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量论文: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与分析 摘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弥补了传统计价模式的缺陷,摒弃了传统计价模式漏洞所造成的麻烦,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以其采用综合单价形式、合理分担风险以及平等竞争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广泛应用。本文对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电力工程;投标策略;综合单价 1前言 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种计价模式在我国电力建设工程领域实施的时问还很短, 相关的配套条件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其优点的发挥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在运用这种计价模式中需特别注意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等问题。 2 正确理解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 电力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相应工程量的明细表, 是由为获得最终建设产品即拟建工程,建设方须付出代价的所有单元及其工程量组成。它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招标机构进行编制。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根据工程量清单给出的量、企业定的价,按照有关计价规定和招标文件的要求,计算完成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的全部费用。而这个价是指综合单价,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定的。它和定额计价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作为当今工程建设领域最能体现竞争性的计价方式,能够很好地规范招投标双方行为;减少结算纠纷;本着“ 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原则,形成电力工程的真实价格;促使工程建设各方从不同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整体上提高我国电力建设水平,实现国家电力建设的战略目标。所以,电力行业应加快实施电力工程量清单招投标。 3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 3.1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工程量清单一般由项目法人单位或发包人委托具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根据已经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基本准确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的总费用一般由工程项目费、施工措施项目费、税金及一些行政费用组成。在具体的招投标过程中,项目法人单位应做好以下基础性工作: (1)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国家相关规定编制招标文件。 (2)特殊措施费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人文环境,按国家或行业要求设置,对每一项拟实施的措施,都要说明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 (3)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税金要按国家相关规定列出。 (4)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一定要符合招标文件和规范的要求,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应表述准确、完整,应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漏算、不重算,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留缺口,防止日后追加工程投资。 3.2工程量清单报价 采取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以后,作为承包商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应对准备。 (1) 根据实力确定投标报价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优势,充分了解业主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并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确定出适合经营、发展的投标报价。同时从开发市场及与项目法人单位打算长期合作的角度出发,计算出投标时可能会用到的报价调整系数。 (2) 建立专门的投标班子 及时总结以往在工程投标过程中的经验,建立一套精干、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投标班子。 (3)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实力 承包商要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选定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有效地组织材料供应和采购,均衡安排施工,合理利用人力和资金,降低工程成本,降低报价,从而提高竞争力。 (4) 研究项目法人招标情况。提出建议 认真研究项目法人单位的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对不合理之处,及时提出修改建议,降低投资。这是提高项目法人单位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正确采用定额、间接费率、利润率和税率 正确采用定额、间接费率、利润率和税率,这些将是向发包人进行索赔费用计算的依据。 3.3对清单报价的审定 对承包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审定,主要由业主 组织的评标委员会进行。审定之前,业主应组织设计或咨询部门对招标工程所有费用进行测算,编制成标底,以便于掌握投标报价的高低。目前,在评标过程中一般采取合理低价中标的方式,但低标工程会带来质量、工期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因此业主一定要非常重视清标这一关键环节。清标就是把各投标单位的清单报价进行汇总,得出各项目的相对报价,并同内部标底进行对比,其结果可认为是社会平均成本。清标的内容如下: (1)对照招标文件,查看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完全适应招标文件。 (2)对工程量大的单价或单价过高、过低的项目重点审查。 (3)对措施费用包干的项目单价,要对照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 (4)对工程总价、各项目单价及要素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测算。 (5)对投标人所采用的报价技巧,要辨证地进行分析,判断其合理性。 (6)在清标过程中如果发现清单不严谨的地方,要进行妥善处理。 针对以上情况,在清标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都应在答辩会上提出,由投标人做出解释,或在保证投标报价不变的情况下,由投标人对其不合理的单价进行变动。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方案、采取赶工措施等是否增加费用,也应明确。 3.4工程量清单的使用 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工程合同,一般都要保持清单中的单价不变。由于实际工程量不可能与清单中工程量完全一致,因此在合同中必须对工程变更及相应的单价确定做出规定。而往往工程变更是业主控制投资的关键所在。 3.4.1 在按合同施工期间业主重点把握的环节 (1)严格控制好工程进度款的拨付 一是避免超付工程进度款,占用业主资金,降低投资效益;二是工程款付得不足或拖欠,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影响承包人对工程的实施。 (2)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 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应制定有效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越大。现场签证要有明确的签认责任人、签证权限,分级把关,限额签证。 3.4.2 承包人重点把握的环节 承包人除按合同规定、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程施工外,要利用投标时所发现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中的缺陷以及投标中的技巧,抓好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这两个环节。 3.5 工程量清单的结算 工程结算是确定工程合同双方盈亏及投资的关键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核定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2)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证明文件的合理、合法性认定和变更工程量的量、价认定。 (3)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等要求进行索赔与反索赔工作。 上述第二项是争议最多的一项,也是结算审核的重点,更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首先,设计变更指令应有完整的同意下达的签署意见,业主、监理方所盖公章以及工程变更部分的工作验收记录。其次,现场签证中,签认人是否被授权、是否超过其权限、与合同规定有无冲突、有无公章等,这都是审查的要点。 4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以其采用综合单价形式、合理分担风险以及平等竞争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电力工程中应用普遍,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的改革和突破,体现了企业自主报价、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的良好局面,具有推广的价值。 电力工程量论文:简析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在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在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也成为了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影响了建筑投资的经济利益,我国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电力事业的发展与管理。电力项目建设的耗资巨大,如何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就必须要以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本文首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了解析,然后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人工费、材料费、使用费、机械费四个方面对主要费用的管理控制进行了阐述。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我国电力项目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电力项目;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加入 WTO,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过去定额计价模式相比,新的计价模式更符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利于实现风险合理分担,更易于各施工阶段费用的对比分析,不易造成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造价失控情况的发生。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和电力建设事业共同发展。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解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在市场经济下现行的一种定价模式。工程量清单主要是由招标人提供,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税金等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及表格。工程量清单的计算、编制必须要统一遵循国家颁布的规则和编制要求。在招标中,招标方在制作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必须要严格遵守“量价分离”的原则,将建设图纸中涵盖的建设内容、工程量以及技术措施等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列出来,形成数量清单。它是招投标活动中,对招标人和投标人都具有约束力的重要文件,是招投标活动的依据。应用该模式可以提升企业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可以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盲目应价等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2 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工程量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从 5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因为工艺结构、设备使用条件、材料质量和性能引起的工程量变更。在电力工程设计中若首次大量应用先进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而在同期又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很容易出现工程量的变更; 第二,因为不可预知的环境、气候变化引起的工程量变更。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突遇气候灾险或是施工环境的突变,而在设计中又未对这些未知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就容易引起工程量的变化; 第三,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工程量变更,比如在软基处理、基础加深等方面,在设计中考虑的不周全,就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同时,因为施工安全以及管理工作的影响,也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工程量变更; 第四,受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变化。另外,如果采购的物资和设备与设计要求不符,设备抵达施工现场之后,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安装或是使用,此时为了保证施工工期进度、设备和物资的利用率,会产生相应的工程量变更; 第五,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计规范和检修、运行维护标准、管理办法不一致,也会导致工程量变更现象的出现。比如在电力工程设计中,某些细节方面未触及到,而在管理办法中却对此有明确的要求,此时为了适应管理办法的要求,会增加工程量。 上文所述是引起工程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工程量变更,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3 主要费用的管理控制 改革沿用至今的工程概预算制度,电力建设项目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方式发包工程,现行的工程计价依据和计价方式必然要发生根本的变革。除了现行的工程计价依据、计价方法不适应外,在工程价格的性质、分类、组成、计价依据、管理体制等方面目前应当重点加以研究。就施工企业而言,应当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研究,区别正当竞争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企业本身以及业主的危害。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永恒的主题,而不平衡报价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用的竞争策略。如何把握合理的报价限度,有效地保护业主及施工企业双方的合法利益,控制起决定作用的造价因素是关键。 3.1 人工费控制 在电力项目建设中,人工费的支出大概占据了整个项目费用的 20% 左右,而且人工费会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人工费控制是当前较为难做的一项工作。要做好人工费的控制,必须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人工单价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要预测出较为准确的人工费用消耗程度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 (1)根据电力项目的施工进度,在施工之初确定出合理的用工数量,以市场人工单价为依据,计算出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人工费控制指标。 (2)在施工全过程中,根据电力工程的分部分项,对每天的用工量进行仔细的记录。每完成一个分项,就将该分项建设中的实际用工量与工程量清单中的用工量进行比较,找出问题所在,并在下个分项建设中进行改进,以此不断的完善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费支出。 3.2 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在整个电力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大概在 60% 左右,是电力工程中费用支出最大的项目。材料费不仅会受到工程量清单中报价形式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供应方式的影响。企业在采购物资时必须要“货比三家”,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材料价格对材料费进行控制,争取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为企业创收。另外,还必须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保管和利用,保证材料的安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浪费,这也是节约材料费的主要途径。 3.3 机械费控制 机械费在电力项目建设中大概占了10% 的比例,其控制目标也需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计算出各类机械的使用台班数。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详细的台班数做好记录,而且还要注明维修中、待班中的台班。如果因为长时间停电导致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应该与业主做好待班现场签证记录。月末应该将实际使用的台班数与控制要求中的台班数进行对比,找出量差原因。 3.4 使用费控制 使用费用包含的项目较多,比如水电使用费、土地使用费、信息使用费、车辆使用费、专利使用费等等,这些费用综合起来大概占了电力项目工程造价的 10% 左右。不同的使用费用,其控制方式有所不同。就以水电使用费为例,这是以往工程建设中常被忽视的费用。如果在施工中不对其加以控制,就会在无形中造成水电的浪费,进而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因此,每月都应该对水电费用的用量进行对比控制,并寻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使用费支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电力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之一。应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清单招标方式毕竟对业主、施工企业、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新东西,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和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不断的调查研究,通过学习借鉴、摸索经验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方式、补充制度规范、完善管理标准,以便更好的适应输变电工程清单计价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在维护社会经济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量论文: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工程量计价清单在电力工程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深入的对其进行探讨,有助于电力工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同时对其在电力工程之中的广泛运用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计价模式的前进与改革,为新时期的电力工程质量改进奠定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电力工程;研究分析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计价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之中的广泛运用,也更加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总体的而言在电力工程的清单计价模式之下,整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招投标工作、施工阶段的各个细小的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最佳的质量。所以,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当中对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之中的运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帮助不断的改进现阶段工程造价的现状,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对策和方案措施,最终为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工程量清单计价基本概念研究 工程量清单计价指的是建设项目的投标单位按照规定的计划、既定的计划,来完成工程项目业主方面所提供的工程建设量所需要的成本费用合计。其中主要的计价项目包含有总体项目的成本、税费以及其他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费用等,同时还包含有分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的来讲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特点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整个施工项目的有效控制消耗总量,第二,建设项目的统一性计价基本原则,第三,建筑市场基本秩序和竞争而形成的价格,最后则是彻底放开价格。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方法,是在整个建设施工招投标的工作过程当中,由项目的委托单位将整个建设计划的编制方案和组织方式等,直观有效的反映给企业的工程量清单,其中需要涵盖实体性消耗量和工程措施性消耗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计价清单还需要作为主要的招标文件和依据,提供给项目的业主单位,最终由投标单位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状况、主要的施工内容等,进行自行的报价,所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计价方式,符合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作用研究 现阶段的电力工程项目需要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这有助于工作的稳步发展。同时,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项目造价之中的作用有五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电力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保证发展的有序性,最终推动各大电力企业效益持续增长;第二,工程量清单应用与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当中,可以帮助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自身职能的转变,发挥出更大的效应;第三,合理的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可以帮助建设起一个和谐、公平的市场竞争氛围,不断的针对市场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国内各大建筑市场的各方主体大力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从而汲取国外的优秀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综合的实力;最后,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还可以帮助电力工程量的定价合理性增强,将定价的主动权交由电力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之中,最终使得企业和相关单位可以对电力工程的风险、自身需要承担的主要责任等,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为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专业性的数据信息和文字支持。 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研究 根据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概念以及在电力工程造价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概述和细致的探讨,可以对相关工程之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作用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造价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主要的应用层面分为三个,即电力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电力工程招投标阶段以及电力工程的施工结算阶段等。 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当中,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当中的各种缴费情况、市场现状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旨在全面的了解市场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找寻最佳的、最有效、最恰当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完成研究造价可行性报告,对最初的计划的准确性、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总额以及造价,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的计算。同时,还需要将细小的工程环节、工程建设的细节等等,落实到研究报告之中,避免出现规划修改以及方案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在招投标阶段当中,针对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招标计划署、施工的合同以及工程标底等等,进行工程量计价,由于其中的诸多经济条款和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单价的变动等,这一点属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控制内容,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的计算合同款项以及造价管理文件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的概率。所以,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需要符合电力施工项目招标文件的需求,使得整个计价的表达完整、工作的内容准确可靠,做到不留缺口、不多算、不漏项,以此为基础提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 最后一个阶段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结算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竣工验收结算阶段中的应用的主要表现是:电力工程竣工验收结算阶段是电力工程造价中的最后一环,如何客观公正的进行结算审核以维护工程的建设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有效避免经济风险,是当前人们所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之下,投标单位按照招标单位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要的总费用对工程量的单价进行综合性的定价,对施工企业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细致核算,同时对工程造价与竣工验收结算的编制方案进行审核。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的造价控制主要是以招投标工作为核心,选择这一阶段是因为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项目、费率高低以及工程量清单的工作内容等多个方面都与价格息息相关。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之中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计价效果和水平,促进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进步,使得企业可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标准,不断的增强实力。 结束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方可以按照规定的计划、规定的期限高质量完成工程量所需要的实际费用和成本的踪迹,其中包含有各个项目的税费、分工程建设的费用以及项目施工费用等等。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运用于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当中,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造价管理的质量和水准,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新的发展时期之中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全面的研究,是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后续建设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电力工程量论文:基于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探讨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工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比较,大多数的电力工程实际上取得的利益并没有达到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电力工程的造价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行,给电力工程的造价工作带来了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工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主要面临的困难,以此来提升其造价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模式;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我国现阶段正在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电力行业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电力工程的造价水平也需要符合改革的需要。电力施工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市场环境与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投标报价,以便将施工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本文正是围绕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探讨。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风险管理地位的提升,造价管理提出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计价模式,能够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都计算进去,包括材料费、人工使用费以及机械费等等。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要按照既定的规则来计算,给出工程的清单报价。这种计价方式考虑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适合现阶段的管理模式。 以前常用的计价方式是定额计价,这种方式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风险因素,从而使得承发包双方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方式将工程量计算错误的风险划分到业主的名下,这种方法是非常合理的,能够避免施工单位由于受到不合规则的市场风险,同时也能使得业主的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总之,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方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工程造价未来的主旋律。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投标报价时技术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工程量清单这种计价方式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加以改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计价的,同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说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工程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等等,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招投标。而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很难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考虑进去,同时也使得造价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造价管理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才能确保其科学合理性。 2.2 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质量普遍不高 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按照清单的规定来进行,而目前来说,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编制质量不符合要求,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最新的规定来进行投标报价或者是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度签合同,在工程量调整以及竣工决算方面的操作也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都阻碍了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从实际电力工程来看,部分单位为赶进度,限制了编制工程量清单的时间,使得无法编制精细的清单或者是存在漏项等不足,施工单位在审查的时候也由于进度太紧而来不及逐项核对,这些都影响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编制质量。 2.3 综合单价受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较大 就目前来说,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对成本进行预估的过程,其准确性取决于实际施工中对成本管理的有效程度。现阶段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任何一种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结果,使其与实际的结果相偏离。与此同时,由于电力工程一般具有工期长的特点,很难把握其实际施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以及设备使用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结果出现误差。 3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投标阶段合理确定投保报价性 中标是施工企业进行造价管理的第一步,只有中标了,企业才会启动项目的设计、施工等过程。因此,企业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争取中标。企业要想中标,就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与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进行精确的投标报价等等,其中投标报价是最核心的工作。企业在拿到标书之后要仔细分析,根据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实际利益的考虑来给出报价,不适当采用一些投标技巧,以便能够降低投标风险。同时,在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时,要适当考虑电力工程所要采用的施工工艺,使得报价尽可能符合实际的施工成本,以便能够应对中标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 3.2 利用评标规则提高工程量清单质量 要取得精确的清单计价效果,就必须编制精确详细的工程量清单,这也是进行造价管理的必备工作,分担风险是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目的之一,这种模式让业主承担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因此,为了能够让业主有效控制施工成本,需要提高工程量清单的质量。这就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将各个项目的类型及数量都列出来,确保得到清晰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当然,部分项目由于工期的原因,可能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图纸,因而无法依据图纸来估算工程量,这就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来计算工程量,需要在遵守计算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应变,工程量与实际施工的差距。业主在招标过程中,需要利用评标规则来督促电力企业计算详细完整的工程量,以便能够更好地控制施工成本。 3.3 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从事施工管理的人都知道,在某些情况下,降低施工成本就等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因而,施工成本的控制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在开工以前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力度,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其次,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项工序,避免出现过多的返工现象,这也是变相地通过加快进度而降低成本;再次,在材料的采购以及存储方面要制定明确的规定,要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选择价格合适的材料,杜绝由于个人关系而采购施工材料,同时,废料利用也是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最后,要定期保养施工设备,减少施工机械的破损,从而降低由于过多维修机械设备而产生的成本。此外,企业还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工作以及责任监督等等,并完善考核制度,以便能够有效控制各项支出。 4 结语 为了适应新的电力市场发展形势,电力工程也需要采用新型的计价模式,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也能够规范电力市场的造价管理各项操作,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以及发展时间的原因,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加以完善。电力企业需要在造价管理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对市场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尽可能减少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升自身造价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量论文:探我国现状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评标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所普遍采用的两种评标方法分别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与“综合评分法”对比分析,重点是深入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所使用的范围及评标的侧重点或建议,对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更好的选择评标方法进行评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综合评分法 1、引言 自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来,电力行业也相继了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目前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正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良性阶段。以分部分项工程的完全单价为基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正在取代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然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如何更好的做好评标更是一门不容易做好的功课。 2、评标依据 评标是招标工作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评标方法的制定则是评标工作的关键,它关系到评标能否真正做公正与公平。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工程招投标方式,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也已经大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但是在由传统定额计价向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转变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适用的评标方法,本文拟就适用于我国现阶段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评标方法进行探讨。 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41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②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此外,在2001年7月5日出台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29条中规定,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已在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地对投标文件提出评审意见。招标文件没有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不得作为评标的依据。 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不得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不得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不得有其他不客观、不公正履行职务的行为。 我国现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普遍采用的评标方法是“综合评分法”与“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3、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分析 3.1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适用范围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内涵可以这样理解: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是投标中标的前提条件;经过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这是评标定标的核心;投标价格应当处于不低于自身成本的合理范围之内,这是为了制止不正当竞争、垄断和倾销的国际通行做法,故不保证最低的投标价中标。 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这种评标方法是一般项目的首选评标方法。 3.2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评标标准 无论定额计价模式还是清单计价模式的招投标,其评标的原则和宗旨是一致的,所设置的评审要素和评价标准必须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反映投标人的技术优势和履约能力。 (1)技术标的评审 技术标评审,应依据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可采用合格性评审或详细评审或打分法评审。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对技术标的评审,一般只须评标委员会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机构、质量控制措施、工期保证、劳动力计划、施工机械配备、安全文明措施和综合管理水平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和工程特点等进行“可行”或“不可行”的评审。 技术标“可行”的进入商务标评审。 技术标“不可行”是指不能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不能满足国家及省有关建筑施工规范、规程的强制性条文要求;项目班子配备不能满足最低岗位设置的规定;评标委员会认为“不可行”的其他情形。 经评审对“不可行”的技术标,评标委员会应当写出书面报告。 (2)商务标的评审 商务标评审就是判定投标报价的合理性,亦即投标人投标报价不得低于其企业成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采用单价合同,因此,对商务标不能像过去只注重对投标总价的评审,而应对影响结算价款、反映投标人技术经济优势的各组成因素包括措施项目费等均应重视。 一般应评审以下内容: 1)投标总价:定额计价招标,投标总价是评审的主要内容,对能否中标起决定性作用;清单招标,投标总价仍是重要的评价要素,它是投标人自主报价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招标人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 2)综合单价:清单招标一般遵守“中标后,综合单价不变,工程量按实调整”的原则,投标总价并不能真实反映工程价格水平,因此,必须增加对投标人的综合单价进行分析和评审的环节,以便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报价因素,避免实施中和结算时埋下隐患、损害某方的利益。由于综合单价的项目较多,为节省时间,可事先由评标委员会根据量大价高的原则随机抽取部分项目进行评审。 3)措施项目费:在清单计价模式下,措施项目费是投标人依据自己的施工方案自主确定的,属竞争性费用,是技术与报价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评审时应检查投标人的施工方案及措施是否合理,措施费报价与方案是否结合,以防不合理报价。 (3)评标委员会可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进行如下分析: 投标报价是否低于预算控制价或显著低于评标基准价;是否压低法定规费和税金;是否压低招标文件中明确的预留金和建设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否低于预算控制价或显著低于评标基准价;有无漏报项目;主要清单项目综合单价水平和构成是否合理;人工、机械、材料单价和管理费是否低于最低控制线标准;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是否低于最低控制线标准;投标人是否压低不可竞争的措施费项目;可竞争的措施费项目是否低于预算控制价或显著低于评标基准价;有无减少措施项目。 评标委员会在审查了技术标和商务标后,做出各投标人需要澄清、说明和补正的明细表,要求各投标人对此做出澄清、说明和补正,给投标商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对于给予机会但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或废止其投标。 经过商务标和技术标详细评审未被否决且总报价最低者,则其应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4、综合评分法分析 4.1综合评分法的适用范围 综合评分法是指根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这一中标标准,对已确定的有效投标文件从资信、技术、单价、费用构成、总报价等方面进行评审与比较,对投标文件的总体进行评价后,确定投标优劣的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通常又称为“百分制”评标法,具体作法是评标小组在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时,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评标标准,对投标人的报价、质量、工期、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经营业绩以及社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经量化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评价标准的投标人(一般综合得分最高者即为中标人)。 在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招标中,招标针对的是无形商品。投标人主要不是在价格上竞争,而是技术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且国家法规对这些行业有取费限价的规定,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原则并不科学,因此只能采用综合评价最优中标原则。但这一原则不应成为建设项目主流的评标方法,同时招标人不应人为地对建筑产品以总承包的借口来回避实施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的招标。 4.2应用综合评分法的建议 (1)合理设定技术标与商务标的权重。为体现价格竞争,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作相应的上下浮动。对结构简单、施工方法与工艺相对成熟的施工项目商务标的权重不妨为100%;对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为避免施工单位低价抢标,影响工程质量,应加大技术标权重,一般设为60%左右。 (2)建立清单报价“澄清制度”。综合评分法在处理一些施工方案优劣直接影响报价的工程时,会出现部分投标人因为采用了先进施工工艺而节约了造价,结果反而失标的情况。因此在运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标时,应参照国际惯例,在评标、定标过程中建立清单报价“澄清制度”,经澄清被认可的,由于采用先进技术或好的方案而降低造价的,应给予相应的高分。工程报价要通过澄清,消除不合理成份,保证评标合理、公正。 5、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价格是关键,也是竞争的核心。评标方法由于自身的种种限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应用于所有项目不同阶段的评标中是不现实的。目前,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分法在我国现阶段都还有着一定的应用范围。虽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已经推广了一段时间,但是目前距离真正的无标底招标还相距甚远,在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两种评标方法仍将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评标方法。 电力工程量论文: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阐述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特点,主要就输变电工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和投标管理、方法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招投标;清单计价;应用 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使得电力工程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我国重视的工程建设之一,国家对电力工程的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大工程中,很多侥幸的投资商想要从中谋取暴利,为了避免电力工程建设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重视。对电力工程招投标进行强化管理,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最终选择一个综合方面都优异的中标单位。电力企业,在对工程进行招投标时,要请专业的人士,通过国家的招投标法律法规,对招投标环节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规划,使得招标、投标以及开标等环节都能够公平、公正,防止投机单位使用一些不法方法赢得标书,杜绝走后门的现象发生。本文将对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招标的报价环节和工程量清单环节,进行重点分析与探讨。 一、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特点 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的定额费用计价方式在计价方法、报价的编制依据、风险的承担者、适用范围、费用的构成方式、项目的划分、工程量的编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对于工程的有关费用和实物的消耗,工程量清单的报价能够清晰的进行反应,有利于与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结合报价,通过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方式,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满足该方式的需求,逐步构建起了符合自身特征的定额体系;该报价方式所采用的是综合单价的形式,其中主要包括工程间接费、应上缴的各种税费、工程直接费、利润等等,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的计价方式相比要更加的简单明了,比传统方式更为适合工程招标和投标;对于一些实行该计价方式并采用单价承包合同模式的项目,对于合理分担风险的实现是极为有利的。送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具有外部影响因素复杂、风险大、周期长、工程变化多等特点,采用该报价方式,工程量的变更奉先和计量误差由业务承担,而投标方则只需要对自己所报的单价和成本负责,符合权利和责任的对等原则。 二、输变电工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和投标管理 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以及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实力,并对施工期间所要承担的取费、价格等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总报价、综合单价、相关材料的价格等进行投标。对于投标单位的文件,要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和图纸,认真的进行比照和阅读,一旦发现有问题存在,那么必须要投标单位进行详细的解答,尤其是可能会发生费用问题的工程分项目,为了避免在工程结算阶段出现扯皮等现象,必须要求投标单位提供详细的书面承诺。 综合单价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成为了主要的工程结算依据。为了能够在结算时获取更多的利润,投标单位往往会采取不平衡的报价。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具体表现:工程暂定项目预计要做的报价高,反之则报价低;有可能会增加的项目,投标单位所给出的报价高,反之则报价低;有明确的分析在修改后有可能会增加的项目报价高,反之则报价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有效的预防投标单位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而有意钻法律空隙,对于输变电工程供电企业必须要求明确并完整的设计图纸,同时工程量清单也必须要准确和齐全。 在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工程方案、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后,建设管理单位便可以委托招标单位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按照相关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并列出,将其作为招标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放给各个投标的单位。输变电工程编制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水平以及设计深度决定了工程量清单的准确程度和粗细的具体程度。在输变电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或者是招标文件当中,要对中标单位的投标综合单价进行规定,规定其在结算时不可进行调整,而在原提供的工程量与实际的施工工程量进行比较时,如果出现了超过一定范围的出入,那么则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调量不调价。如果有一些工程的施工内容是不可预见的,那么可以在明确结算时或者进行虚拟工程量招标单价时对综合单价的确定原则进行补充。 对于输变电工程造价的控制来说,目前所推行的合理低价中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合理低价是在确保安全、质量、工期为基础的低价。对于超低价中标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必然会带来众多隐患,如施工索赔等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如果将这来不可预见的费用累积起来,那么到工程结束进行结算时,很可能工程就由低价中标变成了高价中标。在对报价是否低于成本进行评价时,对其报价是否能符合工期的要求,是否采用了新工艺和新技术,是否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是否能够保障,是否有偷工减料等等问题,要认真进行确认和分析后,才可以作出最终结论。 三、电力企业的报价方法 当电力企业接到招标文件后,就要立刻做出招标的流程,如图一,然后再进行投标计划的制定,投标计划中,要重视工程报价,以及报价的方法选择。 (1)对特点报价法进行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投标报价来讲,是一门艺术,在进行报价时,不可以仅仅的考虑企业本身的优点以及缺点,还要对电力工程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不同电力工程项目,所选择的报价方式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工程项目中有以下情况,则可以对投标报价进行高报一些:工程项目中施工条件差;施工时对技术要求高,电力企业本身在此技术上高,声望高;对港口以及地下工程等特殊工程;对工期有所要求的;投资对手上较少的工程项目;支付条件相对于其它工程不够理想。反之,工程项目中出现以下情况,则要将报价报的低一些:工程施工简单,量大,但是一般建设单位都可以进行施工;招标企业想要快速进入某一地区的市场,或者是在某一地区有即将完工的工程,机械设备不方便转移;电力企业在此项目附近有自己的工程项目,此工程的可以为原有的工程提供便利;竞争激烈且投资对手多的工程;不急于完工的工程;支付条件好。 (2)不平衡报价法 所谓的不平衡报价是相对正常报价而形成的报价方式。此报价方式是在工程总报价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对工程中的子项目的报价进行调整,而且还不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报价额度,结算时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选用不平衡报价方式时,要看工程项目是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工程能够进行早日结账,如开挖工程,桩基工程等;支付条件好的政府项目或者是银行等项目;报价时间短,较为仓促的工程,在计算过程中会有漏洞,此时会允许报价的部分更改,对工程量的项目进行预计,若有增加,将单价提高,可以提高结算时的效益;工程量项目若有可能减少,则单价也要降低;招标图纸不明确的工程。 四、工程量清单在电力工程中应用 工程量清单在电力工程招投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招投标过程规范进行,对工程的报价进行一个统一且公开的要求。在电力企业进行招投标时,可以使得此过程在公平下竞争,另外,工程量清单形式还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从而提高评标的公平性与准确性,为招标企业选择一个综合方面合格的投标单位。 在使用工程量计价模式对招标的初期时,投标人应该对工程量的计价规范进行详细的了解,将清单中明确的内容、费用等进行了解,对项目的特点进行研究;投标人员要对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进行仔细的填写,综合单价以及合价都要一一列出,为报价时提供可靠依据,防止漏报现象发生。对工程量清单上的内容不可以擅自的更改。对投标以及报价的策略进行掌握,根据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对电力工程情况的了解,采取相应的报价方法。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技巧,来达到预期的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若没有高质量的电力工程,我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的生活将会受到阻碍。所以对于电力工程来讲,要想以最低的成本,建设质量最优的工程的有效措施就是重视工程的招投标环节。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力企业要重视此问题,聘请专业的招投标组织,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招投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使得招投标的全过程都在透明化、公平化下进行,为电力工程找到一个合格的中标单位。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 电力工程量论文:试析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随着工程量清单模式的不断发展及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一模式相关文件的,电力行业也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具体论述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模式;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近几年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无形中对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更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阐述。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在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完成了一个规定计量单位工程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等多种费用,具体来讲就是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中,由招标人按照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提供拟建工程量清单,由投标人在综合考察市场行情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自主对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组成的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规费、税金等进行合理报价的行为。 二、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主要优势及特点 工程量清单对工程招投标工作有十分裨益 工程量清单模式对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使招投标的过程更具透明化,更好的体现了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了不正当现象的发生,有效的遏制了腐败行为;二是相比较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注重标底的现象,现在所采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标底的作用,标底只是起到一定的控制或最高限价的作用,招标过程中要遵循合理低价的原则,投标人自己掌握一个合理的临界点,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又要争取以最低价取得竞标。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主要体现在,对工程量的变更或计算错误等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而由业主来承担,这大大减低了风险系数,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能有效反映市场经济规律 工程量清单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是由施工单位来决定人、材、机的消耗量和施工措施消耗量及其相应的价格,这种运营模式有利于建筑产品在市场中形成价格,从而有效反映其真实价格,不但符合我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原则,也真正实现了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工程造价的方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业主进行合理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显著,它可以很好的结合企业施工技术、工艺和标准进行计价,在这一模式下的工程实体项目各措施项目单价组成完全能够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在技术和商务两方面反映和衡量投标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在业主在进行造价的决策和控制时,具有更多的依据,也更具科学性。 三、当前电力施工企业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其薄弱环节 1在进行投标报价时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力度 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是一种市场计价模式,业主或者企业在进行投标报价时,是在参照可行施工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或者是基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员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之上对拟建工程项目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价格预测,这种预测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更具合理性,但是在实际运行的时候承包商报价仍然根据统一的定额,没有把施工方案或者施工工艺的变动的因素考虑在内,造成在造价时候常常出现与实际施工相脱节的状况。 2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在施工的过程中风险预测与管控的措施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质量及安全方面管理上,恰恰忽略了对造价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导致了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不足;二是在当前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综合单价包含了合理的风险,但在实际的投标过程中,如若考虑过多风险因素,往往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企业的投标竞争力,不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取得竞标;三是由于投标时间较为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企业不能很全面具体的对风险作出预测和识别,这就为中标后的造价控制管理埋下了不确定的因素。 3反映真实施工水平的企业定额尚未形成 之所以会出现企业定额尚未形成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受定额计价模式的长期影响,加之国家资源控制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及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等,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较快出台反映真实施工水平的企业定额,在电力行业中,随着电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原有行业统一定额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了,因此建立企业定额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四、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加强对电力工程管理与控制的应对举措 1 在工程的投标阶段,合理确定投保报价,增加中标的可能性 企业只有中标了才有下一步的工程造价管理,因此争取中标是工作的第一步,影响中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取决于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措施及其同业主的关系等,要想提高中标的可能性,就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认真分析标书,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如果在报价的过程中,一味抬高报价,由于竞争激烈,势必不利于企业中标;但是如果一味地降低报价,又会致使施工企业受到严重亏损,因此在报价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以往类似的工程经验,做出合理报价甚至可以适当采用不平衡报价,这样可有效规避风险;二是在现行的清单计价模式下,合理的调整使用定额,将报价与施工工艺相联系,从而准确反映工程消耗人工、材料、机械的数量,采取这些举措可以为今后的中标变更、索赔提前做好准备。 2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做好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工程造价与控制的核心,在现阶段及工程量清单使用之后的一定阶段内,工程承包合同一般还是采用固定总价或固定单价的模式来进行的,一般是不会做变更的,除非是在工程进行变更或者其它条款允许的情况下才进行变更,所以实际上还是企业的实际成本开支决定着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一定要做好造价的控制与管理,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论证,可以从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出最佳方案,这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前提和基础,最佳的方案一旦确定好之后,可以进一步制定造价控制的目标和控制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进行,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各个方面做好监督与控制,杜绝现场出现不实、虚假签证的状况,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设备材料规格较多,变化较快等不可控因素较多,而工程合同又不可能对所有工程都有完整的预见和约定,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在施工图以外的设计变更写明时间、地点、事由等详细情况,不能笼统的签注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对于项目的签收要有明确的取舍,避免后期出现不必要的造价追加或工程纠纷。 其次要做好工程材料价格的控制,这是对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各种工程材料繁多,来源广泛且价格变化较快,如何在这些眼花缭乱的产品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这是材料价格能否得到合理控制的重点,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市场进行仔细的考察,货比三家,选出价格和质量都比较合理的材料,从而有效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水平。 最后对工程进度的拨款做好控制,在当前工程量清单模式的运营之下,一般在合同中对工程变更单价的实际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拨款主要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避免超付工程进度款,从而占用发包人资金,影响投资效益;二是避免出现工程款不足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及质量。 3 做好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是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结算时要重点做好审查工程量的工作,审查时做到熟悉竣工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要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结算时要依据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及一套完整的结算材料来进行,做到科学合理的完成竣工结算。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我们考虑的因素和方面有很多,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工程造价的管理贯穿工程始终,同时采取严格有效的控制措施,争取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化处理。 电力工程量论文:电力工程量清单报价合理的编制程序及制定策略 摘要:关于工程招投标,国际上使用最多的报价方式就是工程量清单报价,它将竞争机制运用于工程行业的建设中,这不仅有利于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而且有利于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基于此,文章对电力工程量清单报价中合理的编制程序及制定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程序;制定策略;投标报价团队 工程量清单其实是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按照招标文化方面的要求以及施工图纸,以统一项目以及工程量进行划分和计算规划,在清单中写明计量单位一致的实物工程量以及技术性方案。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采取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不仅有利于减少工程造价,节省花费,而且有利于整顿建设市场秩序。 1 采取工程量清单方式进行报价的优越性 目前电力建设工程在编制预算时关于定额材料、费用、人工以及机械消耗量,其依据是行业总水平的平均值,其工程造价也是整个行业的平均值。目前电力建设逐渐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该种做法无法体现进入市场竞争单位的真实消耗、生产率以及技术管理水准的高低,也无法将项目预算定额内的国家指令性现象改变,这不利于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 要想改革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就应该积极使用工程量清单报价,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有利于与国际成功接轨。关于工程量清单报价,不管是机械消耗,还是材料以及人工都未规定消耗量,管理成本及收益也未制定收费标准,此外零星以及措施项目等方面的费用也未统一计算方法,也没有订立有关标准,完全由投标人按照公司管理现状以及定额要求、施工方案、工程特点、技术专长以及对市场价格的实际了解状况等因素实行自主报价,由公司行使报价权,这有利于市场规律中的价格以及竞争最大程度的展示和发挥其作用,是由市场竞争导致的一种工程造价方式。 2 制定合理的编制程序 2.1 投标报价团队的建立 影响中标率高低以及报价合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有没有一个经验丰富而且水平较高的投标报价团队。健全的投标报价团队一般由这些人员组成,即有经验的投标工程经理、了解当地市场的材料工程师、资历较高的造价工程师、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机电工程师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建立两套这样的团队,先让其单独报价,接着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对外报价的主要依据。 2.2 明确单价 只有自身具备规范的价格数据库,才可以据此得出工程投标价格。首先要接受复核并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接着计算出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位价格并以招标文件内的工程量表格式写出报价。 2.3 对工程量实施的复核 复核工程量一般都通过下面几种措施进行:通过相关工程量的相互关系实施复核、建筑以及结构说明书的阅读,通过经济技术指标实施复核,细看各接点示意图。一定要在计算工程量的同时复核工程量清单,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判断招标人给出的工程量是否准确。 2.4 计算分包人的工程费用 分包人的工程费也是投标价格的关键构成,它有时会达到总承包者给出投标价格的很大比例。所以,在进行投标价格编制的过程中最好参考一个价格来判断分包人给出的价格,要了解分包工程的具体范围,并全面分析分包人的综合能力。 2.5 预期利润的计算 投标报价过程中,投标人要结合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计算出在这个工程上应该取得的利润。这里主要说的是预期利润,关于利润目标的明确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不仅要使投标价格有竞争性,而且要保证预期利润最大化。 2.6 计算投标价格 首先要计算出工程总价,这就需要对全部分部以及分项工程进行价格汇总,不过需要重视的是,一定要对汇总得到的工程总价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关于投标价格的调节,必须要以工程盈亏分析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发现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采取何种办法来减少成本以及提高效益,进而得出最终的投标价格。 2.7 预计风险费用 投标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地理位置及其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逐项分析以及鉴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计算出合理而且科学的费用率。对投标人而言,风险费用是未知的,若预计潜在存在的风险都没有出现,那么事先安排的风险费用就会出现剩余,这些剩余费用加上预期利润将会转变为盈余;若预计风险费缺乏,那么就得由利润及时补充。 3 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制定策略 3.1 不平衡报价法 3.1.1 像电缆隧道、开挖土方以及临时设备费用等可以在早期阶段结账的工程项目,应该合理提高单位价格;如果一些工程项目在后面的施工中,其工程量会加大,那么为了在结算时能获取更大利润,应该合理提高单位价格;对于那些设计图纸不清楚,在修改后需要加大项目工程量的工程,应该合理提高单位价格。 3.1.2 预计工程量将会降低的项目应该合理降低单位价格,这在工程结算时也不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工程内容没有表达清楚的项目,应该合理降价,当弄清楚后,可再提高单价。 3.2 选择有区别的报价方式 3.2.1 报价偏低。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最好合理降低报价:工程量大,但是操作简单,别的投标人都能做好的项目;施工条件较优的项目;招标人在周围还有其他项目,而这个工程能与该项目共用劳力以及设施等资源,也可以是那种短时间内能快速结束的项目;投标人想尽快打开某地区或者是某市场,也可以是该地区的项目即将完成,而机械设备等无法转移的工程;投标人员众多,有巨大竞争压力的项目。 3.2.2 报价偏高。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最好合理提高报价:技术密集型项目,可是招标人又非常精通于此,而且有较高的声望;施工条件恶劣的项目;报酬较低的项目;特殊项目,比如地下开挖等;总价不高的项目,或者是自己不想做,但是又必须要做的项目。 3.3 制定多方案进行报价 多方案报价是根据以前的招标文件给出一个招标价格,接着再约定若部分条款发生某些变化,降低报价的最大值是多少,并给出一个相对较低的招标价格,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总的报价以吸引招标人。由于部分招标文件具有这样的不足,即工程范围不清楚、条款有失公平性而且不明确、技术标准太过于严格,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在全面分析投标风险的前提下,制定多方案进行报价。 电力工程量论文: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工程量清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建设;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 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化经历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国家调控价”三个阶段。目前, 建筑产品价格现存两种计价模式: 一种是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 它介于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之间;另一种就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属于国家调控价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分部分项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按企业自主编制的企业定额综合单价进行计价, 规费、税金按规定计取的一种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是适应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和施工承发包活动的需要, 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它改变了过去施工企业过分依赖国家定额和现有定额中束缚企业自主报价的状况, 通过市场优化了价格和资源配置。 1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主要目的: 一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 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促进建设市场有序竞争和企业健康发展。二是转变我国政府管理职能, 将过去由政府控制指令性定额计价转变为制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需要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有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三是为建筑安装市场创造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竞争环境。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广有利于贯彻“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招投标双方在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基础上进行招标和投标, 承发包工作更易于操作,有利于防止建筑领域的腐败行为。工程量清单报价可以在设计中期进行, 这样可以缩短建设周期, 为业主带来明显经济效益。清单计价模式要求投标方编制企业定额, 进行项目成本核算, 有利于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清单条目简洁明了, 有利于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计量, 造价工程师进行工程结算, 加快结算进度。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还对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承担的工程风险进行了明确划分。业主承担了工程量变动的风险, 承包商承担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体现了风险分担的原则。 2 传统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2.1 两者的联系 工程造价的计价就是指按照规定的计算程序和方法, 用货币的数量表示建设项目的价值。所以, 无论是工程定额计价方法还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它们的工程造价计价都是一种从下而上的分部组合计价方法。工程造价计价的基本原理就在于项目的分解与组合。在我国, 工程造价计价的主要思路也是将建设项目细分至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用其工程量与相应单价相乘后汇总: (1)无论是定额计价还是清单计价, 式( 1) 都同样有效, 只是公式中各要素有不同含义。 2.2 两者的区别 计价评标法中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区别如表1所示。 3 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 -2008)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编制上并不完善, 存在以下问题困扰, 因此清单计价并未完全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推广开。 1)在《清单计价规范》中, 关于电力设备安装部分“C. 2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含有13个分项, 详见表2。 《规范》C. 2.14说明:“(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适用于10kV 以下变配电设备及线路的安装工程”。对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及线路安装工程在 规范∋中未进行注释说明,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会令人彷徨。当然, 有经验的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采用专业的电力行业定额来计价,但两种定额的计价体系不同,其清单计价模型难以统一。 2)《清单计价规范》中,“C. 2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分项的“C.2.11 电气调整试验”, 含有10个分项,查表得知,《清单计价规范》对电气设备安装部分列项还是比较齐全了, 但!电气调试部分∀也只是按10kV 电压等级设备所具备功能在划分项目, 10kV 及以上部分有许多项目如微机五防、低周低压减载、直流系统等设备的调试并未涉及, 这是在项目划分上有所缺项。而且, 不同电压等级的保护装置调试的项目也不同, 不能一概而论。在投标报价中,也只能通过详述项目特征及调整综合单价进一步完善。 3)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整体调试没有完全区分出来, 变电设备的高压试验、装置保护调试也没有区分开。这些项目如果不细分, 招标方只能在特征描述里面进行大量的注解, 投标方将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整体调试都放在一个项目综合单价里。这样的话是不利于评标方或招标机构进行项目审查及对比的。 4 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政府微观干预很多, 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具有强烈的行政性和法令性色彩, 电力建设业主单位目前招、投标的报价计价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定额计价。在这样的背景下, 施工企业养成了依赖政府的习惯: 定额采用国家的, 无论是劳动定额、消耗定额, 还是取费定额都是国家定制, 施工企业没有自已的定额。施工工法采用国家《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统一规定的工法施工, 不总结企业自己的工法: 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积累的成本数据, 只用来进行预算与实际成本对比, 分析盈亏, 从不用于报价。如今国家在建筑行业推行清单计价, 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国家把建筑产品的定价权力还给了企业。但正如一个被束缚久了的人一下子被放开手脚, 反倒不会走路一样, 不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 对《计价规范》的实施还有许多不适应。为更好的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清单计价, 电力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准备: 对建设方来说, 一需要认真分析理解图纸, 工程项目的设置要符合规范规定, 其中应包含的各工序工作皆应明确, 项目特征详细描述清楚, 工艺要求清晰, 清单编制不漏项。二需要建设方在措施费项目的设置更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国家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规、政策, 合理列项, 并全面详细地说明具体应包含的工作内容。三需要建设方根据工程现场具体情况, 考虑电力工程施工特点, 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及浮动范围。 对于施工方来说, 一需要抓紧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企业定额是根据本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及有关造价资料制作的, 是本企业使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通过制作企业定额, 施工企业可以清楚地计算出完成项目所需的人、材、机的消耗量, 从而确定出企业的个别成本。企业自身必须对本企业施工的基础数据加强积累和收集, 必要时借鉴国家的消耗量定额, 尽快建立企业定额。二需要建立企业的询价体系。施工企业要通过生产厂家调查、市场询价、网站信息等多种手段, 建立起企业自已的人工、材料、机械的询价体系。这种体系要动态、灵活、应变力强, 能适应不同工程、不同地点、不同来源的报价需求。三需要施工企业加强“施工工法”的制定。应根据企业自已的技术力量、装备水平和施工工艺, 制定出先进的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施工工法。精心编制和优化施工方案, 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和方法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 合理控制现场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等因素,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四需要施工企业加强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积累, 为快速报价打下基础。企业要适应清单下的计价, 必须要对本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积累, 形成反映企业施工工艺水平, 用以快速报价的企业定额和材料询价库, 对每个清单项目报价要能快速测算出企业的零利润成本, 提高工效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 5 结束语 清单计价是工程造价领域的一场革命。虽然目前在电力工程建设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和它给工程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清单计价模式迟早会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实施的。电力企业在这以前, 就应做好准备, 积极适应新的计价模式。建设方要提高自身技术经济管理水平,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施工方要迅速建立起反映自身施工工艺水平的企业定额, 通过对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用量及价格信息进行长期积累, 合理降低成本, 累积管理经验, 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量论文:浅谈电力工程造价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的运用 摘要:以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为依托,在分析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内容,提出在新的计价模式下企业定额的形成是项目参与各方成功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并且阐述了各电力企业快速组价体系,针对造价控制的主动性要求提出企业内部主动控制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框架。 关键词:计价方法;快速组价;造价管理体系 引言 自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来,电力行业也相继了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目前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正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良性阶段。以分部分项工程的完全单价为基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正在取代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这种工程投资形成方式是真实投资能力的反映,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很有借鉴作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形成机制正在进行改革,在新旧计价模式交接的过渡阶段,如何合理实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项目参与各方快速组价,主动进行投资管理,是规范电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1.计价方法 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招投标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投标报价应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企业定额或参照电力行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编制,但在实际的招投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在成本管理中并没有真正的贯彻执行,定额计价模式仍然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外衣下推行,具体来说呈现出如下几点问题: (1)企业定额没有形成,行业统一定额缺乏竞争力 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一直以来,管理者利用定额对经济社会中的各项事务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工作,定额被视为管理科学的基础。但是随着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定额这种实行计划管理和宏观调节的工具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但由于我国受定额计价模式的长期影响、国家投资控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以及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差异,采用定额计价与市场价格计价的组价方式必然会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因此,电力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和引入市场定价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计价方法并存的局面。 由于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并且在今后较长的时间段内仍难以较快地出台反映真实施工水平的企业定额,虽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计价依据仍然是行业统一定额,管理费和利润则根据行业统一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编制计算,或者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按照估计的取费比例计算。承包商的报价不是真正的成本,这不仅影响了业主成本管理的科学性,而且使业主的投资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这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相偏离,与市场竞争原则相违背。 预算定额是量、价合一的计价模式,电力企业对同一工程用定额计价,就是在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统一的水平下组成该工程的消耗量,乘以所对应的单价,套用统一的取费计算原则与标准。预算定额与企业定额不同,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计价定额,其中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单价则是政府指导价,不能够反映施工企业的真实定额水平。采用行业统一的预算定额作为编制投标报价的依据,一方面由于施工方法、管理水平与定额水平的差异,会偏离施工的实际消耗;另一方面由于风险因素、竞争因素的存在,综合单价中管理费与利润的报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零星项目费和规费的报价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承包商的投标报价工作不规范,而业主方也难以根据实际施工现状控制工程实际费用支出,往往容易陷入成本控制、管理困难的尴尬局面。 (2)投标报价技术基础薄弱 技术基础是指承包商投标中对应于报价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或者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市场计价模式,投标报价应该体现的是个别成本,报价会由于施工企业的技术基础不同而不同。但是现阶段的情况是承包商报价仍然根据统一的定额,完全没有考虑施工方案或者施工工艺的改进对造价的影响,报价主要差别在于其他费用、管理费或者为了中标而不根据技术方案变动的浮动价格,形成不完全是由于综合单价、措施项目、其他项目、零星项目的全面考虑以及组价过程的复杂性而决定的,不能准确的反映施工时真正所需费用,导致造价失真。投标报价是一项基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员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对拟建工程项目按照以往施工经验或者参照可行施工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所进行的价格预测。那种不是结合企业的施工工艺水平改进、自身实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提升而带来的报价优势只会加剧项目参与各方成本控制的难度,产生与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上相同的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利润与竞争力的影响极大,这种现象的长时间存在对电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以《电气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三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对220kV三绕组变压器安装的消耗量及基价为例说明。人工工日与单价采用“综合工日”与“综合单价”的形式,而没有区分普工与技工完成同一项安装任务或者同一道工序的工日数的差异,真正的实际人工单价应该按工人技能水平、岗位特点予以分类,而综合单价不仅没有区分工种类别、技术等级,反而更加重了由综合工日带来的人工费的偏差。材料消耗量是完成相应容量变压器安装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对于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对材料的消耗也会产生差别,同时材料费差异还在于各企业的材料采购优势。机械台班消耗量规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对不同吨位的汽车式起重机、液压千斤顶、载重汽车、卷扬机、净油机等机械必须消耗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方式的不同对机械台班数量是有影响的。机械租赁、调用或者购买等使用方式也在影响着机械台班价格。由于行业定额水平与承包商自身水平的差距与企业自身技术力量、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就会造成实际费用上的几倍差以上。尽管有的承包商知道自己的竞争能力的优劣,但是很少具体研究或也不愿意提出定量计算后的正确方法,同样导致目前很难准确做出施工企业水平差异分析。为了低价中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没有基于施工方案和自身施工水平的投标报价浮动行为容易在竞标过程中演化为恶意竞争行为,有损于电力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3)快速组价体系尚未形成,延误企业投资决策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实质上可以形成快速报价(或组价),但是由于电力项目的组价方法虽然表面上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实际上仍然沿用传统定额计价方法的原理。在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从招标准备至业主招标文件,从招标开始至承包商递交报价,从投标截止至评标结束,从洽谈协商至合同签订、承包商开始履行合同,由于不能影响工程进度,所以招投标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形成投标报价策略,尤其是要正确确定工程价款以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发包、承包双方较多的权利义务纠纷,这就需要承包商有符合工程实际的报价,业主有合理的标底,或者能够准确的掌握工程造价。 为了解决目前投标报价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参与人员多的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要建立招投标快速报价系统,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报价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快速报价系统,也无法从工程项目所涉及价格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中得出有竞争的价格,对所形成的技术方案没有足够的把握,没有完善的数据支持系统,所以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把重点放在套用定额组成报价,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会延误企业投标决策。业主方缺乏快速组价系统,很难超前管理招投标工作。 2.造价管理单位职能 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使业主方一直处于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地位,因为项目从可行性研究估算至项目竣工结算,业主只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可研估算、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的竣工结算予以监督,而没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业主自主的进行真实的工程组价,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的控制。招标工程设有标底,如果标底是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有关工程造价计价办法和市场实际的价格进行编制的,这种被动的局面还能够适时得到缓解,但是实际操作时往往控制的主导权还达不到这一步,不少工程还是采用定额计价方式计算标底。同时电力公司、电力施工企业、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责任不够明确,自主形成工程造价对单位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 二、计价问题的应对 1.施工工艺与工程组价挂钩 定额计价是建立在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计划经济管理基础上的价格管理模式,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对工程价格的直接管理和调控。它使用至今,很难立即用新的计价方式替代,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工程造价人员的组价方式也没有现实条件,定额仍将是较长时间段内造价人员的计价依据。如何合理的使用定额,在计价方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过渡的过程中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是现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过渡的过程中,按照企业定额形成原理来确定工程造价。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承包商来说,对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可以将预算定额基价中的人工工日、材料消耗、机械台班分别与人工单价、消耗性材料单价、机械台班费用剥离,按照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施工方案、施工流程、施工设备、目前能够掌握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本企业的技术专长进行人工工日、材料消耗、机械台班的重新组合成企业定额。定额中的单价根据施工单位、各施工方案、施工工种、材料、机械使用方案的变化而不同,通过消耗量与定额单价的重新组合确定相应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下的基价作为组价基础,根据实际的人工、材料、机械计划使用情况进行组合。 2.取费与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挂钩 组成综合单价的基价应由施工工艺决定,工程取费也应该逐步削弱计算原则与标准的影响,自主形成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零星项目费的报价。每一个施工单位所掌握的现场管理经验不一,对于特殊问题的处理也不同,而这部分费用正是承包商有力的竞争点。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够按照自身优势、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特点,较准确的估算出这些单项费用,汇总报价也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业主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较难准确掌握承包商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有通过自主报价才能找出合适的方案及相应的合理报价。 对措施项目、其他项目、零星项目的控制,业主单位需要做出相关的改进。在设计阶段督促设计院根据工程具体条件深化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悉数,承包商按照各个项目以往处理此类项目的类似施工方案提出按照自己的施工工艺所需费用。为了控制这部分费用,承包商可在工程量核算时提出异议。 3.快速组价体系的提出 3.1快速组价体系的建立 企业定额、资源价格、技术方案是快速组价体系的三要素。企业定额是企业根据现有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自行编制的,反映不同企业在特定的条件下,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案所产生的消耗量及单价。资源价格需要摆脱政府指导价的概念,通过市场实际价格形成组价,市场资源价格是指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按照人工工种、材料性质、设备使用方案形成实时价格,在组价过程中能够根据施工工艺的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调用。对于人工应该收集不同工程地域不同工种的人工价格;材料和设备价格按照供给渠道、工程地域、供货厂家、供货方式分类收集价格;机械按照使用方式、使用地点、使用时间形成不同的机械台班价格。技术方案是指各企业为完成特定的工程量在特定的工程规模、施工条件下采取的施工方案,在上述的条件下决定如何根据企业定额组成工程造价。 3.2快速组价体系的动态维护 快速组价体系的三要素是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企业定额是三者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所以快速组价体系以企业定额为基础。资源实时价格需要信息数据库为支撑,每个企业(包括业主、设计、咨询机构)应该有内部的价格信息,对于资源价格按照种类汇总形成资源价格数据库。每一项工程结束都要以最新的市场价格予以反馈,如果是同类工程项目,施工条件等要素基本类似,则以最新的市场价格更新数据库资源,如果数据库中没有类似资源价格的记载,则将该工程的价格信息,包括资源供给方式、渠道等插入数据库,作为补充。技术方案做到动态维护比较困难,因为定额的形成也是在各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的,而且特殊的案例如何筛选出工程中的共性较难把握。新的施工方案的出现应该经过与技术方案库中的方案进行技术对比,忽略其中共性部分,找出工程特殊的部分及相应价格构成,补充技术方案,让其能够作为后续工程项目的计价参考。这样快速报价体系就是根据最新市场价格与技术而不断的完善。 三、结束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会逐渐占据工程计价的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定额计价方式。电力企业在计价机制改革过程中,关键要抓住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即按照企业自身优势、工程实施方案、市场价格形成工程造价。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工程计价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工程造价形成机制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定额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若干计价形成的方法。在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过渡的过程中,基于企业定额的快速组价体系是有效的成本管理系统,不仅用于承包商的投标报价决策、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业主单位对相关区域内的成本管理、掌握区域内的工程建设水平,还用于审查单位对区域工程造价水平的控制,这样才能真正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现企业自主定价、科学管理的目的。 电力工程量论文: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工程量清单的概念,重点探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电力工程 招投标管理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 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是按照招标要求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规定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制规则要求,计算拟建招标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的表格。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注意,每个建议项目的性质,特点,单位,数量一个真正的项目文件名并运行该项目,其中包括税收和由招标人发出的其他相关表格。工程量清单在理解这个概念首先应注意的是,工程量清单是一份由招标人提供的文件,编制人是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其次,工程量清单的本质是招标文件,投标及合同的一部分一次,它成为合同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招标人或者投标人的应予以重视。再次,工程量清单对象的描述是拟建项目,涵盖的性质,数量和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列表中。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输变电工程招投标管理 (一)在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以委托招标单位计算规则按统一的工程量,单位工程为对象,并列出计算每个子项目的工程量清单,作为发放给各投标单位投标文件传输和变电站一部分。工程量清单账单的厚度,其精度取决于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深度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二)投标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文件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力量,在建设评价能够承受的价格,成本,风险,提出综合单价,投标报价及相关材料。 (三)在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单位综合单价报价不得和解的规定进行调整,当实际施工的工程量和原提供的量比较,获得超过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调整的实际数量,价格调整是不可调的。建设内容是不可预测的,可以确定虚拟工程投标报价原则或特定的沉降增加综合单价。 (四)清单计价模型实施工程招投标方法,成为综合单价结算的基础。在解决招标单位通常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不平衡报价。这主要表现在:输变电工程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投标单位,价格高,价格低;动力传动工程暂定项目预计做高价格,价格低;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可以修改将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投标价格,价格。在这个时候,一个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必须有设计图纸完整、清晰。因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投标单位钻孔,为了自己的利益。 (五)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合理的低价格在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实现。合理低价保证质量,安全,低价格的前提下,项目的时间限制。一个深刻的超低价格的理解会带来无尽的烦恼,施工索赔和其他不可预见费用,可能是竞价这些累计竣工结算。评标是低于成本,应认真分析,确认其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工程要求,是否有偷工减料,是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保证施工安全,等等,然后得出结论。 (六)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和数据,对投标单位的文件一一参见仔细阅读,发现问题要求投标单位的一一个明确的答案,尤其是有问题的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费用,由投标单位提供的书面承诺,争吵停止工程结算的现象。 三、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政府微观干预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几十年的电力企业,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的色彩浓厚的行政和法律,电力建设业主单位现在招,投标报价的计价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定额计价。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习惯:国家定额,劳动定额,消耗定额,费用定额或是国家的习俗,而不是他们的施工企业定额。用于施工状态的“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统一要求验收施工方法,不总结企业自身的方法:为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积累的成本数据,仅用于预算与实际成本的比较,盈亏分析,没有报价。现在国家在建筑行业实施工程量清单,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国家建筑产品定价权的企业。但作为一个结合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突然走了,却不能走,不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计价规范”中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实现。在实际的工作清单计价的更好的发展,电力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准备: 在建筑方面,需要认真分析理解图纸,工程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规定,包括流程工作应该包含所有要清晰,明确的项目特征的详细描述,工艺要求明确,列表不泄漏。两个需要建造更多的应该在措施费项目的设置,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质量,安全和其他方面的法规,政策,合理和全面的清单,具体的研究内容应包括详细的描述。三按建设项目现场具体情况,考虑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和浮动范围。 对施工方,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企业定额是以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企业和相关成本的数据产生,使用人工消耗标准的企业,材料和机械工具。通过对企业定额的生产,建筑企业可以明确计算来完成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工程消耗,从而确定企业的个别成本。企业必须根据施工企业的数据加强和收集积累必要的参考指标,消费国,建立企业定额。二要建立企业查询系统。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厂家,市场调查,查询网站信息和其他手段,建立自己的人工,材料,机械查询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动态的,灵活的,应变能力强,能适应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来源提供的需求。三要加强施工法在施工企业。根据技术力量,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施工技术,开发先进的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仔细的准备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合理确定输入和人工,材料配置元素,机械设备和方法,该网站和建筑成本的技术措施,合理控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四要加强积累的列表项“建筑企业综合单价“,奠定快速报价的基础。企业要适应清单计价,必须对企业积累的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反映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资料查询图书馆的快速报价的企业定额,为了能够快速计算零利润的成本为每个列表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结束语 清单计价是工程造价领域的一场革命。虽然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是不值得一提的,相比这些问题和积极的影响,它带来的项目管理,清单计价模式迟早会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实施的。在过去,电力企业,将准备积极适应新的计价模式。施工中为了提高经济管理的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施工方迅速建立企业定额,施工技术水平的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和价格信息很长一段时间,积累了较低的成本,积累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量论文: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对电力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融入市场竞争,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清单计价;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行业打破垄断、融入市场竞争已经势在必行。智能电网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电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一强三优”的一流电网,提升电力行业精益化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工程招投标中应用日益广泛。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简介 工程量清单是指,建设工程在招投标中,招标人或招标人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将拟建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按有关计算规则计算出工程量,并将其详细列出,在招投标时,作为相关文件的组成部分,提供给投标人,投标人以此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逐项填报单价,自主报价的计价方式。它由总说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零星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等部分组成。 对待建工程来说,工程量清单能够清楚、分部分的对工程的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相应工程量进行统计,对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的报价、签订合同价、工程进度款的制定、工程量的调整和竣工结算、索赔金额的制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应用于电力工程的必要性 2.1 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电力企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天然的垄断特征使得电力企业在曾经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到政企合一的影响,电力企业在近几十年中普遍使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即:电力企业自身不具备定额,而是通过国家颁布和规定的劳动定额、消耗定额、取费定额来展开工程量计价。电力工程在投标时,普遍采用政府或者相关部门颁布的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指标,仅依据消耗量定额,揣摩招标人及其他投标人的心理,投机性地对消耗量定额作一定幅度的调整来确定投标报价。 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垄断,提升企业活力,融入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优化传统体制,采用更加先进、灵活、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新型计价模式势在必行。 2.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优势 根据上文所述,受到垄断特性的影响,我国之前普遍采用定额计价的方式来进行电力工程的概预算工作,以及相关的招投标,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具有强烈的行政性和法令性色彩,缺少灵活性,体制较为僵化,而且很容易让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形成对国家过分依赖的情况,由于定额的数量都是国家来制定,企业自身自由度和自主性不强,所以施工企业普遍参与度较低,在定额体制下造价的灵活性也受到很强的束缚,增加了招投标工作中,对资金的控制难度和把握,不利于充分体现投标单位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市场经济发展精神不符,已经很难适应现行电力体制改革的需求。 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具有以下优点。 2.2.1 综合单价形式的采用 与传统的定额计价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了综合单价的方式,对工程量中的规定计量单位,将相关的材料费、人工费、利润、风险等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更加的贴近实际情况,体现采购优势,并可以为材料价格的预算提供基础。此外,综合单价形式的采用,也有利于企业对施工设备、施工条件、技术专长等因素的优势体现,针对具体工程的料、机、工的消耗量报价,并将企业自身优势体现。 2.2.2 工程风险的合理分担 工程量清单计价由招标人提供具体的工程量和相关信息,投标人结合招标人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报价,实现了工程风险由招投标双方的共同分担,降低了电力工程双方的压力,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2.2.3 投标方实现公平竞争 定额计价的缺点之一就是不利于参加投标双方之间的公平竞争,而工程量清单模式则为投标方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平台,根据招标方提供的信息,投标方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报价,公平竞争,质优价廉则中标,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面向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建设部颁发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以下简称《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执行。《计价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建设市场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并为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奠定了基础。2007年12月《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也开始实施,更进一步标志着工程量清单计价在电力工程领域的推广和发展。 工程量清单计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国家把产品的定价权力还给了企业。在新的计价模式下,为更好的推进工程量清单工作,笔者认为,电力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 建设方提供合理的工程量清单 建设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是否合理和准确是做好电力工程的第一步。首先,要求建设方对工程图纸有深入了解,严格依据电力工程建设的各项规定,来进行工程项目设置,明确各项施工工序及其项目特征,确保对工程工艺给出清晰的要求,清单编制不漏项。其次,建设方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时,还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法规,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措施费项目的设置,对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详尽说明。最后,建设方在进行招标控制价和相关浮动范围的制定时,应充分结合市场经济情况、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现场情况来制定,提供合理的招标控制。 3.2 施工方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的施工方应该积极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工程量清单工作实施打下基础。首先,应该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造价资料,结合企业施工使用的人力、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来建立企业内部定额,通过对企业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量的预估,来进行企业成本预算,从而为投标报价做准备。其次,完善企业的询价体系。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询价、网站查询等方法,了解市场行情,建立起企业自身系统的询价体系。最后,施工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装备完善度和施工工艺程度的高低,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法,并不断加强对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积累,为投标工作中的快速报价打好基础。 3.3 做好工程量清单中的造价、结算文件编制工作 3.3.1 提高编制人员综合业务水平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造价从业人员除应熟练掌握新版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第1部分:变电工程》(Q/GDW 593.1-2011)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第2部分:输电工程》(Q/GDW 593.2-2011),对新版标准的掌握能够帮助编制人员提升实践经验,并不断学习工程相关的设计、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以便更好的编制工程量清单。 3.3.2 准确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 对工程量清单制度来说,由承包商承担价格的风险,施工方承担工程量的风险,而工程量按实际调整,所以,对工程造价人员来说,如何准确计算工程量直观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①熟悉掌握相关的计价规范和计量规则。为了准确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应该熟悉掌握相关的计量规范和规则,以按照计算规则来准确计算,由于“项目特征”决定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的价值,所以,应保持清单项目五要件“项目编码、名称、单位、特征、工程量”统一,确保项目特征与清单一致。 ②熟练运用专业的算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可以通过专业的计算软件,为准确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服务。 ③做好工程量检查工作。对于已算完的工程量,应该进行细致的检查,采用工程量的关联和应证、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数据和技巧以及扎实的业务知识,为工程量检查提供科学依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3 合理组合新工程量项目的综合单价 根据最新规范规定:“若施工中出现施工图纸(含设计变更)与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符的,发、承包双方应按新的项目特征确定相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对应的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合同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 4 结 语 目前,在电力工程领域中,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环节还有待提升和完善,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逐渐取代定额计价方式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随着我国电网管理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在计价机制改革中,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工程量清单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电力工程量论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在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对维护招投标过程中的秩序和有序竞争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电力工程中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与传统定额计价模式的区别以及所带来的优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 1.背景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力工程中需要招投标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目前招投标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时间进度、效率效益和安全质量。而目前电力招投标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规范招投标制度,有利于建立有序、竞争、开放和统一的市场体系,更好地防止交易中不良现象的产生,同时还能增加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内各地电力企业应建立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推广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核心的新型工程招投标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工程量清单与招投标 2.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定义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和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的一种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自行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反映工程实体消耗和措施性消耗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招投标服务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本质上是单价合同的计价模式,它反映量价分离的真实面目,工程量由招标人提供,价由投标人报出。为了规范电力工程建设市场,结合电力行业特点,参照建设部计价规范,电力行业编制了《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标准,可以作为招投标管理系统的依据。 2.2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以往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能够使竞争变得更加平等工程量清单为所有的投标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在工程量相同的条件下,竞标企业可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报价,这非常符合商品交换的原则,从而有助于业主在竞争中获得最优的工程造价;第二,充分体现出了竞争的要求就招投标而言,其本身便属于竞争的过程,如果投标者可以按照招标者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对各个单价进行填写的话,一旦价格报得过高,便无法中标,若是价格过低,则有可能导致亏本,这样能够使竞争更加公平,完全符合招投标的最终目的;第三,有助于中标企业控制成本对于中标企业而言,其可以按照中标价格以及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对成本和利润进行详细分析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施工方案,有利于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第四,有利于业主方对总体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在以施工图纸对预算进行计价时,业主方对于因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变化不会过于敏感,只有在竣工结算时才会知道变更对投资预算的影响,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只要设计发生变更业务方立即便会获悉这一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这样便可以决定出最为适合的方法。 3.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的优越性 3.1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就是把定价权交还给企业和市场,淡化定额的法定作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提高了电力企业竞争意识和管理水平。随着电力工程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强化竞争意识,敢于竞争扬长避短充分体现施工企业的优势特点和自主性提高施工企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因为只有那些高效质优价低的施工企业才能形成利润空间才能被市场接受和承认。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可以提高投资人的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施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3.2有利于加强合同管理 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工程量清单招标是由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计价规范的要求编制。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招标人对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等技术文件根据项目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市场价格行情对项目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统筹考虑,精心拟定施工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定额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合理确定综合单价和投标价。电力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周期长工程变更多、风险大,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等负责,而对设计变更和工程量的计算错误不负责,其单项工程综合单价由于不会因施工难易程度数量变化技术差异取费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有利于强化电力工程合同管理,有效地遏制了不合理的索赔行为。 3.3中标价格较为合理 采用合理低价中标,就是工期合理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先进合理且足以保证工程质量报价在不低于企业个别成本的前提下足以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工程量清单,招标评标时围绕合理低价这一原则进行评判保证中标价是合理的最低价。增强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淡化标底的作用。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的公开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为承包商竞争提供了共同的起点,使招投标过程真正做到了符合合同价格模式以固定单价模式。 4.招投标工作制度约束 电力工程具有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制度的约束。结合电力工程特点,选择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等各方面因素。针对那些施工特别复杂且有特殊要求工程要先量化商务标和技术标,然后加权计算出综合的评分,进而确定中标单位。只有这样才会突出那些实力很强、报价合理的施工企业,有效避免浑水摸鱼和扰乱市场的企业,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和择优,从而有利于合同管理。减少纠纷和摩擦。拓宽监督的层面,统一协调招投标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制定全方位监管的方案,建立招标人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工作机制,全过程监督招投标活动。提高有关从业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有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行业自律的教育,规范其从业行为,提高专业素养。严格审查评标委员会成员,为招投标管理奠定基础。 5.结束语 招投标工作对于电力企业自身来讲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解决电力招投标中出现的问题,不仅需要完善相关的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还需要提升招投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招投标从业人员要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出发,加强对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和管理,在招投标工作中要明确自身职责,保证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电力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应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净化市场,不断提升电力项目招投标工作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电力工程量论文:刍议电力工程造价中工程量清单方式的应用 【摘 要】在我国电力工程造价中,工程量清单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电力工程实例来分析工程量清单方式的内涵以及当前电力工程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工程量清单计价如何科学地进行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方式;应用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以及电力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推进“电力工程发展模式、公司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断强化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实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因此,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电力工程建设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势在必行。 1 工程实例 某66kV送电线路工程结算,相关的设计单位工作者工作态度不认真,初步设计中塔基础基本为普通土,建设单位依据批复概算编制的清单中项目名称1为自立式铁塔坑的挖方(爆破)及回填普通土坑深3.0m以内,数量为300。项目名称2自立式铁塔坑的挖方(爆破)及回填岩石(人工开凿)坑深3.0m以内,数量为3000。施工单位甲为了中标,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投标综合单价分别为为34元(降低)和338元(提高),两项合计报价为34×300+3000×338=1024200元。而实际施工时,项目1工程量为1500m3,项目2工程量为2000m3,两项实际结算为34×1500+338×2000=727000元,而该施工单位甲又在中标后将土方工程以924200元(固定价格,风险完全由乙承担)分包给另一家施工单位乙。如果该施工单位甲履行合同后亏损为197200元,后甲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协商承担工程量清单编制错误的风险,与乙施工单位协商,最后付给施工单位乙850000元,建设单位另付给甲100000元,最后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都承受了巨大的风险。 2 工程量清单方式的内涵 工程量清单方式是根据市场来制定的,与定额计价模式不同,它主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掌握的信息度来签订工程合同价格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方法是在建设市场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过程中,工程量清单向建设市场的交易双方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平台,是投标人在投标活动中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重要基础。 3 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应用的问题 3.1 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不高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建设的工期时间比较短,工作量比较大,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存在缺陷的前提下就匆忙招标,这使得设计图纸不够完善;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工程量清单都存在着清单漏项、清单项目划分不清、清单工程量计算错误、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清等问题。 3.2 签订合同比较随意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工程量清单计价主要是采用单价合同。然而,在实际的电力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为了方便,施工单位中标后采用总价合同,由于工程招标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实际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时发现与初步设计出入很大,实际工程造价与投标报价差别很大,由于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双方争议较大,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风险都较大。另一方面,双方对工程量变动较大,综合单价如何调整,清单未列项目如何计价,对于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引起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变化约定不明确,合同签订不严谨,容易引起争议,难以高效率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利用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的过程如图1所示: 3.3工程结算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部分项目法人单位责任主体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从事技经管理工作人员较少,技经人员没有对清单计价规范进行系统的学习,对清单计价理解不深入,没有养成定期收集、整理、总结工程施工工艺、设备、材料和其他费用变化信息的习惯,了解工程实际相对较少,单纯地从预算规定的角度计算、审核费用,因而难以准确地进行工程结算。 4 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在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1)设计人员对项目进行合理设计,这是比较关键的环节,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要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认真设计,避免为了赶工期而发生设计图纸不完善的问题,对设计图纸等进行认真审核,避免施工阶段的大量变更。 (2)项目法人单位责任主体应对工程造价管理增加投入,鼓励结算人员对清单计价规范、计价软件进行学习与应用,增加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项目法人单位责任主体应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技经管理工作人员主观动性,组织技经人员对清单计价规范进行系统的学习,对清单计价进行深入理解,经常深入工程现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审核费用,进行工程结算,同时加强工程清单计价软件的学习与应用。 (3)加强合同签订的规范性管理,严格依据《合同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签订合同根据国家规范,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宜采用单价合同,尽可能不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如一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风险承担在合同中应有明确约定,特别对概算外项目、重大设计变更等价格的约定。另一方面,采用固定单价合同时,对一些容易引起双方争议的工程量变动较大,综合单价如何调整,清单未列项目如何计价,对于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引起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变化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这对控制工程造价、避免工程结算时引起争议具有重大意义。 (4)鼓励施工单位编制企业定额,施工单位做大做强,淘汰一些素质差、企业管理混乱的施工企业,加大技经人员的培养。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工程,应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工程可以由所在地的有能力的关联施工单位负责施工,但本地关联施工单位能力不足、信誉不好一定不能用,使招投标工作真正落实,避免流于形式。企业定额是企业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可以使施工单位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本企业的工程利润率心中有数,同时加大技经人员的素质培养,设置1~2名专职人员进行工程技经管理,同时其他兼职人员配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有利于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以及电力企业造价管理水平。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轨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在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基本文主要对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在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应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电力工程量论文: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电力工程招标与投标管理 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传统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必须对其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工程量清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在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模式;招投标管理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工程招投标管理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招投标计价模式。为了规范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和电力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引入工程量清单模式。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作流程以及清单计价费用计算程序,制定有效的工程量清单报价对策,以更好地确定清单计价模式费用的构成,对完善工程招投标市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水平以及促进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工程量清单与招投标工作 1.1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含义 所谓工程量清单模式,就是招标人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根据国家以及行业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向投标人提供相应的工程数量,以便投标人能进行自主报价的模式。作为招标文件中关键的内容,工程量往往是为招投标管理工作而服务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正确客观地反映了量价分离的特点,实质就是单价合同计价模式。为了完善电力市场的相关体质,编制了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其主要包括了发电工程、变电工程以及送电线路工程等三个标准。 1.2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往往会以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行业规定为主要依据,为工程项目的数量及名称提供可靠的明细清单,这就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投标人在国家和电力市场相关招投标规定下,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实际财务情况,通过对工程量清单的自主填报,计算出电力工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最终获得投标报价。通过工程量清单计算,为电力工程评标、合同签订、后期施工进度与质量、竣工交付使用等环节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的作用 2.1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必须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然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这个公平竞争平台更容易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中标单位进行优化,强化合同管理以确定工程最终的工程造价。针对合同定价控制,往往是通过报价竞争确定,最好不能出现施工单位和电力企业出价,确保定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这样才能使彼此双方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在一定的国家与行业规范下进行公开竞标,对确保电力工程质量、提高投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有利于双方对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以获取最大的中标概率,实现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 2.2 有利于加强合同管理 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中标的概率,往往使用低价投标的手段,在工程竣工后又以设计变更、技术措施等费用进行高索赔,以谋取高额的利润。在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引入工程量清单模式,有利于强化电力工程合同管理。 2.3 有利于风险的分散 由于传统计价模式的限制,使得工程招投标风险不断增加,十分不利于招投标工作的有序进行。引入工程量清单模式,为招投标双方提供了一个公平公开的合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据实际情况对清单数进行调整并结算,以确定最终的定价。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单价始终不变,这部分工程量产生的报价风险通常由投标人承担。该模式在招投标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确保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对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五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确保电力工程招投标有效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1 工程管理模块 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电力工程及分项工程的采购信息、材料数据以及施工数据都将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工程管理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相关模式对工程进行管理,以便更好地管理各分项工程。 3.2 工程量清单录入模块 工程量清单录入往往采用两种录入方式,一是人机交互手工方式录入;二是建立清单数据库,对工程内容、清单编号以及施工材料及其数量等进行分类录入,并在以上录入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查询、增加、插入、删除、复制粘贴等功能。为了便于计算工程管理费和利润,还应该对费率计算和分项工程量清单逐个统计等功能进行考虑。 3.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块 为实现电力工程项目总表汇总的自动性,可以结合综合单价法相应的计算及统计方法,设计相关的数据传递机制,以获得工程量数据总表。另外,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还应该建立项目索引,存为用户清单模块;为用户提供施工材料价格、费用以及名称等信息,使其区分主要材料和甲方所供应的材料;考虑施工人员的工日、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自动汇总等功能。 3.4 工程量清单计价报表模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个数据处理软件应运而生,往往最常用的是excel数据处理软件。工程量清单计价报表模块主要功能是为招投标设计报表体系,提供工程量清单计价完成所需要的表格预览与打印功能,以实现该模块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5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基础数据管理模式主要是为管理企业提供定额数据、材料价格及数量数据、设备价格及数量数据,并通过量价分离的形式建立分项工程定额消耗量数据库,数据库中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随市场情况进行变化,反映出最新的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清单计价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4 总结 电力工程为适应我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制定出灵活性强的管理模式,由动态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的静态管理,以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引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其充分考虑了原有预算定额计价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下,使之构成电力工程清单计价招投标管理系统,弥补了传统计价模式的不足,满足更多不同报价策略费用分摊方式设计,从而完善了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功能,进一步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为实现工程招投标与造价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公路工程施工篇1 1公路工程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1.1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结构裂缝。导致这种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缺乏合理性以及施工流程缺乏规范性是比较主要的原因。因为材料比例分配缺乏合理性,并且没有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导致混凝土内部含有较多的杂质,种种原因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搅拌设备出现故障,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自身质量,另外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让施工进度加快,有时会发生建筑面没有完全凝固就开始施工作业的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较大,由于温差导致的裂缝现象也比较常见[1]。 1.2路面平整度问题 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公路路面的平整度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路面的平整度不符合实际要求,就会为行驶车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行驶车辆和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路面平整度下降会让行驶车辆容易出现颠簸现象,让轮胎的磨损程度加大,严重影响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而且在这种路面上也很难保持较快的行驶速度。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公路路面的标准施工工艺开展路面摊铺作业,确保路面施工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要求标准。导致公路路面平整度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好基层碾压或压实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缺乏对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从而导致基层结构变形[2]。 1.3路基变形问题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才能为整体建设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路基施工环节的重视。在路基施工阶段,比较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就是填方处理,完成填方作业之后需要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目前在压实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经常会出现压实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对路基施工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为后续施工埋下重大隐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路基变形问题的发生概率。导致路基出现变形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具体的施工要求,从而使最后的施工质量不符合具体要求标准;由于缺乏对路基质量的重视,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压实作业,导致填方压实度不符合相关设计要求;采用的填方材料不合适或是没有严格控制填方材料质量也会容易引起路基变形问题,比如填方材料自身的压缩度及水分含量较高。如果选用的填方材料不符合标准或存在质量问题,以及采用的施工工艺存在一定缺陷时,就容易使得公路路面受到较大影响而出现路基变形问题,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路基出现开裂的情况,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 1.4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如果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就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就要从采购环节加强控制。但部分材料采购工作人员在具体的采购工作中,缺乏对材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没有熟练掌握公路工程建设对施工材料提出的质量要求,所以导致检测施工材料质量有时缺少参考标准,从而无法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致使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被应用到施工过程中,许多质量问题也就相继出现,为整体工程埋下巨大质量隐患。另外,部分材料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会提供低价劣质的材料,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筛选,做好供应商资质审核工作[4]。 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重点 2.1严格控制混凝土裂缝现象 首先,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而成,其中任何一种原材料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每一种原材料的比例,确保配比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还应根据具体的建设质量要求对骨料、水和石灰进行科学配比,并保证每一种原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标准。其次,在混凝土建筑环节中,浇筑温度也会对裂缝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还需要严格控制实际浇筑温度,确保在浇筑过程中做好浇筑厚度和温度的管理工作,从而使混凝土的散热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还应按照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来确定水灰比例。为了有效控制塑性裂缝,可以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因为高效减水剂可以对水泥和水的作用进行替代,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从而降低裂缝问题发生的概率[5]。 2.2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因为施工材料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所以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严格审查各种施工材料的出厂证明和质量合格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具体的建设要求标准。其次,针对公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特殊材料,应由专门的监理人员严格审查样品,这类材料通常包括路牌和反光板等。再次,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控制,需要开展试配工作,确保材料质量达标后才能应用到施工过程中,比如混凝土、防水材料和砂浆等。最后,全面分析公路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合理划分类别,对于比较重要的材料应前往厂家进行实地考察,查看材料生产过程是否严格遵循相关生产规范标准,保证重要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够达标[6]。 2.3避免出现路基变形问题 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路基施工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变形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防止路基变形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在路基施工环节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严格控制路基开挖和回填工作质量,正式进行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还需要严格控制回填材料质量,确保使用密实性较好的材料进行摊铺。其次,如果施工现场遇到软土地质,必须对软土土层进行处理,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土层强度,比如可以在软土地基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粉,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在地基填筑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粉煤灰,因为这种材料的质量较轻。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应用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一种材料的自身性能都能够满足具体施工要求,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路基出现变形现象[7]。 2.4严格控制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 一般情况下,公路工程项目的路面挖掘方式有横向挖掘和纵向挖掘两种,每一种挖掘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具体的路面挖掘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挖掘方式。施工人员在开展填筑工作之前,要将路床清理干净,确保不留任何杂质,然后根据具体的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填筑方法,如果土质情况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填筑方法,为保证路基土层的坚实程度,可以采取分层摊铺的方式。最后要加强对过渡段路基压实工作的管理,在施工时可采取分层压实的方式,并且要与填筑环节混合进行,也就是说完成填筑后马上用压路机对其进行压实,在作业时要注意压实的均匀程度。 2.5提升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注重提升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活动,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并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使施工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加强。在公路工程未开工之前,施工企业还应明确施工现场管理要求,让质量管理人员牢记管理要求,并将这些要求有效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此外,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意识,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序和流程加强监督,充分利用自身权利加强对施工人员行为的管控。 3结语 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关键内容。由于公路工程具有规模较大、周期较长、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也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为公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童永凯 单位:永登高速公路收费所 公路工程施工篇2 1引言 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公路工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施工质量有着更高的标准,企业也存在更大的竞争压力。只有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本文对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2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公路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纽带,公路项目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公路工程施工有着较广的工作面和较长的战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其工程量极大,需更多的投资成本。影响公路工程的因素多,对其进行管理有着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务必要在工作中抓住重点,主次分明。由于对公路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标准在不断地提高,使得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受到企业的重视。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国内的众多公路施工单位都实行了质量管理制度,但其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无法正确地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范,没有完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只是无法科学的引导规范工程施工,对于整体的工程建设,也会导致难以控制施工的质量,无法实现整体上的有效规范。 3.2缺乏质量管理意识,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依旧存在许多施工单位错误的以为优质的质量管理会对工程进度以及效益有着不利影响,却没有意识到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返工概率,实现施工时间的缩短,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节省工程成本、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质量管理观念欠缺。没有认识到工程的质量优劣与工程的进程与效益息息相关、只有优质的工程质量才能令企业效益最大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公路建设的要求,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进一步导致工程效益大打折扣。3.3管理监督不到位由于现在的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严格地对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因为质量监督不力,导致工程出现的技术或者非技术质量问题比比皆是。若是在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依旧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公路投入运行后,将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公路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消极的影响。 4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完善的公路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依旧存在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等情况,建设行业应该构建起以工程监理作为核心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制定科学有效且可行的制度与规范。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令施工方掌握整体的工程建设方向。能够及时的对不合理的施工行为进行纠正与规范,在最初时就将问题解决,避免问题发展严重,降低技术与非技术性的质量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健全的公路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科学有效的指导与监控,以确保公路工程可以顺利竣工。 4.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针对于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就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保证质量管理人员充足的配置与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对于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些工作不认真、不严谨的行为要做好管理的加强。但是在一些公路工程中会出现很多非专业的技术人员,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提高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重视,并且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4.3对施工质量管理实行考核评比 当代的工程大多是承包制,竞争激烈,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需施工方严格把好质量关。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可以按月实行考核评比,定期召开质量考核会议,每个施工队的质保员参加会议,对一段时间内工程施质量的优劣进行评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改进的意见,在相互探讨中提升管理水平。具体的考核制度可以定为100分考核制,自检出现不合格,一次减五分;监理组检查不合格,一次扣十分;市高指检查,一次不合格减二十分;省高指检查不合格,一次扣二十五分;累计扣分100及以上的,该施工队被辞退。以这样的考核制度,可以令施工方重视施工质量,更为有效的管理工程施工。 4.4加强公路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提升公路质量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公路工程的施工材料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只有提高对施工材料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够合理的应用好材料。首先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对其材料认真的检查,还要对材料的供应企业资质与信誉提高重视。如果发现材料的质量不合格,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或者劣质材料进入到工程的施工现场。其次,在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还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对不同的材料其管理环境、制度与人员的合理要求,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最后在材料进入现场领用之前也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防止在运输的途中或者储存的现场出现质量缺陷以及损坏的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4.5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与设计,同时结合区域的地理位置与地质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的分析。同时还要对工程的施工企业其资质与能力进行严格的考察,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与质量的安全。另外,在实际的施工中还要增加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通过对工程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与施工流程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系统,保证监督工作的真实作用,如图1所示。最后在工程进行验收之后,结合严格的验收标准与规范进行检查,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全面的记录分析,保证信息的合理收集与管理,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4.6在施工现场跟踪检查 许多的施工质量问题,是在现场跟踪检查时查出的,这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做到勤观察、勤记录,要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将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降低损失。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有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项目中的砂石料的称量是否准确、模板搭设牢固与否等要经常进行抽查。出现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与施工人员共同研究解决,不能一出问题就将难题全部推给施工人员。 5结束语 公路工程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保质量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找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希望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朱少庄 单位: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贵州六盘水 公路工程施工篇3 1前言 质量管理是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逐步向国际社会转变,这是发展市场经济和道路运输国际化的需要,以及建筑公司质量体系和转化机制的发展。公路工程通常是线性技术的一部分,具有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覆盖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作业程序和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容易引起系统质量的变化,这会导致质量问题。因此建筑施工部门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对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地质量控制措施,减少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减少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是重要手段,起到了有利的作用。例如,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可以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公路质量管理创造坚实的基础,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过程,营造良好、独立的质量管理氛围,在基层员工中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推进公路工程管理。其次,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是保证公路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国省干线公路质量管理部门将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质量问题的障碍。 3国省干线公路工程施工特点 国省干线公路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项目,具有工程涉及单位多、过程复杂等特点。公路建设主体由相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投资方等组成,投资额大,难以控制。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投资包括项目地址的选择和投资计划,以及公路建设中的鉴定、设计、征地拆迁、建设、使用、养护等费用,支出数额巨大。按我国目前每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成本约为400万元。一些大型或超大型项目的资本投资惊人,项目建设时间长。但由于当地社会环境和环境的限制,其建设周期通常较长,且必须经过多年的实施才能完成。 4公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4.1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组织影响。在国省干线公路上,技术主要是指指挥者、组织者和经营者直接参与建筑,目的是避免人为失误,人的素质控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激励。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和预防;另一方面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预防工作,为项目组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和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要求。 4.2严格控制材料 半成品、工程材料、设备等劳动力的质量。这是因为建筑材料是以公路工程项目的结构材料为基础的。建筑材料数量大,品种和来源复杂,公共部分材料长期存放,道路工程中储存不当会导致质量变化。 4.3机械设备的有效控制 劳动力工具,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等,机械设备是保证国省干线公路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是实施建筑材料的基础。机械设备的有效控制是公路铁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机械设备、工具和其他系统的控制。要控制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应检查操作证制度、固定制度、分层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使用制度。 4.4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序和技术措施以及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是工程量、进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未来可靠的施工技术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 5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不足 5.1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消耗性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加强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施工单位往往不重视材料管理,现场使用不合格材料影响国省干线公路技术质量。具体管理工作未开展,尤其是在以下领域:从质量不合格的厂家采购,缺少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施工图是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加快施工进度,忽视材料检验,将不合格材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此外,施工单位还忽视了对施工现场材料的检验,会对国省干线公路技术质量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5.2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施工单位往往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队伍建设,但容易忽视管理队伍建设,使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不到位。在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严格遵守质量管理规则。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忽视施工检验检测,导致公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5.3质量管理和控制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一支高水平的质量管理队伍能够有效地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但施工单位会更加注重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不重视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忽视高素质管理者的引进,不重视管理者的培训,不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协调各单位和员工的行为,它限制了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的提高。 5.4国省干线公路技术质量检测尚未完成 为保证道路运输技术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按规定做好质量检验工作。由于施工单位的技术和人员因素,质量检测方法不完善,检测人员不合格,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检测,导致了质量问题。 5.5质量管理观念淡薄,模式落后 我国许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单位认为,做好项目管理,工程进度和效益,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技术质量管理,可以大大提升效益,充分节约工期,加快工程进度,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国省干线公路技术质量与国省干线公路的进步和效率是相辅相成的,而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的概念是落后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国省干线公路技术质量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市场的需要,难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建筑管理。 5.6质量监管不到位 我国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管不到位,由于缺乏质量控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性和非技术性质量问题。即使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没有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国省干线公路投入使用后,将限制国省干线公路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6建立和完善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6.1施工控制 提高道路运输技术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质量,必须重视质量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工程质量控制。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开展道路运输技术领域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质量保证和控制工作。