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品牌营销战略研究 摘要: 在互联网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载体,各国市场经济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大潮中,我国的企业发展正在经历着市场的嬗变与竞争的不断加剧。在这一发展形式下,企业的品牌营销所扮演的价值与作用也在不断地凸显。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就互联网思维下的品牌营销战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海尔集团 品牌营销战略 一、引言 海尔集团是我国白色家电制造的领军企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该集团的规模与业绩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全面铺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开始不断推陈出新。众多的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思维正在经历着潜移默化的蜕变。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理念与运营战略也要面临新的调试与发展。在这一方面,海尔集团应该说是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树立的标杆。本文就从海尔集团的品牌营销战略入手,探究互联网思维对其发展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与提升战略。 二、互联网思维与品牌研究战略 1.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 从概念上来讲,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比较全新的概念,这一思维的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而不断兴起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涵,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学者都从自身研究的视角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所以,当前在学术界还并就其概念的基本内涵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界定与认识。笼统来讲,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思维形成较大反差的一种思维形态与方式。就这一思维的核心内容而言,工业生产与服务提供者需要充分尊重与考虑到市场中的需求变化,特别是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的变化。同时,从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是一个网络化的管理与运管体制在进行撑持。换句话讲,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中,用户及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将会被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也是互联网思维下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走向。 2.品牌战略在互联网时代价值正在快速攀升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产品品牌的打造是其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关于企业的品牌战略,从狭义的层面来看,就是企业围绕产品的商标及相关企业社会符号的认知度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活动的开展。从广义上来讲,企业的品牌战略从空间到时间上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在产品研发及设计阶段就要将企业的品牌意识与理念融入其中。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拟定及市场计划的推广等方面也要围绕企业的品牌的营建与打造来进行实施。总之,企业的品牌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缺乏品牌意识及品牌营销战略的企业,即使在生产规模与市场的份额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所受到的发展限制,特别是进军国际市场中的发展限制则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多地接触的是商品信息,而不是商品实体,从而使得能够代表大众消费认可与社会评价的品牌成为用户选购商品主要依据。所以,品牌战略在互联网时代价值正在快速攀升,成为企业强化营销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战略。 3.互联网思维对品牌研究战略的具体影响 在进行品牌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整个进程中,其发展的核心理念与思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品牌营销的国际化 互联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是优势,是其可以网络为发展的媒介来进行全球资讯的交流与传播。在互联网思维中的影响体现就是,企业的品牌营销不仅仅是局限于企业所在地区及国家的营销发展。随着企业产能的不断提升和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进行的品牌营销将会不断地向国际市场进发。因此,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影响之一是对其营销空间的影响。 (2)企业品牌营销的创新化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各种资源与技术都在经历着不断提速的变化。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发展背景下,尤其是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信息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已经超越了可以构想的阈值。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发展也要沿袭这一轨迹。因为,没有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屡试不爽的品牌营销战略。基于此,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品牌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思维的影响下,企业需要不断地立足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背景,不断的变革与出新为其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树立良好的发展动力与环境。 (3)企业品牌营销的人性化 人性化的品牌营销不仅仅是互联网发展时代的专有特色。早在工业大生产初期,企业管理及营销的人性化已经成为了学术界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推动下,企业在品牌营销战略中对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的满足已经成为其品牌营销的重要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因为,在互联网思维中,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体验及满意程度。这种用户的体验后的分享已经成为扩大其品牌影响力及影响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契机。总之,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企业品牌营销战略从空间上到创新上及企业的人性化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界定与要求。在这些不断提升的思维理念中,企业只有从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内涵出发,不断地推进其今后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将会是其今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三、互联网思维的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在制定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进程中,具有前瞻性地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并实现整合创新。企业在二十几年的发展里程中,已经从当初的一家不到百人的濒临破产的小厂,慢慢发展壮大为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这一发展成就的取得与其在品牌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匠心独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的内容 海尔集团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品牌营销战略体系。这种品牌营销战略为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尔集团一直将品牌的树立与打造作为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并始终坚持强化用户思维,树立体验为王的核心理念,以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大化为宗旨,打造“中国制造”的民族品牌。在面对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海尔集团拒绝贴牌加工,一直强调其自身的品牌。同时,在进行合资与兼并的进程中,企业的核心品牌的保留也是其进行谈判中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建树起具有相当品牌知名度之后,海尔集团结合市场的需求将企业的产品类型不断的扩大,从起初的冰箱、洗衣机,逐渐向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电子通讯市场进军,并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同时,企业在品牌营销的地理位置上也开始跨出亚洲。通过在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工厂的方式来为企业海外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始实施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总之,海尔集团的品牌营销战略很好德贯彻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要求。海尔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年呈现出非常好的上升态势。 2.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 海尔集团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制定了正确的品牌营销战略,并借助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来不断地为其品牌战略的实施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海尔集团在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方面也下了很大的气力。具体来说: (1)做好市场的定位 海尔集团是一家以家电生产为主的企业,因此,在推进市场品牌营销战略的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进行市场的定位。这里的市场定位,不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家电产品的市场定位。从宏观上来讲,还涉及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制定的不同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市场定位。在海尔集团的市场定位的发展中,企业从初级的家电市场,慢慢向国际化市场迈进。应该说创造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展成绩与奇迹。 (2)注重终端市场的抢占 在白色家电的市场中,相关的家电生产企业不下千家。如果从国际市场的发展来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则更为凸显。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海尔集团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占领终端作为其企业品牌营销的重要实施方向。例如,通过开展真诚服务活动。提高顾客对海尔产品的满意度。通过开展海尔整体家电捆绑销售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中的产品份额。通过开设专门店的方式将海尔集团的价格优惠给更多的消费者。在这些终端市场的发展中,海尔在大众消费者中的市场知名度得到了非常质的飞越与提升。海尔家电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民族品牌发展的象征。 (3)将创新进行到底 作为生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从产品数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又进一步的从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方面来进行提升。海尔集团有着数百人的研发团队,他们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不断的对产品进行更新和提升。不夸张的讲,海尔集团的第一代洗衣机问世之后,其第二代就已经研发完毕等待量产,其第三代正在规划研发中。正是基于这种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海尔集团的研发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特别是在强化用户思维上狠下功夫,海尔集团会根据顾客的个性化的需求来进行量身定做,这一点让很多家电企业望尘莫及。例如,海尔集团根据农村用户的需求,专门生产可以清洗红薯的洗衣机,可见其创新能力之强。 四、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球互联网营销机制 当前,在互联网的机制下,市场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市场营销机制的多渠道化。当前,海尔集团在其产业的结构布局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但是,关于其国际市场的营销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互联网不断成为消费者购物平台的今天,企业需要从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发,不断地探究其今后的销售与发展渠道。因此,在今后的海尔集团的发展中,其自身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需要继续在原有的销售网络方向进一步的强化。 (2)品牌营销力量分散 营销力量是企业在推进品牌营销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当前的海尔集团的市场营销团队中,依然会存在着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其中比较集中的一个方面是品牌营销力量的分散。因为这种品牌营销力量的分散,导致了海尔集团在企业的市场空间方面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拓展。因此,在今后的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中,一定要将当前的生产优势与企业的市场销售优势进行很好的匹配。 (3)国外品牌营销缺乏“本土化” 在海尔集团的发展中,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还需要在本土化的进程中继续强化。这种本土化的缺乏,在海尔集团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中,遭遇了很大的挑战。从整体上来看,本土化营销战略的缺乏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差异与当地法律及法规的相关要求。因此,基于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海尔集团应该从具体的发展形势出发,不断地探究其品牌营销的本土化。需要指出的是,在品牌营销战略的本土化进程中,海尔集团进行了很好的摸索与探究,但是从该集团今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其还面临着很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 2.提升海尔集团品牌营销战略建议 (1)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产品的推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将企业的网络销售平台的打造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海尔集团应该结合自身的白色家电的销售网络,把线上销售与线下的销售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媒介的结合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在互联网时代,大众购物渠道多样化的心理诉求。经过相关专家的分析,伴随着互联网交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与发展中,企业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进行互联网交易平台的构建,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伴随海尔品牌营销战略的全球化发展的铺开,海尔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不断的提升。在今后的品牌营销的构建中,海尔集团应该将其国际化的发展布局进一步的强化。一方面,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让海尔品牌在工厂所在地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从媒介推送和品牌营销宣传的角度,把海尔集团的品牌影响力最大化得提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尔集团在进行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也要不断的从基础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放在重要的基础地位。这种基础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助力企业在收获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会逐步的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3)强化互联网思维,丰富集团形象内涵 海尔集团的形象,应该在今后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中,不断地进行内涵的延伸与丰富。这种品牌内涵的丰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标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内在的企业文化的彰显与表达。所以,在互联网思维下,海尔集团所面临着品牌升级的同时,其今后的内涵丰富程度也要有着更大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基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也是企业面向世界市场不断地向前推进的的发展需要。 (4)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品牌影响“接地气” 在互联网思维的发展环境中,企业的品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其所在的环境进行良好的交融,这种交融,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品牌营销战略的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不断地从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当地的市场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有益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企业面临市场变化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调整与适应。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发展的最大的启示是企业能够从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中,不断地寻求到两者之间的最大的耦合点,进而实现一个较好的市场反应效果。 五、结语 互联网思维是企业未来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壮大的核心理念。在这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在运营理念与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将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基于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强化用户思维,树立体验为王理念,不断地将企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环境中市场的需求紧密嵌合。学习借鉴海尔集团的品牌营销战略,正视品牌营销战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全力打造“互联网+”的品牌营销战略,持续助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刘振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时代下品牌营销论文 一、品牌营销与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知道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做好营销工作,你有淘宝、我有淘宝、几乎大家都有网店,在网络营销方面几乎大家都会做,也会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也是层出不穷,但想要做好营销战略,就不能人云亦云,和别人一样,只能说是被同化或是模仿,没有自己的样子,难以让消费者记住,无法进入社会公众的心里,使人印象深刻。因此在这个时代企业不仅要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发展优势,还应该做好品牌营销,将品牌战略贯彻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Yahoo、Amazon和eBay先后成立开创了商业网站之首后,电子商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速度加快主要是最近十年的事。我国阿里巴巴网于1999年9月成立,并在四年后建立淘宝网,促使中国的电子商务步入了全盛时期,阿里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其销售额自建立初逐年攀升,可谓是风声水,可以说阿里是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品牌营销模式创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利润。 二、品牌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为企业树立良好深刻的企业形象。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的树立就是理念的植入、企业文化的构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好比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性格,就会像一滴墨水融入大海中一样,消失于无形。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树立是必要的,了、建立良好的企业口碑、做好品牌战略,将企业品牌形象植入社会公众脑海,形成深刻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对拼品牌的塑造即是对应该企业的服务对象的价值观需求的具体体现。比如海尔企业的品牌战略,就是做好质量,将自己的品牌植入服务对象的内心,大家一提到海尔这个品牌,对其的质量就很放心,这就是服务对象的价值观需求的体现,他们买的不仅是海尔这个品牌,还是这个品牌背后的值得人信任的质量。制定良好的企业品牌营销战略,可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服务对象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 (三)品牌营销可以使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形成契约,稳定和提高企业利润。 品牌就像是一个暗号,企业和服务对象就好比需要接洽的未成蒙面的交易者,暗号答上了,交易才能继续进行,错了交易则会中断。企业的品牌就好比是一条无形的线,将服务对象和企业绑在了一块,例如,大家买洗衣机,几乎都会选海尔品牌的,因为这个品牌质量好,即使并没有用过,就因为是这个品牌,所以大家选择相信。做好品牌营销可以使社会群众对企业形成一定的信任度,从而购买企业产品,可以稳定和提高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三、品牌营销模式的创新建议 (一)革新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理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拟定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战略拟定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品牌创新的实质就是赋予品牌要素以创造价值的新能力的行为,即通过技术、质量、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增强品牌生命力。在这个网络风行的时代,对于品牌的创新,首先应该从企业营销理念下手,对品牌营销理念进行全面革新,树立全新品牌营销的观念,通过利用互联网做好品牌战略。 (二)做好企业CI设计,在网络上进行CI设计征集。 对于品牌的建立,不得不说海尔企业,海尔的品牌战略管理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典范,在张瑞敏接受海尔集团时,海尔是一个负增长的企业,已经亏损,职工人心涣散,这时海尔集团领导人提出了品牌战略管理,决定做好自己的品牌,创造一个中国人的名牌。在CI设计方面,CI理念是近几年才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如果说品牌是灵魂,那CI就是企业的服装。海尔在品牌标识设计上曾经在网络上征集民意,加大了群众的参与度。因此,应借鉴海尔企业的成功经验,利用好互联网,征集社会群众对企业的VI设计,做好企业的CI设计,加大群众对企业发展的参与度,使企业品牌进入社会群众心里。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交互性和免费性的特征。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得到普及,中国15亿人口中起码有10亿网民,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互联网具有便捷,广泛和免费的特性,也即是说这是一个免费的发展平台,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人活跃在这个平台之上。因此在进行品牌营销模式创新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三大特征,进行有效的营销模式改革。 (四)改变传统观念,引进国外先进人才,进行营销模式全面升级。 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引导下,多数人认为营销就是开店做买卖,分割市场,赚取利润,忽略了营销理念的建设,也忽视了品牌在营销中的作用。打个比方,同样是一双鞋子,采用一样的材质,一个供应给耐克,一个供给安踏,哪个价钱会高一些?大家肯定都知道是耐克的鞋子价格高一些,这是为什么?耐克不仅仅是在卖鞋子,还是在卖自己的品牌,一双鞋子耐克卖800元也会有人买,销售量并不会因它的价格而降低:但换成安踏的鞋子卖800元,也许你就会觉得不值得,还不如去买双耐克,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和力量。因此,应该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外聘先进的人才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注重品牌的价值和力量,利用互联网,进行品牌营销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发展,优化企业营销结构。 作者:李垚 孙萍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思维水果行业品牌营销论文 一、互联网思维下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基本特征 1.水果电商异军突起,品牌营销基本核心 2015年,国内最大水果电商天天果园销售量破亿,远超行业增速。它标志着水果乃至整个生鲜行业的电商已站在时代的风口,水果电商的前景自然是广阔美好但如何抓住机遇、突破难点,依据互联网思维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仍需探索。水果相对于其他产品,运用OTO模式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水果是一个非标准化产品,另一方面,保持水果的新鲜度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环节是较大考验。水果行业电商呈现出与顾客的互动性、顾客需求的预测力和意见反馈的及时性往往依赖企业的品牌形象与网络营销。因此水果电商的基本核心便是品牌营销。 2.行业前景玄机暗藏,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水果行业前景趋势日益呈现多样化,这成为水果电商发展的有力推动。基于互联网思维下水果电商的核心便是品牌营销,因此构建相应的营销体系十分之必要。产品与服务、口碑与热度是构建行业品牌营销体系最基本的要素。无论为果源的供应商或是中间商,首先应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尤其是配送环节作为水果电商的难点,需要保证水果送达顾客手中时的新鲜度。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售前与售后服务,根据顾客特征提供相应产品,根据售后反馈进行调整这是之后品牌体系构建时,提升口碑与热度的保障。 二、互联网思维下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发展现状 1.经营思维深化变革,水果行业急需转型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凭借迅捷和方便成为全球性的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新的技术投入传统行业、电子商务从B2B、B2C到O2O的模式演化,对经营思维从营销观念、思考方式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形成新的挑战。面对经营思维深化,水果行业的转型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果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其利润低、劳动量大,在国内的营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但其市场前景发展极为可观。然而水果行业的局限性、传统行业内外制约因素对于其发展必将是巨大的阻碍,这也正是水果行业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机会所在。 2.品牌战略智能进化,互动体验平台欠缺 传统思维中强调的品质与功能已不具影响力,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品牌战略着重塑造与创新,通过品牌定位、顾客价值链创新、搭建体验平台来转化品牌在原有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忠诚度的战略管理,以此巩固品牌资产。水果行业具有复杂性,成为供应商的门槛低且数量多、行业内竞争力强大。因而定位于品牌营销的方式将是未来突破发展的趋势。然而即便采用新的销售模式注重顾客维护,但能够主动通过品牌传播的方式在线下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的是少之又少,对于水果行业电商的特殊性在平台搭建上更是难上加难。 3.全网营销生态发展,传播方式联动变化 在互联网思维对于粉丝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指导之下,将品牌规划和推广、产品规划和开发、营销策划及顾客关系维护等系列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完整、和谐的生态发展。水果行业因其在保鲜、物流等方面的局限性而无法实现全面电子商务,目前仍属于蓝海之中的突破性增长业务,势必倾向全网营销发展。互联网思维模式转变并诱发的新媒体、新技术、新工具不断迭代并推陈出新,品牌的传播更具弹性化、人性化与互动性,其方式也是从粗糙的一对多变成精准一对一的传播投入,尤其体现为近几年微商发展这一方向。 三、互联网思维下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构建方式 1.塑造数据开放平台,整合生态性价值链 互联网创新更趋开放与平台化,平台不仅为盈利,更为数据搜集与品牌宣传。水果消费是一种偏好消费,通过大数据的整合与匹配以便实现精准营销。创新水果售卖形式,用价值创新的视角转换资源,塑造开发的创新生态系统,方能提供持久竞争力。以往企业平台的塑造更趋于封闭,而构建生态价值链的水果行业运营体系,打破传统企业的束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价值共鸣,以便于扩大企业资深影响力。其理性价值在于极致,也就是打造极致的顾客体验,而感性价值在于互动,使消费者由满意到忠诚,把握价值链的上游,整合企业资源,进而实现生态性的蓝图。 2.品牌战略差异规划,跨界联盟同求发展 当前认牌购买已成为一种趋势,故水果行业不仅需要品牌,更需要依托互联网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互联网产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企业应当使品牌拥有更多的思想和思维,将无形化为有形的可记忆、易传播的符号,才能使消费者形成实在的感知。当今是一个联盟合作的年代,依据两个企业占有不同的战略性资源,交换或联合彼此的互利资源,联合开展营销活动。如水果行业可与餐饮行业等合作,学会借势,依托社会热点传播品牌运动,让自己的品牌迅速成长,激起社会和市场的多元化反应。 3.强化用户体验经济,全网整合营销传播 营销角度的互联网思维即以用户为中心,水果行业应当精准把握社群行为的思维。互联网使有形的水果虚拟化,故强化网民对产品的体验尤为重要。当前产品体验正往娱乐化、故事化、生动化发展,企业应当善于利用以微信、微博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让用户在即刻及时的感知中塑造品牌信赖。整合营销强调一致性传播策略,通过管理品牌接触点建立独特价值的DNA,使企业资源形成合力。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传播者,使水果行业依靠网民的主动传播实现信息铺陈,一款手游、一则故事即可实现媒体与受众的交织与交流。 四、结语 互联网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顾客消费方式的演变,是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核心之处。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企业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会更加迅速地得到传播和反馈,但也意味着企业的不足之处将无处遁形。品牌营销体系的构建突破企业传统营销格局,更注重构建水果行业生态价值链,将水果等产品通过平台售卖,也意味着企业应更注重顾客体验的优质性,包括售前、配送、售后等整个服务流程,顾客的意见将更多地影响企业的口碑与热度。因此,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构建尤为重要。 作者:林瑞海 陈超波 周潇颖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及特征 顾名思义,移动互联网就是指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一种电信基础网络(王燕,2016),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样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也愈加丰富多样,例如各类社交网站、各类浏览器等。第二,便捷化。移动互联网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联网获取信息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便捷性。第三,碎片化。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包括用户时间利用的碎片化和网络信息获取的碎片化。比如,在餐厅等人的短暂时间内,很多人会拿出手机聊QQ、分享朋友圈、刷微博等,这就是对时间的碎片化利用和对网络信息的碎片化获取。 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方式 根据移动互联网在企业营销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可知,其传播方式大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一)移动社交型传播方式该类方式主要利用受众的社交关系或者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来进行产品的宣传与传播,常见的移动社交类传播方式包括QQ、微信、微博、MSN、BBS、各类求职网站等.(二)信息搜索型传播方式该类方式指通过在各类搜索引擎或者其它信息查询工具中植入广告的方式来宣传企业信息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手机报、手机百度、各类手机新闻APP等。(三)休闲娱乐型传播方式为了给用户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企业通常会以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将其称为休闲娱乐型传播。比较常用的休闲娱乐型传播方式包括手机音乐、手机视频APP等。(四)购物消费型传播方式购物消费型传播方式指为用户提供购物消费场所的传播手段(王雷,2012),如购物分享网站、淘宝网、京东网、票务预订网站或者其它各类支付软件等。 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突破以往营销方式在地域方面的局限,增强企业营销传播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认识不够深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可知,大部分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企业同样存在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众所周知,联想、招商银行、一汽等企业在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由此得以快速发展。这就给其它企业造成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错觉,导致很多企业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缺乏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地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不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由此可见,企业在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前,必须对其具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传播方式、特点等。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规划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二)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定位不够明确当前,部分企业在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后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定位不够明确。比如,有的企业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传播时,由于没有明确微博营销传播的定位,所以其发的微博内容既不包括企业的营销目的,又不能满足或者创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完全就是单纯地为发微博而发,这使得微博的传播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对微博营销传播定位的模糊,还导致了部分企业片面地追求微博粉丝的数量和关注度,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形象的建设,出现了企业为博消费者眼球而无下限地炒作等不良事件,不仅没有达到对企业的正面宣传效果,反而使得企业丧失了原有的消费者。(三)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管理不够严格由于缺乏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深入认识和明确定位,部分企业根本没有主动监管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意识,加之现有移动互联网方式不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且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对其实施监管的难度和成本非常之大,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监管力度仍然比较薄弱,有的企业甚至放任不管。长此以往,企业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企业的深入发展,企业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却越来越少,起到的营销传播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这就是由于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企业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慢,各种垃圾信息和广告越来越多,使得原有关注者纷纷流失的缘故而导致的。(四)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缺乏系统性缺乏系统性是指企业在实施营销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不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方式的优势,而是只采用某种单一的手段进行营销传播。比如,一些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为了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选择以微博作为营销传播的工具,但产品销量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微博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功能较弱,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取用户对于新产品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进而无法合理调整新产品销售策略而造成的。如果该企业同时选择微博和微信作为营销传播的工具,则可以利用微信便于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的优点来弥补微博传播的不足,增强宣传效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营销传播策略 根据前述研究可知,部分企业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后并没有取得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针对这些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顺利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一)打造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专业团队如果将移动互联网看着一种平台,那么基于该平台的各种营销传播方式就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工具。因此只有全力打造一个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工具的专业团队,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对此,企业可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企业薪酬待遇或者其它方面的福利,增加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招募更多与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相关的专业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队伍中来,社会上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提高员工薪酬待遇,或者在其它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合理确定团队里各成员的分工,确保团队能够高效率地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员工的特长来确定具体分工。比如擅长写作的员工,可以安排其负责内容创造;擅长与人沟通的员工,可以安排其负责与用户互动;而擅长统计或者分析的员工,则可以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工作。(二)明确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定位明确的定位是有效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的基础。因此不管企业采用哪种移动互联网方式,都必须弄清楚该方式的定位问题。例如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传播方式,微博以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广的传播范围著称,可以将其用于企业市场推广的环节中,其定位就是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来传播品牌及产品信息。与微博的“多对多”传播方式不同,微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对一”的精准互动上。通过对微信的应用,企业能够及时与顾客沟通,有利于加强同顾客的联系。因此,可以将微信用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环节,其定位就是巩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高顾客对企业和产品的忠诚度。(三)加强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监管力度加强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监管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严格把控传播信息的质量。实际上,与传播信息内容严重滞后、真实性较差、呆板无趣的企业相比,信息内容更新及时、真实度较高、生动有趣的企业明显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够获得更高的关注度。由此可见,传播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营销传播效果。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把控传播信息的质量。一是信息内容要及时更新,特别是企业官网上的动态,必须与企业最新的工作或者产品信息有关。二是要保证传播信息的可靠性,不能随意转发其它新闻平台的一些虚假信息。三是要注重传播内容的必要加工。必须对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受众的阅读兴趣。第二,做好危机处置预案工作。任何监管工作都有可能出现纰漏,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工作也一样,所以才会经常发生在网络上瞬间爆红的企业营销传播事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应该提前就营销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好紧急预案,给企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四)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互联策略正如前文所述,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企业可以考虑以组合、互联的形式来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将只介绍两种互联策略:企业官网与微博互联。官网的主要作用在于向受众传达企业形象、发展理念、产品信息等企业整体信息,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内容较为全面。微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除此之外,微博还能够及时与受众互动,获取受众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实施营销传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官网与微博互联,增强营销传播的效果。当企业官网新产品或者其它信息时,企业微博可以针对性地制造一些相关话题或者创建话题社区,引导受众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转发,增强宣传的效果。而对于微博上受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企业需要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官网上公布。此外,企业需要在官网上标明企业的微博账号或者二维码,为受众提供关注企业微博的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微博上标明企业官网的网址或者其它方式,使用户拥有掌握企业全面信息的渠道。微博与微信互联。微博采用的是“多对多”的传播机制,传播范围较广。与之相比,微信的传播方式则更加“精准化”,可以执行 “一对一”的精准传播。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和微博互联的方式来打造一条覆盖范围广且服务精度高的信息传播渠道。其中,微博需要借助明星或者热点事件的影响力来获取更多的关注度,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而企业微信公众号则需要通过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来收集更多的用户信息,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此外,为了加强企业微博与微信的互联,还可以在企业微博中标注企业的微信账号或者二维码,使粉丝能够通过直接点击或者扫码的方式关注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同时,在利用微信与用户进行一对一交流时,可以告知用户关注企业微博以获取更多企业或者产品的最新信息。 结论 为了增强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效果,本文对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认识不够深入、定位不够明确、监管力度不够严厉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打造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专业团队、明确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定位、加强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监管力度和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互联策略等具体改进措施。 作者:陈亭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时代通信公司营销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3G、4G业务的不断向前发展,竞争对手己经在谋求自己的营销渠道,通信公司能否在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存活下去继续发挥原有强势地方,克服自己的缺点,发展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是所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深思的课题。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三个角度探索了当前通信公司的有效营销途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通信公司;营销移动 互联网和其他网络的差别就在于,移动互联网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对于用户的需求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特性就使得移动互联网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更加具有优势和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以及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品策略 通信公司如果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就必须对自己的客户群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当前大多数通信公司都是把自己的客户群体分为中高端的企业、个人用户和家庭,虽然在形式上是有一定的细分,但是横向对比还是显得比较笼统。通信公司应该跟合作商一起,对市场进行细致的调研,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和研讨,对市场进行更加细致和科学的细分,不能仅仅从宏观上对客户群体进行家庭和企业、个人的细分,还应该按照目标客户群体的学历、收入水平、年龄段、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等因素进行细分,并且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建立符合他们需求的品牌,做到高度异质化。在摸索出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特征后,就能够把握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然后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从客户的角度上来看,客户不看重3G、4G的概念是什么,他们只注重3G、4G是否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贴心的服务。因此,对于现代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可以这么说,谁能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谁就能更快的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市场。 二、定价策略 当前通信公司在定价上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基础定价上根据不同的增值业务来收取不同的费用,该定价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客户的消费能力,而其劣势也是比较明显的,虽然通信公司单项增值业务的收费不高,但是多项业务综合算起来对于客户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此外增值业务越多,计费方式也就越复杂,使得客户无法准确的把握自身的消费行为。另一种是统一收费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客户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消费信息,但是却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一些不需要的业务只能被动接受。对此笔者认为在定价上我们应当做到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区域特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地位,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结合品牌服务因素和网络渠道的建设,制定出合理的价格策略。如果通过和竞争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这些因素占有优势或者差距不大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消费群体,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根据对用户群体的细分,制定出灵活的能够符合客户群体特点的资费套餐方案。 三、促销策略 作为市场营销的必要手段,促销策略的好坏与否对于通信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重视媒体宣传,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宣传,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中要不断对促销宣传形式进行改进,并不断推广互联网业务推广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各个城区中推行墙体广告、在电子宣传方面运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采用诸如微博、微信等方式进巧广告宣传、在出租车车顶、公交车的广告模块、城区中的大型车辆等地方进行流动的广告宣传等;其次是做好节假日的促销工作。在重大节日和地方的喜庆日子等等重要时间段,通过迎合消费者的胃口,采取贴近实际的促销活动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特别对于那些长期呆在外地的和广大的上班族们在重要活动日的强烈消费能为,各个公司要通过各种吸引客户的促销手段增加公司的客户量,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最好是综合采用示范营销、宣传营销、政府营销、会议营销和口碑营销等模式。 对于通信公司来说,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市场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性,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构建出一个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合理布局、协调的功能、完善的服务、互动性强、稳定可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使之有力支撑品牌建设的平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从产品、定价、促销三个角度对互联网时代通信公司的市场营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通信公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崔宇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 互联网营销论文: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构建 摘要:整合营销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企业目标、自身能力,将各个独立的营销合成一个整体,产生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企业将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整合到一起。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环境下,市场环境,消费行为有了新的特点,整合营销传播被赋予新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构建新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构建 前言 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快速兴起,互联网使用者数量逐渐上升,这为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同时也让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传统商业,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导致传统商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最终被移动电子商务所取代。针对传统企业整合营销现状,应不断开发新模式、新概念,除此之外,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整合传播的过程中,要做好风险防控措施。 一、传统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现状 (一)传统企业营销现状 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移动电子商务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具有方便、快捷、满足消费者需求等的优点,从而使得传统企业受到冷落。移动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市场的交易模式以及消费方式,传统企业营销方式比较单调,达不到现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的消费渠道由线下逐渐转向线上,因此,传统企业营销陷入困境。如今,一些零售龙头企业纷纷倒闭,一些大市场的经营也不容乐观,除此之外,传统的广告市场也日渐低迷,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电视广告时间大幅度减少;报纸广告所占面积以及花费降低;杂志广告刊登面积减少。这一系列现象表明,移动互联网下的市场营销对传统企业的市场营销冲击力度相当大,各行各业都受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 (二)传统整合营销传播现状 传统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一般通过广告、公关、促销等营销传播方式,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品牌形象以及消费利益的关系,然而移动互联网下的市场营销传播方式与传统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截然不同,它改变了传统品牌中心化的模式,不会只以故事来建立品牌效应。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海量的信息,根据本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推出新的营销传播手段,并且数量很多,但是,从目前情况可以认识到,成功的营销模式很少,大多数传统企业采取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式,结果只有投入,并没有产能;然而一些互联网企业通过与传统企业的合作,也大多以失败告终。因此,传统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现状并不乐观。 二、品牌传播策略的创新 (一)碎片化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甚至农村都具备了方便快捷的局域网络,消费者的消费途径也变得更宽、更多元化,并且商圈更多层次化,改变传统商圈的中心化。另外,消费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下的整合营销传播未普及之前,人们都是到当地周边的商圈消费,如今可以分为多种消费渠道,比如,网上购物、去大卖场、购物中心等等。所以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消费渠道购买不同的商品,不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商圈是被碎片化的。除此之外,消费者的消费路径也与以往不同,线上线下不再是平行进行的路径。营销传播必须要在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如何吸引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新方式,如今的整合营销传播,遵循的主旨应该是,努力让消费者知道、让消费者接近、树立良好口碑。在营销传播的大势下,势必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将传播的功能应用到企业的各级结构中,比如:销售、客服、售后等,努力打造良好品牌效应。 (二)内容传播策略 内容传播务必要保证内容的质量,保证高质量的内容是传播最基础的准则。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力不是广告代言者也不是广告的形式,而是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信息。只要广告所传播的内容对消费者而言有吸引力,消费者才认为这个广告是有价值的,在移动互联网上,对该广告的搜索量也会增大,因此,传播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内容传播上一定要注意消费者更关注传播的内容而不是传播的形式;广告不能让人产生反感心理;广告中要传播出充分的真实信息;传播的内容信息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影响力非凡的广告可以反复使用;传播的信息要具有针对性,向用户群展现出鲜明的品牌形象,内容即使需要更新,也要保持原有的品牌形象,并且不断丰富;广告标题要简洁明了,标题中要标明商品品牌,以及体现出对客户的利益保证,要及时更新产品的信息,帮助用户了解新老产品的区别以及新产品的改进;广告正文向用户表达的意思一定要清楚直接,内容要真实,也可引用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增加说服力。 三、移动终端传播新模式及新方法 企业利用移动终端传播模式,一定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质以及用户的需求点,把传播内容作为基础进行传播,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媒体,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传播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定要保证高质量的内容,移动互联网下的整体营销传播有很多新模式以及新方法:1.移动互联网、产品、金融三者融合,一些需要筹集资金的项目可以放到互联网上,让用户参与到该项目中来,成为共同受益人,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和产品之间互动。2.自媒体营销。微信、QQ等各种手机软件都可以作为一个营销平台,每一个关注对象都有可能成为营销对象,通过更新该营销平台的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让关注对象对企业有详细的了解。3.移动广告模式。移动广告是移动设备进入移动网页时出现的广告。4.借助各行各业的平台营销。比如电子商务平台:天猫、淘宝等;视频播放平台:土豆、暴风影音等;分类信息网平台:赶集网、51job等。5.众包模式。把以往一些由专职人员做的工作任务,以比较灵活的方式外包给流动性的大众,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并且节约成本。6.C2M模式。C2M又可称作“客对厂”,在这一模式下,用户可以在购物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关系网。 四、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无疑是一个好的机遇投资,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企业对自身实力的认知、企业的学习能力、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和使用,这些都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整合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风险及防范措施。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种风险:1.大电商平台的风险。目前大电商平台几乎占据了整个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因此其他企业要从自身情况考虑,打造属于自己的品质、品牌,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从而获得企业效益。2.互联网+的风险。如今互联网和许多行业都有合作,比如:外卖、旅游、教育、房产等等,在合作关系的背后,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像线下资源无法获取、难以独立发展、真实信息收集困难等等。3.广告风险防范。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下,广告欺诈也越来越多,虚假广告制作也比较方便,因此,要注意防范网络上的虚假广告。 五、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企业市场营销已经不符合时展,整合营销传播为市场营销带来了新模式、新概念,创新传播模式,注重传播内容质量,注意风险防范,这样企业才会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长久发展。 作者:王鸿 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电力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传统电力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叙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分析了目前电力服务的现状,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思维改进电力服务营销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服务;信息 0引言 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成为经济领域的焦点话题[1]。作为传统的电力行业,如何把“互联网+”的思维引入电力服务营销,也成为电力从业人员必须且必然要考虑的内容。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目前电力服务的现状 2.1供电企业初步完成了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 a)业内已树立了服务意识,初步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服务为中心”的营销机制[2];b)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务营销组织;c)建立了营销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但供电企业的垄断性质没有改变。这一因素导致企业无法从根本上树立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以传统的服务意识和垄断特质的管理体制,限制了服务水平的提高。虽然局部市场已出现比较激烈的竞争,但供电市场总体上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这就造成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薄弱的现象不能彻底得到解决,重系统轻客户、重送电轻配电、重生产轻营销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2.2电力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 各个电力机构运用的系统均是彼此独立的,保存在文件或记录中的数据编排格式各异,电力机构之间的总体流程不一致,直接导致了电力机构之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纵向或横向的功能运用无关联,信息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脱节,无法实现电力调度的根本要求,使运用效能降低[3]。只有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才可以说给客户提供了优质电力服务。而目前,信息没有完全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给电力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3对于互联网的利用有限 供电企业的服务实体大部分还只局限在客户服务大厅及95598系统等,对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应用还不广泛。但随着供电企业业务的拓展,实体的服务大厅出现了大量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客户需要。虽然企业有了互联网意识,但后台并没有跟进。现整个电网都开通了各种互联网服务,从客户反馈来看,这些积极的举动赢得了一部分客户的关注和青睐,但不少供电企业反映,互联网产品被做出后,往往就随着产品自行发展运行,没有再去综合协调,没有产品经理来专门维护。整个流程设置及办理人员大多停留在线下思维模式。电网企业的竞争压力、业绩指标压力相对不大,没有迫切适应互联网新思维的压力。 3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改进电力服务营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充分利用互联网改进电力服务已成必然。 3.1改进电力网上营业厅系统 电力网上营业厅系统就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起的一个客户服务平台,广大客户能通过此平台来办理所需一切电力业务[4]。电力网上营业厅系统建设通常都会选择使用Java2平台,会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这种框架的设计模式,以实体营业厅的主要功能为基础进行设计。通过整个信息系统,将网上营业厅各接口接入电力系统本身的信息库。接口的建立能使电力网上营业厅系统把客户的一些要求发送到相关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包括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短信互动平台或95598系统等,实现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比如客户需通过网上营业厅交费,首先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查询用户的基本信息,确认用户信息无误后,查询用户当前电费结存状况,当用户发起交费动作,则网上营业厅向营销系统发送交费指令,营销系统接收指令后发起交费销账动作,操作成功后再向网上营业厅系统反馈成功信息。将来,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完善客户信息,使其具有连贯性。目前,网上营业厅只能处理当月用电信息,对于历史信息只能依靠实体营业厅进行查询。用电信息的提取应该完整,如果需要历史数据应通过一定的审核措施进行提取,保证所有业务都可在网上操作。针对不同特征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办电、催电费、交电费、咨询等业务,主动精准地推荐用电套餐、电费垫付信贷、节能计划、分布式电能接入等用电产品及服务。另外,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如是否需要发票等,都可通过客户的选择直接提供到客户手中。当然,这些设计需要供电企业、互联网企业及物流企业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同时,作为涉及到客户隐私的网上营业厅,一定要注重客户隐私。从系统上完善数据的安全性,保证客户既能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3.2利用信息定制技术实现电力信息共享 a)电力系统各个数据库要具有统一性,同样的功能采用相同的系统和数据流程;b)各方面信息数据汇集到数据库,采用自动化技术处理深层次数据信息,依据工作人员需求实行数据信息与专业知识的可变性保存,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采取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具体来说,电力调度由用户界面、远程接口及自动控制系统接口等组成。其中通信管理模块是利用网络中2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道管理,满足推导的逆过程处理模块的调动;推导的逆过程处理模块是根据设定推导的逆过程,实行信息数据的信号接收和发射,且采用电力调度主站和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模块实现信息数据交换;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模块是采用推导的逆过程处理模块和电力调度主站达到信息数据交换;设备资产综合效益最大化模块是针对设备资产的管控;人机界模块是对整体系统中每个工作部分的状况进行显示,满足对信息数据库的有效养护。通过调度信息系统实现电力数据共享,满足客户需求,这样能从总体上提升电力调度效率,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3.3通过互联网建立与其它行业的联系 3.3.1建立与能源信息的联系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需求侧响应、能效服务、能源保险等新型的电能衍生产品将会陆续出现。电网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业务经验优势和业务数据积累,提前研究并布局拓展服务形态,抢占市场先机。 3.3.2建立与外部单位的合作联系 通过与生产厂家、电商、实体卖场、快递公司等的合作渠道,获取其销售的大功率电器及用户地理数据,构建基于电器销售数据的小区负荷预测模型,为配网改造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在用电高峰期,自动定位超负荷配变供电范围内的客户,提示客户调减主要电器负荷,对于实时响应的客户进行相应激励和补偿,实现小区客户需求侧响应。 3.3.3建立售电公司运营托管服务 利用电网企业的技术、设施、服务渠道和大数据资源优势,为售电公司提供企业信息化运营所需业务运作平台和差异化运营托管服务,支撑其计量计费、需求侧响应、客户服务、分布式能源管理等主要业务。 4结语 国家从战略角度考虑互联网+,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长远的目的是提升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智能化、互动化的用电服务体系,既是适应客户需求变化趋势和提升客户用电服务体验的外在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源、电网和客户资源友好交互和相互协调的内生动力。传统电力行业将电力服务营销和互联网相融合,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的满意度。 作者:张冉 单位:国网山东嘉祥县供电公司 互联网营销论文:移动互联网下手机广告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各种前沿技术的研发,互联网为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特别是手机广告与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互联网建设,这为手机广告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核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前手机广告还处在发展初期,为了实现互联网发展目标,必须使用有效的营销方案,深化并完善手机广告建设。文章结合手机互联网以及移动广告策略,对手机广告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手机互联网;移动策略;广告营销 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移动通信4G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即将成为广告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媒体形式。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为促进其迅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对手机广告营销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一、移动互联网视角下手机广告的种类 就当前的消费结构与形势来看:和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不同,广告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交互式平台、为信息反馈与传递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成为该行业竞争发展的重心。和传统的广告手机相比,当前的互联网应用有着很多优势,初期探究手机广告时,手机广告只有短信广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机广告的类型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手机逐渐与互联网融合,推陈出新。目前,移动手机与互联网广告结合短信类别,推出了VOD(视频广告)、LBS(定位广告)、SMS(短信广告)、MMS(彩信广告)以及植入等多个广告形式。以下具体介绍移动手机互联网广告的类别与特征: 1.短信广告 手机最原始的广告,即短信广告,该广告是手机SMS利用短信达到推广广告的目的。在这期间,一条短信广告只能发送140字符,各个厂家通过文本的方式对各种商品特征进行描述,同时还附带网站链接与活动日期等。这种最原始的广告发展到现在已经被普遍利用,但是由于手机短信的特征分明,很难得到消费者重视,同时不完整的文字也会影响信息表达与传递,所以时常被消费者忽略。另外,手机短信还具有很好的咨询功能,广告商与厂商利用短信广告平台,为大众建立起商品数据库,只要消费者有意愿购买,就能利用短信对运营商进行全方位的咨询,或者进行预订,也就是消费者预先使自己的消费习惯与模式备份到运营商和数据库中,之后数据库将依照所发信息,调整并选择消费者需要的内容,最后将产品信息发送到手机屏幕,该销售模式在互联网移动时期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 2.彩信广告 彩信广告,即通过彩信的方式达到广告效应,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新媒体对商品进行宣传。和短信广告相比,彩信广告显得更加形象、直观,它能准确描述商家广告内容,帮助消费者消化与接收,和短信广告相比它更具有时代性。但是从消费过程来看,它不是双向传播,只是单方面的推广,没有给予消费者互动交流的机会。从彩信广告的内容来看,它有日常播报与手机杂志等内容,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当下,它具有良好的前景。比如将制作精美的杂志与广告完美融合后,发送至目标消费群体手机上,亦或是利用新闻播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把各种信息发送给消费者,该广告模式更加隐蔽、丰富,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3.无线广告 这种广告模式将手机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即将互联网中的某系列广告移植到手机中,但是在早期应用中,受手机屏幕的影响,这两组广告的结合始终不佳。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与推出,传统的手机互联网广告已经被这种广告替代。 4.定位广告 LBS,即定位广告,其为LocationBasedService的缩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移动服务,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该服务利用联通、移动、电信运营商的支持,精确地掌握消费者所处区域,利用电子地图,为消费者提供其当下所需要的一切信息,此种广告模式也是最为流行的一种。 5.视频广告 这种广告形式是一种融合了网络的视频网站和视频服务项目,并在视频点播的若干环节中填加网络广告的一种广告模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手机系统基本能够直接接收大多数的视频网站。与互联网广告相似,植入类广告在消费者点播视频时,将随之展现于消费者眼中。针对各类网站点播系统而言,互联网手机的各项功能也能够伴随其得以实现。 6.植入类广告 在移动互联网功能的日益壮大下,互联网的多种产品也开始向手机平台移植。与电影广告和电视广告相似,植入类广告就是把各类型的广告元素完美地植入在该网络程序内。例如,游戏类植入广告,在手机游戏当中将某企业品牌标志或商品符号作为游戏中的主要元素呈现,伴随消费者游戏过程,该商品的广告信息也就同时巧妙传递给消费者。就品牌传播角度而言,该类型广告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用新颖独特视角让消费者感知商品。 二、移动互联网视角下手机广告存在的问题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局限性也在日益呈现端倪,此类问题是行内从业人员不可忽视的方面: 1.消费者群体的局限 手机移动互联网广告作为手机业务的重要内容,青年是其主要的消费群体。其他年龄的消费层,大部分还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从总体来看,消费者对广告业务的接收正在改善。受经济市场与科学技术的影响,各种人群将被社会同化,并且接受广告服务。而这些群体,同时也是最具潜力的目标消费群体。 2.各类外界广告的影响 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注意力。先入为主的传统广告形式已经深入大众内心,将传统的广告模式转移到时下流行的互联网广告中,消费者会对广告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甚至对某种广告产品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更加全面地掌握消费者心理,帮助其纠正对互联网广告的抵触心理,已经成为互联网推广必须正视的问题。虽然在互联网建设初期,很容易受到来自不同路经的影响,但是发展实惠,长远能有效降低其负面影响。 3.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侵犯 现行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还有待统一与规范。受各种因素影响,互联网终端潜存各种骚扰与垃圾短信,严重时还有诈骗,这类负面新闻极大地影响了互联网发展与手机广告建设。手机互联网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以及不良信息的来源地,同时也让不太了解市场消费结构与形势的消费者对广告信息产生了诸多不信任感。消费者在使用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时,商家会获取其地理位置和消费信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都将有被侵犯的风险。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在使用手机移动广告业务时,对所提供的广告业务呈现不同程度地怀疑与担忧。手机互联网必须建立起有条不紊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方案,同时政府部门也必须建立起对应的建设方案与法律条例,从源头上消除影响互联网正常发展的不良信息。消费者需求与保护隐私就如硬币的正反,怎样实现双赢,就成了运营商与广告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4.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不足 力美广告公司的有关数据显示在该公司开始开展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后,这些业务在公司总业务中的比重已经明显增加,具体数据为IOS所占比重达35%,而Android所占比重为25%,所占比重最低的为iPad,仅15%。而且国外相关调查发现移动广告的点击数量中有接近40%是由于误按或者欺诈造成的,而真正切实有效的点击率还不到60%。因此,这种状况导致了许多广告对移动广告失去了信心,对其所能产生的广告效益也提出了疑问,而这一现象对整个移动广告市场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移动互联网视角下手机广告的营销策略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广告营销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认知和产品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广告的传播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广告营销的成败则主要取决于它的营销策略。 1.培养和扩大用户群体 手机媒体应用想要尽快实现其营销目的,不断地扩大用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手机媒体应用的传播方式主要具有两种特性:即大众性与人际性。因此,运营商可以考虑开展一些有效的营销方式进行宣传,比如让用户进行免费体验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传播的大众性与人际性,从而使宣传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同时能够开发出大量的潜在用户。另外,营销商如果能够将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手机媒体应用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社会风尚,进而充分利用消费者之间的传播途径,促使手机媒体应用市场需求进一步地扩大。 2.做好产品检验与更新工作 当前,将手机媒体应用到市场的最佳出发点是对广告内容进行定位,利用提供的营销模式与发展平台,为用户展示产品特征与应用过程,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与喜爱度,帮助消费者提高购买欲望。 3.做好产品分化与建设 21世纪作为网络运营的时期,群众时间开始以碎片状呈现,怎样利用发展现状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与碎片需求,已经成为手机互联网精细化研发的方向。网站平台是手机互联网最初的应用方式,在媒体应用途径日益多样化的当下,消费者面对多种阅读途径、应用软件、生活主题,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找出自己需要的应用媒体。对此,运营商与开发商必须结合消费者应用情况与需求,细化产品类别,优化服务过程,尽量与消费者生活习惯靠近,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在不同背景与环境下对手机互联网广告的满意程度与应用效率,最后实现对各种群体的碎片时间的高效应用与开发。 4.实时跟踪并检测用户评价 在4G盛行的当下,消费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产品性能,及时做好数据统计与反馈工作。目前,数据跟踪已成为智能手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以,在手机互联网应用与销售中,做好手机广告评价的跟踪与监测尤其重要。在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的当下,各种新媒体出现,也推动了市场同质化与竞争趋势,产品差异越来越模糊,这就浪费了消费者的精力与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运营风险。因此,运营商越来越重视和完善各项产品差异与用户跟踪,利用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营销参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手机广告媒体应用中,并且从产品反馈与经验交流中为手机广告创造更好的营销与发展空间。 作者:康丽丽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地域上的限制,有着更为全面的搜索、良好的互动、成本低廉等优势。根据有关数据说明在2012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加约有1.3亿人,总数已约有11.2亿人以上。这其中3G用户增加就约有1亿人,首次突破1亿。移动电话使用人数达到每一百人中就有81人在用,目前随着4G网络的出现,人们纷纷使用4G网络通信。移动基站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已达到207个,智能手机出台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2012年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约有5.7亿人,网民已经达到约有4.2亿人,网购人数约有2.4亿人,微博用户约有2.5亿人。这些足以看出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渐增加,已经达到有42.1%。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步,人们已经进入快速阅读的时代,这样时代主要就是由互联网技术而支持的,我国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与优势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我国电信行业的通信技术经历1G到4G的网络模式,这里着重介绍4G通信模式,4G网络模式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可以支持2Mbps、384kbps与144kbps的传播速度,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100bit/s。4G技术主要是将无线通信与3G相结合,这样实现了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的协作,另外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等。4G网络的数据传播速度是很快的,一般是可以达到300k/s,另外使用3G手机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下载音乐,传输视频等。4G网络不仅可以在线浏览网页,还可以在线看视频等,其使用的效果一宽带类似。 2.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我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经过两年的布局与推进使用,4G网络技术在我国成熟使用,并且呈现了增长性的发展规模,另外我国的无线资费用在不断的下降,这样又进一步的推进我国的网民数量的增加。在2012年时期我国的手机网民就已经达到了4.2亿,在2013年期我国的3G使用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4G网络也应时代而产生,人们更多的开始使用4G网络通信技术。在2013年移动电话使用人数增加约有4300户,总数已经有了12亿户,比2012年又提升了78%,相信在2014年初就会突破90%,4G网络的普及与发展,4G移动电话使用率增加,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的3G用户分别占有市场的42%、25%、30%。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手机网民的趋势越加的成熟,使传统网络模式向手机网络模式发展与融合。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会激发巨大潜能市场,使得传统的网络模式与移动互联网模式相融合从而进一步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的特点 随着我国三大移动互联网推出4G网络技术服务,并且提供WLAN信号覆盖各个地区这种形式迅速的扩张。在2013年上半年时期手机就已经成为我国上网的一大终端,使用的数量正在超越电脑。大众传播的时代已经要终结了,当今的时代正在向微传播时代转变。智能手机大量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了移动互联网营销带来了更大施展空间,也会提出更多新的营销模式与手段。 1.高效性与准确性。 如何才能做到锁定人群,并且对信息做到有效的传播?根据有关数据的说明,我国手机用户其中有79%是阅读完广告之后才将广告删除的,其中有67%的人是在收到短信之后就进行阅读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应该要将通过智能手机将信息进行精准年的匹配,并且将信息传送给相匹配的人群,这样通过对广告的定位,就可以获取更高的广告阅读效率。 2.便携性。 在互联网的时代中,打电话的手机与电脑是不相关的产品。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智能手机几乎是可以取代传统的电脑,在传统电脑上进行的操作在智能手机上也是可以实现的。智能手机不仅屏幕大,重量轻很容易携带的。智能手机的这些优点很容易就会使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具有先天性的随身携带方便,这样才吸引了一大批用户的青睐。手机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无论是在上下班还是上下学的路上都是可以使用的,这样就会使大众将破碎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吸引了更多的手机用户来参与其中。 3.成本低。 在当今的时代中,不断的开拓出来企业市场对于一个降低企业成本营销手段来说尤为的迫切。低成本的营销可以说是中小企业的竞争的最大优势,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企业成本的瓶颈,成本较为低廉,可以利用很低的额成本就把信息放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同时又由于手机用户具有专属性,这样更具有个性化的效果,效率也是非常高的。移动互联网的营销目前已经城北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摆脱地域与时间上的限制。 4.个性化。 智能手机用户是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来作为辨别的,这样更加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中,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搜索引擎来进行查询信息,个性化的内容更是重点推荐发展的方向。移动媒体是可以被使用者随时的带在身上,通过媒体来接送信息的个性化等特点,其中自己可以进行选择铃声等。 三、移动互联网的营销策略 1.精准有效的传播。 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一般都是勇于尝试新事物以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因而对这类人群应该要精准的把握,这些人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若是想要精准的把握人群就应该要进行科学的划分、经过综合性的考虑来划分出不同的人群。传统的互联网主要就是针对IP地址来判断用户的特征,但是有的时候用一个IP地址可能是一个公司的同事。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面对的却是个人。在当今的时代中,营销的渠道主要是在于精准的传播,在适合的人群看到适合自身的广告。 2.互动娱乐性。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目前正在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一天淘宝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有50亿。这个销售额可以达到购物天堂香港六天的销售额。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才会进行消费。 3.产品与品牌的效应。 针对相应的目标来进行营销,一般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体验这样一步来增加手机网民与品牌的信心,并且通过对规模庞大的手机网民来进行认知教育。在移动互联营销过程中就可以将营销信息发送给消费者,这样就可以让手机用户主动的融入到营销中。 4.整合营销。 移动终端是具有一定的跨媒体的特质,主要就是将户外、手机网络将结合起来,这样移动互联网与其他媒体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根据的不同优点来互相交换,可以实现最大的营销价值,让广告的购买行为影响力得到最大的加强,让广告的效果得到加强。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三大通信运行商第三代移动通讯服务的开通,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人们接入互联网的条件,这样使得移动设备终端实现与电脑相差不大的互联网体验。手机移动互联网凭借其庞大的使用群体、方便性等给互联网模式带来了更深刻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媒介传播的观念是不断的变新,所以企业就应该要准确定位,追求创新的营销方式。 作者:王彤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时代服装品牌社会化营销策略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社会化媒体时代来临。社会化媒体作为新型的沟通方式,不仅改变了传播的媒介,突破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实现了媒体与客户的有机统一。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指出“: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能否把握住新型的传播方式,将直接决定着企业营销的成败。”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利用社会化媒体时代到来的契机,做好服装企业品牌营销;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营销逐渐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力量和商业目的,因此需要有效、精准地利用好社会化营销。 1社会化媒体与品牌营销 社会化媒体指的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允许用户撰写、分享、评价、讨论和相互沟通的工具和平台。社会化媒体包括论坛、社区、微博、图片和视频分享网站等,具有参与、交流、公开、社区化和多平台特点。好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社会化媒体的核心,真实用户的熟人关系网络是社会化媒体的人际关系本质。社会化媒体给予大众创作和传播内容的能力,产生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创作,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零距离交互,非常适合于产品和品牌的口碑传播,社会化营销因此越来越受到追捧。1971年,P.Kotler提出了“社会化营销”(SocialMedia)概念:像营销一件商品一样,让大众接受一个社会观点。社会化媒体营销利用社会化网络、博客和微博等用户关系网络,与用户对话并使其关注品牌,最后利用传播对话,使用户自传播的营销活动。 2社会化媒体时代营销的特点 与传统网络营销相比较,社会化营销在传播方式、沟通表达和营销主体等均有很大的不同。从传播方式来看,社会化营销根植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企业与用户处于对等地位,是一个对称而又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企业可直接与其受众建立关系,通过这个关系进而持续地沟通,最终实现商业目标。从沟通表达方式来看,传统网络营销中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模式更多地表现为“组织与人”的沟通思维,缺乏互动。而社会化营销下充分强调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关系。从营销主体来看,社会化营销的主体是“人”,也就是消费者。其中消费者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信息接受者,更是信息源,他们往往自己生成内容,是营销的主角。而传统营销传播的中心是“企业”,企业自己生成内容、自己产生营销,另外消费者的信息接收也受到企业信息发送的制约。除此之外,传统网络营销欠缺口碑传播的可信度和力度,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口碑传播效果十分明显,也十分有效,停留的时间较长。传统网络营销是单向营销,其营销效果不易衡量,而社会化媒体营销强调多向互动性,它的营销效果可以量化。 3品牌社会化营销的策略 3.1内容策略 社会化媒体能够让普通消费者聚集在品牌周围,形成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社会群体,其中品牌与消费者的纽带就是内容。传统的广播方式中,品牌商往往以广播的口吻内容,而且内容也缺乏趣味性,难以触动买家购买的冲动。对于当下的社会化网络用户来说,他们渴望看到个性化的内容,他们关注品牌,也为了分享那些值得分享的内容。以定位平民化时尚服装品牌H&M为例,H&M凭借诚意十足的内容俘获了消费者的心,在深知自己的消费者是一群对时尚极度敏感的年轻人时,H&M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并不局限于与品牌定位息息相关的内容,更会延伸至时尚的各个领域,在社交平台上细心地照顾到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喜好,创造出各种有趣话题,满足用户好奇心的同时,更是品牌活动的再度传播,让用户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品牌。H&M持续的话题讨论使活动保持热度,趣味活动激发用户的主动分享。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用创意来整合内容,使常规内容尽可能做到有趣、有关,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其内容更容易被分享。注重客户行为和营销内容的结合,这种结合包括消费者行为要与营销内容产生关联性,消费者行为要与营销内容产生共鸣性,消费者行为要与营销内容产生娱乐性。 3.2受众策略 互联网时代,社会化营销需要对目标受众定位精准化,也需要将关系进行到底。一项数据显示,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护一个老顾客要多6~10倍的工作量,而培养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等于维护8个老顾客的成本。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如果能让消费者全方面参与到企业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来,与消费者建立好品牌的关系,将会使得营销成本更为降低和具有回报性。以服装品牌优衣库为例,它是与顾客生活在一起的品牌。内衣品牌黛安芬也一直以好友分享深化关系而获得成功。作为服装品牌来说,需要改变以往品牌信息的习惯,转变为让消费者创造、扩散和维护这些信息。现在许多服装企业的营销陷入完全以吸引大量粉丝为目的误区中,忽视了粉丝是否为目标消费群体这个重要问题。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粉丝”质量更为重要,因为企业最终是要从其粉丝身上转化出商业价值,所以,选择精准的营销信息和定位精准的粉丝群体将是社会媒体行业需要挖掘的价值点。 3.3整合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的最早定义为:使用更多的传播方式,以达到最大的通信影响(1989)。而当下,整合营销传播理解为“为了实现营销活动的目标,将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整合起来。”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消费者注意力严重下降的时代,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真正到达消费者,而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能使企业更好地将信息传达给消费者。整合营销传播以一个统一的声音在进行传播,而不是零碎的、支离破碎的声音,这种传播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更能在消费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消费者对高度一致的信息的认可度总是高于那些存在矛盾的信息,从而也就更能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甚至让消费者产生更强烈的购买意图。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要积极整合服装品牌在营销传播过程中的广告、促销和包装等一系列要素,促进各种传播元素间互相渗透,形成营销合力。 作者:何静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互联网营销论文:移动互联网下酒店营销渠道转型研究 一、移动互联网下酒店营销渠道的新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网络分销商也开始从PC端转向移动端。移动互联网这一崭新销售渠道的出现,也将酒店和网络分销商拉回起跑线,从而给新酒店创造了新的机遇。酒店也应快速建立自己的直销系统,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将客户及定价权从OTA手中抢占回来。 (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移动互联网,即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互联网业务。而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5.5%,达到2134.8亿元。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客户(特别是智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加,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到移动互联网行业,在产品开发、渠道建设以及营销手段上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庞大的客户终端,进行企业转型或升级。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加也引发了酒店业的变革。根据PhoCusWright的调查报告,2012年,30%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手机设备预订和(或)购买旅游产品,如酒店客房或机票,而在2011年仅为26%。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使得移动互联网既具有桌面互联网的开放协作特征,又具有手机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和可定位性等特性。而酒店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它集住、食、行、娱等多功能于一体,是众多旅游者的家外之家,也是商贸会务者的重要社交公务活动场所。酒店客户对隐私性、可定位性等方面的需求恰好与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不谋而合。 (二)移动互联网下酒店的营销渠道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酒店客户将会通过微博讨论并进行酒店的选择、预订以及分享入住酒店的感受等全过程。酒店客户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明显改变。移动互联网不但会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消费体验,也给酒店营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酒店营销渠道,其客源结构主要来自于线下的协作单位、旅行社以及第三方分销等渠道。这几种渠道在给酒店带来稳定客源的同时,也导致酒店丧失了定价自主权,增加了酒店的营销成本。面对这些分销商对酒店利润的压榨,酒店必须建立自己的直销渠道体系,一方面降低分销商高额的佣金,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官网并发展线上会员体系。当前,移动互联网给酒店直销带来的巨大新机遇已使许多酒店管理者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移动端直销和分销渠道,但由于缺少专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推广的方式方法不够清晰等问题,其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也有酒店利用移动互联网销售渠道,迅速崛起,布丁酒店就是成功的典型例子之一。 二、布丁酒店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的转型升级剖析 PODINN布丁酒店创立于2007年12月,短短的7年时间里,酒店规模迅猛发展,2014年已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在内的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380余家门店(其中开业酒店276家,筹建门店104家,开业酒店房量2万余间)。布丁酒店连锁品牌推崇时尚、个性、温馨与环保并重,以18至35岁之间的年轻白领、商务人士及个性化人群为主要消费群体。 (一)布丁酒店营销渠道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作为经济型酒店的后起之秀,布丁酒店在传统营销渠道上与其他经济型酒店相比并无优势,在成立之初,也面临着营销难、推广难的问题,曾经一度客房入住率不足20%。随后,布丁酒店迅速建立移动互联网平台,2012年11月,布丁酒店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在线直连微信订房的酒店,2013年10月就已拥有58万名微信会员;2013年布丁酒店成为首家上线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酒店,成功实现了线上支付功能;2014年,布丁酒店又与小米电视合作,入驻小米电视,实现了电视预订房间。随着布丁酒店移动直销体系的建立,其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截止到2013年,布丁酒店在经济型酒店中已占据5.32%的市场份额,其中仅有5%至10%的客户来自于OTA,绝大部分客户都来自于直销平台,中央在线预订平台的在线预订量已经占酒店全部订单的35%。另外移动端的APP、WAP网站、微信订单占全部订单的15%左右。 (二)布丁酒店移动端平台建设的成功推广经验 1、建立简单便捷的直销平台 布丁酒店属于新晋酒店,比其他传统酒店更能快速地融入移动互联网市场。布丁酒店依靠其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及对互联网发展的敏锐触觉,从顾客需求出发,改变传统酒店移动直销平台操作复杂的问题,切实打造操作简单、快速的平台。用户在第一次关注或下载布丁酒店的直销平台后,便可在其平台上预订客房,只需要三步就可预定成功。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实际要,自由选择房间的类型,这种简便、快捷的体验方式使布丁酒店迅速赢得了客户的好感,为布丁酒店后期推广、客户再此入住奠定了牢固基础。 2、多渠道推广移动直销平台 由于移动互联网市场门槛低,目前已经有很多酒店引入移动互联网渠道。但推广难、运营难等问题也使多数酒店移动端渠道容易成为摆设。其原因一方面有移动平台本身是否便捷、可操作等因素,也有酒店对移动平台的运营能力高低。运营能力的高低在移动端市场争夺中发挥关键作用。布丁酒店在这方面无疑处于酒店行业中的佼佼者。首先,无孔不入的线下推销。布丁酒店内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为顾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移动上网条件。在酒店的每一个角落都贴有标签,顾客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随时扫描关注、下载。在顾客入住时,工作人员的引导也是布丁酒店线下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线下推广方式为布丁带来了相当大部分的会员。其次,丰富的线上推广内容。除线下推广方式外,布丁酒店也通过线上平台(如微博、人人网、官网等)进行推广,这种方式也使得布丁构建起了规模更为强大的会员系统。借助微信及APP平台,布丁酒店根据客户所提出的问题来推送客户需要的信息并及时与客户沟通,深入了解客户的个别特殊需要。如顾客可通过平台将自己的位置发送给酒店,方便酒店提供礼宾服务;在客人入住当天,自动推送酒店所在城市的天气、酒店地址并推荐周边的娱乐地点;在客户离店时,后台还会向客户推送满意度调查,做完调查的客户将会获得下次入住时的优惠券;同时酒店还会通过微信人工回复客户提出的问题。酒店的这些贴心服务举措,一方面提升了客户对酒店服务的好感,实际增加了二次购买的机率,增强了客户对酒店品牌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酒店也掌握了完备的客户资料,在今后的营销过程中,切实做到精准营销。总之,布丁酒店的直销渠道所得的巨大成功,除了其移动端平台的便捷性、人性化服务所赢得的顾客好感外,其线上线下的引导性推广方式以及移动端的强大运营能力和对不同推广平台的有机整合都是重要原因。虽然布丁酒店的这种推广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但其他酒店在效仿的同时,仍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定位、消费群体的需求,与客户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并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制定自身的推广运营计划。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酒店营销渠道创新建议 酒店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移动端直销平台,这一平台需要符合酒店自身的发展定位、目标顾客以及潜在顾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注重培养运营推广人才,在实际运营推广中要强调以顾客的需求为主,根据顾客的喜好来推广平台并注重引导客户的使用习惯,并结合推广活动来维护已有客户与酒店的稳定关系,同时也吸引新客户的关注。再次,根据酒店现有的资源,整合现有渠道资源深入推广移动端平台。最后,酒店要注重与客户的及时沟通互动,维护客户与酒店长久互信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酒店品牌的忠诚度。 (一)集团连锁酒店需注重线下和线上的联动营销 连锁酒店集团往往拥有众多门店以及庞大的会员体系。这些线下门店和会员是推广移动端直销平台的最大优势。相对于单体酒店来说,集团连锁酒店有着相对健全、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一定的客户基础。因此应注重借用这种线下的优势再结合线上资源进行多元化推广,培养客户形成移动端预订习惯,并注意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二)单体酒店需注意建立“分销”+“直销”的营销渠道 对于单体酒店而言,它没有集团酒店那样庞大的会员系统。在未来营销渠道构建中,单体酒店应注重以“分销”+“直销”的方式来开展营销。一方面通过分销渠道保证酒店的正常运营,在带来稳定客源的同时也便于酒店建立起自己的客户系统。另一方面,酒店应积极建设自己的移动端直销平台,逐步将线下客户培养成移动端客户。同时,单体酒店可以需寻找与自身定位相似,有相同目标群体的酒店开展营销合作,共同尝试建立直销平台。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酒店直销平台的开发、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又可实现酒店之间的资源共享。 作者:宫斐 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管理系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营销渠道论文 一、背景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1.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11月,我国网民数量达6.4亿、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2.信息消费增长迅速:2014年前三季度信息消费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18%,对电子商务市场产生巨大拉动作用。3.电子商务稳步发展:2014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7万亿元,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46.9%,网购用户规模超过3.3亿;2014年双十一期间,全网交易额达到805.11亿元。 (二)手机网购势头强劲 移动支付、移动充值、移动购机受青睐:2014年上半年,手机购物、手机团购网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42.0%和25.5%;手机网上支付用户比例为38.9%;购物类型方面,手机话费充值和通讯类产品分列第1位和第7位,用户规模达60.8%和31.6%。 (三)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原有的成本驱动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收入增长将由依靠新增用户拉动转向增量与存量并重的模式。需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提高成本效率,实现规模效益增长。用户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正在逐步由线下转为线上,互联网已成为潮流和趋势,用户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我们要顺势而为。 二、总体思路寻找电子渠道、营业厅渠道、客户服务渠道之间 营销场景、客户需求的契合点,整合渠道资源,打通渠道交叉流程,实现渠道协同,形成销售发展规模增长。将互联网理念和工具贯穿到公司现有线下线上销售服务流程中去,使订单的获取、生产、交付可分离可集约可交换运营,根据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优势不同,打造一体化销售服务模式,实现掌控价值网、扩张渠道规模、提升生产运营效能。 三、重点措施 (一)加强线上引流传递线下体验协同 以全面推进全渠道互联网化为契机,充分发挥电子沃店,沃联盟、码上购、空中入网协同营销能力,与网厅、手厅营销活动有效结合,拉动销量提升。针对线上巨大的PV、UV量,增加线下引流入口,将流失的UV用户引流到线下进行二次营销,提高用户体验感知,促成销售成功。在线上商品、套餐、资费页面,添加实体营业厅信息,引导用户到营业厅进行体验咨询,促成二次营销,最终达成销售。解决体验缺失、服务项目不足等问题。 (二)线上办理订单传递线下办理协同 细化落地运营方案,扩大渠道覆盖种类及数量,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供易用、好用、可用的系统支撑及运营支撑,加快全国推广速度,迅速提高用户发展量。线上办理失败订单,线上转化工号受理或让用户到营业厅补充办理,促使业务办理成功。解决线上业务办理失败,已形成的订单流失等问题。 (三)线上实体承接点建设线下交付协同 营业厅建立线上承接点,满足用户在线上下订单,实体店服务提货承接的需求,提高服务感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缩短线上生产交付时间。解决线上销售物流配送效率低、配送方式单一的问题。 作者:谢思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互联网营销论文:互联网环境下电影营销论文 一、互联网环境下电影营销的特点 随着大众生活习惯的变迁,那个在电视台投一个标王广告就人尽皆知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新媒体营销方式也在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移动媒体、流媒体等已经悄然占据了市场空间。传统媒体时代营销的重点是用怎样的内容告知消费者,新媒体营销时代首先要解决的是采用怎样的方式告知消费者。 (一)全媒体整合营销 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教授唐舒尔茨(DonSchultz)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并对于世界的营销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媒体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整合营销将是营销的新趋势。首先要构建新的营销平台,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和新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将营销信息推送到比较准确的受众群体中,也就是做有针对性的精准式营销;最后要通过内容营销等方式将被动输送信息转化为受众想要主动获取信息电影的营销也不例外,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国外电影人纷纷把目光聚集在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国产大片之争也愈演愈烈。在拼投资制作拼特效技术的同时,大家也越来越看重对电影的营销。从明星首映礼到影迷见面会,从记者会到网上的电影上映档期公投。这些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想在观众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效果又如何呢?多数还是通过相关报纸杂志的报道和电视媒体的采访转播等途径让观众知道有关电影的信息。换句话说,人们还没有从传统的电影营销观念中走出来,宣传效果往往低于预期。即使加入互联网营销的思维模式,使信息传播的渠道在增加,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有效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呢?这时候整合营销就成了电影营销过程中重要的核心。 (二)新媒介环境与受众分类标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日益丰富。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手中能够接触并使用的媒介样式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学者们在受众研究的过程中,越发地注重将受众按照其使用媒介的偏好进行划分。研究表明,基于媒介拥有和使用的受众分类与其他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受众类型相比,在互联网参与、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不同媒介的使用对受众会产生交互影响。在一项关于不同媒介形式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媒介的使用在受众获取政治知识的时候,不同的媒介使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当媒介内容大体相同的时候。比如,同时收看有线电视新闻和电视网新闻的受众,会出现回报递减效应。而如果同时使用纸媒和广电媒体,则会出现附加效应。 二、微电影营销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新教学理念 电影营销课程在我国高校相关专业课程中属于新兴课程,但它的开设意义和作用却日显重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影视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影响着国际影坛。这些发现也与近年来中国媒体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所处的新媒体环境让中国电影工作者随时可以同国际接轨,随时可以同大众保持联系和互动。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可能取决于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一部票房惨淡的电影,一部分原因则是营销的失败。微电影的传播渠道、观看方式和受众都表现出新的特点。根据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原来越多的微电影已经开始尝试性地进入院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到微电影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微电影的发展也给了微电影相关行业人才创造了机会,同时微电影营销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微电影营销人才培养方法将随之进行调整,无论是课程的理论架构还是授课的理念方法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在课堂理论内容中引入精准营销,互联网搜索引擎营销等新模式探究。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营销仅停留在对电影进行全面宣传的浅层次营销,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营销应该是精准营销、互动式营销——与受众建立个性化营销服务。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并分析、总结他们的观影喜好和观影后的反馈,从而与目标受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近些年来,通过参加一些微电影大赛和微电影征集活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更多的微电影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小范围内观赏的阶段。虽然相比传统电影微电影制作的成本低门槛低,但是相比传统电影的营销,微电影对于营销的策划同网络推广所需的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这也要求从事微电影营销学习的学生对于媒介环境市场发展趋势和受众目标定位等有深入的研究。 (二)微电影营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微电影营销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意能力、媒介传播的运用能力、个性化营销能力等。在具有媒介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对网络事件策划和处理的敏锐度,时刻把握互联网最新动向。互联网时代亦是发挥创意的低成本时代,微电影的传播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网络,所以互联网思维对于微电影营销人才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微电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微电影的核心是内容表现形式即影像,加入商业元素就是有故事的品牌符号。微电影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也应是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运营操作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微电影营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操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微电影营销的实践运用。以本人授课经验为例,《微电影营销》是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课程主要分为微电影理论学习与研究、微电影作品策划、电影市场的环境分析、微电影营销等部分。最终结合学院的资源优势,将我校编导专业国际电影班的微电影作品让学生根据每部作品的具体特点制定营销方案并推广实施。最终的成绩评定也打破了由教师一人作主的传统方式。转变为教师评分占40%,组内成员互相评分20%,营销效果评分40%。就是说微电影宣传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学生想让自己负责营销的作品有更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就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意。这时学生开始回顾之前所学习的新媒体营销知识,并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营销技巧运用其中。给理论知识找到了实践的平台,给实际操作融入了理论指导。在营销效果反馈后,学生也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受众对于微电影的态度和评价,同时反思自己在营销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还可以继续改进的部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微电影市场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同时适应互联网环境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微电影营销乃至微电影在我国都属于较新颖的教学领域,如何吸取传统影视产业管理方面课程的有效经验,并在其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微电影营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摆在所有相关专业教师面前的共同问题。微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增强微电影营销课程的目标针对性,整合相关微电影平台融入实践教学当中,将是培养微电影营销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史天翔吕旻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文化管理专业教师
煤矿掘进论文:浅论煤矿掘进技术及安全管理 摘 要:煤炭是不可或缺的能源,煤炭资源是否充足直接关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消耗量增加,出现了资源紧缺的现象。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要对煤矿掘进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本论文针对煤矿掘进技术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掘进技术;安全管理 中国煤炭掘进行业的发展,是煤矿的经济效益持续攀升。面对煤炭质量的各种新要求被提出来,就需要加大掘进技术的应用力度,保证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成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将技术与安全相互结合,才能保证掘进进度,高质量地完成掘进工作,对促进煤炭行业更好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煤矿掘进技术 (1)煤巷综合性机械化掘进技术。煤巷综合性机械化掘进技术在中国的煤矿企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悬臂式掘进机的应用,不仅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而且这种机械设备能够很好地适应煤矿生产环境。虽然中国在近年来针对机械化掘进技术进行研发,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与国外的机械化掘进技术相比较,依然存在着滞后性。(2)锚杆钻车与连续采煤机配套技术。锚杆钻车与连续采煤机配套技术的使用中,连续采煤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掘进作业处于多巷道环境下,掘进效率可以提高[1]。但是,这种掘进技术也存在着缺点,即虽然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但是,操作的可行性不足,导致拘掘进作业中存在问题。(3)掘锚机组一体化的掘进技术。如果煤矿开采存在着特殊性,就可以采用掘锚机组一体化的掘进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在应用领域中还没有普及,技术运行中存在着不稳定性。这种掘进技术所采用的主要设备是四臂锚杆钻机,实现了自动化的掘进运行,对于各方面的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2 煤矿掘进工作中要对安全管理于高度重视 强化煤炭开采工作才能够提高煤炭的质量和产量,以保证煤炭资源供应充足。煤炭开采工作中,煤矿掘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将巷道的空间构建起来,而且对巷道还起到了保护作用。目前煤矿企业所采用的煤矿掘进技术中,主要包括掘进机掘技术和爆破掘进技术。在掘进作业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为危险性,因此,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视保证掘进作业顺利展开的关键。 2.1 水平煤巷施工的安全管理 破岩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对顶板所采取的安全管理促使也会有所不同求。如果顶板的状况不允许采用爆破的措施,就需要使用风镐或者手镐进行破碎处理。比如,当顶板已经破碎或者煤层松软,就需要手工作业,如果层理发育或者节理发育不很完整,也要使用手工处理的方式[2]。在处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可以出现漏顶的事故,更不可以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瓦斯事故。如果掘进作业的煤层为瓦斯煤层,在爆破处理中就要做到全断面爆破一次性完成,不可以采取补偿爆破的措施。在济进行爆破处理的时候,可以选择毫秒延期电雷管,爆破所延迟的时间不可以太长,界定在130毫秒内,以保证爆破安全。在使用掘进机械设备的时候,要对顶距严格控制,注意不可以空顶作业。 2.2 岩石平巷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岩石平巷施工中,要保证施工安全,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地址环境、巷道的断面以及需要采用的支护形式等等,还要从施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施工人员做好组织安排,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还要从施工实际出发制定作业规程。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都要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展开,重视使用临时支护,支护要严格按照支护参数展开作业,不可以出现空顶作业的问题,为了避免顶板事故发生,要采取技术措施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在进行作业的时候,要固定好工作平台,避免交叉作业有安全事故发生。 2.3 半煤岩巷道施工的安全管理 半煤岩巷道施工中,对于巷道掘进作业的位置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巷道的使用用途以及所处地质环境加以确定,对于掘进技术方式的选择上,包括挑顶掘进、破底掘进以及两者兼具的掘进,都要做到一次性地完成全断面开掘,减少工作量,以提高施工效率。爆破的过程中,要将工作底跟浮煤及时清理,以避免产生瞎跑的事故。 2.4 上山掘进施工和下山掘进施工的安全管理 上山作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瓦斯积聚,作业的过程中,瓦斯会向上集中,此时就要注意通风。在运输的过程中和提升的过程中,要将滑轮和绞车都做好固定处理工作,以避免产生跑车事故。下山作业中要按照规定的程序M行,包括躲避硐室的设置以及阻车器的设置,都要符合规定,注意人与车不可以通行。由于下山作业的过中容易产生二氧化碳积聚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二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就要重视监测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岩掘进技术对煤矿的开采质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煤矿掘进技术不仅综合性强,而且械化程度非常高,需要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重视施工安全,才能够保证掘进工作顺利展开。从目前的煤矿企业掘进技术应用情况来看,其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提高掘进技术应用效率的关键。 煤矿掘进论文:断层影响煤矿掘进的多元回归分析 摘要:煤矿掘进效率直接关系到生产衔接和掘进成本。文章以实际生产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归纳出了断层影响掘进的四个因素与全岩掘进率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指导掘进生产计划的下达和掘进工艺的改进,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益安全。 关键词:断层;煤矿掘进;多元回归分析;掘进效率;数理统计 影响煤矿掘进的最主要地质因素之一是断层,特别是小型断层。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时,顶板压力增大,顶板破碎,多数情况下出现半煤岩或全岩掘进,有时甚至出现冒顶事故,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 研究断层对掘进的影响程度,建立断层影响因素与全岩掘进率的定量关系,对安排掘进生产计划、选择掘进方案、提高掘进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全岩掘进率就是全岩巷道进尺数与总进尺数的比值的百分数。为此,我们搜集了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2011年以来的大量地质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了初步 成果。 1 断层对掘进的影响因素 煤矿生产实践表明,断层对掘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断层落差、煤层厚度、断层倾角、断层走向、断层个数。在此,我们选择了下面五个变量作为断层对掘进的影响因素。 1.1 断层破坏系数 断层破坏系数是断层落差h与煤层厚度m的比值,即μ=h/m。μ越大,说明断层落差越大、煤厚越小,掘进越困难,全岩掘进进尺可能越多。在同一掘进工作面,煤厚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因此,断层落差起决定作用。我们将μ作为影响因素。 1.2 断层线密度 断层线密度是断层个数n与巷道长度d的比值,即ρ=(n/d)×100。显然,ρ越大,说明断层的个数越多,掘进越困难,全岩掘进进尺可能越多。我们将ρ作为影响因素。 1.3 断层倾角β的sinβ 一般认为,断层倾角越小,断层的破碎带越宽,冒顶的危险程度也越大,掘进越困难,全岩掘进进尺可能越多。我们将sinβ作为影响因素。 1.4 断层走向与掘进方向的夹角θ的sinθ 断层走向与掘进方向的夹角越小,影响掘进的距离越长,掘进越困难,全岩掘进进尺可能越多。我们将sinθ作为影响因素。 1.5 断层的不可见度 设计掘进工作面不可能完全避开所有断层,因此,掘进巷道必然通过探测断层和推测断层,我们称之为可预见断层。在掘进施工以后,往往揭露新的断层,我们称之为不可预见断层。断层的不可见度是不可预见断层个数n1与可预见断层个数n2的比值,即ω=n1/n2。显然,断层的不可见度越大,地质预报的准确程度越低,掘进越困难,全岩掘进进尺可能越多。ω与线性密度ρ有关,我们将ω作为影响因素的参考因素,不作为断层对掘进影响的评价因素。 3 应用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预测掘进巷道的全岩掘进率,所使用的断层为三维地震断层和附近巷道揭露的断层,同时结合区域构造不可见度加以修正。得到全岩掘进率后,便可下达较为合理的作业计划。 另外,当计算的全岩掘进率数值较大时,应该考虑改进掘进工艺和方法,即对于较为可靠的断层,采取提前控制掘进层位的措施,以减少全岩或半岩进尺或使掘进巷道处于较软层位。此处不再详述。 4 结语 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规律的研究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只列举了断层影响掘进的四个主要评价因素,得出了全岩掘进率预测公式,具有现实参考价值。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统计初步认为,掘进巷道在设计巷道的全岩掘进率达到11%时,或者改变设计,或者利用钻探查明构造进而改变施工工艺和方法(关于断层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在“h/m×L/s”小于0.02时,可考虑推过断层连续回采,否则应跳面回采。式中:h―断层落差,m―煤层厚度,L―断层走向长度,s―断层在采面方向的影响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巷道全岩掘进率的临界值还应根据各煤矿实际进行调整。 煤矿掘进论文: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探析 摘 要:在工业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煤矿能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是困扰煤矿企业的重要问题。在分析煤矿井下巷道具体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提高巷道的承载力,其主要是通过井下开拓、掘进巷道途径来实现提高巷道的抗压能力。文章将煤矿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分为可伸缩性支架支护、锚杆支护、矿用支护型钢、矿用锚索支护等技术类型。 关键词:井下巷道;煤矿;顶板支护技术;掘进 安全是煤矿生产开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煤矿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煤矿巷道的抗压能力及承载负荷,同时该技术还能够降低采空区的压力,进而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下文就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的类型做了简单分析,在煤矿开采环境越来越恶劣、开采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出了对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的管理意见,大力引进新技术,保证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进而推动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支护技术分析 (一)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是支护的一种形式构造,锚杆支护由托板、锚杆杆体、钢带、网等部件构成,在矿井巷道支护中发挥着抗剪与抗拉的作用。锚杆支护的原理是通过紧固螺将锚杆的承载压力分散到构件体上,以便扩散到整个岩层,提高了锚杆的承载能力,而且岩层在托板的作用下变形程度减小,有效防止岩层的破裂、垮塌,确保开采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二)矿用支护型钢 在恶劣的煤矿井下环境中,工作人员需要借助矿用支护型钢对煤矿井下巷道进行支护,此时需要保证支护型钢良好的抗拉、抗压、抗剪切性能。在使用煤矿井下巷道的具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巷道的位移较大,这是由于矿层地质构造及掘进切面两方面发生了变化,导致两个方向发生位移,由此可见,该现状对支架本身的承载力有较高的要求。另外,要将巷道支护滑移及定位要求考虑在内,矿用钢的抗弯截面模量必须满足相应标准及要求。 (三)矿用锚索支护技术 锚索作为锚杆的一种,从加固拱理论上讲,它能使直径更大的巷道围岩成为整体,从而增强其自身的承载能力。从悬吊理论上分析,它更适合围岩悬吊于稳定的老顶中,以确保巷道支护的可靠性。锚索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将锚杆支护形成的次生承载结构与深部围岩相连,提高次生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使更大范围内的岩体共同承载;第二,锚索施加较大的预紧力,可挤紧和压密岩层中的层理、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增加不连续面之间的抗剪力,进一步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 (四)伸缩性能良好的支架 金属支架的承载能力较其他材料更强,主要体现在工作承载及极限承载方面。煤矿井下可缩性支架在收缩过程中表现出的是实际承载能力,影响其实际负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有器件连接状况、支架的整体构造。两种承载力中极限承载能力的刚性过程会影响煤矿伸缩性支架的可变性,所以,判断伸缩性支架的最佳状态,就是实际承载能力与极限承载能力的差异,当极限承载能力高于实际承载能力时,两者间的差异最小。 二、强化对煤矿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的管理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开采过程中,从业人员是主体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从业人员的的综合素质对工作进程的影响最大。在掘进工程施工前,要对相关人员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在理论及技术知识的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理解操作行为,熟悉顶板支护技术管理常识,同时认真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岗前训练,组织实际演练,实行轮训制度,举办特训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进入掘进工程施工现场前,要召开安全动员大会。 (二)提高支护技术水平 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施工前,针对顶板支护施工,提出具体的支护方案、掘进配套方案、巷道开工预留方案以供选择,将煤矿巷道支护所需要的材料、材料数量以及具体的尺寸等提前计划清楚,将支护操作规范加以明确。在遇到巷道重叠地应力大及地质复杂的巷道,采用锚网、锚索及喷浆之后再架设钢梁棚支护。在安装支护层的时候,将确保支护层的承载能力作为核心要求,尽可能保证架棚钢梁与巷道顶板及巷壁之间能够拥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持接触面的平整,使支护体的支护强度达到最大值。 (三)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在工程建设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支护技术也要有相应的改进,今后巷道掘进支护技术将朝着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煤矿企业针对当前支护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以及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工艺铺设的发展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成立顶板支护研究小组,积极吸纳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扩大以综合掘进系统为代表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范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是煤矿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煤矿巷道中,动载荷冲击及疲劳磨损等都是由顶板支护来承受的,为了促进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支护技术水平,提高顶板支护的抗压能力、承载能力,同时要对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及安全教育工作,大力引进先进的支护技术,确保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煤矿掘进论文:煤矿掘进巷道过断层技术探析 摘 要:煤矿企业作为基础能源单位,其状况直接关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有所增多,就需要煤炭企业增加开采量,相应地,也要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矿藏的分布情况不同,煤矿掘进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煤矿掘进过程中所采用的巷道过断层技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论文针对掘进巷道过断层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掘进技术;巷道;过断层 煤矿掘进行业中,在矿藏区域遇到断层结构是非常常见的。由于断层区域在矿藏的分布上存在着复杂性,也会因此导致安全事故的。近年来的露天煤炭资源开采工作中,开采作业量增加,但是,资源量逐渐减少。为了增加开采量,就需要实施深度开采,煤矿开采环境区域复杂。当遇到断层结构的时候,就必然会在开采作业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掘进技术通过断层区,不仅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避免矿藏资源浪费,而且还要提高巷道掘进的安全系数,对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产生断层的原因 在地层中产生断层是较为常见的。不同的地质环境,地层的结构是有所不同的。当地壳变动中,土层结构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断层也是一种土层结构。在地质环境中,煤炭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会存在断层的问题。在地质结构变动的过程中,土层经过挤压运动之后看煤炭层就会产生断裂的现象。断层的煤矿包括有两种,即地上断层和地下断层。露天煤矿即为地上断层,地下的煤矿层是本论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二、产生断层的征兆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掘进作业得到很深之处,能够遇到断层是较为常见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的规律,断层的产生亦是如此,必然会存在产生的征兆。 其一,当有断层产生的时候,在巷顶板底板就会存在节理化的现象,而且非常明显。这种现象越是显著,就越可以证明距离断层已经非常近了。 其二,通过观察煤层顶板的变化和煤层底板的变化也可以对断层进行断定。如果顶板和底板的标高有很大的变化的时候,就意味着煤层有断层产生。 其三,如果煤体逐渐柔软而且有破碎的现象,伴随有滑面,就说明距离断层已经很近了。 其四,通常煤矿出现断层的时候,在其附近的底踊嵊旭拗濉O锏谰蚪工作人员如果发现这种现象,就要注意距离断层已经非常近了。 三、通过断层的技术 (一)通过小型的断层结构的技术 巷道掘进作业中所遇到的断层结构,如果超过35m则属于是大型的断层结构,没有超过35m则属于是小型的断层结构。对于小型的断层结构,如果采用断层作业方法就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得不偿失。如果不采用断层作业技术,就会使煤矿掘进无法通过。对于小型的断层结构,要通过可以采用后退挑定法和后退卧底法。 所谓的“后退挑定法”,是将开采的煤层向上移动,后退一段距离之后将顶板挑到断层的顶面,是断层的顶板处于巷道的底部,以使支护结构保持稳定。之后就可以继续掘进了。 所谓的“后退卧底法”,就是当掘进挖掘到断层之下的时候,需要向下延伸巷道,使底板延伸到煤层的上层,对巷道进行稳固处理,之后就可以继续掘进了。 (二)通过大型的断层结构的技术 煤矿掘进中,如果巷道掘进已经超过了35m,即为大型的断层结构。要顺利地通过大型的断层结构,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即先导硐,之后进行注浆处理。对于断面的轮廓线进行设计,可以参考巷道成型之后的1.5m距离进行设计。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巷道内的距离超过2m。当所有的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采用钻孔注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 当施工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止浆垫安装了。通常混凝土止浆垫需要安装在距离断层大约10m的位置。在巷道内还要在10m以内采用喷浆技术做好封闭工作。当所有的这些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打孔注浆作业,对于喷浆的密度以及深度都需要根据断层结构的坚固程度精心处理。 四、煤矿巷道掘进的过程中通过过断层所采用的技术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其一,做好作业现场的勘察工作,将工作方案制定出来。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勘察中所获得的信息将具体的作业方案制定出来,交由审核部门,经过审核确认之后,就可以组织施工,并做好施工监督工作。 其二,当巷道掘进作业的位置距离断层大约20m的时候,掘进的速度就要降低,并在掘进的过程中还要对作业环境进行勘察,根据勘察所获得的结果对作业的技术细节进行调节,还要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有关部门,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断层的情况做出分析,以调整作业方案,对施工进度做出新的要求,保证作业安全。 其三,掘进作业中,要对断层的厚度予以关注。如果发现断层的厚度存在异常,要立即停止掘进作业,对作业现场进行勘察,特别要考察瓦斯情况以及地下水的情况,根据考察所获得的结果将解决方案制定出来。 其四,掘进巷道之前要开展探孔和卸压孔工作,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的工作过程都要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特别要对巷道的变化详细记录。对于矿石层所具备的特性以及煤层的特性都要上报给有关部门,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工作,防治突发性事件发生。进行钻孔挖掘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执行,以防止由于质量问题导致风险。钻孔作业中如果有水产生,就要记录好出水的部位,将详细的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二)掘进作业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其一,在断层面进行巷道掘进作业中,要做到一边施工,以便勘探。在钻井勘探的过程只能过,所探测的部位为作业面前面的2m以外。如果所探测到的煤层的厚度已经超过2m,就要将掘进作业停止,采用钻孔的方式卸压。如果在作业所在位置与断层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m,钻孔作业就要立即停止,采用通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其二,对于超过煤层厚度一半的断层,而没有达到断层的一倍厚度,需要进行卸压钻孔。钻孔的方法是在煤层顶板的0.5m之处向另一个煤层钻孔。钻孔的深度为20m,钻孔的数量为8个,还要从断层处煤的厚度挖钻孔,保证断层面后的8m左右的煤岩层得到控制。钻孔之间的距离为2.5m,平均每一排钻孔为3个。 其三,如果断层的落差非常大,已经达到煤层厚度的一倍,就要在钻孔卸压的过程中改变作业的倾斜角。卸压钻孔的位置要与断层面的距离超过3m以上,当然还要根据钻孔的实际对其数量加以确定。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要增加煤炭资源的供应量,以满足各方面需求,就要进行深入开采。这不仅对掘进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而且开采的速度也要增加,作业的危险系数也会相应地增加。特别是在煤矿掘进过程中遇到断层的时候,就更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断层,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量,还可以确保作业安全。 煤矿掘进论文:煤矿生产中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的实践 摘 要:在国内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就所应用的综合机械化挖掘技术来看,其在煤矿生产中需要在一煤矿巷道中,将原本较为独立的定向掘进、运输、通风以、供电、支护及除尘等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组合成为相对较为系统的机械化掘进体系。对此,笔者以综合机械化掘进硬件设备的配置标准入手,对煤矿伸长综合掘进工艺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生产;综合机械化掘进;掘进工艺 煤炭作为支持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次性能源,其现实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不言而喻。而伴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对煤炭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为了保障煤炭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已经结合我国煤矿资源的实际特性,研发出了两类效率较高的开采措施,其中一种采用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煤炭的生产速率,而另一种则是利用煤矿掘进机械,提高矿井的采煤量。以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为例,其不光能够提高煤矿巷道与半煤岩巷的掘进效率,还能够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1 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配置标准 在煤矿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所开采煤矿的地质条件及既有的掘进技术对所需要的机械化硬件设施加以合理配置,进而以独立单元模块重构的方式,构建综合机械化掘进体系,以协同配合的方式进一步发挥出相应设备的单机作业能力。为保证相应机械化硬件设备作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及高效性指标,提高其协同作业的实际效率,在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的配置过程中,必须遵照如下标准:其一,必须确保所使用机械化设备的技术特征及相关参数能够满足于对应矿井掘进巷道的地质地理环境及掘进工艺对设备的实际需求。其二,所使用的设备必须能够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体系,需要其能够满足于协同配合作业的实际需求,尽可能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其三,还应该对单机设备间的配套尺寸进行严格限定,确保其能够较好的协同作业,并将其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 2 煤矿巷道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 2.1 煤巷及岩巷掘进作业流程 在煤巷及岩巷的掘进作业流程如下:(1)破煤。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依托于其自身带有截齿的切克钻头在作业面上转动,可以以液压传动的方式,根据需求在工作面中切割出能够满足煤矿开采需求的巷道。(2)装煤与运输。在煤切割完毕后,可以利用机械化掘进机下部的耙爪,将煤矿装入掘进机内的传送结构中,再经由输送机皮带的传送,将其运出作业面。(3)掘进机械的行走。综合机械化掘进机能够以履带传动的方式,在作业面煤炭开采完毕后,由操作人员下达指令不断向另一个工作界面行进。 2.2 煤巷与半煤岩巷掘进工艺 通常情况下,煤矿生产中的掘进主要钻孔爆破掘进以及综合机械化掘进两大方式。其中前者属于传统的施工工艺,对机械化硬件设备的要求较低,且在多种地质条件下都能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依据不同的掘进需求调整掘进模式,但该掘进方式机械化水平不高,施工工艺应用相对较为复杂,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劳动强度较高,且采煤效率较为低下。后者可以利用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以破煤、装煤、运输与掘进反复循环的方式,完成持续性的采煤作业,是现今应用较多的采煤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工艺的各项弊端,但是对机械化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 3 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虽然能够大幅度提高采煤作业的效率,但不得不说的是,受诸多因素影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绞人、冒顶、瓦斯爆炸等,不光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会给相应操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对此,在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确保操作机械设备的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执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要其具备相应的证件,同时在煤矿作业前期加强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事项。此外在综合掘进机械的运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规程》中的相关条例开展各项操作活动,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掘进机,并保证在机械启动后,无关人员迅速离场,以此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而在综合掘进机械作业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地质条件及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选择作业方式,以循环掘进作业的方式完成对煤矿的开采。而就具体的注意事项来看,首先在启动掘进机械设备时,必须根据相应的顺序启动,并保证其处于稳定的工作装填,严禁机械超负荷运作。其次,每台综合掘进机械必须配置两名司机,两人协同作业,同时还需要其注意综掘机的设备的摆动情况,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即紧急停车,进行检修。掘进机在行进的过程中,应该及时扫除附近的杂物,宜采用应一刀、压一刀的方式,防止出现由于硬茬而导致的机械失稳问题。此外,当掘进机械切割头处于最低工作位置时,装载机也必须降到最低限位,禁止直接抬起铲煤板。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提高作业效力,克服传统作业模式下的各种弊端,可以合理应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以破煤、装煤、运输与掘进反复循环的方式,实现对煤层的持续性开采。而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相应的安全问题,加强对设备运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以此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开采的实际效率。 煤矿掘进论文:综掘机在煤矿岩巷掘进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煤的作用,煤炭是赋存于地下的非再生性化石能源资源,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我国仍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为主要能源,在进行煤矿岩巷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综掘机进行开采。本文就综掘机的工作原则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综掘机;煤矿;岩巷;应用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推进,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的竞争,如何有效的、高效率的开采煤炭,是每一个煤炭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设备、方法,同时引进先进的、高端的开采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煤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 综掘机的构成 综掘机又称为掘进机,综掘机是用于开凿平直地下巷道的机器。主要由五部一机四系统组成。五部包括截割部、铲板部、本体部、行走部和后支撑部,一机是中心运输机,四系统包括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水系统和电控系统。机器也是既有利也有弊。它的优点是安全、高效和成巷质量好;它的缺点是造价大、构造复杂和损耗大。由于我国是产煤大国,所以煤矿综掘机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1 “五部”的构成和作用 综掘机中的五部包括截割部、铲板部、本体部、行走部和后支撑部。其中本体部是综掘机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本体部由小零件组成整体采用的是焊接的联接方式,因为焊接这种联接方式能将各个部分有效地结合,使它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起整个综掘机。本体部由回转台、回转支承、本体架等组成,而它们之间不能使用焊接,只能通过螺栓进行联接。回转台的耳孔分别与截割电机和截割升降油缸进行联接,铲板和本体架之间的联接也是通过耳孔联接进而完成铲板的升降任务。截割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截割头,截割臂和两个截割减速机。在综掘机在使用过程中,综掘机的截割臂与截割头相连,截割臂与截割减速机相连,截割减速机又与截割减速机相连,截割部四部分的连接是用螺栓进行联接。铲板部是在截割部把煤炭截割下来之后将煤炭放入第一输送机,然后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作用下,实现星轮转动,进而完成装载作用。铲板使用高强度的螺栓将侧铲与本部进行联接,而油缸则为铲板的上下运动提供动力。行走部主要功能是实现行走功能,综掘机的行走全靠行走部,而行走部主要依靠减速器来实现综掘机的行走功能,另外还要使用制动气弹簧来停止岩巷综掘机的运动。 1.2 “四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综掘机中的四系统包括液压系统、水系统、电控系统和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由集中型润滑泵、递进式分配器、专用加注设备、高压油管和管路附件组成。润滑系统就是把这些摩擦所需要的润滑脂通过一个封闭的系统定时、定量地加注到这些部位,从而保证摩擦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使摩擦程度降到最低,摩擦副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车辆运行效率,也可以延长综掘机的使用年限。液压系统由液压油箱、多路阀、液压先导操作台、冷却器等组成。它主要是通过控制液压油箱对油进行推压作用为主泵、马达、油缸等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油,以此为综掘机提供运动所需的动力。水系统由外喷雾和内喷雾组成,主要是对综掘机进行降温作用。外喷雾安装在截割部一来可以降低烟尘,二来可以冷却截齿;而内喷雾主要是完成综掘机内部零件的降温工作。电控系统是为岩巷综掘机提供动力的系统,并且在电路保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遇到故障时也可以根据电控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故障分析。 2 岩巷综掘机的工作原理 我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煤炭,原来人们挖掘煤炭主要采取打眼放炮的挖掘技术,但其挖掘速度较慢,产煤量少,导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其无法满足市场对煤的需要。自综掘机出现后,它的出现将掘进的速度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例如EBZ160纵轴式悬臂综掘机作为综掘机中运用较广的设备,它主要由铲板部、截割部、本体部、运输部和行走部组成。铲板部的作用是将挖掘下来的煤炭进行装载;截割部的作用是将大块的煤炭截割为小块煤炭方便装载;本体部的作用是将各个承载部件联接起来;运输部将截割部截割好的煤炭进行装载和运输;行走部的作用是控制综掘机的移动。EBZ160设备的作业体系主要由液压系统、水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电控系统中1140V/660V的交流电源为其提供动力源,90kw油泵电机为其提供电力。 3 综掘机的应用分析 综掘机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现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另外也改变了传统炮掘打眼爆破的程序,综掘机振动较小,对周围的煤岩的作用力小,有力的消除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了掘进工作的顺利展开。行走部可以控制综掘机的前进,但是不能控制它的后退,所以在设备的后退问题上,我们需要改进设备。阻碍综掘机后退的是综掘机后方安装的带式输送机,所以在后退时我们需要将带式输送机拆下来。由于综掘机工作时是在不通空气的环境里进行,粉尘对工作人员和机械的影响非常大。由于综掘机作业时粉尘多,我们采用了安装除尘风机但效果并不明显或者说并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的除尘措施,会使作业的危险系数增大,不管是对人员还是机械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安全,“质量为本,安全第一”。在没有采用C掘机之前我国采用人工挖掘岩层时,设备极易损坏;且倾斜状态下的煤层会在重力作用下垮落,给施工带来困难。利用综掘机挖掘岩层时,可以将煤层撇在底部,其余掘顶板岩石。安全问题大大减少。 4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机械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新机械的出现,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掘机在煤炭开采中作用最为明显,它能直接的提高煤炭的生产量,间接的增加企业的利润,进而促进我国GDP的增长。 煤矿掘进论文:关于如何提高煤矿巷道掘进效率的探讨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崛起,带着这我国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与发展速度是成正比例存在。而在能源当中煤炭属于使用率非常高的资源。在对其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需及时的为矿井开拓出生产工作面,从而进一步确保矿井的顺利施工并增强产量。其中提示矿井巷道施工的效率的措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煤矿巷道掘进效率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巷道;掘进效率;措施 0 引言 煤炭Y源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矿开采也已经多年,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大多是地下开采。在煤矿地下开采中,煤矿巷道掘进是非常重要的,巷道掘进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进度,还会对煤矿综合效益产生影响。 1 影响煤矿巷道掘进效率的因素 1.1 地质因素的影响 在煤矿巷道进行掘进的过程中,煤矿工程所在的地质结构直接制约着掘进的整体效率以及速度。举例来说,所处煤矿当中工作面诸多的状况俊辉制约掘进的效率,例如褶曲构造,煤岩硬度程度以及围岩节理及层里的发育状况等方面。除此之外,顶底板的稳固性以及瓦斯涌水量以及涌出量也会制约到掘进工作的开展。通常而言,若煤矿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的好,则能够促进掘进的有效开展。如果地质环境非常的复杂则会制约着掘进的整体速度,更甚至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1.2 施工设备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虽然在施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煤矿巷道掘进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设备的整体性能。与此同时,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严重制约着巷道掘进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频繁发生故障导致施工效率降低。除此之外,并未健全性格的设备管理制度,从而为巷道掘进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1.3 巷道掘进应该采取的施工工艺 因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处于发展中状况,设备水平以及手工工艺比较落后。在巷道掘进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巷道支护施工,由于其需现场完成安装,导致其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际以及人员,制约着施工的进度。通过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在巷道掘进施工当中,支护安装占用了高达70%的时间,导致了时间的大量浪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掘进的效率就必需学习以及引进先进的支护技术与经营,同时设备及时更新,保证施工工艺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保证巷道掘进的整体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 2 提高煤矿巷道掘进效率的对策 2.1 施工机械设备 割煤和出渣设备合理选用将直接决定巷道掘进速度,而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则直接制约着割煤和出渣,严重影响掘进施工。(1)割煤方式。截割时先从底部(右方)截割掏窝槽截割,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掘进机截割路线图作业,同时截割煤必须考虑煤层节理和裂隙较发育、松软,截割头应顺着层理方向移动,不应横断层理;(2)出渣。出渣在巷道掘进施工中所用时间占一个循环时间的20%~30%,当前国内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采用掘进机割、装、运煤,配合80皮带出渣的方式;(3)设备检修。掘进队组必须严格按照矿规定检修时间不得小于4h,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最大程度地避免设备故障对掘进速度的影响,应指定专人负责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尽可能减少机电设备事故的影响时间。 2.2 生产技术 (1)优化巷道支护形式。由于巷道支护所用的时间比较庞大,因此,为了保证巷道掘进的整体效率就必须进一步提升支护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必需将传统的“宁强勿弱”支护思维进一下打破,通过FLAC3D软件完成进一步的优化操作,科学的对锚杆、锚索进行匹配,完成二者的分离,不仅能够降低锚杆支护密度,同时又能够选择差异性较大的锚索长度支护顶板,最大限度的降低支护所用的时间。 (2)合理选用帮支护滞后顶支护的方式。巷道不处于构造异常区域,遇到围岩稳定、无片帮现象时,帮支护可滞后顶支护,在其它时间安装,可以增加工序平行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加强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更加相关要求对巷道完成矿压的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的解决,如果顶部压力过大,就必需增强支护,于此同时,降低二次支护的周期,进一步提升掘进的效率。 (4)采取专项措施过地质构造带。伴随着煤矿区域内巷道的扩展,开采的深度不断的增大以及矿山压力的增强,特别是地质状况相对比较繁琐,包含诸多的方面,例如断层、破碎带、采空区、走向坡度大等方面的制约,进一步加大了掘进工作的开展,从而对施工进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属于构造地带就必需通过相应的对策对支护方式进行优化,完成全锚支护,从而有效的降低工作量。在此基础上,相关管理者加强现场的协调管理,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保证工作的有效的开展。 2.3 环境煤矿 巷道掘进属于独头巷道施工,其中的掌子面的空间比较小,施工人员众多,特别是在割煤以及出渣的过程中,煤尘增多,导致工作人员视线受阻,于此同时,支护操作的过程中噪音比较大,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变此形态就必需进一步机器通常,利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完成操作。确保空气质量得以改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能见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锚杆钻机安装消音装置,降低噪音的干扰,进一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巷道掘进施工相对比较繁琐,因此必需进一步增强施工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保证煤矿采矿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巷道掘进的整体效率。 煤矿掘进论文:浅析煤矿煤巷大断面快速掘进技术 摘 要:为了适应现阶段煤巷大断面快速掘进工作的要求,必须应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案,有效解决大断面煤巷掘进复杂的技术工作问题,实现大断面煤巷掘进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该文就煤矿煤巷大断面快速掘进的各个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通过对运输连续化、巷道围岩应力场等环节的分析,进行各类支护参数与煤巷掘进速度关系的对比应用,实现了快速掘进技术方案的优化,确保掘进切割环节、辅助运输环节等的高效化运作。 关键词: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技术;运输连续化;配置优化 1 工程背景分析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掘技术体系不断健全,其实现了各类综合性大断面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工程对综掘自动化技术、掘进成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实现掘、支、运等程序的协调,实现煤巷快速掘进技术体系的健全,实现整体工作效率的增强。在某些煤矿工程应用场景中,其煤矿的整体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比如有些区域存在超大断面施工状况,存在深埋高应力的地质条件,这不利于煤巷掘进及支护工作的开展,受到这些因素的不理影响,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性应用,为了解决煤矿区可持续运作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复杂地质环境下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解决巷道快速掘进的工作要求,实现机械化掘进环节及锚杆支护环节的协调,遵循安全性、经济性、效率性施工原则,解决巷道快速掘进施工中的普遍问题,确保大断面准备巷道快速掘进工作的可持续、高效化运作。 (2)某煤矿工作面位于2号煤层,其厚道在3.60米至7.60米之间,平均厚度为5.16米。煤层的局部地区存在伪顶状况,厚度在0.2米至0.5米之间,属于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其平均厚度为1.12米。老顶为细中粒砂岩,底板为0.8米至1.1米的灰黑炭质泥岩。老底属于厚层状细砂岩。在施工环节中,沿着2号煤层顶板展开掘进施工,该工程的巷道断面为矩形,宽度为5.5米,高度为4.2米,实现锚网索支护方法的使用,进行了不同锚杆长度的使用,机械挖掘是其主要的掘进方法,机械化装载率在90%以上。 2 大断面回采巷道快速掘进的影响因素 (1)为了适应复杂性地质条件的工作要求,必须进行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实现综合性技术集成系统的应用,针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实现煤巷综合掘进效率的增强,进行煤层平均抗压强度的提升。该工程的媒体比较松软,其节理裂缝比较发育,在掘进过程中,容易出现冒顶片帮状况,其整体支护难度比较高,不利于掘进工作的正常性开展。整体来看,煤层呈现出松散破碎的状况,其控顶自稳时间比较短,在掘进环节中,容易出现失稳定冒落状况,煤层直接底为灰黑炭质泥岩,其整体围岩条件比较差,不利于提升掘进的速度及安全性。 (2)为了实现循环时间长短的有效控制,必须进行设备配套性的优化。在传统的煤巷综掘施工中,掘进机是常见的应用设备,其对于软弱底板的适应性比较低,容易出现机底下陷的状况,这不利于满足实际综掘工作的开展,在支护锚杆钻机应用过程中,由于人工的频繁移动,其需要花费大量的辅助作业时间,整体支护效率比较低,不能实现进尺水平的有效性提升。通过对该煤矿工作状况的测算分析,在煤巷综掘过程中,支护工序时间占据了煤巷工程的绝大部分时间,为了实现煤巷综掘效率的提升,必须进行支护速度的控制,实现工程整体工作效率的增强。 整体来看,该煤矿的两帮及巷道顶板的加固强度富余量比较大,底板缺乏有效性的支护强度,其挖底出碴的整体工作量比较大,锚固底板施工存在较大的施工问题,从而不利于底板支护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护强度,导致其底鼓量的增大,不利于巷道掘进速度的提升,不利于提升支护模块的整体安全性。 在巷道综掘施工实践中,巷道施工技术因素、施工组织因素等是影响其综掘效率的常见因素,为了提升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必须进行单体锚杆钻机设备、掘进机设备、胶带输送机设备等的综合性应用,实现其内部各个施工程序的协调,进行割煤环节、出煤环节、单体锚杆机工作环节、钻孔环节、安装环节等的协调,进行综合掘进机循环工作模块的优化,受到锚杆支护基础、掘进机割煤等条件的影响,平行作业程序难以得到有效运行,这不利于掘锚一体化工作的开展,不能实现作业循环时间的有效控制,其顶底板围岩的稳定性比较差,锚杆间排距比较小,如果不能进行循环作业方案的优化,就不能实现各个巷道掘进工序的协调。 3 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技术 (1)整体来看,煤矿掘进工程体系具备复杂性的特点,其工作流程亦是一个复杂性、动态化的进程,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快速掘进方案的应用,进行掘进技术及支护设备的优化应用,提升煤巷掘进工作的整体效率,在工作面施工中,进行相应型号煤巷掘进机的使用,确保其良好的切割能力,能够适应复杂性围岩条件的工作要求。 这需要进行优化风动式锚杆钻机设备的应用,提升掘进工作面的整体打眼效率,提升其整体支护效益,这需要引起相关锚杆钻机工作人员的重视,实现锚杆钻机设备、掘进机设备的良好应用,进行掘进系统不同模块工作原理的分析,针对煤层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工作方案的合理性选择,实现机械整体效率的增强,避免因为设备运转效率低而导致的一系列施工掘进问题。 在支护工作环节中,通过对支护参数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巷道支护形式的优化,这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进行巷道支护参数的分析,提升其掘进施工的整体效益,这需要结合各个工作面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这需要进行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法的应用,根据围岩特征进行支护密度的变更,实现锚杆间排距的增大,实现其整体支护方案的优化,提升其掘进工程的整体效益。这也需要进行树脂锚固剂胶凝时间的控制,进行锚孔装药量的控制,实现工程整体支护效益的增强。实现支护工程方案的优化,促进煤矿煤巷大断面快速掘进工作的稳定性运作。 (2)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还需要对辅助运输系统进行改造,提升煤巷快速掘进工作的效益,进行单位时间内支护材料运输环节的优化,在掘进模块中,进行破顶底掘进现象的控制,在工作面煤巷掘进环节中,需要做好辅助运输系统的改造性工作,进行辅助运输设备的更替,进行新型胶带输送机设备的使用,做好胶带输送机的技术改造工作。这就需要进行掘、支、运、配置模块的优化,进行锚杆的有效性安装,进行优化锚杆钻机打孔模式的应用,实现锚杆支护各个施工工序的协调,避免锚杆出现安装不平衡的状况,进行锚杆施工时间的有效控制,优化成巷速度。 通过对部分工序平行作业的开展,有利于降低辅助工序的工作时间,确保各个辅助工序的协调性,实现交接班环节、管线延长环节、轨道铺设环节、通风环节等的协调,满足快速掘进工作的要求,确保各个采掘工序的f调发展。 4 结束语 煤巷大断面快速掘进技术具备很强的工作综合性,通过对掘进割煤环节、支护参数环节、辅助运输环节等的协调,有利于提升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煤巷整体施工效益。 煤矿掘进论文:掘进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新技术在白庄煤矿的实践与应用 摘 要:我国井工矿井掘进工作面目前使用的除尘装备无法对粉尘进行彻底有效治理,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远远超出国家煤矿粉尘防治标准,对作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白庄煤矿在掘进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新技术和新装备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新技术;应用 1 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现状 白庄煤矿位于肥城煤田中西部,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分为三个水平,-150m水平已回收完毕,无采掘活动, -250m水平和-430m水平为生产水平,主采31、8、9和10层煤。经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量检测中心检测,31、8、9和10层煤煤尘爆炸指数为30%-45%,均有煤尘爆炸性。现有8个掘进工作面,其中2个综掘工作面,2个全岩锚喷掘进工作面,4个炮掘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主要采取爆破使用水炮泥、风水爆破远程喷雾、短臂注水、转载点喷雾、综掘机喷雾加压泵联动装置、水射流除尘风机、回风水幕、潮式喷浆机、捕尘帘、装岩撒水等除尘措施,一定程度改善了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 2 掘进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新技术 针对掘进工作面除尘设施和设备存在耗水量大、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研制出掘进工作面中深孔高压煤体注水、矿用个体正压呼吸防尘口罩和掘进工作面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除尘系统等新设备、新技术,实现了掘进工作面粉尘的有效治理,保证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行业和卫生标准。 2.1 掘进工作面中深孔高压煤体注水 2.1.1 掘进工作面煤层短臂注水存在问题 煤体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和水溶液注入煤体,增加水分,通过湿润煤体内的原生煤尘、增强煤体塑性来降低煤尘产生量。掘进工作面普遍采用短臂煤体静压注水,注水孔深度1.5米,注水压力2-3MPa,每班进行注水。 (1)每班掘进进尺任务紧,百分之百落实每班的煤体注水措施,现场落实管理难度大。 (2)静压注水压力2-3MPa,每孔注水时间为40―75min,由于注水毫π。时间短,致使达不到注水效果。 2.1.2 掘进工作面中深孔高压煤体注水 通过对短臂煤层注水工艺的4项改进,单孔注水量由0.007m3/m增加到由0.11m3/m,注水量提高了16倍,煤层含水率保持在4.6―5.3%,注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1)掘进迎头煤体注水孔深度由1.5m增加为8m,使一次注水湿润煤层长度由原来的2米增加到11米,满足了一个圆班掘进进尺的要求。 (2)结合白庄煤矿小钻孔钻进的实际,定制了小直径煤层注水封孔器,使封孔距离深入煤体实体2m以上,为实施高压煤体注水的快速封孔创造了条件。 (3)注水方式由静压注水改为高压注水,注水压力达到12MPa,提高了单位时间注水量。 (4)煤层注水由原来每班班中注水改为早班检修时间集中注水,保证了注水时间。煤体注水时间选在早班8到12点检修时间,大班管理人员能够对煤体注水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提高了现场检查和督查效果。 2.2 矿用个体正压呼吸防尘口罩 2.2.1 综掘机司机和喷浆手个体防护存在问题 掘进工作面掘进作业施工中,综掘机司机和喷浆手是高浓度粉尘下的作业岗位,主要通过佩戴3M防尘口罩进行个体防护。佩戴3M防尘口罩的员工吸气时,口罩内处于负压状态,如果防尘口罩佩戴不正确或者口罩与面部皮肤接触不严密,吸气过程中,粉尘会顺着缝隙吸入人体,大大影响防尘口罩的过滤效果,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从而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 2.2.2 矿用个体正压呼吸防尘口罩结构和工作原理 矿用个体正压呼吸防尘口罩由集风罩、送风管路(直径30mm 、长度10-15m食品级塑料管)和防尘面罩三部分组成,送风管路两端头采用卡子与集风罩和防尘面罩联成一体。利用迎头局部通风机采风筒内产生的压力,将风筒内新风通过集风罩、送风管路送入正压呼吸防尘口罩内,使正压呼吸防尘口罩内部始终保持正压状态,并提供新鲜风流,彻底解决了因防尘口罩佩戴不合格而造成粉尘吸入的问题。 2.2.3 矿用个体正压呼吸防尘口罩使用方法 使用时,综掘机司机和喷浆手将防尘口罩佩戴好,将集风罩由风筒出风口插入风筒,使集风罩迎着风流方向,利用迎头局部通风机在风筒内产生的压力,将风筒内新风通过集风罩、送风管路送入正压呼吸防尘口罩内,使正压呼吸防尘口罩内部始终保持正压状态,并源源不断送入新鲜风流供综掘机司机和喷浆手呼吸。 2.3 掘进工作面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除尘系统 2.3.1 自动化除尘系统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使用的粉尘在线监测与自动喷雾除尘装置(系统)是依托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光控传感器,通过控制全断面净化喷雾的电磁阀,实现粉尘超限的自动降尘。由于是采用普通全断面喷雾进行降尘,除尘效率低、耗水量大,只适用于泄水条件好的大巷降尘使用,而在掘进工作面尤其是下山掘进工作面基本无法使用,且每套售价3万元,仅在个别大型煤矿使用,中小型煤矿还未推广普及。 2.3.2 掘进工作面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除尘系统 该系统是以粉尘在线监测系统为平台,成为集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除尘与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粉尘在线监测系统与高效电动除尘风机、喷浆机(综掘机)与高效电动除尘风机的有效关联,实现了爆破、喷浆、割煤三个主要产尘环节的有效除尘,以及对掘进作业场所时时监测和粉尘浓度超限后的自动清尘,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时时达标。 (1)系统设备布置。 掘进工作面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除尘系统主要由KJ76N-F型监控分站、电动除尘风机、电磁阀、抽出式负压风筒、抽出式负压三通、设备状态开停传感器等设备组成。 (2)系统工作原理。 白庄煤矿使用的粉尘在线监测系统是山东淄博瑞安特生产的KJ76N-F型监测监控系统,监控分站使用的是KJ76N-F型分站,监控分站采集的粉尘浓度模拟信号传输到地面监测监控中心的控制电脑。地面监测监控中心通过控制电脑将粉尘传感器全尘浓度报警值设定为4mg/m3。 1)粉尘传感器和电动除尘风机联动控制原理:当全尘浓度小于4mg/m3时,KJ76N-F型监控分站处于常开状态,电动除尘风机开关无法启动。当全尘浓度大于4mg/m3时,KJ76N-F型监控分站动作,转化为常闭状态,电动除尘风机开关吸合,电动除尘风机启动。同时,电磁阀通电打开,给电动除尘风机和回风水幕供水,开始进行除尘作业。 2)喷浆机和电动除尘风机联动控制原理:喷浆机启动后,电动除尘风机开关吸合,电动除尘风机启动。同时,电磁阀通电打开,给电动除尘风机和回风水幕供水,开始进行除尘作业。 3)综掘机和电动除尘风机联动控制原理:综掘机启动后,电动除尘风机开关吸合,电动除尘风机启动。同时,电磁阀通电打开,给电动除尘风机和回风水幕供水,开始进行除尘作业。 3 使用效果评价 为验证新技术和新装备在现场的应用效果,白庄煤矿在3900II号面轨道顺槽和九采区轨道锚喷工作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并由肥城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对使用前和使用后粉尘防治效果进行测定。 新技术和新装备使用后,全尘浓度和呼尘浓度降尘率均在84%以上,极大改善了作业场所的h境状况,在耙装机(综掘机)后建立了无尘安全区,达到了预期的粉尘防治效果。 4 结论 掘进工作面中深孔高压煤体注水、矿用个体正压呼吸防尘口罩和掘进工作面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除尘系统分别在一次性尘源治理、个体用品防护和粉尘治理自动化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办法和装备,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解决了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的难题,为我国井工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治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王连富(1968-),男,山东莒县人,高级工程师,安监局副局长。 煤矿掘进论文:掘锚机在煤矿快速掘进中的应用 摘 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煤矿快速掘进能力,确保煤矿开采的衔接,实施均衡地采掘。而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掘锚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重点论述掘锚机在煤矿快速掘进中的应用,为今后掘锚机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掘锚机 煤矿 快速掘进 掘锚机是为了处理锚杆支护影响掘进成巷速度造成采掘比例失衡的问题,进而实现煤矿巷道综掘施工技术能力与装备水平的提升,大大地提升了煤巷的单进能力,确保煤矿巷道掘进的高效、安全、优质、迅速以及采掘生产的均衡发展与顺利衔接。下面,笔者对掘锚机在煤矿快速掘进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分析 1.1 掘锚机组 对掘锚一体化的掘进技术来讲,掘锚机组是中心环节,其可以具备采煤机与锚杆钻机的作用,以及可以进行掘锚的平行作业。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了首代掘锚联合机,由于其缺少顶板条件,因此仅仅在巷道位置适宜应用。在持续发展和优化之后,逐步完善了其功能,其两种主要类型是先割煤后支护机组和掘锚作业同步机组。近些年来持续扩展的掘进工作需要的影响下,国内开始应用掘锚机组,且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探究。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在掘进煤矿的时候,国外发达国家的巷道面积往往较大,也可以联合掘进多巷,并且留设煤柱,国内的水平比较低。为此,在煤矿采掘的过程中,还应当密切联系国内的实际现状,选用适宜国内实际情况的掘进技术。 1.2 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指的是将一种加固支护方式应用于地下硐室(采场和隧道)以及地表工程(岩土深基坑和边坡)。能够选择聚合物件、木件、金属件,以及其他材料制作杆柱,在之前硐室附近岩体或者是地表岩体钻好的孔当中打入,应用其尾部托板、杆体的特殊结构、头部。针对锚杆支护来讲,能够通过粘结作用有效地结合稳定岩体和围岩,从而形成补强与悬吊效果,最终实现支护的功能。锚杆支护的优点是施工净空比较小、支护效果理想、费用少、便于操作等。在采掘煤矿的时候,锚杆支护是最为理想的安全保障。尽管相比较其他的一些技术,锚杆支护有着较快的掘进速度,可是其具备较大的安全风险系数,在增强支护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兼顾煤矿工人的安全。 1.3 后配套技术 锚杆一体化技术是多种技术有点的综合,其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多方一起作业。掘锚机组的重要任务是装煤、落煤、输送,而锚杆支护负责支护的安全性问题,然而其作用难以在其他的环节当中体现。在进行采掘的时候,应确保所有的方面都执行到位,防止影响到采掘的综合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还牵涉到应用后配套技术。现如今,我国比较多的是单巷掘进,为此在选用后配套的问题上,能够借助可伸缩快速跟进胶带,进而确保其输送速度和宽度在相应的水平上,最大程度地实现现代化煤矿采掘的需要。另外,还应当注重在输送系统水平低于峰值运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断输送的情况。 2 掘锚机在煤矿快速掘进中的应用 2.1 截割掘锚机作业过程 在掘进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中线基础,在掘进的过程中确保一个循环的距离是1 m。在掘锚机截割的时候,先是在巷道顶板上固定截割头,然后将煤体切入,确保从上至下的顺序。对煤层底板位置进行切割的时候,应当将割头地方收割好,从而对底煤地方进行有效的截割,最终确保巷道底板的平整性,在余煤都装完之后,应当调整截割头,且在巷道的顶板进行放置,这样下一个的循环开始。在掘锚机进行掘进的时候,司机应当立足于激光导向仪选择煤机停放的地方,以及结合巷道的大小进行截割,在实现两刀的深度之后应当暂停施工,然后借助锚杆机支护好顶与帮,且有效地把握巷道的大小,在实现八刀之后的截割深度之后,应当暂停,是有效的支护锚索。在完成支护作业之后,能够开展下一刀的掘进,在大概10 cm距离的情况下将风筒挂好,借助遥控器对前进的掘锚机进行控制,以及可以借助显示屏观看全部的作业过程。 2.2 装载和输送作业过程 掘锚机涵盖收集头机构和输送机,在截割的过程中应当确保煤落入收集头机构,通过收集头耙爪装载机构装入煤至中部输送机当中,然后在掘锚机后停顿连运一号车中进行输送,在这个操作完成之后,后面跨骑式输送机上就会输送连运一号车的煤,最后的时候通过胶带输送机向主输送系统当中输送煤。 2.3 支护过程应用的技术 2.3.1 帮锚杆支护技术 在支护帮的时候,应当借助掘锚机来进行,基于不使用机组钻机进行帮锚机施工的情况下,应当借助煤电钻加以操作。除此之外,在变更操作W片搭接方式和对间排距的时候,还应当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 2.3.2 临时支护技术 对于临时性的支护来讲,其实现应当通过掘锚机液压支撑架和锚杆机支护棚,实现液压支撑架的提升,从而保护顶板,以及搞好支护事项。在打顶锚杆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在钻眼之前将动作顶板支持锚杆机支护顶棚工作完成。 2.3.3 锚索支护技术 一是搞好锚杆的钻眼事项。在打锚索施工之前,应当将稳定靴伸出,从而实现对掘锚机的支撑效果,控制掘锚机的工作者应当调整遥控器的状态为支护状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掘锚机液压支撑支起,对支护梁前后倾斜阀和伸缩阀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在工作顶板地方支护顶棚。对钻臂摆动阀的操作和控制应当确保两个钻架可以跟钻眼位置相接触。结合实际设计的巷道高度与眼深,借助适宜的钻杆来安装,且对钻机给进阀和旋转阀进行操作和控制,从而将钻眼事项完成,另外,确保钻杆的旋转退出。 二是在安装锚索的时候,应当在业已打好的钻孔当放入树脂,再在钻孔当中放置锚索,且在孔底放置树脂。在搅拌器上放置锚索下端,将钻箱提升,且转动起来。在操作搅拌的时候,应当确保从慢到快的转动速度,最为理想的时间是10~12 s。 三是将锚索紧固好。在树脂凝固之后,应当通过人力上锚索托盘和锚索具。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连接好掘锚机张拉泵头和锚索外漏端,并要求一人张力锚索,确保14 t以上的初锚力,如果碰到特殊的情况能够进行又一次的紧固。在完成张拉之后,应当将张拉泵松开,这样才可以紧固和安装下根锚索。 3 结语 总而言之,掘锚机在煤矿快速掘进中的应用强化了煤矿掘进的所有环节,进而加速了煤矿掘进的速度,确保了煤矿采掘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也实现了煤矿各种采掘工作面的回采要求,因此,在煤矿快速掘进中应用掘锚机有着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然而,对于掘锚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应当有效地把握地方的煤矿地质状况,进而有效处理后配套技术和锚杆支护技术中面临的不足之处。 煤矿掘进论文:煤矿掘进支护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摘 要:煤矿开采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其井下地质条件和开采环境十分恶劣,掘进支护作业对煤矿巷道的稳定与通畅发挥着重要作业。因此,煤矿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的研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煤矿掘进支护作业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降低采掘工作的危险系数。 关键词:煤矿掘进支护;地质条件;问题分析;预防措施 我国煤矿资源虽然总储存量较大,但是露天煤矿较少,90%以上为井下开采,所以煤矿巷道是煤矿运输的主要通道。煤矿掘进支护对巷道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护功能。受煤矿地质条件的影响,巷道在挖掘过程中时常会引起巷道变形以及岩石膨胀等现象,破坏了巷道的原始状态,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支护难度。所以,研究分析煤矿巷道掘进支护技术对于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煤矿掘进支护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1.1 地质条件对支护技术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力度的不断加深,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逐渐进入深井开采阶段,约一半以上矿井煤炭埋深已经超过千米。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地质环境结构也变的愈发恶劣,致使煤矿掘进支护技术进入瓶颈。首先,由于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煤层顶板岩性以及起拱围岩的应力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次,伴随着地质条件构造的逐渐增多,巷道断层及大坡度巷道也越来越多;第三,煤矿掘进设备不够先进,当遇到硬度高的岩石时其破岩能力大大降低,切割速度明显下降,加大了设备的磨损程度。以上问题的发生,都制约着掘进支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引发工程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 1.2 煤矿巷道断面和形状的影响 由于传统巷道的形状为拱形状,受传统巷道形状的影响,在煤炭运输过程中输送量较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对煤炭的需求量。另外传统煤矿巷道不仅使用率较低,而且对煤矿作业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一些矿难的发生不仅对矿工家属带来沉痛灾难,而且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传统煤矿巷道断面较小,井下一些大型设备无法作业,继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1.3 煤矿巷道数量较少 煤矿巷道在煤矿生产中起着运输煤炭和矿井通风的功能,由于传统的巷道数量不足,且较为单一性,不仅严重制约了煤矿巷道功能的发挥,而且对煤矿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矿工的生命安全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因此,煤矿单位应该加大煤矿回采巷道数量的建设,同时对于巷道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保证煤矿巷道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以确保煤炭运输和矿井通风的安全稳定。 1.4 巷道适应性差 煤矿地质条件的好坏对煤矿巷道建设至关重要,传y煤矿巷道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巷道掘进地质条件由浅到深的复杂性,因此巷道的过渡性较差,建成的传统巷道无法与周围的作业环境相适应,这样极大降低了巷道的使用率,同时对经济也造成了损失。 2 煤矿掘进支护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改进巷道支护方式 (1)依据巷道性质,将传统的岩巷掘进转为煤巷掘进,这样可以极大提高煤矿的掘进速率,节省建井周期。(2)将传统的巷道断面形状由拱形改进为矩形,这样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巷道空间和掘进速度方面的缺失,提高生产效率;增大断面面积,这样不仅可以增大开采强度,而且一些大型开采设备也可以顺利开展工作。(3)改进巷道布置方式,将传统的单项布置改进为多项布置,这样有效保障了井下煤矿输送和井下通风系统的通畅。 2.2 吊环式前探梁加固 传统的支护中前探梁缺少支架支撑作用,所以稳定性相对较差,严重威胁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对这一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在将前探梁支架上增加三根吊环,并提高吊环强度进而可对支护工程进行校正,来增强前探梁的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应用若干木楔和方木来对前探梁进行加固,这样确保支护更加稳固。如图1所示,吊环式前探梁在巷道掘进支护过程中,通常会作为巷道的临时支护应用。 2.3 单体液压支柱顶梁支护在掘进支护中应用 在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巷道上方约1m左右处加装铰接梁。铰接梁主要由单体液压支柱支撑,并将单体液压支柱的距离控制在1.2m左右,当进行放炮作业时,需要先用水平销加固,再用单体液压支撑对铰接梁进行固定,确保巷道有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井下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 3 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巷道是煤炭运输和矿井通风的主要通道。现阶段,我国煤矿巷道掘进支护技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和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矿生产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在煤矿采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巷道掘进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掘进论文: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要点分析 摘 要:本文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主要关键点,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煤矿巷道的掘进速率,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关键词:煤矿工作面;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应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十分地复杂,并且区域不同煤层的厚度变化也较大。为了确保煤矿的顺利开采,就需要增加煤岩巷道的数量。此外为了保证现有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我们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掘进工作面。随着我国综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涌现出了一些百万吨级和千万吨级的超大工作面,这也导致了煤矿每年消耗的回采巷道数量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有效解决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方面的技术问题就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1 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的技术要点 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是将装载机、输送机和掘进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综合集成配套以实现煤矿掘进工作的高效开展。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可将测量定向、掘进、运输、通风、支护、供水和供电等系统相关的设备相整合,形成一条高效率、连续完整及高效率的掘进系统。在这一背景下,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关键点。 (1)合理选取掘进机。掘进机是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掘进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矿的掘进速度及经济效益。由于井下作业条件十分恶劣,这样就对煤矿掘进机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确保掘进机在井下安全稳定地作业,我们首先应该对掘进机的主要系统如:电气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某些关键部位的元器件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掘进机的正常运转。其次,针对机械连接和齿轮传动的一些关键装置,最好选用组件抑或是独立部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串联系统的使用,进而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2)改进配套设备。在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过程中,巷道支护及运输等一些配套设备性能低下抑或不够完善的话,也将影响煤矿掘进速度快慢。因此,在实施煤矿巷道支护作业中,最好应用锚杆支护的方式。该支护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掘进施工的难度,而且其较好的支护效果还可以提高掘进速率。为了能够提升锚杆支护的作业效率,可通过机载锚杆钻机进行打孔和安装作业。对于降尘系统,可以通过改用高压喷雾降尘技术来提高降尘效果。具体主要是在掘进机的动力系统上加装增压水泵,提高通过喷嘴的水压来实现高效降尘的目的。 (3)发展长壁综采技术。长壁综采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功率大等方面的特点,它是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中运用长壁综采技术可以有效促进采煤工作面的单产量,同时还能够减少回采工作面的数量,简化工作面巷道布置,进而实现煤矿生产的高效集约化目标。 (4)合理布置煤矿工作面巷道。在煤矿综合机械化掘进过程中,对工作面巷道布置进行优化改进,可极大促进矿井运输系统和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在作业过程中要根据采区实际情况,合理增加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增大巷道断面的有效面积,可以更好地提升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高效性与连续性。 2 煤矿综采工作面实例分析 2.1 工作面概况 例如某煤矿回风巷及平巷所设计的工程量分别为1860.0m和630.0m,坡度为3%,设计标高范围为-642.3~640.4m,主要施工设备为MK3岩巷掘进机。其工作面巷断面为半圆拱形形状,经测量断面宽度约为5.87m,净断面高度约为4.52m,该巷道的岩层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细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 2.2 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的应用 在使用MK3岩巷掘进机进行巷道掘进过程中,所产生的矸石以及破碎岩石主要是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输到水平矸石仓,然后再由水平矸石仓尾部的耙矸机将矸石转运到矿车内,接着由电机车再转移到副井的下口部位,最后经副井提升机将矸石送至地上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当巷道工作面顶板结构稳定时,我们按照每掘进1.5m架设3棚以此为单位循环掘进;当巷道工作面顶板结构破碎表现失稳时,我们可降低循环掘进量以每掘进1m架设2棚循环掘进。 本巷道所采取的支护方式主要采用的是4.0m长的11#工字钢*2为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以及U29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进行永久性支护。在进行合理支护的基础上,本巷道的在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方面还包含以下两方面: 在降尘方面,在掘进机动力系统上安装了1台CR5-25小型增压水泵,可将降尘水压增大10倍以上,同时还能够根据掘进速度和工作面实际情况,来改变喷嘴参数及安装位置。通过在每个喷嘴上加装两个喷头可在喷水过程中利用反作用力实现喷头的自动旋转,这样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喷洒。 在支护时间方面,依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锚杆支护的方式,不仅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而且有效减少了工人的作业量。另外,在支护过程中施以机载锚杆钻机进行打孔和安装,减少了很多传统支护的众多施工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节省了经济成本。 2.3 掘进效果 通过在综采工作面中应用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巷道工作面掘进效率明显提高,由原先的月进尺180m,增加到了每月进尺240m,并且在施工期间施工条件正常,巷道断面整齐。同时减少了掘进的工作量,节约了支护材料的经济成本,有效避免了因应力集中而引发的种种问题,确保了巷道工作面稳定与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机械化掘M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实现了从破岩、装岩、运输等集约化的生产形式,通过对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在煤矿生产中 具体实践应用可知,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不仅能提高煤矿的掘进速率,而且还能确保巷道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值得各大煤矿企业推广应用。 煤矿掘进论文:关于煤矿掘进锚网支护的技术研究 (安徽省淮北市煤炭管理监察大队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近年来,对淮北矿区部分矿井,在井下煤层巷道支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归纳,并且各有关单位开展了科技攻关,积极应用当前已有的矿井支护新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煤巷^网支护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施,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生产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指出,随着开采水平向下延伸,地质构造将会更加复杂且频遇断层和水患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锚网支护以及金属支架支护方法,从监测模型、技术层面以及安全层面对比,认为采用锚网支护等方法整体优势更好。 关键词:煤矿锚杆支护;快速掘进;新技术研究 在煤矿巷道掘进工作中,快速支护施工工艺已成为提高巷道支护效果、实现快速掘进的关键。然而,锚杆支护作为一种有效的采准巷道支护方式,由于对巷道围岩强度的强化作用,可显著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因而成为煤矿企业矿井巷道的一种主要支护形式。 一、目前煤矿掘进使用的锚网支护的特点 (一)采用20MnSi无纵筋左旋螺纹钢加工,其强度和延伸率都符合高强度锚杆对材质的要求,材质优良,取材方便,杆体表面凸纹能够满足搅拌阻力和锚固要求,不必二次加工。 (二)外端螺纹部采用低强度损失加工新工艺,螺母、托盘、钢带等附件尺寸匹配、强度相当。 (三)双重减摩措施,保证实现预拉力(初锚力),并调整锚杆外端受力。 (四)扭矩螺母实现快速机械安装结构。 (五)有醒目的标志直观显示安装施工质量。 (六)配套的新型附件性能优越,包括顶板用M型钢带和帮用的Ⅱ型轻型带钢,前者是针对W型钢带易撕裂、抗弯模量小的缺陷,经过断面形状优化产生的高翼缘结构;后者是针对钢筋梯子梁焊点不牢,整体性差,与围岩接触困难的缺陷而开发出来的,用料省,整体力学性能好,它们都属于更新换代产品,有多种规格和多个系列。为了强调预拉力的作用,这种锚杆又称高性能预拉力锚杆。 (七)锚杆支护系统的缺点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不科学。虽然已制定煤巷锚杆支护规范,但设计时绝大多数采用工程类比法,支护形式和参数确定不尽合理,有可能支护强度太高,支护成本大,浪费了材料;在松软、软弱等特殊地质条件下支护强度也可能不足,出现片帮、冒顶等安全事故。锚杆的支护材料质量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二、双锚带喷网复合支护作用原理 双锚带喷网复合支护,即锚索钢筋条带(梯子梁)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 (一)锚索的长度较长,能深入巷道深部围岩提供可靠的强大的支护应力。在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压力大,普通支护方式难以长期维护,特别是巷道处于松软岩层或松软岩层与坚硬稳定岩层有一定距离时采用双锚带喷网复合支护,即锚索钢筋条带(梯子梁)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 (二)作用原理 锚索与锚杆在巷道支护中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都有自承拱作用、组合梁作用和悬吊作用。 围岩严重破碎时,锚杆和喷砼往往不能保证松动的稳定,加上金属网,既可保护锚杆之间的拉应力区中的围岩,又能大大提高喷砼层的抗拉强度。 为了提高锚索(杆)喷网支护巷道的稳定性,在锚索(杆)喷网支护施工中采用预制钢筋条带,安装锚索(杆)的同时,用垫板压住钢筋条带(梯子梁),形成金属网的主筋,金属网与其连成一体,使锚索(杆)与网牢固地连接,既减少锚索(杆)间的表面拉应力,又大大提高了锚索喷网支护效果,特别对于软弱破碎围岩,能够显著提高支护围岩的稳定性。 (三)巷道支护形式 1施工选材 巷道采用锚索钢筋条带(梯子梁)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即双锚带喷网复合支护。(1)选用¢20X22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MSZ2850型树脂锚固剂2条,使用150X 150X 10m冲压碟形垫板配套。(2)选用网格lOOX lOOm, ¢,6XlooO×2000咖螺纹钢金属网衬底。(3)选用¢16X2400X 150m园钢中间加内衬焊接而成钢筋条带(梯子梁)。(4)选用¢15.24X 6300m钢绞线锚索,CKZ255咐脂锚固剂2条,200X 200X10m冲压碟形垫板配套。(5)喷射混凝土标号C20。 2工支护方法 在(断层、煤层)巷道拱基线以上严禁放炮,用风镐、手镐开挖,防止片帮掉顶,减少炮震对围岩的整体破坏,防止裂隙、松动、滑落,降低松动圈范围。循环进尺与金属网宽度(1000m)吻合。然后拱项铺上金属网并压在lOOm,中间用铁丝分段扎实,然后缝上锚杆,矩形布置间排距800X800即上紧垫板,锚拉力≥80KN,扭矩≥300N・mo梯子梁压在金属网上,布置在巷中,锚索缝在梯子梁上,一梁三索间排距1200皿n,上紧垫板,张拉预应力, 80KN,锚固力不低于200l(N。然后初喷混凝土。完成上述工作后,拱基线以下在确保两帮围岩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开挖下部岩体,保证巷道几何尺寸,两帮挂上金属网,并与拱基线以上的金属网压茬相连,缝上锚杆,喷射混凝土,且保证拱项再复喷厚度达120脚达到标准。 (四)煤巷锚网支护快速施工 淮北矿区积极探索煤巷锚网支护及快速掘进的新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生产的接续。 打眼前,须在截割臂两侧搭好牢固的工作台,并将钻具准备好,打眼人员要站在永久支护下,由于迎头2~4排帮锚未打,操作人员严禁靠煤壁站立每循环截割2排,铺顶网及上钢带时先铺设好第一排,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并迅速将前探支护前移,把网和钢带托起;铺第二排网及钢带时,人员须站在临时支护下,迅速前移前探梁,并将临时支护设好;工作中须观察顶帮状况,发现危险立即将人员撤出。由于帮部最下面一棵锚杆拖后迎头施工,施工胶带侧锚杆时,胶带机严禁开机;只有迎头施工人员与机头司机联系好后方可开机。每个循环顶帮锚杆施工完毕,将钻具、高压软管收拾好,人员全部撤至机身后方可进行下一循环截割。加强锚杆质量检测,做好验收记录。 三、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为此,淮北矿区进行了综合机械化开采顺槽支护形式的改革,并且对改革以后钢带锚网巷道支护的矿压显现规律、综合经济效益开展了研究,支护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1技术效果 (1)采用双锚带喷网支护,巷道支护质量得到很大改观,其变形量小,无冒顶片帮现象,具有承载快,锚应力大,位移少和可靠性强的特点。 (2)采用双锚带喷网支护,锚固范围内的岩体的整体性得到加强,防止了顶板滑落,使得顶板松动离层受到了抑制,锚杆锚索受力状态得以平衡,发挥了共同载作用,能与围岩一起作用来提高围岩承载能力,主动进行支护,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 钢筋条带(梯子梁)与金属网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喷层的整体性和纵向抗拉强度,同时加强了锚杆、锚索间喷层薄板的边界约束强度,提高了喷层抗拉强度,并且减少了锚杆锚索间的表面的拉应力,大大提高了整体稳定性。 (3)采用双锚带喷网支护,工序简单 ,施工容易,节省时间,减少了巷道荒断面范围,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减少了巷道维修量。济效益明显。 总之,通过施工实践分析比较支护效果,以及具体实践表明,采用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并可以有效的控制巷道顶板围岩的下沉,避免巷道的重复翻修,围岩基本趋于稳定,减少巷道围岩变形,提高了巷道支护的可靠性。 煤矿掘进论文: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探讨 [摘 要]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煤矿作业要采取的技术方法不一样,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要求采取更好的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以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和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做好煤炭的开采工作,主要提出了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的措施和对策,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复杂地质,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 前言 一直以来,煤炭生产的过程中,技术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技术应用的质量,这些都是极为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今后要重点重视的问题。 1 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与之俱来的是煤矿资源开采过程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采煤的安全是煤矿开采中值得关注的首要问题,如何科学利用煤矿开采的掘进技术和支护技术,从而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环境是煤矿开采的重要安全课题。煤矿采煤的掘进支护技术作为煤矿开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是整个开采过程的顺利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也为煤矿开采提供了安全保障。科学合理地实施煤矿开采的掘进支护技术,需要根据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和仔细研究。 2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掘进难度 2.1 地质结构的变化 煤矿的开采是要逐渐由浅到深,在逐渐增加开采的深度的时候,煤矿原有的地质结构一定会被破坏,重点突出在顶层板的岩石特性上,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呈拱状的围岩会受到更大的外力作用,加大了煤矿的开采难度。 2.2 巷道的挖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于矿井而言,底部和上面围岩都收到地质构造破坏,强度相对降低,易收到矿压影响破坏,所以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巷道难以形成固定的形状,并且在成行后还容易变形,巷道的顶部和底部的板块容易发生明显的收缩,因此支护技术在巷道中也难以使用,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出现边挖边修的状况,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矿区的安全生产。 2.3 半煤巷矿区的安全 由于矿区的地质条件复杂,会出现巷道周边密集的落差较大的断层,巷道坡度、起伏变化较大。进行薄煤层的开采时,巷道的掘进主要以半煤巷为主。在掘进时,半煤巷对掘进技术和支护各种设备的要求都相当高。为保证矿区开采的顺利进行,要确保半煤巷矿区的安全。 2.4 技术、管理的问题 在采煤的掘M和支护技术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大多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模式进行煤矿的开采,而我国一直是较传统的开采模式,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 3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掘进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矿井不但断层构造多、矿井地压大,同时水文地质条件也相对复杂。在针对矿井薄煤层进行开采的过程当中,矿井巷道回采工作面所对应的掘进支护技术主要以煤巷或者是半煤岩巷为主,由此使得此过程中对于巷道掘进速度的要求过高,在涉及到对断层巷道以及大坡度巷道的掘进过程中,不但潜在安全隐患,同时也无法满足巷道回采工作面的支护要求。 3.1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掘进支护技术的分类 结合矿井实际复杂地质条件,建议在此区域煤矿巷道掘进支护的过程当中,以锚网支护为最主要的选择。其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在直接破顶法、退后卧底法以及锚杆临时支护加U型钢架法这三类支护技术当中合理选取。 3.1.1 首先,对于直接破顶法而言,此项掘进支护技术主要是利用掘进设备,直接针对巷道顶部收断层构造影响的围岩进行破除,留下结构相对稳定的顶板围岩。在此基础之上,以锚网索对其进行支护。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顶板落差在2米以内,且岩石硬度在5级以下的顶板围岩结构而言,掘进过程当中可能引发大面积的顶板碎裂问题,因而支护难度加大。现阶段,此项掘进技术多适用于对整体坡度较大且岩石坡度较缓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巷道掘进工作。 3.1.2 其次,对于退后卧底法而言,在该矿井掘进工作区域中,对于顶板结构较为稳固、完整性较好,且断层构造落差在2.5米以内的情况下,可采取后退卧底法进行掘进,采用锚网对超高的巷道两帮进行支护。在此过程当中,掘进机保持后退状态,而卧底保持前进状态,通过此种方式确保煤矿巷道内部所对应的地位高度以及稳定性能够满足相关要求。通过对此项支护技术的合理应用,可确保巷道受断层影响顶板的完整性,同时达到提高围岩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目的,有着极为突出的安全性优势。 3.1.3 最后,对于锚杆临时支护加U型钢架法而言,在矿井掘进工作区域内,存在较大落差的断层,在这种条件下,围岩结构发生破碎以及坍塌的可能性均比较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需要采取超前支护、锚杆支护等临时支护技术与U型钢架固定支护技术的混合使用,最大限度地将锚杆倾斜角度控制为45°。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借助于预紧力实现对围岩结构的加固,防止煤矿掘进工作面顶板出现破落问题,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2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综掘机械化掘进支护技术的关键问题 3.2.1 一方面,综掘机的选型问题直接关系到煤矿掘进支护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衡量综掘机是否能够满足煤矿掘进支护的相关要求:①巷道断面的适用性;②切割功率大小;③切割强度大小;④运行效率高低;⑤配件供应质量;⑥煤岩强度高低。 3.2.2 另一方面,对于截齿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综掘机截齿耐磨性强度的合理选取。选取高强度的截齿有助于提高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截割速度,同时防止截齿出现过大的磨损。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岩石硬度高于综掘机的截齿切割能力的情况下,不应当继续使用综掘机设备进行强行切割,而应当改选为爆破作业的方式,防止设备出现损坏问题,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矿井掘进支护技术的研究工作,提高矿井开采安全系数,有助于深入发掘煤炭生产的潜力,并将其技术优势发挥出来,更好的应用于煤矿生产之中。 煤矿掘进论文:浅论提高煤矿岩巷掘进机施工效率的有效途径 [摘 要]浅论岩巷掘进机存在的问题、掘进效率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综合机械化施工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岩巷掘进;掘进机;效率问题;改进途径 1 引言 对于率快速掘进而言,一般人们总是认为大功率岩巷掘进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掘进速度。实际上投入大功率掘进机进行掘进,不仅与地质环境及其适应性有关,且与系统配套、操作水平有关。提高掘进机装机容量,这与经济投资则成直接的正比关系,这就意味着投资越大,不一定收效就越高。只有综合考虑,提高系统效率才是关键,这也是提高掘进系统生产效益的关键。从其他矿引用的掘进机使用型号来看,不同类型的掘进机在不同时期投入,其掘进速度、效率也有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都在想方设法提高综合单进水平,并把使用大功率掘进机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2 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掘进机在岩巷中掘进,其掘进机自身存在的问题多数都是不足的。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岩巷掘进机,均具有显著的不足。岩巷掘进机系统,多受关键部件(切割头、刮板输送机及装载部)强度和耐磨性所制约,使得岩巷掘进机普遍使用寿命较低;硬岩掘进机切割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了油温过高以及强烈的抖动,使得机组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时间长,配件投入成本增高;对硬度在f=7及以上的硬质岩巷,其岩巷掘进机均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的突破(掘进机岩巷岩石硬度与切割效率的关系,见图1所示);进口岩巷掘进机所用配件的采购供应周期也长,供应不及时就影响生产;掘进机缺少架棚、打锚杆、锚索机构,而U型棚及锚杆(索)架设也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有些缺少辅助运料装置,使得体型庞大的掘进机给工作面支护材料运输带来很大不便。 3 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 1)掘进系统上的制约。因掘进机性能的局限性,这就对所选的岩巷及辅助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所用掘进机,其经济切割硬度均在60MPa以下,这决定了适宜经济截割的巷道岩性不能太硬。若所选的岩层太软,巷道顶底板也不好管理;岩巷掘进机普遍存在体积比较笨重的特点,安装拆除的部件多,周期加长;国产掘进机安装需要三天,进口的要7天。为提高其相对有效作业时间,对所选的岩巷又不能太短(一般在700m以上),否则不经济了;综掘辅助运输系统要求连续出货且要保证排矸能力,因此要在所掘巷道中设置水平储矸仓或溜矸眼来进行缓冲,而许多矿井都没有成熟或完善的排矸系统,使得岩巷综掘排出的矸石不能直接进入系统(即使有的,也是短距离范围),只能依靠矿车通过副井罐笼提升。有的受矿井提升能力制约,岩巷综掘作业线设置也不多。这样以来,若要把现有的岩巷综掘作业线效率充分发挥出来,在系统选择上就要尽量的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和效率。 2)配备管理水平较高人员,消除差距上的制约。有的所配备的岩巷综掘队人员不少,但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工作效率却非常低,特别是遇到一些故障时,处理的及时性和方式方法也不得当,这给快速掘进带来了制约性的人为因素。因此,提高综掘队管理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很重要,必须使其熟练操作技能,对出现的故障问题能及时发现与排除。对所使用的掘进机性能应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能合理使用。总之,综合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3)规范综掘机操作、维修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在岗操作司机多为短期临时性的培训,他们对机器结构性能及其相关规范也掌握的较少,在作业过程又没有受到规范化的管理,出现的野蛮操作和超极限使用掘进机则不可避免;综掘队机电工对掘进机的整体结构及性能掌握的也不蛉面,对故障的直观及关联判断又不准、走弯路,从而导致检修或抢修时影响的生产时间较长;对预防性和周期性检查、检修也不及时或被忽略,使得综掘机潜在的故障或隐患越积越多;生产班次对综掘机检修工作不重视,形成了不规范性的检修。这都是制约掘进效率的因素。 4 提高岩巷综合机械化施工效率的有效措施 1)优选掘进机型。在岩巷掘进新配置掘进机时,应针对目前矿区现有的岩巷掘进机,对其使用时间、工作条件、单进水平、配件消耗以及故障率等进行认真统计,并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看哪种机型比较适合本矿掘进高低抽巷(断面小、岩性软)、施工回风大巷、辅助运输大巷或胶带机巷(断面大、岩性适中)的使用,考虑性价比。综合、科学客观的考量,优选适合本矿岩巷综合机械化作业,并为进一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2)选择适宜的岩巷综掘系统施工。当前对于岩巷综掘来说,现有的国产岩巷综掘机,其经济性比较适用于岩性小于f=5的巷道施工,即使是使用进口掘进机也只能经济运行在f=6以下水平。因此,根据巷道岩性合理地选择所掘巷道的层位尤为关键。这也能为提高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和单进水平,巷道设计的总长度、断面大小、采取的支护方式以及科学合理的辅助运输系统配置(如水平储矸仓、溜矸眼等)奠定可靠的工作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3)加强操作培训与规范化管理。加强综合机械化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操作、维修及管理水平,对扩大岩巷综合机械化发展规模,提高岩巷综掘的施工效率和单进水平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掘进机司机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综合机械化专业化培训,规范其培训可以让他们熟悉综掘机的结构、性能及适用条件,掌握住操作规范、检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对突发性机电故障应能处理好,同时要避免超极限和野蛮性的使用操作掘进机。加强培训,让其掌握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流程及系统布置;熟悉岩巷综掘系统常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常见故障以及如何排除;统筹全面安排综掘系统的各个环节,均衡司机、机电和井巷施工人员的安排,有效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科学合理地安排机电设备的检修、保养和严格规范操作检修制度,彻底杜绝野蛮操作和超极限使用掘进机现象。 4)加快岩巷掘进机突破性技术研发与引进。由于当前岩巷综掘的单进水平还不高,有些关键因素还是掘进机性能的影响,虽然许多掘进机技术数据都标称最大或经济截割硬度f=8-10,而实际上遇到f=7左右的岩石时,其截割效率就显著下降了,此时会严重损坏机组,故障率与配件增高。针对此存在问题或不足,作为生产厂家应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总结,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作为使用者,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择掘进机。积极引进掘进机液压及电控故障自诊系统的人机界面,以减少故障处理的时间;对切割工况实施自动监测定位系统,以有利提高巷道的成型;选择、提高配件的质量,促进岩巷掘进机的性能发挥。 5 结束语 岩巷掘进使用掘进机时,对新配置的应进行优选。对现有的掘进机使用应综合配套好,适应使用环境,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上岗,维护人员应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在配件供给上要有所保证。总之,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力提高综掘机性能的发挥,以促进快速掘进的要求。
都市农业论文: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对策 摘 要:文章以广州市萝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 1 都市型农业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视点出发,对“都市农业”这一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区位的视角而言,都市农业应限定在都市的范围,即城市化地区及其延伸区内镶嵌的“插花式”的农地,而不应把郊区(或远郊)的农业包括进去。②从农业的内涵而言,都市农业应为观光、休闲、体验等新兴的农业项目,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新的结合。③从城市的类型而言,都市农业是大城市周边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大城市的规模、功能、结构发生变化决定的,都市农业不仅应包括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市区农地,还应包括郊区农业。 2 广州市萝岗区概况 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和从化市五个行政单位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隔江相望。全区面积 393.22平方公里。下辖夏港街、萝岗街、东区街、联和街、永和街、九龙镇5街1镇,共30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37.37万人。 3 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3.1 有利条件 第一,萝岗区处在广州市农业三个圈层发展规划的中心圈层与第二圈层结合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第二,全区林业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自然环境比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条件;第三,萝岗区农业已由产销脱节逐渐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渐成规模;第四,外向型农业已初具规模,已由单纯地满足当地城市居民的城郊型和内向型农业向适应市内外甚至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转变;第五,农业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这些均为萝岗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3.2 制约因素 第一,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不快,规模的局限和地域的分散,造成资金、科技和人才的集聚能力不强;第二,农业设施装备还比较落后,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第三,受水、土、空气环境和农药、化肥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不佳,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第四,各项有利于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如资金投入、科技研发、经济政策、社会服务、法律保护等,还没有形成新的保障机制;第五,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功能不够宽,机制不活,辐射力不强,产销信息收集、分析和体系相对滞后,市场营销策略尚未适应,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还不完善等等。要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就必须正视上述制约因素,化制约因素为有利因素,着力推动全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4 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对策 4.1 依托土地利用规划对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进行约束和控制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订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制度指导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土地利用规划以农业区划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在土地上落实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布局。建议萝岗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区域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功能与布局,依托土地利用对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进行约束和控制,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4.2 依据土地利用分区优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 土地本身是自然产物,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任何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土地具有养育、承载、仓储、景观、生态和环保等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萝岗区的都市型农业产业要按土地功能划分,融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生产功能三位一体,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依据土地利用分区优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园林绿化、生态水系等,改善区域人工生态环境,增加区域环境资源,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并通过发展景观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等,满足 民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追求。 4.3 充分协调都市型农业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 萝岗区应充分协调都市型农业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树立科学农业观,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同时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区内集中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 4.4 将都市型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双赢 萝岗区新农村建设应以都市型农业为方向,推进农业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水果、农产品加工、花卉、畜禽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优势产业比重,重点发展以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为方向的都市型农业,在充分发挥萝岗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三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工业化,推进农村城市化,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4.5 进一步规范都市型农业开发中的土地利用管理 抓紧盘活农村土地存量、扩大增量。建议在农业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就农村土地“盘存扩增”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首先,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通过进一步深化规划和科学组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土地面积;对村边、山边未被开发利用的零星“丢荒”地进行开垦,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对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破坏的土地(含山地)进行复垦,保证土地存量。其次,尽快实施残次林和灌木林改造工程。通过加大政府补贴的办法,鼓励有实力、懂技术的区内果农,对条件适宜的山地尽量改种萝岗甜橙等名优水果,不宜种果的地方全部改种乔木。第三,积极探讨解决近万亩白玉兰香花缺乏销路历史遗留问题。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集体土地(山地、鱼塘)经营权承包管理。 4.6 以都市型农业发展为契机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萝岗区应以都市型农业发展为契机,依托现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根据生态的系统性原则,兼顾生态、景观与功能使用原则,对萝岗区进行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建立各组团绿化网络系统,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留区域间开敞的绿色空间,保护好水系、林网、自然文化遗产等用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在维持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构筑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各类用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城镇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互利体系,完善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实现城镇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 都市农业论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原文作者:王立斌,孙瑞艳,黄国清 摘 要:都市现代农业是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且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在了解都市现代农业的起源、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各大城市目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特点作出简要概述,提出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策略。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趋势;战略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都市现代农业是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1]。都市现代农业在城市非农产业中抢占着部分生存空间,在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集中优势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的智能化诸多趋势,都市现代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2]。目前,都市现代农业在国内外几大城市初见发展,其中一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提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措施,这将极大地带动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都市现代农业起源与发展 “都市农业”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学者青鹿四郎[3]率先在《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之提出。二战后,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部分国家的农业学者也随之开展了与都市农业相关的一些研究。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griffin等[4]也提出如“都市农业区域”、“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与之相似的理念,直至1977年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5]将“都市型农业”明确提出;而我国台湾也较早地将都市现代农业提出,20世纪70年代开始启动并大力发展[6]。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陆续系统研究了都市现代农业,而我国国内关于都市现代农业的学术研究开始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7]。经过近20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态势良好。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上海、北京等直辖市和济南、杭州等诸多省会城市均已拥有现代化都市所应具备的特征和功能[8]。与此同时,都市现代农业也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均提出农业新要求,并将“十一五”、“十二五”中与农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部署制定出台[9]。其中,天津很多学者对新阶段的都市现代农业做了进一步研究,这对理清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发展对策极为有利。 2 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义 近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学术角度定义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并不断完善都市现代农业概念的内涵,主要有: (1)都市现代农业是一个广义的与地域经济相关的概念,它包括涵盖在都市内部的零星小块状农田、庭院绿化与城市美化的绿地,也包括城乡结合地区范围内的邻近郊区的农业,还包括那些远郊乃至大都市经济圈内的为适应大都市市场需求而发展的农业;(2)都市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与地域经济相关的概念,随着科技、经济、社会进步而分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3)都市现代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除动植物外,还可扩展到在产前、产中、产后共三个领域为农业发展提供全部服务的内容总和;(4)都市现代农业是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创汇、设施为一体的总概念,可集中反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5)都市现代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个农业大系统,依托于大都市又服务于大都市,以与城市统筹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为依托,具备生产、娱乐、生态等多功能性,是知识、科技、资金密集的现代集约型可持续农业,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 [10-13]。事实上,上述观点均从不同角度反映都市现代农业的形式、功能以及作用,进而深刻揭示都市现代农业的内涵。随后,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便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界定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论文网] 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后,笔者认为都市现代农业(urban modern agriculture,简称uma),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大城市的周围与边缘地带或大中城市群间形成、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大都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高科技农业相关的园艺化、工厂化、设施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规模经营为条件,以城市生态保护、海外出口创汇、市民观光休闲为特色,最终形成融生产、生活、服务、观赏、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并存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目标是形成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 3 国内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现代农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和东南亚等发达国家[14],随着社会后工业化发展的趋势,现代农业要日渐强化提供新鲜优质、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的经济发展战略,强化文化、服务及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在世界各国中,以色列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最为显著突出,而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在四大直辖市和各大省会均有发展,其中上海、北京、广州和济南发展尤为迅速且鲜明特色、创新性强。 3.1 以色列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以色列强调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倡导发展特色农业,现已寻觅到一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在世界各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与教训。现将以色列都市现代农业模式重点阐述如下[15]。 3.1.1 经营组织模式 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经营组织模式是以色列农业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中,基布茨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有:一是包括土地的所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是包括其成员个人收入的所有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除每月发给每个农民生活津贴、必需品外的剩余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实行内部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每2年重新组建管理委员会,以便民主管理内部事务。与此同时,莫沙夫模式也有3点特征:一是土地和水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家庭个人拥有经营权;二是农户拥有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三是集体统一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服务。 3.1.2 经营模式 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是以色列都市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集中体现。一是土地高度集约化,即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再由国家分配给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各个家庭,土地禁止买卖;二是水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以色列虽三面环海但淡水资源较匮乏,因此,污水处理再利用率非常高,经处理净化后的城市污水可用于农业灌溉,但主要利用以色列 都市现代农业发达的节水灌溉系统;三是生产组织高度集约化,主要表现在整个国家的全部农业生产经营施行订单制生产,既拥有基布茨从生产到销售的统一组织,又拥有莫沙夫的农户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的组织模式,再将绝大部分的农副产品出口至欧美各国。 3.2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明显呈现出以功能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现代科技、物质条件为支撑,以经营规模为条件,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充分发挥经济、服务与生态等多功能新趋势,充分体现了复合功能的都市现代农业的新趋势和特点[16]。其中,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复合功能作用日趋重要。以水稻的生产模式为例,既能发挥稻米自给功能,同时又充分发挥湿地功能,而农业系统内的其他任何产业都无法取代。 此外,上海都市现代农业非常重视创新性发展。其中,以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及务农教育为主体的农业游玩项目,包括农业庄园、休闲农庄、主题农园、传统建筑等,目前已成为保存历史和传承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农村民间文化的一种绝佳形式。其中,上海鲜花港是都市农业复合功能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案例。 3.3 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北京的都市现代农业主要体现食品生产、生态屏障和服务都市三大功能[17]。随着都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服务功能更为重要,主要体现在:(1)修建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兴建公园及新增绿地等,以便能够为市民提供更舒适、完善的服务;(2)利用地理优势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为形式主体服务城市,如观光果园、垂钓乐园、森林公园、少儿农庄等;(3)“品牌化”服务,如平谷大桃、大兴西瓜、燕山板栗、房山蘑菇等;(4)主打文化创意牌,北京都市现代农业未来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热带水果如火龙果、枇杷、荔枝、番石榴等在北京成功种植[18]。 此外,北京还重视可持续发展都市现代农业[19]。首先,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至38%,且80% 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以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开发研制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大力倡导生物防治替代农药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进而减少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采取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以减少化肥使用量,进而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第四,综合开发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燃料的使用量,降低废气排放量,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4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已从城郊型农业逐步发展转变为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高科技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目前,整体正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品牌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共同推进[20]。主要发展特色在于开创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庄园经济”,类型主要有:观光农园,主要以生产、生态功能为主,同时提供农业观光服务,如森林公园、设施农业基地等;体验农园,主要以休闲功能力主,旅游者可参与农业劳务活动或租赁耕种一些土地,种植某种农作物,体验农民的生活,如市民农园、农户乐园等;科教农园,体现科技交流和教育功能,主要以农业技术学习和青少年教育为主,如农业技术园、高科技农艺观光园、青少年农科基地等;产品农园,以某种农业资源产品生产为主,游客可以采摘、品尝、购买农产品,如花卉园、果园、园艺园等;庄园农园,综合生产、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多种功能,其最大特点是实行社会多渠道、小规模融资,游客可购买庄园内的果林或园地。这种经济依靠土地的规模经营,通过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及农民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融资渠道多样化,使普通农村居民投资的可能性增大。“庄园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3.5 济南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是农业和经济大省,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率先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具备明显优势,且在满足市民需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济南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已形成一系列新格局,主要体现在:重质量求效益、重特色打品牌、重融合拓功能、重科技转方式、重统筹建机制,以特色品牌基地和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两型“农业”为基础,以农业品牌打造为重点,注重“三品”认证管理,强化科技和文化创意,形成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为核心的新模式[21]。 济南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速,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倡导理念如下:以基地园区建设为重点,走好农业产业区域聚集路子;以农业品牌打造为重点,走好农业高端高质高效的道路;以推广能力建设为重点,走好农业科技化支撑的道路;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走好拓展农业多功能化的道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走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将对部分大城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4 探讨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天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实现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目标的要求,依托本市的综合优势,加快农业发展形式转型,坚持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基础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新型已培育农民发展农业,着力发展高效、绿色型都市现代农业,整体提高农业经济、服务和生态功能。这是天津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必然选择。 4.1 树立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 天津处于中国渤海沿线,拥有丰富的人文与社会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基地。同时,天津科技实力强、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有基础、有条件依托其综合优势在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中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圈两带”的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即环城经济圈要重点培育农产品集散功能、整体带动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综合经济带要着力拓展沿海型都市现代农业的经济功能,重点发展精细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生产;滨海经济带要积极开拓海洋旅游产业、渔业繁殖产业、海产品加工产业及拓宽海产品市场,使其成为滨海魅力型都市现代农业。 4.2 扬长避短发展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都市现代农业 天津的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均在不断的提高,天津的都市现代农业具有资金、技术、物质、市场等方面的全面综合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与城市休闲娱乐范围狭小的困扰,这就决定了天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必须走可持续绿色生态道路。根据国内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天津市的资源条件,可开展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模式、以乡村自然景观旅游带动农业功能拓展的模式、农耕文化体验和乡野休闲模式、乡村文化景观开发带动模式、绿化产业模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模式;国际市场导向模式,最终得以推动天津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迈迸。通过建设可持续绿色生态农业,这既满足市民需求,又将进一步展现天津都市现代农业的经济、服 务与生态等集成性功能。 4.3 健全农业产业,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首先,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基础上继续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如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和工业龙头企业、拓展生态农业旅游作为发展重点。其次,要加快推进制定并完善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要求的进程,推广生产标准化。再次,施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及流通环节的全流程监控,强化对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产出和产后加工、包装实施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此外,还要加速执行农产品生产环境检验和产品质量检测,加强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等的认证。 4.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推广服务体系 响应号召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筹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中介服务组织。随后,依托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倡导各类农业科技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此外,还要逐步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进村入户的机制和措施,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中包括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普及农业机械装备等),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努力构筑集农技、农机、农资、农信为一体的村级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4.5 搭建农业重点项目工作服务平台 积极将农业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条件整合起来,搭建农业重点项目工作服务平台。此平台需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农委统筹协调、农机中心等相关涉农部门参与。平台不仅要有农业生产常识、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休闲场所介绍,还要搭建农牧渔产品售卖窗口,以便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或预定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速农副产品售卖速率。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分别确定负责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同时工作任务要分配明确。 目前,农业已经由一个单一生产农副产品的原料性产业,逐步向既提供农副产品又同时具有生态产出,还能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及保存传统文化遗产等多方位功能化方向发展。若能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展好天津的都市现代农业,这势必将为天津居民提供安全、时令适宜的果蔬和粮食等,也将为天津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都市农业论文:新农业新农村 怀柔官地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九分山水一分田”的怀柔,近几年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全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长,综合改革有序推进,逐渐走出了一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路。2007年,怀柔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04.9元,比上年增长12%,比10年前增长1.8倍。 注入新内涵 建设新农村 149人的官地村,有着“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的美称。2004年11月,北京市旧村改造启动仪式在官地村举行,这里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如今,56户居民全部用上水冲式卫厕,新建了两处智能型污水处理设施,增设了3名专职保洁员,垃圾桶装,由怀柔区环卫中心统一清运,全村接待床位也由360张增加到980张,清一色的灰砖小楼,与山水、长城浑然一体,自然成景,改造后的官地村,旅游接待能力强了,也更吸引入了。 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后,怀柔区提升旧村改造内涵,从单纯一个点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培育,提升为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更高层面。他们利用行政区域“沟状”布局的特征,将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铺开,最终形成若干“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在官地村带动下,怀柔近几年持续加大投入,将原虹鳟鱼一条沟升级改造为雁栖“不夜谷”。这次升级改造,带动沟域内5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784户农民受益,其中375户成为民俗接待户。? 为了适应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怀柔在“不夜谷”的建设中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因素。今年端午节假期,怀柔举办了首届雁栖“不夜谷”欢乐“粽”动员、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全区共接待32.5万名游客,实现综合收入4792.5万元。 着眼现代化 跳出抓农业 怀柔的起步,是从农业开始的。 过去,农民在“一分田”里种粮食,怎么也富裕不起来。怀柔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山区特点,经过10年不懈努力,形成了板栗、西洋参、冷水鱼、肉鸡等四大富民主导产业。全区农业用地的亩产值10年间增幅达到486%。 在此基础上,怀柔着眼农业现代化,跳出农业抓农业,相继建设了以桥梓凤山百果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完成了由“专业村经济”到“沟域经济”再到以创意农业为基础的“园区经济”的发展。 桥梓镇凤山百果园以岐庄、东风山、北宅等6村形成的u形区域为核心,建有大枣、苹果等多个果品采摘农业生态园。园区规划面积4.5万亩,带动农产1874户,年产均收入6400元。东凤山村果农鲍品贤告诉记者,他从2002年开始在自家承包的200亩山场上,利用野生酸枣嫁接脆枣,去年产脆枣2万余斤,几乎全被游客采摘走,收入了12万余元。今年,眼看着满山盛开的枣花,老鲍更是喜上眉梢,“这不,已经有不少回头客打电话,我只管把枣树侍弄好,等客人来采摘了。” 目前,怀柔重点建设了风山百果、四季花卉、神龙峪红梨、七彩?烟摇⒗趸ü怠?阻牍鹊冉?0个农业主题公园,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体验、修身养性、怡情益智为一体的农业公园,推动“田园文化经济”发展。到去年底,全区代表一产和三产结合的民俗旅游接待户发展到320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万元村”达到110个,占全区建制村30%多。 [论文网] 抓综合改革 促良性发展 北房镇驸马庄村村民王晓山的日子如今可舒服了,全家4口人住着160平方米的两层楼。彩电、vcd、音响,现代化的电器一应俱全。紧挨着门口还有个小酒吧台, 王晓山家过去住的是几间中式老平房。虽说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环境差了点。2003年8月,随着旧村改造,王晓山一家搬上了新楼。和所有农民一样,在未上楼之前,王晓山也十分担心住楼后的营生。不过现今他没有这忧虑了。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驸马庄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1亩地每年保底收入1000元,有收益还可年底分红,每亩租金年递增100元,直到每亩3000元。 以“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核心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怀柔区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三农”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累计完成了33个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工作,占全区建制村总数的11.6%,另有15个村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同时,怀柔还着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区已有各类合作组织244家,加入合作组织的农产占总农户的30%,带动的农产占到总农产的54.5%。 强社会管理 促社会和谐 怀柔镇杨家园村村民于贵,因自家的宅基地被邻居王某侵占并盖上了违章建筑,双方谈了多次都没结果,于贵打算到区里上访。村矛盾纠纷调解员卢燕萍得知情况后,上门耐心劝解,她和村委会的几个干部把于贵和王某叫到一起做调解工作。于贵拿出了被占地的宅基地证明,王某自觉理亏,很快就拆除了违章建筑,像卢燕萍一样,怀柔区每个镇村、街道、社区都有基层群众矛盾调解员,负责调查并解决村内、社区群众的日常矛盾纠纷。 怀柔以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龙头,在镇乡(街道)、村(居)委会和村民中分别设立调处中心、调处站、调处小组和调解员,组成一个上下联动的五级矛盾调处网络体系,全区在16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矛盾调处中心,在建制村和社区共成立矛盾调处站309个,在村民和社区居民中建立矛盾调处小组1867个。为了更好地收集民情民意,农村按每10户1名、社区按每个楼门1名设立矛盾调解信息员。 在五级调处网络的基础上,怀柔区进一步完善了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同配合的新机制。五级网络、三调对接促良性互动、社会和谐。近年来,怀柔区信访总量,集体访总量全面下降,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75%。 都市农业论文:北京市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向往的大城市出现了“现代城市病”:噪音、污染、紧张、没有绿色等。人们又开始眷恋乡村的美好生活:宽广的田野、泥土的芳香、自然的景色、农家的生活等。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整个城市系统中加以考虑。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关键词]北京 都市农业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扮演着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角色,好像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生产农副产品。其实,农业除了具有生产性功能外,还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性功能和为人类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空间的生活性功能。近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逐步得到认识并被加以开发,农业的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城市服务的功能增强,都市农业有了快速发展。 一、都市农业概述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可以说,都市农业拓宽了农业这一概念的内涵。农业是都市有机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都市一样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一流的经营管理模式,发达的交通信息系统,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都市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二、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1.环境要求 北京市城市人口密度很大,同时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三废污染及噪声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另外现代城市中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工作环境,使得城市居民长期处于较紧张的精神状态,利用都市农业来亲近自然,缓解精神压力,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发展都市农业对控制污染,创建优美的生活环境,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2.生活需求 北京市市区人口约1000万人左右,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好、有利于健康的食品,肉蛋奶、精品水果蔬菜以及无公害食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城市居民体验乡野风光,进行休闲娱乐、劳动健身,缓解精神压力,了解农村文化,尤其是对缺少农业体验的青少年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 三、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1.注重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要把都市农业建设纳人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要把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尽力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做好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使城市各方面的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形成共识,共同确立都市农业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新理念。 2.因地制宜,逐步实现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化 根据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区位及农业生产特点,全市游憩地的区域配置可划分为三个圈层、八个地带(区)。三个圈层:①近郊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这里交通方便,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农业以园艺农业和高档次果菜种植为主,观光农业应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及市民租赁农囤等观光、体验农耕项目。②中郊平原区:包括大兴、通州、顺义、昌平四个区。这里是首部粮、菜及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河流穿行其间,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特征明显,应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为主。③远郊山区:包括房山、门头淘、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六个山区县、区。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观光农业应以休闲疗养、农村文化体验、自然风景观光等为主。八个地带包括潮白河、永定河流域及远郊各区,每个地带都具备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可建设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游憩地。 3.重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是实现北京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技术支撑。为此,要积极探索体现首都市场特点的都市农业,着力突出科技型农业。一是依托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转基因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优异或特异物质,发展特色种业和种苗业。二是依托生物技术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发展功能性农业。三是依托发酵技术发展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和循环农业产业。四是依托酶工程发展生物制剂产业。五是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另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卫星通信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管理信息网络化。 4.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土地经营机制上有所创新,要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承包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政府协调指导下,鼓励外商或专业大户向分散经营的农户成片租用土地发展专业化农业生产,同时再雇佣农民进行企业化经营。要以龙头企业为主要组织载体,通过松散、紧密或半紧密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互助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科工贸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5.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之同发展都市农业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一是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两大体系。通过优化农业科技专业结构、人才结构、多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措施优化和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尽快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第一线;二是要花大力气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建立农业培训基地和试验基地,通过普教、职教、业余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都市农业论文: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探讨 [摘 要] 文章在对国内外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农业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功能,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及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成立都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发挥都市农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观光功能;加强都市农业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实践模式 发展建议 目前都市农业是与工业并立的、充满生机的基础产业,都市农业的出现展现了未来农业的新潮流,为发展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在重庆这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更值得我们思考。 一、国内外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日本是世界上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都市农业一词最早见于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以易腐败而又不耐储存的蔬菜生产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鲜奶、花卉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称为都市农业。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90年代初,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重庆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设还刚刚起步。 都市农业(或说都市型农业、城市农业)在英文中有若干表述,比如urban agriculture,city agriculture等,我国学者普遍引用的一个定义是:“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指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都市里,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土地,由城里人耕种,即都市农业”,其英文原意是“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义,由于它牵涉面广,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又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诸学派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 二、都市农业的特征与主要功能 1.都市农业的特征 (1)城乡界线已日益模糊,具有高度的城乡融合性 都市农业所处的空间城乡边界不明显。一种情况是如日本许多城市在扩展过程中,农业以其优美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并在都市内建立各种自然休养村、观光花园和娱乐园,形成插花状、镶嵌型农业;另一种是分布在城市群之间的农业,这些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无异,与中心城区交通方便,已经完全城市化,形成了城市渗透农村、农村渗透城市,城市和农村浑然一体,同时,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农业与旅游交叉融合,现代农业科技、设施与农艺相互交接融合,且逐渐走向和谐统一。 (2)都市农业功能多样 都市农业除具有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观光、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如日本许多大都市在城市扩展过程中,把原有的城市尽量改造为“田园城市”,并把农业作为优美的环境予以保留下来,真正发挥农业的综合功能。 (3)都市农业表现出高度集约化的趋势 处于城市化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明显不同于一般地区,农业经营表现出高度集约化的趋势。随着都市农业区域内经济地租的上升,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都市农业转向资本、设施、科技密集和土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方式高度设施化、工厂化、专业化、基地化、产业化、大市场化。并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为大城市及国际市场提供所需的鲜活农副产品。目前,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有机构成甚至高过工业。如日本的东京、大阪的农业基本实现了生产栽培园艺化、基地设施现代化、生产操作机械化。 2.都市农业的主要功能 (1)生产、经济功能 都市农业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都市市民提供鲜嫩、鲜活的蔬菜、畜禽产品、果品、花卉及水产品,并要求达到名特优、无污染、无公害、营养价值高或观赏性强。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且相当部分农产品需就近供应。同时都市农业依靠大都市对外开放和良好的口岸等优越条件,冲破地域界限,实行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的大流通、大贸易经济格局,具有较强的创汇增值能力,同时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经济功能都是都市农业的主体功能。 (2)社会文化功能 都市农业起着社会劳动力“蓄水池”和稳定“减震器”的作用,对社会稳定发展、城乡居民就业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观光、旅游休闲,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市农业通过开辟景观绿地、观光农园、旅游农庄、市民农园、花卉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从事观光、休闲、娱乐活动,以减轻工作及生活上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强健体魄的目的。同时都市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并直接对市民及青少年进行农技、农知、农情、农俗、农事教育,因而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另外农村特有的传统文化因都市农业的发展而得以继续延伸和发展,如日本、德国等。 (3)生态功能 首先是指为城市增色添绿、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其次是指将生活废水及垃圾用作灌溉和肥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能;再次是创立市民公园、农业公园以及开设其他各类农业观光景点,减少或减轻“水泥丛林”和“柏油沙漠”对都市人带来的烦躁与不安的目的,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农业真正起到“城市之肺”的作用,如德国、日本、新加坡等。 (4)示范辐射功能 都市农业是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前沿农业,对一般农业的发展具有样板、示范功能。都市农业能够依托大城市科技、信息、经济和社会力量的辐射,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和展示窗口,进而带动持续高效农业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地高效利用起到示范作用,如日本、新加坡等。 三、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重庆是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比较突出的直辖市,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带动辐射效应不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因而,围绕“建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主题,首先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生产保障、出口创汇、生态建设、休闲旅游、体验观光、文化教育、示范辐射功能,彻底改变目前农业落后现状,改善重庆二元经济结构,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是指以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包括永川、合川、江津、涪陵、南川、巴南等23个区县,幅员总面积接近28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5%,据2006年年底的年报统计,区域内年末乡村人口1204.0万人,占全市的比重为49.8%;常用耕地面积约1042.9万亩,约为全市的一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67.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57.6%。) 四、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 1.世界都市农业的主要实践模式 (1)偏重生产、经济功能的模式。美国大西洋沿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五大都市圈形成的带状区域,被美国的经济学者j.歌德(jean gottmann)称之为“巨型带状都市”。这一南北长约960km,东西宽约50~160km的区域里都市和农村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农业如网络一样分布在城市群之中。该区域内的农业由于受都市经济势力的巨大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都市农业。 (2)偏重生态、社会功能的模式。以欧洲城市最典型,如英国的森林城市,德国的田园化城市等,由于经济发达和文化传统等原因,更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3)生产、经济功能和生态、社会功能兼顾的模式。以东亚的日本和南亚的新加坡为典型。日本有许多高集约化的尖端农业,尽管其国内食品需求热量的60%以上来自国外,但蔬菜自给率却高达90%以上,城市四周有许多土地用于植林,美化城市,发挥生态功能,国土面积的60%以上为森林所覆盖。 新加坡把公园与农业科学结合在一起,在农业科技公园内建高技术农场供投资者发展尖端农业,是生态农业和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完美形式,值得参考。 2.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模式选择 根据国情,我国发展都市农业必须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但也要重视生态、社会与文化功能。重庆发展都市农业应以“一小时经济圈”为重点,选择偏重生产、经济功能的模式,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同时关注都市农业的生态、生活、文化、社会功能。 3.重庆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1)成立都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制定都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优惠扶持政策,搞好组织协调、政策资金支持和规范化管理,营造都市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土地保护和利用政策,确保都市农业和城市经济和谐发展。都市农业要重点发展集约化、专业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业,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 (2)发挥都市农业的示范、辐射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新技术农业和特色品牌农业,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生产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牧业、中药材等方面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生产与开发各种优质农产品、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都市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3)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观光功能 都市观光农业的发展和布局要充分考虑区域农业基础、交通、区位、市场等限制条件,还需要重点遵循“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突出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等原则。利用都市农业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发农家乐、农家游、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等以旅游服务为主、产品生产为辅的观光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 在观光农业每个场点和项目中,要力求展示最独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要富有创意,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如:特禽(超大型羊、猪和微缩型的蜜蜂大小的“迷你鸡”等);特菜(袖珍型的番茄、茄子、彩色辣椒、南瓜等);特果(象冬桃、菊花桃、大樱桃、苹果梨、树莓、体量巨大色彩绚丽的珍奇瓜果等);特趣、特餐(如鸵鸟宴、全羊餐等);特饮和娱乐植物,如:笑树、蹦跳草、炸弹树、挨刀树、光棍树、醉树、醉草、醉花等强调奇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使游客大饱眼福。同时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挖掘当地民俗风情,农耕文化,本土文化。 (4)加强都市农业人才培养工作 多层次、多元化地培养和造就与都市农业现状相适应的各类人才是都市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博览会,提高农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改变人们对农业的观念,形成都市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方面通过培养实用人才来发展都市农业,另一方面通过都市农业的发展吸引各类人才。 都市农业论文: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该文介绍了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现状、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做强一产、做大三产,发展电商、仓储、物流,多方融资、政策倾斜,招商引资、内外联动,依靠科技,促进发展等。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现状;对策;白茆镇 白茆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盛产各种名特优蔬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素有安徽省“农业状元”的美誉。随着白茆镇划入芜湖市鸠江区以及长江二桥和过江隧道的建设,白茆镇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特有的长江冲积洲肥沃土壤和长江水源尤其适宜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蔬菜以及特色水产品,独有的长江沿岸生态林网水系生态宜人,尤其适合发展休闲旅游和农家乐。芜湖市的发展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也为白茆镇发展都市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位于白茆镇境内,总体规划面积0.13万hm2,一期核心区466.7hm2,涉及新园、义圩、套北3个行政村和三官殿社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中低产田和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示范区实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在此基础上,白茆镇从2014年开始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通过2a多的努力,示范区瓜果一年四季飘香,无公害和绿色、有机蔬菜琳琅满目,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完美融合,都市农业示范景区雏形已基本形成。 1白茆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现状 1.1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完成了入园口及园区道路美化绿化、渠道清杂和园区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59户立面改造、村庄道路建设、园区内桥梁改造和2座曲桥以及3座凉亭、2座拱桥等配套景观建设、建成80kW排涝站1座,主干道1.38km浇筑沥青,支干道5.8km浇筑混凝土。打造了二龙塘和年润2个休闲垂钓景点和庄稼汉葡萄采摘园,主要道路口建设木质休闲廊架,使园区及园区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1.2现代农业高新科技推广卓有成效 园区企业共建成二代钢架大棚54hm2,连栋大棚14hm2,智能玻璃温控温室10hm2。推广了反季节栽培、立体高效栽培、蔬菜标准化栽培新技术,防虫网、粘虫板、遮阳网、太阳能杀虫灯、新型农机具等新材料。园区成立了专家工作站,与安徽省农科院蔬菜园艺所开展项目和技术合作,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示范种植并取得成功,起到了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1.3园区承载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 园区内共有3家企业承担了芜湖市蔬菜标准园项目,1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农业部科技示范县试验示范基地项目、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高产高效生产项目、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等。 1.4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设备齐全 园区现已建成年润和二龙塘2个垂钓中心,供游人垂钓和休闲观光。完成林下音乐茶座、QQ农场、桃花岛和千亩葡萄采摘园建设。所有路牌、导游牌以及木质休闲廊架、凉亭等已全部安装到位。 1.5园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015年成功举办了示范区首届“千亩葡萄园采”摘节,吸引了芜湖市大批市民和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扩大了示范区知名度,带动了全镇餐饮、购物等三产消费,创出了白茆特色农业旅游业品牌。 1.6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园区主要蔬菜品种10余种,日最多上市量50t。主要销往芜湖、南京、杭州、常州、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示范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区周边农户实现了就地打工就业,常年做工的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2都市型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1一产不强三产不足 目前园区农业产业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品无包装和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园区各类蔬菜种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缺少“名、特、优、新”品种,没有叫的响的品牌。围绕农业衍生的第三产业不足,农家乐休闲观光和垂钓园、采摘园等只停留在初级水平,没有更多吸引人的休闲旅游项目,示范区人气不旺。 2.2流通不畅环节过多 园区内企业缺乏农超对接以及小区直接配送的销售模式,生产的农产品通过层层转手销售,生产企业利润大多被流通环节占去,同时消费者支出成本加大又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农产品大量上市时没有冷库保鲜,往往只能低价销售。 2.3资金不足后续乏力 农业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较长,且风险一般较高,农业企业的资金不雄厚,很难扩大再生产,遇到市场不景气或自然灾害减产,企业往往陷入被动局面,筹资也很困难。一些企业投资建设了智能温室,每667m2投入的成本达到70多万元,投资回收期很长,如果没有相应的高回报的产业运营,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并实现增值。 2.4人才匮乏观念滞后 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人才很难聘请到,一些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眼界不高,观念滞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企业的经营者一般也不是常年从事农业的,多数投资者原先做的是农业以外的行业,对农业产业的规律把握不准,对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了解不深,公民难适应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变化。 2.5劳力减少成本加大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出,农村劳力减少且老龄化严重,劳动用工报酬逐年上升,农业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且经常出现招工断层现象。 3发展对策 3.1做强一产,做大三产 以一产为基础,做强农业第一产业。围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在农产品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力争多出精品,吸引城市市民前来观光采摘鲜活的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以三产带一产,实现农旅结合;把乡村传统文化创艺产业与农业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并融入特色美食、健康养生、中医中药、农耕文化、农俗文化、田园诗歌、传统戏曲等元素,让都市农业示范园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乐园。白茆镇没有山,但可以利用水乡特色打造水上游,把示范区内莲花套水系进行开发并与黑沙洲水上旅游相结合。利用沿江沟渠林网种植荷花,既可以形成莲藕产业,同时也美化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打造莲文化为主体的富有个性化特色的农业旅游业。 3.2发展电商,仓储物流 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农业企业的青睐。要大力发展示范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物联网体系,开展网上销售。如在网上出售QQ农场“土地”,让市民体验农场主和农耕的乐趣。园区要建立起主要城市蔬菜直销点和网上社区配送中心,让示范区的农产品在300km范围内实现地头直达市民的餐桌。同时,在园区建立大型冷库,让上市蔬菜能及时保鲜储存,并与物联网冷链配送相衔接,实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 3.3政府支持,多方融资 政府要鼓励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通过政策性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并不断整合资金加大对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对“三农”的扶持资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向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引导都市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名牌产品等,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3.4招商引资,内外联动 对示范区现有的入驻企业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示范区农户科技素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入驻,提升园区企业总体实力。进一步落实好人才战略,加大对农业科技从业人员的奖励和扶持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业或以专利等入股,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工作站对园区技术指导、产业谋划方面所起的作用,为园区企业更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3.5依靠科技,促进发展 在当前农村劳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蔬菜耕种、覆膜、采收等机械和喷、滴灌技术,减少劳动用工,提高农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良示范区土壤;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以及粘虫板诱杀害虫技术,减少用药防治成本;推广立体高效种植和循环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在温室大棚内推广全程智能化管理、无土栽培等农业高新科技。在园区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开展自主研发。对生产上出现的种子、土壤、栽培及病虫害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促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陈世武 单位: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农业服务中心 都市农业论文: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前景 摘要: 都市生态农业是适应“三个导向”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林下经济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有效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中,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因地制宜,依托特殊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突出都市服务特色,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才能有效发挥林下经济的优势,促进都市生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农业发展方式 一、现代农业“三个导向”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三个导向”农业现代化道路体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气体增加,生态危机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发展层次,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十八大后,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对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密集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个导向”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即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都市生态农业撑起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一片蓝天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三个导向”的发展战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践行了“三个导向”,实质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环境修复与治理成本极高,都市将会为今天快速挤压式的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只有都市生态农业才是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我国各地生态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为现代都市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从发展实践看,都市生态农业以进一步开拓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高效、绿色、可持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能力。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注重将农业生态建设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系统循环持续发展机理安排农业发展道路、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控制农药化肥等的投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充分体现了“三个导向”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性。 二、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林下经济是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 本世纪初林下经济在我国开始逐步兴起,林下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观光旅游、农林牧产品综合开发等,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区和都市生态区发挥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逐步将林下经济开发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而加快发展。在国内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得到重视。德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较早的国家,在都市农业发展中特别注重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将林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形式。德国往往在一些大城市加大林业经济发展,将许多发达工业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在国内都市农业发展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大城市也非常关注林下经济的开发,加快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如北京市近年来在首都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展了林药、林菌、林桑等十种经营模式,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林业的主流形式之一。林下经济服务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民增收,并为首都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二)林下经济关注生态等多重效益,助力都市生态农业 1、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 近年来,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多重效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2013年10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以典型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从我国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看,林下经济有助于发挥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如北京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其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上海市林下经济最终目标是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天津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2、林下经济多重功能开发,有助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将林、草、农、牧有机结合,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游等模式,进行多功能农业开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以林禽发展模式为例,我们可以从图1看出,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缓解了土地压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利用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又很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在林——禽产业互动中“生态”和“利益”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3、特殊的空间,拓展都市林下经济的特殊功能。 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和都市区林下经济处于特殊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而社会对其也会有特殊的需求,特殊的需求就要求发展特殊的功能农业。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都市林下经济,有很好的生态维护功能,一方面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帮助现代都市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唤起居民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意念。都市区林下经济所处的这一特殊的空间,要求满足都市区发展的这些特殊社会需求。 三、都市林下经济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 与山区、丘陵林业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同,都市林下经济处在现代都市发展这一特殊的发展空间,还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这是都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因此,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林下经济,在进行模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首先必须服从城市需要,服务现代都市发展,凸显都市林业的特殊空间地位,农、林、工、服多产业联动,开拓都市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林下经济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功能,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重功能。在具体模式选择上,要发挥都市旅游休息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林下休闲体验、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做好都市林下经济科学规划,因为科学发展,规划必须先行。 1、加快都市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技术突破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林下经济是典型的林业生态环境依赖性产业经济,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都市林下经济实现持续高产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都市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急需科技创新。都市林下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农林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都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技术成果不多,储备不足,限制了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力。 2、加大投资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这就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践已证明,林下经济是一项投入、产出较高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单靠农民自己和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发展林禽、林畜、林菌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业与其他产业多产业联动,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3、注重特色培育,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创建特色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都市林下经济特殊的地理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充分体现并依此形成特色。在我国未来都市林下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按照“林木发展,生态第一”的原则,着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都市林下休闲体验、都市林下旅游、都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产业化集群。围绕集群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使每个集群都有一批叫响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君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都市农业论文: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低碳性探究 一、低碳都市农业景观概念及特征分析 (一)低碳都市农业景观的概念分析 低碳都市农业景观的发展是伴随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逐渐兴起的景观类型,它以城市发展、城市人民需求等为依托,在城市适宜农业发展的边缘空间景观设计规划中引入农业元素,同时在进行低碳景观建设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对多元景观形态的需求,实现城市景观建设的长远发展,使其观赏率与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提升。 (二)低碳都市农业景观的特点分析 我国多元化景观生态系统的形成得益于农业生产模式的多样化,如南方都市边缘的基塘系统、北方塑料大棚的瓜果蔬菜种植模式、沼气池模式等都与景观空间布局紧密相关。因此,结合景观低碳生态理念可知,我国都市农业景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具备优良的景观环境服务功能,比如,仿造自然顶级群落特色,可在生态治理区域进行陡坡造林建设,该方法能够有效遏制重力因素下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其次,具有斑块生态位互补特点。景观区域内既是不同植株的主要聚集地,也是主要的生态流区域,因此,合理调控生态农业类型,实现不同植株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优良互补性能,能够将景观生态体系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然后,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农业景观区域内斑块类型多且不同之处较多,比如城区煤矿塌陷区域形成的城区远郊平原低洼地带营造的水利廊道灌溉模式、传统农田间歇性混种模式等,借助生物间的相克理论实现都市农业景观的整体系统优化性。再者,景观资源乡土性特点突出。不论民间技艺还是乡土文物,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借助农业景观,不仅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可加快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最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二、低碳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与规划分析 (一)低碳都市农业景观设计基本途径 农业景观设计主要涉及农业景观结构布局与景观使用功能两方面。农业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有所不同,前者是将景观作为“资源”类型的一种进行使用,并寻求整体上的生态和谐型,它不仅强调人们对景观的实际需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农业景观设计与规划是逐层进行的,由目标、功能、结构、具体单元的划分,每一层内容都是构成整体景观设计的基本途径。 (二)低碳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理论 1.城市规划设计理论 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致使城镇化建设急速推进、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空间的需求形成强烈的矛盾对比!而当代都市农业的盛行便是"田园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借助城市规划建设理论指导都市农业景观设计,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对满足都市人民的使用需求、人文需求,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都市农业理论分析 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边缘区域,利用环境资源、田园景观及自然生态景观,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都市群体提供了解农村、体验田园生活的场所,也就是将生态体体系域农业生产、生活等融于一体,形成服务性生产、休闲、观光场所。都市农业景观活动场所作为城市主要的休憩园地,不仅能推动城市向着更加多元化方向发展,还可有效防治城市污染问题,在城市近郊区域修建绿色边缘地带的过程中,也必须确保都市景观园区内的生态完整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都市景观不仅兼具娱乐、休闲功能,还具有生产功能,它的发展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最新突破。从生态角度来分析,既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区局部气候,又满足了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愿望,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作者:王国庆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都市农业论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论文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20余处。全市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生态绿色、节水节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 (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即墨市以放心菜、放心肉、优质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一是品牌农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白庙”芋头、“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鳌鹤春绿茶”、“大任河粉条”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灵山韭菜、七级食用菌、华山甜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二是园区档次不够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短。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大力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果蔬采摘体验、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还可打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业发展。率先建成一批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设施农业引领,促进都市农业智能化、高端化,满足市民的物质需求 一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调动各方面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三)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果蔬采摘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产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发展初期,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注重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以市场促生产,实现由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网和信息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各种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选择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吸引资金、激励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外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引进或培植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实施“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以科技带动、订单拉动,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三是抱团发展闯市场。把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闯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六)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发展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整合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以园区、龙头企业为平台,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变生产方式,使设施农业向工厂化方向迈进。二是构筑现代都市农业支撑体系。发展完善适用现代都市农业要求的农技推广体系,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作者:庄坤 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都市农业论文:推进都市近郊型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休闲农业拉动了即墨市经济增长、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带动了村庄生态文明建设。但目前即墨市的体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第一,休闲农业布局不够合理,建设水平较低,产品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精品极少。第二,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缺少对休闲农业管理的统一标准。第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 二、加快发展即墨市休闲农业的建议 休闲农业是一个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结构,它不仅能带动农业产业提升,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更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精神面貌,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的立体效应,是建设美丽乡村有效途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居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地区休闲旅游的主力军。除此之外,即墨市地处青岛近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极大数量的游客资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1.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即墨市休闲农业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要提高认识,把观光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在编制规划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民俗特色、人文历史等资源,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等特色,统筹全市休闲农业资源,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开发。 2.突出特色创意,走品牌化、精品化发展道路。 目前各地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争夺客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发展休闲农业唯有靠突出自身特色、创立品牌,打造精品。休闲农业品牌化要求休闲农业把各种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研究特色、挖掘特色,从科技、艺术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有创造的改造。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将其融入一年四季的休闲农业中,达到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自己的品牌,打造出既有创意又有品位和形象的休闲农业品牌。休闲农业精品化则是立足当地独有的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改造,形成独特的创意,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别人难以复制的独特旅游产品。 3.加强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的好做法,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和规范,就从业资格、经营场地、接待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抓好示范,扶持典型,促进全市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立行业协会,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使休闲农业走上健康有序发展之路。 4.加强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 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要着重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素质的休闲农业实用人才,对他们加强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环境教育等知识学习,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开拓视野,不断增强业主自我发展、自我规范、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档次。同时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农艺知识、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5.政策扶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要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发展休闲农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如:以奖代补、减免相关税费、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等政策。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休闲农业领域、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休闲农业。 三是政府上要加大投入。设休闲农业专项发展基金,优先对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实体给予扶持,主要用于完善硬件设施、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高信岩 庄坤 葛会献 单位:山东省即墨市农业局 山东省即墨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中节能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都市农业论文:都市农业建设规划浅析 全市人口37%是农民,80%的版土面积是农村。没有农业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武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富裕和繁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多次肯定了武汉农业的基础地位。2004年,对江城309万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观。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业局长吴福曾说,武汉都市农业有着商带农、工补农的较大优势,武汉农业在中部崛起,将具有巨大的示范和辐射效应。近年来,武汉都市农业在中部崛起的两大支点———正规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截止今年初,全市“菜、鱼、肉、奶、禽、游”六大优势产业正规化基地建设面积达42.4万亩,比上年新增27.3万亩,产值达到12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6%。 一近二年,武汉优势产业正规化基地建设喜逢春雨。市政府集中1.5亿元资金投向优势正规化建设,同时吸纳民间投资资金17.6亿多元,全市180多基地形成特色经济板块。新洲双柳正规化蔬菜基地扩张后达10万亩,东西湖区惠安产业带扩充后达5万亩,江夏舒安藠头、蔡甸洪北西甜瓜等万亩以上基地均按正规化标准进行全面整治。正规化基地建设从种植业向水产业、养殖业扩张:江夏牛山湖、梁湖19万亩的水面成为正规化水产基地的样板,20个畜禽养殖小区建成投产。产业化办主任肖小秋说,正规化基地建设,让农民尝到与现代生产力对接的甜头。1亩菜地提篮卖,百亩菜地推车卖,万亩基地不愁卖。正规化基地建设,让农民走出了千百年来农业靠天收的怪圈,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全市正规化生产基地机械化作业率达56%,农业科技运用率达60%,正规化基地的农产品科技含量平均比分散生产高出一倍多。 二产业基地的形成促进龙头企业的持续发展。江夏舒安藠头生产基地为小蜜蜂食品公司的企业扩张提供了丰硕的货源,去年小蜜蜂公司出口创汇达800多万美元。乘势而上,壮大我市龙头企业。近两年来,市政府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资金,扶持市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专项贴息资金、以奖代补项目资金,不搞年终“一刀切”,谁有发展潜力,就支持谁。系列政策的激励,我市龙头企业整体水平迅速提升。2004年,全市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5家,过5000万元的达35家,年可加工乳制品28万吨,生猪300万头,油脂45万吨,饲料240万吨的生产能力。蔬菜、水产品、水禽加工能力也分别达到90万吨、2.5万吨和5000万只,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已达1:1.35。我市“天种”、“友芝友”、“扬子江”、“蜂之巢”、“每天六颗”五个品牌还获得省级名牌称号。 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为武汉农业在中部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汉小蜜蜂以藠头加工为龙头,带动江夏区南八乡1.2万农户连片发展藠头生产基地2万亩,年亩产值达到2500元以上。 福龙超大和武汉福达以蔬菜加工为龙头,网络农户9000户,带动双柳和洪北地区蔬菜基地5.5万亩,实现年蔬菜亩产值3000元以上。 长华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徐古食用菌板块基地600万平方米,实现食用菌年产值2亿元以上。天种、中粮肉食、台湾升阳、武汉飘飘等肉制品加工企业,带动市郊41个生猪养殖小区。武汉富尔仕、武汉大地等家禽屠宰企业和汉口精武等禽肉加工企业,使全市新增鸡鸭养殖规模达100万只。2004年,全市各类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76亿元,全市共有37.9万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四取它山之石,攻我市之农业。去年春,市政府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武汉农博会,全市农业产业化第一次大规模接受全市人民的检阅,同时也接受市场的挑选,200个基地、60多家加工企业和国内外30多家流通商家在江滩握上了手;天南地北的新优品种在武汉正规化基地中落了户,安了家:美国的七彩椒、日本的西甜瓜、太空改良的迷你黄瓜等批量引种,大棚生产、露天种植一茬接一茬,市民的菜篮子变得靓丽多彩、四季如春。 第二届中国武汉农博会,4月28日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正规化基地和龙头企业,这两个能让武汉都市农业在中部崛起的两大支点,除了再次接受全市人民的检阅,接受市场的挑选外,希望都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将农博会所汇聚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商品流纳为己用,这才是政府办会的良苦用心。最后,肖小秋说,如果我们基地和龙头企业能在农博会上勇取它山之石,广纳天下之智,诚招四海之财,做大正规化基地,做强龙头企业,那么武汉都市农业在中部迅速崛起必将指日可待。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 我市农村打造闯市场的『航母由一家一户摸着石头过河,到众人划桨闯市场,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让众多农民由弱势群体,变为市场强势主体,成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新型航空母舰。截止今年4月,全市成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56个,涵盖种植、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农机、加工、流通、劳务输出等产业。 1983年元月,江夏区(原武昌县)法泗镇成立了柑桔研究会,我市第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式诞生。法泗镇桔农技术共享,合力护品牌,抗市场风险的典型作法,开启了全市农民闯市场的新思路。 近年来,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连接农户、基地、企业和市场,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建设、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洲区双柳蔬菜协会为万余菜农解决卖菜难的问题,2003年底受到农业部的表彰奖励,在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入会人员的一致赞赏。市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关政策摘编《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武汉市优势农产品基地正规化建设规划的通知》武政[2003]54号文件规定: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技术改造等费用实行税前扣除;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在一定时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支持优势农产品商标注册,严肃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创建知名品牌,对在开发名牌产品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观光农业与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武政办[2003]76号文件规定:对投资开发四荒(荒坡、荒山、荒水、荒滩)资源建设观光农林旅游景点景区的,投资者可拥有所开发土地50年的使用权。连片开发四荒资源500亩以上或投资额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自有收入之年起,3年内免征特产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武政[2003]89号文件规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从农业基本建设资金中专项列支10%,用于“一区五园”建设,即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加工区和新洲双柳、江夏大桥、汉南邓南、蔡甸常福、黄陂武湖等5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对年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本市农产品占加工原料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农产品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带动本市农产品外销量占60%以上的流通型龙头企业,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提供优势农产品新优种子种苗在本市年应用面积达1万亩以上(良种牲畜1万头以上、良种家禽10万只以上)的种子种苗型龙头企业,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种养殖生产型龙头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年综合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观光旅游型龙头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建或技改投资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项目,市政府按年贷款利息额的50%给予一次性贴息;对投资额在501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市政府按年贷款利息额的60%给予一次性贴息;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政府按年贷款利息额的80%给予一次性贴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台作经济组织。市政府对在市区相关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新组建的行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经考核认定确有业绩的,每个给予1万元的奖励。#p#分页标题#e#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的通知》武政[2004]19号文件规定:市财政设立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市计委建立扶持龙头企业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对重点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计划部门将优先立项,并对技术水平先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市科技局在“科技3项经费”中设立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600万元,用于农产品加工科技项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武政办[2004]123号文件规定:市政府对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鲜鱼超过200吨的,按每超过10吨补贴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年补贴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并依据企业购销、纳税等有效凭证进行考核验收;对水产苗种企业年繁育并销售名特优苗种超过3000万尾或黄颡鱼苗种超过100万尾的,分别按每增加100万尾、10万尾补贴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一个苗种企业年补贴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并依据苗种销售发票等有效凭证进行考核验收。 都市观光农业收入突破6亿元武汉依托“六山”、“四湖”、“五区”、“一园”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以嵩阳山、九真山、木兰山、素山寺、青龙山、将军山六山为点,以木兰湖、汤逊湖、金银湖、沉湖为线,以道观河旅游休闲区、木兰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汤逊湖旅游度假区、索河野生动物游览区、东西湖观光农业区和武汉农业生态园五区一园为面,着力打造自然生态、绿色农业、乡村文化、四条旅游线路,并不断完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旅游设施,联通市郊434个农业庄园、垂钓园、农业公园、观光农业等农业景点。去年实现农业观光旅游年产值7亿元都市农业秀龙头竞风流东西湖农产品加工形成产业群东西湖区形成了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生鲜蔬菜加工、水产品加工、粮油制品加工产业链,年加工生鲜奶15万吨、畜禽产品1.5万吨、蔬菜1万吨、水产品1000吨、粮油120万吨。农产品加工、食品精加工成为武汉新生的第五大经济支柱产业。2002年7月,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复同意东西湖区成立国家级食品工业加工区。去年,全区食品加工业产值32.8亿元,过亿元企业有华润、统一、百事可乐、乐百氏、新元粮油、友芝友、光明乳业7家,是全省最大的食品精加工基地。“统一”、“华润”、“光明”、“友芝友”等产品已成为全国市场的知名品牌;“友之友”、“慈惠”等15个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加工区以发展粮油饲料加工、肉制品加工、水果加工等产业为重点,依托华润啤酒、华丰、统一企业、新元粮油以及通威、希望、江城、海大等4个饲料加工企业,形成年加工面粉、大米、大豆、玉米等农产品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走马岭附属加工区以发展肉制品加工和生鲜疏菜加工为重点,依托武汉双汇、湖北三五醇企业,形成年加工各类肉制品1万吨、蔬菜5万吨的生产能力。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主营方便面和乳饮,包括统一100、来一桶、巧面馆、好劲道、小当家、小浣熊等品牌方便面;统一鲜橙多、蜜桃多、葡萄多、冰红茶、绿茶、“多”果汁系列、“喝”果汁系列等。江夏特色养殖打造武汉水产品牌“百湖之县”的江夏,水域总面积97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全区河蟹、鳜鱼、黄颡、龟鳖等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达43万亩。江夏区已建设的牛山咀、鲁湖和南北咀3个正规化养殖基地,形成以梁子湖、鲁湖、汤逊湖旅游休闲渔业“金三角”。牛山湖渔场和武汉富尔仕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的兴起为江夏区水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更广的途径。全区年加工水产品能力达到1800吨,年创经销额达到3000万元。牛山湖渔场拥有名优苗种繁育基地、扣蟹养殖基地、水产品加工厂,年生产各类水产品达1850吨,产值2000万元。主导产品为梁子湖大河蟹,壳青、白肚、脚红、甲壳坚硬光洁、营养丰富,年产500吨,经国家质监总局注册为原产地标记。其附属产品梁子湖鳜鱼、梁子湖武昌鱼经国家认证为无公害产品。武汉富尔仕食品有限公司地处江夏区大花岭,占地130亩,是湖北省规模较大的水禽、家禽产品工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富尔仕按照“基地放养、统一收购、集中检疫、定点屠宰”的工业化加工的经营放养模式,执行欧盟生产规范和国际卫生标准,倡导安全卫生的消费方式,保障广大消费者健康,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蔡甸莲藕甜瓜飘香富万家三面荷花,一面柳,满城春色,全城香。蔡甸拥有优质莲藕、西甜瓜种植面积16.5万亩。其中,莲藕种植面积14万亩,是全国县区一级最大的莲藕产业基地;优质西甜瓜种植面积2.5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甜瓜产销基地。莲藕、西甜瓜成为3万多家农户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该区莲藕品种逐步向双季稻、适宜长途运输和加工的品种发展,8万亩的西甜瓜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进一步扩大了春、夏、秋瓜种植比重,优化了品种和高产栽培模式,全区西甜瓜总产值达5734万元,亩平均纯收入达1000元,亩平均产值达2670元。产业优化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汉绿佳科技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35万公斤山苦瓜茶和无公害蔬菜加工的生产能力,年加工产值达525万元。同时,已登记注册的“佳博士”苦瓜茶及无公害冻干蔬菜品牌获得五个加工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深受消费者青睐。武汉市蔡甸农产品批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服务理念,日加工生产配送无公害新鲜蔬菜、干咸菜达1万公斤,以“莲花湖”莲藕、西甜瓜、藜蒿为重点优势产品拓开了更广的销售渠道。新洲绿色蔬菜园楚天一绝新洲禽蛋、双袍蘑菇、蔬菜、李集小香葱被认为四个楚天第一。特别是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存笼蛋鸡400万只,以其规模之大、技术应用之广、效益之高,在楚天现代农业之中也堪称楚天一绝。 由市政府和新州区政府联手规划的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生态园工程,总投资3.4亿元,产业园推广采用7套高效种植模式,大棚连为一体,科技在园内广泛运用,园区蔬菜四季如春。该基地首期工程3.6万亩已建成,日产时令无公害蔬菜70万公斤;今年底二期5万亩建成可日产无公害蔬菜90万公斤;到明年底全部建成,该基地无公害蔬菜供应总量可占武汉市的4成。日本株式园艺会、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中百集团净菜配送中心等入驻加工园区。武汉市双柳无公害蔬菜发展有限公司依据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的要求,生产的莲藕、萝卜、苋菜、丝瓜、黄瓜、毛豆、豇豆、番茄、辣椒、茄子等农产品,均符合“质优、安全、营养、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要求。城楼寨有机绿茶是武汉地区首创有机茶厂家。茶园从1999年至今未使用化肥和农药,代表产品有:山针(芽头)、峰剑(龙井)、叶冠、袋泡茶、保健茶,其中:山针、峰剑均为名贵高档精品茶。黄陂畜禽加工结成产业链黄陂以天种、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大地、华发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畜禽加工业结成了产业链,带动农户3万户,参与合作化经营的农户,人均年收入6000余元。湖北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1.3亿元,拥有世界著名瘦肉型优良种猪:杜洛克、大约克、长白三个品种,“天种牌”系列种猪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1.87亿元,出口创汇109万美元。#p#分页标题#e# 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汉口精武”牌鸭子系列产品,是中国专利技术产品,是国内外消费者公认的品牌。公司于2004年在黄陂武湖建设加工园,总投资为2100万元,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带动农民1万多户。黄陂大地家禽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禽养殖、饲料加工、鸡鸭制品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日可屠宰家禽8万只,年可创产值7.2亿元。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屠宰量将达到1.368亿只,产值33.25亿元,创利税2.45亿元。鸭毛利用是畜禽产业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武汉市华发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充分与富尔士、汉口精武、大地等企业建立了原料收购关系,并长期为香港国际服装品牌———真维斯公司及其他多家出口服装企业供应其所需的羽绒填充料,年产值2000多万元。洪山宫廷御菜洪山菜薹享誉华夏被誉为“宫廷御菜”的洪山菜薹,以其独特的品质风味享誉全国,名扬海外。 史记,洪山宝通寺一带出产的菜薹因营养丰富,色泽艳丽,质地脆嫩,唐初年间就被列为“宫廷御菜”与武昌鱼齐名。由于武汉城区扩张,宝通寺种植的洪山菜薹面积越来越小,濒临灭绝境地,这原本是市民餐桌上的普通菜肴近年却成了难以见到的稀缺之物。 抢救扩种洪山菜薹,确保洪山菜薹风味品质不变,洪山区和农业局联合武汉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徐跃近、李汉霞等四位教授组成技术专班,计划在3年内使扩种的5500亩耕种土壤构成、肥力结构、气候和光照和洪山菜薹原产地宝通寺地方保持一致。市政府拨出百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洪山菜薹发展,千年“宫廷御菜”,今年初走上平常百姓的餐桌。正宗洪山菜薹从外观上看比普通红菜薹茎个头大1倍,紫茎、黄花颜色更深、更鲜;从营养来看,正宗洪山菜薹富含胡萝卜素、高氧化钙及磷、铁、锰等微量元素,远远高于普通菜薹;从口味上看,正宗洪山菜薹口感脆甜,既能当水果鲜食,又能做成各种色泽鲜丽的凉热菜,炒后无紫色汤水,食之甜香,而普通红菜薹生食口感略苦或无味,炒后有紫色汤水。 汉南10万亩绿色基地正在崛起汉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两便,综合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达40%左右,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的污染较轻,空气、水质、土壤较洁净,对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绝对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构筑武汉都市农业圈,汉南是一个重要的支点,近年来,汉南投资1.8亿元,重点建设1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现已完成4000余万元基本建设的投资,基地内鲜特色玉米已形成早中迟、甜糯彩生产。“邓丰牌”汉南玉米棒已打入武汉市场及周边城市。同时,以杭椒为主的优质辣椒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亩左右,为市民提供“帽山牌”绿色食品系列辣楸。其他还有鲜食毛豆、水晶萝卜、系列包菜、吊架冬瓜、大小白菜等无公害产品,成为武汉市又一个新的菜园子。基地核心区亩平产值4200元,亩平纯收入2000余元,增收1000余元。 目前,汉南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势头日益显现,以武汉汉南坛山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名舰食品有限公司、武汉阿卜沃德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企业;以好吃佬牌武昌鱼、金鱼、鱼块、鱼火腿肠、鱼丸、阿卜牌江鳙全鱼、家常鱼等系列为代表的农产品在江城彰显出强劲的竞争力。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汉南10万亩绿色鲜食农产品生产基地正在武汉西南崛起。
会计论文范文: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政策性 来源于各级政府或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拨款,资金使用需要遵从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也需要遵守各拨款单位的具体经费管理规定。属于国家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例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的通知等。国家拨款项目经费管理的违规行为将受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惩戒,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而体现了指令刚性、执行强制的政策性特征。 (二)综合性和长期性 一个大型研发项目,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课题,需多单位、多部门、跨专业合作才能完成,甚至需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于其项目研发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且基本无历史经验数据借鉴,因而更加复杂。大型研发项目的研发周期普遍超过一年以上,有的甚至持续数年。项目管理活动中,对成本归集的技术要求高,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配比难度大。 (三)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以盈利为目标,科研企业也不例外,科研项目的立项需建立在研发成果的盈利性目的基础之上。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大多数不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利润,研发支出资本化,研发成果将来为企业或其所属的集团带来长期效益。科研企业往往在同一时间内,一方面开展项目研发,是非盈利性业务;另一方面开展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标。因此无论从科研项目或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实施项目研发,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四)不确定性 科研项目创新性强、过程复杂、时间跨度大,因此研发投入的构成与投入量不确定,研发成果有可能会偏离预期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项目研发不成功,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成功,研发过程中,会形成固定资产、存货(产品、样机)和无形资产,但项目研发初期,难以准确对成果进行界定。 (五)经济技术复杂性 科研项目研发对象一般都是行业、领域和整个社会中具有前瞻性和尚未知晓的事物。科研项目实施的探索性,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可以参照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缺乏等因素,可能导致研发项目在经济技术方面变得错综复杂,也使得科学合理地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更加困难。 二、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公司治理结构制约 要让管理会计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科研企业存在定位不准确、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问责机制等问题;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深,在管理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企业管理者一般以完成利润指标为考核导向,追求短期利益。上述情况的存在,可能会直接导致研发项目决策不当,研发成本控制不严,研发成本核算范围扩大,研发费用资本化不当,造成潜亏挂账等问题。 (二)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 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主要表现是在运用上的自发性、偶然性、以及运用范围的局限性。首先,管理会计易受主观态度影响,导致管理会计优先满足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主观需要,当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管理者有可能主观上倾向于回避于己不利的管理会计信息;其次,技术方法不成熟,缺乏相关规范,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较多,应用技术方法较少;最后,管理会计运用尚无相关评价标准,在企业中运用也缺乏应有的法规制度依据,难以判断应用水平的高低、优劣。 (三)信息系统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公司一切财务会计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与管控、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迅速对财务数据及与管理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将其转化为满足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财会信息化建设阶段,部分建设完成了ERP信息系统的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的管理系统流程整合任务未完成而形成信息孤岛。 (四)缺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管理会计师并非等同于普通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更好的项目管理才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许多会计人员接触过管理会计知识和培训,但是这些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并没有系统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外,科研企业的管理会计比较特殊,有着很高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普通会计人员还不能很好地将管理会计知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建立授权管理制度 建立授权管理制度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实现上级在向下级委派任务的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现权责对等。在科研企业授权管理制度建立应包含项目决策层面授权和日常项目管理层面授权: (1)项目决策授权 为避免项目立项及决策风险,应依据科研企业特点建立科研项目决策授权制度,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验收进行论证与审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必须由专业人员依据专业知识与经验进行评估、论证,而不能由无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审核。重大项目,坚持专家评审和集体决策相结合。针对科研企业的特殊性,可设立由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及技经人员构成的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和论证,提出项目执行风险点,提前审核把关,评审意见为项目审批决策的依据。 (2)项目管理授权 项目管理授权主要是日常工作授权,即公司管理权利与责任在公司内部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分解与传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科技管理部门及财务部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在明确的授权范围内各行其责、相互牵制,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政策,在科研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商务管理、物资管理、会计核算等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加强过程监督管理,明确责任机制,避免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降低政策性风险。内审部门针对项目执行、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等风险点定期进行科研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对项目进度滞后、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度不匹配、经费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等情况重点进行审查,提前预警。 3.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科研企业是科研项目第一责任主体,项目课题组具体承担执行责任。企业应统筹协调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从项目申报开始就介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在项目预算申报、项目执行实施、项目验收结题过程中,加强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指导与协调,及时纠偏。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共同组成的“科研项目管理协调小组”,深入到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及项目结题验收各环节,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行“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通过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障企业战略实施,实现计划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财务预算与研发项目计划协同运转,以考核促进项目研发目标的实现。 1.明确科研企业的定位 科研企业的定位需予以明确,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应是完成研究开发任务,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 2.明确科研项目的考核导向 对于科研企业的业务,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为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对于研发阶段的业务,考核重点为科研成果,关注的重点应为科研任务的完成,只要完成课题就可以得到相应激励,不应与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由此,通过区分经营与研发考核指标设置,研发阶段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可将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上,而对于产业化的考核重点则向经济指标倾斜。 3.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企业总体研发目标和战略焦点分解至各个项目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形成以计划落实目标、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管理机制。将战略性科研项目列为公司战略焦点,集全公司之力,集中突破,各部门、各承接单位层层承接与分解,将各项目成员绩效与项目进展完整地结合起来,各司其职,保证科研计划的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绩效评价和激励深度一致,做到奖励与鞭策并行,激发创新精神。 (三)运用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下,将科研项目研发任务分解至各个年度,而相应的项目总预算也按照计划分解至各个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得以顺利执行。 1.项目预算是基础 项目预算的编制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满足项目研发的合理需要。项目预算可依据经费来源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并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以及对照项目研发计划,将项目预算分解至各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与预算保障相匹配。 2.企业预算是统筹 项目预算分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后,汇集成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年度战略计划,对各项目的预算之间进行平衡,统筹资源,保证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保障项目计划执行所需的预算。 3.项目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相结合 在年度的预算执行中,每一笔项目支出既受年度财务预算控制,又受项目预算控制。项目预算把握研发进度,财务预算反映企业战略计划,两者相辅相成。 (四)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这样的“硬件”来实施和控制,并且贯穿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通过诸如SAP等ERP软件平台来实现。系统建设一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ERP实施阶段,二是优化项目阶段。 1.ERP实施阶段 建立ERP管理平台,同时集成工作流程。在核心系统中实现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档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对接。通过ERP管理平台的实施,对项目管理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2.优化阶段 ERP系统的优化应用主要是通过内部工作审批流程的精简与优化、功能报表开发等手段,实现企业财务及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可以主要通过如下优化措施提升系统功能: (1)项目进度管理与数据维护,建立项目结构、进度计划和进度监控,开发项目进度报表,对科研项目进度进行实时展现与跟踪。 (2)项目人工费与项目间接费用全范围分摊,企业制定一定的项目成本分摊原则,如以科研项目的各作业成本为基础,通过开发ERP系统报表来实现全范围成本自动分配至具体科研项目,尤其是科研项目中不便于直接统计的人工成本与间接性费用分摊,可以通过ERP系统开发来实现和优化。 (五)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财务数据体系 1.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财务数据体系 科研项目在计划审批、预算批复、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各阶段,均需将相关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系统中上、下游数据层层关联,上游环节,自动对下一环节实施控制,比如:预算指标不得超出项目计划指标。在资金支付、项目成本实际发生环节,如何将项目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体系充分融合,是数据输入的难点。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并不相同,尤其是国家拨款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科目开支范围具有法规强制性,不得随意列支。首先,将预算科目拆解,对预算科目的明细项目进行重新定义并与会计科目(成本要素)相关联,实现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以国拨经费预算中的燃料动力费科目为例,该预算科目拆解为电费、水费、气费等会计明细科目。将预算科目拆解为一般会计科目后,预算科目已与一般会计科目建立起对应关系,突破了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两套体系的障碍。其次,根据项目预算科目分解对应的会计核目(成本要素),创建WBS,对项目各层级成本要素进行结构化编码,形成WBS节点。最后,在日常预算管理中,对项目各WBS节点赋予预算指标值。合同签订或支付发生时,受此成本要素预算金额控制。会计核算时,从该成本要素中列支,财务数据同时归集至会计科目和科研项目节点,形成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相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 2.财务数据的个性化 在数据输出方面,通过加强财务数据的多层级和多维度建设,可在系统中开发满足各级管理需要的报表,除生成普通会计报表外,还可以生成与预算科目相一致的科研项目进度分析报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合同执行情况报表和项目经费决算报表等,使项目报表个性化,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改善人员结构,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岗位练兵,加强懂技术、会管理、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人才队伍培养。 四、结束语 科研企业应积极研究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充分认识科研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及其风险,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本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实际,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最终达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目的。 作者:赵贤文 王斌 王洪峰 单位: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论文 一、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管的现状与缺点 依据目前来说,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重视,导致了他们在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任意地调动和运用,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也没有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安排。由于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重视使得会计监管工作的不足日益突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会计监管标准不够合理 在会计监管工作中,由于我国新制度的制定导致一些企业在监管工作中仍然会有新制度与旧制度并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监管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会计信息效率。结果往往会使得会计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在国有资产使用时不能得到约束,阻碍了企业整体发展。 (二)国家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这几年来,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会计监管存在不足不能得到完善,从企业整体型上来看,第一,由于我国会计监管工作属于分散性管理,一些相关的会计监管只能存在交叉管理,所以导致会计监管没有做到有效统一监管;第二,是由于在监管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监管工作没有目的性,各部门各行其是,致使监管工作减弱的严重问题。第三,相关监管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员素质低下。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监管职能需要不断加强,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会计监管工作更好地实行。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管过于表面 企业的内部管理是我国进行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相关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不健全或没落到实处审计委员和监事会这两种方式是企业内部监管的重要形式。目前来说,大多企业的内部相关的会计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即使有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已经形成但是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与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发挥,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来说就是行有虚无。 2、会计监管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会计监管人员是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企业没有充分运用好内部会计人员引起会计监管工作在国有资产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为:第一,在企业监管部门中会计监管在企业监管中做的是售后工作,这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正真理解会计监管的意义,他们把会计监管工作与审计监管工作并为其谈;第二,由于大多数企业会计部门并没有认清自身的关键,往往在企业中出现一些造假行为,所以企业在面对会计部门这种造假行为的时候并没有严惩;第三,在企业中会计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在面对一些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不能做到会计信息真实性,使之不能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社会会计监管较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仅包括了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还有社会的监督。而在社会监督中,因本身监督意识较薄弱,使监督作用无法发挥,监管力度也不大,社会监管弥补了政府监管工作的不足,但是这并不属于政府的会计监管机制,因此政府也无权执行,政府只能做到中介监管。此外因为会计师的道德素质不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社会监管力量不足。 二、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的措施 (一)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 建立关于国家国有资产会计和审计机制是加强国家会计监管的力量。国家的审计机关是依据特定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审计监督的,具有独立性。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的首要条件是要保证审计部门对其实施相关的责任,全面落实会计监管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要明确分工到审计部门,这也是达到审计部门履行监督权。因此,为了能够是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的,就要设立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 (二)落实社会监管职能 社会中介监督是属于外部监督的形式,根据相关规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核心对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检验审查,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资料等进行公正、合理评价的一种监督方式。社会中介监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社会中介监督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定和法律的认可。除此之外,为了使社会中介监管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所以国有企业各部门以及各机关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因此,针对社会监管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对注册会计师队伍进行全面建设,提高队伍成员的的道德素质水平,通过相关规定增加社会监督的作用和效果。 (三)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监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会计监管达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用时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各机构的相关职能提升企业治理结构,从而避免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做出错误抉择和违背道德的事情。 2、健全与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制度 加强内部环境监管工作。由于企业资产具备所有权以及控制权的分开,因此我们必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设立是为了防止企业经营人为了私利将自身的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监事会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的基础。监事会主要是由企业股东、政府职员、以及企业职员组成的,依据企业相关规定,监事会有权监管财务部门的一切情况,并且可以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严查,监事会的成立能够有效地对会计部门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企业存在问题监事会能够及时反映。 三、结束语 根据上述所分析得可以看出,目前一些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仍然有些漏洞,为了保障企业利益与社会经济能够逐渐发展起来。企业必须要重点关注会计监管工作,努力完善会计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作者:陈建华 单位:建德市财政局 会计论文范文: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 1管理会计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现状及原因 1)当前会计类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比较低,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管理会计课程。 高职院校开展会计和财务类的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类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记账、做账等财务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管理会计的教育。以我校为例,之前开设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但是管理会计不属于核心课程,后来因为开设课程的压缩,导致取消了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究其原因,在于会计职业教育者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思维中。 2)高职类管理会计教材缺乏,专业管理会计教师等教学资源不够。 高职类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普遍对纯理论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反感,管理会计的教材很多都是理论化的东西较多,没有针对高职类学生的经典教材,相关教学资料缺乏。很多高职管理会计教师并不是研究管理会计的老师,专业师资不够。 3)高职类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枯燥,单纯照搬本科理论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较差,教学效果不好。 很多高职老师没有一线企业工作经验,都是毕业就进入职业教育,对管理会计的实际经验不多,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现状的教学方法。同时,高职教学方法较乱,各种新教学方法和思想层出不穷,但真正适合各自学校的方法不一,大家纯粹为了模仿形式的方法,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效果。 4)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差。因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和路径,因为学校与企业脱节较为严重,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差,教学方法枯燥。在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推广校企合作,但因为会计类教育涉及到企业的核心信息,很多企业参与学生培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大量管理会计方法尚未运用到职业化教育中,如作业成本法、企业价值链管理、品质成本管理、战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平衡计分卡和EVA指标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5)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的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相应专门组织进行管理会计的推广,也没有企业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导致管理会计高职教育的缺乏。 在职业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我国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有正式的机构设置,而管理会计工作却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设置,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会计职业教育才会真正繁荣。 2促进我国管理会计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国家应建立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出管理会计资格证书,开展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为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应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不断丰富和完善管理会计知识,组织大家进行资格证书考试,推广管理会计,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2)根据市场需求,明确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型,企业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管理会计一线人才的高职院校应依据市场需求,随之转变教学思维,重新确立管理会计教育目标。会计教育目标不应该仅限于培养财务会计人员,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大量 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日益完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管理会计相关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继续以传统的观念将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辅助部分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3)改进和完善管理会计高职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 高职教育侧重学生技能的训练,管理会计高职教育中的教育内容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工作实际,侧重学生管理会计技能的训练。管理会计的技能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目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许多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育中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有的学校进行了一些管理会计的实践培训,但基本上还处于仿效模拟阶段,并没有对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起到指导作用。所以,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到学校,也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习,如果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模拟实训室,模拟企业实际环境,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引入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中。可以聘请校外职业界导师来校任教、指导,培养出符合职业界需要的管理会计新型人才。 4)改变管理会计现有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考核。 在当今的中国,评价学生学习管理会计成绩好坏的传统方式就是考试,而且试卷均有标准答案。管理会计实践性很强,需要根据具体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企业预算和决策提供信息。在这种考核方式的影响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高分低能、眼高手低、一到实际工作时就束手无策等现象。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同时,也要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如案例分析、实地调查、方案讲解,由学生现场进行分析等等;而对于实训部分,则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管理会计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按照学校课程考核标准要求打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谢喻江 蒋智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论文范文:基层工会规范化财务会计论文 一、基层工会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情况 (一)机构岗位方面 大部分基层工会都能做到配备专、兼职的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主管、出纳等财务人员的分工及职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 (二)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不规范,使用科目不正确。如工会干部差旅费在“业务支出—外事活动费”列支,探望病人和职工活动费用在“其他支出”列支,帮困捐款计入“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工会经费入“会费收入”,会议费、购入固定资产在“职工活动费”列支,备用金和工会工作人员借款计入“借出款”等。 2.报销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要求。报销凭证附件不齐,如,职工活动支出只有发票作为原始凭证,没有详细活动内容和参加人员等,大额活动支出没有活动请示报告、预算及参加人员名单,慰问购食品、订报等无发放清单。 3.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有的单位“其他应付款”记载款项近十年未发生收支;有的大额历史遗留款项长期挂在“代管经费”;有的在往来款里核算投资及投资收益等。 4.预算管理不规范。有的基层工会本级的年度预决算没有编制或未经报批,有的基层工会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没有按预算对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超预算支出,未按规定程序追加预算。有的基层工会未开展活动,年底经费结余数额较大。有的基层工会超预算、有的仅完成预算的百分之二十多,未按要求进行预算追加或调整。 5.内控和监督不规范。不相容职务未按规定要求分离,如,收据的购买、保管、使用均由同一人操作,缺少内控制约;出纳人员作为收款人或报销人;个别单位由工会主席或副主席兼任出纳岗位等。有的单位经费支出不是由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而是由行政领导审批。 二、加强基层工会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规范化模板建设 上海市总工会在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上海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模板》,并列示在“上海市总工会”网站上供各级工会下载。模板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决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内部会计稽核、货币资金管理、工会票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第二部分:基层工会财务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了机构岗位、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开设银行账户、账务处理实务、会计基础规范化标准说明和会计监督。第三部分:附件,包括工会的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目录、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往来款项明细表、经费收支决算表和经费收支预算调整表等,要求基层工会从实际出发,抓落实,针对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 (二)强调全过程的预算管理 全总要求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是加强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1.要根据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单位收支情况,确定预算目标,科学编制预算,合理预算经费支出结构,报本级工会委员会和经审委员会、上级工会审批后执行。 2.在预算执行中,要对预算项目执行进行实时监控,规范经费使用标准和手续。每年10月底,根据市总工会财务部相关规定,凡是总支出超出预算的,均应按预算报批程序办理预算追加手续。总支出在预算内、科目间调整的,分两种情况:如果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调增,其他科目调减,则由本级工会委员会和经审会讨论通过即可,不必报批;反之,如果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调减,其他科目调增,则需报上级工会审批。 3.预算年度后,要认真完成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分析,做到查漏补缺,以更好的完成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 (三)完善投资事项决策程序 投资作为基层工会“三重一大”项目之一,必须实行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同时基层工会投资必须在有经费结余的前提下,遵守国家有关投资规定,规模适度,量力而行,效益优先。并按以下流程办理:投资前可行性论证,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工会审批后,列入预算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投入资金或实物,取得投资证明或其他有效凭据,投资后跟踪管理,取得投资收益。投资以后也不是万事大吉,应该及时关注投资损益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 (四)加强基层工会财务人员业务学习 由于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他们由于本职工作忙,很难照顾到工会会计业务,加之有些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不熟悉,导致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薄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上级工会要加强检查指导,要针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完善制度,把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推进基层工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作者:陆娟 单位:上海市总工会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经济新常态管理会计论文 一、中央企业是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开拓者 2012年,国资委号召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确定了13个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提升,其中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专题均属于或者涉及管理会计的范畴。近几年来,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交流研讨、编写案例、制定提升标准等措施,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深入发展。各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预算制度与组织体系,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与方法,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事前算赢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执行监督与考核,取得明显成效。全面预算对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有效地促进了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的提升,对企业KPI指标的管控作用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再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例。2009年国资委决定对中央企业进行EVA考核。EVA是指企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盈利能力,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大于资本成本的净值。EVA是全面考核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多数中央企业EVA考核的权重达到或超过50%,很多企业在集团内部也实施EVA考核。企业通过建立价值诊断体系,即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以资本成本为基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层级和不同环节,将EVA的构成要素从财务指标向管理和操作层面逐级分解,绘制出要素全、可计量、易识别的价值树,揭示价值形成的途径。同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价值树指标中,识别出反应灵敏、影响重大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从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出发,选取国内外优秀企业作为标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明晰价值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甚至业务流程的管理,完善价值提升策略。比如某石油企业将EVA分析与评价引入油气产品的产、炼、销、储,以及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某汽车企业深入挖掘价值增值的关键要素,从生产制造延伸到售后服务与衍生业务,促进了全价值链创效;某机械制造企业要求各成员单位按月编制EVA驱动路径表,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某钢铁企业将EVA改善程度与年度、任期考核密切、全面挂钩。可以说,EVA考核方式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的价值管理与价值提升。在2013年的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向企业提出了开展“精益财务管理”的要求。精益制造是有名的管理会计工具,它通过优化生产与业务流程,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与功用。精益财务管理就是要求中央企业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制度流程设计,降低成本,提升价值,防范风险,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与优化配置、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深度参与投资管理、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加强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等,使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实践证明,各中央企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全面预算、价值管理、成本管理、绩效工具、流程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持续推进财务与业务融合,创造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与实践案例,比如兵器装备的全面预算管理、新兴际华集团的商业计划书、宝钢金属的价值管理、鞍钢武钢的成本控制、中航集团与中国商飞的项目型号总会计师制度,等等。 二、管理会计是企业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工具 当前,实体经济成本费用持续提高,利润率不断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工成本高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行,能源原材料价格总体上升;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上升。在传统行业续期不足、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毛利空间不断压缩,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低毛利也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企业要持续发展、保持盈利增长,除了调整结构与技术进步以外,最根本的还是成本竞争,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而成本费用控制正是管理会计最基础的研究领域,其标准成本管理与差异分析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与责任中心会计等,是企业最为传统的成本控制工具方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会计是企业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管理会计也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工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传统的核算型、管控型向价值型、决策型转变。价值型财务管理指财务要做价值的维护者、管理者、创造者;决策型财务管理指财务要做决策的支撑者、参与者、评估者。而管理会计正是促进价值创造与提供决策支持的一门学问,是实现财务管理转型的桥梁和工具。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与平衡计分卡、价值导向的价值链分析与供应链物流、风险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与财务预警方法等,都对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另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也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加快转型。比如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会计服务外包模式的普及,既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将大大解放和减少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现有的出纳、会计、报表等岗位上解放出来的人员或者冗员需要转到管理会计岗做数据分析、做业务伙伴、做决策支持。 三、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管理会计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面临艰难转型,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是经营机制转换,再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前两者已有较多论述,这里谈谈国有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发现和组织独特的资源交易,为企业带来正现金流。总结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商业模式:工业企业是投资建厂、招聘工人、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回收货款,然后再投入、再生产,没有整合供应链,没有打通价值链,价格下降、成本高企、毛利下滑;商贸企业是先采购后销售,或者先销售再采购,或者采购销售,其中融资性贸易、大宗商品融资有一些创新,而一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还把“经”念歪了,导致出现重大经营损失。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是没有竞争力的,必须进行改造和创新,我认为最基本的创新就是“产业、金融和互联网”三个要素的组合。作为一家传统白色家电企业,海尔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靠的就是创新。它新的需求从市场来、从用户来,产品设计从互联网来,设计在全球招标,生产在全球进行,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保持了创新活力。这就是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商业模式。管理会计与商业模式创新有很大关系。商业模式创新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商业模式创新与构建中,管理会计要提供决策支撑、流程设计、成本管控、风险控制、绩效管理等服务,所以在商业模式创新中要大力引入管理会计。当前,企业引进和推广管理会计亟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二是企业要加强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从企业战略高度推进管理会计实践;三是加强管理会计案例的总结、提炼与交流,加强管理会计成功案例的宣传推广,以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廖家生 单位: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资源消耗成本会计论文 一、企业的成本改革 1.企业成本的区分。 企业的成本是对于商品基础价值和收益的指标,是企业对经济产业和物料的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保证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本价值的标准,在强烈的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加深企业的市场经济最大利益的有效获取,保证对于企业的产品物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保证企业可以在源头完成成本控制,保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下的有效化最大利润,精打细算完成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发展。企业成本的会计预算是对于企业产品的相关投入,成本估测,产品销量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收益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整体估算范围,尽快减小企业的投入成本,加深对于企业的设备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整体的利润收益的最大化。将完全化企业成本与变动的企业成本进行相关分析,是企业的各类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完成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功能,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过程。 2.企业资源消耗会计和企业成本会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随着企业成本会计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模式喜爱,加深对于企业的成本会计的改革,传统的企业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市场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很难满足企业资源缺乏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会计成本需要加深企业的资源的整体控制,对企业的资源消耗控制需要以企业的资源和相关成本为依托,建立合理的资源和成本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加深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管理,深化企业的成本会计改革,以新型的企业成本应用模式,完成企业的有效化管理,从而适应企业的资源消耗,保证企业的会计发展,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的进度增幅,推进了企业资源消耗,而资源的消耗会计又进一步地加深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二、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管理 1.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 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师一种具有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加深企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建立合理的企业会计创新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整体的系统构成,加深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对企业资源合理的管理,保证企业资源消耗成本的战略系统可以更好地发展,构建成资源消耗会计管理。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师对于企业成本内部的资产改善,对外部资源进行成本管理方式的提升,宝恒企业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各种成本会计管理以企业的资源方式进行有效的设定,加深的整体经济市场发展,提升企业技术的成本会计,完成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控制和管理。 2.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特点。 对于不同的成本会计中,资源消耗会计师对于企业的整体服务的资源消耗,保证企业的资源整体数据统计和管理,实现企业的资源消耗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资源消耗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企业的资源会计优点 1.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发展优势。 在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和市场经济调控下,企业将资源的有效调整和控制作为优质手段加深企业的会计管理。企业的消耗会计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加深企业对于市场经营下,成本的有效精细化分析,对企业的多个成本配置问题进行资源调控,完成企业成本的管理和分配。 2.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条件。 在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管理中,对于企业的资消耗以足够的资源费用进行支持,加深企业内部的管控,对于企业内部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行合理的统计和控制,保证资源消耗的成本会计管理。但是,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在实际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对于分组的企业管理者模块的物资优化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整体企业的优化没有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对企业的商品经营发展进行成本会计管理和控制,加深企业的成本会计创新,保证企业的成本会计方式的有效改革,使企业在新的市场发展管理机制下,形式适合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价值管理。针对企业资源中的管理问题,对企业的资源会计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寻求更加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成本发展管理模式。 作者:鞠文举 牛胜芹 单位: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作业成本会计论文 一、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财务人员未能对作业成本管理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作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成本管理属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这种管理方法过于复杂和繁琐,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手段而言,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过程十分繁复,导致财务人员引入该成本核算方法的积极性很低,造成作业成本法无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其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良好条件。要运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就必须要将产品视作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重视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针对各个环节给予科学的内部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工作,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没能成功构建完善的生产销售控制体系,无法为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运用创造有利环境。其三,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持。企业要运用作业成本法,就必须要不断引进各种高科技信心技术,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信息科学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得已经很广泛,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和成熟,但是目前还没有研发出专门服务于企业成本控制的科技信息技术,无法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二、加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要在目前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意识,首先要根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重新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其次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采用全员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所有员工均应明确自己的具体作业成本中心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作业成本管理,养成良好的作业成本控制意识。最后企业必须要针对生产制造各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材料、动力、设备等各项工作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规范,重视对企业资源、能源等消耗的控制。 (二)重视人才培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该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同时引导企业财务人员积极配合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作业成本法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明白实施该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作业成本法的学习中。在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初始阶段,企业应该对国内外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稳定推进作业成本法应用。 (三)加强部门联系,重视政府支持 企业财务人员应综合分析具体的产品成本状况,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及领导,不同部门针对企业成本实施深入分析及有效整合,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将非增值作业终止,减少相应部门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要调动全体员工的力量,为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以及成本归集改善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作业成本法应用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同时也是整个企业的事。另外,企业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例如争取政府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济支持,推动企业作业成本法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四)加强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是要实施事后分析以及总结。针对作业成本,事后分析值得是针对实际发生的不同作业法以及预先制定完成的成本标准,开展有效对比和分析,将存在的差异计算出来,同时,再此前提下对引发差异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具体责任进行科学落实,从而推动成本责任考核工作,并为新标准以及新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成本差异分析指的是企业形成成本后,针对日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全面分析和研究,挖掘引发成本变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进一步明确具体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控制环节的目标成本确定提供有效依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成本的减少,提升总体经济效益。针对作业成本控制工作,建议采用定期报告制度,全面了解不同成本资料的控制状况,明确实际成本以及目标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引发差异的原因,制定科学措施进行偏差纠正,为企业奖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通常,成本控制中的事中控制在综合性以及全面性上相对比较缺乏,所以,这些缺陷必须要通过加强事后控制进行有效弥补。作业成本的时候分析实际上是事中控制的延续,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监督以及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新标准以及新方法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法要求在成本事后控制中,针对传统标准成本制度以及传统预算制度的具体运行方式进行归纳和改进,实施作业实行差异分析。研究事前控制以及事中控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成本控制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为下一环节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指导,这同时也是事后控制的主要目标。所以,企业必须要编制科学的作业成本报表,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报表进行补充完善。 (五)促进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有效结合 作业成本法在可控成本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其它可控性差的成本因素依然可以采用传统成本法。比如,一个科技密集型企业通常需要经过数个生产作业步骤,且重视非财务变量,如产品的设计、零件数量、运输距离等,就应该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因素,达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的目的,并考虑企业中其它不可控成本因素采用传统成本法;而其它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过程若步骤简单,耗时又不长时,可以考虑继续采用传统成本法,而对于生产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多种材料则使用作业成本法,最大程度的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这样将两种成本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优势,互相弥补,既可以提高企业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多的真实成本信息,又成功的降低了成本消耗。 (六)科学开展作业成本核算,发挥其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作业成本核算属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工具。作业成本管理一般由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业绩评价与改进这三大步骤构成。作业分析要求企业对全部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是否具备增值性,综合分析作业项目是否能够促进企业价值发生增加,是否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企业实施成本动因分析的过程中,对可以促进企业成本减少的动因进行有效保留,而针对可能引发企业成本增加的动因,建议对其作业必要性实施重点分析,同时制定有效的方案将企业成本降低。之后,开展科学的业绩考核,通过调查客户的满意程度,分析企业不同财务指标来实现有效考核,针对企业生产周期以及利润增长率等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企业开展作业成本核算,能够发现影响企业成本状况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企业成本进行优化。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相比,作业成本核算可以针对企业间接费用进行准确分摊,针对企业作业实施全面分析,将管理引入更高层次。作业成本核算能够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企业管理走向成熟化。 作者:王珊珊 单位: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论文 1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创新思维能力缺乏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对财务会计的开展都十分重视。虽然企业对财会工作有较高的重视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观念科学、客观、合理。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往往只重眼前利益和利润,忽略了长久的效益发展趋势,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只一味应用传统方式,对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工作严格、生硬管理,不懂变通,未能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时刻创新管理策略、方式。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重财会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导致内部控制不合理,影响企业发展。 1.2内控制度落实度不够 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政策,但没有将重点放在内部控制方面,且很多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导致财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由于企业财会制度落实度不够、相应制度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3外部监控不全面 很多企业虽已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外部环境的对企业财会工作的影响还未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使得外部监控漏洞过多,甚至是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与外部监督沆瀣一气、私相授受,对企业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1.4岗位设置不合理 岗位设置不合理,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问题,不合理之处主要是指一人多岗的现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量大、内容杂,但却未能设置相匹配、相符合的岗位,导致工作人员较少,不得已而一人身兼数职,难免会因压力太大而在工作中常出差错,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2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的加强策略 2.1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对企业经营发展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内控工作越做越好,因此,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首先,企业不应该固步自封,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以提高竞争竞争力、降低成本等目标,不断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手段,持续质量改进,促进内部控制的效果。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企业产品技术与服务中不断创新、优化,能够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还需注意,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散思维,创新途径的过程中,需结合企业实情出发,不能盲目地效仿、推崇或照搬其他企业的手段,以免出现管理与实际不符、脱轨的问题。 2.2完善并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领导层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内控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及时完善与优化,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严谨、详细,使其能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适当的约束,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以财会制度、内控制度作为参考,并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内部控制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能够做到钱账分离、账实相符。再次,以内部控制制并作为主导,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经营与发展特点,制定年度会计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制度、利润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由专人负责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使财会人员能够严重按照计划与制度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内控效果。 2.3细化管理流程以加强内外监督 外部监督有较多漏洞,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总结认为,企业可通过细化管理流程,来加强内外监督,使内外监控能够互相牵制,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企业应该将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细化,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外部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力求管理的精细化。同时加强内外部监控,通过内部多人负责,外部定期调整岗位等措施,完善优化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使其能够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引的作用,以规避内外部人员同流合污的不良问题出现。 2.4合理分配员工岗位 财会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对企业长效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合理分配员工岗位与责任也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应该根据整体的管理情况与业务需求,对职位进行分配,尽量做到一人一岗制,以保证工作质量,减轻员工压力。若存在特殊情况,也可允许设置一人双岗、一人多岗,但要保证员工工作量合理,同时还需注意,一些岗位不可同时兼任,以免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例如,某人员岗位设置为出纳,同时不能兼任档案保管、收费等工作,以防范工作中失误。此外,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促进岗位分配合的途径之一,企业除了要引进专业人员外,还应该给现有工作人员提供进修机会,使其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从而胜任并做好内控工作。 3结语 现阶段发展中,我国各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关企业应该提高重视,利用各种手段策略,持续质量改进与优化,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的长期盈利与长效发展。 作者:薛国红 单位:南宁学院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准则接轨新旧财务会计论文 一、企业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的现状 1.新财务会计准则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多沿用原则性的定性规定 没有过多考虑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了准则的操作性能。譬如关于企业的资产组合、权益法核算、商誉减值测试、折现率选取等规定以大中企业为模板,并不适用于小企业的操作,在中小型国企中,会计准则操作性不足的客观现状,主因除了推广经验欠缺,而且很有可能过于依赖旧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习惯,但也并非旧财务会计准则需要予以全盘否定,在新财务会计准则操作时,依然有必要承接旧财务会计准则科学之处,做好两者的协调平衡。 2.企业在应用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时候,发现新准则的对旧准则的补充规定不够明确 仅限于个别具体事项,影响实务操作的有效把握。譬如企业在合并报表的时候,资金流通权管理难度大,不利于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控制。这种规定的盲点,主要是因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经验不足,尚未在实践当中检验出具体的良莠,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推广实践中,结合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需求和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准则规定内容。 3.不同企业的规模和层级各不相同,其体制与行政因素的适应程度 直接影响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譬如企业的财务会计考核,随着利润的增长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的改变,企业更为重视利润的上报,对于职工薪酬、升迁等个人利益未能兼顾,使得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掺杂太多的主观因素,不利于新旧财务会计准则的接轨。 4.在特殊经济形势下的适应性有待提高,譬如金融危机 由于新财务会计准则没有综合考虑会计的变动因素,而仅仅考虑业绩的考核,丧失了企业会计转型的主动性,尤其是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的关键性阶段,如果企业在会计管理的主动性不足,对企业准则的理解和把握不深刻,会影响企业相关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种情况尽管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一旦出现,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覆灭,尤其是中小型国企,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为此对于新财务会计准则是否能够适用于特殊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详细情况,通过接轨磨合进行确定。 二、企业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的建议 鉴于企业新会计准则在应用时存在的弊端性问题,在此针对中小型国企的会计管理工作,要求我们掌握企业在接轨准则时的基本情况,对企业管理结构进行改善,提高新会计准则执行的适应性水平,以及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前瞻性等,实现新旧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 1.企业管理结构的改善。 企业管理机构是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制度环境的营造主体。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应用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时候,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历史的包袱会影响企业执行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效果。但由于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譬如业务资金不足等,要求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企业管理机构的完善,正面要求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的基础上,协调好监督经营和日常经营两者的角色,同时还要紧密联系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致力于企业的成本科学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笔者认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予以完善,提出企业管理机构改善的新思路,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开辟新途径。 2.会计准则执行的强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财务会计准则执行的适应性,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认识水平,加强企业一把手的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工作,尤其是董事会和总经理等管理人员,要提高他们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以便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确保新财务会计准则能够得以强制执行。 2.2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得财务会计准则能够得以尽快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实践当中,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另外还要主动与相关监管部门的联系,建立新的培训学习渠道,由专家牵头指导相关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更快适应新财务会计准则。 2.3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主要针对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业务工作,其中包括标准、程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提高企业维持资金流入和流出平衡的管理水平,以及减少企业资金闲置现象,企业应积极参照相关指引政策监督检查企业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将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落实到位。 2.4企业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结合企业内部确认制度、中介机构评估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提升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可靠性,以及降低新财务会计准则执行时导致的财务数据失真风险。 2.5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强化,譬如没有确认的财务资金流入,应结合可抵扣的资金亏损金额差异,在出现坏账损失时,将损失从坏账准备中分离出来,避免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增强资金流入风险的控制。 3.实现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前瞻性。 新财务会计准则与旧财务会计准则的衔接,要体现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前瞻性,以便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譬如新财务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某些企业的会计科目成本类科目不明确,而且成本范围和口径不统一,以及产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而新财务会计准则不仅要求以固定的时间测算商品的服务成本,在成本科目之下,归集了明细科目,并且通过对商品服务效率的科学考评,按照经济类别设置企业会计支出科目,以确保财政核算指标口径的统一。除此之外,新财务会计准则还加强了成本核算和控制,配比了收入与费用的因果关系和时间的一致性,这对于企业商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情况来说,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为此,新财务会计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我们不需要续提报废的固定资产,并将固定资产历史的财务会计信息登记在备查簿中,可作为企业日后购置固定资产的参考借鉴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应用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新财务会计准则的适应性问题,了解新旧财务会计准则在接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掌握新财务会计准则应用的难点。新旧财务会计准则在接轨的工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治理机构,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认识水平,同时加强新财务会计准则相关的培训工作和规范公允价值核算等,实现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前瞻性。 作者:杨雪梅 单位:天津市天材伟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税务会计及计量属性财务会计论文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 1.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不同之处。 财务会计是从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利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公司的资金经济利益方面进行核算时,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一些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税务会计是和公司相关于税务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对公司的纳税活动引起的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一些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它在处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但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公司关于税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准确计量。因此,它们主要的不同就是它们的计量对象和计量目标的不同。 1.1关于历史应用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异。 历史成本对于税务会计来说所占的地位比例比较明显,因为历史成本准确可靠的一些特性,这比较符合税务会计中税法对计税基础的要求,所以历史成本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占了很大一份优势。然而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虽然对于财务会计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下,衍生出了许多新生的金融工具,这使得历史成本在财务税收的地位减弱,而财务税收则以公允价值作为它的主要的计量属性。因此,相对于历史成本来说,它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明显要低于在税务会计中的地位。企业的资产一般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的,在企业的税务会计中,因为历史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税收会计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的,而在财务会计中,最初的计量是采用一定的历史成本计量,但在后续工作中会运用到很多其他不同的计量属性。这就是历史成本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程度上的差异。 1.2关于公允价值应用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异。 税务会计最主要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在采用历史成本的时候,要满足的条件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这样一来,就需要拥有相应的交易记录。而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只有在历史成本和市场价格等相关的信息不够准确可靠时,税务会计在这种情况下才会退一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公允价值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只是作为补充,而不是首要的。但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公允价值则是它最重要的计量属性,它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使用范围很广,在所有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这是两者在适用范围方面的一些差异。税务会计在进行计量时尽量回排除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一些市场风险,这样它在税法的依据下,使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税务会计下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在计量中,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现代财务会计的迅速发展中又衍生出许多金融工具,但这类业务的核算,更多的都需要用到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公允价值只是一种市场价格,它只是为了税务会计计税服务的,那么公允价值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就是一种预期价值。这是它们在采用目的方面的一些差异。在税务会计中,对于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是有一定的限定的,它仅仅是限于在无法确定市场价格及资产的不确定使,它才会采用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但主动权和决策权不是在自己手中掌控的,这要取决于相关的税务机关。而在财务会计中,在三种不同情况下,资产在市场上的一个参照性的报价,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报价,可用相关类似的报价进行适当的调整,再者,但都无法确定时,就可以采用多种估价技术来估计公允值。因此,对于估价方法来说,财务会计的估价方法层次比较多样。这是它们在估价方法上的一些差异。 2.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相同之处。 历史成本对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重要的计量属性。在企业的相关税收方面的资金活动中,税务会计要用历史成本进行准确的、真实有效的计量。在财务会计包含一些税务会计事项时,税务会计都要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报告。历史成本的可稽查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这决定了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二者都要以历史成本作为最初的计量。当然,相对于税务会计,历史成本是作为它的首要计量属性。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以重置成本作为补充的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除了历史成本计量这一计量属性外,还需要运用其他的计量属性最为补充,因而重置成本也只是作为它的补充计量属性,多应用于财务会计的盘盈固定资产方面的计量。在税务会计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在两个地方可以运用到重置计量。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适度的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候都是要以适度恰当的原则,有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限定条件的。如果对引入公允价值的环节不加太多限制,很可能会出现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可靠,甚至会引起一些企业的财务状况。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在双方自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公允价值的运用的,他们都是根据一定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其金额,我国在金融资产交易初步形成市场的时候引入了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企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来确定企业以非货币形式获得的各种收入来源的金额。 二、结语 就目前来看,税务会计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税务会计的实务,而不论在会计的计量属性还是理论研究上,财务会计体系都已经日趋成熟。我国在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准则,而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并没有明显的存在于我国的一些税法法规中,但是它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都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异同之处,但它们在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中担当者重要角色,因此,在理解和有效运用它们的同时,两者在计量属性方面的差异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糜迎桃 单位:南开大学 会计论文范文: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 1改革意义 (1)有助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组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考核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2)有助于全方位提升专业教师能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能促进我校培养符合市场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后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整体提高我校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水平。(5)还可以为会计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为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现状分析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拓展,又是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分析”“税务会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财务会计还是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及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这些资格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各岗位工作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操作技能。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形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2.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2.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2.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3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4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5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6实施方案 (1)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2)和往届毕业生进行座谈或其他形式的沟通。(3)内容与岗位及业务流程一体化教材的选取。(4)带领学生去企业或者事务所参观,为他们选聘校外老师。(5)规范并强化实训教学,且实训教学参照企业财务部门进行。(6)一边进行理论研究,一边在卓越人才班中进行试点教学。对教学单元修改完善后再进行大面积的试点,并与其他同类院校进行交流。(7)让学生在假期到企业挂职,真正让理论作用于实践,反过来再理解理论。(8)排课时,积极配合想在企业挂职或者兼职的专业老师。 作者:孙玲玲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论文范文:公立医院改革中管理会计论文 一、在医药价格改革中的应用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之一是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并配套实施价格补偿、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之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由财政补助、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收入三部分组成,“以药养医”现象比较突出。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后,医院结余来源由原来的三项缩减为医疗服务与财政补助两项,恰当应用价格补偿机制、合理设置医疗服务价格是确保补偿机制改革成功的关键。管理会计中的定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顾客导向三种类型。以公益性为本质体现的公立医院,其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常见的有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和盈亏平衡定价法等,经常运用到管理会计中多元化成本概念、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关键应用公式有: 1.成本利润率加成法:产品单价=单位制造成本×(1+成本利润率)。 2.资金利润率加成法:产品单价=单位成本+(资金占用额×资金利润率/产品数量)。 3.贡献毛益率法: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贡献毛益率)。 二、在医保支付改革中的应用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的要求。医保供方付费方式按具体实施办法,可分为按服务项目、按服务人头、按服务人次、按住院床日、按病种、总额预付、按工资标准、按绩效、混合支付制等支付方式。之前,我国医保供方付费方式以按服务项目支付为主。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DRGs)是目前国际上最为理想并且科学的病例组合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我们应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以满足医保支付改革的需要。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ABC法)是以医疗活动为中心,通过对成本发生消耗的原因即成本动因的确认和计量,以此作为标准来分配成本,是从资源到作业,再由作业到医疗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是上述成本核算的核心方式。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应用公式有: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直接成本+∑成本动因成本。其中: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将卫生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的依据,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卫生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和标准;作业动因是将归集到作业成本的费用分配至成本对象的依据,反映成本对象对作业成本的耗费情况,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标准。 三、在改革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公立医院改革议题中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提出“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说明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制度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的特殊导向性和推动力,将对公立医院改革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评价公立医院改革的得失;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及时纠正改革过程中的偏颇;促进形成改革基本路径;确保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常见的评价方法有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以行为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方法,也有以特质性为对象的绩效评价方法。比较推崇的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管理会计中的平衡记分卡由四个部分组成:财务(Finance)、客户(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c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分别由外部评价指标和内部评价指标、成果评价指标和导致成果出现的驱动因素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短期评价指标和长期评价指标四个方面的平衡组成。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可以根据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患者、服务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确定一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确定二级、三级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其中:二级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患者负担、患者信任、缺陷管理、服务效率、医疗质量、科学研究、职工成长8个指标;三级指标包括成本结余率、人均创收、药品比例、均次费用、病人满意度、纠纷发生率、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医疗质量、科研能力、学历职称等12个指标。 四、在完善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社会资本办医,目的是引进竞争机制,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为此,公立医院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实现内部精细化管理,积极采取成本领先战略,抓住预算、投资、采购等方面的重大经济事项管理,提升其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充分运用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投资决策、存货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完善医院内部管理。 1.标准对照的差异化分析。 将核算对象如某一科室确定为成本中心,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即标准成本,将实际发生数与设定标准进行比较与差异分析,以找出成本控制的着力点;为进一步约束易受主观性影响的变动成本,需拟定各核算单元的定额消耗考核目标,定期考核并找寻原因,以实现公立医院的成本领先优势。 2.实现全口径透明化预算。 公立医院应以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8月31日财政部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充分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关预算管理的方式方法,实行全面预算,注重预算管理的公开化,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应用管理会计中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的计算方法,对基建项目、设备购置等重大投资事项进行经济角度可行性论证,计算比较决策方案,以提升公立医院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4.库房物资采购保管管理。 公立医院应当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关存货管理的ABC分析法,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控制办法,以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公立医院还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经济订货批量的理论,注重库存物资成本控制,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作者:李乐波 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 会计论文范文:基本理论下环境管理会计论文 1现有会计体系的缺陷及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 1.1现有会计体系的缺陷 面对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战略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系统过于注重财务信息,而环境战略所关注的环境绩效,有许多是不能表现为财务信息的,一般只适宜表现为非财务的定量信息,有的甚至无法量化,而只能作定性说明。即使是那些能够以财务信息表现的绩效,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时会计的控制职能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环境管理的需求和会计系统的局限迫使人们寻求管理会计系统的改进,以使其能够反映和控制环境绩效,为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服务。 1.2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 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首先引发的是人们关注环境负债及其在财务报告的披露。Peace(1990)首次提出环境核算的概念,Gray(1990)研究了环境问题对会计的启示和会计界可能对环境保护所作的贡献,从而掀起了人们对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也因此从社会会计研究中以单独的名称独立出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会计研究迅猛发展,出现了与各个相关学科和研究领域交叉互补的趋势,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在宏观层面上,联合国1992年提出了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系统(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的研究,中国也开展了如何建立中国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研究。在微观层面上,环境会计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和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研究。1999年,联合国成立了“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专家工作组,并召开了第一会议,统一了各国实践的名称,首次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同时号召各国政府积极促进推行环境管理会计。 2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 Schahegger等(1996)首先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框架,认为环境会计主要涉及记录、分析和报告由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和既定经济系统(如企业、工厂、地区、国家等)所产生的生态影响的各种作业、方法和体系,并将其细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Schaltegger和Burrit(t2000)在上述专著基础上发表了新作,正式使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名称。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SMA,1996)指出环境会计是“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将环境成本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在嗣后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过程”。该定义基本上从传统管理会计衍生出来,突出其信息加工的本质,并侧重于为决策者服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8)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设计和实施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进行管理”。该定义将环境管理会计的本质定位于管理,这与其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一致的。Bennet(t2001)认为与环境有关的管理会计利用会计和相关信息为内部管理提供支持,是“生成、分析并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优化企业环境和经济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该定义将环境绩效置于经济绩效之前,是为了突出其环境倾向,并表明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同等重要。1999年联合国统一定名环境管理会计,认为环境会计可以是国家会计,也可以是企业会计,涉及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内部和能够货币化的外部成本。联合国采纳了ECOMAC定义:“环境管理会计是对财务和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使用,从而将环境和经济政策综合起来,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ECOMAC,1996)同时指出,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经理作出资本投资决策、确定成本、进行产品或流程的设计决策、绩效评价以及一系列的面向未来的决策。环境管理会计可以看作是决策支持工具,同时也是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用来将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和经济信息综合起来以便作出更好的经营和环境决策。在联合国2001年的报告中,又将环境管理会计广义地定义为“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量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以利用”。(UN,2001)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环境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包括财像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则是共同的。综上所述,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基本上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加以扩展,都是为了区别以服务于外部使用者为主的财务会计而提出的。多数定义仍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认识环境管理会计,但对信息处理类型,有的则只强调成本信息,或内部化的财务信息,有的则同时强调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而内涵最广的当属联合国的提法,要求包括外部成本和外部性的信息。 3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目前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各国也都将其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热门发展方向开展研究。这其中美国的相关研究更为丰富,相对而言,美国的环境法规更加严厉,因此企业可能会导致的环境负债风险也就更为突出,因此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关注度也更高。由于与美国的地缘关系,加拿大的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也较为热门。而在欧洲,其关注点着重集中于能源、原料和废物等物质流动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环境管理会计寻求降低耗费、提高效率的方法。在中国,由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有待进一步拓展,源于实践的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几乎为零。更多的研究导源于研究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走的是一条理论促进实践的道路。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国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过,由于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环境管理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了“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的专家工作组,积极促进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可以预见,政府的参与将大大推进中国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由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很大程度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决策质量,使企业的决策行为符合环境法规要求,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很强,纯理论性研究较少。从相关研究文献看,各研究认同环境管理会计为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加工整理服务企业决策。因此,对于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可以视为现代先进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环境成本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美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分类,以及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的区分等,还是为多数人所接受。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者需要加强与环境管理研究者的合作,借鉴环境经济学计量环境影响的工具,才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所突破。目前在内部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无形环境成本如何计量,其范畴应当包括哪些,也还值得进一步探讨。而从应用的角度看,主要研究文献基本集中于短期决策,一般都是探讨可能如何应用。但是,对于一些考虑环境因素的长期投资决策工具,战略规划和控制如何应用环境成本信息,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如何构建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和谐统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使改善环境绩效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企业环境管理战略,乃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以及企业如何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要求,如何将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态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如何将环境管理会计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等众多问题,都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玉勤 单位: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论文范文:会计分权下会计信息管理会计论文 一、会计分权下的会计信息管理 (一)会计分权 企业要长期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从资源配置、管理层设置、重大决策程序、关系部门关系组织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尽管企业的组织变革会根据企业具体所面对的环境差异各有侧重,但是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呈现出一种共同趋势,即从传统的事业部制向扁平化的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N-FormOrganization)演变。这种以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强调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被统称为组织分权。会计分权,是下属业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在会计决策上享有自主权限,能够自主设计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以及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 (二)会计分权下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集权会计信息系统下,要求下级业务单元提交的财务报告要标注规范,并且上、下部门采用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政策,会计信息上交之后,上级根据会计信息对下级进行各个方面的工作安排和指示。而分权会计信息系统是在原则上使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政策和操作方法,但下级业务单元可以相对灵活地选择具体的制度、政策,并且下属单位能够参与资产评估、定价、成本摊销等决策过程。总的来说,集权意味着上级对大小会计事物是全部处理,各业务单元没有自治权利,而分权则表示下级业务单元在会计决策上享有相机处理财务问题的权利与自由,甚至包括即使最基层的单元经理与会计人员也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具体选择集权还是分权,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产业类型、市场环境、内部人员素质等内外因要素具体分析,且分权程度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会计分权的管理优势 会计分权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各业务单元的会计业务与经济业务本身有直接接触,更了解市场环境与工作的具体细节,单元会计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分权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协助经理人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分权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递成本。集权模式中传递会计信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传递过程中会损耗一定的时间,这些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机会成本。 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分析 会计信息如果能够全面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并且能够被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适用于决策和评价,则可以认定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效性。在此前提之下,管理者可以使用会计信息财务报表对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握,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进行投资、信贷和其他经济决策的。从理论角度出发,可以把会计信息本质属性定义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本质属性说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一)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相关性 在决策有用性下,相关性的定义是: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把握整个经济区间内经济活动的结果,让决策者能够根据信息进行未来经济活动结果的预测,亦或纠正先前预期错误。相关性的理论基础是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这是因为会计信息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具体的记录,而相关记录能够反映市场和企业发展动态,所以信息同时也有预测价值。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也可以在决策之后、生效之前,对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及时的提示,对于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及时性起到重大的影响。决策本身就是总结过去、预测未来而做出经济计划的过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回答的是“信息内容的选择”和“报信时间的把握”的两个问题,一是核心的实体内容,二是时间的限制条件,对于企业决策而言,都是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另一属性。可靠性的定义是保证会计信息合理抛出错误和偏见造成的影响,本质地反映它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信息属性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会计信息对于决策而言应具备准确、忠诚的特点。由于会计信息是以数据表现经济现象,本身应具有客观性、中立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依靠准确的数据,才能进行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对于相关性而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解决的是“如何报”的问题,包括选择与经济评价结果最相关性最强的经济事项,保证会计信息尽可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所需求研究的经济现象,避免可能出现的偏见和错误。 三、会计分权下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转变 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使用会计报表信息辅助领导决策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为企业转变管理会计师角色,利用会计信息参与决策、实行分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分权模式激发了下级单位管理会计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和提升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积极性,使管理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发生转变。 (一)基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师角色定位 1.辅助CEO的“智多星” 在过去,管理会计师在决策中的角色一直被视为单纯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当前管理会计师的角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管理会计被赋予了履行决策、制定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管理会计师应是CEO的“智多星”,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者最有力的军师。在工作中不仅要把握现有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也要控制未来各种经济活动。 2.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诸葛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会计分权促使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成本管控,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他们在企业中工作范围,尤其是在确定企业经济活动、资源配置和产品发展设计、物质采购、产品分销、营销或售后服务等的产业资源分配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基本上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成本核算职能进一步发展为战略决策、业务合作参与者。身为管理会计师,必须有强烈的规划意识,要为企业谋算、预估未来发展路线,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工作,而且要能独立设计核算规程,帮助企业衡量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提供应对风险的实际策略。在企业管理中,因企业资源有限,很有可能面临巨大的资源分配压力,管理会计师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有效地完成决策中的资源组织工作。同时,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监督资源运用的效果。 (二)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师角色转变的发展策略 1.从外部环境出发 (1)对会计管理师的决策参与环境进行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制度环境,我国虽然已经有了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见,但是目前企业的实施情况良莠不齐,所以必须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2)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我国多数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很多管理会计工作仍包涵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虽然有部分企业成立了诸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部等管理会计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师与管理会计师的分工却并不明确。因此,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明确管理会计师的权力、职责和权责范围。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会计师和管理会计员工管理和监督,促使管理会计部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会计信息。(3)配合相应的监督机制。因于会计师或者管理层本身也可能出于一定的动机,而没有严肃执行会计准则,因此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通过审计准则、监管制度、会计人员评价机制等,保证会计师与管理层都能够遵守制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 2.从管理会计师的个人内在发展出发 公司要加强管理会计师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发展、会计制度变迁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加上企业发展也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都意味着管理会计师的责任日益增加。然而不同管理会计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经济背景等都会直接影响决策判断的准确性,因此企业还需要加大对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对其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判断能力、职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强的综合型管理会计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四、结语 在会计分权管理模式下,业务单元管理会计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的出具者和业务单元经营决策的谋划者之一,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便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业务单元管理层的决策有用性。 作者:陈思语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实际应用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也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分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措施,结合财务会计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相应的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会计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为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象: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即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2)目标: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具体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3)职能: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预测、规划、控制和评价等;(4)工作程序:一是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作为管理会计的业务对象,予以确认;二是以货币或者其他度量单位,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的数量进行明确;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理和归集,进行统一的记录和分类;四是对经济活动发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评估;五是结合评估结果,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编报;六是将整理好的信息提供给相应的信息需求者。 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在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从目前来看,已经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了成本、价值管理,由原本的项目和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和战略管理,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方面同样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影响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管理会计意识有待加强。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会计应该是一种管理行为而非核算行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会计意识相对薄弱。一方面,管理会计人员缺乏独立的地位,受其他管理人员的制约,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会计不够重视,认为会计工作的关键在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知识附加成分,可有可无,同样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2.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保证管理会计合理应用的重要前提,而在实际应用中,影响管理会计作用发挥的外部环境,一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当前,我国并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方向性指导;二是缺乏相应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处于相对平等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三、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对策 针对当前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强化,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应用环境的限制。因此,要想保证其功能真正发挥,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解除环境因素对于管理会计的制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健全和完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另一方面,应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改革,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2.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因此,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确保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管理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化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简化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提升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水平,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开发适应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会计软件,同时加强对于管理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促进管理会计向着电算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应该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确保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推动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陈剑锋 单位:河南同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研究 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信息的传播进入了光速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把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把网络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促进了家园互动,促进了师生互动,家长满意,幼儿高兴,我们的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一、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大胆使用数字化工具 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不能漠视数字化工具的出现。直接一点儿说,我们不要怕幼儿开电视、玩手机、打电脑……这些都属于生活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现在两三岁的幼儿,还没有上幼儿园,就能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有模有样,稚嫩的小手指上下左右一划,音乐响起来了,视频打开了,图画跳出来了,很多爷爷奶奶都异常吃惊,连连叫绝。因此,在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是完全可行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一体机,然后指导幼儿点选菜单,在一体机上找到各种图形,接着让幼儿观察图形,试着说出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玩得开心极了。然后我给幼儿分发磁力片,让他们说出每一个磁力片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让幼儿自己去识记。接着,我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把磁力片组合在一起,搭成一个小房子,小朋友们瞪着大大的眼睛,开心极了。最后,我让小朋友自己动手,用磁力片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搭建了一列火车,有的搭建了一艘轮船……尽管不完美,甚至七扭八歪,但小朋友们喜欢玩,玩得忘乎所以,这里,没有知识的灌输,只有兴趣的引导。小朋友们在玩中获得知识体验,在玩中发展智力因素,在玩中培育创新意识,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无需刻意安排。网络技术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的活动更直观,更具有情趣性。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可企及的。一体机走进课堂,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是声光电的组合,不仅有五彩的画面,更有曼妙的音乐和清脆的声音,对小朋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学习简单的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而且能保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鼓励幼儿与老师互动,欢迎家长参与其中 一体机的功能十分强大,操作也十分简单,轻轻一点,眼前立马五彩缤纷,既有高天流云,又有山河湖海;既有草绿花红,又有莺歌燕舞。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老师与小朋友互动、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创造了条件。我多次组织了“诗配画,背古诗”活动,我利用一体机展示画面,让小朋友伴着音乐背诵古诗。我展示的第一个小视频是:皓月当空,月光如水,一位诗人站在屋子里,一会儿仰望明月,一会儿低头沉思。小朋友们有的举起了小手,有的站起来,有的喊起来,一点儿也不拘束,是优美的意境感染了他们。一个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背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此刻,我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诗画的王国,那里有思国怀乡的诗人,有汗流浃背的农民,有吹着短笛的牧童,有雪中垂钓的渔翁……一个个次第登场,随着音乐,是那么的从容,那么优雅。我和小朋友沉浸在优美的画面里,沉浸在浓浓的诗意里。我还组织了“听音乐,背童谣”活动,伴着舒缓的音乐,我和小朋友们载歌载舞,一个小朋友打着手势,慢条斯理地背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一体机画面中,一片绿草地,一个小房子,一只小白兔,还有一盘萝卜和青菜,这简洁的画面,把小白兔那活泼可爱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童谣的魅力,这就是网络的魅力,让老师和小朋友的互动变得轻松自在,变得妙不可言。我还把小朋友的妈妈请来了,让她们和自己的宝贝儿一起练习剪纸。我们在活动中,先观看了剪纸视频,有心灵手巧的老奶奶,剪得又快又好,栩栩如生;有不紧不慢的小朋友,剪得像模像样,一丝不苟。接着,进入剪纸操作阶段,看谁剪得好,看谁剪得多,看谁剪得快。小朋友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妈妈帮着孩子擦汗,帮着孩子铺纸,帮着孩子数数,小朋友则使出浑身的解数,一会儿一个大青蛙,憨态可掬;一会儿一只小蜻蜓,小巧玲珑;一会儿一只大白鹅,昂首挺胸。孩子看看妈妈,笑了;妈妈看看孩子,笑了。这种动手活动,有亲情的融合,有能力的发展,一切是那么自然,一点儿也不造作。亲子制作,是合作,是交流,是共享。一切有赖于网络,一切有赖于亲情,一切有赖于师爱。 三、借助互联网,组建家园互联QQ群 我借助互联网,组建了QQ群、微信群,我和幼儿家长都可以参加群互动。我把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记录下来,上传到QQ群和微信群,幼儿家长第一时间就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玩的开心么?吃的好么?睡的香么?家长们了解了孩子的在园情况,工作就踏实了,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家长们还会把孩子在园的情况,让邻居去看,让同事去看,成了生活中的一道大餐。幼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视频传给我,小朋友自己会洗手了,自己爱洗脚了,自己会穿衣服了,都成了妈妈感兴趣的话题。亲子阅读,是爸爸最关心的,孩子在听故事,听得入了迷。我大胆利用互联网,通过家园互动,老师和幼儿家长互动,我们把幼儿教育搞得风生水起,家长喜欢,老师喜欢,孩子更喜欢。通过互动,拉近了老师和幼儿家长的距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作者:何继红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第九幼儿园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幼儿英语教育,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学前教育的重点。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幼儿特色教育比较盛行,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程。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英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简要探讨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虽然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幼儿英语教育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培养既懂得幼儿教育理论,又懂得幼儿教育的规律,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是当务之急。所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把幼儿教育理论融入教学中,加大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好的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幼儿英语教育技能 1、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 幼儿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大,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语气、语调都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最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科学的、正确的刺激幼儿的语言,更有利于幼儿对于英语的认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刺激出现了错误,会在幼儿的内心留下深刻印象,将来要想纠正都会很困难。所以,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是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幼儿期是语言听说能力形成关键时期,幼儿英语教师只有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才能灵活的运用英语口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熟悉了英语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才更有利于运用这门语言,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为今后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2、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娴熟,学前专业理论知识过硬 作为幼儿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幼儿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为幼儿将来学好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要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还要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娴熟,学前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掌握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必须娴熟。只有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根据幼儿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英语的教育质量。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1、以就业为导向,重新组合听、说、读、写模块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为后续专业英语课程服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教学目标,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幼儿期学习英语,所形成的英语发音习惯,直接会影响未来英语学习习惯。所以,在“教”的过程中,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口语标准、流利,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保障幼儿英语教育质量。与阅读、翻译和写作技能比较,幼儿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更加重要。然而,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严重不足,许多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都存在问题。要弥补英语语音方面的不足,学生不仅要反复听、反复模仿、反复练习,还要熟练掌握教学所需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通过阶段性测试,进一步了解发音中出现的错误。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老师并不是很多,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更有利于重新组合听、说、读、写模块,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习任务更接近实际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根据学生基础和个人意愿,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任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英语课堂气氛相对较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许多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态度。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个人意愿,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任务。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一项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独立、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围绕课堂任务,各抒己见,巩固知识。所以,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为学生将来就业,成为社会所需优秀幼儿英语人才奠定基础。 三、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育技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要创造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英语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幼儿英语人才。 作者:曾凤娟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小班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音乐游戏教学方式在小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经验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通过探究,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教学;音乐游戏教学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江吉平 单位: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幼儿园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多媒体教学研究 摘要:从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四方面,研究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教学活动;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也是教育教学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能把教育教学时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的抽象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简单直观,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一切美新奇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如在小班“六只小鹦鹉”活动中,教师根据活动的设计制作了课件。活动开始,教师轻点鼠标,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鹦鹉,师问道“:这是谁呀?它有什么本领?”幼儿们兴奋地睁大眼睛,大声地说:“这是鹦鹉,小鹦鹉会讲话的。”接着课件中的小鹦鹉与小朋友们问好,教师引导幼儿们说一说可以怎么有礼貌地打招呼,幼儿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随着课件的变化,老爷爷和6只可爱的小鹦鹉出现在幼儿们的眼前,他们一边认真地观看课件,一边跟随老师的提问开动脑筋。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特性,以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形象的图像以及声音完美结合,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兴趣,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转变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和联想,进而增强了创造能力。如“谁的牙齿棒”活动,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了拥有一口健康牙齿的重要性。活动开始,出现森林场景伴随着节奏欢快的敲鼓声,请幼儿们猜猜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牙牙PK赛的场景,引导幼儿们大胆猜测参加比赛的动物:小熊、小兔、小羊……幼儿们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接着,教师继续点击播放课件,出现了大狮、狗熊、老虎、河马,告诉幼儿牙齿健康是比赛最重要的。于是幼儿们跟随老师,借助课件中放大镜的功能认真观察每个参赛动物的牙齿,将有蛀牙的动物淘汰。最后,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动画课件演示了第二轮的比赛,幼儿们看到大狮子咬椰子没事,而老虎咬椰子时牙齿磕掉,都兴奋地替大狮子欢呼,祝贺大狮子在比赛中获胜。有趣的动画、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给了幼儿们强烈的视觉感受,他们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缩短了幼儿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多媒体以图像、声音和色彩巧妙运用,能引发幼儿的注意和兴奋,使其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强化了观察、注意、理解及记忆的能力,缩短了认知事物的时间,扩大了幼儿的认识范围,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如在“奇趣动物”中,当听到许多动物都可再生时,幼儿显得非常的惊讶,一个劲地问老师“:什么是再生啊?“”什么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呀?”于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动物再生这一特征以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在幼儿面前。当看到螃蟹断螯再生、蚯蚓再生的情景时,不用多说,幼儿已明白了动物再生的本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教育应从幼儿期抓起,幼儿教育应成为创新教育的起跑线和着力点。多媒体技术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等功能,可以创造出逼真的情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中班诗歌《梦》中,教师点击课件,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幅幽静、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星星闪闪发光,小草上露珠晶莹,小花随风轻轻摆动,可爱的宝宝甜甜地睡着。“他们谁在做梦?会梦到什么呢?”教师的问题一抛,幼儿们便积极动脑进行猜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幼儿的思维活跃,不断构思着自己的想法。课件最后,宝宝的梦随着漂亮的气球飞了起来,幼儿们纷纷猜测着宝宝的梦。整个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营造了富有想象的画面、空间,使每个幼儿在看的过程中去想、去讲,丰富了幼儿的想象,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幼儿的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幼儿园活动中,促进“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园的活动变得更精彩。 作者:吴娟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黄浦幼儿园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先进技术手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促进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水平,从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园教学;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幼儿园教学的观念、方法和评价手段,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的发着进步。鉴于此,研究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有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在幼儿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可以为幼儿创设宽松而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具有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述教学的内容,很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集中的问题,而应用多媒体可以为幼儿创设比较宽松而愉快的环境,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2.多媒体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图像来展示比较抽象的知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幼儿在心智发育方面还不成熟,理解能力较差,如果教学的内容不能直观的展示给幼儿,那么幼儿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差,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十分重要。3.利用多媒体可以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简明的演示,从而有效化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将一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进行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4.利用多媒体可以向幼儿展示声画并茂的课件内容,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1]。 二、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一)坚持多媒体使用的具体原则 在幼儿园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1.一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科学的选择和使用多媒体,只有多媒体课件具有科学性,才能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二是教师要不断强化教学设计的意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学的质量。2.一定要坚持目的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坚持目的性的原则。3.一定要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幼儿园教育阶段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坚持发展性的原则。 (二)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 虽然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但它和一般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共同点,即都需要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约束和支撑,因此,要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学的内容选取有效的信息,从而保证多媒体教学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二是根据教学层层推进的特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信息,明确何为基础知识,何为扩展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2]。 (三)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来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科学的设计 在幼儿园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还需要结合幼儿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科学的设计,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幼儿对色彩和简单的线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教师在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两个特点,提高课件设计的科学性,为幼儿创设一个高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四)合理融入动画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融入动画教学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动画具有声画一体的特点,可以为幼儿进行全面的思考提供参考,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小青蛙》这个童话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为幼儿进行展示,让幼儿对整个场景形成完整的认识,让幼儿感悟小青蛙勇敢面对困难的优良品质,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3]。 (五)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反思,降低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进行不合理的利用,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反思。首先,多媒体只能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丰富,而不能过分重视课件的丰富性,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4]。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坚持多媒体应用的原则,认真做好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作者:樊国蓉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幼儿园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正准备着向下一个崭新阶段腾飞跨越,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再一次被提上迫切发展的议程。而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出口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能更直接地为对口专业服务也成为日益紧迫的重要问题。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资源,找到其服务农村学前艺术教育的路径和突破口,促进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本文的主要议题。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可行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也是必须保持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服务社会是地方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建设是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新理念。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包括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和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大方面,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天职,笔者将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教师资源的优势展开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基础薄弱 影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仍是师资力量问题。教师是教学的灵魂人物,没有合适的专业的音乐教师,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便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笔者依此所做的对吉林省内部分乡镇级幼儿园共计104份问卷调查结论得出,在能够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有近七十所左右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以兼职形式为主;她们大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基本上没有成熟的音乐实践教学经验。 2.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经费问题也是限制农村幼儿园发展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农村的音乐教学设备基础薄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也是制约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调研得出,广大农村幼儿园的设备现状几乎都不能有效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音乐学习条件。有一些园所连基本的钢琴、电子琴设备都不能保障,至于投影仪、奥尔夫乐器等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而且现在的农村幼儿园还存在着没有音乐教材的现实情况,大多数仍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 3.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资源配备问题直接反映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而资源配置不合理始终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音乐教学场地、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经费问题无不困扰着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落实促进农村学前音乐教学的主导责任;稳定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争取实现城乡共享等都是完善农村资源配置情况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1.具有前沿的教育理念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具有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师范院校音乐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时接受培养新时期新人才的理念灌输,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集体音乐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审美创造力的和健全人格的儿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当下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有利冲击。教育理念是应该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高校具有树立前沿教育理念的独特优势。 2.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是毕业于中职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没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成熟的教学经验以供幼儿音乐教学需要。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构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措施的实现,探索式教学、兴趣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都将对将来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3.具有全面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身发展和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发展的基本需要。职业素养的培育对于高校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意义重大。幼儿园教师,要首先确定基本的道德品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树立崇高的审美情趣才能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信息时代的到来,环境的熏陶为高校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并将所学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和艺术修为提供了帮助。在当代大学的课程设置里,几乎所有学科都涵盖对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对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保持乐观心态都有明显作用。 三、可行性策略 1.培训师资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各级各类国培、省培等培训活动在地方搞得如火如荼,这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是个重要启示。实际上,对于已经在一线服务多年的教师,培训是使其了解实时政策、重导教学方向、潜心学习研修的最好途径。培训的关键所在便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对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和相关工作者的音乐专业教学培训,应该将培训重点首要放在政策传达、提升专业技能和伟大使命意识等方面上,这样才能让学习者在有限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收获满满。 2.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技能、养成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音乐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挂职挂岗在地方幼儿园担任音乐教师、文化员等兼职教员,对促进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建设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这种实践模式也可以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高校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当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直接帮助。笔者建议将类此艺术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课程学分、量化表现和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各项优势,在农村吸收更多的音乐养分,拓宽科学研究的领域,提升艺术教育的实践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村服务。这实际上是一种双效共赢的效果。 3.顶岗支教 顶岗支教是地方高校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学的新举措,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师资军均衡健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保证其顺利进行,存在高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实习经费浩大、政策制定合理性欠缺等实际问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应为服务农村幼儿园做好充足准备,其中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模式是主导思想。建议在普通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和音乐学院免费师范生的推荐培养过程中,加强推免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包括加大音乐基础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程比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加重键盘演奏、声乐演唱、舞蹈基础等专业技能课的基本功练习;音乐教育专业要大比量补充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及教法等基础理论课程知识。以达到“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能力彰显着师范类院校和教育类学科学生的重要素质。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践行着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对地方高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意识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推动吉林省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笔者建议可以将省内几所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周期延长至四年级上整个学期,分组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了解一线音乐教学现实状况,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沟通探讨,相互学习。这样,有利于相关专业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就能够实现在双方相互支持和配合的情况下,使高校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道德品质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学前教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见,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找到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支援,促进新农村学前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农村幼儿园音乐文化建设,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地方高校只有紧紧遵循始终立足于服务农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神圣的使命;高校教育资源唯有抓住依托地方的有利途径,思考和实践服务农村幼儿园的创新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吕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多媒体技术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前教育也同样受到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的猛烈冲击,这些技术在推动着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不断改变的同时,也对当前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环境;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 1游戏与多媒体教育环境 信息时代的来临,将幼儿的游戏世界推向了新的窗口。多媒体技术资源已成为基本的学前教育资源。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基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了以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校校通”工程,学科建设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断取得新成就。教育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具有科学性、务实性和时代性。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但需要让他们掌握前人的丰富知识,更需要在他们的教育启蒙时期,给他们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信息收集、信息辨别、通过良好的交流形成新信息等。 2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 所谓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是指将教育主题隐含于幼儿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的途径进行问题设置、问题解答、内容学习和学结,基于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选取游戏化的教学主题策略,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中,获得乐趣、学习知识、陶制情操和提升技能。教学是游戏化主题教学的根本目的,老师针对教育主题进行游戏选择与设计,将游戏与教学过程进行整合,让幼儿在兴趣盎然、愉快活泼的状态下进行主题游戏学习。游戏化主题教学是传统游戏教学的延伸,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批判、挑战和补充。游戏化护体教学表面上是游戏,但是幼儿所学到的却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 3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现状 首先,现阶段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不紧密。教学教师具备较高的多媒体技术掌握水平是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在技术上很多教师还不成熟,导致不能将游戏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游戏教育与教育实践无缝结合,是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的内容。其次,很多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实施教学,但是,游戏化敬主题教学还应该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理念。最后,多媒体技术教育实践还不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要想利用这个平台更好的实施游戏化主题教学,就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教学价值。 4改进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实践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幼儿园教学效率,改进传统教学活动的弊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游戏化主题教学的正确性。首先,幼儿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并依照游戏化主题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不断提高幼儿课堂教学成效。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游戏化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有趣情境,给幼儿多种感官刺激,为幼儿快乐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其次,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条件,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游戏主题相结合,调动幼儿的课堂学习热情,帮助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材料,而这些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教案进行反思,确定自己的教案内容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并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设计教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必须对教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也就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进行书面总结,寻找幼儿发展的规律,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实施游戏化主题教学,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盲目的使用,在幼儿教学中,还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设计的主导,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一个个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工作效率。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幼儿提出课堂问题,然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自己去寻找问题得到答案。受幼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影响,幼儿对游戏有着特殊的爱好,为此,开展游戏化主题教学可以更好的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避免儿童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精力不集中、厌倦学习等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教师互动不断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幼儿园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5结语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游戏化主题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与游戏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当下幼儿园教师必须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有效的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蒋月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幼儿园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师范钢琴教学研究 一、幼儿师范钢琴教育的现状 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日渐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层次也大为提高。同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课程方面对课程进行细致化,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在教材方面,倡导专业教师自编高水平教材,以形成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总之,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幼儿师范钢琴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 当前幼儿师范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全国高考生,仅以高考成绩为参照标准,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基础为零。而学习任务繁重,练习时间更被减少。学生的音乐热爱程度、乐感、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欠缺。因此,要让他们达到较高的可以进行教育幼儿学生的标准,需要极大的努力。 (二)学生对课程认识的不足 由于当前的教育局限以及学校的硬件配置限制。主要的教育形式仍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学习为辅。很多学生都以为听懂了理论课程就掌握了技能。大部分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对练琴有着极大的热情,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学习更加枯燥,技能训练愈加繁重。学生逐渐把弹钢琴变成了机械的作业,应付了事。失去了学习的耐心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缺陷 首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与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和要求脱轨,当前采用的课程方式大多以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为主流。尤以小组课和集体课为重,没有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与基础。教师与学生双方缺少积极性,沟通严重不足。其次,课程设置缺少创新,教学形式缺乏实用性。“重艺轻技”的观念仍然存在,仅让学生为了考级而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既没有专业院校学生的演奏技艺,又缺乏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性要求。 三、幼儿师范钢琴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教育观念 改变职业教育观念,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纠正教师教育思想中的误区,不要为学生设立过高的技能目标,由于学前教育的时间和显示限制,演奏技艺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重要,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基础教育,对于基础的弹奏状态和姿势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钢琴学习,热爱学习和幼儿音乐。要让学生树立起反复练习、勤加练习的学习观念和幼儿教育离不开音乐和钢琴,钢琴不仅是自己的教学工具,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伙伴。同时要树立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并重的观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因材施教,设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对于任何一个专业都是重要的,是教学工作的指向标。由于学前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同,钢琴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一个能够根据他们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符合的教学大纲尤为重要。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突出钢琴分级教学的特点,明确各个教学阶段的目标。也要规定出各级钢琴演奏技能的重点难点。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 (三)突出特色,完善钢琴教学形势 建设新型课堂,综合集体课、小组课等课堂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以达到优势互补,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又可以顾及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师生间资源共享的机会。 (四)科学选取,丰富完善学前教育教材 钢琴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一套结构合理、曲目新颖,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教材,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也可以开拓教学思维。同时,在内容上既要具有技巧性的训练,还要注重层次性。以便于对学生不同的技术性问题具有相应的练习。而随着文化交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需要教师把更丰富的音乐知识教授给学生,既要立足于本族民族的音乐,又要广泛吸收各国音乐文化的精髓。综上分析可知,当前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解决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谋求新的发展,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作为这一专业的钢琴教师,我们应该主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工作,研究教学对象,主动探索一条适合幼儿教育干你钢琴教学的新任务。将钢琴学习的理论性、技术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在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白杨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优势 (一)优化问题构思。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参考,多媒体教学恰好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它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造逼真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们如临其境,直观的感受,进而促进孩子们做出更好地思考、回答。多媒体还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掌握主动发挥主导作用,解决困难问题,着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提高教学质量。(二)优化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中,老师有时很难描述出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那么这时的课堂就会略显枯燥、乏味。如何能使孩子们体会到诗歌散文的优美意境是幼儿教学的一个大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讲声音、画面、美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文章的动感画面,如临其境,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音乐和视屏的播放,给孩子们带去灿烂的阳光和明亮的天空,孩子们可以通过视屏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背着一个大大的箩筐,欢快地采着蘑菇。这种气氛不仅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还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兴趣可以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主官能动性。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将客观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接作用到幼儿的感官。还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例,这首歌琅琅上口,通过声音直接作用到幼儿的耳朵,孩子们可以很轻松的就记住这首歌的旋律,从而激发唱歌的兴趣。再者,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清晰明白的的看到小姑娘的动作,这种直接作用到视觉的效果是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在幼儿教学中,老师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调动幼儿情感。情感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依据认识过程产生。当老师通过图片赞美一件事情或是赞美一个动物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二)多媒体技术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以图、文、声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深奥的内容也易于幼儿掌握。要想使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就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观念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如在讲解食物是如何消化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功能,展示食物是如何经过口腔直到排除体外的整个过程。这本来是晦涩难懂的,可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变得可见、可体会,这不仅使幼儿直观的获得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食物的发展变化。(三)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计算机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可以利用它的存储功能实时地根据需要主动调控、快捷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在使用录音机等旧的设备带来的麻烦。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人机对话功能,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讲述的状态,幼儿与计算机的双向交流,可以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它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方式。为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应该普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会操控计算机。环境的创造是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前提。校园可以提供这种环境,一个优秀的校园可以提供教师进行网络学习交流、沟通的机会。所以,如果经济容许,校园网络的完备建设应该尽快付诸实践。鉴于幼儿教学的特点,幼儿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中学的教学需要。所以幼儿校园网络建设只需要满足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就可以了。一个校园网络必须要有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相互连接才可以说是完备的。通向外部的互联网站点,需要宣传幼儿园的理念并树立良好的形象,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实时的,起到沟通家长的作用。此外,要对幼儿园的信息技术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习知识的印象,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变为易懂、易记的知识。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增强新型教育的吸引力。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幼儿教育需要新的血液注入。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期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吕立亚工作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幼儿园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一、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 美术情境教学与讲授式、讨论式等传统美术教学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笔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了几个美术情境教学活动,并结合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总结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为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体验趣味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收获巨大的欣喜,激发成就感。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有丰富的作品。 (二)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情感为纽带”。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纽带的驱动作用。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福娃啦啦队》,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孩子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特别关注。教师抓住孩子这个情感,进行活动的创设。在活动中,从开始观看FLASH,了解福娃的由来,到紧张激烈地观看福娃比赛“实况”,到组建福娃拉拉队进行彩绘布置,最后创设游戏情境进行福娃大比拼。孩子们的情绪始终高涨,教师用情感做桥梁,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三)以年龄特征为前提,体现游戏性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好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初学画画时,经常可以看到画笔乱放、乱丢的现象,这样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游戏来纠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老师创设游戏情境:“红、橙、黄、绿、青、蓝、紫”笔宝宝们要回彩虹家。和孩子们一边认识颜色、一边给每个笔找“家”,在这样的游戏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摆放画笔,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二、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美术情境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笔者结合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美术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语言描绘情境 想象可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孩子谈话,创设与美术活动有关的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欣赏米罗的画的时候,就让孩子畅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的描述来表现情境,孩子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这种语言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的思维想象,从而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情境。 (二)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 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情、境。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 例如美术活动《有趣的想象旅行》,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中所见所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老师以旅行贯穿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在自己的想象旅行中才有了创作的根源,才会有更丰富的想象。 综合活动《大家来帮忙》,以汶川大地震的现场情境引导幼儿联想森林里发生地震的场景,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展示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从汶川地震后为灾区人民造房子迁移到我们小朋友要帮忙森林的小动物一起盖房子,包括盖房子的基本要求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三)以游戏展现情境 在孩子们心中,各种绘画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笔者开始了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做朋友》,自始至终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和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朋友,做游戏。首先用玩宣纸给叶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戏;然后在印画画找秘密,玩添画的游戏;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地下雨啦,体验晕染的游戏,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在“玩中学习,玩中作画”。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孩子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在活动中,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开始,让孩子一下子融入情境,充分传达直观的信息和情感;以表演的形式结束,孩子通过肢体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悦的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情境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激情。 (五)以多媒体演示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的师幼合作创作范例这个环节就用到了多媒体演示情境这一策略。教师用电脑软件与孩子一起在米罗的画上进行再创造,画面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化静态画面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变为孩子边看、边听、边动手实践的全新教学情境,当孩子在美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时,自然会用心灵绘画,释放自己的潜能。 (六)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以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孩子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美术情境教学活动很多都用到了采用音乐调动气氛的方法,音乐渲染气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有趣想象旅行中》,让孩子们在梦幻般的音乐中想象旅行;在《美丽的西班牙旅行》活动开始,师幼随着斗牛士的音乐做各种欢快的动作,孩子一下子就进入了教师欲设的情境之中。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沉浸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之中。 提高儿童的美术水平并不仅仅为了培养艺术家,美术教育的目的也不在美术教育本身,重点在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依“范画”临摹式教学并不是美术教育的最佳的起点。美术情境教学为幼儿园美术教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但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是否就能顺利托起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明天,还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数学活动教学研究论文 目前,不少幼儿园都采用数学活动教学法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采用这一教育方式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教学指导用语 教学指导用语一般指教师在作业开头的几句开场白,指导语应达到下列要求: 语意简洁明确即用简洁的话表达清楚四层意思:“要做什么”(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则);“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 如何做到语意简洁?第一,凡是由教师定义的概念、规则,不要用发散性的提问语。第二,凡是与教学重点无关的问题不要提问,做到“开门见山”,切中要点。 幼儿学习数学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因此教师的导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时间的掌握上,一般以5~7分钟为宜。语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交代给幼儿的规则、要求,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放在操作过程中说,要仔细推敲。比如:新活动先说、详说,其他活动后说、略说;新活动中主要规则先说,例外情况的处理等到出现时再说;操作是按什么顺序做,就按怎样的顺序说;各组不同的作业要求(如作业量)分别说,需要共同遵守的秩序统一说。 概念准确、合乎规范教师使用的概念必须正确。如“高矮排序”不要说成“长短排序”;“倒着数”不要说成“倒数”;数量“多”与“少”的比较,不要说成是“大”与“小”的比较。还要使用统一的概念用词,如横排叫“排”,竖排叫“列”,遇到横向两组物体比较时,就使用“排与排的比较”;遇到纵向两组物体的比较时,就使用“列与列的比较”。 语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小班孩子交代规则时,要尽可能用符合他们理解水平的、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并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而对中大班的孩子则应顺应他们求知欲的需求,以问题作为活动的开端,引导幼儿运用观察、迁移的方法领会活动的规则与要求,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此外,指导语中还要尽量避免将活动的结果直接告诉幼儿,也不要给予暗示。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就应由幼儿自己去体验、探索。 二、注意小组活动内容的组合策略 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按四种方式来组合: 平行组合即内容相同而材料不同的活动(但属于同一抽象层次,如都是实物或都是图片)组合在一起,幼儿到各组去参加活动,实际上是将同一个活动重复玩了好几次。这种安排策略可用来加速活动的周转,让全体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接触到新活动。 层次组合即各组活动所依据的心理运算结构相同,但在材料的抽象层次上不同,如用排除法归类,所配材料有的用实物,有的用图形。有时是在操作规则上有复杂程度的不同,如在练习排除法归类时,有的组只要求找出错的用纸盖掉,而有的组则要求先用白纸盖,然后再找一个对的放在白纸上。这样操作就多了一步,难度也相应增加了。还有时是材料中干扰因素有所不同,如还是用排除法归类,有的用规范的标准图形为材料,有的则用各种变式材料,幼儿需要排除干扰才能区分材料中不属于一类的图形,这样活动的难易层次也能区分开来。运用层次组合的安排策略,特别适合不同学习速度、不同认知策略幼儿的学习需要。 相关组合即活动的数学属性相同而活动形式或材料形态不同的几个活动的组合。如幼儿通过“组成连线”、“分两份”、“看一图列数式”(详见肖湘宁著《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来学习数的分解组合。这三个活动在活动规则、材料形态方面完全不同,但它们的数学属性是一致的。幼儿在这三个活动中积累的是同类型的经验,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概括和抽象,幼儿才能形成初级的数学概念。因此相关组合策略的意义在于为幼儿提供具有类似的多种经验的活动,让幼儿有可能在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性质中完成概念属性的抽象。 循环组合即重复以往出现过的活动,但各活动的规则和材料可做适当变化,这种安排策略适用于复习巩固以及调节活动进度时采用。活动的组合方式要服从于教学的要求和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需要,有时采用单一的某种组合方式,有时则需要综合地采用几种组合方式。只有增强活动组合的意识性、目的性,方能达到科学合理之目的。 三、开发学具的潜在功能 在设计、制作学具时应注意以下潜在功能的开发: 唤起和控制幼儿注意实践证明,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特征鲜明的学具材料,能在呈现的最初就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幼儿选择性知觉的内化过程,保证刺激的有效接受。 刺激幼儿对先前学习的回忆规则相同的活动,如各种系列接龙活动的材料、各种双维排列或层级分类的材料,用统一规格的材料或底板,有利于幼儿调动以往熟悉的操作经验,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迁移。 提供学习指导在排序等一些活动中,我们将数学关系和概念属性蕴含在范例板中,当通过导语帮助幼儿理解了范例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后,就可以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作业,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如下列几种范例板就可以起到学习指导的功能: (附图{图}) 范例版(1)、(2)、(3)表达了排序的几种规则要求;范例(4)是要求用6根火柴拼一个三角形。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配套成系列的范例底板有助于引导幼儿学习的深入。 提供学习反馈信息采用镶嵌板的形式制作成的学具,可以为幼儿提供自动反馈结果正确还是错误的信息。做错了就拼不起来,可以刺激幼儿尝试错误最终达到正确的结果。 四、重视教学评价的导向 数学活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教育效果,但对于“效果”的认识,我们应建立这样的概念:即教学效果包括了幼儿在学习中取得成绩的“质”与“量”两方面的情况。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单纯从幼儿“玩过了几个组”的数量上给予评价,这是不够的。我们的着眼点应首先放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参加过一组活动,就应保证幼儿在这组活动中有所“得”。要注意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对来自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策略,要加以推广,使之成为多数幼儿的学习技能。 另外数学活动的评价还应立足于整体教育的原则,成为放大教学绩效的过程。因此不仅要评价数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学具的交互作用获得的数学经验有无增长,还应根据幼儿在当前作业中表现出来的现状做出导向性评价。 导向性评价包括: 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如是否坚持做完一项活动的作业再换第二个活动。 交往能力有无进步,如能否主动与同伴开展“学术交流”或请同伴帮助检查结果;能否与同伴共享材料,友好相处。 使用材料的习惯和做事情的条理性是否形成,如一项活动完成后,能否收拾好学具再离开等。 导向性评价也应有侧重点,要善于抓准幼儿学习中的最主要问题进行引导。总之我们不仅要通过评价的环节来实现数学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特殊功能,还应努力挖掘数学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一般性功能,要使数学教育真正为整体教育服务。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研究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是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幼儿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应通过重视普通话训练、注重课堂实训、新媒体运用等环节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师口语水平,为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口语 新媒体运用 “幼儿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语言课程,是研究普通话语音规律和一般口语交际规律、阐明幼儿教师口语类型、探讨幼儿教师口语运用技巧和方法的课程。开设“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可以为推广普通话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同时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需要。教师与幼儿的相识、沟通、评价等都需要规范的口语,教师语言应该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力求简洁、严谨、通俗、优美。具备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本门课程通过严格的课堂训练和课后教学辅导,能够有效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重视普通话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大力推广普通话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语言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基地,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力量。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期的幼儿,幼儿教师的每句话对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师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一)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规律,准确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学生根据音节的拼合规律正确地将声母和韵母组合到一起,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各类声母、韵母的发音。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绕口令,注意声母的发音和方音辨正。如声母的发音练习“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白塔,白塔搭白石,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韵母的发音练习“洞庭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朗读诗歌作品,训练学生注意读准声调,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等。 (二)布置课前练讲。 说话,是社会生活中人们互相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幼儿教师应能够做到用标准普通话与人交流,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规范程度,在每节课前,我会布置课前练讲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即兴话题说话,采用抽签的方式。具体要求:思路清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停连得当,能正确处理轻声、儿化、变调,不能出现方言。在学生练讲的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这位同学有哪些语音缺陷。课前练讲结束后,先让学生点评。学生点评,一方面考查学生听力,另一方面做到自查,看别人的语音错误自己有没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注意规范,时刻提醒自己准确“说话”,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认识能力及运用各种语音技巧的能力,进而提升心理素质,强化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朗读技巧,增强语言规范意识,注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二、注重课堂实训 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是衡量教师素养的关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口语素养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培养的幼儿教师缺少组织语言技能,口语不生动、不规范、不能有效提问、评价学生,朗诵、表演基本功差,我们必须密切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提高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提高幼师生整体素质。 (一)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语音问题复杂多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普通话训练,所以对自身口语水平认识不足,对普通话水平与从师素质关系认识不够。由于她们是大专生,与幼儿和幼儿教师距离比较远,不具备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因此课上要精讲理论知识,增加相应的实用性强的技能训练内容,将过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活学活用,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开拓学生思路,做到真正的创新。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和做”上,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一步学习并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技能。 (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中,按照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单元分析的步骤,将教学模块按照教学规律与职业需求的原则进行组合和叠加,由语音知识模块、一般口语模块、教学口语模块、教育口语模块共四个教学模块构成。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主要授课环节采用“五阶段教学环节”:案例展示――理论讲授――项目训练――口语测试――评价反馈,辅以课前练讲、n后延伸训练和幼儿园模拟教学。 每节课都设有教学技能实训环节,如在教学朗读这一内容时,教师事先从六个训练内容中选定诗歌、散文、故事等不同文体的朗读材料,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从训练内容中抽取朗读作品,进行朗读比赛。根据每个学生的朗读表现,教师和学生按照朗读要求与技巧对朗读进行评判,引导学生体味其语言风格的差异和感情色彩的内在变化。在谈话教学中,让学生模拟情景,如模拟师生交谈,设计问题:询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等;模拟家庭访问,设计情景;模拟求职交谈,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在模拟情景时,会出现很多即兴的内容,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及应变能力。在教育口语的训练中,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运用教育口语的重要性。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运用恰当的教育口语对学生进行教育。幼儿正处于接受启蒙教育的时期,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教学实训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教育口语,及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三、新媒体的运用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因其形式的丰富、渠道广泛、互动性强、覆盖率高、推广方便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而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信息渠道。为此,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应利用好这一趋势,使新媒体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网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上课时,可以打开互联网,让学生看到规范、标准的语音朗读,播放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体验教学内容。在每节课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直观学习规范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平台,利用微信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布置语音作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学生可以借助这一媒体提高口语能力。微信群的建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增进师生感情,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语音面貌。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基于“3+3”模式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研究 【摘 要】“3+3”模式的第一个3指的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以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三个方面为中心进行教学体系的建构工作;第二个3是指,以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活动时空间的合理规划划分以及对游戏材料的开发利用作为支架提升游戏教学的质量。“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显著地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步。 【关键词】“3+3”模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使得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园的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在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践实施环节之中,仍有众多问题存在,一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对游戏的定位不准确,这将会拉低课程游戏化的构建水平;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对游戏的认识不够深入,这将会拉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水平。我园刚申请了“课程游戏化实验园”,正积极的进行对幼儿教学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以及实施,打算采用“3+3”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构建工作的三个基本点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加以构建,完善的构建这三个方面就可以做到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生活、学习、游戏有机结合,使得学前教育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成长[1]。 (一)构建活泼、分享的游戏区 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游戏区可以划分成功能游戏区、班级游戏区以及户外游戏区三个部分。 1.班级游戏区的构建 班级游戏区域是幼儿园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积木区、图书区等。我园针对游戏区的互动性、教育性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班级游戏区域的设计工作,使得班级环境可以体现很多优质的特点。游戏区域与教育主题有机结合,使得所建设的区域深受幼儿的关注与喜爱,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环境的设置中来。 2.功能游戏区的构建 公共功能区可以设置在综合楼中,每个功能游戏室都涵盖了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材料材料。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设置不同的内容以及游戏材料,可以诱导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比如,孩子可以在木工功能游戏区、制衣功能游戏区、陶艺功能游戏区中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可以在“科学l现室”感受科学的乐趣,为孩子种下探索的种子;孩子可以在“宝贝厨房”模拟厨房的劳作,体验生活,学会感恩[2]。 (二)构建主动、积极的学习区 我园构建的学习区本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进行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学习小组以幼儿自由选择加上老师指导的模式进行划分,更注重幼儿自主选择。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对其他“3+3”模式幼儿园的借鉴,我园的小组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如下所示。①做好加减法的教学工作。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讲授加减法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不能生硬的照搬小学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与鼓励[3]。②强化对幼儿的关注与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观察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以适当的调整学习内容的难易度。③鼓励幼儿进行学习小组间交流与合作,比如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 (三)构建自理、互助的生活区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生活区也要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尽量的减少干涉,给孩子更多的自理独立的机会。例如,可以在生活区设置特别的餐厅,对于日常的水果餐,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准备水果和餐具、自取自用、自助清理,学前教育教师要敢于放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得孩子们可以对活动的前后顺序以及时机有一定的决策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三个支撑 (一)学前教育的教师要更加的专业化 幼儿园的教育摆脱小学教育的桎梏,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加得专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我园通过“促、写、讲、做”四个方面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二)时间、空间的科学合理规划是课程游戏化的保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保证游戏时间的充分与合理。最大化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取消固定的时间模式,真正赋予幼儿游戏的自由,幼儿常常由于受活动区规则的限制而固定地在某一区域中玩耍,从而容易导致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秩序的游戏活动安排,实际上却妨碍了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力。我园为了让活动区域尽可能地“活起来”,取消了区域游戏的各种限制规定,并且一改以往的游戏活动区的材料摆放形式。通过这样的调整,学前教育教师组织的时间减少了,孩子们游戏时间延长了,并且孩子们对游戏更加地主动,同时幼儿园老师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三)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关键 在幼儿园材料的开发利用中我园做到了如下几点,①材料贴近幼儿生活的,使幼儿非常感兴趣;②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选择;③材料的更换频率结合幼儿的需求决定,让幼儿除了对新材料进行探索意外,也对熟悉的材料进行创造探索。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研究 【摘 要】音乐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鉴赏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音乐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幼儿教育中也应该存在音乐教育的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以幼儿大班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学 音乐鉴赏 音乐教学在各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失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音乐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节奏、音乐的魅力,老师进行正确的音乐审美观的培养,幼儿会更喜欢听一些较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利于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塑造。同时,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兴趣,音乐可以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也可以让老师和幼儿之间有更加亲密的P系,方便教学。幼儿教育阶段只能是作为启蒙阶段,即重点在于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学不能太功利化,不能过于看重教学的结果,而应该把重心放在教学的过程。只有充分注重过程及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确保教学部出错,才能真正做到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音乐教育理应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普遍都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即便有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也过于随意,无法发挥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也无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热情。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尤其是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音乐教育是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教学成果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教学才能深入到幼儿的内心。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锻炼想象力,促进智力发育 音乐自古以来就受到读书人的热捧,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儿童都对音乐情有独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作品不能平白无实,大多反映心理状态或是描述一个情景,这也导致了音乐作品有许多的令人推敲的地方。幼儿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想象力,且较小班的幼儿而言也懂事很多,因此对幼儿大班的孩子进行音乐教学更有价值。音乐作品大多含有意境,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可以通过游戏、肢体动作、电视电影等形式帮助学生构造一个意境,这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诱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想象音乐中的场景,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想象力带来的快乐。经过老师的诱导,学生会喜欢上想象,因此学生在课后也会主动去思考、想象,能够很快的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大多数幼儿都活泼好动,即使在课堂上也难以安静下来,幼儿之间相互影响,既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也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就成了老师研究的重点。事实上,幼儿除了有好动这一个共性,喜欢音乐也是他们的共性,因此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对于他们的成长、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音乐教学就很有必要,音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并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长大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三)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帮助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反映的内容大都是比较正面、积极、阳光的,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阶段的教学都应该把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重点。幼儿教学中,音乐教育就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好的幼儿音乐作品就可以实现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举个例子,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内容一直强调“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学生自然就知道妈妈的好,也就会学会感恩父母。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中唱“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学生通过这首儿歌就可以知道陪伴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他们也就懂得如何运用陪伴、亲、夸、抱来爱自己的父母、老师。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 (一)音乐教学要体现其艺术性、游戏性 幼儿由于其知识量有限,也缺乏社会阅历,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多音乐都无法感受,因此对幼儿音乐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进行一些比较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进行音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就应该把音乐教学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于学习。音乐小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可以让幼儿感兴趣的,因此音乐转化为游戏就是可以采取的做法。比如《两只老虎》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老虎,演绎歌词中的故事。如儿歌《丢手绢》的教学就可以直接进行丢手绢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儿歌。 (二)课堂模拟音乐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设情境帮助幼儿思考。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既可以完成对音乐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进行情境模拟时,不仅仅要帮助引导学生想象,还可以利用一些外部设施,比如《小兔子乖乖》就可以在教室放一些小兔子玩具和大灰狼模型,比如《春天在哪里》就可以在教室周围放一些花草,但为了避免学生损坏,可以放一些塑造制作的花草,主要的目的是营造一个春天的氛围。 (三)进行多感官教学,降低音乐理解难度 音乐教学主要需要运用的是幼儿的听觉,但事实上不仅仅是需要幼儿的听觉,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包括听觉、嗅觉、触觉等,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使得学生能够更易理解音乐作品。比如儿歌《春天在哪里》就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春天的特性是鸟语花香,因此除了听歌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听鸟的叫声,嗅花的香气,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幼儿才能够对春天有更深的认识。 三、总结 音乐教学对于幼儿的成长、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音乐的作用。本文结合了笔者丰富的幼儿教学经验,总结了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以幼儿园大班教学为例,分析了音乐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投入更多的耐心、细心、责任心进行教学。 幼儿教学研究论文:幼儿园教学研究方向:语言领域 幼儿园如何引进新的课程体系?教师们又如何的开展课程?每到一个学期结束,教师们都要为了下一学期而展开新一轮的课程教研。如何高效的引导教师做好教学教研呢?如何在教师中开展团队专业合作学习,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如何通过团队学习培养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教给幼儿新的学习方法,如何真正把合作学习的思想化为教师们的行为?至德国学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提倡教师的团队学习。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的教研管理中需要教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从而发挥教师的各种优势,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言教育对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运用不同的形式来加强教师的团队专业学习,如:案例研讨、课例分析、网络研修、教学沙龙、一课三研等形式加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氛围。以大组、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和相互学习。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语言的教育对不论是师资还是设备,要求都高于一般的教育活动。 在新的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们迈出了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园,大多数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基本限制在基本的称呼及需要上;如:爸爸,妈妈;或者简单的需要上;如:我要婆婆爷爷,我要什么等;同时有的幼儿的发音浑浊,不清楚等局限;因为语言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了班上老师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生活交流及教学探究活动;及家长也很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孩子的语言能力用来判断学校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在婴班阶段的语言发展和教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一、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言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最普通的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口头言语是指说出和听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指写出的和看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入学之前,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儿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语教育,以及言语器官、神经组织的成熟,他们的言语在不断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从“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精确化,幼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三至四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由于他们已能分辨外界差别微小的语言,已能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一般来说,他们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言,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言。但在实际说话时,幼儿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 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汇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并不普通;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在引导儿童认识事物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词汇,特别要重视幼儿积极词汇的发展,不要让幼儿从小养成信口开河、词不达意的习惯。 二、在幼儿此阶段言语特征基础上促进幼儿言语发展 1、为幼儿创造交往和活动的机会。我们总会尽可能的抓住一切机会让班上的幼儿能更多的开流;其中包括去接触、认识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龄、年长的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形式观摩与体验交流。 2、丰富幼儿的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幼儿生活范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语言发展就迟缓,语言就贫乏。众所周知的“狼孩”正是因为脱离了人群才变得不会说话;在班级生活中我们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 3、发挥规范语言的榜样作用。模仿是儿童的本性。儿童十分喜欢模仿周围人们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语言。我们常常看到,幼儿的发音、用词,甚至说话的声调、表情,酷似双亲,他喜欢的人活者喜欢看的动画片里的某些形象。良好的示范榜样,对儿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区模仿规范的语言,纠正错误。同时,我要特别注意不能讥笑和重复儿童错误的发音或语句。 三、语言教学 1、多用与巧用律动、音乐。婴班的幼儿很喜欢音乐盒律动远远胜过直白的言语;因为在这个阶段音乐和歌唱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主要方式;在幼儿们张大嘴大声的说韵律和唱歌的时候也是他们练习发音的好时机;把幼儿喜欢的韵律和音乐变换使用,在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词同时也会增加幼儿的新词汇,同时也更容易记住新词。 2、充分利用平时空余的时间,以讲故事,游戏化的方式等教授规范的,正确词汇与语句。但是语言要尽量简短,清楚;同时老师要配合夸张或具有吸引力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这样才会给幼儿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为语言模仿铺垫。 3、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语言发展契机。语言的习得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空余时间或探究活动的时间内,在此外的时间里它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当时有个老师正站在水瓶架旁边帮幼儿接水,这是有个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是水箱。”老师当时听第一遍的时候没有听清楚然后小朋友又加重了音调重新说了一遍,老师当时感到很诧异,因为老师有时在不确定一个水箱是不是一个幼儿时,老师就会说:“这是水箱么?”没想到小朋友记住了;所以语言的教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可能会由于老师很不小心说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孩子也马上立马就学到。 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把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教学培养目标、态度相结合,幼儿的言语发展才会更上一层!