施工前应明确施工质量要求,提高本单位质量控制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做好公路施工质量检查,及时告知质量问题,并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补救。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施工人员做好本职工作,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确保整个公路工程质量。 6.2加强公路工程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注意材料的采购,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材料应为合格的质量证明书,加强现场验收工作,用于现场材料、试验和记录应增加,以确保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同时也要加强对物资保管的管理,保证物资的统一有序存放,避免物资损坏,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施工必须按照项目施工计划进行,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进行贮存。 6.3重视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 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公路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人员管理,管理好本单位的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定期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足够实践经验的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有严格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施工单位也要注重引进和管理优秀的施工队伍,完善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工作的作用,促进质量管控人员履行职责、完成工作。 6.4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准备工作中,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施工质量、工程量和工艺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还应加强对进度的监控,及时跟踪施工进度计划,通过有效监测和管理每个阶段的进展,确保各阶段进度满足要求。 6.5实现了控制和管理 加强公路工程过程管理。过程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必须重视过程管理。加强对每道工序的管理,使每道工序达到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公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一道工序施工完成后,要对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每道工序都要加强管理,确保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加强公路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验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加强质量检查和审核,确保整个公路工程质量合格。 6.6加强项目管理 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第一步是项目,推广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项目效益最大化,不断推进工程质量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一是积极转变企业管理机制,强化项目与企业的关系。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管理是中心,随着管理中心的下移,企业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理清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促进项目管理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项目管理模式,以发挥项目简洁的优势,改变企业职能,起到引导、监督、服务、协调和决策的作用。项目经理能够有效行使职权,保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展,继续有效地实施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此外,作为项目管理核心的内部管理应积极加强。首选是建立强有力的专业领导,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加强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坚持项目管理,实行负责任的监督。各项目部必须制定施工前管理制度,建立组织体系、责任制、分包监理制度和经济约束,并建立由这些制度组成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各环节的质量。 6.7加强工程质量检查 只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才能从根本上进行。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只有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加强相关的质量监督体系,对任何影响质量的行为都要严惩,才能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积极推进。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确保各施工工序顺利进行。通过成立专门的检测部门,并配备高素质的人员和设备,保证了所有检测的准确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全体员工经常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而质量工程建设的作用应该发挥。 7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大力发展,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数量都是核心,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可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秩序。近年来,我国质量事故仍然频发、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声誉和效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工程质量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谢海鹏.谈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及质量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116. [2]张清利,焦长青.谈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及质量管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 作者:赵士元 单位:徐州市路兴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论述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加强,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逐渐摒弃了那些对环境生态有着严重影响的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并向着绿色道路发展。本文对新时期高层建筑设计的绿色策略进行主要的论述,对建筑设计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绿色建筑 绿色策略 引言 在当前建设工程,和谐统一的反展观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和建筑的完美统一,只有奉行绿色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也能更好的存进社会效益和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标,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1、结构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自然资源的大肆索取,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导致人们面临着能源短缺和自然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因此,人们就提出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有效的缓解当前环境的压力,对资源有着一定的节省。目前,节能环保话题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建筑行业当中,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对资源进行的合理使用,我们只有在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对其进行要求,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问题。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绿色高层建筑也是当中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目前在很多高层建筑当中,设计师们没有对建筑的绿色发展进行很好的规划,只对建筑结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阻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高层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从建筑结构的多方面进行考虑,以便于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其中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熟,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主体。而在节能环保的理念的驱使下,当前的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业逐渐朝着绿色方向发展,这也使得超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技术和普通的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3.1空间组织 从当前城市的发展方向来看,超高层建设是城市经济水平的表现,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工程施工和空间设计时尤其重要。在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塔楼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超高层建筑造型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时,我们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体现出建筑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当中,在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革,让其工程建设符合当前的绿色环保理念。目前,我们已经在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首先,在建筑使用材料上,我们都采用的节能材料,有着良好的防水隔热的效果,而且采用的玻璃大多数都是大型玻璃幕墙,有效的减少光污染。 目前,超高层建筑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它除了建筑结构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以外,还给高层建筑添加了许多个性化色彩。而且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活动空间,还要给建筑结构添加一定的趣味性,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这也突出现代环境的个性化特征。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肘代广场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则成为灯塔,为市及拱北口岸带来鲜明的标志。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超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一定的功能用房.的顶部不仅设置了设备用房,还特别设置了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市全景及拱北风貌。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的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 生活热水系统为全日供应热水,供应对象为主楼8~20层酒店客房。附楼的酒店式公寓,裙楼内的餐厅、厨房。热源采用各自独立热泵机组及热回收空调机组供热。裙楼屋顶的泳池,员工的淋浴问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中央空调系统的设置:地下1层超市,裙楼,主楼8~20层酒店客房,21层设备办公层,52层空中会所,附楼8~28层酒店式公寓。主楼酒店客房及附楼的酒店式公寓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主楼22~50层高级公寓均采用分体空调,方便自行控制.面积约35000种,节能效果显著。分体空调的室外机隐藏在“凹槽”处,立面用格栅遮挡.即美观又实用。 6、结语 由此可见,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当前高层建筑工程主要的发展趋势,它不但现代社会的个性化发展,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促进环境优化,大幅度的提高了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广泛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筑业当然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新兴科技,以满足人们更高的居住要求。而绿色超高建筑,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必然成为未来建筑的引流者。本文先简单介绍超高层建筑出发,论述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超高层绿色 节能 环境质量 一、 超高层建筑简介 关于超高层建筑,我国有相关规定说明,只要建筑高度超过100m,不论何种建筑,通通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如今普遍分布于沿海发达城市。超高层建筑对于如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而言,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首先,超高层建筑能够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其次,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生活效率,给人们提供许多便捷之处。再次。超高层建筑能够实现资源高度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就能进一步节约成本。最后,超高层建筑是是科技的产物,它能有效的促进其进步。总的来说,超高层建筑必然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但是超高层建筑的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以下几点就是超高层建筑较为明显的缺点:首先超高层建筑属于高能耗,超高层建筑相比同等面积的建筑,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持。这也使得人力、物力的消耗更大。其次,超高层的室内环境质量较差。最后,对城市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的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都采用的玻璃墙,这样极容易造成光污染,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处于超高层建筑的人逃难困难度增高。 二、 绿色超高层建筑简介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得出,绿色环保相结合的超高层建筑,才是其未来的发展之道。如今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节能、低碳等环保理念使我们必须推崇的。因此与环保相结合的建筑,才是未来的主流。何为绿色超高层建筑?简单的理解,就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施工运营,都必须做到节能、环保、可持续。下面就来简单分析绿色超高层建筑重难点技术。 1. 节能 超高层建筑要想实现绿色环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节能。节能主要通过维护结构优化、空调系统节能、降低照明耗电等方面实现的。下面就来详细分析这三个措施。 围护结构的优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今大多数的超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采用的玻璃幕墙。而玻璃幕墙对资源消耗大,且不环保,因此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众所周知能源消耗巨大,其消耗的能源超过建筑总消耗能源的三成以上,因此成为了实现节能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最后就是照明,照明占建筑总消耗能源的一成以上,因此也是实现节能的重点。 2. 节水 超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特征,必然导致各方面的资源用量巨大,水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节水能为了绿色环保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节水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节水器具:采用高效节水器具以减少用水量; (2)雨水利用:充分收集场地雨水,另外超高层建筑立面面积大,需充分收集立面雨水,经过处理后能够带来可观的节水量。但初投资也很大,经济效益不明显; (3)中水利用:收集优质杂排水带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占用更多的管径,从而需增大核心筒面积,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有效利用面积减小,从而减小销售面积。但对于有酒店、公寓和办公等复合型超高层建筑,酒店客房一般设置在最高部分,且酒店优质杂排水量大,可以收集高区酒店客房的优质杂排水在设备层经过处理后用于低区办公等冲厕;对于纯办公超高层建筑,建筑本身优质杂排水量就很少,且占用过多管径,因此不建议采用; (4)采用当地植物:采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可以减小绿化浇灌用水量,从而减少用水量。 3. 节材 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的要消耗巨大的建筑材料,因此节约材料用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环保节能,同时能降低成本。其中主要的节约材料的方法有三: (1)3R材料:充分利用可在循环材料,如钢、铝合金、玻璃等。同时对非承重部分如隔墙等充分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材料的建筑材料; (2)灵活隔断:办公建筑等的隔断可采用灵活隔断,这样可以采用减少重新隔断带来的浪费,而超高层办公建筑面积可在10万平米以上,采用灵活隔断带来的节材量非常可观; (3)设计和装修一体化:在施工前装修图纸结合建筑图纸完成,能够减少二次装修造成挖孔、打洞而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4. 绿色超高层建筑的难点分析 对超高层建筑进行节能优化是一个权衡考虑到问题,需要经验丰富的能耗模拟人员进行优化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建立合理、准确的能耗分析模型对绿色超高层建筑进行分析既是节能优化的基础也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 4. 1 室内环境质量 改善超高层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超高层建筑的又一难点。超高层建筑利用自然通风有局限,主要是超高层的安全性考虑。超高层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主要问题有: (1)无法开窗,基本不能利用自然通风; (2)目前办公、酒店等大多数为风机盘管,过渡季无法利用全新风。且存在过渡季节结露发霉现象; (3)超高层办公建筑存在内外区的问题,内区发热大而无法通过围护结构散出去,而外区受室外影响较大,如此就导致了冷热不均。 另外超高层建筑进深过大,容易导致室内自然采光效果降低。因此其自然采光效果往往也不佳。 4.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超高层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量少,适用性差。因此可以简单地利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等。但只能少部分在裙房和少数楼层应用。绿色超高层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是很有利,但可以少部分采用,如采用低压热泵、太阳能热水等等。绿色超高层建筑可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有: (1)裙楼屋顶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应用于办公类建筑,其生活热水需求量少,可以减少集热板的铺设。 (2)地源热泵系统:可结合桩基埋设土壤换热器,可解决埋管铺设面积不足的问题。可在裙楼应用或者应用于冷辐射吊顶、冷梁等对冷水温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三、 结束语 绿色超高层建筑必然是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它能够使普通的超高层建筑扬长避短,实现更大的价值。但是绿色超高层建筑因其特殊性,比普通的超高层建筑难度大许多,在建筑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困难,只有不断的钻研、学习,因地制宜不断克服新问题,才能真正将绿色超高建筑落实。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绿色建筑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的策略分析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建筑设计也不例外。直至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提倡绿色环保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而在建筑业的发展中,绿色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超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水平对于实现绿色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前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要做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起步晚,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崭新的设计内容,是城市空间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超过层建筑设计现阶段的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对绿色策略的引用。本文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开始分析,指出了绿色策略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设计要点与结构体系设计,指出了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节能多元化的意义与作用。 1、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城市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更要体现出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建设绿色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未来的超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在节能、低碳和环保等理念、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等多各因素推动下,建设绿色超高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比常规超高层建筑能耗显著降低、室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对周围环境影响显著下降、高效稳定运行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 可以看出,绿色超高层建筑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角度都比普通超高层建筑效果改善。因此可以发展绿色超高层建筑真正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整体高度是非常大的,就我国目前的超高层建筑来讲,超过200m的建筑就有很多。过大的高度使得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更多层面的问题。在对其进行绿色设计时,是与其他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有着一定区别的。笔者以为,可以从空间组织和顶部设计要求这两方面来讨论这些区别。 3.1空间组织 一般来讲,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是一种具有标识意义的建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其空间组织以及其外观造型的设计都需要得到很大的重视。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笔者建筑在超高层的外观设计中尽可能的不采用玻璃幕墙,以减少城市的光污染,同时也利于城市气候的调节,减少高压风带和风口。超高层建筑的裙房虽然对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裙楼立面设计不同于上部.通过不同形式的玻璃幕墙、实墙和广告牌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生动。在主入口前设置下沉式广场,与地下超市相连。使得地上空间引入到地下,扩大了空间界面,非常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广场空间.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如要使超高层建筑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若在顶部不仅设置设备用房,而且再设置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全市风景。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例如就热水供应这一环节的能耗来讲,若要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热源供应的方式,分别根据不同的热水需求采用独立热泵机组或太阳能热水器等供暖措施。 6、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超高层建筑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城市建筑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引入一定的绿色策略,通过对空间组织以及结构体系等方面实施环保节能的技术措施,加强建筑的节能多元化发展。使超高层建筑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品质、景观特色以及实用价值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开发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完善,随之而来的大量高层建筑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存在。但是,这也产生了很大的环境问题。高层建筑的普及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绿环工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结构,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的健康豆极为不利。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层建筑中绿色策略的应用就成为了当前建筑规划中的主流。本文概述了目前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集中绿色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越来越注重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绿色环保技术。这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根本保证。奉行绿色策略在建筑设计行业也运用的非常普遍。因为高层建筑的规模和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城市化的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反映综合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层建筑的绿化策略是所有人都应关注和重视的关键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关于绿色战略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只有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绿化数据,才能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绿化策略。 一、绿化策略的结构特点 高层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城市趋于成熟和现代化的标志,到目前为止,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热门行业,高层建筑工程也是炙手可热的项目。但是随着个人的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人体的健康有益,还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过度开发有限资源之后,我国开始面临资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环保的建筑设计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上,在建筑材料等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 二、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为推动节能、低碳环保理念,为应对政策和市场需求,绿色高层建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高层建筑比传统的建筑室在这方面有明显改善,不仅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高效和稳定的保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从以往经验可以看出,绿色的高层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等多方面部比普通建筑绿色环保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绿色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有利于真正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要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城市的各个区域。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改变,高层建筑在设计上也随之改变。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已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高层建筑的绿色战略设计上有哪些设计要点呢?几下我们将逐条进行探讨。 1.空间组织 高层建筑的分布是反映一个城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准,是评判城市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群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满足,更追求健康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所以,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该加入绿色理念,合理安排窗户的大小,采用通透性好的玻璃,从根本上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亦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在面对台风、暴雨等强烈气候时,要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设计排风口、排水口等基本设备。高层建筑毕竟是展现一座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外观设计上一定要美观大方,结构上布局合理,协调各楼层的装修效果,使之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突出城市的特色理念,让建筑物符合城市的发展特征,显得生动、丰富,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底空间,建造类似停车场的场所,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完善一栋建筑物的综合功能,而且还让住户在居住过程中觉得舒适、自在。 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筑物的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一定的功能用房。顶部不仅设置了设备用房,还特别设置了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四、结构体系 人们在选择居住的建筑物时,最优先考虑的条件就是建筑的安全性、坚固性。因为气候是反复无常的,像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如何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提高自身的安全指数,就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所以对高层建筑物的设计方面,关于结构体系的合理安排就十分必要了。由于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复杂,个楼层之间的结构安排也会根据主人的需要装修成不同的类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提出同样的安全策略,比如说是在墙体材料的运用方面,应使用抗震性强的结构;装修材料也尽量选取弾塑性强的材料。这虽然增加了成本的投入,但是大大增强了房屋的安全性,给人身安全提供了物质保障。 五、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 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部是节能的关键。 生活热水系统为全日供应热水,供应对象为主楼8——20层酒店客房.附楼的酒店式公寓、裙楼内的餐厅、厨房热源采用各自独立热泵机组及热回收空调机组供热,裙楼屋顶的泳池、员工的淋浴间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中央空调系统的设置:地下l层超市,裙楼,主楼8——20层酒店客房,21层设备办公层,52层空中会所,附楼8——28层酒店式公寓。 主楼酒店客房及附楼的酒店式公寓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主楼2250层高级公寓均采用分体空调、工作自行控制. 面积约3500种,节能效果显著,分体空调的室外机隐藏在“凹槽”处,立面用格栅遮挡,即美观又实用。 六、结语 高层建筑的绿化策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项目。它既满足了人们节能环保的要求,有节省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优化了效率和效益。它是逻辑学和美学的有机统一,是技术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表现。以目前来看,绿色环保战略在建筑行业的运用前景还十分广阔。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建筑工程招投标计价风险控制论文 一、建筑工程计价的特点及现状 1.工程清单计价特点。招保单位可以委托相关机构将招标工程以及施工过程中整体工程产生的实体非实体所需费用详单提供给所有投标的企业,投标单位在清楚了解招标工程项目所需费用后进行自主报价。新的工程清单计价模式较传统计价模式更简单明了,更有利于建筑工程进行招投标工作,不受限于工程造价水平的高低导致最终得到项目任务量的多少,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定总额,有效避免了投标人工程量不统一的现象。工程量清单清晰的包含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每个项目所需费用的详细情况,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完整的列出工程实体及相关措施的费用,并且也标出了投标企业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风险。在公开报价清单后,对投标企业提供的报价进行综合严格的评估审查,最终以价格低、报价合理的前提下选中投标人,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投标风险承担及规范项目造价方面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2.工程清单计价现状。在市场经济中,建筑行业的竞争激烈,建筑企业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企业的利益,在投标过程中为了中标,用恶劣的手段压低工程造价,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影响了招投标市场秩序。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出现与应用采取“量价分离、风险共担”的原则,极大程度上明确了招投标双方的责任与风险,建立了良好有序的招投标市场[1]。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计价风险 1.招标方承担的风险。招标文件作为工程项目合同的一部分,不单单在招投标双方签订合同时作为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时的重要参考凭证。制作建筑工程清单需要小心谨慎的态度,严格按照具体程序与实际情况来拟定招标文件,因此,招标文件不仅具有严谨性、复杂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性,要从招标单位的自身利益出发,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中心内容,其内容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招投标双方承担风险的大小[2]。在制定工程量清单时,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建筑工程的标准,如果编制团队的相关人员不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资质水平,这种参差不齐会造成清单造价的不合理,也关系到工程招投标进展。在对投标各大企业公开提供招标工程量清单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评比。在竞争趋势下,大多数企业过于注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甚至会采取一些不透明的手段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样,招标方也习惯采用价格最低法来对投标方进行评标,但投标方的最低价标准不尽相同,没有符合所谓招标方最低价评比要求,再加上投标评判团队每个人的思想理念不同,太主观,忽略了客观现实,在评比出现这些情况时对招标方来说又多了一定风险。2.投标方承担的风险。工程量清单制订内容是否健全不仅对招标方有影响,同样对投标方也带来了风险。投标方大多数在竞标过程中追求中标,却在竞标后准备开展工程施工时,发现清单的工程项目任务与实际有所差别,这就会造成投标方将会损失一部分经济效益。此外,也有少数会遭遇工程清单项目缺失,投标方如不及时采取补救办法,在最终交工审验中会追讨不回应得的损失补偿。对于想要在招投标中成功中标的投标方来说,在竞标之前要对企业做个整体财力的统计与了解,然后比对清单中的工程项目进行竞标,对企业做出一个合适的投标额度,定额的制订,将会对企业的日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定额也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一个企业发展经营状况的现状。任何由双方签订的合同都有法律约束,关乎合同双方的利益,尤其在相关的工程合同中对工程款项的具体支付详情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也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其他相关文件,虽然建筑行业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但只是提供工程项目的详细单价,稳定市场竞争秩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方承担的风险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三、建筑工程招投标计价风险的控制 1.招标方的风险控制措施。在编写制订工程量清单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端正自己的思想,用正确的态度编制清单,不要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应坚持贯彻公平公正的方针,保障招投标双方共同的利益,禁止发生在制订清单过程中,故意将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这样会造成投标企业的混乱,引起不必要的讨论和争吵。相关编制团队或单位要提高自身的相关资质和能力,定期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学习掌握最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为编制更科学的工程清单打基础[3]。在完成编制后有关审查部门要做到认真检查,尤其在相关确定数据方面有必要做二次计算,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合理性,确保日后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此外在评标过程中,首先,在选择投标企业时,在关注投标企业给出报价高低的同时,也要考虑该投标方所代表公式的综合实力是否优秀;其次,负责评估价格方面的评审团队,除了要考虑工程项目单价及总价之外,要结合投标方对完成整个工程中对于单项工程和所有项目工程的整体成本控制以及效益等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招标方或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有关机构,针对一些特殊工程的特殊情况时,可以在清单中列出详细的数据指标,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关记录,在最终评判中综合考虑。2.投标方的风险控制措施。投标方在投标之前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要去争取最终结果,如果没有一个认真制订、谨慎分析的过程,最终会导致投标方所代表的企业或承包商承担巨大的风险和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认真审查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方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对清单上无论是单项价格还是总价,无论是施工前的项目预算还是措施预算,都要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评估。对于企业内部负责这一项目的相关专业人员要提高预算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了解相关最新的造价预算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投标方风险的分析,得知企业定额的重要性,想要确立正确的符合企业的定额,就要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利用日常工作中丰富的经验,接受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新行业思想,发挥个人优势,努力为企业制订一个有利的企业竞标定额。在中标后,企业或承包商更不能懈怠,在收到招标发来的工程项目相关文件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专业小组进行详细认真的审查,不仅要对项目的各项预算进行分析,更要注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同中标注的注意事项,避免一切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或是承包商利益的损害。 四、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当前建筑业发展趋势的主要模式,极大程度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进步。在目前形势下,我国对建筑行业工程的竞标没有加大督查、管理的力度,造成招投标市场中出现大量的扰乱社会秩序、违规操作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想要降低招投标双方的风险,就要求招标方在编制相关的工程量清单中科学、严谨,全面考虑双方的利益,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招标文件。同样,投标方要做好企业定额的工作,并对工程量清单做出详细全面的分析,有效提高企业在竞标中的中标率。对此,招投标双方还要加强注重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定期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优秀人才储备同样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要做到这些方面,招投标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竞标工作中的风险。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关系着整个国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建筑企业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管理,才能促进国家的全面建设。 作者:刘林军 单位: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招投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的引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 招投标制度与合同管理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了建筑行业向着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受到发展时间的限制,我国建筑招投标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1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积极意义 (1)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意义。其一,规范市场体系。我国传统的建筑交易方式为任务分配形式,这种方式会导致工程造价出现严重的偏差,并且缺乏灵活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交易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而招投标制度在建筑行业的使用,构建了一套适应市场的交易体系,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商品化。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工程造价更加的科学、合理。此外,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进行更加高效的监管。其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在建筑行业采用招投标制度可以使得市场竞争机制更加规范,对建筑企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了中标,建筑承包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技术以及工程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良性的竞争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以及先进设备的研发,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招标单位可以选择更加优秀的中标企业,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2)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对工程合同的管理不仅仅限于工程准备阶段,还要将之贯穿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之中。此外,加强合同管理可以促进合同的严格落实,对合同中的所有内容进行科学的管理,还要针对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合同体现了当事人双方的意愿,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合同就是针对工程中的各项事物而订制的合同。建筑工程合同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至关重要。 2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措施 建筑行业的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可以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虽然我国制定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市场进行规范,但是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几点措施以供参考。(1)构建完善的招投标制度。想要构建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必须要实现管理与监督的分离,对权力合理的分化,针对不同的分工建立相应的主管部门。例如,招投标管理办负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同时还要设置招投标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办事机构。各个部门相互独立,隔绝一切利益关系。此外,还要加强招投标中心的公平性,通过区域融合以及行业融合实现统一。特殊情况下,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将相关部门进行合并或是细化职能部门。(2)建立投标组织机构。在投标机构的基础上,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内部的投标机构,掌握一定的投标技巧。在构建投标组织机构时一定要进行精确的分工并明确相关权责,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建立投标组织机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获得项目,因此其构成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对投标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投标企业要重视标书的编制工作。在编制标书之前,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牢固的掌握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图纸设计以及工程量清单,对相关合同的条款进行细致的阅读,充分了解招投标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此外还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勘察,全面的了解现场的各项情况。之后将所有因素综合考量,开展标书的编制工作,确保标书的质量。此外,投标企业不得为了提升中标几率,采用非法的手段进行竞争。在进行工程报价时,投标企业可以结合市场的情况综合考量其中的利弊,进行科学的预测,增加中标机会。(3)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投标报价、工程量风险以及合同风险。这些风险与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合同管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才能实现有效的防范。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必须认真的研读招标文件,结合市场因素进行合理的工程报价。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应对的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得到经济损失。(4)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对招投标过程中合同的管理,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工作,保障业务较好的完成。此外,对评标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强评标过程的监督工作,提升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提高评标工作的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的方面,要积极的进行探索钻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的提升管理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刘彦荣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浅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 摘要: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只有做好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才能够不断的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提高,并且保证工程的施工工期。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招投标;合同;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因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因而合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招投标阶段作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该阶段的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而,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必须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在招标投标中的作用 在以前的工程建设中,因为没有对合同管理在招投标阶段的作用进行足够的认识,给工程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招投标工作中只进行招标文件的处理,而合同管理人员只负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作,没有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处理,导致工作中存在很多的被动作业。在招投标阶段,如果没有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进行详细的审查,会导致签订的合同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给水利建筑市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或者因为合同签订行为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方面,导致工程质量、成本以及工期等多方面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之所以要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对合同签订和履行的监督工作,其重要原因就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与合同管理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工程建设中,不仅管理部门人员要对两者的密切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还应该要对其他部门的各类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只有将两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关于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出台,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但是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招标与合同管理相脱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管理工作还没有深入内部。招投标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和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结合。比如在工程建设中,一些招投标文件中没有将全部的合同条件、主要条款或者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条件添加进去,导致招投标文件承诺中缺乏这些信息,就会给下一步的合同签订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还有的招投标工作中,对文件中的承诺和约定进行随意的更改,或者对合同中关于质量、工期和材料的信息缺乏规范的操作,导致很多违约现象的产生,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2招标文件的内容不够规范、细致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主要是交给招投标机构进行的,因为招投标机构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以及技术要求不完全熟悉和了解,就会导致编制出来的招投标文件内容深度不够,内容简单,给之后招标人和投标人签订的后续合同带来很多困难。此外,招投标机构没有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中,招投标机构因而也很有可能并不具备相关合同管理的经验,编制出的招投标文件也不可能水平较高,还是会导致合同签订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合同内容出现纰漏,内容不准确、不完善,执行起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那么就会给合同变更和索赔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2.3招投标机制仍需完善 水利水电建筑行业招投标工作目前已经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比如招投标文件审查制度、招投标程序监控制度、主体资格审查制度以及施工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存在对实际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制约,比如虚假招标、规避招标等等。这些不规范行为的存在给中标之后的合同签订以及履行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甚至有一些引起了非常严重的法律纠纷。一些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工程实际与原本招投标时的设想差别巨大,严重损害的双方的利益。 3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合同管理与招投标配合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参与到招投标文件的签订和审查中,与招投标相关人员一同对招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和监督。合同管理相关人员还应该要参与到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这样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对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合同的审查和管理,使得签订的合同更加的合理,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还能够保证履行合同的过程更加的顺利。同时,招投标相关人员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合同的签订和审查工作中,对可能对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产生影响的一些招投标信息进行交底和提示。因为专业的不同,合同管理相关人员不可能对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理解的非常全面和透彻,很容易遗漏一些问题,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的内容存在出入,就会对招投标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影响。另外,招投标相关人员还应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回访工作进行强化,对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评估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还能够给今后的招投标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 3.2规范、细化招投标文件的内容,推行示范文本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需要加强重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对招投标机构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提高。工程项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担与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水平以及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招投标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说,招投标文件应该具备以下内容:招投标项目的数量和性质、招投标须知、招投标项目价格要求和计算方法、项目技术要求和规格、评标的方法和标准、提供招投标文件的方式、招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招投标主要合同条款、投标人应该提供的资质证明文件等。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点掌握工程价款的确定方式、支付形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工程价款及构成明细的调整方式要保证具体规范,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可行的担保措施,并且约定争议解决方式。 3.3健全、完善招投标配套制度体系 虽然目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配套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针对存在的不足还可以进行以下工作:①要对招投标规范性文件体系进行协调和整合,保证招投标管理运行体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现。按照“下位法遵循上位法”的原则,对现有法律规范性文件进行完善和清理,避免政策不一,政出多门。②要对配套法规进行建立和健全,对招投标文件的可操作性进行提高,并且对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清晰,使得文件内容更加具体化和科学化,避免漏洞以及歧义现象的产生。同时,推进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招投标平台,有效解决招投标活动各个环节存在的痼疾,为监管部门进行实时监督和后续检查提供重要辅助手段。建立招投标信用评价机制,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记录公告制度,打击和遏制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发现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维护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相信随着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阴阳合同”、“低中高结”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对整个招投标阶段以及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作内容复杂繁多,因而需要招投标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规范和准则,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做好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工作之间的配合,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王亮亮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分析 1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1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特点 (1)行事者存在经济性。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中,招标人及投标人是其主要的行事者。其中,前者的利益主要在于招标结束后可获得与工程功能要求相符的建筑产品,因此在所有投标人中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是其招标目标所在;后者的利益主要在于成功从所有投标人中脱颖而出且中标,从而在工程承包过程中获取最大的利益(2)招投标阶段缺乏资源。当前供求关系严重矛盾、需求远远小于供给是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中时常可见。在未来很长的发展时间里,建筑工程市场还是买方占主导地位,生产能力过剩以及供求关系矛盾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招投标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市场竞争来优化稀缺资源配置。(3)招投标存在极大的繁复性以及不稳定性。建筑工程不仅与多种专业相关联,同时存在极高的科技性,从性质上来说,单次性且无法复制性是其特点,从而导致招投标及工程合同执行这两个阶段均存在极高的不稳定性。另外,工程行业标准均比较特殊,这是因为工程项目开展前必须签订合同,将价格及工期确定以后才开展设计、供应以及施工。但是在招投标阶段中,关于工程的描述并不详细,双方均有各自的理解。由此导致招标投标及合约履行的两个阶段存在矛盾的同时又极其不稳定。 1.2招投标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影因素 (1)市场供求状况。建筑市场实际的供求关系可直接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规律的影响,建筑市场的供给高于需求时,也就是说承包商成本利润大程度被提高,中标可能性很大;建筑市场的供给小于需求时,竞争形势更加严峻,承包商及时中标,其利润也只会被降低,甚至还可能出现零利润。(2)投标决策。投标者通常会根据市场竞争以及对手实力,再结合个人以及单位的实力,来决策投标。一般会采取以下及种对策:把利润摆在首位进行投标;最大程度上减少利润争取中标;降低成本来保证中标等。(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工程造价更加接近工程实际价值的措施。以新价格计算模式为基础,由招标者给出工程量,招标者以工程量为基础,所以新价格计算模式可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能具体被落实。(4)建筑质量要求及新技术的应用。无论何种商品,质量均是其首要的要求,建筑产品也不例外。但建筑单位为了利润而不重视质量或者减少工期时,建筑单位最后必将承受相关的经济惩罚。此外,新技术及新施工措施的应用也会带来一定风险,均值得承包商考虑后再报价。 2我国当前招投标控制造价存在的问题 (1)招投标体制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所具备的招投标体制中,协调与监管机制存在缺陷。由于严重缺乏概预算技术人员,仅能通过图纸开展概预算,没有应用方案对比工程设计内容,随便选定造价,除了设计,余下工作均不参与。从而致使经济技术以及设计两方面的人员合作不协调。在缺乏经济协调的同时,还缺乏造价控制意识。最红导致工程预算超标。(2)评标方式不完善。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可以知道,虽然评标专家委员会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地位在法律方面得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可将项目定标受项目公司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在理论方面将项目评标的科学性、大众性以及公正性体现出来。但是在具体招投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充分将其评判能力表现出来。(3)竞标行为的规范性低。建筑市场规范化过程中,我国承包商也不断将个人问题暴露出来,而市场行为成熟性低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承包商们通常会采取忽视市场风险的方式来获取工程,甚至恶意降低价格来中标。但是部分承包商因为预算非常低难以完成工程,从而导致出现偷工减料,产生豆腐渣工程的现象,最终致使工程需要返工,扩大成本,造价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3.1健全建筑招投标制度 (1)科学构建与法律法规相符的招标组织,且扩大监督规模。(2)各地方主管部门需要合理制定相关的规定,同时以其为基础开展招标,且由有关部门实施监管。(3)业主明确提出对规划及项目功能与投资的要求,完整编制招标文件。(4)招投标前,认真审核投资单位的信誉及实力等。(5)中标方案确定之后,由招投标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探讨中标方案,将方案优化,从而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经济学。 3.2健全建筑评标系统 招投标基本原则有三个,一是公开,二是公平,三是公正,因此科学构建公开性高的建筑评标系统,实施招标信息与程序,完全公开评标过程中,给全部投标者提供平等的机会、共同的竞标权力,同时在评标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标准来对待投标者,如此才可以确保对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造价进行控制。 3.3把工程量清单当做招标依据 开展工程量定单招标计价模式后,招标者一方面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工程量计算准则提供工程量清单,另一方面还会承担起可能会形成的风险,投标者则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时对单位工程的利润及成本进行分析,从全局角度进行考虑,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同时以企业施工预算为基础,优化配置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构建一个优秀的组合,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将投标报价确定下来。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在有效预防工程招投标中违规违法行为(比如鱼目混珠与黑箱操作)出现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国家构建一个更加廉政明洁的建筑市场环境,提高招标行为的规范性,并且克服由于工程量紊乱而形成的标价误差,确保评标的准确性以及公正性。 4结束语 综上述,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中想要有效控制造价,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及建设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内容所在。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存在极大的难度,但是其却能够将事前控制思想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与建筑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值得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芳 单位:许昌县招投标交易管理中心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所在和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经历了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到建设施工企业逐步进入交通建设领域承揽工程施工任务,再发展到现在有形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逐步形成,建设施工企业逐渐适应国家的改革,积极参加交通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交通建设领域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透明度不断增强,改革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2000年1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并陆续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有效遏制了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对规范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惩治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起到了重要用。但在实际工作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大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执法检查制度,规范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行为。 一、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质量差、不规范、没有针对性。机械地照抄范本,评标办法不科学、不具体,可操作性差,工程量清单不细致,材料设备标准界定不准确。 2、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较为严重。部分招标机构受招标人控制,工作无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进行资格预审、制定评标方法、招标报名等方面,按照招标人的意愿,为个别投标人量身设定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 3、陪标、围标、挂靠投标问题比较严重。招标机构业务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围标和陪标行为,甚至与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违规,行为恶劣。 4、招标评标与后期施工管理脱节,中标单位缺乏诚信。恶意低价投标,中标后企图设计变更增加造价;中标后转包,更换项目经理管理班组问题较为突出。 5、合理低价法配套评标办法不完善。低价中标印发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 1、招标阶段。一是规避招标,指定施工队伍。一些公路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规避招标,将应该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邀请招标,指定施工队伍直接发包。二是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如先内定好承包单位,而后象征性的进行招标,选择与自己有关系的施工队伍围标、陪标。三是将项目化整为零,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标准,把应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改为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或将必须依法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仅在较小的范围内招标公告。 2、评标阶段。一是参与评标的委员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固定的,由于委员们的素质不同,存在着许多弊端,很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不法行为。因此,业主授意或者暗示评委为“意向”投标单位打高分,左右评标结果,使评标工作失去了客观性,失去了理机构诚信档案。通过招标文件备案、招标合同备案、业主满意度评价等措施建立起招标机构诚信档案。招标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人员操作行为。 2、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对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废标条件、重大偏差、投标承诺、主要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工程量清单、主材标准、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预防围标和陪标措施应作为编审重点,对于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费要单独列项报价,以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针对性及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3、严格招标文件合同管理,防治“黑白合同”,保护合同双方权益。合同应明确,本协议书及本协议约定的其它合同文件组成部分中的各项约定都是通过法定招标过程形成的合法成果,不存在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条款,如果存在任何此类不一致的条款,也不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合同双方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法律约束力。 4、规范评标专家管理,保证评标质量。加强评标专家培训及持证上岗管理。加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行评标专家声明、评标行为测评管理。每次评标结束后,由评标监督部门对各评标专家的业务能力、评审质量、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情况、考勤情况等方面进行测评,并计入专家诚信档案。 5、保证评标时间和评审质量。根据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工程造价、投标单位数量,合理限定最少评标时间,保证评标质量。一般项目至少评审时间为2小时,重大项目应加长评审时间。 6、实行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管理,进一步减少专家抽取和通知上的人为因素,提高评委名单的保密性。 7、规范评标工作,推行量化评分办法,保证评标质量。为保证合理低价法评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采用通用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要求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合理低价量化评分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特点适当调整技术标和商务标评分分值及相关评分栏目,商务标分值原则上不得低于60分;对技术标评分应采取发现问题扣分办法,对投标单位企业和项目经理获奖情况不得作为加分内容。 8、严肃查处围标和陪标行为。为防止围标、陪标行为,除设计和设备招标外,对投标报价严重偏离有效投标单位报价算术平均值15%以上的,不得参与基准价计算;要重点审查报价偏高投标单位的投标书,如属恶意围标、串标投标行为,按废标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推行技术标暗标评审。为保证技术标评审的公平、公正,对于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推行暗标评审,在评审前,对各投标文件技术标进行编号,隐去投标人身份,监管人员监督开封和编号,见证“暗标”部分包装的外观检查、防止任何人的故意行为;“暗标”评审完毕后,封存评审结果,再公布投标人。 10、推行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对于工程量清单报价项目推广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评标的公正。 11、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实行投标人承诺制度。在招投标文件中增加投标单位承诺、项目经理承诺、造价工程师承诺,对招投标中发现投标人有提供虚假业绩、欺诈、行贿、陪标、串标、围标、恶意低于企业成本价投标及其他违背承诺行为的,可无条件废标,计入不良记录,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外,要严格限制其投标活动,每记录一次不良行为,取消投标人半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投标资格并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正性,使评标的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有的业主在招标信息前,已经同招标机构有过私下接触,达成一定的“互利协议”。招标机构在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制定资格预审标准和办法时,往往会以业主“意向”投标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或抬高标准,或降低条件,从而操纵评标的结果。 12、定标阶段。一是建设单位“意向”的投标单位未中标时,在办理中示手续及签订合同中设置障碍,排斥中标人。二是建设单位向中标单位提出不合理条件,如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压价,指定购买材料、设备等等,强迫中标单位私下承诺,在施工合同之外签订其它“不平等条约”。三是强迫中标单位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指定的施工队伍,或者将自己不够资质标准的队伍挂靠在中标施工企业,形成层层转包,违法分包。 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施工招投标是工程建筑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竞争方式,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进行的经济活动,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定中标人,是邀约和承诺的实现,能够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家法规的健全,国家加大对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的管理力度,工程建筑市场将逐步走向有序化、规范化。为在工程招投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把人为因素消除到最小限度,消除不正当竞争方式和行为,真正体现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剖析建筑工程招投标困境及解决措施论文 摘要:国家把工程建设领域作为全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点之一,建设系统商业贿赂的过程,就是非法获取工程建设利益优势转换的过程,越是有工程建设利益优势的地方,就越是商业贿赂可能乘虚而入的地方。从我们近几年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情况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的问题还很突出,给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对策 一、工程量清单的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为工程量不准确、工程项目特征描述不完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招标时间紧。 2、招标文件编制人的能力欠缺,有待提高。 3、设计文件有疏漏。 4、招标时工程量清单项目包含的工作内容多,不便于施工中工程量变化或工作内容变化导致的综合单价的调整。工程量清单的质量缺陷直接导致的结果可能是: 1)投标人报价所依据的工程数量不一致,即有的投标人考虑工程量偏差,有的直接依据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报价。这种结果使得招标投标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条件。 2)投标人投标报价时所考虑的工作内容或工程内容不同而使综合单价失去了可比性。 3)因为签定合同时以招标文件和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等为主要依据,那么这时依据这样的招标文件及其投标文件签订的合同在执行中会产生很多的纠纷和矛盾,给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障碍。 对策: 1、给招标文件编制予以充裕的时间。目前关于招标文件编制所必需的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相关行政监督机构也无监管的有效依据。为了保证工程量清单的质量,建设单位应当重视起来,给予招标编制人充分的时间。也建议出台相关规定予以规范。 2、严格招标文件编制人的资格。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建设工程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等有明确从业范围、职责、处罚等规定,但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因此在也就存在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的挂靠现象,也就存在招标文件上的编制人并非其实际编制人的现象,造成招标文件的质量不高的结果。 3、加强图纸的审核工作。 4、监理单位提前介入,参与招标文件的审核。 二、投标过程中的围标现象。 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些没有资质个人或资质较低的单位为了提高中标机会设法挂靠多家资质较高的施工企业参与投标,并做各份不同或雷同的投标书,以各个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承揽工程任务。对于一个标的,表面上投标主体是不同的施工企业,各份投标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但真正的投标者都是同一个老板。一些竞争力不强或亏损企业迫于生计,难以退出建筑市场,故在一定利益驱动下会选择陪标。以期获得一定利润来支撑企业生存。 对策: 各建设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有序竞争。要坚决纠正和严厉查处不规范招投标行为,主要纠正和查处以下十一种行为: 1、是擅自发包工程或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的行为。 2、是将公开招标变为邀请招标、甚至假招标或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行为。 3、是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 4、是无证或越级超范围承接工程任务的行为。 5、是出借、出租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行为。 6、是不按规定进入市场招标的行为。 7、是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行为。 8、是中介机构不独立公正地依法从事建筑活动、招标机构泄露标底和在招标中弄虚作假行为。 9、是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管理机构不依法行政,不严格执法的行为。 10、是招标监督机构和有形建筑市场工作人员非法干涉工程招投标行为。 11、是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发包、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 三、评标方法的缺陷。 现行中标价的确定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第四十条有明确的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最低;但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的除外”。在实际评标过程中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作为确定中标的条件,甚至很多时候在其他条件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时其投标报价最低就可以中标。其缺陷主要表现为: 1、只重视报价的评审,而轻视技术标的评审或对技术标制作合格性评审(一般的小型项目可不做技术标评审);在采用评标软件评审的条件下评委的重要作用受到了质疑。 2、只重视单价和合价的评审而不重视其价格组成的评审,使评审留于表面形式。 3、在判断其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时缺乏相应可靠的依据,使其评审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4、评审项目的选择缺少同意的选择标准,随意性较大。比如有些工程建设项目评审项目由软件按顺序选择单价高的项目进行评审,有的选择工程量大的作为评审对象,有的则由软件或评委随意选择项目进行评审。这种评审项目的随意选择容易造成评审失效。笔者认为选择的评审项目要能真正反映投标者之间的竞争性,不能单纯的从单价、工程量方面考虑,而要把单价、工程量和分项工程的合价综合起来考虑。 对策 1、转变观念。通过招标投标选定中标单位时,不仅要重视价格方面的优选,也要重视技术方面的优选,价格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就是投标单位的技术措施,技术标是投标单位竞争性的突出表现,价格与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反映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 2、价格评审是评标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能在单价和合价评审时考虑单价组成的评审,全面考察投标企业完成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费、利润等情况,一方面可以为确定投标企业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提供参数,另一方面单价组成的合理与否是后续工作中调整单价减少扯皮的依据,也是减少建设单位在施工中由于量变、价变所造成的不必要支出的依据之一。 3、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相关机构可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层数、地段、时间、消耗量、价格等指标编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价系统指标,在编制招标文件时给出明确的成本价或成本消耗量底线指标,作为评标的依据。 4、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可予以记录,以便在签订合同时加以考虑。 招标投标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严格的程序和多种评标指标选出最优秀的中标人,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建筑业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引导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的制度、程序及相关工作方法和内容,才能为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浅探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困境化解措施 摘要:国家把工程建设领域作为全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点之一,建设系统商业贿赂的过程,就是非法获取工程建设利益优势转换的过程,越是有工程建设利益优势的地方,就越是商业贿赂可能乘虚而入的地方。从我们近几年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情况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的问题还很突出,给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对策 一、工程量清单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工程量不准确、工程项目特征描述不完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招标时间紧。 2、招标文件编制人的能力欠缺,有待提高。 3、设计文件有疏漏。 4、招标时工程量清单项目包含的工作内容多,不便于施工中工程量变化或工作内容变化导致的综合单价的调整。工程量清单的质量缺陷直接导致的结果可能是: 1)投标人报价所依据的工程数量不一致,即有的投标人考虑工程量偏差,有的直接依据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报价。这种结果使得招标投标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条件。 2)投标人投标报价时所考虑的工作内容或工程内容不同而使综合单价失去了可比性。 3)因为签定合同时以招标文件和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等为主要依据,那么这时依据这样的招标文件及其投标文件签订的合同在执行中会产生很多的纠纷和矛盾,给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障碍。 对策: 1、给招标文件编制予以充裕的时间。目前关于招标文件编制所必需的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相关行政监督机构也无监管的有效依据。为了保证工程量清单的质量,建设单位应当重视起来,给予招标编制人充分的时间。也建议出台相关规定予以规范。 2、严格招标文件编制人的资格。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建设工程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等有明确从业范围、职责、处罚等规定,但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因此在也就存在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的挂靠现象,也就存在招标文件上的编制人并非其实际编制人的现象,造成招标文件的质量不高的结果。 3、加强图纸的审核工作。 4、监理单位提前介入,参与招标文件的审核。 二、投标过程中的围标现象。 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些没有资质个人或资质较低的单位为了提高中标机会设法挂靠多家资质较高的施工企业参与投标,并做各份不同或雷同的投标书,以各个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承揽工程任务。对于一个标的,表面上投标主体是不同的施工企业,各份投标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但真正的投标者都是同一个老板。一些竞争力不强或亏损企业迫于生计,难以退出建筑市场,故在一定利益驱动下会选择陪标。以期获得一定利润来支撑企业生存。 对策: 各建设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有序竞争。要坚决纠正和严厉查处不规范招投标行为,主要纠正和查处以下十一种行为: 1、是擅自发包工程或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的行为。 2、是将公开招标变为邀请招标、甚至假招标或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行为。 3、是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 4、是无证或越级超范围承接工程任务的行为。 5、是出借、出租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行为。 6、是不按规定进入市场招标的行为。 7、是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行为。 8、是中介机构不独立公正地依法从事建筑活动、招标机构泄露标底和在招标中弄虚作假行为。 9、是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管理机构不依法行政,不严格执法的行为。 10、是招标监督机构和有形建筑市场工作人员非法干涉工程招投标行为。 11、是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发包、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 三、评标方法的缺陷。 现行中标价的确定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第四十条有明确的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最低;但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的除外”。在实际评标过程中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作为确定中标的条件,甚至很多时候在其他条件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时其投标报价最低就可以中标。其缺陷主要表现为: 1、只重视报价的评审,而轻视技术标的评审或对技术标制作合格性评审(一般的小型项目可不做技术标评审);在采用评标软件评审的条件下评委的重要作用受到了质疑。 2、只重视单价和合价的评审而不重视其价格组成的评审,使评审留于表面形式。 3、在判断其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时缺乏相应可靠的依据,使其评审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4、评审项目的选择缺少同意的选择标准,随意性较大。比如有些工程建设项目评审项目由软件按顺序选择单价高的项目进行评审,有的选择工程量大的作为评审对象,有的则由软件或评委随意选择项目进行评审。这种评审项目的随意选择容易造成评审失效。笔者认为选择的评审项目要能真正反映投标者之间的竞争性,不能单纯的从单价、工程量方面考虑,而要把单价、工程量和分项工程的合价综合起来考虑。 对策: 1、转变观念。通过招标投标选定中标单位时,不仅要重视价格方面的优选,也要重视技术方面的优选,价格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就是投标单位的技术措施,技术标是投标单位竞争性的突出表现,价格与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反映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 2、价格评审是评标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能在单价和合价评审时考虑单价组成的评审,全面考察投标企业完成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费、利润等情况,一方面可以为确定投标企业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提供参数,另一方面单价组成的合理与否是后续工作中调整单价减少扯皮的依据,也是减少建设单位在施工中由于量变、价变所造成的不必要支出的依据之一。 3、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相关机构可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层数、地段、时间、消耗量、价格等指标编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价系统指标,在编制招标文件时给出明确的成本价或成本消耗量底线指标,作为评标的依据。 4、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可予以记录,以便在签订合同时加以考虑。 招标投标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严格的程序和多种评标指标选出最优秀的中标人,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建筑业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引导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的制度、程序及相关工作方法和内容,才能为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及建议分析论文 摘要:近来,工程招投标活动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人是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现在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从事工程造价具体预算编制、审查及工程招标清单编制工作,下面,我从工程招标管理的实际中,谈一下现行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办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招投标;问题;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经历了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到建设施工企业逐步进入交通建设领域承揽工程施工任务,再发展到现在有形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逐步形成,建设施工企业逐渐适应国家的改革,积极参加交通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交通建设领域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透明度不断增强,改革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2000年1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并陆续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有效遏制了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对规范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惩治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起到了重要用。但在实际工作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大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执法检查制度,规范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行为。 一、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质量差、不规范、没有针对性。机械地照抄范本,评标办法不科学、不具体,可操作性差,工程量清单不细致,材料设备标准界定不准确。 2、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较为严重。部分招标机构受招标人控制,工作无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进行资格预审、制定评标方法、招标报名等方面,按照招标人的意愿,为个别投标人量身设定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 3、陪标、围标、挂靠投标问题比较严重。招标机构业务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围标和陪标行为,甚至与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违规,行为恶劣。 4、招标评标与后期施工管理脱节,中标单位缺乏诚信。恶意低价投标,中标后企图设计变更增加造价;中标后转包,更换项目经理管理班组问题较为突出。 5、合理低价法配套评标办法不完善。低价中标印发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 1、招标阶段。一是规避招标,指定施工队伍。一些公路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规避招标,将应该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邀请招标,指定施工队伍直接发包。二是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如先内定好承包单位,而后象征性的进行招标,选择与自己有关系的施工队伍围标、陪标。三是将项目化整为零,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标准,把应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改为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或将必须依法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仅在较小的范围内招标公告。 2、评标阶段。一是参与评标的委员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固定的,由于委员们的素质不同,存在着许多弊端,很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不法行为。因此,业主授意或者暗示评委为“意向”投标单位打高分,左右评标结果,使评标工作失去了客观性,失去了公正性,使评标的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有的业主在招标信息前,已经同招标机构有过私下接触,达成一定的“互利协议”。招标机构在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制定资格预审标准和办法时,往往会以业主“意向”投标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或抬高标准,或降低条件,从而操纵评标的结果。 3、定标阶段。一是建设单位“意向”的投标单位未中标时,在办理中示手续及签订合同中设置障碍,排斥中标人。二是建设单位向中标单位提出不合理条件,如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压价,指定购买材料、设备等等,强迫中标单位私下承诺,在施工合同之外签订其它“不平等条约”。三是强迫中标单位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指定的施工队伍,或者将自己不够资质标准的队伍挂靠在中标施工企业,形成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施工招投标是工程建筑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竞争方式,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进行的经济活动,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定中标人,是邀约和承诺的实现,能够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家法规的健全,国家加大对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的管理力度,工程建筑市场将逐步走向有序化、规范化。为在工程招投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把人为因素消除到最小限度,消除不正当竞争方式和行为,真正体现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招标机构诚信档案。通过招标文件备案、招标合同备案、业主满意度评价等措施建立起招标机构诚信档案。招标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人员操作行为。 2、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对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废标条件、重大偏差、投标承诺、主要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工程量清单、主材标准、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预防围标和陪标措施应作为编审重点,对于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费要单独列项报价,以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针对性及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3、严格招标文件合同管理,防治“黑白合同”,保护合同双方权益。合同应明确,本协议书及本协议约定的其它合同文件组成部分中的各项约定都是通过法定招标过程形成的合法成果,不存在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条款,如果存在任何此类不一致的条款,也不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合同双方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法律约束力。 4、规范评标专家管理,保证评标质量。 加强评标专家培训及持证上岗管理。加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行评标专家声明、评标行为测评管理。每次评标结束后,由评标监督部门对各评标专家的业务能力、评审质量、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情况、考勤情况等方面进行测评,并计入专家诚信档案。 5、保证评标时间和评审质量。根据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工程造价、投标单位数量,合理限定最少评标时间,保证评标质量。一般项目至少评审时间为2小时,重大项目应加长评审时间。 6、实行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管理,进一步减少专家抽取和通知上的人为因素,提高评委名单的保密性。 7、规范评标工作,推行量化评分办法,保证评标质量。 为保证合理低价法评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采用通用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要求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合理低价量化评分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特点适当调整技术标和商务标评分分值及相关评分栏目,商务标分值原则上不得低于60分;对技术标评分应采取发现问题扣分办法,对投标单位企业和项目经理获奖情况不得作为加分内容。 8、严肃查处围标和陪标行为。为防止围标、陪标行为,除设计和设备招标外,对投标报价严重偏离有效投标单位报价算术平均值15%以上的,不得参与基准价计算;要重点审查报价偏高投标单位的投标书,如属恶意围标、串标投标行为,按废标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推行技术标暗标评审。为保证技术标评审的公平、公正,对于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推行暗标评审,在评审前,对各投标文件技术标进行编号,隐去投标人身份,监管人员监督开封和编号,见证“暗标”部分包装的外观检查、防止任何人的故意行为;“暗标”评审完毕后,封存评审结果,再公布投标人。 10、推行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对于工程量清单报价项目推广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评标的公正。 11、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实行投标人承诺制度。在招投标文件中增加投标单位承诺、项目经理承诺、造价工程师承诺,对招投标中发现投标人有提供虚假业绩、欺诈、行贿、陪标、串标、围标、恶意低于企业成本价投标及其他违背承诺行为的,可无条件废标,计入不良记录,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外,要严格限制其投标活动,每记录一次不良行为,取消投标人半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投标资格并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建筑工程中工程量清单的招投标与管理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国际化发展,在建设工程中因计价方法的限制和招标制度的不完善而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原有计价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招投标需求,无法实现招投标的真正目的。文章探讨分析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在建筑工程中对招投标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量清单招标管理策略的新思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管理策略 一、建筑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概念及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重要意义 (一)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概念 工程量清单 (Bill Of Quantity 简称BOQ)又称工程量表,建筑行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计价最早是19世纪30年代诞生在英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实践检验与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计价方式。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招标投标方式。是招投标发展到一定水平,为推进和完善招投标制度、改进行政监督机制、引导招投标向市场经济过渡,进而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所采取的比较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方式。 (二)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价。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 单,所有投标人在同一工程量的基础上自主报价。构成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价格的最终定价权交给企业,施工企业根据市场价格行情,以及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决定工程的报价。使施工技术、材料来源、管理水平等成为企业报价竞争的基础,中标价格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体现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原则。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重视新技术、新施工工艺的应用,加强对工程的科学管理,控制成本支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有利于工程的招投标管理。综合单价中包含了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及风险因素,与定额计价相比,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简单明了能够直观反映各清单项目所需的消耗和资源。有利于工程的招投标管理。投标单位一旦中标,其工程量清单报价就为施工合同确认,竣工结算一般不能改变,单价固定措施项目费及其他项目费的报价一般是合价包干,有利于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索赔,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 3.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常从发放招标文件到投标只有20天的备标时间,有的项目由于特殊性,时间紧迫,备标时间更短。如果招标人不提供工程量清单,而由每个投标人自行编制,其一错误在所难免,其二会出现偏差。造成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出现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而使投标报价产生不可比的差异,也不利于评定标。而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人不需要计算工程量。有充分时间考虑其报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各投标单位可结合企业实力及市场行情综合考虑施工期间的各种消耗、风险、费用和期望利润。采用工程量清单有利于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4.有利于标底的管理与控制。在传统的招标投标方法 中。标底一直是个关键因素,标底的正确与否,保密程度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方法,工程量是公开的,是招标文件内容的一部分,标底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即控制报价不能突破工程概算的约束),而与评标过程无关,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编制标底。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标底准确性和标底泄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当前建筑工程中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一)计价规范不完善,阻碍了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发展 几年来“2003规范”的实施既积累了经验和成果也在使用过程中碰到了不少问题,重要的是与合同范本不太相符,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新增工程、物价调整,风险范围等情况约定较少。如材料涨价风险等全部转嫁给建筑企业。难以体现市场经济公平、公正、诚信双赢的原则。又如部分清单项目包括的工作内容过于庞大,给清单计价及结算时价格调整带来许多麻烦。 而2008年12月1日起宣贯实施的“2008规范”对计价规范合同方面的条款进行细化,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另“2008规范”增加了结算方面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这些为今后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招标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2008规范”的实施在很多地方都属于过渡期。业主、施工企业、中介机构、管理部门都还需要学习,无疑阻碍了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快速发展。 (二)缺乏与工程量清单招标相配套的合同管理模式 我国只在1999年12月颁布实施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一直延用至今,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推广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没有新的相适应的合同管理模式,使得招投标确定的工程合同在实施中没有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 (三)招投标监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建设项目招投标基本上都按《招投》中政策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但在现阶段监督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地区虽按规范要在指定或授权的报刊网站等招标公告,但不乏存在提高资质门坎,缩短报名时间,排弃潜在投标现象。目前国内对资格预审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做到科学合理、择优的选择入围队伍,评标专家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也有待改进。招标人为获取委托权的恶意竞争,招标违规行为日渐增多,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一个新的焦点问题。 三、完善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管理策略的新思考 (一)采用电子评标使评标工作更科学、更规范 工程量清单招标给评标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前面已经说到,用总价来评审是较粗略的。而用电子评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可使评审过程变得更为科学、规范,节省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并由计算机对工程量清单总报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报价,主要项目清单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主要材料价格等进行经济评分,并自动进行汇总,生成各部分评审表及评分汇总表,以完成评定标。目前,该方法已在全国许多大城市的一些小型项目上试点,这主要还是得意于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比如能够对企业是否以低于成本价报价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数据供评标专家进行分析和认定等,应大力推行电子评标,进一步维护招标投标的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式,施行统一管理 一方面,在过渡期里推行全国统一的基础性消耗定额,地区造价站不再编制地区综合定额,消除地区性定额的割据状况。地区编制综合性定额和单位估价表不仅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建立,不利于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计量规则和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标准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在房屋建筑、安装、市政等专业已有了基础性定额和相应的工程量计量规则,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加工,关键的问题是确立其权威性地位。 (三)强化监管力度,实施约束管理 建立约束机制,增强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的责任心,清单计价的实行使工程量清单成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按照《计价规范》的要求,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针对现行招投标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健全招标公告事前报告制度,建立招标人信用档案。完善资格预审办法,实行计算机系统评分,对评标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评标,规范建筑市场,提高工程透明度,加大招标监管力度,提升招标工作质量。 四、结语 总之,我国建设领域的不断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催生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于招投标工作,是在现代企业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建筑业的必然要求,是理性的市场定价模式。可促进施工企业重视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的作用机制在于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我国招投标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浅谈建筑工程中招投标事项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经历了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到建设施工企业逐步进入交通建设领域承揽工程施工任务,再发展到现在有形工程建设市场的逐步形成,建设施工企业逐渐适应国家的改革,积极参加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程建设领域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规范,工程建O项目透明度不断增强,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担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环节,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大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执法检查制度,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行为。 关键词 工程招标 建筑招标 招标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相关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逐步形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有效遏制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对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惩治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起到了重要用。但在实际工作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部分招标机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编制的招标文件质量差、不规范、没有针对性。机械地照抄范本,评标办法不科学、不具体,可操作性差,工程量清单不细致,材料设备标准界定不准确。 2.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较为严重。部分招标机构受招标人或者其他利益方的控制,工作无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进行资格预审、制定评标方法、招标报名等方面,无视法律规定,为个别投标人量身设定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 3.围标、串标、挂靠资质投标问题比较严重。招标机构业务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围标和陪标行为,甚至与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违规,行为恶劣。 4.招标评标与后期施工管理脱节,中标单位缺乏诚信恶意低价投标,中标后企图设计变更增加造价;中标后违规转包,更换项目管理人员问题较为突出。 5.合理低价法配套评标办法不完善。低价中标后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招标阶段 一是规避招标,指定施工单位。一些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规避招标,将应该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或不招标,指定施工单位直接发包。二是虚假招投标,明招暗定。如先内定好承包单位,而后象征性的进行招标,选择与自己有关系的施工单位围标、串标。三是将项目化整为零,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标准,把应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改为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或将必须依法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仅在较小的范围内招标公告。 (二)评标阶段 一是参与评标的委员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固定的,由于委员们的素质不同,存在着许多弊端,很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不法行为。因此,业主授意或者暗示评委为“意向”投标单位打高分,左右评标结果,使评标工作失去了客观性,失去了公正性,使评标的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有的业主在招标信息前,已经同招标机构有过私下接触,达成一定的“互利协议”。招标机构在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制定资格预审标准和办法时,往往会以业主“意向”投标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或抬高标准,或降低条件,从而操纵评标的结果。 (三)定标阶段 一是建设单位“意向”的投标单位未中标时,在办理中示手续及签订合同中设置障碍,排斥中标人。二是建设单位向中标单位提出不合理条件,如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压价,指定购买材料、设备等等,强迫中标单位私下承诺,在施工合同之外签订其它“不平等条约”。三是强迫中标单位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指定的施工队伍,或者将自己不够资质标准的队伍挂靠在中标施工企业,形成层层转包,违法分包 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一)建立招标机构诚信档案 通过招标文件备案、招标合同备案、业主满意度评价等措施建立起招标机构诚信档案。招标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人员操作行为。 (二)规范招标文件编制 对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废标条件、重大偏差、投标承诺、主要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工程量清单、主材标准、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预防围标和陪标措施应作为编审重点,对于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费要单独列项报价,以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针对性及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三)严格招标文件合同管理,防治“黑白合同”,保护合同双方权益 合同应明确,本协议书及本协议约定的其它合同文件组成部分中的各项约定都是通过法定招标过程形成的合法成果,不存在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条款,如果存在任何此类不一致的条款,也不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合同双方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法律约束力。 (四)规范评标专家管理,保证评标质量 加强评标专家培训及持证上岗管理。加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行评标专家声明、评标行为测评管理。每次评标结束后,由评标监督部门对各评标专家的业务能力、评审质量、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情况、考勤情况等方面进行测评,并计入专家诚信档案。 (五)保证评标时间和评审质量 根据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工程造价、投标单位数量,合理限定最少评标时间,保证评标质量。一般项目至少评审时间为2小时,重大项目应加长评审时间。 (六)实行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管理,进一步减少专家抽取和通知上的人为因素,提高评委名单的保密性。 (七)规范评标工作,推行量化评分办法,保证评标质量 为保证合理低价法评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采用通用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要求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合理低价量化评分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特点适当调整技术标和商务标评分分值及相关评分栏目,商务标分值原则上不得低于60分;对技术标评分应采取发现问题扣分办法,对投标单位企业和项目经理获奖情况不得作为加分内容。 (八)严肃查处围标和陪标行为 为防止围标、陪标行为,除设计和设备招标外,对投标报价严重偏离有效投标单位报价算术平均值15%以上的,不得参与基准价计算;要重点审查报价偏高投标单位的投标书,如属恶意围标、串标投标行为,按废标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推行技术标暗标评审 为保证技术标评审的公平、公正,对于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推行暗标评审,在评审前,对各投标文件技术标进行编号,隐去投标人身份,监管人员监督开封和编号,见证“暗标”部分包装的外观检查、防止任何人的故意行为;“暗标”评审完毕后,封存评审结果,再公布投标人。 (十)推行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 对于工程量清单报价项目推广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评标的公正。 (十一)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实行投标人承诺制度 在招投标文件中增加投标单位承诺、项目经理承诺、造价工程师承诺,对招投标中发现投标人有提供虚假业绩、欺诈、行贿、陪标、串标、围标、恶意低于企业成本价投标及其他违背承诺行为的,可无条件废标,计入不良记录,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外,要严格限制其投标活动,每记录一次不良行为,取消投标人半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投标资格并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健康的招投标制度应该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针对当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完善法规、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过程监督等措施,才能更好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净化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完善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价格形成的机制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特点和运行规律,认真作好招投标工程的价格控制。本文对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控制措施 招标投标工程的价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工程建设经济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因此加强工程价格管理是确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地位,培育合格的建筑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改革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招投标价格形成机制 1、我国仍在实施定额计价模式 我国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定额计价,至今仍然被沿用。然而这种计价方式,却忽略了现代企业经济地位的独立,国家相关单位参与到管理过程中,直接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例如管理费、利润、税金等,根本无法适应市场上工程招投标的报价标准,从而导致建筑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对企业的实际造价也无法真实的展现出来。由于我国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上起步较晚,所以现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很少由企业定额的方式存在,给企业的自主定价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定额计价开始向清单计价模式转换之时,依然有很多企业在依托于地区行业的定额预算来开展工程造价工作。在工程招投标造价之时,无法让企业形成竞争效果。 2、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市场经济的招投标计价的模式 对建设市场的价格浮动详情及时捕捉,是业主、承包商保持绝对竞争优势和控制投资,以及获取利益的关键所在。工程招投标是以招标的控制价、中标价、投标报价等为重要依据。现在我国正在实施以清单计价的形式。在相关的规范中,表示要将清单计价项目的范围最大限度扩大,只要是国家项目,都必须以此种方式制定招标的控制价。 3、工程招投标的工程计价 工程招投标实施清单计价的建设项目,招标人应该要对招标的控制价进行计算。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以地区行业定额为主,在招标中制定控制价。有些工程在设计进行到初步阶段就开始实施招标工作,以概算为工程招标的控制价,很容易对某些费用上造成遗漏,但其概算定额必须要有效,并准确。 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的措施 1、 实行限额设计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设计、物资采购及施工管理是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好坏的三大要素。设计作为首要因素对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及造价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工程项目招标工作价格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投资机会多、金额较大,但代价相对较小。而且会以建设周期、工程质量、项目投资回报率及项目寿命长短等形式体现出来。受我国传统体制的影响,工程设计的完成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统一完成,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工程设计的使用功能,从而忽视其经济效益。所以,在设计过程初期,就应让造价工程师参与其中来完善各个阶段的工程设计,在保证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工程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此外,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投资限额的数值设定,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其设计才能,选择合理的设计方式对其方案加以设计,通过经济手段来将其呈现,但所有的一切设计活动必须控制在投资限额的规定范围内, 这样才能合理的对其工程造价进行管理。若在设计过程中,忽视投资限额的设定,就会导致设计方案与工程造价不符,超出限额,影响其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依据实际工程设计可以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及工程数量进行很好的掌控,这样能够做到控制招投标的价格。 2、合理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整个项目工程价格控制的核心,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参与项目公平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工程量清单一定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制,做到准确完整、科学合理,切实保证工程量计算的规范化。在工程量清单实际编制过程中,应要求投标单位审查工程量清单,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避免因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的投标单位失标甚至废标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尽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信誉较高的造价咨询单位进行编制,以增强工程量清单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有利的合同价格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程招投标不仅仅与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文本管理有关,更决定了其定价。所以,在进行招投标预算时必须准确的对其进行报价,同时还要获悉相关竞争的报价情况,这样才能进行合理竞标报价。在完成招投标以后,要通过合同形式将其完整的规范化,然后依据现有的合同控制工程价格及其预算,防止在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 支付条款、合同价款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对工程合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获得工程招投标合同以后,就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有所掌握及了解,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范、建设进度等。在某些建设工程项目中相关负责人往往忽视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不了解其合同管理内容的前提下对其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或是设计概算,进而导致投资效率与实际建设工程项目不符,且对建设工程项目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严重时将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此等情况的出现,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及重视。 4、改进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逐步与市场接轨 物资采购作为建设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材料费占其70%左右。所以,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必须对物资采购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价格的有效机制进行有效的运行,以便更好的推动其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招投标及竞争等活动。 5、工程索赔管理 索赔是工程建设项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理赔方式,针对建设工程项目中各种索赔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其工程索赔管理,树立正确的索赔意识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工程结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设计变更不符的情况,设计任意变更、工程量超出合理范围等因素的发生都将产生其索赔。所以,在整个招投标工程项目过程中,要明确严格索赔机制。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针对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每个细节的造价及预算都要结合实际招投标现状进行合理分析与总结,掌握规律及重点,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竞标的竞争力,还能有效的对其管理,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基于建筑工程如何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效控制造价 摘要: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影响工程造价的原 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但是招标阶段产生的中标价是对设计成果最真实最合理的体现,也对施工阶段将会产生的变更和签证作了预期和限制,对后期阶段造价控制起着指导和控制作用,所以做好建筑工程招标的造价控制,以招标阶段为龙头,充分利用建设工程有形市场,达到闭合造价控制的效能,并从高起点上加强理念认识,从而为后期的动态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控制、造价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前进,建筑工程业也呈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使得-栋栋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而面临这类局势,建筑工程行业必须有节制工程造价的较为完整的系统。但是,在大量的建筑工程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关于工程造价节制方面的缺陷和影响因子。因而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实质的优化控制措施研究,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课题。甚至是建筑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工程效益增大的迫切需要。在招标阶段,若可以使工程项目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往往会使建设单位的投资风险降低,从而实现企业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控制造价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高效手段,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通过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比较合理,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本建设范畴的一种新的经济承包制。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对招投标工作放心,而对一些不利的招投标因素实行限制,真正的体现了在经济市场实行公平竞争,把真正有技术力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中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质量意识比较强的、素质比较好施工单位,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单位招标进来,使建设项 目招投标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标底造价的控制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达到一定标准、规模以上的必须实行招投标,合同造价一般按中标价包死,到竣工结算时,实际上仅是对工程变更部分进行造价审核。因而在招投标阶段对标底造价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为加强对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需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加强对招标文件的编制管理,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其中涉及工程造价方面的条款。 (2)通过细化委托编标合同内容,来进一步明确社会中介机构的编标责任和义务,促使其规范谨慎执业。 (3)招投标结束后,在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造价条款。 (4)在竣工结算时,可选几个项目。对原项目审定标底造价进行全面计算,详细复审,编标单位应对所编标底质量负全责,审标单位应对经审查后计增或计减的造价负全责,并对原标底因编标单位原因引起的累计错误超出规定误差范围的情况负一定连带责任。 三、招标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对于以市场为主体的企业,应具有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其产品价格的权利,而原有工程预算由于定额项目和定额水平总是与市场相脱节,价格由政府确定,投标竞争往往蜕变为预算入员水平的较量,还容易诱导投标单位采取不正当手段去探听标底,严重阻碍了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把定价权交还给企业和市场,取消定额的法定作用,在工程招标投标程序中增加"询标"环节,让投标人对报价的合理性、低价的依据、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及落实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说明。通过询标,不但可以及时发现错、漏、重等报价,保证招投标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将不合理报价、低于成本报价排除在中标范围之外,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二)实行量价分离、风险分担。强化中标价的合理性"量价分离、风险分担",指招标人只对工程内容及其计算的工程量负责,承担量的风险;投标人仅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只承担价的风险。由于成本是价格的最低界限,投标人减少了投标报价的偶然性技术误差,就有足够的余地选择合理标价的下浮幅度,掌握一个合理的临界点,既使报价最低,又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另外,由于制定了合理的衡量投标报价的基础标准,并把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规范了投标人计价行为,又在技术上避免了招标中弄虚作假和暗箱操作。 (三)加大招标的透明度,提高评标的科学性要体现招标投标的公平合理,评标定标是最关键的环节,必须有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办法。工程量清单的公开,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为承包商竞争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起点。由于淡化了标底的作用,把它仅作为评标的参考条件,不再成为中标的直接依据,消除了编制标底给招标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1)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由于工程量清单中所提供的工程量是投标单位投标报价的基本依据,因此其计算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在工程量的计算工程中,经过反复审核,尽量做到不重不漏,计算正确,否则会带来下列问题: ①工程量的错误一旦被承包商发现和利用,会给业主带来损失。 ②工程量的错误还会增加变更工程的处理难度。由于承包商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所以当合同发生设计变更而引起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的增减时,会使得工程师不得不和业主及承包商协商确定新的单价,对变更工程进行计价。 四、 控制中的几个薄弱环节 (一)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工作 招投标阶段除认真审查投标人资质资料、考察潜在承包人能力,确保中标人正式签约后能圆满履行合同外,还要从以下多个方面为工程造价控制做好相应工作。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准确计算清单工程量,保证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的质量。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是指导工程报价竣工结算、保证工程造价控制效果的依据。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主要依据,招标文件要详尽全面,语言文字不要含糊不清,避免歧义;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完整,权利义务明晰,避免施工和结算时扯皮;工程量清单编制要准确,不得出现漏项、错项和误算情况,工程量清单编制失误,漏项、错项和误算往往给工程结算留下"活口",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千万不要产生"现在仅仅是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的确定是竣工结算时的事情"的错误思想,否则,不但会给最终的工程竣工结算带来麻烦,增加工程造价,还要对自己的粗心大意或失误承担相应责任。建议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测算工程造价期望值时,组织两套工作人员平行开展工作的方式,然后对两个工作成果进行对比、核查和修正,以确保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造价期望值最终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认真审查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投标文件中的商务报价是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价款的依据,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是指导施工的依据。在现实的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由于评标时间短,一般要在2h左右对众多投标单位的标书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方案进行优劣评定、对标书的商务报价进行合理性评定,以致于在评标时评委往往只注重比较投标单位商务报价的高低,难以对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报价深层次的组价要素的价格进行分析,也难以对各投标单位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的考究、并进行明晰的优劣性、合理性比较判断。 五、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 建筑施工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作业过程,工程建设周期也较长,影响因素多,当施工过程中,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以及其他客观因素与项目招投标时发生一些变化时,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相应影响。而施工阶段也往往是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及其委托的项目监理公司产生分歧、矛盾最多的阶段。处理不当、不及时,不仅影响工程造价,甚至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等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产生影响,并最终归结到经济问题上,影响工程造价。例如施工单位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看似与建设单位的经济投入无关,但施工单位不能保证安全施工投入,出现了安全事故相关部门不仅要追查施工单位的直接责任,还要追究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连带责任,给建设单位造成间接损失。工程质量监督不力,造成质量事故,除施工单位受到直损失外,往往也会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施工进度控制亦然。造价控制人员参与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处理好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索赔和反索赔。索赔不只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赔,索赔是双向的,当因施工单位责任造成建设单位的额外损失时,建设单位可以向施工单位进行索赔。但实际操作中,造 价控制人员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致使建设单位遭到不必要的损失。再有,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人员要认真调查市场,掌握材料市场价格,明确哪些施工用料市场价格与前期相比变动较大,结算需要调整,哪些材料不需调整,以便准确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六、业主如何在招投标过程中控制造价的方法 (一)计价方式变革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的影响 (1)采用无标底招标方式时,如果由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理想,或是出现几个投标人恶意围标的情况,将会发生中标价与业主的预期价格出现较大差距,给工程的后续工作带来隐患。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工程的招标尤其如此。其结果是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一波三折;或是施工阶段业主频繁变更,以降低造价;甚至造成工程流标,需重新进行招标,给业主带来较大风险。 (2)采用"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式时。在我国市场体制尚不完备的现阶段。低于成本价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它将直接导致"恶意竞标"。有的工程项目因其规模和条件很吸引人,个别投标人追求业绩的最大化,往往出现饮鸠止渴、低价掠标情况,与他们签订施工合同后履行不了合同承诺。让业主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七、对工程造价失控的防范措施 (一)招标文件的编制 招标文件作为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一个不完善的招标文件,会给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带来麻烦和纠纷,引起索赔。 (二)起草招标文件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约定应尽量包死,少留或不留活口,尽量减少暂定金额。 (2)对于可能在施工中增加较多的单项工程量,应约定当工程量增加超过a%后,该项单价下调b%。 (3)工程量清单所列分项外的不可预见的变更情况,须约定一个可操作的安排,如提前或拖延工期的奖励惩罚办法等。 (4)对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设备、装饰材料的功能、型号、技术要求、外观色彩应尽量做到详尽描叙、可约定一个上限价,要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必须提供样品,在业主确认后才能施工,并保留如所提供样品市场价达不到上限价时,业主有相应调低价格的权利。 (三)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调整 (1)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装修工程,特别是施工方案优劣直接影响报价的工程,在评标中往往会因为投标单位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质材料.出现各家报价相差悬殊的现象,易造成采用了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的投标单位失标甚至废标,使评标有失公平合理。因此,应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让投标单位在评标时有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主要是澄清投标方案的科学性、施工工艺的先进性、项目报价的合理性。 (2)业主在正式确定中标者前,对得分最高的一二家中标候选人的投标进行质询的机制。意在对投标函中有意无意的不明确处、遗漏项、错项和其他对招标文件有关要求规避行为进行剖析及质询。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 (3)中标后的工程量清单的复查机制。若双方对工程量有异议时,应在核对期限内提交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审核。审核后,因工程量变化累计造成中标合同价格变化1%以上的,招标人应对工程量进行按实调整,并把调整结果报市招标办,以调整中标价格。"但这一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为中标后开了一道"重新核算工程量"的缺口,难以保障业主的利益。 八、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市场条件的变化,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在工程施工招投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的控制,通过对工程施工招投标的每个环节实施造价控制,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 摘 要:建筑工程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一种管理方法,同时也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自身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招标;投标 1.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即在存在风险的环境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确保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即是在建筑工程以招标和投标方式实现工程承包过程中,通过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估测、评价,并缺乏具有的措施,以此来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规避,确保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相符,从而完成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 2.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自我国招投标法实施以来,一些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共同构成了招投标法律体系构架,进一步规范了工程承包行为。但在招投标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发生,给工程项目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针对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强化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的管理。 2.1 招投标流程的角度分析 (1)招标阶段。在招标阶段施工单位存在规避招标的行为,不仅存在议标发包,而且还存在对招标肢解的行为,通过降低规模标准来逃避招标,或是在实际工作中只对部分工程进行招标,而其他部分工程则直接发包。存在少批多建及未批部分擅自招标的行为。而且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招标方和投标方暗中勾结及串通投标的行为,另外,还存在招标文件和招标过程不规范及不合理的情况。 (2)评标阶段。在评标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不仅开标过程存在许多纰漏。而且还存在标的泄露或不准的问题,造成评标过程中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评标方法还存在不科学的现象,在实际评标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计相应的评标方法进行,评标整体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对于评标结果不当场宣布。另外,评标委员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及评标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3)中标阶段。在中标阶段没有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而且中标通知书及公示也不及时,所签订的招投标合同缺乏严谨性,部分合同条款甚至存在与招标文件相背离的情况。对于中标人来讲,不仅存在不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的问题,还存在私下将中标项目擅自进行分包及转包的现象。 2.2 从招投标主体的角度分析 招标方和投标方作为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主体,因此招投标风险也基本会围绕这两个主体产生。 (1)招标方方面:对于招标方而言,在其主观故障导致风险发生的基础上,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招标方存在过失也会导致招投标风险发生,这主要体现在招标方由于自身业务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导致所选择的投标方不符合条件,或是没有选择最适宜的投标方,从而造成风险增加。 (2)投标方方面:对于投标方而言,由于主观上存在严重的高估冒算等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而且挂靠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造成施工资质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同时投标方还存在串通、陪标及轮流中标等现象,导致公平竞标秩序被破坏,一些不公平现象时常发生。 (3)对于招投标风险的分析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政策环境、市场价格、环境保护及国防建设等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影响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内容和流程,从而增加招投标双方的风险。 3.提高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3.1 招标方的风险管理 (1)确保所选择的招标机构的适宜性。通常在招标开始之前即要对招标机构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建O单位单位往往明确招标方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但却对于招标市场的一些情况及规则了解的并不全面,因此在招标开始之往往会选择招标机构,从服务、信誉及费用等诸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适合的招标机械,这不难有利于实现招标成本的降低,而且对提高招标工作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招标文件编制要具有较好的规范性,并做好招标合同的管理工作。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招标文件中做出明确的约定,明确双方需要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投标文件的规范性。并进一步强化对招标合同的有效管理,确保合同条款及内容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遵循公平、公正及公开的原则进行开标和评标,强化行业自律性,对于评标人员的配置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以工程质量作为评标的出发点及立足点,运用科学的评标方法,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定。 (4)定标需要以工程质量及企业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作为依据,在中标人评定后,要及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要建立协调机制,使投标人对于招标文件及合同的相关条款能够准确解读,从而更好地保证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利益。 3.2 投标方的风险管理 (1)对于投标方来讲,需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有效掌握,特别是对于招标文件中关于资质、技术和信誉等方面的要求在全面掌握和理解,然后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从而对投标策略和投标价格进行合理确定。了解相关计价的规范及法律法规,构建与自身相符的报价体系,并能够熟练对各种投标方法和技巧进行运用,以此来增加中标的可能性。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地对风险进行防范,做到风险转移工作。 (2)投标方在招投标工作中所做的一切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中标,获得招标文件中的施工任务。也正由于投标方这种急于中标的心理,再加之激烈的市场环境,从而导致投标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并进而给投标方带来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投标方需要强化自身的自律性,规范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合理竞争,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为赢得中标增加机率。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需要建立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障制度,以此来提高招投标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并有效地降低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而且通过工程保险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项目一旦发生重大损失后的赔偿问题。通过完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招投标双方还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不断扩大,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这也使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的初始阶段,通过强化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论析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摘 要: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中,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还是实现项目设计阶段概、预算控制的目的,其是工程预期的"合理价格"出现之前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的缩短,工程质量的提高,建设资金的节约及投资效益的提高。本文笔者着重探讨了建筑工程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招投标阶段是事前控制阶段,是工程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基础,其控制的效果对其投资控制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也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重要阶段之一。下面笔者探讨了建筑工程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一、加强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核 (1)招标文件的编制要具有针对性 招标文件中各项条款的要求和含义要明确,不能留下含糊的可产生歧义的解释,确保能全面反映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的要求。招标单位还应对所招标的工程项目概况、功能特征和招标范围进行准确描述,若表达的内容不清楚,可能会在工程结算时由于误解而产生误会,使得工程造价增加。 (2)详尽描叙材料设备的特征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每种材料、设备种类很多,而且生产这些材料、设备的厂家规模大小不一,所以它们的价格也会相差很大。因此,尤其对于那些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功能、等级、外观色彩和质量要求应标注清楚,可以约定一个上限价格,并且要求承包人必须在施工前提供样品,得到业主的认可后方能施工,以确保施工方不会以次充好,避免其使用伪劣材料,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控制工程造价。 (3)主要的合同条款内容要明确 主要的合同条款有工程质量、质量验收标准、工期要求以及费用结算办法等。对于质量要求,是合格还是优良,是否要求该工程项目获得什么奖项,都应该明确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投标人会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所产生的费用也就不同。对于工期要求,一般的工程项目都是按照定额工期来执行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工程项目要求提前工期的,应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来,以免日后成为中标单位进行索赔的依据。 二、做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 (1)保证工程量清单项目不错项、不漏项,确保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 工程量清单要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清单的计算与编制由于有些清单项目综合性较强,有时一个清单项目包含了好几个子目的内容,如瓦屋面综合了檩条安装、基层铺设、防水层铺设、挂瓦条安装、瓦的铺设、脊瓦的铺设等内容,因此,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根据要求仔细分项,争取做到不错项、不漏项、不多算、不少算和不留缺口,防止日后施工阶段追加工程造价。 (2)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与工作内容描述要准确和完整 应详细的描述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对于有关结构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描述清楚,如砼的强度等级;对于涉及到计量的内容必须要描述,如门窗洞口的尺寸;对于有质量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描述,如涂料品种;对于关于安装和铺贴方式的内容必须要描述,如砖块的铺贴方式等。 三、推行合理的招标控制价 招标控制价受到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工程量、人工价格、材料价格和机械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首先,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现场地质、施工现场环境和施工场地的水文勘探资料进行编制;其次,工程量的计算要正确,它是招标控制价编制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数据,工程量的分项名称应与工程量清单相一致,并且工程量应该依照图纸按规定的计算规则计入单价中,避免少算、漏算、错算,若在编制中出现了漏项或者错项都会直接地影响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再次,招标控制价的确定应注意考虑人工价格、材料价格、机械设备价格,并应详细地进行大量的市场行情调查,充分地预估各种主要材料的价格趋势,掌握工程材料的信息价也即指导价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争取都能与市场价相吻合;第四,通过调查或者长期的工作积累,掌握较多的同地区条件相近的同类工程项目的造价资料,然后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比较、分析,将工程项目的招标控制价保持在同类工程项目的社会平均水平上。 四、建立投标人的诚实信用评价体系 首先,制定投标人的诚信标准,明确哪些行为属于非诚信行为,并以文件形式在市场中。其次,制定投标人的诚信评价体系,它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业主的招标工作,又是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市场监控的有效工具。投标人的诚信评价体系可以从投标人的企业状况如资金能力、经营能力、技术素质、人员素质等、投标人的履约信誉如投标人按最低价中标后的履约情况、支付民工工资情况等几个方面来入手。再次,建立诚信惩戒机制,将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失信行为一一记录浒福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还要把有严重失信问题的投标企业列入到黑名单,并在社会上进行公布。当投标企业的失信次数达到一定次数或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时,行政监督部门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取消投标企业从事投标活动的资格,直至吊销其相关资质。这一措施把投标企业的诚信状况与其以后的投标工作进行挂钩,能够把没有诚信的投标企业直接拒之于竞争者的行列之外,将工程项目交给真正有诚信的投标企业,这即提升了诚信好的投标企业的社会信誉,又制裁了不守诚信的投标企业,真正规范了建筑市场的招投标行为。 五、提高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1)认真学习,拓宽业务素质 首先,应该对工程量清单及所在省份的定额计价规则进行全面和细致的了解、熟悉并掌握,还应认真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要重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以此来调整知识结构,并结合大量实际工程项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使自己成为既具有广泛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可以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或者到一些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系统培训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以不断提高自身实力,适应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2)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在提高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应该要求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不以权谋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更要具有勤劳敬业、廉洁正直、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 (3)制定准入和清出制度 应该制定出造价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确保每个从事工程造价业务的人员都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加强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动态管理,对在工作中出现不良行为的造价人员进行记录并公示,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造价人员进行处理并公示,对情节严重的造价人员依法清除出造价行业,通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共同来约束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探讨了建筑工程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由于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涉及的相关理论较多,加之本文的篇幅和时间比较有限,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在今后工作中将不断学习工程造价控制相关知识,并随着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建设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去探索和追求。
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探讨:论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摘要:建设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应是保证施工过程的成本增加在合理控制范围内。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了施工阶段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对房地产项目管理及造价评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 1前言 施工建设阶段对应于波特基本价值链的生产经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开发程序中的工程建设环节。生产经营阶段是将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包括土地、资金、生产设备、建筑材料)转化成最终房地产商品的过程。房地产商为了保证施工建设的高质量的完工与顺利进行,包括工程监理、施工规划等活动在可控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更要注意工程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如房屋设计、施工规划、质量管理。 2房地产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2.1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不被重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只是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体现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2.2工程成本信息不准确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偏离实际 工程成本信息在成本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都是建立在企业成本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成本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成本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偏离了实际。 2.3责任成本制度不健全导致项目工程成本浪费情况严重 责任成本制度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把成本与责任相结合可以使成本处于受控的状态,出现异常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落实原因。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成本管理并没有引入责任成本的管理思想,工程成本与管理人员利益无关。 在以上问题存在的情况之下,存在于房地产项目之中的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做简要研究。 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 3.1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承包方进行施工作业的纲领性文件外,还是发包方质量、工期、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依据,也是承发包双方正确处理索赔、工程变更的重要依据。 3.1.1项目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得到建设单位的审核认可;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过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如需对其内容做较大的变更应在变更前获得建设单位的同意。 3.1.2审核施工方案时,要选择优秀的施工方案,减少由于不合理的方案或不必要的措施所带来的额外费用支出。 3.1.3施工进度计划即要保证施工任务按时完成,又要减少赶工等费用的增加。 3.1.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利用对非关键线路工序的调整,进行资源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3.1.5施工机械的审核,施工机械不同承包商工程报价也会不同,工程索赔费用也不相同,所以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可以减少工程费用。 3.2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支付 3.2.1当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时,工程师也要根据工程计量的结果,扣除不合格的工作量,及时支付进度款。 3.2.2当工程进度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时,不能提前支付工程款,尽管提前支付对缓解承包商的资金压力有好处,但这样就会造成开发商投资控制的失控。 3.2.3当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工程师也出具了付款依据时,开发商不能拒绝或拖延付款,否则,将会对承包商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承包商有权向开发商请求延期付款索赔。 3.3工程变更的控制 建设工程具有成本高、工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勘察设计工作粗糙,以至在施工中才发现许多事先未考虑的因素,不得不改变设计,从而引起工程量变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许多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因素变化,带来了设计修改、原材料更换、工期延误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都将带来投资变动的后果。 3.3.1降低设计变更的数量; 3.3.2密切与设计单位合作,挖掘能科学合理降低成本的设计变更; 3.3.3制定严格变更程序,控制不合理的变更; 3.3.4对工程变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变更实施; 3.3.5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3.4工程索赔的控制 3.4.1认真研究合同中索赔条款,减少索赔情况发生; 3.4.2注意资料的收集,收集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 3.4.3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事件; 3.4.4加强索赔的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3.4.5熟悉相关法规的规定,运用法规综合处理索赔事件; 3.4.6加强反索赔管理。 4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措施 现场成本控制也就是项目从开始施工到工程竣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创造商品价值的基本活动。在这个环节上成功地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提升本项目在市场上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施工过程成本在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中的一个主要的工作。 4.1施工期间成本影响的因素 在施工建设期间,找出影响现场成本控制的因素是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 一般说来,主要影响施工期间建设成本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4.1.1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组织不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纸和施工合同以及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及时,造成成本失控。如不能按照按设计施工图施工造成质量事故或返工、施工进度无故发生了误工拖延、合同执行不严格出现偏差等等都是造成成本失控的因素。 4.1.2由于没能很好的控制设计变更,导致合同工程量增加经济洽商大量出现,致使了成本的失控。 4.1.3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将要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风险估计不足,当风险一旦发生之后,形成了工期延误、质量事故等等损失,引起施工企业的索赔,造成工程成本加大。 4.1.4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控制不力造成工程返工、工期的拖延,以致造成延误了最佳的施工季节使得整个项目周期加长,资金回笼周期加长,资金投入成本加大。 4.2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 工程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目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实施操作: 4.2.1建设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事前控制比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意义更大。工程项目也是一个动态的投资,在做好事前控制的同时,做好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尤其是工程量增加的洽商、变更的控制也是不能放松的。施工过程中,对招投标、合同、采购的管理应该都算是事前控制的内容,同时作好施工图纸核查校对以及做好技术交底,也是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一环。这是现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步,也是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重要基础。 施工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设计图纸以及工程的资金计划进行监控,随着工程进行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洽商或者变更进行成本投入的调整和控制,这是现场成本进行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内容,也是整个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 4.2.2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采取控制措施。主动控制的具体措施体现在管理人员预先制定出的各项保障成本控制的一些计划、规章制度、组织保障体系,落实制度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经济洽商和设计变更的管理办法,对资金计划的执行检查,采购成本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情况的检查、施工质量、进度和工程投资造成影响的风险预测和分析,包括施工质量和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都是我们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的内容。 被动控制是指当系统按计划进行时,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把它输出的项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传递给控制部门,管理人员从中发现问题和偏差,提出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案,然后再回送给计划实施系统付诸实施,使得计划目标一旦出现偏离就能得以纠正。这种从计划的实际输出中发现偏差,及时纠偏的控制方式称为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被动控制仍然是积极的控制方式,目前是成本控制经常运用的控制形式。 5某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分析 5.1项目概况 “锦绣华城”位于A市两条路交汇处,总用地面积7.6万m2,总建筑面积25.84万m2,属于一个中型住宅小区。整个小区由32栋商品房组成,在整个施工开发分为三期开发。虽然同时开工工程量较大,项目的管理难度较大,但项目执行公司制定的作业流程指导工程施工管理,项目工程管理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不足之处,现就锦绣华城项目施工管理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 5.2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锦绣华城”项目为保证施工过程的成本可控性,重点针对材料设备的选定、工程变更两方面进行控制。 5.2.1材料及设备的选定 建筑工程造价中设备费及材料费占很大的比重,”锦绣华城”项目材料及设备的选定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根据工程量清单及设计文件、图纸,参考施工招标期间的《X省建设工程价格信息》及相应的市场价格,编制《”锦绣华城”项目物资采购文件》,列出项目的主要材料、设备清单,做好提前采购的准备。 (2)充分调查市场供求情况,提供材料、设备的价格信息、供货渠道等。 (3)对材料、设备价格采取询价,采购竞价等方式确定价格。 (4)在招标文件及承包合同中明确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运输、保管方式以及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做为投资控制的依据。在预选供货商时,一般选出三家以上的供货商,分别对其信誉、产品质量、供货周期、产品价格等进行考察和谈判,确定采购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或设备。 (5)对于项目中采用的新材料―外墙保温砂浆的选择,由采购管理部、项目经理部、预算部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对新材料的原料、价格、施工工艺、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最后确定供货单位。大面积施工前,先由供货单位做样板,各施工队学习施工工艺,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正确造成材料的浪费,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 5.2.2工程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造价控制 “锦绣华城”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技术、图纸疏漏等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发生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这部分造价控制的对最终造价控制目标的影响较大。在设计变更控制中规定《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并要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设计单位的章,《现场签证单》必须由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工程师和成本管理部工程师同时在变更当日签证有效。跟踪审计人员尽量提前介入审查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而造成造价的提高。严格把关、合理计量,及时分析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对造价的影响。 5.2.3控制工程进度款支付,保证投资控制 工程进度款支付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工程进度款跟不上施工进度,必然对施工单位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地积极性,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工程超进度付款也同样对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产生很大负作用,从而加大开发商风险,为使工程款拨付与工程进度相挂钩,采取了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底进度月报,详细列出本月完成地分部分项工程量及相应地工作量,现场跟踪审计单位工程师对其报表进行跟踪,审核后的报表再经开发商造价人员复核,最后按下列计算公式拨付月进度款:月进度款=每月复核工程量-应扣备料款-保修款对不合格工程不予报工作量,待返工检查合格后再支付进度款。 6结束语 本文以万科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锦绣华城”一期项目为实例研究对象,项目管理在成本方面如何计划、实施、监督,印证项目管理理论在施工阶段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锦绣华城”项目成本管理的分析,总结房地产开发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方法。 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探讨: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浅析 【摘 要】施工阶段是材料耗费最大的时期,因此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及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促进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逐渐放开,房地产市场也逐渐升温,时至今日可以说几近疯狂。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国内处处开花,虽然在目前疯狂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基本都有盈利,但是随着国家调控的开始,其火爆程度必将下降,房地产业也将重新洗牌,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会继续下去,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则会被淘汰,所以,及早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成本控制开始,因为成本是项目建设中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成本得以控制的话企业就可以具有盈利的机会,成本控制不好一切免谈。施工阶段是材料耗费最大的时期,因此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及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促进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 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不被重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只是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体现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2 工程成本信息不准确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偏离实际 工程成本信息在成本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都是建立在企业成本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成本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成本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偏离了实际。 1.3 责任成本制度不健全导致项目工程成本浪费情况严重 责任成本制度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把成本与责任相结合可以使成本处于受控的状态,出现异常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落实原因。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成本管理并没有引入责任成本的管理思想,工程成本与管理人员利益无关。 在以上问题存在的情况之下,存在于房地产项目之中的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做简要研究。 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 2.1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承包方进行施工作业的纲领性文件外,还是发包方质量、工期、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依据,也是承发包双方正确处理索赔、工程变更的重要依据。 2.2 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支付 2.2.1 当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时,工程师也要根据工程计量的结果,扣除不合格的工作量,及时支付进度款。 2.2.2 当工程进度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时,不能提前支付工程款,尽管提前支付对缓解承包商的资金压力有好处,但这样就会造成开发商投资控制的失控。 2.2.3 当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工程师也出具了付款依据时,开发商不能拒绝或拖延付款,否则,将会对承包商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承包商有权向开发商请求延期付款索赔。 2.3 工程变更的控制 建设工程具有成本高、工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勘察设计工作粗糙,以至在施工中才发现许多事先未考虑的因素,不得不改变设计,从而引起工程量变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许多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因素变化,带来了设计修改、原材料更换、工期延误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都将带来投资变动的后果。 2.4 工程索赔的控制 认真研究合同中索赔条款,减少索赔情况发生;熟悉相关法规的规定,运用法规综合处理索赔事件;加强反索赔管理。 3 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措施 现场成本控制也就是项目从开始施工到工程竣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创造商品价值的基本活动。在这个环节上成功地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提升本项目在市场上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施工过程成本在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中的一个主要的工作。 3.1 施工期间成本影响的因素 在施工建设期间,找出影响现场成本控制的因素是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 一般说来,主要影响施工期间建设成本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3.1.1 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组织不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纸和施工合同以及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及时,造成成本失控。 3.1.2 由于没能很好的控制设计变更,导致合同工程量增加经济洽商大量出现,致使了成本的失控。 3.1.3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将要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风险估计不足,当风险一旦发生之后,形成了工期延误、质量事故等等损失,引起施工企业的索赔,造成工程成本加大。 3.1.4 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控制不力造成工程返工、工期的拖延,以致造成延误了最佳的施工季节使得整个项目周期加长,资金回笼周期加长,资金投入成本加大。 3.2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 工程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目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实施操作: 3.2.1 建设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事前控制比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意义更大。工程项目也是一个动态的投资,在做好事前控制的同时,做好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尤其是工程量增加的洽商、变更的控制也是不能放松的。施工过程中,对招投标、合同、采购的管理应该都算是事前控制的内容,同时作好施工图纸核查校对以及做好技术交底,也是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一环。这是现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步,也是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重要基础。 施工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设计图纸以及工程的资金计划进行监控,随着工程进行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洽商或者变更进行成本投入的调整和控制,这是现场成本进行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内容,也是整个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 3.2.2 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采取控制措施。主动控制的具体措施体现在管理人员预先制定出的各项保障成本控制的一些计划、规章制度、组织保障体系,落实制度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被动控制是指当系统按计划进行时,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把它输出的项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传递给控制部门,管理人员从中发现问题和偏差,提出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案,然后再回送给计划实施系统付诸实施,使得计划目标一旦出现偏离就能得以纠正。 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探讨: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解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施工阶段 成本 控制 引言 1.工程造价成本上升的因素 成本造价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对造价资金调控的成效关系着工程单位的经济收益水平。但是,受到主客双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在管理期间出现失误,工程造价成本持续上升,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社会主义市场的多变性也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困难,诸多未知情况导致了造价成本增大。 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的因素如下: 1.1 预算因素 预算前期未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造价人员收集的资料信息不准确,这些都会对确定工程造价产生误导作用,降低了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例如,造价人员在未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盲目地编制工程造价预算表,忽视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影响了建设项目的决策。 部分企业对市场调研和资料收集活动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造价信息缺乏和落后,严重影响到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 1.2 市场因素 市场变动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性因素,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经营机构,一旦市场发生变动则会带来内部经营模式的转变。 建筑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市场等的变化都对工程造价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材料、人工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造成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增加,将导致工程造价全面上涨。 1.3 资金因素 建设工程一般所需资金金额巨大,所需资金的筹集困难,必然导致资金成本的上升,制约着工程造价控制。 材料是各种产品生产的物资基础,材料价格成为了造价控制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大多数资金预算均是针对材料价格而定的, 造价人员对市场材料价格把握得越准确,资金预算方案的科学性越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市场原材料销售价格起伏不定,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往往造成价格频繁的变动,使得资金支出的预算金额难以保持平稳状态。 1.4 施工因素 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现场人员编制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甚大, 同时也会对工程造价投资产生一定的作用。如:现场编制的施工方案与总工程设计图纸要求不一致,作业期间返工返修率增多,材料采购费用明显增加,这些都会引起工程造价成本上升。 现场管理人员对签证变更未能严格控制,也是引起造价成本上升的因素之一。 1.5 人员因素 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外在的信息通过人脑的接收并消化吸收,最后转换为人作用于物的力。如前述所提到的,有关市场资料的搜集需要经过人脑的汇集和分析,以及人员行为习惯、执行和管理能力等都必然对成本控制和造价关系产生影响。 2.从预结算工作控制成本造价 2.1 设计阶段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在设计一开始就将控制造价的目标贯穿于设计工作中,可保证选择适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由于体制和传统习惯原因,我国工程设计往往是由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的, 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工程的使用功能,力求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方法实现工程所需功能,而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 在设计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共同参与全过程设计,使设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健全的经济基础之上。设计人员可参考造价人员提供的材料、机械、技术等因素,使控制工程造价的工作更主动,使设计更经济。 2.2 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工作的过程中, 要按照经济性原则、全面性与全过程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政策性原则、开源节约相结合原则,在项目经理的负责下,在费用控制预测的基础上,各类人员共同配合,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目标。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招标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往往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后,造价人员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分清产生索赔的原因,按合同要求的程序,收集整理资料,编制完整有效的索赔报告,主动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动。 2.3 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验收报告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性文件,根据验收报告内容能使造价人员更清晰地撑握结算工程进程。故监督部门在验收工程期间,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对项目施工质量全面性分析。 如:建立以成本造价为中心的验收方案,针对项目设计、施工等环节存在的成本问题逐一处理, 这样可以防止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债务纠纷,维护了工程合作双方的利益。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各类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耗资比例约在70%~80%之间,此阶段的成本控制对项目建设有极大的影。 向。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时期,也是总投资消耗最多的环节。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建筑行业的经营发展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加强项目施工造价控制是工程单位管理的重点内容,如图 1。 作为工程预结算人员,应围绕工程施工方案制定造价控制措施,把资金消耗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3.1 材料采购方面 工程施工是成本耗资最多的环节,材料采购是施工期间资金开支的主要对象。因而,控制施工期间的工程造价需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条件下减少材料耗资。 造价人员拿到图纸后,根据图纸计算出工程量,将各项所需材料的型号规格及用量详细列表给采购部,由采购部编制采购方案。一般情况,可联系材料供应商协商采购,同等质量的材料选择报价最低的供应商购买,由此可节省一笔造价资金。 3.2 返工作业方面 返工返修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也耽误了现场作业的进程、工期,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现场管理人员需加强各个环节的作业管理,从细节上控制项目建设质量水平,避免施工期间出现返工作业。如:安排检查人员对已经完成的小项目综合勘测,及时处理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协调各个环节的现场施工,提高人员参与工程作业的效率。 4.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项目资金是工程顺利建设的物资保证,建设单位筹集足够的资金能够为施工单位的作业调控提供保证。资金结算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造价人员完成工程结算后将结算书交给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编制有效的财务报表,为管理人员的资金支配提供指导。 预算或结算操作要联系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资金审核及报表查阅等方面完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 4.1 资金审核 详细地审核资金是为了掌握造价成本的收支, 弄清每一笔资金的分配情况。 预结算工作审核的内容包括:一是收入,施工阶段的收入资金多数是预测性的计算,由于工程尚未完全竣工交付,造价人员仅能通过预算的方式确定收益大小。 二是支出,这是资金审核的关键,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多个方面审核资金支出,发现不明账务要及时审查弄清。 4.2 报表查阅 预算、结算报表是项目结算的参考依据,根据前期造价工作提供的报表内容展开结算。另外,财务报表也是工程结算的指导性文件,造价人员按照标准内容逐一结算工程资金, 及时发现成本造价控制问题。 许多施工单位内部报表制度日趋完善,从事预结算工作者要提高成本控制意识,从项目施工环节实施更多的造价调控方案,把资金投入控制在最小范围。 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探讨: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探析 【摘 要】成本控制与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施工的核心部分,加强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有利于降低整个项目造价,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每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应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地产项目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并且提出了几点加强施工现场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控制措施 房地产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投入成本最高,由于房地产项目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材料价格经常变动、现场施工方法等对于工程造价都会有所影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确保达到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入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的效果。因此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整个工程成本管理的重点。如何加强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科学管理施工阶段形成的各种费用支出,是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思考的重点。 一、施工阶段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1.项目工程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房地产项目能够严格根据工程施工顺序施工,基于成本管理角度分析,房地产项目工程成本管理主要包括要考虑成本计划,明确成本控制职能。具体而言,成本控制工作包括:(1)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施工组织设计需要经建设单位审核、同意,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若需要变更其中的内容,需要征求建设单位同意。(2)审核施工方案时应采取“择优”原则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支出。(3)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在保证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前提下,要尽量减少赶工等费用。(4)注意施工顺序的合理性,可以适当调整非关键路线工序,优化资源,合理使用资金。 2.房地产变更管理 房地产变更管理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非常重要。由于建设工程的工期较长,成本较高,技术也比较复杂,在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有可能事先没有考虑那么全面,需要更改设计,导致工程量改变。或者由于更换原材料,修改设计等,需要变更,这些都会改变投资计划。房地产工程管理人员应和造价人员密切协商、配合,尽可能避免出现洽商变更,严格控制造价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如果必须要进行洽商变更,应该详细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客观的评价变更后对房地产投资成本的影响,选择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设计变更方案。通常,房地产项目变更后的单价会根据原合同单价执行,但若合同中并未规定单价,则需要根据同条款估价,承包商提出单价后,上报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审定,最后由房地产开发商认可后才可以进行变更。 3.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房地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凭据,因此,在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一定要确保施工合同签署的严密性、规范性。其次,工程施工财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全方位分析工程的成本,并且向决策部门及时反馈,及时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加强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1.做好成本预测管理 成本预测是施工阶段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的预测对于提高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降低成本,提高项目开发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本预测应该综合考虑中标价格、房地产项目的人员技术素质、机械设备、施工条件等多方面情况合理预测。同时,应考虑施工方案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应该结合房地产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正确预测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情况。其次,对于施工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或者是工程量清单中没有明确表明,但是在施工中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需要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对成本费用进行具体预测,并且提前预期成本失控的风险。 2.加强建设单位的造价控制管理 首先应及时组织合约交底,在签订工程项目合约后,为了确保能够顺利执行总包合同和各个分包合同,建设单位成本控制部门、工程部门应该和监理单位共同向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合约较低,详细说明工程合同条件、承包方式及范围、合同总价及单价、暂定的供应单价及金额项目、注意事项等。同时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应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监督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及时掌握施工单位履行合约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出现较大偏差,应及时向领导反应,并且协助相关人员商讨解决方案。尽可能降低施工阶段成本。 3.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1)材料费用控制。应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确定材料用量,根据定额确定材料的消耗量,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并且尽可能选择一些节能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也应选择耗材较少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同时,应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材料采购部门人员应该详细调查市场行情,确保材料质量的情况下,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选择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材料供应商合作。其次,应该根据项目实际施工地点选择最近的材料供应商,合理组织运输,尽可能减少材料运输成本。 (2)机械费用控制。应将施工中消耗的机械台班量尽可能减少,利用机械调配、施工组织等适当提高机械设备的实际利用率。 (3)人工费用控制。主要是合理控制施工阶段人员的数量,使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可以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缩短一些施工工序的工日消耗量,进而降低房地产的投入成本。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施工阶段,应注意加强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和合同管理,科学预测项目成本,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更好发展。 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探讨:分析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摘 要】施工阶段是材料耗费最大的时期,因此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及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促进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逐渐放开,房地产市场也逐渐升温,时至今日可以说几近疯狂。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国内处处开花,虽然在目前疯狂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基本都有盈利,但是随着国家调控的开始,其火爆程度必将下降,房地产业也将重新洗牌,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会继续下去,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则会被淘汰,所以,及早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成本控制开始,因为成本是项目建设中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成本得以控制的话企业就可以具有盈利的机会,成本控制不好一切免谈。施工阶段是材料耗费最大的时期,因此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及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促进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 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不被重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只是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体现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2 工程成本信息不准确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偏离实际 工程成本信息在成本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都是建立在企业成本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成本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成本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偏离了实际。 1.3 责任成本制度不健全导致项目工程成本浪费情况严重 责任成本制度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把成本与责任相结合可以使成本处于受控的状态,出现异常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落实原因。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成本管理并没有引入责任成本的管理思想,工程成本与管理人员利益无关。 在以上问题存在的情况之下,存在于房地产项目之中的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本文就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做简要研究。 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 2.1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承包方进行施工作业的纲领性文件外,还是发包方质量、工期、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依据,也是承发包双方正确处理索赔、工程变更的重要依据。 2.2 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支付 2.2.1 当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时,工程师也要根据工程计量的结果,扣除不合格的工作量,及时支付进度款。 2.2.2 当工程进度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时,不能提前支付工程款,尽管提前支付对缓解承包商的资金压力有好处,但这样就会造成开发商投资控制的失控。 2.2.3 当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付款要求,工程师也出具了付款依据时,开发商不能拒绝或拖延付款,否则,将会对承包商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承包商有权向开发商请求延期付款索赔。 2.3 工程变更的控制 建设工程具有成本高、工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勘察设计工作粗糙,以至在施工中才发现许多事先未考虑的因素,不得不改变设计,从而引起工程量变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许多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因素变化,带来了设计修改、原材料更换、工期延误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都将带来投资变动的后果。 2.4 工程索赔的控制 认真研究合同中索赔条款,减少索赔情况发生;熟悉相关法规的规定,运用法规综合处理索赔事件;加强反索赔管理。 3 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措施 现场成本控制也就是项目从开始施工到工程竣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创造商品价值的基本活动。在这个环节上成功地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提升本项目在市场上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施工过程成本在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中的一个主要的工作。 3.1 施工期间成本影响的因素 在施工建设期间,找出影响现场成本控制的因素是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 一般说来,主要影响施工期间建设成本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3.1.1 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组织不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纸和施工合同以及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及时,造成成本失控。 3.1.2 由于没能很好的控制设计变更,导致合同工程量增加经济洽商大量出现,致使了成本的失控。 3.1.3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将要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风险估计不足,当风险一旦发生之后,形成了工期延误、质量事故等等损失,引起施工企业的索赔,造成工程成本加大。 3.1.4 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控制不力造成工程返工、工期的拖延,以致造成延误了最佳的施工季节使得整个项目周期加长,资金回笼周期加长,资金投入成本加大。 3.2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 工程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目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实施操作: 3.2.1 建设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事前控制比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意义更大。工程项目也是一个动态的投资,在做好事前控制的同时,做好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尤其是工程量增加的洽商、变更的控制也是不能放松的。施工过程中,对招投标、合同、采购的管理应该都算是事前控制的内容,同时作好施工图纸核查校对以及做好技术交底,也是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一环。这是现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步,也是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重要基础。 施工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设计图纸以及工程的资金计划进行监控,随着工程进行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洽商 或者变更进行成本投入的调整和控制,这是现场成本进行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内容,也是整个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 3.2.2 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采取控制措施。主动控制的具体措施体现在管理人员预先制定出的各项保障成本控制的一些计划、规章制度、组织保障体系,落实制度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被动控制是指当系统按计划进行时,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把它输出的项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传递给控制部门,管理人员从中发现问题和偏差,提出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案,然后再回送给计划实施系统付诸实施,使得计划目标一旦出现偏离就能得以纠正。
石化技术论文:石油石化行业无线电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摘要】 石油石化行业可谓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它不仅工程作业面积广,并且其工作人员较多、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加之时有泄露等突发情况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该行业也是名副其实的危险行业,为了能够保障其生产安全的同时促使自身对突发事件安全处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运用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对其作业流程进行监控。 【关键字】 石油 石化 无线电 通信 安全 生产 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及进步速度最快的企业,其发展方向除了要大型化、清洁化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通信行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企业随着下跌的油价而相继出现了盈利下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石油石化企业而言是一个预警,警示大家需要为了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质量和效益是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得以牢固生存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生产进行监督,并且能够更好的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将具有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石油石化行业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石油石化行业无线电通信应用概况 石油石化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现场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需要通过能够有效弥补有线通信的弊端,比如说对过程数据中不能或者不方便采集的都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来获取,另外无线电通信在采集参数的过程方面相较于有线通信更为经济实惠,而无线电通信在对化工装置安全保障方面却是同样高效的,由此可以看出,无线电通信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说对讲机以及办公室的无线网络都是长期应用于石油石化行业当中的无线技术,但是对于控制过程中的无线技术应用却是在近年所突破的一大技术进步。 目前,在石油石化行业当中应用无线电技术,主要是从所需要应用的场合、过程因素、成本因素以及技术因素来对明确无线技术的应用,另外还需要结合无线仪表的安全性、供电能力、实时性和综合性等来对无线技术应用方案进行制定。 二、石油石化行I无线电通信技术特点 2.1 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及其特点 井况、地层状况等是在深入石油开发的工作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而其工作难度也随之逐渐增大,一般应用于现场开发过程的测井方法当中也不乏存在有局限性较强的部分,这就造成动态的生产资料不能体现在测井结果当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来进行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常规测试仪器而言更为广阔,对于一些不适用于常规测试仪器的工作环境,它也能够正常的完成工作并获取所需的动态资料。相较于常规的测井过程而言,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对信息的传播不需要通过传播介质进行,无线传输系统、测试仪器和泵一同在油井检泵期间放入井中而对信息数据进行获取,并针对获取的信息数据通过单片机进行编码的同时由驱动电声转化器将波脉冲信号发送到井口,而安装在井口的探头会收集、整理与处理这些信号,进而对实现对油井数据进行精准、实时监控。传输道路数据是运作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所需要涉及的主要因素,所以说精准、简洁的数据编码是确保其运作高效灵敏的保障。 2.2 无线专网技术及其特点 各国政府在日益动荡和灾害频发的国际安全局势下越来越注重本国的安全问题以及灾难求援工作,但是这些需求是无法通过公共网络来进行满足的,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大力落实全国统一的公共网络建设以及能够及时对全国突发状况进行应急指挥的网络系统工作,越来越倾向于构建专用网络,加之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也逐渐指向LTE集群,以致于LTE公共网络已被部分发达国家部署成为补充本国公共安全网络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企业对集群和宽带数据业务需求在规模应用LTE宽带集群专网而得以满足,它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还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可以说,它在为企业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应用无线专网技术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特点,比如说风险性较高、投入较高并且对技术要求也更高等,除此之外,它在长距离的传递信息数据以及大范围的生产指挥调度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些特点在处于海洋或者偏远地区的油田作业中尤为明显。 三、结束语 石油石化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它也是我国较早开发建设的行业之一,所以说,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中,信息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行,尤其是现今社会所普遍应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更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创建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化技术论文:石化装置有毒气体监测技术的研究 摘 要:在石化厂内,伴随着生产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的危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对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在石油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设置安全报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某石化公司的监控技术及应用,以为石化厂以及石化装置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石化装置;有毒气体;跟踪监控技术 在石化工厂内,存在着很多有毒气体以及可燃性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充斥在整个工厂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石化行业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爆炸、火灾等。这些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给石化工厂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给企业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石化工厂要随时监测气体的浓度,将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1 系统介绍 该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采用了PLC三冗余系统,与现场气体探测器共同组成完整的监控模式。该控制系统由多种配置组成,其包括(2×3)冗余通信控制器、双冗余CPU和DO、AI模块(三冗余)、以及附件配置。其配置数量都达到了SIL3等级配置的标准,其等级达到SIL3/TUV6。PLC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通信(上位DCS和双冗余RS-485接口间的通信)功能。通过以太网技术,操作员和工作站彼此间可进行数据交换。在现场,用气体浓度探测器采集气体浓度,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经PLC控制系统整合之后,通过以太网输出到监控计算机。通过监控计算机,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以及报警提示。 2 硬件系统构成 2.1 内设故障检测模块 其内部配置采取安全的PLC冗余系统。其系统可实现智能识别故障功能以及自动还原功能。在系统不中断运行的状况下,所有智能模块均可实现维修和更换零件等工作。 2.2 现场采集气体浓度 采集气体浓度的探测器的电流信号为4-20毫安。其电流信号采用“三取二”表决机制,其经隔离栅传入到三冗余AI卡件。这里的隔离栅是特别定制的,其作用是防止电流短路、防止雷击、以及保护滤波器件等。为了避免因硬件问题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其硬件采取的是分离式结构保护以及无耦合设计。通道之间各自独立,其中一个通道若出现问题,其他通道都不会受到影响,能正常\行。 2.3 双CPU处理逻辑任务 系统采用安全的CPU双冗余,两个CPU可以同时运行,其逻辑运算的速度有所提高。系统采用了CPU同步表决机制,若其中一个CPU不能正常运行时,另一个CPU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处理逻辑任务。 2.4 输出 系统的输出模块采用的是双冗余DO模块(保生产型)。模块将负载跟OVDC并联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优点是若线路有一条出现故障,其另一端的二极管特性就发挥作用。其模块的控制输出就是有效输出。 2.5 数据处理 通信网络是由以太网、工业交换机和工控机组成,CPU通过通信网络实现了彼此间的数据交换。数据的处理、显示等工作最终由工控机来进行。 3 软件程序的设计 3.1 PLC程序 软件程序的设计包含两部分,分别是PLC程序设计和上位机程序设计。在PLC程序设计中,关于逻辑程序及组态的开发所选用的是Prophecy Machine Edition软件。该软件对操作系统有要求,其运行环境必须是基于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Prophecy Machine Edition软件提供的系统是完整的,可自动化解决系统方案。PLC程序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系统的冗余、硬件组态、主程序块。 (1)系统的冗余。在GMR Configuration中,采用Prophecy Machine Edition软件设置系统的冗余参数,可对CPU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同步数据区间等进行设置,在机架中,也可对总线控制器的位置进行设置,还可以对AI模块和DO模块的表决方式等信息进行设置。 (2)硬件组态。在硬件组态过程中要完成硬件的组态功能。在以太网模块中,该站需设置一个网络地址。在总线控制器中,控制器间的交换数据空间要根据GMR组态生成的文件进行配置。 (3)主程序块。主程序块包含三大功能块,其主要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输出的工作。为了对探测器的当前状态进行判断,以及实现报警提示,采用梯形图的方式在主程序块中编写逻辑。在采集数据时,先是读取数字,然后经一系列的处理,将探测器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值。在处理数据时,为了判断探测器的当前状态,需将转换成的电压值设定高/低报警值。在输出数据时,依据探测器的动态状态,输出对应的控制状态。 3.2 上位机程序 为实现多数据的读入工作,上位机软件读取PLC数据采用的是数组方式,通过脚本程序将性质相同的多个数据以点的方式赋值给对应的程序点。上位机由总貌图、分布图(探测器)、查询功能、系统设置以及用户权限管理构成。总貌图可显示探测器的信息,包含浓度、单位、量程等。探测器分布图,直观的再现了现场的探测器的位置,根据分布图能快速的查找到探测器。查询功能是操作人员可以动态的查询到每个探测器的实时历史报警记录。 4 结语 综上可述,该监测系统,安全性较高,且系统运行情况正常,能有效的监测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并实时进行报警,既不影响生产工作,也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作者简介: 崔少飞,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本科,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石化技术论文:加强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襄阳输油处 摘 要 强化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加速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能够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一直以来也是(石化企业)一个努力的目标。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主要分析加强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探索,积极地研究出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新方法,以便于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提供可行的经验。 关键词 石化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 培训教育工作 2010年6月的《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开发水平和加快人才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建设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技能,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分类能力教育培训制度,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这是教育培训培训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指导方向。近年来,随着石化企业规模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型工程建设投入使用,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企业专业人才和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也变得十分重要。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很多公司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相对来说较多,但是专业人员技术的达标率却不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当中具有专科学历的人、有本科学历的人以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数明显存在有差异。有很多数据表明,在很多的石化企业当中,专业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历的人仅仅只能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左右,这就使得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显得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1]。除此之外,中年的技术骨干的知识存在有结构老化的情况,从当前的在岗人数来看许多中年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毕业学生,那么公司在不断地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工艺的时候,他们的专业知识存在有结构老化的情况,这样就急需需要一些知识的更新。还有一些新入职的大学生,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便于使其适应石油化工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很多公司在最近这些年都陆续地引进了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年轻的群体能够为企业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但是他们在技术等方面还尚不成熟,对于一些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较强的工作无法胜任,那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他们快速的成才。 二、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一)建立并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的制定石化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并且对于全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对于各个单位的培训,职能和职责进行清楚明确的划分,以便于能够初步形成以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主要主管,以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实施,并且落实各个单位分工协作的教育培训管理格局[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石化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分管办法的制定,以便于规定公司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必须要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并且要参加各种教育培活动,并且按照规定进行相关的学分制度的划分。对于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专职人员,每年进行教育培训,所获得的学分累计不能够少于6、9、12分,并且经专业技术人员寄语教育学完成的情况纳入到年终考核的评价标准当中。对于这些政策的实施可有效保证石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培训体系 要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不断地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这能有效的对于公司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改善,而且能够使高层次技术人员不断地进行充实。为了有效立足企业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论文撰写和答辩阶段,必须选择双导师制度,每一个硕士班的学员都必须有两位导师,他能够保证硕士班的学员论文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他们在答辩的时候能够将相关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保证在答辩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公司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外送培训的策略,使得“走出去”交流进一步被扩大。公司需要积极地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以便于培养相关的人才,还需要充分的对于中石化集团的培训资源进行应用,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获得教育培训的资格。 需要不断的拓宽视野,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更能够有效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行业前瞻性的要求,并且能够更好地获取一些知识复合型人才。通过对高水平的报告会议的举办,能够使得各个专业的人员了解到当前最前沿的科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面的覆盖进行拓宽,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能够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的更新。还需要有效地促进技术的交流,举办一些专题技术讲座。在公司不断的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进行新的装置建设的时候,需要进行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引进,要迫切的使专业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被迅速的掌握,除了岗位自学以外,可以请一些同行专家到公司进行技术交流,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需要坚持发挥专业处室技术的优势,不断地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采用以师带徒的形式促进新入职大学生快速的成长。 (三)落实严格考核制度,保证教育培训的培训效果 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去考核,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这样才能够保证教育培训的培训结果得到落实。所以对于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时学分制的管理,需要保证每人都有一本统一印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证书,平时通过各个单位的培训人员进行负责保管,并且做好登记工作。每一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外出培训,或者是公司内部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技术讲座以及各种培训班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关情况为其折算出一定的学分,并且对其记录在册。教育培训中心应该定期进行各个车间和各个处室的检查工作,要督促各单位的培训人员及时的进行学分登记。每年年终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教育培训证书的统一处理,将其送到教育培训中心,然后通过专门的人员进行核查和验收,对于没有规定修满学分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在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对其进行扣除奖金等各种处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分析加强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对于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地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形式的开展,使其内容更加的丰富,可有效的为企业的未来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石化技术论文:公路新旧路面碎石化处理的技术建议 摘 要:相关人员在旧水泥混凝土上添加沥青,在有关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往往会发生裂缝的情况,从而致使路面出现开裂的现象。依据此类问题,本文将某一工程作为案例,从该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路面采取碎石化的处理手段进行分析,旨在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而且也能够增加使用时间。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公路事业也在日益改变,同时也对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旧路面而言,倘若在里面添加适量的沥青,会因为在某种程度作用下而发生开裂的现象,对公路的整体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碎石化处理手段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提供给相关人士,从而推动我国公路行业的不断进步。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的工程背景 就某水泥混凝土公路而言,是属于西南方向的,已经有长达20年的使用时间,是重要的交通道路。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路面出现了沉陷的情况,并且逐渐处于恶化状态。本次所修复的标段总体长度在20km左右,路面的基本结构形式是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石灰土;第二部分是三灰碎石;第三部分是水泥混凝板一起构成的,总体厚度可以达到80cm。相关单位在对该路面进行处理的前期阶段,应当先对路面所出现的情况采取钻孔取芯的方式进行检查,从而为后续施工带来具体方向提供益处。总而言之,相关人员依据钻孔取芯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观察,来对路面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相关人员将混凝土做好适当的取样,由于破碎状存在较多的数量,占据芯片总比列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并且平均的厚度在11厘米左右,从而很好的反映出路面的具体情况处于较差的状态;(2)相关人员再将二灰碎石做好取样工作,通常都是处于散碎状的状态,进而呈现出基层没有达到良好的成型效果。(3)除此之外,就石灰涂层而言,比较松散,不能达到想要的形状。相关人员在采取钻芯取样的形式来对路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勘察,然后依据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对路面产生的病害进行预防,从而有效的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建议 针对案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情况,笔者认为,要尽量保持为损坏老路面的原状,所采取的修复损坏技术,要尽量不影响公路沿线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同时保证有利于远期公路的升级改造。围绕这些要求,笔者提议采用碎石化技术,在充分粉碎水泥板块的基础上,借助重型压路机碾压碎块,使其压实稳固,增大水泥板块与基层的接触面积,然后利用水稳碎石,调平和补强处理路面,再依次摊铺透层和沥青混凝土。在技术层面上,笔者提炼出了以下多点技术内容: 2.1 破碎和碾压机械的选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要求使用专用的机械,这些机械要兼具破碎和碾压的功能,保证将设计深度范围内的路面水泥混凝土板块,进行彻底破碎,并在碾压之,为水稳层提供平整的表面。对于机械设备的选用,笔者推荐自牵引的多锤头破碎机,共同有16个锤头,能以298kW的功率和150m/h的工作速度作业。 2.2 试坑 正式施工前,为了掌握结构层厚度范围的粒径分析情况,需要进行试坑试验,具体的做法时,划分出待破碎区域的68nl过渡段作为试验范围,掌握各个桩号具体时间长度内,破碎的总长度、每小时破碎长度和落锤的高度,最终确定检测桩点好的情况,桩点号K21+94的落锤高度1.4m,锤距12m,可破碎长度79.8m/h;桩点号K21+95的落锤高度1_3m,锤距12m,可破碎长度68.4m/h;桩点号K21+98的落锤高度1.2m,锤距12m,可破碎长度129m/h。检测结果可见,桩点号K21+98的落锤高度和锤距标准,能够满足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的要求。 2.3 排水系统布置 相关单位使用优异的排水手段对开展破碎化施工带来重要的影响。依据笨工程的基本情况来看,倘若在粒料基层中间存在很多的积水,那么该情况对路面质量破坏而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人员在采取破碎化施工手段对新旧路面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将基层中所存有的积水清除干净,还应当在路肩的地方做好适当的间隔,并且将碎石盲沟进行合理设置,与此同时将路肩去除掉,从而能够和路面基层处于相同的位置,这样才可以将积水彻底的清除干净。 2.4 沥青罩面移除 本工程破碎化的路段,沥青罩面与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材料力学性能不同,在破碎作用力下,如果未能移除沥青罩面,破碎作用力可能无法有效传递至面层深部,破碎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破碎化之前要移除沥青罩面。 2.5 破碎 按照1.2m的落捶高度、12m的锤距,开始进行整个路段的破碎施工。施工期间,要考虑对交通的影响状态,笔者提议“半幅封闭、半幅施工”的交通限制方式。随后,根据水泥混凝土板块的实际情况,以150~180m/h的行走速度进行锤打,如果板块的强度比较大,可将锤头适当提高0.2m左右。考虑到表面排水的因素,笔者建议,在先将破碎位置定点在车道的两边,理由时车道两边不具备侧向约束力,破碎难度不大。在车道两侧完成破碎后,将破碎点转移到路肩位置,适时需要重点控制的是破碎力度的拿捏,以免过度碎石化。对此,笔者的提议是适当缩小落锤的间距,同时借助横杆保持破碎的位置,保持范围大约一个车道左右。 2.6 压实 相关人员将破碎作业完成以后,就需要利用压路机来进行碾压工作,将颗粒比较大的先进行碾压,提供路面的整体强度。由于碾压工序的施工流程比较简便,只需要使用压路机将其压实两遍即可,就能够实现压实的目的,从而为摊铺新的沥青提供方面,使路面能够具有一定的平整性。相关人员在施工阶段,倘若在潮湿的情况下,例如下雨等情况发生,在对路面进行压实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破碎化层压入到相应的基层里面,这样就会对基层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在对路面进行压实过程中应当最大程度确保环境是干燥通风的情况,并且在压实不到24小时的范围内来做好摊铺工作。 结束Z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看出,相关单位采取碎石化技术手段可以恰当的将反射裂缝等相应问题进行处理,并且使用老水泥板能够得到很高的强度,与此同时能够起到施工方便、节约成本的作用,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依据相关调查发现,本文就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背景下所使用的碎石化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依据有关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做出讨论,倘若其他工程想要使用这些技术,那么就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而灵活的使用这些技术,从而将其很好的融入到施工中,为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石化技术论文: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摘 要: 煤炭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开采不当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煤炭资源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实际的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借助煤化工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率和环保程度。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煤炭化工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各种先进的的煤炭化工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石化 煤炭化工技术 研究进展 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和徘徊不前并未阻碍中国企业在煤炭化工领域,尤其是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兴煤化工领域的探索。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是面临着开发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和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利用全新的科学技术探索煤炭资源的全新用途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煤化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的煤炭化工技术是将煤炭资源制成化肥、煤炭焦化后做成电石和乙炔,而新型的煤炭化工技术是利用煤炭作为生产材料生产出多种清洁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在煤炭化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突破,在新型煤化工技术和装置方面已经获得国际领先地位。 一、中国石化煤炭化工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1.S-MTO技术实现工业转化应用 S-MTO技术是以煤炭、天然气等作为石油代替资源生产化工产品的一条新型的工艺路线,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资源技术研究开发热点和难点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石化的很多企业不断开展S-MTO技术试验,相继完成了甲醇进料规模为每年1.67万吨的DMTO工业试验。同时在连续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SAPO-34分子筛选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流化床催化剂制备技术和反应再生工艺研究方面获得了全新的创新成果。通过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在抑制SAPO-34分子筛硅岛的形成、分子筛形貌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重大突破。此外,通过对分子筛模板剂和合成工艺进行创新,能够更好的对分子的形貌进行控制,能够极大的促进反应物的扩散速率。随着分子筛晶粒的减小,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速度逐渐加快。降低催化剂晶体颗粒直径,能够显著推升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2007年中国石化在实验室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每年3.6万吨的S-MTO技术中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S-MTO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活性强、选择性好、高热稳定性等特点,甲醇转化率、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分别高达100%和80%以上,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S-MTP催化剂以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 S-MTP技术是甲醇生产低碳烯烃产品的另外一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路线。最近几年,中石化高度重视S-MPT技术的研究,强化技术研究和装置建设。在S-MTP技术开发研究过程中,核心问题就是加快高选择性、高水热稳定性的ZSM-5分子筛选催化剂材料的研究。中石化在这方面研究过程中解决了两个关键性的技术。一个是对酸性的调节。在S-MTP催化剂中如果酸量过多,所生成的产物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产生第二次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速率,生成过多的多碳高分子化合物,如汽油、烷烃等副产品,并且目的产物丙烯的选择性不高。如果催化剂中酸量不足,就不能保证甲醇全部转化,催化剂再生周期就会变短。我们通过对分子筛硅铝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分子筛催化剂的酸量。另一个就是提高了催化剂中的扩散性能。在反应体系中,丙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扩散的相应的孔道就成为影响丙烯吸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子筛的孔道越短,直径越大,催化剂扩散也就越容易,因此,研究合成小分子筛技术是S-MTP催化剂应用的关键。此外,采用温和手段的碱处理方法对高硅ZSM-5沸石进行介孔化处理,保证沸石表面能够形成规则性的孔穴Y构,从而进一步缩短扩散通道的长度,提高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性能。通过试验表明在整个反应体系内添加了软模板剂合成的样品,已经存在明显的介孔,而经过碱处理之后,在样品的将介孔结构更加明显。因此通过温和的碱处理所得到的样品在MTP反应体系具有优异的丙烯选择性,丙烯和乙烯质量比能够到达10:1。 二、新型煤化工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煤炭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煤化工技术的创新能力,为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近几年,通过不断努力,我国在煤化工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改变了过去轻视理论、重视试验操作的研究模式,在兼顾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理论付诸实践。上述两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煤化工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体现。我国的煤化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自主研发的科学体系,并做着眼于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除的认识到,煤化工技术是一项长远发展过程,我国煤化工技术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我们继续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研究理念和方法,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利用劣质煤造气,通过电、气、化工产品优化组合,即多联产方案是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最佳途径。 总之,当前我国煤化工发展已呈现出过热状态。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考虑环境承载力、生态平衡、二氧化碳排放、资源消耗,盲目扩大各类煤化工产品的产能,不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需要我们进一步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对缓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促进煤炭领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化技术论文:电渗析脱盐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污水处理中的发展现状 摘要:指出了针对高含盐污水的脱盐处理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以膜脱盐、蒸发脱盐和电法脱盐等技术为代表的脱盐减量化技术体系。其中,电渗析(ED)技术近几年已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含盐水处理的关注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有工程应用案例,研究人员将该技术引入石油石化行业,与自身水质情况相结合,拓展技术处理对象,强化企业推广力度,目标是实现石油石化企业含盐水的低成本高效处理。 关键词:电渗析;油气田污水;炼化污水;脱盐处理 1 引言 电渗析(ED)是在直流电场驱动下,溶液中阴、阳离子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定向迁移,实现离子从溶液中分离的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精制、提纯等。在电渗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处理目的和需求开发了多种电渗析器,如双极膜电渗析(BMED)、倒极电渗析(EDR)、液膜电渗析(EDLM)、填充床电渗析(EDI)、无极水电渗析、选择性电渗析(Selectrodialysis)、置换电渗析(EMT)、反电渗析(RED)、离子析分与重排电渗析(Fracsis)等。 电渗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出水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具有膜易污染、检修维护工作量大、处理水量小、只能除去带电离子、易受到胶体物质的污染等缺点。该技术主要用于苦碱水、海水淡化、高硬度水的部分除盐或以作为深度除盐的预处理等,一般与反渗透、离子交换系统联合使用。 电渗析法从废液中回收酸碱或硝酸铵等可资源化产品的工艺已在工业上有所应用。川化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兴化化学股份公司、山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贵州开磷集团剑江化肥厂等硝酸铵装置成功应用了电渗析技术处理硝酸铵冷凝废水,用于硝酸铵的回收。以脱盐为目的的电渗析技术处理石油石化企业高含盐污水的工程案例较少,中原油田的某废水处理站采用电渗析工艺,水的利用率为70%[1]。 2 电渗析脱盐技术处理油气田污水 电渗析脱盐技术研究在针对油气田污水处理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以下几项研究目的,开展相关的小试及中试放大试验。 2.1 电渗析预处理及产水水质 镇祥华等[2]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4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组件,对大庆油田采出水电渗析脱盐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超滤适宜的膜面流速是3.0~3.5 m/s,跨膜压差0.30~0.35 MPa,工作温度35~40℃。超滤能降低浊度95%,对油及悬浮物的去除率超过90%。在处理大庆油田采出水的研究工作中,超滤能满足电渗析预处理的要求。 针对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油田回注水高矿化度的问题,杨洋等[3]试验采用二级串联电渗析技术处理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的含油废水,其TDS为9350 mg/L,电导率为16510 μS/cm,硬度为 627 mg/L(CaCO3)。通过“HCF高梯度聚结气浮+精密过滤器+锰砂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油、固体悬浮物以及大量铁离子。试验结果表明,操作电压、淡水回收率对回收的淡水水质有很大影响。 2.2 资源再利用 牛井冈等[4]处理矿化度为 4861.4 mg/L 的大庆油田采油厂污水,得到最适流为 17 A、流量约为700 L/h、脱盐率大于80%,最终耗电量为 1.7 kW・h/m3,最终水的电导率低于 500 μs/cm。电渗析器处理后的淡水可以用于聚合物驱油;浓水可以用于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 针对樊家油田压裂返排液中化学药剂成分多,具有高黏度、高稳定性等特点,董健等[5]采用“机械格栅+隔油池+聚结气浮+絮凝气浮”的预处理工艺+陶瓷膜过滤+电渗析脱盐的工艺开展了压裂返排液处理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的操作条件下处理后的返排液,COD 含量由10873 mg/L降至3078 mg/L,石油类由103 mg/L降至 4.3 mg/L,浊度则由高于2000 NTU降低至 1.73 NTU,电导率由21.9 mS/cm 降至1.0 mS/cm时 Ca2+、Mg2+、Cl-的含量分别为 2.635 mg/L、1.09 mg/L、219.04 mg/L,初步满足压裂液的复配要求。 镇祥华等[6]在大c油田搭建了300 t/d的超滤+电渗析脱盐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对象为经过常规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装置连续运行3000 h,产水水质、水量基本保持稳定,产水率大于80%,脱盐效率大于80%,出水浊度在1.0 NTU以下,TDS始终在1000 mg /L以下,悬浮物以及含油量均在1.00 mg /L以下,达到了配制聚合物的用水标准,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可以代替清水配置聚合物。 徐俊[7]以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工艺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含聚采油废水为处理对象,开展中试试验,提出超滤+电渗析组合工艺脱盐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其矿化度,将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聚合物配制用水。进水的悬浮物含量为8.2~15.5 mg/L,含油量为2.6~8.7 mg/L,聚合物含量为210~390 mg/L。经过3个多月的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出水的浊度控制在1.0NTU以下,电导率基本稳定在600 μS/cm左右,石油类的去除率达98%以上,聚合物的去除率为85%~95%,电渗析对超滤膜渗透液中盐类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a2+和Mg2+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Na+和K+的去除率亦可以达到79%以上,对阴离子HCO-3、SO2-4、Cl-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67%、70%和85%,达到复配聚的用水指标。 王北福等[8]也是采用超滤+电渗析工艺处理大庆采油二厂聚南八污水站的污水,经“自然沉降+混凝+两次压力过滤”进行预处理后,超滤组合电渗析工艺可以将含聚合物污水处理至符合配液用水的要求。出水的 Ca2+、Mg2+含量显著低于清水,其配液黏度及抗剪切性优于清水,可取代清水配制驱油聚合物,装置的脱盐效率为80%,出水电导率稳定在950μS/cm左右,此时的能耗为0.8 kW・h/m3,产水成本为1.93元/m3,低于清水采购的费用。 王北福等[9]又将处理目标对准了大庆油田聚驱污水,其矿化度约为4000 mg/L,含有大量的K+、Na+、Ca2+、Mg2+等一价、二价阳离子,能引起聚合物较大的黏度损失,所以聚合物只能用低矿化度清水配制。选用电渗析来降低聚驱污水的矿化度,现场试验表明,电渗析能有效地去除聚驱污水中的各种离子,阴离子的去除率为90.6%,阳离子的去除率为95.7%,聚驱污水在矿化度为847.56 mg /L时与清水的配聚效果基本一样,可以改善聚驱污水的配聚性能,从而取代清水复配驱油聚合物。此时,脱盐能耗只为0.95 kW・h /m3,低于购买清水的价格,表明电渗析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降矿化度技术,适用于处理聚驱污水。 荆国林等[10]使用三室电渗析处理油田含聚污水,用降低矿化度后的淡水配制1 g/h的聚合物溶液,其黏度比清水所配制溶液高。实验结果表明,用电渗析降低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水的矿化度,取代清水配置聚合物,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华北油田设计院针对任一联及任二联采出水的高含盐问题,以电渗析为核心技术开展了现场试验,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经过“加药混凝+砂滤+微滤”然后将纳入电渗析器,采用浓水循环模式,使淡水回收率达到80%,回收的淡水水质达到了农灌标准。运行成本约为2~2.8元/m3[3]。 2.3 上游污水对电渗析膜性能的影响 邓梦洁[12]针对超滤处理后的含聚采油废水中的HPAM和油对电渗析除盐效果的影响以及两者在离子交换膜上的静态吸附污染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利用超滤-电渗析组合工艺回用大庆油田聚驱采出水为配聚用水,但是由于超出水中仍含有少量的油和 HPAM 等污染物,会使所配制的聚合物驱溶液质量下降,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膜对油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油浓度、温度和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H值对吸附亦有较大影响,在pH=7.0时吸附量达到最大;HPAM与油的共存使膜的吸附污染更加严重。 3 电渗析脱盐技术处理炼化污水 榆林炼油厂为满足电渗析中试装置的进水要求,在预处理部分为“多介质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紫外杀菌器+保安过滤器”,杀灭污水中微生物,且过滤精度逐级提高。重点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生物黏泥等,以避免电渗析器离子交换膜的污染[13]。朱安民[14]等将电渗析装置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连续运行期间平均脱盐率为76.18%、碱度的去除率为87.33%、钙离子去除率为83.25%、总硬度的去除率为85.75%、氯离子的去除率为89.12%,产水水质满足循环水补水水质要求,脱盐系统吨水耗电1.09 k W・h。通过调整电渗析的运行电压,并使用频繁倒极的运行方式,确实减缓了膜的结垢和污堵,确保装置连续、稳定的运行,且产水水质较为稳定,可回用于循环水补水系统。 4 结论 (1)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电渗析装置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倒极电渗析(EDR)、双极膜电渗析(EDMB)等,目前停留在中试试验阶段,无极水电渗析、液膜电渗析(EDLM)、填充床电渗析(EDI)、选择性电渗析(Selectrodialysis)、置换电渗析(EMT)、反电渗析(RED)、离子析分与重排电渗析(Fracsis)等新型电渗析大多在国外也仅仅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但因为电渗析技术本身具有操作简便、能耗较低、出水水质较好、浓缩效果好,可以使出水浓水含盐量达到15%~20%等优点,具有非常大的放大前景。 (2)膜的污染依然是膜技术、电渗析技术研究的重点,膜的抗污染性能的提升、膜污染的恢复、耐用极板的开发等关键问题如果有所突破,将会推动膜分离技术未来巨大的发展。 (3)目前,已有研究人员以石油石化行业的含盐水为处理对象开展了一些试验,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电渗析的进水水质十分的关键,其前端的预处理工艺的设计尤为关键,涉及到后续电渗析装置是否会产生通道堵塞、膜污染、电流效率降低等问题,工艺放大的过程中,预处理单元设计的重要性不亚于电渗析器的设计。 (4)很多学者针对电渗析出水进行了以回用为目的的研究,确定了电渗析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含盐水处理的可行性,且经济性较好,试验表明,电渗析技术处理上下游高含盐污水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石化技术论文:防晃电技术在石化企业典型应用探究 摘 要 石化企业生产装置中大量采用交流电动机拖动,主流程关键电动机拖动设备占比也很大,电网晃电会造成关键交流电动机停运,装置生产流程中断,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文旨在从实际应用出发,详细阐述交流电动机防晃电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及具体实现方法,为石化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晃电技术解决方案,避免因晃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石化 防晃电 延时 控制器 1 前言 晃电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两种,第一种为电压骤变,持续时间500ms以内;第二种为短时失压,持续时间在0.5s至3s的供电中断。在低压电动机控制系统中,采用交流接触器作控制,一旦出现晃电,交流接触器会脱扣断开,使电动机失电停止工作。在石化企业生产中常会因晃电引起关键电机停机,导致整个生产装置连锁停车,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防止因晃电造成的装置停车,对提高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交流接触器防晃电技术及演变 2.1 应用防晃电型接触器 FS电容储能型接触器,利用电容储能的原理,实现接触器延时释放;机械锁扣型接触器采用机械保持,分励脱扣方式,晃电不脱扣。 2.2 直流或UPS控制电源 控制电源取自直流或UPS控制电源,晃电时控制电源不受影响,接触器保持工作状态不变。 2.3 增加时间继电器 在交流控制回路增加时间继电器,采用失压延时断开方式躲开晃电时间,电压恢复正常后接触器保持运行。 2.4 防晃电智能控制器 采用继电电子一体化电路结构,内置电容作为后备电源,晃电时内置电容提供电源保持继电器接点闭合,接触器合闸回路保持导通。电压恢复正常后接触器保持运行。 2.5 电机保护控制器 防晃电功能集成在电机保护控制器中,通过对电压阀值及时间参数的设定,可实F多种形式的防晃电功能。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时并没有对MCC配电系统防晃电功能进行设计,都是石化企业在晃电造成经济损失后增加防晃电措施。这就要求在原MCC基础上进行改造,因MCC间隔空间受限,以及改造复杂性程度,可靠性,投资金额等影响,防晃电型接触器和直流或UPS控制电源防晃电措施不常用;随之防晃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晃电智能控制器和电机保护控制器的防晃电措施被广泛应用,成为主流的防晃电技术。 3 典型应用实例分析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化肥一期装置含一套合成氨装置,1996年建成投产。因地处海南省沿海地区,常年多暴雨和台风天气,年均可记录的晃电达12次,投产初期,因无防晃电措施,晃电造成的装置停车事故时有发生。2001年至今相续采取了三种形式的防晃电技术,经过多年的设置完善及优化,现如今3s以内的断电不会造成装置停车。 3.1 增加时间继电器 在交流控制回路中增加三只时间继电器,其中T1和T3为断电延时继电器,T2为通电延时继电器,如图1,此控制回路可实现防晃电及自动分批重起功能,主要在2008年以前采用。优点:此方式实施简单,安装方便,投资少;缺点:控制较复杂,接线较多,T2长期带电易损坏,时间继电器损坏会造成误动。 3.2 DZQ-A智能型控制器 如图2,DZQ-A智能型防晃电控制器具有辅助保持和来电重合双时段控制器特性。辅助保持时段接触器“晃电”跳停后瞬间闭锁器运行指令,来电后接触器立即闭合。若辅助保持时段内电源没有恢复则其运行闭锁指令自动解除,进入来电重合控制时段,当来电达到控制器设置的重合允许电压阀值时,通过延时元件发出重合指令。优点:接线简单,体积小,安装方便,故障也不好造成误动;缺点:时间内置,不可调节。 3.3 M102电机保护控制器 如图3,控制器检测电压,当电压低于脱扣设定值,根据设定的电压跌落时间长短,自动重起动,分为以下三种情形:情形1:电压跌落时间 4 结束语 防晃电技术措施多种,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器及电机保护控制器成为防晃电技术的主流应用。石化企业需结合所在电力系统特点及自身条件,在实际的应用中优化配置,提供可靠性,不断完善及优化防晃电技术措施,为石化企业避免晃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石化技术论文:谈百得燃烧器油嘴技术在石化系统的应用 【摘 要】百得燃烧器油嘴(以下简称油嘴)从开始使用时,它能把燃油均匀地雾化后喷出并经火焰扩散盘风压的二次雾化送到加热炉燃烧室内燃烧,到逐渐出现燃油燃烧不完和加热炉辐射管结焦的这个过程,在最初形成时是很难被发现和引起重视的。通过对油嘴的结构、有关技术要求和特性参数的分析,以便找出这一过程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引起使用单位的重视,同时提出正确维护和使用油嘴的方法。 【关键词】加热炉;燃烧器;油嘴;油嘴特性参;保养周期;汽蚀;结焦;磨损 在石化管道系统中所有热输泵站的加热炉上使用的都是由意大利BALTURS.P.A(百得公司)生产的重油燃烧器,共有两个系列:一种是BT75-250DSPN-D系列,另一种是TB0-4N-D系列。这种燃烧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这些都在使用过程中得到验证,实样见(图1图2)。在2007年至2009年这两年期间,石化管道仪长线所有热输泵站的加热炉由原油改换烧煤焦油以后,百得燃烧器的油嘴、增压泵、枪体组件磨损严重,使用寿命寿命缩短,由于百得燃烧器所有易损件完全依赖进口,购置费用高,因此引起所在单位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的重视,开始着手研究百得燃烧器有关使用和技术问题。 油嘴是安装在燃烧器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在石化管道系统每年都有数以万吨的原油通过这个油嘴完成燃烧,以满足加热炉供热需要,因此进一步研究油嘴技术对安全、低耗输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油嘴结构及有关技术要求 1.1 油嘴结构与使用前的检查 油嘴是由连接体、喷嘴、旋转室、回油管和密封圈五个零部件组成的(见图3)。从油嘴分解实样图看结构并不复杂,但每个零部件加工精度和配合公差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对油嘴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能帮助我们在今后正确地拆装油嘴。油嘴组件在出厂时就已经装配好了,用户只需直接安装使用即可,但最好还是要把油嘴拆开检查,主要是检查喷嘴锥面与旋转室锥面是否完全接触。油嘴在出厂时涂了一层防锈油,当连接体螺母与回油管螺栓(见图3)拧紧后,喷嘴与旋转室两锥面之间的防锈油被挤出,在一定的时间内两个锥面就形成压痕,通过压痕就能大致判断是否完全接触。如果两个锥不能完全接触就会出现油嘴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加热炉辐射管结焦等现象。 1.2 嘴油有关技术要求 油嘴连接体、旋转室和回油管选用的材料均为中碳合金钢,调质硬度为HB240~280;喷嘴选用的马氏体钢,淬火硬度为HRC57~62。旋转室进油槽(见图3图5)三个面的粗糙度与喷嘴120°锥面的粗糙度应相同,以保证燃油通过进油槽四个表面的流速度相同。 2 喷嘴特性参数 在石化管道系统中所有热输泵站的加热炉上使用的都是回油油嘴,它用于比例调节式燃烧器上。这种燃烧器可是根据加热炉的供热需要不断地调节它的耗油量。它在流量最小时启动,然后通过锅炉的自动控温仪器或压力探头自动升到最大流量;然后,按照同样的原理又回落到最小流量。 这种油嘴不是把到达油嘴的油全部喷射出去,而是将其中一部分通过回油管返回。 这种类型的燃烧器的油泵压力是一定的,所以喷嘴的送油压力也是一定的。如果改变了回油压力,送油量也相应发生变化。 这种油嘴特性参数有三个,在出厂时厂家把它用激光打标机分别打在油嘴连接体六角螺母的平面上(图4) 2.1 输油量 输油量是指油嘴最大额定的喷油量。在实际使用中油嘴的喷油量只有额定输油量的二分之一左右,这是因为使用的是回油喷嘴,它在满足加热炉供热需要的同时将部分原油通过回油管返回。在石化管道系统中热输泵站使用的加热炉主要有三种型号GW2500KW、GW5000KW、GW8000KW,分别使用输油量为200-275K/h、500-600K/h、800-900K/h这三个系列的油嘴。使用单位应根根所使用的加热炉功率和供热要求在对应的系列中合理地选用油嘴。使用输油量过小的油嘴满足不了加热炉供热需要,还会导致回油压力调节过高,增压泵负荷增加;使用输油量过大的油嘴,则导致加热炉排烟温度高、炉效降低、能耗增加。 2.2 喷射角 喷射角是燃油从喷嘴(见图3)喷出的角度。油嘴喷射角度为30°~45°~80°,一般使用喷射角为45°的油嘴。使用喷射角度小的油嘴,被雾化喷射出的燃油不但细而且长,使用喷射角大的油嘴情况正好相反,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3 输油比 输油比就是油嘴的喷油孔数与进油口数之比。因为一支油嘴只有一个喷油孔,所以这个数只能是一个为1的常数,而进油口数是喷嘴锥面与旋转室锥面重合形成的进油口数,这个数是由旋转室进油槽的个数所决定的,如图5所示的是一个有5个进油槽口的旋转室,即输油比为1/5=B5。输油比范围为1/3=B3~1/5=B5。油嘴输油比值越大输油量越高,火焰也就越长,输油比大的油嘴用于输出功率大的加热炉。 输油比是油嘴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它还决定了雾化燃油从喷嘴喷出油流的螺旋线的条数。通过观察炉膛燃烧就会发现火焰是呈螺旋状的,如果输油比是B5就有5条螺旋燃烧的火焰线,这就是雾化燃油从喷嘴喷出进入燃烧室火焰稳定、方向性好的原因。 3 油嘴出现雾化燃油不良和燃烧不完全的检查和保养 当油嘴在连续使用时,喷嘴120°锥面和旋转室进油槽的三个面(见图5)中任意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面就会发生结焦或磨损,这时油嘴开始出现雾化燃油不良和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油嘴使用到一定时间后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3.1 油嘴维护保养周期 油嘴维护保养周期主要取决于所用燃油的物性,其关系见表1。 表1 原油物性与油嘴保养周期 从表1原油物性与油嘴保养周期分析,油嘴保养周期与粘度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含量,当胶质+沥青含量 10时,油嘴的保养周期会更短,使用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油嘴的保养周期。油嘴结焦分为内外两个部份,在这里讨论的是油嘴内部结焦对燃油雾化的影响。油嘴是安装在火焰扩散盘中心处的,它尽管有火焰扩散盘均匀分配的风量和喷出的燃油及回油冷却,但它的表面温度仍然可达到400℃以上,油嘴内具备了结焦的温度条件。由于使用的是回油油嘴,所以油嘴内会产生汽蚀,爱到汽蚀的金属表面呈蜂窝状损坏。 使用煤焦油的油嘴比原油结焦与磨损要严重得多,由于从2009年10月以后在石化管系统不再使用煤焦油,所以在这里不详细介绍。 3.2 油嘴的维护保养 当油嘴使用到保养周期后,将其从燃烧器上拆下,按图3所示顺序分解,用汽油将这些零部件清洗干净擦干。 3.2.1 喷嘴的维护保养 首先加工三个上锥体直经为¢14L、下锥体直经为¢1.2L、锥度为120°、表面粗糙度为Ra0.4锥头,然后用前两个锥头加研磨砂研磨喷嘴120°的锥面,直到锥面内结焦和受损面被磨平为止,再用第三个锥头加抛光粉抛光。 3.2.2 旋转室的维护保养 检查旋转室进油槽(图5)的三个面结焦和蜂窝状损坏程度,先用刀片清除进油槽面上的结焦,再用1800号砂纸打磨槽面,直到槽面的粗糙度与喷嘴锥面的粗糙度大致相同为止。 3.2.3 回油管维护保养 回油管(见图5)一般不会出现结焦,磨损程度也较轻,但要检查回油管内孔的三条螺旋线并清洗干净,以避免原油中胶质附着在螺旋线上,使通过回油管进入枪体的回油产生气阻而导致回油不畅的现象发生。 对以上三个零部件保养完以后,按图4顺序组装后即可以使用。经过保养后的油嘴与新油嘴的性能一样,但这样的保养最好不要超过四次,这是由于喷嘴和旋转室其它燃油和回油通过的工作面不易修复,所以当油嘴使用到这种程度r应及时报废。 4 结 语 百得燃烧器技术含量较高,油嘴仅仅是它的一个重要部件,还应对它各个系统的结构、性能和原理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应用所掌握的油嘴技术安全、经济、节能地使用油嘴。虽然一支油嘴在连续使用5000小时以上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结焦和燃烧不完全的现象,但在石化管道系统所使用的大功率加热炉上能及早发现这一现象,及时并采取措施,节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化技术论文:石化生产中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技术 伴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水平逐渐提升,石化生产对于电机设备的应用安全越来越关注。三相异步电机是石化生产中的重点设备之一,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在具体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当三相异步电机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石化生产停工,因此需要及时采取异步电机维护。为了提升三相异步电机的维护效率,在本文中针对石化生产中的三相异步电机维护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石化生产 三相异步电机 维护技术 研究 在实际生产中,三相异步电机充当着动力转换设备,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生产中所需要的机械能力。同时三相异步电机与其他类型电机相比,其运行效率较高,装置性能较强、电量消耗比较小,比较容易携带。基于三相异步电机这些优势其在石化生产中应用备受关注,因此对于其维修技术进行研究,在促进石化生产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 石化生产中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故障产生原因 三相异步电机在石化生产中的应用,伴随着电机的运行有可能会产生电机故障,为了迅速的对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进行维修,需要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故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关接触器不稳定; (2)保险丝被烧断; (3)电机使用不当所出现的电路故障。 1.1 开关接触器不稳定 在石化生产中,三相异步电机缺相运行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三相异步电机长期处于缺相运行的状态,将会导致系统出现的故障,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电机烧毁。那么缺相是如何产生的?在进行三相异步电机接触器的配置环节中,如果接触器配置不合理,使得触头的灭弧能力降低,开关接触器的触头直接连接在一起。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具体的石化生产中将会出现故障。 1.2 保险丝烧断 保险丝烧断的问题在三相异步电机运行中也比较常见。如电机处于短路状态时、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时都会出现保险丝的熔断。再或者是保险丝的容量比较小,也会直接导致保险丝在线路连接中烧断。 1.3 电机使用不当 三相异步电机使用不当也会出现故障,如比较典型的就是金属片烧毁、导线断开等。当点击使用环境不当,同样会导致石化生产设备电机缺相。 2 石化生产中三相异步电机维修技术应用 对石化生产中的三相异步电机进行维护,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维修: (1)在三相异步电机未运行前对于电机进行安全检查; (2)针对三相异步电机的绕组进行电气检查; (3)从电机运行的电路上进行综合性的安全分析。 2.1 电机运行前的检查 在异步电机在运行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异步电机的状态进行检查,包含内部电路、外观以及通过物理检查等确定异步电机处于正常的待工作状态。这是保障异步电机能够在石化生产中运行的前提。在实际检查环节中,需要对异步电机的参数数据进行记录,以备电机出现运行故障时按照参数数据进行维修,迅速找到故障点。具体设备检差,可以通过噪声检测技术、电流测量、振动状态等进行分析。这些参数都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判断出三相异步电机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三相异步电机存在故障,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检修维修。先对主要部件进行故障检查,如对绕组进行故障检测,分析绕组是否出现接地故障。通过目测的方式,观察绕组端部以及线槽内部绝缘物是否有损伤,以及焦黑的痕迹。还可以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当万用表低阻档读书很小,t说明是绕组接地。 2.2 绕组电气维修 针对三相异步电机绕组的故障,需要对电机绕组及时进行解决。首先将绕组受潮的部分进行烘干处理,并且冷却到60-70℃,浇上绝缘漆之后在进行烘干。在处理绕组端部的损坏时,需要在绕组接地处重新进行绕组的绝缘处理,涂漆并且烘干处理。而绕组接地点在槽内时,需要及时更换部分绕组元件,最后应用不同的兆欧姆表进行绕组的测量,直到满足技术要求为止。三相绕组除了接地故障外,还可能会出现绕组断路的情况,而对于绕组断路的维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 (1)断路在绕组端部时,需要将断路连接上,并且包裹上绝缘材料,在最为外端套上绝缘管,再烘干; (2)当出现相间绕组短路时,需要重新更换新的绕组; (3)对笼形转子断笼情况采用焊接法、冷接法等。 2.3 电气电路分析 对三相异步电机的电气电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一般情况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流不平衡度保持在2%左右,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状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需要保持在100Ω以上,在对于电机绕组电路未检测的基础上不能够进行电机的开机。对于电机电气电路中的电流、振动、转速、噪声等进行观察。当这些参数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电机的重启。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研究,主要面向三相异步电机故障维修,为了迅速的对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进行检查,需要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故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关接触器不稳定; (2)保险丝被烧断; (3)电机使用不当所出现的电路故障。 对石化生产中的三相异步电机进行维护,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维修: (1)在三相异步电机未运行前对于电机进行安全检查; (2)针对三相异步电机的绕组进行电气检查; (3)从电机运行的电路上进行综合性的安全分析。 石化技术论文:舟山石化绿色环保技术需求分析 摘要:石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石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会对环境造成较严重的污染。近年来,治理和预防石化污染引起了政府和整个石化行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舟山市石化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并χ凵绞惺化行业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需求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舟山 石化行业 绿色 环保技术 需求分析 近年来,石油化工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屡有发生,尤其是去年发生的8・12天津滨海新区危化仓库爆炸事故,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爆炸造成16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8.66亿元。舟山市属海岛型地区,地域狭小,环境容量有限,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会对居民生命安全和附近海域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近几年公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安全环保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影响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安全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化行业的安全环保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考验。 一、舟山市石化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 (一)舟山海岛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舟山是由群岛组成的地级市,国务院于2011年6月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使舟山驶上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随着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陆地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却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受陆源污染的直接影响,舟山海域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形势最为严峻的海域之一[1]。根据2003年至2015年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舟山严重污染海域(劣四类)面积占比从2003年23%上升到2015年48.4%,海域水质环境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超标最多的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舟山海域污染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海水中石油、氮、磷等有机物,农业的化肥、海水的养殖等。数据显示,随着舟山本岛及附近岛屿新建扩建油库、油码头数量的增加,油品进出、储运量增加,从而加重了舟山海域油类污染[2]。这些污染也是造成赤潮频繁暴发的主要原因。 (二)环保法律法规日臻完善,达标排放要求更加严格 自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和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这些法律、法规定和标准的出台给石化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都对各类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作了严格规定,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含油固体废物属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处置的危险废物,含油废物违法处置被纳入刑法处罚。2012年,环保部还专门针对化工园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园区规划、环评制度、项目准入、环境管理和防控体系等方面提出要求。2015年4月16日,环保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两项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石油化工各类污染物规定了较以前更为严格的约束性指标。2014年,环保部《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VOCs作为PM2.5的重要前体污染物,首次纳入“十三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近年来,浙江省和舟山市配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为了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要求,无论是石化新建项目还是现有工程,必然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技术,进一步规范环保管理,研究并解决污染治理技术的难题,从而大幅度提高石化“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技术水平和污染物稳定达标的可靠性。 (三)公众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舆论监督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意识在逐渐增强,政府也鼓励公众和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环保监督,石油化工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都在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前几年舟山市某石化企业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引起民众的担忧和上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对其主要污染物的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都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并规定了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石化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水平,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优先考虑,全面履行好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舟山市石化行业绿色环保技术需求分析 通过对舟山市石化行业现状分析,考虑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结合国内外绿色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新进展,舟山市石化行业在绿色环保技术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生态石化基地建设 石化基地生态绿色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石化基地产业链规划与招商,多目标绿色评价体系及化工生态园区设计规范与标准,石化基地环保技术开发创新体系,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产业运行机制,石化基地建设对海岛海洋生态和周边海域潮流的影响。 (二)清洁生产技术 制备新颖绿色原材,以替换石油化工生产中惯用的氢氰酸、光气等剧毒原材[3];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化工过程集成技术,降低水耗、能耗;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效率;开发环保高效的优良催化技术,防止设备腐蚀,减少废物和环境污染;开发特殊状态的反应体系和超常规状态的反应技术,提高反应效率,节约石化资源;生物质能、页岩气、煤层气等新能源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4]。 (三)污染防控与节能减排技术 海洋环境下石化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扩散分析,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三废”污染监控技术体系研究,石化基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集成化石化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石化基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技术,石化基地恶臭污染防治技术,石化基地VOCs排放控制技术,节水型污泥处理技术、特种石化废水处理技术集成及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应用与示范;石化基地净化水回用技术,石化基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储运油泥资源化利用,石化基地地下水、土壤污染监控及修复技术。 (四)石化环境监测与安全应急体系 环境事件危险源识别技术,石化基地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海岛环境下绿色石化集聚区运行安全关键技术,石化基地近岸海域污染监测体系,污染排放浓度超标和生态环境安全预警机制,海岛环境下石化基地安全环保应急体系,石化基地HSE管理体系。 (五)其他技术需求 环境标准与信息化技术,智慧石化基地软硬件技术体系,石化基地舆情引导与社会责任关怀建设等。 三、 结束语 像舟山这样的海岛地区,如何做好发展和环境“双赢”的文章,是极其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课题。开发和使用环境友好石化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技术,是解决石化行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全球化,我国石化工业在国际上也面临着产品和工艺技术的激烈竞争,为了迎接这种技术和产品竞争的严峻挑战,跟上国际上重视环境保护的趋势,也需要发展自己的环境友好的绿色石化技术和优质产品。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和环境排放标准,加强环境友好石化生产工艺与节能环保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升级,全面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清洁化生产和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石化产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石化行业真正成为舟山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石化技术论文:论我国的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发展与前景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产生了许多有效的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而且经过实践证实,在页岩气的实际勘探中发挥了较大的价值。为我国石化岩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我国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石化页岩气; 工程; 技术; 前景 一、页岩工程地质环境描述技术 页岩工程地质描述技术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为我国重点地区页岩油气井钻井优化方案设计,以及可压性评价、完井方式选择,以及压裂方案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岩石力学特征评价技术 针对页岩地层具有非均质性较强、各向异性突出的主要特点,以测井资料处理以及岩心测试为重点。最终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测试等,形成了岩石力学特征宏细观分析评价技术,以及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预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多属于岩石力学特征评价技术。这些技术的投入使用,为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以及压裂设计提供了更为实际的指导。 2、建立了页岩可压性评价办法 综合考虑岩石的特质,再分析岩石力学的相关参数,岩石中的有机碳含量,以及总含气量等。将地质甜点,以及造成压裂裂缝起裂以及延伸难度较大的岩石脆性特征相结合。最终形成页岩可压性评价办法。这种办法的针对性较强,而且在实施中可操作性较大。可压性指数评价模型如下: 在这个式子中,FI可压性指数,;S为页岩储层参数的标准化值; 为储层参数的权重系数。 这种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运用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块的页岩进行了一定的计算评价,分析到许多区块页岩底层的可压性指数。根据指数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才能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运用。 3、进行了页岩裂缝扩展规律物模实验研究 这种实验研究是以露头页岩岩心为主要对象的。通过对不同井下工况进行了针对性模拟实验,得出更多的理性认识。主要成就在于更新了对岩石脆性与剪切破坏形式等的关系认识。这是进行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 4、初步建立页岩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我国在与国外许多大学进行合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中国石化页岩储层的主要特征,以及压裂效果等。初步得出了页岩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二、“井工厂”钻井优化设计技术 通过对国内外“井工厂”技术进行实践调查分析,并有效结合中国石化页岩气区块的主要特点,有效进行了“井工厂”技术攻关研究。最终形成了“井工厂”钻井优化设计技术。 1、首先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开展精细的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创造出页岩气井井身结构序列。这种序列在实际运用当中,对于封隔复杂地层十分有效。而且,还有效降低了钻柱扭矩和摩阻。使得我们在开展水平作业时增加了安全防护。为满足压裂增产措施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2、初步形成了合理确定造斜点、造斜率优化O计技术。 3、根据不同的页岩气区块的实际状况,创造出了优快钻井设计技术。 三、页岩气的开发技术分析 在页岩气的用途之中,最被人们熟知的是对页岩裂缝的填充,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天然气,渗透率相对较低,而且其气流的阻力比纯天然气大,因此,给页岩气的开采带来较大困难。在长期实践当中,人们发现传统的采取方式所能产生的产量十分小,因而需要运用特殊的方式实现增产,同时需要对钻井进行适当地创新。 1、基础的压裂技术 页岩气的储层是十分致密的,因而渗透率也相对较低,如果想对其进行直接生产,难度较大。当前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储层改造、页岩气储存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压裂和酸化。在这两种方式当中,压裂是最常运用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目前常常使用的压裂技术。水力压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能够在储层当中形成十分密集的网络,而且能够合理地改善渗透率,使得天然气更加顺利地进入井筒。为了保障保井能够经受住压裂的压力,从而注入泵率。就必须要在压裂开始之前,对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出具体的受压能力。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人造裂缝的半长,在对岩井水力压裂的适应中,可以达到76.3~458.0m。 在对页岩气进行实际开采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压裂办法,如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多级压裂、水力喷射压裂等。在这些办法当中,各个办法使用的范围不同。如氮气压裂办法适用于深度较浅的,或者底层压力较小的页岩。多层压裂办法一般适用于垂直堆叠的致密底层。除此之外,还有凝胶压裂办法等。但是凝胶压裂基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长期发展之后,逐步被清水压裂办法所替代。 因为页岩气藏超低率和低孔隙度,页岩气水平井必须要经过多级大规模水力压裂处理。然后才能实现页岩气藏经济生产。在国外,经常会使用的水力压裂技术包含了以下几种:泡沫压裂、清水压裂、多级压裂、水力喷射压裂、同步压裂等。 泡沫压裂: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低压、低渗透水敏储层压裂作业。总结该技术的主要特征,可以有效减轻压裂液对地层造成的伤害力度。而且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返排的效果。 多级压裂:它主要指的是在合理运用封堵球的基础上,将储层进行多个层次上的分隔,进而进行科学的分段分裂。这种分段压裂方式是当前页岩气水力压裂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清水压裂技术:它主要是指将减阻剂、表面活性剂以及黏土稳定剂等,加入一定的清水,进而在压裂过程中充当压裂液。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清水中加入减阻剂、黏土稳定剂量,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来充当压裂液。这种特殊的压裂液能够有效改善页岩气的渗透率,提升导流性,有效降低地层伤害。这种技术主要运用在致密储层,它是美国页岩气井最主要的增产方式。 水力喷射压裂:它指的主要是运用高速、高压的带砂体,进行适当的孔射,接着再打开地层连接井筒的通道,使得流体排量得到大量提升,进而实现较高的低层压裂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发育较多的天然裂缝的页岩储层。 石化技术论文:石化企业污水回用技术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石化行业开展节水减排的形势非常紧迫。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化企业在“节水减排、污水回用”方面的工作和探索。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清洁生产,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合理进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确保外排废水指标长期稳定达标,为后续的污水回用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石化行业;节水减排;源头控制;污水回用 1 石化污水的特点及处理流程 1.1 污水排放量大 石化企业是工业耗水量较大的行业之一,约占全国工业取水量的5%左右,而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4.2%。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污水排放量大成为石化企业污水的特点之一。 1.2 污水水质复杂 石化企业由于生产的产品流程较长,生产装置又多,在生产过程中因切水、设备泄漏等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众多,且含有一定毒性。根据成分不同,污水可分为含油污水、含硫污水、含碱废水、含盐污水、含酚废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的多样性给后续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石化企业废水是工业污水中比较难处理的水质之一。 1.3 污水水质变化大,冲击性强 由于石化企业污水具有量大、变化快、水质复杂且具有毒性的特点,因此任何水量、水质的波动都有可能给后续处理设施造成冲击,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瘫痪(尤其是生化系统污泥大量死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 1.4 主要的污水处理流程 随着石化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导致的原油劣质化趋势越来越大,造成石化废水水质不断恶化,传统的“老三套”处理流程(即隔油-浮选-生化)已难以满足处理需要,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从严和环保执法力度的逐步加大,造成企业外排污水达标困难,因此石化污水处理流程通常采取大马拉小车―通过加大设计能力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耐冲击能力,加长处理流程―有些企业甚至采用三级生化来提高处理深度,确保外排废水达标。石化企业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分为预处理和生物处理。为了确保生化处理的平稳性和效果,预处理非常重要。 2 污水资源化探讨 2.1 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源头控制 采用源头控制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节约新鲜水,而且可以减少污水的产生量,减轻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提高处理合格率,为污水回用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国内一些石化企业在清洁生产以及源头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用加氢精制工艺取代传统的碱洗电精制工艺,以柴油产品精制为例,传统的柴油碱洗电精制装置的污水产生量为0.1t(水)/t(油),而采用加氢精制工艺后,污水产生量仅为0.025t(水)/t(油),削减率达到75%,减排效果明显;采用间接冷却和空冷技术代替直接冷却和水冷技术,可以减少水冷设备的蒸发损失与飞溅损失;实现装置间的热联合,回收低温余热,可以减少冷却设备,进而减少循环水的使用量。 2.2 做好污水的污污分流和分治工作,减轻污水 集中处理系统的压力石化企业基本上已做到清污分流,而污污分流和分治工作还需不断加强,后者不仅是污水达标排放的保证,更是污水资源化的需要。将含硫污水、碱渣污水、含盐污水和低浓度的含油污水进行彻底分流,并实现专线专输、专罐贮存、分质限量处理。特别是在装置停工期间,对于清洗容器排出的高浓度溶剂冲洗水,用槽车运至污水处理场专罐贮存设施,避免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通过上游环保装置、设施的预处理(如污水汽提装置、湿式氧化装置以及电脱盐污水的预处理设施等)来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确保外排废水的净化深度,为污水资源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2.3 合理应用水夹点技术,加深污水资源化程度 2.3.1 含硫污水的串级使用 石油炼制企业含硫污水的串级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水夹点技术应用的实例。以镇海炼化为例,该公司结合生产工艺注水水质的需求,将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顶的含硫污水串级使用于富气洗涤水的注水,将常减压或其他非加氢型装置的含硫污水,串级使用于延迟焦化装置富气洗涤水的注水。通过含硫污水的串级使用,该公司不仅减少软化水的使用量将近30t/h,而且减少相对应的含硫污水的产生量。 2.3.2 汽提净化水的回用 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是石化企业处理酸性水的唯一装置,通过加强酸性水的预处理如增设罐中罐+旋流除油器的组合工艺,降低酸性水中的油含量,为污水汽提塔的稳定高效运行打下好的基础,确保汽提净化水的各项指标稳定达标。目前石化企业已普遍将污水汽提净化水回用于电脱盐注水、加氢精制装置的空冷注水等,某些先进企业的回用率甚至可达85%左右,某些大型的石化企业一年的回用量可达到上百万吨。回用净化水不仅达到了节水的目的,而且直接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 2.3.3 达标外排废水的回用 要最终实现外排污水的回用,必须提高外排污水水质。水质越好,回用的后续处理流程就越简单,回用成本越低。因此,石化企业要在抓好污染源头控制,减少上游装置污水产生量,做好污污分流、分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场的净化能力和深度,降低外排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为污水回用提供合格的水源,真正实现外排废水的资源化。根据目前石化企业的现状,达标外排废水回用可分为直接回用于机泵冷却水和焦化冷焦水,按外排水质情况选择经适度或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补水,以及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锅炉用水三类。适度处理主要用于处理丰水地区企业的达标污水,特别是水质较软的南方地区。一般经过强化生物处理,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曝气生物滤池(BAF)等,再经过过滤、杀菌等后续处理,主要是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COD、氨氮、油类以及悬浮物,使水质达到《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中规定的COD≤60mg/L,NH3-N≤10mg/L,石油类≤2mg/L以及SS≤10mg/L的指标,满足循环水补水的水质要求。 深度处理主要用于处理缺水或水质较硬地区企业的达标污水,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盐分,降低电导率。根据目前的现状,通常采用预处理―超滤―反渗透脱盐的处理流程,因为流程比较复杂,处理费用较高。处理后的水质好于自来水,一般回用至锅炉用水。水质较硬的企业也可考虑将深度处理的污水部分回用到循环水补水,以降低补水中的盐浓度,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减少排水量,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目前一般深度处理的成本费用为5元/t,而水质较硬企业制取除盐水的费用达到6~10元/t,因此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在北方还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缺水地区而言,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大。 3 结论 实现石化企业节水减排,必须加强节水减排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的节水减排和水的忧患意识;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减排措施和管理制度,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将用水与排污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指标进行考核;企业在实行节水的同时要减排减污,否则随着污染物浓度的提高会使外排污水无法达标,污水回用亦无从说起。总之,要将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与水资源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 石化技术论文:碎石化技术在老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摘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是一种原位利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手段,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末期,其他方法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时可以采用。 关键词: 碎石化;老路面;改造 0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其使用年限末期,不能再承担服务功能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建构新的路面结构。国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面方法不够完善,这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相对落后有关。国外(主要指美国)在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块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相对严重时的原位利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工艺。这一工艺能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小粒径嵌挤颗粒,从而为新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提供理想的基层。国内在进行老路面改造时,一般采用直接加铺方案、全部破除老路面方案,近年还引进旧路面碎石化技术;本文将通过道县至永安关公路(K0-K12)段路面处治工程对三种方式进行较直观的对比: 1工程概况 S323线道县至永安关公路(K0+000-K8+511)段老路基路基宽度约18m,并且部分道路已于2000年8月建成通车,还有一部分路基已全部成形,但路面仅铺筑了1604m,目前尚未通车。本项目路线连接道县县城与寿雁镇,作为通往广西桂林的交通要道,交通量大,且路线两侧有不少砖厂,超重超限车辆较多,路面破坏严重。根据中南大学检测报告,旧路路面结构为23.5cm水泥砼路面+18~22cm天然砂砾,路面劈裂强度为2.77MPa。路面板的坏板率为17.48%,断板率为11.86%,裂缝度为13.8(m/1000m2),裂隙率为11.41(m2/1000m2),坏缝率为73.68(m/1000m),并有大量的错台、翻浆和角隅破坏,符合碎石化技术的适用条件;综合考虑经济、适用、环保、施工难度等因素,结合国内外多条路面加铺公路的经验,将在老路面上加铺方案(方案一)、全部破除老路面方案(方案二)及旧路面碎石化作底基层(方案三)进行同深度比较。本次设计路面结构为:26cm水泥砼路面+18cm5%水稳碎石+20cm级配碎石。 2路面方案比选 2.1 方案一(加铺方案)旧水泥砼路面的改建技术,关键是修复旧砼板块、稳固松动板块、防止接缝反射、解决板表面水下渗、滞留等问题。在重交通的情况下,半直接式水泥砼加铺层改建技术,施工工艺相对而言较简单,施工进度快,造价相对较低,改建后路面损坏率不大,故采用半直接砼加铺层改建。半直接式砼加铺层改建施工方案主要工序为:处理、修复损坏的旧路面板(旧路面面层、基层)、旧路肩;旧路面板下灌浆处理松动板块;采用土工布、油毛毡、防水卷材、沥青等材料进行老路面防水、防反射裂缝处理;在原路肩部位设置泄水槽以利排水;铺筑新砼面层;新砼面层灌缝。 2.1.1 路面结构加铺路段:26cm水泥砼路面+下封层+油毛毡+粘层;新建路段:26cm水泥砼路面+下封层+18cm5%水稳碎石+16cm4%水稳碎石 2.1.2老路面处理①长距离破除段。对于路面长距离破坏段(连续破坏长度大于50米),采用机械破除路面板。基中K0+081~K0+140段由于以0.3%的纵坡从老路面高程过渡到加铺路面高程,老路面需全部破除,按新路面结构重建底基层、基层; K7+530~K8+500段路面破损严重,而且路基宽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老路面需全部破除,按新路面结构重建底基层、基层。②局部破坏处理。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按路面破坏轻重程度,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如表1所示。③路面防水处理。老路面修补完后铺设三油两毡。④灌缝。应清除旧纵横向施工缝、缩缝中的旧填缝料和杂物,重新灌注填缝料。⑤板底灌浆。基层采用天然砂砾,有的为碎石级配,颗粒大小不均匀,也不平整,基本处于泥结结构状态。对于路面板完好但基底空洞板块应进行板底灌浆处理。⑥板块扩宽。在万家村中桥至寿雁中学段路面宽度只有7.0米,为了防止新老路面板交接处基层回弹模量差异大形成纵向裂缝,右侧路缘带50cm用C15砼做基层。 2.2 方案二(破除方案)将所有老路面板块破除后重新修筑路面。路线平面以路基中心线控制,路线纵坡以左侧路基高程控制。老路面破除时保留老路基层(天然砂砾),再设置10cm厚的砂砾调平层作为底基层,未修筑路面部分采用16cm4%水稳碎石底基层。 2.3 方案三(碎石化方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是一种原位利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手段,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末期,其他方法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时可以采用。碎石化方法、震裂压稳和破裂压稳技术都能很好地消除反射裂缝。与碎石化工艺相比,震裂压稳和碎裂压稳技术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性破碎得不够彻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是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板,通过专用设备MHB一次性破碎为碎块柔性结构。通过破碎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强度降低到一定强度,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同时能够实现两者较好的平衡。MHB型破碎机械破碎后的颗粒尺寸是可控制的,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其防止面板开裂的效果越好,但强度越低,根据国外的研究,规定其颗粒范围在7.5~30cm之间能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控制破碎后颗粒尺寸可通过控制重锤下落高度来实现。破碎后其颗粒粒径小,力学模式更趋向于级配碎石。MHB碎石化再生技术的主要优势是:通过破碎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同时能够实现两者较好的平衡。旧路面进行碎石化后应具有以下特点:①碎石化能使原水泥混凝土板块在平面上强度分布均匀;②碎石化后仍能保留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定强度;③碎石化可以消除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④碎石化后的粒径合理,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根据本项目特点,碎石化路面用于底基层,在其上铺筑18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cm沥青表处+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新建路段底基层可采用20cm级配碎石,基层、面层与碎石化段相同。 2.3.1 碎石化施工工艺流程水泥混凝土碎石化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清除路面杂物多锤头破碎机安装就位旧路面破碎施工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检测压实度及碎石化程度表层灌浆封浆处理碎石化施工验收进入下一道工序。 路面碎石化之前应进行以下处理:①路面碎石化施工前应先移除所有将破碎的混凝土板块上存在的沥青罩面层和部分沥青表面修补材料,否则会影响碎石化质量。②调查清楚沿线构造物及管线,两侧路肩外5-10米范围内存在建筑物的路段,施工时应降低锤头高度对路面进行轻度打裂,对于路肩外5米范围以内存在建筑物的路段,应禁止破碎;埋深小于1米的管涵顶部路面采用机械挖除换填碎石,埋深大于1米的管涵顶部应适当降低落锤高度。③修复排水设施。在旧路面临土路肩侧设置排水盲沟,靠中央分隔带处可与中央分隔带的盲沟合并设置。④特殊路段的处理。对出现严重病害路段面板进行破除,换填碎石。当土路基存在病害时,也应对路基进行换填处理。⑤交通管制。在路面碎石化之前应制订交通管制及分流方案,满足通车及施工要求。 2.3.1.1 碎石化施工①采用RMHB破碎机进行破碎。施工前先选择长50米的一段路作为试验段确定所需参数,并选取试坑确认破碎效果。破碎前要确定锤的破碎点,一般锤距为50cm左右。路面破碎的形状必须成“锯齿”拼图状,所有的碎粒处于互相啮合,未被打乱的状态,这样可使交通负荷向更大的范围分散;碎粒共同“工作或弯曲”,将负荷分散到更大的范围。经过碎石化后,水泥混凝土颗粒的粒径不大于40cm,且75%以上的颗粒在深度方向的分布满足:表面最大尺寸不超过7.5cm,底部不超过37.5cm。②破碎的混凝土的固定。破碎的混凝土的固定方法是用重型静碾压路机碾压,以重型轮胎压路机为首选,因为钢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碾压时接触面不均匀,尤其是振动压路机会使一些小型碎块下沉,造成破碎块体更加松动而不能起到固定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50T的重型轮胎式压路机碾压几遍的固定方法对破碎的混凝土碾压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一些破碎后产生的混凝土过分剥落、形成缝隙较大的部分,采用砂浆灌浆及封浆处理,以保证加铺结构层以下没有空洞。破碎与固定同步进行:同步进行主要是利用重型轮胎式压路机对水泥板进行碾压,使旧水泥板完全破碎并与下步结构层充分接触,同时保证水泥混凝土板体保留大部分强度。利用压路机本身的重力及工作时的冲击力来完成的,其工作时压路机碾压力可以达到250T,利用大的冲压力将水泥混凝土面板压裂并将板体压实以起固定作用。指标控制一般采用高差控制,高差的控制方法是在施工前,每车道50米确定一点测定其高程,施工时每碾压5遍测一次,当前后两次高差小于 5mm时,即认为破碎并碾压密实。③碎石化与非碎石化混凝土路面接缝处设置土工格栅。 2.3.1.2 施工质量检测碎石化大面积施工前,需选择具有代表性路段作为试验段,其长度最小100米,在该试验段中安排不同锤迹间距(2cm左右级差)的子区段,每段长度不少于50米,其分界要标记清楚。施工后,需检测回弹弯沉(或回弹模量),验证其是否满足变异性要求。推荐采用回弹模量指标,测试的点位随机选定,并应不少于9个,其指标应在250mp-450mp之间,如果不满足,要增加试验段长度并根据增加落锤高度或减少锤迹间距的方式调节,已使其破碎程度增加,变异性减小,直至达到前述质量控制指标要求。进行大面积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单幅路面长度破碎超过1KM时,在破碎粒径发生突变处挖试坑抽检,验证粒径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作小幅调整,在此过程中无需继续检测回弹模量指标,而以试坑粒径状况与试验段有无显著差别作为判断是否合格的依据。 2.3.2 施工注意事项根据路面碎石化工艺施工特点,施工质量方面需要注意的环节有:①排水设施的设置及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排水。在路面碎石化前应设置好排水设施。建议在路肩部位设置碎石盲沟,使破碎后的旧路面层、基层和路基处于较好的排水状态,为加铺层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旧水泥混凝土板块在破碎后很容易受到雨水侵入,所以破碎完成后,加铺新路面结构前要做好防水工作。要求后续的摊铺工序在碎石化完成后尽快开始,如果不能及时摊铺,则应采取临时防水措施(如加盖塑料薄膜等)减少雨水侵入。②试验段施工及正式施工过程中对破碎情况的监控。因为粒径于破碎层的强度特性直接相关,所以控制破碎粒径是施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在正式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应安排试验路段进行破碎,详细了解破碎后的粒径分布情况、强度及均匀性,找出能够满足破碎要求的MHB设备控制参数,指导全路段施工。进行大面积施工时,应密切关注混凝土板表面破碎状况。当某一施工路段表面粒径发生显著变化时,应通过开挖试坑的方法核查板体内部粒径分布情况,如不满足要求,应及时调整MHB设备控制参数,直至满足要求。③施工前后对基层、路基软弱部位的处治。根据国外的经验,对于施工路段存在的基层、路基不稳定的情况,应在采取换填等处治措施后再进行碎石化施工。这样可以提高路面基层稳定性,消除新加铺结构的安全隐患,为改造后路面长期使用性能提供保证。从工艺总体上看,虽然换填工序要占用较多的时间,但是这种时间耗费是必需的。以上三个问题在碎石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这些关键环节是保证碎石化质量的重要手段。 3经济比较 通过综合比较,采用碎石化技术(方案三)经济性较好,根据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对消除反射裂缝是比较成功的,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故作为推荐方案。 4 结语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水泥混凝土原位破碎利用技术,它一般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较大范围的破损的情况,能成功地消除反射裂纹,国外在这项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了多年的实践,国内自山东省交通厅倡导引进这项技术后,通过多个项目的的实践,也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湖南自2007年开始引进这项技术,最开始在浏阳市一个旧路改造项目中实施,本项目是本省第二个实施这项技术的项目。 当然,这项技术也有一些问题,碎石化技术使原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再加铺后可能会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加铺沥青面层后,会出现车辙和纵向裂缝等病害,这需要国内外广大同行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去解决,使这项技术能广泛推广起来。 石化技术论文:浅析大型石化企业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以大型石化企业为例,介绍了石化企业污水的特点,污水处理回用现状以及相关的污水处理技术,并针对大型石化企业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和生化技术结合膜生物反映器技术以及利用该技术的进行相关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流程。 关键词:石化企业;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1 大型石化企业污水特点以及污水处理现状 1.1 石化企业污水的特点 石化企业炼油污水是电脱盐、常减压、催化裂化等工段产生的污水汇集而成,是一种集悬浮油、乳化油、溶解有机物及盐于一体的多相体系,悬浮物及盐出自电脱盐工艺,油及溶解于污水中的硫化物、酚、氰化物等与原油加工工艺有关。 1.2 石化企业污水治理现状 石化企业污水处理技术按治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所用的方法包括格栅、沉砂、调整酸碱度、破乳、隔油、气浮、粗粒化等;二级处理方法主要是生物治理,如活性污泥、生化曝气池、生物膜法、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氧化塘法等;三级处理方法有吸附法、化学耗氧法、膜法等。炼厂污水一般经二级处理可达标排放。国内采用三级处理即深度处理的企业极少,而国外很多石化企业污水一般都有三级或深度处理工艺。据国家环保局统计,真正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不足50%。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环境因素制约着我石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适宜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使炼油污水循环回用是十分必要的。 2 石化企业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2.1 污水处理概述以及污水回用途经 污水的回用一般要经过深度处理(即三级处理)来除去二级处理(生化处理)所不能除去的污染物(有机物及胶状固体,可溶的无机矿物质氮磷等等)和COD、BOD、颜色、味道、气味等。 石化企业废水回用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作循环水补充水源,二是作为工业用水水源,三是作锅炉用水产生蒸气。 2.2 石化企业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单一的深度处理技术一般只能去除某一类污染物,几种技术有机耦合才能满足回用水质的要求。 ①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空气吹脱、膜分离等。沉淀主要用于固液分离,澄清水质,去除大颗粒的絮体或悬浮物。过滤主要是澄清水质,可以去除大于3μm的悬浮物、病原菌等。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石英砂、褐煤、核桃皮、活性炭等。利用活性炭或某些粘土类材料的巨大比表面积吸附大分子有机物,去除色度,降低COD和去除某些无机离子。膜分离技术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历史很短,但用途却十分广泛。根据膜材料孔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种。②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有絮凝、化学氧化、消毒、离子交换、石灰处理、电化学和光化学处理等。絮凝是指投加无机或有机化学药剂使胶体脱稳,凝结悬浮物、絮体等,去除悬浮物和胶体,常与沉淀、过滤等结合使用。化学氧化能去除COD、BOD、色度等还原性有机物或无机物,如O3氧化、H2O2+FeSO4氧化等,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消毒是指利用CI2、ClO2、O3等杀生剂、45和电化学方法杀灭细菌、藻类、病毒或虫卵。离子交换能去除水中的阴、阳离子,用于咸水或半咸水脱盐。石灰处理用于沉淀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防止结垢。电化学、光化学处理能去除水中的难降解物质,如45催化氧化或辐照处理,电水锤技术、脉冲电晕技术等,常与化学氧化结合应用。③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法在污水回用深度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能够降解多种污染物,处理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能力很强。常用的生物处理法有生物过滤法、生物接触法、氧化法、氧化塘和地层生物修复。 3 大型石化企业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 3.1 大型石化污水处理回用技术选择-膜生物反映器技术 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普遍存在COD、氨氮去除效果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缺点,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把生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组合处理工艺虽然流程较长、成本较高,但处理后的水质情况较为理想,比较适合于大型石化企业。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把膜分离技术和生化技术结合在一起。膜分离技术是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在能源、电子、石化、环保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利用特殊的薄膜对液体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许多膜分离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不断提高工业化的应用水平,拓展应用范围,加大开发力度,开拓新型的膜分离技术等方面。膜生物反应器一般采用一定孔径的中空纤维膜,通过膜分离,使污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成分在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特效菌的培养,大大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它可以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 3.2 利用膜生物反映器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流程 MBR系统由缺氧池、好氧池、中沉池、好氧池、膜池、清洗和反洗系统组成。在生化前有均质调节罐、CPI除油、涡凹气浮、容器气浮、匀质罐等预处理设置,主要作用是去除油类和悬浮物等。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自流进入MBR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中沉池、好氧池、膜池,在水解酸化池中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提高了水的可生化性,在好氧池中进行有机物降解和暗淡的消化作用,在中沉池中进行部分泥水分离和反硝化作用,经过好氧和缺氧反应后的混合液自流到膜分离池,在此进行泥、水分离,污水中绝大部分活性污泥(尤其是硝化菌)被截留残留在生化池内,混合液回流泵提升进入前端生化池,清水透过中空纤维膜在泵的抽吸下进入清水池。反洗系统用来去除附在膜丝上的污染物,保证膜丝有良好的水通量。 反洗过程在一定周期后进行一次。MBR系统的出水中仍含有一些有机物,通过臭氧-生物炭降解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COD、氨氮等污染物。 石化技术论文:共振碎石化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摘要:共振碎石化技术是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新技术之一,该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将旧路面板一次性破碎为承载能力高、反射裂缝控制效果好的咬合嵌挤柔性结构层,再在上面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直接完成路面“白改黑”改造。 关键词: 共振碎石化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 前言: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抗压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我国过去的几十年间被广泛使用。随着道路使用年限增长及交通流量的增加,许多水泥混凝土板块出现碎裂、断板和纵、横向裂缝、沉陷等问题,道路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受到严重影响,考虑到很多损坏道路已经基层严重损坏,板块反射裂缝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局部表面维修不能够治理其根本问题,造成维修效果不太理想。传统维修改造方式为:将原有道路面层及基层翻挖,然后再重新做道路基层并摊铺黑色面层,该施工工艺造价高,施工周期长,交通影响大,同时在开挖时产生很大的噪音污染,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料还造成资源浪费。目前正兴起并推广使用的共振碎石化技术是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新技术之一,该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将旧路面板一次性破碎为承载能力高、反射裂缝控制效果好的咬合嵌挤柔性结构层,再在上面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直接完成路面“白改黑”改造。该施工方法施工周期短,对交通影响小,节约工程造价,且保护环境。以下就以一工程实例来说明该技术的工艺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金都路(春西路~春中路)道路整治工程,道路全长797.24m,车行道宽度16米,道路较多板块存在碎裂、断板等现象,本工程主要对道路车行道进行维修改造,即对混凝土路面采用共振破碎化施工,然后加铺三层式沥青面层,厚度为16cm,同时对沿线附属设施予以改造。本次主要介绍共振碎石化然后摊铺沥青面层工艺流程。 2.施工准备 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充分的路况调查,掌握路面损坏及路面沿线建筑物状况,认真复核地下管线图纸资料,并在工程实施前召开各管线单位参加的施工配合会议,进一步搜集管线资料,对影响施工和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开挖必要的样洞,核对弄清地下构筑物管线的确切情况,做好记录,并在管线管理单位的共同确认下,做好管线保护措施,确定共振碎石化方案的可行性。 3.板块补强 根据旧道路弯沉值测量报告、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情况,协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确认损坏严重需要补强的水泥混凝土板块。补强措施如下:将老路结构全部翻挖后,浇注23cmC35水泥混凝土+20cmC20水泥混凝土。 4.共振碎石化施工 4.1工作原理及特点 本工程使用的是美国安迈公司生产的PB500型共振式破碎机,其利用振动梁把发动机的强大功率转化为工作锤头的振动,锤头与路面接触,通过调节锤头的振动频率,使其接近水泥板块的固有频率,激发水泥板块在锤头下局部范围内产生共振,使混凝土内部颗粒间的内摩擦阻力迅速减小而崩溃。破碎后的碎石尺寸理想、均匀,破碎粒径范围为2.5M~15.2M,大部分集中在2.5M~7.6M。实践表明,碎石尺寸在8~20cm之间时,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碎石尺寸过大,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引起反射裂缝的概率急剧增大;碎石尺寸过小,则会使路面的承载力过渡减小。破碎后的粒径上部较小,下部较大。小粒度可较好地消除反射裂缝, 同时下部的较大的粒度结构也有利于路面渗水的横向排除和阻止下渗。破碎后的纹路规则排列,并与路面成35°~40°夹角。有夹角的纹理结构可使碎石块之间相互嵌合,经压实后相互咬合得更紧,从而使碎石层起到更好的砾石稳定层的作用。破碎深度可控制,不冲击路基,保证路基下的管线设施完好无损。该机械振动影响小,破碎深度可达660L,完全满足一般道路的破碎改造任务,效率极高,由于其工作点很窄,在道路施工时,可单车道施工,不用封闭全部交通,每天可完成2公里左右的碎石化工作。 4.3试验段施工及检测 试验段施工长度100-200m,破碎从道路一侧边缘开始,或者从前面破碎过的边缘开始,并向对面路肩或者向纵向的中线推进。在一次必须摊铺一个车道时,前面的破碎应至少超出将要摊铺的宽度250毫米。在破碎操作初始,操作人员会详细记录下不同的破碎情况相对应水泥路面破碎机械的数据调整,如锤头高度、共振频率和地面行驶速度等。为确保路面被破碎成达到要求的粒径,根据现场工程师要求,在行车道中间挖掘约1.2平方米的试坑,用来判定破碎块是否达到特定的尺寸要求,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增加测试块。挖开的试坑需要回填,压实需要达到工程师的要求。符合要求的破碎数据应记录备查,施工参数一旦经过试振区确定下来,就可在整个碎石化工程路段内使用。 4.4全路段水泥路面碎石化施工 ⑴交通管制及路面清理 对于共振碎石化范围内的出入口应有醒目的安全标记,对社会车辆进行导行,禁止无关车辆与人员出入。破碎施工须占用两条车道,施工作业区域的两个车道禁止交通通行。隔离措施到位,在隔离处设置明显的交通导向标志,或派人负责协助交警部门指挥交通。施工作业路面需提前清理,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罩有1cm以上的沥青层及沙土层需挖走(2cm振幅下中间介质会将应力吸收无法达到共振效果);为破碎无残留道路两侧30cm范围内堆放物需清走(共振箱体伸出轮胎外沿20cm左右);破损板块无法破碎区域须提前标记或通知现场管理人员。 ⑶共振破碎 碎石化施工顺序一般由外侧车道边缘开始,如果相邻车道沿纵缝进行了切割,也可由中间向两边的顺序破碎。每一遍碎石化宽度约200mm,一条车道(3.5~3.75m)碎石化完需要18~20遍(一个来回定义为2遍)。相邻两遍碎石化区域会有50mm内的间隔或重叠区。碎石化一个车道的过程中,实际破碎宽度应超出一个车道宽度至少150mm。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检查破碎作业情况,并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细微调整,以确保达到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中,驾驶操作员应随时注意观察机械工作情况、锤头破碎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破碎参数,以尽可能达到较好的破碎效果。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据本试验路段的现场施工破碎状况,驾驶员往往根据破碎时的声音来判断锤头工作效果,从而做出必要的调整。 ⑷局部补强 如果共振破碎后出现混凝土块径大于200mm且面积大于2O或混凝土面板共振破碎后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明显的反弹现象,弯沉值过大区域应采取基础补强措施,具体措施根据设计单位意见及监理单位意见实施。 ⑸施工配合---洒水碾压 破碎完毕后,必须采用高频、低幅震动钢轮压路机(最小15吨)碾压速度不得大于1.83m/s,碾压之前最好洒水车先行洒一遍水,使其渗透深度3公分左右,碾压遍数初步按最三个来回来控制,碾压完毕后,进行摊铺施工。碾压遍数根据现场情况控制在最少3~5遍。碎石化层碾压后,不允许有钢筋外露,不允许有沥青接缝料、补块等存在;摊铺前不允许碎石化表面出现凹陷深度超过2cm。 4.4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碎石化层破碎后粒径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层1/2厚度部分0~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钢筋的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层,钢筋以上部分碎块粒径7.5cm以内,钢筋以下部分碎块粒径在23cm以内;碎石化层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碎石化层0~10cm以内级配宜在级配碎(砾)石范围以内;0~18cm以内的碎石化层级配宜接近级配碎(砾)石。碎石化层回弹模量、碎石化层碾压应满足相关规定,其它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5.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施工 在碎石化后,应控制碎石化层上的交通,禁止通行与施工无关的车辆,禁止车辆随意在碎石化层上刹车与启动;同时也要减少施工车辆不必要的来回通行。应及时进行沥青摊铺等工作,尽早开放交通,减少对交通管制的时间。 在道路改造完成约半年后,查看其道路面层,未出现裂缝,通过对其弯沉等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证明了改造效果良好。 6.结语 共振碎石化技术作为水泥路面改建为沥青路面行之有效新技术,由于不需要对老路面进行大规模的翻挖并重新做基层,水泥路面经过共振后形成良好的道路基层,也不需要传统的较长的养护时间,具有工期短、实施方便、节省投资、低碳环保等优点,特别是针对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其对交通影响之小,持续时间之短,是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同时,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完善、效率的不断提高,该技术将在以后的道路改造中大力推广并广泛应用。
国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与工程行业的迅速进步,都对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民众,而这也是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根由。而水利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要点,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 1概述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受到民众的热切关注。一旦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性能出现退化或受到损害,都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成为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老化问题较为显著,引人深思。与此同时,随着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可观,且被广大施工企业所推崇。水利工程也是如此,其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等与自动化监控系统之间的差异及不匹配的问题,无法实现对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有效监控。再加上,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流程较为简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最后就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使用较多的配套清污设备,其效用有待商榷,且其清污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清污,极易导致企业二次清污的施工成本。 2水利工程中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风险隐患 (1)管理人员隐患。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管理具有综合性特征,其均是由不同的零件来构成,零件的设计、生产、检测都有各自的标准,机电技术管控的标准主要参照水利和电力行业标准,同时也会牵扯到冶金、化工、消防和电子等诸多行业,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其加强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的控制意识,对很多的技术知识缺乏了解。 (2)安全鉴定隐患。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安全评定鉴定缺乏明确的程序,还有很多水利单位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对重要的机电设备没有进行全面的监控,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强制标准还停留在某些具体零部件的工艺过程控制中,对机电设备的整体性鉴定缺乏完善的程序。 (3)质量控制隐患。目前我国水利机电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在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尚存一段距离。而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的鉴定标准不够明确,极易受材料、生产、检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因评定标准不明确,而引发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隐患的问题。 (4)信息安全隐患。在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中,机电设备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因此机电设备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水利单位对于机电设备的归档缺乏认识,这就导致机电设备在计提折旧和维修时出现问题,不能充分的了解设备的整体情况,降低了对设备的质量管理。 3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优化途径 (1)强化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采购管理。现代企业的工程物资采购应从决策、采购、验收、支付、使用等5个环节入手,制定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物资管理制度,对物资采购的计划编制、采购方式与价格的确定、验收标准、货款支付以及保管使用等关键环节应遵循的原则、标准、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做到物资采购各关键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关键岗位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物资采购过程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杜绝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2)强化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归档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将岗位的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做好事故档案、设备档案、运行档案以及修理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节约成本为最终目的,制定出有关于维修保养、油料消耗、增收节支以及利润计划等方面的优化标准。通过建立施工设备技术固定资产、施工设备操作手证件以及设备折旧等方面的台帐,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应当制定出设备维修操作管理和相关的设备配件采购方面的管理措施。此外,还应当对点检制度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此项制度当中,点检员是设备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点检员身上。点检员要负责整个过程的设备管理,并且要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看管方面的综合性考察。还要结合设备的具体施工状况,对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办法与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办法。另外,还应当制定设备的项目检修办法、质量标准、工时费用以及检修时间,对其做出具体的规定,实施设备维修质量的可追溯性管理。保证设备维修质量是设备管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对设备的使用性能、使用周期以及经营效应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管理部门需要负责具体的设备维修,修理单位要负责设备的修理质量以及设备检验方面的工作。设备管理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要及时验收设备的质量,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设备修理服务体系。制定设备修理的相关风险金制度,要对一定比例的设备维修质量设定风险金,要对设备维修质量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罚。在对设备修理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完善设备维修档案,一定要跟踪记录下每一台设备管理的信息。 (3)加强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信息库构建。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作,随着经济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会涉及到更多种类、更频繁的优化改进,建立数据库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例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及时了解相关设备过去的维修记录,了解零件的更换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也可以在未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数据库详细记录设备的方式,可以提升设备的安全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总体而言,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实践不断的创新,相关理论只是对于设备管理的一个指导和参考,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实践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变和摸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会涉及到删减结构、增加结构等,规定中的设备管理程序往往涉及许多过程,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等繁琐程序,但当设备损坏时,如要按照此种程序可能会占用很长时间。为此,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删减,以保证生产工作的效率。 (4)加强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管理。为了尽可能的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中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就应注重对其进行常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故障问题。以机电设备为例,其日常养护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电动机部分。而故障检测工作的开展应基于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所处的实际运行环境、运维记录、使用年限以及运行状态等相关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准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还需要结合现场测试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找出故障问题的根本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与修理。 (5)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培训与考核。加强建设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定期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通过专项津贴等办法发掘专业人才,制定确实可行的激励制度来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利用奖惩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惩罚制度可以鞭策工人努力工作,奖赏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在对设备维修时,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如果超前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相反,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实行奖惩结合的工作制度,一方面可以调动维修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人消极怠工。虽然奖惩结合的工作制度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对维修工人进行有效管理。虽然维修工作不起眼,但是对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其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其效用的发挥。因此,相关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就应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将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划为工作重点,确保降低其质量隐患风险,确保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为国为民。