班组长管理论文:强化班组长培养 提升基层管理效能 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建设细胞,是企业最活跃的单元,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不仅是企业基层的管理者,更是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者,只有充分发挥其兵头将尾的核心作用,才能使企业的精神和文件准确地上传下达,各项基础工作才能高效有序认真地开展起来。如何全面提升承上启下的班组长的执行力,抓好基层生产管理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发电厂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以下简称“十里泉电厂”)隶属于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公司,系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电厂,始建于1977年。2007年之前,十里泉发电厂共有5台14万千瓦和2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30万千瓦,是山东电网第一座大型超高压火力发电厂,被誉为“鲁南明珠”。2007年十里泉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主动关停了四台14万千瓦机组,积极开展两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扩建工作。截止到2103年,全厂总装机容量为77万千瓦。企业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为国家上交利税100多亿元,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1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强化班组长培养的背景 十里泉发电厂是一个建厂30多年的老厂,经过十几年的生产运行,在设备(机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职工管理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精神引领着每位职工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行为。目前全厂1891人,人员平均年龄46岁,全员老龄化程度较高。全厂共有69个班组,班组长人员总数达到142名,其中50岁以下占20%,40-50岁约占70%,40岁以下约占10%。 大部分班组长胜任班组长工作,能够带领班组高效保质完成日常工作和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但部分班组长存在贯彻上级精神打折扣,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章不循、有矩不依的现象,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无票工作等,由此所引发的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机组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班组内部管理不细致,人员失控。 班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安全运行、技术管理、人员管理和民主生活管理等方面,这些管理工作均由班长负责,按照班内分工合理分配给班员后共同执行。目前部分班组长只是分配工作而不去认真监督、检查这些工作,甚至有的班组长存在工作分配给谁谁就要负责的推卸责任的行为,造成班组管理内部失控。班组人员缺乏凝聚力,纪律松弛、作风拖沓,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工作没有激情、热情,工作态度消极,导致不能高效完成日常设备维护、巡检、消缺等安全生产工作,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不能积极响应、认真执行,对设备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 班组管理者执行力欠缺的原因 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管理者个人执行力意识较差 由于教育程度、年龄层次、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一部分班组管理者对自身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不够,另一方面班组管理者对执行力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度认识,对个人执行力与班组整体执行力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更不懂得要如何提高个人及班组的执行力。还有部分班组长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开拓工作思路,对待工作中遇见的工作重点、难点,不与班组成员积极主动交换意见和进行研讨,自己觉得差不多就直接分配工作,造成班组成员带着意见被动工作。部分班组长对班组成员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困难、需求不关心不了解,对班组的建设性意见不采纳,久而久之,班组成员人心涣散,执行力无从谈起。 班组管理者的培训不到位 班组管理者是企业最基层的中坚力量,企业对其开展的培训工作与培训实际需求有所脱节,没有及时、认真开展培训调研工作,或是开展了培训调研工作却没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的目标不能针对班组管理者存在的突出问题、棘手需要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等重要因素制定,造成了培训工作华而不实,存在走过场、应付的现象。 持续提高班组长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加快制度建设,明确班组长执行力标准 班组长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适合于本班组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并带领班组成员认真落实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调动全体班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学习先进班组的成果与做法,建立健全适合本班组的整套的规章制度,达到涵盖所有岗位、所有人员,做到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作业规范,班组内部“凡事有标准、凡事有人做、凡事有人问”,建立有效的督导、考核机制,增强班组整体提升执行力的责任感。 树立全新的班组管理者培训理念 班组管理者的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能够切实提升班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企业班组长培训需要具备以下4个理念: (1)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承上启下的基层班组管理者,是企业的一员大将,企业应利用各种激励机制培养优秀班组管理人才,通过优秀人才把人才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2)树立对班组管理者的培养就是增加效益的理念。现代企业应加大对班组管理者的培训,使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带领基层员工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企业赢得最大的效益收入。 (3)班组管理者的培训要系统、针对性要强,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设立培训目标,以企业目标和中心工作为重点,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4)要树立“以培训促发展”的理念,通过提升班组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带动基层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班组整体的执行力、创新力,最终使整个团队成长为优秀团队。 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 要制定措施加强班组长的培训,通过自我学习和企业集中强化培训的方法,促进班组长加强自主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技能,使班组长队伍成长为一支业务技能突出、工作作风硬朗、管理水平精湛、思想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班组长只有自身业务水平高,人品出众,德行服众,以身作则,事事都能成为榜样,才能带出一支敢打硬仗、作风硬朗的优秀队伍,才能真正提升班组整体的执行力。班组长只有自我主动加强学习,才能带动班组成员形成一个共同学习、互动帮助的融洽氛围,共同提高创造力、创新力和自我超越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使其逐步掌握管理技巧,使班组成员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攻坚克难。 建立共同愿景,激发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班组共同愿景,首先必须从鼓励班组成员建立个人愿景开始:要给予指导――要把具体目标和愿景区分开来,具体目标可以在近期实现,愿景不能在近期实现,是较长一段时间里的目标;要避免强加――要让每个班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愿景;要在班组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建立班组共同愿景,使班组内部形成共识,促进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战,形成一种精神力量,使班组所有成员愿意为班组愿景而认真努力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在开展班组管理者培训的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调研找到班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制定班组管理者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和系统性,有序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人才的保证,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作者刘伟丽供职于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教培中心;李晶供职于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计划经营部;赵海成系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班组长管理论文:关于如何提升煤炭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的思考 2012年煤炭企业经历了一个寒冬,而冀中能源集团则自2012年10月开始,对全集团公司所有工作在一线的班组长展开为期七天的轮训,目的就是:一促使企业内各子系统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二在交流经验和学习知识中提升一线班组长工作管理能力。像这样在市场不景气和工作任务不足的情况下搞培训,以知识武装员工就是藏富于民、厚积薄发的办法,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的行动。 很荣幸,我所在的单位承办了这次史无前例的轮训,并以第一视角看到了“兵头将尾”们的现状,在与多位班组长的交流中,我描绘出了关于他们的一些现实“轮廓”,并将这些“轮廓”结合所学试着去思考一些方法以便帮助他们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一、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是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渐渐与市场贴的更近,煤炭企业的领导向来以产量和产值来体现政绩,上行则下效,工作在一线的班组长如人体的神经末梢一般执行着大脑发出的命令,作为企业里最末端的管理者与生产者,也是各项决策最终极的执行者,所以其素质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生产的进度与煤矿安全隐患的放大和缩小。 因此,选择优秀的班组长和培养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对于煤炭发展和自我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将班组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去帮助、去总结班组长的工作,是企业标准化作业与细节化作业的转型标志。 二、 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的途径探索 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另一个就是自身内在需求驱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样,提升煤炭企业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既离不开企业大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班组长自身的努力。 (一)从宏观环境制定培训的手段 1.集中培训是由内开始:据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一项数据表明,公司可以从对员工的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是20%-30%,这个百分比仅表示员工经过培训之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还有更大更有价值的是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却无法统计。在轮训期间,我多次听到班组长们对这次培训的赞叹,也许授课中的知识还需要时间内化到他们的实践中,但是仅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绝对不是培训后的简单附属品,而是立足岗位创造业绩的重要前提。 集中培训的优势可以展开成两个方面来说,一个企业由内开始对员工所掌握知识的普查和灌输,二是帮助员工们由内开始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当然培训的时间短暂,讲师们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培训课程却指明了导向和框架,方便员工们去交流与自学进步。 集中培训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在讲师方面,令人意外的是轮训里的讲师全部是在任的高级干部,有某矿的书记矿长,也有安检部门的局长,感觉就像大脑直接在和神经末梢对话一般。说到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班组长在单位里的状况,在矿山的领导阶层的构架里,班组长或者队长是最低一级的领导,因此有了“兵头将尾”的称号。有时候他们的撤职和任命都不需要经过矿长,直接由班组长所在工作区的区长就可以决定,班组长若想晋升一步,那就要向区长看齐,所以他们希望看见更高级的领导者对员工的要求。这种现状正在改变,例如冀中能源下属的峰峰集团黄沙矿,对于班组长的任免是要经过上一级组织考察的,这就促使班组长保持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向学习型组织转变还需要外部明确的驱使动力,那就是企业里有效的政策与机制了。 2.政策机制是外部保障:企业制定的政策和各项灵活的机制是每一级管理层保持战斗力的基础,企业的政策机制要体现在明晰上,执行时要体现在公允上,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我和超过三十名班组长聊天中发现他们谈到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团队,只是简单理解为上级的要求,后来我了解到每一个班组里面都可能有一个固定的规矩或者执行模式,这可能是属于一个班组里独特的“传统”,而这些“传统”之所以保留下来,正是反映了在明晰和公允上,明晰的政策可以使大家明事理,公允的执行可以使管理者服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生产单位里人员流动是很常见的,最基层的管理者需要智慧去投入工作,有的班组长说的好,要关注别人首先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将管理的政策机制体现为一种对工作尽职尽责的涵养履行在行动中,这样身教的效果绝对大于天天开会的效果,这是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 企业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机制时也要注意灵活,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政策机制来催生优秀员工和团队的环境,并以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成长。眼下煤炭企业虽然不再“傻、大、黑、粗”,但在企业政策的制定和理念上还有待进步,特别是针对班组长,他们工作在一线,安全隐患可能因他们而生,也有可能因他们而灭,所以领导者们应该将他们纳入企业整体发展的算盘里,去重视他们,掌控他们以及思考他们。 (二)从员工性格与角色扮演到团队中岗位分配看方法 1.发挥角色优势:性格是天生的,角色是在团队合作中磨合产生的,岗位是后天被管理者任命的,上位的管理者们常常遇到这种事,某一位员工频繁的要求换岗位,在心理学上讲,调换岗位是可以缓解员工与组织之间矛盾的,但这同时打破了组织内部员工的心理平衡,从而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所以管理者们可以从角色和岗位的关系上积极的处理这些事。 要使一个员工热爱他的岗位,就要先在团队里定位他的角色,那么角色的分配与其性格息息相关。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贝尔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著名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即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以下角色组成及其特征和弱点: 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是知人善任的,这是能将许多不和谐因素和负面情绪扼杀在初级阶段的素质,上述的各个角色构成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团队模型,虽然与实际有些差距,但管理者可以利用它在日常的工作中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可以努力促使员工性格和角色的重合,这样使团队成员们最大化的发挥其优势,从而在由其角色定义的岗位上有所贡献。 2.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团队里的角色要有临时互补的意识和能力,即是当团队在团队角色出现欠缺时,其成员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主动实现团队角色的转换,使团队的气质结构从整体上趋于合理,以便更好地达成团队共同的绩效目标。这在矿山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所以这种弹性变化是建立在常态化的集体决策、相互负责、民主管理、自我督导的基础之上,即集体内部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和谐,除了适当的团队活动必不可少外,同时应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组织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在矿山生产实践中,批评每天都在发生,却多是上级针对下级,但自我批评却被忽视了,近年来领导者们只顾生产,忽略了对员工思想的引导,煤炭企业里也渐渐用高额的罚款来代替思想上的教育,其实自我批评最大的功能就是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使员工更好的在道德层面上重塑自我,在团队里定位自我,从而被团队认知接纳,以此可以更好的达到团队内部的和谐。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所以加强组织的和谐度,团结组织内部的成员以防止堡垒从内部瓦解。 3.白国周给我们的启示:白国周的事迹很不寻常:80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出过一次工伤;带出13名优秀班组长、230多名工人,没有发生一起工伤事故。那么白国周的秘诀是什么呢?他17岁参加工作,不可能有太高的学识、时间去研究管理学,他的秘诀就是22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要了解白国周就要先看他的工作方法。 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 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 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 三不少: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 三必谈:发现情绪不正常的人必谈、对受到批评的人必谈、每月必开一次谈心会 三提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将这六个三管理方法和贝尔宾团队角色模型比较,结果每一种管理方法都能体现模型中的一种或几种角色: 六个三管理方法中,每一项都体现了对一种或几种角色的诠释,这说明白国周依靠22年的工作经验,把对所有角色的关怀与理解包含在内,其工作方法也因此面面俱到。我相信22年里白国周也一定体会了每个角色的内容,所以他能明白某一个角色任职到某一个岗位需要什么,他将这些变成了“六个三”定理,我也相信其本人是一个执行者、塑造者和完成者的结合体,其工作方法也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班组长管理论文:浅谈企业班组长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赋予企业的责任;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是企业生产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的组成部分。试想,一个企业若做到“生产一枝花”而未能实现安全生产,也是白搭。 班组是企业机构的核心,是企业的中流砥柱。班组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企业要以搞好逐个班组的安全生产,来带动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而要搞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水平。 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在工作中,即使领导下达的决策再好,没有一批领导得力的班组长来组织开展工作,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班组长在其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既要与领导班子搞好团结,又要与广大员工“打成一片”,才能保证政令畅通。 那么,班组长如何搞好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班组长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工作中的防范技能,带动全班组人员,使不安全行为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率。为此,就如何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班组长要努力学习安全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本班组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班前会、安全活动分析会等多种形式灌输,学习安全知识及各种安全文件,总结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其次,要在本班组内发挥“传帮带”作用,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班组长可以针对兄弟单位和本班组过去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用事故教训警示身边每名员工,从别人身上吸取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落实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班组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每一个员工。班组的安全是要靠每个人、每个岗位的安全行为来维系的,所以抓好安全生产必须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入手。 最后,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班组长要按照企业的统一安排,开展“安全生产月”、 “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康杯”劳动竞赛等活动,开展“查隐患、促整改”、“自查自纠”等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生产现场各类隐患进行及时检查并整改,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堵塞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彻底将事故苗头消来在萌芽状态。 总之,做为一名“兵头将尾”的生产骨干,对待安全工作,不是因为上级有了安排、要求、检查才抓安全,而是自觉抓,常抓不懈。应始终坚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使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抓好落实是关键”。职工只有在工作前不忘安全意识、工作中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后时刻总结安全经验,才能使班组乃至整个企业的安全之花常开不谢。 班组长管理论文:企业班组长如何提高管理和领导水平 【摘要】企业的班组是构成企业的最小单位,也是落实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最直接的部门,所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班组长的管理和领导能力的运用。 【关键词】班组长;管理;领导水平 企业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企业管理能否有效落实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班组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在班组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对各项公司基本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还应该根据自身班组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指示和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对各种行政通知和生产政策进行落实。另外,企业班组长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发挥其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监督能力。 一、我国烟草企业班组管理的问题 (1)班组成员方面 烟草企业的各个班组的成员是构成企业班组的最小单位,所以班组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和执行程度将直接决定班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班组成员大多数都能够自觉的履行工作任务,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即班组成员只关注自身的任务,并不注意对其他活动的执行,也就是只关心生产方面。另外,一些班组成员甚至存在着工作中马虎、责任心不强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班组职能的有效发挥 (2)班组长方面 烟草企业的班组长作为企业的班组直接管理者,对于整个班组的纪律和生产效率都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也就是说班组长不仅要充分的落实企业的各种指令,还要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班组事宜的管理中。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班组长并没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关注的重点仍然放在具体任务的落实上,而对于一些行政性的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忽视和轻视的现象。 二、加强班组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企业班组虽然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上的提升,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工作问题,这些都需要班组长在未来的工作中及时的改进和解决。班组长作为一个班组的最直接领导,其负责的范围不仅是班组的成员,还包括班组内的各种设施,所以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即一个是“人”的方面,一个是“物”的方面。从具体措施来看,有以下几种手段: (1)尊重和平等待人的原则 所谓平等对待下属,就是指班组长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首先在人格尊严和地位方面把下属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以自己是领导干部自居,对下属颐指气使。因为企业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平等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劳动所得领取相应的报酬,所以要想实现和谐的企业管理,就必须要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居同下属的平等身份,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平等的对待他人,赢得别人的尊重。 (2)体谅下属 企业班组长作为一个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虽然管理的人员数量不多,大司农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除了要对具体的工作项目负责,还应该对下属负责,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应该时刻的将下属的困难好需求放在心中,应该积极的体谅下属的难处,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3)以身作则 在大型企业单位,领导人要求员工做到的,必须自己也严格执行,因为在一个企业里最有资格破坏一些制度的就是上层领导人员。同样在班组里,班组长在平时工作中对下属进行各方面要求时,一定要确保这些要求不能太高于他们的能力水平,并且首先要确保自己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对下属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是应该的,但必须要有个度,否则过高的要求与期望等于梦想,可望而不可即。 (4)适当的鼓励和嘉奖 俗话说“男人是视觉动物,女人是听觉动物”。细想一下,确有几分道理。不仅女人喜欢听赞美的言语,其实每个人都期待得到对方的肯定与赞美。作为班组长,对下属进行严格管理是必须的,但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下属工作的时候,说上一句“你干的不错,继续加油”或送上一个肯定的微笑,或许会比花上一整天时间进行谈话教育更有效。金钱可能是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有力工具,但不是持久有效的方式。这次奖励100元,等下次奖励50元时或许下属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上次做的出色的缘故。赞美对于调动下属积极性可能更有力,因为它能唤起下属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尊心,下属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重视。现在很多领导在下属没有按之前预想完成任务时经常会说类似于“别和我谈太多过程,我只关心结果”。听似很有道理,细细想想这些领导一定没有学习好逻辑学。不然,好的过程产生好的结果这样简单的道理他不该不明白。当然,赞美是一把双刃剑。赞美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与掌握好度。盲目赞美下属,会让下属的自信心过分增大,久而久之便会变得十分自傲、自负,或许还会觉得自己有没有将任务圆满完成都不重要。如果下属确实做错了事情或者没有将事情做好,也要懂得委婉地指出,以使下属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能得到改正与提高。 (5)足够信任下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领导者用人的一条基本准则。 班组是一个集体,单靠班组长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将班组管理好。作为班组长必须将班组所有成员的潜能都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将班组管理的更加优秀也更加轻松。当然,足够信任下属,并不代表对其安排工作后便撒手不管,适当的时候还需要对其工作成效进行必要的合适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是班组长的职责使然,更重要的是让下属感觉出你在关心任务的进展,使之增强责任心。 综上所述,在企业尤其是烟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重视班组长的重要作用,班组长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职权,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的努力探索。 班组长管理论文:心理咨询技术在班组长管理沟通中的应用 操练武功者十分推崇习练武艺要从“有形”到“无形”,即初习武功者应模仿师傅的招式,亦步亦趋,或出拳、或起脚,须丝丝入扣;而武艺渐成者常需“忘却”武术套路的形式,熟习各种招式要领之后,在现实中闪躲腾挪、浑然天成……班组管理亦是如此,将沟通辅导的理论、技巧融入到自己的班组管理中是每个班组长进步的方向。本文中模拟的一些案例可能存在人工雕琢的痕迹,但是对于沟通中的方法和原理,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一、前言 呼叫中心最基层的组织是班组,班组是每个呼叫中心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只有每个班组是良性的,呼叫中心才能够有快速稳定的发展。 呼叫中心通过班长对员工行使管理职能并通过班组长传递对员工的“关爱”,因此班组长是中心联系每一个员工的桥梁和纽带,班组长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很强的管理沟通能力,才能带好一个团队。 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班组长来完成,而班长的沟通辅导技能是中心班组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说到心理咨询技术,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可能就是神奇的催眠、快速的情绪缓解;心理咨询技术当然包括这些“神奇的技术”,但还有很多基础内容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拿来借鉴的。然而班长能否驾驭这些方式方法,每个人的能力或者说天赋不同,掌握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那我们来换一个视角,看看班组长可以掌握并应用的有哪些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真正应用最广泛也最被忽视的就是尊重理解、同理心、积极关注这些基本要素,只要把它们像血液一样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团队。而这些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学习,还需要引入合适的训练以及反馈机制,才能让知识落地,变成每位班长掌握的技能,并且深化为自身的素质。 二、班长角色定位 首先要明确的是每一位班长对自己的定位,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分类。 1. 班长是朋友:班长跟每个员工在平时是朋友,是知心哥哥、姐姐,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过生日,一起搞活动,在生活上帮助员工,也接受员工的帮助。 2. 班长是教练:同员工一起共同制定提升计划,督促、以教练式的辅导方式帮助员工成长。 3. 班长是导师:在员工需要业务辅导的时候能够共同分析提升的内容,传授提升的方法,制定提升的计划,跟进提升的效果。 三、班组沟通辅导基础 这些内容虽然是基础,其实也是技术,简单的内容重复做,就能够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1. 尊重理解 尊重就是班长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员工平等,尊重是建立良好沟通氛围,是班组凝聚的基础。 班组长的尊重能够给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其可以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尊重可以使员工感到自己是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的,从而获得价值感。 特别是在呼叫中心,员工会受到客户的指责、埋怨,甚至是责骂,员工更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班长营造这样的氛围更能够端正员工的态度,增加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加改善的意愿。 (1)尊重意味着班长对员工的无条件接纳 在班组工作中,尊重的核心含义是对于员工的接纳,既要接纳员工积极、向上、好的一面,也要接纳员工绩效不好、态度不好的一面,接纳喜欢的一面,也接纳不喜欢的一面。 理解接纳或者是做好接纳,对于一些班长可能是有困难的,原因在于中心对于班组有考核、绩效有指标,而部分员工不能够达到指标,甚至是“拖后腿”。班长在面对此类员工的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难接纳员工的言行,就可能会在交流中流露出不满甚至是批评。 这些都不是接纳,因为这些接纳存在着条件,一个预设的业务达标的前提。班长在沟通辅导中应该先把这样的情绪想法抛开,真正地接纳每一位员工。 (2)尊重意味着班长与员工之间相互平等 班组长与员工的尊重也表现在两者是平等的。在沟通中,班长应该主动忽略双方在职级上的差异,不因为职级、业务能力上的差异而批评、指责员工。 (3)尊重意味着班长与员工之间相互信任 班组长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信任是尊重的基础与前提。班长只有对员工信任,才能尊重员工;同样的,员工只有信任班长,才能够对班长敞开心扉。 每位业务能力不好或者情绪状态不稳的员工都会有提升和改善的意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能提升的方面。班长不应简单地否定员工,而应该相信在一定针对性辅导的基础上,员工还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最终适应在中心的工作。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需求,只有员工的个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站到管理者的立场,主动与管理者沟通和探讨工作,完成管理者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地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当然,尊重员工要坚持必要的原则。尊重员工绝不是无原则的,对存在明显缺点的员工一味迁就和让步,就等于毁了他,这时候,严厉和原则往往就是一剂良药。 2.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内心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同理的态度是指班长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深入对方的内心,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感受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倾向。其关键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除班长和中心的偏见和主观判断。 同理心与单纯的理解也不同,理解是对某个对象形成的认识,同理心则不只有认识,更有对来访者感受和思想的体察和体会,用员工的眼睛来看他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需要班长放下自己个人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地从员工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 在班组辅导沟通过程中如何去理解员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班长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体验员工的内心世界,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员工觉得班长不能理解自己,不仅不能起到帮扶员工的作用,反而拉大了班长和员工之间的距离。 (1)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 在班组中管理中,班长和员工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关注的问题方向也有差异。班长也有可能会用自己心中的尺子来衡量每一位员工,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因此对于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工作环境的适应情况也不尽相同。班长在给员工定指标、下达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员工不同的情况,从每位员工的角度来思考看待问题。 (2)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 在繁忙的呼叫中心接话工作中,每个员工都在进行情绪劳动。当一个员工倾诉甚至是埋怨疑难客户的时候,班长关注的可能是员工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接话工作,往往忽视了员工的负面情绪感受。班长需要去体会员工的情绪感受,从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员工感到电话难接,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的办法。 (3)同理心就是真诚对待 每位班长都是从话务员成长过来,能够理解接话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班组长对于员工同理心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真诚对待。同理心不代表班长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或是无原则的迁就员工、不考虑中心对于员工的要求,而应该怀着真诚的心、真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员工。 3. 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就是班长对员工言语、行为的积极、光明、正向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员工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对于绩效一直不佳而且没有找到方法的缺乏自信的员工来说,积极关注能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并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起信心,激发前进的内在动力,帮助求助者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其向目标前进。 积极关注是班长对于员工的一种态度,是对这个员的整体接纳,其出发点是如果班长想要帮助员工、使之有所改变,就必须尊重他的潜能和价值,相信他是能够改变的,而且他现在已经具备一些积极因素,否则任何的帮助都只能是徒劳的。 (1)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员工绩效 在中心的数字化管理中,员工的每一项绩效表现都能够通过量化的数据来展现,因此班长在管理中要关注到员工的各项数据并敏感于员工数据的变化,通过数据来发现班组以及员工需要改善的方面。 (2)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员工状态 呼叫中心的现场管理,管人和管事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班长要关注的不仅是员工外显的绩效表现,还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人状态,这个状态包括工作意愿、情绪状态,但在KPI为导向的影响环境下,班长有时候会忽视员工个人的状态,所以班组长需要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到员工个人的状态。员工的需求很多时候是隐藏在语言表达之下的,班长如能把握员工表达出来的这些需求,就更加能够理解员工。 班组长管理论文:论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管理创新与实践 【摘 要】 企字无“人”则为“止”。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首要资源,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将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国网东阿县供电公司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紧紧围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关于人才战略的部署和要求,从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和使用入手,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战略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的价值,为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 【关键词】 班组长 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 青年员工 双提升 近年来,公司秉承“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企业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公司和东阿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坚持拼搏奉献、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公司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标杆单位”、山东省“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山东省第八届“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首届“诚信企业”、山东省“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山东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先进县供电企业”、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同业对标“综合标杆单位”和“电网建设与运行”单项标杆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卓越化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公司重点强调了关于人才管理的问题,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储备。 1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背景 人才管理是电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可靠保障和基础,深入开展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人才管理是以推动“两个转变”和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创新“两手抓”工程,即一手抓重大管理创新项目,努力创造一大批符合国家、电力行业、山东省、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前沿和发展方向、成熟度高、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实践性的成果;一手抓管理创新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战略主导、推动实践、评价激励、推广应用、持续改进等常态化的管理创新机制,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管理支撑。同时,人才管理也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涵。 2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意义 青年员工通过轮换班组长,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之能尽快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电网设备及工作流程。在周期轮换过程中,青年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加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短期内成为公司各专业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后续人才的储备。 青年员工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周期轮换班组长,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为班组建设增加活力,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员工人人关心班组工作,达到班组标准化管理的提升。 3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做法 3.1 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 针对公司各班组35周岁以下,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工作在生产一线,实习期满的院校毕业生,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此举可以使青年员工通过轮换班组长,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之能尽快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电网设备及工作流程。在周期轮换过程中,青年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加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短期内成为公司各专业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后续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班组建设可以利用青年员工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为班组建设增加活力,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员工人人关心班组工作,达到班组标准化管理的提升。 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是贯彻落实省集团公司《关于下发县公司管理创新提升工程推进措施计划的通知》要求,是同业对标创一流的重要举措,是“一找三提升”工作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队伍建设的要求,解决县公司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县公司综合人才不足及班组管理模式僵化的实际情况,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实现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及班组管理的双提升。 3.2 签订导师带徒合同 在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期间,班组长要与其班长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以《师徒合同》为纽带,明确师徒双方的职责以及考核办法,促进青年技术骨干的成长,使青年员工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正确的引导,通过定期目标化的培养,使其尽快成为技术熟练的业务骨干。在这个过程中班长将会以“导师”的身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3 明确班组长的职责及权限 3.3.1 班组长的职责 (1)协助班长开展班组的生产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2)协助班长编制本班组年度、季、月及周分解工作计划。 (3)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监督指导各作业小组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所列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控制好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和工作质量,落实本班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4)协助班长编报所辖设备的年度大修、技改及更换计划,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所辖设备每年的定检工作。 (5)按照计划部署,制定班组的反事故和安全技术措施,参与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参与组织事故调查。 (6)协助班长组织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学习,坚决制止违章行为,确保安全规范生产。 (7)配合运检部专工、安全培训员健全维护本班组所辖设备各项基础资料管理,及时填写指导书(卡)、记录等,填报各类报表、报告。 (8)对班组所辖设备检修专业工作标准化作业质量和工期负责,保持设备的健康水平。 (9)协助班长开展班组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与QC活动,做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班组岗位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工作,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10)协助班长实施本班组的班组建设、日常管理工作。 (11)完成运检部领导和班长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 3.3.2 班组长的权限 (1)有权协助班长组织指挥和管理本班组的生产活动。 (2)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有权制止。对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错误指令有权拒绝执行。 (3)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技术资料不全的新设备,有权拒绝验收。 (4)有权向上级提出本班所辖设备的改进意见。 (5)根据本班的绩效考核规定,有权对班组成员提出考核意见。 3.4班组长的岗前培训及跟踪培训 首先,参与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青年员工,在前都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在培训中主要学习班组的基本管理常识、相关的业务技能、管理流程等,重点进行政治教育、现代化管理知识培训、计算机外语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提升人员的管理能力及工作能力,为正式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其次,组织跟踪培训。在期间不断发现技能方面及管理方面不足,积极提出跟踪培训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强化业务培训及提高管理能力培训。 3.5 班组长的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的管理 班长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针对班组长在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炼班组长的管理特色以及技术创新,并要求班组长将个人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心得进行总结汇报。班长将整理好的书面材料提交部门相关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将针对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进行技术性审查,审查合格后提交人力资源部进行存档。在全面通过审查后,可将提炼出的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在日常那个工作中实施,并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整改提升。 4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管理的实施效果 自从实行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以后,发现了各种不足并及时整改,同时人才储备及班组管理有了明显的效果。在活动期间各班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聊城市优秀班组、聊城市青年文明号、聊城市先进集体等。青年员工通过轮换班组长,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使之能尽快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电网设备及工作流程。在周期轮换过程中,青年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加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短期内成为公司各专业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及“三集五大”建设做好后续人才的储备。青年员工有效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为班组建设增加活力,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员工人人关心班组工作,达到班组标准化管理的提升。实现了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及班组管理的双提升。 班组长管理论文:呼叫中心班组长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呼叫中心班组长被称为“兵头将尾”,她们大部分都是从一线优秀座席人员中选拔上来的,她们所起的作用直接决定服务质量、决定客户感知。每一个呼叫中心都有优秀班组,也一定会有优秀的班组长,她们主动积极地思考如何带好班组,勇于将想法付诸实际,她们乐观进取、以柔克刚,接受挑战克服一系列困难,将班组带向优秀。 呼叫中心的管理者们非常希望能够将这些优秀班组长的经验复制到所有班组,传递给每一位班组长,掌握班组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减轻某些班组长的压力和困惑,希望看到他们欢快的笑脸和充满自信的成就感以及班组有序的工作状态和优异的成效。 如何将优秀班组长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传递复制到其他班组长,作者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各呼叫中心经常使用的是树标杆和分享经验的方法,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它会对那些想管理好班组的班组长们起到积极的激发和带领作用,同时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团队氛围基础之上的,否则容易造成优秀班组长的孤立并挫伤其积极性。 我经常和呼叫中心的管理者们讲:如果企业认为班组长需要培训和辅导,我更倾向于在培训和辅导班组长的过程中。班组长们的上一级或再上一级的管理者需要同时接受培训和辅导,需要加入管理班组长层面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在树标杆和标杆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有三个要素起作用,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管理者,其次是标杆班组长,然后是班组长群体(如图1)。 树标杆和标杆分享的成效取决于管理者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围绕目的做准备、围绕结果做内容,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如图2)。 ·管理者的考量: 为什么要树标杆?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树标杆一定是希望标杆成为引领者和被效仿的对象,激发其他班组长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模仿标杆班组长的方法和行为以提升整体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因此在树标杆时首先要明确中心的方向和部门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分析班组长的整体状态,是心态问题还是方式方法问题,是个人情商问题还是业务知识问题;再次是思考如何把两种有机结合,也就是树什么样的标杆和怎么树才能达成目的、得到结果。 ·管理者的过程管理 (1)树什么样的标杆? 这将决定班组长的管理方向,也会影响班组长的心态、士气和管理方法。 标杆一定是数字化指标非常好的班组长,同时很重要的是心态积极且乐于助人,有很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2)怎么树标杆? 是突出人、突出绩效、突出方法,还是突出动机、突出克服障碍的成长过程,抑或是某几个方面同时突出,需要充分考虑班组长群体的管理症结是什么?针对管理症结有针对性地树标杆、有目的性地分享,才能有助于达成目的、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分享是发挥标杆班组长作用的好方法,如何产生成效取决于管理者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以及敏锐有洞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者)走下去;(班组长)讲出来;(管理者)倾听与鼓励;(管理者)归纳与总结;(班组长)再分享;(管理者)不断地反馈与肯定。这不仅会有助于更多标杆的涌现,同时也营造了管理团队积极的管理氛围。】 (3)分享什么 取决于对班组长群体管理能力和管理障碍的分析结果。成绩是方向,方法是思路,动机是意愿,行为是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都是正确的,着重于哪方面取决于班组长们需要什么。 (4)怎么分享 分享方法:三个关键点:一是听了就会做,二是听者觉得可行,三是听者愿意尝试。做到这三点需结合下面具同理心的分享动机。 分享动机:要具同理心的分享动机,一方面使其他班组长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的;二方面是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思维和良性竞争意识。 分享行为:方法中关键的行为及行为的管控要清晰明确。 分享心路历程:要清晰简洁,与大多数班组长产生共鸣,结合方法、动机、行为和结果。作者认为这也是对相对消极或感觉无能为力的班组长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分享方式,但这需要管理者提前和分享标杆滤清分享的思路和要点。 【简单的方式是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启发分享者分享,这些提问是有动机、有方法、有行为、有遇到困难的心理想法和对策的,而这些问题是班组长群体现存的管理困惑和障碍。】 标杆班组长分享心路历程的思路是:曾经面对的困难、意愿想法的转变、思路方法的找寻与学习、行为的不断修正、成绩的不断攀升。管理者们可以使用5W1H管理工具不断提升提问的能力,示例如下: a. 班组的成绩有很明显的提升,你做了什么?还有吗? b. 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 c. 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想?是什么原因激发你这么想? d. 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阻力?你是怎么处理的? e. 你的班组中有什么样的员工或现象,你是怎么做的? f. 接下来你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做? 最后管理者总结班组长分享的心路历程;辅导优秀班组长分享的层次和重点(此时的重点在于激发其他班组长并帮助班组长们解决管理困惑);安排优秀班组长在会议上分享给班组长群体。 ·管理者的成效管理 成效管理是管理中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确保班组长们理解、会用、到有成效的关键。 说清楚:优秀班组长分享后请几位班组长总结关键点,管理者协助提醒补充; 做出来:在会上请几位代表性的班组长分别说明达成目标的管理计划,要落实到具体行为; 效果反馈:管理者通过数据监督和现场观察定期反馈,使用5W1H工具,有成效的班组长可以再进行短暂的分享,没有成效的班组长进行辅导; 行为修正: 辅导过程也是一个行为修正的过程; 再分享:在效果反馈中如果发现班组长们进步的方面或好的方法,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并给予分享的机会,从而形成群体积极提升管理能力的氛围。 班组长管理论文:浅谈基层班组长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思路,针对开展安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总结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努力探索更适合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的做法。 关键词:班组长 施工过程 安全管理 前 言 对于所有生产企业而言,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责任,但生产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死伤多、损失大,严重影响了岗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许多企业基层班组安全生产局面混乱,安全基础不牢,安全管理无法做到可控在控。 1、分析问题 目前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找落脚点。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和具体实施者,要面对和改善的问题很多,如员工安全意识要提高、安全责任制要健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要完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要保证、重大设备损坏要防范、重大火灾隐患要避免等。诸多问题要求基层队去面对和解决,确实千头万绪,经常令基层队的安全负责人无所适从、无计可施。许多生产环节安全管理找不到平台和落脚点,最终要么“眉毛胡子一起抓”,各项工作都没做到位,要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频繁发生事故的私人企业主煤矿就是这种情况,出现事故连下井采煤的员工人数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安全管理措施完善了。 1.2安全管理过于简单化。许多人认为安全管理做好了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安全大检查和防洪、防汛、防雷、防台风等专项安全检查就够了,还有些企业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事故分析、落实责任、提出并落实防范整改上。其实这二种做法都是对安全管理的片面理解和片面做法,前者可称之为“运动式管理”,忽略了安全检查管理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而后者可称之为“后果式管理”,却从原则上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勤检查就不能发现问题,对问题不分析就不能整改问题,整改问题后不总结就不能提高管理水平。 1.3规章制度和实际生产作业存在两张皮。我们虽然花大力气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汇编、安全预案、危险源辩识、风险削减分析,但实际作业中却没人或很少人使用这些制度和预案,出现严重的规章制度和实际生产两张皮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1.3.1制订的规章制度和预案与现场不符 1.3.2规章制度和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对实际生产作业指导性不强 1.3.3企业未养成良好的执行制度和预案的氛围和习惯 2、解决问题 我认为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三个问题。究其原因是安全管理未建立在现场这个真正的基础上。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标志是可控在控、长治久安。可控是结果,在控是过程,只有过程在控才有结果可控。长治是必须措施,久安是必然目标,只有用心长治才能放心久安。本质安全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是人、设备、环境和谐下的安全,是主动安全的意识和行动下的长效安全。这种安全管理思路实际就是强调要把安全管理建立在现场的基础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这种安全管理思路呢?对于生产企业可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2.1开展现场细分和风险评估。这是一项艰巨而繁锁的基础工作,需分成几个步骤完成。现场细分的第一步是进行区域划分。第二步是对区域内的设备和区域内的主要工作进行详细描述和汇总。第三步是分析区域内主要安全风险点和各项作业的存在风险。第四步是针对各项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和现场操作及作业注意事项。现场细分结果使用设计好的统一表格,季度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补充,不断完善。 2.2开展现场安全巡查。为了更好地做好以现场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改变原来的现场安全巡查仅是由安监部门的人员或企业领导完成的传统做法,而是应发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一个好的做法是根据现场细分区域数量来确定参加巡查的人员数量,而参加巡查的人员应由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授权员工负责某个区域巡查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经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参与现场安全巡查的员工可称之为“区域安全代表”。现场安全巡查的基础和根据就是第一点所述公司批准的现场细分和风险评估内容。巡查过程中通过把实际现场情况和现场细分内容核对,查明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有改变、现场的作业防范措施是否按要求已采取、现场有无新风险点等问题,每个问题以偏差的形式向安监部门报告。 2.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积极广泛开展安全巡查活动一定会产生许多偏差。偏差整改成了关键,这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及时消除偏差是对巡查人员最大的鼓励。发现和提交的偏差无人理睬或没及时整改将会大大打击巡查人员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也将进一步影响巡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完成偏差整改工作,应尽量实行计算机闭环管理并建立完善的偏差消除绩效考核制度。 2.4建立完善的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几乎涉及生产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这类预案包括各具体生产设备和系统的启动操作指导、停止操作指导、不同程度检修的作业指导书,而且对每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2.5建立“四贴近”机制。一个好的做法是建立“四贴近”管理机制,即规章制度贴近现场、工作间和操作间贴近现场、实际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贴近现场、岗位培训贴近现场。与其说“四贴近”是一个管理机制,其实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在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各项工作的基调都是来源于现场、服务于现场,企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管理也就找到了平台和落脚点。 3、认识和建议 总而言之,全面实施这些做法,通过实践表明能有效解决本文提到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不断改进企业工人、设备、环境等程序因素,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可控在控,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班组长管理论文:建立班组长培养机制,提升基层区队管理水平 摘要:班组长业务技能和管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分析班组长培训内容定位基础上,对提高班组长培训效果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班组长 培训内容 培训方法 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长管理中进行,所以班组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而对班组长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提高班组长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水平,增强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筑牢企业安全生产和综合管理的基石,应将眼光拓展到班组管理和班组长选、育、用等方面,关注如何选对人、培育人和用好人,建立班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成为老矿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科学制定班组长培养规划 1、分析班组长培训重点。一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了解企业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二是了解基层区队班组长基本素质和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三是了解基层区队班组长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和目标。 2、设计班组长培训内容。培训目标明确了,培训内容的确定就成了结训效果好坏的关键,一是职业道德素质。班组长必须敬业爱岗,勇挑重担,更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二是文化技术素质。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是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三是管理素质。班组长应具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除了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建立班组长培养选拔机制 1、建立班组管理体系 完备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为此,在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管理体系。 提出“2334”班组建设思路,即:围绕两个目标,完善三项机制,实行三个创新,加强四项建设。规范了班组长的选拔、管理、考核、评选等,鼓励引导大学生下班组锻炼。 制定《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决定》、《先进班组、优秀班组及红旗班组评选办法》等,明确了工作目标,确定班组长选拔条件、任用程序、班组竞赛制度等,制定了生产班组长管理工作体系。班组管理制度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制定《班组长后备人才库管理意见》,明确后备班组长选拔条件,每个区队按现职班组长在册人数的30%选拔配备后备班组长,重点在大学生和业务骨干中择优选拔。去年有103人纳入班组长后备人才库管理,其中大学毕业生14名。在班组长岗位出现空缺时,从后备人才库中择优选聘。 2、建立班组长选用机制 坚持优先任用后备人才的原则,未列入后备人才管理的人员一般不作为选拔对象。选拔配备班组长要突出“两个”优先,一是优先在高学历人员中选拔;二是优先在后备班组长中选拔。选聘班组长采取集体研究决定或直选等方式进行。 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班组长岗位上锻炼,并将班组长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储备库,由下至上推进中层管理队伍的结构层次优化。在今年3月份班组长整顿中,有7名大学生脱颖而出,被推选为班组长。 提拔任用的班组长,只要成绩突出均可入选矿后备干部范畴,加以培养。今年以来,有2名班组长被提拔使用,走上基层领导岗位。 3、建立班组长培育机制 一是现任班组长的培训。开展年度脱产轮训。并且每期举办一次现场急救演练和班组长职能转变讨论会,组织培训考试,培训考试不合格的班组长,一律重新培训不少于2天,直至合格方可上岗。 二是后备班组长的培养。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实践锻炼与走出去培训方式,主要以自学为主,月度内学习记录不低于1000字,每季向人力资源部上报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区队为每名后备班组长指派一名班长作为导师,实行“一对一”的帮带,适时安排班长锻炼。 同时还鼓励班组长自学成才,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班组长队伍的素质,以适应班组建设的需要,促进班组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去年以来有16名班组长取得大专学历。 三、实施效果 一是营造有利于发挥班组长效能的优良环境。由于班组长地位及待遇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觉悟也在提高,不是仅仅埋头于自己的“责任田”,而是承担起了传、帮、带责任,开始主动思考如何带动后备班组长共同提高的问题,积极参与改善班组长成长环境方面的工作,为班组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是班组长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通过完备的班组管理体系,明确的班组长选拔标准,切实把思想道德好、管理能力强、业务技能精、群众威信高、文化基础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班组长队伍中,同时建立完善后备人员的培养档案,在部分一线生产班组配备大学生班组长,形成了良性的班组长任用机制。班组长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年龄在45岁以上人员下降了8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起班组长选用的长效机制。班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心在于不断提高现有班组长业务能力、培养后备班组长队伍建设,激发班组长工作热情,带动生产一线员工扎实工作,并使之能够长期稳定的坚持下去。通过建立班组管理和班组长选用机制,形成“选对人、培育人、用好人”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班组长队伍接续有保障、班组长素质有提升,切实培养一支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强、业务保安能力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强的班组长队伍。 四是建立起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储备库。大学生担任基层一线班组长,为班组队伍注入活力,切实将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青年员工选拔到一线管理岗位,以班组长岗位为实践平台,促进大学毕业生快速成才,为企业发展储备中坚力量,实现我矿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班组长管理论文:浅谈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建设 常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企业来说,这个基础就是班组。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组织在向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形态虚拟化趋势发展的过程中,班组这个基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班组长自身素质,强化其对班组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实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日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班组长自身素质建设 良好的自身素质体现在思想品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 1.思想品质 (1)一名合格的班组长必须把“德”放在首位,这个“德”既包括较高的政治觉悟,也包括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在班组各项工作中树立威望,以德服人。 (2)班组长要有不断进取、知难而上、勇于挑战的精神。凡是成功的班组长都有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如果担任班组长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多一些职业的稳定,或为了满足拿一些岗位津贴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么他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班组管理者。 (3)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开拓意识。在竞争激烈、信息瞬变的今天,班组长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以大局为重,全面准确理解上级管理者的期望和意图,管理和引导全班员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2.业务素质 企业的管理层可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对于管理技能主要有三类要求:见识、人情和技术,三项技能所占的权重有所不同。对于班组长层面,技术所占的权重最高,也就是说,只有业务素质过硬的班组长才能在班组管理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生产操作技能;精通本岗位、本工段、本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熟悉本班组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构造以及维护保养知识,并能排除较复杂的故障;对生产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和技术质量问题,具有果断的组织、处理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是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 3.身心素质 班组长肩负着管理和生产双重任务,他们经常要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要调整全班组员工的情绪和心态,同时还要履行家庭的各项义务。因此,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无法应对的。 二、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 概括起来,班组管理无非是管人和管事,班组长管理能力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作为班组长,要掌握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依靠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来具体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决策。 1.“管人”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来做的,所有的制度都是由人来制定并执行的,所谓“事在人为”就是这个道理。“管人”即把人“管”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作为一名班组长,管好人的前提是如何“看人”,如何“对人”。 (1)如何看人。管理者选人用人都讲究德才兼备。看一个人首先要看“德”,这是起码的原则,谁都不愿意和无德的人打交道。这个“德”,对员工而言就是基本的工作态度。当然,一个人如果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仍然不行。所以宋代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2)如何对人。作为一个管理者,一是对人应该做到“两容”,即容人和容事。对各种性格的人都要包容,对各种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以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应注重与员工沟通,只有了解人才能理解人,理解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谅解,谅解之后才能处好彼此关系,达成和解。要容忍别人的短处,就要认识其短处,了解其成因,对其缺点也就不足为怪了。二是要学会“欣赏”。在你赏识下属的同时,实际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往往有人总是希望等着别人来赞美自己,甚至习惯于不断地发现别人的缺点,这种人能力再强,最终也只能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三是要注意批评方式方法。应该注意尽量少在公开场合指责自己的下属。必要的公开批评,甚至一次措辞严厉的训斥是需要的,但不宜经常使用。 2.“管事” “管事”,就是要全面统筹现场工作,保证均衡有序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质量管理。班组长一定要把宣传、坚持、执行“质量第一”理念放在显要位置。要带头学习,并抓好贯彻执行,推动工作质量上水平。要发挥班组成员之间的互教互帮作用,进行技术交流和操作培训,提高班组成员技能水平。 (2)经济核算。班组基础资料的记录、统计和管理工作是搞好班组核算的关键,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就无法进行严谨的核算, 也就难以明确经济责任和确定经济效果。 (3)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 (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确定工作目标(即明确工作本身的要求),班组长应该和班组成员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其次要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利用绩效评估工具,将班组成员的实际工作绩效和工作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提供反馈。 (5)现场管理。班组现场管理涉及八大生产要素,即:人员、设备、材料、环境、能源、信息、方法和时间。 ①人员管理: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只有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其他生产要素才能在人的支配下发挥更高的效率。 ②设备管理:保养好设备,合理地使用设备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管理措施,做好班前点检和加油保养等工作,及时“挖出”设备的故障隐患,确保实现设备运行的“零故障”。 ③材料管理:合理地保管、使用原材料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生产现场中材料管理主要为原料和半成品的搬运、转移、出库和入库,要做到井然有序,不遗漏、不损坏、不浪费。 ④环境管理:环境不仅指生产设备所需要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还包括员工工作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舒畅,不觉疲倦,安心作业。相反,恶劣的环境,会使员工心情郁闷、烦躁,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⑤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科学有效地使用水、电、气、煤、油等能源。要做到杜绝跑冒滴漏,规范使用、保证安全、避免浪费。 ⑥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人际信息和生产信息两个方面。人际信息管理主要是营造一个信息通畅的班组环境。工作中,要开好班前会及班后会,将各种信息及时通报给大家,保证通畅的信息交流途径。生产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对各种计划、报表、班组工作日志等进行整理、分析、公布等。 ⑦方法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改传统的“人治”方法,用各项规章制度管人、管事。要健全班组管理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 ⑧时间管理:树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学会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学会对班组生产科学统筹,保证班组生产的均衡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加快。但是无论怎样变化,班组这一组织形式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织单位,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因此,加强班组长培养,提高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促进班组团结高效运转,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 班组长管理论文: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是制造业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层面、职务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初步构建新任生产班组长培训课程体系。提出“班组长角色认知”、“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和“班组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的课程培训来提升新任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生产班组长 管理能力 角色认知 团队建设 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长管理中进行,班组长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生产和员工士气。研究表明:制造业中产品成本的50%-80%是在制造现场发生,90%的问题源于班组现场管理。因此,对提升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的研究显得重要而有意义。 1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现状 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是菲律宾独资企业,位于烟台的蓬莱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拥有固定资产4900万元,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进口设备,专业生产高压装饰防火板,年生产能力1500万平方米,花色品种486种,是中国花色品种最全的防火板厂家之一。 公司于2002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于2003年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被中国名优品牌推广中心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被中国建材市场协会评为“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被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评为“用户首先无毒害绿色环保百佳畅销品牌”和“工程建设招标与采购重点推广产品”。 2010年年底,盟禾板材有限公司为了生产需要,引进了2条生产线,同时从一线工人中选拔25名技术能手升任新生产线的班组长。要使新组建的班组步入顺畅有序的运作轨道,班组长队伍的思想和管理素质成为重要的因素。 2班组长的概念界定、作用和职责 2.1班组长的概念界定 班组长是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是上级与一线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起着承上启下、上请下达的作用。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与相关人员的工作关系见图1所示。 2.2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决策能否顺利地实施,因此班组长是否尽职尽责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班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 (1)日常管理。人员的调配、排班、考勤、员工的情绪管理、职工的技术培训以及生产现场的卫生、班组建设等都属于日常管理。 (2)安全管理职责。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管理职责包括标准化现场作业、人员管理、操作质量、材料管理、设备维护、危险点的控制等等。 (3)凝聚团结班组成员。班组长是团队的带头人,应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鼓舞人心的共同愿景,将职工的个人能力转变成一股向上的合力,凝聚在一起,快乐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4)辅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车间主任的参谋助手。如果仅仅停留在人员调配和生产安排上,就没有充分发挥出班组长的桥梁和推动作用。 3盟禾公司培训需求分析 盟禾公司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初步决定对公司新任班组长进行相关培训。培训部根据上述需求从组织层面、职务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培训分析,找出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面对新的岗位存在的诸多管理上的问题。 3.1组织层面分析 3.1.1新职位的岗位要求 盟禾公司对新任生产班组长的岗位要求是:首先,班组长必须敬业爱岗,严以律己;要以身作则,勇挑重担;要平等待人,办事公道;要实事求是,诚实质朴;更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其次,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精通本岗位、本工段、本车间产品的技术指标、工艺规程、操作要领;熟悉本班组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构造、维护保养知识,并能排除较复杂的故障(盟禾公司防火板制造工艺见图2所示);对生产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和技术质量问题,有正确果断的组织处理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是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第三,班组长应具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要掌握班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劳动管理等班组基础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确保生产运行。班组长由于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生产管理能力。 3.1.2组织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 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目前靠的是以前当技术工人时,师傅传授方式和自己平时摸索,积累经验来了解、感悟什么是管理,因此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毕竟不系统,存在一些盲区。盟禾公司上级领导希望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中探索逐步提高了管理水平。组织期望新任生产班组长在新的岗位上要做到事事超前,天天创新、不断学习、自我超越。通过自身不断创新和努力,从达标、到模范、再到一流;从优胜、到红旗、再到标准,马不停蹄地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3.2职务层面分析 对盟禾公司职务层面分析,主要是从职务角色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3.2.1职务角色分析 班组长影响着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所以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从企业层面来看,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管理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是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从新任班组长的上级管理层来看,班组长是对领导命令、决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对盟禾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新任班组长是直接的领导者,并对一线生产员工进行生产作业指导,同时,新任班组长也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 3.2.2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一年前任职的班组长的工作日志、工作绩效等抽样分析,掌握这些班组长一年内发挥业务价值的曲线,并与他们做重点访谈,了解他们刚任职班组长时有哪些困惑,听取他们对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3.3个人层面分析 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培训需求分析重点是个人能力分析,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安全操作与管理、生产组织协调和计划执行等方面设计问卷,并向25名新任班组长发放。对新任班组长的3名上级主管、10名职工代表、2名采购部人员,征求他们的培训意愿和建议。将班组长基本素质台帐和培训项目开发基本素质台帐,作为参考依据。通过与新任班组长谈话,发现他们工作态度很好,工作积极性很高,很需要提升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 3.4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认真组织研究公司的统编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对企业班组长培训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需求调查。 4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对策 针对盟禾公司构建的课程体系,考虑到新任生产班组长目前迫切需要提升的管理能力,提出从“班组长角色认知”、 “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和“班组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来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4.1实施“班组长角色认知”课程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因为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是从生产一线选拔出来的,他们技能娴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一个人干绝对能对付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但是要带领团队实现公司生产目标,就有些力不从心。针对盟禾公司这类新任生产班组长设计“班组长角色认知”课程培训,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的授课方式,在生产部会议室举行,课时采取4个小时即可。用“班组长角色认知”的课程旨在使新任班组长了解自己的基本任务,熟练地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4.2实施“班组团队的建设”课程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班组团队的建设”课程培训目标是让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团队沟通技巧,掌握处理冲突的各种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本课程建议总时长6个小时,采取“讲解+案例分析+游戏”的授课方式。 4.3实施“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课程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实施“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课程培训,主要使盟禾公司班组长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掌握现代生产管理知识。强化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提高主动管理的意识,清理工作思路,把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车间生产管理中去,解决生产车间工作中种种疑难问题。 总之,在对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的培训中,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和班组长具有的文化基础,在培训中要尽可能采取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研讨发言法、实际操作法等现代培训方法;根据上述对策提到的三种课程,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训中对班组长的价值观探索,以及班组长承受挫折和压力能力的培养,以期提高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的综合素质。 班组长管理论文:班组长管理经验综述 如何激活班组工作的细胞,历来是生产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公司技改项目投产以来,通过采取培训学习、实践摸索、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班组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这样一个过程,班组工作在企业整体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好的经验也逐步凸现出来。5月14日下午,生产系统专门组织召开了班组管理经验交流会,30余名班组长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了对班组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总的来看,大家的经验是可取的,方向是正确的,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是可贵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认识有高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有多高,工作就可能做得多好。在这方面,多数班组长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是明确的,是有相当高度的。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在发言中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那么,班组长则是“细胞”中的“细胞核”,是工人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班组长能否胜任,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空压站张志祥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班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干,班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交流会上她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班长,做事要顾全大局,凡事从全班的工作考虑,精益求精,在日常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以德立威,有威才能有为。 生化工段李鸿艳认为:班组长不仅是一个光荣的岗位,而且责任重大,班组长是不脱离生产的“将”,是指挥一班人的“兵”,集“兵”、“将”特色于一身。是企业的兵头将尾,要干好班组长,不仅要有兵的干劲,还应有将的韬略,班组长在技术上要精,工作上要实,管理上要严,要做到心不邪,眼不瞎,耳不偏;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要恪尽职守,敢管善管;要有爱岗敬业,极端负责的精神;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自己的威信,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处事。 炼焦车间丙班张启功说: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和生产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起跑点,是培养“四有”队伍的起燃点,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头,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实行民主管理的一个层次,它具有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的群众基础。 中央配电所梁红萍认为,企业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是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班组是企业最终的执行者和操作者,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一名班长,必须做到政治上强,作风上硬,工作上实,技术上精,管理上严,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班组工作。 工作有力度 说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而不在实践中运用,只是把它束之高阁,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不少班组长把认识到的东西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因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认为,安全是工作的命脉。只有安全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发展。他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注意抓安全,经常教育职工认真贯彻安全法,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环保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督促职工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备煤车间乙班贾志强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及车间的各项制度,督促全组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在严格要求别人的同时,正人先正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能做到十分的绝对不做九分。 炼焦车间高天增认为,做为一名班组长,必须团结职工,关心职工,办事要公道,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不能因情废法,也不能因法废人,只有实行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在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见到实效,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化产维修班牛海鹏在发言中说:化产易燃、易爆的危险品较多,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在车间领导批准后,到安环处办理动火许可证才能实施操作,任何人都要站在对自己负责,对生产负责的高度执行,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本身就是人性化的体现。 仪表车间郭艳红认为,仪表是生产的眼睛,仪表发生问题,就等于闭着眼睛搞生产,因此,必须责任到人,严格巡检,及时排除隐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保证生产安全正常的运行。作为班长,更应以身作则,不能因自己是女同志而怕脏、怕累躲避责任。 车辆管理处贾卫国针对过去铲车司机在装焦炭时态度不好,影响恶劣的情况,采取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相接合的办法,让职工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对外来车辆提倡微笑服务,并在显眼处设置举报箱,欢迎外来车辆司机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实行挂牌上岗制度,要求每一位司机挂监督卡上岗,这一举措有效制止了歪风邪气,受到了广大司机的欢迎。 软水站贾元华把节能降耗,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作为工作的目标,在总结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寻求最佳的再生液配比,合理控制再生过程中的流速和压力,使每次再生后的出水量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既节约了药剂,又节约了再生水的用量。平时,将用过的棉纱和螺丝都捡起来重复使用,从节约点点滴滴做起,为公司的减支增效做出贡献。 动力车间综合水泵房武绍天工作中有一股“牛”劲,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别表示要在做好人的工作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上下功、做文章、见成效。 教育有深度 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灿烂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不少班组长把思想教育作为培育团队精神的一把金钥匙,贯穿于生产、生活、班前、班中、班后,使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认为,思想是人之根本。要想工作好,思想得先对头。他在工作中带头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树立以厂为家、厂兴为荣的思想,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他把自己的带头作用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班组集体功能意识。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工作场所巡查,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安排工作。同时,他十分重视班组整体功能的发挥,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把自己置于整体之中,带动千军万马,不搞单枪匹马,遇事大家商量,注意倾听和采纳各种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迁就,是非面前不含糊,做到敢管、善管、不怕得罪人。 炼焦车间甲班张耀亮十分注意与职工之间的感情交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看待工作中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开展班组谈心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确对待和理解并善于处理班组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首先从职工生活、家庭、工作等几个方面关心他们,同他们交心,取得每一位职工的信任,使每一位职工都愿意与班组长沟通思想,共同克服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班组工作中既有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又有人性化的浓浓情谊。 炼焦车间丙班张启功把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并经常开展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促进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树立。同时,积极开展谈心活动,虚心倾听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员工,发动职工主动帮助,体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动力车间软水站贾元华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条真理:要做一名让大家心悦诚服的领导,你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这样才有说服力、凝聚力,才能号令三军。她不仅技术过硬,带头作用好,还善于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保证焦炉的正常投产,她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年青人好奇心大、工作热情高、求知欲望强的特点,采取技术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压担子、遇到困难热情帮助、思想上积极开导等多管齐下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班组工作走向正轨,团队精神有明显体现。 备煤车间甲班阴德喜把安全工作作为班组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他认为,只抓生产不抓安全不是一名称职的班组长,在班组工作中,我们时时紧绷安全这根弦,坚持开好班前、班后会,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观察上岗人员的精神状态,对有反常的职工多关心、多劝导,确保职工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现代生产集多环节为一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所以必须教育职工培养集体作战的精神。许多职工是从周边农村来的,工作起来各人顾各人,协作精神差,我们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叫上全班人员对某些有故障的部位集体进行联合突击;下班后,发现职工家里有忙不过来的活,全组人员一块给予帮助,使全体班组人员真正认识到集体的巨大力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现在班中互相帮助的风气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铲车班张苏义工作讲科学,既坚持以老带新,又做到新老同志一视同仁,使新同志很快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骨干。特别注意不让那些思想不稳定的司机同志带情绪上岗,以杜绝安全隐患。 在这方面,空压站张志祥认为,人的思维是比较复杂的,人常说百人百性,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她不仅说得好,做得也好。在工作中,她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兄妹,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工作之余和他们谈心,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生活中的苦乐酸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人有大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度容人,是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动力车间综合水泵房武绍天认为,一个班组要有强大的战斗力,全班人员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毛病谁也难免,改了就是好同志,要看主流,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否定一个人,班组人员应该以团结为出发点,关心和帮助落后的同志,共同建设自己的集体,干好本班组的工作。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坚持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为工作服务的思路,对于批评和建议,不管来自上级下是普通职工都能虚心接受,积极采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电工二班赵云海在发言中说: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不能停止不前,面对我公司先进的工艺设备,许多同志都感到知识的危机,对落后的同志我们不应该谴责,而应多给予帮助,不怕落后,就怕不求上进,为此,电工二班开展了学习竞赛,比谁先学会知识;比谁先掌握技术;比谁先练好技能,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有时间大家就共同研究疑难问题,交流各的学习心得,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备煤车间丙班贾兆龙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本班成员,让大家觉得班长“平易近人,没有领导架子”,从而使整个班组拧成一股劲,每个员工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面对每一天。 探索要加速度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做一个优秀的、卓越的、能号令三军的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七个关系,从十个方面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七个关系是: 一、正确处理大局利益和小局利益和关系,坚持小局利益服从大局利益。 二、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坚持发挥团队整体功能。 三、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四、正确处理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坚持人性化管理方向。 五、正确处理管人和管事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六、正确处理出征和挂帅的关系,坚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七、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都要硬的方针。 在具体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自己的威信。 一、以德立威 包括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一个领导者责任感强,使命感强,不谋私利、公平待人、态度和蔼、善于沟通,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就能增强群众对领导的信任感,使领导工作具有影响力和向心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魅力。魅力最能捕捉公众的想象力;凝聚公众的战斗力;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鼓励公众忠心耿耿地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以信取威 诚信是金。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就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不食言,不说空话、假话、大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最容易损害领导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他在欺骗、吹牛、搞鬼、不信守诺言。 三、以情升威 情就是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同志式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的。有了这种感情,领导和下级就能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理解和尊重自己,尤其是来自领导的理解、同情、尊重、信任和关心,更会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奋。领导者如果能够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人,诚心诚意地尊重他人,那么,下级就会对你心悦诚服,工作中就会产生无言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就是情感投资的效应。 四、以识树威 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在知识化专业化方面达到较高的层次,成为本部门、本行业的内行,才能享有较高的威信。知识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丰富的权力资源。一个知识缺乏的人,技术不过硬的人,很难在复杂的工作中带领大家一道出色地完成任务。 五、以才助威 以识树威使人信服,以才助威使人佩服。所谓才主要指认知才能、决策才能、决断才能、指挥协调才能、组织管理才能、总揽全局才能、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公关宣传才能、应变才能、处理问题才能和技术方面的才能。一个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可以使人产生一种信赖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员工也会同心同德地跟着他去战胜困难。具备以上才能,群众会认为你象个领导者,跟着你干没有错,于是你就有了号召力和威信。 六、以绩壮威 以实绩壮威是树威的根本。知识再多,能力再强,技术再高,但最终干不出实绩,在同行业老是坐红椅子,群众还是不会买你的帐,不会听你的话。只有把成绩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才有说服力,领导者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 七、以勤增威 勤奋是成功之本,是治政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者要与职工交朋友,及时发现和帮助职工解决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协调关系,解决矛盾,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关系。 八、以廉生威 管理者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必须把廉洁作为一个自我修养的主要方面,坚持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浪费,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物欲所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九、以公助威 就是在工作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道。下属最怕不公,不公导致消极、离心;公则赢得人心。管理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诸如分配、奖惩等问题,切忌亲我者近之,疏我者远之,拉小圈子。 十、以新创威 就是在工作中要敢干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既是经验,又是要求,更是方向。我们的班组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很重,全体班组长身负使命,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总结、积累,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展现主人翁风采,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通过辛勤的劳动为亚鑫明天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班组长管理论文:管理,从班组长做起 【摘要】一个单位班组长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并在长远意义上决定着管理人才的续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强对班组长的科学管理,培养其工作意识,对做好本单位的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组长;管理;意识;强化 3岁看大,7岁看老。在一个人3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职业生涯中,组长扮演的是行政序列中3岁孩童的阶段角色。如果一个职场中人规划了自己的发展线路,立志投身“管理”,那么组长作为第一阶梯,作用不可小觑。这个阶段,既要专业业务求精求尖保持先进,又要初步探索承担小范围的管理职能,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管理风格基本塑成,为今后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内开展工作定下基调。因此,一个单位班组长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并在长远意义上决定着管理人才的续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首先,组长要有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两点:第一要包容。什么工作最难做?人的工作最难做。一个组内“七八条枪”,每人都有各自的脾气禀性,有不同的作风习惯,因此,在日常的相处、沟通中都不可能尽随组长自己的意愿。摘掉有色眼镜,真诚待人,采取“适应+改造”的灵活手段,在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多多着眼组员的长处,培养容人之量,切忌个人好恶的明显传达。第二要奉献。组长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专业业务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负责组内业务的质量把关。组员交出的“作业”一旦出组,便是小组的形象“代言”,组长有责任帮助指导组员开展业务,提升工作质量。作为组长,切不可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狭隘,要正确认识“奉献”才智与精力的价值。与奉献比肩的另一个词语是“牺牲”,在利益面前,组长切忌“贪求”,与组员“争风吃醋”,甚至必要时,还要做出牺牲,在个人品质上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敬。 其次,组长要有公平意识。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对公平是保持组内和谐的必要条件。从哲学角度讲,一切绝对都将走向虚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公平也只存在于“相对”的层面上。按照研发中心的管理制度,组长要承担组内成员的分工与考核工作,这将直接关系到组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也成为组内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方面,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大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要把个人感情、私人关系带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做好任务统筹与调配,谨防“撑的撑死,饿的饿死”。这一点在机关部门表现得更加明显。机关工作专业性较弱,相互之间的补位相对科研生产要容易些,因此在忙闲不均的情况下,可适当调节组员之间的工作量,而且,这种工作模块交叉的“互补”的模式还将促进组员的个人成长,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公平的“相对性”体现在对尺度的灵活把握上,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非常情况,应以人为本,防止生硬的工作方式伤害到组员的感情或尊严。 再次,组长要有先进意识。《现代汉语词典》对“组”和“长”都有清晰的解释,“组”即“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长”则是“领导人”,合在一起可释义为“小型单位的领导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组长对班组文化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因此,组长时刻保持“先进”意识,将带动整个小组持续性地正向发展。这个“先进”不仅体现在专业水平上,还体现在思想、作风等各个方面。例如,组长要持续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保持对业务领域新动向、新知识的敏感性和学习热情,做到专业知识的动态更新和不断积累,以个人表现为组员树立一个高点,并通过沟通交流,带动小组成员的专业成长。再比如,组长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能够抵御不良思想、思潮的侵蚀,不不反社会主义,具有社会责任感;禁得住各种诱惑,能够坚守道德红线等等。还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细致不马虎、负责不推诿、及时不拖沓,保质量求效率,向效率要效益。 另外,组长还要有支点意识。一句名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可见这个支点何等关键。组长也必须有“支点”意识。在组长角色定位上,翘板的一头是少数的上级管理者,另一头则是多数的普通员工,也就是说,组长的上级领导需要通过这个关键点带动整个团队,从这个意义上讲,“支点”的位置和质量非常重要。在一个以处室为单位的团队中,组长应处于什么位置?实践证明,面向上级的时候,应主动“靠近”组员,面向组员的时候,应主动“靠近”上级,这样的位置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所谓“靠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远近亲疏,而是理解与传达,也就是说,向上反映基层组员的状态与诉求,向下传达领导的指示和意图。组长的“质量”如何判断?其标准就在每一次的承上启下过程中。即时而准确地领会上级的精神,迅速而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组员,并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地圆满完成,这不但是对情商和智商的一项苛刻检验,更是判断组长质量的主要标准。 无论是大局意识、公平意识,还是先进意识、支点意识,组长作为最初级的管理者,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在结构上与高层管理者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并无本质差异,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层次不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组长是管理岗位的最初经验积累,不可因位低而不专,不能因职小而不屑,时刻保持自我反省、忘我投入、全力以赴的状态,总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意想不到的奖赏与垂青,信心满怀地站在撬动“支点”一端,成功的翘起自己面前的“整个地球”。 班组长管理论文:依托班组长联合会提升炼油厂班组管理水平 炼油厂是大庆石化公司的主体生产厂之一,所属30余套生产装置都是连续性生产的装置。由于装置生产的连续性,管理面积大等客观因素,致使班组之间、班组长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风格千差万别,这显然不能适应炼油厂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建设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炼油厂班组长联合会于2005年7月份应运而生。 一、炼油厂班组长联合会概况 经过5年多时间的工作探索,炼油厂班组长联合会目前由厂领导主管,下设1名会长、6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具体落实班组长联合会的各项职责,并结合炼油厂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引导各车间班组长开展有利于安全生产和班组管理的各项活动,制定了内容详尽的《章程》,明确了联合会的职责和权限、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等相关事项,使联合会的各项工作有了严格健全的制度体系。 实行会员代表制度。全厂共有345名班组长,由各车间推荐1名最优的班组长作为其会员代表,同时分为6个小组,分别由6名副会长根据工作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全厂班组长自动成为会员。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班组建设等方面的研讨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讨论,并针对班组的热点、难点和重要问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向车间和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班组与车间、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及沟通作用。 二、班组长联合会成立以来运作情况及管理成效 将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目标放在了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方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使全厂的班组长逐渐成长为技能-管理型班组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注重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为班组长提供良好平台 2010年炼油厂组织了5批班组长培训班,通过具有丰富经验的联合会会副会长讲课,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班组长培训班毕竟只有短短的1天时间,对大家综合能力的提升远远不够,为了使这种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得以不断延续,班组长联合会主动请缨,以请有管理经验的、担任过班组长的车间主任、书记以分析和班组长们充分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了3次旨在提升班组管理能力的专题活动。在炼油厂开展的争创“五型班组”活动中,有些班组一直处于装置各班组的后列,没有推荐上报的机会,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这些班组在管理上进步很快。目前,炼油厂“五型班组”比例已达到210个,有6个车间“五型班组”的数量超过了60%。 (二)召开专题研讨会,统一思想,提升班组执行力 2010年中旬,炼油厂针对污水排放量超标的问题,各小组迅速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污水排放量超标的问题。并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9月份,各组又围绕提高班员岗位技能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研讨会,就如何进一步开展班组岗位练兵,充分发挥班组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提高班员的素质进行深入探讨。这三年来,我们通过让优秀班组长在公司运动会上展示、开展班组生产受控知识大赛、班组建设管理论坛等工作,使大家班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好的工作经验在联合会中予以推广。 三、进一步发挥好班组长联合会作用的思考 (一)使班组长联合会成为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 炼油厂在对全厂班组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53%的班组长很少或不能经常与车间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27%的班组长不能经常与班组员工谈心;有 57%的班组长认为自己最需要的培训是管理方法方面的培训。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班组长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专家曾说过:“企业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班组长联合会是由不同车间、不同装置班组长组成的,打破了地域界限和组织界限,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此,班组长联合会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给广大班组长创造机会,可以就某项管理主题让一位班组长或几位班组长去主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大家的沟通协调能力,锻炼组织者的协调组织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吸收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使班组长联合会成为了解员工意愿的窗口 每位班组长都是比较了解本班员工意愿和倾向的,每位班组长也是本班员工的代言人。班组长联合会应该更多地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班组长对班员基本情况最了解的优势,围绕企业的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在员工中开展专题调研,比如前一阶段我们针对员工培训在班组长联合会成员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63%的班组长最关注培训效果,关于顶岗人员的考试方式,有90.13%的班组长选择了现场提问、实际操作打分的形式,说明只有岗位技能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员工的实际工作水平,也是基于这个调研结果,我们在广大班组长中倡导“优秀的班组长必须首先是合格培训师”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机制鼓励班组员工主动围绕装置生产操作的重点、难点或者某一项操作方法、一次事故处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上台给其他人讲课,通过精心备课,亲自讲解,既提高了授课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升了自身的价值、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培训更加切合生产实践,更加符合班组员工的胃口,这种方式已被广大员工普遍认同。 (三)使班组长联合会成为融合文化、提升执行力的熔炉 如何使执行力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有效地提高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班组长联合会是班组长的集散地,是班组长交流思想、融会贯通的平台。班组长联合会首先应着眼于班组长的文化融合,不断探索,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有效地提升班组长的文化认同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广大员工的文化融合,使班组长联合会真正成为炼油厂广大员工融合文化,提升执行力的大熔炉。 班组长联合会是我们强化班组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其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通过我们共同的引导和帮助,努力把班组长联合会建设成广大班组长的精神家园,使之成为交流班组管理经验、建设班组家园文化的活动场所,为班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班组长管理论文:道企业班组长应具备的管理能力 【摘 要】班组长作为基层一线员工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其综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 同时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战略落实与执行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管道企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班组管理和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管道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 一、背景概况 中油管道长春输油气分公司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线,是东北石油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公司目前运营管理着吉林省境内的五条输油气管道,是东北管网输油量最大的管段,管道里程达1513公里,40多年来累计输送原油15亿吨。长春分公司目前有18个基层单位,现有员工968人, 74个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细胞是基础,班组长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能力,进而决定企业综合能力的高低和运营状况。 二、提高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的意义 (一)建设一流管道公司发展的需要 班组是企业文化落地,员工队伍塑造、战略规划执行、精细化管理、推行和谐企业建设的第一线。班组建设已成为当代企业的责任工程、创新工程、使命工程。是企业强化人才、文化、管理、组织“四大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所有这些,都需要班组长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必须从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入手,这是一流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管道公司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管道企业几次大的机构调整,管道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决定了管道公司必须在体制、机制上由生产管理型向综合经营性转变。新的转型战略,新的产业结构,迫切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创新班组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能力强的职工队伍,所以,提高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是管道公司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实现科学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班组建设能否搞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自2008年以来,长春分公司两次重组,整建制组建长沙分公司,为项目部及兄弟单位输送人才,如何应对人才锐减,操作岗位员工断档,工作量及难度不断加大,已经不只是分公司领导面临考验,更是对班组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班组长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综合能力修养,不断创新管理,提高班组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更好推动管道公司安全高效和谐发展。 (四)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如何营造一个团结协作、心顺气足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要以班组和谐促进企业和谐,构筑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和谐环境。班组长要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及时准确的反映员工的意愿和需求,积极化解矛盾,发挥自身职能,进一步提高矛盾解决在萌芽的能力,构建团结和谐、充满自信的班组集体,做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 三、优秀班组长应具备的十种能力 (一)专业技术能力 班组长对自己所辖范围内的业务,如人员情况、场站设备、备品备件、操作方法、重点部位等掌握得非常熟练,并且能够做技术带头人,指导组员开展工作,能向站队长、技术员提供良好的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这是班组长开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班组长应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发现技术故障或管理难题,能够立即分析,找到原因,并找到最简洁最合理的处理方法,能亲自动手或率先垂范,最后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领导带动能力 只会自己闷头干活的班组长不是优秀的班组长,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利用班组每个员工的特点分配任务,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即不让偷奸取巧的人享轻闲,也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受委屈。 (四)沟通协调能力 班组长少不了与组员的沟通、班组之间的协调、向领导汇报等这些日常工作,应该具备会上讲话清楚明白,谈心交流真诚相待,汇报洽谈切中要害等等,沟通协调能力会随着工作经验以及悟性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五)凝聚队伍能力 班组长没有什么权利,怎么能让团队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要善于凝聚力量,只有握紧的拳头才最有力量。要让班组成为大家的班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激励自己的员工并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无往不胜。 (六)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员工反映心理想法及诉求的第一人选就是班组长,工作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家长里短的小事、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等等,什么委屈都能倾诉,这就需要认真倾听,化解心中的疙瘩;真诚的劝解,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不让矛盾和思想问题扩大化,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无形中开展。 (七)帮助指导能力 大家懂才是真的懂、大家会才是真的会,班组长要有这种胸襟,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组员,鼓足员工的工作劲头,提高班组整体技能。 (八)自我约束能力 班组长还要注重自我约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组员做不到的,自己要尽力做到,要求组员做的,自己要做得更好。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组员携手并肩。 (九)控制情绪能力 要学会控制情绪,试想一个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好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坏情绪会影响到对事情和人的正确判断,“冲动是魔鬼”这句话也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班组长的情绪很可能直接影响班组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十)推荐人才的能力 推荐培养员工是很多领导人的优秀品质,班组长也不例外,只有班组长才是最了解员工的,班组长的公正评价是很有说服力的。得到直接领导的关注和认可,使人才在合适的平台上得到发挥和展示,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也有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工作哪有干不好的道理呢。 三、提升班组长工作能力的措施 (一)畅通发展渠道,提升班组长自我价值的实现 提升班组长综合管理是一项有难度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管道长春分公司畅通多种发展渠道,无论是技能专家的选聘还是技术员的选拔,都从优秀的班组长中产生,提高了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分公司基层站队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由于近年来外派劳务和提拔原因使得站队技术人员岗位出现了一定空缺,为畅通人才发展渠道,上年度从优秀的班组长中,通过竞聘形式选拔了7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岗位任技术员,激发了操作岗位员工和班班组长的工作热情。 (二)提高各项待遇,提升班组长参政议政能力 经济收入是度量衡,是员工心中的标尺。管道长春分公司从提高班组长的各项待遇入手,奖金实行按一线、二线、三线差异分配,向生产一线和班组长倾斜。收入提高了,政治地位也受到重视,提供班组长的施展平台,无论是职工代表的选举、劳模标兵的评选、还是各种竞赛的佼佼者,班组长占了大多数,这种体制模式让班组长充满干劲,让普通员工充满希望。 (三)开展各种活动,提高班组长的工作动力 企业经常开展的“先进班组评比”、“四好班组评比”“红旗班组评比”等活动,是有效载体,可以不断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的培养,对于班组的整体战斗力、敢于挑战困难都有极大的帮助。另外,班组长帮助职工操办婚礼、丧事、调节家庭纠纷、适时帮助办理生活困难补助、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及组织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假日旅游等等,从这些以情感人的事例中,使职工受到激励,班组长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加深了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对提高管理大有好处。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加强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成本核算的研究 【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本文剖析了财政扶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小企业自身加强成本管理核算的视角,提出加强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成本核算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及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都体现了重要的战略与指导意义,为此,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主要的扶持政策包括技术引进、对外合作、项目建设、高产节能补助等等方面,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项目申报补助过程中,存在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补助比例盲目夸大投资或是成本核算方法不正确等诸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存在多头管理 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扶持的资金存在多头、多向、多人的管理杂乱现象,中央部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管理机构包括: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经济与贸易厅、工商管理总局个体和私营企业管理司,以及商务部门出口中小企业管理处等相关单位;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机关包括:经贸委、发改委、中小企业局、工商局、科技局等。各级各类管理机关从各自的行业、机构职责、地区特性、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订相关政府扶持政策,导致政策分立分散,财政资金分散管理,独立分配,存在政出门,一项多补,盲目夸大建设成本,成本核算办法不统一,无法最大化合理的利用财政资金,确实的扶持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配套使用,全程监管,不能真正加强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体现财政扶持的总体产业化效果,切实实现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力。 2.中小企业财政扶持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成本核算管理需要统一领导与筹划,并且配合监督机制的实施与运行。但是在国内现在的中小企业性质大部分是个体、私营业主等私营成分较多,这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集权现象严重,特别是“家天下”,这就导致老板个人制定成本预算制度,对于财政项目扶持资金也不例外,财政款项不能专款专用、专户专管,成本核算制度不能严控,项目成本核算方法过于粗放化等方面,财务人员不是管理财务而只是一个参谋财务,这种现状就导致了财务核算的不准确发生误差率甚至严重脱离实际,对于统计与申报工作就会出现成本过大,投资风险估计过低,没有实际的盲目计算,这样给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财务风险很大。 3.企业存在夸大成本、虚张盲报的现象 首先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误区导致的原因,目前中小企业一般为小规模的家族式企业,所以在经营部门规范上不设财务部门,也谈不上专业的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与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简单认为会计就是“管管钱,算算账”,但是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还包括经济运行中财务管理中的监督功能。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重视其监督功能,只是单一的认为是核算的工具,据实际了解情况表明,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把成本管理与核算认为是一个简单的“成本降低、开支的减少”,单纯的强调减小成本,提高利润率作为宗旨。 其次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很多中小企业获得了财政补助资金后,不能专项、专账、专人、专管,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对内一账本,对外一账本的方法,不仅仅难以成本核算,还触犯了相关法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人为操作,针对扶持政策设计财务成本的方法等等。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政府层面,针对政府财政扶持项目的制定与监理、验收过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具体的财务成本核算办法,大多是参照某规定、文件等,这也造成了一些中小企业会计主管无的放矢,也为盲目的夸大成本,以加大固定投资来套取政府扶持提供了温床。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普遍存在的假账,查处也缺乏会计定性、定量的法律依据,关系复杂,实际是很难查处。 4.没有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正确的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全面成本核算的一个前提与基本。根据调整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76%以上的中小企业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为品种法、分步法计算成本,只有小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分批法。而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更适合消费者的需要与现实。到目前为止,国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扶持的项目没有要求,所以中小企业均采用分批法计算项目成本,结合实际成本法根据历史成本来核算,这种方法会导致项目扶持资金的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结果并不相同,成本控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同事也表明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不当,粗放的经营,忽视消费者的需要与实际,也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成本核算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更好的实现中小企业的社会作用,发挥中小企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优势,加大切实实现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企业应全方位的实现与补养成本核算机制,将信息化、电算化的财务经营管理制度引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创新性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与财务管理权分离 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由个人或是少数的几个人共同出资成立的,规模较小,一般是家庭性的成员,故此在经营管理方面不能真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享,不能实现正规化的管理,将财务管理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中脱防出来。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作用机制上,实现财务管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制度,有利于使企业管理从传统家族化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管理制度上来。任用有财务知识与财务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聘请专业财务人士,合理化利用与培训相关财务人员,管理公司财务,为公司制度财务制度与策略。另外,相关管理人员也应不断继续学习与深造,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与道德修养,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对本企业有明确的定位,把企业做强做大。 2.以信息化推动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建设 现代的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是信息化的成本管理,是高度电算化、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成本是贯穿于整个生产及产品经济形态运行过程中,为实现产品的功能而付出的全部成本,其中包括:技术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等一系列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过程中一系列与产品生产消耗相关的资源性支出与耗费。全面成本管理不仅包括项目立项初期财政扶持初期,实施期及生产过程中各种有形无形的人与物消耗,成本动因中的内部消耗及内部结构调整等,全面的成本管理不仅仅要求各个部门的协调统一及监管,还需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电算化方法,更加精细的统筹与管理,深刻认识到对一个部门或是员工仅仅是局部的,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就是全方位的、全程的、包点含面的现代化信息化成本管理。 3.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和分配方法相关的财务处理部门配备专业和专项的会计工作人员是对企业经营日常的成本工作进行处理的必要 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分配方法,确定项目成本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核算,严格按照项目成本的管理方法,确保项目的原始单据与凭证按项目成本管理办法来记录,并且按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的核算对象来设置成本。另外,成本科目也要细化分设专栏来管理。财政扶持项目成本一般包括直接人工费、材料直接投入费、机械设备费、其它的直接产生或是间接产生的费用。按项目特定内容与其相关之处分项目管理,这对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 4.严格确定成本核算程序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相关财政部门现在增加了对合同预计总成本的计量、对完工进度的计算和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另外,也在关注成本的均衡性分配的问题。在项目分阶段的实施完成过程中按节点实施,针对不同的项目成本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按人、财、物的实施投入比例多少不同来衡量,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节点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与管理要义,在财务运算管理实际操作中,要首先明确项目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只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手段,运用其在项目管理中,对项目预算、核算、决算的一种控制方法,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成本核算的问题不要只归集到财务部门一个文献,成本核算的问题是一个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手段,是包括公司全部门、全员、纵向横向结构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另外,财务管理人员的地位方面也要有所重视与提高,参与成本决策,使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 加大中小企业财政补助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是企业在政府支持下经济管理的中心,是企业效益与政府扶持效应的源泉,是企业与政府合力的基础,是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创新发展的动力。控制其项目建设成本是政府扶持资金落到实处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也是创新成本管理在新形势下追求的目标,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合理财政资金扶持或是补偿,加快企业再生产能力的进行,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加强政府资金扶持的效力。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加强控制视角下的中小企业材料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合理管理材料成本是提高企业利润,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明显没有树立正确的材料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理念。中小企业材料成本核算存在一些不规范、成本控制不成熟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率。阐述材料成本核算概念以及对材料成本核算加强控制的必要性,总结中小企业材料成本核算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完善材料成本核算和控制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 材料成本 核算 控制 一、材料成本核算概念与必要性 (一)材料成本核算概念 材料成本核算指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如发生地点和性质,进行分配、归集、汇总和核算,计算出这一时间内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材料总消耗额(即总材料成本)和每种产品的实际材料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的管理活动,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进行材料成本核算的基本目的是及时对产品的实际总材料成本和直接成本等进行准确的核算,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强化材料成本合算控制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材料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材料成本对利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材料成本核算是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流程的保障。各种材料的购入、消耗或销售以及产出半成品和产成品会贯穿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以必须对材料成本及时进行汇总核算,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落实管理制度。各种材料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经济、供需关系、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浮动,适时对各种材料的使用进行核算,掌握材料的消耗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材料价格的变化对生产成本造成的不良影响。基于以上原因,为加强成本控制避免发生风险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对与成本核算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材料成本核算更应加强控制。 二、中小企业材料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及现存问题 材料成本不仅要依靠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提高来降低,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进一步达到控制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方面有许多不足,材料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但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通过材料成本控制的途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有很大的空间。加强材料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科学性,可以从非生产损耗角度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加强对采购、运输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可以避免采购中的风险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严格库存管理可以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由于损坏和变质等原因造成的损耗;制定用料计划标准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材料浪费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材料成本核算与控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的较显著且较广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采购流程不规范 材料成本对产品成本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过高的生产成本会削弱在同类产品中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影响销量以致降低企业利润率。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不够重视或不够严格,导致缺少严格的采购流程。一方面对采购人员缺乏约束,采购人员利用制度漏洞和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是收取回扣甚至出现虚报项目、虚开发票、虚报价格等更恶劣的现象,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失,这些采购人员不仅不能为企业购进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反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导致材料供应商良莠不齐,不能保证材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二)生产过程中材料浪费现象严重 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是材料报废不能进行生产,材料浪费是增加材料成本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材料成本核算与控制中重要的问题。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浪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材料成本核算难度,也增加了材料成本。这种材料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材料库存保管存放不当。一些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没有专门的原材料仓库只是随意堆放,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材料受潮、锈蚀或丢失,而且用料时可以随意拿取,增加了材料管理难度。第二,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材料使用情况的监督,由于缺乏管理,材料浪费和丢失的现象大幅增加。第三,缺乏材料循环利用的节约意识,生产时材料报废后随即丢弃,对于可使用部分没有合理的回收。 (三)库存管理存在漏洞 中小企业为节约管理成本对库存管理不重视,对库存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从客观上增加了材料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难度。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也会造成材料核算成本的增加,库存管理不善的一些企业,容易发生库存材料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和占用大量的库存的不良现象。库存积压会增加原材料的损耗率,这些不能及时利用的原材料更是花费企业巨大资金购进的,影响企业资金链运转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过多的库存也会增加了材料库存管理与维护的费用。 三、加强材料成本核算控制策略 (一)建立材料明细分类账 建立材料明细分类账有利于加强开展材料成本核算,材料明细分类账的核算分两个步骤: 第一,仓库管理员根据材料进出库的原始凭证,统计各类材料的实际库存量,为便于核查在编制明细账时注明凭证编号。所有进出库凭证采取一式两联,分别用于财务记账联和仓库记账。此种方式可以使财务部门承担起材料成本核算的工作,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避免账目不清以及账目虚假等现象。 第二,财务部门根据各种单据分别对支出单据进行金额核算,将核算的金额入账,将核算出的金额分别计入明细账支出栏和领料单上,在计算每页的结余。核算账册所有发生额后,将每页的结余进行汇总核算出材料帐的余额结余,根据“上期结余金额+本期收入发生额总额-本期支出发生额总额=本期结余金额”的方法验证全部出入库单的金额合计。 (二)强化材料采购成本及质量的控制 严格的采购流程可以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避免采购员从中获利并且保证材料质量。材料采购可以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采购员对材料选择的影响,并且降低材料成本。在采购前可以根据生产情况以及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然后对供应商进行筛选保证材料的质量。 监督机制有利于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采购人员进行监督,在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或账目问题时可以快速锁定责任人,降低采购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还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素质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增强其法律意识,使采购人员能够抵制采购过程当中的各种诱惑。 (三)提高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是材料成本核算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为企业节约资金。完善的使用制度可以有效避免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丢失以及降低报废率,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应包括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的材料管理制度、标准的材料消耗标准等内容。还要对材料采取循环利用制度,将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废弃材料集中收集管理进行再利用,实现有效地循环使用,使得相关的材料和物资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四)加大库存管理的投入 最理想的库存管理方式是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制度,此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做到企业零库存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还可以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四、结束语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未对材料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忽略了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材料成本核算缺乏控制,以致增加生产、管理等成本。加强对材料成本核算控制的工作必须尽快开展,弥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企业利润率。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在研究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也要不断地改进,才能适应变化,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现实情况中,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核算方法选择不当、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成本核算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核算的规范、科学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保证企业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成为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对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全方位研究分析,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成本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1.中小企业缺乏成本核算更新改进的观念。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财务核算知识不全面、也不精通,负责财务管理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同时,企业的采取管理机构设置也很简单,人数少,甚至出现一个人可以在企业中兼职多种成本核算的工作,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条理,更有甚者,一些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都是由临时的会计人员负责的,素质不高,不专业,导致在对成本核算的时候存在着很多记录不规范的隐患、对企业的原始成本资料没有认真核对、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了很多虚假信息的现象[1]。 2.中小企业没有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合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程度不高,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更应该注意选择和企业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的方法,否则就会浪费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应该引起重视,但是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2]。 3.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财务账目的设置和企业实际成本的情况不符,没有根据企业是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造成了国家的税务部门在进行检查时候不能知晓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途径 1.提高中小企业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视,制定完善的财务成本核算制度,优化重组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部门,对核算成本员工进行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企业成本核算所要达到的目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3]。 2.中小企业应该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选择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把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细分,采取合适的、科学的、有效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计算什么成本、费用多少的问题。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追逐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对每种产品又进行细分多种规格,但是在对这些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时却按照统一的计算对象来进行核算,使企业成本表现出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和真实情况不一样,正确的做法是对每种产品区分开来,进行不同的成本计算。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步法等几种方法。在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一般是几种方法混合使用,先把产品划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产品内部采用一定的计算标准,计算出各个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只要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水平。 3.对于不按照法律规范来进行成本核算的中小企业,税务机关进行严格的账务查询,责令其整改,督促其进行记账的方法。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应该重视原始记录,保证以后可以参考使用。采用记账的方式,根据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和提供的资料,按照规范的会计记账流程,对他们的财务账目进行科学记账,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使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走向正规化、规范化道路。 4.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上讲,成本核算不单单是企业成本的计算,它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进行减少支出、控制成本;从会计知识上来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会计的新理念、新方法越来越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5.国家税务机关出台相应的财务保障措施,督促中小企业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帮助其提高进行成本核算水平。组织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针对现阶段中小企业人员素质高低不齐的现状,各级税务机关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新出台的《会计法》、会计计算技术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细心指导,结合中小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帮助他们理清成本核算的各个要素,完善企业的财务账目,让财务账目的设置行业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对中小企业提交的财务账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于财务账目中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提出整改建议,编制调账目标,督促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如不改正,按照国家法律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完成成本核算的中小企业,税务机关可以强令其聘用会计事务所或者记账公司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会计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在按照规范的会计制度协助中小企业管理企业财务账目时,也提高了中小企业自身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现阶段的成本核算问题,需要中小企业自身努力和国家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瓶颈的制约,没有对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及财务控制制度等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不精确。要想实现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飞快增长,就必须从加强成本核算入手,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企业与社会的经济效益,实现多赢。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在带动就业还是在刺激经济发展方面,中小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理解过于片面 相对于其他大中型企业来说,很多中小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认识不全面,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企业没有强化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核算的理念。大多中小企业员工认为成本核算只是单一的核算过程,忽视了与成本核算密不可分的企业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环节。 (二)成本核算范围狭窄 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范围,大多数企业在思想上认知上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生产制造成本,轻研发和销售所产生的成本 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产前、产中、产后构成其持续生产经营的链条。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下,生产制造过程大大缩短,产品成本构成中制造成本比重下降,研发设计成本和销售等非制造费用成本比重上升。但是大多数的企业依旧把成本核算的重心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从而造成成本核算使用的数据可能与企业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2.重物料成本,轻人力成本 在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后,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成为决定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只是将物料计入成本核算,并没有把人力资源成本纳入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 3.重内部成本,轻环境成本 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注重内部成本的核算及控制,但是却忽略了外部成本及环境成本的核算。从经济学来讲,成本是由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构成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要包括这三个方面的支出才能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 (三)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全面 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数据大多数是人工收集和填写,然后再由专业人员将数据统一计算、汇总,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数据不全面。 (四)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比较随意也是中小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但是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对企业的料工费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进行正确的核算。在成本核算时,盲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仅凭会计人员或者管理层的主观意识,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不适用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五)仓储管理不精准, 存货物资账实不符 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正确核算存货物资的收、发、存,然而一些企业财务核算存货成本仅凭当月进货发票和发货记录, 而不要求或不采用当期库存物资盘存表进行分配核算。有的中小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及时准确地将盘存表提供给财会人员,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不能及时获得成本核算所需要的资料。 相关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诸多问题,既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满足税收管理的规定,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较低 中小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核算不了解,不足够重视,一般的会计核算全部由会计相关人员担任。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专门的财务人员较少,而对于成本核算较为重要的生产车间和仓库一般没有配备会计人员,所以导致成本核算容易产生混乱及信息失真。也有很多中小企业招聘兼职会计,目的仅是为了应付纳税申报和账务处理,会计工作被极大地简化,不能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 (二)混乱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偷税漏税 中小企业通过混乱的成本核算随意调节支出,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一些中小企业通过隐匿收入、虚增成本以达到减少缴税的目的。有的中小企业还将隐匿收入的产品的成本也在当期结转,违反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税务机关对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缺乏有力的监督,税务部门在日常审核和征税过程中,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局面并没有要求其进行整改,只改变了征收方式来核定其应缴纳的税款,并按有关规定加以处罚,但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匮乏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高。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学历不高或者招聘兼职会计。企业没有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且会计人员缺少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更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 (四)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管不力 对企业会计监管的主要部门有:监事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不设监事会,致使企业内部审计不足。同时,中小企业年末或者季度末不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致使外部审计缺失。再之,税务部门因对企业情况不熟悉,加上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环,短时间的税务查帐中很难发现成本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中小企业存在的这些成本核算问题,不仅制约着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甚至走出国门,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企业范围内强化成本意识 为了改善企业成本核算,不论是企业主管、生产或财务负责人,还是生产一线员工或者工程技术人员,都应树立成本意识。要进行全员成本教育,使大家明白企业成本对企业的重要性,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填报原始数据联系起来,奖优罚劣,逐渐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并且,企业要定期对各类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 (二)拓宽成本核算的范围 1.明确人力资源成本的内容和范围 人力成本不仅包括参与生产的直接员工和直接管理人员,还包括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及相关的销售人员,这些人员的费用支出也构成了企业产品成本。 2.企业的成本核算不仅要关注企业的制造成本,而且要注意企业的无形成本 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成本、保护成本和效益成本。 3.把环境成本纳入成本核算体系 将环境成本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将迫使企业选择恢复成本低的自然资源作为开采的对象,研究开发没有污染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为社会提供不损害环境的产品,并致力于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物质资源的浪费、损失、废品和残次品的出现。这无疑是一种新的科技导向。 (三)强化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为了强化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确保核算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加强。 1.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提高全体员工的节约成本的意识,纠正相关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忽视一线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数据的错误认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信息进行及时地记录、准确地填报,保证成本信息收集的全面性。 2.实行会计电算化 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进而实现会计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综合性处理,帮助企业进行基础性分析,还可为不同管理层提供所需的管理信息,使不同的工作岗位都可以及时的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并通过与外界进行交互式沟通,达到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科学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很多,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核算方法优缺点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流程,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具体选择的过程中要实现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统一。同时,因为有的企业产品生产较为复杂,往往会考虑使用多种企业会计成本方法同时组合进行。 (五)正确核算存货 正确的存货核算是成本核算的重中之重,应建立和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为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正确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地计量和严格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的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真实可靠。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由于的清查盘点,并根据盘点结果对账面进行调整,以保证账实相符,使材料成本准确无误。与此同时,要培养仓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杜绝做假账、虚账的行为发生,抵制不正当结算收发存的指令。 (六)压缩行政管理费用 企业的一切经济和管理活动,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行政管理费用的报销混乱,会导致其行政管理费用居高不下,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必须减少类似情况发生。首先,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严格要求行政管理人员遵循企业的报销制度,杜绝乱报销的情况,对于行政费用要实行及时的审核,以便及时发现行政费用的报销是否符合中小企业的相关规定。其次,要在企业内宣传节约开支的思想,使压缩行政开支的思想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开支过大的问题,并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最终降低企业的成本。 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炽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且试图不断改善成本核算的方法及积累相关成本核算的经验力求获得更多的利润。中小企业本身具有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他们只有从加强成本核算入手,才能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 (作者单位:安徽省泗县环保局)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思考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第一,目标定位狭窄。成本管理由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核算以及事后的监督组成,每个过程都重要,缺一不可。然而有些中小企业把成本管理认为是某个生产领域中的成本管理,以为降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各种费用就可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第二,理论研究不成熟,核算模式不统一。我国成本核算理论研究起步晚,大多是引进国外成本核算思想,没有实物参考模式。以物流企业为例,其成本核算大多是根据企业性质,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取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导致物流成本核算没有统一模式,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三, 所有权和经营权混淆不清。我国现有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人就是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对于财务成本核算并不精通,虽然表面上对生产成本非常重视,但是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只凭自身经验或成本报表进行核算,忽视了成本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会计部门设置较为简单,会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应付申报和日常财务处理上,导致成本核算控制工作无法正常有序进行。 第四,中小企业核算账册设置不全,成本信息不真实。在制造业企业中,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合并为一个成本科目,导致成本费用归集混乱,无法反映真实财务状况。此外,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不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核算的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也有的中小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还有的中小企业在核算时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或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成本核算较为混乱,甚至无成本核算资料。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对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进行提前结转,或对产品已发出但未开票的产品成本也进行提前结转,中小企业采用该法作为计缴所得税的“调节器”。 第五,会计处理方法与成本计算方法不合理。企业的成本核算基础是成本计算,对于制造费、材料费,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认识,成本计算方式不合理。在成本核算时,盲目地选择成本的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按材料消耗、管理费用、工时等几部分凭主观意识进行分摊。同时,在同一会计年度内随意选择、变更会计处理方法。这类中小企业一般设置了原材料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原材料的购进、领用均根据详细的原始资料进行核算,月末编制盘存表,但在结转生产成本、商品销售成本时,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产品期末库存数与实际盘存数严重不符,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 二、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通过税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违法的观念,使中小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明白不做假账、诚信纳税的严肃性,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打消浑水摸鱼、偷工减料、蒙蔽过关的念头,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规范机制,严格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 (二)拓宽成本管理范围 企业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成本全程管理的范围不但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包括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售后维修成本等。现在,非物质商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应当包括非物质产品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只有对全部成本都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细致、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三)加强成本核算考核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税务机关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其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章;利用税收通报会、咨询会、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定期为纳税人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指导,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实际,逐步完善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尽可能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当期的销售成本。 (四)实行记账核算 对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又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或经屡次督促整改仍未整改的,责令其通过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实行记账。中小企业在日常核算时,按规定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归纳和收集、整理,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根据提供的会计资料,依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帮助其提高成本核算能力,逐步规范成本核算行为。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浅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取得发展并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其成本竞争力。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普遍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成本是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成本核算的正确、合理、及时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成本管理的水平,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取得发展并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其成本管理的竞争力。 一、成本核算的内涵及原则 成本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和产品定价的基础,对于正确计量企业盈利,综合反映企业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成本核算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营成本、期间费用的形成情况。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完工产品通过销售后,成本转化为一定期间的销售成本,成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信息反馈过程,也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目标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必须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做好成本的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成本指标和信息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 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相关性原则,成本核算一定要以成本管理为目标,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要有价值;可比性原则,各会计期间采用的成本会计方法应保持一致;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按照我国的会计制度,企业成本核算必须按照实际成本计价。此外,还要考虑成本核算的成本效益原则。 二、目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核算不规范,核算水平较低。中小企业涉及工业、商业、施工、运输、餐饮等众多行业,但多数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单一、不合理,往往仅选择品种法,脱离行业和工艺特点,不能根据分步法和多品种细化核算;成本核算的明细科目设置过于简单、科目核算的内容过于粗略。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只设置总账科目;成本费用的账目记账不规范、不连续、存在串户、记账错误现象,成本核算报表内容不详实、质量较差。 成本核算不全面、不准确和不及时。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部分企业不能正确划分材料领用、工资薪酬、固定资产使用以及其他消耗和费用的性质,也不区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辅助核算部门无独立核算,间接费用处理过于简单;费用摊销分配标准不合理,甚至无分配和分摊;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不能正确计算;采集和流转的成本基础数据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成本跨期核算。 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脱节,核算数据价值不高。中小企业因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全面,或核算力量薄弱,水平低,成本核算仅局限在财务部门的“闭门核算”,对成本核算内容侧重在材料成本的出入简单核算,未涉及结合成本管理的决策、分析、控制、考核和预算的要求,无法为成本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成本核算随意性较强,存在成本虚假列支。中小企业因业绩考核和少纳税款等动机而舞弊,主要是置会计准则和税法于不顾,操纵成本核算,随意变更成本核算方法、虚列支成本或少计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成本,给企业带来经营和纳税风险。部分中小企业的年度审计报告,常因成本核算不规范、披露不实,发表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问题成因分析 1.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多为业务或技术型人员,管理决策常存在短期行为,缺乏战略眼光,尚未深刻认识企业成本管理之重要性,对成本核算工作不够重视和支持。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为达到业绩考核和少纳税款的目的,人为调节、虚假列支成本,为企业带来经营和纳税风险。 2.成本核算人员力量不足,核算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通常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力量薄弱。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常常是业务人员担当,不具有专业知识,成本核算能力和水平不高;企业对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亦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对成本核算方法疏于研究,导致成本核算不能规范合理,核算水平差。 3.成本核算与管理脱节,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常独立于成本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核算数据不考虑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考核的需要。成本核算往往不能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工艺流程等具体实际情况;成本费用的归集、分类、分配、核算科目的设置、成本报表的编制,不能适应成本管理需要,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之处。 4.成本基础数据薄弱,成本核算组织不协调 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普遍薄弱,成本核算相关的存货验收、收发、计量、生产原始记录、人员工时记录、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不规范,以致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连续和不准确;成本数据的记录和流转以及提供时间的口径不能协调一致,以致影响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中小企业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ERP系统、财务软件和成本核算系统),或对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利用。 5.缺乏对成本核算的监督制度或监督不力 中小企业通常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稽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缺乏对成本核算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同时,外部审计力度不大,税收及财政监管力度不足,有很多中小企业证账不全,对内一套账,对外一套账,人为操纵利润,少纳税款,成本核算采用倒轧账。 三、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提高中小企业的企业负责人的成本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负责人应深刻认识,提高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规避经营和纳税风险的重要举措,只有增强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才能推动成本核算的组织和协调开展;企业成本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措施,势必会促进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二)强化成本核算人员力量,规范成本核算并提高核算水平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水平,归根取决于成本管理和核算人员的水平。企业应选择精通成本核算、专业性较强、责任人较强人员负责成本核算并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激励机制,顺利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岗位、科目设置、账簿管理、成本核算报表等核算体系,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三)适应成本管理的要求,重视成本核算方法和工具的研究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服务于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相适应。对于成本的预算、分析、控制、考核的环节的提出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必将对成本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内容,必须符合和适应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成本核算需要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深入研究企业行业性质和生产工艺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科学合理性。同时成本核算也要结合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现状,遵循重要性原则,兼顾节约核算成本和提高核算效率。有条件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要对业务数据ERP系统及成本核算软件要深入学习,实现数据共享;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要尽量合理先进的核算手段(如用友财务软件等),摆脱低效落后的手工核算方式,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运用提高核算的效率。 (四)完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统一协调的核算机制 中小企业应规范成本核算相关的存货验收、收发、计量、生产原始记录、人员工时记录、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连续、准确;统一组织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等部门的成本数据记录和流转,统一数据口径,提供时间的口径,协调一致,细化业务数据,做好基础工作。 (五)建立内部、外部对成本核算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企业应按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成本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建立成本相关的控制制度,具体包括成本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数据记录和流转、成本核对与勾稽、资产清查及成本报告等制度。同时,增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对成本核算的监管作用,接受其提供的管理建议,督促企业自身改进成本核算,共同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 (作者单位:陈洪印,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李国胜,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浅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摘 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及重点就是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是中下企业将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手段。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控制意识缺乏,并且未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制定出来,这便使得中小企业出现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成本核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下企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及发展的情况,深入地探析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近些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且已经逐渐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尤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科学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便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及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科学技术在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得以普遍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电脑化程度的提高,再加上质量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强烈地冲击着中小企业的成本计量工作。由此可见,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及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均为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企业投资者,正是因为其管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许多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务核算水平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存在,特别是在企业的成本核算方面,普遍的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成本计算对象缺乏规范性 就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为了充分地确保未来销售生产产品的耗费可以可靠地计量,并且能够与收入相切合,就需要对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加以确定,这对任何有形产品生产企业均是尤为必要的。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费用由谁来承担、计算成本等问题。在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中,无论生产产品有着多少规格及品种,均需要根据具体的成本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无论各个产品之间工费、料费的消耗有着多大的差别,所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均是一致的,因而所计算得出的损益便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成本核算体系有待完善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按照产品的销售、生产的组织以及原材料的购进等诸多环节,并且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要求和生产特点所确定的。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流程简单、产品结构单一,所以,成本核算流程也非常简单,仅仅需要设置一名专门的财务人员或者生产车间统计员来负责整个成本核算过程。另外,事后没有全面地分析成本,对成本的分析只限制于简单地比较上期数与本期数,而并未对产生变化的原因深入地进行分析。在成本控制中,成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产品成本的降低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中小企业缺乏成本分析,则会对成本的控制带来直接影响。 (三)成本控制仅限于生产环节 就制造型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控制应当首先是对整个过程的控制,而并非只是对生产中产品成本的控制,这是因为成本可能会在售后服务、市场营销以及材料供应等过程中出现。比如,采购原材料过程中所发生的采购费用,往往需要在原材料成本中计入,不仅使得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增加,而且使得最终的产品成本加大。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仅仅重视的是生产环节,想方设法地借助于某些生产费用的避免来对成本进行控制,而对供应材料等过程中所出现的费用节约造成严重忽视。忽视流通环节的费用,重视在生产环节控制成本,并无法真正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随意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及成本计算方法 众所周知,成本计算是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一大基础,而对于制造费用和材料费用,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缺乏正确且科学的认识,并未将合理有效的成本计算方式形成,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仅仅凭借主观臆断,盲目选择成本计算方式,按照管理费用、材料消耗以及工时消耗等多个部分分摊产品成本。与此同时,有些中小企业将明细账加以设置,但是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上却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随意性。会计处理方法具体指的是应用在会计核算中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以及收入确认方法等。许多中小企业为了将少缴纳所得税的目的实现,选择两种甚至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于同一会计年度,虚增成本,使得实际数目与报表数目严重不相符,无法将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有效反应出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难题及困扰。 二、解决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必须降低成本,并且将成本核算工作做好,使其能够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客观地反映出来。 (一)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只要其生产的产品不同,那么管理要求与经营生产要求便会不同。所以,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过程中,应当对以下基本原则加以切实遵循:要与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与生产技术特点相适应,并且还需要满足强化成本管理的迫切要求。各类产品均能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但是在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规格时,那么则应当选择品种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然后采用系数法对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如果是生产主要产品兼副产品的中小企业,其成本计算的对象应当确定为主要产品,并还要将副产品统一纳入,以此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对象,从而实现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应当将逐级负责制落实,充分地保证完成成本目标,纵向由经理至各个员工,横向由经理至各个职能部门,全部将其纳入到控制的范围中。一方面,应当将责任明确,也就是在职能部门、生产车间以及各个班组,将不同层次、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相关责任或指控责任明确;另一方面,要不断督促相关领导人员,全方位、多角度地管理监督企业各部门的材料支出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等,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另外,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并非是几个重点人物或者几个领导便可以做好的,离不开成本相关人员的全员参与。所以,企业还应当将成本控制制度尽快地制定出来,并且构建起与之相配套的约束与激励制度,以约束、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并且把成本控制与自身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全员主动控制成本的模式。 (三)创新及完善成本管理方法 首先,应当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生产过程中贯穿成本管理。只有成本管理真正地参与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当中,才可以产生实际的成效,因此,应当将核心为成本管理的基础管理加强,及时地解决、及时地发现成本管理问题,并且始终使成本的变化处在有力的监督控制中;其次,成本控制应当涉及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等阶段的控制,要着手于机物料消耗、材料费、人工费和其他与成本有关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再次,企业成本控制的主管部门是财务部门,是通过各项费用支出的审核、资金的平衡调度、各项辅助记录的建立、各部门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等手段来全方位地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情况,并且向决策部门及时反映,以便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采取,进而实现对成本偏差的纠正。所以,企业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促进财务人员岗位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并且严格财经纪律,以此使财务人员始终处在纪律与制度的严格约束下,从而更好的加强及完善成本管理。 (四)合理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应当对成本计算方法正确地加以选择,也就是按照一定的成本对象来对生产费用加以收集,以便于将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计算出来。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分步法、分批法以及品种法。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为了将成本计算工作简化,通常需要结合使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首先把产品划分成多个类别,将各类别的产品成本分别计算出来,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于各个类别的内部,进而将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当提高重视成本核算的程度,不断地更新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和会计理念。就理念上而言,成本核算不但是计算企业成本,而且还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更是对企业经营生产过程所实施的全范围成本管理;就会计知识而言,经济速度的不断加快带动了会计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持续更新,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将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强。 总之,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有着较强系统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一项工作,对企业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长远及有序发展。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分批法下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与控制 一、概述 (一)中小企业重视生产成本核算的紧迫性 经济效益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最终目的,而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才是企业生产盈利的基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靠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才能扩大销售收入,适应市场需求走向经济良性发展,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近年来人工涨、汇率涨、材料涨;用工荒、用电荒、资金荒……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轮危机,正在向中小企业逼近,境况似乎“比2008年还要艰难”。2011年初,业内权威人士用“危在旦夕”来形容中小企业的现状。据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大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目前长三角地区更是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究其原因,最主要是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其中采购成本多大于60%,人工支出(工资、福利费等)占20%。另外,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总体较为混乱,甚至无成本核算资料;税务机关稽查时,难以查验成本资料数据,甚至回避检查,情况不容乐观。 中小企业结构简单、规模偏小、决策迅速、反应敏捷,但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表现为成本较高、赢利较少。因此,在融资困难、税负高和原材料涨价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注重成本核算管理是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 (二)成本核算方法应用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企业不同,应用的核算方法也不同。据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中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及其效果的调查分析》显示,我国有57.11%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1.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有5.1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资产规模小于1亿元的企业采用品种法的比例是42.9%,分步法为28.6%,分批法为14.3%,资产规模大于1亿元的企业则相应为46.7%,34.7%,4%。 我国企业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应用分批法(订单法)总体较少,中小企业稍高,核算方法的选用表明我国企业的生产较粗放,不够重视消费个性,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 (三)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发展趋势 受人财物限制,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尤其是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辅助部门没有独立核算、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车间人员区分不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以期能符合管理的需要;同时中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只需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因而所执行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会计制度,而是选用基本符合或参照税法规定的会计政策和简易会计方法,首选品种法合情合理。 随着消费市场的细化和个性化,购买者的偏好差异,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企业也要按单进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在这种趋势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今天生产甲,明天生产乙;也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中小企业面临未来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已不可避免,这恰恰能发挥中小企业一般资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这一优势。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小企业随生产经营环境条件的变化趋势而按单生产,选择分批法核算生产成本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二、分批法具体核算步骤 (一)基本核算方法 具体如下:一是以实际管理需要为原则,简化成本项目和账户设置。以订单(周期)为成本计算期,以订单(批次)或其具体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直接设置原材料、工资薪酬、制造费用等三大成本项目明细账归集发生的各项生产性费用,或简化为以成本核算单设多栏代替明细账。视辅助车间情况确定是否设置其明细账。二是加强主材料核算,简化其他材料的核算手续。按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价值,选择一种或几种为主材料,加强其核算,按实际消耗量严格计算成本,并做好余料的管理,或及时退料或严格保管待用;其余为次材料,一般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简化其核算手续,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其实际消耗量,并加强余料的保管待用。材料费按产值比例法或定额法进行分配。三是职工薪酬按实际发生数归集,按产值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机时)进行分配,其中,所有参与生产管理的行政人员发生的费用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四是根据车间划分情况,简化制造费用核算。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辅助车间或界限不明显或链接手续不完全,则不设置辅助明细账,在制造费用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中设动力费用、机物料消耗、修理费、折旧、人工费用、其他杂费等栏目归集车间费用;若辅助车间明显,核算明晰,费用较大,则增设辅助成本明细账或计算单,按其具体发生项目归集费用;按生产周期或在月底,按产品产值比例法或工时(机时)分配法分配并结转辅助费用和制造费用。五是一般没有半成品,不再设置自制半成品科目。若有,可以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设专栏反映。六是简化低值易耗品核算。将发生的低值易耗品费用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采用一次摊销法,同时仓库设明细账或记录单,并及时传递信息,以备入账。七是按直线法提取折旧,直接计入制造费用和辅助费用的折旧项目。 八是加强生产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简化废品损失处理,发生的损失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项目。九是若按月计算与分配费用,则存在的月初在产品成本按材料费计入成本计算单。十是企业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期间费用等也要严格控制,据实入账。 (二)日常成本费用的归集 一是做好原材料入库单、领料单、成品入库单等仓库记录与信息传递,及时与生产、财务部门加强联系。二是车间做好生产成本与费用的归集记录,并及时仓库、财务部门沟通联系。三是财务部门要指导各车间和费用发生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规范工作,及时收集成本核算资料,做好归集与分配工作。 (三)费用分配 一是严格执行“谁受益,谁承担”原则,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费用与标准有关联性的分配方法和标准。二是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分配项目和方法。能辨别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成本项目,不能明确辨别的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三是共耗费用分配尽量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若售价不明晰,可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如定额或机时(工时)等。期末若需核算在产品成本,一般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按产值比例法参与费用分配。 三、企业加强生产成本监控 (一)走向市场,树立新成本理念 中小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成本意识和素质教育,转变落后观念,强化成本目标责任,树立市场导向、全员成本责任、成本效益、成本预防、系统工程等新理念,使各部门、各班组及全体员工都成为成本管理系统的一个目标责任中心,责、权、利紧密结合,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发展企业,人人降成本,处处有增效。 (二)建立适宜的现代成本控制体系,全面加强成本过程管理 为有效实施成本管理,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必须以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目标,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现代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从产品设计开发、材料采购、仓库储备与管理、材料应用、能源动力、工资薪酬、质量预防与保证、维护运行、产品销售与服务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系统控制,逐步落实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责任,严格考核责任业绩。实行全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从思想、组织、制度、行为、资源、活动、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成本保证能力,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建立实用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成本电算化管理 许多中小企业为节省投资硬件的开支或配备了基本设备而无相应的软件系统或人员素质偏低无法操作信息系统等,成本管理手段上仍然采用手工操作模式,使得会计人员和相关成本管理人员常常陷入一些重复性、事务性、繁琐性、高强度、低效率、机械性的劳动当中,而没有机会或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去思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措施;同时,手工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更无法对资源的消耗和流向进行即时控制,加之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适应性差,因而提供的成本管理信息可能不全面、不完整、不清晰、不准确、不及时,无法保证决策者做出准确的决策。因此,中小企业要立足于实际,合理筹划信息化建设资金,建立经济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全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尽快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促进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经营,以节约大量成本,拓宽业务范围,缩短交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解放”了会计人员,使之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有能力更好地从事计划、监督、控制、分析、预测和参与决策,更好地发挥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四)明确成本控制重点,抓住源头和关键 牵牛要牵牛鼻子,企业领导层应该根据成本细分和成本反馈信息梳理出成本控制重点,抓好源头和关键,并与成本管理人员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层层分解,逐步落实到团队和个人。每个成本目标责任团队和个人都应从岗位职责出发,明确自己的目标,明晰自己的责任,自觉做到自我加压、自我约束、挖掘潜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所有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使成本控制意识作为培养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以此支撑企业的改革和创新,使所有员工以此激励自己,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搞技术革新和挖潜,积极投入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运动中。 (五)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推介自己,选准市场,发挥自身优势按单生产 中小企业营销能力有限,资金不充裕,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特别是网络系统推介自己,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接单时,要依据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要考虑市场价格变动和企业自身成本因素,不能额外无限扩张成本,否则就可能生产越多亏损越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坚决避免脱离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进行生产,克服产品的滞销,造成资金的积压和浪费;接单后要制定合理的设计开发、采购和生产方案,确定各成本目标责任人,全面控制成本过程,避免盲目组织生产而造成经济损失,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按合同期限交货,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以加速资金周转,也一定程度弥补资金不足。 (六)持续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形成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存在一些成本管理的误区,如“成本就是会计的事”、“成本管理就是管好生产成本”、“搞成本管理,不就是为了省几个钱吗!”、“ 省钱不如赚钱,没有什么意思”、“降低成本就是偷工减料”等等,进入了能降不能保的误区和不良循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只有做到了“降低、保持”、“ 再降低、再保持”,才能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才能形成成本竞争优势,成本管理的结果才能满足预期的目的。目前我国已进入高价资源时代和低成本竞争时代,虽然资源高价不好控制和影响,但要意识到成本管理的核心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而要用低成本水平和成本优势去参与市场竞争,用低成本去占有市场,以低成本运营提高竞争能力,尽快形成特色的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谋求发展,提高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探索并改进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出发,在分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及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成本核算 措施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推进企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对企业的成本预测、规划、分析以及改进等环节构成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成本决策、经营决策以及其它决策的准确程度。因此,成本核算不只是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目的就是对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为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除此以外,中小企业加强成本核算,也对自身的管理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能够发挥出企业各种资源的效用,从而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说,加强成本核算对中小企业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 有的中小企业不设会计部门,更不用说专门成本核算人员,大都请兼职会计月底做账给税务看,滋生偷税漏税行为。有很多中小企业证账不全,核算不规范,对内一套账,对外一套账,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 (二)缺乏对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这主要是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过快,而企业并没有及时改进产品设计造成的。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取决于企业技术水平,而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 (三)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满足财务会计报表的输出,传统的成本核算应经满足不了我国现今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我国中小企业的领导人由于受到自身资金以及财务人员稀缺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只注重眼前利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从而忽略了企业的成本核算。因此成本核算只停留在了一个初级阶段,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面的滞后。 三、当前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善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责任制度。 中小企业必须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托,完善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责任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成本控制中心,确定各生产组织的责任管理层次,并且以责任成本为依据对企业的加强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部门头上,一旦发生成本控制问题,能够快速追究责任,责任成本的实质就是责任归属。 (二)健全建立内部成本核算制度。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中小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营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中小企业并非完全没有能力聘请成本会计人员,只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足够认识和重视,个人建议,为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还是应该聘用专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即便是聘用兼职会计人员,也尽量要求有成本核算的基础方为上策。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核算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四)选择符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在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选择时,其依据不是先进的程度,也不是熟悉的程度,企业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其依据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比如企业产品的品种较多,间接费用占有很大比重,企业内部的网络建设初规模,同时具有一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那么就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企业不具备上述条件,或者财务管理水平一般,那么还是要选择传统的核算方法,比如品种法、分批法等等。 四、结语 总之,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好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可以为企业降低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现今,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树立正确的核算意识,才能经济大潮中生存,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核算 摘要:面对着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经济利益的增长显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将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使中小企业能够保证更加有效的利润增长,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在实际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更有效的管理经验,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去适应市场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命力,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本 核算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中小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也应该随之完善和补充,才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经营。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化中小企业的大量涌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日渐频繁,行业间的市场竞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中小企业的良好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必须要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解决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以下,是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缺乏成本核算管理人才 专业性人才,是当下社会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良好的成本核算管理人才能够对中小企业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中小企业的正常开支和资金的流动,从而减少资金的浪费,保证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健康增长。然而,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而言,存在着非常大的人员缺失问题,中小企业目前所拥有的管理人员基本无法进行市场的了解和有效分析,缺乏良好的科学管理手段,没有一定的成本核算管理知识,各种问题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观念的淡薄 成本核算管理意识的淡薄,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主要问题所在。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对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视过高,原因来于片面的理解为中小企业利益增长必须完全需要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拉动,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中小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会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但是没有良好的成本核算管理手段,就是造成大量中小企业成本的消耗和浪费,从而减少的中小企业的实际收益,甚至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促进员工工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而言也是如此。由于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成本核算管理观念十分淡薄,因此使得中小企业没有很好的管理人员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导致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因而对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造成比较大影响;此外,由于中小企业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人员的欠合理性,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问题或是管理人员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现状原因 (一)缺乏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随着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对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中小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技术培养工作,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得不到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了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最终所导致的将是中小企业发展速度的缓慢以及经济效益的降低。 (二)盲目追求中小企业效益的增加 这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所拥有的通病,往往不重视中小企业品牌和中小企业形象的建立,只是盲目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观点就造成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不受过多重视,因此影响到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面对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投资者在中小企业运营开始就过度看重中小企业效益的增长,不去重视中小企业的资金消耗、市场调查工作的开展等等,使得我国中小企业持续性发展较为困难,大多都只能做到“见好就收”,导致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混乱。 三、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对策以及建议 (一)加强管理人才的引入工作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是由人来具体实现和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必要加强相关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能力,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手段;还要进行个人素质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工作,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涉及到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及个人素质,不能存有任何道德问题,不能有个人想法在其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市场环境的有效评估和分析 在开展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之前,首先要对中小企业市场环境进行有效分析,确定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重心,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市场环境分析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了解目前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帮助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同时,市场分析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挖掘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从而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提高中小企业发展速度、促进中小企业利益增长的有力手段。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发展速度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来说差距较大,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许多实际问题的产生,亟待需要我们的解决。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系统的建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第三方物流运输货物已被大多数企业采用,但是很多企业对于由此所形成的物流成本的财务处理却十分混乱,本文力求对企业的各种物流开支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出一套适合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能够全面体现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处理流程。 关键词:物流 核算系统 建立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对于物流成本缺乏较为科学的核算体系,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较为随意,在相关账户的设置、账务处理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都存在这诸多缺陷,不利于物流活动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核算对象的确认 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与物流运输相关的活动,例如采购、销售环节产生的物流活动、生产加工环节产生的物流活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产生的物流活动、销售环节产生的物流活动等。因此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大致可以分为采购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这些物流成本在财务核算中,通过成本的消耗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原料,此处的原料消耗指的是企业经营运转过程中发生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物料消耗,包括打包的材料、汽油、柴油等燃料、水费、电费、各种工具等; 2、职工薪酬,指企业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 3、运杂费,货物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的运费以及其他杂费,例如采购过程支付的运杂费、货物因企业内搬运而产生的运杂费、销售环节产生的运杂费等; 4、行政管理费,指专门负责管理物流运输的行政人员的日常办公支出; 5、保养费,指物流设施设备的维护费、修理费; 6、其他,如物流设施折旧、利息、税金支出。 二、核算模式的选择 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中并没有对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财务处理模式进行统一规定,企业在在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时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进行处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处理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轨制 单轨制的核算方法是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新设一个会计账户——“物流成本”来专门核算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当产生物流成本时,借记“物流成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每个月末,财务将“物流成本”账户中归集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成本费用科目中,或者直接将“物流成本”转入“本年利润”中。单轨制的财务处理方法较好的集中记录了与物流有关的成本费用项目,而那些与物流无关的费用则计入其他的相关账户中,这样可以较好地归集物流成本。 单轨制的账务处理模式,可以对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详细全面的反映,同时它把物流成本的核算并入现有账套,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对现有的成本计算体系进行比较大的调整,这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而且这种账务处理模式需要对账户、报表做出相应调整,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需要财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2、双轨制 双轨制的核算方法是对与物流有关的成本费用单独核算,对于这部分成本费用建立独立的账套,包括独立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其他费用完全分开核算。企业采用双轨制的核算方法,当发生物流相关成本时,核算人员需要制作两份记账凭证,其中一份交给财务进行登记入账,另外一份交给专门核算物流成本的工作人员登记入账。 双轨制的账务处理模式,企业可以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但是这种核算模式需要建立独立的账簿、报表等,构建成本高,需要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且工作量较大。 3、设置明细账户核算 设置明细账户核算,即在不改变原有核算体制的前提下,对涉及物流成本的成本费用类账户设置“物流成本”明细科目,例如产品成本中若包括物流成本,则设置“生产成本—A产品—物流成本”;销售费用中若包括物流成本,则设置“销售费用—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物流成本的具体功能设置专栏,例如包装费、运输费等。企业的物流成本可以通过汇总明细账户求得。 采用设置明细账户的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对现行的账簿进行调整,相比前两种方式,工作量和成本都比较小,也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核算方式更简单。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核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控制企业的物流费用,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数据,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没有必要新设账簿、报表,浪费人力、物力。所以笔者建议中小企业在核算物流成本时采用设置明细账户的方式,这样既不改变企业原有的账簿设置,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人员来进行核算,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设置明细账户核算模式的构建 1、账户设置 设置明细账户核算模式下,物流成本作为各相关成本的明细账户,例如“生产成本-A产品-物流成本”、“管理费用-物流成本”、“销售费用-物流成本”、“材料采购-物流成本”。借方登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入或直接转入相关账户的物流成本,期末无余额。 2、账务处理 (1)采购过程发生物流消耗: 借:材料采购—物流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生产过程发生物流消耗: 借:生产成本—物流成本 制造费用—物流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3)销售过程发生物流消耗: 借:销售费用—物流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4)物流管理人员差旅费等管理费时: 借:管理费用—物流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收款等 期末,“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转入“本年利润”;“材料采购”待原料入库时一并转入“原材料”, “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转入“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待产品完工时转入“库存商品”,这样,企业物流成本就与原有的财务处理系统融合起来了,既简化了工作量,又较好地核算了物流成本。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浅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份,实行科学化的成本核算管理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企业成本核算是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物质消耗、劳务报酬,以及相关费用支出额构成和水平,提供管理上所需要的信息,并把成本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使用者。市场竟争究根结底是产品价格、质量的竟争,价格的制定是以成本为依据,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特别是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市场竟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是当前应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份,实行科学化的成本核算管理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大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产生上述问题原因,第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第二、投资失误,第三、人力资源引进机制不完善。第四、成本核算不规范。第五、内部控制不健全等等。以上种种原因是导致中小企业淘汰、亏损的主要因素。在此,笔者仅就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改进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二、改进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对策 1. 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企业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如成本核算中的原材料从采购、入库、生产领用形成产成品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采购材料价格,材料入库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生产领用时是否有浪费现象等等,都是企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需关注的事情。 2.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不论大小,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于同时生产几种产品而且每种产品又分多种规格时,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然后采用系数法核算品种内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对于生产主要产品又兼营生产少量副产品的企业,应以主要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同时把其他副产品统归为一类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再用适当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副产品数量较多,也可以每种副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对于同时生产一两种产品的企业,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产品成本。 转 贴 3.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 对不同的共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具体而言,一是合理。就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所分配费用的多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二是简便。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易于取得,计算比较方便。如,动力费一般与机器工作的时间有关,应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辅助材料一般与产品所耗原材科重量、体积等发生联系,应按产品重量或体积作为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可采用生产工时,也可采用工资标准进行分配。 4.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5.科学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选用,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在产品的具体情况,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而盲目地选择哪一种。当各月在产品数量很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影响不大时,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但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为了简化手续,月末在产品成本可只计算直接材料一项;如果企业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是各月末在产品变化不大时,可按定额成本法或定额比例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时,也可以用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强化对成本核算不实的检查 企业成本核算不实的情况较多,也比较复杂。这就要求企业有关人员在了解有关政策、行业规定及成本核算的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掌握成本核算不实的检查方法,及时发现企业虚假降低成本的行为。一是经验判断法。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正常及不符合规律的变化,来判断企业是否有成本核算不实的问题。如,将在制品资金占用与成本核算方法对生产工艺安排进行分析,如果账面的占用超过生产周期的实际需要,可能有在制品成本多留问题;二是核对耗材法。核对相联的账表、账证,从中发现差异,来确定生产成本核算不实的问题。如,通过对材料明细账出库数与材料费用分配表的实际分配额相核对,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为多耗少摊;通过对保管员的出库单与材料明细账的出库数相核对,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为多耗少报;三是摊提标准法。根据规定科目的核算内容、各种摊销和提取比例及成本核算办法,检查各项经济业务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来确定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如,预提费用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原始凭证核对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复算,然后根据借方发生额,检查是否与实际支出的内容相一致。检查时应注意,年末预提费用出现的贷方余额是否冲减生产成本,要定期进行对照检查;四是费用验算法。用企业的各项费用结转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对该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进行重新计算,从中检查有无成本核算不实的问题。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分配表与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对照,审查其中使用的差异及差异额的分配是否按规定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并对原来计算进行必要的费用验算,查看其分配是否正确,计算有无差错;五是内部控制法。成本是由材料、费用、人工等构成,采购数额重大的材料要有合同,零星采购实行不少于两人询价制度且定价不得是询价人员,入库时保管员要根据合同发票等相关凭证作为入库依据,严禁质次价格的商品入库,生产领用时实行限额领料,余料返库,严禁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很多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因而,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应不断发展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而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不当,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其成本核算方法的对策,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本核算 现状 对策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之间竞争关系紧张,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运行成败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本核算的合理化以及科学管理,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使之完善企业规划、决策和控制,实现企业决策的最优化以及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的企业核算成本的选择已经成为目前争论的热点,因为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及优劣势,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因此,应该在对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其成本管理薄弱,尤其是成本核算这一环节,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没有更新成本核算理念。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其管理人员一般对财务核算不精通,负责财务管理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同时,企业中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简单,人员少,一人同时兼企业中多种成本核算工作,成本资料的管理较混乱,甚至有的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由临时的会计工负责的,成本核算没有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 其次,成本核算时账目的设置跟企业实际成本不符合,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税务机关不能获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再者,没有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选择是企业成本管理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应于不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程度不高,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更应注重其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契合,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最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规模较小,企业在选择会计人员时要求也相应降低,人员素质偏低,使得成本核算存在较多不规范的隐患,对企业原始成本资料的管理不当,记录不全,使得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较多失真现象。 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科学性的对策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其成本核算工作,以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因此,我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应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视,完善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并优化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机构,合理配置成本核算人员,促使成本核算的流程科学化。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应该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将企业内部涉及到成本核算的对象,根据类别的不同进行划分,然后采取适合的成本核算方分别进行核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程度。 第三,对于一些不能按照规范来执行成本核算的中小企业,如果其具备查账征收的资格,但是没有进行相应的整改的,可以督促其进行记账的方式。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注重原始的记录,以供日后查用。采用记账的方式,应该严格根据中小企业给出的资料,并按照规范和相应的会计流程,来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优化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 第四,应该不断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升级和素质提升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了人才的竞争,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够给企业做出更优越的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入选控制,同时还应设立各种培训资源,来帮助会计人员完善其职业素质。 第五,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是成本核算管理中最关键的,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资源消耗会计法。制造成本法是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法,该方法将企业费用分为产品生产以及与生产无关这两个阶段的费用,最终的生产成成本的核算只与生产过程费用有关。制造成本法采取三种核算方法,包括分步法、分批法以及品种法。这三种方法的成本核算的对象、计算期和末期的生产费用分配不一致,加上企业生产、工艺以及组织特点的差异,其对核算方法的选择也不同,这种方式较适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是用按作业分配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按车间汇集的方式,能满足现代的制造和技术环境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且提供的成本信息由于高度的可靠性,满足了经营和管理的需求,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高科技企业。而资源消耗会计法岁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管理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的第二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应当报税务机关备案。税收征管部门应结合日常纳税和评税工作, 及时了解中小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是否符合备案的要求,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督促中小企业限期改正。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刍议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对策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准确,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最后,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最后,就如何准确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企业以往对毕业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并不关心,或者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是否优秀也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同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阻力。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严加要求,以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首先,在毕业设计内容的评价方面,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但是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这又这样才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其次,在毕业设计考评的方式方面,不仅要重视流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要确保流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加强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证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王春丽(1982-),女,湖南衡阳人,本科,硕士,讲师,教务干事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0-2014五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通过学生、高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协调解决河北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研 为了做好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明方向,我们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与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的教师等分别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分析目前社会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学生的就业意愿,学校促进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意在辅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顺利就业,实现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对接提供借鉴。 一、河北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侧重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问卷。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毕业生工作情况、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评价、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2.调查样本确定 调查对象限定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2010届-2015届五年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本专业负责就业辅导的教师。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填写设计好的调查表并收回,与教师进行的访谈作好记录。 根据我系学生管理办公室统计,近五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共1040人,设定抽样人数为50%,原则上按每人一份进行统计,应走访人数520人,实际发放问卷520份,收回问卷493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达到93.4%。 3.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两地,河北省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业单位集中在私营、民营、外资企业,专业对口率高,薪资水平多数在3000元以上,1―2年晋升一次比较普遍,感到个人发展前景一般的占多数。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首先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对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特别对于高职高专这种中低层实干人才需求量较大,相对发展空间和机遇较多,这是导致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北京就业的主要原因。其次,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承德,距离北京较近,气候、饮食、文化、生活方面和北京也有相似方面,所以对北京没有陌生感,融入速度快。 其次,毕业生在承德学习生活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对承德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承德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对高职高专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所以留在承德的毕业生相对较多。也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倾向于增加就业安全度,回到家乡就业,有一定的基础,将“稳定”作为自己就业的重要标准。 再次,去国企、党政机关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说明这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低。毕业生自主创业非常少,说明毕业生的创业观念较弱,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 最后,从就业单位地点与工资待遇两项交叉比对,发现留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工资水平还处于低水平。从个人发展前景与晋升空间两项交叉比对,我们发现80%的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但是多数毕业生对职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 表2 毕业生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我系的职业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我系所授专业课符合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开展的各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与活动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我系在教学方面仍存在实习与实践课课时不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系应着重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研讨,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表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持肯定态度,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好。通过职业能力优势与单位晋升考虑因素这两项相比对,发现最欠缺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恰恰是单位晋升员工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入能够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课程及活动。 二、河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 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强化就业信息服务 从调查来看,总体上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是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私营、民营、外资企业是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因此,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力度,从学生一入学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并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渠道,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通过对学生择业心理、就业技巧和就业方法的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另外,学校就业处应注意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建立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紧密联系,建立高效运转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毕业生求职及用人单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快速溶合,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导师制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实训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系从新生入学开始,除正常班级编制授课外,通过兴趣爱好分类,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精品班,进行特色培养。我系开设的静雅班、茶艺班、导游班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通过与净雅集团、北大勺园、诚信旅行社等企业的合作,聘请了长期服务于企业的一线员工,要求他们带着所在企业的新一代培训软件为学生上实训实习课,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习,使学生熟知酒店、旅行社等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业设计。由于整个创业设计过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系为每组学生分配专业导师,从学生选题、设计、完成等几个步骤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在生活中导师们也要配合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岗位教育与职场引导,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的职业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摘 要】 本文对以往胜任特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模型的构建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模型。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2003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的高峰,是2003年的3.43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一起发展成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词。据统计,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势在必然。但从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汪剑明研究认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年后仍留在原旅游企业的不到20%。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之内的对口就业流失率接近90%。杨卫武等调查发现,旅游院校毕业生行业流失率在20%-40%左右,而综合性大学行业流失率高的能达到70%。大学毕业生是高级宝贵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探索、构建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的毕业生胜任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献回顾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 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这个概念,认为胜任力包括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特质或动机等。自从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以来,有关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国外,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是比较著名的胜任特征模型。冰山模型由麦克利兰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可分为知识、技能等位于冰山水上的显性部分,以及社会角色或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和动机等位于冰山水下的隐性部分。洋葱模型由美国学者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像圆葱一样,从内到外分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技能、知识等不同的层次,其中动机是内核。塞尼.M.斯潘塞博士(Signe M・Spencer)等在传统冰山模型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冰山模型,将自我概念特征引入胜任力模型。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对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行业包括家族企业、通信业、IT企业、高校、医院等领域,研究对象包括高层管理者、管理干部、辅导员、班干部、医生、护士等,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从二维度到多维度不等。 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刘新民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岛9所高校2008年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构建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素质和能力。姚若松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了任务管理维度、自我管理维度、人际管理维度、运筹能力维度、冒险创新维度、岗位管理维度的大学毕业生胜任特征六因素特征模型。王蕾等对浙江省某高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研究,构建了四个因素特征模型: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其他胜任力维度。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流程 在参考以往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力特征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笔者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步骤,主要如下: 1.文献分析:在分析以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文献和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绩效标准,选取有效样本,区分胜任力强的群体与一般群体。 2.行为事件访谈:请被访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自己的本质工作,介绍3个成功的经验和3个令人感到失望的经历。要求受访者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的目标、实际采取的行动、最后的结果以及受访者的感受等。访谈时要做好录音和记录,输入计算机,整理成统一格式的文稿。为保证模型的客观、有效,访谈必须做到双盲设计,访问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对受访者的描述做主观评价。 3.访谈编码:在对分析员进行培训和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胜任特征字典对文字记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胜任特征在文稿中出现的频次,并对表现的复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确定各个要素指标的程度。 4.问卷调查:根据访谈编码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五点量表法,请被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1-5级的评定。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进一步完善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 5.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对搜集、编码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指标,分配权重,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经过试验和调整,得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特质、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 个人特质是个人具备的,能够对工作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潜质。岗位胜任力是特定岗位上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后天的培养、锻炼可以提升个体的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主要是指能够辅助个体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胜任岗位的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等。 四、小结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岗位胜任能力是核心,反映了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个人特质和其他胜任力是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岗位胜任力的层次和效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保障。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胜任力。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它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相关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而“低就业率”“高流失率”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屡见不鲜。就旅游界这一难题,剖析了造成该不协调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旅游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旅行社、旅游景区和酒店等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行业,旅游管理甚至成了对口专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同时,毕业生的高流失率更加大了人才供需矛盾。对此,本文剖析其原因,研究其应对策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旅游业稳定发展[1]。 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人才缺口却有增无减。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身上却出现了“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传统观念来看,旅游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存在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偏见,家庭和个人认同度不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的本科生不愿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并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职业,因此出现了“有业不就”和“转入他行”的现象。 2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自身的因素 2.1.1 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落差大 旅游行业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劳动力较多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要求从基层做起,比如导游、服务员等,工作辛苦,酬薪也不高。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自尊心高,家庭条件不错,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拥有一定的学历后,认为理应从事管理性的岗位。此外,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企业应急招进毕业生而缺乏长远规划,毕业大学生因此缺少重视、成就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旅游行业从基层做起的特点,以及社会对旅游服务业的偏见,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5]。 2.1.2 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即将毕业但又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即将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服务行业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不仅在物质环境上难以适应,心理上也存在落差,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认为自己大学四年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幻想,毕业后就应担任相关管理职务,有理想的酬薪,可事实相差甚远。使得他们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同度降低,导致“高流失率”出现[2]。 2.1.3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将旅游管理等同于旅游,是旅游职业的一种。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选择或是被调剂而选的专业。选择之后,又没有明确的旅游职业规划,除了毕业后想当导游、酒店相关工作的,其他的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想法。通常是在学校里盲目的考证,往往没有针对性,忽视了职业实践和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4]。 2.1.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认为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滞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并未打牢,大众化的教育使得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口语表达等应用能力不够强[5]。 2.2 旅游企业单位缺乏长远用人眼光 目前旅游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当下旅游企业用人具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因而大学生在旅游业的就业意愿比较低。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经验丰富、高技术管理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因缺少经验而处于劣势,尽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但是企业吝啬用人成本,毕业生提升的机会少,因此埋没了毕业生的发展潜力。许多毕业生因为熬不过“培育期”而转入他行[4]。 2.3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相对于其他老的院校,逐年增加的旅游管理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相对滞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层次主要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除博士外,各个层次的界限比较模糊,培养教育模式基本相同,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但是旅游业最重要就是实际经验的,并不符合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新一代的旅游企业要求[1]。 3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旅游行业择业观,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认清当前旅游行业的就业形势下,以了解自己为前提,确定自己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制定好旅游职业规划,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3.2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对策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把目光放长远,对本科毕业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提供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职位,使其才华能够施展,采取奖励晋升的方式,吸收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此外,建立完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重视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健全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3.3 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培养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改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当增强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和就业方面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锻炼,有利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要和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 4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入手,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初探 摘要: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着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完成时间仓促,指导资金不足,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困境。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优秀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其实践性强的特征,采取多样化形式。如某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方案、某区域旅游规划方案、旅游专业相关调研报告等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形式。 总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乃至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 [摘要]要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就要及时了解毕业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思考教改措施与对策,以便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为了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积极做好应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并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旅游系各专业设置、教学目标等合理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本次跟踪调查采取实地发放和寄发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召集部分毕业生进行座谈会的方式。调查问卷分为用人单位填写表和毕业生填写表。共计对132名应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5份(见表1)。 为了便于用人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四个方面: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工作效果和综合评价。此次调查相比往年增加了平均月薪的调查,向132名旅游专业2012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调查,经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903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意见反馈 1课程设置方面 以下三类课程对毕业生帮助较大:第一类是语言类课程,主要是大学英语、导游英语、饭店工作英语。第二类是专业课程,主要是旅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线路设计等。第三类主要是计算机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还有酒店管理等辅修课程。 2人才需求方面 毕业生反映,在当前旅游市场上,高素质英语导游、小语种导游、实践经验丰富的旅行社管理人才更受欢迎,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普遍比较稳定或者相对稳定,专业对口率在63%以上,自我评价良好,基本都认为自己能学以致用。从收入来看,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收入大多在1000~3000元之间。从就业途径来看,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自主择业和经老师、同学介绍就业的占主要部分。 3教学和管理方面 毕业生建议学校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语言教学和酒店信息管理教学,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校时就学会使用目前旅游业普遍流行的酒店管理软件;加强晚自习的管理。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毕业生所在单位填写的调查表,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毕业生的评价统计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予以充分肯定,称职率达到了100%;对学生的工作技能、专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都比较满意,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用人单位也提出部分学生业务还不够熟练,缺少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够强的意见。 三、对策与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加强学院的就业工作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以下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推行“双证制” 注重理论、实习、实训教学与学生考证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可获得多种技能证书,如导游证、相关英语证书等。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以技能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为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素质教育。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技能本位、理论够用”的原则;在考试改革上,重点考察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二)注重培养技能,加强素质养成 实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德指品德,包括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个人心理品质三个层面;识指见识;才指才能;学指学识;体指体魄。“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既要精通国语又要熟悉外语,增加旅游情景英语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独立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走访有代表性的各类型旅游企业,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在与企业的不断交流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优化和完善。通过建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机制,使教学内容得到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使之始终能动态地适应学生就业和社会需要。 (三)加强营造专业氛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目标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行考核制度,限定期限通过考核,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用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引导在校学生关心专业、热爱专业、钻研专业;适时邀请旅游界人士前来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活动,以吸引学生自觉培养专业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 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合作项目,以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加强实践教学,专业教学就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职业技能训练要适应企业和技术发展需要,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的岗位规范要求。 (四)强化教学巡视,实施及时沟通 应强化毕业生的教学巡视,每次开始巡视工作前,应制定详细的巡视计划,每个巡视点都要有指定教师负责。教师每次进行教学巡视应提前申请,中间要有系部中期寻访,了解教师实际巡视情况,督促教师尽职尽责。同时,应适时召开座谈会解答毕业生常见问题。举办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毕业生来分享工作经验。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调查研究 摘 要 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习过程管理校企不对称,毕业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一定程度上脱节,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过程监控、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关键词 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实习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湖南怀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依托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2010年获批湖南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题组对该专业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共13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08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关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主要对毕业实习生上交的《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等文本材料进行关键词统计,将其实习单位、时间、内容、形式、评语、成绩等重要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 访谈调查法。一是对部分毕业实习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二是对广州碧桂园凤凰城酒店、东莞帝豪花园酒店、惠州金海湾喜来登度假酒店等部分实习生接收单位进行电话访谈和邮件回访。三是对49名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思路 为研究方便,在分析过程中将调查内容分为毕业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实习形式、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获得途径、实习单位性质、实习内容)、毕业实习实施管理(包括实习时间、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管理、实习计划的作用)和毕业实习效果评价(包括所学知识的适用性、技能提高程度、实习与论文选题、实习与就业岗位)三个层次。其中毕业实习生基本信息主要利用《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等材料得出,毕业实习实施管理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毕业实习效果评价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访谈调查及对实习成绩、就业情况、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交叉分析得出。 二、结果分析 (一)毕业实习基本情况 实习形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主要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统计显示,有58人为集中实习,约占43.6%;75人为分散实习,约占56.4%。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两种形式人数相差并不大,其中集中实习的单位主要为酒店,分散实习的大多为持证导游,一般在旅行社、景区实习。 实习地点。调查显示,67.7%的学生在省外实习,市内和省内的实习人数分别占19.55%和12.78%。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内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洪江古商城景区,而省内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长沙和张家界两地,省外实习的学生则是学校统一安排在东莞和惠州两地实习。 实习单位获得途径。通过对分散实习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获取实习单位主要有自己联系、亲属介绍、朋友同学介绍、老师介绍等四种方式。其中通过网络信息自己寻找人数最多,其次为亲属介绍。 实习单位性质。实习单位的性质主要有事业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团体等四大类。调查显示,约有83%的学生在企业实习,其中77%的学生在有限责任公司类单位实习。事业单位因公开招聘的实习生较少,实习生人数不到4%。在社会团体实习的占3.01%,其他类占1.53%。 实习内容。从实习岗位来看,约有38%的学生在星级酒店,20%的学生在旅行社/导游行业,8%的学生在餐饮服务行业,景区管理、旅游规划行业均不到4%,其主要原因是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岗位大多需要工作经验,因此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毕业实习管理 实习时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实习的时间要求是8周,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考虑到行业需求旺季在年底,因此一般实习时间从每年的元旦后开始到5月初结束,实际时间约为4个月,其中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从学生的实际实习时间看,集中实习的学生是4个月,分散实习的学生坚持3个月的约有60%,最少的只有27天。 实习指导。实习指导主要从教师对学生指导以及学生向教师汇报反馈两个方面来分析。调查表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均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谁。从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的频率来看,在第一个月较为频繁,汇报的方式主要通过QQ信息和手机短信,以后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逐渐减少。 实习管理。主要从企业及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根据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及访谈情况,将实习单位的管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严格型管理,即上下班需要打卡,统一着装,有明确的作息时间,一般不允许请假;二是约束型管理,即上下班需要打卡,一般不允许请假;三是自由型管理,即无上下班时间限制。各类型的实习单位分布:严格型占51.88%,约束型占28.57%,自由型占19.55%。说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是较为严格的。从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惯例是由一名系领导带领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看望一次,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一般没有探望。说明学校对实习生缺乏有效管理。 实习计划。学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多部文件明确指出,实习教学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为了解实习计划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49名实习生做了问卷调查。认为实习计划有较大作用的只占16%,认为实习计划对实习指导意义较小的占61%。说明学校虽然非常重视实习计划的指导作用,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实习指导计划的作用不突出。 (三)毕业实习效果评价 1.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为了解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程度,课题组对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首先查阅《实习日志》分析学生的实习内容,然后对49名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具体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认为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小的约占33%,认为有较大联系的约占39%,认为联系不紧密的约占28%。而通过进一步访谈和《实习日志》记录了解到,在酒店服务岗实习的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与实习内容联系不甚紧密,而旅行社及从事营销、管理岗的学生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会经常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2.技能提高程度 从实习期间技能提升情况来看,有36.7%的学生认为实习过程中对技能提高很大,收获很多;34.7%的学生认为较大,有较多的收获;约有16.3%的学生对技能提高不是很满意,从实习日志看,这部分学生大多为多次跳槽或要求换岗的学生,见图2。说明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学到较多的实际技能,同时也说明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会带来更多的实习收获。 3.实习与论文选题 由于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因此毕业实习对论文写作有较大的帮助、从论文选题来看,约有一半的学生论文选题与实习内容一致,数据和案例真正来源于实习过程。 4.就业情况 从就业统计来看,约有40%的学生就业单位即为实习单位,这些学生的实习地点主要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部分学生已经从服务岗做到了管理岗。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师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目前的政策看,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还不够,部分学生也认为只要实习鉴定表上有单位签字盖章就行,加上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部分学生的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各种职业资格考证、写论文、找工作上。 2.实习过程管理不对称 由于实习安排在寒假,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系部、学校缺少对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对实习生的管理较为松散。而另一方面,接收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大都很严格,一般不允许请假,形成“一头紧,一头松”的情况,部分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或参加考试,不得不提前结束毕业实习,实习效果不佳。 3.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 学校对毕业实习的评价依据主要为《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散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4.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脱节 近年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行业内的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旅游系统的科技含量快速提升。如主题酒店是国际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酒店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学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主题酒店的风格设计、创意、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计划滞后的矛盾。 (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学校要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加大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制定管理政策。如将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实习效果纳入系部的年终考核,对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量核算、年度考核、校级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度的倾斜。其次,系部应制定完善的毕业实习工作制度,激励指导教师重视实习。如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下企业实习,增进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等。第三,为引起学生对实习的重视,可以在实习前进行实动员,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宣讲企业文化,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实习后进行实习答辩,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 2.强化过程监控 一是根据培养方案编写实习文件,构建实习流程。二是建设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微博、微信、QQ、短信、电子邮件等。三是督促实习单位加强管理。一般来说,实习单位对岗前培训比较重视,星级酒店都编制有《员工手册》,对实习生按正式员工一样给予严格的考勤、考核,但对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却不太重视,由于实习环境与学校环境有明显不同,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实习单位加强对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使之学会在新的环境下与同事沟通协调,妥善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3.完善质量评价 现行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在实习结束前半个月,学校要与企业一起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鉴定,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企业相关部门对实习生的鉴定、人事部门进行综合鉴定;系部则依据学生的毕业实习成果,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安全责任书、实习鉴定、毕业设计成果等,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优秀实习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毕业实习中的优秀事迹和个人应予以宣传和表彰。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摘 要】分析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完善管理措施、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应用现代技术等途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中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个总检验。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锻炼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沟通等能力。然而,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让毕业论文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 一、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现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在20多年办学历程中,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和孵化器,先后派生出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与服务、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管理类“专业群”。2008年院系调整后,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在原有的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会所运营管理、高尔夫经营管理与服务,毕业生就业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但是,顶岗实习生数每年达五六百名实习生,实习时间长达10个月,实习接收单位广泛分布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等数十个城市,“人数多、时间长、分布广”给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目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首先,在学生实习之前,安排指导教师并确定了论文写作方向,还安排毕业论文创作讲座;同时,为了保证论文的创新性,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实习内容相关。其次,在学习实习过程中,教师将探望实习生三次,探望期间,学生和教师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诸多措施仍然难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看似时间充裕,但由于地域问题导致师生沟通困难,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学生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甚至有不少学生实习结束后才开始写论文,匆忙之下应付了事,论文质量不高。 二、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缺乏新意。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学校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实习内容相关是从论文独创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习体会来写作,但这个要求却使得论文的选题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的结果与出发点存在差异。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企业大多局限于酒店、主题公园、会所等企业,同一企业同一部门有多个学生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而且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比较稳定,若每位学生都选择相近的论文题目,很难写出有新意的论文。再者,平时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没有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平时的工作、生活、旅游过程中都从未站在学术角度思考过问题,因此很难找到切入点,无法拟定有研究价值的论题。 (二)抄袭现象较严重。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是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一大问题。2007年《中国青年报》与搜狐网的一次网调显示,抄袭现象严重的问题占本科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31.8%,列第一位。这主要源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极不重视的态度,有调查显示,某高校有74.1%的学生对待抄袭表示可以理解,11.3%的学生表示可以适当抄袭,只有14.6%的学生认为抄袭属于学术道德问题的可耻行为。另外,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况且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专业理论积累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要他们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实属不易。便捷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更促使学生们抱着侥幸心理用抄袭和拼凑完成任务。笔者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从网络全篇复制应付。类似恶劣的现象导致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论文,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三)学生缺少阅读量,谋篇布局的能力严重不足。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学校要求学生写作前至少阅读十篇论文,并且要求写读书笔记。论文写作顺序则要求学生先拟好论文提纲,交由指导教师修改通过后再填充内容,但由于距离遥远,读书笔记基本上是学生返校后才上交,这些要求基本流于形式。多数学生在还未了解论文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写自己的毕业论文,直接在网上搜索一些与题目相关的资料拼凑,期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论文。这样写出的论文结构混乱、主题偏离,文不对题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缺乏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对于偏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对于传授学术研究方法的课程极少,学生基本上没有研究理论的概念。这就导致学生从选题开始就陷入毫无头绪的迷茫状态,很多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勉强完成了一篇论文。但是,直到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他们仍然不知道学术研究到底应该怎样开展。 (五)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文献查阅和论文的排版上。尽管在学生离校前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一个课时的论文写作培训,但由于课时量过少,学生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离开熟悉的学校,来到陌生的城市实习,适应新环境后,着手思考论文时对培训内容几乎已经忘记。多数学生查询文献仅依靠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而不懂得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电子图书期刊资源。为了保障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学校要求学生按规定格式排版,但由于他们平时缺乏相关练习,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排版上。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毕业论文创作指导课程。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严重缺乏撰写学术论文的相关知识,从选题到论文思路、研究方法,再到论文格式,想要系统地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仅靠一次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应适当增加课时量,甚至可以开设一门“论文写作”课程,不仅仅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查找文献、学习他人的论文,并且模拟论文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方法。 课程的第一环节应当为思想教育,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作用告知学生,向学生灌输应当严谨对待毕业论文的思想,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从根本上杜绝应付、抄袭的现象。第二环节应是学术研究方法和论文选题及思路引导。旅游类论文研究方法按其思维模式可分为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思辨方法重逻辑,依赖于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实证方法重观察、调查或实验,强调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结论的可检验性。旅游科学更适于实证研究,对于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更应主张实证研究方法和选题,从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实证方法更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从而避免学生的迷茫状态。选题确定后则是论文思路的引导,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各种类型论文实例的解读,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正确的研究路线。最后环节是对论文撰写过程中细节的掌握,包括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撰写、论文格式规范、论文排版方法、写作小技巧等问题。 总之,前期的指导课程对学生顺利地撰写毕业论文大有益处,不仅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还能使指导教师更轻松愉快地完成论文指导工作。 (二)完善管理规范,建立奖惩制度。目前,学校虽然有管理规范文本,对毕业论文的安排也显得井井有条,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一些学生不仅提交的论文质量差,而且提交时间也是一拖再拖。因此,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的逐级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对于安排好的进度计划应严格实施,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要按时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应加强于学生的沟通,通过电子邮件、QQ及电话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督促。奖惩制度也应明确并实施,例如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对获得校级优秀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激励师生共同努力。对于写作态度不端正、抄袭严重的学生给予暂缓毕业的处罚。 (三)实施科研导师制,让学生尽早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科研导师制”是指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为纽带,让学生参考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种方法具有指导全程性、师生互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效果不言而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但如果大面积铺开使用,则会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失去意义。因此,科研导师制应针对兴趣偏好明显且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带领这类学生从大一或大二开始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避免了因顶岗实习导致师生沟通缺乏的问题,如此一来,长久而又灵活的时间安排可以使学生未雨绸缪,现实的课题、与指导教师的频繁沟通和帮助,诸多有利因素应当能造就较高档次的毕业论文。 (四)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可能会因为距离而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但如果能利用实习的机会,选择与实习企业相关的论题,与企业相关人员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不失为一种优良策略。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例如,学生在某度假酒店实习,以“度假酒店营销策略”为研究方向,以小组为单位,人员控制在5~8人,可要求企业安排酒店营销部管理人员承担起组长的责任,指导该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职责,帮助学生了解酒店的营销现状,参与酒店的某些营销策划活动,启发学生对营销策略的思考,等等;学校指导教师则在论文结构的把握及论文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把关。 (五)安排企业挂职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的高校甚至将教师挂职锻炼常态化,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在旅游企业挂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的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由此,挂职教师不仅有机会锻炼自身能力,也肩负着该企业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对学生而言,挂职教师也是最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教师不仅不存在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缺乏沟通问题,还因对企业状况十分熟悉,能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使学生受到更现实而有意义的启发。 (六)开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众多本科院校如南京林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等都开发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为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师生远程交流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近年来,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发应用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软件开发研究者也将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此类系统一定会像教务管理系统一样在全国各类高校中普及应用。顶岗实习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则可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两者结合起来开发一套“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这样,有了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平台管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诸多管理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和解决,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得到很大保障和提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一直活跃在我国旅游企业一线,他们以其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而成为我国旅游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企业代言形象,为广大游客传播旅游文化。然而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和一些客观因素导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所以在此探讨这个问题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其求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流失;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但在我国高校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系普遍设置的二级学科,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多将其设置为重点专业加以建设。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其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旅游就业主要面向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及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旅等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而这个层面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其具备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旅游旺季迅速补足企业用工空缺而深受企业欢迎,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因而招生数逐年递增。 然而日前网上一篇《旅游人才缺口逐年增大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企业渴求实用人才》的报道引起我们的深思,“去年底,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对河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近5年的招生、近3年的对口就业率、3年内的流失率详细调研后发现: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85%以上,对口就业率平均在56.8%,可3年之内的流失率几乎达到90%,即3年内稳定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不足10%。” 于是我们对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暑期回访,这届毕业生2006年毕业,一次性就业率当年在90%以上。但是毕业生就业后五年内潜流失现象也同样较为严重。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共计下发毕业生调查表68份,回收43份,就业面波覆盖上海、江阴、无锡等25家用人单位,其中有42名学生在旅行社、景区任导游员和景区讲解员,占98%;只有1人在酒店工作,专业对口程度较高,与我们的主岗位群设置一致;其中18人在江苏康辉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春秋旅游有限公司等较大的旅行社,占43%,且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工作影响较大,说明我们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素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工作选择是通过网上招聘和校园招聘等途径,三年内有74%的学生更换过工作单位,这与旅游企业流动性强、跳槽率高有关,同时也说明学生的选择性和适应能力在逐步增强。然而没有回收的25份调查表是最令我们担忧的问题。这25名学生目前没有工作单位证明,也就是说有37%的学生目前处于无业状态,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 2.1女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男生 从每年的招生情况看,旅游专业女生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毕业时年龄在22-23岁左右。由于旅游企业在导游的工资待遇上普遍实行的是没有底薪,只有带团补贴的做法,使得大部分女生在毕业之后为了尽快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寻求稳定的家庭做后盾,早早步入婚姻殿堂以求有个依靠。这样三、四年之后大部分女生则面临的是结婚生子的年龄段。这个阶段过去至少要一年半到两年,之后再复出找工作,优势明显不如新毕业的高职学生,而且据我们对旅游企业的走访,她们即使找到工作,也不再愿意做一线的导游,因为导游的工作相对来说不定性较强,她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所以大部分人宁可选择做临时导游,或者做业务来补贴家用,职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男生。 2.2外地学生流失率明显高于本地学生 从近五年招生情况看,本地学生只占旅游专业学生数的2%到5%。调查中43名学生中,两位本地户籍的女生发展较好。 本地户籍学生发展要比外地学生有优势的原因除了地缘关系外,更多是因为他们是本地人,生活成本要比外地学生少许多,他们吃住父母的,即使企业工资少些,也不会面临生活压力。外地学生留在本地,不但要支付生活开支,还要靠个人的力量去打拼,想靠一家旅游企业满足其生活开销是没有办法解决生活问题,更何况旅游企业的季节性和没有工资底薪的特殊性,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靠跳槽和身兼数职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一旦企业要求与学生签署正式用工合同,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再随便接别的旅行社的团,否则面临违约问题,他们无奈之下选择的是不签合而继续做几家的兼职导游。然而旅游旺季一过,他们面临的就是暂时性的失业,但是此时的房租、生活开销照样会产生,很多人受不了生活压力而选择回老家求职。 2.3导游持证上岗制度限制引起的流失 导游持证上岗是行业的规定,所以学生要想在旅行社和景区就业,就要在岗位实习前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他们来说,理论课程的设置决定他们导游考证通过率的多少;实践课程的设置决定他们岗位适应期的长短。 从导游考证的通过率来看,社会上每年的通过率是在30%左右,高职院校在60%以上,也就是说每年有近40%学生拿不到导游证,他们面临的是去酒店或者景区等相关旅游岗位工作。而大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在酒店行业或景区工作认同感较低。酒店工作劳动量大,从事服务工作的职业又感觉是低人一等;景区工作每年能够签署正式用工合同的又很少,这样这将近40%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再无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那么流失到其他行业的人就大有人在。 2.4旅游企业用人机制引起的人员流失 调研结果显示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在3年里能从导游岗位提升到管理岗位还有一定难度,一个是女生面临的客观原因,还有就是旅行社不养导游,没有工资底薪,导游挂靠旅游局下属的导游服务中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使得旅行社没有为导游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的空间,也不愿意和导游签署长期的用工合同。这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晋升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减少经营成本,培训费用的支出对大部分旅行社来讲是不必要的开支。对于毕业生来说,企业没有为他们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长远的设计,那么他们也就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忠诚度没有归属感,跳槽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 由此看来,一方面旅游行业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数也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潜流失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何解决毕业生潜流失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旅游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和后劲,我们的终极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契合度,关系到教育成本的流失问题。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防范 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潜流失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不单单是学生对对职业认可度偏低和终身职业观念缺少所致。 以目前的招生情况看,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还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对于80后、90后的学生来说,能够把一项职业作为他们的终身职业来看待的还不多,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先“就业”后“择业”才能解决生计问题,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所选择的工作岗位已经不是他们个人所能一厢情愿决定的问题了。 所以我认为防范潜流失主要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改革对口单招面试的考试内容 近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招生,高招班男生不超过10人,对口单招班有的班级男生只有1名,对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在招生面试这一关入手,适当放宽对男生个人条件和才艺表演考核的限制,旅游企业用人明显存在行业偏见,招聘时过于看中学生的身高、长相等外部条件,而忽视个人工作的动机和能力,作为院校如果再一再迎合企业一味的把入学面试搞的跟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一样注重外在,那么将会将大量热爱旅游,有志于在这个行业展示自己的具备职业性格而不具备外在形象的学生拒之门外,而事实上,一个好的导游真正为游客和企业认可,从长远看不是外部条件,而是内在的职业性格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后天的努力程度。男生在高招面试中的才艺表演和外在形象的优势明显不如女生,如果招生考试的环节更多设置些对学生的职业性格的考核内容、比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考核,则会有更多的男生在这方面展示先天的优势,而不被拒之门外。 3.2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考证通过率 我们一直在喊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但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更具专业倾向性,更能给学生实习就业时提供适应岗位操作的技能支撑,这是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考虑就业率而忽略专业的对口性进行课程改革,只能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专业考证通过率逐年降低,最终专业办的不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减弱,到头来是专业停招而不是扩大。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性格培养和素质教育课程做基础,考证涉及主要课程做主干,终极岗位涉及的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做辅助来构建,实践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2/3以上,并配套完整的专业实习特别是为其半年以上的旅游工学结合实习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实操能力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3.3改革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来稳定人才 旅游企业大部分是股份制,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还考虑学生职业性格是否与企业的用工岗位是否契合,他们招聘时候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性格而其次是外表。较小的旅游企业在招聘时,则先挑选形象,之后才是性格和能力。大企业毕竟是少数,能够为较大企业选中的学生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为中等甚至小一点的企业选中。这样使得很多旅游企业面试一关就错过了很多真正具备职业性格和有内在气质修养的学生。 目前在淡季的时候给签约导游提供保底工资的旅游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选择的是淡季休假、没有保底工资、只有带团补贴的用工制度。 旅游企业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用工和招聘制度,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保障体系,导游培训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问题。 200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导游从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探索建立公平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之二就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执业激励机制。按照导游职级与经济收入挂钩的原则,探索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逐步量化对导游职业技能、专业素质、从业贡献的考核指标,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导游职级晋升机制。 但是这项改革还任重道远,旅游企业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不但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后备力量的补充是否源源不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其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旅游企业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潜在流失不但是国家教育经费的流失,也是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更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失策,只有将导游的工资、待遇与社会统筹、社会认可程度相匹配,将导游纳入我国职称评定行列,导游的等级与其他职业等级一样得到国家确认,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关键所在。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对于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探讨 【摘要】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炭企业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硬、软技术,从管理理念、制度创新、统筹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研究,实现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完成、使用。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重要意义; 途径; 完善机制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从多方面进行推进和深入研究。 一、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作出科学决策,是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 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指导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过程控制,从而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促使企业履行法律的义务,维护正当的经济秩序的功能。会计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可用性已被人们所接受,而这种可用性必须以一定的质量为前提条件。 二、现阶段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在现实中,往往有不少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而企业领导只顾眼前,缺乏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企业,更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的领导仅把本单位有没有局域网作为衡量单位建设的标准,但建成之后却对用不用不大关心,对完善网络和开发信息资源未予重视。这种政绩观念占据了一部分领导的头脑,导致网络使用效能低下。 (二)有效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 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管理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而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认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母子公司之间对集权与分权的认识难以统一,过去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输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三)消极保安全,导致资源闲置浪费 安全问题是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瓶颈,网上泄密、窃取、篡改事件在一些单位时有发生。因为担心网上业务处理有风险而将其束之高阁,仍习惯于面对面听汇报和有纸化办公,久而久之,信息化网络建设就成了摆设。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和部门除了采取常见的规避风险措施外,就再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将很好的办公网络系统闲置,最终影响了财会人员使用网络的积极性。 (四)管理软件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开发具有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软件。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一样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没有本企业的特色,而且目前市面上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分为两类: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造价十分昂贵且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国内的软件对个别行业的单位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有一定基础,但不适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加之相互间为抢占市场份额而不考虑软件的通用性。企业一旦购买了某公司的产品使用,就不得不面临上述的困难局面。 (五)提高操作人员技能,降低运行安全系数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掌握财会知识,还要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度。我国财会人员所掌握的网络知识还比较少,大部分财务人员不能熟练地运用及掌握使用网络的管理。不少财会人员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仅限于单机操作或文字编辑等简单功能的使用,网络运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这种状况使网络的安全运行难以保障。企业一般在遇到网络问题时都依赖或求助于外界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一旦系统被非法侵入和破坏,轻者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重者会造成机密泄露,给国家和单位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集团合并报表体系、统一会计核算流程 煤炭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或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等,对企业现行的资金支付、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损失确认、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核算流程,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统一合并报表编制基础和编制标准,明确不同制度或准则间的调整转换模型,建立健全集团合并报表体系,真实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运行状况。 (二)统一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 煤炭企业应在统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核算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科目体系、统一编码,将企业所有与财务相关的经营管理信息纳入统一的编码体系,为建立集团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实现各子企业与集团财务资料的联网做好基础工作,从而通过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对各子企业及集团的会计账目及相关业务进行核算,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为企业提供产品、部门、客户、供应商、合同等多项目的辅助核算与管理,为所属子企业提供特殊业务的核算、记录、跟踪全部业务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收入、毛利等相关信息。 (三)构建高效有序的集团资金管理系统 煤炭企业应当在本集团范围内建立高效、有序的资金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系统或企银互联系统实现对企业整体资金的统筹调度,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管理系统应当具有与企银互联系统及其他经营管理系统的接口功能,实现对全集团的资金筹集、划拨、运用等方面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反映集团总部和各子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并根据管理需要形成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与分析,实现资金的日常监管与控制。 (四)建立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强化财务的控制功能 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预算信息化管理模式,强化资金、投资、筹资、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的预算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预算控制管理模块要能够支持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等全过程,并通过与核算系统的无缝衔接,有效实现预算控制、分析和预警功能。 (五)实现完备的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和决策分析功能 在财务信息实时、准确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和资产管理体系,支持多种数据查询和决策分析,集团总部能通过该系统对各子企业财务信息实施跨账簿、跨企业、跨年度、跨期间的查询,确保集团总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各子分公司的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通过加快分析周期和频率,更好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绩效。 (六)实现职责分离、支持内部控制体系高效运转 财务信息系统必须完整地体现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明确内控操作流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关系,明确内控操作流程与关键科目的关系,使内控操作流程的贯彻执行得以常态化、固定化、信息化;财务信息系统应当符合职责分离的要求,在功能上支持企业内审工作,可以随时查询内部控制事项的执行情况及检查的结果,以便集团公司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充分评估整个集团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 (七)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操作一体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核心模块建设的同时,各企业还需要将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功能列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即将财务管理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财务信息系统要及时反映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业务活动的信息,并通过系统实时进行核算,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四、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及煤炭市场环境下,加快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摈弃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树立以财务管理为管理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和切入点,并尽快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流向监控,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财务信息失真问题。 (二)实施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网络技术问题,而是要以建立企业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实行企业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持,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为手段,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公司账务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重新进行布置安排,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其实质就是对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创新发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有计划、有步骤,需要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分财务、物资、生产、销售等项目管理的顺序分阶段进行。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结算中心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管理核心,而财务管理则是以资金管理为重点,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奠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必须以资金管理、资金流量、资金流向为重点,加强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规范内部财务资金管理结算中心。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结算中心工作制度,是现阶段大型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适应现代集团公司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子分公司的监控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下一阶段大中型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会计流程再造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的不断增多,会计电算化随之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中,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仍然照搬手工会计流程,致使其存在信息及时性、相关性和共享性不足的缺陷,阻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所以,对企业会计流程进行再造突显其必要性。本文对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及其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会计流程再造 企业 财务信息化 会计核算 一、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 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流程再造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根据用户需求对原有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整合、简化和优化,进而改变信息收集、处理和输出的方式,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信息生成与使用交互的一种新型会计业务流程。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实施集中化财务管理。会计流程再造为企业实施统一的财会制度和财会工作流程带来了契机,通过在线生成记账凭证、集中自动划转资金、协同处理财务和业务,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信息汇总成一条连续的信息流,信息使用者可依据自己的权限从信息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其二,有利于强化事前和事中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化要求再造的会计流程,可以实现财务管理重心由事后财务核算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通过实时结账提高财务信息的实效性;其三,有利于增强企业数据处理能力。再造后的新会计流程支持高性能数据库,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支持会计信息录入、会计信息查询、会计凭证生成和会计报表报送的远程操控,进而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便捷性;其四,有利于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相互协调和协作。会计流程再造后,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要求自动生成财务处理方案,确保财务与业务协同开展,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二、会计流程再造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满足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会计流程再造要符合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满足企业决策与管理的需求,通过调整、改造和优化会计流程,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首先,会计流程再造要实现企业经济业务数据的共享,减少数据处理的重复性环节,打破现有的信息孤岛;其次,会计流程再造要满足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统一各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集中管理;再次,会计流程再造要拓展会计管理职能, 使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增强财务决策能力;最后,会计流程再造要为网络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保障,确保移动办公和远程控制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再造后的会计流程简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为会计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业务处理手段,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直接从原始凭证中主动采集信息、归类信息,不需要手工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同时,会计流程再造后,使会计信息采集工作与业务活动协同进行,大幅度地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会计工作从单一的货币信息处理延伸到非货币信息的处理,在将各种源数据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后,再通过信息指令将相关信息同步输送到财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库中,从而确保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输出同源,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流程再造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会计流程再造可对现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在深入分析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而提出解决意见,确保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会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了企业会计工作重复性强的问题,通过简化冗余工作环节,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效率;其次,会计流程再造统一了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使得企业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分析难度,增强了同口径信息数据的可比性;再次,会计流程再造可支持高性能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便于各企业和部门了解财务状况,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四)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首先,会计流程再造应当充分考虑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确保系统的管理权集中于企业总部。企业要建立与再造后会计流程相适应的内部监管制度,对系统使用者查询、审计权限进行设置;其次,实现在线财务处理,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在线或远程处理信息录入、记账凭证生成、会计信息查询、报表报送等工作,以减少业务流程运行时间,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再次,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可确保信息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使企业决策者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信息。 (五)会计流程再造对财会岗位结构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会计流程再造应当以用户需求作为基本导向,并以财务信息高效流畅作为设计理念,这是信息时代对会计流程再造提出的基本要求。当会计流程再造完成以后,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会逐步转 移到对信息用户需求的获取以及优化信息等非事务性的工作上,同时财务部门的岗位也会随之减少,这样一来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部分财务人员只需要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即可,而财务管理人员除了精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以外,还应了解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会计再造流程对财会岗位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浅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工作职能转变 摘要:随着21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信息全球化被人们一致认为是当今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软件开发技术的普遍应用也给现代化的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正一步步的冲击着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这也给现代化企业的财务工作职能带来了新课题。日臻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发展迅速的信息化时代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些都将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以石化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背景,从信息化对财会职能转变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简要的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适应新时代要求进行职能转变的全过程。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工作 职能转变 影响 必要性 方向 问题 科技革命不断地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一个企业的企业价值与企业财会职能的发挥联系更加紧密,这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因而财会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则深刻的影响着企业财会工作职能的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随之产生并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和高效率的财务管理水平,坚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赢得有力地位。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更多的是从事会计本人单独进行核算与监督,而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等信息网络手段,通过erp等方法进行数据库资源共享。过去企业要做出各个部门的充分连接才能做成一项目标工作,而信息化的财会管理系统由于资源的可共享性大大减少了部门之间连接难的问题,不仅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各个部门可以面向企业的综合管理与监督。 (二)信息化条件对财会工作流程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队记录有严格的控制,以记录为基础,对公司的基本资金流动进行步骤性的分析与角色。采取传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生成方式。而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erp模式,一改过去繁琐缓慢的结算方式,可以使资金的记录、分析与决策同步进行,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各项工作连接的更紧密。信息化的会计工作也将工作流程采取固定的模式,避免了过多的人为控制,企业的财会工作也因此更加规范。 (三)生成结果的信息化 财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在汇报工作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报告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企业的财会信息从收集到加工整理都实时的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会计从业人员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及时将信息发给上级。上级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将意见反映给汇报者,实现双向互动方式。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方式。 (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 事实证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应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需求和汇报工作的进行,国有石化企业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方面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驾驭能力,通过向信息化方向的转变,企业能够快速的对内部信息和外部市场做出反应,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利益方面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正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二)是适应信息现代化坏境的本质要求 信息时代的快速推进追赶着每一个企业的行进脚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企业财务工作向信息化转变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如中石化的大型国有企业,更应该积极的将财务工作向信息化靠拢,以信息的快速实时性为轴,科技创新为轮,真正带动企业的飞速发展,努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目标,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脚步。 (三)是企业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的大背景条件不仅使企业的 务工作从纸上转到了网络,更加方便快捷的财务工作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减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促使了企业全面性系统化的调整,公司面向快捷精准的管理方式发展,加强了各部门协调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企业的各方面管理统一规范,可以快速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方向 在传统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其工作重心,但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有必要对其财务工作只能进行转变。 (一)信息换背景下,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要谋求企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对这种现今财务工作的职能进行转变。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同时还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资讯,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为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优化,加大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对会计核算的支持力度,以此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心 要实现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是重点。为此,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资金运用过程的管理,通过明确的规章条款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健全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为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奠定基础。 四、面对财会工作职能转变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并不是可以马上接受并且进行良好的运用,尤其是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经验不足等。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向信息化职能转变中应该充分注意到下面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从观念上接受新事物的革新,严格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理财观念,积极培养全面认真学习的态度,重视信息化时代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刻苦学习,并以此带动整个企业信息化观念的快速转变。 (二)运行机制的管理和信息化设备的支持 一个完备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有一套强大的运行管理机制作后盾,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规范的运行,同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不稳定的一面,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实时监控,防患于未然。看重把内部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完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相结合的思想。另外网络存在着偷盗信息,黑客干扰等危害,因此对数据库数据的保护需要下大力度,不断完善更新信息网络系统,查杀病毒和恶性干扰,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营。 (三)高素质信息化财务人员的培养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就能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信息化的到来,不仅观念需要及时的转变,对财务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是很大的难题。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要求更高,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对此,在人员培养上应该下大力气,管理人员既要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又要对财务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有积极快速的工作效率。 (四)财务管理工作职能创新困难 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实施,多数企业往往欣然于照搬照做,而缺少自主创新的环节。创新可以引领时代的进步,更能带动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中石化这种大型国有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的开拓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在财务工作中打破传统观念,建立强大的信息控制平台,借助有效地转变方式,有重点有目的的加快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五、结束语 网络计算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财务系统的理财观念和经营观念,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新的内容。信息化的多样性和时效性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考验着每个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信息化的到来并没有改 变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还要看企业自身的调控与应变能力。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地运行机制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增强。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次以网络信息化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信息革命呼之欲出。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基于信息化的集团企业财务改革措施探究 摘要:当今时代,集团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带动了管理者对于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关注,顺应信息化时代特征,做好对于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改革,成为推动集团企业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以集团企业开展信息化财务工作为主题,通过对信息化财务内涵以及集团企业财务特点进行分析,着重地探讨了立足信息化,对集团企业财务工作进行改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 信息化 改革 措施 财务工作是事关集团企业生死的关键事务,做好财务工作,不仅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结构组织状况,保证企业盈利,还可以充分地提升其竞争力,使企业在当前严峻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实现健康稳定发展。近几年,集团企业管理者为使本组织发展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开始立足于信息化的手段,对财务工作进行改革,同时还针对信息化财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工作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显著优化。 一、信息化财务与集团企业财务概述 (一)信息化财务内涵 信息化财务,顾名思义,是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的信息化管理,它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为支撑,致力于借用系统化的信息管理思想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制度与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使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实现在整合高效的信息平台中的顺畅、透明开展,进而为企业发展中各项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财务工作支撑。鉴于财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企业对该工作进行信息化的整合管理,是保证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 (二)集团企业财务特点 集团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即:1)集团企业的工作涉及到不同行业及领域中的极其宽泛的业务,而且各种业务应用的财务报表格式、核算方法等差异巨大。2)集团企业包括众多的子公司、职能部门、众多业务人员,各公司、部门、人员存在显著的素质差异,财务工作的开展难以按照预定的规划进行操作,也不利于财务决策的制定与执行。3)集团企业财务工作的数据繁多复杂,难以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编码、汇总、录入、管理,且财务工作流程众多,无法顺利实现优化,使得财务管理面临着流程的限制。 (三)财务改革的必要性 各种财务工作问题的存在,使得集团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滞后性,急切需要企业制定统一化的信息平台,梳理财务工作流程,并对繁杂的业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而且,集团企业也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使自身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对于融资渠道及投资方式的灵活掌控。但是,上文所提及的特点也成为影响其信息化财务工作开展的限制因素,致使其信息化财务工作的实际开展遇到了诸多问题。集团企业必须立足于信息化财务工作的要求以及自身的问题,做好对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改革。 二、集团企业以信息化为基础改革财务的措施 (一)强化信息化财务工作的理念 集团企业开展信息化的财务工作,牵涉到多个公司、部门及众多人员的参与,及时构建起统一的管理系统,也难以真正实现各项业务的一体化实施。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强化信息化财务工作的理念,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信息化财务工作中,并自觉遵照信息化财务工作的流程协调配合开展各项业务。 具体来讲,集团企业要建立围绕财务管理的核心,构建在信息、过程、功能等方面集成系统的构建,并且拓宽信息的共享渠道,提升共享速度。同时,集团企业还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构建以领导人员为核心指引的信息化财务工作小组,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财务人员,以推动各项财务信息的传递、整合、反馈及决策的优化制定与全面贯彻。 (二)完善信息化财务软硬件建设 集团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财务工作,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软件与硬件设备,争取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高速、稳定的软硬件环境,以强制将各项财会业务纳入到信息化的管理中。 软件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处理软件,以及erp信息管理软件,以保证集团企业的管理者在erp理念以及手段的指引下,借助高水平的计算机软件,对项目、物资、设备、人才及财务进行全方位高效的管理,进而推动各方面的高度集成管理。 硬件方面的构建主要包括高速、畅通、稳定、专业、安全的内部信息网络的构建,以及 对于计算机、打印机、影音录入设备、存储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准备,以保证财务工作者在开展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及时高效地实现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传递、存储等。 (三)优化构建内部管控的系统 集团企业要保证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本企业的所有子企业、职能部门及人员中全面落实,就必须努力做好对于管理系统与监督系统的建设,借助硬性的体系,实现对于各部门人员工作的规范约束与引导。 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以成本管理作为核心,要求各部门人员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设备,针对财务工作中的购销业务、账款回收、账款拖欠、信用风险、坏账等工作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联系,以推动这些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避免本企业中更多的部门遭到不良影响。 监督系统的构建需要以各子公司的通信条件以及管理状况等为基础来设定,构建逻辑分明的网络平台,规范各单位财务工作的流程,要求各部门以统一形式组织开展财务工作,由集团总部依照合理的指标,对不同单位、部门的财务工作状况进行集中的审核、控制与管理,推动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有效实现。 三、结束语 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集团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复杂,企业必须努力做好对自身财务工作特点及问题的研究掌握,立足于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恰当措施对自身财务工作进行改革。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要做好相关施工企业的工作,首先要做好该类企业的核心业务建设财务信息管理技术。因为财务信息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最高机密,它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必经之路。只有深入掌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模式,才能确保施工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完善,占据发展空间,稳步推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占有一席之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操作,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提高,不断进行先进知识的研习,是提高科学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怎样在建筑施工企业里推广信息化经营技术,是当前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以此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更好的对中国的建筑行业进行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监控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与时俱进,许多企业也将推出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促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相比较其他企业而言,建筑企业相对落后,信息技术还没有渗透到这类企业中,导致此类企业的管理相对落后。信息管理的构造,方式和技术还停留在陈旧的形式上,严重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唯有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化的业务程序后,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将新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企业经营空间,实行管理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提升该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通过以会计的信息系统化作为基础,实现一种全新的电算化,并运用网络信息管理,进行财务方面的核算、分析,进而对其进行监督和有效管理,形成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更多的信息化功能,使财务管理更加便捷和具有时效性。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体现在财务管理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更加适应了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需求,更具综合性,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一)财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都是将数据以纸质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在施工企业如果进行例行检查,想要查看一个单位的年度报表,这份报表并不能立即能看到,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为会计需要进行整理和汇总。然而如果一个企业实施了财务信息技术,那么财务方面所有的报表都会收集在这个体系里,想要查看可随时上网下载,同时还能与外部系统协同工作,例如网银、采购管理、OA等系统。只要连接网络,需要什么信息实时就可以用到,非常便捷。该体系能够直接和企业内部交易系统相连接,如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还可以通过银行等外部系统实行数据的互换,拓宽了交易的渠道,为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不用天天跑银行。使用财务信息化技术可以立即反映每个业务的施工情况,通过编制最新的盈利报告,完成信息的实时更新。在该体系中,财务报表和数据可以同步上传,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 (二)数据资源的共享性 数据资源共享是财务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重要的软件和数据存储备份的信息是由有关部门统一维护,其他部门不能随意查看或是下载这些信息,进而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但是同一个系统的客户端可以共享数据和资料,从而解决网络不兼容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各种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也使办公成本降低,还可以让财务人员跨平台进行操作,节约了时间成本。 (三)工作流程的可视性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如集中化、规范化、统一化等,各部门要互相协调工作,同时带动和协调施工企业整体业务,这样才能达到财务管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签名的审批和认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所以应把各种报表和表格扫描进入该体系,形成统一的格式。这样,企业领导需要登录企业信息平台,对财务方面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审核。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向,而企业规模越大、发展越快,财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这些问题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和完善。 (一)财务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我国的许多施工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不明确,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很多工作没法正常进行,停滞不前。相关财务管理者长期使用手工操作,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性逐渐养成,突然改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后,工作方式和之前的明显不同,导致了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纳新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对以前没有任何电脑操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就变得非常艰难。他们完全不明白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大致框架是什么,这样就会出现信息化需求不明确,不能按时按点完成工作,导致浪费时间。 (二)制度不健全 从总体上说,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企业内部制度和管理上,由于大家各司其职,工作任务不同,所以制定的制度也要符合实际。同时企业财务信息管理还没有系统地指导,也没有被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导致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合理的管理依据。 (三)财务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为了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工作中,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人才培养的技巧。因为在此之前,很多的财务人员对于电脑的操作水平远远不足,之前一直是手工入账,突然转变入账模式,很多人会存在不适应。并且尽可能多启用年轻人,因为他们学东西快,而且容易上手操作。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工作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关人员。懂财务的不懂电脑,懂电脑的不懂财务,所以企业要综合培养既懂财务又懂电脑的人才,唯有这种方式才能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四)上级主管部门缺少财务信息化技术监控手段 施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在决定和管理基层财务时,应当在充分有效的前提下,取得有效的信息。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平台和制度的可控源,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不能对下属单位提交财务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误区。 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发展对策 (一)对财务的信息化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6个系统,分别是:财务管理系统,它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最大化的完成会计决策的智能化,更好的分析数据资源;全面预算系统,能够运用多维的数据库,将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剖析;标准成本系统,对不同产品的成本增长点进行分析;存货控制系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其提供可靠地存货管理方案;业绩评价系统,把企业绩效与信息化结合,预先制定绩效总的目标,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来实现对每个人业绩的实时考评。作为施工企业,首先要明确财务信息化的需求,要熟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及六大财务信息框架的构成系统,从而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制度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那么就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制约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时产生变化,因此要时刻对其进行调整。财务信息管理分为软硬件两部分,管理系统是软件部分,唯有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不管问题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而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信息管理也是如此,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运用。因此,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人才来说,需要进行不断的打造和培养,多采取激励政策,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发展。 (四)改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规范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它与很多相关联的企业都有财务方面的联系,比较系统化。因此,对于这类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要具有比较完善和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五)财务信息系统设计为监控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施工类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不仅是统计报表类的工作,还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所以,在建设这类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就需要考虑一些实际业务信息的搜集,以便建立合适的监督系统。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进行改革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形成全面提升的综合平台。其中,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部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阻止消息的泄露。并且对于相关人员的缺失,则需要不断的引进和培养,这才有利于施工企业动态管理的形成,促进中国建筑企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李宇 单位:湖南尚上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逐渐采取信息化手段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一样。将会计信息化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进行概述,并就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1引言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行业也逐渐实行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会计信息化手段,可以使财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进而使得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对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企业也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而使得会计信息化发挥最大的价值,继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会计信息化简述 会计信息化不同于以往的传统会计模型,其主要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优化改造,进而形成的新的会计模型。这样新的会计模型,将传统的会计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最大化地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进而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主要是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将传统会计结算以及会计理论等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改革,继而让其更好地适应当下时代的市场需求。信息化是继工业化后新的时代变革。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因此,实现产业信息化也将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实行会计信息化,不仅帮助会计核算、决策、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支持,也帮助了企业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促进企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逐渐迈进。 3开机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对传统会计功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于传统会计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以及传递方式上,传统会计中生成会计信息是需要会计人员对实际信息进行手动记录、整理,其记录的信息量较大且不利于存储。在实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需要人工来完成,实际工作效率不高,且会出现一定的人为误差,以及信息传递不能如期完成等问题。但是在实行会计信息化之后,其会计信息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会计人员不再需要手动的进行系列操作,而只需要将信息投放到计算机中,然后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就可以获得想要的数据结果。这种方式不仅省了人力,而且实际运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所获的数据更加精准,在信息数据管理保存上面也都更加方便。在对信息进行传递上,会计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网络,将所要传输的信息直接发送给相应的管理部门,不用考虑时间地点的影响,这样也增加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在会计目标上,传统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整理,然后编制相应的企业报表,以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账目有清晰地了解。而会计信息化,更多的是借助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对财务整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到相应的会计数据,最后编制相应的数据报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深一层的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3.2对管理者管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做好本职的财务工作,不求创新,更缺少一定的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其更多的是愿意把握实权。实行会计信息化,就会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有新的认识,且体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还要财务管理者能够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管理意识,建立新的适于当前时展的管理观念以及原来没有的风险意识,进而更好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紧跟时展的步伐,以此来更好的应对当前阶段的市场经济变化。再者,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于当前阶段的企业管理,所以,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转换观念,并制定出符合当前阶段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会计信息化这一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 3.3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传统模式下,会计工作主要是靠人工来实现的,对于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指向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掌控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更多的是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其内部控制管理除了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外,还要对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由于其在管理对象的转变,也使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以及风险进一步增加。再者,由于会计信息化在实际运用时,与项目相关的账务对比工作需要借助信息化软件才能完成,这样就对实际的数据信息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中,一定要对数据录入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来确保账务信息的准确性。 3.4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人工来完成会计操作,还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为专业的会计知识以及职业精神。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该项工作更多的是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来共同完成,这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其不仅要明白相应的会计知识,还要懂得操作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系统。但是当前阶段,很多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中,一些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但是由于其对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并不了解,且对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运用的也不熟练,这样就会对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技术培养,提升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4.1对财务管理内容和目标进行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会计信息化,企业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优化。在管理目标上,传统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式下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式的企业经济发展。信息化背景下,无形资产越来越盛行。因此,企业也要将财务管理目标向这方面进行转移,将企业的主要财务管理目标转换到培养创造财富的人才上,且要对这些人才给予重用,然后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对这些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在财务管理内容上,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现金流,目的是保证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有充足的现金做后备支持。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知识资本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因此,企业要将盛行的无形资本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对其进行不同使用,来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再者,由于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所以,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内容优化中也要将风险管理考虑进来,然后对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估,进而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 4.2转变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 管理者要确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将人放在首位,所有的管理应以人为中心。当前社会,人才匮乏,企业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人才来完成,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组织员工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水平,培养出适于会计信息化背景的专业人才,而且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素养培训,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1)管理人员要培养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安全风险,会危及企业财务,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要加大对风险问题的管理。树立风险意识,然后建立相应的防控体系,进而最大化的规避财务风险,继而确保财务工作的安全进行。(2)管理者应培养信息化管理观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应加大对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化,企业应将与会计相关的各部门的信息进行信息系统化处理,且形成一定的体系,以便于进行统一式的会计信息化管理。 4.3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会计人员更多的只了解会计专业知识,但是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需要其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掌握,如此才能更好地运用会计信息化技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阶段的发展,企业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选择与高校进行合作,也可以对自身的与内部员工进行培训,进而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会计信息化,企业要转换其管理观念,并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此,才能确保会计信息化更好的实施,继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彭媛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飞速发展,使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方式发生着巨大改变。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工作,对财务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以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并就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建议 一、引言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效率快速提升的保障,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把握好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信息化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计工作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动态性三个特点。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适用于所有会计所涉及的领域。集成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三是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动态性首先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其次是会计数据实时处理;最后是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达到实时化、动态化,进而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做出有效的管理决策。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对会计凭证收集编制的,并对大量的数据记录及反复的查验与核对,费时费力,且易漏算、误算。会计信息化实现后,企业利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对上述工作进行网络自动化处理,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实时收集、计算和分析,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与传统人工操作相比,更为准确、便捷,将财务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财务信息管理的灵活性,增强了财务部门在企业工作中的参与度,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提升。2.对会计主体的影响。会计主体即是会计个体、会计实体,是会计工作人员核算及监督的特定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范围日益增大,许多网络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个财务目标而成立运营,会计主体的定义被一次次刷新。但是,财务目标实现后,会计主体将自动解散,这必将对会计核算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影响。3.对持续经营的影响。信息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网络虚拟公司因市场的存在而存在,其成立与解散可能只在朝夕之间,持续经营的前提将在会计工作中逐渐失效,影响会计的核算工作,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者对网络虚拟企业要坚持维护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4.对会计分期的影响。会计分期是指企业在获取财务数据时所依据的每个会计期间,它划分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可以在网上获得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及报告信息,不必再等到会计期间结束后获取相关数据或信息。企业的交易期间即是会计期间,这种模式更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收付实现制将慢慢取代权责发生制,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可信,财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5.对货币计量的影响。目前,各国都是以本国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市场交易流通中,虚拟货币、网上银行正在慢慢取代现实的货币。这让财务的计量变得更便利的同时,也加深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的风险。同时,网络虚拟公司的出现推进了国际资本高速流通,使会计主体面临更高的货币风险。 四、针对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更新财务管理的理念。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企业要重视人的发展,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这样才能紧紧跟随知识经济时展的脚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管理者还要树立风险理财观念,有效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落后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停留在资金收支、企业资产的管理仅限于实物资产的管理上,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很少涉猎。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随公司资本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公司的无形资产将得到评估。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的新要求。企业还要制定严格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3.财务管理的时代性。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曾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会计信息化的前提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无形资产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已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既要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又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他利益主体和社会利益的要求。除了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外,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发生着显著改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存货的收发存、资金的投产比和固定资产的保管等实物资产,企业资金流的管理是重点。伴随着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们认识到无形资本已成为企业资本构成的重要部分,且占主导地位,所以企业把无形资产变为企业决策的重中之重。风险管理也必须要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中,以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4.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企业需要培养更多能够同时掌握计算机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有许多财务管理工作仍通过手工记账的方式来进行,并没有采用会计信息化处理,导致工作效率偏低,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的速度。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必须改变会计财务管理模式,因此企业对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就要求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既擅长会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知识,还具备电子商务知识,了解网络虚拟公司的财务运营情况,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储备人才。5.重视财务软件开发。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财务软件的运行来实现的。目前,财务系统软件样式繁多,无论选择哪种财务软件,对企业来说,都有其优势与缺陷。因此企业要重视财务软件的研发,建立起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成本,提升了软件的实用性及安全性,还便于后期软件的维护,最终达到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目的。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随之而来的挑战和风险,充分准备好应对策略与防范措施。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高效运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更具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王和芹 单位:图木舒克市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策略 摘要: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会计信息化得以在市场经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快速的普及。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使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发生了变革,提高了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也优化了其财务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会计功能;财务理念;财务目标 一、引言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积极的推行会计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针对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 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受到的会计信息化影响 1.会计主体受到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网络虚拟及实体核算的过程中,已经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模式相结合,并由此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实现了会计主体范围的增加。受到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网络公司应运而生,其工作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某个财务目标,当完成目标后该主体会自行解体,从而就给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持续经营受到的影响。网络虚拟企业是企业会计主体的双刃剑,首先:他帮助会计主体增加了范围,其次也缩短了会计主体存在的时间。这种临时性的网络公司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受市场影响巨大。当市场不再需要其发挥功能时,其就会马上解散;因此这就给企业会计持续经营与核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所以,有必要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员工重视程度,削弱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在企业在财务工作开展中与网络虚拟企业结合,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或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坚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适度的与虚拟网络企业展开合作。 3.会计分期受到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会计分期,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所有会计工作期间获取相关财务数据,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然后,将会计信息化应用于会计分期中,将有助于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方便企业领导者制定科学的发展方针。受到先进信息技术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制作、分析自身的财务数据与报告,从而就打破了“必须在会计期间结束才能得到财务信息”的弊端。这时,采用企业的真实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更加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真正有利于界定企业每个部门发生的费用,不会出现成本费用划分不合理的现象。受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为了能够满足企业快速获取财务数据的要求、适应日常财务工作的需求,采用“收付实现制”取代“权责发生制”的模式,将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 三、企业财务管理受到的会计信息化影响 1.传统会计功能受到的影响。传统会计目标受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比如在传统的会计工作里面把企业所需要的财务信息通过整理、制表就是会计目标,通过提供报表就可以为上层提供企业发展的财务及管理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化使会计目标通过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财务分析,然后在得出了数据报表,更加有深度的展示了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有效的制定发展决策。另外传统会计的信息制造与传递也受到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传统会计部门的会计信息是依赖会计从业者通过手动整理、记录、分析得到了信息,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也容易造成工作失误、丧失传递实效性、占用过多空间等问题。而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信息生成方式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将会计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十分快捷、便利,且具有精准度较高、保存方便、节省空间等优势。会计信息在传递时通过会计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便可以轻易的通过互联网设备直接传递、储存会计信息,从而打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有效性。 2.内部控制受到的影响。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通过提高对资产的安全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财务数据的可靠性管理,就可以优化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奠定基础。而复式记账法与借贷平衡原理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方式,在借助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就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员工的工作效率、简化各步骤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财务部门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果。 3.财务目标受到的影响。受到市场经济体质的影响,各行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范围都在增加,进而就增加了各方之间的联系,在首付款方面频率也随之增多。因此,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库存与账目状况,会计信息化就成为了很好的选择。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制作企业财务信息报表,利用专业的会计信息化设备及相应的财务软件,就可以完成精准报表的制作,然后及时传给深层决策者。决策者在利用科学的财务报表数据,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就可以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财务管理的有序性。因此,借助精准、及时的财务报表,决策人员就可以通过结合公司财务工作状况,做出问题及对策的分析,从而确保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可以顺利完成,实现企业获利最大化,确保财务目标得以实现。 4.财务国际化受到的影响。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受到的国际经济压力不断增加,企业要想向国际市场发展,就必须根据国际会计信息需求不断的优化自身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分析双方的优缺点,不断的完善、改革自身的会计信息工作处理模式与原则,实现国内国外会计准则的接轨。在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中,要充分引入多国货币及语言,提高自身的信息宣传力度。从而,在不断的发展中吸取他国优势会计领域发展经验,通过与自身发展现状与特点的结合,制定针对性策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企业竞争水准。 四、企业财务管理推行会计信息化时的发展对策 1.及时对财务理念进行更新。首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受到高科技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理念快速更新的影响,必须为企业财务工作者树立符合时展的财务管理理念,重视企业财务人员的培养与观念的更新。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以“人”为中心,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做好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培养,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另外企业决策者建立“风险理财观念”,在当前经济市场行情复杂化、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所以必须为财务工作者建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能够在变化莫测的网络时代第一时间发现财务风险、上报相关问题,从而为财务决策争取时间、降低风险损失。 2.完善企业控制管理制度。受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企业要做好财务员工及财务内容管控。一是基于人员角度讲,企业要完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行上岗责任制,明确细化各岗位责任与职能,通过下放一定权限的方式,提高各岗位职能落实效果,消除越权工作问题。二是要设立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的支持,并做好日常系统的维护与安全保障。三是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审计监督,以此来真正实现对财务工作的管理。 3.明确制定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企业经济获利的最大化就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该目标已经脱离了时展的财务管理要求。所以,企业在发展中要及时的修正财务管理目标,制定与时展相吻合的财务目标。受到先进技术的影响,企业的无形资产变得很有价值。因此,企业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生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合理运用,提高人才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另外,企业要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关系、社会利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确保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性。 4.增加财务内容。给市场经济时代提供服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存货的收发存、资金的投产比和固定资产的保管情况,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的生产保证充足的资金流。受到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本逐渐常为了企业资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加。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决策的能力,确保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正面收益。另外,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在财务风险控制中要基于多角度分析、评估、预测在市场投资与融资时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最后,企业盈利划分的参与者应包含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5.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综合人才的培养。受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各种信息及网络技术已经纷纷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当中。因此,企业需要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培养计算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型复合人才来满足财务管理需求。在现实企业运行中,财务管理工作仍然采用手工记账方式,没有采用高端的会计信息化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跟不上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受到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的快速更新与推广,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抢手资源。所以,企业要定时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计算机及会计、商务管理、虚拟公司运营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机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制造优秀人才。 6.完善财务软件。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在企业推广中的媒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核算中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种类繁多,因此企业要提高财务员工使用不同核算型会计软件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水平,加大研发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财务软件力度,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积极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行财务信息化,及时的注意会计信息化推广、运用期间的影响与引发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制定针对性对策,将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曹月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高速公路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研究 一、前言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现代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数据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采集和加工是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些采集后进行加工好,要让企业内部和外部第一时间获悉,利用他们的价值。这样他们能及时作出决策和判断。 二、分析高速公路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一)没有重视领导的支持 财务管理信息化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注重技术管理和领导的忽视支持。事实上,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单纯的技术的问题,还需要对公路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要用白纸黑字将职责和权限明确的写出来,并张贴出来。制定,实施和执行,而不在技术人员的领导的支持是很难推广。 (二)没有进行整体规划 做好开发策略工作是为了获得很好的信息,首先要把企业最基本、最长久的问题要处理好,才能谈其他问题。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对自己进行充分认识,为以后有什么样的目标也确定了下来,还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政策、原则、标准、计量和评估做了大量工作。不准备实施是非常危险的。 (三)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有改善的空间 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管理来说有致命的重要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我国的管理制度。目前多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还是很久以前的制度,没有与时俱进,随着企业发展,企业成长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很久以前的财务制度已不再适合现在的企业了,要淘汰了。 (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能力不足 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做的非常到位,就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管理,因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发展和应用的重心所在。对财务信息是否能顺利进行起决定性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为了给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的存在而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再加上重视不够,如果财务管理没有做好应有的职责,会使企业运营资金断裂,使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可信,类似这样的问题时有发生,要想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就需要将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开发能力大大提升,让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务必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能满足要求金融和现金处理企业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企业中应用对策 (一)领导的支持对于成功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说非常关键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离不开软件技术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大力配合,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要求也很高,企业的制度要仔细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地方要进行优化,一切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各公路企业的领导者要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是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来的。 (二)合理规划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高速公路企业领导应该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企业领导必须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和监督的实施,并在同一时间,广大劳动者要改变自己想法,让所有的人在高速公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这个想法和规划的思路。在同一时间,我们应该使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不能太低。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十分完善 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来说有致命的作用,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性要有百分百的保障才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谈其他问题,例如,建立十分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十分有必要让信息技术在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进一步加强,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要能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 (四)要大力培育出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人才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不能忽视这点。各个高速公路企业要加大力度与大专院校和大型金融软件企业的合作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优秀人才,逐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这是产,学,研相结合。进而尽量多的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社会上多出更多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复合人才。 四、总结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化,它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财政管理信息化工作要进一步推广,使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真正落实到位,还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更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说很重要,让财务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笔者是通过高速公路企业来举例说明的,简单的介绍和讨论了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黄玲玲 单位:安徽大学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一、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介绍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充足 在信息化建设期间企业都会考虑所属各机构的同步信息化,这样很多企业就要给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一定的条件,例如配置计算机、网络等最基本的办公设备,还有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不仅仅投入了最基本的设施,还经过多种途径使用了审计软件,这样在日常管理和项目实施上就方便快捷了,同时也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很多信息化审计工作经验。而且也有一些企业构建了审计网站,这样办公和管理自动化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了,不仅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也提升了,给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环境。 (二)扩大了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与软件的使用 在变革和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许多高新技术都被使用到审计软件的创新上,比方说系统的克隆、嵌入审计模块、并行审计等技术,很多的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各类审计项目之中也可以有效的使用这些软件,不仅仅使得审计质量和效果得到了进步,同时促进了审计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抓住了网络技术这一优势,实现了远程在线审计,这样信息的异地传递与共享就得以实现了,审计效率也实现了最优。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正规化 为实现审计信息化人才最优培养,审计署专门实施了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考试,各个领域的审计机构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也开展了不同种类的审计信息化培训班,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就此展开了活动,把个人信息化水平与审计人员能力考核相融合。截止到现在,计算机应用达标考试已是审计人员获取上岗证和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企业在对人员实施分配与招聘的时候,也十分的关注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吸纳与配置,这样就给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 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一)将数据采集、分析技术进行合理的使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实现信息化,对于分析数据一定要充分的掌握,注重采集式审计模块的审计程序可以使得信息录入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可以确保其安全性,对同步审计技术的审计程序实施很好的把握,这样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在线测试,进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多元化。在对上述程序实施很好把握的条件下,企业就要对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审计报告技术实施有效的创新,这样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才会得到进步。 (二)注重审计信息的利用速率的提高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合理的把握,要注重复合性专业人才的引入。与此同时,企业要把握好审计质量的控制力度,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企业对于内部资料与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加强,这样会使得审计信息更加的安全,进而促进审计信息的利用速率的提高。这也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信息化时代首要满足的条件。也只有满足这一条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三)注重信息化审计组织体系的打造,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标准达到一致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实现信息化,首要应该打造信息化审计组织体系,进而可以更好的开展审计项目管理工作,经过一致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标准,这样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更好的规范管理,在资金充足的条件,确立一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平台,这样使得企业各个机构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近而使得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四)时刻把握好审计向服务监督审计过渡 在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对于审计工作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改变。这样,经过静态审计向动态的转变,使得审计转变可以很好的保障审计工作的及时性,经过监督审计向服务监督审计的过渡,使得企业对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意识提升,经过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向审计重心过渡,使得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得到保障,进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使得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三、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形势介绍 目前,内部审计过渡到内部审计信息化趋势越来越好,这也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而使得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了,这与国际现代审计发展的步伐是完全相符的,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正在过渡到事中审计、动态审计、远程审计等方式上,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环节上,对于国外许多先进的思想与形式要加以借鉴和学习,把其引入到中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中。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整体步入第四阶段也不再是梦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信息化在各个行业的渗透效果越来越明显。企业审计工作向信息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将审计思想进行合理的转化,对信息化资源要进行有效的使用,注重审计信息化的研究力度,使得审计信息化技术与审计工作更好的融合。 作者:周一凤 单位:江苏华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管理信息化模式下企业财务论文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在企业的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过去或者企业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和合理的使用决策有关,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而是整合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将计算机本身较为科学、先进的手段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在信息化过程中主要运用企业信息化理论、企业财务信息化理论和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理论。我国在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发展迅速,而且在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决策上也取得显著的成效,财务信息化也经历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一体化软件、和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化三个阶段。在财务信息化的发张的三个阶段中财务信息管理化成为财务当今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准确地反应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随着网络快速的发展和各种软件的使用,以目标管理和预算控制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也在财务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1.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信息的认识局限在计算机的使用水平上,认为财务信息实现了电算化就解决了财务信息化,对财务信息的认识只停留在IT替换手工的过程中,对实现现代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了解不够,不能够正确认识现代财务信息化的中心,对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不够了解。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的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无需人干预,但是由于各企业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流难以交换,企业资源也无法达到同步,难以进行信息的协调,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在我国的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中的现象,不能将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数据的分析由于利益原因不能统一,不能够将企业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共享,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结构,每个结构将信息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分割,形成过多的信息孤岛,从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且在财务中也涉及到网络安全的问题,互联网是使用开放的TCP/IP协议,这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网络的使用安全,在当今的电子商务过程中电子操作、分布式操作受到网络非法攻击的频率在增加,所以在使用中要加大交易的安全性保障和使用数字签名的确认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设计 2.1财务信息化协调模式的设计 在我国的财务信息协调化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之间除了财务中经常使用的ERP管理系统之外,在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之外我们还增加了财务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和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功能,在以上的各种系统中相关利益的主体系统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连接。在企业的ERP系统中通过XBBL转换各种文档转换成XBBL文件然后将XBBL中的数据财务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 2.2财务管理信息化协调模式特点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主要通过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财务信息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加大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使用频率。可以及时将发生的财务关系传递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其他部门可以及时有效地分析财务问题,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作出判断和决策,这种实时化的财务信息有效打破时间间隔给企业带来的损害,在信息的传递上使用XBBL可以实现语言和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不同系统的资料共享。企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财务信息共享与收集,就会有更多的企业相关利益共享信息,企业就会从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获得最大化的收益,财务信息的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由企业在自身经营中的财务信息,第二是由企业政府部门涉及到的财务信息,第三是由企业利益相关主题之间的财务信息。 3结论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就是最大化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财务信息化使用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财务的创新意识和财务信息的高效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拓宽了企业财务管理空间,有效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使企业财务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作者:童晓茜 欧阳佳佳 罗艳蓓 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基础普遍薄弱。 对于企业而言最主要的工作是企业经济的增长,最核心的目标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进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足,出现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财务中的无法正常开展使用。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会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高效的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只有改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的现象,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数据处理技能的掌握能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进步。 2.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较差。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都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较为落后,没有跟随社会发展变化而改革,许多财务管理处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落后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往往会造成贪污、私吞财产现象的出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也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进而影响了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最终会导致企业的发展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会使企业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造到淘汰。只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坚实,才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够减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失误的风险性,进而能更进一步的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减少财务管理资金链对企业发展的阻碍,从而保证企业不被社会的快速发展所淘汰。 3.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开发应用能力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开发应用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其开发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化的开发应用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存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开发应用能力还存在太多的缺点,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致使企业工作缺乏资金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出现财务数据分析不够准确,出现财务失策的问题。只有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开发应用能力,才能够保证对财务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保证财务报表和资料审核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资金链现金的正常运转,进而能够满足企业的对财务现金处理效率的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工作处理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财务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严谨性。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可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工作处理的积极性,只有改变管理者对待信息化的信念,才能够加强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现代化财务管理的态度,才能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以及保证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才能够促使财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才能够提高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安全性,进而能够确保企业经济的更快速提升,进而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 2.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想要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就需要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中处理数据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安全性的前提,因此应该加强信息化技术对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个层次都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因此应该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安全体系,使财务工作中的数据得到安全保护。只有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企业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性,进而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改良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障财务部门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前提。只有不断改良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保持时刻同步姿态,可以更好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结合的高效性,进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内部的竞争环境,能够更好的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工作的精神。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企业工作的开展,只有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才能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可以保证企业的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进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进步。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长久性,应该强化信息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确保整个管理体系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孙雪 单位: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财政局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1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 在市场经济和多变的市场环境共同作用下,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由于自身的利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很高的准确性,甚至有些管理部门在财务报表中弄虚作假,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接收到各个管理部门的会计核算数据,导致企业出现亏损。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即将面临破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生存下去,从而进行违法偷税漏税,而另一些企业经营有力,利润大增,面对巨额利润也进行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由于企业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喜欢凭自己个人意志喜好来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投资进程变慢,还有可能致使企业财务信息泄露,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要摒除企业管理人员以个人喜爱偏好和个人经验管理企业观念。 1.2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正在建设之中,正在学习国外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理念。相对于外国许多企业来说,他们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资金全面有效预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力度以及财务和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调配。而我国多数大企业实行分级管理,一些大企业中分为多个子公司,在每个公司内部都有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在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不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管理力度不够、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所以要通过学习先进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3管理人员思想落后 有些企业单位内部的部门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始终按照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组织工作,不与其他部门沟通和交流,资源没有共享,这种行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步调不一致,有些企业财务部门好高骛远,不根据企业现状和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在网络计算机服务器配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在网络系统开发和使用软件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没有统筹兼顾,导致生产经营不均衡,资金投入量过大。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财务信息化认识不足,不习惯网上办公,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企业报表还是要靠人工手写。 2、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对策 2.1革新管理者观念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主导所在,经营者的观念问题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进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更新企业经营管理者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知水平,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比如培训、观摩等方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2.2加大政府扶持 为了缩小我过去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企业内部应该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该推行优惠政策,帮助扶持企业尽快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管理组织方式的转变,积极同其他企业单位合作,推动供需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加快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2.3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管理体系,无论是财务安全、信息安全还是管理系统安全都没有保障,所以,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制,防止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做出违法行为;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从硬件到软件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财务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对系统内部信息进行加密,通过发达便利的网络技术及时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产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3、总结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管理技术经验,加强自身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许丽霞 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综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环境不佳。 (1)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尽管现代信息技术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财务管理理论仍处于完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改进。此外,与之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不仅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风险性,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规范发展。 (2)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一些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和标准化,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一些企业,由于经济上的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投资的资金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做到协调一致等等。 2.个别管理者对于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未设立专项的管理经费,因此在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上不够完善,甚至由于管理的落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一些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保护手段缺乏,保密制度不到位,较易发生安全事故;一些企业管理者只重建设,不重联系实际,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盲目性和重复性建设的问题。 3.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比较落后。我国财务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相对落后,很多企业缺乏能够开发适合自身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软件设计人才,财务软件集成化程度低、通用性差,部分财务软件没有经过严格技术测试、财务数据安全保密性差等问题都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1.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管理者应从根本上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人员的配合与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由财务管理人员来执行和实施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质量以及速度直接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主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培训;二是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做到与时俱进。 2.不断推动企业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协调发展,推动企业财会业务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直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全方位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为财会业务一体化创造了实现的条件。通过财会业务一体化建设,有效地使企业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协调发展,为企业数据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 3.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加强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受财管人员的主观性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实施的效果。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风险预警的情况,从而及时化解风险,更为有效地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 作者:艾莉 单位:陕西铜川市气象局 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及控制策略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内部控制的改变 (一)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必然使得财务工作流程及方式有所改变,而且在财务组织结构、财务运行机制以及财务人员的管理上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给内部控制带来了多方面影响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适时集中的数据处理方式使传统的控制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知道,传统的会计方式正是通过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按照计算机及网络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账务处理过程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主要处理过程无须人工干预。而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随着这种改变,会计工作常常随之划分成数据收集、凭证编审、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财务管理、系统维护等。 2.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不断扩大,内部控制重点也相应发生变化。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查错防弊,而财务信息化涉及的控制范围相应扩大,使得内部会计控制重点从岗位牵制、审核等制度控制转变为以网络安全、原始数据输入、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几个方面。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互传递愈加频繁,以往传递壁垒逐渐消失,由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给企业集团的内部会计控制增加了难度。 3.财务管理信息化使企业内部控制手段和技术发生了变化。在财务信息化不断实施发展的情况下,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财务信息系统要求在程序设计的各个环节、阶段为审计留下线索。所以,财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部分需要保留,同时增加了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控制。一般来讲,财务信息化程度越高,必须采用更多的程序化控制。 4.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首先是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基础上更增加了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系统维护及管理人员等;其次是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外,同时还集成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再次是提供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的在线办公等服务;最后是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和存储媒介发生了变化。因此,企业集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后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1.建立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与手段已不适应于新的环境,因而建立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企业集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关键随之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强调证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而在财务信息化实施中,内部控制的重点转为数据输入输出及网络安全管理等。财务信息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和风险。 3.财务信息化的开放性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加大。财务信息化提倡开放,目的在于为会计与有关各方建立有机联系,创造条件,以推动财务管理的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开放表现为软、硬环境的开放。其中硬环境的开放是内部控制风险增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会计信息一直被视作商业秘密。没有哪一种加密技术绝对安全,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失效。正是由于财务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二、企业集团应该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如何加强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对于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信息系统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1.加强系统设计控制。在软件的选型与软件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加强选择控制,防止所选购的软件质量存在缺陷,或软件功能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如果专项开发设计更应在设计需求方面注重控制的加强。企业集团的所购或开发的财务软件要经过严密的可靠测试,降低数据结构、程序结构隐含的问题会在后期系统运行中被触发或各种舞弊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2.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安全风险主要由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两方面引起,网络系统本身存在安全脆弱性,软件系统内部缺陷没被测试出来属技术因素,而组织内部没有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用人员操作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无控制标准与安全防范标准属管理因素。企业资产损毁、被盗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也是系统安全控制的方面。 3.加强系统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包括工作人员的分工、权限的设置、必要的审批、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都能够增加系统的安全控制,促进系统实施有效性的发挥。 (二)从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1.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制定和完善技术安全制度,从制度上防范由于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对系统安全的威胁;制定和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通过内部控制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内部控制。 2.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集团应从加强会计信息资源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维护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控制等方面,加强包括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的建立。 三、总结 总之,由于不断变化的生产经营环境,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机制也将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断面临新问题的挑战。因此,从财务信息化角度出发,随着未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深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并针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步完善和提高,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将成为每个企业集团必须经历的漫长发展路程。 作者:关立艳 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
中国建筑论文:浅谈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关键词] 人力资源 国际化 管理 [论文摘要] 世界建筑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使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匮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最大瓶颈。为了推进我国国际化,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如何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将优秀人员吸引到国际市场。 当公司刚开始扩展到国外时,通常把所有的海外活动集中在一个海外事业部。由海外事业部牵头协调总部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对接各海外区域。当海外业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总部协调和管理的难度就会变大、效率也会降低,实行分权式的组织机构,将绝大部分生产经营决策权交给各个区域公司,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所以需要外派大批骨干人员、确定市场定位和管理模式、逐步推进机构属地化,实现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道路。 一、人力资源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是人类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种要素。现在的人力资源狭义范围来理解,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而非广义的劳动力资源。 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重视人才,建立有凝聚力、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形成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价值观,才能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所以进行合理人力资源规划,才能适应竞争激烈、危机四伏的国际市场。 二、目前国际化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国际化公司而言,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一件重要而困难的事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难觅。目前,我们国际化的主要目标市场锁定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等区域内的那些我们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这类区域我们无法招募到足够的中高层专业管理人员,所以需要外派大量优秀的管理人员。但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人才需求的增长已经超过供应的增长,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奇缺。虽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很难找到工作,但对于中国希望走向国际的企业来讲,却要首先面临国际化人才缺乏的考验。对于这些企业来讲,他们需要的是充分理解国际竞争的规则,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有关实践并能有效管理员工的高级管理人才。 2.中国企业国际人才流失严重。员工外派到国外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讲都是个难题,由于难以适应国外的环境和融入当地文化,当他们感到失意的时候就会提前回国,或者由于对收入与机制的不满而跳槽,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给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3.影响员工是否接受国际任命的五点主要因素(1)子女教育。(2)对配偶职业发展和就业不利。(3)回国后再安置政策中忽视配偶。(4)无法为再安置提高足够的信息和支持。(5)健康问题。(6)长期两地分居;从中我们可以至少看出解决外派人员问题,是一项很庞大的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需要企业努力去做。 三、如何合理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保证公司国际化可持续发展 1.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发展国际化人才就必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必须选拔对国际化感兴趣的,喜欢到海外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的人;第二要日益增加派往海外做国际业务员工的数量,要把更多年轻人送往海外做国际业务;第三要让企业管理人员更多参加国际型商业管理培训项目,增加他们的国际化管理知识和经验。国外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要经过mba教育的培训,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却受到了管理教育方面的挑战。如果企业需要管理人员获得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了解管理实践,就必须要他们参加mba学习。但目前中国mba教育存在很多难题。首先是中国大多数mba项目成立的时间很短,还不够完善。其次是中国商学院的教授很少带给学员参与现代化管理实践的机会。最后是由于中国发展太快,很多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参与学习。企业应该鼓励管理人员参加mba学习,与此同时也要开展短期培训,掌握最现代的管理知识,增加经验。 2.要把雇员本地化纳入工程成本: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海外企业来快速拥有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人才。联想的成功就是因为收购ibmpc业务之后保留了这个部门的人才。培养一个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人才至少需要五到十年,因此‘购买’是一种较快的方式。但通过收购国外企业和招聘得到外籍管理人员只是一个方面。企业也不应该忽视外籍员工的培养,为了能够让外籍员工了解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跨国企业采取的措施是让外籍员工到母公司工作几周,进行学习;而且还制作了相关光盘给外籍员工介绍母公司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等,这样外籍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就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有个直观的感觉。同时中国公司如果希望不使外籍员工感到上升空间很有限,有两点至关重要:首先要外籍员工了解,最雄心勃勃的外籍员工的机会不仅在国内而是在全球。第二,要使本地员工和外籍员工的数量达到平衡,让更多外籍员工占据原来本土员工的位置,同时也应该保留一些本土员工的管理岗位,因为他们需要在国际积累经验。 3.制定相关人力资源政策,减少人才流失。(1)公司鼓励家属到海外工作,并出台比较好的、配套的福利政策。(2)要强制落实员工每年几次的探亲假,鼓励员工探亲,鼓励员工回国休假,对长期不回国休假的员工要特别提醒。(3)员工家属来海外探亲,要解决行政与费用问题。(4)实行轮换制度,每隔4~5年国外员工回国工作一段时间。 4.制定合理的人员流动与薪酬分配机制。第一是外派人员的选择。实行“双最”,即最优秀的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另外,要做好外派人才储备;二是现在愿意出去的人是新人多,但是新人出去又很茫然。那么公司科学安排每个片区新老员工的比例。三是对外派人人员培训。这个包括语言培训、国际商务礼仪培训、当地文化培训等大概十几项。四是薪水补贴要设计得科学。海外多个国家,每个国家补贴标准都不一样。补贴标准包括基本补贴、艰苦补贴、长期外派补贴、伙食补贴和临时补贴。另外还有回流机制,这个机制是难题中的难题。公司是可以无条件回国,回国后公司应该有个休整与上岗机制,保证员工公平合理流动与归属感。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建筑劳务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筑劳务培训中各方主体职能设计、培训费用的承担、培训方案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劳务培训 政府 企业 培训机构 一、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基本概念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开发建筑劳务用工体能、技能和智能资源,从而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经济生产能力。建筑劳务培训由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行业、用人单位承担,培训的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劳务用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是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建筑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41%,建筑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建筑劳务用工队伍,而目前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截止2007年,全国建筑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基地1300多个、鉴定机构近1000家,累计培训742万人,其中614万人获得了职业技能证书,而建筑劳务用工总量为3653万,培训仅占总数20%左右。建筑劳用工培训任重道远。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及劳动者个人。由于政府用于培训的政策性经费少且难以争取,企业专项培训经费的提取不能执行到位,建筑劳务用工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培训经费或不愿支付培训经费,建筑行业没有用于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专项金额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培训工作经费筹集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发展。 2.政府对建筑劳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经调查,目前建筑劳务用工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率极低,除特殊工种如防水、电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国家有强制要求外,与国家建设部要求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相距甚远。笔者于2011年5月对扬州市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地区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的工人只占16.01%, 83.99%的工人没有上岗证或者还在办理中。因为政府对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缺乏有效的监督,所以很多建筑劳务用工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获得上岗证书,建筑劳务企业及建筑劳务用工对参加建筑劳务培训表现出动力不足,造成建筑劳务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3.建筑劳务培训中各方参与主体职责不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用人企业、培训机构,在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制定政策并指导建筑劳务培训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有义务组织建筑劳务培训,支付应承担的职工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应承担执行建筑劳务培训的职能。而目前现实是政府管理职能缺失,企业培训动力不足,逃避支付相关培训经费,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培训质量总体效果较差。 4.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难度较大 首先,建筑劳务用工数量庞大,待培训对象人数众多,给培训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由于建筑劳务用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用人企业不愿支付培训费用;建筑劳务工人由于其承担工作的特殊性,不愿意或没有精力参加培训;建筑劳务用工还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这点在建筑劳务用工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以上均为制约实施建筑劳务培训的因素。 三、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各方主体职能设计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由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应对三方的职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建筑劳务用工系统分析,提取出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培训机构承担”原则,确定三方主体的职能。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库,扩大宣传 3.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立培训的专项资金,加强规范引导 4.加大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检查力度,要求企业优先使用经培训合格的工人,落实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5.拟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规划,确立培训目标,按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和确定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 6.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承担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监控。 7.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 8.组织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技能鉴定及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企业 1.落实企业培训资金,重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工作 2.执行政府的配套措施,支付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期间最低生活保障费 3.切实做好建筑劳务用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工作 4.采取竞争机制,引导和激励建筑劳务用工主动参加培训 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培训机构 1.制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计划 2.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体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 3.合理配备师资力量,安排培训场所和培训设施,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4.配合政府做好劳务用工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工作 5.推进教学改革,降低培训成本 6.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学习热情 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相关的受益主体包括企业、劳动者个人、政府。因此,培训费用应由受益主体依据受益程度不同共同分担,各方主体受益程度分析如下: (1)建筑企业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最大受益方。对于建筑总承包企业,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培训可以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增加培训资金投入,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培训期间总承包企业应按照政府最低工作标准的规定,支付给建筑工人最低生活保障费,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2)劳动者个体是建筑劳务培训中直接受益者。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收益,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建筑劳务用工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 (3)政府是建筑劳务培训中根本受益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的素质,提升就业率,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增加社会稳定性,还可以提高人均产值,增加社会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应承担部分培训费用。为此,政府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各地要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根据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对各受益主体的意义不同,建议建筑劳务培训费用承担的模式如表2。 表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培训项目 政府 企业 个人 引导性培训 50% 50% 0 技能性培训 20% 30% 50% 3.设计合理的培训方案 (1)培训内容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用工引导性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培训与其他培训。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基础教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其他培训内容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筑劳务用工的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内容培训。 建筑劳务用工职业技能培训区分不同工种分类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培训,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分为三个流程: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际操作。例如砌筑工培训时,先讲解砌筑的基本知识;然后到工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最后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2)培训方式 考虑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可开展分层次培训,先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再对建筑工人进行培训;或先对学历稍高工人进行培训,然后对学历低的工人进行培训。在时间上可根据工人工作时间特点,安排持续的夜校培训、短期集中脱产培训、假期或周末培训;由于工人在施工现场工作,因此可开展分地点培训,培训地点可在培训机构,也可在工地现场,引导性培训可以在培训机构集中进行讲解,技能性培训可以到工地现场,边学边练。 (3)培训手段 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培训教材不能过分偏于理论,应选用直观易懂的教材,教材要少理论、多实际, 少文字、多图形, 同时配套以各种光盘,既有规范统一的专业教材, 也有各地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的自编教材。尽量采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声像、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的理性传统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摘要:回顾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过程,指出理性传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结合创作实践说明,继承和发扬理性传统,并借鉴西方形式美学的合理部分,为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理性传统;精华;形式;继承和发扬;建筑创作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国外建筑师“抢滩”中国市场,中国几乎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现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认真思考,对个人的创作以及中国建筑的发展都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理性传统 西方文化自古以来对“形式”的研究十分重视。在西方文化中,把形式以及对形式的研究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在他们看来,形式代表着美的本质和规律,两千年来不同学派试图从数理、心理、伦理等不同方面来阐述有关形式的问题。西方建筑史所记载的那些著名的神庙、宫殿都是一种精确的数理关系的构成,黄金分割率以及比例、尺度等则是一种美的法则。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形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所谓“大象无形”、 “得意忘形”等观念几乎否定了形式和形式美的存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性观念则深入人心。回想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主流建筑杂志上仍满篇介绍国外建筑思潮、流派的理论文章而鲜有几幅建筑外观图片的现实,可以认为中国建筑文化一直保持着理性传统——理性传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 笔者通过对既往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摘录了几条较易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传统建筑理性特征如下: 1)整体统一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一个系统,不应该脱离这个系统来看。 2)建筑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不局限于各种具体构成部件, 空间重于构成,“实”为虚“存”,“实”为手段,“虚”为目的。 3)明显的轴线感。有单轴线与多轴线,按地形地貌及功能与空间构图确定,有导向与引人入胜的作用,序列、层次、变化沿轴线展现。 4)重视平面布局中序列安排与活动线上感受的变化。人工与自然、室内与室外、开启与封闭、展开与收束等逐步呈现,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迂回曲折,有限空间产生无限意味。 5)含蓄展现而非一目了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其内向庭院不同于西方的外向庭院。 6)独特的群体概念,以“间”成“栋”,以“栋”成“院”, 以“院”成“群”,栋虽小而群体大。“间”作为不可分割的单元体,自由灵活,因地制宜,不受程式拘束。有别于西方建筑的一般群体概念——由独立建筑组成。 7)设计标准化。以统一的模数统一结构、构造材料与部件的尺度。 以下结合笔者的创作实践,说明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理性传统在指导当代建筑创作的作用。 二、中国建筑文化的理性传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黄河天险,南接秦岭余脉,西通长安,东接洛阳,古称“豫陕孔道”,历为古都洛阳的畿辅之地和西方门户。世纪广场位于新安县新城区南北中轴线最南端地势较低的坡地上。世纪广场是新城区空间序列的高潮部分,北面隔310国道邻县行政中心,南有巨型柱廊作为新城中轴线的收头,透过柱廊, 悠然可见南山。需要设计的项目为广场西侧坡地上的县电力公司综合楼,以及后来接手的广场东侧洼地上的县文化中心。 电力公司工程按功能分成营业、行政、调度、后勤四楼,县文化中心工程包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 第一轮方案在布局和风格上,严格按照使用者所提 “四楼”、“三馆”的设计要求——各单体建筑相互独立,自成一体,沿广场两侧雁翅排开。但由于单体建筑面积小,风格不统一,而用地面积较大且地形狭长,造成广场东西边界结构松散,无围合感、纵深感,效果不甚理想。 第二轮方案设计将两工程一并考虑:两工程在广场周边共有七个功能各异的子项,它们之间在建筑风格上不仅存在工程内部子项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同时存在工程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如何保证世纪广场周边建筑形象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成为关乎本轮方案成败的关键。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理性传统在这里发挥了作用。 1) 城市尺度层面上的广场边界。 通常广场应具有一定封闭性的空间和完整而单纯的实体边界,此时广场的相当一部分应处于实体边界——主要建筑物的张力覆盖之下。广场性质的确定在与其周边构成要素的联系中完成。有时,周边建筑甚至对广场性质的确定能起到决定性影响。两工程的规划设计在宏观上实质上就是城市尺度层面上对世纪广场实体边界的设计。 2)以“间、段、栋、院”为结构单元的“集零为整”的集群设计。 为形成城市尺度上的广场实体边界,单体建筑已经相对弱化为实体边界的片段,成为建筑“集零为整”集群设计方式中的“零”。 为不破坏世纪广场地段作为县政治、文化中心在城市形象上的完整性,根据用地狭长的特点以及建筑面积有限的前提,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提取具有一定围合感和纵深感的“院”——“三合院”作为广场边界空间构成的单元体,使两工程在建筑首先在空间构成模式上达成一致,产生协调和呼应。以类似传统建筑中的“间”概念的 7.2米柱跨作为构成单体建筑的最基本单元体。以三个7.2米开间构成的“段”作为高一级的单元体。以两至三个“段”构成的“栋”作为构成“院”的单元体。以“院”作为构成建筑群的单元体。广场东西两侧边界各由三个“三合院”由北向南沿纵轴线串联而成,序列、层次、变化沿轴线展现,总体上均呈“几”字型。第二进三合院面向广场敞开,使广场的轴线组织得到了强调和统一。在大的空间格局生成的基础上,由7.2米立面造型单元体大量复制形成的有层次的建筑立面,具有明确规律性的组织划分,服务于市政广场庄严神圣气氛的形成。从建成后的效果来看,虽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却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 三、未来之路 如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对建筑的使用要求变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存环境已经改变,将外显形象特征运用于新建筑而称之为民族风格的作法已经被历史证明不是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良方。与之相对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性传统是属于思维中的概念,而非物化后的实体形象,运用时结合实际,创造或借鉴新形象不受拘束。借用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挖掘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理性传统,同时吸取西方形式美学的合理部分,重视对形式的研究,并把形式的塑造与前面提到的中国建筑文化的理性传统相结合,才能在当代建筑创作中走出新路。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建筑劳务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筑劳务培训中各方主体职能设计、培训费用的承担、培训方案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劳务培训 政府 企业 培训机构 一、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基本概念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开发建筑劳务用工体能、技能和智能资源,从而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经济生产能力。建筑劳务培训由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行业、用人单位承担,培训的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劳务用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是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建筑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41%,建筑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建筑劳务用工队伍,而目前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截止2007年,全国建筑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基地1300多个、鉴定机构近1000家,累计培训742万人,其中614万人获得了职业技能证书,而建筑劳务用工总量为3653万,培训仅占总数20%左右。建筑劳用工培训任重道远。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及劳动者个人。由于政府用于培训的政策性经费少且难以争取,企业专项培训经费的提取不能执行到位,建筑劳务用工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培训经费或不愿支付培训经费,建筑行业没有用于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专项金额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培训工作经费筹集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发展。 2.政府对建筑劳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经调查,目前建筑劳务用工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率极低,除特殊工种如防水、电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国家有强制要求外,与国家建设部要求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相距甚远。笔者于2011年5月对扬州市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地区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的工人只占16.01%, 83.99%的工人没有上岗证或者还在办理中。因为政府对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缺乏有效的监督,所以很多建筑劳务用工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获得上岗证书,建筑劳务企业及建筑劳务用工对参加建筑劳务培训表现出动力不足,造成建筑劳务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3.建筑劳务培训中各方参与主体职责不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用人企业、培训机构,在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制定政策并指导建筑劳务培训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有义务组织建筑劳务培训,支付应承担的职工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应承担执行建筑劳务培训的职能。而目前现实是政府管理职能缺失,企业培训动力不足,逃避支付相关培训经费,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培训质量总体效果较差。 4.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难度较大 首先,建筑劳务用工数量庞大,待培训对象人数众多,给培训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由于建筑劳务用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用人企业不愿支付培训费用;建筑劳务工人由于其承担工作的特殊性,不愿意或没有精力参加培训;建筑劳务用工还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这点在建筑劳务用工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以上均为制约实施建筑劳务培训的因素。 三、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各方主体职能设计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由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应对三方的职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建筑劳务用工系统分析,提取出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培训机构承担”原则,确定三方主体的职能。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库,扩大宣传 3.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立培训的专项资金,加强规范引导 4.加大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检查力度,要求企业优先使用经培训合格的工人,落实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5.拟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规划,确立培训目标,按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和确定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 6.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承担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监控。 7.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 8.组织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技能鉴定及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企业 1.落实企业培训资金,重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工作 2.执行政府的配套措施,支付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期间最低生活保障费 3.切实做好建筑劳务用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工作 4.采取竞争机制,引导和激励建筑劳务用工主动参加培训 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培训机构 1.制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计划 2.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体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 3.合理配备师资力量,安排培训场所和培训设施,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4.配合政府做好劳务用工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工作 5.推进教学改革,降低培训成本 6.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学习热情 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相关的受益主体包括企业、劳动者个人、政府。因此,培训费用应由受益主体依据受益程度不同共同分担,各方主体受益程度分析如下: (1)建筑企业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最大受益方。对于建筑总承包企业,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培训可以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增加培训资金投入,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培训期间总承包企业应按照政府最低工作标准的规定,支付给建筑工人最低生活保障费,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2)劳动者个体是建筑劳务培训中直接受益者。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收益,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建筑劳务用工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 (3)政府是建筑劳务培训中根本受益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的素质,提升就业率,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增加社会稳定性,还可以提高人均产值,增加社会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应承担部分培训费用。为此,政府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各地要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根据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对各受益主体的意义不同,建议建筑劳务培训费用承担的模式如表2。 表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培训项目 政府 企业 个人 引导性培训 50% 50% 0 技能性培训 20% 30% 50% 3.设计合理的培训方案 (1)培训内容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用工引导性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培训与其他培训。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基础教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其他培训内容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筑劳务用工的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内容培训。 建筑劳务用工职业技能培训区分不同工种分类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培训,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分为三个流程: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际操作。例如砌筑工培训时,先讲解砌筑的基本知识;然后到工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最后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2)培训方式 考虑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可开展分层次培训,先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再对建筑工人进行培训;或先对学历稍高工人进行培训,然后对学历低的工人进行培训。在时间上可根据工人工作时间特点,安排持续的夜校培训、短期集中脱产培训、假期或周末培训;由于工人在施工现场工作,因此可开展分地点培训,培训地点可在培训机构,也可在工地现场,引导性培训可以在培训机构集中进行讲解,技能性培训可以到工地现场,边学边练。 (3)培训手段 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培训教材不能过分偏于理论,应选用直观易懂的教材,教材要少理论、多实际, 少文字、多图形, 同时配套以各种光盘,既有规范统一的专业教材, 也有各地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的自编教材。尽量采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声像、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中国建筑论文:浅析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 摘 要:本文从实际设计体会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即:韵律与节奏感、不定与张力、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调和与对比、复杂与简约、秩序与传统。 关键词:中国建筑 设计 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创新是建筑的艺术范畴中最突出的方面。建筑形式的感知是一个二次解读的过程,每个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无视受众,要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建筑形式有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建筑形式需要符合形式美法则。在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体验总结和概括几种主要的建筑形式美法则,从而对日常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归纳起来建筑的形式美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韵律节奏感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大为喝彩。为什么不说是流动的画面或形象的诗篇?笔者认为: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就是音符是生动的,而拍子是跳耀的。如同建筑的元素:规律的开窗和有序的柱列如同行板;空间的迂回曲折如同婉转的音律;周边环境如同背景音乐,而建筑主体如同主音乐器。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美感的共同语言。建筑的节奏与韵律可以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实现的。建筑的韵律和节奏感给人以愉悦和秩序的心理感受。 二、不定和张力 物质现实与精神效果脱节所引起的矛盾是绘画艺术的源泉,建筑即是形式也是实体、即是抽象也是具体,其中产生的不定性正是建筑的生命力所在。如现在争议颇多的cctv总部,解构主义手法的颠覆传统的奇怪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是建筑的抽象与具象、虚与实所表现出来的不定性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设计味。cctv总部形体富力度感的倾斜的轮廓极其抓人眼球,这种形态内在力的运动表现出不均衡的视觉经验,使得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更为强烈。cctv总部的“力象”是紧张和不稳定的,任何有冲突、有戏剧性的场景都会让人为之一震,从而形成了建筑形式的感召力和雕塑感。其次不稳定也体现出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这是建筑能够受人关注、被人玩味的主要品质之一。 三、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一般来说设计就是解决对比、协调的关系,虽然艺术审美中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是建筑设计中协调的地位要高于对比。建筑设计是社会行为,直接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深层面,同时对后世的影响是每个现代人无法估量的,社会行为就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而不能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赖特说:“好的建筑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建筑形式需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要能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听觉和味觉等,而不是孤立甚至是傲慢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以无礼、高傲的姿态无视周边环境的历史内蕴和环境美学。 四、调和与对比 路易斯.康说“设计的作用就是对意外的东西做好调整”。要突出主体的意外也是美学法则之一,亮点的鲜明才凸现作品的个性。建筑的各要素之间虽然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追求建筑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建筑的关联性和统一性,这就需要在对比中建立一种调和的秩序。柯布西耶和阿尔托的许多作品都在正常的直线和特殊的斜线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或对立统一。 五、复杂与简约 “少即是多”是对这一形式美的最好诠释,能深刻有力地满足人们心灵的简练的美都来自内在的复杂性。简练并不是简陋,这种简化是在形成复杂艺术分析进程中的一个方法,而不能误认为目的。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理性化的抽象,而是需要表现一种非确定的必然性和元素冲突的矛盾性。内容与形式的简单映射出理念与内蕴的深刻,这样的建筑形式非常经得起推敲与玩味。刘家琨的鹿岛石刻馆是一种匀称而追求画面效果的建筑,它崇拜简练但并不脱离复杂的生活。 六、秩序与传统 路易斯.康说“秩序并不意味着有条不紊”,反常和不定在建筑上是行之有效的。破除法则和打破常规都能产生新的意义,法则是不能被轻视的,传统又是不能被抛弃的,如何把其中的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就是创作出好作品的要素之一。解构主义对于建筑设计的革命给这一法则的应用带来了契机,激进和颠覆传统的解构主义走到后期表现得相对地温和相对地平易近人,因为建筑的根本不在于“解构”而是在于“结构”。倾斜的天花和墙壁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再把地面变形,那不就成了“天外来客”?任何高技术的表现手段最终都会归位于传统和人性化,“怪诞”又不遵循秩序的建筑形式也许是某个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但终究成不了建筑形式发展的大气候。 现今的建筑形式有两大动向充分说明了秩序与传统这一审美法则,即匀质空间的复兴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总复兴,这样的审美法则也代表了大众的呼声和时代的潮流。 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是建筑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之所在,形式美法则并不是给建筑形式建立框架和标本,而是研习相对稳定和通用的设计方法,这些原则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项目灵活调整和变更。形式美法则主要解决了建筑形式的“可读性”,因为受众解读作品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美法则去分析和思考建筑形式的过程。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复兴的思想源泉 【摘 要】建筑“以人为本”的本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离开了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理解那么一切建筑意图将是无本之木,无水资源。 【关键词】溯源;复兴;人本;天下 中国建筑业近年来忙得不亦乐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的热浪席卷大江南北。然而民族建筑却没能在大兴土木的时机中得到发展。相反,传统的精华在汹涌的形式主义的恶浪中一退再退,直到大片的城市失去了昔日的尊严和神韵。传统的建筑文化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里,在那些夕阳下高层建筑的阴影中慢慢的沉沦。国民渐渐开始忘记了历史,忘记了祖先,忘记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而对眼前沾着洋气,带着发达国家气息的国际流行货趋之若鹜。人们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文化已经被一点点侵蚀;人们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精神在盖着现代印记的空间里失去了应有的方向;人们更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一切都是在盲目追逐流行方式付出的惨痛代价。 建筑是多种人文形式的综合产物,基于哲学,艺术,美学,物理,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而引导建筑思潮与形式的变革的主要力量是在哲学上的变革,没有那一种力量能象哲学这样深远而有力的影响并铭刻在人民的灵魂深处。哲学对人的影响是从人的世界观渗入的,最终会形成人的信仰。而缺乏能足够用以权衡利益,抵制不良风气和诱惑的信仰是当代建筑师最主要的问题。在经过几十年中国的建筑试验和建筑笑料的积累后,我们不禁要反思:中国建筑的方向在哪里?能够引导民族建筑业复兴的旗帜在哪里?指引建筑师信仰的精神支柱在哪里? 中国哲学的鼎盛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先秦时代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黄金时期,具有引领中华文化的强势,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哲学品格令后世为之倾倒。这一时期,可谓群英荟萃、学派峰起,哲学思潮此起彼伏,激荡冲撞;哲学巨人更是层出不穷,形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画面。可以说,先秦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著名哲学家有老子、孔丘、庄周、墨翟等,他们深邃的哲理思考,足以与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并肩齐名。然而与西方先哲不同的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状况下,先秦诸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品质。诸子百家争鸣于同世,各有其不同的风格:儒家的醇厚、墨家的严谨、道家的超逸、法家的冷峻等。这段时间产生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神世界。 当代的中国建筑界,并不是需要在思想上捡起诸子百家的理论,生搬硬套到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并牵强附会的解释其建筑的某种形式与古人的只言片语相符合,例如设计一个上圆下方的建筑便解释为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思想相应,在明知道天非圆,地非方的现代社会仍然用这种错误观念作为设计立意,这是对古文化的曲解,也是对现代哲学思想的亵渎,更是显示本人在理论水平和常识上的肤浅。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居然会出现在中国建筑高等学府的重要设计方案中。可见今人对祖先遗产的利用上,仅仅是从毛皮和文字的生搬硬套,缺乏对其精神内蕴的深掘。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这是我们的荣幸和骄傲。而如何让这些遗产再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纵观先秦诸子哲学的品质第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人为中心,在天人关系的整体把握中,关怀人的终极取向和现实价值。它的源头仍要归溯到《周易》上。《周易》往往将“天道”、“地道”、“人道”并列,人并不低贱。“它初步显示了人的觉醒,尽管不很充分明确,但毕竟开了先河。老子说得更直接:“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这里,老子明确说明了“人亦大”,人应在天人关系中占一席之位,“人居其一焉”。荀子更精辟地点明人之所以“最为天下贵”的缘由,并最终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建筑的本质就是以人之力改造自然,用建筑这种工具来为人所用。当今世界,建筑“以人为本”的本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离开了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理解那么一切建筑意图将是无本之木,无水资源。不能成为被人所接受的真正的建筑,也就远离了建筑的初衷。偏离了建筑是以人为中心的宗旨。欧阳友权先生认为:“我国的人文精神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的生命大智慧。这种生命的大智慧,是文明社会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 然而自从秦统一中国后的漫长的时间里 封建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民众的精神控制占据了统治地位。人们在单一的哲学体系下生存,缺乏足够的思想空间,对超出儒家思想精神世界的探讨少之又少,导致了集体思想偏移,而儒家的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哲学如一锅温水,大家都在烧,但是谁也不愿拿出自己烈性燃料来煮沸这锅水,免得开水溅出后烫伤自己。中国的现代哲学思想者总是瞻前瞩后,在建立个人的哲学思想时生怕亵渎了先人,攻击了师祖,得罪了挚友。树立的理论含糊而没有攻击性,缺乏向传统和权威宣战的勇气,一种“和”的精神遍布文化领域,偶尔有微露狰狞的苗头也成了一些守旧者围攻的靶子,被消灭和同化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 盲目的崇拜现代建筑对中国文化破坏的现象看似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实际这是一个社会的根源问题。因此,单纯的从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这些专业角度来寻求解决中国的建筑问题的一切想法,不管如何精彩,如何动人都是徒劳的。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建筑问题的数量只会与时俱进。建筑学博士后徐千里先生曾经以钟摆形象的描绘了人类思想的进程,人类的思想总是从一种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来回的摇摆,在这个摇摆的过程中人类的思想才逐渐的走向成熟,人类社会也得以发展。然而,这个钟摆的运动是需要动力的,而这个动力就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激烈的斗争。在哲学方面需要有战斗特征的理论作为武器与传统抗衡。正如马克思主义引导俄国和中国的革命,尼采的超人哲学是点燃起二战的导火索一样。只有拥有足以毁灭旧思想观念和重组过时精神体系的斗争思想,才能得到受旧思想压迫和折磨的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人本主义”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武器来引导民众的思想,但过多的关怀很可能会使人从一种“谋利”的思想走向另一种“待利”的思想。因为世界的资源是一定的,过分的强调人的作用和利益的同时就是在损害其他人群和物种的利益。民众的思想不能左右的,但是是可以引导的。单纯的“人本主义”可以引导民众的思想达到初期阶段的目的。因此“人本主义”仅仅是一个打破现阶段盲目崇尚流行风气的一种武器。却不能作为我国未来长久哲学思想内核。 若要形成长期的,类似儒家思想的深远体系,必须结合本国的“天下主义”思想。因为我国国民重大缺陷就是缺少民族意识,缺少民族凝聚力,因此需唤起民族精神。“人本主义”已经十分强调人的个体性,而“天下主义”正是最终综合单个的个体利益之和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天下主义是道义主义,也是文化主义。是不根据“利”和空间和时间为标准来评判事物的,而是根据“道”的准则作出选择。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引导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由无序走向有序,由分散走向凝聚,由个体走向群体,由弱小走向强大。如果“人本主义”是我国民众思想的原点,那么“天下主义”便是引导我国民众思想的目标。 中国建筑论文:浅析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于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引领 【摘要】 “全球化”带来中国文化转变的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传统的文化因为历史的割断而得不到延续。人们一方面呼唤和缅怀传统的儒道哲学,另一方面又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陷入到“自大”和“自卑”两种对立的情绪当中,挣扎不出。这种文化的渐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寻找新文化的“逻辑起点”。批判的地域主义会引领我们完成这种探索。 【关键词】 地域主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 引言 今天,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中的现代中国建筑界,如何于变幻的多元文化中坚持自己?坚持地域主义的建筑实践而不会回归历史、流于迂腐?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当代建筑师的一个难题。多年的实践和艰难的思索之后,笔者认为,惟有很好地掌握“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并于实践中加以运用,才有可能在进步当中坚持自我,而不至于丧失地域文化的基因。遗憾的是,在现代的中国,这样的建筑并不多见,我们的建筑,好象是从一块草莽大地,而非历史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样。中国现代的建筑,需要生长在历史文化的根上,这个“根”就是“批判的历史文化”,而绝非“考古的历史文化”。这需要我们的实践,既要兼顾到文明与文化的继承而秉持个性,又要很好地融合于世界发展的进程而不至于掉队,如此才能创造出风格明确的有自身格调的真实建筑来。 1. 地域主义 客观地说,现代的中国建筑和规划设计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地域文化”坚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有责任心的设计师也乐于参与到“地域主义”的实践当中去,这种实践过程是痛苦和挣扎的,问题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坚持什么样的“地域主义”和以如何的态度去坚持“地域主义”这两个方面上。 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地域主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地域主义”,可以用来定义任何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同时也因人而异。譬如说上海人的“地域主义”和广东人的“地域主义”就有所不同:老上海人的“地域主义”是所有外地人都是乡下人,不管你用操哪里口音的一律另眼相看,并且不喜欢外地人学说上海语;而广东人“地域主义” 则认为连福建省都属于北方,而把大半数中国人统称为“北佬”。这种现象恰好说明 “地域主义”带有显而易见的“狭隘性”。“狭隘的地域主义”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对地域性的过分强调,最终变成了“地域主义”,直至地方保护主义。 “广义地域主义”之于建筑理论,又包括“乡土主义”、“当代乡土主义”、“新地域主义”等。所谓“新地域主义”,顾名思义,是对“传统地域主义”的反思和改良,是“传统地域主义”进化到“批判的地域主义”之间的折中,往往是利用现代材料和科技手段,融会当代建筑创作原则,针对特定地理和气候条件而设计的、带有某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由于这种建筑能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和推广,相比传统的地域性建筑有更大的适应性,因而我们可以统称为“广义地域主义”建筑。 “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的出现,是为了因应“国际主义”设计思潮一统江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是对全球“文化趋同”的反击,因此从它诞生的一天起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地域主义”发展到今天,其旧有的一些观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的发展需要而显得迂腐和滞后了。同时由于“地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夹缠不清,很容易滋生出“国粹主义”和“民粹主义”,导致传统的“地域主义”建筑往往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东西,没有深入挖掘一般生活。 2. 批判的地域主义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机械性地域主义”的狭隘性和“民族主义”倾向并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新地域主义”应运而生并逐渐“红旗漫卷”。“新地域主义”对“机械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尝试进行改良,这就使其更加理智和具有“批判性”——直至“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的形成。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广泛意义上的“地域主义”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即都具有相同的传统和强调地方性。区别在于“批判的地域主义”讲求原创性,旗帜鲜明地反对绝对的“历史主义”的一厢情愿,反对“机械性地域主义”的小妇人般的浪漫和惟美。对于传统的继承,有独到的见解并更加技巧性。“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选择性的和“批判性”的,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国粹”和“民粹”,也因此“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建筑,也可以是现代的,而非毋庸质疑的秦砖汉瓦。它追求的是地方文脉的精神特质,这是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地域主义”的进化和“形而上学”。 那么,什么样的地域主义才是具有进步的批判意义的呢?笔者认为“批判的地域主义”应该同时包括下面几个要点,分别是: 1.“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建筑实践,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同时,继承现代建筑的进步之处,并愿意尝试将其运用到建筑实践当中去; 2.“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建筑实践,植根于建筑的“场所”,而充分尊重其“风土性”,热衷创造结构上合理的建筑,而非文化雕塑; 3.“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建筑实践,不是将“地域主义”或者说是建筑的地域性无批判地直接引入形态,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实践中重新诠释和解读地域性; 4.“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建筑实践,应该对现代主义建筑形成的积极批评。 3. 批判地域主义于中国建筑设计的艰难实践 中国,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仅存的一个——曾经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曾几何时以她“震撼的效应”激发着马可波罗心中的敬畏。当欧洲人还在和猪分享着他们阴暗的陋室时,古代长安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恢宏的城市了。她的文明是整个人类最该继承和弘扬的,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看到的是行将彻底消失的四和院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丑陋建筑。我们很难理解的是一个有着最伟大城市设计遗产的国家,竟如此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过去。 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苏解放(jeffreyl.soule)对北京的建筑和规划的总体评价是“……修建丑陋的、非人性的建筑,从根本上说,是自我膨胀和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什么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个傻新郎一般,乐于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所谓“国际主义”设计思潮对中国建筑界的侵袭所造成的。“国际主义”风潮丝毫不顾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或对中国的传统文明缺乏起码的尊重,或对其还停留在东方猎奇式的无知。外来的强势的意识形态彻底扫荡地方性,归根结底暴露的还是“殖民主义”本质,可悲的是我们除了对越来越“国际化”而窃窃自喜之外,似乎没有提高足够的警惕性。 结语 在这个动荡的二十一世纪里,我们对于文明的冲突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于“全球化”的鼓惑之下,我们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立场?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如何呵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使它能够完整地传下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设计师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做到不为“现代主义”所鼓惑而失去判断;要做到不以“国际主义”设计师自诩而沾沾自喜;要做到不以“地域主义”为借口回归“历史主义”而不思进取。然而谈何容易啊。我们的建筑实践要有这样的胸怀:要做到立足地方而胸怀世界,作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正因此,只有坚持“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观点,才能拯救我们的建筑实践和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自1949年以来,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凸显出的问题为背景,以此分析现代建筑设计创作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国情与民情,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建筑设计在未来的创新与发展中的新途径,总结出六个方面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中国建筑设计;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引言 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给人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城乡差距、文化冲突等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在上海举行的关于研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暨建筑学报创刊60周年”大会,就重点探究了:建筑业界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时下建筑设计创作的机遇与挑战;建筑设计创作的路径选择。 1建筑业界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1)中央高层领导密切关注新型城镇化的进展。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城镇工作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城镇化的进程应以人为核心,“看得到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成为联系原有城乡间的脉络,并指出当下的城乡建设和发展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2)在南京召开的“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明确指出“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以及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已束缚了中国建筑设计创作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正值中国城镇化升级转型阶段,需要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引到内涵与外在并重并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来,会议取得了共识性的成果。(3)自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一直呈现出“放”的趋势,城市化进程在缓慢增长着,城镇化率从1949~1978年仅增长了7.3个百分点。但自1978年后城镇化便开始飞速发展,到201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直接超过了5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农立国”的历史格局。根据以往的城镇化的五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新型城镇化问题:①土地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城市被占用的土地空间和资源环境消耗量巨大,与城镇农村土地和资源闲置形成明显对比,区域发展极为不均衡。②城镇化成为各级政府圈地扩张的指挥棒。在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等要素的驱使下,农民逐步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的生活资料,无形中被“驱逐”被边缘化。③城市不再“宜居”。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分配过程没有顾及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普遍存在城市人居环境异化的情况。④因为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过快,容易形成“城不城、乡不乡”的状况,也就是形成普遍的“城中村”,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改造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已被列入“三个1亿人”的新型城镇化计划之中。⑤故乡已经成为“他乡”,已经成为许多人回不去的故乡,因历史遗留下的民风民俗不同,造成各地生活圈各不相同,而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直接的单向管控,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民情做出改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2时下建筑设计创作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中城镇化速率最快,城市“变高”“变大”“变新”最显著以及建筑设计市场最为成熟的国家。我国建筑业显著拉动了GDP的增长,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也提高了人民大众的居住条件。因此,我国的建筑设计人才被很多单位争相聘用,建筑人员的工作也相当“利好”,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中,建筑学专业也成为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2]。我国建筑业界有着一批心怀理想、恪守专业水准、执着追求建筑创新的建筑师群体。他们勇于迎接时代变迁对建筑业的挑战。他们在设计创作理念中结合特定的环境场地,进而建构多元化、多维度的空间形态概念,构思出极富创新的建筑系列,他们产生了一大批建筑大师、院士和“梁思成奖”获得者,更有甚者还走向国际,获得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赞可。为了适应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师对市场的“逐利”追求,许多业界建筑师没有把握好市场的利好关系以及权力资本和职业操守的关系,没有守住职业价值底线,对建筑中的专业和质量上一步步做出让步,在设计理念上也有所缺失。但中国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非常严峻,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经济建设带动建筑业界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城市逐步建起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但同时也使很多城乡部落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演进轨迹中断了。同时城乡格局的“二元化”长期存在,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使得我们在很多地区很难再看到自然与城镇和谐发展共生的场景,也感知不到历史文化的人文积淀[3]。文明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共同尺度,但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文明并不能等同于文化,更不能取代文化,文化是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为依据而沉淀出来的。 3建筑设计创作的路径选择 我们可以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走建筑设计的原创之路。在《建筑学报》上我曾撰文写道“地域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舵、设计为径、环境为果”的会议共识。我们需要树立民族自信并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出科学的认知。一方面仍需传承和发展本土特色的优秀建筑文化,汇聚建筑师的地域文化情感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再融入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将中国本土特色和世界多元建筑文化间的建筑精髓相互融汇。结合当下城镇化进程和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国建筑学发展的方向及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以及建筑师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该如何选择中国建筑设计的途径?为此,我探索性的提出以下六条设计路径以供探讨:(1)“自下而上”式地关注对本土地域文化的集体意识诉求。设计路径应该坚守建筑师服务社会这一基本职业操守,始终如一的秉承应有的文化追求和设计理念。顾及到建筑的社会性、人文性和和谐性,通过建筑师的初步设计,让城乡建筑环境具有时空梯度和文化脉络,同时还能保留乡愁记忆[4]。当下也有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创作值得我们探索,如浙江美术馆(图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以及水井坊博物馆等。(2)秉承“平凡建筑”价值观念。建筑师的关注面应该尽可能的广并深,关注对象从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到草根阶层的“平民建筑”都应该有所涉及,这些建筑都是一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基底性支撑物。追求在自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水平的“平凡建筑”,才有利于提升城乡环境的品质,例如万科新土楼(图2)。(3)整合城乡地域间发展的均衡性、乡镇和乡村建设的创新性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策略性的设计路径。建筑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此缩小城乡二元分立的差距同时对“三个1亿人”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做出贡献。建筑师群体在学校的专业知识传授和日常的实践中,就需要阐明乡镇的产业特点、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与城市有着明显差别,例如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等。(4)使建筑与城乡环境共生的设计路径。从建筑本体的技术层面的设计问题到拓展城市设计思维,再到多维的环境空间都是一个整体。建筑师的自我定位不应该总是主导者,更多的也应该有甘当配角的环境友好意识,如北京德胜尚城(图3)等。(5)将建筑设计回归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设计路径。以建提升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建筑施工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能提升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科学判断水平,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5]。建筑师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四节一环保”的设计要求,采用绿色的创新设计理念,使建筑物达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上海普天科技生态办公楼就值得我们借鉴。(6)前卫概念融合创新思想的设计路径。纵观全局,建筑设计的先锋性和前卫性对于推进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是具有创新价值的,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的繁荣发展既需要主流价值观来引领,也需要差异性和边缘性的领域来延展创新,在两者思想的融合下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建筑佳作,例如上海西岸双年展的垂直住宅。建筑师在考虑社会问题时需要更深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意识。 4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建筑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民大众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此环境中建筑师群体将要迎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宋春华曾在南京论坛上过:“要用激情和热情去设计,改变‘依葫芦画瓢’和附庸权贵的创作惰性,杜绝对于国际建筑师那种文化寄生和路径依赖的慵懒想法。”总而言之,中国建筑师想要跻身世界行列,最核心的竞争要素还是需要原创与创新。 作者:蔡强 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经济发展研究 1、我国建筑经济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建筑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建筑经济在管理方面还不完善,造成成本大量流失,同时建筑能消耗巨大,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比例很高:目前我国1单位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5倍。降低建筑能耗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它是降低全国总能耗、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而建设节能建筑又成了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势在必行。 2、建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不够完善 2.1.1成本管理观念陈旧:目前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来说,过于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没有对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进行优化,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探讨,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手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全面的规划。 2.1.2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人员或成本管理部门的职责,经营思想上属于“重揽轻干”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忽视了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这样对企业的成本管理非常不利,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1.3组织管理上缺少拥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经营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各自为政,没能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2.1.4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大都只是形式,项目经理职责不清、权力不大,企业内部又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所以对成本管理起不到实质性控制与促进的作用。 2.2绿色建筑经济在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绿色建筑在经济发展中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要依赖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但我国目前绿色建筑市场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市场失灵的现象也难以消除,使得绿色建筑开发商的内部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3、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加强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 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不断降低成本,对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反映了建筑经济效果的综合指标。如何加强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呢?第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按照项目管理任务,落实到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对各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等管理体制,加强约束。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同时,编制出成本控制目标计划,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考核有节约的给予奖励,超出的进行处罚,使制定的目标成本计划得以实现。第二、加强施工过程中对人力、材料、机械等费用的控制,降低施工项目成本。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技术水平,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加强劳动纪律,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达到节约人工消耗、降低建筑施工成本的目的。 3.2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企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政府需加强对绿色建筑市场的引导和培育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统一开放的、公平的、规范的、有序的市场尚未形成。绿色建筑市场是社会经济大市场的一部分,但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高度的竞争性,造成了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促使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需要建立建筑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企业政策,使环境资源管理和发展市场化。 第三、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正处于初级阶段,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所以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合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通过体系发挥的作用,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节省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目标。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现状表明,我国还应在绿色建筑经济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实行制性与激励性双管齐下的政策,以绿色建筑经济全项目管理为手段,最终建立起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方案。 第四、强制立法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首先,通过立法与强制性条文把实施对象着眼于示范区域与示范建筑,从经济水平较发达城市中的示范工程开始,逐步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其次,通过逐年提高绿色建筑达标比例,逐步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此外,强制推行绿色建筑适用技术,选择适合本地的各类技术,推荐节能材料使用。建筑经济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经济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需根据各地的自身条件、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绿色建筑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达到最大的效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援助作用。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经济发展对策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建筑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经营是一个系统化较强的过程。建筑行业的生产主要是以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为基础,强调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工作。同时依靠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建筑需求,其中包括:影剧院、运动场、商场、医院等。城市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其象征着社会和人类文的进步,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垫,但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使得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空间,所以说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也是必然的。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以达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利用国有建筑企业资本向市场经济转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应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使国有资产向大企业并拢,并吸纳非国有经济的社会资本,以此来放大国角资本的功能,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国有资产向国资控股或国有独资模式发展,使得国有建筑企业具有市场经济效能,能够参与市场经济的直接竞争。另外,国有建筑企业的资本还可以逐步的淡出国有建筑企业,把企业改为私有建筑企业,以顺应激列的市场竞争。 2、强化私营建筑企业的自主自强意识 私营建筑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突出自主自强的意识,以此来促进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私营建筑企业要明确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特点,逐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的发挥私营建筑企业的优势,利用市场经济这一特殊机遇,把私营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种种制约,做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以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私营建筑企业的指导与监督 私营建筑企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做好私营企业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以使其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指导与监督过程中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参与企业在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充分的利用现有政策消除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例如:偷税、漏税、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等,通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建筑企业良性发展。 三、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1、完善行业标准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标准是确保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想提升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就需要在建筑标准上下功夫,在研究、论证、实践、检验的过程中,逐步的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标准,并予以颁发,以此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筑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其中包括: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内控标准、质量标准、监理标准等,通过不同的标准划分,来监督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建筑能够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2、优化建筑的节能模式 优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受建筑节能工程初期投入成本高的影响,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长远利益考虑,节能建筑在能量功率方面会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建筑的一次性投资性比,建筑节能收益却是一长期的持久的过程。除此之外,就建筑的规划设计而言,节能建筑节省了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进而降低建筑投资成本,实现建筑经济效益。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经济发展策略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建筑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经营是一个系统化较强的过程。建筑行业的生产主要是以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为基础,强调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工作。同时依靠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建筑需求,其中包括:影剧院、运动场、商场、医院等。城市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其象征着社会和人类文的进步,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垫,但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使得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空间,所以说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也是必然的。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以达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利用国有建筑企业资本向市场经济转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应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使国有资产向大企业并拢,并吸纳非国有经济的社会资本,以此来放大国角资本的功能,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国有资产向国资控股或国有独资模式发展,使得国有建筑企业具有市场经济效能,能够参与市场经济的直接竞争。另外,国有建筑企业的资本还可以逐步的淡出国有建筑企业,把企业改为私有建筑企业,以顺应激列的市场竞争。 2.强化私营建筑企业的自主自强意识 私营建筑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突出自主自强的意识,以此来促进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私营建筑企业要明确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特点,逐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的发挥私营建筑企业的优势,利用市场经济这一特殊机遇,把私营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种种制约,做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以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私营建筑企业的指导与监督 私营建筑企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做好私营企业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以使其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指导与监督过程中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参与企业在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充分的利用现有政策消除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例如:偷税、漏税、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等,通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建筑企业良性发展。 三、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1.完善行业标准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标准是确保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想提升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就需要在建筑标准上下功夫,在研究、论证、实践、检验的过程中,逐步的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标准,并予以颁发,以此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筑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其中包括: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内控标准、质量标准、监理标准等,通过不同的标准划分,来监督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建筑能够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2.优化建筑的节能模式 优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受建筑节能工程初期投入成本高的影响,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长远利益考虑,节能建筑在能量功率方面会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建筑的一次性投资性比,建筑节能收益却是一长期的持久的过程。除此之外,就建筑的规划设计而言,节能建筑节省了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进而降低建筑投资成本,实现建筑经济效益。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表皮化”现象分析 [摘要]当前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盛行的环境下,建筑呈现出了“表皮化”现象,各种追求新奇的“建筑造型”“建筑表皮”层出不穷。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表皮化;造型;商业化 当前,建筑表皮化现象层出不穷。有的利用鲜艳的色彩来实现信息表达,有的与周围环境形成风格、色彩或造型上的强烈对比,从而凸显自身;有的重复某一单元构件,从而传递强烈的视觉信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为了追求形式的活泼多样,现代建筑表皮的形态往往突破了基本形的束缚,开始在更自由的领域中寻求突破,具体表现为基本形的变异。”商业环境作用下,建筑师试图让建筑形式迎合大众的消费感观,有时则忘记了建筑学本身承担的职能。北京天子酒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该酒店的外形是“福禄寿”三星像(见图1),虽然该建筑被一部分民众所喜爱,并吸引了一些追求新奇的游客和记者,但终究还是背离了建筑学研究的问题,只能作为商业方面的成功。伊东丰雄在对“后都市”的洞察中揭示了流行时尚的“临时性”:“无数符号像五彩的泡沫,在消费浪潮中纷纷浮现,却又转瞬即逝。”所以这些只能逞一时“流行”之快,并不能真正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当前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给新奇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建筑在最一开始投标阶段就立下了要展现新颖和独特的目标。然而,却不应该要求所有建筑都来追求表皮和造型的新奇。消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建筑师需要深思建筑表皮化所带来的危机与契机。《建构文化研究》一书提到:“似乎只有共同参与全球资本的空间运作才是有希望的发展道路。”对于建筑师而言,一方面应该具有自我批判能力,同时需要借助现状环境来与业主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拓展建筑文化被接受的程度。建筑师融入社会语境并批判地做出回应,对待建筑表皮化既不应该统统否定,但也要警惕自身,不能盲目追求表皮形式。 建筑师需要正视消费文化和图像泛滥的现状,并主动地引导和利用社会价值观,借力打力。通过机智的策略来对当前不合理的观念加以转化,来实现自身对建筑的独特理解。伊东丰雄说:“我像一个泳手,必须跳入消费的波涛中,才能到达真实的彼岸。否则,站在岸边,也会被浪潮淹没。”可以说,对于建筑师而言,不能让建筑只靠“皮”存在于世上。应该在表皮和造型对观者产生吸引之后,当人们继续深入地了解此建筑时,发现建筑还有其他吸引人的地方。这样,建筑以及建筑师才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建筑不能依赖“皮”或者“造型”活着。因为如果只是“靠皮活着”,一旦这个表皮被其他表皮所取代,或者这个表皮失去原来的价值时,该建筑将面临毁灭性的灾难。若只是带着仇恨的眼光看待建筑“表皮化”“造型化”现象,那么将会无法正视该过程中带来的正面的作用。一提到建筑设计,如果只是追求建筑表皮的新奇,无视建筑该有的内涵,只会导致设计方法的狭隘。但要是一律否定“建筑表皮化”现象的意义和作用,那也是一种扼杀建筑发展的行为,因为建筑表皮本身的新理论和新思想都可以成为建筑学发展的可能性。在当前文化、经济都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表皮化现象中为建筑学带来的一些实质性的发展作用。就拿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表皮上的发展来说,数字化正在不断催生着建筑表皮智能化,这些技术还需要长足的发展。但生活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些技术为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在消费社会,技术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更多承载了文化的含义。”另外,“建筑表皮自治”思想的产生,提出了建筑表皮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独立于构造、结构等体系而存在。这种思想的产生,必然影响到了建筑表皮新的维护和更新做法。我们拒绝商业环境引导下的建筑表皮化现象“唯我独尊”的做法,但我们也不否认这种现象的知识、文化、技术的积极意义。以一种合理的价值观来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为建筑学本身增光添彩。不少关于表皮的研究已经被运用到旧建筑改造、修缮中,这是一种为建筑注入新活力的做法。通过表皮的手法,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编织方法,覆盖在旧建筑表面,可以高效地解决建筑外观的更新问题,也为节约建设周期及建设费用提供了可能性。如果能仅仅采用表皮策略,就使得整个项目脱胎换骨,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呢?位于成都人民南路四段西侧的“红色年代”,原本是一座烂尾楼。在经由建筑师刘家琨着手设计改造之后,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改造过程中,建筑师不对原来的立面做任何处理,而是保留了原来的砖墙和混凝土柱;裸露的表层不做任何处理,而是在外面做了横向编织的红色铝合金百叶,形成了一层新的表皮系统。新的表皮系统对管道线路起了遮蔽作用,适应了建筑改造后酒吧功能的需求,同时,铝合金百叶又使得光线对室内具有渗透作用。新的表皮系统不仅不会对建筑带来麻烦,还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另外,夜幕降临的时候,室内光线透过百叶射向室外,使得建筑外观精致美观。这样的表皮做法,虽然是通过表皮的手法,但却并不是只做“表皮”的事情。表皮只是一个介入点,其作用却是方方面面的,这才是表皮对于建筑更深层次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能成为像CCTV大楼(见图2)那样的地标性建筑,更不可能所有建筑都具有其纪念性,所以不应该所有建筑都通过“表皮”“呐喊”。即使是好的表皮,如果建筑本身不具备那么大的“发言权”,那么即使该建筑披上表皮进行“呐喊”,那也只是徒增混乱而已。 所以,对于建筑表皮而言,“标新立异”不应该是“表皮”的全部意义。我们除了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建筑表皮或者建筑造型来彰显建筑之外,有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表皮本身做到“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不一定是要标新立异,但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和创新。图2CCTV大楼有时候,建筑表皮本土化的做法,会让建筑收获不一样的美感和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不一定通过视觉冲击力来实现,而是通过本土化的文化认同来实现建筑给人的亲和力,并对人产生吸引力。建筑师崔凯设计的拉萨火车站(见图3)的建筑造型和建筑表皮就是一种建筑表皮本土化的处理方式。他利用藏区典型的层叠方式作为形式语言,对火车站入口处也做了这样的门楣,整个形式感与藏区门楣形式暗合。同时,借鉴了藏区独特的束柱支撑方式,对柱列做了类似束柱的处理,形成了庄严神圣的氛围。色彩上更是运用了藏区经典的建筑颜色——藏红和白色。使得当地人民在建筑上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气息。另外,外墙体厚重,配合连续的水平屋顶,这些都很好地做到了建筑地域性特色的实现和表达。另外,若对传统建筑语言进行现代化形式的处理,也能使得建筑表皮赏心悦目。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博物馆从色彩和形制上传承了地方特色,但材料和构图上则是现代感十足。正如《波普建筑》中所说:“其大众化的特点和象形语言的运用,可以直接引发大众的感观。”源自传统生活的形式语言,很容易就引起大众的感情,并使得建筑更为人们所喜爱。 作者:郑金海 中国建筑论文:日本近代建筑发展对中国建筑的启示 摘要:日本近代建筑发展曲折而多变,如今的日本已成为建筑强国,对于中国建筑发展很有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近代建筑部分内容进行提炼,阐述日本如何结合西方新建筑思想与本国的东方营造之术的过程,并对中国建筑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近代建筑;文化转译力;意识形态;“黄金时代“;东方营造之术;本土设计 作者简介:李俍岑(1989.08-),男,汉族,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洪智勇(1990.07-),男,汉族,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引言 日本与中国自古一衣带水,古时大唐时期,中国最盛期的建筑与城市思想传入日本,奠定的系日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基础。但是在中国百年的近代屈辱历史中,茫茫中华大地战火连绵,经济、文化以至城市的建设发展大大退化甚至被破坏。而日本因为明治维新大开国门,又因为大和民族特殊的民族自尊心,在大力学习西化的同时,完成了东方文化的西式转译,自1960年的10年经济奇迹一跃而入世界强国之列。虽然随后遭遇了泡沫经济,但其坚强的经济、文化基础还是非常厚实且底蕴深厚的。 1.主要内容 纵观日本的建筑与城市发展,除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外,可以观察到极强的文化转译力。亦是说,总能将很好的别国的思想和技术,进行符合日本本国的文化表达,而最终成为自己的成果。这一点和近代的中国有天壤之别。梁思成先生在东北大学建系的宗旨里描述近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时说:“溯自欧化东渐,国人崇尚洋风。凡日用所需,无不以西洋为标准。自军舰枪炮,以至衣饰食品,靡不步人后尘。而我国营造之术亦惨于此时,堕入无知工匠手中。西式建筑因实用上之方便,极为国人所欢悦。然工匠之流,不知美丑,任意堆砌,将国人美之标准完全混乱。于是近数十年间,我国遂产生出一种所谓‘外国式’建筑。实则此种建筑作风,不惟在中国为外国式,恐在无论何国,皆为外国式也……”反观日本的文化学者们,往往会在深入了解此外国文化技术的背景后,做出与日本形态意识相符的作品来,几乎所有领域莫不如此。 在半年的研究生学习中,非常着迷于日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非常关注于这近半个世纪来的近展,日本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进行本国的设计营造的。抛开两国的恩怨与羁绊不谈,单从结果出发,且以为,日本文化的相当大程度来源于中华文明,当今的中国想要在这个生态时代之初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大可以去向这位过去的弟子学习,并用来改善我们本国的文化建构和文明思想。 在接触学习日本设计文化发展之后,发现近代日本飞黄腾达的1960至1970这10年期间,是被称作“黄金时代”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也是奠定日本位列当今世界强国之一的根本所在。并且就是在这十年间,日本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出现了新老交替的传递工作,也完成了西式建筑设计与规划思想在日本的日系转译工作,而完成这关键性的一步,与一个人和一个组织相关。丹下健三,日本近代建筑之父,日本现代建筑的翘楚,第一位东方的普利兹克奖得主。丹下老师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通过一系列竞赛,开始奠定自己在日本与国际当代设计平台上的地位。他与他的同辈板仓准三等日本第二代现代建筑设计师,深受柯布西耶.密斯等当时现代建筑掌旗者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收到本国老一辈建筑师如村野藤吾.白井晟一等的影响,带着强大的西方新建筑思想,与本国古老的东方营造之术,在黄金经济时期的背景下,完成了极高的设计思想与成果,为当今设计与规划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和极大的营养价值。 1960年,国际设计联盟(IDC)决定同年在东京举行大会,日本由建筑师学会挑起了这次盛会的大梁。丹下的同事浅田孝一,丹下的弟子黑川纪章,当时十分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川添登,还有年轻建筑师菊竹清训.大高正人.槙文彦一起,以新陈代谢派设计小组在这个国平台上集体登场,并于之后的10年中,做出了一些列建筑设计与城市探索的概念狂飙式的方案,虽然他们理想的社会主义最终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他们的全盛时期走向了乌托邦主义,但是这10年的种种思想鸣动以及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方案设计,深深影响了日本甚至世界的城市规划走向。 1970至今日本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建筑师,为世界建筑行业输出了大量人才,由此可见,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比中国近代建筑的历程,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日本建筑界的持续思考,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西方建筑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东方文化的执着坚守都功不可没。在中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应该研究日本优秀的建筑思想与城市文化,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本土设计的深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将本国的文化与建筑发扬光大。 作者:李俍岑 洪智勇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第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依赖内部合同管理和细化的社会分工作来提高建筑工程的生产效率。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筑企业逐渐开始使用第二种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通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来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2000年开始,第三种管理模式逐渐成了建筑企业的首选,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在这段转变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公司被淘汰,也有一些企业生存了下来。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在于处于管理模式转变期的这些公司不能适应新的工程管理模式,而那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则在整个管理模式转变期扮演着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因此,中国建筑业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工程管理模式方面的变革引起和推动的。 1、研究工作和方法 1.1解释性案例研究 首先,笔者采用一种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北京的一些建筑公司的案例。分析显示这些公司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期都扮演着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它们中的一些在第一次管理模式转变期也曾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在这个时期它们主要依赖内部合同管理方法和有限的社会分工细化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它们逐渐做大做强。之后第二次管理模式转变期来临,通过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和竞争,它们成功的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工程施工的效率。本世纪初到现在,这些企业又在第三次管理模式转变中生存下来,它们开始通过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来谋求更高的建设速度和更快的发展。 1.2经验性研究 分析过程中也使用了经验性研究方法。收集利用了上市建筑企业的公开数据。这些数据来自2453个上市建筑企业中的75个。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建筑行业间如此残酷的竞争下生存并壮大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它们能在工程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快速适应并能充分利用新管理模式的优势使企业迅速发展。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常常使用兼并,收购和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加强它们在细分的建筑市场的统治地位。 2、中国的第一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改变 2.1内部合同化管理的改变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尝试着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一个主要标志的土地出租的合约化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使中国农业获得了接近4倍的增长。之后,部分建筑企业也开始引入内部合同管理机制。鉴于这些企业取得的成功,中央部门开始要求在建筑行业全面推行这种管理机制。合同管理机制的采用是中国建筑业和项目管理方法从旧式计划经济向新式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主要改革措施。相关的法律、规章(国务院,1984)和文献(建筑经济,Vol.23,No.3,2008)(中国建筑信息,Vol.23,No.3,2008)能够证明在那段时间确实发生了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上的变革。 2.2社会分工的使用 调查发现社会分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建筑管理模式改变中。当时的中国对市政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有大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筑行业通过更加细化的社会分工提高行业建设效率来满足那个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这使得中国的建筑业开始由“小而全”向“大而精”转变。出现了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公司,如房建公司,市政公司,交通工程公司等。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推行资质管理措施来推动建筑业的社会分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也应运而生。通过分析有关文献(中国建筑业发展轨迹和组织改革,2008)可以发现,这种细化的分工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利润,也有助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3、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第二次转变 3.1源自市场竞争的转变 一些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另一些则被无情的淘汰。幸存者们抓住机会扩大公司的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市场竞争引起了第二次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显然,市场竞争是令中国建筑业如此快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一些企业在竞争中消失,但其为国内建筑业在项目管理能力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3.2规模经济,变化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第二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改变过程中,规模经济也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这个时期几乎所有成功的建筑企业都从增加投资,扩大公司规模中获益。企业规模的扩大通常带来更多的市场利润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对一些世界排名靠前的中国建筑企业的研究数据(EngineeringNews-RecordCo,2012)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第三次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变革 中国在2005年宣布要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国家。但中国的建筑业早在2000年初就已开始了技术和管理创新之路。因为在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后,技术和管理创新成为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唯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想实现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旦有了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企业将在效益与生产力方面极大获益。2005至今,中央政府了多项措施来推动科技进步,这些措施有力的吸引着建筑企业着手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 5、结论 过去的30年,中国建筑业在增产增效方面经历了三个主要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上的转变。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第三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变革中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手段,因为中国正逐渐失去他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为了在日渐残酷的国内、国际建筑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建筑企业需要在工程组织,全局性项目管理,复杂项目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 作者:孙翔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建筑工程管理处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建筑供热制冷的热泵系统研究及应用 (大连民族大学) 【摘要】热泵技术充分体现了暖通空调中能量循环利用的原则,避免了传统暖通空调系统中能源利用的单向性。与泵的原理类似,热泵技术以高品位能源作为驱动能量,补偿并提升低品位能源。由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利用热源通常是低温热源,而采用热泵技术对于提高制热性能系数有所帮助,因而暖通空调系统是应用热泵技术的理想领域之一。通过热泵技术的有效利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高品位能源可以被大量的低温可再生能源代。通过热泵技术,储存于土壤、水源、空气的天然低品位能源或者源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废热就可以用于建筑物的供热制冷及热水提供。因此在中国暖通空调领域,热泵系统被广泛推广应用和研究发展,并且在系统的理论创新、实验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本文回顾了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用于建筑物供热制冷的热泵系统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热泵 供热制冷 研究应用 一、地表水热泵系统 (一)河水源热泵 对河水源热泵,陈等研究了河水源热泵在吉林省的应用,吴研究了重庆的河水源热泵工程。经过经济性分析,发现河水源热泵系统有更好的经济性。此外,吴荣华等通过对不同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效果的定量计算,直观清晰的论证了地表水源热泵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在换热器方面,吴荣华等开展了管式换热方式的特性研究,包括换热器的传热模型,阻力特性和经济分析。研究发现,初投资几乎是相同的,但是管式换热的传热性能的方法是更好的。具体方案如图6。 在实际工中,河水源热泵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宋应乾分析了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设计要求、系统选择、传热过程等,给出最优形式和距离以及冬季防冻措施。对于取水方案,包括新的取水构筑结构和能量转换排放系统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二)海水热泵系统 对海水源热泵的研究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天津大学李凤丽以秦皇岛一个别墅会所为例,分析了海水源热泵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认为海水源热泵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益。李分析了海水热泵系统集中供热和冷却时的运行能耗,讨论了海水源热泵热量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一种新的经济环境评价方法(净环境成本法),并提供一个案例。 考虑到海水高腐蚀和其他特殊性,天津大学学者做了很多海水-乙二醇换热器的研究工作,包括选择合理的换热器结构形式、建立冬季冻结和不冻结两种数学模型,并做实验验证换热器模型。通过目标函数优化方法选择最低费用年值的换热器。 在实践中,海水源热泵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调查搜集了国内20多个海水源热泵系统,建立了一个基础数据库。此外,青岛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和其他高校比较了海水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的空调系统,认为海水源热泵系统在建筑节能运行方面更加有利。 针对系统运行后的海水腐蚀性、污垢沉积和其他特殊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腐措施。 二、污水源岜孟低 污水被视为热泵的可再生热源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废水含有大量的热能;②城市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水;③每天可利用的城市污水排放量都是基本稳定的;④废水温度低于夏季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冬季室外空气温度,而且在整个供冷供热季节里,废水温度波动很小。废水温度与地区、排放源和季节有关。相对于其他传统的热泵热源(地下水、地热、室外空气),在供暖季,废水从当地住宅排水系统排出时表现出相对高的温度(约10℃在哈尔滨,中国)。在夏天,城市排水系统的废水温度相对较低(约22℃在哈尔滨,中国)。因此,对于空调和热水系统来说,废水是一个很好的热源/热汇。 在80年代初,污水源热泵(SWHPs)被广泛应用在瑞典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污水源热泵因其相对高的能源利用率和环保效益收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污水源热泵的使用和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最初的研究工作是由尹军和他的同事们开展的。他们调查了污水源热泵在日本的应用,然后分析了我国的污水状况,论证了我国污水源热泵应用的可行性。之后,许多污水源热泵项目在国内兴起,包括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天津。这些区域的建筑在寒冷的冬天需要一个长期(≥4个月)供热。 (一)废水收集装置 两个问题应该解决WWSHPs的应用程序:一个是,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大尺寸污染物前必须清除污水流入换热器;另一种是,即使污水过滤废水收集装置,表面的污垢将存款浪费水(污水)热交换器经过长期运行,影响传热和WWSHPs反过来会导致较低的性能。鉴于WWSHPs的应用这两个问题,一些研究者WWSHPs过去十年是从事在中国发展的两种关键设备:(1)废水收集装置;(2)废水热交换器。 废水收集装置开发中国WWSHPs列出如下: 过滤器通过高速度与表面不断再生水:这个设备在中国开发。这项技术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进步发展的废水收集装置。当污水流经过滤器的四分之三的地区,大尺寸污染物之外的拦截过滤器,但污水经过过滤和进入半截室。滤波器的旋转,大尺寸污染物将四分之一的滤波器,因此他们可以刷新从表面的废水从过滤器的四分之一。 旋转半球形过滤废水收集装置:对于与以前单位的区别,这与半球形过滤设备设计,配合,污水管道的进口和出口是设计成斜椭圆管连接。这个设备可以避免短路的污水在进口和出口处标。 旋转套筒过滤废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基于重力的设备。因此可以避免的温水和冷水混合吸入管和排出管的孔。 废水收集装置在开放类型: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循环,这个设备运行在普通的压力,因此,要求材料强度低。通过这个设备压降很小,这有助于减少水泵的负责人。因此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它可以避免动机密封的问题。 (二)浪费水热交换器 总的来说,目前使用的热交换器在WWSHP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间接和直接。所有这些废水热交换器主要包括壳管式、板式和沉浸类型。在中国现有的热交换器或原型WWSHPs列出如下: 换热器清洗功能强劲冲洗:该热交换器是用于直接和淹没WWSHP系统。一个额外的水泵用于这个设备提供高压水喷水。高速水将注入管移除管的内表面上的污垢。每个管的入口附近的水射流旋转的中心轴旋转,因此,高速水可以_管。这个设备的功耗是高于其他种类的废水上述热交换器。 换热器污垢怜删除:小球混合废水中的碰撞传热表面的管,可以提高传热性能和消除管表面的污垢。 壳管式热交换器与去垢功能:这种换热器是用于直接和干膨胀WWSHP系统。螺旋轴穿过所有的挡板,可以手动旋转蒸发器外。轴的左端是支持轴承固定在蒸发器的左端。轴的右端通过一个密封轴承的右端固定到蒸发器,在蒸发器,手动旋转轮安装。螺母固定到每个独立挡板中间点,通过挡板连接到螺旋轴。因此,这些挡板可以移动水平两个方向的轴是手动旋转,和橡胶层的挡板可以刮掉管表面的污垢。 三、结论 在21世纪,热泵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为了解决能源问题,还要解决环境问题。如果时间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可以被视为第一个热泵发展的繁荣时期,能源效率成为重要的因为需求减少温室效应在21世纪。由于环境影响,热泵技术将体验第二个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HAVC的逻辑和绿色化。因此,近年来,应用热泵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显示出一些新特性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快速发展时期: (1)热泵加热和冷却系统的应用在民用建筑的建筑发展迅速。 (2)热泵系统的应用范围已从中小趋势公民(低于10000O)一些大型建筑集团(近一百万O)。 (3)GSHP的研究是基于实际项目的应用程序在中国,和在应用程序中探索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基础研究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不够的。 (4)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浅层地热能是一种资源,低温热源GSHP基于浅层地热能资源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基于这一观点,GSHP的发展在中国被认为是过于乐观。 这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将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热泵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因此,热泵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些基础理论的支持,它可以帮助寻求最优或更好的方法在中国开发热泵技术。
光电子论文:纳米光电子器件研究论文 1纳米导线激光器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只及人的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光导线上制造出世界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这种激光器不仅能发射紫外激光,经过调整后还能发射从蓝色到深紫外的激光。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称为取向附生的标准技术,用纯氧化锌晶体制造了这种激光器。他们先是"培养"纳米导线,即在金层上形成直径为20nm~150nm,长度为10000nm的纯氧化锌导线。然后,当研究人员在温室下用另一种激光将纳米导线中的纯氧化锌晶体激活时,纯氧化锌晶体会发射波长只有17nm的激光。这种纳米激光器最终有可能被用于鉴别化学物质,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 2紫外纳米激光器 继微型激光器、微碟激光器、微环激光器、量子雪崩激光器问世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的化学家杨佩东及其同事制成了室温纳米激光器。这种氧化锌纳米激光器在光激励下能发射线宽小于0.3nm、波长为385nm的激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也是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首批实际器件之一。在开发的初始阶段,研究人员就预言这种ZnO纳米激光器容易制作、亮度高、体积小,性能等同甚至优于GaN蓝光激光器。由于能制作高密度纳米线阵列,所以,ZnO纳米激光器可以进入许多今天的GaAs器件不可能涉及的应用领域。为了生长这种激光器,ZnO纳米线要用催化外延晶体生长的气相输运法合成。首先,在蓝宝石衬底上涂敷一层1nm~3.5nm厚的金膜,然后把它放到一个氧化铝舟上,将材料和衬底在氨气流中加热到880℃~905℃,产生Zn蒸汽,再将Zn蒸汽输运到衬底上,在2min~10min的生长过程内生成截面积为六边形的2μm~10μm的纳米线。研究人员发现,ZnO纳米线形成天然的激光腔,其直径为20nm~150nm,其大部分(95%)直径在70nm~100nm。为了研究纳米线的受激发射,研究人员用Nd:YAG激光器(266nm波长,3ns脉宽)的四次谐波输出在温室下对样品进行光泵浦。在发射光谱演变期间,光随泵浦功率的增大而激射,当激射超过ZnO纳米线的阈值(约为40kW/cm)时,发射光谱中会出现最高点,这些最高点的线宽小于0.3nm,比阈值以下自发射顶点的线宽小1/50以上。这些窄的线宽及发射强度的迅速提高使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受激发射的确发生在这些纳米线中。因此,这种纳米线阵列可以作为天然的谐振腔,进而成为理想的微型激光光源。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短波长纳米激光器可应用在光计算、信息存储和纳米分析仪等领域中。 3量子阱激光器 2010年前后,蚀刻在半导体片上的线路宽度将达到100nm以下,在电路中移动的将只有少数几个电子,一个电子的增加和减少都会给电路的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量子阱激光器就诞生了。在量子力学中,把能够对电子的运动产生约束并使其量子化的势场称之成为量子阱。而利用这种量子约束在半导体激光器的有源层中形成量子能级,使能级之间的电子跃迁支配激光器的受激辐射,这就是量子阱激光器。目前,量子阱激光器有两种类型:量子线激光器和量子点激光器。 3.1量子线激光器 近日,科学家研制出功率比传统激光器大1000倍的量子线激光器,从而向创造速度更快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迈进了一大步。这种激光器可以提高音频、视频、因特网及其他采用光纤网络的通信方式的速度,它是由来自耶鲁大学、位于新泽西洲的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及德国德累斯顿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共同研制的。这些较高功率的激光器会减少对昂贵的中继器的要求,因为这些中继器在通信线路中每隔80km(50mile)安装一个,再次产生激光脉冲,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强度会减弱(中继器)。 3.2量子点激光器 由直径小于20nm的一堆物质构成或者相当于60个硅原子排成一串的长度的量子点,可以控制非常小的电子群的运动而不与量子效应冲突。科学家们希望用量子点代替量子线获得更大的收获,但是,研究人员已制成的量子点激光器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造一些大小几乎完全相同的电子群有困难。大多数量子装置要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甚至微小的热量也会使电子变得难以控制,并且陷入量子效应的困境。但是,通过改变材料使量子点能够更牢地约束电子,日本电子技术实验室的松本和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和哈里斯等少数几位工程师最近已制成可在室温下工作的单电子晶体管。但很多问题仍有待解决,开关速度不高,偶然的电能容易使单个电子脱离预定的路线。因此,大多数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制全新的方法,而不是仿照目前的计算机设计量子装置。 4微腔激光器 微腔激光器是当代半导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采用了现代超精细加工技术和超薄材料加工技术,具有高集成度、低噪声的特点,其功耗低的特点尤为显著,100万个激光器同时工作,功耗只有5W。 该激光器主要的类型就是微碟激光器,即一种形如碟型的微腔激光器,最早由贝尔实验室开发成功。其内部为采用先进的蚀刻工艺蚀刻出的直径只有几微米、厚度只有100nm的极薄的微型园碟,园碟的周围是空气,下面靠一个微小的底座支撑。由于半导体和空气的折射率相差很大,微碟内产生的光在此结构内发射,直到所产生的光波积累足够多的能量后沿着它的边缘折射,这种激光器的工作效率很高、能量阈值很低,工作时只需大约100μA的电流。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从经典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了微碟激光器的工作原理,采用光刻、反应离子刻蚀和选择化学腐蚀等微细加工技术制备出直径为9.5μm、低温光抽运InGaAs/InGaAsP多量子阱碟状微腔激光器。它在光通讯、光互联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作信息高速公路中最理想的光源。 微腔光子技术,如微腔探测器、微腔谐振器、微腔光晶体管、微腔放大器及其集成技术研究的突破,可使超大规模集成光子回路成为现实。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微腔激光器的研究方面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长春光机与物理所的科技人员打破常规,用光刻方法实现了碟型微腔激光器件的图形转移,用湿法及干法刻蚀技术制作出碟型微腔结构,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直径分别为8μm、4.5μm和2μm的光泵浦InGaAs/InGaAsP微碟激光器。其中,2μm直径的微碟激光器在77K温度下的激射阔值功率为5μW,是目前国际上报道中的最好水平。此外,他们还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激射波长为1.55μm,激射阈值电流为2.3mA,在77K下激射直径为10μm的电泵浦InGaAs/InGaAsP微碟激光器以及国际上首个带有引出电极结构的电泵浦微柱激光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微碟激光器具有高集成度、低阈值、低功耗、低噪声、极高的响应、可动态模式工作等优点,在光通信、光互连、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可用于大规模光子器件集成光路,并可与光纤通信网络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匹配,组成光电子信息集成网络,是当代信息高速公路技术中最理想的光源;同时,可以和其他光电子元件实现单元集成,用于逻辑运算、光网络中的光互连等。 5新型纳米激光器 据报道,世界上最早的纳米激光器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于2001年制造的,当时使用的是氧化锌纳米线,可发射紫外光,经过调整后还能发射从蓝色到深紫外的激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只有用另一束激光将纳米线中的氧化锌晶体激活,其才会发射出激光。而新型纳米激光器具备了电子自动开关的性能,无需借助外力激活,这无疑会使其实用性大为增强。 论文关键词:纳米导线激光器;紫外纳米激光器;量子阱激光器;微腔激光器;新型纳米激光器 论文摘要:纳米光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随着该技术产生的纳米光电子器件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介绍了纳米光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 光电子论文:光电子器件研究论文 一、薄膜制备技术 薄膜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种——物理的和化学的。物理方法指在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原材料只发生物理的变化,而化学方法中,则要利用到一些化学反应才能得到薄膜。 1.化学气相淀积法(CVD) 目前光电子器件的制备中常用的化学方法主要有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 化学气相淀积是制备各种薄膜的常用方法,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在各种基片上制备多种元素及化合物薄膜。传统的化学气相淀积一般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高温常常会使基片受到损坏,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则能解决这一问题。等离子体的基本作用是促进化学反应,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的平均能量足以使大多数气体电离或分解。用电子动能代替热能,这就大大降低了薄膜制备环境的温度,采用PECVD技术,一般在1000℃以下。利用PECVD技术可以制备SiO2、Si3N4、非晶Si:H、多晶Si、SiC等介电和半导体膜,能够满足光电子器件的研发和制备对新型和优质材料的大量需求。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是利用有机金属热分解进行气相外延生长的先进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化合物半导体的薄膜气相生长,因此在以化合物半导体为主的光电子器件的制备中,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MOCVD技术可以合成组分按任意比例组成的人工合成材料,薄膜厚度可以精确控制到原子级,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得到各种薄膜结构型材料,如量子阱、超晶格等。这种技术使得量子阱结构在激光器和LED等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件性能。2.物理气相淀积(PVD) 化学反应一般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基片所处的环境温度一般较高,这样也就同时限制了基片材料的选取。相对于化学气相淀积的这些局限性,物理气相淀积(PVD)则显示出其独有的优越性,它对淀积材料和基片材料均没有限制。制备光电子器件的薄膜常用的PVD技术有蒸发冷凝法、溅射法和分子束外延。 蒸发冷凝法是薄膜制备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它是在真空环境下,给待蒸发物提供足够的热量以获得蒸发所必需的蒸汽压,在适当的温度下,蒸发粒子在基片上凝结,实现薄膜沉积。蒸发冷凝法按加热源的不同有可分为电阻加热法、等离子体加热法、高频感应法、激光加热法和电子束加热法,后两种在光电子器件的制备中比较常用。 电子束加热法是将高速电子束打到待蒸发材料上,电子的动能迅速转换成热能,是材料蒸发。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待蒸发材料与坩埚发生反应,从而得到高纯的薄膜材料。近年来人们又研制出具有磁聚焦和磁弯曲的电子束蒸发装置,使用这样的装置,电子束可以被聚焦到位于基片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支架中的待蒸发物上。 激光蒸发法是一种在高真空下制备薄膜的技术,激光作为热源使待蒸镀材料蒸发。激光源放置在真空室外部,激光光束通过真空室窗口打到待蒸镀材料上使之蒸发,最后沉积在基片上。激光蒸发法具有超清洁、蒸发速度快、容易实现顺序多元蒸发等优点。后来人们使用脉冲激光,可使原材料在很高温度下迅速加热和冷却,瞬间蒸发在靶的某一小区域得以实现。由于脉冲激光可产生高功率脉冲,完全可以创造瞬间蒸发的条件,因此脉冲激光蒸发法对于化合物材料的组元蒸发具有很大优势。使用激光蒸发法可以得到光学性质较好的薄膜材料,包括ZnO和Ge膜等。 溅射是指具有足够高能量的粒子轰击固体表面(靶)使其中的原子或分子发射出来。这些被溅射出来的粒子带有一定的动能,并具有方向性。将溅射出来的物质沉积到基片上形成薄膜的方法成为溅射法,它也是物理气相淀积法的一种。溅射法又分直流溅射、离子溅射、射频溅射和磁控溅射,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后两种。在溅射靶上加有射频电压的溅射称为射频溅射,它是适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一种溅射淀积方法。磁控溅射的原理是,溅射产生的二次电子在阴极位降区内被加速称为高能电子,但它们并不直接飞向阴极,而是在电场和磁场的联合作用下进行近似摆线的运动。在运动中高能电子不断地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并向后者转移能量,使之电离而本身成为低能电子。这些低能电子沿磁力线漂移到阴极附近的辅助阳极而被吸收,从而避免了高能电子对基片的强烈轰击,同时,电子要经过大约上百米的飞行才能到达阳极,碰撞频率大约为107/s,因此磁控溅射的电离效率高。磁控溅射不仅可以得到很高的溅射速率,而且在溅射金属时还可以避免二次电子轰击而使基板保持接近冷态。 分子束外延(MBE)技术是一种可在原子尺度上精确控制外延厚度、掺杂和界面平整度的超薄层薄膜制备技术。所谓“外延”就是在一定的单晶材料衬底上,沿着衬底的某个指数晶面向外延伸生长一层单晶薄膜。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精确控制原材料的分子束强度,把分子束射入被加热的底片上而进行外延生长的。由于其蒸发源、监控系统和分析系统的高性能和真空环境的改善,能够得到极高质量的薄膜单晶体,可以说它是一种以真空蒸镀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薄膜生长方法。 三、结语 薄膜技术是研制新材料、新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用薄膜技术制作的薄膜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钝化性能、强的阻挡杂质粒子扩散以及抗水汽渗透能力,在光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来充当绝缘层、钝化保护层以及各种敏感膜层等,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的化学稳定性,从而在材料改性技术领域中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光电子器件制造中常用的几种薄膜技术的原理以及各自的特点。 光电子论文:光电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世界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论文摘要: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互联、光信息处理、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和军事武器装备,预期还会在未来的光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光电子技术及光电子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微电子技术推动了以计算机、因特网、光纤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商务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子产业以比微电子产业高得多的速度发展,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日本《呼声》月刊也有类似的评论:“21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主导产业,第一是光电子产业,第二是信息通信产业,第三是健康和福利产业……”,可以断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 1世界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当初人们的预料,光纤已经成为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现在世界上大约有60%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到20世纪末将达到85%,但从目前光纤通信的整体水平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光纤通信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目前,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在同一根光纤内传输多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提高单根光纤的传输能力)、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EDFA,可将光信号直接放大,具有输出功率高、噪声小,增益带宽等优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DWDM系统和光传输设备中,光电技术的比例将从过去比重不到10%达到90%。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也日趋成熟,将在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统上首次使用,给全球的通信业带来蓬勃生机。为此提供支撑的就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光电子器件和技术已形成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的光电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光电子产业振兴协会估计,到2003年,光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将达2000亿美元。 Internet应用的飞速增长对电信骨干网带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为满足需求的增长,人们可以铺设更多的光纤,或靠提高单路光的信息运载量(现在主干网可以分别工作在2.5Gbps和10Gbps,并已有40Gbps的演示性设备)。但更主要的方法却是靠发展波分复用技术,增加光纤内通光的路数(光波分复用的实验记录已经达到2.64Tbps)。波分复用技术的普遍运用为光电子器件和部件提供了广阔的、快速增长的市场。无限战略公司的报告指出:“信号传输用1.31μm和1.55μm激光器市场1999年达到13亿美元,比去年增加23%;1.48μm信号放大用激光器1999年市场份额达到1.6亿美元,比去年增加33%;980nm信号放大用激光器销售额达2.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1%。整个激光器市场的份额1999年达18亿美元,预期2003年将达到30亿美元”。美国通信工业研究公司(CIR)的研究预测,北美市场光电子部件的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28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61亿美元,约每年增长18.5%。密集波分复用设备销售额也将从1998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94亿美元。报告称虽然10年内全光通信还不会全面商业化,但是全光交换将在几年内成为市场主流,报告也指出尽管光学部件市场被大公司所占据,但仍有创新性公司进入的可能。 2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近10年来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国家只有两三年的距离,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光电子有关产业基地在光电子器件、部件和子系统(如激光器、探测器、光收发模块、EDFA、无源光器件)等已经占领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在毫无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了一席之地,市场营销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个别产品还取得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中的销量最大的成绩。我国相应研究发展基地和本领域高技术公司的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打破国外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同时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必需的关键部件,国内企业产品占国内市场40%的份额。我国也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PIC和OEIC的国家。808nm大功率激光器及其泵浦的固体绿光激光器,670nm红光激光器已产品化和商品化并批量占领国际市场。国内移动通信的光纤直放站所用的光电器件,90%使用国产器件,国产1.55μmDFB激光器战胜了国外器件,占领了100%的国内市场。 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中,光电子器件、部件虽是光通信、光显示、光存储等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部分,但在整个系统和设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产值较低,目前科研开发主要处于跟踪和小批量生产阶段,光电子产业所需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技术目前还未有实质突破;国内研究生产的光电器件和部件有相当部分还未能满足整机和系统的要求,导致国外器件占据国内市场相当多的份额;在机制上仍未摆脱科研、生产、市场相互脱离的状况。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技术的落后和材料水平有限,而国际上光电子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到五年,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就会失去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产业化后期时将要花数倍的力量才能弥补,也许会彻底失去时机,受制于人。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代元件上没有足够的投资以发展自主能力,就会给外国竞争者提供进入并占领下几代技术市场的机会。因而在关键器件、部件等方面,要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入股、开发人员持股等方式加快我国光电子成果的产业化步伐,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只要贯彻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狠抓创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打破行业界限,按市场机制联合国内相关研究和开发单位,共同作好光电子产业化的工作,就一定能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事业,有望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在产业上形成规模经济,取得我国在该领域应有的市场份额。 光电子论文:光电子产业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世界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论文摘要: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互联、光信息处理、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和军事武器装备,预期还会在未来的光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光电子技术及光电子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微电子技术推动了以计算机、因特网、光纤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商务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子产业以比微电子产业高得多的速度发展,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日本《呼声》月刊也有类似的评论:“21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主导产业,第一是光电子产业,第二是信息通信产业,第三是健康和福利产业……”,可以断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 1世界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当初人们的预料,光纤已经成为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现在世界上大约有60%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到20世纪末将达到85%,但从目前光纤通信的整体水平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光纤通信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目前,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在同一根光纤内传输多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提高单根光纤的传输能力)、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EDFA,可将光信号直接放大,具有输出功率高、噪声小,增益带宽等优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DWDM系统和光传输设备中,光电技术的比例将从过去比重不到10%达到90%。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也日趋成熟,将在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统上首次使用,给全球的通信业带来蓬勃生机。为此提供支撑的就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光电子器件和技术已形成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的光电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光电子产业振兴协会估计,到2003年,光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将达2000亿美元。 Internet应用的飞速增长对电信骨干网带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为满足需求的增长,人们可以铺设更多的光纤,或靠提高单路光的信息运载量(现在主干网可以分别工作在2.5Gbps和10Gbps,并已有40Gbps的演示性设备)。但更主要的方法却是靠发展波分复用技术,增加光纤内通光的路数(光波分复用的实验记录已经达到2.64Tbps)。波分复用技术的普遍运用为光电子器件和部件提供了广阔的、快速增长的市场。无限战略公司的报告指出:“信号传输用1.31μm和1.55μm激光器市场1999年达到13亿美元,比去年增加23%;1.48μm信号放大用激光器1999年市场份额达到1.6亿美元,比去年增加33%;980nm信号放大用激光器销售额达2.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1%。整个激光器市场的份额1999年达18亿美元,预期2003年将达到30亿美元”。美国通信工业研究公司(CIR)的研究预测,北美市场光电子部件的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28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61亿美元,约每年增长18.5%。密集波分复用设备销售额也将从1998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94亿美元。报告称虽然10年内全光通信还不会全面商业化,但是全光交换将在几年内成为市场主流,报告也指出尽管光学部件市场被大公司所占据,但仍有创新性公司进入的可能。 2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近10年来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国家只有两三年的距离,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光电子有关产业基地在光电子器件、部件和子系统(如激光器、探测器、光收发模块、EDFA、无源光器件)等已经占领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在毫无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了一席之地,市场营销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个别产品还取得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中的销量最大的成绩。我国相应研究发展基地和本领域高技术公司的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打破国外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同时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必需的关键部件,国内企业产品占国内市场40%的份额。我国也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PIC和OEIC的国家。808nm大功率激光器及其泵浦的固体绿光激光器,670nm红光激光器已产品化和商品化并批量占领国际市场。国内移动通信的光纤直放站所用的光电器件,90%使用国产器件,国产1.55μmDFB激光器战胜了国外器件,占领了100%的国内市场。 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中,光电子器件、部件虽是光通信、光显示、光存储等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部分,但在整个系统和设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产值较低,目前科研开发主要处于跟踪和小批量生产阶段,光电子产业所需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技术目前还未有实质突破;国内研究生产的光电器件和部件有相当部分还未能满足整机和系统的要求,导致国外器件占据国内市场相当多的份额;在机制上仍未摆脱科研、生产、市场相互脱离的状况。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技术的落后和材料水平有限,而国际上光电子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到五年,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就会失去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产业化后期时将要花数倍的力量才能弥补,也许会彻底失去时机,受制于人。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代元件上没有足够的投资以发展自主能力,就会给外国竞争者提供进入并占领下几代技术市场的机会。因而在关键器件、部件等方面,要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入股、开发人员持股等方式加快我国光电子成果的产业化步伐,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只要贯彻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狠抓创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打破行业界限,按市场机制联合国内相关研究和开发单位,共同作好光电子产业化的工作,就一定能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事业,有望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在产业上形成规模经济,取得我国在该领域应有的市场份额。 光电子论文:纳米光电子器件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纳米导线激光器;紫外纳米激光器;量子阱激光器;微腔激光器;新型纳米激光器 论文摘要:纳米光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随着该技术产生的纳米光电子器件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介绍了纳米光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 1纳米导线激光器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只及人的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光导线上制造出世界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这种激光器不仅能发射紫外激光,经过调整后还能发射从蓝色到深紫外的激光。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称为取向附生的标准技术,用纯氧化锌晶体制造了这种激光器。他们先是"培养"纳米导线,即在金层上形成直径为20nm~150nm,长度为10000nm的纯氧化锌导线。然后,当研究人员在温室下用另一种激光将纳米导线中的纯氧化锌晶体激活时,纯氧化锌晶体会发射波长只有17nm的激光。这种纳米激光器最终有可能被用于鉴别化学物质,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 2紫外纳米激光器 继微型激光器、微碟激光器、微环激光器、量子雪崩激光器问世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的化学家杨佩东及其同事制成了室温纳米激光器。这种氧化锌纳米激光器在光激励下能发射线宽小于0.3nm、波长为385nm的激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也是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首批实际器件之一。在开发的初始阶段,研究人员就预言这种ZnO纳米激光器容易制作、亮度高、体积小,性能等同甚至优于GaN蓝光激光器。由于能制作高密度纳米线阵列,所以,ZnO纳米激光器可以进入许多今天的GaAs器件不可能涉及的应用领域。为了生长这种激光器,ZnO纳米线要用催化外延晶体生长的气相输运法合成。首先,在蓝宝石衬底上涂敷一层1nm~3.5nm厚的金膜,然后把它放到一个氧化铝舟上,将材料和衬底在氨气流中加热到880℃~905℃,产生Zn蒸汽,再将Zn蒸汽输运到衬底上,在2min~10min的生长过程内生成截面积为六边形的2μm~10μm的纳米线。研究人员发现,ZnO纳米线形成天然的激光腔,其直径为20nm~150nm,其大部分(95%)直径在70nm~100nm。为了研究纳米线的受激发射,研究人员用Nd:YAG激光器(266nm波长,3ns脉宽)的四次谐波输出在温室下对样品进行光泵浦。在发射光谱演变期间,光随泵浦功率的增大而激射,当激射超过ZnO纳米线的阈值(约为40kW/cm)时,发射光谱中会出现最高点,这些最高点的线宽小于0.3nm,比阈值以下自发射顶点的线宽小1/50以上。这些窄的线宽及发射强度的迅速提高使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受激发射的确发生在这些纳米线中。因此,这种纳米线阵列可以作为天然的谐振腔,进而成为理想的微型激光光源。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短波长纳米激光器可应用在光计算、信息存储和纳米分析仪等领域中。 3量子阱激光器 2010年前后,蚀刻在半导体片上的线路宽度将达到100nm以下,在电路中移动的将只有少数几个电子,一个电子的增加和减少都会给电路的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量子阱激光器就诞生了。在量子力学中,把能够对电子的运动产生约束并使其量子化的势场称之成为量子阱。而利用这种量子约束在半导体激光器的有源层中形成量子能级,使能级之间的电子跃迁支配激光器的受激辐射,这就是量子阱激光器。目前,量子阱激光器有两种类型:量子线激光器和量子点激光器。 3.1量子线激光器 近日,科学家研制出功率比传统激光器大1000倍的量子线激光器,从而向创造速度更快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迈进了一大步。这种激光器可以提高音频、视频、因特网及其他采用光纤网络的通信方式的速度,它是由来自耶鲁大学、位于新泽西洲的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及德国德累斯顿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共同研制的。这些较高功率的激光器会减少对昂贵的中继器的要求,因为这些中继器在通信线路中每隔80km(50mile)安装一个,再次产生激光脉冲,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强度会减弱(中继器)。 3.2量子点激光器 由直径小于20nm的一堆物质构成或者相当于60个硅原子排成一串的长度的量子点,可以控制非常小的电子群的运动而不与量子效应冲突。科学家们希望用量子点代替量子线获得更大的收获,但是,研究人员已制成的量子点激光器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造一些大小几乎完全相同的电子群有困难。大多数量子装置要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甚至微小的热量也会使电子变得难以控制,并且陷入量子效应的困境。但是,通过改变材料使量子点能够更牢地约束电子,日本电子技术实验室的松本和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和哈里斯等少数几位工程师最近已制成可在室温下工作的单电子晶体管。但很多问题仍有待解决,开关速度不高,偶然的电能容易使单个电子脱离预定的路线。因此,大多数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制全新的方法,而不是仿照目前的计算机设计量子装置。 4微腔激光器 微腔激光器是当代半导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采用了现代超精细加工技术和超薄材料加工技术,具有高集成度、低噪声的特点,其功耗低的特点尤为显著,100万个激光器同时工作,功耗只有5W。该激光器主要的类型就是微碟激光器,即一种形如碟型的微腔激光器,最早由贝尔实验室开发成功。其内部为采用先进的蚀刻工艺蚀刻出的直径只有几微米、厚度只有100nm的极薄的微型园碟,园碟的周围是空气,下面靠一个微小的底座支撑。由于半导体和空气的折射率相差很大,微碟内产生的光在此结构内发射,直到所产生的光波积累足够多的能量后沿着它的边缘折射,这种激光器的工作效率很高、能量阈值很低,工作时只需大约100μA的电流。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从经典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了微碟激光器的工作原理,采用光刻、反应离子刻蚀和选择化学腐蚀等微细加工技术制备出直径为9.5μm、低温光抽运InGaAs/InGaAsP多量子阱碟状微腔激光器。它在光通讯、光互联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作信息高速公路中最理想的光源。 微腔光子技术,如微腔探测器、微腔谐振器、微腔光晶体管、微腔放大器及其集成技术研究的突破,可使超大规模集成光子回路成为现实。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微腔激光器的研究方面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长春光机与物理所的科技人员打破常规,用光刻方法实现了碟型微腔激光器件的图形转移,用湿法及干法刻蚀技术制作出碟型微腔结构,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直径分别为8μm、4.5μm和2μm的光泵浦InGaAs/InGaAsP微碟激光器。其中,2μm直径的微碟激光器在77K温度下的激射阔值功率为5μW,是目前国际上报道中的最好水平。此外,他们还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激射波长为1.55μm,激射阈值电流为2.3mA,在77K下激射直径为10μm的电泵浦InGaAs/InGaAsP微碟激光器以及国际上首个带有引出电极结构的电泵浦微柱激光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微碟激光器具有高集成度、低阈值、低功耗、低噪声、极高的响应、可动态模式工作等优点,在光通信、光互连、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可用于大规模光子器件集成光路,并可与光纤通信网络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匹配,组成光电子信息集成网络,是当代信息高速公路技术中最理想的光源;同时,可以和其他光电子元件实现单元集成,用于逻辑运算、光网络中的光互连等。 5新型纳米激光器 据报道,世界上最早的纳米激光器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于2001年制造的,当时使用的是氧化锌纳米线,可发射紫外光,经过调整后还能发射从蓝色到深紫外的激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只有用另一束激光将纳米线中的氧化锌晶体激活,其才会发射出激光。而新型纳米激光器具备了电子自动开关的性能,无需借助外力激活,这无疑会使其实用性大为增强。 光电子论文:光电子技术产业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世界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论文摘要: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互联、光信息处理、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和军事武器装备,预期还会在未来的光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光电子技术及光电子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微电子技术推动了以计算机、因特网、光纤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商务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子产业以比微电子产业高得多的速度发展,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日本《呼声》月刊也有类似的评论:“21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主导产业,第一是光电子产业,第二是信息通信产业,第三是健康和福利产业……”,可以断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 1世界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当初人们的预料,光纤已经成为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现在世界上大约有60%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到20世纪末将达到85%,但从目前光纤通信的整体水平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光纤通信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目前,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在同一根光纤内传输多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提高单根光纤的传输能力)、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EDFA,可将光信号直接放大,具有输出功率高、噪声小,增益带宽等优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DWDM系统和光传输设备中,光电技术的比例将从过去比重不到10%达到90%。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也日趋成熟,将在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统上首次使用,给全球的通信业带来蓬勃生机。为此提供支撑的就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光电子器件和技术已形成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的光电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光电子产业振兴协会估计,到2003年,光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将达2000亿美元。 Internet应用的飞速增长对电信骨干网带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为满足需求的增长,人们可以铺设更多的光纤,或靠提高单路光的信息运载量(现在主干网可以分别工作在2.5Gbps和10Gbps,并已有40Gbps的演示性设备)。但更主要的方法却是靠发展波分复用技术,增加光纤内通光的路数(光波分复用的实验记录已经达到2.64Tbps)。波分复用技术的普遍运用为光电子器件和部件提供了广阔的、快速增长的市场。无限战略公司的报告指出:“信号传输用1.31μm和1.55μm激光器市场1999年达到13亿美元,比去年增加23%;1.48μm信号放大用激光器1999年市场份额达到1.6亿美元,比去年增加33%;980nm信号放大用激光器销售额达2.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1%。整个激光器市场的份额1999年达18亿美元,预期2003年将达到30亿美元”。美国通信工业研究公司(CIR)的研究预测,北美市场光电子部件的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28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61亿美元,约每年增长18.5%。密集波分复用设备销售额也将从1998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94亿美元。报告称虽然10年内全光通信还不会全面商业化,但是全光交换将在几年内成为市场主流,报告也指出尽管光学部件市场被大公司所占据,但仍有创新性公司进入的可能。 2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近10年来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国家只有两三年的距离,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国内光电子有关产业基地在光电子器件、部件和子系统(如激光器、探测器、光收发模块、EDFA、无源光器件)等已经占领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在毫无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了一席之地,市场营销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个别产品还取得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中的销量最大的成绩。我国相应研究发展基地和本领域高技术公司的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打破国外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同时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必需的关键部件,国内企业产品占国内市场40%的份额。我国也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PIC和OEIC的国家。808nm大功率激光器及其泵浦的固体绿光激光器,670nm红光激光器已产品化和商品化并批量占领国际市场。国内移动通信的光纤直放站所用的光电器件,90%使用国产器件,国产1.55μmDFB激光器战胜了国外器件,占领了100%的国内市场。 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中,光电子器件、部件虽是光通信、光显示、光存储等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部分,但在整个系统和设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产值较低,目前科研开发主要处于跟踪和小批量生产阶段,光电子产业所需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技术目前还未有实质突破;国内研究生产的光电器件和部件有相当部分还未能满足整机和系统的要求,导致国外器件占据国内市场相当多的份额;在机制上仍未摆脱科研、生产、市场相互脱离的状况。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技术的落后和材料水平有限,而国际上光电子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到五年,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就会失去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产业化后期时将要花数倍的力量才能弥补,也许会彻底失去时机,受制于人。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代元件上没有足够的投资以发展自主能力,就会给外国竞争者提供进入并占领下几代技术市场的机会。因而在关键器件、部件等方面,要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入股、开发人员持股等方式加快我国光电子成果的产业化步伐,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只要贯彻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狠抓创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打破行业界限,按市场机制联合国内相关研究和开发单位,共同作好光电子产业化的工作,就一定能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事业,有望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在产业上形成规模经济,取得我国在该领域应有的市场份额。 光电子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光电子专业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摘 要:笔者从“专业对接产业”的角出发,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光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钩,培养方案缺乏特色的现状,走访了浙江省的光电子行业,提出了以产业链下游的光电子器件和系统集成领域为专业的对接点,确定专业培养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进行光电子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策略,即在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教学管理与考核、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场所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光电子;培养方案 光电子技术是世纪之交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迅速兴起的一个高科技领域。光电子产业涵盖了与光电子技术有关的光电材料与元器件、光通信、激光、光电显示、光存储、红外等细分行业,作为典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受到众多国家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已建成10个各具特色、不同层次的光电子产业特色园区。宁波及周边地区的光电子产业代表着浙江省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宁波及周边地区的光电子产业代表着浙江省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目前全市光电子技术企业有2000多家,但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主要生产比较简单的光电子产品,普遍缺乏科研攻关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2013年宁波人才紧缺指数显示,宁波光电子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很大,例如,近两年电工电器领域的光学工程师的紧缺程度一直处于橙色预警状态。 为了满足光电子产业快速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大学近几年纷纷开办了与光电子相关的专业。然而,由于光电子产业具有涵盖范围广,产业细分度高的特点,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达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是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解决光电子产业升级所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的关键。另外,为了解决中国就业结构型矛盾问题,教育部日前明确了部分高等院校向技术技能型教育转变的改革方向。同时,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也开始启动,这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如何在专业对接产业的视角下,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改革培养方案,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品牌专业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1-3]。 一、光电子专业培养方案现状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高校专业方向与就业的相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用人部门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并且不断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强化。目前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和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契合,这是宁波乃至全国高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据统计,宁波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气信息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分别为67%和71%,这一数据说明,即使在专业与工作相关度要求较高的工科类学科领域,专业适切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定位于培养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方向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改革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宁波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技术专业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2009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目前专业设有电子系统设计和光电子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其中,电子系统设计是传统的电子类专业方向,在全国高等院校的电子类专业中几乎均有开设。宁波工程学院的电子系统设计方向发展较早,教学条件相对较好,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比较青睐。然而,该方向的突出问题是技术普遍,缺乏特色。相对而言,光电子技术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它是在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目前宁波市仅有包括宁波工程学院在内的两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方向。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该方向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然而,学生的培养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学生就业相关度相对较差。根据麦克思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电科专业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5%和51%。其中,光电子方向的这一问题相对而言更为突出。 根据笔者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体会和调研走访的发现,宁波工程学院电科专业光电子方向的突出问题是定位不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不适应,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这也是众多高等院校光电子类专业面临的普遍问题[4-8]。面对发展速度快、涵盖内容广的光电子技术这一新兴高科技产业,作为一所普通院校的专业不可能涉及每一个领域。如何能找准专业定位,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精确地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是提高宁波工程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这还将有助于提升宁波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品牌专业的建设。 二、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策略 (一)确定与光电子产业的对接点,准确定位核心知识与能力 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宁波工程学院的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浙江省、宁波市及周边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状和学校办学特点。统计表明,浙江省的光电子产业近年来以年均3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全省从事光电子产品生产的企业已有500多家,占全省信息产业总值的5%,目前已成为我国光电子产业大省。我省在光通信/光通信/光材料及光伏器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系列产品。特别是在光学仪器与光学加工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规模。因此,我省在光电子器件制造和加工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地方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接点是十分关键的。我们从光电子产业链的组成和浙江省光电子行业现状出发,通过前期的大量企业走访和调研分析,深入分析了人才需求,初步确定了以产业链中、下游的光电子器件和系统集成领域作为专业的对接点,如图1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示意图所示,在这一产业领域,光电器件作为系统的功能核心,电子系统作为控制核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另外,宁波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已有光电子技术和电子系统设计两个方向。其中,专业在电子系统设计方向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在学生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成果。并且,近几年来,专业在光电子技术方向引入了较好的师资力量,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建设光电子实验室。选择光电子器件和系统集成作为对接点,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本专业在光电子技术和系统设计方面的现有资源,有利于发展“光”“电”融合的专业特色。在确定了本专业与光电子行业的对接点后,我们将紧紧围绕该对接点,以“光”“电”融合为特色,精确提炼专业培养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开展课程体系整合与实践环节改革,形成特色鲜明、行业衔接度高的专业培养方案。 图1 光电子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示意图 (二)以双核培养为中心,建设光电子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改革 1.围绕光电子专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构建课程体 系。首先,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整合现有课程,进行实践环节改革,建立与光电子产业对接的课程体系。新建课程体系将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以及实践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和人文素养,主要包括英语、思想政治教育、身体素质培养、文献检索与写作、职业规划以及人文艺术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包括物理电子、应用光学和系统设计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主要围绕光电子产业领域的新应用和新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光伏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工艺”、“信号处理”等课程。 2.实践课程模块是本次改革的重中之重,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实践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将大幅提升,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在课程设置上,以典型职业活动为线索确定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以工作任务来整合实践课程内容。我们将新开“应用光学设计”和“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两门课程,并以这两门课作为实践改革试点,对接企业环境建设实践实训场所。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在校内开设“校中厂”,由企业设计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并带领学生承接项目、练就技能,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 “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类保障机制的同步改革,主要包括适应“专业对接产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适应“专业对接产业”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践实训场所的建设,以期逐渐建立适应“专业对接产业”的光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类保障机制[9-10]。 1.引入光电子企业及行业协会相关人员,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专业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方案的审定。特别对于实践类课程,明确对核心能力的考核目标,结合企业项目管理和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对实践环节制定细化的考核制度,用量化的标准衡量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建立适应“专业对接产业”目的考核和管理的新途径。 2.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制订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培养、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国内外进修培训等途径,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建具有教学、研发和社会能力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校企互聘互管”的机制,鼓励专人教师下企业锻炼如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并将其作为晋升职称或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最终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和“双师”素质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多个层次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团队。目前,学校已经在“双师”型师资培养方面走出了第一步,提出了百名博士进企业的目标,光电子专业每年将有1―2名博士到企业一线参与设计和生产。 3.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验实践场所建设是保障“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由于光电类实践类课程所需设备“多”而“杂”,并且仪器一般比较精密贵重,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更需要贵精而不在多,目前,宁波工程学院的电子实验实训中心已建有光电信号检测、光纤通信、激光原理、光电子技术、发光二极管(LED)设计与检测等5个实验室,但是,实验设备普遍面临功能单一、组合型差、自主开发功能缺乏等缺点,因而导致实践训练的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我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指导并参与实践场所和实验室的建设,所购置设备尽量满足模块化、易组合、可替换的特点,并且兼顾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功能,使其既能满足教学需要,也尽可能贴近实际生产,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环境,缩短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的距离。提高实践实验室的开放性,实现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学生竞赛、企业项目开发等多功能性。 四、结语 基于专业与产业的精确对接点,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提炼光电子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以及保障机制的建设,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有的放矢。这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不仅有助于提升宁波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及品牌专业建设,还能培养出适应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光电子论文:现代雷达中的光电子技术 [摘 要]光电子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中在微波领域内的应用主要是光纤通信,但是随着雷达技术的应用发展,将光电子技术与雷达技术结合有利于实现雷达信号的收集、传输和信息处理等,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使用效果显著,在微波器件的使用控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现代雷达中的光电子技术内容和使用要点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以及能够产生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雷达;光电子技术;要点;前景;方法;分析 光电子技术与其他的电子信息技术合成能够形成信息产业新的核心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光存储、光显示和激光等领域。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改变传统雷达应用模式,充分发挥了光电子技术信息化、科技化和先进化的优势。关于现代雷达中的光电子技术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号传输 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光纤链路的组成,完成光纤、二极管等要素的调制,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可以在光波调制中将微波信号传输上,完成这些工作以后需要使用光纤模拟传输微波信号。光纤链路在雷达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对现代雷达技术应用和信号光纤传输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技术在国外发展相对成熟,显示意义明显。雷达传输中使用光纤,传输消耗和传输频率相较于电缆传输较低,并且在这种频段下,光w产生的调制信号和传输消耗具有一致性,从而进一步促进雷达信号传输,达到对雷达系统远程控制的目的。[1] 由于使用的雷达天线还含有一个辐射源,在受到反辐射的影响时,控制中心和天线之间的距离应该设置好。通常情况下,使用同轴电缆传输信号消耗较大,传输指令与天线之间的距离也要控制好,而关于电缆铜量的消耗,会随着频率平方根的增大而增大。同轴电缆传输微波信号的前期,需要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完成转变,将信号电平在线路放大器内进行放大,指令中心传输的信号则不需要进行变频,线路放大器不使用也能使信号电平提高,光滤波器和光纤的使用效率也能够提高。要进一步保证其基本的使用性能,增强雷达的抗电磁能力可以通过光缆改变电缆,保证雷达天线远程传输的功能。这种应用方法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使用作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军事价值。此外,光纤重量轻、体积小,灵活度高,在一些限定空间或场合使用方便,保证雷达信号的传输有效。[2] (二)信号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一般是利用光纤延迟线,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调制器和激光器等,属于新型的信号处理器件,在微波射频领域应用较多,光纤延迟线的使用能够促使多种不同信号处理器件的生成。例如在横向匹配滤波器和编码发生器以及相关处理器中可以通过雷达系统的处理充分发挥带宽极宽系统的作用,声波器表面频率较高,功能优越性明显,在雷达信号处理中要控制其频率需要同步使用信号处理器,提升雷达信号处理效果。处理宽带雷达信号时由于雷达信号接收机的分辨率较高,电子情报信号处理时,可以选用大时间的带宽积器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体声滤器件和同轴电缆也可以用于雷达信号的处理。光纤延迟线不同于其他延迟线,性能更先进,并且同时具有工作频率高和任何延时的特点,其中延迟的介质是单模石英光纤,成本低、性能高,使用价值较高,并且具有综合性优势。因而在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使用光纤延迟线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不同处理器件中的构件作用,雷达系统中使用光纤延迟线实现价值最大化,不仅能够在海洋卫星雷达和随机程序发生器中应用,同时还能够在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和相控阵天线系统中应用。因而雷达信号处理中使用光纤、光电子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信号处理器件和通信系统的实际价值,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用显著,总体应用前景较好。[3] (三)达波束光控制 相控阵雷达系统在控制雷达的达波束光时要使用有源单位,继而形成一种具有跟踪效用的尖锐波束,这种波束对电子调控方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能够将辐射单位予以改变,保证相对相位的实现。由于单个单元的控制器件属于电子移相器,这种类型的器件在传统意义上的使用通常可以分为铁氧体移相器和二极管。二极管的工作频率相对比较低,而铁氧移相器的工作频率则较高。铁氧移相器和二极管的体积较大,因而产生的损耗量也比较大,但是在相位连续控制上和在线性度上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分配射频功率可以使用光学方法来进一步完成相移,这种优势比较明显。[4] 例如在实现微波相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线性连续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将相位的体积予以减少,保证及能耗度降低,促进波束的灵活控制。在一般的大型相控阵天线使用中需要多个MMIC收发模块来完成雷达达波束光控制,在一定的自由空间内能够与振荡器形成不同模块的主振荡器锁定,关于参考信号的改动则需要使用同轴电缆的光纤链路,这种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体积和降低重量。光电技术在雷达达波束光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使用意义,并且能够促进雷达电子器件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总体应用前景广阔,在此过程中使用光电子技术促进了新时期下雷达技术变革、发展和使用的经济效益提升。[5] 结语: 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光电子技术应用在微波领域主要以光纤通信为主,且这种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普及,但是在雷达中的应用尚且不如通信光纤应用普及程度高,随着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在现代雷达中实现充分使用,总体应用前景乐观。其中光电集成电路和光纤等在雷达数据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多基地雷达和相控阵天线中使用具有高互联性等多重优点。光电子技术在现代雷达中的应用包括雷达信号传输、雷达信号处理和雷达达波束光控制等几个重要的方面,体现了现代雷达应用光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和必要性。 光电子论文:探讨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光电子技术诞生在20世纪的中期,其应用至今,已经发展经历过了半个多世纪,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态势和应用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科学技术应用不断呈现多样化,光电子技术也呈现了多样化、多领域的发展态势,光电子技术也越来越发展成熟,对世界和时代的进步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不断提升。光电子技术,主要由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两者结合组成,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说,光电子技术很可能⒊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之一,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文章主要对光电子技术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和研究其在众多相关领域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电能;光能 光电子技术主要由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两者结合组成,同时,技术中包含的技术理论十分广阔。光电子技术主要涉及光学、电子学、计算机学、光电子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技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光电子技术的研究核心是众多学科中的光子学,支撑技术主要是电子学,这电子学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研究学科。因此来说,光电子技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其中的电子技术相对于微电子技术来说,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优势更加明显,能够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得以应用。 1光电子技术相关概述 所谓光电子技术,其全称是光电子信息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电能和光能的转换,是科学技术中的一种全新的技术,其涵盖了材料科学、精细加工、半导体材料以及固体物理等,是多个领域的综合体。光电子技术的诞生是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当时开始光电子技术相关设备的生产,从一开始的单一的领域应用,迅速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比如在军事武器的制造业、医疗行业、电子信息行业以及其他高新制造业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而最初的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无线激光器设备的出现,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光频波段支持,随着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光电子技术逐渐实现了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光电子技术能够通过对光子以及电子的利用,来促使产生一种全新的光子物理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光电子技术原理构造成的相关硬件设备,组成信息技术中重要的应用成分,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光电子技术将全球所有范围内的电子计算机进行联机,这是通过光电子技术能够简单实现的。当然,也可以利用光电子技术实现卫星和地球的联系,从而组成宇宙性质的联系网络,通过光电子技术,这在未来也是有希望得以实现的。当前,光电子技术可以说是互联网当中最重要的支撑性技术,主要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而在我国来说,光电子技术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是极快的,已经在我国国内诸多领域得以应用和推广。在光电子技术的应用中,体现出诸多方面的应用优势,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极大的容量,对于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处理要求和信息化发展时代要求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这也是传统的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难以实现的。光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的高速度和高频率处理,能够将信息从探测到最终处理整个流程融为一体,一气呵成,从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2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光电子技术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最先发展光电子技术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已经达到接近水平。光电子技术在国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主要受益于我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大力投入。在电子领域的各个方面,我国皆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许多方面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比如在光收发模块、探测器等一些光电子器件上,水准很高,技术水平相当先进,市场份额占比不论是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都有极大的竞争力。在我国,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光电子技术的先进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几个发达地区,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渤海湾地区,这主要是由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另外,在这些发达的地区,高等院校较多,研究所也多,给光电子技术的研发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力量保障。 22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的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参差不齐,最为先进的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特别看重光电子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并将光电子技术列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战略性技术之一,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投入。日本在光电子技术方面,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欧洲地区的光电子技术发展和应用,以德国最为先进和典型,德国对光电子技术的投入研究较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技术基础十分强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球村”理念逐步形成,使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通信十分便捷和快速,并对未来的信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光电子技术在信息产业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于全球信息交流的促进有着关键的作用。另外,当今世界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时代。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对信息传输的需求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效率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个巨大的要求,发展光电子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 3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31信息领域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传输和处理流量正呈现质的增长,传统的电子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巨大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而光子技术的应用,与电子技术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产生全新的光电子技术,能够极大扩大信息容量和信息传输速率,比起传统的电子技术优势巨大,能够有效促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信息领域已经开始大范围开展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了极好的影响效果,为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和广阔空间,提升了信息领域的发展潜力。 32能源领域 能源是地球上赖以生存的重要发展来源。在过去的许多年发展中,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巨大,依靠传统能源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但是与此同时,世界发展在能源方面也逐渐显现出诸多发展瓶颈,主要是传统能源的枯竭,以及世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当前的主要办法就是进行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如何研发出既清洁环保,又能够高效利用的新能源,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主要议题。而光电子技术,能够将光能转化成热能的这一伟大功能,使得其在新能源领域备受关注,具有极大的新能源产业潜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利用光电子技术获取新能源的方式已经得到应用,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33汽车领域 汽车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汽车领域,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汽车的整体功率、能耗、舒适度以及外观等因素,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加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光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使得汽车的功率转化大大提升,并且通过光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生产材料进行高精度的加工,极大提升了汽车的整体质量和舒适度,减少汽车在使用中的损耗。 34环境领域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步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生产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与此同时,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耗,比如逐渐出现的全球变暖问题和厄尔尼诺现象等,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亟须研发出能够遏制环境逐渐恶化的先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光电子技术给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其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的制造,能够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并进行有效的治理与防护。 35军事领域 一个国家的军事基础,是一个国家安全力量的巨大保障。光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能够极大加强国防军事力量,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电子技术,能够制造先进的激光制导武器,目前,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研发和应用。另外,光电子技术能够形成更加有效的图像传感器,使得单兵作战更加强化,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36医疗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开始注重医疗健康。光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激光来治疗一些以传统治疗手段难以解决的疾病,比如通过激光进行角膜的切除手术和治疗,能够帮助人类矫正视力。随着光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以相关设备进行手术,能够使手术更加精准,治疗效果更好,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和稳定程度。 4发展趋势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在未来,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会从集成化、扩大化、强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发展。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诸多辅助材料的发展来促进,比如半导体激光以及相关电气元件,这些辅助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推动光电子技术更加迅速和完善发展。在导体激光以及半导体激光的迅速发展之下,通过各种辅助材料和技术与光电子技术的融合,在未来,光电子技术将会呈现集成化发展状态,并不断研发出新的设备以及材料。这些新设备和新材料与光电子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会推动光电子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且在光电子技术的应用经济性以及简便性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与优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光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光电子技术已经在众多重要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在未来,光电子技术的用前景相对广阔,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光电子论文:从光电子方向谈弱势学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 摘要:针对矿业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一弱势学科的发展,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光电子方向相关课程设置为典型,讨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做法,包括教学原则、课程结构、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 关键词:教学改革;弱势学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观和学习观[1],而工科专业直接面向工矿企业的研发生产,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尤其是包括光电子在内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这类支撑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前沿学科,具有专业知识更新快、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对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而培养涵盖光电子专业基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3]。 近年来许多高校先后开设了与光电子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但受客观办学条件和主观重视程度的影响,各个院校的光电子专业(方向)发展参差不R,专业课程设置各有差异。中国矿业大学作为以矿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本文以矿业院校背景下本学科从无到有至目前近500在校生规模的发展为例,以光电子方向相关课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和发展弱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动学科发展,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偏应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 二、合理规划“光电子”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要兼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涵盖学科范围极广,是以信息处理为目的,以电子、光电、光子器件为核心,包含物理理论、材料工艺、器件系统等研究内容的完整学科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微电子”和“光电子”作为主要专业方向,相对于微电子方向的课程内容比较固定单一、本科阶段无需配套硬件实验等情况,光电子方向所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困难得多,其研究领域“广”、相关课程“杂”、所需硬件仪器“多”,因而合理规划“光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既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又可推动弱势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二者密不可分,人才培养是最终目标,而学科发展是必要途径,合理地设置和建设专业课程,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内容,学科发展好了,才有实力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利用人才优势和影响,又可更好推动学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课程设置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偏应用”为指导 针对光电子方向“广、杂、多”的特点,将其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弱势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从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两方面考虑,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偏应用”的教学原则,同时也作为光电子技术相关课程设置的指导思路。这一指导思路,既是遵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导方针并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更是适应包括光电子技术在内的电子信息科学发展迅速与交叉融合的特点,同时考虑本学科方向实力较薄弱的现状和发展解决面临困难的实际需要。 光电子方向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原则。所谓的“光电子”专业方向,广义上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除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之外的多个二级学科(方向),甚至还包括与其他学科交叉衍生出的学科方向,既要与微电子一起承担本学科“厚基础”的教育任务,更要肩负更多的“宽口径”任务,同时也是着眼于学科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光电子方向专业课程设置还应遵循“重能力、偏应用”的教学原则。这尤其适于弱势学科的实力现状和发展要求。以我校为例,学科专业体系的基本格局是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学科集中在煤炭能源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等领域,在59个本科专业中,2002年首次招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弱势学科,在所属的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4个一级学科中,发展落后于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其他3个学科。在本专业设置初期,部分专业课程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甚至直接采用其他专业的课程,而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和专业课程的调整,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微电子和光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但就现阶段来看,本专业学生就业后直接从事光电子技术研发的人数很少,绝大多数还是作为光电子技术直接或潜在的使用者。可以说,“重能力”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而“偏应用”是学科基础薄弱与实力有限的务实之选。 (三)课程体系宜采用多层次三位一体结构且内容环环相扣 针对本专业光电子方向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兼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偏应用”的原则,并广泛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经验,采用了核心课程、专业选修/限选课程、其他相关课程的多层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激光原理与技术(48学时)、半导体物理基础(40学时)和光电子技术(40学时),专业选修/限选课程包括光电检测技术(40学时)、半导体光电子器件(32学时)、微波技术(48学时)等,其他相关课程包括电子信息学科概论、学科讲座和专业综合实践II(微波与光电子)。 本专业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已系统学习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大类课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且在第一学年开设了《电子信息学科概论》,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方向指引。第三学年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由专业类转入具体专业学习,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基础》继续夯实“厚基础”,而《光电子技术》侧重“宽口径”。第四学年则加入与光电子相关的《光电检测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微波技术》、《学科讲座》,这些课程全部或部分承接了《光电子技术》,进一步加深和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从学科实力和学生就业两方面进行考量,教学原则围绕“重能力、偏应用”;同时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设置2周时间的《专业综合实践II(微波与光电子)》,采用师生双向选择和分组形式,自主选题并完成较综合的设计,所需设备依托利用国家修购专项等经费而建立的光电子、微电子、微波等实验室。 三、结论 综合以上我校专业在光电子方向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做法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心得和建议:(1)在弱势学科发展中要兼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偏应用”的教学原则和思路为指导;(2)课程体系设置,宜采用核心课程、专业选修/限选课程、其他相关课程的多层次三位一体的结构;(3)课程内容设置,符合教学原则,做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辅相成。 光电子论文:硅基光电子学与光电子器件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光子晶体的概念,回顾了硅基光子学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光电子器件以光子代替电子传递信息,因为光子的输运特性便具有热损小、功率损失低、占用体积小、传递信息速率高的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要实现“全光子化”传递信息需要实现集成光回路。本文分析了用硅基光子器件集成光回路的可能性以及目前存在技术难点最后本文对展望了硅基光子学和光电子器件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子晶体;硅基光电子学;集成光回路 1 光子晶体 光子在传播时,遇到周期排布的介电常数材料,将会产生布拉格散射,因而会产生光子能带与带隙,使光子晶体具有光半导体的性质[1-2]。目前来说,我们主要靠对于缺陷的引入来实现对光子的局域化控制。缺陷有两种基本形式:线缺陷和点缺陷。当引入线缺陷时,对于处在光子晶体禁带能量的光子,它不能逃逸进入周围的光子晶体当中,因而只能沿着线缺陷的确定路径传播。光子晶体波导对于光的传输性能强过传统的波导物质,例如光纤。光纤依靠全反射作用来实现光的传输,但在较大转弯角处由于不再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会有光子逃逸。在微纳尺度上使用光子晶体波导的传输效率更高。光子晶体凭借它的特点,被广泛研究。例如一些应用于各个不同的光频段,有的看重更低的损耗、小限制的传播窗口,还有一些则具有特殊用途(减缓光速)。 自从光子晶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它就和它的蕴含的巨大应用价值联系在一起。[3]它那特有光子带隙能够抑制物质的自发辐射,而这可以用于制作全反射镜。另外,我们在其中引入缺陷,可以制成缺陷模,而缺陷模可以用制作微腔、波导、光开关、甚至人们熟知的激光器和探测器等等。总之,集成光电子学是光子晶体主要的活跃范围,但是同时光子晶体在其他各个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提高现今不断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效率。 2 硅基光电子学 由于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在生产规模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现阶段人们尝试用硅作为制作纳米级电子器件的主要材料,来缩减在Ⅲ-Ⅴ族元素中寻找材料制作具有相同目的的微纳光电子器件的成本,现阶段人们凭借已知的硅在1.3~1.5μm通信波段具有的低功耗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已经成功生产出大量的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就比如说此类的耦合器、光波导器件等。虽然说现阶段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已经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但为了它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保证够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对其部分性能进行有效的优化。只要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在性能方面能够不断地优化、我们的技术能够不断完善,它的应用空间就会得到扩展。 在对硅光晶体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看到:在硅基材料中引入光子晶体可以明显的提高它的发光效率。凭借这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新型硅基高效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制备技术如电注入泵浦方法的突破和光子晶体物理性质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于高效硅基材料的发光特性使用光子晶体的局域光效应加以控制,就很有可能提高硅基材料的l光增益,以此实现拥有低阈值的硅基激光器制备,进而可以在微电子芯片中利用光子替代电子作为载体来实现光耦合互联,消除电子传播发热的劣势,这样就可以突破电子瓶颈效应。[4] 3 集成光回路 和普通的信息处理相似,信息处理“全光子化”,就是指利用光来进行信息传递。它的概念包涵了光信号的发出、它的调节、对光信号的接收、对于信号的处理、信号的返回的整个过程。作为光信号的来源的有源发光器以光子晶体为基础,光信号又受到光子晶体制成的光开关调节和制约。光子晶体波导还能实现对于信号的传输与分流的作用,根据第二节提到线缺陷波导的传输优势,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损耗,每个分路又要经波分复用器件下载,各个分路中的光信号在各自受到新的调制后,重新汇聚到干路, 回到接收装置。因为每一部分的各个部件在所用材料与大小上近乎一致,我们知道,传统光学器件的大小在厘米尺寸,微小的加工误差都会导致其工作频率的较大改变,因而产生光模式不匹配的问题,都会有较大的功率损耗,微型化的光子器件能避免这一问题。同时相同材质大小统一也方便光路一体化的实现。再加之与日益成熟的制备技术相适应,将会为全光路信息传递集成化铺就道路。 4 问题分析与展望 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子晶体理论已经不断发展完善,我们也已经在其原理、设计取得了不断进步。二维光子晶体的制备相对容易,已有诸如反应离子刻蚀和深紫外曝光等成熟技术。相对来说,对于集成光路更重要的三维光子晶体制备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已有一些方法但还不能大规模集成化应用,因此是关键发展方向。但是现有制备技术还是不完美,仍然有许多难题、核心关键有待克服。例如,二维晶体中的误差控制,由于我们使用的光子频率都在纳米量级,晶体中几何上的微小误差都会导致对调制频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发射接收以及模式匹配。而我们需要将制备技术的精度提升到亚纳米量级,才可以制备出高Q值的微腔,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可行的、简便的方法。随着光子晶体各种特殊现象、性质在被不断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方向随之提出,或许一些新的性质会随着人们对于光子晶体的不断发掘而被发现。 在硅基有源器件方面:我们仍对于满足电泵浦、通信波段、产品化的硅基光源探寻不深,其中就包括拥有低阈值特性的III-V键合光源,十分稳定的、使用低电压驱动的锗激光器,还有以Er离子为基础的电泵硅激光器;我们仍需在调制器上努力以满足需求。锗探测器的暗电流制约其发展,为能够大规模量产,需新技术降低暗电流。 在硅基无源器件方面:问题之一就是硅基波导材料实现低损耗需要特殊工艺处理,因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电路集成;其二为实现光栅的高耦合效率需要增加反射层,使得工艺更为复杂;这些器件的加工工艺急需简化,使其能用标准的CMOS工艺制备。在硅基光电集成方面:怎样将光纤和波导高效耦合是一个难题;因为硅基光电子器件的多样性,所以需要化为统一标准。另外加工平台成本较高。此外,硅的高热光系数使得其光学性能受温度影响,这一点是器件设计上的难题。封装也不容忽视。因此,为了硅基光电子集成投入量产,我们需要在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 展望未来它将帮助我们实现高速、低能耗的探测器设计;拥有低损耗的硅基激光器;十分高效的硅基光电子集成;高计算速率的光电接口;大能够投入量产的大规模集成设备。 5 结语 在科学研究兴盛的当下,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往往能带动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没有人们需求的推动新的学说只是空想。新兴生产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也是需要科研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尝试。光子晶体独特的性质备受关注,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对它抱有浓厚兴趣,最初的概念现今已经拿出了实体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它的研究人们走过的路程。在光子晶体的实用方面,我们以降低制作难度,减小制作成本,降低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为目标,这也是为实现光学集成所必须做出的虽然这里仍有许多难题等待突破,但是我们仍在为之奋斗。
网络推广论文: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网络推广现状及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健全,高校志愿者群体在不断涌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线下的推广体系已然十分完备。但是,在线上的推广却没有达到比较完美的状态。为了探究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网络推广的现状及其发展,我们在黑龙江大学团委的帮助和指导下,对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协会进行,结合其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归纳总结。初步了解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网络推广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志愿服务 网络推广 一、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网络推广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高校这一方面,志愿服务工作做的尤其不错。但是,我们也应理性地分析这方面工作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思考对策,争取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继续走上坡路。 (一)线上线下衔接机械化,缺乏灵活性 目前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要以线下活动为主,辅之以线上宣传的形式进行推广。这在很多活动的执行方面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比如说为了配合某一线下活动,一定要出一篇线上的稿子进行推广,但当时并没有足够的线上材料去使用,线上平台的工作人员只能抄取以往的活动素材,这就使线上宣传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造成线上与线下的机械性衔接,丧失线上宣传的灵活性。 (二)网络推广渠道呈现单一化趋势 诚然,现在利用率最高的推广渠道是微信公众平台。一条微信推文的转发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对这篇推文内容的宣传是很有利的。可另一方面,朋友圈是对一个又一个圈子的重叠与扩散,只有与其熟识的人才有可能推广其文。而与之不同的是:微博以及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微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具,日常应用推广频率较高;今日头条是移动端时代与自媒体时代的产物,是大数据时展迅速的移动的信息搬运工。与微信的封闭式圈子推广不同的是,头条号中的优质内容随时会被系统自动推广,不论是远在万里的相识之人,又或是擦肩而过的陌路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下一位读者。所以,在坚守以往的微信平台之外,应该开辟新的宣传渠道,为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提供更多样的宣传方式。 (三)标题与内容缺乏对应性 标题党是现今线上推广最常见的手段,其主要形式就是标题与内容不对应,在标题中使用一些与文章不相符的字眼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然而,在这个互联网媒介发达的新闻传播时代,高校志愿服务也不例外,很多事情,标题很新鲜,然而内容却差强人意。志愿服务的本质在志愿,在服务,而其内容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一笔。但即便是画龙点睛,也应理性对待。 (四)学生志愿者年级结构分布差距大 高校学生志愿者年级结构分布差距大。在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学生中,从大一到大四一般呈递减的趋势,大一甚多,大四尤少。这种情况下,学生志愿服务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志愿者的流失,不利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稳定的开展,也很难对高校志愿服务的效果进行保证。再者,当前志愿服务与网络推广在高校与社会联系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在做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中很少有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后依然保持着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的行为。这便是当前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结构分布现状。 二、对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网络推广工作的发展规划 (一)利用互联网思维,使网络推广更具自觉性 志愿精神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各高校应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网络推广方面的素质建设和专业培训,对新的学生志愿者,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进行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的了解与学习;努力建设志愿服务推广网站,利用互联网思维,全力开发双微平台;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开发例如: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的开环APP,构造全方位,多元化,多领域的志愿服务宣传体系。把志愿服务的网络推广知识全面地系统地向学生志愿者及团员青年进行传递,在理性地认知中促进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的自觉性。 (二)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动推广渠道有机统一 现今大多数志愿服务网络推广工作的渠道都是选择在线上的,但是以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的衔接来讲,并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所谓的宣传和实践相结合,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而不是画蛇添足甚至是狗尾续貂。在这一方面,志愿服务网络推广工作的相关人员应该注重线下活动的实践和线上宣传的结合,避免类似“标题党”的出现。 (三)重根基夯实基础。以“内容为王”为第一要素 志愿服务网络推广应体现在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所学会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当中。大多数大学生对志愿网络推广的认知仅在于将线下活动的图片与文字照搬照抄到线上。然而事实上,志愿服务网络推广并不仅局限于此。推广的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及活动的内涵与意义。大多数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慈善活动,他高校学院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可见,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网络推广有一定程度认知的,但缺乏亲身实践与了解。全面、深刻地认识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的内涵及精神,是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线上宣传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现今该采取措施应对的主要方面。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校志愿服务中新媒体的传播效应,重视新媒体文化作为高校志愿服务网络推广是当下大学生群体最密切相关的传播方式,在当下作为社会文明重要标志的高校志愿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和发展完备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线上线下推广,可以更好的促使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到一个新的巅峰。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网络推广论文: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及对上海的借鉴 摘要: 智慧旅游,指游客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数位媒体技术,通过移动或PC上网终端,借由互联网自主获取旅游地相关资讯的现代旅游形式。随着互联网与个人移动终端的日渐普及,智慧旅游逐渐成为观光业的主流。台湾民宿业作为国际知名民宿品牌,紧承时展特征。台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移动4G网络发展迅猛,民宿业利用数字媒介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进行整合行销,线上线下联动,致力打造台湾本土民宿业特色品牌,推动台湾智慧旅游发展。台湾民宿业在网络推广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值得同为发达地区的上海借鉴,推进上海地区民宿业发展。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民宿业 网络行销 1.台湾民宿业发展现状 自从风险投资人John Doerr在2011年2月提出“SoLoMo(SociaI+Local+Mobile)”概念以及同年11月北美创投家FredWilson提出“SoLoCIoGIo(Social+Local+Cloud+Global)”概念,两者迅速成为数字化媒介社会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新标杆。智慧旅游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民宿业作为旅游业的核心之一,自然要紧跟潮流。台湾地区《民宿管理办法》(2001年出台)规定:“民宿,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截至2015年4月,台湾观光局登记台湾民宿户数共5847家(含393家未合法民宿),民宿近三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快速增加的部分除台湾居民自家房屋出租外,很多是专门购置房屋经营民宿的“专业房东”,以及国际注资经商者。民宿发展逐渐趋向专业化、大型化、精品化、商业化,见图1所示。 台湾民宿业源于人烟稀少、风景秀丽的东部、南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近年来赴台旅游人数增多,民宿业主要客源由岛内转移至岛外,预订方式也趋于网络化。台湾民宿业的网络品牌推广对促进台湾智慧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现“SoLoCIoGIo”概念如下: (1)Social(社交性),台湾民宿业者在接待观光客中热忱真挚的表现,能够满足消费者在陌生城市的社交欲望;(2)Local(本地化),民宿业者普遍是当地住民,可以为住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游客可以细微地深入当地;(3)Mobile(移动性),选择入住当地民宿的多以青壮年游客为主,该类人群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比例较高,民宿业针对消费者特点加紧进驻移动客户端具有重要意义;(4)Cloud(云端服务),即网络服务网络,民宿业网络平台与国外相关平台通过网络串联,允许第三方平台进驻,吸引海外客源;(5)Global(全球化),目前台湾观光业主要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伴随近几年对大陆众多城市自由行的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数量急速上升。 2.台湾民宿业品牌的网络推广 2.1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优势和劣势 (1)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优势 其1:网络基础建设完备,4G发展空间广阔。据台湾网络资讯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TWNIC)2014年编制《台湾网络基础建设概要》统计结果,截至2014年11月底止,台湾域名注册总量已达到712,771。岛内各联机单位互连带宽方面,于2014年10月公布的相关数据呈现增长状态。4G开台五个月之后已有11%受访民众开始使用4G连网,预估2015年10月4G使用人口可达507万人。 台湾网络资讯中心2014年《台湾无线网络使用调查》结果,2014年台湾居民12岁以上曾经使用网络的行动上网率达72.8%,曾使用行动上网的受访者,主要使用3G或3.5G上网,94%使用智能手机联网。民众曾经无线区域上网率为54.7%。无论行动上网还是无线区域上网,智能手机使用均占据榜首。 其2:台湾旅游国际化程度高。民宿业者注重国际推广。台北的店家和花莲等旅游景区的民宿,有很大一部分的客人都来自台湾以外地区,客源主要构成为香港、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相对大陆民宿客源几乎都是境内或当地游客的封闭状况,台湾民宿网络推广是以全球为据点起步的。 (2)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劣势 其1:法律完善迟滞。台湾2001年出台的《民宿管理办法》,第六条“民宿之经营规模,以客房数五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下为原则……特色民宿,得以客房数十五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二百平方公尺以下之规模经营之。”此条例“家庭副业”定义,在许多业主以家庭主业的形式经营民宿的现状下已脱离时代。条例中对民宿房间数的限制,以及“特色民宿”认证困难,导致一些业主钻法律的空子“走钢丝”;而当地政府为了本区经济,对此类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题发生后再去处理。部分民宿网络平台由此处于灰色地带。 其2:淡旺季客流量遽变、民宿宣传策略匮乏。 台湾观光业存在起伏很大的淡季和旺季,民宿旺季供不应求,淡季门可罗雀,巨大的反差冲击着民宿业经营状况。 民宿业应对淡旺季的主要策略是应季调整价格,淡季联合举办特色活动等吸引有特殊需要的游客,效果颇佳。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淡旺季客流问题。有人提出效仿欧美,实行Timeshare制度来节省成本,可售卖使用权、推广会员制等需要有相当大的规模的民宿商业运作。但是这违背了现行的台湾民宿法规,再者,有能力实行的民宿寥寥无几,目前只是美好的期望。 2.2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渠道 目前,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渠道大致分为三类: (1)专业化销售平台。此类专业民宿平台既有国际化品牌Airbnb、Agoda、Booking等;也有台湾本土品牌“E研”、“TRAIWAN出来玩”、“冰河森林Tourwoods”等;另外,随着近年来大陆赴台观光游客数量激增,大陆客商投资的网络销售平台也与日俱增,如台湾自由行、度假客等。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民宿数量多、家庭出租多、第三方平台性质以及注重信息流通反馈。以Airbnb为例,其中登录的台湾民宿超过3000家,几乎涵括整个台湾,多是台湾居民自家闲置房屋出租,旅客可以一享家庭氛围。房东大多仅提供住宿服务即可;Airbnb作为线上支付的第三方平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诈骗问题;实行互评制度,加强旅客与房东沟通,有效增大了民宿咨询透明度和咨询信息量。 (2)地方民宿联盟。此类联盟平台有台湾民宿联盟、台东优质民宿联盟,花莲民宿联名网,宜兰民宿联名网等。台湾民宿发展源头之一是台湾政府为了补助农村村民收入,挽回农村人口流失。因此台湾东部、南部,如花莲、南投、台东等及北部部分地区,民宿经营时间较早,民宿规模较大,尤其是农村地区多以联盟形式发展至今。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民宿开发时间长,专业经营民宿多,地方特色浓厚以及信息平台性质。以台东优质民宿联盟为例,其中登录的仅十几家民宿,经营特色化、内部风格高度统一;由于开发历史原因,这些民宿往往地靠温泉、农场、果园等,具有山原乡土的独特风情;点击一个民宿链接,会进入到该民宿的独家网站,方便浏览者进一步了解民宿的状况并增强消费欲望;网站不提供线上预订与付款服务,但其本身成为了消费者与房东之间的信息桥梁。 (3)个体推广品牌。例如“花莲云山水”、“阿里山四季星空”、“澎湖蓝海天晴”等。此类网站是专业经营民宿者为所有民宿所打造的专门网站。业者购置大片土地,耗费巨资,构划庭院,整修自然。民宿注重建筑风格和环境特色,除了住宿之外,还提供餐饮和“加值服务”,本身就是游览中的一环。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商业化经营,精致化经营,口碑化经营以及推广加值服务。以“花莲云山水”为例:其地甚大,绿荫遍地,引水成河,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其后有-^工森林,时人置水坝于其中,又置青石为桥,阳光下射,穿叶过林,影影烁烁。五幢欧式洋房置于其中、红墙黑瓦,宛若童话仙境。“加值服务”,是指民宿为住客提供代租机车、提供餐饮、代购门票等便利游览之相关服务。此类民宿往往靠近当地有名游览地,占据地利,顺势推出此类收费项目。“云山水”坐落在台湾名胜景区“花东纵谷”的中段,故借此推出多项游览路线。 此类个体推广平台虽然也附有知名民宿推荐网址链接,但并不靠挂后者。业者通过商业开发,已经使它们自成品牌并发展成熟,独立网站独立宣传,自然成其选择。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所介绍三类民宿网络推广平台,绝不仅限于传统网站,web6.0B寸代下的社区化与交互化趋势同样影响到了台湾民宿的网络推广形式。房东在相关论坛上大力推广房源,顾客在脸书上撰写住宿心得,民宿联盟定期举办网络征文、摄影等创意活动……台湾民宿网络推广不是静态的、分离的,而是动态的、联动的,网站与网站互动,网站与个人互动,个人与个人互动,并从管理者、经营者到消费者,各个部分的良性沟通组合成为整体,打响了台湾民宿的国际品牌形象。 3.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建议改进方法 (1)串联网络平台,进驻第三方移动客户端 淘宝旅行2014年下半年宣布已完成3000余家台湾民宿的接入,目前淘宝旅行上覆盖全台湾的酒店、客栈、民宿已有近六千家,并陆续完成了与“度假客”、“百酷”、“EZ订”等知名台湾民宿预订商的技术接入,成为国内最大的台湾住宿预订平台。除了与大陆本土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外,也有陆台合资开发的销售平台,如“度假客”的推出。与客源地本土的成熟旅行品牌合作,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消减陌生感提升安全感,增强消费欲望。 伴随着移动4G网络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外出旅行越来越依靠智能手机,民宿业加快速度进驻移动客户端的步伐。一些民宿主动建立与电子导航地图的合作关系,例如google map与ISO自带地图等,方便游客寻找民宿地址,提高重复消费几率与人际网络内宣传效应。 (2)提炼核心竞争力,多方位宣传策略 在台湾民宿业整体数量飞速增长的现状下,避免同质化,树立品牌口碑成为民宿业者最重要的目标。台湾民宿以“文创”成名,已经脱离了传统的B B式家庭旅馆,转而提供独特的创新型文化感受。常见的废弃铁桶、钢筋,巧妙组合后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水牛”、“轮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台湾民宿业只要继续保持发展“文创”特色,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问题。移动网络的便利性则提供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除了传统的文字与图片解说,业者也利用现行的庞大社交网络平台去推广自己的产品。例如利用facebook组建民宿的粉丝团,定期民宿最新的更新状况与活动讯息,拍摄民宿活动视频录像等,增强与潜在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与民宿的曝光度等。 (3)健全民宿相关法规,迎合民宿业发展潮流 目前台湾民宿业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民宿房间数不得超过5间的硬性要求,对以经营民宿为家庭主业的从业者十分不便。虽有特色民宿,但其申请难度之高让人望而却步;同时旅馆业者表示,一些主营民宿业者个人购买多家民宿,不直接经营,房数可达15间以上,又不需要像旅馆一样硬性规定做消防安检、排污水、营业订金等,损害了合法经营的旅馆业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的公平正义。 笔者建议,短时间内,暂时放宽对特色民宿申请之门槛;同时大面积严厉清查违法行为。长远来看,尽快修订《民宿管理办法》,在“民宿”与“旅馆”之间增加一项类似“家庭旅馆”的经营实体,并依照对待小型旅馆的方式检查消防、征收税金等。“堵不如疏”,此举既可以解决主营民宿业合法化问题,又能治理民宿业市场违法乱纪现象。 4.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对上海的借鉴 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宝山“桃花节”、崇明前卫村、南汇农家乐等享誉长三角地区,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然而,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经营户数增多,经营理念陈旧等缘故,上海郊区农家乐旅游吸引力有所下降。“农家乐”并不等于“民宿”。“农家乐”在定义上属于乡村旅游,在地域上也限制为乡村地区。然而由于上海发展的特殊性,上海周边地区已不属于“乡村”,统称为“郊区”。因此传统农家乐的粗放式经营已不适合上海地区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上海还存在发展模式更接近于台湾民宿业的日租或月租型房屋以及独门独户的家庭旅馆。前者多位于繁华的上海市内,后者多设于知名景点附近;前者多是由老式建筑改建或独家设计打造的文化沙龙,例如位于《新华日报》旧址的“热岛”、老石库门建筑的“后窗”。后者由多方投资建设完成,风格独特的休闲别馆,例如浙江莫干山知名的“洋家乐”。这两种形式的民宿发展时间不长,但更接近于台湾民宿的模式。无论是传统的“农家乐”,还是新兴的“民宿”,都处于类台湾民宿发展的初期阶段。学习台湾民宿网络推广的经验,能进一步推动上海地区民宿业的成熟,大致几点借鉴如下: (1)创意为核,文化先驱。台湾“天晴民宿”有―项特殊的规矩,“以艺换宿”。只要旅客能献上高超的音乐表演,就可以免费入住民宿,在夜晚开办热闹的音乐会,载歌载舞,宾主尽欢。房东们还定期义演,为弱势群体筹集善款。以上行为录制成视频或撰写为文章在网络流传,为民宿增色不少。台湾民宿―直以“文创”为核心价值观推广一家民宿致力发展一项及以上独特内容,差异分明。上海民宿业急需学习这一特点:传统农家乐深度挖掘乡村或自然特色,新兴民宿业凸显文化气息、设计性质,以独特性持续吸引客源。 (2)联合推广,凝聚品牌。台湾民宿协会6月1日于facebook接连发出民宿微电影创作竞赛和征文活动,旨在激励民宿业者创新民宿形象,推广民宿传播。台湾民宿的一大特点就是民宿“策略联盟”,民宿联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政府尚未通过民宿管理办法,政府各个部门对民宿采取不同态度的艰难时刻,台湾民宿业就是靠着策略联盟,彼此扶持才发展起来。进入web6.0时代,台湾民宿业保留了精诚合作的优良传统,整体凝聚,使得台湾民宿业打造成一个整体品牌形象。目前上海传统农家乐与新兴民宿虽然各有所长,但都处于“单兵作战”,对外没有整体的统一印象,应当学习台湾民宿业的经验,精诚合作,打造出‘上海民宿”的品牌。 (3)政府引导、培育人才。台湾交通部观光局于3月9号与台湾民宿协会再度携手举办“民宿旅游的深度体验与服务”讲堂与观摩,向游客推出优惠体验价格,向大众普及民宿业的发展状况,推广民宿旅游。台湾政府十分注重民宿业的发展状况,相关部门会定期举办民宿业的各项推广活动,并且主动为民宿业者提供培训的渠道和机会,引导民宿业良性发展。 上海市政府在提供“农家乐”项目优惠政策时,要借鉴台湾经验,针对性引导,例如针对农家乐经营人员观念陈旧,不擅网络推广的状况,积极推出人员培训与教育;而民宿在上海尚无正式定义、经营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审批标准仍是按照传统“农家乐”项目的办理手续,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管理条例,促进民宿业的发展。 网络推广论文:永兴冰糖橙品牌网络推广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新媒体营销、移动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许多企业利用互联网营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对永兴冰糖橙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了永兴冰糖橙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品牌知名度与它良好的品质严重不符,本文在基于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永兴冰糖橙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研究它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永兴冰糖橙;品牌 永兴冰糖橙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先后获“中国十大名橙”、“中国驰名商标”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作为一个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它的知名度却与它的品质不相符,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许多地方的商家冒充永兴冰糖橙的品牌进行产品的销售,这就影响了永兴冰糖橙这个品牌在那些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它的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对永兴冰糖橙的品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对永兴冰糖橙的品牌宣传和保护刻不容缓。随着“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正在彻底重构着农村信息传播体系,这也为永兴冰糖橙的品牌宣传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选择。 一、调研分析 由于时间、人力、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我们无法对永兴所有镇每个村都进行实地调研,因此我们在永兴县冰糖橙产业办的建议下,对永兴具有代表性的3个镇22位具有代表性的果农做了调查问卷,以下是具体的内容。 (一)首先是他们的销售渠道 从表中可以看出,果农更多的是自产自销,品牌意识不强,永兴冰糖橙的产业化经营比较落后。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户的冰糖橙大部分都是依赖老顾客来现场采购,一旦出现剩余他们只能通过低价来促销;而其他3种渠道是农户和他们签订了合同,每年向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冰糖橙,但是价格要比自己销售低。 其次,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有27.2%的农户同时通过线上销售自己的产品,由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入驻成本较高,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子女在微信平台上宣传销售,销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而在对永兴2家冰糖橙龙头企业的访谈中得知,他们是2014年开始在互联网上销售冰糖橙,但是他们入驻京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二)对果农的目标市场进行收集整理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市场在省外的果农占比过半,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永兴的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的老顾客大部分来自广东的城市;其次是目标市场在湖南省的农户,作为湖南省的一个优质水果品牌,永兴冰糖橙在湖南省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对农户提出的建议进行收集整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农户都希望能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我们在同农户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普遍害怕丰产,因此对永兴冰糖橙这个品牌进行推广已经刻不容缓。 二、品牌网络推广的特点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品牌推广策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等指标,进而影响品牌价值及品牌价值提升,最后会影响到品牌价值对产品的回报,可见,品牌推广是品牌价值提升的核心环节。 涉农企业实力有限,不足以通过传统媒介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如表所知,目前移动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友、购物、理财等各个方面,特别在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音乐和视频方面应该最为广泛,是移动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网络不但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消费者的这种变化,促使了品牌推广渠道和方式的变革以及品牌网络推广的快速发展。 网络推广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其能够适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之外,还具有一些传统推广渠道无法比拟的特点。 (1)推广费用低 相对于传统媒体推广,网络推广一是可以将推广传播的文字、形状、图像、声音等传播元素在电脑上制作完成,可以减少印刷、运输及安装等人力、物力成本。二是网络推广可直接转化为客户的购买行为,可省去渠道等中间交易成本。 (2)具有互动性、体验性 不同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网络推广可以实现传播信息与客户的反馈与沟通,用户对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通过搜索点击品牌厂商提供的相关站点,了解品牌相关信息。 三、品牌网络推广策略 (一)微信推广 微信作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重要平台。企业在进行微信营销前都会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作为企业推广自己的品牌、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互动的一个窗口,因此首先应以永兴县冰糖橙产业办为主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点对点”传播的特点,微信公众号想要实现有效的品牌推广,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信息的推送频率,掌握好节奏,过快的推送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而过慢的推送则又无法引起用户的注意。【4】因此管理人员要控制好信息的推送频率,冰糖橙作为一个季节性产品,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冰糖橙不同的生长时期制定不同的推广策略。 前期推广活动无论做得多好,到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冰糖橙的口感和品质,因此在发货的时候工作人员一定要仔细检查确保发出去的冰糖橙没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口碑效应,使推广活动不会随着时间的长度而效果减弱。 (二)微博推广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从诞生之际就受到了企业的关注,微博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了对话式沟通的机会,是品牌维系客户关系、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而且由于微博具有转发功能,每一条微博都可以被者的粉丝转发,而粉丝的粉丝在看到转发后可以继续转发,而粉丝的粉丝在看到转发后可以继续转发,从而实现“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11”或“1N”的线性传播,而是“1NN”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微博营销亦被形象地称为“病毒式营销”。因此在微博上进行品牌推广,不仅要使的推广微博被粉丝看到,更重要的促使粉丝进行转发。就可以达到裂变式的传播效果,使品牌推广活动的影响向更大范围扩大。 总结 品牌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关键,永兴县从县政府到各个冰糖橙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应该通力合作,把永兴冰糖橙这个品牌维护和建设好,让它成为一个被全国消费者熟知的优质品牌,促进永兴冰糖橙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网络推广论文:中小企业网络推广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在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利用强大的网络平台推广自己的品牌和推销自己的商品,已经被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网络推广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网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网络推广问题的对策,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营销;中小企业;网络推广;对策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谋求发展,必须积极进行推广,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站推广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信息和媒体技术进行企业和产品推广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具备低成本、可成长、易互动、范围广、时效长、效果好等优势,被很多企业所采用。 一、中小企业网络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络推广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一个误区,有些中小企业对网络推广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片面的认为网络推广就是建立企业的网站,或者将将网上销售等同于网络推广,认为只要让更多人登录网站就等于网络推广成功。第二个误区,企业认为只要将网站建好,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网络推广,就能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事实并非如此,很少有消费者会对一个企业网站感兴趣,尤其是那些非知名企业的网站,使得这些网站访问量非常少,并不能实现网站建设初期的预期收益。 (二)网络推广方式错误。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技术和能力有限,很少靠自己企业来进行网络推广,大多是承包给商进行,而在选择商的时候,企业又缺少系统的考察,仅仅依靠名气和价格进行选择,决策具有盲目性。另一方面,受托的网络营销商为了追求利润,采取很多不合理的推广方式,如垃圾邮件或者恶意链接等,这些推广方式往往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给企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缺乏网络推广人才。网络推广是一个新兴的营销领域,它与对营销人才的能力需求的不同的,网络推广中包含了计算机、互联网、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媒体技术等多个学科门类,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在现有的中小企业中,缺乏对这类人才的重视,更不会投入精力和资源去培养这类人才,这也导致中小企业网络推广人才的缺乏。 (四)网站建设与运营不利。从网站建设方面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网站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功能设计简单、结构框架粗犷、栏目设置重叠、栏目名称与内部内容不符、信息量不足等现象,网站却反鲜明的特色,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另外,也有很多中小企业错误的认为,只要将企业网站做好就等于完成了网络营销,就可以等待网络营销带来的收益,这是完全错误的。 二、解决中小企业网络推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探索多样化推广模式。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推广模式也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企业可以选择多种网络推广形式,以搜索引擎推广和微信推广为例。搜索引擎推广是比较传统的推广方式,但是在现在进经济环境下却依然有效,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优化,依靠提升在搜索引擎的排名以及对关键词的推广,使消费者在进行相关性搜索的时候取得较高的网络排名。微信推广是网络经济时代下借助微信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由于使用微信的时候不受距离的限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企业或者商家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实现营销的目标。 网络推广并不是各种推广方式的简单叠加,当企业在进行网络推广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经济环境、社会背景、市场行情、产品定位、目标客户等,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推广方式,还要根据情况的裱花随时调整,这样才能使网络推广发挥其作用。 (二)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网络推广人才。中小企业要重视网络推广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在企业内部选择一批既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又具有营销管理经验员工,通过专业化培训,培养成网络推广人才,或者通过人才招聘的方式,以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引进网络推广人才。 (三)加强企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与更新。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网站的建设,完善企业与客服互动的功能,增强客户体验,提供更详细的企业文化介绍和和商品信息,做好网站更新和维护的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的优势。 结束语:总之,网络营销是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向,企业应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与理解,将目光放长远,及时分析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顾客的偏好、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注重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突破资源的限制,改善经营环境,是企业更好的发展。 网络推广论文:新媒体下高校的网络推广 摘 要:如今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宣传离不开新媒体的运用,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利用各类新媒体进行高校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推广;高校;搜索引擎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宣传,而对外来说,最好的宣传媒介就是通过网络。网络推广节省了传统市场营销的广告费用、而且带来的效果往往比传统广告要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提高学院知名度、宣传推广学院及专业,正确运用它们会给学院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推广 搜索引擎,能使浏览者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也给信息提供者提供了一种受众广、针对性强且效率高的途径。搜索引擎优化,俗称SEO,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来提高目前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内排名的方式。 1.1 竞价排名。最有效果的一种推广方式,但投入相对较多。现在公司及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百度推广及360推广等,这种方式是采用竞价排名的方式,根据对所选关键词出价的高低,对其网站进行排名,出价越高排名越靠前,并按点击次数收费。此方式投入大,回报率暂时无法计算,高校可酌情投入。 1.2 站点默认关键字。根据学院网站的性质及宣传点,以及与学院专业、办学等一系列有关的词,设定学院网站的搜索关键词。 1.3 站长工具:(1)百度站长工具。可利用百度站长工具对百度搜到学院网站的信息进行分析。包括网站的外链查询、索引量查询、设置百度搜索关键词、页面优化建议等。(2)Google站长工具。搜索引擎百度占有中国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很多人还有其他的搜索习惯,Google就是其一。通过Google站长工具你可以了解到你的网站的反向链接、内部链接、错误链接,设置可以搜索关键词、蜘蛛抓取速度,还有很多其他对网站的优化功能。Google在抓取页面的时候还有给一些建议。可以利用Google的站长工具结合百度站长工具,对学院网站在各种搜索引擎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及针对性优化。 2 高校网站的推广 2.1 高校网站建设。高校网站内容需要认真审核后方可。搜索引擎所收录的内容,也是随着高校网站不断完善而增加。如采用网站静态化技术,每篇新闻会生成静态页,比较方便搜索引擎的收录。 2.2 内容建设。好的内容是吸引用户浏览网站的基本因素,也是网站立足之本,提供丰富充实的内容是网站推广最有效的策略。对于高校网站来说,页面内容必须充实饱满才能达到宣传效果。因此要针对主页、部门页面及新闻的提出严格的要求(格式、语言等)。 2.3 平面宣传。高校的对外宣传上,要尽量加入高校网站的地址(比如名片、宣传材料等),这样可直接的让别人看到高校网址,如想了解高校,可通过上述材料访问高校网站,进行访问。 2.4 网络宣传。利用教育论坛、贴吧等方式进行推广。整理人气比较旺且符合学院特点的板块儿,在相关贴吧或主题论坛进行有计划的发帖、跟帖,做好细节工作(比如签名、留言板后缀等),加入相应的联系信息等资料,经常去顶一下。 2.5 友情链接。友情链接的是网站推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寻找友情链接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作为高校,可申请和联办学校、友情企业等官方网站进行友情链接的申请。友情链接可以提高网站知名度,提升谷歌PR值,提升网站关键字排名等等,尤其增加被搜索到的几率。 2.6 网站排名。通过注册Alexa网站排名、中国网站排名等,刷新高校网站的国际排名,增加学院网站的竞争力。 3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高校网络平台涉及到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微博、微信平台、视频空间等,这些平台在口碑上及收录上,有些甚至比高校网站更为重要,因此要作为重点建设,着重加强团队建设及内容平台内容建设。 4 百科类产品推广 百科类网站是对学院的一种页面形式的全面介绍,很多学生或家长,在了解高校的时候会去百科类的网站进行了解,并且用户在不同引擎搜索学院,其百科均会在显著位置出现,因此要针对百科类产品,将学院的描述进行最准确的修改,让考生、家长及社会对学院有正确的认识。 5 软文推广 软文推广,软文是指以文字的形式对高校进行推广,可以让高校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一篇很好的文章很可能拥有数万计的浏览量,而在文章中附带一些学院信息,便会对高校或者专业进行了一次宣传和推广。而这些文章出现大的行业网站、门户网站中时,一经大的引擎中收录,会有惊人的宣传效果。 5.1 建立博客。老师可以通过发表各种形式的博文(可以是纯文字、视频、语音或是这三种相结合)与浏览者沟通,浏览者也可以跟贴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互动是博客的核心,而且博客有很强的身份识别性,不同的博客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针对性强,便于实现推广宣传。 5.2 利用事件撰写文章进行推广。可利用学院发生的一些话题事件,通过撰写话题软文的方式,形成网络新闻。抓住大众的好奇心理,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宣传价值。通过在人气高的各大论坛发帖、在各个博客发表博文等形式,将话题炒热。例如“‘无手机课堂’是否适用高等院校?”等。一旦话题热了,品牌知名度便提升了。 5.3 发表学术、科研、时评等软文进行推广。可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在各大博客(实名)发表学术、科研、时评等软文。在各个论坛发精华帖、以及在具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刊登宣传软文等一系列软文宣传方式,充分发挥软文优势,吸引社会关注,利用文字的巧妙安排,这样既可以增加学院的收录量,而且在无形当中将品牌推广出去,并被大众所接受。 6 视频推广 视频在搜索引擎中收录的很快,并且搜索引擎都有独立的视频查找专区,如果利用好视频的推广,会大大的增加社会的认知度,对高校的推广及宣传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6.1 视频平台。目前国内视频做得比较好的有、优酷网、腾讯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土豆网、酷六网、56网等。 6.2 视频上传。视频空间内,上传学院一些精彩的活动、精品的课程、大型演出等。 6.3 视频命名。因搜索引擎收录的时候是按照名字进行收录,因此需要在每个名字上,都标注高校的名称,这样方便收录,而且方便用户查找。 7 资源分享 将一些课程资源等,通过百度文库、豆丁网等文件共享网站进行上传,资源共享。以上是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所做网络推广方案。此方案以优化搜索、优化网站为核心思想。好的口碑不仅仅是靠舆论创造出来的,毕竟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性质是有很大区别的。好口碑需要学院各方面的强大,学生、社会对学校有了认同感,自然而然就会在网络上自发的对学院进行推广、推荐。本方案很多想法并不是很成熟,需要实践去检验。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方案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及突发状况进行不断更改补充。整个推广过程也是需要时间、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同时也是比较枯燥的。只要有目标,只要有执行力,网络的力量不可估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作者单位: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36 网络推广论文: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及岗位需求日益明朗,岗位细分明显,大部分职业院校将网络营销课程视为电子商务专业最核心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偏向理论,未能很好地注重实践。而网络推广只作为网络营销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其内容并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我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企业网络营销岗位进行调研和细分,根据电子商务企业对专向人才的需求,独立开拓网络推广课程,本文将基于工作过程出发,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来设计内容,谈谈我校的网络推广课程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网络推广;课程设计;工作任务 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内容体系 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差异,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不尽相同,相应教学内容也会有调整。网络推广人才是目前各类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中小型企业急需的人才,是目前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企业在网络推广业务实施的需要,将课程内容设计为2大部分,即软文推广和免费推广。前者主要培养学生软文的写作能力,为后面在各个平台实施推广提供有效地保障;免费推广主要是能过IM、百度问答、帖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手段进行网络推广,要求能对网民产生一定影响力。实施免费推广的主要对象为有网站的中小企业,虽开设了网站,但没有实现网络营销功能。有的企业建站只为赶潮流,成了摆设,更别谈网络销售。针对这类企业,如何利用网站开展好网络营销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为了更贴近企业需求,我校从企业开展网络推广的工作过程出发,将两大项目细化为12个子任务,如下表所示: 软文推广 免费推广 子任务1:新闻类软文推广 子任务4:SEO 子任务5:IM推广 子任务6:论坛推广 子任务2:行业类软文推广 子任务:博1客推广 子任务8:微博推广 子任务9:SNS推广 子任务3:用户类软文推广 子任务10:问答推广 子任务10:百科/文库推广 子任务12:邮件推广 网络推广课程最重要的是技能实践,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呈现整个学期的任务,并进行分组教学,要求学生提前注册子项目中的各个平台账户,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工作项目,在各个推广平台上面演练,学习效果可视化,提高学生学习网络推广的积极性。 结合网络推广项目设计教学模式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教学必须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有效的项目,学习者在任务的接收、任务的实施、任务效果的评价以及任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须处于主动的地位,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要高度参与。学生的参与性对工作任务的效果有至关重要地影响。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如图所示: 图1网络推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采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学生与企业项目良好的互动起来。教师主要选取校企业合作企业的网站及产品推广项目,在教学中对其开展网络推广活动,教学全过程依托各个推广项目,以互联网为平台辅助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实施推广项目,同时引导学生开拓新项目,利用各种网络推广技术免费为其开展实战营销。 灵活的授课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设置真实工作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学法 网络推广过程中有部分技术需要花大量资金资金才能完成,这对该课程任务的实施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案例分析就最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新的案例和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网络推广课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12个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通过自我学习各种解决方法,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师通过引进企业真实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对学习学习内容掌握更牢固。学生对这种教学法接受程度高,对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很好地了解,而且也能掌握得比较好。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 网络推广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对象:中小企业、网络推广从业人员、网络推广受众(企业潜在客户)。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充分地体会这三种角色,才能掌握网络推广精髓。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不断转换角色去思考,才能更好地将推广信息做得更完善,才能更有效地选择合适的网络推广手段。 5、实务体验法 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切实让学生体会企业网络推广过程。我们学生分阶段到校企业合作单位沟通推广的实施情况,学习企业新方法新经验,同时也将学生好的想法和点子带给企业。让学生感受到更真实的业务,积极性和感染性更强。 四、网络推广项目评价模式 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应围绕教育目标进行,检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网络推广课程主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实现项目的推广效果,项目的评价除了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内部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络推广项目的真实推广效果,采用企业KPI方式进行评价,对于网络推广课程采用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内部评价,就是参考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项目的实施处理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及工作总结汇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来三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所谓的外部评价,可以通过互联网各个推广平台的参数进行评价,如访问量、点击量、转载量及推广后带来的收益,参考企业KPI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网络推广是目前电子商务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对网络推广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普通高校及各类职业院校基本没有专向开设这门课程,只作为网络营销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基于真实网络推广运营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加强校企业合作,开拓网络推广课程,实施基于校企业合作的“网络推广”教学改革,对培养专业电子商务专向人才,向社会输出电子商务网络推广专业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网络推广论文:中小企业网站运营与网络推广对策研究中小企业网站运营与网络推广对策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给企业营销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中小企业往往无法充分开展网络营销与推广。本文从中小企业互联网的应用背景入手,剖析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与推广的具体问题,提出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与推广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网络推广;网站运营;中小企业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 1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背景分析 网络营销自身的全球性、信息海量性、互动性、资源整合性、低成本性、消费个性化、成长性、技术性等特点,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中又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中小微型企业互联网应用程度低 2013年,总体来看我国企业计算机、互联网的信息化基础应用普及状况较好,但是不同规模间企业的差距依然存在。全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09%,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型企业的计算机使用率、互联网使用率均低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且差距明显。 12行业网络营销应用发展不均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在线采购和在线销售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的重点在于网络消息获取和品牌及产品的宣传,采购和销售仍较大程度在线下进行。 13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表现为销售导向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薄弱,使得中小企业更集中在销售导向的网络营销方式,而不再是展示类广告,以更快获得收益。因此中小企业较多地选择成本可控和高性价比的营销推广,营销手段主要有:即时聊天工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其他主要网络营销方式的应用均不同程度地下降。 2中小企业网站运营与网络推广具体问题分析 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从网站规划,网站设计,网站运营,网站推广,吸引用户点击与访问,到最后实现交易或品牌铸造等多个环节,网络营销最终的效果其实是各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中小企业之所以没能充分发挥网站作用,主要是没能协调发展好各个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不够重视网站运营 中小企业网站的维护水平总体还是偏低,企业网站中有专职团队负责的仅225%,多数企业网站仅有少数人员进行内容更新,25%以上的企业网站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内容更新和网站管理。然而,搜索引擎对企业网站收录上,企业网站自身的运营和维护频率,影响非常大。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网站平均一个月都难以更新一次,可见很大企业网站都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企业网站利用水平普遍偏低。 2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太低 作为新媒体典型代表的微博、微信,拥有更大的互动能量,已经与搜索引擎和网址导航一起,成为用户入口的三驾马车。对于新的信息技术,企业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导致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在微博微信上低质量信息;对微博微信上用户的关注热点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掌握用户需求;未能发挥企业团队APP的互动传播功能等等。 23企业网站功能单一 中小企业网站一般在几十个页面以内,大部分甚至只有十个页面左右。网站功能主要集中在产品展示上。沟通互动、在线交易、新闻动态、在线表单、联系我们等基本如同虚设,而后台数据分析、网站关键词优化与选择等更是空白。 24网站营销与推广专业程度低 中小企业建设网站主要目的包括有:宣传推广、通过网站提高企业知名度,企业管理需要、网络销售需要和渠道拓展需要。从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手段来看,集中在阿里巴巴、百度推广、网络广告之上其他网络推广的手段显得非常单薄。同时,企业网站运营管理者的知识体系,往往决定其网站建设风格。通常表现为:重营销和重技术。优秀的网站应该是营销与技术的融合,既符合搜索引擎的检索习惯,又能给用户较好的体验。 25企业网站推广缺乏持续性 行业部分企业,通过网站推广取得较好的点击率和订单,许多网站经营管理者,开始将网络营销、SEO、站内优化等技术应用到企业网站运营中,甚至花了大量的费用做付费推广。然而,在数月的网站运营与推广之后,网站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网站的经营者会由于投入回报率低,而放弃网站运营与推广的工作。 3中小企业网站运营建议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要走向成熟,还有十分漫长的道路。不仅是中小企业自己要不断提升认识,更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目标。主要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31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和观念更新 中小企业应从自身信息意识、企业制度以及外部联动发展等方面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信息市场动态生存竞争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及绩效。从领导层到员工层面企业整体信息意识的增强,就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特别是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企业信息文化的发展可以增强企业的信息意识,增强其利用信息技术的动力,这是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利益的思想保障。 32建立独立的网站运营团队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是一样的,网络营销效果参差不齐的原因是缺乏团队运作。传统营销个人单兵的能力在团队里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但在网络营销团队里,无论从营销的覆盖面和工作效率都要远远超过单兵能力之和。对待网络营销团队,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每个团队人员都不可或缺。不管是网站优化人员,软文推广人员,搜索引擎推广人员等,都应通力合作。其次,需要核心领导。网络营销团队应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最后,网络营销团队收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很多团队解体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分配不均,虽然领导很有能力,但是如果收益分配不公,最终结果就是团队解体。 33持之以恒地做好网站运营和维护 在知识高度共享的今天,对于网站运营与推广来说,网站推广或网络营销的策略方法非常多。影响网站管理者成功的关键,除了技术和资金以外,态度至关重要。大多数企业在网站推广中,并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没有持之以恒的网站运营与推广。有些网站管理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网站更新、诱饵链接、友情链接、论文推广、微博微信等,并没有纳入日常管理当中,随意性较强。同时,网站管理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工作,简单重复的工作往往会磨去网站管理者的耐心和意志,尤其是在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网站管理者往往会选择放弃。 网络推广论文:小型企业E―mail网络推广探讨 摘 要:新经济的互联网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具有里程碑的改变就是互联网它大大的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消费者可以直接操纵鼠标在网上完成购买行为。网络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市场营销走入了崭新的阶段一一网络营销阶段。 关键词:网络推广;E-mail推广;优势;基本形式 一、网络推广的概念 所谓网络推广,就是通过网络手段,把信息推广到目标受众。网络推广与网站推广是有本质区别的,网站推广只是网络推广占主体的一部分,网络的载体是网站。因此很多网络推广都包含着网站推广。但网络推广也还进行非网站的推广,例如借助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其他网络媒体来推广线下的产品、公司等。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是因为网络推广活动贯穿于网站的各生命周期,从网站策划、建设、推广、反馈等网站存在的一系列环节中都涉及了,网络推广活动。 二、E-mail推广 E―mail最早出现于1972年。目前中国电子邮件应用率是56.5%,有1.19亿中国网民在使用电子邮件。同期美国电子邮件使用率是91%,是美国第一大互联网应用。 E-mail营销是指把文本、HTMI。或多媒体信息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以达到营销目的。具体一点就是在电子邮件平台上电子信息。 从发送邮件是否首先得到用户许可来区分。可将E―tmail营销分为许可营销和未经许可的垃圾邮件。真正意义上的E―mail营销是指许可E―mail营销。企业或者品牌在推广企业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时候,需要事先得到顾客的“许可”,从而通过E―tmail向客户发送品牌信息等。比如,一些企业要求你在注册为该企业会员时需要在填写在线表单时,问询你“是否希望收到本公司不定期发送的最新产品信息”。 许可营销的主要使用方法是通过新闻邮件、邮件列表、电子刊物等形式,向信箱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附带相关的商业信息。在我们传统的营销方式中,许可营销是很难行得通的,但是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许可营销成为可能。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E―tmail的营销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营销方式,邮件营销的优势明显区别传统营销模式。在于客户沟通这方面优势尤其突出。 (一)将信息提供给愿意接受的顾客 企业可以通过E―mail将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信息直接发到使用可能性较大的群体中。 (二)与客户建立紧密的线上关系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然后“投其所好”,向用户发送定制化邮件,介绍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由于这种颇有针对性的主动式营销迎合了顾客需求,企业同顾客之间的关系也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改善。 (三)低成本 E―mail营销的费用比传统直邮方式大大降低,新浪提供的2007年第四季度邮件广告报价是:0.20元/封(5万封起,html格式,小于200K),每增加一个定向要求加收20%,提供阅读率监测。 (四)快捷、方便 美国Gartner公司的分析表明,完成一个营销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邮递广告平均为4~6个星期,而电子邮件平均只需7~10个工作日。在获得市场反应方面,邮递广告平均3~6个星期,而电子邮件平均3天。如果采用E―mail营销方式,从开始制作、发行以及获得反应所需的时间只有过去邮递广告的1/10左右。 四、企业同意E―mai营销开展的两种方式。 (一)通过E―mai列表服务商针对客户群体投放E―mai广告 邮件列表(MailingList)起源于1975年,是互联网上最早的社区形式之一,也是互联网上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各种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专业的E―mai列表服务商会提供与客户喜好相似类型的新闻、电子杂志和商业信息来吸邮箱引用户参与,然后在信件中中投放相应商业信息。广告主可借助邮件列表服务商的用户资源开展宣传、促销等活动。它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不需要配备专业的E―mail营销队伍;二是可以利用比较丰富的潜在用户资料;三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将信息发到用户的信箱中,这点不同于自己经营邮件列表,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积累用户信息。 (二)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 拥有自己的邮件列表始终是企业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意识到使用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来维系顾客关系的边际成本是相当低的,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邮件,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网站上充满了“请订阅本站E―mail通告”等要求访问者留下电子邮件地址的文字。所以,一个网站需要建立独立的E―mail列表作用是: 1、为企业和产品做营销 2、便于企业与顾客的无限制交流,同时还可以增进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3、获得相关赞助或者出售广告空间。 4、获取收费服务信息 网络推广论文:在网络推广中百度关键词收费方式探索 摘 要:当前,企业在进行网络推广时,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竞价推广往往作为企业首选的推广品牌方式,而关键词的点击收费方式则成为了企业选择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合理地整合关键词推广,成为了中小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决策。目前,在关键词点击收费方面,有多种形式,如何合理选择一种既合乎企业自身的品牌宣传,又能最大地控制推广成本,文章基于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关键词推广点击收费问题的研究,对中小企业选择网络推广所遇到的问题作出深入探索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推广;竞价关键词;点击收费 1 网络推广的概念 网络推广广义上讲是企业从申请域名、租用空间、建立网站就算是介入了网络推广活动,而通常我们所指的网络推广是指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的宣传推广等活动;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是不同的概念,网络营销偏重于营销层面,更重视网络营销后是否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而网络推广着重在推广,更注重的是通过推广后,给企业带来的网站流量、世界排名、行业排名、访问量、注册量等;目的是扩大被推广对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给企业造成的业务效应。可以说,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的时候必须包含网站推广这一步骤,而且它是网络营销的核心工作。 2 网络推广的手段与分析 企业在进行企业网站推广时候,方式是做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网络推广所采用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据最新调查,企业除了进行网络广告宣传外,最看重的还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竞价排名方法来进行企业品牌推广,从而提高访问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搜索引擎关键词竞价排名是一种按广告点击效果付费的网络广告形式,当客户在某个搜索引擎提供商处购买了指定的关键词后,网络使用者通过这个搜索引擎搜索该指定关键词时,客户的网站将显示在搜索结果的前面。 如果想在搜索引擎中占居一定的位置,当前,主要的方式是加入百度推广。而企业需要先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站平台,或者在其他的B2C、B2B、商城模板等平台入驻。然后加入百度推广,百度在你成为它公司会员后,为你提供平台运营管理、推广信息咨询、互动营销等方面的服务,给商家配有相应的行业部门和人员,来为您的营销平台带来较多的潜在客户,让客户成功转化为商机和订单。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对象具体化。比如明诚服装有限公司在百度上购买了“服装批发”和“服装订购”这两个关键词,那么所有人在百度上搜索“服装批发”和“服装订购”这两个关键字,明诚服装有限公司的网站(如:)将被放在搜索结果的其中一页。如果有多个客户买了同一个关键词,那么要在浏览器第一页的显示结果上出现,客户的网站将按他们所付的价钱的多少进行排序,付钱多的就排在前面,这就是所谓的“关键词竞价排名”。 企业在进行关键词竞价排名推广时,关注的是竞价排名的出价标准,因为出价的多少、什么阶段出什么价,以什么方式出价,影响企业网站在搜索结果中所在的位置,而百度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会根据不同档次的客户,定了不同的点击收费方式;在现在众多搜索引擎当中,包括谷歌、新浪爱问,网易有道,MSN必应等搜索引擎都是以提供不同的关键词竞价排名出价,来让企业客户获收不同的业务收益,百度的关键词竞价排名,是一种按照点击效果付费的推广方式,企业在购买了对应的关键词后,百度搜索引擎会对关键词进行优化,优化的方式以企业的出价和企业营销网站平台的关键词质量度来判断,商家通过对网站进行对关键词进行目标市场的优化,从而提高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自然排名,排名提高了,网站的流量自然会相应的增加,这才迎合推广之目的,现在的搜索引擎,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对于提供搜索服务的商家和使用搜索服务的商家,是双赢的。 目前,在百度的关键词点击收费模式中,火爆地带是对特定企业设置的关键词的网络推广方式,常分为各个时间段设置一定的付费金额,在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时,搜索结果会出现在第一页的右侧,所出现排的位置不同,所需要的出价也不同。在购买了火爆地带关键词时,百度会提供具体的参考出价方案,商家用户确定了出价了,搜索引擎会主动查找,让与输入的这些关键词有关的信息出现,这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在客户确定方式时,百度要求展示网络广告的形式,对应内容显示在百度火爆地带网页搜索结果第一页的右侧区域内,客户点击对应网络广告后,会进入企业所指定的网站。往往展示结果与企业网站的关键词绑定,这要求提高关键词的质量度,即关键词需要明确且有对营销产品有针对性。对应区域如果是出现的是文字链,而对应的关键词不是企业所购买的,在展示区域也没有对应的百度火爆地带文字链接,现在百度对于每个关键词的火爆地带位置均为显示8~10个左右,显示的内容包括网页标题、网页描述及客户网站的URL地址等。 在选择关键词设置时,对应的网页标题,不要设置过长,12个字左右,网页描述部分在30个字这样。购买出价关键词竞价的客户,如果文字中包含所绑定的关键词,搜索结果会显示对应的为红色标出。显示的方式标准时是企业购买火爆地带时,企业希望指定出现的页面位置,在和别的客户进行竞价时,以企业的实际出价意愿和出价排名优先的原则来进行搜索优化;在出现二个商家排出相同价格时,对应区间位置如果该位置的前面是空的,则根据关键词的质量度来确定谁占这个位置。 现在百度的关键词竞价排名推广的收费标准是火爆地带以年为购买和使用单位,具体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先付先得的操作方式,如果遇到两家企业都订购了相同的关键词的同一位置展示区,那个先付款的企业就可以占用该位置,除了协议VIP客户外。另一方面,针对百度的商在竞价中的地位,要求是百度的核心商,协议规定需要付一定比例的预付金和保证金。另外,每个展示位置,购买期限是1年,现在百度和商都不接受1年以上的展位的需求定制,特殊情况可以协商。在快到期的3个月(含)内,可以进行续费,如果企业原来的位置没有提前续费,那可以预订到期后的其他位置,预定的起始时间为一个月(含)内。超过,不接受预定。 在进行的关键词竞价排名出价时,还要注意一个网站描述内容与关键词相关性的原则,即在百度火爆地带中展示的信息内容,点击链接指向的网站信息内容,要与商家网站绑定的目标关键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内容中应当包含所绑定的关键词,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对于企业营销网站展示在搜索结果时,搜索用户点击收费标准取决于您和其他客户的排名、出价和质量度,最高不会超过您为关键词所设定的出价,一般情况下,每次点击费用标准计算方式如下,记为公式M: 每次点击价格=■+0.01元 如果您的关键词排在所有推广结果的最后一名,或是唯一一个可以展现的推广结果,则点击价格为该关键词的最低展示价格。需注意的是,质量度越高,该关键词的最低展示价格越低。举个例子,像搜索关键词为“服装”,在搜索结果当中广东省有以下4家企业的推广结果展示,如表1所示(案例中数据仅供参考,不具有实际意义)。 企业根据营销目标来确定质量度的出价,在网络推广结果的排名依次为W企业、X企业、Y企业、Z企业的相应关键词。按照公式M的计费方式,对应的关键词的点击收费价格分别如表2所示。 在客户进行对应位置最低的占用价格时,如果网站的质量度越高,则出现的价格越低,对网站的排名位置越有利,在实际出价时,关键词的点击价格肯定不会超过您自己设定的出价;在同一排名上,质量度越高,您需要支付的点击价格就越低,所以建议您要配备专门从事网络推广的人,在工作当中不断优化质量度来降低成本投入,提升投资回报率;在公开的竞价条件下,出价不变时,对于同一关键词在不同时刻的点击价格也不同。 广州依纯服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恒认为:对于中小投资项目以及时尚内衣这样的产品来说,还是网络推广渠道最为有效,而百度则是所有网络营销中最有效的渠道;与传统营销方式比,在百度做推广,方式更灵活;如果熟悉了百度,还可以找到对自己的目标客户最有效的时间段和关键词,营销效果明显。在关键词优化当中,百度提供了非常专业的过滤系统,能够通过数十个参数和诸多复杂算法分析用户的行为,为企业把控目标市场。目前的预存推广费用是5 000元,另外加上服务费,这由客户和服务提供方进行协商。 3 结 语 企业在进行网络推广的时候,要对ISP服务商家的产品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公司在网络中的宣传推广方式,了解与把握好关键词竞价点击收费方式方法,能够更好地给企业节约营销宣传成本,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与业务渠道上的帮助。 网络推广论文: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瓶颈与破解 摘 要:中小企业要提高参与市场的竞争力、获得长久发展,必须借助网络推广企业品牌。经调查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借助网络推广企业品牌时在自身意识及资源配备等方面存在瓶颈。本文通过对上述限制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要突破限制做好品牌推广,中小企业必须在“自身品牌意识,网络推广观念,推广平台选择,网络推广方式综合利用以及资金与人才配置”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瓶颈;破解 作者简介:刘倩(1982-),女,河北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经营与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中小企业对市场机制反应灵敏,在经济活动中展现强大的活力,它为国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支持着大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市场环境下各类型企业公平竞争,大企业依托坚实的企业资源在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而中小企业规模小,参与竞争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其寿命往往短暂。随着网络化趋势的加强,品牌提供信号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创牌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战略意义。同时,网络进入门槛低、沟通效果好,如果借助其推广企业品牌,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宣传推广的成本,中小企业还可以获得效率和速度的优势。可见,通过网络平台来推广企业品牌成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从而与大企业抗衡的必由之路。 二、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及《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办公,接近一半的受访中小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接近三成的受访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中进行过广告和营销推广投入。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进行网络推广已相当普遍。由此可见,企业品牌网络推广作为企业网络推广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此方面迈出了有力步伐,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组建专业的品牌推广团队,能够有效运用网络推广企业品牌,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及资源限制等问题,无法与大企业相提并论,在品牌的网络宣传、推广方面存在诸多瓶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的瓶颈分析 (一)认识上的瓶颈 1、对品牌价值的重视程度不够。品牌价值是品牌推广中最重要的部分,失去了核心价值的品牌已经不再符合企业的品牌要求,品牌推广更是毫无意义,这样的品牌推广只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更看重的是市场上的直接经营效果,而经营效果主要依靠产品营销,因此众多中小企业对品牌的认识程度不够,品牌意识和品牌推广观念都很淡薄,在品牌网络推广过程中忽略品牌价值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通病。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不考虑消费者的认识、竞争者的动机、自身的形象,只是一味地看重眼前利益,只顾销售目标而没有品牌规划,企业只会做一些枯燥无味的销售数字,至于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如何,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怎样等问题都得不到重视。另一方面,在品牌的网络推广过程中,中小企业过于注重形式和速度,忽略了品牌的内在价值,给企业品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网络推广的实效性,炒作概念、制造噱头,虽然达到了宣传品牌的效果,但是品牌的内涵价值却严重受损。 2、对网络推广品牌的认识模糊。据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各种体制不健全,更注重实体市场的经营效果,缺乏行业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没有敏锐的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捕捉力,同时受人员素质限制,难以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网络推广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对于网络推广认识不清,网络竞争意识不强,没有把网络推广作为企业品牌发展的一种策略,没有把品牌网络推广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更没有发挥出品牌网络推广的重要作用。部分中小企业把品牌的网络推广看作“面子工程”,主要表现为企业建立网站但是很少管理、忽视网络品牌服务等,对于使用的网络工具既缺乏认识又没有坚持维护与完善,网络推广实质上成为空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对网络推广品牌方式缺乏认知。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进行品牌网络推广仅仅是做一个企业网站或者是打网络广告,在网络平台的选择上也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既与所在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不吻合,平台本身也有着固有的局限性。更严重的是没有利用好所选择的推广方式,出现了做了推广,但是没有效果,甚至出现反效果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在进行品牌网络推广前没有形成整体的策略,缺乏进行网络推广平台和推广方式的规划;其次是在推广过程中方式单一,没有其他推广方式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受众面小,品牌推广事倍功半;最后是品牌网络推广的基础不牢,后续的推广工作没有相关维护加以保障,网站建立后缺乏必要的信息更新和宣传推广,导致花费心血和金钱建立起来的网络资源严重浪费。 (二)资源上的瓶颈 1、资金少,融资难。缺乏资金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营销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品牌推广更是如此。虽然借助网络平台能够大量减少资金的支出,但从品牌网络推广规划到网络平台建设乃至平台维护都需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众多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都用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能够用于品牌建设上的资金非常有限,甚至为零。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原因除自身因素外,融资困难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其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缺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家相关政策、制度及法律;第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与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第三,中小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上市融资门槛过高。 2、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是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的核心,缺少了人才的力量,品牌网络推广只能是空中楼阁。网络推广是系统工程,不管是推广平台的选择还是推广方式的实施,都是品牌整体推广策略中的一部分。推广计划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为品牌网络推广服务。如此庞大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的是既懂营销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有了专业的人才保证各项工作才能有效运行,推广行动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目前高素质人才奇缺,造成了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事倍功半,推广效果差强人意。造成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教育体制与现实需求不对称,以学历和学位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和越来越精细化的专业细分已经很难满足网络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第二,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缺乏,生产条件差,科研水平低,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与大企业有很大差距,高素质的人才难以涌入,这些自身的落后条件成为引进人才的严重障碍;第三,公司用人制度不合理,企业培训工作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 四、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瓶颈的破解 (一)更新营销观念,强化网络推广意识 面对网络经济趋势,中小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依靠传统手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在当今时代已无法生存,必须树立改善经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网络营销观念。要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同时,中小企业必须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紧紧把握经济形势,充分认识到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抓住品牌网络推广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将品牌推广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来,与其他行业,其他企业多交流,多沟通,在充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的前提下抓紧企业内部软件建设。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要提升自我素质,多参与行业内外的交流,以正确的方向来引导企业发展。 (二)注重品牌价值,在网络推广中加以维护 在企业品牌的网络推广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牢牢把握品牌价值维护,一切以品牌价值为中心。品牌价值维护体现在网络推广中的每一个步骤中:首先,在选择网络推广平台和推广方式的时候要考虑是否与品牌价值相吻合,是否会损伤品牌价值,做好评估工作再着手推广;其次,在推广活动进行中,要时刻注意品牌价值是否存在偏离,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尽可能的保证品牌的顺利推广。 (三)做好环境分析,有效选择网络推广平台 网络平台是企业品牌推广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企业品牌网络推广来说事半功倍。有效选择网络平台必须要做好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指企业要分析自身的行业动态,竞争对手情况和企业自身的情况,结合内部信息选择网络推广平台。首先,必须明确企业品牌内涵及其发展方向,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把握国内政策,同时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好品牌发展规划。其次,要了解行业动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找到符合行业特点的网络平台,同时又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做到知己知彼,提高竞争力。 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指做好网络平台的调研工作。选择有效平台是实现有效推广的强有力保证,而调研工作则是选择有效平台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小企业要根据品牌特点来广泛进行调研,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有目的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相关信息,从而合理、有效的选择品牌推广的网络平台。 (四)依据企业及行业特点,选择多种方式推广企业品牌 中小企业进行品牌的网络推广应依据企业及行业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发挥最大效用。中小企业品牌的网络推广可以采用企业网站、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网络口碑及网络公关等方式。 1、企业网站。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的基础,也是品牌建设和推广的基础,在企业网站中有许多可以展示和传播品牌的机会,如网站上的企业标识、网页上的内部网络广告、网站上的公司介绍和企业新闻等有关内容。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企业网站可以在产品宣传、信息提供、服务支持等各个方面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2、网络广告。广告传播是维持企业品牌生命力的有效手段。同传统的广告媒体相比,网络广告具有传播范围广、覆盖面大、信息及时以及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等特点,对于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讲,网络广告是进行品牌网络推广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网络广告形式包括旗帜广告、赞助式广告、分类广告、推荐式广告、插播式广告等等。 3、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用户查找网络信息的第一选择。利用搜索引擎推广企业品牌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搜索引擎工具,向用户传递品牌信息,以激发用户对该品牌兴趣的过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搜索引擎品牌推广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对企业网站进行基于搜索引擎优化,通过被搜索引擎收录,并且争取排到较前的位置上来使网站曝光率和点击率提升。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网页内容质量,以使自己的网站名称尽可能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二是使用国内主流搜索引擎对关键词付费竞价排名进行品牌推广。关键词竞价排名服务可使企业用少量的成本赢得大批的潜在用户,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果,从而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4、网络口碑。品牌的推广需要高度的品牌忠诚和口碑效应。网络口碑是指公司或消费者(合称网民)通过论坛(BBS)、博客、社区网站和视频分享等网络渠道和其他网民共同分享的关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文字及各类多媒体信息。这些讨论相应的传播效力会影响到这个品牌、产品及服务的信誉度,也就形成了网络口碑,从而也会对企业品牌的推广产生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利用社会公众人际之间的信息传播机制,积极有效的投放品牌信息,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对受众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效的推广企业品牌。 5、网络公关。公关推广无论对新品牌还是对原有品牌在提高知名度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效果。中小企业应利用网络公关比传统公关所拥有的更大主动权和传播优势,依靠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无地域时间限制、信息化、全球化、多媒体、低成本以及全方位传播等多重特性,即时信息,直接与公众交流对公众产生影响,从而绕开新闻媒体严格的审查以达到及时把握商机推广品牌的目的。 网络推广论文:浅谈农村中小学无线网络推广 摘要:作者针对农村中小学无线网络推广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无线域网的概述、无线网络的优势以及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网络状况分析,最后对农村中小学无线网络推广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无线网络 推广 随着农村中小学不断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自身日趋成熟的无线网络技术,科学的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将有利于丰富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1]。 1、无线域网的概述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是十分方便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传统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它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延伸,使得通信的移动化和个性化成为了可能。 无线网络技术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同时也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一般用于包括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计算机、笔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寻呼机。无线网络的设备应用无线网络技术,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电话查看电子邮件。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的旅客可以通过安装在机场、火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基站连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户可以连接桌面设备来同步数据和发送文件。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无线局域网是利用射频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局域网络。常用的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有光波和无线电波。光波包括红外线和激光,但由于光波易受天气影响,不具备穿透能力,难以实际应用。无线电波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 [2]。 2、无线网络的优势 2.1全覆盖行 以高速无线的方式覆盖整个校园,保证了网络通信的流畅性,让全校师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体验无线校园带来的乐趣。 2.2可扩充性 在校园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无线网络可满足在不改变主体架构与大部分设备的条件下,为了确保扩展后的系统稳定性与可用性,就必须进行平滑实现升级和扩充,降低原有网络的硬件投资。 2.3可管理性 由于已经建成的校园有线网络,统一的网络管理已经投人使用,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本次建成的无线网络,将可以很好的融合进现有校园管理系统中。 3、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网络状况分析 目前,已有部分农村中小学建成有线的校园网,同时在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教学中校园网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一间办公室内实际具有上网需求的计算机数要比信息点多出好几倍,这主要是由于原始信息点排布不足所致;在室外无法进行网络布线或信息点初始设计不够合理;在教室里使用网络连接不方便,且信息点容易被好动的学生损坏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阻碍了教师或学生获取和使用相关教学资源,这最终促使了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网络中的推广应用。 4、农村中小学无线网络推广策略 4.1校园网的需求分析 根据复合型校园网设计原则,对各场所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1) 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教室,最适宜采用无线局域网覆盖方式。确定接入点的数目及位置,主要依据室内容量及面积。 (2)办公室及科研实验室都是相对独立的空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楼道中或每个房间内设置一定数目的接入点。特别是在会议室、报告厅内,由于容量较大、用户相对密集,可以采用蜂窝网络结构和微蜂窝网络结构来保证各区域完全得到网络覆盖。 4.2无线校园网的设计 对于局部无线网络,为了满足多用户的需求,主要采用的是以AP或者无线交换机等为中心结点的星型结构。而如果建设全局无线校园网,可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分布层、接入层进行设计,在整体上一般采用以树型和星型混合的拓扑结构。 通常模式下所有无线数据及控制流量均交由无线控制器来处理,所以我们采用现有校园网的交换机/路由器组成集中控制管理的“覆盖式”(Overlay)无线网络设计。 4.3无线校园网的构建方法 校园无线网络构建的两种方法。第一种,频率复用。主要由管理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和大量学生构成的学校人群,这些人群学习生活和工作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图书馆、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研究楼、运动场以及各类休闲场地(草坪广场等)。第二,阀值法。通过调整AP的阀值设置,控制AP接入覆盖范围,从而在相同覆盖面积条件下,通过增加AP数量,提高系统容量。 4.4室内网络组建 室内的范围主要包括所有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在这些场合中主要需要解决两大问题,即AP的覆盖范围和AP的容量问题。由于AP是通过微波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室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信号覆盖的问题。由于办公室、教室、实验室被各种墙面分割,对信号的衰减影响很大,因此在室内构建无线局域网时建筑物的信号强度进行测试,适当地增加AP个数来减少数据盲区。 4.5室外无线网络组建 室外设备的AP使用数量基本也遵循室内的条件,但室外AP的放置和设计又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室外环境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放置的设备必须是在密封盒内的,天线布置应该增加避雷器防止雷击,不提供本地供电的场所选用远程供电设备。通过室外无线接入点外接增益天线的方式覆盖室外区域,体现覆盖范围最大化的覆盖原则来保证无线用户需求。 5、结论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教育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应该同时也必须率优先实现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信息化,同时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保障,成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无线网络的应用。作为农村中小学,更应抓住契机,加快建设和发展校园无线网,力求尽早实现校园网无线和有线的双网覆盖。这样,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无线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入校园网,为以后手机终端等移动设备访问校园网络打下基础。总之,由于无线网络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易于扩展、组建和维护工作相对简便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有线网络的不足,对于农村中小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推广论文:中小企业网络推广平台分析 [摘要]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依托网络推广的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的选择。本文针对适合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的产品推广方式――我国主流网络推广平台特色及优劣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为中小企业的网络推广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网络推广网络推广平台 一、前言 现阶段,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经济下滑,在这个时候,节衣缩食成了很多中小企业无奈的选择;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寻找一条更低成本的营销道路。过去,中小企业更多的依赖线下的展会、印刷期刊、人员推销来进行产品推广,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依托网络推广的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的选择。网络营销的各个渠道中,中小企业将更多的选择第三方B2B网络推广平台和搜索引擎为其提供打包的IT信息及商务服务;据艾瑞咨询资料显示,投放在第三方B2B网络推广平台的网络营销费用将从2002年的0.5%上升到2008年的8%左右,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比例将继续上升,2012年将达到11.5%。为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网络推广平台之前,有必要对我国主流网络推广平台特色及优劣势有详细的了解。 二、中小企业主流网络推广平台分析 1.阿里巴巴(www.省略) 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B2B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树立了B2B网站的标准规范,成功创造了B2B这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同时,阿里巴巴的注册会员达到800多万,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阿里巴巴的经济实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在B2B网站中遥遥领先的。阿里巴巴目前收费会员中国供应商价格在5万元以上/年,门槛相对较高。阿里巴巴上的注册会员绝大多数为供应商,买家资源很少,只有约22万买家注册用户。为了提高供应商会员,即卖家的推广效果,阿里巴巴还和全球1000强、中国500强等行业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合作在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进行采购,并引导、筛选中国供应商会员参加线上采购活动(有时候还会有线下的大买家专场采购会,但对供应商要求很高,很少有企业能获准参加)。阿里巴巴容许买家群发询盘邮件,因此,卖家的有效询盘数并不客观,而且导致了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恶意竞争,损害了买家整体利益。很多企业选择成为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更多的是从塑造公司品牌形象入手,即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证明公司的实力,以获得海外买家的认可。总体来讲,服装、纺织、文化体育休闲用品、机械等行业的有一定的优势。 优势:(1)访问量最大的B2B网站;(2)推广力度较强;(3)功能较完善;(4)轻工产品有优势;(5)亚太地区有优势。 劣势:(1)中国诚信通会员扎堆,同一种产品好几页都是诚信通会员,恶性竞争激烈;(2)中国占据60%以上搜索量,国外买家访问量相对较小,80%以上访问量来自中文站,英文站访问量相对较小;(3)排名没有保障,谁花钱多谁排前面;(4)买家询盘是群发的,即某个买家发一个询盘,系统会给这个行业的所有的中国供应商发送,询盘没有针对性;举个例子:国外某买家发了一条关于采购服装的询盘,收到询盘的客户有做服装的、帽子、手套、围巾甚至于布料的中国供应商,有时候乃至于风牛马不相及的行业也能收到采购服饰的询盘;(5)英文站价格较高,实际效用与宣传有一定差距;(6)英文站采购商良莠不齐,客户的含金量不高,大多是海外华裔和东南亚中东采购商,在欧洲北美没什么知名度,主要靠打广告。 2.中国制造网(www.省略) 中国制造网总部位于南京,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行事非常低调的网站。中国制造网的域名非常形象,容易被做中国市场的海外买家所接受。中国制造网作风比较务实,优势主要集中在服装、工艺品、交通工具、机械等几个行业。中国制造网虽然在国内知名度远不及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但在海外买家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制造网的海外推广主要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及参加海外展会两种形势进行。中国制造网的买家资源不是很丰富,但买家只能对单个供应商发送询盘信,因而询盘质量比较高。现在,中国制造网认证供应商(Audited Supplier)的收费标准为31100元/年。从性价比上而言,中国制造网是比较好的。 优势:(1)中国制造网是一个专业的B2B平台,上面所有的供应信息全部来自于中国供应商;(2)访问英文网页的高达75%以上,国外买家浏览率非常高;(3)中国制造网的排名服务,可以使你的产品信息随机排在前10名,因为每个关键词只卖前10名,当然也会根据你的需求,可以为你提供不同级别的高级会员服务,同时也会帮你的产品信息向国外买家推荐;(4)价格适中,效果不错,询盘邮件具有针对性,中国制造网的询盘系统是一对一的发送方式:即国外买家看到你的产品信息后发的询盘邮件只会发到你的Mail里,不会再转发给你的同行或竞争对手。 劣势:国内知名度目前还不是很高,投放的广告还不是很多。 3.环球资源(www.省略) 环球资源是老牌的B2B外贸网站,主要的优势行业是电子和礼品等行业。环球资源的高质量的买家资源也最为丰富,达到70万家之多。环球资源的收费会员价格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门槛非常高,通常小企业很难承受。当然,环球资源会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环球资源的优质且丰富的买家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环球资源会员的高门槛带来的供应商实力的保障。环球资源除了线上网站推广外,还通过光盘、杂志、传统展会等形势帮助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推广。有一定规模的做电子、汽摩、礼品、工艺品、珠宝等行业的外贸企业可以选择环球资源,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优势:(1)推广方式:网络+杂志+光盘,产品信息能直接卖给采购商;(2)杂志起家,在贸易杂志和展会推广方面比较专业;(3)电子产品有优势;(4)大中华区、韩国、欧美市场有优势。 劣势:(1)起家于香港的出版公司,仅仅是环球资源杂志延续的信息表现载体,而并非真正的B2B互动交易平台,使用杂志和网站的用户重复;(2)网站功能不强,只有供应商目录查询功能;(3)价格太高,现在有一些低价服务,但是效果差;(4)采购商信息采集和分类是其弱项,产品信息能否被高质量的采购商拿到就显得相当关键;(5)在B2B行业的同行们市场占有率突飞猛进的这几年,环球资源却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 4.省略):一个新兴的B2B平台,面向中国中小企业,定位于小额多单,国外买家也已中小型为主,像ebay上的国外卖家,就是敦煌网的标准采购商。事实上敦煌网扮演了一个国外B2C平台或者中小零售店铺的网上二级批发商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网收取的是交易抽成费用,并且提供物流以及资金流服务,对于没有外贸经验的中小企业是个极好的弥补,但交易量大到货柜级的订单,就不是敦煌网的服务范围。卖家注册完全免费,可以任意刊登产品,国外买家选购商品后先用Paypal付款给DHgate公司,DHgate通知中国供应商发货,买家收到货后检查没有问题,通知DHgate放款给中国供应商,大大降低了国际采购商受欺诈的风险。在交易中,DHgate公司向买家收取10%的交易费。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网站,不妨一试。 (2)eBay:大家不要误以为eBay就是针对个人的拍卖站,事实上eBay上除了C2C以外,B2C和B2B交易也相当活跃。eBay的每个分类里都有一个批发专区,可以刊登批发信息,而且eBay中的不少powerseller采购量大得惊人,他们经常在eBay里采购,然后在eBay中零售,规模上一点不亚于Globalsource中的国际买家。通过eBay首页底部的全球站导航,你可以进入到26个国家刊登你的批发信息。 (3)特佳易(tejari.省略),和MFG中国站()。MFG提供的采购商服务是免费的,不收取佣金或费。MFG的采购商服务的独特优势就在于MFG聚集了全球制造业专业供应商,它系统化的服务能够帮助采购商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节约采购成本和时间。MFG向采购商免费提供高效采购工具及优质服务,也同时要求采购商确保所询盘的真实性,并且及时回复供应商报价。截止2008年2月,MFG采购商社群成员近12万,涉及模具加工、成型和制造,锻造,装配,冲压、成型、铸件等领域,这些采购商大部分来自欧美,他们在线询盘,管理询盘并下单。同时,MFG的社群评估系统则让采购商和供应商可以相互查看社群会员的评估报告,衡量与规避发展新业务关系中的风险,建立一个公平互信的贸易环境。 (5)国际搜索引擎:在国际上贸易使用主流搜索引擎有Google、MSN、Yahoo、AOL等,现中小企业在Google进行网络推广为例说明,Google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搜索引擎,访问量大、商业角色非常大;在Google上的排名,必须明白以下三点: ①是在Google的左侧排名还是在Google的右侧排名(又称Google ADWords)。 Google的左侧排名是纯自然法则排名的,它是靠访问量和网页优化程度的排名,不受任何价格因素的影响;所以Google左侧的内容始终是最新的信息,所以才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访问量,也是很多人喜欢用Google的原因所在。 Google的右侧排名(又称Google ADWords)是按点击付费的,点击一次扣一次的费用,只要你有一张国际信用卡就可以直接在Google的右侧做广告排名,谁的价格高随就排在前面。可惜的是点击率很差,大约在5%~6%之间,目前很多的网络推广公司说帮你实现Google的排名就是指在Google的右侧排名。 ②是中文关键词Google上的排名还是英文产品关键词Google上的排名; ③是你的公司网站还是基于网络公司的二级域名的公司主页在Google上的排名。 三、结束语 一般来说,国外买家要采购商品的时候都会通过两种方式:通过国外知名的搜索引擎如Google、MSN、Yahoo、AOL等输入关键词来搜索。通过大型的B2B商务平台如alibaba、GlobalSources、made-in-china等来搜索。其实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就是大型的数据库,国外买家通过这些网站的大型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来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供应商。所以中小企业应有大胆尝试的果敢和耐心,多尝试几个平台。 对于网络推广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来说,即使自己拥有的是中低端产品,照样可以找到合适的买家,不要盲目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创新,要根据自己产品和企业实力进行自我分析。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价格相对便宜,且线下活动众多,是对互联网认识不多的企业的最佳起步平台。若是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外贸工厂或者大型贸易公司,环球资源和环球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交易量不大的中小企业,则可选择敦煌网这样的平台。敦煌网定位于小额多单,国外买家也已中小型为主,像ebay上的国外卖家,就是敦煌网的标准采购商。事实上敦煌网扮演了一个国外B2C平台或者中小零售店铺的网上二级批发商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网收取的是交易抽成费用,并且提供物流以及资金流服务,对于没有外贸经验的中小企业是个极好的弥补。若交易量大到货柜级的订单,就不是敦煌网的服务范围了,而这个量级上,环球资源也能在物流环节给中小企业很多帮助。 对于行业性较强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在行业有优势和特色的网络推广平台。如对于机械行业类企业,MFG是个不错的选择。网站对机械产品按照加工工艺分类:如锻造、打磨、挤压等。在MFG网站上,每一件机械产品的各个系数都有填写之处,比其他综合类网站更加专业,也方便买家询盘时查看。MFG还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询盘效果、报价水平、付款反映速度等进行公开,供买家和卖家通过网站先行挑选彼此。同时,MFG、环球市场、敦煌网等平台已经介入深度B2B领域,在物流、资金流上都有提供相应的服务;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则深耕信息流服务;像环球资源、中东特佳易则依托展会优势提供更为精准的配对服务。还有,环球资源在电气电子类产品尤为擅长,而环球市场则在灯饰等行业有优势等等。 网络推广论文:网络推广不失为做品牌的捷径 我们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身边的卖场里,不时出现一些销售很便宜的“出口转内销”商品的小店。这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都很精致,而且价格非常低廉。而且它们大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品牌”。 成为尽人皆知的品牌是每一个生产厂商追求的梦想,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如何树立自己产品的品牌呢?在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十周年暨第二届网货交易会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在一排排“出口转内销”产品的展台前,围满了观众。人们把那里围了个水泄不通。卖家说,一天下来,带来的两盒名片都发空了。三天下来,网货交易会现场成交额2659.42万元,订单成交额1.9763亿元。 火爆的场面,充分说明了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借助网络销售的方式上取得了成功,而网络的易传播性,则直接促使产品的品牌推广更加方便快捷。在没有大量财力来支撑常规品牌宣传的情况下,借助网络销售的优势进行产品推广,不失为一条中小企业宣传自有品牌的捷径。这种宣传手段用在“出口转内销”产品上,意义更加深远。借助网货渠道进行宣传,的确是中国制造业打造自有品牌的一条新路。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由于缺乏做品牌的动力,大部分帮人做“嫁衣”,做的是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网络分销和网络零售确实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打造自有品牌。一般而言,企业先要通过网络零售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网络零售开展得比较成功,就在一部分消费者中树立了品牌。这个时候再适当开展网络分销扩张业务,品牌效应将会逐渐扩大。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网货及B2B2C模式的风起云涌,有助于“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产生更大的品牌影响。2009年度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峰会上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6300万。不断增长的数字也从侧面说明电子商务生态链已经成型。 毫无疑问,在一个非常成熟的电子商务生态链上,由来已久的中国制造自有品牌短板将得以弥补。 网络推广论文:网络推广的“曼陀罗” 镜头一: 在《花样年华》爵士乐的悠扬中,一个大男孩出现了。他在街角的霓虹灯下独白:“如果等待就能有真爱,我会一直等。”镜头切换,男孩开始回忆初次邂逅的场景:“第一次遇见她,我们的距离只有5.25公分,一小时之后,因为这个笑容,我爱上了她……” 在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以及富有后现代意味的展现方式中,因为PayEasy的牵引,在和女生邂逅后的1000个小时,经历99次失败的男孩终于和女孩开始了多次偶然性片断式的故事,带出一段纯美的爱情。 ――这是截自台湾最大女性购物网站PayEasy系列广告的一则视频广告,源于《等待真爱》篇,出自大导演王家卫之手。另外分别有《用爱打败不景气》篇和《陪你shopping一辈子》篇。篇篇风格温馨、格调浪漫,广告皆为宣导“新女人,新价值”主题。在系列广告攻势下,PayEasy成为全台订单量最大的一个购物网站。 镜头二: 黑夜,一群头戴面罩的神秘人手脚麻利地翻过锋利的铁丝网,躲过全副武装的哨兵和军犬,成功潜入戒备森严的美国空军基地,直奔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飞快地在其整流罩上喷上“STILLFREE”字样标语,继而轻松地全身而退。 ――该片在网上播出后,据传惊动了美国空军。军方连忙下令对这架总统专机严密检查,看是否真的已惨遭“贱踏”。而其实,始作茧者乃纽约一家时尚公司。他们首先花费重金租用了一架波音747客机,将该机的一侧喷涂成“空军一号”的样子,然后制成了这段疯狂涂鸦短片。短时间内,该时尚公司名噪一时,而该片也夺得了戛纳广告节金狮子奖。 迄今为止,网络视频广告虽然只占整个广告市场的比例7-8%,但有很多迹象表明,网络广告,尤其是视频广告正逐渐成为传统电视广告的有力竞争者。而对于商机敏感的人士更会看出:随着网络视频使用率的日渐提高与用户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利用视频新媒体为其品牌推广服务,一个新崛起的广告市场迅速将会很快进入暴发期。 一、视频广告的潜在价值 相对传统广告视觉冲击而言,人们更乐于用声、光、电的方式接受广告。“好‘色’之心,人皆有之”。网络视频广告是采用先进数码技术将传统的视频广告融入于网络中,构建企业(公司)可用于在线直播实景的网上视频展台。它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合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及对白,短时间内将企业资讯、信息和品牌广告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网络视频广告的交互性和感官性比较强,企业(公司)可以将产品、服务、品牌等更好呈现在客户及亿万网民面前,利于增强企业(公司)形象和社会知名度。例如,著名时装模特凯莉,米洛格为“诱惑者”拍摄的一组性感内衣广告,不过月余时间,网络点击已经超过3亿6千万次。 二、如何为客户策划出色的视频广告 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广告作为品牌推广的最重要方式,其投放必须满足的因素有三点:第一,最合适、最有价值的媒体平台,确保广告到达尽可能多的受众。第二,选择最具感染力的广告表现形式。第三,广告的投放精准,并有效评估广告的效果。 基于此,对网络视频广告而言,受众和精准都可解决,难点是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展现形式。消费者不是傻瓜,只有当你的广告留下想象和震撼空间,有创新思想,才具新鲜感,他们才会买帐,所以,如何策划出新颖动人的创意视频广告是众多策划人一直关注和追寻的问题。 闻华舰营销团队认为,出色的网络视频广告包含冲击元素与品牌元素。冲击元素解决传播需求,品牌元素解决企业(公司)和其产品需求。 1、冲击元素 面对每天涌出的上千条视频资讯,主动权掌握在民众手中。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就会被无情地扫地出门。 纵观普通民众(网民)心理兴趣排行,无不以“娱乐八卦、猎奇、温情攻势”为前三。当《黑衣人大战零零发》“启迪”了我们的心灵,当芙蓉姐姐的大S身材刺“痛”了我们的眼晴,我们深深体会出了如何死乞赖脸地“将娱乐进行到底”。而当我们欣赏到迪奥真我香水广告中,身材高挑的女模特在富丽堂皇的城堡大厅中走边褪去首饰和衣服,并且喃喃自语时,迷离的神情,艳美的表情让人“瞬间情动”。 人往往最容易被细节吸引和打动。人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一些断章式的情节。比如《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咬着火柴梗的情节,很多人对它过目不忘,这就是记忆点。一条广告播完了,你必须有一个细节,或画面或语言让消费者记住,农夫果园的“喝前摇一摇”就是记忆点方面非常好的例子。 请务必记住,视频广告的前10秒你要让听众感觉出广告的冲击力。娱乐、恐怖、滑稽或有趣,但必须有创意。 2、品牌元素 画面吸引,格调新颖,音乐或张狂或典雅,还缺什么?当然是缺品牌的功能诉求点。 “任何一种商品的品牌都有褒贬之义,广告策划人把它叫做品牌资讯。” 所以,网络视频广告绝不能为了创意而忽略产品,尤其是第一次亮相,更应该对产品进行充分的展示,把产品做为整个创意的主角,放大。当然这样说绝非象有的广告那样,只是让产品在屏幕上飞来飞去,而是巧妙地进行展示。 近两年在国外,非常多的运营商利用“影片真人秀”,植入自己的品牌,展示产品。在美国,真人秀节目原则上是不允许插播广告的,而如此庞大的制作费用又离不开广告主的赞助,所以传统插播广告的方式在这个节目中改成了商品展示。即由演员在直播中巧妙的利用时机向观众(就是向镜头)介绍各种商品。 例如,《楚门的世界》真人秀当中就有非常多的“商品展示”。 ――双胞胎兄弟拦住楚门,把他推到墙上,使楚门和墙上的Kaiser Chicken广告出现在镜头中。 ――楚门的妻子美露购物回来,向楚门(实际就是镜头方向)展示Chef's Pal刀具,说道:“这叫“厨师良伴”,剁、磨、削,一物多用,不会钝,可以用洗碗碟机洗。” ――美露为了转移话题,转身拿起一瓶莫可可开始介绍:“尼加拉瓜山天然可可炼制,不含人工糖分!”在被楚门打断后,她又接着介绍:“各种可可中,莫可可最好喝!” 综上,以产品为隐性主角,以冲击力为主要“洗脑”攻势,一篇“让人们记住”的网络视频广告便应运而生了。 网络推广论文: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策略 提要 品牌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中小企业应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进行品牌的网络推广,不断发展完善。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状况的研究,探讨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策略。 关键词:品牌;网络推广;现状;策略 品牌是一种名称、属性、标记、符号或设计,也是他们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是符号,是企业各种重要信息的符号。企业更需要打造品牌,把企业的信誉、文化、产品、质量、科技、潜力等重要信息结晶成一个品牌符号,品牌是形象,也是信誉,更是资产。当今是个品牌的时代,品牌能够为企业和产品带来价值,市场也在追逐品牌产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现在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注重网络品牌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实施网络品牌战略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的意义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由热衷于传统的产品竞争开始转向形象竞争、品牌竞争,品牌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技术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网络进行品牌的推广,中小企业也应该通过各种网络和媒体广告来推销产品、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 (一)有助于企业品牌建设。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环境下,品牌通过控制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体,才能达到吸引大众注意力,从而传播品牌信息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媒体,基于网络媒体的多媒体属性,中小企业可以在单一媒体的环境下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的信息传播形式,消费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小企业。另外,互联网还是一个开放性和全球性传播的媒体,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网络受众都有可能接触到中小企业品牌传播的网络信息。中小企业在这一阶段涉及网络媒体,无疑将在竞争上保持与时俱进。 (二)节约品牌建设成本。传统的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投入大笔资金去控制大众媒体,从而达到传播品牌信息的目的。而且品牌的传播信息面向的是所有的媒体受众,也就是说,这种受众范围不明确的品牌宣传在资金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成本大为减少,这给中小企业减轻了在宣传成本上的资金压力,将原来大部分用于企业宣传的资金用于商业竞争。 二、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有品牌意识,但无具体的、科学的操作方法,品牌营销还处于摸索、学习的阶段。特别是面临近期市场竞争威胁时,更多的中小企业往往以短期价格促销来解决市场问题。诸多商家企业已感到发展网络品牌紧迫、实施和推进网络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有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通过网络推广自己的品牌,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缺乏品牌营销意识。目前,中小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甚至有的还没有品牌意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没有品牌营销观念。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不考虑消费者的认识、竞争者的动机、自身的形象,只是一味地看重眼前利益。另外,只顾销售目标没有品牌规划。这样的企业只会做一些枯燥无味的销售数字,至于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如何,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怎样,得不到重视。 (二)网站建设水平差。我国中小企业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只是知道大量地投入网络广告,而网络广告的过度泛滥、强制弹出等不良现象,非常容易导致用户的反感,就更谈不上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在这个追求网络品牌的过程中,网站本身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如网站的设计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缺少美感、乏味、主题不明确等,导致大量的企业网站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达到网络品牌创建的目的。 (三)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差。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品牌创建信用环境不完善,没有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打造知名品牌,信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不当,导致过多地泄露用户的个人资料进行广告宣传甚至直接电话推销等,给网络品牌的创建带来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其次,网络品牌价值的转化目标不明确。网络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忠诚客户以增加销售,很多中小企业往往不进行管理,常常忽视这个过程。 (四)缺少品牌网络推广人才。中小企业要真正开展品牌的网络推广,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网络推广人才。而目前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网络品牌推广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品牌工作是由该企业市场部门的个别人负责,其结果是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既懂技术又懂网络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因此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品牌网络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中小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有限性,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品牌的网络推广工作。因此,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要注意抓重点,建设好符合企业本身性质的网络站点,抓住产品质量、文化的建设,以某个点作为突破口,来推动企业品牌的网络建设。 (一)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以质量锻造品牌。产品品质是品牌的本质、基础,也是品牌的生命,因此中小企业要不断地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主要的内容有:重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各种基础制度和专项制度必须健全,并认真贯彻执行;建立ISO质量体系认证,狠抓质量管理;推动产权改革,进行制度创新,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与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重视技术开发,进行技术创新,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地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巩固品牌,等等。 (二)树立品牌服务意识。服务是商品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为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接近消费者,打动消费者的最直接途径,也是企业品牌树立的途径。我们在树立品牌时,一定要看到品牌背后的企业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售前调研、收集资料、征询意见、售中咨询、售后维修、安装以及培训,等等。另外,还要建立客户数据库,实现一对一的有效传播,在建立客户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维护、完善,为客户服务、为品牌建设服务。 (三)整合宣传信息,提升网站的内涵。网站是中小企业网络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首要宣传阵地,它关系到中小企业能否利用网络媒体成功地自我传播,也是中小企业提高品牌传播效率的参考标准之一。提升网站的内涵,首先应整合网站的内容信息,如明确了宣传主题,把所有的传播材料有效地组织和利用起来;从人们视觉流向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入手,提高视觉传播效果;根据信息传播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页面文字的大小、板块的设置位置、图片和文字的摆放等,改善网站布局。 (四)加强企业网站的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量与日俱增,海量信息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也给人们获取信息造成了困扰。要在这些信息中寻找到中小企业的网站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仅仅拥有一个优秀的企业网站也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还要学会加强企业网站的宣传和推广。常用的方法有:通过BBS论坛、QQ群组聊天、个人博客,还可以是开心网、人人网等网络社区进行推广;通过搜索引擎,充分展示自己的品牌信息;利用网络口碑传播,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销售份额。 (五)培养和造就网络营销的高素质人才。网络营销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营销、品牌理念。要有丰富的知识,有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一般技术,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特别要具有较强的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和维护能力,掌握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最新技术等。中小企业不但要引进人才,还要确立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计划,在企业内部挖掘人才,并逐渐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品牌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中小企业要取得长久发展,创建品牌是毋庸置疑的。先进的网络发展,为企业品牌的网络推广奠定了基础。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注重品牌内涵建设,加大力度进行产品品牌的创新,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产品品牌的网络推广,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构建长效产品品牌。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网站推广论文:企业网站推广中搜索引擎优化策略 摘要:企业网站推广过程中,搜索引擎的优化可使推广成效得到显而易见的提升。搜索引擎的优化主要包括网站内容、网站层次以及网站链接等方面的内容优化,本文简要概述了企业网站推广中搜索引擎的相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网站推广;搜索引擎;优化策略 1 网站优化设计 在进行网站设计时,需优先考虑网站目标用户、企业业务目标以及网站功能。第一步:在Robot.txt文件中进行可访问信息和不可访问信息的划定说明,以防止不必要麻烦的出现,这也是搜索引擎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使网站页面得以更好的收录,在Robot.txt文件中还必须指明siermap链接。 在进行网页设置时,则需最大限度减少图片和Flash的使用,同时注意HTML代码的精简使用,确保内容的丰富性。为使网站结构层次、文本链接更为清晰明了,在进行网站导航系统设置时,也应尽量选择纯文本形式的网站导航系统。原因在于在搜索引擎中,相较于图片格式的导航条,纯文本网站导航可反映出更多的信息内容。网页设置过程中,每个网页均需设置相应的独立标题,在确保网页标题能简明扼要反映网页主要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减少各级页面的占用空间。网页制作过程中则注意动静结合,静态页面:承载重要且固定的内容。以提升搜索效率;动态页面:承载需及时更新的内容,提高网页利用率。 在进行企业网站搜索引擎优化的过程中,还需予以网站链接充分的重视,要想实现预期的优化目标,则必须注意网站链接的数量和质量。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排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Page Rank值(即网页被引用次数)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网站链接添加之前,需注意提升网站信誉度以及所添加网站链接的质量。 2 关键词设计 作为整个网站登录过程中的基础和重要不走,关键词设计尤为重要,需全方位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2.1 关键词选择 第一,从推广目标入手选择关键词。关键词主要用于推广网页内容和产品,若推广仅用于提升网站访问量和知名度,关键词可选用概念宽泛的相关词,若推广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则需选用更为精准的关键词,例如华为在其手机产品推广上,使用“手机”作为关键词,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点击用户,而使用“荣耀手机”作为关键词,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目标用户,达到提升产品销售量的推广目标。 第二,从目标用户入手选择关键词。了解用户的搜索习惯,以便于用户搜索的同时提升网站点击访问量。当前人们搜索时主要采用短语或词组来进行组合查询,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有意识的进行关键词的扩展,使之形成一系列的短语,最大限度的接近用户的检索用语。 2.2 关键词位置 将关键词放在合理位置对于搜索结果排名提升而言意义重大。爬行程序只会关注到处于一定位置的关键词,这些位置包括网站的URL、标题、标签、超链接文本、网页顶部、网页底部。而在HTML文档中,作为最简洁扼要的内容摘要,标题无疑是最佳的关键词位置。除标题外,标签也是主要的关键词位置。 2.3 关键词密度 关键词密度即关键词在除去HTML代码以外的文字内容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密度越高,搜索引擎认为两者(关键词、页面)关系越大。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无限制的设置关键词,实践证明,关键词密度在2%-8%之间最佳,可有效促进网站排名的提升。至于具体的关键词密度,则可根据网站的现实情况进行统计设置。 3 网站链接的设计 3.1 外部链接 网站Page Rank值越高,则网站搜索排名越靠前。网站PR值会直接受到网站外部链接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外部链接设置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通过交换链接可提高网站链接的广泛度。但要注意与本站交换链接的网站PR值需大于等于4,且不可拥有过多的外部链接。同时交换链接网站内容需与本站主体相关,且不是竞争对手。原因在于当网站的交换链接网站为高质量、有价值的网站时,其他网站会对其进行主动链接,这对于提升本站的搜索排名大有助益。 (2)需求外部链接切实可行,但在进行外部链接时,需重点突出需要优化的关键词连接以及内容质量优质的网站链接,这样才能达到需求外部链接的目的,使网站外部链接质量得以提升,搜索排名得以提高。若接的交换网站质量低劣或存在受搜索引擎惩罚的记录,则网站可能会受之牵连,导致自身排名下降或被删除。 3.2 内部链接 内部链接,即同一站点中各页面之间的相互链接,对于整个网站尤其是网站深层页面的浏览和检索而言至关重要。 用户在进行关键词检索时,因个人差异的存在,使用的关键词也各有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分散性。而检索使用关键词不同,指向的网站页面可能也会不同。网站访问量会受到网站收录页面数量的直接影响,因此为达到优化搜索引擎、提高网站推广效果的目的,应使搜索引擎收录尽量多的内部页面。在网站推广过程中,内部链接会向其链接页面传递PR值,若网站导航结构合理,外部链接带来的PR值也会向网站内部页面进行传递,达到双向提升网站PR值和提高网站排名的效果。 在优化网站链接的过程中,还可应用链轮技术来提升网站链接的数量和质量。此外,在优化网站搜索引擎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还要关注相关搜索引擎的算法,有针对性的来调整自身网站的优化策略,达到提升搜索排名,提高网站访问量的目的。 4 竞价排名 竞价排名,即针对某关键词进行竞价,之后按价格高低对企业进行搜索排名。竞价排名是通过一种向搜索引擎付费的方式来获得好的排名结果的排名方式。目前,Google、百度、网易等搜索引擎都推出有竞价排名的广告服务。企业网站在进行竞价排名时,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广告位多价格昂贵,企业在进行竞价排名时,需理性看待,若存在负担过重现象,企业不妨将优化重心放在关键词选择上。 (2)竞价排名存在无效点击及恶意点击风险,这些风险均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无效点击,即点击用户并未购买产品或服务,恶意点击,主要为竞争对手的点击,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若这两种点击大量出现,则会导致企业无法参加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因此,在网站推广的过程中,企业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关键词广告是否存在被大量无效或恶意点击的情况,若存在则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 结语 企业网站推广需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此期间,需不断跟踪、优化、调整搜索引擎策略,以达到相应的网站推广目标。 网站推广论文:企业网站推广技术分析与应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企业不得不加强自身网站的建设,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的转变,网络营销已经成为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重要营销模式。而网站推广作为网络营销的重要方法,在把普通用户转化为企业客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同的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网站推广技术。 关键词:网站推广;电子商务;流量 1 电商背景下的网站推广 在传统的销售环境中,产品的宣传推广有非常多的传统渠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广告。大到商场外的巨幅led广告屏,小到角落里牛皮癣般的各种小广告。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些传统营销手段也以另一种形态注入了人们的网络生活,称之为网络营销,在网络经常可以见到在网页中的各色广告就是网络营销的体现.网站推广就是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站是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网络营销要产生更大的实际效益,就离不开网站推广。目前,企业的网站推广在我们的网络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打开浏览器,首页页面展示的各种网站站名,一旦点击,便链接到相应网站;使用搜索引擎时,搜索结果会将与搜索内容相关的网站一一罗列出来,经过网站推广的网站一般排在前面。网站推广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能访问特定的网站,最终转变成为网站的客户。网站推广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为网站引流,增加网站的流量、访问量、注册量,从而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提高网站的盈利能力。 2 网站推广的方法 网站推广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搜索引擎 50%的网民发现新网站来自于搜索引擎,在一些知名搜索引擎做推广,网民能根据关键字搜索发现你的网站,当然如果要使你的网站排名靠前能更容易的被人发现,就需要做好SEO优化。例如在百度做推广的网站通常排在搜索结果前几位,网址后面会标有推广字样。 2)浏览器首页推荐 各大浏览器首页是非常好的广告展示位,客户会非常容易的点击首页的快键链接进入各大网站。 3)友情链接 与同类型相关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在对方网站建立友情链接,可以很大程度地将对方流量引到自身网站,这种相互推广模式互利双赢。 4)口碑推广 利用自身网站良好的服务或者热门活动促使用户对其他人进行口碑推广,从而带来新的客户,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推广模式。 5)微博、论坛、空间、贴吧推广 这种推广模式即在流量大的网站利用活跃的网民制造热点从而达到宣传的作用。 各种类型的推广方式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背景,产品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推广技术。 网站在进行推广得到访客后要做的就是让访客变成忠实用户,这是一个比引流更为艰难的过程。 1)良好的网站体验 一个漂亮的网站界面能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网站的操作也要做到简单方便,网站速度也要越快越好,这样才会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网站体验。 2)丰富的网站内容 内容是一个网站的重中之重,网站内容在鲜活生动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及时性,独特性,这样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站点主题也必须要明确,这样才能明确主页应该展示什么,应该突出什么。 3)完善站点机制 对用户习惯进行记录分析,用良好的用户体验抓住用户以求建立长期联系,及时处理网站留言及公司邮箱信息,对用户的反馈要迅速。 企业网站用良好的服务抓住用户,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用户的口碑营销,提升网站流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 网站推广的利弊 网站推广具有网络推广的优点:传播范围广,推广目标明确;广告内容灵活丰富,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交互性和纵深性;广告展示结果可分析。与此同时,网站推广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主流搜索引擎关键字的竞价排名和浏览器首页的展示通常要花费相当大的金额,有的甚至是按点击次数收费,客户点击进入相应网站后并不一定产生消费行为,网站却仍需要支付点击费用,有时会产生过高成本。在大型论坛等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发帖等宣传行为易遭到管理者删帖等阻碍,而且过于频繁的宣传易引起客户的厌烦。在将客户引到网站之后,如果网站的服务给客户带来不好的体验,甚至会引起客户的恶意传播,给网站造成负面影响。 4 不同类型的企业网站推广方式的选择 根据行业特性的差别,可以把企业网站大致分为电子商务型、多媒体广告型、产品展示型和基本信息型。网站推广的方式尽管很多种,但不是每条方式都适用,各企业网站为了更好地达到各自的推广目的必须选择合适的推广方式。 1)分析客户群体 不同企业网站的目标对象都不尽相同,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京东、易趣等,因为提供商品服务的多样性而拥有较广泛的目标群体,而更专注于某一业务领域的各行业门户网站,它们的目标群体则专一得多。产品特点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因此对象的媒介接触习惯就会不一样,企业只有先了解自己的客户群体才能更好地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来增加客户接触点。 2)认清推广目的 企业网站推广的目的,有推广产品或服务、进行品牌宣传、实现网上交易等。赶集网即为客户提供招聘求职等服务信息,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则进行各式推广来为自身引流,促进网上交易的实现。企业明确网站推广目的利于推广方式的选择,比如企业想在网站推广的同时提升企业品牌与形象,宜选择权威性比较高的网站来推广。 3)选择推广方式 掌握了客户的媒介接触习惯,明确了推广目的之后,就要选择相应的推广方式。例如服装品牌企业可以在新浪、网易等网站的时尚板块进行推广,类似去哪儿网等旅游信息网站则可以在美食文化交流论坛等地进行广告投放,总而言之,企业网站的推广一定要符合企业特色,迎合目标客户的上网习惯,否则胡乱的网站推广不仅达不到推广目的,还会增加推广成本。 5 结语 随着电商自身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传统企业相继加入电商大军, 网站推广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会是各大企业争夺客户的一大手段,并且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激烈化以及对网络营销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的互联网社会,企业的网站将代替办公楼、厂房、基地等实物,成为客户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企业形象标识,网站推广将成为带客户走进公司的那一辆汽车。 网站推广论文:网站推广与优化方法的研究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站日益成为了各企业扩大其对外影响力的工具之一。笔者以企业网站为例,在分析网站优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网站优化的解决方法,诸如:优化网站标签,优化文章页面Deion与Keyword的内容,优化图片等,并研究网站推广方法,譬如:搜索引擎网站推广法,固定排名网站推广法,网络实名网站推广法等,从而为提升网站访问量、知名度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网站;推广;优化;方法 网站在建成之后,需及时拓展其知名度,从而发挥其正向作用。同时,由于网站的内容与其相关的技术措施,直接影响网站的总点击率,因此,若网站处于“无人问津”的地位,则将会逐渐失去网站起初的建立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网站的技术水平、点击率与知名度,日益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讨论问题。 1 网站推广与优化的必要性 由于关键字的排位直接影响客户对网站的点击率,且间接影响客户对某公司产品的认识度,因此,推广和优化网站的目的在于,促使网站搜索引擎高效收录、识别站点,即增加企业与其产品的总曝光率。这就表明,定时进行优化网站工作,有助于网站搜索引擎及时发现所需内容。除此之外,笔者经调查发现,与自身网站相符合的优化方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 有益于提高引擎蜘蛛的爬行速度,同时,由于搜索引擎趋向于找到排行在前的关键字,因此,网站优化工作能够在无形中提高网站的收录数量;② 有益于提升引擎蜘蛛的爬行效率,即促使引擎蜘蛛在短时间内,搜索完成整个网站页面,从而提升网站的收录质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 网站优化的具体方法 2.1 优化网站标签 优化网站标签,是指优化网站的标题(Title)、关键字(Keywords)与说明(Deion)。对于范围较大的企业网站而言,与自定义各个网页的描述标签与关键字相关的工作量较大,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可拓展产品页的选择方式,例如,在维持用户自定义的基础上,提供自动提取企业产品描述的功能。同时,优化网站标签的工作,还要求每个网页的描述、标题标签有所差异,避免出现频道网页的标签完全相同的现象。此外,由于部分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且其产品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因此,该类行业应在以下方面,开展优化网站标签活动:① 在网站首页内显示企业名称,诸如:“河北省xxxx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从而突出该企业的地区性与行业性;② 在网站主页内显示产品的类型与作用,诸如:“轧钢-大型机械-加工-冶金机械-高炉”等。 2.2 优化文章页面 优化文章页面是指优化文章的Deion与Keyword,其中,Keyword能够直接找出文章内的具体关键词,且“描述”可自动拦截文章正文中的上百个汉字,并将之放进Deion中。这就表明,优化文章页面,能够促使文章的Deion与Keyword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大幅度提高文章的相关度。例如,在某些特定公司的网站首页中,插入“公告区”、“企业资讯”等超链接,以及“友情”链接等,从而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此外,相关技术人员可选择使用大量文字,对其产品特征与优势进行全方位的描述,从而保障网站搜索引擎能够高速记忆,与企业产品相关的描述性关键字,从而提高该企业网站的点击率。 2.3 优化图片 由于与搜索引擎有直接关联的“图片搜索”的范围、总量较大,因此,优化自身网站的图片,有助于该企业通过网站内的营销图片,提高网站的总流量。以机械配件企业为例,由于机械配件企业是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该类企业的产品拥有较强的产业性,且其产品种类众多、结构复杂,异形件占多数,而标准件较少,因此,该类企业应在自身网站首页中,特别设置“本企业产品欣赏”板块,其中需包含与企业产品相关的文字描述与实物图片,从而在提升企业产品观赏性的同时,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优化图片工作还包含增加网站的Flash动画,从而增强网站的视觉效果,以便增强网站的立体感与形象感。 3 网站推广的具体方法 3.1 搜索引擎网站推广法 搜索引擎网站推广法是指利用信息网络工具,诸如:分类目录、搜索引擎等推广网站。目前,搜索引擎的形式与种类可划分为:分类目录(以人工分类标准为基点的搜素引擎),搜索引擎(以网络蜘蛛特点为基点的搜索引擎)。这就表明,推广搜索引擎的方法与其具体形式应相对应,例如:① 推广分类目录的方法为,在分类目录的类型中登陆网站;② 推广搜索引擎的方法包括:固定排名、关键词广告、定位广告与引擎优化。除此之外,随着网站搜索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逐渐出现了其他类型的搜索引擎,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在充分考虑搜索引擎类别的基础上,推广网站,提高网站的知名度。 3.2 固定、竞价排名网站推广法 由于网站效益与其资金投入处于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企业的需求直接决定固定排名的状态。同时,固定排名是指,若搜索网站的关键字,则搜索引擎将会找到网络实名的固定位置,以“钢铁设备公司”为例,即使分别将“钢铁”、“设备”、“公司”为关键字,而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为固定内容。除此之外,部分企业选用竞价排名,该种网站推广法是指用户在知名搜索网站中注册关键词,诸如,百度、搜狗等。同时,由于竞价排名推广法可保障用户注册成功后,可随时更换企业网站的关键字,因此,该方法适于公司推广新产品。 3.3 网络实名网站推广法 网络实名网站推广法为第三代上网方式,该种网站推广方法能保障用户可在将产品、企业等名字定为网站实名后,可以直接于地址框内输入关键字,便可快速、简单的进入所搜网站,或是找到与网站相关的信息,因此,用户无需刻意记忆网址、域名。除此之外,网络实名推广法的优势在于,该方法能够保障在网站URL与自然语言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这就表明,惯于使用中文输入法的用户,可直接输入较为简单的网络实名,便可访问企业网站。例如:将企业的产品名称或商标定为中文网址,从而弥补英文网址存在的缺陷,并全面提高网址 推广的价值。同时,随着网址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实名网站推广法可保证用户将用户数据当做搜索引擎,从而确保即使网站的中文网址存在差异,也可被其他用户发现。 4 结论 综上所述,网站分析与推广并非网站推广的单纯应用,而是各种推广方法的有效结合,属于系统工程。这就表明,相关技术人员应及时综合利用网站分析、推广法,并充分考虑各网站的特点,根据不同性质和种类的网站来选择相应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网站点击量与认知度的良好效果。 网站推广论文:关于企业网站推广的思考 摘 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企业网站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目前企业网站的现状与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充分理解网络推广的含义,从网站推广的内外两个层面、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探索网站有效推广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网站;推广;思考 一、研究背景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行业大规模技术革新,生产方式大变革。电子信息技术也对企业带来飞跃性的变革。随后,国际互联网应运而生。这为电子商务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网络平台。大多企业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通过企业网站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运用网站作为平台,销售企业的产品。但不少企业的网站后,访问量很少,经济效益价值比较差。究其原因如下:网站设计低效,注重企业网址推广,缺少有效网站内容。很多企业网站,内容仅有公司简介、产品简介,没有其他吸引顾客的内容;企业建设网站没有科学的推广计划,缺少合理的资金预算,目标不明确;不少企业网站的推广缺少有效性策略。针对企业网站推广出现的上述问题,我展开对企业网站推广的思考 二、含义阐述 什么是网络推广?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作为平台,利用数字信息与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把相关的信息推广给目标接受者,以达到提升企业知名度或者辅助营销等目的新型市场营销方式。因此网络推广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提升企业知名度或者辅助营销;具有载体附属性:依附于网络平台。我们要根据企业网站推广的特点,加强企业网站的有效建设,制定科学的推广计划,采取科学高效的网站推广策略,推动企业的加速发展。 三、网站推广的思考 (一)优化网站设计,打造高效平台 优化关键字:网站设计要优化关键字,选择的关键字流行度要高,能详细描述产品特性,反映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成就与发展规划,企业产品的特性与价值。优化企业网站,目标关键词的密度把握比较关键,合理的关键词密度是2%-8%。关键词既不能缺失,或者过于稀疏,也不能过密。关键词如果密度过小,搜索引擎会认为企业网站对该关键词不专业,过密则有可能会让搜索引擎误判为优化过度。 优化网站内容:我们要合理安排网页内容元素以及元素在网页中的位置。内容元素主要有导航条、图标、旗帜条幅、图片内容、文字内容、联系方式和版权信息等。我们要突出关键元素,合理的安排网页内容元素的位置,将重要元素放在显眼的位置,能够一下子进入浏览者的眼球,并刺激浏览者的浏览欲望;要层次分明,不要把网页设计得主次不分。网站用色要具有“主色调”意识,辅色与主色要使页面显得和谐大方;当然网页也离不开图片。网站的图片要美观、切合网站的内容, 不在多,贵在精。企业网站可以加入原创文章,原创文章不仅能够展现企业的特色,也能突出企业的文化内涵,并且搜索引擎对原创文章识别能力特别强,因为原创文章具有绝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原创文章能使企业网站获得更好的排名 (二)制定推广计划,谋求长远发展 企业网站建设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谋求长远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为网站制定推广计划。 企业网站要有明确的推广目的。因为目的具有牵引作用。一般来说,品牌效益是大多企业网站推广的目的,因为品牌是推广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而且品牌本身也具有价值,好的品牌信誉度高,间接的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的品牌打出去了,企业就能在品牌中盈利。而且企业一旦树立了品牌意识,就会产生动力,不断的向设定的品牌方向努力,带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网站推广要制定阶段目标。 推广网站,我们首先要确定我们的用户目标,锁定访问群体;在网站推广阶段内,我们要实现访问的数量是多少;不同的企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在网页访问数量上,与竞争者相比我们要达到怎样的排名;对于网站外链接的数量以及网站注册用户我们都要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 (三)探索推广策略,加速企业腾飞 ⑴外在媒介推广策略 我们可以利用大众媒介的作用,将企业网址印在人们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媒介上,比如企业工作人员的名片,企业的宣传册,公益活动的纪念品等等;还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广告,例如报纸、杂志等。在利用传统媒介时要注意设计一个容易记忆的域名,要重视选择消费群针对性比较强的媒介。这样企业网站的推广定位会更准、更加有效。 ⑵现代网络推广策略。 信息法。将企业网站的推广信息在其他潜在用户可能访问的网站上,利用访问者在这些网站浏览信息的时机实现网站推广的目的。通常分类广告、论坛、供求信息平台、博客、行业网站等都适用于这些信息的;它是免费网站推广高频使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信息的方式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但是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信息与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只要选择得当,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搜索引擎法。搜索引擎法是指利用分类目录、搜索引擎等具有在线信息检索功能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站推广的方法。它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登录分类目录、关键词广告、搜索引擎优化、网页内容定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等是比较常见的搜索引擎推广方法。这些方法适用的企业群不同。免费的搜索引擎推广法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而网页内容定位广告、关键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等需要支付比较多的费用,它适合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网站;部分大型搜索引擎提供的免费登录入口,也是不错的推广方法,运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合作推广法。资源合作推广法是指通过网站相互交换广告、互相交换链接、内容合作、用户资源共享的方式。其中,交换链接是最简单、有效的合作方式,交换链接又称作互惠链接,它是具有互补优势的网站之间的合作形式,分别通过在自己的网站上放置对方网站的LOGO或网站名称,并且在自己的网站设置对方网站的超级链接,实现用户的共享,达到互相推广的的目。交换链接能够为企业创造高访问量,增强用户浏览时的印象,在搜索引擎排名中获得较好排名、增加访问者的可信度等。 电邮推广法。电邮推广法是以发送电子邮件为网站主要推广手段,会员通讯、电子刊物、专业服务商的电子邮件广告是其比较常用的方法。大多企业采用电子刊物和会员通讯等免费途径来推广网站,通过会员的注册信息获得目标客户的邮箱信息,定期按邮箱列表发送产品广告与企业信息。但发送要注意“度”,高频的推送易形成垃圾邮件,反而会引起网民的反感。 著名的亚马逊书店就是靠不断的发送电子邮件逐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成为一种品牌。 ⑶公益活动推广法 公益推广法就是企业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来推广企业的方法。它既能造福于社会,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让人们感受到企业的责任感,进而潜在的为企业赢得利益。“企业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企业应该多参加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以及具有重大公益意义的会议、竞赛等,对这些活动多给予支持,这样可以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推动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品牌效应的形成。 四、结论 企业网站是企业的重要商务平台,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积极主动的探索网站推广的策略,有效的企业网站推广必将促进企业向更好、更强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品牌效应的形成。 网站推广论文:企业网站推广问题研究 【摘要】企业网站推广出去,才能“酒香飘万里”,给企业的知名度,业务拓展等带来实质性效果,引来目标客户。网络推广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奇迹,它所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方便的网络畅游,更重要的是它催生了新的商业盈利模式,成为网络经济新的增长点,一种新的广告模式。 【关键词】网络推广,平台,网络营销,措施 一、网络推广及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网络推广。网络推广广义上讲,企业从开始申请域名、租用空间、建立网站开始就算是介入了网络推广活动,而通常我们所指的网络推广是指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宣传推广等活动。狭义地说,网络推广的载体是互联网,离开了互联网的推广就不能算是网络推广,而且利用互联网必须是进行推广,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 (二)网络推广的重要性 1.为网站打造更高的知名度。在网站建成之后,网站的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网站最终能最大范围的与受众见面,一个网站的价值才开始慢慢实现,与此同时,网站的知名度也会在无形之中随之提高,最终为整个网站的品牌打下铺垫。 2.为网站树立品牌价值。不论是企业网站还是商业网站,都离不开品牌这个大方向。眼下的阿里巴巴,淘宝、新浪等等与其说是他们网站模式好而得以笑傲天下,还不如说是长期以来利用各种推广以及宣传手段为自己树立起的良好品牌形象。结合以上所说,不管是从网站知名度出发还是网站内容服务,网站上的一切,都需要从网络推广的渠道中一点一点的走出去。只有这样,网站才能充分的实现它的价值,才有属于他自己的意义。 二、企业网站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推广的优势。现阶段,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网络推广认识不清,网络竞争意识不强。绝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时代抢占网络这个虚拟市场必要性和紧迫性。少数中小企业已经尝试网络营销,但未真正意识网络推广的优势。 (二)对推广平台认识不够。现阶段中小企业主在决策时普遍存对所的推广平台缺乏足够认识,在选择推广网站的时候没有针对性,对推手段没有选择性。从而导致盲目投资,成本大收益小。许多企业利付费在搜狐、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做广告,另外一些企业通过付费提高公司或产品主页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排名,这样大大加重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无法有效激发客户需求。 (三)草率选择合作伙伴。国内互联网行业前期因进入门槛低、获利厚,又无监管部门监管,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若错误的选择了一些非专业性的网络公司,在缺乏技术支持、网站维护的同时,在网页的设计上也往往缺乏新意,在网站和网络推广中成效并不明显。另外盲目找专业门户网站做广告和推广,收费较高、成本负担较重。 (四)缺乏维护和更新,网络营销效果不佳。绝大部分网站由于缺少推广和宣传或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后而无人问津,企业又没有宣传、推广意识,导致费心血和金钱建立起来的网上资源严重浪费。小企业对网络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仅停留在产品的网络广告,或者只是将企业名称、公简介上载到网上,功能很不完善、方式不活。 三、解决建议 (一)重视网络推广。建议将网络推广活动外包,交给专业网络公司完成。网络推广投资少,效益高,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给公司带来品牌效益,网络推广不但可以方便服务、巩固老客户,而且还可以开发更多新客户,还可以节省出差开支和人力资源成本,而且还是一种很有力的竞争手段,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推广已成为企业获得更多客户的必要条件,与传统的杂志、报纸相比,它的覆盖面积更加广泛。当我们休息时,我们的生意还没有停止,因为网络为我们二十四小时营业。 (二)了解推广平台。请专业人员或公司针对搜索引擎对本公司网站进行优化。遵循搜索引擎的搜索原则,对网站结构、网页文字语言和站点间互动等进行合理规划部署,同时做好关键字的设置。另外网站是一个公司在网上的窗口,要让潜在客户去点击想看的内容,主要的产品和活动一定要放在显眼位置,不可让客户来了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或产品;合理安排自身网站结构,促使潜在客户变成客户;合理利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推广,中小企业在做这一推广之前首先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大体上与该门户突出着眼吸引的访问群体相近。 (三)慎重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合作伙伴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自己:看自己需不需要合作伙伴,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自己缺乏什么,自己缺乏的是不是正好是对方具备的。第二是看对方:首先看对方有什么,是不是与自己互补;其次考察他是不是具备做生意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企业利用各种有效方式自行进行推广。电子邮件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以其便利性、低成本是现代商业企业间沟通交流普遍采用的形式。BBS所承载的互动交流、信息、新闻传播等信息传播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从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四)加强维护和更新以提高推广效果。让客户来找你,是推广的最高境界。商贸网站出现以来,很多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信息,以求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信息,寻求相关需求的人找上门。前提是加强网站的维护和更新,保证最新的内容第一时间被人们所了解,来提高网络营销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网站推广是企业经营信息化的第一仗,只有打赢推广仗,后面的网络营销,售后咨询等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 网站推广论文:基于RSS技术的旅游网站推广 摘要 文章基于RSS技术对旅游网站推广的优势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RSS;旅游网站;推广 近年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将近15%。各个景区景点网站、旅行社网站、旅游商网站、旅游门户网站、酒店航空类网站、个人网站等都纷纷利用互联网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旅游网站数量和规模空前庞大,旅游业被认为是最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之一。不同的旅游网站,由于自身平台实现的架构不同,对网站推广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基于RSS技术,对旅游网站的推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RSS技术简介 RSS起源于网景公司的“推PUSH技术”,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也叫聚合内容),其实质是遵循一定格式规范的XML文档。随着XML技术的发展,RSS应用范围也相应扩大,成为新闻传媒、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等众多领域的不可缺少的新技术。 从名称上看,RSS可以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聚合)、“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Site Summary”(RDF站点摘要)和“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三种解释中的任一种缩写。事实上三种解释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指聚合技术。 从版本上看,由于技术的革新及历史原因双重因素的作用导致RSS目前版本繁多,总体可归纳为RSS0.9x/2.0、RSS1.0及ATOM三个系列,目前在RSS feed中RSS0.9x/2.0使用率大约为50%,RSS1.0和ATOM各占25%左右。 从技术角度看,RSS网络的解析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内容提供者、RSS聚合器和RSS浏览器。内容提供者提供的内容不仅包括完整内容的网页还应相应的RSS FEED(RSS源);通过RSS聚合器获得多个网站上的最新的RSS文件,并根据RSS元数据规范来解析feed,从而整合相应的网站内容;最后,用户以订阅为基础通过阅读器连接到RSS聚合器,获取信息并将内容呈现给用户。目前大多数RSS桌面聚合工具不但有浏览功能还有RSS feed聚合功能,因此它应该是“RSS阅读器”和“RSS聚合器”的集合体。 2 基于RSS的旅游网站推广方法 2.1 基于RSS旅游网站推广的优势分析 首先,可以精确锁定有需求的潜在游客。旅游网站通过带超链接的文章标题和摘要,把相关内容主动“推”到订阅用户的RSS阅读器中。旅游企业可以利用RSS技术对游客的需要和偏好进行跟踪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游客需求变化,针对旅游者的个性化行为,提供旅游电子服务以维系顾客,提高旅游产品销售的成功率和顾客满意度。因此,于其他推广方法相比,基于RSS实现旅游网站的推送针对性更强。 其次,为游客更加主动和个性化地使用网站信息提供了可能。RSS阅读器的“订阅服务”将旅游者纳入网络营销的主动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有选择性地以“频道”的形式订阅值得信任的内容来源。同时,旅游网站利用RSS技术推送的信息,旅游者可以不必受网站结构形式的限制,下载后能进行离线阅读、存档保留、搜索排序、相关分类等多种管理操作。旅游者的地位得到提升,主动性和个性化增强,网站信息的浏览者不仅是潜在的旅游消费者,而且成为网络营销传播中的结点,成为传播者。RSS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旅游者以裂变反应的联结方式把旅游站点及其信息传播给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基于RSS技术的旅游网站则将本来的散客出游聚合为小团体出游转为可能。 最后,低成本优势。对于游客而言,基于RSS的旅游网站浏览,通过RSS阅读器软件能够屏蔽掉没有订阅的内容以及弹出广告、垃圾邮件等垃圾信息,方便游客快速获取最新旅游信息资源,时间成本低。对于旅游网站而言,服务器端信息的RSS包装在技术实现上极为简单,并且是一次性的工作,长期的信息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传统的网站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搜索引擎蜘蛛机器人认为提供RSS信息源的网站是一个频繁更新信息的站点,因此搜索引擎也相对重视这样的网站,容易被索引,这有助于网站低成本的推广。 2.2 基于RSS实现旅游网站的推送 首先,构建旅游信息的网站。网站内容是旅游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基于RSS技术的旅游网站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网站内容应突出服务和产品特色,及时更新。第二,设计RSS Feeds,进行RSS。RSS Feeds设计应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对用户进行细分,加强行业领域应用,如同一旅游线路,针对普通旅友、导游、网络人员、财经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等不同对象应设计不同的RSS Feeds。RSS Feeds设计完成后,可以在网站页面上建立RSS Feeds频道进行RSS。第三,RSS的推广。进行RSS Feeds推广,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内部渠道推广。旅游企业可在自己的网站上,添加RSS启蒙介绍,对游客进行指引;可以在旅游网站内添加有自身特色的、醒目的RSS订阅图标,链接到RSS页面;也可以在网站公告、邮件通讯中适时进行RSS提示。通过以上方法让游客了解RSS,激发其RSS订阅的欲望。二是外部渠道推广。将RSS提交到搜索引擎和RSS分类目录中;与其他网络媒体聚合本旅游网站的Feeds内容;在blog和新闻源上做广告等等。上述方法不但直接增加RSS曝光度,还能为旅游网站增加链接广度;既可以带来流量,又能加快搜索引擎收录与信息的的推广,让更多的旅游者搜索、看到网站的相关信息。 3 结束语 旅游网站作为电子商务的门户和手段,不仅可以宣传企业的形象,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网络营销,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推广对旅游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基于RSS技术推广旅游网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实施中要主动分析好自己网站的特点与优势,并根据实践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优效果。 网站推广论文:浅谈我院网站推广途径 【摘要】在网络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网络的便捷服务深入千家万户。随着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利用网络的影响力弘扬医院文化,将医院进行全方位的推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网站的建设,和大家谈谈我院网站的推广途径。 1 网站建设的背景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经过几十年来的全面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较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随着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利用网络的影响力弘扬医院文化,将医院进行全方位的推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8月,医院决定进行网站建设。 2 网站的模块设计 我们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结合医院实际进行网站模块设计。设计的模块分为:首页、医院概况、动态新闻、科室介绍、医疗科研教学、专题专栏、医院文化、健康体检、就医指南、院务公开、药学之窗。 3 网站的推广 医院网站刚建立时,访者要找到医院网站颇费一番周折。医院经过近两年的推广,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只要键入医院名称,就能一下子找到医院网站,大大方便了访者的搜索。 3.1 模块的合理设计 首页模块合理规划了各模块的位置,指导访者迅速了解医院,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医院概况模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医院进行全方位的详细介绍,为医院塑造良好形象提供展示平台;院长信箱为医患沟通提供了交流互动的空间。动态新闻模块及时报道医院动态、各项工作信息。科室介绍模块滚动显示各科室专家照片、专业、坐诊时间,有利于访者了解和选择专家,节约了就医流程。医疗科研教学模块将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有效地进行结合,为本院医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专题专栏模块对群众希望了解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提升了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医院文化模块对各期院刊进行展示,方便访者对往期院刊的浏览和查阅,是访者了解医院的途径之一。健康体检模块为访者提供了体检项目的选择。院务公开模块增加了医院信息的透明度。就医指南模块中的各类信息为访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指导。药学之窗模块对群众进行药学知识的普及,为群众寻医问药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3.2 公告栏效应 3.2.1 医院的各类学习、活动安排、通知等均通过公告栏,并提供文件的下载,是内部沟通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职工信息化学习,也大大增加了网站的点击率。 3.2.2 医院的网站作为医院对外招聘工作人员的一个窗口,不定期将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在公告栏里,使求职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为网站聚集了一定的人气。 3.3 医院院刊的发行 院刊是医院文化宣传的独特载体之一,院刊的发行对医院的宣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院刊上注明医院的网址,扩大了医院网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院刊读者成为网站的访者。 3.4 与学校网站接轨 医院网站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作为附属医院,医院网站是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站的子模块之一。学校网站的访者成为医院网站潜在的访者。 3.5 上级主管部门的链接 近几年来,医院院务公开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网站中设立的院务公开模块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价值。上级主管部门的网站对我院院务公开模块进行了链接。 3.6 其它推广方式 医院在院务公开栏、触摸屏、医院宣传资料等均注有医院网站地址,延伸了医院网站对外推广的方式。 医院网站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模式,扩大了医院的品牌效应,加强了医院与社会、患者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医院职工的信息化水平,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医院网站的功能建设,服务大众。 网站推广论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研究 [摘要] 网站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但是大多数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目标客户在浩如烟海的电子商务网站中了解并找到本企业的网站。本文讨论了常用的网站推广方法,并结合这些网站推广方法分析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存在的误区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网站推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站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商务平台。但是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网站推广的困难。电子商务网站的推广,目的在于让尽可能多的潜在客户了解并访问网站,通过企业网站获得有关产品和服务等信息,为最终形成购买决策提供支持。一般来说,除了提供各种网络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大型网站之外,普通的中小型企业网站的访问量通常都不高,有些企业网站之后几年访问量仍然非常小,每天可能才区区数人,这样的网站自然很难在企业的电子商务中发挥作用。因此网站推广被认为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任务之一,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网站,网站推广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营销的最终效果。本文结合目前常用的网站推广方法讨论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推广以及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一、常用的网站推广方法 1.搜索引擎推广方法 搜索引擎是常用的互联网服务之一,基本功能是为用户查询信息提供方便。常见的搜索引擎推广方法有:登录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网页内容定位广告等。 其中关键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和网页内容定位广告一般需要支付高额费用,较适合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网站,对于中小型企业网站要视企业情况和营销预算而定。搜索引擎优化和登录免费的分类目录这些免费的搜索引擎推广方法则更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优化网站设计使自己的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发现,还有登录一些大型搜索引擎提供的免费登录入口,这样一些免费推广方法往往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2.电子邮件推广方法 电子邮件推广主要以发送电子邮件为网站推广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子刊物、会员通讯、专业服务商的电子邮件广告等。其中专业服务商的电子邮件广告是通过第三方的用户Email列表发送产品服务信息,是需要付费的。多数企业采用电子刊物和会员通讯等免费途径来进行网站推广。这种方法通过会员注册信息、公开个人资料等方式获得目标客户的Email列表,然后定期按Email列表发送产品广告和促销信息,也可以在邮件签名栏留下公司名称、网址和产品信息等。Email营销是网络营销方法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种,既可以与其他网络营销方法相结合,也可以独立应用。 3.信息推广方法 这种方法将有关的网站推广信息在其他潜在用户可能访问的网站上,利用用户在这些网站获取信息的机会实现网站推广的目的,适用于这些信息的网站包括在线黄页、分类广告、论坛、博客网站、供求信息平台、行业网站等。信息是免费网站推广的常用方法之一,在互联网发展早期的时候经常为人们所采用,不过随着网上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这种依靠免费信息的方式所能发挥的作用日益降低,同时由于更多更加有效的网站推广方法的出现,信息在网站推广的常用方法中的重要程度也有明显的下降,仅仅依靠大量发送免费信息的方式作用也越来越不明显,因此免费信息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具专业性,而不是一味强调多发。 4.网络资源合作推广方法 网站推广常常是利用外部资源,当网站具备一定的访问量以后,网站本身也拥有了网络营销的资源,而这样的网站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合作,通过网站交换链接、交换广告、内容合作、用户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互相推广的目的。网站资源合作最简单的方式为交换链接,在合作网站上提供自己网站链接可以大大增加被搜索引擎搜索到的几率。对于大多数中小网站来说,这种免费的推广手段由于其简单、有效而成为常用的网站推广方法之一。 5.病毒性营销方法 病毒性营销并非是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开展营销,而是利用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让信息像病毒那样传播和扩散,像滚雪球一样的方式传向数以百万计的网络用户,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病毒性营销方法实质上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服务的同时,附加上一定的推广信息。病毒性营销是一种营销思想和策略,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大中小型企业和网站,如果应用得当,这种病毒性营销手段往往可以以极低的代价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除了常用网站推广方法之外,还有一些专用的网站推广方法,如有奖竞赛、有奖调查和购物搜索引擎等。网站推广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常常是几种方法混合起来使用。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的误区及对策 时至今日,网络营销虽然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已普遍应用,但在我国仍处于成长期,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还很落后。在初次建设网站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由于资金缺乏和管理相对落后,很多企业并没有网站推广的计划。这里讨论一下中小型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建议。 1.过于注重网址推广,缺乏有效网站内容 常用的网站推广方法通常能增加网站的访问量,很多企业网站通过应用一些网站推广方法提高了网站访问量,但是网络营销的效果却未见提高,这往往是因为网站的有效点击率低,而有效点击率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站的有效内容决定的。而如今很多企业只重视对企业网址的推广,仅仅获得了潜在用户的访问,却未能最终促成购买决策而真正起到促进网络营销的作用,没有体现出网站推广的全部含义。 很多企业网站,内容非常贫乏,除了公司简介、产品简介之外,再也找不出其他能引起用户兴趣的内容了,用户可以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而且有些信息还是用图片或者Flash来表达的,让搜索引擎可以识别的文本信息就更为贫乏了,因此网站很难被用户通过常规渠道发现。对于中小型企业网站来说,内容贫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大型内容网站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如何拓展网站的内容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内容资源,成为中小型企业网站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因此,网站推广不应只重视对网址的推广,不能仅仅是对网站推广方法的简单复制和应用,而是要注重整体推广效果,把网站推广当作一个系统的工程来看待。 2.缺少科学的网站推广计划 很多企业实施网站推广比较盲目,比如没有制定合理的预算、阶段目标和对推广效果的评价等,导致推广工作出现半途而废,而有些企业则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所以在网站推广实施前制定科学的网站推广计划显得至关重要。网站推广计划不仅是推广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检验推广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网站推广计划至少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确定网站推广的阶段目标。如在后1年内实现每天独立访问用户数量、与竞争者相比的相对排名、在主要搜索引擎的表现、网站被链接的数量、注册用户数量等。 (2)在网站运营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网站推广方法。最好能详细列出各个阶段的具体网站推广方法,如登录搜索引擎的名称、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和媒体选择、需要投入的费用等。 (3)网站推广策略的控制和效果评价。如阶段推广目标的控制、推广效果评价等。对网站推广计划的控制和评价是为了及时发现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网络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3.非正常的网站推广方法 在网站推广中,也出现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采用有一定强迫性的方式或者非法的方式来达到推广的目的,这里称之为非正常的网站推广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垃圾邮件。指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强行向邮件用户发送大量广告信息。《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第三次反垃圾邮件调查报告》从2006年6月到10月的抽样统计表示,中国用户平均59.49%的邮件是垃圾邮件,光是计算删除垃圾邮件耗费中国网民的时间上带来的损失,每年给中国带来的GDP损失达到63.8亿元。这充分说明垃圾邮件的危害性,而垃圾邮件的泛滥也大大影响到用邮件进行网站推广的有效性。 (2)流氓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推广和宣传的效果,在提供给用户的软件中附上另外的功能,如修改用户浏览器默认主页、自动安装工具栏等。例如网民熟知的3721上网助手、搜狗、百度搜霸等软件最近被微软公司列为中国十大流氓软件。 (3)弹出广告。弹出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丰富网站内容,吸引访问者注意力的效果,但是大量的弹出广告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反感情绪。现在很多知名的ISP如Google、Yahoo等都在采取措施限制各种弹出式广告的出现,所以不可能长期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网站推广,弹出广告推广的方法一般是作为辅助方式与别的推广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4)带来法律纠纷的一些方法。主要集中在一些侵犯他人版权、商标权等方法,如恶意抢注域名来获取高访问量,不正常利用搜索引擎引起的商标权诉讼等等。针对电子商务领域所出现的一些法律纠纷,近几年国内外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如国内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国外美国的《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等。企业在网站推广过程中应该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学习,避免触及法律而成为非法网络营销。 真正值得推广的是合理的、文明的网站推广方法,我们应该拒绝带有强制性、破坏性的网站推广手段,坚决反对非法的网站推广手段。 三、结束语 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的重要商务平台,而向目标客户传递商务网站信息并吸引足够的客户是电子商务企业的首要任务。中小企业网站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更积极更主动的网站推广策略,不能仅仅是对网站推广方法的简单复制和应用,而是把网站推广当作一个系统的工程来看待,制定科学的网站推广计划,做好网站推广工作。 网站推广论文: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策略浅析 [摘 要] 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比,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点。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中展示企业形象、传递产品信息、实践营销过程的重要平台。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中,如何使自己的网站能被消费者获知,是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首要任务。本文简要地论述了网站推广的概念、原则及常见的推广方法,对企业网站推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营销 网站推广 搜索引擎优化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迅猛普及,一种新兴的市场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既不是传统市场营销的简单延续,也不是简单的营销网络化,它是在传统营销基础上整合形成的新的营销形式。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比,具有跨时空、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高效性、经济性和整合性等显著特点。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它的发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不同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特点,选择不同的阶段进行网络营销的实践。尽管在网络营销的初级阶段,企业可以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一些简单的信息,但这种营销的效果非常有限。一般来说,建立网络营销网站,是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前提条件。但是,网站的建立也并不是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如何让自己的网站在浩如烟海的站点中脱颖而出,吸引众多的访问者,使目标客户能够很方便地找到并进入自己的网站,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网站推广的基本职能。 二、网站推广概述 1. 网站推广的概念 网站推广就是通过推广网站的域名,让上网者知晓,并登录到企业的网站上,浏览企业的网页,从而传递企业及产品(服务)信息,让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进而实施购买行为的过程。 2. 网站推广的原则 要达到网站推广的目的,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效益/成本原则 企业网站可以设置在线购买或在线招商等功能,并会有一定的短期利益。但是网站设计更重要的是传递企业的品牌内涵,品牌资产的上升将为企业赢得长期利益。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意力和品牌形象将是企业网站推广首要考虑的目标。 (2)锁定目标受众原则 在茫茫“网”海中,有众多的网民,他们彼此身份不同,各自的消费需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网站最大限度覆盖网民,提高网站知名度及传播规模的同时,也要锁定目标网民,锁定目标消费群,集中力量来影响这部分目标消费者。 (3)稳妥慎重原则 网站只有在建设好以后,才能进行站点推广。建设好网站包括3方面的含义:①网站在建设技术上要过关,必须使目标消费群能迅速打开网站。②网站的美术设计要利于传递企业品牌内涵。③网站要方便目标消费者提高信息利用率及互动,如设置本站收藏夹和意见反馈等。 (4)综合安排实施原则 互联网上目标消费者众多,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都有明显差异,加上竞争对手手段多样化,市场复杂多变,企业产品各有其特点。因此企业在进行网站推广是,要紧紧围绕着企业品牌内涵进行综合运用,对站点推广的过程进行全面策划、监控和评估。 三、网站推广的常用方法 1. 搜索引擎注册 在互联网浩如烟海的网站中,如何让自己的网站能迅速地被网民知晓并点击进入,注册搜索引擎是最为迅捷有效的方式。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通过网络了解的购物网站中,分别有34%和29.6%的网民是通过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广告进入购物网站的。 搜索引擎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全文搜索引擎,它是通过“蜘蛛”程序到各个网站收集、存储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另一类称为目录索引,它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网站信息登录到目录分类网站的数据列表中。一般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主要是指全文搜索引擎。目前,搜索引擎推广主要的模式有: (1)搜索引擎优化 为了方便被搜索引擎收录,并且在使用特定关键词进行检索时获得理想的排名,网站需要对搜索引擎“友好”,并针对搜索引擎对收录网页的要求,以及对检索结果的排名方法进行优化,这就是搜索引擎优化(SEO)。 搜索引擎优化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给每个网页加上与内容相关的标题和富有特色的描述;设置网页中的关键词,网页的标题、内容应包含这些关键词;为用户提供一个网站地图,并列出指向网站重要位置的链接;网页尽量避免使用框架结构,应使用表格进行结构定位;尽量使用文字而不是图像、flash等多媒体形式来显示重要的名称、内容或链接;网页中所有的链接都应保持正确,不要出现链接错误或链接死角;多使用静态页面,少使用动态页面;提交网站,将经过优化的企业网站主动提交到各搜索引擎,让其免费收录,争取较好的自然排名。 (2)关键词竞价排名 竞价排名即对购买同一关键词的网站按照付费最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进行排名,是中小企业搜索引擎推广立竿见影的快捷方法,其收费方式采用按点击付费(CPC)形式。关键词竞价排名可以方便企业对用户的点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也可以根据统计分析随时更换关键词以增强营销效果,它已成为一些中小企业利用搜索引擎推广的首选方式。企业在选择关键词竞价排名时应注意下面问题:尽量选择百度、Google等主流搜索引擎,同时选择3~5个关键词开展竞价排名,认真分析和设计关键词。 (3)关键词广告 关键词广告和关键词竞价排名一样,也是采用按点击付费的计价模式,也有利于企业随时查看相关的数据,科学地对关键词进行管理以及自主地控制广告费用。例如,在Google的关键词广告中,允许用户自己设定每月支付的广告费用的上限,如果当月产生的广告费用达到这个上限,广告就是停止显示。并且Google还规定,当关键词广告的点击率不足5‰时,广告主要对关键词进行修正,如点击率不足3‰,Google会自动取消该关键词广告的显示。 和关键词竞价排名不同的是,竞价排名的显示位置和自然检索结果显示在一起,而关键词广告出现的位置与自然检索结果分开(一般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使浏览者很清楚地看出哪些是自然检索结果,哪些是付费广告,不会形成误导。 2. 建立链接 与不同网站建立链接,可以缩短网页间距离,提高站点的被访问概率。一般建立链接有下面几种方式: (1)建立友情链接 在互相感兴趣的站点上相互交换链接。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双方网站内容相近或互补,访问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内容相近,被访问的点击的机会增大,访问量相差不大,双方会感到比较平等。 (2)在行业站点上申请链接 如果站点属于某些不同的商务组织,而这些组织建有会员站点,应及时向这些会员站点申请一个链接。比如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在中国机电网申请链接。因为这些行业站点,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在行业内访问量比较高,在其建立链接,有较高的点击机会。 (3)通过专门的站点交换动态的链接 通过网盟、太极链等形式,使任何成员的网站链接会出现在你的网站上,你的网站也按照访问量成比例的显示在其他成员网站上。 3. 电子邮件推广 电子邮件的使用费用非常低,许多网站都会利用电子邮件来宣传自己的站点。利用电子邮件来宣传推广站点时,首要任务是收集电子邮件地址,其次,必须获得收件人的许可,未经收件人许可的电子邮件,通常被归纳为垃圾邮件范畴,不但为收件人反感,而且对企业本身声誉也有负面影响。如果邮件发送规模比较小,可以采取一般的邮件发送方式或邮件群发软件来完成,如果发送规模较大,就应该借助于专业的邮件列表发行平台来发送。 4. 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常见的网站推广方法之外,还有一些网站推广方法,如病毒性营销推广、网络广告、有奖竞赛、有奖调查以及传统媒体宣传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网站推广方法孕育而生。 四、小结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实践的重要平台,网站推广是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一般网站推广方法的简单应用,网站推广策略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根据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经营环境来制定,并且对网站推广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和立体式的网站推广,努力把自己的网站和产品及服务推荐给尽可能多的现有和潜在客户,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网站推广论文:网站推广八不要 1.不要把首页做成falsh。 真正的搜索引擎对图片的识别能力很差,首页做成flash,不仅不利于搜索引擎排名,而且还减慢了进入主页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你的客户尽快找到你又设置了一道障碍。 2.不要把导航做成图片链接。 因为搜索引擎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库,而不是一个图片库,搜索引擎首页搜索到的是你的标题,接着才通过你的导航系统搜索到你网站的其他内页。所以如果你的网站导航是文字链接,搜索引擎就很容易搜索到你的其他页面,是网站的整体形象得意完美展示,如果图片链接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不要用大量的图片组成首页。 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喜欢结构明显,而不喜欢把网站做成一张皮,让搜索引擎分不清你的重点所在。 4.不要做所谓的通用网址。 一个网站80%的流量来源于搜索引擎,其他的20%则通过直接输入网址和导航网站的连接,用通用网址的人不到0.5%。通用网址只是在中国互联网还不成熟的阶段曾经辉煌过。 5.不要相信网络公司对你销售业绩的承诺。 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或者是网站负责人,你就会听到很多网络公司的业务人员,为了让你做一个推广,就会给你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承诺,有时候还对你说,我们那个客户推广后一年销售了几百万。这些都是推广的功劳吗?这样的几率有多大,1%还是千分之一呢? 6.不要做第一页以后的广告。 经常浏览百度的人会发现,遇到一些热门的关键词,如,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电影等,前四五页就是推广的。前三可以拦截80%的客户和流量,第一页可以拦截60%的客户和流量,第二页的点击机会只有20%到30%,更不要说第三第四页了,一句话,没效果,白扔钱。 7.不要期望用垃圾邮件来推广你的网站。 如今没有人不讨厌垃圾邮件,因为它已经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会阅读垃圾邮件的几率不到千分之一,更不会去考虑你的服务和产品了。很影响企业形象。 8.不要过于追求免费,疯狂做友情链接。 一些人为了省钱,把希望寄托在免费资源上,更可笑的是有人想通过单纯的疯狂的友情链接希望增加自己网站的流量,提高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吸引客户。而事实上,这样的几率微乎其微。 网站推广论文:如何选择关键词吸引买家 搜索引擎营销活动中,对搜索关键词的研究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众所周知,大多数人在网上寻找信息都是从搜索引擎开始,通过输入关键词来寻找想要的信息内容。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人搜索时使用平均2-5个关键词。 由于关键词的特殊地位,因此,在网站推广时,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对于优化网页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搜索引擎主要提供与关键词有关的内容,比起那些没有用适当的关键词来描述其产品或服务的网站,网页上如果有相关的关键词,该网站的排名会更靠前。 下面是选择最佳关键词的10个技巧: 1 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 潜在客户在搜索你的产品时将使用什么关键词?这可以从众多资源中获得反馈,包括从你的客户、供应商、品牌经理和销售人员那里获知其想法。 2 将关键词扩展成一系列短语 选择好一系列短语之后,用WordTrack-er网络营销软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检测,该软件的功能是查看你的关键词在其他网页中的使用频率,以及在过去24小时内各大搜索引擎上有多少人在搜索时使用过这些关键词。 最好的关键词是那些没有被滥用而又很流行的词。 另一个技巧是使用罕见的组合。Word-Tracker的有效关键词指数(Keyword Effec-tiveness Index:KEI)将告诉你所使用的关键词在它的数据库中出现的次数和同类竞争性网页的数量。寻找那些可能对你的网页起作用的关键词。KEI值越高,意味着该词越流行,且更少有竞争对手。KEI达到100分就不错了,超过400分可谓极佳。注意只使用能够描述你的产品的关键词。 3 进行多重排列组合 改变短语中的词序以创建不同的词语组合。使用不常用的组合。组合成一个问句。包含同义词、替换词、比喻词和常见错拼词。包含所卖产品的商标名和品名。使用其他限定词来创建更多的两字组合,及三字、四字组合。 例如:如果你的关键词是宽带,你可能遇到像数字宽带、数字无线宽带、无线数字宽带、宽带加速、宽带新闻、数字无线宽带新闻、数字无线通讯,等等词组。如果关键词是软件解决方案,不妨试一试流量分析软件解决方案、流量分析报告、流量报告工具、B2B软件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词组不一定要有意义,虽然在你进行组合时,它们必须具备相关含义。 4 使用专业概念词汇以限定来访者 明确你的关键词的概念,如电子商务软件。要做到明确专业以使词组不至于太宽泛,如电子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B2B电子商务软件,等等。 5 如果是品牌企业,则用你的公司名 如果你是知名品牌,就在关键词中使用你的公司名。像RadioShack这样的网站应该有这样的关键词组:RadioShack电脑、Ra-dioShack电子元件、RadioShack电话,等等。如果RadioShack要招募员工,可使用这些关键词:为RadioShack工作、RadioShack全国工作、RadioShack管理职位,以招聘具有专业水准的雇员。 但如果你的名字是杰克,琼斯地产,没什么人会在搜索框中输入那个名字,除非人家知道你。因此,如果你并非品牌,关键词中包含公司名就不值一试。 6 使用地理位置 如果你的位置很关键,则把它加入你的关键词。例如:加尼佛利亚棕榈泉杰克,琼斯地产,这里,加尼佛利亚棕榈泉房地产就是一个很有用的关键词。 7 回顾竞争者使用的关键词 查寻竞争者的关键词可让你想到一些你可能漏掉的词组。但不要照抄任何人的关键词,因为你并不清楚他们如何要使用这些关键词――你得自己想关键词。寻找别人的关键词只是对你已经选好的关键词进行补充。 8 勿用意义太泛的词或短语 要用修饰词将普通词汇和短语意义变得更为精确。如提供保险服务的站点可以使用健康保险报价,自动保险报价,人寿保险报价等关键词组。 为了预先限定来访者,关键词和短语应明确你的利基。如果你从事娱乐业,则用娱乐新闻、影片追踪、名星故事、娱乐中心等等。明确利基可吸引你需要的访问者。不管你销售什么,这一点都相当重要。一群小小的目标受众比一大群以为你在卖其他什么东西的来访者更有可能转化成真正的客户。 9 勿用单一词汇 多词短语比单一词汇更有用。搜索引擎很难就单一词汇搜索相关结果,因为这样的搜索条件会产生太多结果,而搜索者是不会去浏览数百今结果页面的。一个搜索拍卖网站软件解决方案的用户不会只搜索软件。 10 使用自己的名字而不是他人的商标名 在你的关键词中避免使用竞争者的商标,否则可能被起诉。一些公司会给予使用许可。许可的授予建立在一种潜在的从属联系上――一个制造商很可能把名称使用权许可给一家搞销售的网站。但是,利用另一家公司的商标或产品名称以从中牟利是不允许的。 这些策略将帮你瞄准合格的来访者。关键词选择在搜索引擎营销中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花点时间做好它。 网站推广论文:国内旅游网站推广策略 【摘要】 在对旅游网站及其推广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从站内和站外两个层面分析当前网站推广的代表性策略,大胆将当前有关互联网的理论与旅游网站推广结合,最后总结了将站内站外策略进行整合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 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推广策略;整合推广 旅游网站的整合推广即指为了旅游网站有效实施网络营销,在从建站到投入使用这一过程中,以满足旅游网站使用者的需求为取向,把各种分散孤立的网站推广策略根据有序性原则进行取舍、调整、组合,尽可能发挥不同推广手段的作用,整体制定统一的推广策略,从而使旅游网站的推广活动达到最佳水平。本文主要对各种网站推广策略进行探讨,找出适宜于旅游网站推广的策略体系。 一、国内旅游网站整合推广站内主要策略 1.旅游网站域名优化选择策略。旅游网站的域名就相当于旅游的目的地,非常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域名既要有利于推广,也要有利于别人记忆?首先一个好的域名要好记;其次旅游网站域名应该有区分性。容易与其他域名混淆的域名不是一个好域名;再次旅游网站的域名应该容易拼写,不容易出现拼写错误。旅游网站域名的拼音习惯还要照顾大多数人的语言习惯。 2.旅游网站网页设计优化策略。首先针对目标群体进行优化。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决定网页设计的内容布局、页面风格、语言品种、导航繁简、页面文件大小等具体风格;其次丰富网站的内容。丰富的内容是一个网站吸引用户浏览的基本因素,如果从网站推广的角度,可以说,提供丰富的内容是网站推广的有效策略;再次必不可少的网站地图。网站地图是一个网站所有链接的容器,网站地图可以包含所有的链接,搜索引擎也就有可能通过网站地图来收录所有的页面,旅游网站地图的建设就更不容忽视。 二、国内旅游网站整合推广站外主要策略 1.旅游网站搜索引擎优化(SEO)。(1)旅游网站搜索引擎优化(SEO)及意义。一个旅游网站得到类似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的关注是包括旅游网站在类的众多网站获得成功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向搜索引擎 “推销” Web 站点本身已经成了一种业务,许多顾问、工具和搜索引擎优化(SEO)站点都可以帮助一个旅游网站吸引搜索引擎的注意。 (2)旅游网站的SEO 关键词策略。在SEO中,用户的搜索行为分析非常重要。只有更清晰地了解用户的搜索行为,才能避开激烈的竞争,选择与目标搜索用户最匹配的搜索关键词,并将最终搜索结果以用户最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有人甚至提出,经过用户搜索行为分析,而实施的SEO策略,等于变性地提升站点的排名。另外,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让许多旅游者在旅游网站注册,填写了包含地域、年龄、收入、偏好等信息的会员注册资料。这些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可按不同检索条件分类、提取。按照旅游者特征和兴趣等特点,旅游网站可做出判断,迅速甄别出这些旅游者可能使用的搜索关键词。(3)旅游网站关键词优化。首先关于关键词精炼的原则。在对页面进行优化时,一定要像搜索者那样思考问题;其次关键词优化。在众多影响搜索排名的因素中,由大至小排列。(4)旅游网站页面SEO索引策略。搜索索引是Google和Yahoo这样的搜索引擎在用户进行搜索时使用的数据库。首先一个旅游网站要清楚自己站点有多少页面进入了索引;其次要做的就是计算包含率(inclusion ratio),也就是被搜索引擎编入索引的页面占总页面数的百分比;最后关键词优化。在众多影响搜索排名的因素中,由大至小排列。现列表说明进行优化的关键词及其原因(如表 1所示)。 2.与关联网站建立战略联盟――交换链接。与关联旅游网站建立交换链接。波特(Porter)曾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的思想和概念。在线生意链中存在关联关系的站点建立彼此交换链接,生意的相关性存在,形式上也能够实现对等,不存在明显占优的一方。对于旅游网站来说,链接网站的数目多少,对于待推广的旅游网站而言则优劣并存。 3.运用来自用户的力量――导入WEB2.0。互联网的巨大变革-Web2.0时代。前互联网时代,泛旅游信息和旅游产品信息的传播途径是相对分离的。旅游信息是支离而分散的,需要从不同的渠道搜寻,提高了人们的信息成本,也限制了旅游产品被发现的机会。Web2.0体现为互联网作为跨设备的平台,其应用程序充分发挥平台的内在优势,软件以不断更新的服务方式进行传递,个人用户通过组成群体贡献自己的数据和服务,同时允许他人聚合,以达到用户越多、服务越好的目的。通过这种“参与架构”创造出超越传统网络页面技术内涵,引发出具有丰富用户体验的网络效应。利用WEB2.0长尾市场推广策略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长尾理论与Web2.0紧紧相连,真正使长尾成熟的是Web 2.0。将长尾上足够的非流行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还要大的市场。该理论启发旅游网站推广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长尾市场的策略。 4.线上与线下互动――引入个人终端媒体。旅游网站推广过程中,如果能随时根据潜在目标群体的反应,不断调整推广策略,即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人终端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移动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个人终端媒体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人性化的技术应用形式,让旅游网站线上与线下互动的设想不再难以实现。旅游网站线上与线下互动推广策略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旅游网站推广过程中,充分利用移动科技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将大大改善推广的效果。 综上,结合旅游网站的特点,整合网站站外和站内推广策略,旅游网站整合推广策略体系具体到某旅游企业网站时,仍然需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进行选择。 网站推广论文:网站推广大集合 1.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先把网站的内容做好! 不过,这里千万要强调一点:不要迷信“原创”,切忌不顾一切原创内容,我们要做的是把内容整合好,就像一个好厨师用好手艺做好菜,而不是自己去喂猪。我们要做的就是内容整合,形成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鲜明主题。事实上,这就足够了! 2.网站标题栏(Title)的内容优化 先写好一个简要的介绍,不超过30字,然后将其改编,尽可能合理地导入与网站所在行业相关的关键词,换句话说,要写成“搜索引擎版”的网站介绍。 3.网站内容页的标题添加 网站内容页,特别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频道、栏目首页,应添加像网站首页一样的标题,添加原则与网站首页标题类似,如某个频道将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域名子站的话,则此步骤更为重要。 4.添加并优化网站首页标签(META) 在网站首页的代码中,嵌入描述性的文字,概括网站的特征和优势,同样,也要采用搜索引擎的语言特征,这对优化搜索引擎扫描结果有很好的作用。同样地,网站比较重要的频道、栏目首页也应采取同样的操作步骤。其他涉及到对搜索引擎扫描结果的优化,诸如增加粗体文字标题(不要用图片来代替)、栏目设置便于搜索引擎扫描、增加内容分页等等,也可适当做一些,但要注意,切不可试图通过所谓的“搜索引擎优化(seo)”去“欺骗”搜索引擎,那将遭到及其严厉的惩罚!“手机之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5.登录各大搜索引擎 登录搜索引擎,可以说是网站对外的标志,目前在国内运营的各大搜索引擎,包括Google、百度、北大天网、一搜、中搜、搜狗、3721、MSN等等,要一个不落,如果搜索引擎不接受,那就一天三遍、天天提交,直到被接受为止。且由于搜索引擎收录新网站有一定的工作周期,一般为1周至2个月不等,因而此项工作要越早动手越好。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使用那些所谓的自动添加工具。 6.登录网站目录系统 这一步的重要性不亚于搜索引擎登录,特别是在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大量新网民涌现,网络应用程度偏低,很多人根本无法区分搜索引擎和网站目录系统二者的区别,很多人更愿意使用网站目录系统,毕竟目录系统能够更直截了当地帮助网络化进程偏低的网民找到目标网站。 网站目录系统在国内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为网址类网站;其二为各大门户网站搜索频道下面的网站名录栏目,二者都要争取登录,不可偏废。 7.建立网站所在行业的专业网站目录系统 如果条件允许,这一步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升网站在其所在行业的地位作用非常大,而且,会成为我们和同行网站互换链接、用户资源共享的主要平台,一般是先添加一些本行业的龙头站点、知名站点,然后吸引其他站点参加,以互换链接作为收录条件。 8.添加友情链接 这里的友情链接专指网站所在行业以外的、与网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网站,这样的链接互换可以互相过滤用户,值得考虑,但要注意,切不可将其余重要的合作伙伴混列在网站上,应区别对待,必要时可采用下拉菜单、分页面等形式。 9.开设行业新闻频道 很多行业站点对此不屑一顾,这不是很理想的做法。开设行业新闻频道并以很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实现每日更新,不仅有助于改善、提高网站的搜索引擎效果,且对吸引行业用户、增强网站的粘性有很大的帮助。关键是严格控制内容及其更新的成本,尽量利用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来转载。 10.软文推广 网站开通前后,应竭尽心智,写几篇关于本行业的主体特征、发展前景的论文级文章,附上自己的署名、网站网址、联系办法等,并设法使之广为传播,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了很多标题为“XX十大误区”之类的软文,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形式。 11.开通网站论坛 一个没有论坛的行业站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其推广的效率之低很快就会让决策者苦不堪言。我们要开设论坛,划分好栏目,增加网站的粘性,打造用户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到同行业的论坛上寻找那些具有一定号召力的高级会员,可以让他们来充当斑竹。 12.群发邮件 利用邮件推广,这是网站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具体操作有很多讲究,切不可盲目狂发,一旦被邮件服务器封锁网址,则非常被动。同时也要清楚,这一手段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只能适可而止,切不可一切推广依赖邮件,那和自杀没有多少区别。这里要引起重视的就是邮件组发送。 13.同业扩张 到别人的论坛上发发帖子,但要适可而止,不可四面树敌,最好是以用户身份,在签名中使用本站信息,除了自己发帖以外,见谁发帖都上去顶,呵呵。 网站推广论文:浅析企业网站推广策略 [摘要]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网站后,访问量极少,本文针对如何解决企业网站推广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提出一些企业网站具体的推广建议。 [关键词]网络营销 网站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国内中小企业大多都建设了自己的企业网站,通过企业网站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更多的销售自己的产品。据CNNIC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底,中国网站达到306.1万个。但目前有很多中小企业网站建成后访问者很少,因此获取访问者注意并留住访问者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关键。提高企业网站浏览量的目的是在于让互联网受众更多的了解公司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可见,提高网站流量是企业开展网上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企业网站的浏览量呢? 一、通过网络进行推广策略 1.搜索引擎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又称SEO,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其中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23457万人,占网民总体的69.4%。这是一种针对某些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使网站页面出现在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前面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提高流需要进行持续维护且对技术要求较高,主要资金投入在SEO公司或技术人员上,推广成本为中等。这种方能快速的获取流量,流量效果为高。 2.门户网站上做广告:很多门户网站或专业性的网站都会在其网站上留出一些广告位。网络广告是一种最直接的推广形式,很多企业制定完善的网络广告策略,进行网络广告投放。购买广告位后可以放一些文字或图片广告,企业网站可以通过购买合适的广告位来提高网站的流量。企业主要资金投入在广告位的购买上,推广成本很高。由于门户网站浏览量用户群体广泛,所以这推广方法可以很多为企业网站带来大量的流量,流量效果高。 3.按点击付费广告:又称PPC是英文Pay Per Click的缩写形式。即是根据点击广告用户数量来付费的一种网络广告定价模式。这是一种很流行的广告方式,此种推广方式的成本高,流量效果高。 4.电子邮件列表:企业可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他人的电子邮件列表,然后群发推广企业网站。通过选择邮件列表这种方式,用户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企业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价值信息,在邮件内容中加入适量的促销信息,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常见的有新闻邮件、新产品通知、优惠促销信息等等。企业推广主要费用投入在电子邮件列表的购买上,推广成本低,流量效果低。 5.博客、论坛、社会人际网、微博客:企业可在博客、论坛、社会人际网上发表一些有特殊事件或话题使多读者关注,然后在所发表的文章中包含企业网站信息。人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网站关注。论坛推广成本中等,流量效果中等;博客、社会人际网、微博客推广成本中等,流量效果低。 6.在线视频广告:随着在线视频网站的快速发展,很多视频片断和节目在开头或结尾重都加播了广告。企业可通过在视频片断或节目中做广告。推广成本中,流量效果低。 二、离线推广策略 离线推广可以引导网站访问者在网络浏览器中直接输入网址,在线网站推广可以用网站流量统计软件统计出流量源,但在离线网站推广中很难准确地确定流量到底来自哪个离线源,因为访问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由多个源引导至网站。常用的离线推广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视和广播广告:企业在电视和广播广告中在显著位置加上自己公司网站地址,当用户对广告有兴趣测可通过网站地址来解更多产品信息。 2.名片、印刷品广告和杂志广告:印刷介质具有很好的持久性,不同与电视和广播广告转瞬即逝。在印刷品广告和杂志广告上加上公司网站的地址这是推广企业网站的常用方法。 3.室外广告:室外广告由于所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它建立的认知度通过也是有限的。在室外广告上可加上企业网站地址引导顾客到网上,提高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度。 4.行业贸易展会:行业贸易展可以提供在目标受从面前演讲和展示的机会。这时候推广自己的网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5.行业分析师报导:一般在行业中都会有一些重量级的行业分析师,他们会定期报告和分析一些新的产品或服务。他们都有很广泛的听众,如果企业网站信息出现在这些报告和分析中,那么将会带来很多访客。 6.DM广告:DM是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省略表述,直译为“直接邮寄广告”,即通过邮寄、赠送等形式,将宣传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家里或公司所在地。 三、长期推广策略 企业网站在推广后吸引了部分用户的访问,但是企业在营销中更关注的是如何留住访问者,使访问者能够对本网站进行长期重复访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访问量的问题。 1.不定期推广网站 网站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做好长期的计划,可以重点采用几种有效的推广方法,以多种推广为辅助。在推广过程中要不断的对推广策略加以测试,选择最佳的推广方法。 2.完善客户服务 网站推广是为了让客户了更了解产品,但是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使得客户通过访问网站可以解决现实所遇到的问题,便使客户重复访问网站。可通过以下方法完善对客户的服务:在网站上设置FAQ,提供在线咨询,使用留言本、在线咨询表单、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 用以上方法可以解答客户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使得客户通过网站迅速找到答案,节省客户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客服成本,提高整体率。此外,还可设置顾客交流社区,使得顾客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对企业及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新顾客也可以在此获得相关的产品评价,加深对企业和产品的认识,从而提高对网站及产品的信任。 总之网站推广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关键内容,是企业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网站特点,制定营销目标,配之以合适的网站推广策略,从而取得效果。 网站推广论文:企业网站推广策略研究 所有的网站推广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某种网站推广手段和工具的合理利用,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网站推广方法的基础是对各种网站推广工具和资源的充分认识和合理应用。 一、网站推广计划 (一)确定网站推广的阶段目标 确定你的用户目标是哪些群体、在后半年内实现每天独立访问数量是多少、与竞争者相比的相对排名如何、在主要搜索引擎的收录情况、网站外链接的数量、网站注册用户等等。 (二)在网站运营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网站推广方法 最好详细列出各个阶段的具体网站推广方法,如登录多少个主要搜索引擎网站、要用哪些网络广告主要形式来推广和媒体选择、大致需要投入的费用、怎么才能合理分配等。 (三)网站推广策略的控制和效果评价 如阶段推广目标的控制、推广效果评价指标等。对网站推广计划的控制和评价是为了及时发现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网络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发现推广以来,基本上没有大的访问数量增长,那么需要再一次优化网站,重新调整推广方案计划。 (四)网站分析 内容包括网站性质、规模、现状;对搜索引擎搜索该网站的情况进行记录,对网站的流量进行分析。网站结构诊断:网站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高效,是否方便,是否符合用户访问的习惯。 (五)网站优化。通过对网站功能、结构、布局、内容等关键要素的合理设计,使得网站的功能和表现形式达到最优效果,可以充分表现出网站的网络营销功能。网站优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对用户获取信息的优化、对网络环境(搜索引擎等)优化,以及对网站运营维护的优化。 网络推广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要靠很多人的努力,上述内容可以一个一个实行,根据流量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对每一个周期后实行的推广行为进行评估,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式继续推广。 二、使用传统促销媒介推广网站 (一)将企业网址印在信纸、名片、宣传册、印刷品上 这种简单的办法有时被忽略了。应确信网址拼写正确,建议把//部分省略。一个易于记忆的域名有助于网站的推广,在选择域名时一定要仔细考虑。 (二)使用传统媒体广告 传统媒体广告方式不应废止。但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广告,一定确保在其中展示企业网址。要将查看网站作为广告的辅助内容,提醒用户浏览网站将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别忽视在一些定位相对较窄的杂志或贸易期刊登广告,有时这些广告定位会更加准确、有效,而且比网络广告更便宜。还有其它传统方式可增加网站访问量,如直邮、分类广告、明信片等等。电视广告恐怕更适合于那些销售大众化商品的网站。 (三)提供免费服务 人们都喜欢免费的东西。通过免费信息内容吸引人们访问企业的网站,比单纯叫人来访问了解企业业务更有效。建立免费资源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对增加访问量非常有效。企业提供的免费内容要与销售的东西非常接近,这样吸引来的访问者才有可能是目标潜在客户。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网站要提供多种链接方式将获取免费信息的用户注意力引向企业销售的产品部分。 (四)新闻 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比如宣传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并将新闻到所在行业的印刷期刊和网站期刊上。 三、通过网络进行推广策略 (一)搜索引擎策略 搜索引擎策略主要就是利用搜索引擎推广方法进行推广的策略。搜索引擎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网络站点推广工具。首先,几乎每个网民在网上冲浪过程中,都起始于几个最主要的搜索引擎之一。其次,搜索引擎会比其他的网站吸引更多的网民。如著名的Yahoo!每天的访问率已超过了五千五百万页次。第三,与其他形式的付费在线广告相比,在搜索引擎上只要获得好的搜索排名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推广效果,并且是免费的。 (二)链接策略 链接策略就是通过增加其他网站作为链接从而增加网站访问量与点击量的策略,该策略主要包含了资源合作推广方法的思想。另外自从google等主要搜索引擎将网站的链接广泛度作为排名参考的重要因素以后,越多网站链接,网站排名越高。同时,链接的质量也是搜索引擎考虑的重要因素。链接在访问量高的网站比链接在访问量低的网站更有优势。 (三)电子邮件策略 顾名思义电子邮件策略就是使用了电子邮件推广方法了。电子邮件是增加访问量的重要方法,当然我们不能大量发送未经许可的垃圾邮件,那样会引起网民的反感的。 亚马逊书店,这个在2000年底,顾客已覆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网上书店,最初的发迹就是通过电子邮件策略来进行推广的。亚马逊书店在最初成立时,就对每个客户详细的资料进行了保存,每当有新书发行时,他们就根据资料库的记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新书的目录发给每位客户,这样做对于提高老顾客的回头率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可能带来新的顾客。正是通过亚马逊书店不断的发送电子邮件才使得其一步一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四)病毒营销策略 病毒营销策略一般会借助于网络,厂商通过网络短片、低调的网络活动或是电子邮件信息的方式在全球网络社群发动营销活动,通过网络用户的口碑宣传和主动传播,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百万计的受众。它的本质就是让用户们彼此间主动谈论品牌,这种与品牌之间有趣、不可预测的体验,往往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病毒式营销更加主动,利用了在传播有效的人际传播,有针对性,有互动效果,因而传播面广。 (五)付费广告策略 付费广告策略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资金在访问量比较大的网站上网络广告,如各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站和网络广告网站等。付费广告策略就是网络广告推广方法的一种策略。付费广告策略的具体措施除了在访问量比较大的网站上网络广告外,还包含在E-Mail新闻邮件中购买短小的文本广告和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等其他的一些措施。 网站的推广不能盲目的去跟随潮流,要主动分析好自己网站的特点与优势。然后制定一个完整的网站推广计划,并在实施中根据现时情况做好修改,当然制定好的计划要严格执行。任何一个网站推广方法都不可能是持久的、经久不衰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要使用不同的网站推广方法。另外,网站推广也是一个持久的任务,不能做到一半就停下来,要一直推广下去,这样网站就能够在众多的网站中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 每到学期快结束,老师们都面临着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一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只有找出初二思想政治课复结的纲和线,学生复习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几个阶段。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是我们在复结时应抓的纲。抓住这个纲,依次提出复习内容,就能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 其次,复结时应找出教材内容的主线。我们认为,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必须以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主线,使学生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以后,当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到,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旧的社会形态的瓦解,新的社会形态出现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样,复结课以此为主线,然后依次补充说明其所属的内容,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复结时,主要内容要以相应的方法去指导,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初二《思想政治》上册的内容虽然不是那么繁杂,但重点、难点不少。内容上应该怎样概括总结呢? 我们认为运用对照的办法效果较好。这是因为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虽然不同,然而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发展规律却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新的生产关系为什么比旧的生产关系进步,新的生产关系怎样萌芽、旧的社会形态如何瓦解等,这些内容都有相似的规律性,把这些内容列表对照总结,可以加深同学们的直观印象和记忆,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取得异曲同工之效。 复结课,不仅可以复习、深化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审题、解题、分析问题等技能,因此决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而应灵活多样,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复结时,首先提出复习内容的纲和线,并让学生讨论,这样,复结时就有了一个总纲,其他的内容就好解决了。在利用对照表进行复结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的对照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和产生过程的对照表、社会主要矛盾的对照表、奴隶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对照表等,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对一些难点、重点,应以讲解指导的方法为主。如:怎样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为什么说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西欧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等等。 这样,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指导,在复结时就可以避免忙乱,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初一年段是学生从儿童向少年过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年级。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他们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矗。 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原则。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富有一定特色,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传统美德于一体,其中的基本知识、事例、数据、警句、格言等,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实践性。它是在小学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初一学生进行合格公民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间的关系,树立为国家、集体做奉献的观念。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本依据。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为了人类的进步,四化的实现,应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塑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立足课本,化抽象为具体,系统、形象地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接受教育,学会做人。要避免离开教材内容,牵强附会地信口开河,这样既不符合大纲要求,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和重要原则。它是从教材内容实际、学生本身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思想渗透的方法。由于初一学生受心理发展、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限制,这条原则对初一《思想政治》教学尤显重要。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升华更新,随时会给学生带来各方面影响,给思想政治课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不断地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难、困惑和模糊问题,观察学生言行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在理论上和实际行为上给学生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达到认识上的升华,行为上的实践。通过具体生动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去启发学生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关键在于提高政治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要扩大眼界,拓宽视野,要讲政治,多学习,善分析,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理论水平,把客观实际与教材内容、理论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应通过教师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积极诱导,使学生提高认识,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性是政治课的灵魂,政治方向明确,思想内容健康,具有正面教育效果,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保证。初一学生思想未定型,具有反复性和动摇性,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对初一学生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施以正面的良好教育,会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施行正面教育要从四个方面入手:(1)强化教师职业意识。(2)提供正面典型材料。(3)理解学生,尊重学生。(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个性。 总之,指导和培养初一学生获得“会学”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将会产生连锁效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成才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我首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最后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受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从而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理想,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差生,重视差生,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学生陈金元,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一到课余时间便画画,画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时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个课桌面仿佛成了一个“动物世界”,遭到许多教师的批评。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心灵手巧的一面和在绘画、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经常为班级黑板报画刊头,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能把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策略 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逐步形成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时期十分关键。教育部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格外重视,于2001年文件正式在初中阶段设置“思想政治”课,该课程结合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政治概念的介绍,在中考中占比较大的分数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在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教师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方面势必不能避免大量的应试训练。同时,思想政治课程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的,课本中包含许多晦涩难懂的政治名词和概念。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介绍每一个课本中出现的新名词,用官方的语言为学生阐释政治概念,然后给学生标注考试重点,学生在座位上似懂非懂地听,奋笔疾书地记录笔记和勾画重点。一堂课结束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师教学的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脑海中有印象,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又会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甚至在课堂上还花费时间进行检查。这种做法看似合情合理,却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恶性循环,巨大的考试压力和枯燥的课堂内容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比较低下,考试的成绩也不会理想,而教师只关注分数,为此会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理论知识,课下增加作业量,如此这般,最终的结果距离教师的预想只能越来越远。我认为,要想提高政治思想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很重要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他们的政治知识,千万不能为了教学成果而教学,让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长久以来,教师的错误观念误导了学生,不仅自己意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还让学生心中产生这门课程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想法。所以,要想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 二、调整师生关系 受我国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现如今的师生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不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在很多私立学校,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对学生言语攻击甚至进行肉体上的伤害,而学生也不敢宣扬出去,这种事件,每年都层出不穷。即使在教学环境好一些的校园中,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太愿意主动配合教师,经常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班级便会冷场,有的学生会思考问题,但是却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学生看似在埋头苦思,但实际上思绪早已飘出课堂。这样的师生关系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一味的跟着教师学习,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就只做什么,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学习,到底想学习什么,学生严重依赖教师,缺乏思考,这是十分不利于人生长远发展的。如今,许多教育工作者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将这句话付诸实践当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我先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习惯和喜好,像朋友之间的聊天一样,话语中充满幽默风趣,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然后我再请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他们都十分配合,许多学生甚至还主动走上讲台,学生们在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同时也意识到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这堂课进行的相当顺利,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丰富教学内容,紧连生活实际 虽然初中生距离政治生活还比较遥远,但是他们也应该关注国家的政治动向,在法律上也有可以行使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有相应的道德约束,这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然而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大多抛开事实谈理论,这是相当空洞乏味的。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每一刻都可能产生热点事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变化,避免闭门造车,“一心只读圣贤书”。例如我在教授《网络交往新空间》这节课时,结合现在经常发生的网络诈骗现象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行为是违法的,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可能是巨大的,并且让学生思考避免网上被骗的方法,现实案例的描述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是却延伸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堂课知识点的理解。 四、结语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对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的效率有很大帮助,而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受益匪浅,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将思想政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 作者:杨小波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学区初级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尝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创新,还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而保持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理念先行;教学实践;立足长远 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教育创新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学在传统观念里属于“背诵”类学习,这些道理大而空,没有什么实际生活价值,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精神引导而已。但是,随着新教材的推行,初中政治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内容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成为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看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因此,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1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先行 教学理念更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切改革行动都会起到原点。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改革都可能导致教学走弯路,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的实施,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最优状态和效果,于是一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还不如教师‘一言堂’效率高”,于是课堂教学改革就此停止,再次回到“一言堂”“填鸭式”“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因此,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要理念先行,认真研读、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完全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输入式”等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引入“学导式”“启发式”“设疑式”“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全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彻底颠覆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变“教师统领课堂”为“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彻底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由过去的“接受、记忆”为现在的“获取、理解、实践”。初中政治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和理解,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深理解的同时,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个人权利”的时候,教师结合班级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名男生将邻桌女生的相片改画为猪八戒的形象),让学生阅读课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这名男生侵犯了邻桌的哪项权力?女生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过法律程序,男生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通过这件事,你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触?鲜活的生活事例、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的合作模式、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新角度,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入了全新的世界:不再是背诵、记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大道理,而是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的问题性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使思想政治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紧紧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精神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创新重在实践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除了借鉴课改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勇于实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路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丰富,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不可能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反馈、学习成绩情况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向,保证学生学习在目标的牵引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进行。因此,教学实践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途径。教师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2.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练习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有多种: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进行难点突破、实现拓展连接等,但是能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情境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含义,恰当运用这一教学策略,防止出现以偏概全,一点创新而大部分回到老方式上去的不良倾向。比如,在学习《生命宝贵》时,教师除了播放几个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震撼外,还应该播放一组因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人们的照片,让学生理解生活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和你生命相关的亲人,让学生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生命的宝贵。还有设计数个问题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进而让情境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2.2教学策略多样 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堂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和谐一致,以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每节课开头一般都是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快速从散漫状态进入学习环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应该引导学生慢慢平静下来,沉下心去阅读课本、获取相关信息,这是“自主学习”的环节,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策略之一。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实现学习效果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优化学习效果。之后,将学习中有分歧或有质疑的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可以采取生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师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两种探究方式结合运用。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高低,也是保证课堂教学创新不断深入发展的有力推动。 2.3多媒体的辅助 课堂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辅助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视野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直面挫折》这一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张海迪、史铁生等名人的事例,而是将电视节目中的“孝心少年”的感人片段引入到课堂中。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比自己还小的孩子是那么坚强的面对生活时,对他们思想产生的震动甚至震撼是无以言表。即使教师不再讲解,学生也能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挫折。 3课堂教学创新立足长远 思想品德教育是为学生人生成长奠定基础,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应自足长远。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思考课堂教育创新的长远发展。 (1)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应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师始终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让教育的节奏和学生成长的节奏合拍,让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合拍。 (2)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定位。传统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陈旧的教师观应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创新学习方式。比如,新时代的初中生喜欢上网,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完成作业、谈论问题等,教师给予理解和尊重。 (3)教师自身定位要恰当。新时期的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做好自我定位,以恰当的课堂角色出现,变“教”为“导”,变“教会”为“教会学”,切实以服务学生学习的身份出现。总之,课堂教学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要认识到我们身上的历史重任,切实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成为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好伙伴。 作者:高雨顺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蔡庄初级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分析 虽然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高中阶段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考察都是书面形式的,单一的考察方式使化学实验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即便开展了化学实验,师生们重视的还是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忽视了操作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导致实验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审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功能,在了解以往实验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和制定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联系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从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态度并非我们预想的那样,他们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并不浓厚,主要是因为化学演示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联系,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因此,一直以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都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多融入一些生活现象,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亲近感,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比如,笔者在教学“氢气”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公园和广场中卖的氢气球。小孩一、转变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活动课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交谈,结合实际情况和生活中的实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探讨辩论中,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开展专题活动,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比如为学生介绍有关消防知识和违法现象,并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所学内容或者当下热点话题,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让学生从中获益。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家独立自主的生活状况拍成短片,也可以以“如何调节情绪”为主题设计成情景问答,通过表演和问答,表现和谐与温馨,从点滴中折射出人格的魅力,让学生明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可以针对“网络的利与弊”,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新闻,并进行筛选处理,编排成小品,在全校进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使他们认识到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从内容上来看,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很强的实践性。但一些政治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学生直接理解概念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政治理论能够回归到事实中去,学生就会在形象生动的具体材料中感悟理论的内涵,理解理论的深刻含义。因此,适度地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政治教学的实践性,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一是在政治课堂中,实现课内外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学会用政治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视角,提高运用政治理论的能力。二是在政治课堂外,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鼓励和引导学生经常观看一些社会时事新闻,比如“新闻联播”,让学生经常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关心国内外的一些时事政治以及身边的一些小事,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去分析,去探究,做到学以致用。三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政治兴趣学习小组,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去分析时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机关、公司等进行社会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从而逐步认识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这样,采取多种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政治学科知识,接受了思想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又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实现了政治教学的良好功能。当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需要因材施教,顺势而为,不能机械地生拉硬拽,这样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注重正面育人教育,实现政治育人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学习知识和培养人格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而政治教学的更是如此。学生的教学成绩可以有差异,这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与学生的思想品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更不能因此将学生划分等级,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歧视。要知道任何人都需要鼓励和肯定,成绩只代表学生的某一方面,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充分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避免使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贬低他们,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尽可能地去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然,一些差生虽然他们的成绩稍差,但是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教师要予以正确引导,将他们的活跃思想引导到良好的轨道上来,从而将他们的缺点变成优点,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在正面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到以理服人以外,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思想政治课程虽然在育人方面担负的任务更为重要,但在教育学生方面单靠政治课程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各个学科的积极配合以及学校思想管理的逐步到位,这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育与育人教育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发言,用所学的知识去辨别和分析相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着教学活动的一切,学生只是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想在政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看待,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首先考虑学生在政治教学中能够学到什么,怎样去学,从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融入到政治教学中,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前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开展有关保护环境的研究性课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所实现的教学效果。总之,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广大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更新理念,改革方法,实现政治教育的新飞跃。 作者:阴巧云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教育论文 一、为班级制订职业目标,共同追求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端正了,职业目标与为人处事才能跟进。要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开展“我为人人”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如班级卫生日、各种义工活动,到福利院、养老院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懂得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三、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爱国歌曲大赛,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减少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杨春艳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固安镇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措施 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把人类快速带入网络信息社会,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初中学生作为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成长者,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深受网络影响。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网络信息化时代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网络信息化时代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1)有利于健全初中生的人格互联网开放、平等、自由的特征,使得初中生在网络环境中能够自主选择喜好、发表意见和评论。相比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来说,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另外,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初中生长期活动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环境中,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外界社会。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的服务主体容易培养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拓宽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范围,开放的网络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平等交流,实现精神共享的机会。(2)丰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能够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为校与校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以及家庭与学校之间提供新的联动方式,从而拓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展示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能够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素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料,进一步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闻感和现实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性和有效性。 2.网络信息化时代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促使初中思想教育任务繁重初中阶段正处于求知欲望较强的阶段,但是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和思辨能力。而网络环境信息环境相对复杂,各种信息都有,学生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和影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此外,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使初中生容易形成闭锁的心理状况,而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又使他们渴望与人交流,网络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初中学生希望与人交流的要求。但是网络高自由性、低约束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初中学生宣泄情绪的主要方式,如果学生个人缺乏控制力和约束力,容易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加剧了初中思想教育的负担。(2)使思想教育环境更加复杂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是信息的过滤和控制难度较高。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将严重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传统课堂教育的思想政治内容很难满足网络信息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要求。其次,网络信息具备极大的包容性,为价值博弈提供平台。这为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平台向我国进行价值和思想文化渗透提供条件和环境,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极易受到误导。(3)阻碍思想教育模式发挥作用由于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较为严重,造成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无法满足社会要求。网络信息背景下,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环境,因为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络信息。那么传统思想教育内容的“堵和禁”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单一性和片面性较强的传统思想教育均不符合新环境下初中生追求自我意识的要求,因此遭到初中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另外,网络信息时代下,传统说教模式的思想教育方式严重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反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措施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网络教育的推广和应用,网络思想政治课堂应用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中,学校应该借助校园网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和娱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其次,借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等展示特点,丰富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内容,以动画和视频等多元形式展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展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展示升国旗、阅兵仪式、抗战视频等方式展示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信息的出现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学生使用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但也要积极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比如,今年夏季我国四川九寨沟遭遇7级地震的灾难,众多网友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记录了灾区的灾情,并通过网络发起捐款活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网络正面信息,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应该全盘否定网络信息,要将网络信息看成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需要认识到网络信息的不可组织性,向学生宣传负面网络信息的有害性,通过有力的教学措施,发挥网络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3.加强网络文化素质教育 受我国技术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限制,网络信息及娱乐资源多由欧美和日韩等国家提供,尤其是初中生喜爱的动漫和网络游戏资源。在他国文化和价值观逐渐渗透我国国民意识的环境中,更要加强对初中生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另外,网络在改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给初中生逃避现实压力提供了一个“避难所”,这就很大程度地造成初中生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这就要求从事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加强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完善对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形成文明上网意识。 三、总结 网络时代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正在影响着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行动,而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和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对外界诱惑缺乏一定的抵抗力和自控力,使其成为网络信息的弱势接受群体。因此,网络信息背景下,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初中生的年龄和阶段特征与网络信息复杂性特点相结合,对学生制定针对性,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作者:涂磊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法律意识 【摘要】在依法治国的中国法律体系下,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分辨日常时事以及一些刑事新闻中的是非,养成冷静、客观分析事物的习惯,这对于他们世界观的正确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当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公平或者不公正的现象时,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本文就目前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结合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来具体探讨如何让法律的意识更好的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律意识;教学策略;教学渗透 在初中的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基本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将法律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中去,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提升学生懂法、识法、用法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日后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反观我国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我们发现整个教育现状是十分低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这一块的教育可是说是有很大的缺失。在这种条件上,高校的法律意识的渗透更加显得举步维艰。在目前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结合书本中的一些案例来进行讲解,很少会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在许多事情的判断上容易形成跟风缺乏自我的主见。笔者结合近几年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比较实用的教学策略,结合一些教学实例,来简要谈谈如何在初中的思政课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在法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的意识十分淡薄,我们必须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将法律与我们周边的生活进行一个很好的联系和融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实际的用处与作用,让他们对于法律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里我们主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用到我们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案例,来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正确认知。例如,我在教学思政内容中关于食品法的内容时,有一个这样的案例:A同学在小卖部买了一个面包,吃完后他腹泻不止乃至住院。A同学的父母在看完面包上的生产日期时,发现该面包还在保质期以内,后来该父亲找到商家理论,商家说食品在保质期内的话责任在厂家,商家不承担责任;厂家说商家也负有责任,他们是没有保存好货品导致其提前过期。同学1立马回答:我们需要找商家,因为面包是从他们那里买的。同学2回答:我们需要找到厂家,食品出了问题厂家也是要负责任的。同学3回答:两者都有责任,但是责任更重的在于厂家,商家负的是监察食品不利的责任。那么,请问我们要找谁来负责这个事情?学生在看到这个问题以后,也觉得两难,然后我结合了国内最新颁布的关于食品法的条例,认定同学3的回答是较为准确的。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法制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二、结合时下流行的新媒体教学资源,提升法律案例教学的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法律内容讲解过程中,我还会结合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来开展课堂的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中有许多关于法律知识的讲座与案例,利用视频软件来进行播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些案例的过程,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法治的内容。这种新媒体教学资源的引进,将极大的提升法律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档次,让法律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一个快速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学国家一些基本的刑法法律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几个法治节目过程中的刑事案件,来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对于视频播放教学我是有节制的为了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我会首先和同学们将事件的经过进行一个文字的概述,然后将视频的重点播放内容放在最后审判和刑事案件的评价上。 三、适当开设模拟法律课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法律条例的认知 在思政的教学课堂上,要想有效的让法律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去,我们要做的是拉近学生与这些法律知识的距离。因此,在法律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开设模拟法律课堂。在这种模拟的法律课堂上,学生将就某一个刑事案件,分角色扮演当事人、原告、被告、律师、法官。通过这样一种扮演,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补充自己的法律知识库,在角色的扮演中深化对法律条例的认知。例如,我曾经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过一起关于遗产纠纷的法律裁决模拟,在这场模拟中,学生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我只是在其中充当的一个法律顾问,来辅助这个模拟现场的这场运行。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政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法律知识能够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有效的法律知识的渗透需要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并且结合时下最新的或者典型的刑事新闻来进行案例教学,这样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培养。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临场模拟出一个法制的情境,让学生来进行一个事件人物角色的扮演。我相信将这些教学措施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去,能够真正让法律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郑长秀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 摘要:基于当前的教学背景,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初中生生理和心理迅猛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学习教学课程知识以外,其心理教育的开展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方法 心理教育作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个全新的教学话题,通过有效的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释放自我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自我的综合素养。为此,笔者在文中对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进行分析。 一、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际情况 当前阶段,心理教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个关键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发展目标即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推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简单的说,初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教育发展目标,即为: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心理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发展自我心理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教育院校以及教师需要充分提高自身对其的重视意识,继而将其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方式 (一)深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其心理需求开展教学活动 教育院校或教师若是想使其心理教育获取良好成效,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初中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心理发展情况。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依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出一调查问卷。其问卷必须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绪、心理情况、与其他同学及教师之间的相处情况、对自我的科学评判等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十分直观的了解并认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情况及自我健康心理的发展情况等。教师需要基于以上几个内容的实际发展情况,科学构建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平台,为日后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大量可以参考的专业理论依据,进而更加全面精准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二)全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当前阶段,虽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存在一些区别,在具体教学手法与教学模式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其教学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全部都是为了可以更加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初中教育这一特殊阶段,心理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对其心理成长特点的把控变得更有针对性;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侧重强调和谐发展的教学方针,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出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活动;其三,学生部分不良行为与学生错误的心理认知是具有直接关联的,教师在实际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需要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推进学生实现正确认知外部客观世界的教学目标[1]。 (三)深度剖析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院校及任课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挖掘并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有效的归纳总结初中生的心理规律,进而全面掌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及心理需要内容,以此来全面保证其心理教学活动可以完全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的高度融合。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其调查内容必须要涉及到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发展情况、自我观念以及学生这几方面的关系。在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必定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 (四)在教学课程中渗透式进行心理教育 当前阶段,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的整体教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此,教育院校需要将其作为开展素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其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有效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综合性教学引导;其三,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素养[2];其四:全面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时,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发展观,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 (五)设立心理咨询室 教育院校需要在自身条件的允许下,设立一个专门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开展留言板、心理老师辅导专线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相关教师需要借助各种灵活的渠道,使学生把心理问题进行倾述。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则可以通过此渠道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3]。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院校需要聘请部分心理教学方面的专家,对班级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而真正做到一对一的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任课教师则需要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心理疏导。依据班级中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在实际辅导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进行培养。借助心理辅导热线和交流信箱,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这方面比较不擅长面谈的学生而言,是十分便捷的。综上所述,笔者在文中紧紧围绕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这一主题,分别从实际发展情况及具体使用策略进行论述,以期可以更加有效的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作者:安同和 霍金英 单位:山东省临朐中学 山东省临朐县新华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我,提升业务教学水平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理论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现有的政治知识,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 新时代的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断探究和掌握政治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注重身教,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作为 政治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的楷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品行,以此来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政治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阵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列出提纲,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议”指的是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理论探究讨论,掌握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相关的议题,通过及时引导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点拨,是发挥好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对于那些重点的知识要给予适当的开导,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解疑。这些方式都是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提高政治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教师必须精确把握,做到适当而科学地运用。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的价值取向,逐渐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关的表演活动,去真正感受运用礼貌性用语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政治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领悟道理,加深理解,提高道德认知,激发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精心创设导入,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一本好书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序言,就会吸引读者更深入地读下去,甚至爱不释手;一部好的电影,如果有一个扣人心弦的序幕,就会激发我们观看下去的欲望,同样如此,一堂好的政治课程,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场,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方说用音乐、故事等来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迅速被转移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与人之间礼节的政治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我是女生》的歌曲,首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导着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特别是在讲课时候唯恐学生学得不够多,听得不够清楚,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一人在“演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在这种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被埋没,创新思维被抑制。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把学生放到重要的主体地位来看待,让学生成为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由以前的“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也符合教育发展的新规律。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真正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想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活政治课堂气氛,使政治教学沿着改革轨道大步向前。 作者:王巨涧 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游城初中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一、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内蕴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把情感的因素完美地融入到知识的讲授中,以实现教学目标,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初中思想政治的情感教学中,完全摈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枯燥的说教语言来“满堂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受教育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它是教与学双方情感的互动与升华。因此,情感因素的有效运用,使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学意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渗透的必要性 新时代的初中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同时,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要传授教材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启迪,使政治教学成为知识育人的教学。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应该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因此,采用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在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避免空洞乏味的语言说教,要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一方面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学习中收获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初中思想政治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与培养其政治素养的责任,并且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所以,作为教师要先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与互动交流。因此,实施情感教学必须把握好情感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 (一)要重视情感教学环境的设定 教师要从学生情感兴趣出发,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来设置符合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情感因素也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情与动作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所以,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设定教学环境。例如,在讲授与学习《难报三春晖》时,就采用情感教学。此知识点是旨在培养学生要孝敬父母、理解父母,与父母多加强沟通与交流。因而,在设置这一情感环境时先让学生重温《游子吟》这首诗,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做到对父母的孝敬,触动他们心灵的深处。使在对基础知识梳理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孝道的意义。这样一来,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也达到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要优化情感教学的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方法,摆脱以往“填鸭式”模式的束缚,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极致,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要对情感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讲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讲课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一方面要用幽默的语言色彩去感染学生,避免那些空洞的、政治性的说教,这比起平铺给学生讲述内容来说,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强化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自己真实的情感去触动学生,向学生表示自己的情感态度,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与学生发生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加入对教材的讨论,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的想法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展示。 (三)注重知行统一的情感体验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不仅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而且还应该把教学重心延伸到课后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增进感情。还拿学习《难报三春晖》来说,教师在讲述知识后,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等,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的品德素养有所提升,情感产生共鸣。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收获最优效果。注重知行合一,把课堂的情感带到课后行为中,并转化为一种具体真实的行动,从而真正实现情感与行为的统一。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情感教学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在初中教学实践中也具有普遍性。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情感教学的内涵,设置情感教学的环境,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作者:王彦方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第六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收集、选择、加工的技巧 在案例的选择上可掌握一定的技巧,使案例具备一定的特点。比如,选择使用的案例的基础前提是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选择的案例与实际的教学目标必须保持一致;选择的案例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意义;案例中最好展现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兴趣;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二、案例教学准备与呈现的技巧 案例教学的准备主要分为客观条件准备和主观状态准备两个方面。在客观准备方面,课堂布局原则上应该是以小教室为主的,基于这个理念,可通过桌椅的调整来实现小课堂的目的,比如U字形,这样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做好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还可更加具体案例和教学内容准备展示用的实物。主观状态方面为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案例、了解学生、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以积极的状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案例的呈现要把握呈现时间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首先在呈现时间方面,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以及案例所要传达的知识来确定案例展现的时间,通常分为三个时段,课堂教学开始时段、课堂进行中且重点难点问题时段、课堂教学结束时段,用于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案例呈现方式一般有书面呈现形式、事物呈现形式、多媒体呈现形式、角色扮演形式、语言形式等几种常用呈现形式。 三、提出问题与引导讨论的技巧 案例的使用目的是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并通过问题的方式准确地展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的时间,并以准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中并吸收案例中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提出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技巧,明确问题的意图、紧扣教学的中心;问题之间要层层深入,具有积极的引导性,问题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根据随时出现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讨论和解决,最后将问题有序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问题的提出要讲究吸引力的技巧,并且可采用逆向提问方式,向学生展示问题的双向性,问题的提出要展现主题。在提出问题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只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自主性解决问题才算是完成了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讨论时,要注重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引导学生在进行问题讨论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问题的中心,避免在有限的课堂时段内跑题,进而偏离教学目的;营造自由、民主、公平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均衡发现。 四、案例升华的技巧 学习的教材的知识,只是初中政治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才是中学教学更高层次的目标,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巧妙升华案例,合理延伸知识和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升华要充分挖掘案例的意义和价值,使案例价值最大化。在课堂总结中进行案例升华,借助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和对知识吸收、掌握的程度做好收尾工作,及时给出案例的最终结论,结论必须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杜绝标准化和是非化的结论。 作者:王达胜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信息科技的发展,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的内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为思想政治的教学带来一些便利,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使之更加便捷,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思想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推动了初中思想政治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育含义 信息技术简称IT,它特指与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有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发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教育是由技术课程和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两大部分合成,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初中思想政治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整个教学的整体发展。 二、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优势 (一)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通过在课上对学生的兴趣引导,使学生更加热爱思想政治课堂,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对思想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发挥学生对思想政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信息技术创造课堂教学气氛,会让所有知识像五彩缤纷的另一个世界一样,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二)课程生活化,拉近师生的教学距离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有一部分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会让初中生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要结合他们的身心来教学,定制符合学生综合情况的课堂教学方案,并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成为主体,让学生来引导教师,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同时要鼓励学生把思想政治融入到生活中,比如:讲到“环境保护”的部分时,就让学生据社会现状来探讨,如西部的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或全球变暖等现象,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点,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与课堂的距离不是那么遥远。教师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拓展,以巩固和填补学生知识学习的空白,让学生更加积极对待政治课堂,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的教学应用 (一)投影 以往的教学课件都是以书面形式进行,即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或教师按照书本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读一遍,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死记硬背等形式,这些形式都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这一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改善,投影就是改善之后教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课件。投影的作用是展示一些教师找到的资料,用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操作比较方便,节约了教师做课件的时间,使教学更加有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教学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的大环境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网络则带给教师更多的便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信息,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应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减轻教学压力。 (三)电视、报纸 初中的思想政治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想要更好地了解学习这门课程,就必须与时俱进,关注时事,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之类的媒介形式来吸取更多的知识,学到教师在课堂上教不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早间新闻》等电视节目,也可以看一看《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报纸,然后找一堂课让学生们把收集到的信息展示出来,并展开讨论。 (四)教学案例 以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PPT投影来提出几个关于自身隐私是否受到侵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来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与看法。之后教师在讨论结束后,针对问题的讨论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之后教师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采用网络视频资料的形式播放相关案例,使学生根据案例的发展过程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内心深处受到很大的冲击与感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 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为乏味的教学课堂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乐趣,深得广大初中生的喜爱,但是,也容易让学生的重点脱离学习,放错地方。教学的目的需要教师明确,重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学到知识。信息教学只是辅助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最主要的教学还是教师面对面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处理好信息教学的使用问题,做到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学到了知识,保证了课堂的精彩与高效。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切合实际 多媒体给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却不能被多媒体教学所禁锢,一定要从学生和教学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课程的安排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课程中一定要不断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从而全方面地促进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另外在多媒体的使用方面,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除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能力之外,尽量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挑选,以达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总之,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坚持以思想政治为主体,注重教学的合理性和丰富性,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思想政治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作者:王春 单位:山东省桓台县侯庄中学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教育性和实效性 初一年段是学生从儿童向少年过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年级。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他们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矗。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原则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富有一定特色,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传统美德于一体,其中的基本知识、事例、数据、警句、格言等,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实践性。它是在小学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初一学生进行合格公民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间的关系,树立为国家、集体做奉献的观念。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本依据。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为了人类的进步,四化的实现,应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塑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立足课本,化抽象为具体,系统、形象地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接受教育,学会做人。要避免离开教材内容,牵强附会地信口开河,这样既不符合大纲要求,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和重要原则。它是从教材内容实际、学生本身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思想渗透的方法。由于初一学生受心理发展、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限制,这条原则对初一《思想政治》教学尤显重要。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升华更新,随时会给学生带来各方面影响,给思想政治课提出新问题新要求。 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不断地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难、困惑和模糊问题,观察学生言行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在理论上和实际行为上给学生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达到认识上的升华,行为上的实践。 通过具体生动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去启发学生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关键在于提高政治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要扩大眼界,拓宽视野,要讲政治,多学习,善分析,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理论水平,把客观实际与教材内容、理论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应通过教师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积极诱导,使学生提高认识,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性是政治课的灵魂,政治方向明确,思想内容健康,具有正面教育效果,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保证。新晨 初一学生思想未定型,具有反复性和动摇性,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对初一学生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施以正面的良好教育,会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施行正面教育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强化教师职业意识。 (2)提供正面典型材料。 (3)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个性。 总之,指导和培养初一学生获得“会学”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将会产生连锁效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成才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概论质量安全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经过城乡水利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达标等有效实施,部分水利工程安全隐患,质量隐患已得到治理,但仍有不少水利工程存在不同程度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总之监督不到的情况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工程容易出现险情,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不强,建设单位中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导致工程质量低下,达不到设计标准,若遇突发灾害,安全事故极易发生。第二,由于水利工程规模较大,数量较多,使其安全生产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使其安全生产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更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第三,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学位对工程的设计不合理,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工程质量先天不足,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了解不够透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的质量问题目益景观,施工时降低设计时所达到的目标,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第四,各水利施工单位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之部分企业的大股东们急于收回投资,导致安全,质量经费投入不足。第五,施工作业人员除工种队长和少数工种的个别业务骨干是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以外,其它全部是临时雇用的农民工,他们不考虑工作安全质量,一味追求的是工程进度和效益。第六,工程施工中出现分包或隐形分包,导致以包代管,甚至只包不管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质量不达标因素。第七,缺乏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和高质量管理体系,轻视事故前管理和检查。事故来临手忙脚乱,引起重视,但事故过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和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无人问津,为此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第八,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确,工作推诿,监管缺乏力度,出现事故互相庇护,你好我好大家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二、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是百年大计,民生的根本,因此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体制顺畅,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有效机制,使水利工程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施工方领导向工程人员以及农民工做好安全、质量等宣传工作,增强工勤人员意识,使之每一位施工人员都成为主人,逐步实现从让我安全,要我质量到我要安全,我要质量的思想跨越,是一步升华到全员安全意识的高境界。第二,施工方指派业务骨干对农民工进行专业性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由外行转为内行,成为施工方的主力军。第三,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预为主,严格地把握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关,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终身责任制,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安全质量旁观体系。并在观场设质量安全员,赋予相应安全质量管理权力,保证其有效行使职责。第四,在施工过程中,一但发现任何大小安全质量事故隐患和苗头以及违章操作,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严肃查处,立即停工整顿,追究责任制,进行相应的处罚。第五,健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质量管理体序,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上,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形成“安全质量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第六,对在施工过程中,完成任务情况好的集体进行表彰,对在职的个人进行优先进改,对农民工进行物质奖励。使他们相应的都过的殊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摄取量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各行各业都在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需求。同样,我们水利工作者也把安全施工管理和高质量施工贯穿在这个领域中,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明确安全质量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每个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是一项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安危的头等大事,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前条件及重要标志。同时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方法 安全生产是对建筑工程生产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并加以重视,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作业。不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基层施工人员都应该时刻具有安全危机意识,身体力行,杜绝违章行为的出现。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行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全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部分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没有处理好经营、效益、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确立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认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不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心理,这种人为的因素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2、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技术掌握不到位,大量既没有进行岗前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存在。 3、 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 部分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把关不严,责任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 1、正确认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当前的施工项目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注重建筑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的安全活动的落实,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开展。首先,要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纳入工程建设的内容中来,通过规范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在依法的基础上落实施工图审查、招标和报建、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施工许可手续等工作,为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体现出来,在施工现场的布置中,围墙、大门、办公室等要做到美观大方,安全标志要醒目,大力宣传安全施工。最后,要完善好安全交底工作,施工班组在上岗前要按照当日的生产内容,结合当日的施工环境、天气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具体的安全性要求,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2、 增强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第一,切实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防护到位。正确认识到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安全投入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进行安全投入所具有的价值。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大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第二,正确处理好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关系,做好施工进度设计,切勿因为赶进度而忽略了施工安全,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第三,增强防范意识,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选择,特别是一些施工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确保符合资质的优秀人才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盲目和随意的施工,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四是健全安全生产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筑施工单位安全教育体系须有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激励机制是为了使职工努力去学习安全知识,处罚机制是为了职工不违反安全规定,避免事故的发生。将施工人员与安全生产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实行的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安全控制业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于 全生产工作不到位,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特别是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坚决追究责任,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 3、 加强企业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 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方针, 为了执行好安全教育工作,应着重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得到增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做好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做到安全生产组织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另外其他管理专业人员需加强学习和掌握安全法规、劳动保护与消防、中小型机具、土方作业!现场临时用电、高空作业!垂直运输设备、模板工作、起重吊装、文明施工、现场急救等安全常识。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其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根源。对于农民工文化素养偏低、安全意识薄、自我防护意识差等情况, 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民工学校等教学资源,对建筑工人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安全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 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 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劳务交易,规范劳务承发包行为,杜绝用无合同上岗的农民工现象出现"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 时间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同时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的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 4、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和运行机制 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应有个健全的机构来运行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加强各监督机构的建设, 建立一直高素养的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建筑企业每年都得有安全教育计划的制定,一般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设备人员必须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培训,对新进的工人有企业安全部门进行岗前培训, 并对所有员工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等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标准。执法监察机构应依法依规进行管力,不要停留在以前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只管施工单位的单一管理模式"要对施工单位施工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加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罚, 只要这样才可以做到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行为,落实建筑生产安全责任,狠抓工地安全生产管理。 总之,百年大计,安全先行。我们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对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办法,采取行动,管理到位,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进行工程建设时,安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还能保证工程的进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积极探索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程在建设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完善了相应的运行体制,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电力工程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还打击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最近几年来死于安全事故的人员多达十几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间接经济损失则难以估量。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核心工作。要以人为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了解电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首先,电力工程中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另外,长期盛行于企业的老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缺乏安全责任意识,一旦出现事故就互相推诿,逃避责任。再次,缺乏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没有及时的对供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在供电网络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等等。总体来说,在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分红不明确、职责划分不清、处罚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新型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3.1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1)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这个毋庸置疑,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理应以安全为核心。安全和质量是工程建设企业孜孜以求的两个方面,但是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忽视了安全的质量我们不能要,即使要也承受不起。只有安全保证了,谈质量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在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安全管理和保证工期的关系。做好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施工人员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因此在二者的关系中要坚持安全管理优先的原则。 (2)安全资金落到实处的原则。要做好安全管理,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安全设施。施工单位要将安全管理的费用落到实处,积极修建和完善安全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要将有关安全的资金用到实处,努力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3.2建立符合电力工程实际需要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顾名思义,要建立安全管理模式自然是要以安全工作为核心。那么如何有效的解决好“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现论述如下: (1)要对日常的电力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要求。日常的电力管理工作具有重复性强的特点,久而久之就使许多电力工作人员犯上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而电力运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仅仅凭个人经验必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很多电力事故都是由于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麻痹大意有关;有的电力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随意,违背了安全操作以及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而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2)建立动态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人员的认识水平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做好了一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有的时候没有认识到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发生变化而仍旧采用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样就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发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对整个系统的环境、设备以及人员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的整体,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由于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可能发生安全风险的原因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积极探索相应对策,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在这个团队当中,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才能保证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4)控制好各种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二,物的不安全状态。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需要工程施工人员在操作和使用设备时严格遵守既定的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和危险情况之后要及时加以处理,同时一定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要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和检修,做好维修和养护工作,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5)做好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在电力工程施工之前,要首先做好风险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从收集信息以及以后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相应的预警工作,并建立完善的预警以及应急机制。风险评估结果出来之后,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电力部门还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设立并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可以迅速有效的实施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安全事故中,有些是由不可抗力的因素引起的,这个无法避免。但是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其中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各种复杂的因素。只要企业在安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的。 4总结 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工程也日趋复杂,给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但必要,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对于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运用新的科学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基于建筑工程不良倾向的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是当前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重要任务。本文在此着眼于安全管理的几个不良倾向,提出了实际应该加强的几个要点措施。 关键词:不良倾向;安全管理;安全监督 前言:采取什么样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国家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正着眼于实现从事故后的处理向事故前期预测、预防,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和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而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全面实现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这一关键性的转变。 一、安全管理八大不良倾向 1、 企业改制,职代会形同虚设,工人自己组织“工会”的职能基本消失。某省安全生产条例首先明确说明,工会对单位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有权提出建议,有权依法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并要求依法追究有关责任,维护工人“安全生产权益”,该文件只规定了有关主体有权做什么,但是没有规定履行权利的程序或细则。这样的权利表面看是授权了某个主体,但是实际上这种权利真正行使的可能性很小。 2、精减人员压缩企业机关职能科室功能 当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节省开支精减人员时,首先撤消安全科,或与施工科合并,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下放,企业管理体制由第一职能型转变为职能效益型,由于人员相对缺少,企业每月监督检查下现场次数和工作时间大量减少,致使安全检查成为一种表面形式,大大降低安全监控力度 。 3、安全工作常被视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工资与奖金等待遇比同一级人员要低,由于安全不被重视,人员流失严重,安全员工作岗位变动频繁,难以安心工作。 4、金钱至上,效益第一,“安全第一”成为一句空话,无视规章制度,一切为了生产,将安全置于脑后。 5、效益被企业提高到最高位置,安全工作被日常生产施工事务干扰,凡是与施工相抵触都让位于生产,包括安全检查和整改要求通知。 6、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掩盖事故真相,瞒报漏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7、职工在工作中无说话地位,对安全工作难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安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甚至投诉无门。 8、企业改制往往侵犯职工基本利益和安全保证,职工感受最深是从一等公民沦为二等公民,严重创伤职工积极性,职工主人翁地位严重削弱。 二、构建政府为主导的外部建筑安全管理环境 1、完善层级监督机制,引进其他外部监督体制 针对当前层级监督存在的问题,按照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的层级监督制度和有关安全机制的建设,严厉行政层级监督的工作,引进其 他的外部监督机制,保障我国的《行政许可法》有效实施,实现我国建筑安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所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通过完善层级监督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建筑安全层级监督的完善,以加强对制度建筑安全管理结构的制约,确保不论是层级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有据可依和标准的统一,加强我国建筑安全行政管理的公信力。 2、建立健全法律机制,推动市场正常化发展 认真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建筑法规需要完善,并将这些需要完善的法规分类,分析这些法规存在漏洞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整改法案,从而为完善我国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依据和途径。于此同时,还应该加快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建筑安全规章制度,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不适合本地区的进行修改完善。在完善这些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的法律法规,还要依靠强有力的执法力度,这样才可以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三、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四、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直接对安全生产负责,督促、安排各项安全工作,并按规定组织检查、做好记录。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部工程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2、安全员监督检查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部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保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3、机电负责人:保证所使用的各类机械的安全使用,监督机械操作人员保证遵章操作,并对用电机械进行安全检查。 4、施工工长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制定分项工程安全方案,进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与班组的安全学习。 五、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搭脚手架在三步架以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带帽,传递架杆时应在身上绑系安全绳。搭架时如遇六级以上大风或雷电大雨时,四步架以上必须停止作业。高度在2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时,风力超过五级也应停止作业。在高压线路附近搭架时,如遇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需距2.55米以上,如遇22千伏以上高压输电路,需距5米以上。可按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架子,但架子必须要有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施工期间在允许荷载的气候温度变化作用下,不能产生变形、倾斜或摇摆等现象。要保证足够的工作面以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及施工车辆通行的需要。 2、起重机械与钢丝绳表面的磨损,腐蚀达到钢丝直径的10%时应当更换,当断丝超过规范时必须更换,如必须使用时,则相应降低负荷。吊钩和卡环如有永久变形或裂纹时应报废更换,吊钩断面高度磨损达10%时应当重新更换。 3、吊装工程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并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在吊装前应对吊装设备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检查。起吊构件时,构件上及起重设备下严禁有人,也禁止放置任何物件。起吊大型构件时,在构件离开地面20-30厘米时进行一次检查,当构件升空时,禁止把构件悬在空中检修机具;安装高层建筑构件时,严禁上下两层交叉作业。风力超过六级时,应停止吊装。雨雪后施工时要注意构件上的冰雪,防止触电。 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现在我国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要以人为出发点和核心,建筑施工也不例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现在,建筑业的施工人员已经成为了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素 相对比较的低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建筑施工人员在作业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只有测试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训练,尤其是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只有取得了特种设备作业证的人才能从事这么工作,而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必须要服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且能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群防群治,施工生产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使我国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摘要:水利施工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工程施工安全维系牵生命、财产、效益。文章主要对水利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安全管理的重点以及应对措施,从而达到工程安全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安全管理 管理重点 管理措施 1、当前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投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不断的追求经济效益,这时就出现了重效益轻安全的情况。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连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员都没有配备,根本谈不上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控制。还有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设备技术改造当中,很多施工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条件得不到改善。 2) 安全责任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通常水利工程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在短期内没有安全事故出现,从而导致很多施工单位忽视安全问题。 3) 过于注重经验,思想固化。部分施工单位习惯于经验,没有形成安全生产的全面认识,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决安全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点以及核心。 4) 制度流于形式。在有些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2、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 2.1 针对危险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基于水利工程庞大的特点,通常具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对具体工程项目来说,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首先识别危险源并将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确定出来。对危险源的识别可以从其形成的要素、分布的地点以及发生的时间和状态来进行排查。以危险源对安全施工所带来的影响的大小来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将重大危险源确定出来。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危险源有: 石料场的开采、高边坡及洞挖工程、使用爆炸置换法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高水头压力和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品有毒腐蚀品、可能给附近设施和居民造成影响的工程以及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危险性的交叉施工活动等。在将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出来之后,所有参与方都应该严格履行合同中的安全责任。施工单位应该针对自己所涉及范围内的危险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安全措施,同时要做好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交底工作。在进行危险源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按照规定做好巡视和检查工作。在所有参建方针对危险源所做的安全措施得以实施之后,做好验收工作,以保证安全措施得以真正实施。当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其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加上工种的多样性,其适应安全以及应变能力不强,这些都或多或少增加了安全隐患。基于此种情况,为了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对于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等。通过培训为他们的安全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施工人员更好的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领导小组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建立起安全监督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施工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 2.2 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想要保证整个施工的安全,必须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要重视安全教育,使得所有施工人员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②要制定好安全制度并使他们严格遵守。③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来进行施工安全技术教育。④严格落实持证上岗的要求。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管理,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强化所有参与到施工中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改善施工人员以前被动的安全意识为主动安全意识。通过技术和制度及教育,可以确保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对施工安全要求以及安全控制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持证上岗可以避免由于无证上岗引起的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2.3 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具有时间长、涉及面广以及跨度大等特点,也是对管理的效果进行检验的时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不但要统筹兼而且同时要抓住重点。①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要做好对重大危险源以及关键施工工序这两个关键要素的管理控制。对这两个关键的安全要进行重点管理,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安全。② 要坚持标准化管理,将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当中。所有项目的施工都要严格按照安全注意事 项和安全措施要求进行,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地点和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杜绝盲目施工造成安全隐患。 ③ 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落实点,也是事故出现的地点,因此保证安全施工,必须要做到安全施工。要不断建立并完善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和违章操作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3、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的责任制: ①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构建企业内部组织机构。通常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依靠结构来支撑,想要使得企业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就必须要保证组织合理、功能优化以及职责分明的企业内部组织。②要不断建立并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企业在完善经济责任制时,将安全管理的方法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中的重点进行考虑,即就是要将安全管理与经济挂钩。③要加强工程管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要不断健全管理工作制度,实地管理人员的职责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尤其是对工程中的一些隐蔽部位、重要程序以及关键部位,管理单位应做好验收工作。④要规范并健全审批程序,对承办人员的综合情况要进行审核,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等,要做好检查验收,要把好工程安全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进而从源头上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⑤要严格执行验收和审批程序,对于一些隐蔽工程以及关键工序等的施工要进行检查审核。⑥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好对水利工程的验收工作,并达到安全管理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具有施工时间长、涉及面广以及跨度大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在安全管理中,要针对其特点,做好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所有参与到工程建设中的人员都要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将安全管理贯彻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将所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和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监理中的法律责任探讨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法律的规范起着保障作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安全责任、法律规范以及监理责任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以此提高和完善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漏洞的防范与治理。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管理中涉及的知识面众多,包含项目管理知识、建筑工程相关知识以及施工中法律法规与制度的知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设初期开始就要对工程施工技术、企业管理以及法律进行了解和规范。 1 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中的原料管理,工期的制定,现场施工的监测都离不开项目的管理。它影响着项目工程的科学化和系统管理的多样化。项目管理包含了合同的管理、进度的管理、统计的管理、安全质量的管理以及成本运行的管理。我国建筑施工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就是资金的节约和质量的保证。 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施工前期的策划、施工的准备、项目的施工以及完工后的验收。其中,在施工前期要拟定建议书,对整体的工程有个具体的概括,要进行项目的考察和评估。施工阶段对原料的管理,存储至关重要,现场的施工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质量的控制、成本的控制、进度的控制都要认真做好。在完工后工程的验收中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保证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工程项目中的法律法规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的质量以及工程的造价提供了保证。遵循并按照安全施工法律执行工程建设是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义务。只有依照法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才能够避免工程施工生产中的风险、价值缩水,为此提供有效的手段。如何把工程不同进展阶段中利用法律进行风险的识别、法律控制、法律策划等方面,是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法律依据是参照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合同。如何杜绝事故的发生,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系统危险的防护与识别危险控制是核心技术。要以工程自身的技术措施与项目管理措施为主,加强工程施工中安全检查以及施工审查方面的工作。通过危险控制技术,将工程中的危险以及安全隐患控制到最低。 3 监理单位的行业行政责任 监理单位的行业行政责任要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执行。在管理条例第四章罚则中有明确规定,归纳起来,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时应受到处罚: ①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监理费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可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②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③转让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的监理酬金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④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⑤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⑥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承担该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⑦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处合同约定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⑧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吊销资质证书,处合同约定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4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监理中法律责任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相应 完善。建筑业得到全面的推广,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安全管理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立机制也在不断的提高中。但还是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在建筑体制上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如不进行解决,将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项目的管理要结合实际具有科学性。项目管理必须把施工不同阶段的标准统一化,一个项目进展的顺利都会严格遵循所指定的规范。由于建筑的结构不同,项目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施工阶段,如没有统一规范的话,施工将无法可依,不同阶段的项目就可以自行的施工,或是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制度,那么所完成的施工项目就不会达到用户的要求,极有可能在验工后从新施工。因此要想解决施工项目中管理所存在的弊端,就要先明确施工的规范。施工中的规范可以制约项目的管理,让其不会脱离正确的轨道。 工程建设整体水平层次不高,不能适应现在快速、全面的项目管理的需要。在工作的性质以及工作的方式中并没有超越以往质量监理局限性的格局,对建筑工程所秉承的高智能服务宗旨向违背。在计划经济的旧有体制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完全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统筹规划。建筑施工完成后,管理机制立即解散,对施工项目的管理经验无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规划。在国外先进施工技术中,可以将施工中管理的方法与经验进行系统的论证与使用,逐渐形成建筑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对建筑工程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监理工作。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工作要与国际接轨,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迈进中,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执行必然会遇到种种难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国情,建筑工程施工中,依靠监理机制很难对工程进行制约。实际上,这已经超出了工程监理的范畴与工作水平,而是道德与责任心认知方面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工程施工中监理机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降低监理机构的资质等级以及暂停监理机构监理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监理机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项目管理中的法律规范是相互关联的。作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与监理机构,不可避免的要对经济利益与规章制度之间有所权衡。所以,无论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是监理机构部门都要掌握法律责任要点,明确工程建筑中法律法规的底线,避免建筑工程企业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5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只有对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中避免不了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应对。在管理与监理中必须参照法律法规,要做到依法行事,有法可依。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摘要: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危险源众多,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因此,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就必须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文章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旨在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因素;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企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建筑业由于其独特性,历来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虽然建筑安全管理在我国己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地讲,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比较低,每年都有几千人在安全事故中丧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施工工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泛,如工作面分散,涉及工种多,人员多,项目功能也不尽相同,工程环境千差万别等。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形作业有关,还与近来年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施工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上不形热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安全观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领导者的安全观念强,就会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工程安全性就好。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操作水平,就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因此,保证施工的安全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因素,人是施工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他们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决定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领导忽视安全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是屡见不鲜的。 (三)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1、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与施工安全相关材料的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材料不合格,安全就难以保证。由于建筑施工中所需的与安全有关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采取全数检查难于实现的,但采用抽检的方法,往往又会产生遗漏。加之有些承包商在工程中标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按安全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监理人员对进场的材料控制不严或未按有关规定对应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的材料不进行复试,致使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例如,塔机吊构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萦落下,砸伤地下工作人员。 2、施工机械的质量对安全的影响很大,由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施工机械的种类多,流动性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查的方法往往会产生遗漏。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导致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加之部分安装人员素质不高,不按安装技术规程进行安装,使安装质量得不到保证,留下了安全隐患。 (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工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能严格执行,不注意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了问题才去处理,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例如: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并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民工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操作作业,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模,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死亡。以上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往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屡见不鲜,导致工程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建筑业分包管理,完善安全法规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谁和管理。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加强安全法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施工企业对目前有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实际的法律,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应对本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项目部、班组均有人负责安全,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对危险较大的部位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应有应对措施。方案须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整个项目工程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监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否有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施工方案及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施工。 (二)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 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安全组织机构,但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实行单位领导对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部位负责,班组长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2、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管理及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的高低对安全施工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拥有高素质的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那么该企业的施工安全才会有保证。否则这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就难于保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想使自己承担项目的安全得到保障,领导者必须要有“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员素质,从而确保安全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要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危险作业过程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如起重工、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作业。一般工种也要求施工人员熟悉环境,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坚决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违章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对基坑工程、模板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应有安全施工方案,并且安全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施工方案。力求使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操作方便,针对性强,有利于保证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手,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三)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选择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当该项工作;采购材料要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进场材料须在合格的供货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施工企业应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审、考核。材料进场时,工地负责人应会同业主方、监理方等有关人员进行联合验收。检查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书面材料和实物的质量,对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应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复试合格后,材料方可用于工程。 第二,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须有安装资质的单位来安装,安装完毕后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理人员定期检查安全保险装置、防护装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四)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种较多,作业面广,对每一个操作人员进行跟踪管理是不现实的,在工程中往往会由于某个操作人员的疏忽而产生安全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交底及日常检查制度,在施工前对每个操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施工时,安全员要加强现场巡查。监理人员加强日常巡视,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不断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材料、施工机械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把安全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进程,它包括安全组织和安全意识,企业只有综合利用这些手段,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使之与新的施工技术相配套。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之与生产能力相吻合,使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人头上。并经常性地开展和利用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建筑职工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浅谈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根据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对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道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加强安全管理文化教育等措施,以防范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工程施工进展顺利。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制度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其中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以道路的增长是最为明显的。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和工期比较长,流动性也较大,而且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发生很多安全性问题,实际生活中也正是如此,目前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形势紧迫。 2 道路工程施工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 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加以分析。 2.1 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在大部分安全事故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占很大一部分。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人们主观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违反道路施工规范,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建筑物造成安全事故。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物搭建不规范,使之处于一个危险状态,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建筑物能够造成安全事故,是因为处于危险状态的建筑物由于其潜在的破坏和伤害能力存在。今年来,由于建筑设备造成的伤害时有发生,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机车装卸土方或者石方把人压住或者掩埋等都是可能发生的。 2.3 道路施工环境造成安全事故。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是作业环境有可能是极其危险的,比如建隧道或者高架桥等,危险的施工环境会在心理因素上影响施工者的情绪,进而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存在人为的因素和建筑物得因素,但是客观危险的建筑环境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背景条件,所以建筑环境的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建筑物的影响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4 道路施工管理不严引发安全事故。在前面所述的三种造成道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中,他们仅仅是安全事故直接或者表面层次的原因,根据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根深蒂固的原因是缺乏安全管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混乱或者安全管理不严格,每年来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数不胜数。而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工人都是文化程度较低,劳动力强大,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惫,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 道路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建立健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体系来讲,主要包括建筑公司方面的安全管理和道路工程项目部得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就建筑公司方面的安全管理来讲,一要建立安全生产公共监督渠道,建筑公司应该选拔合适的安全人员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该以公司经理等负责人为组长或者是副组长,定期的召开安全生产管理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原因,从而实现动态的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二要落实安全责任检查制度,由于建筑工地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所以对施工工地的管理不能是死板的,应该要求承包人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包括一般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等,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来讲,必须狠抓安全生产,严格按照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文件等执行安全检查措施,保证安全进行施工,防止由于疏忽和玩忽职守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加强企业安全教育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无论是制度或者管理,都离不开文化和教育,每一项安全措施的制定以及贯彻执行,都必须以企业安全文化教育为基础。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企业安全文化和教育的必要性。 3.2.1 结合企业安全文化背景,健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安全文化背景,制定一套具体的适合项目建设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岗位安全责任规范以及安全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的安全制度。 3.2.2 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 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要加强建筑职工以及其他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安全技能培训教育以及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法制教育。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思想水平有限,所以必须采取日常的施工规范等安全常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并且使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中自觉的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掌握自救或者逃生的技能,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技能训练,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不知所措的后果,贻误逃生的或者自救的最佳时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加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法制教育,可以使建筑单位的员工提高安全法律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水平,在思想上和法制上都要对安全管理措施有一定高度的认识,确切的理解公司的安全管理制规范,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措施,促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的安全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正确的履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具有很强的制度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并且安全施工始终贯穿于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工序,以及很多的施工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以及严格的执行建筑企业所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加快道路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浅谈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应对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 安全管理 责任 风险应对 论文摘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顺利实现工程建设质量、进度、造价三大价值目标的基本保障,遵守并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是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更是依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防范安全生产法律风险、避免价值缩水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工程进程不同阶段从法律风险识别、法律策划、法律控制及法律风险化解等方面,做好防控措施,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工程项目安全法律责任来源于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合同。控制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以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风险发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8安全检查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包括定期、突击、特殊检查。定期检查是已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检查;突击检查是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殊部门、特殊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特殊检查指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完成的项目,在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计划、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教育、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9证据保全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应与信息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利用it部门研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安全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保全安全数据信息,保留有关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书面资料证据,并制作备份,保留原件。这些工作在发生事故时认定相关人员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是否承担事故责任将起到重要的证明作用。 10 fidic合同体系安全事故风险防范对策借鉴 200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部、水利部、航空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九部委参照最新版本fidic合同条件(1999年版新红皮书)制定了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于2008年5月1日起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施行,几乎引入了fidic合同条件的全部内容,与国际建设工程领域彻底接轨。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合同体系及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合同体系一样,fidic合同体系在工程安全风险的防范方面特别重视工程商业保险的方法,特别重视将风险责任分配给最容易控制风险的一方当事人。该条件已被我国引入,在签订相关工程合同时最好采用或参照准施工招标文件》版本的通用条款,并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和我国合同法、建筑法、劳动法、最高法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专用条款中对于工伤社会保险、工程商业保险、法律责任转移追偿等问题作出详细的约定。工程实践和司法实践均证明,这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必由之路。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浅述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摘要】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主要针对水运工程建设的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重视各项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本文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特点,从而提出控制或预防的一些措施,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水运工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一、引言 所谓安全管理,就是确保每一位工程建设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控制影响作业区内所有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保护水运工程建设实体的安全施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建设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风险预防,包括消除或降低不安全行为,消除或降低设备的不安全隐患以及实现作业实地控制目标的安全性。 二、水运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的特点以及管理方针 水运工程的突出特点是操作范围广,所以有必要制定动态的控制系统,这就要求控制系统具有交叉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因为水运工程的建设的工序复杂、作业流动性大、高危险、位置变化多端、深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中型水运工程项目,由于涉及许多交叉学科,且往往存在不同单体由不同的工程单位施工,各自作业的都有其特殊性,所以要求建设必须持续且动态。总之,安全问题一触即发,要求控制措施必须超前、严谨。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为:一切生产都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水运是工程建设也以此为工程建设的目标和出发点,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才能使生产得以保证,生产力才不会下降。时刻以安全生产方针为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效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才能达到有效预防和安全控制的目的。 三、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所以,采取强有力的科学措施提高实地的安全管理水平很关键。同时,监控单位要对工程建设的安全实行更为精密的检查,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就应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对某些故意违反安全的行为给予监督和纠正。 (一)安全管理建章立制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管理的有利实施也离不开安全的规章制度,不管是工程建设的企业还是监管的单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都显得特别的重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也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为根据来制定,内容要尽可能的涉及工程建设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制定出来的安全规章制度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促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范性的形成,从而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水运工程建设大多是露天的、手工的、复杂的交叉性水上工程作业,一线工人占工程建设人员总数的绝大部分,且农民工的比例占有50~70%。该部分人员往往文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性大,安全观念也比较差,没有很好的自我防范意识。所以,对一线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传授一些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水运工程建设中高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施工设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这就对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有计划、长期性、多领域的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人为失误的概率发生,从而将工程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三)严格把关安全工程建设组织设计 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设立工程建设的安全控制度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合理有效的工程建设组织设计是实现安全管理控制的前提条件。一要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符合各专业的工种和各工程建设的部门要求,特别是审查引进的新设备、新工艺、新科技、新材料在工程建设中是否具有可行性;二是要检查工程建设实地的安全保证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及规章,做到工程建设实地遵章守法、文明施工、安全作业,从而保证每一道工序都是万无一失的;三要制定有应急预案,识别施工各种突然情况,编制紧急应对措施计划和准资源,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进行应急措施。 (四)有效落实安全措施 水运工程建设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多方面的,仅从现场的材料及设备管理来看针对现场的诸多材料,如钢筋、水泥、大型预制件等,同时施工现场往往存在设备多、材料多、人员多等管理 围广,管理对象复杂的现状。对此如何有效的执行所制定的安全措施需重点考虑以下几点:1.将材料和设备分类管理;2.现场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3.各项防护设施要及时到位;4.工前检查,规范操作;5.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五)妥善处理安全事故 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应以“四不放过”作为处理事故原则。即1.事故不论大小,根源没有查清不放过。调查事故不能敷衍了事、走流程、走过场,必须搞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避免再次发生同类事故;2.事故责任者未受处理不放过。这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事故责任追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还需向广大群众说明具体原因和危害,让大家以此为鉴,在往后工作中得以重视;3.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职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对此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达到加强安全教育的目的;4.防范措施没有整改、落实不放过。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累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严格要求事故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安全事故处理通常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事故现场。“迅速、准确、如实”的将安全事故情况上报安全监督局,内容要具体到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经济损失情况、原因分析等;其次根据“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置;最后对于重大的安全事故,通常由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以确保信息正确、及时传递,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 四、引入“1+3”安全监督作业体系 “1+3”安全监督作业体系是江苏省淮安市推出的一项工程安全监控、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在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适用。因此,近几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和总工会引荐“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所谓“1+3”安全监督作业体系,即一种方法和三种机制的简说。一个方法就是指存在弊端的安全事故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法,采取现代安全管理总结、措施,对作业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事故弊端和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查处、区别、评析,立档,成立监管控制体系,加强参与者的劳动保护和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三种机制就是指存在隐患的安全事故和相关部门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连续升级机制、系统评估机制。推行事故弊端和行业危害监控法能将安全生产超前、困难退后,保证全体工人参与和担负责任,预防隐患转化为事故。实行“1+3”安全监督作业体系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 水运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水运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各种安全管理体制,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为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保证,也有利于工程建设企业信誉的提高。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浅议 【摘要】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工程领域已实行了近二十年,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变化,安全管理问题已是工程监理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工程监理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实施工程安全监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程监理 我国自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以来,改变了过去在计划 经济 体制下建设单位传统的自筹、自建、自管的封闭式的小生产管理方式的状态,向开放型、社会化、专业化、 现代 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从行政命令指挥的方式负责项目建设向 科学 的项目监督管理制度转化。本着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负责的理念,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监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工程监理的认识 工程建设监理组织机构是一个依据监理委托合同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按工程项目或部位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监理单位组成的工程建设监理体系。它们在服务工作内容上实行着“全过程的监理”,可概括地表述为:监理单位在施工合同签订前,主要协助业主单位做好施工招标准备的各项工作;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监理单位则在业主的委托和授权范围内,以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对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即对所监理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的全面控制,对合同和信息的管理以及对工程项目参与各方进行组织协调工作等。实行监理制度,便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引入了建设监理单位作为中介服务的第三方,以经济合同为纽带,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为目的,初步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新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事实证明,它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期、控制投资、增进效益,是工程建设实现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结合的重要措施。 无可置疑,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状况所实施的监督管理。现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二、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已经实施工程建设监理的建设项目中,相当一些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其实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中并没有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只是把安全管理放在质量控制中十二项工作内容的一小项,而且监理单位也没有配备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只是由质量工程师代管。这样,在施工安全管理上的监控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施工现场因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而发生的伤亡事故局面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工程建设造成事故的伤亡人数已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以上。近几年来,建筑物倒塌、大桥跨塌此起彼伏,有的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有的在已经投入生产使用后发生。 要扭转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就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监理的一项单独监控项目,配备这方面的人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工程监理中安全管理的建议 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中永恒的主题。安全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工程质量的好坏,也是为了安全。如果说质量是业主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那么安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环境条件,而安全管理则是这一环境条件的保护神。 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的杜绝各类不安全隐患,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具体有以下措施与建议。 1、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为了适应当前工程建设监理 发展 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行为,应尽快修编《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增加安全管理方面的章节和内容,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便于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规范地操作,使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2、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针对监理 企业 监理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缺乏的状况,建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举办安全管理人员上岗资格培训班,使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关知识和安全管理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监理企业内部亦可通过经常性的学习、讲座、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是 法律 、法规所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这就要求监理企业必须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承担安全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行为。为此,监理企业对安全管理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如报告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把责任从上到下层层落实下去,对项目监理部的安全管理具体工作应作详细规定。 4、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监理部具体情况,编制安全管理方案,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合理配备监理人员,明确相应职责,确保人员到位,防止有位无人,形同虚设。 5、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为了对项目监理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有针对性的增加《安全文明施工监理控制程序》文件,或者在施工监理程序中补充安全文明控制章节,把安全管理置于程序文件中,并进行有效控制,使监理人员的监理行为有规范、服务质量有标准、检查考核有章程,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6、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协调。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第一责任主体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也是主要的责任主体之一。因此,只有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充分有效协调和密切配合,才可能控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与施工单位建立互信和友谊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好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建设工程就能安全有序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7、切实抓好事前审查和事中控制。作为施工安全主体的施工单位,他们的生产行为是否规范,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全局,所以项目监理部首先要帮助施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的事前控制工作,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各种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持有效证件上岗,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落实到位等。通过这几方面的审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此外,项目监理部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分析和找出现场施工过程安全事故多发的关键部位,采取相应的监理手段和措施(相应的监理实施细则)进行控制。在日常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按照实施细则列出的关键部位、控制点和监理程序进行全过程检查控制。监理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各项目监理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项目监理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8、严格和规范安全管理资料的管理。安全管理资料是项目监理部在现场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的真实和全面反映,也是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直接反映,所以必须严格和规范安全管理资料的管理。安全管理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能够反映出监理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全貌。监理人员在监理日记中应详细记录当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发现、处理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总监应及时审阅并签署意见。特别强调的是,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有跟踪整改情况记录,对例会、监理通知、安全检查报告所提到的安全问题,亦应有跟踪整改、封闭记录。监理月报应对当月安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作出评述,报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过程所形成的文件、记录等资料要及时收集、分类、整理、汇总归档,这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规避监理的风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安全管理已成为工程监理中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应该树立“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理念,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工作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工程项目管理的理性思维,应该从组织、制度等角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工程档案安全管理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工程档案安全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意义,只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工程档案实体及信息载体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充分发挥工程档案在项目建设、管理及试运行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 工程档案 安全 分析 1 概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发电机组容量不断增加,记录电力建设的工程档案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安全性高,工程档案在其形成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而在实际工作中又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存在档案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安全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是电力企业基本面貌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反映,它随电力建设项目的开始而建立,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同步,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档案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保障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设施建设、档案实体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以及规范操作,是各级领导及工程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是提高工程建设及管理水平的需要。