水利管理论文: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和管理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促进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证播种插秧时的供水,还可以起到防老抗旱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供同行业的研究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 农田灌溉 施工 管理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来说投资是比较小的,另外还可以得到国家的大额补助。如果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建筑物的等级应该在五级或者五级以下,一般来说这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种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另外,因为工程的规模比较小,很难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所以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是不达标的。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科技应用严重脱节 现代水利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管理工作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据相关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转化的科技成果非常少,甚至只占到了实际措施的20%到30%,与其它行业相比属于较低的水平,随着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逐渐加深,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推行先进科技的前景非常乐观。对于一些干旱非常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灌溉,所以先进科技手段在农田水利灌溉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健全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规范,优秀的工程计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对于农田灌溉有利的水利体系很难形成。各地的水利建设部门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的推进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国家在建设与管理上进行大力的扶持,我国的很多农村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很少有资金会投入到水利建设中来,因此很多相应的建设并没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没有配套的资金管理体制,再加上找不到适合不发达地区的水利建设制度,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不会落到实处。 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管理措施 1.1在建设中狠抓重点,做好相应的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在水利建设中如果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个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应该放在建设方向的确定上,只有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才可以将建设的方向定下来,进而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规划进行重点选择的时候要想到水利工程的具体环境,对需要改进的项目进行确定,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水利建设得到推动,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有很多干旱地区,这些干旱地区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对抗旱水源工程狠抓,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好的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1.2扩大投资 水利建设资金应该哦在区域内做到合理的分配,对现有的工程进行积极的维修和改造,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一定的保证。在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的政府也应该加强行政领导,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在建设中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的想象发生,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还可以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建立起监察团队,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 2.关于农田水利建议的一些建议 2.1推广新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水利建设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的解决农民的困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果要使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出高效、高产的作用,就应该多依靠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现阶段“湿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高效节水。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粮食的高产得到保证,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广泛节水的一种经济体系。2)保护地下水。这种灌溉体系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一些农药失效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改善,对水源的改善有效的保持,同时还使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得到了保持。3)改善水质。国家与人民意志在关注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种节水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标准的、安全的生活用水。与以往的农田灌溉系统相比,这种灌溉系统更适合用于冲击平原中,比防说我国新疆的一些冲击平原,属于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这种灌溉体系在这些地区的建设主要是利用了当地的塘、洼地等,将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主要利用了植物的生长作用的原理。 这种技术使农田中的磷、氮含量得到了保持,结合了国外的成功经验,经过这种系统净化后的水更加洁净环保,水质与灌溉标准是非常符合的,这种节水系统探索了节水的新出路,是油田灌溉的一次有效的创新。 2.2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如果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技术开发,那么 ,我们首先要注重人的开发。据农业用水协会的相关人士介绍,水利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可以促进施工建设的开展。要定期选拔人才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深造,搞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还可以选拔相应的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建立一些关于水利项目建设的技术培训班,增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另外,还要及时的更新施工建设人员的知识面,拓宽相关人员的视野,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对于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职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3在管理上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使监督制度得到相应的完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相应的监管计划制作出来。将监管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落实下来,相关的人员就应该对管理责任进行分担,如果是在谁的管理范围中发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严格杜绝监管人员“放水”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的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保证工程建设的效果与质量。对于管理方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总体的规划,使资金的使用额度得到多角度的开发,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拓展出全新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农业用水协会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协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渠的畅通,对于村镇的用水矛盾给予了相应的解决。 水利管理论文:分析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现状 解决方案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改变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已解决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成为了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不力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然而,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中,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玩忽职守、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着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制度保障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缺乏相关的制度性保障,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改变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质量监管 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发情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得当,提高效率。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三)完善管理制度 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建筑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水利建筑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水利管理论文: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然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水毁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溃坝、放水洞(闸) 毁坏,造成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 组) 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 ~ 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 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 程项目的难度。 4 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 1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1) 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节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冻土研究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2) 扩大投资 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设资金,做到区域内的平衡、和谐建设,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造,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调动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以节省人力资金,避免出现由于资金短缺使得一些重点工程一直的延误下去。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保证资金使用方向有迹可循。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1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 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 (2)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 水位的动态平衡。 (3)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新疆阿瓦提县的阿克苏河冲积平原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极为发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众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间洼地,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类似于这些的西部河滩洼地就是建设“水利湿地”的重要资源。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 结束语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帮助农村地区更好的进行农田的浇灌和饮水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在各个农田灌溉区域修建水库、水电站和塘坝等蓄水或者引水的工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水利管理论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控制的意见 一、加强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在当前的形势下,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使施工与管理人员能够有章可循,而且还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践中可以看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复杂、任务繁重,因此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来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 2、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应当放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即图纸设计、施工原材料准备以及部分分项工程施工等,每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①要学会审查工程项目设计图纸,这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第一环。施工图纸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施工之前应当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充分了解图纸设计意图。同时,还要将图纸与会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会审,并非简单地对图纸有无差错进行审查,更重要的是要权衡其会不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实践中,由于水利建设工程施工流程非常的复杂,为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②要对施工原材料、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质量加强管理与控制。施工原材料、成品以及半成品的质量优劣,将会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监控。实践中,不仅要对进入现场的实物加强监管,而且还要对质保书进行认真的检查,尤其要保证其规格、型号以及性能等,与设计要求一定要相符,并且还要对水泥、钢筋以及各种防水材料进行重复试验,对于那些很容易出现碎裂、潮湿、变形以及受污染的施工产品,在运输、存放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加强监控与管理。 ③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水利建设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施工建设项目,因此实践中会将其合理地进行分项,通过对每个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来保证整个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在保证施工原材料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放在规程、规范以及规定施工质量控制上,即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和解决,不可拖延处理。 ④对于关键、薄弱部分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水利建设工程的关键、薄弱部分主要决定于工程对象以及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比如框架结构梁、柱部位以及混合结构砌体的安装等,都是关键部位。所谓薄弱环节,主要是指新工艺和施工技术应用的环节,因为是首次施工应用,所以施工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也应当加强控制,比如轴线或钢筋位移、混凝土施工缝以及渗漏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加强对关键部位以及薄弱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结语 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关系着该工程项目的质量,而且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管理论文: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水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乎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而当前水力资源又非常有限,尤其在我国,水力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散布的十分不均匀。洪水泛滥及长期干旱不下雨对于人类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会使得社会因此而发生混乱,变得不安定。所以,我们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天然水进行良好的控制与改造,要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消除各种不良弊端的发生。 1.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1.1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蓄水工程少,排水工程多,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亟待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是投资量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投资重点是大型骨干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是投入分配中的短板,再加上历史欠账多,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二是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除水利外,还有国土、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但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 1.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 工程管理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2.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改革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体制。改革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体制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支持、水管站指导、农民用水户自主管理的体制;二是政府支持、水管站和农民用水户监督、专业经营者管理的体制。 2.2建立稳定的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机制。要解决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机制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必要先理清一些相关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的理念,再确定思路,进而建立相互促进的良性投入机制。 2.3小农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需立法保障。由于小农水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还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参与问题,因此我们建议用3年左右的时间制定一部专门的小农水法律进行管理。 2.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合格者发放岗位证书,管理者一律执证上岗,科学调度管理。 2.5.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要讲究经济效益。充分挖掘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内在潜力,如:水库塘坝要在“水”上作文章,大力实施水面立体开发模式,逐步形成水保小流域形式的“山上植树,水边养禽,水面养鹅,水中养鱼,蓄水种稻。”的良性生态链。同时,要加强水费收缴力度,增加管护资金,确保长效管理,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2.6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程度,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是基本农田稳产高产的基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3.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3.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3.2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3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4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 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4.强化保障措施 4.1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逐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自主管理、民主管 理和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4.2依法规范推进改革。各级特别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确认办法和经营方式,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股则股,不搞一刀切。 4.3健全服务体系。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基层水利服务范畴,改革后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享受政府基层水利的公共服务。要形成乡镇、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结合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位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排涝等公益性服务水平。 4.4增强依法治水意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管水,自觉接受水行 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服从防汛抗旱调度,不得擅自更改工程功能,特别是必须确保蓄水工程安全和防洪安全。 4.5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监督考核。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纳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考评范围,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结束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质量控制,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以确保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从而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使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同时也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益。 水利管理论文:谈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价缺乏定价机制 虽然我国很早出台了《水利产业政策》,在水利产业政策中明确了水价的定价机制,即用成本加成计价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水管部门或水利企业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一般实际的水价只是成本水价的40%左右,水价收费太低,这样导致水管单位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因此其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按照商品的定价方法来进行,同时也不能得到的补贴,它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使我国大部门水管部门均处于亏损。 1.2水利工程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 由于水利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不清,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往往缺乏资金,很多新的水利工程不能开工,同时一些已有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也仅仅是为了政绩,而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对建造的工程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存在重在建设轻视管理的管理误区。 1.3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的远见性 在对水利工程修建时,其目的只是简单的关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方面,这样就会限制水利工程的效用发挥,不能使其最大化效用。如一些水库在建设过程和设计时,往往只会关注与水利工程的枢纽方面的建设或蓄水方面建设,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渠系配套的建设,造成渠道淤积,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2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水利管理部门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为了管理好水利工程需要从水利管理部门做起。首先要提高水利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水平,使他们在处理日常工作时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在对员工基本素质进行强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水利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水利管理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职权不分等问题。针对水利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将具体的任务分交给各部门,这样通过增强各个部门的奖励来促使他们更多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进度,可以建立专门的进度追踪,对于工作完成状态和遇到问题及时汇报,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完成工程监督和管理问题,由上级和人事主管部门进行共同评价、核定、并根据相应结果给予鼓励和惩罚。 2.2形成合理的水价,强化计收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维护需要费用,故水利工程的供水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了考虑水管企业的经营和方便人们的用水,对工农业用水要区分对待。为了照顾农民,对农业用水要只收取成本价即可,而不能赚取额外的利润;而对于非农业用电,水价要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 2.3加强水利工程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目前的水利部门很多处于亏损,因此水利工程的融资显得困难,同时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需要的财政扶持才能继续发展。为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融资,如发放无息贷款、低息贷款甚至是贴息贷款,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综合开发水利工程。以保证有足额资金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有效的养护和维修,使水利工程能正常有序的运转。以此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4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其中人们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虽然我国水利过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水利部门员工仍然存在一些旧的思想和观念,在处理问题时还是继续等靠,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远见性也不能顾全大局。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摆脱以往陈旧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管理人员的思想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 水利管理论文: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浅议 【摘 要】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不可忽视其质量。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一、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国家的有关规定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三、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级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工程的弊端。 4.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工程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利管理论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也逐渐兴起。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而质量好坏是和施工直接挂钩的。在水利工程中,进行管理是必须做的工作。管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需要运用一些手段来完成任务,不管如何去做,必须在为他人着想的前提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制度、机制不健全 大型水利施工企业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技术人员也很齐全,施工装备优良,同时还有较多的有经验的员工,但由于不少企业的体制机制仍然沿袭旧的模式,缺乏创新。致使很多水利工程企业项目管理责任制很不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同时,经营机制落后、缺少资金、管理费用过高、激励机制不健全,工程技术人员又缺乏创新精神,同时制度和机制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责任制还不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1.2 安全管理不到位 任何工程的施工都必须充分重视安全问题,在我国的部分水利建设工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永远是施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现有的安全管理教育大多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结合水利项目实际和从业人员专业特点来进行培训,形式陈旧,不分层次的进行培训,满足不了各种阶层管理者的教育需求。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水利工程,一旦工程出现了状况就会涉及到多方面,因此,水利工程应该时刻将质量放在首位。当前,很多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不高,工作态度较懒散,认识不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都助长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通过挂条幅等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起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等资格审查制度,并依法对进行行政处罚,从而确保工程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1.3 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质量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的根本,是工程存在的本质性问题。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施工事故,归其原因主要是质量意识淡漠。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够;在内部管理上制度不够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在对建材材料的把关上没有切实负起责任;因工期所迫而肆意加快进度,不按照建设的程序施工等,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工期所迫,迫于对工程进度的要求,而随意的压缩施工的工期,另外一方面对施工的质量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的意识较差。这都有可能造成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意识淡漠有重要关系。另外,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1.4 人员素质能力比较低 受过去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很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过分重视企业及其各部门职能,虽然有些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但是因成本、质量、进度等条件限制,再加上有些项目管理人员不具备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以及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快速发展。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 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监督体制 首先,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应该是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施工质量监督控制部门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施工质量控制上,而不是片面地放在施工进度上;同时,要明确监督不是对哪个环节的监督,是对施工各个环节、各个工序的监督和控制,要确保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保证各工序的规范施工;其次,施工质量监督控制要“掷地有声”。要做到及时的责任追究,要做到“有问题,必追究,既追究,必落实”。要建立以领导小组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如果现场管理的某个环节除了问题,要根据管理制度,严格追究管理人员和负责领导的责任,要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的认识,让他们带头遵守现场管理制度,确保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要做到追究到具体的施工团队、施工人员,要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以严格的制度控制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2.2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属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其个人责任感、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均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每一个施工环节均需要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更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时常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出现,了解并熟悉后应用到管理工作当中。针对管理责任方面,根据权、责和利结合的基本原则,明确每一个责任人的管理工作,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绩效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进而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2.3 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 施工企业要建立关于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公告栏,便于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其制度;要公开施工单位的违章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等通过这些措施以保证施工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加强施工管理。 水利管理论文:探索研究水利工程代建制的合同管理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 代建工程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单位,要根据国家及行业各项规章制度和代建合同,并结合自身建设管理经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工程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等,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有章可依。首先由代建单位将制定的工程分标方案及招标计划、招标方式等报送建设单位批准后,由代建单位按批准的招标计划进行各个项目的招标工作。各项目的招标过程严格按照招标管理办法执行,具体流程如下:①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组织编写招标文件;②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查;③报建设单位批准;④按建设单位的意见确定招标文件;⑤由招标发售标书、进行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并组织开标、评标工作;⑥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将评标报告推荐的中标人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发中标通知书,进行合同谈判。合同签订的流程如下:①经招标确定承包人;②代建单位、承包人协商起草合同草稿;③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项目责任人签字审查;④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转送相关部门、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依次会签和审定;⑤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按审定意见,修改合同草稿,将修改后的合同文本报建设单位审批;⑥建设单位审批后,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按审批意见修改合同草稿,并将修改后的意见反馈给承包人,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形成正式合同文本;⑦由建设单位授权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与承包人法人签订合同,加盖公章,合同正式生效。 2实施合同的动态管理和变更管理 工程的结算主要实施量价分离的管理模式,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上报进度报表,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由代建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量审核,再由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进行价格审核。由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将审定金额报送建设单位批准并付款。在项目进行中,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结算情况与合同进行实时对比,对项目的结算情况实施进行监控,当某项结算金额与工程的进展速度相比异常时,马上原因分析,及时控制,确保将投资控制在合同范围之内。对于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变更问题,需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执行,并对变更所涉及的费用及时进行审核,以避免日后纠纷。变更流程如下: (1)对于不涉及原设计原则,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不影响整洁美观,且不增减或增加较少预算费用(5万元以下)的变更事项,例如图纸尺寸等差错更正、原材料代用、图纸细部增补详图、图纸间矛盾处理澄清问题等,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四方(代建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商定变更方案,并办理工程变更现场办公记录(以记录工程量为主)和工程变更技术核定单(以记录技术变更为主),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涉及到费用变更的,由变更单位随后将变更单价及上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审核后交由代建单位合同部门审核后列入进度报表中结算。 (2)对于工程内容有变化,但还不属于重大变更的项目,预算费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由申请变更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组织相关单位审核,并经代建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如设计单位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申请有不同意见(不同意变更或提出不同变更方案),可提出书面说明报至代建单位,代建单位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和领导研究确定最终方案。并将经过监理单位、代建单位审核的变更单价等审核变更结果报建设单位备案。 (3)对于变更原设计原则,变更系统方案,变更主要结构、布置等变更项目,由申请变更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组织相关单位审核相关方案和费用,经代建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及有关人员或专家讨论研究通过,并经上级部门同意或设计审查部门审批通过后,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 3及时正确处理各项索赔事宜 由于发包人未能按招标时承诺的时间交付施工用电、施工道路等,或者由于招标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承包人招标人需采购的设备,或者由于水文气象条件改变、设计变更、地质等原因造成承包人未能按原有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增加或减少了资源投入,都将造成索赔的发生,因此,在招标文件中要对所能提供的各项条件进行慎重考虑,执行过程中确保所承诺条件按时提供,并严格控制变更。若有索赔事件发生,要及时处理,做好现场的签证审核工作,及时界定清楚原因,按照合同原则,分清责任,合理补偿。 4结语 代建制作为新兴的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是要解决好建设单位、代建单位的权利界限,既能使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实时掌控,又最大限度地给代建单位授权,让其在工程建设期真正以项目法人的身份开展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避免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过多干预造成工程建设程序繁琐,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代建单位则要结合工程实际,协调好与建设单位及各承包人的关系,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从而节约建设资金、保证工期、控制投资。 水利管理论文: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造价管理 全过程控制 有效性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降低水利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全过程管理、全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缺少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在前期投资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如果前期的决策阶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后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投资决策和具体工程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周期被人为延长,增加了项目回收风险。[1] (二)项目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有的设计部门没有考核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由于设计缺少严谨性,设计深度不够,使得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后期修改,在后期修改中又都需要经过审批,这就延长了工程竣工周期。此外,有些设计单位过分强调设计档次,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三)工程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在项目施工中,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从而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材料管控的意识不强,乱用材料物资,增加了材料使用量,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上升。 (四)计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定额预算确定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等,然后再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计算出工程项目造价。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为同种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地都有不同的价格,需要结合具体的行情进行成本计算,而且目前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统一,缺少规范性,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改革,维护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编制可行性强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因此在制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并且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估算,做好风险预期,降低项目风险性,确保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在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工程项目造价方法,认真审核投资估算,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要注意加强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技术与设计的有机统一,建设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进行积极配合,以防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多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且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要依据限额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降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和造价相差很大的情况。 (四)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原材料、工程设备、工程用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施工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占到10%左右,但是整体工程的主要投资和后续工作都和施工阶段紧密相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为浪费现象。 (五)工程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 许多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阶段就放松警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会松懈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有些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着重复结算等情况,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当严格依据图纸进行工程量核算,通过项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构建工程管理联动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有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要做好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充分体现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水利管理论文: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举措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是创造企业良好信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项目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必须以质量体系为依托,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手段和资源。要实现施工项目达到优良等级标准,必须实行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质量管理。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事前对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 1.1人的因素 一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好坏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和操作者。施工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就要根据竞聘上岗来选择年富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特点、规模组建项目经理部,代表企业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的最高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各种组织机构,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等,确定各机构或各部门的负责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项目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研究施工图纸,编制好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然后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质量保证措施;编制好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详细的用工、材料、机械需求计划。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如政治思想学习,质量、安全、纪律、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这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最基本的前提。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具体有形物,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质量和建筑产品的寿命。因此,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健全和完善材料采购、使用制度。选择信誉高、规模大、抗风险强的物资公司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供应方,并与之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明确材料的规格、数量、价格和供货期限,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处罚措施。材料进场后,及时通知业主或监理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或产品给予退货或降级使用,并做好材料进货台帐记录。对入库产品应做好明显标识,标识牌应注明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吨位、产地、入库时间和拟用工程部位。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钢筋、水泥等做好材质跟踪调查记录,避免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混入使用,确保工程质量。 1.3机械因素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种类的数量、型号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强。因此要求我们根据工程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配置合理的施工机械,并正确管理和使用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实行人机固定,机械维修保养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操作制度,建立机械设备的台帐记录和档案制度,实行机械定期维修保养制度,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消耗,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延长机械寿命,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4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水平是一个企业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都是有利的。因此要认真研究工程项目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认真审查施工图纸,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技术方案。项目部技术人员在熟悉、掌握施工工艺的条件下,向各个施工班组和各个作业层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层层交底,层层了解,层层掌握。项目部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检测设备,要求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认认真真地检查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在工程施工中还要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施工。对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发明创造,为优秀人才发明创造提供便利条件。 1.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春夏天的暴雨、冬天的大雪和冰冻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对室外作业的大型土方、混凝土浇筑、基坑处理工程影响更大。因此要求项目部多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收听有关天气预报,收集有关水文气象资料,了解当地多年的汛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另外,当地群众干扰施工也是造成施工进度滞后的相当重要的原因。为了抢进度,保证计划工期内完工,必然要进行加班加点,或采取其他赶工措施,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些工序的工程质量检测不到位,少检或漏检现象的发生,这样就保证不了工程质量,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指按照施工合同确定的项目开、竣工日期和分部分项工程实际进度目标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按计划目标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既要编制总进度计划,还要编制年度、季度、月、旬、周季度计划,并报监理批准。目前工程进度计划一般是用横道图或网络图来表示,并将其张贴在项目部的墙上。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工程总进度计划制定 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使用计划,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各工序的施工进度记录,编制施工进度统计表,并与总的进度计划相比较,做到平衡和优化进度计划,保证主体工程均衡进展,减少施工高峰的交叉,最优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综合效益和工程质量。如发现每道主体工程的工期滞后,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抢工、改进技术方案、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等,来调整工程进度,确保工程总进度。 3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经理部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多少。成本管理的直接表现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故障成本等,这些在相应施工要素或其他目标管理中均有所表现。由此可见,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焦点。项目经理部在成本管理方面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以控制成本、降低费用为重点,认真研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技术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根据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各成本控制单元,降低固定成本,消灭非生产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从费用构成方面考虑,首先降低材料费用。因为材料费用是建筑产品费用的最大组成部分,一般占总费用的60%~70%,因此,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采购材料时,除了要求材料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外,降低材料价格也是关键因素。因此多联系几家供货单位进行质量、价格比较,选择既满足质量要求,又使得价格较低且合理的单位供货,并签订供货承包合同。项目部材料主管部门做好材料的验收、入库、出库台帐记录,项目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核算材料预算量和工程实际耗用量进行比较,及时找出原因,堵塞漏洞,控制施工成本。其次,降低机械使用费,合理安排使用机械,提高机械使用率和工作效率,杜绝机械闲置浪费。再次,降低人工费,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制定劳动责任制和适当的分配制度与奖励制度挂钩,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 4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与企业的信誉和效益紧密相连。因此需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专职安全员牵头任副组长,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安全生产奖罚制度,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生产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并在项目部进行张榜公布。同时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特殊工种的技术人员,如机械操作工、架子工、电工等进行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进口设备,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操作规程。对机械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部和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盗、防触电等安全警示、警告牌,并配备一定量的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尽可能地将某些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水利管理论文:新型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一、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1、公共服务性。当前农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项目,主要功能是使某一区域的老百姓免受洪涝或干旱之苦,是政府为满足老百姓生产需要和增加老百姓抗灾能力而 发动群众修建的工程,这些工程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前。 2、利益共享性。当前农村水利工程,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影响区域。对该区域而言,水利工程能让他们人人受益。而且水利工程让所辐射区域受益的同时,往往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 的人的利益。对不同水利区域间的人来说,相互间的利益一般不会相互干扰。 3、非价格性。这类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发动老百姓出工出力来修建的,具有纯公共品的特征。由于其公共品属性,其价值难以市场化,因此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想让商家投资修建不太可能,至少纯从公共品的角度看不太可能。这样的工程由政府出资修建后,也只能由政府来管理。不过由于具有非价格性,而管理和后续的维修又有不断上升的成本,一些地方政府觉得这是负担,随后就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类工程的存在,进而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坏,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当前中国农村水利工程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很多工程已丧失其应有的功能,而老百姓当前似乎也不太关注这个问题,当地政府也往往懒于过问。 二、引进现代化管理,恢复农村水利工程功能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大都建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所以和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格格不入,进而导致了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必须走现代化道路,引进现代市经济管理的一些理念,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社会特点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恢复水利工程功能,为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抗灾保障。 1 明确管理上的权责利 当前的管理上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水利工程的权责利不明确,一个地方的水库该由谁负责?要负责哪些内容?出了问题有什么责任?管理者能收获什么利益?这些在当地政府行政中完全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实际的操作。鉴于此,当务之急是,当地政府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各地水利工程辐射区域,确定责任人管理内容,必要时应专设一个管理岗位,从当地农民中聘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并让水利工程辐射区域的老百姓集体监督。政府每年对管理员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核发绩效工资。说到工资,有政府多,每个水利工程聘请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需要的人工成本一年也不会很多,政府每天的接官员可能觉得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事实上,一个乡镇里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待经费中适当省一点就足以满足全乡镇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工成本。当然,这只是一种管理方式,一些地方根据实际还可以探索其他更好的管理模式。 2 建立运行耗费补偿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其功能和性质而言,毫无疑问是公共服务产品性质的,因此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等,政府应当有相应的补偿制度。 3 建立管养分离制度,避免腐败滋生 对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设岗定岗,确定管理人员编制。同时将维修和保养的业务从管理内容中剥离出来,在运行中如果需要维修保养,公开向社会招标。当然,与此同时,当地财政应当建立专门的水利工程维修账户,确保专款专用,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广大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样管养分离后,能有效避免管理人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腐败空间。这样的体制下,当维修项目在进行时,管理员就成为一个监督员,对维修工程质量负有连带责任。如此一来,管理员必定监督维修施工方认真施工,从而确保质量。 4 因地制宜进行市场化管理 某些水利工程如稍大型的水库,如果交通等基础条件具备,可考虑将整个水库外包给个人作养殖之用,外包条款中明确包含水库的管理,更要明确当有公益性的取水需要时以公益优先的内容。在维修上,超过一定金额的维修由政府承担,小额的维修可纳入承包范围。承包人可以在水库中发展养殖业等合法业务以赚取利润。这样的方式管理水利工程,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也可使工程管理变得更有质量,因为承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把水库给管好。某些地方新的水利工程如果有市场发展潜力,也可以引进社会投资,由社会投资修建并在适当年限内可以凭工程获取利润。 三、结语 以上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二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坚持这些原则进行改革,新农村水利工程必将重新焕发光芒,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水利管理论文:谈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的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主的管理方式盛行起来。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性的调整,保证它的整体性能。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涉猎到不同的行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进行着转型,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现代的自动化管理过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相比,现代化管理加强了重点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也加强了非工程型建设。灵活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相关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法以人工管理为主,即把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把传统的通信技术、机电设施作为基本手段,依靠人工测绘,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的图表绘制、数据采集,依靠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及时水情和工情调度指令。到9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只作为一种额外的辅助工具,进行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工作,由于普及的力度不够,计算机技术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2 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施 2.1 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管理工作最核心的环节,具有很高的相关技术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大致上包括工程应用、工程养护、工程维修、工程观测和工程防洪。 水利工程作为河川径流的调节器,与河川径流联系紧密,并且两者都具有复杂多变性。然而,由于季节和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川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也会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化。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应用,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检测是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最基本的工作类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化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有时则会变化无常,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及早地发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国家相关的水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排查出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做好防洪除险工作,降低洪水带给人民和国家的损失,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2 计划用水 水利工程是蓄水系统,它为生产建设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相关的部门在用水前,依照水源的情况、水利工程情况、生产用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做好输水、引水和调水工作。编制的用水计划,要因地制宜,形式简单,操作方便。 渠系测水是灌溉地区实行计划用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测水工作能够验证用水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控水量,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改进用水计划,使用水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水源从水利工程引向灌溉区的时候,在渠道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部分损失。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说实施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等。 为了确保用水计划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根据灌溉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要综合分析水分、气候和农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的增产。 2.3 组织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为了协调用水单位的利益关系,要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并实行群众性管理,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相关的部门要依据上级的指示,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的组织机构,打造一个专业技术强、管理效率高、道德素质高的管理团队,做好各项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管理。管理团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制度,在用水管理、经营管理中发挥潜能。 3 结论 总而言之,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通过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及早地找出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相关的部门制定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措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水利管理论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与探索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空气污染 各种车辆行驶和机械作业,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而车辆在作业时将会排放大量尾气,释放大量扬尘,使空气的纯净度受到污染;同时在运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洒水,如果不充分或不及时洒水,在地面干燥的时候,就会产生扬尘,造成空气污浊。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空气的主要途径。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水污染 生活和生产污水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造成的水污染的主要两个途径。地面水质受到生产和生活污水的严重影响,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污染,而可悲的是农村很多部门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没有妥善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就把所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向河道内直接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而且常常出现随意倾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甚至无人管理。许多农民往往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任意进行放水和开挖,以及堵坝和截流,造成破坏渠道和水线的现象出现,时间久了,它们的供水功能就会失去,而农民为了灌溉,就会在农田区域内开始进行打井,致使大量的地下水被浪费,严重流失了水资源。 2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1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要把防治和控制空气污染的工作做好,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为达到烟尘污染的减少或消除,需要把相应的净化尾气设备,安装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机械和车辆上,使车辆排放的尾气得到净化,降低尾气污染,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要把消烟和除尘设备安装在各种燃油的工程机械上;其二在工程区域范围内,需要严格的限定燃烧物,对那些产生污染气体的各类物质,坚决避免焚烧,有效防治空气的污染;其三需要妥善的处理建设和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修路和造田时运用弃渣来进行,既有利于污物的妥善处理,又有利于修路和造田,避免了占有河道和耕地。对于那些无用处的弃渣,也要坚决避免随意倾倒;其四是恰当处理生产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产人员的生活垃圾最好以袋装来处理,这样有利于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清运。 同时对生产人员防护身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督促,确保其人身安全和健康。 2.2 针对水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国家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处理水污染的依据,在水资源的处理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以排放的总量和污废水浓度达标为底线,相关部门需要把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以及生活污水等进行妥善处理,首先需要经过粪池处理生产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可直接进入农田作物之中,在处理达标之后,向农田之中进行排放;其次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和过滤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或是进行隔油沉淀废水,用作其它用途或进行排放;最后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约束管理在农村随意打井灌溉的行为,坚决制止农民随心所欲的进行开挖和堵坝以及截流,把保护好沟渠当做大事来抓,确保沟渠的灌溉功能能够实现永久,使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得到避免,发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功效。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固体物及粉尘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措施 相关的弃渣规划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有序堆放和重复利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依据,为了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随意倒放弃渣的行为应该坚决的制止。在修路和造田时,可以巧用弃渣,使占有河道和耕地的情况被有效的避免;采取有效措施,对运输车辆中的材料散落场地或道路的情况进行消除,并安排专人及时清扫场地和道路;统一清运生产人员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确保生产人员的人身和健康保护工作。 2.4 强化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定期加强环保培训 使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自觉贯穿环保细节,是建立在环保意识和观念较强的基础之上的,水利管理部门应该运用以下三个有效的举措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进行提高。 首先,加大宣传环保知识和重要性的力度,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深深的扎下环保的理念,把环保真正切实的贯穿于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之中;二是水利部门还可采取邀请环保相关专家定期为员工做环保讲座,把一些必要基本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开展环保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实现环保理念和工作实际的完美结合;三是大力推行环保责任制,对环保工作进行有效的分解,使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和个人都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实现环保责任的层次落实,在思想观念真正重视环保工作, 同时结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环保工作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警示和惩罚那些把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以及忽视环保工作的部门或人员。 3 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强化维护和管理已有的水利工程,是确保人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合理有序进行,工程的经济效益能够长期充分地得到发挥的最有效途径。 3.1 安全管理 强化宣传《水法》的力度,注重抓好防止水利工程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加强管理涵闸和倒虹吸,以及渡槽和生产桥等工程的配套设施。 3.2 资料管理 工程管理需要具备齐全的施工规范和相关专业标准以及法律等资料;分项建档设计图纸及文件和施工记录,以及检测结果和竣工验收报告等;妥善保存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 3.3 设施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实现按等级造册,并把工程分布图绘制出来,并分类进行排列,采取重点工程挂牌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重点管理,按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当前的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和培训全体水利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知识,并需要把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进行完善,把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活动积极的开展起来,促进设施管理工作。 3.4 经费管理 把维修养护工程的合理费用标准制定出来,以受益 面积和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的征收收益单位与受益者相应的费用,以维护工程;遵循建设和管理以及受益一条龙的原则,把经费用好,使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做实。 3.5 资源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具备长期性特征,因此,应充分的运用发展的视角来规划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注重培养选拔后备人才,有计划和按步骤地采取合理措施派人出去深造;对职工在职学习给予积极鼓励,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切实做到发挥增值和保值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作用;采取适当分工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政策,从而使每个人能够充分的明确自己业务的主攻方向,培养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的专业人士;同时,注重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工作,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从而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跟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发展的步伐,真正的能够促进已有的和正在建设的以及规划之中的项目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为人们造福。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可持续性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任重而道远,相关的水利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具备团队精神,积极的努力配合,在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遵守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经验和探究活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探寻出更加有效的途径,确保生态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出力献策。 水利管理论文:乡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1小型水利工程的设施陈旧老化 受当时科技与文化以及技术水平认识的影响,我国农村现有的一些水利工程均建成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全国范围内来说,我国甚至有1/2以上的地区基本上没有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这些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标准低,由于认知局限性以及规划局限性,所建成的供水工程设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设施配备不完善、分布凌乱、布局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不牢固等,况且时隔几十年,有些设施也严重出现灌溉淤塞,老化、损坏等现象,导致现如今的水利工程效率低下、农田灌溉面积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等的问题。 2兴修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利用低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占比也在逐年的增加,但这些项目以及资金安排都主要集中在大型骨干工程以及防洪保安的工程安排上,对于农村小型的水利工程的投入依然不足。有一部分要依靠群众自己解决,而百姓总是认为这些水利工程的设施归国家或者是一些水利部门管,与己无关。 而相关水利管理部门因为资金不到位并没有对农村小型水利放在行程当中。正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水利灌溉工程的渠道工程以及水库设施等的维护工作难以执行,进一步导致了农田灌溉的沟渠水资源被严重的渗漏浪费。本就不坚固的水利设施,在遭到这样的渗漏,使得水利工作发挥的效率不足,进而农业的收成不好,导致新农村经济建设无法完成。而且在节水技术方面的推广以及节水政策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3水利工程管理滞后 自生产公有制转变为生产私有制以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因为生产的所有东西归自己所有,这大大的增强了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而相反的集体观念相对淡薄,在水利工程上面的反应就是:只知道用水,却不曾想过去如何的蓄水与管理水资源。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由于当时的政策以及制度的原因,水利建设管理的管理权限。责任制度以及利用效率不够明确,造成了建设、管理、用水的严重脱节。虽然说水利工程建成后,不少农民从中获益,但愿意去管理去维护的确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受益者都是使用意识强烈,管理维护意识淡薄,不但不愿出钱出力去维护,部分农民甚至认为,农田水利建设是公益事业,管护工作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而且还随意挖沟、圈塘,违反水利、防洪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的效益和管护造成严重的危害。
建筑工程造价篇1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对于建筑有了更大的需求,建筑行业也因此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建筑工程的造价工作中存在些许不足,并且极有可能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不仅会对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工作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建筑工程中工作人员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意识,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具体状况,然后对当前的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管控,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合理性,以此来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最大化,推动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脚步。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作用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标准,按照要求整理各个环节的造价管理文件,然后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类。从目前看来,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来讲非常重要,对于技术没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必须要确定好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向,然后第一时间落实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建设控制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引入动态管理的方式,并应用到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中,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从实际情况看来,建筑行业往往会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所以,需要实时掌握市场行情的具体状况,了解市场价格的浮动空间,然后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工作,以免因对市场变化没有足够的了解而产生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将动态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中还能够对其中的技术创新进行有效控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可以得到充分保障[1]。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在进行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时应当严格遵循工作原则,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动态管理控制的工作质量。结合责任与权利作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应当选择具有权利的一方负责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能够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因自身原因而产生问题时,也可以主动的承担责任,能够严格遵守权责统一的原则。第二原则是结合技术与经济,在建筑工程进行动态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统筹工程的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加以重视。全面控制也就是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第三原则,在应当在建筑工程的决策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以及竣工验收环节贯彻造价管理与控制意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需要遵循的第四原则是动态控制,需要掌握工程项目的实时状况,一旦工程项目出现变动,就需要第一时间对造价管理控制工作进行更改。第五原则也就是目标管理,遵循目标管理原则能够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充分保证,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建筑工程中产生的造价具有合理性。 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现状 3.1设计随时可能进行改变 从实际情况看来,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会受到施工技术变化问题的影响,致使建筑工程的造价不得已进行改变。通过调查显示,建筑工程的设计随时可能出现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两种。第一,没有进行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相符的调研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得到满足。第二,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过于片面,没有到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致使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必须对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2]。 3.2没有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意识 虽然许多企业已经了解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所带来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普遍出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意识不足的现象,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现该现象主要是因个别企业由于没有较高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无法达到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这才出现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意识不足的现象,建筑工程也因此频繁产生工程造价和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不仅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形成了阻碍。 4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原因 4.1管理人员的素养原因 从某种角度来讲,建筑工程中管理人员的素养能够直接决定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质量,由于建筑工程主要是由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因此,从管理人员的身上就能展现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水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正在进步不断进步,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质量。所以,企业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能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市场中的变化,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除此之外,工程造价在遇到问题时,管理人员应当针对工程造价问题进行商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计划,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合理性进行充分保证,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3]。 4.2建筑工程的设计原因 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时需要对设计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质量。换种说法来讲,设计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来讲异常关键,必须考虑设计环节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所带来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来,建筑工程在进行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方案和图纸,预估出所需成本,然后进行成本控制,使设计成本能够与实际状况相符,以此来发挥出建筑工程造价的作用。由此可见,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4.3建筑工程的施工原因 从实际情况看来,工程造价存在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需要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还要考虑到施工环节所带来的影响。与建筑工程设计方面的因素相比,施工方面的因素更能够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通过调查显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于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以下两个方面能够体现出来。第一,如若建筑工程区分开施工成本和造价成本,就会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难度,从而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形成影响。第二,通常来讲,因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的特点,在进行施工时往往会持续进行施工材料的采购,但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因此,如若出现施工材料价格升高的现象,那么就会不得已增加工程造价预算,进而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质量形成一定的影响。 5建筑工程造价在动态管理控制的要点 5.1决策环节 决策环节作为建筑工程进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首要内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应当在建筑工程进入决策环节时进行跟进,以此来对建筑工程决策工作的实施进行充分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决策环节预算出与决策相关的工程款项,除此之外,还需要项目设立时对项目成本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且准确的搜集,然后按照搜集的成本信息制定出有效的策略。不仅如此,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需要负责市场调研工作,时刻掌握当前市场的变化,并对决策项目进行充分考虑,进而给予有效的意见。而且在进行资源搜集时,还需要合理预算施工材料、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等,使建筑工程的预算水平能够得到大幅的提升[4]。 5.2设计环节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在设计环节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从实际情况看来,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与实际条件相符,那么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工作质量也会因此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建筑工程中的设计人员需要设计出多样性的方案,该方案应当具备价值工程以及限额设计两种因素,以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对设计成本及时进行控制,使建筑工程的经济达到最大化。由此可见,设计方案必须去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条件,仔细审查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能够符合实际的施工情况,以免因设计不当而出现返工的情况,增加建筑工程的设计成本,确保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5.3施工环节 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进行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时,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各种工程款项的使用途径,向工作人员贯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杜绝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并对施工质量进行充分保证,根据市场信息的实时变化进行采购方案的合理制定。与其他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相比,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将市场作为判定根据,保证施工环节的材料能够最大化利用,以此来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5]。 5.4材料采购环节 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也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充分考虑。通常来讲,施工材料的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对施工材料采购的资金进行一定的限制,而负责材料采购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购时,应当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仔细打量,选择信誉较好、材料质量较高的供应商进行价格上的商议,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采购施工材料,尽可能降低施工材料采购的成本支出;第二,由于工作人员在使用施工材料时往往会出现浪费的现象,致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造价动态管理控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施工材料的利用率,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节约意识;第三,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运输成本进行控制。从实际情况看来,许多建筑工程因规模较大,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企业也因此需要投入较大的材料运输成本,会直接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时,需要加强对运输成本的重视程度,合理进行运输成本预算,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5.5竣工验收环节 建筑工程在进入竣工结算环节后,需要按照要求核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状况,并进行合理的编制,然后向业主方进行提供。从实际情况看来,编制内容包含合同条例的执行进度,需要对系统之外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全面审查,然后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除此之外,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变更的合理性进行确定后,需要进行建档存档,以此来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质量进行保证。 6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内容 6.1寿命周期的控制原则 具体来讲,建筑工程从项目的开始、施工、竣工以及使用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被称为寿命周期造价。在对其进行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时,需要对各个环节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以此来掌握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管理要点,对多方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进而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达到建筑工程的经济最大化。遵循该原则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6.2建设过程的控制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来讲,需要对施工成本的预估、竣工验收后的审核加以重视,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造价管理控制的工作质量进行保证。但因该方式存在些许不足,无法排除建筑工程中的隐患和缺陷,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致使建筑工程的造价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除此之外,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极有可能出现预算价格与实际成本不符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大幅增加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成本,所以,需要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严格要求建筑工程中的工作人员,规范管理各项资源,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合理性。 6.3影响因素的控制原则 建筑工程在进行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时,需要对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合理进行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的实时情况,控制其中影响的因素,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水平。在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时,负责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极有可能会忽略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成本和时间成本,致使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难以实施。除此之外,因建筑工程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周转资金产生的利息也会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形成阻碍。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时,需要将这种时间形式的成本加入其中,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然后优化建筑工程的时间成本,消除建筑工程中隐藏的影响因素,并对当前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技术进行完善,从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充分保证。 6.4方位的控制原则 在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工作中,因建筑工程周期较长、复杂投入资金较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这些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全方位管控建筑工程的造价,确保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能够符合预期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仔细的分析和检查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市场调研的信息,消除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提升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7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于建筑有了更大的需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为使建筑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将动态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中,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最大化,推动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脚步。 作者:李燕 单位:山西国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篇2 当前,大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引起重视,在建筑工程开展前期,各部门依据项目内容与各项标准积极交流,既能细化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又可强化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意识与能力。由于传统化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发展要求,考虑此项工作对项目综合效益的影响性,需对其进行动态化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与体系,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约束依据,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便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含义分析 建筑工作能否顺利施工、按期竣工的前提条件是,是否有效开展建筑工程造价工作。该工作的顺利推进能有效降低建筑工作成本投入,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高度重视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并充分认识其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具有三大特点,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开展造价动态管理工作需要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成熟的技术研发环境。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都要符合社会发展现状,以便结合社会现状采取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该项工作,促使其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大势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管控的指标。造价涉及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成本,由地质勘探、后期施工及工程造价等,这些工作在进行过程中还会涉及更多的分包商,总承包商和设计单位等。因为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会存在诸多的变动性,而动态管理控制不仅能稳定建筑工程造价,还能有效降低造价变动性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较传统控制方式而言,前者的动态管理控制更符合实际发展状况,并能有效应对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充分协调建筑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二、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从实际角度出发,各类建筑工程在建设阶段均需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引起重视,探究此项工作实施效果对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影响,还需注重细节处理,能对常规问题有效规避与解决。当前,大部分建设单位对此提起高度重视,并引进动态化管理模式,使其贯穿到整个项目中,从前期预算到中期管控,再到后期跟踪管理等,均能突出其自身重要作用与价值,既能全方面地满足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又能有目的性地选择造价管控手段或方式,对整体实施效果有良好的基础保障。例如:在某建筑工程建设阶段,把造价管控重心放在施工材料成本预算、项目施工造价预算等方面,由专业化预算人员全面性探究,注重预算的合理性,可对后期工作顺利开展带来积极影响,保证工程造价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成为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必要条件之一,并可以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此外,经动态化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全面实施,能提高各部门的重视度,可结合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详细探究与解决,全面落实管理体系,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便于在问题发生时第一时间找到根源并有效处理,再与先进技术充分结合,提高动态化管理成效,保证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创建及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极其重要,既能提高工程造价管控准确性,又能降低各部门的工作压力,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发挥工作职能,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便于在工程开展阶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对其计算、动态跟踪等杜绝超额现象发生,成为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也可以为建设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建设单位角度分析,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考虑整个工程预期开支以及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必须对各项工作的成本费用与实际情况全面掌握,经合理分配后推动后续工作进度增大项目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建设单位预期发展目标。从市场交易方面探究,工程造价管理更注重工程发承包的交易活动形式,如:建设工程总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等,均需具备适合的管理方法,选择动态化管理模式,既符合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要求与建设标准,又能突出此模式自身优势与作用,在建筑行业中占重要地位。 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鉴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涉及广、内容多等特点,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对此,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坚持全面性原则管理,小到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大到人员配置等多方面。坚持全面性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目的。 (二)坚持动态性原则 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可以看出,动态二字的重要性。坚持动态性原则,符合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原材料等受到建筑市场价格影响的特点,对此,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动态化管理的原则。从整体角度来看,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应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度,密切关注建筑市场价格变化,以实现用最低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以针对性为原则 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过程中,除坚持上述全面性及动态性原则外,还应坚持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的不同,制定与之对应的控制措施。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等的不同,所需投入的成本也是不同的,加之,不同地区建筑市场价格的变化,坚持以针对性为原则才更科学。四、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现状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实况探究,依然有部分工程项目在建设阶段并没有注重项目造价动态化管控,往往因管理工作不全面,无法对工程造价各阶段的管控情况全面掌握,影响着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效果[1]。此外,在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设计阶段,因设计师主观意识地考虑建筑美观性,却忽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操作性,会在工程结构科学性方面出现问题,单一化考虑施工材料使用效果,却没有意识到施工材料成本、环保性等内容,往往会在施工阶段出现超预算情况。而一旦某项环节中出现造价超支情况,就会对后续工作中因造价管控造成影响,如果监管部门未及时发现,而随着工程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建设单位综合效益将面临亏损局面。当然,也有部分建设单位为控制施工材料采购方面的成本费用,选择降低施工材料质量、性能等要求,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而且还易在施工与项目使用阶段引发安全事故,在项目整体验收阶段也无法保证整体合格性,一旦项目出现返工情况,反而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从而增加项目投资成本。 五、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组织措施 为保证建筑工程综合效益,需各部门及人员均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建设单位应用动态化管理模式,能在细节上管理与处理,全面性掌握各项资金使用实况,对比前期预算与实施效果,可在造成超支问题发生前合理化解决,避免对开展后续工作造成阻碍。其中,在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阶段就需注重组织措施完善,核心目的是组建专业化工作队伍,在人员聘用阶段就考虑到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位任务,保证所选择的人员能符合基础标准,在上岗前能对其进行综合化培训,使人员能在日常工作环节中发挥自身专业技能[2]。尤其是对造价预算人员的管控,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吸引更多人参与,组建专业化造价管理队伍,能对每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管理,实时掌握费用应用情况,可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二)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建设也会对现代化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工程项目综合效益与质量,需采用动态化造价管理模式,依据实施标准完善管理体系内容。首先,是建筑单位能对动态化工程管理引起重视,目的是能在管理阶段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控造价管理内容,既能发挥管理体系应用作用,又能保证管理体系循序落实。其次,依据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能在动态化管理阶段及时掌握造价超支情况的影响因素,针对发生问题的具体环节找到相应负责单位及人员,能快速、有效地在问题根源上处理。最后,注重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与先进技术充分结合,提高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实施效率与质量,使之贯彻落实到整个环节中,能随着项目发展合理化应用,突出动态化管理模式应用必要性,保证各项工作规范实施。经管理措施全面落实,能增强工程项目造价监督力度,在动态化管控的过程中将各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并保证数据有效、真实,发挥监察部门、开发商、施工单位等职能作用,依据工程造价动态管控中的常规问题及时提出与解决,针对违规、违法等行为要采取法律手段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引起各部门的关注,进一步强化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的监督力度,以此提升工程造价管控水平并取得良好成效。 (三)经济措施 基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动态造价管理属于核心内容,要在管理阶段探究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资金投入等情况,然而往往会在项目建设阶段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使建设单位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情况,需建设单位能在前期准确阶段就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全面性考虑,在预算阶段就能分析各环节中造价使用情况,要管控各项工作中造价使用情况,并把管控重心放在项目施工阶段[3]。一方面,在施工前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保证预算人员能对各类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等全面了解,保证施工材料采购方案编制合理,有效规避施工材料市场价格高峰期阶段采购;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工程会议,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成本情况探究,并对比预期规划,详细掌握各项环节中是否出现超预算情况,便于对工程造价控制动态化管理方案及时调整,为项目综合效益提供基础保障。 (四)技术措施 实施动态化管理过程中还需做好技术管控,主要是指工程造价预结算阶段对信息化技术引进与应用,并生产系统化的预结算数据,只有保证各项信息数据精确、完整、真实等,才能为建设单位重要决策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依据[4]。再加上建筑材料检测方面的技术应用,重点关注的是工程项目综合质量,也是工程项目中成本消耗较大的一个环节,还需在此环节中加大先进技术应用力度,通过实践检测既能掌握各类施工材料质量,又能深入地对工程造价动态化进行管理。先考虑工程项目总体施工材料需求量,再细化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在细节上控制施工材料使用情况,杜绝浪费施工材料,避免不必要的费用产生;最后,在采购、运输、入库、出库、使用等环节中均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建设成本,并对工程项目技术水平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例如:在工程预结算阶段对比各项数据,如果误差较大,会影响建设单位招投标环节的竞标优势,无法保证建设单位稳定发展。而在预结算阶段应用信息化技术,能改变传统化预结算手段,每项工作开展均有具体信息数据详细说明,建设单位能有目的性、依据性地项目参与到竞标环节中,凸显自身优势。其中,在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发展阶段就注重BIM技术应用,以全新的技术手段开展各项工作,也应用到项目造价预算环节中,为建设单位提供充足理论数据,合理保护建设单位综合效益,保证工程项目稳定发展[5]。 六、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实施路径 (一)做好可行性研究阶段综合评估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应从可行性研究阶段便加强造价控制,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应结合实地的勘察情况及以往经验做好综合评估,以保障工程决策能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正确决定。在勘察过程中,对比分析工程施工条件和需求,合理预测工程投资,在造价动态管控基础上实现对投资的细化管理,如匹配资金投入是否符合工程施工需求,最大限度保障造价控制的资金支持。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还应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的关系,寻求最佳的工程施工区域,实现合理进行造价管理和控制,提高该方面工作的实效性。 (二)强化自然灾害审查 自然灾害审查是设计阶段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该工作是建立在对工程条件等方面研究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工程项目结构和施工工艺,降低自然灾害对其的影响。强化自然灾害审查,预计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具体从结构及布局等方面入手。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自然因素,科学分析地质、水文等要素,如果地质是软土结构,则需要在设计环节中加入加固环节;如果对于被地下水严重侵袭的地质结构,则需要在设计环节加入增加防渗措施;对于易发生地震区域,则需要在设计环节中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通过对这些自然条件的审查,使工程设计方案能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要求,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工程维护成本的投入[6]。 (三)优化竞争机制,避免不合规招标操作 清晰的判断保证招标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科学合理进行造价预算,在招标说明书中明确工程方案、图纸及工期等,使投标单位能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内容进行施工。根据预算,择优选择招标方案,最佳的招标方案不仅应投标价格低、还应最大限度保障工程质量。 (四)强调施工阶段监督和控制 在对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监督时,应充分考虑到从不同支出项目,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通过合理建设工程,提高资源配置水平等方面来配置资源,合理使用和调配人工、材料、机械等,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造成的成本浪费。在采购材料时,清晰的判断市场发展前景,当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时,采取批量采购方式来降低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对材料造价的影响。此外,应加强施工监督和质量管理,工期延误以及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都会增加工程造价成本。 (五)优化施工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施工步骤及环节,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可能会因工程施工变化而发生修改。对此,应提升施工动态造价管理控制效率及水平。为更好避免施工设计中各不确定性因素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应具体结合建筑施工环节对造价进行动态管理控制,促进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7]。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施工设计工作,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水平。鉴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来保证建筑设计专业性与经济利益统一。 (六)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体系 为推进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体系。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未能有效贯彻落实相关动态管理控制工作,而这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体系未完善健全有关。所以,在开展有关工作时,管理人员自身应先认识到完善健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体系及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立足于市场,应加大完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体系方面的投入,促进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深刻理解并贯彻落实该方面的管理理论。完善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体系能使得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受到约束以及得到人员的重视。 (七)综合结合各项因素,提升造价管理控制效率 建筑施工周期较长,各项技术及工艺对综合性运用要求强,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对施工的要求。所以,各项的客观因素都应考虑到建筑工程造价中,这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分析策略,并重视实地考察。客观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潜在因素,以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及准确性[8]。对于如自然灾害等突发的意外,不可人为控制的客观因素,工作人员应结合各因素分析其对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产生的影响,并要求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造价方案,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减少建筑工程的造价,保障施工单位的实际效益。面对设计标准更新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工作人员必须周全、细致地考虑自身管理方案。 七、结语 从现代化建筑行业长远发展角度分析,不仅要全面性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扩大建筑工程影响范围,而且还要考虑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要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引起重视。采用动态化管理模式,从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四方面入手。监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监管过程中掌握引发管理问题的具体原因,由专业化工作队伍积极参与,在细节上管理与处理,既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又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为现代化社会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丁芹芹 单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造价篇3 1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积极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纵观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情况,部分工程在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造价管理不够重视、不具备科学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有碍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故而,有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控探究。 2动态管控的重要性 造价管理虽然属于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济息息相关。提出动态管控的理念,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与很多环节及技术有关,动态管理更加能够符合工程经济活动特征[1]。造价管理动态管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1)把控工程费用。建筑工程在开始建设时,常常会对建设费用进行估算,然而伴随工程的深入,常常会引发种种问题,如资源浪费等,从而会提高工程成本。各项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创造可观的效益。有效开展造价动态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各施工阶段正常进行,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损失,充分把控工程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效益。2)提高工程质量。就建筑工程来说,它的施工周期长,使用的材料种类多,若材料未得到有效的管理,则可能导致材料质量下降,从而难以确保建筑质量。通过实施造价动态控制,能够有力确保材料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进而提高项目整体质量[2]。 3工程造价管理状况 随着多年的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的建设规模得以壮大,然而过于注重工程经济效益的粗犷式发展方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隐患,因此,需要对经济影响因素加以把控。从总体上来看,造价管控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效的造价管理,离不开体制的保障。科学且完善的体制有助于获取理想的造价管控效果。目前,现有的管理体系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一些建筑企业始终围绕传统的体系来开展修改,传统的控制体系已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2)员工意识不足。在造价管控中,管理者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若他们的管理素质不高,再加上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将难以确保最终的造价控制质量。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团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责任意识不强,具体工作中未充分根据规定来实施管理权限,致使工程造价管控往往就是走走形式,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见图1。 4基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措施 建筑工程的造价影响因素很多,再加上施工周期相对长,因此,应当积极引入动态管控方式。针对造价动态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应当基于项目建设的根本内容,开展全方位的考虑。图2所示为造价动态控制流程图。现阶段,伴随企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想要深入完善工程建设,为管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助力,就应全面增强造价管理意识,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全方位把控建设进度,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并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合理化效益。因为工程造价中有着大量的基础性条件,且都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应开展有效的分析及处理工作,结合具体状况进行造价管理,进而达到成本的科学管控。在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基础上,还应科学选取管理方式,让公司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而全面提升公司管理的科学性,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基于建筑工程造价,对于动态管控的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或借鉴。 4.1决策环节 工程进行建设前,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决策阶段。在这一阶段,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各相关方,应做好决策相关的准备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首先应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其次应做好投资估算工作。针对信息的收集来说,对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成本,想要有效确保造价控制能够满足具体状况,应全面调查市场情况,保证各个环节的材料价格,使其同实际情况相符。另外,还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对建设所需的材料类型及设备类型进行确定,结合该地区的市场情况,科学选取合作厂商,并对附近自然和道路条件加以分析,最终实现造价信息的全方位控制。对于投资估算来说,当信息收集完成后,应开展估算编制工作,其编制结果应当作造价控制的参考数据,同时也可为企业投资提供参考,投资估算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若是估算编制不科学,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下述两点:第一,估算编制信息不完善。比如,钢筋估算价格同市场的实际行情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这一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应先全面收集材料信息,并让造价管理者到市场中展开调研。第二,估算编制者的技能与思想意识问题。比如,有关工作人员的数据计算出现失误。有效解决办法为安排优秀人才完成估算编制工作,同时对估算编制工作者来说,应科学使用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完成计算工作。 4.2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建设包含较多环节,尤其是设计环节。从任务量上来分析,虽然设计环节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少,但设计工作与多个方面有关,如材料的运用,会对工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与造价管理息息相关。想要有效确保造价管理质量,应对下面几点加以重视。1)设计招标。从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此方法得到了大力推广,有利于更好地增强设计的科学性。建筑企业应全面考虑建筑市场情况,利用组织招标活动的方式,选取科学的且具有良好经济性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2)限额设计。有效运用限额设计,能够全面提升设计方案的经济适用性[3]。 4.3施工阶段 在整个动态控制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属于非常关键的内容,这是由于在实际施工时,会涉及大量的材料及设备和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环节。想要有效确保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对下面2点内容加以重视。1)材料管理。在施工阶段,材料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造价管理中,对材料管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经常会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极易导致造价出现波动。针对建筑材料管理,应做好下述3点内容:首先,应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应在价格比较低的时间段内采买施工材料;其次,应对相关施工材料进行记录,并加以保存,在进行建设时,需先使用早期采买的施工材料;最后,制定并实施定额发放机制,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状况,先为施工人员配备适当的施工材料,若是要进行二次提取,应进行原因说明及解释,同时还应进行备注。2)技术管理。在具体进行施工时,技术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若是技术出现变动,将导致施工材料出现一定的变化,而施工材料变动最终将导致价格出现相应的波动。首先,应做好每一环节的技术交底工作;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全面引入新型工艺,并开展经济性分析工作[4]。 4.4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对于造价控制的任务相对较少。具体表现在,会结合竣工图、具体工程量和工程量清单来完成核对工作,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点,同时进行设计变更,并完成签证核对,进而提升变更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确保该阶段结算的精准度。总之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我国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想要全面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因为现阶段我国的动态化管理依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未具备足够的管理意识,想要更好地管控工程造价,应确保在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决策环节等每一阶段的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动态管控工作,最终实现工程造价的健康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的努力,建筑行业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伴随土地资源的短缺,在建筑行业,建筑企业需要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所以,不管是基于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考虑,还是就长远发展而言,均应当将工程造价管理落实到位。现如今,大部分企业就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来讲,还需要全面增强造价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完善工程动态造价管理模式,以期工程造价合理,工程质量顺利过关。 【参考文献】 [1]颜德义.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究[J].居舍,2021(13):141-142. [2]石艳荷.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51-52. [3]梁飞.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居舍,2021(12):120-121. [4]张丽巧.基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7):73-74. 作者:邵玮 尹鹏 闫梦扬 刘静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6911部队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浅议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 摘要: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状况的最直接的因素,因而对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本文论述了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的几个环节,并且对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 试验检测 技术措施 1 概述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密切的关系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筑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安全质量控制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建筑材料的各项性能和指标进行试验检测。 2 影响材料检测的因素 2.1 周围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温度对水泥构件的早期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环境温度对水泥材料的凝结硬化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高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迅速,当温度低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缓慢,因此适宜的温度对水泥的强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的标准规范中对检测时的材料养护的环境条件有严格规定,例如水泥试验环境要求:试验用的试块在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该稳定的保持在20℃±2℃的情况下,并且其相对湿度也应该大于50%。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有效的减少系统误差。 2.2 加荷速度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对各种建筑材料有不同的加荷速度的规定。例如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检测过程应该使用连续的、均匀的加荷速度,并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每秒为0.3~-0.5MPa,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每秒钟0.5~-0.8MPa,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秒钟0.8~-1.0MPa。假如检测人员在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中为了尽快的完成材料的试验检测任务,随意的增加其加荷速度,将会使试验检测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3 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 3.1 试验检测项目 建筑材料的种类非常多,在各种建筑材料进入工程施工现场之后,试验检测人员必须依据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对其进行试验检测,并且其试验检测的项目也必须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的建料有:水泥、砂石、钢材等。其试验检测的项目有很多:水泥需要试验检测的性能有强度、细度、安定性能、凝结硬化时间等;钢材需要试验检测的性能有其抗拉和抗剪强度以及焊接质量等;碎石骨料需要试验检测的性能有抗压强度、级配、含泥量等;砂料需要试验检测的性能有级配、细度、含泥量等;混凝土需要试验检测的性能有抗压强度、塌落度、和易性等。 3.2 试样的采取 选取的试样必须拥有代表性,一般是在材料中随机的抽取不同结构部位的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的试样。并且取样的位置以及方法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不得特意的制作检测试样;选取的试样数量对于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选取的数量过少、取样的部位与方法存在偏差,会造成试验检测的数据的误差增加,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3.3 检测误差 造成试验检测误差的原因有许多种,例如试验检测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的影响,试样选取的数量过少,取样的方法不正确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特别是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试验,致使试验结果不仅会出现误差甚至会出现错误。 3.4 数据处理 有的时候,我们选取的试件的试验检测结果得到数据离散性比较大,所以为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就必须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在水泥的强度试验时,如果其中一个试件试验得到的强度值超过了试件的强度平均值百分之十,就需要去除该数据。对于试验结果与我们预期的结果差距悬殊时,或者同一个试件的各项试验检测的数据指标出现矛盾时,我们工作人员必须要仔细查明其原因,并且及时的进行重新的试验检测。 4 确保材料试验检测准确的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中,首先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检测人员的组织管理、检测手段,设备仪器的应用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 4.2 确定材料检测程序 材料试验检测的程序:针对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详细的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规范和标准,并且明确材料的试验检测程序。要明确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步骤和方法等,保证材料的质量要求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等。 4.3 加强误差控制 试验检测的步骤和方法必须严格的遵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不能够仅仅为了节省时间而省略必要的试验步骤,因这种试验工作人员所能控制的因素所能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是错误而并不是试验误差。因此试验检测结果必须保证准确,尽可能的减小试验误差。 5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规格、性能等指标满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规范要求。从而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建造高质量的工程做出我们的贡献。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评价的符合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速度的加快, 如何正确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检测的重要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建设工程材料检测逐步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是当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工程材料 试验检测 质量控制规范管理 前言;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地管理试验检测技术,对充分合理利用当地原材料、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科学地定量评定材料和构件质量及工程质量;对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材料试验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知识内容广泛,如材料类型纷杂、仪器种类多。本文通过分析检测工作中所接触的一些现状,对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论述,并就加强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措施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1、通过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可以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 通过试验检测,可在众多同类合格产品中优先选择综合费用低的原材料。可以科学地评定建筑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建设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等,可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有效手段,以确定上述材料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以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又如选择土场,在完成土样的组成分析时,应进行达到压实标准所需的机械台班消耗与最佳含水量水分补充的总费用比较,选择标准击实较低、补充水分量少的土场,可节约工程用水量,从而节约了费用。 2、通过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有利于选择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可以鉴别其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通过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可以优化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方面,多做几个试配方案,以便有选用控制成本主要材料用量比例小的配比的经济方案。如通过试验,在满足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灰剂量较小的砼、基层配比;在沥青路面上,选择用油量相对较小的方案。通过配合比试验检测可以选择合理经济的材料配合比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4、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可科学地评定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 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措施及建议 1、建立完善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制度 为了对工程材料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评定,需要建立健全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制度。首先,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材料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其次,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制度。建立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的管理及保密制度、检测样品及抽样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等。要明确试验检测的责任人,建立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各种措施及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面不断被个重视。最后,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工作细则。在试验检测过程中,完全按照经试验检测工作细则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试验室对各种工程材料做到有检测、有取样、有试验报告,并确认试验检测合格后才进入下施工现场使用,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合理配备试验检测人员和设备 首先,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工地试验室的数量和中心试验室的布置。要确保以上设置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以做到跟踪检测,及时掌握试验数据,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其次,合理的配备试验检测人员。配备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且成绩合格,为了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人员必须接受全面、系统的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最后,加强仪器设备的配备与计量。中心试验室及工地试验室的所有这些仪器设备都经计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并根据其使用的频率,随时进行计量检定,保证试验仪器的准确性。 3、加强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1)标准、规程的执行。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制订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按标准、规程进行试验检测的例子很多。如:水泥仅做安定性检测;砂、石各项检测不做平行试验;钢筋拉伸试验不拉断,有的不做弯曲;试验时不严格控制加荷速度等等。这样的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性很差,完全不符合标准、规程要求,所得结论几乎没有实际指导生产的价值,必须坚决制止。另外,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新规程、标准不断产生,要及时采用新标准。如:1999年颁布《水泥胶砂纯度检验方法(IS0)》,2000年颁布的《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2001年颁布《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等都应及时取代旧规程、旧方法、旧标准,须严格落实执行新规程、新方法、新标准。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探讨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试验检测工作也应运而生,并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试验检测工作的目的和内容,分析检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切身工作经历,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让人们了解和重视建筑行业的这项关键性工作-----试验检测。 关键词:试验检测;材料质量;控制参数;工程 引言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木工程发展迅速,建筑结构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安全建设运行关系重大,在工程建设中必须竭力保证施工质量,试验检测概念应运而生。试验检测就是在建筑结构的建设中,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所用的材料进行检测,并通过标准实验、验证试验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施工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工程试验检测作用 (1)通过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可以实现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原材料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工程的质量取决于材料种类、价格、保存环境等因素。对建筑材料采用进场检测的方式,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工程标准,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2)通过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能够确定工程的施工参数。施工参数是指导建筑结构建设的重要指标,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力度,可以得到确保工程质量的最佳参数,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3)通过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可以为工程的质量把关。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能主动将试验检测作为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对每一个环节加以严格的控制。不仅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减少并防止返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按时保质完工并交付使用。二、我国当前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1、施工单位对试验检测的重视力度不够试验检测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导致工程的试验检测不够规范。更有甚者,缺少试验检测环节,严重的损害施工质量。此外,部分施工单位由于经济条件等限制无法完全按照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造成检测的结果失去代表性,无法准确的反应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对质量的控制过程造成不利影响。2、试验检测的规范性有待提高我国施工单位目前知识水平较高、业务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施工单位缺少足够的试验人员,大大降低了施工单位自检的规范性而影响了工程试验检测的质量。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未配备足够的检测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试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此外,检测结果直接决定工程能否顺利的竣工验收,单凭施工单位自检,很难客观反映建筑工程建材的真实情况。3、试验检测的监督工作有待加强试验检测是为了侧面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该方法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当具备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通常要由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试验检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准确的反应样品的实际质量,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配备足够的试验监理工程师并建立合格的现场试验室,单靠建筑工程监理费用难以负担。这就导致一些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通过委托第三方或直接委托施工单位的自有人员进行试验检测工作。这种做法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三、加强试验检测管理的措施 1、试验检测设备的管理需要加强检测设备是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种类齐全、质量合格检测设备才可以准确反映送检样品的真实性,作为评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参考。所以工程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应当通力合作,必须确保试验检测设备满足检测要求,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需要加强,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有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与科学性。 2、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需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对于试验检测工作结果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有加强对试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使得试验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确保其业务水平达到相关的要求,才能有效地提高试该项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试验人员的思想水平也起到关键作用,必须保证他们在试验检测的全过程中都能自觉的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做到规范采样、科学检测,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结果质量,确保建筑结构施工环节中工程质量管理有充足的依据,保证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 3、完善试验检测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试验检测的管理制度,加强试验检测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可以确保试验检测结果客观准确的反应工程建设的实际,从而找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最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各级单位应当密切配合,不断完善试验检测的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管理措施,使试验检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的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试验检测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组织专人建立一个试验检测工作的监督小组,对试验检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并根据实际的操作过程对试验人员进行评分,可以激励试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提高试验检测的质量,从而更好的发挥试验检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四、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首先在订购建筑材料前的质量控制仔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与工程材料有关的文件,熟悉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引入竟争机制是保证采购订货质量的前提,而且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为此大宗材料应当实行招标采购方式,对于有色差的装饰材料最好是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色泽不一的质量问题。 3、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按供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质量文件,包括:生产许可证或使用许可证;产品合格、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试验报告单。物单必须相符,应检查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与要求的材料在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等方面是否相符。如有任何一项不符,应要求退货或要求供货单位提供材料资料。标志不清的材料可要求退货或抽检。 4、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工程上使用所有各类材料必须事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不得存放与本工程无关或不合格的材料。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型号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界限清晰,建立材料台账并由专人管理。避免使用时造成混乱,便于追踪工程质量,对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有一定帮助。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迅猛发展,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作为检验材料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试验检测,不容忽视。在材料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要采取检验和抽检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按国家颁布的试验标准和规程进行工作。检测工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秉公办事、不弄虚作假、不伪造资料、不参与任何有损于试验成果公正性的活动,确保工程材料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是确保工程使用材料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筑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优劣,而目前社会上生产的建筑工业产品伪劣品太多,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对建筑材料控制的内容、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 工程 材料 试验 检测 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基础建设工程的投资也逐渐的加大,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检测人员应严格遵照规程操作,注意检测试验的每个细节,努力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合理选择、使用和存放材料等等。另外需要建设系统采取行政管理手段,备案措施,检验等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 1、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材料料的质量标准是判断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的尺度,也是作为验收检测材料质量的标准和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是进行材料检测的前提,否则检测就失去的意义。 材料质量检测的有书面检测、外观检测、理化检测和无损检测等方法包括:书面检测,是通过对被检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等)、试验报告等进行审核,取得认可方能使用; 外观检测,是对材料从品种、标志、规格、外形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看其是否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理化检测,是借助试验设备和仪器对材料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进行科学的鉴定。 建筑物的检测根据其部位和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建筑结构材料,二是墙体材料,三是建筑功能材料。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品种多样,现场检测和试验材料的检测都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只对合格证明检测而不对样品进行抽样检测或者是抽样不合符规范都是不和要求的。 2.建材检测的影响因素 2.1 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若温度过高会使材料强度偏高,而温度过低会使材料的强度偏低。为了得到标准的建筑材料性能,在标准规范中对材料养护以及测试时的环境条件都有明确规定,在检测时必须严格遵守。 2.2 加荷速度的影响 常温条件下若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加荷速度较快,则试件的变形滞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一般就会高于材料的固有强度。若加荷速度较慢时,检测所得的数据就会偏小。因此加荷速度应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在规定范围中取低值。在实际检测中检测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加荷速度。 2.3 试件尺寸及精度 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试样应为标准试件,否则应按标准规范进行处理。尺寸精度就是实际尺寸变化所达到的标准公差的等级范围。尺寸精度越大得出的检测结果就越精确。所以试件尺寸及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为了尽快建立规范化的检测标准,通过大量的材料检测试验,着重研究了标准试件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等尺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检测的标准试件尺寸的建议,为标准检验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资料。 2.4 检测误差 检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不同以及受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将同一个样品分成几个试样,用相同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分别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误差,称为平行检测误差。它主要是考虑材料的匀质性,规程规定该误差的允许值较小;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若该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允许的,但若超出了允许范围则应重新检测。它主要是考虑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检测设备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的误差,称为再现性误差或对比检测误差,该误差规定的范围最大。它主要是考虑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 取样试样 建筑材料的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一般是对一批材料中的不同的部位进行随机的抽样检测,也就是抽样时不仅要数量合符要求同时所取的部位和方法也必须是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的。所取样品的数量对检测的结果准确性非常的重要,若是数量过少、取样的位置以及方法不正确则得出的结果误差就会相差较大,甚至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果。例如:袋装水泥必须从至少20 袋水泥中取出等量的水泥样品,而且总量不得少于12kg。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之中检测人员往往从一整袋水泥之中取出半袋或是就拿一袋作为样品,通过检测水泥的一些指标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是经过现场取样之后,得出的结果却是完全的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 4.一般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4.1 钢筋的检测 钢筋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按照国家规范中的《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等一些规定对抽取的样品作力学性能试验,检测的结果必须符合规范中的标准。对于需要进行冷拉的钢筋必须分批的验收,同时每一批钢筋的总重量不能够大于20t。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钢筋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焊法:闪光对焊、电阻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1) 闪光对焊:钢筋的机械试验主要是指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钢筋的拉伸长度一般是500mm~650mm,在做冷弯试验是长度一般是250mm~350mm。2) 电阻点焊:热轧钢筋在做电阻点焊抗剪试验时,钢筋的长度一般大于等于600m m;对于低碳钢丝的焊点,除了要作抗剪试验外,还必须对小钢丝做拉伸试验,钢筋的长度一般为500m m ~ 650m m。3) 电弧焊与电渣压力焊:钢筋在做现场安装时都必须对其做拉伸试验,钢筋的长度一般是500m m ~ 650m m。 4.2 水泥、砂石的检测 砂石、水泥、外加剂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和用量最大的建筑物材料,在过去对建筑工程中的这些材料进行检测时,一般只是检测这些产品的强度和着与强度有关的一些技术指标。而现在对于砂石、水泥以及外加剂的检测还必须加上放射性的检验。在对水泥进场验收时:必须对其品种、级别、包装以及出厂的日期进行检查,并且要对其强度、安定性和其它一些指标也要做相关的检测,检测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规范中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等中的相关规定。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对水泥的质量不能确定时或者是水泥的出厂日期超过了三个月时,必须重新对水泥进行检测,并且按照新检测的结果使用。砂石的取样方式:在对砂料堆进行取样时,所取的部位必须是均匀的。在砂石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等五个不同的部位进行取样,从而组成一组样品,每个部位抽取的砂石必须大致相等。在对砂石和水泥进行送检时,还必须对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的配合比进行检测工作,砂石和水泥的检测报告最好是同时得出。在第一次搅拌混凝土或者是砌筑砂浆时,必须要预留至少一组标准的试样来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对砂石的粒径、水泥的使用量、搅拌的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砂浆的和易性等一些指标进行检验。 4.3 混凝土 建筑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对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构件,必须浇筑的地方随机的抽取。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结构,抽取的抗渗部位也必须随机从而来保证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周围环境的稳定和湿度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也非常的大,故对材料的养护和测试环境也必须符合规范的标准。例如GB/T17671- 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构件的制作环境温度应为20℃±2℃,湿度大于50%;拆模时的温度为20℃±1℃,湿度大于 90%;在水中的养护稳定为 20℃±1℃。 5.数据处理 检测数据的处理依照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来进行,按规定保留有效位数,尾上数字按照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行取舍,即四要舍六要入,五后有数进一位,五后无数看前方,前为奇数进一位,前为偶数则舍去。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其取舍常用方法有拉依达法、肖维纳特法、格拉布斯法等。各方面的原因,相同组试件结果离散性会比较大。为了使得结果较准确,必须对试验结果作出相应的取啥。比如在做水泥胶砂试件的抗折强度要求时,当三个强度值超过了平均值的10% 时,那么就必须剔除该值其余两个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果其中的两个数平均值超过了10%,那么剩下的一个值作为测定结果。若三个数平均值超过了10% 则需要重新检验。对于混凝土和砂浆都有各自的检测方式,在做检测是必须注意。对于检测出的结果比预期的大或小,或者是相差比较大都必须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原因。 6.结语 近些年来,检测技术越来越加的成熟和先进,一些与检测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也相应的出版了,这对于确保工程中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仅需要依靠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还需要对施工用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 【摘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这一特殊产品的原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优劣,而目前社会上生产的建筑工业产品伪劣品太多,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本文介绍了我国建材检测发展现状,探讨了影响材料检测的因素。分析了建材质量检测技技术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材 检测 技术 一、前言 我国建材检测发展现状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 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 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 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定位不准发展失衡,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二、影响材料检测的因素 1、周围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温度对水泥构件的早期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环境温度对水泥材料的凝结硬化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高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迅速,当温度低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缓慢,因此适宜的温度对水泥的强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的标准规范中对检测时的材料养护的环境条件有严格规定,例如水泥试验环境要求:试验用的试块在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该稳定的保持在20℃±2℃的情况下,并且其相对湿度也应该大于50%。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有效的减少系统误差。 2、加荷速度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对各种建筑材料有不同的加荷速度的规定。例如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检测过程应该使用连续的、均匀的加荷速度,并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 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每秒为0.3~- 0.5MPa,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 且小于C60 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每秒钟0.5~- 0.8MPa,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 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秒钟0.8~- 1.0MPa。假如检测人员在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中为了尽快的完成材料的试验检测任务,随意的增加其加荷速度,将会使试验检测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二、建材质量检测技技术 1、确定检测项目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需检测,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比如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 2、科学取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 3、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该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环境温度湿度对材料试验的影响,因而要求试验时必须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误差度 试验方法须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可是有个别试验人员在作钢筋拉伸试验时只试验到试件出现颈缩而不将其拉至断裂,这是不正确的,这样势必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但这不属于试验误差,而是人为造成的误差。钢筋不拉断,其测得的伸长率较规定的试件断后伸长率要低,与标准规定相违背,这是不允许的。试验要求必须准确,以减少误差度。 5、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土106 的需剔除该数值,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其中有两个测定值超过平均值的±106 时,则以剩下的一个测定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3 个测定值全部超过平均值的±106 时,则须重新检验。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T8170 进行,其尾数要按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 三、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1、严格检查建筑材料三证 为了控制以上材料配件的质量,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是一个重要措施。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在选购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核查,以防复印件伪造,同类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要分别核查每个品种的证件,以防冒名顶替以一代十。招标或采购技术要求、产品样品、投标书、合同等重要文件资料要专人妥善保管,甲方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要全面掌握这些资料,货到工地后依据资料核查验收,对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产地、数量、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许接收。重要的设备、产品,需要特别关注的产品在设备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甲方去现场核查监督生产过程。这项工作是甲方工地容易脱节,建设单位材料部门或合同管理部门整个操作过程没有及时通报给监理工程师,资料也没有给监理工程师复印,有时货到现场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材料部门或工地直接将材料接受,都会造成材料进场把关不严。加热管管材生产企业应向设计、安装和建设单位提交下列文件:国家授权机构提供的有效期内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有特殊要求的管材,厂家应提供相应说明书。 2、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治理质量通病,禁堵伪劣材料用于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或主管部门规定,需要进行项目检测。目前一些地区质量检测站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非必检测项目),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结论 检测报告是建筑材料检测站的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建筑材料是否合格、能否使用,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建筑材料检测站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因此,加强对建材检测技术要求及工作流程的管理,是建筑材料检测站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站出具合格检测报告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成本管理 摘要:铁路客运专线是仅供旅客列车实用的铁路线路,分为高速和快速两类。铁路客运专列适用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区域跨度大的国情,为跨区域的商务、旅游等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利支撑。铁路客运专线得劲建设需要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同时要基于现有的铁路线路资源,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与一般新建铁路线路存在一定差异,其建设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规划;控制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主要用途及规划 铁路客运专线是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实现大运量和高效能的旅客输送,从而为区域间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的效益提升提供提供时间和空间基础。2016年全国铁路客运量27.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次,单日发送旅客最高达1442.7万人。这样的客运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布局为“四纵”和“四横”,以及其他几个中重要路段,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有序推进建设,促进了区域腾飞和协调发展,为未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第一,实现客货分离,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在已有货运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划,新建或拆分实现客运和货运线路的分离,提升客运专线的速度从而匹配两种类型运输需求的发展规律。一般而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线路类型从货运专列为主,发展到客货共线为主,到最后的客运专线为主。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货运的需求分别将达到40亿人次和40亿吨,但年均增长率上客运为7%,货运为4%,通过客运专线建设能够集中客运班列,提升客运速度,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空间为货运需求增长提供保障。第二,客运专线能够提升经济核心的辐射能力和要素的流动速度。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动机是区域核心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要素集聚和扩散,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周边的要素交换才能更加密集,从而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而其中人和关键物资的交换是关键要素,铁路客运专线能够大大加快人员的流动,从而为制造、商业、文化的集聚带来人口支撑。第三,客运专线建设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能够转化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产品和服务。客运专线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经济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制造国或者技术输出国而言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实践已经证明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能力已经转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基建、轨道铺设、站点新建或改造、客运专列及相关设备采购。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可以大范围采用原有的铁路线路,只要在关键交叉路段或站点进行变线控制即可将实现专列的提速,而高速客运专列则由于运输速度的大幅提升,对线路的走向、线路基础和轨道的质量等都有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大规模新建轨道、控制系统以及站点。影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决定了轨道基础设施的最小曲线半径、坡度、岩土、用料、牵引电力等项目的标准。按照设计规格以及相应项目参数标准,进行实地勘验后确定的线路,就成为该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基础。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区域跨度大、载客量规格高,而我国地貌特征包括了平原、丘陵、高原、江河湖泊等,专线各段的成本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基准价进行评估,而应当分段按照最新的价格基线或者实地考察后获取更加准确的造价基准数据。二是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进行广域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需要以成熟的建设技术和设备为基础,包括桥梁、隧道、环保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与平原为主的地域相比,不确定因素对建设成本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建设里程数和区域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西部、东北这样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难关需要去攻克。因此在做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是,切勿一切都已经验而论,必须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三是建设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铁路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投资,在我国这样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规划下,其投入的人力、资金和原材料是天文数字,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没有过先例。在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还处于低位时,举全国之力进行大规模铁路客运专列建设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做好建设过程中的要素成本管理也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四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效率。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贯穿始终,除了保证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实际交付成本的偏离值。建造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管理、物料管理、工程计划管理等多个方面,高效的建设过程成本管理能够减少天气、意外、价格变化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甚至能够通过创新管理提升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措施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以及是审批一般都由国家中央层面统一管理,地方政府作为承建方和管理方,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负责。本文认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经过充分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不能仅仅从成本角度去考量,而应以铁路专线假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入手,作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依据。只有能够最大程度优化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满足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客运需求,能够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那么该建设规划就是可行的。不能为了某些集团或个人的利益而放松对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科学论证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把握。具体而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应将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作为核心参照,建设成本评估的依据如路线、站点、规格等指标都应与发展规划匹配,并且作为刚性的影响因子。其次,落实充分的实地勘测和成本预估。铁路建设区域覆盖范围广,面对的地质、水文、气候、人文环境复杂,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建设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在实地勘测和线路、站点的规划设计阶段,经过反复和交叉的测量、计算和试验论证,才能最终确定建设体量、投入要素规格的计算逻辑和结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项成本数据有需要有依据材料作为支撑,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最后,应建立统筹的建设成本管理机制。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尤其是高速专线建设,一般都是多段同时开工,但建设周期仍然较长,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投入要素价格会发生变化,地理环境、气候也会对工程产生影响,此外技术发展带来的设备和工具更替也会影响建设成本。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工程、技术、规划、商务、财经等团队的核心人才纳如进来,建立统筹一体的成本管理团队。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将成本管理责任归属进行分散,特别是定位到责任人时,应尽量避免因人员流动而导致无法跟踪回溯。此外,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为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建设方还可以应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引进优质社会资源,例如联合优质民营企业进行联合建造运营。在本管理工具方面,可以探索通过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特别是系统性的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应当与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实现成本数据以及影响因子变化的实时、远程采集,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统计演算以及直观地呈现。 作者:杨建军 单位:中国铁路南宁路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论文 1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的构成 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空间既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划分为运输业务办理空间、交通联络空间、交通集散空间;还可以根据交通主体的活动特征划分为运载工具站场、客运业务办理空间、旅客(行包)交通转换空间。后者对于单一交通模式的铁路客运站而言,以铁路站场、旅客站房和站前广场的形式表现;对于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而言,则演化为各种方式的运载工具站场、客运业务办理空间(含候车空间),以及不同方式间的衔接转换空间。 2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分区建筑空间形式演变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根据旅客活动特点不同,明确划分为铁路站场、旅客站房和站前广场3大功能区域[1-2]。 2.1铁路站场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 铁路站场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基础,是铁路运载工具到发、停留、作业、整备、检修的场所,同时也是旅客乘降和行包装卸的地点,受到列车长度影响,站场形状为狭长形。我国铁路客运站多采用通过式站场布置,如图1所示。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多设在城市边缘。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采用贯通式,两端连通正线。站场中部为并列布设的线路(主要为站内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及旅客站台(含雨棚),两端为道岔汇聚的咽喉区(连通区间正线),站台之间通过跨线设备(天桥、地道、平过道)相连接并连通至站房。多条铁路线路引入时,多利用站外进出站线路进行交叉疏解,合并或并行引入地面车场,站场两端进路交叉干扰严重,站场规模大,咽喉能力紧张。国外大城市铁路客运站多采用尽端式站场布置,可以深入城市中心布设;旅客列车到发线为尽端式,一般多线平行引入,咽喉能力大,站场能力大。早期铁路正线引入城市采用沿地面铺设的方式,铁路客运站站场亦为地面铺设。随着铁路建设工程技术的发展,铁路客运站站场可以采用高架或地下的建设模式以减少对城市的分隔或与城市交通的交叉干扰。由于高速铁路新型客运站衔接的线路方向、列车种类增加,为解决站场内不同线路、不同方向、不同类型列车到发流线间交叉干扰问题,站场设计出现2种趋向:一种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采用多车场单层平面布设的站场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国外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将不同方向线路及车场布设在不同空间层面形成立体站场模式,如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综上所述,铁路客运站站场建筑空间形式可以归纳为单个车场:平面布设(地面站场(传统模式)、高架站场、地下站场);多个车场:单层平面布设(地面站场、高架站场)、多层立体布设。 2.2旅客站房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 旅客站房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主体,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点。传统铁路客运站站房内设有客运用房、技术办公房屋和职工生活用房3类房屋。客运用房主要包括售票厅、候车室、行包房、小件寄存处、问讯处、进出站口、广厅等;技术办公房屋主要包括运转室、信号楼、站长室、广播室、电视监控室、公安室及各生产段办公室等。早期的旅客站房以候车空间、售票空间、进站广厅为主体空间,餐饮、商业、旅馆、文化娱乐等服务空间从无到有,设置在进站广厅和候车室附近。随着客运站功能的演变,站房内部功能空间的结构比重及配置方案发生变化,站房由单层平面设置发展为多层立体叠合布局,相对封闭的功能空间向开敞通透的开放式大空间转变,呈现从复杂、大规模朝紧凑、简化、高度复合演变的趋势[3-4]。2.3站前广场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站前广场是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结合部,同时是铁路客流、行包流及城市道路机动车流集散的场所,通常由站房平台、旅客活动地带、人行通道、车行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等部分组成。