全体工程参建人员都应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止松懈、侥幸心理,确保建设项目工程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因此,要确保工程档案的安全管理,应认真落实“五个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档案安全意识。二是加强施工单位工程档案安全管理。三是加强工程档案制度建设。四是加强工程档案库房安全建设。五是加强工程项目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2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档案安全意识 工程档案安全管理是电力建设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工程档案安全是形成高质量竣工档案的基础,也是各级领导和档案工作者的职责。应全面加强对工程档案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做到工程档案及安全管理与基建进程同步。 大唐珲春发电厂(以下简称珲春厂)在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之初即建立了工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同时配备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工程前期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加大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力度。从工程档案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合同管理、奖励处罚等方面对工程档案的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工程档案设施及档案实体、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3 加强施工单位工程档案安全管理 由于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多、建设工期长,形成的项目工程档案数量大、内容庞杂,各施工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做法不尽一致,客观上给项目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为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真正做到移交精品工程的同时移交精品档案,必须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档案的安全管理。 首先,我们要求各施工单位要有相应的工程档案库房,并对珲春厂二期扩建工程档案的形成收集、保管利用、整理归档以及竣工文件编制、交接验收等工作做出相关规定,提出具体统一要求。 其次,要求各施工单位工程档案柜架、卷盒、卷皮等档案装具应符合标准要求,归档的文件材料和制成材料符合耐久性要求,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档案和信息的安全。 另外,建设单位工程档案人员在工程部门现场办公,参与基建工程过程管理,经常深入施工单位督促检查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安全管理工作,使工程档案安全管理与基建进程同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企业扩建工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4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措施 加强工程档案制度建设,是做好工程档案安全管理的前提。我们从建设项目工程开始就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使工程档案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要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安全保管、防火管理、巡回检查及档案人员岗位职责等相关管理制度。 二是要完善工程档案安全管理措施,实行档案专人保管,经常对工程档案设备如:档案柜、温湿度计、防盗门窗及电源电线、灭火装置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消防安全和供水、供电线路的监管纳入工程建设统一安全管理之中,将档案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5 加强工程档案库房安全建设 工程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5.1 我们制定了 严格的《工程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工程档案库房与阅览室、办公用房实行三分开,并采取防火、防盗、防有害生物和温湿度控制措施。如配备了防火防盗门、防盗窗、报警器、电子监控设备等防盗设施;配备了泡沫灭火器,并随时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另外,在条件成熟时还应配备火警自动喷淋系统等较先进的灭火设备。 5.2 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档案应单独保管,设置带锁的移动密集架、带密码锁的保险柜等,从保管条件上确保工程档案的安全。 5.3 减少工程档案的破损率,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对不易保管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应配备专用的档案防磁柜;对容易破损的硫酸图纸等重要档案配备好防潮、增湿设备。 此外,珲春厂坚持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消除堵塞危及工程档案安全的漏洞。 6 加强工程项目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电力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施工单位会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应用,使得工程档案快速向数字化方面发展,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对工程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 6.1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有关工程项目实施中形成的各种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及电子文件载体的安全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电子档案进行安全管理。 6.2 要求各施工单位采用统一规范的工程档案管理软件,在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相应电子文件同时归档,提高工程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检索的便捷性。 6.3 工程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存储在磁盘、光盘上及网络数据库中的电子档案及时复制副本备份或异地保存,保管方面要做好防消磁、防损坏工作,对重要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 6.4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采取工程档案内外网分离、安装服务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推动工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为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奠定数字信息基础。 7 结束语 工程档案反映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面貌,工程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基础性保障工作。大唐珲春发电厂通过加强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工程档案安全防范意识,把工程档案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确保了工程档案的安全和完整,为工程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提供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并为本厂及大唐集团公司工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及安全管理起到了标杆和示范作用。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教育,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保障机制,是维持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为了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由于房屋建筑其自身的施工特点,施工和工作环境存在很多的危险源,而且施工大多是在高空、露天以及临边的环境中,并且危险因素也会随着施工的进度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如何有效的防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建筑施工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高空作业、露天作业、临边作用的机会多,如果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就会导致触电、高空坠物等事故发生的机会增大。还有就是施工现场施工材料随意堆放,导致现场道路拥挤,施工现场没有安全标志,或者是对危险场地没有进行封闭管理,这些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2、安全管理落实不够 在房屋建筑的过程中,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场的管理不严格,安全制度落实不够,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现场的习惯性违规不进行制止,造成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完善。 3、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危险性大,所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对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防护工作都不完善,尤其是机械防护和安全防护两个方面。很多施工单位往往只注重工程的经济效益,对于安全防护的资金投入不足,甚至是偷工减料或者是随意的降低产品的性能。这些都会使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房屋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1、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全面的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定期的召开安全生产教育大会,在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时,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按照规定每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和学习,切实的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约束现场的每一个人员,安全管理要得到全面的落实,使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设备以及重点工程的安全检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防护的有效性。还有就是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安全性法律法规的学习,从根本上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现场的安全防护,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以及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能够安全生产后再投入到施工作业中。对高空作业、以及临边作业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高空坠物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做好相关的记录,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由于设备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安全事故的发生。 4. 规范安全防护。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方面,要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坚决淘汰已报废的机械设备。对购买使用的设备要一律实行备案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禁止对运行中的设备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以保障施工设备正常运转。在施工用电方面,要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临时用电应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要求编制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首先配电线路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整齐,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敷设。电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 ,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照明、动力分别设置,认真建立临时用电档案。此外要完善建筑设计方面,要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建筑设计的安全性, 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1、施工前阶段的安全工作 在房屋建筑工程开工之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招投标,并且组织有经验的设计师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具有相应等级的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现场的物资管理,以及现场的安全检查和验收,一旦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材料,管理人员应立即检查,保证材料的严格安全。房屋建筑的施工材料必须遵守安全和健康标准以及噪声控制标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质量合格书,不得购买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房屋建筑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建立分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成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项目的计划和管理,利用安全保障系统进行实时的监督,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保证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严格的遵守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施工的安全操作规范,在保证施工项目安全的同时,对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成本进行同步的控制。 3、建设后期的安全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安全的最后保障。施工现场的数据文字记录是安全管理验收的主要依据,也是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工程竣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在有关的质量检查和数据排序的同时,进行安全施工评价,并向房屋建设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单位工程竣工的安全管理信息。 4.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在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施工中特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救援物资,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在减少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措施的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配套法规,使得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施工量大、施工范围广、及其复杂的综合工程,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用户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所以在房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施工技术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消除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更加的科学和正规。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建设工程监理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在建筑行业的各项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工程项目的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目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面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恶性事故频发威胁着人们的安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关键词:工程监理;安全管理 正文: 1.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意义 1.1.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在建筑安全的生产建设体系中,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企业内部建立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这其中包括企业自身建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机构,包括企业自身配备的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其次就是政府机关或者的部门在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监督方面制定的相关的安全条例以及相应的安全检查的机制。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在企业内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这就导致安全的管理错综复杂,安全标准就不能得到正当的维护,管理漏洞百出,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针对在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分析和解决,并且现场指导你、安全作业,针对在安全建设过程中的隐患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停工整顿,保证了安全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1.2可以相应的提升工程建筑的质量。工程生产建设的质量和工程施工的安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安全作业生产制度可以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保证在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利益,这样让工人可以放心的去投入到建设中,没有后顾之忧,这样相应的就会提升生产建设的效率和质量。1.3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工程的安全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停顿,会对人员造成人身的伤害,无论是从施工进度来说还是对工人的保证来说,做好安全的管理都十分必要,所以,提升安全的管理可以相应的提升整个建筑项目的管理的水平。 2.如何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 2.1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工程的安全监理即按照工程施工的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相应的强制性的规定,然后落实监理。监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生产的情况。监理人员应认识到自身在安全监督方面的责任,这也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监理人员在安全法律方面的认识,提升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监理的水平,获得相关的资格从业证书,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建设。2.2明确各施工阶段安全重心。按照工程开展的不同阶段,安全监理可以相应的分为四个不同的部分和内容,即施工的招标阶段、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的验收阶段。根据四个不同阶段的工程建设的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的安全监理活动。比如在招标阶段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的审核。在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应该做好安全协议,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监理人员的责任,制定监理的规划和内容。在施工阶段应该按照之前制定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和计划有序的开展安全监理的工作,保证总监理工程师可以在各个部门进行相应进度查询,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定期对监理人员开展培训和指导,重点学习“施工安全规范汇编”中“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有关施工安全的强制性条文。监理工程师应将安全措施和安全检查放在同等的地位,就工程开展的各种安全隐患一一排除,并且就这些隐患的存在书写书面报告,上交给相关的部门,要求施工的单位停止作业,对工程进行整改。详细做好监理日记,随时将施工的安全事项上报给监理工程师。针对可能会影响到人身安全的情况应马上停止工作,采用应急的方法处理。在工程的验收阶段应该采取必要的方式对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各种防火制度、保卫制度、设备的维护制度等进行监督和制定。2.3用危险控制技术确保施工安全。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监理的重要目的,识别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评价危险产生的几率,做好危险的控制。危险额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宏观控制技术和微观控制技术两大类。宏观的控制技术就是使用经济手段、法制手段、教育手段等方式针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控制。安全监理则主要是使用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进行安全控制。微观控制技术以具体的危险源为控制对象,以系统工程为原理对危险进行控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安全监理则以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因为安全监理的对象不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吗,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协调控制,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保证安全的建设和发展。 3.结束语 安全监理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保证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才能保证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不断的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对此,相关的监理人员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法律法规,将实践和经验相互结合,才能在建筑建设中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解决安全事故问题,保证人们安全。 作者:赵灵芝 单位:天津市华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公司管理论文: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 人才在新世纪对于任何企业组织的发展壮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我国的民营私有企业,在没有国有企业的资源、财力、物力等优势的基础上,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根据的调查我国的民营私有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除了市场因素以外,自身的种种缺陷也导致企业不能很好的经营下去,不是不能存活下去,就是不能做强做大,其中人才资源的匮乏和人才利用的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比较著名的民营私有企业如万向集团、新希望集团、国美电器等都是将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高的战略层次。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让我现在离开微软,只要让我带走100个人,我一年内能建立第二家微软公司”,可见对于一个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办公室、固定资产、厂房、设备而是能给企业创造未来的人才。 贵公司成立至今已发展多年,在福州市有众多的物业管理楼盘,那么我想问,我们的公司处于福州乃至整个福建省同行之中排名第几?公司的现状能让您和您的员工们满意吗?我们现在是不是很完备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未来要不要做强做大? 如果对于现状大家都不满意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里?找到解决的方法了吗?如果公司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们意识到了吗?想不想解决?如果想做强做大,我们的战略规划制定了吗?有找到适合的人去开始执行了吗? 基于以上,如果我们确实有不满意,确实想解决问题,确实要使自身更完备,确实要做强做大,那就不能不重视人才,不能不重视人力资源部的建设管理。人力资源部可能解决不了上面的全部问题,但是它可以为公司找到能解决上面问题的人才。 人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任何的战略计划最终要落实的人去执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做,那么我们的所有的想法、战略计划都是一纸空文,都仅是想法而已。人力资源部是发现、培养、选拔人才的部门,如果一个公司不重视人力资源部,或者人力资源部不能够实现它的职能和职责,那么人资部门就不可能为公司提供有效的人才,近而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决定公司发展成败的是人才,是人才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而人才又是通过人力资源部来进行选拔和培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对于人资部门的建设投入大量精力的原因所在。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如果我能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人资部负责人,我将对人资工作做如下模块化规划: 一、招聘 在这个模块,就是为公司选拔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无论层次高低都是公司发展所需。 人资部门根据公司自身的发展和人员现状,对公司的用人情况做出计划,人资部作为计划制定和执行的主要部门应作的工作有: 1、了解公司的发展,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做好人才招募工作 2、了解人才市场情况,针对本行业特点,建立多种人才招聘渠道 3、了解公司现有人员能力和工作匹配度,为人员晋升、淘汰和流失所产生的职位空缺准备后备人员 4、帮助公司各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的用人计划,人资部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大计做出全年的招聘计划,并以一定的时间周期(月、季、半年)做出一定的调整。 公司的发展,第一步就是选对适合的人才,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正确的经营策略再由适合的人去执行,才能达到制定策略所预想的目标。 二、培训 培训是针对全体公司人员的培训,上至总经理下至最普通的基层人员的全体人员,而不是仅仅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培训工作分两部分进行: 1、入职培训,即新员工培训,主要是让新加盟公司的人员,对于本行业、本公司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让其接受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公司,这样他才能真心的投入到我们的事业当中。 2、在职培训,即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培训,随着企业的发展每个员工也应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发展,在其自身努力的基础上,企业也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给功勋卓著的人员良好的培训也是对其的一种嘉奖,对比物质奖励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良好的培训可以将有潜力的人才培养成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可以将我们现有的人才提升的更高的层次,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梯队建设及企业发展做更好的服务。 三、薪酬绩效福利 薪酬绩效福利是企业人资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按对公司的贡献大小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我认为我们的薪酬绩效福利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工资:由基本底薪(日工资出勤天数)﹢职能给(岗位工资)﹢工龄工资(随着在公司服务年限的增加递增) 2、绩效奖金:包括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半年奖金及年终奖金等,根据岗位的工作重要性和工作业绩态度等制定详尽的绩效考核方案,并结合行内标准制定相应的奖金标准。 3、福利:包括面向全体员工的国家强制的社保、公司给予的过节费、生日费、消暑费等,给予部分资深员工的带薪年假、补助旅游、公费考察等在这部分我们应遵循合理的基本工资,具有激励性诱惑性的奖金以及人性化体贴的福利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这物质利益杠杆来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薪酬体系是一个企业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个体系制度一旦建立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能轻易废止改动。并在员工中间强调薪酬保密制度,不得互相探听他人薪酬更不得泄露给竞争对手。具体的薪资标准要结合公司实际和行业特点进行制定,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现有的薪资制度过度到新的薪资制度过程中实现平稳对接,避免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四、员工关系 首先,我们要建立完备的用人体系从入职到离职我们要有完备的标准、流程和程序,这样也是体现我们公司正规化的一种方式,包括与每名员工签署 劳动合同,让其有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公司也可以规范每名员工的行为,对其有种约束,以避免人员的异常流动。 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全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各种规范流程,只有我们具备了这些必须的制度体系后,才能对于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规范和监督,去约束员工的行为,使之不背离公司的发展目标行事。 第三,对于公司现有的每个人员,我们应为其制定一个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之清楚他在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对公司的信心,增加员工的稳定性。 第四,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实地的了解员工的 心态、思想并及时为其解决工作中的疑惑和困扰,避免因误会或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彼此不信任。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因为在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中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员工的工作能量。 第五,要加强团队建设,我们的每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从而组成我们企业这个巨大的团队。我们在推行精英领导的同时,更要强调团队精神,因为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能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当一个部门、一个公司具有了团队精神,就能做到无往不利,无坚不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 通过员工关系功能的实现,加强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对话沟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员工的从业稳定性,避免人员的频繁或过度流失。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因此员工关系工作在人资模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机构编制 1、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编制,制定符合公司现状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做到定岗定编,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清晰公司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各部门间的关系与工作配合方式,使公司的工作职能和效率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2、建立跨部门职能小组会议,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用以研讨公司的发展大计及日常工作中的部门间需配合解决的问题。以此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于公司发展建设的问题,避免部门间互相扯皮,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六、新老员工关系处理 各个公司在内部都会出现新老员工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老员工认为自己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而新员工未参与创业,就能领取和自己相当的工资或者领导自己,因此对于新员工在心理上会有轻视的想法,认为新员工什么都不懂,就是来抢夺他们岗位的。而新员工认为老员工倚老卖老,知识陈旧,不思进取实际对于公司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了,于是形成了公司内部两个对立的非正式组织,从而在工作上互相牵制,形成了阻力,影响了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明确两点: 1、公司的老员工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老员工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他们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和很高的企业认同感归属感,也是企业发展中稳定的人力资源,对于能力强的老员工企业可以给予更高的职位,而因为自身能力所限不能提升的可以给予适当的荣誉岗位,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2、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强进动力,能提供老员工不能给予的新的理念和想法,是企业不能不重视的发展资本。 如上,对于企业中存在的新老员工矛盾问题,公司管理层不能不高度关注,通过公司完善的岗位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竞争的晋升制度及人性的员工关系工作,相信可以处理好新老员工的关系,借助新人的冲劲创新和老人的忠诚稳重一定可以使公司的发展更加美好! 七、对各物业点的指导 作为公司加物业点管理的模式,公司的人资部还肩负着为各物业点人员管理、发展规划进行监督指导的作用,包括物业点的建立所需的人资部门支援工作,贯彻执行公司统一的制度规范,结合不同物业点的特点对于其在人资工作上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等。 公司管理论文:浅谈现代公司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公司依法经营决策问题必将更加突出。合同是公司从事经济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可能会产生纠纷的根源。公司经营活动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活动,利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极易陷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合同陷阱中,公司就可能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公司中的合同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内容,搞好合同管理,是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与行径之路。 【关键词】: 合同管理 合同法 公司 法律法规 法律意识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公司的经济往来中各方主体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合同管理已成为目前现代公司法律管理制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我们不仅要重视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生效履约期间出现情况变化及时对合同的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的管理活动①。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现化公司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如何推进公司合同业务管理工作,不断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遵循法制制度的保障,谈谈几点看法。 现代公司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当今大多数企业公司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与管理方式以及法律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虽然从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国营转向民营,市场竞争迫使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与管理,因当时的合同是很不规范的,也没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引发出了不少的沉痛教训。辛辛苦苦赢得的利润,到头来由于合同上的漏洞,一场官司输掉甚至赔上了老本,作为公司的领导人深感合同的重要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相比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现在公司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少问题。 二是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合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是靠合同运作的,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这种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草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足②。另外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这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往往合同生效这一阶段倍受到高度重视,但不重视合同履行是实现权利与义务的过程,因此,合同管理上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 三是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因为计划经济年代不需要合同,也就不需要合同法了。从1999年3月才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十年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合同法律环境是不完善的。我们的从业人员的对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怎么签就怎么写、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法律意识,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四是缺乏一套严谨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从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应该用制度规定下来。在签订合同时往往普遍缺少对对方资信深入调查了解,没有严格审查对方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法人授权委托书。甚至很多一些公司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致使合同原件丢失或仅保存一些复印件,一旦合法权益被损害便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另外对公司职员的相关授权不明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有的公司没有明确职员的管理职责制度和授权制度,甚至还超出公司自己的权利范围对外签订合同或一般员工未经授权擅自对外签订合同,管理制度乱套无规范可言,在司法实务中对证据认定规则以及民事责任归属确认都有较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对这些未经授权员工和公司超出权利范围所订立的合同所致的结果往往是相当不利。到目前为止公司的合同管理,虽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但不能说没有空白与死角,由于有以上几点存在问题和加上旧习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 (二)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过于简单、模糊以及文字不严谨。一些合同的条款过于简单,仅约定几条意见简单地归结为一小段话,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它们的意思不同,所表达的法律效力也有所差别,另外,合同条款约定的意思不明确、不具体。如:合同约定买卖供货,以合同法解决争议,由违约者承担违约责任等。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合同的成立仅要主体和标的就可以成立,但是标的物数量与质量如果不明确和产品瑕疵很容易产生纠纷。例:“以合同法解决合同争议,由违约者承担违约责任”这样的条款等于没有约定。合同法规定了在合同发生争议时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起诉四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在合同条款中应尽量明确是采取那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同时更要明确当事人对于违约责任约定的定金罚则、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另外,有的合同签订地点不详细很不明确。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纠纷可以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同时《合同法》又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因此,合同当事人应明确、具体地约定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否则是无效约定。 合同文字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三)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的分支机构需由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才可以享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同时作为法人职能内部科室是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现实中一些公司的什么分部、办事处、销售科等职能科室或分支机构经常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更有一些公司的销售员工直接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很难明确。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也是合同主体不当③。 (四)主从合同关系不明确和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 《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公司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④。 (五)合同的生效与履行问题 合同的生效不同于合同成立,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采用书面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有些合同约定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但是合同上面仅有签字或盖章,而有的到底是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人来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都不是很清楚。另外一些合同无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这就很容易给合同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履约过程中发生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公司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实现。 另外,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方主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有些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应当行使的权利没有行使,但大多数公司不会行使⑤。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而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公司合同管理中的建议与对策 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今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增强业务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全员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档案、专用章和专人负责管理以及合同履约过程控制意识才能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公司项目管理成本,是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减少潜在的合同管理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结合上述合同管理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司在合同管理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坚持每年选送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合同业务培训和法律事务培训,加强合同管理部门对公司合同经办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学习《合同法》和公司有关合同管理办法、规定,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文字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对每份合同的实际草拟、签订、修改,以例施教,提高合同经办人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了合同的签订质量,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从法律角度对合同管理的风险点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建议公司内部设立法务部门或者合同管理岗位,对公司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包括对格式化合同文本的订立,合同条款的检查,违约责任的合理设定,其他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等。法务部门或者合同管理岗位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开始,监督、检查并指导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等合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减少合同纠纷中公司的损失,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加强合同管理档案和合同专用章管理,构建合同业务库与专人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是公司档案管理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合同档案应由公司设专人管理,或由合同章管理人员监管,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核、登记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凡经公司加盖了合同专用章的合同或其他文书都必须在公司备案或登记,绝不能再出现找不到合同等其他漏洞的出现。 (四)、抓好履约检查环节与违约纠纷处理 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了解对合同履约和管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反映出合同履约中的一般性问题,显示出妨碍合同履行的重大问题,以及产生争议或出现纠纷的现象或隐患等,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提出解决的请求,制订防范风险的对策,通过整改使合同顺利履约得到落实。在合同履约过程中一旦发生违约情形,公司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⑥⑦。 由此可见,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成功的公司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 公司管理论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需考虑公司外部环境 毫无疑问,表现最好的公司都关注那些能够给消费者和股东带来最大价值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公司里的每一个部门都是靠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价值增值,人力资源部门也不例外。 在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人力资源领导力战略学院商业和领导力中心教授韦恩·布罗克邦科(Wayne Brockbank)看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战略的制定需要对外部商业现实有很深入的理解。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价值创造的界定则有赖于公司内外部的主要股东。韦恩同时还是密歇根大学董事会成员之一。 在任何组织中,一个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战略一定与市场需求以及公司整体的战略相联系。在韦恩教授看来,无论是为了增加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利润收益,还是达到财务盈亏的底线,凡希望实现和增加价值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对哪些努力会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与哪些做法会削弱和降低部门价值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例如,通用电气公司(CE)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被其他公司广泛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原因在于它和整个公司的商业战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韦恩教授认为,CE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人很好地理解了将人力资源实践和商业成功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实现了从更加传统的由内到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到外部环境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模式的转变。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在关注公司内部消费者,即公司雇员管理方法的创新,当然,这确实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对象,但在创新管理方法让内部雇员满意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仔细研究和关注企业外部消费者,因此,把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关注作为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一项指标和标准非常重要,这终将成为决定公司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韦恩教授在他的教学活动和出版物中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看法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列举了一些能够为消费者、投资者、管理者和雇员创造价值的资源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结论集中在他和戴夫,乌尔里希(Dave Ulrich)合着的《价值主张:助力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实现与组织外部环境的整合》。 在书中,韦恩和戴夫总结了六个关键的步骤。一是确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组织单元和推广范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准备在整个公司推广,还是在一个区域性的分公司,亦或是一个部门?二是掌握公司所处的商业环境中市场活动的一些普遍的潮流和趋势,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三是了解竞争对手公司的优势资源,研究、分析采取何种方法能让公司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四是精确地界定企业文化理念,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理念代表着组织内部共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让消费者和股东接受公司文化理念是公司走向成功一项重要因素。五是将企业文化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实践当巾,重点是要关注那些能够提供最大价值,但仍未和竞争优势相联系的部分。六是制定一套清晰的、行之有效的可执行、可落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韦恩教授提醒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清楚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没有放之天下而皆准的真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一家公司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家公司也许就没那么有效了,任何战略都要与公司现实的目标——盈利和创收相联系,只有这样战略才能创造价值。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那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然后编成一个课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一边听课、学理论,一边模仿成功案例。然而今后,人力资源管理如果真正想要在商业活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需要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充分考虑股东和消费者的利益。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在逐步深入,作为我国重点支柱的煤炭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展开,很多大型煤矿和中型煤矿企业都进行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建立,将企业当前拥有的资源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以业务过程为中心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让业务环节之间的相应速度更快,不断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逐步的成为了很多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将企业物资管理业务理顺,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使数据高度共享,信息及时反馈,便于领导正确的决策,本文简要概述了煤矿企业物资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了大屯公司物资供应信息化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总结了开发应用物资信息系统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及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屯公司信息系统;物资管理;效益 一、大屯公司概述 大屯公司位于江苏、山东两省交界的微山湖畔,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煤炭工业质量奖、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十佳企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等荣誉称号;整体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煤矿物资管理是煤炭企业产、供、销三大支柱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及时按质按量的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通过最少的物资储备来保证供货状态能够最佳,避免出现缺料和物资挤压的情况,确保组织供应的合理性,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确保各厂(矿)生产以及设备维修时需要的相关物质能够供应正常,必须通过物质信息化管理来严格管理采购、供应以及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的速度,并详细的统计分析获得的信息,找到生产物质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断的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帮助公司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开发大屯公司物资供应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现在信息已经成为了资本、土地以及劳动力之后的一个重要资源。谁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便能够在竞争中领先,从而获得更多的优势。在煤矿中,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和生产单位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能够给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质保证。供应部门的作用非常重要,进行物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给单位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方面的保证。就微观而言,进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更好的进行物资的流转,生产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了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就宏观而言,其符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社会化生产周期有了明显的缩短。大屯公司物资供应处作为集团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的主管部门,这个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计划、组织、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质储备、采购以及使用的部门。切实做好物质供应管理,提高物资采购和使用的科学性,对企业更好的进步发展、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更好的周转资金、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都非常重要。进行大屯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便是资本运营管理方面的突破,能够将优势资源真正的盘活,这种资源的整合对矿区物资管理水平的贡献是以往任何一种管理手段的变革所无法比拟的。通过网络能够将矿区内部分散以及比较独立的资源虚拟成为一个比较大的仓库,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来共享相关的资源,这样能够改变以前重复储备的情况,改善物资积压的情况,可为广泛物资配送规范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设备与软件的更新,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原有老系统硬件严重老化、存储容量较小、运算速度较慢、各种软件、硬件接口复杂,系统功能相对简单,数据资料共享能力较差。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效率极其低下,不利于今后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发具有符合大屯公司自己特色的先进的物资贸易管理信息系统。 三、大屯公司物资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功能模块 (一)信息系统设计 1.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思想 建立符合矿区物资供应系统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内部业务管理一体化,逐步建立与供应商信息互通的协作关系,整合上下游信息资源,统筹“信息、物资与资金”管理。 2.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 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以计划为龙头的采购管理体系,导入先进的ERP管理思想,有机的整合从计划、订单、收货验收、入库、发票到结算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运行高效的业务联动运行机制,使每个业务流程环环相扣。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实时采集供应商的历史交易记录,引入供应链思想。运用合格供方评定机制,合理的选择供应商,对技术通用的物资实行网上招标采购、比价采购、定点采购。建立统一垂直的库存管理体系,使两级库存统一调配,通过供应商信息互通的协作关系,实现“物资超市”的管理思路,充分利用经济批量法采购,优化平衡库存结构,降低采购费用,加速资金周转率。依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需要,建立物资管理业务数据高度集成系统,做到业务数据和财务工作无缝链接。建立管理者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业务运作状况的监控,整合业务协调、有序运行。支持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强化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控制。按照“采购与定价相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相分离、进货与验收仓储相分离”的原则,支持采购运作线、价格运作线、合同审签运作线、质量验收运作线、财务运作线五线分离原则。支持招标、议价、询价、内部、定点等采购方式的价格管理,制订采购基准 价格,关联合格供应商及限价管理,控制采购订单的执行。规范、协同、优化企业采购业务处理流程,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配置适于企业的各种不同业务类型的采购业务流程和审批工作流,支持企业采购业务流程的变化。支持对库存管理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和控制。支持各厂矿、公司材料成本分析、单项工程核算。具备完善、严密的权限管理体系。支持定制化和开放化的查询功能及报表功能。 3.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 全矿区涉及到物资采购、供应、仓储及物资监督管理的部门。首先由各物资需用单位的供应(配件、设备)部门分别按车间、区队向信息系统内录入物资需用计划,汇总、平衡利库后生成本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由供应处专职计划管理人员汇总需用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按照供应处采购业务的划分,向各采购部门发送矿区物资需求计划(年度、月度、临时)。各采购部门接到上述信息后,进行库存平衡,确定采购方式(招标、议价、比价、定点、内部产品)生成采购计划(包括供应商名称、物资品种、采购方式等)。供应处分管领导审批采购计划后,业务部门根据审批的采购计划,按照年初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及不同的采购方式(招标、议标、比价、定点、内部市场)确定采购定单。并向供应商发送。物资进入仓库前,仓库验收组及保管员按到货通知单(或定单)验收入库,并在信息系统内确认。采购部门接到由保管员签字的收货通知单(含需用单位仓库)及供货发票,根据仓库确认的收货信息记录,在信息系统内确认,并同时冲暂估。各需用单位根据物资计划申请量结合总库库存,在信息系统上自动下载提货清单锁定库存,合理安排运输工具到总库提货。总库按照提货清单发货后,进行信息系统确认,自动生成随货同行清单一式三份(提货人、出门条、保管员自留各一份)由提货人签字。需用单位按随货同行清单进入信息系统确认。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1.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大屯公司物资信息系统主要设置了十个功能模块。依次是:基础数据管理、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采购限价管理、采购定单管理、合同管理、验收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主要提供了:维护物资编码信息、权限、口令、角色划分的维护、维护计划价格、审核计划价格、设置安全库存、设置供应单位信息。供应商管理模块的能够给供应商的供货价格、质量、负债能力、按期供货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因素的综合评价打分功能,给采购招标以及供应商思维评价提供统一的标准。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能够帮助业务人员进行最佳采购策略功能的制定。计划管理主要分成下面两种,分别是正常计划以及临时计划。其中前者可以分为:年度物资使用计划、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月度物资使用计划及月度物资需求计划。采购管理按照大屯公司“关于物资集中采购“的文件要求,共设计了五种采购方式,即:招标采购、议价采购、比价采购、定点采购、内部采购。公司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月度物资采购计划和年度物资采购计划。并可对系统自动生成的采购申请进行增加和删除。采购限价管理主要提供由管理部门制定物资采购最高限价及查询等功能,本功能控制了整个物资的采购价格,对于招标和议价采购的物资限价,由系统在招标和议价过程完成后,系统自动写入限价库,作为采购定制物资采购单价格的依据。对于比价采购、定点采购和内部采购等方式,全部由管理人员按照大屯公司价格管理规定审查后,录入本系统,作为物资采购的最高限价。本功能能够提供所有已采购过的物资及供货价格的历史记录,为每年公司物资采购部门对供应厂商的综合考评提供参考依据。采购定单管理主要是提供从物资采购计划到物资采购申请,通过各种采购方式的选择和限价的管理及控制,最终形成的,由供应商供货的物资明细、供货价格及供货时间的一种契约。根据采购定单的自动生成合同文本,并提供合同的变更、撤消、修改、查询、送审、审批、统计等功能。验收管理提供了全集团公司物资到货验收的方式,入库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库存初始化、办理物资入库、其他入库单、库存月结转及各种查询功能。出库管理功能提供了物资的有计划领料、无计划领料等功能。 2.系统的设计实现保证 大屯公司物资供应信息系统应用于物资采购、供应及监督管理等部门,由于各应用单位分布在整个矿区,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分散,所以在整个系统设计上我们采取了集中式数据管理的方式,利用了整个大屯公司已经建设好的矿区网络高速信息系统连接至各二级单位,通过各二级单位的局域网连接至各供应部门的用户,在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建设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物资管理部门的数据流量大,处理事务繁多,而且各个用户相对比较分散。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上我们遵循了国际上通用的三层结构系统模型。该结构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具有软件更为灵活、程序开发更为高效、重负载下性能更好、系统安全性更强等优点。整个系统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软件的体系结构到具体硬件设备的选型,防火墙的配置,系统软件的选型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地考虑了系统的安全,从多方位、多角度保证未来系统是一个可以进行交互式关键业务处理的系统。统一接受来自于前台的实时数据处理请求,并均衡分配给各应用服务器。在本系统的设计上我们采用防火墙方式实现物资系统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整个物资系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独立设计,采用独立的交换机将整个物资系统服务器组成物资系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组。与矿区网络不直接相联,中间采用高性能防火墙进行隔离。防火墙是一个跨接多个物理网段的报文转发设备,因此它如同一个关守一样,可以对所有流经它的流量进行各种各样最直接的操作处理,如转发通过、各层报头检查修改、各层报文内容检查修改、链路带宽资源管理、流量统计、访问日志记录、协议转换等,可实现在线网络管理和监控。 四、信息系统应用达到的效果 这套系统不仅仅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全面的供应商信息管理体系,还强化了计划与考核的合理性,关联性建立了统一垂直的大库存信息管理体系,统一物料编码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关联控制、强化了管理力度,因此,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1.大屯公司物资供应每年平均采购额大,储备资金占用也较大。使用本信息系统,通过库存管理的优化,及时分析了库存的储备情况,减少了储备资金的占用。 2.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取消了帐簿、凭证式单据的使用,数据资料得到保管、不易丢失,实现无纸化办公,在管理费开支上有了一定的节约。信息传递方便、快捷,需求单位对总仓库的物资储备状况在网上一目了然,实现了集中安排运输工具进行配载,在人员和使用车辆往返公司的费用上有了一定的节约。 3.该系统帮助我们建立和储存大量的基础信息,如物资档案、供应商档案、价格档案、历年物资消耗信息等,以提高物资计划准确性、及时性,消除物资积压、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4.业务人员不用每天忙于开单事务,可安排主要精力调研市场行情,分析储备结构,深入一线征求意见和建议,解决具体问题。 5.该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矿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达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网络使全矿区的物资管理工作都在管理中心的适时监控中,对物资管理办法是否得到很好的执行,矿区的储备结构是否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 6.该系统完善了供应商的管理,实现网上价格监督,公正、公平、公开的实施采购,在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抑制暗箱操作,消除不正之风上有一定成效。 7.该系统可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创造有利条件。 8.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促进各级管理人员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粗放的经营观念,为矿区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屯公司物资管理对煤炭企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都是非常重要的,其目标主要是根据需要及时的提供生产需要的相关物质,通过最小物资储备来满足供货的实际需要,避免出现物资积压以及缺料的情况,对供应进行合理的组织,做好资金周转工作,从而确保生产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而想要确保每个厂矿的设备维修以及生产运营的物资能够满足需要,便必须将物资信息化运营进去,通过管理来做好物质采购、供应以及使用等每个环节,不断的降低生产所需要的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的速度,做好信息统计方面的工作,及时的找到生产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给物质供应管理决策更好的进行奠定信息基础,不断的提高物资供应管理决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管理论文:对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自2000年9月以来,华安创新、南方稳健康成长以及华厦成长开放式基金相继推出,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营销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可以说,基金业正处于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匠时代。本文试图以传统的营销理论运用到新兴的基金行业中,并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策略(marketing strategy)包含三大要素:(1)目标市场;(2)定位;(3)营销组合。即在制订营销策略时,我们首先要通过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选择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然后针对目标市场潜在顾客的心理,创造出一个属于品牌本身的独特位置,创造出一个属于品牌本身的独特位置,亦即定位(Makreting Positioning),最后,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定位的差异,发展出适当的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发挥最大的营销效果,达成营销目标。以下我们就分三部分,结合当前基金市场的情况,来探论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策略。 一、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制订营销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市场细分。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充分了解投资者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的特点,选择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为该市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基金产品和服务。反思前几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我们认为,基金管理公司停留在一种朴素的销售观念、没有对个人投资者进行细分是基金营销不力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开放式基金的潜在个人投资者,其行为特征、需求特点、影响购买决策的变量都是有差异的,如果不加区别、拉长战线,只能是无的放矢、广种薄收。外对开放式基金的潜在个人客户群体,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细分变量加以归类:比如,依据投资特征,我们可以把个人投资者分为投资意识强的股民群体、投资意识薄弱的大众群体;依据家庭年收入,分为中高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依据经常接触的金融机构,分为证券营业部群体、银行储户群体,等等。 以上只是对基金市场个人投资群体的大略划分,接下来还应该根据产品的特征或者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对市场进一步细分,细分的变量包括:地理因素(地区,城市)、人口因素(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背景等)、心理因素(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行为因素(投资的时机、追求的利益、投资频率、品牌忠诚度、知晓程度、对基金产品服务的态度)等等。 我们还应认识到,没有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能够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根据公司资源、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进入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一个或个细分市场,即选定其为目标市场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必然选择。开放式基金的目标市场的界定,我们可以分短期来看。由于国内长期投资理念并未得到个人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而机构投资者则比较容易接受开放式基金——这在前三只开放式基金的认购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因此,在短期内,我们在个人投资者市场,尤其是投资意识薄弱的大众投资者上开发能力有限,不宣作为主要目标市场(Primar Target)。但是,短内最显著的目标市场并不一定就是产品销售最有潜力的目标市场。考虑到积极认购前三只开放式基金的保险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只是因为目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投资于此,以后定向募集、委托理财如果行到法规允许,它们的资金肯定会往这条路上走。相反,个人投资者这块市场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短期内我们要把中高收入个人投资者群体作为除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之外的主要目标市场(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同时,大众投资者应作为次要目标市场(Secondary target),并逐步发展为开放式基金的主要目标市场。 二、定位 定位策略是基金管理公司在竞争中决胜的关键之一。在定位的过程中,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目前的开放式基金市场上,本公司的开放式基金是怎样的定位?市场上的竞争者又是如何定位?广告策略是否能够配合营销定位?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分析:投资者对当前市场的认识,确定投资者需要何种价值,而且这些价值不能从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对手中获得;市场中存在哪些没有满足的需求,而基金管理公司本身是可以提供这些需求的。通过以上分析,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系统地识别和塑造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成功地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市场利基(Market Niche)。 基金管理公司的定位策略包括对基金产品的定位和对公司本身的市场定位。就产品定位而言,我们必须将自身的开放式基金产品的固有的特性、独特的优点、竞争优势和目标市场的特征、需求等结合起来考虑。比如,针对目标市场对基金产品业绩的需求,投资业绩记录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将自己的开放式基金定位于“提供良好的业绩”;针对目标市场对降低投资风险度的需求,投资稳健、规范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位于“稳健性”;针对目标市场对增值服务的需求,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位于“提供附加性服务”;针对目标市场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位于“提供卓越的选择性”。总之,我们可以在包括基金产品形象和与投资者沟通方式等方面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并力求把这些差异定位到目标市场客户的必目中,转化为产品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就市场定位而言,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中可“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四类:市场领导者(Market Leader)、追随者(Market Follower)、挑战者(Market Challenger)和补缺者(Marker Nicher)。市场定位是由客户对市场的认知而决定的,但是,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影响客户对产品和市场的认知,创造更强烈的产品形象,从而建立和更改本公司的市场定位。 在当前的开放式基金市场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第一家开放式基金的试点单位,在公同前已经树立起了“行业开拓者”的专业形象,为其定位于市场领导者奠定了基础。先发优势带来了明显的知名度优势和信赖度优势,华安创新的发行曾在全国13个销售城市引起轰动,众多网点甚至出现了投资者连夜队等待领取预约号的情况。为继续保有来之不易的地位,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采用的策略是不断地创新,比如在进入全国开放的申购赎回当日,推出“养老投资计划”服务项目,以吸引投资者。此即应用了“最佳的防御策略即是攻击”的原理,以不断创新来提高其竞争的有效性和对客户的价值。 众多随后已经或将要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Runnerups),即可以采用“追随者”的市场定位,也可以采用“挑战者”的市场定位。比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几乎是在华安热销开放式基金的同时,推出了自 己的“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采用紧密跟随的策略(Following closely),强调“我也是”的营销诉求,以期分享先进入者的投资收益。其他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采用选择性地跟随策略(Following selectively),即在某些方面紧跟领导者,而有些方面则依自己的方式行事。定位于选择性的市场追随者,成功的关键不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是在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市场全面作战策略,即集中营销战力于主要目标市场,以达到与市场领导者相同甚至更高的获利力。 当然,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如果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等方面有重要的突破,它也可以改变角色,成为市场挑战者,在产品设计、品牌管理、广告造势、营销渠道巩固与强化等方面,设计一套整体营销策略,正面攻击市场领导者的弱点,最终超过其市场占有率。 三、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组合策略 在基金管理公司确定了自身所服务的细分市场和针对细介市场寻找到公司和产品的定位后,接着就是如何针对细介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了。 1.产品(Product)策略 包括基金产品的设计开发、基金品牌的管理和基金产品线的延伸。 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以及证券市场的变动都会给基金产品的创新提供机会。基金产品的构思来源可以分为两类:理念导向型(ConceptOriented)和营销导向型(Markehng Oriented),理念导向型构思来自于投资决策成员、基金经理等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前瞻性地分析,判断市场走势并从中寻找可以形成投资品种的机会。营销导向型构思来自于市场拓展人员、分销机构和客户服务人员,他们在与基金持有人的长期交往中深入了解投资者需求,从而针对客户需求特点提出产品构思。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客观上由于市场投资品种的局限性,主观上由于对投资者的分类和投资需求的界定还没有具体展开,因此,理念导向型的基金产品构思还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广和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从投资者需求角度出发形成产品构思将在基金产品开发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两方面着手准备,对内是组建有市场销售人员等组成的产品开发小组,健全市场部门、投资部门和研究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扩大公司内部新产品开发的构思源;对外是广开思路,与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共享产品开发研究平台,通过学习金融同业的经验,从中获取基金行业新产品的构思源泉和新的目标市场。 基金产品的特性是易模仿性,因此,当基金产品进入相对成熟期,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差异性也就不那么突出了,此时就要通过基金的品牌管理以达到稳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基金的品牌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业绩、个性和能见度。业绩是建立品牌的最重要的因素,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做好本职工作”,给投资者较高的投资回报,同时,还要引导投资者在评价基金业绩时与基金的类型、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结合起来,比如,教育投资者限定在同类型基金之间进行业绩比较,而不是在不同类型基金之间进行比较(套用流行在西方基金界的比喻:桔子与苹果是不好比的)。个性也是基金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基金品牌时,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基金产品类别和价值定位定义创新性的品牌个性,并在促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彰显这一个性。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财经公关公司把握市场的“脉搏”,与投资者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并维护自己特有的品牌形象。保持基金产品和服务的能见度是建立品牌的第三个要素。这并不仅仅意味着广告,而是包括了基金管理公司与客户交流的一切方式,通过宣传和分销(确立实际购买时的能见度),形成基金产品在市场上的整体可见度。 在不断积累产品构思库(Idea CenIer)的同时。基金管理公司必须考虑设计自身的产品线框架,作为指导某个类型基金和单个基金具体设计的纲要。新产品的设计应当服从公司整体基金产品线的构造要求。必须能够对公司目前已有产品进行有效的扩张,或者弥补产品线的空白,或者对已有的市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比如,在基金管理公司搭建了开放式基金平台之后,就可以面向大众投资者开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等新的基金品种,向同一目标市场营销新的产品。 2.定价(Price)策略 在基金产品营销组合中,如何在客户可接受的价格范围(Price range)中,制定出一个对公司最有利、最切合公司目标与政策的价格,是营销人员面临的又一挑战。在前几只开放式基金的定价策略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基金管理公司往往侧重于“成本导向”,未能综合其他营销组合变数做整体考虑,以致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如需求强度、客户认知度与心理感受等等。尽管基金管理公司强调开放式基金的收费合理、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投资者更倾向于拿开放式基金的交易费率和国内封闭式基金相比,得出的结论自然对前者不利。同时,我国开放式基金费率结构上也还存在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没有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安排以及没有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设计不同的费率结构,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投资者需求是定价策略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较低,可以相应在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中设立后收费(BaCk-end),而适当降低前收费(Front-end),根据凯恩斯的投资偏好理论,人们更看重现在而容易忽视未来,前低后补的申购费用产生的“低费幻觉”有利于鼓励投资者购买基金。同时,为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还可以设计随持有期递减的赎回费。另外,不同投资者对费率结构的偏好是不同的,有的投资者或许喜欢偏高的前收费,有的喜欢偏高的后收费,有的不喜欢收取申购佣金,但能容忍每年较高的营运费用,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内设计不同的收费结(multi-class fund),比如,设计A、B、C三类不同的收费方式,A类采用随申购金额递减的前收费方式,B类采用随持期递减的后收费方式,C类不收申购费用,但将管理费的费率提高。建议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到在定阶段后,可以推出此种方式,以适应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基金管理公司在制定定价策略时,还要综合考虑公司整体战略目标、产品成本、竞争者、产品生命周期和品牌形象、政策与市场环境等因素,最后拟订基金产品的价格。必须注意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竞争压力及营销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定价,并把价格真正地当作完成营销组合策略的一种工具。比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上新的开放式基金出现后,调低南方稳健成长的日常申购费率,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及时反应。 3.渠道(place)策略 在美国。金融产品50%的运作成本来源于渠道成本。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渠道的选择、维护、管理和调整在金融产品营销中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基金行业而言,由于投资者对基金产品尤其是开放式基金还比较陌生,而相应的金融中介机构并未建立起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利用代销渠道以加强与投资者的直接接触,是基金管理公司必然的选择。 在我国,大众投资群体仍主要以银行储蓄为主要金融资产,而开放式基金的产品特点与储蓄存款又具有相对的类似性,选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代销渠道。可以有利于争取银行储户这一 细分市场。但是,在前三只开放式基金发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为基金的销售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客户群,但是受限于现有营销体系、激励政策和专业知识,销售方式还停留在被动销售上,相应的为投资者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几乎未得到开展,这就直接影响了大众投资群体的投资热情。实际上,渠道所提供的投资建议、服务质量给予投资者的心理感觉在其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能够得到面对面的指导将可能会增强其购买的欲望。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加强与代销银行的合作,通过对银行员工的持续培训、合作组织客户推介会以及代销手续费的合理分配,增强银行渠道代销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员工的营销能力。 基金管理公司在适当的时候还应当引进新的渠道,弥补现有渠道的价值定位的不足。比如,针对投资意识较强的老股民群体。利用券商网点销售基金将是争取这类客户的有效手段。况且,相比商业银行,券商网点拥有更多的专业投资咨询人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机构投资者、中高收入阶层这样的目标客户,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具备专业素质的直销队伍,辅以直邮、电话销售、呼叫中心以及基于Internet平台的直销网络,直达特定服务群体。此外,基金管理公司在与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发展战略联盟关系时,“互为营销渠道”也应当成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自的渠道在各自的目标市场上相互交叉销售产品。充分运用合作伙伴的客户优势、专业服务优势,构建在这些分销领域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难以获得的竞争力。 随着基金产品营销渠道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宽,基金管理公司对各种渠道必须进行有效管理,组成一个功能互补、效益最大化的渠道网络。服务各个不同的细介市场。覆盖市场空白,尽可能地扩大销售量。为此,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渠道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他必须对各类现有及潜在基金营销渠道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够据此作出正确的渠道选择决策,以及对各类渠道进行效益评估、解决可能的渠道冲突和竞争、适时调整渠道结构等等。从而实现对银行、券商、保险等渠道全面综合、灵活互动的管理。 4.促销(Promotion)策略 除了以上三种营销策略,基金管理公司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和手段,包括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人员推销等等,使投资者在多元化的信息包围中,更好地识别和了解基金产品和服务。 在前两只开放式基金发行期间,我们看到广告媒体的选择成为影响其发行的一个因素。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发行公告以及代销银行的广告等都只是在几家证券报上刊登,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广告媒体和目标市场之间存在冲突。因为,证券类报刊的读者群以股市上的投资者为主,投资意识不强的大众投资者阅读此类专业报刊的并不多。仅仅在证券类报刊上刊登招募书、公告等,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工商银行销售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的广告在个人销售期最后两天开始在多家大众媒体上刊出,这说明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在后期才醒悟到他们在媒体选择上存在偏差。华夏成长基金发行时,刚采取了专业性媒体与大众媒体并重的策略。在《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性媒体上作了整版的软性广告,有效地向目标客户传递了有关的信息。 广告的方式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发行公告、业务规则等作为证监会指定的法定信息披露方式,内容真实准确,但是,从广告的角度来看,由于该类信息采用的标准格式和相对较长的篇幅,更适用于专业人士和极度理性人群,不足以激发大众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一条有效的基金产品广告讯息,必须能够强调出本基金产品的最大优点,赋予基金产品一个特殊的个性或形象,使客户能将它和其他的基金产品区分开来。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一些配以图案设计的报刊广告、海报及媒体软性广告,以较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有关的信息及知识更加具体、感性,这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除了广告之外,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促销手段,与投资者进行全方位、广泛、持续的交流沟通。比如,以推介会、报刊或网上路演等方式组织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访谈,通过基金经理的“现身说法”,帮助投资者增进对基金公司投资理念和经营思路的理解,判断基金将来的成长潜力。实际上,在国外,基金经理的职责之一就是与投资者面对面的交流。 美国"9·11"事件后,富达投资基金著名的Peter Lynch就向投资者发表了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回顾了美国所经历的9次衰退,指出“市场每一次都重新站立起来了,而这一次,情形并不比其中的任何一次严重。”极大地鼓舞了投资人的信心。反观国内的基金经理,则主要专注于投资管理,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的工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存在可改进的地方。 随着市场上的基金产品越来越多,基金管理公司投在促销上的支出会持续增加。在美国,1996年基金行业用于品牌推广的支出高达2.6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6%。并且为了使有限的广告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通常都请最顶级的专业机构作他们的营销传播。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间短,对广告传媒领域又比较陌生,与优秀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后者可以从“财经十市场十传媒”的角度针对基金公司及其独有的优势提炼传播要素,拟定促销策略,选择最合适的促销工具。建立最优促销组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金管理公司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市场和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制定了系统的营销策略组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营销策略就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基金管理公司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成为市场上的营销高手。营销策略的成功还必须依赖于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营销体系和营销人员素质。其中,职责清晰的组织机构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载体,上下贯通的营销体系是市场营销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专业、敬业的市场营销队伍是决定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勤练内功,包括理顺营销机制,梳理营销工作流程,加强营销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并在市场上不断积累营销经验,寻求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等四大策略因素的配合和协调。进而与客户建立起坚实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决胜市场的“致命武器”。 公司管理论文:投资管理公司内部控制与措施 1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监督对内部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一些投资管理公司通过内审部门进行监督,这样以来,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属于同一个团体,不能有效的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监督机制应该具备独立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就难以保证其公平性,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2加强投资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日常业务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及特殊业务管理,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管理质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而影响,一些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着制度执行率低、责权不统一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给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执行依据,然后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坚持相互制约、有效性、独立性这三项原则,其中相互制约原则是指企业内的各部门要明确责任、互相监督,有效性原则是采用合理的手段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独立性原则是保持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依据这三项原则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投资管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性管理。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学习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等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其次,要制定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监督,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2.3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建设 企业要有条不紊的运营,首先要优化内部管理机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经营决策,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发起者。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关系着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一些企业只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这样以来,容易导致财务风险,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会计管理人员在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其他人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财务控制工作有效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风险日益加剧,为了降低竞争风险,企业必须要优化内部管理机构,保证企业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投资管理公司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了保证投资管理公司的有效运行,降低投资管理公司的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加强监督力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而使其更好的为其它公司服务。 公司管理论文:才谈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颁布与实施。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逐步迈向稳定的发展阶段。既然房地产行业的热量已经冷却下来了,房地产企业就要在市场环境的改变下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管理方式,使企业的发展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经营与管理体制。整合所有的资源,制定稳定的发展计划完成平稳的过渡。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经营;管理;发展战略 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成为了国内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国家的对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从最初的鼓励到了现在的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没有继续膨胀下去。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到来之前应该调整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下面我们就关于在新的形式下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1 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进行大力的整顿与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履步维艰、面临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显而易见,房地产公司的经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和研究。 1.1 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带来的问题。 1.1.1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来房地产的“销售热”、“抢购潮”、“投资热”等等现象只能让公司的经营者深深回忆了。房地产公司与购买者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转换。市场上的观望状态持续延期,投资者也开始理智的选择躲避风头或者转而投资其他行业。 1.1.2 融资环境的转变。以前的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或者是抵押贷款。如今国家大力限制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金额,提高了放款的门槛。使得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1.1.3 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房地产在经营中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了快速建设和促进销售上。忽略了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和精品化经营。如今房地产公司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在产品的多样化和精品化上多下点功夫。 1.2 公司的内部经营为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1.2.1 公司经营结构的调整。在房地产公司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房地产为使资金快速回笼或者是尽快的扩大经营成果往往是选择快速的买地进行开发、然后大力的销售。开发、销售是房地产公司经营的两大板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公司也将加大在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关注度。 1.2.2 公司需要对资金链进行严格控制。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有其显着的特点。在资金的运用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项目运作或者是周转,甚至于积压。因此严格的控制资金链是公司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银行贷款的严格监管使得融资变得相对艰难。政府土地交易政策的转变又加大了资金的运转量。无不对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2.3公司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也给房地产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现代化经营与管理体制是保障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优质高效的设计团队,优质的服务团队和管理团队等等都需要房地产公司加快建设速度和加大力度。 2 关于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一些措施和方案。 鉴于以上我们对于房地产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企业和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应该作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案为它们的发展进行努力。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招揽,建立公司的经营体制。 人才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等等都是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公司所迫切需要的。注重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招揽是公司为长久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建立全面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作出基本的铺垫作用。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逐渐的向多元化、复杂化进行转变。因此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是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的。公司的经营也应该为了规避风险和扩大利益进行多元化的转变。 2.2 加强成本核算的能力和开发多方面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竞争的激烈化势必影响房地产的经营成果与经营成本,房地产公司应该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的能力,很好的控制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使得企业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以求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银行缩紧银根,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中离不开融资,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融资渠道的开辟上多动头脑,不能一味的追求资金的快速回笼毕竟这不符合房地产的正常运营状态的。比如说在开发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减少开发占用资金,扩大与基金、信托等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2.3 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房地产公司发展二十年来,多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但是如今骤然面临市场经济的控制,必须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不然各种风险都将对房地产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无疑是降低和规避风险最好的措施,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今的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分工经营部门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都是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主要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和质量控制有效的规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开发和资本运作带来的资金风险和质量风险等等。 2.4 做好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以及差异化生产战略的运用。 由于前期房地产的火热经营状态,使得许多人都想从中分得一块利益。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建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今的好前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使得原本还不算厉害的竞争问题也日益突出。房地产企业就是生产房产产品经营房产产品的经营企业。房产作为商品和其他的商品一样也需要市场的选择或者淘汰。想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需要把握市场的动态,去探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细分。这些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好这些才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的。 2.5 整合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资源。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各种资源经营与管理的过程,房地产企业更是大量的资源进行运作的过程。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资源运作有着运转周期长、运转的数量大等等特点。决定了资源的管理也是房地产公司需要高度关注的经营问题之一。前期的房地产经营形式较好,突然间的降温必定使得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商品积压,也就是商品房闲置积压的状况。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就是资源的占用,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运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因为贷款的问题跨期越长损失也就越多。购买的土地闲置也是房地产企业的资源占用的一种常见现象。所以,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得的整合,在以后的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也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工作。 总结 本文主要对于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与进步的一些有效的建议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旨在为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中来。为房地产公司及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公司管理论文: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问题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证券公司的实力已日渐增强。但是目前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业务结构还比较单一,对于以交易通道服务为主的经纪业务依赖还比较大,经纪业务收入和利润占了公司收入和利润的70%以上。如何全面推进证券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变革,需要积极探索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证券公司及营业部往-财富管理方向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绩效;薪酬管理;合规性 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 一方面,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员工通过参与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具有自我实现的感觉;促使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另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地分解目标,避免团队与员工目标偏离企业战备目标。一年中多次地评估与奖惩,实现企业对目标的监控实施,保证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上述两方面都提高了企业或团队的管理 绩效,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 绩效管理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自上而下命令和检查的做法,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定期就其工作行为与行沟通、评判、反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的职业能培训、开发,对其职业发展进行辅导与激励,客观上为管理管理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提高了效率。 3.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必要依据 通过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为企业员工的管理决策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也解决了培训、薪酬、职业规划等问题,使其行之有据,这也是绩效为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环节的原因所在。 二、证券类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现状 1.绩效管理未体现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思想已被大多数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接受和遵循,但证券类公司在对基层人员的薪资管理方面却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1)大多数证券公司在新员工(主要是证券经纪人)入职前实习期内,未给实习员工以任何经济上的补助(含奖金,交通补助、饭补等),但对于任何一名实习员工,衣食住行都是他们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且社会关系也处于初步积累阶段,在公司不给予任何补助的情况下,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开发当中,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2)员工人职门槛设置过高,不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许多证券公司要求员工在入职前必须开发到一定数量和金额的有效客户,而这个门槛设置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跨越,无形中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度和参与度,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到公司整个团队的市场开发业务当中。 2.考核体系不尽完善 (1)考核指标设置不当。当前证券公司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3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2)主体不明确。许多证券公司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声势浩大,要求所有的员工之间互相打分,然后算出一个平均分,似乎这样的评价才算得上科学和客观公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但这样做不能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不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总体评价。 三、提升证券类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建议 1.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高层管理者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要使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即:岗位安排、薪酬、职位升降、员工解职等都看成是企业的控制手段,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也为员工营造一种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 2.明确营业部用人策略 国信证券的“雏鹰计划”,为营业部人员招聘培养提供了许多借鉴方法。证券公司要找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用人策略?那就是要找符合未来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就是需要严格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以质取胜!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些证券公司在营业部人才招聘培养方面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实践,例如兴业证券从2003年开始的金牛计划,为公司总部和经纪业务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在公司总部的系统招聘选拔的同时,还需要营业部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要求,通过有效招聘,招到所需要的人才。 3.实现差别化的员工薪酬绩效政策 为了保持营业部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收入水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要考虑在进一步提高人员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营业部员工的底薪,尤其是新人和优秀投资顾问的固定薪资水平。同时,考虑目前佣金率下滑和营业部投资顾问提成比例采取逐年低减的方式,拟根据投资顾问的工作年限,逐年上调底薪标准。同时考虑适当降低提成在员工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员工绩效统筹发放额度,上述需要根据市场整体水平和公司的承受能力,经过测算来具体加以确定。 4.完善证券营业部绩效考核方法 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要求,进一步明确营业部各类人员的工作要求及业绩标准,为了进一步适应公司二次转型需要,在前中台人员考核中,在强调新增资产的同时,增加资产保值增值、产品化率等相关指标,在后台人员考核中增加服务态度考核。同时根据《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证券公司对证券经纪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不应简单与客户开户数、客户交易量挂钩,应当将被考核人员行为的合规性、服务的适当性、客户投诉的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应当以书面保存。”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客户服务部驻外人员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事业的发展,加强客户服务部渠道系统的自律和科学化管理,规范外派人员的工作行为,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以下简称客服部)在《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条例》和《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外派人员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特制定“外派人员管理办法”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所有客服部的外派人员,包括在当地招聘从事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客服部将会依据外派人员对本章程所规定的职责的完成情况,按《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外派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外派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并为渠道优化做相应而适当的岗位调整。 二、外派人员岗位职责 第一条售后网络的规划、维护及优化。 第二条协调运营商、商、授权站点以及厂家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收集、反馈市场信息,包括产品质量跟踪、竞争对手市场运作情况等信息。 第四条指导培训站点运作、备件运作、技术支持等。 第五条处理投诉,在恶性事件投诉中能应付危机事件。 三、外派人员具体工作指导 (一)、工作态度方面 1、外派人员是金鹏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当地客户服务工作而设立的人员安排,其职责是代表客户服务部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金鹏小灵通售后客户服务的相关工作。外派人员是金鹏公司为了更好地进行当地客户服务工作而设立的人员安排,其职责是代表客户服务部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金鹏终端产品售后客户服务的相关工作,代表着金鹏公司的形象。外派人员任何的言行举止将和公司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外派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得做出任何如工作散漫、不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消极抵触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从事与本公司利益冲突的兼职等等这些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或散播如抱怨等这类有损公司利益的言论。 2、外派人员必须对各地市的站点运作状况保持良好的监督管理,外派人员的通讯工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周一至周日8:00-24:00),必须保持畅通。便于站点有重要信息时能迅速反馈给外派,而公司有任何指示也同样可以及时传达。避免因信息反馈不畅通而导致重大事件的发生或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 3、外派人员都远离总部在全国各地开展着我公司的售后工作,而公司对外派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外派工作周报表。工作周报是外派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计划的体现。为了让总部对外派的工作计划做一定的合理性指导,每一位外派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填写工作周报,并要求每周一中午1点前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上报给渠道工程师并抄送渠道经理,渠道会按照外派人员的工作报表给予适当的指导并监督。 4、由于外派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公司在多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外派人员在每月规定的时间内将上月差旅补助方面的单据邮寄回公司报销。因公司财务有规定的时间受理报销事宜,因此,外派人员必须在我部门规定的次月10号前将上月相关报销凭证及时寄回。另外,外派人员提交的差旅费报销必须是经过总部批示产生的差旅费用,如发现外派有做假行为,将在报销和考核中给予处罚。 (二)、授权站运作管理方面 1、授权站代表着金鹏企业进行当地售后服务工作,直接决定着客户对金鹏公司的形象,而服务态度是客户服务中的重要一环。通常许多服务投诉是由于用户对授权站的服务态度不满意而产生的,因此,授权站的服务态度管理和培训将直接影响到我公司的售后质量,外派人员应该以给予高度的重视。适当地周期性对授权站点的服务态度进行了解,培训。 2、维修工单是总部和授权站之间进行劳务费结算的重要依据。外派人员必须指导好服务站正确规范填写并及时邮寄,以便减少回访和核算时的工作量,提高结算工作效率。同时,应该周期性对站点对劳务费结算进行沟通,教育站点别做假,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如发现站点有做假行为,应当搜集站点有效证据并向公司举报,并对该站进行一定的教育。 3、授权服务站正常的运作过程中,应当申请适量的备机备件而不能通过私自向局方借用销售机器做为售后周转,更不能未经过公司允许私自拆机(包括拆销售机/备用机/故障机)以获得维修备件。如果出现上诉事实,外派人员应及时上报给渠道工程师。授权站不得将无申请备件返厂,外派人员也应该周期性地对授权站进行备件培训。 (三)、关系处理方面 1、与运营商间的关系:由于小灵通销售市场的特殊性,外派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与之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随时了解运营商对本司售后服务的评价以及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反馈信息。 2、与授权点的关系:处理好与授权站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当地客服工作的关键。外派人员必须协调好与授权站的关系,使授权站与外派人员的沟通渠道保持畅通和及时。避免授权站因无法与外派人员联系或没有协调好而导致售后问题的产生。 3、与销售部门之间的关系:售后的工作是为销售服务的,因此,外派人员的工作与市场销售息息相关。外派人员必须经常与当地的销售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每周从销售人员处获得必要的销售信息,这些信息是客服部制定服务网络的分布,申请备件的数量以及机型的故障率等重要的依据。 同时这些信息也要提供给当地的销售人员制定必要的改进措施。 (四)、推广支持方面 授权站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金鹏企业的声誉。外派人员必须和客服技术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有计划地对授权站的维修人员实施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当地授权站的维修技术水平,确保维修质量。避免由于外派人员的技术支持不到位而导致授权站产生有关技术问题的投诉。 (五)、信息反馈方面 1、质量问题反馈:外派人员对质量问题的反馈应及时到位,以免造成售后工作被动。 2、相关信息反馈:外派经理负责区域的授权站如有相关信息变更或外派人员本身通讯信息方面有所变更,应及时通知渠道负责人。以免信息反馈不及时而造成公司的损失。 3、局方故障机库存信息反馈:外派人员应在每月工作月报表中上报所负责地区的局方故障机库存数量,避免造成大量积压。避免因外派人员没有及时上报该地区的这类故障机库存信息而滞后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导致公司承受更大的损失。 (六)、突发事件处理方面 如果出现有关投诉涉及到技术监督局、消协以及新闻媒体等影响重大的部门,外派人员必须本着维护金鹏企业形象为宗旨,采取主动,积极跟进,及时汇报的方法,对事件全程跟踪,将解决方案落实到位。避免因工作方面的疏漏令本公司的产品出现在技术监督局、消协以及新闻媒体等曝光的事件。 (七)、业绩体现方面 1、备机管控 备用机是决定公司售后投入成本大小的一项重要因素。外派应该自觉适量地申请备用机来解决问题,并迅速周转这些备用机以达到更高效的利用,同时,要注意租用期限,及时归还。 2、负责区域换新量控制 各区域换新问题也是决定公司售后投入成本大小的另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各区域外派人员应对各站点的运作保持监控状态,适当适量地对其进行指导,减少因站点运作不规范售后服务没及时到位解决问题而出现的换新问题。 三、外派人员岗位优化调动规定 为了平衡好外派和总部的人员需求,合理分配劳动力,避免出现某些地方人手盈余而另一些岗位则人员紧缺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各岗位的工作效率,外派人员岗位优化调动将根据地域情况和销售情况分配人员数目。另外,为了更有效保持外派人员的对工作岗位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外派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外派人员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外派在同一区域任职过久、外派月度考核分数低于60分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合在原区域继续留任,总部将考虑将其调离原负责区域。 (一)、以上规定的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外派在某地区任职未满半年,无重大失误岗位不调整;每个季度根据外派绩效考核平均分进行一次季度排名,排名结果作为调岗的依据。 2)、全国区域性岗位调整每半年进行一次;每月外派绩效考核得分低于60分者,相应做岗位调整;同一地区任期满一年者,原则上都要进行区域调整。 3)、销量较多的地区由一个外派和渠道助理重点管理;销量适中的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进行管理;若干个销量较小的地区由一个外派统一管理。 (二)、具体内容如下: 1.以上规定适用对象:所有外派人员 2.外派人员的划分(包括一站通): 一类—外派客户经理员 二类—外派备件管理员 三类—外派技术人员 3.地区划分原则: 一类地区—销量达20万或该地区销售机器10万以上且所销售主要为高故障率机型的地区 二类地区—销量介于10~20万之间的地区 三类地区—销量少于10万的地区 4.外派分配原则: 一类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管理,同时,渠道助理重点协助 二类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管理 三类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管理多个相邻的三类地区 注:建立了一站通的区域,因为一站通的职能已经大部分取代了外派的日常工作,所以,外派人员的分配按三类地区原则分配。 5.外派人员定期岗位轮换周期:每半年1次 在以上规定的执行过程中,外派人员岗位调整中的工作交接必须严格按“外派调动或离职工作交接规定”执行!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产品承揽评审生产交货及出入库管理制度 1、产品承揽 (1)公司所有生产产品均由销售部销售。 (2)产品销售时,1吨以下可不签合同。1吨(含1吨)以上必须签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经销售经理审核批准后到经理处盖合同章。 (3)所有订货合同均需填写《承揽评审记录表》。空白表格存放于销售部。业务员接订货通知后,按规定格式准确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填写完毕后报销售部经理签字(若销售部经理不在由销售办主任代签)后,交销售办主任评审。 如业务员外出不在公司,由销售部经理填写,如业务员及销售部经理均不在公司,可由销售办主任代其填写,但业务员必须在回公司24小时内主动找营销办主任复核签字,逾期视为认可,否则出现一切责任由业务员承担。不填写承揽评审记录表,不予安排生产计划。 营销办主任接《承揽评审记录表》评审后及时将生产计划下达到生产部,由生产部当日评审入库时间,而后,营销办主任依据生产计划将填写了计划号及入库时间的《承揽评审记录表》,一联返销售部经理或业务员,二联留底,三联交生产部。 2、合同的评审 (1)合同评审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进行。 (2)合同评审结束至交货前,相关业务员可到生产车间、仓库了解自己的产品生产、入库情况,在必要时可向营销办主任提出书面建议,营销办主任根据情况全权及时与相关生产车间调整处理。 (3)营销办主任下达生产计划二联至生产部,三联至成品仓库,并由生产部评审人员及成品库保管员在计划存根联签字接收。 (4)因客户要求,营销部下达生产计划后确需补签合同时由相关业务员写出书面申请,找营销部经理签字,总经理签字后加盖合同公章,此书面申请存营销部经理处。 (5)成品合同评审规定 ①生产部合同评审员对生产部产品准时交货负责。因而生产部合同评审员必须时刻高度关注各车间生产进度,准确掌握各生产车间工序实际生产状况,灵活准确地安排转序和交货时间,严禁固定地按天数累加生产数量来确定交货日期,如遇用户要货特别急这一特殊情况,由销售部经理找生产部经理及生产部合同评审员给予特别评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②如发生意外设备故障,由生产部经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交货期,仍保证不了的,生产部经理需与销售部经理协调推迟交货期,由销售部经理在《推迟交货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并交营销办主任更改交货期。 (6)成品入库规定 ①按计划每批次成品包装结束后,包装车间主任必须立即与装车人员联系办理转序入库。装车人员必须保证当日办理入库。装车人员对同一天多批次入库的产品,应与包装车间主任及营销部主任主动沟通,按照缓急安排入库,对必须在当日下班前入库,否则就会造成误交货的产品,包装车间主任应该与装车人员提前协调,妥善安排。 ②入库成品必须带有产品标识和合格证,顾客需要产品质量证明书的,还应附带产品质量证明书一起入库。 3、合同的更改 (1)合同的更改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办理,由营销部经理与生产部经理沟通后填写《合同变更记录》并签字确认,由生产部拟订好修订合同,由生产部合同评审员以书面形式提交营销办主任,并将评审结果协调营销部经理及业务员联系客户确认,经客户确认后重新修订合同。 (2)对于交货期变更的,由生产部书面通知营销办主任,将变更信息以书面形式传递到相关承接人员,确保其知道已变更的信息。 4、产品入库发货程序 (1)成品库保管员对生产部入库的成品按照生产计划中下达的规格、数量(支数)入库并挂好标识(所售客户名称及规格),保证帐物相符,以免混淆。 (2)成品库保管员对入库后产品的包装完好负责,对入库时包装破损的拒绝入库。 (3)对于客户要求单件计量的产品,产品入库时,入库人员应出具每件产品的明细表,成品库保管员根据明细表,核实明细表中累计的重量并抽查与单件产品填写的重量是否一致并清点此批产品的数量(件数),核实无误后,办理产品入库手续,并当场清点所入件数是否和明细表一致,如有意外,暂停办理入库手续,查明后再办,车间及其他计量人员要认真计量每一产品的重量(客户反馈有重量不足或其他错误时,分别由打包计量人员及相关责任人承担一切责任),杜绝因重量不足影响我公司信誉的现象。 (4)成品销售时,由销售部经理或业务员陪同顾客到仓库提货。成品库保管员按用户所要的规格发货过磅,提货人或业务员监磅以示数量认可。发货单一式四联,一联存根、二联财务、三联营销部、四联顾客。业务员在发货单存根联签名,为顾客送货情况,业务员必须让承运人在发货单存根联“承运人”一栏处签名,并注明“承运数量准确”字样,以示承运数量准确。仓库保管在第二联应注明此批产品何时下达生产计划,何日何时入库,然后由发货人持第二联到销售部经理处签好出厂价,并由销售部经理签下计划日产品订价,加工费及标明商家符号〇,厂家符号〇。如销售部经理不在,应找营销办主任代签,假若以上二人都不在应找总经理签发后到财务部开具发票,然后由发货人持发票或出门证到仓库交给成品库保管员,保管员在出门证处签字,以示发货数量准确。如客户需要出具发货清单时,由成品库保管员给予逐项填写并随货同行。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对策 “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具有挑战性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近年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倡导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大力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以此引领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员工认真工作,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打造员工能够发挥个人才智的平台,保障员工权益和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做到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公司自上而下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难以回避,亟需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下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个人工作经历提出一些浅见,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专业人员缺乏。7月31日召开的公司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张忠惠总经理在主题讲话中专门提到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公司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一是公司新成立项目部在定岗定员选拔专业人员时,难度很大,关键岗位人员迟迟难以到位,往往需要项目部领导利用个人以往工作关系“招兵买马”;二是公司人力资源公司专业人员储备不足,新项目成立后专业人员调配捉襟见肘,甚至一名预算员、技术员和测量工,都需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亲自过问;三是专业人员缺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质检、测量和计经等专业,基层单位办公室、党群、物资、劳资专业同样存在人员缺乏问题,基层单位时有管理人员随意转岗的现象。 2、员工技能达不到岗位工作要求。在日常交流中,发现不少基层单位领导在员工日常管理中有一些共同的感慨和体会,即有不少下属员文秘杂烩网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个人的工作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员来完成,同时不少员工技能和能力比较单一,能搞内务的对外协调沟通差,业务能力尚可却管理水平不足,能写的不能说,能说的写不了。复合型员工普遍缺乏,成为目前基层单位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3、专业岗位人员收入与市场行情有一定差距。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专业人员的流动加剧,逐渐形成了专业人员的市场价值,其高低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成熟的技术、预算等专业人员在市场上谋得一份工作没有较大困难。公司受电建市场大环境、上级政策和自身决策影响,在发展中存在基层单位发展不均衡、相同岗位收入不同的问题。有些基层单位专业人员收入与市场行情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专业人员的心态。 4、收入分配不能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业绩论薪酬”是公司一直倡导的收入分配模式,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一定难度和问题。一是基层单位存在冗员,兼顾公平往往成为国企特色的平均主义;二是公司实施定岗定薪,岗位一旦确定,收入即基本确定。但如何评价在岗人员是否称职,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管理手本文来源:文秘站 //段;三是公司对基层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审批制度,岗位绩效工资最高封顶,往往能罚不能奖,同时具体操作也比较繁琐,真正执行绩效考核的基层单位极少;四是职务成为提高个人收入的主要途径。职务上升,岗位提高,收入自然而然的增加。专业人员调动时,能否提升职务成为专业人员个人考虑的首要因素。 5、新分配大中专学生整体素质有下滑趋势。近年来公司招聘的大中专学生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相比,整体素质有逐渐下滑的趋势,分析原因,一是大中专院校扩招,入学门槛低,同等学历情况下,整体素质下降;二是公司为适应市场人才快速流动现状和不同岗位需求,有目的的招聘中低学历的学生;三是大中专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国有企业肩负较多的社会职能,稳定员工队伍,解决员工子女就业也是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企业生存发展中需要协调处理好一定的社会和行业关系。因此,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分配到公司,岗位难以安排,个人也需要重新学习,对公司引进大中专学生的初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6、专业人员流失严重。受建筑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环境和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公司专业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涉及行政、生产、计经、技术、质量、测量等多个专业,按照专业分析,技术和预算人员最为突出。按照工作年限和身份分析,工作5年以内,人事制的大中专学生流失最为普遍。按照所在单位分析,一级项目部和原冠名队问题突出。 7、待岗期间专业人员管理存在盲区。分析近年来大中专学生和专业人员流失的原因,有个人主观因素,但与管理使用不当也有很大关系。公司一级项目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在项目收尾期间,员工待岗分流现象普遍存在,而项目部为临时性机构,项目结束,机构即解散,对所属人员无法承担后续管理责任,而人力资源公司从权限、职能和经济上,又无法与项目部实现及时衔接、跟踪管理,形成管理盲区,造成重点专业人员长期待岗,加剧流失。 8、冠名队技术人员管理不到位。冠名队是公司20__年后推行的施工队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锻炼了一批人才。但实施中,对技术骨干的管理存在不足。一是技术骨干兼职多而杂,专业工作精力受到影响;二是与其它基层单位比,冠名队技术员缺乏企业归属感;三是公司在冠名队技术人员的管理上有疏漏,造成冠名队一旦有大的变动或是没有项目,技术员很容易流失。随着公司对冠名队体制的调整,这个问题目前应当有所好转。 二、当前条件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以上问题涵盖了员工招聘、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测评、定岗定薪、绩效考核、员工内部调配、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修订和员工离职、辞职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解决的对策主要有: 第一,严把专业岗位入口关,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岗位入口关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一是招聘大中专学生时,努力把握好就读专业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系(员工子女就业专业可适度放宽),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打好基础;二是对新分配大中专学生,根据其专业、个人意愿、综合素质,安排好见习期岗位,通过实习期考察,确定其专业岗位;三是专业岗位管理权、使用权分离。在公司各专业范围内,由公司专业部门配合人力公司,对专业人员实施准入管理,基层单位只有在专业人员范围内选人的权力,杜绝员工随意转岗和基层单位随意调配,加强岗位专业管理;四是根据员工个人综合能力,由人力资源公司和基层单位帮助员工进行基本的职业规划,使员工明确个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发展方向。 第二,加强员工工作能力测评和考核档案管理,强化岗位学习教育,规范员工管理任用。 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考核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员工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称职,岗位应当升还是降,是否具备兼岗能力,学习能力强弱与否都可通过考核得出基本结论,并能针对考核中发现的薄弱环节确定员工在职培训教育方向。同时,也是确定专业骨干和人才,进行重点管理的关键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员工工作过程考评。 一是由人力资源公司统管,公司机关和各基层单位配合实施,对公司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一季度或半年)进行工作考评和岗位能力测评,建立管理档案。具体可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由其上级、下级、平级同事进行打分和讲评,并可以延伸至员工责任心、业绩和其它综合能力评价。最终使每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岗位,都有一份工作能力、业绩和综合素质考评分析类的档案材料。为干部选拔,重要岗位人员任用和员工职业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二是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岗位学习教育,提高在职教育成效。对自愿转岗和有多掌握岗位技能需求的员工及时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型员工,拓展员工从业岗位;对业务能力不适应岗位需求的及时进行培训,或者修正职业规划进行转岗前培训;有对业务相近的岗位人员针对性的进行多业务轮训,培养一专多能型员工;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和任用。员工专业管理实施准入制度管理,人力资源公司对公司各专业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包括兼岗能力)。未登记备案专业员工转岗、兼岗要经过公司该专业部门考试和同意方能转岗、兼岗。基层单位只有在专业人员库中选则的权力,不得随意调配员工岗位,并杜绝员工随意转岗现象,加强岗位专业管理。公司近年来逐步将基层单位干部任免权下放,加大了基层权力,但也有一些不足。应对拟提拔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时间、任职经历予以明确要求,适当增加时间限制,需要特殊破格提拔的由公司审批。以增强干部任免的严肃性,防止干部任免的随意性和过多过滥的情况。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激励,适度灵活管理模式。 一是对各级管理机构特别是一线项目部,严格执行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制度。其中,定员是关键。在定岗定级时就严格把关,用岗位等级区别工作能力,拉开收入差距;二是加强工作能力测评,强化过程考核。努力做到岗位能升能降,职务能上能下,把业务素质优良、责任心强的员工安置在重点工作岗位上;三是重点岗位的骨干收入与市场适度接轨,减小该岗位收入与市场价值的差距。目前公司专业人员缺乏,基层骨干基本都提职或由基层领导考虑提高了收入。但也有业务能力强、所处岗位关键,两个以上骨干存在竞争的情况,由于提职名额有限,所以必须考虑保证其收入与市场同类型岗位差距不能差异过大,以减少人才流失隐患;四是严格控制工资总额,灵活基层单位内部绩效工资使用。绩效工资的正确使用,是奖勤罚懒,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利润率下滑的情况下,部分项目部各类奖励减少,用好、用活绩效工资尤其重要。建议公司在严格控制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在绩效工资的份额(普通科员绩效工资数仅300元)和使用方式上积极探索如何灵活管理和使用。使基层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平均主义和鞭打快牛的现象,使多劳者多得;五是加强项目待岗期间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项目部员工在工程收尾期分批放假待岗的情况无法避免。关键是对重要业务的骨干人员采取专门措施,缩短重点岗位人员待岗休息时间,增加待岗期间收入,有条件应及时调动到其它项目,尽可能杜绝待岗。 第四,顺应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理顺员工出口关。 人才流动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下的大趋势,如同水利工程,一味堵、挡,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如何加强引导疏通。一是在企业内部实施人才考评选拔机制,及时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以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减少骨干员工外流;二是在调离企业对员工个人发展明显有利的情况下,应做好礼送员工工作,不人为设置障碍,使员工在离开时对企业怀有感激和留恋之情,同时加强与员工离企后的联系,使其成为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员和观察哨;三是对既想享受市场的高收入、又想依靠公司解决个人养老问题的员工,严格执行公司管理制度,该收取在外从业管理费的及时收取,该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从上到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正确的管理方针和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疏漏,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干的更加出色,真正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打好基础,为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长盛不衰保驾护航。 公司管理论文:加强物业管理公司税收征管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物业公司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物业公司本身的特点,其税收问题也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科就本次检查中的物业公司存在的不同情况作一行业分析。 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是指对已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房屋及配套设施、场地等业主公用财产进行综合管理的活动。因此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主要由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收入组成,其中物业管理收入是其中主要项目。 因为物也公司的收费标准是建立在提供相关服务基础上,因此,业主与物业部门常因服务纠纷而发生欠缴物业费情况。由于物业费需要缴纳营业税,于是一些物业公司就按照实际收到的物业费缴纳营业税。而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收入,这无疑是错误的。 无论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一原则,同时,财政部对物业管理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也有规定“企业与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双方签订付款合同或协议的,应当根据合同或者协议所规定的付款日期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由此可见,作为物业公司的主要收入——物业费收入,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相关规定,在物业合同规定的付款到期日确认营业收入实现。但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对于收入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即只有实际收到物业费才计入收入,而费用却往往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记账。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计算不准确,少缴税款。 另外,有些物业公司将业主委员会或产权人提供的房屋进行出租,这部分收入属于“物业经营收入”,该收入除需缴纳营业税外,还需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但一些物业公司将此类收入归入到物业管理收入中,只缴纳了营业税,而少缴了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所以,税务机关在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辅导或检查时,应首先掌握物业公司的收费标准和物业管理收费面积,以此来计算出物业公司应收物业费的数额,再以此为基础来核查受检单位收入核算是否准确。对于物业管理对象尤其是业主共用部位(如会馆、写字间大堂等部位),检查人员应现场考察和审核,以判断有无出租行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和检查力度,以保证各项税款应收尽收。
风险管理论文:谈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 摘要:笔者结合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及互联网技术,阐述了网络营销的方式,并就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于策。 症结字: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战略 网络营销的内涵与特征 一笼盖区域无比广泛 传统的市场营销常常遭到地域限制,良多好的产品因为种种缘由局限在出产地周围的市场,没法被更多的人了解并购买。国际互联网无国界与区域的限制,因而,网络营销轻而易举就打破了地域限制,是1种极为开放的、笼盖规模极为广泛的营销流动。企业的产品推行可以通过网络达到世界上任何1个网络用户终端,吸引其注意,从而扩展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发掘出更多的潜伏顾客。这样,企业的市场就成为真实的全世界化市场。 二转达信息无比迅捷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流动中,企业要将新的产品信息或者企业新的动向等转达给消费者常常要经由比较繁琐的程序,会遭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时效性会差1些。而网络营销在转达信息方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轻松地将需要转达给顾客的信息及时地让顾客了解到。比如,在二00七年购买基金的热潮中,基金公司就是有效地应用了互联网,将各种信息及时给受众,使受众在第1时问内对于相干情况有所掌握,从而指点自己的下1步行为。 三能够与顾客有效互动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流动中,顾客常常处于被动接受企业产品的地位。企业患上到的顾客反馈不足,与顾客互动性较差。网络传布不同于纸质媒介或者是音频视频传布,网络传布的1大特性就是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网络营销中,既有企业而向顾客的信息传布,又有顾客对于企业的信息反馈。这样的双向沟通无疑会使顾客加深对于企业产品的了解程度,同时也使企业更有效地掌握顾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营销“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目标。 四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中,产品从出产到宣扬包装再到市场流通,其中环节较多,附加的本钱也就较大。 相比较,网络营销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通过网络营销,商品交易患以直接进行,交易环节大为减少,交易本钱随之降低。例如某些网上卖书的网站,不用在全国各地租场地,不用大量的人力实地卖书,其图书就卖到了全国各地。这其中场地费、人力费和相干消耗费大为降低。而且,读者不用出门,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在家就可购患上所需书籍。这对于于读者来讲,既省去了出门选书的时间以及路费,还可享遭到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无外乎愈来愈多的人青睐于网上购书。 五提出个性化出产需求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的营销产品常常是大范围出产的同类产品,用以知足1个相对于顾客群体的需要,对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难以知足。 网络营销使企业知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通过网络,顾客可以把对于产品的请求及时告诉企业,然后再通过网络向企业下定单,企业再依据定单的请求进行出产。比如戴尔电脑公司就是由顾客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网上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电脑配置,然后公司依据顾客所需,安装电脑并送货上门。 二.网络营销的几种方式 二.一应用网站营销 这是网络营销最基本的方式。企业可以树立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宣扬自己的优势产品,构成网上品牌。企业的网页在制作上要能够吸惹人,内容应时时更新,在宣扬自己的同时可为顾客提供与产品相干的小知识等,丰厚网上内容。同时,开设专门的与顾客互动的版面,更好地倾听来自顾客的声音,还可以与其他网站做友谊链接,扩展企业的知名度。 二.二应用搜寻引擎营销 跟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信息浩如烟海,走访者要想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常要依托搜寻引擎。搜寻引擎是1种网络站点推行工具。企业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在搜寻引擎上注册排名靠前的症结字。这样,走访者在使用搜寻引擎时,就会比较容易看到该企业的相干信息。企业的网站建设患上再好,若没有好的引擎把走访者引进去,该企业网站的点击率必然会遭到影响。 二.三应用电子邮件营销 跟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成为良多单位以及个人与外界交换的1个首要方式。电子邮件拥有利便、快捷等优点,因此,良多企业已经经把电子邮件作为营销的1个手腕。企业在出售产品时,可以在客户资料栏中留下客户的电子邮件,这样,企业就能够通过电子邮件把新产品的介绍发给顾客,可以应用电子邮件对于顾客作回访,从而有效地与顾客沟通。比如,有1家出产家电的企业,按期向顾客发送有关产品的信息,在节日的时候还会通过邮件给顾客发送问候。时间久了,顾客不禁自主地就会对于这家企业发生情感依赖,从而更愿意购买该企业的产品。 二.四应用博客营销 博客是1种新的网络传递工具,企业可以试着用博客来进行营销,博客拥有自主性、同享性等特色。企业的博客内容应以知识性、引导性为主,同时将顾客的反馈在博客上。此外,企业可以应用别人的博客为本企业宣扬。比如,可以在本行业专家的博客上附加自己企业以及产品的信息等。 三.网络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于策 三.一网站保护跟不上顾客需要 目前,良多企业尽管开设了自己的网站,但因为观念及人材等缘由,网站后续建设及保护跟不上。打开网站,仅仅有企业的介绍,内容过于单调,没有新闻版块,没有与顾客互动的版块,没有相干链接,顾客能患上到的有效信息少之又少。这样的网站对于于营销是没有甚么意义的。 对于策: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由专业的人材负责网络保护,时时更新内容,并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接管顾客网上定单以及网上购买的工作。 三.二受众群体层次不够广泛 互联网作为1种新的技术,还没法在全部人群中患上到普及。最显明的表现是中青年上网者占多数,老年人上网者居少;城市人群上网者占多数,农村人群上网者居少。也就是说,上网比例较大的人群集中在城市里的中青年中。因而,企业在行网络营销时必定要斟酌受众群体的特征。 对于策:企业在布署网络营销战略时,必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如果企业的出产产品是老年人的保健品或者农用产品,就不合适在网络营销上大下工夫。在这类情况下,网络营销只是1种很不首要的附属营销手腕,企业仍应以合适本企业的传统营销为主,待互联网进1步普及以后,再逐渐加大网络营销力度。 三.三网上购物顾客支付比较难 目前,网上购物的支付手腕有:邮局汇款、开设网上银行、货到付款等。因为种种缘由,邮局汇款依然是主要支付手腕。对于于顾客来讲,这在无形中又加大了顾客的购买本钱,容易让顾客发生抵牾心理,对于于企业的营销会有不利影响。 对于策: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努力创立让顾客感觉更加利便的支付方式。固然,这在必定程度上有赖于银行的电子化发展。企业可与银行加强合作,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找出便捷而有效的支付方式。 三.四顾客疑虑心理较重 俗语说眼见为实,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通常会有疑虑心理,这个产品真的像介绍的1样好吗?把钱汇出后能不能按时收到货呢?种种顾虑使患上消费者仍是愿意亲临商场购买,图个心里塌实。 对于策:企业首先要通过传统营销方式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通常名牌企业更易让人相信,从而可以减轻顾客的疑虑心理。 其次,企业在网上宣扬介绍产品时要量力而行,不能夸张其辞,让顾客发生不相 符事实的太高指望值,指望值越高越容易绝望。1次绝望就会影响到下1次的购买。再次,及时做好网上定单的处理工作,企业内应当有专人来负责处理网上交易这方面的工作,接到定单后不能担搁,货发出后要及时与顾客联络。 综上所述,网络营销是1种新的营销方式,企业1方面要立异营销理念,踊跃发展网络营销;另外一方面,在网络营销的进程中要结合本企业实际进行,以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风险管理论文:实现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超越 加强工程风险管理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的全过程监控机制。这是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提出的要求。他强调,必须深化政府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从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向政府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型与超越。 6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设部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司、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共同主办2005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地铁建设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就如何加强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如何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深入的探讨。黄卫在会上指出,我国地铁建设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3~4年就要建成一条20公里的线路,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每年建设20~40公里,甚至100公里地铁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供借鉴。鉴于地下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系统复杂等特点,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我们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的全过程监控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并建立完备的反馈机制。 风险管理在地下工程的应用研究在美国、欧洲已相当普遍,有些国家甚至已编写出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规范。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最缺乏的是没有可资利用和借鉴的方法,没有可以利用和指导应用的风险管理手册和指南。据悉,建设部委托土木工程学会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编制的《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指南》一旦成熟即可出台,并将形成指导全国的地铁风险管理的规范。 据黄卫介绍,为了保证重大工程的质量安全,目前已经建立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审查、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查、新技术专家审定等一系列审查制度。未来还要引入保险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培育和规范我国的工程保险市场。建设部即将与保监会联合颁布《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原则上两类工程应办理工程质量保险:一是技术风险较大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土木工程,如商场、体育馆、剧院、学校、地铁等;二是各类商品住宅工程。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其中基本符合国务院规定建设标准的城市18个(地铁6个,轻轨12个),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建设55条线路,约1500公里长,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而目前在建线路总长则超过390公里。 风险管理论文:对基于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经济资本 RAROC模型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内容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管的不断发展,经济资本作为银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阐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三种资恭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在险价值的经济资本计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RAROC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鐾,存和发展的根基,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研究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减少风险,而现代的风险管理着重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补偿和定价机制。在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中,经济资本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整体统一。因此,如何将风险量化为价格,用价格抵补风险,实现银行稳量增值和持续发展,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的资本类别 2006年底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于银行资本的风险补偿功能,提出资本的三种类型: 账面资本(BookCapital,BC)?账面资本直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一般准备组成,其反映金融机构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而不是应该拥有的资本水平。因此,账面资本与银行面对的实际风险并无关联。监管资本(RegulatoryCapital,RC o监管资本,是银行必须持有的符合最低标准的资本金。具体划分为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三级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混合资本工具、重估储备和长期次级债务等五类;三级资本即短期次级债务。 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 o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并不是真实的资本,而是一种由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内部评估计算出来的虚拟资本,是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需要的用以减缓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Loss,UL);中击的资本支持和需求。 从实质上看,账面资本是商业银行自己确定的,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和降低成本;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主要用于对外满足资本监管、信息披露和资信评级需要,不一定反映特定银行的风险特征,不能代表银行实际吸收UL的能力;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内部计算的,主要用于自身的资本和风险管理。 在险价值约束的经济资本计量 (一)经济资本的基本功能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敏感性,并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思想就是,监管当局以银行内部测算的EC作为监管资本的基础。经济资本是银行为了承担风险而真正需要的资本,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补偿和管理,并满足监管要求;二是保证资本得以最优配置以获得最佳收益,同时可用于评价银行的战略并支持决策。 (二)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的本质是风险,故经济资本计量的实质就是风险计量,即对非预期损失进行计量。经济资本比较严格的定义是在一定风险置信度内,在确定的时间段内,是银行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某项资产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 从统计学角度看,经济资本定义为在一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所以在数量上,经济资本等于最大损失减去预期损失。其中的最大损失,根据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学家P川ippeJorion的观点,即为在险价值(ValueatRisk,VaR o用统计语言,VaR定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由此可知,衡量VaR首先要确定两个数量时间间隔和置信水平。一般来说,时间间隔的选择由资产本身的特性决定,置信水平的选择取决于它的用途。 设V为某~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持有期t内的损失,o[为置信水平,则:P{AV VaR}=1一a即在l时间内损失超过VaR的概率为1一Oc。因此,根据经济资本的定义,可得:EC=VaR—E[V]其中E[V]为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配置下的RAROC模型及其应用 (一)RAROC模型的基本内容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孚银行首次提出了RAROC(RiskAdiustedReturnOnCapital,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模型。RAROC是一个风险收益均衡模型,它的核心思想以及与传统绩效度量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在收益考核中引入风险调整函数,将风险带来的未来预期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RARQC可以被认为是业务部门的一种夏普(sharp)比率,等于一项交易、一种产品或业务的所有相关收益在扣除预期损失和相关费用后的净值除以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后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二)RAROC模型的应用 为了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银行管理者通过RAROC的计算和与最低回报率的比较,进行业务架构设置的重整和银行产品、交易合约的取舍。RAROC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具有多个层面: 1在银行总体层面,RAROC是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的手段。银行最高管理层通过计算出银行总体需要的经济资本,并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进行比较,评价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同时,其要求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并且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线的明确目标,用于业务的审批和绩效考核。 2在单个业务层面,RARO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将一项业务的RAROC值与反映银行资本成本的基准收益率比较,如果RAROC值 基准收益率,那么该业务为银行创造了价值;如果RAROC值 假设某银行一项业务的收入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300万元,预期损失为100万元,经济资本是400万元,那么RAROC=(500—300—100)/400=25%假定该业务所需要占用的监管资本是300万元,则基准收益率=(500—300—100)/300=333%由上可知,RAROC比规定资本的收益率低,说明开展该业务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审慎投资。同时,在两种收益率的计算中,分子相同,而作为分母的经济资本比监管资本大,则RAROC将会较低,真实地反映出该业务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3在资产组合层面,RARQC是组合管理的有力工具。银行可以依据对组合资产的RAROC测算和动态检测,衡量各类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平衡,做出业务定价,并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 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已实现从监管资本向经济资本的飞跃,而经济资本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整体统一尽管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引入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但是对于风险的控制、价值创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今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资本约束意识,以经济资本配置下的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 体系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的业务经营模式;二是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减少高风险资产投入,放弃粗放式经营思路,转向集约化经营道路;三是完善内部评级,建立科学的多维风险评价体系,加快数据库建设和建立先进的经济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论文: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摘 要] 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稀缺资源,已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对企业而言,如果知识型员工流失率超过行业正常的流动率水平,则不仅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和智力资本的贬值,而且还可能造成技术和商业机密的外泄,那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正因如此,面对知识型员工流失,企业应未雨绸缪,事先制定危机管理方略,以便及时保留人才。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流失风险 风险应对 一、什么是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员工” 这一概念是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具体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着名学者、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当然创造过程中用到了手,但只是用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而不是用手扛一个50磅重的麻包。” 本文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在今天,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白领。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1)知识更新的加速使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美国学者库克认为:创造力的发挥有一个最佳期,超过了一定年限,雇员的创造力会进入衰减稳定期。为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应及时变换工作岗位和环境,否则创造力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将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知识型员工是运用知识并对它进行创新的人,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迫使知识型员工为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中更快获取新知识而加快了流动。 (2)目前对知识型人才需求缺口的加大。知识型人才始终是稀缺的,所以各国都在努力寻求人才,以填补其各行各业的职位空缺,对知识型员工流出的拉力越来越大。人才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才竞争的激烈性,也是造成某些地区或行业知识型员工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 (3)目前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日趋规范和完善。户口和档案管理制度逐步放松,人才流动制度成本变得很低,甚至不再成为约束因素。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选择相对广泛,这种趋势会加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愿望,最终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 2.企业因素 (1)追求更高的薪酬是知识型员工流失最重要的原因。当薪酬福利不能充分反映各类人员的劳动特点与付出,员工自然认为薪酬缺乏公平性及充分的导向性。当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所产生的内部不公平感会令他们难以接受而流失。 (2)企业文化不能促进企业凝聚力的提升。良好的企业文化,对需求层次较高的知识型员工更为有效和持久。如果员工接受了或适应了企业文化,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以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良的企业文化,不但无法产生凝聚力,反而会加速人员的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成本损失。 (3)工作环境不太理想。如果一个人总处于一个不利的环境之中,员工的心境会感到压抑,在得不到疏导的情况下,就会牢骚满腹,对布置的工作就会充满抵触情绪。而且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去工作,这就导致人才流失。 (4)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不明确。有的企业虽然目前发展不错,但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的战略意图也不明确,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时间一长,这种感觉很容易让知识型员工产生一种对企业命运和自身仍呆在该企业的前程担忧,从而很容易萌发到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更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去的想法。 (5)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在我国,很多知识型员工最初的动机可能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如果企业不能给员工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机会和平台,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去。 3.个人因素 (1)知识型员工具有通过流动增值的特征。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的专业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为了更新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在一家企业工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或是学习相关技术,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选择到发展空间更广阔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增值。 (2)心理契约不能实现。“心理契约”是指在组织与知识型员工互动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之间责任与义务的信念系统。大多数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稀缺资源,拥有相对较高的话语权力,他们在充分相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往往会要求组织满足其心理契约的要求,否则就可能因为不满意而从那些不能满足他们心理契约的企业流出。 4.行业环境因素 (1)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留住人才不易。像工程建筑,主要是因为公司因流动施工很多,常年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居无定所且难以解决婚姻问题,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即使是已婚员工也常常为照顾家庭而困扰。 (2)行业的制度不够规范,像IT业尤为明显,软件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没得到合法保护。 (3)知识型员工所处行业的行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竞争性对其流失也有重要影响。例如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竞争性就尤为激烈,并且高新技术行业正处于创业成长期,行业内知识型员工供不应求,这必然会导致对知识型员工的争夺及员工的流失。 三、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对策 1.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预防 (1)人才危机意识的培养。企业管理 者要有强烈的人才安全意识。无论何时,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永远是各个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否留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其经营的成败,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这一点。 (2)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培训。该计划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企业内的核心技术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制定,依据各岗位的重要程度、可替代性强弱以及对任职者要求的高低进行权衡选择。计划制定后,还应针对该计划进行培训和模拟演练。 (3)建立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管理系统。预警系统建立后,实施对这些指标的日常监控,一旦它们偏离正常安全范围,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随后风险管理小组马上展开分析调查,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评估其影响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是改善组织管理以化解危机还是正式启动风险管理程序。 2.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处理 (1)风险沟通管理。在收到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信后,企业应真诚地同其交流,了解他们离职背后的真实原因,看看有没有挽回的可能。如果员工去意已决,公司应予以体谅,并真诚感谢他们曾为公司做过的努力。这种富有人情味的做法能最大程度从道义上避免员工离职时携带商业或技术秘密背叛公司。同时,知识型员工离职后,企业应即时披露相关信息,公布事实真相,并表明公司的态度和立场,避免其他在职员工的恐慌和社会媒体的猜疑,将信息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有效维护公司内部稳定和外部形象。 (2)空缺职位的填补。人才流失风险发生后,风险管理小组应马上启动人才储备,迅速物色合适人选以接替离职人员,从而保证组织的正常运作。企业人才储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企业内部在职员工,另一个是外部劳动力市场。对于那些技能要求不高或替代性强的岗位,可建立外部劳动力市场储备,在需要时企业可随时招聘。对于技能要求较高或替代性较弱的岗位,则重在加强企业内部在职员工的培养和储备。 (3)风险损失的控制。知识型员工流失对企业而言损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员工离职后带走了公司的资源,如商业或技术秘密、客户资源、业务网络、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等。因此,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便是企业在员工离职前后采取相关措施,防止这些资源的流失。例如通过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对知识型员工的合同管理内容以及担保等措施来加以控制。 3.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事后管理 (1)改善组织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控制后,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整个风险过程,对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诊断。例如借此契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组织结构、强化员工激励机制、改善薪酬福利、提拔一批新人到关键岗位任职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来使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更加健全;二来使其他在职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使其对公司充满信心。另外,要对风险处理的得失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使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2)离职知识型员工管理。财富500强公司中很多企业相当重视离职员工的管理。实施离职知识型员工管理重在理解和沟通,通过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网络保持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适时提供相关职位和条件鼓励优秀离职知识型员工回归,或者使其成为公司的商业伙伴,从而继续为公司做贡献。 风险管理论文: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介绍了邮政储蓄保险业务违规操作的现状,并针对邮政储蓄保险业务的违规问题提出了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合规风险;网点;管理;建议。 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邮政保险业务也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在邮政储蓄网点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现象,如 “存款变保险”等,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报道,给邮政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切实防范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维护邮政企业声誉,必须强化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1邮政储蓄保险业务违规操作现状。 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向客户承诺保险收益,欺骗消费者;销售人员打着 “银行理财”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致使 “存单变保单”现象出现;保险公司人员 “乔装”邮政储蓄员工,坐守邮政储蓄网点违规销售保险产品;网点营业人员违规代客户填写保单,代客户签名;对客户投诉和退保要求,相互推诿,售后服务质量较差,影响邮政储蓄声誉;销售人员未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具备保险销售资格,存在合规风险隐患;违规收取保险公司协议外收益或销售返点,存在商业贿赂风险。 2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建议。 2。1事前控制。 2。1。1加强保险销售资质管理。 营业网点应按照保监会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 “保险兼业许可证”,并获得上级行授权。从事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取得保监会颁发的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2。1。2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制度,防止错误销售。 网点在销售投资性保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据客户风险适合度评估标准,在营业网点理财服务区、理财室或理财专柜进行当面评估,并根据产品风险等级提高销售门槛,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防止错误销售。同时,应妥善保存客户评估的相关资料。 2。1。3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全行统一、操作性强的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和涵盖业务全过程的操作规程。 2。1。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训内容应涉及保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要修订和完善保险业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激励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保险业务健康、有序、合规发展。 2。1。5建立投诉处理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营业网点要明示客户投诉电话,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之前,必须要求有关系的保险公司建立问题处理应对预案,确保能够对客户投诉的保险产品进行全面、及时、妥当地处理。 2。1。6明确责任,建立问责制。 要明确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准入、宣传、销售和投诉处理等各个业务环节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问责制。 2。2事中监管。 2。2。1合规销售保险产品,规范销售行为。 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 “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 “本金”、 “利息”、 “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不得代客户签字,不允许非客户本人签字。 2。2。2规范销售模式,严禁出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 各单位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进驻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只负责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并协助网点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 2。2。3加强费用的财务核算,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严禁网点收取或索要协议外利益、销售返点等。 2。2。4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保险业务进行检查,对不再具备销售条件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分支机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根据审计意见决定是否对其继续开办保险业务进行授权。 2。2。5正确对待用户投诉。 牢固树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客户咨询要耐心解答,对客户投诉要及时处理,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客户投诉现象的发生。 2。2。6高度关注舆情动态。 对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按照程序办理,对采访内容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防止引发重点、热点事件。 2。3事后控制。 2。3。1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银保联合应急机制。 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投诉、退保等事件,实行首问负责制,不得相互推诿,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使事态扩大。对有可能出现的群访群诉、群体性退保等事件作为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并启动重大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方案。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 品准入审核不审慎、虚假宣传、错误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2。3。2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 遇有重大事件,应按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风险管理论文: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合规风险 管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差距就说明有问题,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本文提出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一些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银监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启动了合规建设,注重和加强了对合规风险的管理。但也不容忽视,农村信用社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存在着合规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资源有限人才匮乏、合规部门独立性不强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有效性差的问题,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与监管要求、与业务发展需要、与管控风险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1 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合规文化缺失。由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过去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中,从高级管理层的高管人员到分支机构的一般操作柜员,对合规风险的理解还存在模糊意识,一些先进的合规理念还没有得到深入贯彻,甚至没有自觉地把合规风险当做一项重要风险源去管控,积极参与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高。 1.2 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较差。一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的实质性功能尚不具备,独立于其他检查的合规风险检查机制尚未建立,独立检查尚未开展,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项合规检查较少,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的调查受到所属业务部门或机构负责人的干扰或影响,达不到合规风险管理职责的要求;二是农村信用社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落后,有关合规风险管理的识别、监测、计量、控制技术严重缺乏,远远达不到监管要求;三是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审计稽核、风险管理和监察等部门尚未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沟通合作、协同配合的机制。 1.3 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虽然逐步完善了“三会”制度,但并未产生“三权”制衡的实际效果,话语权基本掌握在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手中,往往会对经营决策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而失去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和各种风险。二是岗位之间职责不明确,不能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内部失控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监督制约体系形同虚设。 1.4 管理方法不规范,考核奖惩不到位。一是规范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工作不到位,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方法陈旧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对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按规章制度严肃追究责任。 1.5 操作程序多,责任划分不清。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升级,合规控制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办理的事中控制,从而造成柜面处理流程多、环节多、手续多、授权复核多现象。与此同时,一笔业务往往牵涉到多个当事人。如:办理一笔贷款业务,会涉及到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发放人等多个责任人,有些员工因工作变动,对贷款的管理责任也容易产生推委,导致责任不清,这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自己违了规不要紧,还有更多的人也会跟着受牵连、承担责任。 2 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快合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在现有员工中选拔懂得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合规风险管理岗位,鼓励现有在岗人员通过自学、培训等途径提升素质;二是招聘具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为合规风险管理培养后备力量;三是选拔派遣骨干力量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规管理部门挂职或进修,学习他行先进的合规管理经验,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四是和监管部门实行互动和对接,参与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检查,分享监管现场检大案例信息,提升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人员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五是加大省级联社等行业管理机构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指导与培训力度,拓宽培养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途径,造就一批活跃在法人行社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提供组织和智力上的保证。 2.2 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文化。健康向上的合规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农村信用社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合规宣传力度,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风险意识,树立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让员工充分认识自己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合规操作和管理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神圣职责,让每位员工都自觉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杜绝有章不偱、违规操作的现象,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合规风险控制文化。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应高度重视规范风险管理,借鉴商业银行规范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2.3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想。多想想工作中还有哪些需要及时完善,安全系数是否达标,操作规程是否完善、合规,相关制度是否完善,把风险管理工作想透;事后监督是否到位,风险管理工作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防范措施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把风险管理工作想全。 除此之外,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讲,多讲风险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讲清讲透,使员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应该怎么做,使员工自觉用条例、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说明现象,也要分析根源,更要讲明危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讲普遍性问题,也要讲特殊性问题,更要讲突出问题,做到 综合防范。还有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多抓,全面防范风险。要抓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减少损失风险;要抓好重点岗位、重点人的管理工作,防范道德风险;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防止操作风险;抓好案防工作,防止安全风险等等。在抓风险管理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员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切实防范风险,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4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一要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积极有效实施专项稽核、重点稽核和接管式稽核,确保稽核工作质量,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二要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农村信用社内部已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结合全面稽核、专项稽核和各类突击检查情况,对制度执行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岗位绩效工资挂钩,推动各项内控制度有效落实。三要尽快制定出台《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全面加强风险考核管理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操作行为积分台账。对制度执行好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屡查屡犯的,要根据其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 2.5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一要逐级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明确规范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定位、权限及其独立性,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各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二要建立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管理体系,对理事会决议和经营班子管理的重大事项提出质询和监督意见,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约制衡体系,切实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三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建立以自我约束为核心的考评体系,正确引导农村信用社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加强规范管理,严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形成全员恪守职业操守的良好氛围。 风险管理论文:大亚湾核电债务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亚湾核电站外债风险管理的分析和评估,总结其成功经验,探讨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指出责任明确、制定合理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是控制要点。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外债;风险管理;远期外汇合约 2008年7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以下简称“大亚湾”)完成最后一期基建贷款还本付息,标志着长达22年的项目基建贷款已全部清偿。回忆二十多年来大亚湾“合资经营,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历程,总结大亚湾二十年来积极主动开展外债风险管理获得巨大成果的经验,我们深深地感到,三十年来,党中央解放思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今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大亚湾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能源领域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大亚湾核电站从1985年成立合资公司,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至今已连续安全运行14年多。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经营,不仅成功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起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粤港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且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机制,成功地实践了债务风险管理,积累了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债务风险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大亚湾外债的背景 大亚湾的外债特点是外债额巨大,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高,结构较为复杂:币种有法国法郎约178亿(在欧元问世后转换为欧元),英镑5.3亿,美元7.9亿,港元16亿,日元42亿;在负债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一是英、法、日、美等国出口信贷,二是国外商业转贷款;从利率结构看,出口信贷为固定利率,商业贷款为浮动利率;从贷款期限看,出口信贷宽限期从1986年-1994年,还款期从1994年-2008年。 在债务期限内,外债面临多方面的风险:既包括外债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也包括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和其他一些风险。本文主要讨论外债的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外债的存续期内由于所借外币的汇率波动,而导致企业债务额的不确定和还本付息额增大的可能性。造成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三是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四是利率水平的差异;五是人们的心理预期。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汇率变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给企业外债偿还带来的风险也十分巨大。企业外债的期限越长,汇率波动的不稳定性也就影响越大,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大。大亚湾筹借的外债主要为中长期负债,最长的超过20年,所以受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影响很大,承担了较大的汇率风险。 二、外债风险管理分析 (一)外债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最满意的资产组合的系统方法。资产组合理论揭示了有价证券组合投资的一般规律。通常,人们对投资组合的考虑主要是预期收益率和风险。 企业可承受风险水平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而管理者所接受到的收益主要是在整个贷款期内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稳定及有效地减低贷款期内整体的财务费用水平。 (二)对大亚湾债务风险的认识与评估 自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解体后,西方各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和利率随市场供求自由波动,幅度日趋加大,使得大亚湾还债成本上升的风险加大,经营成本无法确定。大亚湾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 1.外债清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现金流风险。大亚湾建成投入运行后70%和30%的发电量分别售往香港和广东,收入货币是美元和人民币,债务货币主要为法国法郎(欧元)、英镑和美元。由于大亚湾售电收入与还债支出货币不匹配,给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带来不确定性。 2.外债清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会计风险。大亚湾法国法郎和英镑债务占总债务70%以上,欧元、英镑汇率的波动,对工程造价的结算和对生产经营期的当期损益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工程结算日,若法国法郎、英镑币值上升,工程造价上升,造成资产虚增,增加了生产经营各期的折旧额;在运营期资产负债表日,若欧元、英镑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进入当期财务费用,使公司当期损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大亚湾借入的法国法郎和英镑债务总额和债务成本,我们可以对汇率的变动,简单地作一个敏感性压力测试,结果是:如果美元兑法国法郎和英镑升值10%,大亚湾法国和英国出口信贷还款可节省2.3亿美元;如果美元兑法国法郎和英镑下跌10%,大亚湾法国和英国出口信贷还款需多增加3亿美元。 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解决“做不做”的问题。大亚湾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自己对企业存在的外债风险的管理责任,因而主动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从企业产权体制、管理体制上建立控制外债风险的责、权、利机制,从而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实效。 (三)大亚湾债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运作 大亚湾债务的风险管理就是将其债务的币种结构和还款期限控制在企业可承受风险水平之下,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对其进行重组达到最佳组合。在实践中,大亚湾将外债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了包括基本原则、保值目标、管理策略和运作等内容在内的外债风险管理机制。 1.确定外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大亚湾对外债风险采取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措施,始终贯彻以下原则:(1)非牟利原则。通过金融工具手段尽量锁定或降低因汇率、利率等因素造成的额外的外债成本,而不是借此来牟取盈利。坚持实盘交易,以真实存在的外汇债务或商务承诺为基础,以对外还款的现金流量为基础,不做“空头”,禁止投机交易。(2)综合管理原则。外债管理者必须在整个债务期限内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上汇率和利率的变化过程、政府货币金融政策变化、对外经济政策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自己的债务结构、币种、金额和期限与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风险重点,制定管理原则并执行。(3)简单适用原则。外债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的选择应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适应。保值工具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 ,! ,保值工具的费用;第二,与企业外债货币相匹配;第三,保值工具在金融市场中的容量、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市场上常用的汇率保值工具有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合约、外汇期权交易等。大亚湾选择了远期外汇交易合约(Forward contract)这一保值工具。它的特点是易于操作,不需要保证金,市场上报价透明,流动性、灵活性较好,保值期长,市场上报价可长达10年以上。(4)全过程管理原则。外债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债务过程。融资前就要着手进行充分的预测、规划,融资后随时关注形势变化,及时作相应的调整,采取保值措施,直到最终偿还债务。 2.确定外债保值目标。利用金融工具调整债务结构,锁定债务的汇率风险,称为外债保值。制定外债保值目标,是外债风险管理的基础。目标的确立一般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公司通过各项要素的成本核算,测算出外债的财务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及其它成本要素不变情况下构成产品成本重要部分的财务费用的盈亏平衡点,也就是风险管理中“可承受成本”(可接受程度);二是通过各方面信息资料的综合分析,合理地预测未来市场汇率和利率的走势(可达到目标)。大亚湾采用了以国家批准的基建投资概算的外币汇率作为外债保值目标汇率。实际工作中,在完成基建投资后企业也可以采用基建竣工决算的汇率作为目标汇率。 3.制定管理策略。外汇市场行情起伏多变,尤其是长期的利率、汇率变化很难预测。作为发电企业,不可能象专业金融机构跟随外汇市场追波逐流。因此,必须制定管理策略,按既定的原则、目标去实施管理措施。大亚湾外债风险管理的策略是:分期分批、分散风险;把握机会、控制风险;遵守授权、严格审批。(1)公司内部制订并经公司董事会授权,批准了《长期外债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等外债保值工作文件,授权公司总经理部执行外债风险管理的方针、策略和具体运作方案。(2)为了给自己留下未来进行外债风险管理的空间和灵活性,大亚湾在确定商务合同货币和还款条件时,就在贷款协议中写入“提前还款”、“货币兑换”条款。在具体的风险管理中分期分批将本金和利息安排掉期,分批固定还款成本,分散还款风险,并优先安排还款期内前5年内的债务,使还款高峰期的外债尽可能地固定在预算承受范围内。(3)根据市场行情不断调整保值的目标和比例,每次调整目标和交易比例都要上报公司董事会,取得批准。在外债风险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对外汇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严格遵守各级审批权限和工作程序,提供支持性文件,完善报批手续,并定期评估执行情况。(4)大亚湾外债期限长,外债金额大,为避免多家询价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的波动,我们选择了多家一流银行组成大亚湾外债风险管理的投标团:1)下游银行:中国银行。2)上游银行:汇丰银行、高盛公司、大通银行、巴黎国民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西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等。其中,中国银行是大亚湾的外债转贷银行。选择转贷银行作为外债的直接掉换方,可以规辟外汇保值交易交割接口上的风险。(5)同上、下游银行签订“国际标准掉期者协议(ISDA)”,从法律的角度保证外债保值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6)租用了路透社金融资讯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发现机会时及时提交交易分析和建议,供公司领导做出交易决策。 三、大亚湾外债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外债外汇风险管理成果可从两方面衡量,一是成交的掉期汇率水平与交割时的市场即期价比较,说明因汇价变动实际节省或超支多少外汇;二是成交的掉期水平与账面汇率比较,说明因汇价变动公司账面上产生的汇兑损益情况。 大亚湾在项目贷款期内针对法国法郎和英镑债务所开展的风险管理,通过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约,完成法国法郎债务(本金和利息)掉期覆盖96%,英镑债务(本金和利息)掉期覆盖100%,共实现汇兑收益2.72亿美元;与还本付息日市场汇率比较,共节省3.06亿美元。 从图1法国出口信贷法郎保值交易的水平比较效果图可以看出:(1)大亚湾保值汇率的平均水平好于债务成本汇率水平;(2)大亚湾保值汇率的平均水平好于市场汇率水平,而且绝大部分交易在2001年之前完成,避免了欧元自2002年中起持续升值的影响。 四、结语:经验总结与启示 做好公司外债风险管理,保证对外筹资的完成和已有对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是我国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企业现阶段和将来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回顾过去近20年的外债风险管理工作,笔者的体会是: (一)根据企业现有外债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风险选择风险管理方案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现有外债的特点,具体分析所面临的外债风险,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债风险管理方案。一般来说,企业的外债不外乎单一币种或多币种两种形式,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两种情况。对于结构简单、金额较小且期限不长的外币债务,当外汇市场出现有利于债务保值的变化时,企业可以直接选择普通的利率、货币互换及远期合约一次性锁定债务成本;对于币种和利率形式复杂、金额较大且期限较长的债务,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保值工具组合,以增加保值效果的弹性。例如,可将债务本金的60%在不同市场水平下采用普通的利率、货币互换或远期合约等工具进行保值,奠定保值的基本头寸;20%利用结构型保值工具(如利率封顶期权、期权掉期交易)进行保值;20%的头寸处于机动状态,使保值交易可进可退。对于那些市场价格高于其债务成本但相差不大的债务,可选择相对简单的结构性保值工具固定部分债务的成本,以降低整体债务的敞口风险,等到时机更为成熟时再采取进一步的保值措施。如果预测所借债务货币汇率有上升趋势,还可考虑采取提前支付本金或利息的方法。 (二)结合企业外债风险的特点和企业财务人员对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及其理解程度选择避险工具 从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来看,远期外汇交易、普通的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是最直观、结构最简单也是流动性最好的保值产品。对于初涉外债风险管理领域的企业应该尽量选择这类简单、易于管理和控制的工具。 互换期权以及其他特殊的互换交易(常称为“结构型保值工具”)往往在普通产品之上添加了不同条件的期权,相对于普通产品而言其结构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流动性随着复杂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引入期权组合的缘故,该类产品有较强的价格及结构弹性,但这些工具杠杆效应较大,相对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在使企业得到额外收益的同时,却放弃了完全对冲的机会,常常会增加对债务的其他限制。这对于市场价格已远远偏离自身债务成本的外 债或需要重组交易结构的债务保值需求较为合适。对于已经熟练使用普通互换类产品的企业,可以在充分理解结构性产品的风险并具有控制能力之后适当地、部分地选用,以降低保值成本,增加保值品种组合。如果易于管理和掌握的简单工具能够实现保值目标的,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工具。 (三)明确债务风险管理者的职责,正确认识和评估管理效果 企业外债风险的最终承受人是企业法人。但是,多年以来,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存在着国企文化中的“不作为”现象:对国企管理者而言,由于外债大多是在国内资金、技术短缺的历史条件下由国家决策使用外资形成的,外债有很大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管理难度很大。所以,在外债风险管理问题上维持“无过”,比标新立异、开拓创新要少承担政治上的责任和经济上的风险。“不作为”而导致的外债风险损失属于国家风险或政策风险,管理者没有过失。据2004年初的权威调查显示,外债企业的风险管理状况分为三类: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占55%;进行了风险管理,但比例不大、方式单一的占27.5%;进行相对完善管理的占17.5%。 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在内部必须权责分明。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总经理意识到了外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没有建立良性的外债风险管理权责机制。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采取防范外债风险手段之后,如果给企业带来好处,没有奖励机制;一旦出现所谓“损失”(而这种“损失”是为锁定风险必须付出的成本),即当汇率或者利率的变化与预计的幅度甚至方向不同时,就会对有关人员求全责备,“责任”推到执行部门人员身上。因此,职能部门往往选择对外债不进行任何风险管理,任其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中。这样,一旦外汇市场发生不利的变化,企业则不得不承担巨额损失。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权责明确的外债风险管理机制。这是摆在多数企业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四)贷款条件是债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贷款谈判时应未雨绸缪 企业在融资谈判时,就应对贷款条件积极争取,据理力争,为今后的债务风险管理打下基础。贷款条件中不仅要留意提款条件、利率水平和还款期限,还应特别重视提前还款、债务重组等条款,明确其具体要求,不能因为预测提前还款的可能性较小而放弃该争取的权利或因条款模糊引起争议。在实际中,完全有可能会出现较好市场机会或项目实际情况远好过预计情况。如果没有事前的准备,就可能失去机会。 风险管理论文:试论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作为炼化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与掌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管理政策,分析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企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二者结合的改善策略。 论文关键词 企业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一、企业风险管理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应视为一个持续的执行过程,紧密结合在企业经营战略的设定之中,通过企业的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协作执行,其理念及制度应贯穿于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为每一名企业员工所熟知和运用,从而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使一切风险都处于可控状态,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的风险管理通常分为八点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协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其内容包括: 1.内部环境识别。所有企业风险管理要素均是以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为基础的,只有明确了企业内部环境的特点,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的框架及规则。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的认知,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正确制定企业战略及经营目标,从而有效地开展业务活动,并且准确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及时应对。 2.制定经营目标。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时,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任务及预期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设计,从而确保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并切实将相关目标分层分级地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 3.企业风险评估。管理人员在评估企业风险时,应当从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两方面进行周密考虑,并且结合企业即期的经营战略及经营目标进行具有战略眼光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4.经营事项评估。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多不确定性,这些现阶段结果尚不明确的事项可能会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甚至二者同时并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这些不确定性予以识别和评估,认识到事项的负面影响即是企业的潜在风险因素,必须尽早识别和评估,并预先制定出应急措施。 5.风险应对方案。面对风险的发生,风险应对反应包括规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及转移风险四种,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反应方案,从而确保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 6.风险控制措施。当风险应对反应方案开始执行时,制定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够确保反应方案遵循正确的流程得以有效执行。因此,控制措施应当针对企业的不同层面、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全面制定和落实,其要素包括规范的应对政策及对政策产生影响的一系列操作章程。 7.信息获取及沟通。企业应定期对来自内外部的信息进行获取、识别,并通过固定的格式予以保存和传递,从而帮助企业员工正确执行自身职责,并提供执行结果的参考和评估。此外,还应当保持沟通顺畅,包括企业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纵向沟通,各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间的信息交换。 8.风险效果监控。企业应当及时对风险管理要素有关内容的合理性和完善性进行定期评估,并对风险管理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其方式可采取持续性监控和个别要素评估两类。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其内容包括控制目标设计、控制执行、执行评价、目标改进等多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信息反馈,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当前自身运营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对自身带来的机遇及影响。 企业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从中获得当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及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补充。而内部控制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现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执行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完整性进行系统的审核、检验及分析等工作。其作用主要包括: 1.确保企业管理的完善性。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当顺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节,以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一要求便需要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的评估和完善,从而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和漏洞,杜绝营私舞弊,改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2.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目前,审计已经发展到抽样审计的高度,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评估,能够依据评估结果明确审计范围,突出审计重点,寻求最佳审计方法,使审计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充分发挥审计的重要职能。 3.提供各方决策依据。内部控制评估结果公布后,除了企业自身之外,有关部门均能据此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评价,了解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性、运营合法性等多个方面,从而制定下一步的行动决策。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2004年,COSO经过4年的研究之后,在之前《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理论的基础上了《全面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执行标准和依据,在这一新的理论中,全面风险管理增加了三项内部控制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战略目标。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趋融合趋向。然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 1.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持续性的执行过程,贯穿于企业管理始终,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项。此外,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包含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多项风险内容,企业能够通过这些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获取机遇,规避或预知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没有对风险和机遇进行明确的区分。 2.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中包含了风险偏好、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零容忍度等战略要素,因此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全面的度量和评估,确保企业在风险偏好及运营发展战略方面保持一致。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内部面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及方法,完全依据风险内容进行控制机制的制定及实施,内部控制措施的必要性与风险系数呈正相关的关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以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为有效手段,对各种风险进行控制和评估,从而将潜在的各类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风险管理论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特征分析 一、发展阶段 自1995年我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我国城商行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空白阶段(1995.06-1997.12) 我国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6月22日,此后各地的城市信用社纷纷整合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并于1998年改为城市商业银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己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对该银行实行接管”,“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经进入实务操作范畴,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也逐渐开始被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所重视。但是,城商行是1997年12月才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可以办理外汇业务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城商行的外汇业务并没有展开,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自然属于空白状态。 2起步阶段(1997.12-2005.07) 1997年12月,珠海市商业银行开办外汇业务,成为我国首批获准经营外汇业务的城商行之一。在这一阶段初期,国内外汇市场发展滞后、交易机制不完善、业务品种单一,尚处外汇业务探索阶段的城商行进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动力严重不足。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迅速发展、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完善,为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环境。这期间,银行业监管部门也陆续颁布一些与外汇业务相关的法规,对我国银行业进行监管。与此同时,城商行开始将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提上工作日程,但理论上对所面临的外汇业务风险认识程度不深,在实践中也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流程。 3提升阶段(2005.07-现在) 2005年7月以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市场的充分发展,使汇率风险更趋显性化和日常化,汇率风险成为我国银行业外汇业务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另一方面,巴塞尔委员会规定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于2005年开始实施,这也给城商行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阶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通知》、《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指引性文件;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推出新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货物贸易项下违反外汇管理行为有关处罚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34号)、《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及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应急预案》(汇综发[2008]123号)、《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2012年)》(汇综发[2012]47号)等。 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出台为我国城商行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为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法规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城商行按照银行业统一监管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开始逐步引进、研究和开发外汇业务风险的识别、计量、分析和控制方法,以规避外汇业务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创新阶段(将来) 据2012年6月的报道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拟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时间将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当前,巴塞尔协议Ⅱ在我国银行业的实施正在逐步展开,部分城商行在实施巴塞尔协议Ⅱ的过程中尚且存在一定困难。面对国际银行业监管规则的挑战,我国城商行意识到要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经验,根据自身外汇业务风险的特征以及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其创新趋势主要表现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将进一步为城商行所实践,并引领其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范围将由国内管理向国内管理与国外管理相结合转变,从国际角度对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统一衡量和防范;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方式将由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对时效要求短、批量化处理的业务将以间接管理为主;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技术将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并日趋精密化和科学化。 二、具体特征 我国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是在人民币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数城商行的管理水平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大型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下就城商行外汇业务、外汇业务风险、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以及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特征分别与人民币业务以及大型银行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表4): 1外汇业务的特征 2外汇业务风险的特征 3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特征 我国大部分城商行开办外汇业务的初衷只是对现有本币业务的功能性补充,城商行国际业务部集外汇业务经营、营销、管理、风控等各项职能于一身。虽然城商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安排存在差异,风险管理水平不一,但由于外汇业务的专业性较强,出于城商行自身成本效益和效率的考虑,不同于人民币业务的风险管理部集权模式或矩阵模式,其风险管理大多独立于人民币业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可归于事业部模式的范畴。在该模式下,经营管理外汇业务的国际业务部是一个单独的业务运营单位、风险管理单位和利润中心,具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性。银行总行不将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纳入风险管理部门,而是由国际业务部内部人员负责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分支机构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职责由所属层级的国际业务部的内部人员负责。这种在城商行外汇业务成立和经营初期便一直延用的风险管理模式虽然灵活,却缺乏监督制衡机制,未能有效融入全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利于外汇业务的长远发展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有效管理的实践——J银行 J银行(Bank of Jinzhou)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由国内企业法人股以及部分个人股组成的国有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末,资产规模接近1100亿元,连续两年成为全国140余家城商行仅有的10家二级B类银行之一。J银行先后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风险管理年”、“合规建设年”等活动,全员风险意识持续强化,风险管控不断增强。J银行于2005年11月11日正式开办外汇业务,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外汇业务发展最快的城商行之一,其在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开始了一些成功的实践,并由提升阶段逐步向创新阶段过渡。J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实践及其给我国城商行的启示见表5。 风险管理论文: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一、现代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含义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及经营理念的根本性变革,现代企业风险的定义有了新的发展和内涵。传统意义上,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由于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各种风险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是获得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此情况下,单纯将风险作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来理解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因此,现代企业风险的完整定义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风险是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综合,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事故:是指造成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风险损失:风险事故所带来的物质上、行为上、关系上和心理上的实际和潜在的利益丧失。其次,风险与机遇如硬币的两面,二者在数量及性质上成正比例的辩证统一关系,机遇蕴涵于得到有效管理的风险之中。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分析各种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风险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科学地管理风险、稳妥地获取风险收益。它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确定性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形成完善的风 险管理计划;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定性分析、响应和监控,形成综合性的风险应对策略,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其核心是将难以预计的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并从中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该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原理:(1)从企业整体角度分析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不是汇集每个独立部门面临的风险,而是汇集彼此及企业相对于每个独立部门的整体风险;(2)从宏观角度分析风险。风险管理是一种持续行为,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越早发现风险,越早采取措施,则风险管理的成本就越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就越大。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概括来说,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可以归结为6C,即全面性、一致性、关联性、集权性、互通性、创新性。 1、全面性(comprehensive)。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公司免遭损失,而且包括能在风险中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性可归纳为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二是确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风险;三是确保能够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2、一致性(consistent)。风险管理有道亦有术。风险管理的“道”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风险管理的“术”是具体的操作技术与方法。风险管理的“道”是“术”之纲,“术”是“道”的集中体现,二者高度一致。 3、关联性(correlative)。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系,如信息系统、沟通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财物支持系统等。因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与否,除了取决于风险管理体系本身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失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失效。 4、集权性(centralized)。集权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构。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同时,企业应确保风险管理机构具有高度权威,并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5、互通性(communicating)。风险管理战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获信息是否充分。而风险管理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企业内部是否有一个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确保企业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其工作职责与责任,从而使风险管理体系各环节正常运行。 6、创新性(creative)。风险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又要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进行大胆创新。 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来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如上图所示,完善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将风险管理视为闭环型的过程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环节依次顺序推进、循环往复。 1、风险识别。即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并以明确的文档描述这些风险及其特性。一般而言,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应尽可能地全面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归纳是风险识别中常用的方法。风险分类应当反映出企业所属行业或应用领域内常见的风险来源。例:技术方面的风险、时间安排方面的风险及财务方面的风险等。检查表是风险识别中非常有效的工具。根据积累的风险数据和信息,特别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集合风险管理知识库,可以较为完整地开发和编制企业风险检查表。检查表的好处是提高了风险识别过程的效率。特别是企业进行大量类似项目时,完全可以开发一套通用的风险检查表,以提高风险识别过程的速度和质量。 2、风险分析。即评估已识别风险可能的后果及影响的过程。风险分析可以选择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已识别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项,并指导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 风险指数体系是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析模型,主要用于表征整个企业的风险程度。该体系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一组量化的风险指数,从而实现对企业风险的量化反映及横向校核,并监控风险管理的绩效。 3、风险应对。即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开发、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并组织必要的资源着手实施,目的是有效控制风险,避免风险失控演变为危机。风险应对计划包括企业当前及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针对各类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每个措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所需的资源、完成时间以及进行状态等。风险应对计划形成之后,企业应通过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计划启动时所必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4、风险监控。即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及识别新的风险,确保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对减低风险的有效性,并形成风险监控 报告。风险监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中一种持续的过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风险出现,也可能有预期风险消失。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要素完善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一般应包括相互关联的八大要素,各要素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保证。 1、内控建设。主要是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出色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其他风险管理要素的实施打下环境基础。 2、目标制定。决策层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定对目标的实现具有潜在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 3、事项识别。下列事项可能给组织带来风险:因使用不正确、不及时、不完整、不可靠的资料而导致决策错误;记录有错误、会计核算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资产保护不当;顾客不满意,组织信誉受损;执行组织决策、计划、程序不力,或有违法违规行为;不经济地获取或无效地利用资源;没有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等等,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和反应。 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潜在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应从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对于风险的评估应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角度进行。 5、风险反应。风险反应可以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四类。对于每一项重要的风险,企业都应考虑所有的风险反应方案。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选择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在容忍度之内的风险反应方案。 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通常包括两个要素: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和影响该政策的一系列程序。 7、信息和沟通。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定的格式和时间间隔进行确认、捕捉和传递,以保证企业中的每一环节能够恰当执行各自职责。 8、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运行以及执行质量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两种方式,来保证风险管理理念在决策、管理层面和各执行层面都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和贯彻。此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沟通的作用,通过积极、全面、有效的内外沟通及上下沟通,确保风险控制与危机处理流程顺畅、有序、高效、及时。 四、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一)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为体现并适应执业环境的变化,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重新定义。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使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可见,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从发展趋势看,内部审计不仅越来越关注风险,同时,也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体系下,控制仍然重要,但业务重心在于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的控制。可以说,IIA将“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视风险管理为内部审计的推动力,是国际内部审计几十年苦苦探索的经验总结,为内部审计未来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在风险导向型模式下,内部审计全面参与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协助组织改善风险控制程序,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1、检查与评价。重点是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1)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在分析组织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风险偏好来制订;(2)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目标,评估分解到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是否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一致并拥有足够的支持;(3)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否适当;(4)分析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足以使风险失控的可能性和影响在企业风险容忍度之内;(5)评估风险监控程序是否得到持续、有效执行,监控报告及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2、管理与协调。内部审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1)在企业组织架构中,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以客观开放的视角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2)内部审计凭借对企业全面深入的了解,以及能够影响决策层的特殊地位,积极参与企业风险体系建设,对风险控制各要素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推动被审计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顾问与咨询。即内部审计师以咨询顾问身份协助企业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1)内部审计对组织的了解以及对风险的洞察,具备他人无法企及的优势,能够以建议或咨询的形式,积极协助企业建设风险管理体系或使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2)内部审计在改善企业风险管理流程的效果和效率方面,能够集合企业内外资源,高效地协助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建议;(3)内部审计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培训,使风险意识贯穿于企业各层面,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理;(4)内部审计所处地位有助其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现代技术开发适合本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工具和控制方法。 4、报告与防范。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控制和改进组织风险管理成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内部审计通过适时与相关部门就风险管理事项进行沟通,检查、评价并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按清晰传递的线路对重大的审计发现进行报告,对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使风险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2)内部审计在运用技术手段评估风险控制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推动风险管理意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为企业的风险防范构筑意识形态上的屏障。 风险管理论文:基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论文 近年来,自治区地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类分级为基础的税收专业化征管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征、管、评、查”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建立起纳税服务、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的税源管理新格局。可以看出,在新体系中,风险管理所担当的角色十分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征管改革是否成功,影响到税收任务的完成。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风险管理规范高效运行的保证。基层税务局就如何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税收风险管理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税收管理模式。而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则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科学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工作绩效,对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起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是风险管理绩效的保证。 一是税源管理的需要。要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税收,在税源风险识别源头环节上,必须结合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税源风险点。建立起有效的,与实际情况差别不大的风险识别模型是关键,风险模型建设的成效如何,针对性是否较强,风险识别的准确如何,均需要通过考核体系来评估,以便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二是风险管理的需要。风险管理是由“信息采集-信息核实-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绩效评价”等环节组成。风险管理工作本身,既是对征管质量的再次检查,也是对税收执法过程的重新评定。因此,风险管理自身的工作,必须纳入监控之中,如果风险管理存在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无责任性,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就是来保障风险管理的正常秩序的开展,使风险管理形成完整的闭合运行环链。三是纳税人遵从度的需要。促进提升纳税人遵从度,是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风险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这种风险的消除,对于某一对象而言,是一次依法纳税的教育,是一次提高纳税意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性的,如果能达到同一问题而不再次发生,则对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成效。因此,风险管理的社会责任重大,必需要依靠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对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督查。 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要符合其规律,符合风险管理的工作实际,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风险计划环节考评。此类考评的对象是风险计划的制定、下发和落实,要对其内容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考核,对未按要求的进行扣分。如:未及时编制年度风险计划等的情况。风险识别环节考评。一是数据信息的准备。基础数据来源于大集中系统和第三方,基础数据必须符合其固有的基本属性,风险识别对此应提出标准和要求。二是模型建立。依照税收政策和相关征收管理的规定,建立起规范的、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数据模型,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和条件。风险等级排序及推送环节考评。风险监控部门首先要负责依据风险识别结果对税源管理影响的大小,分别计算风险点的得分,按纳税人归集风险积分,实行积分制排序。其次,对临时突发性并有迹象表明可能产生重大税收流失等问题的税收风险点,及时调整相应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结果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第三,根据按户综合排序结果将纳税人风险等级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三个等级。第四,按已确定的风险应对任务,及时将高等风险推送稽查部门、中等风险推送税源管理机构、低等风险推送纳税服务部门,并明确应对期限及反馈要求。第五,及时收集风险应对的反馈结果,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为风险应对复审工作提供依据,为监督、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风险应对环节考评。高等风险的应对主体的各级税务稽查部门,考评的重点是是否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进行风险应对,并以稽查考核质量标准进行流程控制。中等风险应对的主体是税源管理部门。其应对的主要方法是纳税评估,应按纳税评估的工作规范进行考评,重点考评评估过程的合规,时效性准确、应对指标是否达标、应对结果的成效等。低等风险的应对的主体是纳税服务部门,一般情况下的风险应对在日常的服务中完成,可以结合征管质量指标对其进行考评。风险应对复审环节考评。风险应对的复审是对应对的最后的监督和检查。对应对的复审也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每年复审数量应不低于该级风险完成应对总量的1%,其中应对过程未发现问题的不低于3%等,这一系列的指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抓手。 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核心。要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点:一是抓住税源管理风险点。二是抓住税收执法风险点。严格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一是要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形成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评价到岗到人。以个人的风险管理绩效推进单位的风险管理绩效。三是要严格奖惩。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要与荣誉相挂钩,成为促进税收工作的有力抓手。深入营造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氛围。一是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体干部的共同奋斗目标,逐步形成习惯、养成氛围,并长期坚持。二是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措施,促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纳税人的宣传,帮助他们知晓税源专业化改革的意义和风险管理中的做法,营造更为融洽的征纳关系。 风险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竟争的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正确识别风险因素,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风险管理 规避对策 1、引言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并且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将给工程施工目标(成本、质量和工期)的实现带来困难,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 显然,通过恰当的分析和正确的预测来规避风险,从而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对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概述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以为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损失或进而风险为我所用。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业主方风险 业主是工程的投资者,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合作者,业主方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和效益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有的业主在工程中滥用权力,拖欠工程款;有的业主干扰工程施工秩序,又不给以补偿;也可能出现无力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收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承受巨大的经济风险等等现象。 2.2合同法律风险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建筑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隐入合同陷阱。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人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2.3财务风险 则务风险是指在各项则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则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包含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2.4施工企业自身风险 (1)职业责任的风险 施工人员特定的职业要求其承担重大的职业责任风险,这种职业责任风险主要体现在: 1)施工质量责任。施工人员不严格按设计图纸、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施工,随意性强,导致工程质量低劣或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这种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风险损失,施工单位不仅要承担经济损失,甚至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施工过程中投资控制风险。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单位需按时完成任务即可。但某些施工单位由于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严重超标,造成资金失控。 (2)管理方面的风险 管理方面的风险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项目经济、信誉上的损失。 1)项目领导班子配备不合理。领导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懂管理,不善外交等带来的工程准备不足,管理失控而导致工期滞后、质量控制不严的风险。 2)施工管理。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将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3、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规避对策 实践中的风险规避对策有许多种,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风险管理的总方针和特定目标,确定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达到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此外,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风险经理直接对企业负责,其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运营的整个过程。 其次,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谈判。 施工企业的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也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合理转移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任务后,及时与材料供应商签定材料供应合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材料涨价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损失;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分包商,也是转移风险的的有效办法;同时,进行建设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也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最后,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建筑施工企业的通用技术较多,但谁在科技创新上有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展技术创新,紧跟科技潮流,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总之,风险管理是企业避免失败、赢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协调好与市场、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各个层面上构筑起风险防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与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实现稳步、健康、安全的经营和持续发展。
工程造价论文:论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造价管理 全过程控制 有效性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降低水利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全过程管理、全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缺少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在前期投资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如果前期的决策阶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后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投资决策和具体工程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周期被人为延长,增加了项目回收风险。[1] (二)项目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有的设计部门没有考核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由于设计缺少严谨性,设计深度不够,使得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后期修改,在后期修改中又都需要经过审批,这就延长了工程竣工周期。此外,有些设计单位过分强调设计档次,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三)工程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在项目施工中,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从而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2] 此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材料管控的意识不强,乱用材料物资,增加了材料使用量,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上升。 (四)计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定额预算确定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等,然后再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计算出工程项目造价。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为同种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地都有不同的价格,需要结合具体的行情进行成本计算,而且目前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统一,缺少规范性,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改革,维护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3]此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编制可行性强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因此在制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并且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估算,做好风险预期,降低项目风险性,确保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在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工程项目造价方法,认真审核投资估算,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要注意加强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技术与设计的有机统一,建设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进行积极配合,以防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多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且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要依据限额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降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和造价相差很大的情况。 (四)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原材料、工程设备、工程用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施工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占到10%左右,但是整体工程的主要投资和后续工作都和施工阶段紧密相连。[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为浪费现象。 (五)工程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 许多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阶段就放松警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会松懈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有些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着重复结算等情况,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当严格依据图纸进行工程量核算,通过项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构建工程管理联动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有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要做好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充分体现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程造价论文:关于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和防范对策的研究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建设项目还关乎国计民生,做好工程结算的审计对真实地反映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意义都非常重大。 1、工程造价审计的重要意义 工程造价审计隶属于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内容,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来执行,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技术指标不对固定资产费用进行审核监督,使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编制方法的合法性得到有效保证。建设工程项目一般都需要经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施工建设及投入使用等几个具体的阶段,而且在一各阶段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力或是自然的约束,从而导致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多变性,这就无形中使工程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得以增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多边形无形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也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所以在工程造价审计中需要做好风险的防范,对于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2、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分类 2.1技术因素 审计技术局限形成的造价审计风险审计技术局限通常体现在抽样审计或重点审计方法的惯用性,这种人为因素可能使样本无法准确地反映造价审计总体的性质。一方面,在实施造价审计时,由于采用抽样审计或采取的审计方法不当往往会形成造价审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而时间、精力有限,造价审计工作人员往往采取重点审计方法,如侧重于工程量大、单价高的分项工程,对零星工程则不够重视;对采用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工程项目各有侧重等,以便节省时间和人力。 2.2人为因素 作为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在建筑项目造价的决策、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任何项目参与方或者负责人都能够借助提前分析与预测的方法,决定某项工程项目的活动与具体的活动程序。但因为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存在专业限制,对其负责的审计项目专业及计量规范的不了解,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企业及造价编制单位错误或重复套取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提高工程造价的伎俩。另外,还有一些建筑工程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在审计工作中犯下严重错误同时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反映,这也会对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理性造成不利影响。 2.3缺乏对于建筑工程全程的跟踪审计 就我国目前一般的建筑工程审计工作来说,大部分都将前期的工作直接忽略掉,而直接跳到竣工后的结算、决算审计,这样无法有效将施工前、后期的情况进行结合,使具体的审计事项无法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2)由于目前缺乏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基础、熟练技能操作的审计人才,而且一些从事审计工作的工作者综合素质高低不一,面对繁杂的审计工作时,部分审计人员无法全面的将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切的了解,这些都造成了审计成果失真。 3、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提高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管理意识,开展工程建设全面风险管理 防范风险的首要对策是提高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管理意识,在这个部分,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做好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意识的选材和培训工作,普及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担保体系的顺利推行。其次,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经济风险或者其他风险的信息及时收集和分析,以便能够今早的捕捉到风险信号,预防风险的发生,若风险无法规避,则可以做好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2做好预算阶段的造价审计 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预算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建设方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总的投资预算情况,实现造价预算的可靠性。为提高预的可靠性,还需要对预算进行祥细化分,严格规定每个环节的造价预算。预算还要以确保施工质量为前提,避免施工中为了盲目的节约造价成本而保证不了工程的质量。尽量减少由于价格变动而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健全与完善工程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协调好造价部门的关系。一方面,需要通过健全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所有造价审计企业处于良性竞争环境当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协调好造价审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造价。 3.3加强竣工结算审计监督和管理 在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中要把握好最后的关隘,即加强竣工结算审计的管理。要严格依照合同的相关规定,逐项验收,保证决算材料的合法性,出现与合同不相符的情况,要有明确的相关说明。对于整个基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现象,合同中要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及相依据的法律条文。对于在结算工作中出现不良情况的施工企业要登记在案,记入企业的诚信档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信息共享给行业内其他建设单位,在后续的项目招标及施工管理活动中要重点检查。 3.4做好合同规范管理工作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审查建筑工程造价项目文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将审计工作开始于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的招标工作,全程参与整个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的每个环节,包括收费的标准、投标单位的资质、招标过程等。要从建筑工程造价的源头开始控制、监督,规范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相关合同的管理工作尤其重要,不但是竣工结算的依据,而且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减少当事人经济纠纷、提高审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合同管理。第一,合同中涉及有关工程造价和质量方面的内容要尤其慎重,审计人员要熟悉掌握相关规章和制度,将整个合同内容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同时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日常管理的重点,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工作时要重点管理。第二,建立并完善合同签订的制度和规章及后续的合同 档案管理机制,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各个部门的协作和监督,实现提高合同管理质量的目的。第三,合同内容要保证与招标文件一致,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没有内容上的偏离,从而减少审计风险,使得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能够顺序进行。第四,在签订合同的过程当中,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要对合同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把关,尤其要注意材料的价格与最终的索赔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不明确的签证造成的工程造价的不真实。另外,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在进行合同审查中,应该参照不同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工程合同文本进行完善,对于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要在专用条款中予以说明,进一步增加合同的准确性。 3.5如何与审计机构有效沟通 由于建筑工程的审计工作涉及到建筑工程中各个部门的方方面面,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实现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协作关系,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扩大审计工作的资料与信息量,使审计范围不再受限;使各部门的员工或者领导十部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建筑工程审计的速度与质量。 3.6加强对于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无论是缺乏专业性的审计工作者还是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都会严重阻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优化建设工程的审计环境:(1)应该加强对于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汲取学习国外优秀的知识经验并结合国情,应用于国内的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2)进一步扩大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时掌握新施工工艺的、新建材的特点等;(3)培养自身职责的责任感与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工作者的工作行为。 结束语 在今后的国内建设工程造价及审计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社会监督力量的建设,还取药建设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建设工程专业知识,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及时总结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审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建设工程造价愈趋合理。 浅谈加强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1 当今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程造价管理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的体系 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形成时间很短,主要表现为国家或政府直接控制,还不够成熟,基础不够坚固。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制度的转变,工程造价管理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脱离了时代的步伐,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静态的管理,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因而出现了工程建设难以做到动态的造价控制,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严重脱节,跟不上新的发展变化。此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能否立项要要受审批权限的制约,程序繁琐复杂。因此,很多地方部门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及贷款,设计单位为了招揽更多的业务,往往对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缺乏实事求是精神,认为压低投资估算,以躲过有关部分的审批,待立项批准,施工便想方设法地追加投资,给水利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造成困难。 1.2 定额费用不明确 当下实行的定额投资费用内容繁多,加上与实际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严重脱节,当投标单位按照统一定额和收费标准编制报价中标后,工程合同单价不能保证施工项目成本支出,这就引起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对总造价进行调剂,编制内部预算单价来实现成本的控制,这就导致了很多费用无法平衡,费用混淆,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难以控制等等。 2 进行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2.1.1 实行有效地设计招投标 对招投标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设计方案的竞争力与优势,选出具有构思新颖、技术先进、价格合理以及功能满足要求的优秀方案,使中标设计方案能够做出符合建设方实际期望的投资估算,以便更好地控制造价。 2.1.2 设计方案要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设计方案应当在技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地验证,看设计方案是否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应该以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建设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 2.2 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根据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管理能力、现场施工条件、设计衔接以及承包商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系统分析、研究,我国水利委员会设计院编写了详细的水利枢纽规划报告。对于水利工程的招标工作,招标文件要求对投标的有限期、投标的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招标文件的真实性、合同条款、商标的使用、支付的方法和条件、标准、支付的货币规定、预付款、价格调整的条款、奖励和损失的条款、运输和保险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符合这些标准与规定,才能实施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从所有的水利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招标文件可使以后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事半功倍,编制招标文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工程招标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要监督做好这一工作。 2.3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2.3.1 预算动态管理 对已经招标的工程项目,要与合同保持一致,如果有设计变更的情况,要将其反映在相关的标段内;已经招标的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及其安装工程价格要按照合同签订的价格进行计算。未招标部分的所有设备及安装价格要按照概算价格或其他工程类似的价格进行计算,按照概算定额来进行计算。 2.3.2 合同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核心就是对合同的管理。工程业主应该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可以聘请相关合同专家进行咨询,并对合同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处理方法。在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中,工程业主可授权给水利咨询公司,让他们履行工程合同中规定的水利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工程业主与工程监理师有着不同的分工,工程业主主要负责对合同执行过程中需要工程业主决策的事项进行处理。 2.3.3 工程项目变更与索赔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国际工程,因此出现工程项目变更及承包商的索赔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要依据FIDIC的条款来制定承包商索赔的处理工作程序,如果是较复杂的索赔事件,要列入争议评审团,展开合同争端的解决程序。工程业主需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索赔处理,研究复杂索赔的处理方式,国际咨询专家也要积极配合工程业主进行索赔处理。 2.4 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监督与管理 竣工结算作为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工程实际造价的真实反映,是对承发包双方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体现,因此,对这个环节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在这个环节,应该做好各方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做好工程预算外的费用控制,做好相关的索赔与反索赔工作,做好价款复审。在进行工程复审时应该注意重审计后结算价款、核减额以及对影响造价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水利工程造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论文:不同合同价格形式下工程造价工作的侧重点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都把工程造价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在抓,毕竟工程造价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和企业的根本利益是否能够实现。虽然不管是工程项目的哪一个建设阶段还是工程项目的哪一个参与方,工程造价工作都主要包括工程量的计算和价格计算等工作,但是工程量计算和价格计算针对不同的合同价格形式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本文从合同价格类型及特点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合同价格类型下的工程造价工作侧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合同价格;工程造价;侧重点 目前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按照不同的计价方法划分,主要类型有固定价格合同、可调合同价格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不同的合同类型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对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影响也不相同。为了做好工程造价工作,我们需要在开展工程造价工作的时候认真研读合同的各个条款,尤其是有关合同价格的条款需要仔细研读,并针对不同的合同价格类型拟定工程造价工作的侧重点,且将之在工程造价工作中落到实处。下面首先从合同价格的类型及其特点进行论述,再谈谈怎样针对不同的合同价格类型合理安排工程造价工作的侧重点。 一、工程项目合同价格类型 目前的工程项目合同价格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固定价格合同、可调合同价格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种大类型。 1、固定价格合同 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双方需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承包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方法。根据价格的内容不同,固定价格合同又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固定总价合同。 (1)固定单价合同 固定单价合同。这也是经常采用的合同形式。一般是在设计或其他建设条件(如地质条件)还不太明确、工期紧的情况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调整工程量,但是工程技术比较成熟、工期较短时可以采用固定单价合同。这种合同类型在工程结算时,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的固定单价进行结算,在工程全部完成时以竣工图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的固定单价最终结算工程总价款。 (2)固定总价合同 有些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详细、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社会条件、政策条件、技术条件等都较好,工程的工期较短、规模不大,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即合同的价格计算是以图纸及相关规定、规范为基础,工程任务和内容明确,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清楚,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在工程结算的时候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价格进行。即不再因为环境的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的合同。在这类合同中,承包商承担了全部的工作量和价格的风险。当然承包商根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在合同价格报价的时候应对项目未来的风险给予充分的考虑。 2、可调价格合同 可调价格合同是以图纸及规定、规范为基础,按照时价进行计算,得到包括全部工程任务和内容的暂定合同价格。 (1)可调单价合同 可调单价合同,一般是在合同中签订的单价,根据合同约定的单价调整的条款,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物价发生变化的幅度超过合同约定的幅度、政策调整、不可抗力事件出现等情况下可作调整。有的工程项目在招标或签约时,因某些不确定因素而在合同中暂定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在工程结算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合同单价进行调整,确定实际结算单价。 (2)可调总价合同 有些工程项目因受建设的露天环境、周期长、规模大等因素影响较大时,为了合理分配工程建设的风险、鼓励承包商的建设积极性,采用可调总价合同的形式。合同价格是以图纸及相关规定、规范为基础计算,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得到暂定合同价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工程结算时,由于通货膨胀、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和其他工程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费用变化等原因导致所使用的工、料成本变化时,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对合同总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 3、成本加酬金合同 面对有些需要立即开展的项目、新型的工程项目或者风险很大的项目,当采用单价合同或者总价合同无法吸引承包商进行承包时,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以吸引承包商承揽工程项目。这种合同形式是由业主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这类合同中,业主承担项目实际发生的一切费用,因此也就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但是承包单位由于无风险,其报酬也就较低了。这类合同的缺点是业主对工程造价不易控制,承包上也就往往不注意降低项目的成本。 二、面对不同的合同价格形式工程造价工作的侧重点 1、固定价格合同的工程造价工作的侧重点 面对固定价格合同,无论是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价格存在着固定性的特点。但是固定单价和固定总价因为存在固定范围存在差异,我们分开进行论述。固定单价合同主要强调单价固定,结算时工程量是实报实销,所以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的工程造价工作对单价的控制应该放在造价工作的第一位。对于固定总价合同来说,由于总价是由单价和工程量的乘积得到的,所以不仅要把项目的单价控制好,项目的工程量同样要控制好,而且对于项目未来的风险也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否则很保证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的建设效益。 2、可调价格合同的工程造价造价工作的侧重点 可调价格合同因为价格的可调性特点,相对于固定价格合同来说,合同通过可调价格将甲方和乙方的风险给予了相对合理的分担,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的造价工作的在价格方面的压力要小一些。不过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甲乙双方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应放在造价工作的首位。甲方要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方面的管理,乙方则要加强人工、材料、机械等的合理安排,做到人工不窝工、材料不浪费、施工机械合理利用。 3、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工程造价造价工作的侧重点 成本加酬金的合同价格形式,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大部分风险由甲方承担。甲方的造价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很重。因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实行实报实销,承包商的造价工作基本就是据实计量和计价,不存在什么压力。这样不利于激励承包单位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因此,为了增强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拟定合同的时候尽量避免采用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的形式和成本加固定比例费用合同而应多采用成本加奖金和最大成本加费用的合同形式。或者在采用前两种合同形式的时候,增加一些激励和约束承包商进行成本控制的详细条款。 综上所述,不同的合同价格形式,工程造价工作的侧重点必然存在区别,在造价管理的工作中,应详细阅读合同条款,确定适宜的造价工作侧重点,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 工程造价论文: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1立项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立项决策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两方面的内容。本阶段主要是针对市发改委立项的项目,是对学校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性经济论证,对不同的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本阶段需根据学校的迫切需求及发展前景,按照《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建筑标准,编制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立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要充分、全面、合理并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施工期间的材料涨价预期,要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学校年度修缮项目的立项不需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只需按照拟报项目工程内容,根据市场情况及有关计价规范指标编制项目投资估算。修缮项目的估算内容要全面、充分并留有余地,是本项目的最高限额,非特殊情况不得突破限额。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建设工程活动中,设计是龙头。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影响可达70%以上。根据在深职院工程建设中的实践表明,在保障安全可靠和适当的设计标准、指标的前提下,降低造价的潜力相当大。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我们造价人员重点关注的环节。如何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完善设计(方案)招标评标办法 在方案评审时,增加设计概算的评审,即要求投标方在提交设计方案时,同时提交本方案的设计概算,明确设计概算控制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指标在评审中的权重,中标后,设计方必须按此经济指标进行限额设计。 2.2有条件的单位可委托设计监理 监理合同内容需明确监理单位对设计概算进行重点控制等责任条款。 2.3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方案并加强图纸会审 价值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就是以提高产品价值为中心并把功能分析作为独特的研究方法。通过价值分析,将技术问题与造价成本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成本。加强图纸会审,就是在会审时尽量提前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施工招标之前,减少施工时因设计变更、修改而产生的增加造价的问题。 2.4采用合同措施有效控制造价 在设计委托合同条款中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造价额度的限制条件。明确因设计方原因,设计变更造价超过一定比例,则扣罚多少设计费等内容条款。 3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3.1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标底) 严格按照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标底)文件。招标工程量清单要完整、全面,避免清单子目的多算、少算、漏算、漏项等。 3.2认真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委托专业招标机构来组织招标工作。按照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或市政府财政采购中心的有关招标规定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造价的条款要特别慎重。 3.3认真对待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 合同内容要明确协议条款中有关费用、价款调整、违约争议处理办法等。提前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索赔因素、避免日后过多的索赔发生。施工合同条款作为招标文件的附件一并发给投标单位。中标承诺中必须包含施工合同的全部条款内容。 4施工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施工期工程造价控制属于过程控制的范围,此阶段应把握施工重点,从过程上控制造价。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各种预算外费用等。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关于完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管理的规定。特别强调:各类工程的累计设计变更、工程签证不得超过合同总价的5%并按相关备案程序报送市审计部门备案。加强设计变更、签证的管理,应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处理并严格执行国家定额及市有关规定,要加强预见性,尽量减少变更、签证的发生。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控制管理,办理工程款支付手续前,应严格审核工程合同、支付申请等有关材料。 5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本阶段就是对验收合格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有:①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存在误差。②单价套用(套定额及套主材价格等)的合理与否。③费用计取的合理性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竣工图纸、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隐蔽验收资料等,实地勘测已完项目是否与施工图纸内容一致并结合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审核。学校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自始至终作用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涉及面广、技术性、综合性强等特点。 工程造价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管理 论文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动态管理;经济体制;材料价差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具体的措施。 1 前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构成的基础上.理顺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改革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并根据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和各地区的工程价指数,实行动态调整.逐步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价格机制;建立起政府宏观控制,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负责.强化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这是当前深化工程造价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就建设项目实施各阶段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展开分析与阐述,以期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水平,提高投资效益。 2 工程造价控制动态管理的现状 工程造价是一种通称,在不同的场合下其含义也不同,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花费的费用总和。它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总承包商、分包商的费用。从我国现行工程建设项目费用组成的规定内窖看,它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印对工程造价动态因素的管理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是指那些影响工程造价增减的变动因素,就基础建设工程造价而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量变因素,二是价变因素,三是定额取费的变动因素 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就是对造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及预测管理方法。 自1994年起,我国的建筑业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承包。它结束了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分配任务的局面,是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成为当前建设市场中确定建设任务的主要形式。所以,近几年我国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实行公开招投标,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在努力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承包合同价为控制目标,根据工程合同按时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处理好工期、质量、造价三者间的关系,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材料,有效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 应该说,近几年来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取得 一定的成绩。在尊重传统标准定额计价的同时,完成定额从法定性向指导性过渡的阶段,找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计价办法,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发展需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昔,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也需要不断改进,并加以完善。 3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措施 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导向,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拟采取以下措施: 3.1 材料价差处理 为了加强材料价差的管理和合理调整材料价差, 实行根据各类工程的不同特点, 结合各个时期的市场价格情况, 采用系数与单项材料相结合调整价差的办法.即主要材料,钢材(包括钢门窗,铝合金门窗等) 术材、水泥以及特殊装饰材料(面砖、大理石、花岗石等等)按定额材料用量补差。砖瓦、石灰、砂石及其它材料测定综合材差系数进行调整价差,各类工程主要材料范围、信息价格、地方材料综合价差系数,由当地定额站每月或按季公布,作为工程计价的基础,也可以由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商定价格结算的办法,对工期短(如六个月内)的工程,或承发包双方同意,在工程招投标或工程中标(含议标)后的合同价格,可增列材料价格风险系数。造价一次包死,决算时不再调整,风险系数可参考公布的价格预测系数、由双方协商确定、或投标报价自行确定。凡不考虑增列风险系数的工程,在确定标价时,都必须填列"材料价格明细表"(包括招标和投标价格)。作为工程结算调整价差的依据,并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条款,单项主要材料结算价格超过(或低于)签订合同所列材料价格时,可对超出(或低于)部分进行调整。单项主要材料结算价格,目前根据采购时的发票价格按实结算。这种按实结算的办法不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且发票价格存在着种种弊端。急待改进, 单项主要材料结算价格的确定,应该以施工期内公布各期信息价格总和除以期数之值, 而期数则按合同工期的80% 确定, 并以合同规定计算工期日(开工日期)为期数的始点。 工程造价论文:铁路工程造价管制探索 1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1.1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问题 工程建设前期的施工造价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伴随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快速发展,许多建设单位往往会忽略对工程前期的造价控制,而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图的预算和工程竣工的结算阶段。在既定的投资决策前提下,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常常要大于75%,由此可见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明显影响,把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实施阶段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但是常会发生投资超额的情况,从而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出现。 1.2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问题 按照工程建设前期的投资计划与设计文件进行的项目实施阶段就是施工阶段,这个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在工程施工中,常会有一些临时的变动发生,比如说设计变更、施工条件改变、标准提升、建设速度加快、材料价格变动等情况,这些变化会影响造价。一些施工企业在通过大幅度压价从而低价获标后,常会利用这些环节的漏洞,通过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提高签证单填写的有效性,使签订成果得到有效固定,并通过变更设计规划,任意增加项目、提高价格等手段以保障自己的利润。再者,建设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常常缺乏必要的沟通,从而使成本出现人为的不可控。 1.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问题 竣工结算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其结算过程也极其复杂,对建筑技术要求也极为细致。它直接决定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根本经济利益,为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的成本计算提供了最终依据。在铁路工程的竣工结算办理中,由于建设与施工两个单位具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因而往往会导致竣工结算中产生许多问题。为节约成本,建设单位通常会从严把关,丝毫不退步,有时甚至会利用自己的地位强迫施工单位让利让步,而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效益,最大程度的实现利润最大化,又会过分夸大工程的造价,多算高估,最终导致一项工程从竣工交付使用起,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完成不了竣工结算的现象多有发生,有些甚至会诉诸公堂,因而常会出现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局面。 1.4工程造价控制及评价体系问题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主管部门分别管理铁路工程项目中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由于参建单位联系脱节,常会出现诸多环节的造价控制发生失控现象。加上目前尚不完善的造价体系的影响,使得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报价体系方面具有很大的难度,就会导致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使企业失去了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个方面的管理始终只能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对应策略 2.1加强全过程造价管理 (1)要确保对工程投资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将在建设阶段对工程投资构成影响的,都放在可控制情况下。关于铁路项目的建设要自项目建议书时段就开始,对工程的投资控制要涵盖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竣工交付的一整个阶段结束。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之中,应将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作为主要的依据,要通过对现代管理科学识别和评估对工程投资造成诸多方面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应用,将其放在可控制范围内,要将设计阶段作为重点,结合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当前设备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前景等,将设计方案进行再优化,正确协调好经济与技术的关系,将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作为核心,对设备商与承包商要选择最优秀的,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设计变更日渐规范与科学,以此保障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对工程的投资进行有效控制。(2)要动态化管理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控制,由于铁路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覆盖范围广,建设涵量大等特点,从而影响了工程投资的不确定因素,使工程投资的范围多变化,而且变的广泛起来,这常会导致在建设周期中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会处在相对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动态化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建立相关的动态管理机制,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规范的调整铁路建设项目的实施目标,通过采取科学的有效控制措施来保证实现投资项目控制目标。 2.2深化概预算体制改革 铁路工程概预算存在转型专业性比较明显,灵活性不足,教条化和呆板的特点,根据常规,铁路工程要每五年更新一次其概预算的定额,这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相适应,与新技术、新工艺等的采用也不相吻合。因此,要对概预算的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使其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与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应用相吻合。 2.3强化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就是合同。特别在施工工程中,合同管理在造价管理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近几年铁路建设工程中,干完工程后签合同或直接不签合同事后进行算账的情况已有较大改观,但是,因合同形式化或者合同文本及内容的极为不规范,产生经济纠纷的情况常会出现。伴随管理的形式及方式进一步复杂和细化,无疑将会很大程度的冲击这一制度。合同文本采用国际通用是目前工程造价领域通行的惯例和做法。要最大程度避免施工图被施工材料所代替,都则,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4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价模式,就要在铁路建筑市场尽快实行对于工程量的清单报价,制定的铁路工程招标的范本文件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招标时,在招标方将工程量清单提供后,结合自己的实力,各投标单位进行自主报价,业主从优选择并进行定标,采用工程承发包合同的形式确保报价的法定化。如果在合同实施中,出现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或者工程量出现变化,要结合实际对索赔进行相应的变更,并对支付进行相应调整。 3结语 科学、规范、高效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新体系的构建,是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时代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要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探索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趋势、新情况,对工程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不断地适应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并以提供更为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和保障。 工程造价论文:分析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探讨 引言: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工程造价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综合的管理活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这一机制驱动下的建设工程。既要获得经济效益又要有技术保证,但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由于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还不完善往往会使工程技术得不到保证,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 一、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1、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 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度相较原有计划分配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影响让工程价格更加理性化,通过市场竞争来相应降低工程价格确定出更为合理的工程造价,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 2、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招投标制的推行,各投标人必须尽量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来争取中标,这极大程度的促使各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降低自身消耗的方式来确保投标的价格优势。招投标制的大力推行将逐步降低社会整体的人力等资源消耗,优化各项资源的配置达到更大程度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3、促进建筑企业与施工企业的合作 由于建筑企业和施工企业双方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而且企业实力和需求各有不同,使得建筑企业很难确定和那一家施工企业能够保证合作成功,而通过招投标制的推行使得双方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促进了各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不仅提供了满足双方需求的平台,给优秀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工程造价损耗。 4、促进工程造价规范化 原有的工程造价体系难以避免各种幕后交易和盲目竞争的现象,工程项目的价格难以被控制,招投标制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有效的规范了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程序来遏制腐败舞弊现象,营造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确定标底 标底的确定不是以最低价格为唯一依据,而是需要科学的考虑相关费用在满足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标底可以自行编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中介机构编制,确定标底需要熟悉标底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并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针对具体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调整相关各项费用,必须确保标底详细、准确没有遗漏的地方。 2、制定评标方法 评标有综合评分法和合理低报价法两种方法,具体的评标指标有投标报价、施工方案、财务能力、资金以及业绩和工期等等。综合评分法首先赋予指标不同权重并对各项指标打分,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可能偏向于低价或是施工企业的实力;合理低报价法常在质量要求不高、技术难度不大的工程上使用,是基于其他指标能够满足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价的评标方法。 3、完善合同条款 需要对合同条款中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根据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同的类型和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并根据工程的变更情况合理调整合同价。 三、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1、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由于施工图纸设计上的不足被施工单位利用,施工企业修改工程设计导致施工费用高于中标的价位;由于工程量清单描述上的不足使得被施工企业钻了空子;报价方法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来中标的情况;现场签证不规范的情况等等。 2、招投标相关工作脱节 虽然招标方全面参与了招标的各项工作环节,但由于自身对招投标某些方面的不专业导致合同和工程决算管理与招投标出现相互脱节的问题。 3、高价中标 由于造价部门给出的造价信息在收集、整理等方面的不够准确,造价信息与实际偏高导致中标价偏高。 4、招投标中潜规则现象严重 在招投标中,存在着投标单位互相串通哄抬价格或联合招投标机构排挤潜在对手等非正常竞争的情况。 四、解决招投标中存在问题的相应措施 1、规范招投标管理 各级管理机构和相关执法部门需要做好招投标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以公正的立场来保护公平、合理的竞争,对招投标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不合理的恶性竞争行为要及时处理,予以制止,对恶意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来营造规范的招投标环境。 2、重视工程经济人员的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工程经济人员的参与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重视提高工程经济人员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避免忽视工程经济费用或工程质量的现象产生。 3、招标方应采取的 措施 招标方需要公开招标相应信息,并尽量明确招标的详细内容,不设置非必要的条件;做好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提高相关文件的制定质量;通过甲方现场代表来牵制不合理的签证现象;依据实际情况来慎重制定施工合同。 4、投标方应采取的措施 施工单位需要重视企业自身的管理,珍惜企业自身的信誉。施工 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上想办法,而不是去依靠一些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来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 5、中介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中介机构需要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切实公正的进行招投标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提高机构和监理工程师的专业能力,熟悉市场的招投标相关信息和承包施工合同的具体环节,确保业主与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 招投标阶段合同价的控制措施 5.1尽可能选择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允许的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除了国家投资的特殊项目和非国营经济投资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外,其他建设项目宜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使“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原则得以贯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使若干投标人出现激烈竞争,通过竞争确定出工程价格,使其趋于合理或下降,这样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而且每个投标者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切实在降低自己个别劳动消耗水平上下功夫,这样将逐步而全面地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使工程价格更为合理。 5.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招标文件为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招 标文件应该全面、准确地体现业主的意愿,并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工程造价的监控,否则将会给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造成困难,甚至引起索赔。例如:有关图纸外增加工程如何结算的问题,如果招标文件没有明确,在竣工结算时就会引起增加部分是执行投标单价还是定额单价的争议。类似的文件漏洞,常常成为投标人追加工程款的突破口,招标人容易陷入投标人以低价中标后大幅度调增造价的圈套。招标人应按有关“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或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 结语: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在招投标阶段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及工期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工程经济人员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助于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招标者应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并选出信誉高、实力强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另外,施工单位也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以降低施工成本。 工程造价论文:探析变电站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而言,建设期长、资源消耗量大,其造价控制不但受外部环境、技术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加强变电站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促进优化设计,合理制定投资估算,强化全过程管理,把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节约建设资源,降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管理,控制,分析,设计,阶段,工程,投资,土建,造价,招标, 一、决策阶段 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土建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70%-80%,可以说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土建工程造价的基础。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地点、建设标准、施工工艺、主要材料等方面的选择,都需要在决策阶段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将决定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决策阶段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 1、充分做好项目决策准备。变电站项目首先要符合电网建设整体规划,同时应与地方城乡总体建设规划相协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体现项目建设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加强项目基础资料的收集,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水文情况、主要材料设备价格、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已建类似工程的资料,保证详实、准确地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客观、准确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报告的严肃性、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2、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和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及建筑标准;全面应用变电站土建工程典型设计、典型造价,提高可研内容深度,对影响土建工程造价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可研基本达到初步设计水平。 3、科学确定工程投资水平。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可能细致、全面。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直接关系到土建造价的因素,如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建设规模的确定等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对建站外部条件、所区占地、土石方工程量、地基处理方案、拆迁工程等进行分析,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的建设方案,合理控制投资估算,同时也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设计阶段 当项目一经决策后,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设计阶段。设计质量和功能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多少,而且影响到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先进的技术、合理的设计不仅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而且能降低今后的生产成本,提高长远效益。因此,应从安全、功能、标准和经济方面全面权衡,确定一个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建设单位来说,绝不能将设计阶段的土建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片面地理解为是设计院的事,不闻不问,相反,应积极参与设计的全过程,抓住控制与管理的重点。 1、优化设计方案 变电站土建工程要始终贯彻“两型一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这一主线,大力推广“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和标准化工艺),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特别要对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型式、设备选型、地基处理、装饰程度等方面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总平布置不断简化、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实行限额设计 设计阶段应按照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技术原则、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进行限额设计,将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实现对设计质量、设计深度、工程数量、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规范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 3、严把审核关 在一个投资上千万的变电站土建工程中,很难不发生设计变更。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以上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可能要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要严格执行设计审批流程,严把校核关,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实现土建工程造价得到有效预控。 4、加强概预算管理 设计阶段土建工程的概算及施工图预算要求全面准确,不漏项,不留缺口,并要考虑各种价格浮动因素,确保设计阶段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5、树立激励机制。 树立开展设计创优的氛围,增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意识。把投资效益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既有利于促进设计人员树立经济观念,又有利于激励工程造价人员努力工作,更有利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深入开展。 工程造价论文:对电子信息和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探究 前言 目前,电子工程是信息化的现代产物,它将电子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它的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应该对其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 工程造价管理在电子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1.1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研究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现代的电子技术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各种相关处理的一种工程形式。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的信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另外,电子信息工程在经过我国的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后,其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的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开始出现交叉和融合的趋势。所以,我们要想更好的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可以从其产品入手。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参与到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部分越来越多。 1.2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扩大,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处理量也越来越多。由此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已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需要;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影响越来越大。要想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作基础,也只有在充分掌握和详尽分析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才有可能;工程造价管理与有关的各方面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日趋增加,这也即意味着在管理上需作出相应的信息化调整。 目前造价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几个部分:以internet/intranet为内部、外部和内外通讯的网络平台,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采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软件进行工程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运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和获取信息,用于工程预决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 2 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且各类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为工程造价及相关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同程度的提供了政策法规、理章,有些涉及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和材料价格信息等,它们为进一步建设全国规模的工程造价管理专项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些提供的信息不够严谨、内容更新不及时,从专业角度来讲,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深层次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造价管理体制是在经济模式下、以定额管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较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静态的管理难以应对变动的市场,主要表现:静态定额;解决方案和途径的缺乏。另一方面滞后的数据收集与管理阻碍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进程,收集的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数据缺乏通用性。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此模式下,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正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将会推动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 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前景与展望3.1 工程预(结)算软件:目前套价软件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功能应从单一的套价、出预算书向多方扩展,一是向上扩展,增加工程管理功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工程和一个工程的各阶段数据,贯穿从估算、概算、预算、阶段结算和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二是功能进一步细化,加强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细度的调整,以方便投标单位的造价调整和控制;三是与互联网络的连接,将预算软件[:请记住我站域名/]所需的材料价格等数据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方便材料价格数据的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对已完工程资料的积累方面功能的加强。 3.2 工程量、钢筋用量计算软件:①此类软件,用于协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现在使用较广的软件一般采用作图法,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作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精确,但必须重新输入图纸工作量仍然很大。②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和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或由设计院生成的施工图cad文件在cad环境下作模式识别。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了最终能代替人完成识图的过程,这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根据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必须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该软件要能真正代替人识图还有一段路要走。③第三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特征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用直接使用线条作图。这种方法使设计的结果中包括丰富的构件和参数而不是线条,经过一个语法分析器就能分离出所有构件和参数,避免了模式识别这个难关。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未深入该领域时仍必须通过交互的过程来填补软件在智能上的不足。 3.3 internet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设想:工程造价的管理与互联网整合无疑将给工程造价的管理带来质的飞跃和发展。传统的计划式的管理模式将被变动的市场的新型模式所取代,实现工程造价的协同控制也将成为必然。 3.3.1 相应网站的建立与壮大。①工程造价信息网:工程造价信息具体指的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价格调整文件、造价报表、指标等影响工程造价的信息。建立起统一的造价信息网,不但有利于使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统一化、规模化、有序化。②材料价格信息 网:材料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预算和结算,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2信息网、软件间的相互整合。①信息网与造价软件:当前市场上的造价软件中所需的材料价格大多采用人工录入价格的形式。有的是整体的引入,有的则是一个个输入,大大影响了快速报价的进程,同时也不能及时与市场接轨,无形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信息网与造价软件的整合将消除这一矛盾,在造价软件中直接点击相应引入按钮,输入要引入信息所在地点的详细资料,即可随时得到相应材料的价格,若所引入的材料价格有所变动,软件中的预警系统将自动提醒操作者更新价格。这不但缩短了录入材料价格的时间,还达到了随时更新的目的。②信息网与进度控制软件:工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在无形中又影响着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同时市场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投入的成本和资源的分配,而这必将导致工程进度的变动。所以,工程项目现场的进度控制也应通过成本控制时刻反映着市场的变动。信息网与进度控制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 4结束语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坚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统一全面管理认识、统一信息技术标准,优化整合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设计并推行人性化网络造价管理软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最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 工程造价论文:财务管理视角浅谈工程造价的管控 一、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控制工程的事前、事中成本 1.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财务部门参与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参与标函评议,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好的原则综合比较,择优确定中标单位,这对控制建设规模、控制投资总额不超概及监督招投标活动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2.参与确定年度、季度、月度的基建工程计划安排会议。在工程指挥部的安排下,每年、季、月的工程计划都要通过几上几下的详细讨论,确定切合实际可行的项目进度,每次讨论财务人员都可以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3.参与工程项目合同的会签。财务参与工程施工合同的会签,对合同进行补充修改,提出财务方面的看法,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成本控制,有利于资金支付进度更合理。 4.参与工程协调会。财务参与工程协调会,随时了解工程动态,在会上提出财务部门对施工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要求,并将情况传达至每一财务人员。 5.参与超概分析。对有工程项目超概算的或有超概趋势的,财务应会同设计、供应、施工、工程管理、预算等召开超概分析会,逐项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投资不超概;查找有无挤占成本、虚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整改。通过六个参与,及时发挥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有较地控制了成本、费用。 二、建立工程进度款控制台帐,严格控制工程用资金 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存在着资金运动,资金的运动产生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门正是通过对资金的分配、供应、管理和监督,正确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因此,通过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可以促进提高工程投资效果。工程建设程资金需要量很大,基本上由自筹资金和建贷资金组成,资金及时到位有困难,且建设期短资金使用较集中,资金供求的矛盾较突出。保证工程用资金足额到位后,为了使这些来之不易的资金管好、用好,加速资金周转,也为了杜绝施工单位有意无意的套取资金情沉,真正做到科学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使资金周转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财务部门在控制支付进度款上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 1.建立了“工程进度款控制台帐”。“工程进度款控制台帐”是工程财务部门的一大特色,它作为每次对施工单位支付进度款的一个主要依据,使对各施工单位的进度款项支付动态一目了然。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根有据,实事求是,确保按实支付进度款,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2.了解工程信息,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工程财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了解、掌握工程的实际进度、质量等现场状况,才能减少在支付进度款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资金的使用,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通过深入施工现场,对工地现场情况比较了解,不仅对控制工程进度款有效果,也为日后实物交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有效地管好用好资金,做到合理、合法、合规,以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工程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对外付款的审批。 三、从财务的角度参与工程决算的审核,以控制工程的建筑安装成本 财务人员介入决算审核,也是发挥好财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非常重要一环。财务决算审核与技术经济部门的审核角度不同,技术经济部门着重从工作量及费用定额的套用方面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而财务部门着重从财务的角度,即从材料入手,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材料费在工程中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因此控制材料成本成为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关键。材料费用确定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工作量的大小,这样工程造价也就基本能确定下来。由此可见财务预决算审核是确定工程造价之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工程财务的决算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材料管理方面。(1)审核甲供材料的材料价差。(2)审核甲供材料决算用量与实际领用量的差。 2.从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划分的方法不同,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决算书时很可能把建设单位作为固定资产的部分,作为工程用材料,造成重复收取材料费用。如果没有财务仔细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造价的设备费用重复计取,使建设方利益受损。 3.从财务复核的方面。(1)审核工程决算书中的材料预算单价、取费标准、取费程序。(2)审核决算书中的不可取费项目。 四、通过固定资产的核对和交付,抑制工程中的漏洞 一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后,必须做好竣工验收和财产交接工作,最终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出现。在资产交接以前,财务承担着会同接受单位清点实物地工作,同时通过实物的清点还能发现工程决算工程量中的漏洞。首先,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书尽管经过财务审核,由于财务到工程施工现场办公的机会很少,仅仅凭借供应部门的出库清单,难免有这样或那样问题。只有通过事先将实物进行交付和核对,才能把决算书上的有关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解决在施工单位办理最终决算之前,并且有效地堵住了施工单位一些有意无意的漏洞,控制了工程成本。其次,能比较快速查到实物所在地,便于明确经济责任。再次,能有效地提高资产交付的质量和速度。资产经过事先交付和核对,使用单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资产的核对、清点,财务漏交或多交等存在的问题均能在最终交付前及时解决,保证了资产的真实性、移交手续的合规、齐全,杜绝了虚交或帐外资产等情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对工程造价的估算、概算、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了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强化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对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工程造价论文:探讨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经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也历经了很多的变革,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构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所以人们在物质生活以及精神追求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手段也有了更大的要求,所以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建筑工程而言,工程造价在其中所占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则可以对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手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阶段 (一)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工程投资的开端,对整个工程的布局以及管理手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对于工程造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可行性报告进行确定的过程,即需要对工程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审查和评估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的参数,制定出理想的报告,以此来为后续工作的完成做好前提准备,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更好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可以切实的为施工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二)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所提到的工程造价,其本质是对业主以及施工企业所获得的利益进行服务,不管是在研究阶段或是设计阶段,一定要坚持做到顾客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并尽最大的能力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考察,以此来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三)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对标底制定的方式以及发包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的过程需要收放自如的把持。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实际的工程量来对标底进行拟定,而投资方也需要根据现场实际的施工情况来对发包方式进行择优的选择,并以此来使工程造价降低。除此之外,对招标文件进行合理的制定也是不可缺少的,对招标的内容进行完善,并选择多家施工单位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竞争来决定中标单位。 (四)施工阶段 所谓施工阶段就是指工程实施的阶段。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根据施工设计图以及现场变更来对施工中的工程量进行核算。工程实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工程竣工所需要的时间都很长,所以需要不断的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使工程造价的真实可靠性得到提高。对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控制时,应该避免变更情况的出现,从而节约了资金开销,并避免了人工浪费。对索赔项目进行落实时,要采取实事求是、认真的态度来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一些反索赔问题(工期延误、施工失误等)也要认真的处理。在保证工程质量且验收合格时,要严格的按照合同约定并按期支付合同款,坚决不允许出现拖欠的情况。 (五)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最终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最繁琐的阶段,在竣工以后需要对各方面开支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的审核。通过竣工结算来获得最终的工程造价,投资单位需要根据合同来认真的核减额外费用,并对一些变更项目的附加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一)加强决策阶段的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项目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项目决策也是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的把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从而可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对施工技术已经建设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并对项目竣工后所获得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可以切实的为施工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二)加强设计阶段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把建筑工程从计划变成现实的阶段。对建设项目中的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工程设计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设计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和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对施工单位图纸设计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第二,对设计概算的方法进行规范。第三,对与设计有关的激励制度进行合理的制定。第五,要勇于创新,不断的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并在工程设计中对新成果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可以切实的为施工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施工阶段的控制 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还可以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项目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强化,以此来使工程造价降低。很多专家认为,采取货币的手段对建筑施工过程的耗费情况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采取标准成本来对成本进行管理是现阶段最好的手段,其效果很好。所以,在施工阶段对成本进行控制对工程项目管理有着直接的作用。 (四)加强审核阶段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审核主要包括事前审核、事中审核以及竣工审核等阶段。事前审核就是协助项目管理团队事先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诊断和把关,制定相关的项目施工方案,并使制定的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事中审核阶段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所有的施工阶段进行审核的过程。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控制。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预测不仅可以使工程成本得到降低,还可以使施工企业和投资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所关系到的施工成本和相关费用都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最大限度的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准确的把相关的工程造价以及综合性单价计算出来。对建筑工程中构成成本费用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使相关的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每个项目的单价更加顺利的完成。而根据目前的市场经济氛围来看,每个项目的单价可以作为企业工程造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样还可以使企业自身存在的经济优势得到更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润。 工程造价论文: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造价管理 全过程控制 有效性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降低水利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全过程管理、全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缺少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在前期投资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如果前期的决策阶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后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投资决策和具体工程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周期被人为延长,增加了项目回收风险。[1] (二)项目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有的设计部门没有考核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由于设计缺少严谨性,设计深度不够,使得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后期修改,在后期修改中又都需要经过审批,这就延长了工程竣工周期。此外,有些设计单位过分强调设计档次,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三)工程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在项目施工中,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从而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材料管控的意识不强,乱用材料物资,增加了材料使用量,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上升。 (四)计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定额预算确定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等,然后再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计算出工程项目造价。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为同种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地都有不同的价格,需要结合具体的行情进行成本计算,而且目前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统一,缺少规范性,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改革,维护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编制可行性强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因此在制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并且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估算,做好风险预期,降低项目风险性,确保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在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工程项目造价方法,认真审核投资估算,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要注意加强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技术与设计的有机统一,建设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进行积极配合,以防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多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且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要依据限额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降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和造价相差很大的情况。 (四)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原材料、工程设备、工程用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施工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占到10%左右,但是整体工程的主要投资和后续工作都和施工阶段紧密相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为浪费现象。 (五)工程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 许多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阶段就放松警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会松懈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有些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着重复结算等情况,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当严格依据图纸进行工程量核算,通过项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构建工程管理联动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有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要做好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充分体现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控路径探索 设计阶段是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工程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和设计质量的高低将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造价人员根据设计编制概预算,确定工程造价,并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从当前设计管理工作来看,在该方面进行概预算控制的力度仍然比较薄弱,建设单位对设计技术上的可行性高度重视,而对投资的控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设计单位任务饱和,设计任务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就会出现漏洞。设计图纸出错造成设计变更增多,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实行工程量清单模式后,设计图纸的质量就更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将会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及索赔,从而减少公路施工阶段的造价。在设计过程中影响造价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路线的方案,路基设计高度,路面结构方案,桥梁工程方案等内容。在设计阶段要进行充分的同深度方案比选,对路线平、纵线位的布设、桥隧位置的选定、桥型的比较、横断面设计、路面设计等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前期工作阶段的成果,做到前后顺接。设计阶段的技术含量高,工作繁琐,但是对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另外在施工阶段也要进行控制。 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1)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实行施工现场责任制。监理工程师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对分部工程尤其是隐蔽工程要及时检查、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造成工程返修,增加工程费用。2)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确定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科学合理优化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合理组织协调各种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这样可以降低工期增加的风险,以便控制工程造价。此外如征地拆迁价格等问题也是影响建设投资的重要因素。但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还在于工程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质量的好坏。 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的几点建议:1)以设计为重点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所以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应放在勘察、设计阶段。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制度,这是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有效途径。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问题。通过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投资及造价,同时还可以确保重点项目的重点分项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设计方案招标制,把工程设计推向市场,通过各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和经济效益评价,选出最佳设计方案,从而增强对投资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工程造价。2)在设计阶段重视多方案比较。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成果的最优与否,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的,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的有效手段。而在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只对工程的重点部位进行方案比较,其他部位的比较较少。3)实行前期阶段的监理制度。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设计过程控制方法,也是一种较为客观公正的方法。通过设计监理的监督使设计趋于最优,并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反过来,也促使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水平。4)建立设计单位责任追究机制。在工程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所承担的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对图纸设计问题造成的工程浪费、延误工期、超出投资限额及其他损失,设计单位要按照合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从而增加设计单位的责任心。5)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进度。6)提高勘察质量,保证基础资料准确,减少工程设计变更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从设计、施工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过程控制、方案比较、前期监理和责任追究等手段来控制公路建设项[!]目造价。(本文作者:孙继攀 单位:重庆求精工程造价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论文:装饰装修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 摘要:装饰工程是对建筑的再设计和施工,装饰装修不但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室内和室外环境,还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如何对装饰装修的工程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做到节约装修成本,而且还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成为广大客户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进行了概述,分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主要特点,并简述装饰装修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装饰装修;工程造价;造价控制;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装饰及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论是新的住宅还是改造的住宅工程,在主体完成以后就会根据具体的需要来进行相关的装饰以及装修。所谓的建筑的装饰工程就是指在建筑物的土建安装完工后,对建筑物的空间进行再次设计和再施工。然而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相应的市场管理配套制度和各种规范等都亟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如何对装饰装修工程中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节约装修的成本,具有实际的意义。 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概述 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定义 所谓的建筑的装饰工程就是指在建筑物的土建安装完工后,对建筑物的空间进行再次设计和再施工。装饰装修工程属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后期工程,要多门类和多个工种在同一个环境下施工作业,其工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施工中要了解装饰装修施工的过程、装饰装修的各种施工工艺,同时也要提高装饰装修施工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这些是整个施工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1.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分类 通常来说,建筑装饰装修的范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和室外的装饰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装饰和装修;建筑物的消防、给排水、暖通、电力系统的建设;厨房用具、软装饰设计等;外墙的装饰和装修、室外的景观绿化、室外的景观照明等。建筑的装饰装修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投资控制的难度较大,而且可变性较高。在造价的控制中要从投资的策划入手,以设计为重点,装修的施工过程也中要严格控制的标准、进一步强化合同的管理,和严格的验收及审查并实施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主要特点 2.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工序多,工种复杂 粗略算来,建筑装修的各类装饰装修施工工序包括各种粉刷抹灰、勾缝、铺贴、油漆涂饰、干挂、架设、安装等等多个工序和工种,很多工序和工种之间是前后交叉的施工,而且还有反复的交替、穿插配合进行施工。各种工序需要不同种类的施工人员,频繁的工序变动导致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在装饰装修过程中要识别施工中作业与环境的安全影响,编制专项安全的技术施工方案,同时还要设置工种兼职安全员。 2.2装修材料和设备的种类繁多,监管较难 建筑装饰装修的材料种类根据外观和实用性的划分种类繁多,同时装修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涉及到运输、搬运、保管、分类、就位等多个不同的环节。在施工中要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运输和搬运的安全管理工作。此外,装饰装修过程中的设备工具仪器较多,包括施工的电梯、物料的提升机以及各种机械性的大设备,同时也包括各种电动和风动工具、仪器仪表等,工具的品种也繁多,而且性能各异,管理中要涉及到机械的安全标准、安全技术以及安全的技能要求等。防止工具的烧毁等事故的发生,使用的监管难度较大。 2.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工艺不断更替 随着新型的装饰材料日新月异,很多新的施工工艺也开始更新和更替。由于装饰装修工程的内容繁多而且艺术性强,新的施工方法便随着施工材料的改变而层出不穷。与结构性的施工相比,装饰装修施工对时间和季节以及气象等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施工中要注意防雨、防雷等,避免各种恶劣气候对施工过程的影响。而对于一些高空作业、地下室施工作业等注意执行规程,注意防火、防电。 3 装饰装修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3.1限额设计,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 装修装饰工程的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设计费用占装修费用的比重较小,但对装修工程的造价的影响度达到75%以上。因此,在设计阶段确定合理的方案和科学的施工技艺,可以将装修的材料、配套用品、重大设计的变更等降到最小,也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投资。其中限额设计的应用可以在保障能够达到功能、满足行业相关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装饰装修工程的整体定位来分项的投资限额来控制设计的每个过程,以确保设计的深度以及各个专业的整体协调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额的不突破。 3.2优化设计方案,控制工程造价 装饰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实现投资最终目的的过程,也是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关系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对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各种指标来对设计方案进行平面布局、交通线路以及立体设计等方面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依据固有的投资金额,并运用科学的方案和成熟的技术进行施工。设计的方案中除了要考虑各种装饰装修的用材,还需要对整套的配套设施进行设计和筛选,这样既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标准和对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能使投资限定在额定的范围以内。 3.3加强履约能力的审查力度 承包商的资质以及履约的能力,也会直接的影响到装修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成本控制起到重要作用。要对施工组织的设计用经济技术比较法来进行整体的评审,加强对投资的控制,重点审查施工设计中的不合理的措施所增加各种的费用,防止索赔事件的发生。对装修工程的进度款的支付也要严格的控制,这是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强而有力的保障。 3.4对装修装饰工程的变更进行严格的核查 对工程的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查可以保证投资限额的总数不被突破。可以根据工程变更的具体内容等来核查工程的清单以及估算工程变更的实际价格。尤其注意仔细检查子项的单价、数量以及各种金额的实际变化的状况,并分析这些项目对总的投资额的影响力,进而决定要不要进行项目的变更,采取相对应的补救措施来减少由于工程变更会给投资带来的各种影响。 工程造价论文:如何加强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1 当今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程造价管理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的体系 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形成时间很短,主要表现为国家或政府直接控制,还不够成熟,基础不够坚固。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制度的转变,工程造价管理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脱离了时代的步伐,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静态的管理,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因而出现了工程建设难以做到动态的造价控制,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严重脱节,跟不上新的发展变化。此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能否立项要要受审批权限的制约,程序繁琐复杂。因此,很多地方部门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及贷款,设计单位为了招揽更多的业务,往往对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缺乏实事求是精神,认为压低投资估算,以躲过有关部分的审批,待立项批准,施工便想方设法地追加投资,给水利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造成困难。 1.2 定额费用不明确 当下实行的定额投资费用内容繁多,加上与实际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严重脱节,当投标单位按照统一定额和收费标准编制报价中标后,工程合同单价不能保证施工项目成本支出,这就引起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对总造价进行调剂,编制内部预算单价来实现成本的控制,这就导致了很多费用无法平衡,费用混淆,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难以控制等等。 2 进行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2.1.1 实行有效地设计招投标 对招投标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设计方案的竞争力与优势,选出具有构思新颖、技术先进、价格合理以及功能满足要求的优秀方案,使中标设计方案能够做出符合建设方实际期望的投资估算,以便更好地控制造价。 2.1.2 设计方案要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设计方案应当在技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地验证,看设计方案是否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应该以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建设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 2.2 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根据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管理能力、现场施工条件、设计衔接以及承包商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系统分析、研究,我国水利委员会设计院编写了详细的水利枢纽规划报告。对于水利工程的招标工作,招标文件要求对投标的有限期、投标的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招标文件的真实性、合同条款、商标的使用、支付的方法和条件、标准、支付的货币规定、预付款、价格调整的条款、奖励和损失的条款、运输和保险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符合这些标准与规定,才能实施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从所有的水利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招标文件可使以后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事半功倍,编制招标文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工程招标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要监督做好这一工作。 2.3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2.3.1 预算动态管理 对已经招标的工程项目,要与合同保持一致,如果有设计变更的情况,要将其反映在相关的标段内;已经招标的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及其安装工程价格要按照合同签订的价格进行计算。未招标部分的所有设备及安装价格要按照概算价格或其他工程类似的价格进行计算,按照概算定额来进行计算。 2.3.2 合同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核心就是对合同的管理。工程业主应该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可以聘请相关合同专家进行咨询,并对合同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处理方法。在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中,工程业主可授权给水利咨询公司,让他们履行工程合同中规定的水利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工程业主与工程监理师有着不同的分工,工程业主主要负责对合同执行过程中需要工程业主决策的事项进行处理。 2.3.3 工程项目变更与索赔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国际工程,因此出现工程项目变更及承包商的索赔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要依据FIDIC的条款来制定承包商索赔的处理工作程序,如果是较复杂的索赔事件,要列入争议评审团,展开合同争端的解决程序。工程业主需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索赔处理,研究复杂索赔的处理方式,国际咨询专家也要积极配合工程业主进行索赔处理。 2.4 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监督与管理 竣工结算作为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工程实际造价的真实反映,是对承发包双方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体现,因此,对这个环节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在这个环节,应该做好各方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做好工程预算外的费用控制,做好相关的索赔与反索赔工作,做好价款复审。在进行工程复审时应该注意重审计后结算价款、核减额以及对影响造价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水利工程造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论文: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一、造价管理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重要内容 就工程造价的含义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上,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种是狭义上,指工程价格,是为建设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即工程承发包价格。 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更宏观,是决策和管理范畴的重要指标;后者更具体,更加注重客观性和精确性。后者即工程承发包价格,与开发企业及施工企业的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但目前前者的重要性还只被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关注,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提醒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科学系统地做好项目开发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二、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动态管理是建立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全程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成本分析及风险预测,为项目决策层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准确而有效的的参考依据。 善于利用动态管理可以在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销售控制、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发挥十分有价值的作用。 1、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动态管理的作用 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是企业最关心的内容,而动态管理的前提就是随着项目的进度,及时对其实现动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对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与风险的分析,其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和指标是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在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应延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只是当初部分预测的数据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渐变成已知数据。 在风险分析方面,因为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项目的盈利状况,所以及时的风险提示可以帮助决策人员有重点地加强防范和控制。例如,当实际发生的建安费用、融资成本等成本因素超过预期,就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分析,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2、销售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项目的收益最终是通过出售或出租实现的,所以决策者会十分重视产品的销售控制。销售价格是一个动态数据,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即销售的动态控制。 3、资金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而资金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资金的控制与使用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水平的体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资金控制主要分为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控制。 1)项目资金流入可以界定为为项目开发而筹集的所有可支配的资金。 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很少有企业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完成整个项目,因此合理的融资成本、融资比例、融资时间通常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实际项目运作中,项目负责人必须对融资的成本与限期时时关注以免造成企业信誉等损失。因此,对融资的管理也离不开动态核算分析。 销售收入是项目开发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因此根据项目进行中的资金压力情况,动态的收入计算也会对方案制定有重大辅助作用。 2)项目资金流出的项目正是造价管理所重视的成本控制内容。这些项目费用有的在项目启动阶段集中或分批支付,有的则贯穿整个开发期间。此外,考虑到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项目应储备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不可预见费。所有这些资金的合理调度安排是企业实现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这个安排就是资金流入的数量、流入的时间及可靠程度,能否满足项目资金流出的需要。针对项目资金流出的预测与控制是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重点关注的内容,不仅要有长期的、笼统的资金使用计划,还要有中短期内的预计资金流出备忘录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各种资金的流向一般分散到各个环节,由各个部门负责,如果各部门能定期汇报未来一段时间的所需资金情况,通过汇总计算就可以制定中短期资金计划表,从而对原资金安排作出动态修正。 三、信息化手段在项目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动态管理的应用给项目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信息化手段包括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通过适当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实施,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施信息化管理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工作开展。 1.制定针对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规划方案。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在对企业现状和工作流程的详尽分析及优化之后,制定出一整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应由企业领导负责组成方案策划小组,由专门指定的人员负责,做好流程图设计,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化技术培训等基础工作。 2.根据方案配置硬件资源。考虑到当今社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硬件资源的配置必须兼顾稳定性、通用性、和可升级潜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更能保证数据安全和更快捷便利通讯的硬件配置。 3.软件的选用与设计。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专业,并且对造价动态管理理念的认识的尚未普及,所以软件市场上很难找到现成的合适软件来使用。企业可以考虑请软件公司进行外包设计定制或自行设计。软件的功能应满足以下主要的要求: 1)适应性强。由于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复杂、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别,使的软件的设计必须抓住关键因素,数据采集格式按通用的要求设计,在保证归类范围明确的前提下,具体分项名称可由输入者设定。适应性弱的的软件遇到不同情况时,常常要通过调整源程序来解决,会极大地影响使用效果。当然,软件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经过试用版等多个版本,不 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软件架构方案选择。建议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客户/服务器型软件构架。各部门登陆服务器,进行数据录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数据库放在服务器里统一管理、定期备份,可以减少存放在各部门电脑内数据丢失的风险;数据库统一在服务器可以方便的实现各部门间的关联数据智能对比;从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建设考虑也适于选用此种模式。 3)功能设计。 主要功能设置将参照上文中的项目造价动态管理可发挥优势的几个方面,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销售控制、工程进度控制、项目造价分析各设相对独立模块,但统一参数指标,设计时按照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实现无缝接口。 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对项目资金流量的控制经常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核对,关键数据录入方面的设计可采用共同确认后进行汇总制度。对资金的发生填录时应设有备忘录式备注栏,可大幅提高使用时的历史追溯能力。 为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应将项目的原计划安排进行录入,按照统一格式随着开发进度将实际情况录入计算,设计界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方便决策者进行管理。此外,还应有对超出计划的资金、施工进度等的敏感因素和风险进行提示功能,包含对管理者预先提示功能,可自定义需提示的内容,如本周内将发生的数额超过5万元的费用等。 4、其它要求。如方便的查询功能;市场信息收集功能;具有完整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对项目数据可进行导入和导出操作;权限设置和保密功能,项目资料应注意保密性,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相应的权限分配与数据库加密。
管理控制论文:企业应收款项管理控制及分析 [论文关键词] 应收款项 坏账 坏账准备 [论文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应收款项管理上违规操作的分析,说明应收款项的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对应收款项有关坏账和坏账准备及应收款项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有工业企业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在运用商业手段进行促销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特别是应收款项的管理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对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在应收款项的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应收款项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管理好应收款项对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增加资金周转次数,创造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这样一来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日益严重,造成了企业应收款项增加。另外,由于销售和收款时间和地点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收款项的增加。 二、应收款项的管理方法 应收款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信用,那么对信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在信用管理上尚处在探索阶段,现阶段企业最常用的信用政策是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1.商业折扣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企业在核算时按照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确认。 2.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免除,一般现金折扣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企业在核算时应采用总价法,即将未减去现金折扣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记作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现金折扣只有客户在折扣期内支付货款时才可予以确认。 由于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我国一些企业迫于市场压力或为了追求短期账面利润,不惜通过大量赊销扩大销售。例如上市企业东方通信98年其应收账款比期初激增2.5亿,将同期1.6亿的净利润吞掉,使会计报表上的利润全部处于应收账款状态,没有现金保证;上市企业宇通客车在1998年其应收联营企业2048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43.4%。应收账款急增导致的结果是:一使企业账面利润与现金资源的差距扩大;二是使现金的机会成本提高,这些结果对企业极为不利,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利息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经营需要向银行借入资金,又要发生利息支出,企业受到双层损失,第三,这部分现金无法收回还可能失去较好的投资机会,使先进的机会成本提高。三是货币贬值损失扩大,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0%,应收款项一年后的实际购买力下降20%,如果数额巨大,其损失不可估量,由于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因这种损失无法在报表中体现出来。 所以,应收款项的管理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是财务会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规定:建立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应收款项催收责任制度;建立应收款项年度清查制度;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严格坏账损失内部处理程序;加强企业应收款项管理的责任。这些措施在制度建设上保证了企业应收款项的安全性、经济性,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资产质量。 三、应收款项的控制分析 在对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分析应收款项的变化,从而确定企业应收款项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优劣。 首先,运用abc分类管理法按照多个标准(如客户信用等级、账龄、应收款项数量)进行分类,随时将应收款项置于企业的监督之下,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要相互及时传递信息。 其次,根据企业应收款项的变化,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把应收款项的增加额与本年度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相对比分析。如果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较大,则应收款项蕴涵的风险较大;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例较小,则风险较小。 2.从应收款项增长的绝对值分析。如果其增长较大,同时又集中在几个主要客户,相对风险比较大,当这几个客户经营发生困难时,就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在应收款项中不同账龄应收款项的增长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较大的影响,必须加以分析,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增长较多,企业的坏账风险就较大。 3.对应收款项回收情况的分析。通过应收款项登记簿、账龄分析表,了解应收款项的回笼情况:有多少款项尚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款项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款项会可能成为坏账。对此,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收账政策。 四、加强对坏账损失的科学核算 企业在清查核实的基础上,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应当作为坏账损失,并及时进行处理。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作为本期损益;属于清算期间的,应当作为清算损益。有关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在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 坏账准备是对坏账损失而计提的一种损失准备。目前对于它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1.赊销净额百分比法。该法是企业根据过去的经验,并针对当前经营情况,确定坏账损失占赊销净额的百分比,然后以期末实际赊销净额而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估计坏账损失=赊销净额×坏账损失占赊销净额的估计百分比 2.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该法同样由企业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确定坏账损失占应收款项余额的百分比(0.3%~0.5%) 估计坏账损失=应收款项期末余额×坏账损失占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百分比 3.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法。该法是企业根据应收款项拖欠时间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来估计确定企业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账龄的划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1年以内、1至2年、2至3年、3至4年、4至5年、5年以上。会计人员根据账龄划分原则,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计提比例。 以上三种坏账损失估计方法,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和管理的需要自行选择。但核算方法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确实需要变更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管理控制论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从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施工阶段管理控制和材料价格管理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 关键词:实施阶段 造价管理 控制 1 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 1.1 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 1.1.1 “两算”对比 “两算”对比即实际施工图预算与投标报价预算(或设计预算)的对比,是项目管理中一种常用经济管理方法,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异对比,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防止多算、漏算,提高预算准确度,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安排工作,制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1.2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与分析 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包括直接费和间接费,直接费又包括人工、机械、材料及其他直接费(即水、电、气等及材料二次搬运费和冬季、雨季施工费)。对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归纳就是对工、机、料及管理费的核算,在“两算”对比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的经济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机、料的消耗进行检查、记录、对比、分析,每月、每季按施工进度消耗与施工图定额预算消耗相对比,采取措施节约支出,减少或消灭浪费现象,以取得盈利。查找超支原因,从而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挖掘内部潜力,争取更大的成本降低额。如: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项目部组织架构图,确定职工人数,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及工时利用,对单位工程各类材料消耗量定额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对比,对固定资产折旧、机械设备利用率及完好率按财务有关规定计算,以确定本工程项目的成本指标。 1.2 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根据项目部与企业签定的内部承包合同,项目部经济核算结果,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工程所需材料消耗及劳动效率情况,以往类似工程实际执行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等,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充分理解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后,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成本的具体措施,并预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取得的经济效果,以制定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不断测算调整,编制出本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并将其细化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上去,从而落实经济责任,权力、利益具体化。在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不断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考核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是否与预期目标有偏差,及时调整修正成本指标。 1.3 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在做好项目经济核算工作及制定出成本计划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利用成本分析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发展趋势,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 造成偏差原因主要有:人工成本偏差、材料成本偏差、机械成本偏差、施工管理偏差,因此要尽量减少目标偏差,偏差越少,控制管理的效果越好。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利润逐年下降,低价微利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样局面,工程索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更加应该重视索赔。工程索赔主要包括:工程变更、施工条件的变化、业主违约、工期延长、拖欠工程款、工程暂停、终止及材料涨价、赶工等。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始终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料记录制度,认真系统地收集积累施工进度、质量及财务收支资料。一旦发生索赔项目,根据合同条款及时整理出一套强有力的索赔凭证资料,提高索赔成功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施工阶段管理控制 2.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施工中,返修工程越多,工程费用就越多。必须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搞好整修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和质量验收,否则很难及时发现和找出问题,以保证工程质量。 2.2 加强工程进度控制 拖延工期时间越长,管理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就越大。狠抓管理,控制住合理工期工程造价就有所降低。合理组织施工,正确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把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把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耗、降低成本。 2.3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做到不准随意变更批准图纸,不准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即使是必须进行的变更,也要严格按程序进行,避免发生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帐的问题,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 3 材料价格管理控制 3.1 疏通信息渠道 建立能够正确及时反映工程材料市场供求关系,高效、灵活、畅通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向主要材料生产基地、材料市场聘请信息员,及时参阅新闻媒介、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近期材料价格等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各种材料价格信息输入微机,与有关单位进行微机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3.2 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 施工单位要将工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材料用量、进货渠道、时间、价格向建设单位进行通报,由双方共同制定材料进货计划,确定材料价格。实行材料报价制,有利于加强相互监督、增强核算意识,防止流通环节的不规范交易,改变“算死帐”、“死算帐”的静态的材料价格管理方法。可以根据掌握大量材料价格信息,选择最佳途径进料时机,有效控制材料价格。 3.3 控制材料价差 工程项目竣工后,要严把工程结算关,注意搜集整理好结算资料,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套价取费,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因此,认真确定材料价格和正确处理好材料价差的调整问题,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们本地造价管理站推行采用的抽料调差和系数调差相结合的调整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材料价差的调整问题。即对影响工程造价较大的主要材料采用抽料调差办法,对影响造价较小的其他材料则采用系数调整办法,两种办法均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按造价站定期公布的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和辅材系数进行调差。两种调差方法结合在同一工程价差的调整上来,基本满足了材料价差调整既要相对准确又能简便计算的要求。科学有效地控制了材料价格这一重要的动态因素。 4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必将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形成一套可行的、科学的、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必将走在国际前列,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管理控制论文:谈预算经费管理控制的目标模式及创新机制 [摘要]军队预算经费管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必然要受国家经济、政治形势、战争模式的影响,而管理模式改变的幅度和方向也要受到技术条件和管理理论的制约。本文论述了军队预算经费管理控制的目标模式及创新机制。 [关键词]预算;经费;管理;机制 一、预算经费管理控制的目标模式 根据我国的国情、军情和当前的国际形势,明确我军预算经费管理控制的目标模式为: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控制信息技术和模型化的决策工具,建立在规模控制上兼顾经济和国防建设、在结构控制上体现军队特色、流动控制科学合理、使用控制严密有效的预算经费管理控制创新模式,最终实现预算经费管理控制的系统化、信息化、专业化和法制化,全面推动军队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预算经费管理控制的创新机制 (一)建立数字化管理控制机制 数字化管理控制是指在预算经费管理控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数字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书面指令控制和文件管理的模式。通过源数据库的控制,使衍生数据库的数据达到动态改变,并通过在程序中国化经费保障规定的方式,使得财务行为因此得到控制。其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首先,预算经费管理控制机构向控制数据库输入经费保障数据;然后,经费保障执行机构根据被保障单位的保障请求以及控制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经费保障。同时,将保障结果输入执行数据库,对保障过程中的紧急事件可通过紧急反馈信息向控制机构反映。控制机构据此调整控制数据库;最后,控制数据库根据执行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数据调整。 通过图1可以看出,要想达到理想的数字化管理控制,必须要有合理的系统分布、完善的软件支持和可靠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在这个预算经费管理控制数据库系统中,以国家预算部门、军委预算部门和各级军事及准军事组织的开支计划作为控制信息源数据库,并且通过经费保障部数据库对这三者进行核对,同时将拨款情况和核对后的开支计划通知银行,得到银行确认后将相关数据输入区域协调处数据库,与经过各级军事和准军事组织细化后的开支计划一起作为执行点财务保障的基本依据。资金支付将主要采取电子支付手段,对实行集中采购的项目,由采购单位到经费保障执行点办理相关手续后,直接划入产品或服务供给单位账户,对于部队内部的物资供给,根据相关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由经费保障执行点在相关单位间进行物资基金划拨,对人员生活费可采用现金支付的办法。财务执行点在执行完经费保障任务后,应主动向提出经费开支计划的单位数据库发送备份信息。 (二)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自我约束的行为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是自觉服从国家和军队的各项法律法规;二是自觉规范管理控制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为了更好地实现预算经费管理控制部门和人员的自我约束。针对当前我军预算经费管理控制法规体系的现状,必须对其进行改革。1、要对现行的军事财务法规体系进行清理。2、修改、完善部分法规。3、要建立与创新相配套的法规体系。根据《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各部门的立法要求应当纳入有立法权限部门的年度军事立法计划进行统一筹划。 (三)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1、继续走社会化保障的路子。凡是依托市场能够使预算经费管理控制实现帕累托优化的项目,一律实行社会化保障。2、稳妥推行军队集中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集中采购一般能够使企业产生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价格,这尤其适用于产品边际收益率高的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能够体现和达到“优中择优”的目标。因此。新形势下要从效益角度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度。3、参与经费决策,强化效益考核。4、要慎重对待考核结果的处理。(1)预算经费使用考核结果可作为评价年度预算经费使用情况的基本依据;(2)考核结果可作为评价被考核单位年度财务工作的主要文件;(3)对于预算节约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对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和对不合理开支的制约作用。 (四)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军队在拨款、投资、分配、结算等组成的综合性市场经济理财活动中的风险日趋明显,必须建立稳健、谨慎的风险管理机制。其对策是:1、把握环境,加强预测。在预算经费拨放时,财务人员必须紧紧抓住经济活动和经费开支等环节,分析、揭示其风险性,对每一项支出所瞄准的目标均应进行有效的预控,防止因决策不善造成失误。2、抓住关键,全面掌握。部队建设、投资、立项的工程项目预算、造价、拨款、核算要精打细算,全面掌握,做到知价、知项、知行情、知市场、知己知彼,防止市场波动和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困惑。 管理控制论文:逐步完善预算管理控制 一、战略管理控制和经营绩效管理控制 1、战略管理控制 基于管理控制系统角度考虑,“马格纳斯构建了包含战略模式、战略使命和战略地位为三个关键变量的战略模型。”他进而构建了战略模式、战略使命、战略地位以及管理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假定关系图,指出管理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应用应当建立在战略模式以及由它决定的战略使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来说,管理控制制度应当与战略地位相适应。不同的战略地位导致控制设计可能是严格控制,也可能是松弛控制,而管理控制系统中对严格控制或松弛控制最敏感的就应该算是预算系统了。 2、经营绩效管理控制 所谓评价则必须有一个参照标准,有效的经营绩效评价标准至少应当包括财务因素,而财务因素的主要来源便是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根据这一标准既可以考核经营绩效,又可以确定进一步的激励和报酬水平。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促进可运用的资源(如人、设备、设施、时间、资金、材料等)发挥最有效的功能。如同战略管理控制系统一样,经营绩效管理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整个管理控制系统监督程度的不同分为严格控制与松弛控制。而严格控制或松弛控制对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预算管理产生极大影响。 二、预算与战略和经营绩效间的相关性 1、预算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战略作为预算的前提,为预算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框架;另一方面,预算作为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可以将既定战略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固化与量化,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将制定、执行预算同公司的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调整公司策略,得到有关机遇和挑战的反馈,最终提高公司战略管理的水平。 2、预算管理控制与经营绩效管理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预算是绩效考核的基础,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已经证明,高水准的预算目标对管理者的态度和业绩存在积极影响,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在整个管理控制系统中,预算与战略和经营绩效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逻辑主线、首尾相连的循环过程。在战略管理的前提下,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进行预算管理控制,再以预算管理确定的标准为依据来衡量管理者的经营绩效,而经营绩效又反过来决定着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是否应当采用既有战略,还是实施新战略。 三、对预算管理控制的重新认识 1、对预算管理的错误认识及原因 目前,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还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其中最为典型、最容易使预算管理失去理应发挥作用的错误看法,就是将预算管理仅仅看成是财务部门自己的工作。 预算管理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者使用的预算模型不准确,因此给出的预测就是错误的,实际业绩当然就很难与之相符合;二是,在以预算为依据对管理者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激励的机制下,管理者的职能可能会导致他们对预算的编制水平和实际报告的执行情况产生偏差。因为在预算编制的开始,管理者可能就会故意影响预算编制过程,使做出的预算与实际相差甚远。他们还可能调整自己的实际经营行为,其目的是要使实际执行情况符合他们的期望,以达到预算水平。 这两个原因的思想根源就在于将预算管理孤立于企业战略和业绩评价等部门。一方面,不能做到围绕战略管理目标进行全员参与预算,无法构建或得到正确的预算模型,故而预测错误,实际业绩无法与之相符合;另一方面,预算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绩效评价过程的管理控制,这就使得经营者在预算制定或执行过程中偏离预算管理的初衷,做出创造个人利益的自利行为。 2、构建与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充分相关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若想构建与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充分相关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应在如下几方面对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加以改进: 第一,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应当是全员参加、战略统筹的过程。应当按照责任和权力相对等的原则,分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凡是对于企业战略和目标实现具有影响作用的部门或个人,应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相关部门充分参与制定并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的前提下要实行严格预算控制。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允许适度的、并经各部门协调统一后的预算弹性和预算灵活性。 第二,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要实行绩效管理控制的创新。建立与预算管理控制相对应的绩效管理机制,首先要反映员工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应强调企业的长期业绩,而不是短期效益;其次要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还要注意激励中的约束问题,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第三,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要强调预算管理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激励下级单位努力、协调供产销活动、沟通信息和发现未来困难的重要地位。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预算管理作用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明确目标、成本控制、完成上级任务、实施奖惩的依据、资金调度、激励下级单位努力、协调供产销活动、沟通信息和发现未来的困难。在这一排序中人们观念中预算管理最重要的作用本应属于预算的最基本功能,而这些基本功能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长期发展对整个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要求,因而必须在观念上更新对预算管理作用的认识,强调预算管理对实施奖惩、激励、协调、沟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管理控制论文: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控制研究 【摘 要】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的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采用内部控制的新方法,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起到实施与监督并存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绩效预算; 内部控制 高职院校推行内部绩效预算管理,是一次重大探索性的改革,从传统的零基预算改革到绩效预算,必须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对绩效预算进行控制。为了从组织体系上保障绩效预算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来用内部控制的新方法进行跟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必要手段。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研究绩效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 一、绩效内部控制的新方法 (一)绩效目标实施控制法 成立任务目标办(也叫评估领导小组),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评估组织体系。 评估领导小组必须按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院校评估指标,认真制订五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度,任务下达到系部和各职能处室。在执行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教学为主线,加强内控,稳健督促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1.计划目标的数量控制 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在硬件建设(指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实训设施的条件)和软件建设(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业率)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级和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设定了a、b、c、d四等。各项指标用配比的方法来确定它的定量,譬如: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30%,教师和学生1∶20,辅导员和学生就是1∶200,教师每学年240课时,实训课开出率100%,就业率90%以上等。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学院的整体办学规模和实际情况,应该按评估指标测算全院各项指标的总和标准,布置到各系部和各职能处室,把任务分解到年、月、日。采用网络图的形式布置任务,使各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各系和职能处室负责人及成员看到网络图,就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及实施阶段。 2.计划目标的时空控制 时空是时间和空间发生的事件,同时,事物的发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高职院校制定的五年乃至十年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必须有效地利用时空。所谓有效地利用时空是指必须用高速度和高效率来完成战略目标。就像海尔的总裁张瑞敏说的那样,我们的企业现在的物流就像卖海鲜,给我们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否则耽搁了黄金时间,产品就不值钱了。所以应该学习美国nba的“空中扣篮”,不能等球落地再投出,而是直接从空中接过别人传过来的球,顺势直接扣篮,这样才更精彩,也更省力。那么在实施战略目标的时候,领导层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能够使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发挥团队精神,用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创新思维来推动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一方面是学院的发展定位目标;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估指标的a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计划目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符合评估指标要求。评估领导小组应该是定期(指在规定时间检查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不定期(指随时抽查某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估质量。在收集评估资料的时候一项一项资料审定,不合要求的,评估领导小组不予受理。审核评估资料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因人而异,应因事而成。 br (二)绩效质量、跟踪检测法 1.成立督导组 督导组应按教学一线划分为四个督导小组,如图2所示: 督导小组1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包括对教师出勤、教学资料准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下班辅导以及期末学生考核等各项情况的检查。 督导小组2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课堂纪律的检查,包括对学生早晚自习出勤、学生日常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纪律等各项情况的检查。 督导小组3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及学生公共区域卫生的检查,包括对学生教室、公寓、公共区,教职工的办公楼等各区域的卫生检查。 督导小组4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及学生公共区域行为的检查,包括对学生在教室、公寓、公共区域,教职工在办公楼等各区域的行为检查。 以上根据检查的结果,定期张榜公布,对于检查结果较好的教职工和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结果不好的给予批评和处罚。 2.绩效质量跟踪检测法 各种指标的质量检查应采取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毕业生质量检查和跟踪调查。 (1)毕业生质量检查、跟踪调查的检测法。此项工作一般每2-4年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毕业生情况调查,每年组织一次小范围调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用问卷调查,毕业生本人自评,学生毕业前的自我评价及毕业生质量抽样调查等方式,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我院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向学院有关部门提出调查报告,为教学改革提供反馈意见。 (2)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质量监测点,为了使调查定期、定点进行并全面反映毕业生的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意见,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反馈点。由学院招生就业办牵头,各系在了解毕业生具体工作单位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确定监测范围。建点应本着地区兼顾原则,即监测、反馈点的建立要有地区代表性,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根据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毕业生较多的地方或单位建点。 (三)绩效实施考核法 绩效考核委员会应在党委领导下,建立二级考核层次,如图3所示: 第一级由党委书记负责制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参加的人员是党委成员,主要评定考核系、部门负责人的完成任务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第二级由系、部门负责制的绩效考评管理者,需要考核所属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绩效等级按a、b、c、d四个等次划分。一级考核主要有四个指标,第一,考核系、部门负责人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第二,系部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第三,学生考证(从业资格证、毕业证)情况;第四,学生就业情况。考核领导小组审定考核情况确定考核结果。二级考核是由各职能处室负责人考核教职工完成任务情况,各类指标是按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分解为a类100分,b类90分——99分,c类80分——89分,d类80分以下,按测定等级,与效益挂钩。 二、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 (一)成立绩效预算委员会,如图4所示 (二)预算指标审定法 预算指标应按年度的任务目标来制定,并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通过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强化支出绩效理念,科学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切实发挥资金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建立以科学理财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监管对象、预算结果定期审计的管理体系。 (三)绩效和预算的备选方案的控制,如图5所示 任选方案一为优秀方案,任选方案二为标准方案,目前高职院校备选一方案居多。在每一个方案当中,有居多子方案。子方案的总和应与备选方案的总量吻合。 假设每完成一项任务,预算指标为10,a类100分,b类90分——99分,c类80分——89分,d类80分以下。(表1) (四)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以审计、纪检为核心,工会参与,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开展绩效预算审计的工作。绩效预算审计的结果应与财务和审计的结果合并起来,并且要纳入审计委员会向院务会提交的报告之中。 (五)绩效预算结果审计制度 审计部门一年对全院的绩效预算执行情况应进行一次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执行绩效预算好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执行绩效预算差的部门要进行整改甚至罚款。严格按定额标准和绩效标准及审计法进行审计。 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实施得好与否,必须按上述绩效内部控制的新方法和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监控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管理控制论文: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摘 要: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不仅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促进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加强对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有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土建工程;管理对策;控制措施 土建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工程的造价控制。加强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能促进优化设计,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把造价控制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同时,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以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各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控制成本费用,有利于我国建筑业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我国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三超”现象相当普遍,建设工程周期长、消耗量大,不但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常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问题,通常称为“三超”现象。 1 决策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70%-80%。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是: (1)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如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技术参数,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项申请,争取项目早日立项。 (3)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可能细致,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 设计阶段 2.1 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利用各种指标对平面图设计进行认真分析,因为设计不仅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而且对施工等都有重大影响。在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效率高,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2.2 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 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的限额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及概预算指标等方面的控制。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量和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 3 工程招标阶段 在工程招投标阶段,严格按《招投标法》操作,规范招投标行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合理确定标底,做好工程承包合同的签署工作,尽量少指定分包项目,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减少费用变更。 4 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要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就要在施工阶段要抓好成本控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项目目标成本的确定。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是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指通过施工单位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制约项目目标影响因素很多,如工程合同条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条件、场地、图纸变更、地区、监理人员、业主人员及项目部人员的素质高低等,都与项目成本目标制定有关。要根据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对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纠偏,确保目标的实现和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2)生产要素的控制。生产要素是构成项目成本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是要加强对人工费的管理。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20%-25%,控制好人工费,对成本控制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对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约占50%-60%,是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①采购单价,采取每月主材市场价的方法进行动态控制。②对现场进料的数量和材质,进行严格验收。③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消耗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加强了材料成本的控制才能真正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3)是对机械费的控制。机械费约占工价程造的5%-10%,机械的选型、进退场时间的确定、在施工现场的有效利用都是机械费用控制的重要方面。 5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阶段是基本建设投资控制的最后阶段,也是工程投资效果的检验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建设成本的控制。重点对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防止不应列入基本建设支出的计划外费用挤入建设成本。 (2)对工程决算编制依据进行控制。包括对施工合同、协议,使用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材料价差计算方法,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单的审核,在审核要查看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记录是否经设计单位盖章,施工变更签证单是否有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确认。 (3)是严格审查工程预算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如:多算工程量,高套单价,重复计算取费。通过对竣工决算的控制使工程预算中考虑不周的问题得以解决,编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竣工决算报告,分析工程投资使用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今后工作。 6 结语 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管理控制论文: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方法 [论文关键词] 投资公司 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 [论文摘要] 投资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控制始终是公司管理的难题之一,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难度。投资公司管理和控制问题的核心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对制度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国外成功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投资公司通过占有其他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股东身份参股、控股所投项目企业,并依法进行产权管理,开展资本经营,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包括两方面含义,即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及对所投项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由于投资公司和所投项目企业有各自平等、独立的法人地位,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但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股权地位和各种手段,实现对所投项目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这些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网 投资公司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帮助所投项目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及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实现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企业财务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库,利用公司的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包括三级财务数据:一是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如果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3个月的消耗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通过财务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投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四、财务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被投资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分别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等,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财务经理,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便于投资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 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五、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情况进行专业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由投资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通过审计事务所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所有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来掌握被投资公司报表的编织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以此了解投资公司的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投资公司应及时督促被投资企业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依据。 总之,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各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侧重和选择,使财务管理既比较全面、扎实,又留有缓冲余地,达到松紧有度的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管理控制论文:关于管理控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现代企业及组织的管理科学离不开管理控制。然而,目前人们对管理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概念、范畴、目标、地位等问题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管理控制基本理论上的分歧必将引起管理控制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对管理控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简要梳理,以期规范管理控制理论,指导管理控制实践。 一、关于管理控制的内涵问题 关于管理控制的内涵,不同的管理控制学派或不同的管理控制专家可能有着不同的观点:anthony认为,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所以管理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管理控制使组织的战略被执行,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控制系统包括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任务控制,这三方面是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过程,并且都与计划和控制相关。maciariello等认为,整个组织可以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控制”是控制系统的特征或属性,管理控制包括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因为管理控制与被用于驾驭组织以实现其目标的管理系统的设计相关,所以管理控制还包括计划、组织和领导这些管理的职能。merchant等认为,管理控制系统就是指所有有助于管理者确保组织战略和计划被实施的一切工作。一个设计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使其按照组织期望的行为行事,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首要功能。控制系统具有两个基本的职能——战略控制和管理控制。从上述管理控制的内涵和目标的不同界定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是管理控制最终目标 是通过控制协调过程达成组织目标;二是管理控制的研究都涉及到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它们的主要差异实际上是对管理控制职能和管理控制主体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将管理控制内涵从管理控制的职能和管理控制的主体角度进行考虑,因此,可将管理控制的内涵作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解释。 (一)广义管理控制 从管理控制职能看,广义的管理控制是指发挥管理的职能,特别是控制职能。管理控制的内涵包括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因为管理控制与被用于驾驭组织以实现其目标的管理系统设计相关,因此管理控制还包括计划、组织和领导这些管理的职能。著名战略管理研究大师威廉·纽曼认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内涵是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控制涉及管理的全部领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既包括定量控制又包括非定量控制,或者说是定量控制与非定量控制并重。 从管理控制主体看,广义的管理控制包括: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控制或战略计划,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和以员工为主体的任务控制或作业控制。三种控制各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服务。 (二)中义管理控制 从管理控制职能看,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因为管理控制强调的是战略执行的控制,而战略执行过程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强调定量控制,或者说以定量为主的控制。 从管理控制主体看,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管理控制的本质是管理者实施控制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中义的管理控制以管理者控制为主,同时兼顾董事会控制及员工的控制。 (三)狭义管理控制 从管理控制职能看,狭义的管理控制按anthony的观点是指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货币计量控制,或者说是以货币计量为主的控制。 从管理控制主体看,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不包括作业控制及战略控制等。 管理控制的三种内涵,从管理控制职能手段、管理控制主体等角度目前都有专业学者在研究,通常广义内涵由管理学者进行研究居多;中义内涵由战略及财务学者进行研究居多;狭义内涵由会计学者研究居多。从管理控制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角度看,各种内涵都有研究的价值和应用领域。然而,综合考虑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优势及特点,我们认为将管理控制作中义解释更有利于管理控制的发展与实践操作。 管理控制论文:浅谈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措施 [摘 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要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加强资金筹集管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1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 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管理控制论文: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 【摘要】本文论证了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笔者认为,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核心是财务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是公司的两大工作重点;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是公司财务的两大重点任务。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使企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产品经营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变,由商品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转变,再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结果就是企业经营中越来越认识到价值的重要性及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追求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的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取代。以外部监督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正在向以内部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在这种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处于转轨的时期,我国的企业发展还很不平衡,对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以及对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统一。笔者站在价值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问题,旨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基于价值的管理 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简称vbm,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vbm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vbm使公司管理决策的核心与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这样,公司的管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创造了股东价值。影响股东价值的因素有许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就必须明确股东价值创造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价值的管理正是对影响或决定股东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的管理,图1反映了基于价值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在vbm中,为了使投资者支持股票价格,公司需要与投资者保持有效的联系和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投资者对与其关系重大的公司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因此,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尽可能使投资者得到相关、可靠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给市场的印象对公司价值以及价值管理的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vbm中,为了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包括清晰地了解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正确评价等。目的就在于开发最优战略以利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正确的战略选择必然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使公司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有持久的、长足的增长。 为达到创造最大价值的目的而选择公司战略后,接下来的管理程序就是战略的实施。这是vbm的关键一环。历史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就是在实施公司战略这一环节失败了。有效实施战略的关键之处在于贯彻实施全面业绩管理(ipm)。为了在公司经营中实施全面业绩管理,需要建立一种与全面价值管理的其他重要因素结合起来的评估框架和信息体系。ipm的成功运用有助于确保以统一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战略意图转化为现实。 三、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 vbm的三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涉及到公司投资者、董事会和管理者三个主体的目标、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与协调。公司为了实现价值管理的目标,即创造股东价值,公司的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共同努力,这正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 公司治理是公司的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公司外部索取权人与公司的契约关系,主要是财务契约关系。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之间就公司事务签订的财务契约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外部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的财务控制是他们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可见,在公司治理处理契约关系当事人利益的过程中,财务关系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便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 在财务治理中,各种索取权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是由财务契约确定的。这些契约通常包括与股权投资人签订的股权契约、与债权投资人签订的信贷契约、与管理者签订的报酬契约等。 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尤其要协调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股权契约规定了股东投入股权资本后,对公司有治理权,即在董事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公司合并、分立、停业等重大决策有投票权;有出售和转让股份的权利;当公司发行新股时,有优先认购权;对公司收益有剩余索取权。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部分股东并不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这样,公司的控制权就落入少数拥有较多股份的大股东手里,形成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大于收益权的权力结构。那么,这些大股东就有能力,也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从其他股东向自己转移财富。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主要表现在:(1)直接侵占;(2)关联方交易;(3)关联方借款。因此,股权契约还通过规定一些附加条款,避免控制权与收益权的不对称,以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信贷契约是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就债务融资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债权人将资金投入企业后,有固定收益索取权(包括本金和利息);在企业没有按期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清算担保资产,甚至迫使企业破产进而夺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由于股东与债权人在控制权与收益权上的差异,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也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者就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试图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这表现在:(1)资产置换;(2)策略性违约;(3)债权稀释;(4)债务悬置;(5)财富转移。因此,信贷契约除了做出一些决定信贷关系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定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以防止股东和管理者侵占债权人的利益。这些条款通常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两类,前者规定债务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后者直接限制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报酬契约是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签订的关于高层管理者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当管理者业绩表现良好时股东给予管理者的报酬,以及当管理者业绩表现很差时,将会受到的处罚(克扣奖金,削减工资,甚至予以解雇等)。由于管理者在公司经营中有一定的决断力,因此他在职消费是否适当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又由于管理者在信息分布中有优势,股东要验证管理者是否努力工作需要花费监督成本,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这种监督是不可能的。另外,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管理者能够运用大股东用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方式侵占所有股东的利益。因此,报酬契约中除了规定不同管理业绩下管理者应得的报酬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限制管理者侵占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些条款与信贷契约的额外条款类似,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 四、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 公司的各种事务和运行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公司管理是公司的管理者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基础对公司事务进行的管理。 管理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及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管理控制亦可称为管理者对公司中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管理者是管理控制的主力军。但是,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者离不开公司中的其他成员而孤立地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主体除管理者外,对上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下包括代表职工利益的全体员工。 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公司中其他成员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执行战略,从而使公司的目标得以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从公司目标确定、公司战略选择到战略执行,都以创造股东价值,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和导向,从而在管理控制全过程实施的价值管理。管理控制从程序看主要有五个步骤,它们都有着新的内涵。 (一)基于价值的战略目标制定与分解。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公司的目标一定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战略选择将以创造股东价值为导向。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实际上是根据价值创造环节或价值链进行的。通过战略目标分解来保证短期价值目标与长期价值目标相协调,局部价值目标与整体价值目标相协调。 (二)基于价值的控制标准制定。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控制变量与控制标准的确定必须体现价值创造环节与价值目标。如将资本增值、经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价值量及效率指标作为控制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指标,将公司资本增值或股东价值创造作为控制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以财务预算为中心和导向,制定全面预算体系。 (三)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报告。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管理控制报告要体现价值管理的特点,即以会计报告系统为中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经营业务报告作为管理控制报告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各业务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会计报告的补充与说明。 (四)基于价值的经营业绩评价。在基于价值管理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应主要体现在股东价值创造上,以是否为股东和企业创造价值为评价的根本标准。评价指标主要以价值量指标为主,包括以价值量反映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 (五)基于价值的管理者报酬。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对管理者的激励要与价值创造或资本增值相联系,使管理者的收益与资本增值或经济效率挂起钩来,使股东价值的增加与经营者的报酬成正比。 五、结论 通过对基于价值的管理、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的研究,可以明确基于价值管理与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的关系;同时明确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 第一,基于价值的管理与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如下。 管理控制论文:水闸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摘要:针对水闸的施工特点,提出了在施工前、施工阶段以及对施工后的管理措施,解决了水闸施工由于施工管理不及时或不 科学 所造成的工程问题,为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运行等方面作保证。 关键词:闸门;施工管理;开挖;混凝土 金属结构 一、 引言 水利工程中,水闸的施工是常见并且重要的。如果施工管理不到位、不科学,经常会给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施工前的准备、施工时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金属结构等工程、施工后等几个阶段的施工管理控制分析,可以使水闸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二、施工前的管理 工程开工前,对施工 企业 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工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企业投入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其次要抓好设计图纸会审,了解施工中的技术质量指标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不利于施工管理的地方及时提出进行商讨,做到未雨绸缪;对施工中存在难度的地方提前做好准备。 另外,工程施工前,首先要成立闸门施工管理小组,并制定详细的生产管理制度,在施工中起监督指挥和协调作用。内部机构可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一般包括施工组、技术组、物资组、机电组、检测组。技术组负责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选择、混凝土、试块试压等技术工作,同时负责编制水闸作业规程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工作;检测组负责闸门施工检测及水闸门的安装线的放线工作,保证施工与设计尺寸相符;物资组负责保质保量供应所有闸门施工材料;施工组为专业的水闸施工队伍,在技术组和检测组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完成开挖、浇筑混凝土等工程,并做好施工中的原始资料记录;机电组负责闸门门体的吊装和最后的试压工作。 三、施工的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层层控制质量:把好测量关、控制各种材料的材质和强度、控制配料计量、控制施工工艺、做好质检工作同时加强对土方工程的开挖部位、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等重点施工部位的管理工作。 (一)开挖工程 水闸工程,往往断面较大,长度也较长,因此土石方开挖阶段是水闸施工的重要时期,开挖的质量关系到水闸的质量和投入。开挖断面过大,需要的混凝土也越多,开挖断面小不能保证水闸的强度。因此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中腰线施工,使开挖与设计相符。开挖工程结束后必须对开挖工程按设计图纸进行检查验收。 (二)混凝土工程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 规律 ,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2、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粒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粒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粒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 科学 配制,其技术、 经济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3、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形很小,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4、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5、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三)金属结构工程 金属结构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时主要在材料、加工工艺、安装程序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施工质量。金属结构主要有钢闸门的制作安装、门槽预埋件的制作安装。 1、为便于制作质量的控制,钢闸门采用厂内生产、整体或分片运输、现场安装的方法,制作材料必需有厂家的质保单,使用前随机抽取一组试样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为控制焊接变形,除在平台上制作靠模,安装墙时支撑外,还需按工艺制定的次序进行焊接。整体焊接完成后的门叶应用水平仪进行检测。闸门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安装的允许偏差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2、门槽预埋件制作安装按施工图和有关埋件制造的规定执行。施工主要应注意的事项: 闸门槽预埋件中主轨不锈钢工作面的加工,应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6um,每套埋件应在制造厂进行预组装,各项尺寸偏差及接缝错位应符告施工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规定。门槽构件上的所有不锈钢接头,必须使用不锈铜焊条进行焊接。门槽预埋件在现场安装时,制定合理的工艺措施,焊接过程中注意观测变形情况,及时采用矫正措施。 四、施工后管理 工程管理单位应把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单元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组织评定,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核定;主要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核定其质量;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在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复核,报质量监督机构审查核备。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检查验收。 五、结语 水闸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工程,其施工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是否利于运行。本文通过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阶段性控制分析,对水闸的施工管理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管理控制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控制对策探究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组织管理 对策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加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 1.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投入手段,对于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等起着巨大的保证作用,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 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前所累积的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这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对早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进行借鉴,所编制的内容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没有起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往往有这种情况,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在构想的内容,早已是有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不仅没有借鉴,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成果的存在,这就给编制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2)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编制者对技术规范和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则使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空乏、单一,没有起到指导施工作用。 (3)现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只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它主要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存在只注重组织技术措施,而没注重经济管理的内容,以至在实施过程中不讲成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4)施工组织设计具应有可操作性,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以至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5)施工组织设计的逐层审批手续不健全,甚至存在代替、仿造审批人签署意见的现象,未能实现公司各相关部门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层层复核、评价、审批工作。 3.加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对策研究 3.1建立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建筑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必须按照规范的内容进行。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用以策划自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 (3)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3.2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3.3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3.4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 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4.结束语 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如何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工程全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作用,如何使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还需要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管理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若干研究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鉴于建设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工程需要用系统的观点、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文章仅从施工方的项目管理角度,结合一些在实践中的经验谈谈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质量 施工管理 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个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4方面:①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生产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②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进行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③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并在动态中寻求平衡;④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 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 1.1 成本控制 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1.1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1.1.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又人人不管现象。 1.1.3 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1.1.4 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譬如有偷工减料或者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1.1.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2 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润。 1.3 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1.3.1 人的控制 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3.2 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2 施工项目的验收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3 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二,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看来,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善始善终,千万不能虎头蛇尾,这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谓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复杂管理过程,其有严格的工作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单纯依靠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管理控制论文:对水利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科学的发展观的演习向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用途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是一个综合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学科的学习。坚持走水利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网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专业。完成国家的统一,建成一个强大的网络,可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 关键词:水利施工 管理控制 问题 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是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生产出合格工程产品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是对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的强化管理和合理化运作使用,成本控制主要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同时还有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问题。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的贵、权、利未能到位,项目管理责任制还未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2、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3、目标管理问题。目标管理不严肃,主要表现如:成本管理不落实、控制不到位;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系统管理;进度工期控制更是合同约定是一套、现场施工又一套,随意性大而缺乏严谨的计划、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为迎合业主的要求而不管科学性,实施时缺乏有效措施而放任自流。 4、现场管理问题。现场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与监督,自主性、规范性管理少、应付性大,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很乱不堪。 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1、制定目标,弄清发展思路 按照系统的能力要求,分解确定相应的:成本目标、流通量目标、时间目标、其他多个目标。再次对系统网络结构组成进行明确:节点(功能、数量、分部)连线(数量、长度、速度)。同时抓好以此为基本指导方针的软力量建设。所谓软力量的建设就是要注意做每件事都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使其符合相应得政策法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网络的便捷畅通。确保价值链管理竞争优势的核心,充分发挥协调效应和协同效应。 突破瓶颈低效的管理,促进我国水电建设企业需要更大的努力,必须集中管理规范。价值链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价值链管理的意义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操作成本、商业组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管理业务的数字模型很长时间才打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以减少整个组织成本,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行效率,实现价值的增长。 战略成本管理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利用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手段,确保其核心是“成本优势”而非单纯的“降低成本”,以成本管理为基础,对项目进行分解、控制、核算;以进度、质量、安全为总纲,以“节支、堵漏、增效”为要求,统领全局。全员成本控制、全过程控制、开源节流相结合。全面规划,积极行动,渐次推进,先易后难。因其具有竞争性,外延性,长期性,全局性的特点,被现代企业广泛采纳运用。 2、做好精确预算,开源节流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改善网络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时空管理控制的客观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内部审计、评估和动力都组成、运营管理控制系统。外部环境:今天大多数的水电建设企业进行简短的、扁平的、快速发展模式,简单地注意建设速度快、低成本、早期的输出,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相应的输入大的建筑公司,导致在一个资金短缺,导致收益低、运行困难。内部环境:机械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员工工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作为经理意识薄弱,导致自我管理和控制,心智成本上升索引。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战略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在细分市场上精确制导,取得绝对优势。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争创节约型机关:“四个一”,即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钟:节约型项目部:杜绝在物资采购、工程结算、设备材料使用管理混乱;各种非生产性经费开支,如电话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费。在资金运作方面:健全完善承包机制,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盘活闲置、沉淀资金,加大财务控制力度,资金管理应遵循“以收限支,以支促收,先收后支,合理有效”的原则。在物流方面:对于客观物流成本得管理控制,狠抓实物流通费用、信息流通费用、物流管理费用的管理控制。在施工生产上:大力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生产消耗,增加利润含量。 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要求佳绩 由于水电施工企业项目部分散。流动性强,缺乏刚性、量化的生产规划指标,生产责任的考核操作性较差,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标准比较模糊,事故隐患本身的隐蔽性和预测的困难,致使日常管理发生混乱,最终导致各种生产事故的发生。 制度建设是基础的,文化是补充。商业上的成功,人才是关键。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环境是实现大水利施工人才的保证,是充分利用的基本条件。企业文化是长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党派学习过程,具有特色的企业的经营理念、意识形态、伦理、精神和企业形象的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习惯和行为。优秀的文化意识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水电施工企业管理控制的根本保证。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是适应新形势的必要条件。标准化工作符合了这一时代潮流。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施工管理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以广大党员干部骨干为支撑,不断提升自身与集体的能力(“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使一个企业实现出色的绩效并且保持在竞争者中具有的竞争优势的品质、本领、组织方法、知识和技能。),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状控制网络,纲举目张,绩效考核。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面控制、全过程控制。 总之,明确工作方向,提高工作的想法,密切注意加强自身建设,是发展的基础。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施工管理是企业内部的水利要求和规则的生存,必须得遵循客观规律。在管理控制上,力求做到:胸中有法(有条不紊)、心中有数(精打细算)、手中有物(装备过硬)、身后有功(快速高效)、业内有名(树立品牌)。在施工管理控制意识上,必须做到: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持续提高,顾客满意。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简析 摘要: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才能保证电气工程如期完成。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时还会造成建筑主体工程停工,文章主要论述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特点、措施。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业主的生活质量、建筑使用情况等,因此建筑行业要求不断提高电气工程质量,在此投入也不断增加。 1电气工程的内容 电气工程的主要内容有配电、照明、自动化仪表、电梯等工程,还包括火灾报警、建筑智能化等内容。通常情况下,电气工程施工位于主体工程完工后但在装修工程前,有着时间短、与其他施工同时进行的特点。因此开展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提前要制订施工计划与施工应急预案,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与其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操作规范,才能加快施工进度。 2建筑电气工程特点 电气工程的施工通常位于不显眼之处,如线盒内部,这样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与繁多的操作步骤,要完成埋线与穿线工作,假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要整体进行返工,开展调试时因为存在大量的子项目所以要认真对待不同系统间的联系。施工前的控制,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要会同建筑项目负责人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共同研究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为合理的安装小组,制订安装计划。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及时修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在实际施工时发现与规范存在冲突的部位则需上报,自己不得做主修改。严格依据操作程序进行,制订与操作规程相一致的预算。电器工程施工要做好各个细节工作,尤其是各个关键点与重点,要严格检查那些隐蔽性工程的施工情况,对其使用的管材进行研究,看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同,应用的电缆与母线是否与国家标准相一致。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3.1规范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承包人与发包人在施工前制订的关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合同管理不能单独存在于工程管理当中,应该与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合同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要依据合同规定严格管理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与进度,才能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帮助施工企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3.2进行组织管理 利用组织管理可以保证参与工程建设的不同组织实现有效协调,对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要具备一支执行能力较强的队伍,此队伍可以合理应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够及时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完全上报给管理部门,同时依据整改意见与方案对不合格的施工进行修改。 3.3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与其他一般工程项目不同,施工步骤表明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引进最新管理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节省施工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只有制订严格的施工计划与目标,才能保证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实现,实现持续性发展。 3.4控制进度管理 建筑电气施工时间服从于建筑工程整体时间,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主体结构还处于建设当中时,电气工程施工则已经开始准备工作,如预留埋线,建筑主体完成施工后,就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在装修过程中还需配合装修工作安装各种电气配线与灯具,因此只有保证电气工程施工进度才能缩短整个工期,它是与工程其他部分的施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同时制订详细的计划,才能使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相同。 3.5提高施工质量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控制的主要部分是质量问题,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使组织控制与进度控制有序进行,因此质量控制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具有关键性地位,是值得引起人们大力重视的环节,质量不但与业主的使用有关,而且也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首先要施工前要严格控制图纸质量,保证图纸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水平;其次控制电气设备质量,只有在施工中应用高质量的材料与设备才能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再次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施工操作人员要严格依据图纸施工,应用规范的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监测人员要及时检查每项工程的质量,及时记录考核结果,一旦出现不合格的工序与工艺则要求其迅速改正;然后完成施工后还需对一些易于损坏的部分设置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无意损坏现象,遇有故意损坏行为则要严肃处理;最后建筑电气工程的调试,要完全依据技术标准逐步调试电气设备与安装项目,详细记录调试的每一个环节,出现不合格设备则要求马上更换。 3.6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任何工程都应将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主要有下面这些。首先为施工操作人员创造大量的培训机会,保证使其掌握专业技术与安全知识,使施工技术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其次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利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做法,及时检查各种存在的消防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最后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期严格检查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规范,积极治理各种安全隐患。 4结束语 总之,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才能保证整个电气工程的顺利完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不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建筑主体工程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当前建筑施工中普遍使用智能化设备,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则要求电气工程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顺利开展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工作。 作者:张红梅 单位: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措施 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当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来说,施工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所以,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正确、科学、高效的管理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有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注重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需要高度重视其工程质量。但是在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过程中还需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不断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整体质量。 1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工程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保证是很必要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工程质量也不会达到标准,但是建筑材料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建筑材料制造厂商制造的质量,还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建筑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管理,因此,建筑材料质量的保证是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先决条件。而当前的建筑电气工程中,有些建设单位为了谋取利益,应用不喝规定的劣质建材,或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这样会使工程质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极大隐患。 1.2工程管线的敷设不满足要求 现如今,部分从事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常会因为专业知识匮乏,缺乏正确的安装认知,对实际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的要求只是流于形式,进一步加剧了工程管线敷设问题的严重性。其问题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对电气工程每个关键技术节点的应对、处理细致度不强,从而让工程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其次,建筑电气工程中,管线在敷设方面存在管线质量不合格,这也对工程质量产生了影响。再者,管线管理力度较弱,使得线路遭到损坏,在工程施工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钢管和PVC管的敷设应与整个施工需求相适应,但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管线施工不合理的情况,直接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1.3变压器的安装存在缺陷 在电气工程变压器安装中,需要科学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局部放电等安装问题,科学有效的避免变压器安装上的缺陷。在变压器安装完成之后,常会出现使用不当所引发的缺陷问题,加上后期的设备维护不科学,这些都会对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容易对变压器的设备安全产生影响。 1.4防雷接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防雷接地施工作业作为电气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其施工中常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接地体焊接的不合理性,由于焊接长度较短,其焊接过程中的引下线链接不合理,不但会影响电气工程施工的效果,还会影响防雷接地工程正常运行。另外,对建筑电气整个项目中的等电位联结安装不合理,从而造成防雷接地处理不够全面,这样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影响其防雷接地的可靠性。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工程材料管理的控制措施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材料多样性且复杂,增加了工程材料管理的难度。建设单位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工程材料质量管理进行高效控制。现如今,在建筑电气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方式来保证使用材料的整体质量。如某建筑电气项目施工中,因为对工程材料缺乏相应的管理,致使施工现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照明工程,该建筑内将近50%的照明灯具未达到规定的照度,同时安装数量和间距不合理,对整体照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原因是该工程中在进行照明材料管理时,未能严格检查照明灯具,导致照明灯具不是合格产品,同时,施工过程中又存在了盲目安装的现象,致使整个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科学性的管理建材,并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监督和检测,利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明确建筑材料的使用流向,从而保证电气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 2.2严格控制工程管线的敷设 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相关人员,要依照工程规划设计单位按要求制定出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其在施工过程中,常会涉及到厚壁钢管施工,在该类工程施工中,增加相应的镀锌钢焊接,在镀锌钢焊接时需要确保螺纹的正常连接,也要保证焊缝密实和饱满;在薄壁钢管施工过程中,封堵接口位置,提升其整体质量。暗敷管线保护层也要比设计时的厚度要求高,在处理连接处的时候,要使用正确方式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对弱电管线进行处理,保证弱电管线和强电管线水平距离在500mm以上。 2.3做好电气设备的调试控制 设备调试是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电气设备调试的首要工作往往是设备指示灯和控制开关正常工作,这是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基础,同时要明确标识,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设备调试时施工人员应按照设备设计图纸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注意检查其性能指标。电气设备试运行是设备调试的最后一部,需要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建设单位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配合下完成,这是整个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未来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正确、科学、高效的施工管理在工程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设单位应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各个节点进行严格控制和全面把握,通过对施工管理的提升,来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 作者:张拓 单位:吉林大学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摘要: 21世纪以来,电气工程自动化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和人们的日常生产以及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其在农业、工业以及国防等关键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关键的构成部分。文章主要是对智能化技术定义进行了介绍,且探讨具体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各类方式。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技术 在21世纪,信息化发展飞速,将信息技术结合电气工程,就能够使电气工程每个方面的进步都得到提升,但是这需要更多的获得支持以及推广。在智能化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多的高端技术,能够使建筑里建设电气工程的工作得到促进,同一时间其对电气工程设备的改进也十分有利,使电气工程整个体系的利用率以及使用寿命得到提高,缩减没有必要的更新及维修费用,不光能够使建筑企业的成本话费减少,还能使在使用过程里的通畅以及安全得到保障。 1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 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随之飞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高要求生活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在建筑的每个方面的也要求的更严格,特别是在电气化建筑的方面。人们不光对电气路线及设备是否足够通畅有要求,还需安全性和适用性更高的电气工程。而建筑电气工程则将以下几点步骤包含在内:①需要进行控制装备以及成套建筑电柜的安装,这对在建筑里电路的控制十分有利;②是进行电缆线以及电线的安装工作,从整体的角度来说,这个步骤是规划了电线的分布及光缆的位置;③即动力装置以及变压器的安装,且在进行调试工作的时候,进行对发生状况的解决以及改进及时,使竣工后的正常使用得到保障;④为各种细致严格的安装,譬如母线、接地设置、照明装备以及导管等;⑤在完成施工后所进行的检查以及验收,此步骤非常关键,要把前面的未能发现或者是进行改进的问题,来集中的进行的研究与处理,确保其安全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领域也渐渐地进行了更新及变革,更多的的新科技及新技术被应用,特别是智能技术,这进一步的使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科技化及信息化的脚步加快了。智能化技术即人工智能,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高科技计算机技术以及紧密传感技术进行综合后形成的,其属计算机智能化。人工智能化体系主要是将处理系统、语言图像识别系统、专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均包含在内,而在建筑建设电气工程的时候,其主要是进行了控制体系的应用,譬如控制电气电力等。将智能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对自动化发展十分有利,且能够使设备系统快捷且方便的恢复,使装备的保护以及自我修护的能力加强。万一出现事故,能处理及解决事故及时。 2运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 在进行建筑电气施工的时候,建筑电气里的智能化技术是以控制系统、预测发生故障前与分析发生故障后的位置,以及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领域优化设备等为主要的运用,能够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使用,以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故障预测以及故障分析和改建设备等等,这在建筑电气工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详细为下列几方面的应用。 2.1在控制建筑电气工程控制体系里运用智能化技术 在建筑进行电气工程的时候,总是会发生部分意料外的问题或者是故障,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体系修建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进行有关自我防御以及保护体系的建立,多用在发生意外后的检测以及排除工作。在自我保护体系建立的时候,就能够对智能化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详细的方法就是以智能化技术里的定位体系,来进行电气工程里装置以及设备和线路位置的确定,利用具备良好效果的传感技术,把运行时的状态以及情况向计算机输送,计算机就会把详细的运行向对应的数据转化,再进行总结,且进行对结果以及原来所储存的数据的比较,确保整体工程能够顺利的运行,万一出现与常规不符的状况,就需对出现变化的原因发现及时,且对其进行解决。经过科技化的处理,来使建筑电气工程能够实现自动化操控。 2.2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时应用智能化技术 在完成建设建筑电气工程以后,会在封闭之后在进行使用,但在使用的过程里出现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万一有问题出现,仅靠人工的检测不光会造成过多的没必要的金钱与时间的消耗,更加无法精准的发现问题,需全部拆除问题发生的地方,在拆除的时候,又对电气线路造成又一次的破坏。智能化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就是可以对问题出现的位置发现及时,在对工程进行保护的时候,万一有与原来所储存的数据不一样的数据出现,智能化体系就会有警报发出且对出现问题的位置直接点出,如此能够进行对问题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其关键点的研究,对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另一有利优势就是智能化技术会把自动收集的数据向主电脑传输,专家体系会按照实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合理的决断,使故障的范围得到有效的缩减,且提出对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3建筑电气工程进行优化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 在进行优化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时候,会主要进行的智能化技术就是专家体系和遗传算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两类技术也是智能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科学合理且专业的掌握以及使用这两类技术,对建设建筑电气工程方面的好处以及意义非常巨大。遗传算法在某种程度上是高科技技术计算机模型的代表,通过在大自然里机械能生化的过程,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和遗传学的原理,将生物界进化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归纳,且将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进行随机的选取,进行对设备的优化以及处理。而专家体系大致上是能够根据设备里有的隐患或者是问题专业并且合理科学进行分析以及论证,使全部线路的使用正常得到保障。在进行对建筑电气化设备进行优化工作的时候,能够把专家体系和遗传算法进行结合,来使得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以及优势得到充分且全面的发挥,来更加有效地进行优化电气设备的工作,使电气设备使用效率以及科学性得到提升。 3结束语 应该把建筑施工里的电气工程紧密的与智能化技术联合起来,来对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进行高效且科学合理的利用,来使建筑电气工程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得到行之有效的提升,还可以按照具体详细的数据来进行故障的排除,也能够使维修的工作量得到减少,电气线路体系的使用时长也会得到增加。建筑单位需要将建设电气工程的信息化以及科技化加强,来使其本身对外的竞争力得到提高,进一步的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谢建安 单位: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摘要: 随着智能建筑占据城市建设的主流,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电气安装技术作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起了建筑企业和单位的高度重视,建筑电气安装技术要想符合发展要求,其前提条件就是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管理和施工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保证施工安全,从而使建筑功能得到提升。本文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施工中的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方面的管理是极为复杂的,与很多方面相互关联,因此在明确先进科学技术对建筑产业发展重要性的同时,认真做好设备选型、穿线技术等一系列工作,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电气工程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强电和弱电两个系统,在建筑中起到了提供能源和动力的关键作用。建筑电气工程的主要特点是系统较为复杂,子系统繁多,安装需要多道工序,周期性长,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以及很难进行再次维修等。如果在建筑当中电气工程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不仅使住户的生活受到不必要的影响,而且检测的难度系数较大,维修起来耗时耗力,非常的困难,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住质量关特别重要。另外,电气工程施工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生产以及顺利交付使用,要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2电气安装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2.1电气施工前期的准备 在电气工程施工工作开展之前,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对整个工程做好预算和设计工作,并对期间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初步的推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合理的排施工人员的相应位置等,只有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参与到电气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在上岗前经过必要的技术培训,遵循持证上岗的工作原则,以使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2电气安装中的质量管理 在对电气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使电气施工的质量不会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也为了避免施工企业或单位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必须要对安装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掌控。为此,一定要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使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中如果对图纸存在任何的疑问都要及时提出并进行处理,技术人员不得未经允许随意对施工方案进行改动。同时,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合格、安装合乎标准等,应该指派具有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施工中采用不达标的材料等问题,责令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解决,以免因为材料等问题造成施工进度的延误。 2.3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管理 工程验收不只是综合评定施工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对于电气工程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工作,是整个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验收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验收管理体系,继而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验收施工的质量,只有在验收后符合标准的电气工程才能真正交付使用,从而使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 3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的技术管理 3.1做好设备的选型 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质量、坚固耐用程度等方面主要是由设备选型决定的,因此对施工中相关材料、设备等的订货、进货途径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机制,严把质量关,加强建筑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就以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为例,在当代建筑当中灯具不只是用来照明,还兼具美化环境、节能减排等作用,因此要结合室内建筑的设计风格,合理选择适合的灯具,并根据规定的流程进行订货、采购、运输以及管理,严格控制和检验进场设备,检验设备的外观、电气性能等方面,继而进一步检查设备、材料的合格证书以及验收证明,确保使用的设备或材料的安全性。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电气主管人员具备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技术,让他们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在充分掌握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以及功能的情况下,对建设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如果在抽查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产品或材料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要立即停止施工,并要详细说明情况。在电气安装完毕后还要测试电气材料的各种性能,如接地电阻测定等,对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认真。 3.2穿线技术 在穿线施工作业中,容易发生导管细和导线多的情况,从而致使管内空间不足,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穿线技术,把线路布置在准确位置,细致认真地按照图纸施工。另外,要选择适合建筑工程需要的导线,并按照技术的实际需求进行穿线配管,在穿线的同时进行敷设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 3.3配电箱安装技术 配电箱的安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选择相应的导线颜色,配电箱通常都是采用三相电配线,是由电源进线、负荷出线以及箱内电气元件的连接线三条主要线路组成。在进行配电箱的安装过程中,对于箱体中的中性线接线端子和保护接地接线端子,导线的连接一定要做到紧密牢靠。按照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规范中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在导线和电气元件接线端子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安装弹簧垫圈,并且连接处要确保紧密牢靠,从而使安装的技术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另外,在施工中,技术人员要注重配电箱的清洁和安全,要及时对箱内的杂物进行清除,保证箱内外能够干净整洁,同时在配电箱外清晰地标注上编号,从而方便检修和管理。 3.4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避雷系统的技术原理主要是指通过导电与受电端向空中放电,并和雷雨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致使雷雨云电场的强度被极大减弱,从而达到防雷的效果。建筑工程中的防雷接地技术主要是按照设计图纸所标注的位置进行施工的,把建筑物内的两根主筋作为防雷的引下线,并在建筑物中间距适中,比较匀称地进行布置。另外,在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真实需求,采用防水底板钢筋和基础主筋来制作接地装置,对于两者的焊接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特别是上下层钢筋的焊接必须要做好,要找准位置,做到焊缝平整、均匀,焊接牢固。在室外各个测试点都提前留下相对应的热镀锌扁钢,并做好记号,为日后检查防雷接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方便。 3.5严格控制配线与电线管的敷设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对管线进行预埋时,要按照电气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来选择管线的材质和规格,要选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电缆、电线,同时还要适合于设计规范。此外,电缆必须要分开敷设,埋入的电线与电线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由于施工中涉及到一些全新的技术和思路,因此在电气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引进新型的电气施工材料或设备,从而使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进行配线施工时,可以用薄壁紧定的配线替换原来的焊接钢管配线,因为采用薄壁紧定具有管壁性能好、精度高等优势,从而使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更加具有高效性,从根本上加快施工的进度和完善施工的质量。 3.6技术监督 抓好技术监督工作,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重要的工作环节。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建筑施工的进度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并密切注意电气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切实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并把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方法积极地进行推广。此外,通过技术监督,合理的分配工作,使技术管理的难度降低,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落后的技术要及时进行更新替换,进一步优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每个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既要互相监督,又要讲求合作精神,对于所有的施工环节都必须要保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果出现应对措施不到位或没有措施的情况下决不能进行施工,施工要遵守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设计方案开展,监理人员要切实的把检查工作落实到位,这样做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让技术监督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电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更加的紧密相连,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施工作为建筑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满足电气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使电气设备能够保持高效安全的运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切实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以顺应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需求。 作者:王波 单位: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中电力电缆的应用 摘要: 电力电缆是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电气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化的系统,需要依赖电力电缆来保障其正常的运行。电力电缆的作用主要是在完成电能生产、运输及使用的基础上,保障电能的质量,使人民大众居住的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本文主要围绕电力电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做出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 电力电缆;建筑电气工程;应用研究 0引言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敷设电力电缆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电力电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敷设电气电缆是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同时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电力电缆的敷设方法研究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敷设电力电缆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隧道敷设法、架空敷设法、直埋敷设法、穿管敷设法、浅槽敷设法、沟敷设法等等。敷设方法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要结合施工地的具体情况来分析确定的,比如:施工地的城市发展规划方案、施工地周边的已有建筑物电力电缆的情况等。通过多年的具体施工经验及调查、分析总结,我们发现:从技术角度来说,隧道敷设法、沟敷设法在电力电缆进行施工、维护及检修的过程中具有优势;公用隧道敷设法的投资成本高、建筑材料的消耗量大,不适合国内的建筑电气工程,但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具有很高的应用程度;直埋敷设法因其投资成本低,又称经济型敷设方法,在国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应用程度最高,但是如果发生电力电缆故障时,需要重新开挖电力电缆沟来进行检测与维修的工作,给人们的生活、交通等带来不便。 2电力电缆路径选择的研究 不同的企业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电力电缆的路径要求不同,部分企业要求选择最短路径,这就为日后的建筑用电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选择电力电缆的路径要依据下面六条规定:一是电力电缆在受到机械外力的作用下,防止发生高温、腐蚀等危险;二是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选取电力电缆的最短路径;三是确保电力电缆的半径能够弯曲;四是确保开展敷设、维护、检修电力电缆工作的便利;五是确保电力电缆与即将开挖地段之间距离足够远;六是考量好排水系统,尽可能利用自然排水,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排水方式。 3电力电缆截面筛选的分析 选择合适的电力电缆截面,可以延长其使用年限,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筛选电力电缆截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温升,在已知发热条件的情况下,保证电力电缆在长期工作时的电流要比线路的工作电流大;二是经济电流密度,根据年费支出的最低的原则来对电力电缆的截面进行筛选(≤10kV的配电线路除外);三是电压损失方式,通过电压损失方式对电力电缆的截面进行校验,要保障所有电力设备的端电压符合标准要求。 4电力电缆型号选择的分析 油浸电缆、局绿意绝缘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是我国较为常用的电力电缆。随着生产技术及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交联聚乙烯电缆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对电力电缆的型号进行选择时,要根据施工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 5电力电缆检测技术的分析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仅凭借施工人员的力量来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不够的,为了实现排查故障及解决故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还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检测管理电力电缆。比如:火灾漏电监测技术,电力电缆在发生漏电现象时,存在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但并不一定会发生火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及时检查电力电缆,要重点排查长期漏电的电力电缆,防止火灾的发生。 6电力电缆施工中的有效方法分析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其中以下几点要格外注意。一是敷设电力电缆之前,要认真核对电力电缆的型号,查验其规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定其线盘与保护层有无损坏现象及其两端是否受潮;二是敷设电力电缆的过程中,将其从盘的上方引出,禁止在支架上或地面上出现摩擦、拖拉现象,防止出现未处理的机械性损坏;采用直埋敷设法时,要注意敷设的速度,以往出现弯曲半径太小而出现电力电缆的损害;如果采用沟敷设法、隧道敷设法时,要明确电力电缆在支架上的位点,严格按照顺序敷设电力电缆,避免出现电力电缆交叉穿越的现象,同时要留出适当的伸缩余地。在机械牵引时,避免摩擦、挤压电力电缆,敷设速度要小于15m/min。 7结束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敷设电力电缆,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其安全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调查、研究施工地的具体情况,使用恰当的施工方式,同时还要保证遵守电力电缆的施工原则,旨在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了加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建筑用电的安全性,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力电缆敷设的具体方法及选择截面、路径及型号合适的电力电缆。 作者:汤亮 单位: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探析 摘要: 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建筑工程质量。而电气工程管理作为把控整体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为此,本文将对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措施,以期给广大同行提供有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管理 1.工程前期管理 施工前的主要工作是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审查,合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图纸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审查,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保图纸的可操作性,为施工工作能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并选择技术含量高、经验丰富的审查人员对图纸进行层层把关,确保图纸无误才可以开始施工。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要求对问题进行整改,不能存在疏忽或者报有侥幸的心理。其次,要结合施工成本对图纸进行审查,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做好成本控制。 2.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的首要原则,必须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电气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与把关,注意材料的保质期与使用方法等,避免因为材料引起施工的质量降低;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与考核,提高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培训,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提高建筑工程电气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的管理,要严格落实施工工作流程与章程,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履行施工安全条例,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3.工程竣工后的管理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是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保障。因此,要重视施工的验收工作,利用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测量与检查,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与相关标准。 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与电气设备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所使用的各类材料以及设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得投入施工。例如,漏电开关以及空气断电器质量不过关,电线电阻过小、耐压耐热性能差、抗腐蚀能力低、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都会对整体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对电气材料以及设备进行严格的而质量检查,确保相关资质证明齐全,如若情况需要的,还要求到相关部门检验,检验通过后才能够投入到施工过程中。 2.强弱电系统施工控制 电气施工建设时一定要注重强弱电系统施工,而且应该注意电缆穿墙预留工作,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好土建墙体封堵、防水等工作,确保不会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也可以避免防水层建设会受到电气施工建设的破坏,防止墙体渗漏。如果某些设备需要提前预埋的话,应该预埋基础螺杆,而且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先自检,检查下一道施工工序,专业质检员也应该配合检查,避免发生遗漏。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在电气施工建设时也应该向作业班的组长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班组长平时不仅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应该注意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焊接管理 电气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焊接部位施工管理,确保焊接缝隙的饱满、均匀,而且一定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要求预留搭接长度,如果在检查的时候发现不合格,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引下线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做到对头碰焊,碰焊处还应该另外安装相应的圆钢。连接多条导线的时候应该注意错开接头位置,并且选用镀银的铜接头,接头处还应该绝缘包扎起来,进而确保不会使导线裸露在外。为了避免混淆,线路的颜色可以采用热缩管进行区分。 4.做好设备调试工作 设备调试工作主要是对施工完毕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第一,调试电通点灯,并且必须要对配电箱的控制对象进行明确,且做好标签。第二,应当以设计图纸为依据,认真调试各项设备的性能指标,空调温度、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的试验与检查工作。特别是对于与安全相关的设备,必须要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其得到相应的标准要求。第三,必须要加强各个专业与电气专业人员的配合工作,保证其具和使用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而并非单单依靠调试单位来完成调试工作,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确保设备质量以及电气安装质量,而且还能为日后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5.做好电气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确保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三检”。每个星期都应该大规模的检查一次工程施工质量,每个月都要通报一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情况,同时应该不定期检查电气工程施工情况。一旦发现没有正确安装开关位置、建筑工序脱节等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干净。②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执行,一切施工都应该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而且一定要不断完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其中应该将电气绝缘、接地线连接等纳入到电气工程施工的重点验收对象中。 6.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 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为了可以很好的提高电气施工的专业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为他们传输目前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传达一些最新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建筑电气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电气工程的管理以及做好相关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正确掌握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并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应的操作规范及标准认真执行,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确保电气工程的顺利开展。 作者:毕君晨 单位:大连凯杰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优化设计 【摘要】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居民用电,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开始注重对强电进行设计施工的强化与完善,强电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个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为此,本文从当前强电施工技术现状中找寻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与策略,以期为电气施工中的强电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现状与优化 引言 电气工程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科技发达水平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与提升。建筑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是建筑工程注重的焦点,强电施工的水平往往决定投入使用的性能与质量,包括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实现对电气施工中强电的高强度施工设计,保障后期投入使用的效果与质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优化强电施工设计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的现状 1.1设计阶段缺乏文本标准 从我国电气工程目前的强电施工设计方面来看,一般都缺少施工设计参数的文本标准,没有详细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通常只会对电气安装进行简单的说明,许多用电模块等信息缺少标注说明,导致施工方难以展开强电施工。拿到这种不全面的设计图纸后,施工方在缺少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情况下,很难对图纸进行设计完善,对设计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保障强电模块的设计准确性[1]。由此以来,强电施工的进程将会被严重拖慢,在不加以完善与解决而进行不规范或潦草的施工,将会导致强电模块后期投入使用后出现不可预测的质量问题,会对用电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一些施工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带来强电安全隐患,对业主用户带来不可预测的用电威胁。 1.2对电荷标准缺乏详细设计 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大型建筑的用电负荷都相对比较高,像一些商业大厦、高层建筑、高级住宅等一般都能够达到6000W左右[2],因此在进行强电设计时必须考虑用电标准,而这就需要对建筑的室内总配线的设计进行详细揣摩,设计单位应当对总设计思路进行明确的表达,对用电负荷的层级予以说明。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现状中,施工方拿到的这类详细配线说明非常少,包括缺少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的说明,导致施工过程忽略实际用电情况或不了解实际用电情况进行施工,将会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严重的配电系统损坏,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给之后的修复工程也带来很大的麻烦,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造成用户生活不便的同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3照明系统的设计不完善 我国的电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往往存在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达标现象,包括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规范,出现漏电现象,对人们用电带来困扰,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照明系统的不完善,表现在对施工方缺少对电气预留管道井,以及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大量使用白炽灯,对电量造成很大浪费,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都不注重绿色环保,对设计细节与合理装设也缺乏重视,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足。 1.4建筑防雷系统与电源设计的缺失 就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少有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注重对防雷系统的完善与强化,对于高层建筑的屋角、屋檐、屋脊等比较容易受电击的部位缺少相应的避雷网铺设[3],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屋顶避雷针或混合接闪器的配设,这种不细致的避雷系统设计可能会对建筑带来雷电的安全隐患。电源插座的施工设计是保障正常用电的基础,一般在设计图纸中要表明电负荷、数量以及位置等详细信息,在有标注的情况下,许多施工单位对图纸的落实并不到位,经常会出现电源插座位置不一、电源不同的情况,造成用电困扰。 2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与优化设计 2.1基于用电标准的变电系统设计方法 变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决定正常用电的关键,设计中通常要注意对主接线的合理设计、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对主要电气设备予以选择、对继电保护方案予以制定、对防雷进行合理设计等。为实现强电合理的变电与配电,设计单位应当注重变电系统图纸的详细设计,要明确标注配电间与高强度用电设备,对每一层的用电额进行最大与最小值的标注,强化设计变电室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施工进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变电室的设计,细致有序地开展施工,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为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安全保障。 2.2建筑供电与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 保障建筑用电的核心关键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可以说,供电系统就是整个建筑的心脏,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后期的正常投入运行,必须注重供电系统的设计事项,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照明系统是建筑的眼睛,为顺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应当注重以环保为理念,加大使用节能灯,最大限度降低白炽灯的使用,在满足建筑照明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对绿色环保加以考虑,尽管使用节能灯相对资金投入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灯对建筑的环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建筑长期的使用来看,节约的电能费用势必要高于初始投入的开支。同时,在照明设计中应当对建筑本身的情况予以考虑,不同类型的建筑予以合理的照明设计,在保证绿色环保的情况下,也要对不同类型建筑后期投入使用的功能予以考虑,这需要设计方与施工方加强协调。 2.3完善电缆敷设 要严格保障电缆的质量,电缆规格与型号必须符合配电设计,为了保障安全使用,对电缆封口要进行严密处理,在6000W以上的用电负荷要进行电缆耐压测试。同时要提高电缆的敷设规范,严禁电缆交叉配设,保障整齐排列,并进行严格固定,注意检测牢固性。应当设置好相应的指示标志,对不同用途的电缆予以分类区别,按照不同用电等级进行排布,要保证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提高敷设规范水平,保障用电质量安全。 2.4加强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监理力度 我国目前多数建筑工程中都会有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包括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设计监管,然而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许多监理单位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尤其是重点施工模块缺少必要的监管,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顺利开展与合理施工,保障强电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部门单干、缺乏协调的现象,要督促施工方与设计方之间加强协调,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提出并处理,不能含糊大意。对于施工方来说,也要严格规范相应的制度,确保强电施工模块所有点面的到位,最大程度保障建筑质量,减少返工现象,顺利完成整体施工任务。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城镇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灯火通明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安全正常的运作,全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对强电施工设计质量的保障。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而言,提高强电施工技术水平、完善与强化强电施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积极打造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高质量品牌,为城市建筑建设带来安全的保障,进而推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玲丽 单位:绿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强电优化设计 【摘要】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居民用电,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开始注重对强电进行设计施工的强化与完善,强电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个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为此,本文从当前强电施工技术现状中找寻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与策略,以期为电气施工中的强电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现状与优化 引言 电气工程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科技发达水平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与提升。建筑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是建筑工程注重的焦点,强电施工的水平往往决定投入使用的性能与质量,包括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实现对电气施工中强电的高强度施工设计,保障后期投入使用的效果与质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优化强电施工设计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的现状 1.1设计阶段缺乏文本标准 从我国电气工程目前的强电施工设计方面来看,一般都缺少施工设计参数的文本标准,没有详细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通常只会对电气安装进行简单的说明,许多用电模块等信息缺少标注说明,导致施工方难以展开强电施工。拿到这种不全面的设计图纸后,施工方在缺少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情况下,很难对图纸进行设计完善,对设计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保障强电模块的设计准确性[1]。由此以来,强电施工的进程将会被严重拖慢,在不加以完善与解决而进行不规范或潦草的施工,将会导致强电模块后期投入使用后出现不可预测的质量问题,会对用电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一些施工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带来强电安全隐患,对业主用户带来不可预测的用电威胁。 1.2对电荷标准缺乏详细设计 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大型建筑的用电负荷都相对比较高,像一些商业大厦、高层建筑、高级住宅等一般都能够达到6000W左右[2],因此在进行强电设计时必须考虑用电标准,而这就需要对建筑的室内总配线的设计进行详细揣摩,设计单位应当对总设计思路进行明确的表达,对用电负荷的层级予以说明。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现状中,施工方拿到的这类详细配线说明非常少,包括缺少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的说明,导致施工过程忽略实际用电情况或不了解实际用电情况进行施工,将会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严重的配电系统损坏,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给之后的修复工程也带来很大的麻烦,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造成用户生活不便的同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3照明系统的设计不完善 我国的电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往往存在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达标现象,包括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规范,出现漏电现象,对人们用电带来困扰,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照明系统的不完善,表现在对施工方缺少对电气预留管道井,以及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大量使用白炽灯,对电量造成很大浪费,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都不注重绿色环保,对设计细节与合理装设也缺乏重视,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足。 1.4建筑防雷系统与电源设计的缺失 就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少有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注重对防雷系统的完善与强化,对于高层建筑的屋角、屋檐、屋脊等比较容易受电击的部位缺少相应的避雷网铺设[3],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屋顶避雷针或混合接闪器的配设,这种不细致的避雷系统设计可能会对建筑带来雷电的安全隐患。电源插座的施工设计是保障正常用电的基础,一般在设计图纸中要表明电负荷、数量以及位置等详细信息,在有标注的情况下,许多施工单位对图纸的落实并不到位,经常会出现电源插座位置不一、电源不同的情况,造成用电困扰。 2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与优化设计 2.1基于用电标准的变电系统设计方法 变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决定正常用电的关键,设计中通常要注意对主接线的合理设计、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对主要电气设备予以选择、对继电保护方案予以制定、对防雷进行合理设计等。为实现强电合理的变电与配电,设计单位应当注重变电系统图纸的详细设计,要明确标注配电间与高强度用电设备,对每一层的用电额进行最大与最小值的标注,强化设计变电室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施工进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变电室的设计,细致有序地开展施工,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为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安全保障。 2.2建筑供电与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 保障建筑用电的核心关键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可以说,供电系统就是整个建筑的心脏,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后期的正常投入运行,必须注重供电系统的设计事项,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照明系统是建筑的眼睛,为顺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应当注重以环保为理念,加大使用节能灯,最大限度降低白炽灯的使用,在满足建筑照明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对绿色环保加以考虑,尽管使用节能灯相对资金投入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灯对建筑的环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建筑长期的使用来看,节约的电能费用势必要高于初始投入的开支。同时,在照明设计中应当对建筑本身的情况予以考虑,不同类型的建筑予以合理的照明设计,在保证绿色环保的情况下,也要对不同类型建筑后期投入使用的功能予以考虑,这需要设计方与施工方加强协调。 2.3完善电缆敷设 要严格保障电缆的质量,电缆规格与型号必须符合配电设计,为了保障安全使用,对电缆封口要进行严密处理,在6000W以上的用电负荷要进行电缆耐压测试。同时要提高电缆的敷设规范,严禁电缆交叉配设,保障整齐排列,并进行严格固定,注意检测牢固性。应当设置好相应的指示标志,对不同用途的电缆予以分类区别,按照不同用电等级进行排布,要保证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提高敷设规范水平,保障用电质量安全。 2.4加强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监理力度 我国目前多数建筑工程中都会有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包括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设计监管,然而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许多监理单位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尤其是重点施工模块缺少必要的监管,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顺利开展与合理施工,保障强电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部门单干、缺乏协调的现象,要督促施工方与设计方之间加强协调,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提出并处理,不能含糊大意。对于施工方来说,也要严格规范相应的制度,确保强电施工模块所有点面的到位,最大程度保障建筑质量,减少返工现象,顺利完成整体施工任务。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城镇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灯火通明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安全正常的运作,全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对强电施工设计质量的保障。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而言,提高强电施工技术水平、完善与强化强电施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积极打造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高质量品牌,为城市建筑建设带来安全的保障,进而推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玲丽 单位:绿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住宅小区逐渐智能化管理,相应地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行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对设计技术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区的建筑质量。本论文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住宅小区逐渐智能化管理,相应地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行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对设计技术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区的建筑质量。本论文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细节管理 摘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电气工程各阶段施工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细节等进行梳理,利用实际施工管理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各阶段施工技术特点,提出了建筑电气工程各个阶段施工管理工作中重点应注意的一些事项,特别强调对施工过程中细节的监控,减少、杜绝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和施工陋习,旨在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者在实际的工程施工管理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细节;质量通病;施工陋习;电气工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突猛推进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长,大量民用住宅、商业广场、一幢幢企事业及政府办公楼拔地而起。这些建筑群建成使用后,常常是投入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因此,如何建造质量可靠的建筑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而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生活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在建筑建造中的地位、作用和含量愈来愈高,搞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大致可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施工竣工验收阶段。从实际施工案例看,每个阶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在大多数工程施工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实际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施工过程中细节的监控是防范质量通病的最好手段。下面就建筑电气工程各阶段施工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应注意的细节,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进行大致的梳理,并提出应对办法。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工作就是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在实际施工案例中,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期间,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图纸会审前设计单位提交的各专业相互关联的图纸不全造成图纸会审时对施工图认识有盲区,导致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图纸自审时发现问题不够深。(2)参加图纸会审的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人员施工经验不足,以及对其他关联专业的知识及施工了解不够,导致自审图纸时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不了深层次的问题。(3)部分参加图纸自审的人员责任心不够,走过场、应付了事,或者参与时间仓促,没有静下来尽心阅图,自然就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这样往往造成本该在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阶段发现的设计缺陷或错误,留到了施工实施阶段才发现。这无疑对工程进度、成本、甚至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发生,可以从细节处入手,把图纸会审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各单位要重视图纸会审,在安排参加图纸自审的专业人员时,尽量安排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而且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在图纸自审期间,尽量不再安排其他事务。或者可以发挥团队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自审图纸。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减少漏项。(2)图纸自审时应该让施工相关联专业的人员之间多沟通交流、讨论,杜绝各自为战。(3)参看各专业图纸,进行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核对。尤其是结合各专业图纸、综合管线图进行分析,看看在空间、位置上各方是否有冲突、矛盾的地方,标高是否有不合适的等。(4)利于专业知识及经验对电气设备、电气材料的参数进行计算、核对。分析参数计算是否有误,选型是否正确、合理。(5)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漏掉的地方。(6)防雷接地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消防控制中心、机房等地方的防雷接地等设计是否有漏。(7)施工图里引用的规范、标准是否是最新的,是否引用有误。除了符合国家、行业规范外,还要看看是否符合当地地方性法规和文件的要求。(8)利用经验对设计施工图里材料的选型进行审阅,分析选型是否合理、经济,是否便于施工。比如电线管、电缆等材料的选型。总之,图纸会审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对细节处的审阅与分析,才能大大提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施阶段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施阶段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是把设计作品从图纸变为现实的阶段,因此,做好这个阶段的施工管理十分必要。从实际案例看,这个阶段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1)穿墙套管漏预埋、套管定位有误、套管大小尺寸错误、套管止水翼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套管止水冀焊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电线管及线盒漏预埋、电线管及线盒预埋位置有误、电线管规格材质有误、电线管预埋施工完后被压扁、电线管转弯的地方弯曲半径不符合规范要求、线盒处线管脱落、露在外面的线管头未封堵并用胶布封闭、管线集中的地方线管重叠,高出钢筋面较多。(3)防雷接地方面的质量通病(a)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尤其是竖焊的地方(b)焊渣未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c)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d)直接利用对头焊接的主钢筋作防雷引线(e)防雷引下线、均压环、防雷接地网格连接时前后钢筋错位,导致路径不连续(f)从基础引到控制中心的地线套管漏预埋(g)接地圆钢或扁钢连接处搭接长度不足(h)屋顶屋檐周边避雷带高度不够(4)室外进户管预理方面(a)采用薄壁钢管代替厚壁钢管(b)预埋深度不够(c)预埋进户管未用圆钢或扁钢跨短接(5)导线的端接方面(a)多股导线连接时不采用铜接头,也不搪锡(b)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子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多根导线(c)端子的孔径大小和位数与线径和回路数不匹配,截断减少股数和线径后端接(6)配电箱安装方面(a)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b)箱体内的沙浆、杂物未清理干净(c)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破坏箱体的美观(d)箱体内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或余量不足(e)配电箱设置在水管、阀门下(f)电线管进入配电箱,管口在箱内露出太长,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圈,未紧锁固定(7)开关、插座底盒和面板方面(a)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b)线盒留有沙浆杂物(c)开关、插座的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d)开关、插座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8)桥架线槽接口翘角不严密,部分地方由于桥架转弯弧度不足,电缆无法落入桥架内,盖板无法盖上。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原因,也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原因。要在工程施工中减少甚至杜绝这些质量问题,就必须从管理制度和专业技能人员培训上下功夫:(1)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检查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管理人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卖人情”。严格材料进场管理,严格隐蔽验收工作,严格对见证点和停止点的检查验收,对承包商的不良行为要敢于说“不”。(2)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理论培训以及操作人员实操技能培训,提高安装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协调、沟通、指挥能力。(3)加强现场的成品保护。不要随意踩踏已经安装好的预埋电线管、线盒等;混凝土浇筑时,安装人员要有人在现场监护、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3.建筑电气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收尾工作、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竣工验收的预验收和竣工验收。这个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是资料的完善和收集归类。由于电气工程设备供货和分包单位多,资料的及时收集相对来说有困难。还有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资料没有随工程进度编制造成在竣工验收时,资料的编制不能及时跟进,这是制约竣工验收的一大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监督工程资料的收集并随进度及时编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归类存档,以便竣工验收能及时进行。要做什么资料,怎么做资料,可按当地城建局的要求执行。不同省份,其组卷是有可能不一样的。 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应从细处着眼,注重施工的各个细节、各个工序的管理,严格按程序办事,多协调,多跨专业沟通。做好每一个细节就能造就一个高品质的工程。 作者:蔡勇 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摘要】 DB(Design-Build)模式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建筑电气作为建筑设备的一部分,不仅为建筑物提供基本的附属功能,也为空调,给排水,消防,燃气采暖,生产设备等设备提供能源与联动。论文结合在韩日总包公司的工作经验及“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就建筑电气在DB模式整个项目周期内,尤其是投标报价、设计及预决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电气;DB模式;营改增 1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也可称作概算报价,DB模式投标报价通常会有基本的配电方案及系统图,成熟的项目会有设备表,在没有详细施工图的情况下,报价仍有以下风险。1)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尤其应仔细研究厂家一览表、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标书图纸、业主的要求、用电负荷等级、铜价趋势等文件,并明确矛盾的内容或者与工程量不一致时,以哪些文件为准。2)明确电气设备品牌。变压器、断路器、UPS等设备价格因品牌相差很多,也会直接影响调试与运行成本。如常用1800kW发电机,德国进口奔驰机组价格为540万元,而国产的三菱机组为400万元。3)完整实现功能是报价的基本出发点。DB模式类似交钥匙工程,也就是说DB承包单位要交给业主一个功能完整的项目,所以投标报价的金额要能完成目标功能。如监控系统除了包括监控设备及其配线外,还要考虑室外过路预埋配管、中间交换机的预留电源等。4)工程区分明确。用电申请、引入高压电缆、市政绿化修复、防雷评估等过程都容易发生费用争议,这些都要在报价之初明确并写入报价条件书内。5)税制改革影响。2016年5月1日,全国实行“营改增”政策,建筑行业的税率为11%,而设备的税率为17%。对于业主而言,自行采购金额越大,能够抵扣自身成本的金额也就越多。所以要明确这类甲供设备。6)专业间配合。电气专业与暖通、给排水、建筑、生产试验等设备之间有很多联系,如室外消防用水量,排烟风机、水泵、卷帘门的配电,防火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室内外管沟管架,建筑预留孔洞,设备预留搬入口,生产设备配电,局部排气等专业之间的联系。7)规范更新与审图风险。一般规范每隔5~10年更新,有的项目恰好在2个规范交替的时段内。如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于14年8月公布,2015年5月实施,审图公司会要求在2015年5月之前送审的图纸按照老规范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审核,5月之后送审的全部按照新规范审核。而新规范比老规范要求更为严格,势必会增加造价。8)类似项目比较。现实中没有两个一样的项目,作为电气工程师只能凭经验在1个全新的项目之初,通过类似项目比较判断报价是否合适。但笔者也总结了一下建筑电气单价区间,一般办公楼造价为450~550元/m2,工厂或者仓库200~250元/m2.EPC报价通常是在没有施工图的情况下做成的,目标是与未来施工图预算尽可能接近[1]。避免天价或者底价,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适当的成本空间,避免技术过剩,也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 2设计管理 设计至关重要,无论是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都要在技术规范、用户需求与成本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最终将合格工程交给业主[2]。下面结合工作经历,介绍几个提高设计效率的方法。1)电气设备选型。DB报价之初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欲使用的电气设备品牌及档次。准备这些电气产品技术资料,让厂家或者商介绍其产品,择优选择。有些设备比较特殊,如发电机的功率是根据柴油机缸数分档,康明斯发电机功率由1000kW提高到1100kW,其柴油机由12缸变为16缸,价格会提高一档。再如伊顿9395系列UPS分为8档,最高3档为600kV•A,825kV•A,1100kV•A,这3档之间的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尽量避免超大容量的电气设备,因为其单位成本通常会高出很多,日常维护成本也会很高。2)末端配电设备计算功率尽可能准确。一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末端设备功率很多都是估算的,或者参照手册,其结果就是造成计算容量偏大、变压器负荷率偏低。所以,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取得准确的配电功率及需要系数,如电梯、空调机、风机、水泵及生产设备等。3)考虑运行成本。节约运行成本意味着增加初期投资,但近些年,LED、变频器、二线制照明等产品的价格已经不在高位,设计过程中可通过简单的测算来评估是否采用。如LED照明初期投资会在3~4a内通过节约回收电费;相比一般的金卤灯,荧光灯之寿命较长,一般都能达到50000h,减少了维修频率,业主更愿意接受。另外,配电室配置温控开关、路灯采用光控,既可以避免敞开费电,又减少了管理成本。4)公共空间管理。电气管线与给排水、暖通配管、工艺配管在地下或管架上会常有交叉,难免会产生碰撞,虽然现场施工会按照有压避让无压、电让水暖的原则处理,但这个问题最好在设计阶段避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BIM建立3D模型,模拟管线碰撞的情况。5)避免过度设计。当前设计院很少有成本意识,大多会过度设计以保证审图通过,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与设计人员制定设计原则,共同确认系统框架,如变压器容量、低压柜数量,需要系数大小、备用回路数量、插座密度、生产设备配电方式等的确认。反之,一旦设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匆忙上图之后,再要求其修改就很被动。金山1个化工项目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疏于管理,设计院放大了每一级的开关与电缆,在配电室一侧采用放射式而不是树干式配电,从而导致低压柜数量、电缆规格及长度、室外预埋配管、桥架数量大大增加。然而审图已经通过,想再修改已经很难。6)明确专业承包范围。根据日后专业发包或者设备采购计划,将专业承包范围加入施工图内,如变电所内变压器、高低压盘柜为EPC总承包单位采购,变电所内照明、换气、墙面接地干线等为机电分包范围。电缆沟、检修预埋吊钩为土建范围。这样做不但有利施工,也方便日后分包招标。 3工程造价管理 对于EPC承包商而言,根据工程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分为3类:①概算造价,其对应投标报价阶段;②预算造价,其对应专业发包阶段;③结算造价,其对应竣工阶段,既包针对业主的结算,也包括针对专业分包的。1)概算造价已经在上文有所阐述,笔者再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析预算造价与结算造价。2)预算造价也可以理解为,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各项取费标准、项目所在地人工、物价、设备租赁费用水平编制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文件或叫施工图预算。在实行EPC承包制的情况下,它是EPC承包单位确定专业分包招标控制价的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过程应注意事项:(1)根据施工图明确的专业承包范围报价,避免漏报,重复报价;报价中还要标注专业承包职责,如是否包含防雷检测费、消防检测费等。(2)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要明确税率。2016年5月之前建筑行业实行3.48%营业税,而在此之后实行11%的增值税。税率变化直接影响专业分包的投标报价。(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本单位做的施工图预算处理现场变更签证,所以施工图预算要做到不漏项、数量单价合理,有利于现场管理。3)结算造价是指1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变更鉴定、定额预算单价等资料,进行合同价款的增减或调整计算。EPC承包通常总价包干,没有较大的变化业主也不会给予追加。结算造价主要处理专业分包、设备供应商和劳务分包之间的追加请求,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算的前提是工程验收合格、资料完整、功能满足设计和业主要求。(2)结算资料完整,追加或者扣款要有相应的签字确认的资料、如变更图、图纸会审记录、影像资料等。(3)结算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分设,现场管理人员对交接给结算人员的签证、变更图纸及影像资料负责,结算人员按照上述资料核定造价。适当增加竣工结算流程和参与人员,可以抑制暗箱操作。 4结语 EPC模式下建筑电气工程投标报价、设计与造价管理贯穿了建设周期的整个过程,作为参与其中的工程管理人员要不断在技术性能、规范要求、业主需求、造价成本4者之间寻求平衡,让项目顺利推进。 作者:肖玉辉 单位:藤田(中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要点略论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房屋建筑的电气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各种电气设备的应用与普及,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气工程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完成后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建筑电气工程,然后详细的分析介绍了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以期促进我国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提升。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应用 1建筑电气工程概述 电气工程是近代兴起的一门关键性学科,其中电子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电气工程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电气工程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气工程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电气工程应用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随着建筑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气工程成为了建筑施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电气工程设备有万用表、绝缘摇表、接地摇表、液压弯管机、液压压线钳等。而建筑电气工程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个系统的整合,包括防雷接地系统、变配电系统、电缆电视系统、消防报警与控制系统以及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结构化布线系统等。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节能、环保以及安全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2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安装质量,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以下几种因素: 2.1工程设备因素 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较多的设备系统,而这些设备的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装质量。在这些系统中有防雷接地系统、变配电系统、电缆电视系统、消防报警与控制系统以及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结构化布线系统等,这就决定了需要安装的电气工程设备种类多样、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当然影响到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效果的因素很多,而设备因素最为常见,同样也是最容易避免的降低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当然离不开必要的机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相应的电气设备作为辅助,存在部分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单位虽然重视自身的机械设备,但是没有电气设备作为辅助和支撑,那么难以让电气工程获得更好的应用,电气设备安全标准不过关,性价比低廉,将会导致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选用合理、性价比较高的电气设备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电气工程的性能。 2.2施工材料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说设备和材料是相辅相成、功能互补的。现在市场上关于建筑电气工程的同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型号、种类、价位,造成不同价位、厂家、型号以及种类的材料在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中发挥了不同的功效和作用。近年来,不少媒体揭露了部分黑心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企业为了缩减成本支出,贪图眼前利益,购买非正规厂家、不合格的材料,导致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在竣工后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准备阶段,相关人员务必要合理地选用材料,加强对材料的监理,实现降低施工能耗,节约施工费用。 2.3安装人员因素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安装人员的施工技术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其自身具备的安装技术素质是任何电气设备和材料在电气工程中发挥作用的首要主观因素。安装人员的专业程度和操作方法会直接影响工程设备的安装效果,其安全性、环保性以及节能性等特征都能够在安装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中得以反映。因此,电气工程安装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只有认识到影响电气安装工程的外部因素,才能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3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3.1工程配电设备安装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配电设备的安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其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配电情况。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是配电箱(柜),因此,为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动力、照明等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对配电设备的安装严格控制。配电设备需要早土建地面工程完工后再进行安装,但要注意暗装配电设备、接线设备是需要在土建工程抹灰之前进行的,并且要保证抹灰的厚度合适,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 3.2电缆的敷设 在施工过程中电缆敷设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工程的施工需求确定工程电缆的敷设型号以及规格,然后对电缆的型号、规格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与施工设计的基本要求符合。此外在施工前还应当检测电缆的状态,保证电缆没有破损以及其绝缘效果优良。在敷设电缆时,不能使电缆交叉,要将电缆排列整齐并令其稳固,同时保证电缆接头位置和敷设电缆的位置都设有明显的标志。电缆在敷设时要保留一点长度在接头附近以及终端,同时直埋的电缆要也要留少量的长度,当温度低于0℃时不敷设,其他情况下敷设时采取波浪形方法,并保证电缆弯曲的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10倍。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顺序配置应是自上至下的进行,普通支架上设置的控制电缆,敷设一层即可,而在桥架上设置的电缆不超过三层比较好。在电缆安装中为了防止电缆终端头及接头受到污染,安装人员要保证施工环境良好,无污染无尘土,工作环境具备防尘措施,同时不要讲电缆接头或终端头长期暴露在环境中,一般情况下要保证能一次性完成电缆接头的操作,以免接头或终端头受潮。 3.3开关插座的安装 在进行开关插座的安装时一定要事先做好相关的施工图纸设计,然后严格的安装图纸来进行施工安装,开关盒与门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0~200mm即可。安装暗装插座、开关时要保证开关、插座的面板与线盒内的引出导线连接好,同时将连接的导线放在线盒内,并在对齐后用螺丝固定好。而安装明装插座、开关时,要注意通过塑料台的孔把将线盒内引出的导线穿出来,并与封盒面对齐后将塑料台固定。 3.4防雷接地安装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防雷接地的安装,防雷接地安装能够有效的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最大程度上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安装防雷接地时因为大多数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而在接地极采用的是基础钢筋时,要用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法把基础的主筋圈连接起来,保证结构的稳固性,而有桩基的桩筋也要与基础主筋连接。另一方面,为保证其中防雷装置的金属零件连接方式规范并能与屋面连接,我们能够将可以讲外侧主筋与基础主筋焊接作为等电位连接系统的引下线,同时要注意焊接时采用双面焊接,不要点焊。为了防止雷击侧击破坏,在建筑时外墙都是幕墙结构,而外墙处要采用结构圈内、外主筋以焊接方式连接,并将幕墙上金属物接入接地系统。当发生断接卡测试点不稳定的情况时,要将其设为接地极测试点,保证测试点的稳定性。 4结语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的设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安装技术的控制,从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控制好每一个影响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因素,然后做好工程的安装技术要点控制,最大程度上确保电气工程安装的施工质量。 作者:叶飞 单位:重庆鸡冠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项目风险措施 摘要: 对建筑电气工程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1设计风险及应对措施 电气设计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需要依赖可靠的技术和方案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统一称为技术风险。将设计前的勘测和项目、设备、工艺等资料准备充分,就等于降低了设计风险发生的几率,再通过二次设计,让不同设计师对项目目标及逻辑进行反复校验,确实做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新型设备,这些新型设备会拥有新的技术参数,而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甚至会遇到过于复杂的工艺流程,如果设计中采用了为经过实际现场检验的技术,就可能给设计工作带来风险。设计中由于厂家资料提供的不全面,勘察资料不充分,就会引起设计师对参数的错误和遗漏,为设计埋下风险隐患。设计工作中需要和业主、施工单位、分包商、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也有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沟通中一旦存在沟通不充分造成误解,也会给项目带来隐患。 2方案风险及应对措施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使用一部分市场上最新设备,所以会遇到在新设备、新工艺使用和运行生疏的状况。在应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现场的应用,设计师和设备供应商要做到现场监管,实时了解这些新产品及技术的应用动态,配合现场施工做到随时出现问题,随时做出设计修改,减少由于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熟悉造成的项目损失。 3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是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风险。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高低,项目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是否满足管理需求,制度完善程度和项目的执行力是否充足这些方面是管理风险的因素来源。在管理风险中还要防止由于监管不足而滋生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会变相的降低项目质量,升高了项目成本。根据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本身的情况,加强监管措施。邀请项目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能做出明确确认,将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保证项目执行过程中组织机构职能的作用,公司给项目组配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中间力量,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职能工作后,互相监管互相监督。 4人力资源风险及应对措施 人力资源风险是施工方和项目管理组在建筑电气项目中常讨论的问题。各分包商和项目组的管理人员是否能满足职能需求,技术人员是否充足,施工人员的工作是否高效,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稳定性,这些就是人力资源风险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施工人员主体人员都是本身有施工资质的农民工,除春节假期意外,在春种时节和秋收时节的节气附近,会出现大规模的民工回乡潮,这时匮乏的人力资源就会造成项目施工现场无人可用的情况,现场项目进度停滞,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现场停工,更有甚者这个时候遇到自然环境风险,对现场保护措施不到位甚至还会出现项目施工进度的倒退。项目组和分包商签订合同,确保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确保项目进度不受到人力资源流失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提前了解施工人员在春种秋收两季节时的请假情况,提前备案,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激励体制,并储备一定人力资源,在当地人才市场提前招工对应工种的施工工人。减少由于人员流失造成的损失。 5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的核心风险之一就是质量风险,因为质量风险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验收是否合格,电气工程项目是否能被甲方接收顺利移交。有的项目发生的质量事件,会直接致使项目的失败,所有项目前期到后期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质量风险是项目管理的从头至尾一直要严格监控的风险要素。为确保项目质量,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核对项目中的设备质量和项目指标,满足国家标准的参数指标。设备和设施都要在出厂检验时满足技术参数指标,达到可完成项目的目标结果。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严格遵循施工图纸,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艺都要照图施工,一旦发现图纸信息和实际有不符或者矛盾之处,及时与设计师和施工负责人以及现场技术人员沟通,确保设计理念和技术参数满足项目需求。新设备、新技术在现场的兼容性是否满足,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是否清晰明了,项目最终目标能否被实现,发生事故后逻辑上是否满足互锁,避免引起更大的事故,对交付成果进行资料存储。确保质量过关,降低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 6进度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的进度是衡量项目是否成功另一重要指标。项目进度风险管理也是决定了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成败关键。每一个风险因素或风险事故都可能会给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并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而每一个也许对项目整体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将这些影响求和就有可能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预判风险事件,使用风险降低方法来避免项目中影响进度事件的发生。进度一旦受到影响,所有的交付日期,施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都会增加。针对进度风险,在项目施工开始前就要绘制流程图和甘特图,制定好项目中各阶段的进度计划。及时发现现场施工的问题,如果对项目进度起到了滞后的效果,项目组和相关部门马上要针对事故问题进行分析和措施应对,有关部门可以增加工时,增加资源加快解决进度,必要时可以加班作业,同时HSE小组和技术部也要协助解决问题。为保证项目进度的正常,可以调取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指导和定点培训,对难点大和复杂程度高的特殊点,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保证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了解项目环境的变化情况,以便项目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合适的判断和决策。 7沟通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建设的参与部门多,有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施工,这个时候沟通不彻底,不能有效的将施工目标和结果达成共识,就不能有一个最适当的方案。容易出现“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的结果。电气施工组和土建施工组、吊装施工组的配合是一种常态化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项目管理组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在两个施工组施工时,共同协商遇到的问题,作为“桥梁”和“粘合剂”将部门之间对合作施工的工作目标的有共鸣,认同的相互沟通的结果,用明确的书面文件记录沟通内容以备案,并使参与部门和供应商、分包商对内容给予确认和工作支持。通过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目标减少返工等浪费工时和时间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项目中的损耗。 8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安全风险是一直是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因为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涉及到人员的安危,就会严重的影响到管理者的工作安排,占用管理者的工作时间,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尤其是电气工程项目,更要对其重视起来。安全风险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防措施,另一部分就是现场公共救援准备和措施。尤其是电气工程项目,更要对其重视起来。电气项目除了正常的防坠、防压砸、防火、防汛等常用消防措施意外,特别要注重对触电的预防和触电的紧急预案。 9费用风险及应对措施 费用风险主要分为几个部分,设计费用、人工费用、施工费用。设计费用由于涉及到二次深化设计和设计院之间的竞争问题,常会遇到设计费用需要追加,所以设计费用超出预算额度的风险比较大。人工费用,现场在出现工荒前会有一些作为激励效用人工费用的支出,还有一些临时招工的费用,因为这部分风险的可控程度受到人力资源风险制约,需要和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在保证用工人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开销。施工费用,这部分包含的主要是一些费用的偏差,工时费的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采购的材料和器材成本的增加导致施工费用有所增加,超出预算额度的风险。 作者:宋峰 单位:济宁市阜桥房管所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探究 摘要 本文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设计做介绍,指出了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阐述了电气工程中节能新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 1、前言 现阶段国内的社会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而和经济所出现的繁荣局面相对应,人们也慢慢的意识到了其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其中能源的紧缺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转变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也十分的凸显,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内建筑领域随之有了迅猛的增长,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不过,在建筑业快速发展时,自身的能源消耗偏高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而是否具有优良的能源节约性能,也成了民用建筑品质好坏的关键性标准。 2、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应能够符合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无论对于什么形式或者内容的设计,均应当考虑建筑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节能的设计。要是相关的节能设计无法达到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相关要求,那节能手段也可以说是不具有任何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完全的离不开电能及相关的耗电设备,这也是居民日常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另外,在科技以及人们物质生活逐步发展与提升的过程中,定会对日常的使用产品有更多样化及高品质的要求,比方说更多的娱乐设备和智能设备正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应当在满足不同居民的使用要求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以实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 2.2应当充分的考量经济效益 进行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设计时,应当全面的考量相关技术、设备等在实际运行时所带有的节能效果。如果具有相对高的节能性,那以后投入使用时便可以有效的降低民用建筑自身的能耗,并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成本投入。要是所具备的节能性相对较小,那就极易使整个建筑工程所需的成本投入显著的增加,也会使得后期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费用变多,同时也不能确保在短期内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导致投入的成本很难回收。所以,进行电气工程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量投入回报以及设备的运营成本投入等相关的经济效益,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地、综合地设计出可实际实用的电气工程节能系统。 2.3要掌握好重点的工作内容 我们在对电气工程进行一定的节能处理时,不仅应当符合相应的建筑功能需求,也应当全面的考量相关的经济因素,这样可以使节能设计达到相应的要求。但除此之外我们采取一定的节能措施时,也应当保障不偏离节能设计最终的目标,就应当做好下列的重点工作内容: (1)要全面掌握现行的节能规范。在节能设计时,应可以达到我国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只有这样相应的节能设计才有可能具有现实可实施性。并且这些规范也可以很好的检查相应的设计所具有怎样的节能性。因此,我们对于民用建筑的电气工程实施相应的节能设计与措施时,要持续的研究现行的一些节能规范,掌握节能技术的前沿与趋势,同时依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全面的考量多个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 (2)要不断地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电气工程节能效果,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仔细的、全面的对目前所使用的节能系统科学的、整体的探索,并将这些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加以归纳与分析,这样就可以当成自己的设计经验,同时也可以在设计时对所设计的方案加以有效指导,将之前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总结,并结合目前所进行的节能设计,这一方法是现阶段电气工程节能中非常高效的设计手段之一。 (3)应当节约可节约的能源消耗。我们实施相关的电气工程节能措施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电气工程能够达到相应的建筑功能要求。而在此条件下要想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就必须要做到将可节约的能源消耗找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利用。所谓可节约的能源消耗指的是与相关的使用功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的一些能源消耗,而改变此类能源的消耗将极微的影响到整个民用建筑的整体功能型。所以,我们要想设计一个拥有相对实用性的节能系统,就应当事先将一些可节约的能源消耗因素挖掘出来,并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状况,来完成有关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比方说一些大功率的照明用装置,可以利用智能控制设备加以调控,以实现节约能耗的目标。另外,也能够采取对相关的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对自然光进行利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电气工程中节能新技术及应用 对于民用建筑的节能来说,电气工程的节能所涉及设备及因素具有较大的区别。比方怎样科学地选用供电装置、怎样科学地选择电线材料、怎样科学地安排照明位置等,不过我们应当看到在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新工艺、新技术逐步地广泛地用于电气工程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1供配电系统中新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的运行阶段,供配电系统所带来的一些能源浪费就是可以节约的能源。因此,在供配电系统中采取新的材料与技术,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节能性,这和我们所讲的节能设计原则最为吻合的。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科学的选择低能耗的变压设备、持续的改善功率值、降低相应的线路损耗等。目前,通过改造相应的供配电装置可以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而像阶段所选用的节能效果明显的变压设备有SCIO、SII等型号。而一些可以消除三项之间均衡问题的节能设备也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取增大相应供配电装置的功率因数值,这样也可以明显的提升供应电压的品质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线对于电能的损耗,达到增加电能利用率的效果。所以,采取增加供电装置的相应功率因素值这一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需要,且通常我们可以在一些低压的供电装置中设置相应的电容和无功补偿设备,这样就能在达到供电要求的前提下而实现对电能的节约目的。 3.2监控系统中新技术应用 我国的民用建筑几乎均会涉及到很大面积的照明区域以及温度控制区域,而以上恰恰是整个电气工程里所耗能较多的部分。不过对于这方面的能耗量通常是有一定的波动性的,并且会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所以,要想确保较小的能量消耗,以防止出现一些能源浪费问题,采取相应的监控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对手问题加以处理,这样就可以让能源的供给按照系统的实际情况而适当的进行能源供应。比方采取光控开关,能够按着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相应的照明设备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4、结语 在我们进行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时,要事先的对节能影响因素全面分析,并将相应的节能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同时,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以实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 作者:牛竹梅 单位:晋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责任与法律义务 摘 要 随着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体制和机制在学校中的逐步落实,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也能自觉维护自身的行为免受舆论谴责和诉讼的可能。然而现实中,经常会有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不依法执教的事件发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确保自己的行为应该是专业的、道德的和合法的。作为法制社会下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探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道德责任 法律义务 2014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进一步落实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尊重和保障教师的权利,要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明确教师考核、监督与奖惩的规则与程序。”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将具体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品德、知识、技能情感和个性最基本的实践条件,更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并确保自己的行为是专业的、道德的和合法的。 一、教师的道德责任 针对教师在校的某种行为遭到谴责或被诉讼日渐增长的情况,中小学教师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使自己的行为都要符合道德和职业的标准。教师首先要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在《规范》引领前提下的实际行为中,笔者认为尽责教师的道德态度和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责任 《规范》中的第三条是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范畴是很宽泛的,有道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一定是怀有很高的期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直接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一切言行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受到直接影响,教师相信所有的学生(而不是部分)都有学习的能力,他们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如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很不好,在老师的鼓励教育下,他的成绩有了些许进步,但在班级还是处于落后状态,他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他一定会越来越好,在这种期待值的支撑下不断开导教育他,并让他和自己的过去比,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使其增强了自信、战胜了自己、提高了成绩。教师在对学生充满期望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充满期待和自信,不以性别、成绩、表现好坏等区别对待学生,事实证明,教师的积极期望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的。 2.职业界限 现在老师和学生做朋友,似乎已经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美国费奥斯坦和费尔普斯在他们合著的《教师新概念》一书中提到:师生关系本身就暗含了一种权利的差异,这使教师要比学生更加强有力。在心理学的语言中,当一个有权利的人同另一个权利较小的人交往时,如果他充当一个或多个冲突角色,这种关系被称为“双重或多重关系”。进一步说,一个成为学生朋友的教师正步入这样的双重关系。如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如朋友般帮助学生(像家境困难或单亲家庭),这种行为大多数教师认为是正确的、合理的,也是应该做的,但教师们往往没有更多地去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带来不好的效果。如受到老师更多关注和关怀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班里其他同学会感到不公平、内心不平衡,因为他们也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心,有可能会造成班级内部矛盾;还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当他面对自己比较熟悉、比较亲近的学生时,双重关系所带来的问题能否保证他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等等。教师要注意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这里不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是如何帮的问题,有智慧的老师会使学生得到帮助的同时,不让学生感到有压力或有依赖感。《规范》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一个有道德的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职业界限并保持适当的距离。 3.行为责任 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立而其教存”。教师首先要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把自己对教材的融会贯通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要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形成教学中的“三严三实”,即“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治学,教学要实、爱生要实、做人要实”,做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信任,在教育教学中实践他们所教授的内容。 4.评价责任 《规范》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现实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主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的评价标准下所培养出来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老师的评价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一个只注重评价学生成绩的老师,自然会导致学生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诸如德、美、体、劳等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是残缺的、不健全的,知识面狭窄,社会活动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相处的能力都比较低。有道德责任的教师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保证评价客观公正、不偏狭,知道优点是每一名学生获得自身发展的生长点。 5.权利责任 《规范》要求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施教者,既居于主体地位又起主导作用,教师地位和角色的特殊性赋予其作为权威角色拥有权利,而这种权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被错用或滥用的可能。如操纵、唆使或嘲弄学生,轻视、刁难或胁迫学生等,这在心理上伤害了学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权利的使用不能够单靠行政手段来进行,表面看来对学生起到了威慑作用,实际上只是增加了学生内心的反抗。因此,要有责任、有道德地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权利。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尊重并正确行使与自己职位相伴生的权利。 6.自制责任 自制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特别重要的意志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一名有道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对各种教育情况的发生,始终都能保持冷静从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自己没有任何权利对学生乱发脾气并因此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教师随意向学生发火、发脾气已成为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新闻也曾报道因为教师对学生发脾气而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发生。教师图一时痛快,却不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等事情已经发生就悔之晚矣了。所以中小学教师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职责和育人使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并在实践中反复磨练和重塑自己的性格,这才是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应有的、负责的态度。 二、教师的法律义务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明确阐述了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教师法》的第八条对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也做出了六条明确的规定。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要更好地依法工作,保证自己的教育过程有序化和科学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依据一定的法律行动方式和程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目标、方向的正确性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 《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履行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事实证明,许多在教育教学中的过错行为几乎都可归咎于我们的教师不知法懂法。如随便罚学生停课、藏匿或拆封学生信件、随便将考试分数公开排名次、随便用言语侮辱学生、歧视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收学生看的与所教学科无关的其他书籍或摆弄的其他物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等,所有这些违法、有可能被推上被告席的行为都源于教师对法律的无视与无知。目前,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改过去的“以人治教”为“以法立教”。因此,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教育教学法规,严格依法执教。 2.学而不厌、严谨治学的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学而不厌、严谨治学,这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职业品质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今天,我们正处在“知识激增”的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面对不断更换的教育对象、不断更新的知识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渴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能力传递给学生。 3.承认学生的教育权利 《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利,《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然而现实中,许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如有的老师为了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往往已经是上课时间了,还是把当事的学生留在办公室问话或进行教育;又如有的中学音乐教师经常被班主任派来的学生告知这节课不用去上了,班主任占用了,音乐教师不仅不反对,相反很高兴班主任的“借用”;还有的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惩罚学习不好的学生单独留在教室里做题而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等等。这些教师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按计划参加教学活动的权利。承认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充分尊重、爱护、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提供安全的环境,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当学生处于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照顾之下时,教师和学校人员担当着父母和监护人的角色,教师应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如学生在校内或参加学校发起的活动(郊游、运动会等)时,教师要义不容辞地确保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责任心大的教师还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学生受伤的机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到犯罪侵害,特别是遭受性侵害。当前我国中小学中发生猥亵儿童的事件不占少数,受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仍处于多发态势,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要遵纪守法,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切实履行好对学生的监护职责。 5.保护学生免受伤害,避免以任何形式虐待儿童 教师必须谨慎小心,不要使自己的任何行为构成对儿童的伤害,从而构成虐待儿童。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韩国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然将学生饲养的宠物仓鼠从笼子里拿出来,当着学生们的面把一只仓鼠咬死并生吞入肚,事后还对学生进行辱骂。目前,该教师以“涉嫌虐待儿童”罪被警方调查(5月19日国际在线)。生吞仓鼠,对学生是一种精神伤害,因而被判违法。在我国或许不会发生教师生吞仓鼠事件,但类似于生吞仓鼠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嘲笑只捐款1元的同学;在学生作业上批注“狗屁”……经媒体曝光的这些老师的行为,都是对学生精神的一种伤害,值得警惕。如果任由这些行为发展下去,后果很严重。 认识到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责任和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就要以符合职业、道德和法律的方式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以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任何情况下,自己的表现都是合情、合理、合法、合适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再谈小学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研究之法 摘 要: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置于研究状态,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一、立足教学搞教研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育教学是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和源泉活水。作为小学教师,它的优势也在于我们的手中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第一手材料,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是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因为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能脱离我们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教师的目标就是立足教学,抓好教研。 二、结合实际选课题 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就是我们教师自身的实际。把在课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由此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行为的变化、教育评价的改革、个性化教学管理等作为我们选题的重点,把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教育教学研究有源源不断的课题所呈现。另外,教师的教研工作根据我们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情况、教育教学实践、个人的爱好、思维特性等来作为我们自己的教研课题及我们的研究方向。 三、细致探索寻依据 课题的研究既要具有指导性的理论,又要有研究实践的基础与依据。我们要在研究的材料中提炼和形成自己的观点,筛选证明材料,以此达到研究有根有据、有理有论。此时,我们教师应知道,我们的教研成果既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还要去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四、认真钻研证结论 教研课题研究完成后,还需我们返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验证和提炼。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验有的还要经过反复、认真的对比,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进一步论证它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的成果都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五、潜心推敲,写成文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表现主要有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及专著等形式。可根据自己实际,确定自己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总之,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我们小学教师的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付敏,女,本科,就职于吉林省敦化市第七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冯殿军,男,本科,就职于吉林省敦化市第七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的策略 摘要:电脑的出现,使人们慢慢转向了无纸化办公,大部分人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用电脑来进行聊天,写论文,办工。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正确的指法训练,所以打字速度不够快,还可能导致“二指禅”现象。看着别人飞快的打字速度,你是否感到羡慕呢?如果我们能按部就班,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就能达到目的,从而成为打字高手. 关键词:标准要领;任务创设;任务驱动 电脑初学者若能得到良好的指法训练,对今后操作电脑将受益无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弹钢琴有标准的指法,练键盘依然如此,作为电脑专业人员要坚决杜绝“二指禅”的坏毛病,坏毛病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掉,所以学生一开始就得有恒心,下决心进行标准的指法训练并练成盲打。就这一点东西,说起来容易,做到的人却很少,原因就是练的时候不掌握技巧,再加上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当就收效甚微,所以大部分人都因烦燥而止,望洋兴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以供同行们借鉴。 一、26个英文字母从入门到盲打训练时的实训技巧及任务创设 采用哪一个软件来进行指法训练很重要,指法练习我一般采用的是王永民所编写的《CCIT2000》软件,这个软件从坐姿到标准的指法训练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介绍,只要能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过关,就能轻而易举练成盲打的水平。 坐姿要领: 1.上身挺直肩膀放平,肌肉放松,两脚平放地上,切勿交叉或单脚立地。 2.手腕及肘部成一直线,手指弯曲自然适度,轻放于基准键上,手臂不要张开。 3.将显示器调至适当位置,视线注视在屏幕上,尽量不要看键盘,以免过多移动视线增加眼睛疲劳。 4.桌椅高度适当,以舒适为准。 指法要领: 手指放在八个基本键上,两个拇指轻放在空格键上。身体的其它任何部位都不接触工作台。 击键要领: 1.手指弯曲要自然,手臂不可张开太大。 2.手指击键要正确,击键有适当力度,击键之后要立即回到基准键上。 3.空格键用大拇指负责击打。 4.击键有节奏,速度均匀,初学时尽量慢一点,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指法。 基准键的打法:例如要击D键,方法是:1.提起左手约离键盘两厘米;2.向下击键时中指向下弹击D键,其它手指同时稍向上弹开。其它键的击法与此类似,请多体会。形成正确的习惯很重要,而错误的习惯则很难改。 非基准键的打法:例如要打E键,方法是:1.提起左手约离键盘两厘米;2.整个左手稍向前移,同时用中指向下弹击E键,同一时间其它手指稍向上弹开,击键后四个手指迅速回位如上图,注意右手不要动,其它键类似打法,注意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几点中我主要强调四点:第一,只有指尖轻轻放到基准键位,身体的其它任何部位都不接触工作台。第二,向下击键要有力度,干脆利索。千万不要轻轻地去摸键,这样的话不容易有键位感,速度也就上不去。第三,提起手约离键盘两厘米来击键;第四,上下击完键后,手指马上恢复到基准键位。 手指分工:这里我主要强调必须严格按标准的手指分工来进行,击错不要紧,但坚决不能抢键,击键时依然要有力度,使键盘发出声音,时间久了每个键在什么位置,自己就有体会有感觉了,也就错不了了 任务:下面请大家打开Ccit2000软件进行练习,Ccit2000是Windows下非常出色的英文指法学习软件。 任务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指法,进一步形成盲打。 操作步骤:第一,先安装Ccit2000这个软件,手头没有的话可以在网上下载,然后安装。 第二,启动Ccit2000的方法:单击“开始”/“程序”/“Ccit2000”/“英文指法”/“初学者”进行练习(此练习时间要有一节课)。 第三,再进行“中级”练习(此练习时间要有二节课)。 第四,然后进行“高级”的练习(此练习时间要有三节课)。 通过上面的练习,请下决心力求做到26个英文字母练到盲打的水平,并且每分钟正确地击键不下150次,方可过关。 二、数学小键盘的从入门到盲打训练时的实训技巧及任务创设 软件的选用:仍然启动Ccit2000这个软件。 击键的方法:仍然用上面讲过的击26个英文字母的方法为准,认真体会摸索。 任务:下面请大家打开Ccit2000软件进行练习。 任务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把小键盘的数学能使用标准的指法,进一步练成盲打水平,并每分钟击打次数不少于150个。 操作步骤:启动Ccit2000的方法:单击“开始”/“程序”/“Ccit2000”/“数字小键盘”进行练习(此练习时间要有三节课)。 三、键盘上的一些特殊字符从入门到精通训练时的实训技巧及任务创设 任务:在写字板里输入键盘上的一些特殊字符,如下: 1.在写字板里录入下面的字符: %、#、……、?、+、―、《》、 、()、@、!、……、*、”、:通过上面这些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上档键SHIFT的功能与用途:上档键SHIFT是帮助输入键上有两个字符的上面的字符。 2.在写字板里录入下面的字符:AAAAaaaabbbbbBBBBBBCCCCCCcccccddddDDDDDD …… 通过上面这些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大小写转换键CAPSLOCK的功能与用途: CAPSLOCK是大小写转换键。 3.要求同学们删除刚才在写字板里输入的内容,目的是掌握退格键BACKSPACE的用途:BACKSPACE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同时进一步理解DELETE的用法:DELETE是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4.通过录入小键盘上的数字来掌握NUMLOCK键的功能:NUMLOCK灯亮代表数字起作用,灯灭代表数字不作用。 任务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 1.上档键SHIFT的功能与用途。 2.大小写转换键CAPSLOCK的功能与用途。 3.退格键BACKSPACE的用途。 4.通过录入小键盘上的数字来掌握NUMLOCK键的功能 操作步骤: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打开写字板窗口,并按下上面的要求操作。 总之,只要大家能按上面的所创设的任务一步一步扎实训练,力求做到每一步的按要求过关,就能熟练掌握键盘,从而练成盲打,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就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阻力及对策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边远地区农村的教育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改革的力度,要求城镇学校和农村小学都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要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更新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笔者现就对农村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阻力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阻力 (1)较重的工作量。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对小学教师周工作量的要求表现为:小学一至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周工作量为19~20节课,可现状是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周工作量比这还多。这较为繁重的工作量就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因受时间限制,备课准备不充分,上课因循守旧,没有新意。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阻力。笔者这里就谈谈自身体会,在上学期的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尝试,如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作文教学一般采用“准备—讨论—行文—评议”四个阶段的模式探索,但因受自身教学技能、技巧所限,探索深度不够,不能形成经验指导教学。 (3)办学条件差。我们知道,“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但受地域因素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这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教学方式在笔者所在地区每一个教室不断重复,束缚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几点对策 (1)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首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工作热情和能力有较强的正相关,而教师的自我教育则是教师素质最有价值的闪光点,其学习的形式主要有:①集体学习。教研组长除安排学校大型的集体备课和公开课外,还要充分地利用每周的业余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观摩教学光盘等,并要求教师认真做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把学习工作做得扎扎实实。②外派学习。学校领导要选择骨干教师组成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外派到办得好、有特色的学校去借“他山之石”,带成功的经验回校实践、修正、提高、推广。③业余自学。教师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得自觉地在业余时间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以整合集体智慧为目的的重要教研组织形式。集体备课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课题;②教研组成员根据课题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写出教学设计;③汇集研究成果,选定中心发言人执笔拟写教案;④授课、听课;⑤评议得失及研究教改之路。从集体备课的步骤可以看出:集体备课具有全员参与、共同研究、相互交流、修正提高等特点,克服了过去教研活动中授课者一人唱“独角戏”,听课者准备不充分,甚至不知道听什么内容的课,评价“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的弊病。 (3)公开课。公开课的目的,就是通过示范传经送宝、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法的教学研究形式。公开课安排得好,能促进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教研组长在安排教师承担公开课任务时一定要体现梯度,既要有骨干教师示范课,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有年轻教师的研讨课,以此培养年轻教师在事业上健康成长。在上公开课之前,授课教师要给听课者谈谈自己的备课思路: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让听课者有充分准备,以免评课时抓不住重点,浮光掠影。评课时充分尊重授课者自身在评课中的作用,请他谈谈本节课教学成败与不足,以后从哪些方面改进,然后让评课者和授课者双方共同讨论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教法与学法是否适当,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等,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实现群体效益。 (4)改善办学条件,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办学条件差是农村小学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投影仪、录相机、复读机都是可想而不可求的奢望,更谈不上信息网络,有的偏远农村小学的师生连见都未曾见过这些电教设备。再者,目前农村教师中“民转公”和代课教师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年龄结构趋于中老年化,而素质教育现状又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多种技能,什么课都能教,但实际情况又恰恰相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踏踏实实地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实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中心学校)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对小学教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探索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素质教育;意义;内涵;进展;做法 近两年来,许多地方的当地媒体,对凡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得最多、最响的词语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学生考试成绩的名次又成了套在老师头上的“紧箍咒”,多数老师开始质疑素质教育是不是过时了?不实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回顾十年来教育改革的历程,看素质教育会不会过时、夭折。 决定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决定还明确指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要求、方式方法,以及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的具体内容。 从《决定》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的条件、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论述,不难解读出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后几十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作出的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导决策,国家在这十年时间里一直进行着循序渐进的高考制度改革、招工用人制度改革、课程教材内容改革、短期职业培训及在岗继续教育改革等许多举措,大开公民成才之门,广铺公民就业之路,圆公民终身教育之梦,其目的都是为幼儿、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和实施条件。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回顾梳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人的求学、求职情况及课改动向,就能充分感受到,现在学生求学、求职的环境比十年前宽松得多了,国家为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做着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从社会大环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扭转基础教育过度重视智育和升学率而轻视其他三育的倾向和做法。新一轮课改更是从学校内部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层次改革。由此可见,国家丝毫没有放松、放弃素质教育这个基本教育国策的一点意思,只是教育事业的深刻变革,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用三年五载、文件中的几十条禁令就能把人的思想观念改造过来,但素质教育这面大旗在今后很长时期我相信是不会倒下的,它会永远指引学校教育的前进方向。 作为一名少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切实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人文审美素质,作为教育目标的最大追求,如能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就算实施了素质教育。1、要求每个学生背熟《弟子规》,新版《三字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首先让他们明礼节、知荣耻、懂道理,再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定期予以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把思想品德课按正课上好。2、把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活动。3、音乐、美术课也按课表落实到位,把教唱优秀少儿歌曲同欣赏传统经典音乐、民歌相结合,把教画简单的平面、立体图形与实物同欣赏大自然之美、教材中所选画作之美相结合。4、尽量挖掘语文课中每篇文章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审美情趣意义,数学课中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探索与实践等数学思维及学习方法。5、适当布置学生的在校作业和家庭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搞一刀切,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6、对教辅资料的使用,严格按上级的规定,宁求少而精、熟而活,不求多而滥、偏而难。7、不让学生机械地大量抄、背,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排座次、论英雄,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淡化分数高低的比较甄别。8、结合学生实际,尽量使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一言堂,尽量说讲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主动性,培养学生爱动脑、善钻研的好习惯。9、积极参加新课改或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 总之,德、智、体、美四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克制的关系。每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都知道在一个班里,学习优秀的、能跟上的学生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学生需要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这样学校对他们才有吸引力、凝聚力,才能有效降低厌学、辍学率,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讲,也不觉得学习的辛苦和厌倦。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为学文之道。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及其发展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剖析了山东省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对继续教育模式的需求,提出若干教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需求 我省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日趋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仍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山东省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分析及其对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 1.地域分布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地域分布统计表(表一) 我省区域之间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较高,高水平的教育相应地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教育的投入少于东部,基础教育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比东部缓慢。另外城乡差别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省有一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分布在农村地区,整体水平较低,继续教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他们收入较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而且到外地院校集中上课所必需的交通费、食宿费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对于这部分地区的教师而言,继续教育能在当地进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这就需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工具为其提供更为广阔和便利的进修机会和条件。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要求在对我省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决不能搞“统一化”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而要因地制宜。 2.学历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表二) 我省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7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3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9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取得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9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在全国是比较高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教师学历未达标,除少量年龄偏大会随退休自然减少外,对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来说,这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也缺少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还有专业学用不一致,文凭与水平不相符、学历与能力不相符的现象。综上,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达标率虽然较高,表面看来很乐观,其实,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是目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此外,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与目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从学历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历补偿性质的继续教育在我省虽然仍不能忽视,但已不是我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随着教师学历达标率的逐年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已逐渐转向能力提高型的继续教育,其目标是扩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并促进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这种改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才能满足继续教育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师的需求。 3.年龄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中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梯队,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所占比例较大(高中为93.03%,初中为88.05%),且相当一部分已发展成了教学骨干。相比而言,小学教师的年龄趋于老龄化,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为66.87%,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高达16.49%,所以抓紧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我省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年龄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教师年龄跨度较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我省继续教育全面展开的必需。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因其生活、工作的阅历不同而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接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较大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按部就班的、保守的教学模式;而年轻的教师则更喜欢现代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选择与应用。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我省高中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0928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3.60%,中学一级教师22517人,占教师总数的28.01%,原国家教委要求“到2000年,高中教师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43%和22%”,相比之下,我省高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与原国家教委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46岁以上的高级教师12216人,占高级职务教师的52%,随着这部分教师的自然退休,高级教师的队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我省初中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2 567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4.34%,中学一级教师78 229人,占教师总数的27.04%,相对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到2000年,初中教师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6%和6.5%”的要求,我省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也有较大差距,46岁以上的高级教师8051人,占高级教师总数的64%,比高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必须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我省小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49 723人,占教师总数的39%,中级教师181 532人,占教师总数的47.30%,这与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有一定的关系。 从职务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务情况不容乐观。这提醒我们,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务培训仍是我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职务培训是按教师的职责和任职条件的要求进行的培训,且培训分为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务结构情况,逐步缩小差距,达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 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实施举措 1.整合各种学科知识,组成“模块包”进行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第一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前的学科知识不同,高新科技的分类不再以探索系统知识为目的,而以追求效用为标准。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小学教育重新分科,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研究范式。这种变化促使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组合和综合应用性课程的研究。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做三个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一是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后,允许学员跨学科选修课程;二是结合本学科与其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科的交叉点,开设综合应用性课程;三是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学科前沿知识。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继续教育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学内容可归为四大板块: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同教学内容的传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采取课程教学、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阶段,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在相对灵活的时间,安排系列报告和讲座,学员可以跨学科、跨阶段自由选择,一方面可以缓解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学员选修范围,做到按需施教。如果条件允许,应引进并采用微格教学模式,把受训教师进行角色扮演的情况记录下来,进行教学诊断,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质量。选取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案例,运用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摩,然后进行研讨交流,通过反思性实践,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进行反思性教学,开展行动研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在我省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往往采取课程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后,以教育科研课题或围绕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反思,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科研论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到全员培训中,联系他们的工作实际,指导他们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促进他们不断反思,同时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这对于培养教师的科研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人才学、管理学理论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的骨干,实际上承担的是80%的工作。骨干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在教师培训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培训时,他们是学生,回到本校以后就是先生。在教师全员培训的自学研讨、校本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辐射作用,承担一定量的组织、指导和示范任务,并带头组织非正式学术论坛及教师小组等,起到真正的核心作用。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我省中小学教师量大面广,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差距也比较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到高等院校进修是一种途径,参加校本培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经济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应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在大学继续教育机构的帮助下,学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学,组成教师互助小组,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从我省的实际来看,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培训模式,但要注意纵向引领,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所以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5.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组成教师网络联盟 网络教学则是指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克服继续教育的时空局限,实现远距离的开放式教学。鉴于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的配置和与分布也不平衡,所以,应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利用网络信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结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促进联合,整合资源,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将专业支持的网络覆盖到我省所有学校。大力促进全省教师网联建设发展,推进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实现“天网”、“地网”和“人网”的结合。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初探 摘要:阐述了影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因素,在成人学习心理学的基础上,讨论了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途径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中小学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各地教育部门正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为教师们探讨新课程搭建一个平台,对在职教师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培训,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这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而改革与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是切实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实践的层面上,对于究竟如何认识继续教育、如何管理继续教育、如何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等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由于新课程改革培训的教学方法陈旧、手段不多,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尝试谈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个问题。 一、影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因素 1.教学方法研究不够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职后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一次教育终生受用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十分重视,而对成人教育和职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此造成对成人教育的管理、研究严重滞后,自然对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也就极少关心和研究。 2.师资队伍 现在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的绝大多数是各地、州、市师专、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其师资基本上是前几年进行教师学历达标培训时的原班人马。他们虽能胜任学历教育的教学,但长期脱离中小学教学,不了解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更由于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再加上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深刻认识,导致众多教师虽然承担继续教育的课程,但却不重视它,更不下工夫去研究教学。有的教师甚至只起到将上一级培训的内容照搬再来复述一遍的作用,对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知识甚少,更谈不上研究了。这是影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3.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注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按注入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再加上缺乏对现代教育理论的认识,安于现状,自然不思改革与创新。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培训目标 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对其特点和培训目标有充分的认识。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 终身性特点。终身性是指每个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应接受多次回归性的继续教育,不断完善、更新教师的素质结构,而不能企望一次性地终结学习任务。实践证明教师职业生命的活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有不断自我调节、自我创新的意识。教师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自觉地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乐于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尝试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才能创造出新思想及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这种“反思一学习一更新一创新一再反思”的良性循环将伴随着教师度过教育生涯。二是教师的认识能力要保持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社会在改革发展,教育在改革发展,对教师的素质与人格的要求也在相应地提高。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通过教师人格的深刻影响产生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主动、及时吸收社会科学文化成果,改变自己的素质结构,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终身性要求我们在实施继续教育的教学时,要根据其周期性,妥善安排每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教学,并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要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全员性特点。全员性是指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三至五年为一个周期,每个教师都有权利、义务接受培训以保证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使全体教师首先具有上述能力,而且要具有培养学生形成上述能力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员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参训教师队伍内部的层次性。教师是多层次的,职级不同、水平不同,即使是同职级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也会有差异。因此,要妥善合理安排培训教师,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开放性特点。开放性是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形式是开放的、多样化的。 开放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讲授的方法,也可以将研讨、教研、单位自培、自学、听学术讲座等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教学格局和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 先进性特点。先进性是指中小学继续教育既要保持贴近中小学实际,又要保持教育先进性、学术性。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学科教育及教育理论的前沿,应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及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先进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示范性的教学方法展示现代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使学员受到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教育,以不断激发其创新能力。 针对性特点。针对性是要求继续教育须从中小学实际出发,紧贴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急中小学教师之所急,回答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 实效性特点。实效性表现在受教育的内容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可行性,要有较大的成功概率,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取得实效,能切实提高效率和质量,使学员感到“管用”、“解渴”。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归根到底是要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其对象是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可以说他们基本上已经是一名合格教师,因此,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合格教师,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什么是创新素质?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创新意识;出众的创造才能;显著的创造个性。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大力开展创造教育,把创新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训练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个性。其基本方法是:渗透式方法,即把创新教育渗透到继续教育的每个地方,使教育活动创新化,特别是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专门式方法,即指开展专门的创造力训练,为此,可通过诸如“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心理学”、“创造技法”等课程来进行。第二,拓宽专业口径,实现学科交叉,造就受教育者复合型素质。研究表明,复合型素质是人们创造力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基础。第三,加大教育改革的外向度,加快继续教育国际化步伐,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方法。不同的区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和融合,才能达到文化创新的目的。外向型素质有利于人们形成和提高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从而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三、继续教育的教学理论及其对授课教师素质的要求 搞好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除教育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素质外,还必须对继续教育的教学理论进行研究。 1.继续教育的教学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职后成人教育的一种类型,其教学活动当然与普通教育的教学活动有某些共同之处。然而,这种以成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教学活动,有没有特殊性?其教学论有没有独特的性格?不少长期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尽管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教育的教学活动不能“普教化”,但缺乏应有的专业理论支撑;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成人教育教学论的专业训练,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素养,加上教学实践体会不深,因而教学时仍自觉不自觉地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果,教学质量不好,学员意见纷纷。因此,对继续教育的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教育均受到两大基本规律制约:从教育外部而言,教育受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制约;从教育内部而言,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作为成人教育之一的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它要受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成人教育的教学活动,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学活动就应以成人心理学,特别是以成人学习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换言之,成人教育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成人学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具体地说,它应反映成人的社会属性、心理成熟水平和认知心理特征。在这三方面,成人明显区别于未成年人。第一,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成年人是社会职责和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其社会身份具有多重复杂性,而后者其社会属性是社会建设的后备力量。第二,在心理发展的成熟水平方面,相对于未成年人,成人显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体现是:丰富多样个性化的经验、趋于成熟的道德意识、自我指导型的人格、内外整合一致的自我认识、主观能动的调控能力等。第三,在认知心理方面,成人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从认知能力来看,成人的感知能力虽然从整体上不如未成年人,然而感知的精确性、概括性却超过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思维能力以辩证思维为主要特征;成人学习能力在整体上超过未成年人。其次,从学习心理意向和个性特征来看,一般认为,成人的学习动机具有复合性、职业性、现实性、深刻性等特征;成人的学习情绪具有复杂性、求短性、参与性、畏考性等特征;成人的学习兴趣具有指向集中性、实用性等特征;成人的学习意志具有坚韧性、自制性等特征;成人的学习个性具有自主性、自尊性等特征。由此可见,成人教育的教学理论显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学理论,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格,成人教育教学理论必须在成人学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构建。 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的教学应当是一种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参与教学并成为教学主体,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充分与学员工作生活情景、教学实际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的模式。 2.继续教育对授课教师素质的要求 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素质也有具体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热爱教育事业,深刻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及这项事业对人的特殊要求。第二,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它包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教育改革与发展观。第三,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它包括认识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这些能力能使他们高水平地调控教学活动,高标准地实现教学目标。第四,掌握并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水平上,而是迎接信息时代对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挑战,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之路。第五,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理解学员的能力,真正能够急学员之所急。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要把握成人教育的规律,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1.把握成人教育规律 “只要认真学习教育规律,把教与学的规律搞清楚,人人都可有上百种方法把教学搞好。”要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就必须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理论,把握成人教育规律。在成人学习心理学基础之上构建的成人教学理论,既有和其他教学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既要学习普通教育理论,又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成人学习心理,把握成人教育规律。要利用各种条件,通过各种渠道,随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成人教育教学的各种最新信息,关注它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为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打好基础。 2.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形势的要求、时代的必然,但并不能认为一切新的就是好的,更反对把创新作为目的,为创新而创新。创新教学方法要遵循的科学原则: 针对性原则。作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改革和创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遵循针对性原则,这是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在教学中的体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法改革与创新的针对性是指:继续教育的学员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其中有城镇教师,也有偏远山区教师;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也有上岗不久的新教师;有的教师已初步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而有的教师对此却知之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级、不同水平的学员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其次,要把握成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成人特点施教。 时效性与实效性原则。时效性是指教学方法要先进,教学内容要新颖,要反映时代的发展。实效性是指通过继续教育要有利于学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与优化、人文理论修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继续教育的学员在学校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继续教育是在职学习,他们的学习时间多半是从工作和生活中挤出来的,因此,吸引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关键是培训的教学内容对他们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质量是否有帮助。这就要求在继续教育的教学中,除注重针对性施教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时效性和实 效性。 多元化原则。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针对性,应该说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统一教学方法,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把注入式教学法用得太绝对、太简单。成人教育的特点及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法必须遵循多元化原则。 3.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教师有创新的主观意识。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这种创新意识或源于教学客观现实的需要,或源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或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从教者要学习创新并勇于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4.善于发现问题 改革与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包括教师敢于设疑、善于质疑的能力与教师的教育观察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决定新手更为高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反省认知技能,而反省认知能力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养成反省的习惯,随时随地注意分析研究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取其长,弃其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教学创新打好基础。在继续教育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所用教法产生的影响,及时收集学员反馈的信息,及时研究发现的问题,寻找最适宜的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5.选择合理方法 尽管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它和普通教育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些优秀教法还是可以借鉴的。另外,在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创新方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同样可以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善。因此,我们大体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第一,学习他人,在借鉴中创新;第二,博采众长,汇百家而成一学;第三,查漏补缺,在解决问题中创新。 另外,建构主义的兴起则可以说是为师资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首先,由于建构主义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一种新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我们显然也就应当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作出新的认识,而后者则又必然会对师资的培训提出新的不同要求;其次,建构主义事实上也为我们如何具体地去从事师资的培训提供了新的启示,这也就是说,教师的培训同样应被看成一种主动的建构活动。 总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定要辩证地去看,同时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摘 要:库伯经验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应当重视其教育教学经验的作用。以其学习理论来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挖掘、提炼、利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们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经验学习理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文军(1964-),男,新疆巴州师范学校数学高级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在读教育硕士。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教育教学经验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也是有待挖掘的宝贵资源。库伯经验学习理论重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其学习理论来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挖掘、提炼、利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们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一、库伯经验学习的模式 库伯在总结了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Sugarman,1985)。学习过程有两个基本结构维度,第一个称为领悟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掌握经验的模式:一是通过直接领悟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理解符号代表的经验。第二个称为改造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经验改造模式:一是通过内在的反思;二是通过外在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造过程。(见下图): 库伯经验学习理论与杜威、勒温和皮亚杰关于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研究相比更具有代表性。同时,体现了教育经验(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看成是经验的改造产生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重视教育经验,以及挖掘、提炼、改造教育经验,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目前主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的主要任务,可以将目前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立足于传授系统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它按照创设情境――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的阶段顺序进行。培训者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形成适宜的学习气氛,然后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讲授,并举例说明,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训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教与学活动的控制者、领导者。受训者则是被领导者,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怎么学,学什么都由教师决定。 2.专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理解和掌握理论为主的。其操作程序如下:选择课程专题――培训者讲授理论――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培训者以理论讲授为先导,介绍基本理论及有关资料与最新的学术动态,受训者在已学的理论基础上,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之后培训者设计问题使学员在已掌握的理论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进行反思性总结或交流。在这种模式中,培训者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受训者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培训者注重受训者参与教学活动。 3.辅导自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一般程序是:集中辅导――分散自学――考核评价。集中辅导,划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策略;然后由受训者回本单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最后通过评价验收结束该阶段的学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训者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员以自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4.远距离教学模式。这是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的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电视、多媒体以及网络等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日益普及。远距离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费用低。中小学教师可以不走出家门接受继续教育,节省了交通费、食宿费等,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必到寒暑假集中学习;教学效率高;教师能迅速掌握大量的新信息。 (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1.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其程序是: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形成课题报告。选择学科中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将任务分配给受训者,然后分头查找资料;之后组织讨论,形成各自的研究报告;再进行交流整合,完成课题报告。 2.微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训练师资、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它是1963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倡导。通常以5―8名学生(有时由实习生和教师充当)组成的班级(称为微型班级)为对象,在放置录、摄像设备的教学中实施5―20分钟的短课(微型课)教学,并做实况录像。课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录像对教学技能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在重复上课――录像――评价的过程,直至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技能为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受训者直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发挥出来,是学的主体。 (三)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20世纪末,从国外引进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培养、提高受训者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培训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把受训者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受训者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受训者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程序是:确定教学案例――组织观摩讨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交流。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示范课,组织受训者进行观摩、讨论、交流;由培训者评议、总结;再以此为例设计教学,进行教学实践,写出上课心得;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培训者的帮助下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受训者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训者和受训者是平等的,培训者是受训者的伙伴。但是案例教学对培训者和受训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作支持,培训活动所占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实现条件和评价组成。下面仅从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侧重于受训者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继续教育目标实现 传递――接受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传授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可见,在继续教育中,一方面要更新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传递――接受模式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对小学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帮助不大。因此,单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继续教育目标的达成。 从经验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进一步提高的再培训、再学习。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提高不是一次性的终结的过程,而是持续不断的终身过程。这与经验学习的思想一致。经验学习认为,学习是经验的改造产生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过程,是持续的经验的构成与再构成的过程,不是独立实体知识的获得和传递。 可见,经验学习理论更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的达成。 (二)操作程序中缺少使受训者发现、反思经验的环节 传递――接受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培训者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形成适宜的学习气氛,然后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讲授,并举例说明,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训者的学习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在“授”与“受”的过程中掌握现成的理论知识。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受训者的独特性,忽视受训者的主体性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操作程序中缺少使受训者发现、反思经验的环节。 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从学习者具体经验开始,经过学习者的反思性观察,形成抽象的概念,然后在实践中检验概念,又形成新的经验,即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习者通过直接领悟和间接理解抽象经验,重视学习者内在反思和外在行动改造经验。这种学习模式重视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者反思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生成理论知识,并重视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 因此,经验学习理论中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的学习特点。 (三)培训者和受训者分别处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地位 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培训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教与学的控制者、领导者,受训者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是服从者和被领导者。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是来自一线的小学教师,一方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处于领导者的地位,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他们是成人,成人的学习与中小学生相比有更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由此及彼,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应该要求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笔者的调查表明,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却更认同学生的角色,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受训者一旦将自己定位于学生,那么他们的学习行为就回归到其学生时代。而其学生时代的行为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塑造成型的。而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样学,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被扼杀了。学生习惯于所有的学习都由教师安排,在没有教师指令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行为迁移到继续教育中,受训者的学就完全依赖于培训者的教。在这种学生身份认同的影响下,受训者自觉地、主动地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主体性,看不到自己与普通中小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拥有的丰富的教育经验。虽然受训者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有想法,但是,在这种学生角色定位的影响下,他们还是愿意选择听培训者讲这种方式。受训者无意识中认可的学生身份,无形中增强了培训者的领导地位。 在经验学习中,由于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经验不断改造过程,强调经验是学习者学习的基础,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任务不是要把新观念灌输给受教育者,而是要剔除、修改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经验提取、改造的帮助者,是学生反思经验的协助者,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实践的鼓励者。在这种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变成了学习者,而学习者则不知不觉地成为教师,教师和学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正如林德曼所说:“教师具有一种新的职能,他不再是一个在权威的讲台上发号施令的神使,而是一位向导,一位指路人,他同样可以凭自己的有关经验和生动的事实参加到学习之中去。”可见,在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于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其弱化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差异。 总之,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受训者不是中小学生。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等,最终实现素质的提高,促进专业发展。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有局限性,强调现成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忽视经验的反思、知识的生成;强调培训者主导地位,忽视受训者主体地位。妨碍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经验学习却能弥补其不足,能促进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其他的教学模式 前文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的不同,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第二类,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第三类,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学模式。在经验学习的视角下,来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就会发现其中缺乏明确地开发、利用受训者教育经验的环节,缺乏明确地使受训者发现、反思教育经验的环节。忽视对受训者教育经验有意识、有系统地开发和利用。 第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有的适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又可以在其他场合应用。在课堂内应用的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导入教学。这一教学步骤,包含培训者提取和组织受训者已有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隐性的。)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新知识。可见,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中,缺乏受训者通过实际操作内化知识的环节。同时在其操作程序中,有开发和利用受训者经验的因素,但是其中缺乏明确的、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发和利用受训者教育经验的环节。 第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受训者的实际操作。在操作结束后的总结阶段包含对原有教育经验的反思和应用,同时还有在操作中生成的新教育经验的运用。但是这些运用也是停留在隐性状态,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中,缺乏明确的使受训者对教育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的环节。 第三,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学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践操作。在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包含了从教育经验出发,经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交流教育经验、内化别人的教育经验,到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到生成新的教育经验,这样一个完整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但是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也是隐性地在运作,在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中缺乏明确地对受训者教育经验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的环节。 从前文笔者对三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三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中,有对教育经验的合理利用的因素,但是没有挖掘,提炼和推广教育经验这一环节。在教学模式的操作中,教育经验在隐性地发挥作用。正是由于它始终处于隐性状态,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它的存在,从而只能使教育经验在无意识中发挥作用,缺乏对教育经验有意识地、系统地挖掘、提炼和利用。 因此,以经验学习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对中小学教师已有教育经验的重视。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思想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教育学生在学校里不玩危险游戏;出校门时,要求学生戴好小黄帽,慢行通过校门;在公路上,要靠右边走,不能在路上玩耍;要按时回家。还经常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教育,教育他们不喝生水,不能变质的食品。班级中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习惯 我们班级有许多插班生,行为习惯很难培养。首先向学生贯彻落实学校里的规章制度和《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利用班活动课、教育学生怎么样遵守课堂纪律。平时上课发现某些学生或者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并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逐步形成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 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强化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小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结合三项竞赛评比制度,促使学生自觉自悟。在语言行动上,他们懂得讲文明礼貌。无论在校内、外见到教师都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动帮助,拾金不昧的事屡见不鲜。 四、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还要做好校外的延伸工作——家校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这学期家访50人次,成绩显著,特别是那些顽皮和学习散慢的同学在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已经改变了很多,成绩上升很快。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为培养新时代的好少年而努力奋斗。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常规方面: 1、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记。 2、上课: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学困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我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如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完成作业、给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等),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4、批改: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去搜集资料,对各种练习题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但是在一些方面我还有不足之处,如在教学中,还存在不了解学生就进行上课的现象,有时不是分层教学,进行“一刀切”教学, 在辅导学生和批改作业方面,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等等。 二、课改方面: 1、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2、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但是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实际运用中还有脱节的现象。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行为习惯方面: (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学校,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学期,我经常利用晨会课,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平时上课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好,但是还有几个纪律观念薄弱者经常要老师教育才做好一阵儿,以后还要加强教育。 (2)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首先我们老师要为人师表,作好榜样。这样学生和我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现在同学们基本上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拾到东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从他们的行动已经可以看到: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已经发出美的萌芽。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思考老师所讲的问题。或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培养了口头表达的能力。 总之,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足。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成绩进步太慢。今后,我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开学初就学习了刘延东的讲话,明确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标准。我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要求,廉洁从教,从来不参与有偿家教,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教学中的有心人。我还积极学习解读《弟子规》,不但懂得更多为人的道理,也为我进一步教育学生践行弟子规打下基础。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我知道班主任工作要讲究方法,要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实践总结,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实施新课程中,我认真拜读了各种有关教育的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心理;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培养学生形象和抽象、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题抄对了没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进行自觉检验。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一两次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形成“自己脑子笨”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想自己不行,对自己没信心,结果自己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不想学,作业不会做,造成成绩低下。我所教的班级差生有几个,他们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多次测验都没有及格或没有达到优秀等级。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 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三、认真参加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个学期,我继续认真参加学校的有效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千万不能只比学生快一课时。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有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盆水、一桶水。所以自身的学习很重要。这一期中,我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牢牢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认真观看、思考、做记录,然后回来整理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向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同行和领导的批评与指导,然后慢慢的成长。不过比起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们,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对于数学组的活动,我每次都能积极参与。不仅是观看示范课,更多的是参与到评课讨论中去。我还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研究》等继续教育书籍,并做好笔记,从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 四、优化班级常规管理,努力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教育以德为首。德育工作是搞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基础。我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创建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学风、班风。以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践行弟子规,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好的习惯将让人终生受益。我结合这个学期学校开展的践行弟子规活动,把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点,结合学校每周的“流动红旗”评比,向学生进行常规教育。通过积极鼓励、引导、批评和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重点抓好班风建设,针对个别调皮学生,积极引导,想对策,通过反复抓,促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提高。培养了几个得力的小干部如中队长郑雯珊、纪律委员黄楚雯等,促使班风得到好转,做到周周都有训练的重点。这个学期班上打闹的现象少了,特别是岑俊俞同学,打人的坏毛病基本能克服,很少有同学告他的状了。 (二)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之首,我坚持做到每月讲,每周讲,每天讲。 1.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加强学生路队安全的教育,经常与家长交流,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督促学生按时上学、放学,不要太早上学,不在离校和返校途中逗留等,确保学生的安全。 3.加强课间安全教育,经常指导督促孩子课间做文明游戏,不要追逐,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向学生讲有关安全救护知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学生学习消防逃生知识、防暴雨雷电,及加强法制教育等。天气炎热后,天天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告诉学生一些溺水的事故,反复强调不能私自去游泳或去河边玩耍等。 (三)继续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1.做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训练,同学们对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应该如何听课、上课的坐姿、课前的准备、听课时的思考及回答问题、与同学的讨论交流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但要养成习惯,还需要耐心的指导和培养,直到现在也只是差强人意,许多学生的课堂纪律还比较差,小动作多,随便说话的也多,还需要今后继续努力。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注意引导学生讲究环境卫生,不随手乱丢废纸杂物。在教室里、校园内外看到废纸杂物都有责任和义务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经常以身作则,带头打扫卫生。还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老师首先要做到,给学生做好榜样。对于爱劳动讲卫生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 通过积极创设文明的环境,进行基本礼仪的训练,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打架骂人,推广礼貌用语与普通话,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并及时鼓励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对特别有礼貌的蒋 懿乐等同学评为文明之星。 (四)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校讯通以及电话联系,面谈等多种形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定期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及时了解小朋友在学校时的表现和学校的常规要求,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认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引导孩子践行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家长进一步了解了习惯决定着孩子成长的质量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策略,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到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因此,我十分重视班队活动的发展。本学期,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践行弟子规、“知识守护生命、安全警钟长鸣”、“除陋习、讲卫生、树新风”、“向雷锋叔叔学习”|“我与小树交朋友,争做绿色小天使”、 “真爱生命、善待自我”、 “学习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让我们的生活溢满书香”,等等,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各个方面得到熏陶和提高。 五、不足与反思。 (一)班级管理方法还不够完善,还有进步空间,班风进步不大,特别是在学生自觉性方面特差,课堂纪律仍需加强。 (二)个别学生卫生习惯差,乱丢垃圾的现象常有,部分学生怕搞清洁卫生。 (三)个别学生不乐意与老师沟通,有问题不向老师反映。 (四)学生课间打闹追逐现象仍是无法避免,还要加强课间的巡视,在班上也还要对孩子们进行严肃的安全教育,希望大家一起重视。 六、采取的措施: (一)以勤立身,增强老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老师为同学为班级干了什么,要借机向学生说教,不然二年级的小朋友是不会了解老师的苦心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经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观察。开学初,我就留心观察全班同学,了解哪个学生勤快,哪个学生懒散;哪个学生上进心强,哪个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哪个学生活泼开朗,哪个学生郁郁寡欢……发现有情绪低落的同学,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引导。例如:吴妍同学本来性格内向,开学报名时我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一起报名,其他学生家长都来了,唯独她一人背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当我问及其父母情况时,她两眼通红,低声告诉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开学来我有意识地多关心她,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不能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电话或写信来向父母表达,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难受呢?当天晚上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日记,内容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该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记满满的都是对父母亲的思念,但却忘了我要求写的“我该怎么做?”,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父母出门在外是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你应该从思念他们中振作起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当你学有所成之际也是你妈妈喜悦归来之时,耐心等待吧!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当中,情感得到了归宿。这正是我的观察与引导使学生走出困惑,走向坚强。 二、谈话。谈话是沟通的极好方法,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边听边思考;谈话后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的观察印象,综合分析,公正认真地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有拖欠现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与他聊天,了解到原来是爷爷奶奶对他过分宠爱,觉得他现在还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学回家就该先放松放松。吃好饭再写作业又说迟了,要休息了,不然会影响长身体……结合我平时对他的观察,我断定他没有说谎,因此我双管齐下,继续找童欣健聊天,让他知道他爷爷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但同时让他明白爷爷奶奶的做法不够正确,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可因为爷爷奶奶而影响自己;另一方面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番沟通。从那以后,他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调查访问。我经常向家长、同事们调查了解,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我班的程颖同学,头脑反应快,课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在学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学生,可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学习丢在一边,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父母(父母亲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时极少回家,她随外公外婆生活。)她们都说程颖就是懒,再说每天又不在一起,她们也拿女儿没办法。父母没办法,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不管,因此我又询问她的外公外婆,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外公对她还是很关心的,但外婆的言语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程颖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我通过向与她同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原来程颖在家确实很不听话,每天放学回家自行车骑得飞起来,而且玩得很迟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还要到处去找她,每当问起作业她都说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听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况,为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专门来到她家当着她面向她外婆汇报了她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她外婆听了感到些许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诉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当她表现有进步时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二天,我与程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她外婆不喜欢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读书,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欢外婆,所以放学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听了她的叙述,我告诉她外婆这么说的原因,并毫不掩盖地指出她的缺点,要求她马上改正。我让她担任学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也许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还不能按时完成,我却佯装不知,我知道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几天后,课代表把她的作业本拿给我看,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一向对她非常放心,她没做作业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过我很伤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见低她着头,满脸通红。从那以后,她学习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弃她,现在已成为班内的优等生了。 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个未知宇宙一样,是个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智能农业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实施的基础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实施RFID智能管理系统,介绍了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老旧图书馆馆舍进行改造,以适应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要求,调整整个图书馆馆藏结构,以及与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相匹配的芯片加工和转换数据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深刻解读了图书馆实施RFID技术所需的图书馆基础支持。 关键词: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 RFID技术 应用基础 目前国内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安全磁条+条形码”的技术手段,以安全磁条作为图书的安全保障,以条形码作为图书的身份证,虽然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些许问题,但是图书顺架、排架困难,读者查找图书以及馆员清点馆藏数量繁琐耗时,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缺乏人性化,而且磁条容易消磁、老化,防盗效果差,安全系数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强烈意识到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现代图书馆需要做到图书自动盘点、自助借还,图书区域定位、自动分拣以适应图书馆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2012年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成功实施了RFID智能管理系统,围绕RFID项目的实施图书馆开展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1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原理与特点 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它利用先进的RFID技术,将门禁、校园卡、图书标签、标签转换装置、自助借还机、移动盘点平台和馆员工作站系统软件融合为一体,实现了迄今最便捷的图书管理自助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 (1)简化读者借还书手续,缩短了图书流通周期,提高图书借阅率,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 (2)利用移动盘点平台为图书馆提供全新盘点模式,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效率。 (3)图书定位使读者方便快捷查找错架图书,挖掘出潜在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率。 (4)安全门禁系统支持离线与在线工作模式,未借出图书通过门禁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防止图书被带出图书馆,防盗技术更强,系统更安全、可靠。(如表1所示) 2 图书馆实施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保障 随着图书馆长期的文献积累,无限增长的馆藏文献和有限的图书馆馆舍面积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无法适应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的一门式管理模式。图书馆首先对原有图书馆馆舍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工程,图书馆的原有建筑是框架结构,大开间、大跨度,改造工程只需要将原来各个独立书库、阅览室的隔墙打开,将其合并形成开放式的借阅。 2.1 图书馆馆舍的改造与利用 由于农大图书馆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式图书馆,随着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学生数量猛增,教师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图书馆读者群数量同时随之增多,而图书馆馆舍面积维持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大的改观,使得图书馆借阅环境和阅览空间紧张,同时对门厅进行改造,安装了RFID项目的安全门禁系统及电子大屏幕,充分利用图书馆有限的馆舍面积,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同时改善了图书馆愉悦的学习环境、温馨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为RFID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 2.2 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的调整 2.2.1 首先对改造后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进行馆藏结构调整 图书馆馆员对各个时代的文献资源进行甄别,部分脱离时展的旧观念、旧知识、旧技术以及部分老化、破损、低借阅率的图书文献进行剔旧处理。调整初期遵循图书馆文献剔旧工作的原则和规律,从该馆整体馆藏文献的针对性、完整性、系统性、未来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本着藏以致用,高效服务,发挥馆藏功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原则,以及保持该馆馆藏文献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馆藏的专业性与任务相一致的原则,对原有馆藏文献保留了各个时期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著作,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和学术观点,增强藏书活力和利用率,节约藏书空间,保证馆藏文献有效地反映最新知识和科技成果。 农大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服务中心,具有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馆藏文献特色。在长期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中,突出与学校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馆藏文献的收藏;有超前服务的藏书思想,对于一些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关的领域以及专业拓展的书籍,图书馆馆员要有能力做出判断,在藏书剔旧过程中,对于非专业性图书的剔除从宽处置,一般普及性图书及发展较快的应用科学图书,保存期可以短些,而对于专业性图书的剔除要从严处置,避免造成文献的流失。并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该馆文献剔旧工作统一的标准执行,如,内容陈旧,不宜久藏的图书;复本量过多,长期压架无人利用的图书;破损的、质量低劣的图书;专业不对口的图书,图书馆馆员根据该馆读者需求、馆藏特色对部分图书进行剔旧,同时设置密集书库。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做下架处理,移至密集书库,并在自动化系统中,标明此书在密集库,以供少数读者查阅。这样既保留了馆藏资源,又使得馆藏资源不流失。优化了馆藏结构。 2.2.2 对剔旧后的图书文献资源进行数据结构调整,以适应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 对于原有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按照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要求,图书馆将实行开放式、一门式服务,根据改造后图书馆馆舍的实际情况,对原图书馆各书库、阅览室的图书、期刊文献资源进行调整、合并,按照大类分别放置,保存了原有工具书库,将其与过期期刊合并存放成为综合借阅室,而现刊则根据图书按照大类归属于各个书库,形成了以第一和第二自然科学借阅室,以及第一和第二社会科学借阅室和综合借阅室为基础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满足了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借阅模式的需求。 山东农业大学选用的是远望谷集团公司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必须通过标签转换系统将RFID唯一识别信息与图书唯一条形码信息实施绑定,并将RFID技术与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ILAS)挂接,实现对图书、读者详细信息的访问,从而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图书馆管理(ILAS)系统中,实现与现有图书管理软件(ILAS)的无缝链接。因此,图书馆需将调整合并后的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对缺失书标的图书补贴书标,有利于顺架工作的开展,将完成调整的图书由原来的馆藏地点转换到新的馆藏地点,即转馆藏,对每一本图示进行夹芯片(RFID电子标签)工作,并通过标签转换装置将数据信息转换到芯片(RFID电子标签)上,就是转数据,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图书馆原有的条形码借阅模式改为图书芯片借阅模式,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 图书馆实施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体会 山东农业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实施RFID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安装声光报警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安防能力,改变了借阅模式和管理模式,由独立分散管理变为开放式统一管理,由各独立个库室变为藏借阅合一的借阅模式,增加阅览桌椅,增加馆藏面积,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增强读者的自由度,实现了图书精确定位,便于读者快速查找,自助借还模式方便读者借阅,提高馆员服务水平。为便于整个图书馆的统一管理,建议南校区图书馆可以实施RFID系统,实现图书馆统一借阅模式、统一管理模式,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提高图书利用率,节约图书馆馆舍,提高馆藏数量和质量,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4 结语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简化了读者借还图书的手续,改变了图书借还流程,变手工借还为自助借还,改进了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缩短了图书流通周期,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为图书馆员提供了全新的盘点模式,即利用移动式或手提式盘点系统,对所需盘点图书的书架进行扫描,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快速地完成图书盘点,极大地降低了图书馆馆员的劳动强度;RFID安全门系统实现零误报避免读者与馆员之间的矛盾,管理更加人性化,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RFID馆员工作站打造一体化的图书管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图书馆员在藏书管理和流通服务上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智能农业论文:农业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设计 摘 要: 针对农业机器人的充电现状,设计了基于PIC16F887和UCC3895的农业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该系统采用UCC3895对全桥变换器进行移相控制,在较宽范围内实现了软开关。采用单片机PIC16F887控制充电电路的启停以及实现过压、欠压、过流保护,并对充电过程进行了实时管理,将充电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并向上位机传输保存。实验证明,充电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充电快速、功耗低。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ZVS; UCC3895; PIC16F887; 充电控制 0 引 言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精准化是现代化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器人在改善农民劳动环境、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育苗、采摘、灌溉、收获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1?2]。因此国家已把农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列为农业工程领域的重点研发对象之一。但农业机器人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主要原因就是机器人动力源问题。因此作为机器人动力源的蓄电池以及能量补给的充电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3]。调查表明,现在的蓄电池由于充电设备落后、充电方法不当导致其使用寿命只有2~3年,远低于其设计指标10~15年的要求,既增加了使用成本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一般的蓄电池充电系统完成一次充电需要8~12 h,显然无法满足机器人对充电系统的要求以及生产的需要。因此设计一种快速、高效和安全的智能充电系统是农业机器人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80 V机器人车载铅酸蓄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UCC3895和PIC16F887的充电系统,此系统实现了充电过程的高效、快速、稳定并具有充电过程管理功能。 1 充电系统总体设计 为了做到高效快速的充电,又能实时掌握整个充电过程电池的状态,充电系统由两个模块组成:上位机监控管理模块和下位机充电模块。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的核心是充电模块,主要由充电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充电主电路由输入整流滤波、DC/D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三部分组成;控制电路由UCC3895控制芯片、单片机PIC16F887、检测电路和外围电路组成。系统通过检测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实现电压、电流的闭环控制;上位机监控管理模块完成与单片机的通信,实现对充电电压、电流以及电池温度等数据的显示保存,并为后期系统功能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充电主电路的设计 三相交流电经输入滤波、整流后得到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又作为DC/AC逆变器的母线输入。经DC/AC逆变器变换后得到高频脉冲电压,再由高频变压器进行隔离变换,经过输出整流滤波得到充电所需的直流电压。 本文采用ZVS移相全桥变换器作为逆变器,其工作波形[4]如图2所示。其主电路拓扑是利用开关管的输出电容或外接并联电容与变压器自身的漏感或原边串联电感进行谐振,谐振电感储存的能量向电容[C1~C4]释放,使开关管两端电压下降到零并使反向并联二极管导通,由此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和关断。系统选用IGBT模块作为开关器件,为了减小大电压和大电流对IGBT的冲击,设计了RC吸收电路[5]。 2.2 充电控制电路设计 2.2.1 检测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输入检测电路主要负责采集母线电压与电流信号。信号处理电路1将此模拟信号进行变换送入UCC3895的CS端,实现对全桥变换器滞后臂驱动信号占空比的控制;并将其变换后送入PIC16F887的A/D输入端,实现对充电主电路的过压、欠压和过流保护。输出检测电路[6]主要负责采集充电电压、电流、温度信号,信号处理电路2将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变换后送入UCC3895,实现对IGBT驱动信号占空比和相位差的控制;并也将其送入PIC16F887的A/D输入端,实现对充电主电路的启停、显示和报警控制。 2.2.2 UCC3895控制电路设计 本文选取UCC3895作为全桥变换器的移相控制芯片[7]。UCC3895芯片是Texas Instruments 公司生产的专用PWM移相全桥变换器新型控制芯片。该芯片在UCC3875的基础上增加了PWM软关断能力与自适应死区设置功能,能够适应负载变化时不同准谐振条件下的软开关要求。UCC3895采用低功耗的BICMOS工艺,其工作频率、效率、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连接不同的外围电路,使其电压工作模式和电流工作模式可以进行切换,并且软启动/软停止可按要求进行调节。 UCC3895主要功能是实现闭环控制。母线电流经检测和变换后送至UCC3895的CS端,如果母线电流增大,CS电压升高形成斜波信号,该信号与UCC3895的CT引脚产生的锯齿信号比较后送UCC3895进行计算,输出可改变占空比的滞后臂驱动信号。如果母线电流瞬间增大,使CS引脚的电压超过2.5 V,UCC3895就会关断PWM输出。从而防止过流烧毁IGBT器件。 UCC3895还内置了可以调节PWM输出占空比的误差放大器EA,它在UCC3895上有3个端口:EAP端pEAN端和EAOUT端。当EAOUT端输出小于500 mV时,UCC3895停止PWM输出,当EAOUT端输出大于600 mV时,恢复PWM占空比调节功能。在本设计中,误差放大器EAN和EAOUT接成跟随电路,将充电电压、电流信号经检测和变换后送至UCC3895误差放大器EAP端,当充电电压或电流大于给定值时,EAP电压减小,导致EAOUT电压下降,UCC3895自动增加超前臂和滞后臂驱动信号的相位差。UCC3895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 2.2.3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 本文选用美国微芯科技公司生产的PIC16F887单片机作为充电系统控制芯片[8?9]。PIC16F887自带A/D转换功能,将检测电路采集的充电电压、电流和温度转换成数字量,通过程序控制IGBT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并把数据进行显示的同时传给PC机进行存储。将采集的母线电流、电压信号变换成数字量,通过程序完成主电路的过压、欠压和过流保护。 2.3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由于单片机与上位机的接口电平不同,因此通信电路采用RS 232总线技术和美信MAX232转换芯片,既实现了20 m左右的异步通信,又实现了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息的保存。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RS 232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充电系统以硬件电路为基础[10],通过程序控制完成了预充电、大电流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小电流恒流充电和涓流充电五个充电阶段,充电程序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 3.2 人机交互界面软件设计 充电系统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以VC作为开发工具。通过模块化划分管理,设置了登陆、电池充电状态、充电数据、打印记录等菜单。用户可以清晰地掌握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温度等信息。 4 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不断的计算和调试,使电路参数设计达到了最优。图6和图7表明轻载时超前臂和滞后臂的IGBT都实现了ZVS,大大降低了充电电路的功率损耗,提高了充电效率。 5 结 论 本文设计了农业机器人充电系统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编写了相关控制程序,实现了五阶段智能充电。系统硬件设计采用UCC3895和PIC16F887对全桥变换器进行移相控制,实现了IGBT模块的ZVS,大大降低了功率损耗。实验证明,此充电系统结构简单,充电快速,充电效率高,功能完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能农业论文:基于ZigBee与GPRS的智能农业传感节点的设计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个可以远程采集农业大棚中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温湿度的智能农业传感节点。本设计通过使用CC2530芯片和SIM600A芯片,将ZigBee协议与GPRS协议相结合,使得传感节点同时兼具终端节点和中继节点双重功能。经过测试,本设计具有采样精度高、组网快、组装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 CC2530 ZigBee 智能农业 传感节点 GPRS 一、引言 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在逐渐向工业、商业、医药卫生、交通、农业等领域渗透。同时,具有无线传感、远程控制、自动组网及智能计算的传感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农业智能化普及率只有不到1%,但是市场需求年增长接近50%,由此可见智能农业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C2530芯片的智能农业传感节点,通过使用低功耗、可灵活组网的ZigBee技术以及可以连接互联网的GSM技术实现了远程采集农业大棚里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功能。传感节点采用低功耗设计,成本低廉,可以轻松地推广。 二、原理与结构 本文设计的智能农业传感网络节点需要实现环境传感和无线传输两大功能。环境传感既采集农业大棚里的环境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温湿度。无线传输上,本文设计的节点能够实现终端节点和中继节点两种角色。终端节点只能采集数据并发送给中继节点,而中继节点不仅保留采集数据的功能,还可以汇集终端节点传来的数据,并通过GSM模块将数据传送到互联网服务器。此外,本设计的节点还可以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采集的结果。主控制器采用低功耗的MSP430芯片。整个系统由5V电源适配器通过DC005接口直接接入供电。图1中给出了本设计无线智能农业节点的结构原理图。 三、系统硬件设计 3.1环境物理量传感器模块 图2 SHT11与主控制器通信电路示意图 空气温湿度采用瑞士进口的SHT11芯片进行测量,该芯片温湿度反应灵敏、误差小、各项指标均高于国产DHT22等温湿度模块。资料给出,该芯片的湿度测量范围在0~100%RH,温度测量范围为-40~+123.8℃,其中湿度测量精度为 ±3%RH,温度测量精度只有±0.4℃。此外,该芯片还具有响应时间快及低功耗的优势。图2为该芯片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电路示意图。 由于其具有可完全浸没的特点,故土壤传感器我们也使用了SHT11作为主要芯片,并采用了铜粉烧结技术制作了外壳,用铜合金粉末高温烧结而成,过滤精度高,透气性好。 光照传感器我们则采用了环境光传感器BH1750,能够直接通过光度计来测量环境光照强度,其量程为1~65535流明(注:光通量的单位)。图3给出了BH1750芯片的电路原理图。光照强度计算可以通过公式1表示: L=COD/(1.2*ε*R) (1) 其中,L为实际值,CODE为测量值,ε为透光率,R为高精度模式2调整值。 3.2基于CC2530的无线传感模块 节点间通信采用TI的CC2530解决方案,它是一种集成了ZigBee协议栈与增强型8050内核的无线通信芯片。该芯片采用ZigBee通信协议,可以通过实际情况配制成路由节点或者广播节点。本设计在主控MCU内部完成中继节点和终端节点的区分,终端节点将CC2530无线通信模块配置为广播模式,做为一个节点,每一组约3-6个节点。其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配置成中继节点的传感节点,每个节点都有独立的数据采集能力。不同的是,普通节点采集数据后将数据通过CC2530发送出去,而中继节点则将收到的数据存入自己的内存之中,在适合的时机下通过GPRS协议将数据传送到互联网服务器。 3.3基于SIM900A的GPRS模块 节点与远程服务器的通信采用SIM900A模块,内部集成了GPRS功能,芯片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AT指令进行通信。本设计通过使用SIM900A模块的GPRS协议将数据传送到指定服务器中。 四、系统软件设计 本文设计的传感节点将实现无线组网及中继通信功能,此外还将采用低功耗设计。系统开机后将首先判断自己的配置是终端节点还是中继节点。如果是中继节点则进入休眠模式,由时钟定时1分钟唤醒一次。当程序唤醒时将分别采集光照强度、空气及土壤温湿度存储到部内部存储器中,同时将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所有功能完成后再次进入休眠模式,等待下一次唤醒。此外,主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外部按键唤醒,唤醒后可以在15s内持续显示各项环境参数。作为中继节点的设备将始终保持正常运行状态,收到的终端节点的数据将保存在存储器内,一旦收到服务器的查询指令即可立刻将数据传送到互联网服务器。程序流程见图4所示。 五、系统测试 本设计经过测试,可以发现各项功能运行状态良好,采集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温湿度均保持在误差较少的范围之内。无线组网功能可靠性高,组网速度快。最终成果见图5所示。 六、结论 本文根据现有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智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设备装配简单,可自主组网、远程检测农业大棚内光照、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湿度的智能农业传感节点产品。通过测试,本设计具有低功耗、传感精度高、可快速组网并与互联网服务器通信等优势,系统运行可靠性高。 智能农业论文: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设计 摘 要 本文实现了一种低成本、多参数、分布式、自组织的三层农业物联网架构,能够实现高速率远程接入和信息共享的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本文描述了该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智能节点设计方案,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无人值守监测功能。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 智能节点 环境监测系统 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测由于农业生产的范围大、气候和环境多变,需要监测内容较多,一直是困扰农业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技术难题。 基于智能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技术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施的技术基础和重要应用。农业生产环境涉及到气候、农作物及其生产环境的众多方面,需要的观测量众多,各观测量所采用的传感器技术、变送器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在分布范围广和监测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智能传感节点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安装环境、网络连接、可用时间等众多因素,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节点类型,分布式布局、自组织网络的农业物联网系统,首先需要在网络架构上采用灵活部署和分布式的物联网架构,然后是分布式的智能节点设计。具体监测的参数包括大气条件、土壤情况、病虫害和农作物生长形态等。 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基础数据采集和存储,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无人值守的自组网结构,可以准确感知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作物信息。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网络架构的智能节点设计方案,可实现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该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分布式的智能传感器现场布局,这些传感器节点可以准确感知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作物信息,通过自组织的Zigbee网络,连接到上层的智能网关,组建农业生产信息基础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共享功能,用户可远程访问数据库,获取需要的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过程。 1 农业物联网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将Zigbee传感器网络与3G/4G 网络融合并接入互联网,系统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感知节点层、网络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感知节点层由众多分布式部署的感知节点组成,节点能够搭载多个标量及多媒体传感器节点,在读取农业环境信息的同时,还能够自组织构成可自愈的高效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与上层的网关节点保持通信;网络传输层的主要设备是智能农业网关,有能够收集下层感知节点的ZigBee主节点模块和向上与互联网连接的3G /4G无线传输模块;业务应用层的数据中心包括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和 Web服务器,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负责数据保存,Web服务器负责向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智能感知节点主动构成自组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后与智能网关进行数据传输,智能网关在保存数据内容后,再通过3G/4G网络向使用者提供互联网服务,然后定期将数据上传给上级监管部门的数据服务器;上级监管部门或农业指导部门可以根据数据内容形成报告提供给农业从员者;各类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终端访问该系统,查询感兴趣的农业环境参数,如有可能,还可对部分可控节点进行控制操作。 网络传输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类似于ZigBee的协议,智能农业网关通过ZigBee网络与多个节点或路由器相连,构成一个星形网络。 在网络接入协议的选择上,系统可根据环境要求和应用需要,自主切换到无线WIFI或3G/4G网络,并在节能需要的情况下关闭网络开关,形成速率自适应和节能的网络接入。 2 感知层的ZigBee智能感知节点设计 智能感知节点作为整个监测系统的信息采集源头,能够为整个系统提供完整和准确的数据。节点能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相关的环境信息与作物信息,并且能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搭建一个自组织的ZigBee网络。其中的传感器种类,包括大气条件、气象信息、土壤湿度、水环境PH值等标量数据传感器,以及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直观影像的图像传感器(摄像头)。经由节点采集的数据首先在节点处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经由ZigBee网络汇聚到网络区域内的智能网关。 考虑到各类传感器节点的能耗、购买成本、覆盖范围以及传输距离的限制,如摄像头的能耗较大、价钱相对较贵,可以覆盖较大范围,一个监测区域内安放一个摄像头就可以满足应用的要求。因此不必在同一监测区域内的节点上都采用同样的设计结构,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的传感器连接网关。 3 结论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三层结构的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可灵活部署的智能节点实现了分布式的传感网络总局,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现场的环境监测和基础农业数据采集。具体采用了自组织的Zigbee网络将广泛分布在农业现场的各类农业生产数据组织在一起,利用网络传送到智能网关给农业从业人员使用。系统重点解决了在分布式环境下对于智能节点的可靠性可用性设计、冗余数据的融合处理和网络的自组织问题,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一次成功应用。 智能农业论文:浅析智能仪表系统在农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摘 要:智能仪表系统现已经在农业中得到了应用,尽管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却足以证明智能仪表在农业中拥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着新农村建设,智能仪表系统在农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无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技基础。本文首先对智能仪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智能仪表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了概述,最后探讨了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能仪表系统;农业;电气自动化;应用 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仪表系统越来越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测量控制仪表系统发展十分突出。现如今,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种类已经非常多,比如流量计、温度仪、调节器等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这些智能化仪表系统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户借助智能仪表系统,可以对农作物进行自动化的控制,以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 1 智能仪表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仪表系统要想在农业电气自动化中达到彻底的应用,有关人员必须对其工作原理完全了解,依据其工作原理,将其恰当好处的应用在农业中。传感器是智能仪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以说是该系统的心脏。传感器拾取被测参量的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经滤波去除干扰后送入多路模拟开关。由单片机逐路选通模拟开关,将各输入通道的信号逐一送入程控增益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A/D转换器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后送入单片机中。单片机根据仪器所设定的初值进行相应的数据运算和处理。运算的结果被转换为相应的数据进行显示和打印;同时,单片机把运算结果与存储于片内或EEPROM(电可擦除存贮器)内的设定参数进行运算比较后,根据运算结果和控制要求,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 智能仪表系统的功能优势 2.1 能够进行自动化操作。智能仪表系统应用在农业中,使得农业生产逐渐的摆脱了人类劳动,农户可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农业自动化是现代化的典型标志,因此智能仪表系统的应用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智能仪表系统每一个测量环节,都是微控制器进行操作,因此每个测量环节都是自动化。 2.2 能够进行自测。智能仪表系统的自测功能有比较多,比如能够自动凋零、自动诊断、自动检验等。如果系统出现了异常情况,系统会进行自动检测,将故障部位查找出来,如果系统十分高级,甚至能够诊断出故障原因。此种功能可以在仪表启动时就发挥作用,在仪表运行过程中也能够发挥作用,因此不必再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控。系统运行期间发生故障,自会发出警报,诊断出故障部位,这对检查人员来说,十分方便。 2.3 能够进行数据处理。这是智能仪表系统最为显著的特点。因为绝大多数智能仪表系统应用的是单片机或者是微控制器,这样如果某些问题硬件逻辑难以解决,软件系统可以解决。比如数字万用表基本不具备处理数据功能,只能进行电流、电压测量,而智能仪表系统中的万能表,除了能够测量数据外,还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比如取平均值、统计分等。这使得用户不必为自己进行数据处理,同时也确保仪器测量精度。 2.4 能够进行人际对话。智能仪表系统能够进行人机对话,这使得人们只要输入相关的数据信息,就能够找到相应的信息,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对策。智能仪表系统应用的是键盘,其与传统的切换开关相比,更加的方便灵活,工作人员只需要掌握键盘输入命令,即可进行测量。另外,智能仪表系统还能够将数据信息处理结果报告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数据信息,这样仪表操作不仅方便,还具有直观性。 2.5 能够进行可程控操作。因其具备这一功能,所以才得到了广大农业研究者的欢迎。现代智能仪表系统绝大多数都有通信接口,比如GPIB、RS485等,这样系统能够与PC机或者是其他仪器设备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测量系统,该系统功能更加齐全,能够对复杂任务进行测试。 3 智能仪表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仪器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智能仪表系统逐渐走入农业产业化中,更好的为农业产业化做贡献,其中TFW-VIII型智能化农业环境监测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FW-VIII型智能化农业环境监测仪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全、测量精度较高、操作较简单的一种智能化农业及生态环境实用的测量仪器,可以对土壤、水和空气进行现场监测。该仪器内设置了GPS全球卫星定位装置,可以对测试地点的方位(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有较准确的测定。在土壤方面,它能较精确地测试土壤内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可以对土壤中的酸碱度(pH)值、盐分(电导)、其他微量元素和地层温度进行测量,对土壤的容积含水量进行现场速测,还可以对化肥进行检测。在水质测试方面,可以测试水中的溶解氧、水的浊度、温度、pH值和水的电导率。除此以外,还能对测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该仪器是一部数字化的智能型仪器,不仅设制了操作菜单、数据存储和打印,还可以与计算机实现联网,能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对被测物数据的测试、记录和存储的要求,是土肥站、农科所及相关农业环境监测部门首选的仪器之一。 4 智能仪表系统的优化 4.1 测量精度的提高 在智能仪表设计时,以测量精度作为主要的参数之一,为了提高仪表的测量精度,一般除了选择性能好和精度高的元器件外,同时也可以利用微处理器对测量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以减少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4.2 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高效率,低耗能是每个仪器的最终目标。智能仪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是系统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低功耗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选用CMOS集成电路,这是由于CMOS电路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和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二是系统功耗和系统供电电压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供电电压越高,系统功耗越大,因此低功耗单片微机系统应尽量采用低电压供电,这样既能减少系统功耗,又有利于电池供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智能仪表系统在农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智能仪表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尽早的实现现代化,尽管目前,该系统并不完善,甚至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将其应用在农业电气自动化中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随着使得的发展,智能仪表系统会成为农户日常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也是我国农业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 智能农业论文:基于yeelink网络平台的智能农业远程控制 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可以使人们更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大棚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效地利用资源,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目的。而针对传统远程监控系统不能历史数据存储以及需要固定外网IP地址的瓶颈,从而设计了基于yeelink云存储的远程大棚监控器,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组网简单,使用方便,结果精确。 【关键词】农业 网络平台 智能控制 单片机 1 系统控制要求 远程控制界面使用4个虚拟按键(电灯控制器、电热丝开关、移动天窗开关、喷滴灌系统开关)用于远程控制;使用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数据测试并且通过W5100发送到yeelink网络平台;数据带有临界报警功能。 2 系统方案 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器,以W5100网络模块为核心,单片机的I/0直接与W5100网络模块通信,系统在程序的的控制下,按照网络yeelink协议把数据循环排队传到yeelink云存储上或下载到单片机上,方便用户实时查看过去任何一段时间的数据和控制单片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工作原理 远程环境监控器是一款基于yeelink网络平台的数据云存储,它是以 arduino单片机为处理核心,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环境数据,并且通过w5100网络模块接入互联网,通过循环排队等候的方式源源不断把数据发到yeelink网络平台上和把yeelink网络平台上的数据接受到单片机上面,方便用户实时查看过去任何一段时间的数据和控制单片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4 硬件设计 采用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点,然后通过arduino单片机进行处理,把数据通过W5100网络模块发送到yeelink云存储平台 5 软件设计 到yeelink官网免费申请帐号,通过帐号申请ID号码,如果没有外网IP,则把路由器设计成自动获取IP地址,并且在程序里面改成自动获取IP地址。 6 远程电脑网页监控 如图1所示。 7 远程手机监控 如图2所示。 8 结论 采用yeelink网络平台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大大降低农民的工作量,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一场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传统耕作模式,开始用传感器与农作物进行“交流”,成为智慧农业时代的“新农人”。这就是设计基于yeelink网络平台的智能农业远程控制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智能农业论文: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分析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这就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灌溉所需要的水资源非常多,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在农业灌溉中水资源得到了大量的浪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其中在农业灌溉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这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使得农作物的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农作物的产率。文章简要分析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案,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关键词:农业灌溉;智能节水;设计分析;单片机 目前,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主要是把AT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而外围又是有多个传感器以及电路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湿度传感器、超限警报电路、数据处理电路和LED动态显示电路等。该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主要是通过由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的湿度,然后将湿度值报告给单片机,单片机再根据预先设定的湿度值控制其它系统对土壤输送水分,待达到规定的湿度值后,系统则自动停止补充水分,让土壤始终保持最合适的湿度,进而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1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整体设计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是把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在土壤中安装多个湿度传感器,由它来监测土壤中水分含量。当土壤中含量低于标准值时,湿度传感器则将这个信息转化成电流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后就变成了可用的电压模拟性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器将它转化为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主控芯片单片机中,单片机就对整个系统进行合理地调控,在数码管上会显示出湿度值。一旦湿度值发生了变化,该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就会自动控制水泵开关。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结构图 2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AT89C52单片机具有功耗低、性能高的优点,在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该单片机在工作时的额定电压为5V,在单片机的内部存在一个256B的RAM和一个8kB的PEROM,这就保证单片机能够与标准MCS-51指令系统共同控制运作,这主要是运用了由ATMEL公司研制出的高密度生产技术和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在单片机内部还分布着Flash存储单元和8位CPU,芯片为40个引脚,这就包括了32个外部双向I/O口、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2个外部中端口、2个16为可编程定时计数器。该芯片不仅能够实现常规编程,还能够实现在线编程,依靠可反复擦写的Flash存储器与MCU将其有机结合,这就直接使得芯片的灵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还减少了系统的制造成本。 3 时钟电路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从根本上分析也即是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其核心就是时钟电路,主要依赖于时钟信号对时序逻辑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并且CPU具备的不同种指令功能即是在由时序单路生成的时钟信号控制下逐一实现的。其中,MCS-51型号的单片机中所含有的时钟信号可以分为两种方式:通过外部电路生成;通过单片机内部的振荡电路生成。 4 复位电路 为了确保CPU与其它相关的功能部件均可以从某个确定的状态开始工作,因此,单片机在每一个开机时都必须重新复位,此时,复位电路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复位电路一般分为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等形式。在对MCS-51型号的单片机进行复位时,主要是由外部复位电路来完成,其工作原理为:当按下按钮之后,就使得RC电路进行充电,且RESET端发生高电平,此时只要将高电平始终维持在10ms以上,即可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工作。 5 数据采集处理电路 由传感器监测到的模拟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并且此时存在很多干扰信号,所以信号在传输到主控芯片之间就必须通过滤波、信号放大以及模数转换等步骤。该智能节水灌溉系统通过运算放大器U2、U3把信号进一步放大,进而能适应之后A/D转换器的工作要求。 ADC0809主要包括一个A/D转换器、一个8通道模拟开关、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和一个地址译码锁存器等,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可以同时允许8个模拟信号传输,并实现A/D转换器的转换共享。 6 LED显示系统电路 在采用单片机的系统中,一般所采用到的显示器件包括数码管和显示器。这两种器件具备的优势十分明显,包括价格便宜、配置容易、与主控芯片接口简便等。可以在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中采用共阴极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把数码管的LED的引出端与单片机I/O口的8位线进行连接,调节共阴极数码管的高电平使之有效,再选择8位并行输出端,则就可以在LED显示器上实时显示不同的数值。 7 超限警报电路 如果该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运行环境超出预置的范围,就需要设置一个超限警报电路来提醒使用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现今普遍采用的报警电路主要包括:蜂鸣报警、闪光报警及语音报警等。例如,采用语音报警装置,则一般选择采用1SD1420型号的语音报警芯片,由A/D转换器传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主控芯片的P0接口输送到主控芯片内,然后由主控芯片对信号进行智能化处理并与配置值作对比。如果比预置值要小,那么P2.1口将会输出低电平,单片机就会控制语音芯片发出报警信号;反之,那么P2.1口将会输出高电平,系统不会出现语音报警信号,则系统运行正常。 8 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设计组成,这体现了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灌溉中的有效应用,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而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的智能化水平在整体上看来偏低,这需要国家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大农业智能化研发力度,在农田灌溉方面设计出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供水系统,既能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能促进农作物快速成长。 智能农业论文:农业节水灌溉智能控制及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推广 【摘 要】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只监测用电量就实现了对水量使用的有效控制,控制器内存储的灌溉记录极大地便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结合北京市多个实际项目的实施及售后经验总结,通过对几款不同特色信息化系统的优缺点分析,文章最后对该系统的推广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节水灌溉;无线通信;信息化管理;水电计量 1 技术背景 随着电子技术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技术的运用已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智能灌溉控制器,是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并实现信息化智能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款电子产品。考虑中国土壤面积广、人多、地形复杂以及人文特点,绝大部分的土地无法实现智能灌溉。为了实现准确计量和有效管理,广大农村可采取简单可行的节水灌溉控制措施。此举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2 农业灌溉智能控制的现状 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主要考虑收取电费,对用水量没有概念。用户灌溉前,需找电工记录电表读数,灌溉后再记录一次,向村里缴纳电费即可。这样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及大量的时间,又不准确,且不便于统计管理,尤其对于科学灌溉和信息化管理毫无作用。鉴于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IC卡预付费电表,当用户IC卡内金额足够的时候,刷卡时候预付费电表通过内部控制电路发出开泵指令,启动井泵开始灌溉;当用户主动刷卡停泵或是IC卡内金额不足时,电表发出停泵指令,停止井泵运行。虽然方便了电费的收取,一定程度起到了管理的目的,但是经笔者调查,用户普遍反映设备故障率较高维护不及时,影响用户使用;管理系统只记录了售电情况,管理系统不完善,没有受到上级管理者的认同和推广。 3 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3.1 精细型信息化系统 此系统需要提前收录该村所有用户的用户名、所有地块信息(包含地块的位置、面积以及种植作物类型)和灌溉方式,并写入智能控制器内。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IC卡识别出自己的资料,并选定地块及作物后启动井泵开始灌溉,同时开始计量电量,当用户再次刷卡时结束灌溉,控制器存储该用户此次的记录信息。由管理员定期利用智能掌上电脑(下文简称PDA),通过蓝牙的无线通讯,将控制器内存储的所有记录信息传送到PDA内。再通过USB数据线将PDA连接到PC机上,在管理软件中导入所有的记录信息,统计出每月的总用水量及每种作物的灌溉时间及用水量,经由GPRS无线传送给上级管理部门。如下图1所示。 图1 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 此款设备操作明了,记录信息详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控制箱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2)前期所提供数据量太大,村里管理员用到的数据量很小,且上级管理部门目前也不具备全面管理所有地区灌溉资料的力量;(3)控制器内存储的信息过多,设备老化快;(4)控制器与PDA之间是双向操作,对设备的寿命及稳定性都造成不利影响;(5)蓝牙传输不够稳定且速度太慢,不够人性化。 3.2 简单实用型信息化系统 考虑精细型操作过于复杂,在第二代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将人性化设计和有效管理放在了第一位。用户直接刷卡进行灌溉,控制器自动存储灌溉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用户信息、使用电量;管理员利用PDA通过红外技术将控制器内的灌溉信息抄取到PDA内;再将PDA与村级管理平台PC机连接,信息导入管理软件中;由GPRS无线传输给上层管理平台。 改进点:(1)控制器内部芯片也进行了升级,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2)控制器只通过村庄编码来识别用户卡,简化了操作方法,保证灌溉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在管理软件上,针对机井录入了相对的灌溉面积及作物种类,统计灌溉时间、用电量,通过水电转换系数来变换成相对的用水量,满足用户需求;(4)将蓝牙传输改为红外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5)改进了控制箱的设计,将进线孔全部封闭。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设备返修率仅为5%,且满足上级管理部门的基本需求。在定期维护时候,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1)灌溉记录的抄取需要人为操作,且抄取时间不定,不能同时满足各级管理者的不同需求;(2)通过估算水电转换系数,来计算用水量,误差太大。 3.3 实用拓展型信息化系统 在此基础上,经过笔者公司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应管理部门的新需求,在北京顺义区又展开一个新项目,在简单实用型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控制器与超声波水表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控制器与村级管理PC机的无线传输两种新功能,以及健全信息化系统。(1)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较好,配备了超声波水表,可以将水表读数直接无线数传给灌溉控制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实时显示灌溉的用水量以及用电量,保证了用水量及用电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为水电系数计算提供了参考数据;(2)控制器可以直接将灌溉记录定时通过无线组网方式无线传输给村级管理平台的PC机,并由PC机通过GPRS传输到上级管理平台。(3)在管理平台上,细化了机井的各种信息,并关联了用户的地块面积、作物类型,由管理员记录到软件管理平台上。可以随时按照用户名、机井来统计总的用水量、用电量,使得管理更加智能化。 设备运行良好,维护率很低,且管理简单,受到了用户、村级管理员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好评! 4 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目前在大兴、顺义多地大力推广该系统的使用。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管理系统的发展必然趋势,提高无线传输的稳定性、更人性化的处理用户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以及更恰当的迎合上级管理部门的需求,才能最终实现节水灌溉控制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 智能农业论文:基于ZigBee传感网的农业智能照明系统 摘要:将LED技术和ZigBee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应用于农业照明。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报告故障,对LED灯进行实时控制,节约了电能。解决了农业照明不同光色、光照度及照射时间等需求,提高了管理水平。 关键词:ZigBee;LED驱动;PWM控制 ZigBee网络属于短距离的无线通信网络,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并快速方便地添加或重新配置网络节点,形成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网。节点布网成本低、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强,适合组建短距离的无线传感网。ZigBee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以星、树、簇等拓扑方式实现了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的协调沟通[1]。 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LED智能照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的发光二级管P-N结构成的LED灯其发光颜色不同,此次介绍的农业LED灯则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要选取。LED灯的颜色由其本性决定,这里着重介绍LED灯驱动电源的设计及其驱动方式。 1 系统硬件选型及电路搭建 系统采用点对点控制方式、树形组网[2],以PC(Personnel Computer)基站式和手机移动式两种方式控制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各个节点,以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方式控制各个终端的发光亮度,通过光照度传感器采集光照度信息以达到适应不同的外部光照环境来实时控制,有手动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系统硬件大致分为传感网模块和LED驱动电源模块,软件是上位机应用软件。 1.1 节点设计方案 系统中各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采用相同设计,充当路由的设备完成信息转发的中继功能,由终端设备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对LED驱动电源的控制。协调器设备完成网络的发起和建立,并为各个节点分配LAN内的短地址,以RS232串口和计算机互联通信,完成对节点的控制和信息显示。 系统的硬件要求控制芯片应满足工业环境监测要求的通信延迟、通信的可靠和能量损失小的要求[3]。通过ZigBee协议标准的编制,使用成本低、开放、低功率无线互连的国际标准的片上系统芯片CC2530为本系统的传感节点。它能建立低功耗、大规模的传感网络[4]。CC2530采用F256版本,具有256 kB的闪存。 根据CC2530芯片的内部架构设计了射频外围组件,作为其信号收发前端,并将其安置到外围电路上,组成一个能收集现场信息并能控制LED驱动芯片的终端节点。该节点上有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节点将现场感知信息通过路由设备传输到协调器设备,协调器根据设定的光照度阀值和现场光照度发送PWM控制命令,再通过终端节点完成对LED驱动电源PWM_D脚的控制。图1是系统的射频前端电路,图2是节点模块电路,图3是协调器电路。 1.2 LED驱动电源设计 系统提供的LED驱动电源能满足LED日光灯、球泡灯等LED灯的恒流驱动,能满足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功率因数、浪涌保护及电磁兼容的要求。智能调光方式为根据对高功率LED驱动芯片HV9910的PWM_D脚输入PWM信号来对MOS管进行开关控制来调光,最高输入为300 kHz,以满足LED灯不同亮度的要求。 电流输出方式是根据控制MOS管的断开时间来控制输出电压,终端节点输出的PWM信号最大为300 kHz。试验中所使用的LED灯设定的正常工作电流ILED为350 mA,纹波电流正常取ILED的30%。振荡器的工频可以用外部电阻接在HV9910芯片的ROSC端将其控制在25 k~300 kHz,频率值计算方式为FOSC=25 000/(ROSC[k?赘])[kHZ]。根据HM9910数据手册,电感的计算方式为:正常整流后的电压为 ■VIN,因此开关占空比D=VLED/■VIN,则功率管的导通时间TON=D/FOSC,由这些必要的值求出电感大小为L=(VIN-VLED)TON/(0.3ILED)。 2 软件设计流程 软件设计部分分为协调器模块(路由模块)和终端模块,协调器模块负责网络的发起和建立,并选择优先信道,建立好网络后便充当一个路由设备与PC互联,将终端感知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等信息通过UART方式传输至PC控制软件,在控制软件上可以对各终端选择控制,图4是协调器的工作流程。 终端模块先申请加入网络,稳定工作后实时将采集的现场信息传输给协调器,再根据协调器的命令对LED驱动电源发送PWM信号,以能够实时控制LED灯的亮度。图5是终端的工作流程。 在控制方式上有两种,一种是在上位机上直接操作,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可选。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手机发送短消息给终端节点,以完成点对点控制,不过这种方式要求知道终端节点的节点号,不便于操作。表1是终端控制参数设置方式。 3 实测效果 系统中各节点采用树形组网方式,将各个终端节点分布在照明现场,各终端LED灯色根据不同应用进行选取。终端及时地将现场信息采集至管理处,在PC终端可查看现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信息,系统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控制人员根据现场采集的信息发送控制命令给每个终端,进行点对点控制,节省了人力和电力。图6是部分LED灯PC端的控制信息。 4 小结 将ZigBee技术和LED应用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种应用于农业大棚照明的智能系统,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照明的可靠性,在照明方式和实时控制上能取得显著的效果。ZigBee传感网的建立在其节点的能耗上有一定的时限,并且在定位应用的精准度上有一定的困难,具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智能农业论文:刍议农业智能物联网 摘 要 农业物联网平台适应于多种农业生产场景(植物种植、禽畜饲养、水产养殖等),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种养、检验、销售采购、物流运输和安全回溯等多个环节。农业物联网平台由传感器系统和云控制服务平台构成。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系统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采集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墒情、空气状态等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准确地发现定位问题,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关键词】农业智能 物联网 基于UHF抗扰加密技术的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系统以先进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分复用(TDM)通信同步综合技术为核心,采用新一代软件无线电平台架构,创造性的使用射频信号分集收发、发射器功率泄漏对消、跳频通信抗干扰、时隙轮询握手交互、基于密钥分散和3DES算法的通信数据加密等领先技术,具备高速并行计算处理能力,能够适用300-348 MHz、400-464 MHz和800-928MHz等ISM频段及短距装置(SRD)频带实时双向通信。农业智能物联网应具备如下功能: 1 发射器功率泄漏对消软件自适应算法,有效提升通信传输距离 设备的泄漏对消机制是指从射频发射器前向射频信号中耦合获得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产生对消信号,用于利用所述对消信号对所述泄漏信号进行对消处理,经对消处理后的泄漏信号的幅度小于原泄漏信号的幅度,使得射频反向通信干扰信号大幅降低。 2 软件无线电技术,同步综合使用OFDM和TDM技术,抗干扰能力大幅增强 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DSRC基带信号处理引擎,独创的信号纠错、还原、再生处理算法,先进的分集接收技术和解码算法,提升了对低质量弱信号的识别能力。 系统使用OFDM和TDM同步综合技术。在物理层,实现多个设备集(以无线网关为核心)处于不同频段,一旦发生通信碰撞,设备集将使用跳频通信算法自动选择新的频段,避免不同频段(多个设备集间)的通信干扰;在应用层,一个设备集是以无线网关为核心的星形拓扑结构,网关和各个采集设备使用基于时隙轮询的握手算法,分时同各个设备单独通信,避免同频段设备(设备集内)的通信干扰。 在相同通信频率和同一应用场景的情况下,针对多组通信距离,本系统设备通信成功率提高12.5%~75%。 3 通信数据使用3DES算法和密钥分散的软件加密机制,数据安全性显著提升 为了保证无线网关和采集器及控制器之间传输通道安全,系统设计了基于3DES加密算法和密钥分散的软件加密机制。3DES又称Triple DES,是DES加密算法的一种模式,它使用3条56位的密钥对数据进行三次加密。系统具备智能休眠和唤醒算法,实现性能和功耗的最佳平衡状态。 4 支持智能远程监控功能,对接云服务平台 完善的设备自检功能,多参数综合检测,故障快速定位及告警功能,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支持智能化的远程监控技术,通过远程监视实现对设备系统的操作、升级、配置、查询、维护等操作。支持脚本化功能配置,灵活对接云服务控制平台。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是在与现有农业设施的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兼容的前提下,构建了一套功能完整、可裁剪、低成本农业生态信息远程监测控制物联网应用平台。该平台适应于多种农业生产场景(植物种植和禽畜养殖等),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种养、销售采购、物流运输、安全回溯等多个环节。 从功能角度,农业生态信息智能化物联网应用系统由传感控制器网络系统和云服务控制中心构成。 传感控制器网络的核心部分是无线网关。该设备基于支持多天线超高频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模式,支持10M/100M/1000M以太网通信,支持WLAN/GSM/GPRS/3G无线通信。采集器和控制器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到网关上,形成完整的农业现场传感器控制网络系统。 5 UHF无线通信技术 常用的无线通信包括3G/GPRS、蓝牙、WiFi、红外传输(IrDA)、ZigBee、SRD UHF等。这些通信方式各有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等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展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 6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间相互干扰ISI。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7 跳频通信技术原理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 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目前,我国农业水平和以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技术密集与可持续发展等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2013年4月,国家农业部余欣荣部长视察天津农业工作时曾提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工业化是引领,城镇化是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是灵魂。” 作者单位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市 300131 智能农业论文: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体系的架构与实现 摘要:针对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我国“三农”的特殊性,研究并实现了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AgriRoom,介绍了AgriRoom的体系架构和系统实现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基于网页分类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信息过滤技术、物理存储模式的分页式倒排索引技术、基于随机索引和潜在语义分析的语义检索模型。该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取得了较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农业信息;垂直搜索引擎;体系架构 20世纪90年代初,搜索引擎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多由商业公司开发,也有一些是由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研发的。从搜索引擎的质量来看,组织机构、政府部门开发和维护的农业搜索引擎的质量高于商业公司,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都是农业相关部门,拥有先天优势。典型代表有美国农业网络信息中心(AGNIC)与美国普林斯顿建立的Agriscape Search等[1]。2007年,中国首个农业垂直搜索引擎――“农搜”上线,是目前全球数据量最大的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其实现了“全文检索+语义检索”的智能检索功能[2]。同年上线的“华农在线”利用自然语言语义分析技术实现了信息处理的应用和在农业行业的垂直搜索。与此同时,我国还出现了一些提供农业信息搜索功能的网站。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面对我国“三农”的特殊性以及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本研究构建了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AgriRoom,并从体系的架构、信息过滤、物理存储模式以及语义检索模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构建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奠定了基础。 1 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体系的架构 课题组基于前期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备的智能农业垂直搜索引擎AgriRoom,其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AgriRoom作为专注于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垂直搜索引擎,从初始的种子站点到主题词库等都体现了农业特性,同时系统还具有专门的信息过滤模块筛选与农业相关性高的网页,从而既可以节约存储空间,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为后期高效地检索打下良好的基础及保证系统的查准率和查全率,AgriRoom采用基于双索引库模式的潜在语义检索方式。首先,系统利用索引模块建立高效的分页式倒排索引库;然后,利用检索模块将其转换为双重语义空间,为后面的语义检索作准备。体系的架构图见图1。 1)专业网络蜘蛛[1]从农业种子站点列表中获得网页的URL,如果该地址不在舍弃URL队列中,则对互联网中相应的Web服务器进行网页抓取,并解析抓取的网页,提取该网页中的超链接信息和网页内容信息送信息过滤模块。然后,网络蜘蛛再继续抓取下一个网页进行同样的处理。 2)信息过滤模块接到专业网络蜘蛛送来的已解析页面后,根据农业主题词库中的主题词及其权值,分析该页面的内容是否与农业主题相关、是否是垃圾网页或导航页面。如果页面与农业主题相关度比设定的阈值低或页面为垃圾页面,则将此页面的URL送入舍弃URL队列。否则,将页面送入索引模块准备建立索引,同时,还将该页面存入农业网页数据库中。 3)索引模块将获得的页面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后,建立分页式倒排索引并存入索引库[3]中。 4)当所有抓取的页面都被索引后,检索模块读取分页式倒排索引库中的索引,通过随机索引[4]和潜在语义分析[5]建立较高效的双重语义空间。 5)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后,检索模块对其进行解析和处理,转换为标准的查询语句;检索模块将查询语句和语义空间中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后,获得查询结果。最后,形成结果页面返回给用户。 2 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体系的关键技术 AgriRoom的实现需要综合应用多项技术,除了常规的网页抓取[1]、中文分词技术[6]外还涉及到了3项关键技术:信息过滤技术、分页式倒排索引技术以及语义检索技术。 2.1 信息过滤 为了有效地减小索引规模和提高系统效率,AgriRoom采用了一种基于网页分类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7]的信息过滤模型如图2所示。整个工作流程可以分为训练过程和测试过程。在训练过程中,训练集实例经过预处理(文本抽取、中文分词)、抽取特征项、向量表示后,构建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最后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在信息过滤过程中,每一个待过滤的中文网页经过预处理、向量表示后,代入多元回归方程中,判定该网页是否为农业网页。 从图2可以看出,构建该信息过滤模型的关键因素包括:建立训练集、网页预处理、特征选择算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建立训练集。训练集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但是与众多的面向英文的标准网页训练集相比,标准的中文网页训练集的起步很晚。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些中文文本训练集,还没有出现标准的中文网页训练集。为了解决该问题,动员100个学生手工在互联网上采集农业网页50 000张,其中,35 000张作为训练集,15 000张作为测试集;然后,以百度作为网络蜘蛛的种子站点,在互联网上随机抓取 12 000张网页,人工挑出7 000张非农业网页,其中的4 000张作为训练集,3 000张作为测试集。通过反复测试,最终确定训练集实例用于信息过滤。 2)网页预处理。网页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网页正文抽取;借助于中文分词工具对抽取后的文本进行中文分词;对分词后的结果建立索引。 3)特征选择算法。特征词不但是用来建立回归模型的因子,也是区分农业网页和非农业网页的最关键因素,特征词选取方法将对模型的识别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文本在深入研究了中文网页分类中典型的特征词提取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词选取方法,其步骤如下: a.从农业训练集索引文件中获取农业训练集分词结果集合Term1(t1,t2,…,tn)和对应文档频率集合Df1(df1,df2,…,dfn); b.从非农业训练集索引文件中获取非农业训练集分词结果集合Term2(t1,t2,…,tm)和对应文档频率集合Df2(df1,df2,…,dfm); c.从集合Df1中查询Term1中所有词条ti的文档频率,记为ny_dfi,再从集合Df2中查询词ti的文档频率dfi,记为fny_dfi,计算词条ti在农业训练集和非农业训练集中文档频率差值的绝对值C,即C=ABS(ny_dfi-fny_dfi)。对词条ti按C值逆序排序,选取C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词条ti为区分农业网页和非农业网页的特征词。通过分别比较不同分词工具的特征词选取结果,最终确定了前100个特征词(表1)。 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8]是一种处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统计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虽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但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回归分析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经验公式的求得、因素分析、产品质量的控制等。在进行中文农业网页识别过程中,利用获得的前40个特征词和MATLAB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获得可用于分类的回归方程,即分类器:y= -0.368 4+0.187 4x[0]+0.210 4x[1]+0.202 4x[2]+0.125 8x[3]+0.364 2x[4]+0.188 2x[5]+0.135 7x[6]+0.083 7x[7]+0.126 8x[8]+0.045 5x[9]+0.061 6x[10]+0.053 8x[11]+0.105 0x[12]+0.097 0x[13]+0.404 0x[14]+0.071 1x[15]-0.018 4x[16]+0.076 1x[17]-0.372 7x[18]+0.118 8x[19]-0.098 9x[20]+0.078 7x[21]+0.065 8x[22]-0.088 4x[23]-0.054 9x[24]-0.028 5x[25]+0.047 5x[26]-0.083 6x[27]+0.036 6x[28]-0.134 3x[29]+0.003 4x[30]+0.004 5x[31]+0.034 4x[32]+0.045 6x[33]+0.020 3x[34]+0.038 0x[35]-0.063 9x[36]-0.026 6x[37]+0.092 7x[38]-0.083 2x[39]。 式中的x[i]为第i个特征词的对应值,若该词在网页中出现了,x[i]的值为1,否则为0;最终计算出的y值如果大于0,说明网页为农业网页,否则不是农业网页。 2.2 分页式倒排索引 为了解决常规倒排索引的检索效率低、不易更新等缺点[9],AgriRoom采用一种分页式倒排索引结构(图3)。该倒排索引的存储模式采用数据库与磁盘文件混合存储,只将文档集合D存入数据库中而将词条集合T和倒排索引集合IT存入磁盘文件中。为了提高检索速度,AgriRoom将倒排索引散列为100份。每个文件夹下有3个文件,分别是IND、SITES和URLS,均为顺序文件。其中,IND文件中存储了每个词条在SITES文件中的偏移量(SitesOffset),包含该词条的站点个数(SiteCount)、该词条的文档个数(UrlCount)以及词条在文档集合D中出现的总次数(TotalCount)。SITES文件中存储了词条在各站点(Site_ID)倒排索引中的偏移量(UrlsOffset)。URLS文件存储词条的倒排索引并按照Site_ID聚合。 为了提高倒排索引的检索和更新效率,倒排索引文件在磁盘中以分页方式存储[10]。为了减少文件页内碎片,AgriRoom将倒排索引集合IT存入多个文件中,每个文件具有不同页大小,并在配置文件中指定每个文件的路径、文件名以及页大小(页大小是文件系统页大小的整数倍)。每个倒排文件有一个头页(HeadPage)和若干个数据页(DataPage)。在头页中存储该文件的页大小(PageSize)、页个数(PageCount)以及下一个空闲页的页号(NextFreePageNo)。在数据页中存储该页的页号(PageNo),如果单个词条的倒排索引数据长度大于数据页的大小则存储下一个数据页的页号(NextPageNo)、索引长度以及索引数据。一个数据页中最多只能存一个词条的倒排索引数据。由于HASH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的等值查找性能最好,所以词条集合T和倒排索引集合IT在内存中以HASH数据结构存储以提高检索效率。倒排文件和词典文件在磁盘和内存中的结构如图4所示。 2.3 基于双重语义空间的语义检索模型 检索技术是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实现高效检索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语义检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AgriRoom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双重语义空间的语义检索模型[11]。该检索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将检索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①利用改进后的随机索引技术[11]生成农业测试集的文档空间和词空间,然后获得查询句的语义向量,与文档空间中的向量进行比较,获得初选文档列表;②利用潜在语义分析技术生成文档空间的文档相似度矩阵[12],利用文档间的相似度值,对初选文档列表中大于指定阈值的文档查找相关文档,并更新文档列表,最终获得结果列表返回给用户。AgriRoom的语义检索模型见图5。 3 系统的实现 基于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构建了功能完备的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AgriRoom。从种子站点开始抓取互联网中的相关网页,并经过信息过滤后,建立农业网页数据库和分页式倒排索引库,再经过进一步的语义分析后,建立语义索引库,最终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准确的农业信息检索服务。 3.1 开发环境与工具 系统开发的硬件环境为:64位曙光刀片服务器,其主要配置为4 GB内存,260 GB硬盘容量;软件配置为:Redhat Linux操作系统,其内核为2.6.31.5-127.fc12.i686.PAE,编译器为GCC 4.4.2,Web服务器为Apache 2.x。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为:MySQL。 4 小结 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获取个性化的农业知识和信息资源成为数字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的出现将有效解决农业信息“迷航”问题。因此研究构建了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网页分类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信息过滤技术、分页式倒排索引技术以及基于随机索引和潜在语义分析的语义检索模型。最终,构建了功能完备的智能中文农业垂直搜索引擎AgriRoom。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准确的农业信息检索服务。 智能农业论文:基于NRF905的智能农业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摘 要:智能农业是农业领域推出的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它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含水量、CO2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视频信号。用户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终端,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温湿度等数据和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的运行状态。现场采集的数据,为农业综合生态信息检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前端设备支持多种传感器的接口,同时支持音频,视频功能,可以有效的为农业专家提供第一手的现场专业数据。 关键词: 智能农业;无线传感器;远程监控;实时采集 一、物联网概述 (一)物联网技术的背景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被誉为全球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和政府部门非常注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据新华社报道,在各省启动的十二五规划中,有23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二维码等信息感知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连接起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的组织模式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数据采集、智能控制、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重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技术为中心,大规模地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设备的生产模式。 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一般情况下由终端节点、通信系统节点及管理器节点组成,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二)智能农业系统的功能介绍 物联网智能农业平台系统由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无线传输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专家系统组成,其各部分系统功能介绍如下: 1.智能农业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主要负责温室内部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以及视频监控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可为用户在电脑与手机终端上实时、直观的展示采集到的数据。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查看自己需要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历史数据管理,以及为用户提供自定义打印报表,提供各种汇总统计信息,对数据库备份等服务,从而方便的得到数据信息,辅助决策等。 实时采集的数据主要为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视频监控采集的现场视频数据。温度包括空气温度、浅层土壤温度(土下2cm)、深层土壤温度(土下5cm);湿度主要包括空气的湿度、浅层土壤含水量(土下2cm)、深层土壤含水量(土下5cm)。传感器采集数据的上传采用ZigBee无线传输模式,ZigBee发送模块将传感器的采集数据传送到ZigBee节点上。 用户可以在农业物联网平台上或通过手机终端等查看现场的实时采集的数据,并且在界面上可显示实时采集数据的曲线图。 2.智能农业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高精度摄像机对农田或大棚等进行视频监控,系统清晰度和稳定性等参数均符合国内相关标准。 在大棚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将视频监控文件进行处理传给后台管理子系统,可在微机终端进行查看,后台管理系统将视频监控文件进行处理通过WAP方式利用手机终端进行查看。企业管理层或相关管理结构负责人可通过手机视频来了解农业示范区现场动态情况。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植物的成长过程(实时、录像)供远程学习。 3.智能农业预警系统 当采集数据超过系统预先设置的限制是,将开启系统报警功能,并发送短信告知相关管理人员,便于对农作物生产的管理。 4.智能农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 设备远程控制系统主要有控制设备和相应的继电器控制器控制电路组成,通过继电器可以自由控制各种农业生产设备,包括喷淋、滴灌等喷水系统和卷帘、风机等空气调节系统等。用户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对设备直接操控,完成日常工作。 二、NRF905的概述 (一)NRF905概述 NRF905单片无线收发器是挪威Nordic公司推出的单片射频发射器芯片,工作电压为1.9-3.6V,32引脚QFN封装(5mm×5mm),工作于433/868/915MHz 3个ISM频道,频道之间的转换时间小于650us.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校验码,可以很容易通过SPI接口进行编程配置。[8] 外围器件连接简单,无需外部SAW滤波器。芯片内部本身附带功率放大器、频率合成器、调制器和晶体振荡器等部分,其中输出功率以及通信频道可通过编写程序进行配置。从NRF905的芯片手册中查到,其功耗十分小,当以10dBm 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仅有 30mA,同时支持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待机模式下电流仅为12.5μA,节能设计更加方便。 (二)工作原理 该系统主要是实现的是点对点无线收发数据的过程,单片机将地址和数据写完后,就要控制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去,NRF905发送模式会自动产生字头和CRC校验码,当发送过程完成后,数据准备好引脚(即DR)通知单片机数据发送完毕。下面是NRF905发送数据的流程:(1)当单片机发送数据的时候,根据时序图将要发送的数据以及接收机的地址通过SPI接口传送给NRF905,SPI接口的速率在通信协议和期器件配置时已经确定;(2)通过单片机置高TRX_CE和TX_EN,激发NRF905的射频发送(ShockBurstTM)模式;(3)NRF905的ShockBurstTM发送;(4)若单片机将AUTO_RETRAN寄存器设置为高电平时,此指令表明需要再次发送数据,NRF905无线模块将实施重发,持续到STC89C516RD+单片机将TRX_CE变为低电平为止;(5)当TRX_CE被置低时,表示NRF905发送数据过程完成,芯片将自动进入空闲模式。[14] 三、系统硬件设计 节点硬件结构。本系统的通信底板以STC89C516RD+单片机为核心,通过Altium 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通信子系统的PCB板,将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安放在预先设计好的的系统板上。串口电路部分采用MAX232芯片,外围搭建光照强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硬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同时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四、系统运行流程 软件构架。本系统工作时首先节点1先设定为发送模式,通过外接各种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数据给节点2,然后等待节点2接收,当节点2得到正确的数据之后,又将反馈信息发送给节点1,当节点1得收正确的反馈信息之后,系统板上的LED灯将会点亮,则说明发送接收成功。 五、运行结果 系统硬件连接实物图如图2所示。 数据收发完全正确,其结果显示如图3所示。 短距离无线数据业务以其低功耗、数据传输可靠、信息容量大等特点正被应用到广阔的应用领域。本文首先对其发展前景和应用现状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是对本课题所采用的STC89C516RD+型单片机与无线收发模块NRF905,再使用LCD液晶显示器进行实时显示来完成NRF905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同时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其发展前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无线通信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其在盲区无线智能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可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1)提高节点集成化,缩小体积。本文制作完成的节点是由微控制系统板和射频通信板组成的,体积较大。在以后的电子技术发展中可以同时将射频通信系统和微控制系统以及一些相关应用集成到同一芯片上,将会极大缩小节点体积。(2)能耗管理智能化研究,进一步降低能耗。本文所作研究对能耗管理方面通过采用系统定时休眠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进行能耗管理提高系统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延长系统的使用时间,最终提高了系统自身的应用效益。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是农业环境测控系统通信问题的有效方法。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农业系统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测控制系统用于农业环境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和存储,并通过无线方式实现与远程管理中心的通信,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农业下的各种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必将更大更广阔的农业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葛付伟,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电子科学系,教师;毛建新,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电子科学系,本科在读。 智能农业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农业大棚的研究 【摘要】智能农业控制通过实时采集农业大棚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本文提出了利用ZigBee技术进行无线传感的智能农业大棚设计,为农业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ZigBee;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 一、概述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智能控制是为了达到节能、舒适、便利的目的,要求对市政、家庭、农业等的智能控制和监视制定细致的策略和方案。但是,传统的智能控制系统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基本上都属于封闭式的,多采用私有协议,彼此间难以互通,导致结构不透明,灵活性、扩充性不佳。从长远看,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开放,尤其是智能控制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二、智能农业大棚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农业大棚内的温湿度信号、光照度以及土壤的水分等参数的采集,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设备,来达到大棚内的参数平衡。这样,可以实现农业生态信息的自动监测,对大棚内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在每个智能农业大棚内部署空气温湿度传感器2只,用来监测大棚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参数;每个农业大棚内部署土壤温度传感器2只、土壤湿度传感器2只、光照度传感器2只,用来监测大棚内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度等参数。所有传感器一律采用直流24V电源供电,大棚内仅需提供交流220V市电即可。 每个农业大棚园区部署1套采集传输设备(包含中心节点、无线3G路由器、无线3G网卡等),用来传输各农业大棚的传感器数据、设备控制指令数据等到internet上与平台服务器交互。 在每个需要智能控制功能的大棚内安装智能控制设备1套(包含一体化控制器、扩展控制配电箱、电磁阀、电源转换适配设备等),用来传递控制指令、响应控制执行设备。实现对大棚内的电动卷帘、智能喷水、智能通风等行为的实现。 三、系统架构研究 1、总体架构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传感信息采集、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四部分。 2、传感信息采集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温室内部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视频等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数据传感器的上传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模式。 传感器的数据上具有Zigbee模式和RS485模式两种,RS485模式中数据信号通过有线的方式传送,涉及大量的通讯布线。而在Zigbee传输模式中,传感器数据通过Zigbee发送模块传送到Zigbee中心节点上,用户终端和一体化控制器间传送的控制指令也通过Zigbee发送模块传送到中心节点上,省去了通讯线缆的部署工作。中心节点再经过边缘网关将传感器数据、控制指令发送到上位机的业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访问上位机系统业务平台,实时监测大棚现场的传感器参数,控制大棚现场的相关设备。Zigbee模式具有部署灵活、扩展方便等优点。所以,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Zigbee模式。 3、控制系统分析: 控制系统主要由一体化控制器、执行设备和相关线路组成,通过一体化控制器可以自由控制各种农业生产执行设备,包括喷水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等,喷水系统可支持喷淋、滴灌等多种设备,空气调节系统可支持卷帘、风机等设备。 采集传输部分主要将设备采集到的数值传送到服务器上,现有大棚设备支持3G、有线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在传输协议上支持IPv4现网协议及下一代互联网IPv6协议。 业务平台负责对用户提供智能大棚的所有功能展示,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数据监测、数据空间/时间分布、历史数据、超阈值告警和远程控制五个方面。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视频设备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数据空间/时间分布将系统采集到的数值通过直观的形式向用户展示时间分布状况(折线图)和空间分布状况(场图)、历史数据可以向用户提供历史一段时间的数值展示;超阈值告警则允许用户制定自定义的数据范围,并将超出范围的情况反映给用户。 四、智能农业大棚主要功能 1、数据采集 能够对智能农业大棚内的数据进行无线采集,可以采集内部的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的水分等参数。 2、视频监控 用户能够实时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监控,观察大棚内作物生长状况。 3、数据存储 系统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以便日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方便日后查询。 4、数据分析 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曲线图或柱状图分析,生成报表,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可以由此判断出在什么条件下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为以后种植的提供依据。 5、远程控制 只要能够联网,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对大棚内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以调节内部的参数。 6、超限报警 用户可以自行设置超限值,当参数越过超限值时,可以通过监控器或手机进行实时报警,以便及时提醒用户。 五、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智能农业大棚将会在以后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农业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也谈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用电等重要环节以及输电、发电、配电、变电环节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这样就会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同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针对整个全局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技术,涵盖了配电、输变电和用户以及调度、发电的各个环节。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技术的系统中,同时一样的还有诸如调度柔性交流输电以及自动化系统等。目前这种数字化电网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智能电网的雏形,实际上也为我国建设智能电网做着准备工作。智能电网中较为典型的有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依托计算机的技术,需要具备实时性、双向性、可靠性的特征,需要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而且该系统也是完全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具有信息管理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的实现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要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在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设备也随之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完全是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实现计算机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操纵以及监视,变电站的整体自动化才得以实现,正是如此多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为了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变电站以及与之相关的输配电线路必不可少。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不仅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任务。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将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其中各级电网的自动化调度都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电网、大区、省级、地区以及县级调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连结下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将整个的结合起来。其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工作站、服务器、变电站终端设备、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场、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计算机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不仅要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的监控,还要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及状态估计等功能。因此种种这些,都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测量控制以及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等装置。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 plc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存储器采用了可编程序以实现在其内部存储进行控制、运算、记录等操作指令。该技术是为了在工业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内可靠性低、接线复杂、灵活性较差以及耗能高等缺点。 plc技术的数据处理 plc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具有排序、查表、数学运算、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以及位操作等功能。这些数据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可以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也可以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 plc技术的闭环过程控制 并过程控制是指对压力、温度、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plc通过模拟量i/o模块对模拟量进行闭环pid控制,并且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之间的d/a、a/d转换。可使用专用的pid模块,也可用pid子程序来实现。 plc技术的开关量控制 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用许多行业也应用到plc进行开关量控制,如机床电气控制、电机控制以及电梯运行控制、汽车装配线和啤酒灌装生产线等。plc技术的输出和输入信号都是通/断的开关信号。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多的控制是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控制的输出、输入点数均可通过扩展实现,从十几个到成千上万个点,不受限制。 plc技术的顺序控制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大型火电企业的辅助系统均已由原来的继电控制器升级成plc控制系统,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资源损耗和提高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的管理最终目标。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电厂对类似企业辅助车间的自动控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plc控制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模块单独控制某个工艺流程,并且可以与通信总线连接来协调全厂生产工作。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前言 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国最早开设于5o年代,名称为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专业调整,但由于其专业面宽,适用性厂,一直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它属于工科电气信息类。新名称为电气二程及其自动化或自动化。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在交通、农场、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5o年代末出现的晶闸管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它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至今仍广泛用于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相继出现了全控式器件—— gtr、gto、p—moseft等。这是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目前所能生产的电流/电压定额和开关时间的不同,各种器件各有其应用范围。 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受各项参数影响而变化和热容量小、过流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这也使得电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 gt0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 它的主要缺点是关断增益低,一般为4~5,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庞大的关断驱动电路,且它的通态压降比普通晶闸管高,约为2~4.5v,开通di/dt和关断dv/dt也是限制gto推广运用的另一原因,前者约为500a/u s,后者约为500v/u s,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吸收电路。 由于gtr、gt0 等双极性全控性器件必须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因而使门极控制电路非常庞大,从而促进厂新一代具有高输入阻抗的m0s结构电力半导体器件的一切。功率mosfet是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基本上不要求稳定的驱动电流,驱动电路只需要在器件开通时提供容性充电电流,而关断时提供放电电流即可,因此驱动电路很简单。它的开关时间很快,安全工作区十分稳定,但是p—mosfet的通态电压降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成倍增大,这就给制造高压p—mosfet造成了很大困难。 igbt是p—mosfet工艺技术基础上的产物, 它兼有mosfet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其开关速度比p—mosfet低,但比gtr快 其通态电压降与gtr相拟约为1.5~3.5v,比p—mosfet小得多,其关断存储时间和电流i、降时间为别为o.2~o.4 u s和o.2~1.5 s,因而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它具有宽而稳定的安个工作区,较高的效率,驱动电路简单等优点。 m0s控制晶闸管(mct)是一种在它的单胞内集成了mosfet的品闸管,利用m0s门来控制品闸管的开通和关断,具有晶闸管的低通态电压降,但其工作电流密度远高igbt和gtr,在理论上可制成几千伏的阻断电压和几十千赫的开关频率,且其关断增益极高。 lgbt和mgt这一类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可以称为第三代器件。在器件的复合化的同时,模块即把变换器的双臂、半桥乃至全桥组合在一起大规模生产的器件也已进入实用。在模块化和复合化思路的基础上,其发展便是功率集成电路pic(power, integrated circute),在pic中,不仅主回路的器件,而月驱动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可以算作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 2、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人第二代后,更多早采用pw m 变换器了、采用pw m 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但是pw m 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祸开来,分别加以控制。这种解藕,实际上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它需要检测转子磁链的方向,且其性能易受转子参数,特别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加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分析的结果。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d—band控制)产生pwm 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 4、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员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产品来看,第一代是普通功能型u/f控制型,多彩用16位cpu,第二代为高功能型u/f型,采用32位dsp,或双16位cpu进行控制,采用了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和电流限制拄制器. 具有挖上机和“无跳闸”能力,也称为“无跳闸变频器”。这类变频器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第三代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 5、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一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 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97c(二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c语言、pl/m 语言。 6、结束语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在交通、农场、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对于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 论文摘要: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配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电网中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未来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它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的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支持;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阶段,它主要基于计算机大规模云计算处理相关的配网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使用现代控制理论支持的现代自动化阶段。 在配网自动化的第一个阶段里,主要的思路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断路器等二次继保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快速切除故障,不需要计算机介入进行实时控制,在这一阶段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二次物理设备。但是,在这一阶段里,受电源和继保装置的影响,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在这一阶段,当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能实时侦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仅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二次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到现场进行整定计算;恢复事故区域供电时,不能自动采取最优化措施;在事故恢复阶段,需采用多次重合闸,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这种方法对系统设备的损伤很大。目前,这些设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 基于大规模计算机云计算的配网自动化技术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对电力通信的要求较高,主要运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监视电网运行状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在故障时,能够通过监控设备及时发现非正常状态,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远方设备,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现代配电自动化阶段,是进入配电自动化发展的第三阶段,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实现了配电网自动控制功能。集成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需求侧管理、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馈线分段开关遥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自动抄表等功能。 面对世界电力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研究的新动向,借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理论,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国情和能源供应,用电服务的新需求,于特高压输电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立足自主创新,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配电网的发展目标,从而拉开了我国配电网研究和建设实施的序幕。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功能设计单一 提高供电可靠率,是配电网自动化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是例行检测时配电网停电,这一阶段停电时间远大于由于配电网故障导致的停电。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例行检测的停电时间和次数,是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2.出现在配电网里的孤岛情况 在现阶段,不同的电力企业里,资源的种类多,各种资源难以整合到一起。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能力差,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更是难以交流,这进一步导致了配电网管理出现紊乱,分析数据局部冗余。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难以经济、安全运行。 3.新设备的出现对系统影响较大 在设备资产管理中缺乏整体考虑和长远考虑,盲目追求最新的设备,不注重系统整体运行情况,造成新老设备难以整合到一起,从而无法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 4.在结构设计里不能统一设计 在配电系统实际运行时,往往出现主控方与受控方的信息不相关,网络传输能力不够,一次设备过老,导致新老设备不匹配。特别是将先进的二次设备和老旧的一次设备整合到一起,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配网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和管理的优化。 5.管理体制中出现的弊端 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覆盖生产、营销两大专业,传统管理方式单纯强调垂直专业管理,而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保证措施。同时,在功能设计过程中,还存在重系统、轻客户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定式,导致技术缺失和管理漏洞,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 6.当前与长远的衔接问题 配电自动化技术涉及面广,投资额大,既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又要着眼于现有系统的充分利用,因此,电力企业应从技术,管理上采取措施,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扩容及其功能完善做好准备。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开发和利用可扩展的管理系统模块和功能扩展性强的先进设备;而在管理过程中,更要摈弃传统的只注重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做法,应提倡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解决当前和长远利益权衡问题。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自动化展现出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的新特征。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 新型综合受控端基于高速scada系统,可以实现电网信息的快速采集和信号的综合处理,并且大大减少了受控端的数量,从而使系统的规模得到简化。这种受控端不仅具有以往终端所具有的功能,还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潮流分布、电压情况、系统是否产生震荡、频率是否满足要求等,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主控方,供进一步分析使用。同时,这些受控端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通信,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确程度。 2.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和基于因特网的ip通信技术 通信系统一直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难点之一。在10kv及以下的配电系统里,由于受控端数目多,对通信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因此,如果要实现系统潮流实时监测、频率控制等需求,稳定的大容量的高速载波通信系统是必备的。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上述需求,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如电力线上网等。另外,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已成为主流通信系统的首选。随着成本的降低,采用光纤通信作为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主干通信网已得到普遍共识。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基于城市光纤网的ip通信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纤通信技术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递快速和ip通信方式的通用兼容性接口等优越性,可望成为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前沿通信技术。 3.定制电力技术 定制电力技术是柔性配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它将智能电网技术、柔性送电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用于中低压配电网,用以消除谐波,防止电压闪变,保证各相对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主要由电压稳定器、快速无功补偿器、频率检测器、高速断路器等设备组成。当系统出现突然增大负荷或者瞬间丢失大负荷时,该技术可以瞬间发现系统的变化,并满足极限情况下系统的稳定,该技术应用于配网自动化中,可以实现系统实时优化,满足高层次用户的需求。 4.新型fa系统 新型的fa系统主要的思路是实现分布式电源,即根据不同的负荷就地提供合适的电源,减小线路传输的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根据国家电网制订的未来发展方案,未来我国将把输配电系统分离,并在用户端设立电网提供者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实时电价选择供电方。新型fa系统应用于配网自动化中也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有:分布式电源位置不确定,配网的运行方式多变,从而导致二次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5.配电系统的集中化管理 在以往的配网系统中,用户是分散的,系统被迫分离为多岛,多岛之间功能相似,但系统难以交流,通道不可共享。集中化管理的配电系统,可以利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将配电网控制中心与系统多岛连接在一起。比如,将scada系统与配网控制中心通过接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多级系统。实现该系统的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最大限度利用用户原有的软硬件资源,保护用户的投资,实现实用化管理和多厂家产品共享的原则。 6.优化的系统配电网运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电网也逐渐以经济效益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这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提出最优潮流的方案,即按照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最优潮流控制来对系统进行优化,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经济性。配网要在运行中提高经济效益,还应当优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尽量保证二次设备“不误动,不据动”,防止因系统突发事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7.信息一体化的配电网络 信息一体化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配电网不是一个单独的部分,而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配电网络要更多的考虑电力系统这个整体的重要信息,而不是单单关注配电网区域的信息。信息一体化的配电网系统需要满足信息实时搜索机制,支持公共信息模型等国际电工信息传输标准,实现智能化的配电系统,满足电力设备的二次网络安全方案。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阐述 【摘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上世纪中后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电力从生产到供应的时效最短化、安全最大化和运行成本最小化,本文就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些基础性知问题予以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综合自动化 控制系统 一、引言 2008年春节来临之时,我国南方遇到了半世纪未遇的特大雨雪冰冻天气,南方电网设施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一时间造成列车停运和较大部地区供电中断,使南方电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这次灾害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和 现代 化 发展 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设施的稳定和安全。本文意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阐述。 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相关方面的解析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基于科技发展和 计算 机 网络 技术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概念,是一个综合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网络和用户的集成概念,其概念研究和实现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掌控和监视电力从出厂到供应的全过程,使输配过程更有效和通畅。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主要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自动化(包火力和水力发电厂)、电力系统信息自动 传输、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以及电力 工业 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其实质就是如何使电力在生产—传输—用户过程中实行有效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电力供应的迅捷、损耗的最小和安全可靠。 图1三层控制系统模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基本工作流程是,在相对的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装置现代化的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网络系统,围绕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则设置信息服务和反馈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并时时进行监控,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形成全面的畅通的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而相关的监控设备则主要负责诸如设备操作和事故内容的记录、编制各种报表的记录处理、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操作和常规操作的自动化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控制部件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的结合,以及终端硬件装置与控制计算机的结合,运用各种软件实现控制范围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深化。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采用的是分层控制的操作的方式,即在调度所、控制所和发电厂、变电站的各组织分层间,按所管辖功能范围分担和综合协调控制功能,以达到系统合理 经济 可靠运行目的的控制系统。当前,分层控制依据电力系统的大小一般分为二层和三层控制。具体情况如下图1和图2。 图2二层控制系统模型中央控制所相当于一个中枢神经,负责总体性的控制。主要是负荷-频率控制,主干系统的电压控制,发电厂、变电站的监视系统,系统安全监视控制,调度记录统计,发电计划系统构成。配有cpu(控制用计算机)、cdt(循环数字遥测)、tc(远方监视控制装置)、ssc(系统稳定控制装置)、vqc(电压-无功率控制装置)。中央控制所得主要功能就是维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设备的完整性。而中央控制所的下行任务则需要由地方控制所来完成,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完整系统。地方控制所主要功能是对发电厂、变电所进行有效监控。对地方系统的电压控制、安全监视、水工调度、运行记录、报告和通报发电计划与系统构成计划等等,除发电厂无功功率控制装置不配备外,其他设备功能基本与中央控制所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中央和地方控制所实际上是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对电网安全运行进行时时监控、对电网实行有效的 经济 调度以及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有 计算 机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 网络 为基础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配以自动发电控制(agc),经济调度控制(edc),安全分析(sa)等等软件来实施。 图3配电所数字型保护控制装置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对变电站保护和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要具有集中控制功能和有先进的继电保护和控制,并能远距离控制、抗电磁干扰;有事件记录;可无人值班;能适应全系统统一控制的需要;满足分期建设的要求。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分层;数据分快、中、慢速传递;保护系统通信高度优先,但不经常占用;保护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功能处理器配置成群;数据采集装置设在开关站内;数据采集装置的数量和地点应具有灵活性;备用方式的选择具有灵活性。配电变电所数字型保护控制装置构成如上图3。 城乡配电网的实现较为复杂。在实现主网、发电厂、变电所自动化的同时,国外先进的电力部门已开始用先进的配电设备装备配电系统,组成配电scada系统,通过光纤等通信手段控制监测城乡的配电,例如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监测、控制自动重合器、启动分路开关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是:数据性信息的传输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调度通信网,传输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数据,生产调度数据、远动数据及行政、财务、供应及计划管理数据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中的信息传递主要分为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两种方式。从上至下的信息传递一般称为下行信息传递,主要是从各级控制所下达到发电厂、变电站的指令和操作信息,从下至上的信息传递一般称为上行信息传递,就是传达判断、处理所需信息。 三、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 发展 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 现代 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四、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 现代 社会对电能供应的“安全、可靠、 经济 、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力系统也不断地向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地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 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 发展 应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 电子 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5)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2.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 计算 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 网络 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 发展 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 电子 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 网络 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3.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1)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 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主要有侧重于记录电磁暂态过程的各种故障录波仪和侧重于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前者记录数据冗余,记录时间较短,不同记录仪之间缺乏通信,使得对于系统整体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后者数据刷新间隔较长,只能用于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两者还具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即不同地点之间缺乏准确的共同时间标记,记录数据只是局部有效,难以用于对全系统动态行为的分析。 (2)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是新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与原有scada的结合。电力系统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同步定时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信号处理机四部分组成。采用gps实现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为相量控制提供了实现的条件。gps技术与相量测量技术结合的产物——pmu(相量测量单元)设备,正逐步取代rtu设备实现电压、电流相量测量(相角和幅值)。 电力系统调度监测从稳态/准稳态监测向动态监测发展是必然趋势。gps技术和相量测量技术的结合标志着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测和实时控制时代的来临。 随着 计算 机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着空前的变革。多媒体技术、智能控制将迅速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推动电力系统监测的发展,也会推动电力系统控制向更高水平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浅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目的、实施原则及自动化模式方案,以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发电厂、变电站、高压网络、电力调度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在配电网络方面还较为滞后,这是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资金短缺,长期以来侧重电源和大电网建设的缘故,使配电网络技术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设备落后、不安全的因素较多等状况,造成了配电网用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方面较难满足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电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对电的依赖日益加深。电力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已是电力经营者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国家电力公司为规范电力公司的运作,真正体现服务人民的企业宗旨,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供电可靠性制定了明文规定:一般城市地区为99.96%,使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3.5h;重要城市中心区应达99.99%,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53min。对照这一标准,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 城市配电自动化的内容是对城域所辖的全部柱上开关、开闭所、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控和协调,既要有实现ftu的三遥功能,又要具备对故障的识别和控制功能,从而配合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城区配电网运行中的工况监测、网络重构、优化运行。由此,配电自动化的系统结构应当是一个分层、分级、分布式的监控管理系统,应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按全分布式概念设计。按照一个城区全部实施设计,系统必须将变电站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控制分层;系统整体设计可分为配调中心层、变电站层、中压网层、低压网层。 一、配电自动化实施目的 配电自动化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缘于城网改造工程。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不受重视,结构薄弱,供配电能力低。国家出台的城网改造政策,提出要积极稳步推进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实现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确保向用户不间断优质供电;提高城乡电力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质量,为电力市场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配电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电力作为商品的属性也集中体现在配电网这一层上,配点网自动化应面向用户并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已完成了计算机系统与配电设备结合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城市的配电网络上投入运行,使得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日本1996~1997年度平均每户停电0.1次,每次平均8 min,可靠性居全球之首。 1998年我国投巨资进行城乡电网改造。由于我国对电力是国家垄断经营,尚未真正实现电力市场化,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的目的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会因不同用户、因地、因行业而异随时变化。如果全面的实施配电自动化,应综合考虑,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应将它看作一个长期的市场行为。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用多种手段有效协作后的结果,尤其依赖于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故应将改造的重点转为采用各种综合手段提高供电质量,如采用不停电施工减少计划停电;开发应用配电自动化设备,实现远方监视、控制、协调,消除操作中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错误。供电企业在实施配电自动化时,也应首先研究客户长期的、变化的、潜在的需求,按现代的营销模式做市场调查、顾客群细分等,将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同时作为整个电力营销策略中的环节之一;其次,量力而行,综合企业内已有的线路网络水平、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开闭所)自动化水平、人员素质,制定实施的进度和规模。 三、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 (一)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配合方案 由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并由两个电源形成环网供电方案。也就是说优化配网结构,推行配电网“手拉手”,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具有多次重合功能,重合命令由微机控制,线路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微机一次完成。设备与线路故障由主站系统判断,确认故障范围后,发令使故障段开关断开。 (二)自动重合器方案 此方案是将两电源连接的环网分成有限段数,每段线路由相邻的两侧重合器作保护。故障时,由上一级重合器开断故障,尽可能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行分合。当任一段故障时,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分断,对故障进行隔离,线路分支线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相配合来切除。 (三)自动重合分段器方案 每段事故由自动重合分段器根据关合故障时间来判断。此方案在时间设置上,应保证变电站内断路器跳开后,线路断路器再延时断开。然后站内断路器进行重合,保证从电源侧向负荷侧送电,当再次合上故障点时,站内断路器再次跳开,同时故障点两侧线路断路器将故障段锁定断开,确保再次送电成功。 (四)馈线自动化模式 1、就地控制模式,即利用重合器加分断器的方式实现。 2、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即设立控制中心,馈线上各个自动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通道远传回主站。在有故障的情况下,由主站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切除故障段并实施恢复供电的方案。 3、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采用断路器(重合器),智能型负荷开关,并且各自动化开关具有远方通信能力。这种方案可以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同时还可以接受远方监控,配电网高度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浅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 智能技术 [论文摘要]简单回顾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综合智能控制等典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性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并含有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电力系统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新建高压线路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线路造价,特别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日益昂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电力网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力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手段不断地引入电力系统。本文回顾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综合智能控制等五种典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一、模糊控制 模糊方法使控制十分简单而易于掌握,所以在家用电器中也显示出优越性。建立模型来实现控制是现代比较先进的方法,但建立常规的数学模型,有时十分困难,而建立模糊关系模型十分简易,实践证明它有巨大的优越性。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日常所用的电热炉、电风扇等电器。这里介绍斯洛文尼亚学者用模糊逻辑控制器改进常规恒温器的例子。电热炉一般用恒温器(thermostat)来保持几挡温度,以供烹饪者选用,如60,80,100,140℃。斯洛文尼亚现有的恒温器在100℃以下的灵敏度为±7℃,即控制器对±7℃以内的温度变化不反应;在100℃以上,灵敏度为±15℃。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两个问题:①冷态启动时有一个越过恒温值的跃升现象;②在恒温应用中有围绕恒温摆动振荡的问题。改用模糊控制器后,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没有了。模糊控制的方法很简单,输入量为温度及温度变化两个语言变量。每个语言的论域用5组语言变量互相跨接来描述。因此输出量可以用一张二维的查询表来表示,即5×5=25条规则,每条规则为一个输出量,即控制量。应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模糊控制器后,冷态加热时跃升超过恒温值的现象消失了,热态中围绕恒温值的摆动也没有了,还得到了节电的效果。在热态控制保持100℃的情况下,33min内,若用恒温器则耗电0.1530kw·h,若用模糊逻辑控制,则耗电0.1285kw·h,节电约16.3%,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冷态加热情况下,若用恒温器加热,则能很快到达100℃,只耗电0.2144kw·h,若用模糊逻辑控制,达到100℃时需耗电0.2425kw·h。但恒温器振荡稳定到100℃的过程,耗电0.1719kw·h,而模糊逻辑控制略有微小的摆动,达到稳定值只耗电0.083kw·h。总计达100℃恒温的耗电量,恒温器需用0.3863kw·h,模糊逻辑控制需用0.3555kw·h,节电约15.7%。 二、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从1943年出现,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研究低潮发展到现在,在模型结构、学习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神经网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质的非线性特性、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将大量的信息隐含在其连接权值上,根据一定的学习算法调节权值,使神经网络实现从m维空间到n维空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目前神经网络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网络模型及结构的研究、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问题等。 三、专家系统控制 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对电力系统处于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的辨识,提供紧急处理,系统恢复控制,非常慢的状态转换分析,切负荷,系统规划,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的隔离,配电系统自动化,调度员培训,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报,静态与动态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虽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性;只采用了浅层知识而缺乏功能理解的深层适应;缺乏有效的学习机构,对付新情况的能力有限;知识库的验证困难;对复杂的问题缺少好的分析和组织工具等。因此,在开发专家系统方面应注意专家系统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问题,专家系统软件的有效性和试验问题,知识获取问题,专家系统与其他常规计算工具相结合等问题。 四、线性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最优化理论用于控制问题的一种体现。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卢强等人提出了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手段提高远距离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和改善动态品质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了在大型机组方面应直接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方式代替古典励磁方式。目前最优励磁控制的控制效果。另外,最优控制理论在水轮发电机制动电阻的最优时间控制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器目前已在电力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当指出,由于这种控制器是针对电力系统的局部线性化模型来设计的,在强非线性的电力系统中对大干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五、综合智能系统 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现代控制方法的结合, 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或自组织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对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讲,综合智能控制更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现在,在电力系统中研究得较多的有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等方面。神经网络适合于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而模糊系统对处理结构化的知识更有效。因此,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这两种技术从不同角度服务于智能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在低层的计算方法上,模糊逻辑则用以处理非统计性的不确定性问题,是高层次(语义层或语言层)的推理,这两种技术正好起互补作用。神经网络把感知器送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安排和解释,而模糊逻辑则提供应用和挖掘潜力的框架。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较多。 除了上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还应用了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h∞鲁棒控制、微分几何控制等其它方法。总之,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各种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相信利用各自优势而组成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会对电力系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浅析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实现的途径与策略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 信息管理 自动化 实现 途径 策略 论文摘要:实践证明,在电力行业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余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和电力市场逐渐形成,供电企业已经由原先让上级满意变成了让用户满意上来。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管理现状的分析对其实现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认为实现的途径和策略可以从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全员对其认识上提高和系统运用所需的知识学习三个方面上加以突破。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基础经济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迅速发展,运用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对电力企业解决信息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必然。换句话讲,建立并拥有一整套先进的适合于电力系统自身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信息化工作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对电力系统信息自动化实现的途径与策略探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电力系统管理的现状分析 电力行业是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人员素质,直至90年代初,仍处于一般应用水平,其信息化程度与客观需求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电力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用化,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应用效果上仍然感觉不是很理想,在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之间发展伤存在着不平衡性。尤其是一些县级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并不明显。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规范上比较差,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及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不重视、管理方法不合理等。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过程中其系统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较多的电力企业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管理模式。其主要作用就是将企业相对孤立、零碎的信息转变并形成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有组织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信息存放的“冗余”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可以说这个系统在一定的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但是由于msi技术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msi无法适应多变的管理环境。基于mis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情况下,统(dss,decisions support system)便随之研发出来。二者的区别主要是msi是实现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而dss更主要的是针对某一类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模型、挖掘规则等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随着系统的不断运用和相关漏洞的修复,数据仓库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形成。以至于后期的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灯相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基于抄表数据的综合决策支持)。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者理念和对系统的把握,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自动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看到硬件的不断发展也要看到软件发展的不足,即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二、实现的途径与策略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信息管理电自动化硬件的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我们知道,在进行的信息管理目的就是要将各种信息收集过来 ,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抽取和融合 ,获取有用的信息 ,最终为应用服务。所以,对供电企业而言 ,信息融合的主要目标是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融入先进的系统思想 ,深入配电网管理各个环节 ,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 ,实现配电网的数字化运营 ,并将以更加先进、实用、成熟的服务回报广大用户。为此,有效的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最优化服务的主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实施信息管理自动化呢,笔者对其途径与策略有如下几点思考。 首先,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是管理自动化实现的保障。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管理自动化系统也越趋于庞大、复杂,要想能有效的运用必须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进行修正。这其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不仅如此,一套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同样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这些都需要得到国家政策上支持和资金上的大力投入。因此,国家支持是保障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实现的首要成功要素。 其次,通过全员对其认识上提高以确保实施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好的管理系统需要管理者的接纳,如果管理者对其有抵触情绪,那么你再好的系统也只是一个摆设。所以,加强对其系统的充分认识,了解其对于提升我们工作效率的好处,从认识上使系统工作人员产生重视的态度。这里面尤其要值得一提的就是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对系统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提高全员系统运用知识学习以确保实施的能力。实践证明,在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我们管理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系统的全员进行相关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促进系统有效运行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新时期的电力系统发展更需要对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掌握。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试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论文摘要:阐述了我国电网的现状、电力系统调度运营所包含的内容、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和目前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信息 一、我国电网现状简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设备以及控制、保护和通信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目前我国电网进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超高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 。电力系统规模逐渐扩大,各电网中500kv(包括330kv)主网架逐步形成和壮大,220kv电网不断完善和扩充,750kv输电工程(青海官亭—甘肃兰州东)已投入试运行,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已启动。现代电网的主要特征:坚强的超高压等级系统构成主网架的大系统;各个电网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具有足够的调峰容量,能够实现agc;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具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现代电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层控制。 二、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营包含的内容和要实现的目标 1.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 电力系统的调度就是对电力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及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是一个指挥者。目前电力调度涵盖的范围较大,有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等等。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主要是:尽设备最大能力满足负荷需要,使整个电网安全可靠连续供电,保证电能质量,经济合理利用能源,保证发电、供电、用电各方合法利益。 2.调度自动化的必要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有几十个到几百个发电厂、变电所和成千上万个电力用户,通过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互相连接成网进行生产运行。电能的生产输送过程是瞬间完成的,而且要满足发电量和用户用电量的平衡。[3]现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电网日益庞大,运行操作日益复杂,所以当电网发生故障后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这就对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人员和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调度自动化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当发生事故时调度员能及时掌握情况,迅速进行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减少停电损失。地调采用自动化调度系统能减少停电率。当装备有直接监护用户的自动装置以后,可压低尖峰负荷。若采用分时和交换电价自动计量等经济办法管理电网,经济效益更大。因此,电网调度自动化是一项促进电力生产技术进步和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中心主站系统、厂站端(rtu)和信息通道三大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此系统划分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和人机联系子系统。[4]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各发电厂、变电所采集各种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此外还负责接收和执行上级调度控制中心发出的操作、调度或控制命令。信息传输子系统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与调度控制中心提供了信息交换的桥梁,其核心是数据通道,它经调制解调器与rtu及主站前置机相连。信息处理子系统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组成部分。该子系统包含大量直接面向电网调度、运行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从采集到信息的各种处理及分析计算,乃至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控制与操作。人机联系子系统将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各种显示设备、打印设备和其他输出设备,为调度人员提供完整实用的电力系统实时信息。调度人员发出的遥控、遥调指令也通过此系统输入,传送给执行机构。 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投运的系统主要有cc-2000、sd-6000、open-2000。这些系统都采用risc工作站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操作系统接口用posix,数据库接口用sql结构化访问语言,人机界面用osf/moyif、x-windows,网络通信用tcp/ip、x.25。实践应用表明这些系统基本功能均达到国内外同类系统的水平,且各有特点。 (1)cc-2000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及面向对象的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透明的接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引进了一个大对象的概念,以适应封装性、继承性以及事件驱动的要求。支撑系统专用性和通用性的有机结合,既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又兼顾其他行业实时应用的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规律进行开发,实现软件工程产品化。技术鉴定认为,按照开放式系统设计和采用面向对象等技术,都属于国际先进或领先范畴。现结合东北电网,由电科院、电自院、清华大学、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北京科东公司在统一协调下,共同在cc-2000支持系统平台上开发电网应用软件,从而实现完整的ems系统。 (2)sd-6000系统。由电自院南瑞系统控制公司和淄博电业局联合开发具有统一平台的开放式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1994年投运,1996年通过测试和鉴定。该系统集成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该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具有面向对象的人机界面管理系统。其中较突出的是厂站单线图、电网元件模型、电网拓扑结构、数据库同期生成技术。ems支撑软件与管理系统的商用数据库采用sql标准接口,便于用户自行开发和由第三方开发应用软件。sd-6000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置机应用软件设计合理、实用。 (3)open-2000系统。open-2000系统是江苏省立项的重大科技项目,是由南瑞电网控制公司开发的新一代ems系统。open-2000系统是南瑞电网控制公司于1998年开发成功的一套集scada、agc、pas、dts、dms、dmis于一体,适用于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外发展速度快、适用面广、性能完善、成熟性好、可靠性高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首套将iec870-6系列tase.2协议集成于软件平台的系统。open-2000系统采用100m平衡负荷的双网机制,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完全基于商用数据库开发的、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全新能量管理系统。 我国调度自动化水平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在近几年新投入运行的变电所采取了比较新的技术,但是总体而言,电网调度系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问题。例如:系统计算机cpu负载率问题,即便是目前计算机容量和运算速度成倍或成几十倍提高的情况下,其负载率仍很高;cdt和polling远动规约的选用问题,cdt和polling两类规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这两类规约远动装置并存使用的现状将持续下去,选用哪一类规约的远动装置,原则上应视通道的质量与数量及本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来决定,不宜盲目追求采用polling远动;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系统应该是开放的,能够支持不同的硬件平台,支持平台采用国际标准开发,所有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应统一,支持能过户应用软件程序开发,保证能和其他系统互联和集成一体或者方便实现与其他系统间的接口,系统应能提供开放式环境。此外,现在的电力系统由于还依赖高压机械开关(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真空开关等)实现线路、设备、负荷的投切,尚不能做到完全可控。这是因为机械的慢过程不可能控制电的快过程引起的。“电网控制”目前只能做到部分控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调度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如果电力系统的高压机械开关一旦被大功率的电子开关取代,则电力系统真正的灵活调节控制便将成为现实。电力系统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统一调度以分级管理为基础,分级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施统一调度。加强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人身、电力系统与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系统运行维护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运行维护水平有待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能保证,大大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无制度可依;重使用、轻管理,不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学习培训,出现问题后过分依赖厂家,影响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管理方面 统一思想,加强调度管理,提高认识。必须杜绝人为的一切误调度、误操作事故以及不服从调度指令擅自投停运设备。抓好防治误操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广大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最大限度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考核,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严把安全关。加强调度专业培训,提高调度员业务水平。 2.技术方面 积极开发更高级实用的装置和软件,努力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保证通信的清晰畅通,避免工作中出现因电话不清楚、自动化画面显示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 四、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将会取得飞速的发展。以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托,能更好地维持供需平衡,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最早开设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期间虽然经过多次的调整,但是因为其适用性强以及应用面广的特点,所以一直备受欢迎,本文特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简单归结如下。 1.1 半控型晶闸管被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 从最开始出现的晶闸管作为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至今在我国仍然广泛应用在直流与交流传动的控制系统,一直到后来出现的二代全控式器件、三代复合型器件直到最后出现的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将主回路的器件、而且包括驱动电力、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的自动控制等都集合为一体。 1.2 变频器电路由低频发展为高频 高频变频器电路在不阻碍逆变器工作频率提高的同时能将开关损耗降到最低,从而使逆变器尺寸减少、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使逆变器在较高的功率下集成化,由此可见直流逆变器电路的发展前途是极为可观的。 1.3 通用变频器大量的投入到使用中 通用变频器一般指批量化、系列化、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中小功率统称为通用变频器。从变频器产品来分析,u/f控制器由最初的普通功能型转变成为高功能型,一直到后来的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现以电力半导体器件igbt为主,其独具的可靠性、操作性以及维修方便等特点使单片控制技术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1.4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步受计算机、电子技术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单片机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使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换代。国产工业计算机以及引进的pc机技术在电厂的监控系统、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应用软件能完全的实现电力系统对于实时数据的采集、汇总、分类、分析、显示、打印、完成等操作。但是在这期间电气自动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进行互联;因为设备与计算机通信之间一般是采用点对点的星形连接,导致了系统的实时性不好,直接导致了设备配置的灵活性很差;整个系统在功能、系统的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工业标准。 电厂监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较大幅度的减少了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的使用量,在降低设备体积的同时也降低了占地面积,从而节省了建设的成本。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不仅大幅度提升系统的技术性能而且使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互换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活跃、开发前景最为乐观的一种集合了多种高新技术的合成体,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将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做如下阐述。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1 变电站自动化 对变电站内运用的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全方位的监视,其特点在于运用全电脑化的装置将以往常规性的电磁式设备替换下,变电站自动化除了能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之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1.2 电网自动化调度 主要由电力系统的专用广域网连结,服务范围囊括其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下级电网的调度控制中心以及变电站的终端设备等,其功能主要是电力生产过程中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监控电网的运行是否安全、及时预测电力的负荷、正确估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等。 2.2 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2.2.1 变电站的智能保护 在国外将综合的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应用在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中,这样使继电保护装置有了智能控制的特点,而且能全面的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2.2.2 我国电力部门的实施策略 从我国整个电力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分析,我国电力部门需要对整体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做一个详细的调研,在明确了电力运营的具体流程之后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力市场运营的模式,可以根据日常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2.3 电力系统的整体分析与具体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实施相角测量、探讨电力系统的振荡机理和抑制方法、选线方法采用小电流接地法、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仿真、研究发电机调速控制和跟踪同期技术、研究基于柔性数据收集和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及恢复控制策略、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电网故障诊断理论及技术等。在非线性理论以及小波理论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面,以及电力系统在电力市场条件下进行的控制与分析的新模型、新理论、新的算法以及全新实现手段等进行了明确的研究。 2.2.4 配电网的自动化 在地理信息以及配网一体化、高级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载波接收的灵敏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真正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应用的衰耗、干扰等难题。高级应用软件以及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的模型将输电网配网实际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最具生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而且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还应在工作中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电力安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工作安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管理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也就带动了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也就给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在这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管理进行进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此项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智能技术;管理;应用 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智能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注重管理质量,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推动其自动化进程,因此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其自动化发展,提高自动化水平,电力系统中包含了发电、调度和配电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一个整体,因此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是将这三个部分作为基础进行的[1]。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技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中最主要的就是智能技术,这项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也有着明显的体现。智能技术,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它指的是通过利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仿照人工操作的形式进行优化和控制,这样能够促进控制水平更加高效,简单的说智能技术是能够实现对于人力的替代作用,甚至在个别问题上面的实际效果还会优于人工水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使用智能技术可以不断的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管理应用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在应用以及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制约着该项技术的发展。首先,现阶段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单位都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在进行研究实验工作时,往往都不愿意将资源和技术分享给同行,这样是不利于智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其次没有实践经验。因为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起步比较晚,而且现在的研究速度也比较缓慢,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机会,实践经验匮乏,在管理过程中,也无法借鉴较为成熟的先例,这也阻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2]。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对这项技术的研发重视程度不足,所以这项工作也就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成本的投资。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管理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目前有很多种,综合来讲,实际应用效果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 一直以来,电力系统的整个操作和监控系统都是由人工进行的,但是人工操作存在有很多弊端,还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就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这样不仅加大了电力运营的成本消耗,在具体操作时还会出现误差。使用专家系统可以有效的化解这一问题。专家控制系统是在个别领域当中使用专家知识有效的解决突发状况的智能化计算机系统。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还需要依靠专家系统实现监控的作用。这样一旦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任何紧急状况,专家控制系统就可以发出相应的指令,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快速的解除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与稳定运行,这一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多个领域当中[3]。 2.线性最优控制的应用 线缆是输送电力的重要媒介,它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有直接关系。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就研发了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模糊控制的应用 模糊控制是结合了模糊数学的思想和理论研发的最新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这项技术能够良好的掌控那些动态的系统并且精准度非常高,电力系统本身带有很强的变化性,这个变化是不可控的,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模糊控制技术来解决[4]。与此同时为了检验一个新的自动化程序是否具备实用性,就可以通过模糊控制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测试出其可行性。模糊控制系统中有一个完整的智能推理技术,将完整的数据信息和控制规划输入进系统当中后,模糊控制系统就能主动的对这些数据根据固定逻辑规定进行推理分析,直至推断出模糊控制输出结果。 4.神经网络系统的应用 神经网络系统是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理论和控制理论形成的一种新的系统,通过字面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系统具备了类似于人体神经一样的反应,这个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他能够对发生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完全实现了电力操作系统的智能化,他具备有良好的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神经网络系统和线性最优控制系统是有一些不同的,神经网络系统的控制处理能力非常好、它有着非线性特征,它能够有效的运用到电力系统当中,比如说人工智能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数序系统、计算机科学理论等的运用。 5.综合智能系统 目前,发电系统都是相对大型的电力系统,这些大型的系统结构非常复杂,容易出现失误,所以为了减少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营运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综合性职能系统也就此产生了,这个系统是通过智能技术来达到它的最终目的的。智能系统的作用非常强,这是智能控制与现代化控制相结合形成的。智能系统通过各种智能技术的使用简化了那些复杂、庞大的环节。目前有很多综合智能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还有一些企业将多个智能控制系统融合在一起使用,这样能够使运营和管理工作更加流畅和方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化,想要使其发挥最大优势,不仅要对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还应完善管理应用措施,智能技术,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智能技术的管理应用水平可以推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作者:尹平 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蕲春县供电公司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 摘要: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智能化是发展的产物,智能化的实现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工作效率,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对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价值,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和智能化应用,指出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电网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价值 智能化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有利于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性能并实现调节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并处理信息,智能化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它的控制效率。智能化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更适合实际的电气工程工作。仅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调节控制,避免了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在场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操作电气工程人员的相关操作,使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得到提高。 二、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和应用 (一)智能化优势 (1)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技术可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对各个开关量与模拟量进行实时采集,并可根据要求对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存储。(2)智能化优势体现在画面显示上,通过模拟画面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真实的反应出来,还能显示出电压、电流,并根据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等自动生成趋势图。(3)智能化优势还体现在运行管理方面,专家系统的应用便可快速生成日志、报表,并实时对数据、运行曲线进行储存等。(4)智能化实现了模拟量的故障录波、顺序记录、波形捕捉及开关量变位等。(5)智能化实现了停机操作,通过键盘、鼠标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控制,通过系统设置限制操作人员权限,加强值班管理。(6)智能化实现了参数的在线修改和设定,还可对不对称的运行在线分析并计算负序量。(7)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可实时监控模拟量数值及开关量状态,并通过声光、语音等形式进行自动报警同时记录事件顺序。 (二)智能化应用 1、电气高压设备的智能化 在实际需求基础上为电气高压设备配置适合的智能组件,该智能组件在相应指令下对电气高压设备进行智能自动化控制。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化属于多项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精密结合的综合智能科技,是根据开关设备的需求属性和高压开关的技术标准和实际运行中的需求进行研发的智能化设备。高压开关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对运行状态的检测,通过对多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估实现模块化、一体化的效果,大大提升了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电力系统电网的智能化 基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需求电网智能化继而产生,智能化电网设备与传统电网设备相比对电网的优化和改革有着重要作用。智能化电网设备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相结合可实现电力系统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电力系统电网的智能化不仅确保了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还大大增加了电力调度的实用功能。智能化的电力系统网络推动了低碳环保和能源再生的发展,诸如智能变电站的出现便是基于智能化电力网路概念所衍生出来的,智能变电站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六个环节的中转站相衔接,使电压的变换和对电流方向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操作,这是电力系统中电网整体智能化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3、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管理 基于智能电网不同阶段发展过程中对电力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需求,电力系统电气工程需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全面、高效、个性强的通信网络,该网络需支持多项业务、设备的使用,实现信息通信的灵活运用和所有的接入方式。我国电网铺盖面广、电源输出与用电需求距离远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电网及结构模式的复杂性。那么在基于我国电网实际情况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即插即用”的通信设备网络才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电网智能化系统。而对所建立起的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是建立在强大数据和理论基础之上的,需要对地区内的能源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并按照增强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思路的管理思路,对能源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智能化市场的计划的管理可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也有着推动作用。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前景 (一)电气工程设计应用前景 电气设备设计复杂,往往需要人、财、物三方面的支持。电气设备雨电气自动化中的电路和电机、变压器以及电磁场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电气工程设计难以计算的难题有效解决,会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准度。 (二)电气工程控制应用前景 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有效完成生产和流通、交换以及分配的操作,对电气自动化的控制降低人、财、物三方面的浪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糊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其中模糊控制比较简单且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三)电力系统应用前景 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是电力智能化的主要体现,基于专家系统的复杂性,它将大量的规则、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结合,通过判断和分析有效解决难题。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技术应用需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及时更新系统规则和知识库,逐步适应国家发展需求。 (四)电气故障应用前景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故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模糊理论三个方面。其中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体现在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应用中,其中变压器的故障诊断需结合实际情况,快速确定故障范围,通过逐步排查不断缩小故障范围,以此提高故障诊断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不仅是时展的需求,更是市场不断进化的要求。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系统和设备的监控和控制两方面,还需不断深化研究扩大智能化应用范围,为电气工程设计提供便利,加快电气工程控制效率,使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变得容易,提高电气故障诊断和监测效率。 作者:李超 单位: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浅析 摘要: 当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正在日益完善,但由于各类因素造成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在逐步突出,并影响了整体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因此,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安全管理应进行充分重视。本文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优化策略进行研究,论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方法,在促进电力系统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效的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工作水平,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并不只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是要为整体的电网运行提供前提保障。随着国家用电量的增多,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也有了一定影响,若是没有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正确的管理应用,则会终止电网运行工作,最终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进行。因此在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应及时总结电力系统的工作问题,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推动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水平有待提升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种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电力设备水平依旧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工作难度,并在用电量增大时加大设备的运转符合[1]。若是没有对电力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必要维护,造成设备由于老化无法承担大负荷的输出电量,从而引发电力系统的故障。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中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若是设备无法负荷整体的技术要求,就会在实际运行中达不到安全工作标准,从而产生相应的安全事故隐患,甚至引发电力系统故障。 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国家电网部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通电量的增加会加大不合理的电力系统负荷,并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干扰。此外,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工作区域,电力系统自动化会受到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电网建设水平也较为落后,最终无法有效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之间的衔接,进而影响正常的电能输送。目前国家的电网发展建设工作中,还应持续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而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 1.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有待规范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发工作中,对安全管理的技术还应继续进行落实,减少自动化技术的故障原因,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的规范工作中,首先是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规范,另外是对专业维修人员的培养[2]。并在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维修水平进行提升,避免由于技术难题的延误导致严重电力事故的发生。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合理性设计 由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同西方国家之间的技术设计有较大差距,为对这一差距进行弥补,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经验基础上,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情况相结合,最终进行电力系统的合理科学设计。此外,在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应对其应用故障深入分析,并对造成故障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策略,从而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水平。 2.2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工作管理水平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水平的强化包含对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对技术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要与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相结合,进一步确定企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拥有更加合适的学习发展空间。依照不同岗位职责,进行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养,使其对先进的技术知识有更好掌握,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强专业人员素质培养,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处理各项工作,进行安全管理的各类培训;最终具备基本的安全操作要领,并能够保障自身在工作运行中的人身安全与技术安全。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升自动化的管理水平。通过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因素,能够了解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管理与维修[3]。可通过增进实际应用状况的了解,对各级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个人,促进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好发挥自身工作职责,建立规范性的电力系统工作。在实际的设备维护中,可增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投资,使设备研发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能够进行自动化的电力系统调节和检测,进而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3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将其在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能够使电网工作运行更加安全、有效[4]。同时,要想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就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维护管理,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数据优化和采集,促使其能够对通信信息和综合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结语 若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管理进行规范,或是对没有电力系统的设备缺陷充分考虑,就会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效果得到减弱。针对这种情况,更应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管理水平,更加合理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作用。通过技术人员水平的培训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价值,使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系统更加稳定。 作者:林伟 单位:国网福建闽清县供电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摘要: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得到了高度的应用,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且,运行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然而,带那里系统自动化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力系统的故障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厂的生产。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现在运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国家电网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平稳的运行,就必须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减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提高其可靠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电力系统也朝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能够实现整体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对管理方针进行优化,协调各项管理内容,完善相关的水平,促进综合电网的发展。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存在问题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电力系统的改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了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设计中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范本,现在,我国在进行国家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了其不能提高效率,在电网的建设中还出现很多的事故。我国的电网建设还不成熟,虽然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造,但是还是不能解决城乡电网统一的问题。所以,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能实现兼容性,在不同的设备上不能同时使用,其接口是不一样的,而且出现了设备之间不能连接的问题。现在,国家电网的覆盖范围比较大,各个地区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不统一的,使用的电力设备也是不同的,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在管理上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分析不同地区使用的电力设备的共同点,能够使自动化系统具有兼容性,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 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设备存在问题 在使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各项指标和不合格,在选择电力设备中,为了能够减少经济成本,他们就会忽视电力设备的性能,导致了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电力设备也投入到使用中。在使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技术的成分要求比较高,在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安全标准。尤其是工作人员在管理中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对自动化技术的操作上会存在失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运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上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对国家电网构成威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使用中,会出现各类干扰问题,不能使系统稳定的运行,对电力系统产生很大的隐患。 1.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中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并没有达到要求,当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故障的时候,都依靠厂家来维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人员匮乏,导致我国国家电网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重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的培养,促进安全的宣传和教育,防止在使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方案也不理想,这就导致了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方面,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在维护设备中要富有责任心,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没有人管理的问题。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共同使用,建立数字化的电网,完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促进我国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现了全面的管理,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防止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生遗漏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水平,使我国的电网在运行中减少故障的发生,使运行的经济效益提高。 2.2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实现全面的管理,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科学的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模式进行分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应该结合我国的经验,在规模建设上进行各种考虑,应该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分布式的结构设计,能够将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电力系统的各个单元应该是相互独立的,防止各个单元的相互影响。在强化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时,应该实现系统使用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功能的扩充。运用简化电力系统结构的方法,从而能够方便管理,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中,可以简化二次接线,从而能够进行分布式的设计。 3结语 现在,我国的电力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停电问题,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受到影响,原因在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强化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作者:朱坤双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水平 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水平至关重要。自动化技术维护离不开人才。人才才是自动化技术维护的关键与核心,只有具备高素质的自动化技术维护人才,才可以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招聘,为电力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加强对于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技术能力,杜绝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三不管”现象,从而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另外,近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来讲亦是如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深入发展,便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的。数字化电网以及数字化变电站的广泛推广,直接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效率,提好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安全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对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对于电力数据的采集与储存,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做到规范化以及有效化。另一方面,数字化电网以及数字化变电站的广泛推广,还使得电网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可视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电网以及电力系统可以更好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水平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模式设计 目前来看,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还不是很纯熟,缺少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技术上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影响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电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因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水平与质量。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讲,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第一,电力企业需要做好分布式结构设计。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警报、测量、保护以及控制等信号设备,设计人员需要将其进行相互独立,避免彼此单元之间出现相互影响的问题。第二,做好电力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扩展性。兼容性以及扩展性是电力系统极为关键的两方面,电力系统是由各种软件以及硬件组成的,电力系统对于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都有着各自的通讯接口,从而使得电网环境可以做到灵活化,从而通过扩大兼容性以及扩展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第三,简化电力系统。简化电力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二次接线的简化,可以极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科学合理配置电力系统软硬件,从而达到电网安全运行的效果。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化 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化体系,这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性举措。只有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才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我国在自动化应用标准化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建设规范以及标准,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没有达到统一,从而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才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前提,通过标准化的规范,使得电力系统可以达到最佳运行效果。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需的故障录波、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与通讯控制器、保护与通讯控制器、RTU与通信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主站、小电流接地装置与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都必须要做到与自动化技术接轨的统一标准,从而避免因为标准化缺失而带来的各种电网安全事故和问题。总结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朝着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重点强调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管理,既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又要优化电力系统设计,为电网运行安全、可靠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深入研究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策略,是今后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课题。 作者:王平荔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萍乡供电分公司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元素综述 1景观设计之中的构筑物是对建筑设计元素的反馈 一个居住区景观项目中,人工的构筑物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构筑物”指的是非房屋形式的建筑设施)。我们以景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些构筑物是对实用功能的回应,有些是现代技术的诠释,有些则是对历史文化的表达,但无论怎样都不是背离建筑物做出的主观臆想。从横向空间来看,铺装是构筑物中最大量的,也是营造景观环境的基础内容之一。它暗示着人在户外主要活动的方式和范围。从景观设计元素的角度去看,铺装是地貌景观的组成部分,能令人获得多样的景观体验。在这种景观处理手法中,往往又要借助建筑表面肌理的表现,从而体现的艺术感受也是与建筑本身产生一定的统一性。因此,这种构筑物的形成往往是建筑设计元素的一种反馈。除了地表的界面,同样,立体的设施也可以是以建筑的手段达成。在居住区中,一个立体的遮阳棚,其实他所表现出的立体空间形态,也可以是房屋建筑元素的延伸。在整个环境中所接触到的立体构筑物,他们都有其符合建筑构成的内在本质,且不适合孤立地去用一些惯用手法去处理。而建筑的设计理念、空间关系和它的功能性又反馈对景观产生影响,如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前庭后院”,可以说明建筑功能性影响了景观设计。 2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之所以这样,有必要再次重申,现在所关注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设计中看重人类的发展,更强调人类发展过程中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出发,站在宏观的角度中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实际的住宅区项目中,很多开发商并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在身边的很多小区中,一些假山气势越来越宏伟,会所装修越来越奢华,苗木的选用也是一味地追求稀有,规格大,正是由于这些过于奢华高档的景观要素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为了保护这些景观要素导致很多景观场所不能提供最基本的参与性,如名贵树种下无法纳凉,一些水景设施内无法戏水,这种做法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人文情怀的统一,尊重人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在中国,由于受到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客观因素影响,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自己对应的文化特色。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在西方思潮涌入的强烈冲击下,国外优美的景观作品对我国未成熟的景观设计氛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营销楼盘过分炒作卖点,纷纷盲目追捧西方风情园林,一些欧式花坛、河渠、水池、雕塑等照搬到小区中,其中有些学到的只是表面形式,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后期养护的费用,最终的结果也未必美观。这样的生活氛围,不但没有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反而背道而驰。 在我看来,人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温馨、有归属感的家,而不仅仅是奢华、高档的异域风情的装饰品。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积淀下生长起来的人们,在一种并非本国特有的建筑、景观环境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尤其是身在西安这样一个拥有千年文化积淀的城市,纵观先祖留下无数文化遗产的城市,各式各样的高楼平地起,各国风情的楼盘建设热火朝天,这样的建设是不是真的是我们这座城市所需要的,值得商榷。正如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中讲道:“城市意象包含五大要素:区域、路径、节点、标志、界面。”同理,小区的设计也是点、线、面的关系,设计中,我们要身处环境,生活习惯和社会背景之中,把握好建筑和景观的一体化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为人所用,而不是用他人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条件下的设计来代替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更不要让我们曾经或者正在倡导的民族特色成为一个口号。 作者:刘尧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消防与景观设计综述 消防设计的景观营造消防设计的景观营造从早期的朴素设计发展到现今的以人为本设计[6],是设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对设计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7]。消防人性化景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设计中既要满足消防功能,同时又注意提升其观赏价值,尊重人的感官需求。在消防与景观的整合设计中,设计理念是以消防功能性为中心,进行人性化的考虑,使得功能性与观赏性结合,实施性与效益性相结合,使人类的生存安全与舒适和谐统一[8]。 高层居住区消防与景观整合 基于消防的景观设计原则同步性原则景观与消防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两者设计的先后顺序,即先有消防设计,而后进行景观设计。优秀设计师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时,总是同景观设计同步进行的。安全性原则由于消防用地的实际使用频率是极低的,甚至永远都不会受到车轮的碾压,在景观设计时往往会忽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消防难度。因此在高层居住区消防和景观处理上应该精心组织,以安全性为前提进行景观设计。整体性原则高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包括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交通组织、消防安排、景观绿地等方面,协调好消防与景观两者的关系,需要从设计程序、专业合作和设计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相互协调、合理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居住区景观成为一个完整系统,打造优美、舒适和安全的空间环境[9]。多层性原则针对高层居住区特有的建筑特点,为了增加居住者的交往空间,丰富景观观赏点,高层居住区景观更趋向于立体化设计。为提高高层居住区消防时效性,应结合立体化景观设计建立多层化消防用地,使居住者即能欣赏优美景观,又能在发生火灾时确保财产及生命的安全。消防设计的景观性对策整合思维指导下的景观设计在高层居住区规划的初始阶段,应该组织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对规划设计进行讨论,使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相辅相成,提前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并统一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让设计方案达到最佳的效果。景观与消防用地的一体化消防用地结合功能性景观空间,比如把消防车道结合在广场或绿地里面,让其成为整体景观设计的一部分,缓解过于生硬笔直的消防车道。但在广场或者绿地的设计中需要有可识别的边线,为消防车提供易于区分的行驶路线。立体景观空间的有意识利用为丰富高层居住区景观观赏性及提高人均户外绿地面积,其景观营造多利用底层或屋顶造景。针对高层建筑的人员数量大、多集中、疏散困难的特点,消防空间也应结合景观分层设置。比如裙房屋顶的景观营造应预先留有消防疏散场地,方便快速疏散,保障居住者的安全。景观小品的设计为了增加景观观赏性、突出主题,在造景中会加入小品雕塑[10],其中不乏园林假山、亭台水榭的布局,这些必然影响到消防用地的设置,甚至阻断消防车道、占用登高操作场地、停车场,或阻碍消防车的扑救作业,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他们的可移动性及可拆卸性。 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瑞海尚都综合地产开发项目简介瑞海尚都位于广西防城港市西海湾北岸,是聚集居住、高档酒店、商务会所、时尚商业街的综合地产开发项目,面积19hm2,项目开发围绕山海自然环境进行精品景观打造。因此景观设计师在总体规划阶段就进行参与,并对整体布局、交通组织、建筑和景观设计进行了统一定位瑞海尚都小区是由多个高层单体建筑组成,由于小区内部地形高差变化大,北侧山体立面陡峭且距离周边道路距离较短,设计中建筑首层紧挨山体,首层空间内侧为停车场,外侧为商铺。高层住宅楼出入口以及消防道路设计在首层屋顶,因此景观打造需要精明利用一切空间,形成户外客厅,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交往和绿地空间。小区南侧地势开阔,结合山水在设计中把自然景观在此浓缩,形成如诗如画般的景观环境。由于瑞海尚都对于景观环境的足够重视,因此在消防设计中同时融入丰富的造园要素,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法力求透过景观变化,使场地空间展现出寓意深远的人文情感内涵[11]瑞海尚都项目消防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消防车道设计消防车道是指发生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的车道。瑞海尚都的道路在设计中考虑到人、车、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保证小区内各部分都有安全、舒适、方便的联系[12-13]。这意味着联系最为紧密的各功能单元之间需要充分考虑之间的衔接方式,因此,针对项目设计中不同的场地情况,运用了3种消防车道景观处理方法。1)复合利用。在设计中结合瑞海尚都小区内部交通组织,利用车行道和人行道,把消防车道作为小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既有利于交通路线不重复,不浪费绿化面积,亦有利于住户装修时的材料运输。2)隐藏处理。小区南部以中央水体为中心组织步行交通系统,设计通过步道、广场使得人车分流,不论业主居住在哪个单元,都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小区的核心景观区、会所、运动场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场所。此处区域设计在不影响消防车道通行的功能前提下,将消防车道设计成一条优美带弧线的景观欣赏廊道[14],尽可能地软化了消防车道这类硬质道路景观,按照中国园林景观“以曲为美”的设计原则,将人性化融于消防车道的设计之中。3)景观点缀。小区北部室外空间在首层屋顶上部,其道路设置仅服务于消防。在设计中结合景观表现,可更加合理利用空间,将消防道路与活动场地复合设计,最终成为休闲活动场所。在设计中需要有易于识别的边线,以便消防车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驶。景观小品设计考虑到小区北部室外空间的屋顶荷载以及功能,景观小品的设计在满足观赏要求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体现出小品的轻量以及可移动性[19]。结合景观设计理念以及主题,在小品的外观设计上主张使用几何纹样,利用简约新颖的外观,做到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便于景观小品进行随意地组合拼装。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使用轻质、可重复利用、抗风防潮、削减太阳辐射、亲水等功能强的新型材料。可移动景观小品突破了传统景观小品的诸多限制,将景观小品与可移动功能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模块化设计。 结语 消防是景观安全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们的结合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局的发展过程。通过对瑞海尚都景观设计实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要做到消防与景观的有效整合,景观设计师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参与高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并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消防用地的设置。例如采用复合利用、隐藏处理、景观点缀的方法将消防车道做景观化处理;根据环境及设计主题设置铺装广场并配置可移动小品,使其兼有消防操作场地的功能;在景观游步道、屋顶花园、休闲绿地等空间引入消防疏散通道的作用;此外,还应考虑水景的消防水池作用的可利用性。优美与安全并重是高层居住者的需求趋势,景观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充分与消防整合,实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和谐优美的设计。 作者:程娟 景涛 朱胜利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研究 住宅小区是离人们日常生活最近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特殊商品。像其他社会商品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也需要更新与换代,从最初的仅仅满足人们生存居住的单一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集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产品。同时由于社会生活快速的发展起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景观观念的出现和景观建设在小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住宅建设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就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生态家园,成为开发商家和消费者共同的热门话题。“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这里所谓的“天”,无疑是指“大自然”“、自然界”“,自然”与“人为”是相通和统一的。住宅建设中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以人为本”的问题被强调地提出来,其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 居住环境也空前地被要求成为一种人民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益寿延年的享受资料,解决好住宅环境的景观问题,就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三大原则。即生态原则、经济原则、文化艺术原则。 1营造生态美 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品评小区景观优劣应把握的尺度,按其重要性可依次排序为生态尺度、舒适尺度、美观尺度。生态尺度是品评小区景观水平的根本尺度;而舒适、美观,则是与小区的档次相匹配的。不同档次的小区,可以有不同的舒适尺度和美观尺度。但是,各个档次的小区,都无例外地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美化人居环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但应将“生态美”作为最高境界,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美学取向。 2造景的经济学考虑 小区景观的经济性,就是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国外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崇尚朴素,经济实惠,很少有不必要的铺张设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作为园林大国,在造园艺术宝库中,也有许多强调经济观点的论述。兹列举如下:(1)造园占地面积应适当控制。(2)慎用大面积草坪和喷水池。(3)造园材料应尽量本地化。(4)提倡“粗粮细作”。(5)善用“借景”。(6)奢减有度,简繁得体,不事铺张。(7)充分保护与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地物。 3文化艺术原则 明代杰出的造园家计成,撰写了世界最早的系统全面地总结造园艺术的专著———《园冶》。书中高度概括地指出:“园林巧於‘因’、‘借’,精在‘体’‘、宜’。所谓‘因’就是因地制宜;‘借’就是借景取胜‘;体’就是规划得体‘;宜’就是布置得当(合宜)”。这四个字堪称造园艺术的要领。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屏联、题刻、雕塑等有机组合而成的艺术品。它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融协调。既讲究自然意境,认真师法造化;又重视人文意境,充溢诗情画意。达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融合于充满自然气息的氛围之中。而西方园林则迥然不同。它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相对,由“人”去加工自然、静观自然的风格。这两种各有千秋的风格,在现代造园中虽然可以参用,但一定要注意到上述的“体”、“宜”、“度”的原则,要协调和谐,不能有拼凑之感。 好的小区景观,不仅是为了达到“人”能够接触自然、与自然交流的目的。而更重要的目的是增进人与社会的接触,即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对此,在景观设置和“宜人尺度”上要予以充分考虑。亦即造园艺术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如今的住宅小区存在着太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做秀、人造、跟风,十分的盲从。 首先,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景中之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场所、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做景观设计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其次,小区中的环境景观大多数都是人造的,但是好的人造景观应做到“虽为人造,宛若天开”。环境景观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旧立新、标新立异,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第三,生活在当地环境之中,就应该真真切切地感受当地的历史文脉、地方文化,让人有归家的感觉。然而随意地把它放在一个不能被认同的地方,会让人有失去“家”的感觉,没有了归属感。住宅小区的景观则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应以住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从每一个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一切都从方便、实用、舒适、美观为前提,住户对环境的需求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总的来说,住宅景观环境应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并重。让生活在小区里的住户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的美好生活。这也是我本次所力求达到的目的。 现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住宅小区的道路不仅仅应被看作是由一处通往另一处的通道,而且应当被视为整个小区景观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道路的曲折变化,引起视野范围的不断变化、形成一系列连续的道路空间。住宅小区的道路尺度适当缩小,有助于找回亲切的居住氛围。临街住宅是道路空间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临街住宅的高度影响着道路的尺度,对道路空间的收放有着控制作用。通过高度的渐变,产生空间的延伸,不致将道路与住宅完全分隔开来。道路实行人车分流,道路铺装讲究,作用各不相同。车行道基本以水泥路为主,而人行道则用多达数十种的铺装方式表达,采用广场砖、卵石、花岗岩等,达到各式各样的效果,给小区带来活泼的气氛。 道路绿化是住宅小区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住宅小区绿化系统中,它作为“点、线、面”绿化系统中的“线”部分,起到连接、向导、分割、围合等作用。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根据小区绿化的功能,植物生态习性要求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综合安排。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还要体现小区环境的地方性,创造个性。景观效果上,注意疏密大小和轮廓线,绿化构图上运用组团绿化,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等概念,植物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普遍重视以乔木、灌木、草本组成的植物群落为绿化的基本单元,使其高低错落富有立体感。 住宅小区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依据小区的建筑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住户的文化层次与爱好,空间的特色、色彩、尺度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材料,决定小品的形式与内容,并与环境和谐统一,成为有机的整体。环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人的理想与意志的外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住宅小区景观环境一旦被建造,它就会在较长时间里与人们共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好与不好,都会无声的作用于人的心灵,因为人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和物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能培育人类新的特性。所以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如淡化了人性化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最终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 人类创造着环境,环境也造就人类。人与环境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住户的生活品质。从发展规律来看,过分追求形式,不满足实用性的住宅小区景观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博采众长,在统一中求个性,既有实用性又美观的小区景观环境。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从苏州住宅景观设计剖析地方文化特征 一、柔美、清新的水文化 1、融合水文化的住宅景观 水和苏州有着生生世世的血缘之亲,2000多年前,伍子胥开凿了胥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到现在依然是苏州的重要航道,苏州在水边,河道纵横交错,在一些地区还有大量水网密布的村落存在,水网成了这些村落的骨架。山塘街的繁荣,是由于水上运输的成功,但也随着水路运输的衰败而衰落,城市以外的乡镇,还有著名的周庄、同里、木渎等,也是因水而名,充满了江南水乡特色。江南水乡的建筑延河而筑,面水排成直线,形成古人描述的“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舟楫”的景观。贴河而成的民居,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意境,给苏州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实物依据。江南人有着亲水的本性,居住环境缺少了水,就象生活中缺少了一抺色彩一样,在苏州一些中高档的住宅景观设计中,水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东湖大郡”的一汪池水,给环绕在它周围的高层建筑增添了无限的意境,借着远处“金鸡湖”的之水,人环抱着水居住,水又坐拥着整座小区建筑,尤其是是住宅区外河道河岸的驳岸石,使人有坐山拥水之感。“枫情水岸”在小区内开凿了大型人工河流,构成山水人居环境,河流与驳岸、水台相结合,形成河流景观。而“贵都花园”和“中天湖畔”的水景则形成“S”形的蜿蜒溪流,布置于两幢住宅楼之间,以黄石叠岸,溪流中散置着大小各异的石块,水与石顾盼相映。江南水乡是最早懂得欣赏自然山水的区域,由于自然山水的赏心悦目,人们便把这种山水景观物化到一种可居处、可逗玩的特定环境中。三元小区小区采用借景、造景与建筑小品来美化环境,通过干将路将苏州狮山、虎山引入小区,同时,将住宅偏转一定的角度面对着运河公园,将公园的美景与小区的绿地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视野广阔,溪水潺潺而动,水体轻盈秀丽,水里种植睡莲、浮萍、黄菖蒲、迎春、水生美人蕉等景观植物,一派江南野外的田园风光,清新而雅致,与苏州的古城相辉映,既有现代感,又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文化魅力。 2、迂回曲折的空间意境 苏州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园林的建筑风格,对苏州传统的民居装饰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山、水、石、植物等成为传统造园不可缺少的元素,并被大量运用于现代苏州小区景观设计中,一座假山,几杆翠竹,点点奇花异草,既富有景观意味,又充满情趣,仿真山的脉络气势,做出山峦丘壑、洞府峭壁等,并配以水池、假山、竹林、石凳等穿插,空间意境迂回曲折,层次深奥。而苏州园林又以水为中心,水是园林的灵魂,水面波光粼粼,形成实景与虚景的对照,各个景点围绕水面布置,场景开阔而曲折。苏州的小区景观布局模仿园林,以水为中心,各个景区围绕水面展开,三元里小区的民居沿水而设,沿河的建筑通过石阶、石桥、码头、沿河井台等小空间与水体互连,使街道、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依次排开,并通过水景互联,水处于景观中心地带。“越湖名邸”景观结构上以“四轴、三带、五大主景”构筑全区景观布局,引水入园,利用四条溪流将别墅区划分形成三大岛,构成了全区的景观中心,五大主景即“曲水荷香、澄泉映石、茶情飘香、水流荡漾、宝塔辉映”,遍布全区。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与本区域内各部分自然相接,整体布局曲折蜿蜒,“曲水荷香”景区堆积了高达5m人工假山,人通过一拱桥可以爬到山顶,内有瀑布,别有洞天,中央水池植满荷花,花开之时,荷香四溢,空间意境深远,人在其中行走,移步换景,小中见大。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1、融“宅”与“园”的空间关系重构 园林情结与庭院生活是苏州人世代传承的世界观和生活观,是这古城居住环境独特的空间形态特征。造园是苏州人割舍不掉的情结,借用园林,苏州人将自然引入生活,井赋予生活诗情画意。造园成为苏州小区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情结在现代乃至未来的苏式生活中都不可能被抹去。传统园林庭院与现代小区居住空间的结合成了现代苏式小区景观设计的全新探索,它调和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通过对传统宅和园的空间关系重构,把宅放到园林中去,把整个小区理解成一个大的园林,把住宅以组团的形式布置在园林中。越湖名邸的景观结构就是这种布局,小区分为七个别墅住宅区,形成四个组团景观区,每个区域各有特色,又互相交融,人工筑就的山、石、水体、建筑将传统与现代融于一体,既有无限自然风光,又蕴含着苏式传统园林风格。组团A区“抱幽”的景观设计,中心绿地为“澄泉映石”,人工开凿了蜿蜒曲折的河流,遍植荷花,弯曲的拱桥增添了旖旎风光,透着淡泊、恬静的园林意境,在另外一侧,用规则的下沉踏步结合低矮涌泉做成现代景观特色,两者形成对比,中央的观景亭用现代的材质诠释传统的形式,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统一。 2、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 牌坊是园林文化的一个特色,赿湖名邸用现代简洁的造型取代传统繁缛的形式,将牌坊运用于小区景观中,使用现代坚固耐用的钢筋水和钢构架窗,铺设青砖,做成现代景观桥梁,形式简洁,给人新鲜、美观之感。苏式本地特色的铺装---青砖,是小区景观设计常用的元素,结合花岗岩及石材,既有传统韵味,又体现现代风情,特别是在商业街上,青砖铺地给人浓烈的苏式小巷之感,在现代都市里演绎传统余韵,现实中透着浪漫。另外传统的围墙、漏窗通过现代的材质得到新的诠释,钢筋混泥土代替传统青砖,钢材框架取替木结构框体,将传统的借景、框景进行新的演绎。苏式小桥也是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小巧玲珑的桥梁经过现代材质的改造,隐隐透出传统的苏州印象。三元小区则运用了廊、檐、临水平台、马头山墙等传统符号,并将这些符号重复运用到檐口、雨蓬、门头线、山墙、围墙及入口处,有些屋顶采用灰黑色凹凸瓦仿小青瓦,传统的建筑符号辉映着现代人的生活。 3、对传统元素的保留 有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式苏式小区,在改造中保留了传统的建筑符号和装饰元素,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极具人情味和地方特色。桐芳巷小区在结构布局上不仅保留了苏州传统的民居格局,而且还保存了极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宅、古树和古井,如“独角亭”、“梦梅厅”、“纱帽厅”,使历史文脉得以流传和延续,路巷系统仍然沿用着苏州传统“方形风格”、田字型格局,街、巷、弄、庭院或住宅道路骨架清晰。整个布局收放有度,搭配错落有致,构成一个幽静、典雅的休憩环境和变幻的空间;在建筑色彩上,保留了传统的粉墙黛瓦的特点,白色的外墙,小青瓦屋顶,整个建筑的外形明亮、淡雅,色彩统一而富于变化,建筑岩檐口,椽子和封檐板大都漆成传统的赭色,体现了地方传统色彩,和古城相印成辉;在院落的处理上,吸取传统院落式的布局手法,苏州民居的特色之处就是布置花园式的庭院空间,使人们在交流时同时体会出自然山水的乐趣,同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小区的庭院式住宅中,用水、石作为小空间景观布置的主题,庭院空间里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并设置“天井”,以小见大,使得院落景观虚幻结合,妙趣横生,既丰富了空间,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是对地方传统民居风格的继承,同时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更新,运用传统的元素营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的环境,是传统在现代的生长和创新。 总结 居住小区作为人类居住和生存的空间,凝聚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苏州的住宅小区体现了水乡文化的特点,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格局,姑苏的“院巷”文化呈现了中国人对自己古老文化的景仰情结,并采用苏州园林的造景因素,打造出园林式的的肌理庭院和空间,同时,结合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塑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住宅小区景观环境。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施工探讨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政策的实施,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对居民住宅小区的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过于简单化,细节描述不够详细再加上施工粗劣,致使小区景观过早的出现损害。本文对当前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和施工;问题;措施 1规划设计阶段 在园林景观设计初期,对线条、色彩和体量等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和设置,根据地形和周围环境特点进行景观的设计,其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小区道路的设置、喷泉等水景的布置、照明系统的设置、植物配置和其他公共设施的部署等。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倡导采用多层次化、立体化和环保化的设计艺术规划,同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确保植被的科学合理搭配,进而充分发挥植被的功能性和观赏性。依照植被的习性和环境设计要求,确保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落叶树要与常绿树进行组合,确保小区景观内四季有绿,景观内植物的搭配尽量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品味,从而使小区景观设计出来的风格与建筑主体和谐一致。 2施工建设环节 在对草坪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尽量的选取适量的数量进行种植,确保草坪的面积符合小区绿化的要求,倡导采用类型多样化、构架复杂和竞争自由互不影响的植被类型。在进行草坪种籽的时候,尽量选择耐踩踏、耐干旱和管理自然粗放的冷季型草籽种类进行混合播种,尽量减少以观赏性为主的草坪面积。在绿化地带,尽量使用花卉和灌木等植物巧妙的进行建植色块,通过花卉和草坪之间的色差在空间上更能体现出层次感,平面上显得更加整洁有序,突出线条的流畅性,不仅使绿带显得更具有整体性和导向性,同时也体现出了舒适和明畅的绿化风格另外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不盲目的种植大型树木。准确掌握“适地适树”基本原则,依照植被和地区的生态特点栽培和种植相适应的植物,多选择本地或者是经过本地驯化的植物种类,从而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住宅小区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1小区内道路体系 通常在小区内道路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①供车辆通行的行车道;②供人们日常行走能够直接通往目的地的人行道;③供人们散步休闲的景观步道。在小区内道路体系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处: (1)小区道路与小区外街道连接处。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小区出入口到小区外的临街道路之间,这一区域内的路面极容易出现裂缝和沉陷,破坏程度比较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区内道路的设计标准不合理,通常小区内的道路是根据小区内的车流量所设计的,在小区内车流量比较少,所以小区内的道路所要承受的重量都要要比城市干道要小,但是小区出入口经常有不进入小区的车辆停靠,使车流量相比小区内部要大,再加上城市干道因车辆会车或者掉头等原因对小区出入口道路进行碾压,造成小区出入口道路负载。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如下:①在小区道路设计时,应该按照实际车流量或者是城市干道车流量的标准进行设计和铺设;②在小区出入口道路与城市干道之间保理变形缝,若小区出入口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可以通过加铺平石的方法与城市干道相连,并且在中留有适当的缝隙;③在现浇混凝土路面的街头部分采用钢板留缝的方式减少出入口的损害,通常的做法就是在缝隙的下部添加各种类型的缝板,而在缝隙的上部需要添加沥青橡胶等。 (2)小区内汽车行驶道路和人行道之间的交界处。这一区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汽车行使道和人行道或者景观步道的交接处的路面容易形成纵向或者是斜向的裂缝,从而导致塌陷情况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行道和景观步道所铺设的路基比较的薄弱,大部分采用铺设的材料为具有良好渗水性的材料,这就容易交接处的水由人行道或者是景观步道渗入到汽车行使道的路基下,从而使路基的承受力下降,因受力不均匀出现塌陷和开裂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在道路交接处深埋路缘石,进而降低渗水对路基的影响,避免道路出现开裂的情况;其次是可以加宽汽车行使道,在交接处铺设不能渗水的平石或者是地砖。 3.2小区居民活动 广场在小区内的居民活动广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在雨后广场容易出现积水时间过长的现象;并且广场内的局部地面和排水口容易出现塌陷的情况,对居民活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广场地面凹凸不平,并且没有进行设计排水坡,从而造成了长时间积水的状况;广场地面铺设过程中垫层不均匀,防水口没有做好防水处理。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做好广场的缓坡处理,场地较小的可以向四周进行找坡,而场地面积比较大的可以划区找坡;其次是做好广场的排水处理,在一些较大的广场内应该设有排水沟,确保排水沟的设计合理,既不影响积水的排放,同时也不影响居民的日常活动,排水沟与地面的交接处要做圆润处理;最后是依据场地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进行剧烈活动的区域要选择硬质地面,而一些休闲的区域可以选择透水或半透水的材料,避免积水的出现。 3.3小区绿化系统 景墙:小区景观设计中,为了减少噪音和进行实现遮挡通常要设置景墙,景墙多为独立存在,四周临空。这就容易使景墙出现墙体污染严重,墙面装饰面容易出现空鼓剥落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①墙体的污染主要是顶部的灰尘因雨水深入墙体或者是空气中的灰尘扶着在墙面;②墙面的装饰面粘结的不牢固或者是为彻底干透等施工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墙体的结构构造不合理出现渗水情况,在冻涨的影响下出现开裂,这一现象在寒冷的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在墙体顶部减少拼接的使用并做好排水坡;顶部瓷砖应该选择光滑密实的,接缝处要保持密室,若能做挑檐更好;使用多孔材料作为墙体材料,同时做好墙体底部的防水工作,防止水气从底部进入墙体。 3.4小区水景 小区内水景观的建造,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关注,虽然当前的开发商都打着“生态水景住宅”的旗号进行销售,但是小区内所建的水体并不具备生态作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①由于水质营养的丰富,容易出现大量的藻类,导致水质出现变色情况;②容易滋生蚊子之类的害虫,影响水景的观赏性,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③水景长期不使用成为“旱溪”。针对上述问题,首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完善水景循环系统,清理池内的污染物和淤泥;然后是建造多样化的水生物环境,丰富池内动植物的种类;最后是改善水景周边环境,建立生态性水景。 4结束语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它应该是一个栖息地的概念,是讲究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景观作品。 作者:王宝锋 单位:广州越秀地产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生态住宅景观设计探究 摘要: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居住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之相伴的,城市扩大和人口剧增,使整个环境质量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因此,现在住宅小区开始关注生态平衡,生态住宅已成时尚,生态住宅是21世纪住宅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对住宅区生态景观的设计与规划进行研究,着重介绍了住宅区生态景观的设计用途,包括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植物资源的优化配置等。 0引言 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人居环境的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引入现代生态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理念、积极开展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智能化试点,对深入“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节约资源、尊重原生态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可凭借设计手法的创新,建立自然生态的居住环境。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视角,选取生态住宅小区中的规划、绿化、水景设计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以期构建一个生态的住宅小区环境,改善和提高居民的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1现状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尤其是日渐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人们逐步领悟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才能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在现代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好地利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人居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同发展。坚持资源利用综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生态住宅景观作用显著,住宅景观既要现代美观,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生态住宅”的生态理念已经逐渐被广泛认可,生态住宅设计是对生态学、美学、建筑学等学科门类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构造更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空间。 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1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既要重视舒适、健康,又要体现出生态效益,并从外在上呈现出一种新的人居生活方式,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提高绿化率。环境绿化率的提高并非简单的移栽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学、生物工程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美学、地理学、水资源等综合性学科,妥善处理环境的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资源。②节约土地资源。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约土地资源。归还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造福当代和后世子孙。③节约水资源。水资源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水是生命之源,而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我国对于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回收利用,落后于西方先进发达国家。根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25年水危机空前爆发,不要等到危机爆发时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时为时已晚。④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小区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概念,由于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物质能量循环方式及路径,在通常情况下,稳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在设计中满足住宅生态平衡。如充分利用太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光源等,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⑤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此项工作虽然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有利于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2.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具有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的功效,主要体现在:①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内容涵盖生物物种、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住宅小区能够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的整体性、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变化的阻力,改造当前的生态环境,同时可为生物提供最适宜的生存和繁衍环境。②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能够有效利用墙面、窗台、阳台等多层次空间,移栽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可达到增强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和水体,调节环境的温湿度,改善区域环境的功效;亦可以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吸收空气中的微粒,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一言以蔽之,住宅区绿化率提升,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噪音、水土污染,而且能提供清新的氧气,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住宅区区域性气候,提升住宅区的舒适性。 3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构思 在现代的繁荣热闹的都市里,人们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的现代建筑所阻碍,想要回归绿色田园心灵休憩的生态家园,成了都市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田园生活情结。本文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阐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理念,进而营造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自由漫步式家园生活方式。 3.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 在选择居住区地理位置时首要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居住区空气清爽、日照充分、通风良好、交通便利。居住区规划时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段优势,与外界环境有机的融合。居住区区域应以居住为主要功能,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设施。 3.2住宅小区景观中的道路设计 住宅小区道路是组织和关联小区各项绿化地块的纽带,也是居民日常出行、生活的必经之路,因此,极大地影响着住宅小区的绿化面貌。小区绿化地块有利于通风,区域性气候的改善,减少交通噪音,保护路面,同时起到美化街道的效用。道路设计作为联结纽带,要引人入胜,引导小区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此外,以少量的用地,增加住宅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易于认知的优美道路线、明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组织与路面铺装,更加体现了居住环境质量。 4生态型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绿”和“水”是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绿色”已从狭义的色彩元素转变为广义的环保和生态意识理念。绿色不仅仅指色彩,更蕴涵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返璞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具材也!水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协调作用。水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轻盈、灵动、柔和的感受,而且具有调节环境湿度、净化空气等显著的环保作用。因为有了“绿”与“水”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良好的环境协调效应,又能实现生态环保的生态理念。 4.1住宅小区绿化设计 住宅小区绿化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物质生态上来讲,还是从视觉形态构成上,绿化景观所发挥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区绿化设计中既要合理利用植物对环境的生态作用,又要对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等进行搭配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环境舒适的物境感受供人们欣赏。在对小区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过程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绿化植物物种的搭配模式上,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合理搭配种植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这不仅符合自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又有利于住宅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空间位置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形成高低错落有序的组合,层次分明的观赏效果。协同住宅墙面和长廊上的藤本植物,就形成色彩鲜明、高低层次错落有致的景致。第二,注重植被配置的生态性。生态景观中植被的绿化更应注重植物造景生态化,做到多种类型综合种植设计。科学地进行选择、配置和种植,尽量选择本土植物,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在时间上,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前考虑景观植被的后期维护,采用易于维护和管理及后期能源消耗少的植物,多因素综合考虑设计。第三,强调绿化的多面性。在城市供地日趋紧张的现状下,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多面绿化是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明智之举。 通过多方位地面绿化、建筑墙面绿化及屋顶绿化,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地面绿化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阳光、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结合棚架绿化、阳台绿化、阳台景观绿化,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绿化效果。建筑墙面绿化是以藤蔓类植物为主的对竖向空间绿化,与乔木、灌木等植物结合的竖向绿化可起到减低噪音和减轻紫外线强度的效果。屋顶绿化是以建筑屋顶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景观的空间绿化模式,屋顶绿化种植土层相对较薄,植株的选择上应选浅根的植株,多用灌木草本类。第四,注重植物的季节观赏性。不同的植物有其不同的生长周期,其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周期各不相同。在利用不同植物观赏期差异的绿化景观设计时,将不同生长周期植物交叉搭配种植,可展现出不同审美效果。根据不同植物季节变化的气候特征,营造四季常青的优美宜居环境,呈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优美居住环境。 4.2住宅小区水体设计 水体是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设计一类是借助自然水体丰富小区景观;另一类是将区域内原有的水塘进行整理加工,或者将城市内江河湖泊水源引入住宅小区,结合人工造景,使用其他设计手法来代替水景。在设计中,对水体的利用应以节约为原则,避免水景的闲置与浪费,采用生态设计手法进行阐释,并最大限度发挥美观和生态效应。住宅小区水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尽量以自然水景进行造景,或者将城市内江河水源引流至住宅小区中,自然水景为活水,自身具有清洁和净化的功能,充分利用自然水景的自然风貌,发挥其生态优势,引入住宅小区景观之中,展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水景,降低运行投入成本,提升小区水景的生态性。 第二,秉承着节约水体原则,构造节约型的水体景观。旱地喷泉作为引进的新型水景设计,主要应用于小区公共活动的场地,不开启时,公共场地可作为休闲广场,满足亲水活动需求;由鹅卵石或碎石铺砌成的浅溪驳岸和底面,展现原生态自然景观效果,既能给人们不同的景观体验,也起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环保作用。 第三,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处理小区里的人工水景,防止水质恶化。当前,大多数小区的人造水景为封闭静止水体,水体植物种类单一,水体自净和恢复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此类小区人工水景设计中,应依据水体流量大小设计相应的循环水泵,水景后期维护管理中,需定期补水稀释有害污染物浓度,在投入化学制剂去除藻类净化水体过程中,配合清淤净化水体,并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配植,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第四,水景驳岸采取生态处理方式。水景驳岸是指水面和地面交接的地方,在设计中,依据不同的水体类型采取驳岸处理方式亦不相同,常用的处理方式有自然原型驳岸、多孔型驳岸以及生物有机材料驳岸。自然原型驳岸采用自然土壤与植物,搭配叠石、置石处理驳岸方式,结合水生和湿生植物,达到保持水土与净化水体的功效;多孔型驳岸以多孔型铺装材料来铺设路面,既能保证透水性,又能增强护岸能力;生物有机材料驳岸是采用可降解再生的材料来设计驳岸路面,景观效果别具一格。 4.3国内生态住宅区景观设计实践 北京镜之谷山间别墅小区坐落于古檀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内,小区总体布局呈现三角形结构,地势东边高西边低,东北两方向空间上靠近山体,东南方向首尾连接壁崖,南面邻近河流。小区自然地表规划布局与建筑物形体与区域小气候相适应,在城市中保持有机的小生态圈,创造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体系,让森林进入城市。潺潺而动的溪水将小区中央主景呈现在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不同元素之间相互影响,有机关联。结合地理优势,可从山中引入泉水,东南侧小壁崖处,依据天然高差设计而成三层叠水的壁泉,向外伸展拓宽了居民嬉水乐园的空间。别墅屋顶绿化大都以藤蔓植物为主,曲折盘旋,串联起两侧浓稠绿意和自然美景。搭配以乔、灌、草、花相结合,实现四季观花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植物群落,在情调色调和空间形态上更具灵动性。小区果蔬种植区以碧绿的菜畦为独具一格的特色。家庭既可成片栽植,也能够小面积分区种植蔬菜瓜果或者爬藤类蔬菜,使业主的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揭示出“归园田居”的意境。在果蔬种植区种植蔬菜瓜果,减少外界物质与能量的供给,更加低碳绿色环保。沿着山体与小区的相连的地区多种植以多层次、多高度、高密度屏风隔断植物,一是能够构建绿色屏障以抵御春季风沙,二是屏风植物融合成为园中景观,大景与小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结语 生态化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使城市住宅小区及城市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提升城市住宅区的居住环境质量。于开发商视角而言,景观生态环境优美的居住区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于大众消费者选择而言,人们更乐意选择景观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宅。因此,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是构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市场销售中至关重要的卖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践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注重生态环境环保是当今住宅开发的主题,亦将是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区景观设计论文 1绿色生态的住宅景观 绿色永远给人们带来的是活力,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崇敬。住宅区整个的房前屋后的环境,首先不应该是充斥着大面积铺装的硬质景观的感觉,而是应该给人提供畅享绿色的景观环境。那么在住宅区有限的空间里,如何做到创造大范围的绿色景观呢?实际上由于周围建筑的局限性就已经证明实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的。但是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空间的划分和阻隔,道路的分隔,绿化种植建造不同的空间,使人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理的感受一直是处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俞孔坚提出:“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种树。”塑造绿色景观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多种植物,增加绿化量,特别是接近视线高度的绿化量,做到乔灌结合、花草结合、平坡结合。首先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 2地域文化的景观艺术 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由于景观元素的多元化,需要设计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挖掘场所的深层文脉和地域特征,展现艺术的创造力。例如,陕西西安曾经历了十三个朝代的更替,留有了大量的古代建筑。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在地域留有它的痕迹。那么各个城市的景观也应该体现各自的文化特色。当今在住宅区的建设过程当中,除了要注重质量以外,而且要融入文化,可以在景观中能够捕捉到文化的影子,这样才有永恒的生命力,有文化的住宅区景观才是有灵魂的,才能作为文化精品屹立不倒。但是现在一些房地产环境设计过于盲目地“崇洋媚外”,趋于向欧美等西方园林形式靠拢,一味追求“洋”化的景观文化,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而遗弃了几千年来中国所固有的深厚的传统居住文化底蕴。我们应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打造适宜中国人居住的庭园。 3回归自然的景观趋势 俞孔坚说:“土人就是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谐相处,这两个字概括了我对这个学科的基本认识。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普通的人,要有对土地的敬畏、归属和认同,‘土人理念’的精髓就是为自然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土地与人的和谐。”目前,人们在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运用的越来越少。过多地强调人文景观,只考虑视觉冲击的效果,不仅“费力不讨好”,还会使景观与自然的距离越拉越远,平添了住户身在其中的压力感。我们不能失去了作为此时此地人的自我,也失去了大地的本真。面对现阶段的问题,现代居住景观的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 “原生态”一词也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概念之一,原有的自然环境是任何人工造景都不可相提并论的,自然的事物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将是未来住宅小区住宅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从最开始解决老百姓买房有没有的问题,到面积的大小问题。现在正从第二个问题向下一个问题过渡,在解决大小问题的同时要解决一个质量优劣的问题。人们对于住宅空间的要求也日趋增高,由此可以得出,住宅景观定会在日后会有新的发展。 作者:李洋王艳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论住宅景观设计赏析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存,在都市空间里营造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别有天地。其核心就是想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达成最为理想化,更为人情化的互动关系。让我们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的、生态的、和谐的城市中的住宅景观。随着住宅的商品化,开发商越来越注重在楼盘中注入企业文化内涵,强调鲜明的品牌特征,突出主题文化。 作为现代景观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住宅景观中。全面考虑人的行为对住宅使用功能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花园中的住宅”为主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出集多层、小高层住宅、商业、娱乐、休闲等多功能配套为一体的新型住宅居民小区,风格清新、色彩亮丽的住宅,并以新世纪居住生活水准为目标的住宅景观。 住宅景观设计的特点 1.地域性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影响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候环境,有自己的文化氛围,以及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特殊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以及当地居民的习俗及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由于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分布的原因,造成了住宅景观设计的区域性特点。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景观设计也要反映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的传统,以便形成各个城市之间景观的特色。 2.人本主义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影响 住宅景观设计应服务并为人提供需求,现代的人们,对住宅景观的要求会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深刻理解生态。住宅景观设计应以新世纪居住生活水准为目标,全面的考虑人的行为对住宅使用功能的要求,突出了“以人为本,环境至上”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力求空间布局、住宅风格、室内外环境上具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在住宅小区内部应该有组合的活动器械可以让小区的人们无拘的嬉戏玩耍。此处便形成了相对自省、独立的心灵空间。也应该有景观亭平台,环绕着景观亭平台的水系、小桥,这样就可以出现优美的弧线。既保证了平台的完整性,又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有绿树、水的交流场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运动广场的景象。 3.文化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影响 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设计,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文化。设计应该充分汲取文化中的养分,立足于文化,超越文化。住宅景观设计是多层关系、融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是设计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设计风格的更替和变化实际上是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产品风格互为作用的结果。设计融于其中,同时又受到这些不同文化的影响。因此文化中就包括设计文化,同时设计文化的发展有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或促进文化的整体发展。我们需要挖掘更多的自己的民族文化。来提升人与历史、人与自然沟通思索的环境。 4.道路系统对住宅景观的影响 在住宅景观规划中道路系统既要考虑功能性的要求,也要注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设计中车行道和步行道尽量分开做到人车分流,不仅减少机动车对住户的干扰,且有利于保持中央绿化的完整性,强调区内景观与户主的密切关系,创造出宁静,和平,无噪声、灰尘干扰的景观环境。对于地面停车,摒弃以往的植草砖的处理,采用先进的草坪格将停车区域塑造成为植草区,增加水土交流和循环,减少尘土,使环境更美观,清洁。 在住宅景观规划中采用环形道路是带有景观设计的时尚因素,是一种高效率的设计手法,用环形小区主干道使道路与建筑景观呈环绕合围之势。并通过建筑、汀步、小径过渡至景观建筑。丰富了原本地块的简单形态动线,使整个景观有较强的叙述性和可续性。 住宅景观设计发展特点与趋势 住宅景观应该与周边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相协调。景观设计师的一个任务就是将对美学方面的考量与我们认识到的物质设计与人的行为联系结合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我们也会认识到,尽管物质设计确实在影响人的行为,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它只是我们当前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复杂的物质、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因素之一。住宅景观应该足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住宅景观应该考虑精神文明的追求、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设计出循环的设计方案。 结语 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体系的链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将主要通过景观设计的参与、改造和深化,体现和证明建筑本身的环境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直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符合生态要求和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的人居环境。 住宅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生态原则下的人的生活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尊重与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同时,通过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保证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技术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者:赵会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区景观设计的缺陷探究 改善小气候 住宅区绿化景观可使夏季温度相对降低,湿度相对增加;可以降低风速,当无风时,绿地比建筑地段的气温低,因而产生冷热空气的环流,小气候微风出现;可以用来引导气流,加强绿化以达到住宅区通风效果。 绿地可以防灾、避灾、救灾 城市防灾绿地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防灾减灾,欧洲许多城市在地震多发地区改变原有的城市形态,建设直且宽的城区道路,而不是狭窄蜿蜒的小巷,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道路旁、一些大型的广场上种植行道树,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灾难预防、灾难救助体系。 活动广场的设计问题与改进 问题:广场地面在雨后积水太久,局部地面和出水口周边塌陷,影响居民活动的舒适和安全。原因:广场地面不光滑,没有适当的排水坡度,排水不畅;地面基层压实不均匀,排水口没有做防渗处理而造成了出水口周边塌陷;地面材料选择不当,造成广场地面在雨后积水太久。 改进措施:①合理选择地面材料,除了剧烈体育活动的场地可以选择硬地外,休闲场地应使用透水或半透水的地面材质,尽量避免或减少积水;②做好场地的找坡。小场地向周边寻找合理坡度,较大的场所分区域确定良好的排水坡度;③组织好排水。一个较大的场地内需要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除了位置的合理选择外,与地面连接也需确保排水顺畅,排水口的位置要恰当。 小区道路系统的问题与设计 1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处 问题:居住区出入口与城市道路、干道相接处容易出现拱起和碎裂,破坏严重。原因:道路设计不恰当。小区道路一般是根据车辆通行、停放的功能区域设计,与城市道路交通车辆相比,小区的车流量相对较小,而在出入口外常有不进入小区的车辆停靠,外部车流量较内部高,同时干道上错车或掉头等方面的原因,也会使其受到更多车辆碾轧,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行,相接处破坏严重。改进措施:①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与原有道路做接缝处理,可在接缝下部填充密封板(如木纤维板、沥青橡胶密封条等),上部30~40mm填充橡胶沥青等;②设计中,小区道路需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而制定设计和建设标准;③在道路交界处变形裂缝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加铺平石与干道的路缘石相连,两石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 2小区内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垂直交接处 问题:车行道与人行道或休闲步行道交叉口路面出现纵向和斜裂缝,出现下陷。原因:人行道和休闲步道路基层较薄,在交叉区域,雨水容易渗透进入地基,使地基承载力下降,因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的开裂。改进措施:道路交叉口的路缘石深埋,减少渗水;将车行道基层向人行道加宽,路口铺设防渗水的扁平石或砖块。 小区景观水景的设计与问题 水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元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的生态水景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房地产的营销热点,不少开发商打出“生态水景住宅”的旗号,但设计的多数水景均不具备生态功能,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问题: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大量繁殖,水质变色,还有可能滋生蚊虫和其他有碍健康的生物,严重影响景观的品质,给许多小区物业管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招致住户投诉,最后这些水景甚至成为“干河”或者“臭水塘”。 原因:①人造水景使用硬质材料护岸,景观水的自净能力较弱;②绿地的雨水排水系统所扮演的角色及达到的功能要求与人们设计建造水景的愿望背道而驰。据有关市政排水部门多年来的监测,前20min的初期雨水,相当于城市污水的污染物浓度;③老的水景体系比新的水景体系水体质量要差,水中生物多样性远远不够。改进措施:①整顿和改善老水景观系统。 a.疏通多年来沉积底部的污染物,并尽量在附近的地形防止堆积; b.疏浚污泥泥沙、改造地形和刚性护岸,改造为边坡草皮或人造湿地相结合的护岸; c.建立生物多样性的生长环境; d.有条件的要经常进行水体置换。②空间和平面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的改造。为了充分利用草坪、灌木、树木的过滤和吸收有机物质的作用,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造当地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的条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管道、下水道,尝试使用地形坡度,让雨水通过灌木、树木、草坪吸水排水。 ③改变和完善自然生态水。目前,大部分的水景水体采用硬质护岸,推倒重建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也没有必要,根据以往积累的好经验,可在硬质护岸的基础上,增加堆积的坡度、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水生植物物种,也可以利用一些小石头创造成一个适合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生长环境。 结语 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上这些问题。设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要以“人性化”设计为基本前提。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人,也就是要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需求,另外要尽量避免带来麻烦和破坏。确保人的安全是“人性化”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设计师设计不仅要满足近期的使用需求,还需要考虑后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注意关怀弱势群体,尤其是老人与孩子,必要时需征求广大住户的意见和建议,以设计出更加符合住户需求的绿化景观。 作者:黎学飞单位:昆明正基房地产有限公司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材料对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影响 地砖的种类及特点 景观设计中的地砖主要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两类。烧结砖即粘土砖(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常用的有太平洋粘土砖。烧结砖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就地取材、价格便宜、经久耐用,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烧结砖可抵御风雨,不易褪色,实用性强。其表面光洁,但粗糙度足以在雨天起到防滑的作用。烧结砖还有一定的吸水功能,再加上砖与砖之间接缝砂的透水作用,在下雨的时候路面上的雨水会很快流入排水系统,还可以避免道路结露。 非烧结砖即混凝土砖,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透水砖、一种是水泥砖。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可以分为:0.5mm/s、1mm/s、5mm/s等,每秒钟透水的毫米数越大,说明其透水性能越好。水泥砖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涂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用水泥做凝固剂,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一种铺装材料。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青砖是中国传统铺装材料,硬度和强度均优于红砖,但制造成本较高,本身质地较脆。青砖铺装地面能与传统园林很好的融合,营造古朴氛围。而应用到现代园林中则能突显清雅、怀旧的感觉。地砖的规格多种多样,多以200×100×60,240×114×60等小规格的尺寸。还有一些是异形花砖连接起来的连锁砖,也被广泛运用在园林道路或市政道路中。 其他材料的应用及特点 除去石材和砖系列铺装,还有砾石、卵石、混凝土、沥青、木材等。沥青柏油铺装多用于车型路。混凝土类的铺装不仅经济而且容易施工,表面处理方式也很多种,可以拉毛,拉丝,还可以加工压膜成石材的铺装样式。在景观铺装设计中木材多用于木平台,室外公共场所使用的木平台会受到温度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等严峻的考验,所以需要考虑到木材可能会发生的开裂、弯曲变形的问题。 结语 铺装材料种类繁多。景观设计中,需要把各种石材搭配使用,根据建筑整体风格做出高品质的景观硬质铺装效果,了解各种材料的属性做出更加舒适合理的景观空间。 作者:周婷周佳丽单位:大连市城市设计研究院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水景景观设计研讨 1、水体的特性 1.1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论文百事通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论文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问题;设计原则 【论文摘要】:文章从城市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通过对原则的简述,以期对住宅小区的规划提供点滴帮助。 引言 城市住宅小区是经市政规划部门规划,被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住宅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居住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城市扩大和人口剧增使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渐渐地,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购房时,除了关注住宅小区的建筑地段、房价、区位、交通等因素外,更关注的是楼盘的绿化和景观等自然环境的营造。因而对住宅小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我国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简要历史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环境景观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实验小区,在考虑并开始注重环境的营造,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90年代,扩大试点后,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后来,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景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并把它作为品牌来炒作。这就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开发商也利用购房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追求社区景观形态西洋化,带来了许多弊病。近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达到"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2.目前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小区景观设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存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2.1功能性差 目前许多小区的园林景观,从设计到营造都未充分考虑"功能第一"的原则,而是侧重于外表的美观表现(多从促销的目的出发),使"景观"成为"仅观",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2经济性差 一些小区的园林景观为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不惜重金追新求异,结果是加大了投资成本,增大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时也增大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2.3协调性差 目前"景观"在业内很受欢迎,园林景观风格迥异,多姿多彩,成了营造楼盘特色的重要手段。但有的楼盘因景观设计欠妥,定位不准,处理不当,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难成一体,这种"分离"使得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差。 2.4缺乏个性 走进一些新开发的地产项目,总会感觉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之一便是小区园林景观缺乏个性,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你建个花架,我盖个亭子;你有个小桥流水,我有个跌水喷泉。而且部分景观设计公司为达到签单目的迁就客户需求,也使得景观设计得雷同化倾向日益突出。 3.住宅小区绿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住宅小区各方面的要求,克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秀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3.1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3.2注重人性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比如,现在的社区内经常有水池,如何使水景在干旱季节或冬季无水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种有功能的优美景观?济南的某些住宅小区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形成自然驳岸。在无水期间,呈旱溪风貌,面积稍大的硬底水池在冬季作为旱冰场或舞池,起到体育娱乐功能。 3.3体现生态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既是时展的产物,更是时展的需要。 3.4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3.5经济实用原则 所谓"经济实用"就是说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3.5.1要善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居住区毕竟不同于公园,绿化应以满足居民生活为主,给居民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有一定户外活动场地为宗旨。因此,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整理,没有必要大量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符合我国造园一向强调的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 3.5.2适地适树 小区房屋建设,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往往就地掩埋,已经造成了原有城市土壤的贫瘠化。再者,居住区环境的日常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像公园绿地那样高。因此应从较粗放的管理投入考虑,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以地方树种为主,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6适度美化原则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立意(创意),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律。 4.结束语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集中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论文 1项目景观设概述 景观属于住宅小区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项目原有风格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方向,通常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会选择与小区形象相互配合的景观,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科技的发展,促使建筑风格不断地融合,设计风格也不断地变化,以中式风格与西式风格为主。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经济性与人文性、生态性、环保性等,进而遵循上述原则,进行景观设计。 2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原则 2.1人性化原则 在进行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时,要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结合,以人的兴趣爱好为主要方向,作为设计参考,融合本土风情,尊重自然环境规律,合理布局景区绿化工程。在小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基于自然舒适的角度,做好住宅小区内楼房密度的设计,合理设置道路数量与距离,便于居住者行走。同时尽量少布设围栏,让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绿地,来感受大自然的气氛,使用绿植来增加必要的围栏,以增加美观度,实现环境与建筑协调,达到安全居住效果[1]。 2.2生态性 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遵循生态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需求。现代城市居民受到生活环境与工作压力等的影响,情绪烦躁而且压力较大,对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人们的心情,在进行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时,要注重生态性与自然性,融合创意设计,给人营造幽默与乐趣的绿色环境,使得人们心情能够变得更加的舒畅。基于小区项目形态特征,充分的掌握原有环境的特点,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好地面景观改造设计。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开展创意性设计,实现人工创意和自然景观相互结合。 2.3整体性 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将住宅环境整体,划分为不同模块,以房间、楼房建筑,作为整体,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引用设计理念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基于城市整体规划与风土人情特点,结合潮流趋势,基于区域总体布设,做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以形成美观效果。合理的设计住宅景观,对提升住宅小区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实现住宅小区公园绿化与道路旁绿化等相互联系,保证结构分明,采取辐射式形式,来设计绿化空间,进而实现景观资源共享[2]。 3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优化措施 岳阳云梦新城安置小区城市绿化广场景观规划项目,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金鹗西路以南,求索西路以北,东临恒大名都,西临云梦新城安置小区及恒大剧场。项目地下室分为三个部分,北侧为公交车地下车库,该范围内地下室仅允许市营公交车进入此区域停车,社会车辆不得入内;中段是机动车地下车库,进入地下商场的社会车辆可在此区域内停车;南侧规划为下沉式商业广场。现对该项目景观设计优化措施,作以下论述: 3.1地面景观技术优化措施 基于建筑绿化相关标准,来选择植物配置,小区景观基调树种选择白蜡以及海棠。配置龙柏与油松等常绿乔木,搭配迎春与花石榴等灌木只植物,以及地锦与凌霄等攀爬植物。在不同季节,配置当季花卉,园林景观中的水生植物,选择睡莲。水景景观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中水利用系统,构建水景景观与湿地景观,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性与环保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基于安全角度考虑,设置动水景观。将小区湖面作为绿地排水收集池,并且设置溢水口,与城市雨洪管网相互连接,实现雨水搜集与处理、调蓄等结合,例如图1,用于小区用水或者灌溉,改善微区域气候。 3.2做好业主沟通 在进行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时,优化设计则不得不提做好设计沟通,以满足业主需求为主,项目景观则多需要配合小区整体风格与基调,来选择景观与基础设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基于业主与住户的角度,从儿童、老人、年轻人等群体的角度,来分析景观需求,好的景观设计不是引领住户去体验,而是基于用户体验角度,来设计项目景观,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需要注重使用性与坚固性,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尊重美观性,基于住宅小区项目整体景观基本功能需求,进行景观设计。①坚固性重点在于材料的选择,基础设施的材质,要经得住环境的破坏以及岁月的侵蚀。②实用性重点在于为住户提供景观服务,观赏服务以及休息服务等,因此在设计道路与植物配置时,需要做好配套设施的设计,比如椅子与秋千等,为人们提供可以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休息的设施。③美观性重点在于整体性,需要从住宅小区的整体美学基调,做好协调配合,避免过于突兀,给人造成不和谐的感受。 3.3应用复层绿化技术 多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着整体绿量少,植物种类单调等问题,对此采取复层绿化技术,利用乔木作为绿化景观骨架,配合灌木与草木等,构成立体植物,形成种植模式,增加景观的层次性以及多样性,进而提升小区项目景观的生态化程度。利用微地形营造方法,增加植被种类以及生物多样性。在地下车库顶板种植植物时,要做好排水系统敷设,使用陶粒与玻璃纤维等,制作疏水层,铺设轻质种植土。利用收集技术,作为车库顶板雨水回收再利用,提升建筑的节能性。 4结束语 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生态性与人文性等原则,运用复层绿化技术与收集技术等,做好景观优化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好与业主的及时沟通,基于小区项目的整体风格以及绿化需求,优化景观设计。 作者:肖虹 单位:湖南省华容县城镇风景园林管理中心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与空间营造思路研究 摘要: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对于住宅园林的要求也大大增加,园林不再仅仅是作为游憩的场所,它具有改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的功能,也极大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住宅区;空间营造;园林景观 1住宅园林景观的作用 第一,园林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所谓的园林景观主要是由植物作为其主要的组成结构,而自然植物具备吸收噪音、净化空气以及隔离尘埃的功能。由此看来,园林景观的建设必然会对保护并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第二,住宅园林景观可以起到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构成园林景观的绿色植物除了可以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外,还可以吸收很多放射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由此减少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第三,园林景观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散心的自然场所,在这种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环境中,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使人感到心情放松、心旷神怡。第四,住宅园林点缀整个城市群,为城市增添色彩。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整个园林都是一片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风景,所有的植物主题各异、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可以给整个城市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城市群更加多姿多彩。 2住宅景观空间营造的要素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1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 以人为本必须要作为整个景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建设园林景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以人本身的舒适感为中心,多方面考虑人性化元素,通过对人行为特征和环境心里的深入研究,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个阶层人群的喜好以及将不同气候和不同区域等方面因素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最终到达“人景合一”的效果。 2.2通过景观感知,满足精神需求 通过竹影、清泉、花草树木、夕阳都可以引起居民不同的思绪变迁,就是对景观的心理感知。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使人触景生情,其次,进一步使“情”升化为“意”。而此时的“景”则升化为“境”,产生一种新的“境界”,从而满足居民得到一种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 2.3营造良好的空间,满足空间需求 首先,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在整个小区环境中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这样可以有效调节整个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利用一切有用因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地质因素,减少人工层次而注重于自然环境设计。亲地空间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接触地面的机会,从而创造出适宜于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充分利用坡地、台地、车库等构造出自然情调和充满活力的亲绿空间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儿童活动场地以及活动设施的合理安排,休闲娱乐的同时,培养儿童相互合作、友好团结的精神,为整个小区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4具有实体性 住宅园林景观空间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种共同娱乐、共同活动的空间,一般都会设有绿地、道路、喷泉、空地、水池、健身器、儿童娱乐设施等。在这些设施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不同设施的作用,合理安排布局,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理想空间。 3城市住宅景观设计创新思路的完善与改进 3.1巧用中国园林传统空间机理和西方现代的景观空间营造 中国传统的园林意境和传统造园手法都深受当时美学思想潮流的影响,以其空灵的意境融汇于整个园林的设计布局和造景中,达到情境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西方现代化的美学手法,让景观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化的生活艺术。这种设计理念是要让每一个景观节点的转换都没有任何多余的设施,所有的设施都服从整个空间设计关系,在细节上运用色彩构成、平面构图以及立体空间肌理的组合,构成曲折并富有变化空间的效果图。 3.2体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设计过程中,要利用已有的地域风格和当地的建筑造型元素进行提炼,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地方性材料建筑,从而表达不同地区的地区色彩,达到与当地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相结合的境界。 3.3超前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 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和现存主要危机的不同,东西方国家的住宅模式不同,其住区的生态化方式也就不同,加上气候的差别也使得各地区的可持续设计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居住区所采取的可持续措施也不尽相同。可根据当前城市化发展出现的问题,考虑运用现代先进生态技术、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诸多方法。 4结语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城市住宅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居住区的内部空间要求,还要与整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相结合,更要满足城市的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曹鋆 单位: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及策略 摘要:主要针对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作者:李慧颖 单位: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策略的创新 摘要:现如今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人力资源进行的开发与管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培养和造就人才以及实现员工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 现代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对策,这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在用人时,只注重学历,而忽视人力素质和实际能力。许多人在实际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学历或文凭,因而无法获得提拔和重用。有的企业选拔人才时以学历为条件,要求必须是硕士或博士,结果是博士硕士招了不少,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一定好,有的学非所用,有的大材小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也有的企业只重视技术水平和来之不易能力,而忽视人才的道德修养,致使一些心术不正的所谓“人才”走上重要岗位甚至领导岗位,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混乱以致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2.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利用好利益杠杆 在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要需要,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由于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能够留住人、吸引人、让人充分发挥才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探索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低成本管理战略 中小企业建立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主要集中上述两种类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产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规模方面是一个较平缓的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降低成本都可能是适度的。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设计出便于生产制造而又有市场需求的简单产品,这样对成本的控制就变得可行。但是简单产品的设计创新却需要增加前期的投入,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模仿他人的形式,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所以要注意避免造成额外的违法费用。 2.采用目标激励,鼓励互相竞争 目标激励是指员工在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目标,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目标之所以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是因[lunwen.1KEjian .com 第一论文 网]为目标是组织和个人的奋斗方向,完成目标是员工工作结果的一种体现,是员工成就感的体现。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置,只有恰当的目标才有激励效果,目标过高无法完成,目标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中引入合理的竞争,竞争可以起到对员工激励的特殊的作用。对于企业中的后进员工,管理者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企业里的先进员工,管理者要勉励他们继续领先,形成榜样的作用。在企业内提倡个人竞争,提倡团队竞争,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可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竞争模式形成激励氛围。 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减小人力资源管理压力 企业人力资源的沟通相当于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做好二者之间的沟通工作,才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企业中的领导层与管理层主要负责计划、组织、决策、指导、控制和激励,而普通员工则分为几个工作群体进行工作的具体操作,这些群体的个人又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在领导层、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沟通就相当于瓶颈部分,只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就能在正确的决策和努力的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管理体系的畅通,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良好的共同也是实现自己职能与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 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良性人才竞争,我们只有基于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特征及特殊需求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才能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激励,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求层次的满足度,鼓励人才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实现常胜常新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论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文章来源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 然而,人力资源若要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人本思想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以招聘、选拔、培训、激励等多种管理形式,对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的过程,以满足企业或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组织与成员发展目标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开发则指的是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现状和所处环境,对已有入力资源进行相关调查、分析,以提高企业或组织团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为其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开发形式单一。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式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目前,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式主要集中于培训、交流方面,并没有跟时代的发展完全同步。 2.开发内容局限。主要集中于工作技能方面的开发,而对员工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还未进行相关的开发。 3.开发投资少。有些企业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在人力资源的储备上不愿意进行投入,导致企业的储备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无法应对变化。同时也导致培训制度和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员工的培训无法真正起到提高其素养的目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激励制度不合理,激励措施不明显 在管理上,企业为确保任务完成,往往忽视职工对提升灵活就业能力、实现心理成就感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积极出色的员工,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奖励和提拔,容易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人才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现代企业存在着结构性缺陷的问题,初看这些问题是人力资源在专业、行业、区域等方面的分布比例问题,但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和协调度不够。 3.培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在许多现代企业中依然没有引起足够和科学的重视,没有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企业长期发展需求来培训员工、使得员工的素质无法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从而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三、相应的对策分析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若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上顺应时势,树立正确的理念,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才能够获得长久优势。具体而言,要做到几下以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应对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秉承这个理念,现代企业已经将劳动关系法整合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但是现代企业还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规定,不断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有效恰当的结合在一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部门负有招募雇用、培训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关系、人事记录、健康安全、战略规划等职能,而且各个职能要相互关联,统一协调。在管理方式上,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每个管理者都应是入力资源管理的参与者,人的管理应分散到企业中每个管理者甚至是每一个职工身上。每个领导者都要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要懂得了解职工的需要、需求及其心理变化,从而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 3.完善选入用人机制 在用人机制的完善上,现代企业应当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引入优秀人才。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应当明确用人标准,细化选人用人条件;其次是公开选人用人的决定过程,杜绝暗箱操作,从而避免和消除人们的怀疑,并可以提高被任用人员的公信力;第三,建立定期评估和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减少用人上的失误。最后,建立具有团队凝聚力的组织文化,使得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理念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竭力为公司服务,使得员工和企业同时获得发展。 4.构建科学化培训体制 企业要使培训切实有效,必须适应全员性、终身性、多样性、计划性的培训发展潮流,真正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真正建立起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的科学机制,从制度上增强职工对培训的认同感,激励职工自觉参加培训,使其积极、主动地提高技能水平,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5.政进工作职务 设计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传统工作职务设计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无法融合,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须更新传统的工作职务设计概念,尝试组织员工成立自我管理小组。 现代企业往往依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改变工作任务、项目目的和团队结构。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为了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企业不断尝试临时性智力型项目小组的增设等形式,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来进行职务设计,以便留住优质人力资源。 四、结语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利润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在于它本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于企业自身的认识。 因此,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并通过尊重人才,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把“以人为主”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谈国内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连锁经营在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地被国内企业所借鉴,这种经营模式给中国企业尤其是零售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由于发展还不成熟,我国的连锁企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连锁企业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往往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动性和复杂性,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很难量化和标准化,因而很多连锁企业很难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连锁化”效应,这也成了阻碍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的很大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关注连锁企业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律,总结已经出现的或者即将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管理对象的多样性。连锁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从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系统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包括了加盟者、总部管理人员、门店员工等,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对象也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来与之相契合。这种管理对象多样化的特点就要求企业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管理的可复制性。一方面,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方法大多相近,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学习成功的连锁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资金成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连锁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门店的“复制”,通过对各门店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来实现一个庞大系统的统一性服务,保证企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当然不同的门店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环境,必然需要做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变通,突出特色性,但总体上连锁企业的管理以相似性为主。 3.人力的分散性。连锁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大,其网点广泛分布在国内各个省市,或者省市内的不同区域,这也是企业扩张的一种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整体上企业的人力分布较广和分散,管理起来就比较有难度,要充分考虑人力的分散性,把握好管理权的适当下放、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以及权衡统一性和特色化。 4.管理技术的综合性 。代的连锁企业的管理工作涉及范围极广,从商品的生产到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涉及各个门科的知识,这就要求管理技术要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以服务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在新的时展下,网络技术等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显得十分重要,不论是高级的管理层,还是直接面向顾客的基层服务人员都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大多连锁企业的基层员工,因为职位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因而行业进入门槛低,招收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然而,连锁企业大多数都属于服务性行业的,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员工与顾客接触的频率较高,员工的服务水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形象,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团队的运作,这对于管理者来说绝对需要重视的。 2.员工流动性大。很多连锁企业都面临着人员流失率大的问题,不只是管理人员的流失,基层员工的流失比例也很大。其离职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薪水较低,尤其是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太倾向于长期稳定在一个平台上,如果没有好的职业前景,其离职的可能性极大。再者,一些基层的工作难免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内容较为枯燥,也很容易导致员工流失。这种频繁的人员流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直接损失,如浪费企业的培训资源和人才储备机会的错失,而且给企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 3.管理松散,缺乏企业文化。很多连锁企业都在不断追求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往往很容易强调速度而忽略了质量,疏于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培养。由于连锁企业的管理权力较为分散,因而管理力度也自然有所减弱。以一快餐连锁为例,当某一分店听说上级主管要来视察时,从店长到门店营业员,无一不觉得如临大敌,十分紧张,临时表现出积极热情的一面,各司其职,看似门店工作都进行得尽然有序。然而,当视察人员离开之后,大家又回复平常状态,工作没有热情,表现不积极,整个店面的工作氛围很散漫。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其原因除了门店管理上的不力,还有因企业文化的缺失带来的员工自我形象定位的迷糊和不在意。 三、针对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1.以招聘为基石。首先,要改变入职的低门槛。连锁企业尤其是零售业不能因为岗位的技术含量较低,就认为员工的选择是没有标准的,这不是说一定要高学历高技能,而是要选择符合岗位特性的合适人员。例如很多服务性的基层岗位,无需强调员工的学历要求,这种岗位反倒是一些学历不是很高的普通人员更能胜任,他们对服务性质的工作排斥性较小,更易包容顾客。其次,招聘要及时高效。基于连锁企业较大的员工流动率,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工作也较为频繁,一定要及时有效。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注重各门店客流量的分析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好人力储备和调动工作,也要善于观察总结员工的工作状况,将不同才能的员工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提高人才的利用率。最后,将招聘制度规范化。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招聘制度,使招聘过程科学化,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不能使招聘流程形式化,要注重对人才的考核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而不是最优秀的。 2.以文化为纽带。尽管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直在强调,但很多企业还是很容易忽略这些软性实力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尤其应该以此为重点,来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产品定位,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等,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核心文化。只是需要在管理中将这些理念提炼出来,再让员工去感知。既可以通过培训直接传达给新员工,也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员工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丰富员工团体的闲时生活,增进彼此了解,以企业文化为纽带,增强企业凝聚力。 3. 以绩效为动力。几乎没有员工是不在乎薪资的,多数人工作仍然是为了工资,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标准化与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公平原则。连锁企业的平均工资尤其是基层员工的工资水平偏低,相对于高薪水的管理层,工作时间又比较长,工作内容较为单调,容易让员工产生厌倦和不满。然而这些员工往往是直接面向顾客,最能体现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所以绩效考核一定要以人为本,关注基层,关注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做到绩效考核合理化和透明化。以绩效为动力,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以培训为保障。员工培训是员工学习如何为企业工作的途径,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尤其是连锁企业,没有系统规范的员工培训,就很容易造成员工作业操作的不规范,与连锁企业的统一性不符。其实,连锁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如规模优势,某些培训项目各门店可以集中统一进行,节约培训成本。此外,本人认为员工培训应该以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操作为主,让员工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再辅以企业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培训,来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约束员工行为,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保障连锁企业的正常运作。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我国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变 摘要:目的:为新形势下我国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模式。方法:参阅有关文献和调查资料,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现代型管理模式的构想。结论:只有采用“适合国情,突出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医药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研究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变,构建适合我国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医药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和抽样调查,笔者对我国的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建国后,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到科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第1个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第2个时期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直至现在,是从对物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转变的时期,这里把它称为过渡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 计划型管理模式 建国后至1979年以前,我国的医药企业有600多家。这一时期我国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我们称之为计划型管理模式,简称计划型模式。计划型模式的主要特点见表1。 1.1 计划刚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医药企业在用工程序、人力资源数量、职能部门设置、管理人员的任命等方面完全由上级部门决定,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没有危机意识。企业在用工上没有自主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医药企业没有选择员工和解雇员工的权利。员工的数量、职称的比例都是按计划设置的。而且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和销售情况等各个方面也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确定的,企业只负责组织生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即可。 1.2 工资和福利实行平均主义 员工进入企业后,按学历高低、工龄长短确定相应级别。大多数员工的劳动报酬,一方面按工龄累计,由国家统一调整工资;另一方面是根据按工龄与工作业绩评定的职称来晋升工资,即劳动报酬主要取决于工作时间长短和每一个工龄应计的报酬额,基于员工所积累的劳动贡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医药企业员工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基本上是均衡的,即实行平均主义,企业多采取精神激励如表扬、荣誉称号、主人翁意识等形式激励员工,提倡员工的奉献精神。 1.3 员工依附于企业 在医药企业与在其它企业一样,员工属于该企业所有,很少向医药企业外部流动。企业保管着每个员工的档案,有时户口也迁到企业所在的地理区域内。医药企业实行就业、福利、保障一体化制度。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享有子女入托、住房、医疗等全部社会福利,并获得终身的社会保障,即退休、养老、丧葬及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就业等。员工只要不出现触犯法律等情况,企业一般不会开除员工。 1.4 没有劳动力市场 国家没有劳动力市场,国家对劳动力进行统一的分配调动。医药企业的管理者由政府医药主管部门考核任命,绝大多数是由医药企业内部提拔到管理层或由医药主管部门委派。劳动者在就业方面没有自主权,医药企业在用人上也没有选择权。 1.5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员工处于主人翁的地位。一个医药企业内设有一个工会,员工之间关系亲密,劳企关系融洽。我国医药企业内工会组织与企业之间关系协调,工会的领导者多为医药企业管理层的成员,即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由于有党、团组织的存在,员工的参与意识很强。 2 过渡型管理模式 1979年至今,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到接近7000家。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始转变。我们把这一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称为过渡型管理模式,简称过渡型模式。过渡型模式与计划型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见表2。 2.1 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 自1979年至今,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有了用人上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美国发达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各项制度还需不断完善,但它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仍起了很大作用。据调查,有44%的医药企业认为难以招聘到满意的员工,有31%的医药企业认为人才市场不健全。 2.2 招聘、选拔上由分配、任命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 医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由原来的“人管人”走向“制度管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用工制度上,由原来医药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员工,转变为医药企业自主选择员工,企业也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选择渠道;第二,在晋升方面,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考试等方式择优录用,改变了原来由领导考核指定的局面。据调查,有67%的医药企业在选拔中层干部时采取了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法,并且选拔范围扩大,既可在企业内选拔,也可在社会上招聘。 2.3 报酬结构趋于多元化,分配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 自1979年始,改变了工资制度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员工的货币工资中标准工资由原来所占的85%开始下降,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以职工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劳动贡献的大小为参考来增、减工资,出现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1]。分配上增加了员工收入的弹性。据调查,有87%的医药企业利润波动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尽管如此,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奖金、津贴人人有份,而且奖金多为团体性的,缺乏针对性与个体性,尤其国有医药企业产生了新的平均主义;二是体制性收入差别悬殊,因为不同经济性质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上的差别悬殊。从平均收入来看,国有医药企业员工收入明显低于合资或独资医药企业的员工收入;三是同一个医药企业内,不同岗位收入差距拉大。营销等岗位接触市场多,报酬机制改革得早,实行“工效挂钩”,因而与医药企业内其他岗位拉大了收入上的差距。 2.4 评价方面以经验性为主 医药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评价系统多以经验性为主。除了营销岗位及部分 操作岗位有具体量化的评价体系,很多岗位都是采取语言差别性的评价,如分为好、中、坏或优秀、称职、一般、不合格等。大部分医药企业主要采取经验性考核方式,对于设置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职责范围,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2.5 培训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和零散性 医药企业在培训方面表现出3个特点:一是有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历史、宗旨、目标及所任岗位职责、任务等。调查发现,所有被调查企业都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二是岗前培训多为自我培训,培训者多为本岗位的领导者或者本企业培训机构。据调查,有66%的医药企业是由本企业的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外聘专家或专业培训机构对员工培训的医药企业仅占34%。三是医药企业对员工缺乏长远的培训计划。 3 构建现代型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注重实效,突出特色,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简称现代型模式,其特点见表3。 3.1 制度成刚性 应当建立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制度的规定力求面面俱到,实现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应当改变只注重主观好恶及过于重视人情、关系、血统、出身、年资和特权的传统积习,转而重视人的能绩,坚持以能绩论英雄,积极推行“保护出头鸟,鞭打慢走牛”的用人机制。 3.2 人才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 在人才的晋升和选拔上,医药企业应倡导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在晋升标准统一的情况下,填补基层以上职务空缺时,让员工在开放的生存环境下优胜劣汰。优秀的员工不妨采取美国企业“快车道”的提拔方式[2],即可以越级提拔,不一定需要一级一级地提拔。对于医药企业外部前来应聘的人才,要着重挖掘其比较优势,以弥补医药企业人才库之欠缺。在候选人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内部员工,这样既可以激励在职员工,又可以节省开支。应始终坚持人才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既不埋没人才,又以更广阔的视野选拔人才,从而可使人力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3.3 年序工资和弹性工资相结合 应当把员工作为医药企业经营的合作者,建立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工资管理方案。员工的薪酬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年序工资,这部分是由学历、职称和员工为医药企业服务年限累计而确定的,随着资历和服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部分报酬是基础的,是刚性的,以达到稳定员工、减少流动的目的;另一部分为弹性的浮动工资,主要根据员工工作的技能高低和贡献大小来确定,即通过工作表现、努力程度、业绩多少等指标来拉开员工收入上的差距,以达到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3.4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建立融洽的劳资关系 在处理好医药企业内部“老三会”、新三会”关系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工会的建设,加强医药企业内工会的职能。企业内工会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缓和由员工下岗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劳资关系紧张,一方面,要代表员工同资方交涉,争取员工的应得利益;另一方面,要发挥教育功能,倡导团队精神,不仅使劳资双方形成经济发展上的共同体,而且使劳资双方在情感上不断沟通,进行和谐的大家庭式的交流。 3.5 绩效评价细化[3]和量化 医药企业在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范畴的情况下,应按照岗位要求,遵循“对岗、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要注重工作表现和创造潜能,根据刚性的标准,用量化的手段,得出公开性的且有根据的考核评价报告,并把员工的考核评价结果“排名定位”。然后,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择优晋升,对那些出类拔萃的能人,给予高工资、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具有挑战性的职位,以鼓励和带动其他员工。这种开发机制根据能绩用人,鼓励员工后天努力奋斗,淡化血统、先天出身、门第和人情关系,也是实行弹性工资制的一个重要前提。 3.6 注重员工培训 医药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包括内容上的完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以及操作方法上的科学性。完整的培训内容包括人格训练、心理训练、能力训练。其中,人格训练是基础,对员工的训练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意志力、专注力、成就欲等;最后训练他做事的能力。三者之间密切结合,才能使培训真正有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的目的。除了内容完整外,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也非常重要。好的训练方法集中反映在两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训练;训练的内容能极深刻地印在训练者的脑海里。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农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问题分析及对策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当前,全党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方针和基本理念。农行要把自身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也就必须强化以人为本,逐步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笔者试对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再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农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而求科学发展。 绩效矛盾。当前人事管理和劳动工资分配制度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旧的“大锅饭”分配体制,论资排辈现象还在不少地区行存在,绩效挂钩没有突破性进展。人力资源的“能力位置效益”的对应关系不相匹配,工资收入的定价与贡献度大小矛盾突出。 多重素质矛盾。由于农行金融行业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对此多重素质的评价、考察和使用往往会出现选择性矛盾和偏差。目前,农行的人均存款、人均贷款和人均效益等指标均比较低,这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员工的素质不高和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流动性矛盾。长期以来,干部职务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职称能高不能低、待遇能高不能低,造成了流动性矛盾聚集。对员工的奖惩、晋升、淘汰等还是“一纸定终身”。一方面对不适应岗位竞争的人员不能自由分流下岗,另一方面对所需的人才不能自由引进。 配置矛盾。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缺乏真正的和全面的市场化自由竞争调配手段,行政任命方式依然是资源配制的主要方式。人力资源的素质层次与使用层次不相匹配的矛盾大量存在。 二、对策与建议: 以上分析的主要矛盾,关键是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来加以克服。要建立与农行企业绩效紧密联系的激励、保留机制、能力管理、继任计划等体系,而量化岗位价值将为农行建立这些体系提供最直接的支持。概括地说,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就是要通过积极开发、合理配置以及完善的考评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满足银行对人力资源“质”和“量”的需求。以下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考评、激励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顺应时代要求,转变观念。 股改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的关键因素,也是竞争的焦点。如何树立人本理念,抓住机遇,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行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迎接挑战、推动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立足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积极顺应商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开发重心由物力资源向人力资源转移的大趋势,改变过去单纯从行政的角度来认识人事问题的思想,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人力工作。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应用、管理,将人力资源期权化、股权化,进行资本运作的思路,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挥人力资源最佳效益 必须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要整合人力资源,做“活”人事机制文章,积极破除干部终身制、任命制、能上不能下传统体制,将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无限运作。 要逐步推进市场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开办行内人才市场,使员工在一定区域内流动,推行员工的动态管理,逐步疏通人员进出渠道,使每位员工承受应该承担的压力,时刻保持一种压力感,从而不断激发工作潜能。集中人、财、物等各项资源,根据经营需要进行重点配置,统一规划,合理使用。人员重点向客户部门配置。财力上集中经费统一使用,保证重点业务拓展和公关。建立人员分流和竞争淘汰机制。通过内部退养、撤并低产低效机构、整合内设机构和流程、实行主辅分离、控制合同续签比例、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等办法,逐步减少在岗人员总量。比如说,我们可以运用异地安置的办法,将效益较差的地区机构的人员配备到那些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看好的地区机构,弥补其发展中人力资源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达到银行与员工双赢的效果。 实施“精英人才”战略,强化人才竞争力。“精英人才”战略是指为从事关键岗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购买综合养老保险,并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上享受特殊政策。实施“精英人才”战略是强化人才竞争力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是一种吸引和留住优秀专业人才的激励措施。为了适应混业经营,强化研发能力,加快产品创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农行必须实施“精英人才”战略,才能增强竞争优势,增强农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市场化分配为导向,参照当地银行同业市场价格,实行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在严格控制人工成本、保证农行权益最大化与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之间,取得有机平衡。 要创建学习型银行,实行终身 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把岗位培训作为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由于撤点减员,目前农行基层行减员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下岗分流也易激化矛盾,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别是让大批年龄较大的员工通过培训,重新回到岗位,并成为业务熟练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不仅可以减少向社会招收新员工的数量,又解决了下岗分流的压力,而且化解了不稳定因素。目前农行的劳动生产力较低,要提高效率,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培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和激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 三)完善规范考评体系,建立有利科学发展的激励机制。 1、客观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加快创新改革。银行工作专业性、业务性强,服务对象多样化,业务创新频繁,知识更新快,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要面向市场、面向竞争,根据业务流程再造需要,优化劳动组合和人力配置。在技术开发、产品创新、市场开拓、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方面,农行需借鉴“科技合作、兼职、讲学”等柔性流动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不求全责备。决策层要对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对岗位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形成涵盖所有岗位、类别清晰、等级分明的新型岗位职务序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完善的岗位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薪酬分配体系、选聘和培训体系,从而加快推动农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转变。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增强全行的核心竞争力。 要建立权、责、利紧密结合的分配机制。一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绩效挂钩的考评机制。建立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制度是其中方法之一。行长分别与各营业机构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经营目标责任制采用计分制。 最后按得分兑现,与个人收入挂钩。二是推行业务量计酬考核办法,突出岗位的责、权、利统一,实现服务与增资增效的紧密结合和责任与权力紧密结合,增强业务经营上的能动性。在实施业务量计酬考核办法时,要结合双向聘用制,使业务量大的网点人员进一步年轻化、专业化,通过人员合理流动,逐步优化人员配置,压缩人员编制,使人力资源配置逐渐趋于合理。三要把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放入业务量考核指标中。优质服务的软指标转变为吸收存款、办理业务的硬指标,人力资源潜在能力就能被进一步激发。员工收入档次可能明显被拉开。利益杠杆的驱动,会使员工自觉形成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技能、主动积极工作的意识。 强化人力成本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使收入分配制度以岗位为导向,以绩效为导向,体现岗位差别,发挥激励作用。根据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优化机构,精简人员,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绩效挂钩工资制,将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合理分配激励,加强绩效管理。薪酬制定的原则必须“统一平台”,就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行辖属建立统一利益平台,全行员工按统一指标及统一计算方式计算薪酬,并在薪酬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薪酬建立全行员工都可以参加竞争的客户拓展薪酬。这样才有说服力。绩效管理是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管理方面,我们可确定“责、权、绩、利”相对等的原则,将银行整体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平衡记分卡的办法,绩效目标以团队、员工业绩和贡献度等结果性指标为主,员工个人绩效目标则更多地体现其所在职位的核心职责要求。员工绩效的考核结果,要与其绩效奖金挂钩,同时与员工个人潜力的开发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员工的个人情况,可实施职位调整、加强培训、监督改进、强制退出等考核结果运用措施。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考核结果运用,促使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同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银行整体绩效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坚持理解科学发展观精髓创新邮政人力资源管理 紧密结合邮政实际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最近几年,按照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国邮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加快发展推动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思路,大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仅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按照党组的部署,围绕邮政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心任务,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规律,在支撑企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用工管理、提高员工收入待遇、开展大规模培训等方面,为邮政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使邮政员工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在企业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连续三年大幅度增加人工成本投入,企业合同用工和劳务用工人均工资每年均有所增长;重视抓好依法规范用工管理工作,自20__年起至20__年年底,已经规范了近26万人,劳务派遣率由62%提高到99%以上,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为劳务用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比20__年累计增加10多亿元,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奠定了基础。 为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员工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员工约132万人次,累计投入教育培训经费6亿元,在远程网注册学习的近18万人次。员工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全部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由25%上升到30%。组织了3次全国性邮政企业职业技能大赛,近12万员工参加了竞赛活动。这些数字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邮政企业中的具体体现。由于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员工共同分享的问题,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对于中国邮政来讲,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益统一的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邮政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百年邮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邮政特色的文化和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从人力资源角度讲,中心任务是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确保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与经营效益的产出相匹配。要把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搞活机制、定岗定员、总量控制等,作为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解决好结构性缺员和结构性冗员的矛盾,坚定不移地把减员增效战略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构建和谐邮政企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中国邮政来讲,就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和谐邮政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党组高度重视维护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好调整优化企业用工结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部分优秀劳务工转为合同用工,激励他们立足岗位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就是要让企业员工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在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中,增加一线员工固定收入比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岗位成才的空间。 要加快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教育培训,努力将企业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现由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要按照人才强邮战略的要求,根据企业对各层、各类人才的不同要求,加快建立各类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制定系统配套的培训管理制度。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夯实企业健康发展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邮政公司化之后,不仅对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更对企业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尽快完善公司化运行机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必须从邮政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做好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加快建立贴近市场、精干高效、反应快速的组织架构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控模式。人力资源部门要按照企业公司化发展要求,抓好以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夯实管理基础。要加快推进企业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工作,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加快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及时解决新旧分配体系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建立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办法,充分体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解决好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夯实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新制度主义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新制度主义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已成为西方管理研究的新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介绍了新制度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 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 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将“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和“经济理性”作为既定的事实和分析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被普遍认为是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和绩效的一系列活动和政策。而新制度主义学派则从另外一种视角,解释企业的行为,认为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之外,企业的结构、决策和行为同时还受非竞争需求的驱动(如为了寻求“合法性”),表现为“规范理性”(Oliver,1997)。[1]近年来,新制度主义开始应用于管理领域,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一、 新制度主义理论主要回顾 在反思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西方社会科学重新认识到“制度”对于分析现实问题的重要作用,新制度主义应运而生,在社会学领域、经济学领域、和政治学领域都有很大拓展。由于与管理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相交叉的新制度主义思想主要源于社会学,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 制度是“具有高度弹性的社会结构。它由文化认知因素、规范因素和规制因素构成,与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一起提供社会生活的稳定性。制度不仅包括正式的规则、程序或规范,而且还包括符号系统、认知规定和道德模板。制度要素的载体很多,包括文化模式和认知图式,表征和社会逻辑,关系系统和社会网络,日常事务或以习惯行为为形式的结构性活动,还有人工制品等(Scott,2001)”。[2]社会学对制度的定义较为广泛,它将文化也包括在制度范围之内,研究的重点不仅包括正式的规则、程序和规范,而且更侧重于由符号、认知图示和道德模板构成的引导人类行动的意义框架。 制度如何影响行为是新制度主义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主流经济学理论强调人们的行动是基于理性计算之上的。他们假定,个体行动者总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由他们特定的偏好所给定的目标。他们在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中总是选择那些能够最大限度上使自己获益的行动。新制度主义则与此相反,认为个体的行动并非完全基于理性的影响,有时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会引导着个体的行为。根据前面我们对制度概念的理解(制度还包括文化、惯例等非正式制度),个体被认为深深嵌入于这种由符号、风俗和惯例所组成的制度世界之中。制度对行动者的行动具有决定意义,它不仅为个体的策略性互动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影响着个体行动者的自我认同,决定着个体行动者的偏好。 新制度主义还强调组织遵从“合法性”的普遍性。当然,这里的“合法性”并不仅仅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正式法律机制,“合法性”还包括了文化、价值观念、惯性等非正式制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合法性机制诱使着或迫使着组织采纳在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组织行为或结构。因此,组织目标具有复杂性。一方面,组织要遵循效率原则,达成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面对制度环境,组织生存的“合法性机制”迫使组织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目标。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的目标、结构与行为都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 二、 新制度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回顾,我们认识到人是“制度人”,“并非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活动都是企业根据组织战略目标理性决策的行为,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受到诸多外力影响的结果(Wright McMahan,1992)”,[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也受制度因素的影响。由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可以解释过去单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组织现象,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不少学者开始尝试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 一些学者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应用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Ravi(1997)[4]将制度环境因素引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以印度为例,运用访谈、个案分析的方法,证明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与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同时对东道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Allen(2003)[5]继续沿着这一思路,探讨了制度环境对跨国公司的独资子公司外派管理人员的选择的影响。通常而言,向子公司外派管理人员是增加对子公司的控制以及在组织内进行知识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向东道国外派管理人员会受到东道国法律的一定约束。Allen以自德国、日本及英国的在美独资子公司为样本,调查发现,公司的强势文化、母公司的核心业务等因素是母公司向子公司外派管理人员的正相关因素,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虽然其影响并不显着。Boselie,Paauwe Richardson(2003)[6]将控制/承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理论结合,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受制度因素的调节,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他以DiMaggio制度来源的分类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模型,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政策与目标受到来自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这三个制度因素的影响。他以荷兰的三类受制度因素影响不同的行业组织——医院、旅游业与地方政府为样本(样本个数为132),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制度性越强的组织(如医院与政府部门)其人力资源效果越低。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与成熟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所受的制度影响要更为深厚。因此,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应用于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尤其能够全面解释目前转轨时期具有独特制度背景下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Ding,Goodall Warner (2000) [7]考察了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企业改革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具体来讲,长期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以“铁饭碗”为特征的改革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成为一种“组织惯性”,该文研究这种“组织惯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期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文章假设中国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差异显着。调查样本来自中国南方沿海城市及北方内陆城市的六十二家公司,通过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定性与定量数据,结果是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差异显着;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差异假设得到了部分证实;越大的企业(大部分为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变革中所遇到的组织惯性越大。随后Ding Akhtar (2001) [8]进一步以上海、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326家企业(企业分为两类:合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作为样本,同时考察制度因素与战略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保留员工、激励员工、培训员工等)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制度因素包括组织所有权、组织年龄及组织规模。战略因素包括低成本战略、高质量战略及创新战略三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的所有权与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角色是解释企业选择人力资源实践的主要变量,而组织年龄与规模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有限。与低成本战略与高质量相比,创新战略更容易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Zhao(2004) [9]以Walder的双通道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改革前(1949--1979)与改革时期(1980--1994)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晋升模式的变化。他们考察了两种制度化的职业通道——行政通道和专家通道:行政通道负责执行国家政策和组织的管理工作,而专家通道负责组织内部的技术性工作。他们提出假设:改革前阶段与改革时期相比,企业的晋升标准和晋升机会显着变化:改革期间,更多地进入企业不久的、受过了教育的管理者获得了较大的晋升机会;行政职业通道比专家职业通道更容易受到宏观政治的影响,与公共部门相比,改革期间非公共部门的晋升模式变化更为显着。Zhao的调查样本来自我国六个省的十四个城市(样本个数为3500名),因变量为晋升事件,自变量包括教育水平、政治面貌、行政与专家系列、组织部门,控制变量是组织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制度环境在中国组织内部晋升模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蒋春艳,赵曙明(2004)[10]以香港的248家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企业规模、所有国和行业三个企业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规模是香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相对于小企业而言,大企业通常更多地使用人力资源计划、正式的招聘程度、系统的培训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以证明其企业具有更大程度的“合法性”。 三、 启示及研究展望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应该值得重视的是,研究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将其放入中国独特的转轨背景中,中国独特的转轨过程意味着,旧的经济运行机制以及旧的管理机制已经被打破,但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的管理机制正在建立但并不完善,这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背景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将新制度主义运用于我国转轨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可以回答过去所不能回答的一些问题,为我们勾勒更加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的研究可以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一是在研究内容方面,将研究范围由单纯探索制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扩展到制度是通过何种机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甚至企业的绩效发生作用的,二是研究方法方面,由目前较多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扩展到同时采用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方法,以便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描述和剖析;三是在实证研究方面:既要采用横截面的数据,又要采用纵向的数据,以期动态地研究制度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有关油田矿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浅谈 油田矿服企业作为油田主体业务的后勤保障单位,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物业与公用事业、社会公益性事业。矿区服务企业围绕建设和谐示范矿区这一总体目标,通过不断提升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当好油田的“后勤部”和“大本营”,全力推进油田主导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油田矿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且人员接续补充严重不足 相对于油田主体企业而言,矿区服务企业员工队伍趋于老龄化、自然减员高峰随之而来,同时受中油集团“三控制一规范”政策约束,人员接续补充严重不足,技术与技能人才匮乏。且员工学历水平普遍偏低,造成了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而矿区服务企业的后勤保障工作性质及薪酬水平较低等普遍存在的事实,又大大降低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普遍对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不够重视,不利于人才潜能的培养 在目前了解的矿区服务企业中来看,大多数矿区服务企业在确定自身发展战略的时候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同时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够明确,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直到有了新增用工项目或是人力资源已经明显阻碍到企业的顺利运行,企业才开始紧张起来,进行公司内部人员招聘和培训。 (三)人力资源的开发滞后于时展 我国诸多大型石油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管理较为宽松,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系、培训内容及培养对象等方面,严重制约企业培训效果。同时诸多石油企业不够注重企业内部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之培训人员培训过程中的随意性,造成企业员工培训结果不如人意。由此较多接受培训的员工无法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但却能顺利通过考核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考核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四)奖励机制不完善,奖励方法不完备 油田矿服企业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不够明确,会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带来威胁。由此会导致诸多员工缺少自我肯定,对待工作愈加消极。某些应该奖励的员工没有得到应得奖励会助长企业内部歪风,无法为员工提供优良积极地工作环境和进步环境。同时企业无法正确把控奖励机制还会造成企业内部激励作用缺失,激励方法的不完善加之激励程度的错误把控会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服务热情带来极大伤害。 二、油田矿区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拓宽员工成长渠道,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有效拓宽员工成长渠道,必须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人才使用机制在企业重点岗位通过内部公开竞聘选拔,激励员工学业务学技能,立足岗位成才;出台公司《技能操作员工“一专多能”管理办法》,鼓励操作岗位员工立足本岗,多学业务,积极参加第二工种鉴定,成为复合型操作人才;逐步推行复合岗位设置,合理提高岗位工作负荷;精选青年后备人才,针对队站长、班组长、技能骨干、优秀技能人才,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储备会干、能干、干好的后备型骨干人才。 (二)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真正实现“人才强企”战略目标 油田矿区服务企业可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发展实况和环境变化来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从而为企业发展及员工发展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源环境。具体方式可通过改进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来完善内部员工岗位部署,以期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严格明确企业各个岗位的要求,确保岗位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素质;针对企业重要岗位明确规划所需人员及工作目标;最后,企业需对自身用人理念进行完善,避免过于注重学历忽略实践能力及家属为主的用人理念,制定人才录用新标准,确保企业岗位人才的正确流向。 (三)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针对矿区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矿区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应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以一线员工为重点,立足队伍有序接替,强化素质提升培训,加强紧缺技术工种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把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培训效果和培养、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以竞赛带动技能素质的提升;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作用,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建设。 (四)强化激励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要求企业摒弃陈旧的用人体系,应当采取公开招募及竞争上岗的方式招募岗位所需人才,招募员工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为企业招募实干型人才;同时企业需大量引进新型人才和新型技术,确保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最后企业应当对内部的薪资分配制度加以完善,通过奖金的正确发放来确保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奖金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及领导应当对员工饱含热情和信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同时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当更加努力,不仅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也要满足员工的荣誉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才作为油田矿服企业的珍贵财富,是企业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当前世界经济逐渐呈现一体化趋势,我国油田矿服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因此在人力资源方面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简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岗位轮换 论文摘要:基于淮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岗位从业现状,分析了长期从事同一工作的弊端,结合实际分析了在部门内部实施岗位轮换的现实意义和操作注意事项。 论文关键词:岗位轮换;人力资源;复合型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人力资源部已由单一的行政事务管理转变为整体的专业性职能管理,再转变到综合的系统性战略管理。人力资源部不再是服务性、咨询性和控制性的参谋部门,已转变为足以影响到企业整体表现和绩效的重要决策部门。人事经理也成为了企业经营的战略合作伙伴。作为企业的战略性伙伴,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应具备人力资源所有功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人力资源部岗位从业现状及弊端 1.现状 (1)现岗位从业时间长。以淮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为例,目前11名专职人员中有10人在现岗位工作时间超过6年,时间最久者长达15年。 (2)从事专业单一,缺少多岗位从业经验。目前所有的专职人员中,仅3人有两个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且均是因机构调整或有人员提升、调离时而变动的岗位。其余人员均自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相同的专业工作。 (3)科班出身专业人员稀缺。淮安公司目前仅有1人为人力资源专业毕业,其余人员均是电力系统、营销、财务等与人力资源不相关的专业半道出家,其专业知识均是进入人力资源部后从实际工作中学习的。 2.弊端 (1)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由于长期从事同一工作,导致各专职对其他岗位的专业工作不熟悉。近年来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常有突发性任务,上级单位有时会在较短时间内要求上报专业报表或报告,若此时负责该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在,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 (2)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心理角度看,一个人如果长期从事单一工作,创造的激情就会被压抑,逐渐失去对工作的兴趣而流于照章办事。这种现象被称为疲顿倾向。疲顿倾向是提高效率和发挥创新精神的大敌。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习惯了被动式管理模式,将导致部门如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员工没有激情,工作但求完成、不求创新,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意识。 (3)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半封闭甚至封闭状态容易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4)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只了解掌握一种岗位业务就难以站在其他岗位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难以处理好本岗位工作与整体工作的关系,遇事不能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各岗位间难以协调和配合,甚至会因岗位设置本身的不均衡、工作量的不均而产生抵触情绪和矛盾。二、人力资源部实施部门内部岗位轮换的意义 岗位轮换又称轮岗,是指企业有计划地通过同一职能部门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平行调动,让员工承担不同的工作,具备“一岗多能”的能力,达到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在人力资源部实施部门内部轮岗除了能有效解决前文所述弊端外,还具有以下意义: 1.有效储备人才 岗位轮换可以使员工同时具备几个岗位的工作经验与能力。有效的岗位轮换相当于建立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一旦需要调整可迅速进行补充,从而提升部门、企业的稳定性,降低人才流失带来的动荡与损失。 2.促进员工换位思考 岗位轮换使得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各个岗位,使员工能够体会不同专业岗位的差异,增进相互间的了解。通过岗位轮换打破各岗位间的专业壁垒,使员工都能意识到不同岗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换位思考,互相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达到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3.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 在某岗位工作较为集中繁忙、时间要求较紧时,可调用有过该岗位工作经验的员工协助。比如,每年公司“两会”召开前,各单位《绩效考核责任书》的编制时间紧、任务重,仅由绩效管理专职一人负责,工作量太大,往往连续数日加班加点,且容易出错。如果进行了常态的岗位轮换管理,部门内部有多人熟悉该工作,则可一起分担,从容应对。 4.减轻组织晋升的压力,减少员工的不满情绪 由于长期得不到晋升,必将导致员工的工作的热情减少。而企业能提供的晋升岗位又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员工的晋升要求。而岗位轮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晋升岗位不足的压力。 5.控制风险 通常一个人在某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会积累很多资源。人力资源部各岗位的廉政风险相对于和客户、施工单位接触较多的岗位来说要低,但在人员招聘、人事调整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源点。岗位轮换有助于对此进行制约,规避因资源的个人垄断对企业利益造成的潜在风险。 三、实施部门内部岗位轮换前的准备工作 岗位轮换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因此必须充分做好岗位轮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考虑周全、注意细节。 1.制订轮换计划,做到循序渐进 岗位轮换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轮换前应制订详细的计划,确定轮换周期。若周期过长,达不到轮岗的目的。而过于频繁会对员工的心理造成冲击,岗位轮换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4年进行轮换为宜。初次进行岗位轮换时,一定要在相关性的岗位间进行,如干部管理岗位与人事管理岗位、保险管理与薪酬、绩效管理等岗位进行轮换,待逐渐开展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进行全面轮换。 2.建立各岗位完整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是新到岗员工的行为准则,务必详尽规范,使新到岗员工对照岗位说明书能够开展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同时,梳理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加强流程控制。淮安公司拟梳理人力资源部各专职间的内部工作流程44项。 3.岗位轮换培训 为使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工作,应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岗位的工作程序,掌握基本技能。可以在确定的轮岗时间前3~5个月即让员工介入其新岗位的日常工作。在原岗位人员的帮助下,提前熟悉岗位业务和工作情况,在实践中进行培训,为正式岗位轮换做好准备。 4.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明确责任 原岗位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有助于继任者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原岗位人员有责任辅导继任人员的实际操作,及时提醒相关注意事项。怎样使离任者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技巧,一方面与思想工作是否做到位有关,另一方面健全的制度约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交接工作,建立交接记录,完善记录交接前后的流程和细节,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岗位轮换的顺利进行。 5.做好沟通,减少负面影响 由于人力资源部各专业岗位岗级不同,岗位轮换时难免会出现由高岗级向低岗级岗位轮换的现象,收入的减少会使岗级降低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而,做好岗位轮换前的思想工作非常必要。事前沟通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岗位轮换程序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等相关条款的法律规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人力资源部实施有效的部门内部岗位轮换将会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培养打造一支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使得部门不会因任何一个人的离开(休假、培训、离职等)而导致运转困难,从而有效地提高部门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而拥有知识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应为实行人本主义管理;完善激励制度;调整组织结构;重视员工培训;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变;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六个方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创新的价值不断升值的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改变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面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从根本上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知识优势。谁拥有的知识优势越多,谁就会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全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高素质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要素,可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因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都离不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依靠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特别是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全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胜利者,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经济之所以处于世界的首位,其真正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美国是世界吸纳顶尖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众多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已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世界许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全球著名的微软公司自1975年创立以来,始终以超常速度发展。该公司成功的秘诀正是拥有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大批精通最新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人才。而我国深圳的华为和中兴两家生产通信设备的高科技企业,短短十几年就发展成全国本行业知名的大企业,这是和公司网罗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分不开的。从中可以看出,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最富有挑战力和竞争力的资本,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 我们再依据世界银行的计算财富方法来说明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该方法把形成社会财富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自然资本(土地、水源、木材以及地下资源的价值);第二类是创造的价值(机器、工厂、基础设施、水利系统、公路和铁路等);第三类是人力资本(人们的生产能力所代表的价值);第四类是社会资本(它不是个人代表而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家庭和社区之类的人员和机构的生产价值)。