早期的客运站建筑设计实践中,站前广场均为露天平面布置,通过前后分流或左右分流的设计手法,分割广场平面来组织站前广场交通,将车流与人流组织到站前广场不同区域。这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会导致人车混杂、交通混乱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我国许多新建、改建的车站站前广场都成功地采用了立交方式,如深圳站、广州东站、北京西站和杭州站等。新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建设使传统意义的“站前广场”呈现一种新的建筑形态,即建筑内部各种方式间旅客交通集散转换的“换乘大厅”。 3铁路客运站总体建筑空间布局演变 综观铁路客运站总体建筑空间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即以站场空间为主体的阶段;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平面布局阶段;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立体布局阶段;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均为面向单一运输方式的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是一种相对自我封闭的交通建筑形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的历程及所处的阶段存在差异。 3.1以站场空间为主体的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最早期的铁路客运站是以站场为主体空间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由于客运站功能单一,规模很小,因而建筑形式也非常简单,以轨道、站台及为旅客遮挡风雨的站棚为建筑特征,基本上没有特定的空间形式可言。 3.2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平面布局阶段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城市门户”作用的标志性建筑,并形成站房、站场和站前广场3段式平面布局模式[5]。铁路站场与铁路网相连通,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布置在客运站远离城市的一侧;旅客站房布置在站前广场与站场之间,一般为位于站场靠近城市一侧(通过式客运站)或一端(尽端式客运站),并朝向城市方向,以方便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进出车站;站前广场作为铁路旅客集散场所,衔接城市交通工具到发、停留站点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3.3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立体布局阶段 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由平面布局发展到立体布局经历了平面布局—局部立体布局—立体布局的过程。 (1)旅客站房与铁路站场的空间整合。旅客站房由单层结构向多层结构发展,在站房立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站房高层候车室向站场方向延伸,与跨越站场的天桥相融合,形成高架候车室架设在站场之上的空间组合模式。城市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站场两侧旅客多方向进站问题,又进一步形成了在站场两侧分别设置主副站房,中间连通跨越站场的高架候车层的空间布局模式。我国1987年底建成的上海站首次采用“南北开口、高架候车”的线上式布局[6],即为这种布局形式的体现。高架候车厅的设计形式具有缩短旅客进站上车行程及节约城市用地等显著优点,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和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主要设计形式,1996年5月修订实施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对此予以确认[7]。这一变化完成了站房的主要空间(候车室)与站场的整合。 (2)站前广场与旅客站房的空间整合。站前广场在由平面布置向立体布置发展过程中,站前广场与站房的界限被打破,站房建筑融合入站前广场的立体交通系统中。这种设计打破了铁路和城市市政在用地之间、投资主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站前广场(包括机动车道路)与站房建筑(包括高架候车室)空间整合。(3)站前广场、站房、站场的空间整合。单一模式铁路客运站各功能区之间的建筑空间整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突破原先因投资渠道不同而形成的条块分割的桎梏,将站房、站前广场、站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利用地下、地面、高架3个层面来组织流线,实现了3者之间的空间整合。建筑师从只承担站房的建筑设计,转而向外——站前广场、向内——站场方向延伸,与城市规划、铁路站场设计专业的沟通和协调加强。“把客运站建筑放在铁路与城市交通这个综合体的大系统内进行思考”、“从方便旅客换乘出发,模糊以致化解站房、广场、站场3部分的界限”[8]。 3.4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使铁路客运站建设纳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更加注重与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的结合[9-10]。为了在较长时期内能够适应多方向、多方式、大规模客流交流的需要,客运站建筑设计上通过立体化布局实现相关交通方式的集中配置,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站场、站房及方式间的衔接过渡空间(站前广场、换乘大厅)都纳入同一大型交通建筑内,从而形成全新的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模式,以单体交通建筑或综合交通建筑群的形式加以体现。我国新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尚处于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3.5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迄今为止铁路客运站建筑空柏林新中央火车站间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国外(西欧国家、日本)的开发项目中比较常见。与交通枢纽型的铁路客运站相比,铁路客运站城市综合体的建筑空间具有复合与复杂的特点,是多功能交叉并存的立体空间系统。除处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旅客换乘问题外,还综合了商业、服务业、办公、居住等功能。然而,铁路客运站综合体的空间组织并不是传统城市交通建筑与其他功能单元的简单叠加,而是重构成为拥有系统、层次和序列的新型复合空间有机体。铁路客运站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效的综合交通转换效率的基础上。 4结束语 建筑的功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对稳定,对应的建筑空间形式具有类似的特征,如作为单一方式的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港站,虽然铁路客运站、长途公路客运站、航空机场、港口客运站的建筑形式各异,但具有类似的建筑空间布局,均由客运站场、旅客站房、旅客集散区域3个部分组成。然而,建筑的功能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功能的发展变化味着新的要求与原有的空间形式之间必然要从相对的统一逐渐发展成为冲突、对抗。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最终必将导致对旧的空间形式的否定,形成新的建筑空间形式。铁路客运站的建筑形式由单一方式客运交通港站发展成为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进一步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体建筑,其实质是客运站功能在发生变化,并进而导致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作者:夏胜利 杨浩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铁路客运论文:公路运输与铁路客运对比 一、铁路客运服务的现状分析 1.客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国家对高铁建设投资较大,高铁车站环境都很好。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既有客运站,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候车环境、车站周边环境与治安相对较差。 2.客运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铁路客运服务人员主要来自高职毕业生、复转军人及社会招聘人员,员工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3.客运服务理念差 到目前为止,铁路部门虽然已经加大了客运服务力度。但随着铁路的六次提速,行车密度不断加大,铁路职工的收入水平较低而工作强度却越来越大,所以有些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越来越弱,甚至有些员工的精神状态低迷,在引导和组织旅客乘降方面服务态度不好。 4.客运服务方式落后 每到春运、暑运和节假日,大量的旅客出行会选择铁路,铁路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因此会依然以“铁老大”自居,不去在细节上改变,服务方式落后。 二、公路旅客运输的优势 我国公路路网发达;旅客可以就近下车,出行方便。并且票价灵活,且根据乘车次数还和酒店预定房间及预定机票相联系,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研究 (一)加强铁路自身建设,提高客运服务 1.调整运输生产布局,提高服务质量 铁路应在不断推进列车提速的过程中,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布局,促进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列车开行方案、动力资源配置、乘务制度、维修体制改革等有新的突破,以此带动运输产品结构的全面优化。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席别比例;优化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和停站时间;发展电子商务等。使铁路客运产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改革运输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票价体系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等有关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利用票价政策杠杆。根据市场状况,适时浮动票价。如考虑某线客流的变化情况,适当下放该线的客运票价管理权限,以使铁路局能根据客流波动及节假日等不同情况,及时调整铁路客票价格,以适应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3.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铁路运能从整体上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购票难的局面。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开通运营,铁路购票难的局面已逐渐缓解。为此,铁路必须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客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铁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大力实施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策略 调整营销战略,在牢牢抓住中长途客流的基础上,争取短途客流。铁路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既有线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扩充既有线输送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代销点、网络订票、电话订票,使旅客更方便购票,更好地利用铁路短途运输资源。 (二)提高服务理念,进行人性化服务 1.采取个性化服务 铁路运输对中短途客流不具有优势的原因,主要是购票、进站、候车程序繁琐,等候时间较长;并且由于铁路部门经常调图,致使很多旅客对列车到发时间不清楚,直接影响旅客的行程安排。针对这种情况,铁路部门应相应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1)短途旅客实现零距离对接。对车站进行改造,把长短途客流的购票、候车、进站和出站进行隔离分开。设置专用的购票、候车场所及进出站通道,以方便短途旅客的换乘,大大缩短了旅客的乘降时间,实现零距离对接。 (2)针对不同旅客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站车服务上实行差异化战略,努力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对来不及购票的旅客允许直接上车补票,且不收取手续费,在旅客心目中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良好形象。 (3)方便旅客的行程安排。旅客到窗口买票时,如果难以决定行程方案,计算机系统会根据旅客的乘车日期、到站、返回日期等信息自动生成多种行程方案组合(包含相应的票价)供旅客选择。快车组合票价较贵,快慢车组合则相对便宜。在列车上,旅客可免费获得车次别的旅客列车时刻表。该时刻表的内容包括本次列车所有到站的换乘列车时刻,以及每个到站所能提供的诸如汽车、自行车出租、行李搬运、旅游咨询等各种服务提示,为旅客合理安排行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推行沿途发售无座车票。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沿途上车有座旅客与始发上车无座旅客间的纠纷,对短途线路,沿途车站由一律发售有座车票改为发售无座车票,实行车内座位“先到先得”。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1)开放式的乘降。对客流量较大的车站,最好设有类似地铁的自助检票系统,列车上有少量列车员查票。使客流上下车、进出站疏解非常迅速。 (2)实用的硬件设施。站台上应设自动售货机、推送行李的小车、SOS求助设施等随时为旅客提供服务。一些车站还配备了行李自动寄存系统、铁路出租汽车服务。车站在醒目位置设有垂直电梯,所有台阶处均有坡道或自动扶梯。列车车厢过道、通过台地面平整,残疾人厕所空间宽敞,极大地方便残障人士、年老体弱者、携带孩子和笨重行李旅客的出行。 (3)提供周全的客运服务信息。一是车站都装有醒目的引导揭示,为旅客提供城市交通、售票、列车编组、列车时刻等各种详细的服务信息,使乘坐列车的旅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种运力资源。二是在站台上端显示屏上及时显示将要或目前正在办理的列车信息,包含车次、始发终到站、本站到发时间、列车正晚点情况等,如晚点会显示晚点时间数。三是列车应有醒目的席位使用显示,让旅客一目了然。 (三)发挥综合交通体系效能,实现各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良好衔接是为旅客提供良好服务,发挥综合交通整体效能的关键。要主动和地方政府协商,统筹规划城市交通,抓住城市交通一体化机遇,积极与城市交通企业联合,创建零距离换乘机制。实现铁路与城市地铁、轻轨、公交等设施的互联互通,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换乘,实现快速集结和疏散,通过合作达到多赢,形成方便快捷、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四、结语 铁路部门如果能够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对现有资源进行调整,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短途旅客对出行的要求,尤其铁路具有的安全优势,同时进行人性化服务,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铁路的。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成本控制的思考 摘要:在目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外出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外出中一般选择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铁路运输,这样的选择对铁路部门而言确实是增加了客流量。客运量的不断增加给我国的铁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各大城市也是希望通过火车站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铁路建设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建设铁路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铁路的兴建需要有严密的规划。也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对铁路建设成本的控制也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对于铁路客运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取决于对运营成本规律的把握以及相关成本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在此,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从理论研究入手,阐明了铁路客运成本的相关理论概念。详细描述了明确铁路客运成本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如何对铁路客运成本进行控制,期望中国铁路客运稳定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客运;成本;控制 一、铁路客运成本的界定及构成 (一)铁路客运成本的界定 所谓铁路客运成本主要是指客运企业为了能够完成一定的客运运输量而必须要支付的一切与运营有关的费用。 (二)铁路客运成本构成 为了计算,控制和分析铁路客运成本、用于改善管理,铁路客运成本可以划分为可变支出与相对不变支出。 1、固定设备成本 固定设备成本包括线路、车站、桥涵、隧道、通信、信号、电化设备、自动控制等设备的维修费、折旧费。在这类成本中,一部分(线路、桥涵、隧道、接触网等)与运量有关,一部分关系较少。铁路设备的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多样,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各异,使用环境工况不同,因之使用寿命长短不一。当前计算折旧按资产总值规定一个百分数的办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应按不同的资产分别规定其折旧率。固定设备成本应分别摊人客(货)列车成本中。 2、移动设备成本 移动设备成本包括客运机车、客车,客车备品的购置、更新费等。韶8型电力机车每台约850万元。东风4(大力)型内燃机车每台约650万元。25型空调车软卧245万元,硬卧241万元,硬座234万元。一列电力牵引的空调列车购置费约需5000余万元。运营费包括:能源消耗,机车、客车维修成本。客车各项消耗备品和乘务员的工资等项。列车投资的利息也应计算在内。 3、管理成本 为管理、指挥客、货运输,铁路局、站、段等各单位的开支应按规定办法分摊到客(货)列车成本中。 二、铁路客运成本的作用 (一)厘定客运票价 当前铁路客运票价按全国统一基价计算是不合理的。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办法。完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铁路局实行资产经营负责制和自负盈亏的情况。各局、各线、各区段的造价、维修费、运营费悬殊颇大,成本不同,客运业务怎能按统一票价出售。因之,全国各线应按线路修建成本、维修费、运营成本、能耗等因素划分为若干区段,以平原线成本定为1,将各段成本折算出不同的系数,计算运价时逐段叠加,以符实际。 (二)正确开拓市场 当前的问题是:每次列车上座率达到百分之几才能保本,达到多少才能盈利?只有在弄清各次列车的真实成本后,才能订出合理的运价和计算盈亏。铁路运价的下限是成本,上限是旅客负担能力。运价订在这二者之间才是合理的。亏本的列车要停开。 (三)改进客运收入跨局分配办法 当前客运收入跨局分配办法是按各局的换算人公里计算。并未考虑到各局、各线路,运营工况,能耗等成本的差异和各类(次)列车的差异,仅以列车购置费和能耗两项而论,高速(摆式列车),准高速列车的运营成本与普通客车相比差异颇大。 三、铁路客运成本的计算 (一)实算方法 对于实算方法而言主要是一种逐项分析的方法,把列车中实际发生的不同成本费用数额进行逐一的相加,计算总和,得出的总和也就是列车的开行总成本。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支出和付费支出。运用实算的方法对列车中收入的成本进行计算,由于是对不同事项的汇总,进而更好的得出总的收入成本,在做法方面比较的细致,从一般理论而言,这一方法计算出的结果真是可靠,对控制铁路成本以及制定合理的运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成本计算法 通常为了获得某项产品就需要有一定的作业过程,作业过程就是将所消耗掉的各种资源价值通过一定方法转换到最终产品中去,因此,作业过程就是联系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纽带。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就着重于作业,因此为了计算出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成本,就需要将所有作业所消耗掉的所有资源的成本加起来。作业成本计算法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成本计算普遍适用方法,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运营成本是动态的、与实际经营活动过程密切相关的一列开行车辆所需要的成本。高速铁路运营支出科目设计内容为线路及建筑物、设备、运输、其他、资本成本五类: 1、线路及建筑物类支出科目 具体包括正线、站线、牵引供电设备、通信设备等的日常和大修维修费用、牵引供电和通信设备系统维护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养路机械日常维修费、道岔日常维护费和更换费用、高架和隧道折旧费、其他固定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用、房屋建筑折旧费。 2、设备类支出科目 设备类支出科目包括列车车辆各种修程的维修费、车辆及其设备折旧费、车辆基地折旧费、综合检测专用列车维修和折旧费用。 3、运输类支出科目 包括与运营有关的服务费用、电力支出费用、乘务员工资、列车物资能耗费、综合调度中心运行费用。 4、其他类支出科目 包括车站其他费用、车辆检修作业其他费用等。 5、资本成本支出科目 四、铁路客运成本的控制 (一)建立成本监控体系 在组织构架上,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机构。这已在成本控制中普遍实行。目前的成本主管因其不是真正的成本控制者而没有真正的管理权限,只是行使成本核算职能,主要工作就是核算成本和汇报成本状况,并不实施监控职能。因此,运营企业不但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更要赋予其相应的监控权限,以保证其行使更重要的监控职能。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 (二)精确计算成本 在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中,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一套适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铁路运营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经济效益发展的会计体系,并以此为主轴,重新设计运营指标和统计体系。这样才能从运营指标和统计数字中反映出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三位一体,互为表里。 (三)降低用电消耗 影响列车牵引用电的因素主要有列车编组辆数、列车满载率、列车加速起动、进出站坡度等,设计运营组织、设备选型和线路设计等方面。铁路交通系统内部空气环境由通风和空调系统两部分控制,影响环控用电的因素主要有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全年平均温度、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与编组辆数乘积等。 (四)实行定额管理 定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标准或者应达到的水平,定额管理是企业参照定额制定的内容和标准来对实际运营操作进行严格控制,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很好配置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铁路实行定额编制后,企业在以后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可以防止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减少原材料、人力、物力消耗,降低成本。通过将企业的实际物资消耗、人员消耗等与定额对比,可以反映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水平,参考运营支出定额,结合实际物价水平、劳动力价格、政策因素等,可以对将要建设的项目进行价格评估。由于维持我国铁路交通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政府补助,实行定额管理也可以为政府补助力度提供参考,所以,随着我国铁路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实行定额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道路旅客运输本身就是一个投资项目,而且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从投入到盈利都要有一个过程,道路客运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客运路线指定不同的投资计划,实行相应的项目管理。而营运企业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从车辆投资开始到车辆淘汰为止,合理的计算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分析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在众多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前期投资(具体包括车辆购置成本、线路投标成本等);运营成本(包括燃油成本、道路通行费及管理成本等);营运收入;修理成本支出(包括R常保养与维护及大修理支出);车辆更新点时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树立效益型成本控制的理念,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各自的阶段特点实行不同的方法。另外,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更换车辆。客运车辆在为达到报废年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更换。因为这要考虑这个行业的特点。车辆累计行驶时间与维修成本成正比例关系,车辆的使用时间越长其维修成本就越高,车辆故障的频率就越高。所以就应该在维修成本和车辆的更换成本两者之间寻找最佳的更换时间,从而降低在这个方面的成本损耗。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总公司的正式成立承担着重要的企业职责,同时也标志着国有铁路改革拉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序幕。在此,相关管理部门也是提出了鼓励和引导能够已发合规的进入到铁路规划的领域。在这样的开放背景下,怎样更好的对铁路成本进行计算以及控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铁路成本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是针对客运业务开展的,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极其庞大和丰富的。要对铁路的客运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对相关的收益好亏损进行计算,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好铁路成本的客运控制。 作者:王双平 单位:武汉铁路局襄阳客运段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一、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的概述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是双线的电气化客运专线,其创造了我国客运专线之最:一是最早利用了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二是其施工技术的时速最长。对于施工过程的钢轨接头,铁路客运专线采用了铺轨机组和长钢轨焊接等的先进技术。采用这一先进的技术——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和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优点,不仅仅提高了轨道铺设的精度,还减少了对轨道的振动和冲击力,从而保证了轨道铺设和技术建设的质量。自从铁路客运专线轨道施工过程采用了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和施工技术这一先进技术之后,确保了施工设备的精良和高效,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了200km/h以上,并且铁路客运专线的全部路线都很安全。总而言之,轨道施工设备的配套在铁路轨道施工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 二、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建设的技术路线 1.移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应有兼容性 移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应该具有兼容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要具备其运输组织条件,同样,正线双方向行车也是如此。 2.线路基础设施和不容易改建的设备要适应长远的发展要求 不容易改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该根据近期的运量和其运输的性质设计。对于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物的设计要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比如稳定性、强度、刚度、耐久性等等,除此之外,还要使各类结构物更加协调统一,从而达到车、线、桥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的特性的目的。 3.严格按照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 等有关方针政策执行要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做到因地制宜,从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还要做到不仅要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更要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少占耕地、统一规划。同时,要把重点放在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和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湿地保护引起重视。 4.选线设计时要绕避高填、深挖等有关路基工程 选线设计不仅要绕避高填等路基工程,还要对不良地质条件地段进行绕避,无法绕避时,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解决,例如,采用桥涵通过。要按照行车的速度快慢、沿线地形地质的条件好坏、输送能力的好坏和用户需求等决定铁路客运专线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动车组类型、到发线有效长度、运输调度方式、列车运行的控制方式,并对其进行经济技术的比较和选择。 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技术的特点 1.建设的标准高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有着标准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所有线路都是是以200~250km/h及以上的标准设计和建设的,甚至有的线路可以达到350km/h的高速。在可以正常运营后,更要达到高速度、高安全、高密度、高舒适度的要求,从而在世界水平中领先。除了优点,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还明显不足,工艺水平跟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甚至许多关键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2.建设的任务艰巨 我国的16条铁路客运专线而且是高等级客运专线只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并且一次性建成开通,这在我国铁路客运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很罕见。由于客运专线的桥梁总长大约占线路的40%以上,隧道则占20%左右,许多桥梁和长大隧道工程都需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建,这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再加上专线建设项目比较集中,给的建设时间又比较短,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对所需的各种施工检测设备进行制造和研发。这样艰巨的建设任务,对我国铁路客运建设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3.建设技术的难度大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刚刚起步,跟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很稚嫩,许多新技术和新情况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使得建设的技术的难度比较大。首先,专线设计的关键技术比较复杂众多,像桥梁隧道结构技术、无砟轨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等等。然后,是技术的标准比较落后,有些技术条件还在在研究中,没有完全编制出来。最后,是专线建设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总之,这些都使得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技术难度增大。 四、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 1.对路基沉降的控制和填料改良 众所周知,路基在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承受轨道重量和列车荷载的基础。所以,客运专线对路基的沉降、硬度、耐久性、平顺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除了高速列车作用下时地基的弹塑性和刚度、路基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之外,各种不同土质的地基处理和其之后的沉降控制,路桥、路隧和路堤的处理技术都是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建设技术的关键之处。 2.隧道的开挖和衬砌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和一般普通的铁路隧道有着很大区别,其的开挖断面比较大。所以,铁路客运专线的隧道工程施工的中心环节便是,在不良的地质条件下像易破碎、浅埋的周围岩石等,确保隧道开挖后周围岩石能够稳定,使施工的安全能够得到确保,使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3.无砟轨道 虽然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都能起到使高速列车安全行驶、运营的作用,但这两种轨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要按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的道路情况来选择最适合我国的轨道结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当今,世界上新建的高速铁路90%以上都是使用无砟轨道。因此,为了与我国国情相符合,并且经过严密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研究分析,从2005年开始,我国铁道部门引进了无砟轨道。 4.高速道岔 除了上述的几种技术之外,高速道岔也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状态对列车的安全和平稳运行、旅客的舒适性有着很巨大的影响。为了满足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的需要,自2005年,我国铁道部门对高速道岔的设计理论和材料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五、对铁路客运专线轨道技术发展的展望 1.建立覆盖全国的铁路客运网络 我国的铁路客运专线运营里程将高达7000多km,而且其时速都在200km及以上,可见,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将初步形成并且即将完美建立。 2.建立铁路客运专线成套的技术体系 随着铁路的实践,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越来越具有了中国的铁路特色,我们要坚持并且发展这种特色,走自主创新之路。把原始创新和引进的创新新技术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实现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创新发展。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铁路客运专线成套的技术体系。 3.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进展:客运专线轮轨关系、结构物可靠性、车—线—桥动力耦合分析、空气动力学效应分析理论、弓网关系、耐久性设计等等。 4.构建完善铁路客运专线安全技术体系 我国铁路建设全面掌握了多方面的像综合检测技术、安全监测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并且综合检测技术在全国铁路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5.加强提高了铁路客运专线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专线技术人才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一大主要目标之一,从而使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世界达到领先水平。 作者:王宜柱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论文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通信网络基础平台 数据网、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共同组成了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其中涉及多种通信业务,一方面可以发挥传送外部业务系统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供IP数据互联服务,这类服务在实效性较差的特点,但可以保障专业通道服务的安全性能。 铁路客运专线的通信网络基础平台中的通信网能够为实现汇聚层的高效连接,不会对接入、宽带共享进行限制,应用环形拓扑设计原理,使铁路两旁光纤形成环形,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而数据网又可以划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及骨干层三个部分,接入层及汇聚层的路由器分别设置在铁路通信站、车站站房或枢纽位置,具有接入远端用户数据业务的及汇聚数据等功能[2]。 这些功能都以业务接入网的汇聚及专线透传性能为基础;域名、局域网、广域网及IP地址设计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关键要素,其中在铁路工作站通过综合布线方式构建的局域网,可以共享通信链路及网络,广域网可以实现客运专线调度所同铁路客运沿线基层站链路的连接。 二、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基础平台的通道要求与接口设计 在铁路客运专线中应用通信技术,在构建的通信网络平台基础上,可以将广域连接交换变为现实,使得低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视频监控和管理,加强多种业务之间的联系,使信息交换平台、网络互联更加高效化和安全化[4]。 针对网络系统中的可变宽业务、固定带宽业务,前者可以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中借助传输通道完成,而后者需要将MSTP设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调度及承载性能,GSM-R移动通信平台承载多种铁路业务应用系统,为运输调度指挥、设备维护及安全管理提供移动语音通信、短消息、电路域及分组域数据传输业务[5]。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基础平台的通道要求详见表1。 三、结语 通过对铁路客运专线中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平台构架,正确的掌握平台组网方式,并研究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基础平台的通道要求与接口设计,使通信技术在铁路客运专线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平台融合的研究,为我国铁路通信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梁奋兴 单位:太原铁路局通信段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性能设计改进 本文作者:齐红军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性能混凝土是基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来的新型混凝土,代表了近期混凝土的技术发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在传统混凝土中加入了超塑化剂和其它外加剂以及矿物细掺料(如粉煤灰、矿粉等),并采用低水胶比。它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较高的力学性能(如抗压、抗折、抗拉强度)和高耐久性(如高抗渗性、抗冻融循环、抗碳化和抗化学侵蚀等),可以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小高潮,并提出了“按服务年限或按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的理念。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要同时兼顾耐久性、强度、工作性、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要求来确定各组分的合理用量,以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随着混凝土中多种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掺入,混凝土组分多样化,以及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的提高,相应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亦更为复杂化。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与配合比各组成材料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基于经典的半经验半定量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难以配制出组分复杂、具有高性能的混凝土。本文拟寻找新的途径,快速、可靠、准确地设计出满足上述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1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方案 根据客运专线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低水胶比,高流动度,选择工作性最优时的砂率。2)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应满足规范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与胶凝材料浆体体积应尽可能低。3)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双掺,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4)选用减水效果好及保坍能力强的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5)混凝土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要求。按照以上技术方案和C50设计要求,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其它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配合比设计试验参数,见表1。 2原材料的试验与检验 1)水泥。试验采用亚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物理性能如表2所示。P.O42.5水泥所有性能均符合GB175—1999及《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指标要求。2)矿粉。试验所采用的矿粉来自武钢华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其性能指标如表3。3)粉煤灰。试验采用阳逻Ⅰ级粉煤灰(干排),经检测其物理性能(如表4)符合GB1596所规定的Ⅰ级粉煤灰的要求。4)细骨料。试验采用巴河河砂,颗粒级配满足要求,筛分试验结果如表5,细度模数为3.0,中砂;河砂的其它性能如表6。5)粗骨料。试验采用阳新碎石,粒级符合5.0~26.5mm的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26.5mm,颗粒级配及主要物理性能分别见表7与表8。6)外加剂。试验分别选用格雷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减水剂ADVA180,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M-PCA(I)混凝土超塑化剂,上海诚城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LEX-gH高效减水剂(掺入量分别为胶凝材料的0.6%,1.0%,1.0%),其性能指标见表9。此三种减水剂均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产品性能符合GB8077—2000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7)拌合水。采用洁净的自来水。 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案 在进行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时,主要通过调节各胶凝材料量之间的最优组合。在确保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以实现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智能可视化数学模型上,就是以混凝土的工作性为约束条件,强度与耐久性指标为优化目标。配合比主要控制参数:胶凝材料总量、粉煤灰掺量和矿粉掺量(砂率、水灰比根据试配的结果做略微的调整)。以表10的控制参数设计配合比。通过试配,确定了基准配比为胶凝材料∶砂∶石∶水∶外加剂(每m3混凝土材料用量,单位kg/m3)=462∶692∶1178∶146∶2.31,外加剂选用ADVA180,再掺粉煤灰、矿粉设计了以下12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测试,采集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样本数据。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以及56d抗压强度的条件下,将降低56dCL-扩散系数和电通量指标为目标值,以充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取配合比主要控制参数,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条件下,将采集的混凝土性能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智能可视化技术,分别以56d抗压强度与电通量值、56d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为目标值,通过映射得到样本数据的分布和目标函数等值线,确定出一个平稳的最优目标区域。然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展现出样本数据集操作空间的特征,预测优化后混凝土的配合比A为,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集料∶粗集料∶水∶ADVA-180高效减水剂=312∶115∶35∶692∶1178∶146∶2.31;配合比B为,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集料∶粗集料∶水:ADVA-180高效减水剂=300∶115∶46∶692∶1178∶146∶2.31。硬化混凝土的56d抗压强度为75MPa,电通量为234.5C,C1-扩散系数为23.4×10-14m2/s,其性能指标达到了充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推荐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客运专线C50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案,为了分析不同掺量下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将粉煤灰、矿粉等量取代水泥分别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5%,30%,40%和50%,并将粉煤灰和矿粉复掺;另外,选掺引气剂,调整引气量(掺量分别为0.05‰和0.10‰)来分析引入的微气孔对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影响。在上述原则下进行配合比设计,再结合砂率、用水量、外加剂掺量的调整,进行混凝土试配,以配制出具有良好工作性的配合比,其结果参见表11。5结语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客运专线中已被广泛采用,克服高性能混凝土引起的性能缺陷,确保客运专线工程的100年使用寿命,意义重大。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宜将胶凝材料用量控制在500kg/m2以下。配合比中水胶比、砂率、外加剂等因素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等不同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及施工控制措施,使混凝土达到最密实状态,不但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混凝土强度,而且因混凝土内部空隙少,能抵抗外来腐蚀介质的侵入,保护钢筋,大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浅谈 【摘要】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作为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的基础性法律文件,是铁路局受托开展运输管理工作以及结算委托费用的基本依据。文中从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内涵出发,从协议框架结构、委托内容、经济关系三方面对现行的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实际,剖析了现行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协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协议;思考 目前合资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的新经济增长点,它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铁路运输供求的矛盾,同时还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为完善全国路网、扩大运能、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原铁道部《关于新建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政法〔2011〕149号)要求,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均实行委托运输管理。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作为约定委托方(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和受托方(铁路局)基本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是开展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和结算双方费用的基础性依据。规范和完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对明确和落实双方管理责任、减少委托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分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的内涵 ①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通常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授权铁路局作为项目出资人与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铁路客运专线的合资公司,其形式属于合资铁路公司范畴。 ②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是指依据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有关铁路运输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经委托方(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和受托方(铁路局)友好协商一致,将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生产业务全部委托或部分委托给铁路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实现资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相分离,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负责资产经营,铁路局以及下属各站段作为受托的铁路运输生产专业管理单位,根据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下达的预算和生产任务指标,完成受托的运输管理和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并收取委托管理费用。 ③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验证,其有利于发挥铁路局规模经营的优势,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保障运输安全,已经被2003年以后新组建的大多数合资铁路公司,特别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普遍采用。 2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实质 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属于委托合同的范畴,是明确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在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开通运营之前,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作为委托方必须与承担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相关铁路局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以协议来约定委托运输管理的范围、内容、双方责权,规定收入、费用发生和结算方式,划分安全管理责任,以及双方履责期间的劳动用工、土地管理和知识产权等有关事项,通过协议将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输生产工作委托相关铁路局完成。 3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系统分析 3.1协议框架结构分析 目前,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与铁路局签订的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是依据原铁道部2012年6月公布的《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示范文本》和《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示范文本》,并结合各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的具体特点而协商制订的。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内容主要有主协议和附件两部分。主协议包含“委托管理的工作内容、甲方的权利和义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收入费用和结算、安全管理、劳动用工、保密条款、知识产权、其他相关约定、不可抗力、违约责任、协议变更和解除、争议解决、附则”共计十四章。附件包含了《委托运输管理专项管理细则》、《委托运输管理相关资产清单》、《清算项目、单价或金额明细表》、《委托运输管理管界说明》四个文件。其中的《委托运输管理专项管理细则》涵盖了安全管理、行车组织、客货运、调度指挥、工务、信号、通信、供电、车辆、机务、信息、房建、用地、统计、消防、综合治理、收入和费用结算等合计19个专业部门的工作内容。 3.2委托业务范围分析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内容集中体现在协议第一章,主要包含运输组织管理、运输设施管理、运输移动设备管理、运输安全管理、运输收入管理、铁路用地管理、统计管理和其他内容共计8个方面。归纳总结起来,可大致分为四部分内容:一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委托铁路局开行列车工作(其中包含调度指挥、运输组织、列车开行方案等相关业务);二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委托铁路局进行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包含日常养护维修和单项收费的业务);三是铁路局与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共同委托第三方的业务(公司可直接向第三方委托,亦可由铁路局向第三方委托,铁路局负责安全监管);四是其他委托事项(包含路风、用地、综合治理等)。然而由于此部分表述的较为宽泛且专业性较强,如果没有对应的具体内容作为支撑,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在协议的谈判和协商阶段会很容易提出质疑,从而阻碍双方协商的进程。 3.3经济关系分析 3.3.1铁路局具有多重身份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铁路局作为一个运输企业,除了承担自身管辖范围内的运输经营职责外,还具有多重身份:在投资方面,是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的出资人代表,代表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保障投资权益;在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层面,作为公司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在委托运输管理方面,是委托协议中的受托方,承担着相应的运输管理和运输安全责任。铁路局的多重身份问题,导致铁路局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谈判中既是谈判方,又是利益共同体,处于左右为难的被动地位,难以像独立的第三方受托人那样,作为完全市场主体维护自身权益。 3.3.2收入和清算模式 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取得收入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公司担当客车,并相应取得票款收入。在此模式下,公司向铁路局支付开行列车和设备养护维修费用。二是由铁路局担当客车,公司收取路网使用费,主要包括线路使用费和接触网使用费。在此模式下,公司向铁路局主要支付设备养护维修费用。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的收入方式也会影响双方签订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基本内容。 4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工作项目不明确 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虽然在主协议第一章中列出了委托运输管理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基本涵盖了委托运输管理全过程和各专业的工作项目。但是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均认为此部分章节内容还需进一步细化。由于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日常工作项目不明确,导致委托运输管理日常工作项目、单独收费项目以及需委托第三方的工作项目边界不清,此问题已引起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地方股东的普遍关注,在协议实施执行阶段又成为双方的主要分歧点。结合几年来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委托运输管理日常工作事项未能及时明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层面尚未印发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对应工作项目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由于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和设备养护维修模式有别于普速铁路,且铁路局对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管理工作时间不长、处在摸索阶段,短时间内难以对相关工作予以全面、具体的界定;三是铁路局受托运输管理各系统工作的独立性较强,涵盖各专业的相关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统一和明确。 4.2委托第三方实施的工作项目分散且内容不全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需委托第三方实施的工作项目分散在主协议和专项管理细则的各专业内容中,表述较为分散,包含的内容不全面。协议中未能约定委托第三方的具体范围,难以约束受托方的行为,增加了委托方的工作难度。鉴于目前尚无准确界定是否归属委托第三方工作范围的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执行的难度。委托第三方实施的工作项目分散和内容不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铁路客运专线属于新生事物,采用的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较多,铁路局作为受托方能够独立承担的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界面难以在短时期内全部明确;二是委托运输管理中存在某些工作项目需要相关资质或行政许可等特殊要求,必须选聘具备相关资质和条件的企业承担对应工作;三是受工作强度、直接收益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存在相关受托站段将不愿承担的工作项目交给第三方企业承担的可能性。 4.3涉及单项收费的工作项目不确定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将“铁路基本建设、设备重点病害整治、大中维修、更新改造、灾害复旧、专项整治以及安全技术设备投入等”列为委托方单独付费的项目,由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与铁路局另行签订协议,委托相关站段组织实施并及时清算费用;公司对铁路局提供的危及运输安全而先行实施项目备忘录予以确认,并支付相关费用。由于单项收费项目的定义和范围难以准确界定,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担心铁路局在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和单项付费项目上存在重复收费的问题,导致铁路局与公司对已发生单独付费项目的定性问题上经常产生意见分歧。单独付费项目上的争议和分歧,已成为影响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的一项重要因素。双方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在运营初期经营结果普遍不理想,而公司年度需要支付的水电费、牵引电费、银行利息等成本财务均为刚性支出难以压缩,并且由于铁路局既承担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又具有股东身份,往往会导致公司其他股东提出应以铁路局减少收取委托运输管理费用,来支持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发展的不当诉求。二是在财务预算年度中,单独付费的项目能否发生难以准确预测,将适度的费用预算纳入委托运输管理费用科目中难度较大;三是由于在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主协议和附件中,尚无完整的单独付费项目名称,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对是否应纳入单独付费项目范围,还是纳入委托运输管理日常工作范围存在不同理解。 4.4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无法提供委托管理相关资产清单 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的委托资产清单是双方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与核定基本工作量的基础性资料,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的基本“家底”。在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正式签订时应由公司提供给铁路局,并进行资产清点和交接。但目前实际情况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没有能力提供相关资产清单,这就导致出现公司资产边界不清的问题,给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费用结算造成了一定影响。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采取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的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机构编制和人员普遍较少,建设期的公司机构编制未将此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同时又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提前谋划经营的意识不强,存在认为实施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就是将公司经营全盘交给铁路局管理的认识误区。三是受到国铁项目工程建设后由国铁全盘接管的老旧思想影响,未能实现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掌控经营主导权的市场主体意识和思想转变。 5关于优化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相关建议 5.1将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工作内容、单项收费和委托 第三方的工作事项进行整理并单列为协议附件鉴于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工作内容、单项收费和委托第三方的工作事项是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主要实质内容,是铁路局收取委托运输管理费用的结算基础,也是协议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建议铁路总公司出台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对应工作项目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类,列出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应包含的工作内容、单项收费内容和委托第三方工作项目的范围,作为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附件。 5.2利用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开通前的适当时机形成设备清单 鉴于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开通运营之前,项目施工单位尚未撤离,设备也尚未交付给受托运营单位———铁路局。这是能够盘清公司设备数量的最佳时机。建议在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和试运行阶段,由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组织各施工单位按照各标段对拟移交设备进行清点、对账和验收,形成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交付铁路局承担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设备清单。 5.3制定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委托单价和清算办法 一是建议铁路总公司出台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指导性清算单价范围,同时考虑地域差异允许一定的浮动,给铁路局与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谈判中留出谈判空间。二是组织对现行的清算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规范透明、符合市场规律的铁路运输和服务清算规则。要把各铁路局作为企业参与清算,而不是把国铁作为一个主体参与清算。三是在收入清算单价、安全投入、养护维修等一系列容易产生分歧的事项上,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可考虑委托专业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委托运输管理费用进行评估、测算和监督。 5.4制定委托和受托方共同认可的高铁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目前,铁路局各专业部门陆续制定了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各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但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对这些专业标准并未完全认可,在工作层面上仅可作为铁路局单方确定的标准或规定执行。在委托运输管理工作中双方出现意见分歧时,无法作为公认的依据进行协商。建议铁路总公司在既有专业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整合出台专门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作为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附件来替代目前的《专项管理细则》内容。 作者:罗纲 单位:郑州铁路局企业管理和法律事务处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箱梁预制场设计探讨 近年来,为适应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满足建设工期的要求,控制运输费用和其他成本,桥梁建设工程采用的简支整孔箱梁,多数采取以现场制梁场制造、架桥机桥位架设为主、桥位现浇和移动模架造桥为辅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工厂化的生产模式。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施工现场建设预制梁场。所以建设现场预制梁场已成为现阶段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的重要临时工程之一。那么,建设现场箱梁预制场如何选址与布置,满足生产箱梁和施工架设的需要,并有效控制建场成本,成为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在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1预制梁场的选址 施工现场建设预制梁场的选址,应在综合考虑预制梁场供应范围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箱梁桥跨与梁型布置、架设时间与速度、地质状况及桥跨两端路基工程等因素。为此,预制梁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制梁场应尽量选择在孔跨布置较为集中的位置,一般应位于供梁范围的中部。另外,为方便制梁场的平面布置,应尽量布设在桥梁的直线地段。(2)为方便大型制梁设备的进出梁场和砂石等原材料的供应,制梁场应尽量选择在等级较高的公路附近,保证较好的运输条件。(3)预制梁场应尽量选择在地形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避免产生大量的填挖土方,减少地基处理发生的费用。(4)梁场的供梁半径要合理,减少箱梁的运输距离,有效降低运梁费用,并提高运架梁的施工效率。(5)尽量在铁路用地红线内布设制梁场,减少征地拆迁,并少占耕地。(6)为保证雨季的施工安全,应考虑防洪排涝条件。预制梁场选址在满足以上原则的条件下,还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并通过现场勘察和设计方案比选确定最佳位置。 2预制梁场的平面布置 预制梁场应布设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办公和生活区。其中生产区布设制梁区、存梁区、提梁区;生产辅助区布设砂石料存放区和清洗区、混凝土拌合站、构件存放区、钢绞线存放区、材料库、锅炉房和存煤场、试验室和配电房等;办公和生活区主要布设办公区、停车场、生活区和其他配套设施。 2.1平面布置原则 预制梁场的平面布置,应遵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安全、规模适中,以及能满足生产和供梁要求的原则,并力求结构紧凑、生产工艺流程合理。且满足以下布设条件。(1)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但又能进行有机联系。(2)生产区要结构紧凑,并按生产工艺流程分区划块,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作业量。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活动空间,减少相互间的干扰。(3)为保证安全生产,压力容器、高压变电器和发电房远离人流密集区。(4)预制梁场的建设规模要满足制梁周期和架梁进度的要求,条件许可时可选用双层存梁方式。(5)梁场内尽量减小箱梁的移动次数和移动距离,箱梁数量大于300孔时不宜采用移梁小车移梁。(6)设计时要考虑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系统。(7)污水、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 2.2预制梁场规模的确定 2.2.1制梁台座的确定制梁台座的数量取决于制梁设备的配置、制梁工序、制梁周期及制梁效率等因素。目前,通常采用的制梁工艺有外侧模固定式和外侧模移动式2种。根据以往所建梁场统计数据和制梁工艺,每月按30d计算,一个台座每月可以预制箱梁5~7孔,也就是说预制1孔箱梁需要4.3~6d,根据以往建场和运架梁经验,外侧模固定式台座可取5,外侧模移动式台座可取5.5。那么制梁台座数N可按式(1)计算:N=ηT(1)式中:η———按计划确定的一个预制梁场1d预制的箱梁数量(榀/d);T———预制每榀箱梁占用单个制梁台座时间(d•个/榀)。如一个预制梁场计划1d预制2榀箱梁,则一个预制梁场的最少制梁台座数N=η×T=2×5=10(个)。其他数据可按表1查询。表1中的数据是按正常生产条件计算出来的,没有考虑影响生产箱梁效率的特殊因素。实际制梁中,生产效率还与搬移梁设备、气候条件、砂石料质量及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还应根据现场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通过分析计算确定预制梁台座数量。2.2.2存梁台座的确定在制梁台座完成箱梁预制后,需搬移到存梁台座上,然后完成终张拉、压浆、封锚、静载试验以及检验批次等工作,但存梁台座布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箱梁的预制和运架。所以,存梁台座的数量M一般由存梁占用台座的最短时间和架梁的进度来确定。其计算式为:M=ηT''K(2)式中:T''———预制每榀箱梁占用单个存梁台座的时间(38~45d•个/榀);K———存梁系数,单层存梁时取1,双层存梁时取0.6~0.7。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的要求,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制梁阶段混凝土龄期最小为10d;另从单台座制梁周期考虑,箱梁在制梁台座上完成混凝土灌注及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完成初张拉的龄期为3d,则箱梁在存梁台座存放7d可满足混凝土10d龄期的要求。另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箱梁全长和跨度及梁上拱等指标在终张拉后30d进行测量并验收。终张拉及压浆约1d,同时须考虑静载试验以及检验批次的要求,终张拉及压浆开始后有30d的存储时间要求。所以,计算可得箱梁在存梁台座上最少存放时间T''=7+1+30=38d。根据已建工程项目,箱梁存梁周期可按38~45d考虑。当超过45d时,宜采用双层存量(K=0.65),以达到节约用地、减少成本的目的。综合考虑制梁台座和架设速度的关系,如果每天架设一榀箱梁,则需要5~6个制梁台座。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制梁工艺流程的作业时间以及存梁方式决定。根据对已建工程项目的统计,单层存梁时,制梁台座与存梁台座之比一般为1/8~1/9;双层存梁时,制梁台座与存梁台座之比一般为1/5~1/6。 2.3预制梁场总体平面设计 2.3.1预制梁场平面布置预制梁场平面,应针对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进行布置,其他配套设施应围绕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进行布置。根据国内外铁路建设工程预制梁场的规划布置经验,预制梁场的布置有横列式和纵列式2种方式。横列式布置时,台座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方向;纵列式布置时,台座的长度方向顺线路走向。横列式布置的箱梁在上桥前需水平旋转90°,运梁车需调头,比较适合预制梁场距离线路较远的情况,而纵列式布置比较适合预制梁场靠近线路的情况。另外,横列式布置和纵列式布置还要考虑预制梁场的长与宽的比例等情况。不管采用那一种布置方式,台座的具体排列方式主要取决于箱梁移出台座的方式。2.3.1.1采用滑移台车出梁时当采用图1所示,台座呈“一”字形单列布置时,箱梁初张拉后,拆除一侧外侧模,由滑移台车将箱梁从制梁台座上顶起并横移至存梁台座上,箱梁装车另需配备提梁机(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呈纵列式布置)。图1滑移台车出梁台座布置2.3.1.2采用900t轮胎提梁机或轮轨提梁机出梁台座可采用图2所示的单列、双列、三列(也可多列)布置。箱梁初张拉后,900t提梁机纵跨制梁台座,将箱梁直接提吊出台座,并存放到存梁台座上。提吊不同制梁台座中的箱梁时,提梁机需要横移转向。2.3.1.3采用450t轮轨提梁机出梁当预制梁场采用纵列式布置,台座采用如图3所示的双列布置时,2台450t轮轨提梁机可横跨2列制梁台座,将箱梁直接提吊出台座,并存放到存梁台座上。2.3.2存梁台座的存梁方式存梁台座的存梁方式主要有单层存梁和双层存梁2种方式。但取决于采用什么方式移梁,若采用提梁机移梁,2种存梁方式均可采用;若采用移梁小车移梁,只能选择单层存梁方式。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节省用地,应优先选用双层存梁方式。但需要合理安排存梁位置和顺序,考虑双层存梁方式对施工工序和工期造成的影响,并满足底层箱梁张拉压浆完成后,双层存梁支点位置达到设计条件。同时在双层存梁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箱梁质量。总之,存梁方式应结合预制梁场的总体布置、技术条件、用地面积和地质条件、工期要求、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 3工程实例分析 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以下简称商合杭客运专线)建设工程,为满足桥梁工程建设的需要,经现场勘察拟在商丘至亳州段设一处雷庄预制梁场,下面对雷庄预制梁场的选址和平面布置进行阐述与分析。 3.1雷庄预制梁场的选址 拟设雷庄预制梁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雷庄村西侧,既有京九线和新建商合杭客运专线的东侧,新建亳州特大桥的的直线地段,在供梁范围内运梁距离相对较短。该预制梁场占地面积12hm2,以耕地为主,其他附着物较少,且地势较为平坦,高差较小,基本没有拆迁工作量和填挖土方。拟建预制梁场内的所需道路,可以利用原农田内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既有水泥碎石道路经过整修作为便道,方便运输原材料进场。梁场北侧紧邻011乡道,通行条件较好,可以作为运输道路。经调查拟建预制梁场附近的王楼电力变电站设计容量较为富余,可以架设临时供电线路作为施工用电来源。并调查发现拟建预制梁场范围内有多处原农田灌溉水井,深约20m,经水质化验可以作为施工用水水源,也可以新打水井供施工用水和预制箱梁用水。 3.2预制梁场平面布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雷庄预制梁场主要供应亳州特大桥等所需680孔双线箱梁,并确定该预制梁场每天预制2榀箱梁,以满足工期的需要。所以,根据以上所述平面布置原则,该梁场首设生产区,制、存梁台座按纵列式布置。生产辅助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围绕生产区进行布置。根据以往经验,将制梁台座设计为外侧模移动式,并按5d生产1孔箱梁考虑,共布设10个制梁台座。预制完的箱梁在存梁台座上的存放时间按40d考虑,采用双层存梁方式,共布设52个存梁台座。如果外模板设置数量与制梁台座数量相等,活动式内模板按2个制梁台座共用1台考虑,共设外模版10套,活动式内模板5套。由于亳州特大桥属于长大桥梁,故将预制梁场设置在桥梁中部。配备1台900t轮胎式搬梁机进行移梁,配备2台450t提梁机直接提梁上桥,桥上配备1台900t运梁车运输箱梁。 4结束语 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现场箱梁预制场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关系到梁场的建设投资、箱梁的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等,还对新建铁路的施工组织、建设工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就现场修建预制梁场如何进行选址,如何根据供梁孔数合理确定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数量及平面布置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某客运专线建场实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合理性。 作者:付朝阳 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物资管理论文 1招投标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规范地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腐败行为的重要基础。在招投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实各项招投标管理制度。在招投标工作开展初期,要对招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在评标的过程中,要采取内部公开的形式,并且积极、主动地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保证阳光招标的实现。在评标的过程中,各个评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心态来做好评比。对于购货商的竞争能力、质量水平、服务能力、信誉等进行综合的考量,真正地将优胜劣汰的原则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优势进行发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做好有效的监管,并且严格避免出现暗箱操作情况。 2提高质量监管能力 在开展治理监督控制的过程中,要采取阶段性的质量验收制度,严格做好质量把关,提高实时检测力度。在开展施工之前,要对于施工中所选用的物资材料的产地、类别、名称、规格、进货日期、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进行明确,并且填制相关的通知单据(附好相关质量检测验收证明)。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关信息的反馈,对于物资材料是否符合施工建设标准和相关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查,与相关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有效地配合。取样试验部门要在接收到质量检验通知之后,第一时间对于物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并且确认合格证书无误。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上,还要做好阶段性的验收,提高监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对于抽样检测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资,要执行报废处理,并且落实相关责任,对于抽样检测中出现的不规范与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与问责。对于未通过质量检验的物资材料,要通知供应商,并且根据相关采购合同进行清退。 3动态控制现场管理 在物资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本着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理念,实现跟踪式的管控。在物资入场之前,要对于存储库房进行提取准备和管理,避免出现由于潮湿、淋雨等问题造成物资保管不善。针对于不同类别、规格的物资管理和储备上,要做好分门别类,并且明确地进行标示,避免出现混用与错用的问题。在物资领用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领用手续的审核,并且严格地执行定额的领用制度。在领用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材料的记录,并且对领用记录进行汇总,交由专人进行结算和统一管理。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于物资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于一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资进行停工使用。在没有获得确切的质量标准依据时,不得使用质量水平不明的物资。对于物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严格对质量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并且明确不同部门的检点和管理责任,分工协作地实现现场的有效控制。 4控制腐败行为 在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腐败行为的有效控制是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过程中,腐败行为极其容易滋生,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律性。对于参与投标和物资管理的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通过提高其法律法规意识,让其认识到犯罪成本,约束其思想和行为,对于招投标与采购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遏制。各个层级的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科学、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物资管理的整个环节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物资管理人员和部门要对于相关纪委监察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并且积极主动地做好申报和汇报工作,廉洁自律。 5加强人才的培养 在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物资管理人员还必须树立集体主义思想,顾全大局,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理念。在开展相关工作中,不断地参与物资采购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且深入到铁路工程建设现场和基层,了解实际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需求。只有打造一支作风硬朗、业务素质高、思想意识先进、公正廉洁的物资管理队伍,才能真正的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 6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是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要想真正的提高铁路客运专线的发展建设效果,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对于物资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隐患进行有效地解决。在客运专线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实现对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投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和教育,提高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和业务素质,真正的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作者:刘连涛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高速铁路客运论文 1精密测量原理及研究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旨在按照铁建工程的质量要求设计出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指标,提高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铁轨的几何线形参数应该符合平顺、高精度的设计要求。因此,在测量铁轨几何线性参数时,轨道的内、外部几何尺寸都应该作为被测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内部几何尺寸是轨道的轨向、轨距、水平以及轨道纵向高低和方向的参数,这是铁轨自身的几何尺寸。外部几何尺寸,顾名思义,是指轨道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和高程。铁轨内、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实际是对轨道的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为了达到平顺性的要求,铁轨必须采用高精确度的几何线形,一般控制在±1mm~2mm以内。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在进行线下工程施工放样的过程中,应该兼顾敷设铁轨时的精度指标,尽量缩小铁轨几何参数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这就要借助由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构成的测量系统来逐步实施。另一方面,要严格参照铁轨勘测、施工和运维规范布置精密测量控制网,以确保铁轨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线下工程空间位置坐标及高程要求。 2精密测量步骤 应用轨检小车的传感器、全站仪、0级轨检尺,配合计算机和无线通讯系统,按精度指标测定轨向、轨距、水平、高低等技术参数,对铁轨的实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2.1工艺流程 2.1.1工前检查观测轨检小车每一次离轨并重新上轨时的运行状态,将轨距测量轮松开,对超高测量传感器进行微调。 2.1.2精测过程 ①调入与管段相关的测量控制点和线性要素数据文件,备作后用。 ②设定全站仪自由设站点的坐标、方位及横轴中心高程。轨检小车距全站仪10m~70m。通过前后各三对连续CPIII(CPIII控制网又名基桩控制网,是高速铁路测量最基本的控制网)基标上的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按指定方位调整测站位置,使之能够对后方两对控制点进行交叉观测。建议布置2台全站仪备用,尽量缩短测量时间。 ③根据观测结果设定轨检小车上棱镜的绝对位置X、Y、Z。 ④全站仪在轨检小车移动到下一测点时,自动照准、施测,并自动记录轨检小车移至该点的钢轨的精确坐标。 2.2注意事项 ①在视域开阔的环境中开展精密测量工作。精测所用设备精密度非常高,白天外界温度及日照条件都可能使精测数据产生误差,因此建议轨检小车夜间作业。 ②仪器应架设轨道中心于小车棱镜在一条线上,避免光学折角产生的误差影响。 ③安装精测系统时,切忌在必须被拧紧的部位安放瞄准器等零部件。 ④轨道内侧的轨距测量轮重约12kg。安装轨检小车传感测量轮时,测量轮一定要完全脱离轨道,现场人员要注意安全。 ⑤严禁使用轨检小车运载重物,以免破坏车体,降低其测量精度。 3精密测量时的精度控制 在现场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测量精度,比如测量仪器误差、设站精度等,以确保所测数据达到精度要求。3.1控制仪器误差按照精测要求,选择精度等级较高的全站仪施测。全站仪测角标称精度≤1°,测距标称精度≤2mm+2ppm。全站仪先校准再使用。施测前,先在仪器中设定气压和温湿度,实现测量中的气象改正。3.2控制设站精度根据现场条件,采用8~12个控制点自由设站,即便现场条件不允许,也必须选择6个控制点,按照“盘左一遍,盘右一遍”的标准,至少完成一个测回。自由设站后,在具体结果中,对每个测站的精度和该测站所用CPIII控制点位相对精度进行控制。假设某一控制点的X、Y、H其中误差精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偏差,须立即诊断原因,剔除平差,若精度不够,需要进行补测。检查发现现场控制点点位发生位移或破损,应剔除该点。 4精密测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最近几年,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迅速,测量成果喜悦。随着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化的发展,光学测量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利用光学原理开发的非接触测量机及各种装置非常多。如非接触三坐标测量系统Zip250系一种高速、高精密、高刚性新型测量机。载物台额定载重量25kg,X、Y、Z刻度尺分辨力均为0.25μm。整机装配了DSP处理器和CCD摄像机,充分满足了高速图像测量及处理要求,并且能够和接触式测头配合施测。比如,在线路测量时,通过这些仪器可实时测量并显示所测信息。就目前来看,在铁建工程中应用精密测量技术,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在未来社会,精密测量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发展方向为:一是测量精度从微米级向纳米级延伸,逐步提高测量分辨力。二是测量范围由点及面,也就是说精密测量会从长度方面逐步延伸到形状方面,整体测量精度大幅提高。三是继图像处理技术在精测工程中成功应用后,会有遥感技术等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将大大改进测量精度。四是随着标准化体制的确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值化,精测的工艺流程将逐步细化,精确度也会逐步提高。 5结论 在全国铁路大提速的建设要求下,高速铁路线路测量系统的科研攻关力度不断加大,对改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来说意义重大。笔者基于精密工程测控要求,对高速铁路线路精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轨测量精度,使其线性参数达到高精密度指标,从构建控制网开始,到精调作业,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布控,按规定控制测量偏差,确保铁路安全平稳地运行。 作者:王江单位: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防洪影响铁路客运论文 1壅高影响补偿措施 该桥位附近浦阳江的防洪标准为50a一遇高水位10.16m加安全加高0.80m得10.96m。根据浦阳江该堤段的设计施工图及2013年12月实测的地形资料,浦阳江左岸堤顶(防洪墙)高程在11.05~11.10m,右岸为10.95m左右,基本达到了50a一遇防洪标准,建桥使水位抬升约0.02m左右,控制在堤顶安全超高的10%以内,在左岸已建有0.20m左右防洪墙、右岸也建有1.00m高防洪墙的现状情况,可暂时不考虑对堤防进行加高补偿。根据浦阳江治理工程规划,因桥梁工程建设引起的水位壅高可考虑在下一轮堤防建设或者维护整修时考虑。 2堤脚冲刷补偿措施 桥址断面的冲刷幅度较大,桥址断面的冲刷直接影响河势的稳定以及河道两侧堤防的安全,需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考虑到桥墩对堤脚冲刷的影响以及与主流的关系,边墩离堤脚距离宜为边墩宽度(直径)的3~4倍。以减少桥墩冲刷坑对堤防稳定的影响。桥墩应避开主槽,既有利于通航,也有利于河势稳定。对于桥位断面及其下游河段受冲刷影响的岸滩应采取防冲措施,以确保堤防的安全。采用抛石保护是比较切实可行且经济的措施。在桥位断面下游约120m的冲刷范围内进行抛石护堤脚,根据现状水下地形状况,可在堤脚前沿预堆抛石防护层至高程4.0m,面宽8m,平均每延米需抛石约30m3。同时要求,建桥后加强对桥墩局部冲刷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施工期破坏修复 由于浦阳江特大桥桥墩离堤防较近,施工时会引起堤防护面、堤顶等部分的局部损坏,根据桥梁施工的实际破坏情况,桥梁施工期对外坡护面、堤顶路面等局部造成的破坏进行补偿修复。对右岸建有堤防的桥墩下游侧堤顶路面采用沥青修复,长度140m,桥墩处堤防外坡干砌块石护面局部损坏进行修复,长度为57m。 4结论和建议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萧山特大桥桥墩占用浦阳江水域引起该河段50a一遇洪水位壅高约0.02m,水位壅高在堤顶超高值的10%以内,且现有堤防高程仍然满足设计高程,对水位壅高值带来的防洪影响可暂时不补偿,待下一轮堤防建设时考虑。桥墩占用河道水域引起最大冲刷深度达3.5m,可通过底脚抛石防冲进行补偿。桥梁建设施工期引起的堤顶路面以及护面的破坏应纳入工程补偿措施。桥梁桥墩占用河道过水面积占整个行洪断面的6.5%,建议调整线路桥墩布置,减少桥墩占用该河道的桥墩数量、桥墩形状,使桥梁的阻水面积控制在5.0%以内。 作者:陈立军杨柏焕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流域管理处杭州市萧山区义蓬街道办事处 铁路客运论文:严寒地区铁路客运论文 1施工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箱梁的作用主要是承受桥梁的重量,箱梁之间主要是由混凝土连接的,没有接线与隔板阻挡,所以箱梁的整体性不高。在东北严寒地区,预制箱梁一定要把加强箱梁质量的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箱梁各个部位的厚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所以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进相关技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也要多加培训,使其在建造箱梁的时候能依据不同的气候温度注意创新与改进。 2东北严寒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施工的特点 东北三省的特点是冬季较长,并且温度非常寒冷,属于我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所以其铁路客运专线的路基由于受到周期性的环境影响,路基很容易出现冻胀的情况。而到了温度上涨的季节,路基上半部分的土地开始融化,下半部分却还是冷冻的状态,使得这两层之间出现了格挡,而这种缺陷很容易使工程出现问题,但是这种气候的影响情况却很难得到解决。由于这种气候的影响,使得东北很多地区的土质并不理想,这些土质在铁路客运专线周围分布的很广,这会使得路基出现下沉的情况,必须对这部分松土软土进行处理,才能保证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箱梁的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东北严寒地区另一个影响预制箱梁的因素是排水工程,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如果不注意排水的话,很容易使影响土质,发生冻害,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并且对预制箱梁造成更大的难度。 3预制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3.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预制箱梁的过程中,要保证箱梁的尺寸大小统一,所以在选择模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刚度、强度比较好,而且稳定性能比较高的模板,这样的模板相对比较容易安装与拆卸,这样可以缩短工程施工的时间,并且比较省力,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后选择的模板要注意满足设计的要求,有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便于修改。 3.2张拉台座 20m箱梁设计23根φj15.24钢绞线,单根张拉力195.3KN,整体张拉力P=195.3×23=4491.9KN。重力式台座一般适用于1000~2000KN的张拉力,就张拉力而言,槽式台座较合适,但不利于大型钢模的拆装。故采用重力式和槽式组合台座,即在重力式墩之间设传力柱,并设横向联系。传力柱一部分埋于地下,另一部分作为预制箱梁的底模的基础。这个方案同时解决了地基较软,箱梁自重大,松张起拱容易压坏底模的问题,而且省去了底模基础,节约了成本。 3.3混凝土施工工艺 由于箱梁混凝土为耐久性混凝土,对原材料要求高,按标准及技术条件的要求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水进行检验,以满足箱梁的各种性能要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按批量测定混凝土工作度,以便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调整。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液压式布料机连续灌注,一次成型,灌注时间为6h,振捣以插入式振捣棒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从梁腹板两侧对称下料,新旧混凝土间隔时间一般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断面混凝土灌注顺序为先腹板根部后底板,再腹板上部,最后顶板,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4个阶段。升、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当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和弹模要求后开始降温。拆除保温设施时,保证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整个蒸汽养护过程采用3台多点全自动报警测温仪分别对梁体芯部、表层、环境温度进行监控。蒸汽养护完成拆模后,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对箱梁顶面洒水并覆盖养护,侧面涂刷养护剂保水养护。 3.4张拉施工工艺 箱梁张拉分几个阶段进行,即在制梁台位上进行预张拉和初张拉,在存梁台位上进行终张拉。预应力张拉采用两端整体张拉,双向控制法,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张拉时,应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相同编号的钢束应左右对称进行。在第一跨箱梁张拉时要对锚头、孔道等引起的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张拉控制力,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进行修正。 4注意事项 4.1模板 箱梁制定的过程中,模板的选择很重要,并且在按照模板的过程中,要注意箱梁之间预留缝隙,预留压缩量,并且施工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将侧模的中线位置确定好。 4.2钢筋和钢件 钢筋绑扎时要预留振捣点和各种预埋件位置;各种U形筋制作时要取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预埋件、通风孔、泄水孔、锚锭板发生冲突的钢筋,在下料加工时就要考虑调整,改变其尺寸,同时预埋件胎具要加大预留孔;安装支座预埋钢板时要控制好高程,规范要求4块板之间高程误差允许为1mm。 4.3混凝土浇筑 要保证箱梁的质量,就必须选用高效能的混凝土,并且要依据混凝土不同的浇灌位置,并且结合东北地区的严寒的天气选择不同的坍落度。由于东北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在浇灌箱梁底部时,混凝土坍落度要较上部调大一些。将混凝土倒入模板时,要将混凝土的温度调的稍低一点,而且不能选择温度较高的天气浇灌,混凝土的试验结果没有出来,则不能将其导入模板中,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检查模板底部浇筑的混凝土是否合格,要保证其呈现饱满的状态。 5结束语 综合所述,东北严寒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预制箱梁施工的影响因素注意是天气,要注意排水,防止土质发生冻害,预制箱梁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模板施工技术、张拉台座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预应力施工技术等。提高箱梁的施工质量必须不断完善这些工艺技术,这就对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是箱梁更适应严寒的气候。 作者:高辉单位: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基于优化设计的高速铁路客运论文 1“空间句法”理论是由英国伦敦大学的比 尔•希列尔(BillHillier)教授及其领导的小组,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空间型态构成分析技术。空间句法理论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空间深层的句法特征值,用于评价空间组织的合理性。空间句法可以运用构形关系分析所有空间元素,包括点、线、凸空间和视域范围。以一套普通住宅户型平面分析为例,空间句法模型的建立流程可以简述为以下三步:(a)将平面进行空间尺度划分与空间分割;(b)建立小尺度空间连接图;(c)形态分析变量计算(通常将集成度通过颜色分级显示,颜色越深的线所代表的空间集成度越高)。空间句法中包含有多种分析变量,其中最基本的有五种分别是:空间的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集成度,以及智能值。 2空间句法理论在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中的适用性 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内部空间巨大,功能多样,人流混杂,设计者在处理这类大型交通建筑时,通常只能依靠前人的成功案例和自身的实践经验,遵循规范进行设计,由于在人流组织和空间组构的合理性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势必会造成一些误差。将空间句法理论应用于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的分析时,从五个形态变量中提炼出集成度和智能值这两个主要指标,用以量化评价空间的可达性和可理解性:集成度越大,说明各空间的紧密程度越高,空间布局越紧凑,使用者来往其中就越方便;智能值越高,说明空间易于被认知和理解,使用者在空间系统中就不易迷失方向。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空间的可达性和可理解性的量化解析,加之其自身具有的实证性与预测性,应用于已建成的高速铁路客运站中,可以总结经验指导此后类似的设计;应用于方案分析阶段,可以帮助认知空间组织的合理性,预测方案的实际效应,避免客运站建成后无法弥补的设计偏差。 3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高速铁路客运站内空间组织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旅客流线进行分析,由于空间句法只适用于分析同一平面上的连续空间,因此只对建筑主体的站房部分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将各层平面图简化,留下墙体与空间的图底关系;(2)由于分析的对象是客运站内部空间的流线,故运用轴线分割法将各层平面进行空间尺度划分;(3)结合GIS软件计算出各轴线的连接值和集成度,再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空间系统的Rn-Cn关联图(集成度integrationvalue和连接值connectivityvalue的关联图)及智能值;(4)根据上述结果,重点对进、出站旅客流线,以及进站厅、出站厅、候车厅和售票处等主要功能空间的集成度和智能值等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高速铁路客运站优化后的空间组织模式。 4实例分析——以广州南站为例 广州南站为华南地区的高速铁路综合客运站,包含有地铁、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以及城际巴士等多种交通转换方式的到达站点,城市人口规模大,日均旅客流量达到74000人次,空间的立体式布局亦具有全国站性客运中心的代表性,故本文以广州南站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的方法对其空间组织进行分析。 4.1广州南站空间组织现状分析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本文只选择高架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空间轴线为基本要素,遵循空间句法理论用最少且最长的轴线覆盖整个空间系统,并且穿越每个凸状空间的原则,将广州南站的高架层平面分别进行空间分割,高架层平面分割为75条轴线。通过平面轴线分割图的图面分析,结合GIS软件计算出各轴线的连接值和集成度,得到高架层平面的空间轴线特征值。将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得出空间系统的Rn-Cn关联图(集成度integrationvalue和连接值connectivityvalue的关联图)及智能值。可以发现:高架层的智能值只有0.330,由于安检口将候车厅和东西出入口完全分隔开,导致进入高架层的人流被阻隔,影响了本层空间整体的智能值。但是候车厅内部开敞的大空间中,各轴线连接值与集成度的正比关系较强,即连接值大的空间集成度也大,因此候车厅内的连接性较好。 4.2广州南站空间组织优化设计与验证根据上述分析,对广州南站的高架层进行优化调整,为了加强入口空间和候车厅之间的联系,将安检口的数量增加,并与候车厅的主要通道对应设置,减少由入口区到安检口的空间转折,有效提高了入口区域的集成度,优化后,东入口的主要轴线由边缘单元变为中间单元,并使整层空间的集成度和智能值都得到了提高。优化设计后空间轴线的平均连接值由3.41上升为3.48,平均集成度由1.64上升为2.08,平均智能值由0.33上升为0.362,这说明各方面的指标都有了显著地提升,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内部空间组织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功能和流线组织的一般规律进行梳理,再引入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完成了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的量化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取空间句法中的连接值、集成度和智能值这三个评价指标来量化分析空间的可达性和可理解性。连接值和集成度越大,说明各空间的紧密程度越高,空间布局越紧凑,使用者来往其中就越方便;智能值越高,说明空间易于被认知和理解,使用者在空间系统中就不易迷失方向。利用这三个评价指标可以评价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准确找出可达性高,可理解性好的位置,预测人流的运动模式,再对不合理的位置进行调整,达到优化客运站平面布局的目的。 作者:李哲石磊高视之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铁路客运论文: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下的铁路客运论文 1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功能 1)具有现场监控功能。 全天候对客运售票、进出站、站台组织、平交道口等关键岗位进行适时监控,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章违纪现象,及时纠正,降低了较大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具有调查取证功能。 对旅客和铁路工作人员之间的票款交易、服务过程进行记录并储存,一旦发生纠纷和事故,方便调查取证,还原真相,有助于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 2客运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效果 1)旅客投诉及违章作业明显减少。 一线人员文化层次、脾气秉性、工作态度各有不同,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的设置,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责任心、自控力和工作积极性。 2)管理监督效果明显提高。 监控系统通过不同客运生产处所的摄像机,将现场的视频画面集中传送到监控室,管理人员不用亲临现场就能同时对多处生产现场实时监督和管理,真实掌握一线客运职工的工作动态,监控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便于调查和明确事件主体责任。 由于生产过程录像被存储备份,即使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服务纠纷、物品被盗、运输安全事件,也便于在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内还原真相,明确主体责任,找出发生的原因,快速解决问题,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4)降低客运管理成本。 远程视频监控减少了客运专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外出费用,同时也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有效降低了各种支出成本。 3视频监控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建设范围不普及。 虽说建立了部分客运视频监控系统,但实事求是的说,该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离全方位、立体化监控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在担当的客车上、客流量较小的客运站以及客运站一些偏远关键岗点还未纳入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画面质量、音频效果还需要提高。 2)监控队伍知识不熟练。 在现实中,客运使用人员对监控系统原理、设备构造知识掌握少,操作、维修能力不强,一旦发生设备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恢复正常;维修主管人员客运专业知识不了解,对监控关键岗位、人员、时间把握不准,日常维护维修有时影响正常使用。 3)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涉及众多业务部门,包括公安、运转、客运、货运等部门。由于专业分割明显,关联度较低,功能侧重点也不同,加之投资采取“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因此网络互联不充分,资源不能进行最大化整合,共享程度不高。同时监控方法不科学,主动性差,侧重事后监控。 4视频监控系统在客运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应 视频监控系统只是为客运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手段,其效果的发挥最终还是要依靠各级管理人员和监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建设一系列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 客运视频监控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系统建设还很不完整、完善。当务之急是提高科技保安全意识,开拓思路,加大投资。要联合信息管理部门,组织开发担当客车车内、车外视频监控系统,对车内秩序、车门管理、乘务室、行李架码放、车外两侧进行全天候监控;对所有客运站站台、进出站通道、查危作业以及客运站的平交道口等偏远、关键岗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方位监控;联系调度监控室,进行沟通协调,实现与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并网,统一管理、协调、合作,实现立体综合监控。 2)打造一支精练的视频监控队伍。 有了先进的视频监控设备,并不一定有先进高效的客运管理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对操作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视频监控系统的有效及时的培训。只有我们工作在一线的监控工作人员业务精通、责任心强,才能在我们的实际监控工作当中掌握监控操作技巧,善于发现各种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各种违反我们铁路管理制度的行为,使我们的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作用。 3)建立一套科学的视频监控方案。 要对所有客运站、担当客车进行实时监控,工作量很大,如果不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控预案,不仅监控人员忙不过来,而且监控效果也犹如大海捞针,不能随时掌握和发现问题。因此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合现场实际需要的监控方案。比如,不同客运站监控重点不一样,客车、客运站监控内容不一样,对恶劣天气下的监控要求不一样,对关键岗位、关键时间段的监控频率不一样,对重点车站、重点人员的监控要求也不一样等。在制定监控方案中要注意掌握监控规律,提高监控效率。 4)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 要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和岗位程序、标准。要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包括系统管理、使用、量化指标及考核、系统维护、资料保管等内容。实行监控日志制度,监控中心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客运人员违章行为,除第一时间向当事人发出警示信息外,还要向所属车站、车间值班干部通报,以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将当天所有客运违章行为、设备的不正常情况汇总,书面通知业务科室和值班段领导。车站、车间接到违章通知后,及时整改并反馈有关信息。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基础资料,包括例会总结分析制度、提前预警制度等,通过这种环环相联的管理链,保证现场违章行为得以及时发现和查处纠正。 5结语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对于我段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我们的应用,的确在规范作业、纠纷处理、事故调查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我们在视频监控系统的新技术的应用上不断探索,还需要加强创新管理的方式。只要不断地去实践和总结,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一定能够为旅客运输整体工作带给更大的安全保障。 作者:赵进军刘立宾单位:邯郸车务段客运室邯郸车务段内邱站
摘要: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是岩土工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举例的方式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从3个方面讲述了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内容和评价内容,同时认为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调查中应综合分析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才能获得更加可靠的岩土工程参数,为拟建工程方案的编写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岩土体特征 岩土工程调查是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也是查明拟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是岩土工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拟建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才能结合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编制出合理的方案,为进一步展开治理或建设提供指导[1]。本文以某拟建工程的岩土调查为例,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 1拟建区岩土体特征 岩土体特征研究是分析岩土结构的基础,也是编制建设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岩土工程调查中必须查明拟建区域的岩土体特征。如某拟建区内岩土体可分为:①杂填土:颜色混杂,以褐黄、褐红、褐灰色为主,夹杂灰褐、灰黑、砖红等色,松散—稍密,湿。浅部成份主要由碎石、砼块、砖砾等建筑垃圾混少量粘性土组成,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少量建筑垃圾为主,组成份复杂,局部底部为30cm耕植土。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N=1.0~13.2击,平均6.0击。②粘土:褐红、褐黄色夹灰黑色,硬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饱和,中等压缩性。零星含少量黑色铁锰质结核及砾石颗粒,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局部段底部夹15~25cm可偏硬塑状有机质粘土,切面较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4.7~11.7击,平均8.4击。③粉土:灰色、褐灰色,稍密,湿,中等压缩性;局部段夹粉砂或粉质粘土条纹,偶见胶结团块或姜结石,摇震反应中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1~11.2击,平均8.8击。③-1粘土:灰色、浅灰色、褐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饱和,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高压缩性。层内局部段夹粉质粘土薄层,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6~9.2击,平均5.6击。③-2有机质粘土:褐黑、灰黑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软塑,饱和,高压缩性。有机质含量3.7%~13.1%,平均7.4%,局部段夹泥炭质土或含有机质粘土薄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3.9~7.9击,平均5.5击。主要以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于地基土上部,仅场地南部少数钻孔揭露。④粉质粘土:灰色、兰灰色、褐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状态,饱和,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段高压缩性。层内局部段略含有机质,夹粘土薄层,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9~9.5击,平均6.2击。④-1粉土:灰色、兰灰色、浅灰色,稍—中密,湿,中等压缩性。局部段夹粉砂、粉质粘土薄层,偶见胶结团块,质较硬,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4~13.0击,平均9.4击。④-2有机质粘土:黑色、灰黑色,软塑状态,局部可偏软塑,饱和,高压缩性。有机质含量2.5%~31.2%,平均8.6%,局部夹泥炭质土或含有机质粘土薄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3.6~7.2击,平均4.5击。⑤粉土:浅灰色、兰灰色、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湿,中等压缩性。局部夹粉质粘土条纹及粉砂薄层,偶见胶结块或姜结石颗粒,摇振反应中等—慢,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18.2击,平均12.4击。⑤-1粉质粘土:灰色、褐灰色,可塑状态,饱和,中压缩性,局部段为粘土薄层,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6~7.4击,平均值N=6.7击。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⑥粉土:浅灰色、灰色、浅兰灰色,中—密实状态,湿,中等压缩性。局部夹粉砂薄层或粉质粘土条纹,偶见胶结团块,摇振反应慢,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9.8~23.1击,平均16.6击。⑥-1粘土:灰色、浅兰灰,可塑状态,饱和,中等压缩性。局部段夹粉质粘土薄层,偶见姜结石颗粒,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8~9.8击,平均8.2击。⑥-2泥炭质土:黑色,可偏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饱和,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局部段为有机质粘土薄层,有机质含量5.2%~48.7%,平均16.90%,质较轻,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N=6.3~8.4击,平均7.4击。主要以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全场部分钻孔有揭露。⑦粉土:灰色、褐灰色、密实状态为主,局部中密状,湿,中压缩性,局部段为粉砂薄层,偶见少量姜结石及胶结团块,摇震反应慢,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2.6~25.2击,平均值N=19.2击。⑦-1粘土:灰色、浅兰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饱和,中等压缩性。层内局部段夹粉质粘土或含有机质粘土薄层,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14.7击,平均10.2击。⑦-2泥炭质土:黑色、灰黑色,可偏软塑为主,局部软塑,饱和,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局部段为有机质粘土薄层,有机质含量5.6%~21.0%,平均12.40%。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7.7击,平均6.8击。主要以透镜体或薄层形式分布,全场部分钻孔有揭露。 2特殊岩土体特征 特殊岩土体特征研究是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岩土工程调查质量和重要指标,也是防治安全施工问题的前提[2-3]。因此,加强特殊岩土体特征的研究至关重要。如某拟建区域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人工填土、软弱土及液化土层,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拟建场地内填土主要为地表分布的①层杂填土,呈松散—稍密状,浅部成份主要由碎石、砼块、砖砾、粘性土等组成,组成份复杂,主要因拆迁挖除旧房基础回填整平形成,地表松散状杂填土现已基本清除;中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少量建筑垃圾为主,局部底部为30cm耕植土。该土层后期基坑施工时将被挖除,仅基坑侧壁分布,由于该土层成分复杂,密实度不高,因此,应对基坑侧壁出露段进行清理并支护,保证基坑侧壁安全。(2)软弱土:拟建场地内分布有第四系饱和软土地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地基土浅部③-1层、④-2层有机质粘土,呈软—可塑状,具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对基坑开挖不利;第二类为地基土中下部⑥-2层、⑦-2层泥炭质土,可偏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力学强度相对第一类软弱土相差不大,以透镜体或薄层形式分布。第二类软弱土位于基坑开挖深度以下,对基坑不利影响较小。(3)液化土:地基土0~20m分布有③层、④-1层、局部⑤层液化粉土,上述土层局部厚度分布较大,分布连续,对基坑工程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当基坑使用时间较长时,周围较大的震动(如桩基施工、重车通行等)可能导致液化土产生液化;其二,基坑使用过程中突发事件(如地震等)也可能导致液化,砂土液化后将危及基坑的整体稳定。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1饱和砂土液化评价 根据上文论述可知,拟建区域内地基土20m深度范围内揭露有③层、④-1层及⑤层饱和粉土,初判具液化潜势;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条款,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对场地内28个钻孔进行了地震液化判别,获得16孔不液化、12孔轻微液化;液化点在场内无规律分布,液化指数0.01~4.99。③层粉土、④-1层粉土、局部⑤层粉土,均为液化土层。综上所述,认为拟建场地地基在8度地震烈度下为轻微液化等级。 3.2软土震陷评价 根据拟建地下室埋置深度(-17.4m,标高1872.80m)得出:地下室施工时,地基土上部③-1层有机质粘土及④-2层有机质粘土将基本被挖除,不存在软土震陷危害;地基土中部⑥-2层、⑦-2层泥炭质土,上述土层呈可偏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态,虽以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但⑥-2层、⑦-2层最大分布厚度达3.2~3.7m,若采用桩基,桩端持力层以上存在分布连续的⑥-2层及⑦-2层泥炭质土软弱土层时,桩基设计应杆体体质量检查:杆体所用材料,均具有材质证明书,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杆体的结构尺寸和加工质量,均得到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每根锚杆杆体按锚杆孔号对应挂牌。(8)下锚。下锚方式:人工下锚时,操作人员要协调一致,用力均匀,只能往里推,不能往外拉,保证锚杆体在孔内顺直不扭曲。(9)注浆。注浆方式:注浆强度为M30纯水泥锚固砂浆,采用泵送水泥浆,水灰比0.55~0.6。采用多次调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8MPa。制浆设备:采用NJ-600搅拌机,BW200三缸往复式泥浆泵。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P.O32.5,并采用早强型水泥。水: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浆液W/C=0.55~0.6搅拌时间:t≥3min。灌注,采用孔口封闭、排气法注浆,即注浆管随杆体一同送至孔的最底端,待孔口有浓浆流出时,关闭排气管,纯压灌浆至结束。灌注前通风检查管道畅通情况,并在孔口放置一个隔离架,以保证杆体钢筋在注浆后能居于钻孔中心。注浆设备的清洗,搅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搅拌机、送浆管路等,以免浆液沉积堵塞。注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注浆设备、管路等。(10)锚固端防护。封锚前应对外留锚杆仔细涂刷防锈剂及保护剂。最后用C30混凝土将外露钢筋锚杆封死,封锚混凝土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处露钢筋长度不小于50cm,并与混凝土构造层中的钢筋连接为一体。(11)质量的控制。锚杆钻孔应采用风动干钻施工方法,不得采用旋转切削方式成孔,应采用风动冲击,以利孔壁粗糙。锚杆孔径要求150mm,在孔底留存渣段小于0.5m。锚杆孔应用钻头风动洗孔,保持孔内清洁,孔壁无泥浆及污染物,以确保水泥浆与岩体的粘结强度。钻孔内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该项目设计中实际施工应用的技术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地质灾害治理中高边坡浆砌石挡土墙的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浆砌石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块石的选取、砂浆的配置、砌筑和混凝土构造层及稳定性监测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及探讨,从中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张伟 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探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问题和应对策略浅析 摘要: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属于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对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当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供同行业人员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目前,整个社会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与发展,各个领域的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水利工程是关乎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也面临着管理模式、方式和手段的问题。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水利事业欣欣向荣,推动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面对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在工程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指定措施,加以解决。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目前的状态 水利工程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对其模式的有效管理,能够保证项目的高品质和高使用性。体现的是对整个社会和人民的负责。一个施工过程顺畅、运行良好的水利工程既能使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处于安全状态,提高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其实就是对资源进行相对优化的分配和组合。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对工程进行合理分配,保证高效。提高了企业和国家的综合效益。当前,水利工程要考虑的问题是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而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当前,针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主要存在生产经营型和公益性。由中央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地方要坚决进行执行和服从。这样就暴露了体制上的弊端。地方在自主权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央对地方的了解相对不够全面和具体,在评估上出现偏差,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责任划分不够明朗,管理上出现漏洞;缺乏相应的管理法规。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比较晚,缺乏系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也有相关的水利法案,实现了基本的有法可依,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情况。缺乏相对明确的管理方向,没有将目标管理落到实处。不重视项目的品质,缺乏对成本的控制。对工程的原有施工设计进行随意的更改,缺少科学的管理经验。在施工过程中,盲目地追求工期,随意更改建筑物料,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影响使用性能;对企业的能力没有给出客观的评判。了招标,盲目夸大,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缺乏高素质的领导者,不善于组建高效率的队伍,导致在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缺乏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生产。 2.2缺乏水利工程项目目标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缺乏水利工程项目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落实和控制不到位;第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只重结果而轻过程、或者只重形式而轻本质;第三,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上,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第四,在水利项目工程施工中,缺乏项目施工目标,进度工期随意性比较大而且缺乏严谨的计划、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 2.3对安全管理不重视。 虽然整个工程建设都有一定的制度上的限制和技术的支持,一些问题仍会发生。一些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缺乏对相关管理的贯彻和执行,对待一些安全生产上的隐患和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缺乏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审查。没有指定相关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没有对员工进行及时地安全教育和相关的技术培训,这些都是造成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问题。 2.4缺乏生态目标 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这就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生态因素。但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目标管理上只是突出了水利工程的物质、经济价值,没有将能否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或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考评目标。有些地区在水利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地质地貌的保护,不重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的还以牺牲生态利益的惨痛代价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风险管理中只注重经济风险,而忽视了生态风险,对生态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次,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只加大对经济成本管理的力度,对自然成本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造成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对自然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不能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最后,在水利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中,只重视项目分工单位的集成管理,对于自然环境与工程建设的集成管理不重视,造成环境保护工作信息滞后。 3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3.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 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之前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依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每个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并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把责任落实的实处,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3.2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项目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在立项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国家和水利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的选址、勘察等工作,要在全面了解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地点的实际情况下提出立项方案。其次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要在综合的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水文环境、人文环境的前提下客观、科学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3重视安全生产的问题。 注重安全生产,并且要求其落到实处,深入到整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中,防患于未然。 3.3.1加强对工程管理者的教育,使他们需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制定严密的全责制度,一旦由于领导者的失误造成事故,就要严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3.3.2要求企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相关培训。尤其是对于知识匮乏的农民工,要进行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加强安全监督,一旦发生事故,使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实现自救。 3.3.3在经营者和施工者中间进行的安全普及能够保证制度的改善,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对全体人员发放安全手册,督促他们进行认真的学习,尤其是要加强技术方面的传授,避免隐患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4健全水利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监督管理制度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 4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的前提,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缺乏高素质的水利项目管理人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措施,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探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要素分析 前言:水利工程项目有史以来都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大,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保证项目的科学有效的进行,这就要求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考虑项目的风险,合理的运用管理、组织、协调的手段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实现。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一. 成本控制的有关概念 1.1成本控制的意义、概念及内容 成本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它对于提高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从宏观上讲,研究水电工程项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需求。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满足合同工期、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条款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达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预定成本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由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监督考核组成。 1.2做好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通过项目的实际中标价,在遵循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的相关规律,对项目中存在的施工条件、人员标准及所用的机械设备等情况进行综合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要在保持先进性和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下,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用的控制标准,然后制定出费用成本的控制计划。 二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2.1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国内的水利工程发展程度不是很高,推广时间不是很长,从项目的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等都需要专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来管理,对整个水利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等五个控制方面对项目进行掌控,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现代化的建设需求。 2.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随着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虽然制定了许多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仍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指导法则和实施细则,同时制定的许多法律法规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随处可见。 2.3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 一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必须从技术上、经济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必要信息,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但是许多投资者没有对水利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盲目的进行投资,造成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给工程事故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 3.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标,要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为前提,在施工过程中,明确目标、科学管理、规范施工, 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企业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使之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3.2控制施工环境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原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作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3.3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 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质量。工序质量通常存在既不稳定、也不确定的现象, 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难以完全调整步调,不确定性是指水利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很大,施工人员交叉施工的情况普遍。要把握好工序质量, 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 四.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4.1 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动态管理,安全工作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都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 4.2 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坚持例行安全检查。 五、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必须适应新时期项目经营管理的需要,如何强化目标成本管理更是项目管理的当务之急。因此,建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必须树立优胜观念,即要有“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意识,其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环节展开,要实现从传统的事后算帐向事先预测决策、事中的控制调节、事后的分析考核的转变。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在项目认真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好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责任体系,使目标成本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层层分解;二是加强责任成本包干定额,防止效益流失;三是要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强化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四是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要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按照工程项目需要、结构情况、合同要求、施工周期,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增强机构设备的有效运营,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 结语:总之,每一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都可以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应当牢牢抓住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不断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就能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探讨: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需注意的问题探索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不断趋向全面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并为社会、人民更好服务的设施,其重要性逐步显现。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逐步完善对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虽然,如今的水利工程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逐步趋于科学化,但是,新时期在我国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者,对于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从中抓出重点,以便于切实的针对管理过程中的突出注意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趋于科学化。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注意问题 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本身的特殊性: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变化的速度较快。经过多方分析,总结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涉及专业学科知识广泛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涉及地质、气象、经济、园林建设、法律、经营管理等诸多学科。 (二)涉及法律、法规比较复杂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建设、土地开发、矿山开采、城市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三)涉及方面广泛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环保、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 (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各地区差异性大 在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市,乃至一个乡、镇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情况下,人们说的关于施工环境好坏,因为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所以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因素。 二、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探讨 (一)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中,需注意施工单位工作量不充足,项目管理缺乏重点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工作量不足主要表现在,近些年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大面包”,促使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蓬勃发展,所以,致使水利工程的竞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不足,在施工管理中也出现缺乏重点的管理,以偏概全现象频出。 (二)水利工程项目本身存在施工市场的竞争能力不强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不足。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原因――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技术、设备方面缺乏创新,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加之创新型、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因其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等现象,需要社会去改进。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容易导致水利施工工程生产成本的加大,这就要求水利施工企业加大自身的创新力度,提高经济、环境效益,使自己的工程“价廉物美”,从而逐步地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水利工程的一些施工企业缺乏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虽然,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逐步趋于科学化,但是在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管理机制中仍存在着缺乏创新机制的问题。尽管,许多水利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的水利施工企业,都有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装备较先进、施工资质等级较高、施工质量较高和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较丰富等优势,但因其存在的资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缺陷、经营机制较僵化、历史包袱较沉重,加之企业处理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弱点,使之缺乏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致使经济效益不能上升反而会下降,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长远发展。 三、针对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需注意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施工管理原则 水利工程的安全预防可以说是当期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得以顺利进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时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制定和落实有关水利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从源头上消除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安全科学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并要得到切合实际的落实;二是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防护用品的采购质量,要定期检验, 确保施工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坚持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安全预防,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预防意识增强的双项统一。从而根本上消除由于不注意、责任心差等造成的违章,尽可能规避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 (二)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 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性管理指导。安全职责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上到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下到项目班组、操作岗位, 都要明确每个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避免上紧下松, 层层衰减的现象发生,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从根本上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从而更加关注自己和身边人和环境的安全,形成水利工程全员施工安全管理的格局。同时也需要在工程的建设、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 切实做到思想和现实情况上的警钟长鸣,管理制度保证上要严密有效,事故处理上要做到严肃认真, 最终达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性。例如:可以建立施工人员的网络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更便捷的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关数据、实地情况,便于更好的监督与检查。连云港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在线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施工管理系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便利。 (三)新时期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建立完善且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搞好成本的预测,确定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对于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其次,注重施工成本的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只有抓住了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良性循环,才能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由于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所以需要项目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的各方面需注意的问题。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要注意加强施工现场的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开展自检、互检活动,培养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水利工程的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并做好记录。这样,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对项目建设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健康、长远发展。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探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建设过程中不确定风险因素很多,所以对水利工程应强化项目管理的风险的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造成不确定性事件的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也就是由于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一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造成的。项目的信息的不完备,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得到降低的,但是却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完全的消除,其原因是: (一)人的认识能力所限 事物都具各自的属性,人们能够认识这些属性,靠的是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描述来实现的。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也如此,只有通过对于项目的各种描述数据和信息去了解项目、认识项目并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和变化。然而人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因素都可能会在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上存在缺陷,因此,人们对于项目自身,以及项目的风险识别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人们对于项目的认识同样存在这种认识能力的限制问题,所以就造成了不能确切地预见项目的未来,从而形成了项目风险。 (二)信息的滞后特性 从信息科学的理论出发,信息的不完备性是绝对的,而信息的完备性是相对的,造成这一客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由于数据加工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会造成我们对事物的信息的掌握与该事物本身相比较而言会存在一个滞后性,这样就形成了信息本身的滞后特性。这种信息的滞后性是造成信息不完备性的原因之―,是造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识别方法 (一)审核文件资料 从水利工程项目整体和详细的范围层次两个方面对项目计划、项目假设条件和约束 因素、以往项目的文件资料审核中识别风险因素。 (二)收集整理信息 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SWOT技术等。各种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风险识别时,应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正确识别。 (三)制作风险检查表 首先要列出风险因素,再逐个分析其检查的内容。优点是使风险识别能够按照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去识别风险,简单易行。检查表应尽可能详细列举项目所有的风险类别。 (四)分析项目流程图 流程图是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制成流程,针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风险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施工项目全过程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步骤 (一)识别项目潜在的主要风险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对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能够找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整理汇总成项目风险的清单。 (二)识别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要想正确的把握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规律,准确度量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最终实现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就需要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因项目的管理者在目风险识别活动中,必须要根据项目风险清单,全面分析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这些因素对项目风险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式、影响方向、影响力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把这些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与项目风险的相互关系描述清楚。水利工程由于其特殊性,项目管理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程施工质量风险 由于原材料、构配件质量不符合要求、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水平不高,违反操作规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产生质量问题。 2、工期延期风险 由于涉及错误、施工能力差、自然灾害等致使项目不能按期完工。 3、施工技术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采用的技术不成熟,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时未掌握要 点致使项目出项质量、工期、成本等问题。 4、费用超支风险 在施工中由于通货膨胀、环境、新政策规定等原因,致使工程的实际费用超出预算。 5、资源耗损风险 因人力、物力、财力等不能按计划供应二影响项目顺利进行时造成的损失。 6、意外风险 包括火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由于人们的过失行为或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事件。 7、财务风险 由于业主经济状况不佳而拖欠工程款致使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或由于意外使项目取得外部贷款发生困难,或已接受的贷款因利率过高而无法偿还。 (三)识别项目管理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项目管理者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后,即需进一步的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 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分析 (一)建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 包括制定项目风险监控的方针、项目风险控制的程序、项目风险责任制度、项目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项目风险预警制度和项目风险监控的沟通程序等。在决策主体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它是建立在项目风险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工作。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随着时间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和应对。项目风险审核上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和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检查。 (二)风险回避措施 是指当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导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极高,且对此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时,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其具体的方法有放弃或终止某项活动或改变某项活动的性质。 (三)风险转移措施 是指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而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 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和个人去承担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投保 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控制型非保险转移 通过合同或协议,以分包、出售等形式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 3、财务型非保险转移 指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损失,如当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如果不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引起,而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违约者可以向对方请求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 (四)损失控制 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全面地消除风险损失可能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的严重程度。基本点是预防风险损失发生和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包括事先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以减少损失频率;风险事故发生前或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的措施。 总结:项目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控制。在对水利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项目风险管理者必须以项目总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具体的风险性质及潜在影响,规划并选择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探讨:解析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各种基础建设中,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电力、工业、环保、水利、交通、城建等多个范围;涉及经济、地质、园林、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缺乏高素质的水利项目管理人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高质量的建设完成。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水利问题,是关乎到民生的问题,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因此水利工程管理是保障民生的重大课题。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对水利工程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使之有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及时消除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 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但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没有完善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能有效的指导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员工积极的参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还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因而对员工积极参加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还缺乏完善的工程项目监管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2.缺乏水利工程项目目标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缺乏水利工程项目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落实和控制不到位;第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只重结果而轻过程、或者只重形式而轻本质;第三,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上,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第四,在水利项目工程施工中,缺乏项目施工目标,进度工期随意性比较大而且缺乏严谨的计划、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 3.缺乏高素质的水利项目管理人才 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4.缺乏生态目标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通过对自然环境改造以满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工程建设,这就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生态因素。但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目标管理上只是突出了水利工程的物质、经济价值,没有将能否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或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考评目标。一些地方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忽略对地质地貌的保护,忽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牺牲生态利益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缺乏生态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只考量经济风险不考虑生态风险,只对经济风险进行控制不对生态风险进行控制。其二在水利工程项目执行管理中只执行项目经济成本管理不执行项目自然成本管理,使得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自然成本的核算无法确立,无法在制度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其三在项目集成管理中,只针对项目的分工单位进行集成管理,不对自然环境与工程建设进行集成管理,使得环境保护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 二、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 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之前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依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每个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并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把责任落实的实处,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2.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项目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在立项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国家和水利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的选址、勘察等工作,要在全面了解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地点的实际情况下提出立项方案。其次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要在综合的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水文环境、人文环境的前提下客观、科学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积极的引进高级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做好选拔考核工作。其次要定期的对水利工程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第三,要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软件应用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当中,进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健全水利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监督管理制度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缺乏高素质的水利项目管理人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措施,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且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重要生产力,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计算机应用和发展中,计算机程序作为重要的应用语言,对计算机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写,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可见,本文展开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具有显著价值。 1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发展现状 1.1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发展现状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是程序语言设计。通常情况下,程序语言可以分为计算机低级语言和计算机高级语言。在计算机低级语言中,机器语言是第一代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代码序列,机器语言可以通过二进制机器代码的方式,完成对计算机规定操作的控制执行。然而,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尚不是十分成熟,机器语言并不会主动在其他机器上运行编写程序。机器语言具有直观性不足的特点,所以人们学习机器语言时的效率相对不足。此种现象,在汇编语言创新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汇编语言作为第二代程序设计语言,其主要是依据特定计算机系统进行合理设计的,可以通过助记符号和地址符号完成工作。此外,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中,借助不同的平台,高级语言能够被翻译成不同的机器语言,此种现象可以促使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性。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设计发展,是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能够为提升程序设计语言的科学性提供有力保障。 1.2程序设计方法现状 现阶段,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程序设计方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程序设计方面,多是借助磁盘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DOS),计算机程序的编程方法,完成程序设计编程工作。此种编程方法形式变化多样,但是缺乏有效的移植性,影响程序设计水平的提高。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可视化编程与面向对象化编程方法逐渐研发出来。可视化编程,主要是指通过对控件的调用和控制对象属性的设置,能够从程序设计需求者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在计算机窗口完成对程序的设计。此种编程方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编程的快捷性。此外,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具有大众化的优势,可以根据对计算机程序单元或是对象的组合性发展,完成程序设计。目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当前信息时代下常用的方法。 2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多应用型开发研究 2.1计算机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计算机程序设计已经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私人企业,都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解,在办公中引入了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下的管理系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学校的学生个人档案管理系统、大型图书馆书籍借阅管理系统等,都方便了人们的查询。上述管理系统的运行,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通常将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借助该管理系统中的程序,实现对企业员工信息的综合处理,减少企业经营中各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从某种角度而言,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直观地掌握商品销售和库存的情况,在明确企业发展大环境和市场的基础上,能够借助程序设计,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与客户资源的综合性管理。由此能够看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将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能够充分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技术,提升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的处理水平。 2.2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工业工程中的开发应用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及应用过程中,其在工业工程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通过对工业工程现状分析,在城市进程加快的同时,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可能受相关条件限制和突发状况的影响,限制工程进度的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程序加以应用是保障工期进度的重要因素。将计算机程序应用于工业工程中时,主要是加强对工程机械程序的设计和应用。在应用期间,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角度,将其与图形相结合,从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层面出发,为工程布局和电路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若发现施工漏洞或是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对问题的进一步判断,并在保障建筑工程设计各项数据精确性的同时,快速解决施工问题。在工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时,施工技术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流程和重要性,并且要结合当前施工的具体现状和环境,有针对性地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借助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够使工业工程施工效率得以提升,并保障工业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2.3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医疗卫生中的开发应用 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的环境下,各种疾病发病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看诊成为就医时的难题。看病难、买药难,逐渐成为我国医疗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将计算机程序应用到医疗卫生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率。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计算机程序常用的部门为急诊挂号部。以往,患者到医院就医通常需要在门诊挂号,而随着疾病发病率的上涨,急诊挂号患者日益增多,长时间的排队可能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将计算机程序应用到急诊挂号部后,患者在就医时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程序指引,在网上进行挂号,询问疾病相关信息。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使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能够及时就医。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率、医疗工作质量和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计算机程序设计在电子商务中的开发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重视生活质量。在电子商务中,借助计算机程序,能够有效节省人们外出购物的时间,也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通常情况下,在电子商务中对计算机程序的应用,多是建立相应的网站,实现对实体商店的综合性宣传。利用计算机程序,能够使电子商务呈现在线模式,使消费者能够在家观看企业中的相关商品信息。在计算机程序下的电子商务发展中,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得以改变,以往实体店购物的不便之处,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计算机程序应用到电子商务中,可以全面性、系统性地对数据进行快速统计,降低人工统计数据的工作压力,也减小了人工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可见,在电子商务中,计算机程序设计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日后应加强计算机程序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结语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程序设计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计算机程序的多样设计,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的功能水平,同时也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掌握计算及程序设计的开发及应用情况,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从计算机管理系统、工业工程、医疗卫生、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当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应用情况。期望通过本文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的探究,可以为日后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水平,促进计算机程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不断突破,更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高度高,建造周期长,且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多采用大型动臂式内爬升塔吊作为主要垂直运输工具。该类塔吊利用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安装,随主体结构施工持续向上爬升,满足超高层垂直运输需求。但其施工荷载将全部传递至建筑承担,一般情况需对支撑塔吊的主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以昆明某超高层建筑塔楼施工为例,该塔楼为钢骨核心筒加巨柱外框架结构形式,其钢骨核心筒内布置一动臂式内爬升塔吊。本文针对该内爬塔吊进行基础设计及爬升套件转运进行论述,总结狭窄井道动臂塔吊内爬升关键技术。 关键词: 狭窄井道;内爬升;结构加固 1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昆明某商业建筑位于城市中心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4万平米,总规划建筑面积为58万㎡。该建筑由两栋高度为407m和308m的超高层塔楼以及附属商业裙楼构成。其407m塔楼为钢骨核心筒加巨柱外框架结构形式。 1.2塔吊概况 该塔楼核心筒内布置一台ZSL2700动臂式内爬升塔吊。塔吊塔身从下至上分别安装1节内顶升节、2节标准节、2节加强节及9节标准节。塔身上部由回转总成、平衡臂总成、起重臂总成、A型塔架等组成。塔吊平衡臂长度7.27m,最大工作半径60m,起重量为31.9t。塔吊规划爬升18次,单次爬升间距18~22m高度。塔吊共设置3套支撑系统,其中2套用于正常施工作业,1套用于爬升作业。3套支撑系统均可拆卸,可随塔吊不断爬升周转使用。 2重难点分析 (1)内爬升塔吊底部悬空,需借助周边结构剪力墙设置支撑系统,做为塔吊基础。(2)塔吊采用内爬形式,其自重荷载及施工荷载将全部通过支撑系统传递至周边结构剪力墙,需对承载剪力墙进行负荷计算并做加固设计(3)内爬式塔吊处于钢骨核心筒内部,爬升井道空间狭窄,支撑系统构件倒运困难。 3塔吊基础设计 塔吊基础采用型钢承载梁支撑系统。整个支撑系统包括加固结构、牛腿、承载梁、马镫,C型框等构件。塔吊荷载通过C型框及马镫传递至下部承载钢梁,承载钢梁通过两端牛腿将荷载传递至两侧剪力墙,剪力墙经预埋件及拉杆加固,将荷载传递至四周结构同时受力加固。以保证塔吊施工需求。 3.1基础位置选定 塔吊布置于塔楼钢骨核心筒井道内,井道利用4部电梯井道及其前室区域作为塔吊爬升井道。井道长8095mm,宽6000mm,塔机中心位于结构中轴线上,距离北侧电梯井墙体3205mm,南侧电梯井墙端2820mm。塔吊基础承载钢梁中心距离北侧电梯井墙体1161mm,两钢梁中心距4088mm。 3.2结构加固及牛腿设计 经结构设计单位复核,需对塔机安装位置处的混凝土剪力墙体进行加固,利用四根钢梁(H400×400×13×21)将塔机预埋板与后侧墙体埋件连接,将塔机埋件受力传递至后侧,并对牛腿位置剪力墙体增加配筋加强,配筋率要求为28φ25主筋, φ10@150 箍筋。牛腿布置于剪力墙预埋板上,整体呈倒梯形与预埋板焊接连接,牛腿由上下水平隔板、中间横向2排及纵向3排肋板组成。上隔板采用40厚钢板,其余采用30厚钢板。 3.3承载钢梁及马镫设计 塔吊承载钢梁整体呈鱼腹式箱型结构,梁长8700mm,宽400mm,鱼腹区高1180mm,两端支角区高700mm。承载梁在支角、马镫及梁中位置均设置加筋肋板,以增加其承载能力。马镫设置于承载梁上部,作为塔吊与支撑系统的连接构件,其位置应根据塔吊C型框确定,并根据C型框螺栓孔洞位置在马镫相应位置进行孔洞预留,便于后期穿孔固定。 3.4夹持层设计 塔吊采用内爬形式,除需在底部布置一基础支撑外,还需在塔身中间位置设置一夹持层以稳固塔吊。待塔吊爬升后,原夹持层支撑系统将作为塔吊爬升后的基础支撑系统。故塔吊夹持层的加固设计与基础层相同。 3.5材料及焊接要求 支撑系统所有材料材质均为Q345B。承载钢梁、牛腿、马镫宜在工厂加工生产,各构件间连接宜在现场配焊。焊缝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不得有虚焊、漏焊等缺陷,焊接变形不应大于3mm。牛腿与预埋件、马凳与支撑钢梁的连接焊缝均为熔透等强焊接,焊缝为一级,焊后需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承载梁与牛腿的连接焊缝为角焊缝,焊缝等级为三级,便于后期剔除焊缝倒运构件。 4塔吊爬升施工 4.1支撑系统安装 4.1.1预埋埋件及结构加固 根据爬升规划,在对应的楼层提前塔机支撑系统及加固系统的预埋埋件,待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牛腿及加固钢梁等的焊接。 4.1.2安装引进梁 在地面将塔吊配套引进梁、牵引小车、牵引钢丝绳、卷筒、拉杆等组合完毕,再使用塔吊吊至回转下座处,用销轴将引进梁与回转下座连接固定,再将拉杆另一端用销轴与回转下座连接固定。 4.1.3安装承载钢梁及C型框 待牛腿焊接检测合格后,利用引进梁进行承载钢梁的吊运。安装钢梁时,先将C型框固定在标准节上,然后将承载钢梁吊运至对应牛腿,使用螺栓将C型框与马墩连接固定,再进行承载钢梁与牛腿的焊接固定。 4.2塔吊爬升 4.2.1安装爬带 在塔吊第二道支撑系统的C型框两侧下端安装爬带,将分节爬带通过销轴一段段连接,下端延伸至第一道支撑系统上部。 4.2.2顶升系统 安装及调试在塔吊底部内顶升节内检查顶升油缸和液压站。启动顶升系统进行调试,来回伸缩油缸数次,检查顶升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满足爬升需求。确认无误后,将爬升梁支撑块撑至爬带台阶上,开始操作顶升控制手柄进行试顶升动作。 4.2.3顶升作业 顶升系统经检查无误后,调整塔吊吊臂方向和角度,寻找塔机的顶升平衡点,直到四周平衡力矩相等。平衡力矩调整好后便按照操作规程开始爬升作业。 4.3支撑系统倒运 塔吊爬升后,对原塔吊基础(第一道支撑系统)进行拆除。由于本塔机安装位置井道结构较窄,南侧位置承载梁距离结构边线较近(300mm),无法利用引进梁下放吊运。北侧位置承载梁距离结构梁960mm,可利用该空间对承载梁进行井道内提升吊运。