其中第四类财富尚未统计。根据前三类财富的统计,越是发达的国家或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其人力资本所占的财富比重越高,而且在整个世界财富中,这些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所占的比重更高。据统计,目前世界上29个高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已占财富的67,世界总财富的63、9是人力资本。据此,我们可以说,知识财富在各类财富中占主导地位,哪一国拥有的知识量多,既该国的人力资源拥有量大,则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事实上,自然资本、创造的资本也离不开人力资本,离不开知识,因为只有包含越多的知识的自然资本和创造的资本,其价值才会越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无疑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有高科技知识的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材料、高分子等产业都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聚集着大批高、精、尖专业人才,对于这些人才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因为这些人才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一)拥有专业资本 从事高技术工作的人,精通一种或几种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内都是专家,因此工作的自主性较高,不象传统上听命令或按规定程序操作的员工。这些人才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是他们不断学习和日积月累的实践结晶,因而这些专业知识又具有排他性。 (二)流动性强 在工业经济社会中,劳动 为机器所统治,因此,工人一旦离开了机器,就一无所长,其市场价值也就一落千丈,就会沦为失业者,所以工人对机器、工厂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员工一般是从事智力工作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相关的机构间灵活选择或自己创建公司,因此,他们的流动性强,对现有企业的依赖性相对较弱。 (三)注重能力的持续提高 从事智力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了保持其能力和价值,必须不断学习。因此从事智力工作的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所在单位是否提供给他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条件,他们注重的是自身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自我实现愿望强烈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往往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归宿感的需求、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事智力劳动的人比较容易实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他们常常期望通过一种创造或挑战性的工作来体现自身的独立性,自我主张意识强烈,希望自己主张得到别人的认可,反感一切强加于人的观点和做法。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措施 (一)实行人本主义管理 传统的管理以管理财、物、技术为主,它无视人性和人的创造性,因而这种管理制度压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实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并做到以对人管理为中心,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激励制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类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按企业分工和适才适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使他们学有所用,让他们有成长的环境,以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向心力。其次,完善付酬机制。其主导原则是“按业绩付酬”。采用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浮动工资与本人业绩、企业效益挂钩。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润分成及其他更为灵活的付酬办法。如采用技术入股的激励方式,可以刺激员工奋发努力。第三,重视精神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要重视精神激励。应该深入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构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当然,我们所说的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传统的给予表扬或荣誉的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被管理者——企业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员,由此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调整组织结构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指出,现在全世界的管理和思维方式正在酝酿一个新的趋势,即学习型企业的诞生。知识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学习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高度灵活的学习型企业的中心多元化,企业结构复杂化,内部各单位即相互独立,又错综相连成网络结构,打破过去垂直水平的企业管理模式。从企业总的组织结构来看,部门关系要从垂直或水平线性变为平面网络型再变为以知识资产为主体的矩阵型,管理层次上从多层次的金字塔变为以技术和专业人才为重点的扁平型,同时具有了灵活发展与外界合作关系的扩展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不仅重视发挥企业原有人类资源的作用,而且为企业发展的干中学留出灵活拓展的余地。 (四)重视员工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新员工必须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在职员工也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企业及员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教育培训对于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培训的战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职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硬性规定。这些规定要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长知识和技能。 (五)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变 与知识经济相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有新的领导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推广,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和学习知识等方面有着同等的机会,人们将普遍具有主动参与管理的能力和愿望,传统的靠上司管理、监督、控制下属的管理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未来的管理将注重平等与尊重,领导者的角色由监督和控制转变为指导和激励。领导者不是单纯下达命令,而是要负起组织和指导学习的责任,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和施展才能,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员工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因此,企业领导要加强民主管理,并要不断进行学习。未来的领导就是集体领导,是集中员工智慧、统一员工行为的领导。 (六)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员工创造性的发挥,有赖于企业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如果说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则要特别强调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由此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文化素质,发挥企业人才资源的作用,并且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念与独特的组织文化,促使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企业集体效率的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基于战略联盟的人力资源管理升级 摘要:我国纺织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了一些问题。实现战略联盟是纺织行业转型的必经途径。在实现战略联盟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升级等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升级的角度,结合纺织企业特点从总体上给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纺织行业;战略联盟;人力资源管理 一、纺织行业背景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一)纺织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目前,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国际上,美元急贬、人民币相对升值,原油价格跌宕起伏,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宣告着重大改变。 伴随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国家政策旨在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 (二)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从2011年年初开始,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内销、出口等均呈现了回升增长势头。国内统一的市场条件造成纺织行业向具有优势的区域集中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地。形成了最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提高了整体配套能力,缩短了交货期。 纺织行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的特点:纺织企业人力资源层次不高,人力资源结构相对简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战术管理阶段,主要侧重于一些事物性的工作,如劳动组织、档案保管、考核升级、报酬分配等。 二、纺织行业战略联盟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 (一)纺织行业转型的必经途径--战略联盟 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纺织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较少,技术装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 国内纺织行业形成联盟状况 我国纺织行业形成了产业高度集群。已存在的联盟主要是:服装业企业之间的联盟,纺机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联盟,基于纺织行业产业链的联盟。这些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技术、资金、人力培训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2. 纺织行业联盟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国际的宏观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态势,纺织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组建的战略联盟的模式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与国际性企业之间基于品牌建设的联盟将增加 (2)因拓展高端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联盟将得到加强 (3)与其他相关行业组建跨行业联盟将进一步发展 (二)战略联盟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限 基于上述战略联盟发展趋势的考虑,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纺织业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纺织制造业中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 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电脑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保养人员。 2、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纺织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流动速度较快。人才的流失意味着技术的扩散,企业机密的外泄,竞争对手实力的加强等,也影响在职员工的忠诚度。 3、严重短缺技术创新人力资源 纺织企业的创新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两类型人才:一种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另一种是从事专业研究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解决前沿问题的技术人员或工程人员。 此外,我国纺织企业的管理人才匾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经济贸易类、产品设计类等人才。 三、基于战略联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升级 (一)招聘甄选的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企业招聘以一线技术人员为主,缺少设计研发人才。 形成战略联盟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的特点,人力资源部应直接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要预先对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作出预测和规划,以保证企业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一制定人员配置计划,将选聘、任用、培训以及人才储备等纳入统一的计划体系,促进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绩效考核的升级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虽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目标的贡献,但其主要目标在于本部门的工作绩效。 形成行业战略联盟之后,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变得十分重要。评估应根据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按高层、普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分别制订评估细则。 (三)激励机制的升级 传统的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低效,首先表现在工资激励缺乏力度。其次,体现在奖惩不够公平合理。这样,最终导致工资的激励作用荡然无存,造成人力资源的激励不足,没有体现人才的价值属性。 形成战略联盟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升级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绩效考核相匹配,制定针对不同岗位职责的不同激励对策: 1、管理人员的激励对策:(1)与绩效考评制度相结合,实行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考评机制与薪酬机制相挂钩。(2)根据管理人员的业绩,逐步扩大其职责范围和适当授予其较大的工作主动权,在他们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予以充分信任和支持。(3)实施价值观管理。战略联盟之后的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价值冲突与对立频繁加剧。纺织企业通过对企业精神价值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2、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对策:(1)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2)建立健全激发科技专业人员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3)逐步提升专业技术职务。 3、一线生产人员的激励对策:(1)制订工作目标,并把薪酬中的个人奖金与工作目标完成度挂钩,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2)不断改善劳动感,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满足一线人员对学习各种技能的愿望,而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3)创造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让员工对组织的未来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四)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学习能力 战略联盟之后的纺织企业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在 公司中形成学习型文化。营造一个增强员工对知识的渴求、确保知识得到持续的应用、扩散和创造的企业环境,进一步构建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五)人才保留的措施 我国传统纺织企业面临的又一问题就是,人才大量流失。 战略联盟之后,培育人才、激励人才一系列措施开展的同时,怎样留住人才,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企业从最高层到各华层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事业留人:使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首先,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了人才发展目标,激发其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其次,"量体裁衣"指导人才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创造条件助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现职业生涯。 2. 待遇留人:根据人才市场价格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制订出向各类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和独特的重奖机制。 3. 机制留人:面对战略联盟下的纺织企业应该专门制订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岗位公开竞争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从人才的引进、使用、培训、考评、评价、交流、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以求以良好的竞争机制,营造出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4. 感情留人: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使各类人才从心底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在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员工的情感调适能力,形成融洽、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人际环境。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构建新时期和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摘要] 目前,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职能有限,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服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来构建和谐医院。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机制 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医院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行政服务部门,职能范围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客观上制约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如何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已成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摆在人事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和谐医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现代医院管理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医院管理中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使“人”与“工作”和谐地融合起来,实现医院和员工“双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已成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对于医院的资金、医疗设施、技术、医药等物的资源来说,人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资源。所以,人力资源是一个医院最重要、最有竞争力的资本,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许多医院还未真正成为医疗市场的主体,尚无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其运行仍然由行政部门干预,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顺畅,病人投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部门职能没有清晰地界定,导致出现职责的真空地带,辅助科室不能为业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支持。改革宜让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扩大医院的用人自主权。 2.2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 尽管目前已经有相当规模与数量的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专业的卫生人才交流中心与中介公司也有很多,但人才真正流动起来还是非常困难。有些人才想流动,原单位却不同意,招聘单位有条件的可重新建档,无条件的只能临时聘用,对于档案调不进来的人,户口转移、子女上学又成了大问题,还有社会保险等对于想流动的人才都是一种担心,如果人才的流动机制不完善,必然制约整个人力资源管理。 3构建和谐医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机制 3.1明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要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首先明确为何而管的问题,才能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作为新时期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对社会改革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事管理宗旨,即人事管理就是为了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在现阶段或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能在某一领域独占鳌头。 3.2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构建和谐医院必须始终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意识,建立医院与社会之间、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机关与科室之间、后勤与临床一线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励人机制,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医院的创造活力,大力营造医务人员干事业、成事业的氛围。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选人用人是搞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并进行有效的实施,选拔和使用与所需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才能为诸如薪酬待遇、培训开发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才能有效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公开就是对所需要的人才,既要善于内部的公开选拔任用,又要敢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择医德作风过硬的医生到医院工作,竞争和择优就是要允许一个岗位有多人应聘,通过优胜劣汰来选拔与岗位要求匹配的最佳人选。 3.4 完善培养计划,健全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医师考核方法,发掘一批立志临床工作、潜心医术的青年医师,在部分科室中挑选几位杰出的科主任,作为院优秀的临床导师,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2~3 年后医院组织专家进行考核( 理论和手术),通过考核者对导师和培养对象予以重奖,未通过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师和培养者给予一定的处罚,为医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轮转医师考核,严格执行淘汰制度。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适当流动是企业管理 的重要范畴,而作为整个健康产业链中最重要因素之一的医务人才,一直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才、资金的频繁流动已经成为价值规律的重要外在表现。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能够成为医院正常运作的润滑剂,而且也是保持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影响 摘要: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方式、手段必然需要进行调整,来适应劳动合同法的规则。从对劳动合同法的解读中,分析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要求,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转变,以适应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满足组织的自身发展。 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制度建设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资之间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劳资冲突突出,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应运而生。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面还很落后,劳资关系管理非常薄弱。而在市场经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最中心的内容是劳资关系的协调。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成本控制,导致了劳动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很低,员工流动率很高,劳动关系不稳定。所以,很多企业对新法要求签订长期劳动合同都不能理解,其实长远来看企业会发现其中的好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全新的战略机会,劳动合同法对一个组织来说,即是挑战,也更是机遇。 一、劳动合同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常凯教授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 1.经济原因。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中国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但这样的路不可能永远走下去。在经济原因上新法传递的信息是:国家引导、鼓励企业创新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而不再鼓励企业仅仅是依靠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保持经济增长。中国如果想保持经济的高速而又健康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是急迫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2.社会原因。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社会的财富大大增加了,但社会不公平的问题突出了。贫富两极分化引起的社会矛盾已经影响了全社会的经济稳定与和谐发展。以往中国宪法所规定的按劳分配原则,实际上已经被按资本、权力分配的趋向所替代,而且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在社会原因上新法传递的信息是:企业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资本与劳动分配的差距,不能以过分牺牲劳动者权益的代价换取企业的财富增长。 3.政治原因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社会主义的基础就会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就会动摇。在政治原因上新法传递的信息是:国家不能容忍企业蔑视法律,不能容忍企业在对待劳动者的待遇上蔑视国家的权威,不能容忍企业损害国家的人力基础。 二、劳动合同法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1.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在劳动试用期的期限上,新法做了极大的细化。比如,劳动合同1年之内的,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为了防止企业以连续签订合同、连续规定试用期损害劳动者利益的行为,规定了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仅仅约定试用期的合同不成立,视为劳动合同期限;新法还就无固动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做出了更有利于劳动者的非常明确的规定。 2.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在延续以前的关于经济补偿金的部分规定基础上,新法还扩大和提高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和金额。比如,以前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最长不超过12个月,现在不再有这个限制,而是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前的规定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新法规定,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也要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另外,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签的,用人单位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新法还规定,以上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期、足额支付,劳动部门在责令限期支付仍不支付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按照应支付的50%~100%加付劳动者赔偿金。由以上可见,新法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对企业的压力显然加大了,成本也增加了。 3.关于违约金问题。新法只规定了两种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况:第一,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违约金;第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进行约定,并就劳动者违反约定要求其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这在法律上明确禁止了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违法要求劳动者支付各种违约金,极大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 4.关于企业的法律责任问题。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新法的行为制定了严厉的惩戒措施。比如,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再比如,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不订立,按照应当订立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还有关于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合同、违法规定试用期、扣押劳动者证件、不予办理档案转移手续、非法收取劳动者财务、拖欠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等企业违法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新法都相应地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使得企业在侵害劳动者利益时所付出的成本高于其因此获得的非法利益,有利于企业规范劳动管理制度,严格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中国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1.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对成本控制过于重视,忽视劳资关系的协调。人力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而不是成本,企业对人的管理强调通过“控制”和“服从”来实现人与事相适应,而忽视人才能的发挥,把人看做是成本而不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节约成本上,忽视员工培训开发;实行传统 的人事管理使人不能尽其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的种种做法,使得劳资关系紧张,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导致人力资源的潜力无法得到发挥。 2.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培育不足。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依据。但若使一种文化能深入人心,普遍被接受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磨合,而且要适合企业且能促进其发展,同时还要能感染每个员工,并突出自己的特色。中国企业由于战略缺位、初始条件、经济宏观及微观的局限性等限制性原因,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相当的困难,最终破坏了员工的工作环境。 3.对绩效管理重视度不足,没有建立较好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成为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企业实现制度性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显着的支持作用。但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各种问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非科学性、绩效考核标准模糊化、绩效考核角度的单一、考核过程的形式化等都在中国企业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四、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1.塑造良好组织文化,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新法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赋予劳动者更多的选择权。因此,对所有的企业来说,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新法虽然对于企业终止劳动合同设置了种种限制,规定了很多的赔偿条款,但是对员工与企业中止劳动合同,只是在第九十条有所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员工转换工作变得更加容易,而企业对于员工转换工作的限制越来越小。通过提高薪金的方法来吸引员工,只会使得员工的忠诚度下降,企业间陷入工资竞争的恶性循环。要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企业需要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设计科学的薪酬结构来吸引留住核心员工。 2.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由于新法规定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规定劳动报酬,另外向员工支付经济赔偿也以员工的工资作为标准,因此,企业应更加注重全面报酬体系的观念。在降低基本工资的情况下,为了对现有的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企业会重视除工资外的其他薪酬构成要素。 要加大绩效加薪和浮动薪酬的比例,注重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报酬;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企业应按法律的基本要求为员工缴纳基本的社会保险,同时设计合理的带薪休假制度;企业应更加注重灵活的工作安排,更加关注员工的健康,并在员工需要援助时向员工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企业应提升绩效管理能力,对于绩效计划、绩效监测和绩效反馈等环节不断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与晋升机会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员工技能的培训、工作训练和指导以及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会使员工在选择企业时不再过高关注薪酬因素。同时,新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使得组织定期培训也成为企业留住核心员工的重要方法。 3.选聘人才,组织培训。在招聘环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比以往投入更多精力。根据新法规定,企业解雇员工需要向员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会直接导致企业在招聘时会比以前更加谨慎,“宁缺毋滥”的思想会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部门的重要原则。招聘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时首先要选聘既懂法又有经验的人才,并聘请劳动法专家对用人单位人力管理人员进行新法培训。加强对招聘体系的管理,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素质模型,便于企业招募到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符合岗位核心素质、能力要求,同时又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人才,防止因为招聘不慎为企业带来损失。 4.严格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新法会促使企业加强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因为新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者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企业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每个职位制定科学的职位说明书和清晰的绩效指标,明确定义什么叫做“不能胜任工作”,什么叫做“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否则,面对员工提起的劳动合同诉讼,企业将会非常的被动。 五、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制定人力资源的架构时已经充分地考虑了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利益,而不是纯粹从企业利益出发,就不会在面对新法时有失措之感。 人力资源管理小论文: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浅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供应长期处于紧缺状况,电力企业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不必考虑企业的亏损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时,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不必考虑企业发展战略,更不需要考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企业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大客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调度、优质服务“十个不准”、电监会行业监管、履行社会责任等措施不断出台,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电力企业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竞争和监管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不断改革调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广大电力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电力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具有独有的特点。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的逐步实施,电力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电力企业拥有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价值能否真正为企业所用,取决于企业是否掌握并实施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技术和方法,取决于企业能否培育出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文化环境。在电力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做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无从谈起。如何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抓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和行业特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人才密集、管理规范、员工忠诚度高、人员流动率低、劳动关系和谐、培训体系健全、招聘渠道相对单一、内部选拔人才作为主要配置策略、薪酬福利体系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等固有特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变革,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传统人事管理开始脱胎换骨,从过去的行政事务型向战略合作伙伴衍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如:基于职位价值的多通道职位体系不够完善,人才配置机制需要加强;基于任职资格的能力价值标准亟待规范,培训开发体系缺乏针对性;基于精益化的绩效价值评价有待深入,全员绩效管理开展不全面;基于员工价值的分配机制尚需完善,薪酬激励效果不明显;培训、考核、晋升、待遇、发展一体化的人才成长机制亟待完善等。 这些问题源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缺乏对人力资源各个业务模块进行系统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的价值界定不全面,由此产生的员工价值创造、评价与分配缺乏内在系统性。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不断改革完善,沿革了几十年的电力企业人事管理正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人力资源部门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推动企业的变革。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3.1基于集约化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了支撑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纵向上进行资源集约化管理成为必然。集约化管理是现代集团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通过集合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资源统一配置;在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简约、高效为价值取向,降低运营成本,进而获取核心竞争力,激发可持续竞争的优势。在集约化管理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战略的承接与高度契合,对人力资源管理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机耦合,系统构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传统职能,打破分割壁垒,达成协同协作,实现事务型人事行政管理向战略型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3.2基于流程再造的劳动组织方式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集约化必然带来业务流程的再造,以流程再造的劳动组织方式变革,对外要深化电力专业管理水平,围绕为终端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目标,不断提升客户需求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对内要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追求全局最优。 3.3构建专业化人力资源集约管理平台 管理着企业最核心资源的人力资源组织正从过去行政事务型部门向战略合作伙伴、权力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转型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定位转移迫切需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支撑,这使构建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集约平台更加紧迫,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基于全面薪酬的激励机制 知识型员工正逐步成为电力企业的中坚力量和核心竞争优势。知识型员工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对应的,对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手段由原先单一的物质需求转向个性化多层次需求,要逐步完善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差异化薪酬体系,注重物质薪酬与精神薪酬的有机统一,实现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的优化组合。 3.5基于人才成长全周期管理的职业生涯 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活员工原动力,通过化解员工“职业瓶颈”和“职业倦怠”,全方位激发员工职业潜能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应该针对人才成长全周期,明确定位各个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开发多通道职业发展途径,采取不同的培训开发计划和员工使用计划,形成明晰的职业发展阶梯,帮助员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需求,既激发员工潜能,又提高员工配置效率。 3.6基于员工价值的绩效评价管理 对员工的价值进行全面评价成为知识型员工的追求,员工价值既包含了个人绩效价值,还包含员工所处岗位的岗位价值、员工现有资质价值和潜在的胜任素质价值。为此,要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模式,既要通过精益化管理准确评价员工的绩效结果,还要衡量在绩效结果形成过程中的能力素质贡献。 3.7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开发机制 职业能力是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通过培训开发,不断提升员工职业能力。首先要建设胜任素质模型,通过科学辩识与准确衡量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明晰目前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解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哪些是企业最需要的核心能力”、“哪些员工具有这样的核心能力”等问题;其次要对照胜任素质模型,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的核心能力培训和发展,选拔、培养、激励、保留那些真正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作出贡献的员工,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3.8基于最佳雇主品牌建设的员工关系管理 创建雇主品牌对电力企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公信度的最佳雇主品牌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吸引人才,同时,可以提升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电力企业要重点把握好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考核反馈机制、企业文化机制和效益分享机制的有机统一,重点围绕富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全面薪酬、品牌实力和企业文化打造雇主品牌,其中贯穿始终的最高境界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园亲子活动对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作用分析 摘要:对于幼儿的教育,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幼儿的一生来说,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导师,也是终生的导师。父母的教育观念将决定孩子教育的一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而亲子活动的举办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是转变其观念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将就如何展开有效的亲子活动来论述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 关键词:幼儿园 亲子活动 教育观念 一、 引言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联系又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好各自的优势,各施其职,对孩子们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也能处于一个健康教育的环境中长大。但在中国的家庭里,许多家长认为及早教育,切勿输在起跑线上才是对孩子们是最好,殊不知这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与压力,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来影响家长,告诉家长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观。 二、 明确亲子活动的目标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这样才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彼此应予以尊重平等的态度相处。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家长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亲子活动,若家长有着积极的行动,高度的参与度,那么孩子对于活动的态度表现也处于积极的层面。倘若在活动家长处于被动的状态,表现不积极,那么孩子们对于以后的活动也将表现冷淡与不屑,容易酿成孤僻的性格。积极的活跃的亲子活动可以促进亲子间的交往密度,有助于儿童成长为健康快乐、乐观积极的人。幼儿园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增加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让家长了解本园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了解幼师们的教学步骤、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家长对本园放心。 比如:逢节假日可以提前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例如:可以在幼儿园的院子里举行户外活动,“穿大鞋”,首先家长脱下自己的鞋子在起跑线上,然后孩子们穿上自己家长的大鞋子,听到起跑信号后,马上跑向事先在终点坐好的家长,然后各自帮自己的家长穿上鞋子。最后,穿好鞋子的家长再背上自己的小孩跑向场地的最终点,再帮小孩穿上事先摆放在最终点的小鞋,用时最短的组合获胜。这是典型的玩中学,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小孩必须学会绑鞋带和配合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也会了解自己的小孩哪里是长处哪里是短处。 三、 增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家长的主动性 在亲子活动中,幼师不单单是游戏的策划者以及活动材料的准备者,同时也是活动的领导者,是家长与小孩合作间的牵引者。在活动的进行中,幼师要对幼儿与家长们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指导,让他们清楚明白游戏的规则,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比如:在一次家长的开放日中的一项活动可以是家长与孩子齐心协力的手工活动――剪窗花。幼师需要事先准备各种彩色纸、彩笔、胶水、白纸和小剪刀等,这次的活动主要是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一幅作品,这也是一次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而活动的进行中幼师可以准备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使得家长与孩子们的心态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在活动中,每一个家庭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家长会建议孩子先在纸上化,再用剪刀剪出想要的花纹;而有一些家长则先事先与孩子商量步骤和作品大概,在进行分工制作;而有些家长则求胜心切,则直接自己动手,孩子则在一边旁观,如此,小孩非但学不了东西,弱小的心灵可能受创。所以哪怕孩子的作品不能达到大人们的标准,那么孩子们的作品很简单,还处于稚嫩的状态,那也是孩子的,出现了问题也只能孩子去解决,出现了错误也只能孩子纠正,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活动结束后,幼师则将活动中表现良好的父母进行表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育儿经验和教育理念,给其他的家长带来一些启发;而对于活动中的错误行为则可以单独提出,并指出这样做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再给予他们科学性的指导建议。 四、 通过亲子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富含趣味性的亲子活动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有利于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活动中,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育儿经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大家成长。通过活动,增加了家长与幼师的见面交流的机会,分享教育方式,让家长了解更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由于幼儿具有贪玩爱闹的特点,所以活动需要游戏化和音乐化,教师同时也要观察小孩的心理情况和情感的变化。 比如:举行《爸爸去哪儿》中流行的游戏――“萝卜蹲”,通过几轮上起下蹲,家长与孩子们也正玩得火热,有些家长和孩子已经被淘汰,有些则还在场上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力气足,但孩子会气喘吁吁。这样的活动,能够广泛地感染场上的所有成员,能够传播快乐的元素,又能帮助小孩们进行一次简单的运动。通过这次的活动,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小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上的缺点,日后就能更为留意地帮助小孩纠正。同时,家长也能在活动中观察到其他家庭的内部相处方式,可以通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式来汲取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举办活跃的,有趣的亲子活动对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无疑是具有正面的作用,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因此,亲子活动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也不可轻视的一部分,幼师与幼儿园必须创办更多有趣的亲子活动,促进园方与家长的交流,促进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促进家园合作,促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情智教育理念下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推动幼儿区域活动开展 摘 要:幼儿园情智教育中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被教育者,以培育情感为先导,以情育情、以情萌智,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智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而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家庭,所以,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家园合作,首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为家长服务意识;其次,要创新家园合作载体,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有效开展区域活动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 关键词:情智教育;家长资源;推动;区域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情智教育中的“情”指情感、情境。“智”指智能、智慧。情智教育中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家庭。我们在平时很注重家园配合,努力取家长教育资源优势。因为我们知道,幼儿园各项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只靠幼儿园单个的教育是永远不够,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目标。 一、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为家长服务意识 幼儿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家长,树立全心全意为为家长和幼儿服务的新理念。 (一) 及时更换家园联系栏 要通过及时更换家园联系栏内容,将园内和班级各方面信息全部放在家园联系栏里面,让家长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认真阅读,全面了解本班级一周内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家园联系栏既包含每一周各科领域的教育目标、周日计划、教师简介、活动安排、班级之星、班级重要活动通知、育儿之道等等内容,家长可以每天在这里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 邀请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园内观摩活动 在一些重大节日里,幼儿园都会组织和举行各项有意义的纪念和节庆活动,这时就要特意邀请家长来参与园内活动,如:我们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游戏活动、亲子品书活动、亲子游园等等的这些活动,从而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让家长和幼儿亲密接触,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了解教师,拉近了家长和教师、幼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三)做好观察记录,反馈言行表现 在平时的工作中或者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会和幼儿平等、和谐相处,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要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一言一行,从中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重要信息。分析研究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并认真坚持作好观察记录。以备在和家长进行交流时有的放矢,因为你了解幼儿,所以家长也会听得心悦诚服,这样家长也会更加信任你,也更加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创新家园合作载体,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近年来,随着《指南》学习的不断深入,区角活动越来越受到幼教领域的广泛关注,我园在2015年赴香港参观学习之后,确立了以“通过区域环境创设实现小组活动教学”的学校改进行动方案 。为了积极应对2017年的香港回访工作,我们以“情智”实践研究为切入点,以分组区角活动和个别化教育为契机,致力于情智教育活动的探索创新,邀请各年龄段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同时,对各年龄班开展的分组区角活动进行了研发,形成了快乐多元的区域活动。个性鲜明的情智园本课程――《快乐亲情・和谐发展》已编辑成册,在全市姊妹园所推广使用。 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或实施过程中,构建新型家园关系,促进家园教育协调发展。 (一) 孩子自带家庭中废旧材料,用废旧材料搭建各种幼儿活动器械 在园内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园长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求各班教师动用家长资源,从家中带来废旧轮胎,各班根据轮胎大小,开展“废旧轮胎大变身”为主题的户外活动器械制作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清洁、装饰、加轮等手段,将一个个黑乎乎的轮胎变身为有树叶、花朵等各种美丽图案和富有童趣的宝贝。轮胎就成了幼儿手中百玩不厌的玩具。彩绘轮胎经济耐用、安全童趣,让幼儿对户外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并能让幼儿在玩中发展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幼儿在获得审美经验的同时,大胆地探索轮胎的多种玩法,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进一步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 (二)家长利用自家资源优势在家里为孩子创设活动区域活动天地 家长可根据自家房屋特点,在自己家里设置区域活动场所,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自觉开展活动,比如,家里有宽敞阳台的,可将阳台布设为孩子的空间,瓷砖的墙体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水彩颜料在上面作画,窗台上让孩子养些易于生长、便于管理的动植物;地面变为阅览区或者游戏区,摆些图书、玩具,让孩子自由阅读或任意搭建。还可以邀请邻居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玩角色游戏等,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玩伴。 (三)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根据不同职业、特长、爱好的家长资源优势,努力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一是邀请家长根据自己的职业做好家长义工活动,要制定家长义工参与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教育资源。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缺失。每学期根据家长的表现评选“最美义工”,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二是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它让幼儿走出园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体验,满足了幼儿探究自然的愿望和求知欲。如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利用家长的工作便利和单位资源可以带孩子参观消防队演练活动,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带孩子和家人一起观秋景捡落叶,领略家乡秀美风光;带孩子去参观敬老院、孤儿院,并给他们唱歌献礼物,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孝敬老人,关心他人;带幼儿参观博物馆,感受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三是搭建家长之间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为了给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如开展“情智教育显特色 ・阅读悦心约未来 ”活动,目的是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给家长和幼儿之间搭建一个增进感情、相互沟通的互动交流平台,激发幼儿读书的兴趣,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从而培育阳光宝贝,组织家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但学到了知识经验,而且提高了家教能力。实践证明,家长之间的交流,远比教师介绍经验效果来得更快更好。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浅析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 摘要: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每个人整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中都要不断的学习,接受相应的教育,不断的提升自己。从母亲怀胎十月开始的胎教,人们就在接受着与年龄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直到老年就会有老年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从3岁到6岁,是培养孩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关重要,本文就是要探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家长 幼儿教育 问题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想当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即使发现自己在教育中出现问题,并作出改进。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是幼儿智力、思想、性格和品质等方面初步成型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进行初始教育的过度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可是使孩子们更容易的接受小学教育,促进他们能够愉快的学习,更加快速的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此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定型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必要的,作为家长,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应该认识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指导。 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强调自己的长辈身份,沟通教育不 作为一个长辈,孩子是不能不听话的。在幼儿教育中,最怕家长以长辈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试图沟通,而是一味的去要求,比如妈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要听话等等。又例如,你不听话让爸爸打你啊。这些都是在用他们的身份去镇压孩子的调皮捣蛋,一次两次或许有用,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皮实了,再也被吓唬不到了。 (二)教育中过多的溺爱或者过多的管制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会格外的宠溺现在的孩子。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生活的就富裕,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过分的宠溺导致孩子出现坏脾气,养成不好的性格。还有的孩子被过多的管制,现在的家长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过早的接受小学的教育,不利于以后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是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的教育发展。 (三)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以身作则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太随意,有的时候就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学习的能力不交强,偶然间就学去了。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这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学习到了不好的作风和生活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教授孩子正确的。 (四)过分强调学习,忽视孩子的欢乐 起步要高出别人一截,把小学内容拿到幼儿来讲,过分的要求孩子学习不是他年龄段该学到的东西。忽视了作为孩子,应该解放天性,应该愉快的过完孩提时代的重要性。孩子过分的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不能痛痛快快想过完自己的幼儿时期。 三、解决措施 家长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自由的切换不同的角色,家长即是有威严和有耐心的家长,也要是可以沟通的朋友,是富含责任心的老师。当孩子到做错事,可以适当拿出自己当父母的威严,严厉的批评,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家长也要扮演好孩子知心朋友的角色,让孩子跟你们更好的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活泼可爱大方的孩子,培养她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家长也是老师,要从生活中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优秀的品质。 不可以过分的溺爱孩子,不不事事包办,不能形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的合理的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能要什么给什么。让孩子不断的锻炼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的用品。平时让孩子多多动手做家务,勤动手动脑,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能过多的约束孩子,让他们形成逆反心里。现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的严重,每个家长也是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不正确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习,在该玩的年龄,家长应该放开对他们的束缚。孩子应该适当的学习简单的东西,主要还是以玩为主,让孩子快乐成长。 四、结语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这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创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孩子身心以及智力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保持快乐的心来面对生活,这才是重点。 (作者单位:大庆市肇源县新站中心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时下的教育陷入令人恐惧的误区,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家长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必须携手家长一起共同参与,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家长育儿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小学化家长幼儿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期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幼儿园的后续阶段便是小学,儿童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的小学,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有不少儿童还会出现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因此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对儿童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人对入学适应的理解过于狭隘,过于强调认知方面的准备,因而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牵制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价值取向。随着知识经济深入人心,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幼儿园和教师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咨询与指导的责任。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家长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成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举措。 一、深入宣传《指南》精神,使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认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指南》,讲解《指南》并印发《指南》给每位家长;举办《指南》学习交流会。帮助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使家长懂得幼儿期的学习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而不是提前彩排小学生活。据对65名小学生班主任调查结果显示,初入小学的学生现状普遍表现为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自主能力不足、学习技能薄弱、学习生活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来得早、知识面不够宽广、知识范围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够好、自控能力差、思维不够积极主动、动手能力不足。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识字、计算上,幼儿接受正规学习早,学习形式特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不感兴趣。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汇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学者深思片刻说:“幼儿园。”他说幼儿园教会他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讲,他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让家长真正认识到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忽视幼儿自我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的“小学化”幼儿教育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危害。 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蒙台梭利研究得出:童年早期有非常强大的吸收能力,年龄越小越强,称它为吸收性心智。其特点就是说儿童的发展不是靠传授灌输训练而发展起来的,而是自己对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宣传栏、庆六一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它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家长还应该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心理学研究观察表明,6岁能够表现出来的积极品质,早期培养是未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成功保障。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儿童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就吸收什么样的养分,如果处于一种小学化的环境,就会吸收自尊心,自我保护,对学习活动回避。相反,教育环境科学,形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就会吸收足够的学习经验,。儿童处于某一环境,就会吸收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喜爱的东西。所以,家庭教育中也要珍惜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幼儿成年之后成为一个自身是幸福的,事业、学习是成功的,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人。 三、明确幼小衔接内涵,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时下的教育陷入了令人恐惧的误区,那就是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家长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家长关心的是孩子认识了多少汉字,会了多少加减运算,上一年级能不能跟上。面对家长这种观念,幼儿园通过家长会、个别交流和观摩小学一年级生活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应培养孩子的是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而不是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提前彩排小学生活。 四、小结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也是教育是“慢”的艺术。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了“强扭的瓜不甜”,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有半点急躁,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不急于求成,学会等待,减少浮躁与功利,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过程中调动家长资源的研究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在幼儿教育中,家长的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调动家长资源,形成家园合作共建,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资源;家园合作 幼儿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仅凭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不足的,还需要结合家长的力量与资源,因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在幼儿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开拓家长资源,使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带来更多的幼儿教育课题,使幼儿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开发家长资源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发家长资源,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一)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十分渴望父母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活动和学习中来。家长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幼儿教师一同创设区域环境,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活动主题,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主题,比如有的家长是交警,他会给幼儿带来交通安全、交通标志等主题的活动,使幼儿开阔视野,积极性得以调动。 (二)有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 现在家庭,由于祖辈有更充分的时间,因此在照顾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庭多数申祖辈代替,父母对自己孩子学习了解较少,关心不够。通过课题,家长对幼儿园活动、孩子的学习更加重视,而且在收集材料、亲子互动等过程中,也增进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三)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不同的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育儿观,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利用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助教等,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来,并鼓励家长发表看法,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了解了孩子活动情况,从而使家园配合更加紧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开拓家长资源的方法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信息表统计家长资源;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求支持;做好家长资源开发的长期计划;适度开发,合理调配,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一)利用家长信息表统计家长资源 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园都会要求家长填一张信息表,表上包括了幼儿的基本信息和家长的基本信息。为此,幼儿园在统计家长资源的时候,可以从这张信息表入手,设计一些体现家长资源的内容,比如家长的兴趣爱好、职业、特长等,将其录入计算机。在需要家长参与的时候,园方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家长信息表,发现合适的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二)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求支持 开发家长资源,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增进交流,通过微信、QQ等手段不断沟通,或者进行家访、家长会等,与家长不断交流,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参与幼儿园日常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只有端正认识,认清自身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同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观念,才能真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作用。 (三)做好家长资源开发的长期计划 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系统性较强的,并非一时兴起,幼儿园只有做好此项工作的长期计划,才能确保这项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比如,在什么时间,鼓励哪些家长来幼儿园参与教育活动,通过什么形式来开展活动,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跟进,如何保障家长资源的合理、充分地运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家长的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等,都是需要做进计划中的。为此,幼儿园有必要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写进园务计划和班级计划,并在学期、周、日计划中层层落实。在园务计划中还应特别强调对教师的相应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四)适度开发,合理调配,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很多家长的工作十分繁忙,如果教师一味地要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有可能会给家长或者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引发家长的不满,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为此,幼儿园应该适度开发家长资源,合理调配,事先调查、了解家长在时间方面的具体情况,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有集体的、个别的、还有小组的,使家长有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的权利。 此外,幼儿教师不能对家长做硬性要求,这样一来会给家长造成不良印象,也不利于家园合作。当开发家长资源的时候,幼儿园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分清楚哪些工作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哪些工作只需家长协助,哪些工作只需家长帮忙收集材料,应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语 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家庭和幼儿园两方缺一不可。只有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配合,协调一致,资源共享,幼儿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保障。为此,幼儿园应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摘 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在不断认识、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得以繁衍生息。文章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几个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亲自然;科学教育;家长;自然教育 面对部分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需要加强国民环境教育,尤其要从娃娃抓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光靠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很难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文章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几个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一、亲近自然教育 亲近大自然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环境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重视体验式教学,同时还应让幼儿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幼儿园多为课堂教学,即使带孩子去室外观察,也很难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活动。而家长带孩子亲近自然是一对一、二对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灵活、随意,受教育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关注度”,教育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其实,亲近自然,家长不一定要带孩子到有山有水很远的地方去,也许门外的大树下、小区的草地上、河边的竹林里都是一次亲近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可让孩子看看一块小小的地方也有不少自然的宝藏在里面,家长可以指一指不同的树和落叶给孩子看,看花草、看天空云彩、看蚂蚁和小虫子,并让孩子嗅各种花草的气味,和孩子一起感觉凉风的吹拂。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去注意小地方,听虫鸣、听鸟叫,等等。家长只要去引起孩子的注意即可,不需要解释太多。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你有没有听到一种细细的声音”,并让孩子进行简单的描述。如果孩子发现一些东西好奇地问家长时,家长若不知道,那么家长可以把问题记下来,回家后再找书或一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要记住: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找出答案,才能完成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二、了解自然教育 了解自然并不是要熟记很多树、鸟和昆虫的名字。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应该是帮助孩子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比如四季的运转、昆虫的生态习性等,以及自然界里事物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当然是让孩子了解人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性,了解自然万物内在的规律和互相依存的道理,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的精髓所在。家长在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对种子发芽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种些豆类,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再如,土豆块根繁殖,孩子观察后家长可以适当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比较块根繁殖与种子繁殖的异同。或者在大自然中捕捉些小昆虫带回家,让孩子观察它们日常的生活,在喂养时与它们亲切地“交谈”,让孩子了解小昆虫爱吃什么,不吃什么,有什么习性,它们应该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并知道保护益虫的道理。每一次的活动都提醒家长:孩子的活动要重视活动过程,尽量让孩子独立或半独立完成。热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善于保护并引导孩子的这种天性。要引导孩子在玩耍中认识环境与人的关系,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因素,以此来培养环保意识。亲近自然与自然灾害是互相冲突的,家长在带孩子亲近自然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在野外怎样保护自己。大自然有可亲可爱的一面,生存竞争也有其残酷的一面。例如,走到树下要小心毛毛虫会刺人,爬到山上要当心马蜂蜇人,来到河边更要小心溺水,下雨了旷野里要防雷击,等等。毕竟,在所有教育中,保证孩子生命的安全和免受伤害是第一要义,这同样也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常识。 三、保护自然教育 所有亲近自然、了解环境的教育行为,都要归结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总目标。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也要归结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指导家长怎么做以后,要引导家长去观察、去总结:孩子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或改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还有哪些事可以去做?当孩子看到路人乱丢垃圾时,能向家长陈述否定的看法;当家长不经意间开大水龙头,孩子会向妈妈提出批评建议;当家长再次带孩子远足时,孩子不再吵闹,而是静静地看树下蚂蚁搬家,听枝头小鸟鸣唱,敬畏生命之重,感受自然之美。无论事有多小,家长都应惊喜:保护环境的重任,孩子们这一代会用双肩担起。亲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都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力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热爱环保的公民。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环保行为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是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工作,实际上也是家园互动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具体体现。要想把正确的环保意识深植于幼儿心中,让年轻一代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家园配合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谈家长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教育之见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个性行为品质,并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关键词:家长;爱心;指导;培养;教育;幼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家庭中独生子女现象的逐渐普及,孩子已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和重心。父母长辈的过多保护和百般溺爱,渐渐地促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品质,他们在接受来自于成人的源源不断的关爱时,感到非常地理所当然,因而他们也就丝毫不会去考虑别人的需求与感受。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时往往就会时时处处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的不良行为倾向。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立足社会、与人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产生许多障碍问题,这种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中班幼儿正处于个性情感初步形成并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抓住这一有效时期,加以科学、全面、形象、生动的情感熏陶,将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初步建立。而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园,要使我们的爱心教育得以深化,体现实效,则必须要牢牢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以家庭环境的改造和创设为依托,使德育渗透在学校、家庭、社区各个领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爱心教育的系统性与实效性,以景制情、以点带面,来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家庭爱心的目标,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1.以亲情为主线开展家庭爱心教育 在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幼儿家庭爱心教育的实施,始终是围绕着"亲情"这根主线展开的。因为我们深深体会到孩子和父母那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世间最浓烈最珍贵的情感。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更有着说不完的爱的牵挂、爱的故事。 我们有针对性地向孩子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说说家里谁是最早起床的人?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舍得吃?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呢?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所以他们有很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着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可是当问到:爸爸妈妈为什么舍不得吃好东西?爸爸妈妈上班很累回到家还要做许多事,你有好办法帮助他们吗?有的孩子说"我妈妈说她不喜欢吃零食"有的孩子说"妈妈累了,叫奶奶来烧饭……"从孩子的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因为缺少情感体验,总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觉得那些是大人们自己的事。 2.以主题为形式注重情感体验与激发 由于受年龄和生活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道德情感的形成还处于一种萌芽和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地给予引导、激励和强化。我们在家庭爱心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先后开展了"我的一家""我爱爸爸妈妈""学做哥哥姐姐""客人到我家""爷爷奶奶来过节""大家一起玩""我长大了"……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们对主题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计划和编排,力求做到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以情制景、以情动人。每一个主题的开展既有老师预设的活动(其中包括要求孩子观察记录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家务、去父母单位参观访问、请弟弟妹妹上自己家做客等),同时还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做法,把自己关心父母、爱护弟妹、尊敬长辈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让小伙伴们一起学学自己的好办法等。 随着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孩子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了情感、认知、语言、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我们教师也在和幼儿共同深入主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与家庭、社区互动才能使我们幼儿园的情感教育熠熠生辉。 3.以互动为模式烘托情感激发的氛围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幼儿家庭爱心教育。因此,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就必定要和家长紧密合作,连手互动。我们利用家园联系窗、家长讲座、家园小报、家长沙龙、家教辨析会等形式,向广大家长介绍和宣传本课题实施和开展的价值和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我们将定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方案详细地张贴在信息栏中,并明确标明家长配合的事项。例如:在三八节时,我们设计了"亲亲好妈妈"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有:夸妈妈、画妈妈、唱妈妈、亲亲好妈妈等……。我们建议妈妈要配合孩子一起挑选妈妈的照片,告诉妈妈们在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的过程中,应该给孩子讲讲妈妈以前的故事(妈妈为了照顾你,不再精心打扮。妈妈生下你以后,身材不再苗条了。妈妈以前有很多的照片,现在的照片越来越少……)通过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看看妈妈那么多的变化,使孩子在亲子交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身上这么多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其实都是为了我呀!在接下去的画妈妈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爱心画出自己妈妈最美丽的样子,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最亲最爱的妈妈。妈妈接受了这份礼物后,把自己的一份满足、一份感动写在了画上,而后幼儿园在组织了亲子聚会"我的好妈妈",妈妈们和孩子围坐在一起,享受和感悟亲情。像这样的亲子活动内容还有:"爸爸真辛苦""对换节""我是爷爷奶奶的乖宝宝"等,通过亲子交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父母长辈的辛劳,尊敬和关爱他们。 4.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组织这样一系列的亲子活动中,在充分利用了来自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更认识到了孩子良好情感品质的建立会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关于幼儿教育中家长、老师加强合作交流的探讨 摘 要:家长和老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幼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受到的都是单一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合作交流较少,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针对教师与家长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幼教工作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老师;信任;合作交流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形式。家长和老师在幼儿成长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仅靠任何一方都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幼儿的主要守护群体,家长、老师在各自的场所负责好幼儿安全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 笔者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家长、老师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当前家长、老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老师合力不足致使幼儿和成人关系僵化。调查研究证明成人对幼儿参与活动控制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并不成正比。当成人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时,孩子的专注度往往被迫中断。目前的育儿环境往往是大人们承担着掌控者和旁观者的角色,而幼儿只是参与其中,家长因为幼儿没有做好某件事而对其厉声责备,或者因为幼儿弄坏了某样东西,搞砸了某件事而动手教训,并禁止其再犯,这样幼儿对其所做之事产生恐惧;而在幼儿园内幼儿创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想象,教师却因为过于注意内容的逻辑性而给予幼儿消极或者否定的反馈,那样往往会使幼儿变得畏首畏尾,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2.家长与老师之间脆弱的信任关系。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某些地区的老师由于自身素质所限,往往采取体罚的形式惩罚幼儿,使家长心存不满。有些幼儿在看到别的小朋友做了同样的事情却未受到老师的责备,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回到家中也不愿告诉家长。而其他幼儿也会从这些体罚事件中对老师产生恐惧,造成他们在园所生活中表现沉闷。 3.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及互动较少。目前多数幼儿家长和老师都承担着轮换保姆的角色,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只和老师汇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孩子放学时,老师也只和家长描述幼儿当天的表现和成绩。而家长、老师之间也不太了解,老师无法得知父母给予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而父母也无法得知幼儿在游戏以及群体生活中表现出的一些缺点不足。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使孩子的一些潜能被埋没,许多个性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受到相应的束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二、加强家长、老师之间合作交流的策略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家长、老师“各自为政”的问题,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做好各自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与家长只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人。他们要摒弃之前管束者和拥有者的想法。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多地需要父母以及老师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要杜绝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幼儿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家长应该将这种玩伴的角色延伸到家庭或者社区游戏之中,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和家长时刻谨记要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同时家长、教师之间还应学会对游戏作出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指游戏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以便于对游戏指导作出计划。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希望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同时教师要对孩子平时在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并以此为前提条件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这样孩子就成了老师、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桥梁,老师、家长本着创造一切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为出发点,彼此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合作的氛围。 3.做好观察记录。老师与家长应该多留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针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建立弹性课程策略。通过孩子的动手学习过程,老师不断发现其兴趣爱好和特征,按照儿童不同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启发其进一步的创作和创新思维,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要对每日幼儿在各自管辖区域内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并不等于对日常琐碎事情的记录,而是要能反映出幼儿良好人格形成元素的表现、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老师每日送幼儿出园时要将详尽的记录交给家长,并向家长解释干预理由和强调干预措施。家长在接回幼儿时,要按照老师以及自身的情况设定干预措施,对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在送幼儿入园时家长应向老师进行记录交接,并讨论制定第二天的干预方案。在一段时期之后,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进行阶段总结。将每个幼儿的家园成长表现编定成册。做好观察记录不仅可以使家长、老师工作之间无缝对接,而且可以保证幼儿人格健全养成的连续性和可视性。 中国幼儿教育体系目前仍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但整体上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当下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使幼儿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本论文是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之外,以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的论述。重点突出了幼儿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合作过少以及由此产生的幼儿教育问题,提出了加强家长、老师合作的几条策略,如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及坚持情感开放教育等,由此可以顺应新纲要中对幼儿独立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需求,希望可以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调查研究 摘 要:本论文以绍兴市马鞍镇幼儿园为分析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绍兴市幼儿家长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期望。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也意识到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 良好的性格、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家长;期望;幼儿园 一、研究缘起 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是幼儿家庭教育的反映,而家庭教育是家长按照一定的计划、步骤,通过各种中介因素(如家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氛围、长辈的语言和行为等)去影响孩子。对受教育者恰如其分的希望和要求,可以促成受教育者强烈的成就动机,从而影响整个学习状况和人生态度,取得良好的期望效应。 二、研究范围与对象 本论文以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抽样在绍兴市马鞍镇选取调查。拟定总体样本400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1.通过幼儿园园长发放给家长。在每所幼儿园的大中小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向各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2.通过在幼儿园门口向家长发放问卷,家长直接做问卷。3.向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4.向符合条件的亲戚以及朋友家长发放问卷。5.将问卷提交到网络上,给符合条件并有兴趣的家长做问卷。 三、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资料分析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在绍兴市马鞍镇中心幼儿园,滨海幼儿园,山海幼儿园,镜海幼儿园、迎阳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发放家长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样本人数289人,有效回收率72.25%。 (二)家长对学前教育期待的内容 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的设问为10项问题,并进行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责任感、同情心、自信心”、“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开心快乐的玩”、“学习兴趣”、“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识字、计算等知识,为上小学打基础”。 2.家长对幼儿性格培养的期望。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么家长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性特征呢?本研究设问的回答是13项选3项,并进行排序。 调查显示,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来看,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自信”(69.31%)、“乐观”(57.43%)、“合群”(34.65%)、“勇敢”(29.7%)。家长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如“自信”)、社会性的特征(如“合群”)方面,自我控制(如“坚强”、“勇敢”)方面。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5]所以,幼儿教师平时组织活动时可以多渗透幼儿的自我价值、社会性的特征、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培养。 四、结论、思考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有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许多家长很重视学前教育。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大部分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而不是因为自己繁忙等的原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而且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良好的性格、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性格培养上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社会性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家长更倾向于“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教育方法的期望来看,家长更期待幼儿教师采用游戏、表演、和讨论教育方法;对幼儿园课程设置,家长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培养,期望开设兴趣类和技能类的课程。 (二)思考与建议 1.对于家长方面,大部分家长都将幼儿送到一些特长班、才艺班、英语班去学习,家长对于幼儿处在学前教育的重视,我们应给予肯定,但家长是否考虑到孩子是否乐意去上这些兴趣班,家长平时要多问问幼儿的意见和看法。家长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决于是否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即是否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只有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2.对于幼儿教师方面,家长不希望教师通过灌输性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变成接受器。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倾向于“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教育目标。家长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期望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社会性的特征方面、自我控制方面。所以,笔者给予幼儿园教师几个建议。 (1)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教师要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适应幼儿时期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强迫孩子去接受他们不能接受的知识。 (2)寓教于乐。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方式进行,这样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孩子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应重视“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3―6岁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研究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家长也已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年轻的父母常常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成为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教育部的教基(2015)10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进而指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在我国的政策和研究中,家庭教育指导是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概念,李洪曾教授提出:“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 一、黄州区3~6岁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研究 本文随机选取黄州区的两所幼儿园,对其3~6岁幼儿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80份,回收72份,回收率90%,有效率90%。 (一)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认识分析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约88%的家庭都迫切地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见家长已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该领域相关工作的缺乏。因此,要加大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认识的普及程度。 (二)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59%的幼儿家长希望从幼儿园教师那里得到家庭教育指导,因为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并有多年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约有12%的家长认为有经验的家长是他们主要的指导者,他们可以直接从有经验的家长那里获得教育指导的经验,他们坚信“实践出真知”。极少数家长希望受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他们认为目前还没有那个必要。总而言之,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幼儿教师和其他有经验的家长为其提供指导。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集体指导的形式需求分析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21%的幼儿家长最为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他(她)们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地、具体地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在进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还有18%和16%的家长希望通过召开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活动、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亲子活动和入户指导等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专家和家长面对面近距离地讨论孩子的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方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以丰富的活动和内容给家长和孩子搭建互助交流、共娱共乐的平台,增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也增强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凝聚力。 (四)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中就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细化了六点,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如何增强幼儿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如何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两点比较重要,因此,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应将这两点纳入内容中去,给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频率和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指导频率来看,大多数家长可以得到每月一次的集体指导,而多数家长表示希望能够得到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指导,因此,幼儿园需考虑适当调整集体指导的频率,以满足家长被指导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指导时间安排来看,各幼儿园选择家庭教育指导的时间基本符合家长的需求。把指导时间安排在家长能够接受的时间内,并与家长协调好合适的具体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某一闲暇日的晚上,再比如节假日等等,保证家长有时间参与指导活动,是发挥指导作用的保障。 二、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分析 (一)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 首先,对幼儿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导师的培训以及学习家庭教育系统理论知识的方式,对幼儿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大量普及。 其次,幼儿园可通过案例式学习方式,即家庭教育实例对幼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所谓家庭教育实例,是指家长经过家庭教育指导后,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出现的、有效的教育行为的真实事例。家庭教育实例反映家长教育行为的变化,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效果之一。在组织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活动后,我们都要注意收集被指导对象的家庭教育实例。这不仅是因为家教实例可以反映指导工作的效果,而且因为家教实例是在今后对家长进行指导时生动的、有效的素材,也是家长自学的良好材料。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引导教师通过了解和分析班级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方面以及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 (二)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应满足家长的需求,大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积极地为其创造教育指导的机会,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个别随机指导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如:家访、家长来园接待、网络聊、打电话、家园联系册、约家长见面交谈、家长接送幼儿时简短交流等指导形式。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教育咨询、订阅相关报刊书籍等途径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家园互动新形式带来了契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等网络形式进行联系,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只有这样通过丰富的教育指导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和推动3~6岁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的进程,最终达到提升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三)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从幼儿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正在逐步升高,现阶段3~6岁幼儿家长的学历更多地集中在高中、大学和大学以上。那么,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要增加指导的频率以及每次教育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对其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使其了解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文化程度居中和偏高的家庭,在他们原有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丰富家庭教育的途径、形式予以教育指导,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 (四)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可通过交谈、系列调研等手段了解不同幼儿的家教状况,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本调查从“多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离异家庭教育指导”“祖辈隔代教育指导”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或美术、手工)障碍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情绪问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多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年段的幼儿,开设“入园准备家庭教育指导”“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将原有分散的教育指导内容进行统整、分类与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幼儿园还将定期的家长会打破传统形式,召开妈妈专题会、爸爸专题会、祖辈专题会,家长开放日、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对家长进行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幼儿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成立教研室负责管理、组织和监督。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园推广,极大地鼓励教师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践的积极性。家园合作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也是老师们积极研究的动力。 (五)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指导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待幼儿的行为态度的不同,幼儿性格与家庭教养紧密相关,然而如今家庭教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只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教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的家庭,应加强家长培养幼儿独立的意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给予培养,当面对一些挫折和困难时,能去独立承担与解决;专制型这一类父母对孩子要求一般都比较苛刻,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不可取的;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以不干涉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不为孩子立下任何规矩,对孩子没有明确要求,奖罚不明。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鼓励儿童独立探索,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养方式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家长,因此,要采取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一步步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塑造健康儿童人格。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小议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地利用家长资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幼儿家长掌握的知识也更广泛,对幼儿教育知识的需求也更高,对幼儿教育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然而,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家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高效利用家长资源则成为幼儿园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资源;高效利用 幼儿教育是一个集家长、幼儿园及小学等多方面资源对幼儿进行培育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家长资源的利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高效利用家长资源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充分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利用家长资源非常关键。第一,教师应将家长教育当作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对于家长资源的利用,每学年都应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将教师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相挂钩;第二,将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当作幼儿发展的主体。在对待幼儿方面,教师与家长应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与信任,致力于完成幼儿教育。 2.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明确幼儿教育目标 真诚、平等的对话是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有清楚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在每次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将教学计划与网络展示于主题墙面,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关注,并请家长积极参加,一起协助完成目标。比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时,可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观赏秋天的美景,并做好相关记录,让家长明确活动的教育目标及家长配合的意义。 3.建立家长资源数据库 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应对家长资源的利用有详细的计划,并可具体安排到学期、学周及学日。为了实现对家长资源的高效利用,教师应对家长资源进行备注与统计,并将之编列成册,又或者是建立数据库。家长资源应包含以下内容,比如,家庭职业背景、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系结构、经济能力等。在网络时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和家长保持联系,比如,建立班级网站、QQ群、博客等,让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并能详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情况,也能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 4.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育 儿童学习并非独立建构的,而是在家长、教师及同伴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因此,在班级主体教育的活动中,应让家长主动参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圣诞节活动中,让家长充分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然后一起进行活动方案的策划、找影像、图片等,或是提供更多真实的圣诞节素材。另外,教师还可积极组织一些亲子小制作、利用废旧材制作体育器材等活动,既能让家长感受到与孩子玩耍的乐趣,唤醒其环保意识,还有利于加深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5.积极探索家长亲子教育 大多数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时,往往计划性与目的性不强,教师应对家长进行有效引导,让家长明白和孩子玩什么、怎么玩。比如,教师可通过家园联系栏、个别沟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适合孩子的亲子活动,让各个家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并将亲子活动扩展至智力、体能、语言手工及劳动等方面。另外,教师还可将亲子活动的相关事项告知家长,包括教学准备、活动延伸等,而教师与家长可通过网络通讯、观摩、书信等方式对家庭亲子活动的经验及心得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共享家园资源 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自身知识储备、阅历、经验等不相同,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丰富资料。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先对家长的特长、兴趣及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再根据家长的一些特点,邀请其共同参与幼儿园组织活动的设计及有关知识的讲解、介绍。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关于春季幼儿流行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可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让家长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与宣传。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栏对本班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介绍,然后提出各个家庭的教育热点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然后在练习栏中张贴一些好的文章,包括家庭指南、教师联系方式、亲子游戏、幼儿园写真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由于家长各自行业的不同,因此带来的教育素材也会千差万别,这样不但有利于开拓孩子的眼界,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由上述可知,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并将利用家长资源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然后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例如,建立家长资源数据库、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积极探索各种亲子教育等,实现对家长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保育院)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园指导家长进行环保教育的研究 摘 要:从家长作为旁观与欣赏者,时刻感受来自幼儿园的“绿色”气息;让家长配合并实施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与配合者;努力营造互动的、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家长成为环境教育的参与者;建立展示家长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家长聪明才智与教育功能四方面进行研究幼儿园指导家长进行环保教育。指出要提高家长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时性、针对性、随机性的优势。 关键词:家长;环保教育;家园合作;指导 环保行为的培养也是养成习惯的过程。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是一种不断重复和强化、由不自觉转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而父母作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特别重要。而现在的家长有的由于本身环保意识就不够,有的由于工作上的忙碌而忽视了这一点,还有的虽然有这样的意识却又无从着手等。这时,幼儿园的系统性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长作为旁观与欣赏者,时刻感受来自幼儿园的“绿色”气息 (1)让家长完全置身于一个到处都充满绿色环保气息的环境中。用花盆、蛋糕盒、筐等种植一些花草摆放在窗台上、自然角上;有的地方采取了吊、挂等方式进行绿化,开辟了一些种植园地;教师与孩子共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牌,有针对性地挂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另外以环境教育为出发点设计了宣传窗、画报,宣传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教室里经常摆放一些师生共同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再生作品”。(2)定期进行环保讲座,用家园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进程。(3)通过家长开放日、环境纪念日、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进程。家长除了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与发展水平外,也是一种实地学习,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为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环境教育。 二、让家长配合并实施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与配合者 当家长逐步了解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质后,可在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中根据需要对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在开展废物利用这一主题时,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小物品”赠送给家长;在“种子的秘密”主题中,要求家长参与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资料查找的工作,和孩子一起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家长对新的教育观与策略有了真实的感受;在“垃圾的分类”与“宝贵的水”的主题中,要求家长不仅自己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同时还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做到相互监督,最后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另外,还制作了“家庭环保行为卡”,指导家长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与行为,这不仅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能够改变家长的教育观。 三、努力营造互动的、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家长成为环境教育的参与者 让家长参与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决策与教育过程,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吸取来自家长的意见。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地方”开展过程中,家长所提供的对比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手段: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公园,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林间的幽静、空气的清新、鸟鸣的悦耳、花草的缤纷、湖水的碧波。通过这样的实地对比,孩子初步懂得了该做什么来保护环境。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同乐环保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园这一媒介把家长与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互动与表达,也使环境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四、建立展示家长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家长聪明才智与教育功能 在家长助教日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有的家长本身就是环保工作者,就让他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讲现在环境的状况,并通过一些有趣的“魔术”,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酸雨”的形成、“水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等。有的家长本身就有渊博的环保知识,又通过一系列的幼儿园指导教育有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就请他们向大家宣传科学的环保知识、育儿经验。另外,还开辟了家长经验交流园地,让家长将好的育儿经验通过这块园地进行传播、交流,经过横向比较、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寻求对自己孩子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五、结束语 从成人与幼儿的对比中观察到:成人比幼儿有深厚的环境知识积累,但成人的环境保护行为往往不如幼儿。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连续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活动,让家长们的环境认知在慢慢地转化为环境行为,他们的教育观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孩子和家长越积极配合,环境活动内容就会不断地向纵向和横向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性、连续性。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如何用《指南》改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增加,现在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风生水起,日新月异。不久前教育部还公布了《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对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就将围绕如何用《指南》改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问题展开综合阐述,希望能够改变农村家长对幼教工作的看法,提高农村幼教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农村家长;幼儿教育 一、农村家长对现代幼儿教育存在的偏见问题 1.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对幼儿教育认识不足,和城市的上班族不同,农村家长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是比较低的,许多人认为幼儿教育完全是浪费钱,不同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有些家长虽然勉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但是因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对幼儿园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配合度不高;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许多的年轻农村家长都到城市打工,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也是造成幼儿隔代教育中存在以孩子健康为由约束的主要原因。 2.农村家长误将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太浅。通常的幼儿园教育内容涉及的是对孩子吃饭、穿衣、穿鞋、洗手、刷牙、坚持午睡、参加体育锻炼等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还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并陪孩子一起玩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这和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完全不同,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认为上幼儿园的孩子是要学会写字和做一些基本的算术题的,偏面的将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这非常不利于幼儿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 3.幼儿在学校和家的表现截然不同,引起农村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程度和方式的怀疑。教师在培养幼儿洗手、穿衣、睡觉等生活习惯时,为了达成《指南》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制定了一定的规范让孩子去做,迫于教师和所在班级环境的影响,一些幼儿通常都选择照做,例如关于孩子午睡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幼儿园中强调要“保持安静,不能讲话”的规范且周围的大部分孩子都在睡觉,因此自然而然就做到乖乖睡觉,但一回到家,没有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师的规范,再结合家长的溺爱,之前在幼儿园有良好表现的孩子又回归了之前的表现,长此以往,引起农村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程度和方式的怀疑。 二、如何用《指南》改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1.根据《指南》的目标要求,逐步改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健康是指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具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开展幼儿教育时,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尝试与努力做出必要的肯定,千万不要一看孩子做不好或者是做的慢就直接动手包办代替。另外,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方法,如穿脱衣服、穿鞋袜、洗手等等,让家长看到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的变化。幼儿园也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自理生活的条件,尽全力打消留守儿童“临时”家长原有的顾虑。 2.和农村家长一起学习《指南》的重要精神,避免农村家长受“超前教育”思想阻碍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想要在农村开展好幼儿教育,必须将幼儿教育这种较深层次的理念推广到广大的农村家长中去,将《指南》的重要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和家长进行沟通,争取赢得家长对幼儿园一系列教育活动的配合,给每位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记将家长和教师放在教育的“敌对面”,要知道教师和家长对教育观念的共同认可,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实践生活化的认识。通过对《指南》中各项目标教育建议的学习,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围绕具体生活制订的。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地还原孩子生活的真实性,从实际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当看到风儿吹过时万物的变化,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树叶沙沙,那是风姑娘在歌唱等,给幼儿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动内容。通过这种具体情境学习,引导幼儿将在幼儿园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避免之前在幼儿园和家前后不一的表现,消除家长对幼儿教育开展程度和方式的怀疑。 三、结语 《指南》成功颁布,但是践行它精神的过程是比较难的,尤其对于农村幼儿教师来讲,困难是比较多的。笔者结合自身农村教学的实践经验,对《指南》精神和教育参考资料进行了剖析和分解,希望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争取得到农村孩子家长的认可,促使农村幼儿教师既能够对《指南》精神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又能帮助自身的专业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分析 【摘 要】 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的年龄特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单纯地依赖管理者和教师是很难获得应有教育效果的。因此,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参与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 键 词】 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28-02 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就是教育管理。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单纯地依靠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教育管理是很难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样的道理,幼儿园教育管理也需要家长、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方能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参与现状 1.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深度不够 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仍旧停留在为教育活动提供经济支撑的层面上,即通过学生学费、捐赠、教学辅助等方式来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幼儿园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欲举办一些工作坊,但没有专业的人手来负责此事。这种情况下,具备这种能力的家长往往自告奋勇地承担这一任务,从而确保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再如,夏天家长接送孩子时发现蚊虫较多,便主动购买了能够驱赶蚊虫的夜来香放在园内等,这些都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经济支持的重要表现。这也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教学活动这一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管理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广度不够 教育管理是幼儿园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行政管理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家长所参与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是集中在与孩子相关的行政事务上,对于直接关系教育质量的教育管理并无太大热情。如为确保孩子的饮食结构合理,部分家长主动承担了幼儿园食物的采购工作,在生活之余主动的对幼儿营养进行研究,针对性地制定每周食谱;有的家长承担了幼儿打扫卫生的辅助职责,即指导和帮助幼儿打扫园内卫生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又充满了担忧,两者综合之下决定了家长在幼儿生活管理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 二、影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因素 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家长的参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家长更多的是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在教育管理的参与度较低。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家长的个人因素,也有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因素,具体如下: 1. 个人因素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其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和家庭背景的不支持。动机指激发人的行动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家长之所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缺乏对教育管理的参与动机。简单的说,一方面家长认为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其教育水平远远高于自己,幼儿园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也能够确保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自己只需要将目光放在对教育的监督上即可,参与教育管理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观念决定了家长几乎没有产生过参与教育管理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知度不高,很多家长将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参与教育管理等同起来,并没有产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 2. 学校因素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对于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开放的教育理念要能够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契机,提高其参与度和参与水平;反之,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往往“无门而入”。具体而言,幼儿园对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是否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相契合;二是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对家长、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优化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对策 1. 完善组织架构 当前幼儿园的组织架构大致可以分为管理者和教师两大部分,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管理者在吸收教师意见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从而导致了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对此,笔者根据华德福的三元结构理论认为,应当构建校董会(管理者)、教师委员会(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三方的共同讨论为基础,确保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对于家长委员会的设立,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家庭背景和价值文化水平进行调查,委员会成员以背景较好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为主,但是每一个委员会成员都要和一定数量的家长组成小组,对家长关于教育管理的想法进行总结然后将其反馈给幼儿园,即每一位家长委员会下都设有家长小组;其次是要确保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组织架构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仅仅给予其建议权,以此来保证家长能够通过家长委员会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管理中。 2. 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实现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幼儿园早已设立家长委员会,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幼儿园一方没有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导致家长委员会始终游离于幼儿园教育边缘,形同虚设。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管理者、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同等地位,增加家长的话语权;二是明确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所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家长和教师出现争执;三是制定教育管理问题应急对策,即针对家长参与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3. 培养参与能力 受家庭背景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参与能力不足导致其不得不将目光集中在教育活动的参与和监督上。对此,幼儿园一方应当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能力,如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咨询等服务来加强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模拟活动如“教育管理三天行”等来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以此来促使家长和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统一,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巨大作用。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隔代教育家长如何引导 摘 要:在当今中国,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亲缘关系方面的基础,又有其自身无法回避的现实原因。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存在,各种相关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总多争议的焦点无非就是;抚养方式,管教方式,早期智力的开发等问题,本文主要从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切入,从而能够对隔代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改变现状提供意见建议。 关键词:隔代教育;策略;家长引导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人生的最初课堂,生活的基本场所,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它对人的影响都是综合的,又是深刻久远的,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以及自身素质的高低等等,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处事的态度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 幼儿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祖辈的学历比较低;三是祖辈对孩子心理,生理特点认识相对认识比较少;四是祖辈对孩子溺爱严重;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孩子在长期隔代教育下所产生的效果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1.过分的溺爱使孩子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个性缺陷的倾向明显。2.过分的保护扼制了孩子的能力发展。3.过分“安全保护”使孩子的创新品质受到限制,祖辈对孩子表现出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性行为等总是急于阻止,这使得孩子天生的创新品质难以得到拓展。4.过分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爱劳动等品质不易形成。 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隔代教育也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家长应确立正确隔代教育引导方向,扬长避短,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他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他也认为对孩子来说,做事即是学习又是游戏。”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理克森在人格发展阶段的任务中,指出2―7岁的幼儿已有了自卑和自尊的相互发展,在这一年龄阶段,过分包办会导致幼儿人格发展的障碍,如退缩、孤僻等不良个性。大约在幼儿二、三岁时出现了第一反抗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的自主欲求也逐步提高。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成人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我自己来”来反抗。有研究表明,经历了反抗期的幼儿,成人以后自主性强,而那些未表现反抗期者,在成人以后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如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出现争着要自己穿衣,穿鞋袜,吃饭等,有了明显的独立做事的要求,然而他们大都会把衣服扣错或穿反等。此时,我们成人的反应尤为重要。如果嫌孩子做事反倒给自己添了麻烦而笑话孩子,不让他们动手,就扼杀了孩子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萌芽,打击了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美好愿望。孩子因成人的否定而失去了独立做事的兴趣,并在多次否定后,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自卑感。显然这是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及时给孩子肯定:宝宝真能干,会自己穿衣服了,如果这样扣扣子就更好了。孩子既感到了成人的肯定,同时又捕捉到了成人提出的新的要求,那么他的能力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孩子表现出自理的独立愿望时,及时地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并让孩子感到高兴,通过内在动机转变为自觉行动,获得发展与满足,增强自信。幼儿的内心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隔代家长充分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育儿观念,珍惜孩子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意识,满足孩子的独立要求。因此,协调好隔代家庭教育,是帮助孩子从祖辈们精心编制的“保护伞”下自主独立走出来的最佳捷径,也是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对家长的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家长应针对幼儿的个体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合理教育。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2、加强社会化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通过幼儿园开展大量鲜活、行之有效的策略活动,努力协调好家庭隔代教育,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组织培训学习活动,更新老人的育儿观念。有意识地提高祖父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大部分老人文化素质不高、接触科学的教育理论不多,要教育好下一代,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要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必须提高他们的素质,包扩增强老年人的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力争帮助孙辈提高动手能力的内心驱动下,老人们主观上非常渴望学到有效的知识和方法助自己事半功倍。有意识将幼儿早期教育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让祖辈们对孙辈的高期望、重知识、重智能转变为重视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强化“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育儿理念,针对幼儿能力发展的现状,实行“门坎效应”,在较为合适的标准要求下,使孩子有“跳起来,能摘到”的感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愿意学着做事。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扬长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
铁路客车论文:酸侵蚀底漆在铁路客车上应用性初探 [摘 要]结合酸侵蚀底漆在铁路客车上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该漆种在轨道车辆上适用性,总结和提出了轨道客车制造行业应用酸侵蚀底漆实际问题,为酸侵蚀底漆在轨道客车制造行业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酸侵蚀底漆 铁路客车制造 应用现状 存在问题 1、前言 随着轨道车辆制造量的增加,对于轨道车辆制造过程中涂装工序使用的漆种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丰富。例如防火性、绝缘性等新功能就是非金属材料发展突飞猛进的产物。同时对于涂料本身的传统功能,例如防腐性能、装饰性能等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近期,我们成功涂装了不锈钢车体的大铁路客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不锈钢车体涂装原理 车体选用的不锈钢材料为304型不锈钢,该种不锈钢具有高耐腐蚀性。但是由于装饰性需求部分不锈钢表面需要喷涂面漆。由于不锈钢板在车体焊接前需要进行拉丝处理,破坏了原有的钝化膜,利用传统的双组分环氧底漆进行涂装,附着力较差。利用不锈钢表面含有游离铁的特点,使用酸侵蚀底漆与之反应形成磷酸盐络合物,一方面可以反应掉表面的游离铁防止生锈,同时生成稳定产物又有防锈及提高附着力的作用。 3、涂层设计 根据不锈钢车体涂装的功能性需求及轨道车辆的涂装特点设计出了应用于大铁路客车不锈钢车体涂装的涂层结构如(表1): 4、酸侵蚀底漆涂装工艺 (1)前处理: 用400-600号海绵砂纸将不锈钢侧、端墙需要涂漆的部位均匀打磨一遍,然后用洁净的擦布蘸底漆稀释剂擦拭二遍,做到清洁无灰尘。用洁净的擦布擦拭车体内表面的碳钢小件表面,有油污的地方可蘸稀释剂擦。要求侧、端墙打磨到位,无漏打磨位置,以免影响底漆附着力。各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及影响涂装质量的焊渣、焊烟和灰尘等浮物。 (2)调漆 按(1比1)比例调制好双组份酸侵蚀底漆(不锈钢侧、端墙用),粘度(15-25s),喷涂距离为250-450mm,手动喷涂速度为300mm/s-800mm/s,混合后熟化30分钟。熟化要求:主剂和固化剂混合后运至场地或运至场地混合后室温静止放置至少30分钟,待诸组分间的反应被引发至气泡消失。要求用称准确配比,粘度用浸杯量取。 (3)侧墙端采用空气喷涂、车下端部采用无气喷涂对规定尺寸的位置喷涂两遍底漆。涂层要严密、均匀,不得漏涂,不得有明显流坠。用漆膜测厚仪测干膜厚度,酸侵蚀底漆干膜设计厚度10μm,允许厚度范围5-20μm,检测部位80%在8-18μm范围内,10%在5-8μm范围内,10%在18-20μm范围内。检测点为30个,检测部位分别是车外侧端墙、车下两端共6组,5个一组,记录平均值。用划格器检测以上6个部位的油漆附着力,每个部位划格一次,附着力要求小于等于1级。 5、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1)前处理到位:俗话说:“三分涂料,七分涂装。”而涂装工序的重中之重是前处理。由于基材不能进行打砂处理,只能进行打磨处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附着力,所以打磨时务必谨慎,做到无漏打磨。要特别注意油漆边缘部位,既要打磨到位,又不能破坏分色胶带。 (2)涂层厚度:酸侵蚀底漆属于反应型底漆,最终成膜物质有一部分反应产物,如过后会造成涂层本身的交联密度较低,防腐蚀性及附着力等力学指标降低。综合考虑本项目涂层厚度5-20μm,尽可能薄一些。 6、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该项目在转序其他工序后出现了一些油漆问题,出现了撤保护胶带时漆膜附着力不佳的问题。 根据车辆划格试验,检测车辆均符合附着力等级要求(≤1级),结合此结果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可能性原因: (1)基材前处理个别位置打磨不均匀、拉丝板清洁不彻底。 (2)油漆未完全干燥即粘贴保护胶膜,造成漆膜内部稀释剂未挥发完全。 (3)拆除保护胶膜时用力不均匀,用力过大。 (4)由于酸侵蚀底漆漆膜较脆的特性,受外力容易成片被粘起。 综上所述,经过车辆划格试验及前期工艺试验结果,油漆附着力不达标属于个例。车辆施工时需严格按照文件施工,做好前处理,并做好过程控制。 7、结语 酸侵蚀底漆应用在我国不锈钢车辆上的案例较少,但是从原理及施工过程控制上十分可行,并节约制造资源。有利于推广,而在细节方面需要着重控制。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铁路客车论文: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运用检修 摘要:供电铁路空调客车的电源是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整列客车正常运驶与安全。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在进行检修时要做到停车整体检修与落地检修相结合。本文将详细介绍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检修,以提升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的运驶质量。 关键词:DC600V;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检修 0 引言 DC600V供电空调客车大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和运驶舒适,为广大乘客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乘运服务。但在该空调车的使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发现该车的车下电源是其故障检修的一个难点。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空调客车的车下电源都是专属的,不能通用;检修技术能及时更进,需要第三方进行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下电源的使用效果。 1 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概况 目前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的生产厂家主要有常州新誊、铁科院、株洲时代、南京化士、武汉阵元、青岛四方等[1]。但每个生产厂家生产的车下电源规格、型号和内在结构都不一样。车下电源主要分为两类,即集成型和非集成型。一般集成型的电源主要与DC600V电源和控制电源接通后便可以使用,如常州新誊生产所生产的车下电源就属于此类型。但有些电源需要将外围电路设置在框架模块外,在进行检修时不仅需要拆卸,还要将外围电路信号反馈给模块后才能进行。如此加大了落地检修的成本和复杂性,株洲时代和武汉正远属于此类。而铁科院和南京华士的车下电源为非模块化结构,不宜进行落地检修。 尽管铁道部们在2011年就对DC600V客车的车下电源进行了规范统一,详细制定了电气接口、技术图纸、结构配置和抽屉化模式[2]。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家电源的相互通用,但也为电源类型增加提供了条件。 2 车下电源的维修方式讨论 2.1 第三方承担修理 第三方维修即是根据相关政策有相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承包对车下电源进行维修[3]。维修的方式可以是现场维修,也可以是落地返修。但在落地返修时需要保证空调客车有替代电源维持运行。该维修方式的优点:能减轻车间维修部门和人员的压力,降低维修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但同时该方式也会导致对第三方维修技术的依赖,无法进一步提升维修部门的专业能力。此外,该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维修成本。即便是一个小故障,所花费的成本也同一个重要故障一样。在电源返修时,无形中又增加了维修的时间成本。 2.2 自主维修 自主维修是通过建立培养内部的维修队,以完成对车下电源的检修工作。该方式能有效提升维修部门的专业素质,大大节约了维修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该方案在前期投入的成本过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物力来培训维修人员。但该方案实行的难点在于,由于每个电源的规格、型号均不一样,因此其维修方式也是不一样。厂家在进行维修时,不仅是因为其了解自身产品的结构与特点能及时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具备专门的设备能检测出具体的故障位置。 2.3 自主维修与第三方维修共同实行 该方式是通过建立专门的维修小组,有第三方维修配合进行。维修小组主要负责车下电源的故障排查与维修,并与第三方合作完成电源的维护报修工作。这样的方式能够将日常维护工作交予第三方,让维修小组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维修技能。在购买相关配件时,对于一些难买的零配件,可以采用“拼修”的方式。如果实在不行,再交由第三方进行维修。该方案的优势能有效的节约维修成本,并且培养维修的人才,提升本维修小组的专业技能。但其不足在于要想真正实行,则会受到各个车间的技术压力、设备等条件的制约。 3 有效对车下电源检修的办法 在对车下电源检修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静态检查通电检查电源故障排除。静态检查主要是检查车下电源内部各个部件的外观[4]。从外观上观察电源内部各个部件,查看是否存在零部件损坏的情况。在确认没有外观损伤后,进行通电检查。将电源接入DC110V控制电源和DC600V的主电源。检查车下电源在通电后的运行情况。仔细分析启动、运行、带载时状况。结合静态检查与通电检查时的结果,再根据故障信息码、各指示灯的颜色变化与颜色状态及相关资料判断故障类型并排除。在诊断故障并排除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测量法、替换法、模拟实验法、反复试验法和更换模块法[5]。 4 结论 DC600V供电铁路空调客车车下电源在进行检修时,可以采用多种检修方案,但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维修队伍。注重提升维修队伍的专业技能,注重完善日常维修工作与检修制度,及时发现车下电源的问题以便维护其使用。只有掌握维修车下电源的核心技术,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有能力修好DC600V铁路空调客车的车下电源,最大限度保证车下电源的正常使用。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交通运输市场的竞争愈来愈强,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也在不断迎接机遇和挑战,因此,提升铁路客车的运输速度迫在眉睫。在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问题中,车体所承载的结构的轻量化是关键之处,所谓的车体所承载的结构的轻量化,就是要使客车车体的强度、刚度及动态特性等符合铁路客车的提速标准。目前来看,我国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的工作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铁路客车车体的自身重量比较大,所以就出现了车体轮轨之间的存在比较大的作用力,同时车体的制造费用及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本文将对我国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的意义、实现途径进行简要的概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问题研究 0 引言 铁路客车运输和汽车运输、航空运输相比,具备运输成本较低、环保能力较强等优点。但是,由于铁路客车自身的重量比较大,使得一部分无益的能量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被消耗。由于能源的存有量日趋减少,并且伴随着愈来愈大环境保护压力的的到来,国内外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一直在改进铁路客车的车体结构设计,从而达到降低铁路客车无益能量消耗的目的。 1 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的意义 铁路客车车体能量的消耗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车体自身的重量,能量消耗的多少与车型及其运输速度有关,运输速度越低,那么其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瑞典研究者通过研究,得到X2000告诉列车大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能量消耗与客车自身重量有关,在我国运行数量较多的列车是25型客车,但是它的最高运输速度不得超过160km/h,与X2000相比较其运输速度要慢很多,所以它的能量消耗也比X2000多。客车车体结构是组成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与此看来,想要减小客车车体自身的重量,可以通过降低客车车体结构的重量来实现。 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能够降低车辆的轴重,进而降低了轮轨之间的作用力,把轮轨之间的摩擦损耗降到最低;能够降低客车车体的制造成本及其运输途中的费用支出;能够降低铁路客车的噪声和地面振动;能够降低客车车体对道路的冲击力以及减轻线路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2 实现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问题的途径 2.1 对客车车体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 在对铁路客车车体进行总体设计的时候,要求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1)由于客车车体的各种设备与车体结构的载荷输入有关联,因此,要对各种设备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 (2)运用弹性悬挂的方式在铁路客车车身底下悬挂重量比较大的设备,并且车体设备悬挂的频率应当比真背后车体的一阶垂向弯曲自振频率要小,在这种情况下,接可以使得整备状态下车体的一阶垂向弯曲自振频率得到提升; (3)应当选择接近铁路客车车体端部或者接近铁路客车车体中央的位置作为车体的侧门开口,避开转向架的周围。倘若将车体的侧门开孔设计在转向架周围,不仅容易导致客车车体侧门开口应力集中,还容易导致客车车体结构刚度的下降。 由于客车车体应力比较大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某些部位,所以客车车体结构的整体应力比较小。在对车体结构进行色剂的时候,要求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 (1)对客车车体结构的梁柱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尽可能的让大量的底架横梁、侧墙立柱以及车顶弯梁形成一种环形结构,使客车车体的整体刚度得到提升; (2)应当尽量避免客车车体的侧墙和车顶纵梁在中间部位断裂,特别是要对车体侧墙上的边梁(一般是通长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其通长结构的作用得到体现,使其把底架横梁、侧墙立柱以及车顶弯梁组成的环状结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客车车体的整体结构性得以提高; (3)要对车体的梁柱断面进行合理的优化 (4)为了避免客车车体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的产生,要对车体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圆滑过渡; (5)为降低牵引梁、缓冲梁等部位的板厚,在对这些部位制造时要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钢材料,例如碳钢、耐候钢等; 2.2 采用新材料 2.2.1 不锈钢车体结构方案及材料选择 在我国,铁路客车车体结构是板梁结构,这种结构的整体及其组成和我国的碳钢车体结构有相似之处。因为碳钢、耐候钢等具备高疲劳强度和高焊接性,所以被应用在牵引梁、缓冲梁等位置,在其他位置使用其他各种型号不同的不锈钢。 表一 铁路客车不锈钢车体结构材料选择 表一表明,不锈钢客车车体结构采用材料的强度比碳钢车体结构采用材料的强度大,另外,不锈钢的耐蚀能力比较高,所以在客车车体结构的运用中不用过多考虑腐蚀会造成的影响,相对来讲厚度就可以薄一点;但是碳钢、耐候钢的耐蚀能力比较弱,所以要考虑腐蚀造成的影响,厚度要相对厚一点。所以不锈钢客车车体结构的重量小于碳钢客车车体结构的重量。 2.2.2 铝合金车体结构方案及材料选择 方案一:客车车体的牵引梁、缓冲梁运用高强度的钢材料制造,比如碳钢;车体的地板、车顶以及侧墙通过大型中空挤压型材纵向焊接完成;车体的端墙运用中空挤压型材和骨架组焊结构。 方案二:全部采用铝合金的结构。通过焊接铝合金型材和铝板制造牵引梁、枕梁和缓冲梁,通过纵向焊接大型中空挤压型制造地板、车顶和侧墙。在制造牵引梁、枕梁以及缓冲梁的时候,不要采用7系材料,因为这类材料的焊接性能比较差,容易使车身出现裂纹。 表二 表二表明,铝合金车体结构采用材料的强度比不锈钢车体采用材料的强度大,同时,因为车体的地板、车顶以及侧墙是通过纵向焊接大型中空挤压型材而制造成的,所以稳定性较高,刚度较强,可以做的薄一点。所以铝合金客车车体结构的重量小于不锈钢客车车体结构的重量。 2.2.3 混合复合材料车体结构 采用复合材料进行制造,能够有效的降低客车车身的重量。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采用复合材料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在铁路交通市场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推广。但是相信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复合材料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指日可待。 3 总结 通过本文分析,希望我国铁路运输市场能够多加制造不锈钢客车和铝合金列车;在对铁路客车车体结构进行优化的同时,加强对转向架的研究,使铁路客车自身重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另外,结合现代复合材料技术,不断探究如何让采用复合材料对车体结构进行设计。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库内检修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库内检修是铁路客车运输保养的重要环节,对铁路运输有重要意义。但从当前普通和快速列车的库内检修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客车库内检修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国内客车库内检修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库内检修;铁路运输;库内整备 0 引言 铁路运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普通和快速列车是国内重要的铁路运输客车。客车库内检修是保障客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日常维护措施。客车库内检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升乘客乘坐体验,提高客车服务水平。在现代运输事业竞争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提高客车服务水平迫在眉睫。重视客车内检修的问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国内客车库内检修面临的问题 客车库内检修主要是指客车的整体检查和维护工作。客车运输运载量大,运行时间长,列车乘务人员有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普快和快速列车的库内检修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以兰州铁路局兰州车辆段库内检修面临问题为例进行分析。 (1)客车库内检修造成上部服务设施损坏情况严重。一方面,客车日常检修是以检查列车的机动运行能力为主,主要由车辆部门对列车上、下部质量进行全面检修,通过库内检修确保列车达到出库质量标准。另一方面,由客运部门对列车上部服务设施卫生进行全面保洁,通过库内对上部服务设施的保洁,为旅客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然而,客运部门对保洁人员库内作业环节盯控检查比较放松,造成保洁人员硬干、蛮干、违章干等现场屡禁不止,例如:水冲通过台,水擦电暖气罩,强酸、强碱清除污垢,踩踏座席、边凳、洗面台等设施进行清洁等作业方式造成客车上部服务设施损坏、损伤。同时,此类作业方式不会立刻对客车上部服务设施产生严重伤害,但日积月累一旦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必定无法修复,只能进行整体更换处理,不仅处理周期长而且消耗检修成本巨大。 (2)客车库内检修基础设施条件有限。随着铁路发展,客车从普速绿皮车已发展至快速、特快、直达等AC380V和DC600V供电制式车型,加之列车对数、组数的不断增加,造成库内检修线路及地面供电电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库内检修需求。例如:列车入库后,地沟线及地面电源紧缺,只能采取压缩技检时间的方式,地沟线检修作业完毕后列车立即转线,以供下一列车入线供电检修,库内频繁转线使库内作业时间大幅度减少。其次,库内检修条件受天气状况影响显著,特别是检修库缺少和排水设施落后,造成雨天无法对车下电器设备进行开盖检修;排水不良产生积水,冬季检修场地大面积结冰,造成作业人员作业困难,甚至直接影响人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劳动安全隐患。客车库内检修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最终原因是因此为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库内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客车库内检修技术比较落后。铁路运输在国内发展已经有一定历史了,在客车检修保养方面形成了一定规章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客车提供的服务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而国内客车当前执行的许多规章制度还是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制定形成的体系。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被应用到客车运输中,需要制定科学的检修体系。例如:除了客车机动性能的检修,客车库内直流电供电设备的检修、空调设备的检修、播音设备等也是库内检修的范围。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客车中被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铁路调度系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相应的库内检修技术和检修范围都需要有所提高。 2 国内客车库内检修问题的应对策略 客车库内检修是保障客车运行,提高客车服务质量的关键。面对客车库内检修暴露出的问题,积极开展库内检修项目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本人在铁路运输单位工作多年,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客车库内检修工作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重视列车乘务人员服务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在列车乘务人员中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培训,宣导服务在客车运输事业中的重要性,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加强列车乘务人员对爱车工作的重视度。通过乘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思想意识的提升形成对客车库内检修的有效监督。其次,将客车服务乘客满意情况与库内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挂钩。通过乘客的监督促进检修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保障检修工作有效开展。最后,重视对乘务人员和列车检修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发挥有限的人力做出高效的工作业绩。 (2)结合客车库内检修生产工作的现状不断更新库内检修基础设施并完善检修管理制度。首先,增加库内检修线路,根据现有客车配属数量和运用需求增建地沟线路并增配地面电源,每条检修线路保证配置一组地面电源,以实现列车从入库至出库期间,始终固定在一条检修线路内进行检修,降低频繁转线产生的技检时间不足问题。其次,修建检修库并更新检修场地排水系统,使库内检修列车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并解决检修作业人员劳动安全隐患,提高检修效率。最后,因客车供电设备、空调设备、供暖设备的检修需要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的实际,采取周期性且专人负责的检修方式进行检修,根据不同性质的设备和设施制定科学检修管理制定,并且落实到直接负责人。相应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检修流程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做好检修记录。对于客车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通过科学有效的检修制度提高库内检修的执行力。 (3)引进客车库内检修网络管理系统。库内检修网络管理体系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后对客车事业的又一大贡献。该网络体系很好的将库内检修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了库内检修流程化。客车库内检修网络管理体系由入库列车股道及编组显示、检修作业动态网络控制图、换挂作业网络控制图、配件更换检修跟踪等模块组成。引进客车库内检修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库内检修工作效率。例如:在配件更换方面,通过该系统的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实现配件的科学管理,有效降低的配件管理成本。库内检修网络管理系统是客车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3 结束语 铁路运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客车库内检修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乘客乘坐感受的关键。客车库内检修是客车库内整备、设备故障排查、设施损坏情况检查的重要环节。面对客车检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开展相应改善措施。相信在全体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铁路客车服务水平一定能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制造中焊接机械手的应用研究 摘 要:焊接机械手在铁路客车制造中广泛应用,不仅保证了焊接质量,而且提高了焊接效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无外围装置的焊接机械手和添加变位机和传感器的焊接机械手在客车制造上的应用,分析了相关的应用技术,并从应用对象、工件结构设计、设备配置、工序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研究了焊接机械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客车制造;焊接机械手;应用 作为一种自动焊接技术,焊接机械手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与手工焊和其他焊机相比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焊接质量和更快的工作效率。我国铁路客车制造中引入焊接机械手是在九五期间,提升了客车制造的质量和效率,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焊接机械手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业工程,与其他相关工业的技术水平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焊接机械手的应用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本文就铁路客车制造中焊接机械手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1 铁路客车制造中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铁路客车制造中常用的焊接机械手有下面两种类型,一是无外围装置的焊接机械手,二是添加变位机和传感器设备的焊接机械手,下面进行具体探讨。 1.1 无外围装置的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无外围装置的焊接机械手就是标准的焊接机械手本体,其不包含任何变位机和传感器系统,通常有6轴机械手,该系统适合焊接长度在1.2 m以下的需要较大焊接量的机车部件,铁路客车转向架的横梁具有方形的几何结构,有4道焊缝,板材厚度在16 mm,每个焊缝的长度大约1.1 m,具有V字形状的坡口,需要焊接3层,因此所需要的焊接量非常大,在其焊接中配合使用焊接变位机,可以实现与机械手的协同工作,这样可以以最小的投资实现对构架衡量的自动焊接工作。 1.2 添加变位机和传感器设备的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1.2.1 龙门配头尾架变位器的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该机械手的结构为龙门架上悬挂标准的焊接机械手,龙门支持机械手可以在其上移动6 m左右,龙门下面是一个可以调节行程的头尾架变位器,同时配置有电弧传感器、接触传感器、自动清理焊枪的外围配置等,该机械手多用于客车构架直侧梁的焊接,直侧梁厚度为16 mm,长度约4 m左右,每道焊缝的长度为4 m,焊接层为3层,这种较大的焊接量为机械手的使用提供了空间,也显示了机械手使用的优越性。 1.2.2 龙门配框架式双轴变位机的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客车准高速构架侧梁焊缝是曲线与直线的组合,而要保证机械手焊接的质量,所有的焊缝应该在水平位置进行焊接,如果使用单轴变位器进行焊接,就必须在曲线位置实施立焊,否则不能保证焊接的质量。因此对于这样的客车准高速构架侧梁,应该采取框架式变位机和龙门机构相配合,使焊接机械手和焊接工件实现协同移动,从而保证焊缝在水平位置进行焊接,为了确保焊接作业以一定的速度效率进行,使用效率比单丝焊高一倍的双丝焊进行焊接。 1.2.3 配置L型双轴变位器的悬臂式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动车侧梁、客车构架的摇枕等工件的焊缝是一个闭环式的焊缝,如果使用头尾架或框架式的焊接变位机,就会在卡具夹持部分形成一个焊接盲区,这种情况下使用L型双轴变位器,以工件中心空位进行夹紧固定,就可以实现水平焊接,由于焊接工件的长度在3米左右,因此使用L型双轴变位器的悬臂式焊接机械手对工件进行焊接时,必须将工件两端锁死。 1.2.4 配置悬臂式行走机构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铁路客车的车顶需要2条25 m长纵横焊缝和28条3 m长的环焊缝,因此需要的焊接量很大,使用手工方式对车顶腰横缝进行焊接时,其质量很难保证,为此需要使用在一个悬臂式行走机构上悬挂2个焊接机械手,悬臂可以在地面上前后移动30 m的距离,悬臂上的2个焊接机械手就可以自动地完成车顶所有的纵横焊缝的焊接,使用激光传感器对焊缝进行跟踪,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焊接质量。 1.2.5 铝合金客车部件焊接机械手的应用 铝合金客车的牵引梁、枕梁等工件中引入了焊接机械手进行焊接,设备的基本组成为一个悬臂式焊接机械手固定在长度为10米的轨道上并且可以移动行走,在轨道和焊接机械手的下方搭建焊接平台,铝合金工件使用气动卡具固定在平台上,配备激光传感器的机械手负责对铝合金工件进行焊接,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焊接质量和可观的焊接速度。 2 铁路客车制造中焊接机械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焊接机械手的顺利应用要求在应用对象、工件结构设计、设备配置、工序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做好必要的配置和配备,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焊接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1 应用对象 焊接机械手适合焊接工作量大、辅助时间较短的工件的焊接,或者使用手工焊接或其他焊接方法无法保证焊接质量的工件的焊接,这样才能突显使用焊接机械手的优势。如果焊接对象所需的焊接量较小、辅助时间较长,特别是一些具有复杂几何构型、传感器使用困难的工件,这时使用焊接机械手进行焊接可能会比手工进行焊接更慢,这时就不应该选择使用焊接机械手,因此焊接机械手的应用对象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工件的焊接量大小和辅助时间长短,同时应该确保使用焊接机械手可以完成对工件的全部焊接工作。要提高焊接机械手的工作适应性和柔性,机械手上的卡具安装更换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可以为不同结构形式的工件进行焊接。 2.2 工件结构设计 要使用焊接机械手进行焊接,应该在工件结构设计时给机械手的焊接作业留出充足的空间,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焊接作业中,更换焊枪或更改机械手焊枪设计要比优化工件结构的设计困难。使用机械手焊接时,电弧跟踪传感器对角接焊缝和V型坡口比较有效,而对打底焊缝和J型坡口封面焊缝的跟踪要差一些,所以在工件结构设计上应该尽量采用V型坡口角接焊缝。 2.3 设备配置 使用焊接机械手焊剂比较厚的板材时,一般使用电弧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多用于焊接初始点的寻找,电弧传感器多用于焊接过程中焊缝的跟踪,接触传感器使用过程中容易收到工件表面油污、底漆等的影响而导致焊接初始点寻找困难或不准确,所以在焊接机械手使用过程中,焊接初始点的位置应该事先予以准确定位,或者在产品设计之初就预留出弧点距离,使用电弧传感器进行跟踪。 2.4 工序质量 焊接机械手使用中要处理好工件的组对质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要重点保证起弧处的组对质量和定位,对于特别的焊接位置进行特殊处理,适当的调整焊接程序,人工参与介入改变机械手自动化运行的模式,这在整体工业化水平不配套的情况下是十分有用的使用方法。 2.5 人员素质 焊接机械手在大部件的焊接中很难完全采用国外的模式,不可避免地要求焊接操作者灵活地使用焊接程序,因此焊接作业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因此不但需要精通焊接工艺,还要学会机械手编程,并对焊接机械手的操作进行全程现场跟踪。 铁路客车论文:浅析精益物流在铁路客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铁路客车制造企业与国际制造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源于汽车行业的精益思想被公认为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管理体系,是一套追求最低成本/库存、最少的浪费和最短的交货期的管理体系。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高科技装备物流设施等手段,逐步在中国铁路制造企业中建立以精益思想为基础的全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模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铁路客车;精益物流;信息化物流 1引言随着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铁路客车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铁路客车制造业中,一部客车由三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其关联度广且深,而客车制造商之成本结构,包括人工、材料、制造费用、销售管理费用等。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显示,物料成本几乎占了60%以上,而物料的配送、仓储等管理成本是形成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部分。整合物流资源、降低客车制造业物流成本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铁路客车制造企业在物流运作方面与发达同行差距巨大,普遍存在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作为铁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1]。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问题,物流管理仍然面临着从管理理念的建立、物流功能性的拓展直至提升为战略性的指导方向等一系列的问题。故此,从整个铁路客车制造业的战略发展高度出发,分析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找其病灶,寻其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使之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目前,铁路客车制造业为实现自身的国际化跨越式发展,在物流信息化管理层面的认识逐步提高,并且实现了初期的尝试。企业物流管理的理想状态为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最终集成为信息化,从而贯通整个生产单元。但是由于铁路制造业的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理念、人员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软件与硬件上亟待解决和提高[2]。从初期的库房账目管理入手,由电子账目取缔手账记录,仅对出入库进行盘点写实。并未从供应链入手,系统地考虑从订单的需求开始,进行采购、技术准备、数据录入、生产匹配等信息的全过程控制,也就是对采购、生产、成本物流进行信息化管控,其中包括回收物流管理的尝试。 铁路制造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虽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在引进欧美、日本的精益物流管理的同时,探索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目前,国内各铁路客车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地引入精益物流,实现精益物流,可以对物流不断改善,消除浪费,降低物料库存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客车制造企业实施精益物流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树立品牌形象。为此,在详细解读铁路制造行业的业内物流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将精益物流与物流的全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此研究已达到下述目的[3]:首先,在深入领会精益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找寻差距,寻求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解决铁路制造业物流管理的瓶颈问题。其次,引进全信息化物流管理的概念,分析精益物流管理与全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内在关系,梳理制度流程,解决铁路制造业的业务流程与信息流不对等的问题。 2精益物流 精益物流来源于精益生产,是精益思想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即要求在每个运作环节上做到精确、高效,消除浪费,将成本降到接近最低限度。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独创的“丰田生产系统”开创了精益生产的先河。在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Womack Jones 等最早对精益生产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概括出精益思想的五项基本原则[4]:“精确的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流不间断的流动;让用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 ;永远追求尽善尽美。”1996年理查德・威廷提出了精益物流的五项基本原则[5]:①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和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并且用这个价值来进行一系列环节的推动;②以价值为基点分析价值流,按整个价值流来确定所有物流流程中所必需的步骤和活动;③让价值流实现有效的流动,通过消灭无效和浪费,形成没有中断、没有对流和迂回、没有停滞等待、没有丢失和损毁的物流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为用户创造增值的条件;④价值的创造,必须按用户的要求,由用户进行拉动,而且必须做到“恰值其时”;⑤不断对整个活动进行修正和完善,不断消除无效、损失、浪费,追求尽善尽美。我国著名物流学专家王之泰教授总结了精益物流系统的四个特点,即拉动型、高质量、低成本和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6]。田宇、朱道立将精益物流的目标概括为企业在提高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7]。 3铁路客车制造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物流功能性未得到全面的应用 物流管理的具体功能中,存储、运输、配送被称为物流的主要功能,拆包装、装卸倒运和流通加工被称为辅助功能。仅从物流的功能性分析,仍然处于个体功能实现的单一化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物流的概念尚未准确建立,物流管理也没有纳入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来研究分析。实时性、时动性的数据分析及成本控制属于空白阶段[8]。仅从简单的库房存储管理入手,采用较为低级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电子表格统计数据,进行库房的单一性盘点。在此期间,物流管理并未得到高度的重视,在铁路制造业的行业竞争中位置没有建立起来。 32物流系统化建设的发展及建立 在铁路制造业的管理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科学管理接轨的同时,科学的物流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物流的定义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9]。物流管理即在实物流动的过程中,从客户的需求、订单的下达、采购合同的建立、计划的分解、库存的控制、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物流开始由专门独立的部门来管理,尽管尚未以生产和销售的目的为前提进行,但是已初步形成了由整个铁路制造业的物流链为纽带、在同一平台下进行、实现物流各个功能的最佳组合。 33物流进入一体化的整体管控阶段 也就是由生产、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反向物流等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从而提升了物流管理在整个企业生产链条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关系协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信息数据缺失、数据流通不畅、数据的时动性严重匮乏等现象。故此,达到所有链条的互动共控,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制造业物流必然向着一体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手段的落后已日显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铁路制造业的物流速度,实现科学化发展,也是提高铁路行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为此,物流信息化是铁路制造业当前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10]。 4铁路客车制造业的全信息化精益物流管理模型建立 为适应铁路客车制造业逐步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企业物流作为整个管理环节中重要的因素,必须顺应发展趋势,总结国内外物流管理的成功案例,使之快速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信息化建设是必经之路。分析其原因,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11-14] 41建立管理层面多、数据量庞大的信息管理化系统 综括而言,即存储、运输和配送等为物流的主要功能。包装、装卸搬运和流转加工被称之为辅助功能。其中的管理层面诸多,且每个层面的数据量巨大,要想几个层面的数据一致,业务协作贯通,信息化支持是必须,也是必然的管理手段,其他一系列的管理因素也是在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和统计中实现快速响应,提高生产效率。为此,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物流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战略步骤。 42建立仓储分级管理、采集共享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 铁路制造业的物流一般设置为公司级别的生产物控系统,下设物流仓储中心,负责暂存、转储、上架、下架和倒运等工作,按照责权的分配、分区设置、打包分拣、按需倒运。工作职责的分级管理,必须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动态采集,最终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物流成本,在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适时采集信息数据,提取贯穿整个业务的所有信息,信息化是唯一的最佳途径。 43建立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系统 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完全依附于人的信息传递,造成了信息滞后、信息不共享、信息不准确等诸多弊端。在企业物流管理的成功案例中,信息化的建设居于主导地位。一个集团的效益直接取决于领导者的正确决策,所以只有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才能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 44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铁路客车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因精益物流管理的上线应用,由单一的分支信息研发到组建专门的部门进行精益物流管理系统的整体管控。对全程的业务枢纽进行控制,协调各部门进行标准化的应用。因岗位职责不同又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组。例如:数据维护组、网络技术组、程序开发组、系统技术组等。 45建立决策领导小组 在应用实践中,由企业的第一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成,负责决策应用过程中的里程碑节点性关键环节,由企业各高管作为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分别负责的职责权限不同,组织本领域的系统应用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领头人,才能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利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将铁路客车制造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利用精益物流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重视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找出与目前管理的差异,使信息化系统与实际管理业务同步。 46强化培训是应用系统的关键 培训是提升精益物流管理系统应用能力、统一思想的一种途径。培训本身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契机。在物流全信息化系统应用层面,人才的匮乏是很突出的问题。培养既熟知管理、又有娴熟的系统操作能力是所要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开展精益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竞赛及知识问答等活动,快速建立起一支支撑系统应用的人才队伍。 47建立系统监控及奖惩措施 为了系统有效的应用,各个业务板块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系统维护,避免违规操作,减少误操作,在制定各业务标准化作业规范的同时,强化监控及奖惩工作,使系统应用快速进入正常轨道。建立系统监控平台,囊括所有板块的业务,利用数据监控直观地体现各业务的操作及业务流程执行层面的状态。 5结论 在全信息化精益物流管理的课题探索中,精益物流作为精益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内外企业深入研究的重点领域。作为铁路客车制造业,因其物流管理难度大、项目多、物料种类多、职责部门分工不同等特性,研究其全信息精益物流管理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高整个铁路客车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抓住物流的管控,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系统来实施战略创新,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真空集便器常见故障的判断处理 【摘 要】本文从真空集便器检修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入手,着重介绍了判断集便器故障的思路和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真空集便器;故障;判断;处理 0 引言 随着铁路客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真空集便器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与传统的直排式便器比较, 真空集便器不但用水量少,节约资源,而且降低了对车辆和外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保。但从故障处理方面来讲,真空集便器相对于直排式便器的检修也更加复杂,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 1 集便器故障的判断方法 1)观察判断法――它是根据观察指示灯亮、灭情况、压力表的读数、供给系统的状态等来判断故障,是一种最直观有效的方法。 2)替代判断法――它是用新配件代替旧配件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不可拆分的配件,如真空发生器等。 3)拔管判断法――主要用于判断集便器水(气)路上的部件状态,“拔管”简便易行,是判断集便器阀类配件作用的主要方法。 4)短接判断法――适用于判断集便器电路中开关类电气部件,例如冲洗按钮、压力开关、真空开关等。 5)排疑判断法――排疑法是查找水、电、气路中关联部件故障时经常使用,一般是从源头查起,按顺序依次排除配件故障。 6)辅助判断法――是指借助于一些简单可行的手段来查找故障,常用的有手摸、表测、水试、纸吸等。 2 在故障实例中的应用 在查找集便器故障时,熟练掌握以上几种判断方法,就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判,从而在故障处理中少走些弯路。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判断方法的实际应用。 2.1 “集便器系统无电”故障的判断 (1)使用观察法检查Monogram型集便器控制箱门是否关严,门到位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等。 判断处理:①集便器控制箱门未关严,则门到位开关不闭合、系统不得电。此时关严控制箱门即可。②门到位开关作用不良,造成系统无电。需更换门到位开关。 (2)使用辅助法检查集便控制柜工作指示灯是否正常,有无输出过压、过热现象。万用表检测配线是否有短路、断路问题。 判断处理:①集便系统逆变器输入过、欠压;输出过载、过流时停止输出。此时应按集便器逆变器指示灯所示内容,处理相应故障。②配线断路会造成电路不通,短路会造成空开跳闸,需更换配线。 2.2 “按下冲洗按钮集便器无动作”故障的判断 (1)使用排疑法从总风源开始到水增压器为止,依次检查各正风压气路环节的状态。 判断处理:①查看总风表,过滤调压阀表压力,确保客车总风压力在420~900kPa之间;调整过滤调压阀表压力―Monogram集便器为(500±20)KPa ;EVAC2000P集便器为(450±50)KPa 。②确认风路塞门是否打开,再次打开集便系统供气塞门。③系统内风路管道是否有折弯、堵塞现象,如有则需疏通气路管道。 (2)使用观察法检查100%箱满指示灯是否亮起。 判断处理:①箱内污物满,100%灯亮;系统自动切断电源,强制停止使用。此种情况下应先抽空箱内污物。②箱内污物未满,100%灯亮;则表明浮球存在故障,更换浮球开关。 (3)使用短接法检测冲洗按钮,短接按钮进出接点。 判断处理:①短接后恢复正常,则为按钮故障,修理或更换冲洗按钮。②如短接按钮不能恢复,则检查接线盒、冲洗控制单元FCU。首先排除接线盒进水漏电因素,如冲洗控制阀故障,则更换FCU。 2.3 “便器抽真空正常,但无冲洗水” 故障的判断 (1)使用排疑法从水箱开始到便器喷嘴为止,检查供水系统是否通畅。 判断处理:喷嘴的水管路、排便管等冻住或堵塞时,对喷嘴水管路与便斗下的排污管解冻或疏通。 (2)使用拔管法先将增压冲洗电磁阀排气端快速接头拔下,按冲洗按钮后,观察该阀口是否排气,然后分别将气控冲洗阀的进出口的水管、气控冲洗阀通往便器喷嘴的管路拔下,观察是否出水,最后分别将系统进出口压力管路拔下,观察水压大小。 判断处理:冲洗管路是冲洗水必经之地,不出水则判断该水管路堵塞。①电磁阀作用良好则该阀口排气;若阀口不排气,则表明电磁阀失灵,更换增压冲洗电磁阀。②气控冲洗阀是冲洗水的重要通路,冲洗阀失效则无法进水、出水,检修或更换气控冲洗阀。③排气压力不足,冲洗系统空气管路被堵塞或卡住,阻力大,压力降低,此时要处理或更换水管路折弯、冰冻、堵塞的部位。 (3)使用观察法检查便器各冲洗喷嘴是否出水。 判断处理:便器的喷水嘴、冲洗环是常见易堵部位,便斗无水喷出,则为喷水嘴全部堵塞,需用4%柠檬酸浸泡喷嘴、清洗冲洗环,清除污物。 2.4 “便器冲洗正常,但不抽真空”故障的判断 (1)使用替换法更换真空发生器电磁阀,通电后检查是否动作。 判断处理:替换真空发生器电磁阀正常,则说明原真空电磁阀失灵,检修或更换真空电磁阀。 (2)使用短接法短接真空开关两接点。 判断处理:按下按钮后,真空发生器无动作,短接后若发生器能正常工作则表明真空开关失灵,检修或更换真空开关。 (3)使用辅助法确认真空发生器进气口有压力,但排气口不排气。 判断处理:不排气说明真空发生器堵塞,压力空气不能通过,无法抽真空,需用压缩空气吹扫发生器上下进出口,清理污物。 2.5 “便器真空度不足,抽力小”故障的判断 (1)使用辅助法首先用手感觉发生器排气口流量,然后听便斗内的进气声音,冲便阀汽缸是否动作;最后将薄纸片放在发生器排气口或怀疑漏泄的真空管路上,观察是否被吸入,如被吸住,则说明此处漏泄。 判断处理:①手感压力流量小则说明真空发生器排风不畅,用压缩空气吹扫发生器上下的进出口。②冲便阀气缸被卡住或活塞油润不好造成活塞杆不动作,应拆卸冲便阀,清理污物、注润滑油后重新安装。③如纸片被吸入成凹形,说明摆门止回阀的单向导通作用失灵,出现逆吸,造成真空漏泄,更换摆门止回阀。 (2)使用观察法确认真空发生器抽真空时间。 判断处理:如时间很短说明真空度值上限调整过低,此时应重新调整真空开关上限值。 Monogram集便器为(-32±1.7)KPa ;EVAC2000P集便器为(-45±2KPa) (3)使用辅助法检查车下污物箱各阀门是否关闭到位或漏泄。 判断处理:如各阀未关严或漏泄,会造成系统真空度下降,需关严或更换污物箱上的排泄、排气和冲洗阀门。 2.6 “便器冲洗正常,但污物排不下去”故障的判断 (1)使用拔管法拔管检查冲便电磁气阀是否工作。 判断处理:如冲便电磁阀动作、排气口排气,则表明阀良好;不排气则该阀失灵,更换冲便电磁气阀。 (2)使用观察法:在车下卸下冲便阀保护罩,一个人按"冲洗按钮",另外一人在车下观察冲便阀的气缸是否动作。 判断处理:①如果气缸不动作则冲便阀打不开,冲便阀及蝶阀气缸被卡死,需拆卸检修冲便阀,并对气缸杆进行油润,调整。②如果气缸动作,则冲便阀正常,说明有污物堵塞管道,拆下便器至污物箱的管道,清理污物。 (3)使用排疑法检查单向阀和真空发生器排气口排气量。 判断处理:排气口堵塞、单向阀失效同时发生时,压力空气逆流而上,造成污物排不下去,此时需用压缩空气吹扫发生器上下的进出口,清理污物,并更换单向阀。 3 结束语 客车真空集便器故障的产生大都是由水、电、风和集便器自身故障引起的,所以故障的分析判断也要紧紧围绕几个关键项点来进行。 首先要检查真空集便系统的水、电和压力空气的供给情况,并通过仪表观察风压、水压和电压是否正常;确认正常后再进行2~3次的冲洗循环操作,以冲洗、抽空两种基本工作条件的故障现象为切入点,确认故障类型;最后再通过上面介绍的几种分析判断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从而能够准确找出故障点。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单元制动缸保压不良的危害及措施分析 摘 要:我国的铁路客车行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对于铁路客运的要求也运来越高。但在长期的铁路及客车运行中,各受制动的部件从设计开始,到制造及最后的安装,都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这些都导致了铁路客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客车单元制动缸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研究单元制动缸保压不良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分析。 关键词:铁路客车;单元制动缸;保压不良;危害;措施 单元制动缸是铁路客车制动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客车安全停留和运行等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客车的单元制动缸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而且由于其型号的复杂性,整个的试验的程序也很复杂。在采用人工的试验中,试验的精确度很低,而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单元制动缸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使单元制动缸的运行更加自动化和制动化。 1 铁路客车单元制动缸的概况 单元制动缸,是由制动缸盖、活塞、活塞杆、皮碗及缓解弹簧等组成,当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时,推动活塞通过一套基础装置而起制动作用。单元制动缸是铁路动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制启对客列车运行及停留提供安全保证。随着铁路客运向着“提速、舒适、安全”的快速发展对客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制动部件在设计、制造、乃至安装等诸多方面造成的质量缺陷使制动系统的使用状态满足不了使用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车辆的使用效率和停留安全。我部在用的Z25B型客车就存在停留时单元制动缸保压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旧型的空气制动机中,一般采用的是三通阀的控制形式。它的基本性能比较简单而且功能作用也没用明确的进行区分,在一定的情况下,它只能够适用于一些尺寸比较固定的制动缸,在检修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利。基于此,为了改善单元制动缸的性能,使单元制动缸更多的适用于很多车型的通用性要求,并且合理的配合空重车的调整以及防滑器等新技术的要求,我国目前多采用104型制动机和F8阀型制动机。在104型制动机中,它采用控制形式与三通阀的原理不同,运用的是分配阀控制形式。也就是说,将原来的直接作用的方式调整为目前的间接作用的方式。在制动机的结构上,也比原来增加了几个部分,包括工作风缸、容积室、均衡部等,这些都为实现间接的作用方式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专门配备的充气部机构,也起到了协调副风缸和工作风缸之间的充气作用。 2 铁路客车单元制动缸保压不良的危害 制动机保压不良会带来以下几点危害:第一个是自然缓解。在正常保压状态下,制动管、副风缸和制动缸互不相同,但当节制阀泄露时,副风缸压力大,空气会流入制动缸;活塞不能够正常移动,节制阀与滑阀粘连,均造成节制阀不能遮断制动孔,这样下去,副风缸与制动管的压力平衡被打破,主活塞由于查呀带动滑阀到缓解位置而造成自然缓解。对分配阀而言,压力停止上升,均衡阀将副风缸与制动缸的道路切断而形成保压位。当容积室压力达到一定值,空气泄露,活塞两侧的压力平衡被打破,压力迫使均衡活塞下移,制动缸排向大气的通路打开,发生自然缓解。第二个是再制动。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副风缸的压力空气因故流入制动缸,副风缸和制动管的压力平衡会被破坏从而产生自然缓解,所以三通阀不会再制动。对分配阀而言紧急二段阀或者增压阀的密封圈泄露时。制动管或者副风缸空气露出,容积室在保压情况下压力依旧上升,富凤岗继续向制动缸输入空气产生再制动。对控制阀,节制阀或局减阀密封出现问题都会使制动管中的压力空气进入制动缸,产生再制动。第三个是列车管压下降。容积室压力发生改变决定着均衡阀的开关,从而控制副风缸向制动缸的充气或制动缸压力空气的排放。制动缸漏泄,容积室压力比制动压力大,促使均衡活塞重开均衡啊,副风缸向制动缸补气,制动缸空气大量损失,压力也大大损耗,制动管压力经压力风缸洞开的充气阀向副风缸补充,制动管压力下降。 3 解决铁路客车单元制动缸保压不良问题的措施 考虑到单元制动缸的连通管是根据每个车型的不同自带的,所以连通管是配套且不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动缸侧面所有的管接头来处理单元制动缸保压不良的问题。将管接头处理完以后,就要调整原有的锥管螺纹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密封形式,用传统的调和漆加麻刀的密封形式进行替代。在密封形式完成以后,可以对客车的单车漏泄问题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调整后的密封形式的处理,客车的漏泄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 在分配阀中,可以选用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这样会比较方便检修以及延长检修期限。以104型客车为例,在其分配阀的各零部件中,应当做到比较好的统一和互换,在众多的通用件中,只有减少一些零件的规格,才能方便各类的零件制造和检修。另外,设置一些滤尘器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防止油垢、尘埃的侵入的功能,对于延长检修期也有一定的好处。 其次,可以联合机务和车务部门,将原来的排净车辆主管压力的作业方式调整为减压100Kpa的方式。也就是说,将原有的制动形式,即紧急制动方式(放大风)调整为常用的制动方式,这样,再从435Kpa提高到460Kpa的副风缸的储风压力的保障下,副风缸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压力来对制动缸进行必要的补风。在一定程度下,这样的工作方式可以达到了我们想要的延长停留车的有效制动保压时间的目的。 4 结束语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铁路和客车等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必要的速度以外,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更让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有了更大的关注。本文所提到单元制动缸的保压不良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铁路客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情况。因此,本文根据实际实验情况,提出了两种解决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压不良的问题。 铁路客车论文:新型钢化玻璃在铁路客车车窗的应用 摘要:伴随中国铁路客车高速化发展,对车窗玻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层玻璃气体夹层由于优越的节能、隔音效果,抗风压能力高,消除霜露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的控制双层玻璃气体夹层失效现象的发生,是促进铁路客车高速化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铁路客车;双层玻璃;气体夹层 引言 双层玻璃气体夹层是指在双层玻璃中间夹有干燥空气层,或抽真空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厚度大约为8mm。这种玻璃不仅具有隔音的性能,还具有隔热节能、阻挡风力及抗击外冲力等特性。由于双层玻璃的湿气渗透率很低,在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下使用也不会出现结霜现象。 一、铁路客车车窗双层玻璃特点 铁路客车车窗双层玻璃目前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双道密封:第一道密封采用热溶丁基胶,主要起密封作用,即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中空玻璃空气层内;第二道密封采用双组份聚硫胶,主要起结构作用,即在外界温度高低变化及高湿度和紫外线照射下仍能保持中空玻璃的结构整体。 2、采用槽铝定位:具有定位可靠、承压能力强、分子筛灌注方便等特点。铁路客车区别于民用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需满足其高速运行适用要求,双层玻璃应具有的抗风压强度及耐气温变化能力,因而暖边(复合胶条)式双层玻璃不适用于铁路客车使用,铁路客车采取槽铝式双层玻璃。 3、槽铝内腔灌注分子筛:分子筛具有吸湿性能,保障双层玻璃露点要求,低温下无结霜、结露现象,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 二、双层玻璃气体夹层失效的主要原因 结合双层玻璃结构特点,双层玻璃失效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双层玻璃透气。水汽直接进入双层玻璃璃间隔层内,使玻璃内表面发生霉变、反碱,槽铝电解粉化,分子筛失效,直接影响双层玻璃璃的质量,导致双层玻璃失效。 露点上升。双层玻璃的露点是指密封于间隔层的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国家标准GB18045―2000中规定露点为-40?C,低于该温度时间隔层中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液态水,水蒸气的含量越高,空气的露点温度也就越高。当玻璃内表面温度低于间隔层内空气的露点时,空气中的水就会在玻璃内表面结露或结霜。当环境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表面温度高于0?C时,间隔层内的水汽便在玻璃内表面产生结露;表面温度低于0?C时,间隔层内的水汽便在玻璃内表面产生结霜。 三、铁路客车车窗双层玻璃与其他类型玻璃的区别 1、夹层玻璃和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的区别 夹层玻璃,就是在两块玻璃之间夹进一层PVB中间膜。玻璃即使碎裂,碎片也会被粘在薄膜上,破碎的玻璃表面仍保持整洁光滑。这就有效防止了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人身安全。 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的玻璃与玻璃之间,留有一定的空腔。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如在玻璃之间充以各种漫射光材料或气体质等,则可获得更好的声控、光控、隔热等效果。 2、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与普通双层玻璃的区别 双层玻璃是一种以两片或多片玻璃组合而成,玻璃与玻璃之间的空间和外界用密封胶隔绝,里面是空气或其他特殊气体。双层玻璃具有优良的隔热和隔音性能,相比砖墙或混凝土墙体又轻得多。对于节省能源的要求,双层玻璃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能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具有保温节能、隔音以及防霜露的功能。即使车外气温在-30℃以下,而车内温度达18℃,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夹层中也不会结霜而影响视线和采光。并且普通双层玻璃与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普通两层玻璃的周边不密封,这会使夹层中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与外界(车内、车外)的空气产生对流。车内外空气与玻璃夹层中的空气对流会造成结露结霜,既影响视线和采光,当气温升高、玻璃内表面的霜化成水时在夹层下部造成积水。其次是空气中的悬浮粒子、灰尘在夹层内外对流中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夹层中黏附在玻璃内表面,久而久之会污染玻璃夹层内面,清洗困难。 四、铁路客车双层玻璃气体夹层的研究 1、隔热性能的研究 通常面向客车车窗外的一层玻璃为钢化玻璃,可耐高温达300℃,而内层普通玻璃则稍差。钢化玻璃的韧性,可以使其在被硬物击碎时如小米粒般洒落而不会伤及他人。 双层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平板玻璃,周边用间隔框分开,并用密封胶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玻璃深加工产品。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双层玻璃的边缘是用密封胶严格密封的,双层玻璃气体夹层充有干燥的空气或惰性气体,该部分气体之被长期密封在腔内,无法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因此,双层玻璃两边的热量不会因为玻璃间气体的对流而带走热量。另一方面,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用密封气体隔开的两层玻璃相互热传导很少,从而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此外,在双层玻璃两边出现很大温差时,由于一片玻璃只感受一侧温度,单片玻璃的两个表面不会有很大的温差。因此,在双层玻璃内外温差不是特别大时(≥100℃)时,不会产生结霜、结露的现象。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双层玻璃不是真空玻璃,双层玻璃内腔气体的压力基本与外界一致,否则非常容易造成玻璃的破碎。 通过以上解释,可以知道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和普通双层玻璃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密封,后者不密封。正是由于双层玻璃的不密封使得灰尘、水汽很容易进入玻璃内腔,水汽遇冷结霜,遇热结露,附着在玻璃内表面的灰尘永远不能清除,安装使用不久,就会使车窗的玻璃模糊一片,污秽不堪。当然,普通双层玻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一定的隔音、隔热作用,但性能却和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相差甚远。 2、隔音性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旅客对于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车内噪声级别的高低,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车内噪声主要来源于车外,由轮轨撞击和摩擦等原因产生的噪声直接经路过的建筑反射后经车体透射至车内。并且和客车其他部位相比,车窗是整个车体隔音的薄弱环节,而车窗玻璃的隔音效果又是决定车窗隔音性能的关键,因此,,通过研究车窗玻璃的选择来改善车窗的隔音效果是降低车内噪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铁路客车玻璃产生隔音效果的原理:车窗外各种声源产生振动发出噪音,噪音通过空气介质进行传播,当噪音传递到双层玻璃车窗上,再经玻璃以及气体夹层逐次衰减,特别是噪音在经过如静隔音阻尼胶的物质时,中频噪音和高频噪音被隔音阻尼胶吸收、扭曲、减震、衰减,能将中、高频噪音有效地滤除,最后进入客车内的噪音只有5%左右。平常最常见最烦人最恼火最让人睡不着觉的“唿唿”、“嚯嚯”的中、高频噪音基本没有了,也听不大见了,车内的感觉一下子柔和下来了,待在铁路客车内也就舒适多了。 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是由两层玻璃构成,四周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玻璃与密封条、玻璃条粘接密封,中间有6-9mm的空气层充入干燥气体,边框内充以干燥剂,以保证玻璃片间空气的干燥度。因留有一定的空腔,在隔音性能方面,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中对交通低频噪音噪音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因为普通的双层玻璃会在低频区与外界的低频噪声发生共振(指两物体因共同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低频噪音比较容易穿过玻璃进入车内。而带有气体夹层的双层玻璃中的气体夹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铁路客车所产生低频噪音产生的共振做到良好的隔音效果。 结语 总之,在选用车窗玻璃的时候也要适当考虑钢化玻璃的特性,为了安全起见慎用单层的钢化玻璃。在对钢化玻璃应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多种玻璃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车窗的安全,舒适及经济等实际情况!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事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铁路客车车辆安全问题也屡见报端,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强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以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就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管理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铁路 客车 安全管理 1 加强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铁路客车车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提高,对铁路客车安全保障的要求也逐步加大,然而铁路客车车辆安全控制手段方面、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以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目前的安全管理多在教育、宣传和定期检查上徘徊,大多数的控制手段只能靠发生事故后的分析或者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弥补,这样的管理方式和当代的社会要求是相背离的,此外,检修作业质量控制不严格,客车装备保养不到位等引发的设备故障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因此,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客车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有利于推进铁路安全管理能力。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作用的发挥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铁路企业应当注重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管理,强化铁路客车车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为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发展做铺垫。 2 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要点 2.1 贯彻落实安全风险管理 客车车辆安全风险管理,要从加强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推动安全管理规范化工作,提升客车车辆安全管理的水平。要把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作为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管理基础的重要抓手,安全管理规范化是指导现场作业标准化的方法,具体应用于管理领域。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的管理标准,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以各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用于约束、指导和激励管理人员的行为,健全完善管理岗位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强化安全过程管控,严肃干部履职考评,努力实现安全管理职责明晰、制度健全、决策严谨、指导有力、方法科学、考核到位的规范化管理格局,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紧密围绕管理这一铁路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估、研判、控制等一系列工作,为确保铁路客车安全持续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2.2 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机构应着眼对原铁道部相关安全管理标准、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对之前一些好的管理方式予以借鉴,并更好的运用近年来推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制度尽快的予以出台和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优化和实施,将源头预防过程管控和结果评价管理有机联系协调起来,使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适应铁路新形势下的要求。 2.3 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制约铁路安全管理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是因科技手段的缺失,导致客车速度在提高,管理行为和手段并没有显著的改善,极大地阻碍了铁路客车尤其是客车运用安全管理。首先,客车安全管理的主体单位要利用可操作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铁路客车发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对车辆运用的历史数据进行登记、累计和研判,包括车辆设备信息、故障信息、检修痕迹等,使信息管理系统对待车辆信息能够像医院的“诊断病历”一样清晰,借鉴和研判车辆故障的发生、变化规律,管理层利用信息系统研判的结果对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控制和管理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 2.4 强化安全设备的保障 (1)改善铁路客车车辆的基础设备条件,加强硬件投入,这也应是铁路系统对硬件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安全结果的基础条件。在每种技术装备的强度、可靠性上予以提升,不断完善设备故障的自动检测、远程控制、自动控制、防护报警甚至自动诊断修复等先进方式。(2)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和能力,严格控制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及时对铁路客车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3)对于铁路客车运行车中出现的故障,应该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的运行办法执行。对列车运行途中的品质、行车安全装备故障等情况,应同时由信息手段和车辆乘务员分别将发生故障的时间、地点、现象进行记录。当车辆终到后,分别由车辆乘务员和信息设备能及时向检修人员反映故障情况。 2.5 做好日常检修 客车的日常检修工作包括客整所(库检)、客列检(站检)和客车乘务(乘检)三部分组成,客车技术整备所(库检)是对到达入库的旅客列车彻底进行技术检查、修理、试验及整备工作,使其达到出库质量标准后交给车辆乘务组。旅客列车列检所(站检)是利用旅客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对客车进行技术检查和不摘车修理,并协助车辆乘务组应急处理客车故障,保证由该车站发出的列车技术状态良好。车辆乘务组(乘检)是旅客列车运行途中,按作业要求对客车进行技术检查和维修,保持客车的技术状态良好。 近年来,随着从业人员年轻化带来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现象是制约铁路客车安全的严重问题,铁路部门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并要力戒形式主义,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奖惩机制调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努力适应客车高新技术需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在铁路客车车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现在铁路部门要求转变干部作风,用务实的作风来对待工作,这正是抓安全管理的具体体现。加强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必须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着手,加强对列车运输的设备设施的科技投入,加强客车车辆设备检修,用现代化技术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发电车动力系统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25G型空调发电车的发展背景,及客车的发展方向。其次从发电车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出发介绍了发电车各主要零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对发电车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 轨道客车,发电车,动力系统 一 、铁路客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铁路系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绿皮车、25G型车、25T型车和动车的发展,相应的从1997年到2007年经历了6次大提速,使全网平均时速从48.1公里/小时提高到65.7公里/小时,现在运行客车的主力军是160公里/小时的25T型车及120公里/小时的25G型车,从2010年开始我国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蓬勃发展,国家政策资金的不断投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快铁路行业的发展,同时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和人们对乘车环境要求的提高,高铁与城际动车组无疑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但对人员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铁路客车深受欢迎。特别是在非电气化区段发电车集中供电空调客车依然广泛使用。 二 、发电车动力系统组成 2.1 发电车的主要由柴油发电机组、冷却装置、控制柜和蓄电池等部件组成 2.1.1 柴油发电机组 机房内设 3 台 300kW 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能够实现并机运行,为单路提供600kW电能,以应对供电不足的情况。 2.1.2冷却装置 发电车设整体式冷却装置。内设有三套独立的由散热器组、集水管、风扇组成的装置,与柴油机进出水管相连,构成封闭式冷却水循环系统。设有轴流式冷却风扇,采用双速异步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功率为18.5kW/380V,当机组出水管温度高于95℃时风机高速为1460rpm,当温度低于85℃时风机低速为960rpm。 2.1.3 控制柜 控制柜主要包括柴油发电机组的启动、发电、供电、冷却、停机、供油、电热、漏电报警等功能。同时负责: 1.对DC24V、DC48V 蓄电池的充电以及对发电车用电设备进行控制。 2.具有过载、失压、过压和短路等保护功能。 3.柴油机调速,运行状态监控。能够根据负载功率的大小自动调节发电机组的运行速度,并监控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在出现故障时及时报警。 4.膨胀水箱液位控制显示和报警,防止因为长期运行膨胀水箱出现缺水的情况。 5.柴油机冷却水温、机油压力、油温和超速运转监视、报警或自动停车。 6.上燃油箱油位控制燃油泵自动开、停,油位显示极高、低油位报警。 7. 柴油机启动提醒电铃开关。因为柴油机组启动时启动电流大、防止机房内有人作业出现事故。 2.1.4蓄电池组 发电车为满足柴油发电机组直流启动电机、应急灯和保护电路的直流供应。设有DC48V电池组,容量为200Ah,可为车上应急负载供电,并设中间抽头线,对DC24V 启动电路进行电压补偿。设有DC24V电池组,容量200Ah,为柴油机组启动供电。 三、 燃油、冷却和控制系统 3.1 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主要由上燃油箱、机组、燃油加热装置和下油箱等组成。又可以分为上油部分、供油部分和油加热三个部分。 上油部分主要包括一个双桶过滤器,两个电泵、一个手摇泵。柴油经过油箱的上油口,首先经过滤油器再通过电泵或手摇泵将油泵进上油箱中。出于冗余考虑,在其中一个电泵不能工作时还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手摇泵主要是为了上油起始阶段需要先用手摇泵保证电泵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能够保证电泵都不工作时手摇泵还可以继续泵油。 供油部分主要由上油箱和过滤器组成。机组的供油过程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所以机组的油管设置有进油和回油管,进油管每个机组一个,回油管则是共用一根油管。供油部分采用双桶油滤器,主要是为保证3个机组的供油管上的油滤器有一个损坏时,机组正常运行。 油加热部分主要由燃油加热装置和上油箱组成。燃油加热装置与每一个下油箱都有进回油管通路,且与机组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相连。油加热部分主要是借助柴油发电机组排出的热水在燃油加热装置中将油箱中抽上来的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冷水回到机组进水口,加热的油流回下油箱中,防止油因为温度低而出现结蜡现象,进油口安装油温传感器,当油箱内油温低于一定温度时燃油加热装置启动,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则停止。 3.2 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塔、膨胀水箱、补水箱和机组组成如图3-1所示,主要分为循环水部分和补水部分。 循环部分主要是机组内流出的高温冷却液经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再流回到机组中,流体温度主要是由安装在件号13和件号14处的水温传感器来控制,件号14为65℃水温传感器,负责检测冷却装置的出液温度,件号13为85℃和95℃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电机组出液口的温度,检测信号反馈到主控制柜调节冷却机组的运转情况,当温度高于85℃冷却装置开始运行,当温度高于95℃冷却装置开始全速运行,当冷却装置出液温度低于65℃时停止运行。这个循环过程,对流体的消耗很少。 补水部分主要分为当机组内循环液消耗后由膨胀水箱为循环液进行补充,当膨胀水箱内液不足时则由补水箱通过手摇泵进行补液。同时为保证冷却液循环流动顺畅。 3.3 控制系统 燃油系统的供油由选择开关来选择供油方式是手动供油还是自动供油,在自动位置时采用上油箱高低位液位传感器进行控制,如果低位和高位检测信号无效时,油位继续降低或升高时极低和极高位就会立即动作启动或停止燃油泵的工作。 在手动控制时燃油泵将一直工作,将不受检测信号的影响。 冷却装置的风机启动过程分析:由手动开关来选择冷却装置启动方式是手动还是自动,当选择自动时,高速档选择开关常开,当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高于85℃时,冷却风扇开始低速运行,当温度高于95℃时时冷却装置高速运行。 当选择手动档时,选择低速时,风机低速运行,将手柄调到高速档,风机开始高速运行,直到按关闭按钮后停止。 结 论 本文通过发电车的制造过程,对发电车上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的工作情况、各个系统控制电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了各个系统的功能描述,通过近20年的优化和改良基本满足现有25型客车的供电需求。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不锈钢水箱漏水故障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材料显微分析结果,结合不锈钢腐蚀机理,对铁路客车不锈钢水箱漏水故障进行现象-机理分析,焊接热影响区贫铬和金属表面存在活性Cl离子是造成不锈钢水箱快速腐蚀漏水的主要原因,为减少直至消除不锈钢水箱漏水故障,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铁路客车;水箱;腐蚀漏水;防治措施 1.背景 304材质不锈钢水箱是铁路低速客车水汽系统重要储水装置,容积为1000L,由冷轧304不锈钢板拼焊而成,客车制造厂在完成水箱组装焊接后,需进行充水试验,充水试验过的水箱在搁置一段时间后(1~2个月)发生了漏水现象,漏水点主要集中在水箱箱体焊缝附近。漏水点形貌为贯穿板厚的小孔(如图一所示)。 图一 水箱渗漏点外观形貌 客车制造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以往经验,首先对库存不锈钢板材进行了外观检查和理化性能检测,检验结果表明水箱材料的宏观组织和理化性能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初步判定漏水孔为试水后的腐蚀穿孔。 2.不锈钢腐蚀机理分析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主要是因为在钢中添加了较高含量的Cr元素,Cr元素易于氧化,能在钢的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Cr2O3氧化膜,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依靠表面覆盖的这一层极薄的(约1nm)致密的钝化膜,这层钝化膜与腐蚀介质隔离,是不锈钢耐腐蚀的基本屏障,如果钝化膜不完整或有缺陷被破坏,不锈钢仍会被腐蚀。铁路客车水箱材料为304不锈钢,304不锈钢为奥氏体耐蚀不锈钢,其铬含量超过12%,正常情况下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的钝化膜有自愈性,只有当被破坏的钝化膜处的母材出现贫铬现象或钝化膜长时间处在腐蚀介质中时,才能造成钝化膜不能自愈或钝化膜破坏,致使不锈钢能够在腐蚀介质中被腐蚀。 3.显微分析 对漏水水箱采取冷加工方法截取了实物试样,对漏水孔洞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进行能谱分析。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的不锈钢水箱孔洞特征,腐蚀孔洞恰好分布在焊缝热影响区。通过对实样进行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热影响区晶界孔洞处的铬含量高于基体材料,能谱分析同时还发现试样裂纹断面处和内表面都有Cl元素存在(如图二所示)。 图二 断裂面能谱分析 Cl元素的存在更加速了不锈钢水箱的腐蚀。一般情况下,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其原因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的活性中心。根据电化学腐蚀机理,处于活化态的不锈钢较之钝化态的不锈钢其电极电位要高许多,电解质溶液就满足了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活化态不锈钢成为阳极,钝化态不锈钢作为阴极,腐蚀点只涉及到一小部分金属,其余的表面是一个大的阴极面,在电化学反应中,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是以相同速度进行的,因此集中到阳极腐蚀点上的腐蚀速度非常显著,有明显的穿透作用,这样形成了点腐蚀。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照片,漏水孔洞同时具有点蚀特征(如图三所示),因此分析判定漏水孔洞是晶间腐蚀和电化学点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亦即焊接热影响区贫铬和金属表面存在活性Cl离子是产生不锈钢水箱快速腐蚀的直接因素。 图三 水箱渗漏点迎水面显微镜下形貌 4.不锈钢水箱漏水故障防治措施 通过腐蚀试样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特征现象以及能谱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分析判定不锈钢水箱制造和充水试验过程中存在焊接热影响区贫铬和金属表面存在活性Cl离子是造成漏水孔洞的直接原因,根据问题原因建议以下防治措施: (1)加强不锈钢水箱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管理,加强原材料复检监督,出现铬、镍、碳元素接近上下极限值时做必要的耐蚀性试验。 (2)水箱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操作,强化对焊接操作者的技能要求,在确保焊接工艺参数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焊接速度,以减小焊接热影响区停滞时间,加快焊接冷却速度,防止热影响区贫铬现象发生。 (3)严格控制母材和焊材含碳量,焊缝金属含碳量越高, 碳和铬形成碳化物的机率越大,在晶界上产生的晶间腐蚀的倾向越大。 (4)严格控制水箱焊接后焊接飞溅打磨质量,尤其要杜绝过量打磨,打磨过量会造成点蚀加速。 (5)对原材料复检项目增加显微组织评定,对水箱母材碳化物分布严格控制。 (6)水箱生产过程中严禁用铁锤等尖锐器具进行板材调修和装配,避免板材钝化膜破坏。建议采用木锤、塑料锤或包裹非金属材料的金属锤。 (7)不锈钢点腐蚀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充水试验用水活性氯离子含量过高,因此必须杜绝用工业管网水做充水试验,建议采用生活饮用水做充水试验。 5.结束语 以上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得到实施,不锈钢水箱漏水故障明显减少,本文提出的防腐措施可供同类产品制造过程中借鉴参考。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客车电气综合控制柜应急电源控制的探讨 摘要: 介绍了铁路客车电气综合控制柜应急电源系统的构成与控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铁路客车、电气综合控制柜、应急电源、控制 前言:铁路客车电气综合控制柜是集供电电源转换控制、 空调机组控制、 应急电源控制、 照明控制、 全列车网络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型综合控制柜, 应用于新型 25G 型空调客车上, 是铁路客车电气系统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 1、应急电源系统构成及控制 铁路客车电气综合控制柜( G 型) 的直流电源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 分为整流模块和充电模块。客车直流负载分为一般负载( 水位显示仪、 厕所有无人显示等) 、 应急负载( 应急灯、 尾灯插座) 和重要负载( 防滑器、 轴温报警器、 PLC、 传感器等) 三大类。图 1 为应急电源电气控制原理图。 交流供电主电路正常工况下, 整流模块 UA ) 2工作正常, PLC 的 I/ O 扩展单元 20EDR1 的输出点1403 为 ON, 中间继电器 KA8 线圈得电, 其常开触点闭合, 使得接触器 KM3 线圈得电, KM3 常开触点闭合、 常闭触点断开, 应急负载的供电由整流模块提供。交流供电主电路因故停止供电时, 整流电压传感器 JK6 测得整流输出电压为零, PLC 的 I/ O 扩展单元20EDR1的输出点 1403 为 OFF, 中间继电器 KA8 线圈失电, 其常开触点断开, 使得接触器 KM3 线圈失电, KM3 常开触点断开、 常闭触点闭合, 应急负载的供电自动切换, 由蓄电池经空气开关 Q30, 再通过 KM3的常闭触点向应急负载供电。随着蓄电池的持续放电, 当蓄电池电压传感器JK8测得蓄电池电压降到 42 V 以下时, PLC的I/ O扩展单元 20EDR1 的输出点 1403 为 ON, 中间继电器KA8线圈得电, 其常开触点闭合, 使得接触器 KM3 线圈得电, KM3 常闭触点断开, 切断蓄电池向应急负载的供电电路。蓄电池电压降到42 V 以下时, 充电模块 UA) 1 电源的内部继电器也同时动作, 输出端 VL 为 ON, 向直流 系统的蓄电池欠压保护电路提供一个冗余控制信号。当蓄电池电压回升, 大于或等于 45 V 时, PLC 的I/ O 扩展单元 20EDR1 的输出点 1403 又变为OFF, 蓄电池恢复向应急负载供电。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客车应急蓄电池多使用铅酸蓄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及平时运用过程中使用不当, 导致蓄电池出现过放电或过充电等非正常使用情况, 同时由于维护不及时, 出现蓄电池失水过多、 板栅生长和铅膏脱落的现象, 甚至蓄电池组中个别单节电池内部极板硫化严重, 正负极板弯曲短路、 破裂甚至反极, 造成蓄电池容量降低, 经常出现假饱和现象, 充电时一充就满,放电时一放就亏。当交流供电主电源因故突然停止, 由蓄电池给应急负载和重要负载提供电源时, 蓄电池因其虚容量而不能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 特别是硬座车, 由于设计了4只 15 W 日光灯、 3 只 40 W 日光灯为应急灯, 共计180 W 应急照明, 总放电电流为 4 A 左右) , 蓄电池电压从额定电压短时陡降到 42 V 以下, PLC 立即控制自动切断应急负载。而在只有重要负载的情况下, 负载电流约为 0 14 A, 蓄电池电压又即刻恢复到 45 V 以上, PLC 随即又控制接通蓄电池向应急负载的供电电路。当接通后又被应急负载将电压下拉至 DC 42 V以下, PLC 将再次切断应急负载供电。如此周而复始, 综合控制柜应急系统长时间频繁转换( 最高转换频率可达 2 次/ s) , 使 KA8 继电器、 KM3 接触器、 KM6接触器以及应急灯频繁在得电与失电两状态间变化,形成振荡现象, 造成接触器与继电器的触点、 线圈以及应急灯等电气元件的损坏。 3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在不增加任何电气元件和不改动现有配线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 PLC 的逻辑判断和控制功能, 局部增加内置程序的控制逻辑, 添加一个输出点 1403 的状态 计数器。在 PLC 的 I/ O 扩 展单元20EDR1的输出点1403 转换几次输出状态后(笔者设定为3 次) , PLC 1403 口的输出状态不再随蓄电池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而是锁定输出为 ON 状态, 蓄电池终止向应急负载供电, 同时触摸屏上闪烁提示/ 请检查蓄电池0。应急输出系统只有经车辆维修人员检查确认后,通过触摸屏按键操作, 或在供电主回路重新供电后方能解除对输出点1403 的锁定状态。控制程序流程见图 2。 4结束语 通过局部增加 PLC 内置程序的控制逻辑, 可以充分利用 PLC 的智能判断功能对客车应急输出系统进行监测。当客车应急输出系统在运用中出现问题后,可以通过 PLC 的初步诊断, 提示车辆维修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故障车辆进行重点检查和确认, 以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旅客列车安全运行。 铁路客车论文:浅谈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措施 摘 要:铁路客车技术管理关乎铁路客车的运行安全和高效,因此在铁路客车技术的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故障检测要求进行故障防范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降低铁路客车的故障率,为此是文详细分析了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故障问题,并结合故障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防范方法。 关键词:铁路客车技术 故障检测 故障防范 我国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国外相关技术相比较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是检测技术含量低,防范技术可靠性差,铁路客车的故障检测整体效率不高,以及零部件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国内列车的正常发展,导致事故隐患呈现加剧的态势;另一方面是铁路客车相关系统技术使用不够成熟,一些零部件的标准化系数低,缺乏自主品牌,甚至相关零部件不符合国家铁路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所以随着铁路客车技术的发展,对铁路客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提高铁路客车的动态性能,也要注意提高车辆关键零部件的效能和精度等。 1 铁路客车技术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措施 1.1 PLC系统故障及防范 PLC控制系统故障故障操作可分为固定故障和突发性故障,其中突发性故障需要重装系统才可以恢复正常,而固定故障则需要更换硬件或软件。PLC外部传感器的设备故障直接影响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和寿命引起的,或者由于制度设计不当或系统的长期运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PLC本身很少发生故障,而大多数控制系统故障常常发生在各种开关、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设备。当PLC发生故障,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检测,通常情况下,由于PLC控制器具有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无论PLC的内部故障还是其外部故障,其中大部分故障可以由PLC控制面板的状态指示灯来进行初步判断故障位置,按照PLC状态指示器,结合其输入指示灯和输出指示灯的状态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初步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1.2 空调系统故障及防范 当铁路客车上的空调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一般不能直接看到故障的定位,也不能将制冷系统部件一一分离进行检查,而只能从外观来观察故障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观察空调制冷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情况,查看操作压力和温度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同时当出现制冷能力降低的故障时候,这类故障可能是由于制冷系统制冷剂缺乏、吸气压力低、低电压开关失效等情况所致,这类故障通常主要发生在制冷系统及压缩机,另外在铁路运行客车的空调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运动噪声是正常的噪音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噪声异常高,出现不正常的噪音故障,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损坏的空调内部零件和空调机组的正常运行,这类故障通常发生在电源线和控制线等位置处。 1.3 控制部分故障及防范 在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铁路客车设备的控制部分也会发生故障,并且控制部分的故障通常表现为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连接器的接触状况以及选择开关的内部短路等情况,当铁路客车的控制部分发生故障时,需要结合客车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检修和维护,首先要对整体运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电气设备外壳是否带电的检测,以及检测相关部件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同时在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要针对控制部分的故障发生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监测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以及机组运行的声音状况,做到及时检查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有效确保控制部分的优良性能。 1.4 装置安全性故障及防范 铁路客车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铁路客车运输的基础,铁路客车的运行环境,比如低气压、沙尘暴等气候变化,会影响制动装置的正常功能而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铁路客车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以及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在转向架制动装置,氧气和空气调节设备,供水和卫生设施和电气系统等装置方面存在安全性故障,同时由于受到恶劣的天气条件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会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所以在维护过程中,采取轻量化车体钢结构,合理选择各种设备之间的材料,进行科学的结构设计以及振动模态和车辆振动模态必须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路客车中的制动装置能有效缓解客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制动阶段存在的动力不足问题,进而确保制动摩擦系数能够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和稳定性,保障铁路客车的运行正常。 2 故障检测和防范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铁路客车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促进客车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发展水平。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在铁路客车故障检测和防范过程中,发展铁路客车集成设计技术将是今后铁路客车技术发展的趋势,其中集成的概念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总线的集成模块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原理和专业要求的性能,而且还考虑其他专业领域性能的要求,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将综合模块化产品集成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即集成产品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模块组合形成最终产品。在未来铁路客车技术发展过程中,集成设计技术是铁路客车用户需求开发的基础。随着客车产品品种固定和车内总线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铁路客车必然会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才能可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铁路客车集成设计技术将促进劳动力实现解放,可以让设计者摆脱繁琐重复的工作,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产品关键技术的创新;促进整个故障检测过程过程的简化,消除了诸多中间环节,有效简化采购流程,进而缩短工艺技术准备周期;促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集成设计技术的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中间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故障检测和防范工作的效率,所以,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故障检测和防范的集成技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储存、包装、运输和安装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的研究和试验,不断提高总线技术水平,合理运用集成设计技术,有效发挥集成设计技术的作用。 3 结语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针对故障检测和防范工作,故障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进行信息传递,最大限度的屏蔽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开发铁路客车故障防范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铁路客车故障防范管理信息系统采取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而不断提高铁路客车技术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水平。 铁路客车论文: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 摘要 : 针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故障,在传统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快速地处理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故障的方法,可为从事铁路空调客车乘务员及其他检修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 铁路空调客车; 电气控制系统; 故障; 诊断; 方法研究 前言:铁路空调客车的空气调节装置是保障旅客在乘车旅行中具有较为舒适的乘车环境。 据调查研究:我国铁路空调客车故障中属于空调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为 85% [1] 。 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的种类很多,但空调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却基本相同 [2] ,因此,针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柜系统的主要故障, 在传统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较先进、快速处理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柜故障的方法 [3] 。 该研究方法打破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规检修方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检修理念。 一、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主要有:(1)电气接头松动、脱落,接触不良;(2)电源断路,保护电器动作,切断工作主电路; (3)烧毁空调装置各种电器线圈等。 由于铁路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的电器元件均安装在空调控制柜中,检修人员在处理故障时既看不见电流流向, 也不能直接触摸电器,因此快速判断并及时处理铁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是一个难题。 在认真研究空调客车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长期检修工作实践经验探索出一套可按电路逻辑关系,通过观察接触器、继电器、指示灯、计时器等电器元件的工作情况分析故障方法,经实际应用,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与推广价值。 下面以 25 型客车 KLC40C[2] ― 1T1 型空调电气控制系统为例进行介绍,图 1 为 KLC40C[2] ― 1T1 型空调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4] 。 1、停位故障分析 当 SA1 在停位时,合上 1Q 、 2Q ,时间继电器 KT3 红色指示灯点亮,电源指示灯点亮,温度调节器指示车内温度。 若无此现象,说明停位电路有故障。 根据电路逻辑关系,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分析检查:欠电压继电器 FLV 是否动作;过电压继电器 FOV 是否动作;时间继电器 KT3 是否有故障;判断故障时,应按正常电流通路检查,一般采用试电笔和万用表检查 [5] 。 二、制冷位故障分析 1、 手动制冷位 手动制冷位包括手动全冷位和手动半冷位。正确操作后,按照以下步骤观察、分析、检查故障: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1或 KM2 是否上电吸合,通风指示灯是否点亮;冷凝风机控制 接触器 KM4 是否上电吸合; 时间继电器 KT1 或 KT2 是否上电并延时吸合; 全冷位时两个均上电, 半冷位时其中一个上电。 时间继电器线圈上电则其上标有“ on ”的指示灯点亮,延时后“up ”的指示灯点亮。时间继电器吸合后,制冷压缩机的控制接触器 KM6 、 KM7 上电吸合,相应的制冷指示灯点亮,计时器开始计时。全冷位时, KM6 和 KM7 均上电吸合,制冷 1 和制冷2 指示灯均点亮,计时器 H1 和 H2 开始计时;半冷位时, KM6 或 KM7 其中一个上电吸合,相应的制冷 1 或制冷 2 指示灯点亮,计时器 H1 或 H2 开始计时。 若均未观察到上述现象,应按上述步骤以及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路查找故障。 2、自动制冷位 自动制冷位包括自动全冷位和自动半冷位。 自动制冷位时,温度调节器控制车内温度。 图一、客车空调机组控制电气原理图 3、自动全冷位 正确操作后,按以下步骤观察、分析、检查故障: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2 是否上电吸合,通风指示灯(强风)是否点亮;观察车内温度。 当车内温度超过 25.5 ℃ 时,观察冷凝风机控制接触器 KM4 是否上电吸合; 当车内温度超过 27.5 ℃ 时, 时间继电器 KT1 和 KT2 两个均上电并延时吸合;时间继电器吸合后,制冷压缩机的控制接触器是否上电吸合,相应的制冷指示灯是否会点亮,计时器是否计时。 即KM6 和 KM7 均上电吸合, 相应的制冷 1 和制冷 2 指示灯点亮,H1 和 H2 开始计时。 当车内温度降到 26 ℃ 时,观察是否有一个时间继电器掉电,制冷压缩机的控制接触器其中之一是否掉电当车内温度降到 24 ℃ 时,观察冷凝风机控制接触器是否掉电释放;机组是否停止制冷,冷凝风机是否停机。 若未观察到以上任何现象,则应按以上步骤以及正常工作 时的电流通路查找故障。 4、自动半冷位 正确操作后,按以下步骤观察、分析、检查故障故障: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1 或 KM2 是否上电吸合,通风指示灯点是否亮;观察车内温度。 若温度调节器的设定温度分别为: L 为 24 ℃ , H 为 26 ℃, 其差值为 1.5 ℃ (以下温度设定相同)。 当车内温度超过 25.5 ℃时,观察冷凝风机控制接触器 KM4 是否上电吸合;时间继电器是否上电并延时吸合, KT1 或 KT2 上电并延时吸合; 时间继电器吸合后, 制冷压缩机的控制接触器KM6 、 KM7 是否上电吸合, 相应的制冷 1 或制冷 2 指示灯点亮, H1 或 H2 开始计时。 当温度下降到 24 ℃ 时,制冷压缩机的控制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冷凝风机的控制接触器均会掉电释放,相应指示灯未点亮 [6] 。 三、 制暖位故障分析 1、手动全暖位 选择弱风,按以下步骤观察、分析、检查故障: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1 是否上电吸合,通风指示灯(绿灯)是否点亮; 时间继电器 KT1 和 KT2 是否上电并延时吸合;全暖位时,两个时间继电器均上电;时间继电器 KT1和 KT2 吸合后,电加热器的控制接触器 KM8 和 2、手动半暖位 选择弱风,按以下步骤观察、分析、检查故障: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1 是否上电吸合, 通风指示灯点是否点亮;时间继电器 KT1 、 KT2 是否上电并延时吸合;半暖位时一个时间继电器上电吸合后,电加热器的控制接触器 KM8 、 KM9 上电吸合,相应制暖指示灯点亮 [3] 。 3、自动全暖位 选择弱风,按以下步骤观察、分析、检查故障: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1 是否上电吸合, 通风指示灯是否点亮;观察温度调节器指示的车内温度。 温度调节器的设定值为: L 为 16 ℃ , H 为 18 ℃ ,两者差值均 1.5 ℃ (温度设定相同);当车内温度低于 16 ℃ 时,时间继电器 KT1 和 KT2均应上电并延时吸合, 电加热的控制接触器 KM8 和 KM9 均应上电吸合;制暖指示灯制暖 1 和制暖指示灯 2 亮;当温度升高到 17.5 ℃ 时,一个时间继电器会掉电释放,相对应的控制接触器也会掉电释放, 对应的制暖指示灯灭; 当温度升高到19.5 ℃ 时,另一时间继电器也会掉电释放,相对应的控制接触器也掉电释放, 2 4、自动半暖位 选择弱风,通风机控制接触器 KM1 是否上电吸合,通风指示灯是否点亮;观察温度调节器指示的车内温度。 当车内温度低于 16 ℃ 时 , 时间继电器 KT1 或 KT2 有一个上电并延时吸合,电加热的控制接触器 KM8 或 KM9 均应上电吸合;制暖指示灯 1 或制暖指示灯 2 亮; 当温度升高到 17.5 ℃ 时,时间继电器掉电释放,相对应的控制接触器也掉电释放,对应 结 论 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空调装置的故障主要分为电气系统故障和制冷系统故障两大类,而电气系统的故障约占 85% 以上 [8] 。 正确及时地处理电气系统故障,是空调客车乘务员和检 修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作者在长期广泛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实用的以铁路空调客车控制系统逻辑电路关系为理论基础的,按照步骤观察现象,按照 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通路进行判断和检查的空调控制系统故障处理的新方法,并在生产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证明这套方法行之有效,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9] 。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才已经是当今企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综合技能,还能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此作出一定的研究,并针对性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在我国经济的新发展阶段,企业对人才技能和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秉持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原则,实施战略性管理,通过培训开发不断提高员工技能,从而助力于企业发展。而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专业素质人才缺乏,普通员工冗余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国企在培训方面费用高于其他企业,但总体费用依旧不足,因此企业员工素质与能力在培训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待加强。以国企为例,培训的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阶段:最初阶段,培训与开发过程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导致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难以快速提高;中间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在培训形式和内容上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经营带来的影响,企业为寻求发展,开始重视人才的作用,并在再培训投入上开始加大;现阶段,国企在培训投入上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市场上培训技术的成熟,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会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也同意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期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必要性 1.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且对知识资产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时通过培训学习完成能力的不断提升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企业发展更是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通过高效管理推动各个方面的有序进行。 2.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通过培训开发对于提高员工的能力的认知,改善企业管理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训体系不健全 当前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企业在努力对人员进行培训后,却出现人员严重流失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机制、成本核算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人员的流失还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公平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企业的损失以及人员流失的恶性循环。在国企中,由于盈亏意识比较单薄,加上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培训的内容过于简单,针对性较差,长此以往培训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由于无法在人员培训和开发中看到成效,导致在此方面的投入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占用培训费用的现象。 2.培训内容与手段不合理 当前,在企业培训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培训内容与培训手段的不合理。有相当多的企业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内容对员工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在部分国企进行员工培训时,只是做出简单的经验性分析,未能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深度调查,人事管理方面缺乏战略性眼光,导致培训内容和需求内容存在严重的误差,大大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3.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估不到位 在企业中,培训工作的开展在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助力。但企业培训往往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流程,对培训的效果缺乏真实有效的追踪。进而无法对培训内容形成准确的评估,导致人事管理人员在后续的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培训工作变得更加盲目,大大降低了培训效率。 4.培训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应该站在长期战略性的角度,通过形成完善的人才输送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人力资源。但在当前企业中,培训内容过于随意,未形成严格的系统,并且培训内容与方式与企业业务的拓展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个课程体系也脱离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与开发的结果不能在员工的岗位上形成明显的助力,导致培训工作失去原有的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战略规划上未能根据时局及时调整;二是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导致负责人员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意识和态度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且在人才培养上还要加大力度。通过培训开发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储备,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的员工个人而言,应该树立正确的培训认识,通过培训及时获取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获取更好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成立一定的学习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 2.建立完备的需求发现机制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时,应该明确培训学习的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增强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等。培训的内容基本可以分为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以及知识培训等。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工作应该具备基本的针对性,所有的内容应该围绕公司业务展开,通过培训,增加员工的获得感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培训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对于培训开发内容的安排还应该严格按照价值的高低优先排序。在培训完成后,要跟进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对每一次培训做出评估,便于下一次培训内容的调整,保证员工通过培训获取更好的发展。 3.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在完善培训开发系统中,应该重视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围绕培训的主题即讲师和学员展开。对于讲师而言应该经过一定的筛选,同时对于甘于奉献的优秀讲师应该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次是参与培训的学员,对于内部职工的培训应该在培训时间和费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保证学员能够安心培训,及时获取培训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对于费用较高的培训,应该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培训期间的纪律要求和处罚措施,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有效避免培训结束后人才的流失,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4.增强前沿意识和工作水平 对于国企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当前形势的发展及时对管理方式作出改进。另外管理人员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采用战略性和前沿性的方式开展培训开发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进行考核,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也应该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开阔思路,通过战略性思考,为企业的人力培养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企业人力的快速发展,加快高素质人才的输送效率。 5.其他措施分析 全员范围内实施聘用责任制,日常工作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有机结合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将该机制与员工贡献、岗位职责等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职工职称层次多样,职工工作能力、责任大小及工作难度也存在差别,应该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上进心,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员工动态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决定企业的成功程度。针对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首先在意识和态度上重视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同时针对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通过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保证人才的质量,改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作者:张彦琴 单位:陕西省地矿物资供销总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摘要]人力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主要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个性等特征和行为倾向中,具有物质性、可用性以及有限性等特征。本文着重研究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地位和意义,体现出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探索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文化的深入,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人力资源的整体实力和素质水平是竞争的关键因素,甚至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最终性能,而人力资源培训能有效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应当将重点放在骨干培训、凝聚力培养以及提升技能水平方面,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而且近年来科学技术及社会认知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中的服务改变和增值逐渐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也日渐重视起来,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培训课程内容方面缺乏了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战略以及环境变化适应力较差等,都是目前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地位和意义 (一)地位 1.是投资增值的重要路径人力资源培训能够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都得到提升,并使员工的积极创造性得到提高,因此能够使公司的投资增值,使企业具备更大的竞争力,企业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也能够具备强力的后劲,增长企业的受益时间。究其根本,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可以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2.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实诸多企业都希望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和经验的人才,甚至有些企业非常想开设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然而却因为害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后,人才流失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在人才资源培训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因此研究怎样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能力,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是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这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到其实人力资源培训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经过实践证明,通常人才培育条件好的地方都会成为人才集中的场所,而要想引进或留住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优质的物质待遇,更加要看是否有发展前途,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部分流失的现象,当人力资源培训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公司创造更多以及更好的效益。3.是互利互惠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而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减少内部管理的成本,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培训能够使有效提高人才的知识技能,可以说是一种回报颇丰的投资,尤其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态势下,员工只依靠原有的知识技能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未来发展,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培训新员工,不仅能够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性质,还能够更加了解自身岗位的意义和作用,并对企业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让他们迅速使用公司的环境;而培训老员工,不仅能够使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技能,还能巩固原有的知识,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人力资源培训可以说是一项互利互惠的重要内容。 (二)意义 1.提高员工认同价值大部分的员工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培训不仅能够为员工提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使他们使用未来较为复杂的工作,从而提升自我的价值。人力资源培训不仅仅能够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能够使员工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更加热爱工作和企业,然后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而且在经过人力培训之后,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努力,从而获取更高的绩效。2.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员工能够接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企业和部门在各个层面上的整理知识了解,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好的效率,从而提高自身和企业的工作绩效。而且人力资源培训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素质,使员工的知识储量和技能水平都得到提升,还能够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使工作的完成度更加完美,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地位。3.树立企业优秀形象人力资源培训是员工价值观和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具有丰富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够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家企业如果拥有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不仅会在社会中形成进取、成熟的企业形象,还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例如部分外资企业,就是因为有着大量的培训机会,并以此建立起来长期可靠的发展形象,所以在人力资源的竞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还能够形成规范化的行为习惯,使得员工自觉做好自身的工作,从而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在公司中的认同感、存在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强企业、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间的关系,培养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而且在人力资源培训中,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都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不仅能够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还能够创造出高度统一、不断进取的和谐企业文化,加上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能够使企业的文化得到充分的宣传,使企业领导者的目标传达至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目标缺乏长远性 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目标,企业的任何活动都应当围绕怎样实现更好的自主目标来进行,而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应当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以及业务内容等方面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培训的优势。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的总体目标却并没有围绕着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使得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培训体系过于形式化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系统化和规范化员工培训体系的支持,而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不仅需要周密的人员培训需求计划,还需要充分落实和观测培训设计方案,并且在培训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完整的工作评估。然而目前的企业,虽然会对企业内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然而在制定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时,却并没有依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造成了培训方案和实际情况相背离的现象。 (三)评估系统缺乏有效性 在大部分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反馈和定性定量的评估都缺乏了严密性,因此使得企业在评价员工培训收益是往往会过于主观性,因此难以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员工们对于培训的满意程度也较低,因此最后就造成了及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培训,却并没有取得相应效果的现象。 (四)培训内容缺乏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所采用的都是上级领导下达指令而下级完成培训任务的方式,并没有依据实际的企业需求来制定员工的培训任务,这种方式过于形式化,培训内容并不合理,过程也是不连续的,因此往往就出现了消耗资源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培训的意义 企业领导者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结合自身的精力,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就是说应当从企业战略发展、企业变革、企业融合等方面认识到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应变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看待培训问题方面应当辩证的思考,培训虽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后续的收益却远远大于投资,因此企业领导者并应当专注于眼前的利益,而从人才市场招聘而来的新员工,在企业文化认同感方面较为缺乏,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投资。 (二)充分分析培训的需求 分析培训的需求,其实就是指在设计培训活动前,需要对于各个部门的员工目标、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对象。详细来说,其实就是企业需要通过问题调查、诊断并分析预测因素和趋势等步骤,发现实际工作和理想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并从中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发现潜在蕴含的培训要求。而且在确定培训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充传统的实用性能力培训转变为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相关部门也应当适当调整培训的内容,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确保应用性内容以及增加人格健康和企业文化等内容。而针对培训对象来说,应当将培训的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间,并遵循无论任何员工都需要培训的原则。 (三)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 企业的员工都是成年人,因此在选择培训方法和手段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成年人的需求,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结构基本已经成熟了,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进行培训时应当区别于学校的教育,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选择培训方式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式和组合,如可以使用专题讲授的方式,让员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其次可以使用情景体验的方式,使培训更加生动,而且在角色扮演等模拟操作中能够更加轻松的学会知识;还可以使用个人学习交流的方式,在寻找学习内容和资料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从而使知识更加多元化;最后还可以使用轮岗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的收益,还能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取得创新性发展。 (四)完善培训成果转化 评估人力资源培训不仅能够衡量培训管理的质量和员工的参与程度,还能够清晰的展现出培训的效果等,能够有效改善培训管理的质量,并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教材档案和需求鉴定。一般来说,培训的评估主要分为学员反应、收获、应用以及成果和影响四个层次,在进行培训评估时,需要对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全面的评估,而评估的指标主要来自于培训的内容、员工的感受、资金的投入使用和培训的效果等多个方面。只有对于培训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够发现培训时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从而使培训效果转化为实际的效果。而培训成果的转化虽然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此在注重成果转化就需要在高层领导的支持下创建出良好的转化氛围,从而全面检测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完善。 (五)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不可否认,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也是造成诸多企业不愿意开展培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当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培训出了优秀人才时,他们的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之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可以实行有偿化的培训方式,即指在进行培训之前,让员工现行垫付部分费用,尤其是一些学历的培训和国外进修考察等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的培训,当员工学成并且为企业服务到一定期限后,企业再将培训费返还给员工,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为其它企业培训人才,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规范的用人制度,做到专岗专人,使员工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跟踪考核、绩效考核以及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使培训的成果得到及时的转化和应用。 四、结论 人力资源培训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起人力资源的支撑和发展作用。人力资源培训能够使提高员工素质的方式,因此只有重视起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并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才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并开发出高品质的技术产品,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当代社会,人才不仅是先进科技的创造者、运用者和传播者,也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因此现代企业应当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占据市场经济竞争的一席之地。 作者:王璐媛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人才评价 前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想顺应时展的潮流,不被社会所淘汰,就需要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所有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完善相应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培训的作用 就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即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这些内容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人员的选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所选人员的能力水平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用人和留人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1]。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育人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员工们工作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育人质量和效率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要想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做到下面几点:第一,要重视对企业录用“新人”培训。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育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新人培训过程中,要消除错误的认为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就能完全胜任其工作岗位的思想,这样的一种错误思想不但会阻碍新员工接受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也没有达到育人的实际效果。第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和留住人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落实育人、用人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用人机制,合理运用人才,为推动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2]。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和人才评价策略 (一)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人才培训能力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充分利用外部高校资源,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将可以运用的资源合理引入到企业培训工作中,达到学校和企业互利双赢的效果。企业和学校合作时,双方要共同探讨,建立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平台,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创造条件。另外,在和学校的合作中,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给他们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将他们安排到专业院校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还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老师和技术人才,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技能等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为满足企业的要求奠定基础。 (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相结合 要使人力资源管理得到落实,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和实际相符的培训计划,且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相结合,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经过科学有效的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在对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制定前,应该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根据企业中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的运用人才。同时,还需要针对相应岗位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以及需要具备的工作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得出的实际结果,建立满足企业发展的计划,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三)量化人才评价标准 要想使企业的人才评价达到一定效果,就应该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在企业中对相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对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用积分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企业发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3]。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调整、员工工作情况奖惩都需要按照企业的人才评价结构来进行规划。企业部门岗位众多,要得到十分准确的评价结果,就应该对各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归纳和整理,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防止在人才评价的时候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人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重点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量化人才评价标准,其实施过程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而定,针对部分指标量化困难,或者对指标的量化未达到一定效果时,需要运用非量化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于指标非量化处理,需要根据不同指标特点实行量化人才评价标准。例如,可以将人才评价指标划分成优秀、良好、普通等各级别,根据企业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综合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结语 总而言之,落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完善企业的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能够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能够准确的判断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芳 单位: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及创新方法 摘要: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成为关系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而就目前来看,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的效果。本文结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电力;人力资源;培训;创新方法 经济发展影响下,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壮大,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必须及时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训,才能够满足电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从目前来看,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可以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影响着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人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更是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企业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以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现阶段,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没有能够充分重视起来,不仅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1]。2.机制问题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必须能够符合其自身的发展实际,针对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强化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参照电力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确定培训的时间,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明确。但是从实际培训成果分析,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上随意性大,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3.方法问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还有各种电力设备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想要紧跟时展步伐,就必须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持续提升,使得其能够掌握最新的设备操作技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从目前来看,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很多时候都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入,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成效。4.考核问题为了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人力资源培训的实际成果,还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使得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去。现阶段,大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置健全的考核机制,这也是人力资源培训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 1.及时更新认识认识问题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作为电力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培训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更新认识,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立足自身实际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2.完善培训机制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充分了解职工的内在发展需求,将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相互结合起来,同时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职工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着手,构建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保证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应该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对培训的时间、内容、课程安排等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全体职工都能够参与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3.创新培训方法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创新培训方法。一方面,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职工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巧,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提升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培训方法的角度分析,应该尽量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灵活的方式,如知识技能竞赛、户外拓展练习等,使得职工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4.检验培训成果通过考核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果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参照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设置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在培训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提升其对于培训的动力。同时,也可以针对培训过程中员工的表现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参与培训的次数、取得的进步、考核的成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员工的培训情况,员工也可以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确定相应的提升目标。5.构建交流平台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可以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相应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得员工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样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电力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做好信息的分类管理。例如,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将信息交流平台划分为培训模块、资源共享模块以及交流模块等,为职工的交流提供便利[3]。 四、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及时进行培训内容、培训机制、培训方法等的创新,使得企业可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钟劲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企业粗放式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己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探究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定理,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不可挡,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的考验着企业的发展潜力。事实上,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非常关键。 一、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1.建筑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建立一套适合建筑企业发展的培训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仍未脱离于旧的组织模式,一般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兼职负责,没有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及人员。企业法人以及公司高管忽视员工素质的培养,认为员工的培训是员工本人的事,员工培训后如果离职会造成企业的损失,所以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不重视人才的长期培养。 2.培训缺乏针对性,综合素质培训缺乏 建筑企业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而是为了帮助员工获取相关的技能证书或者通过职业资格的考试,以满足企业资质的需要。企业忽视对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分析,把培训当成了负担。综合素质培训是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关键。员工迫切需要的的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包括管理能力、情商、沟通能力的培训严重缺失。 3.传统培训体系的缺陷,使培训流于形式 传统的培训体系的中是把员工培训当成一项工作来完成,缺乏对于员工培训体系的研究,使得建筑企业培训的内容不够新颖,过于陈旧,接受培训的人对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使得培训流于形式。 4.培训进程的控制不到位,带有功利性 建筑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多数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所以相对于培训来说,工学矛盾就显得特别突出。施工现场复杂情况较多,会出现培训过程中员工频频请假现象,一旦培训和企业生产发生冲突,培训就会被无条件拖后。所以,建筑企业的培训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培训时企业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员工的实际需求。 5.企业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由于培训效果的滞后性使得建筑企业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缺乏清楚的认知。建筑企业把培训当成一种投资,需要有投入产出比,这就清晰的反映出建筑企业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且缺乏宏观认识,管理者并未意识到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推动企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的全方位发展。 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问题的具体措施 1.转化观念,增强对培训的认知 事实上,培训是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培训。研究表明,综合素质越高的员工对企业降低成本的作用越大。假设普通工人可以为企业降低5%的成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够降低的成本是普通工人的6倍,也就是说他们能够降低高达30%的企业成本。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成本。 2.制定培训计划时要以员工为主,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建筑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始终将员工放在第一位,培训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充分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让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被尊重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站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的培训应当分层进行,不同层级培训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应当对高管进行决策能力及领导能力的培训;对中层管理者进行执行力的培训;对于基层员工则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提升其工作技能及管理能力。 3.创建学习型团队 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创建学习型团队应当充分考虑“建立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要素。“建立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为组织目标奋斗。“团队学习”既要求每位员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考能力,同时也需要员工合作学习,与团队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改变心智”是指透过团队学习和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自我超越”则需要鼓励员工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参加员工培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系统思考”则要求企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当前的发展,使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最终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4.控制培训进程,增加培训方式,开拓思路 坚持信息化、便捷化的理念,探求多种培训形式,利用互联网+的先进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解决了工学矛盾,极大的提高了培训效率。建筑企业宜采用“问题导向法”授课,利用问题作为授课重点内容,讲授和学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导师不再是传统的演员,而学员也不是传统的观众,让导师成为课程的导演,利用学员之间的互动摩擦出火花,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增强员工培训绩效评估 效果的滞后性以及不确定性是建筑企业在培训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培训动力。绩效评估不能流于形式,单纯统计学分、课时等具体事务,不能科学的评估培训效果。要有科学的评估体系,来评价培训后到底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这个效益又分不同层面,如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作者:刘东佳 王忠亮 单位:青岛国清管理培训学校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当今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化企业开始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以人作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将人作为组织的核心和成功的关键。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而培训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企业员工个人追求的多元化,培训不仅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其员工开展的知识传递或技能传授,更要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提升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多元化培训将以系统的、持续的、全员性的学习活动,在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完善人才结构等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培训对于企业的作用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模块,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训对于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培训是加强员工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有效手段。培训使员工逐步理解并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明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念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同时,培训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重要环节。企业对员工开展的培训越充分,对员工就越具有吸引力,员工对企业越具有归属感,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氛围,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2.培训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传达给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更会促进员工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能够促进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培训的持续发展,可以促进企业文化不断成熟、更加完善,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指引培训发展的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培训能持久、高效、规范地开展下去。3.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组织形式已趋向扁平式发展,企业对其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训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不仅是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需要的是促进员工全面、充分地发展,不断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有效的企业培训在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的同时,还注重促进员工自主地实现自我提升,发挥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保持企业持续发展能力。4.培训是保障员工绩效改善的重要措施,是激励员工工作的有效手段。提高员工绩效水平,不能只依靠职级晋升及物质奖励,培训是改善员工绩效的另一种激励手段。组织行为理论提出,工作绩效取决于工作行为,而其工作行为又由具体工作情景下所决定的行为目标决定。企业要提升生产效益,就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培训通过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改善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为企业赢得更大效益。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同组织长远目标存在差距。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持续发展,其行为应以更好的实现组织长远目标为前提进行,而教育培训工作是保证组织的长远目标实现,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工作等没有同组织的战略目标、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运营之中常见现状。不能使培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发展,制定符合企业短期战略目标的培训方案,培训目标同组织的长远目标相结合是开展有效培训的首要前提。2.培训内容不符合企业现状和需求。培训内容的确定应是在充分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的前提下进行,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改进需求等开展。企业开展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形式化的任务,培训能否取得期望效果,培训内容的选择是关键的指标,制定详细可落实的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内容确定的前提准备。企业的培训工作须重视培训的前期调研,而不是企业上层领导的单独决策。培训需求调研也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调整,随时监控,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动态反应,及时有效的反应企业的培训需求,有效制定企业的培训内容,减少资源浪费,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使企业发展得到有效提升。3.重形式而忽略培训体系建设。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建立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架构,完整规范的培训体系架构由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计划,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设计,配合有效的培训方案实施、及时的培训评估效果追踪。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同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培训,制定设计培训计划,培训需求的调研都是多数企业开展培训的薄弱环节。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已经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方案,预防问题,预知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企业培训的长远规划和目标。减少企业培训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合理有效开展培训,搭建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培训体系架构是培训工作开展的前提。4.培训评估系统不健全。大量调研数据显示,多数企业存在培训资源投入比例不均衡,重视培训过程实施,忽略培训效果评估,造成培训成果减半。及时且持续开展的培训效果评估追踪工作,是培训改进的基础准备和数据来源。结合组织战略和培训目的,制定有效的培训评估方案,短期和长期不同阶段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反馈,可以积极调动员工参与度和培训满意率的提升。 三、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的解决方法 1.实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要获得长久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创新性和主动性,把人力资源看作企业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吸引、培养、开发和激励人才并对人才进行科学使用。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培训过程中以员工为主体,把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将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员工的长远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任何一个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培训体系需要结合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培训的效能。企业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岗位能力有所提高,并为企业创造了相较以往更高的价值,企业应结合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薪酬管理体系,以新的价值体现重新衡量员工能力以及业绩的提升,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其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企业为员工提供有益的培训,一方面企业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加以规范,另一方面更要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为员工提供客观、公正的成长空间。3.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反馈培训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培训工作,提高组织绩效,也为企业继续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依据。为了使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工作,企业须具备完善的培训制度,把培训工作与企业激励措施相结合。培训管理者应全面掌握并控制培训的质量以及学员的满意度,对于评估不合格的培训,应积极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和满意度。参评员工应以对自己、对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正确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反应培训效果。企业应形成重视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氛围,使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能够积极、严格地按培训要求参与培训,增强培训效果。4.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培训管理者要充分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及员工发展需求选择培训内容。根据企业战略需求,针对关键岗位及核心员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培训项目,加强员工核心技能的培养,在企业内建立适用于本企业,而不是从众的个体化学习计划。同时要使员工接受培训后能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培训成果,使个人能力提升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5.同员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培训工作可以引导员工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助员工发掘自身潜能和工作技能,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发展,调动员工更好的参与培训。将企业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员工深入参与培训的开发和制定,可以结合员工独特的教育背景、岗位发展、个人期望、职业提升等因素有效开发培训,有针对性的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素质,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现企业人才培养和战略目标达成等培训目的。企业培训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或技能的传授手段,更是企业员工共同成长的崭新工具。企业需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明确目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坚持以员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不断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荣誉感”,让员工切实感觉到参加培训和提高素质的价值,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曹颖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国有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关乎国计民生,目前,我国国有电力企业大多经过重组、合并后,依托雄厚的资源和业务扩展,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也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纵观全球的企业竞争市场,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放在全球经济的平台上,知名跨国企业在明确而成熟的全球战略引领下,拥有先进的技术技能、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精明的策划方案。同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我国的电力企业全球化的思维和视角还有待于进一步与国际结果,特别是在人才培训上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我国电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就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因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当前电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电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经过笔者总结,我国电力企业当前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如下: 首先,人力资源培训目的与企业需求脱轨。人力资源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而构成人力资源的并不是人的数量,其核心应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思想价值、知识储蓄、以及技术能力。人力资源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长期进行投资的结果。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组织部分,是一种对员工的投资。人才培养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量变不等同于质变,战略的发展眼光以及教育体制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一点在时间上很难满足竞争市场的需求。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极其缺乏的我国,企业更愿意去市场上淘金,而并非愿意花费较长的成长时间和精力自己打造人才队伍,从而,进一步导致内部培训与市场脱轨,很难培养成一套正规的培训体系。为了需要而培养人才并非培训的初衷,人力资源的盲目跟风造成了培训市场的混乱,效果不尽人意。其次,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外强中干。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用人择优录用首先注重的是学历,并非人员的基本实力,职业素养,在人才相对饱和的今天,这也是进行首次筛选用人的必要手段。对应于培训部门,所提供的也是这块敲门砖,却对文凭本身所涵盖的操作技能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这样的培训则无法为企业提供源源活水,无长远发展的利益。最后,培训的实际效果有待于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培训的范围不够广泛、培训耗时长,缺乏“全员培训”的指导思路,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2)培训内容华而不实、形式单一,方法老套,欠缺“新型技术与设备控制技术”的训练思路,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3)培训缺乏积极性,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关系着培训工作的最终成效,培训内容和手段缺乏“时效性”与“多样性”,从而造成企业的培训缺乏吸引力。 二、改善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措施 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人才发展培养中扮演的“全天候”角色,成功的电力企业培训计划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执行力提升培训,以新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强化培训,以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的技能人才的培训,以及为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等。首先,要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培训文化是企业首当其冲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运作,更是关系到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培训文化的形成,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还能形成企业内部再造能力,保持企业的吸引力,建立人才储备库。其次,要把创新精神应用于企业培训的大层次上,企业内部应有属于自己的先进培训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培训开发的体制要和企业的文化相互融合,更要和国际、社会的大背景、大趋势相结合。大胆创新,以市场为依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出员工的潜能。打造内部培训的适应性、便捷性,将是未来培训的发展主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完善现有的培训体系,更大的发挥出其效益。 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已成立了许多培训技术基地、培训中心等,把现有所有培训基础进行整合,建立适应企业文化的培训基地,形成本企业所迫切需求的培训中心,这必将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完善培训机构具有极大的优势:管理集中,便于人力资源的统一调用,使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培训设施设备等资源集中开放的使用,使培训资源作用最大化,范围最大化,在满足培训需求的同事,也大大的节省了培训的经费。最后,要重视高水平,高技术人才的培养,防止人才的流失。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我国电力企业普遍急需大量高水平的、高素养的技术性人才。目前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对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究其根本,拥有高级技术人才的地位作用没有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相应的待遇和技能水平匹配度不高。企业需要新鲜血液,但更需要专业领域的经验,高新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对此,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才规划需要在思想理念上正确的界定人才,用指标衡量人才。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一系列培训、考核与待遇相结合的“工学互补型”激励机制,在待遇分配上充分引入高新技术所带来的价值。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在资金、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关注力度。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研究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促进高技术人才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流动,以缓解目前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技术发展的集中化双重压力之下,我国早已形成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亟须赶超世界市场竞争的基本需求,并形成自身特色,目前急需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理念与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文是基于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培训现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分析,希望未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培训方案更加针对性,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足动力。 作者:杨猛 单位:国网宁东供电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1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简述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目的性很强的工作,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主要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制订、培训实施管理、培训效果反馈、培训成果转化组成,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就需要企业建立良好的培训与开发管理环境,同时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规范的培训体系,来配合企业的战略发展。根据企业需求,对人员进行培训和人才开发工作,主要参与者是企业的培训管理部门的人员,以及外聘的培训师等,企业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与开发,使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提高,改变“人岗不和”的矛盾,只有使员工的能力和岗位需要之间协调统一,才能够使员工的在岗位的工作效率提升,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也能够塑造企业形象,使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能够有效降低员工流失率,为企业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创造条件。 2培训与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越来越重视,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2.1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重视不够 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并不能在短期内让企业产生盈利,部分企业领导认为对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是消费性支出,短期内无法见效,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增加利润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使得企业决策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认同,对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重视度不够,因此,企业没有动力来推进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工作。 2.2人力资源培训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工学矛盾突出 人力资源的培训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无法跟进,使得培训部门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但是人事、劳资部门则对员工工资进行扣除,直接挫伤了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虽然实行员工培训计划,但是企业的更注重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减员增效,这使得企业员工想参加培训也没办法参加,工学矛盾突出。 2.3培训经费投入结构不平衡 企业目前虽然也开展培训工作,但是从结构上看,主要是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取证培训,对企业扩大规模有可能需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几乎没有。培训经费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都是委派到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参加取证类培训,而针对我单位在培训需求中所提出的需要外聘教师的培训班则高管们基本不会同意花这部分钱。 2.4利益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目前企业职工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太健全,因此,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多数没有纳入没有把“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纳入制度轨道。职工技能等级无法形成收入差别,对企业职工来说,技术复杂程度所占份额很小,高技术岗位收入不高,导致员工参加培训也没有足够的利益支撑,更没有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培训与开发的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经验,以及现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3.1倡导新形势下企业价值观,不苟一格培养人才 企业的发展是由人才来促进的,当企业从创业期进入到成熟期的时候,尤其需要企业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企业价值观,要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有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才能集中企业之力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而不是写在公司条例中,并不开展或者执行。同时,企业要形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新人才观念,突破原有的人才开发思维模式,才能让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中,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通过加强对新形势下企业价值观的宣传,使企业决策层真正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才能把员工培训与开发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结的有力支撑点。 3.2深入细致的调研企业实际情况,为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企业的发展实际不同,企业内部所面临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问题,自然也不相同,因此,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信息,然后开展培训工作。在对企业的培训和开发需求进行调查时候,需要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综合企业发展的利益,多考虑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提出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3.3改变现有企业培训投入结构 企业需要改变现有企业培训投入结构,根据企业操作技能人员、基层班组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对于高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引入基金,而对于基层操作技能人才则可以通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的方式,来鼓励基层操作技能人才不断进步,大武口洗煤厂在每年年底前进行一次“技能操作人才”评选,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按照三个等级在第二年每月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500、300、200元的补贴。对于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力度,来鼓励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参与企业培训,我厂每年举办“专兼职教师”培训班,“课程开发研讨会”等方法提高培训水平。通过对企业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鼓励政策,提高专兼职教师培训费等具体措施,来改变现有培训经费投入结构不平衡的现状。 3.4不断完善企业培训制度和提高相关政策支持执行力度 只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开发制度,才能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力支撑点,而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开发制度,就需要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而且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的执行力度,只有政策执行到位,才能让员工真正享受到企业培训制度带来的好处,真心拥护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制度,才能保障培训工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4总结 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本的扩充和增强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则是企业人力资本扩充和增强的保障。以2014年为例,我厂全年共花费培训费39.2万元,其中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就花费22.98万元,占全年支出的58.6%,有效的提高了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促进了企业效益的快速提升。本文指出了现有的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存培训与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笔者多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经验,提出了倡导新形势下企业价值观,不苟一格培养人才,深入细致的调研企业实际情况,为培训工作打好基础,改变现有企业培训投入结构,不断完善企业培训制度和提高相关政策支持执行力度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一管之见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开展,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提供改进思路。 作者:于双双 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大武口洗煤厂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制度革新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旨在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内容,也是企业员工知识补充和工作技能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有必要通过创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为广大员工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企业严格的培训管理计划,必须以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为依托,方可避免人力资源安排的随意性,也能够基于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意愿进行管理,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并起到培训资金的优化作用。另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还必须从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上予以分析,一是目前国际上各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具有全面性、计划性、终身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将决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全面性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全面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在计划性方面,是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员工培训工作的部门,有计划的安排培训课程和内容;终身性方面,是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培训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在多样性方面,旨在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培训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二是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出现了新的局面:①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内部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培训工作,将培训作为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②逐渐社会化、合作化培训方式更加社会化,而且呈企业内部与外部共同各种的发展趋势;③为了与时俱进,企业培训的方式也日新月异。 二、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培训体系的重视程度不足。某些企业的决策者和部门主管认为,培训是教育培训部门的职责,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员工个人的责任。培训被当作一项辅助性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被忽视,因此,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创建被认为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地位被忽视。其次是培训管理内容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许多企业在培训中采用的是“内部培训”,培训形式单一,主要以课堂授课形式进行理论性的教学。从培训内容上来看,许多企业只注意到专业知识的培训,例如员工技能培训。企业通常会在技能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却忽视了对员工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都导致员工在企业认同感、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是培训体系的计划内容过于单调。很多企业在拟定培训计划未能深入到员工基层,只是单纯的通过发放表格,让二级单位提出简单的培训想法,科学性的分析不充分,而且没有融入市场竞争中企业所需要的发展战略元素。这将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缺乏明确的目的,缺乏针对性,造成培训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工作状况严重脱节,致使后期的培训时间缺乏实际效应,形成为了培训而培训的被动局面。最后是在培训工作的规划方面,由于工作岗位不同,企业对员工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及时是相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如果培训课程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创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议措施 1.加强企业培训文化建设。培训要加强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的导向作用,使其与企业文化的特性相切合,并促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不能切合企业文化的培训是没有意义的培训,违背企业文化规范的培训更是会误导员工。所以行之有效的培训必须以良好的企业培训文化建设为前提。企业培训文化文化是在新时期下企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特征,更是考察培训工作是否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企业培训文化可以明确组织的文化和文化的发展需求,并对其进行传播和建设。企业培训文化的建设以企业的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安装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明确企业的主人翁是员工,并强调员工才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是文化传播的真正载体。 2.重视员工职业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员工自己的事,而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大事。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有义务帮助员工进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开发,特别是根据岗位不同而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使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通过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将个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克服职业生涯发展障碍,从而实现事业上的成功。企业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员工能够对企业衷心,那么首先企业要做到对员工忠诚,具体做法体现在创造一个值得信赖,而且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目标的实现,除了个人主观上的努力,也需要与组织上及时提供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机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只有在个人努力与组织协调的双重作用下才能使员工逐步实现职业目标。从一个工作岗位转到另一个难度更大,职位更高的岗位上,员工必须面对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挑战,这时需要企业提高响应的培训使员工符合新岗位的要求,这样才能促使其不但追求跟高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3.建立现代企业培训理念。企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站在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高度来看企业培训工作。种种实践也证明了,如果企业的员工不合格,那么员工生产出的产品也不会合格,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培训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商务电子化、知识产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知识能力的提高以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如果没有完善的培训体制,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所以企业必须放弃狭隘的员工培训观念,站在新的高度认识企业培训的本质和内涵。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开展培训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另外,企业的管理者也注意到员工价值取向、对企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从而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还有重视思想方面的教育,使员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企业培训管理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分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培训管理将成为未来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影响中国企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员工能够获得满足当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具备转向更高岗位的能力,同时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国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设计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员工的绝对量超员,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与高技能人才普遍短缺,领导者驾驭集团化企业战略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等。就此而言,如何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投资加以重视和投入,并将其打造成为一笔几乎没有风险的最重要、最安全、最合格的企业资产,是目前国企改革与发展应当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的战略性价值 1)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适应了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加强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有助于国有企业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对于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释放企业员工的潜能,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高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经济学家GarysBecker指出“:人力资源培训会对现期收益与现期支出造成一定影响,但它可以在未来的企业经营中大幅度地提高收益,降低支出,这是企业乐于提供培训投入的重要原因。” 2)人力资源培训培训系统建设是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日趋加快,尤其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形势更为复杂,拥有先进管理理念和雄厚经济科技实力的跨国集团,具有决策机制灵活的私营企业,社会负担轻的民营企业都成为国企发展的重要竞争对手。“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议题,培养建设出一支政治坚定、专业技术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需求分析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首先必须明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的设置,通过宏观、抽象层次的培训,总目标的分层次细化,才能使培训规划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反之,就可能导致指导者、受训者偏离培训期望,造成企业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导致培训的失败。因此,加强培训需求评价,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清晰地界定培训目标及内容更是培训规划的重中之重,拟定培训主次任务、执行频率、质量标准、工作绩效评价等,都是培训规划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讲,培训需求主要依靠于三种方法进行确定: 2.1组织分析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应取得组织战略、培训资源条件、员工的上级和同事的一致支持,确定培训是符合需要的,保证人力资源培训目标与企业远景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培训主题应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或强调产能提高和技术流程创新,或推进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化,将团队建设、跨越职能培训、专业化培训作为培训重点,恰当地设计培训主题和确定员工培训数量,推进员工队伍的技能更新和现有劳动力资源潜在价值的深入挖掘。 2.2任务分析 要掌握员工在职能履行过程中可能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便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重点明确知识、技能的培训任务,以确定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应当综合使用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等手段,由主题专家依据工作岗位重要性、任务执行难度、执行频率等因素对培训需求进行等级评定。 2.3人员分析 所谓人员分析,是指要针对各岗位人员的现有绩效与企业期望绩效间的差距,或岗位工作发生新变化时,员工绩效水平有待改善时,分析确定培训是否合适及需要哪些培训。换言之,培训需求信息应根据员工知识、业务素养更新速度滞后引起绩效不良的情况加以确定。同时,给予员工岗位能力培训,知识、技能培训更新机会,实质上也是对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肯定与必要支持,对于凝聚员工向心力、提升部门整体业绩均具有明显意义。 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的实施策略 国有企业的组织内部环境和制度规范的不匹配是导致培训模式无法正常运作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本投入大幅降低的不良趋势、薪酬待遇与员工知识、技能水平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都是导致人力资源培训无法全面发挥出对企业经济效益贡献性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建设与国有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要注重企业组织合力的发挥,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落实: 3.1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投入机制 1)国有企业应将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当作企业的战略投资加以重视和关注,培训软硬件环境建设应尽可能地参照最新标准。 2)人力资源培训数量和规模的扩展要与培训收益相契合,保证获取最大培训投入产出率。要将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独立的运营实体加以看待,培训工作的开展必须符合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前提。为此,培训项目进行成本效益预算的同时,应依据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对培训项目的组织、确定进行轻重缓急的分级,进而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培训投入控制方案,协调好培训数量和质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客观联系。 3)要正视培训投资风险,防范培训人员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此,要继续推进企业员工绩效评估机制,形成科学、公正的薪酬待遇体系;同时除岗位培训外的学历进修、技能等级鉴定培训,都应当逐步实现市场化,向自费形式转变,并通过培训后薪资层级的提高逐步给予补偿。 3.2健全人力资源培训的激励机制 要健全人力资源培训、考核、聘用、晋升、待遇一体化的用人机制,使国有企业职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形成培训的激励机制。具体而言,应包括两部分内容: 1)依据培训质量对参训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激励。要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将企业培训资源更多地向有能力、有潜能的员工倾斜;业务培训应纳入职称评定、干部选拔、职位晋升的重要考虑范畴;知识更新较快的岗位应定期组织必要的培训,该项应作为员工留用或晋职的重要指标。由此,要在国有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整体素质发展的良性循环。 2)要坚持培训与员工任用相结合的原则。简单来讲,职工培训的选派方式必须考虑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影响因素。企业可以参考微软公司(MSFT)的“职业阶梯”设计,详细列出员工入职后职业发展的所有可选择路径,并提出不同职务应当具备的能力、经验及必需的培训。通过职业能力的量化、评估,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自主参与业务培训的竞争氛围。 3.3人力资源培训的评估监督机制 对于人力资源培训质量的评估监督,是指依据特定标准对员工的培训整个活动效果进行客观的衡量评价,判断其优劣并提出改进意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要取得最佳效果,必需使评估监督工作由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准备阶段,重点审核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培训需求、预测结论,以及培训计划的投入产出率;实施阶段,可以通过随机考核、培训成绩监测等方法对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加强培训项目的过程管理;结束后,应针对培训后的员工工作绩效实施跟踪反馈,以便为教学效果评价与培训工作的纵深推进提供更直接、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4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职工队伍,是企业立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培训系统的建设放在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和推行。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分析 摘要: 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成为关系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而就目前来看,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的效果。本文结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电力;人力资源;培训;创新方法 经济发展影响下,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壮大,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必须及时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训,才能够满足电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从目前来看,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可以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影响着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人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更是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企业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以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 现阶段,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没有能够充分重视起来,不仅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1]。 2.机制问题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必须能够符合其自身的发展实际,针对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强化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参照电力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确定培训的时间,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明确。但是从实际培训成果分析,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上随意性大,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3.方法问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还有各种电力设备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想要紧跟时展步伐,就必须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持续提升,使得其能够掌握最新的设备操作技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从目前来看,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很多时候都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入,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成效。 4.考核问题 为了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人力资源培训的实际成果,还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使得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去。现阶段,大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置健全的考核机制,这也是人力资源培训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 1.及时更新认识 认识问题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作为电力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培训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更新认识,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立足自身实际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 2.完善培训机制 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充分了解职工的内在发展需求,将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相互结合起来,同时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职工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着手,构建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保证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应该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对培训的时间、内容、课程安排等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全体职工都能够参与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3.创新培训方法 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创新培训方法。一方面,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职工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巧,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提升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培训方法的角度分析,应该尽量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灵活的方式,如知识技能竞赛、户外拓展练习等,使得职工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 4.检验培训成果 通过考核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果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参照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设置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在培训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提升其对于培训的动力。同时,也可以针对培训过程中员工的表现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参与培训的次数、取得的进步、考核的成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员工的培训情况,员工也可以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确定相应的提升目标。 5.构建交流平台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可以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相应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得员工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样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电力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做好信息的分类管理。例如,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将信息交流平台划分为培训模块、资源共享模块以及交流模块等,为职工的交流提供便利[3]。 四、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及时进行培训内容、培训机制、培训方法等的创新,使得企业可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钟劲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策略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比较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健康稳定发展下去,就需要不断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还要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只要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企业中,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战略化管理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我国企业以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培训;战略化;管理方略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现状 目前由于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上的方法比较落后,企业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认识不够深刻等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很难开展起来,这样员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也比较肤浅。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不能与员工的基本需求发生冲突。在培训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执行力度比较差,培训工作很难顺利开展。由于员工在学校里所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都是一些理论内容,但如果在培训过程中还只是通过理论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容易使员工失去兴趣[1]。有时候即使是在培训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员工都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培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大多企业都是以较高的利益为主,严重忽略了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这样很容易让员工在企业中找不到一点归属感,使员工自身的个人价值也很难在企业中实现。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战略化管理实施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如果想要更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刻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了解人力资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仅可以更快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根据当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断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2]。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企业还应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加体现他们的工作水平。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水平以后,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并提前做好企业人才储备工作。同时,企业管理者根据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制定一套比较适合企业发展的培训计划,在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应建立健全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样在培训的时候可以按照制度进行管理。企业在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细化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并明确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这样才能比较公平、客观地评价。另外,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工作的考核标准,并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这样可以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这个奖罚制度,还可以使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对员工设立福利制度的时候,应从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求。企业还应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晋升机会以及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寻找多样化的培训途径 如果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的话,会影响到培训效果。因此,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寻找更多的培训方式。如: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培训的时候都是借助多媒体、PPT的形式进行培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使培训内容更加清晰明了,结构框架一目了然,可以使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提出正确的调整措施[3]。在培训的时候,需要制定一套全新的培训计划。可以在培训的时候将培训内容放在如何提高员工技术能力或员工不断创造这两方面,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的时候,通过与真实的案例相结合,理论加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可以使员工能够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中 作者:王晨单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策略 摘要: 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个产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大,电力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及时进行电力人才的补充和培养。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压力,应及时引入人才,促进电力企业各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此,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电力企业实际发展的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人才培训策略,为电力企业培训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比例。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必须及时进行人才的引入和培训,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由于电力企业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需要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培训。从目前状况来看,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并不能取得顺利进展,由于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及时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和改进,促进电力企业培训质量的提升。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制不理想。进行电力企业人才培训时,要和电力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能型人才培训,根据电力企业的生产时间,确定培训时间,解决培训中的细节问题。但是在实际培训时,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重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制定的培训方案比较随意,设计的计划不严谨、不科学,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规范。 2.培训方法不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在培训时,必须对员工的技术进行提升,让员工掌握新型技术,促进电力企业发展。但实际培训时,很多培训人员都是按照电力企业制定的培训书籍进行,不能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到培训中,不能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员工的实践操作水平比较低下。培训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压抑,不能调动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3.不重视培训工作。电力企业虽然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对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了更新,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某些方面还是不能取得进步。首先,培训领导没有对培训工作引起重视,对培训资金投入较少,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案,培训目标不明确,导致培训不能得到有效进展。 二、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培训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培训的性质、特点和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监督培训进展的情况,对培训人员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最优化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强化管理和技术学习,必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针对高层管理人员,要强化专业知识,提升管理人员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制定相应的制度,对管理人员施行考核,以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展,促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2.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电力企业在培训时,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按照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知识,不断学习和改进新技术,及时调整培训使用的方法和内容。培训时,必须在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实践学习,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让培训内容更加全面,让职员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提升人员的思想感知,让员工在实践工作中更具有责任性和使命感。在培训方法上,要采用比较灵活、新颖的方式进行培训教育。例如,知识技能竞赛、户外拓展、网络化教育等,强化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构建信息化平台。电力企业的领导人员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改变观念,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资金,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培训效果。在培训时,可以构建信息平台,对培训的成绩、效果和使用方法等进行分类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展现培训人员的效果和变化,评价培训方法,从而总结出最合适的培训途径。网络信息是一种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及时解决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公平展示培训人员的出勤情况、成绩等,全面掌握培训情况,优化培训效果。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培训的时候主要存在培训机制不理想、培训方法不到位、对培训不重视等问题,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构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以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朱兴华 单位: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综合三室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 【摘要】 我国电力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人才是一个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逐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目前,随着企业管理层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正被广泛地得到认识,人才在电力企业竞争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电力企业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中员工的作用,才能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然而,人力资源培训是帮助电力企业员工更好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是电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变电力企业的现状,需要电力企业不断改善培训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内涵 电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并谋求发展壮大,就必须进一步改进并完善人才工作,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走人才强企支路,这也是电力企业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服务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要有前瞻性,并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手段将人才凝聚起来,以此来推动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以其自身独有的功能优势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已成为必然使命。电力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员工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劳动绩效,不断发挥出自身的潜能,而这些也正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任务。 3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处于基础阶段,一些相应的管理理念并不十分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当前社会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仅仅重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但是未能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缺少对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并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工作的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正确的战略规划很多电力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教育培训工作就意味着使电力企业损失很大一笔培训费用,会大幅增加企业的支出成本,影响企业的周转资金。而接受过正规培训教育的员工又非常容易辞去现有的工作,这样就使得电力企业白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没有将实际培训内容与员工自身的长期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其培训总纲和计划缺乏一定的长期性,只关注眼前所需要的资源,没有将长期发展战略应用到培训工作中去。 3.3缺乏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企业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将公司发展目标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仔细设计和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这必然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3.4培训效果缺乏激励措施由于电力企业的垄断性质,其僵化的管理机制使得企业中一些员工缺乏竞争意识、自我提升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抱有应付的态度,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而企业设立的培训机制中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对员工培训参与程度的考核、奖惩体系。员工参加培训的效果、培训期间表现十分优秀并不能与其待遇产生关联,致使一些员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培训之中,吸收培训的内容。 4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策略探讨 4.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电力企业管理中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贡献者,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需要为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发展提供培训的机会,电力企业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得到认可,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结合员工的实际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电力企业除了为员工提供工作的机会之外,同时还是员工的主要管理者,在员工管理中需要增加人文关怀,解决员工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2强化企业培训观念,加强人才转型建设电力企业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方案,要不断对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观念进行强化和更新,从本质上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能够对企业以后的竞争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应该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市场发展策略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现电厂大都面临着市场转型,向低能减排方向不断进行转变,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将如何引进低碳化设备作为作为发展的核心环节,在培训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灌输低碳节能思想,加大力度培训技术型电力人才,提高电力企业基础设施的转型效率,为企业实现减排、低碳化发展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4.3企业要注重分析培训需求并制订科学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得从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培训需求的征询与确定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充分体现企业想要的、所缺的,员工想要的、所缺的。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要考虑规范且实用。科学的培训计划要兼顾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培训需求、培训预算等各方面的因素,这样既能保证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也能使员工对培训活动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4.4建立培训效果考核评估体系一些电力企业管理者认为,培训课程结束了就意味着整个培训过程完成了。其实不然,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也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培训人员的重视和落实。在培训之初制订培训计划的同时就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措施,以确保培训效果,防止员工和培训老师敷衍了事。常用的措施是设立奖励机制,对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或在培训结束的培训效果测验中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在某些培训上表现特别优秀的员工,可以专门研究为其安排更适合其发展的工作岗位。对于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还有助于企业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课程,了解员工的不足和欠缺之处,并据此不断调整培训内容,以便在今后的培训课程中加以强化。员工则能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5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加,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提升其竞争力。人力资源作为当前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员工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规划,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电力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作者:胡海波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州供电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文:中小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策略 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纽带,互联网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其中中小型的互联网公司是最具创新能力和先进生产力的有机结合,而获得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是其在竞争生存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一种保持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手段,已经逐渐被企业家们重视起来,形成统一性观念: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一、中小互联网企业人员培训问题分析 1.企业员工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培训工作难以开展从整体行业从业人群看,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大都是35岁以下,这类群体有几个显著的特征:(1)普遍更加关注自我,比较注重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价值是否能够有得以发挥,需要别人的认同,责任意识相对缺乏,所以经常表现为“说变就变”;(2)职业选择观念不确定,变化性大,职业流动性大,没有形成长远的事业目标和工作选择要素结构,没有形成相对理性的职业选择;(3)很容易被事业理想和宏伟的目标所激励鼓舞,但是很容易灰心气馁,很容易“热”也很容易“冷”。这些特性都将导致培训开展过程中变化性和不确定性。 2.企业现有规模和资产导致人员培训资产投入和力度不够由于中小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公司能赚钱也能花钱,多方面需要经费支出,而公司的管理者更喜欢将钱花在一些显性的资产投资上,这就使得公司在培训资产投入方面力度不够,有时可以说是量小甚微,这终将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化和非必需化。 3.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人员培训执行力度不够透彻由于人员培训具有投资性大、回报周期长、回报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这就导致企业家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一种边缘性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定位不准确。成本支出方面考虑,担心人员培训后会加快人员的流失,而有目的性的忽视培训工作。而对于一部分企业管理者来说,虽然思想上认识到人员培训很重要,却不知道如何开展培训以及培训什么,且对员工的培训缺乏正规、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企业培训带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培训理念过于陈旧,导致人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降低企业培训师资力量不够,对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实际操作认识不够,对互联网行业的超前性、多变性、创新性的把控力度不够。由于中小互联网行业的多元化,人员的高水平,高技能性,必然导致传统的培训手段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相对于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培训改革速度则相对比较迟缓,培训手段不够信息化、现代化,人力资源软件体系的开发不能够适应管理方式的变化,导致现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够。 5.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培训预期没有达到现阶段的人力资源效果评估,虽然理论上得到了重视,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如下:(1)评估过程没有系统化,只是当成培训后的例行程序,没有有效的评估手段;(2)评估面向的对象相对比较狭窄,做出的只是片面效果评估,最终将导致整体效果的失败;(3)评估方法比较单调,不能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综合使用;(4)缺失评估效果反馈环节,以为评估结束则意味着培训结束了,没有真正起到效果评估的作用。 二、中小互联网企业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对策 1.重视培训工作,改变传统观念,确认人力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性企业管理者要有前瞻性眼光和人才储备的概念,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企业的发动机,重新思考人力资源培训的位置,要明白今天的培训直接影响企业明天的竞争力。要确立培训有用的概念,不要因为企业的人力,财力不足,而放弃人力资源培训,要知道合理恰当的培训通常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的。 2.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确立合理的培训计划处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价值的评定方式都发生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员工则既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有需要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观的机会。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培训需求、企业的培训成本和个人的需求、定位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定制不同的培训计划,这样既能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执行,又能让员工对培训有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实现培训的目的。 3.运用企业文化不管大小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人产生一种尊重,关心,有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如阿里马云说“:我们不是在雇用员工,我们是在培养合作者。”要让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当中去,达到企业和员工的目标价值的统一,实现共赢的局面。 4.通过合理的手段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核实培训的价值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分层次地进行,首先课程结束时,了解学员感受,考察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知识,态度。通过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查看培训对员工日常行为的改变。最后通过数据,结果等可以度量的指标查看培训产生的最终效果。 5.建立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使企业培训变得有动力和活力在培训中增加适当的奖惩机制,通过晋升,薪资,自身素质方面的提升,让培训活动变得有生动,通过适当的惩罚机制让培训活动变得正规,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让企业和个人通过培训活动达到目标的一直性,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金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处
物流技术论文:以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进行物流技术装备课程开发 【摘 要】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贴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灵活的能够获得较大效益的课程方案。课程开发就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关键词】课程开发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物流技术装备 一 课程开发概况 1.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采取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体现以“问题为中心”和“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在理论教学中辅之案例教学使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采取电化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得到立体、形象、直观的认识;通过校内、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学生自主完成四个课业,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让个体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均衡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较强适应力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1)学生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努力培养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空间。(2)教师方面:通过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3)学校方面: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3.课程的框架设想 每章包括四部分内容:(1)技能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示重点内容和提出技能目标,并对各章结构进行梳理,化繁为简,从而对学生学习起指引作用,提高学习效率。(2)相关知识:根据教材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将收集整理的、与各章内容相关的资料奉献给学习者,以扩大学习者的视野。(3)操作步骤: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章的技能操作进行指导,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记忆。(4)本章习题:按照课程特点和考核的相关要求设计,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问答题五种题型。通过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始终是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近年来,我校积极倡导“课堂变成实训场,岗位尝试练技能”,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1.模式的内涵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是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依托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的发散和聚合中,实现教学目标和岗位技能目标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2.模式的操作步骤 (1)学校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岗位技能目标。(2)根据岗位技能目标,制定相应的专业技能目标。(3)依据专业总体技能目标,确定具体的课程技能目标。(4)根据课程技能目标,确定每节课的课堂技能目标。(5)通过完成每节课的技能目标,最终实现岗位技能目标的达成。 以上操作步骤,以岗位技能目标的制定为出发点,通过落实专业技能目标、课程技能目标、课堂技能目标,最后以达到岗位技能目标为落脚点。这是一个完整的岗位技能目标的达成过程。按着这个模式来实施,能做到让学生和老师目标明确、专业对口、与岗位技能联系紧密,起到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三 以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进行物流技术装备课程开发的实例 如第2章:运输技术与装备。 1.明确技能目标 在实际运输中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学生尝试技能 以5・12汶川地震为案例,让学生尝试说出选择的运输方式。 3.教师示范技能 师生共同学习:(1)运输的方式及特点;(2)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3)重新分析5.12事件案例选择的运输方式;(4)图片带动学生分析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确定选择的运输方式。 4.学生练习技能 选择题(抢答): 5.学生巩固技能 例:3W图书公司的总部在上海,为了满足五一黄金周的消费需求,4月25日从福州购进5000本图书,每本书的重量为500克,这些书需要在4月30日前运达上海。 针对上面给定的情景,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将这批图书以最低的成本准时运达上海。 6.测评技能达标 运输技术知识实训考核标准一览表 7.课后作业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讨论,检测学生对运输基本知识的掌握。(1)今天,借助于发达的运输,无论何时,黑龙江的哈尔滨、新疆的乌鲁木齐都可以吃到海南的新鲜蔬菜。那么,什么是运输?运输的功能是什么?(2)浙江杭州某丝绸厂向法国里昂市出口一批丝绸衣物。采用哪些运输方式可以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3)山西的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物资,而北京、广东和浙江等地是煤炭的消耗地。向北京、广东和浙江等地运输的煤炭应该分别采用哪些运输方式?为什么?(4)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采的第一个大油田,被誉为准噶尔盆地的明珠,自油田在亘古荒原建立的那天起,就与荣誉和神秘相伴,它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使我国走出了贫油论的阴影;它是一个常被风沙包裹的经济结构单一的工业化城市,周边自然条件恶劣。试想,原油运输的方式是什么? 四 结论 物流技术装备这门课程采用岗位尝试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目标与岗位技能目标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先试后导”――岗位技能先尝试,示范指导后进行。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是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上的图片及案例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材料,掌握知识要点,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的实效。 物流技术论文: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摘 要 物流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引起了工作人员与物流设备的联系变动,使得物流企业本身的管理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物流领域的完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新兴的物流技术对整个物流产业的影响包括了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管理环境等。这些影响有利也有弊,因而就需要我们的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科学的去正视新技术为自身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有利因素加以利用,对不利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我国的物流企业才能够真正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物流技术 物流管理 影响 随着我国物流企业迅速的发展壮大,大量的新物流技术也孕育而生了,新技术在使我国各物流企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也为企业本身的管理带来了影响。新物流技术在进行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间接导致企业内部员工与物流设备之间的操作联系出现变动,这种变动将会对我国的物流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1)对管理主体的影响分析。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正向着多元化的层面进军。现今我国的物流市场,存在着较多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与传统的单一型物流共同在市场中进行竞争,而究其根本来看,无论是综合型物流企业还是传统的单一型物流企业,其经营运行的主要手段依旧是依赖于常规物流服务而进行的。而新型的物流技术,也正是根据常规物流服务发展而来的。新型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需要大量人手才能够完成的工作任务量得到了改变,不但减少了人员开支成本,同时还显著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了物流企业管理岗位的人员工作负担,为物流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支出。 (2)对管理客体的影响分析。人们对于物流行业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物流行业相关技术不停地进行着研发和创新。而与此同时,这也对物流行业本身的客体管理上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首先,物流技术的发展会对物流企业客体管理带来正面的激励作用,促使其进行发展,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跟上不断创新完善的物流技术,就需要在管理上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技术,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的引进新设备,以便于能够更好地适应物流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其次,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导致物流企业为了能够做大做强,跟进技术变化的脚步而展开增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会对整个物流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资金陷入枯竭。 (3)对管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中的物流技术,将会引发物流企业进入增量管理模式当中,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物流企业在应对增量进行管理时,往往会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且完善的资金预算机制体系。再加上大量物流设备在物流企业中的引进和使用,整个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将会受到影响而发生结构上的改变,传统死板的组织结构势必会被淘汰掉。其次就是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物流产业,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成为了政府密切关注并培养的对象,在这一政策背景之下,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也就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进而对物流企业的微观领域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在税收上,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相关采购行为。 二、正确对待物流技术发展为物流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每一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都会相对应的为一个行业带来大量的影响,对于物流行业也是如此。由于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我国的物流行业正在日益的发展壮大,这也进一步的促使了更多新型物流技术的诞生,同时对物流企业而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新技术对物流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企业的管理所带来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的物流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这些影响给予正视,将其中的正面影响妥善地加以利用,同时还需要对一些负面影响进行改善,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使物流企业的管理不被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而左右,从而使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不断的蓬勃壮大。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有四大要点需要进行完善和强化,分别为: (1)强化员工整体素质培养。我国的物流产业,当前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再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因而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新物流技术孕育而生了。技术的快速更替和整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员工已经无法适应,往往有的员工刚刚熟悉了一套物流技术,新的物流技术就已经出现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物流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大力的培养,不但要全面强化其岗位素质,同时还需要对其专业知识等进行深入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和掌握新技术知识,并养成不断自主进行挖掘学习的习惯,从而使物流企业中的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其岗位,完成自身应尽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2)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我国的物流企业正向着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一味过度的追求经济收益,也有可能使物流企业陷入困境之中无法自拔。首先,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使得企业忽视自身的规模和实际状况,并且也会使得企业逐渐忽视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长此以往,企业就会损失大批的客户资源。其次,新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虽然可以有效的提升物流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收益,但同样也会为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必须要对购置的成本约束进行全面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其资金配置效益受到影响。 (3)完善操作与组织形态。任何一条产业链想要得以运作和发展,就需要较为完善的生产力和组织形态。对于物流产业而言,想要得到发展,首先就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组织形态,并引进大量的先进应用设备,同时完善组织人员对设备所进行的操作规范,使整个物流企业能够具备十分灵活且柔性极大的特性,以应对随时变化的物流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4)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物流企业中,最主要的管理问题就是对人所进行的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物流技术变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系统的管理。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就必须要施行绩效管理制度。完备的绩效管理制度,往往能够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而使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而积极的配合企业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使企业能够从容不迫的面对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所造成的影响。 三、结束语 物流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带动了新技术的诞生,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使得物流产业在管理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同时也有负面的。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来说,应该对这些影响给予重视和正确对待,只有妥善的利用影响,并对负面影响加以克制,才能够使物流企业真正的发展壮大起来。 (作者单位为甘肃省经济学校) 物流技术论文:现代物流技术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促进研究 摘要:近年来物流业在我国飞速发展,总体规模快速增长。但与国外物流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主要存在运作效率低,现代化设施设备不足以及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我国物流水平,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物流技术 物流成本 物流服务 人才培养 1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网络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大行其道,中国商品市场供销两旺,但在整个供应链中,中国所获利益,却是整个利润环节中最少的,特别是中国的物流产业,严重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2 中国物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总体成本高 我国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物流总体成本过高,严重制约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中国物流成本最高,占GDP的16.9%,最低的英国还不到10%,。以我国2010年GDP总量95933亿元算,而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就占19186亿元,所以控制物流成本是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 2.2 物流运作效率低 限制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物流效率低下,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没有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仍然沿用分拣靠手工,搬运靠人工的传统物流模式,导致了我国物流效率严重低下。 2.3 物流技术落后 从国际上物流发展的趋势来看,物流企业正在朝着信息集成化,操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但据调查,我国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至于MRPII、ERP、VMI及SCM等在我国企业中使用尚不足10%,而实施ERP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3 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促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3.1 控制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技术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等成本管理技术,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 3.1.1 运输成本的控制技术 运输成本的控制目的,是使总的运输成本最低,但又不影响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快捷性要求。为此,通过运输网络设计技术实现定制化运输,可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3.1.2仓储成本的控制技术 库存管理ABC分析法:根据帕累托定律:“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制成品等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有和销售情况等进行分类、排序,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 3.1.3 配送成本的控制技术 配送中心选址技术:在满足整体布局及其他要求的基础上达到配送费用最小。用公式表示为: 配送路线的选择技术:0-1规划法:将车辆的配载和运输路线的选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模型为: 3.2 提高物流效率 提高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化,物流功能自动化,物流服务专业化以及物流管理系统化。 3.2.1 物流信息网络化 在物流仓储活动中利用条形码技术,采集跟踪物流信息;通过EDI技术传输标准化的电子报文,最后通过WMS系统实现高效的业务管理。 在物流运输配送活动中利用GIS技术在一幅地图上实时动态显示所有物流资源信息。再通过GPS车载定位系统显示配送车辆的精确位置。最终,信息汇集到运输管理系统(TMS),以实现车辆调度,运输路线规划等具体功能。 3.2.2 物流功能自动化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都比较陈旧落后,功能单一。为实现物流功能的机械化、自动化,运输方面广泛采用托盘一体化和集装箱运输;仓储方面使用AS―RS系统,分拣方面使用CAPs系统;包装方面,使用全自动包装机;装卸搬运方面,大量使用叉车、堆垛机、垂直输送机械等。 3.2.3 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将客户进行细分,提供针对性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和服务效率。 3.2.4 物流管理的系统化 利用供应链管理技术(SCM),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fMRPⅡ)以及企业资源计划fERP)等管理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 3.3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都离不开物流人才,对人才的培养也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但目前在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在1万人左右,在职人才培养也只有10万人,物流行业仍需要大量人才,其中最缺乏的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还在以15%的速度增长。 综上,现代物流技术是我国物流业打破桎梏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而如何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促使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更是根本解决之道。 物流技术论文:探析当今我国物流业中的物流技术 【摘 要】现代物流技术在世界的经济中起着极大的作用,运用广泛,特别是现代物流行业。如超市中的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技术在仓储和配送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将会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本文将从物流技术的定义,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中国物流技术的特征,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物流技术;仓储;配送;成本;效率;物流业 一、物流技术的定义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技术。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在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质手段。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不分时间、地点,从生产者一方快速转移给消费者,它是沟通两者的有效桥梁。 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现代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本文重点讲述物流软技术中采集技术、交换技术、跟踪技术和电子技术在仓储和配送中的应用。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极大的差距。本文以中美为例来看中国物流成本。美国自1991来基本保持在GDP的10%左右,现在更是到达了5%左右;我国从24%下降到现在的15%左右,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差10%左右。所以我国物流成本还是偏高的。 申通快递暴力分拣的事件让我们在看到员工素质问题的背后是我国物流行业的落后。这其中就有物流技术的缺乏。我国的仓储和配送总体处于人工向物流自动化过度的低端,基本依赖与人工,少量应用物流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2012年4月,阿里巴巴开始在天津京滨工业园投资30亿建设华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阿里巴巴联手其它行业企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数千亿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网络,可以支持数千万家企业发展,让全国如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阿里巴巴在全国各地建立物流中心和百亿布局大物流,建物流宝平台。近年来,阿里巴巴集团的物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也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而相应发展。 三、中国物流技术的特征 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中国物流起步较晚,主要发展在21世纪,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早已走上了物流信息化、自动化阶段。目前,我国不少物流企业还处于基本人工阶段。如快递行业的人工分拣,物流业的手写填单。近几年,一些企业引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等,但却大多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或是没有学习到精要。这样不但无法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担。 我国物流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制造物流设备的厂家分属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的标准不统一,致使物流业的很多设备标准不统一。我国重要的运输单位,海关、港航的EDI应用系统是各自独立、封闭的,无法联网,同时实行标准也不统一。物流业的非标准化会使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最终降低物流企业的效益。 物流技术科研人员缺少。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技术人员不足。欧美发达地区在物流人员的培养方面起步早,发展时间长,整个制度完善,机制成熟。 物流技术运用不足。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物流技术的人员不足,存在着使用错误或使用效率的不高。物流技术难以普及和高效运作。 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 物流技术在仓储和配送中能极大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技术包括采集技术,交换技术,跟踪技术和电子商务。 (1)采集技术有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pos技术。 在仓库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管理各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对物质的批次等进行管理。将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是仓储和配送实务在现阶段应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淘宝网和天猫网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中国的电子商务将步入10万亿的时代。目前,淘宝网和天猫网日包裹量超过1200万单,双十一单日产生包裹峰值超过7200万单。这一巨大的网购量必然要求商品快速、准确、高效的到达消费者手中。它对物流技术的运用也必然是高效、快捷的。 POS技术是一种自动读取设备的技术。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它可以自动获取商品销售的各种信息,然后运用网络系统传输到所需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加工处理,最后得出规律或结论再次运用于市场经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该系统在销售的同时,采集每一种商品的销售信息并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对销售和配送等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在现代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POS技术作用极大。它可以快速高效地了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它是商品市场的晴雨表,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2)交换技术以EDI技术为例说明在仓储和配送中的应用。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中,其后EDI的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的业务扩展,如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仓库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世界超市巨头沃尔玛是美国高效运用物流技术的重要代表。它有专门的卫星定位系统,对货物进行跟踪定位,可以随时了解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也可以进行销售信息传送业务,企业间的准时、准确订货。 (3)跟踪技术有GPS技术和GIS技术。GIS技术用途十分广泛。仓库的各种基本情况,它可以使用地理坐标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它是仓库MIS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补充。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能够集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各种模型。 (4)电子商务作为新的技术为物流中的仓储和配送提供了便利。电子商务缩短了物流供应链的流通时间,使供应链路径更短化。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它是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展示和网上支付。它是一种网上商流行为,通过网络这种无形市场进行便利的销售。但电子商务的产品交易活动并未结束,只有通过物流将商品真正转移到消费者的手中,电子商务活动才算真正结束。只有合理、现代化的物流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如果缺少了物流业的支撑,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无法走通和行之有效的。2013年,淘宝网和天猫网双十一交易额高达350亿元。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将产生巨量物流需求,我国现有的物流体系将无法支撑,需要一个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社会化物流体系。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企业将在近年和未来致力于这一标准、高效的物流平台的建立、运用和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中国物流业、物流技术的整个发展是和国家息息相关的。需要得到国家在资金、政策、人才、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只有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真正参与进来,才能快速地推动物流技术和物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物流业在目前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大发展空间。这需要我们把物流技术应用到物流的各个行业中,特别是仓储和配送中。同时我们也应发展新的物流技术,培养真正的物流人才,使之领先世界物流。 物流技术论文:物流技术与现代物流业变革及发展路径的探讨 摘要:本文把握物流领域技术进步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技术;变革;发展路径 一、引言 物流业及物流技术进步是为了弥合、化解社会和产业分工导致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空矛盾并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将商品从生产传送至消费领域,本质而言就是“减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耽搁或停顿”和“优化经济结构”。 二、物流领域技术进步发展历程 (一)物流技术机械化 1.物流技术机械化的产生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在这一时段内,制造业比重大幅上升,生产制造部门通过机器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城市人口比重急剧上升,商品流通表现为出现大量商品及批发零售业的初步分离。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商品生产能力,技术进步被广泛地扩展到其他领域。劳动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和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物流的发展与变革有了相应的市场需求力量。 2. 机械化对物流形式的影响 由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率先在生产领域内发生,使短期内生产领域生产能力有提升,也必然要求有相当发展程度的物流技术与之相适应。技术让商品大范围流通成为可能,通过运输和通讯条件的改善,仓储条件的改进,导致批发商与零售商的最终分离的现代物流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样品销售和期货交易方式的出现。样品销售极大地节省中间流通费用,比如商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本等,从而使大规模购买极为方便,提高了物流的效率。而期货交易的诞生,开启了现代意义产业革命的交易形式、交易规范和交易制度,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物流技术标准化 1. 物流技术标准化的产生 以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发展背景,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在这一时段内,农业比重下降,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机构化生产和单品种大量生产成为主要制造方式,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而大城市中的居民则向郊区迁移,商品流通在这一时期表现为大量销售及追求规模经济性与速度的经济性。 2. 物流技术标准化的表现 (1) 批发领域物流相关组织的变化 现代意义的商品经销者通过从生产者手中直接采购大宗商品,并直接销售给加工者的销售活动,具有维持价格的稳定,减少运送作业的次数,降低了筹措信用贷款的数额和风险等优势,使原来依靠大量物流环节的商品销售网络得以简化,提高物流的效率。同一时期出现的自营批发商,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其得到快速增长,通过建立了自己庞大的采购和销售网络,不再局限于受中间环节的控制,减少了商人和生产这对信用网络的依赖。 (2) 零售领域物流相关组织的变化 伴随着第一家百货商店在法国巴黎诞生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商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商品的标准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供应商主要通过在百货商店内部应用各种商业机械、设施和技术将商品销售出去,提高商品周转速度,降低成本。 到了19世纪中期,消费者都关注的是商品的价格。且同时期,垄断资本主义逐渐盛行,中小零售企业为应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通过连锁经营与前者进行相抗衡。因此,更低的物流费用,更快的反应速度是当时零售企业的重要目标。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如统一的物流配送等,把原来彼此独立的零售店组建为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并按日常服务进行标准化、专业化、一致化管理,以达到规模化经营效益的目的。而在百货商店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超级市场,使零售活动变成一种可以标准化的技术含量高的事务,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 物流技术信息化 1. 物流技术信息化的产生 以计算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同时期的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制造业比重也开始稳定下降,新兴的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此时的生产方式以机械自动化,小批量,多品种为主,物流更注重服务的经济性。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物流领域的每一个角度,深刻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物流领域的全面变革。 2. 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使物流效率越来越高 自动识别技术中第一个进入物流领域的是条码技术。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零售业是条码技术最先广泛应用的领域,目前,我国商品条码用户有十余万家,使用条码标识的产品超过 100 万种,条码自动扫描商店(POS)数万家。各种更为先进的技术不断地应用到物流领域,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和人工操作,从而大大减轻了物流行业中劳动的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信息化经济成为主流,将物流技术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阶段。 三、变革及发展路径探索 1、加强研发,降低成本 目前,大多数物流技术包括电子条码、EDI、RFID、传感器、GPS、无线络技术、DM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开发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的成本较高,资金需求较大。一般多是单个企业、单个业务采用的某一种技术,还没有形成真正互通互联的产业链。这也是从根本导致多重标准的产生,间接的使社会总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标准化 以市场诱导性变迁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形成物流技术渐进式的技术创新,实行统一的标准规范,打造行业链的技术应用规模经济,极大的降低应用成本。例如由于当前物流技术标准的区域差异、滞后导致的物流效率低下,直接地使物流费用等不断上涨。因而,在流通渠道体制和组织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技术方向就是要提高物流的加工率和技术含量,使商品从散装化向包装化发展,从粗放化物流向集约化物流发展,从常温物流向冷链物流发展。通过流通包装化可降低由于散装销售导致的损耗率,而集约化物流和冷链物流则可有效降低商品粗放式流通所产生的高损耗。 四、展望及结论 据中国快递协会统计数据,2013年,主要快递公司硬件方面的投入都超过10亿元。智能快件箱、无人机派件等新型物流技术不断兴起,表示我国物流业技术创新不断。究其实质来说,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主要为实现供应连效率化、价值链的增值化及信息链的可控化,从而最终实现价值链增值化,使物流不仅仅实现物的功能,更使创造物的价值成为可能。 物流技术论文:探析当今我国物流业中的物流技术 【摘 要】现代物流技术在世界的经济中起着极大的作用,运用广泛,特别是现代物流行业。如超市中的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技术在仓储和配送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将会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本文将从物流技术的定义,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中国物流技术的特征,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物流技术;仓储;配送;成本;效率;物流业 一、物流技术的定义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技术。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在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质手段。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不分时间、地点,从生产者一方快速转移给消费者,它是沟通两者的有效桥梁。 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现代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本文重点讲述物流软技术中采集技术、交换技术、跟踪技术和电子技术在仓储和配送中的应用。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极大的差距。本文以中美为例来看中国物流成本。美国自1991来基本保持在GDP的10%左右,现在更是到达了5%左右;我国从24%下降到现在的15%左右,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差10%左右。所以我国物流成本还是偏高的。 申通快递暴力分拣的事件让我们在看到员工素质问题的背后是我国物流行业的落后。这其中就有物流技术的缺乏。我国的仓储和配送总体处于人工向物流自动化过度的低端,基本依赖与人工,少量应用物流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2012年4月,阿里巴巴开始在天津京滨工业园投资30亿建设华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阿里巴巴联手其它行业企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数千亿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网络,可以支持数千万家企业发展,让全国如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阿里巴巴在全国各地建立物流中心和百亿布局大物流,建物流宝平台。近年来,阿里巴巴集团的物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也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而相应发展。 三、中国物流技术的特征 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中国物流起步较晚,主要发展在21世纪,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早已走上了物流信息化、自动化阶段。目前,我国不少物流企业还处于基本人工阶段。如快递行业的人工分拣,物流业的手写填单。近几年,一些企业引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等,但却大多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或是没有学习到精要。这样不但无法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担。 我国物流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制造物流设备的厂家分属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的标准不统一,致使物流业的很多设备标准不统一。我国重要的运输单位,海关、港航的EDI应用系统是各自独立、封闭的,无法联网,同时实行标准也不统一。物流业的非标准化会使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最终降低物流企业的效益。 物流技术科研人员缺少。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技术人员不足。欧美发达地区在物流人员的培养方面起步早,发展时间长,整个制度完善,机制成熟。 物流技术运用不足。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物流技术的人员不足,存在着使用错误或使用效率的不高。物流技术难以普及和高效运作。 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 物流技术在仓储和配送中能极大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技术包括采集技术,交换技术,跟踪技术和电子商务。 (1)采集技术有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pos技术。 在仓库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管理各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对物质的批次等进行管理。将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是仓储和配送实务在现阶段应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淘宝网和天猫网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中国的电子商务将步入10万亿的时代。目前,淘宝网和天猫网日包裹量超过1200万单,双十一单日产生包裹峰值超过7200万单。这一巨大的网购量必然要求商品快速、准确、高效的到达消费者手中。它对物流技术的运用也必然是高效、快捷的。 POS技术是一种自动读取设备的技术。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它可以自动获取商品销售的各种信息,然后运用网络系统传输到所需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加工处理,最后得出规律或结论再次运用于市场经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该系统在销售的同时,采集每一种商品的销售信息并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对销售和配送等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在现代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POS技术作用极大。它可以快速高效地了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它是商品市场的晴雨表,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2)交换技术以EDI技术为例说明在仓储和配送中的应用。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中,其后EDI的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的业务扩展,如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仓库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世界超市巨头沃尔玛是美国高效运用物流技术的重要代表。它有专门的卫星定位系统,对货物进行跟踪定位,可以随时了解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也可以进行销售信息传送业务,企业间的准时、准确订货。 (3)跟踪技术有GPS技术和GIS技术。GIS技术用途十分广泛。仓库的各种基本情况,它可以使用地理坐标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它是仓库MIS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补充。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能够集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各种模型。 (4)电子商务作为新的技术为物流中的仓储和配送提供了便利。电子商务缩短了物流供应链的流通时间,使供应链路径更短化。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它是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展示和网上支付。它是一种网上商流行为,通过网络这种无形市场进行便利的销售。但电子商务的产品交易活动并未结束,只有通过物流将商品真正转移到消费者的手中,电子商务活动才算真正结束。只有合理、现代化的物流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如果缺少了物流业的支撑,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无法走通和行之有效的。2013年,淘宝网和天猫网双十一交易额高达350亿元。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将产生巨量物流需求,我国现有的物流体系将无法支撑,需要一个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社会化物流体系。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企业将在近年和未来致力于这一标准、高效的物流平台的建立、运用和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中国物流业、物流技术的整个发展是和国家息息相关的。需要得到国家在资金、政策、人才、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只有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真正参与进来,才能快速地推动物流技术和物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物流业在目前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大发展空间。这需要我们把物流技术应用到物流的各个行业中,特别是仓储和配送中。同时我们也应发展新的物流技术,培养真正的物流人才,使之领先世界物流。 物流技术论文:物流技术对军事后勤保障影响研究 摘 要:军事物流技术是用于保障军用物资从供给地向接收地安全流动的一切技术、方法和手段。随着现代战争高消耗、高机动和高效能等特点的出现,军事物流技术推动和满足了后勤保障发展的需求,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文章根据物流技术对军事后勤保障6个方面影响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从事军事物流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要牢牢掌握现代物流技术,将物流技术贯穿于军事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关键词:物流技术;后勤保障;系统 军事物流是将军用物资从供给地向配置地进行转移或消耗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了对军用物资的采集、运输和包装、加工、仓储与供应等环节,在军事物流领域,现代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已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军事物流技术格局,并且随着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物流的管理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针对物流技术对军事后勤保障的影响进行研究,展望军事物流技术对军队后勤保障影响的发展趋势,是推进军事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军事物流技术推动和满足后勤保障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影响后勤保障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后勤保障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后勤保障各要素之上的现代化;而物流技术应用于军事上,则始终贯穿于后勤保障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之中。美军在近年的一些战争中大量使用条形码技术、射频卡、标识牌读写器、手持单元等识别技术对补给物资进行识别与分类;用全球定位系统和GSM无线传输技术对车载物资进行可视化调度和管理。由此可见,没有军事物流技术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后勤保障的现代化。 2 影响后勤保障能否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实质就是系统的集成与技术的融合,其核心是信息化,并将最终促使战争形态发生本质的变化:即由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由协同作战方式向一体化作战方式转变。随着战争形态以及作战样式的变化,对我军后勤保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我军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机械化保障是我军当前的现实需求,而信息化保障则是我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军后勤保障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基点。在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和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后勤保障所围绕的中心环节是努力提高信息化保障能力。而现代军事物流技术,既包含信息传输、信息服务、辅助决策、指挥控制、系统互通等信息技术,同时也具有信息探测、制导和实时跟踪等功能。因此,现代物流技术的信息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后勤保障能否适应未来的新军事变革。 3 影响后勤保障的质量与安全 军用物资的包装、储存、运输、收发、装卸、搬运等这些流通环节能否紧密衔接,在整个周转或输送过程中能否安全、高效的进行,是由军事物流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决定的。在现代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安全高效地将各种设备、设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基地,实现实时、实地保障,关键就是因为美军在物资的集结、运输和周转等各个环节中运用了大量先进的网络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车辆导航技术以及物资识别技术等。相反,如果在军用物资保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都将会导致物资供应链的断裂,其结果必将会影响整个后勤的保障质量和安全性能。 4 影响后勤保障能力的发挥 即便用于军事保障的装备十分先进,军需保障物资十分充沛,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先进的军事物流技术作为支撑,那么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军用物资在集结、周转、调度、输送或储存等环节就会出现衔接不紧、信息不畅、保障不及时等现象,严重影响军事物流的效率。因为在未来后勤保障中,物流技术已不仅仅只是后勤保障的一个战术技术性指标,而是逐渐成为整个物流系统发挥保障效能的核心,是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的“倍增器”。因此,作为后勤保障最具体、最直接的军事物流,其技术性能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后勤保障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影响保障能力的整体发挥。 5 影响后勤保障的效率与频率 现代战争的节奏快、机动性高、物资消耗大,这就要求高效率与高频率的后勤保障相适应。在美伊战争中,美军3机步师日机动平均速度约60公里,最快时高达170公里,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一次渗入伊拉克腹地达300余公里。这种陆、海、空、天、电等全时空、大纵深、多方位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军事物流技术作支撑,后勤保障的实施是难以实现的。在美军第3、第4机步师中,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可视技术应用到其后勤保障的总指挥,具体的每辆运输车,直至参战的每个单兵,使整个保障处于分而不散、散而不乱的“透明”状态,大大减少了保障环节和额外保障量,从而加快实时、实地、实量的保障频率,极大提高了保障效率,为整师快速挺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现代物流技术的投入和大量使用,不仅加快了战争的节奏和保障的步伐,同时,也是提高后勤保障效率与频率的催化剂。 6 影响后勤保障的模式和方式 我军传统的平面保障,由于现代高、新、尖物流技术的大量推广和应用,使得保障模式逐渐向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保障发展;由粗放型保障逐渐向集约型保障发展;由模糊不清的概略保障逐渐向实时、实地、实量的精确型保障发展。因此大量的军事物流技术,使得兵员的调动与集结、物资的储存与装卸及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军事物流技术使军队后勤保障模式、方式发生变化,使各类军用物资能够源源不断、高效运转,它对军队后勤保障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面对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广大从事军事物流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只有紧紧站在现代物流技术前沿,牢牢掌握军事物流技术的制高点,并将物流技术贯穿于军事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确保后勤保障在任何时候都能畅通无阻、保障有力。 物流技术论文: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物流技术 连锁超市业呼唤现代物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有目的地深入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先进企业集团的配送系统和配送中心现代化建设,已成为不少连锁超市公司的重要课题。 当今的流通领域已将物流的高科技(自动分拣机、自动化立体仓库、信息处理及通讯自动化等)广泛应用于配送中心。根据我国连锁超市目前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应该加强学习和采用物流现代化技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自动分拣系统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包括“入库-保管-捡货-分拣-暂存-出库”等作业,其中分拣作业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面对零售业多品种、少批量的订货,配送中心的劳动量大大增加,若无新技术的支撑将会导致作业效率下降。与此同时,对物流服务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一些大型连锁商业公司把拣货和分拣视为两大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感测技术(激光扫描)、条码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导入使用,自动分拣机已被广泛用于配送中心。我国的邮政等系统也已多年使用自动分拣设备。由于我国商品包装箱(指运输包装)上基本没有印刷条码,故商业系统至今尚没有认真研究过运用自动分拣机。 应该看到,自动分拣机的分拣效率极高,通常每小时可分拣商品6000-12000箱;特别是在日本的连锁商业自动分拣机种类很多,而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似。基本上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一)输入装置:被拣商品由输送机送入分拣系统。 (二)货架信号设定装置:被拣商品在进入分拣机前,先由信号设定装置(键盘输入、激光扫描条码等)把分拣信息(如配送目的地、客户户名等)输入计算机中央控制器。 (三)进货装置:或称喂料器,它把被拣商品依次均衡地进入分拣传送带,与此同时,还使商品逐步加速到分拣传送带的速度。 (四)分拣装置:它是自动分拣机的主体,包括传送装置和分拣装置两部分。前者的作用是把被拣商品送到设定的分拣道口位置上;后者的作用是把被拣商品送入分拣道口。 (五)分拣道口:是从分拣传送带上接纳被拣商品的设施。可暂时存放未被取走的商品,当分拣道口满载时,由光电管控制阻止分拣商品不再进入分拣道口。 (六)计算机控制器:是传递处理和控制整个分拣系统的指挥中心。自动分拣的实施主要靠它把分拣信号传送到相应的分拣道口,并指示启动分拣装置,把被拣商品送入道口。分拣机控制方式主要是脉冲信号跟踪法。 拣货系统自动化近年来,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的发展势头很猛,对物流作业的“拆零”需求越来越强烈,拣货、拆零作业的劳动力已占整个配送中心劳力的80%;订货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使得配货作业人手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提高这个物流环节的作业效率,已成为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的研究重点。目前,医药行业、化妆 品制造行业已广泛使用全自动拣选系统;而流通领域,特别是连锁超市、便利店的配送中心都广泛使用电子票签拣货系统。 只要把客户的订单输入操作台上的电脑后,存放各种商品的货架上的货位指示灯和品种显示器,会立刻显示出拣选商品在货架上的具体位置(即货格)及所需数 量,作业人员便可从货架里取出商品,放入批发输送带上的周转箱,然后揿动按钮,货位指示灯和品种显示器熄灭,配齐订单商品的周转箱由输送带送入自动分 拣系统。 电子票签拣货系统自动引导拣货员进行拣选作业。任何人不需特别训练,即能立即上岗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品处理速度,减轻了作业强度,而且使差错率大幅度下降。 二、自动化立体仓库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是物流技术的一个划时代的革新。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仓储行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下的落后面貌,而且大大拓展了仓库功能,使之从单纯的 保管型向综合的流通型方向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以巷道堆垛起重机存取货物,并通过周围的装卸搬运设备,自动进行出入库存取作业的仓库。 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由货架、巷道堆垛起重机、周边出入库配套机械设施和仓储管理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货架长度大、排列数多、巷道窄,故密度高;巷道机上装有各种定位的检测器和安全装置,保证巷道机和货叉能高速、精确、安全地在货架中取货;目前,立体仓库自动控制方式有集中控制、分离式控制和分布 式控制3种。分布式控制是目前国际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型立体仓库通常采用三级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三级控制系统是由管理级、中间控制级和直接控制级组成的。管理级对仓库进行在线和离线管理,中间控制级对通讯、流程进行控制,并进行实时图像显示,直接控制级是由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对 各设备进行单机自动操作。使仓库作业实现高度自动化。 三、计算机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正在跨入智能化管理的领域。 ECR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食品杂货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新战略。ECR的核心是要求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把精力转移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上并为之作出努力,使消费者少付出金钱、时间、精力和风险而更加方便地获得更多信息,并得到更好的品质、更新的创意、更新鲜的商品。由此,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都能成为市场的赢家,也就是说ECR力求将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拴在一根线上,结为利益共同体。 物流技术论文:浅谈物流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然而,由于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烟草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及威胁同样都有所加大,实现该行业的稳步发展及不断突破,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烟草行业与物流产业之间具有着密切的依赖关系,实现现代物流在烟草行业的全面推广,会对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现代物流方面出发,简要分析物流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物流;技术;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烟草行业的生存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致使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愈行愈难。一直稳坐市场的国内烟草行业来说,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在双重压力下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是我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由于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烟草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及威胁同样都有所加大,实现该行业的稳步发展及不断突破,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在保证卷烟品质的条件下,首先要压缩卷烟销售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物流成本是卷烟销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物流也是直接服务客户的部门之一。实现现代物流在烟草行业的全面推广,会对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烟草行业至今还未建立起覆盖全行业的供应链体系,零售户、烟草公司、卷烟厂间信息传递并不通畅,工业和商业的库存较大,交易成本较高,阻碍了竞争优势的发挥。发展烟草现代物流是增强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是烟草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现代物流对烟草行业全局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烟草行业的物流只有用现代物流的理念来指导,烟草业才会做大、做强。在当前专卖体制下,走烟草现代物流之路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从烟草行业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研究烟草行业存在阻碍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解决方案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统一库存区”的构想和建立覆盖到乡镇的销售信息传递网络的建议,对当前的烟草行业物流工作有着推动发展的实际意义。 现代物流是一项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等功能要素为一体的集成式管理模式,其对于烟草市场的资源配送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烟草物流中心,依靠各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小仓储、快分拣、大配送”的运作理念,在烟草行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物流配送中心对提高烟草流通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各大烟草企业所认同,对该系统的优化工作也正在逐步进行当中。当前的物流优化主要以“仓储合理化、分拣高效化、配送经济化”为目标,通过在各个环节选用适当的技术,从而实现整体的优化。物流信息化的程度是衡量物流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的物流,便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要发展现代化物流,物流信息化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二、烟草物流中心现代物流技术概述 (一) RFID技术视角下的烟草仓储合理化建设 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可识别度高、效率快、操作快捷等优点。烟草仓储与库存过程主要包括出入库管理、仓储管理等环节。应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烟草行业需实行“打码到条、打码到户”及“工业企业出库扫码、商业企业入库扫码、商业企业出库扫码”的二打三扫工序,RFID技术即很好的实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对送货计划进行全面优化,依托信息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自动分配送货线路,以提高车辆满载率为标准,对运输工具及线路选择,送货日程及出车频次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使车辆配送需求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轻,以达到提高单车使用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入库环节中,烟草入库后,对整批到货和零散件烟分别实行按垛扫描和单独扫描,实现烟码垛和件烟信息的一一对应,保证其实际信息与电子标签信息相一致。若需进行件烟调整,则要对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仓储管理流程中,技术的应用主要以仓储的形式和规模,库内外物流衔接为依据,通过使用平面利用率、空间利用以及存取效率都较高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存储模式,通过引入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仓储管理系统(WMS),从而以图形技术实现 “可视化”管理,提高库房的吞吐能力。仓储管理系统应该满足对离散数字仓储作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因而其必须实现与电子标签、自动化物流设备系统相连接的基本要求。 对于出库环节,根据国家局的相关要求,应实现基本的出库扫码操作。通过读写器,准确标记出库时间和发送地等信息并写入标签,为烟草出库后相关后续环节中对于补货、分拣等过程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自动分拣高效化的技术实现 分拣作业是物流中心操作流程中的核心环节,烟草物流中心在该环节中需要对仓储烟草货品实行分类与集中,以做好配装送货的前期工作。该过程主要包括:补货、分拣、打码、装箱等环节。其实现方式有人工拣选、卧式通道或半自动拣选以及全自动拣选三种。 人工分拣是指用人力或简单的器具将件烟分类地派送至指定地点。该种分拣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力及器具的利用效率较低,除异型包装条烟外,很少使用这种分拣方法。集RFID技术与自动补货技术于一体的卧式通道或半自动拣选、全自动拣选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人力及物力的潜在价值, 只需在自动分拣线上安排少量人员来控制分拣系统的运行及其维护与管理即可。卧式通道分拣系统由多台通道推送分拣机和链板输送机等组成,半自动拣选系统则主要由塔型分拣机构成。这两种方式都表现出自动化程度高,系统灵活性能高,单位时间分拣数量较大等优点;卧式通道分拣系统的缺点在于适用于外形尺寸规范的条烟货品且同一时间只能分拣同一品牌的件烟,半自动拣选系统更多的适合于订单多、批量小的卷烟拣选。全自动分拣系统融入了各分拣系统的优点,其分拣效率可以达到其它设备的数倍之多,适用于分拣效率要求高、分拣数量巨大的企业。鉴于我区现今物流发展趋势卧式通道分拣系统及塔型分拣机组合的稳定性更能充分的提高分拣工作的整体效率。 对于补货环节,对于异型烟或销量较小的品牌宜采用人工补货配置系统。而对于数量较大的补货行为可使用通道机或塔机实现自动补货,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环节所涉及传递线路中应安排少量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调配。 打码环节是指通过运用激光防伪技术,由配备人员在分拣工序结束时完成的防伪码标准工序,以实现件烟的独有身份标记。其后,由自动装箱线利用通道分拣机、塔式分拣机组成的自动分拣系统按订单先后顺序完成自动装箱这一工序。 (三) 3G技术下经济化配送的全面实现 3G技术是指由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即GIS、可以实现地图查询、线路优化、自动导航的全球定位系统即GPS以及提供移动数据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即GPRS组成的组合性职能系统。基于3G技术的卷烟物流车辆调度系统是以GIS系统为信息平台,结合GPS车辆定位导航,通过GPRS数据传输手段,而形成的便于动态宏观调控系统。物流配送主要包括配货、配装、运输及送达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配货及配装环节中,通过利用实时数据更新的客户信息平台系统,将不同用户所需的货物根据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进行统筹配装,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运载能力的损失。 运输环节中,要充分利用车辆调度智能系统,不断优化车辆及运输路径的优化。路径的最优化要以已形成的规范配送网点为基础,在对于道路的等级、时段路况、运输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车辆配备的优化,要根据以定路线,以缩短到达时间和减少车辆损耗为目标,并合理配置护送人员的工作量来实现优化。整个过程都要以上文所提及的GIS系统输出的优化线路为依据,通过GPS车载电子地图结合实际情况来加以实现。另外,整个过程都需要通过GPRS数据的无线传输使公司实现对于车辆的实时监控。 送达服务这一环节中,要尽量通过GPS和GPRS系统以及客户信息操作平台实现公司与用户的实时接触,也可以运用相关技术对配送网络的实现进行三维建模仿真,掌握实时信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对于配送服务的整体满意程度。 三、烟草行业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前景 现代物流技术与烟草系统的融合,是全面实现“仓储数字化,库存合理化,分拣电子化,线路最优化,配载经济化”的直接体现。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势必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工商一体化的运作,从卷烟的购进、储存、销售到配送等各个流程进行重新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将大大提高,企业发展也将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裂变。以RFID和GPS等为技术依托的电子标签的应用、自动分拣、职能仓储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平台的系统的全面应用足以为烟草行业的物流系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发展必将更加顺畅。 物流技术在烟草物流优化中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烟草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烟草企业的管理系统与网络建设更好的实现网络化与智能化,仓储、分拣、配送等各主要环节都便于实现数字化与自动化,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企业的业务水平实现了全面的提高。 物流技术在烟草物流优化中的应用将实现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配送路线的优化,人力及物力成本将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工作周期将得到大幅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势必能够实现有效的降低,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总而言之,站在长远和战略的观点思考物流在烟草行业所起的作用,要将物流从日常管理系统水平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而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全面应用对于企业成本代化、效率提高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其一定能够实现在该行业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发展必须依靠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平台,整合资源,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畅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传统物流化蛹成蝶的一个必经过程,对于推进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有着实质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烟草专卖局) 物流技术论文:关于绿色物流高端物流技术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秉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生活的理念,绿色物流渐渐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且现代绿色物流的热门程度大大刺激了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不仅能促使更多人来了解绿色物流,也是快速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渠道。通过研究绿色物流高端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借鉴国际企业合作的形式,不断提高合作的力度,才能更好地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热切需求。 【关键词】绿色物流 校企联合 人才培养 需求 一、绿色物流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 如今,物流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也给许多人们带来了许多利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而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发展领域,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后物流发展的必要选择。所以,为了满足今后的生态保护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弘扬发展绿色物流。但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理念并未普及,虽然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与肯定,但是消费者对此理念淡薄,使得理念只能是理念,还没能真正的开始实行。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高端技术型人才来展开我们的行动,而校企合作,则是一个提供人才输出的平台。不仅能大量招揽人才,还能让更多的人认知绿色物流,不断开拓发展绿色物流市场,让绿色物流走上国际市场[1]。 二、当前绿色物流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针对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的研究提出的各种问题分析。 (一)对于校企合作的培养理念认知淡薄 由于物流这个专业发展的太慢,还没被大众所了解,许多人们只是知道有这个专业,但是真正懂得的却没有几个。再加上许多学校的专业教育不到位,没能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认识物流专业,导致了合作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实现合作收利益甚微的现象。许多企业或者学校合作意识匮乏,没能正确明白合作的意义,不懂得改革创新,一味的按照之前的老模式经行工作。或是校企合作的形式不成熟与没有完善的合作制度,只是单纯的口头合作而没有注重其培养,企业没有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一味的让学校进行文字教育,没能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2]。 (二)校企合作现象表面化 很多学校和企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的合作关系,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各方面的利益签订了合同协议,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实践与培训。企业多以接收实习生为主,而学校则是为了招揽更多学生就读。学校盲目的安排了学生进企业工作学习,而具体的什么形式却没有去管束,减少了对企业与专业的认知,无法达到企业的技术人才的要求,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越来越消极,学校也更加散漫的对待培养人才[3]。 (三)对于绿色物流点的认知不够 许多学校与企业看到合作便热情高涨,实际上对与绿色物流的概念与理解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明朗,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盲目合作,过于表面化。由于学校不够了解企业绿色物流的理念,也没有与企业进行详细的沟通,所以导致学校盲目的教学生去学习古板的书本内容,而书本上的内容有过于老旧,无法适应当代要求[4]。 (四)政府只是单方面支持绿色物流,而没有重视校企合作 针对绿色物流,国家各级政府给予了许多支持与优惠政策,但对校企联合的宏观调控营造乏力,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还没有颁布具有可行性的对绿色物流与合作的学校和企业道德优惠措施,让校企联合出现“一头热“的情况,无法加深合作关系。许多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参与力度不够,基本上就是走个形式。组织、领导、协调与监督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让许多想要发展的企业对此只能望而止步。 三、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的解决问题 造成上关于绿色物流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出现的问题因素有很多,主要归结为我国目前的物流业经验不足与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还有培训机构的不专业,让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绿色物流的益处及校企合作的积极意义,所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一)学校应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物流专业很看重操作实践性,而绿色物流的要求则更高,因而,各高校应当着重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结合企业需求地去培养学生。不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更应该不断去寻找企业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全面发展。也可成立实训基地,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仅能增强此专业的适应能力,也让企业能凭借学校的教育力量来提高素质层次。还可更深入地参与合作,例如创立专门培养人员机构,可由企业的资深员工对在校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也可让学校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去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得合作更加完善,培养处更多专业技术性人才。 (二)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加快完善绿色物流策略 一门行业想要发展,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不会壮大的,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立即着手去完善物流制度,出台政策保护处于萌芽阶段的绿色物流。同时也应该支持关于绿色物流的校企联合,让学校与企业更加重视绿色物流,培养更多人才,让此行业得以加速发展,为我国下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又增加几个小数点。且校企联合模式的正式确立,也间接推动了教育业发展,使其更具实际性,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扶持让其快速发展。 (三)借鉴性地引进国外先进绿色物流技术 我国的绿色物流要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通过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技术,使我国的物流水平更加健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造目前技术落后的状况,更是为我国行业就业发展又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国外的社会体制与我国存在些许差异,我们不能盲目引进,而要客观性的引进,并在其基础上不断修改,不断进步,使得绿色物流成为我国今后行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让绿色物流这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走上国际的大舞台。 (四)加强校企联合的管理制度 要想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绿色物流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企业与学校必须要重视培养的过程。学校应当把职业教育的培训融进企业价值链当中,加强老师的专业型与全面性,把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视为己任。企业应该在学校培养人才是不断提供本企业的案例与工作经验,让学学校明白企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校企联合才能真正上的实现合作。 四、总结 总的来说,绿色物流刚开始萌芽,要想发展也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稳稳的发展。而绿色物流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各方面的合作与发展才能更好地进行。对于目前要通过校企联合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研究,更是需要企业和学校还有各级政府的的相互协调与帮助才会取得成功。同时也希望这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让这低碳环保的绿色物流成功打开中国市场。 物流技术论文:现代物流技术对于降低物流成本之浅析 摘要: 本文从物流系统存在效益背反规律出发,提出降低物流成本需要完善、协调的物流系统,再结合现代物流技术,提出要想完善、协调物流系统,需要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和共享,这就需要分别借助EPC和RFID技术。 关键词: 物流系统;效益背反;信息技术;信息标准化;EPC;RFID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同时,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据国外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等调查,得出结论:中国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众所周知,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规模小是其最大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20世纪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B2C电子商务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现已被公认是未来IT最有潜力的增长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将企业与客户通过Internet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然而,物流行业的发展缓慢,完全跟不上电子商务市场的成长脚步,并且已经成为了制约后者发展的一道瓶颈。比如淘宝网、卓越网、京东商城等都有很好的业务水平,但物流的相对落后却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这再次表明改善我国物流现状已经迫在眉睫。 其实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是以利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方法来完善物流系统,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做一论述。 2 传统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活动各要素所组成的,为实现物流目的、功能和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或者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转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联系等若干互相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按功能要素来分的话,物流系统主要由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与信息处理等方面构成。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理论,即各功能处在一个相互矛盾的系统中,一方面目的的达到必然会损害到另一方面目的的达成。比如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增加了运费,却提高了速度,从而降低了库存,降低了库存费用等。 在认识了效益背反规律之后,我们就要有意的将物流各功能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连成一个整体来认识物流,进而有效解决效益背反规律,最求整体效益。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概念来形象的表述物流的整体观念,指出物流是一种结构,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要素而不见结构,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融入了各种物流技术的现代物流系统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人们又提出了现代物流系统的概念。所谓物流技术是指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目前已进入应用领域的物流技术包括:电子产品编码(EPC)、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而现代物流系统是在传统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物流技术,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论,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结合我国物流现状,要想运用物流技术来协调物流系统各功能要素,使其整体成本最小,关键是要建立“标准化”和“共享”的观念。所谓的标准化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物流上游的生产制造到下游的分销经销,都采用统一的信息流,即将尽可能多的数据源相互连接,然后使信息的发送和传输标准化,以便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该信息的人。这不仅满足物流系统各功能要素共享物流信息,也使得整个供应链都能够共享这一标准化的信息流。从而使整个物流过程乃至产业链都呈现透明化。 3.1 EPC技术实现信息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就要借助EPC来实现。EPC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简称,一般中文称其为产品电子代码或电子产品编码,它是一种编码系统,其作用就是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它是在传统的条形编码的基础之上,做了一些改进和补充,实现了对单品进行标志。产品电子代码属于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它能够对供应链中的各个对象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比如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 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不能对单品进行有效识别,而EPC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缺,因为它的信息编码方法能够与传统的条形码兼容,大大增强了系统的信息容量。 3.2 RFID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有了标准化的信息流,如何实现共享呢?这就要借助物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 RFID拥有其他的识别技术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它不仅非常容易操作、简单实用,还特别适合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它具有读写距离长、保密性强、存储数据量大、适用于恶劣环境、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这项技术基本上可以追踪和管理到所有的物理对象,是最重要的一项管理手段之一。此外,因为这项技术的技术性很高,很难被仿冒和侵入,具有很强的安全防护能力。采用这项技术因为不需要查看进货的条码,会节省很多的劳动力成本,比如沃尔玛就因此节省了83.5亿美元。 一般情况下,RFID系统是由标签、天线、阅读器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标签:也叫做射频标签,它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电子编码都对应着一个标签,它附着在物体上,能够用来识别对象,通常来说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即采用EPC技术编码的数据,且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二是读写器:读写器分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它可以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读写器通常通过其接口进一步与电脑相连,或使用WLAN技术进行数据传送,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进行下一步处理。三是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只见传递射频信号。 要使RFID在物流系统中实现,需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就嵌入RFID标签,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要想使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依托RFID标签紧密的结合起来,必须在生产环节就引入RFID标签。只有这样它才会发挥其应有的强大作用,保证物流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3.3 RFID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的具体运用 RFID在商品生产环节的介入:采用该技术的物流系统与传统的物流系统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起点是在入库或出库,但是该系统是在商品的生产环节就介入进来的。 分四个步骤可以完成商品的RFID标签信息录入:一是描述相应的商品信息,比如生产部门、使用期限、安全级别等,通过录入这些相关信息可以有效的实现商品过程追踪的有力支持。二是在数据库中把商品的有关信息录入到对应的RFID标签项中。三是把商品和相对应的信息编辑整理出来,取得商品的原始信息和数据库,但是必须保证这个环节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因为它不仅是物流系统的第一步,也是RFID第一个开始介入的环节。四是当完成信息的录入工作后,应该用阅读器进行确认,检验两者之间的信息是否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数据录入,显示每一件商品的RFID标签信息录入的完成时间和经手人。 RFID在商品入库环节中的实现。传统的物流系统入库需要经手人员在入库记录单上登记,入库前必须经过仓库管理人员严格的检查,而且为了保证这个环节的准确性,一般都会进行多次检查,在这整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这项新技术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只要在入库口通道处放置RFID识别器,就能够轻松识别入库商品,还可以利用阅读器自动存储到计算机的库存管理系统中,并且该商品还能够利用指引叉车上的射频终端,通过最佳路径到达可供选择的空货位。经阅读器确认商品到位后,还能够及时的更新库存信息。最后商品入库完成后,该系统还可以打印出入库清单,以便日后确认责任人。 RFID在商品库存管理中的实现。商品入库后并非一劳永逸,现代物流库已经实现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需要对库存货品进行随时的检查和管理。在过去的传统物流系统中,这也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事,而且效率低下,但采用该系统之后,这个环节就变得非常的简单了。该系统的阅读器可以对各类商品进行定期的盘查,分析出商品库存的变化情况;如果商品出现移位,只要利用阅读器就可以自动采集到货物的RFID标签,并在数据库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就可以自动把信息录入到库存管理系统中,记录商品的品名、数量、位置等信息,核查是否出现异常情况。采取该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传统库存管理中的人员作业量,实现商品的安全、高效库存管理。 RFID在商品出库环节中的实现。该系统在商品出库环节能够自动的确定出最优提货路径和提货区。它利用车载终端提醒工作人员载货,经扫描货物和货位的RFID标签,确认出库物品,同时更新库存。当物品到达出库口通道时,阅读器将自动读取物品的RFID标签,并在数据库中调出相对应的信息,与定单信息进行对比,若正确即可出库,货物的库存量相应减除;若出现异常,仓储管理系统出现提示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4 结论 标准化了的物流信息通过RFID实现共享后,就可使物流系统各功能部门的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为协调各功能部门、发挥整体优势、优化整个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给予了技术支持与保证。 物流技术论文: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发展趋势 我的整个汇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九州通在物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在医药物流领域,九州通已经居于全国第一位,但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理解的物流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第三个是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最后是我们在物流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 对国外物流技术应用现状的观察 因九州通集团物流中心建设以及对外物流系统集成的需要,近两年我们考察了欧、美、日多个现代化物流中心。据我们了解,国际先进物流中心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物流中心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的企业自动化程度达到了90%以上,意味着同样的作业量,他们所需要的人员不到国内企业的10%。例如,在国际先进企业的物流中心,使用悬挂小车载托盘运输,只需要人把物料放到托盘上,然后由机器臂来进行操作,效率非常高。 第二。物流中心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采用方便的故障监控与远程处理系统,可以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报警,并可进行远程处理,十分便捷。我们曾看过在物流中心里出现问题后,在控制中心里的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即时看到现场情况,还可以通过语音系统和现场作业人员直接对话,了解现场出了什么问题,大部分的问题在远程控制中心里面就可以进行遥控处理,将来的设备甚至具备实现自修复功能。 第三,物流中心订单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单个物流中心每日拣货能力超过100万订单行。例如,TGW给德国一个医药物流中心做的一个货到人拣选系统,15秒能够处理9个订单行,每小时的平均作业量是800订单行。 国内物流装备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趋势1: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呈普及趋势。一是从烟草、白酒等部分行业向全行业普及,其中医药、服装、食品等行业都在加速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助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井喷式发展。二是物流技术应用从外资企业、大型国企向所有企业普及。其中,在医药产业,新版GSP要求所有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同时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等因素,对现代物流技术的普及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三是物流技术应用从东部沿海、大城市向全国范围普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点状发展迈向而上的更大发展范围,中西部发展也很快,例如成渝经济圈值得关注。以九州通为例,我们投资了两个做医药、物流、信息系统和资讯集成的公司,其中一个是在四川遂宁,这是一个西部小城市,地级市,下辖380万人,经济在四川省靠后,但是九州通发现在遂宁有很多的企业要做现代化物流的提升,市场前景很好。还有一个案例,升和制药,规模不是很大,但也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意识。 趋势2:用户更加重视整体解决方案。一是从单纯购买物流设备、信息系统转向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很多物流中心负责人越来越重视整体规划设计,而不是单纯注重局部某个设备的好坏、某套系统的价格。二是从生产、物流相互独立转向整体设计,这卫的整体设计指生产自动化、物流自动化逐渐相互结合,生产企业日渐重视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并使之自动衔接。三是从物流作为职能部门转向商流物流紧密结合,体现在众多物流园区开始构建商流+物流的大平台,很多企业(例如几州通、京东)也确立把现代物流能力打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九州通认为建筑是一个外衣,是为躯体服务的。九州通发现从建没一个物流中心到运营,90%的节省来自于前期的规划设计。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规划设计。如今几州通对外做系统集成,规划设计方案也能收得客户的认可和价值,一个规划方案也可以有几百万的收入。 趋势3:从信息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全世界的物流中心都在不断降低人工成本,直至完全无人作业;国内的现代物流建设刚刚起步,适合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现代物流技术的加速发展。 那么,而对市场对物流技术装备的需求,物流装备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要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单纯做OEM难以获得较大发展,要更加重视研发,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第二,要构建全国的布局。我国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各个企业都在加速发展,要想做大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全国布局,这已成为有志于成长为全国性的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第三,要更加重视与集成商的合作。甲方需求客户将来更多是与集成商对接,因此物流技术装备企业与集成商紧密合作,可以找准市场方向,提升自身价值。 九州通物流技术发展经验 根据九州通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化的经营需要集成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在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里,可以通过信息化及自动化技术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的存储、大规模高效率的拆零、多模式高效的配送服务。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营需要强大的物流管理系统。 九州通积累了十年的系统开发与实际应用经验,自主研发了行业领先的物流管理系统,替换了国外的高端产品,在全国51个物流中心得到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包含仓储管理系统(WMS)、设备控制系统(WCS)、运输管理系统(TMS)。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营还需要成熟的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拣选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其中,几州通采用RFID及软件技术等,可以实现全程冷链管理,可以实现对药品配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的记录和监控,制定冷链管理等操作规范和流程,在存储、销售、配送等各环节实现冷链管理,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 物流技术论文:乌江特大桥主桥关键施工物流技术 摘要:乌江特大桥主桥位于思南著名的乌江腾龙峡风景区内,主桥主墩位于乌江腾龙峡峡谷两岸半坡上,综合其地理条件和环保要求,结合主桥施工物流的需求,采用如下关键施工物流技术:第一是采用65t大型绞坡道斜直线运输方式打通山顶至主墩位的主物流。第二是采用在主墩外设置侧挡墙,将孔渣外运物流化为无形。第三是采用梭槽+二次拌合机+地泵模式向下和向上输送混凝土,解决混凝土施工物流问题;第四是在两岸主墩位之间设置一座跨径220m的钢丝绳索桥,满足人员、混凝土地泵管、电缆线路等通行物流问题。第五是在两岸主墩位各设置一台6013的塔吊和一台载人电梯,满足主墩位垂直竖向物流的需求。本文综合性的介绍了乌江特大桥主桥关键施工物流技术。 关键词:乌江特大桥施工物流技术 工程概况 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分左幅和右幅,具体孔跨布置左幅为11×30m T梁 +(116+220+116m预应力连续刚构箱梁)+12×30m T梁,右幅为7×30m T梁 +(116+220+116m预应力连续刚构箱梁)+11×30m T梁,是全线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其位于思南著名的乌江腾龙峡风景区内,主桥主墩位于乌江腾龙峡峡谷两岸半坡上,小里程主墩墩位离乌江江面垂直高度58.6m,离坡顶思林公路垂直高速88m,大里程主墩墩位离乌江江面垂直高度44.4m,离坡顶思林公路垂直高速110m,坡道陡峭、险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乌江特大桥主桥施工物流现状具体情况如图1至图2所示: 图1、乌江特大桥工程结构现场效果图 乌江特大桥主桥施工物流总体技术方案 针对乌江特大桥主桥的地理条件和环保要求,结合乌江特大桥主桥施工物流的需求,同时采用多方案比选和优化思路反复调查研究后制定了乌江特大桥总体施工物流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是在对比展线加隧道方案打通山顶至主墩位的主物流方案与采用65t大型绞坡道斜直线运输方式打通山顶至主墩位的主物流方案后,确定开创性的采用施工成本低、形象好、征地量少、环保好、安全可控的65t大型绞坡道斜直线运输方式作为乌江特大桥主桥主通道施工物流的方案。第二是采用加强和设计、业主和监理的沟通联系,在正式设计图中加设主墩外侧挡墙,将孔渣外运物流化为无形。第三是采用梭槽+二次拌合机+地泵模式向下和向上输送混凝土,同时将绞坡道载重向下运输作为备运方案,解决混凝土施工物流问题;第四是在两岸主墩位之间设置一座跨径220m的钢丝绳索桥,满足人员、混凝土地泵管、电缆线路等通行物流问题。第五是在两岸主墩位各设置一台6013的塔吊和一台载人电梯,满足主墩位垂直竖向物流的需求。具体现场具体布置情况下图2所示: 图2、乌江特大桥主桥小、大里程岸施工物流技术方案现场实施图 山顶与主墩间施工主物流技术方案 乌江特大桥主桥主墩位于陡峭的乌江峡谷两岸,施工便道方案难度大,根据现场实地调查和规划,施工便道方案拟利用既有的峡谷两岸坡道设计绞坡道,通过绞坡道平台(类似斜向电梯)将吊车、混凝土罐车(绞坡道为应急措施,多数混凝土采用梭槽梭加二次拌合加混凝土地泵泵送方式)等从山顶绞坡道平台直接放到主墩附近的平台开到主墩,起到一个核心运输通道的作用。 乌江特大桥主桥65t大型绞坡道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钢轨轨道基础及各设备定位固定基础系统,其起承载和定位作用。第二部分为动力制动闭合系统,具体由大型卷扬机动力制动系统、钢丝绳牵引系统、载重台车系统、钢丝绳滑轮系统、钢丝绳托绳轮系统和钢丝绳锚墩组成的闭合系统环,其起到正常情况下牵引和制动台车往复于上下码头之间运行作用。第三部分是1+1曳引制动安全保证系统(类似于登山运动员的循环保护绳装置),具体由曳引制动器、钢丝绳牵引系统、载重台车系统、钢丝绳滑轮系统、钢丝绳托绳轮系统和钢绳锚墩(含上锚墩和下锚墩)组成的应急制动闭合环,各构件的型号与动力制动闭合系统的一样,当动力闭合系统出问题台车向下滑动速度加速超过25m/min时,安装在曳引制动器上的速度感应器感应到速度后自动间入将台车缓慢制动住,确保台车安全,起到1+1安全保护作用。第四部分是操作安全保护系统,具体由1+2台车轨道限位制停器、1+3人工应急触停按钮和轨道底钢筋混凝土防撞锚墩组成,起应急安全保护作用。第五部分是操作控制中心,具体由控制操作系统、沟通指挥系统和相应的感应器组成,起到沟通、操控和协调作用。 乌江特大桥主桥绞坡道方案由绞坡道基础系统(轨道以下部分)、主卷扬机及其系统,曳引制动器及其系统,平台车,滑轮系、钢丝绳、电源和控制系统组成,卷扬机为动力系统(下坡时也起到制动作用),曳引制动器系统为1+1安全保护系统,绞坡道运行采用变频设计,满载速度最大20m/min,空载最大速度40m/min,设计中采用方便操作的控制柜,在通视条件很好的地方独立设计控制房控制运行;具体见图3所示: 图3、乌江特大桥主桥绞坡道总体设计方案图 主墩挖孔桩孔渣外运施工物流技术方案 由于乌江是国家一级水源,乌江特大桥主桥主墩位于江两岸陡峭的半坡上,特设置挡墙阻挡挖孔桩弃渣,将乌江特大桥主桥主墩挖孔桩钻渣外运物流化于无形,并将挡墙设计进入正式设计图,在建设挡墙本身就有盈利的同时,也避免了挖孔桩弃渣的外运物流成本,具体设置情况及施工情况见图4所示: 图4、乌江特大桥主桥主墩桩基施工挡墙设置三维立体效果方案图 乌江特大桥主桥混凝土输送物流技术方案 由于我部集中拌合站设置在乌江特大桥大里程岸一侧,混凝土运输到乌江特大桥小里程主墩必须走18km绕 经常堵车的思南县城,小里程主墩混凝土物流成本高。为降低混凝土物流成本,特采用梭槽+二次拌合+地泵经栈桥泵送至对岸主墩的混凝土物流方式降低混凝土物流成本。具体措施是设置一座钢丝绳栈桥,通过栈桥,乌江特大桥小里程主墩混凝土首先通过混凝土罐车运输到乌江特大桥大里程主桥山顶绞坡道上车码头处,通过长距离的梭槽系统将混凝土梭到大里程主墩附近的搅拌机内二次搅拌后梭到混凝土地泵内(经过试验与现场勘察,混凝土通过长距离的梭槽梭送后不会发生离析现象,砼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地泵为HBT90.21.220S型,通过地泵将混凝土从栈桥上输送到乌江特大桥小里程主墩墩位。为避免下雨对混凝土的影响,特在梭槽上设置彩钢瓦盖,具体情况见图5所示: 图5、乌江特大桥主桥混凝土梭槽设置及搅拌机二次拌合入地泵现场图 两岸主墩间施工物流技术方案 为满足两主墩之间的人员通行、砼地泵管通行、电力通讯线缆通行及其他小型物资输送,特在两岸之间设置一座跨度为250m的钢丝绳栈桥,索桥总建设成本合计为26.5万元。具体布置及细节情况见图6所示: 图6、乌江特大桥主桥钢丝绳栈桥设置现场图 两主墩竖直垂直物流技术方案 为满足两岸主墩竖直垂直运输,在两岸主墩位置各设置一台中联重科TC6015-10型搭吊和一台SCD200/200TD型电梯。为避开和墩身液压滑模的平面冲突,搭吊基础直接放在左幅承台右前角上,每20m附着在墩身上一次。电梯放在左幅前肢墩身左外侧,电梯每15m附着一次在墩身上。具体设置情况见图7所示: 图7、乌江特大桥主桥搭吊和电梯现场布置图 结束语 通过对乌江特大桥主桥施工物流技术方案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分别采用65t级大型绞坡道技术(已经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解决了山顶至主墩间物流问题,避免了成本高昂的展线加隧道的施工便道;通过采用在主墩外设置挡土墙,解决了主墩挖孔桩孔渣外运物流问题;通过采用梭槽+砼二次拌合+砼地泵模式,并结合两岸索桥解决了砼向下运输和绕思南县城长途运输砼的难题;通过设置一座跨径250m的钢丝索桥解决了两岸物流问题;通过在两主墩位个设置一台中联重科TC6015-10型搭吊和一台SCD200/200TD型电梯解决了主桥竖直垂直物流问题。经实践,现各项施工物流技术均运行正常,在全面满足了乌江特大桥主桥施工物流的需要的同时,广泛社会关注和盛赞,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外,还将施工物流成本从2025.433万元降低到557.554万元,节约成本1467.879万元。另外,该物流技术将乌江特大桥主桥主墩施工物流土地占用面积从原计划的427.6亩降低为58.4亩,将土地占用面积降低至原计划的13.65%,节约征地拆迁费649.792万元,被社会各界所好评。 物流技术论文: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 摘 要:在物流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因员工与设备之间联系的变动,导致了物流管理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是否能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则成为值得业界思考的问题。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关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即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着增强员工的岗位素养、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以及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来进行“影响”控制。 关键词: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设施设备;员工 随着物流企业逐步重视自身的内涵式发展,使得内部资本有机构成也不断得到提升。根据资本有机构成C/V(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的表达式可知,在C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则意味着,员工个体所推动的资本存量将显著增大。或许可以认为,物流企业的技术系数中物流技术的成分逐渐增加了。从中可以看出,在物流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因员工与设备之间联系的变动,导致了物流管理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是否能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则成为值得业界思考的问题。 对物流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评价当前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在今后的物流技术应用中建立起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国情的资本有机构成变迁路径。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物流管理的认识 从企业管理原理出发可知,物流管理本身仍在于对员工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运转。但组织资源的运转仍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从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就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1 对管理主体的认识 管理主体可以概括为“员工”,员工包含着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生产人员而言,在我国物流业务大多处于低端的背景下,则主要以实施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活动而存在着。不难看出,他们是物流企业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在企业员工总数上占多数的部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则可以包括行政、订单接收、客服等岗位上的员工。实践表明,在改善客户关系管理和提升物流企业品牌号召力的要求下,处于管理岗位上的员工将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而且,在企业引进物流技术后,直接与该技术接触的仍是管理岗位上的员工。 1.2 对管理客体的认识 相对于管理主体来说,管理客体的指向则十分广泛,且与物流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无关系。但这里可以将其粗略概括为: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产品两大部分。结合本文主题,物流设施设备则构成了物流技术的载体,而物流产品则构成了使用物流技术后所呈现的结果。在当前物流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的状况下,若能在物流技术的应用上表现出差异化特质,则能使企业获得比较优势。这也说明,管理客体不仅涉及存量上的使用和维护,而且包含增量上的引进和开发。 1.3 对管理环境的认识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物流企业内的组织资源需要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中来运行。因此,这里可以分别从内外两方面对管理环境进行认识。 (1)管理的内环境。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逻辑下可得,随着物流技术不断地被引进到企业中,必然需要在班组层面进行组织制度的调整,从而建立起共生效应下的内环境系统。 (2)管理的外环境。管理的外环境主要涉及行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等。不难知晓,这些都是物流企业难以掌控的变量,从而仍需要依托对内环境的调节来进行环境适应性能力构造。 2 认识引导下的影响分析 物流技术发展与物流管理之间仍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联系,即物流技术作为活跃和能动的部分,决定着物流管理模式的演变趋势;而物流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调节,则关系到物流技术能否在微观环境下得到充分应用。为此,以下将在企业层面来展开对物流管理影响的分析。 2.1 对管理主体的影响分析 考察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可知,从业态上看面临着综合型物流企业与单一物流商并存的局面。但从业务开展的形态上看,则主要从事着常规物流服务。这就意味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着推动常规物流服务的开展而进行的。诸如,物流信息技术、流通加工技术等都归因于此。从中不难发现,随着这些物流技术的发展与引进,对于管理主体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1)数量上的影响。具体而言,使得处于管理岗位上的员工数量得到了削减,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生产岗位上的员工人数。(2)能力上的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从对员工的自学能力、协同配合能力上来得出。 2.2 对管理客体的影响分析 物流技术发展的动因来自于对物流业运营效率和质量提升的要求,这对管理的客体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1)对物流设施设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下的引进能力的影响;(2)对存量设备维护、开发,以及对物流产品运营的影响。对于前者而言,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引进物流设施设备,已成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而这种增量管理模式,则将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在当前金融环境十分紧缩的环境下更是如此。对于后者而言,尽量延长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将关系到折旧的稀释程度;而对物流产品运营的管理,则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物流能力的认同度。 2.3 对管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1)内环境分析。应对增量管理的措施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机制,这也就构成了内环境影响的一个方面。随着物流设施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必然带来组织结构上的调整,即以更为灵活的组织形态来替代传统职能结构。 (2)外环境分析。物流产业仍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对象,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层面必然对于发展物流技术持鼓励态度。这种态度分解到微观领域,则可能在税收上正面影响物流企业的采购行为。 3 分析基础上的发展思路 无论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是否正面,都需要物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对技术引进的及时消化,以及充分发挥物流技术功效的目标。不难理解,随着物流技术功效的提升,将变相稀释该设施设备的采购成本。 为此,以下将从四个方面给出发展思路: 3.1 增强员工的岗位素养 尽管我国物流企业在整体上仍长期处于低端业务开展阶段,但随着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必然在未来物流企业会逐步提高自身的资本有机构成。为此,就需要前置性的对员工进行岗位素养上的强化。强化的重点在于,培训他们使用先进物流技术的能力,以及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增强这些岗位素养的同时,还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从而能在整体氛围上来推进员工岗位素养的强化目标。 3.2 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物流企业一味的追求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将陷入两个方面的困境:(1)在忽视企业业务规模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带来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2)物流技术的发展固然能提升物流产业的整体质量,但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资金压力。在当前物流业平均利润率处于10%~20%的水平上,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益。因此,需要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 3.3 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 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下,还需要健全班组操作层面的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实则就是“生产关系”,从而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物流设施设备的引进类型,建立起灵活、柔性的组织形态来。对此,应引起物流企业乃至业界的高度重视。 3.4 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 企业管理中任何问题都归于对人的管理,这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环节。因此,在促进员工形成自学习惯,以及促使资产管理人员更好地关注增量和存量资产的管理,则需要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此,已有许多文献进行了详细讨论。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从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下转第100页) 4 问题的拓展 以下将对目前广泛开展的物联网平台建设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众所周知,物流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时面临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种资金投入主要配置在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维护,以及相应人员的培训方面。而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需要扣除上述费用支出并达到预期,才能被认定为合理的应用形式。关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为此,以下在两个方面来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4.1 物联网技术应用本身的费用支出 由于物联网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搭建的,这在大型制造类物流企业中将可以省略很大一部分经费投入。但从以“管、营、控”三位一体化的物联网业务内容来看,其在经费投入上主要集中在与上游和下游各节点间网络终端的衔接。此时,这一方面就成为需要重新投入的经费支出部分。 4.2 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后的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之间存在不同,前者体现为设备对抽象劳动的吸收。而吸收效率高将提升有效劳动的量,进而创造出更多数量的价值。作为目前开放形态下的物流企业生产模式,借助物联网技术的三位一体作业内容,便能从效率的角度来增强物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不难看出,以上两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便能理性看待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从而,避免的任意拔高的不足。 5 小 结 本文认为,对于当前物流业所存在问题的思考,需要关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即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着增强员工的岗位素养、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以及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来进行“影响”控制。 物流技术论文:鲜鱼冷却链物流技术与货架期预测 摘要 介绍冷却链鲜鱼的特点、鲜鱼腐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鲜鱼冷却链物流技术和货架期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鲜鱼;冷却链;特点;腐败原因;影响因素;货架期预测 以鱼体温度0~8 ℃的冷却链处理加工、贮藏流通的鲜鱼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因此几十年来专家对冷却链鲜鱼的研究从未间断过[1-3]。尤其近年,由于大规模开展加工、贮藏过程的安全控制、保证产品品质安全的研究,有关鲜鱼冷却链过程的产品品质安全控制研究也在不断广泛、深入地进行[4-6]。 1 冷却链鲜鱼的特点 冷却链鲜鱼是指渔获后迅速进行冷宰杀处理,使鱼体温度下降为0~10 ℃,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用适量的冰使其始终保持在0~10 ℃的鲜鱼。冷却链鲜鱼的概念是相对于冷冻鱼和鲜活鱼的概念而言的。鲜活鱼是指以活体的形式进行运输和销售,这是我国淡水鱼主要的流通方式;而冷冻鱼则是指将鱼体冻结后置于-18 ℃保存,肉组织呈冻结状态,在海产鱼的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远洋捕捞的鱼类。冷却链鲜鱼与鲜活鱼、冷冻鱼肉质比较,由于冷却链鲜鱼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始终处于冷却链过程中,对刚捕获的鱼采用冷却致死,即降低温度致鱼体死亡,同时也对微生物产生冷休克作用,使大多数微生物(尤其是腐败菌和致菌病)受到损伤或休克,从而抑制其生长;冷却过程中使用干净的冰水混合物(软冰 slurry ice)可以有效减少鱼表面的微生物数量,进一步保障安全性,延长了货架期[7]。另外,鲜鱼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汁液流失少、滋味鲜美、气味芳香,便于食用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质便于切割,适合家庭烹调,而且也适合加工各种鱼肉制品。同时,在冷藏环境下几乎没有干耗,脂肪氧化和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较好地保存了鱼肉的营养价值。 总之,冷却链鲜鱼与鲜活鱼相比,在运输、安全、卫生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冷却链鲜鱼与-18 ℃以下冻结保存的冷冻鱼相比,又具有汁液流失少、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冷藏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较好地保存了鱼肉的营养,又保持鱼肉的组织结构不受破坏,因此冷却链鲜鱼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消费的主要产品。 2 鲜鱼易腐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原因 一是贮藏温度。冷却链在0 ℃左右,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二是营养组成。鱼肉主要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及其他微量成分,如维生素、色素及风味化合物等组成,形成了水产品特定的质构、颜色、风味等特征。同时,鱼肉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良好营养源。三是鱼肉组织。因组织脆弱,鱼鳞容易脱落,细菌易从受伤部位侵入,鱼体表面的黏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此外,鱼个体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胃肠中的消化酶和微生物容易释放到周围鱼肉组织中,使鱼肉组织中的微生物载荷增加。四是污染状况。多数情况下,对捕获的渔货不立即清洗处理,含有大量细菌的内脏和鳃未及时摘除,在运输和贮藏时细菌进行生长繁殖。五是pH值。鱼类缺乏碳水化合物(低于1%),死后酵解作用弱,最终pH值为7.2~7.5,更适合细菌生长。六是水分活度。鱼体本身含水量高(70%~80%),水分活度超过95%,容易变质。 2.2 影响因素 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鱼肉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并相互影响。冷藏条件下引起水产品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冷藏温度、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势、pH值和氛围气体等。 冷藏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鱼类腐败菌菌相组成、细菌生长运动力学、产品微生物货架期等。鱼产品中所有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都受温度影响。一般温度越低,细菌生长代谢速度越慢,货架期就越长。嗜冷菌(Psychrophiles)生长温度为0~20 ℃,最适生长温度为15 ℃; 而兼性嗜冷菌(psychrotrophs)不能在0 ℃生长,但能在3 ~5 ℃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 ℃。在冷藏温度(0~10 ℃)范围内,嗜冷菌和耐冷菌,如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摩氏杆菌都能生长繁殖。 3 鲜鱼冷却链物流技术 3.1 鲜鱼冷却链 从养殖网箱到加工厂卸鱼台是活鱼冷却致死和车船运输过程,温度影响细菌生长和鱼体自身酶活性,此时低温对保持鲜度十分重要[4]。在聚苯乙烯泡沫箱内加适量的冰水或软冰,将活鱼冷却迅速致死,并把鱼体温度冷却下来,还要补偿从外界进入容器的热量,将鱼保持在5 ℃左右的冷却链温度,可以延长鱼体僵硬期[4],并对细菌形成冷却冲击(Cold Shock),可以降低细菌总数,延长细菌生长延滞期,从而延长产品高品质期。起捕后立即将活鱼投入盛有冰水或软冰的泡沫箱,减少挣扎,实测20 min内鱼体中心温度冷却至8 ℃以下。根据Dilip Jain等[7]的冷却温度模型,如果冰量充足,按普通鱼体大小(300 g/尾)计算,22.8 min可降至8 ℃。在海上收购完成后运输到加工厂的过程中,需要移除的热量大,而加入冰的冷量不充足,到达加工厂卸鱼台时,鱼体温度在冷却链限定温度之上。夏季收鱼过程中按现行加冰量,产品运输到卸鱼台的平均温度超过8 ℃的鱼占总数的90%,对保证品质不利,应增加海上收购加冰量;冬季收鱼时,由于海水、鱼体初始温度和环境温度较低,制成冰水混合物、降低鱼体温度所用的冷量和运输过程中散失的冷量较少,产品运输到卸鱼台的温度较低,且有少量软冰残存。按现行加冰量,产品在卸鱼台温度为0.1 ℃,认为海上收购加冰过量。某加工车间夏季温度维持在20~24 ℃,冬季车间10~15 ℃,经过短暂的加工过程,20~30 min内完成分级包装,鱼体温度上升不明显( 对于维持连续的0~8 ℃冷却链来说,有效和经济地添加冰至关重要。如何有效而经济地延长冰鲜鱼的货架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虽已有很多在冰藏同时加入防腐剂、涂膜、气调包装等辅助手段的研究[8-11],但是学者和专家仍认为,在处理大量渔货的情况下,鲜鱼从捕获后的加工处理直到最后的销售,以不用任何添加剂和化学防腐剂,只用冷却作为唯一的防腐手段为好[12]。冰藏是鲜鱼冷却链流通的最佳方法,因为冰不仅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而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方便制取,还能保持鱼体表面湿润和光泽。 3.2 冷却链的温度控制与合理用冰量 用冰量的估算,尤其是估算较长距离流通的用冰量较困难,我国鲜鱼冷却链流通多年来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冰量的估算颇感困难,很多渔货到消费市场时,已经腐败变质。估算加冰量的同时还需要预测鱼品在0~8 ℃能保持多久而产品不腐败。鲜鱼冷却链流通过程中,不必考虑最低生长温度高于10 ℃的中温菌群,因为这些菌群不能增殖,应该重视的是最低生长温度处于0~5 ℃的低温(嗜冷)菌群,在冷却链温度中,低温菌群能够较好地适应并生长增殖,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其在生长增殖过程中产生难闻腐败臭味的导致鱼品腐败的专性腐败菌和食后令人中毒的食源性病原菌[13-16]。温度高于8 ℃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病原菌的繁殖会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17-19]。 为了使鱼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仍然是新鲜可食用的,其关键是添加冰量,过程中保持的运输保藏条件必须是经济实用的。因此,恰当的用冰量,既可以维持鱼体温度始终在0~8 ℃抑制细菌生长,也保持在所需要的时间内鱼肉具有一定鲜度,这些是鲜鱼冷却链物流产业化的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用于冷却鱼和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其冷却链状态所需要的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大量的热从环境渗入到容器中。正如前文所述,环境对鱼箱传递热有一种或多种途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导在运输途中对鱼的冷却是最重要的,通过热传递,冰能够以2种方式在容器内融化:一是当冰被置于容器中时,热量从温暖的鱼体传给冰;二是抵消外部环境穿过容器壁的热量保持箱体低温。热量通过容器壁的传导取决于4个因素:容器表面积、壁厚、容器内外温差和容器材料。容器表面积和环境进入的热量成正比,壁厚加倍则热流量减半。运输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碎冰融化速率取决于传热速率。目前,国内外生鲜鱼冷却链实际生产流通环节中,普通使用发泡聚苯乙烯盒,有很好的绝热性能。综合成本与箱体牢固等因素,发泡盒厚度基本确定,即在传热系数衡定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商品包装方式、天气状况、运输条件和路程长短,合理估算加工时的加冰量。 经济合理的加冰保温后再由冷藏车运输,既可以保证鲜鱼鲜度,又可以合理控制运输和制冰成本,且用冰量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成本、客户要求酌情增减。如果对用冰量进行科学估算,可以避免盲目过量添加而增大运输成本,或添加不足造成产品腐败变质情况的发生。 3.3 用冰量估算模型 在国外,很多研究者致力于估算鲜鱼在运输过程中冰的准确消耗量。Dilip Jain建立了软冰冷却鱼体温度下降模型[20];20世纪90年代,英国根据冰鲜产品气温高低、市场远近和鱼体大小开发了用冰量计算机软件,Alasalvar和Nesvadba(1995)建立了烟熏鳕鱼在环境温度下海运的时间温度外观图的模型,该鱼使用不同的冷却凝胶或冰冷却并包装在聚苯乙烯盒中。这一模型也曾被用来预测新鲜鲑鱼的时间—温度外观图和估算运输过程中所需的用冰量(Alasalvar,1994)。该模型可在PC机上运行,同时要求输入容器的表面传热系数、鱼和凝胶(或冰)的初始温度、容器的表面温度(通常低于环境温度)、鱼的冰点、鱼和凝胶的质量以及鱼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但国内对包装运输无相关估算和可用的用冰量估算软件。 4 冷却链鲜鱼的货架期预测 国外对冷却链冰鲜鱼产品的防腐保鲜、腐败微生物进行了长期研究,逐渐明确了水产食品所含微生物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参与腐败过程,这类适合生存和繁殖并产生腐败臭味和异味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就是其特定腐败菌(Special Spoiled Ogranim,SSO)。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感官品质和化学指标对货架期的预测和延长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 目前国外研究文献中,Gram、Huss、Ross、Dalgaard等一直以来对冷却鱼产品的腐败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并对产品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和建模等。Huss等(1996)对冰鲜鱼及冷熏鳕鱼在不同贮藏条件的品质及微生物变化进行研究,指出不同产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其品质及特定腐败菌各不相同[21-22]。目前,国外只有丹麦渔业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海产食品腐败与安全预报软件(Seafood Spoilage Safety Predictor,SSSP),可用来预测冷、温水域捕捞海水鱼的特定腐败菌生长动态和剩余货架期[23]。 国内对于水产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杨宪时等对鲜鱼产品贮藏期的品质变化及腐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除了学习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研究开发成功的预报软件外,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淡水鱼冷却链生鲜鱼流通微生物质量预报专家系统软件[24],预测误差由国外目前的±25%以内提高到±10%以内,并较好地解决了波动温度下预测微生物生长相对困难的难题,提高了预报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25]。已经建立了养殖罗非鱼和养殖大黄鱼0~15 ℃贮藏中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并证明可以用于预测0~15 ℃恒定或波动温度贮藏的冷藏鱼微生物质量和剩余货架期[26]。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鲜鱼的货架期,研究了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并建立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27],该系统是借助人工智能进行生鲜鱼品冷却链的质量安全管理,适用于养殖鱼类冷却链流通剩余货架期预测,与国际相关研究水平和发展潮流同步,且项目通过了农业部验收。
苏州园林论文:与苏州园林有关 摘 要:根据苏州园林的特点,结合贝聿铭关于园林的的设计思想,从“自然”与建筑外形,“自然”与建筑环境及“自然”与历史发展规律三方面,分别介绍贝聿铭的三个著名建筑作品。试图从园林中寻找贝聿铭设计思想背后的人文情怀和自然情结。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应该是当今设计界乃至其他行业都应该遵从的法则。 关键词:自然;设计;园林;建筑;和谐 “我总是记得竹子在家中花园生长的声音……”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勾起了我们对自然的渴望,勾起了我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很想跟寻贝老的设计足迹,透过设计作品本身,体味他心中独到的关于园林的体会。 贝聿铭曾说过“我后来才意识到在苏州园林的经验,让我学到了什么。现在想来,应该说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共存,而不只是自然本身。创意则应该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 自然之美不仅表现在园林建筑的外形上,还表现在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上,表现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规律上。偶尔发现,正是这种园林中的自然魅力,影响了贝老的设计思想。他所谓的“园林经验”,似乎和自然魅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从苏州园林中的“自然”形态,体味了贝聿铭的建筑思想 在狮子林中长大的经历,让贝聿铭心中产生了对自然不可动摇的依附感。作为建筑设计师,这种对园林深深依恋的情感毫无疑问是他设计灵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石造势的假山,借景抒情的盆景等元素,将自然形态和人类智慧充分的结合,对贝老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他的建筑,外表注重简洁明快,运用传统的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并以多种组合的方式,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他善于通过抽象的手法,将自然中的普通图形重新打散重构,使它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建筑整体线条明确清晰,形态自然流畅。三角形,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普通图形,在他的作品中,经过重新组合,似乎充满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显得格外的有魅力。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老馆相比,新馆外表平滑简洁,但似乎有不言而喻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哪里?只是由于外形精巧?只是由于材质拷旧?我想――不然。这种力量,来自“自然”。 “Nature”一个简单的单词,却包涵了贝老的设计情怀。和苏州园林一样,他的设计中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过多的形式语言,只是运用自然的形态表达情感。“Less is more”或许可以表现他的设计理念。但似乎又少了点什么。在现代人的眼中,米斯・凡・德・罗的理念,似乎过于注重功能,缺少了关于人性化的思考。而当代设计大师贝聿铭眼中的“Less is more”增加了对于自然的理解,对人文的关怀。贝聿铭的思想更加的贴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这种不言而喻的力量,正是自然的形式和现实功能完美结合而产生的合力。这种力量来自自然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从苏州园林中的“自然”环境,体味了贝聿铭的建筑思想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无不体现出园林中自然的力量。走过长廊曲径,感受着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突然发现,这种自然和环境相辅相成的设计思想,在贝聿铭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依然有轨可寻。儿时玩耍的记忆,似乎也是一种灵感影响着他的设计思想。站在苏州园林中,“随便一个地方,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和周围环境完美的结合,同样在贝聿铭的建筑中看到了影子。他一直在寻找,寻找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切合点;他一直在努力,根据环境的不同风格,恰如其分的将建筑融入其中,使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的联系在一起。 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1979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他根据环境的特殊性,设计出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的建筑。从细部着手,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自然美景拥抱着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点缀了自然的美景。人们在香山饭店休闲或度假的同时,体会到的不仅是自然的魅力,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乎很普通,但是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水平,建筑必须融入人类的生活,并提升这种生活的品质。也许贝老心中的那种对自然的依恋,对园林的记忆,正是香山饭店的设计灵感。 从赖特的流水别墅,到如今贝老的香山饭店,建筑设计界历经了二百多年,人们的设计思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二位设计大师在设计的理念上却不谋而合。贝老的人文情怀,在香山饭店中再次得到了体现。设计的出发点应该立足自然,体现人性化设计思想。“尊重自然,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理念,应该是设计界永恒的话题。 三、从“自然”的发展规律,体味了贝聿铭的建筑的思想 站在苏州园林中,我们体会到来自建筑形态的魅力,来自周围环境的魅力,还有园林中的人文气质。这种气质似乎是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园林直到今日,为何魅力不减当年?我想,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建造尊重了历史,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建造完成的那个时候开始,苏州园林便开始承担着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也是就是这样一个建筑。这个从设计到建造到最后完工都受到层层阻力的建筑,用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最终向巴黎人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玻璃金字塔对法国的的重要影响力。贝聿铭说:“我希望做出一个属于我们时代的建筑,另一方面,它也要成为另一个时代的建筑的好邻居。”这句话体现的贝老对一个建筑,历史作用和社会价值的理解。扩建工程与卢浮宫老馆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成为卢浮宫的现代化延续。卢浮宫的扩建工程,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但就是这个简单的三角构造的玻璃金字塔,完成了人们赋予它的使命,点燃了人们的梦想。这个伟大的建筑是贝聿铭对“自然”概念的又一次升华。 如今的贝聿铭已经不只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他的建筑,他的设计理念给中国的设计界带来希望。“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正像一颗启明星,指引着人们的方向。一个设计要想走的更远,必定是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人的意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应该是当今设计界乃至其他行业都应该遵从的原则。 四、后记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简洁明快,被大众所喜爱;作为一个生长在苏州的设计师,他的设计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将苏州园林对他的影响,转化成中国元素对世界的影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一位美籍华人设计师,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设计的魅力。中国设计界的星星之火,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有燎原之势。 苏州园林论文:论苏州园林景观的造型艺术 [摘要]苏州园林在汉式建筑中独树一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很多运用到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设计元素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在总结现代景观设计中继承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的同时,深层次理解每一个景观设计元素的特质及其所反映的意境,有助于将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扬光大。 [关键词]苏州园林;景观要素 ;造型艺术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整个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苏州园林建造于春秋时期,大体建筑形成于五代时期,成熟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本文从建筑艺术角度对苏州园林景观造型艺术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一、廊的布局和造型艺术 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自然之美,苏州园林更是讲究步移景异的奇特景色,通过“廊”这一元素呈现出丰富的连接、转折与错落感。除具通行功能外,廊还可供人休息、避雨等,它的最大作用是连接各类型的园林建筑,在错落有致中实现整体感。 在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公园以及住宅小区运用廊道景观,使得现代建筑散发着古典韵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廊被赋予新的概念和形式,也产生了多样化的空间形式。例如北京玉渊潭公园的“玉和光影廊”,由110幅全国各地名胜风景摄影作品组合而成。它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首次在市属公园建设的影像展示平台,也是我国首个现代化都市百米影廊。苏州园林中廊道的形式有长廊、曲廊等,然而现在廊道运用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一些时代的新鲜元素或是技术手段,在廊的传统形式上新奇地展现着现代文化内涵,既运用了经典的造园手法,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无论是功能还是审美艺术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 古代的廊大多是运用木头以及石头构成独特的结构,廊所形成的连接功能常将两座建筑或两处景观相连接。传统形式的廊按横剖面划分包括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单排柱廊、暖廊等。 二、桥的造型艺术 苏州园林整体建筑加入桥的元素是从唐代开始。在各大园林景观中,桥是不可缺少的建筑。苏州园林大多为石桥。工匠们通常根据水的面积确定桥的尺度,贴近水面的桥选择曲桥或平桥,给人一种碧波荡漾、仿佛行在水面上的感觉。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者是廊桥通常建造在宽阔的水面上。 在苏州园林景观中,桥不仅有着连接两地、供人通行的功能,同时还有引导的作用。桥在整体园林艺术中也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它能有效地将物与景连接起来,借水面生成景观,使得水上之桥与倒影形成一幅天然水墨画,从而点缀湖面景色,为整个园林增添情趣。 从古至今,已有不少成功借鉴苏州园林中桥的典范。随着历史发展以及造桥技术不断成熟,桥的功能侧重于连接两地的交通。现代桥梁注重功能美,更加遵循力学原理,构造合理。但是,桥的美学艺术却仍然是现代建筑师不断追寻和创新的重要元素。桥与周边环境也要非常协调,与山水相呼应。 三、假山的造型艺术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正如叶圣陶《苏州园林》所说:“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因此,“假山池沼”是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园林叠山不仅和造园者的审美有关,还与造园者的叠石手法有关系。将假山与建筑结合是它最大的特色,有助于渲染和增加自然气氛。 中国园林艺术离不开假山这一重要景观设置。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假山出现在各种地方。现代建筑借鉴假山形态及其自然形成的不规则美,建造了假山状楼群。假山状楼群位于北海沿海边缘,在楼群后面都是由高层塔楼和低层板楼组成的海滨城市。建筑设计团队采用了假山造型,通过在建筑结构上开洞,不仅使海滨景观通过这些开洞渗透进城市,也让更多光线照进建筑群中形成自然的光幻美。假山状楼群设计师们的思路是“与建造一座刻意的人工花园相比,我们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座人造的自然景观一座供人们居住的假山”。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假山造型已经不只出现在园林之中。 四、池水的造型艺术 水是体现自然美的重要元素之一,是组成世界最重要的载体,也最能展现大自然的韵味。从古至今,园林建造离不开水这一重要元素,在整个景观中,水不仅体现了水乡特征,还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建筑师结合天然元素,运用人工设计和材料,将两者相结合创造出各种美景。池水就是在地表人工制造出一些不规则的池子,将水注入池子里,体现出水的灵动性。水的灵气与柔性,可以适宜于任何一种庭园,每一处景致都需要事先巧妙构思,而水景设计更得益于周密的计划。水所具有的声、色、光、影,几乎集聚了环境景观所要求的全部特性,因此,水景是景观设计中最活跃的因素。苏州园林中水景的设计以静态水景为主,绝大部分都有自然曲折的池岸。苏州园林以湖泊形水体作为整个园林景观、景象的构图中心。布局上,水体以聚为主,一般居园林中央,周围辅以溪间小谷、瀑布渊谭,整个布局给人以无限的宽阔感,体现了苏州园林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个景观都离不开水,不管是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建筑。我们应充分考虑水体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利用水体突显景观特色,如国家大剧院在这方面特色较鲜明。 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是一个半椭圆形钢结构壳体,壳体外围环绕着水色荡漾的人工湖,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粼粼,仿佛星空一样闪耀。中心主体建筑与湖面倒影交相辉映,加上池水周围的绿荫、花卉,所有元素共同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一池人工湖采用了水循环的设计,也大大改进了古代人造池水容易沉淀污浊物、冬天结冰的不足之处。国家大剧院的人工湖在整个建筑景观中,没有秉承苏州园林的池水设计理念,这种将主体建筑物建造在水体之上的设计,反而体现出水体这一景观设计要素的不可缺少性。 五、窗洞的造型艺术 苏州园林的青瓦白墙是整个建筑墙体的特色,墙体漏窗也是其景观的一大特点。曲廊的廊墙开设了漏窗,在整个墙面设计中,既增加了明快灵巧的效果,又很好地实现了通风采光。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30多种漏窗,名闻天下。漏窗窗洞是用各种镂空花纹装饰点缀的装饰性透空窗,而墙面漏窗也起着点缀园林景色的作用。漏窗内容以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以及传奇小说、经典戏曲、佛道故事为题材构筑。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景色,再加上墙根种植四季常绿的植物,透过窗口,窗外花草树木、假山池水、廊庭小桥隐约可见,窗外与窗内景色相辅相成,变幻多端,让人流连忘返。 2000年,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接受苏州市邀请,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受过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以及有多年建筑经验的贝聿铭,在窗的设计上以简洁为主。现代建筑主要运用玻璃、钢架结构的窗洞借大片的天光,所以,贝律铭在新馆设中也运用了大片的玻璃屋顶,让自然光照进活动区域和展区。 综合苏州园林的要素,廊与桥不仅具有通行功能,也有观赏作用。人们可以在这两个建筑中休息和观赏山池风景。但它们一般不单独存在,常与假山、池水、树木相结合组成整体性景观,造型轻巧,富有变化。每一处风景都会从下一处景观中借景,从而形成一个看似独立又很完整的构图。假山、池水以及窗洞造型各异,形象自然生动,这几个景观要素也使整个园林活跃起来。苏州园林之所以闻名天下,正是因为建筑以及景观要素运用、结合得恰到好处。 六、结语 廊、桥、假山、池水与建筑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彰显了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 传承千年仍然屹立于世的苏州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对苏州园林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老庄的哲学理念、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的推崇、唐代的中隐思想、佛教禅宗思想以及造园者朴素的自然辩证观等。苏州园林情、景、物、境的设计思路,使水画理念落实到建筑实体上。整个园林景观布局体现了整体性、抽象性和运动性,乃是自然写照,这也是苏州园林永垂不朽的原因。在现代建筑中,我们要将城市与山林合为一体,一方面将苏州园林的现有元素加以改造运用,另一方面也要继承苏州园林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造园思想,以体现中国建筑的传统美。 苏州园林论文: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 1中国园林文化 1.1中式园林特色 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 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 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其表现自然美的主旨,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利用地势特点进行营造。 通过对《园冶》的解读,总结出各地形地势的治理方法:山林地,最具变化妙趣,可夺天然之工进行凿水、开麓、建筑;城市地,应寻僻静之地,隐于市井,曲径通幽;村庄地,可经营田园生活,柴门篱落,畎亩桑田;郊野地,应利用平坦山地,聚林、通源,颇具野趣;傍宅地,运用宅边或后院的空隙葺园,用以迎客、护宅;江湖地,可建水榭、亭台于滨岸,赏烟水云山。 就技法来说,“借景”使得自然景观与园林景观相互渗透。将园外美景进行裁选,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 2.2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 缩景造园是一种小中见大的营造手法。苏州园林通过营造技艺承载天然之景与人工之趣,营造建筑、叠山选石、栽种植被、整治水系、布置园路,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虚实交错的景观艺术效果。 (1)营造建筑。 园林中的建筑分为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廊等,有大者壮观,有小筑别致,依其形态气韵进行营造。 层阁重楼高耸云霄,磅礴气势给人带来震撼;奇亭巧榭傍水而筑,秀致安静,为人提供休憩之所;长廊在于曲直高低,制造纵向的视觉变化;小屋围墙在于虚实隐现,注重建筑与自然内外渗透。 (2)掇山选石。 掇山,即开凿岩、峦、洞、穴、壑。一方面,山岩远近不一,形成其虚与实的景观变幻;另一方面,自成蹊径,以不同角度为人们呈现步移景异、柳暗花明的视觉感受,时而开朗时而隐蔽。 选石,须费人工造就奇石,层叠堆砌,拙精各异,自成一片小景。 (3)栽植花木。 植被按景观用途有园景树、庭荫树、花果灌木之分,按观赏效果有赏花、赏叶、赏果之分。 造四时之景,应注重植被的色彩搭配、高低错落,考虑气象的季节转换、晴雨变化。春有紫藤似雾,桃花如霞,青青翠竹,飘飘白絮;秋有金桂飘香,银杏飞黄,落梧纷纷,硕实累累;夏有石榴绯红,芙蓉连碧;冬有梅香隐雪,青松傲霜。 (4)通源理水。 正所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多半时候,造园者往往将水与山石结合起来。静水之秀,有的布置山石,注水成小池;有的是在池上理山,成一片微型的湖光山色。动水之灵,有的在石上凿眼,泉流过隙;有的将山石做成上大下小,水幕飞落,便是一川小小瀑布。 另外,水系也可独自作为一个单元。既可做成小池、深潭,憩于亭台,静赏鲤鱼游莲、清水涵月;也可塑造水平如镜的湖景,于水榭感受湖风轻拂,坐一叶渔舟,看荷花映天,山色空。 (5)辟径铺路。 苏州园林中的园路布置很有讲究,厅堂大厅中铺地运用磨砖,小径弯路多用乱石,庭院中多用连叠的鹅石拼造花纹。 2.3苏州园林的人文感受 苏州园林是姑苏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园林景致丰富,每个点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画面;同时人们在游憩中,又会因各自的性情、经历而有所不同的见解,这使得景观带给人们的意境美更加瞬息万变。另外,园景寄托了美好的寓意,也包含精深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宝贵的实物资料。 3对苏州园林的分析及感受 3.1苏州园林实例分析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园林,共同构成苏州园林的古韵沉淀,又各有其特色,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的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1)沧浪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园艺术。以山林为核心,全园以葱翠竹景为特色。全园漏窗图案花纹无一类同,五百名贤祠中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体现其构作之精巧、文明之沉厚。全园布局自然和谐, 手法得宜。 (2)“狮子林”,顾名思义,园内石峰多状如狮子。掇山奇绝精巧,逐水静而生动;凿池回环曲折,倒映廊柱飞檐;楼台错落有致,隐现于山林。林间奇狮之态壮观,使得整个园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颇具古韵之真趣。 (3)拙政园整体特色是以水为主。静水如清池,闲雅而旷远;动水如泉流,蜿蜒而深幽。以窗为主体的建筑,在环境中主动消退,与景观相融;从屋内透过格子窗,可观四时景致疏朗。整个园林似浮于水面,宁静淡雅,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4)留园经时代更迭,于今日已呈富丽堂皇之态。“建筑”是留园的一大亮点,结构式样为清代风格,在景观中虚实交融,疏密错落,别具一格,收放自如。其建筑数量在苏州园林内为最多,营造手法也最为精湛。整个园景明媚如画,精妙绝伦。 3.2园林的本意 在当下,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这是园林的本意。生活于现代都市,我们也可以将园林的造园手法和意趣用于我们的生活、构筑当中。 园林堪称是一种虚拟艺术,其意境给人带来一种发现生活的新鲜感,为居住者或观赏者创造嬉戏、游憩的意趣,为日常枯燥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新之流,使人身心得到放松和活跃。这种异质文化用于现实中,即打破因循守旧的都市格局,卸下条条框框的门和非承重墙,从按部就班的生存模式中解放出来。 大隐于市,将这样的意境带入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设计构筑当中,使人培养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独到的审美品位。在静谧中沉思,在游嬉中领略,得到意识情感上的满足感,为自己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构造一个相平衡、相融通的桥梁。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和分析 摘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及原子荧光法对苏州各地的园林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并通过内梅罗公式对土壤进行了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根据酸度计对土壤pH值测定值及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了园林土壤的污染情况。 关键词:苏州园林;土壤;重金属;监测;评价 1引言 苏州园林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以私家园林为主,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它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朝末期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1997年,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骄傲和翘楚。随着苏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园林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以下主要对苏州各园林的土壤进行Cd、Hg、As、Pb、Zn、Cr、Ni等重金属含量监测,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 2材料与方法 2.1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用随机取样法混合取样。取其表层0~20cm的表层土壤,将土样混合均匀,按四分法混合取2kg转入样品袋[1]。 2.2土壤样品的分析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100g。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自然风干或冷冻干燥)后,除去土样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经玛瑙棒研钵后过100目的筛。混匀后备用。pH值采用酸度计法测定;锌、铬、镍采用混酸全分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铅采用混酸全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汞、砷采用王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2]。 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重。此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土壤污染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3]。 3.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内梅罗污染指数(PN)={[(PI2均)+(PI2最大)]/2}1/2。 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反应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4]。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1。 表1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 等级1内梅罗污染指数1污染等级Ⅰ1PN≤0.71清洁(安全)Ⅱ10.7 4监测结果和评价分析 4.1各园林监测数据 4.2单项污染指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参照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由表2的各个园林结果数据显示,所有园林中的总铬、总汞、总砷、锌以及镍元素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总汞的含量为0038~093mg/kg,均值为051mg/kg,其中最低值出现在园林4,最高含量值出现在园林6。总砷的含量为760~239mg/kg,均值145mg/kg,其中最低值出现在园林1,最高值出现在园林3。总铬含量为423~794mg/kg,均值575mg/kg,其中最低值出现在园林2,最高值出现在园林5。镍含量为260~484mg/kg,均值334mg/kg,其中最低值出现在园林2,最高值出现在园林4。锌含量为787~243mg/kg,均值158mg/kg,其中最低值出现在园林4,最高值出现在园林2。 由表2可见,镉含量为012~234mg/kg,其中出现了两处的镉含量超出限值060mg/kg,分别是园林4和园林7,污染指数分别为12和39,污染超标倍数分别为02和29。铅含量为311~358mg/kg,其中出现三处铅含量超出限值200mg/kg,分别是园林5,园林6和园林7。污染指数分别为120、179、150,污染超标倍数分别为020、079、050。 4.3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反映土壤的综合污染程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了园林7外,其他园林综合污染指数均未超过0.7,均属于清洁(安全级)[5]。而园林7内梅罗污染指数PN达到了1.05,属于轻度污染。重金属分担率的排序为Cd(28.9%) 铅(14.9%) 锌(14.0%) 镍(13.3%) 砷(12.9%) 汞(11.7%) 铬(4.39%)[6]。 表3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 监测地点1内梅罗污染指数PN1污染等级园林110.5621清洁(安全)园林210.6441清洁(安全)园林310.6091清洁(安全)园林410.6121清洁(安全)园林510.6751清洁(安全)园林610.6221清洁(安全)园林711.051轻度污染 5结语 对苏州园林的土壤污染评价表明,园林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大部分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个别地点的铅和镉重金属含量超标应该是周围的蓄电池废弃物污染所致[7],建议加强周围的环境整治以及周围工厂的污染物排放限制,切实的保护好我们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本研究只对园林进行了一次性的监测,如能对这些土壤进行长期的质量追踪,将有利于及时了解土壤的动态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壤的质量。更好的保护好园林的土壤,促进园林稳定健康的发展。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国粹,具有曲径通幽的意境美和移步换景的含蓄美等,且园林中的建筑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将其设计艺术与当代的室内设计思想进行巧妙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我国特色室内设计之路的发展,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字】:苏州园林艺术;室内设计;运用 当代的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室内设计是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创造一种理想的格调和舒适的环境氛围。当代的室内设计也越来越多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传承了我国上千年的造园手法和文化内涵,将苏州园林的艺术文化精髓运用到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1.苏州园林与室内设计的实质关联 传统文化是苏州园林建造的内在本质,而艺术则是园林建造的外在表现。苏州园林的建造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物化形态,而园中的传统建筑设施,表现出社会人群的精神面貌。其中精神阶层的表现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尤为重要,而苏州园林的建造形式是当代人们对于苏州园林的基本理解。 室内设计是传达文化思想的一种介质,通过创造出的空间意境将其文化内涵传达给人们。传统文化是当代室内设计创造性构思的重要源泉,室内设计意境的创作构思、创作主题和创作意图是对室内设计精神功能的高度概括,除了蕴含一定的感性形式,还能够引起人们的深邃的联想和思索,进而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思想启迪的一种美学艺术,在设计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是通过设计的室内环境和其陈设的设置来表达的,而文化又是从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筛选和积淀下来的产物。 苏州园林中的造景艺术对当代的室内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室内环境具有一种意境美,通过这种创造设计体现出的意境美能够促进文化审美品位的提升。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利用不同的物质载体传递出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之后在将其与艺术手法进行完美的结合,从中透露出人类创造的智慧和高品质的文化含量,人们通过这些文化智慧的感知来滋润人们的心灵,从这种感知中增添人们的审美情趣。而苏州园林艺术与当代的室内设计有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把当代的室内设计和苏州园林艺术进行巧妙的整合,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性的室内设计,才会收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广。 2.苏州园林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1苏州园林空间布局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人们在对院落的空间进行处理时,通常把其处理方式分为开敞和封闭两种形式。而苏州园林的空间处理方式通常采用院落中的开敞方式。园林的空间布局从其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质上是对院落空间处理的延续和扩大。苏州园林在园中景物在建造时多是对自然环境的模仿,在布局形式上表现出灵活、自由的特性。在建造时通过人工来对园林的山石和植草进行合理的布置来体现出自然的意境。之后利用建筑设施(洞门、漏窗、屏风等)来点缀园林中的空间,以达到变化无穷和移步换景的效果。而园林中的山石和植草之间的配置上由采用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它们互为呼应,这样的布局首先避免了空间造景的拥挤现象。其次,使院落内外的景物相互映衬,增加园景的效果。 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可以借用诅咒园林空间布局中的自由布局格式,这样的自由布局格式特别适用有一些公关空间和流动空间,自由布局的格式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的边缘局限,并且能够实现空间交错穿插流通的设置,同时还具有含混不定与模棱两可的特征。这样的空间结余“内”与“外”,“围”与“透“,”有“与”无“之间,还存在于各种基本空间几何形体的穿插交错之间,这样的空间也可以称之为流动空间,能够更高的反映出那种较大空间锁追求的耐人寻味的环境意境,在划分空间布局时较为灵活,还能够体现出一种空间流动的动感。 2.2苏州园林借景造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的借景造景艺术是将园林外的景物组织到园林中所能观看到的画面中,使之与园林内的景物浑然一体,进而使园林中的有限空间得以突破,使园林内的造景层次得以丰富。借景是在园林布局中占据特殊地位的一种艺术,它除了能够增加园林的造景深度,同时还使园林周围的有利因素得以充分的利用既是将美好的景物将之吸引到园林中,而对于那些相对庸俗的景物进行隐蔽,这样便将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表达到极致。苏州园林的借景艺术若从它的空间布局上来看,其布局采用了借资的方式,来实现园林景外有景的建造效果。通过对景物借资进行合理的布局,能够给空间增加多样景色进而表现出错综变化的效果。 在当代的室内设计当中,设计空间是多种多样,进行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空间布局,依据现有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原有建筑之间形成新的功能关系。而苏州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是长常常被拿来借鉴的一种手法,在原有的空间内,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利用当代的玻璃材质,将室外的景色映借到室内,达到内外兼顾的效果,同时增添了室内视觉环境层次感,从而营造出一种清净典雅的室内环境。 2.3苏州园林的居室家具陈设与当代室内环境设的融合 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包含了室内的地面、墙面、家具等陈设,其中家具是室内环境陈设中的主体。家具在室内环境中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室内设计时根据人的各种活动需求二进行的一种设计,其中在人们的活动中使用最多的是家具,而家具是最能体现室内风味和艺术效果的一种陈设。苏州园林中的家具具有朴实无华、简单合度的特性,体现出“雅“的韵味。此外,家具又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具的设计要依据室内设计的整体要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室内设计需要不同的家具造型来烘托室内环境。在苏州园林中的室内空间爱你通过对建筑物的构建、墙面的设置和家具等城市的装饰,展现给人们一个较为完美和谐的室内环境。而在当代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将传统的苏州园林中的室内和谐的设计艺术和当代的灯光、绿化等内容进行协调统一的组合,以实现当代室内设计环境的真正完美和谐。 3.结语 随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提高,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充分的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深刻认识苏州园林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进行当代的室内设计时较好的融合苏州园林艺术,把握住传统中丰富、含蓄、简洁的设计环境意境,在结合当代的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创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之路。 苏州园林论文:浅谈《苏州园林》的审美价值教学选择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对文本《苏州园林》的审美教学选择时,注重审美教学,以感受美为核心,围绕“美”的主题,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审美情趣、审美追求,了解我国灿烂的民俗文化美。要求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结构,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结构美;在精读文本基础上,详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语言美;在细读文本基础上,研析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画意美;在品读文本基础上,整体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美。 关键词:文本;价值;审美;选择 古希腊美学家贺拉斯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美学原则,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判情操。 在进行《苏州园林》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时,教师侧重文本的审美价值,注重审美教学,以感受美为核心,围绕“美”的主题,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审美情趣、审美追求,了解我国灿烂的民俗文化美。 一、通读文本,把握全文结构,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结构美 《苏州园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一篇说明文。全文从写作的构思到语言都带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尤其是结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体验文本结构美。 《苏州园林》没有采取一般的空间位置,游览路线介绍名胜古迹或其他处所的结构方式,而是先总后分。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事物到小的不显眼事物,分项叙述。首先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个设计原创(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以及角落布置、门窗设计、建筑色调三个次要方面进行分项说明,逐层揭示苏州园林处处如画这一特点。 文章最后收束全文,留有余地,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其结构严丝合缝,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精读文本,详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语言美 《苏州园林》作为说明文体裁,语言准确简练,而且耐人寻味。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体感知语言美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精读课文,侧重把握一些重点词句,充分体验语言美。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的“蔓延着”、“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雨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满眼的“珠光宝气”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范,使画面生气盎然。“俯仰生姿”表现出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相互顾盼的风姿,体现匠师们错落有致地精心安排。“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任其自然的特色。 在体会重点字句时,可以设计精当的问题。如: 1.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务必能否删去?为什么? 2. 比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与“至于全用活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自主品味,体验文本语言的准确、严密、精练美。 三、细读文本,研析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画意美 《苏州园林》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可以利用课件显示苏州园林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并通过逐段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是如何达到如诗如画的效果,提高学生鉴赏造型艺术的能力。 体会画意美可以说是全文章的难点,在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动态美、和谐美、映衬美。 《苏州园林》画意美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动态美。如“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所谓和谐美,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这一点在《苏州园林》中是非常丰富的,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大多漆广漆,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人有“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季节,相遇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耀眼”。 映衬美指文本中的陪衬、衬托。苏州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窗,其目的是增加美点,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四、品读文本,整体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在《苏州园林》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全面品读文本,整体探究情感脉博,并选好动情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断体验文本情感美。教师从需要出发,引入、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与氛围,激发学生感情。 一是情感呼唤阶段,可设计如下环节: 师:《苏州园林》一文中,有9次提到“图画”二字,在汉语中与“画”有关的词语诗句很多。比一比,看谁举得多。 师:如果我要说,有这么一个地方,无论你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你相信吗?这是苏州园林创造的奇迹。 (投影)苏州园林摄影照片,让学生充分赏画、入画,让学生触发或唤醒某种情感,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 二是情感体验阶段,让学生重新体验人物化在文本中的情感体验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体验过程,是一种个性的建构,情感的升华和提升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可设计如下环节: 师: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画中哪些景点吸引了你?为什么?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体验朗读,如读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讲究”似画师泼墨,挥洒自如,气势磅礴,且又精构巧思,自出心裁。 三是情感拓展阶段,让学生将所体验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深化学生体验的情感,还可以深化学生认识,形成好的个性,在实施时,可设计如下环节: 师:“读书善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州园林》呈现了建筑美、艺术美,作为园林文化,堪称园林标本的苏州园林,似乎还缺少什么? 在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苏州园林在古代是供私人享受的,为了争奇斗胜,修园常请文人画士参谋规划,把名山胜景缩小尺寸布于园中,其成就影响了全国园林建筑,也影响了日本和欧洲园林建筑。苏州园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美。对于文本《苏州园林》,进行审美价值的教学选择,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体悟文本所蕴藏的丰富的美学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吟咏切磋,含英咀华,这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情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二中 342200)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对景”手法在平面图中的组景形式分析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对景”手法应用最广。“对景”手法在平面组景和空间构成上都有所体现,本文着重分析苏州园林“对景”手法在平面图中的组景形式。 关键词:对景;平面;形式 0,引言 通常“对景”手法需要配合平面和空间布局的轴线来设置,但是苏州园林中的轴线却是相对不规则的,这些轴线看似毫无逻辑,毫无章法可循,但是只要仔细研究会发现苏州园林中的对景的手法的运用都是相互具有制约性的,都是有其特殊的规律。与西方园林不一样,苏州园林中使用的“对景”手法的灵活性更强,但是每个景观之间却都有极其缜密的联系和彼此制约,是做了相当多的思考后的理性设计。 1,“单线对景” “单线对景”是观赏者站在观赏地点,前方视线中有且只有一处景观,此时构成一条“对景”视线呈“单线对景”。单线对景手法可应用在室内空间,也可应用在室外空间。单线对景有的观赏点可以在两处景观任意的一端的端点,也可以是位于两处景观之间。对于园林中一些边角和不规整的地形不是很理想的区域,或者有些地方因为地势的原因无法形成“多点对景”,这个情况下“单线对景”常被使用。 拙政园西南方向,是人流相对较为稀疏的地方,其南面突兀,如果此地不设置景观,或者处理不当,此地将无景可赏,成为冷僻之地,无人问津。此处所的“塔影亭”,成功的打破了冷落的气氛,并且距离相对较远,形成纵深感,与留听阁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轴线,是非常成果的“单线对景”处理。 再例如拙政园中部的“小飞虹”一带,是拙政园的精华与核心区域,这里的空间丰富,步移景异。站在”小飞虹”后,可饱览周围水景,廊景,葱郁的植被,隐约见到远处的“荷风四面亭”,“见山楼”,近景又可见到北面的“香洲”,还有北面的“小沧浪”,可谓节点位置,利用的极为妥善。过“小飞虹”桥的中点,把南侧“小沧浪”亭和北面的“见山楼”连起一条直线,可以构成轴线,并且形成另一条“单线对景”关系。 2,“伞状对景” “伞状”对景是站在观景点向前方看去,平面展开180度的视野范围内可观赏到两处和两处以上的景观,所以从观景点像前方多个景观点做连线,比如从观赏点向景观A和景观B,景观C分别发出一条射线就是一个“伞”型的关系。“伞型”对景在众多园林中都有体现,其中网师园和拙政园最为典型。 例如拙政园的“宜两亭”,以宜两亭为观赏点呈伞状向前方延伸视线,可以观赏“鸳鸯馆”、“与谁同坐轩”、“浮翠阁”、“倒影楼”、“荷风亭”和“香洲”这六处风景,景观之间的视线关系在平面图上画出如一把撑开的雨伞的骨架。“伞状”对景使得观景者在一点静止不动就可以观赏园内多出景观,所以“伞状”对景手法比单线对景手法更容易把园内景观充分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点可观多景”的趣味性。 3,“放射状对景” “放射状对景”是以观景点为中心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皆有景可对,观景点处可全方位的观景,通常在园林中心位置或者地势绝佳处可以做出“放射状对景”的景观形式。形成“放射状”对景的观景点会以离心形式向四周延伸观赏视线。“放射式对景”的运用对地形要求很高,除了拙政园和留园外,小型园林由于设计手法的运用受到面积的局限,很难形成“放射状对景”。 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以与谁同坐轩为中心,向四周望去,可以观赏“浮翠阁”、“倒影楼”、“留听阁”、“鸳鸯馆”、“宜两亭”、“别有洞天”这六处景观。“放射状对景”,可对的景观多于“伞状对景”,是苏州园林对景手法中“对景”视线最多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 4,“环形对景” 苏州园林构景常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和景观常围绕在水池四周,所以景观通常形成“环形”的布局,一景对一景这样呈环形延续下去,彼此之间都形成“对景”,即“环形对景”。“环形对景”可以配合观赏者脚步的移动和引景手法相结合,满足了景观的连续性,即景中有景,每个景观处都可以观景,也可以“被观”,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心理满足感。 以拙政园东部为例,围绕东部湖区,“带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倚玉轩”,“远香堂”,“绣绮亭”,“海棠春邬”,“梧竹幽居”,把这九处景观连起来,呈一个椭圆形,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相邻两处景观总是形成互为对景的形式,所以也就是说,这九处景观的设置构成了“环形对景”。 “环形对景”在苏州园林中大量运用,这种对景形式把景观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上,只要是以水池为中心,在四周造景的园林,几乎都可以形成“环形对景”,比如留园和网师园等。 4,“结合式对景” 苏州园林的“对景”手法的各种形式都联系密切,相辅相成,没有孤立存在的。就像“对景”手法通常结合“框景”,“借景”等手法一样。从平面分析来看,伞状对景形式和环形对景形式有时是相结合出现的,也可与放射状对景形式相结合。 以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附近的景观为例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远香堂”为观景点,分别与“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绣绮亭”形成伞状对景。在这片区域内,“远香堂”与“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悟竹幽居”,“绣绮亭”,这六处景观又构成成环形的对景形式。所以以“远香堂”为核心的这片区域的“对景”形式是环形对景与伞状对景相结合的。 此外,还有环形对景与放射状对景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景观层次最丰富,景观最密集。环形对景与放射状对景相结合对园林地形要求很高,不是园林随处就可设置的,也不是任何一个园林都可做的对景手法,中小型的园林都很难在平面上展开环形对景与放射状对景相结合的形式。只有拙政园这样的大型的私家园林,景观设置较多,水池面宽阔,才能实现这种层次复杂的对景手法。 如拙政园中以与“谁同坐轩为中心”,向四周分别延伸观赏视线,可以观赏“浮翠阁”、“倒影楼”、“留听阁”等六处景观,形成放射状对景。并且周围的景观又依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形成环形对景,也就是环形对景与放射状对景相结合使用。 5,结语 苏州园林是中国建筑与造园历史中值得赞颂的一章,苏州园林中的“对景”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中国深厚的园林文化,和传统美学精髓。在设计中应该立足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 苏州园林论文:论苏州园林建筑特貌 (浙江绿亚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苏州园林的设计布局一般有两种,一类是在郊外风景地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选择不同的风景特点,适当配制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如虎丘、石湖、灵岩、真山真水,不可移动,只能在适当地区建立重点,然后向周围发展,选择个别深山幽谷,泉石竹木美好之处,设置分点,用曲折的道路把它联起来,这是以大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的一种方法。另一类是在都市或平田中,以建筑物为主体,用人工创造景物,凿池叠山,模仿自然山水,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这一类型的园林,占地面积较小,最小的甚至只有几亩,就用人工改变地形,设置景物。由于面积小,不得不考虑到充分利用空间,使它迂回曲折、变化多端。本文将探讨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貌。 【关键词】苏州园林;建筑特貌 苏州园林由于空间狭小,注重空间处理和划分,坚持空透原则,通过空窗、漏窗、洞门等,使公共空间与建筑有隔有连,做到整体布局,空间隔而不死、漏而可望,既能移步换景,又起到扩大空间感和通风采光的作用。整座园林开合有度,分隔与沟通统一,使之动静结合,起承转合,融通一气,章法可循。 1 补白 苏州园林建筑多为白墙灰瓦,色彩素雅明净。有些划分空间的墙面不宜开窗,露天的墙面便种植树木和布置回廊遮掩,墙砌成波浪形,与树木、回廊共同划分空间,以减少墙面单调感。有些院落单体建筑的露天墙面也不宜开窗,往往采用种植藤萝类植物,满布墙面以补空白;或在近处种植树木,利用太阳光将树木投影到墙面,风吹起,光影婆娑,十分生动。室内和回廊内不宜开窗的墙面,布置书条石补白,选用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供游人观赏,减少行进中的单调,也借以标榜园主风雅。以上墙面处理不仅解决建筑功能问题,而且在这些处理形式中注入文化涵义,以免流于肤浅,不成其为文人园林;其次,内外结合,极易与院落内自然的山、水、树木等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2 洞门 洞门外形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葫芦、宝瓶、海棠花等。葫芦形洞门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九《壶公》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壶公者,不知其姓名……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时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其卖药口不二价,治百病皆愈……常悬一空壶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辄转足跳入壶中,人莫知所在。唯长房于楼上见之……公语房日:‘卿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随我跳,自当得入。’长房承公言为试,展足不觉已入。居入之后,不复是壶,但见仙富世界,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见宫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恭天曹,所统供事不勤,以此见谪,暂还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故事中的壶虽小却容纳了道教的仙宫世界,因此,葫芦被看做天地的缩微,内藏神灵之气,在《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常被描写成擒妖捉怪的神物宝贝。我国某些地方,人们把葫芦挂在门上表示驱邪。葫芦内中多籽,故葫芦图案也象征子孙万代。葫芦还与仙人有关,相传八仙之一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用药治病,挽救了无数生灵,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广为运用,以求护佑。宝瓶形洞门,取“平”的谐音,象征平安。瓶又是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的力量,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驱邪吉祥。海棠花洞门的文化涵义与前文所述一样,象征高贵和风雅。圆洞门主要为满足较大人流通行而设,所以一般都设在景区转换处和主要游览路线上。网师园梯云室庭院圆洞门并不为满足建筑功能,门内原为厨房,没有很多人流。它的外形恰似一轮满月,与对面的假山一起构成“梯云取月”的意象。留园亦不二亭圆洞门的涵义取自一则佛教故事,象征入道的不二法门。 3 装饰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很少有艳丽夺目的色彩,所有房屋几乎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看似素淡简朴。但是在一些建筑体量高大的厅堂里,由于园林主人经济实力的雄厚,不仅构造堂皇、装修华美,而且室内陈设也十分气派。园林里现有的家具和各种物品,除了一部分是今人仿制的以外,多是经过长期的征集并恢复起来的。其中的一些本就是造园时期的制品。就是在这些来之不易,并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故物中,保留着那些当时的精神观念和古老的文化传统。王世襄先生在《锦灰堆》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说:“中国古代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决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论,结构的简练,造型的朴质,线条的利落,雕饰的精美,木质的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用这段话来形容苏州园林中的陈设,也当恰如其分。家具之精,陈设之美,恰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个缩影。一件经年的红木家具,看上去还只是古雅,还只是隽永。但是,只要你稍加触摸,就会感觉到它的光洁和舒适,感到它的份量与格调。其实,不止苏州园林,品赏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体味的过程。只有通过曲径通幽式的体味,才能理解它的真正价值。真正的艺术价值,一定要经过历史时光的打磨。苏州园林自然也不例外。 4 花窗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 中国传统园林中漏窗的形式数不胜数,其窗格的形式也变化无穷,艺术之精湛,内涵之丰富,堪称一绝。漏窗的样式图案寓意与取景,都能反映出园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心理。已见习用的吉祥图案,是漏窗常用的形式之一。这是民俗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有机渗透与巧妙结合。有可如人意的“如意”,多子象征的“石榴”,长寿健康的“松鹤”等,总之,在分布上注重变化。沧浪亭廊壁上有众多漏窗,传为一百零八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仅在假山四周即有近六十式之多,为苏州古典园林园中一胜,极为独特;留园“古木交柯”对面的六扇漏窗,从东到西依次为六角形、八角套海棠、海棠珠花、葵花和藤景如意,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全面表达出了园主人的生活追求;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5 匾额题词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古代的造园者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另外,在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中,也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化内涵。例如留园中的涵碧山房,取自于宋.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取自于宋.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真趣亭取于“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拙政园远香堂取于宋.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益浅”等。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的空间文化小议 摘 要:苏州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在园林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中国儒、释、道思想的精神寄托。这种文化内因正是园林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苏州园林;空间;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梳理其脉络可见园林之美,始于西周之初的《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这里所谓的灵台便是周文王游猎的园囿,也正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而到了宋代,私家园林逐步走向完善,苏州园林在潺潺沧浪水畔傍水作亭曰沧浪,也便成就了后世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沧浪亭”。至此苏州便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一、古典园林空间观的形成 园林的空间浓缩于天地宇宙,“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正因古人宏大的宇宙观,人便学会了依赖自然。当古典园林有限的尺度,与无限宇宙之间的矛盾无法统一时,特别是私家园林难以和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相提并论时,园主便不得不仰仗借景、缩景、“壶中天地”(《后汉书・方术传・下》)等艺术手段,达到万景齐全的境界。 古代文人一方面体会到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的广阔无际,另一方面深知自身的力量有限,简单地再现那种万景俱全的景物体系,以体现出无限广阔的宇宙,已成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时,就不得不寻求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无限的天地宇宙,从而达到天人之际和谐的理想,就是把有限的景观形象赋予深广的寓意,结合意境思维,调动和激发审美者的想象力,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无穷的审美意趣,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出广阔的宇宙模式。 二、中国传统哲学对园林空间的影响 (一)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与中国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结合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禅宗。禅宗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禅的精神实质是让人不向外寻觅,而要向内体悟人的本性。禅学对于园林空间的影响多集中于空间所传达的佛教精神,给园林渲染禅的气氛,引起人们禅思,为人提供心灵平静、精神解放的场所。 (二)儒家理想对空间次序的影响 儒家提出“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故此,儒家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勉励,得出“‘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文言》)的逻辑结论。 儒家推崇礼仪,注重规矩。这种礼制极大的影响的园林的表现形式。园林建筑布局也常常类似于古代的城市规划,如苏州园林中的藕园的主要建筑门厅、偕隐双山、载酒堂和楼大厅均处于中轴线位置。这充分体现了讲究礼制次序的儒家思想。 (三)道家思想对空间的影响 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主张无为。道家的“天人合一”观是从老子开始的。老子完全取消了天的神秘性质,赋予天以客观自然属性。老子的天,大体上有三重含义。一为浩渺苍茫之天,二为道德法则之天,三为自然无为之天。在这里老子提出了“道”的范畴,主张在大道之下建立“天人合一”。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论,认为“道”即美,“道”即无为,无为即美。无为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因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园林中的空白道出了艺术表现中“虚”与“实”,“有”与“无”的辨证关系,体现了老、庄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也”。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认为,宇宙和人类一切审美活动是“虚”和“实”的统一,虚实是结合人类艺术创作和审美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园林的丰富精神内涵在这“空白”中充分体现出来,就在这“空白”之中,让我们体味中国园林特有的意味和精髓,领略她独有的魅力。 三、结语 苏州园林空间营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表现手法之一,民族艺术文化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是从主体出发,它已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而是一种心理空间,强调对象的可观性。古典园林空间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而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自始自终追求建立一个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一开始便以大自然作为审美认识和审美表达对象。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儒道佛学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对其进行有内涵、有韵味、有寄托的园林创作之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一旦剥离传统的文化环境,抛弃了传统的文化思维,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就会黯然失色。 苏州园林论文:从园林造景角度品苏州园林之美 摘要:从园林造景角度对苏州园林进行分析。从山、水结合的景观层次探讨了苏州园林造景中山、水的运用,并分析了苏州园林中水元素的运用。解析了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设计。 关键词:苏州园林;城市山林;绿化 1 苏州园林造景中山、水的结合 1.1 山、水结合的景观层次 苏州园林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现代都市人既要享受城市文明,又留恋湖山之趣,“城市山林”正好统一了这个矛盾。在园林的象征方面,假山有特殊的地位。假山不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景观层次,产生了空间感,而且由于遮挡或掩蔽了一部分原应在视觉之中的景物,因之更增加了园林的深幽气息。但明代以前,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山的意境美和居、息、游、养的气氛,是和“仁者乐山”的比德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到了明代,建造假山时才开始着意于山体形态的多变,更多地把山作为纯观赏对象而追求新奇的形式效果。由假山的假景引出观赏者的真情,经过观赏者审美判断后的假山就变成了真山。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法则,不同的景致如峰、岩、峦、洞、穴、涧、壑、坡、矶、瀑,园山、楼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各有形式章法,不能混同。除此以外,特别忌讳毫无章法地使用大量的名贵山石。 1.2 沧浪亭园林中山、水的应用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魂一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山下的复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景通内外,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水面,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2 苏州园林中的水元素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水,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亭台楼阁依水而建,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园林就有了活力,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太阳有了反光,仿佛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一切,使园林的空间感、层次感更加强烈。 水,无论在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中,水通过其自身的运动和变化起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体的变化,既可以创造园林意境,又可以提高造园的艺术水平。园以水活,无水不成园水赋予园林以生机和活力。水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中国园林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的审美功能代替了单纯的原始虚妄崇拜。自魏晋以来,老庄的追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这种流行于历代文人中的隐逸、休闲、寄情山水之间的审美思潮,深深地影响着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原则。苏州园林的设计是这种理想境界的集中体现,而其中尤以水环境的巧妙设计而为世人瞩目赞叹。 江南的园林建筑大多临水而筑,自然观念在园林中处处尽显。在空间上采用自山布局的形式,依地势借助亭台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虚实相间,表达一种“虽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的创作思想。这种对“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造就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审美观。苏州园林因水而活,因水而美。“无水不园”,是中国古代文人和造园行家对其园林特色和构园方式的一种形象化概括。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古人的“智者乐水”,水有灵气,水喻财源,以及因水而活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水景的表现形态是对自然的模仿,往往以斑驳交错的天然山石为其驳岸,如同山涧溪流;也往往与其周围空间互相呼应,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泾形态,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的审美情趣,水渗透于各个空间,就水而言,是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园林审美文化。 3 苏州园林中的石头景观 石有瘦、透、漏、皱、丑诸貌,可以表达人格意义上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正因如此,奇山怪石成为中国园林中特有的艺术符号,造园者善于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景致,形成深远的意境。园林离不开假山,而假山离不开石头,选用何种石头大有讲究。石头的形体虽然千奇百怪,但都是由于风吹浪激、日晒雨淋,历经多年而缓慢形成的,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因此,中国人总是把“石”与“古”联系在一起。此外,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也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这一园林美学名言概括了这样一种园林审美现象,即人们面对奇石名品,往往会萌发怀古之思: 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想到它和历史上某一名人的关系,由石上的古题刻而感叹沉思,这就是“石令人古”的审美体验。品石,是伴随着叠石而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单枚点缀,还是成组列布,当时各园均以太湖石为第一品,因为其体态丰富多姿,体形又高大,有所谓瘦、透、漏、皱的特点,既可远观,又能近赏,是适于点布的理想石品。太湖石在园林上的凹凸和纹理,也就是计成《园冶》中所说“文理纵横,笼络起隐”。对石来说,“皱”的功能是破囫囵之体,去平面之态,使其立面显隐起伏、纹理丰富。这样,石头的受光面就富于变化,色调就不显呆板,从而使人感到耐看。 4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4.1 造景植物的选择 “绿”,是植物的统称,包括植物的单体美和群体美。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无论是植物单独布置,还是与其他元素相搭配都能很好的形成景色,且构景灵活,自然多变。植物的花色、叶色、枝干色彩丰富,不同的植物色泽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年龄又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因此,植物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色彩,点缀园林空间。然而竹类植物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观赏植物。 绿化环境,陶冶情操。竹子生长快、繁殖容易,一次造林、经营合理,可供持久利用。竹林绿化能给污浊的空气以清新,消减喧哗的噪音,清除城市“三废”,给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清静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竹子与园林山石配合,可形成写意山水式的组合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即充满诗情画意的竹石小品。竹子与建筑配合,除一般植物那样对建筑物起软化、平衡、遮隐等作用外,常形成画境式景观,如古典范式中的“移竹当窗”和“粉墙竹影”等。 4.2 植物造景的运用 植物因其具有生命力且不断变化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植物中乔、灌、地被因其高低差异而形成高低起伏的变化,改变地形,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植物还可以用来软化建筑、美化风景构图,起到加强和山水气韵的作用。“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阐述了植物必不可缺的地位。 有人说,园林是未完成的艺术,游赏者的加入使其艺术性得以完成和实现,这种说法其实深得园林鉴赏之精髓。在这里,观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合为一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由于有了人的精神属性而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主观艺术趣味。 苏州园林论文: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及造园手法 摘要:苏州是中华名城,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见苏州在人们心里的地位之高。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更以其园林艺术而享誉海内外。苏州园林代表了明清文人们的生活状态,即使到了当代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所以,为了让中国园林艺术更好地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苏州、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韵今风吴侬软语留园 感受苏州,古韵今风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苏州水系之发达,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走在苏州的街道上,当地人那种惬意,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让我的心不由地静了下来,去感受不一样的城市带来的别一番心境.走在平江路,山塘街,远离商业街的喧闹嘈杂,领略晚间低调,不浮华的巷陌,感受内心的静谧,跟心走。 园林之印象·吴侬软语 流风所及,或博大,或精微,形成苏州所特有风格,一个特有的园林之城。 城内外的园林,花团锦簇,棋布于各地,或三两成群,或孤标独秀,或面临大街,或深隐小巷······它们以其群体的组合和优美的风姿,引得国内外游人比肩接踵而至,使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有人爱它的庭院深静,花树翳映;有人爱它的清流潆洄,山石参差; 有人爱它的月门漏窗,风物如画;有人爱它的曲室回廊,构筑精巧··· 在这园林美的世界里,“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园说》) 苏州园林的美,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蕴藏无尽! 园林景观的诗化·留园 留园之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留园之赏析 首先来到“五峰仙馆”,这是留园最宏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中间梁柱均为楠木,人称“楠木厅”,为徐氏后乐堂。此馆建筑高深宏敞,陈设古雅大方。精巧玲珑的楠木隔扇屏风,曲折对称,将馆内空间分成前后两厅。前厅宽敞后厅较狭。 “还我读书处”之南为“揖峰轩”。轩的前后左右都有小空间安置峰石,取“米颠拜石”的故事,故名“揖峰”。轩南向,窗门隔扇刻着精巧的人物故事,梅兰,博古。轩内陈设布置,坐卧家具,悉依建筑的特点设置。清新细腻,引起许多游人徘徊玩味。轩北面墙上装饰三洞花窗,窗外都配置竹石,每清风摇曳,阳光罩影,俨然三幅水墨画图。考当年“涵碧山房”主人刘恕所记,当是所谓“独秀峰”。峰下衬以片石,种植玉簪,萱草之属,别绕画意。轩的前为“石林小院”。凡在院中多姿多态的石峰,分位于花坛,窗前,廊角,使峰不孤立,石乃成林。小院东南回廊一曲,破开院落方正的结构,显示出参差之美。小院之南紧接左右回廊,隔花坛面对“揖峰轩”为“石林小屋”。“曲径每过三益友,小园常对四时花”欣赏古拙奇异的书法,吟味情景交融的联语,更教人低回流连如置仙家境界。 从山东麓沿小溪尽处有水榭名“活泼泼地”,取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句意。此处四面小溪自榭台下蜿蜒流去,前后林木蓊蔚,是鼓琴,观鱼,听鸟的好所在。中间原有额书“活泼泼地”,旁有画鱼专家陈旧村屏幅,都已不存。应请高手恢复,以供自赏。由“活泼泼地”过短廊,出“别有洞天”,又回到“涵碧山房”,留园之游乃尽于此。 造园·艺术地再现自然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是的,不难看出园林注重的还是追求诗的意境美。境需要靠“悟”领会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园林景观的意境,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大多数还是比较真切的反映了园林景观的真实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或者说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园林确非徒有自然山水的形式美,而且还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空间的对比 留园在运用空间对比手法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它的入口部分,其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人的视野被极度的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当走到了尽头而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当时使用情况来看,这条曲折的窄巷并非园的主要入口,此外,搞得如此狭长,曲折,封闭也可能是受到其它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也不能贸然地断言这一定是出于造园家的精心安排,但撇开这些因素不论,仅就客观效果来确定很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描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花木配置 陈植先生在《造园”词义的阐述》一文中曾对“园”作过引证:种果为园;园,所以种树木也。园林,从它一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或者换句话说,园林就是以种植花木起家的。 有的是以直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则是借花木而间接地书法某种意境和情趣。园林不单是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的变化,都会改变空间的意境并深深的影响到人的感受,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例如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通过嗅觉而起作用的花木就更多了,例如留园的“闻木樨香”等景观,无非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袭人而得名的。 所思所感 走在园林中,国内外的游客比比皆是,偶有听到他们的褒贬不一,有的称赞,有的表示没有感觉,听了他们的不同观点,我觉得即使是当代最新的建筑流派如日本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的创作理论;美国建筑师查理斯·莫尔提出的空间的多维性;另一位美国建筑师凡丘里提出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等各种各样最时髦的建筑理论,几乎都使人难以置信地可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找到体现。例如名噪一时的凡丘里曾明确地表示“······我倾向于乱烘烘的生气,过于显而易见的统一。”他的这句话很容易引起误解,即认为他主张混乱而蔑视统一。其实,稍为细心一点的人便会发现,他所反对的仅仅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并非一切形式的统一。那么为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呢?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过于整齐一律或机械的对称,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它的对立面,所推崇的恰恰不是显而易见的统一,而是带有某种含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不那么一眼就看出来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才充满了生气和活力,以致迄今还不失为一个巨大的宝库,贮蓄这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这兴许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风气经久不衰原因所在。诚然,我们应当为拥有这样的遗产而引以为豪,但却不能像阿Q那样,以标榜先前的阔气而聊以自慰。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这些宝贵的遗产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苏州园林论文:汉魏园林与苏州园林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持续演进的契机在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们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环境,或称“人造自然”。城市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人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隔离。城市规模越大,相对隔离的程度也就越高。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隔离、冲突越发利害,从而天人合一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古典园林转折 指导意义 汉园林 1.神仙思想的体现 秦人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的气魄一统江山后,一种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力量也随着新制度而诞生。在造园方面,人工山水的大规模出现与蓬莱神话在此时期的流行密切相关。蓬莱神话有云:在东方的海上有着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壮丽的宫阙,珍奇的异兽和不死的仙药。建章宫作为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西北部开凿大池,辟为园林为主的一区。大池名叫太液池,“太液者,言其浸润所及广也”。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因而在太液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由此“一池三山”等基本园林结构和功能被保存下来,传承千年。 2.象天法地的宇宙观 秦、汉时。以《易经》为标志的早期阴阳理论与当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一衍生为“天人感应”说。天有五行,方有五位,人有五脏,德有五常,乐月五音…在这道天人比附模式中,宇宙人伦尽在手中。董仲舒的关于天人交感的理论充分地表现了秦汉时期的宇宙模式。 3.案例:上林苑的有关文献记载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对上林苑的宏大多样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颂扬: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始终灞、产,出入泾、渭…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差。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阤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嵔廆,丘墟崛礨,隐辚郁壘,登降施靡,陂池[豸卑]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檐周流,长途中宿。 可见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山水、建筑与动植物景观要素及其相互组合构成了汉园林雄浑、宏大的艺术风格,汉苑囿继承了先秦囿的狩猎和玩乐功能,但也呈现出自己的时代特色,然而,汉园林在当时并没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通,它更多的是与天子、诸候、权贵的生活关联,建筑形制较为拙朴,主要功能也不是审美性的。 魏园林——园林发展的转折时期 到了汉晋之际,在传统封建经济形态中,迅速发展着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东汉末年,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一断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极为自由、活跃的时期。儒、道、佛、玄诸家争鸣。思想的解放给予园林发展很大的影响。园林经营逐渐转向于以满足为人的本性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目的,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曹操《蒿里行》中所描述 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场面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1《水经注》有云:(樊重园)竹木成林,六畜牧放,鱼羸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这种庄园具有强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长能呼,而且与宗族乡闾关系密切。曹魏皇家园林一方面在保留汉苑余绪的同时,在有自身的时代特征,也加强了园林的审美性。 苏州园林 3.1社会环境与历史简况 尔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六朝时期的江南以成为全国富庶之区,扬州、南京,苏州等处的经济基础,继以隋代杨广开运河,促使南北物质交流;唐以来因海外贸易,江南富庶视前更为繁盛。唐末中原诸省战争频繁,受到很大破坏,可是南唐吴越范围,在政治上,经济上尚有小康局面,因此有余力兴建园林。两宋之时,苏州园林更是不乏著名者,迨入明清,鱼米之乡的苏州,人杰地灵,科举登第者最多。这些人年老归家,购田宅,设巨肆,以其所得大建园林以娱晚境者比比皆是。 3.2自然环境 在自然环境上,苏州水道纵横,湖泊罗布,随处可得泉引水,兼以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花卉树木晚于繁滋。当地产石,除尧峰山外,洞庭东西二山所产湖石,取材便利。苏州诸园之先峰择石,因其姿态入画,具备造园条件。 3.3案例:拙政园 拙政园的部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十之八九皆临水而筑。水面有聚有散,聚处见则以曲折取胜。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伸出水尾,显示疏水若为无尽这意。池中垒土石构筑成东、西两个岛山,把水面分划为南北两个空间。文徵明《拙政园记》:“郡城东北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故该园以水为主,实为因势利导之举。园中可分中、西、东三部,中部系该园主要部分,旧时规模所存尚多,西部即张氏“补园”,以已大加改建,然布置尚是平妥,东部为明王心一归田园居。 4展望——中国古典园林对当今城市景观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谐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便衍生出“天人谐和”的思想。 除去精致,秀丽,人们一提起苏州园林,总感到它封闭在高墙之内,窈然深锁,开畅不足。拿今日来说,虽说盛名之下,苏州园林游人如织,门前车水马笼,好不热闹,然而一阵闹轰轰的人来人往后,夕阳西下,夜幕之际一切依旧归于沉寂,而在闹轰轰的架势里,又有几人能真正品读它,苏州园林的繁华时代似乎已经随风而逝,如同扉页的玫瑰虽风姿尤存却早已失去了生命。另外,古木名花,以及太湖石都纯观赏、高花费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难以做到。诗词、书画、昆曲更不见得进得了寻常阡陌家,苏州园林的某种程度上是属于特定阶层在小范围内共同把玩的精致艺术品。反之,汉魏园林的自然、朴拙似乎对今日的园林城市更有借鉴意义,古话说得好“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外师造化,内法心源”。这里的造化指的就是自然,事实上人类今天的一个突发奇想,很有可能与古人的见地不谋而合,难到这就是轮回吗?与其说这是一种倒退,倒不如说是回归。要说非要在哪个高楼林立的十字街头安插一个小亭子配上一点太湖石,似乎有些矫情了,你让那高楼何以自处?所以反倒不如来一片林子来得亲切,自然,哪怕种点果树,只要不怕丢了果子也是无伤大雅的。复合当下园林城市所营造的那种追求绿色、健康,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而大型自然山水无疑更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大自然以它最广阔的怀抱展现出其非凡的气度,正如日月无所私照,山林江海无所私载,我们所追寻的园林城市正因当如此,为所有人提供美好的栖居地,实现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的山水要素 摘要: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关键词:园林山水;要素 前言: 苏州是水乡,引水便利,附近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加之旧时苏州文人荟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学士又追求“虽居闹市而有山林之趣”,这样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中的山石要素 1.1 山石特色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在叠山的造型艺术和技术运用上主要分为黄石和湖石两大类,各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分别依据造景的环境来加以选择。叠山类型多为写意,以石叠成峰,顶,峦,岭,岫,穴,崖,岩,坡,垅,阜,谷,壑,涧,溪等组成山体,取真山姿容,以小山之形成传大山之神,也有利用点石,立峰,以造山势的连绵起伏,相互呼应。石山中用黄石叠砌的假山称黄石假山。这类假山显得棱角、层次分明,纹理古拙,刚劲有力,显现自然质感。园林中用湖石又以太湖石为上选。太湖石是苏州洞庭山特产,为造园最为适宜的石料。中国古代文人对以太湖石为代表的怪石的评价,历来有四个审美标准,即:瘦,透,漏,皱。“所谓‘瘦’,这是对石的总体体型,或是苗条,或是秀挺,或是亭亭玉立,楚楚纤腰的美女,或似峭然孤立,高标自持的君子。……‘透’,‘漏’是由于石在太湖中长期受风浪冲激而形成的种种‘弹子窝’(即凹洞)所组成的,它表现为孔窍通达,玲珑剔透之美。……‘皱’,就是石面上的凹凸壑纹理。”叠山有了黄石、湖石等石材,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就是叠山的题中之义。 1.2峰石情趣 在苏州园林里对与“石”,不说“观石”、“赏石”而说“读石”,原因有二:一是诗是需要读的,但古代有些诗也颇有多义性甚至蒙胧性,所以有“诗无达诂”之说。这样,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接受、理解,而不必拘于一说,定与一尊。石而曰“读”,说明品石也和赏诗一样,可以而且应该见仁见智。二是峰石如画,应该把它像画一样来“读”。这里要说的的是,根据传统审美观,画应该“读”,如黄真民就有《草心楼读画集》,等等;诗则应该“看”或“观”,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就有“脱帽看诗”之语,等等。看诗读画,似乎是动宾错位,搭配有误,其实不然,简言其理,是由于画中有诗,故应“读”。[1] 苏州诸园,太湖名石、奇峰极多,只能择而读之。这里,试着来读冠云峰的美。 从正立面看,在西天斜晖的映照下,该峰的上、中、下三停均颇有可读性:冠云峰之上停,秀瘦宛转的往动扭,偏于东部有一罕见的特大孔穴,前后畅通,穿过孔穴,可窥见其后椭圆形的天空。它是全石最可贵、最紧要的精神之处。有此一生命之孔,就使金石玲珑空透,生气贯注,通体皆灵。其峰之中停,秀瘦地往西扭,偏离全石轴线与重心,显现了它那窈窕的身段,比起是停的明朗空灵之美来,中停表现出一种陷怪诡幻之美。其岩窦坳坎之间,诡怪万状,变幻多端,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其下停,又大幅度地往东扭,使全石复归于重心的保持与体态的平衡,从而又倍增了全石的姿态美。冠云峰的上、中、下三停和瘦、透、漏、皱四美,还存在着相生相发、多样而统一的关系,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 二、苏州园林中的水体要素 2.1瀑布 苏州位于平原,本无瀑布可言,但旧日园林往往设法制造人工瀑布。如环秀山庄西北角假山,利用屋顶雨水,流注池中,略有瀑布之意,唯已年久颓毁。该园另一小“瀑布”在东南角假山上,于石后设水槽承受雨水,由石隙间宛转下泄,仅夏季暴雨时如昙花一现。狮子林问梅阁屋顶置水柜,其北累石为瀑布四叠,但水柜不常开,不过聊备一格而已。 2.2溪流与水涧 天然溪水以盘曲迂回,树木掩映,时隐时现者为自然。留园西部小溪虽缺乏盘曲变化,却能利用树木造成幽深断续的效果。此园中部西北角的水涧,两岸叠石较好,涧口设一小岛,增加了水涧的层次与深度。狮子林修竹阁后部的水涧,两侧石岸错落有致,水面曲折幽深。网师园东南角小涧,叠石不多,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余意不尽的印象。 2.3池底水井与泉水 苏州古典园林中环秀山庄的飞雪泉与网师园的涵碧泉都是天然泉水。此外拙政园西部、狮子林、怡园、听枫园,畅园、鹤园、壶园等处水池内都据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在亢旱不雨时,池水不至完全干涸。同时井水冬天温暖,可供鱼类过冬。此外如网师园、西园,耦园等园内水池与园外河道相通,有利于保持池水清洁。有的还设有水闸,用以调节水流,但主要供夏季池水高涨时向外排水。狮子林水池则在复廊南侧设阴沟管与园外下水道相接,当池中水位过高时可向外宣泄。 2.2 水体的特色 苏州园林园中水池宜于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有水乡弥漫之感,虽人工挖掘,也宛若自然。在组织园景方面,常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组成多方胜景,这也是造园的一种传统手法。 此外,还有个别园林将水池置于山洞中,如洽隐园的小林屋洞,洞中积水为池,有曲桥导入洞内,较为别致,再如小灵岩山馆,于池北建大小二水洞相连,也是少见的做法。总之,苏州诸园水池形式各异,而以狭长形占多数,因为这种形状的水池从纵长方向来看,不但风景有层次,而且在池水交汇的水口和转折之处,以桥梁作为近景或中景,可使园景更为深邃。 三、苏州园林的山水要素的结合 3.1 山为点缀,水为衬托 就拙政园来说,其中部是以水为主的,采用水包山的格局,池中最突出的是两座断而复连的偏北的土石山,至于池西北见山楼侧陡峭的假山以及爬山廊,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2芥纳须弥 芥纳须弥,是苏州园林构成特别是其中山水构成的共同特征。正因为如此,明清时代的苏州园林,就必然颇能移天缩地纳大千世界与芥子黍米之中。如把苏州园林放在全国大环境中来审视就可以发现其一更明显的特征:东南多水,西北多山。在苏州,除了以水为中心的园林和以山为中心的园林外,凡是山水并重的园林,一般来说,山多分布于西北,水多分布于东南。这正现实地契合于中国地理的形式:西北多山,东南所水。这不正是小小的芥子容纳了莫大的须弥吗?[1] 四、结论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中有山有水,才会清新致雅。而且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深远意境,山水在园林中,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建构实体,同时又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起着符号的作用。人们通过欣赏园林中山水可以联想到无限的山川自然,从而达到与神灵对话,与自然亲近,驱除烦恼,陶冶性情的目的。我想这也是古人用山水来造景的意义所在吧!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苏州园林造景艺术手法,探讨了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今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并指出把苏州园林这些精湛的艺术手法应用到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与必然性,这对未来的传统设计风格的延续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州园林,造景艺术,室内设计 正文: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有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当然,这些手法在苏州园林里体现的淋漓精致。这些设计手法的结合,使得园林空间的“移步异景”成为苏州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但是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造园者往往采用各种造景的手法来丰富观者的视觉,以实现“小中见大”的园林特色,并且在现代建筑发展中,这些造景的手法也常常被应用在室内设计中,来使更加有限的室内空间的深度与广度扩大。本文以苏州私家园林中造园者的造景手法来分析这些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 1. 苏州园林的借景手法运用 借景是相对造景而言,它不是重新再造而是借助已有景观,利用开创朝向和各种空间的组织是使用者可以观赏到已有的景观的一种手法。现代室内空间基于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了呈现多样的类型,有开敞空间、封闭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共享空间等等。根据室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借景手法,来达到“移步异景”的空间效果。 在现代室内空间中,往往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和小窗格,在不同的窗户形式下利用相同的外界景观来表达不同的视觉效果。在现代的大型共享空间中,利用天窗一方面来将强室内的光线,一方面将各种空中景象在人们仰视过程中介入室内。在南方许多带有庭院天井多层建筑中,通过对天井庭院的景观进行布置,在立面设计竹子、太湖石和摆放中式的座椅、石凳等,来营造院子里的景观。当人们漫步在二层以上的天井周围的空间中时,很容易看到院子里的自然景观。还有,在现代娱乐空间和餐饮空间中,设计师常常利用玻璃、不锈钢等现代材料来通过反光的效果将室外的景观间接借入室内,这种间接的借景方式借助了现代材料为媒介正是当前我们所要追求的这种以传统的艺术手法结合现代材料、技术的相互融合运用。 苏州园林的框景手法运用 框景是人为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的结构,并引导在特定位置的景观通过框洞的媒介观赏景观。在香山饭店的室内,贝老先生通过运用苏州园林中的圆洞门或圆窗等园林元素,来框选外面可以营造好的景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利用门框、窗框等,有选择地框选室外的优美景色,而把不要的隔绝遮挡,是主题集中,鲜明单纯,恰似一幅嵌入镜框的立体画面。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老在大厅入口前的矮墙只做藏景与框景的作用,墙后有个小水池,池中布置了假山和跌水,给来此就餐的客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的其他造景手法运用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往往为了体现某处设计的亮点,先抑后扬的手法也是一种手法。当人们进入建筑室内的入口时,会感到异常的封闭、狭长,视线也被受限,甚至一种压抑的感觉,但进入主空间的时候,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家居设计中,往往在入户门口设计半封闭的玄关或博古架来遮挡客厅,一方面来是户主私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障主空间客厅的室内景象。在住宅中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是进出住宅的必经之处。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的。如果为使框入的景色含蓄、富于变化,而借助于窗花、树枝产生似隔非隔、若隐若现的效果,就称为漏景。现代室内设计中,漏窗的运用是一个再设计的过程,在图案的选择上,如果用做空间的分割元素的话,图案的选择比较台例如万字纹,冰裂纹、梅花图案等。通过漏窗对室外的景观进行选择,无疑让人的视觉感受到漏窗形态的同时添加了自然的元素。 苏州造景手法运用与室内设计的意义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将室内各空间充分融合并表现出各自的丰富内涵是设计的亮点所在。将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手法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来古往今来的实例也有很多,但对于这些造景手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应用研究需要更多的深化和发展。当代室内设计是如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吧室内空间创造的更加理想和舒适,更具民族特色和文脉价值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探索的。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古人在造景方面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运用我们现代的技术与施工材料,使设计达到最佳的适用与视觉效果,创造具有民族特色且不失现代功能的室内环境空间。 结语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风格与文脉是许多设计师所要追求的,这是一直一来我们设计师所探索的一个问题。苏州园林的一些造景手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古人的表现手法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必须学习的。 苏州园林这一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说对当代设计具有推动的作用。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的手法所表现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是现代室内设计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库,她的艺术品位更是现代室内设计的精髓。随着设计日趋成熟,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的借鉴和完美结合是许多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作者简介: 冯亚星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当代社会快速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已经开始为中国的城市建设、乡村建设乃至整个国家建设所服务,创造舒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和优雅的人工环境。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因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需求而逐渐代替古典的造园理论。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是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之标本,它那巧夺天工的设计和优美的意境让人难以忘怀。苏州园林的对于美感意境的追求对于当代宏观景观设计将会有必然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 苏州园林 传统造园理论 美感意境 1.苏州园林的历史和其设计造园理念 1.1苏州园林的简介和概述 苏州园林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占地不大,但意境久远,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看似很小的苏州园林却有着极为讲究的造园手法,在自身的布局和结构上更是千变万化。使人们在园林中感觉到了与自然的融合,情与景的交融。就算生活在苏州城里,也能够享受到山林野趣。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了自然韵味的园林,苏州园林的造园者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中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林内的山水花木都竞相呼应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象,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冶,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1.2苏州园林的设计造园理念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比如苏州最典型的古园林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子外的竹林海,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2.景观规划设计的起源发展概述和理论体系的变化 景观规划设计为了改变人们生活环境而进行的设计,与古典园林所不同的是,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是面向大众群体的,而不像古园林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精神追求。“意象在先,布局平面在后,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原理。”景观设计既要解决人的使用功能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层面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擅长的地方,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 3.传统园林对于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影响的必然性 九十年代时期,走在以大众聚居环境景观规划前沿的中国第一位景观学博士刘滨谊先生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理论—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景观设计: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群里行为心理。并且全面系统的提出了更加详细的三元理论:1.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2.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3.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4.景观规划设计设计理论的三元5.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元。 中国古典造园方法,拥有着物境、情境、意境。景观环境形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虽然包含着理工和科技知识,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在与美学相呼应的,艺术对于景观设计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当前的景观设计的误区之一就是模式化,缺少特色和视觉艺术感,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的实现也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广场设计也好,或者大范围旅游区规划也好,甚至是简单的大众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设计中对于空间和景观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当前大部分景观设计缺少一定精神文化。古典园林却在文化上做的非常好,无论是植被的运用,还是情与景的交融都十分出色,突出了文化。苏园的借景与对景和对于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的巧妙设计,比如透过一个漏窗可以看见一座山,一棵树等。在大的宏观景观里同样需要,我们设想把物体放大其实是一样的,在景观里一样有近景、中景和远景。小的景观设计也好,大的也好。我们在处于景观中还是需要在视觉观察上有近远之分,需要用到古典园林的“步移景异”。用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对于细节追求去解决当代景观设计缺少形象和意境文化的问题,使大景观里有小精细,宽阔却又耐人寻味。 在当前生态学的发展之下,景观设计关于环境生态绿化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植被配置要符合建筑环境。传统园林里根据不同的建筑日照环境采用中性、阳性、和耐荫性植物。建筑阴里面有耐寒性植物如女贞、罗汉松、竹等。背阴但能接触阳光的里面采用桂花一类。而牡丹用在采光好的建筑阳立面范围。在厅、堂等大空间运用高大的遮阴乔木和中型乔木和灌木进行搭配。苏园对于植物的配置包括水循环等生态的运用,对于现在大规模景观设计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大众人类居住景观设计中,景观作为建筑外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配置上可以运用苏园的配置方法去协调与建筑的关系,是环境绿化有特色并且因地制宜。 结语: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建设进程,给予当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很大的挑战。整个景观规划设计在中国属于一个年轻的学科,面对当前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的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化和考虑。中国古典园林—其造园理论中很多都可以为现代景观所用。景观设计要在满足大众群体的游憩功能需要外,在文化和精神层次方面更进一步,设计出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文化艺术形象都优秀当代景观设计。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思路;建设特色课程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长,社会对人才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改革优化实践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论文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阐述了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提出在实践环节深化改革,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努力突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性,淡化了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界限,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体现了机电教学的特色。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研究、设计、开发、决策等,而是操作设备、制定工艺、筹划工装卡具、调整试车、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在学校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又不具备。 (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长,社会对人才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受到很大的制约,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安排,都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呈现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使毕业生在理论研究的领域里“缺乏理论”,在技术应用领域内“缺乏应用”。有的专业由于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原因,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以至于课程结束后,了解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当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学时太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课程和其它的专业课一样,教学课时被明显的缩减,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2.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在电机知识的介绍中,概念抽象,理论繁琐,跟数学、物理及电路等相关课程的联系很紧密。在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分析、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设计思想的叙述一般都较清楚。但由于原理图多、文字叙述较抽象,学生又无实物接触,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关安装位置图、面板开孔图、电气接线图及安装、调试等工艺设计方面几乎均未涉足,理论教学与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制造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3.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近年来PLC技术的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场合,基于PLC的实验系统无论其运行过程还是运行结果只能通过对控制对象的观察得以了解,因此PLC教学的实践环节更应强调对象模型的实例化与控制流程的动态演示。但受控对象往往由于其体积大、重量重、价格高、维护难等因素,难以大量装备于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工程实践中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4.生源整体素质下降。由于连年大幅扩招,生源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接受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比过去的相对降低,许多基础课的学习不够扎实,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改革的思路 1.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1)关于“机电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学科角度来看,它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体,而不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的简单组合体;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它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机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2)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岗位,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结构调整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员、技艺型操作维护人员。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时,结合变频空调原理和特点,来分析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之间的区别,从而阐述变频调速的优点,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如在介绍直流电机中,运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例子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数控工艺员或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合作完成实训教学过程。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建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五)总结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做到: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实验和设计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一个目的、两个原则的教改思想出发,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途径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等进行讲述。主要包括了全息系统化、微型机电化、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网络全球化、产品绿色化、“生物——软件”化、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计算机、机械、电子、信息、光学、控制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的一项技术,其未来的进步和发展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简要探索。 关键词:智能机电一体化绿色 1概述 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且将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用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微电子和信息三项技术相互融合、交叉的产物,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系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机在各个技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因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是依赖于其发展,因此其未来的发展对科技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 2.1全息系统化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是对机器的行为描述,即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运筹学、混沌动力学、人工智能、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新的学科方法、新的设计思想,从而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使它如同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等能力,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控制目标。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是日趋上升,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结合就是一项重要应用。当然,要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永远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2微型机电化在实验室中,目前,通过半导体蚀刻技术,已经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如果这一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时,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区分什么是控制器、什么是机械部分了,这时就完全的实现机械和电子的“融合”,这样CPU、机体、传感器、执行机构就可以集成在一起,而且体积小,同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更是机电一体化向微观领域和微型机器的发展趋势,在国外,人们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也指外观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并向微米级、纳米级发展,正因为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优势。 2.3光机电一体化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系统、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部件构成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引进光学技术,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2.4产品网络全球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同时给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全球生产、经济被各种网络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出现网络全球化,一旦研制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只要其质量有保证,功能可靠,必然会畅销全球。因为有了网络的普及,那么只要是关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视和控制技术也就方兴未艾,然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必然会朝着网络全球化发展。21写作秘书网 2.5产品绿色化随着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①物质需求丰富,生活舒适;②可用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人们开始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那么此时,绿色产品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时代的绿色化趋势,在这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破坏生态环境,报废后还能回收利用。因此,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应完全符合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尽可能的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要极高。由于这种客观的存在性,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成本很高,但其具有远大的发展空间。2.6“生物——软件”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即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其有两层含义: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人,怎样将人的智能、情感、人性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家用机器人,其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②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很多时候类似于活的生物:当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充满活力,即信息决定系统的工作与否。目前,在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的机体,但是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生命力还是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这一研究领域被称之为“生物——软件”或者说“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正是“肌体(硬件)——大脑(软件)”一体,不可分割。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生物系统化发展是好,但是目前的技术与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要更加倍的努力。 3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见,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文中叙述的这些发展方向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一个必然结果。目前,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其与一些相关技术的互融程度还是不是太明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必将越来越明显,因为它既是多项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又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其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这必然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技术力量。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摘要:传统农业生产中,生产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生产效率低下,对运行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对机电一体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展开探讨,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变化,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较晚,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笔者将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优势,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发展 我国是重要的农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成就。为了满足我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使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使农耕劳作强度降低,如人畜犁耙逐渐被机械耕作取代,使人工插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与收割机的联合解决了人工收割水稻问题。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为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随着科技的更新与发展,诸多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农业设备智能化得以实现,使农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在整个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农业生产劳动效率充分优化,使农民“耕、种、收三弯腰”情况得以改善,逐渐减轻农民的劳作强度。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下,许多高质量产品进入农业市场,对传统农业产品造成一定冲击,为促进农业自身竞争力全面提升,还应对农业生产成本充分降低,提高产品使用价值。因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中是农业领域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优势 2.1提高操作安全性、减少机械故障次数 机电一体化设备通常包括机械故障自动诊断、电子监控等功能,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电力故障问题,为促进操作安全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自动防护机制。将大量电子元器件应用到机电一体化中,可有效降低传统设备磨损发生率,使设备可靠性及灵敏度有效提升,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降低故障发生率。 2.2提高工作效率及产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化中使设备电子信息自动化采集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提升机械作业精度及能力[2]。机械自身自控系统的采用可确保机械操作动作的准确性,使人工操作失误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高操作可靠性。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可大幅度提升农机设备自动化,使其工作产能全面增加。 2.3改善设备操作性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还能实现机械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使设备操作人性化有效提升,让操作更加简单化。在实际操作中,可将机械设备自控系统作用发挥出来,对预设动作反复预设,根据实际情况对随机化处理合理调整,使作业效果全面提高。 2.4设备功能多、适应性好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机械设备功能多样化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功能逐渐丰富起来,使其成为具备设备自动调节、系统自动控制、作业自动补偿、操作员自动防护等功能的农业技术设备,使设备适应能力全面提高。 2.5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较简便 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中,通过对系统的控制可实现设备安装调试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将源代码执行方式输入其中,能在不改变设备结构前提下实现功能的多样化,此外,设备自带的校验功能可及时找出故障,使设备维护难度大大降低。 3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制定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 农药和肥料、种子和土壤以及作物是农机作业加工对象,由于客观条件不同,机械作业也有所差异[3]。所以要按照农艺技术要求,制定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以及农机作业规程,确保统一的农机作业质量管理,同时也可让群众实时监督。此外,因受到相关标准的制约,不仅可提升农业机械的生产作业质量,还可有效结合农艺及农机,使农业生产需求得以满足,确保增收增产目的的实现。此外,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这样才可确保在农机的实际中真正落实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才可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2不断提高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除了会受到机械技术状态的影响,同操作者技术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可对农机作业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不断地使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1)要以择优录用为原则,无论在选用操作者还是驾驶员时,都应执行严要求和高标准,将科学的用人制度建立起来,在重要的岗位上安排技术水平高、素质高的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2)以推陈出新为原则,逐渐废除一些同农艺要求不符的操作技术,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不断地提升技术操作水平。(3)强化经验交流,要想提升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通过组织经验交流这一途径来实现。(4)作为操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将机械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所具有的性能。 4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一定滞后性,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众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机化研究深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时间过晚,这些问题均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影响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传感器、电子信息收集处、微型计算机技术均得到了有效应用,实现了农业机械现代化[4]。现阶段,农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高效应用,如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中,基于这种发展现状下,农业机械性能也得到了全面优化,经过全社会的努力,1DY-1型多功能遥控整地机诞生,该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密码编程式遥控组件,实现人车分离、机电一体,在作业中实现了油门大小、变速、后退及前进,使农业整体应用效果全面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均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农业领域也不例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便是凭借着科学技术的春风,使农业机械化朝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的发展更进了一步。在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农业机械化必定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以后,计算机技术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农业机械控制人工智能化、自动化必定会成为农机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受农业发展影响,为有效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建设,应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中,实现其高效运作。此外,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应合理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设备功能合理改善,提高农机化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5结语 在农业作业时,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可影响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也可对农产品获取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应大力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地提升农业机械生产的生产效率,确保作业质量,唯有这样才可推动农业机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冯伟志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数控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以其自身高效、便利等优势,能够实现对煤矿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文章从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优势入手,探讨其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深入了解和掌握技术实用价值。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煤矿机械;应用 前言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煤炭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为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煤炭资源开采难度增加,以往开采方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开采精度较低。而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能够为煤矿机械提供加工服务,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且能够缓解工人工作强度和压力,提高煤矿生产专业化水平。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属于电子机械工程学范畴之内,涉及自动控制、机械技术等多个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个学科交叉和交融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煤矿机械当中,能够加快机械生产进程。如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煤矿实时监督和控制,故障诊断等。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产流程,需要通风、提升及供电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和影响。当前,电子控制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在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为煤矿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1]。煤矿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不能够单纯的借助简单的机械和液压技术实现生产目标,需要积极引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为煤矿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煤矿机械发展现状 回顾我国煤矿开采机械化进程来看,机械化操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由于过程中过于求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缺乏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同时,当前煤矿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究其根本是我国缺乏对技术的深入研究,机械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尚未实现精细化和标准化生产和运行。总体来看,煤矿机械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才能够实现对煤矿机械化生产的调整和优化,使其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煤矿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现如今,针对煤矿机械生产来看,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且渗透至各个环节。 3.1优化运输系统,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煤矿生产效率的提升对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与现有运输系统有机结合到一起,能够显著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特别是磁通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系统内电机性能的优化和处理,最大限度上降低电机的损耗。现阶段,随着矢量、标量控制理论体系的完善,为磁通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对煤矿运输速度的有效控制。但采取这种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传送有效性,且电机模型参数在井下环境中对于温度较为敏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引入变频技术以非正弦波电压供电方式予以驱动,使其产生很多因谐波励磁电流,不利于转子和定子有效运行,对能源构成巨大的消耗。针对上述问题,针对电机参数的设置要考虑其可能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的影响。如在煤矿生产中,对于其中较为常见的可控软启动,能够确保传输机运动保持平稳状态,在长距离井道内实现运输目标,将各个生产环节有效联系到一起。另外,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渗透赋予了运输系统自我修复功能,能够针对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予以修复,以此来保障机械设备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强调针对性,提高设备精细化水平 现如今,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煤矿企业之间竞争制胜的关键在于管理。精细化管理作为全新的管理理念,是煤矿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设备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且能够对员工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的一部分,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升[2]。就机电设备选择角度来看,企业多根据矿井类型、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原则,使其能够为矿工工作提供辅助作用。当前,企业存在很多老旧设备,故企业要积极引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加强对设备性能的检查,及时更新老旧设备的同时,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实现对现有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以数控技术为基础构建设备管理系统,从而促进煤矿机械生产进一步发展。 3.3加强供电控制,减少能源消耗 煤矿生产中对于电力能源消耗不容小觑。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电气设备功率增加,对电能需求量也显著提升,一旦电气设备停止运行,会对整个生产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满足煤矿生产有序、持续运行,积极引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能够实现对供电系统的调度和管理,为井下电气设备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3.4重视安全生产,营造安全环境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终极目标,为了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需要引入监控系统,实现对整个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尽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规避。一般来说,日常生产中所需要的监控系统要求较高,务必要保持系统运行通常,保持与人员之间的联络,才能够确保人员人身安全。对此,以数控技术为技术,将其与数据库有机整合到一起,并通过局域网实施同步模式,并以专用的通信结构,开展监督和控制工作,采集煤矿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信息。利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对数据信息予以整理和分析,形成分析图表,直观、具体呈现出设备运行状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修复,为矿工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决策,推进煤矿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5其他方面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安全需求日益突出。煤矿安全生产中井下支架设备与数控技术的融合,能够在计算机、液压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移架、定压双向临架,以此来避免支架与模板、顶板之间发生碰撞,提高系统运行有效性。不仅如此,数控技术在掘进机中的应用也更加普遍,其中电气部分融合了更多先进的技术,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率。 4未来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体积、性能等方面具备较为突出的优势,且设备内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程序,对于工人专业要求并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运行自动化水平。现如今,我国煤矿事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为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凡事具有两面性,我们在肯定其优势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技术自身缺陷的完善。虽然我国数控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忽视了很多细节。因此随着未来发展,针对数控技术的调整,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现有功能和性能基础之上挖掘新功能,使得产品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强技术投入,研发新技术,并引入新型机电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组织人员参与培训工作,提高人员操作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控技术实现对煤矿资源的开采。 5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是多项技术综合的产物,在实践应用中能够发挥高效的控制效果,为煤矿生产注入更多活力。正因其具备现有技术无可取代的优势,使其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在实践中,煤矿企业要积极引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立足于当前煤矿生产现状,将其渗透至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综采效果,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同时还要将其与运输系统结合到一起,优化运输系统,使得煤矿生产各环节良好衔接,为煤矿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煤矿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张坚祥 单位:江西省丰城新洛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工业设备产品生产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产品的运行效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文章将通过对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 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程机械中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了降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性问题,而且也体现出机械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未来我们国家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1]。 1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学科性相对比较强的综合性技术类型,其主要包括控制、机械、计算机以及电子等多方面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表现出一些新的性质。下面针对其性质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1.1具有高效率低耗能性质 从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运行性能方面来看,普遍存在着生产耗能大及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机械产品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机械生产产品已经难以跟上时展的要求。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步伐,在工程机械生产过程中引入机电一体化生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工程机械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2]。 1.2具有自动检测性能 工程机械一体机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动检测性能,对工程运行过程中每一个子系统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正确掌握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在对工程机械设备检测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工程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性问题,发出报警性信号,相关技术人员据此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的质量,确保工程机械设备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转。 1.3具有低强度与高精度的特点 在工程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使得工程机械设备朝着低强度与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促进工程机械设备整体性能的提高。比如,现代沥青施工材料在建筑混凝土工程应用过程中,通过微机系统的应用,其能够对电子称量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工作效率[3]。 2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产品生产质量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工程机械生产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工程机械设备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系统化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2.1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微型化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所谓的微型化主要特点表现为相关的电子设备产品尺寸非常之小,一般情况下,其体积都在1立方米以下,并且这种微型设备产品具有较高的性能。与正常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产品相比,微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产品不仅耗能小、体积小,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机械设备产品过程中[4]。 2.2机电一体机化技术朝着系统化发展 所谓的系统化主要指的是,工程机械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模块化的性质,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产品能够灵活地进行重组,并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随意地进行组合,增强了机械设备产品的实用性。同时,随着工程机械设备产品系统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械设备的所有子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求提高其综合性能,完善工程机械产品的各方面性能。 2.3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发展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工程机械设备产品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逐渐研发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工程机械设备产品,并且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联合应用,对机械设备整体质量与性能的提高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工程机械设备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及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不仅使得工程机械设备产品低能耗及高效率的生产目标得以快速实现,且也使得工业生产整体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未来我们国家工程机械设备产品运行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下,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朝着微型化、系统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机械设备中,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设备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促进了工程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者:邵维范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论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各个行业在发展中都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煤矿企业也相继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并且在使用中加以改造,实现新的突破。本文就是讨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研究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于一体的一门学科。随着机电一体化在中国煤矿机械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中大大的提高了煤矿的产量,增加了我国的经济收入,降低了开采煤矿的成本,同时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改善了煤矿人的工作方式,减轻他们的压力和工作量。但是,中国的机电一体化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机电一体化的研究还需要很多时间,也需要面临很多的问题。 1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机械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过程,实现机械的智能化技术。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机电一体化具有智能化、多功能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能够针对煤炭机械进行故障检测,也可以对发电系统等等实现动态监控,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管理,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机电一体化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时展的要求。将煤矿事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安全性、工作的效率实现信息化是中国煤矿发展的必要要求。在西方国家,这已经实现机电一体化的信息化技术了,并且已经发展成熟起来,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已经变得无可取代,显著提高了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 2.1机电一体化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相比较国外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化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生产效率上一直都是最大的问题,生产效率不提高起来,企业就会落后,最后煤矿事业将走向下坡路。我国的煤矿企业工作环境差、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安全问题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煤矿企业,阻碍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但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生,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与国内、国外的竞争中,仍然占据优势。 2.2机电一体化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及运用,可以提高国家的安全效益和综合效益。传统的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是粉尘多、阴冷、潮湿的,严重的影响工人的生活环境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安全。而在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之后,企业能够实现优化工作环境,粉尘会大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业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这样一来,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安全性能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员工的收入也相应的得到提高,综合影响但是当地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 3煤矿中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 煤炭开采是企业煤矿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采煤机与机械煤矿的配合使用下,进一步的提高了煤矿事业的发展,在质量、数量上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在现阶段,应用最多的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很好的起到牵引的作用,并且在节省电、能源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另外,电牵引的工作性能好、效率高、操作简单,具备很强的适应性。提升机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数字化的交流实现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这种高技术的体现就是在安全性、操作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 4机电一体化在煤炭机械中的发展方向 4.1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仅对于生活、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对于智能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机电产品的要求就有了新的标准,需要机电产品能够自主的辨别,实现自主决策的目的。在今天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提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4.2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机电产品的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可以帮助机电产品进行远程操作、远程监测、修复等等功能,这种远程化的控制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势。数字化的发展还朝着人性化的发展进行,各种机电设备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性化的发展,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机电一体化不仅需要完善其功能,也需要在造型上让广大民众满意,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5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带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企业中的发展,带动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也为更多的工人创造更多的收益,实现互赢的状态。机电一体化保障机电的智能化、安全性、操作简便,扩大了机电的应用范围,保障机电设备的有效应用,同时也保障煤矿企业的健康及有序发展。 作者:杨成武 单位:西京学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论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分别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应用意义以及我国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煤矿机械;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工程机械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因此,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在我国众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工业以及煤矿机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就我国煤矿机械而言,机电一体化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煤炭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水准,加大了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是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对较晚,在实践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对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70年前后的日本,是结合应用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以“微计算机”为主体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涵盖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工业技术特征与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因此,机电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功能多样性、集成性、信息化、自动化等特点。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完善与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煤矿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企业生产环节的安全性、稳定性,促进了煤矿企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 2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意义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煤炭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促进了煤矿现代化建设整体结构的优化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国际发展中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对其重视程度的提升,在煤矿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已成为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煤矿机械生产效率。目前,在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虽然已经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全面覆盖,但机械生产仍存在整体水平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机械作业环境差、机械生产安全性不高等问题。而实现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如传送机、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煤样企业煤矿机械工程生产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督系统、后备保护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机械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了煤炭企业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影响与伤害,推动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理念的落实与优化。(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煤矿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综合效益。例如,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生产,改善了传统多粉尘、潮湿、暗冷环境下的人工作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自动化操作提升了机械生产的安全性;改善了企业员工薪资待遇;为煤炭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如信息化维修、自动化操作、系统集成等行业得到了建设与发展。 3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1)煤矿机械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煤矿开采、运行与管理安全问题已成为煤炭企业关注与思考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安装了煤矿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各安全监控系统与采矿系统、运输系统、动力系统、监管制动系统的连接,进一步实现了系统故障检测与报警的自动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年限,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与管理质量,强化煤矿生产安全性。(2)输送机中的应用。输送机是我国煤炭企业生产与运行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煤矿机械设备,它具有半自动化、长距离连续运输、高机械工作效率、大容量运输等特点,对我国煤炭企业机械化工程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矿机械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化的发展,煤矿机械带式输送机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有效提升了输送机故障定位、安全预警、抗干扰、操作简便等性能。其中可编程型PLC控制器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输送机整体工作性能,实现了不同环境下的长期作业,有效减轻了工作劳动负担,提升了煤矿机械生产效率。(3)采煤机与提升机中的应用。煤矿开采是煤炭企业生产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也是首要任务,其开采环境多数比较恶劣,工作强度较大。因此,采煤机的应用对煤炭企业煤矿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煤炭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煤炭企业开采事故频发的背景下,采煤机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煤机主要是电牵引采煤机,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电牵引采煤机相对于传统液压牵引采煤机而言,其牵引作用更强,同时所需要的电能资源更小,操作控制性与工作效率更高,机械设备磨损性较小,是功能性与适用性较高的煤矿机械产品。提升机也是煤炭企业煤矿机械生产过程中,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机械产品。随着我国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革新,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已成为我国煤矿机械生产中提升机应用的典型代表,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与使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集合了包括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项新技术与高新科技成果,有效提升了煤矿机械生产的安全性、机械操作的简便性,推动了我国煤炭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强化了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性。(4)煤矿机械工程在节能减排功能中的应用。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低碳生产”等科学发展观念的提出,我国煤炭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发展,在煤矿机械生产中,通过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信息编程,有效降低了煤矿机械工程中带式输送机、液压机、烘干机、提升机、传送机对电能资源的消耗,实现了低能耗、高效率产业结构的改革发展,为我国煤炭企业的优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又提升了企业竞争优势。(5)煤矿机械其他方面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除上述提到的安全监控系统、输送机、采煤机、提升机等方面的应用外,在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技术融合体系、在除尘机、煤矿机等机械设备自动变速系统,以及挖掘机安全系统中,同样具有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以提升煤炭企业的机械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4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发展方向。基于社会对煤炭企业机械生产的要求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机械工程自动化以及机电产品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机电产品的智能化发展。基于计算机机器人技术发展基础上的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实现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完善,为煤炭企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向。(2)微型化发展方向。微型化主要是指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向微观领域以及微计算机方向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微型化系统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机械操作程序,减少能源消耗,改变系统应用元件体积,强化信息管理。(3)网络化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趋势,使人们的生活需求与企业生产需求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煤矿机械生产中,实现网络化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煤炭企业研究与思考的重点,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安全性,提高煤炭企业管理与经营效率。(4)人性化发展方向。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理念的要求是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在煤矿机械生产中,对于机电产品的应用应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竞争优势。(5)绿色环保发展方向。“绿色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煤炭企业机械化生产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煤矿周边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再利用以及能源的节约是新时期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生产、运行与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促进了煤矿机械工程自动化与机械化进程的深度发展,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优势。基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达到国际标准,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智能化、微型化、人性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安全、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优化。 作者:郎建栋 单位:河南省许平煤业有限公司机电处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谈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不仅能够通过其自动检测功能,降低企业对机械检测的资金投入,还能提高机械运行中的精度,实现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从而提升工程机械的运行效率。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并列举其在改造机床、包装机械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对多种技术的融合,包括机械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其能够简化机械操作过程,提升工程机械的运行效率。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得到改善。 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具备的特点 1.1能够自动检测 工程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自动检测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将工程机械在实际运行中的各种情况客观的反映出来。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则会以报警的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同时,还能自动检测出异常位置和原因,从而帮助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机电一体化的自动检测功能,能大幅度提升机械的运行效率,并降低企业在检测方面的人力、物力成本。与此同时,由于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能对异常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停机维修的时间能被缩短,从而确保工程机械能够正常运行。 1.2具有高精度性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机械在工作中的精度,使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混凝土搅拌设备中安装电子称量系统,不仅可以自动称出混凝土的重量,还可以对混凝土摊铺技术进行优化,从而改善摊铺效果,使得机械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工程机械工作精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其运行效率,从而降低工程机械的运行成本。 1.3自动化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能够实现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运行,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并且,如果在工程机械运转过程中有过多的人工操作,就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操作人员不专业等原因,造成机械故障,影响机械的正常运转。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自动化特点,能够有效的避免人工因素造成的机械故障,从而提升机械的运行效率。 2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改造数控机床上的应用 在数控机床的运行中,不仅对工作台的要求比较高,还对刀具的运行轨迹有严格的要求,偏差值必须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否则就会降低产品的精度。因此,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数控机床工程中,对机床进行改造,以提升其运行效率。比如,开环伺服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操作难度不大,在出现故障时,能比较容易确定出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而滚珠丝杠副具的传动率比较高,摩擦过程中的损耗比较小,空间死区也很好消除,只需要将滚珠的方向做适当的调整,就能减小数控机床运行中的偏差。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国目前使用的数控机床基本都通过微机技术来控制,可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同时,还可按照产品的具体需求,对相关的技术和功能进行自动选择。如果对数控机床的改动比较大,则需要将原有的操作系统保留下来,尽可能的降低调整幅度,避免增加企业的资金投入,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 包装机械的结构相对是比较复杂的,如其中的控制连杆、凸轮构造等多方面,都是比较复杂的部位。在使用传统方法连接部件时,主要是通过对电路进行控制来实现的,这会加大设备后期维修的难度,也不便于操作。因此,在包装机械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有效的改善这一现象,即将微机控制设备利用起来,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模块化管理。因此,在合理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情况下,包装机械的体积会变小,加工出的零件精密度更高,且操作难度有所降低,由此便能降低企业在设备上的资金投入。 2.3机电一体化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产品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为满足市场需要,产品开发需要实现智能化。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不仅能使产品的功能更加齐全,还能丰富产品的种类。并且,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微电子技术,还能根据市场的特殊要求,实现产品的特定功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下,新开发产品的科技含量会提高,从而充实产品的价值,为企业增添竞争的筹码。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1实现绿色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促进工程机械领域发展的同时,尽可能的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保维持生态平衡。此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提高回收利用率,使资源的价值被充分的发挥出来,以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实现与微电子的有机融合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微电子有机的融合起来,可利用纳米材料来减小产品的尺寸和体积,从而使产品变得更加轻便。在微电子的作用下,能够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减轻产品的重量,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微电子进行融合后,能被应用到更宽广的领域中。两者的融合需要通过微机机械技术来实现,因此需要对此项技术进行优化。在目前阶段,比较常用的微机机械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刻技术,一种是蚀刻技术。 3.3实现与传感器的有机融合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中。比如,可将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发电机中,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进行适时的调控;通过在沥青摊铺设备中安装传感器,能够实现摊铺设备的自动找平,并将其前进的速度调整为匀速,从而提升摊铺的平整度。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机的融合起来,应用于工程机械中,不仅能够提升机械运行的精准度,还能提升其可靠性。同时,还能够采集到更加丰富的信息,使其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中,很有可能实现其与传感器的有机融合,从而应用到工程机械领域,提升工程机械的运行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缩小产品的体积,减轻其重量,使机械的性能更加完善,从而提升机械的运行效率。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能与微电子、传感器等结合起来,使其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晨龙 单位: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程机械也得到很快发展,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现代工程机械中,很多新技术及新工艺均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种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因此,为能够使现代工程机械得到更好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及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社会上一种新型技术,在社会上很多领域内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运用。在现代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使工程机械功能得以进一步增强,使其能够发挥更好作用,对现代工业生产可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所以,在现代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运用进行分析。 1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1.1在工程机械的监控功能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在现代工程机械中通过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实时监控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执行装置、传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此外还包括液压系统,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便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可将工程机械中所发生故障的位置准确找出。因此,在现代工程机械中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有效提升机械使用效率,可使机械设备维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强度,使故障维修时间可得以大大缩短,从而使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1.2在工程机械的节能降耗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对于传统工程机械而言,其能量充分利用率及使用率均比较低,比如,对于液压挖掘机而言,其燃料充分利用率仅仅能够达到30%,其余能量均被浪费。由于当前能源利用越来越紧张,导致机械工程发展应当向“节能降耗”方向发展。比如,由小松公司所生产挖掘机,其在节能降耗方面便能达到较好效果,所节约燃料能够达到大约23%,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在机械中使用新型控制节能器。再比如,由日立公司所生产挖掘机,在机械中选择的节能控制体系为“卡特电子效率”体系,其能够全面、综合控制泵及发动机,可使燃料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1.3在工程机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在工程机械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实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作业,可使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大降低其劳动强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工程机械中引进自动化技术,还能够有效避免一些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失误情况出现,可使作业精度得到有效保证。比如,由三菱公司所生产挖掘机,其中便应用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其能够预先设定耗铲斗运行轨迹,并且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可自动化控制铲刀及动臂杆运行,进而可更好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能够使作业精度得以有效提高[1-2]。 2在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展望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在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新的方向,并且也是在纳米程度上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两者相融合而得到的产物。对于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就是在几何尺寸方面向微米及纳米级别发展,通常情况下及体积均小于1立方厘米,这中系统在社会上各个领域运用中均表现出明显有数,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及运动灵活特点,属于当前社会上十分关键的一项技术。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性能化而言,其所包括内容主要有高精度应用、高速度应用以及高可靠性应用与高效率应用。对于新型CNC系统而言,其中多个CPU结构利用多总线进行连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能够使上述四个方面要求得到满足。对于该类系统而言,其选择精简指令集机,能够使多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从而对相关操作进行处理,进而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具备较高性能。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常情况下,对于现代机电一体化进步及发展而言,其主要就是在控制理论基础方面得以体现,即相比于传统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而言,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所存在区别主要就是在智能化技术方面,而这种区别的实际表现就是在产品智能性方面。对于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综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理学等相关一系列智能方法及思想,可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该技术当前正处于不断探索及应用阶段,在今后必然会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2-3]。 3结语 在现代工程机械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现代工程机械科学性及功能性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作用。因此,在现代工程机械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充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并且应当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到更好应用及发展,进而使工程机械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作者:张波 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广。本文基于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领域、化工机械领域和数控机床机械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设备中应用的意义,阐述了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认知。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化工机械;数控机床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机械系统的复杂控制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进入70年代,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相继在工业机器人、各种生产设备和汽车、飞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行业的主导,在各方面都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个新的主题。它作为一种新技术被引入工程机械,这次技术的改革,使其各种性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进一步改进的同时,由于传感器的性能,传感器信号处理和判断的智能程度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体现了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 二.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适用于各类生产型企业,更因为工程机械的功能的扩张,各种技术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环境也越来越广泛,在煤矿机械领域,化工机械领域和数控机床领域尤为突出。 (1)煤矿机械领域 煤矿机械领域到处都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存在,如由于连续输送与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吞吐量大、效率高、容易实现自动化,和许多其他的优点,因此,我国大部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系统增强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从而实现不好环境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例如,煤炭开采,矿井提升机是一种机电一体化更好的挖掘大型设备,特别是内置提升机,把滚筒和驱动作为一个整体,极大地简化了机械结构,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充分反映机械-电气复杂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此外,液压支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配套设备,是目前电动液压控制方向,计算机技术和液压控制的有机结合,实现恒压双向或一组自动移动框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负载的影响。 (2)化工机械领域 化工生产中,化工机械是电气和电子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机械性能、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因此影响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化工机械的各种形式的能源和相互转换过程更加复杂,最常见的形式的能量是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电磁能量,工作介质的性质是多变的,如它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的变量等;作业领域很广,操作参数特殊,如:高低电压、高低速度、高温和低温,高粘度等;基于这些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化工领域可使得化工机械设备在化学环境温度可靠下稳定的工作,抗压强度高、抗老化,使用寿命长,密封性能好,可以防止水分和灰尘侵入;良好的抗冲击性和抗振性,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以在各种干扰下工作可靠。 (3)数控机床领域 目前,数控机床正不断吸收最新技术成就,向着高可靠性、高柔性化、高精度化、高效率化、多功能复合化、制造系统自动化及设计CAD化和宜人化等方向发展。所谓的数控机床,是用于零件处理,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之后,一个简单的机器不再是原来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使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已迅速增加,具体表现为:总线式,模块化,结构紧凑,采用CPU、主要总线架构,系统可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的三维加工过程动态模拟,并引入在线诊断和智能模糊控制;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程序和软件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增强了数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实现这一过程中,多通道控制和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处理系统的能力。 三.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设备中的意义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概念已经逐步扩大到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产品制造和过程控制的大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使机电产品向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高可靠性、省材料和省能源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设备当中,对于机械系统的功能、性能、操纵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1)逻辑联系的可编程性以及单个驱动部件的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得到丰富和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软件的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完成极其复杂的任务,从而赋予传统机械产品许多新的功能。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力智能化、分散化,不但使传动链缩短,提高了传动精度,而且使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更为简单,机械部件数量减少,使系统的刚度更好,从而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操纵系统不再受机械结构的限值,可以将操纵设备和显示设备安装在任何方便操作的地方,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完成远程操作,提高了危险环境下操纵的安全性。 (4)传动链的缩短和嵌入式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使系统结构大幅度简化,系统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进一步提高了机械系统的强度、刚度和过载能力,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作者:刘全新 刘加岭 杜传明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机械、电气、信息、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在当前的各大煤矿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煤矿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而机电一体化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和特色优势以及它实践应用意义。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应用研究 近年来煤矿工业的产业升级越来越明显,它对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生产技术需求也有了一种新的需求。在生产力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的出现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希望,成为了当前各大煤矿企业普遍应用的生产运作模式。煤矿工业在传统工业中是一种比较传统和主打的产业,在新产业迅速崛起的今天,若要稳定巩固自身的地位,就要不断改进生产运作模式,不断引入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概述 1.1技术原理 机电一体化即通过对电力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的整合,同时借鉴微电子技术、智能软件技术的技术精华,实现不同技术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一种广泛运用于煤矿生产活动中的科技匹配系统。机电一体化代表着煤工业技术中先进生产要素的结晶,以其系统化、智能化、微型化和人性化的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的生产领域,并为各大企业带来较为丰厚的效益。实现传统工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将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煤矿机械中,还能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 1.2发展历程 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较晚,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在军工企业中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进而制造出一系列电子技术与机械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载体,为机电一体化的研制开发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这些外部技术基础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民用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在众多科研院校、研究单位和企业的共同研究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1.3特色优势 随着新兴科技产业的蓬勃崛起,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融合逐渐增强,传统的能源经济的生产模式越发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崛起的战略需要,因而实现技术体制的改革创新,促成机电一体化体制的构建,既是一种必要性的驱使,也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 2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监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集中体现,但在我国起步很晚,1980年以后才逐渐开始在煤矿中得到应用,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安监系统逐步成熟,开始得到应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外更为先进的煤矿监控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帮助了我国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煤矿企业尝试了在井下运输系统中应用这一技术,如带式运输机。由于带式运输机运输距离长、功率大,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安全隐患,其核心技术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能够实现大倾角、长距离的安全运输,相配套的技术和关键元件也得到了产品研发与理论研究。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煤矿机械自动化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大降低安全隐患,为此,机电一体化的采煤机被逐步研发应用。此类型采煤机采用电牵引,相比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动力更强,煤层倾角较大、顶板突然来压导致采煤机下滑时,自身也可以实现制动。同时,机电一体化的采煤机结构上更为简单,整机效率高,可靠性强,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4提升机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交直流全数字化提升机代表着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内装式提升机上,将驱动与滚筒的机械结构合二为一,总体整合了电力电子、机械、自动控制、通信等相关先进技术。采用总线方式的全数字化提升机不仅大大简化了电器安装,也使其达到了高度可靠的效果。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3.1实现了煤矿开采的高效生产 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山开采效率,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作业模式,提升其中的技术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劳动质量,实现了产业升级。 3.2提高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 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幅提高了煤炭产量,降低了矿山开采的生产费用,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相关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3.3提高了安全的煤矿开采工作环境 良好的开采环境是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煤矿机械的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传统的破、装、运、支、处等生产环节的机械被现代化的设备逐步取代,将采矿工作人员从危险的开采工作中脱出来,降低了发生危险事故的几率,使矿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证,防止了职业病与工伤的发生。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在发展中对机电一体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当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已经融入了网络、光纤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作业的安全性,确保煤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丁龙 乔攀 黎坤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思考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意义以及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煤矿对于采矿效率、生产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我国许多煤矿企业都进行了旧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煤矿生产过程中去,煤矿生产已经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趋势。 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从结构层面分析,多功能性、智能化、自动化起机电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它是机械设备、信息设备和软件的有机融合,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数字化,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性能和效率。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的科技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2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意义 2.1促进煤矿企业生产效率、效益的提高 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顺应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就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现状而言,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基本实现了机械生产,但是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这严重制约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推广,煤矿企业的劳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自动化技术和微处理设备的运用,工人的个人劳动效率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产量使得企业的经济利润得到提高,同时,工人收入也随之增加。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2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 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性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煤矿工人大多在多粉尘、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加大了劳动保障,有效的保证了煤矿工人们的生命安全。 3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3.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运用 作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机械设备之一,采煤机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煤矿的产量、企业的效益。电牵引采煤机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运用的一大典型,有效的解决了采煤机移动过程中的阻力问题,当采煤机出现滑动现象时,电牵采煤机可以利用发电制动,在其轴端配备了性能良好的停电功能,这样就能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滑动现象。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控监测系统中的运用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对于安全生产监控监测系统的研究,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技术水平较高的监控监测系统,其中包括:我国常州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kj95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研制的kj90系统等等。在这些监控监测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都有效的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3.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运用 由于自身半自动化水平高、机械效率高、连续输送距离长、输送量大等优点,带式输送机在中国煤矿企业中广泛使用,是原煤输送的主要设备。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深入运用与不断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使用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接口装置与输入输出设备的可编程型PLC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具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即使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也能进行长时间的作业。 4机电一体化在煤炭机械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4.1应用更加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不不断发展,神经网络、模糊数学、心理学、混沌力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机电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并且,我国煤炭生产需求不断在扩大,对于机电产品的智能化要求也不断增加,要求这些产品具有超强的逻辑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甚至可以自主决策,机电产品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 4.2应用更加人性化 机电产品在煤炭设备中的应用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机电产品发展永远不变的宗旨。当然,这对机电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研发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机电产品的性能和结构,同时还要照顾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在设备外形、色彩等方面着手,使设备更贴近煤炭生产工人的需求,符合工人的工作习惯,更好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4.3应用更加环保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加环保的技术和产品,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煤炭行业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煤炭生产过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产品绿色化、环保化,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重新进行分解,进而再利用。机电产品环保化,并且将其应用到煤炭机械设备中,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总之,为了适应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机电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当然,这也能促进机电一体化在煤炭机械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样,我国煤炭产业才能不断发展,生产效率、综合实力得到提高,进而实现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鹏 刘宏 单位:邵阳学院魏源国际学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汽车工业机电一体化内涵特点研究 摘要:机电一体化有机地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力工程技术等相关技术和设施设备,对于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控制的自动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的内涵特点,并以汽车工业为例探讨了汽车产品中机电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内涵;汽车工业;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综合集成了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技术,实现了面向任务的机电一体化功能,它可以有效地协助技术设计人员对某项生产管理项目进行特定的技术开发和设计。机电一体化的方法论包括信息控制理论和工程系统理论,而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思想。 二、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1.安全性高 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提供包括警报、监控、诊断、保护在内的一体化自动服务,在工作过程中当发生相关故障时可以自动采取保护办法,诸如当工作电压过高或过低时,会自动停止工作或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措施,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关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财产设备等不受损害。 2.生产能力强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信息处理与控制一般都是自动化的,具有较高灵敏的检测控制能力,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可以更为精确地确保机械设备装置完成所设计的动作,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自动化的控制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 3.适用范围广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强大的技术综合能力使之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功能的范畴,再加上其自身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以满足客户更为复杂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机电一体化产品较高的智能化、自我保护性、自动监控性、可扩展性使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场合。 三、汽车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1.自动变速器系统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功率损耗,提升汽车动力系统的有效功率,通过增加变速档数实现汽车的舒适安全行驶。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实时运行状态需要借助传感系统进行测量,测量的数据信息通过电子监控设备进行处理,并且具有换挡信息程序、开关程序以及开关关闭程序,根据汽车最优行驶的条件要求来选择相应的电子监控装置。如汽车发动机启动后,相关的警示灯关闭,说明系统功能正常;如果警示灯未关闭,那么这时的自动变速器就处于非电控状态,但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只是相关的优化性能不再生效。 2.制动系统 起初的汽车一般在后轮安装制动设备,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不断提升,单纯在后轮安装制动设备已经无法有效提供充足的制动动力,促使了汽车前轮也需要安装相应的制动设备。当汽车制动设备工作时,汽车的动态轴负荷就会转移、前轮的载重量就会增加、后轮载重量降低,但后轮发生抱死时更容易使汽车失去方向控制能力,于是汽车防抱死制动设备就产生了。汽车防抱死制动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感知制动发生时每个车轮的瞬间运动方向,并且根据相关情况调节制动设备的动力钜大小,防止抱死现象的发生。ABS防抱死系统就是比较著名的电子监控技术,提升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3.计算机控制发电机系统 计算机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用以控制发电机单元,利用传感器负责接收电压信号,并获得发动机的脉冲数据,传送到发动机电控单元中。信号模拟器通过数字模型输出数字信号,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发电机控制单元对点火时间、燃料空气比例、循环排气效率进行优化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为控制点火设备和燃料阀开关大小的参数,从而控制燃料与空气的适当比例。在燃料空气比增加时,会使得点火困难;当燃料空气比降低时由于氧气缺乏,造成燃料燃烧不充分,排放的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 4.激光测距雷达系统 在汽车前面部位安装测距激光雷达,当激光光束遇到障碍物后就会散射,当散射信号被捕捉到,测出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使用计算机系统对障碍物方位信息进行持续的动态测量和跟踪,就能够准确判断障碍物是否在运动,并计算出其运动速度和车间距离,根据运行轨迹判断其是否能够与车辆发生碰撞,从而提醒车辆驾驶员调整车辆运行速度、方向。当出现危险情况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信息。 四、总结 机电一体化融合了众多技术、跨越了多个领域,它是一种集成产品,特别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为机电一体化的实现带来了真正的飞跃和突破,成为工业生成自动化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有效地提升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驾乘舒适度,随着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化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两者的融合深度将会进一步增强。 作者:严俊杰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 【摘要】交通工程建设成本高、投资巨大。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投资,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尤为重要.认真分析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投资。本文就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与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工程;投资控制管理 由于我国各地为了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交通环境,纷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地铁、轻轨、高速公路建设。但是由于交通项目建设成本高、投资巨大、工期较长、运营成本高、收益低、融资问题等等,制约了交通的发展。因此.在交通建设中,严格控制投资,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提高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公路交通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的设置与组织管理 公路工程的投资控制分为四个阶段即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在施工管理阶段如何完善费用审核的相关机制并降低因管理疏忽造成的费用增加,同时费用审核人员要熟练掌握费用计算规则准确核定工程量。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以设计概算及设计为指异的工程招投标活动确定的中标合同价格,将是此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这个阶段投资控制的任务是按设计图施工,使实际支出控制在中标确定的合同价格范围内。在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投资控制的任务就是搞好项目结算和决算,检验项目投资是否控制在国家批准的项目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内。综上所述,设计阶段作为实施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其投资控制目标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必须按其规律依次确立。 一般说来,公路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试运营及竣工验收阶段。在项目设计阶段,可研投资估算是编制设计概算的依据,设计概算一般不应超过可研估算。原则上这是项目总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任意突破,如有突破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因此设计概算是编制投资计划、进行投资包干、考核设计经济性、实行项目招标,核定合同价格的最重要依据,也是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重点。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公路交通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是随着工程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分阶段设置的,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目标是其中最重要的阶段目标。 2、可行性研究及立项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及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建设方对工程投资的控制重点是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高度重视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论证。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水平、设计方案等。建设方必须对城市发展规划、市场容量、投资环境,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调研和正确的评价;尽可能全面地编制投资估算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宏观、微观的经济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 3、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目前,国内交通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是: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大量存在,建设方前期规划没做好,在设计及施工阶段提高标准、增加功能、更改方案,造成工程造价人为失控;设计市场缺乏竞争,无法实行公开的设计招标,设计人员只对技术负责而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方案保守,设计质量粗糙,初设阶段方案考虑不成熟,不到位,致使在施工图阶段设计变更较多,投资失控;设计费按工程造价的比例计取,存在设计单位任意提高设计标准,设计安全系数过高,不能优选经济技术方案,导致概算超标;勘察设计深度、精度不够,如有些交通项目,在施工中才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不得不临时变更设计方案,采取更高代价的施工方法;业主方与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双力职责权力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奖惩条例,不能使设计人员担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的责任。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投资的浪费和失控。在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经济观念,使设计人员具有投资控制意识,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提供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 (2)开展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使设计单位加强设计深度、提高设计水平,使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适用、先进,经济上也可行、节约。 (3)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重视初步设计的方案选择,严格控制施工图预算,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4)推行标准设计。工程标准设计通常指工程设计中,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通用的标准图。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标准设计可促进工业化水平、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材料、降低建设投资,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建筑安装费用。 (5)提高业主方设计把关的能力。业主人员应加强初步设计审查及施工图审查的能力,加强与各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注意各专业之间的接口衔接,减少设计缺陷及安全隐患。业主在 设计合同中一定要明确设计变更及修改的限制条款,超过额度要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费,通过合同严格约束设计单位的行为。 4、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 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①必须积极推行“合理最低评标价法”使业主以最合理的价格选到有技术保障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合格的投标人,保障项目的圆满完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招标文件编制的合理、严密及评标过程的公正与审慎,造价工程师要深入到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过程中,防止低于成本价中标,导致“豆腐渣工程”,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等现象;②要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③在谈判及签订施工合同时要严谨、详尽、明确,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明确界定工程内容及工程范围,详细制定买卖双方的责权利,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控制费用变更,减少索赔隐患,避免在今后结算时造成扯皮或发生经济纠纷,加强合同管理及履约检查制度,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5、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目前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设计变更随意、业主提高要求、增加功能,现场签证多等问题,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业主方在施工阶段应加强合同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价值工程等方法通过不断地对项目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努力挖掘节约工程投资的潜力,从而达到节约投资,创造更高效益的目的。 (2)加强对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及主业代表的管理及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熟悉招标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在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公正、合理、及时处理索赔费用。 (3)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必须认真处理发生的设计变更,对于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业主、监理共同签字认定;另外,业主方可以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4)加强现场工程量签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与工程经济人员相互配合,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签证内容要实事求是,工程量清楚明确,不违反合同约定的范围。 6、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审计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审核结算资料,审查工程量的计算、费用的计取是否科学合理,认真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7、结束语 交通项目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并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龙滩水电站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和合同管理方法等。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设管理 研究 实践 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建设。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设计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特大型水电站,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装机420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43亿元。1999年12月26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出资33%)、(出资32%)、广西开发投资公司(30%)、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出资5%)共同发起组建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广西电力有限公司的股份全部划给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保证龙滩水电站的顺利建成,项目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化改革,对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龙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电站建设的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水电站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公司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司管理机构设置为“九部”,即:工程建设部、计划合同部、机电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环保移民部、人力资源部。目前,正式职工85人。除此之外,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其的实施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水电站项目业主与社会专业机构是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水电站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电站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 2.1.项目招标 龙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 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在2001年初即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并报原国家电力公司备案,规范了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作了规定,明确了责任。对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对象为目前正在龙滩工地施工的六家大型施工承包人投标。对部分监理等服务项目和零星机电设备项目,采用询价后的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投标人不少于三家。 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2.1.1.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1.2.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均采用公开开标,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公司监事会和广西 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过程监督,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 2.1.3.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公司在评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等7部委联合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来执行,外聘合格专家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总人数的2/3以上,评标办法在开标前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给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独立评标。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2~3命中标候选人,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定标的程序确定中标人。招标评标的整个过程有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监督,监督全体评标人员都能遵守评标纪律,避免外界干扰,使整个评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合法程序进行,保证了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2.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龙滩水电站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需要很高的条件,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 ,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大量工程招标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水电站项目业主认识到只有从管理制度上、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才能铲除腐败的温床 ,彻底消除工程招标中的负面影响因素,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由此,龙滩水电站形成并确定了工程招标采购的总体构思,其核心思想和总则是:在工程招标采购中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水电站项目业主根据龙滩水电站的实际,进一步对工程招标采购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如何从制度上、技术上清除各类消极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出一系列有关工程招标采购的组织方法、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方法;科学公正的评标办法 ;承包商资质信用的预审控制方法;招标采购的组织机制;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方法;工程招标中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闭口总价和固定单价合同的措施等。 3.合同管理 3.1.合同管理的特点 龙滩水电站建设管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的主线,其主要特点是: 3.1.1.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 3.1.2.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减少合同执行难度。 3.1.3.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以及其他服务单位,都在合同规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设计变更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3.1.4.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合同管理只刚刚开始,随着工程的进展,必然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还有待于项目业主去研究去解决和实践。 3.2.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随着我国的经济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的转轨,大型建设项目的管理也势必由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水电站项目业主认识到,龙滩水电站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3.2.1.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 3.2.2.树立水电站建设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意识,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站工程。 3.2.3 .选择确定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 3.2.4.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在龙滩水电站的前期大部分主要工程项目上均实行闭口总价合同,锁定建设成本。强化合同准备工作,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采取措施,创造和建立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前提条件: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努力完备和详细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项目目标控制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实践,龙滩水电站在工程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方法方面形成了一些较有特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4.1.通过规划设计、科学技术、工程招标控制项目投资。在龙滩水电站的投资控制工作中,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工程招标等方面入手,控制工程的投资,节约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坚持以设计为重点进行项目的投资控制,以极大的精力投入于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改进,由此才有左右岸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的改变,经过设计优化的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控制水电站项目投资的另一思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科技来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在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各项工作中,均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投入科研经费,开展了大量有关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试验和实验,取得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既解决了工 程难题,又为节约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严格、严密的工程招标是控制投资的又一思路。通过重点强化工程招标工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以最合理的合同价获得最好的施工队伍和最强的工程保障能力以及可靠施工技术方案。此外,前期工程通过实行工程闭口总价合同,充分依靠和发挥监理的作用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使龙滩水电站的实际投资被控制在计划的目标投资值以内。 4.2.独立平行的工程质量监理。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电站项目业主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监理工作,在具体的做法上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即在所有的工程监理合同中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同时与施工单位各自独立平行地进行全部工程的质量检测,包括必须使用独立平行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独立平行地实施质量检测 ;获取独立平行的检测数据和资料;提交独立平行的检测报告等。这样在每一个工程上,都能同时得到分别来自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自独立的两套质量检测与评估报告,可以切实掌握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确保得到一流的施工质量。 4.3.依靠科技缩短建设工期。对于为期6.5年左右的建设工期 ,首先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论证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关键问题,事先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超前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实验和系统研究等。在得到了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的系统方案之后,水电站项目业主紧紧抓住2007年7月1日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的进度控制总目标不放。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集中力量做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工程的设计工作,为后期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的顺利展开积极创造条件。在进度控制工作中,以进度大节点作为控制的关键,保证落实大节点目标;建立工程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实施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科学的进度规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为确保了龙滩水电站发电目标的按期实现。 4.4.文档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加强水电站项目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龙滩水电站制定了有关工程文档资料、工程竣工资料等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实行文档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其中,采取的一个有效管理方法是赋予业主档案资料室在档案管理中的一项特殊权力:工程合同尾留款的支付签发权。水电站项目业主在工程合同中均约定 ,预留合同价款3%~5%的工程尾留价款,作为工程保证金和工程竣工资料、项目档案的保证金。合同规定,工程参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归档工程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工程竣工资料、项目档案经业主档案资料室认可接收,签发归档交接单之后,才能获得最终尾留款的支付。通过经济制约手段,有效、及时、规范地健全了龙滩水电站的前期工程项目档案。 运用上述这些管理思想与方法组织与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使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4.4.1.水电站的设计起点高、意识超前,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构想,圆满成功地解决了远期与近期建设的有机协调,实现了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4.2.通过水电站总体规划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节约投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项目建设各阶段、工程各方面的科技含量,实现了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节省了相当的建设资金。 4.4.3.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严格按照建设程序,通过科技的投入,分析研究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因素,采取措施,实现了水电站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 4.4.4.通过实施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严密严格的合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独立平行的质量检测等切实和有效的方法,确保了一流的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探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小规模的水利项目是说为了处理好灌溉以及饮水工程而建设的一些项目,比如小规模的灌区,小规模的水库等等。如今,我们国家的此类项目的建设管控活动是一种“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导模式,它的发展是以相关的法规为前提的,经由不断的分析论证,获取了非常优秀的成就。该体系促使了项目的产权分明,明确了法人的关键职权区域和责任范围,引导了建设活动的开展。经由落实招投标体系,确保了成本单位从国家指令的形式变化为市场选取的性质,进而减少了项目的成本,提升了承包机构的能力,进而拓宽了管控的水平,确保了项目的品质以及建设速率等等的一些目的的获取。经由合约的管控模式,此时参建者互相的影响,彼此的权益得以维护。 1 小规模水利项目的建设特征 项目的总面积不是很大,同时需要的资金也不算多,一般都是在几十万,同时它的投资一般是补助和所在区域的集资等行为而得到的,无法开展招标工作。对于建设技术的规定不是很严苛,工艺很是简便,一般都是土石项目,安装也不繁琐。很多的项目的落实都含有群众性意。这类项目由于它的活动总数不多,项目总量不大,无法结合设定的机构等开展工作,无法进行品质的监管工作。 2 项目建设时期面对的一些管控难题 如今我国的广大农村使用最多的一些项目都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得到的,自从革新之后,因为很多的缘由而没有开展综合画的配套活动,建设装置不断的老化,渠道面临塌陷等问题,渗漏非常厉害,利用性不高,存在着很多的浪费问题,灌溉水平不高,其抵抗旱情的水平也不是很高,严重的干扰到农业的进步,干扰到农村利润的提升。其发展态势会令人们忧心,具体的体现在如下的一些层次之中。 2.1 项目的创建工作很是随意,使得在项目技术和有序使用等层次之中无法互相的融合,像是一些项目的管线存在渗漏问题,在未经由认证之前的时候,国家支付资金开展维修工作,很多年以来,未从根源之中处理好漏水事项,此时导致枯水时节缺水,在水多的时候又成灾。 2.2 管控不合理,标准不高 在几年之前的时候,因为资金不是很多,此时使得一些水利项目的建设标注不高,而且建成之后的管控也不合理,此时导致其不具有使用性,而且也使得资产得不到有效地使用,像是一些县区内容,当完工之后,未落实到部门机构开展工作,当完工还不到一年,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2.3 项目的建设措施不合理,品质无法维护 由于此类项目的投资不多,不具有综合化的建设措施,其品质不是很好。很多的项目都是受益于群体建设。一些工程由于很多的劳动力都进城务工,此时主要采用由施工队伍总承包、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的办法;项目点剩余劳动力极少,施工条件较困难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承包建设;项目点群众积极性一般,施工条件一般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施工队伍负责技术施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负责土石方工程开挖与材料运输;项目点受益群众积极性高,有能力承建项目施工的由项目村屯牵头承建。由于施工方法不统一,项目建设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部分工程质量较差。 2.4 项目的资金太少,配套装置不合理 对于那些自然氛围不是很好,偏僻落后的区域,此类项目的花费比较多,但是扶持的资金不是很多,而且群众的经济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局限。一直以来因为受到金额的干扰,项目的建设规定不是很高,而且配套装置较少,建成后生产经营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先天性不足与后天管理跟不上,导致小型水利工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很难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2.5 工程验收与移交不规范 由于工程投资少、分布散,有些工程验收不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且没有做好移交手续就投入运行,导致工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3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对策 3.1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人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3.2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3.3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建设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 3.4 加强技术培训派驻施工现场的项目法人单位技术代表和管理人员,要坚持培训上岗,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 3.5 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各地区特别是行业主管部 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 总的来讲,小规模的农田水利项目要想获取优秀的成就就要靠着它的品质,要保证具有优秀的监管模式,合理的管控步骤,此时才可以保证建设步骤顺畅,建设管控有序,资金的运行合理,避免面子项目等出现,确保它成为当前农业活动的优质项目。而且要开展好后续的管控活动,保证不出现不利现象,保证项目能够实现它的利润,保证生产工作开展顺畅,保证群众的生活能够积极的开展。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浅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总体上在提高,但仍然凸显出不少质量问题,这或多或少地给工程项目的维护带来不便。本文首先论述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要素,并就怎样更有效地加强项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思路。 1 影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因素 1.1 人是水利工程的主导因素 水利工程的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在于人,不论是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技术员工,还是负责质量监管的人员,其为工作所做的努力都最终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都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构成直接影响,并由实际的工程质量来体现其工作的成效。 1.2 设备和材料因素 材料配件的科学合理也是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构成工程的主要框架。工程项目所需材料的质地、规格和设备的安全性能、结构等均对项目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1.3 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短缺、材料陈旧、设备老化、施工工艺落后和对安全监管不力等问题。除此之外,个别施工企业为了争抢施工进度,致使对一些关键领域的重点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安全隐患频发,给施工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2.1 对工程建设者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全方位把握工程质量 水利建设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该工程项目需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严把质量关。针对个别施工者安全意识不够高、技能缺乏的现象,建设企业要定时定期开展对全体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讲座的方式进行,经由各部门人员谈心得、做交流、深入沟通。改变建设者因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匮乏给质量管理带来的不利局面,切实有效地提升质量意识。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作,从宏观上把握工程质量,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养好、工作态度扎实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建设团队。加强施工建设人员和水利工程监理、质量检测等部门的协作,提前做好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的预警与防范工作,多方集中智慧、凝聚力量,第一时间将这些影响工程建设全局的质量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对设备、材料和机械的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很大意义上要依赖于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基于此,要对本工程项目内的各种设备性能、标准和材料的有效情况做好质量管控,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只要是不符合水利工程质量规范和要求的材料、设备均不得带入施工现场,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原材料和设备的规格到位和施工安全。 在施工前也要有重点地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和新方式,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施工过程中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设备运用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要制定出相关的质量应对措施,以防由于设备和材料出现问题,而耽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尽量选用国际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及时淘汰掉陈旧的、落后的机械,使机械和材料能够经得起恶劣的环境、气候和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建设单位购买各种建材和设备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信誉、可靠性高的厂家,并出具合格证件,选派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前往采购,这样不但能降低购买成本,而且还会控制建材的质量。 2.3 强化设计阶段的质量控管,提高法律意识 设计阶段是整个施工建设的基础,水利工程在设计环节需开展质量评估论证、保证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和预期质量效益,一个可行的、先进的设计方案是施工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在本方案中,要对编制出详尽的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对策,并对可能遇到的未知风险做出预警的能力和水平。响应节能的号召,方案要节约原材料的成本,降低能耗、物耗,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注重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序利用,提高建材的综合使用效率,把注重沿线地区生态和环境保护融入到实际施工任务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健全施工的法规和规章,促进各部门人员相互监督、制约,把各项制度和举措落实到位、制止违背施工方案和规范的一切行为,令行禁止,才能统一、高效、有序地完成施工作业任务。 3 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控管要实现适用、安全、可靠、美观和经济的目标,必须明定企业参与建设的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提高工程质量意识,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石油化工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摘 要: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存在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艺复杂、涉及专业及风险因素多等问题,本文认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做好工程前期的质量管理,通过强化管理,优化工程控制等,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和保证,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项目管理组织;工程质量;优化控制 引 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客观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活动。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各个领域与多个专业,业主往往由于自身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不可能由自己来完成全部的管理工作。业主通常通过各种委托协议或合同,将工程的各项任务和管理职责及各项风险分解到各有关人员和机构,项目业主只进行总体的协调和控制,保证项目按时保质的完成,并尽可能节省投资。 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新建了许多大型工程项目,项目建设一般都以原有的石油化工企业为依托。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如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高效的建成,是每个工程建设单位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抓好项目管理组织建设 1、项目团队的选拔与建设 项目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是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团队的成员大多数的时候是在没有专家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项目的很多专业技术问题的,尤其是当一些问题需要马上解决的时候.团队成员应具有与项目相匹配的专业技术水平,否则将会出现由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的问题。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项目特点,为避免工作中产生混乱,项目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项目成员的权责,这样才能使项目经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才能,开拓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二、注重工程前期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1、业主在抓工程质量管理时,应特别重视工程前期的工程质量管理策划。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范围,制定各种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建立严密且可操作的考核制度等。“工程建设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策划,这个策划同时也是指导项目建设各部门和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 2、选择好的承建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在组织招标选择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承建单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资质,还要注重业绩,注重对项目管理资源的投入,注重技术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避免单纯追求低价成本。 三、优化计划管理过程控制 计划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高效有序地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早介入、早准备、早开工,抓好过程控制.工程管理要向生产和设计这两个方面延伸,做好整个过程的协调管理。 1、制定总体控制计划,采取周、月计划的动态管理,严格考核制度,确保较高的月计划完成率才能确保关键控制点的完成。 2、对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加强管理,跟据批复的施工方案审查现场签证。设计变更采取限制名额的审批控制,即在限额内由项目单位对设计变更自己进行审批,限额外的由实行项目单位和业主专业部门共同审批,最大限度地使设计变更的合理性。 3、推行质量目标的计划管理,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大检查,设立各种考核指标,强化质量目标考核。 四、实行合同履行跟踪确认制 1、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地制定评标细则,规范招投标行为,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建立完善评标专家库,评委实行持证上岗,随机抽取,同时采取措施杜绝挂靠、非法转包现象的发生。 2、根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投标单位资格审查,选择对本项目建设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在施工招标阶段应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选取有真正实力的投标单位来负责项目的建设。中标单位一旦确定之后,在合同谈判阶段对承包单位所配备的项目管理机构应慎重考察,在合同中应明确承包商项目团队中的主要岗位人员,并对明确人员的到位做出相应的限制条件,从而确保承包商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同时针对项目特点,在合同中对承包商对本项目所提供的作业人员做出规定,避免出现中标单位虽然对此类项目工程经验丰富且技术力量雄厚,但对本项目所配备的具体作业层却有失水准,从而加大了该项目运行的困难程度。 3、强化施工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跟踪确认合同的履行情况,进一步明确落实有关方面的职责,对合同履行报告中的违约行为采取从重处罚的措施. 五、做好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和其它工程项目建设不同,施工作业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大量的危险作业很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而且相对来说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性也是比较大的,可能会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情况,所以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必须深入细致、常抓不懈,不然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同时也要不断强化企业各级责任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确立以工程项目管理部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安全管理机制,确立工程项目管理部、施工监理和施工承包商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对施工中各种危险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2、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在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强化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确保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使施工作业符合安全规范;二是要不断提高施工承包商的技术装备的安全性,不断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操作能力和安全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只有这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水平也会随之不断的得到提高。 六、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设项 目管理,首要的是人的管理,因此只有建立一整套健全的激励机制,各项制度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预定的各项安全和技术方面的目标。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本着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多奖少罚的原则。针对项目管理者执行的效果,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并明确考核标准,对执行情况良好的管理单位给予相应的激励回报,对执行不力的承包商要进行严厉的处罚。考核要真正的发挥奖惩导向的作用,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干扰而产生不公正的奖惩考核情况,而且处罚措施要严格公正的执行,不能姑息迁就。 2、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即设立专项基金,对签订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的企业,实行阶段性目标考核奖励与总体目标考核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同时设立工程质量创优和超额节资项目贡献人员的专项基金奖励机制. 七、结束语 工程管理不能完全仿照别人的模式,只能参考借鉴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模式。石油化工项目正朝着大型化和复杂化以及集约化方向发展,业主为实现预定的目标,希望得到全面的项目管理服务.为满足业主的各种需求,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开拓创新,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适应自己的工程管理的成功之路。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对做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省林业重点工程的开展和进一步的实施,在资金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成为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就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林业重点工程 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 通过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我省的林业资金投入呈现大幅增长。2001年起,国家安排我省林业重点工程投资40679万元,其中长江和淮河防护林工程11300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6000万元,林木种苗工程4193万元,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补助11400万元,其他工程投资7786万元。如何管好用好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确保林业资金的安全运行是当前林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林业事业发展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本文就进一步强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好资金的使用效益谈谈一下几点看法: 1 当前在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许多项目资金要等到投资计划下达一、两年后才能陆续到位,有的甚至两、三年都不能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工程的实施和进度。 二是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没有完全按照项目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挤占、挪用、串用资金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了弄虚作假,虚列工程支出,套取工程资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三是资金管理不到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专项资金未能专户储存或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票据审核把关不严,票据金额超过票据限额。 2 资金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风险不确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定量估量,经济效益不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短期见效产业以寻求较快较好收益,使得林业项目工程配套资金落实不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地方政府加大林业投入缺乏一种硬性约束机制。 二是项目单位存在重事前跑项目要钱,事后轻效益、轻管理的现象。部分项目单位不按程序立项、申报、审批、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或在实施中擅自调整、更改项目建设计划和投资,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能,造成项目资金投资效益低下。 三是林业重点工程资金在监管中存在多头监管、效率低下。由于各个监管部门职能不同,因而往往从本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制定一些规章制度,造成了监管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 四是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部分地方财政由于财力有限,对林业部门的正常资金拨款普遍不足,导致林业单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专项资金用于弥补人员和公用经费的现象,影响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3 加强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林业财政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效的林业法制体制。根据《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违规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的林业重点资金管理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如《安徽省林业国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安徽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理项目指南》《安徽省违反退耕还林政策规定惩处办法》、《安徽省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违规责任追究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进一步规范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首先项目单位应当明确项目资金的运作、使用程序,建立健全重点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林业建设投资应当按申请、立项、科研、审批、计划、设计、施工、验收、报账的程序进行运作和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工程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资金的安全使用负全责,从项目选择立项到检查验收的各环节,层层把关,把资金管理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次必须做到计划、资金一经下达,只能按法律、法规、制度和办法规定的用途管理和使用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做到按规定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不滞留、挤占和挪用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做到按规定的标准开支,不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最后项目单位应建立资金使用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的项目施工单位,给予责令限期整改、停止项目审批、停拨年度资金、暂停项目建设等处理。 (3)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坚持“三专两单”制度,即专项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财务部门要按照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推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支出报账制,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进行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及时,严禁虚列支出、弄虚作假、编制假账,从源头上保证林业工程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堵塞专项资金管理漏洞。 (4)加大重点工程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是保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首先上级主管部门从资金下拨之日起应组织审计、财务部门加强日常的审计、监督,开展定期的全面稽查和不定期的重点抽查,实行资金跟踪管理。其次财务部门应和各业务处室加强配合,采取以查促改,以查代培,查培结合的方式,将重点项目的资金使用检查和工作质量检查结合起来,确保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相适应,并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稽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按有关规章制度认真进行整改,对整改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察。最后要自觉接受社会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做到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相结合,确保林业重点工程 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 (5)加强林业财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重点培训《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相关办法,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管理意识,使财务人员在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政策、规定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同时,明晰工程之间、工程与一般业务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中的管理作用,总结林业重点工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的措施和办法,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单位领导当好参谋,避免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出现违纪违规行为或造成资金浪费现象。 (6)建立健全林业专项资金信息反馈制度。全面掌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快信息反馈,对林业项目资金下达情况、到位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及时收集、整理、上报,做好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分析。 (7)采取措施,积极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好配套资金是确保林业重点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项目实施单位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当地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联系,请当地财政部门给与大力支持,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由于各地财政情况不同,对于财政情况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以劳折资,在完善管理制度和健全手续的前提下,可以作为地方配套资金的组成部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建成。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造成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及隐患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参与的建设单位较多,作业场地较大。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如果再加上交通联系不畅,那么势必会使得安全管理难度大大 提升。 第二,水利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对象很多,从而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比如一些爆破工程涉及到炸药管理问题。有些则涉及到在汛期的安全施工问题,还有些涉及到基坑的支护与开挖等。 第三,有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 第四,有些施工单位有时为了短期的利益,快速赶超工期。甚至连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都不到位,导致其安全意识较差。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严重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目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领域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加强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 第一,在组建施工队伍、施工班组时,要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使其能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岗位,应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并明确规定工人有权拒绝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无安全防护的危险作业。 第二,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和设计、监理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按照岗位负责制、逐级负责制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一般包括常规性检查、特殊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等制度。常规性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特殊性检查是对某一特定时段、区域进行的检查,涉及范围广,有一定的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单位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具有突击性的特点,没有固定时间,没有预先通知,有利于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施工安全管理应抓住两个“关键”,即关键施工对象和关键施工工序。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高空悬挑部位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大坝围堰筑堤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大体积硅浇筑、钢筋焊接加工、大型构件吊装作业、材料、构配件吊装运输、脚手架工程等。对以上两个“关键”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保证施工安全。 第二,要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坚持标准化管理是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是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的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按标准化要求和规定执行,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木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讲一步加强。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总的来说,我国在水利水电安全管理领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另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关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对可能发生危险的部分要重点看护,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并对需要改进的部分加以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使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条全新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之路。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 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 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对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思考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思考意见 【论文摘 要】本文从水利工程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情况出发,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运行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好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导下,项目法人责任制为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它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最基础的制度,承担着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作用。项目法人负责着整个工程建设,确保了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监督着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和施工制度,保证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规范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程序,明确管理条件 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全面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管理,国家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为工程建设的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的依据,在合同条款中,编码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更加清晰明确,评标报告和标候选择人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程序更加正规。在管理的条件中,投标单位从《文件》规定的形式、金额和时间条件上进行递交投标保证金,签订施工合同,项目法人也必须按标准预支款项,提交履约担保。 三、严格执行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制度和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按国家下达的通知要求,项目法人要在项目开工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按规定做好土地征用、移民安置、资金筹措、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才能办理项目开工报告的审批手续。对于需要设计变更的文件,要及时办理设计变更审批手续,经监理单位签发变更指示后才能真正实施设计施工。 四、加强档案管理,使之有效服务于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明确表示,项目法人必须建立项目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和归档工作,加强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坚持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始、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发挥工程档案的利用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五、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工程建设的监理管理事项 确保工程质量,组织协调参建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是建设监理的必要目的。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市场对工程的监督、制约、协调机能,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投资的最大效益。工程监理对工程质量实施的监理工作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阶段性的质量监督,把工程质量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六、建立管理统筹计划,确保建设项目质量 水利工程质量结合项目法人负责制度、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设计服务和政府监督形成了独特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全面落实了质量管理的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起了质量管理的统筹计划,通过建设工程中的各方人员齐抓共管,确保工程质量的优良性。 七、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中,推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化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工程实际情况中制定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够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完善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能够提高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给水利工程建设的预案计划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 八、处理好建设项目各方人员的相互关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处理好参建各方的相互关系,能够有序开展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可以运用“查、促、帮”等方法来监督控制参建单位,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能,主动要求监理单位召开施工图会审、技术交底和施工方案研讨等活动,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协调并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九、实施文明工地建设工作,科学管理,文明作业 施工单位要注意保持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做好施工区、生活区的文明建设,做到布局合理,标识明晰,体现现代化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将文明工地建设中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把工地参建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环境卫生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科学、文明作业的目标要求。 十、实施并执行工程验收制度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实施工程的验收力度,质量监督单位直接核定质量结论,在单位工程中项目法人有时会委托监理单位主持、验收质量结论,而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均由省水利厅主持,专项项目工程验收由相关部门主持。在整个进展过程中明确各个验收单位的责任,坚决做到工程质量、工程内容、配套资金、财务管理工程 审计、工程款和工资的合格标准,确保各项工程内容的合理安排。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浅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 一、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诸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状态却和经济情况成反比的状态,城市的车辆交通堵塞情况严重已是世界之首。而因为城市交通所引起的交通车能源大量损耗,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交通工作效率低下等各种交通社会经济隐患,也严重的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我国交通上的不便,国家和各个城市的交通部门都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的交通问题。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由于专业较多,工程技术庞杂,故而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性也很大,而如何控制和管理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成为了相关管理人员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要想以限额经济的目的来换得交通工程建设的完美竣工,首先要了解建设施工的具体发展过程,这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交通工程的前提工程,土木建设工程,机电,专业设备,轨道工程,装修工程,最后的绿化等等,在所有的工程建设完毕以后,还需要全面的进行协调运行和反复的检验。 二、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控制中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总体投资控制 在交通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受人员更替、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影响,给项目的总体控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之项目管理者对某些环节的忽视,使得投资控制的内在关系被打破,割断了投资控制的连续性,致使基础数据与合同数据的不相符。另外,由于多个项目的共同运作,其合同数量巨大、要求多样而复杂,这也让项目投资管理的总体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若其管理流程不稳定,就难以实现各项目进程的全面管理。 2、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 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合同双方签订合同后,基本就不再关注合同了,也很少向合同执行者交底,导致施工中的管理者、监理人员对合同条款知之甚少,都是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认识来履行合同,履行合同职责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履行合同时出现违约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当前的项目投资管理,普遍缺乏合同归档管理,其信息化程度也相对偏低。很多项目的合同管理非常分散,在合同归档要求、归档流程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在履行合同时,未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在合同履行后,没有及时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总之,合同管理还是粗放管理。 3、变更处理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往往都是“施工在前,审批在后”,影响变更费用、数量的准确性,使投资费用增多。一些专业工程师在进行变更处理时,由于不清楚合同具体内容、工程量的相关计算规则,致使现场签证的价格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者工程量与合同内容重复。 4、没有统一的清单标准 由于交通工程建设时期涉及的专业很多,各个行业之间彼此缺乏同意的联系,导致在各个项目之间的费用开支核准不一样,使得工程清单在编排和造价上变动性较大,无法做到统一的清单投资管理的目标。又或者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和施工阶段经常是由一家公司统一负责工程的实施,而本来意想中一体化简化投资控制的开支成本,由于行业的垄断性,反而扩大了交通工程项目中的工程投资费用。 三、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控制和管理 1、可行性研究及立项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及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建设方对工程投资的控制重点是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高度重视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论证。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水平、设计方案等。建设方必须对城市发展规划、市场容量、投资环境,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调研和正确的评价;尽可能全面地编制投资估算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宏观、微观的经济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 2、减少设计变更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尽量少次数的变更设计。在动工以前,要反复验证、复核设计边界条件,如地质状况、管线情况等,优化、改进图纸设计,而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边施工边改图纸。另外,还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减少因施工问题带来的设计变更,例如,若基坑工程中的加固质量不过关,就会增加支撑,变更设计。 3、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 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 3.1必须积极推行“合理最低评标价法”使业主以最合理的价格选到有技术保障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合格的投标人,保障项目的圆满完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招标文件编制的合理、严密及评标过程的公正与审慎,造价工程师要深入到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过程中,防止低于成本价中标,导致“豆腐渣工程”,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等现象; 3.2要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在谈判及签订施工合同时要严谨、详尽、明确,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明确界定工程内容及工程范围,详细制定买卖双方的责权利,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控制费用变更,减少索赔隐患,避免在今后结算时造成扯皮或发生经济纠纷,加强合同管理及履约检查制度,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施工阶段中的管理 在施工的阶段中,对施工方法进行反复的检查,优化施工设计,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通过经济效益工程等理念对交通工程建设进行多方案的经济型对比,加强对工程经济投资上限额的潜在能力。做到减少工程设计上的变动,严禁将工程设计的变成扩大设计的规模,杜绝扩大设计的标准或者添加设计的内容等等。加大对现场交通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现场的签证管理师工程建设中最为频繁的一种,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监督人员必须相互协作,签证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工程量的数据也应当清晰明了。 5、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审计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审核结算资料,审查工程量的计算、费用的计取是否科学合理,认真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交通项目的建 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并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来?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银行经济论文:国有银行经济危机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顶梁柱。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都在担忧,中国很快就要加入WTO了,国有银行能不能经受得起外来的冲击? 国有银行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坏帐累累,[2]缺乏创新机制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本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开放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垄断局面,逐步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唯独国有银行对金融行业的垄断,谁都碰不得。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金融体制改革,也不知道下过多少文件,作过多少决定,反复强调加强领导,精简机构,端正作风,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反对贪污腐败,督促加速金融体制的改革。这些经年年念,月月念,天天念,念到了今天,金融业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确实,国有银行的改革是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二)国有银行的历史包袱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当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历史包袱。这部分不良资产问题和国家当年的“赶超”战略有关。在建国初期,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工业国家,政府提出“以钢为纲”的方针,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赶超”战略给我们留下来一大批背负着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战略性政策负担。另一类是社会性政策负担。 许多国有企业属于能源、交通、原材料和基础产业,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压低能源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使得这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实现“自力更生地建设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不符合我国资源的比较优势,没有生存能力。还有一批国有企业在“备战”的口号下,钻进了深山老林,不具备正常的生产条件。这些企业背负了战略性政策负担,很难摆脱亏损。 在“赶超”时期,国家把大量资源投入了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余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由于资本密集行业不可能大量提供就业机会,为了保障城镇居民就业,政府只好按“计划”叫国有企业安排就业。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冗员比例甚至超过二分之一。除此之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职工的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福利。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这些社会性政策负担把许多国有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些政策性负担必然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利润低下,甚至亏损。国家只好采用各种方法扶持国有企业,其中包括直接对国有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在实行了“拨改贷”之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扶持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3]国有企业亏损的“责任归属”非常模糊,无论是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负责人都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因此,往往没有谁需要为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具体承担责任。毫无疑问,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必然转化为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负担。一方面,政策性贷款可能直接造成银行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这种政策性负担同样加剧了银行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从而加速了国有银行内不良贷款的累积。 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当中另外三分之一来自于宏观金融政策的变迁,还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以及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4] 如果西方的商业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追究银行管理人员的责任,直到让这家银行关门倒闭。可是,很难处理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甚至找不到需要直接承担责任的肇事者。既然谁都不必为此负责,那还着什么急?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一年又一年地拖了下来,越积越多。 (三)国有银行改革的症结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症结是体制问题,说到底只有两条: (1)政企分开 (2)通过市场竞争选择金融人才。 只有政企分开才能避免各级政府过度干预造成贷款坏帐。只有让优秀金融家来主持银行才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这两个条件是改革国有银行的前提条件。第一条是政策环境。如果政府官员不停地干预银行业务,哪怕就是再优秀的金融专家也难以施展身手,甚至会被恶劣的经营环境逼走。第二条是说人的因素,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人的因素第一。尤其是在现代金融行业,千万不能让外行来领导内行。 有人说,那么多的经济学家都主张开放民营银行,为什么不先帮助国有银行搞好改革?经过好多年反复研究讨论,多数经济学家终于认识到,改革国有银行要比创建民营银行困难得多。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做到上述的两条。 政企不分使得国有银行的改革格外困难。国有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政府官员,无论是在组织上、人事上和心理上,国有银行的经理人员都必然高度依赖于各级政府。一方面他们忠实地执行政府的各项计划和意图,另外一方面,一旦国有银行遇到困难也必然会要求政府提供支援。政府提供的担保从根本上削弱和瓦解了国有银行改革的基础和需要。例如,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政府发国债筹资用于充实银行的资本金;[5]如果国有银行不良债权过高,资产质量低劣,国家则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在帐面上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6]正因为有政府的干预和担保,国有银行养成了相当严重的“道德危机”,补充资本金以后资本充足率又不断下降,债转股以后不良债权又迅速积累。政府的担保一方面破坏和瓦解着国家信用,另一方面则阻碍着民间信用的建立和发展,是债信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巨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商业化是化不了的。因为,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和国家财政是一家,政府、银行、企业紧紧地捆在一起,国有银行的改革没有需求,没有动力,没有基础,也没有条件。 如果国有银行能够找到优秀的金融企业家,并且他能够得到上级充分的信任和授权,顶住各种压力,政企分开,拒绝政府过度干预,那么,即使维持国有产权,也存在着办好国有银行的可能性。 可是,金融人才从哪里来?众所周知,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公平的竞争才能培养、识别、挑选金融人才。目前,国有银行的行长是由组织部挑选,由各级党委决定的,最后还要经过当地政府发个任命状。在这种体制下就很难避免双重扭曲:首先,组织部难免按照政府官员的标准推荐一些庸才。其次,就算凑巧蒙上一个人才,如果人事权控制在上级政府手中,怎么能够要求行长们做到政企分开? 在组织部推荐的人选中,就是按照概率分布,也会有几个比较好的人才。在这些人才当中,也会有几个能够和上级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得到上级的支持。因此,国有银行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尽管大部分有问题,总可以找出几个较好的典型。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些好的案例,使得许多人仍然对办好国有银行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是,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有规则地选择合格的金融家来管理国有银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在现有体制下,要做到这两条非常困难。即使偶尔出现几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也不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要搞好国有银行的改革,必须改变过去选拔干部的程序,通过公平竞争,从真正懂行的专家当中来选拔银行行长。行长的任命权必须交给银行的董事会,而不能由政府官员或者党委来决定。从理论上讲讲似乎很容易,真正做到,非常难。 由于目前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很难鉴别谁是金融人才。银行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变成了退休老干部俱乐部,没有监督管理的能力。改变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挑选规则必然会涉及到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如果试图做到政企分开,必然会遭遇许多政府部门的反对。如果不做出重大的突破,想要让国有银行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果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四)国有银行改革受制于国有企业改革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体制有两个特点是不会改变的:以现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不会改变,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也不会改变。因此,国有银行改革取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和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 国有企业由于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更加依赖外部资金的扶持。如果国有银行按照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来运作,经济效益普遍不景气的国有企业将遇到极大的融资困难。目前,国有企业占用了80%左右的银行贷款,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绝对优势。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难以满足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国有银行作为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主渠道的地位。国有银行必须承担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大部分功能,它无法完全按照自身改革的需要调整运作方式和业务范围。因此,国有银行能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能否顺利走向商业化经营模式并生存下去,首先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否顺利。 如果国有银行希望降低不良资产,无论是通过国家财政还是通过资本市场,只要一有动作就势必牵涉到国有企业。例如,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这原本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在西方工业国家中也经常这样处理企业债务。“债转股”的结果是让国有金融机构持有一部分,甚至相当大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假若国有企业的资产状况良好,那么持有这些企业的股份并不是一件坏事。银行可以定期分红,如果不想要了,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把股份转化为资金回收。可是,偏偏那些国有企业几乎都是老大难企业,往往早已资不抵债,连年亏损,哪里谈得上什么利润分红。既然连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造都一筹莫展,让银行持有一些国有企业的股份就能拿出什么办法来吗?各级政府见了这些国有企业就头痛,银行作为政府的下属单位难道比政府的本事还大?倘若国有企业继续亏损下去,银行手中的股票早晚会变成“垃圾”。虽然在短期内银行的坏帐换了一个方式,作为整体来说,坏帐还是坏帐,国有银行肩上的坏帐负担并没有减轻。 国有银行正在推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无论其产权无论如何变革,政府必然保持其主导地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必然要同时照顾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政府在处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矛盾时,必定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确定优先顺序。对于那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国有企业,政府会站在银行这一边,执行金融纪律。但是,当一些国有大企业出现资金流动危机时,为了维护本地区的稳定,政府就不能不站到国有企业一边,干预银行的运作。如果不挽救国有企业可能马上就出乱子,弄得不好,各级官员要丢官罢职。对于各级政府官员来说,假若能够说服银行给企业一笔新贷款,就是出问题也不会在眼前。拖一天是一天。贷款到期之日,恐怕已在自己的任期之后了。出问题也是下任官员的麻烦。 如果国有银行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出发,力图减少资产呆滞和被拖欠的风险和损失,势必会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国有银行收缩传统信贷业务将意味着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减少,大量储蓄沉淀在银行中而不能转化为社会投资。而银行自身在不能开展投资业务的情况下也同样难以发展。 无论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是着眼未来的发展,国有银行改革都受制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直接融资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国有银行的改革在面对复杂的产权变革时,还要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程度和整个社会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状况来调整自身的改革进程,从而增加了改革的难度。事实上,由于金融改革的一再拖延,国有银行已经大量聚集了来自于国有企业的风险。国有银行的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五)国有银行的产权矛盾 明晰的产权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前提。 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成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市场经济主体。银行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首先要解决国有银行自身的产权问题。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独资的。国家作为抽象的、非人格化的所有者,事实上无法行使所有权,这就出现了产权主体虚置的问题。由于政府作为国家的人,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于是,在实践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将银行看作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从构筑现代商业银行所需的产权结构出发,为了实现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引入非国有资产?这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在资本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国有银行上市必然会与国有企业争夺资金。如果国有银行大规模地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必然会增加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反过来又增加国有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要求。因此,国有银行的产权变革必须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相适应。 国有银行的产权变革还要面临现存的大量不良贷款问题。作为一种历史遗留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十几年改革的成本。在银行产权变革中必须决定如何分担这种改革成本。显然,由国有银行单独承担巨额改革成本既不合理也不可行,银行没有能力予以消化。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通过社会化来消化这些不良贷款,这就必须通过资本市场来运作。这一过程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 (六)敷衍应付还是彻底改革 看到金融当局的困惑,不由得使人想起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人物,清朝的李鸿章。他在满清王朝的末年出将入相,职掌大权。办洋务,练海军,办外交,也曾风光过一时。在他手上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开办了北洋水师学堂等新式学校。他在临死之前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罢,海军也罢,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流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以何术能负其责?”[7] 李鸿章的这段话还有几分自知之明,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裱糊匠的心态。李鸿章把自己的所有作为都定位为一个裱糊匠。发现了窟窿,就拿张纸糊上,从表面来看似乎还挺漂亮,但是,只要风雨一来,就马上分崩离析,不可收拾。 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们的某些金融官员的所作所为,也象是一个裱糊匠。在嘴上天天叫喊要改革金融体制,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金融体系和满清王朝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满清王朝病入膏肓,不可挽救。但是,中国的金融体制还不至于到那个地步。更何况,金融官员可以换了一茬又一茬,缺了谁,银行都一样要开张。金融体系的安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绝非儿戏。 国有银行中的某些官员们已经习惯于垄断特权,他们甚至希望把金融改革也垄断起来。他们口口声声要改革金融体制,每年都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前几年,人们还很有兴趣,关注官方提出的各种改革金融体制的建议和计划。可是,一年又一年,金融体制的改革趑蹰不前,问题越来越严重。看起来,官方的某些研究机构也“江郎才尽”,提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了。这些金融官员们在口头上也欢迎海外学者回国效力,欢迎懂得现代金融的专家参与改革,但是,当专家们提出改革金融的建议时,马上就暴露出他们“叶公好龙”的真面目。他们自知理亏,不敢就金融改革的政策正面展开研究讨论,于是,某些金融官员采取了拖延战术,千方百计,回避争论。当许多学者建议刊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实现对内开放,通过建立民营银行实现金融体制的制度创新,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通过公平竞争逐步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素质。实现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任务。本来应当动员更多的力量,齐心合力,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可是,有些金融官员只想当“裱糊匠”,尽量不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只求得表面上过得去,根本不考虑长治久安的制度建设。 银行经济论文:城区银行经济发展论文 一、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对银行发展的影响 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要实现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就必须加强区域金融的更紧密合作,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区域资源流动和产业合作分工中配置导向和市场调节作用。加快城区银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优势互补,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对培育我国金融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城区银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形势 1、区域经济的亮点 如果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说,在高位增长中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大力度地进行经济转型,是我国区域经济的亮点。目前,这种协调与转型出现以下特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十分突出。但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区域经济正在转型与互动中促进协调,在各区域主体功能逐渐明确、到位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中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展的政策正在一步步完善。其推进思路是: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基础上,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应该说,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对于整体的发展来说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推动局部区域的超常发展,到注重总体协调,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站在这一角度理解新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观察2006年以协调发展为基调的各区域发展呈现出的不同走向与特色,我们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逐步清晰。 (二)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对银行发展的影响 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对城区银行金融发展也产生了影响。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性问题更加突出。由于贷款审批权限小、贷款项目少,在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下信贷人员责任大、个人承担风险高,加之上级行采取下达存款考核任务、提取二级准备金、对上存资金给予优惠利率等政策,这些因素促使欠发达地区基层行日益“重存轻贷”,直接导致欠发达地区资金的严重外流,资金供求的“剪刀差”逐渐加大,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日趋加大。二是降低基层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严格的规模限制,不仅不利于银行资金效应的最大发挥,而且造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后劲的明显不足。三是弱化了城区银行在县域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地方政府对银行给予地方经济的支持逐渐失去信心,由此可能使地方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力度减弱甚至存在工作协调障碍。 二、银行怎样借助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发展 树立全局意识,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城区银行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经营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和高效益的项目上,这无疑符合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但是我们不能片面为强化这一战略而忽视了我国的国情、经济金融的发展过程和当前的经济现状。在当前不发达区域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而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又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为金融主体的国有城区银行,在实施集约经营过程中,应特别谨慎市场的“取舍”,况且,现有的区域经济与企业状况也只是相对的,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力度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与企业的强弱态势也会发生转换,这已被经济发展实践所证实。城区银行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妥善、合理的配置信贷资金,为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对地方经济的支持,获得地方党政部门认可,使之正确认识、看待、支持城区银行改革,理解、尊重城区银行按市场经济规律、金融法则办事,主动关心重视金融工作、帮助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为金融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树立发展意识,处理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合理确定贷款权限,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城区银行在推行“三大”战略的同时,应完善内部授权授信及比例管理制度,城区银行二级分行应妥善衔接信贷授权和统一授信,不能忽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应根据县域城区银行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合理配置信贷权限及贷款比例限额,适度下放信贷权限给县级城区银行。 三、银行发展规划需要注意的事项(应对区域经济变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城区银行业的发展核心是银行和政府的关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银行若想经营好,必须重在机制改革,尤其是传统体制下转型而成的银行,更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苦练内功,完善银行的制度,改进技术水平,改善管理方式,要明确银行是做什么的。客户需求多样化也是影响城区银行发展的一个因素。自从银行业的发展从产品层面上升到客户需求层面后,金融产品和服务都是围绕客户需求来创新的,城区银行需要在客户需求的挖掘上多下功夫,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创新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业态竞争对于城区银行来说要定位准确,大银行做大银行的事情,小银行做小银行的事情,城区银行要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进行约束,极大的改进城区银行的管理和人才的问题。城区银行要改进体制问题,要注意在银行经营中,依法经营、合规操作是银行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银行员工应尽的基本职责。合规文化建设是促进城区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合规文化建设,重点在于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使之成为自觉的习惯;重点在于把立规建制的工作做实、做细,把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真正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节点。城区银行在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方面要有一定的产品约束。要创造出了解客户特点的产品。使产品能够根据业务发展的状况能够较好的提供客户服务。城区银行要注重内外兼修,重在修炼内功。从银行的信贷工作着手,逐步完善城区银行的信贷调查流程,使信贷调查能够真正的为城区银行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规避企业吃亏、银行吃亏、政府吃亏、信贷调查有问题、未形成良性的体制等一系列问题,避免城区银行成为“孤岛”。 个人客户是各城区银行涉及面最广泛的群体。城区银行在进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这一业务领域的经营管理、市场拓展、营销组织和质量成本控制等工作进行规划,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和预测发展动向。在保证传统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银行卡、个人消费信贷、个人住房信贷等业务。建立完善的个人银行业务,对业务发展战略、机构建设设置布局、新产品的开发与业务拓展方式等都要作出具体的规划,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个人银行业务成本监控体系,要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利率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政策,严格成本控制,增强安全经营、有效经营的自律性,提高市场盈利水平。城区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现代城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包括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外的结算业务、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项目评估、财务顾问、信息咨询、建设监理等综合性的服务。随着城区银行转轨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间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各城区银行的普遍重视,因此在制定城区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做好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各城区银行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业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突出其特点,以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建设银行在制定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时,就应该依托长期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这一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宗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中间业务体系,不断丰富业务种类,把建设银行的金融服务从项目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延伸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确保传统银行业务与中间业务双轮驱动,全面推动城区银行业务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是城区银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区银行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按照中央关于城区银行要“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的精神,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以达到建立以综合业务经营计划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资金统一调度,资产负债合理安排,财务资源合理配置,监管有力的计划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制度统一、集中核算、集中管理会计信息、有效监督的会计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快捷的清算汇划体系,强化清算系统的市场服务功能。 四、银行怎样抢占区域市场份额 城区银行市场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迅猛随着城区银行积极推进,银行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城区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二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各城区银行纷纷将金融创新列入银行新的发展战略,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成为许多城区银行实现金融业务创新的首选。三是,市场集中度偏高,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主体的几家金融机构,市场集中度很高。四是,客户需求逐渐多样化,客户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网上交易类业务已成为满足部分客户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 五、银行怎样巩固区域市场的地位银行巩固区域市场的地位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市场细分:市场如何细分?各细分市场的规模、增长率和毛利率如何?各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如何?各细分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哪个阶段? 2、客户需求:目标客户群体有哪些独特的需求?目标客户群体中谁是行动决策关键人?目标客户群体有什么样的行为特点?如何通过客户需求制定适合的产品、价格、渠道和品牌战略? 3、关键成功因素:行业中有哪些不同的成功模式?这些模式各自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哪个是最有利的成功模式?服务、创新还是效率?价值定位与盈利模式是什么? 4、竞争力分析:与竞争对手在关键因素上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要培养什么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如何规划核心竞争力?总之,城区银行的发展任重道远,尚需政府、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城区银行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增长潜力较大,抓住机遇将占据市场竞争主动权,但是,如何有效地抓住机遇,首先必须实施城区银行业务战略规划。 六、银行在区域市场中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快金融创新和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过程中,增进区域经贸往来需要金融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这就为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外在动力。城区银行和金融机构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要求,继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大力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积极发展区域票据交换系统,开发扩建本地银行卡网络,为区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发展提供支持平台。大力发展信贷业务,鼓励创新产品,探索开办跨市场金融工具,积极提供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加快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对重大项目,提供以中长期项目融资为主的开发性金融服务,更持久地支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跨区域收购、兼并、重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其重组改造,从根本上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保证地方金融的健康发展,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第二,加快金融业开放,支持边贸经济发展要积极实施“引进来”策略,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前来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入股境内金融机构,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加强与发达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前来开设分支机构,形成构建区域性的经济金融平台。重视金融业在促进边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城区银行要灵活创新机制,逐渐冲破以前的政策框架,在本币结算、双方货币直接兑换、甚至在贸易融资等环节,研究和创造条件进一步支持边贸发展。第三,加强城区银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城区银行金融稳定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区域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区间经济金融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由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缺乏有效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金融监管信息交流共享,将难以防范和抵御区域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客观分析判断区域整体金融风险,定期区域金融稳定评估结论,制定完善区域金融业应急预案,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促进环区域经济区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区银行作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加入到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来,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银行不能只盯着自己的资产质量,城区银行为了生存并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银行经济论文:商业银行经济增长论文 一、关于金融支持作用的相关理论 1.金融约束理论 1.1金融约束理论的起源 金融约束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金融约束理论主要强调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对城市经济的干预约束作用。产生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问题、经济行为、经济活动的道德约束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干扰下,城市经济规划之中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的分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政府职能部门给予适当的干预作用就显得很有必要。根据上文对金融约束作用的产生的理论的分析,不难看出,政府职能部门对城市经济进行的经济约束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城市经济运行过程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城市经济的各个组合部分创造发展的机会,减少可能出现的城市市场经济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2金融约束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金融约束理论更加适合于发展中国家。该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发展的初期,很容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帮助羸弱的国家经济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运行制度,保证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对国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初期阶段,采用金融约束理论的指导,往往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应用金融约束理论的过程之中,也要注意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防止政府职能部门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行为,提升市场经济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如何通过金融约束理论促进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 金融约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政府职能部门要控制好城市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将这两者的数值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职能部门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住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发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其次,将城市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证商业银行更好的发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最后,对城市居民将银行存款转换为证劵等类型的理财产品的行为加以限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额,保证商业银行更好的发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 2.金融中介理论 2.1金融中介理论的起源 金融中介理论主要介绍的是金融行业在促进城市经济行业发展之中发挥的重要媒介作用,金融中介理论还包括有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产生金融中介理论的依据是对上世纪七十年展中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过多的干预行为所引发的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的研究所得出的。 2.2金融约束理论对社会经济发挥的作用 金融中介理论认为,政府职能部门所制定的金融发展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存在关联的。从一个方面看,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正确的金融发展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有效的将资金投入到社会所需要的部门之中去;从另一个方面看,通过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有效的提升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总体生活水平,进而有效的提升人民群众向商业银行存储的数目。但是,如果政府职能部门过于重视对经济市场的干预作用,就很有可能会导致金融制度难以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对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促进国家储蓄率的提升,帮助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3如何通过金融中介理论促进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 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不断进行对城市金融行业的创新,找寻出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体制,根据城市经济的变换,找寻出可行的金融行业发展突破点,形成新的商业银行融资方式,并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完善对城市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制度,持续动态的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制度,保证城市的金融制度可以满足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 二、金融支持作用和城市经济的关系 1.城市商业银行与城市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 第一,通过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可以通过更好的经济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行业的不断完善又为城市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二,如果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就会限制金融行业的完善,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为城市经济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的运作情况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有效的调节银行资金的流向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可以有效的吸取人民群众的闲散资金,将这些闲散资金投入进城市经济急需发展的部分,形成一套流畅的城市资金流动体系。如果这套体系难以流畅的运行,就很有可能导致城市的经济运转受到阻碍,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有效发挥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 1.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对城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机制 1.1完善授权体制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几乎已经覆盖了我国所有的城市,这就给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具体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各个分支的商业银行的授权活动,积极支持城市经济发展。 1.2调整现有的信贷政策 城市商业银行要根据城市之中各企业在商业活动之中体现出来的信用进行对信贷政策的修正,重视对城市中小企业的扶持。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城市商业银行要改变自身观念,敢于支持城市中小企业,有效的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3灵活调节对城市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利率 为了保证能够适应城市市场经济的变化,城市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对银行贷款利率的调节。对于那些在城市经济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较为光明发展前景的中小型企业,要适当的酌情降低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鼓励这些企业贷款;对于那些依托于大型企业或者国企的企业,也要适当的予以贷款利率的照顾;对于那些短期内有着较大利益,但是长期发展不明确的企业,要适当的调升贷款利率,不断通过优化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技术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的发挥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就需要不断进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此同时,进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又离不开对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业务管理能力的依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在商业银行运行管理的过程之中,不断提升银行的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商业银行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具体的来说,就是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证商业银行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商业信息,了解到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商业银行内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系统,建立大型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金融信息的科学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金融行业能够和城市经济之间确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两者就可以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循环,在金融业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如果城市经济不能和金融行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就很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城市经济裹足不前。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城市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具体的介绍了通过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技术支持和帮助城市中小型企业的方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方针,进行了对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的探讨分析。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作者:辛超 单位: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经济论文: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创新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时间的快速发展,经济制度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并且发展方面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此之间在经济制度的更加完善的条件下,经济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使得经济方面的收益变得更加的明显,经济资本管理使得我国能够清楚的预测到我国日后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资本管理应用方向的正确性,因此,以维持我国银行经济制度的正确性与协调性作为目的,就一定要把银行的管理方案彻底的与银行资本管理问题融为一体,这种方法才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决定。所以,要想使得我国的问题得到解决与进一步的提升,一定要及时的发现管理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结合银行本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1、银行对于经济资本的管理开展的意义 对于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指的是在考虑到银行风险的同时,还要根据合适的银行管理方法来帮助银行的经济得到提升,将风险与价值的管理进行统一化,使得管理模式方便使用和实现,在以前的银行进行经营时总是会遇到各种难题无法得到解决,使得银行的收益下降,银行的信誉程度降低,而且长期下来银行将会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所以必须要针对这一情况作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时就需要探究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创新模式,使得我国的银行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在实施后可以迅速提高经济水平,使得经济资源管理创新模式变成银行管理手段的核心。 2、日前我国的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2.1银行工作人员的经济资本的管理意识不够强烈 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说,首先一定要锻炼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只有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得到提高,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拥有足够的热情,在对经济方面的管理上拥有一定的积极性,不会因为个人都疏忽而损失了银行的利益,工作人员一定要自己对于自身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在遇到的不懂得地方时,及时的问领导人员,不掩盖自身的过失,不将自己的错误涉及到银行的收益,真正做到员工与银行一体化,尽管现在的银行之中许许多多的员工还是不能够完全的做到以上几点,但是相信在实施银行经济资源管理创新模式以后,一定会使得以上情况得以全面开展。 2.2经济资本的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这些年以来,尽管我国的许多银行都在使用经济资源管理模式的制度来改善银行,但是一般情况下,经济资源管理制度还是在上级部门或者总行之间使得的较为广泛,相较于这些来看,基层的工作人员在知识和管理理念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与认识,严重的来看,许多基层人员根本就不重视这些理念,因此也就看不到实质的表现,但是,经济资源管理制度应该广泛使用在银行的各个过程之中,因此更离不开所有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但是,根据现在的银行经济资源制度来看,经济资源管理不完善,使得银行自身的工作的稳定进行受到极大的挑战,对于银行以后的发展也有了很不利的影响。 2.3风险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为了我国银行的未来得到更加有力的发展,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我国必须针对银行制度的不完善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使得风险的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并且有效的建立管理政策。然而,如今的银行现状表明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政策还未得到完全的改善。比如:在风险组织管理问题的方面,许多的银行采用的是以信用风险的建立为基础,却使得市场上的风险受到了忽视。除此之外,许多银行经常将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作为重点,忽视了风险制度的重要意义,缺乏健全制度的意识,所以,导致了银行的发展现状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一定要改变现状来提高经济水平。 2.4经济资本的成绩和效率丧失科学性 根据现在的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成绩与效率来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体系仍然较为粗糙,尽管许多银行已经开始实施了成绩与效率的考核,但是没有贯彻到实处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如果将经济资本的回报情况和经济的提高的水平作为核心来进行考核,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使得适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考虑到成本的核算管理受到一定的限制,最终导致银行的计算结果缺乏必要的合理性,而且,在我国银行中,因为成绩与效率的考核体系尚且得不到有效的保存,也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各个员工之间的执行过程受到局限,更使得银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3.1实现了风险精细化计量的目标 因为经济资本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规格,在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使其和账面上的资本与监督资本的管理模式相互比较,还是在自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风险性的意识,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就使得资本的配置不能够有严格的有效性,因此,在银行中的各个部门中以及在各个银行之间,把经济资本的风险预测和计量目标带入到其中,能够更加准确的计算出应该需要的资本。在此之间,对于经济资本的管理模式来看除了要监督控制资金的流动之外,还必须想到资金的流动性存在的内在风险和法律风险,才能够使得银行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3.2使得银行大大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以及定价能力 对于银行日后的发展,为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模式能够对具有的物品量化,为银行找到了支撑的有利条件。银行在制定经营工作的预测以及评估经济资本的同时,能使用资源配置以及系数的制定等方法来对银行自身给予一定的支撑,引进一些新的技术,使得银行可以推算出物品预测的回报率,而且对于提高银行的决策能力和定价能力十分有帮助,一定要对银行实施适合银行本身的方法,使得银行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上,更快速的提高收益与工作效率。 4、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创新模式探索的有效策略 4.1充分认识到经济资本的管理 对于银行来说,拥有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对于银行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而且还要不断地对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地更新。要想使得经济资本管理模式在银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定要让银行的工作人员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与理解,这是一个银行管理效率好坏的基础,这样可以使得经济资本的理念在工作人员的心中更加的深化概念,也能够把经济资本管理带入到银行的整体管理战略之中,使得风险的承担能力降低,自身的资本状况升高,为银行带来进一步的发展,使得银行拥有更光明的前途。 4.2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经济资本配置体系 如果想使得银行能够设定一个完备的经济资源配置的模式,就一定要全方位的对于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展开一系列的分析,而且在此之间也要详细的对公司面对这些风险时所要承受的各方面的亏损做出预算,制定详细的资本项目,然后再根据这些找出一些详细的解决方案,达到亏损最小化的目的,在对各方面进行评估时,不仅仅要根据这些外在表现,还要根据其内在联系,从根本上解决,对银行的各方面做出详细的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的制定,按照思路和步骤进行,保证银行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使得配置资源更趋于合理化。 5、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整体而言,在我国的银行之中经济管理模式正在被普遍的使用,这个新型的实施方法,不仅仅使得银行之间的各部门的风险实现了计量化,同时还在自言配置的问题上给予了合理的保障,尽管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金融发展的灵活化的开展,使得市场上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是我国仍然会克服一切困难,将竞争力提高,使得我国的经济水平变得更加的完善,为我国的银行的前途埋下有力的发展道路,让经济资源管理模式贯穿于所有使用的金融企业之中,不断地完善与加强,争取保证我国的所有方面全部实行经济资源一体化的模式,克服人员管理意识不足,银行管理制度不全面以及风险过高等困难,勇于迎接各种的挑战,使得我国的银行发展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 作者:李晓 单位:郑州银行 银行经济论文: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融合 摘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履行了加强干部管理、强化业务监督的重要职责,对推动银行改革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事实上,当前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与自身的经营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对企业高管考核监督的要求,需要将绩效审计理念引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以科学客观地评价银行高管人员任期履职情况。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始终履行着加强干部管理、强化业务监督的重要职责,对推动银行改革发展起着至关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事实上,当前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与自身的经营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对企业高管考核监督的要求,需要将绩效审计理念引入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以科学客观地评价上市银行高管人员任期履职情况。 一、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一)绩效审计能有效控制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目前来看,传统的审计方式主要是真实合法性审计,仅对高管人员遵守各项金融法规、规章制度的程度做出客观评价,但这显然不够,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关注高管人员的经营决策是不是具有科学性,其在管理方面是否能力突出,最终给予其客观的评价结果。在绩效审计的方式正好对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做了很好的补充,即通过高管人员在任期内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各项资源的投入产出效果,可以发现经营决策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判断出预定目标实现程度,揭示出业务经营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绩效审计之下,审计分析工作被进一步细化,并带有预警功能,促进管理者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的效果,从整体上为决策提供服务,突出其降低风险的作用。 (二)绩效审计使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具针对性。在审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于一定时间段内高管人员的各项工作状况进行全面而严格评估,其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内容也相当丰富。能否在这些繁重的内容中确定审计目标是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部分。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内在审计精神也要求必须将工作与人结合在一起,全面反映出高管人员的经营成效,这一点与经济责任审计是相似的。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可以从项目的关注程度、审计难度与成本方面入手,在合乎法律要求的情况之下,找出症结的所在之处,并根据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所以,有效地利用绩效审计工作,确定科学的审计目标,能够在最小的审计成本之下获得最大的审计效果。 (三)绩效审计提高了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效果。第一,其使得整个问责过程更具有实践性。两种审计方式可以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将审查的重点倾向于各种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上,从而拓展了以往的审计范围。通过关注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方式和效益,可以评定相关的重要决策与资产管理是否到位。将总结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细化分析,探究问题的根本所在,从源头加以治理,实现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第二,这种审计方式能够将整改工作与服务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工作效果。在现有的审计工作中融入绩效审计,围绕高管人员的经营决策、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使审计问责有较为具体着力点,有利于审计人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的预防式控制和审计效益最大化。第三,有助于规范化高管人员合法合理地使用权力。其较以往的审计方式来说,更侧重于重大决策与项目的分析工作,从根本上来探究高层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科学决策与经营的能力。整个过程中,突出权力部分的控制,能够提升高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其认真行使权力。所以,这种审计方式应进一步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效融合,逐步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为一种跨部门、兼容审计、监察、人事管理及监督多种职能的更高层面的综合监督形态,可以有效促进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效融合的问题 (一)思想理念有待转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传统经济责任审计重在揭露问题、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如何把握高管人员任期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缺乏科学、宏观、精确的定位,对如何更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完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工作缺乏有效尝试。同时,部分审计人员习惯于从审计工作中来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但是这一过程并没有从银行的整体方面进行考虑,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带有片面性,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两者的不同之处认识不够。 (二)审计方法运用不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关系,要求高管人员对受托付的资金、财产、人员等资源进行完整、有效的经营管理。但如何对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合理经济测定、效率测定和效果测定及评估,则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得有效信息。除了这些以往的方法之外,其还要使用多种经济学分析办法,借助各种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但这些审计办法在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还不能全面应用。 (三)审计体系尚未明确。在经济审计责任中融合绩效审计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高管人员任期内经济事项的效益进行评价,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审计评价体系。目前,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只是将高管人员任期内的财务考核指标与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综合比对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无法全面反映出该高管人员在内控制度、经营状况、重大事项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具体经营管理情况,并且在划分经济责任时,各种责任种类繁多,且都缺乏权威的标准化界定。 (四)审计分析准备不足。在经济责任方面的绩效审计过程中,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大,所审计的对象与内容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对象与内容所依循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参与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具备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审计工作的实质,能够准确、全面、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并形成书面的审计报告。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急,审计机构无法事先制定工作计划,审计人员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审前调查、详细研究制定审计方案等,审前准备不充分,项目实施中又抢时间赶进度,很难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审计人员工作任务繁多、理论基础薄弱和实践经验少等众多因素,都影响了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导致审计资源与审计目标脱节。 三、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补充和推进作用,加快实现两者有效融合,需要从五方面入手: (一)转变审计理念是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两者快速结合的基本条件。经济责任审计从根本上讲是绩效审计,应该用绩效审计的理念重新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要探索将绩效理念引入经济责任审计目标,通过审计评价被审计高管人员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总结出其在管理与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管人员在履历期间内的管理水平、绩效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价。通过这些,能够有效改善高管人员的工作水平,促使其强化内部管理能力,加强决策能力。对于高管人员的评价结果将成为其考核与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审计目标的提升,从而实现审计管理模式向服务性审计、解决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宏观审计、制度效率和内控管理效能的效用型审计等模式转变。 (二)深化审计内容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效融合的关键。用绩效审计的理念重新界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针对主管不同工作的高管人员对审计内容作相应调整,科学地确定审计内容是两种审计办法有效融合的关键。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依照传统的审计模式,对被审行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还要结合被审计行的实际情况突出绩效审计的内容,关注对被审计高管人员所在行各项金融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不仅要关注经营活动中有无违法违规问题,还要关注经营发展能力、资产安全、资产流动和经济效益等情况;针对高管人员决策方面的审计,应从程序、机制、内容等全面进行,判定其决策是否具有合法性。除此之外,还要探究其所作出的决策是否落实到位以及其是否产出预期效益;在针对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审核,既要从机制与制度方面入手,审计其是否完善,还要从这些现有机制所产生的效果方面入手,确定其能否提升绩效水平。 (三)转变审计方法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效融合的必要手段。在绩效审计目标的引领下,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切实解决“怎么审”的问题,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一是加强经济指标比较分析。针对主要的经济指标,采用环比、类比的方法,对高管人员任职期间内各项经营指标进行比较,通过对增长率和变化情况的比较,寻找变化趋势,也可以采用列表、曲线图等方法进行反映。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可以节约审计资源,减少传统手工审计下的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深度和质量。三是采取分析性复核和重点抽样的办法。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包括各种数学模型、统计学分析、技术经济论证等,配合各种调查问卷与实地考察方式,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划分抽查的范围,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必然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要想不断得到提升,应切实解决“谁来审”的问题,以不断促进经济责任和绩效审计的质量,实现审计方式和职能的转型。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工作。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可以选择多种培训方式结合的办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及读书等,重点在于掌握各种审计知识与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抽调部分工作人员到发达地区实地学习。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学习广泛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而且还要重点突出绩效审计实务的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提高其分析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重点提高审计人员实战能力。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将重点骨干培训工作与全员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绩效审计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学习,使得学员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便于实际工作中及时查处不良问题。三是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更侧重于实效。考核对于审计工作的最终实效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推动整个审计工作良性发展,特别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间的结合。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侧重于这两种审计方式的结合程度,加重其在整体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引导审计工作人员积极探索这两种审计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五)转变审计评价方式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有效途径。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转变评价方式,切实解决“怎样评”的问题,从而对高管人员任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在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利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历史指标与未来价值指标、高管人员的业绩指标与素质指标、客户指标与内部流程指标、学习成长指标等评价指标,对制定的政策和重大经济决策的效益、效果进行评估;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包括存款、贷款、资产流动性、中间业务、流程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对高管人员管理决策权和其执行权的行使情况、内部职能的履行情况和效能、政策执行能力等业务行为的效果性进行评价,以全面反映被审计高管人员经济责任的工作成绩,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作者:黄波 单位:审计署长沙特派办 银行经济论文: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一、前言 金融业界对经济资本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一直困惑于如何将这个概念与金融实务紧密联系起来。自经济资本概念提出伊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使这个概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超越定性的层面,定量地、具体化地度量经济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各种经济资本指标来深化金融企业的业绩管理。这些努力总结起来,其实质就是如何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国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2010年前实施。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2008年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银行经济论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 自2004年3月银监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后,银行监管机关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银行资本约束意识普遍增强,经济资本管理逐渐纳入银行管理之中,并逐步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中国建设银行最先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开创了资本管理的新局面;中国农业银行在全行正式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管理已经从研究探讨阶段进入具体实践阶段。交通、招商、兴业等股份制银行也积极拓展、改进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通过调整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使经济资本计算口径逐步与监管资本接轨,在合乎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反映银行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导向,将经济资本占用的事后考核转变为事前配置,增强经济资本占用约束,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方法上,国内多家银行虽然实行了经济资本管理,但是由于理解深度不够,操作不规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注重对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等。 (二)分配方式上,额度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三)考核方式上,目前多家银行通过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综合考评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约束机制,对业务发展模式由资源投入型向资本约束型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经济增加值考评办法与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资本的要求存在资产分类不一致、资本比例要求不一致的差异,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事后考核机制仍然不是刚性的资本约束,粗放型规模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仍然较大。 三、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的突破 (一)工作原则设定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模式,而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思路。 1.“双量管理”,区别对待。 资本管理受到资本约束的限制,根据目前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遵循区别对待,以增量管理为主,同时加强存量管理。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未达标情况下,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增量上,优化增量资源配置,控制增量资产风险,使其与监管资本的增长相协调;已达标银行的资本管理则继续改善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占比,降低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实现存量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 2.加强回报约束,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国内银行现状,以资本回报为约束指标,以风险和回报率水平为依据配置经济资本,优先配置到经济资本系数低、并有适当回报水平的资产业务上,将资源投向低风险、高回报的区域、行业、业务、产品和客户,大力发展如贴现业务、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等低风险业务。 3.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经济资本管理是国际银行业新兴的资本和风险管理工具,但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国内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而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使经济资本管理深入人心,化被动接受为主动管理。在实施步骤上先易后难,初期以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为主,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管理范围。 4.统筹兼顾,自上而下。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应在整体统筹管理的框架下,贯彻自上而下的原则,范围上先局部分行、重点分行,然后整体银行推行;先在一级分行层面实施,分行对各支行继续实行信贷计划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在各级机构中全面推行。 (二)经济资本管理新思路 1.运用新的管理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多采取“一次核定总量、分步下达数额、年中进行调整”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完善资本管理,强化经济资本的刚性约束,强化资本占用的成本意识,将可操作的资本刚性约束落到实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需要对这种经济资本管理方法加以改进。具体模式可为:年初预算、年终核定、年终考核、超额占用对应超额回报。 年初预算指年初确定各分行新经营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这是增强刚性约束的关键所在。目标收益率确定后,根据分行新年度利润计划,年初核定经济资本预算额度。该额度为指导性额度。 年终核定指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年终根据分行实际实现利润和年初确定的目标收益率,核定本经营年度经济资本的刚性额度。该额度为考核额度。 年终考核指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年终统计分行实际占用的经济资本额度,并与考核额度相比较。实际占用额度控制在考核额度之内的,说明分行较好实现了本经营年度的目标收益率;实际占用额度超过考核额度的,说明分行未达到本年度目标收益率。超额占用对应超额回报指超过考核额度的,对超额占用的部分收取超额回报,最终将刚性约束落到实处。 2.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商业银行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并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 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加以配置。 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计量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确保可用资本与预算资本需求一致,并使成本最小。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及时对资本计划进行调整。 3.做好经济资本回报率管理。 经济资本回报率是经济资本配置的主要依据,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我国银行应从实际出发,找准业务发展着力点,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4.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运用先进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参考国外银行的实践,把资产波动法纳入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范畴内。5.出台经济资本管理配套措施。把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银行业务流程相结合,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形成全面、有效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三)管理措施 1.建立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办法,必须在风险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按照各个单位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分配经济资本,建立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约束和价值创造引导的双重机制,促进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对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部门的风险偏好,计算特定业务战略所需的经济资本数量。根据所需经济资本数量建立相应的授信限额体系,并通过控制授信限额体系的执行,将业务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确定的风险偏好内。 2.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 计算经济资本的前提是必须对银行的风险在有效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化、量化,才能计算出各个业务部门所需要的经济资本,所以风险的识别和量化是计算经济资本的基础。风险识别要求度量风险前,要区分主营和非主营业务的风险;度量市场风险时,通常使用风险状态图、VaR、压力测试法和场景分析法;还要以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及极值等方法度量操作风险。 3.进一步做好经济资本计量工作。 由于大部分银行现阶段尚未建立内部评级法、不具备以模型度量风险的能力,因而主要参照巴塞尔协议的标准法设计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但因目前信息系统暂不完全支持标准法的资产分类,不能获取信用评级、风险缓释等信息和数据,因而农业银行设计的“内部系数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以现有信息系统的会计和统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业务分类,并参照国内外资本监管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确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以此引导银行的资金投向,树立追求风险剥离后真实利润的目标,树立资本约束和资本回报的理念,促使资本充足率状况不断改善、水平不断提高。 4.做好经济资本分配和调整工作。 在实行经济资本增量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和配置经济资本。经济资本分配的核心和宗旨是建立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增长的机制,控制业务风险。银行可分配经济资本额度的确定按如下程序进行:根据《资本充足率达标规划》,新增监管资本主要来源于利润留存、公开上市和次级债券发行等,由此可以确定下一年预计新增的监管资本规模,以本年度全行经济资本占用总量和监管要求的资本总量,从而确定经济资本占用总量和监管总量比;测算下一年经济资本可分配新增额度;经济资本分配额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资本充足的要求以及下一年度全行综合经营计划的安排,以利润计划和业务计划为主体进行综合平衡和调整。 经初步分配经济资本后,银行将按以下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充分考虑各分行本年度经济资本的实际占用水平、经济资本收益率情况及下一年度业务结构调整的要求,根据下达各分行下一年度的利润计划和初步分配的经济资本额度,测算下一年度各分行经济资本收益率,对分配额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正。全行可分配的经济资本规模是经济资本分配的总量约束条件,依据以上标准对各分行配置的经济资本总和不应超过全行可分配总规模。 5.做好激励措施和绩效考核措施。 将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有机结合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这种方法将能改变银行传统的盈利考核指标只考虑账面收益不考虑风险的做法,强调风险衡量在银行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各级机构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效益,实现内涵式增长,解决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 6.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针对国内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信息化差异,可以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做法,形成经济资本信息管理系统,对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加以整合,用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银行经济论文:新经济形态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由于掌握大量的客户的信息,具有信息优势。由于拥有庞大的营业网络,具有成本和网点优势,而一些大的银行由于在客户中长久形成的信誉,也是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银行在零售业务的拓展方面非常的容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经向一个金融超级市场方向发展,银行同时可以提供包括存款、基金、证券、保险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拓展是没有障碍的,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和存款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特定金融需求,不存在冲突,而在批发业务方面,银行的业务拓展主要是在传统的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为大的企业客户提供融资、证券发行、并购、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实际上就是引起广泛探讨的分业与合业问题的核心。在过去之所以不允许银行介入投资银行业务,是因为银行的介入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在银行不能顺利承销证券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通过欺诈的手段向其存款客户推销。但是现在这种风险却减小了,关键就在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更重要的是,由于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的信誉对于银行的生存非常重要,这制约了银行的行为,而介入投资银行业务的好处就相对突出了。通过介入投行业务领域,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与企业建立起更为“广泛”和长期的联系。这种银企关系的加强使银行通过观察企业与更多种金融工具有关的行为,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银行能够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以多种业务形式而不仅仅是贷款的形式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管,在设计金融合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施加更多的影响,从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同样,商业银行在和企业接触中获得的信息有利于银行向非银行业务领域拓展,这是信息的横截面优势。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可以拓展的另一种业务,在前面的零售和批发业务中,银行也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那实际上是代客理财的含义,银行提供的产品是由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只是一个中介。本文所指的是指银行通过直接发行基金等产品,将汇集来的资金用于多元化的投资的业务,并不限定于面向银行的传统客户。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整合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展后,还需要整合这些业务。因为从事不同业务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整合,银行经营的范围太广,超过了自身的能力,随着业务间相关性降低,风险反而加大,利润下降。 传统银行业务主要是面向市场的,产品统一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向零售业务拓展没有太多问题,银行保险的大力发展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投资银行业务则主要是面向客户的,针对具体的客户设计具体的方案。这是截然不同的能力。能否将两种能力有效的组合起来是银行能否向批发业务拓展的关键。一般认为,投资银行和银行业务之间的收益相关关系与银行规模有很大关系。一些研究者通过考察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假设性兼并,对商业银行向投行业务扩展的风险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商业银行与区域性投行兼并往往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但是,商业银行与较大投行的兼并则会增加新组织的倒闭风险。现实的情况也表明如果在商业银行内部同时成立投行部门,往往是不成功的。同样,资产管理业务所需要的能力和银行零售、批发业务也是不同的,后者主要是将产品、服务进行组合和向市场推销的能力;前者则需要专业的投资技能。从现实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内部发起设立基金来进行投资管理的,其经营业绩往往都不是很好,在全美的十大业绩优良的基金中,只有花旗银行管理的基金人选,其他大银行的都业绩平平,这说明了将资产管理业务整合进银行业务范围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业务的整合出现了两种发展方向:全能化和专业化。全能化是指银行全面介入上述的业务领域,由于业务能力之间存在的冲突,银行的全能化是通过集团化来实现的,也就是成立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集团,在这个集团之下分别有不同的部门或公司提供零售业务、批发业务和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在零售业务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非常明显的,银行在市场上信誉越好,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就越大,而在市场上银行的规模往往是实力和信誉的象征。因此,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这时就出现了大量的银行并购,巨型银行的出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则被整合在金融集团下,而不是放在银行内部,银行成为金融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国际上大的银行往往都是某一个金融集团的组成部分,就是集团化的典型表现。 专业化指商业银行专门致力于某一方面业务的发展,许多银行越来越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或业务的开发,成为整个金融产品服务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一些银行专门从事证券化业务,专门提供关系融资等,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提供这种服务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从而也能够获得充分的盈利。这些银行往往是那些规模不大,向全能化方向发展没有可能的银行。正是金融体系的深化使得专业化的服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银行的组织形式能够灵活多样,对市场快速反应,这方面未必是大银行占优势,那些集中在某些业务环节上进行专业化运作的银行也是获取优势的一个方法。 两种方向是互相促进的,大规模的银行也需要某方面的专家专门从事某些业务,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出去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优势。金融产品的分拆过程已推动了金融产品生产方面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大银行在契约的基础上将金融产品的零配件生产分包给其他金融机构承担。通过这样的分拆和分包,小银行可以获得他们本来自身难以实现的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银行的发展也使业务的空间拓展,资金效率提高,有利于大银行进一步发展规模。毫无疑问的是,中型银行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三)新的经济形态对银行业务拓展与整合的影响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影响外,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整合还受到一些新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的提高使银行的内部组织成本下降,使银行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银行的组织形式向虚拟化、网络化方向进一步发展,拓展了银行传统意义上的边界,提高了银行竞争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银行向其他业务领域的拓展更为方便,通过网络的形式拓展业务大大节省了拓展的成本,形成鼠标+水泥的稳固的组合。更重要的是,网络金融业务的大力发展使银行寻找到了新的业务经营方式,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新经济对于银行的国际化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新经济推动下,竞争越来越全球化,这也推动了大银行国际化的进程,全球银行的并购加剧。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银行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成本大幅度的下降,便利了这种国际化进程。 最后,从本质上,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而商业银行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银行的信息优势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推动了前述的银行业务整合。 银行经济论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论文关键词]资本管理;经济资本;体系建设 [论文摘要]资本管理涉及金融产品布局、资源优化配置、风险合理规避和经营回报最大化等诸多层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是完善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业务持续发展的有效约束工具。本文从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质内容入手,积极探讨如何有效构建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1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 2007年开始逐步实施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由三大支柱构成;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三大支柱要达到两大目标,即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和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准。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监管当局以银行内部测算的“经济资本”作为监管资本的基础。 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它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它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是“算出来的”的数字,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它是风险资本和商誉之和,忽略商誉,经济资本则等同于风险资本,它是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非预期损失和操作风险非预期损失之和。 对经济资本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五点:一是经济资本反映的是风险,主要揭示银行非预期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通常在既定的置信区间和一定期限内进行考虑;二是经济资本或者说非预期损失大部分时间小于预期损失;三是预期损失通过定价和损失准备金提留来弥补,非预期损失一旦发生则由银行资本来抵御的,银行资本是经济资本的“准备”;四是经济资本成本一般不予考虑,但当非预期损失发生而需用资本去抵偿时,考虑经济资本成本就有意义了,它和用于抵偿的银行资本成本相一致;五是经济资本是银行确定风险边界的基础,以此为基础确定的风险边界,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充分考虑了业务发展和资产扩张。 总之,经济资本是一个新出现的统计学概念。它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一定时间内,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计损失所需要的资本。它是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计算出来的,计算前提是银行风险的模型化和量化。经济资本的重要特点就是:它是指所“需要的”资本,“应该有”多少资本,而不是银行实实在在已经拥有的资本。 2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法定资本管理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经济资本管理是在法定资本管理充分实施基础上的发展。在做好法定资本管理的基础上,清醒地分析和认识现状,确定合适的资本管理方法,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合理选择。旧协议提供了测量资本的简易方法,即标准法:资本=∑(资产×风险权重)×最低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这一方法对数据的要求不高,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统一衡量风险的标准,并将测量结果从法律的角度定义为“监管资本”,也叫法定资本。法定资本的计算按照监管机构设置的参数来计算,无法有效反映银行资产的风险特点,虽然新协议的“标准法”有所改善,但风险敏感度仍较低。经济资本的计算以“内部评级法”为基础,大大提高了风险敏感度。如经济资本可以根据复杂程度不同,对风险敏感性不同的风险资产进行不同的计算;允许银行选择用内部违约经验数据与外部数据配对的方法预测风险因素;认可风险缓释手段更多样化,承认信用风险衍生工具等。 从以上描述看,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计算方法和风险敏感度方面有较大差距,而这种差距隐含着对银行的不同管理要求。 首先,经济资本管理与法定资本管理对银行管理流程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管理要求用量化技术精确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的非预期损失,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成本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贷款决策前,管理层要先确定可接受的客户违约率上限、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RAROC)的下限等。如整体资产经营结果不能产生正经济利润,股东价值增值难以达到,就需要通过降低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偏离预期水平的幅度来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如无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就要能够增加业务的净收益。法定资本管理没有前者精细,风险的衡量与控制和贷款分类在同一个维度进行。风险权重按监管当局的标准只分为四档:0%、10%、50%和100%(或新协议标准法按外部资信评级对应五档:0%、20%、50%、100%和150%),这比由客户违约率(PD)、授信工具的违约损失率(LGD)和贷款交易的违约敞口(EAD)决定的风险权等进行衡量还要简单,在资本成本核算上也就相应简单了许多。 其次,经济资本管理与法定资本管理对银行管理体制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的作用是帮助银行计算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和做到股东价值增值。为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各种模型工具得到合理使用,银行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和业务流程。经济资本计算所依靠的内部评级包括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方面,据此可提供客户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EAD)、预期损失率(EL)和非预期损失率(UL)等指标,并将其应用到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中以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所以,经济资本管理需要有效的企业管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配合。具体而言,需要强大而完善的IT体系、信息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相配合,才能确保经营策略受到股东价值增值的导向约束,且在短期规模增长和风险成本之间主动寻求平衡。而法定资本管理资本计算简单,风险敏感性较弱,对银行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是很高,它可在现有IT基础上,整合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拨备调整后的法定资本回报进行绩效考核,并据此实现法定资本限额的风险管理。 最后,经济资本管理与法定资本管理对银行资本额度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根据非预期损失确定,较细致地反映了不同风险水平的资产对资本要求的差异。由于经济资本的风险敏感性高,对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用经济资本计算出的资本要求会高于用法定资本计算出的资本要求。法定资本根据监管当局给定的风险资产权重和最低资本充足率来确定,它假设相同风险权重资产对资本的要求是相同的,对同一类借款人的风险暴露采用同一风险权重,而不考虑每个借款人信誉和风险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 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经济资本管理是其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资本在银行管理的各个层次、各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使得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个完整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包括计量、分配、管理、监测与考核等内容。准确计量风险和计算经济资本是基础;对不同的分行和条线配置经济资本,进行限额管理,并定期监测,体现经济资本的风险约束功能;利润中心在限额内根据经济资本回报率安排业务结构,取舍客户,体现经济资本的回报约束功能;根据经济资本回报率的高低,在不同的条线、产品以及客户之间配置信贷和财务资源,体现经济资本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银行经济论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经验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推进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构建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团队、建立经济资本考核体系、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积累数据加快评级模型开发。 一、引言 从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来看,银行表面上是经营货币,但实质上是经营风险,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正是基于对银行资本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领域出现了经济资本的概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然而经济资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目前看来,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而国内商业银行尚处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所采用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也只是最简单的做法,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是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资本实施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1990年代之前,中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资本管理。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有国有信用的隐性支撑,普遍存在资本概念的缺失,并不重视资本管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企业也开始了要同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同台竞争。按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经营必须符合8%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所以商业银行一边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一边补充资本金,并开始了资本的管理。 2004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同年6月23日巴塞尔委员会了《新资本协议》,实际上,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计量为基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思想制定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对资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资本的管理,并开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其间,国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开始了国有银行上市的安排,也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取得收益。中国银监会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有条件的银行要基本实施新资本协议。如何更好地适应股东的要求,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增加值,实现银行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强风险的管理,研究并尝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一方面完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适应市场的竞争,再一方面强化绩效考核,尝试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建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 尽管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新资本协议,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很多商业银行所接受。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目前,部分国内银行(如工、农、中、建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行)已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逐步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方法。 (一)建设银行 建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该行于2002年初步建立起经济资本分配办法,但主要是对各分行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功能。2004年建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以确定的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为年度预算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和分配增量经济资本额度,再安排年度业务计划和其他财务收支计划。在确定全行经济资本总额和当年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测算全年可扩张的风险资产数量。然后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不同区域、行业、产品和企业间分配经济资本,引导各级行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同时规定各级行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必须达到13%,试图据此硬化约束,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总之,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四个方面,其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结果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商银行 工行于2006年在全行范围内实施经济资本配置方案,初步形成了经济资本管理框架。该行借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结合现阶段信息基础和管理现状,通过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通过银监会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由于计量口径的差异,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需要通过监管资本转换系数与监管资本数据保持平衡。工行的经济资本配置计划是资本充足率控制计划在系统内部的分解,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经济资本计划向各级分行、业务部门配置,同时根据经济资本的实际分配额,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结构、分配系数和回报系数进行转换,提供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等计划的参考值。 (三)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于2005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力图以此加大业务调整力度。农行设计了“内部系数法”计量经济资本。该办法以农行现有信息系统的会计和统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了业务(资产)分类,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农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资产)确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即资本需求比率,据此在各类业务(资产)中分割经济资本。 (四)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2004年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2005年《中国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办法(2005年版)》,经济资本计量对象只涵盖信用风险,将经济资本管理同信贷计划管理流程相衔接;经济资本指标考核由指导性过渡到指令性,并成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以预期收益率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分为度量和优化两个阶段,在度量阶段,根据资产组合在地区、行业、产品、客户分布状况,度量一年之内各维度资产组合产生的净利息收入与占用监管资本之比;在优化阶段,以风险暴露的增长额和监管资本的增长额作为约束条件,对下一阶段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优化,在全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设定地区、行业、产品和客户的风险限额,以此约束各级机构、各类业务按照全行最优结果扩展业务。该指标最大的特点在于根据全行监管资本虚拟分割结果,把它作为各级机构业务发展的硬约束,制约了各级机构的盲目授信行为;同时在业务的当期收益中扣减了风险成本,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在当期业绩度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稳健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其他商业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开始意识到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并试图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2006年招商银行出台《全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案》,提出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总量控制、全面管理、战略主导、回报约束、区域调节、结构优化。根据年度经济资本总额,确定风险资产增长规模和业务计划安排。按照市场价格和股东期望确定经济资本回报率,要求占用经济资本必须达到最低回报要求。在经济资本计量中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采用系数法,以该行战略调整为重点,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客户在经济资本分配和风险资产系数上适当优惠,并根据区域进行调节;市场风险根据VaR的3倍计算。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可供分配经济资本总额进行配置。根据经济资本成本计算EVA,并以之为基础,开展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 浙商银行于2006年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摒弃了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在同行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并为今后提高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浙商银行主要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在设计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了多因素综合计量的思路。一是风险计量范围涵盖全行表内外所有业务;二是设立多维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三是按系数法逐笔计量各项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研究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现状和实际,制订了经济资本计量分配办法。根据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的监管规定,设定全行在经营过程中需分配的经济资本总量,计算公式为:全行经济资本总量=信用风险分配经济资本+市场风险分配经济资本+操作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计量主要采用标准法和初级的内部评级法相结合的方法。市场风险计量采用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第2号令)中规定的标准法。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经济资本分配采用基本指标法。 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有以下特点: (一)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本依据。新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年的讨论,2004年6月,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议,但由于它反映了国际先进银行管理水平,同时也由于它的成员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得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援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相应的调整本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政策、措施。2004年2月,我国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借鉴了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从此资本约束和经济资本的理念得到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开始建立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二)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但它们在管理总则中,都认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基本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 (三)充分发挥资本作为风险约束边界的作用。根据新巴塞尔协议,银行承担的风险应当严格限定在自身资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针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1996年的资本协议修正案进一步提出了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2006年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资本要求又进一步扩大到操作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区分“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规定经济资本是银行承担非预期损失的度量,使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部分商业银行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四)重视资本约束,同时重视资本回报。其中,“约束”是条件,“回报”是结果。我国各银行都充分认识到,必须长期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回报,才能决定规模扩张的边界和业务发展的方向。资本回报的水平构成了商业银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趋向相同。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实践的分析可以知道,他们在未来经济资本管理的以下几点认识相同:(1)国内银行界把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看待。(2)国内银行界尊重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并不迷信资本充足率,大部分商业银行期望保持较高的资本水平。(3)开始意识到应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结合起来统筹进行银行资本的全面管理。(4)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经济资本计量、配置与应用,即如何合理、有效地计量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本资源与如何对经济资本的使用结果进行考核。(5)应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PerformanceRateofReturn,简称RAROC)和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作为评价经济资本回报率的核心指标,能更加真实地反应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 五、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从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成熟,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计量和配置的模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远没成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基本上都采用“系数法”,可以说还是处于标准法的思想体系时期,并不能建立高级计量评级模型计量PD、LGD,进而得到非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因此在精确度方面也是不符合真正的内部评级法要求的。 (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经济资本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例如荷兰银行),而我国银行的经济资本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甚至对信用风险,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分别计量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价差风险和违约风险。可以认为,为了提升经济资本管理的效果,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风险计量的范围还有待扩大。 (三)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经济资本管理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金融计量人才,而且银行内部关于贷款质量的数据库不系统、不完整,因此就无法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等,只能采用简单的系数法来计算经济资本,但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能力不足,数据积累有限情形下的无奈之策。 (四)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使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与资本承受能力相适应,风险增长与收益增长相协调。这个总目标又可进一步细化为两个具体目标:第一,保证银行的资本能够达到监管要求和自身需要,它涉及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监测,最终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数量约束问题;第二,充分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创造更高的业绩价值,它涉及对现有经济资本的配置以及业绩考核,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质量约束问题。而从上面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这两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 所以总体而言,当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但是应用的范围有待扩大,应用的程度有待加深,应用的技术水平仍有待于提高,经济资本的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 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经济资本引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后,将极大地促进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在管理模式上,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更加科学地构建运营机制、考核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了提高的技术基础;二是在业务增长上,重视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重视业务的持续增长,业务增长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有了一致性的评价基础;三是管理结果同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树立公众的信心。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正在陆续进行改革,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希望借鉴经济资本的管理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宏观层面需要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微观领域需要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快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深化经济资本管理。 (一)在银行内部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树立经济资本管理文化。意识的深化和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也是最根本的。因此,要使银行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营销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度量和配置技术,承担那些能够管理好、并能够对其给予充分补偿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股本价值,让股东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同时,经济资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要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就必须在银行内部强化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样,银行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协调风险与发展的平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积极构建高素质的现代银行运营管理团队。我国商业银行要顺利进行战略调整,就应吸收和培养一大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素质过硬并精通现代银行运营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由他们组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团队。同时,还应加大资本和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引风险资本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使一批真正理解风险管理意义,熟悉经济资本计量、配置的专家能在经济资本管理战略框架内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随着发行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如果依然单纯追求总量而忽略结构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规模特别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就必然会导致资本金的急剧消耗,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能否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发展战略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是商业银行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由此,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中需要包括:一类以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贡献能力考核指标;一类以分支行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总量、税后利润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考核指标。对贡献能力考核指标,先确定不同区域或类别的经营单位的目标值,考核时,将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将超过目标值贡献的一部分用于内部激励,这种“自我供给”的激励措施,有利于促进资本绩效的提高。对发展能力考核指标,按照区域同业水平比较确定。这样就可以鼓励分支行向风险权重低、流动性强、资本占用少的项目发展,并关注在区域内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全行上下增强风险、效益、发展意识,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整合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正如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必须与之适应,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商业银行要以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为目的,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由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明确分离业务营销与风险管理两条线;另一方面,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推进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更好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并拥有强大后台支撑的矩阵式结构。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其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资本约束和配置的战略目标,在制度上落实整个经济资本配置和管理的方法和流程,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控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各方面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使得实际工作有章可循,把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政策体现在实际业务过程中。 (五)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快内部评级模型开发。内部评级法中的初级法要求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高级法要求具备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显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建立高级计量模型所需的数据基础;对新巴赛尔资本协议中提到的很多内部评级方法和风险计量模型,我国商业银行也不完全具备实施条件。所以,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内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覆盖率和准确性,优化各类评级模型。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积累与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实现各层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集中,积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损失数据,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逐步建立起全面综合的数据系统;同时,应不断熟悉和掌握各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找到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银行实际情况的结合点,选择并形成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的方法。 经济资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办成真正的市场化的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不断创造条件加快推进。 银行经济论文:开放经济中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论文关键词:开放经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论文摘要: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开放,面对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如何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以适应新的挑战已成为决定未来中国金融业格局的关键。文章分析了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三个突出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提出中资商业银行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着眼,通盘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一块生存空间。 商业银行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全方位的服务及完备的管理体系是其他任何类型的金融机构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特别是最近十多年间,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掀起一浪高于一浪的兼并浪潮,其规模成倍扩大,对各经济部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以几何级数增加,已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国外商业银行的进入和竞争已成为中国银行家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如何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以适应新的挑战已成为决定未来中国金融业格局的关键。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与趋势 近二三十年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变化。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商业银行主动进行了经营策略的调整,目前,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和趋势: 1.金融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趋势明显。1995年10月18日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以来,全球网络银行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其发源地美国,1997年有400家银行及存款互助机构开通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增加到1200家,1999年又猛增至7200家。到2000年,网上银行已覆盖了除现金以外的所有零售银行业务和部分投资银行业务。美国现有排名前20位的网上银行拥有了70万个银行往来账户。另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目前有超过40%的美国家庭采用网上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网上银行利润占银行利润总额的比例达50%以上。在西方其他国家,网上银行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北美,加拿大丰业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在欧洲,英国和瑞士率先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瑞典的SEB银行和荷兰银行则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国兼并收购。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多家银行提供网上金融电子交易。网络银行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而兴起的新型银行服务,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的方式相比在成本控制、资源共享和服务个性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西方商业银行得以大范围的拓宽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积极开拓包括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捷的网上双向交流使银行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主动行销,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客户经理做一对一的交流,获得投资理财分析甚至还有专门为自己设计的新式金融产品。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剧了银行业的兼并重组,许多西方大商业银行为获得规模效益纷纷走上相互合并和全面合作的道路,它们已把眼光瞄准全球,希望通过网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 2.零售业务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按客户划分,银行业务可分为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前者是指对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后者则以公司为服务对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批发市场始终是金融机构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银行家们追逐的重点。然而随着证券业务的发展,直接融资比例的逐步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批发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有限的增长前景,迫使银行家们重新审视零售银行业务,希望从零售银行业务中寻求利润的扩张。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居民的私人储蓄来扩充资金,然后放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银行与私人顾客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存储关系,而且是一种全面金融服务的关系,这种关系集储蓄理财、消费贷款、委托咨询于一身,涵盖了储蓄、融资、投资等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银行资产及客户结构的优化,还能为银行自身带来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私人客户对资产管理形式也不再满足于单一储蓄,而是渴望更全面、更高回报率、更具挑战性的投资方式,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他们期望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管理现金。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做出了全力扩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拓展,还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培训方面都主动向私人业务倾斜,对个人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质量方面,商业银行对ATM机、POS机以及网络银行等技术的普遍使用使零售业务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客户倍感方便。针对顾客特别要求和市场特点设计的“包裹式金融产品”将不同的金融产品“打包”成一个产品推销给客户,不仅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要求,为银行建立起了长期的客户服务关系,还通过创新在客户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品牌印象。在数量方面,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使西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零售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美洲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3%,花旗银行为46%,摩根大通银行高达47.2%。同时,利息收入中来自私人客户的部分也在不断增多,目前美国消费贷款已占银行信贷总额的20%以上;在加拿大,银行普通贷款中1/3是向个人提供的。能够为私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的金融超市在西方各国已经成为一家银行形象的标志。 3.扁平式的组织机构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普遍选择,“银行再造”工程风靡一时。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中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外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扁平式的组织机构。以英国的标准渣打银行为例,其业务部门划分为对公、零售和资金三大块,三大业务都设有管理总部。从管理体系上看,总行主要通过三大业务总部对分行实行分权管理,分行基本上实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发展上接受三大业务总部的指导。这种组织结构通过分行和专业线的双重管理,一方面发挥了分支机构地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总行对各级机构的监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资本金管理、表外业务管理、金融新产品营销等成熟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建立了严密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各项业务操作手册化、规范化,聘任、分配、晋升等制度科学化,充分发挥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优秀人才的创造性。为了重振银行业,国外商业银行在实现管理体制扁平化的同时,在其内部进行了“银行再造”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过去按职能型分工的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了“客户中心型”业务操作流程,根据客户的类别,按照最有利于客户价值的营运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分工”概念,有效地适应了市场需求,使得顾客能够获得完整和迅速的银行服务。据统计,美国部分银行再造之后,平均资产收益率上升0.5%,平均资本收益率上升6%,平均成本收益比率下降8%~13%。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与管理方面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权越来越大,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为了缩小与国际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纷纷仿效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自发的改进,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仍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的差距。 1.成功的网络银行需要有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而这正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所缺少的。服务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客户导向”,一切营销策略的目的都是追求“客户满意”。这些在发达国家网络银行营销战略中已居于主导地位,而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多数依然是“银行导向”的理念,认为“雄厚的财力+最新技术=优秀的网络银行”,产品技术的开发也过多注重于银行同业竞争以及树立银行科技化形象的层面,真正落实到“客户导向”方面经营理念的非常少。再从管理体制来看,网络银行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通常采用信息产业中常见的扁平式管理模式。而现阶段我国的一些网络银行却继承了其母体——传统商业银行——等级严格、层次较多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无形之中加长了从市场信息反馈到经营决策调整的信息流传递路径,钝化了网络银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长此以往势必对其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金融消费意识的增强,我国的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一个庞大的需求方正在迅速形成。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将个人金融业务列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拘泥于“为客户提供什么”而不是“客户最需要什么”,因此,普遍缺乏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品牌意识较差,客户只能被动地接受各商业银行雷同化的金融产品和经营方式。(2)各商业银行只注重单方面的产品研发,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服务严重滞后,更没有一套完整的竞争性营销策略和品牌发展战略,营销的组织体系也显得较为松散。这一方面造成了客户对私人金融业务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使商业银行失去了大量的潜在客户和发展机遇。(3)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各商业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这种不健全的个人社会信用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仅从国内网上银行业务的使用情况就可以看出,趋同的业务发展模式和营销策略使网上银行的使用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业务上,真正能够体现网上银行业务优势的高附加值业务却发展不足,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树立独立的企业形象和业务品牌非常不利。 3.管理体制落后,机构庞大、低效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通病,也是妨碍我国商业银行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大多仍实行金字塔式的垂直化管理体制,一般有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多级经营管理机构,在每一级机构中还有部、处、科、股等部门,在组织机构上呈现很长的纵向管理链条。在这种组织体系下,管理效率受到管理成本、信息沟通和管理者能力、员工素质的多重制约难以有效提高,而管理效率的低下又直接造成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无法准确跟踪客户需求方向的转移。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按部门设立,形成职能群体,虽然每一个职能群体只从事整个业务流程的一部分,但对这些部门来说却是工作的全部,完整的业务流程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例如,目前信贷业务按品种分工、本外币业务按部门分工等方式相互独立,使得客户的需求只有在许多部门的共同协力下才能满足,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员,也使得客户的满意度大为降低。在金融产品单 一、业务强调规模的情况下,这种业务流程的危害还不明显,随着竞争的加剧、金融产品的增多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其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危害将越来越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虽然无法解决国内商业银行的面临的根本问题,但对其在竞争中谋发展却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的意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着眼,通盘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以合作的方式争取时间,多学习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和本土优势,尽可能地扬长避短,才能摆脱坐以待毙的被动局面,为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一块生存空间。 1.国内各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应转变经营理念,打破行际壁垒,谋求共同发展。网络时代,银行业以获取信息能力、拥有信息量及分析处理信息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优质金融服务的能力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客户资源具有了超国界性和无极限性,这使得国内各银行有可能摆脱低水平的相互竞争进行互利合作。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作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尽快取得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网络银行核心技术,以减少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选择风险,跳出“追赶陷阱”。另一方面,在网际互联网的建设中,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建立起能够共通共享的强大技术平台,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较高的技术起点。 2.中资银行应开阔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思路,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机制,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个人金融业务面对的是众多不同背景的单个客户及其差异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时银行应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银行可将所有客户分为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两大类:对于重点客户可以提供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业务;对于一般客户则应进一步发展收付等低费用、低风险的实用性金融业务。同时,银行还必须注重金融产品的全程维护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推出有竞争力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牌。银行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时,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针对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组合策略,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度身定做金融套餐,实现存款、贷款、支付、汇兑、结算、投资、保险、理财等“全程式”服务。 3.加快个人金融业务网络化的进程。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多而分散,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快捷、安全的个人通信系统支持,个人业务的开展相当困难且成本较大,当前网络、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好为私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网上银行业务与私人金融业务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客户为导向”,将每一个客户从大众消费整体中分离出来,并为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网络技术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传统的部门局限,综合客户信息,分析客户消费习惯、投资偏好,从而在低成本条件下为客户提供极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金融服务。同时,网络技术也有助于银行间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减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除银行开展私人金融业务的后顾之忧。 4.改革银行管理体制,整合内部流程,重塑国内商业银行形象。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的进度,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改革管理体制,进行“银行再造”。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应建立以客户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行扁平式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环节,重新划分业务部门的职能,将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综合化,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银行再造”的过程中,首先要从业务流程着手,打破常规思维,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着眼于业务流程对客户贡献的大小,删除不能创造附加值的流程。同时,对银行运作过程进行科学梳理,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最自然的方式重新组合,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达到让客户满意的目的。对大量盈利能力不佳的经营网点要进行压缩,留下的网点也要根据各自所处地区的不同特点改造成各具特色的金融超市,以极具品牌特色的金融产品服务社区居民。 银行经济论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运用分析 一、经济资本的含义 (一)相关概念。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用来吸收因风险造成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经济资本是市场及银行内部对风险管理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是银行在抵御风险时所需要的资本,对银行的风险特征进行全面反映。账面资本,又称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享有企业的经济利益。监管资本是与经济资本所对应的概念。监管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两个方面的内容。核心资本是指实收资本或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附属资本是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等。(二)内涵。经济资本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资本是银行涉及银行管理的方方面面。经济资本在计量风险、衡量业绩、调整银行未来发展规划等环节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资本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并为价值创造指明方向。经济资本是银行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是在缺少完善的市场监管和内部监管环境下,通过经济资本的计量,银行仍能够稳健的开展各项业务;三是经济资本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计量,它是以市场价格计量的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是银行的真实净值;四是经济资本具有永久性和随时可变现性。经济资本是银行为了抵御突发风险而事先准备的资金。通常情况下不能作为银行的流动性资金,因此经济资本只能用于购买安全性和流动性最强的政府债券。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应用 (一)现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应用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在1995年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然而,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国家信用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隐性支撑,因此经济资本的重要性没有能够被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所认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状态。首先,外资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其次,外部市场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提高资本覆盖率,满足外部市场监管机构要求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本管理工作,尤其是经济资本方面,使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二)存在的问题。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经济资本的因素主要包括:1、未形成全面应用体系。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当前经济资本主要运用于绩效考核与资源分配等方面,在其他内部管理环节的运用相对较少。经济资本的应用领域较广,同时各个领域间存在一定的互动性,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应用率较低,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经济资本难以提高商业银行价值。2、传统理念影响较大。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然而并未能完全抛弃过去传统的经营理念,尤其是部分基层银行对经济资本的认识较浅,这些银行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实践经济资本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同时部分银行在表面上应用经济资本,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仍旧走“以存定贷”的老路,存款增加量仍然是制定信贷计划中最主要的依据,使经济资本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3、计量方法过于单一。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中分别采取系数法与标准法。这种初级的计量方法程序简单、工作量小,然而它在计量过程中的主观性较强、定量水平不足,造成商业银行经济资源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使经济资本应用的准确性大幅下降。我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采用高级计量法,但是高级计量法对相关历史数据的要求较高,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和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时间较短,历史数据的量尚未达到高级计量法的要求,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在计量经济资本时仍以初级计量法为主。4、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经济资本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准确、科学的计量结果。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资本应用方面的起步较早,计量工作依托于先进的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在计量方面仍主要依靠手工计算,数据量和重复计算量过大,容易造成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足。5、经济资本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1)完整的价值预算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商业银行编制预算中,以资产或利润的提高为最主要目标,并分别编制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与决策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过于注重经营效益,未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纳入考量范围,因此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但将经济资本为出发点的预算模式能够帮助银行有效规避风险,然而目前在我国价值预算体系仍然受到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完全确立;(2)考核模式单一。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经济指标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员工的薪资待遇有直接联系,然而主要运用于对单位及部门的考核,未能进一步细化至每一位员工。同时,在计量方面,参数确定和价格生成方法过于简单,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间分摊费用计量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不足,使经济资本在考核运用中效率较低;(3)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中未能广泛运用经济资本。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中仍然使用以利润总额为基础的传统资源配置机制,尚未建立与经济资本指标有关的配置机制。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存在极为严重的缺陷,最主要表现在容易造成银行盲目经营,片面增加贷款投放量。以经济资本指标为出发点的资源配置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它能够帮助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将市场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经济资本与银行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内部管理环节有紧密联系,而在这些环节,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未将经济资本有效地运用。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经济资本的措施 (一)完善考核机制。经济资本能够帮助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资产定价分析、提高资产质量等。商业银行在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应当重点考虑风险成本与各项经营业务的经济附加值,提高在对分支机构盈利能力考核中的全面性、综合性。完善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考核机制,能够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商业银行的集约化、持续化经营。(二)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中应用最为薄弱。为确保经济资本管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同时,经济资本在我国仍属于较为新颖的概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对各项监管指标进行及时调整。除了建立监督体系,商业银行还应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各级商业银行贯彻经济资本的理念。(三)重视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在应用经济资本中应当对各项风险资产进行有效控制,促进资产结构转型升级。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等负债成本较高的业务,重视零售业务,进一步提高负债业务的稳定性。在发展资产业务中,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水平的不同调整贷款收益水平。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对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进行有效控制,增加国债等风险低、收益稳定业务的比重。商业银行还必须加强业务创新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大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经济资本的应用,需要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与熟悉现代银行运营规范的团队。各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深入培训等措施,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人才,加强对基层分行的经济资本的教育和指导,加深基层分行对经济资本的理解,确保经济资本管理能够得到落实。(五)建立健全经济资本的相关配置程序。第一,商业银行应当对董事会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容忍度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结果确定准确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各大商业银行的总行在保证资本报酬率的前提下,深化各部门的资源配置改革。根据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对经济资本的占用比重进行准确计量,并根据计量结果对各项业务的资本报酬率进行调整;第三,经济资本必须与市场监管机构的要求保持一致;第四,将各项业务及各级分行的经济资本占用率与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评,确保经济资本与经济效益二者的一致性。 作者:刘剑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银行经济论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应用分析 提要: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经济资本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应用经济资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应用 一、经济资本的含义 (一)相关概念。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用来吸收因风险造成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经济资本是市场及银行内部对风险管理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是银行在抵御风险时所需要的资本,对银行的风险特征进行全面反映。账面资本,又称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享有企业的经济利益。监管资本是与经济资本所对应的概念。监管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两个方面的内容。核心资本是指实收资本或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附属资本是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等。 (二)内涵。经济资本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资本是银行涉及银行管理的方方面面。经济资本在计量风险、衡量业绩、调整银行未来发展规划等环节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资本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并为价值创造指明方向。经济资本是银行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是在缺少完善的市场监管和内部监管环境下,通过经济资本的计量,银行仍能够稳健的开展各项业务;三是经济资本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计量,它是以市场价格计量的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是银行的真实净值;四是经济资本具有永久性和随时可变现性。经济资本是银行为了抵御突发风险而事先准备的资金。通常情况下不能作为银行的流动性资金,因此经济资本只能用于购买安全性和流动性最强的政府债券。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应用 (一)现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应用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在1995年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然而,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国家信用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隐性支撑,因此经济资本的重要性没有能够被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所认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状态。首先,外资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其次,外部市场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提高资本覆盖率,满足外部市场监管机构要求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本管理工作,尤其是经济资本方面,使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经济资本的因素主要包括: 1、未形成全面应用体系。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当前经济资本主要运用于绩效考核与资源分配等方面,在其他内部管理环节的运用相对较少。经济资本的应用领域较广,同时各个领域间存在一定的互动性,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应用率较低,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经济资本难以提高商业银行价值。 2、传统理念影响较大。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然而并未能完全抛弃过去传统的经营理念,尤其是部分基层银行对经济资本的认识较浅,这些银行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实践经济资本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同时部分银行在表面上应用经济资本,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仍旧走“以存定贷”的老路,存款增加量仍然是制定信贷计划中最主要的依据,使经济资本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计量方法过于单一。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中分别采取系数法与标准法。这种初级的计量方法程序简单、工作量小,然而它在计量过程中的主观性较强、定量水平不足,造成商业银行经济资源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使经济资本应用的准确性大幅下降。我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采用高级计量法,但是高级计量法对相关历史数据的要求较高,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和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时间较短,历史数据的量尚未达到高级计量法的要求,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在计量经济资本时仍以初级计量法为主。 4、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经济资本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准确、科学的计量结果。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资本应用方面的起步较早,计量工作依托于先进的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在计量方面仍主要依靠手工计算,数据量和重复计算量过大,容易造成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足。 5、经济资本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1)完整的价值预算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商业银行编制预算中,以资产或利润的提高为最主要目标,并分别编制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与决策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过于注重经营效益,未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纳入考量范围,因此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但将经济资本为出发点的预算模式能够帮助银行有效规避风险,然而目前在我国价值预算体系仍然受到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完全确立;(2)考核模式单一。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经济指标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员工的薪资待遇有直接联系,然而主要运用于对单位及部门的考核,未能进一步细化至每一位员工。同时,在计量方面,参数确定和价格生成方法过于简单,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间分摊费用计量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不足,使经济资本在考核运用中效率较低;(3)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中未能广泛运用经济资本。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中仍然使用以利润总额为基础的传统资源配置机制,尚未建立与经济资本指标有关的配置机制。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存在极为严重的缺陷,最主要表现在容易造成银行盲目经营,片面增加贷款投放量。以经济资本指标为出发点的资源配置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它能够帮助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将市场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经济资本与银行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内部管理环节有紧密联系,而在这些环节,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未将经济资本有效地运用。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经济资本的措施 (一)完善考核机制。经济资本能够帮助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资产定价分析、提高资产质量等。商业银行在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应当重点考虑风险成本与各项经营业务的经济附加值,提高在对分支机构盈利能力考核中的全面性、综合性。完善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考核机制,能够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商业银行的集约化、持续化经营。 (二)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中应用最为薄弱。为确保经济资本管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同时,经济资本在我国仍属于较为新颖的概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对各项监管指标进行及时调整。除了建立监督体系,商业银行还应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各级商业银行贯彻经济资本的理念。 (三)重视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在应用经济资本中应当对各项风险资产进行有效控制,促进资产结构转型升级。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等负债成本较高的业务,重视零售业务,进一步提高负债业务的稳定性。在发展资产业务中,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水平的不同调整贷款收益水平。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对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进行有效控制,增加国债等风险低、收益稳定业务的比重。商业银行还必须加强业务创新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大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经济资本的应用,需要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与熟悉现代银行运营规范的团队。各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深入培训等措施,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人才,加强对基层分行的经济资本的教育和指导,加深基层分行对经济资本的理解,确保经济资本管理能够得到落实。 (五)建立健全经济资本的相关配置程序。第一,商业银行应当对董事会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容忍度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结果确定准确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各大商业银行的总行在保证资本报酬率的前提下,深化各部门的资源配置改革。根据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对经济资本的占用比重进行准确计量,并根据计量结果对各项业务的资本报酬率进行调整;第三,经济资本必须与市场监管机构的要求保持一致;第四,将各项业务及各级分行的经济资本占用率与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评,确保经济资本与经济效益二者的一致性。 作者:刘剑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银行经济论文:“大数据”时代人民银行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研究 摘 要:本文以人民银行构建“大数据”需求为出发点,分析构建“大数据”的基本条件和制约因素,并借鉴国外央行成功经验和做法,探索人民银行利用“大数据”构建前瞻性、科学性的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框架和模型。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金融;理论研究 IBM执行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麦肯锡给“大数据”的定义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亚马逊的“大数据”定义:任何超过了一台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数据量;维基百科的“大数据”定义:“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大数据”定义:“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大数据”的显著特点是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及由此产生的价值(Value)。“大数据”提供给人们新的观察世界方法,并用数据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去探索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 一、构建“大数据”是人民银行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的现实需要 受“大数据”驱动,依托信息共享、高度集成的数据仓库、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型,“大数据”将改变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管理与决策的方式与方法。 (一)构建“大数据”,强化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管理的智能化。人民银行“大数据”实施后,人民银行业务将从传统的手工处理向全信息化处理转变,业务基础工作重心将从手工或半手工采集数据转换到灵活运用人民银行“大数据”,依托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聚类和清洗,优化人民银行综合管理模块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实施宏观预测分析,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实时掌控全国经济金融变化动态,实现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智能化处理。 (二)构建“大数据”,夯实人民银行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的坚实基础。随着人民银行各类数据处理、管理和交换进一步集中,经济金融数据共享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大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度将出现质的变化,人民银行将成为国家调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数据的枢纽。充分挖掘和运用人民银行“大数据”,为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执行、监测、决策和实施,提供快捷、全面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支持。 (三)构建“大数据”,有利于人民银行及时掌控、跟踪金融风险。通过深度挖掘人民银行业务数据,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模型,实施人民银行调控手段的规范化管理,动态跟踪、管理资金流的异常监测,实现人民银行风险控制、内部业务风险控制、外部业务监督管理的智能化处理。 二、人民银行初步具备建立“大数据”的基本条件 人民银行数据是指人民银行在履职过程中所获取的具有分析、研究、决策等功用和价值的数据,包括调查统计、货币信贷、征信管理、财务会计、国库等结构化数据,以及人民银行经过积累的统计、货币分析资料库、图表、文字资料、影音视频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 (一)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金融业综合统计监测体系。经过多年探索,人民银行目前已构建了包括货币供应量统计、信贷收支统计、现金收支统计、对外金融统计、金融市场统计、人民银行专项调查统计(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景气调查指数)和资金流量统计等金融业综合统计监测体系,为人民银行宏观调控服务,着力提高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12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8家单位签署信息采集合作文件,标志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在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方面迈出新步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人民银行数据库。一是建立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3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近8.4 亿自然人和1919.3 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息; 个人、企业信息全年查询量分别达3.5 亿次和1.04 亿次;全国累计补充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近243 万户,累计已有35 万户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72318.90 亿元;全国共为1.51 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对10143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贷款余额2万亿元。二是建立了国库数据库。国库数据汇集了各级政府财务数据和各级国库管理数据,包括各类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以“3T”系统[指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 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国库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基本形成。2013年,全国通过TIPS成功处理各类业务20798.5万笔,金额136911.25亿元,通过TCBS办理收入业务38070万笔,金额109574亿元;办理实拨资金支出业务621万笔,金额118694亿元;办理退库业务153万笔。2013年国库系统共办理国库收支41.18 万亿元,2013年11 月,国库管理基础信息模块在全国正式上线,国债管理模块与38 家储蓄国债承销机构正式联通。 (三)金融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人民银行推出《银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 0 1 0版)等1 4项金融行业标准;《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建设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中国首个金融机构名录库,囊括23万多家金融机构信息。2011年3月,人民银行颁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启动我国银行磁条卡向IC卡迁移战略。2012年《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3.0),组织建设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先后《证券、期货、保险、印制、银行业标准体系》;修订《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综合规范(2013 版)》,《金融机构代码证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8月,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与元数据交换(SDMX)》标准,规范了我国金融统计信息的处理、交换和对外流程等内容。2014年11月,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和《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 (四)人民银行数据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分析研究存贷款及其变动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对货币政策进行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部等部门从人民银行提取数据并加以利用,也会影响其宏观决策的变化。地方政府通过使用国库部门提供的预算收支数据,加强对预算收支情况、地方财政投入等各种管理工作。 三、制约人民银行“大数据”构建的主要因素 当前,存在一些技术、法规因素制约了人民银行“大数据”的建立、分析和利用。 (一)技术操作层面上,数据采集和挖掘仍较为落后。1、数据采集和挖掘较为落后。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动态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人民银行数据挖掘和采集方式仍较为落后,数据录入处于原始状态。人民银行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利用好系统数据,系统利用率大概不到20%。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在“大数据”处理经验、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灵活度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更应激活利用内部的“沉睡数据”。 2、数据整理缺乏标准化设计。人民银行数据交换过程中缺乏标准化数据模型,且存在语义区别和数据源的不一致问题,不少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的统一设计,直接导致“大数据”二次开发难。 3、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利用。人民银行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完整和安全作出了具体要求,人民银行数据的利用仍以报表、报告等传统方式为主,对数据的分析仍集中在结构化数据,但对图片和影音视频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尚未统一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规定,缺乏多维度智能分析、展示,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 (二)法律制度层面上缺乏明确的法规依据。人民银行进行“大数据”挖掘,涉及到法律制度建设、系统开发等多方面原因。 1、个人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因此,对信息主体的通话的语音信息、营业网点或ATM机的录像信息等,这些数据信息采集如未得到信息主体允许,进一步分析开发是否合法、侵犯个人隐私尚未定论,影响了人民银银行数据采集的拓展。 2、“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亟待加强。由于“大数据”是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融“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增加了“大数据”的风险隐患,若处理不当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动态数据安全监控机制等亟待加强。 3、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如共享信息的名称、内容、质量、数量、更新频度、授权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共享期限、共享依据、实现进度等事项,以及信息共享相关标准规范等尚未建立。 四、国外央行“大数据”运用比较分析及借鉴 以下主要介绍“定向算法文本分析”(简称DATA)、XBRL分析框架在国外央行的运用情况,以期对我国“大数据”利用提供借鉴。 (一)欧洲央行(ECB)和美联储运用“定向算法文本分析”(简称DATA)的新方法和统计手段。在2014年11月份的报告中,欧洲央行描述了基于“大数据”的经济预测方法。DATA是基于文本数据集内的特定术语搜索,该搜索是以信念叙述理论为指导。信念叙述理论不仅表面上关注人们对经济的感性预期,如“积极/消极”,“乐观/悲观”等,而且深入分析经济决策背后隐藏的人类情感,包括情感的性质及程度。通过采用DATA方法来直接地、透明地构造情感转移的相关性指标,评估这种相关性是否显著。如将相对情感指标(BROKER)定义为一个月之内兴奋类关键词和焦虑类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之差,这个差值除以文本中的总字数即是标准化后的指标。密歇根信心指数(MCI)主要用于衡量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指数以至少500次电话采访,询问大约50个问题,为期两周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构成。指数每月两次,其中初步数据在每月第二个周五,最终结果在每月第四个周五。研究表明,初步指数和最终指数间高度相关,因此,关键是预测T+1时点初步指数较T时点最终指数的变化,这个变化值用DIFFPRELIM来表示。 按照“大数据”预测方法,DIFFBROKER对DIFFPRELIM的回归。DIFFPRELIM=初步指数(T+1)-最终指数(T),DIFFBROKER=BROKER(T)-BROKER(T-1),T为2010年7月到2012年3月中的任意某月。将两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2012年5月的密歇根指数预测值,如此逐月推进重复此项运算,直到估计出2013年7月的指数。从2012年5月到2013年7月期间的预测结果看,运用基于“大数据”的DATA,对代表消费者信心减去其焦虑的净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对这15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预测准确的有12个月。继续用“大数据”方法来预测更远期的MCI值,结果显示即使预测4个月后的情况,BROKER数据仍然显示出预测功能。就预测的正确性而言,预测期为2期时,15个月中有11较准确;预测期为3期时,15个月中有8个较准确;而预测期为4期时,有7个月较准确。 (二)XBRL分析框架在国外央行运用概况。XBRL是“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的缩写,意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主要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让在不同系统间共享数据成为可能,被设计成能够适应最复杂的金融报告形式。 XBRL在日本央行的运用。日本央行从2003年中期起开展XBRL试验。2006年2月,日本的金融服务公司每月使用XBRL向日本央行报送数据。日本央行认为,每月使用XBRL报送资产负债表大大减轻数据验证等工作负担。XBRL简化了报送流程,特别是能够通过提交前的验证功能发现报告中的问题。 2、XBRL在南美央行的运用。巴西央行积极研究XBRL(巴西资产负债表注册项目的一部分)的应用。2008年10月,阿根廷央行担当建立XBRL阿根廷临时地区组织的组织者,并向XBRL国际组织申请直属成员资格。阿根廷央行实施资产负债表注册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根据公司规模、市场知名度等标准分阶段实现财务报送的XBRL化,主要目标是对阿根廷各类公司进行清晰的信用评级。 3、XBRL在西班牙央行的运用。西班牙政府了JUS/206/2009号法令后,XBRL已成为西班牙年度数字化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每年,2,743个实体向西班牙央行报送109,554份XBRL报告,XBRL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数据验证的自动化,提高了数据质量。同时,可以通过对内容严格定义来控制风险。西班牙央行的职责之一是收集、处理和保存西班牙非金融性公司的财务信息,增加对西班牙各分支行业的了解;收集本国金融机构信息,履行其监管国内银行业体系;收集统计数据,向欧洲央行(ECB)报送所有公司数据的职责。西班牙央行正在推进XBRL应用扩展计划,在偿付能力信息、财务报表、互保、外币兑换处和评估公司中增加运用这些公式。 (三)快速预判宏观经济形势。英国央行以前通过统计部门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就业数据等,判断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变动趋势,但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般有数日乃至数周的时滞,不利于对形势的快速判断。目前英国央行现已运用“大数据”对英国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趋势作出快速判断,通过对一些网络搜索关键词的监控,如“按揭”“房价”“职位”等,获取最新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预测客户及交易对手行为。加拿大央行利用“大数据”分析并跟踪宏观经济的变化。 五、相关建议 欧洲等国外央行的探索表明,“大数据”在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等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人民银行利用“大数据”进行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 (一)适应“大数据”要求,规划人民银行“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一是建立“大数据”研究机构。在总行层面设置专门研究“大数据”机构,建立数据管理决策机制和内部协调机制,制定“大数据”工作规划,形成管理数据、使用数据和推广数据的有效工作机制。二是明确“大数据”发展重点。规划明确“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储存和分析工具及技术,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大对基础研究的“大数据”获取方式、组织与管理、关联与发现、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三是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加快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基础技术研发,并推动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加强网页搜索技术、知识计算(搜索)技术、知识库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与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为提高人民银行金融调控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构建覆盖从数据访问、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隔离到数据销毁各环节的云端数据安全框架。建立“大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严密维护信息安全(包括滥用、篡改、损坏、窃取、失泄密等)。 (二)结合人民银行履职特点,科学构建人民银行数据库。借鉴“大数据”理论,建立以总行为中心、分支机构为补充的分布式数据库(见图1),人民银行数据库实行总行统一规划建模,分级管理推进,上下协调一致;本级业务数据由中心统一分发,非业务数据逐级上传,借助人民银行内网“云计算”1技术,提升数据流转、计算分析能力;运用“雾计算”2技术,对人民银行敏感数据进行保护,甄别、控制窃取和滥用数据行为,确保人民银行数据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由经济金融数据库,分析、预测模型库和分析、预测体系三部分组成。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金融活动进行分类、量化、数据收集和整理及进行描述和分析,反映经济金融活动规律,为经济金融制度的设计和理论研究以及金融调控机制的实施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人民银行“大数据”平台。建立与银行、保险、证券等监管机构以及国家统计局、电商、数据公司、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合作机制,构建共享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将金融宏观调控与移动网络、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融合,提高内外部数据信息的整合能力。构建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信息化基础架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采集金融经营管理数据,建立标准化、系统性的数据体系,搭建“大数据”平台,为金融业发展和监管提供基础性的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 (四)借鉴欧洲等央行经验,构建人民银行“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借鉴欧洲等央行经验,改进和优化统计范围、工具分类、部门分类、信息披露、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体系。尝试建立人民银行决策知识库和预测、分析模型。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出的一些关键性指标,构建前瞻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的宏观计量模型,对未来一个时期可能发生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升人民银行宏观预测能力和运作效率,为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决策参考。 (五)探索挖掘数据结构新方式,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体系。结合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等职责需要,积极探索挖掘和利用数据结构新方式,如可将传统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改变为对银行家情绪的搜集,利用DATA预测银行业机构运营情况。围绕深化经济金融改革、金融宏观调控等需求,统筹好历史数据和当前采集数据的关系,充分挖掘历史数据的潜在价值,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分析现实数据的能力,形成具有人民银行特色的数据挖掘与应用体系,推动人民银行数据利用向智能化迈进。 银行经济论文:基层商业银行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经济运行特征进行介绍,其次对基层行业银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提高基层银行经济运行能力的建议,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经济运行;问题;建议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I Bank的意译。在给这个概念下定义问题上,中西方提法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商业银行的定义应包括以下要点,第一,商业银行是一个信用授受的中介机构;第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第三,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提供“银行货币”(活期存款)的金融组织。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这个定义方法实际上是把中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所下定义做了一个概括。基层商业银行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社会基层的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特征 1.1 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1.2 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一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工商企业经营的条件。同一般工商企业的区别,使商业银行成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 1.3 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服务。随着西方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仍差距甚远;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具有优势。 2 基层商业银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立,对促进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但是基层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却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2.1 非正常信贷资产所占比重比较大 我国早已经制定了相关规范,对基层商业银行非正常贷款比重做了上限规定。但是部份基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超过规定要求。逾期贷款或呆滞贷款主要产生于一些倒闭企业、翻牌企业或者多年未能获得经济效益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无力偿还贷款。而有些企业并不具备担保能力,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未能经过公正的情况下进行互相担保。贷款风险非常大,一些基层商业银行由于不良资产较高,自保尤有困难,更谈不上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2.2 贷款占用形态不真实 贷款占用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基层商业银行经济运行的健康情况。无论是那一级别的商业银行,都应该认真的分析贷款占用形态,不能有任何的虚假,也不能借助非法手段,篡改贷款形态。现如今,有一些基层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中存在着逾期或者呆滞贷款。有些贷款已经确定无法按时归还,就应该将其视为非正常贷款,及时进行披露,以便于金融机构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及时做出政策方面的调整。正常贷款中所占有的逾期、呆滞贷款越多,则越无法反映出贷款占用形态。虽然商业银行每年都要进行贷款检测考核,但是由于正常贷款中的水分非常高,监测考核的价值也随之降低,这对商业银行的信誉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3 贷款会计科目核算缺乏规范性、科学性 贷款会计科目核算不够规范,科学,这就是导致信贷倾斜政策无法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贷款科目需要根据借款单位性质来进行详细的核算,而不是根据贷款科目是否有规定性的限额来进行核算。因为如果按照贷款科目进行核算非常随意,缺乏规范性,使得商业银行无法显示出正确的资金投入比例,往往会出现投入量夸大的情况。如果国家按照这一情况进行调查投资,很有可能会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2.4 基层商业银行体制比较落后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真正的商业化运营时间较晚,而基层商业银行无论从技术到人员素质再到硬件设备都较落后,这就造成了基层商业银行整体服务能力欠缺。尤其在人员上,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很多都学历较低,没经过系统培训,对真正的商业银行运营不了解,主要靠多年的从业经验在工作,这就造成基层行服务能力差,操作风险较突出。 3 基层商业银行经济运行的建议 首先,要卸掉不良贷款比率高这个沉重的包袱,让基层行轻装上阵,以获得最佳的经济运行效果。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对逾期贷款限定期限进行消化,银企协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逾期率降到规定比例内;对催收贷款,特别是关停企业占用的催收贷款,要积极同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搞好协调,本着财政贴补一块、银行核销一块、企业收回一块(拍卖企业财产或通过兼并企业重新落实债务)来消化催收贷款;对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通过与税务部门协调,采取在税前还贷或减免税收的办法来解决一部分,以此来达到逐步消化不良贷款的目的。其次,对基层行的贷款发放,要根据国家的政策限定投向,并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贷款发放与监督考核两条线,确保贷款科目的真实核算,对今后乱用贷款科目的违规行为要追究经办人员和主要领导的责任,以维护商业银行信誉,对已经形成不良的,要结合违规经营清理工作全部入笼真实反映出来。第三,基层行的主管部门,要针对各行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在其总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的总体框架下,制定基层行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指标,不搞一刀切,即让基层行感到有压力,又不能让基层行可望不可及,在总体存贷比例的基础上,对借差行采取逐步收回借款和积极组织存款自我调节等办法,逐步使借差行达到整体存贷比例的要求,从而提高基层行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向商业化经营靠近。第四,基层行要不断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从硬件上改善形象,提高公众信任度。要在人员上,加大培训力度,尤其在合规经营及法律风险等方面强化培训。要逐步引入专业人员,引入新鲜血液,做好新老更替。更要在经营理念上创新思维,虽然服务基层,但要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角度引入新的先进理念,高标准高规格的自我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基层商业银行是否运行正常,关系到我国基层经济发展是否正常。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上述存在的各项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商业银行依然要具有风险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经营,控制非正常贷款比重,适当放宽基层商业银行权限,以此发挥出基层商业银行的潜力。 银行经济论文:浅谈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分析 摘 要:一国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为金融,对于我国来说稳定、健全的金融体系的存在是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其高效稳健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体系高效运行的前提。对于银行业来说,其本职工作就是管理和经营风险,因而,如何才能提高银行管理和经营风险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即:把银行业在运行过程当中遇到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进行全面评估的理论体系,它象征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和方向。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运行会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质量大大提高。因而,研究经济资本管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现在,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还未成立。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数据缺乏、经济资本计量方法较简单及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等。面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主要如下:健全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机制、使信息搜集和共享的机制更加完善、建立量化经济资本管理风险的计量体系及使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更强等等。 一、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经济资本管理理念需强化 国内外研究证明,随着经济资本的不断涌入,商业银行增长方式和经济模式将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使银行从原来的业务驱动转变为价值驱动。但是在现实的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于人们来说,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比较抽象,因而在银行培训和实施过程中还不十分深刻;许多部门的员工对经济资本管理理解甚少,同时商业银行整个的资本管理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因而存在在考核指标上添加了经济资本约束的要求,但是在实施过程及向总量规模要效益的整体思想上还比较落后的问题,普遍追求发展速度及扩大业务规模、争夺市场份额等。 使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能够良好实施的前提是理念的强化和统一。使商业银行必须落实资本约束理念,即:以资本的价值取向决定资产结构的组合,以资本的多寡确定资产规模的大小。在确立跟经济资本约束相一致的发展战略时,必须推进实施系统化的理念和方式,同时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全行也要形成统一,使银行内部经济资本节约的发展思想得到强化,树立全面良好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2.数据基础薄弱 经济资本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准确计量银行经营风险,其中直接影响计量真实结果的就是数据基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同时信用体系及信用制度也没完全建立,在企业的相关违约统计数据当中更是存在诸多缺失的问题。从国内商业银行整体数据状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由于银行宏观数据的获取受多方面影响,因而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还存在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现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数量的缺失,业务水平的落后及公信力水平较差,即使是在国际上较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也会因为数据基础的薄弱而不能进行较大规模的评级,这样一来便会使我国在评级过程当中运用的数据更加缺乏;关于银行自身经营风险方面的数据要求,相关部门没有直接提供的来源,银行数据整理任务相对繁琐,数据的准确性便难以得到保证,因而,银行在设计计量模型时只能以标准法为基础,造成计量方法分类较粗,不能准确的计量经营风险。 微观上来说,相关企业个体财务数据存在质量不高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伪造报表、粉饰报表等现象较为突出。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系统的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数据共享、业务独立及系统整合能力不足等等,内部审核、外部监管及服务系统和信贷系统虽然长时间积累了许多对研究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由于银行在经营过程当中的“条块分割”,使得数据都是以关键业务的纬度来归集,这样一来,丰富的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运用,便大大影响了银行非预期损失计量的可靠性。 二、经济资本管理应用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1.强化风险经营战略理念 与国际上一些先进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有着起点低、起步晚的特点,同时有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与快速发展的商业银行业务不一致。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时没有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来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及法人治理结构,不能使经济资本管理在实施过程当中一帆风顺。同时在机制及体制上,资本约束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在战略转型当中便会困难重重。因而应该把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提升到战略理念的层次,这样才能在商业发展及协调风险当中起到主导作用,最终使即有的资源得到最合适的配置,使商业银行系统业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应该运用培训及宣传等方式,让全行人员能够充分的理解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意义,使其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及意义得到完善,由理论转为行动,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银行的顺利战略转型,使银行能够迅速发展。 2.多方面着手完善数据基础 目前,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数据深度、广度的问题。因而,一个完善的银行数据库不仅要涵盖债项和客户两个方面的信息,还要包括中观行业、宏观经济及区域。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加强系统日常维护,使数据质量得到提高;加强数据整合,使数据基础得到丰富;加强宏观、中观方面经济研究,使微观层面的管理应用得到有效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出经济资本占用,同时使外部监管要求得到满足,使商业银行发展更加的稳定及快速。 3.培育先进经济资本管理文化 提高全行人员的内在价值对推进经济资本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时采用优越的条件及开放的态度,从而加快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上的发展。 三、结论 本篇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出路。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措施的不断深入,经济资本管理终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经济学管理论文:经济学理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高校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激励人的创造力成为高校核心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因此,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探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式,对深化高校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成熟,管理重“事”不重“人” 当前高校正处于人事制度改革的转型期,但传统体制下的人事管理观念仍存在影响。传统体制下的高校人事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更多的是看到人的自然属性,比如物质需求,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如精神需求。人事部门多数管理人员都是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不规范,随机性大,偏重于事务性管理,在管理中往往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本质的内容——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和发展人,从而导致了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效能低下等种种弊端。 2.管理体制单一,激励机制无法真正满足教职员工的需求 高校内部考核的内容单一,普遍存在“走过场”现象,考核中的“优秀”指标分配常出现“轮流坐庄”现象,年终奖励中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奖金拉不开距离,分配不合理导致大家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评上优秀和未评上优秀的员工对激励的结果都不满意,激励机制无法发挥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管理者常常忽视了与教职员工的沟通,校领导沟通的层面仅停留于中层干部,而极少深入基层与教职员工进行交流,基层员工的真实需求没有被真正挖掘出来,因而激励制度也未能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3.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 教职工本身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自主创新性不够。部分教职员工容易满足于现状,认为高校是“铁饭碗”, 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有些教师因为感到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选择跳槽,有些则从事第二职业或校外兼职等。高校教师这种“显性流失”和“隐形流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在削弱高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二、运用经济学理论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1.“温水煮青蛙理论”——加强高校人员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温水煮青蛙”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著名“青蛙实验”。科研人员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刚一进沸水,由于温度太高,青蛙本能地蹿出锅得以逃生。而将它放入一个装满凉水的锅里,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到热度难忍时,它已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温水煮青蛙”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过分沉溺和满足于现状,缺乏危机感,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毫无觉察,麻木不仁,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 当前中国高校正处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变革时期,许多高校已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人事及分配制度革命:铁饭碗被打破、教师聘任制兴起、职员制在试点、分配档次被拉开等等。2003年,北大和中大率先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在平静的中国高校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可见,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和推广,高校中“青蛙”型的人员如果继续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势必会影响和阻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终将被淘汰出局。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忧患意识的培养。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广大教职工认清形势,更新思想观念,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改革的浪潮。第二,加强师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建立组织型的学习梯队,使各层级的教职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把学习当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营造竞争向上的氛围。特别对青年教职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培训,使年轻的教职工能找准定位,及时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最终推动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2.“边际效应理论”——创新高校激励制度 边际效益理论又称效益递减理论,它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是指当其它要素投入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的要素等量增加,在超过某一临界点后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举例说,一个很饿的人吃到第一个包子的时候觉得很香,又能填饱肚子,但随着饥饿的程度降低,对吃包子的渴望值减少,当觉得饱的时候是边际效益点,如果继续吃包子,胃反而会因为太饱越来越不适(边际效益转为负)。 边际效应理论可以应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度创新方面。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开发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现在高校当中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比如优秀员工、优秀教师,还有每年固定的岗位津贴考核,但每年都重复着相同的考核和奖励内容,容易导致教职工对奖励感到麻木,激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负作用。为了让激励机制能持续发挥效用,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首先,要遵循差别激励原则,一方面,高校中有不用类型的教职工,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还有行政人员等,他们因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个人发展等方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激励制度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同时在对高校中各类型人员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案。其次,激励的内容注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结合,将管理的手段、方法和教职工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第三,激励要注意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有奖励也有惩罚,比如适度的淘汰机制与岗位竞聘、轮岗等相结合,在教职工中营造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教职工创造性的工作,从而减少与阻碍激励机制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 3.“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树立新典范,营造竞争向上的文化氛围 示范带动效应是群体中推举某个人为榜样,周边的人纷纷效仿和学习,由此所产生的连动效应。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能使组织成员对良好价值观、工作风格、理念、规范等趋于一致并立志遵循,从而驱动组织成员自发自动地投入工作,并为组织创造价值。在当前处于改革与创新阶段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教职工倡导创新、敬业的核心价值观。首先,不断树立新典范。通过在各个岗位、各线条推选出标杆性人物,如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标兵、敬业爱岗的专任教师、勇于创新的行政人员等等,通过这些先进典型来激励和引导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要追求先进,勇于创新。其次,高校要营造相互尊重、安定和谐工作环境,一个健康向上、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会对教职工的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职工们在尊重、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中,能主动工作,自觉接受学校工作规范的约束,产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的精神动力。 经济学管理论文:人性假设 传统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比较 摘 要:人性问题是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概述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关于人性假设的不同观点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管理学在人性假设方面的区别。认为,传统经济学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更多地是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前提,新制度经济学则重新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观点,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更接近现实的研究,而管理学则由于其核心问题——对人的管理,因此,其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本身就构成了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人性假设;“经济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 人,作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体,由于其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存在,因此,人及人的本质问题自然成为各学科关注的话题,其中人性问题更是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正如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的所有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对人的行为的假定”[1]。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2]。在所有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人性问题研究的学科中,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近20多年“迅猛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的研究也同样使人耳目一新。本文拟对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做一比较研究。 一、传统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传统经济学一般指古典经济学和发展至今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与之有重要渊源关系的现代主流经济学。在传统经济学中,人都被假设为“经济人”,这就是著名的“经济人”假设。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有两个内涵:一是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即每个人都是自利的;二是人都是有理性的,都精于算计,“‘经济人’完全了解可用的手段和将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能够在现在和未来作出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合理选择”[2]。 “经济人”假设被视为传统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石。关于这一假设的产生和出现,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源自并归功于亚当•斯密,认为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是在与重商主义的学术争论中,为了说明他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而提出的。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把每一个人对自利的追求作为个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推动力,一切商品交换都由每一个参与者的自利所推动;每一个人对其职业的选择——由此形成社会的自然分工——都是按照他认为最有利于自己的和最可行的方式来决定的;“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即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由每一个人的自利所造成的,由此自发地形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秩序[3]。所谓“经济人”,按亚当•斯密的意思就是指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和追求自利的,每个人都按其理性行动,同时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尽管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人”假设源自亚当•斯密,但亚当•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经济人”的概念,只不过在《国富论》关于“看不见的手”理论论述中包含了“经济人”的思想,因此亚当•斯密关于“经济人”的假设被认为是潜在的,且简单、抽象,而真正第一次系统地论述“经济人”内涵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经过大卫•李嘉图等一系列古典经济学家的不断丰富,“经济人”的概念才最终成型。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也对“经济人”假设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家在肯定“经济人”假设对经济学学科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力图克服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经济人”是开明、正常和理性的,即“经济人”不是赤裸裸的极端自私的,是普通和正常的人,理性也不再是完全的工具性的理性,从而使“经济人”范畴明显“呈现出了逻辑合题的特征”,也就是做到了否定之否定,使“经济人”假设较以往贴近了与现实的距离,进而使“经济人”假设最终走向了丰富和成熟。 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除是“自利的”以外,还被认为是理性的,即理性是“经济人”的另一重要特征,因此,“经济人”假设也被称为“理性经济人”假设。而所谓理性,就是人都精于算计,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应该说,尽管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理性的边界或极限存在不同观点,但总体上认为“经济人”都具有完全理性。比如亚当•斯密并没有明确提出理性的边界或极限问题,但后来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却认为“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有着无限的理性能力,以致于使“经济人”的理性假设呈现了片面化和极端化的倾向;而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则认为“经济人”的理性也只是“普通的、正常的理性”,不能抽象地谈论“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或完全的,他认为“经济人”的理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或完全的,可见马歇尔的思想其实已经包含了有限理性的思想,只不过他并没有明确否定“经济人”的理性假设。 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使经济学研究更贴近现实”的经济学,在近些年快速兴起并备受关注,其中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围绕制度的演进与变迁、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及从“实际的人”出发来研究人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研究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一出发点,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人的行为特征作出了新的解释,并在此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做了修正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人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在传统经济学看来是“经济人”的特征之一,并认为“经济人”正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才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形成“公序良俗”,求利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既定的客观事实,人们的社会活动、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交换,都主要地出自于每个人自利的追求。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人类行为远比传统经济学中的财富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更为复杂,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非财富最大化动机也常常约束人们的行为,人的行为并不必然表现为对财富的追求,这就是所谓的人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即双重行为动机。当然,新制度经济学是从制度的变迁与演进角度来揭示人的这种双重行为动机的,认为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这种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制度在塑造人类这种双重行为动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制度经济学所称的人追求财富最大化,就是人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所谓追求非财富最大化,在d?诺思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就是诸如利他主义、意识形态和自愿负担约束等,也就是追求精神层面的利益。显然,新制度经济学的这一观点使对人的认识更全面也更复杂。 2人都是有限理性的 “人是理性的”是传统经济学人性假设范式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推翻了传统经济学的这一范式,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用引入这一定理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话说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其实,关于人理性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马歇尔在对古典经济学的修正与发展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提出了,只不过没有完全否定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而正式提出人理性有限性的是赫伯特•西蒙。他认为人是“蓄意要有理性,只不过他们的这种愿望受到了限制”,他认为,由于人类大脑的生理局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作为经济决策者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只能追求最满意而不是最优的经济目标,因此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只能存在于假设严格的逻辑推导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应该说西蒙的“有限理性”观点,为经济学家们认识和克服传统经济学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寻求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并明确提出人理性的有限性,是为了阐明制度设立与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及作用,也就是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有限理性的认识是围绕制度分析提出的。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是导致人的有限理性的主要原因,正如o•威廉姆森所说“只要或者是不确定性,或者是复杂性的存在达到了必要的程度,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的问题就会产生”[4],而制度通过一系列规则能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有限理性假设的提出,既使新制度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更接近现实,同时也是进行制度分析的必要条件。 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又一重要假设之一。威廉姆森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阻塞范畴基础上提出人都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所谓机会主义(opportunism)用威廉姆森的话说就是“狡诈地追求利润的利己主义”,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也就是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采用非常微妙隐蔽的手段,会耍弄狡黠的伎俩,以尽可能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从本质上说,机会主义源于人们的利己心或对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因此是人的一种本性,威廉姆森曾风趣地说,当骗人能增加利润时,交易中的诚实未必可取。由于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存在,使“经济组织的问题大为复杂化了”,增加了市场复杂性,加大了交易成本,也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关于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我们还应把握三点:(1)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具有冒险、寻找机遇及损人利己的二重性,有时表现为积极方面,有时表现为消极方面。(2)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并不总是现实化为机会主义行为,只有当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及制度存在缺陷时才可能现实化为机会主义行为。(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学中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发展,使关于人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管理学的实质就是关于人的科学。管理学是基于对人的正确认识、从人的实际出发,以便采取更符合人性特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角度而对人性进行研究的。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主要包括“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四种。 1“经济人”假设 管理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是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泰勒从传统经济学中引入和继承而来的。泰勒在劳资双方矛盾加大、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以“经济人”为基础,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也使管理学正式诞生。泰勒在其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中,不仅赞同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而且把“经济人”假设作为其理论基石,其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因此“经济人”假设也成为管理学的重要人性假设之一。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性本恶”的,也就是以悲观、否定的观点来看待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主张把人放在被动的位置上进行严格管理。应该说,管理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既有其科学的一面,也有对人的认识过于机械简单、忽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的一面。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是管理学关于人性认识的第二个假设。这一假设是由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梅奥等人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的,梅奥也凭此发现成为对管理学有重大贡献的人,这一发现同时也为行为科学的建立打开了大门。“社会人”假设是在“经济人”假设在20世纪20—30年代受到更多质疑、需要提出更加符合人性的管理理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众多心理学家加入管理研究行列也为“社会人”假设的提出提供了重要条件。与“经济人”假设相比,其最进步之处就是不仅看到了人具有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基本需要,而且进一步认识到人还有尊重、社交等其他一些社会心理需要,管理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管理思想史专家雷恩认为,人们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 “社会人”假设的提出正是正确认识人的本性、揭开人们心灵秘密的重要一步,从此以后,管理理论的重心开始从过去的“以人适应物”向“以人为中心”转移。当然,就内容而言,“社会人”假设也存在缺憾和不足,如仍将人性看做是消极被动的,人缺乏能动性、创造性等。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也称自动人假设,是管理学中的第三个人性假设。它源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y理论”也大体上与“自我实现人”假设相对应。“自我实现人”假设在“人有社会的和心理的需要”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具有能动性与创造性,都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能够自我刺激和自我控制。“自我实现人”假设可以看做是对“社会人”假设的继承和发展,其对人的这种认识使人在工作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尽管其对人的认识有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的倾向,但其积极意义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4“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最早是由mit的心理学家爱德加•薛恩在1965年对人性假设进行归纳时提出的,他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在综合“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三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假设。薛恩认为,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需求,因此应因人、环境及问题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复杂人”假设实际上是对上述三种人性假设进行的一个非常好的归纳,使对人性认识实现了多元化,是对管理思想的重要发展,它对于权变管理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管理理论丛林”的“蔓延”。比如“复杂人”假设理论直接促生了莫尔斯和洛什在1970年提出“超y理论”(又称“人性的权变理论”)。 除上述四种假设,管理学中还有两种重要的人性假设,即美国著名学者麦格雷戈于1960年提出的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以悲观、否定的观点来看待人,因此主张把人放在被动的位置上进行严密控制,实现严格管理。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以乐观、积极的观点来看待人,因此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并为员工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创造有利的条件。x理论中的人与亚当•斯密及泰勒的“经济人”一脉相承,而y理论中人与“自我实现人”有些类似。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学者特伦斯•迪尔和阿兰•肯尼迪还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人”假设,认为人是环境的动物,环境是自变量,人是因变量,由此得出人的未来本性是不可知的观点,从而又进一步丰富了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 四、比较分析 从以上关于人性假设的概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可谓各有千秋,尽管在内容上有交叉,在理论渊源上有继承、修正及发展的关系,但在与现实贴近程度、研究范式及特征等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的。而准确认识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有助于对加强人性假设理论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1关于与现实贴近程度的比较 总体来说,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脱离现实的,或者说,现实中的人既不是完全追求自我利益,也不是完全理性的。人有自利性,但同时也有利他性。正如马歇尔所说,“当我们说到一个人的活动动机,是为他能赚得的金钱所激发时,这并不是说,在他的心目中除了唯利是图的念头之外,就没有其他一切考虑了”;“他的动机既包括家庭情感在内,为什么它就不能包括其他一切利人的动机……在内呢?”[6]。另一方面,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因为受到诸如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的智慧及对客观环境或事物的认识能力和算计能力的限制等因素的制约,人是根本不可能时时、事事做到完全理性的,而只能是有限理性。问题是,为什么这种假设脱离现实,而传统经济学还要坚持这种假设呢?这就涉及到了马歇尔所说的“经济人”假设对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工具价值。马歇尔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最有力的、最坚决的动机但惟一的动机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动机,更明确地说是追求工资、追求一定数额的货币的动机,‘经济人’的这一求利动机通过其所追求的货币加以大约的衡量的时候,科学的方法和试验便有可能了”。在马歇尔看来,“‘经济人’的求利及其货币化衡量,是经济学走向科学化、精确化的必经门坎”[3]。也就是说,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础或前提,是为了推进经济学研究,各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之所以不断对“经济人”进行抽象、修正,并为之辩护,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分析人类的实际经济行为及由此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为建立一个逻辑严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分析支撑点。正如柯武刚和史漫飞所指出的,“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些有关理性和信息的苛刻假设,它隐含地假设制度是既定的”[2] 。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传统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脱离现实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也已经意识到了,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就认为人不仅是利己的,同时也有利他的动机,“经济人”的理性也不再是完全的工具性的理性,“经济人”就是生活于现实中的普通的人。显然,马歇尔的这种观点剥离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人的理性的片面化、极端化色彩,使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贴近了与现实的距离,但是,马歇尔的这些认识毕竟还只是“贴近”,也就是缩小了与现实的距离,但还没有完全回归到现实中来。 相比较来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则基本上回到了现实中,或者说至少比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更贴近现实,它认为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有限理性、双重行为目标等都是比较现实的,有时与现实中的人几乎完全一致。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r•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7]。另一个代表人物诺思也认为:“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再如,科斯与诺思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科斯指出,标志当代制度经济学特征的应该是,它所探讨的问题是那些现实世界提出来的问题。应该说,正是这种出发点,使得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研究及人性假设更贴近现实。同时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也正是其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科斯看来,传统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既没有必要,也会引人误入歧途。 管理学对人的研究则完全是从现实出发,最贴近现实,之所以如此是由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决定的,即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环境下如何加强对人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以最终提高管理效能。人既是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因此管理学自然要从现实出发来研究人,要认识和揭示人的不同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当然,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及所属流派等原因,管理学者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也存在差异,有的甚至与现实中的人也不完全一致,但这种差异和不一致并非在本义上要脱离现实,有的可能是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使然,有的则可能是因为认识上的偏差或局限。 2关于研究范式的比较 范式被美国哲学家库恩定义为“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以及共同进行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工具”[9]。就人性假设的研究范式而言,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也有明显差别。传统经济学是把“经济人”假设作为研究的前提,为了更便于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就是“做这种假定有利于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即假定或前提越简单,就越有利于绕过复杂的情况对经济问题分析的干扰。”正如马歇尔所说,“我们要研究的力量是如此之多,以致最好一次研究几种力量,做出若干局部的解答,……用‘其他情况不变’这句话,把其他一切力量当作是不起作用的:我们并非认为这些力量是无用的,不过是对它们的活动暂不过问而已”[6]。传统经济学把人都假设为“经济人”,实际上就类似于假设“其他情况不变”。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尽管有其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但如上所述的远离现实的缺憾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此,科斯曾告诫:“过去,经济理论一直未能清楚地陈述其假设。经济学家们在建立一种理论时,常常忽视对理论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的考察”[10] 。“经济人”假设一直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前提就是科斯所说的“忽视对理论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的考察”的重要体现。 而新制度经济学是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研究人,因为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人是构成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因此要从分析人的特性入手来分析影响效率的最根本原因,使交易费用论得到最彻底的解释,从而使交易费用理论趋于成熟。威廉姆森认为,影响交易种类和交易费用大小的有三个维度,即交易发生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前两个维度都直接涉及到人。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与传统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是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而研究人是作为研究制度问题的一个视角或研究方法,根本原因在于人是构成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位,要研究制度问题绕不开人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些“被迫”的意味。同时,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也是基于其认为传统经济学对人认识过于简单,严重脱离实际,为了纠正其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带有一些“纠偏矫正”和“扬弃”的意味。 从表面上看,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研究与管理学有些类似,但实际上也有差别。如果说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人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被迫”意味的话,那么管理学对人的研究则是完全出于“主动”,也就是说,管理学对人的研究,则本身就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或者说管理学是把人性假设作为研究内容来研究的。因为管理的目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和管理中的人始终是管理学的核心。正如郭咸纲所说,“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有了人才有管理,所以人是理论管理学研究的出发点”[5]。因此,管理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在关于人的研究范式方面也有差别。事实上,在管理学中,对人性的探索是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三大线索之一,以基本的人性假设出发构造的管理理论也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人性假设,而“每一个新假设的提出和新理论的出现都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 3关于内容特征的比较 在内容特征方面,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说是:传统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具有统一性,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具有现实性,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具有多维性。 在传统经济学中,自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的思想以来,尽管围绕着“经济人”的内涵和理性程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无论“经济人”的内涵如何扩大,其理性程度如何被修正,但“经济人”假设一直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和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基石,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过。而各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之所以不断对“经济人”进行修正、完善、辩护,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分析人类的实际经济行为及由此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新制度经济学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人”及修正与完善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经济人”具有追求财富与非财富最大化的双重动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并从现实中的人这一视角来分析制度变迁与演进或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该说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决定了人性假设并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但它从现实中的人出发来研究人的行为,并认为人作为行为主体面临的环境约束变化了、所拥有的关于环境的信息变化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改变了,再加上采用了比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范式更符合人的本性的分析方法,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无疑具有现实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反过来说,如果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不具有现实性,那么可能会危及新制度经济学的生存,正如威廉姆森所说,“新制度经济学早就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做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事业的危机”。新制度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观点,一方面使经济学更具有了解释力,同时也有利于对制度问题的分析,或者说新制度经济学对人性假设的修正,也使其找到了对制度问题分析的突破口。管理学作为研究如何加强对人的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一门学科,其对人性的研究不仅更需从实际出发,而且偏重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它对人性的认识比较复杂多样,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总的来看,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呈现学派林立的特点,且不断发展变化。,从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从x理论、y理论到超y理论、z理论,再到后现代管理学派,莫不如此。因此,有学者认为,管理学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而更像是不同理论和不同学派的大杂烩,也呈现出了权变性、艺术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是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对人性的探索将是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所有社会学科永恒的话题。近些年来,伴随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行为经济学的逐渐兴起,人性假设理论已经出现了新的观点,它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对传统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修正。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丹尼尔•卡尼曼、弗农•史密斯、阿莫斯•特沃斯基(tversky)等经过大量研究指出,个体的行为除了受到利益的驱使,同样也受到自己的“灵活偏好”及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和信念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不再仅仅自利,而是人们也可能考虑利他,当然有时也会产生冲动,采取非理性行为等等。显然,行为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观点已经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的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的人性假设观点定会不断出现。 经济学管理论文:空中交通管理空域资源经济学浅析 摘要:空域一词,在空中交通管理文献中被定义为“地球表面以上可供航空器飞行的一定范围的空气空间”。空域作为一种“天然的资源”,和陆地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其他空间资源共同构成一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总量,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空域是固定的,之所以能从曾处于闲置状态自然资源转变为创造市场价值的经济资源,凸现稀缺性特征,是由于航空运输业的崛起。本文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空域资源的研究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我国空域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空中交通管理财务方面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空域资源 现状 解决方法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国家空域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关于国家资源数量及其用于国家安全的比例的研究,从经济思想基础看,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福利经济学思想、凯恩斯(keynes)有效需求原理及乘数原理,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希奇(xejy)有关管理思想均有涉猎;此外,美国国防经济学家施莱辛格(sylejenc)提出的按照“替代成本原则”和“边际效用原则”配置经济资源的理论等,亦有论述。 在美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对国家空域资源利用及其管理的研究。例如,在充分认识空域资源的稀缺性方面,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民航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天然的空域资源,为国民经济服务,限制军方使用,规定其固定使用的空域只能占全国空域的7%。此外,提出空域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政策主张,认为实行“空域管制一体化”,有助于公民享有平等使用权,从“空尽其用”中获取最大效用;这种“大一统”思想,在实践上表现为联邦航空局拥有空域使用的最高决定权。而且,积极主张“开放天空,放松管制”,进一步促进民航运输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二、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空域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空域资源利用率每年都保持另人可喜的增长水平,民用运输业的大力发展,低空的开放等都切实有效的利用了我国的空域资源,但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国空域资源的利用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民用航空运输压力持续加大,军民航空域相互重叠 近十几年来,我国空中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每年航班架次增长率都在15%以上,民航运输机队每年增加飞机150架以上。目前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90个左右。到2020年,国内的运输机场数量预计会达到250个左右,运输飞机总数将会达到近2600架,航班起降总量将会达到近1000万架次。在我国少数机场和航路上,空中交通拥挤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北京地区、京广航路等;随着空军建设在国防安全中地位的提升,空军飞行训练任务的增加,加上我国军民航机场分布极不合理,有的机场为军民航合用机场,导致军民航空域相互重叠,空域资源更加紧张,常常造成飞机不必要的空中盘旋等待、地面延误。这不仅造成运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同时也加重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和飞行人员的额外负担。 (二)空管基础设施不能及时跟上空域资源开发,资金滞留严重 造成空输压力大,军民航空域相互重叠问题主要是我国空管系统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资金滞留问题严重,基础设施兴建无法及时跟上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致。由于空管建设项目一般都涉及很大的资金数量,国家在项目安排上相当谨慎,很多项目都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各环节上的审批检查也比较复杂,容易导致空管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投入无法及时到位资金的严重滞留等问题。再者,空管项目建设要经过规划、国内分布,地质勘探、测量、设计、招投标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工期能否按计划进行。 (三)空管自动化系统过于依赖国外企业,升级成本高 空管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显示飞行目标、识别飞行目标、冲突监测和告警、飞行计划处理等,能帮助现代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员实施空中交通管理,对保障航空安全、提高航空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机场、空中区域管理中心等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因此,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密切相关。而目前我国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市场份额主要为:海外供应商法国泰雷兹公司的欧洲猫产品占全部区管中心大型系统、美国德雷费尼克公司占有多数中小型系统。由于空管自动化系统属于极高壁垒行业,行业准入条件较高,且空管行业关乎国家安全,一般企业进入需要很长的时间,导致竞争企业单一而且如果要升级,就需要重新做,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系统上增加软件功能模块,所以,空中管制自动化的升级需要大量资金,这种环境下,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空中交通管理局无疑要付出很高昂的财政代价。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大规模新建、扩建和迁建机场 目前我国机场空间性与相对时间性严重分布不均是造成空管难度大、流量控制难、航空保障问题严重、空域资源状况紧张的首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历史的、体制的原因造成的。根据民航总局空管局统计,因空管原因(流量控制和航空保障)造成的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达到15-20%左右。针对种情况,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借着国家为解决此次金融危机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的东风,在原有机场的基础上,视情况而定扩建机场。在空域资源宽裕处,根据统一合理的规划,新建或大规模新建机场。对于空域资源分配不合理,起不到积极作用,或没有达到预期作用的机场,则要进行拆迁整改,将其迁建到更适合的地点。 (二)简化审批手续,解决资金滞留 目前我国对空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审批手续过于繁琐,是造成大规模资金滞留在企业手中,“有钱不敢动”的主要原因。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简化对空管部门的资金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三)空管重大系统实现国有化 空管系统关乎国家安全,国家对空管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十分迫切。而重大系统若能实现完全国产化自主生产,不仅可以节省空管财政的支出,降低成本,对空管系统的即时换代更新,乃至对我国惶恐事业,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向工作在空管第一线的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你们的努力,我国空域资源利用的明天会更美好。 经济学管理论文:论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 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经济学管理论文:浅谈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 低效 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造成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原因很多,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原因,旨在为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提供建议与帮助。 1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现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作为政府和公共组织发展水平的标志,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纵深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国内学者看法不一。文献[1]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围绕公共信息资源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以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为保障,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关键。”文献[2]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化组织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和信息资源效用价值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综合运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技术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参与下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管理。”由于公共信息不仅属于公共产品,拥有公共性,同时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又具有信息的特殊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还属于信息管理的范畴。笔者认为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中,不仅要解决公共信息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以满足公共需要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兼顾信息产品的特殊属性,掌握其传播与共享的内在规律也同样重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近些年来在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公共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标准的制定以及政府电子政务的推广等。然而伴随进步的同时,相关的问题也开始凸现,例如由于缺少信息保障、信息制度造成的公共信息获取困难;由于责权不明确,监督无力而导致掌握公共信息资源的公权部门失责;由于管理主体单一,市场化程度低,造成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低效及浪费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闲置、浪费了公共信息资源,还加剧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贫富分化的社会矛盾,让社会公众对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的公权部门产生了不满与置疑,同时也阻碍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局面。对于这些现象,国内学者多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出发进行原因的探析。笔者认为造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现状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症结是由于其内在属性造成的内生矛盾,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试图找出造成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内生原因,旨在为提高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部分思路与建议。 2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经济学分析 2.1基于委托——理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分析 2.1.1“委托——”理论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委托——”理论,主要是指产权的所有者,通过选聘不是产权所有者的机构或者人员,在法律允许或授权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在委托一关系中,有3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委托者的授权不当可能造成经营损失;二是方的道德风险可能造成经营损失;三是委托链条越长,风险越大。 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委托——关系中,公众是公共信息资源的所有者,所以可被定义为委托方,依法享有对委托的权限、事项及方式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而拥有与掌握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行政部门、公共管理机构可看作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方,通过法律、法规的授权,形成委托关系,依法享有委托权事项的执行权。 2.1.2委托——关系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 (1)过度授权导致者不正确用权造成的低效 者权力的大小及行使方式主要来自于委托者的授权,而这种授权关系主要以现有的法律规定为依据。而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部门究竟有多大的权,如何行使这些权,对不当行使权该如何处理,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既不具体也不明确。在者拥有“无限”权力而监督却无法具体和到位的情况下,者极易不当用权。 (2)委托链过长,导致的低效 由于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而我国各行政管理级从上至下,复杂冗长。公共信息的层从初始委托人公众到达最终人政府所要经过的中间层多达五六个。层级增多,意味着信息的传输更易滞后、失真,过多的委托关系不仅可能造成人对委托人目标的执行扭曲与偏离,还会模糊每一层级委托人与人的责、权、利关系,导致激励弱化。此外,层次越多,信息流越长,使得监督成本不断增加,监督难度也不断加大。 (3)道德风险导致的低效 道德风险的发生常常是在者自身利益与委托者利益产生矛盾,者利用手中的决策权,增加自己福利,而不惜损害委托者的利益。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经常面临利益的诱惑与选择,在乏力的监督与高额的违规回报的对比中,者不正确行使委托权、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增大。如114台出卖优先报号权、高招办出卖高考查分权就是者发生了道德风险的典型案例。 (4)约束、激励及监督体制不健全引发的低效 一方面,在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由于对公共信息资源合理使用与监督的体系不健全,委托人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基本是靠行政的“收放权”来进行的,激励手段的不明确,导致委托人对人的使用行为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另一方面,由于委托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利益关联不大,因此公众的监督欲望并不强烈。乏力的约束方式与监督机制;公众的分散性与淡漠意识;相关机构“同盟”事不关己的态度;媒体监督的缺乏效力(如很多不正确用权迫于媒体压力而停止,但者的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理,也无法保证此类行为不再发生),都使人增加了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从而导致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低效。 2.2基于博弈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 2.2.1博弈论理论 (1)博弈论(gametheory)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它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又叫策略集;三是效用,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博弈关系 从参与人的角度来看,公众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构成博弈的参与人;从策略选择来看,可能的若干种选择,形成了博弈的策略集;从效用选择来看,溥弈各方都会选择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策略进行博弈。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信息领域,博弈效用的最大获益者基本都是强势参与者。 2.2.2典型案例分析 (1)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以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由于有关部门怀疑爆炸可能污染松花江部分江段,地处松花江下游的哈尔滨市为确保市民安全,市政府做出了停水决定,并于11月21日发出了《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通告》。在吉石化爆炸事件发生后一个星期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了消息封锁的办法,并隐瞒了停水的真相,造成了市民恐慌与猜测的心理。哈尔滨当地盛传将发生地震的谣言,短期内造成了市民储藏食物,离家外逃等人心惶惶的局面。 (2)案例的具体分析 从参与的双方来看,作为公共信息管理的主体的政府决策部门因拥有较多的博弈资源,如财政、信息等资源成为博弈中的强势方,而公众作为博弈的另一方,虽然人数众多,却处于无组织状态,由于没有平等的博弈地位与信息资源,很难提出能够保护和发展自己利益的措施和建议,是博弈的弱势方。 从策略选择看,强势政府选择封锁信息作为博弈策略是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体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对于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其途径有若干种,选择封锁信息,在于这一方案简单易行。对于政府而言,既不用为承担安抚公众不满情绪烦恼,又不用为损坏政府形象买单;而作为弱势方的公众,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被动情况下,反应只能是相信或猜测。 从效用选择看,博弈各方都会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策略进行博弈,强势政府选择既省事又有效的封锁信息的办法,不是平等博弈的结果,而是强势博弈方自主选择的结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而言,短期来看这种选择是投入最小,效用最大的一种。