为满足南侧承载梁倒运,利用工具梁及行吊电动葫芦将南侧承载梁移至北侧牛腿位置,再利用引进梁吊出并安装至顶部夹持楼层。南侧承载梁倒运步骤如下: (1)安装卷扬机 于塔吊需转运承载梁上两层楼面安装卷扬机用于牵引,卷扬机采用M10碰撞螺栓固定于混凝土结构,防止侧滑。 (2)行吊工具梁安装 行吊工具梁采用两根40a工字钢,先通过塔吊吊运至相应楼层,将工具梁转运至爬升井道北侧洞口处。将卷扬机钢丝绳与行吊梁吊耳拉结,通过牵引缓慢将行吊梁由北侧拖至南侧楼面。行吊工具梁两端采用U型箍与楼板固定,防止其侧翻。 (3)安装行吊电动葫芦 将行吊电动葫芦吊运至行吊梁下方,打开自走小车销轴至外限位,插入工具梁腹板安装固定,安装后关闭内限位,将滚轮卡固于行吊工具梁上。 (4)倒运塔吊工具梁 将承载梁与牛腿间焊缝凿除,两台电动葫芦移动至承载梁上方,吊钩下放并拉结承载梁吊耳。确认基础梁与基础牛腿分离后,两台吊葫芦同时起吊,先缓慢提升至牛腿上方50mm,观察起吊情况稳定后,再沿水平方向同步行进小车,将承载梁托运至北侧牛腿,下放承载梁后松开吊钩,撤除葫芦及行吊梁,下放引进梁吊钩将承载梁吊出,倒运于上部加持层安装。 5结语 内爬式塔吊作为超高层建设常用垂直运输工具,利用建筑物不断向上爬升。将建筑自身井道作为塔吊爬升井道,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内爬式塔吊支撑系统设计及安装关键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对结构受力及加固方法进行分析;对狭窄井道支撑系统构件倒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解决超高层建造中狭窄井道塔吊内爬升关键难点,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徐绍源,陈祥,等.动臂塔机钢框架结构内爬升设计与施工[J].建筑机械化,2020,41(9):4. [2]邓剑,张鹏,周浩文,廖雨晨,徐绍源.大型动臂塔机附着设计与安装[J].建筑机械化,2020,41(10):4. [3]王豹,邓齐祝.周转式混凝土拌合站型钢基础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21,52(12):3. 作者:徐绍源 郭宇航 彭铭旭 曾信 叶雄伟 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重庆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措施研究 【摘 要】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是工程质量控制以及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电力工程预算,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企业经济效益,它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因此,本文对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完善预算编制 研究 在电力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属于主要环节,电力工程每个阶段过程控制都离不开预算管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都和预算管理息息相关,整个电力工程都离不开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做得好,工程的监督和控制才能够做得好,做好预算管理,对于工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 在电力工程企业中工程预算的重要性 在电力工程企业中,工程确定造价、工程招投标报价、甲乙双方决算都离不开工程预算管理,这些活动都要以工程预算管理为依据,因此,工程预算管理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的造价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涉及面比较广,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建设规模逐步加大,随着建设规模的加大,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因此,电力工程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一定要完善,如果预算编制不完善,就可能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决定,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同时,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工程预算管理,不断完善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做好前期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明确工程目标,严格控制整个工程的预算编制。有效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2 电力工程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有许多年的时间了,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简单加以介绍: 2.1 传统的预算编制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预算编制已经越来越失去了预算编制应起到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情况,少数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一些人觉得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一些人的脑海里存在着预算无用论的思想,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采取消极态度,觉得预算编制是财务的事情,虽然预算内容涵盖的比较多,电力工程的业务、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等等都涵盖其中,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对预算编制没有给与高度重视,不懂得业务、人力资源、资金以及管理是预算的基础,预算编制中的许多内容不是财务一个部门能够左右的。 2.2 预算编制工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预算编制工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预算编制分析与控制过程中,许多单位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不能够有效的协调,使得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这就导致了预算结果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与实际发展目标不吻合,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不能够以资本预算以及业务预算为基础,一些部门觉得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能够提供一些有效的数据,导致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准确,影响了财务的预算,使得财务预算最终失败。其次,执行预算过程中一些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导致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确,预算没有按时完成,同时,完成的预算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些部门不能够认真配合预算工作,还认为财务控制不力,责任完全在财务部门。电力工程项目整个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计划招投标直到施工建设等环节,必须是每个部门都能够认真负责,有效监督,任何一个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都可能造成预算失控。因此,如果片面认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相关部门缺乏配合意识,就可能导致财务指标比较分析不能够揭示深层次,只能揭示表面现象,这就达不到预算编制的效果。 2.3 预算编制起不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预算编制不能够有效执行,起不到约束和指导作用,一些单位领导不按照计划规定进行审批,随意在预算外开支,领导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财务管理部门很难控制工程预算;一些电力工程项目工作内容随意扩大,不按照预算编制随意提高建设标准,一些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管理,不能够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由于预算编制没有执行力度,导致预算编制很难与实际相吻合。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业绩评价流于形式 在预算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业绩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够对基层单位、部门进行工作业绩的有效评价,不能有效的反映每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在预算管理上,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考核,考核体系也不健全,考核标准比较随意,没有制度化的考核标准,致使预算考核流于形式,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很难有效实施。另外,一些单位考核过程不透明,一些单位在考核过程中,总是强调客观因素,不能够从主观上加强管理,这也会影响到考核的可信度,还有,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够通过考核来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考核过程中,奖惩制度不明确,考核的目的和效果没有达到,这就会导致各部门不能够有效执行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流于形式。 3 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措施 要想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必须要加强管理,促进各部门有效沟通,结合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工作。 3.1 预算管理与各项业务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管理要贯穿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他将企业的战略有效地落实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使长短期预算得以衔接,将预算管理贯穿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它要求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实施预算管理,企业的长期目标以及短期目标应该保持一致,通过完善的预算管理有效协调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企业的预算管理要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配合,预算管理的分工一定要明确,要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各个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要想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还要求各职能部门一定要有层次地分解企业经营目标,要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每一位员工的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将企业经营目标变成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同时,预算与业务要有机的结合,无论是电力工程建设事前规划,还是事中控制,或者是事后考核评价都要按照预算管理方案有效控制和管理,根据预算管理方案监督检查各项工作,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3.2 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企业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人的因素,加强预算编制所有参与者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无论是制定预算,还是执行预算,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预算工作中人是执行的主体,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是否能够有效落实,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没一个人的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制度,避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认真落实国家、地方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坚决杜绝小集团思想,杜绝本位主义,各部门一定要客观分析企业预算,杜绝低估收入、高估成本现象的发生,预算指标一定要公开、公正,要客观地评价企业以及各部门的预算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整体质量,不断完善预算编制。 3.3 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有效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预算编制做得好,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电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预算编制的管理和监督职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管理。使得工程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求编制人员一定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因此,编制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编制,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深入了解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手段,掌握施工进度,对施工的整体状况要加强了解和认识。其次,由于编制工作直接影响到经济利益,因此,我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套用定额,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避免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给国家以及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有,预算编制可以有效控制不合理项目投资,正确的预算编制可以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管理水平,进而完善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 4 结语 电力工程每个阶段过程控制都离不开预算管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都和预算编制息息相关,良好的电力工程预算,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企业经济效益,它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工程预算管理为依据,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一定要完善,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措施 摘要: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应在贯彻电力工程建设程序的基础上得以体现。为此,阐述了编制电力工程预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需要掌握的相关情况,以实际反映工程规模,内容和成本,保证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施工;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电力工程预算涵盖了整个电力工程的每个阶段过程控制中的各项活动,良好的预算管理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实现工程目标非常重要。 一、电力工程预算的认识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招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管理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如果决策者如错定建设项目,未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的管理工作,尤其要严格控制好每个标段工程前期预算工作。 电力工程按其建设性质可分为新建、扩建和改建。新建是指在原有企业之外建设新的项目,如建设一座变电站。扩建是指在原有企业内扩大原有的生产能力,或新增生产能力,如新增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或更换大容量变压器。改建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改变网络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而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如改变输电线路电压,提高输电能力,改进网络结构,变电站增改进出线、母线等。 2现行的电力工程建设预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建设预算体系实际上只是广义的建设预算体系的一部分,即建设预算的编制体系, 是微观上的建设预算体系。在市场条件下,仅靠建设预算编制体系,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项目决策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投资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表现在: 1.在费用计定和建设预算编制方面, 本本主义盛行,脱离实际 我国现行电力建设预算体系,是由原电力工业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定和办法组成的。这一套体系的特点是重概预算的编制而轻资金管理,项目决策与造价分析相分离。从内容上来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大小费用层层罗列,费用计算繁琐而复杂,各种政策性的规定和调整层出不穷,打乱了计定建设预算的固有规律,严重脱离了工程实际,造成的费用漏项、缺项以及费用重复计算等现象十分严重。在方法上,建设预算编制独立于资金管理环节之外,基本上是按照设计阶段的估算、概算、预算由粗到细的层次编制完成建设预算书,本本主义盛行。这一方法实际上是先估后算,是被动的滞后的脱离实际的造价计定方式,违背了工程造价“合理计定、事先预控”的原则,虽在名义上说是估算包概算、概算包预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做不到的。 2.在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现行建设预算体系没有建立与资金管理的有效联系,缺乏相应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预算编制完成,上报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工作即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是主管部门或所谓的项目法人叫怎么编就怎么编,至于预算编制完成以后的事情,则无人考核和监督,缺乏完整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机制。建设预算形成文件以后,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与结算,是否符合建设预算所确定的额度,预算有没有超过概算,决算有没有超过预算,以及哪些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超过了概算,只有在相应工程完成以后才能得出结论。至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和补救办法,也只能是事后诸葛亮了。建设预算体系与财务会计专业在费用成本计算口径上不一致,使得财务会计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失去了约束和监督,工程建设预算便成了聋了的耳朵,成为一纸空文,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自然也就成了普遍现象。 三、编制电力工程预算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预算具有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所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及本行业各个时期颁发的政策及有关规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中,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编制人员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应不断掌握施工进度、工序要点,学习施工技术,不断增长施工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对施工规律的认识;编制预算是一项既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经常掌握各方面信息。(2)编制关系到国家、集体的经济利益,我们既要认真套用定额,也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否则就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预算是国家控制不合理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电力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做到掌握下列情况:a.认真准确套用国家、省市制定的定额及各种条款。b.要掌握企业的劳动效率,工程的单项成本。c.要了解社会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等的经济信息。d.要深入工地掌握工程完成的工程项目、劳动率。e.工程设计中的特殊技术要求及工艺复杂性。f.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实际现场情况。g.要学一些财会知识,了解工程成本,设备折旧等,有助于编制工程概预算。 四、编制电力工程预算的相关建议 1.基于量价分离确定电力工程预算 工程造价, 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它, 是一个系统, 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 其总体反映就是造价。但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不外乎“量”和“价”。“量”即完成工程项目形象进度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价”即项目消耗量所对应的价格, 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单价。量价分离就是基于“量”是相对稳定的,“价”是相对活跃的, 即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项目划分, 统一消耗定额, 统一计算规则, 只要设计方案一经确定,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的物理量和相应定额消耗所测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 是相对固定和不变的, 而消耗量对应的价则是随着采购时点的不同而随市场行情波动的。 因此, 要确保工程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预算数与实际结算误差较小, 就必须保持预算阶段消耗量的单价与实际结算单价一致( 剔除时问价差) , 这也是避免工程建设出现“三超”现象的关键。门统一制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计算的消耗总量, 按工程所在地市场物价水平测算的预算单价而确定工程预算总费用。 2.紧盯预算数和结算数的误差幅度 从电力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计算过程及计算方法分析说明, 要准确确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预算, 其关键是如何准确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预算单价。一方面, 一个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消耗的人工工日、材料机械台班总量是相对固定的。另一方面其他直接费、间接费, 企业利润和税金都是以基本直接费为基础, 其费率和税率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也是相对固定的, 在同一工程项目建设期内一般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而电力工程项目, 特别是大型水电或火电项目建设期短则数年长则10年以上, 但现行预算方法的弊端在于一经确定则使用到该工程建设期结束一直不变, 显得过分陈旧和滞后, 无法适应市场物价的变化。因此应按照每年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分别测算不同年份的预算单价, 从而确保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预算数和实际结算数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基于量价分离方法确定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方向。即采用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由于所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单价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价格, 所以编制出的预算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水平, 既避免了由于预算单价严重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而使电力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预算与实际结算数的严重背离, 也能充分调动施工单位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降低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的积极性, 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和控制电力项目工程造价的目的。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预算具有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所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及本行业各个时期颁发的政策及有关规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中,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编制人员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应不断掌握施工进度、工序要点,学习施工技术,不断增长施工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对施工规律的认识;编制预算是一项既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经常掌握各方面信息。(2)编制关系到企业、集体的经济利益,我们既要认真套用定额,也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否则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预算是企业控制不合理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做到在全面了解社会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等经济信息、企业的劳动效率、工程的单项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电力工程投资大,规模大,技术性强,环节多,工作复杂,在技术、业务、管理、工作上,必须遵循电力建设程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组织上要设专职机构,配备有关人员,包括编制工程预算人员(技术、财务、材料),并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能适应做好电力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以确保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浅议如何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 摘要:电力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在企业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它对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资金监督管理、造价管理都着重大作用,因此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的重点改革方向。文章首先对电力工程预算作出基本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现有的预算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资金管理;量价分离法;工程造价管理 1 电力工程预算概述 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竞价招标时,电力工程预算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电力工程预算体系一旦存在缺陷,将会直接地影响企业的发展 前景。 电力工程的特点是具一定规模、成本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导致工程工作难度大,如果在各个环节上缺少科学系统的程序,没有系统的工程管理标准,企业的决策者将很难做好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电力工程预算体系,利用这套科学规范的体系来对工程项目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2 目前企业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缺陷 在新形势下,企业如果依赖现有的预算编制系统,就不仅无法为企业的工程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无法解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企业要想在项目管理中使投资管理变得主动,就必须认识到现行预算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 我国企业现有的预算编制系统是根据我国电力事业部门制定的制度、规定和方法来进行编制的。分析现有的预算编制体系不难看出,现有体系太过注重概预算而忽视轻资金的管理,预算体系无法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不能有效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从内容上看,虽然现有的这套标准体系在内容上非常的详细,把各种费用都罗列出来,但是费用的计算规则却较为复杂,另外由于编制人员没有对国家颁发的政策进行深刻的解读,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调整,使编制出的体系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造成费用预算不合理,容易出现缺漏和重复计算的现象。从方法上看,企业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纳入资金管理这个内容,仅仅根据设计阶段的估算、预算、概算来编制预算书,编制环节本本主义盛行。仔细分析这一方法,就会发现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造价计定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先估算后预算的手法,因此没有遵循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即计定合理、提前预控。 2.2 企业缺少对资金管理监督的体系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是由编制人员编制完成后上交有关审批部门,编制人员只需要按照审批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编制,编制完成后就无需对编制体系是否满足企业的要求进行考核,因此在这种体制下编制的预算体系缺少有效的约束体系和控制作用。在编制完预算文件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这种体制下编制的预算体系是无法准确地预算出费用是否超过预算的,只有项目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才能得到验证,工程造价超过预算问题也难以得到补救。另一个方面,企业预算体系与财务会计专业在投资成本上没有形成统一,造成财务会计无法对成本费用起到监督控制的 作用。 3 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方法 3.1 利用量价分离法来进行电力工程预算 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企业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工程造价,因为工程造价是一个整体,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量”和“价”,所谓“量”指的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付出劳动的总和;“价”指的是工程项目中每项消耗物的价格,其包含工人劳动价、材料机械台班价等。我们所说的量价分离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的“量”是相对不变而价是有波动变化的情况下,按照政府颁发的统一标准来执行,确定消耗定额,选用合理的工程费用计算方法。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就只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量”来进行项目施工,这样就能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了。 所以,要想保证电力安装项目的成本费用预算处于正常允许的区间之内,就应该控制预算施工阶段的每项消耗单价和实际结算单价基本持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不会出现工程预算超标的现象。编制人员事先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应用合理的工程计算方法和消耗定额计算的消耗总量,按照当地市场物价 情况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费用。 3.2 把握预算数和结算数的误差幅度 结合电力工程建设安装工程成本投资的计算方法,不难发现要想精确地预算出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关键环节就是对当地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实际价格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在安装项目中每个工人的施工时间和材料机械台班总数通常是不变的;另一方面,企业在日常经营运转所需的各种费用(直接费、间接费),以及企业经营利润和税金全部是以基本直接费为基础的,由于税率和费率都是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因此也是相对不变的,这些方面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会受市场变化影响的。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尤其是某些规模大、工期长的大型工程电力项目来说,利用当前的预算手段无法对跨度过久的工程项目做出最佳预算,因此现行的预算方法已经逐渐地与时代脱轨,跟不上市场变化。因此关键环节就是对当地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实际价格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地预算出工程项目的费用,才能保证工程预算数和实际结算数处于正常允许的区间内。 在新形势下,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点改革对象,而基于量价分离方法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完善电力工程预算,一般来说,就是利用实物法来辅助施工图预算工作。编制人员事先对市场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工成本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做出的施工图预算就能使当地实际水平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因此能够很好地避免出现单价预算与当地市场价格有太大的偏差,从而保证电力项目中的各项不必要的预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降低工程预算费用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必须对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刻的解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熟练地应用各种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完成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让企业的工程预算更加全面规范。 对于企业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而言,在实际编制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以下两点: (1)人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做到对施工进度心中有数,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工程知识,时刻关注与该领域有关的知识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对于企业而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实际情况,还要仔细地套用定额,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避免给社会造成坏的影响。另一方面,预算也具有预测企业投资是否合理的作用,因此工程预算编制直接决定预算的这一功能是否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编制人员必须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材料价格进行调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劳动效率,以及把握好企业的每项工程投资成本,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4 结语 电力工程具有规模大、成本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配置相对应的人才,包括技术、管理、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工作;还应组建一批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来管理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预期目标,使企业的经营能力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张秀砚(1962-),女,辽宁抚顺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影响 电力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电力工程对于能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资金作为企业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整体进行部分细节工程的造价预算。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上,电力工程预算编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工程以及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有明显的影响。为确保电力企业工程能够更好的发展,应需要按照合理的工程预算编制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的联系 电力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电力工程的施工之前,根据不同的预算而实施的不同内容,参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数额、指标以及工程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一般来说,工程造价实际上分为四个阶段,即估算、概算、预算、决算。重要的部分并不是最后的工程造价阶段,而是在前期。因为施工图纸的拟定结束就意味所有的成本变成固化的状态,电力这项工程的利润可以被测算出来。比如,一个企业在做工程总承包时,对于工程的勘察部分、设计部分以及具体的施工部分都属于承包范围内。企业需要在意的重点就是在前期的估算和概算上,也就是工程的预算编制体系上。在估算和把控工程时,就需要掌握设计师的意图、工程双方的意图,将所有会涉及的设计、施工规范以及将会触及的各项工序的价格。此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关工序的交底,单方造价的组成,然后在不断磨合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以电力工程的设计师为主导,但是作为对项目具体的单个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方法存在滞后性 社会时代都在不停发展,各种可以应用于工程上的体系不断出现,如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巧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加强对电力工程的改善。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相对的静置性,相较于时代的进步产生了滞后性。现有的电力工程编制上仍采用相对落后的计算方式,对于有可能存在的外在因素仍保留不确定性。因此,电力预算编制上仍然存在问题。 (二)预算编制缺乏全过程意识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管理上大多属于阶段性的管理,在结束工程预算方面的工作后就不再参与。对于电力工程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临时的紧急处理,与有计划、有规定的处理方法相比,这种临时的处理方案显然存在明显的劣势,对工程的效率整体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其原因就在于预算编制缺乏全过程的参与意识。作为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的重要人员,在经济支出上应有准确的管理意识。 (三)电力工程变更的随意性 在电力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事态并不会准确按照工程的设计进行开展。首先,项目本身会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而变更设计方案,从而加大预算成本。虽然加强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成本,但是施工时的复杂性以及多边性都会影响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文/黄雅妮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对电力工程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科学分析工程造价,并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预算拟定,从而减少因预算不足而发生浪费的情况。但是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对于预算方面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详细探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供参考。 三、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工程的现场情况 走进现场分析,要比分析图纸提供的数据准确。首先,在现场能够准确查看电力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再有效改良方案的实施性等方面,可以准确看到工程的位置、工程的难点以及工程的重点等问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要对施工现场获取准确的时事资料,以便面对突发问题时得不到有效改善,从而影响整体。 (二)熟悉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图 在设计图纸方面,第一时间分析设计师提供的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并分局具体的数据标注进行简单的资金计算。准确判断工程的规模性、类型以及性质,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在得不到精准的计算数据时,要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协同作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客观分析价格因素,价差留有调整余地 从多个角度分析建筑的材料价格,考虑外在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因素,作出客观的价格预算。并且在预算的价格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材料市场的发展作出预判性的提升或降低,预留出足够的调整余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市场材料的价格上涨而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编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数据的计算方式带来了新的局面。人在面对较多数据统计以及庞大的工作量时,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在计算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则能有效改善视觉疲劳。众所周知,计算机拥有稳定性以及标准的计算公式,不会因为本身的原因而产生数据误差。预算编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计算预算资金。 (五)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一直都是企业应注重的地方,对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上更是如此。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选择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人员时,安排最合适的人员,根据一个人拥有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质、技术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等方面进行选择。 四、结语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于工程造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出于施工环节还是具体的设计关节,都需要工程预算对其进行全程的资金控制,在需要支出时提供工程的建筑动力,在不该支出时提供对企业本身的运转能力。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管理工作,从管理方面、能力方面、素质方面进行综合选择,以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的准确率,减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作者:黄雅妮 单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摘要: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对于工作人员进行造价分析和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不仅可以缩短电力工程的工作周期,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造价中,由于受到预算编制的影响,使得工程造价存在误差,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根据已有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对策 电力工程在进行之前,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整体特点制定工程造价预算。如果工程预算制定的方式不科学,或者是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就会严重地影响到电力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造价需要考虑的环节众多,包括电力资源的开发、电力资源的输送以及电力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可见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不仅要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工作人员对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 1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联系 电力工程预算,顾名思义就是指落实整个电力工程具体程序时,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并且依照国家规定的造价定额等内容制定的工程建设费用标准。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预算主要表现在经济上。预算编制工作会涉及到资金投入的相关分配以及各类核算工作。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另外,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上看,预算编制还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稳定性。预算编制工作质量高,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则不然。可见,电力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电力工程预算中的问题 2.1预算方法的滞后性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新型的技术和工艺被不断应用。但是,由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往往存在着静态的特点,定额换算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造价预算的滞后性比较明显。另外,在实际的造价预算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代表性缺失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计算的精准度,造成严重的误差。 2.2电力工程预算缺乏系统性 从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预算工程的发展现状中可以看出,多数的管理方法还处于相对比较低级的管理模式中。也就是说,很多管理人员的全局概念严重缺失。不仅如此,工程造价只是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期特点进行预算,忽视了其他阶段的预算。有些预算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部性,严重地影响到电力工程造价的总体质量和效果。 2.3电力工程设计变更的随意性 对于一些电力工程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设定的工程计划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更情况。由于工程造价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之前完成,一旦设计有变就需要重新进行预算编制。所以说,在调整工程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原有的工程造价和实际的造价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可见,电力工程设计本身存在的变更性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 2.4工程招标和设计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一些电力工程的建设来说,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招标工作。但是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招标制度的贯彻程度不彻底,或者是严重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有些招标方案只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性,降低成本。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上存在着严重地缺陷问题。不仅如此,成本和所用材料虚报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工程造价直接受到影响。 3落实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3.1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 为了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明确,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力工程现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而且还需要不断研究科学的施工方式。其中,电力工程对于电力设备、测量仪器等方面的需求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另外,电力工程的施工环境,各种电力设备材料的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受到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够提升工程造价制定的合理性。 3.2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设计方案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施工,避免工程造价有所增加的源头。在加强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a.设计图纸前必须要严格勘测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施工现场的地势、地质、地形条件以及对周围环境或农作物的影响都要考虑在设计的范围内;b.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施工的线路,尽量绕过风景区或低矮建筑物,为设计定位打好基础;c.结合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变电、电气和线路等专业的配合力度,防止设计出现遗漏或偏差;d.城市的电力工程建设应正确处理施工、排水、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3.3加强审核力度 前期做好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后续再进行严格的审核,综合分析研究各类经济指标,这样可以减少预算的失误,提高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促进电力工程的经营管理。实际上,审核的内容覆盖着整个施工项目的方方面面,大到配套工程的主体线路部分的管道和线路、工程量、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采用的定额单价指标,小到通信设备、材料单价、运输费用等方面,都要经过一定的审核计算。其中审核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和经验审核法这四种,具体审核操作则正是依据这些方法,对已编制完成的电力工程概预算内容进行完整、合理地审查、核对,以杜绝虚假的编制数据,缩小概算与实际投资的误差,保证概预算编制质量水平,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 3.4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征,其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相对来说,也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非常耐心、细心、严谨。首先,通过培训学习,熟练掌握概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扩宽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不仅要熟悉施工的工艺流程,还需了解与电力工程相关的其他知识,日常多多进行业务交流,积累实践经验,以便更顺利开展概预算的编制业务;另外,还应加强编制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保障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 4结论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概预算的编制工作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工作,从工程的设计管理、设计方案、审核力度和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工程概预算的准确率,确保概预算编制的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作者:孙志莹 单位: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所谓的电力工程造价是包括电力工程的所有建筑成本,其中包括最基本的建筑费用和其他各类必须的支出等。电力工程预算指电力工程整体施工开始前,要结合工程结构,根据建筑文件的一些规定,从而计算实现要依照电力工程的建筑标准费用进行。通常来看,所谓的电力工程预算偏向于建筑成本,预算之下,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是相对具体的内容,做一些资金的投入以及分配工作,兼有各类核算工作。一般而言,电力工程造价囊括了电力工程预算,而电力工程预算包括了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所以,电力工程造价如何直接取决于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否合理化。同理,反过来说,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受着工程造价的制约,相对来说,人们在工程造价上投入更多,就会促进编制方式的完善。 2、电力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 2.1、预算方法的滞后性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技术也在高速发展,由此新型的技术不断应用在各行各业。但是,作为电力工程,预算工作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处于静态中,通常预算编制常见的是定额换算,所以电力工程的造价预算就存在着很明显的滞后性特点。由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往往存在着静态的特点,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造价预算的滞后性比较明显。同时,造价预算若在具体工作时,还有一些代表性缺失情况发生。出现这种问题不仅造成了计算的误差,而且计算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2.2、设计、技术、预算脱节 电力工程设计时,相关的设计者本身设计出的作品,由于没有基本的建筑知识做基础,技术做支撑,就会加强后面施工的难度,使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时,施工人员也很难理解设计者的理念,预算编制的人员没有在工程现场工作经历,在做预算时没有切合实际考虑。 3、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措施 3.1、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 电力工程在预算编制时,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在现场做好工程预算,由此最佳的施工方案选出了。就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施工处理了。通常要全面地对现场调查,主要调查现场施工环境、工器具使用情况、电力设施情况和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等。基于对现场全面科学调查后,接下来做好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工程造价要科学控制。 3.2、做好电力工程设计管理 电力工程得以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就是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控制造价也要遵循。对此,设计方案要以电力工程建设标准为依据,必须在审核时符合《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当设计方案完成后,在预算过程中,预算要具有可实现性以及稳定性。在设计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其次,电力的线路要尽可能地绕过建筑,最后,设计方案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建设,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在设计电力工程的方案,要了解所有的跟电力工程有关的信息,使设计更加稳定,更具合理性,确保整个设计完整。 3.3、加强审核力度 为了尽可能的在预算工作时减少失误,在工程审核之前的前期要严格地做好概预算编制工作。审核时,对于经济的不同指标要综合分析,以使概预算工作更加准确,使电力工程顺利地经营管理。在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审核内容涉及每一个环节,都是要通过审核计算的,不仅包括材料单价、通信设备以及运输费用等,而且包括跟主体配套的工程线路、施工的定额单价指标、工程设计图纸、以及工程量等。审核管理方法包括四种:重点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全面审核法与经验审核法。在实际中的审核操作根据的就是方法,合理、完整地审查和核对已经编制完成的电力工程概预算内容,以免有虚假的编制数据报出,要缩小概算与实际投资的误差,以此保障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水平,有效地控制工程的造价。 3.4、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工程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程,在做预算时就会有很多的问题。由于预算的相关人员在工程的现场没有经验,在做预算时,就要有综合性的素质以及专业性强的技能。预算工作人员在面对工程预算时,要具有足够的耐心以及细心。为了准确地做好预算工作,要通过知识的不断学习,全面地熟悉施工内容。总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电力工程中是非常复杂的。在电力工程造价中,预算编制工作与之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做好工程造价控制,要加强管理设计,在施工现场要详细调查。不仅要重视审核工作,而且要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电力预算编制时要加强编制内容质量,加强精确度,以此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以促进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应莉 单位: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综述 电力建设项目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预算准确性,以符合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实际建设资金。但电力建设项目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影响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材料价格的波动性影响。电力建设项目所耗费的大多为金属材料,而金属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生产场地及季节的影响,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而在进行电力建设项目的预算制定过程中,也往往要考虑到金属价格的影响,但很难准确把握金属价格变动的规律或者是实际市场价格,因而电力建设项目由于材料价格高低上涨变化而引起的超预算现象是很常见的。例如,某电力公司承建一电网工程,所作的预算中设备预算为1000万元,但在后期的施工阶段,却以超预算300万元的市场价格购置。造成严重超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后期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偏大,而预算编制人员所提供的设备价格是在施工开始之前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提供的设备购置费用清单,因而就不难发生预算严重偏差的现象。建设项目预算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客观波动的金属市场价格,所提供的预算书目也就会与之后的设备购置实际应用资金发生较大偏差。但也存在着预算编制人员所选用购置设备指标不当或套用指标的原因。总之,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建设项目负责人工程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看,职责履行不积极 建设项目负责人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实际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设备浪费,因而是电力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目前情况下对于项目成本控制的人员并没有形成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在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责任履行方面也没有表现出积极性,只注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将预算的实际履行情况归为财务管理人员的事情,放弃了对于工程总成本的实际监控权,导致合同价款确定后成本管控不力成为工程额外支出的诱导因素。 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合理性的有效措施 1.完善预算编制程序,提高成本控制力度。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在作相关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或规章制度,保证预算的编制是科学、合理的。要完善预算编制程序,确定以搜集资料、计算单价、编制单项工程预算及汇总预算为一体的预算编制流程,各预算编制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本单位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 2.提高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电力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是由一定的经济管理人员完成的,该部门人员素质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施工工程预算的编制质量,因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是电厂施工单位加强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传统的预算管理存在着理解偏差、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电力项目所作的预算与工程设计不同,工程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对全部工程影响不大的前提下会作出局部的、细微的调整,但预算一旦出错,即使是数字、小数点、费率等小问题,也会造成全部预算编制的无效与返工,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甚至影响到设计方案的推出。因而提高电力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电网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预算的编制重点放在减少错误发生上面,力求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预算的错误几率。要贯彻重在提高的精神,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高质量的团队来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水准。 3.采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软件提高其科学合理性。传统的电力项目预算编制大多是由相关人员手工完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但却存在着较多的人为失误几率,从而降低了项目预算的精确性,因而必须加强预算的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软件完成高质量、高准确性的项目预算编制任务。信息时代以各种应用软件为基础的项目施工设计方案与财务控制与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相关业务的质量与水平,实现规范化、现代化及高效率的管理,因而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预算编制软件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部门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电力建设项目普遍采用招投标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出合理、准确的投标报价和工程控制报价,改变传统的手工预算编制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4.完善预算控制的跟踪审计。对于总体预算、设计、招投标都要做好其相应预算跟踪审计工作,在实施前就对其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实用性进行科学考察论证,避免各种盲目浪费,对于不同方法进行反复对比研究,以选择最优的方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如何有效合理的对建设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是所有电力企业需要思考并慎重对待的问题。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成本超出预算编制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之后提出了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采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软件等措施,以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李颖 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南岸供电分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如何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不合理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想做好投资基金工程的有效利用,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要点 1 电力预算编制内容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招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管理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如果决策者如错定建设项目,未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的管理工作,尤其要严格控制好每个标段工程前期预算工作。电力工程按其建设性质可分为新建、扩建和改建。新建是指在原有企业之外建设新的项目,如建设一座变电站。扩建是指在原有企业内扩大原有的生产能力,或新增生产能力,如新增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或更换大容量变压器。改建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改变网络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而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如改变输电线路电压,提高输电能力,改进网络结构,变电站增改进出线、母线等。 2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 2.1 设计电力安装工程D纸 社会在进步,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在不断更新,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图纸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图纸设计方面,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到位;把握恰到好处的尺寸以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达到最高的艺术效果,满足方案设计的意图;在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等方面,必需逐层严格审核,保证不出纰漏。 2.2 电力工程的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 电力工程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工程项目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的有效保证,因此,电力工程过程的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上按照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关,经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2.3 电力工程材料的限制规定 电力工程的材料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材料预算过高,工程成本自然降低不了,造成一定得损耗理所当然;材料选择不当,轻则损耗,重则失败,因此我们在满足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对材料的市场价格和款式进行招标,以求工程的质量和成本的降低。 2.4 专业预算定额的规定 预算定额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形体特征及其变化确定。一般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定额取费文件进行专业的预算编制,定额要求根据劳动定额、材料消耗量定额、施工定额等确定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根据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等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根据正常施工条件下必须消耗的某种机型或规格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来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机械消耗量。因此,定额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科学、合理、实际的预算。 3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3.1 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 电力工程如果要编制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工程预算,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一般包括对现场的电力设施情况、工器具状况,现场施工环境以及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只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调查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编制出科学的工程预算,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3.2 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 要提高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就必须提早做好设计工作。只有落实好设计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图纸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严格地做好现场的勘测工作,对周围的地形、地质以及地势情况都要有个详细且周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设计的状况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内;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线路、变电以及电气等诸多因素,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给排水以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做好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3.3 加强审核的力度 在起初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之后还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将各类综合指标都进行全面考虑,尽量减少预算方面的失误,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比如配套的主体线路、管道线路、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定额指标情况,材料的单价、通信的设备、运输的费用等等,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全面、重点、分解对比以及经验这四种审核方法,具体在审核过程中,就是按照审核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合理且全面的比较和审核,将可能具有误差的数据剔除出去,尽量使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相符合,从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准确率。 3.4 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选择编制人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选择专业技能高的,综合素质强的,且自身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人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不但要熟知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那些非电力工程专业却与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业务方面也要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 4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预算具有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所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及本行业各个时期颁发的政策及有关规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中,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编制人员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应不断掌握施工进度、工序要点,学习施工技术,不断增长施工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对施工规律的认识;编制预算是一项既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经常掌握各方面信息;编制关系到企业、集体的经济利益,既要认真套用定额,也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否则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预算是企业控制不合理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做到在全面了解社会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等经济信息、企业的劳动效率、工程的单项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且专业性强。相关负责人要依据电力工程背景,将预算编制工程落实到位,认识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使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降低后期施工费用及难度,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优化途径探究 摘要: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管理及分析工作,科学地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可以将电力工程的工作周期缩短,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探究具体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优化途径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切实做好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工作,一定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说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电力行业是很特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但投资大而且风险非常高。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之初,需要对市场进行全方面的调查,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是在充分调查之后做出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反映出的就是项目由立项直至交付使用所需要进行投资的全部金额。若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精确度非常高就可以有效地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是不断波动的,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电力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之前的设计工作和现实情况不相符合的状况,再加上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工程造价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编制准确率较高的电力工程预算可以对可能的突发状况进行全面的预计,有效地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准确地对电力工程的预算进行编制,可以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标准,当突发状况一旦出现,将会做出符合预算编制相对应的施工方面的行为。通过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可以真正地做好对工程造价的监管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提高公司的投资收益。 二、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1.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电力工程如果要编制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工程预算,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一般包括对现场的电力设施情况、工器具状况,现场施工环境以及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只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调查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编制出科学的工程预算,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2.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要提高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就必须提早做好设计工作。只有落实好设计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图纸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严格地做好现场的勘测工作,对周围的地形、地质以及地势情况都要有个详细且周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设计的状况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内;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线路、变电以及电气等诸多因素,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给排水以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做好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3.加强审核的力度。在起初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之后还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将各类综合指标都进行全面考虑,尽量减少预算方面的失误,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比如配套的主体线路、管道线路、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定额指标情况,材料的单价、通信的设备、运输的费用等等,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全面、重点、分解对比以及经验这四种审核方法,具体在审核过程中,就是按照审核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合理且全面的比较和审核,将可能具有误差的数据剔除出去,尽量使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相符合,从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准确率,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编制人员的整体素质一定要特别高,能力也要非常强,既要细心又要专业。所以在选择编制人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选择专业技能高的,综合素质强的,且自身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人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不但要熟知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那些非电力工程专业却与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业务方面也要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服务,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电力工程是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中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为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加强管理,加强审核的力度,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地优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途径,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提升编制内容的质量,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重点研究 摘 要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包含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同时监督和控制着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分析造成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工程造价的偏差的原因。针对设计、施工等环节造成的实际造价的偏差,提出了几种改进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工程预算 工程设计 工程造价 一、引言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包含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同时监督和控制着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电力工程预算能够明确工程的目标,指导着电力工程的施工方向。同时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的预算影响着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投标报价、影响着合同双方的决算工作,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同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电力工程的复杂性、规模庞大、技术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广等特点,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并不容易。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准确合理地制定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电力工程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再生产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力工程预算 电力工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新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电力工程的新建工程是指新建设的电力工程;电力工程的扩建工程是指电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而启动的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电力工程的改建工程是指企业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等目标,启动的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的电力工程项目。电力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电力工程的预算是建设单位招标报价、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正因为电力工程的复杂性,在编制电力工程预算的过程中更应该遵循规定的管理办法、编制要求等规章制度。才能将电力工程预算工作编制得更加准确。编制电力工程预算时应认真遵循电力工程的建设程序,即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规定的顺序,不得随意更改其先后顺序。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对其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理清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关系。整个过程应遵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客观规律,先进行电力工程的规划工作,然后进行电力工程的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遵照科学的电力工程的工作顺序,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参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建设要求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规划电力工程的建设。建设前期的调研、可行性的论证工作、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等都要认真的落实。这些基础工作能够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 三、如何准确编制电力工程预算 (一)影响电力工程预算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电力工程的预算准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的变更。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是导致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不符合的重要原因。在施工阶段如下几种因素会导致设计的修改:第一,工程设计的不合理。工程设计人员未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进行定额、指标进行设计,设计工程方案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的施工设计不合理。第二,赶工期更改施工计划,施工过程中为了尽早完工,施工单位擅自更改预定的施工方案,增加投入,超出电力工程预算。缺少科学的施工论证、可行性分析。第三,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的考察、调研,对一些环节设计遗漏。 (2)概预算定额体系不完善。政府在定额管理方面机构较多,规定按照一定的方法制定定额基价。这使得项目的价格不能随市场的供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电力工程预算不能准确进行。电力工程预算人才匮乏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预算编制人员兼职较多,既要做输电线路的,还要做变电工程的、配电工程的预算等。另外,缺乏实践经验,对现场施工环境不了解,不能准确做出预算。 (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能力的措施 (1)工程设计管理的增强。增强对电力工程设计的管理能从源头上解决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不符合的情况。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应该认真勘测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电力工程设计。了解现场情况,设计好施工的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准确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输电、配电、变电等电气线路的协调配合,减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遗漏或者偏差。考虑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从设计源头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更改设计的情况,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的再投入,缩小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偏差。 (2)电力工程预算审核的增强。工程设计是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则更能保证其准确性。审核环节包括工程的管道、线路;工程图纸的各项指标;工程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等。审核分为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分解审核、经验审核四种方法。按照这四种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审核,缩小预算与实际造价的偏差。 (3)预算编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的严谨、耐心、细心等品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以及其经济效益。加强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展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业务能力。熟悉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了解电力工程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多总结,多学习。增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减少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偏差。 四、总结 电力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准确性工作更是这项工作中关建中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力工程预算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故此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参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建设要求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规划电力工程的建设。建设前期的调研、可行性的论证工作、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等都要认真的落实。期望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能有所改进! (作者单位为国网辽宁大连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探讨如何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水平 【摘要】 本文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 预算编制 问题 措施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力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力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通常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工作内容复杂多样,这对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作为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项目的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业主单位,应设置专门的电力工程预算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执行力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审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 在电力工程中,电力工程预算是进行工程的招投标报价、最终确定工程造价以及进行甲方和乙方决算的重要依据,对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电力工程的涉及面广、牵扯到的环节比较多,这都增加了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难度。总的来看,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及材料预算价格的影响 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及材料种类比较多,这对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带来了困难。以往在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只对用量大或虽然用量少但价格昂贵的材料进行统计。如果在进行材料价格预算前没有对市场行情进行详细了解,就会导致材料预算价格估计不准确。此外,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范围比较广,供货地的选择以及材料运输方式的选择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材料预算的编制。 (2)工程的设计变更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很有必要的,但设计变更往往会引起工程造价的升高,对整个工程的预算编制带来影响,使整个工程的投资超标。 (3)工程量的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之一,因此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经济指标。在进行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时需要对工程类进行准确的估算,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更加准确。 (4)输电线路路径选择 电力工程从前期可研设计到施工实施一般至少历时3年,具体到输电线路工程来说,由于工程跨越的地域范围广,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城镇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前期设计的线路路径到了施工实施阶段可能出现较大变化,这最终都会导致线路长度增加,投资增加。 二、电力工程成本超出预算的原因 (1)预算的编制偏差大,进行成本控制时缺乏基础支持 由于电力工程所需原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都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最终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价格很难完全一致。若工程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则很可能引起工程开支大幅度超出预算的情况出现。如广东某地在进行110Kv城网的工程建设时,两台主变的预算价格为590万,而实际的采购价格为721万,仅此一项就超出了预算131万元。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生产主变的金属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预算编制人员查询到的设备价格低于后期的施工阶段的市场价格。此外,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还有定额、费用的选择不恰当,指标调整不恰当等。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当预算编制本身缺乏合理性时也就失去了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意义。 (2)工程设计变更过多 如上文所述,工程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长短和费用的投入,直接决定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多少。发生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应建设方要求,但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质量把关不严、功能和构造处理不当等引起。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如下:设计单位往往只负责技术责任,而不对经济责任负责,有时缺乏限额设计的严格规定,设计阶段对经济因素的控制不够、在设计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而导致漏项,当发现后不得不补列建设项目,造成投资增加。 (3)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系统、全过程控制的管理过程,要求项目负责人有着非常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他们熟知电力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招标、验收、结算等过程有着非常详细的了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起到控制工程成本,协调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预算人员工作的任务。目前,电力工程的项目经理大部分都是由技术部门的人员担任,他们通常只关注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而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搞技术的只对技术和质量负责,搞施工的只对进度负责,搞材料的只对材料的进场点验负责,表面上开各部门分工明确,但这一分工却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任务。 (4)结算审核过程过于仓促 在结算审核过程中经常存在审计时间安排不合理、时间紧、任务重的现象,导致审核人员工程量繁重,有时发现不了工程量、工程取费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都会对最终的工程成本造成影响。如在某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在预算中出现了两公里的电缆建出一公里的线路的情况,这种非常明显的问题都没有在结算审核过程中被发现,结果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三、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水平的措施 通过对电力工程编制影响因素和电力工程成本超出预算的原因的分析可知,要控制好工程造价必须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水平。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 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对预算编制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预算编制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应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准入门槛,从事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及继续教育证明等,这是保证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次,预算编制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预算编制的技能,能够熟练而准确地套用国家、各地方的定额以及各种相关的条款,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定额的编制。此外,预算编制人员还要及时掌握市场的价格信息、工程的单项成本,了解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及复杂工艺,通过深入调查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 (2)加强技术与经济结合 在项目前期方案设计做好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使项目最终方案从技术与经济上均合理可行,为项目顺利实施、减少变更打好基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在设计阶段实行限额设计,使设计部门既对设计质量负责,也对工程的经济性负责,这样可以使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达到最优。 (3)严格执行工程概预算评审制度 电力工程各阶段的工程概预算均应经过评审,为了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应尽量采用第三方评审,这样能够发现定额子目选取、设备材料价格单价选择、取费系数等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最大程度提高概预算的准确性。 (4)加强编制的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应加强工程项目的编制管理工作,对预算编制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对企业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预算不仅仅是建设过程中工程成本的反映,也指明了工程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管理人员要对预算的管理方向有明确的认识,据此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程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及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遇到执行情况与预算有偏差时应及时调整。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浅谈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现状 摘 要: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招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管理的基础。因为是在施工之前编制的,所以它反映的只是工程的预计造价、计划价格,因此也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一些新的发展契机,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工程 预算 工程成本 有效的电力工程成本为控制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而多年来,成本超概预算一直是制约电力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性,限制电力工程经济收益的关键因素。因而,及时调整和准确编制电力工程概预算是目前电力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步骤。 1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预算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没能严格根据实际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的预算体制,是根据以前制定的电力标准进行,这一体系的缺点在于忽视了资金的管理,项目的决策和工程的造价分析相互分离。预算的内容上设计的东西很多,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打破了预算的规律,脱离了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导致许多费用没有计算在内。另一方面,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与资金的管理相分离,预算的编制按照由粗到细的层次进行,这样太坚守本本主义,没能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应变,违背电力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原则。 (2)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约束目前大部分的电力工程预算体系没能建立起来和资金之间的有效联系,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工程的预算编制一般是上报上级部门之后,上级部门批准之后就安排预算的办法,预算编制之后的事项,没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缺乏应有的约束和管理体系。实际的工程操作中所需要的资金没有经过严格的预算,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当初的预算标准,是否超出了当初的预算等问题没能充分的考虑。只能是等到电力工程施工之后,出现了问题才进行补救,这种事后诸葛亮的方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很多的财务无法进行及时的核实,形成现在超支预算等现象。 2 现行的电力工程预算定额计价体系存在的缺点 现行的预算定额计价体系实际上只是广义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的一部分,即建设预算的编制体系,是微观上的建设预算体系,在市场条件下,仅靠建设预算编制体系,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项目决策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投资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费用计定和建设预算编制方面,本本主义盛行,严重脱离实际我国现行电力工程造价体系,是由原电力工业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定和办法组成的,主要包括电力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编制办法、电力工程基本建设预算项目及费用性质划分办法、电力工业引进成套设备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办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电力行业定额体系。 (2)在决策机制上,否定了项目法人的决策权。 现行电力工程建设预算管理体系所强调的是工程建设预算的审批机制,估算约束不了概算,概算对预算也起不到控制作用,决算也自然就成了实报实销,没有哪一个部门对此负责,在资金管理程序上违背了前、后一致的原则,在微观上不利于项目法人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造价约束机制,从客观上为造价的失控提供了可乘之机。 (3)在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现行建设预算体系没有建立与资金管理的有效联系,缺乏相应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预算编制完成,上报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工作即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主管部门或所谓的项目法人叫怎么编就怎么编,至于预算编制完成以后的事情,则无人考核和监督,缺乏完整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机制。 3 影响电力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分析 电力工程的成本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笔者工作经验,认为影响电力工程成本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材料预算价格、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和工程的审计。 3.1 电力工程材料预算价格 电力工程所涉及的材料品种较多、型号各异,这位编制材料预算价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由于对每种材料进行逐一的计算较为复杂和繁琐,以往电力工程材料预算价的编制工作中多对用量大或者用量少但单价昂贵的材料进行统计和预算。 如果计算材料预算价前没有收集基本资料,没有认真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就容易造成预算价估算不合实际。另一方面,材料供货点的选择、材料区域市场的情况、材料运输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工程成本。 3.2 电力工程设计变更 电力工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费用以及整个工程的工期长短,而实际操作中设计变更往往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变更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以往,由于设计变更往往是为了弥补前的设计粗糙和功能、构造处理的不合理,因而通常会增加成本,从而造成整个工程投资超标。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设计单位之抓工程技术,而不顾成本,经济控制措施不到位;二是,工程前期设计过程中审查不严格、设计水平低下,造成漏项,不得不在施工过程中给予变更和调整。 3.3 电力工程中工程量得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电力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实际、正确、精准,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整体造价、经济指标等等。 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如果布恩那个严格按照图纸集合轮廓尺寸以及定额附录规定的阶段系数进行计算,就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实际工程量与预计工程量之间较大的偏差,为工程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3.4 电力工程的工程审计 因为工程项目审计安排存在问题,时间上集中性很强,致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工作任务压力大,对全部的工程项目的审计,因为时间的限制,其全面性和准确性都是难以保障的,对于工程量、工程取费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的,另外,因为需要准时完成审计任务,在人员调配上,上级单位从下级代管供电企业抽调非专业审计人员来参加审计工作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对工程设计、概算、预算、施工、结算等进行全方位的审计,严格把好工程成本控制关,更是困难重重。 4 结语 电力工程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社会再生产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电力工程预算包含了整个电力工程所有阶段所有项目的各项活动,同时也可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就要求我们要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探讨 [摘 要]电力企业加强工程预算的编制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对电网基本建设计划和投资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预算、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参加工作以来工作经验,阐述了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质量的方法,并对电力工程中如何做好预算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 预算 编制 1.背景 电力工程建设一般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及投资成本大等。建设工程中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每个环节都需要编制预算,而如果这些环节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及系统的管理标准,这些巨大的工程项目就会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给竣工后的结算的编制也会带来麻烦。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逐步完善其工程预算编制体系,并把这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应用到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当中,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在电力工程企业中是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涵盖在整个电力企业工程每一个阶段的各项活动过程中。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做好对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标准 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办法,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初期阶段时,是应当进行细致且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对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来说,无论是对电力设备还是电力设施或建筑物等,都需要精心的进行设计成本,在不影响质量控制要求的情况下,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实施队伍技术水平、资金阶段性运作等前提条件,还应考虑包括项目主管人员的实施经验和实施风格等条件,这样可能有意识的降低工程预算成本。然后,对于设备或建设目标质量的好坏应以一个具体的标准或制度相平衡。特别是决策者如错定建设项目,未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对于客观的标准应满足实际控制要求,从而符合工程预算的总标准。因此,加强工程预算的管理工作,在电力建设工程准备工作中,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电力工程预算应该按照电力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每个电力建设项目。 3.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 (1)设计电力安装工程图纸。社会在进步,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在不断更新,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图纸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图纸设计方面,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到位;把握恰到好处的尺寸以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达到最高的艺术效果,满足方案设计的意图;在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等方面,必需逐层严格审核,保证不出纰漏。 (2)电力工程的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电力工程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工程项目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的有效保证,因此,电力工程过程的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上按照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关,经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3)电力工程材料的限制规定。电力工程的材料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材料预算过高,工程成本自然降低不了,造成一定得损耗理所当然;材料选择不当,轻则损耗,重则失败,因此我们在满足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对材料的市场价格和款式进行招标,以求工程的质量和成本的降低。 (4)专业预算定额的规定。预算定额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形体特征及其变化确定。一般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定额取费文件进行专业的预算编制,定额要求根据劳动定额、材料消耗量定额、施工定额等确定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根据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等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根据正常施工条件下必须消耗的某种机型或规格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来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机械消耗量。因此,定额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科学、合理、实际的预算。 4.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预算是关系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对每个环节的控制,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保证工程预算的质量。(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工程预算前,一定要对施工前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在施工前了解施工环境,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工作。(2)按照预算编制进行合理施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依靠预算编制的科学指导,施工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确定施工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3)编制人员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应不断掌握施工进度、工序要点,学习施工技术,不断增长施工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对施工规律的认识;编制预算是一项既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经常掌握各方面信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4)工程施工的预见性分析是施工有效进行的保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难免发生突发事件,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往的经验上,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见性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的解决,保证工程的质量,为预算编制的质量提供保障。 5.综上所述 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且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的全过程当中,因此作为一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要想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就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只有如此才能使编制出的合格的预算,不仅是对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综合反映,而且是对优化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电力工程预算指的是一项电力工程预计所需的开支或者实际发生的开支的费用总和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工程项目预算的动辄就上千万或过亿,且建造完成后交付使用寿命较长,所需资源巨大,且占用资源时间较长,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工程预算管理,实现电力企业可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浅议如何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摘 要】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是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计划,是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以及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近些年,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增多,电力工程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电力企业都在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同时,关注电力工程编制预算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此,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关键词】 电力工程 管理 预算 编制 一般情况下,电力工程建设规模都比较大,因此,涉及面比较广,各个项目环节错综复杂,所以,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也比较多。工程预算涵盖了电力工程各个环节,是电力施工管理的基础,如果我们对工程预算工作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并且容易产生极大地资金浪费。所以,我们要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建立科学合理预算管理体系,遵循相关预算规章制度,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1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建设预算体系脱离实际,造价计定方式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电力建设预算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现行的电力建设预算编制工作。传统的电力建设预算体系是由原电力工业部制定,这一套体系只是关注概预算的编制,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决策不能够与造价分析相一致,因此,缺乏合理性和准确性。虽然在表面上看,传统的电力建设预算体系涉及面比较广,仿佛面面俱到,深入到电力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从内容上来说,也是大小费用层层罗列,导致计算费用繁琐而复杂。但是,这种电力建设预算体系却严重脱离了工程实际,它不符合计定建设预算固有规律,容易产生费用漏项、缺项等现象,更容易产生重复计算费用等问题。在方法上,不能够在资金管理环节之内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编制完成建设预算书基本上是由粗到细按照设计阶段的内容以及设计阶段的估算、概算、预算进行编制。这属于先估后算预算管理方法,它违背了工程造价的基本原则,不符合新时期“合理计定、事先预控”的工程建设管理方针,是被动的造价计定方式,电力建设预算体系脱离实际,在表面形式上看好像也是估算包概算、概算包预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有效落实。 1.2 缺乏资金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很难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 传统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资金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很难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完成,就可以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只要通过主管部门审批工作即告结束。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弊端,工程预算编制随意性比较强,预算编制往往根据项目法人以及主管部门的意愿进行编写。只要通过主管部门审批工作即告结束。后期无人考核监督,调控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预算编制的目的和作用就很难达到。传统的电力工程建设预算形成文件以后,资金使用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预算是否超过概算,决算是否超过预算,以及建设预算所确定的额度是否超标等等,只有工程完成以后才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才可以得出哪些工程超过了概算,哪些工程超过了预算编制。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很难作出有效的补救。这样,建设预算体系只是关注概预算的编制,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决策不能够与造价分析相一致,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资金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很难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电力建设预算体系脱离实际,工程预算编制不能够发挥应用的作用。 2 电力工程如何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2.1 做好可行性分析,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程序办事 在一般情况下,电力工程规模都比较大,因此,作为电力工程的主管部门或者项目负责人要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不能够按照个人意愿和想法进行操作,以免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我们进行电力工程建设,一定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要聘请专家学者以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建设项目既要符合客观规律,也要符合客观需求,既要有短期效应,也要有长远规划。确定各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之前,要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勘察工作,同时,项目设计以及项目施工的预算管理也不能够忽视,建设项目各个环节都要抓好预算管理工作,要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在电力工程发展进程中,电力工程建设程序是建设工程客观规律的体现。电力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主要是抓好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制定好电力工程的发展规划,做好可行性分析,为电力工程的有效实施、控制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电力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要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调研,工程设计既要符合现实需求,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规划。既要考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客观经济条件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一定要适应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发展规划奠定电力基础。因此,在可行性研究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布置勘察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相关调查研究,要分析评价项目是否可行,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的进行科学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建设方案,做好前期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按照程序办事,并且严格遵守客观规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有效控制建设资金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以及建设资金超标,以保障电力工程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2.2 加强编制管理,建立科学合理预算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预算是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计划,是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以及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资金,还可以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管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落实电力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工程预算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作为预算编制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本行业有关的政策法规,并且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明确工程总投资的限额,这样,可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我们要认真编制项目投资预算,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以便于以此为依据控制好电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做好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合理的投资预算以及科学合理的建设管理。另外,加强编制管理工作还要做好与建设项目相关编制管理控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人员以及财务人员要统一管理,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实施精细化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人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上级主管部门以及项目主要负责人也要树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思想。合理的投资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建设成本,而且还可以指明建设方向,明确建设目标。所以,预算管理方向也就是建设方向,这一点,预算管理人员一定要明确。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程序做好相应的调整,建立科学合理预算管理体系,遵循相关预算规章制度,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2.3 加强学习,有效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由于预算编制工作比较枯燥,涉及面比较广,各个项目环节错综复杂,并且属于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因此,预算编制人员需要了解多方面的信息,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深入实际电力建设项目之中,做好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努力学习电力基础施工技术,掌握相关的工序要点以及相关的施工状况,对电力工程项目增强了解,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对建设项目施工规律的认识。其次,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关系到企业以及国家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认真套用国家、省市的定额进行编制,以免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要深入了解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特殊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于更好地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3 结语 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属于主要环节之一,良好的预算管理是有效实现工程目标的必要前提,电力工程招投标报价以及考核工程成本等都离不开预算编制工作,甲乙双方的决算也要以工程预算为主要依据。因此,我们要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管理。做好可行性分析,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程序办事,为电力工程的有效实施、控制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认真编制项目投资预算,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遵循相关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学习,有效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论文:论如何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摘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原因,进而对工程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程预算编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措施 引言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电力工程其预算的编制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准确定位材料的市场价格、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工程预结算编制质量的目的,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工程预算编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1、准确性较高的工程预算编制能有效指导工程招标报价和投资计划工作 电力工程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投资量大同时风险也较高的投资活动。在电力工程企业内部,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常常需要对市场做详细深入的调查。工程预算编制是建立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财务方法计算出来的预算方案。通常情况下项目工程的预算编制就是项目开发商招标的重要依据。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准确性极高的工程预算编制反映该项目从立项到交付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投资金额。 1.2、准确性较高的工程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投资效益 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原材料市场价格不断波动,施工过程可能面临实际情况与当初设计情况不一致等等各种问题。也正是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了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面临了许多问题。制定科学准确性较高的工程预算编制一方面有效预计了可能出现的施工突发状况,提高了编制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准确性的预算编制一定程度是项目施工的标准,面对出现的突发状况最大程度的做出符合预算编制的施工行为是首要选择。这样预算编制就真正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监管,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投资收益。 影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因素 2.1、施工阶段变更工程设计 电力工程设计的变更是造成资金投入增加,工程造价与预算编制结果不相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进行了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调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设计不合理。设计人员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取费标准进行设计,或对某项具体的设计方案缺乏文件比较,导致设计不合理而进行变更,造成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不符。 (2)施工单位为缩短工程工期,擅自更改设计方案,使工程建设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导致很多额外支出不在计划之内,造成工程开支超出预算范围,增加了资金投入。 (3)工程设计阶段,预算设计人员缺乏综合管理意识、对设计图纸涉及的项目和内容了解不全面、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机械设备情况缺乏细致调查研究、审查阶段制度不完善等,使得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漏项存在,不得不变更、增加设计内容,最终导致工程投资预算不足。 2.2、市场经济波动较大增加了工程预算编制的难度 国内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在工程预算编制中原材料的预算占了整个预算体系的较大比例。另外,从预算编制做出来到在施工中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个时间内材料的市场价格也可能随时变化。这样,如何确定工程预算编制中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是非常重要的,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2.3、缺乏预算编制技术人才 据调查发现,目前电力企业取得相关电力工程专业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不多,高级专业人才就更少。由于长期不重视电力工程造价技术人才的培养,造成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有的编制人员身兼多职,既要做输电线路工程预算,又要做变电工程预算,有的甚至还要做配电工程预算,这样极易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无证在岗,有证无岗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虽己经取得执业资格,但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对电力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清楚;有的在编制中凭空想象,脱离施工现场;有的完全按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主观意志指令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去过多调查审核,影响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 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设计方案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施工,避免工程造价有所增加的源头。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制定设计图纸,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可能产生的费用进行概预算的有效编制,以控制工程造价,相应地增加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其中在加强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设计图纸前必须要严格勘测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施工现场的地势、地质、地形条件以及对周围环境或农作物的影响都要考虑在设计的范围内; (2)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施工的线路,尽量绕过风景区或低矮建筑物,为设计定位打好基础; (3)结合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变电、电气和线路等专业的配合力度,防止设计出现遗漏或偏差; (4)城市的电力工程建设应正确处理施工、排水、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5)施工阶段最好减少电力工程设计的变更次数,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变更,以免增加额外的预算费用。 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上问题,才能确保设计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制定出集功能、技术、经济与一体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电力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的要求,避免工程超概算现象的出现。 3.2、预算编制要求高,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 随着预算改革的收入,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真正把预算当作单位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首先单位领导要亲自主持预算的编制;其次在编制人员上要给予充分保障,组织人力资源、工程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集中汇审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编制质量和报送时间 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随着社会上对预算公开透明的呼声提高,预算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人员必须深入领会部门预算改革的精神,掌握部门预算编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增强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 3.3、增强主动性、强化预算的审核 当前,不少电力工程的预算是由施工单位来编制完成和上报的。电力企业本身往往只能被动核算,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算和少算,严重影响预算的正确性,影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是近年来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发展速度快,要求补充单价的项目较多,施工单位不能准确把握。另外,施工单位的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预算编制,是部分建筑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采用不正当手段牟利有关。因此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审核工程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核该工程计划的安排,建筑面积有否存在人为扩大,施工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施工设备有无认为扩预算的情况。 (2)要审核定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对特殊工程的预算以及工料预算或者包工不包料工程、简易房屋等要注意预算水分。 (3)要认真核实预算包括的范围。例如某些配套工程、室外管线道路及技术交底时三方谈好的设计变更等,是否包括在所编制的预算中。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预算包含了整个电力工程所有阶段所有项目的各项活动,只有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引入到电力企业中,才能带动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基于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与监理企业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监理公司在人员的构成和服务内容上的差异,阐述了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并就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体系的构成与实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由具有法定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根据发包人的委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建设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发包人对工程建设过程实施监督的专门活动。 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监理制度,可以说,建设工程监理已成为建设领域的一项国际惯例。自1998年开始,我国也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了监理制度,并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正在经历着一个发展、规范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将就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业现状、发展方向、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体系的构成与实现等问题作一些探索和论述。 一、目前国内外监理企业及专业人才情况 (一)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现状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最先出现的从业单位大多是设计院、研究所、高校、政府部门派生出来的,后来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放开,设计、科研任务的不断饱满,以及政府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的脱离,监理队伍日渐复杂,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新加入的监理人员大多是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新就业大学生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上的工程部门分流人员,因此人员素质平均水平较低,监理行业提供的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 目前工程监理的主要问题: 第一,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着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监理单位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既不独立核算,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没有监理任务时,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也滋生了一批素质不高的监理企业,这些监理企业往往通过压价竞争、人情关系等非实力比拼途径获取业务,这样的企业一旦取得业务后,又不派出实力强大的监理队伍开展监理工作,成为监理行业的“老鼠屎”,使得一些本来实力尚可的监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同流合污”,这种不正当竞争及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严重败坏了监理行业的声誉,而且极大地制约和危害着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这是我国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第三,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有的工程项目空挂“监理”人员名字,只见其名,不见其人。有的监理单位没有确定一定的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责任,致使一些监理人员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监理时不旁站,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也签字。上述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制定的监理法规体系还不严密,也反映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 第四,监理介于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责任重而收费低。监理的费用目前仍然是1998年的价格水平,这个价格水平与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对监理工作的要求和赋予监理的责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监理的获利远小于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一方面是监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责任越来越重大,另一方面却还存在着在现有不高的政府定价上的恶性压价、恶性竞争,这种状况,必将导致建设监理市场的混乱,监理人员素质的愈发低下。 (二)国外监理公司的情况 1.人员情况。监理在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监理公司被看作是一个高智能型服务性企业,它们对监理工程师在学历方面要求较高,许多著名的监理咨询公司大部分员工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如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在547名监理咨询人员中,有200名博士、178名硕士。同时,他们也十分重视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许多国家都要求监理咨询人员必须在设计和施工企业工作一定的年限才能获得监理咨询工程师的资格,如英国咨询工程师协会规定人会的会员年龄必须在38岁以上,新加坡要求工程结构方面的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8年以上的工程设计经验。另外,他们还比较重视在职监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即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专业、法律的人才,因此每年都要投入较大的费用用于人员培训,以提高监理业务素质和水平。 2.服务内容。在国外,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业主通常从项目前期至项目的建成全过程委托监理咨询公司,实施全过程监理。项目的发起与策划、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建成动用、运营阶段都留下了监理咨询公司的印迹。监理公司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向业主提供各种有益的咨询建议,使得项目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我国的监理工作,绝大多数却仍停留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缺乏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监理任务,相应地,大多数监理咨询公司及其人员也只具备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的能力。 二、未来监理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人世”的提速,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工程监理管理体制的改革正朝着升级的方向发展。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差异,必将导致监理行业的整体结构出现分化、重组。据专家分析,未来的监理行业将呈现出金字塔形的构架。 第一类企业:在行业顶端的,将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且实力强大的公司。其业务可能集中在某一项或多项专业工程领域,从事着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选择承包商、监督管理施工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甚至包括项目后评估的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这样的企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而且在相关工程领域甚至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样的企业为数很少,其获利将相当可观。 第二类企业:处在金字塔中间部分的企业,将是不具备自有的专有技术或知识产权,但是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有实力较强且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有相当丰富的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在某一项或多项专业工程技术上有专长。这样的企业将有能力根据市场的需要提供建设项目全过程或某一阶段的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样的企业获利水平可能比不上上面第一种类型的企业,不存在暴利,但是总体规模将远大于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成为建设监理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从业人员将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且受人尊敬。 第三类企业:处在金字塔底层的企业,主要在施工现场实施旁站或仅仅实施施工阶段的质量、投资、安全等某一专项监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是受业主的委托,也可以是受第一种类型监理企业的委托,甚至可以是受施工承包单位的委托,受谁委托即为谁服务。该类型企业的服务利润将十分有限。其从业人员的地位和收入也将远不如第一、二类企业人员。 三、人才培养紧迫性 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对监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就更加迫切,监理工作本身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如果不是这样,实施建设监理就没有什么意义。而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组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能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反之,什么样的人才能进什么样的企业,也就能得到什么样的报酬。因此,加强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监理专业水平便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四、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应是具备工程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能熟练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这就要求监理公司在人才建设上下大功夫,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计划,一方面下决心培育本公司人才,按照对人才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要求,着重在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培育本公司的骨干,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多方引进人才,为了迎接设计、建造及大型项目的管理,培养一些既有设计能力又懂管理的人才。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不同岗位、不同性质及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参考国外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基层人才:为建设工程基层监理专业人员。 该层次的从业人员具有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监理旁站与资料整理工作,并且能对施工现场提出有关合理化建议。其基本人员组成就是分布于大量监理企业、有上岗资质的工程监理员。 中层人才:为身份最低应为注册监理工程师。 这个层次的人才,他们在基本业务素质的基础上,能胜任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中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工程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参与国际工程的管理,是监理企业的主要技术骨干。 高层人才:为高级专业管理人员。 这个层次的工程监理人才应为资深注册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一些大、中型项目全过程监理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策、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等。他们在本专业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些专家型的人才。他们能积极为政府的决策当好参谋,对规范行业行为、研究建立和完善行业制度和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改革与发展起主要作用。他们还应具有丰富的国际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参与国际上重大工程项目的竞争,能胜任其工作。 上述三个层次,其业务能力从上到下可兼容,反过来,通过自身的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从下到上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上述三个层次人才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应该通过多层次的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来实现。 专科教育主要培养基层业务人才,受这个层次教育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成为中层人才,成为主要技术骨干。 本科教育要以培养中层人才为目标,同时为高层人才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受这个层次教育的人才在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自身的努力,可以成为高层人才,能胜任高级管理工作。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人才为目标,受该层次教育的人才在经过一定的工作实践后,应很快能胜任高层次的工作。 (1)监理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体系。本科教育是培养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摇篮,也是培养监理中层人才的必经之路。根据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其知识结构除工科本科所要求的基础课外,还必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一是工程技术类,主要包括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含结构力学)、路桥工程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设计、工程建设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技术等;二是经济类,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投资管理学、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建筑经济等;三是管理类,主要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等。 除此之外,在4年本科学习中还将完成一定周数的实践教学任务。一些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还应设置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说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基本覆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面,自然,这也是其能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监理高层人才、也是未来资深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起飞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上设立“工程监理管理”研究方向,是在本科培养的基础上,要求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较深较宽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能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科研课题或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监理基层人才是监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要求的知识体系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来加强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的专业知识深度应比本科要浅,构建的知识结构,应使他们具有知识更新、技术创新、与人合作、协调施工现场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2)监理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了构建各层次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确定为: 第一是高校正规培养。鼓励高校在有关博士点、硕士点设立“工程监理”专业方向,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在那些有“工程管理”专业和“项目管理”等本、专科专业的院校,按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培养能适应我国基本建设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本、专科学历的人才。同时加强高校的管理,避免那些不具备该专业办学条件的院校滥发该专业的正式文凭。严格区分正规培养和非正规培养的界限,为今后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准入资质确立一个专业教育标准。 第二是社会办学、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鼓励社会办学、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该专业低层次管理人才,这是培养监理员的有效途径。 第三是继续教育,以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和指定高校(以现有建设部指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考前培训单位为基础)为依托,开展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 (3)监理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对于监理企业,应视监理人才的培养为一项战略目标,才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建设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监理企业内部来讲,第一,重视人才战略。要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人才为依据,在发展自己以及与他人比较的差异差距中,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第二,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这恰恰又是目前监理企业普遍缺乏或不够重视的问题。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三,优化人才配置。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高效配置企业资源,为企业竞争力的打造、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从监理企业外部来讲,第一,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竞争力。第二,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竞争力。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信赖的、稳定的顾客群。此外,监理企业在打造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监理企业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如果监理企业竞争力强大到无可匹敌的地步,那么只要保持竞争力不每况愈下,即是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但对绝大部分监理企业而言,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地准备取而代之。这样,可持续性则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只有把监理的人才战略提高到市场竞争战略的高度,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既宏观又微观、复杂又烦琐的工作,其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建设监理人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善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不懈地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以建设工程监理技术的总体要求为导向,按培养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建设工程电气专业论文 1电力建设工程中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的关系 电力建设工程中电气专业主要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对电能加以分配的工作。土建施工则较为独立,据建筑本身的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从而完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电气专业中的电力设备安装和电气管线铺设与土建专业密切相关。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具有各自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同时两者又相互制约、相互配合。 2电力建设工程中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配合施工重要意义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许多专业工程,需由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施工过程的。这些专业有着多方面的相互关联,只有这些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才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关系密切,具体施工中,电气专业相比土建专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不相互配合,则会出现干扰、影响对方工作的情况,十分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各施工项目的协调与配合,对于顺利完成整个施工项目十分必要。在展开施工时,必须对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的配合施工给予重视,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3现阶段电气专业安装施工和土建专业施工存在的问题 3.1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 在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现阶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需要对所有材料进行及时验收,实现严格质量把关。土建工程中的施工材料质量问题会导致电气专业的绝缘性差、温度系数大而熔点低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3.2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施工人员并不具备专业施工技能,设备操作不规范。目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电气专业施工人员掌握电气专业知识,而对于其他专业的施工知识并不了解。还有一部分电气施工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电气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于施工设计图纸理解不足,经常导致电气工程的预留管道位置错误等。在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在预埋管线和电力设备施工时,其施工人员要有一定的电力工程专业知识。通常,土建专业的施工人员属于土建施工人员,并不能够顺利完成电气专业的电力设备安装和管线预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专业对彼此之间了解不全面就会导致相互影响、彼此限制的情况发生。 3.3施工过程的问题 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配合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电气专业的管线和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会留下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反馈检查工程质量。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培养具有现代施工安全管理理念的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电气专业的管道铺设、设备安装等及时检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4电气专业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建议措施 4.1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电气专业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之中,不仅需要可以看懂本专业施工设计图纸,还需要看懂土建专业施工设计图纸,了解土建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保证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的相互协调。同时,土建施工人员必须对电气专业的预埋管道和预埋件等进行及时了解,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提醒电气专业施工人员进行调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并熟悉非本专业的施工知识。组织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相互配合施工,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协调能力,实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的相互密切配合。 4.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施工材料不合格问题。在电气专业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用电力施工设备,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作。同时,电气专业的施工人员要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有效提高工程整体进度。 4.3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施工在施工准备阶段的配合 在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设计阶段,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应向土建专业设计人员提出自身的要求。在土建工程施工展开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应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协同起来,对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的施工图纸开展共同审查,减少差错的出现。电气专业的安装人员要全面、深入了解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学习与土建施工进度相应的施工技术,对于梁柱及屋面、地面的连接方式熟悉掌握,将连接方式与电气专业的安装方法进行校对检查,确保工程中电气专业的安装方法适应于土建工程施工。在展开土建工程施工时,应提前准备好电气专业安装过程所需配件并做好预埋件和预埋管道的准备工作。 4.4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施工在土建施工阶段配合 在土建施工展开时,应按照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进度要求逐步开展电气专业中预埋管件和管道预留工作,这是电气专业施工工作的关键。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完成搭设模板之后,主要的工程就是放线工程,放线工程应根据预留管道,大型设备、配电箱盘、插座等的位置及尺寸放线。在底筋铺设完成后,就可以开展管道铺设,对预埋构件合理放置并充分加固。最后的封模工作之前需要对前两个工作开展质量检查,一旦发现不足之处要及时给予有效修正,同时做好土建专业和电气专业施工的交接。确保各处符合相应要求之后开展浇筑混凝土工作。 4.5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施工在土建施工后期阶段配合 在土建施工后期阶段中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的加强配合,还应体现在完成墙体防水之前的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防止电气专业设备安装过程破坏建筑的防水层。同时,应一次性完成穿墙布设电缆工作。因为如果一旦导致土建施工发生返工现象,防水处理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土建施工人员和电气专业安装人员应事先提前核对好施工图纸。 5结束语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专业性强、高度复杂的施工过程,需要多种专业安装相互配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完成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加强协调管理。从而使电力建设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专业和土建专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两者的配合施工,从而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工艺。 作者:林远洋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摘要]“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根据“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多年办学基础,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探索,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高校类似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矿山建设工程;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 一、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是安徽理工大学最早开办的专业方向之一,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矿山建设领域人才。矿山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强势学科之一,1984年获批矿山建设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被遴选为原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2001年以矿山建设工程学科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0年招收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为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转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培养方案需重新制订。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办学基础,对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探索。 二、培养目标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面向未来矿山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矿山建设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能胜任矿山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具备从事交通、铁道、水利和市政等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三、培养模式 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采取“3+1”本科工程型培养模式,是指在大学本科4年中,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累计3年,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由本专业教师(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即实行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紧密结合矿山建设工程实际,深入煤矿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建设工程环节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四、课程模块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Basic程序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等课程,共计72个学分,1336个学时。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但要求本科毕业时获得的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得少于6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础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数值计算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等课程,共计53个学分,856个学时。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由学校指定,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该课程模板包含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这2门课程,共计4个学分,64个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含岩石力学、爆破工程、井巷特殊施工、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建筑结构这5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160个学时。专业任选课程模块:由学生自行选择,但要求至少修满6个学分,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建议优选课程为开拓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隧道工程和矿井提升运输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矿山建设工程课程设计、井巷特殊施工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矿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等课程,共43学分,均采用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形式。素质拓展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根据学校所制定的明细素质拓展教育学分表,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修满4个学分。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所培养的本科生,要求修读所有必修课程和参与所有实践环节,要求满足各类选修课程的基本规定和各类课程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9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0学分,企业实践环节40学分,方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一)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 校企联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培养矿山建设人才的新模式。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完成,在企业学习、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主要包括本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和毕业实习;设计主要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见表1所示。 (二)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及权值分别为:创新能力(0.15)、工作态度(0.1)、团队协作精神(0.1)、专业实践成果及答辩(0.35)、实际操作能力(0.3)。考核方式采用专业实践汇报、书面总结(实习报告、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和答辩、素质的评价和综合能力等。根据考核内容的加权平均分将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列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三)联合培养方案实现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成立了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学校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均签有长期、稳定性的全面合作协议。上述各企业均有职工培训教室和宿舍等设施,每年合计能接纳100多名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与设计工作(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专业每年招生学生平均人数为80人)。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实际工程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知识体系的高级技术职称专家担任。上述各企业的多名优秀正高级工程师已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能满足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的要求。学校可每年定期邀请校外导师来学校一起商讨和修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共同做好现场教学、实习、设计以及实训等实践教学工作。 六、结语 我国目前设置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高校还不是很多,仅限于原煤炭部直属的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而由于煤炭行业的高危性,使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系列困难,但相信在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教学的情况下,不断修订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可确保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建设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蔡海兵 荣传新 郑腾龙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特点的同时,指出了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给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建设工程管理;教学;造价课程;课程改革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高职的主要专业之一。