而作为公众,由于没有策略的提出并进行充分博弈,只能选择相信虚假信息或半信半疑、私下猜测,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造成自己效用的减少。 2.2.3基于博弈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 如果仅仅认为上例中的哈尔滨市政府的行为与我国2003年非典初期部分地方政府采取消息封锁的办法只是一种偶然或个别现象的话,那么在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政府或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部门采取类似的应对办法似乎是必然的。 (1)市场信息不完全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信息分布足不均匀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相互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的利益主体披露其真实信息,因而,信息流动会受剥刮益阻碍。在一般情况下,信用双方如果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当掌握较多信息的人与掌握信息较少的委托人之问建立合同关系时,博弈的主要表现就是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隐瞒信息。 (2)博弈主体不到位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作为指导。这个统一的规范,既是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行为标准,也是检验其工作质量与有效性的基本依据。为了充分保护和体现博弈各方的要求和利益,规范的制定者应该是博弈双方以外的局外人。而我国,目前有权制定相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规范与法规的是各级政府,作为博弈的参与主体,身兼政策制定与行动执行的双重角色,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规范时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完全自律。 (3)缺乏充分的博弈过程 制度经济学假定个体只有有限理性,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允许的有限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不同个体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产生个体最优行为解的集合就是规则,规则的集合形成制度。而制度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因为只有多方博弈才能接近博弈的理想状态——即充分兼顾各方利益,同时促成博弈各方自觉自律行为,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好处,必将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的惩罚,从而得不偿失。公共信息管理的制度也不例外,它也应该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各方博弈的结果。而现行我国的公共信息管理市场化进程缓慢,远无法达到多方博弈的状态,不充分的博弈过程,使得博弈中的强势方违约、失德行为在短时间内成为必然。 2.3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 2.3.1公共选择理论 以詹姆斯.m.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生产是政府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责,因此将各级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而这方面的理论被统称为官僚经济理论。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管理是政府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责。政府是由人组成的,政府的行为规则是由人制定,因此也需要人去决策,而执行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经济人”特征。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政府总是集体利益的代表和反映。行政机关也是理性经济人,同样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同样也会犯错误。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与交易政治学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基石。 2.3.2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 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我们也可以用公共选择的理论来解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效率问题。一般而言,掌握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部门(我国一般是政府机构)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将履行公共信息产品提供者的职能,常常直接提供市场可能供给不足的公共信息资源,并履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外在效应消除者等角色,管制自然垄断、处理信息不对称等。但由于公共组织自身的官僚机构的特性,政府根本无法高效地提供公共信息资源,具体原因如下: (1)垄断导致的低效 首先由于政府部门垄断着大部分的公共信息资源,做为官僚机构的政府,其垄断性质决定了其信息供给活动必然缺乏竞争。而竞争对于激励理性行为人的内在动力、提高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垄断性不仅使其失去了竞争所形成的外部压力,同时也失去了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在动力。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垄断,导致了公共信息资源难以及时有效地被供给、利用与开发。 (2)政府公共行为导致的低效 政府公共行为导致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低效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行为趋向于资源浪费。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就像弗里德曼所说是“用他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政府官员虽然对公共信息资源有支配、占有、使用权,却无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因而没有提高效率使得成本最小化的激励。同时,与市场中的企业家相比,由于政府官员行事时无成本压力,因此不计成本的政府行为频繁发生,以上两点都导致了政府公共行为的低效。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激励动力而导致的低效。一般行政机构中,官员的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联系不大,或者说联系不紧密,不仅因为政府官员的劳动成果和效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还因为政府给予官员的报酬也并非根据其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位的高低和制度上的硬性规定,而且规定一旦做出就很难改变。 于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激励机制难以建立,官员只有争取职位和权力的动力,而没有提高效率和改善工作质量的压力。政府公共行为低效的无法避免,使得同为公共管理范畴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趋于低效成为必然。 无论是用委托——理论、博弈论还是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行为,都表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无法避免的内生矛盾使得管理的低效似乎难以克服。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结合现实,认为以下几点建议对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会有所帮助。 3 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途径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化 法律作为对行为责任的强制约束,在实际生活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尽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为各级政府,但普遍存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寻租、政治创租的行为,都呼唤更有力的法律来保证公共信息资源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笔者以为,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立法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③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程序;④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价与效率评估;⑤行政机关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责任以及违反义务所应承担的相应后果等。 只有明确责任,建立对称的责任体系才能有效的限制权力的腐败与滋生,将公共信息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内在不可避免的低效性降至最低。 3.2探索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供给效率 3.2.1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 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我国可以通过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文献[10]指出“随着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公众信息意识的强化以及社会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展,社会结构也日趋复杂,组织分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来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等为一身的庞大政府行政结构也面临分化,并在事实上形成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管理渠道,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政府可以鼓励多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形式如公公合作、公私合作、私人参与等多种形式,打破长期以来政府一家垄断的局面。竞争机制的引进必然会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 3.2.2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分级分类,积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 根据公共信息的类型,可以探索确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涉及国家安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信息,完全由政府进行封闭式管理;而对不属于国家机密的并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如政府法律、政策信息、公共灾害的防治信息,则可尝试由政府组织开发、利用,并免费提供给公众;而对于商业信息一能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并满足特定个体需要的信息,可以允许商业信息机构在公众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增值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而政府可以完全退出此领域的管理,只作宏观调控。 3.3加强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包括软硬件的开发),建立高效的信息公开、共享制度,注重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协调管理与深度开发也同样重要。 3.3.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同时要加快各级图书馆、文化馆、资料馆的建设,为社会公众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进程。 3.3.2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加强部门信息共享 要加快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不同业务部门、不同行业系统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问的信息共享。 3.3.3挖掘公共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做好公共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目前国内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大多还只限于对数据的简单统计、罗列和。而对于深层次的分析、预测却涉及很少。很多部门的公共信息,如进出口、旅游业、气象信息等,如果能对累积的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挖掘,不仅能为更多的企业和公众发挥指导作用,还能为其引进资金、开展国际贸易、更好的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机会。 3.4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参与的公众化,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必须保障公众更广泛地参与到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管理机构受公众的委托,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而公众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委托人,无疑是最有权利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建议与监督的群体。另一方面,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公众的委托人,承担着对信息管理效果的回应义务,在信息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利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公众了解、参与的过程与机会。国外在保障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对公众的参与权,都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如美国的《文书节减法》。该法规定:机关在申请进行信息收集时,还要同与信息收集有关的公众或受影响机关协商,征求其意见,以评估信息收集的必要性、负担、效用等。再例如对于信息公开方面,发达国家也都有诸如《阳光政府法》、《公共信息法》等作为公众合法的获得公共信息的保障。在我国,也应该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广泛参与,才有可能真正的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 4 小结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里,政府做为“理性经济人”和“社会公益人”双重角色,在信息不对称、激励不明确、约束无效率的情况下,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低效似乎不可避免。但公共信息管理部门如能从法律上加以限定,规范上加以约束,在管理上引入多元化,切实地保证公共信息的共享与利用的推进;另一方面,完善监督与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与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经济学管理论文: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第三次工业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加剧,矛盾凸显,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暴露使得现代政府在作为政治组织的同时还必须作为经济组织承担起管理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职能。传统的以政治学和行政学为理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难于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出现了一股称之为“新公共管理”的思潮,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主张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来提升政府绩效,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调整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作为一种政府改革实践,新公共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现实,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正在于此。而改革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如何进一步划分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的角色,促进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公共管理的现代化。[1]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显然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 一般来说,“新公共管理”不仅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于西方国家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在改革实践中,这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形成一种弥补传统行政模式缺陷的新的理论范式。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存在,“新公共管理”都是经济理性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渗透和传播,是公共管理部门依托经济理性对传统体制进行的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改造。 作为一场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引入“企业化政府”的概念,即在公共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对公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政府的权力分散与下放、公共业务的合同外包、政府的绩效考核和评估等。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包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过程、放松管制并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信息技术的利用、顾客服务、使用者付费、合同外包、取消垄断性管制规定等主要内容。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不仅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还借鉴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等。休斯认为,经济学,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融合到新公共管理中,取代了官僚组织中高层人员信奉的传统公共行政观念。 总之,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公共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还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当今我国公共行政改革可以借鉴吸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背景下,经济学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凸显。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经济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在于:首先,经济学通常在低年级开设,因此学生习惯于把经济学当成类似高等数学、英语等的公共基础课,而没有认识到经济学和公共管理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公共管理专业的指导性作用;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经济学具有理论抽象、图形多且复杂、数学知识运用频繁等特点,对于文科生占大多数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对经济学的惧怕多于兴趣。在这种心理下,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所学知识感到既混乱又茫然,根本搞不清楚经济学究竟要研究什么和解决什么,更不要谈经济理性的培养。最后,由于经济学教学内容多,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枯燥,教学效果并不好。 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公共管理专业的经济学教学目标,合理地定位对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考查经济学课程的定位。 1.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学科建设的影响 英国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先驱,以1979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为标志,其改革主题曾被有关学者概括为:私有化、分权化、竞争机制、企业精神、非管制化、服务质量、对工会力量的限制。[7]这场改革给20世纪20年代已经诞生的公共行政学科带来了很大冲击,以政治学、法律、社会分析等社会学课程为主的传统组合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的需要,英国各大学的公共行政专业的课程设置开始转向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组合,随着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进入,公共管理学科逐步取代公共行政学科,成为培养未来政府公务员的基础学科。 2.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官僚制弊端的分析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官僚制的存在使政府组织的供给具有垄断特性,造成政府面临组织机构规模的不断膨胀和效率愈发低下的困境,解决出路就是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准市场机制,通过服务签约外包的方式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委托理论被用于分析政治家和下级官僚之间的科层关系,作为委托人的政治家和作为人的官僚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一致性,人有可能为追求个人利益而牺牲委托人利益,而政治家为监督双方利益上的不一致则需付出更多的成本,为此,需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官僚组织垄断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模式将会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应引入市场机制将公共产品和服务转由非官僚组织承担,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经济学还借鉴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市场的公共政策设计。 综上,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为“新公共管理”实践开创了思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又催生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形成。因此,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经济学应该定位在经济理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习上,这样的课程定位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基于以上认识,为实现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目标,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借鉴国内外大学应用能力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现尝试提出“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1.设计体现“公共管理”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对公共管理类专业而言,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在保持其基本内容体系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增加和删减处理,从而突出“公共管理”特色。适当增加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产品的供给、公有资源的管理、税制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讲述各经济理论的同时,加大对政府出台的各类经济政策的分析,从而阐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对于较难的理论模型及数学推导部分则可以进行简单化处理。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调整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分析政府公共政策,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采用引导—互动式教学法,实现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采用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教师的引导主要通过讲解要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设计练习等来实现,学生的互动参与主要是通过自读自学、问题质疑、展开讨论、答题写作、迁移创造等形式完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把经济学理论分成基本理论和由基本理论推演而来的扩展理论两类。以弹性理论为例,需求的价格弹性部分属于基本理论,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而需求的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等,则属于扩展理论,教师完全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或学生自学方式进行。 3.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增加辅导课环节 在不增加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总学时的基础上,在每一章结束时,增加两学时辅导课,用于课程重点、难点、习题的讲解及案例讨论。利用辅导课,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投资、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进出口等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案例讨论是辅导课环节的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案例,学生采用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多种形式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4.建立多手段的综合考核体系 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考核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综合评定,平时考核包括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读书报告(经济学领域的名著)的撰写等项内容。在各种考核形式权重的设置方面,要增加平时考核的权重。建立多手段的综合考核体系,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5.建立突出“公共管理”的特色的实用性的案例库 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贯通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目前,各类经济学教材中虽然包含很多案例,但较少涉及公共管理部门。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经济学而言,相应的案例选择就应契合学科和专业背景,多采用公共部门的管理事件和场景作为案例。 五、结语 在我国可以吸收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下,以培养未来政府公务员为目标的公共管理专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审视经济理性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调整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培养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加速我国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进程。 经济学管理论文: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其在企业竞争中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企业都会从人才劳动市场中来获取高质量的职员,所以企业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市场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着各种上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引言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要素,也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能源。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企业管理中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劳动经济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筹码,但目前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应该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我国劳动经济学主要是为了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经常效益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问题,并且劳动经济学的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最少的劳动投入来获取最大化的经常效益。由于国内劳动经常学出现地比较晚,所以其研究水平相对于国外经济学而言会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单位非常少,因此,这样的劳动经济学是无法适应于经济建设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市场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就业、失业等问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频繁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劳动经济学研究者们应该要多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劳动经济学理念和方法,并吸取历史经验来完善我国劳动经常学。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基于劳动经济学以及人本思想下,通过招聘、培训、薪资等管理形式来对内外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组织与运用,这种管理形式也是为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为确保企业生产目标顺利实现以及工作人员的最大化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运用比较晚,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是不成熟的。但由于近几年来经济市场的变化以及一些外企管理模式的深入,国内许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前景来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通常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都要以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来指导工作,并采用合理、科学、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作用和效果,从而使人力资源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收益。3.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主要运用到就是劳动经济学的内容,并且劳动经济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就是经济学相关的理论,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运用管理理论,由此可见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属于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在劳动经济学理论中会将个人与企业的关系称为劳资关系,而人力资源管理中则将这种关系称为雇佣关系,虽然这两种关系在本质上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其研究的对象却有很大的差别。劳动经济学中主要研究是劳动市场,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企业内部的劳动合作关系。劳动经济学中的劳资关系主要是通过劳动市场来进行调节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交易成本的,并且这种资源的分配效率会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大而提高,相关企业也就可以借助这种关系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雇佣关系所针对的是企业相关的管理部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存在交易成本的,这种合作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当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招聘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中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并没有合理按照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来控制人数,他们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来应聘的人数来选择招聘的人数。通常招聘人数的偏差会使得企业在人才成本上出现偏差,这些偏差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利润。企业应该要遵循生产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并且企业劳动力收益与产品生产费用大致相同时,这个时候劳动力的人数是最合适的。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资金投入量和劳动力的投入量是可以进行控制的,企业通过对投入的资金以及劳动力的投入的控制来调整产品的产量。所以说人才招聘数量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相关企业想要有效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就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目标,并结合相应的劳动经济学理论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2.人才薪资管理的问题。企业内的薪资管理能够有效控制人力成本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对于人员的工作热情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内部制度科学合理的薪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控制人力的成本,也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优秀的薪资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劳动生产力,并且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目前有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薪资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这种工资长久不变的状态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也使得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虽然薪资涨幅过高会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但是也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负担。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薪资管理制度,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3.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人才流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再完美的管理制度没有高效的企业管理人员来执行也是无用的。如果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就是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力度不够就无法合理地进行职责分工,这种状况长久下去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工作人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也会慢慢失去动力,从而就导致了人才流失的情况频繁出现。人才流失将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由于一些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会带走许多重要的技术内容,甚至是一些企业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些都会造成企业很大的损失。企业发展过程人才流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到企业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凝聚力。 四、劳动经济学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 1.采用符合劳动经济学理论的人才招聘和培训形式。劳动经济学中基本理论就是组织劳动力的成本投入与劳动生产效益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要注重人才的招聘和培训,通过对那些比较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培养,然后利用各种有效方法来开发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确保劳动生产力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该要以企业发展的目标去对应聘者进行考核,对他们的生产效益进行准确的判断,最后再决定录用。企业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或绩效考核等方式来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的要求。2.以组织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劳动经济学中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要以企业组织发展目标来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并不是指引入的员工在工作几年后才允许升职加薪,而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这些计划是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发展以主企业整体发展的。相关企业应该结合劳动经济学理论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策划。 五、结语 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劳动经济学是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来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所以相关企业应该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生产效率问题,并以最小的投资来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作者:王博 单位:中铁置业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经济学管理论文:城市经济学指导下的数字化市政管理 摘要:近年,伴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城市的数量与规模大小都呈现出猛烈增长的趋势。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以人工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型市政管理的缺点也日益显露,如:相关机构各自为政,信息共享差,相互沟通少。传统型管理方法只能有效发挥市政管理的基本功能,只适用于市政设施种类少,数量小的情况。一旦市政设施类型多样化,数量激增,落后的传统型管理方法就难以满足城市市政管理的现实需要。因此,进行数字化市政管理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公共经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及相关概念 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开的必经阶段,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会给城市带来层出不穷的难题。这些问题牵涉范围广,会触及土地、环保、市政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由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日益成熟,而城市经济学也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应运而生。城市经济学是以城市综合体的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可以为公共经济资源在政府手中的分配,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就包括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城市规划不仅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体现了政府意志,更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各界人士的智慧结晶,是党执政为民的政策的重要体现。时代变迁,科学技术飞跃,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势必需要政府运用数字化市政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城市市政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其主要特点如下:(1)地理分布特性。市政设施和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分布呈现出显著特征,市政管理中的各项活动如管网改造、检修等,都取决于位置距离、覆盖范围、街道分布等地理因素。(2)市政设施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3)动态性。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管道管线、市政设施等也相应会增加、废弃和更新。因此,在城市管理中,新情况新决策的出现都会带来海量的信息。 二、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市政管理现状 在众多欧美发达国家,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可视化监控管理技术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市政管理中实现了成功应用,且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水平和力度,推动了城市经济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如:美国运用GIS进行市政管理,从而实现了对部分市政设施的远程监控;加拿大通过土地信息系统,搭建起与土地有关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档案以及申诉案件的信息库等。此外,在灾害及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上,美国、日本等果都各自利用GIS技术搭建起有针对性的紧急事故处理系统。这几年间,中国部分城市市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也陆续建成了部分市政业务管理系统。例如,南京市政府建立的户外广告管理系统、上海出现的管线管理系统、大连市政府使用的城市路灯监控管理系统等。上述管理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水平。下文将以广州、北京两座城市为例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分析。 (一)广州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中国城市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建设很晚才开始起步,为了实践建设统一信息平台的理念,2004年广州市园林局提出了建设“广州数字市政”的思路,即第一步是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将整个广州市的市政公用园林设施都录入到系统中,从而得以实现对公用园林设施的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控。此外,还可以将系统与模拟仿真技术相结合,在城市的安全保障和抗震救灾等方面为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这个系统要依据现实的基础条件以及实际的需求,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实施。该系统包括三个基本模块在内,如下所示:(1)地理信息系统(GIS);(2)业务管理系统(GIS);(3)AI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二)北京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由于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始终难以获得有效的提高,北京被迫开始走上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之路。北京政府在城市管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下水道井盖失踪”等问题依然存在,市民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基于数字化基础而建立的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在北京被投入使用。自2004年4月份起始到现在,经过理论研究以及在实践中投入运行,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建立建成了以“城市监督中心”以及“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管理制度,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革发展了城市管理模式,在城市市政管理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北京市推行“数字市政”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借助北京市的城域互联网以及综合信息平台,使用移动通讯、互联网以及“3S”技术(即GIS,GPS,RSV),建立起一个结合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化社区,面向政府内部和社会群众的市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三、目前市政管理中的问题 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激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城市的规模结构继而产生了巨变。人口数量多的大城市数量达到了增长高峰;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的数量也持续增加,一些小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成长为中等城市。而这些新诞生的中等城市,市政设施的种类、数量也大为超出原本的规模。在城市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市政管理也出现了各类问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各大城市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职责权能划分不清,又难以统一调度。市政管理牵涉的部门众多,又由于各部门的行业和主管单位都不同,所以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差,沟通受阻碍。典型例子就是,刚修好又被拆的马路、房屋等。“刚修好又拆掉”不仅会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更是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2)过于依赖突击式管理,缺乏切实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3)粗放型管理,信息获取和处理不主动不及时,效率低下;(4)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工作成效评价标准以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及赏罚机制,各种监督和制约制度都难以发挥作用;(5)过于依靠人工管理。管理人员利用基础通讯设备和长时间学习积累下来的个人经验,可以大致了解城市区域的基本情况。但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新市政设施就会让管理人员一时难以掌握。台风、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会使得城市的各种市政设施负荷大为增加。若缺乏良好的应对之举,管理者和决策者又不能及时获取充分、真实的信息,就难以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从而可能出现管理决策、应急处理上的过失,甚至给人员、财产带来严重损害。(6)规划失控,城市发展建设急功近利,官员为了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部分城市为了在数据上实现高水平城镇化,大量开设开发区、市民广场等破坏土地的项目。而且由于盲目的房地产开发,很多城市都供过于求,大量土地被破坏、房屋被闲置。巨大的浪费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理念大相矛盾,也有违城市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上述种种问题层出不穷,且久久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绝大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各个市政管理部门,各管各家,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统一调度。虽然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市政管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点关注上述现象,也陆续颁布了一些相应的规定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但这些应对之举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产生一定的效果,治标不治本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在根源上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只有从管理的基本制度下手,建立完善数字化市政管理系统,各个市政管理部门间才能实现良好又有效的沟通,实现部门间的市政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走出各自为政的困境。 四、数字化市政管理的意义 城市各种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离不开城市市政管理。城市市政管理有着极为丰富的涵义,广义范围上的城市市政管理涵盖了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市政管理,如城市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设施和线路,电网等。城市市政管理就是在各部门管理下,协调各类市政设施的运行、维护。但由于市政管理牵涉部门众多,而各工作部门又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各自为政,互不交流,如此就导致一个看似简单的管理工作却需要几个不同的部门多次磋商,更甚者互相推诿的情况。数字化市政管理方法的使用会助推城市市政管理水平攀登到新高峰,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传统型城市管理中,各个市政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信息和资源缺乏共享;而使用了数字化技术的市政管理系统则可以有效地统一调度整个市政管理所牵涉的所有部门,在各部门间建立起良好有效的、及时的、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充分使用各部门的信息和资源。此外,因为各个市政设施和事件都有着统一的唯一性标识,全部被记录在数据库中,所以政府可以进行更精细的管理。数字化市政管理,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各类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上,工作人员可以在相较之前极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所在,迅速地确定事件,快速地便捷地搜寻到所需的信息。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度,更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此外,数字化市政管理对建设新型市政综合管理体系大有裨益,可以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有帮助的信息支持,并且还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市政管理的各方面水准,为市政管理的改良方向提供参考。数字化市政管理所具备的统计分析功能,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各项数据,为准确地分析问题及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建立数字化市政管理系统的举措 如今,数字化市政管理是时展的大趋势,搭建起统一的信息系统是信息革命的最终方向。但是由于各个城市市政公用基础保障供给领域缺少详细和集中的初始基础信息资料,想要建立起一个基础信息完善的GIS信息平台是难以一蹴而就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人口众多,数据统计难度大,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用促建”的信息化建设方针,逐步深化完善信息内容。如今,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实现了推广,众多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如城市规划、交通监测、地质勘察、气象预报、建筑设计、移动通信等大量领域。中国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越来越精准的精确到小时的天气预报服务,开车出行也能够在手机上或者通过电台获取实时路况信息,从而尽量避开堵车地段,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所以,一方面要避免盲目跟风地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从而影响实际使用;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去欢迎不远的将来“统一的信息平台”的建成。城市公共基础保障供给行业在形成之初就产生了固定的传统管理模式,即始终由各具体行业自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各行业都有着一套较为独立的自我管理制度。短时间内想瓦解这种格局,强行推进信息共享方式下的统一管理难度较大,缺乏实际。而且这种变革不但与具体的技术方面、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有关,而且更与社会文化观念的革新有关,是对信息共享理念的宣扬。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市政设施都身处信息网络之中,就算各自为政,也会因“蝴蝶效应”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数字市政”将在保障城市市政设施平稳、健康、高效运行过程中发挥重大价值,促进城市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者:曾祥誉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管理论文: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浅论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应用最为普遍,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因此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大力引进经济学理论和相应地研究方法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就在现实的基础上应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人力资源规划分析、效益最优以及薪酬与激励机制,寻找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理论;经济效益 作为现代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与经济学这种具有百年发历史的学科相比较现代很年轻,更不用说与哲学、数学、物理学等这些古老的学科相比了。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相关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相关理论,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早在十八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过系统阐述,他的《国富论》是最早的记载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著作。现代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重新解释,即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将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让他们尽可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做到各司其职,以求将人力和物力资源分配做到最优化,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管理人员还要通过相应地培训、训导等方式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持工作的高效性,并达到高质量的完成组织任务的目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范畴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人事部的主要工作,涵盖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对本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为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现有的人才梯队,并为企业从业人员创造平等的升职机会和提供相应的薪金、奖励等。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深入挖掘上,并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实现了人力资源职能的巨大转变。时至今日,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范畴已经相当广泛,从相关理论知识的关联程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涉及的知识范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对象就是人,实现人才的各尽其能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涉及范畴;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的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因而又涉及到管理学;任何经济管理活动都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以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是现代市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又涉及到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劳动力市场信息指导人力资源规划和分析 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企业提供适当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才储备。在现代经济体制更加开放、市场经济更加繁荣的情况下,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因素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经理人员只有明确把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社会人才储备情况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因此可以说,劳动力市场信息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主要的参考依据,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甚至劳动力市场信息会引导管理者做出作错误的决定,会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这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平等就业机会原则与效益最优原则 平等就业机会原则就是指各个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应该本着平等、透明和公开的原则,通过设置严格的招聘环节为求职者提供平等的待遇,保障求职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公平的选才需要严格的监督制度作为保证,严厉杜绝徇私舞弊和金钱交易的情况发生,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保证为组织招聘到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保证了人才的公平竞争才能为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注意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完全等同于社会利益,有时候两者之间更是一种相互矛盾的关系,因此企业应该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在完成制定的盈利目标之后尽可能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员工的升职和薪资奖励 任何一个经济效益良好的单位都具备完善的员工晋升机制,并会对其中表现优异者给与一定的名誉或是物质奖励。当企业的相关职位出现空缺时,应该从下级单位中筛选出符合相关标准的人员来填补空缺的岗位,且在筛选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能力、资历、经验等最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因为企业管理者是通过对别人的任免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各级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恰当的选人、用人是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另外应该考虑到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创造力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适时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今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改善传统的人力资源分析和配置方式,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并通过完善现有的员工晋升机制和奖罚机制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作者:陈禹 单位: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经济学管理论文:经济学旅游管理职能分析 摘要: 在纯粹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旅游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说,政府在旅游管理方面所发挥的职能对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政府本身也并不完美,在行使相关旅游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仍旧还存在着不少局限性。本文以经济学为视角,对政府为何要行使旅游管理职能以及政府要如何进行旅游职能管理这两个问题作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旅游管理职能的有效行使。 关键词: 经济学视角;政府;旅游管理职能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到底应当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这在当前来看,仍旧是一个令人十分困惑的问题。相关实践表明,不少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依旧还存在着“错位”或者“越位”行使职权的现象,这也引发了很多争议,虽然引发这些争议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政府管理职能邢世得是否得当必定是其中最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为何要行使旅游管理职能 (一)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其实是指信息的结构不对称,即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所没有的、但却对其有着重要利益影响的信息。在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完全竞争前提下所具备的效率性就会被大大降低,甚至会被完全失去,进而影响交易双方“双赢”交易的促成。在旅游这一市场上,旅游产品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用一种非常纯粹的客观标准来对其进行测度和加以表现的。对旅游者而言,其在事前所能够获得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信息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大多是根据根据口碑或者企业的宣传来决定其所要支付的价格的,旅游者在现场的消费特质才是影响其所获得的服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对支付价格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如此一来,那些质量非常好的企业在这样的市场中基本是不具备较大优势的,大多企业到后来可能够会选择降低相应的质量标准,或者是退出这一市场。正是因为这种事前的不对称信息,才导致了旅游这一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越来越严重,旅行社用尽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方法来欺诈游客的事件更是层出不清,严重破坏了旅游市场的秩序,极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合成谬误 在经济学研究当中,合成谬误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认识性错误,即认为对某一个体中适用的情形,在整个群体当中也是同样适用的。而事实是,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对个体来说是理性决策的行为,对群体来说,也有可能是非理性决策的行为。在旅游业中,这种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一方面,旅游企业在价格上存在的合成谬误。某些个别的旅游企业为了增加收益,就刻意地压低价格,这时候在该企业的认知里,是希望其他企业保持原来的价格的。那么,对这个企业来说,这一降价增收的决策可以说是理性的。但是,当所有同质企业都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收益时,对这些单个的企业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益处,还会使得自己的境地变得更加尴尬。且这种由企业间任性竞争导致的不良后果,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协调和调控。另一方面,在旅游投资上,也存在着合成谬误现象。当某一个旅游项目在获得成功之后,很多其他的旅游企业便会进行模仿,由于对旅游市场供需状况的把握不足,大多是通过对适用性的预期来对后来的收益进行推断,这种盲目性决策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相似性产品,市场的供需状况由此而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企业在这个时候就极其容易面临失败的威胁了。 二、经济学视角下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的内容 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中,作为政府,在行使相应的旅游管理职能过程中,应当要有弹性,对那些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地避免进行直接的干预。当市场出现不完备地方,或者处于失衡险境时,才进行有效的介入。在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曾指出,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至少应当履行如下四种职能:立法职能、规划职能、协调职能和投资职能。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如下五个基本目标:为居民出行提供服务、满足居民度假和闲暇的权利、从事旅游文化开发与研究、推动旅游业在各个领域中的开发和建设、保护自然并协调环境的共生。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来说,旅游发展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政府所应该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等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具体职能的行使也是有差异的。通常情况下,宏观调控、组织协调、政策法规、营销规划、公共服务以及信息管理等都是其应当要行使的基本职能。 (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针对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到底应该由政府计划主导,还是由旅游市场本身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主导,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就前者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而言,就是指根据旅游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将市场为主,对资源进行配置,由此而使政府主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为旅游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后者市场主导型发展战略而言,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提法其实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国当前的旅游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人们更加倾向于接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主导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想要从文字上来对其加以区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具体实践也可以看出,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应该是明确的,作为政府,应当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守夜人”角色,以促进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 结束语: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合成谬误要求政府必须要加强旅游职能管理。并且,旅游经济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能够找到政府职能行使和旅游市场作用的平衡点,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娜 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管理论文:医院卫生经济学经济管理探讨 一、卫生经济学原理基本概述及其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类型,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卫生行业系统中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是经济学学科的有机构成。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学科特征和属性,其能够对医院经济管理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卫生经济学原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医疗卫生改革的整体背景下,出于为人们提供更好地医务服务的目的,医院管理中需要借助卫生经济学原理,对相应的管理模式及流程加以优化设计。在医院发展新时期,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应在保障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注重管理的低耗化,节约化。 2.医疗改革背景下,在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内,传统的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有所调整,医院正常运营所需的各项基础设施数量规模得以增多,此时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多样化,需要通过卫生经济学原理,捋顺各方资金及费用关系。 3.现阶段,医院经济管理在相关决策的制定上,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一方面在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实现了信息化;另一方面在医院技术及项目的研究、经济资源及人力资源的分配及考核等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卫生经济学原理充分反映到医院经济信息数据收集整理环节,为医院经济管理决策的实效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促进医院经济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新时期背景下,医院管理运营逐步向市场靠拢,受政策制约影响的程度有所减弱。医院管理中面临着医疗资源竞争及患者资源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这一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要转变原有的等靠要思想,而要立足于医院内部,在成本上加以控制,保障医院经济管理行为的专业化、规范化。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正是卫生经济学原理的具体体现。 (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卫生经济学原理强调应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控制医疗费用的收支情况。在医院资源的配置上,早期呈现出不均衡,医疗资源消耗较大的现象,致使医疗资源的浪费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滞后。现阶段实施的医疗卫生改革正是基于对医疗资源加以优化的目的而推行的有效改革方案,通过医疗卫生改革,能够使我国的医疗服务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有效减少医院的成本支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三)对医院经济管理中各部位的职责加以明确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牵扯面较广,要促进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应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医院经济管理流程中的各部位职责加以划分。首先,在制定医院经济管理决策时,医院领导人员要在熟悉及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医院实际状况,立足于医院发展大局,统筹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财务预算、财务决算、成本核算、财务审计、经济形势分析、药价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医院经济管理在具体组织实施上,在管理人员构成上要包括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医院的各个部门的财务会计人员、医院财务审计监督人员等。医院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汇总医院经济信息,确定本阶段医院的各项建设规划工作;医院各部门的财务会计人员主要负责医院的经济账务管理、经济数据的整理分析、经济行为的具体实施等内容。在医院经济管理流程中,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更为重要,因此,对这一岗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全面考察其思想素质水平及职业态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其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相应的培训学习,使其能够充分履行经济管理职责;医院的财务审计监督人员要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效果加以考核评价,确保经济管理各个环节顺畅规范。 (四)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经济管理应在做好管理理念转变的基础上,采用适用于市场经济环境的措施方法,对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加以完善。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医院的经济核算上,可以参考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及核算方法,对医院日常运营中经济行为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医院长远发展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在日常学习培训中,对医院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加以强化,从而达到节约医院经济成本支出,抑制经济费用不规范增长,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其次,医院要注重对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优化改革,如在财务预算中,可以将原有的收付制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第三,医院要充分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类资料信息加以汇总,形成医院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以为医院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最后,要调动起医院各部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收入分配方案,打破传统的“一锅端”、“一刀切”的收入分配方法,建立起激励机制,永葆医院发展生机。 三、结语 卫生经济学原理是指导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新时期医院发展形势下,应充分利用卫生经济学知识,对医院的经济活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制定相应的改进医院经济管理成效的措施方法,以确保医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王琼 单位:南阳医专纪委 经济学管理论文:经济学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发展研究 一、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发展困境及成因 1.个体角度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可有可无 经济学是基于个体研究的科学,从个体的角度,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具有明显共性的四个特点。一是学历起点低。就当前而言,多数高校后勤管理人员70%的第一学历在大专及以下,50%的第一学历在中专、高中及以下,他们主要通过招工、顶职(工人身份的父母提前退休,岗位由子女补缺)、军人安置等途径入职;二是工资待遇低。由于学历问题,后勤管理人员长期得不到轮岗机会,也就失去了很好地锻炼和提拔的机会,待遇的提高主要靠工龄积累和政策的“水涨船高”,这种积累的结果,在按基数增加工资的多数时间,是越积累差距越大。他们在对政策无可奈何的前提下唯一的对抗方式就是消极怠工,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视而不见”;三是工作具有可替代性。高校的专业教学、重要管理岗位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是高校为什么高薪“挖墙脚”和高薪留人才的根本原因,如果排开工作创新、放弃工作进步,后勤管理的工作重复而简单,不需要专业知识,在其他岗位从事过管理的人都可以胜任,因此,可替代性非常强,他们的危机感也随即增强。因此,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外表表现一般强悍,物以类聚,长期“群居”的结果使得他们整体强悍。因此,被冠以高校“低素质”队伍。 2.偏好考量压缩了后勤管理人员的生存空间 偏好是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中的一个主要假设。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教学是中心,教师是主体,这个提法的准确性毋庸置疑,这个提法没有提到管理干部,但他们是校内政策的制定者。我们常说,工作没有贵贱,只有分工不同,这种说法的准确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实际上存在倾向性的考量。一是人才培养偏好。将年轻干部放到后勤管理岗位上去磨练,这已经是开明领导的做法,但磨练“成器”后会立即成熟一个调走一个,而将优秀管理干部放到后勤管理岗位并按照梯队培养的少之又少,这造成了高校后勤管理人才难留的局面,一般管理人员熟睹迎来送往之后成为“一摊死水”;二是教师偏好。在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教学是中心、教师是主体这个思路下,很多高校将资源、绩效的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后勤管理人员再一次沦为弱势群体。 3.成本观念被动缺失导致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得过且过 成本观念是经济学应用最普遍最彻底的一个基本原理,企业要最求目标利润,就要进行成本核算,在技术不成熟,原材料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企业最常用的的方法是减员增效,这叫按需设岗。在当前体制下,高校却不能,一旦入编就“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在不能开除的情况下总要给他一份工作,这叫因人设岗,导致本应一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由多人承担。经常听到高校领导说“如果这是私人的学校或是民办学校,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压缩多少多少”之类的感慨,这是高校领导的无奈,也是高校成本观念被动缺失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成本观念被动缺失的影响下,后勤管理人员逐渐形成了“三个和尚”效应,这就失去了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甚至失去了构建激励机制的可能性。他们中的积极分子会要求进步,一般人员就会在“反正又不能开除我”的思维模式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阿弥陀佛”应运而生,“好好先生”随处可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 4.价值决定的把握影响了后勤管理人员的未来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构成之一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决定价格,每个人都既有价值又有价格,这里的价格是价值的表象,也就是工资。个人价值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内在因素,就后勤管理人员而言,从以上个体角度、偏好、成本观念的分析来看,个人价值受外在环境影响,但外在因素不起决定作用。价值决定原理把握好的后勤管理人员,他们会“先天不足而后补”努力提升自己,这部分人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提升了价值,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而另一部分人则不思进取,工作年复一年,既不总结,也不反思,更不会主动自我提高,价值相对越来越低,慢慢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把握。 二、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发展对策 1.公平机会给予: 修正偏好经济学中的偏好假设是指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因为理性,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做出决定,只会根据精确计算选择最优方案。在后勤管理人员培养上,高校要抛弃个人甚至集体偏好。一是根据高校自己的人才培养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将后勤管理人才与其他管理人才放在平等的环境中培养,一般管理人员的调动不能优先由其他部门,放在一盘棋中考虑;二建立健全轮岗制度,高校中层干部的轮岗有些高校已经开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一般管理人员有计划的轮岗还没有开始,管理不是技术,管理是艺术,需要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角度换位思考提炼管理艺术,以开创学校工作和个人双发展的局面;三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大家都认为后勤部门重要,但多数学校在人力投入上得不到保障,出现了“教学引进、重要部门选拔、后勤部门被动接受”的惯例,造成后勤管理人员“年龄老化、思维退化、行为僵化”和“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不想办法”的“三化”、“三不”怪象。因此要象教学一样引进青年才俊来冲击思想,象很重要部门一样选拔由能力敢担当的人来纠正行为。 2.发展空间争取: 提升价值成为“稀缺”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决定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越是稀缺,价格更高。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决定价格。可见,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的价值高价格就高,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商品越是稀缺的价格越是高,在此暂且不论两者的区别,就后勤管理人员来说,价值和稀缺性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即在替身价值的同时成为“稀缺”。一是提升自身价值,“天生我才必有用”讲的就是价值,后勤管理人员在从事每项具体工作中也体现了价值,当工作价值被价格(工资)所掩盖后,价值是不被发现的,后勤管理人员要通过提高学历、职称来提高内在价值,要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出成绩来提升工作价值,要用工作热情、工作激情来体现存在价值;二是要成为“稀缺”。后勤工作因为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管理人员只进不出或少出,如果将自己的工作发挥到极致,将管理艺术运用到极致,就难以被他人替代,就会成为“稀缺”,就会从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从管理者变为管理干部,从后勤管理干部变为其他部门的管理干部。 3.提升后勤管理人员整体形象: 边际成本分析边际成本是指没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产出或供给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成本核算和服务企业服务供给核算。例如,一两从上海开往广州的客车,核定总座位为50人,单程总成本为1万人民币,每个座位的成本是200元,考虑利润,价格肯定高于200元,发车后,还有空位,一个游客在站外愿意花100元乘车,从成本核算上看,游客愿意支付的100元不到成本价,但从边际成本的角度,多增加的这个游客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般情况下游客会如愿乘车,这就是边际成本。根据前面的分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整体形象相对其他部门还有差距,要缩小差距,除了前面的考量外,还可以在自然通过增加工作量,增加服务质量等方面来实现。一是增加工作量的边际成本分析,增加工作量无非两种情况:校园面积扩大(增加校区除外)和自然减员。例如某校园原有600亩,后扩大到1000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会随之增加,但只增加了管理人员巡查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不能按面积增加的系数来核定。这种情况不需要增加管理人员,甚至会出现责任增加责任心会增强的效果,这样,更少的人将工作做的更好,后勤管理人员整体形象会逐步提升。二是服务质量的边际成本分析。扫地是多少一扫帚地面会干净很多,更换水龙头多拧一扳手漏水的机率就小得多,服务时多一点微笑服务对象心里就温暖的多……而上述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从边际成本来考虑,提高服务质量不一定要增加成本,但可以提升形象。 作者:顾裕文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管理论文:经济学现代化管理 我们可以事先武断甚至走极端地把道德定义成摘要:道德的行为就是不能给你带来眼前好处的行为。比如,有人落水,你为救他而献身,或和一个抢了别人东西的歹徒搏斗受了伤,这时,我们很难说你是自利的,就是说在你的理性考虑中,你很难考虑到假如活下来,你的英雄称号会在你的效用函数中占多大的地位。这是我们就极端而言的,用以反驳另一种观点摘要:市场经济没有必要谈道德,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经济学阵营中来的。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往往强调要道德干什么,有市场经济就够了,市场经济会在竞争中自然产生出道德机制、道德规范来。应该说,我在许多方面和他们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甚至也是一致的。但我想将道德的重要性突出到这样的高度,就是说,不妨将道德定义成摘要:凡是理性的考虑都不会做的那种事。只要是考虑效用函数极大化,就绝对不会干的那类事中,有一类事叫道德行为。当然还有非道德的事也可能处于非理性范围内。我们就是在非理性范围内考虑道德事件。这里我们是将道德作为一次事件来考虑。这就不必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纠缠于摘要:到底道德有没有必要,道德是否是一个交易的结果,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为之后自然就会产生道德规范,还是先有道德规范才有交易这样一些鸡和蛋的新问题。 既然道德和理性是对立的,是非理性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道德行为发生?道德是否是作为社会的基础存在的,也就是说一个市场社会(请注重不是市场经济),需要不需要一个道德基础,这个道德基础包括对产权的尊重、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自我约束等等。 假如用我对道德事件的定义,那么基本的逻辑关系已经包含在这个概念里了。就是一群充分理性的自利的人(self-interested),是为自己的利益牟利的。但他们假如仅仅在自私的意义上是充分理性的(selfish),仅仅是自私的一群人,那么所有的其他人都只是他们的手段,是他们达到自私目的的一个手段。别人是我的手段,同样你也是别人的手段,你的生命、你的财产、你的幸福都是他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群人中可不可能有市场社会,再退一步可不可以有社会。在传统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讨论中,答案是很明确的摘要:不可能。在我们熟悉的一些政治哲学著作中,像英美传统的洛克、霍布斯或康德哲学传统中的有关论述,在自由意志这个传统中生长出来的道德哲学,欧陆哲学,像卢梭,都有这一观点摘要:即便是一群自利的人,假如他们完全是自私的,那就是野蛮人,就没有文明社会。 在英美传统和欧陆传统中都认为社会是文明社会(civilsociety),是civil,而不是野蛮(barbarian)状态。而一个文明社会或市民社会、公民社会,这些词在英文中都是civilsociety。civil在洛克的产权理论中,就意味每个人都必须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占有权利,也就是他所讲的Property。虽然在欧陆传统中有关对财产占有的尊重和英美传统有很大的不同,但从学术上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都承认只要是人类社会就要有一个文明的基础,这个文明基础就是道德共识(moralconsensus)。在霍布斯、洛克、黑格尔的论述中,道德共识的意思就是人们相互间有一个起码的尊重。这个尊重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在欧洲进入启蒙时代之前的时期,并不显得很重要,因为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人熟悉到它一旦缺乏将是什么样子,因此没有形成启蒙时代的道德危机。德克海姆有关社会道德共识的看法摘要:在一个前分工社会或前资本主义社会、前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机械式的同一(mechanicalsolidarity)。因为那时分工不发达而且社会规模很小,秩序扩展得还不宽泛,所以就一小群人而言,他们之间的共识比较轻易达成。这一小群人大都面临同一种风险——大自然,他们之间没有很广泛的地理差别,人种上单一,在血缘上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他们的能力、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差不多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会产生现代社会的萌芽,它只能有mechanicalsolidarity,机械式的团结、聚合(这个词中文不太好翻),总之是一种前现代的共识摘要:我们面临同样的生存新问题,我们拥有几乎同样的生存手段,也就是我们拥有同样的效用函数,那么我们就是一家子。这就是从血缘和地缘关系上形成的前现代社会,用中国人的话就是乡土社会。 当进入现代的时候,黑格尔和德克海姆就发现前现代社会开始瓦解,这些思想家熟悉到了道德危机,或者说是现代性危机,这种危机是从分工开始的。用德克海姆的话说就是分工的发展同时也就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发展。因为分工以后,人们的知识结构就局部化而固定在了所分工的工作上,人们在具体环境中积累知识,那么每个人判定事物的经验、知识积累就和在其他方面分工的人产生了差异,从而价值判定就会产生差异,利益就会有冲突。例如,工农之间的利益差别,就会有谷贱伤农、谷贵伤工的情况。所以前现代社会的道德共识很轻易就瓦解了。而新的道德共识只能建立在德克海姆所说的有机的凝聚(organicsolidarity)社会中。有机的意思就是指文明的人虽然是分工的,但他们通过交易、通过市场贸易互相尊重这种有机的关系,并结成个互相依靠、互相依存的社会。因此,在分工的现代社会,人们也能找到共识和基础,这个共识就是制度,是非道德的,因为它不是依靠于共同的前现代的共识,而是依靠分工制度,就像将每个人固定在一张网上的一个个点上一样,将每个人行为束缚起来。德克海姆被哈耶克认为是社会主义者,因为德克海姆强调的就是传统政府权威,是权威的建立,像强权政府甚至宗教的功能。他企图这样来摆脱韦伯的悲观的解昧状态。 对于道德共识、产生现代危机等新问题熟悉最深刻的主要是欧陆哲学家。包括德克海姆、韦伯、黑格尔。按照哈贝玛斯的观点,黑格尔毕生精力要解决的就是为现代社会找到它的道德基础。而哈贝玛斯的解就是建立在正当交往的基础上。这是欧陆传统的努力。 在英美思想传统中,我们还想不出有思想家例如启蒙时代的洛克、休谟、斯密这样的人,在重要的文章,重要的语句中涉及到现代性危机,也就是道德瓦解的危机新问题。这可能因为当时的英国社会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和法国大革命相似的动荡使然。英国是通过习惯法的健全逐渐取代君主法庭(royalcourt)和宗教的法庭(churchcourt)而形成一种非常灵活的习惯法体系(caselaw),来解决日常的新问题。这是个积累的过程是casebycase。法官碰到新问题,先看看前面有没有案例,假如没有就按自己的理性、公益来点一点解决。可见这是典型的演进秩序。这使人们对现实新问题的解释和处理很稳定,用不着一次性的革命。就像没有大的地震,完全是小震。因此,生活在其中的思想家们感受不到革命和推动革命的道德基础的危机。在道德基础开始瓦解的时候就会有革命,革命无非是道德共识不能达成的产物,是一种极端的手段。 我们中国人基本就受这两方面西学的影响。要么就沿着英美的思路,提出一些适合中国的新问题或中国式的新问题;要么就受到欧陆哲学的影响,包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提出中国式的新问题。所谓中国式的新问题就是中国人关心的是中国、立足于中国的前途、中国的命运,考虑的是中国人所考虑的新问题。也就是新问题意识是中国的。像国有企业改革、农业发展新问题、关贸新问题等等一些很细致的现实新问题。当和一个外国人讨论时,假如他不知道提出新问题的背景,你提出一个学理性新问题,他就会照本宣科地告诉你,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像公民权利是什么意思,法制是什么意思,但他不会涉及中国的新问题。所以新问题意识很重要,新问题意识只能是本土的。现在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有新问题意识的,在许多学者提出一个政策或一个理论中完全看不到新问题意识。当然,一些海外的学者也是没有这种新问题意识,而只是隔靴搔痒。假如有了这种新问题意识,并在这里面提出正确新问题,在求解时再参照一些其他社会、其他民族的历史过程、经验,回到西方去看(因为很多学问都是西学)时,就会出现几种倾向,一部分人就到欧陆哲学中去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系、一个启发,经过启发后回来独立地求解中国式的新问题;另一部分人是从英美传统中去寻找启发;还有一些学术练习比较全面的人综合考虑两方面的传统,同时还有新问题意识,这三者兼得是不轻易的。 在此我们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一定要有一个基础的道德共识,而西方思想传统中的两个源流对我们中国人处理新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当我们处理道德共识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处理什么是自由这个概念。在欧陆传统里,卢梭有一个看法摘要:田园诗式的野蛮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充分自由的。因为那时候人少地多,从树上摘果子就能吃,也就是完全没有资源稀缺性,没有对于稀缺资源的竞争关系,所以那时也许是非常美好的,像田园诗式的浪漫的,在这样的标准下,每个人是非常非常自由的,他不必考虑其他任何人和他的竞争关系。卢梭当然很羡慕那时候的人,霍布斯也非常羡慕这些野蛮人,这种田园诗式的野蛮生活。但是由于经济学家看到的资源稀缺和对稀缺资源的竞争,产生了残酷的以他人作为手段的生存方式,这时候人就开始不自由了,那么每一个追求自己充分自由的人,假如对自由无限地要求下去,一定会逻辑地把其他人作为自己生存的手段。在欧陆,在法国传统里就是充分的个人自由,在德国从康德的要意志(will)的自由,发展到黑格尔极端的状态,中经谢林、费希特的思想。总之,欧陆传统中提出了像伯林讲的两种有关自由的态度。这里用态度(attitude)而不用立场,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由是好事,可对自由的程度每个人的熟悉并不一样,你可以追求很大程度的自由,以致追求到你认为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你自己,这就是所谓积极自由的态度,假如你追求的个人自由那么广泛,那么彻底,以致你的主观意志、个人意志的充分自由体现出来后,结果就是你控制了其他人,你把所有的人都作为达到你的个人意志的手段,解放你自己的一个手段,这就很可怕了,这就是希特勒的集权。我个人所主张的自由,是所谓消极的自由态度,就是你站在自由两个极端的中点上,在这样一个适可而止的,止于至善的点上,你向左边望就是积极自由,你就非常地想控制别人,你向右边看,你就抱着一种消极的自由态度。所以这是一种态度,大部分人立场都是差不多,没有多少人是希特勒,大部分人也不是完全不要个人自由的,这就是一个态度区分,态度区分非常重要。假如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悲剧或法西斯专制。处理得好就会出现市民社会或社区生活。这都是从两种态度的差别生发出来的。所以我强调先在态度上讨论。两种自由态度就是伯林的名言,一个是freeto,你做事情的自由,一个是freefrom,我避免事情的自由,我不愿意去干扰别人,同时我也从控制中避免出来。追求这种自由的人一定会承认他对别人同等的消极自由的责任,也就是在自由中间没有绝对的自由,这里有个度的新问题,那么为了维持这个自由的度,你将对其他人的自由负担你的义务,你只有这样按基本的对等原则(道德黄金律)做才能够有你的自由。否则我们之间就是野蛮的、互相杀戳的关系。所以消极的自由态度包含着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个人活动的空间,你的隐私、小天地(privacy),别人不来干涉你,另一面是别人不来干涉你的义务,是社会所有人达到的一种道德共识,比如像认为不应该闯入别人家拿了东西就去卖等等。所以,你在享受别人不干预你的权利的时候,也担负着尊重别人同等权利的义务。这是一个辩证统一关系。我们谈的自由就是这样的自由,而不是单向的自由,不是积极的自由。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确保最大限度的这种消极自由,我们迫不得以,非要加入这样一个文明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对这样的自由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洛克说的产权。这就是在我们这个传统中所说的道德共识。就是每个人在宪法上都签约摘要: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意尊重其他所有公民的生命、基本自由、基本财产占有的权利。在这个根本宪法的签约之下,你才谈得上立法过程、执法政府,因为抽象的宪法不能解决各种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新问题。所以你要立法,要有符合宪法的政府。总之,这一套是属于政治哲学的内容。这一套之前是属于道德哲学的内容,只有在这两套体系之后,我们才能谈到所谓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才有一个规矩,才有德克海姆所说的有机社会的结构——每个人都在服从一套规范,都在自己相应的网眼里自由地活动,同时,也充分地信赖其他人也在他自己的网眼中活动而不越轨。那么这个社会就成了德克海姆理想中的有机凝聚的社会。 假如我们将以上这套体系称为道德基础,又将道德事件规定为非理性的选择行为中的一类行为,哪么道德事件怎么可能发生。这就涉及到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里共同遵守的道德黄金律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所有文明社会中,我们发现都有这样的说法,在《圣经》里,在孔孟思想中。不同的文明社会时间、历史、地理差别很大,但都有这样的思想。因为你不服从这一条,你就结不成社会。所以,我相信在目前所生存下来的7个文明中都有这个道德金律。像在西方的传统中,欧陆和英美都有一个共同的希腊、罗马传统,也就是斯多葛学派的正确推理摘要:理性的人不会理性地去做错事,去伤害他人,因为他会理性地推断假如这样做,别人也会反过来伤害你,这就非理性了。所以理性推理中可以推导出来道德金律。这是斯多葛传统,也是基督教的来源之一,到了后期就演变成了两个分支摘要:英美的和欧陆的传统。而欧陆一派对道德哲学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一来他们有危机,还有他们具有不是新教传统的基督教传统,更古老的犹太教影响,导致康德的自由意志,他从自由意志推出一种责任,推出一种普适原则下的个人责任,而真正继续了这一思想的是萨特。 康德的欧陆传统要追求的是自由意志,而不是英美的在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人们有一个消极的自由态度就够了。假如你要追求你的自由意志,你线性地走下去,你可能就走到法西斯主义。这并不是康德的意思,康德所讲的意志自由是完全不受现实世界物质约束的个人意志,是一种精神。但假如我们将它放到现实中考虑,我们每日每时都被现实所困扰,所以我们的意志不可能是充分自由的,也就推不出自由意志下应该做的那些事。而这并不是康德的出发点,康德的出发点是我先要假设一个抽象的人,他是完全不受限制的,不去做因受日常生活烦恼不得不为之的一些事,完全是自由的,就像上帝那样自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应该做的事是什么。由此出发推出一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规则。那么如何从康德的思想推出道德金律呢?罗尔斯曾专门有一篇文章论述从康德的意志自由到罗尔斯的普遍主义正义原则。推理过程是这样摘要:首先,第一个检验就是,你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比如是否撒谎),你要用自由意志判定这件事对不对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此刻,假如你认为在这件事上你的自由意志不受任何环境约束,你得出结论该做或不该做这件事,那么你再把这个检验深入到第二层检验,即是不是你自己在所有的场合,所有的情况下都应该做或不做这件事,才能完成你的自由意志,假如也通过了,那你再问第三个新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场合、所有的情况下,都做或不做这件事。假如是,那么做或不做这件事就应该成为普遍遵守的规则。 当然在伦理学史上有很多学者围绕康德的例子来批评,比如有人在追杀你的朋友,这时只有你知道朋友的隐匿之处,当杀手逼迫你讲出你朋友的藏身之处的时候,你是撒谎还是不撒谎。康德对此的回答是,这不是他所讲的自由意志,这已经是不自由的意志了,因为你面临着有人持枪,他在物质上束缚着你。所以康德不回答这个新问题。 由此,从欧陆哲学中衍生出来了一种看法就是,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应该是由普适主义或普遍主义原则来保证的。这就涉及上面提到的用正确推理原则得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规则。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从两个对自由的理解都可以得到道德金律。普遍主义原则下,可以出现看上去“非理性”的道德事件。 这里又涉及到道德新问题的另一个维度,它是非凡主义呢,还是普适主义。现在很多的道德探究都认为,仅仅靠普遍主义推出来的原则,可不可以推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些道德准则,恐怕还是不行。这就像宪法并不能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还需要商法、民法等等具体的法律。所以,为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麻烦、冲突,还不能仅仅依靠一些最普遍的道德准则,我们还得承认具体的义务、责任,也就是所谓非凡主义的道德。 就我们中国的文化来说,除了孔子对仁的看法具有普遍主义外,后来是越来越相信非凡主义。像韦政通先生总是强调中国的差序格局,就是非普遍主义,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有差等。最爱的是父母,再次是兄弟,再后是邻居,然后推及其他人,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扩展下去。这都是相对主义的、非凡主义的原则表现。这是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 面对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道德滑坡的局面,在我们将抽象的理论用来解释现实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分析也刚刚进行了一半。在中国社会里,什么是道德行为。我觉得,就是每个人要把自己非凡的环境考虑清楚,你是这个环境的中心,你有父母、子女、亲戚、邻居、朋友,你把自己和这些人的关系都做一个理性的熟悉,做一个很深切的理解,判定你和他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按照你确定的理想模式去处理各种关系,去和别人博弈,一直处理到符合你理想模式的程度。你的理想模式就是你的道德准则,你就这样行为。比如,孔子说,子为父隐,直在其中。那么父亲犯了罪,儿子包庇,这里包含了正义。你说要大义灭亲,那不行,不现实。所以在一个非凡主义的文化中间,没有宗教传统的文化中间,就得从非凡的角度每一个人都来判定,理性的判定,利己地但不是自私地来判定你应该怎样处理,而不是实际上怎样处理(是应然而不是实然)人际关系,然后以这个判定来指导你的行为。在道德准则之下,在道德理解之下,尽量地朝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就涉及到实然,实际上很多事情你不得不做,但你认为不道德,你认为可能不对。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解决的人生新问题、冲突,每个人总是处在这种冲突中,这是你的生命过程。这没办法,每一个个体都是这样。 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说是最严重的新问题就出来了摘要:就是从乡土中国到一个现代市场社会的过渡时期,由于我们缺乏强有力的普遍主义原则,那么怎样才能形成道德共识?例如,当分工充分发达了以后,农民本来是一个村,通过婚姻关系都是新戚,本来是很有共识的。而现在搞乡镇企业了,你生产钢管、他生产水泥、我生产煤炭,有专业分工,就有了利益冲突,就面临启蒙时代人们所碰到的道德危机,原来的共识就开始崩溃,就开始“杀熟”,越好的朋友越宰你一刀,因为他没有办法不这样行事,因为这是在非凡主义原则指导下。结果有很多在乡土中国条件下可以达成的道德共识这时就达不成了。像义利之辩影响就很大,例如反暴利法的产生,就有一个文化背景,有一个传统。 所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本来就缺少普遍主义原则的社会,一旦走入市场经济或现代的分工社会,那么原来赖以维系社会的家庭联系就被冲烂了,血缘关系就被淡化了,那么和血缘关系联系的前现代化的共识就瓦解了。而宗教生活我们又没有,没有一个从中世纪带来的遗产,就是把上帝变成法就完事,使社会有一个自然秩序的条件。所以就变成了无法无天的情况,人们就开始追求最眼前的利益——货币,用钱来指导人的行为。这时你没有道德准则了,你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你什么行为是道德的,道德是教育出来的,是一点点在传统中熏陶出来的,可我们的传统正在巨变,正受到冲击,每一个人都开始失落。假如按正常的状态,即便在一个非凡主义社会,也先有一个道德的基准,在这个参照系之下,人们知道向道德方向去努力,就是文明化的过程(civilization),而现在我们似乎不是这样,而是有点野蛮化过程,因为,没有人去指导,人们完全是看怎么自私就怎么来了。人们只是靠理性驱动,他的利益函数、效用函数,力求在目前最大化,今后的事也不想了。严格地讲,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事是要经过多次博弈的,就是说一个充分理性的人应该考虑到无穷远的未来的收益,然后将它折现到现在使效用最大化,这个最大化就有可能是道德性的行为,也就是顾及他人的行为,因为假如毁掉了名誉,以后就没办法和人合作。但我们处在过渡时期,未来贴现值不确定,以致没有人考虑。结果每一个人都越来越短视,所以就会看到我们社会目前的假冒伪劣,这都是不要未来名誉的行为,一个规范的社会不会有这种现象。这又形成劣币淘汰良币,假如你顾及名誉,你就吃亏,以致生存不下去。结果就很危险了。一旦出现了这种道德风险(moralhazard),影响破坏了互相信任的关系,假如这种道德风险代价太高,没有一个机制来平滑它,那就是逆淘汰,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么最后这个社会里都是坏人,那些稍微好点的人都生活不下去。我总举这个例子,就是人类学家(RuthBenedict)观察到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以能骗住所有的人为英雄人物的标准,就是大家都服骗术最高的人。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一直坚持这种标准,那就没有贸易、交换、信任可言,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就崩溃了,结果这个部落几十年以后就会自然消失。 在目前的时刻,我并不是雷锋,我也不想让每一个人来考虑道德新问题,但我觉得道德的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假如我们处理不好,那无论是改革还是市场社会的发展都很困难了。 很可惜,对目前的状况,我提不出任何具体的办法。我在香港除了制度经济学,就一直都是探究企业家行为,这两者是有关系的。制度创新是企业家的行为而不是理论家的行为。那么什么样的制度可以使我们的道德危机得到缓解,我不知道,我只是说这是一个企业家创新的过程。我总用这样的例子,就是在最大的企业之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盗对强盗的规则,就是说,假如你不守规则,那你就死了。所以在这一层次的企业家里名誉非常重要,他们开始向长远着眼,不是搞短平快。所以有恒产者有恒心是有道理的。因此,有充分的竞争就会产生一个良性的秩序。但这个秩序是否能够扩展,扩展到中小企业,那还得观察,这不是个理论新问题,而是一个实践新问题。但这是一种希望。从理论上可以提出来的一个原则(不是规则),就是竞争性原则。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制度,但我知道真正好的制度一定是竞争的产物,是制度创新,是各种不同制度之间竞争产生出来的结果。这个竞争的结果可能是没有一个人满足,但这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制度或最不坏的制度。所以,只有充分竞争才是我们得到好的制度,解决道德危机的唯一途径。这就回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阵营,只要答应我们自由交往,也许就可以建立规范及道德共识。 但是,现代经济学还不现代,因为它没有思索人存在的意义这个现代新问题,或上面我们说的现代危机这个新问题,我们声称现代只不过是数学用多了点。因此,为了使经济学进入现代,经济学必须首先回到古典,处理古典的新问题。因为古典经济学的时代正是启蒙时代,正是那时候人们熟悉了现代危机。所以我们要回到古典经济学,重新梳理出现代传统,这才可以继续往前走,进入现代。假如缺乏这种眼光,就值得批判。我一直在思索现代经济学,我是从存在哲学、从生存论的角度来从新写经济分析。实际上我们做的任何一项经济分析都不可能脱离价值判定,我们的价值判定最基本的就是从生存哲学、从生存论的角度、从这个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这个角度,来给出我们的价值判定。在这个判定基础上,才可能有类似效用函数,博弈均衡的选择这些能动的选择,去改变传统、去改变均衡、去进行制度创新,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才现代化了。就是把人的意义考虑进来,而不是像新古典的现代经济学所表现的就是把人当成一个东西来控制。现代经济学无非做得动态化一些,像最优控制理论,但我们只要问人在哪里的新问题,就会发现现在经济学的缺陷。我想中国人假如说能够超越西方的经济学或者说能够继续它并超过它,一个可能出现突破的点就是结合我们的文化强势,也就是文化的比较优势,因为在中国哲学中的深厚的人文基础、人文传统,把人的意义带回到经济学中来,这就有可能形成一个中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事先武断甚至走极端地把道德定义成摘要:道德的行为就是不能给你带来眼前好处的行为。比如,有人落水,你为救他而献身,或和一个抢了别人东西的歹徒搏斗受了伤,这时,我们很难说你是自利的,就是说在你的理性考虑中,你很难考虑到假如活下来,你的英雄称号会在你的效用函数中占多大的地位。这是我们就极端而言的,用以反驳另一种观点摘要:市场经济没有必要谈道德,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经济学阵营中来的。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往往强调要道德干什么,有市场经济就够了,市场经济会在竞争中自然产生出道德机制、道德规范来。应该说,我在许多方面和他们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甚至也是一致的。但我想将道德的重要性突出到这样的高度,就是说,不妨将道德定义成摘要:凡是理性的考虑都不会做的那种事。只要是考虑效用函数极大化,就绝对不会干的那类事中,有一类事叫道德行为。当然还有非道德的事也可能处于非理性范围内。我们就是在非理性范围内考虑道德事件。这里我们是将道德作为一次事件来考虑。这就不必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纠缠于摘要:到底道德有没有必要,道德是否是一个交易的结果,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为之后自然就会产生道德规范,还是先有道德规范才有交易这样一些鸡和蛋的新问题。 既然道德和理性是对立的,是非理性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道德行为发生?道德是否是作为社会的基础存在的,也就是说一个市场社会(请注重不是市场经济),需要不需要一个道德基础,这个道德基础包括对产权的尊重、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自我约束等等。 假如用我对道德事件的定义,那么基本的逻辑关系已经包含在这个概念里了。就是一群充分理性的自利的人(self-interested),是为自己的利益牟利的。但他们假如仅仅在自私的意义上是充分理性的(selfish),仅仅是自私的一群人,那么所有的其他人都只是他们的手段,是他们达到自私目的的一个手段。别人是我的手段,同样你也是别人的手段,你的生命、你的财产、你的幸福都是他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群人中可不可能有市场社会,再退一步可不可以有社会。在传统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讨论中,答案是很明确的摘要:不可能。在我们熟悉的一些政治哲学著作中,像英美传统的洛克、霍布斯或康德哲学传统中的有关论述,在自由意志这个传统中生长出来的道德哲学,欧陆哲学,像卢梭,都有这一观点摘要:即便是一群自利的人,假如他们完全是自私的,那就是野蛮人,就没有文明社会。 在英美传统和欧陆传统中都认为社会是文明社会(civilsociety),是civil,而不是野蛮(barbarian)状态。而一个文明社会或市民社会、公民社会,这些词在英文中都是civilsociety。civil在洛克的产权理论中,就意味每个人都必须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占有权利,也就是他所讲的Property。虽然在欧陆传统中有关对财产占有的尊重和英美传统有很大的不同,但从学术上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都承认只要是人类社会就要有一个文明的基础,这个文明基础就是道德共识(moralconsensus)。在霍布斯、洛克、黑格尔的论述中,道德共识的意思就是人们相互间有一个起码的尊重。这个尊重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在欧洲进入启蒙时代之前的时期,并不显得很重要,因为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人熟悉到它一旦缺乏将是什么样子,因此没有形成启蒙时代的道德危机。德克海姆有关社会道德共识的看法摘要:在一个前分工社会或前资本主义社会、前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机械式的同一(mechanicalsolidarity)。因为那时分工不发达而且社会规模很小,秩序扩展得还不宽泛,所以就一小群人而言,他们之间的共识比较轻易达成。这一小群人大都面临同一种风险——大自然,他们之间没有很广泛的地理差别,人种上单一,在血缘上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他们的能力、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差不多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会产生现代社会的萌芽,它只能有mechanicalsolidarity,机械式的团结、聚合(这个词中文不太好翻),总之是一种前现代的共识摘要:我们面临同样的生存新问题,我们拥有几乎同样的生存手段,也就是我们拥有同样的效用函数,那么我们就是一家子。这就是从血缘和地缘关系上形成的前现代社会,用中国人的话就是乡土社会。 当进入现代的时候,黑格尔和德克海姆就发现前现代社会开始瓦解,这些思想家熟悉到了道德危机,或者说是现代性危机,这种危机是从分工开始的。用德克海姆的话说就是分工的发展同时也就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发展。因为分工以后,人们的知识结构就局部化而固定在了所分工的工作上,人们在具体环境中积累知识,那么每个人判定事物的经验、知识积累就和在其他方面分工的人产生了差异,从而价值判定就会产生差异,利益就会有冲突。例如,工农之间的利益差别,就会有谷贱伤农、谷贵伤工的情况。所以前现代社会的道德共识很轻易就瓦解了。而新的道德共识只能建立在德克海姆所说的有机的凝聚(organicsolidarity)社会中。有机的意思就是指文明的人虽然是分工的,但他们通过交易、通过市场贸易互相尊重这种有机的关系,并结成个互相依靠、互相依存的社会。因此,在分工的现代社会,人们也能找到共识和基础,这个共识就是制度,是非道德的,因为它不是依靠于共同的前现代的共识,而是依靠分工制度,就像将每个人固定在一张网上的一个个点上一样,将每个人行为束缚起来。德克海姆被哈耶克认为是社会主义者,因为德克海姆强调的就是传统政府权威,是权威的建立,像强权政府甚至宗教的功能。他企图这样来摆脱韦伯的悲观的解昧状态。 对于道德共识、产生现代危机等新问题熟悉最深刻的主要是欧陆哲学家。包括德克海姆、韦伯、黑格尔。按照哈贝玛斯的观点,黑格尔毕生精力要解决的就是为现代社会找到它的道德基础。而哈贝玛斯的解就是建立在正当交往的基础上。这是欧陆传统的努力。 在英美思想传统中,我们还想不出有思想家例如启蒙时代的洛克、休谟、斯密这样的人,在重要的文章,重要的语句中涉及到现代性危机,也就是道德瓦解的危机新问题。这可能因为当时的英国社会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和法国大革命相似的动荡使然。英国是通过习惯法的健全逐渐取代君主法庭(royalcourt)和宗教的法庭(churchcourt)而形成一种非常灵活的习惯法体系(caselaw),来解决日常的新问题。这是个积累的过程是casebycase。法官碰到新问题,先看看前面有没有案例,假如没有就按自己的理性、公益来点一点解决。可见这是典型的演进秩序。这使人们对现实新问题的解释和处理很稳定,用不着一次性的革命。就像没有大的地震,完全是小震。因此,生活在其中的思想家们感受不到革命和推动革命的道德基础的危机。在道德基础开始瓦解的时候就会有革命,革命无非是道德共识不能达成的产物,是一种极端的手段。 我们中国人基本就受这两方面西学的影响。要么就沿着英美的思路,提出一些适合中国的新问题或中国式的新问题;要么就受到欧陆哲学的影响,包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提出中国式的新问题。所谓中国式的新问题就是中国人关心的是中国、立足于中国的前途、中国的命运,考虑的是中国人所考虑的新问题。也就是新问题意识是中国的。像国有企业改革、农业发展新问题、关贸新问题等等一些很细致的现实新问题。当和一个外国人讨论时,假如他不知道提出新问题的背景,你提出一个学理性新问题,他就会照本宣科地告诉你,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像公民权利是什么意思,法制是什么意思,但他不会涉及中国的新问题。所以新问题意识很重要,新问题意识只能是本土的。 经济学管理论文:经济学道德管理 内容提要摘要:本文从经济学是否需要个人假定的分析单元出发,确定了经济假定有效性和简洁性的原则。比较分析了经济理论中几种主要的对人的抽象假定,并得出了偏向于“经济人”经典假定的结论。 摘要:假定个人社会经济人道德人方法论 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即使仅从亚当-斯密算起,也已经使用了200余年。在这其中,有关经济人假设是否合理有效的讨论、诘难、争吵一直不绝于耳。对于经济学而言,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整的对人的假设,假如需要,到底那一种假设是最合理的——或者是给我们的经济学探究带来最小麻烦的?这是本文力图讨论的新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并结合各种代表性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得出一个令自己满足的结论。在文章的第一节将先对“人的假设”进行具体的定义并对现有的本领域的论文进行总结;第二节讨论对人假设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第三节试图探询一种合理的最有利于经济学的一般化假设;在文章的最后则说几句和本文相关又不相关的闲话。 一、讨论前的预备 所谓对人的假设,是指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微观的人的特征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在这里要注重到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对人的假设都是为了经济学探究的需要而作出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简化条件以便给出明确结果;而绝不是为了对人的特征或者“人性”作出描述甚至是评论性的结论。另一方面,要保证经济理论不是胡说八道,其对人的抽象(假如这项理论认为需要这样的抽象的话)也必须以现实为基础。 依照以上的定义,由于经济学探究角度、探究需要的不同,对于人的抽象也是各不相同。同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济学家对人性不同的看法也影响了其对人的假设,——甚至有人认为这位令人无法捉摸的王子根本就不该在经济学的舞台上出现。无论如何,经济学中众多的对人的抽象也吸引着学者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本着经济学家“最优化”的嗜好试图找到其中的最合理的一个。 国内外对这方面的探究成果,一般以“经济人”名义冠之,尽管有不少人会把“道德”、“非理性”、“效用人”等等作为和“经济人”并列的概念进行探究。总的来说基本是在经济人这一命题下描述经济学中对人的假设的演化过程。 笔者可以找到的英文文献有三篇,它们是《理性经济人》(马丁-霍利斯,爱德华-内尔,1975)、《有思想的经济人》(米兹,1991)、《近代经济人的灵魂》(梅尔斯,1983),他们都以“经济人”这以假设为中心,评述了对人的各种抽象。值得注重的还有《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霍奇逊,1993),其中的第三章“在个体主义的方法论背后”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主流经济学中的人的抽象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经济学探究是否应该从人的基本假定开始的新问题。 国内本领域最出色的作品是《经济人和社会秩序分析》(杨春学,1998),该书从17世纪霍布思的“人性自私论”开始,直到现代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加里-贝克尔的“效用最大化”说,系统总结并评述了经济学上对人性假设的各种思想及其演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把“经济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命题而不是探究方法进行讨论,这是和本文的方向有所不同的。其它此方面的文献也较多,但其成果基本不出刘氏的范围。至于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需要经济人”的新问题,笔者以为已经超出经济学探究方法的讨论,对此类文献未予理会。 最后要指出的是,几乎所有此类文献,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关阐述加入进来。唯一能够找到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人”及其经济行为特征的分析比较”(胡均,刘风义,2001)1,该文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人进行了比较,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人”的总结相当精辟,本文的对其某些观点进行了参考。 二、起点摘要:个人,还是社会?这是个新问题 我们的探究对象,不是一些简单的个体,而是一些在社会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社会个体……为了了解这种个体,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其全体环境中来加以探究;而为了了解这种群体,我们有必须了解那些个体,因为正是这些个体之间相互关连的行为组成了社会群体。 在讨论经济学中人的抽象前,我们先要确定它在经济探究中的地位,是基础性的还是附带讨论的。假如说人的行为目的和方式可以完全由外界条件——比如社会习惯、制度等决定,那么对人的抽象也就不那么重要。假如经济探究可以从其他方面而非个人(或者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开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模拟帕雷托的句式说摘要:“给我一组外部条件,那么个人就可以消失。” 在这个新问题上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观点,一种是个人主义方法论,强调以抛开一切外部条件的个人主义为出发点。冯-米塞斯3用明确而有说服力的语言宣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要从人类行为的有目的性和目标导向这个前提出发。并且根据因果论的推导,个体有目的性乃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充分起因。换而言之,这种目的(也许应该加上偏好)在这里被预先给定,“人”的抽象已经清楚地决定,并以此出发进行其经济探究。应该说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经济理论都或多或少地因循了这种方法论。斯密的“经济人”命题也是明确地由微观的自利的个人开始的。 另一种观点则恰好相反,他们批判斯密、李嘉图把那个时代的人不是看作历史的结果,而是看作历史的起点,并认为合乎自然的的个人不是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产生的观点。同时他们也反对把人的范畴永恒化,得出一个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抽象。持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纵观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方面的论述,尽管其一再申明不否定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能动性,认为个体具有潜在地改变其关系规则地能动功能,批判那种“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地产物”地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但是根据其对人的定义——“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社会而非个人。进一步的证据在于其以物化的生产资料为标准的阶级划分,各个阶级的利益和目标是既定的,个人的目的和行为服从其所属阶级。用比较简单的推导来说即是社会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阶级意识,阶级意识决定了个人行为。因此其经济学的起点是社会而非个人,对个人的假设也相形见拙了。如我们前边说到的那样,王子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甚至有下岗的危险。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的观点则介乎于两者之间而有所侧重,比如新制度经济学亦是以人为起点,但其在假定人的目的和偏好时却又肯定社会制度会予之影响。可以算是兼顾了。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脱离不了个体本位的藩篱。 我们这里无意讨论哲学新问题,但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由的确蕴涵了太多的哲学思索。在这里不预备仔细讨论它们的关系(我想已经有足够多的大脑给出了足够多的答案),我们并不讨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却一样能煎出美味的荷包蛋,因为我们以煎鸡蛋为目的从而以鸡蛋为起点。同样的道理,经济探究的目的决定了其起点。不同的起点也决定了不同理论的局限性。假如我们把经济学对象定义为穆勒的四分法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观主体是我们需要直接面对的,那么一个准确合理的人的假设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探究的方向的功能也是决定性的,那么在过多的拘泥和谁决定谁也是不明智的。 这样得出结论也许有逃避新问题之嫌,那么我们再提出一种区分的方法——把变量较多,较难熟悉的作为假设前提进行抽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相对社会而言,个人的偏好和目的更难于把握也更难于追根溯源,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者另一个偏偏不喜欢)?这样的原因实在是不好把握。我们假定的往往是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只能经验抽象的,那么社会就相对简单得多了。诚如加里-贝克尔所言摘要:“口味这个东西是不能讨论的。”于是应该以谁为起点也就显而易见的。 最后指出的,我们不否认某些领域从社会出发会更恰当,一种骑墙的表述方式是“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这样探究者到底爱从条件还是主体来探究就自便了。这实在是个不受指责的好办法。 三、人的假定摘要:是一个两个,还是很多很多? 人类的经济模式当然不是唯一的模式。社会学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人、了解人的社会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心理学也是这样。但是,从科学观点来看,真正的新问题是在这些工具中,即在‘经济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政治学模式’或‘心理学模式’等工具中间,找出最有效和‘竞争能力最强’的工具,以便尽可能准确地抓住人类社会的复杂本质,假如我们的经济学确实需要一个“人”的假设的话,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假定,什么样的抽象才是最合理的?同样是亨利%26#8226;勒帕日(1977)给了我们一个标准摘要:“一种科学工具的价值是不能以其假设的现实程度来衡量的,重要的是这些假设是否简单明了,是否有效,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好的假设不一定是最接近复杂现实的假设,而是那种尽可能简单明了,并且有尽可能大的解释和预见能力的假设。”这是一种纯粹的效率原则。但是,经济学的确不应该含盖太多的价值判定。作为一门科学,主观上的价值判定会极大的影响其解释和预见能力,经济世界如同物理世界一样并不会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什么就会如我们所愿。事实上,即使我们能在一时之间欺骗自己欺骗世界,但结果不是关起来的门窗终于漏了风就是屋里的东西最终发了臭。总之,笔者坚持经济学纯粹的科学性,因此这样的经济学也只需要一种假设摘要:最简单最有效的那种。 带着这样一个标准,让我们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流行或者曾经流行的假定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当然是最为经典的“经济人”假设。其核心内容即自利的理性人。这包含着两层意思摘要:其一,人是理性的,在决策行为时总是作出自己认为更好的选择,这样的大白话到了新古典经济学,就转化为“稳定的偏好”,并进一步有完备性、传递性、反身性三大性质作为严格的数学基础;其二,人是自利的,在进行经济行为(最重要的,在进行交易时),人是以利己为目标的。以这样的定义,因该说亚当-斯密以来以致新古典经济学直至今日,绝大多数经济理论都是在这个假定下展开的。所不同的只是对于其利己目标的不断变化调整,即经济利益最大化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而“经济人”的两大要素从一开始就饱受诟病,尤其集中在后者上。闻名的“亚当-斯密新问题”即是其一,人们很不能容忍经济理论中自私利己的经济动物就是《道德情操论》中具备着高尚道德的“人”。对于这样的责难我们大可以看看亚当-斯密有关交易起源的描述摘要:“……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靠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假如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轻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假如他要和旁人作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5利己之心假如是交易——经济学的现实之母——的基础,那么假如要抛弃它,就只好抛弃经济学。另一方面让我们提到标准对“经济人”假设进行衡量,对交易来源的解释证实了其有效性;假设的有效性又是和其简洁性相关的。接近现实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过分追求假设的现实性,只会增加其复杂性,甚至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列入假设条件,反而影响了假设的有效性。有关这一点,弗里德曼(1953)举的一个例子很有解释力。他说,一个理论或其“假设”不可能是完全“现实主义的”。有关麦子市场的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理论,不仅需要包括直接决定麦子的供给和需求的那些情况,而且还需要包括用于交换的现金或信用工具的种类。此外还有摘要:交易者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他的祖先及受教育的程度,他的家庭人数,他家庭成员的特征、祖先、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种植麦子的土壤种类,土壤的物理及化学属性;在生长期内的主要天气情况;种植小麦的农民及最终食用小麦的消费者个人特征,等等,等等,无穷无尽。为达到这样一种真实而作的过分努力,都只会使该理论失去真实有用的功能。从这一点上来说“经济人”假定用最精练的的方式得到了最大的解释能力,难能可贵。 至于“经济人”假定的种种弊端,即使不看国外,国内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口号的论著也有不少极为出色者,其中对“经济人”的批评横贯古今、旁征博引,出色之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6 “社会人“模式是另一种应用于经济学中的假设。它由旧制度主义经济学家提出、想以之来取代“经济人”模式。它的基本内容是摘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之外,人还追求平安、自尊、情感、社会地位等等的需要;人所作出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他个人的社会经验、不断的学习过程以及构成其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个人之间相互功能的基础之上,因此,人的行为是直接依靠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因此要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和环境的关系去理解人,去解释人的经济行为。 历史证实,“社会人”这种替代模式对理论经济学家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在某种意义上,每一门社会科学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具体层次上对人进行探究。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经济学对人的探究,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学家必须全面地探究和考虑到影响人的所有因素。以“社会人”作为经济学的基本行为假说,无异于否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存在的价值。同时从简洁性的标准考虑“社会人”的模式也是复杂而无法把握的。 “管理人”是赫伯特%26#8226;西蒙在其“有限理性”假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人受到自身在熟悉和计算能力方面固有的限制,以及信息不完全、时间有限的制约,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因此,不论主观愿望怎样,人们都只是追求可以实现的“满足的状态”而不是“最大化”。 “管理人”分析模式把人的决策行为视为一种动态的选择、探索、适应过程,即摘要:根据既定的满足目标,对已知的少量替代方案进行选择,不久因环境变化而不能得到满足再探索新的替代方案,同时也对满足程度进行调整。着的确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行为的分析模式。但就其自身的逻辑而言,“满足”标准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解说,也很难获得数学上的支持。同时什么时候探索新的方案、什么标注下调低满足程度也是非常模糊的。最后,生产者假如都是根据“满足”目标展开活动,很难解释资源会产生稀缺状况。7 最后是不属于经济学假定范围的“道德人”,它仅仅是其它学科学派用以进攻“经济人”的武器而已。道德人对于经济新问题的解释能力非常小,一个例证是在制度方面的,制度提供了人们追求私利时的行为规则,由此形成了社会秩序,相反,假如不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而是假设为不谋私利的“道德人”或“圣徒”,那么制度及其约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遗憾的是,人不是圣徒。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笔者的结论摘要:假如我们真需要一个经济学上的“人”的话,理性的自私的“经济人”仍然是首选的。 四、冷酷的科学之外 有两件事务我愈是思索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布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摘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或许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侵犯的领土日益广阔,人们对经济学的苛求也日益严厉。从诞生开始就受到各种非难的“经济人”其所受到的绝大多数指责都不属于其所属的探究范畴。所幸的是他竟平安无事茁壮成长。这样的大幸和大不幸都源于经济学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近了,而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事远非“科学”两个字所能解释。当我们讨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关系时往往掉进“我们该作‘经济人’还是‘道德人’”的陷阱中而不自知。 本文在前边以十分轻视的口吻评价了“道德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这源于作者坚持经济学是科学这一冷酷的论断。但绝不表示任何对闪耀的人性之光的高尚道德的轻视。事实上笔者甚至反对把亲情、友情以及助人为乐的美德放入所谓“效用最大化”中去解释,经济学的领土仍然在经济领域,过多的扩张是对科学的不敬也是对经济学的变相毁灭。而道德、感情,即使不能禁止经济学涉足,至少我们也可以说其在这一领域的解释能力是十分弱小的。 科学是冷酷的,科学中的“人”是冷酷的,因为假如我们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现实中的人,我们得出的结论就往往会过于乐观。但现实中的人绝不会有着最大的恶意。在经济学之外,我虔诚而又敬畏地遵循着心中的道德,假如没有它,我的人生将会了无生趣。在没有成本和收益曲线的感情世界里,我随时愿意为自己的亲人、爱人、友人牺牲一切。 经济学管理论文:政府行政经济学管理 一、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的性质和起源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实际上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下,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是按照列宁的“国际辛迪加”模式组织起来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配权统统集中于中央,就业由政府统一分配,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物资实行统一调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完全成了政府的附属物,几乎没有自主权可言;政府的行政审批成了一切经济活动所必需的环节,几乎覆盖了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覆盖全社会的行政审批制度,排斥而不是保护了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仍然存在;而且,市场化改革之后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审批制度保持了相当大的连续性。以新建企业为例,目前新建企业所需行政审批事项与程序,尽管比计划经济时期有所减少,但基本框架几乎未发生变化(李郁芳,2001)。事实上,行政审批本身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在催生市场、扫除市场化改革障碍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有学者认为,“特许式改革”是广东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事实上,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指导思想下,“特许式改革”贯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事情常常是这样进行的:先由企业或改革项目的实施者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再由地方政府向上一级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批、特许后方可实施某项改革。这种以行政手段强制性推动改革的方式,客观上必然强化政府的审批制度,使大量本应由市场本身实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如企业上市、市场准入等,需要通过层层的政府审查、批准程序方可实现。这样,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直接指挥微观经济活动,转变为目前通过审批标准来控制微观经济运行中的融资、市场准入等关键性环节;然而,政府行政审批的实质仍与计划经济时期一样,是政府企图控制微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工具。 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审批制度,与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有本质区别。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市场机制;而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其功能却是保持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权力。换句话说,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起源,应被理解为保持政府的微观资源配置职能,不需要寻找“市场失灵”或“帕累托最优”方面的原因。二者在性质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行政审批制度“为谁服务”的问题。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政府为市场服务的工具;而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则是使市场机制服从政府意图的工具。 可见,我国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政府的公共选择有关。具体说,目前在我国政府的公共选择规则方面,有三个问题使当前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长期延续: 1.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利益结构。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在行政领域或“政治市场”上,“个人是严格按经济人的方式行动的……当人们改变角色(即从市场交易主体变为公共选择主体——引者)时,并没有变为圣人”。(注: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47。)也就是说,政府并不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而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在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下,政府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责时可以运用行政权力收取各种管理费用,并与本部门的收入和个人利益发生了联系。这就在客观上推动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谋求更多收费项目,获取更多审批权力。正由于政府官员的利益结果与审批所带来的收益有关,行政审批由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演变为政府官员追求本部门利益以及个人奖金或福利的行为,形成政府本身不愿放弃行政审批的局面。如不久前广州市清理出的1050项审批项目中,各部门自报要求保留的有949项,占90.4%,自报取消审批的只有10项,仅占0.95%(注:李郁芳.关于政府审批制度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4):197-208。)。 2.政府规模膨胀。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由于政府官员的名誉、地位、权利、酬金经营与其所在的政府机构的规模大小成正比,因此政府官员必然千方百计地扩大政府机构,争取更多的职能和预算。这就在两方面要求行政审批的加强:第一,膨胀的政府规模需要更多的行政开支,在现有“吃饭财政”的状况下,财政难以满足政府机构膨胀的要求,导致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而发不出工资,迫使国家不得不默认行政机构审批收费。第二,扩大政府规模必然要求为新增加的公职人员提供工作机会,扩充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是“因人设事”的简便办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规模持续膨胀,从1979年的505万人增长至2001年的1104万人,在国有单位职工总数中的比例由1979年的5.8%增至2001的14.0%(注: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对政府的行政审批造成较大刚性压力。 3.政府官员的“设租”和“寻租”。如果说审批收费还是政府官员以合法的理由获取个人利益,那么“设租”就是以非法方式获得个人利益了。寻租理论中的租金是指一种由政府官员带来的非生产性收益,它的存在必然刺激人们“寻求租金”,就像利润的存在刺激人们“寻求利润”一样。政府通过行政审批制度在许多领域制造了垄断租金(即“设租”),而那些企图进入这些产业获取垄断租金的人会通过游说、贿赂、雇佣官员的亲属等方式去讨好、接近官员,以便通过行政审批获取租金。在这里,行政审批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而那些有行政审批权力的政府岗位则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肥缺和争夺对象。这同样使行政审批制度形成长期持续的刚性。 可见,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政府官员出于个人利益而选择的控制微观经济资源配置的工具。政府行政审批的这种性质,产生了与西方国家行政审批制不同的政策后果。如在产业准入问题上,我国的行政审批缺席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某产业制造了障碍;而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却是要取消或削弱进入障碍。当然,在西方管制理论中也有关于利用进入限制来防止新企业的“过度进入”而引起“过度竞争”的讨论,但这种讨论的目的同样也是要弄清“过度进入”是否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企图控制市场机制的精神实质是不一致的。 二、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逆向选择效应 我国的政府行政审批制,阻碍了企业的产业进入,这种阻碍是通过逆向选择实现的。政府行政审批制的逆向选择效应,与常规的逆向选择有区别。常规的逆向选择,主要特点是当事人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迫使信息劣势方对信息优势方采取一个武断的评价标准,低于此标准即停止交易;这使得高于此标准的信息优势方因不合算而退出交易,从而形成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效应。而对于政府行政审批制,即使政府审批部门与申请进入市场的企业之间是信息对称的,同样会出现逆向选择现象。产生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是,政府官员为寻求审批收费、租金等自身利益,无论政企之间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也必须为企业制定一个武断的审批标准,以便从企业那里获得符合自己要求的收益,这就将产生阻碍企业进入市场的逆向选择效应。下面我们利用信息经济学根据具体说明这一问题。 假定存在欲进入市场A的企业i,它预期进入市场后将获得利润R;但如果企业i选择进入其他市场,可获得平均利润S,即企业i进入市场A的机会成本是S。假定S是一个常数且R>S,即企业i进入市场A后将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率。这一假定意味着,由于政府通过行政审批对市场A的进入管制,使市场A出现了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租金R—S,吸引新企业进入该市场。但企图进入该市场的企业未必就能够得到垄断租金R—S,因为企业i在进入市场时必须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审批,这种行政审批将使企业i的成本增加W个单位,增加的成本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审批机构的收费;因行政审批而耗费的时间;寻租过程中的成本。由于这些成本纯粹是在进入过程中遭遇行政审批而产生的,因此可视为进入成本。政府审批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将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收益的审批标准,这个标准将使企业i付出进入成本W。在这种情况下,企业i是否选择进入市场A,将取决于R—S是否大于W,即进入市场后获得的垄断租金是否足以抵偿进入成本而有余;如果R—S<W,则企业i选择不进入;如果R—S>W,则企业i选择进入。 不过,除上述垄断租金、机会成本和进入成本因素外,企业i是否进入市场A,还需要考虑企业进入市场后成功的概率。如果成功概率过低,则企业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垄断租金甚至亏损,它还是要选择不进入。而成功的概率则与企业的预期收益R有关,因为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是,高收益的项目蕴含着高风险(即低成功概率)。假定企业i存在连续多个投资项目,每个投资项目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的项目产生收益 从(4)式可以看出,政府的行政审批标准越高,企业i的进入成本越高,则企业i所选择的投资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越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政府行政审批标准的提高,企业要进入市场将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审批收费和寻租成本,耗费更多的时间,这就要求企业在进入市场后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或垄断租金来加以补偿。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拥有高收益项目的企业才会进入市场。只有低收益项目的企业,随着行政审批标准的提高,将因为不合算而逐渐被淘汰出局,放弃进入市场的尝试。但在市场经济中,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和较低的成功概率。行政审批标准的提高,实际效果将是越来越多的低风险企业选择不进入市场,而越来越多的高风险企业选择进入市场,从而企业投资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将因此而逐步下降。这就是的形成机制。可见,政府的行政审批标准在这里导致了“高风险的企业驱逐低风险的企业”,因此具有逆向选择效应。在这种体制下,优质企业有可能因为进入成本过高而不愿再与审批部门纠缠,放弃进入市场的努力;而只有那些拥有高风险项目的劣质企业才舍得花功夫和成本继续向行政审批部门“公关”。显然,政府行政审批制的这种效应,在提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的同时,也使进入市场的企业的质量发生了下降。从长期来看,这是极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做法。 三、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要解决企业产业准入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必要的。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制,即政府的行政审批制是不可缺少的。问题是我们目前的行政审批制不仅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反而在制造市场失灵,亟需通过改革,使其由政府控制微观经济资源配置的工具转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工具。在这方面,西方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效仿的蓝本。但是,在目前政府行政审批制长期持续的深层次原因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直接照搬西方的经验不现实。目前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实际上需要对政府本身进行改革。 1.重塑政府机构及官员的利益结构。据施蒂格勒对美国管制收费的研究,1969年美国的反托拉斯司、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关税委员会等基本不收费,其他管制机构的收费也很低,仅占总开支的0.022%—0.229%不等。这些费用只能弥补一些变动成本和手续费,政府官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财政拨款。这种利益结构足以保证官员不把审批收费作为“创收”的目的。因此,改革行政审批制实际上就是官员的利益结构的改革。政府官员的收入只能来源于财政拨款,不能与审批收费挂钩。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大大消除审批项目的冲动。这就要求通过财政拨款适当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 2.缩减政府规模。如果政府规模持续膨胀,财政开支就难以满足提高政府官员收入水平的需要,“因人设事”的现象也难以避免。如果仅仅取消审批事项,而机构和人员编制不作相应调整,行政审批制早晚会卷土重来。所以,缩减政府规模也是改革行政审批制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的困难是事业单位规模、人员膨胀,占用的财政开支过多,使财政缺乏提高政府官员收入水平的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链条:要改革行政审批制,需要缩减政府规模,而后者又要求缩减事业单位规模,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 3.建立制约政府行为的力量。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说到底是要约束政府行为。但由于政府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强制力和内在的扩张冲动,只靠政府自身改革难以奏效,前述广州市的审批项目改革就是例证。所以,改革行政审批制还需要建立外部的制约机制,即建立超越于市场和政府之上的力量。这就是法治。只有把政府行政审批制纳入法治的轨道,真正做到依法审批,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遏止行政审批项目的扩张。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政府行政审批的法制化,进而为实现法治社会创造条件。 经济学管理论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管理 摘要 本论文借鉴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抱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考察马克思论述政治经济学的话语结构入手,抽离出“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四组基本的话语组合方式,为了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把阐释归入“历史/历时/特殊/具体”,而排斥“自然/共时/一般/抽象”,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放弃对于“一般/抽象”的探求。他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并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所在,而辩证法恰恰是“共时/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辩证”的叙述动力能否承载历史唯物主义的诉求,马克思是如何在“辩证法”的运动中纳入“历史”的声音,我将通过对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突破文本的叙述抵达历史的艰辛,这对于语言学转型以来处理文本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在后结构主义解构“宏大叙事”的策略下重新找回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历史、共时-历史、一般-特殊、抽象-具体、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抽象人类劳动、剩余价值、能指/所指/历史参照物 引言 生活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对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论》的态度不得不带有复杂的情感。改革开放是在批判“”历史的基础上开启的,而在思想领域则伴随着对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清算,以至于在新时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不再成为知识人的普遍信仰,但是随着90年代市场化在中国的全面展开,一些曾经借助马克思主义批判和拒绝的东西浮现出来,中国究竟是在“发展主义”2的历史允诺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还是掉进了“现代化的陷阱”3,于是,一部分对社会持有批判立场的知识分子又重新认识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并把其作为介入社会批判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幽灵”4又回来了(按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说法,“马克思的幽灵”从没有离开过),或者借用《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书的结尾语“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思考剥削,而剥削还没有终结”5,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被历史想象性地“终结”6。 正如20世纪法国著名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在《阅读 资本论 》一书的开篇就写道:“毫无疑问,我们都读过《资本论》,而且仍在继续阅读这部著作”7,阿尔都塞借鉴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哲学家的身份采用“征候读法”来重新阅读《资本论》,以便恢复苏共“二十大”以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样一种“保卫马克思”8的方法依然是我们今天阅读《资本论》的主要的哲学背景,也使本文的分析不得不打上结构主义的烙印。因为《资本论》首先或许最终是一个文本,尽管马克思从没有打算把自己的思想只呈现在文本中,他更关注文本的实践意义,但是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已经很难获得这份突破文本而抵达历史的自信,或者说支撑马克思信念的哲学根基已经动摇了,尤其是20世纪初期在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以及最终波及到整个社会人文学科的结构主义,似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语境”,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结构主义对马克思的阅读和阐释还依然有效。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资本论》应该属于马克思所深处的历史的“必然”产物(至少马克思这样认为,否则他就不会坚信自己的研究工作是科学的和真理的),这并不是说《资本论》中所讨论的问题不适用于当下的历史,而是一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本文就试图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和话语结构,并通过考察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来检验这一系列话语结构及其辩证运动是否能承载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叙述任务,这或许也是处理马克思主义的“遗产”以及偿还其留下的历史“债务”10的一种方式吧。自然·历史 在阐述“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的问题时,马克思批驳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于“个人”的观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性的观念,这种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11,而马克思认为这“只是大大小小的鲁滨逊一类故事所造成的美学上的假象”12,“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13,换句话说,个人是历史的产物,这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为“人”下的定义,即“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14。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放入历史/社会的范畴,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思考动力和基本出发点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这种立场成为马克思叙述的基本前提之一。 当然,人也有自然的一面,马克思并不否认这一点,“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15,但是,这里的“兽性”(自然),是一种建立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的自然观,与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根本区别,前者虽然不否定人的自然属性,但是却蕴涵着把自然对象化/客体化和以人为认识中心的哲学思想。这种人类中心的观念,是马克思论述的基本前提之一,如在讨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时候,确定商品有没有“用”,显然是以人为参照的,而进行商品交换的基本动力,也诉求于对方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16,也就是说,在物品凝结人类必要劳动时间的不言自明的前提是建立在物品是否具有对人类来说有用的使用价值上,所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和历史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就没有历史”17,从而确立了历史主义的信念和方法,同时也为人征服自然确立了伦理上的合法性。 进一步说,这种人类中心的思想,是与近代科学主义的兴起以及世俗化的进程分不开的,在某种意义上,把人从上帝那里分离出来,确立人的自然性本身,即是一次重新发现人认识人的过程,这是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观念之一。在“上帝-自然”的论述语境中,人归属了自然,但是马克思却强调人是历史的产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也就是说,成功逃离了上帝阴影的人,并没有堕落到地狱,而是又回归到一种被称作“历史或社会”的故事里,这样“自然-历史(社会)”就形成了一组相互结构的话语关系,马克思对其意义生产的逻辑是放弃自然/非历史化的解释(抽离了历史经验的假象),而把阐释的原因归还历史(时间运动的一种次序)和社会(空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8。在这里自然不再指一种客观化的对象即自然化的自然,而成为了一种区别于历史的解释学的动力源之一即自然而然,或者如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所说“自然是无意识的,这是达尔文意义上的无意义,人类生命中也没有目的,只不过是些偶然事件罢了,而历史是有意义的”19。而马克思的工作就是论述“自然发生的东西是如何变成历史的东西”20,这也成为19世纪末兴起以来社会学家们的任务,即“社会学一直是一种非自然化的力量,社会学家的目标在于将人类行为解释为社会的和历史的现象,而不是自然的现象"21。 在马克思论述“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时,作为生产本身内部的问题,决定生产本身的分配就成为生产的前提,那么“生产实际上有它的条件和前提,这些条件和前提构成生产的要素。这些要素最初可能表现为自然发生的东西。通过生产过程本身,它们就从自然发生的东西变成历史的东西,并且对于这一时期表现为生产的自然前提,对于前一个时期就是生产的历史结果。它们在生产本身内部被不断地改变”22,也就是说,在生产的时间序列上,此时的“自然前提”,实际上是彼时的“历史结果”,“历史”也就把“自然”辩证地否定了。 共时·历时 “历时-共时”是结构主义的一组基本概念,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这组概念引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后来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话语方式。索绪尔区别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关系和心理关系。历史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23,也就是说共时强调“同时存在”的各“结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而历时则是“一个代替一个”的时间过程,或者说,空间作为时间中的一个顷刻成为共时的,而时间作为空间的持续成为历时的,这样“历时-共时”实际上代表着“时间-空间”的思维方法,历史主义偏重于历时的考察,而结构主义的贡献则是把共时的结构关系作为思考的重点。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马克思叙述的基本张力所在。 不言自明,马克思更强调一种历时的方法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于历史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于时间的一种看法或态度。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历史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向前发展的,是逐渐“进步”的。马克思这样的一种进步的时间观来自于黑格尔,而黑格尔又是从哪里获得这样一种以不可逆为运动动力的时间观呢?按照刘小枫在《历史的终结》24一文中的追溯,可以得知这样一种时间观来自于12世纪的修道院创始人尤阿西莫的著作《论三位一体的本质和形式》,他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即上帝的三位一体,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上的结构关系,而是一个历史的关系,也就是说,三位一体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圣父是一个阶段,圣子是一个阶段,圣灵是一个阶段。这样历史就有了起点、发生、发展、终结等一系列“历时”的属性。 当然,黑格尔的历史观是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精神意志的运动过程,在马克思看来,这无疑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他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变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5,从而为其历史主义的信念之外套上唯物的外衣,可以说,在价值论上,马克思和黑格尔有着截然对立的差别:一个是唯物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者,一个是唯心主义资产阶级代言人,当然,这种区别是马克思为了确定自己而与黑格尔划定的界线,参照系对于黑格尔来说是后设的,但是马克思在根本上确是与黑格尔共同分享着同样历史动力学,只是在价值指向上是颠倒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26,从而马克思发挥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27,使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辩证法在本质来说,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 确立了一种变化的、发展的、辩证运动的时间观就为马克思在历时的视野中得以叙述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提供了可能。但是,马克思在强调历时的语境中并没有放弃对于共时结构的考察,在阐述“生产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里就可以体会马克思是如何在历时运动中辩证地把握共时结构的。 马克思接受了法国重农学派魁奈对于经济体内部的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把经济交换过程看成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从而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和消费就成为同一个结构体系内部的不同要素,但是在这一共时关系之中,各元素之间又被依次分布在一个时间的顺序当中,即由生产到交换到分配再到消费,然后再进入下一次循环,而马克思的洞察之处不仅论述了结构内部的历时关系,而且阐述了结构内部的共时关系,即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生产与交换的辩证关系,进而马克思认为“它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28,从而把生产作为此结构进行运动的根本动力,进而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等概念也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的分析工具。 不过,需要指出的,虽然马克思在具体研究中没有放弃对共时结构的关注,但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是把历史放置在一种时间关系的讨论中,这样,区域空间上的差异在叙事上也就转化为一种时间序列,这突出体现在马克思对社会形态演变的看法上。他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把历史/社会划分为原始的、亚细亚的、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等四种经济结构的演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这样划分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东方、希腊、罗马、欧洲的阶段性叙述与亚当·斯密从经济史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狩猎、游牧、农耕和商业”的继承和综合29,显然,马克思在接受黑格尔的历史观的遗产的过程中,也接受了这种把空间差异转化为时间距离的叙述模式,或者说马克思把空间抽象为具体的时间排列,这也许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造成的,同时,也与马克思把“共时”辩证地纳入“历时”的叙述方法息息相关。 一般·特殊 作为一种进步的发展的时间观,实际上预示着一种具有先后次序的排列方式,进而这就涉及到认识论的问题,也就是说,既然历史的发展具有进步即辩证向上的运动逻辑,那么如何理解低级与更高一级的关系,或者说处在当下的语境如何理解之前的低级与之后的高级呢?马克思使用了一个比喻:“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30,这里,马克思为什么不说“猴体解剖对于人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呢?他强调了认识高等动物对于低等动物的意义,而为什么不说认识低等动物对高等动物的意义呢?这种认识论上的轻重差异,就构成了马克思叙述上的一个假定,那就是他认为认识高等动物比认识低等动物更具有意义。 这种认识论,在其论述中有两个不言自明的前提,一是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具有共同性,否则就不能借助一个去认识另一个;另一个则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否则一个就不会比另一个更高级。这些看似简单的常识,却涉及到马克思叙述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话语结构即“一般-特殊”的关系,阐释它们的关系不仅成为马克思为什么要把首要的研究工作放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31的考察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其叙述上的紧张关系。 在论述“生产”问题时,马克思提出了是研究“生产一般”还是研究“生产特殊”的问题。“一般”是一种抽象,具有普遍性,是各个时代都会拥有的共同点,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32,也就是说“一般”在历时中是重复运动的,并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否则历史就只能原地打转了,而构成历史发展动力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个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33,所以,马克思认为对“一般”考察,并不能得出支配历史前进的动力,而那些推动时展的“差别”或“特殊”却是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他要突显事物在历史中的运动变化,而不是共时性的结构(当然正如上面提到的,马克思在事物内部结构时更重视其空间关系),所以说,马克思强调了以不同生产方式为标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性、差异性和断裂性,而不太重视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及其连续性。 进而,就可以得出马克思之所以倾向于人体(高等动物)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找出动物的一般属性,而是为了探求人体之所以为人体(高等动物之所以为高等动物)的特殊性来,而“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34,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所以,马克思要从生产方式最高级的资产阶级社会入手研究,但是马克思又说“决不是像那些抹杀一切历史差别、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成的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那样”35。 可见,马克思固然没有否定存在着超越一切历史关系的经济规律,但这种“一般”并不能掩盖“特殊”,或者说马克思的工作就是要把“一般”纳入“特殊”,因为“特殊”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强调“特殊”无非是为了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历史特征36。只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工作依然要从探讨“一般”/“共时”的规律出发,而这种规律的探讨,马克思受了科学主义的影响,如他把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律类比为物理学上的实验。他认为“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定、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观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37。 这样一种研究方法来自于19世纪科学主义的影响,也给马克思带来了叙述上的矛盾。一方面这种“抽象”的个案研究,建立在马克思的进步史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坚信“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38,而这样一种把空间的地域差异转化为顺序的进步的时间分布的逻辑,是一种19世纪的普遍主义的人类历史观念,带有很强的西方中心论的色彩,20世纪以来,这种“时间距离转化为空间差异”的历史观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比如结构主义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采用共时的空间结构来替换历时的时间的“陈旧的进化论”39;另一方面,这种诉求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的研究,如何在其研究内部运用“特殊”,也就是说这种历史个案式的研究能否超越用形而上学的规律替代具体历史过程及其动力的研究方式。进一步说,马克思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典型地点英国”这一“共时”结构的探讨纳入到种种非英国的世界史的“历时”当中,以及如何在诉求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研究里关照英国自身的“特殊”历史,也就是说,在“共时-历时”、“一般-特殊”的话语结构中,它们是如何运动的,马克思的答案是“辩证法”,他在“抽象-具体”这一基本的话语结构中详细描述了辩证法的运动过程。 抽象·具体 与“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在结构上相类似,“抽象-具体”是马克思论述这些话语内部的运动时所借重的概念。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马克思的阐释方法是放弃“自然/共时/一般”,而诉求于“历史/历时/特殊”,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放弃对“一般”的研究,否则就不会探究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把英国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那么如何协调“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的关系呢?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从而为这些话语结构提供了动力和具体形式。 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文中,马克思描述了“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他以研究人口为例描述了“抽象-具体”这一话语结构的运动方式,即“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40,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辩证法”的精彩运动过程,用图式可以表现为: 具体蒸发抽象再现具体 (“混沌的表象”)(“最简单的规定”)(“丰富的总体”) 马克思把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称为“蒸发”,这是17世纪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他们仅仅从“生动的整体”里找出了“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而没有进一步把这种“抽象”辩证地运动到“具体”,而马克思所谓的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少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使马克思把辩证法从黑格尔的精神意志里拯救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他批评了那种以经济范畴观察社会关系的形式主义方法(或唯心主义方法),但他所做的是力图在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改造这些范畴及其内含,重构作为科学的政治经济学”41。 进而,这也使马克思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视野(具体)与形而上学(抽象)的叙述形式之间的紧张关系,那就是说辩证法作为方法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运动,其本身的产生过程既是辩证的也是历史的,即黑格尔完成了“具体到抽象”,而马克思则实现了“抽象到具体的再现”,或者说马克思把形而上学的叙述形式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再现”,这种“具体的再现”就成为马克思落实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叙述上的方案,这种叙述上的方案能否真正抵达历史,也就是说,“辩证法”本质上是“共时/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辩证”的运动过程如何与“历史”这一唯物主义的诉求纠结起来,或者说马克思是在“辩证之中”寻找“历史”的依据,还是在“辩证之外”纳入“历史”的声音?这似乎是关乎政治经济学命脉的问题,下面我将通过对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来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辩证·历史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其去神秘化,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放弃辩证的运动模式,反而成为上面所讨论的话语结构的叙述动力,并且在《资本论》开篇第一章讨论《商品》的问题时,就把“具体-抽象”的辩证法付诸了实施。在叙述的进程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一被马克思称为“幽灵般的对象性”42成为对“具体”的一种“抽象”,并担负着“抽象”向“具体的再现”转化或者说进行唯物主义落实的重要任务,而且马克思把这种“抽象人类劳动”通过劳动力来让渡给或者说物化到商品的价值中,使其完成价值增殖的过程,使剩余价值得以产生。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假定的这种“凝结人类劳动力的抽象劳动”也就成为其叙述上实现“辩证”到“历史”的唯物主义转化的“瓶颈”。马克思是否完成了这项任务,将决定着“抽象-具体”等一系列话语结构能否承载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在马克思看来唯一科学和真理的叙述企图。 为什么马克思将商品理论作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有学者在文章中指出这是考虑到“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而不是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性”43,我觉得除此之外,不得不考虑马克思自己的说法,《资本论》一开篇,他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44实际上,马克思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庞大的商品堆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表象,这种表象也就是“混沌的表象”(具体);二是这种社会财富可以还原为(或者说“越来越稀薄的抽象”为)单个的商品,对于后一个理由,即“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是一种科学主义的叙述模式,在微观物理学上,探究物质构成的方法就是逐步分离的过程,马克思显然相信这样一种把复杂的事物还原(实际上也是一种抽象的方式)为同质的元素,进而考察单个元素(“最简单的规定”)也就可以达到认识整体即“丰富的总体”的方法,这是多么惬意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法呀。 马克思的论述从商品的物质属性即使用价值开始,正如前面所说,这种论述建立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上,当然,在叙事上,马克思引入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使商品这一“抽象的能指”找到了一个所指45,或者说一个更“具体的能指”。运动总算开始了,紧接着,马克思就进入了问题的关键,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什么能够“实现”交换,这里,马克思没有把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放在心上,因为这依然是以人为本的思路,交换方实行交换的唯一目的或企图就是为了获得对方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显然不是马克思所关心的(这也为后人攻击马克思留下了悬念46),他需要在“交换行为”内部为维持这种广泛的交换关系寻找到一个“一般”的理由、动力或者可能。 “一般”在基本的话语结构中意味着“共时”/“抽象”,也就是说马克思必须放弃具体、偶然、历史等可变因素中的交换活动,而把交换抽象为普遍的、同构的过程,把唯一的“特殊”性保留给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为这是交换得以进行的根本动力和唯一理由,那么,就剩下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了,即使用价值凭什么能够交换,也就是说,这些因为使用价值不同而具有本“质”区别的商品依靠什么可以放置在同一个天平上,进而,马克思的任务就变成如何由“特殊/差异”蒸发为“一般”的了,也就是要完成“具体”到“抽象”的运动。 这时,马克思终于露出了他要实现这一推论的秘密武器了,这次,他借重的是数学这一为科学大厦奠基的方法。转折点体现在“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47,秘密就在这个“等式”上。“等式”不仅意味着“特殊的/个别的/偶然的”相等,而且更重要地是数学上的“等式”具有无限运动下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等号”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归整到它的旗下,这样“等式”就具有了“一般”,显然这里的“一般”依赖于本身已经被抽象过的数量,这样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放在等式的两边了,也就意味着交换双方的商品在某种形式的“量”上具有同质性,可以说,马克思把“特殊的质”的问题转化为了“同质的量”的问题,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既具有了“特殊的质”,又具有了“一般的质”,这个“一般的质”被马克思命名为商品的“价值”,就这样“特殊”与“一般”被辩证地统一在了商品身上。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辩证法已经具体表现为“二重性”48,也就是说马克思在辩证法这一结构内部也赋予了否定之否定的历时运动和二重性的共时分布,如果说前者是螺旋上升,后者则是对立统一。在这个意义上,上面提到的“历时-共时”、“特殊-一般”、“具体-抽象”等话语结构也被辩证地运用到辩证法自身了,进而,辩证法在马克思的手中既具有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开放性,又具有自我缠绕、自我论证的自省特质,当然这种一旦把开放性和自省特质分别讲述的企图呈现出来的时候,另一种辩证统一的力量也就被辩证法“自行”启动了。简单地说,辩证法在叙述上的基本叙述方式表现为“既(是)……又(不是)……”,如马克思在阐述剩余价值诞生的过程中,这种辩证法或者叙述方式成为最终在叙事上完成“资本生资本”的秘密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即“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49。 当马克思由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的商品”论述为具有“一般的价值的商品”时,已经完成了由“具体”蒸发到“抽象”的任务,也就是说辩证法完成一半了,下面的工作,就是如何由“抽象”再重新降落到“具体”。“同质的量”的价值成为马克思辩证法的出发点,显然,这里的“同质的量”还停留在抽象的数学的基础上,或者说,此时“价值”还是一个“空洞的能指”,这时,马克思需要为这个漂浮的“能指”找到一个“降落伞”,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正如他以人类中心的有用性来约束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他把商品是否投注了人类“劳动”作为其价值的所指,从而“劳动”这个词汇被马克思勾陈出来,甚至成为人之为人的本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50,这种付出了“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类的劳动。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追问,马克思为什么会选择“劳动”来充当叙述的重任。 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51,也就是说“劳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态度,或者说人对自然的一种作用力或意志力,这显然来自于黑格尔所描述的“孩子向水面投掷石头而掀起涟漪”的故事,正如上面谈到的,人来自于自然,但“人/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关系却体现为一种征服与驯服的决断力,即人投射到自然身上的“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52,这与是否能有用于人类而作为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逻辑一样,人通过“劳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自身。不过,马克思没有满足于这种在“人-自然”的框架里阐述劳动,因为这只能说明劳动的存在,而无法回答为什么劳动对于商品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说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几乎发现了劳动价值理论,但因为一个很简单也是最终的原因,他不能创立这样一种理论,因为当时劳动并没有商品化”53,也就是说,“劳动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但是,在经济学上从这种简单性上来把握的‘劳动’,和产生这个简单抽象的那些关系一样,是现代的范畴”54,可见,马克思在使用“自然-历史”的话语结构来为劳动寻找阐释力的时候依然选择了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 当马克思把“劳动”放置在历史/历时的过程之中的时候,作为叙述动力的辩证法也随着开始启动,进而,可以看到,所谓的劳动的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依然是劳动由具体的/个体的,上升为抽象的/一般的,当然,“劳动”的历史演化也由原始的/简单的发展为高级的/复杂的。具体地说,马克思把劳动的认识大致分为这样一个历时的辩证顺序:“重工主义或重商主义把财富的源泉从对象转到主体的活动——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到“重农主义把劳动的一定形式——农业——看作创造财富的劳动,不再把对象本身看作裹在货币的外衣之中,而是看作产品一般,看作劳动的一般成果了”再到“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有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也就有了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般,然而是作为过程去的、对象化的劳动”55,最后马克思把劳动抽象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56,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所谓历史观,不仅是一种进步的时间态度,而是一种辩证的时间观57,“《资本论》的叙述方式就体现了这一辩证的时间观念,它通过改造和综合斯密和黑格尔的逻辑,创造性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过程”58。 由抽象的数量,变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在某种意义上,这依然是能指自身的运动,或者说马克思为商品搭建的天梯还没有完成,但已经离地面不远了,或者说在马克思找到“等式”的时候,天梯的蓝图已经绘成了,很快,马克思把“抽象的人类劳动”量化为“劳动的量”,而“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59,这样,“抽象的人类劳动”就被换算为物理意义上的时间,抽象的数量终于羽化为了具体的时间尺度,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如果辩证法就此停止,具体的时间又将会变成特殊的/个体的/偶然的,这与商品拥有“特殊的/具体的使用价值”没有什么两样,这样辩证法就变成了循环论,这显然不是马克思愿意看到,因此,这种通过时间单位度量的劳动时间应该是抽象的/一般的,否则就要走老路了。 辩证法继续前进,马克思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经过了长途跋涉,马克思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东西,抽象的人类劳动的所指固定在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因为它在共时的结构中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它对于一定的生产条件来说,是抽象的/一般的/不变的,但它又是一种时间概念,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差异性(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在量上也有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是抽象的(无法核算出具体的物理时间),又是具体的(可以用多少来度量),这是多么精彩的辩证法呀。 可是,叙述的危机也在辩证法结束之时随之到来。由“商品的具体的使用价值”到“商品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价值”再到“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过程中,辩证法就像写好的电脑程序一样自行运算,而“历史参照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实际上,商品在辩证法的旅行中充当了一个能指的角色,辩证法的动力或者说运动方式,则转化“能指寻找所指然后所指又充当能指再寻找下一个所指”的一种类似于拉康描述的能指在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比如作为能指的商品找到的所指是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又作为能指找到的所指是价值,直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出现,辩证法停止了,能指也停止了。这种能指自身的运动,在运动开始就把其参照物留在了叙述之外,也就是说,辩证法一旦进入叙述就会转化为能指趋向于所指的运动,而把历史参照物抛在一边。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无法进入“辩证法”,也就是说,历史处在辩证法之外。 不过,叙述的动力依然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诉求。因为辩证法的运动,被展现为了能指不断滑向所指的运动,也就是说,驱使能指向所指运动的动因是为了暂时获得一个“意义”,以想象地完满能指的匮乏,这种追逐“意义”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落实唯物主义的叙述方案,在“能指/所指”的结构中,马克思实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了一起。 但是,这显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他在叙述上要实现是的符号与历史参照物的唯物主义诉求,而实际上,从分析“商品”的辩证运动中可以看出,他只能在“能指/所指”之间实现唯物主义,而没有让能指溢出符号抵达历史参照物。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有着清晰地认识,他认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60,也就是说,马克思对由“辩证法”而寻找到的“先验的结构”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认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61,这种“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的信念,成为马克思在叙述上完成“先验的结构”与“改变世界”的融合的动力,这种努力体现在马克思试图为这个经过辩证运动获得的“先验的结构”寻找一种“历史/历时/特殊/具体”的依据,就让我们从马克思论述剩余价值理论中来体会这种努力吧。 剩余价值的理论,是关于“资本”的理论,即“资本(G)如何变成资本(G'''')”的理论。马克思首先发现,“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62,而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劳动的二重性”这一被马克思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63上,即“劳动既可以表现为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又可以成为不同量的抽象劳动”,这样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即劳动可以成为商品,但同时,劳动又是商品的价值源泉,这种“独特商品”就造成了作为商品的价值与自身投注到商品的价值源泉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就是剩余价值的不二法门,即“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64。关于“劳动”的辩证法,在《商品》一章中马克思就已经论述过了,所以在论述“剩余价值理论”时,马克思引入了历史的声音,也就是把“剩余价值”落实到历史当中,这就是马克思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论述,即“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65,从而为剩余价值得以产生在叙述上提供了历史的制度上的阐释。另外,马克思在对于“最初的资本从哪来的问题”即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阐述上,更显示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魅力,而这恰恰是辩证法无力完成的任务。 结语 马克思与他之前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6,这样一种强烈地把哲学活动指向实践的态度,导致了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念,从而在叙述上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辩证”与“历史”,即如何把“历史”转为一种“辩证”,如何把“辩证”纳入一种“历史”,这种叙事的张力可以从“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这四组基本的话语结构中体现出来。 我在上文中把商品在“辩证法”中的运动的过程,转换成了商品作为一个能指不断寻找所指的滑动,也就是说,语言学以来,“辩证·历史”的问题,被转化为“能指-所指·历史参照物”的问题,显然,在辩证法内部永远也无法抵达历史参照物,可以说,历史在辩证法之外,即在辩证法开始运动之外或停止运动之后,历史才登场,这也许正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吧。
公司投资论文:试论公司转投资的负面效应及法律规制 [摘 要]对公司转投资的规制是公司法的重要任务,公司转投资有其重要意义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滋生一些负面效应:资本虚增;经营者控制公司股东会为自身牟利;转投资行为形成的子公司常被母公司用来作为违法和规避法律行为的工具等,加之法律的缺陷,使这些问题更趋严重,必须健全《公司法》以强化对这些负面效应的法律规制。本文简要分析了转投资限制性条款的立法缺陷及不足,以期对《公司法》的修改和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面效应,转投资,法律规制 引论 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对公司转投资的法律规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司转投资是指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以公司法人财产作为对另一企业的出资,从而使本公司成为另一企业成员的行为。”[1] 公司转投资对分散经营风险,调整产业结构,节约交易成本和稳定经营权有着重要意义,是顺应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经济现象,有利于控股经营,实现集团战略。但是由于欠缺完善的法律予以调整,因此公司转投资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滋生了不少的问题,“公司转投资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严重阻碍了转投资行为积极功能的发挥。如何对公司转投资实施法律监控,是各国公司法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我国涉及到转投资问题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等,由于本文主要从公司法的角度对转投资的限制性条款进行分析和探讨,因此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相关条款不作探讨。 一、公司转投资的负面效应 1、资本虚增及“空洞股份”的出现 无论公司相互投资,抑或公司单向投资,都会产生虚增资本及“空洞股份”的出现。“空洞股份”的出现,必然使公司的真实股东的“真正股份”在总股份中所占比例下降,当这种“空洞股份”与其他股东的“真正股份”同样行使股东权时,真实股东的“股利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遭到了来自“空洞股份”的欺诈,其表决权即公司支配权亦随之稀释。同时,虚增资本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使债权人盲目相信公司实力而与之交易,有害于交易安全。“转投资行为导致的虚增资本,从极端而言,则公司与银行同具有制造货币之功能,使债权人误认为公司资本雄厚,妨碍交易安全;而在转投资行为导致实质性减资的情况下,债权人却可能不知道公司资产已虚化,同样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3]. 2、经营者控制公司股东会 依据现代公司法律,对外代表公司进行活动的不是少数股东而是公司经营者,那么毫无疑问代表转投资公司行使对目标组织的出资者权益归根结底亦只能是“戴着公司面具”的经营者。在公司转投资形成的经营者支配的环境下,其所带给转投资公司股东特别是少数股东的危害十分明显。 实际出资的人被从支配的地位排除掉,而没有出资的人却在支配着公司,单向投资的情形亦是如此。“在相互转投资情形下,董事、监事可能利用转投资控制本公司股东会”[4].转投资公司一旦将一部分资产转投资于目标公司后,初始股东便失去了对该转投资部分资产的最终控制,不得对目标公司中的该部分资产行使控制权,而由转投资公司的经营者代表公司行使出资者权益。这样,一旦初始股东对目标公司失去了控制就很难防止董事、监事、经理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获取他们自身的利益。此外,在公司转投资情形下,经营者处于绝对的控制支配地位,极易形成无责任经营,即使其不忠、未尽管理人义务或过错造成公司损害亦不会受到任何责任的追究。 3、转投资行为形成的子公司常被母公司用来作为违法和规避法律行为的工具 在公司转投资持有被投资公司股权超过百分之五十时,即构成母子公司关系。此时,形式上两公司皆为独立主体,但实质上子公司已全部或部分丧失了自主性,其经营政策系由母公司所决定,因而子公司常常被母公司用来作为逃避税收,规避法律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这表现在:母公司把子公司看作自己的分支机构、办事处而不仅仅是公司的被控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财产竞合,母公司从子公司中大量借款而不归还;将子公司作为本公司担保负债的工具等。 二、公司转投资负面效应的法律规制 1、公司转投资的必要限制 首先转投资对象的限制。公司转投资的对象只限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禁止公司充任合伙人或成为他公司之无限责任股东,日本《商法》第55条规定,公司不得为其他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或合伙事业之合伙人,并将这一规定视为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及我国公司法也有类似规定,与此相反,美国《标准公司法》却规定,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公司可以成为任何合伙组织、联营组织、信托组织或其它实体的发起人、合伙人、联营人或上述实体的经理。两种不同的立法体例体现了不同的立法价值取向:日本,台湾及我国大陆的规定着眼于交易安全优先,美国着眼于效率优先。 一方面,合伙事业是—种极具风险的事业,会对债权人的权利发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合伙事业又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企业。法律的任务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让当事人的在风险与商机之间选择并尽可能减少风险,对于公司如何运营、如何投资,最终有决定权的是从终极意义上拥有公司的股东或反映投资者共同意志的公司章程。公司转投资合伙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和方向,如果公司股东愿承担风险,法律就不该武断地绝对禁止,应将决定权移交于最终拥有公司的股东。然而,转投资毕竟涉及到转投资公司的权利及债权人的利益,法律又不能漠然视之。因此,我国《公司法》可以规定:除非公司章程存在相反规定,公司不得充任合伙人或者其他公司之无限责任股东。 其次限制转投资数额。在参照国外公司法的规定的基础上,对双向相互持股和单向持股的比例分别做出具体规定,“相互持股不免会导致公司注册资本的重叠以及偿债能力的弱化,对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利益显然都是不利的。” [5]“《公司法》一方面不应全面禁止相互持股,因为这会否定公司对外投资的法定权利;另一方面又应对公司间相互持股的比例给予必要限制,以此杜绝虚假出资、资本不实现象。”[6]对公司转投资数额的限制,应考虑到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的弹性与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就单向转投资考虑到我国国情及不完善的市 场经济体制,可借鉴我国台湾公司立法态度,即限制的比例宽严适中。这样就能既保护交易安全,又兼顾效率,以二者之间的平衡。 2、对公司转投资负面效应的积极调整 单纯地对转投资予以限制,显然不能有效解决转投资所产生的问题,因而需对转投资引起的负面效益予以积极调整。对此,德国法有专门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公开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化的目的在于使利害关系人了解公司资本结构的真相,而不为虚增资本的假象所蒙蔽。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的规定,一企业对他企业取得越过25%的股权时,必须以书面通知该企业,而受通知的企业必须将上述受通知的持票情形,依章程所定方法公告之。[7] 其次限制股权行使。根据德国法,公司对他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其股权的行使,不得超过他公司股份总额的四分之一,但有两项例外:一是由公积金转增资本而获得的新增股份;二是公司已依规定将其在他公司的投资额通知该公司,而未从他公司获得类似通知前或通知有相互投资的事实前。在相互投资公司中,如一公司对他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或以其他方式控制他公司经营者,他公司为子公司,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份,其股权不能行使,此所谓股权行使之限制,包括表决权及股息分配权。美国法律亦规定,如果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权过半数时,乙公司所持有甲公司股份无表决权。限制行使股权的目的在于防止经营者借相互投资控制本公司股东会,矫正公司经营者无责任经营。[8] 最后对转投资公司少数股东的一般保护。当公司转投资对少数股东的权利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损害或有损害之虞时,法律赋予少数股东的—般救济措施。对少数股东的一般救济措施多种多样,但其重点在于:(1)少数股东所享有的各种诉讼提起权;(2)强制公司或多数股东收购少数股东的股份;(3)董事对少数股东义务之承担;(4)公司多数股东对少数股东受信托义务之承担等。 3、加大对违法转投资行为的规制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应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假定是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是行为规则本身,制裁是规定违反该规范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9]我国《公司法》第12条对转投资作了限制,但对违反转投资限制性条款的责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这会使本来就单薄的法律条文形同虚设,不能达到立法目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公司法》第12条有待完善,对于实施违法转投资行为的公司,首先应在公司立法中强化公司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我国公司法规定较为简略,有待完善,“我国的转投资限制立法虽有其特色和优势,但是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突出表现在缺乏法律后果的规定,尤其是关于民法法律责任的规定”。[10] 违法的公司转投资通常是在公司净资产为零或为负时以及越过50%净资产限额的情形下实施的,这就极易公司资产不充实,无法按期清偿债务而与债权人间产生经济纠纷,或因公司通过转投资而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规避法律,以被投资公司的独立人格来对抗债权人,使其债权无法得到满足,进而引发经济纠纷。凡此种种都涉及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立各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责任,如何在相关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干涉和破坏的前提下,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正是产生于我国公司转投资立法而其本身未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丰要有两种:第一,认为既然公司转投资违背了公司法的规定,则应认定该行为无效,强制收回公司用于转投资的资产,以清偿其所欠债务。第二,使公司债权人取得股份代位权,强制公司转让其投资股权,由债权人行使。但此两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 第一种观点突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果以被投资公司资产偿还转投资公司债务,则无异于公司替股东还债,这在法理上是说不通的;强制收回投资也有损相关公司的合法权益,显然有失公平。 第二种观点以强制转让股权的方法清偿债务也有弊端:首先与《公司法》现行规定不符,况且如果被投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充分了解和信任是公司高效顺利运营的前提,而债权人通过受让股权而以股东身份加人到有限责任公司中,往往不利于与其他股东的合作,进而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和运作,损害其效率。 综合考虑,在公司违法转投资而无法清偿债务场合,有关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条款可设定为:第一、原则上不得执行被投资公司财产,而只能以转投资公司的投资收益,即用被投资公司到期应分得的股息、红利偿还。第二,如果被投资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则债权人可通过受让转投资公司股份而依法代位行使股权,但必须遵守持股披露规则。第三,如果被投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则只能双方自愿(经被投资公司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不会因此干扰被投资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准予债权人通过受让股份,利用被投资公司的股份而实现债权。第四,在特定情形下,引入“刺破公司面纱”制度。按美国的判例学说,当法人独立人格被不当使用、不为诚实目的使用、维护欺诈或规避法律时,法律就将公司视为合伙组织,从而否认其独立人格。因此,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公司超过法定限额违法转投资之时,转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主观上具有滥用公司法人形式逃避债务、规避法律以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客观上两个公司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则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刺破公司面纱”、“公司人格否认”等原则,突破公司人格独立、责任有限而互不连带的一般规则,以被投资公司资产承担债务,从而有效规制公司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余论 公司转投资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营行为,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对其加以规制是理所当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既是公司的一项法定权利,又必须符合公司及有关各方对自身利益的安全需求。”这是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监事利用转投资控制本公司,权利滥用的需要,也是防止虚增资本、投机炒作牟取暴利和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的需要。因此《公司法》修改应当对转投资做出完善的规定,健全这些规定为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公司公平的竞争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公司投资论文:信托投资公司年报的法律分析 摘要:本文以首批35家信托投资公司披露的年报(或年报摘要)为基础,从法律的视角对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笔者希望信托投资公司完善自身的行动与监管机关有效监督的举措能够双臂合力,进一步规范年报披露行为和提高年报披露质量,从而推动我国信托业在阳光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信托,信托投资公司,年报,年报摘要,信息披露 一、引言 今年年初,银监会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了年报(以及年报摘要)的内容、格式和首批披露年报的30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名单。此次年报披露正式启动了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制度,银监会采取三年分步实施的策略,要求首批30家信托投资公司于今年4月底之前披露年报和年报摘要。在指定的期限内,有29家公司在银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纸上披露了年报摘要,只有1家公司(西藏信托)在申请延迟披露年报摘要并获得批准后,于5月 25日公布了年报摘要。在此期间,2家上市公司(陕西国投和安信信托)按规定披露了年报摘要,3家公司(华宝信托、中泰信托和英大信托)自愿披露了年报摘要。因此,在已经完成重新登记的59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有35家正式披露了2004年度年报,占总数的59%.它们涵盖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 个城市的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北京和广东分别有3家以上公司披露年报,合计12家,超过了总数的1/3;天津、福建、江苏、山东和河南也分别有2家公司披露年报,合计10家,接近总数的1/3;其余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有1家公司披露年报。这种地域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信托投资公司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关系。此次年报披露是国内信托投资公司首次大范围公开经营信息,公司董事会及董事已公开承诺年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做出了公开保证。因此,这次年报披露的可信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托业的发展状况。 35家信托投资公司分别在《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上海金融报》《新疆经济报》等指定和非指定的报刊上刊登了年报摘要。其中,《中国证券报》22家,《金融时报》10家,《证券时报》6家,《上海证券报》5家,《上海金融报》2家,《新疆经济报》1家。有2家公司分别在3种报刊上刊登了年报摘要,有7家公司分别在2种报刊上刊登了年报摘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年报披露的渠道,也扩大了年报披露的影响力。上述35家公司大多都建有独立的网站,其中绝大多数在本公司网站上公布了年报全文。但是,仍有个别公司没有建立公司网站,或者网站上没有年报内容,或者仅仅在网站上公布了年报摘要。据统计,约有20%的公司没有按要求在网上披露年报全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使人们难以迅速地获知信托投资公司的全面信息。另外,银监会还要求将书面的年报全文及摘要备置于公司主要营业场所,供客户及相关利益人查阅。但是,35家公司对年报备置地点的表述差别较大,大多在年报摘要中表述为公司的注册地址,也有表述为“总裁(总经理)办公室”、“公司办公室”、“公司行政部”、“公司财务部”、“综合管理部”、“理财中心”等,只有少数规定为明确具体的营业场所。这种笼统的、模糊的表述,势必给客户及相关利益人查阅年报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年报披露的规范性。个别公司的年报全文和年报摘要在内容上基本相同,有的年报中还存在较多错别字等纰漏,这反映了少数公司披露年报的认真和细致程度还有待提高。 自从首家信托投资公司公开披露年报以来,有关年报分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多以短评的形式展开经济分析,尚未看到对年报进行法律分析的文章见诸媒体,这不能不说是信托研究(特别是信托法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本文将着重从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层面上对首批信托投资公司年报披露加以分析和探讨,由于年报中直观的法律问题很少以及笔者个人的研究水平有限,下文仅对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以期对国内的信托实务和理论能有所裨益。 二、组织形式(公司类型) 根据统计,此次披露年报的信托投资公司在组织形式(公司类型)方面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共计有28家,占总数的80%;有6家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约占总数的17%;只有1家公司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约占总数的3%.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是信托投资公司主导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据一定比重,而个别国有独资公司的存在则隐含着信托业的企业改制尚未彻底完成。 从年报的内容推断,西藏信托采用的就是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资设立。依据我国《公司法》第64条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其特征是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和法定性(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以及责任的有限性,并且这种组织形式主要运用于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通常而言,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主要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等考虑,由国家(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或部门)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或者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主要关注社会效益)或者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领域单独投资设立公司,即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具有特别必要性。在笔者看来,信托投资公司本身并不属于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也难以归入特定行业的范畴,目前仍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已没有必要。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在其年报的公司战略规划中,也已明确提出“推进公司的改制与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如此看来,国有独资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退出信托业将指日可待。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法定形式。就现实而言,目前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仅占较小比重,上述35家公司中有限责任公司占4/5,而股份有限公司不足1/5,由此可见一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互分离,股东对公司和公司对外均承担有限责任,二者的组织机构也基本相同。但就信托投资公司而言,讨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孰优孰劣的关键还不在于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人数是否受限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出资是否一定是货币、设立程序简单还是复杂等问题,而是信托投资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和专业理财的法人对公司制组织形式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公司组织形式,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股权结构、风险责任以及发展模式,尽管每一种公司组织形式都各有优劣,但发起人、投资者甚至立法者和监管者应当结合信托业的特点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笔者认为,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继续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必要的,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尤其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更应如此。首先,信托投资公司目前以3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的起点,资本规模已比较大。况且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或正在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控股集团,规模可观。相比于有限责任公司通常适用于中小型企业,而股份有限公司则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因此,信托投资公司更适宜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以适应资本增加和规模扩张的发展趋势。其次,有限责任公司在组织和经营上具有封闭性或非公开性,只能由发起人募集资本,股东人数有上下限要求,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证明股权的出资证明书不能流通;而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东人数有下限而无上限要求,股份转让亦比较自由,证明股权的股票可以流通。因此,信托投资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资本的募集、股权的分散和股份的流动。再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权限较大,董事通常由股东兼任,股东会对董事会的控制紧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低;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权限较大,受股东大会的控制较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高。因此,信托投资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减少大股东控制、规范关联交易和独立自主发展。复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更加严格,财务状况的公开程度更高,加之前述的开放性和社会性,因此更有利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督。最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申请上市,能为信托投资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一言以蔽之,与我国“人合兼资合”的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资合性的股份有限公司更有利于信托投资公司市场化的改革和发展。早在80多年前制定的日本《信托业法》就明确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成为营业信托法人,这也说明选择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对信托投资公司具有较充分的合理性。 另外,在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只有2家是上市公司,这也是目前我国信托业中仅有的2家上市公司。依据《公司法》第152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应符合6个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而兜底的条件也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其他则是有关公司股本、开业时间、盈利状况、股东人数、持股比例、遵守法律方面的条件。由此可见,我国目前信托投资公司上市的关键仍是行政监管部门的批准。相比于稀缺的 “信托牌照”而言,信托业中的“上市牌照”更为稀缺。笔者认为,监管者可适时地允许部分规模较大、资产优良、结构规范、业绩良好的信托投资公司依法上市,以推动信托业更快和更好地发展。当然,对信托投资公司而言,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适时地借壳上市也不啻为一条发展壮大的捷径。 三、公司名称 从3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来看,有近50%的公司名称仅以地理名称(所在省市)命名,未对公司名称权(商号权)给予足够重视。《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没有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做出详细规定。但是,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等,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信托投资公司名称在实现公司法人的人格特定化时,也体现了公司的商业信誉,仅以地理名称命名而缺少商号,这不仅不利于公司名称权和商业信誉的保护,也不利于公司的跨地域和跨国经营。 从法律的角度讲,商号是公司的特定标志,是与其他公司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具有排他性和专用性,与公司同生同灭,代表着公司的信誉,还可能注册成商标。《巴黎公约》将商号权纳入工业产权的范畴给予保护,我国法律虽对商号权未有明确规定,但《民法通则》中有保护企业名称权的具体规定。目前,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公司名称的重要价值,主要通过继承母公司商号和自主创立商号来逐渐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品牌。前者如“平安”、 “中信”、“兴泰”、“粤财”等,后者如“中诚”、“新华”、“华信”、“中融”、“百瑞”、“中原”、“北方”、“联华”、“国民”、“安信”、“中泰”、“英大”等。另外,还有结合母公司特点来确定名称(商号)的,如“中海”、“华宝”等。 信托投资公司在市场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商号和商号权。一方面,应该积极树立品牌,通过注册等法律途径确立商号的专属使用权;另一方面,应该将公司名称(商号权)纳入到重要无形资产的保护范畴,在资产评估、企业并购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品牌价值。另外,有不少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正在或即将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其间公司名称(商号权)的转移、使用、许可等都应建立起完备的法律衔接,以巩固和拓展品牌的价值。 四、注册资本 目前信托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起点是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600—3000倍、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30倍[1],也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2]等金融类法人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在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是27亿元,最低的是3亿元;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9家,约占26%;注册资本在6亿元以下的公司有23家,约占66%.其中,注册资本在20亿元以上的公司仅有3家,注册资本在15亿元以上的公司仅有5家。整体而言,资本规模雄厚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仍是少数。资本是公司赖以生存的财产基础和信用基础,公司资本是《公司法》中的特定概念,用来表示由公司章程所确定的股东将要认缴或已经认缴的出资总额。公司资本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由于《公司法》采用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即要求股东足额认缴公司章程确定的资本,因此注册资本与授权资本、发行资本、实收资本具有等同含义。从各个信托投资公司的年报来看,注册资本与会计账面的“实收资本”基本相同,实现了足额认缴。 注册资本是公司的重要法律特征之一,它和公司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一样,理应成为公司概况的基本内容。但是,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只在年报的会计报表中列出了实收资本,却没有在公司概况中列出注册资本,这有待完善。从信托业立法的角度讲,监管者对注册资本的重视和规范程度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1986年颁布实施的《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已废止)规定,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必须具有最低限额的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同行政区域的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的实收人民币自有资本金最低限额分别为500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经营外汇业务的必须同时分别拥有500万、200万和100万美元现汇的最低限额实收外汇自有资本金;另外,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最高可以为实收货币资本金的3倍。[3]这里,“实收货币资本金”和“注册资本”表征了不同的含义,而且前者成为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设立的资本要求。在2001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已废止)中,“注册资本”已被正名,其相关规定与2002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大体一致。依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除了可以用货币出资,还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但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4]《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14条仅对信托投资公司经营外汇业务时的资本构成做出了限定,即注册资本中应包括不少于等值1500万美元的外汇,但并未对股东或发起人的出资形式做出详细规定。从此次披露的年报看,信托投资公司股东或发起人的出资形式基本上是货币资金,这与金融机构的特质是大体对应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注册资本代表了公司的最高集资能力、公司运营的物质条件、股东对公司的承诺程度和承担责任的界限、公司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基础等。加之,我国《公司法》严格贯彻资本三原则,即资本确定(公司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资本总额并且由股东足额认缴)、资本维持(公司应维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以保持公司的偿债能力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和资本不变(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已经确定的公司资本)。因此,注册资本对信托投资公司具有重要意义。2001 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已废止)中规定,信托投资公司接受由其代为确定管理方式的信托资金总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倍。[5]虽然2002 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已无此规定,但其第48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或者拆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第50条第1款规定,信托投资公司每年应当从税后利润提取5%,作为信托赔偿准备金,但该赔偿准备金累计总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时,可不再不提取。由此可见,注册资本与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存在密切关系。从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状况看,整体上资本规模仍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限制了公司规模和业务规模,也影响了公司的资信水准。与银行、证券、保险相比,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明显较小,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因此,可以积极引入外资,尤其应当为国内民间资本进入信托业提供通畅的渠道,以充实和提高信托投资公司的资本及信用。 五、股权结构 根据统计,在首批年报披露中,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股东数最少的是2个,最多的是13个;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上市公司除外),股东数最少的是7个,最多的是38个。除了3家股东数“未知”和1家单一股东(国有独资)外,首批披露年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中,2个股东的公司有7 家,3-5个股东的公司有11家,6-9个股东的公司有7家,10个以上股东的公司有6家。另外,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0%的公司有21家,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90%的公司有10家(不包括国有独资100%持股),第一大股东的最高持股比例为99.256%.整体而言,可以将这批信托投资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概括如下: (一)股权的集中度过高。《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为2-50个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不少于5人(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 5人,但应当采取募集设立方式)[6].上述信托投资公司的股权大多集中于2-9个股东手中,总计有25家公司,股东数超过20个的只有1家公司,而且有 50%的公司只有2个股东,处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大股东控制信托投资公司成为必然。 (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上述信托投资公司中有60%处于大股东绝对控股(持股比例超过50%)的状态,29%的公司处于大股东“准独资”控制(持股比例超过90%)的状态(不包括国有独资100%持股),其中持股比例超过95%的有8家公司,这里还包含了6家持股比例超过98%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最高的是目前我国注册资本最高的信托投资公司(平安信托),持股比例高达99.256%.单一股东极高的持股比例加重了大股东控制信托投资公司的力度。 (三)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实质上进一步提高了股权的集中度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有5家直接披露了股东的关联关系,详见下表1.尤其当股东数很少(例如2-3个)且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公司的股权几乎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了1个实际控股股东手中,此时公司的组织形式(如有限责任公司)近乎虚设,表面上的股权分散(多个股东和小股东持股)就成为了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空壳。 (四)国有资本控股处于绝对地位。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直接以“国家股”占据控股地位(无股东具体名称和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有1家(中诚信托),地方政府直接独资控制的公司有1家(西藏信托),由地方政府的财政厅(局)或国资委直接控股的公司有6家(吉林信托、甘肃信托、天津信托、百瑞信托、内蒙古信托和陕西国投),国有资本间接控股(即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及其控股公司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有22家,合计为30家。这种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股权结构使“所有者缺位”和“链风险”等制度性障碍深植于信托业的体制中,信托投资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及其衍生的管理层经营等问题就具有了深刻根源。另外,国有资本控股处于绝对地位,也使部分信托投资公司成为地方政府施政的金融载体,在地方政府偏好的左右下逐渐失却了公司作为金融类法人的独立意志,影响了公司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 (五)企业集团控股占据较大比重。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企业集团直接控股的公司有13家(新华信托、上海国投、中海信托、平安信托、厦门国投、山西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苏州信托、外贸信托、江苏国投、兴泰信托和华宝信托),约占总数的37%.其中12家的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9家的直接控股比例超过80%,4家的直接控股比例超过95%,直接控股比例最高为99.256%.如果将企业集团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也计算在内,那么将至少有3家公司是企业集团单独控制的(中信信托、外贸信托和江苏国投),即持股比例达到100%.另外,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直接持股(15.69%)和关联公司(控股90%的公司)的间接持股(25.49%),实际上也对联华信托形成控股[7].这些企业集团中虽然也有民营企业集团,但绝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涵盖了从基础工业到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集团控股占据较大比重,使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挺进金融领域和大型金融企业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投融资平台,并进而成为企业集团游刃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核心枢纽。 总之,从3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年报内容来看,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高比例控股、股东关联关系、国有资本和企业集团控股比重大等交织在一起,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整体上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状况。实际上,长期困扰信托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缺陷、违规经营、高风险关联交易等诸多问题莫不发端于此。股权结构反映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并且不同的股权结构设置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到我国信托业原有体制的惯性和目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信托投资公司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改革现有的股权结构,但从公司长远发展和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及目前规范经营、控制关联交易风险等角度出发,改进目前的股权结构还是非常必要的。当务之急是首先适度分散股权和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规范股东(包括企业集团)的关联关系并确保披露的充分性,尤其应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以稀释国有资本,从真正实现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和依法自主经营(《公司法》第4条第2款和第5条第1款)的基础层面上来完善股权结构。 另外,公司制的设计原理在于经营风险的三次分散,即第一次是通过股东投资将风险分散给股东,第二次是通过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将风险分散给公司,第三次是通过公司对外有限责任将风险分散给公司的债权人。信托投资公司也同样体现了公司制这种风险分散的精妙之处,使得股东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公司成为了募集资金的有效载体。但是,公司制也是双刃剑,股东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滥用公司的法人人格,即利用自己对公司的有限责任和公司对债权人的有限责任来规避法律义务。信托投资公司在自营业务尤其是信托业务中管理和处分着大量财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母公司)可能会采取滥用其控制地位、不当管理、干涉行为等,通过公司这一“壳”来转移财产或谋求私利,以达到逃避债务等非法目的。这实际上会将风险全部转移给信托投资公司或者其债权人,而将利益全部归属于幕后的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母公司)。尤其当集团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或股东公司与信托投资公司在资产、财务、业务、人员和机构等方面重合或交叉的时候,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问题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违法的关联交易则很有可能隐匿于其中。对此,除了监管机关对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等的密切监控及有力规范外,新《公司法》可通过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揭开信托投资公司法人面纱后面的实际控制人,并追究其无限责任,从而切实保障公司及债权人的利益。 六、董事、监事及经理 在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董事数量最少的是4人,最多的是16人;分别有7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和职工董事;设立独立董事最多的是2家上市的信托投资公司,分别为3个和4个;设立职工董事的基本上是1个;还有1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了1个职务董事。有3家公司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吉林信托、甘肃信托和湖南信托),有3家公司的总经理空缺(或未设立)而由董事长实际代行总经理的职责(西藏信托、江苏国投和兴泰信托),这二者合计共有6家公司实际上处于 “董总不分”的状态,约占总数的17%.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兼任董事会成员的情况则更为普遍,共计有30家公司,约占总数的86%,这使得董事会与高管层(主要是经理层)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重叠状态。依据《公司法》,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并对董事会负责,但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决策重大事宜并监控决策执行情况,而经理层的职责主要是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并负责具体落实,明确区分二者的意义还在于形成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前述“董总不分”和董事会与经理层过分重叠的情况,虽然并不与现行《公司法》抵触,但实际上使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合一,从完善信托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讲,显然是弊远大于利。 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都设立了监事会,但有3家公司(西藏信托、中信信托和海协信托)的监事会仅有2名成员,这与《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 人的规定(第52条第1款)不符,也难以用《公司法》第52条中只设监事的例外性规定做出解释,毕竟这些公司的规模并不小,而且已经明确设立了监事会。有 5家公司(中诚信托、山西信托、外贸信托、中原信托和湖南信托)明确设立了监事会召集人,其余公司大多是设立了监事长,但仍有3家公司(上海国投、东莞信托和西藏信托)既无监事会召集人也无监事长,其中1家公司(东莞信托)只有副监事长而无监事长。西藏信托是唯一采用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的信托机构,董事会成员5人、监事会成员2人、未设立经理。这虽然符合《公司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不设立股东会、董事会成员3-9人的规定,但与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和设立经理的规定有所不符[8],也违背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相关规定[9]. 另外,部分信托投资公司的董事和监事存在无明确任期(或者仅有选任日期)和超期任职(实际任期已逾3年)的情况。有8家公司(东莞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外贸信托、百瑞信托、中原信托、联华信托和华宝信托)中存在监事任期不足3年的情况(实际为1年半、1年、9个月和半年等不确定的期限),约占总数的 23%.有1家公司(外贸信托)的董事长无任期(而其他董事有明确任期),有3家公司(上海国投、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董事无任期的情况(仅有选任日期),有2家公司(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监事无任期的情况(仅有选任日期)。共计有4家公司(新华信托、上海国投、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董事超期任职的问题,有3家公司(新华信托、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监事超期任职的问题,其中董事和监事超期任职时间最长的分别达到了2年和6个月[10].董事、监事超期任职的问题明显有违《公司法》的规定(第47条、第53条、第67条、第115条和第125条),也暴露出部分公司在董事会、监事会届满改选问题上存在重大疏漏,部分董事或监事实际上是在未经法定程序换届选举并获得连选连任的条件下超期行使权力,进一步可以推定,部分公司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在届满而未依法改选的条件下实际上从事着违法且无效的职务行为。 除上述情况外,有1家信托投资公司(苏州信托)的监事长兼任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助理),有1家公司(内蒙古信托)的部分董事和监事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和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的领导直接出任。前者虽然没有明显地触及《公司法》关于“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第52条)的禁区,但这种不合理的职务兼任显然不利于发挥监事会对经理的监督和制衡作用;而后者则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第58条)的规定及其他党纪国法,也明显有悖于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另外,设立了独立董事的7家公司在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双头监督”的二元结构下,如何明确二者的角色定位和降低监督成本,并妥善处置二者监督权力重叠、交叉、冲突等现实问题,已亟待解决。即便就监事会而言,35家公司基本上是在监事会中设立股东监事和员工监事两类成员,面对时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等机构积极引入外部监事(包括独立监事),长期存在治理结构缺陷的信托投资公司在内部监督乏力抑或缺位的情况下,将如何在新意迭出的监督制度中做出抉择,这也是需要深思的。 七、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年报中的重点问题,也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根据统计,35家公司中,除了8家公司没有明确披露关联交易金额外,其余27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合计为2328992万元,平均为86259万元;其中,关联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公司,超过1亿元的有23家公司;仅有1家公司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关联交易,4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在1亿元以下,关联交易金额最少的为300万元;共涉及关联交易方237个,有25个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股东、控股股东、母公司、受同一股东控制、同一实际控制人、非控股股东或对本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等紧密关系,有22个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控股子公司、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等关系,有8个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子公司之子公司、非控股股东的下属公司或子公司、子公司的参股公司、关联方的子公司、同一关键管理人员或集团客户等关系。由上述不完全的统计可以发现,信托投资公司中普遍存在关联交易,绝大多数公司的关联交易数额巨大,并且与复杂的股权投资和董事兼任等问题密切相关。另外,已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托投资公司均没有为关联方担保发生垫款的情况,但有4家公司(山西信托、甘肃信托、新疆信托和粤财信托)存在关联方逾期未偿还公司资金的情况,共计5笔。其中,2笔为原来财政信用贷款,已经转拨为公司资本金,3笔仍逾期未偿。这表明,除了目前大多数关联交易存在的隐性风险外,少数关联交易的显性风险也很有必要及时防范和化解。固然关联交易本身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不少信托投资公司还倚赖关联交易来巩固和发展业务,但以“本恶”为出发点对关联交易的风险加以防微杜渐,这对目前基础脆弱和结构缺陷的信托业而言无疑是有益的。 《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交易的总量及重大关联交易的情况,并要求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逐笔披露(第15 条)。但是,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实际上没有披露关联交易的总量,对一些重大关联交易也是讳莫如深,在交易内容、定价原则、交易方式、交易金额等重要问题上常常是避而不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准则》),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由此可见,判定关联交易的关键是关联方或关联方关系。《准则》认定关联方或关联方关系的标准是: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也将其视为关联方。主要分为5类,即:第一,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第二,合营企业;第三,联营企业;第四,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第五,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35家信托投资公司年报对关联关系(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关系)的表述纷繁多样,但主要有以下17种:股东;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同一母公司;受同一股东控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子公司;母公司;非控股股东的下属公司或子公司;关联方的子公司;子公司之子公司;子公司的参股公司;同一关键管理人员;对本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集团客户。 就年报的内容而言,信托投资公司通常把关联交易区分为自营业务中的关联交易和信托业务中的关联交易,并且将关联交易方区分为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与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四类关联交易中,(1)公司固有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101个,内容(或方式)涉及贷款(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质押贷款)、担保、应收(付)款(还包括利息、利润)、股权投资(包括股权转让和投资收益等)、融资租赁、申购基金、购入债券、资产置换、债务重组、咨询服务、委托开发软件等,其中以前三项居多;(2)信托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53个,内容(或方式)主要涉及贷款(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投资(包括信托投资)、股权信托受益权转让、申购基金等,其中以信托贷款居多,包含了集合资金信托和单一资金信托中的信托贷款;(3)公司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22个,内容(或方式)主要涉及转让固有财产(包括回购固有财产)、转让信托财产、转让信托受益权、拆借信托项目资金、代缴税金、资金占用等;(4)信托财产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29个,内容(或方式)主要涉及转让信托财产、转让信托产品、转让信托受益权以及投资等,其中以转让信托财产居多。由统计数据可知,信托投资公司固有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数量最多,并且披露得也比较清晰明确;相反,与信托财产相关的其他三类关联交易则显得数量较少,并且也鲜有披露或者披露得比较模糊。 就现行的信托法律法规而论,《信托法》确立了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混同(第16条)、由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受托人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由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第18条)、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第27条)、受托人通常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第28条)等制度,《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也确立了不得利用受托人地位谋取不当利益、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的用途以及通常不得以信托财产提供担保、将信托资金投资于自己或者关系人发行的有价证券、将信托资金贷放给自己或者关系人、将不同信托账户下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和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第31条)等制度。这种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的法律规制与前述关联交易的特征是一致的。同时,法律法规还对通常情况下禁止的关联交易行为做出了“但书”规定,即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同意,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除外。这可以视为对部分合法的信托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之间交易、信托财产之间交易的适用除外。少数信托投资公司在关联交易的方式(或内容)中标明了“信托计划合同已约定”或“经委托人(受益人)同意”,绝大多数公司在年报中是通过定价政策来证明关联交易的合法性的。 在披露了关联交易的信托投资公司中,有4家公司(中海信托、苏州信托、国民信托和陕西国投)没有公布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或定价原则)。在披露了关联交易定价政策(或定价原则)的公司中,明确表明以公允价格(或市场公允价格)为主进行定价的公司有16家,强调以市场原则(或市场公平原则)定价的公司有6 家,有1家公司(新华信托)以单一的“协议作价”为定价政策,1家公司(新疆信托)以“公司账面记录的价值为准”来定价,1家公司(内蒙古信托)以本公司的《定价办法》执行关联交易定价,1家公司(中诚信托)以“与各关联方有偿使用的资金的定价政策与其他非关联方使用资金的定价政策一致”作为定价原则。另外,有2家公司(北方信托和中泰信托)实际上采用了组合定价的政策,前者以“首要原则”(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和“主要定价政策”(①根据央行的指导利率及上下浮动范围确定贷款利率、②双方协议确定交易价格、③双方通过参照证券市场的成交价格来协商确定交易价格、④根据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交易、⑤根据委托人指定价格进行交易、⑥根据原始投资额及持有期间应获取的收益来确定交易价格)共同组成“定价策略”;而后者则确立了三级定价政策,即首先按市场公允价确定;如果缺乏市场公允价的,比照相关类似业务或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上述两种价格都不存在,则按照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价确定。由于关联交易中贷款占了重头戏,因此大多数公司都在年报中明示利率按央行的规定来定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法律法规中缺少关联交易的具体定价规则的前提下,年报中抽象模糊的定价政策(或定价原则)难以消解人们对经营者道德风险和关联交易资产风险的隐忧。 八、结语 上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首批披露年报的35家信托投资公司在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互相联系的:组织形式(公司类型)既体现在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上,又直接与注册资本和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相关,尤其从根本上决定了目前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的特征;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这三者息息相通的关系已是不言而喻,特殊的股权结构是目前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关联交易风险大的根源,内部治理方面的管理者兼任和监督者缺位等问题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频繁且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而业务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关联交易则进一步加深了股权结构的集中封闭性和内部治理的关键人控制。 《信托法》要求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遵守信托文件(信托合同)的规定,在管理信托财产的过程中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除依法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第25条和第26条)。《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投资公司管理或者处分信托财产提出了同样要求(第8 条),并要求以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宗旨处理信托事务(第29条)。前述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是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更好地履行义务的基础,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能否忠实地履行义务,而关联交易则隐含了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履行义务的合法与违法的边界。如此看来,目前以大股东控制为常态的信托投资公司,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良,而是彻头彻尾的系统性改革。 虽然《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已将公司治理、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等作为信息披露的重大事项,要求信托投资公司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可比、规范地予以公开(第3条和第5条)。但从年报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并未达到立法关于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致使客户和相关利益人很难获取重要的信息。诸如股东的详细情况、公司董事和监事以及高管人员在股东公司兼任董事及高管人员等职务的情况、关联交易的金额和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凡此种种,都无法在年报的全文(或摘要)中知悉。但愿《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制订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进一步规范年报披露行为和提高年报披露质量,积极推动我国信托业在阳光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王巍:北方信托战略发展研究所,本文原载《信托投资研究》和《云信视野》。 公司投资论文: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 【摘 要】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进一步推动我国技术的创新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动力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然而技术的研发代价是昂贵的,所以如何尽快获得和掌握已有的世界先进技术,发挥我们的 “后发优势”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难题。同时实证研究显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有技术溢出效应。故而笔者认为,利用好当前跨国公司对我国大量投资的契机,充分接受和吸收它们的技术溢出不失为一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良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概况 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球共有65000家跨国公司,共雇用职员5400万人,其年销售额是世界出口额的1倍多,达19万亿美元,其产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10,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跨国公司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同时,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投资。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世界销售额最大的500家公司,已经有400家进入中国,仅2001年的前三个季度,全国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6344个,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8.5%,合同外资金额437.48亿美元,同期增长37.56%,实际使用金额274.39亿美元,同期增长20.39%。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如1996年三大产业引入外资结构分别为1.5%、71.63%和26.8%,而1998年分别为2.31%、64.16%和33.53%。就产业来看,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主要在我国的主导产业如计算机、通讯、汽车和医药等等,这方面可以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同时又顺应我国产业发展的需要。跨国公司对我国如此之大的投资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最大化的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给我们带来的正效应,尽量的减少负效应的产生,吸取他们的先进技术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6]。 技术的溢出分为技术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水平溢出是由于同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而产生的,市场上每一家公司引进吸收或自己创造一套新技术,其他相关企业就会向创新企业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技术,或者有些企业就直接复制该技术。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种技术,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当这些供应商、经销商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其它产品和服务上时,垂直溢出就产生了。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1)当地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前向后向关联得到技术。后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各种服务。通过后向关联可以形成溢出效应的有关“互补性活动”。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厂商合作,在以下几种后向联系中促成了溢出的产生和发展:帮助潜在的与之有联系的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为改善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或推动创新而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服务;提供或帮助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提供培训并协助管理;通过发掘新客户帮助供应商从事多样化经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供应商间的接触与信息流动,使当地厂商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搭便车”产生溢出效应。前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关联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促进当地研究与开发的发展。(2)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而且还要对子公司所雇佣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而这些员工后来被当地企业雇佣或者自办企业时,可能把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相比而言,管理技能比技术性技能更易于产生溢出效应。(3)通过示范与模仿来产生溢出效应。由于跨国公司母公司向其子公司转移的技术比向公司外转让的技术要先进得多,对当地竞争者产生了示范作用。当地企业为了同跨国公司子公司竞争,纷纷模仿它们的技术。从长期来看,当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当地企业以同等规模针对同一个市场产品而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有一种逐步采取与跨国公司相似的生产技术的趋势[1]。 三、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状况分析 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通过引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生了“技术深化”效应,从而提高了我国的技术水平。王成岐等学者通过假设生产函数Y=AKβdH1?β建立模型,Y代表人均产出,H代表我国知识总量,Kd 代表人均国内资本存量,β代表国内物质资本份额,A代表生产效率,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反映在A和H之间。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直接投资存量不断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品增加,从而导致经济增长[2]。这一模型说明,我国要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践也证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的引进和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大批的跨国公司对我国开展直接投资,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了国内产业结构的水平和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说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有目共睹和功不可没的。 然而,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潜在性和有条件的。经济学家邓宁关于美国企业在英国制造业直接投资,以及日本、美国在欧洲各国半导体产业的直接投资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均显现出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效应并不明显。我国虽然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获益匪浅,但整体技术溢出效应并不理想,特别是中西部的外商投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来讲,大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合资和合作企业的扩散比例还低于平均水平。 那么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为什么不明显呢?这是由于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不够完善,还不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这些不利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外跨国公司角度看。(1)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的大多是二流技术。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优势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优势。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跨国公司不可能将所拥有的一流先进技术以技术转让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巴克莱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知识产品”的内部化动机最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避免外部化导致的技术泄密和壮大竞争对手;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应当转移“边际产业”(即已经或即将失去竞争力的产业)。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当转移已标准化技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实践证明,上述学者的论述是客观的。而跨国公司在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中,大部分转移的也是处于标准化阶段的二流技术,而先进技术的转移少之又少。(2)跨国公司实行核心技术锁定[3]。所谓“技术锁定”(technology lock-in),一般是指具有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其诀窍的障碍,使东道国在本地化生产过程中难以破解,以严密控制尖端技术的扩散[4]。技术锁定是跨国公司保持其技术优势的重要策略,这同时也就影响了跨国公司技术的溢出效应。(3)跨国公司实行绝对控股的投资方式。跨国公司为了控制其核心技术,都采用绝对控股的方式来经营,一般都是在国内直接设立子公司或者是分支机构,采取独立经营;即使采取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也严格控制和新技术的扩散。(4)跨国公司吸收了我国大量的人才。跨国公司在国内经营,开展研发活动,就会雇佣国内的高技术人才。而这些跨国公司以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用人机制召集了大量的尖端人才,造成了国内人才的外流,这也不利于我国技术的创新。(5)跨国公司母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在这方面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政府目前只许可一些低水平的对华技术转让,而对有可能涉及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则采取完全封杀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还试图利用西方国家参与的“瓦森纳条例”说服加入该条例的其他32个国家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这就使得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应用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技术溢出效应大打折扣。 2、从我国自身角度看。(1)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较弱。一般来讲,技术吸纳能力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的增加与当地企业的吸纳能力紧密结合。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大,则它与当地企业建立后向关联的难度就越大,这样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只能形成一种 “孤岛经济”[6],那么当地企业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就越少。二是人员的吸纳能力。据博伦兹斯坦、德格雷格里奥等对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外直接投资确实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这种贡献是国外直接投资与当地人力资本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技术溢出,东道国必须有吸收能力,特别是人力资本。这一方面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就较弱,人力资本也很欠缺,从而导致技术溢出效应不甚明显。(2)我国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技术水平低。跨国公司在进入一国市场,如果没有一定适度的竞争,跨国公司不必通过改进技术就能占领市场,那么它就不会把先进的技术向东道国转移,技术溢出就无法实现,而且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可以轻易地以高薪留住人才,从而使通过人才流动的技术溢出也无法实现。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同时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技术水平低等等也制约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3)我国引资政策不合理。我国在引资政策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一味的强调了数量上的扩张,而不注重国内的吸纳能力以及投资的行业和区位,不重视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同时采取的优惠政策等给予国外跨国公司的“超国民待遇”,这种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反而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结果将国内市场拱手让给了外商,使得“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也是收效甚微。(4)我国科研、政策环境不理想。跨国公司大多倾向于在科研政策宽松、服务设施完善、创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潜力巨大的东道国进行技术开发,特别是东道国的科研环境和配套设施,是跨国公司关注的重要方面。而我国目前引进技术的科研环境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中外合作研发活动的开展,即使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也大多属技术应用型机构,由于其引进的技术一般滞后与母国的水平,同时我国“国产化”效率和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 四、利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对策 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是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国家转型的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技术的不断创新。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量直接投资是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尽可能的减少国内制约技术溢出的限制因素,最大化的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我国引资方向和政策。 我国原有的利用外资战略,从总体上看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引资战略,实质上是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利用外资领域的一种表现,它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极不适应。当前,迫切需要实现从以政策优惠为导向的引资战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资战略转变,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集约型方式。同时要完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应把“以市场换技术”作为政策或法律固定下来,针对跨国公司的需要和弱点,用好市场这张牌,在法律或企业的合同中规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必须伴随直接投资转让一定的技术、必须培训中国的技术人员、其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返销比例等等。 在引资政策上,确保其技术的先进性。根据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结合行业特点和技术结构因素,确定一些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做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如汽车、微电子等,规定这些产业的最小投资规模,并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跨国公司有步骤、有秩序地进入。同时,采取鼓励先进技术、允许适宜技术、限制传统技术的技术引进方针,确保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较先进性,为达到较好的利用技术溢出创造条件。 2、提高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 首先,要通过引进外资在各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改变以往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局面,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挖潜改造途径,设法增加R D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其次,在外部环境上,一要建立为企业技术服务的机构,弥补企业在技术吸收过程中信息不足的缺陷,并为企业提供必需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二要建立企业技术开发基金,为国内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三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产品,加快国产化进程。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这首先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改变用人机制和奖惩机制,做到能够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奖惩制度上要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做到按劳按质取酬。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开发。包括送人才到先进的研发机构学习或者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吸收和承接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能力上再上一个台阶,从而达到提高技术吸纳能力的效果。 3、强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营造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除了要有鼓励发展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以及一些政策扶持外,增加企业的R D投入,积极创新和复制新技术也使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只有有了竞争的能力才能营造竞争的环境。在营造竞争环境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跨国公司放松对先进技术的控制以加快技术扩散。首先,可以在同一行业内引入两家以上跨国公司,并对其产品的国产化率、实际返销比例、人员培训等指标做严格的合同规定,如达不到所规定的指标,则限制其国内产品销售网络的建立和销售规模,这样跨国公司之间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其它方面的利益,必须加快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向国内企业转让成熟技术和国产化进程,使技术溢出的速度加快。其次,可以组建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比较优势,以更大的规模同跨国公司竞争,从而加速其技术溢出速度。 4、重视对跨国公司人才的吸引和“回流”[5]。 跨国公司人才的流动是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些人才的吸引和“回流”。因为这部分人才都是从我国国内引进,属于人才的“外流”,我们可以提高完善我们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的奖罚待遇,以优厚的条件吸引这些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回流到我们的企业中,这样就可以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带过来,从而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重视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建立共同研发中心,加速其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着自己特定的核心技术优势,这也是他们竞争优势的所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对技术水平提高的日益重视,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也有着国际化的趋势,但他们的研发中心大多集中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实证研究又显示,技术的研发集聚有利于技术的溢出,所以我国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仅加快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效应,也有利于技术的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我国技术的创新。 公司投资论文: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论文关键词:终极控制权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投资者保护 论文摘要: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在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时出于“国有股的内在价值难以计量导致人们认为国有股出售时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国有股的出售也会导致国有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乃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削弱及考虑市场扩容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苏梅、寇纪淞、陈富赞,2006)”而导致股权分置的产生。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约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约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正式,正式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矢酚,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历经近两年的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在2007年底已经基本完成。在近三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过度期内(非流通股全部正式流通前的限售期,国家规定最长36个月),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如何处置其持有的限售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是否会有显著改善等问题已经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关注。 自1999年LaPoaa.,etal(1999)首次提出终极控制权的概念后,对终极控制权的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存在的许多不规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终极控制权效应及其负面应用的反映,即由于终极控制权存在的隐秘性,加之法制建设严重滞后,使得拥有终极控制权的股东尽一切手段去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结果。因此,如何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结构和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性课题,又是证券监管部门判别股权分置改革成效的一个实践性问题。 一、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偏离与投资者保护 1.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的改变 BedeandMeans(I932)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他们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大都分散在小股东之间,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因而造成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传统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的现象。目前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事实上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主流研究的前提条件。 然而,自1980年以来的股权结构文献中,却显示出与BerleandMeans(1932)不同的观点,相关研究的实证结果发现,大部份国家的上市公司,其所有权与控制权并未完全分离。根据ShleiferandVishny(1986)与Morck,ShleifernadVishny(1988)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美国的许多大公司,也存在有一些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集中于家族及富有投资者身上;另外在其它的富有经济体中也发现更多显著的所有权集中度,例如:德国、日本、意大利和七个OECD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显示出有较高程度的所有权集中度LaPortaeta1.(1998)。这些研究显示出,在许多国家,其大公司不仅拥有大股东,而且这些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治理,而此观点和BedeandMeans(1932)认为管理者是无责任的想法是不同的。同时,研究表明,持有大宗股权的大股东往往会得到与他所持有股份比例不相称的、比一般StCg,多的额外收益(Fama,E.andMJensen,1983;JensenMichaeland RobertRubuak,1983;De Angelo,Harry and Linda DeAngelo,1985;Demsets,H.andK.Lehn,1985)。这不符合现代公司经营理念提倡的“同股同权”(oneshare—onevote)原则,这部分额外的收益就是大股东对小股东进行侵害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股权高度分散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公司治理问题不仅仅包括BedeandMeans式的公司外部投资者和经理人员之间的问题,还包括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外部小股东和几乎控制全部经理人员的终极控制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董秀良、薛丰慧,2003)。相对而言,后者是一个更值得公司治理研究的问题,而~BelfeandMeans所说的股东与经理层的问题(BelfeandMeans,1932)。于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发生了转变,从股东与经理层的问题转变到小股东和控制股东之间的问题。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及应用研究 LaPortaeta1.,(1999)针对全世界27个富有经济体进行研究,并首次沿着所有权的链条而追索出谁拥有最大的投票权,结果发现,许多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存在有唯一的终极控制股东,而且其控制形态大都集中在家族或政府手中。以东亚四个国家和地区而言,日本与韩国显示出有较高的股权分散比率,香港则大多由家族所控制,而新加坡则有半数以上是被政府所控制的。Claessenseta1.,(2000)参考LaPonaeta1.,(1999)的研究方法,探讨东亚九个国家总共2980家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结果也发现东亚公司中有超过半数的公司,其股权结构为家族控制形态,且多数公司其管理阶层同时为终极控制股东所参与和控制。Faccioeta1.,(2002)对欧洲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发现欧洲除英国、爱尔兰等少数国家之外,上市公司最终控制者为家族的比例大多为50%。除了股权集中的情形之外,LaPortaeta1.,(1999)和Claessenseta1.,(2000)也进一步发现,有许多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会透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与互为董事等方式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并因此造成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一股一权的不合理现象,并使其所掌握的控制权超过其所拥有的现金流量权,在此情况下,终极控制股东即可能通过利益转移和掏空公司资产等方式,侵占小股东的财富,并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相关成本。 根据LaPortaeta1,(1999)、Claessenseta1,(2000)、JosephandWang(2002)与LemmonandLins(2003)等的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所持有的现金流量权与公司价值间成正向关系,但较的投票权却显示出会有较低的市场评价,且当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的幅度越大时,会显示出有较低的公司价值,也就是说终极控制股东对小股东进行财富侵占的幅度越大。另根据LaPortaeta1.,(1999)与Claessenseta1.,(2000)的研究也发现,家族控制是引起控制权与市场评价问呈负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少数股东被剥削的风险也因不同国家而有不同的程度,一般来说,在有少数较好股东保护(通常在富有的普通法系国家)的国家会显示出有较低程度的剥削风险。此外,Morcketa1.,(1988)也指出,当管理者也是终极控制股东时,利益掠夺的机率就会增大,则公司管理者就会有较多的诱因去从事自利的行为;ShleiferandVishny(1997)的研究也指出,当所有者几乎拥有公司的所有控制权时,比较而言他们更愿意去创造不会被少数股东分享的私有利益;LaPonaeta1.(1998)、Morcketa1.,(1999)研究大小股东问的利益冲突,也发现当大股东能有效控制一家公司时,终极控制股东会通过不支付股利或将利润移转给他们所能控制的其它公司的方式来达到自利的目的。ClaessensetaL,(2000)、JophenandWang(2002)、翁淑育(200O)和沈中华(2002)研究台湾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结果发现,台湾上市公司存在有明显的家族控制形态,且终极控制股东也普遍运用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与参与管理等方式来增强控制权。因此也引发了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同股同权的核心问题。叶勇、刘波、黄雷(2007)进一步将终极控制权分为显性终极控制权和隐性终极控制权,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综合上述结果,大多数国家的上市公司,其现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大都倾向于具有终极控制股东,有时候这些终极控制股东还是政府,但最通常的是家族。此外,终极控制股东的最大特色就是控制权超过他们的现金流量权,因为他们通常通过金字塔股权与交叉持股的方式来取得一部份的控制权,及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来增强控制权。因此,在这样的结果下,终极控制股东在公司中显示出具有唯一的支配权,因此也使他有能力和诱惑去侵害小股东利益。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隐l生终极控制股东,并通过金字塔结构等方式使其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产生偏离,且偏离幅度越大,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小,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股东控制的公司有显著差异(叶勇、刘波、黄雷,2007)。 二、法律制度体系与投资者保护 从目前世界各国现行的不同的司法体系中,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规则有不同的来源,有些来源于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收购法和竞争法,也有些来自于证券交易规则和会计标准等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即使对于相同的投资者保护规则,执行机制也可能存在差异(陈赤平,2006)。LaPo~a,eta1.,(1998)的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法律体系渊源、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规定以及法律的执行力度等法律制度环境有关。 为了分析各国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环境差异,LaPorta,eta1,(1998)利用民法法系(包括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和普通法系两大法系的49个国家的样本,主要根据反董事权利指数、债权人权利和执法质量等三个方面的数据,对这些国家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的成效在法律渊源之间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普通法系国家对外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保护最强,而属民法法系的法国对投资者的保护最弱。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介于二者之问,虽然相对而言这些国家对于债权人的保护要强一些。同时他们还发现,采用何种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除法律架构外,法律执行情况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保护程度。比较而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执法力度最强,法国法系国家最差,而德国民法系和普通法系国家居中。尽管法规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执法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即使剔除收入因素以外,法国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仍然是最低的,但普通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则显著上升。通过对股东权利保护、债权人权利保护和执法质量综合研究表明,尽管大陆法系内部各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法系国家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提供了较好的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陈赤平,2006)。叶勇和黄雷(2007)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法系之间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其偏离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整体比较(叶勇、胡培、黄登仕,2005),见表1。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在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其偏离几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特别是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偏离有可能诱导控制股东去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具体而言,不同法系的国家的平均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有较大区别的。在现金流量权方面,英美法系为23.83%,是最低的,大陆法系平均为30.75%。其中法国法系最高,达~J135.46%,说明在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平均持有23.83%的现金流量权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而大陆法系中法国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需要投入35.46%的现金流。在控制权方面,英美法系为27.64%,仍然是最低的,大陆法系平均为36.06%,最高的法国法系达到39.99%,说明在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平均持有27.64%的控制权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而大陆法系中法国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需要拥有39.99%的控制权。在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方面,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的偏离是最小的,比值为0.862,大陆法系平均为0.821,其中偏离最大的是德国法系,达到0.802。 从总体上看,不同法系的国家在平均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有较大区别的。英美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股东需要最少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就可以控制上市公司,控制权及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也是最小的,这些都说明,比较而言,英美法系的国家拥有较好的法律制定和执行环境,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因为只有在拥有较好的法律制定和执行环境,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的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才有可能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较少的现金流)就可以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其偏离度也较小,因为法律保护较好,相对于那些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太好的国家而言,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的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获取私人收益的可能性要低得多(叶勇和黄雷,2007)。 三、限售期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为了保持市场稳定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05年9月4目,中国证监会正式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股改后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限制。该规则第27条规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代东凯,2008)。 按照证监会的上述规定,股权分置改革前的非流通股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上市时间是分阶段进行的。最长的期限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36个月,当然,上市公司控制股东自愿增加解禁条件或延长限售期的除外。在正常的36个月限售期内,非流通股是逐渐达到流通标准的,这部分非流通股的持有人也就有可能在限售期结束后随时减持股份,而且减持的动机也是比较强的(即使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支付了部分对价,这些非流通股的获取成本仍然是相对低廉的)。随着大量的(总体占股改前的约2/3但不会全部减持)非流通股逐渐进入流通领域,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将会耗费巨量的流通资金,由于流通资金的总量减少,不可避免的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也会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逐渐向下调整,如果遇上宏观经济的弱市则会下降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以很高的市场价格持有股改前流通股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将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如果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地位从事一些关联交易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则投资者的利益损害会更加巨大。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限售期解禁流通股上市的监管,对控制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及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股份流通锁定承诺严格监督,规范限售股的流通方式和过程,防止持有限售股的股东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系列承诺和责任,为了私利进行变相减持。从而避免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再次受到控制股东的侵害。只有加强对限售期持有限售股的股东行为进行严厉的监管,规范控制股东的行为,才能够使监管当局最初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初衷得以实现。 同时,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下,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离不开控制股东的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全部限售股可以上市的全流通市场环境下,终极控制股东的利益受股票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迫使控制股东努力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减少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同时,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控制股东行为的监督,这样才有可能对投资者利益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投资论文: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及其管理探析 摘 要 现代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其业务大体分为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作为寿险公司经营业务两大支柱之一的保险投资,已经成为关系到寿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分析寿险公司投资的现状入手,重点探析了寿险公司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与化解投资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寿险公司 投资风险 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 1 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 702.79、5 799.25、8 378.54、 11 249.79和14 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 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 588.3亿元、金融债1 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 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 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公司投资论文: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治理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投资者法律保护 [论文摘要]投资者保护对于公司筹资融资的进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法律体系则是决定一个国家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根本性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国家层面从法律体系的角度分析投资者保护,并从法律角度就如何完善投资者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公司治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目的是管理与公司有关的各种利益主体,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制订解决纠纷的方法等。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公司治理的发展历史各不相同,其侧重点也有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率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各国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因此,本文旨在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 一、投资者保护问题概括 本文所指的投资者保护主要指基于国家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司法、证券法、商法中对投资者的保护条款以及这些条款的执行情况。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后果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又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公司所有权结构、公司融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等。 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最关注的企业中的问题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在Berle和Means(1932)的世界中,公司股权是十分分散的,任何一个股东都不能对经理人产生影响。Berle和Means(1932)模型大致符合美国情况,但对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适用。LLSV(2002)指出,在其他大多数国家中,问题主要不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关注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问题。 那么为什么问题在国家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问题的差别呢?这些差别对于各国的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家能够为他们的经营筹集到资金,才能为社会创造出财富。资金及其他经济资源能够合理地在企业之间分配,社会财富才能最大化。但是,企业家能否筹集到资金取决于投资人是否愿意把资金交给企业,以换取未来的投资回报。正是在这个环节上,投资者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显然,如果没有投资者保护措施,投资人认为把资金交给企业后,企业就失去归还资金并提供回报的动机,这样投资人起初就不会为企业融资。企业筹集不到资金,也就无法创造财富,经济也就不能发展。正是这种可能的市场失败要求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提供投资者保护,使筹资融资成为可能。 在各种投资者保护机制中,法律制度的作用是基础的,对其他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有重要的影响。当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较弱时,由于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放弃控制所带来的私人利益,投资者会尽可能想办法集中所有权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集中所有权是投资者保护弱化的适应性反应。如果法律制度对股东权益保护较好,则该国就可能有一个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企业股权融资比例就可能相应较高;如果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较好,则该国债券市场就可能发展得较好,银行的债权投资行为就会得到鼓励,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就可能比较高。当外部股东和债权人都缺乏保护时,企业就只能依靠家族成员进行融资。在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缺失。因此,推进法律改革以加强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提高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 二、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制 证券市场的作用是促进资金在投资人和企业之间的流动。而投资人是否愿意拿出资金供企业使用取决于他们预期获得未来回报的可能性。良好的资本市场应为投资人提供取得回报的保障和信心。投资者保护机制就应该起到这个作用。 在不同的司法体系中,保护投资者的规则有不同的来源,有些来源于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收购法和竞争法,也有些来自于证券交易规则和会计标准等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即使对于相同的投资者保护规则,执行机制也可能存在差异。LLSV(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法律体系、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规定以及法律的执行力度等法律制度环境有关。 一般研究将法系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内又划分为三大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简要地说,大陆法系更多地依靠成文法典来解释案件,而英美法系更多地依靠判例来解释案例。属于法国法系的国家有法国、希腊、巴西、阿根廷、印尼、意大利、西班牙及大部分西班牙、葡萄牙语国家。属于德国法系的国家有德国、日本、韩国、瑞士等。瑞典等北欧国家则属于斯堪的纳维亚法系。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大部分属于英美法系。 为了分析各国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环境差异。LLSV(1998)利用了属于上述两大法系的49个国家的样本,主要根据防董事权利指数、债权人权利和执法质量等三个方面的指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的成效在法律渊源之间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英美法系国家对外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保护最强,而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国对投资者的保护最弱。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国家介于二者之间,虽然相对而言这些国家对于债权人的保护要强一些。同时他们还发现,采用何种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 除了保护投资者法律条款的健全程度外,法律执行情况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即便投资者保护法律条款不健全,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执法效率与执法力度上的优势来弥补。比较而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执法力度最强,法国法系国家最差,而德国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居中。尽管法规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执法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即使剔除收入因素,法国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仍然是最低的,但英美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则显著上升。通过对股东权利保护、债权人权利保护和执法质量综合研究表明,尽管大陆法系内部各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提供了较好的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 三、投资者法律保护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法律保护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重大。本文从对公司所有权结构、融资成本、公司价值等几个主要方面加以阐述。 1、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影响 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影响着控制权所能带来的私人收益的价值,从而决定了所有权结构的均衡。当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较弱时,内部人就有大量剥夺外部投资者利益的机会,一旦未来的经济前景恶化,这种剥夺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股东和债权人等外部投资者对此都无能为力。由于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放弃因控制权而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尽可能想办法集中所有权。因此,集中所有权是对投资者保护弱化的适应性反应。而集中所有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集中持有股份。 LLSV(1998)发现在投资者保护差的国家里,公司股权往往比较集中,即公司往往有持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在这样的国家里,拥有控制权成为弥补投资者保护不足的机制。投资者保护最差的法国法系国家拥有最集中的股权结构,平均达到54%,显著地高于其他几个法系的平均股权集中度。其他几个法系的排列为英美法系(43%)、斯堪的纳维亚法系(37%)和德国法系(34%)。 2、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 投资者保护直接影响到公司融资成本。投资人在投资于企业的时候,都要根据企业的风险来索取相应的回报。风险越大,要求的回报就越高。投资人因为投资者保护差,认为自己在公司里的投资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所以他们预期的投资风险就比较高,要求的投资回报就比较高,导致公司的融资成本就比较高。 3、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在一个对小股东权利保护较好的国家中,普通投资者预测到他们未来的投资收益被大股东剥夺的可能性较小,从而更愿意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相反,在一个对小股东的权利保护较差的国家中,普通投资者面临着很大的被大股东欺诈的可能性,因而不能实现他们应有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愿意为这些公司的股票付出的价格就很低。 LLSV(2002)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公司价值的其他因素后,对小股东保护较好的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价值显著高于其他法系国家的公司。同时,股东权力较大的国家的公司的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的公司。 四、从法律角度如何完善投资者保护 LLSV提出,以保护外部投资者权利为目标的法律改革应该坚持三个原则:(1)法规是至关重要的;(2)好的法规是那些能够实施的法规;(3)在无法依靠法院执行私人合同和法律时,政府对金融市场加以规制可能是有用的。 根据LLSV的观点,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完善投资者保护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 法律规则是投资者保护最为重要的方面。法律趋同论强调的实际上就是法律规则的制订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法律规则对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调整和逐步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例如,2005年修订的《新公司法》中对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就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实践的进一步探索留下了空间。除了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之外,还需要加强其他法律法规的建设,诸如与强制性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 2、建立执法专门队伍,提高执法质量 法律的执行与法律规则的制定同等重要。我们通常假定法庭和政府都是没有自身利益的超然之神,因此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制订法律,然后由法院去执行的问题。但法院的判决是由法官做出的,而法官也是有自身利益的个人,因此法官队伍的建设是执法质量高低的关键。英美法系之所以对投资者具有更好的保护,主要原因在于英美法系中法官的特殊作用。而我国执法质量低下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执法队伍素质低下,一些法官知法犯法。 3、充分发挥政府规制的积极作用 我国普遍存在司法制度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投资者保护的许多原则性方法可能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规制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替代方式。 4、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建立法律制度的诚信基础 法律制度是一种正式规则,而诚信制度是一种非正式规则。诚信制度是法律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在一个诚信社会里,法律的执行效率是最高的,而执行成本是最低的;相反,当人们不重视信誉时,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失去了信誉基础,法律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公司投资论文:融合还是并行 ——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立法选择 外商投资的公司与内资公司的双轨制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并行是中国现行公司制度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自有其历史和客观的原因,但现实的并非就是合理的,这种特殊的制度结构是否应永久持续,两种公司并轨、两法融合归一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这正是已经启动并正在进行的中国公司法修订所要作出的分析和面临的重要立法选择。全面综合的分析表明,双轨和并行不过是历史过程中的无奈和权宜之计,并轨与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和我们现时就应作出的合理选择。 一、双轨与并行:历史过程中的无奈与权益之计 外商投资企业法作为特别企业形式的立法,它本来应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后进行,应该在公司和有限公司等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制度完全统一和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然而,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立法不可能按一般的立法模式循序渐进地推进,相反,它是完全追随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而亦步亦趋地形成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1979年,中国经济立法才刚刚起步,当时还没有任何其他企业立法,甚至连《民法通则》都还没有的时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就颁布了。接着到80年代中期,即1986年又颁布了《外资企业法》,1988年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而作为这三个外商投资企业法基础和前提的《公司法》,几经周折,到1993年才颁布。 外商投资企业法的自成体系及其与公司法的前后倒置,当然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比较单一,企业形式基本就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数不多的经济法律法规,也基本上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制定的,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法。因而,作为新兴的外商投资企业,无法与既有的企业形式对号人座,一开始就不得已走上了一条独立于内资企业立法的路子,除了三部完整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之外,还分别制定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会计、财务、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会、外汇收支管理等专门性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形成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并行的格局,并非企业法科学体系建构的要求,也非立法机构的刻意安排,而完全是顺应当时吸引外资和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法律调整的迫切需要,其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第一,在企业形态上,当时内资企业中尚无典型的、为外商投资企业所采用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是三种外商投资企业形式催生了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二,为吸引外资,从公司的设立到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的确需要建立和实行一套外商投资企业特有的制度和规则,如可行性论证与合资合同、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出资的分期交纳、董事会的单一管理等。虽然这一立法的历史进程背离了按部就班的立法逻辑,但它又是无奈的权益安排,是不得已的立法选择,时势造法,是谓这一历史过程的真实写照。 其实,有违立法逻辑和顺序的又何止外商投资企业法,整个中国企业立法走过的都是一条崎岖、异常的道路。中国的企业立法从来就不是在明确界定企业法律形态和类型的基础上,沿着先普通法再特别法,先高位阶法再低位阶法,先法律、法规再规章、规则的立法轨迹推进。相反,由于追随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应对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各种企业法律问题,中国企业立法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间,曾一直处于概念和分类不明确、调整范围不全面、体系和内容不完备、性质和效力不统一以及相互之间不协调的混乱状态,企业立法的交叉与重复、缺陷与空白、矛盾与冲突同时并存。而导致此种状态的原因除缺乏通盘考虑的立法热情和唯领导意志是听的主观随意以及狭隘的部门意识和利益之外,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企业立法一直未能确定中国自己的企业法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企业分类标准和形成企业立法完整、科学的体系。在如此的立法背景之下,外商投资企业法先行于公司法并与之长期双轨并行的局面也就不足为怪。 二、公司法的统一性: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融合的基点 公司法的统一性首先源自于其组织法的基本属性。公司法属于商事法中的商事主体法或商业组织法,是对公司这种企业组织的设立和终止、组织机构及其活动范围、活动规则等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法律规范。组织法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公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要求,决定了一国之内的相同的公司形式应适用同样的公司规范予以调整。这种统一性又是作为企业法律形态立法的共同性要求,企业法律形态的确定就是从企业立法的任务出发,选择最具有立法意义的分类标准,以有限的形式理顺众多的企业组织关系,将其抽象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若干法律形态,并统一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组织。公司是企业法律形态中最为普遍而重要的一种,公司法是对各种公司组织进行一体调整的法律规范,各种以股东出资方式设立、采取股权结构、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组织都属于公司,都应受公司法的调整,现代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在商事领域的表现之一就是公司法的统一性。 促进投资、交易便利和保护交易安全是公司法统一性的又根据公司的性质和形式是公司基本法律地位的标志和公司内外法律关系的综合性反映,是商事活动中当事人作出相互了解和商业判断的基本依据。以统一规则对公司进行的法律调整,将使各种不同公司的法律地位和内外关系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规范化和格式化,使公司的投资者或设立者只需从法定的类型中作出对号人座的选择,而免去了公司关系自我设计以及为此而彼此防范和讨价还价的烦累和矛盾。使公司的交易者从公司的类型和既定的公司法规则中一望而知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等,而免去了不同的交易者个别进行的、复杂而艰难的一般商业审查和信用判断。 使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遵循最起码的行为规则,无论在正常的营业活动中,还是在减资、合并、分立、终汁等特殊情况下,都能提供给外部当事人尤其是公司的债权人以最低限度的保障,防范可能发生的商业风险。这一切消除的不仅是商事主体的心理疑虑,更是许多具体商业行为的实际障碍,它使得投资和交易行为更为顺畅、便利、快捷和高效,商事交易更为安全、可靠,社会经济更为有序和稳定。 显然,外商投资企业法在公司法体系之外的独立运行与公司法统一性的要求相悖,外商投资企业尽管有其投资来源的特殊性,但在法律性质上,如果将其定性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就当然应具有与其他公司企业相同的法律地位和组织结构,并应适用相同的公司规范。否则我们将会看到"一种公司、两种制度"的法律奇观,同是有限公司,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与普通有限公司名同而实异,如此状态,将使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变得游移不定,法律概念和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也会由此被破坏。 三、法律的交叉与冲突: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融合的现实动因 在三种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性质十分明晰,《中外合资企业法》明确界定其为有限责任公司。而中外合作企业的法律性质则较为模糊。根据《中外合作企业法》的规定,中国的合作企业,可分为法人式和非法人式。至于法人式合作企业的具体法律形式如何?《中外合作企业法》并未加以规定,而从实践情况看,已经成立的合作企业,大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非法人的合作企业为数很少。对外资企业的法律性质,《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又规定:"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外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外资企业为其他责任形式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适用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此可见,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具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公司。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则可能采取合伙企业、也可能采取独资企业的形式。 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是一类法律性质多样化的企业组织,除其中的合资企业属于确定无疑的有限公司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既可能采取法人型的有限公司形式,也可能采取非法人型的其他企业形式外商投资企业与公司之间的这种互相交叉关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则是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之间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即对于一个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其设立、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到底遵循外商投资企业法,还是公司法? 在此问题上,尽管《公司法》第18条作了协调性的原则规定,即:"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本法;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它们之间的冲突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法本身的先天不足,其原已存在的问题在公司法颁行后也暴露得更加突出。 (一)法律适用对象的冲突 公司法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公司法,但何为"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合资企业肯定属于此类没有疑义,但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究竟哪些属于有限公司,迄今却没有更清晰的标准。有限公司的基本法律特征是它具有法人资格,那么又如何确定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法人资格呢? 在此问题上,《民法通则》第41条的规定自该法颁布以来,就是一个看起来清楚、实际上极为模糊的条文、它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格。"这里首先将外商投资企业分为具有法人资格和没有法人资格的几类,而区别的标准则是是否具备法人条件。如果法定法人条件比较严格和具体的话,也许这一标准可以真正地将外商投资企业作实质性的划分。然而,《民法通则》所确定的法人条件却是较为宽松和抽象的。它要求的条件不过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毫无疑问,规定法人条件的目的是为了将法人与非法人加以区别,然而,依据上述的法人条件,却很难实现这一立法目的。事实上,非法人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同样也需要依法成立,财产条件同样也有必要,甚至数额超过法人企业的财产,而且也当然应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这三个条件并不成为它们区别于法人企业的标志。至于第四个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是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的根本差异,但这一差异究竟是因某一企业已取得或意欲取得法人资格而确定自己承担独立责任,还是因其客观上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而产生,换言之,独立的责任,到底是一种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假如是一种主观条件的话,那么企业是否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就是设立者的一种纯主观的选择,如此而言,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考虑,恐怕没有多少企业的设立者愿意选择企业的非独立责任,即投资者的无限连带责任,而只会选择企业独立责任和投资者的有限责任。假如独立民事责任是一种客观条件的话,那么这种抽象的条件根本不具有衡量企业责任能力的作用,撇开法律的强制规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同样也可以以其营业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这种独立能力的强弱实在不取决于它是独资、合伙,还是法人。因此,无论把独立责任作为主观条件,还是作为客观条件,都难以成为界定企业法人资格的惟一的标准。 十分值得注意的条件是"依法成立"。所谓依法成立,应包含两重含义:其一,法人的成立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亦即不违法;其二,法人的成立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显然后者是更主要的问题。《民法通则》作为普通的部门法,不便也不可能将所有各种法人的成立条件和程序加以具体规定,这一任务只能由规范不同法人的单行法律、法规去完成。因此,判别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的具体依据只能到其所属的法律法规中去寻找。 公司企业的法人条件和成立程序无疑是由《公司法》予以界定的。依据《公司法》第19条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是: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公司法》第20条进一步规定了有限公司的法定人数为2人以上、50人以下。但国有独资有限公司除外。第23条则进一步规定了有限公司的最低资本限额为10万元至50万元。在这里,股东法定人数和最低资本限额.就完全具有了判别一个企业是否为有限公司以及是否具备法人资格的实际标准。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同样如此,只是提高了公司初始股东的人数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即应当有5个以上的发起人、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法人条件如同公司企业一样,本来是应由合资企业法、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予以规定的。然而,除《中外合资企业法》规定合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从而使其完全适用《公司法》的法人条件外,《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竟也仿效《民法通则》,对这两种企业的法人资格作了同样抽象的规定。《中外合作企业法》第2条规定:"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外资企业法》第1条也如此规定:"外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这样,本应由专门企业立法具体化的法人条件仍然被抽象化,形成了《民法通则》与具体立法之间的同义反复和恶性循环,使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法人资格的确定事实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的这种立法处理,表面上看是保持了与《民法通则》的一致和高度的准确性,但实质上却是混淆和误解了不同立法的性质和层级划分,回避和放弃了单行企业立法应有的职能,因而留下了法律规范的缺撼并导致实践中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法人资格模糊不清、难以把握的状态,从而也造成了因适用对象不明而引起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根本性冲突。 (二)法律规则的冲突 将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法律规则加以综合比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二者的法律规定完全相同或类似。由外商投资企业与公司的交叉关系所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存在着与公司法完全相同或类似的规定如外资企业法和公司法中关于合资方式或股东出资形式的规定、关于股东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的规定、关于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规定。然而,这种情况在合资企业法中为数不多而在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中则更为少见。 2.二者对同样法律事项作出不同的法律规定,这种情况构成了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公司法相互关系的主要特点。在关于企业或公司的设立制度、资本制度和组织机构以及清算、解散制度的规定中虽然二者所规范的法律事项是基本相同的,但其各自的规范内容却大不相同。如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需要主管部门的批准,而《公司法》则没有关于批准程序的规定。同样是董事会,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与公司的董事会职权并不完全相同。 3.二者又各有自己的特定事项和内容。这些事项和内容为外商投资企业法或公司法所独有。如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关于合资合同、合作合同的规定、关于外国合营者投资比例的规定、关于设立合资企业的行业限制的规定、关于外汇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的规定等,这些在公司法中都没有、也没有必要予以规定。反过来,公司法中也有许多外商投资企业法中不曾有的内容。如有限公司最低资本限额的规定、无形资产出资比例限制的规定、股东出资验资及出资证明书的规定、股东会、监事会的设置、董事、经理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等。 上述三方面情况的存在,必然导致法律规则适用上的冲突。虽然公司法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适用公司法,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但何谓"另有特别规定"?以上三种情况中,在第二种情况下,对同样法律事项作出不同法律规定时,可以理解为"另有特别规定"。但在第三种情况下,对于公司法有规定而外商投资企业法未予涉及的内容是否也同样理解为"另有特别规定"?比如,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会、监事会的设置,而外商投资企业法中没有涉及,公司法规定了最低资本额,而外商投资企业法中亦无要求,这些是否都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特别规定。如果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公司法中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就都成了"特别规定"如果这样,所谓的"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适用公司法"的原则性规定岂不成了空话,公司法中哪里还有可以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内容反之,如果不把上述情况看作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特别规定’.而适用公司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也要设股东会、监事会,也要实行最低资本额制度?这显然又走到了另一个荒唐的地步、然而这却正是公司法的冲突条款所带来的两难结果由此看来,公司法的冲突条款表面看来似乎解决厂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冲突,而实际上这种冲突依然存在_弥补其缺陷和消除这种冲突根本的出路在于在明确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实现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在法律概念、法律制度和规则上的协调和统一,即在明晰外商投资企业与公司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外商投资企业法的基本内容融入公司法之中,外商投资企业中具有法人地位的即属干公司中的有限公司,因而统一适用公司法非法人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将根据其性质分别适用合伙企业法或另行制定的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将作为普通的外国投资法,与公司法的职能分工也十分明了,前者只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特有的法律制度和规则,后者适用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有限公司,两法之间的关系也被彻底理顺,相互之间不再存在对同一事项作不同规定的法律冲突。 四、公平竞争与国民待遇: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融合的国内外背景 如前所述,外商投资企业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为广泛吸收境外投资而制定的,20多年过去,外商投资企业法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全面彻底,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机构已经形成.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市场发育逐渐成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也日益完备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最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域,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最大的投资输入国。无论是市场条件还是法律环境,中国与其他国家已无根本的隔阂和差异,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基于不发达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法制而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经失却其独立存在的社会基础成熟的市场经济呼唤公平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根本机制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要求市场统一、市场主体平等和市场交易规则的规范_市场统一意味着各种主体可以自由进人,不受地域限制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意味着各种主体在同一的起点上参与市场竞争市场规范则意味着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制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仅表明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环境的认可,同时也包含了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即给予外国的商业组织以与国内商业组织同样的"国民待遇",使它们在相同的法律规则下进行公平的竞争以往的历史中,我们曾给予外商以"次国民待遇",也曾给予外商以"超国民待遇",在各种立法和政策文件中,既有大量的对外商的优惠规定,也有不少的限制性的规定,外商所获得的经营条件既有优于内资公司之处,又有劣于内资公司之处这一不公平的竞争状态在中国入世之后,必须加以改变而公平的竟争,当然包括投资领域的竞争和投资行为的公平,包括以公司形式从事商业竞争时给予同样的法律对待和适用相同的法律规则。 以吸引外资为理由主张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独立,理由并不充分。一个国家或投资地域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既有经营资源的因素,又有劳动力的因素;既有市场的因素,又有投资环境的因素;既有政策优惠的因素,也有法律制度的因素等而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其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又是有所变化的,对中国而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期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在于税收、关税等优惠政策,而90年代后期和进人21世纪之后,则主要在于低廉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法律制度的完善当然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制度的完善是整个社会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环境的优良,决不是意味着对外资的单独立法,更不意味着在织织法上制定专门的外商投资企业法,西方国家吸引境外投资的于要因素之一就是其法律的严密和完善、但他们并无针对外资的公司法或企业法。 当然,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将外资政策的优惠上升为法律,并制定专门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法律部门的性质和分工表明,这一任务并不属于作为商业组织法的公司法,而属于直接体现外资政策的外国投资法。事实上,各国的企业法本来就存在商业组织法(Business Organization)性质的企业法和产业政策与经济管理法性质的企业法之分,前者是关于公司组织方面,即公司内外法律关系方面的规范,包括公司行为的一般制度和规则、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股东的出资、公司的章程、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权、公司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财务制度、公司的解散与清算等后者则是关十国家对企业的特殊扶植、保护或限制措施并体现了国家相应的产业发展和振兴政策,如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关于鼓励和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和经营范围、出资标的要求、税收的优惠、财务、信贷、外汇和劳动的管理等。而中国现行的外商投资企业法恰是融商业组织法与外国投资法于一体的混合性立法。这显然是一种立法件质的错位,该法与公司法的冲突亦由此而来因此,外商投资企业法改革的宏观目标和基本思路就是对其重新定位,在将其商业组织法内容融人公司法的基础上,恢复其外国投资法的单一性质,保留其吸引外资、外资管理等特有的制度和规则并与公司法、合伙法、独资企业法等分工负责,共同实现对企业关系的法律调整。 公司投资论文: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与关联交易关系探索——基于大陆、香港和美国市场 论文关键词: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关联交易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阐述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的影响,搭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比较了大陆、香港、美国三个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即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利于形成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行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强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一、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关联交易作为一种利益侵占行为,其实质在于公司内部人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掠夺。因此,制约关联交易的核心在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剩余控制权的滥用。鉴于此,国内学者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经理层激励等内部机制方面研究公司治理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如余明桂等(2004)、陈晓等(Zoos。近年来,随着法与金融学的发展,国外学者已转向关注外部治理层面,如法律体系、监管制度、政府干预等,其中以投资者法律保护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如La Porta等(1999)最早通过实证考察了27个发达国家规模排名前10的非金融类公司的控制权集中问题,发现投资者保护程度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进一步,La Porto等(2002) Shieifer等(2002)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论证了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内部人所有权集中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本文试图将国外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成果引人到关联交易的研究中,通过考察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关联交易和公司治理形成的制度原因。这是解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关键所在。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投资者法律保护是防止公司内部人(控股股东或管理者)剥夺外部投资者权利的法律规定及执行机制(栗天虹,2006)。在法律规定层面,各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条款主要集中在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前者侧重于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指引,后者侧重于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规范。而仅有法律规定是不够的,法律执行效力比书面规定要重要得多(Berkowitz et a1,2003)。强有力的执法不仅是书面立法发挥作用的保证,也是书面立法的重要补充。 1.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最核心影响在于对股东大会及股东权利的规定,而在股东权利中表决权是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根本,也是其他权利的基础。 (1)大股东表决权的规定。从公司法对大股东表决权的限制看,是否采用一股一票原则对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十分重要。我国现行公司法实施的一股一票原则,表面上看是一种资本平等原则,但在股东持股数量悬殊的情况下,大股东可以轻易地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操纵股东大会,形成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法都有对大股东投票权限制的条款,如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修订公司法,规定任何股东不论其持有多少股份,最多只能行使20%的投票权,首次突破了一股一票的表决权原则。 (2)小股东表决权的规定。从公司法对小股东表决权的保护看,是否采用邮寄投票、股票冻结、累积投票、重开股东大会所需的持股比例等机制,对建立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十分重要(La Porta et al ,1998 )。美国采用了全部4项保护机制,其中重开股东大会的股票比例仅为1%;香港采用了除累积投票外的其余3项机制,重开股东大会的股票比例为5 %a;而大陆仅采用了累积投票和重开股东大会两项机制。我国没有采用邮寄投票,意味着股东必须亲自出席股东大会才能进行投票,这对小股东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有股票冻结的规定,使更在意投机交易的小股东会自愿放弃投票权;我国虽然采用了累积投票,但在公司法中属任意性条款,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意义,形同虚设;我国有重开股东大会的规定,但重开股东大会的股票比例为10%,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2.证券法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证券法对投资者的保护体现在三个维度:信息披露、董事责任和股东诉讼权利(Djankov et a1,2005 ) 。 (1)信息披露。如果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范围较大、信息披露的要求很及时、因信息披露不全或不及时产生利益损失时对有关责任人员惩罚力度比较大,那么企业管理者便会因法律责任的压力而披露更多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抑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利益侵占行为。 (2)董事责任。如果证券法对董事责任有明确的指引,当发生利益侵占行为时,就比较容易追究相关董事的责任,进而督促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应尽的职责。如萨班斯法案明确规定了CEO和CFO对财务报表的书证责任,以及违反相应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既有严刑峻法的威慑,又有明确的指引,董事必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责任,在控股股东发生利益侵占行为时,形成对控股股东的制衡。 (3)股东诉讼权利。完善的股东诉讼制度能从源头上遏制公司内部权力的滥用。如法律规定外部股东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提起诉讼时,可以查阅公司交易资料的范围广泛,那么实际控制人通过欺骗行为转移利润就变得非常困难,因而会对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产生事前警示作用,控股股东、董事会以及经理层都会约束自身行为,同时也会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余劲松等(2009)的研究表明,如果综合考虑立法和执法因素,立法层面投资者诉讼权利的保障显得更为重要。 表1参照世界银行商业环境调查对证券法投资者保护的每一个维度以及整体保护水平的打分,给出大陆、香港、美国三个市场证券法投资者保护的对比情况。 可见,大陆地区证券立法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失周全。在董事责任上仅得1分,其直接结果就是当公司实际控制人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时,监管机构和法院在追究董事责任时缺乏明确指引。近年来,大陆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但对违规事件进行审理时却无法对相关责任人做出明确裁决,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投资者诉讼权利上得4分,表明大陆地区在完善投资者事后救济体系上存在缺陷。如大陆证券法对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具有系统的审判规定,但侵害行为远不止虚假陈述一种。对于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证券立法尚没有相关审判的规定,因此不利于保护投资者事后诉讼的权利。 3.法律执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执法威慑力。如果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发生的违规行为具有严厉的惩戒措施,使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远低于违规成本,那么即使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漏洞,相关内部人也没有违规动机。此时,执法的威慑力相当于内部治理机制的补全。另外,如果监管机构对违规事件中没有尽职履行责任的董事、监事以及经理人员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措施,无疑也可以鞭策其切实担负起监督制约利益侵占行为的责任。 (2)监管及时性。如果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违规初期就能及时发现,那么通过较轻处罚即可纠正违规行为,也使投资者利益免遭较大损失。这相当于监管部门用较小的成本对上市公司及其治理结构的各个层面进行了一次有效教育,从而能够尽早遏制公司内部人的利益侵占行为,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的欠缺之处。 (3)诉讼可行性。投资者是否提起诉讼,取决于诉讼的成本与收益。过高的诉讼成本和过长的审理期限都会阻止投资者对司法的亲近;而投资者起诉的动机越弱,诉讼对公司的威慑力就越小,公司治理水平也就越差。 (二)研究假设提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个研究假设: H1:不同市场(即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H2:不同市场(即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显著关系,但相关性不 同。 H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存在显著关系;相对内部公司治理结构而言,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程度更大。 三、数据及变量 (一)样本及数据 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不同,以及会计准则不同,本文选取A十N股、A+H股和A股公司为样本,并以2007年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剔除发行B股的公司,剔除S,ST,PT公司以及数据缺失或存在异常值的公司,最终得到A+N股10家、A+H股28家。依据这两类样本的行业分布和资产规模,得到符合配比条件的A股公司247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得。 (二)变量定义 1.关联交易变量。考虑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并从中选取发生金额较大、为证券监管部门重点监管、利润操纵可能性大的商品交易类、资产交易类、提供与接受劳务类、资金交易类、担保抵押类、租赁类和股权交易类等七类关联交易作为研究对象。用关联交易发生额(总体和各类)除以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衡量关联交易总体和各类水平。 2.公司治理变量。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董事会运作效率、经理层激励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借鉴已有文献,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与董事会主席两职合一(合一为0,否则为1),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高管领取薪酬比例、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设立为1,否则为0)作为公司治理变量。 3.投资者法律保护变量。用上市地的不同进行衡量。大陆A股取值为I;香港A+H股取值为2;美国A十N股取值为3。 4.控制变量。选取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为年末总资产对数,公司业绩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四、实证结果 (一)不同市场关联交易水平和公司治理结构差异检验 采用均值比较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大陆、香港、美国三地样本公司关联交易水平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 (1)A股公司关联交易总体水平显著高于A十H和A十N股公司。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略),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为净资产的52. 68%,而A十H股公司为30.14%,A+N股公司为22.98% 。 (2)A股公司的商品交易类、资金交易类、担保抵押类及股权交易类的关联交易水平显著高于A十N股公司,特别是商品交易类和担保抵押类,表现更为悬殊。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陆公司关联交易的特点,即主要通过商品交易类和担保抵押类进行利益侵占。大陆监管部门应重点防范这两类关联交易行为。 (3)A股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高于A十N股公司,但与A十H股公司没有显著差别。这表明大陆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美国公司。之所以与香港公司没有显著差别,主要是样本问题。我们选取的A十H股公司多为国有垄断企业。另外,A股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比例显著低于A+H股公司,表明大陆公司的董事会运作效率显著低于香港公司。 验证了假设1 (二)不同市场关联交易水平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检验 因A +N股公司样本量少,本文仅检验A股和A+H股公司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A股和A十H股公司两组样本均通过了方程显著性检验,但两个市场回归结果有所不同:控股股东、高管薪酬和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对两个市场的影响是一致的,但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对两个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A股公司关联交易多发生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董事会实际运作能力低的情况下;;A十H股公司关联交易多发生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即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低。 验证了假设2。 (三)关联交易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关系检验 首先,检验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关联交易总体和各类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关联交易总体、商品交易类关联交易通过了方程显著性检验。见表4。 在1%的显著水平下,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关联交易总体水平和商品交易类关联交易水平显著负相关。即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将显著抑制关联交易行为。 进一步,检验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对关联交易的共同影响。检验结果见表5。 表5显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体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并且标准化系数最大( - 0. 204 ),表明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关联交易的影响最大,高于公司治理结构变量。 验证了假设3。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三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包括法律规定和法律执行两个层面)更有利于形成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行为;第二,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显著高于A十H股和A十N股公司,特别是商品交易类和担保抵押类更为突出,监管层应重点防范这两类关联交易行为;第三,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低是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高的主因;第四,投资者法律保护对抑制关联交易有显著效果,相对内部公司治理而言,它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发挥其对内部公司治理(如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低等)的完善和补充作用,以减少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 公司投资论文: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证券法的出台是我国证券界和法律界的幸事。但证券法将作为经纪人的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在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二者关系的规定及其成因之后,作者立足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民商法律制度和范畴的基础上,对若干相近民法范畴进行比较,认为证券法理应立足国情,将二者的关系界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 关键词:经纪人 证券公司 投资者 法律关系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商以其特有地位,发挥着促进证券流转的枢纽功能。各国证券法对“证券商”一词的界定与使用不同。美国证券法律没有直接规定证券商的概念,代之以经纪人(brokers)、自营商(dealers)、人(agent)和“broker-dealer”等概念。韩国、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通过对证券公司和“证券经营业务”内容的界定间接明确证券商的概念。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证券法律则明确规定了证券商的概念。我国证券法未直接采用证券商这一概念,而是规定了证券公司等概念。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19、129条的规定,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类,二者均可从事经纪业务,也就是说,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证券经纪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37条规定:“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本文暂且将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称为证券公司经纪人,以别于其他经纪人。 由于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广大投资者很难作出合适的证券投资选择,且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03条的规定,一般投资者不得进入证券交易所亲自参加交易,加之作为自然人(以佣金为收入来源的一类证券从业人员)和非法人的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证券经纪人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于证券公司才能实现其证券经纪的功能,因而,证券公司经纪人便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直接与证券投资者发生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风险的承担、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证券法立法目的实现,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问题,世界各国规定不一,但大致可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规定而划分开来。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民事相关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这种关系规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先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再论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之考察 现代社会,英美文化对各国影响极大,在证券业界这种影响更是凸现耀眼,其中尤以美国的证券立法走在世界前例,为各国所效仿。 理论上,“英美法认为,经纪人是为获得报酬被雇于进行讨价还价和订立合同的人”,“通常是收取佣金为买方或卖方购买或出卖股票、债券、商品或劳务的人。[1]法律上,(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3条第A款第4项把”经纪商“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他人从事证券交易业务的人,但不包括银行。“该法注释中说明,经纪商”纯粹是代客买卖,担任委托客户之“。[2]美国法院判断一个人是否经纪商的标准有,(1)该人他人买卖了证券,从事了证券业务。活动不一定是全日的;(2)在从事证券买卖中,该人收取了佣金或者其他形式的补偿;(3)该人向公众视自己为经纪商;(4)该人代顾客保管了资金或证券。[3]英国1889年 经纪人法)规定经纪人是人之一。根据有关商事法律规定,经纪人是受雇代表他人从事购买或售卖的一种人。[4]可见,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的关系是关系。也就是说,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委托证券公司证券买卖业务,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是投资者的人。那么,英美法系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一般意义上的,是由一人代另一人为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人(本人)。[5]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各国民法关于的规定并不一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在英美法系国家,法自成一体,其涉及范围比大陆法系广泛得多。但英美法中的主要是委托,有关立法、判例和学说很少涉及法定。这是因为英美法中的家庭法律制度及信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大陆法中法定的职能。在英美法中,有关商事都是委托,而且都是有偿的[6].其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体成员的内部关系。合伙被认为是法的一个分支、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互为关系;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是人与被人的关系,雇主对雇员在业务范围内的一切活动向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二,企业与相对人进行交易时形成所谓”企业交易“。无论交易以企业的名义,还是以企业成员的名义进行,企业本身须对自由交易产生的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负责。于是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广义概念,即人不论是以被人名义,还是以人本人名义代被人为法律行为,不论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被人,还是间接归属被人都是。前者就是直接,后者是间接。用一位美国法学家的话来说:”广义乃是多种法律制度之综合,其所以范围渺无穷尽,自由世界的一切事物无不籍此而推进。一个人雇佣他人为自己工作、出售商品、代表自己接受财产的转让,与他自己亲自进行这些行为具有同样的效力。众所周知,假如没有制度一切企业都将无法存在。“[7]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是这样呢?弗里德曼说:”任何声称是关系的最终真正及主要主题及目的,都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构成委托人与外人的直接合同关系。这是的核心。“[8]普通法强调的核心是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并为了维护这样的确定性质而付出了代价,就是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受到漠视,未能取得充分发展。故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采广义概念,不仅承认大陆法中的”直接“关系,也承认大陆法中所谓”间接“关系[9],其间接 (或隐名)主要指各种行纪关系及商、经纪人等在商业活动中与委托人及第三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也包括一切非商事性质的不公开人身份的关系[10],居间人、行纪人、拍卖人等都处于人的法律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义务,没有独立存在的行纪、居间制度。经纪人、人、中间人成为同义词。无怪乎,《牛津英汉百科大辞典》将英文”Agency“译为商、业、居间介绍、媒介等,基本上与中介同义(《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之意。),因此,在广义概念的基础上,英美法系国家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是完全正确的,由证券公司经纪人客户买卖证券符合实务,保证了概念在法律制度中的同一。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考察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法律概念和制度上都存在着差异,有关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不同法律规定就是明显的一例。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系广义,由委托所生之业务大多,产生委托的法律关系。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由委托所生的法律关系有委托、行纪和居间等。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如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所称仅指人以被人名义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后果直接归属被人,系狭义的概念。 日本民法典》第 99、100条规定:“人于其权限内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人未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视为为自己所为。”台湾地区民法上所称之是人在权限内依本人之名义为意思表示,其效力直接及与本人,学说上称之为直接。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与之应严予区别者,系所谓间接。所谓间接,系指以自己之名义,为本人之计算,而为法律行为,其法律效果首先对间接人发生,然后依间接人与本人之内部关系,而转移于本人之制度。由是可知,间接非属民法上所称之,只可谓为类似之制度而已。关于间接,民法仅于行纪设有特别规定,于其他情形,则依其内部法律关系处理之。[11]“证券经纪商系接受客户委托,为他人计算买卖有价证券,乃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之交易”,“此所谓以自己名义为之,系指证券经纪商代客于有价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从事买卖,均以证券经纪商名义为之,而与该相对人订立契约即可。”[12]可见,在大陆法系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不是投资者的人。在日本证券交易制度中,始终坚持了狭义制度。为了贯彻民法典中狭义制度,在证券交易中,将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以证券公司名义为客户买卖证券规定为“佣金”,以区别于民事制度中的“一般”[13],并规定佣金适用日本商法典关于行纪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法第15、16条更是明确规定,从事有价证券买卖之行纪或居间者为证券经纪商。很明显,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券经纪人与人不是同一法律地位,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不是关系,而是行纪、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大陆法系国家的、行纪、居间概念和制度决定的。所谓行纪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用他方的费用,为他方办理动产和有价证券买卖等业务,并获得佣金。行纪制度源于古罗马时代。现代意义上的行纪制度可见于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商法典,瑞士债务法也有规定。(日本商法典)第 551条规定:“行纪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买卖物品为业。”由于行纪行为的后果,需由行纪人另为转移行为,转给委托人,故行纪实为间接。所谓居间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向另一方提供与第三人订约的机会或作为他们之间订约的媒介,并获得佣金。居间制度在古罗马时代已有之,近代居间合同始见于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法国商法典、德国民法典和商法典以及瑞士债务法中都有居间的规定。日本、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行纪、居间业务。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是行纪或居间关系。 当然,由于英美证券法律制度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大陆法系的国家或地区也不免深受其影响,最明显的一例是上文提到的日本证券法律制度规定的“佣金”,日本商法典明文规定它实质是行纪,却仍沿用“”一词称谓它。 三、我国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法律思考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理论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从实际运作来看,经纪行为从本质上具有行为的基本特征,确切指民事行为中的委托行为,”[14]即委托关系。有观点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证券交易行纪法律关系或证券交易居间法律关系[15].有观点则认为是信托关系[16].还有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经纪法律关系[17].立法上,对二者关系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和混淆。首先,证券法第 137条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条文本身就存在弊病。该条将证券公司经纪人规定为“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在法律上讲,中介的含义并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溯源。如前所析,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与中介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和中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同。有人认为中介业务就是接受委托,进行竞价、促成成交,通知委托者办理清算、交割、过户手续等等[18],这与同为本条规定的业务有何区别呢?如何理解该条中规定的与中介的概念及其关系呢?其次,同为,民法通则与证券法的规定有出入。根据证券法第137条的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客户买卖证券。我国法律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民法通则沿袭了大陆法系的传统,采狭义的定义。依据我国现行民商法之根本大法-(民法通则)第63条的规定,民商法上的“必须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以自己名义(而不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使其法律效果间接归于被人,则不得称为”[19].也就是说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必须以投资者的名义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才为。然而,根据我国证券法第 103条的规定,在证券交易过程中,证券公司经纪人执行客户委托须以自己名义进行。由此,我国证券法上的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制度不一致。若用英美法系的概念解释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概念,不但于法无据,而且与中介的概念属同浯反复。若采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与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一致,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就不应该采用的概念,规定为“代为”客户买卖证券似乎更为适当。再次,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同合同法的规定不一。合同法中专章规定了行纪和居间制度。这些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业务界定为行纪、居间,与民法通则的有关概念和规定保持了一致,与证券法的相关内容有别。如(合同法)第419条“行纪人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除委托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的以外,行纪人自己可以作为买受人或者出卖人”的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规定为行纪关系。上述种种不同规定导致证券公司经纪人和投资者之间关系难以确定,使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那么,在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下,他们二者的关系应如何定位呢?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先生说过“民法的范畴是证券法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任何专门的证券法可以独立存在,所以他们亦要考虑民法及其他关于金融产品的法律的发展。”[20]其言下之意乃在于证券法应建立在民法的范畴之上。我们赞同这一观点。从法制系统工程来看,性质相同此相近的法律、法规使用的法律概念和词语及其含义应该保持一致。否则,将使整个法律体系混乱,给执法者和受法者的执法和受法造成巨大困难。从基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而言,虽然特别优于基本法,但在法律概念上应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从几种相近的民法范畴的比较中探寻之。 1.委托和行纪的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分为法定、指定、委托。委托是基于当事人意示表示而发生权的。委托和行纪在我国古已有之,民法通则中只明文规定了委托制度,却没有规定行纪制度,也就是说,只规定-厂委托法律关系,没有规定行纪法律关系。但现实生活中行纪大量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行纪业蓬勃发展,延至今日,已成规模。我国实务对行纪是肯定和保护的。合同法第22章,共10个条文,对行纪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就我国有关委托和行纪的有关规定与实务以及国外立法规定来看,二者存在以下区别: (1)身份不同。委托的人无须特殊身份,只要是一般民事主体即可。行纪人是多为具有特定行为能力的经济组织,一般都具有商号身份,如信托商店、证券公司等。 (2)名义不同。委托的人以被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而行纪人则是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如,我国合同法第414条中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 (3)行为效果不同。委托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人承担。行纪的法律效果直接归于行纪人,间接归于委托人。委托人与交易的相对人之间并不存在法律关系,交易中的权利义务均由行纪人和相对人直接承担,然后再由行纪人转移给委托人。如我国合同法第421条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日本商法典第552条和台湾民法典第578条也有类似规定。 (4)行为的范围不同。作为一般民事制度,委托的范围没有具体的限制,而行纪人只能从事法律允许从事的业务。如我国合同法第414、419条规定行纪人只能“从事贸易活动”、“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等。日本将行纪限于为物品的买卖或其他非买卖行为。德国的行纪限于为商品或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我国台湾地区将行纪限于动产的买卖行为及其他商业上的交易行为。 (5)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无偿,也可以有偿,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行纪行为是有偿法律行为,委托人应该支付报酬。 可见,在我国的法律环境下,委托与行纪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后,是以自己名义入市交易、清算、交割并承担责任,这实属行纪行为,二者之间形成行纪法律关系,而不是委托法律关系。合同法第419条的规定正说明了这一关系是行纪关系。区别和行纪的意义在于分清当事人及其责任。在行纪关系下,投资人只能与证券公司经纪人直接发生法律关系,不涉及交易中的对方。集中交易时直接交易双方是证券公司经纪人。若发生证券交易纠纷,投资者无权直接向对方当事人求偿。此种法律关系之弊病在于,如果证券公司经纪人不行使求偿权,投资者则会因不是当事人,没有求偿权,导致无法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避免此种弊病,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特殊规定。“为使交易之效果在涉及民事责任或诉权时归于真正下单之投资人,证券交易法在1977年修正时,在第20条第4项规定:委托证券商以行纪名义买入或卖出之人,视为前项之取得人或出卖人,”[21]也就是说,将投资者视为证券交易的直接当事人,有权超越证券商,直接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台湾地区的这一修正弥补了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为行纪关系的不足,值得我们参考。若将二者的关系确定为委托,那么,一旦出现交易纠纷或事故,权利、义务完全归于委托人(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经纪人无关,证券公司经纪人对证券市场和交易不负任何责任,届时投资者不但找不到相对交易人,而且更难于举证,其利益必将无法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此与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及实务相谬。我国证券法将二者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委托不符,与合同法相冲突,与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合。 2、委托与居间的不同 在我国古代,居间早已存在,称居间人为“互郎”、“牙行”或“牙纪”。古罗马也有居间制度。民法通则没有明文规定居间,但我国实务上一直承认居间。合同法第23章专章共 4条规定了居间合同。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他方委托人支付报酬。从有关立法和实务上看,委托和居间虽都建立在委托和信任的基础上,但二者区别很大。 (1)行为的内容不同。委托人本人与第三人签定合同,并可决定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合同的内容,处理的事物一般具有法律意义。居间人仅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为订约媒介,并不直接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办理的事务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2)行为的名义和目的不同。委托人以被人的名义为其服务,对被人负责。而居间人则是以自己名义从事媒介行为,对双方当事人负有诚实居间的义务。 (3)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有偿也可无偿,由当事人选择决定。居间则是有偿的,但只能在有居问结果时才得请求报酬。 可见,委托与居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证券法律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居间业务,就是说,允许证券商接受委托,为他人报告订约机会,介绍买方和卖方,或为订约媒介促成其成交。我国证券法对此未有明确规定,而是在第137条规定了“中介”二字。 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从法律上讲,证券法规定的“中介业务”实际上就有:述的居间业务。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的居间业务为数不少,理应受法律保护。有观点认为证券经纪商是居间人的观点与现代各国证券交易的实际情况不甚相符[22].我们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行纪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全面,可能会大量出现居间人和行纪人重叠的现象,单纯居间业务减少,似无存在之必要,但长远看来,随着交易制度的完善、交易方式的科技化和市场的国际化,证券交易的方式呈多样化,证券公司经纪人作为居间人仍有存在之必要。 3.行纪与信托的不同 我国理论界曾经称行纪为信托,因英美法上另有与行纪涵义完全不同的信托制度,为了区别,而不再称行纪为信托。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起源寸:中世纪英国衡乎法的用益权制度,其实质是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信托是指委托人(信托入)将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则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在行纪和信托关系中,行纪人和受托人虽都基于信任关系,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和处分特定财产,但二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 (1)性质刁;同。合同法414条明确规定行纪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信托则是一种财产管理关系,英美法上的信托类似于大陆法中的某些他物权制度。 (2)当事人不同。行纪的当事人为委托人和行纪人,信托的当事人有信托人、受托人和信托受益人三方。在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所有权属受托人,利益属受益人,且受益人不一定是委托人,通常为第三人。行纪关系的委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利益均归于委托入,无分离的可能。 (3)行为的内容不同。行纪人主要从事代客买卖等业务,而且必须服从委托人的指示。信托人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行为范围远大于行纪人所能为。 (4)成立要件不同。信托须以财产交付给受托人为成立要件,行纪则不以交付财产为成立要件。 (5)法律责任不同。违反行纪合同主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在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中则有完全不同于合同责任的信托责任[23].(6)享有介入权不同。在委托人无相反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对于受托出售或购入的物品,行纪人可以自己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购入或售出,这就是行纪人的介入权,合同法第419条给予了规定。在信托关系中,为防范利益冲突,禁止受托人拥有介入权,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卖给自己,不得用信托资产购买自己的财物。 可见,在行纪与信托之间,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代客买卖证券,实属行纪性质,非为信托。 关于证券经纪商在接受投资者委托进行证券买卖时与投资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为经纪法律关系的观点[24],从其对经纪的界定来看,经纪即为我们所说的行纪。“经纪是指一方 (经纪人)接受他方(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利益从事物品的卖出和买入等行为并收取报酬的行为。”[25]我国台湾学者陈春山在论述台湾证券交易法时认为,所谓经纪依民法第576条之规定乃是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为动产之买卖或其他商业上之交易,而受报酬之营业。所谓经纪商,依证交法第15条、第16条之规定,乃是指经营有价证券买卖之经纪或民间之业务者。对经纪的这种解释及其引用的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实际上都是对行纪的定义和有关规定,甚至条文中采用的字眼原本就是“行纪”。我们认为,该观点所说的经纪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行纪法律关系。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务中,并没有规定经纪法律关系,而是将行纪法律关系确定了下来。既然已经有了行纪法律关系,再无必要规定一个与行纪法律关系基本相同的经纪法律关系,“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麻烦。 因此,我们认为,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我国的民法范畴决定的。一位知名的法学家曾经提及,如果要执行法律,法律的条文必须准确,以防止不法者在法律漏洞中运作,削弱法律的公信力。对于证券法第 137条的规定与民法的有关规定相脱节之处,极有必要由立法机关将证券法第137条规定的“”解释为适用行纪的有关规定,“中介业务”解释为居间业务等,以求法律、法规的准确性、完整性、严密性,以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证券法的作用。 公司投资论文: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摘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权基础,但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使得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也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下治理结构的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国有股 股权分置 公司治理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 引言 作为转轨经济过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系国有企业人为改制而成,而非古典企业制度发展的自然结果。我国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也并非基于融资的考虑,而是为国企改革和解困服务。同时,为了保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保持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国家在股权安排上分别设置了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目前,在我国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64%属于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其余为能够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股票构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置态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我国特殊国情和特殊背景下的产物,但它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股权分置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既不合理,也不规范,进而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股权分置还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机制,使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于完全不协调甚至对立的状态,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管理行为严重扭曲,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因此,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公司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便难以发挥作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也就无法谈起。 二、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一般性分析 通俗地讲,股权结构就是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即股权集中度。而严格的公司治理定义是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发生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维安,2001)。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的整个制度安排中,可以被视为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权基础。股权结构(集中度)不同,公司治理的形式也会不同(费方域,1998)。在股权高度集中(日德模式)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拥有强势地位的大股东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来监督公司管理人员,防止或减少内部人控制,改善公司经营管理(Li,2000),但解决了股权分散条件下的外部公众股东难以治理内部管理层的问题之后,又产生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当大股东股权比例超过某一点、基本上能够充分控制公司决策时,大股东可能更倾向获取外部少数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利益(Shleifer and Vishny,1997);而在股权高度分散(英美模式)时,虽然能较好地解决分散化的投资者控制公司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以社会公众为主的小股东的利益,但小股东通常没有主动进行公司治理的动力,或出于成本的考虑而存在“搭便车”行为,因而公司的经营者掌握了实际控制权,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 三、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扫描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属于高度集中的类型,这与日德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却与英美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引进日德模式进行公司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严重的水土不服。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行为却与日德模式大股东的行为迥然不同,反倒表现出股权分散时的公司经营者行为。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公众流通股比重偏低的股权分置状况,违背了现代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的要求,必然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1、 普遍存在大股东是“虚拟所有者”的现象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系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虚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尽管国资委建立了以层级授权经营为特征的国有资产委托体制,但这些出资者代表既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投资者,也不是资本的真正所有者,因此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他们不可能主动去完善公司治理而作茧自缚。再加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效用函数的差异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往往会为了各种自我目的而违背股东的利益(潘秀丽,2005),因此,大股东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证,遑论中小投资者。 2、 股权集中度过高,呈现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畸形结构 股权集中度过高主要是指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比重过大,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第一“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股权大量集中在产权残缺、行政负担严重的国家股股东手中,必然造成大股东监控的无效率,不利于公司经营者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且有可能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而且也使得国有资产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此外,这种畸形的股权结构还使得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公司外部市场机制的评价和约束功能被弱化。 3、 大股东“超强控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 股东大会是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形式,是股东行使监督权、表决权和知情权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得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缺乏代表性,股东大会成为了实质上的“大股东会”,大股东的“超强控制”使股东大会成了大股东的“一言堂”。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也有悖于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政府以行政方式任命公司董事,在公司的董事会中更多的是大股东的代表,董事执行决策听命与政府,而不是基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发展事态(岳彦芳,2002)。监事会成员也基本上是从内部产生,其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加上他们的自身素质低下和专业知识的匮乏,致使监事会基本上无法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外部监事又极少参与监事会,所以导致监事会形同虚设。中小投资者“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失灵,其合法权益被剥夺,从而产生了很多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 4、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1)、政府控制呈现两重性。政府持股(即国有股东)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国有股东的“攫取之手”(grabbing hand)借助国有产权对公司资源配置的政治或行政干预,损害了企业表现,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价值损失,但经营者会利用政府对企业行政上的“超强控制“而推卸经营责任,转嫁自身的风险。此外,国有股东还可以利用“帮助之手”(helping hand)对企业实行微妙的政策倾斜及特殊的优惠待遇,从而提高企业价值(田利辉,2005),但这又会加剧不公平竞争,使国企经营者利用垄断优势坐享其成。 (2)、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不完善。近年来,LaPorta等人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一国的法律体系对其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一国的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公司治理结构和水平,良好的公司治理必定要以有效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为基础。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肆意侵害行为屡屡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法律保护不力(夏立军、方轶强,2005)。现行《公司法》对股东议事规则规定不明,对股东权的规定原则性强而可操作性弱,也未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等,因此大股东能轻而易举地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证券法》是在我国的证券市场设立8年后才姗姗来迟,况且其实施结果也未能使投资者得到实质性保护。 (3)、经理人市场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经理人市场也是一种从外部监督公司经营者的重要治理机制。经理人市场将不断评价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迫使经营者避免因经营不善被替换或被解雇而努力工作。但我国的经理人市场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4)、银行监督名存实亡。银行对公司行为虽然不能进行直接干预,但可以通过对公司签订约束性条款来实施监督,这种约束性条款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是非常有效的。债务作为一种担保机制,能够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Grossman and Hart,1982).银行作为国企最大的债权人,应当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根本没有内在的还债压力和自我约束动力,因而导致本应成为预算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却变成了预算软约束,银行监督名存实亡。 四、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由于法律和经济体制上的差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现状决定了其公司治理结构既不同于日德模式,也不同于英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但国有大股东是“虚拟所有者”,“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以及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的权利和利益不一致。这些特征决定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护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权益(陈晓 王琨,2005)。 1、推进公司治理完善的真正动力是股东而绝非政府监管部门,这就要求政府要抛弃那种家长式监管思维,“把恺撒的还给恺撒,把上帝的还给上帝”。就中国的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股东不能积极参与并主动去完善公司治理,那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便会成为空谈(陈锐,2005)。因此,必须在解决“所有者缺位”和股权分置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利益驱动,促使大股东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但同时也必须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来防止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信贷担保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方式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逐步地并一劳永逸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彻底抑制一股独大结构下大股东权力滥用,使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但即使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状况也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在现阶段国有股减持受到历史遗留问题和现行体制制约而难以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将国有股的所有权分配给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政府机构和控股公司,增加控股股东的数量和相互间的制衡能力,改“一股独大”为“多股同大”,同时对第一大股东的最高持股比例加以限制,可能是完善公司治理行之有效的选择(陈晓 王琨,2005)。此外,培育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以利于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的制衡关系(董秀良,2001)。 3、不同法律体系对投资者保护效力的差异是导致国家之间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La Porta,2000)。我国属于民法系国家,对各项法律的制定是以规则的形式体现,因而难以避免公司内部人绕过法律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基于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而不是照搬英美法系的立法原则,使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更侧重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新《公司法》不仅吸收了“累积投票制”和“股份收买请求权”,而且还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种“可诉性”使中小股东可以用法律的方式和大股东平起平坐,实在不行还可以退股,切实保证了中小股东的资金安全。“国九条”也指出要把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4、从根本上讲,公司治理旨在克服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情况下公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的问题是双层次的,第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即管理层)之间的问题,第二是控股股东(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问题。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所有者、大股东及经营者往往很难区分,尽管十六大后我国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问题也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所以,我国公司治理的核心仍是如何解决“大股东—管理层”同盟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我国引入独立董事的初衷是为了让其作为“局外人”(outsider)来权衡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实际情况是独立董事地位不独立并缺乏实质性的监督权而成为“花瓶董事”。因此,要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就必须要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做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同时还要建立对独立董事与管理层合谋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处罚机制(赵海林等,2005)。健全董事制度,避免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的“一言堂”。引进“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以防止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完善公司治理所必需的。 5、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和德国的全能银行制不是我国银企关系的最佳选择,除非国有银行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另外,我国的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机构和向企业投资。我们不知道作出如此规定的深层原因,所以实行保持距离型银企关系,对企业进行“相机条件”下的控制,是我国的一种现实选择(李红霞,2004)。此外,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市场是一个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使两权分离条件下委托人与人之间激励不相容变成相容,因此我国应加强经理人行为的市场约束机制,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条件。 公司投资论文: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内容提要:通过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中证券公司经营失败的退出方式和客户权利保护的现状,认为采用同业托管和国家财政处置和收购客户资产的方式缺乏法律的制度性规定,因而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不仅不利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且也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建议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一方面促进证券公司间的重组和收购,以减少证券公司退出对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抓紧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以制度化的方式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证券公司 经营失败 客户利益 赔偿基金 证券公司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必然存在经营失败和市场退出的问题。但作为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市场退出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而具有特殊性。在我国,证券公司往往集经纪商、承销商和保荐机构、机构投资者等诸多角色于一身,且其经营范围涉及全国和境外,其经营失败还会波及到数量众多的个人和机构客户,甚至中央银行和财政。本文将结合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实践模式,重点讨论作为证券公司客户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证券公司客户的权利类型 本文所指的投资者是从证券公司客户的角度来谈的,并不是指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实践中,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影响客户的权利主要是集中在经纪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方面。具体而言,客户与证券公司主要的利益连接点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1、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托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是客户用于保证证券投资交易、结算的资金,所有权应该属于客户所有。但是长期以来,交易结算资金往往存放在证券公司处。正常状况下,证券公司应当帮助客户开列资金帐户,该帐户内的资金所有权应该属于客户,客户对该类资金具有取回权。但当证券公司因挪用而无法返还时,就形成了客户对证券公司的债权。 2、证券类资产的托管方。同样,根据国内目前的证券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应为客户开立与资金帐户对应的股票帐户,用于记载其购得的证券类资产(包括国债、基金单位)。这些资产实际托管在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在实践中常将客户资产与其自营资产混同,挪用客户的证券类资产。 3、资产管理的委托人。实践中,客户将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双方签订委托理财合同。受托证券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授权进行证券投资或其他投资计划。委托合同届满后,返还本金和一定的受益。为招揽客户加入委托理财计划,证券公司往往在合同中承诺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高收益和回报,即保底条款。保底条款可分为保证本息固定回报条款、保证本息最低回报条款和保证本金不受损失条款三种。在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时,委托人的财产权利 (特别是违规理财行为)如何保护已经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4、借款人(质押权人)。实践中,客户可以直接将钱存入证券公司(或其营业部等分支机构),形成事实上的借贷关系;还有的证券公司还有将客户的资金进行国债回购融资,由证券公司出具虚假的国债或其他证券托管凭证给客户,证券公司通过这种形式向客户融资或融券,也形成客户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借款关系。2004 年11月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连续了《短期券管理办法》、 《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规定,可望会给证券公司的合法的融资带来机会和可能性。当然这些融资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借款人类型:债券持有人和银行(股票的质押权人)。 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实践模式 1、破产清算方式退出市场 破产是指证券公司发生支付危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法继续经营情况时,由法院宣告其进入破产还债程序。破产程序一般由法院主持,公平处置证券公司的债权。国际证券市场已经发生多起证券公司破产的实例:1997 年日本三洋证券、小川证券、山一证券破产,韩国高丽证券破产,中国香港地区正达行证券公司破产。根据报道,中国的大连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的破产案件已由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金融机构的破产应受所在地《破产法》的规制,特别是在破产的程序性规定上,可以准用破产的民商事程序。但是金融机构的破产与一般企业的破产在实体性规定上具有较多的不同点。各国各地区在破产法之外均有特别的规定,主要包括破产案件的受理标准、依职权宣告破产等。这些特别法的规定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机构与法院在破产程序中的分工和权经济改革限分工问题。例如,美国 《1978年破产 改造法》授权美国证交会 (SEC)参与证 券公司的破产。我国 《商业银行法》第 71条和 《保险法》第 86条分别作出相关 规定: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破产应该经 过金融监管机构同意;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被宣告破产后,人民法院组织金融监督 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 组进行清算。 在证券公司破产问题上,我国 《证券法》却唯独没有作出任何规定,应该说存 在立法上的重大不足。使我国法院在证券 公司的破产案件上缺乏特别性的法律规定,更无法准确处理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的权利衔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员会在证券公司破产程序中的权力模糊和缺位,有可能会增大证券公司破产对证券 市场的冲击,特别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 益,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因为,法院在处理证券公司破产问题上,其 专业能力和对资本市场的独特性明显不如 专业性的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客户的权利保护是证券公司破产法应当亟待完 善的内容。 2、托管经营的逐步退出方式 证券公司的托管经营是中国处理问题券商广泛采用的方法,托管具有明显的权 宜之计和过渡性质。从托管实践模式看, 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同业托管经营,由新成立券商或老券商托管违法券商和问 题券商。在新券商托管中,新的出资者解 决问题证券公司个人账户窟窿,接管其证券营业部,获得证券牌照,成立新证券公 司。太平洋证券托管云南证券便是新成立 券商托管的适例,而老券商托管经营往往不承担问题券商的债务,中国民族证券托 管鞍山证券、东北证券托管新华证券就属 于这种情况。 (2)行政接管:2004 年初国家组成托管组接管南方证券。 (3)资 产管理公司托管证券公司。如 2004年 7 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恒信证券、德恒证券等,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托管闵发证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汉唐证券。 但是对托管经营的法律性质,托管方和被托管方、投资者、债权人的关系却从 来没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从而造成大量 悬而未决的问题。托管机构和被托管机构的债权人、职工发生的法律诉讼和纠纷不断发生,法院在处理类型案件中由于无法可依,存在极大的任意性,造成证券市场的严重混乱。特别是在证券市场整体不景 气的情况下,被托管机构的债权人认为托 管是一种重组和合并,要求托管机构承继问题券商的全部债务,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证券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 3、非破产清算方式 企业的解散包括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前者是指股东方通过一定的程序宣布 结束合资关系,法人因发起人(或股东)合意而消灭;强制解散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被国家行政机关命令 解散的情形。强制解散的原因包括:不遵 守行政法规的行为,如不参加年检,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污染行为,股东出资瑕疵, 达不到法人成立条件等。证券公司是特许 行业,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行政管制,所以证券公司的强 制解散包括许可证取消和工商执照吊销。 无论是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证券公司必须经过清算程序才能退出市场。我国法律 在破产清算程序上明显存在立法不足。 4、吸收合并的退出方式 证券公司的重组包括新设合并和吸收 合并,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证券公司吸收合 并或新设合并情况下,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问题。从吸收合并的主体来看,目前法律尚禁止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也不允许外资 介入投资银行和基金业务以外的其他证券 业务。因此,在目前的法律前提下,只能是中资的证券公司的收购。根据法理,合 并包括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这两种收 购,都关系到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为,证券公司的资产本身构成投资者、债权人 利益的一般担保。证券公司被合并后,产 生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关系人的债务 承担问题。 证券公司市场退出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保护实践 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退出实践包括下 列几种方式:通过批准新的券商成立,要 求新的券商来承担问题券商的债务,特别是其中的客户保证金债务。太平洋证券托 管云南证券所属证券营业部及相关经纪业务部门属于适例。国家在查清违规券商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政府提供支持、或央行再贷款或发债的方式,解决券商的资 金短缺和支付危机。2004 年 10 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财政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就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公告作出解释。对被处置 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按照分类原则进行有限赔付,即对个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全额收购。显然公告的基本精神是立足于国家为化解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角度来处理证券公司退出时的客户利益保护问题。为了防止券商支付危机的发生,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允 许券商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来提高净资本和支付能力。南方证券在被托管之前,就 曾经成功地增资扩股。 2、我国解决券商退出的方案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导向,属于权益之计。因而存 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央行再贷款还是发 债来解决券商退出市场的遗留问题,其实本质上均是由国家财政进行支付。也就是 说由全民来承担券商违规经营的后果。这 无疑增加了中央财政的负担。另外,由于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一些民营证券公司逐步退出市场,如果完全由国家承 担退出成本,就存在公共财政为民营机构承担债务的问题。从目前我国证券投资者 损失救济的实践可以看出,基本上是采用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区别对待的 “分类处置”的原则。对于机构客户的债权国 家一般不予处理,即个人债权优先原则。 笔者认为,无论是机构债权还是个人债权,债权本身是没有优劣区别的,这是债 权平等原则的应然之义。况且,其实严格 区分机构债权和个人债权可能会违反政策设计者的良好的初衷,特别是在基金和其 他集合理财计划中,虽然委托人是以基金 等机构的名义出现,但实际上背后的受益人或财产的实际拥有方是个人财产。 总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及配套 制度存在明显的任意性,本身规范化程度 远远不够,造成投资者利益保护缺乏有效 的长期的规范体系。 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 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设计 1、积极推动证券公司的市场化收购和重组 可以说,有效的产权交易和收购市场的形成、运行,对证券业经营风险的自我化解具有显著的作用。一方面,我国证券公司在经营上同质化明显,市场细分不够。另一方面,证券业存在寡头垄断和恶性竞争。证券公司的赢利模式雷同,造成证券公司难以适应市场,而恶性竞争提高了证券公司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证券公司的生存能力。通过证券公司之间收购和兼并,从外部治理和控制权市场的角度促进证券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 当然控制权市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本身股权的多元化和完备的产权交易机制,就目前而言,应该说这些条件的完全具备尚需假以时日。目前,证券公司之间的市场化收购还不普遍,比较多的是证券行业主管部门以政策为导向的危机处理机制。这种行政性的 “拉郎配”式的重组,造成了证券公司退出市场问题上问题丛生。因此,应该放宽证券公司股东的持股资格的限制,允许实力民营机构收购证券公司,促进证券公司的股权多元化。除此以外,国家还应该鼓励证券公司股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化收购和兼并,限制和破除证券公司经营的地方依赖性。 2、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设计 投资者赔偿基金是发达国家应对证券市场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与存款保险制度一样,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关于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因各国而不同。可以说,各国建立的投资者保护计划和基金运作模式均是市场化的应对市场风险的制度安排。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重组的趋势下,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已刻不容缓。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下列制度设计: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可以成立投资者利益赔偿基金,以公司化形式进行组织运作。该公司性质上为国家特设公司,类似于公益法人的地位,受特别法的调整。初始资本由国家财政拨付。但其成立后,国家不再拨付资金,而是由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会员公司按照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缴纳投资者利益保护基金,该保护基金必须逐年实际缴纳。从行政隶属关系上,可以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但行政管理机构不得干预投资者利益保护公司的日常管理。行政管理权的内容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审批、重大投资项目的备案制和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等从赔偿对象和标准上看,主要是适用于被吊销金融证券经营资格或进入强制性清算程序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的债权。具体程序上看,应该由清算组在登记和确认债权数额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作限额赔偿。 公司投资论文: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证券法的出台是我国证券界和法律界的幸事。但证券法将作为经纪人的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在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二者关系的规定及其成因之后,作者立足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民商法律制度和范畴的基础上,对若干相近民法范畴进行比较,认为证券法理应立足国情,将二者的关系界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 关键词:经纪人 证券公司 投资者 法律关系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商以其特有地位,发挥着促进证券流转的枢纽功能。各国证券法对“证券商”一词的界定与使用不同。美国证券法律没有直接规定证券商的概念,代之以经纪人(brokers)、自营商(dealers)、人(agent)和“broker-dealer”等概念。韩国、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通过对证券公司和“证券经营业务”内容的界定间接明确证券商的概念。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证券法律则明确规定了证券商的概念。我国证券法未直接采用证券商这一概念,而是规定了证券公司等概念。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19、129条的规定,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类,二者均可从事经纪业务,也就是说,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证券经纪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37条规定:“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本文暂且将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称为证券公司经纪人,以别于其他经纪人。 由于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广大投资者很难作出合适的证券投资选择,且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03条的规定,一般投资者不得进入证券交易所亲自参加交易,加之作为自然人(以佣金为收入来源的一类证券从业人员)和非法人的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证券经纪人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于证券公司才能实现其证券经纪的功能,因而,证券公司经纪人便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直接与证券投资者发生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风险的承担、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证券法立法目的实现,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问题,世界各国规定不一,但大致可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规定而划分开来。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民事相关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这种关系规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先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再论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之考察 现代社会,英美文化对各国影响极大,在证券业界这种影响更是凸现耀眼,其中尤以美国的证券立法走在世界前例,为各国所效仿。 理论上,“英美法认为,经纪人是为获得报酬被雇于进行讨价还价和订立合同的人”,“通常是收取佣金为买方或卖方购买或出卖股票、债券、商品或劳务的人。[1]法律上,(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3条第A款第4项把”经纪商“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他人从事证券交易业务的人,但不包括银行。“该法注释中说明,经纪商”纯粹是代客买卖,担任委托客户之“。[2]美国法院判断一个人是否经纪商的标准有,(1)该人他人买卖了证券,从事了证券业务。活动不一定是全日的;(2)在从事证券买卖中,该人收取了佣金或者其他形式的补偿;(3)该人向公众视自己为经纪商;(4)该人代顾客保管了资金或证券。[3]英国1889年 经纪人法)规定经纪人是人之一。根据有关商事法律规定,经纪人是受雇代表他人从事购买或售卖的一种人。[4]可见,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的关系是关系。也就是说,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委托证券公司证券买卖业务,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是投资者的人。那么,英美法系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一般意义上的,是由一人代另一人为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人(本人)。[5]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各国民法关于的规定并不一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在英美法系国家,法自成一体,其涉及范围比大陆法系广泛得多。但英美法中的主要是委托,有关立法、判例和学说很少涉及法定。这是因为英美法中的家庭法律制度及信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大陆法中法定的职能。在英美法中,有关商事都是委托,而且都是有偿的[6].其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体成员的内部关系。合伙被认为是法的一个分支、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互为关系;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是人与被人的关系,雇主对雇员在业务范围内的一切活动向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二,企业与相对人进行交易时形成所谓”企业交易“。无论交易以企业的名义,还是以企业成员的名义进行,企业本身须对自由交易产生的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负责。于是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广义概念,即人不论是以被人名义,还是以人本人名义代被人为法律行为,不论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被人,还是间接归属被人都是。前者就是直接,后者是间接。用一位美国法学家的话来说:”广义乃是多种法律制度之综合,其所以范围渺无穷尽,自由世界的一切事物无不籍此而推进。一个人雇佣他人为自己工作、出售商品、代表自己接受财产的转让,与他自己亲自进行这些行为具有同样的效力。众所周知,假如没有制度一切企业都将无法存在。“[7]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是这样呢?弗里德曼说:”任何声称是关系的最终真正及主要主题及目的,都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构成委托人与外人的直接合同关系。这是的核心。“[8]普通法强调的核心是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并为了维护这样的确定性质而付出了代价,就是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受到漠视,未能取得充分发展。故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采广义概念,不仅承认大陆法中的”直接“关系,也承认大陆法中所谓”间接“关系[9],其间接 (或隐名)主要指各种行纪关系及商、经纪人等在商业活动中与委托人及第三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也包括一切非商事性质的不公开人身份的关系[10],居间人、行纪人、拍卖人等都处于人的法律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义务,没有独立存在的行纪、居间制度。经纪人、人、中间人成为同义词。无怪乎,《牛津英汉百科大辞典》将英文”Agency“译为商、业、居间介绍、媒介等,基本上与中介同义(《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之意。),因此,在广义概念的基础上,英美法系国家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是完全正确的,由证券公司经纪人客户买卖证券符合实务,保证了概念在法律制度中的同一。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考察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法律概念和制度上都存在着差异,有关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不同法律规定就是明显的一例。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系广义,由委托所生之业务大多,产生委托的法律关系。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由委托所生的法律关系有委托、行纪和居间等。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如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所称仅指人以被人名义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后果直接归属被人,系狭义的概念。 日本民法典》第 99、100条规定:“人于其权限内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人未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视为为自己所为。”台湾地区民法上所称之是人在权限内依本人之名义为意思表示,其效力直接及与本人,学说上称之为直接。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与之应严予区别者,系所谓间接。所谓间接,系指以自己之名义,为本人之计算,而为法律行为,其法律效果首先对间接人发生,然后依间接人与本人之内部关系,而转移于本人之制度。由是可知,间接非属民法上所称之,只可谓为类似之制度而已。关于间接,民法仅于行纪设有特别规定,于其他情形,则依其内部法律关系处理之。[11]“证券经纪商系接受客户委托,为他人计算买卖有价证券,乃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之交易”,“此所谓以自己名义为之,系指证券经纪商代客于有价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从事买卖,均以证券经纪商名义为之,而与该相对人订立契约即可。”[12]可见,在大陆法系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不是投资者的人。在日本证券交易制度中,始终坚持了狭义制度。为了贯彻民法典中狭义制度,在证券交易中,将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以证券公司名义为客户买卖证券规定为“佣金”,以区别于民事制度中的“一般”[13],并规定佣金适用日本商法典关于行纪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法第15、16条更是明确规定,从事有价证券买卖之行纪或居间者为证券经纪商。很明显,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券经纪人与人不是同一法律地位,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不是关系,而是行纪、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大陆法系国家的、行纪、居间概念和制度决定的。所谓行纪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用他方的费用,为他方办理动产和有价证券买卖等业务,并获得佣金。行纪制度源于古罗马时代。现代意义上的行纪制度可见于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商法典,瑞士债务法也有规定。(日本商法典)第 551条规定:“行纪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买卖物品为业。”由于行纪行为的后果,需由行纪人另为转移行为,转给委托人,故行纪实为间接。所谓居间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向另一方提供与第三人订约的机会或作为他们之间订约的媒介,并获得佣金。居间制度在古罗马时代已有之,近代居间合同始见于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法国商法典、德国民法典和商法典以及瑞士债务法中都有居间的规定。日本、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行纪、居间业务。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是行纪或居间关系。 当然,由于英美证券法律制度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大陆法系的国家或地区也不免深受其影响,最明显的一例是上文提到的日本证券法律制度规定的“佣金”,日本商法典明文规定它实质是行纪,却仍沿用“”一词称谓它。 三、我国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法律思考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理论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从实际运作来看,经纪行为从本质上具有行为的基本特征,确切指民事行为中的委托行为,”[14]即委托关系。有观点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证券交易行纪法律关系或证券交易居间法律关系[15].有观点则认为是信托关系[16].还有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经纪法律关系[17].立法上,对二者关系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和混淆。首先,证券法第 137条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条文本身就存在弊病。该条将证券公司经纪人规定为“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在法律上讲,中介的含义并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溯源。如前所析,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与中介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和中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同。有人认为中介业务就是接受委托,进行竞价、促成成交,通知委托者办理清算、交割、过户手续等等[18],这与同为本条规定的业务有何区别呢?如何理解该条中规定的与中介的概念及其关系呢?其次,同为,民法通则与证券法的规定有出入。根据证券法第137条的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客户买卖证券。我国法律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民法通则沿袭了大陆法系的传统,采狭义的定义。依据我国现行民商法之根本大法-(民法通则)第63条的规定,民商法上的“必须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以自己名义(而不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使其法律效果间接归于被人,则不得称为”[19].也就是说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必须以投资者的名义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才为。然而,根据我国证券法第 103条的规定,在证券交易过程中,证券公司经纪人执行客户委托须以自己名义进行。由此,我国证券法上的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制度不一致。若用英美法系的概念解释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概念,不但于法无据,而且与中介的概念属同浯反复。若采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与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一致,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就不应该采用的概念,规定为“代为”客户买卖证券似乎更为适当。再次,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同合同法的规定不一。合同法中专章规定了行纪和居间制度。这些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业务界定为行纪、居间,与民法通则的有关概念和规定保持了一致,与证券法的相关内容有别。如(合同法)第419条“行纪人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除委托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的以外,行纪人自己可以作为买受人或者出卖人”的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规定为行纪关系。上述种种不同规定导致证券公司经纪人和投资者之间关系难以确定,使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那么,在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下,他们二者的关系应如何定位呢?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先生说过“民法的范畴是证券法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任何专门的证券法可以独立存在,所以他们亦要考虑民法及其他关于金融产品的法律的发展。”[20]其言下之意乃在于证券法应建立在民法的范畴之上。我们赞同这一观点。从法制系统工程来看,性质相同此相近的法律、法规使用的法律概念和词语及其含义应该保持一致。否则,将使整个法律体系混乱,给执法者和受法者的执法和受法造成巨大困难。从基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而言,虽然特别优于基本法,但在法律概念上应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从几种相近的民法范畴的比较中探寻之。 1.委托和行纪的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分为法定、指定、委托。委托是基于当事人意示表示而发生权的。委托和行纪在我国古已有之,民法通则中只明文规定了委托制度,却没有规定行纪制度,也就是说,只规定-厂委托法律关系,没有规定行纪法律关系。但现实生活中行纪大量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行纪业蓬勃发展,延至今日,已成规模。我国实务对行纪是肯定和保护的。合同法第22章,共10个条文,对行纪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就我国有关委托和行纪的有关规定与实务以及国外立法规定来看,二者存在以下区别: (1)身份不同。委托的人无须特殊身份,只要是一般民事主体即可。行纪人是多为具有特定行为能力的经济组织,一般都具有商号身份,如信托商店、证券公司等。 (2)名义不同。委托的人以被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而行纪人则是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如,我国合同法第414条中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 (3)行为效果不同。委托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人承担。行纪的法律效果直接归于行纪人,间接归于委托人。委托人与交易的相对人之间并不存在法律关系,交易中的权利义务均由行纪人和相对人直接承担,然后再由行纪人转移给委托人。如我国合同法第421条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日本商法典第552条和台湾民法典第578条也有类似规定。 (4)行为的范围不同。作为一般民事制度,委托的范围没有具体的限制,而行纪人只能从事法律允许从事的业务。如我国合同法第414、419条规定行纪人只能“从事贸易活动”、“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等。日本将行纪限于为物品的买卖或其他非买卖行为。德国的行纪限于为商品或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我国台湾地区将行纪限于动产的买卖行为及其他商业上的交易行为。 (5)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无偿,也可以有偿,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行纪行为是有偿法律行为,委托人应该支付报酬。 可见,在我国的法律环境下,委托与行纪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后,是以自己名义入市交易、清算、交割并承担责任,这实属行纪行为,二者之间形成行纪法律关系,而不是委托法律关系。合同法第419条的规定正说明了这一关系是行纪关系。区别和行纪的意义在于分清当事人及其责任。在行纪关系下,投资人只能与证券公司经纪人直接发生法律关系,不涉及交易中的对方。集中交易时直接交易双方是证券公司经纪人。若发生证券交易纠纷,投资者无权直接向对方当事人求偿。此种法律关系之弊病在于,如果证券公司经纪人不行使求偿权,投资者则会因不是当事人,没有求偿权,导致无法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避免此种弊病,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特殊规定。“为使交易之效果在涉及民事责任或诉权时归于真正下单之投资人,证券交易法在1977年修正时,在第20条第4项规定:委托证券商以行纪名义买入或卖出之人,视为前项之取得人或出卖人,”[21]也就是说,将投资者视为证券交易的直接当事人,有权超越证券商,直接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台湾地区的这一修正弥补了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为行纪关系的不足,值得我们参考。若将二者的关系确定为委托,那么,一旦出现交易纠纷或事故,权利、义务完全归于委托人(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经纪人无关,证券公司经纪人对证券市场和交易不负任何责任,届时投资者不但找不到相对交易人,而且更难于举证,其利益必将无法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此与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及实务相谬。我国证券法将二者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委托不符,与合同法相冲突,与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合。 2、委托与居间的不同 在我国古代,居间早已存在,称居间人为“互郎”、“牙行”或“牙纪”。古罗马也有居间制度。民法通则没有明文规定居间,但我国实务上一直承认居间。合同法第23章专章共 4条规定了居间合同。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他方委托人支付报酬。从有关立法和实务上看,委托和居间虽都建立在委托和信任的基础上,但二者区别很大。 (1)行为的内容不同。委托人本人与第三人签定合同,并可决定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合同的内容,处理的事物一般具有法律意义。居间人仅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为订约媒介,并不直接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办理的事务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2)行为的名义和目的不同。委托人以被人的名义为其服务,对被人负责。而居间人则是以自己名义从事媒介行为,对双方当事人负有诚实居间的义务。 (3)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有偿也可无偿,由当事人选择决定。居间则是有偿的,但只能在有居问结果时才得请求报酬。 可见,委托与居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证券法律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居间业务,就是说,允许证券商接受委托,为他人报告订约机会,介绍买方和卖方,或为订约媒介促成其成交。我国证券法对此未有明确规定,而是在第137条规定了“中介”二字。 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从法律上讲,证券法规定的“中介业务”实际上就有:述的居间业务。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的居间业务为数不少,理应受法律保护。有观点认为证券经纪商是居间人的观点与现代各国证券交易的实际情况不甚相符[22].我们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行纪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全面,可能会大量出现居间人和行纪人重叠的现象,单纯居间业务减少,似无存在之必要,但长远看来,随着交易制度的完善、交易方式的科技化和市场的国际化,证券交易的方式呈多样化,证券公司经纪人作为居间人仍有存在之必要。 3.行纪与信托的不同 我国理论界曾经称行纪为信托,因英美法上另有与行纪涵义完全不同的信托制度,为了区别,而不再称行纪为信托。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起源寸:中世纪英国衡乎法的用益权制度,其实质是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信托是指委托人(信托入)将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则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在行纪和信托关系中,行纪人和受托人虽都基于信任关系,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和处分特定财产,但二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 (1)性质刁;同。合同法414条明确规定行纪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信托则是一种财产管理关系,英美法上的信托类似于大陆法中的某些他物权制度。 (2)当事人不同。行纪的当事人为委托人和行纪人,信托的当事人有信托人、受托人和信托受益人三方。在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所有权属受托人,利益属受益人,且受益人不一定是委托人,通常为第三人。行纪关系的委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利益均归于委托入,无分离的可能。 (3)行为的内容不同。行纪人主要从事代客买卖等业务,而且必须服从委托人的指示。信托人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行为范围远大于行纪人所能为。 (4)成立要件不同。信托须以财产交付给受托人为成立要件,行纪则不以交付财产为成立要件。 (5)法律责任不同。违反行纪合同主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在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中则有完全不同于合同责任的信托责任[23].(6)享有介入权不同。在委托人无相反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对于受托出售或购入的物品,行纪人可以自己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购入或售出,这就是行纪人的介入权,合同法第419条给予了规定。在信托关系中,为防范利益冲突,禁止受托人拥有介入权,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卖给自己,不得用信托资产购买自己的财物。 可见,在行纪与信托之间,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代客买卖证券,实属行纪性质,非为信托。 关于证券经纪商在接受投资者委托进行证券买卖时与投资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为经纪法律关系的观点[24],从其对经纪的界定来看,经纪即为我们所说的行纪。“经纪是指一方 (经纪人)接受他方(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利益从事物品的卖出和买入等行为并收取报酬的行为。”[25]我国台湾学者陈春山在论述台湾证券交易法时认为,所谓经纪依民法第576条之规定乃是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为动产之买卖或其他商业上之交易,而受报酬之营业。所谓经纪商,依证交法第15条、第16条之规定,乃是指经营有价证券买卖之经纪或民间之业务者。对经纪的这种解释及其引用的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实际上都是对行纪的定义和有关规定,甚至条文中采用的字眼原本就是“行纪”。我们认为,该观点所说的经纪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行纪法律关系。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务中,并没有规定经纪法律关系,而是将行纪法律关系确定了下来。既然已经有了行纪法律关系,再无必要规定一个与行纪法律关系基本相同的经纪法律关系,“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麻烦。 因此,我们认为,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我国的民法范畴决定的。一位知名的法学家曾经提及,如果要执行法律,法律的条文必须准确,以防止不法者在法律漏洞中运作,削弱法律的公信力。对于证券法第 137条的规定与民法的有关规定相脱节之处,极有必要由立法机关将证券法第137条规定的“”解释为适用行纪的有关规定,“中介业务”解释为居间业务等,以求法律、法规的准确性、完整性、严密性,以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证券法的作用。 公司投资论文: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失真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上市公司财务失真问题是会计学界和广大投资理财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角度,对财务失真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重视不够、会计制度不规范、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等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 财务失真 投资者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证券产品发行人及相关人员在证券产品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关信息,以供投资者和相关信息使用者作判断参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投资者所得到的财务信息可能是失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股票市场疲软,资本市场萎缩,已经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财务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从财务失真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应用了博弈论、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也有研究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失真本身的成因和相应的对策。基于投资者的视角,关注投资者如何应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文献较少。笔者认为,由于投资者是财务信息的主要需求方,他们基于财务信息基础上的投资决策对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对财务失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研究财务失真的涵义和表现,分析财务失真的成因,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内涵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虚假或不真实问题,其概念定义大致有财务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盈余管理等,笔者在此采用较为常见的“财务失真”这个词。关于其内涵,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出不同结论,也必然带有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趋向。笔者认为,基于投资者的视角考虑,会计信息披露的应是为投资者提供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有用信息”。 不管会计规范如何,只要会计信息没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即使公司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这类财务信息也是失真的。凡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无用、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或有相反作用的信息,如虚假的会计信息、隐瞒的会计信息、空而不实的和不及时的会计信息,均可界定为财务失真。 根据上述对财务失真的界定和违反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不同,财务失真主要是指如下几种现象:虚构编造会计信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和费用,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如利用关联方交易,人为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伪造往来款项,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从投资者应对财务信息披露这个意义上而言,虚假陈述、隐瞒或不及时揭露重要事项等也可以看做是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表现。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财务失真成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经管和管理信息的不对称。这是因为管理层因为本身拥有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有着天然的优势,投资者不能象经营者那样及时地、充分地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使其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者这种信息方面的劣势可以通过阅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得到一定的缓解,也可以通过搜集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包括内幕信息进行补充。但投资者因为信息搜索成本的考虑而不可能化费很大的代价来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财务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二)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不够 就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而言,投资者很少真正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中小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根本就不去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而是根据所谓的道听途说的内幕消息,或者是“从众现象”,即跟着别人的做法简单的模仿,其投机行为远大于投资行为。 (三)会计披露制度不完善 从国际范围来看,近年来美国一系列重大的会计舞弊曝光表明了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局限性。我国虽然在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财务失真行为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实需要来考察,还很不完善和健全,特别是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如有些法规条文的可操作性很差,这给违规者创造了条件;某些会计核算方法未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变化,用原有的会计方法核算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就无法真实、可靠地记录、披露企业的经济活动。再者,法律规范存在着不协调现象,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由证监会制定,而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两者并不能很好地协调并达成一致,这就为管理层的“会计数字游戏”留下了利用的空间。 (四)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 从政府监管角度看,证监会、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各监管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职责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这就导致监督效率不高、监管时效性差,监管力度也显得相对薄弱。 从惩罚的力度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行政处罚来处理财务失真的行为,对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方面,近几年虽然有所加强,但力度明显还不够,不能对违规者产生较强的震慑力。在民事赔偿方面惩处力度明显不够,民事索赔制度急需完善。我国在会计造假、财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上,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打击力度明显偏弱。 (五)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驱动与政治利益驱动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最主要根源。上市公司通过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从而可以发行股票及配股,从资本市场最大限度地筹集所需资金,达到向资本市场“圈钱”的目的;还可以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满足经营和扩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公司处于经济困境时,可通过这种包装行为避免被st或pt的处罚。对上市公司管理高管个人利益而言,通过失真的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粉饰自己的业绩,从而影响其职务升迁、薪酬提高、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六)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是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既借鉴了监事制度,又借鉴了独立董事制度,对监督的重视可见一斑。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具有的作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内部监控的不到位,再加上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完善,很多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就有可能对财务信息进行包装。 投资者应对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信息的关注和提高鉴别能力 投资者做为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方,应该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关注股价的同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要为了投机做盲目的决策。还要培养对财务、金融知道的兴趣,参加投资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提高对失真财务信息的鉴别能力。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鉴别能力要明显强于中小投资者,因此要加大机构投资者的建设,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从外部形成对上市公司有效的约束,降低其财务失真的倾向。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失真预警机制 财务失真预警就是根据一定的财务指标,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预警模型,对上市公司可能的财务失真情况进行预测和警报。这种理论经实证研究发现,确实有一定的准确度。投资者应该切实关注这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利用,要把预警模型的应用和投资者的经验结合起来,力争“防患于未然”,避免因为利用失真财务信息决策所要遭受的损失。 (三)促成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 我国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体系是由法律法规层次与会计准则及制度层次构成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联合建议等方式,促成有关部门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根据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针对于一些特殊事项与新生业务,及时制定相对应的制度与法规。不断完善刑法、民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实现刑法、民法、会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证券法等法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企业可选择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四)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应该通过舆论的影响,促使执法部门认真贯彻“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我国证监会、税务要依法加强财务检查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对于财务失真行为的处罚,我国的《刑法》、《会计法》都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违规者追究其个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较为弱化,不能起到惩戒与震慑作用。应该促使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和刑事责任法规,加大对虚假财务信息提供者的惩处力度。建立一套“诉讼成本低收益高”的制裁机制,使遭受欺诈的中小投资者通过法律诉讼可以得到合理的赔偿。 (五)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投资者要通过投票等方式,积极行使股东的权利,促使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首先,切实推行股权分置改革,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大股东欺骗中小股东的问题。其次,优化董事会结构。董事会应实行分工负责制,并进一步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保证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明确其与监事会的关系。此外,还要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使公司管理层所得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目标约束挂钩,防止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 总之,财务失真问题具有复杂的成因,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才可以真正遏止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投资者作为财务失真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运用各方面的能力切实降低财务失真事件发生的概率,还要对失真的的财务信息有足够的鉴别力,才能在股市中不为财务失真所扰而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实现自有资本的最大增值。 公司投资论文:投资公司对外财务管理浅析 摘 要 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特别是在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争取多方共赢。 关键词 投资公司 财务管理 投资公司是通过占有其他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股东身份对其参、控股企业依法进行产权管理,开展资本经营,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投资公司不直接经营产品,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公司作为经营资本、经营企业的企业,其产品就是企业本身。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投资公司作为专业从事资本经营的企业,更应该将财务管理作为其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投资公司进行对外财务管理也就是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依据的是《公司法》等法律制度,主要依靠股东身份对被投企业进行控制和影响,它不能对企业进行直接的财务指挥,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在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特色所在。总体而言,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被投企业特别是被控股企业经营者的财务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指标来考核被控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指标完成情况,如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由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被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将经营财务目标用契约形式予以确定;②随时从动态上掌握参、控股企业财务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此,必须推动投资公司参与、控股企业实现财务一体化,使企业经常性财务信息、重大经济事项信息能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到投资公司,为其进行调控提供必要保证;③开展财务监控、保护投资公司的合法权益。投资公司必须依法对被投企业的筹资、投资、资产管理、成本费用、利润及财务会计报告等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下就具体从对被投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管理、预算管理、内控管理、目标责任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重点关注各个方面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 1 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管理 与内部财务管理不同的是,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而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通过寻求对被投企业的控股地位实现对其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即使不能控制也应该有相当的影响力,否则投资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应该慎重。 对于自己拥有控制能力的被投企业或者叫被控企业,为了加强对其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公司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适合该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被控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层次分明,权责对称,责任明确。投资公司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被控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于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纳入对企业产权代表的考核项目。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投资公司还可以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所有被控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与控制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控制财务人员,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根据对各被投企业的控制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可向被控企业委派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或财务会计人员,从而更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 财务人员委派制是通过向被投企业直接委派财务人员来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便于投资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会计主管委派制。即投资公司通过投资协议或控制被投公司董事会对被投企业派出财务主管人员,委派的财务主管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全面负责被投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企业的管理层。为了避免会计主管在面临两级公司双重领导时无法有效处理投资公司、被投企业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一方面应赋予财务主管较高的权力,如果只是作为被投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参与决策的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应细化对财务主管的业绩考核与奖惩,避免其处于游离状态,既无压力,也无动力。被委派财务负责人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单位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除委派专门财务人员外,投资公司往往还可以向被投企业派出董事、监事,他们和专门财务人员一起构成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主力和前沿。 2 全面预算管理 作为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重要工具,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支持流程之一,与其他管理支持流程相互作用,共同支持企业的业务流程。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并量化企业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为企业的成功提供保证。制度是一个企业的行动指南,预算则是对制度的量化。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被投企业的预算控制。 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独立的直接组织对被投企业全面预算的制定,并尽量摆脱被投企业对预算制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要求投资公司闭门造车,独断专行,预算制定还是应该以被投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潜力、最大程度的保证和平衡各方利益为原则,不过投资公司应可能的把握对预算制定程序的控制,对预算制定的决策权的控制。 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是投资公司参与被投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投资公司不可能全面了解被投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细节,但只要保证被投企业的经营始终处在预算之内,被投企业就基本处在投资公司的控制之中。 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应该配套解决的问题有完善预算的控制、跟踪、预警机制;建立预算的及时纠偏机制;落实与预算管理相对应的考核、奖惩机制。 3 内控管理 与制度管理和预算管理一样,内控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投资公司所投企业一般是普通生产或服务型企业,其内部管理环节较投资公司自身更为复杂,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内控审计是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尤其是被控企业进行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公司可通过内审委员会对各被投企业定期、不定期进行全面审计或针对财务收支、资产经营效益、产权代表离任及其他专题进行专项审计,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企业的内控审计,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内控审计属于事中审计,对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管理见效性要求很高,许多内控审计任务源于高层管理者的分析和预感,提出的内部控制审计要求一般都是针对目前或近期公司管理经营效益等重要方面的问题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内控审计应以公司规范管理为关键点,以影响公司效益、最容易带来风险的关键环节内容为重点。 除内部审计外,投资公司每年还应该委托指定的中介机构对被投企业进行年度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对外贷款、投资、担保是比较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的此类活动应该通过参与被投企业董事会决策或签订专门协议等形式严格控制或掌握。通过对贷款、投资项目的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防止企业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另外,对外担保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或有负债,企业如果随意对外提供担保,其造成的损失将可能是非常巨大的。为了减少风险和损失,投资公司应严格控制所投企业的对外担保行为。 4 目标责任管理 为了使投资公司准确掌握被控企业经营状况,正确评价其经营业绩,有效实现目标责任管理,必须建立一套适用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以便开展财务分析与监督。可以下述指标为主,同时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辅之以其他指标:以保守速动比率指标作为反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指标;以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指标;以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资本结构的指标;以净值报酬率和净资产增值率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另外,投资公司在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指标目标责任管理的同时,还应该结合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目前,得到公认的评价企业成效的非财务指标有:①市场占有率,即企业在其产品市场中的份额;②产品质量与服务指标,包括产品瑕疵率、返修率、退货率和顾客满意度等;③生产率指标,它常用单位雇员增加额和每一直接人工小时生产量表示;④人力资源指标。在信息技术及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有形资产。因此,多数企业将雇员对本企业的满意程度、雇员培训与发展计划、劳动力流动状况、雇员技能、职位晋升等有关人力资源的指标作为考核子公司经理人员成效的重要依据;⑤企业创新能力指标。 投资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把总体责任分解为各项经济指标,下达给各所投企业,同各所投企业的产权代表签订经济责任状,合理确定产权代表的收入水平,明确奖惩考核指标,充分调动企业产权代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完成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在进行目标责任管理时,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完善是该项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除了将目标责任与被投企业高管的薪金、奖金直接挂钩外,投资公司还可以对被投企业的高管层实行实股制、虚拟持股制、经营层融资持股(mbo)、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长期性激励约束机制。 5 利益分配管理 投资公司通过上述种种财务管理措施最终是为了使在被投企业中的股权分额得到尽可能的增值,这也是投资公司的收益来源。不过股权增值只是投资公司的帐面收益,要将账面收益转换成现金收益,就必须经过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过程。以股东身份控制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是投资公司实现自身利润的一个关键环节。 投资公司参与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内部价格转移或费用转移的形式实现利润转移;二是直接参与利润分配。 内部价格转移是指投资公司通过与被投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以高于市价向被投企业转移资产或以低于市价受让被投企业资产,从而以价差实现对被投企业利润的转移。费用转移是指投资公司将自己公司发生的费用转移到被投企业列支,这也可以实现对被投企业利润的税前分配。 价格转移和费用转移都要求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有相当的控制力,而且这两种办法还要求妥善处理相关涉税问题和利益冲突问题,所以其适用性不强,而直接参与利润分配则应该是主要的利益分配手段。 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要合理处理股东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投资者得到满足,使更多的投资者愿意投资,进而壮大企业。另外,对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投资公司还应该注意处理好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公司投资论文: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全球战略 摘要: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确立的长期经营目标与行动方针。企业为了长期更好地发展,必须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来制定和调整战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本文以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战略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在华投资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继而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通过调整企业结构和决策,来不断适应新环境下的市场规则。 二、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依赖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及完善的管理体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 三、全球战略概念 全球战略本身是一个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可以有多种战略模式。按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划分有本国中心战略、多中心战略、地区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4种类型;按国际经营一体化程度区分:为独立子公司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和综合一体化战略3种类型。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从本质意义上来理解,是以全球的长期目标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统一企业的内外资源,合理安排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开发活动,让有限的资源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效地运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否定了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国际性生产模式,通过对各项资源的跨国界配置、管理与协调来实现采购一体化、生产一体化、研发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财务一体化,生产专业化,并将资源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发挥到最强,最大化。 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以r d为目的的投资行为。经分析发现,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 d投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但规模较小。从1994北邮-北电r d中心开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 d机构逐年增多,增加速度明显加快。但由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r d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 2、行业分布分散,其中以信息行业为主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 d机构涉及计算机、软件、通讯、化工、汽车、生物制药等领域,其中,计算机、软件、通讯等信息行业是跨国公司在华r d投资最多的行业,占总比例的一半以上。 3、投资方式多样,但主要以独资方式为主一般说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 d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华独资设立r d机构;二是在合资企业内设立r d机构;三是与我国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合作设立r d机构。从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 d投资的情况来看,跨国公司更趋向于以独资的方式设立r d机构,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价值取向和技术控制两个方面的考虑。 五、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投资的主因: 笔者认为跨国公司海外r d投资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六点因素的综合考虑: 1、市场因素。立足于迅速扩大的现实市场。面对迅速扩大的现实市场,跨国公司纷纷选择在华设立r d机构,一是希望能够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条件,实现科技成果的本土化,支撑其在华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希望通过r d投资,直接了解我国市场需求的新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以支持其产品的先进性和在技术行业的垄断地位,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2、战略竞争因素。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我国不断地引入外资,跨国公司之间以及跨国公司和我国本土公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应对其竞争对手在华设立r d机构带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国内企业研发力量的提高,跨国公司不得不加快在华设立r d机构的步伐,希望通过在华设立r d机构将产业内优秀的科技资源集中起来,实行对产业技术的控制和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抑制。 3、人才因素。获得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我国拥有着大量高素质的,而且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科技人力资源,还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进行从基础研究到新产品开发的各个层次的研发工作,这对于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 d机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以上诸多分析,不难判断,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保持其长远的投资并不断扩大,这也与中国本身的条件及跨国公司自身的经营战略是分不开的。因为中国由始以来,都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960万km土地与13亿人口;特别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局不断完善与稳定,经济实力又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意识不断增强等,这一系列的大小因素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与巨大潜力便也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进行投资。另外,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的增加,同时也是出于其全球战略性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将中国完全纳入全球经济的生产体系,通过充分发掘中国市场的全球性价值来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竞争和战略目标。
企业文化论文:论我国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摘要: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活动的融合点,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并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关键词:餐饮企业;文化;营销 一、餐饮企业的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以文化价值为纽带将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维系在一起,既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方式也是营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途径。实施文化营销可以起到创造差异化、增强内部凝聚力、增进企业外部形象等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餐饮行业与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传承的一种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我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反映了人们饮食活动过程中关于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文化意蕴。餐饮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相结合,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等特征。除了饭菜的质量和价格,消费环境、服务态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餐饮行业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餐饮企业必须重视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通过有效的文化营销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一)借鉴文化因素,丰富餐饮品牌内涵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习俗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很容易对饮食消费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产生共鸣。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寻找产品、服务、品牌与中国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属价值,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借鉴各类文化因素,以此来丰富餐饮的文化韵味。 1.深挖历史和民俗: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朝代的饮食文化精神,汲取民族原生态的饮食文化习俗,从形式到内核进行总结和提炼,保留原汁原味或改良创新,通过就餐环境的装潢设计、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菜品的选料加工、相关文化节目的现场表演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给顾客带来难忘的消费体验。 北京的“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馆就是个将地方传统文化与餐饮经营有效融合的典型例子。带着浓重北京腔的吆喝声,身着对襟衣衫、脚蹬圆口黑布鞋、肩搭手巾把儿的小伙计,大理石的八仙桌,红漆实木的长条凳,京腔京韵的北京琴书,地道的北京风味小吃,每一个因素无不映衬出古朴的京味儿文化。在此就餐不仅仅是品尝北京的地方菜品,更重要的是体验北京的地方文化氛围。 2.迎合时尚因素:追求时髦是许多现代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在餐饮服务中加入时尚的文化因素往往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个性、新奇性和娱乐性成为很多现代餐饮企业着力打造的卖点。以各种文化娱乐元素为主题、装潢别致的小型餐厅层出不穷,为满足现代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诸如生日包厢、情侣茶座等特色服务项目屡见不鲜。各式各样迎合都市时尚及生活方式的文化营销方式给传统的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推动餐饮文化营销现代企业间差异化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企业内在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而文化营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对受众进行价值观和理念上的引导、培育和塑造,与消费者在思想、观念、情感和道德上产生共鸣。因此,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进行文化营销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动力源泉。 1.树立“真、善、美”的文化价值取向:人类文化活动的终极意义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求“真”,要求企业真诚待客,诚信服务;向“善”,要求企业关注公益,承担社会责任,寻“美”,要求企业在服务中融入艺术美感,增加审美情趣。对“真、善、美”的追求使企业文化极易被社会接受和推崇,使文化营销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营销方式的高品位素质,使营销不仅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而且成为追求社会效益的文化行为。 山东着名海鲜餐饮集团“净雅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其独特文化管理的实践,在餐饮行业中树立了以文化管理推动品牌文化营销的典范。净雅文化标准包括“灵魂篇、理念篇和标准篇”,分别回答了净雅“将成为什么”,净雅“是什么”和净雅人该“怎么思考、怎么做”。整个文化价值体系围绕“幸福快乐与奉献同在”的核心价值观和“真诚、忠诚、谦虚”的企业核心素质展开,通过制度、流程、考核、审计和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将“真、善、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使企业成为优秀文化的孵化器,辐射并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 2.注重员工文化培训,实行全员文化营销:文化就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企业的文化建设得好,其员工素质自然也会提高。因此,在企业培训活动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文化的主动实践者、文化的自觉变革者和文化的积极传播者。通过员工这个外界了解企业的“窗口”,传播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评价和定位。 (三)运用网络营销,扩大餐饮企业的营销市场1.建立网络平台,餐饮企业设计与网友互动的网络行销专案“MSN发烧友”邀请网友加入酒店MSN,以便及时向网友传递优惠信息,像在假日推出全新的促销方案,请网友上线,引起网友回应。这个效果比传统报纸广告效果好,网友更能注意来自MSN线上好友的信息,因此餐厅要创下单月销售多人的佳绩,餐饮网络营销十分重要。 2.运用博客,通过发出帖子来让网友了解一些资讯。例如当餐厅经理发现当日还有座位、服务员人力又足够,只要在自己的博客发出限时、限量的特惠专案消息即可。这样就可以吸引那些特别喜欢打折货的网友。例如:当餐厅某生啤酒剩余较多时,餐厅经理可以发帖子“某某酒店一生啤喝两杯送一杯”等此类信息。一定会有网友询问、登门享受限时、限量的特惠,“结果餐厅经理把生啤酒就销掉了,而且销售过程中他们不可能只享用生啤酒,所以餐厅又赚了一笔用餐费”。 餐厅座位、饭店住房等商品,只要没有卖出去,就是闲置资源,因此餐厅经理当天清点订单,发现有多余存货,就可以利用即时网络平台,帮餐厅招揽“最后一组客人”。如 果有人通过回复咨询,短短几秒就可以回复网友,速度、快捷。 四、结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化营销已经成为迎合消费者深层诉求,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在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餐饮行业,合理选择文化营销策略,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对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唤起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论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时代课题和历史课题,它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畅想与探索的勇气,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本人试就金融企业如何落实文化强国方略作一粗浅的探讨。 从外部形势看,金融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心然,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务实举措。文化强国是由若干个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以及文化强企组成的。金融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从小处着手,细处发力,顺应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实施的有力举措。二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全面统一的具体体现。依法治国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终还必须靠法治文化的支撑,而法治文化的形成,也必须依靠全社会包括各行各业来营造,企业文化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三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企业的文化就好象企业的灵魂一样,是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当前在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更加注重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金融企业更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必须以集约化、内涵式的增长方式代替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对复杂形势挑战的最有效措施。 从金融业自身情况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加重要,这是因为:一是金融业是特殊行业,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可以说险无处不在。金融业的信贷业务、资金业务、理财业务、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本业务等每一项业务流程都是资金或现金运动的过程,在此情况下,仅靠制度规定显然是不够的,如何让每个员工对制度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化的力量显得越发重要。二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风险事件瞬间即可发生。当前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各类支付结算系统均比较先进,资金实时到账,也可以说,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风险点,怎样让每个员工不愿违规、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也要靠文化的力量加以滋润。三是金融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岗位的专业性和员工高学历性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与诱惑。由于人的内心世界无法直观地反映,如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合规经营的意识导向也只有靠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实现。 任何一个企业,其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上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来实施。从目前金融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现状看,一般侧重于三个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证明是方向是正确的,但内涵要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一是建立具有价值导向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凝聚企业力量,形成共识的重要源泉。主要是通过分析、归纳与提炼,展示企业的发展愿景、文化内核、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凝聚全行员工的思想认识与精气神,形成强大的导向力量。如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并且在推进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是建立覆盖全面的制度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支撑。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建立起覆盖全部经营管理范围的制度、流程,使用之体系化、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各项制度、规定、流程要求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中,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和行为的规范,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简言之,就是要使全员心中有路、心中有戒、心中有惧。 三是建立各具特色的行为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撑,展现出多个维度、多个条线。比如,从金融企业的总体规划上看,要营造提质增效的发展文化、稳健经营的合规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市场导向的品牌文化、礼仪规范的服务文化、有序有力的竞争文化、回报社会的爱心文化。从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上看,要营造信贷资产业务、非信贷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业务、票据业务、结算业务、核心负债业务独特的营运或管理文化。这些文化的形成,都必须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成熟路径,渗透在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环节。 当今时代,金融业面临着经济新常态、金融监管政策趋紧、同业竞争激烈和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冲击较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亲经济周期的行业,用传统的手段、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抓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商业模式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一切皆在变化,如何使全行上下步调一致,协力同心,文化的力量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每一个金融企业的领导者都要强化文化思维。一要牢固确立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真正思想上重视、顶层上设计、机制上配套、措施上务实。二要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战略规划与管理之中。通过战略澄清找到薄弱环节,明晰思路与要求;通过战略规划制定提出具体目标与方向;通过战略管理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地与生根。三要坚持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统一,其形成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件,更不能搞,要坚持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施,防止搞成花架子工程。四要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要强化组织推动,形成良好氛围;要坚持领导带头,发挥示范效应;要加强过程控制,使用之入脑入心,只有这样,才能使金融企业上下形成一股劲、拧成一根绳,形成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企业文化论文:浅议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实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性、竞争性、统一性的一种经营谋略和发展后劲的内在动力。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供企业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有力度有声色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产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在价值观指导下有成功的实践和验证;企业重要成员对企业产生历史使命感;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代表人物、对企业的象征和标志、对企业的发展荣辱等产生真情等。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备和形成的上述特点,正是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成为企业强大内在驱动力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具有凝聚作用。它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企业广大员工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培植企业理念,铸造企业精神支柱;二是导入管理文化,规范员工行为;三是弘扬企业楷模,展示企业形象;四是发展礼仪文化,营造内部环境;五是推进教育培训,组织文化活动;六是注重人才开发,激活动力机制。 通过以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内容、作用和任务的分析,我们基本可认知到,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与企业经营发展是一致的,都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二者之间又互为促进互为作用。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努力实现文化建设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积极促进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较好实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不断提升和任务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企业的凝聚力才会树立,战斗力才会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才可不断坚固,最终才会铸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并逐渐走向一个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真正具备顺应改革,促进发展,服务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的好或不好,深度和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刚组建两年多的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来说,在目前公路投融资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公司肩负着全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历史重任,在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全面贯彻好省委省政府的交通发展战略;如何给公司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众多纷繁的体制下,寻找到一条适合我省省情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在目前建设管理的模式和机制下,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把省公路投资公司扶持好、发展好,把云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更科学更有后劲;力争把公司建设成为充满活力、成绩斐然的"新型"公司,真正发挥我省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努力把公司建设为公路养护和营运管理廉洁、高效和富有竞争力的科学企业,切实担负起云南交通建设和全省经济发展桥头堡的历史重任!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逐渐理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和重要的内在因素"。所以,企业在开展内部文化建设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政令畅通,统一协调、工作热情、班子团结,履职尽责、干群和谐融洽,凝聚力事事体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自觉监督,廉洁奉公纪律严明等良好的环境氛围。如果企业在实现各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并营造出上述内部环境,那么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业绩必然得到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的褒奖,企业的改革发展必定螺旋上升……这正是因为企业在首先具备了自身内部驱动力的内因后,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并得到外部大的环境支持下,实现的飞跃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这个内在的东西,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我省公路建设管理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管理模式和行为载体……近年来,我省公路领域的建设方式、管理模式、投融资环境的改善,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群体活动的开展、安全管理的举措、路地共建廉政工程的实施、廉政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云岭先锋工程等等,无论各公路建设指挥部,还是原昆瑞、昆磨、东部三大公路公司,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公路建设管理的实施主体--省公路投资公司,无不是在各时期、各阶段严格做到制度化保障,规范化管理,不放松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不放松凝聚力建设的具体举措,切实注重自身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的培育,才会有众多公路人的无私奉献,才会有我省公路建设管理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不断涌现,并最终实现目前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突出成绩。 目前,无论建设和养护压力有多大,省公路投资公司仍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滇西历史文化走廊和滇南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把公司的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穿接起来,再通 过高速公路各收费站点、服务区青年文明号的争创,以及各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单位的创建,公司逐渐形成了由点到线到面的文明创建格局,企业文化建设的鲜花正在绽放…… 20__年,恰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公路建设事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今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2500公里,并成功跃居全国第七位,西部省区第一位的可喜成绩。我省公路人为云南的公路发展和云南经济腾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实现这些成绩的是人,是广大的公路建设者,是公路建设管理的各级部门和单位。我们有坚定的理由认为,在我省公路建设管理的模式、运行机制和行为载体的发展进程中,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是我省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模式三十年改革的胜利成果,我省建成通车的2500公里高速公路,正是我省交通改革建设三十年的巨大成绩! 现在想来,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就是公司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文化论文:分析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关系概述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体,其存在性质上的区别。企业整治思想工作,其以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为基础,其具有明显的思想性、政治性以及精神性。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一部分,其实现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因此其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管理性。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面向企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建设,基于对企业人员素养的提升,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环境的创设,服务于企业大发展,也就是说两者的适用范围以及基本对象不同。但是,企业以政治思想的指向性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建设,以政治思想的基本思想内容规范着企业文化,以保证企业文化健康发展,并且,两者共同渗透于企业发展之中,作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1、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面向企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建设,其巨大功能是充分激励企业员工干劲,发掘人的潜力,以思想力量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力基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对员工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员工树立起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就有利于企业中互帮互爱的企业氛围形成,给人以舒心愉悦的心情,从而刺激员工激情工作,而和谐的企业环境,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这就有力的促进了企业文化大环境建设。同时,爱岗敬业、具有强大责任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促使员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员工共同努力,这就使得企业政治思想教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强隐形推动力。 2、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向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培植、塑造以及强化,需要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予以指引与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多元性文化冲击着企业文化的构建,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现企业文化价值,成为企业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其本质上是对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尤其是面向领导层思想教育,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将企业发展定位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人文效益等多方面的实现上,并以有效的形式引导员工明确企业的社会主义生产经营目的,明确其权责,使企业发展走正规化道路,这就从基本上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促使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文性、规范性进行。 3、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各个过程,要保证生产经营过程健康持续化进行,必须营造人心的氛围。一般来说,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往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所以加强企业政治思想教育成为企业发展的要求。在制定生产经营规划时,要将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统一于其中;在进行生产评估时,将员工的思想政治表面融入其中。同时,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使员工树立起企业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通过专业性培训,增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创业精神。而这些精神的培养,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将这些基本精神正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 三、建设企业文化要求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保障,而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政治思想工作提升其质量,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共同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1、建设企业文化要求提升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性 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指向性作用,这就直接决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性提升。首先,树立政治思想强化意识,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性与长期性,使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到企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其次,加强领导者与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使领导者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充分实现思想组织的提升,同时,树立良好的经济价值观,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使员工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使其有效作用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综合性发展。最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全面性。 2、建设企业文化要求提升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性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思想、文化多元性发展,要使政治思想在现代化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政治思想创新化发展。首先,继承传统优秀思想,进行文化创新。在企业政治思想建设中,以基本的马列主义、思想进行思想指导,并加强传统思想的渗入,在适应现代化建设中,注入市场经济新思想,以正确指导企业文化发展。其次,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提升员工思想文化水平。再者,积极先进思想,以正确性、先进性的思想,丰富企业政治思想建设。最后,在遵循政治思想工作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创新,实行网络教育,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化发展。 3、建设企业文化要求提升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共同服务于企业效益的实现,这就要求将政治思想工作统一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坚持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性。首先,革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如通过情感教育、目标激励、平等对话等方式,加强员工思想工作,提升员工思想水平。其次,建立员工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员工的思想障碍,促使员工以积极的态度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最后,扩宽渠道,以多样性方式,促使员工加入到政治思想工作中,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民主性,倡导员工建言献策,明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规划,并使员工参与到企业方针、政策的制定之中 企业文化论文: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根本宗旨,是做好烟草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保证,更是建设烟草行业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对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将其作为行业共同价值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力的推动作用,保持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时代背景与市场环境 从烟草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看,正如国家局党组反复多次强调的,最近几年是关系中国烟草前景与命运的关键时期,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第一要务。从国内形势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大量国有企业正在或已经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内烟草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市场总量每年增幅有限,已趋于饱和,行业内部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与繁重;从国际看,我们正受到经济全球化、wto、who的三大挑战,我们将直接面对跨国烟草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随着全球性控烟运动的声势不断加大,烟草发展的外部环境正进一步受到制约。面对以上严峻的挑战与任务,迫切需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自觉付诸行动。那么,我们靠什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呢?当然要靠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协调步伐、规范行为、推动工作。从而保证行业“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基本方针的落实,不断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与形势下,国家局党组提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正当其时。 二、本质特征与重要作用 (一)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好国家利益,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这是行业各级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全行业正在进行“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把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局党组织提出的“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上来,是加强行业干部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烟草,促进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保证。烟草行业目前正处于重要调整时期,工商分开、联合重组、产权理顺、公司制改造,改革的步伐愈来愈快,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足够的思想准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这个关键阶段,往往也是人们思想最活跃、最复杂的时期。改革也好,调整也罢,都是对利益的再调整和资源的再整合,是深层次、全方位的调整,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此一些人思想会出现一些彷徨与困惑,这是既可以理解,又不能忽视的重要思想问题。无视干部职工思想信号,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势必引发不稳定因素,阻碍改革顺利推进。因此,改革越深入,行业越发展,越要倍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所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更是当前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用“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教育引导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性,自觉用“三个代表”统领我们的工作,推动我们的工作,评判我们的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国家实行烟草专卖的立法宗旨。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行业,担负着为国家提供更多财政积累的任务。同时作为垄断行业,其生存、发展、兴衰、成败,比一般行业更要紧紧地依赖于国家,依赖于社会,依赖消费者。因此,对烟草行业来说,切实做到提高效率,注重自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必要。姜局长多次强调指出:“要牢牢记住,烟草实行专卖,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之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国家通过立法赋予了我们一个排他性的生产经营卷烟制品的权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这是作为权利享有者的烟草行业全体员工所对应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实行国家专卖的烟草行业,首先应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烟草制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高更多的品种和周到服务,才能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也就更好地占有市场,就会使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为国家财政积累更大的资金。企业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前提下获取正当合理的利益,而不是去谋取政策外的、体制外的利益。目前,行业个别单位出现的违规超计划生产,私设小金库帐外帐,盲目最求利润最大化,不断调高产品结构,忽视低档卷烟供应,无节制地追求员工福利最大化等问题,是由于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膨胀所导致的,但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没有理解专卖立法的宗旨,没有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所导致的。烟草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不单是一个创造财富和获取利润的经济实体。她更是一个生 命肌体,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精神财富的积累相适应,才会有生命力。行业中的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无论其大小与工作性质,都要充分理解国家专卖的立法宗旨,树立统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在处理各方面利益上,必须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行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紧紧牢记专卖立法的根本宗旨,要善于站在全局高度审时度势,从全国烟草一盘棋出发,正确把握各种利益关系的处理。 (三)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抓好烟草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作用,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烟草行业组建20多年来克难制胜、不断发展的宝贵经验。在行业改革的道路上和前进的征程中,特别是在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都扮演了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烟草行业重要调整时期,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生产经营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行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都出现了明显不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改进与加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独特的优势,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行业改革与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了内涵,扩展了外延,为思想政治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做好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 (四)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构建一个环境,把个人的价值观整合到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建设先进的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对于实现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行业内不少企业,特别是重点工业企业,在培育和塑造企业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同时,随着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之间难免会出现文化、思想上的冲突与碰撞。企业文化的融合、干部职工观念的转变、共同价值观的建立是关键性问题。因此,作为行业整体来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灵魂做基础,需要确立一个共同的核心的价值观,为全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明确方向。而判断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先进,就应该看其最基础的东西,既核心价值观是否是团结向上的,是否是对社会负责任,对企业发展负责任,对提高个人素质有良性影响的。“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真正需要的核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其着眼点是实现国家专卖立法的宗旨,是保持行业平稳发展,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不仅牢牢把握住了行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与行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有了这些性质与特点,“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理应作为烟草行业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当前,在推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立论”和“明确方向”,将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作为全行业的共同价值追求,确定为全行业的“意识形态”,在行业每一个企业中都形成共识与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出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把这种共同价值观不断融入并使之根植于行业每个干部职工的心灵深处,用它激励干部职工进行观念创新和理念创新,不断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 三、实现途径和主要举措 在2005年度行业政治工作会议上,姜局长强调:“烟草由于实行特殊的专卖制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环境下,能否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必然会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在专卖制度下,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通过深化改革、推动重组、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就是要十分关注吸烟与健康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就是要自觉规范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行为,构建行业诚信体系,绝不能利用专卖垄断的资源谋取小团体和个的私利。能否自觉地做到以上要求,对于全行业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至关重要。”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姜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局党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基础上,对于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与方式进一步深化与细化,通过采取多种方式与措施,大力宣传教育引导,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作为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为实现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任务打牢思想基础。从自身分管工作角度分析,目前从国家局的宏观层面上应该抓好以下两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作为创建“四好”领导班子的政治标准。行业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高行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当前,烟草行业正处于重要调整时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推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人。国家实行专卖制度以来,为国家财政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下,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在国家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行业“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作贡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努力实现行业的平稳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推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行业各级领导班子是改革与发展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就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烟草行业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理论素养有了加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提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改进,凝聚力战斗力有了增强,为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保持行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中央的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行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还有差距,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有的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思想理论素养不高;有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不懂或不善于经营管理;有的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好,存在个别主要负责人说了算现象;有的只重视生产经营,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追求生活享受,个别人以权谋私,甚至违法违纪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要从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另一方 面必须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政治素质好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标志。政治素质好,就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作为烟草“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政治标准,才能体现烟草专卖立法的宗旨,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要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作为政治标准在制定基本条件、考核标准、及评比细则中体现出来,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贯穿于烟草行业生产经营、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二)以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为最高目标和思想基础,全面推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全国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不断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确保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根据中央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一系列指示精神,依据企业文化理论,借鉴系统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烟草行业实际,国家局党组近期制定了《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人与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追求;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核心是牢固树立国家利、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国家局姜局长强调:“现在各单位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共同价值的追求。烟草行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且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要真正体现出来”。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加强行业思想道德建设行为准则,作为行业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 《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贯穿着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和国家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就是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全面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使中国烟草在社会上树立更加良好形象的思想基础。以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贯彻落实中,要注意以下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是打牢基础。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愉地进行教育宣传,在教育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使“价值观”入脑入心,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使全行业职工清楚地认识到牢固树立“价值观”是专卖立法的宗旨,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从事烟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每一个烟草人必须遵循的准则。同时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在全行业形成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荣,损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耻的良好道德风尚,旗帜鲜明地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作为全行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为准则,作为行业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内塑素质。内塑素质主要讲“纲要”中的经营之道,①内塑素质,也就是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包括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生产经营指导思想、宗旨、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②是要确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决策、规划、生产、营销、创新、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理念在内的企业理念。③要建立科学、民主、依法的企业决策方式。④要确立规范、严格、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人才管理方式;建立职工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里重点讲创新。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品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重在创新。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升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烟草行业特色,使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要以深入宣传烟草行业统一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础,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和推进职工观念的转变和企业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与科技的创新,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是外塑形象。姜局长在今年的政工会上指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是从事烟草管理,经营毎一位同志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要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使中国烟草在社会上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与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美誉度。企业形象本质是企业的信誉。烟草企业要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①塑造好烟草产品形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符合国家政策标准的卷烟产品。②要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行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③要塑造企业领导干部的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要塑造好职工队伍形象,努力培育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有”职工队伍。⑤要塑造好公共关系形象,重视用非经济技术手段,通过各种社会公关活动,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⑥要塑造好企业环境形象,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做到企业生产和生活环境优美。 外塑形象中的重点是企业领导干部的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体现就是价值观。“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包括决策权、审批权、监管权,如何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利益至上价值观作为终生追求,在政治上不断增强党的观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不仅是对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具有的政治品格。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好消费者利益,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领职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使中国烟草在社会上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 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立法宗旨,是在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下必须长期坚持的行为准则,是烟草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论丰富与理论创新。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 利益,使中国烟草在社会上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地推动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文化论文: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学习心得体会 6月28日至7月2日,大板化工公司考察团前往霍林河、白音华地区考察学习。我们参观考察了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坑口电厂、露天煤业、白音华2矿和煤提质公司。通过听介绍、看现场,普遍感觉开阔了眼界,思想感触很深。不论是现场参观、还是交流座谈,不论是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还是井然有序的生产单位,我们都感受到企业领导勇于开拓、承担压力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信心;他们锐意进取的奋斗意识,员工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在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现场管理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厂房内物件井然有序,工人规范操作。尤其是厂房空间多处书写安全警示标语和企业文化宣传标语,每一条标语都围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精细管理充分体现企业价值观:“员工能力发挥和对企业贡献最大化、企业效益增长和对社会贡献最大化。”在坑口发电公司同样感受到先进管理重要性,感悟最深的是坑口发电公司在建设中,遇到困难提出“不抛弃、不放弃、不自弃”精神。 在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板化工公司员工详细学习了露天煤业企业文化和班组建设情况。露天煤业从历史角度、现实维度、创新高度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汲取霍林河建矿30多年积淀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以及改制后霍煤集团、中电霍煤所创造的文化财富。传承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开拓前进的露天煤矿创业精神,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敢创创业者品格;同时吸纳霍煤集团“崇尚市场,用户至上”、“做市场先做人”、“全员全方位闯市场”等体制转轨中的企业文化建塑精髓,形成“先服务客户,后发展自己”文化定位,使露天煤业从成立之初就能在股权多元条件下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稳住脚跟。 创业者精神、市场服务意识是露天煤业文化建塑基础,也是露天煤业文化建设永恒不变要素。露天煤业从成立之初就深知企业文化对公司当前及未来发展重要作用,将培育和塑造健康向上、个性鲜明企业文化作为战略落地基础保证来定位。他们将“文化制度化、行为文化化、运作一体化”作为文化建设主体模式;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作为建设目标;在兼顾历史与现实基础上,提炼以“员工价值实现与个人人收入和企业效益一体化,员工家庭富裕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贡献一体化”两个一体化价值观为核心文化理念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作为社会公众公司,更强调社会责任履行和人本化管理内涵。在原有文化理念基础上提出“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等重要,生产经营与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理念,进一步强调企业对员工、对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增加“发起人负责制”、“标准化管理”两项制度安排,全员岗位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执行力大幅度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露天煤业企业文化建设实践重点突出“五个结合”: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会;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队伍建设相结合;五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露天煤业的企业战略、管理制度、思想教育、员工行为、责任意识有机融为一体,构成露天煤业文化内核,推动企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企业文化力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班组是露天煤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也是露天煤业企业文化落脚点,更更是露天煤业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重要手段。露天煤业将班组建设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开展以“简洁、高效、健康、快乐”为主题的“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白音华2、3矿、煤提质、高勒罕水库处于高寒高海拔区,风沙大,远离城区,人烟稀少,交通相当不便,干部员工战严寒、斗酷暑,他们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寂寞。尽管各种条件艰苦,他们依然做出了一流成绩。一座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已建成投产,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为企业创造效益;煤提质施工现场框架林立,设备进入安装阶段,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即将建成投产; 大板煤制甲醇项目作为中电投集团公司示范项目,是集团公司系统第一次进入煤化工行业,旨在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是推进集团公司综合产业发展重要一环。通过考察调研,使大板化工公司员工对项目建设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依托丰富的褐煤资源在大板建设煤化工项目,实现褐煤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建立蒙东地区大型煤化工基地,是蒙东能源实施“煤电化铝路港”价值倍增6战略重要一环。煤化工将起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综合利用“催化、裂变”作用,为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煤、电、水、铁路协同效应。我们坚定信心,坚持目标,勇往直前,永不言弃,实现目标。 作为集团公司新型产业,大板煤化工要学习兄弟单位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善于挑战、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发挥优势,培养和造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队伍,真正担当起煤化工建设重任。 继续气化技术和甲醇市场调研,紧跟国内外煤气化技术最新发展,了解和掌握技术创新点和先进性,为项目重新启动做好技术储备;紧盯甲醇市场不放松,随时掌握市场变化,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翔实的第一手数据,为随时开工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文化论文:商场超市企业文化发展的体会与感受蕴涵 “春秋度数载,悲欢共手携。有意寄苍生,无悔一腔血。”面带着微笑我们一路走来。在企业发展的中期,好来人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努力地的向前迈进,就像风筝一样不断的在为它放线让之向更高的方向飞去。飞好的前提看放线人是否能够准确的把握手中之线。是啊!一个企业是否真正的走入正规化、制度化、模范化、一体化真的需要这种放线之人。同样,__*正在向着这种方向驶去,正如__*的“宪法”所说的那样“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人员、营运、管理、流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开始了注重我们的上帝,我们的衣食父母。面对他们我们更有了自信。为什么?因为是他们托起了我们永生的太阳,托起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是他们让我们拥有,更让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创造这永恒的帝业。还有我们最朴实的员工们,最朴实的员工们的家长,因为是他们在背后支持着他们的儿女让我们的企业茁壮的成长起来 。公司在20__年8月3日的这一天,也许是员工们最难忘的日子,因为企业的领导层作出了最英明的举措——薪资上调,并且上调的幅度很大,这是让我们的员工最高兴的,我想他们的父母也是最支持的,是啊!承前起后的好来人永远会为这一天骄傲的。踏着海浪、迎着春风我们再次迎来了我们的昌盛繁荣期。 “风口浪尖含啸去,铁马踏蹄迎春风。再到山川壮丽时,天地乾坤任我冲。”祖国在强大,国家在富强,我们的经济飞速的跑在前列,紧跟时代的潮流,紧握共创的和谐,我们的企业又再一次冲向了最前列。时代在进步,我们的企业同样在进步。有原来的认识零售,到逐渐的了解零售,熟知零售,我们好来人一直在奋斗、拼搏,我们有原来的几家门店到今天已发展之13家门店,这些骄人的业绩、闪耀的成就。令我们__*人沸腾、雀跃,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没有忘,没有忘去巩固我们的辉煌,在此期间,企业领导层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比如:营采合一、人员优化、薪资调整、关爱员工等,这些决策是深入人心的,是广为传颂的,因为这是__*人一直不变的选择,一直信守的承诺。 “几多辛酸几多愁,数经风雨共同舟。待到春花烂漫时,回眸一笑是从容”迎风踏浪的时节就是我们共同奋斗的时节,风雨彩虹中要见几分热血,满城荆棘中同度几分欢跃。__*人的的春天就是永恒的春天,__*人的明天就是恒久的明天。我们共同期待,我们共同厮守一个诺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企业文化论文: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文化持续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要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 1、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既说明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 1、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掌握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执行力,企业文化部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要求,针对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度,专门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策划,制定了实施方案,聘请专业人员对公司的企业形象进行策划,多渠道、深层次的挖掘凝练企业精神。2、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建立强力的责任意识和公司形象宣传意识。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公司发展的精神,根据公司工作安排、区域情况,创新工作方法,开阔工作思路,站在公司全面发展,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经济效益大幅攀升的角度,设计策划具有国际特色的企业形象,突破已经习惯的工作思维与模式,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公司形象、密切公司与广大职工群众关系的需要。因此,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一套能够促进公司发展,表现公司特色的企业精神,从而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安全工作、精细管理的不断提升。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思维,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肩负起创新的使命。创新是高效工作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努力追求管理创新,使企业文化建设有质的跨越。 (一)理论创新,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 实践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理论武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现实中预见未来,以创新理论回答可能出现而尚未出现的问题。要预见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新的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公司形象宣传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观念、强化新意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函养,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发展观的思维对在工作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加以解决。工作上要解除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盲从的思维惰性,大胆实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生产经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生动故事,要大力宣传,以此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战胜困难、争当先进、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信心。 (二)工作创新,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流程。国际钻井公司党委提出在年内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五个一”精品工程,即:总结凝炼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 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理念;编发一部浓缩公司历史、诠释企业精神理念的书籍;拍摄一部弘扬企业精神、展示队伍风采的电视专题片;编纂一本展示特色技术和装备实力、多种文字对照的画册;精心办好一份内部刊物。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起到大力宣传公司形象、凝聚公司整体力量的作用。同时,要通过报纸、网络大力总结宣传基层文化建设典型的先进经验,宣传广大员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首创精神。不仅要使公司的价值理念和团队精神“内化于心”,使广大员工在高度认同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中真诚信奉,而且要把价值理念“外化于行”,在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中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三)管理创新,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协调发展。以制度界定责任,树立“让别人了解公司”的全局意识,形成和谐的发展环境。 总之,企业文化部的工作要按照公司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工作,加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改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一流品牌 高山有了流水才有灵气,有了茫茫林海和鸟语花香才有了生机。 人有了筋骨才是铮铮铁汉顶天立地,有了血脉才能龙腾虎跃、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企业文化于企业是根基、筋骨、血脉,是高山之流水。 企业文化建设的厚重是决定企业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能形成强力的磁场,“厚德载物,积贤为道”是企业品牌建设的根基。蓝鲸大厦经过三年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基本完善,底蕴也已较为厚重,但完善的企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尽善尽美,厚重的文化底蕴需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点积,对企业文化底蕴的积累企业应施以大爱,不宜厚此薄彼。晚报进房间,让住在蓝鲸的客人在闲余之时看看张家口的民生新闻,了解一下张家口城市的变化及政策。鲜花敬住客,每一位进驻客房的客人都能见到床铺上的鲜花与巧克力,这种细微的安排体现了蓝鲸企业的人本、和谐,展现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发展、人本、卓越、和谐为企业哲学,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卓越的根基,是企业的筋骨和血脉。蓝鲸企业是发展中的企业,发展中的企业应有自己的载体,用来宣传自我、展示企业人文、激励员工奋进。企业内部刊物是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发展中的蓝鲸可以创办一本月刊杂志展示企业文化,发表各部门动态,刊登企业所发生的好人好事、员工的征文作品及广告,将它办成一本图文并茂的高档彩色杂志刊物。 企业内刊是由企业内部员工策划、组稿、进行版面设计等完成,而这不光是给内部的同事欣赏,更重要的也是对外很好的宣传窗口。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内刊是发挥员工才干,倾听员工心声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一个好的完整的内部期刊启动计划包括每期的重点宣传内容,所宣传知识积极向上、正确,能引导员工朝着进步的方向走。除重点宣传内容外,其他版本同样需要做好规划,拟订每个版块所应反映的主题,比如晨钟暮鼓、员工心曲等(这些可以根据所需而制订,也可借鉴社会上办得较好的杂志)。内刊制订前需要了解公司高层的意图,需要鼓励内部员工多投稿,多写建设性的建议,同步实施一些奖励性措施;可以每个部门设立一名通讯员,进行组稿与撰稿;可以定期讨论一下有关议题是否合适;可以安排一至两名员工在工作之余做新闻调查,及时将公司各类动态形成文字等等。 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企业领导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审时度势,同样员工也需要清楚公司高层领导的意图,竭力配合企业不同时期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政策。企业内部杂志,就是企业在高层领导与员工之间搭起了一个相互了解、互相配合、共同发展的平台,使领导与员工同心同德,为企业发展形成百舸争流之势。同时,宾客看到此杂志也能感到这是一个发展、人本、卓越、和谐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