该专业的设置一方面在于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建设工程领域应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工程造价类课程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如《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类课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解决课程中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一、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区域性、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五方面,具体如下: (一)区域性特点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具有区域性的特点。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面临的环境不同,施工所需成本也不尽相同。工程造价的构成主要包括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费用(表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M、利润、规费及税金(表2)。以人工费为例,全国各地人工单价不同,且各地相应的人工消耗量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会造成成本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工程造价。造价课程教学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课程内容应该从区域性的角度出发,贴近行业实际。要求计算工程造价时结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反映本地消耗量及费用水平的清单计价定额,从而反映各地区实际造价水平。 (二)政策性特点 政策性特点同样属于高职建筑工程专业造价课程的特点之一。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建设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造价核算过程中,必定会设计到税金计算。目前,营改增政策已经渗透到了建筑工程领域。因此也给造价计算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营改增后建筑工程如何计价?工程造价税金如何计算?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如何编制及审核?由此可见,经济政策的转变要求当前的造价课程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与政策、市场的关联度。 (三)技术性特点 建筑工程具有极大的技术性特点,造价形成的过程同样如此。工程造价需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具体阶段来确定。以施工阶段为例,从直接形成工程实体的分部分项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等)到与施工技术相关的措施费(如脚手架、混凝土模板等),均属于核心内容。因此在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造价相关课程需要其他专业的理论支撑。要求学生的必须掌握工程图纸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构造、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技术技能知识,基于此展开造价课程教学,这一点十分重要。 (四)专业性特点 专业性特点指的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具有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为特殊的特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盈亏状态。则工程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造价管理知识,还必须要对建设工程技术有深入了解。即要保证其技术及经济水平均相对较高。因此,较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造价管理更加合理;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在规定工期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因此,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造价课程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五)实践性特点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实践和理论并重的专业,仅仅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必定会导致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无从下手、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对于专业人才价值的发挥以及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都十分不利。造价课程必须具备实践性的特点,要加强对实践的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造价水平,进而促进其就业。 二、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看,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已经加强了对造价课程教学的重视,但受种种因素影响,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实践课程缺乏重视以及教学内容零散单一等方面,文章本部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对实践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 造价课程教学对于实践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来看,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实践加以重视。教学过程中仍然过多的强调理论,教师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传统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空洞,无法形成能加深入的认识,对于其整体学习效果的改善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少,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实际计量、计价过程中频繁出错,不仅会影响造价计算的效率,同时也会对高职学生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必须提高第实践课程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零散单一 目前,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教学,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零散且单一,没有重视对种种内容的优化整合。除此之外,当前的教学中同样没有重视到岗位教学的有关内容,这是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与岗位要求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的变化存在实时性,以及新政策、新规范、新定额、新图集的出台,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的改变,因而工程造价会产生极大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市场、行业的调研和了解。目前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恰恰体现在对市场了解程度过低这一方面。 (三)考核无法真实反映学生水平 适当的考核,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考核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来完成。当前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有加强对实践考核的重视,仅仅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成果的主要指标。长此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最终导致其本身技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与岗位要求脱节方面,这一点同样需要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 高职院校是沟通企业与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保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但当前高职院校的造价课程并未达到这一要求,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较好的实践途径。而企业也无法获得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这对于企业、学生乃至高职院校本身都十分不利。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十分必要,对此学校与企业均应形成正确认识。 (五)技能鉴定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我国取消了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获得造价员执业资格。学生只能考取诸如材料员、资料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但具有上述证书还远远不够,该证书仅表明学生具有相应岗位的资格。要真正进入到本行业中,其水平还存在这一定的欠缺。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双证书的重视,即要保证学生从技能和证书两个层面上都达到相应技术岗位的技能要求。 (六)教材内容有待优化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教学需要依靠教材来进行,因此教材内容往往决定着教学水平,同时也就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当前造价课程教材在专业性理论知识方面基本不存在漏洞,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我国现行计量规范为《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四川省现行定额为15定额,以及16G101全面代替11G101。而相关应与时俱进的内容往往并未在教材中得以体现。第二,教材内容构成与造价行业实际的偏离,导致科班出生的学生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这也是阻碍学生就业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教材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造价课程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造价课程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出相应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因此进行造价课程改革,使得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造价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就业率。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人才。 (一)加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 教学过中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要增加实践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使其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整体造价技能水平。譬如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后期开设《建筑工程造价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手算的方式,结合实际图纸完成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在此过程中,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划分不同的任务项目,使学生的造价实践技能水平得到培养。 (二)整合教学内容 鉴于高职学习培养人才的目的,必须提高对整合教学内容的重视。要避免忽视岗位教育、实践教育,要掌握当前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以提高教学水平。在做好充分的行业、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以市场调查结果为依据,充分分析市场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最终形成对当前造价市场全面整体的认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前建设及施工单位对造价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从实践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培养,使人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造价市场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优化考核策略 优化考核策略同样较为重要。要将对学生实践水平的考核,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从笔试的角度出发,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将造价实训的工程计量作为主要过程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图纸分阶段完成计量工作。阶段成果考核时,要求教师结合图纸,从图纸识读、计量规范、建筑构造、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多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造价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要将阶段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达到提高考核与评价公平性与合理性的目的。同时,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加强校企联合 加强校企联合,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为企业输入大量人才的重要措施。对此,学校应与相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充分联合,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为载体,为学生提供造价实习以及实践训练的途径。并以免费的形式为主,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使学生的整体实践水平能够得到培养,并针对表现较好的人才,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上述措施的实施,是使学习、企业以及人才三者收益的主要措施,因此必须得到高职学校的重视。 (五)重视技能鉴定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证书是评价人才职业技能是否达标的主要形式。鉴于我国目前取消了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当前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仅具有施工员、资料员等相应考试资格。教师及学校均应重视双证书考取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为提高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在相关课程中阐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并向学生详细介绍职业的发展及规划。同时要求相关课程融入相应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使毕业之后的学生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技能知识。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为建设工程管理造价方向学生就业率提供保证。 (六)优化教材内容 优化教材内容事关人才的培养。为解决当前教材内容中缺乏造价岗位技能方面的知识的问题,教学内容应重点加强对造价岗位技能的培养。坚持落实教材改革,将造价岗位技能要求整合造价课程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的教学不应过分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工程造价行业实际资料进行教学工作。为此,课程内容必须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16G101、各地区现行计价定额为依据进行教学。 总结: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造价课程的改革,不仅仅关系到学校本身,同时也关系到学生乃至企业。因此,三者需要共同努力,一起打造更好的教学以及课程改革h境。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为企带来更多的人才供应,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进一步改善高职学校的形象,使其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进而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途径。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名校建设工程”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亦对立项建设单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开展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讨提出了“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名校建设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依赖资源劳动力向依赖创新人才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针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具体战略部署,即“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以上文件的提出可以看出,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济南大学作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力争建设成为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作为济南大学“名校建设工程”中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的十个专业之一,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等各方面都逐步成熟,但是对照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切合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明晰自身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和职责,全面深入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12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专业评估。多年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宗旨,通过建立严格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质量标准和监控措施,有效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通过专业基础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学生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尽管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十余年的建设中做出了较大成绩,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等各方面都逐步成熟,但是对照“名校建设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人才需求现状,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照社会发展,多元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尚需完善与拓宽;对照行业发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建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行业需求。 2.实验、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有待于改革和创新。教学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有实习基地以工程施工与运营管理为主,设计咨询类基地较少,不能完全覆盖专业领域;多数实习基地仅具备参观实习的单一功能,学生实训、在岗实习等其他功能尚需进一步拓展。 3.产学研长效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产学研比例尚显不足,缺乏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有效保障机制;教师、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参与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针对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①结合专业特点,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依托,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工程教育的经验、方式、方法,构建“1+2+1”学程体系,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深厚,基础扎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够胜任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1学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巩固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深化专业基础理论功底;2学年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理顺工程设计思路;累积1学年的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工程设计、图纸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沟通交流技巧。尝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理论授课、技术讲座,指导实践与科技创新等方式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②结合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以双学位培养为特色,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继续探索“工学+管理学”双学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在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工作中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为基础,强化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同时,掌握管理学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能力。③结合行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以国际交流与访学为纽带,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邀请国外优秀教师来我校客座讲学与交流,同时选派我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与进修,拓宽视野,了解、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理念与方法,促进师资与管理队伍国际化建设进程;与国外高校广泛接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交流机会。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分析研究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密切联系,联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夯实学生人文知识理论基础;创新特色专业知识理论体系,提高工程素质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重构实践、实训与创新课程体系,打造优质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增设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综合课程体系,适当强化设备、仪表与自动控制教学,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多专业融合。 3.强化课程建设。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稳步建设的原则,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大力加强各层次、类别的课程建设工作,带动专业群内密切关联课程的建设。以《水力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核心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使专业课程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建为校企合作课程,实行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双方教师的优势,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优良工程素养;适当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专业领域的涉外交流能力,拓展国际视野;依据专业知识体系,围绕精品课程组建课程群,构筑“科学性强、适应面广”的课程群体系,完成课程群的整体融合和规划,形成教学目标明确、层次结构合理、教学重点与特色突出的新体系,带动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济南大学课程中心为平台,把专业核心课建设成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自由的交流平台及丰富的学习资源。 4.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开展以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与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以教学研究立项方式,鼓励教师以课程为基本单位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以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围绕教学方法、知识结构、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改革尝试。在教学内容的精练、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训练方式的研究,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建立,校企合作授课机制的开展及研究等领域,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比例,开发创新型实验”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为指导,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扩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进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材的专业针对性,组织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兼顾适用性,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满足特色培养要求。 5.完善产学研机制体制。以科研工作为先导,构建完善产学研组织运行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制定并完善产学研基地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基地教师聘任和管理、产学研人才评价与管理等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科研平台发展的良性循环;畅通校企合作渠道,依托科研平台培育校企合作平台,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机制;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平台建设,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性改革项目。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大量优秀人才,需要坚持开展深入扎实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和改革试验。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在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政策、资源的强有力支持下,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力争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 摘 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电子化评审对于全面推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江苏省在建设工程专业资格评审全流程中,通过网上申报、电子化评审、电子票决、相似性警示等功能的应用,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 关键词:建设工程 池化技术 相似性比对 PDF切片技术 1 项目背景 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涉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江苏省建设工程系列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已经形成申报、审核、分类、汇总、评审、票决、公示等一整套较为规范完整的工作体系,但每个环节均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模式,存在工作量大、易出错、分析能力弱等较多问题。建立一套符合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已是专业技术资格业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将对促进公平正义、方便申报人、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总体架构 采用J2EE技术,基于Windows2003/2008 Server操作系统,Oracle 11g数据库、Weblogic应用服务器进行开发,集成了MyBatis、Spring、Ajax、Pentaho、Mondrain等开源框架,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强大的扩展能力,满足业务不断扩充和灵活变化。 3 核心功能 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电子化评审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构建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服务系统,实现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阳光化、自动化等,使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更为高效、经济、安全、方便、快捷。通过制定统一的评审工作流程与操作规程,使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协调和统一,减少评审工作自由裁量权,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提高评审工作的科学性,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 3.1 申报电子化。申报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提交和修改,不再需要拿着纸质材料来回奔波于专业技术资格管理部门,大大方便了申报人,提升了申报效率。 3.2 评审网络化。通过电子化评审平台,小组评委和执委会专家一律在平台上完成资格条件审查、现场答辩、小组讨论投票、大组会讨论、大组投票等全部评审工作,实现纸质材料评审向网上评审的转化,同时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自动记录。 3.3 票决自动化。小组投票和大组投票均通过平台的自动票决功能进行统一投票,在组织人员的全程控制下,由系统自动生成票单供专家进行投票,自动对票单进行实时统计,并同步将投票结果公布,完全排除人工处理环节。 3.4 抽查随机化。评委评审结束后,通过平台可以按照需要对评审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并对发现的评审质量问题进行进一步核查处理和过程追溯。 3.5 分析智能化。平台可以对申报和评审过程的每个环节和评审结果进行自动数据统计,形成多级分析汇总数据,通过报表、KPI、OLAP等多种方式,对申报评审工作、专业技术资格人才库等进行决策分析。 3.6管理协同化。通过省、市两级平台,实现了全省专业技术资格管理机构在预审、终审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统一协同,实现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属地化管理下的申报材料,评审结果等专业技术资格数据的充分共享。 4 项目创新 4.1 多源异构数据关联应用 为了建立全省完整的专业技术人才库,加强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整合应用,省住建厅对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信息库进行了充分共享,提供了多种开放信息共享接口,与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形成充分对接,同时与权力阳光运行系统、优质工程评审系统、建设工法评审系统、执业资格注册系统、建设领域信用平台等上下环节的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应用,为提升建设领域的整体信息质量和业务处理效率提供支撑。 4.2 PDF文件切割传输显示技术 申报人的申报材料繁多,在系统中产生的PDF申报材料文件也比较大,在审核和评审过程时,容易造成网络传输显示时等待时间很长。针对此问题,系统研发了PDF文件动态切割引擎,当超过指定页数或大小的PDF文件需要传输显示时,系统在后台自动判断,根据需要使用PDF文件动态切割引擎将其切割成若干个较小页码的PDF文件流,或者转化为更小格式的图片文件流,然后再进行网络传输和显示,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查看效果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文件显示速度。 4.3 PDF相似性比对显示技术 申报人在填写申报材料时,会尽量多的填写业绩材料,以往专家在评审申报材料时,需要人工去比对、剔除部分雷同的业绩材料,来保证评审的正确性,这个对于纸质材料来说,工作量巨大,而且比对覆盖面非常有限。 对此,系统采用针对申报材料PDF文件的相似性自动比对技术,判断可疑的相似业绩材料,在PDF文件上动态高亮显示,对专家进行提醒,并可以一目了然的调看相关业绩材料,大大减少了比对工作量。 系统在相似性比对时,首先会自动识别出材料中对应的项目信息、获奖信息、论文著作信息等,然后进行分类相似性比对。对于项目信息和论文著作信息,自动与其他人的相关信息和历史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对于获奖信息,首先平台中存储的历史主要奖项库进行信息比对,比对奖项名称、获奖人和时间,然后再与其他人的获奖信息和历史申报的获奖信息进行比对。 进行相似性比对时,系统采用条件随机域CRFs模型来建立比对算法。首先根据历史信息建立项目名称、奖项名称等这些内容的特征词库,然后根据特征词库对文本进行快速识别和分段分词,然后与其他人的相关信息和历史申报信息进行分段匹配,自动计算文本的相似度,最后根据匹配的相似度以及时间、单位等辅助信息来综合判断,当某个业绩与另一个业绩的相似度达到指定阈值时,则认为其属于雷同业绩材料,在专家查看时给予高亮警示。 5、项目应用 5.1突显严谨性 通过4大核心环节,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申报材料实施评审前公示,从源头筑起预防作假的第1道防护墙 ;评审采用相似业绩自动比对和警示,评审全程留痕,对破格晋升人员采用A/B角评审等方式,保证了评审的客观公正,在评审过程中筑起第2道防护墙;采用随机抽查方式,监督检查专家评审质量,并将专家评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充分体现评审的公正性,筑起第3道防护墙;评审结果在平台上统一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筑起第4道防护墙。 5.2应用便捷性 充分体现优质、便捷 、高效的服务原则。电子化申报缩短、简化了申报程序,提高了效率。对申报人采用引导式填报模式,避免了信息误填、缺填和同一信息的重复填报;通过网络信息交互,大大缩短了往返于申报人所在地与专业技术资格管理部门之间的时间;采用平台公告、短信通知、QQ群答疑等多种方式将所有应该公开的信息,包括评审进程,及时告知申报人,为申报人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5.3 体现科学性 充分体现科学、严谨、效率的评审原则。网络化评审,自动化票决,随机化抽查,对破格晋升人员实施A/B角评审,建立获奖项目数据库,对申报人申报业绩实施智能化查询和相似性比对、警示,对专家评审质量进行监督抽查,采用评审前后两段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充分体现评审工作的科学、严谨。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评审专家从查找、比对、摘录、誊写、签字确认等繁杂重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聚焦于对申报人专业技术水平的研判,提高了评审质量,提升了评审效率。平台的应用缩短了三分之一的评审时间。 5.4资源节约性 充分体现申报评审工作的集约、节约的原则。按照每年中级和高级申报人约 2000人,每次申报节约打印材料、专家评审、交通运输费用 按照500元/人 计算,每年至少可以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 6 结语 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电子化需进一步建立数据融合共享机制,将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电子化评审平台,与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执业注册人员系统、优质工程管理系统和住建领域一体化信用管理平台相关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联动监管;利用云架构集约化数据管理特性,运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 OLAP 分析等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公正,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促进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如何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促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专家学者探究的重点问题。本篇文章立足于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加强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希望本文可以给相关行业人员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专业队伍 建设 工程造价 管理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伴随着建筑行业施工工程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建筑行业工程所投入的费用管理。所谓工程造价,是指在建筑工程的价格,在建设工程招标交易的过程中,在市场上的价格呈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即通过对价格的有效控制与规范,科学的控制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三超”现象,科学的运用相关手段进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控制是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速度。 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三超现象”问题严重。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三超”现象,一部分施工主体为了让工程项目顺利的通过,前期一些主体单位通常会降低工程概算的整体价格,留下一部分的投资空间,在接下来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提升建筑标准,不断的增加投资,使得概算大于估算,预算又大于概算,最终的决算大于预算,形成三超现象。 2.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行业垄断。建筑行业是一个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形势变化多样的特殊行业,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内部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法律管理体系,最终就会使得一部分的企业主体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没有立足于工程发包方面,难以将出发点放在工程的整体利益上,一部分企业主体将工程进行分解变成多方发包,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单位难以有效的协调施工的进度,对于施工的整体发展来说存在着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的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缺乏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我国的建筑行业当前存在着较多的无证人员在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工作,由于没有专业的业务素质以及合格的综合素养水平,这就使得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行业缺乏专业性以及规范性。建设工程造价工作是一个专业性以及严谨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工作内容需要保密,当前一部分的技术人员通过不正常的机构多处进行职称挂职,谋取私利,却忽视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隐患。 二、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法律规范是保障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力发包,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在政策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下,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将会步入一个有序的轨道,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需要对建筑行业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在进行法制建设的同时要立足于原则,不断纠正错误的意识,根据不同的工作实际情况,参考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最终实现工程的良好成果。 2.对不同部门主体进行管理与协调。根据我国过去的工程造价管理实施方式,大多数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都把工作的关键落脚在工程计价方式以及计价依据的管理上,而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通常是采取分部的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形势往往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不应该独立于某个环节,而是应该始终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将不同的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完成一个更科学的配合模式,将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放在设计环节,与此同时,相关的部门还必须要加强造价部门规范的实施力度,加强监管力度,达到一个协调制约的局面。 3.增强施工主体单位的整体素质水平。规范招标与投标的管理的关键在于健全联合办公的制度,通过成立工程造价的协定部门,无论哪个承包主体都要遵循有序的竞争管理规范,禁止私自授标与转包。除此之外,主体单位还应该对工程量清单报价更加明确,通过各种措施规整招标行径,有效的把工程量清单报价跟招标文件工作形成一个完美的契合。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规范预算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风险与控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分包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但是,在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导致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阻碍了建筑市场专业分包管理的正常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的风险,提出风险控制策略。 【关键词】建设工程,专业分包,风险,控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建设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层与作业层逐渐分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分包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的管理成效,使建设工程项目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但是,在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导致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存在一定的管理的险,阻碍了建筑市场专业分包管理的正常发展。 一、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存在的风险 (一)肢解建设项目违法分包 施工总承包企业对于其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分包,是我国建筑市场常见的施工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总承包单位将应由一个施工单位施工的“单位工程”分包给几个所谓的专业施工单位来施工,即将工程肢解分包。将工程项目肢解分包,通常是由于对专业承包的划分过于细化,并在招标文件中事先确定,使得设计与施工阶段性进程混淆被合法化,其实质是无效的分包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的相关规定,因肢解发包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如肢解分包属于肢解发包的一种,则因肢解分包所签订的专业分包合同亦属无效合同。 (二)专业分包队伍技术水平差 建筑市场上的分包商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挂靠资质现象严重,许多不具备专业分包主体资格的施工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分包工程,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个别分包队伍的技术水平较差、整体素质偏低,忽视对工程项目的系统性管理,不认真对待工程,甚至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在材料使用中以次充好,严重危害了施工质量。另外,由于分包人主体资格不合法,导致所签的专业分包合同无效,进一步增加了民事诉讼风险。 (三)专业分包合同不规范 专业分包合同是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管理的依据和工作基础,是规范和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在现实中,总承包单位常常对专业分包合同内容、形式、条款的审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经常出现合同内容不全面、合同条款不严密,文字使用模糊等问题,造成专业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推诿、扯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总进度、总质量、总成本等总承包合同条款的正常履行。 (四)专业分包质量监管不到位 有些总承包单位的分包管理体系不健全,在签订专业分包合同之后,疏于对专业分包工程的施工管理。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特殊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忽视了专业分包施工过程管理,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隐患。另外,工程监理在专业分包施工过程中,对分包单位的技术审核不严格,或者为了均衡各方利益而采取消极管理的态度,同样会给分包工程质量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由于专业分包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导致分包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等一系列潜在问题,总承包单位都必须向业主承担违约及赔偿的连带责任,加剧企业风险。 二、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风险控制策略 (一)规范专业分包行为 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强化企业领导层、项目经理、合同审核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从思想上筑牢预防专业分包法律风险的有效防线。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对不符合专业分包规定的项目,坚决不允许分包;对符合专业分包规定的项目,杜绝随意指定专业分包单位,要严格审核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资料,审慎签订专业分包合同。加强专业分包工程管理,将建设工程项目专业分包的管理风险从源头上降到最低。只有通过有效的招投标程序确定的专业分包单位,才能够选到技术进步、管理先进、人员稳定的合格分包队伍,才能使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通过紧密合作降低施工成本、互惠互利,有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严格专业分包承包商的确定程序 要选择资质及信誉良好的分包队伍,必须严专业格分包承包商的确定程序。面对纷繁复杂的专业分包商市场,一定要依法规范专业分包承包商队伍的准入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资质过硬、实力雄厚、管理有素、经验丰富的专业分包商队伍。首先,在资质业绩审查方面,要注重审核专业分包商提供的“五证一照”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有资质挂靠嫌疑;对于分包单位提供的施工业绩资料,尤其注重特殊专业分包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类别、施工安全、自有设备等业绩情况的审核。其次,在分包队伍人员素质方面,除了关注技术负责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称情况外,还应该关注管理层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施工工人的熟练程度。 (三)规范专业分包合同管理 专业分包合同是处理纠纷的法律基础,通过规范专业分包合同管理,避免和减少因合同管理不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首先,制订专业分包合同管理制度,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包括专职法律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合同执行责任制。其次,广泛使用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内容,严密合同条款,合同中除了应具备工程范围、工程质量、工期、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等一般性条款外,还必须明确禁止分包方转包和再分包,明确约定履约保证金、质保金的交纳和扣留,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的解决等条款。最后,规范合同审批程序,明确合同责任,分包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 (四)强化专业分包质量监管 专业分包工程项目质量监管,需要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来实现。专业分包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分包项目的质量关系到总承包项目的总体施工进度、总体施工成本、总体工程质量,因此在专业分包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期、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六关,决不能以包代管,放任自流。专业分包施工要服从总体施工进度要求,若总承包单位缺乏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聘请协作的方式,聘请行业内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把关,决不能以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人员不懂为由推卸责任。同时,加强监理人员对分包项目施工的过程控制,明确质量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化解项目风险。 总之,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竞争优势集中在专业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上,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管理模式越来越被建筑市场所接受。施工总承包单位只有具备较高的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管理协调能力,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完善,才能实现双赢,将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土木专业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建设工程法规作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独立学院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总结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改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建设工程;法规;独立学院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日新月异,土木工程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房地产行业良好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独立学院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于2013年新增土木工程专业,旨在为广东地方建设培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结合课程特点和本院学生情况,该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土木专业建设需求 独立学院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出资举办的本科学历教育高等学校。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旨在对独立学院办学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政策出台后独立学院发展状态更加有序。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素质基础与公办高校有许多差异,如果完全照搬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就会影响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实现。[1]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基本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也为广东地方建设培育了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凸显“实用”是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应用型教育的关键与核心原则。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内容涵盖面很广,基础知识相对枯燥乏味,对于工科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缺乏兴趣。若不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学生特点、课程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标较难实现。同时,建设法规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建设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无论学生就业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懂法守法是必备素质。因此,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中,开展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十分有意义。 二、课程特点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针对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理论知识传授基础上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特点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课程的重要性。我国工程类执业资格考试如一级注册建造师、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是其必测的一门课程。工程实践中如此重视此方面能力,足以说明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二是理论生涩、法律条款枯燥。基础知识相对晦涩难懂、缺乏趣味性,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三是课程涵盖内容多。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知识,其涵盖内容广而散,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三、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2,3]并根据近几年来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意见,该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在教学需要特别注意。 1.教学内容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主要问题有:第一,教材陈旧落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会不定期修订与更新,使之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很多教材未能及时修订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第二,内容繁多,知识交叉。建设工程是一项在多方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复杂的建设活动,涉及的方面较广,且有一定的融合性,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并理清彼此之间的联系。第三,案例教学存在不足。法规课程内容存在文理结合的特点,既有众多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需要识记和辨析,也有结合工程实际的专业性,目前也缺乏适合高等专科院校层次独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学生使用的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案例的教材。[4] 2.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法。学习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授,授课过程教师可能过多地阐释法条,忽视理论联系实际,[5]导致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幅降低了教师的导学功能,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法规的具体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性,也存在合理与否性,教师将不合法的情形和规定解释得很透彻明了,学生学完后可能印象很浅,如在招投标法规章节中,教师若详细列举出废标的各种情形并做出解释,学生当时也许容易理解,但掌握不够牢固,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 3.考核办法 目前内容单一、形式刻板的闭卷考试无法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无法反映学生运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前述存在问题,改革现有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育方法,寻求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和本学院实际情况,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方面如下。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辅材料与教材紧密结合 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会不定期修订,为做到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应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并遴选最新版本教材,并对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中影响较大的突出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讲解。本课程叙述性较强,理论知识较为分散和繁杂,并有知识点交叉的现象,要求授课教师在夯实理论基础,理清知识点间联系,同时分配较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和讨论,开展实践教学。 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信息容量大,将学好本课程基础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短暂的课堂上是不现实的,要求学生在紧密结合教材前提下,多搜集相关的辅导书籍、参考文献和工程案例,避免出现知识点支离破碎的情况,建立起知识整体框架,学会融会贯通。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相结合 为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进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由于课程理论知识浅显但过于分散,因此理论教学时间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案例学习过程中能生动地将理论知识彼此贯通并深化理解,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改善。针对个别章节可适当地引入情景案例模拟,增强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招投标法规章节时,布置学生设计招投标会,将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合法行为方式参与性的开展演练,同时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能行为予以展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到充分体现。 除此之外,课堂上也可适当引入辩论式、研讨式、讲演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课程报告相结合 以考促学,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设工程法规兼具文理特点,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概念较多,同时应用性也很强。对于建设工程法规仅根据闭卷考试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方面。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在课程结束后布置综合案例,以课程报告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综合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加重实践教学比重,多媒体案例法与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 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直接手段,但未必是最有效的。在建设工程法规课中加重实践教学比重,课堂上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尝试将多媒体案例教学与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关于走出去,主要是在教学安排中适时穿插几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招投标公司或工程设计企业等,相关企业可通过系实践办建立的实习基地中选择。关于引进来主要是邀请同行业的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或建设工程企业从事工程法规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经典案例和答疑解惑,开阔学生视野和增长实践经验。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如何做好送电专业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 摘要: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作业面广、作业点分散且施工点多,因此,同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管理难度较大。加强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管是对施工单位、送电企业还是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电力;送电线路 1 送电线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乏施工合同意识,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造成设备订货时价格假象控制在概算内,而许多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没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最后则要重新订货采购,结果往往大大突破控制价。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 1.2当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人为因素及对策 1.2.1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占地问题。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土地补偿问题以及后来的维护临时占地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力。然而在土地经家庭经营承包制改革、分田到户之后,线路占地与农民的利益发生了明显的冲突,特别是对老旧化线路进行维护、改造、改铁塔、移位等工程时,村民往往趁机以必须予以补偿为理由,阻挠、拖延施工,给电力企业造成了阻碍。 1.2.2输电线路被盗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因盗窃造成的电力设施破坏案件逐年增多,其中农网设施被盗突出,而且,电力设施盗窃现象已从个人作案到团伙作案,甚至形成了偷窃、窝赃、运输、销赃一条龙。近年来,各类工业园区大规模地开发建设,城区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于是因施工过程中的种种疏漏,造成外力破坏电网停电事故不断发生。 1.2.3输电线路下种植树木。树线矛盾也一直是困扰供电部门的头痛问题。近年来,各乡镇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林业种植创收,不考虑线下安全通道问题,大面积的线下违章种树逐年递增,由于树木造成接地跳闸停电,影响了正常的供电秩序。当电力高压线和树木之间的距离超过规定的安全距离,高压线就会对树木放电。如果雨天或空气湿度过大,在高压作用下,树木就会成为导电体,对树木周围的建筑、设备、人员和地下管线都会构成危害,并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 2送电线路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2.1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2.1.1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技术资质是否能满足合同的要求。工程分包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分包队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审查劳务分包商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且基础工程、立塔工程、架线工程有不同的劳务分包商应多次审查。 2.1.2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是否建立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施工方案、工艺操作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对于本工程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特殊作业的施工技术方案等。 2.1.3审查施工单位的特殊作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如测量工、压接工、焊工、高空作业人员等。 2.1.4审查施工工器具是否合格,必须有书面的检测合格证明。如经纬仪、机动绞磨、接地摇表等。不合格工器具及测量仪表坚决不允许在现场使用。审查原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开工前在监理见证下进行取样,并送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对进场的材料每批都要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每批量的材料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如水泥、砂、石、钢筋、导线、地线、光缆、金具等各种原材料要做到出厂合格证,材料复试报告齐全;钢筋的焊接、导地线的压接必须有拉力试验报告,并有现场监理的见证,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对线路的复测现场监理必须进行审核和检查。 2.2施工过程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规范、标准,不能在现场仅是转一转、看一看,要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1施工过程控制中监理人员应做到“五勤”输电线路工程特点是施工作业点多,施工范围分散,所以要求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师傲到“五勤”:即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如基础浇制、导地线的压接等必须跟班进行100%的旁站,停工待检点如基础验坑、基础拆模、钢筋绑扎、接地网敷设等必须100%检查到位,并签字确认;眼勤,到现场要多看,多了解施工情况,多熟悉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做好详细的纪录,问题的处理也要有记录,必须做到闭环处理;口勤,对于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并督促其落实,对施工中重要的问题要及时向总监进行汇报;脑勤,熟悉图纸、规范,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上做到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好质量关,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工作中要认真细心,亲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实行。三检”制度。在工程或每个分部工程开工前,组织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施工员的质量会议。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度,且有专职质检员签字验收。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检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站、随机抽查的方法,随时检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2.3实行现场检查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检查,应该有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如基础基坑的坑深、根开;钢筋规格、绑扎搭接和焊接长度;底盘、立柱支模尺寸;基础浇筑后的根开、高差,袭面有无蜂窝麻面;接地沟的深度、长度;铁塔的整体倾斜、主材弯曲;导地线的弧垂、引流线的外观等等。检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并附上所测的结果通知施工单位,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马虎,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对于出现超差的质量问题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形式发送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整改方案,并限期进行整改,再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合格后给予确认。 2.2.4制作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图针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根据施工工艺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如基础浇制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 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监理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并配合施工单位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 2.3事后验收控制 严格把好每遭工序的验收关,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每道工序验收时,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专职质检员签字,并填写好报验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现场监理检查。监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必要时给予书面通知,待施工单位整改后,再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基础分部工程不合格不得进入铁塔分部工程的施工,铁塔分部工程不合格不得进入架线工程的施工,架线工程不合格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层层把关,从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抓起,确保工程整体的质量。 通过验收工作,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总(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监理指令,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甚至返工处理。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彻底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时地探究管理的新思绪,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是每个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的。我们必需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究,自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规范,保证施工优质,在剧烈竞争的电建市场中,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开展、壮大。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如何做好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中各专业之间协调与配合,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施工中各专业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叙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建设工程 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 协调工作 0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建设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建设工程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至关重要,各专业协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例如某建筑工程分包水电的安装队,在埋设开关线时没有注意到门的开启方向,结果待门安装好后,发现开关的位置正好在门后边,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不得已只好把粉刷好的墙面凿开,重新埋管改线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和产生这样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 建设工程各专业本身在设计、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不尽人意。如到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十分必要。 1各专业协调工作存在的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甲方、监理,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如下几点: 1.1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现代建设工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工艺、电气、控制、土建等等,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技术要求,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要求。 现代建设工程的工艺方法很多,管线复杂、设备种类很多。不同的管线及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现行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其他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从而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工作的复杂性。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部分专业人员思想松懈,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 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个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哪怕是本专业问题,也会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都给协调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2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从理论上讲,做好专业间的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要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问题,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上,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诸多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十分突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2.1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些小的问题,如事先不考虑解决,事后处理将十分被动和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工程的建没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2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督理模式: —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虽然形式的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加强管理就是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3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加以解决。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少。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比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无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的制度不能是一个形式,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的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奖罚措施,才有可能逐级的落到实处。 2.4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 1)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对结构梁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 2)工艺管路与构筑物、建筑物结构的协调:工艺管线预留孔洞与构筑物结构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墙管的防渗漏的问题。 3)构筑物、建筑物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顶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 4)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深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2.5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此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留后患。 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只有突出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建设工程暖通专业监理容易忽视的问题 摘要:文章对建设工程暖通专业监理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作了汇总并说明其危害,提出在暖通专业监理工作中应如何做到事前控制及其意义,并提出监理人员的工作实施正确对工程重要性。 关键词:暖通专业; 监理; 问题;方法;意义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全过程监督、管理、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是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暖通专业的监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施工内容需要依据土建专业的进程分阶段进行,工作内容密集性强,但工序时间段长,因此监理容易忽视一些内容,为后期的工作埋下隐患,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对施工图纸的会审,暖通监理和施工方的暖通技术人员都重视不够,认为主体施工阶段暖通专业就是一些预留孔洞问题,主要工作量都在装修阶段,总认为到后期统一考虑也来得及,因此审图不够积极,发现的问题也比较少,其实这是错误的。暖通专业的各种管道不像电气专业的管道埋设于结构层,而是以明装居多,尤其是建筑的地下室,各种管道系统的主管道都敷设在此,设备也一般在地下室,设备进出口管管道管径大,占位明显,像通风空调管道,有的宽度达到1--2米,采暖管管径也有的口径400mm--500mm,甚至更大,这些管道在地下室有时互相交叉、有时并行,有时还与桥架、喷头等错位行走,如果排列不合理,极易造成管道安装过低,影响地下室使用空间和使用高度不够等问题。而各种管道的合理布局最好是在审图时与其它专业(尤其是电气专业)协调,把各种管道的位置、标高、交叉点、互相避让点都排好,按照排好的位置预留预埋套管等,这样在施工前就把问题解决了,后期安装时速度快,不窝工,能提高效率,节省开支,还能达到美观效果。所以,施工图会审是暖通监理必须重视的环节。 其次, 工程主体施工阶段,暖通专业主要是预留预埋。而预留预埋的内容,一部分会表现在建筑图或结构图上,一部分会表现在水暖图纸上,这样就容易造成暖通专业的安装人员以为其他专业人员按照图纸预留了,各个专业的工作内容又疏忽交叉检查。比如工程中的风洞、风口,人防管道的预留洞,空调凝结水管的预留洞大多在建筑图纸上画有预留位置,如果暖通人员不看建筑图就疏忽检查风口风洞。所以此项工作要求监理必须现场核对各专业的预留,预埋的位置、标高、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不能敷衍孔洞预留,不要因孔洞小而随意留,结果位置不准,造成后期补开洞,即造成前期工作的浪费,又破坏主体结构,这是我们在监理工作中要避免的错误,监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不能造成二次破坏主体。预留预埋工作的实施要求监理必须全过程跟随工程的进度,不管是哪个专业预留的孔洞,均要进行检查、验收,保证所有预留准确、无遗漏、实用,严禁后期开凿孔洞;还要求监理不仅要识读本专业的图纸,还要浏览建筑、结构专业的图纸,保证管道安装畅通。我们目前有些监理总是认为其他专业的内容不归自己管,这是错误的,所有和管道安装有关的内容以及管道安装对其他专业的影响问题都要监理,要保证总体施工质量。另外,预留孔洞的大小问题也应引起监理注意,我们要求预留是不许后期开凿破坏结构,因此预留孔洞的大小以管道能穿过,安装比较方便为准,不要为省事,过渡放大预留洞,造成安装完管道,孔洞的封堵 工作量又会大大增加,孔洞过大也会造成封堵不平整、不实、不易堵等情况,影响建筑美感,更易造成费人工、费时间、得不偿失,监理应提前要求。 第三,照图施工的问题,按照图纸施工是我们安装的依据,但是要注意现场的突变因素,诸如一些设备的安装基础,有时会因为结构的变动造成基础的变动,这时应及时与设备厂家联系,协商如何变动比较合理,比较适合设备的安装运行,这样的问题就要求监理事先要了解设备,知道结构的变动情况,合理调整现场情况。我们目前的暖通监理不重视设备安装,认为与自己无关,是厂家或甲方的事,这是错误的,监理要全方位监理,要保证项目竣工后的正常运行。 第四,半成品的入场检查,像风管、风口及配件都是配套预制好成品,进场安装的,这样有时进场的配料有不合规、不配套情况,不能以为成套的就是合格的,就是不能更改的,像大管径的风管其吊架底托用镀锌板材其强度就不够,但厂家大多会和风管选用同种材料即不镀锌钢板型材做底托架, 强度不满足要求,应更换为角铁或其他强度够的型材。 第五,交叉工序检验的监理,暖通专业的安装有时会和土建专业有交叉,像地热管道的敷设,需要在管道敷设后进行打压试验,合格后管道带压回填豆石混凝土。在这种环节,两个专业需进行验收交接手续,管道打压合格验收签字才允许进行回填,回填时管道要保证带压工作;还有像管道井中的管道应待管道井内抹灰完成合格签字后再进行管道安装,管道安装不得破坏内抹灰及楼板。 第六,管理资料的报审和审核,暖通专业的工作量在装修阶段才全面展开,因此有些监理认为在安装阶段报审企业资质、分项施工方案、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等资料,其实这是错误的。企业是按施工组织设计来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一入场,监理项目部开始工作,就应报审施工方案等,在施工方案的指导下,企业必须有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才允许企业入场施工,否则不予进场,监理必须审核其方案的针对性、时效性,避免照搬照套其他工程的方案;另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与投标时的人员相符,不得未经许可进行更换,更不得虚设,违背工程的招标投标;这也是监理的一个重点,人们不重视管理资料,极易忽视。 因此要做好监理工作,必须要做到提前预知提前控制,起到真正监理的意义,避免事后才发现,事后控制是不得已的补救而已,不能作为监理的方法,这是我们做监理应该明白的。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能更好的加强和提高安装施工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安装工程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制定好针对性强的监理工作实施细则,需要严格监理的基本程序,切实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等内容,严格履行好施工技术等相关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然后通过相应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使暖通工程的安装工作更好地达到预期的任务目标。 作者简介:包松琴女 1964.2 出生 内蒙古通辽市人蒙古族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研究建筑给水排水方向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汽车工厂建设工程设备安装阶段土建公用专业监理要点 摘要:针对汽车工厂建设工程的特点,就监理单位在汽车厂房建设工程进入工艺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时,如何做好土建及公用工程的监理工作,如何为工艺安装提供平台和环境,如何为最终实现建设总目标创造条件等,提出了七个方面的监理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汽车工厂设备安装土建公用监理要点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产能、产量随之高速增长,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同时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对汽车工业建设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总承包、工程监理等相关技术服务的需求日益普遍。特别是工程监理,作为建设行业三大主体之一,其服务需求更是逐渐进入旺盛期。 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技术先进、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多、建设周期较短等特点,但最重要的特点是整个建设过程特别是后期主要且必须由工艺主导,复杂精密的工艺设备及生产线遍布厂房内外,所有的单体建筑及分部分项工程、所有的土建及公用专业、所有的参建单位,都是为了给工艺安装、调试及生产创造条件或环境,都是为了最终实现预定的工艺目标,而工艺目标就是工程建设要实现的总目标,所以,对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来说,工艺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是确保实现最终建设目标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 因此,与普通民用建设工程监理相比,汽车工程监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在本阶段,施工场地及已完土建及公用工程逐步移交给了工艺安装单位,但通常情况下设备安装本身建设单位又不委托单独的建设监理,作为为工艺服务的土建公用工程的监理单位,其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本阶段的工作对监理单位来说是新领域、新挑战,如何搞好本阶段监理,关系到工艺设备安装和调试即建设工程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圆满完工,值得重点总结研究。笔者作为从事汽车工程监理多年的从业者,就本阶段土建公用专业监理工作要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业界同仁商榷。 1、编制工艺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细则 通常情况下,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在土建公用施工完成70%工程量时,工艺设备安装单位就会陆续进场,此时监理部现场管理重心,由以监理单位为主导的单一厂房及公用配套设施施工,变为以各工艺专业为主导、土建公用专业为辅助的设备安装及调试。监理单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控制重点均会发生重要变化。 在工艺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未完土建及公用工程按计划继续施工,二是对已完土建及公用工程进行(中间)验收、清理,向设备安装单位逐步移交作业面,配合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车(单体试车和联动试车),三是收集整理过程控制资料,为工程最终整体评价、验收及交工做准备。 与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相比,虽然本阶段每个单项工作总量有限,但从整体上看,涉及专业众多,数量大范围广,特别是设备安装单位进入后,各单位之间形成高密度大范围的立体交叉作业网,使监理工作资源配置和控管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对此,有经验的监理单位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就会有所部署,驻地监理部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时编制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实施细则,针对本阶段工程特点,至少(但不限于)包括如下内容:资料收集整理及交工准备监理细则;成品保护与维修监理细则;二次施工工程监理细则;各专业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车配合工作监理细则;本阶段重点作业、重点部位旁站监理细则;大型设备搬运吊装配合工作监理细则等等。 2.重新制定现场管理制度,实现土建和设备安装协调施工 大批设备安装单位的陆续进场,施工控制重点的转移,使现场管理协调变得非常突出和复杂。在这个阶段,参建单位多,交叉作业多,配合要求很高,且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头管理现象,因电源、场地、作业面和成品保护等引起的投诉不断,极易产生摩擦、索赔或者相互推诿现象。如果没有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强力高效的协调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各单位不顾大局、各自为战甚至冲突不断,使现场陷入乱局,更严重的是损坏已完工程,影响设备安装质量,拖延项目建设总进度。 现场监理部特别是项目总监,必须管住自己的(土建和公用安装)队伍,配合支持业主/项目管理单位的管理,使全局协调高效,极力推进顺利施工。监理部应在业主或项目管理单位理解及支持下,制定出包括工艺设备安装单位、设备供货单位和土建公用单位等共同遵守的现场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实现土建和设备安装协调施工。根据我们的经验,现场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现场协调工作制度(特别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协调会议制度);用电动火管理和安全检查制度;违规作业处罚制度;指令或文件发放传递制度;搭接及交叉作业交接及验收制度;索赔程序及制度等等。 3.验收已完工程,核对相关工艺、公用技术参数,向设备安装单位移交作业面 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都是由工艺主导的,现场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最终实现预定的工艺目标服务。以一般汽车整车厂建设工程为例,其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铸造、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发动机、研发中心、实验室、物流库等。每个工艺流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工艺功能,实现不同的工艺目标,并通过各类纵横交错的管沟、通廊、平台、吊车、悬链、传送带等输送设施或设备连成一体,构成完整的汽车生产线。而每个工艺流程对土建、公用各专业都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加上建设周期普遍较紧,建设过程中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工艺公用参数等会有所变化,各种设计修改及变更极可能发生。 因此,设备安装单位进场时,对已完土建公用工程进行仔细的测量、验收,并主持对设备安装单位进行书面移交,是现场监理部的首先要做的工作。验收的重点主要有:设备基础、地下管沟、通廊及平台、预埋件、主要公用设备设施、公用系统管网线路、必要的消防系统等等;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位置是否准确、强度是否达标、已有变形是否过度、平整度耐磨度是否满足要求、设施设备是否受损、管网线路是否完整通畅等。对于验收中发现的土建和公用偏差,以及设备安装单位根据工艺要求提出的新的修改意见,监理单位要安排土建公用单位限时整改,并(重新)进行局部移交。 同时,为避免设备与已完土建公用工程冲突,造成设备退货或建筑物返工,监理单位有必要对重要设备的工艺参数再次进行收集、整理和核对,包括外形尺寸是否与建筑物或构筑物冲突、安装固定点是否与设备基础对应、各类公用管线系统接口形式技术数据与设备所标定的是否匹配等等,形成详细的核对记录归档备查,发现问题,提前安排处理。 4.严格控制土建、公用工程二次施工质量和进度 汽车工程中很多设备安装时,对土建、公用工程都有相当多的二次施工要求。比如设备预留洞封堵、设备基础的二次浇灌、地脚螺栓的埋设和安装、钢构涂料油漆、地坪磨光/涂料、各公用系统与工艺设备系统的调整与对接等等。同时,设备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已完土建公用工程损坏部位的修补、评价和验收、设备安装完成后各类支架吊架和主体结构的最后油漆成活等等,也需要通过二次施工来处理。这些需要二次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大多分散、规模小,非常琐碎。而且到了这个时期,土建和公用施工单位往往松劲撤人,留下老弱病残,监理单位对质量和进度的控制面临极大压力。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工程 办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最基础的一项工程。作为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引领全区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我们一直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3年,恰逢长春市教育局提出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区经过研究,确定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实施“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区域出思路、推策略;学校抓教师、见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思路。 南关区的这项工作得到了长春市教育局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我们区的做法只是长春市的一个缩影,有各区共性的经验,也有我们个性的探索。 一、建立工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机制尤为重要。我区在工程建设伊始,主要抓好“四个实”,一是思想统一要落实;二是责任分工要翔实;三是确立目标要现实;四是实施策略要求实。 1.思想统一要落实 组织全区校级领导、各级骨干教师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基本理念和内涵,让全区校长和广大教师明确此项工程的意义。通过培训,大家统一了认识: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是新型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是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的新途径,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改革的新探索。“工程”就是要将教师任职学校建设成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每位教师都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学习团体。 2.责任分工要翔实 教育局成立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的工程领导机构;进修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管理机构;落实中小学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同时进行责任划分: 区教育局作为领导机构,负责把握“工程”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人员、经费双保障,并把工程建设情况纳入全区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满足工程建设的刚性需求。 教师进修学校作为管理与指导机构,充分发挥其资源中心作用,负责提出创建工作的整体思路,实行有效的行动策略;指导和引领基层学校有效推进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四段式工作模式。 各基层学校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负责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读书、研修氛围,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模式。 3.目标确立要现实 我们认真分析区情,制定工程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确定“优质型学校——发展型学校——扶持型学校”的梯队式建设目标,力争在第一轮工程结束后,建成8—10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10—15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全区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显著提升。 4.考核机制要求实 我们从区域教育实际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选择最实际、最有效、最便捷的推进策略,不走形式、不搞花样,求真、求实。 二、优化工程建设的行动策略 我区主要通过推行以下四种行动策略,分批次打造南关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策略一:政策驱动,专业带动,梯队推动 要使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来打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激发学校的内驱力,才能使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引领学校进行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实施政策驱动,专业带动,梯队推动的策略。 政策推动。我区出台了《南关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和相关制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作为全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学校层面,我们通过每年评比、表彰工程建设先进学校和优秀团队,召开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全区中小学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在教师层面,我们定期认定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提供物质奖励、学习机会和研修条件,激励教师不断进步;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和实施教师专业水平测试等制度,引导教师自我评价,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专业带动。每年对申报的学校进行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检查和指导,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操作指南》和《评估细则》,帮助学校制定工程发展规划,解读评估指标体系,对基层学校进行有效的专业引领。2008年,我们将一期对各校建设的成果进行汇编,推广成功经验和研修模式,扩大优秀成果的影响力,推动工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梯队推动。工程建设初期,我们将全区中小学进行梯队划分:第一梯队:103中学、树勋小学等6-8所优质型学校,帮助它们一年成为区级专业发展学校、三年成为市级专业发展学校、五年成为市级专业发展示范校;第二梯队:98中学、东四小学等12-16所发展型学校,要求它们两年内成为区级建设专业发展学校、五年成为市级专业发展学校;第三梯队:其余10-12所基础型学校,要求它们三~五年内成为区级专业发展型学校。 策略二:全员参与,优化提升,推出典型 这个策略的设计,旨在帮助和引导学校在活动的设计和落实中,突出全员参与的特点,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四段式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推出优秀典型进行推广,同时又在学习典型的过程中,带动全体,即形成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循环提升的学习路径。这里仅以“草根式研究”和“读书活动”为例加以阐释。 草根式研究 针对基层教师对科研认识不够,认为科研高不可攀,对科研敬而远之等现象,我们确定了“科研促我专业成长”的主题,鼓励学校在教师中树立“问题即课题”的大众科研观,在全区中小学提倡草根式研究。这是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研究,是一线教师中最朴素的、实效的、内需的、互动的一种自然的探讨与交流。这种研究不必高调出镜,不必登台亮相,随时随地,几个人听课后,围坐在一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能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就是成功,这就是草根式研究。树勋小学“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研究过程,就是我区草根式研究的典型代表。 第一阶段:从“抓壮丁”到“志愿者”。当多数人对科研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学校就采取“抓壮丁”的方式,理解了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在执行中逐步理解。当一批批年轻人走过来,尝到了研究的甜头,其他教师也纷纷自愿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来。 第二阶段:让教师经历规范的科研研究全过程。选题——论证——申报——开题——实验研究——总结——成果推广。让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其参与课题的全过程,从而理解并学会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让科研骨干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工作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资料整理、课题档案建设、课题研讨课等,让教师在真正承担硬性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在草根式研究的引领下,科研意识已经深入南关区教师心中。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中小学立项、参与研究的课题有几百项,参与面达到100%。今年7月,全国第二届“责任教育”论坛现场会将在我区进行。实践证明,是大众科研改变了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原有的“只做教书匠”的思想转变为“要当教育专家”的志愿。 读书活动 我们确定了“读书伴我行”主题,要求各学校制定读书主题活动方案,营造“每校一个主题、每人一次分享”的全员读书氛围。突出三个特点:一是要求全区中小学在校内进行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汇报活动,突出全员参与;二是倡导采取读书演讲、征文、读书沙龙、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突出形式多样;三是分层次组织区内的读书汇报活动,让教师参与评议,使老师们在听评中得到提高,突出以赛促培。我区36所学校全部参与读书活动,上报区读书比赛的有200多名教师;20名教师获长春市读书比赛一、二等奖,其中103中学邓闯老师在全市读书表彰会进行典型汇报。2009年西五小学还承办了“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读书交流现场会”,将南关区的经验在全市推广。 策略三: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全面推进 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的推进,一些全新的、陌生的活动载体不断出现,对此,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识不清,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不清楚活动最终将达成的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采取了先由专家引领,澄清认识;区域内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到学校;学校再由骨干教师抓起,示范引领,让老师们在观摩中研究、学习、理解;最后向全员推进。让基层学校和教师通过“听、观、学、做”,最终在区域内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学习路径。这个策略以“叙事研究”和“微型课研发”为例,进行说明。 1.叙事研究 我们按照长春市的要求,于2005年开始了教师叙事研究。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从专家引领着眼,召开全区各层次专题动员会和解析会,邀请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进行专题培训,进修学校主管校长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从理论层面认识了叙事研究;其次,创设了启发自我意识——关注教学细节——团队叙事研究的“反思三部曲”。即:1.鼓励教师通过日记、教后记、随笔等形式“积累我的故事”,把自己经历的事件和思考记录下来;2.要求教师重点记录那些有助于挖掘实践性知识的教育细节和有必要深入探索的事件进行思考。3.引导教师在自主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寻求教育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正是这样的引领,教师们参与叙事研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103中学摸索了“理论学习——实践分析——提出问题——校本教研——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模式。树勋小学倡导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西五小学、南岭小学、曙光小学开办了叙事简报、南岭小学开展教师积累叙事笔记活动、叙事交流点评活动等,都成为南关区教师叙事研究的典型经验。2005年我区在103中学承办了首届“长春市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现场会”,长春市教育局对我区教师团队叙事研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2.微型课研发 2009年开始,我们充分把握《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这一契机,将“微型课研发”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二期工程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是新生事物,我们制定了“专家培训——典型示范——全面研发”的工作思路。聘请长春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和市继教办汪涵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和辅导,澄清教师心中的模糊认识,明晰研发方向。基于“微型课研发”的理念新、有难度、操作复杂等特点,我们先在市级以上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中实施,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及时研究、指导、纠正,并通过南关教育网提供可借鉴的资源和优秀课例。经过“培训—研发—再培训—再研发”的多次循环,我们区有十几所学校都参与了此项研发活动,共研发出三百余项成果。在2010和2011两届长春市“微型课研发”成果评选活动中,我们提交了200余门课程,有50多门课程获得一等奖。目前,我们已经将微型课研发活动推向全区广泛研发,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后评定各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必要条件。可以说研发的路途是艰难的,研发的成果是可喜的! 3.教育论坛 2005年,长春市教育局开展了“骨干论坛”活动,我区充分利用这个载体,首先在骨干教师中铺开,经过反复指导、培训,我们有50多名教师获得长春市“骨干论坛”金星奖,多次参与长春市“送课下乡”活动,近10人被聘为省国培计划培训者,一批骨干教师在论坛中成长壮大! 骨干论坛让老师们尝到了甜头,感受到教育论坛确实是一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于是,我们将“骨干论坛”活动进行延伸和拓展,开辟了“合作论坛”。分三步走:其一,典型引路。让在市论坛中获奖的骨干教师,进行示范和引领,编辑教师论坛的案例让教师阅读,激励全体教师参加论坛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二,全面铺开。要求各校在校本研修中,开辟教师论坛的板快,以此推动合作论坛的全面开展。其三,拓宽形式。我们将论坛扩展到多个层面、多种形式,校内论坛、校际论坛、校长论坛、骨干教师论坛、教师和教研员合作论坛、教师和专家合作论坛,等等。事实证明,合作论坛有效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我区这一做法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具有一定的影响。 策略四:同伴互助、校际联动、纵深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确实成长了一批教师,成就了一批专业发展型学校。同时,也出现了“瓶颈”:那些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队伍水平相对不高、办学规模较小,这种校际间、教师间差距逐渐拉大的局面摆在我们面前。为了突破这个“瓶颈”,2010年适逢我区探索“大学区管理模式”,于是我们提出了“大学区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思路,倡导“三种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索与实践。 模式一:大学区内同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 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承担的任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共性话题,因此我们提出以大学区为单位、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学区教师专业共同体。通过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研讨等途径,打破了以往各校教研组固步自封的现象,实现了教师间的多维互动和多项交流,收到了实效。 模式二:大学区骨干教师纵向链接 我们实施骨干教师“321”带动工程,即一名省骨干带动3名教师、一名市骨干带动2名教师、一名区骨干带动1名教师。通过“一日影子培训”“青蓝工程”等活动,激活名师的业务潜能,促进了区域间同伴互助的飞跃与提升。 模式三:大学区内教师交流联动 确定了三种途径,一是行政互派,我区六大学区共有24名校级领导交流任职。二是教师交流,如树勋大学区中,明珠小学派出7名教师到树勋小学学习工作,树勋小学派出7名骨干到明珠小学,工作时间至少一年。三是名师走教,如西五大学区派2名英语名师到富裕小学任教,既兼顾了原学校的工作需要,又解决富裕小学英语师资不足问题。 三种模式的运行辐射和带动了一批学校,为学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初步形成了“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校际联动,均衡发展”的可喜局面,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程建设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2011年6月,吉林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启动大会在我区召开,我们的大学区工作经验进行了现场交流,同时被确定为首批实验区。 三、彰显工程建设的显著成效 回顾两轮“工程”建设历程,南关区教师队伍和南关教育的确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是教师专业发展这项“工程”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丰富了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区域引领下,我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特色明显。有103中学的以“团队叙事”为特色的叙事型专业发展学校模式;树勋小学的“课题伴随教师成长”的科研型专业发展学校模式;西五小学的“全员—分层——主题”的读书型专业发展学校模式;98中学的“远程研修”网络互动型专业发展学校模式,等等。在南关教育这片沃土上也树立起像103中学、树勋小学等5所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12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4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我区被长春市评为工程建设“示范区”。 (作者系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 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责编/张 鹤 建设工程专业论文: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 摘要: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育是为了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工程、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咨询与建设监理、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企事业单位,基本上不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在培养方式、管理体制、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也已经建立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层次对应,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人数的55以上。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学位总数的36%,专业性学位4353个,占学位总数的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做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在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专业研究生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二、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及管理体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学部选择一批知名的、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企业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及生源单位。先后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实训基地7个。实践基地的运行由学部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双方协商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基地的运行,协调双方的合作。双方分别指定一名实践基地联系人在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为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工程师。通过半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企业导师队伍16人,其中全部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中4人为博士学历,10人为硕士学历,2人为学士学历。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点以导师(组)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科技项目以及企业的研发课题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组)负责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研究生院、学部、企业三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院全面负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以及学位等各项工作。项目管理专业所在的建设工程学部建立以研究生教务工作办公室为主。三级管理贯穿整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为了规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部、学校及联合培养企业签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点的三方协议书,用以约束和规范工程硕士的培养,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学校、学部及校内导师(组)应积极同培养企业、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动态管理,形成学校—学部—企业—工程硕士的完整信息管理网络,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高质量、顺利地进行。 三、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应用研究为主,侧重其解决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高端实践性工程“精英”人才为目标,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依据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背景,以拓宽其专业基础、培养其全方位的工程能力。学部一直根据企业对于工程硕士专业需求完善培养计划,各环节严格把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需完成不少于两万字的学位论文,并按照学部要求对论文进行,重合率大于等于20%的学位论文,填写《建设工程学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定意见表》,经导师审定签字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审定,重合率满足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后方可参加答辩。经过二次后仍不满足要求的学位论文,不能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半年内完成论文修改,经过、审定、符合要求后,方可再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首先对审定意见表进行审核,确认学位论文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在评定学位论文时,首先对学位论文审定意见表进行审核,确认学位论文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评定讨论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实践,与解决相关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选题既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的开发研究。论文选题需经导师(组)和联合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及技术部门确认,认定为实际项目课题方可开题进入论文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的实用性等。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概述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息传媒行业,通信企业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通信服务的影响。我国通信运营商在近年来致力于通信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地提升服务的质量,除了积极的做好通信网络的基本建设工作之外,还加大了对通信网络的技术改造投资。通信工程往往需要将大量的科技和资金投入进去,因此面临着十分大的项目风险。 1.1较大的工程资金投入 通信工程往往具有极大的资金投入,而且其中的项目一般都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面,尤其是一些与国家政府相关的工程设备项目,更是具有高额的资金需求。这种项目往往与客户承建商、设备供应商、通信企业以及政府等很多单位和部门都具有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又并不具备横向的管理组织,因此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1.2较高的高科技含量 作为一项高科技的项目,通信工程项目属于多个学科合作的项目,其具有非常大的技术风险以及较高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我国通信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通信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个通信行业都在对新技术以及新科技的项目进行不断的推出,而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的不可确定性,使得通信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得以增强。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①能够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通信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属于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对项目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数。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从而能够将通信工程风险机制确定下来,在风险管理的控制范围之内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②能够使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得以提升。我国通信企业现行的运行过程中具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有一些风险具有可预见性的性质,还有一些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偶发性的性质。不管风险的性质如何,其都对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采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以对项目中的各种风险事故进行检测,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能够使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得以提升。③对控制资金和成本的工作十分有利。通信工程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和成本的保障,在具体的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成本失控以及成本过高的风险,最终使得项目的资金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风险控制的方式将有效的编制计划制定出来,科学合理的检测、预算和估算成本,从而使项目资金成本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3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3.1薄弱的项目风险管理意识 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我国通信行业的管理者往往具有较为淡薄的意识,并没有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出来,从而对项目进展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协调处理,在项目财务控制、项目协调、项目组织以及项目分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2不健全的项目风险 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是我国通信工程项目中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很多项目并不具备完善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很多都是单纯地依赖人的经验,并不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够及时的应对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很难做到以具体的情况为根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由于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就很难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也不能够及时的控制项目风险,导致项目建设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3.3不具备专门的风险 管理服务组织现在我国在管理通信工程项目的时候并不具备专门的行业组织,通信企业内部也没有对专门的部门进行设置从而实施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具体的项目风险管理中也存在着迷茫的管理方向、模糊的管理定位以及不明确的管理分区的各种问题,对项目专业队伍建设十分不利,无法对通信项目风险进行程序化的组织和管理。 4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4.1识别风险 所谓的识别风险就是要确定运行的项目会受到哪一种风险的不良影响,同时采用书面文件的形式记录这些风险的过程和预测。通常来讲,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要参与到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中。风险识别能够对风险属于项目外部因素风险还是项目内部风险进行识别,在识别项目风险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威胁具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将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出来,并且确定控制项目风险的方法。 4.2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 一般来说,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项目策略风险、合同模糊、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必须要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具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制定出来。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关键就是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在识别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之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将科学准确的应对措施制定出来,其主要是制定项目风险控制的方案。在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时候要对项目风险可能会导致的损失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在项目动态的发展中要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不断的识别,对项目风险应对策略进行不断的修正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 5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对建设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最终能够有效的保证通信工程项目可以按时按质的完成。 作者:赵勇 单位:铁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一、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困境 (一)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不强烈 许多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不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是一味地推动施工速率的加快,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工作,认为只要完成了施工,完成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可以了。也正是因为他们较弱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得现在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许多意外,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后不仅仅会拖慢整个施工周期,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索赔问题,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二)没有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我们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保障了水利工程项目在规定周期内完成。但是,在现在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中,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一定的风险管理条例,这就使得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得不到规范化和具体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责任则被分散到施工人员当中,这样将大大阻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风险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许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为了能够节约一定的开支,减少人员的聘请,往往会在企业中挑选一些工作人员来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但是,由于这些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具体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如何开展以及如何管理各方面的问题都不够清晰,这样要如何有效地针对水利工程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呢?而且,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不够,素质不高而削弱了风险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所发挥的所用,造成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困境。 (四)忽略了对合同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均接受对方所提出条件后所签订的文件,是代表当事人双方利益的一种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所以,合同在制定和签订时将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合同的制定与签订均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合同制定与签订过程中,却没能够重视对合同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导致合同的条件制定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没能够凸显出自身的利益,反而在签订过程中受到对方的牵制,最终加大了企业的施工风险,影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对于我国民生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我们要能够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降低施工中的风险系数,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高质量,从而为我国公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推动我们社会的稳健发展。 二、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风险管理的开展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推动力,所以,我们要能够了解到影响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并对症下药,才能够全面激发风险管理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 (一)技术水平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一个工程的建设中,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工程的建设质量及安全性。然而,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与国外水平相比较仍然较低,在技术的运用上仍然较为落后。正是因为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使得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施工过程都需要人力来完成,这样也就增加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为风险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往往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医疗水平也不高,交通也不方便,这就为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有施工人员受伤或者是施工材料受损都很难得到及时的补救,这样就可能会拖慢施工进度,造成企业的损失。自然环境除了生活环境之外,还包括气候条件,在施工中最难控制和预测的也正是天气的变化。一旦出现暴雨等不良的天气,将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影响到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制度及文化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受到了施工企业内部各种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中,有着不同的制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面对这些不同,每个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肯定也是不同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只有提高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性,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施工风险,推动工程的顺利完工。总结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保障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能够有效地解决风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才能够为我们的公民建设提出更加安全的水利设施,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作者:施建耀单位:宁波禹顺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提出: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和控制,才能更好地转化项目风险为项目利润。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我国每年的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投资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具 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的。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现代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最初是在美国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上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对计划、采购、合同、进度、质量、风险等诸多方面都有充分重视,并形成有机的管理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需求和实施人性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基础,以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为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种施工管理制度。它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仅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包括技术性、管理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是根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 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风险分析可以使用进度网络模型,寿命周期费用模型或者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考察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时考查工程进度风险和工程项目费用风险,多用进度网络模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在工程项目资金出现问题时候多用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风险分析可以从整体出发弄清楚各个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可以考虑各个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胁化为机会,进一步量化已经识别了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减少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四)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来设法避开或控制风险,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管理者可以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分散、风险降低和风险抵消等方法来进行控制。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识见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通过风险回避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及保险转移三种形式。风险自留是一项组织自己去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措施。风险分散是指投资项目时,横向项目有不同的层次结构,纵向项目有多样性,有利于分散风险。风险降低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尽量降低损失。采用风险降低的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以使项目成功概率大大增加。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提出: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和控制,才能更好地转化项目风险为项目利润。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我国每年的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投资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具 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的。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现代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最初是在美国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上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对计划、采购、合同、进度、质量、风险等诸多方面都有充分重视,并形成有机的管理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需求和实施人性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基础,以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为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种施工管理制度。它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仅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包括技术性、管理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是根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 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风险分析可以使用进度网络模型,寿命周期费用模型或者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考察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时考查工程进度风险和工程项目费用风险,多用进度网络模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在工程项目资金出现问题时候多用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风险分析可以从整体出发弄清楚各个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可以考虑各个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胁化为机会,进一步量化已经识别了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减少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四)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来设法避开或控制风险,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管理者可以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分散、风险降低和风险抵消等方法来进行控制。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识见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通过风险回避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及保险转移三种形式。风险自留是一项组织自己去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措施。风险分散是指投资项目时,横向项目有不同的层次结构,纵向项目有多样性,有利于分散风险。风险降低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尽量降低损失。采用风险降低的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以使项目成功概率大大增加。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层次分析法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具有高投入、施工期较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特征,因而容易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风险隐患。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措施,而层次分析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管理办法,本文即针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引言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相对较广,且时间跨度较大、造价高,其设计、施工各个阶段都必然存在潜在风险,甚至可能发生对工程项目有害的事件,造成工程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主动控制工程项目目标,预防项目风险,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 2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及其原理 2.1层次分析法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项目最终做出的决策。目前,风险评价过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评价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定性问题所实施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优势在于简便、灵活且实用,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法。 2.2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该方法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类复杂的风险因素,依据内部因素、类型等,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以相关经验作为分析基础,将复杂风向分解为若干层次与指标,评判、计算并比较分析同一层次的风险因素,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等,再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按照递阶层次汇总各类分析因素,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性信息。 3层次分析法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的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可以分成三层,即目标层、风险因素以及措施层。(1)目标层。目标层即为工程项目,包括桥梁、城市隧道的建设等。(2)风险因素层。风险因素层包含了导致项目风险的各个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技术风险、方案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资金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物品发现风险等几大类。(3)措施层。①风险规避。采用更合理的工作方法、避免不熟悉的技术手段等,通过项目实施计划的变更,消除风险发生因素。②风险转移。寻找承包商、开通保险业务,将项目风险转嫁给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③风险弱化。通过多次论证和试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与后期可能带来的影响。④接受风险。在对风险进行了充分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紧急情况应急计划,增加监控与应急储备。 3.2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在风险管理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可将风险进行层次划分,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减少风险分析工作量,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如下: 3.2.1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需要对工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工作不能仅针对显而易见的风险。同时建筑工程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风险也因此呈动态状态,在风险识别中也就要重视风险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3.2.2进行层次判断与比较制定风险管理决策通过前文内容首先建立了风险管理模型,模型的上下层要保证存在密切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进行比较与判断的两个矩阵,为接下来的风险评估与检验提供必要条件。每个风险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素,并配以评价准则,在模型构建完成后,对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程度排序,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工程风险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采用保留主要、忽略次要的原则,最后将主要因素的风险解决方案加入到风险管理决策中。 3.2.3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就各个上层元素,对与其存在逻辑关系的下层元素,实施一对一比较,并通过分析、判断,来确定下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上表中,AK为某上层元素;Bi为下层元素,与AK存在逻辑关系;bij表示就AK而言,Bi与Bj的相对重要性。 3.2.4构造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判断矩阵使用低、中、高风险这三个标准表达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而能够求得各个子风险因素的相对危害程度值,而为了提高描述的准确性,可采用很低、较低、低、一般、高、较高等层次的划分进行描述。 3.2.5进行计算采用AHP计算机软件,检验专家评判一致性问题,如果一致性检验无法通过,则应当重作评判,进行再检验,直至通过为止。 3.2.6层次总排序依据各个子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求出工作包风险,及其处于高、中、低等不同层级的概率值,然后据此判断各个风险包的大小。依据AHP合成权重的计算方法,并求出其总排序,在合成之后即可得出项目总风险水平。项目经理还应注重各工作包的风险大小,以便做出风险处理的决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系统性的工程,能够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通过充分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加有针对性的部署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全面的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作者:凡志平 单位:湖南零陵工业园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在市场所占份额也随之增加,通过改革和创新,通信行业中的项目和业务也越来越具有新奇特的特点。与此同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通信行业的风险也更加明显。因此本文将针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进行系统设计,以便更好的预防及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隐患,从而使移动通信行业更加高效、健康的运转。 关键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系统设计;风险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行业为主,但由于各通信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为用户办理的业务及客户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因此,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风险管理系统也随之满足不了通信工程项目的需求,因此,基于通信企业新的项目和业务,必须加强有效预防风险及风险管控的能力,以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通信行业企业风险分析 目前,通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所以做好通信行业的风险预测及分析,对企业及整体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通信行业企业的风险分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风险 移动、联通、电信分别为通信行业的三大产业支柱,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国有企业,因此,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的宏观调控的波动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通信行业1业务与服务方面的政策与监管随着通信行业涉及更新的领域,通信企业的经营要面对的政策风险与部门监管也越来越多。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原有法律的修改及新制订法律的出台,如最新的《中华人共和国电信法》的出台,给电信业务、服务以及电信建设都将会带来深刻的影响1[]。另一方面,从业务与服务方面看,通信行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将发生变化,其中必须首先解决经营许可与政府管制的问题,而在其经营过程中也将涉及更多行业及部门利益,因此,也将面临更多监管部门的监管。2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风险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对通信行业的影响,使得通信企业要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市场准人制度、基础运营商的数量方面的限制、准人的条件及范围等,都需要通信行业采取更多的关注。 (二)市场风险 与08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近两年的经济整体环境也不容小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其对通信行业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大环境下,国内的移民量也随之增加,国际通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通信行业在业务及语言服务方面也面临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其涉及的市场领域也更加广阔,而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其在监管方面的力度也一定随之增加。 (三)人才风险 随着通信行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激励,其面临的风险不仅是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还要面临人才竞争、人才管控方面的风险。由于通信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其对于人员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基本都是掌握产品和核心技术的人才,他们都是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技术操作一流、熟悉硬件设计、测试、产品质量、移动终端的全方位人才,而一旦这些掌握产品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的流失,将对通信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四)环境污染风险 移动通信中的辐射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同时通信中必须具备的移动信号塔、每家每户安装光纤时的网络线路都会造成公共电磁辐射污染。通信行业的发展再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环境及自身带来污染和危害,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通信行业企业风险管理实施策略 通信行业面临上述的诸多风险的同时,也必须实施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预测企业风险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通信行业去企业的健康高效运转。 (一)企业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通信企业不管是在管理层方面还是基层员工上,都要转变其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企业各部门的风险预测意识,其中领导、管理层要对企业的决策及大数据(客户的全面信息)资源做好管控;其次,企业可以通过邀请专业风险管理人员或风险管控公司对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做专业的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及道德素质、强化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 (二)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 通信企业的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资产的丢失、人员管理不善,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所导致的。因此,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是降低及有效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首先,将内部控制贯穿到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强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调整和梳理企业的流程管理,去掉多余的、没有价值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结构的扁平化,从基础环节控制企业将出现的风险3[]。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编制预算调整程序。对实际业务中与预算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改,防止生产及销售环节中的风险产生;建立企业预警系统,在企业各个部门设立预警系统,一旦某个部门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将企业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如财务部门出现资金方面的漏洞、谎报等现象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的管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工程项目系统是一套标准、有序的系统化工程项目,风险管控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通信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求企业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以及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规范化,不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通信企业能够稳定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芦方旭 欧阳锐 孙孜源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信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新的通信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成为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但是通信信息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通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通信信息工程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为通信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通信信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通行信息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当中,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还存在较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通信项目工程的投资效益,增大了通信信息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所以强化通信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控制是现代通信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使之得到有效防范。 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特征 (一)资金成本大、涉及范围大 很多通信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并且涉及非常广泛的范围,若是相关部门和行业间没有实现协调运行,就会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浪费大量投人资金,可见严格管理通信工程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技术应用较多 通信工程项目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所以无法避免有非常大的技术风险存在,进而大幅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外界因素。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对专业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工程人员才能够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三)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 实际当中工作人员、装备、环境等众多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通信工程项目的运行,所以为了实现对各个环节问题的控制、为项目的有序实现提供保障,应当对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调动、有效协调。(四)项目进度影响因素较多。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具有涉及领域广的特点,所以通信工程项目的进度会受到很多不可预见外界因素的影响1[]。 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很多通信行业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建立,并且对于相关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的判断遇到的风险,更无法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解决风险问题,这种情况下项目遭受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 (二)缺乏健全的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呈井喷之势,但是还缺乏一套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一些通信项目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未建立,管理控制活动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平时工作经验实现,这样就会使管理活动严重脱离于实际情况,管理成效也会大打折扣oz[](三)风险管理服务组织专业程度低现阶段专业的项目风险管理服务结构还没有在我国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一般也不会覆盖通信公司的工程项目中或者监管力度不够。所以造成风险管理中缺乏清晰地管理分工、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三、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风险识别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就是进行隐藏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类型的区分,然后就是分析判断项目受到风险的不良影响,并且仔细记录风险程度高的情况。一般来说风险识别环节的参与人员包括通信工程项目的所有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这对于全面有效的识别潜在风险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项目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并逐渐显露于项目运行过程中,只有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具有识别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克服风险的不确定性、潜在性、随机性,有效地将其挖掘出来。这样企业就能够实现快速准确识别初始暴露的风险,并通过高校、快速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实现对风险和风险损失的规避和控制,最终为项目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二)分析项目风险因素 实际当中很多风险都会对通信工程项目运行造成影响,其中包括项目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合同模糊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所以在管理通信项目风险的过程中,应当对风险类型进行有效区分,并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全面深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另外,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分析的内容不仅是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还包括产生风险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实现对风险的预防,风险带来的损失才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实现提升项目效益的目的。 (三)完善项目风险对策 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制定应当出现风险的措施。一方面,应当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并深人分析引起项目风险的原因,然后依据分析结构进行对策的制定。实际当中风险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策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及时总结制定对策并对风险可能造成项目的损失程度进行预测,这样不仅能够为将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项目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四)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通信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应当有效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进而适应不断增长的技能水平要求。进人新世纪以来通信技术迅速更新,企业要想构建核心竞争力就应当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条件,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能够以先进的管理经验、较高的技术水平适应通信信息项目管理的岗位要求,这样企业才能够更上社会发展的步伐so[] 四、结语 通信信息工程的有序运行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通信企业应当强化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通过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水平,进而为通信信息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王巍 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通信处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工程项目规模和实施技术难度的不断加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风险,及早做好风险防范对项目后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利工程为例,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实际出发提出了综合管理控制的观点,并对如何控制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工程建设项目几乎呈几何倍数增长,项目管理方式和模式也不断改革创新。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和公益类设施建设重点之一的水利工程项目,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及各界关注,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将在“十二五”最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实施,涉及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项目管理复杂,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目标成效愈显重要。 一、项目规划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应充分进行前期调研。项目规划阶段要在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国家和省级部门政策层面的趋势和要求有充分认识,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充分论证。随时了解国家和省级规划的修改、调整和目标,重点了解因区域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出现的变化,积极与相关咨询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调研交流,分析可能存在的方向性风险因素,评估项目的规模、效应和投资来源。 (二)应制订合理的项目建设方案。在大型水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应在传统项目建议规定项目的基础上,专题增加项目实施风险和控制内容,特别是对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移民等要求宜提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实现风险管理前置化、规范化。 (三)应实施严格的规划招标制。目前大型水利项目前期规划大多由政府或建设单位委托、指定相关单位编制,由于区域观念、人才体系、规划理念等影响,一般规划质量难以出现突破性提升。因此积极建立完善项目规划招标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在全国全球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参与单位,是实现理性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从源头控制风险的必然选择。 二、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注重细节研究和探讨。水利项目设计阶段是技术攻关、实施成本、预期收益的基础控制阶段,对工程实施中的成本、质量和进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执行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对存在问题应及时做好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等工作,要将市场竞争理念和客户至上观念贯彻其中,确保每个细节准确无误。尤其在水利工程施工图的设计方面,要坚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加单位共同审阅制度。重点是设计方要做好技术交底和沟通工作,水利项目实施中往往在地质、技术等方面会出现较大变化,对施工方和监理方提出的异议和建议,设计方应做好研究与解答,修改不符合实际和有错误的图纸,并通过书面形式明确过程责任,最大化减少项目实施风险。 (二)引入风险评价机制。在水利项目传统设计阶段,一般对风险评价未建立实施的跟进机制,不利于过程控制。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初期就要求设计单位设置设计风险评价岗位,重大项目可以引入设计监理提高设计质量。风险跟踪评价机制重点是从项目概算、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安全实施、移民环保等多方面评价项目的设计风险。针对具体不同类型的如水利枢纽、大型引水、河道防洪等项目,具体承担风险评价的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做好与建设方、设计方的沟通,妥善解决存在问题。 (三)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控制重在前期和过程,因此提前着手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要针对水利项目的行业特点和工程特性,从类别属性、发生时间、常规原因、技术特点等多方面入手,结合项目地域社会经济实情,全方位考虑设计中风险的控制要素和控制措施,全面适应工程的风险评价需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三、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在取得国家水行政部门审批后,从招标方式、分标方案、招标计划安排、投标人资质(资格)条件、评标方法、评标委员会组建方案以及开标、评标的工作具体安排等方面制定项目招标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要求和责任,并按要求和项目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招标报告备案。对确需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应当组织咨询和设计单位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并报政府监管部门核准。要严格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不能“因企设线、因人划线”,对已建立行业信用信息平台的要做好前期查询和条件设置。招投标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招标。 (二)规范工程合同签订。合同签订中应按照水利部规定的示范文本的内容和项目特点填写,重点要明确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环保、维护保修等具体标准。对列入合同的投标图纸及其补充资料仅作为建设方选择中标者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检验承包人是否按其投标内容进行施工的依据;对建设方委托监理人提供给承包方的施工图纸,如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图、体形图和配筋图以及合同规定由建设方负责的细部设计图、浇筑图和加工图等均应按技术条款中规定的时限和数量提交给施工方,同时作为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支持性文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建立合同履行台账,随时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确保工程合同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施工阶段规范管理。一是工期进度和安全管控。严格控制合同约定进度控制体系,编制详细的分阶段或分项进度计划,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阶段施工强度和任务。二是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依据ISO9000、ISO18000体系要求,施工前列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和程序,做好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三是强化物资采购控制体系,明确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并做好分批检查检验。四是资金管控体系,防止出现资金使用混乱,项目资金不落实,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五是充分发挥监理机构作用,减少建设单位人为干预,严格执行单元工程和施工工艺检查验收制度,对发现问题现场签发整改通知,直至承包方返工至符合验收标准为止。六是对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加强与技术、材料、工艺供应方的技术沟通和交底,加强过程监测,防范技术风险产生的质量问题。 四、项目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体系。项目竣工验收是投资到资产使用的标志,是检验项目实施成效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与规定,编制工程验收方案,明确项目验收的条件、标准、程序、组织管理和责任追究等条款子目。竣工验收前,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期开展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移民安置以及工程档案等专项验收后,再安排进行正式项目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当由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进行,确保各方意见能充分沟通。对重大项目的验收,应邀请相关方面专家组参加评审,最大范围评估项目运行风险。对重大水利项目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建设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 (二)严格项目竣工核算审核。竣工验收前,建设方应组织对项目进行审查和审计,核算固定资产,对审计未通过的,延缓或不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由施工方进行整改。对经过正式验收并移交使用的项目,建设方应暂时转入固定资产核算,并定期对该项目记录进行阶段核算,做好资产管理。对项目完工后剩余物资等一并进行清算核实,妥善处理相关资产,严格控制项目实施成本。 (三)严格遗留问题处理和工程移交。对验收中发现的遗留问题,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应共同书面确定,并提出处理意见。施工方应按照竣工验收鉴定书的要求妥善处理竣工验收遗留问题和完成尾工,并经建设方组织验收后,形成书面意见,确定后期责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向建设法人颁发工程竣工证书。 (四)严格项目档案建立和管理。档案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坚持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三同步”原则,从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就及时建立档案工作,加强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档案。对项目竣工档案应该予以专项验收,对于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编制竣工图或档案资料存在重大缺陷的项目,不能给予验收。 作者:杨志刚 单位:陕西省水利厅机电排灌站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石油工程项目涉及专业多、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加上石油工程中易燃易爆生产装置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加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较多,给石油工程项目的安全、稳步运行构成较大威胁。接下来对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加以汇总与分析。 1.工程项目进度风险因素 工程项目进度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包括承包商资金运营风险,故意拖欠工程款;汇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受市场因素影响物价上涨等。自然因素涉及台风、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力;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持续较长时间的降雨及其他给石油工程项目造成危害的水文气象条件等。技术因素包括采取施工安全措施不规范,技术应用不专业;石油项目对技术专业性要求高以及制定的施工方案不当等。而社会因素包括以下几点:政策法规的变动,政府的干预;断路、停电及停水等。 2.工程质量风险因素 石油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石油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因素包括人员因素、工程材料、环境条件以及施工与管理等诸多因素。例如人员风险因素表现在:一方面,石油工程项目难度较大,工艺复杂,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技术人员的可能引起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领导层对石油项目相关环节重视不足,未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制定时稍有不慎容易使石油工程项目面临较大风险。工程材料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材料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出现浪费的现象,即,工程材料管理不当等;使用的工程材料其性能是否符合石油工程项目要求,是否对工程材料进行全面检查等。环境条件包括石油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存在自然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另外,实际施工时是否确保制定的目标圆满的完成等。 3.成本及安全风险 成本及安全风险是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明确项目运营面临的成本及安全风险。其中成本风险主要来自资金流转不畅,相关费用无法及时支付,导致石油工程项目无法稳定的运行。安全风险包括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不重视自我保护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石油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操作不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运营期间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等,使石油工程项目面临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二、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较多,因此职能部门应在认真分析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明确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针对性风险管理对策,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的出现,以及降低风险管理造成的损失。 1.提高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石油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决策制定等工作,与石油工程项目长远、稳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一方面从石油工程项目长远角度出发,明确不同环节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并组织相关责任人加强学习,提高对风险的及时响应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使其掌握应对常见风险的技巧与方法,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控制及排除,防止风险的进一步蔓延,给石油工程项目造成损失。另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座谈会,认真总结风险管理经验,针对出现的新风险应积极探讨,最终总结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法。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职能部门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例如,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实施石油工程项目日常管理工作,针对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其次,完善奖罚制度。为确保风险管理各项目标严格落实,应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奖罚措施,不断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为保证石油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最后,制定应对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结合石油工程项目具体实际,在充分分析石油工程项目可能出现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3.注重新技术的引进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注重核心技术的引进,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首先,加强与先进国家有关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思路,结合石油工程项目实际加以灵活应用。其次,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努力寻找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契合点,将其与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加以良好融合,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最后,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注重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思路及流程,切实提高风险管理专业水平。 三、总结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确保石油工程项目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职能部门应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结合石油工程项目特点,努力寻找提高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有效对策,为石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作者:李晋东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了一些关于风险分析和决策的著作,但电力工程方面的风险管理著作少之又少。近年来,在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中,项目风险管理展示了其广阔的前景,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现有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情况看,许多电力公司已确定了自己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内容,其中,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在于保证工程项目在工期内完工,并通过降低工程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员、组织、合同和工程质量等的管理。目前,诸多电力公司也已经有了适合本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组织体制。一般而言,无论是正在建设中的电力项目,还是即将开工的项目,都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领导机构,从而对建设过程中的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包括对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从而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①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效性较差。就当前的情况看,实效性差是当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缺乏权威性,进而导致风险管理领导机构无法对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名存实亡。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风险管理制度在制订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以及在某些条款的规定方面还不健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③风险管理信息缺失。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因管理者的不重视,缺乏对风险管理信息数据的保存,进而使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能自己探索,不能从优秀的案例中积累经验。④缺乏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从预警机制的功能上看,其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灵敏地预测,并可及时采取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但就我国电力公司的风险管理情况看,许多企业都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即使制定了风险预警机制,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 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和处理等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就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看,这是一个垄断性质的行业,因此,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②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抵制方法,即在风险发生时或风险发生后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它不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避免,因此,很难使企业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③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当前,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电力公司内部并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而是由工程的项目综合部处理风险问题。由于综合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电力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即使工作人员已经学习了风险管理知识,多也仅是应付差事,并不能达到专业要求,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3加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面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需要从风险问题的原因出发,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预防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3.1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构建良好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电力工程市场的监管力度,并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方面,只有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进入电力建筑市场,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利益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要求电力公司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通过划分部门、施工队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风险。 3.2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 面对电力企业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的现状,电力公司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从而不断壮大风险管理队伍;应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通过灌输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从而解决员工风险管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可聘请知名专家,或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脱产学习,再对其他员工展开培训。 3.3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风险转移已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将其可能造成的全部损失或一部分转移给他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是保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市场逐步进入正轨,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在传统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专业电力为险种的保险公司,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分析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通过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组建专业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最终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锡标 单位:佛山市三水安顺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议 1水电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类型 1.1环境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是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出现地震、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有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会使水电工程项目的建筑主体结构出现问题,例如结构断裂、崩塌、地下水渗漏等问题[1]。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主要是存在罢工以及政府征用等问题,再有水电工程项目周围的管线、电缆、通信设备,工程建设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居民文化素质等问题。 1.2管理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管理问题造成的风险也不在少数,水电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材料、设备的供应商、涉及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管理、施工方法、质量检测以及安全等方面,还有工程建设人员的道德素质、施工的资金投入、保险等。 1.3技术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技术风险也是影响水电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在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理论上的整体规划、设计以及施工与实际上的差别,例如存在错误的施工技术、错误的操作,水电工程的设备使用、维护以及材料的选择、质量检测的方法,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等技术,在技术的使用中需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熟性,这对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一定的风险影响。 1.4市场价格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市场价格的变动也是影响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之一。市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逐渐发生波动,会给水电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2水电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考 2.1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要对水电工程项目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水电工程项目的人员应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共同面对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虽然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主的利益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利益需要,各单位的主要利益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能够按时完成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利益主体如果出现风险,都会对整个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单位应通力合作,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共同面对和承担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并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2.2制定细致的风险应对计划 要对水电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实,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使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有据可循。在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前,应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细致的规划和研究,并根据风险进行管理内容的制定和规划。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工程的主体情况,例如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建设的目标、验收情况、工程建设的进度计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水电工程各种风险的特点、识别以及处理的方法等,主要有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做好风险处理的准备工作,做好风险的预测编著、制定风险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等。制定完风险管理的计划后,应保证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对风险管理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实现动态化的风险管理。 2.3进行风险识别 对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就需要先识别出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工程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后果进行分析。风险出现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应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风险识别就是按照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计划,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以往建设的相关资料,对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建设的目标对水电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得出风险造成的后果。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 2.4风险的评估与预防 对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后,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价,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发生的机率进行分析,明确不同风险转化为事故的机率,对水电工程项目中所有风险的损失进行叠加,并了解风险损失值与可能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对风险评估后,还需要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风险的预防工作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风险预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避免风险的出现,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影响风险因素的出现。二是减少已经存在风险的出现。无形的风险预防措施也有两种方法,教育法和程序法。教育法就是对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和管理,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素质也会给工程造成一定的风险,所以需要减少相关风险的出现。程序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制度进行水电工程项目建设,避免损失的出现。 2.5风险的监督管理 风险的监督管理就是对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管理,明确风险处理符合管理的要求,能够得到有效地处理。做好风险的监督管理后,结果会及时反馈给风险识别和分析阶段,帮助水电工程项目的企业能够正确风险,做好风险的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3结束语 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水电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对水电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将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保证水电工程能够顺利的建设。 作者:邓凯 单位: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准东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安装工程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其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物的应用功能。然而,建筑安装工程在实际施工时,由于其涉及的项目内容和安装技术较为繁杂,所以面临的施工风险也是极为明显。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项目风险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的安装效果。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目前,建筑安装项目已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和施工周期,而且对于技术要求也是十分之高,相对,这就给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等因素也开始应运而生,不仅影响了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也给企业效益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风险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工程变更情况,提高施工质量,使整个建筑安装水平都能获得最大化提升。 1风险识别方法 1.1核对表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对建筑安装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及其事故成因、来源等相关内容用表格的方式清晰的罗列出来,以便可以让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1.2工作分解结构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将整个建筑安装工程进行合理的细化,以便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大大节省了风险识别的时间,促进管理人员在短期内找到存在的具体风险因素,并及时的做出妥善处理。 1.3常识经验判断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将以前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方案,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因为建筑装工程会涉及很多新技术,对其施工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控制方案,所以采用常识经验判断法,就可大大解决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困扰和影响。 1.4敏感性分析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可对项目施工风险进行假设和分析,进而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准确判断项目的性能变化以及所产生的变化幅度和影响等,以便可以快速的找出风险来源,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 2风险内容分析 2.1外部环境风险 一般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都会处在露天环境中,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所面临的外界影响因素也是十分之多,如:地震、洪水、暴雨、泥石流等不可抗的自然力风险。另外,一些特殊地区还会受到、社会动乱、暴动、宏观政策变动、市场价格波动、利率浮动等不可抗的非自然力风险所影响。 2.2决策错误风险 工程项目承包商,在投资某项工程前,都会对应的制定一系列措施方案,若是这些方案内容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则势必会给项目投资带来一定的决策错误风险,如:信息取舍失误风险、信息失真风险、业主买标风险、报价失误风险等。 2.3缔约和履约风险 该类工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目前,很多建筑承包单位都无法对缔约和履约风险给予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得安装工程在实际建设时,经常会发生各种违约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承包单位破产倒闭。 2.4责任风险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职业责任、法律责任、人士责任等基本都是由承包单位所承担,一旦这些责任出现差池,则都会给企业利益带来不可规避的责任风险。 3风险评价 首先,要清晰的明确出风险评价基准。且项目主体还要针对各种风险后果进行认真的推敲,看其是否与自身所承担的能力相适应,这种风险评价基准既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对的。另外,个体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建立对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各种常见风险,并对其制订相应的评估打分表,可聘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打分,这样才能精准的获得风险单项分值,通过求和,就可合理的定位出安装项目的整体风险等级。最后,采取对比的方法,将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和单个风险水平,与气相对应的评价基准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进而看工程的项目风险是否处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以便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化,为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4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4.1风险防范措施 4.1.1政治风险该类项目风险是在承包商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扩散,相关承包单位应在投标前,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认真的了解,并结合当前的国情以及社会发展形势,来制定严谨、完善的投资计划,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举措加以防范和控制。4.1.2经济风险建筑安装工程的经济风险,必须要符合当下的社会经济体制,所以,为了杜绝风险因素的产生,建筑承包单位必须在投资前期,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调研,详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信息,这样才能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可在相关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使合同参加汇率保险,然后再通过多种货币组合或多家公司联合承包的方式来分散汇率变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防范。4.1.3合同风险对于该类项目风险因素的防范,首先,要安排专业监理人员对工程合同原文进行详细的审核,看其是否存在不平等条约。其次,项目风险控制人员要明确工程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划分出双方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对出现争议的条文,要及时与业主进行协商和沟通,以便可以适当的做出完善和修改。最后,还要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充足,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并有效处理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关系,进而使其整个安装工程施工都能在合同的约束下,按部就班的实施开展。4.1.4成本风险成本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加强成本管理,并实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同时,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2风险控制措施 4.2.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措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风险处理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回避,来减小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损失。一般情况下,风险回避都会作为一种规章制度出现在工程管理规范中,如要求安装项目在实际施工时,一定要禁止采用技术不成熟的施工工艺,并规定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已完工的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才能最大化控制项目风险的产生,提高安装工程质量。4.2.2风险损失控制首先,风险控制人员要对安装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结合其施工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案或减少损失的措施。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指导计划,如:安全计划、重复检查工程建设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等,这样才能帮助承包商有效避免损失的发生,使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等级。 5结束语 建筑安装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内容多、风险高的投资项目,其在实际施工时,难免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所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施工情况,相关承包单位一定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以便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工程利益,为其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赵小军 单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摘要:关于煤炭产业,其在我国能源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多数矿井很难抵挡住风险,进而容易造成大型事故。因而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对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及相关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清洁资源以及其他国家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的煤炭资源进入中国,使得我国在煤炭行业上的发展开始呈减速的形势。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煤炭企业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来解决。 一、矿建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经济分析 在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煤炭企业在科技水平上也随之得到一定的进步,而在现阶段的矿建工程项目中,其所包含各种因素越来越多,因而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一)风险管理效益分析 作为矿建企业,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来对风险规避与降低风险损失是作为该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效益,而对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其需要重视对风险管理中的投入。对风险管理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关于风险管理的动力因素,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部动力因素。在这种因素上,政府出台的正常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当前,由于矿建工程项目不确定因素、危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政府就需要对相关的部分进行监督,如施工单位、设计院、业主以及监理公司等。通过对其进行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工程项目的经济风险。二是内部动力因素,对于这种因素,主要是参与矿建工程项目的各个主体对利益的维护。这些主体为了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一定会加大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力度。 二、矿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特征 根据相关实践调查能够得知,我国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特征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如下;一是,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主要利用最小的成本代价来达到实现矿建工程项目的目标。要想能够将其实现,首先,相关企业就需要在相关管理决策上重视经济效益和成本这两个方面;二是,所谓的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属于一个动态过程,因而相关人员在对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时,必须要能够根据情况以及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三是,相关工作人员在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相应的监控等相关的环节。 三、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重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了解 在现阶段中的煤矿企业,大多数管理人员在矿建工程项目建设上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就是指该专业岗位的人员都是由其他工作的人员所兼职的,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管理。在当前的矿建工程管理上,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上指注重于矿建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和工期的管理等方面,而忽略相关的技术。因而其在对风险管理上的方法和技术上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这种分工模式,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二)相关的历史资料较少,进而使得工作人员缺少风险管理的经验 之所以相关人员缺少对风险管理经验以及可供参考的相关历史资料,主要还是因为单位在组织开展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较少而导致的。关于历史参考资料,其在整个风险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其对该项目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参考相关的历史资料能够在更好的帮助其对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判断和分析。因而,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者缺乏一定的历史参考资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际结果与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还会严重影响其在风险管理工作上的开展和进行。 (三)缺乏对矿建工程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 矿建工程与普通工程的风险管理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对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还在按照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来进行;另外,大部分的矿建工程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某个项目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来开展相关工作。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得矿建风险管理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 (四)风险管理没有得到相应的普及和应用 在现阶段中,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上,主要存在于保险业和风险投资行业这两者中,而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很少。对于煤矿行业,其在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活动都会很容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就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在矿建工程中的应用, 四、关于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关于风险识别 相关工作人员在矿建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识别,是因为其在矿建工程化风险管理中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探究和分析矿建工程项目目标中潜在风险因素。在当前,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有两大类方法:一是专家调查法,对于专家调查法,也就是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以及情境分析法等都属于专家调查法;二是分析法,关于这种方法,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相关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矿建工程项目所具有的特点来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通过这种分解的方式来将矿建工程项目的风险形成具有层次性结构。 (二)风险评估 关于风险评估,其作为风险识别和风险决策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对各种风险因素对相关的项目影响程度进行量化的描述,进而能够更好的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和掌控相关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矿建工程项目中面对的风险提供重要的依据,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当前,我国矿建工程项目在风险评估上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这两类中包含大约百种的具体方法。而在这些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有以下四种: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方法、层次分析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法等。 (三)风险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之所以要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应用风险分析技术,主要是为了能够评价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关于项目风险分析的具体内容,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风险定量分析和风险定性分析这两点。对于风险定量风险分析,其主要是对相关量化风险的出现概率和影响来进行分析的,而风险定性分析,主要就是来对项目风险在经济、社会以及相应的处理费用和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 (四)风险监控 关于风险监控,其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风险监控还是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以控制技术和方法为主,具体如下:1、关于项目成本风险监控技术,对于这种监控技术,其主要包括两种,也就是费用横道图法和偏差分析这两种。2、关于项目质量风险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包括多个方面,如控制制图法、因果图法以及直方图法等。 五、结语 综合上述,根据我国当前煤炭市场的情况能够看出,煤矿企业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为了能够解决这种情况,作为煤矿企业,其在矿建工程项目中,一定要重视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对于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煤矿行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蒙立锋 单位: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途径 当前,在通信工程项目中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这些缺陷问题的存在导致出现了较多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会带来极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由于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激烈,要有效的提升通信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便需要有效的提升项目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明确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意义、特点研究 1.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项目风险管理便是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统一作出反应的一个系统过程。项目风险管理包括所存在的积极因素所导致的有利影响与消极因素刀子出现的有害影响[1],此过程主要包含事前风险的分析以及事中风险的反应、事后所采取的风险措施,通过最为有效、快速的应对措施来有效提升通信工程的成功率,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至到最低,降低风险率。如图一所示,该图为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组织结构图,从图1中可见通信工程项目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即:第一,在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周期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极为重要。识别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且分析其风险,建立相应的通信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保持在风险管理的范围之内,为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能够确保项目周期正常运行的不到一半[2]。而导致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宏观政策欠缺完善性;项目资金短缺,项目开发商以及承包商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问题。第二,在保证通信工程项目成功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现阶段我国通信项目在运行期间所发生的风险问题,不仅来自于外部偶然发生的风险,同时还来自于不可估量的风险,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而这些外部与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避免这些风险的出现,有效提升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率,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通信项目的运营分解成多个子项目,着手于这些子项目,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检测;其次,还需要在各个子项目建设中监理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与管理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事故发生的概率,以缩减各种风险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3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特点 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即:首先,存在着风险客观性特征。风险的客观性主要指:风险普遍存在所有项目以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当中,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信工程项目拥有规模大、周期长以及资金投入高的特点[3]。为此,该种风险的客观存在更具凸显性。其次,存在着风险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特征。风险的偶然性是由较多的风险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现象。而风险的必然性主要通过大量风险因素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从偶然与大量杂乱的风险中将存在的风险因素发生的规律找出来,最终将风险规律确定下来。另外,存在风险可变性特征。项目风险的可变性主要指:在项目全过程管理期间,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各种条件的变化。在项目进程不断延伸的背景之下,相关人员必须谨慎的采取相关防范风险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规范,使得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风险能够被规避与控制,但是通信工程项目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新风险,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最后,存在着风险多样性与多层性特征。一般而言,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着周期长、要求高以及范围广的特征[4]。为此,项目风险也会随之变得复杂起来。通信项目风险的影响因素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的关系,该种关系错综复杂,而内在和外界的因素混合交叉,导致通信工程项目的进程受到负面影响,这便使得项目风险出现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特征。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还有一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即:第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意识的欠缺。纵观我国通信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欠缺、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在风险管理中,很少有企业会建立专门的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仅由一些其他部门来兼任,这对于项目建设期间,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将会无法及时的实施相应的不就措施,同时对于项目风险的分析、组织以及协调等都会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第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在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风险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很多通信项目从计划实施倒正是的建设[5],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单凭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管理项目风险,甚至存在着纸上谈兵、形式主义等问题。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对于那些可以避免的风险,相关人员没有及时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对已经出现的风险缺少相应规章制度规定。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欠缺,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项目的绩效问题。 3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途径 要确保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更加有效,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首先,需要实施风险识别工作。风险识别工作的实施,能够确定有哪种风险会给项目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将这些风险过程与预测形成相应的书面文件,并对这些文件做好记录[6]。一般而言,风险识别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项目实施期间,风险识别工作的实施,能够确保在项目运行期间,一旦存在着风险问题,便能够立即被识别出来,从而快速的执行风险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项目风险识别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在认识风险给工程项目带来威胁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认识到风险识别所带来的机遇,把项目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最小化,从而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实施。其次,需对项目风险因素展开分析。常规的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金融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其中金融风险指:在项目实施期间,所涉及到的各种买卖付款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由付款时间以及付款方式等决定;技术风险指:项目建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架构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产品的技术应用等等[7]。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正确的认识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4结语 现阶段,我国通信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如缺少通信工程封信管理意识、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风险问题的存在,导致通信工程项目无法有效的实施,甚至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相关企业的发展,这便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相关企业针对该种情况,必须全面的分析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导致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该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通信工程项目更好的实施创建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仕聪 单位: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摘要:分析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性,研究了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关键词:通信工程;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不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方面都得到了极大进步,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项目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风险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一定损失,因而,如何做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降低通信工程维修成本和损失成为通信行业极为关切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性 通信工程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设备的运行支撑,而设备的良性运行同外部环境紧密相关。例如,当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对通信设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最终会对整体通信质量产生影响。同时,由于通信工程项目整体的建设周期较长,规模较大,且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通信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所遇风险具有客观性,难以避免,对此,在建设当中,管理人员面对客观风险必须要保持清醒认识,尽可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1]。通信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覆盖面广,这就决定了项目参与人员多,设计面广。因此开展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时,有些风险可以提前做好预估,并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进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预控措施,直接对风险进行规避。然而还有一部分风险则是具有不确定性,譬如气象条件的突变,风险控制有一定难度。由此可见,一旦发生风险因素,要求管理人员及时反应,快速处置,同时及时查明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以便于能够为后续防范该类型风险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长期性也是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环境发生变化,人员出现流动和施工进度不断推进等,其中每个因素的调整都会将通信工程置于一定的风险当中,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然而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全局上予以统筹管理,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还需要及时处置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风险因素。同时还应该就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估,以便于在新型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进而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策略 要想真正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工作,首先需要科学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只有清楚了风险因素的类型特点之后,才可能真正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因此,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要具有风险预控意识,创建风险识别系统,并借此来识别和监督内外不良和干扰因素,再经过分析这些风险因素来找出隐藏的、不确定的以及变化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规避风险。总之,在项目建设之前有必要对风险加以判断和识别,并进行动态识别[2]。完成了风险的识别之后,则需要进入到风险评估阶段。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科学判断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然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具备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给风险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仅仅只能粗略估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借助自身的风险评估经验,还要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进而推断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才能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离不开相应的风险管控体制的支撑,因此通信工程企业还应该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控机制,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以便于更好地指导风险管控工作。具体来说,风险管控机制中需要包括工程项目参建单位的评审,诸如资质审核、信誉度审核和信息档案审核等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构建参建单位的信息档案系统,便于后期对各个参建单位的资质审查进行查询。同时,风险管控体制的构建,还离不开相应的监理监督机制的建立。监督机构通过监督功能的行使,能够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分析、预测以及跟踪,并从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开始介入到风险管理,直到工程项目的全部竣工交付,在此期间全程落实风险监督功能,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风险管控机制的各项功能得以良好发挥,进而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在完成风险识别和分析工作之后,要制定科学和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于通信工程风险管控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制定出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项目风险管理部门的建立是首要任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负责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其次,提升管理人员管控风险的能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最后,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突如其来的风险变化,减小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还需要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实效,因此还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风险监控预警部门,以便于能够实时监督和监控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各种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实际概率进行估算,以便于监控该风险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还应该监控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于为后续风险措施提供依据。 3结语 由于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导致通信企业面临着风险因素的侵扰。因此通信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提升风险管控的水平,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宋传杨 单位:沈阳电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EPC合同模式下业主限额设计管理办法探讨 摘要:国内石化行业的工程项目建设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管理模式,逐渐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对于此合同模式下,业主方如何通过限额设计做好投资控制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限额设计 石化项目 epc总承包 价值工程 0 引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简称epc)总承包模式即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所有阶段的全部工作,在约定的合理工期内,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合同技术附件约定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一般会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概算控制整个工程总投资,并参照其中各装置单元建设投资,以合同价格的形式分配给各epc合同包,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将投资控制风险转移至epc承包商。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业主在工程总投资超出概算方面的风险,在epc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都需要业主做到高效管理、有效控制。而在项目投资影响的诸多因素中,作为龙头的设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据统计分析在基础设计阶段,其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详细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很明显,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设计阶段,限额设计就是设计阶段有效的关键措施。 所谓的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基础设计,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总概算控制详细设计施工图预算,同时各专业要在保证达到施工功能前提下,按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虽然我国很早就在各个行业基建项目提出限额设计,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甚理想。这需要业主与设计方共同配合,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行了epc总承包模式后,设计人员已经转变观念,具有了经济意识,会自觉的在合同总价内节省投资。对业主方,epc总承包合同总价内的限额设计对于控制项目总投资意义较小,若控制不善,还会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这就需要业主项目管理团队在推行限额设计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推行限额设计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加强限额管理,实行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 做好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后,在不产生合同变更的条件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时总的投资费用已基本确定,这就要求在此合同模式下详细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预前管理。其中首要手段就是做好对整个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1.1 将审定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及工程量进行投资分解,按照各单位工程或专业工程划分,设立限额设计目标。限额设计的目标体现了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及有关概预算基础资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分解,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也就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为配合限额设计目标的完成,设定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编制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对于主要的技术要求、选材标准、配置要求做出限制,并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 1.2 因在限额设计中技术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基础设计中要重视方案选择,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落实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细化。推行价值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v=f/c,合理分析各种方案的功能评价值(f)、充分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c)、综合评价功能价值(v),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的实现项目的必要功能,从而保证限额设计的有效实施。 1.3 从本质上讲,限额设计就是控制工程设计标准、控制总的工程量。在基础设计阶段,应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2003的深度提交设计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其中的工程量表要求设计单位造价专业人员会签,让造价人员及早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比,能动地影响设计。从而保证用于epc总承包招标的基础设计文件深度满足招标要求并做到尽可能完善,同时编制的概算尽可能详实,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2 控制详细设计阶段合同变更 采用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之后,投资额以合同总价的形式转移至epc总承包商方面。故在epc总承包商招 及合同执行过程中,做好合同变更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在此阶段,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主要体现在设计变更的管理控制方面。通过对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避免引起过多的合同变更,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一方面对附带合同变更的设计变更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1 在招标阶段,通过技术与经济的多方面权衡,综合评比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选择最优投标方案,减少因合同本身造成的详细设计阶段非技术性合同变更。 2.1.1 加强投标文件中缺项、漏项的评审:若投标文件中产生的缺项、漏项不会使整个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投标人在澄清、说明和补正中已承认并承诺由其承担该漏项费用,可将该项对应的所有报价中最高报价计人其评标价中,但如中标,该费用不予增加。避免合同签订后出现合同纠纷,引起费用增加。 2.1.2 加强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及计费价格的评审。审查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是否与招标文件、基础设计文件中的工程量对应,单价的取费是否合理。防止降低工程量,而大幅提高单价现象的出现。便于执行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时,控制总变更费用。 2.2 在详细设计开始前,做好设计输入、边界条件的落实及工程统一规定更新维护,减少因业主输入条件变化、业主工程标准调整引起的合同变更。这也是业主限额设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由设计直接原因引起的变更占3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的占22%;由于设备提资有误,造成现场到货设备与设计不符发生的变更占18%;由于业主根据生产需求和使用条件提出的变更占13%;由于材料采购原因引起的变更占9%;由业主根据国家规定、企业统一要求提出的变更占4%,其中业主方提出变更的占到了17%。诚然,业主方引起的设计变更,可能节省投资费用,也可能造成投资增加,从而对限额设计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阶段的变更,其费用损失相差很大。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少。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提起的变更会直接引起合同变更,对于项目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就需要在详细设计开始前或者初期在基础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校核全厂系统、各专业界区条件,项目主要工艺物料、蒸汽、水平衡,维护更新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并通过设计开工会调整确定输入条件、工程设计标准,将变更损失降低至最低。 2.3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及现场施工阶段,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管理。即使业主2.2条内容做的多么充分,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设计变更。因设计处于龙头位置,多数的合同变更是由设计变更引起的,对此阶段设计变更的辨别、评估分析,控制设计变更数量是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的关键。 首先,对此阶段的设计变更进行技术审查,防止epc总承包商设计冒进,保证工程质量。在epc承包商内部费用控制指标的限制下,各专业会按照标准规范的底限进行设计,原本标准规范就是一个最低标准,仅能够满足标准规范称不上一个好的工程设计,这需要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注意业主工程统一规定的落实。此审查原则对详细设计图纸同样适用,从而保证建设工程满足合同要求的相关指标,并最大限度保证质量的优越。 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在技术方案可行性审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设计变更的影响范围进行判定,控制变更范围,减少联锁反应。同时要求承包商提供变更建议方案,补充说明技术经济优选的过程。epc总承包合同不像epc/turn key合同对试运行承担全部责任,epc总承包商在试运行阶段仅承担技术服务。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要注意防止通过设计变更将建设成本转移至试运转费用及生产成本。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全生命周期内分析成本,择优选用变更方案。 其次,评估设计变更是否存在引起合同变更的风险。对具有合同变更潜在风险的设计变更,首先对业主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合同变更预警;同时要求承包商编制详细的合同变更建议方案。在合同变更建议方案中要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带来的对质量、进度、费用的影响。由业主方对合同变更建议方案进行评审,包含上述设计变更的技术审查。以合同约定的技术质量要求及项目工程统一规定约定的标准为准则,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是否实施变更。一般情况下,应将总的合同变更费用控制在该装置单元建设投资或者epc合同价格的10%以内。 3 做好项目统筹计划 综合性的石油化工项目,会有多个装置单元组成,考虑承包商工作负荷,会对整个项目进行合同包划分,由不同的epc承包商来承建。另外,众所周知,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质量、进度、费用是相辅相成的,若一味强调进度,会同时带来费用的大幅增加。这就需要业主方制定项目总体计划,根据开试车计划安排,有序设置各epc总承包合同的完工时间。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强调进度而造成合同价格或设计变更甚至合同变更的增加。若进度计划要求不合理,承包商会在投标报价阶段加入相应的风险费用,如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保守设计来保证进度,而这些成本无疑会转嫁至投标阶段的报价中,从而保证承包商的收益。这样会反过来影响基础设计阶段工程量清单,造成本文1.3条所要求的工程量清单无实际参考意义,同时会带来2.1.2条招评标时的风险。 4 结语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关键环节,但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不能过多的干预承包商的工作,且承包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业主在此阶段的设计投资控制处于被动阶段。故需要将管理中心前移,利用限额设计落实基础设计深度及工程量、概算准确度,同时在epc阶段,对于设计方案、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关键节点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限额设计管理。 随着我国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的实行epc合同模式,业主在转移投资控制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管理的针对性,利用限额设计提高项目投资管理成效,使项目总投资处于业主的有效控制之下。 设计管理论文: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为了提升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并且保证建设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急需找出和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从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出了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具体策略。以此为建设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问题对策 管理是建设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保证了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良好的管理策略能够使建设工程更加符合标准,在市场中也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竞争实力。但是,现阶段工程设计在招投标中出现了问题,质量和设计收费阶段也出现了纰漏。因此,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关注工程设计的管理。下文,着重针对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解决的具体策略。 一、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招投标主要有三个问题,即招标未按规定、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招投标虚假。建设项目通常为时间紧迫的项目,工程为赶时间完成任务未组织招标,而是直接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同时,建设单位把整体工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工程,使得每一个子工程项目在招标范围之外,就出现了规避招标的问题。另外,单位招标时,招标负责人虚假信息,未在规定范围内消息,限制了招标信息的公开。更严重的投标人之间恶意串通,导致招标流程形式[1]。 (二)工程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质量主要有两个问题,即超出范围承揽业务、工程设计涉及违法现象。通常,工程设计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很多建设单位在招标中仅能提出关于行业的类别。也未明确规定自身的行业所属。这样在进行工程设计管理时,很多不具备承揽业务范围的行业进行设计。另外,在农建设项目中,出现很多违法转包的现象。县级的设计单位没有较高的设计资质,大型的设计建设项目就无法承揽。招标异地设计单位就会出现数据缺少的问题,导致设计成本的不断提升,在把设计任务交给县级的设计单位,就出现了质量没有保证的工程设计。 (三)工程设计收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有相关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但是工程设计收费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工程设计的专业性技能比较强,往往建设单位缺少对工程设计收费的关注,导致很多建设单位的缺少真实性和准确性。通常把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作为依据,出现设计费用较高的问题[2]。 二、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具有特殊性,因此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准确计划出项目具体内容。为工程设计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在此过程中就应该较少进行行政指令干涉。因此,应该完善和健全公共资源的交易,设立相应的平台体系。在明确设计规定的建设项目之后,急需进入交易平台。交易平台中需要完成项目报名、资格审定、招标答疑、中标公示等程序,进而有效管理和监督工程设计的招标程序。由此可见,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是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大对工程设计的审计监督力度 针对出现的违法转包等问题,就应该积极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须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合法处理,追究责任人的的责任。同时,还须关注项目工程的关键性环节,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应该强化监督,对整个过程实行跟踪审计和监督。另外,还须关注中介机构,审查中介机构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 (三)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 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提高意识、强化学习培训。现在实行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很多部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出现冲突。因此,应该提高建设单位的意识,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须从提升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角度出发,有效开展工作。同时,须转变单位管理的领域,减少行政管理的局限。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建设单位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标准要求的认知,提升招标等相关业务水平,进而符合建设单位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关注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三个角度出发,准确找出三个阶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之后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加大对工程设计的监督审计力度,并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保证建设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实现建设项目工程的持续发展。 作者:都剑锋 单位: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房地产业高调崛起,并逐步实现了住宅产业化目标。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转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本文以建筑室内精装修为基本出发点,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的论述了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的要点,希望可以对进一步规范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提升设计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室内精装修;设计管理 1引言 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与简单的装修工程相比,所使用的材料性能好、价格相对较高,既可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同时兼顾使用功能。随着人们对建筑室内装修的效果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室内精装修的质量,同时还会对室内精装修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室内精装修设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要点 本文所选取的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包括方案设计阶段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以及项目验收阶段的管理。其中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重点论述的是设计任务书编制及设计供应商选择,而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重点阐述的是设计图纸优化以及审查,最后项目验收阶段重点论述了装修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并引入了限额设计的概念。 2.1设计任务书编制与设计供应商选择 在编制设计任务书时一定要全面的收集各种资料信息,为设计任务书编制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一份相对完善的设计任务书应该包含有工程概况、设计内容、设计风格、装修标准、装修技术与设备以及成本预算等内容。本项目的设计风格主要为新古典主义高层住宅,并且在延续建筑中采用了ArtDeco设计风格,项目用地面积高达65996平方米。而该项目案例中的设计内容需包括主推户型样板房设计,项目配套会所包括售楼处的设计以及项目公用部位诸如电梯厅、走道以及门厅等装修设计。 2.2设计图纸优化与审查管理 由于论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工作任务量大且复杂,需要各种专业的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介入参与到室内精装修设计中,增强设计图纸的深度和广度,对设计方案的细节部分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且设计方案包括硬装设计以及软装设计都必须根据国家行业设计规范饭和验收规范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切实符合国家及项目所在地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注意软装设计方案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对装修色彩、样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3设计材料管理 设计材料是关乎设计成效的重要因素,室内精装修工程对设计材料质量和性能要求更高。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材料时,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实际性能和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挑选合适的设计材料。在确保设计材料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设计材料成本,最大限度的确保装修企业或单位的合法经济利益。 2.4设计变更管理 由于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变更以满足现实的需要。装修设计方案中任何一处变动都会牵涉到各个环节的利益。该项目由于在前期公司后期服务跟进不够,导致设计变更较多。为了保障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公司后期更换了设计单位,并对部分的设计图纸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2.5设计成本管理 设计方案直接决定了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成本的高低,更关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可以采取限额设计的方式对设计资金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利用,减少或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装修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不断波动,因此,设计材料采购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装修材料市场,实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变动趋势,并制定完善的设计材料价格体系,同时做好价格差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为日后的工程项目结算以及后续工程的成本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设计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更好的控制装修项目成本,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立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装修项目预算定额以及费用定额的基础上估算出装修材料费用,并对投资限额进行合理的分解和使用,切实确保装修设计成本满足初步设计愿望。 3结语 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具有多变性、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坚守持之以恒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案。同时,设计单位应不断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督促他们树立成本意识,加强对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的成本管控,在兼顾设计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切实统筹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建筑室内精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钱建星 单位: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综述 摘要: 作为一种集体智慧结晶的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所有设计工作者的才能,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而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为此,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基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建筑领域发展迅速,一系列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新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设计属于系统化的工程,非常复杂,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团队的一致参与。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跟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密切相关,要求有关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真正地搞好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1审核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中,审核方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需要立足于全部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全面地审核设计方案。例如,在设计住宅建筑的时候,应当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全面地进行思考:立足于配套设计、装修设计、构造设计、安装设计、布局设计、范围规划等,一一地进行仔细地审核,倘若发现存在设计跟总体规划需要不相符合之处,务必要求定期地整改,对于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需要进行重新地规划和设计。除此之外,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并非就结束了设计。对于建筑的承建单位来讲,需要跟设计单位有效和紧密地交流。只有建筑的施工者跟设计者兼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才可以大大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再例如,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的细节跟总体相适应的是:针对多栋楼房间,应当兼顾楼群间的距离是不是跟消防、地质、光线等各种需要相适应;电梯通道的装修材料、宽度、位置、高度是不是能够实现应急情况下消防验收的标准;外墙与内墙的装修材料是不是影响到人们生活中室内中的光线、空气、温度、气味等一系列要素;设置的消防栓和消防装置是不是跟建筑的内部构造存在冲突,是不是能够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迅速地应急;针对一些具备特殊要求的建筑,其承重能力、区域位置、面积等是不是跟客户的特殊要求相符合。 2探究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需求 确立以及执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不但要求兼顾施工技术环节的可行性,而且还应当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有效地研究。这是由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跟经济效益存在直接性的联系,因此探究设计方案的经济需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其涵盖两个方面,即成本与总体效益。成本问题:设计方案不可以仅仅兼顾建筑的功能设计、实用设计、外观设计等,还应当认真地执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预算,在相应的工程成本范围之内,需要尽可能地进行最为理想的设计。并且,在兼顾这一系列要素最大化的过程中,也应当明确在相应的范围内科学地控制增加的建筑工程成本。例如,对于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的成本来讲,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无论是在性能、外观,还是在价格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总体效益:建筑工程项目兼顾成本问题理所当然,然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而言,仅仅兼顾成本问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之处。倘若为了减少成本支出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必需的步骤,这会大大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甚至对建筑企业的形象和总体工程效益产生影响。例如,在高层建筑当中,楼层跟楼层间的承重凭借的是楼板厚度,倘若为了节省费用的支出而使楼板的厚度减小,这尽管可以使应用的材料量减少,可是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甚至会导致人身安全问题。为此,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务必立足于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再兼顾经济效益。 3审核建筑工程的施工图 审核施工图指的是在施工方跟设计方交流和沟通好后,施工方结合设计方的设计原理与客户的需要,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施工方案图的质量跟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总体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为此,审核施工图应当执行严格的指标,认真地审核一些细节之处。一是应当检查施工图是不是在施工实践的过程中面临难度,这重点指的是施工实践与设计图面临差异性,出现如此的现象重点是因为施工场地环境的改变,而提高施工难度不仅使施工费用增多,还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务必搞好实际现状跟施工图的调研事项,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二是认真地设计施工图纸的细节问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设计的图纸常常面临着不足之处,如此一来会提高场地施工的难度,倘若根据图纸进行施工,那么常常会使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增加;倘若在场地变更设计图纸,那么会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以及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作用。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图纸的时候,注意细节问题,对实际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环境进行重复地模拟,从而设计比较理想的施工图纸,最终便于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会审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 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中,会审图纸是指在审核图纸的时候对开工之前的施工图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审。会审的过程不但需要专业工作者的参与,而且还需要施工单位的配合。会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正常地建筑工程的施工。会审图纸的好处是在进行会审的时候应当激发参与工作者的热情与聪明才智,从而能够集思广益。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审查图纸,从而实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地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减少。倘若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缺陷(像是设置的消防装置跟建筑的总体功能不相适应),应当在科学分析的前提条件下,汇集众家之长,分析出最为科学和理想的设计方案,且在总体的施工图当中进行添加。 5变更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 设计并非永恒不变化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倘若发现实际情况跟设计方案存在相悖之处,就需要变更设计方案。在建筑施工中,如此的现象非常多见,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设计存在缺陷、临时变更使用的材料等导致的。倘若存在设计的变更,负责设计的部门应当实时地归纳和研究变更之后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图纸,以判断更改之后的设计是不是满足实用性与经济性的需要。改变设计牵涉到业主与设计单位间的建议是不是统一的问题。两方都想尽可能地获取自身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这非常容易导致矛盾的出现。为此,务必实现变更设计额的降低,而这就要求在前期的设计中强化设计管理,从而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且,在进行变更的时候,应当重视进行合理地变更。合理的变更指的是变更应当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避免任何不合理、频繁的、非法的变更。事实上,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变更常常存在不合理的案例。像是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一时糊涂,未曾参考有关的数据指标,如此的变更不但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及不利于开展之后的验收工作。为此,变更设计需要在科学、合理、正确、规范的基础上进行。 6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工程来讲,设计管理工作非常系统和复杂,牵涉到非常多的专业和领域,往往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为此,有关的单位需要注重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事项,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对策处理设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缺陷,从而优化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推动国内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卫波 单位:宝鸡市土木建筑勘察设计院 设计管理论文:电站工程设计管理与控制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某电站工程项目现场设计管理实际经验,通过分析、总结设计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关系,提出一系列加强项目管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理顺了工作思路,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与保障。 关键词: 设计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接口;管理模式 1引言 在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我们必须协调好现场设计、施工和质量之间的接口关系,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科学高效地按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由于发电厂的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对其管理极为复杂,现场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1]。在电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管理是联系其他管理部门的重要环节,同时,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接口管理更是举足轻重。 2设计管理概述 电站工程具有投资大、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工程,在电厂设计与建造中,设计是基础,是“龙头”。设计管理贯穿于电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范围、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控制具有全局性影响。设计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施工建造、调试启动以及电厂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密切相关,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引领性作用[2]。电站项目设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进度管理、设计接口管理、设计文件管理和设计澄清及变更管理等[3]。其中,设计接口管理起到连接参建各方及各管理部门与设计之间的桥梁作用。设计接口主要包括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外部接口包括与业主、设计单位、建安承包商的接口,内部接口则主要是与现场其他管理部门的接口包括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及进度管理等。本文主要介绍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管理中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系。 3设计管理与施工的关系 3.1设计管理配合施工管理的工作 a)辅助施工部审核施工方案,主要审查方案中的图纸是否齐全及是否为最新版本、规范对方案的适用性及版本、参考标准的适用性等,对方案中涉及的计算,审核其选择的参数是符合设计意图;b)信函审核,对承包商发来的信函,如有涉及到设计的问题,辅助施工管理审查,直接或协调设计院对信函中提出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c)审核工作程序,如:混凝土修正程序、凿毛程序、施工缝处理程序等,审核程序的适用范围是否与图纸一致,相关图纸及文件是否为最新版本;d)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包括: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于重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专题会议审查的方式,邀请各方代表共同审查;e)辅助审核现场加工图和预制图,包括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范围内布置的木工加工场、钢筋加工场或砼予制构件加工场等;f)浇筑申请审核,为施工管理部签署开罐令提供支持,审核浇筑申请中土建、安装、电气等图纸的完整性、版本及浇筑区域的设计变更是否关闭、是否有开口项等情况,对施工人员、机具、设备、养护材料准备情况也参与审查;g)组织设计及地质工代查看现场边坡、基坑地质及设计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开挖后基坑的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喷护及采取何种喷护方式;对基坑塌方区域配合施工部及承包商协调设计工代现场确定处理方案,并对处理过程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部门;h)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施工方案内容,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发起设计变更已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对不可避免或发现较晚的问题及时督促设计院处理;i)督促设计院对图纸中的问题尽快发起设计变更单(DesignModificationNotice,DMN),回复各单位发起的设计变更、澄清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j)审核混凝土技术文件,包括混凝土技术规范书,各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参照的建筑材料规程规范等是否满足规范、设计及合同的要求;k)审核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的匹配情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需求,结合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督促图纸等设计文件按期到场,对设计出图情况可以对现场施工产生影响的区域及时反馈风险。 3.2施工管理配合设计管理主要工作 a)工程设计变更申请单(EngineeringandDesignChangeRequest,E DCR)的审核,对设计部发起的设计变更,及时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变更的工程量予以核算等;b)对图纸中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发起或组织承包商发起澄清;c)在子项区域的图纸提出问题,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在图纸会审时提出;d)配合设计管理审核竣工图。 3.3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施工的工作 a)要了解现场施工的各级计划(三级计划、年度计划、半年滚动计划、月度计划),掌握现场各个子项施工动态,这样在催缴图纸及跟踪E DCR及DMN文件时就更有依据性、目的性,保障现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b)要了解所管辖专业现场的施工逻辑、施工工艺及施工难点,从而可以在审核施工方案、审查施工承包商提出的变更申请时有更加清晰的判断;c)协调设计工代与施工管理部、施工承包商甚至施工班组人员多交流沟通,了解现场关于图纸施工的问题和难点,并形成设计经验反馈,尽量使后续设计更加考虑现场的施工需要;d)定期向施工管理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管理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e)定期与设计工代、设计院沟通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开口项等文件的更新情况,避免与现场实施计划产生矛盾,出现返工、停工等现象发生,保障现场连续施工。 4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1设计管理配合质量控制的工作 a)检查和试验计划(InspectionandTestPlan,ITP)审核,对QA/QC部主审的ITP提供技术支持,审核ITP开启区域的图纸及变更情况;b)采购技术文件审核,参照最新版本的图纸中对材料的性能参数要求,辅助审查采购技术规格书;c)不符合项报告(NonconformanceReport,NCR)的审核,对现场发起的NCR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查,首先对施工管理部的处理方法提出意见,如不同意,可以提出新的处理方法,其次判断是否属于采购物项的供应商的缺陷,如是,可以转至材料管理部,再确定是否需要设计方批准,如需要可转至设计院处理;d)落实图纸中验收标准,对QA/QC提出的图纸中未明确的验收标准问题,及时同设计院沟通确认;e)验收过程中提供图纸清单及设计变更单,在QA/QC某区域子项验收过程中为其提供完整的图纸及变更清单已便于现场验收; 4.2质量控制配合设计管理的工作 a)对设计变更是否发起及以何种方式发起提供建议;b)子项区域的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验收问题、可能存在施工困难等在图纸会审时提出; 4.3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质量控制的工作 a)建立规范有效版本清单,并与设计院及时沟通保证验收规范的有效性;b)与施工承包商、设计院良好沟通,确保NCR传送至设计院的方案可以一次通过;c)定期向QA/QC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验收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5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以某电站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分析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接口关系与内容,提出设计管理为更好配合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而进行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接口,为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以该论文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程序,为今后接口管理工作提供程序依据。 作者:邢侃侃 张晓林 董永林 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管理探索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获得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不断发展的城市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建筑管理的情况将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对建筑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设计要素,希望能对相关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的空间设计、管理水平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人们追求较高质量的建筑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在这种背景之下,处理好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建筑管理的问题,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质量,有效地进行城市建筑的管理,使城市的居住环境更加协调、适宜居住。 一、城市建筑空间概念 西方规划的理论将城市建筑空间的定义为:城市建筑的空间,也就是说形体或者是物化的空间,建筑物内外的布局设计都是经过了精心布置和精心策划的,也是按照不同城市的基本建设方向和此地文化的独特风格来确定的,并且经过空间的精心设计、布局,进而论证后建设的生活场所,也是构成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一个城市空间不单单是物化的一种形态,还具有浓重的社会色彩。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构成。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街道,房屋,功能性建筑和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形体的、物化的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构成,是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依据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空间设计布局对城市的美观和大众的居住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设计布局,科学有效的空间管理对大众的生活和城市的美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干预了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的空间设计规划,规划建设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城市规划依赖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如果对一个城市建筑空间进行规划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和容积率问题,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每个要素和城市建筑的空间特性,不考虑社会大众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就不能设计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城市规划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对建筑进行规划管理也难以起到空间设计的作用,这样不但难以处理好建筑管理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能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城市空间环境的不协调。同时,单单依靠技术来处理城市空间的问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要依据相关政策,有效地落实规划,所以说,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同样成为建设好城市的关键。 三、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元素 城市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的空间效果相协调,将形体设计作为艺术进行,其目的是为人类的视觉提供服务,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美化城市生活环境;良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可以唤起人的意识与感情,让人们保持心情愉悦,还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和畅爽。在进行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时要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能够给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流动性与连续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天际线。建筑物本身的天际线能够协调天然物体和建筑物本身之间的关系,确保视觉方面对建筑物级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需求。2)地平线。建筑物本身高出地面多少,如何在地面进行施工建设,是地平线的主要作用,要确保视觉方面的舒适性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3)空间要点。建筑物本身空间要点的作用和标点符号在一篇优美文章中作用一样。空间要点体现了地方性的主要特征,保证了人们产生到达或离开的意识,例如台阶的上下端和平台等。4)后退。建筑物的入口大门、和道路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后退设计。建筑物后退设计构成视觉轮廓和物体的画面。5)纵深。对建筑物的纵深进行设计时,要协调好建筑本身的空间和形式,确保具有流线型和连贯性。6)升高和降低。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台阶。升高和降低是建筑物本身在不同高度之间的过渡,要将趣味性和美感考虑在内。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本身的凸出和凹入说明每个建筑物之间的方向变化和连续性,体现了消极与积极的流动。8)人文尺度。是建筑物本身经常考虑的尺度,是社会大众活动和建筑物本身相关的尺度,例如:建筑物中门窗的高度和宽度,人们踏步的高度等。 四、完善与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转变分析角度并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城市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范围与产物。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从人类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开始,应该对建筑的城市生活与文化传统、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建筑环境设计应该要以人为主,让人们感到舒适,对于设计要力求美观,各个地区应该要有各自的特色,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功能,进而融入城市的精神领域与物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空间不仅应对建筑空间环境,还应对人们的习惯、生活、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对城市建筑空间和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建筑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风格和环境的空间艺术,空间环境的优美基础是充分考虑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之间的协调统一。因此,城市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管理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技术与建筑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社会空间、对人类的空间行为进行正确的设计与创新。对于建筑的空间内涵而言,应该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宜人的环境等问题;最后,规划与管理还应该从社会学、人类学与建筑学及经济学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地使城市的建筑空间内涵得以提高。所以,一定要进一步丰富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2)建筑由风格规划管理转向空间环境的艺术管理城市的建筑空间不仅体现出建筑的单体风格,而且还展现了环境空间的艺术。实现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便创造出较为优美的居住空间环境。对于建筑的风格应由规划管理逐渐转向空问环境的艺术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3)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一个建筑物内部每个功能空间不但要与建筑物本身统一协调,还必须做到与外部空间环境一致协调。例如:建筑物外部的空调机位、阳台形状等与城市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4)统一建筑本身和社区的功能。注重对社区的优质服务是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因此说,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必须与社区功能相互协调,如果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和社区功能产生矛盾,那么,就会导致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在小区的第一层安排餐饮娱乐,就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与社区功能产生冲突。 五、结束语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者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都相当重大,只有更新当前的理论含义,潜心研究更新的内涵,才能做好相关工作,让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作者:覃汉平 单位:三峡大学(湖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核电厂工程设计管理内容浅析 摘要: 本文以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明确设计边界、协调设计接口、严格质量控制、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协助招标管理、协调施工技术管理等角度出发,梳理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优化“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水平,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 0引言 核电厂的“四通一平”工程,是指在核电厂主体工程动工(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的标志点)前,完成的厂区用地范围内的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等工程的总称,北方地区一般还需纳入通暖工程。四通一平是核电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核电厂厂区具有可利用的场地及必要的管线配备,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四通一平”工程是保证核电厂顺利开工的必要条件,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使“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能高效、优质地开展,需要引入科学的核电厂设计管理。核电厂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进度控制、设计质量控制、工程文件索引编制及管理、核电站设计接口编制及管理、执照申请及文件报审工作、核电站设计管理组织等[1]。“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的优劣,直接反映设计管理者的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优劣和是否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工程的投资效益及工程的进度计划产生深远的影响。 1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及其设计管理工作的特点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1)通路设计:主要涉及到施工道路的设计,施工道路需就近接入附近高等级的公路,有可能涉及到对现状道路的改造问题,还需考虑施工道路的永临结合问题。2)通水设计:需进行水源调查,进行水资源论证,获得取水申请许可等文函,再协调厂外引水管线的设计工作。3)通电和通信设计:需考虑施工电源的选择和通信接口端的确立和厂外管线的设计。4)场地平整设计:主要涉及到平整范围、平整方式、平整标高及土石方平衡等问题。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往往基于尚未最终确定的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设计图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高。2)属于项目前期工作,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其安排的设计时间十分紧张。3)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图运输、水工、电力、通信、地质、应急、环境等较多专业,涉及专业较广。4)路、水、电、信等配套设施的设置,均需与相关各部门协调,取得相应支持性文件,各方接口较多。5)场地平整涉及到的场平标高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关系到核电厂的安全性要求,技术论证需极为严谨,审批过程十分严格。6)场地平整工程的投资动辄上亿元,项目投资大。由此可见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时效性还有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 2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分析 由于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且具有前期风险高、涉及专业广、各方接口多、审批过程严和项目投资大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内容重点考虑。 2.1明确设计边界 “四通”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边界应包含:施工道路工程的起终点引接位置,道路路面宽度等;施工电源所处地方变电所、厂区内临时户外箱式变电站、施工临时办公等需要用电区域的具体位置;施工用水取水水源可引接处的具体规划位置;施工期通信管线的起终点位置等。场地平整用地的边界范围需根据核电厂建设总体规划来具体实施确定,包含确定一次开挖或分阶段将厂区进行场地平整的边界范围,该范围边界需与多个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并邀请相关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以上要素均为设计阶段最前期需要明确的上游输入条件,设计管理者应在设计组织和策划阶段重点关注该内容,并加强组织协调以最终确定设计边界。 2.2协调设计接口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涉及的接口主要有:在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各分项工程的路线选择上,与地方政府进行积极沟通,以避开施工或搬迁困难的区域,并邀请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讨论确定;道路路线的选择有时还需要编制专题报告,如规划路线有穿越其他公路、光缆等现状基础设施,还需要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通电分项工程,一般将分包给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厂外线路的设计也需由高一级的网局沟通、审查、确认。“四通一平”工程涉及到的接口种类繁多,而设计接口管理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保设计进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1]。因此必须加强协调设计接口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完备的接口控制手册体系,明确规定负责设计不同分项工程的各个设计单位之间的接口,明确设计单位、用户、设备供应厂商、建造单位和其它承包单位之间恰当的接口;制定并严格遵守完备的接口程序;建立定期审查监督的有效控制制度;必要时可定期召开设计接口协调会或专题会。 2.3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设计管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核电前期的工作能否按照进度计划顺利开展,好的设计质量管理是核电厂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石。针对于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有。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计划,并固化到设计工作程序中;落实质量目标,不断完善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对设计项目从立项到交付、设计后配合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强化设计审查程序,对工程中的道路、管线所经过的路径、方式、方法,对场地平整的范围、方式、标高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和优化,必要时组织讨论及评审工作,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较大范围的变更;对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实时监控,应用TQM的质量控制原理,对偏离要求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设计质量的循环上升;建立设计反馈制度,充分利用部门的设计信息系统,找出设计中的薄弱环节,明确质量改进方向,使参考项目的设计经验能够被新项目的设计所借鉴。 2.4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进度计划应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并符合核电厂总体进度计划要求。为保证FCD节点顺利实现以及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项目部会在FCD前编制《FCD前一体化计划》,该计划涵盖了核准、设计、采购、商务合同、施工等各个方面。计划中针对“四通一平”工程的工作(设计出图、商务招标和现场施工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设计管理者应严格按照该计划组织设计工作,并及时进行风险分析,以确保“四通一平”工程中各子项工程的设计完成时间及其施工完成时间满足工程总体进度的要求。 2.5协助招标管理 在现有核电前期的进度计划中,经常出现“四通一平”工程图纸尚未最终完成,已开展启动招标工作,因此设计管理者需要充分协调招标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的关系,可在给设计人员下达的进度计划中,明确向招标部门提供必要参数和图纸的时间。此外,设计管理者还需协调具体设计人员,及时配合招标文件的澄清工作。由于“四通一平”工程中的场地平整分项工程常分标段来进行招标工作,在设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协调招标部门和设计部门,使设计人员在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尽量平衡核电厂区内各分区之间的土石方工程量,尽量满足招标基础文件的需求。 2.6协调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条件,是设计、施工的规范与标准的具体运用。设计单位在编制施工技术条件时,应在满足有关规范与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各工种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设计管理者应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及时组织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澄清疑难问题,处理变更申请及材料代用等问题。根据现有经验,在核电厂前期准备阶段,施工现场管理部门就已开始施工现场总平面的设计,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是对施工场地在空间上做的总布置图,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用道路、材料仓库、管线等作出的合理安排[2]。设计管理者应组织协调设计人员在审评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时,对施工现场总平面进行详细审查和确认,统一协调现场临时路、水、电、信的分配和使用,以方便施工、运输等施工活动的正常展开,并与最终运行期的总平面规划相适应。 3结语 核电前期的“四通一平”工程,与项目参与各方均有关联,从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到分析计算论证等,涉及专业领域极广。设计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能否高效、优质地完成,对整个工程的费用、质量、进度目标的顺利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将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于设计阶段,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起到优化设计和施工组织、控制项目投资和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显著效果。 作者:吴静 霍志磊 李友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戏曲服装设计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各种艺术表演的兴起,戏曲服装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也是日趋重要。服装设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舞台表演服务。 【关键词】 戏曲服装;设计;管理 一、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舞台艺术中,专门成立了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部门,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把这一项工作做好,确实不容易。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毋庸置疑,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具有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戏曲服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戏曲服装设计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 我们知道,戏曲服装设计是舞台技术之一,通过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戏曲服装设计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和其他的舞美技术门类有机融合,或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或表现人物身份,或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共同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可见,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到同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比如说舞台灯光,戏曲服装和灯光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戏曲服装在不同灯光的映衬下,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的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正是舞台灯光的作用,戏曲服装的效果得以一定程度的体现。又比如舞台布景,可能有人会说,布景设计如何对戏曲服装影响不大,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在表演过程中,布景不仅仅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为表现不同戏曲服装的人物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的戏曲服装有不同的布景设计,共同塑造舞台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美其它技术门类,不可孤立地看待服装设计的工作。戏曲服装设计要根据剧本主题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要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戏曲服装设计才能达到符合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服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戏曲服装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和设计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第二,戏曲服装内容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第三,服装管理技术落后。第一个问题,制作和设计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的服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这样的戏曲服装就严重降低了舞台应用价值,影响了应用效果;第二个问题是戏曲服装内容缺乏创新。由于服装设计理念没有跟上,对舞台表演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戏曲服装内容与舞台表演不吻合,影响了表演效果。管理过程中对服装内容缺乏跟进,不能全面控制,从而影响了舞台应用效果。第三个问题是服装管理技术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戏曲服装相关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从而影响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戏曲艺术也是一样。作为舞美重要技术门类之一戏曲服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与时代脱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务实地加以改进。 四、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 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服装,可以这么说,没有戏曲服装,就没有舞台艺术。但不等于说,作为舞美技术门类之一的戏曲服装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前面说了,戏曲服装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同舞台艺术其它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必须运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剧中人物所需要的全部服装,要清楚服装的不同色彩以及服装剪裁,要对戏曲服装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提高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及管理水平。只有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符合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第二,对色彩及衣箱进行分类管理。在舞台演出中,不同曲目,有不同的服装色彩体系;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并科学分类,对服装衣箱进行命名管理。这一点不难理解,戏曲服装由于数量很多,如果杂乱无章就会忙中出错,影响演员及时换装上场,从而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第三,优化并丰富服装管理技术。戏曲服装管理要建立在熟悉服装制作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对应管理,分析服装信息,整理并丰富衣箱管理,提高戏曲服装管理技术。总之,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管理者必须懂得戏曲服装制作和设计的全部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等。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和了解,才能学会戏曲服装管理。另外,它的艺术性同样很强,不懂得舞台艺术,不熟悉剧目,也是做不好戏曲服装管理工作的。当然,要学会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必须在服装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者能力和水平。 五、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 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很大,地位不可低估。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舞台技术,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一起为舞台艺术服务。因此,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戏曲服装技术才转化为舞台美术,才使得观众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那么,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第一,要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戏曲服装设计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历史,要懂得戏剧和文学,要清楚色彩和剪裁等等。总之,戏曲服装的综合性很强,没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第二,要有专业的制作和设计技术。制作和设计是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的,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无法制作和设计的;第三,要具备现代化的服装管理水平。前面说过,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在戏曲服装管理中,有两点特别提出,一是要求戏曲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二是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这两点做不好的话,会影响演员换装出场,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要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知道,戏曲服装不仅仅是一门舞台技术,它还是舞台美术形式之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就不懂得戏曲服装的审美特性,就不知道戏曲服装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也就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和管理了。第五,要有创新意识。任何事物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艺术之花就会凋零。服装设计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戏曲服装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舞台美术工作。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事戏曲服装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舞台演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朱英 单位:淮安市淮剧团 设计管理论文:设计管理创意设计语境应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而此时,设计作为一个越来越受企业所重视的战略手段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的首选。怎样让设计为企业达到最大宣传影响力呢?怎么样让设计师、管理者以及企业客户在设计理念上达到一个契合呢?这也就让现在的设计公司面临一个大的挑战。 1什么是设计管理 彼得Gorb说,设计管理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在其企业目标的依据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 2“真实世界”中的设计 帕帕奈克的设计思想大概形成于1960年代末。他认为,设计要解决问题,而且要解决“真实世界”里的问题。他主张要为真实的“需求”(need)设计,不能为“欲求”(want)设计,反对在一些基本的人类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设计师就挖空心思地为消费设计社会里面的富人设计。他主张设计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拿出十分之一的时间为社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设计。 3真实世界的“三角关系” 3.1设计师、管理者与客户的需求 设计师、管理者以及客户之间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目标,这里所谓的设计目标不仅仅只是指最后把设计作品做出来,而是指能够满足三方需求: (1)在这样一个每天都在强调着创新的大形式下给了设计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无时无刻都想在怎么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新创意、新思想从而忽略了对与产品真正内涵的准确表达以至于达不到客户的要求。 (2)管理者的“经验论”,在设计沟通过程中,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引导新的设计工作。 例如笔者接触过的一个设计公司中在管理人员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受托为政府部门做“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一个户外宣传舞台的背景,管理者强调“把红色作为宣传背景的主色调”,更符合当下政治上的需求。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要了解政府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这既是一场政治活动,也是一场全民活动,设计公司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综合客户的需要,将红色和其他的色彩相结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供选择。 (3)客户看待设计,比较单一、直接。 目前设计业主要是由客户引导设计,对于设计行业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也有些可能只把设计作为企业营销手段的很微小的部分,所以,在设计理念、创新意识上不太会接受新鲜、大胆的设计。其实,设计应是作为企业的战略手段而不只是工具,客户来到设计公司会很简单的说对于设计没什么太多的要求,就只希望能够显眼,过往的行人能在在最短的时间内这块那块广告牌上清楚的下他们公司的电话或者名字,抑或是短短的停留,并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信息的整合。 3.2设计管理人的定位与作用 当代设计已经告别了过去设计师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演变成了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这时伴随着而来的便是设计管理,“设计管理人”在设计执行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问题,使他们到达统一的设计目标,都为着这一个目标协作。为设计师创造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为客户创造出更好的利益,了解更多的市场需求;赋予设计新的意义,设计除了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够宣传企业的一种精神,让人们看着这个设计本质,而不只是设计稿本身这里或那里的不协调,而是能否准确的传达企业的文化,设计作品的内涵。设计的价值除了需要企业的成功来体现之外,还需要“设计管理人”来调剂。那么怎么样构建一个“设计管理人”的时代呢?试想想如果三方都能够在设计执行中有一定的取舍,那么势必对于好的设计的产生有一定的催化剂的效果。设计管理人要具备判断审美和其他与设计相关事项的能力,能估计针对目标市场的服务的价值;也要具备能意识到创意和设计活动的本质及其在组织效能中所扮演的角色。 3.2.1客户关系管理 在客户眼里,设计产业可能是一个不成体系,客户可能不知道能从设计团队咨询得到什么,因而,设计管理人需要和客户保持联系,传递最新的信息动态,客户需要向设计管理人及时更新公司新的战略等企业内容。“设计管理人”需要用有力的市场调查来说服客户,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与设计管理人共同配合,品牌的再设计就是为了让产品品牌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与时俱进,因而,取出品牌的内涵精髓,舍去冗杂繁复是设计管理最终的目的。 3.2.2设计师工作关系管理 “设计管理人”让创意人集中于创造影响力才是更为迫切要做的事。设计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设计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看法,不需要去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管理人有必要对设计师进行正确引导,真正好的设计除了自身的创意感,也必须符合市场的需要。要明确一点: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好的设计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来使其完善,萃取出设计中的无限创意,舍去纯艺术中无拘无束,才能让设计师在市场与个性张扬上寻求到平衡点。 3.2.3设计过程管理 有一部分企业具有设计领导的潮流气质,如苹果、飞利浦和索尼公司。设计领导类的企业试图在他们的设计流程和商务提供中做到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企业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的提供消费者需求、市场信息和研究资料,确保设计团队能始终正确的体现产品、服务中的创意语境。还有一部分企业是要利用设计将品牌提升,设计管理人在品牌价值、品牌发展、品牌提升的策略、战略尤为重要,消费者要重新认识品牌,但又要保留原品牌的商业价值,设计管理人要运用审美、创意等设计手段来来唤起企业品牌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4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韩国产业设计振兴院院长郑庆源这样界定,设计管理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把设计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的战略工具,研究管理者、设计师和专家的知识结构,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创造有生命力的产品。设计管理旨在有组织地联合创造性及合理性去完成组织战略,并最终为促进环境文化做出贡献。范例:《常德高速公路收费站文化艺术长廊策划创意设计场地规划案》。这是一个以“上善若水•德行天下”为主体思想的设计策划案,旨在表现拥有沅澧两水深厚文化的常德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成为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名城。首先,需要了解常德的文人、地理等背景,然后了解常德的政治背景,我们通过对文化不断的渗透、融合产生最初的创意,将政治和精神文化通过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空间设计师、项目策划师及城市建筑等相结合产生最好的设计,体现功能性的基础上,对整个文化带来影响力。项目价值:呈现一座城市的不同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型城市的独特魅力。奋斗目标:以干线公路风景建设为突破点,逐步建立常德风景道体系。设计灵魂:创造力在常德,根植在独特文化的神韵里。艺术定位:生命是一场蝶变,因其苦难成就其伟大。常德,一座历史与文化交融之城,我们将以弘扬常德文化为宗旨,通过精神之门——物质之门——心灵之门把常德景观、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民俗文化表演汇集,以沅澧母亲河流域为基石,营造了一个精彩美妙的世界。常德——天工造物的景点都是一首首凝固的交响诗,那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则是一幅生动活泼的风情画卷。通过我们当代的资讯设计艺术去雕琢一个全新的常德东方之珠——常德城市风景道。“风景道”的概念是近几年从“景观大道”引申发展而来。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的和增进游憩观光价值的景观道路,是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观光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多重价值的融合。在这个案例中,设计管理人根据政治背景、城市品牌规划及城市建设的需求下提炼出了“城市风景道体系”这个概念。 5结束语 创意是最有效的媒介物,因为它无处不在。每一天,我们都为创意产物、故事、信息和经历所动容,创意为个人、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带来了更为广泛和综合的影响。设计管理人及其团队要不断的发现企业的文化底蕴,才能很好的根据市场要求去整合资源、管理资源从而创意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设计管理是对品牌传达、升华和设计过程的控制,设计管理已经不只是设计师、客户、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了,是室内设计、空间设计、雕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等当代信息电子技术、交互设计之间的“大设计”艺术联系,怎么将这些资源完美的整合、融合是当代设计界的课题,文化、创意便作为好的设计与设计师之间的纽带,怎么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设计师不再是什么都必须会的杂工,而是整个设计管理体系的核心,设计师必须从大设计出发,将设计提升到精神领域,将设计效能最大化。 作者:刘佩 单位:常德千禧龙影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管理探微 1一体化设计概述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最优资源的一体化集成在设计一体化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通过有效结合建设单位的优势和项目设计单位在体系、经验、技术上的优势,实现工程建设增值的目的。对运营商而言,进行管理创新是不断提升运营水平的重要条件,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运营商应当从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简化流程、缩短工程设计的相应速度、建立更顺畅的工作流程、建立更合理的组织方案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可见,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体化管理,而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设计环节一体化。 2通信行业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应用 2.1通信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分化分工管理 无线配套专业、数据专业、传输专业、交换专业、无线专业是依据通信网络特点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划分,本文将通过3G—WCDMA对各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众多不同专业紧密配合是3G—WCDMA网络设计施工的前提,要完成工程设计施工就必须运用一体化管理,主要专业分公设计包括:无线专业,主要运用于基站设施、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交换专业,主要运用于网管、软交换设备;数据专业,主要运用于路由器、交换机、数据网管等设备;传输专业,运用于无线专业、数据专业、交换专业之间的数据传送网络;无线配套专业,运用于动力空调、基站配套土建装修、机房、机楼等专业工作中。以上各个专业是完成通信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各专业特点出发分析各专业的相关性可知,传输介入专业与无线配套专业、无线专业和传输专业、无线专业与无线配套专业是其中具有加强相关性的专业。 2.2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站在网络工程设计施工这一方面看,设计院按照专业进行部门设置的局面在适应建设单位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通常来说建筑、通信电源、传输通信、数据通信、交换通信、无线通信等专业通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由设计院相关配套专业、传输、数据、交换、无线等专业部所负责。当前设计院的项目团队通常由单个专业部所或几个其他专业部所的设计人员组成,进而实现运营商专业性较强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信息管理层、工作层、协调层、决策层是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的构成部分,相关人员职责设计如下:设计决策人处于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决策层中;设计总控人是设计施工方案中协调层的设计施工项目总负责人;技术总监是设计施工方案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领域的技术权威;专业主管是设计施工方案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设计工作的组织者;专业设计人员是设计施工安安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设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信息管理员属于设计施工方案中的信息管理层。 2.3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机制设计 不同部门、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是有效实现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这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通常情况下“三层架构”、“两类信息”是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其中专业主管环路、项目小组环路、总控人环路是三层架构的构成部分。①总控人环路。相关工作人员在启动项目前需协商项目方法、原则、结构、框架等内容,进而促进优良的项目运作架构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与此同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还需协调大方向和各专业相互制约的因素。通过本环路的建立信息渠道获得疏通,管理链条被简化,单位协调和跨专业协调困难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善。②项目小组环路。本环路是通过总控人全面监控管理本单位项目小组内进度、资源等方面实现的。处于设计组织工作的半后台状态是本环路的特点,专业间的协作约束通过本环路的引进获得了极大的加强,传统模式下相互间可协调不可管理的专业壁垒被打破。与此同时本环路还具有较为明显的疏通信息渠道和简化管理链条的作用。③专业管理环路。该子项基层工作质量、进度管理前台工作由建设方主管监控、监理方主管牵头实现。在不同专业主管环路间协作时,应先采用各主管环路间自行协调的方法,在前台协调不畅的情况下再利用总控人环路解决。当处于本环路与传统分专业模式中时,不同专业具有相当的信息途径,能够实现大量常规工程信息的传递。但是专业主管环路在项目小组环路和总控人环路的后台支撑下,才能有效发挥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协商信息和指令信息是两类信息的构成部分。首先,指令信息。由于任务指令是建设方和监理方要求设计方单向传递,所以本信息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设计任务指令也可由建设方直接向设计方向发出。其次,协商信息。专业成员、小组成员间的集中交流以及两两之间项目交流就是协商信息,该信息具有多向性的特点。 3结语 设计项目一体化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使通信建设单位对设计项目分专业管理的传统模式导致的信息传递渠道冗长不畅、工程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其突破性、独特性明显。可见设计项目一体化是通信建设单位管理建设网络通信工程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一体化设计,并据此对通信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分化分工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等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但文本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通过设计一体化在网络通信工程的有效运用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徐刚 单位:广东长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景区品牌形象设计管理论文 1景区分区多而杂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原先规划是:一水,一道,三十六景。一水是指:梅湖幽深的黄金水系,通过对水系有序的组织和梳理,使梅湖的水上游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品牌。一道是指:一条古驿道。有诗云“:五里三桥好风光,驿道沿湖同向塘,古时梅姑桥上过,青云道院慰心伤。”规划将结合碑志记载,恢复“五里三桥”的驿道风光,道宽不超过3米,均用条石铺砌,沿道两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供游客驻足休闲的场所。按古貌进行原始打造。这样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对景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三十六景是指:青云谱是一处景色优美的区域,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景点为20处,分为“谱内十景”和“谱外十景”。我认为管理者可以在游客旅游路线上明确主要次要,强调以八大山人为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树立景区人文形象,把握好景区“一道”这条最具特色的游览路线。让游客设身处地的感受古人的闲情雅致。并可以在这条路线上沿途设立直行车出租点,让游客自由选择步行或骑行游览。并在主要景点的路口进行明确详细的路牌指示和人性化的引导,减少游客途中迷路的情况。 2景区设施管理维护不当 细节的管理和维护是国内很多景点都忽略的,在去往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的小路上,许多破损的墙角和窨井盖及涂鸦小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在煞风景的同时也隐藏安全隐患,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在管理上更应关注细节,不在小事上疏忽,避免在细节上给景区的形象打折扣。管理者想要提升景区形象就必须注重细节,树立干净整洁的景区品牌形象,加强保护景区设施的宣传力度并及时给予修护破损的公共设施,避免安全隐患。不断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与时代结合,进行艺术创新,以日本富士山景区为例,在景区道路上的窨井盖井面上浇铸出富士山的图案,将呆板的井盖改造成一幅幅风景画,不但美化了景区道路,更吸引游客眼球,赏心又悦目,让景区形象刻入记忆。这种在细节的处理值得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借鉴。由于前往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游客,大多是慕名“八大山人”而来,从主入口进入景区后却没有太多关于八大的影子,似乎整个景区和八大山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景区不可复制的最具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核心元素——八大山人没有任何体现和利用。连排的仿古建筑形象单一枯燥,八大山人景区在形象管理上可以利用这些不起眼的井盖做文章,烘托景区气氛,提高景区艺术品位。将八大的画浇铸在井盖上,景盖的外形复古别致,让行走的氛围更加美好,游客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用心去呵护景区设施,更能成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一大特点。 3景区管理开发缺乏品牌概念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在管理上缺乏品牌的概念,如今旅游业飞速发展,景区品牌标识的设计对于提升景区的形象和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许多景区都推出了自己景区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如迪士尼乐园。迪士尼旅游纪念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商标。而八大山人景区内并没有专门的纪念品商店,更没有关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品牌的纪念品,仅有的几本各种出版社出版的八大山人书画集根本满足不了中国人到此一游的纪念情结。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在形象管理上应意识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将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是快速在旅游行业中凸现的必经之路。景区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志和一成套成熟的八大山人旅游纪念品。标志的设计代表着景区的形象,它至为关键。对于标志的设计我认为应当体现“传承”和“融合”,传承八大山人的文化和精神,融合现代与时俱进。传承与融合似乎这也是景区管理的最高精神层次,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标志设计的元素选择上,选用了印章这个传统元素,八大山人有很多的印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驴印,然后选用了八大一幅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花鸟图中提取元素,将国画元素融入印章中,在颜色的选择上红图白底,红衬托出的白底图案是八大笔下的小鸟,都说八大画里的鸟眼珠子都能转动,传神的眼神指示前下方,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八大山人纪念馆的主题上。设计完后的标志远看上去像国画里的印章,醒目而有韵味,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整体氛围和谐统一。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上,应避免纪念品形象单一,树立精致儒雅的新型品牌形象。在书籍,扇子这些传统纪念品的品种以外,可以推出一些有设计感的现代化的纪念品如:八大山人文化T恤和明星片等。纪念品种类的多样化方便旅客选择,旅客购买纪念品,更是一种对景区文化和形象的宣传和支持。 4结论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形象管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市场环境而改变,景区的品牌形象的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地变化,只有把握好景区的主次要关系,创新与传承八大山人的人文精神,改变原先粗糙的管理模式,塑造具有八大特色的人文景区氛围,才能给景区的形象带来新的突破。将八大的故事,文化,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把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打造成江西的一张名片。 作者:温芳 单位:南昌大学 设计管理论文: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石油工程论文 1EPCC项目设计管理组织结构 相对于传统的业主主导采购,设计、施工和试运分别分包的项目模式,海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的EPCC总承包模式中,设计分包商的设计对于工程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设计造成的不可控制风险大部分由业主转嫁给了总承包商。因此,EPCC项目对于总承包商的设计技术管理水平及协调能力要求高。 1.1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 除项目主管设计、技术的领导外,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设计技术部在项目前期将主要负责详细设计的管理工作,详细设计基本结束后,设计技术部相关工程师将转移到现场,为现场施工和试运提供技术支持。除部门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外,还应配有各主要专业工程师,如,工艺、配管、动(静)设备、电气、仪表、土建、结构工程师等。工程师的首要条件是精通专业,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能够在本专业范围内对设计分包商提交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并确定技术方案,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外文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用外语探讨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1.2详细设计团队管理 为对设计分包商有效地进行管理,原则上应考虑设计总承包模式,将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工作分包给一家设计公司。若设计分包商将其中的一部分设计工作分包,分包公司资质及工作范围切割需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批准,由设计分包商对分包公司进行管理并对整体设计质量和进度负责。设计分包商应成立单独的设计项目组,配有设计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同时,各专业应选调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并且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的工程师。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应对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逐一进行面试并决定是否录用,一旦录用,若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退出项目必须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的批准。 1.3详细设计管理决策机制 EPCC项目部一般应设置技术委员会,凡涉及重大设计方案调整或变更,必须由设计技术部报技术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提交业主。在技术委员会架构下,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设计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设计分包商项目经理、副经理等组成设计管理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组长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担任。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详细设计工作,在出现技术争议时,负责召集相关各方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结论。 1.4详细设计管理执行机制 详细设计管理一般应实行专业总负责人制。详细设计分包商对每个专业都必须指定一个专业总负责人,其对本专业设计文件负全责:组织、协调本专业设计人员按照设计计划,在合同文件基础上开展详细设计;审核、批准本专业提交的设计文件,确保设计质量;并对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方案起决策作用。与之相对应,EPCC设计技术部也应指定各专业总负责人在本专业范围内负责有效控制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进度、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同时,负责组织和协调本专业范围内对采购、施工和试运等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 2详细设计的管理与控制 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总价锁定、工期锁定,工作量增加索赔异常困难,一旦项目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在这种情况下,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管理工作应在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 2.1严格控制详细设计变更 设计管理对于控制项目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费仅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而设计阶段对于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经济合理的设计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5%~20%。因此,设计阶段是EPCC总承包商进行成本控制最有效的环节。EPCC项目详细设计管理首要目的就是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在详细设计阶段把项目成本控制在总承包商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限额设计法,按照投资限额分系统控制设计,在国内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求EPCC项目造价控制团队全程参与设计管理。由于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由多个国家异地办公,造价控制团队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这一方法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初步设计FEED(前端工程与设计)通常较为详细,已经将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参数及材质、执行标准等基本确定,因此,设计管理应以业主招标文件内的FEED设计文件、标前澄清、总承包商技术标(以合同文件作为基础),作为详细设计基础,通过严格管理设计变更,控制设计分包商在合同范围内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脱离合同要求的拔高设计和过度设计,从而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设计变更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范围调整;第二类是设计优化;第三类是调整FEED设计方案。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设计变更管理的第一技术负责人,若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可能出现设计变更,各专业总负责人应汇报至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若影响较大,则还应由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讨论后上报至EPCC项目技术委员会。对于第一类设计变更,应由设计技术部提供详细的工作范围描述和工作量作为EPCC合同部变更谈判的技术支持,待收到合同部明确指令后再开展后续的详细设计工作,要做到“变更不批,不增加工作范围”。第二类设计变更主要是FEED部分设计过于保守,存在严重的过度设计,设计技术部应组织设计分包商做出稳妥、安全的新设计方案,说服业主技术人员接受和批准,从而节约项目成本,为其他潜在的工作量增加创造成本空间,做到“确保安全,合理优化,争取成本空间”。第三类设计变更主要是因为FEED设计存在问题,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这类的设计变更要区分处理。如果因为安全、法律法规等原因而不得不对详细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将相关技术支持文件发给合同部,由合同部根据EPCC合同决定是否提起变更索赔,做到“事关安全必改,是否索赔合同确定”;如果因为业主提供的基础数据,如,原油黏度、含水、含盐等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支持合同部开展变更索赔,但是,采购等工作应在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开展,做到“责任不在我,设计可先改,变更不批不采”;如果详细设计分包商或业主出于经验或参考其他项目,要求改变设计方案,提高详细设计要求,则设计技术部应坚决予以制止,在得到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再按照新方案开展设计,做到“不碍安全,变更不批不改”。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在详细设计执行过程中,设计管理团队按照上述方法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在油田集输光纤工作范围调整、消防泡沫系统和火炬设计高度优化、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水处理系统和天然气外输管线材质升级、原油电脱盐器操作温度调整等设计变更中为EPCC总承包商避免了约2000万美元的损失。 2.2详细设计质量管理 在EPC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质量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装置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费用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保证采购起点的高质量;高质量的设计图纸可以减少施工返工,加快施工进度;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确保装置顺利投产运行。因此,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确保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质量,提高其设计准确性、适用性、合理性。 2.2.1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详细设计的质量管理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避免设计文件有明显错误,如,文字拼写错误;语句不顺;不同文件技术要求相互冲突;标准引用不当;不同专业之间界面无法衔接等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设计工程师责任心,加强校对、审核力度,统一详细设计规定等措施来减少乃至消除,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对连续出现明显设计错误的工程师,可由设计技术部对应的专业总负责人汇报给设计管理核心小组,经讨论后,责令其退出项目。二是,加强设计文件的校对、审核力度。详细设计项目组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的第一质量负责人,认真校对、审核设计文件,对本专业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质量负首要责任。三是,详细设计项目组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相应的详细设计项目组专业总负责人双签审核。四是,详细设计项目组应对详细设计遇到的共性问题从项目层面统一做出规定,分发到各专业具体执行。 2.2.2优化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优化设计,切实提高设计文件的深度,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要求设计工程师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采取的措施为:一是,要求详细设计项目组加强专业总负责人队伍,所有的专业总负责人必须具备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决策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作用,每周举行设计交流例会,对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对有可能进行设计优化的问题重点加以关注,持续进行督促,直至形成结论。三是,强化奖励机制。对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并最终得到业主认可的设计工程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FEED设计将高压火炬高度确定为96m,安装和检修极为不便;详细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管理团队和设计分包商认真分析,发现FEED设计确定火炬高度时将太阳辐射热0.79kW/m2考虑了进来,而根据APISTD521《泄压和减压系统》以及伊朗国家石油标准IPS-E-PR-460《火炬和泄放系统工艺设计》,油田所处为偏远区域,计算火炬高度时可将太阳辐射热排除在外,从而将火炬高度调整优化为45m,大大节约了采购和施工成本。 2.3详细设计进度控制 详细设计进度控制对整个项目至关重要,如果设计进度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则会影响设备材料的采购、制造、供货和现场施工进度。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工期锁定,如果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设计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在把握好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详细设计进度,使设计的进度计划与设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及试运行等进度相互协调,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采购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为了给详细设计争取到足够时间,EPCC项目总承包商可在开始投标时即先行与设计分包商组成联合体,双方约定风险与收益共担。在EPCC项目投标与谈判过程中,设计分包商不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在FEED设计基础上提前启动详细设计,重点完成工艺模拟计算、工艺物料平衡图、管道仪表流程图、站场平面布置图、各专业设计基础及规格书等重要设计文件的校核、优化和升版工作,确保EPCC合同授标后能够立即提交业主审批,从而尽快开展HAZOP(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SIL(安全等级划分)研究。同时,提前将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准备好,尽快由采购部发出。除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外,还应主要从几个方面控制详细设计进度:一是,详细设计计划是纲,在详细设计开展之初就要由设计技术部牵头,组织设计分包商、EPCC项目采购部、施工部、试运部对详细设计计划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细设计计划。计划一旦确定,计划工程师每周要对实际设计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跟踪、计量与量化对比,并对落后的工作进行分析,找出进度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进度弥补措施;在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设计进度计划的指导性和可遵循性;同时,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关键设备和材料招标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确保工程进度关键线路上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二是,要充分认识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设计质量与进度出现矛盾时,要求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确保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质量需要增加文件的准备时间,因而,对设计进度会有一些影响。但是,高质量的设计文件会减少业主的审批意见,缩短业主的审批时间,同时,还会提高业主对于设计质量的信任,为后续设计文件创造出更好的批复氛围。三是,为避免厂商资料滞后而影响设计进度,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积极做好厂商和设计分包商之间的协调与督促工作。设计分包商在招标技术文件中要明确提出需要厂商提交的各种资料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设计审批时间,该要求将作为采购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后期协调与督促的依据。在与厂商签订采购合同后,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EPCC项目采购部及设计分包商密切配合,严格督促厂商按时提交厂商资料,以及设计分包商及时返回审批意见。必要时,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可通过采购部安排厂商与设计分包商工程师进行集中办公,以便加快技术沟通。 3结语 详细设计是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最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工期和工程质量,因此,项目总承包商必须加强对详细设计的管理。项目总承包商应成立专门的设计技术部,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工程师,建立起专业总负责人制,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以EPCC合同为基础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加强设计校审、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尽可能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和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设计计划,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项目要求。 作者:蒋峰 陶利锋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探讨 1.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的设计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能源分析情况来看,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消费量同样很大,浪费问题颇为严重,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建筑能耗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每年消耗的材料占世界能耗的40%以上,石油消耗超过三亿吨以上,煤炭消耗达26亿吨以上,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建材消耗高居世界第一,污染排放量也高居世界第一。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家园环境,就必须要重视节能,加强建筑领域中节能环保设备的选择,运用自动感应的电气设备,人走设备关的环保态度,强化人们的环保理念。 2.绿色建筑的理论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秉持节能、健康、自然与经济、适应性高的原则。设计要以节能为核心,在选材、施工等环节也要以节能环保为前提,绿色建筑设计要在温度、声光及室内环境方面创建良好且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从根本上来说,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基础,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应在设计时就为适应新技术的更新发展预留空间及操作接口。 3.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从上文的分析情况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具体来说,绿色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设计也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从根本上来说,建筑是人类发展服务的,是为人类创建舒适健康生活与学习空间的,因此要在设计中减少噪音、辐射计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人体的威胁,在设计中选用低碳环保无毒的材料及装修材料,合理设计采光,良好的通风环境,实现美观且节能的目的。 3.2降低能源损耗 从我国能耗的比例来看,建筑能耗占首位,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的重点,降低能耗要从以下两点着手控制:首先是要降低建筑材料在运输、装车及卸车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其次是降低其使用工程中的能源损耗。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降低建筑能耗对全球能源节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3提高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要增强自然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强化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内部热能。将所有建筑施工中剩下的边角料收集起来,采取有效技术进行在加工,重复利用,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威胁,同时也降低成本。对木材与保温材料等的可再生利用,降低对大自然树木及其他资源的开采,保护环境质量,降低环境负荷。 3.4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尽量选用寿命较长的材料,进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建材的耐久性,尽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材料损失与维护造成的成本增加,当然,不是耐久性越长的建筑材料越好,而是要与建筑使用寿命相当,既保证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的投资,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3.5加强对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 现在,人们对绿色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昂贵的建材、绿色的蔬菜、材料等等,绿色与昂贵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划等号的,为后期的改造留有操作接口,降低了后续的改造费,因此,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适应性与经济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建筑成本,加强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降低施工成本。 4.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舒适健康、高性能及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人员间的配合。完成一项工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某个人,必须要依赖整个团队方可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与国家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就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建筑师、建筑结构工程人员、预算人员、暖通人员间的联系,互相沟通,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预案,利用其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水平。其次,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设计方法必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满足不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上选择现代化的新型技术,选择先进的工艺与设备,以环境为基础,从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等理念着手,提高设计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与普通建筑不同,绿色建筑的建造者无法立即回收到收益,因此,推广绿色建筑的难度较大,政府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贴对策,实行优先审批、减免税收的政策,激励建筑设计者与建造者的积极性。 5.结束语 要想做好建筑设计的难度很大,而绿色建筑设计就更难,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必须要遵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在未来的设计中,为人们提供更多完整且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作者:朱丹 单位:黑龙江城建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设计管理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研讨 一、市场环境变化下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而大学是为企业提供设计人才的外部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还并不完全结合市场,能够把市场和设计结合起来人才非常匮乏,因此革新艺术设计教育,为企业输送设计管理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战略性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拥有设计管理能力的人才,即,拥有了具备创意性的设计思维及有效率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如今许多企业不仅让艺术设计人才在设计部门工作,还把他们安排在企业其他部门工作,他们的设计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并取得了成功。 医疗机构MayoClinic在核心部门安排设计专业人才,快速的开发了新的系统和新产品,最终获得了成功。Jack Jones把设计人才引入到市场部,让设计思维接近市场战略,强化了品牌形象。艺术设计也可用在企业内部过程的革新。美国最大的食品企业Kraft,与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对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了改善,对物流公司运送货物的托盘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的几率提高了162%2。Google、PFG、Telenor公司的CEO意识到通过设计改善企业内部工作环境非常重要,于是在公司投入设计管理人才,对公司环境进行改善,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革新能力。终上所述,设计管理人才能为公司带来创新的思维及革新的方法,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途径,而大学持续为企业输送设计管理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二、以设计管理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及教育内容 (一)教育目标:信息知识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和谐的自然环境、人类新生活的价值及明确的设计哲学,共同构成了以创意性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随着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人类价值观的变化需变化。信息知识的多样性与共通性,未来和谐的生活环境,都积极的反映出人类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文化诉求,必须制定新的教育指标,追求以研究为中心的深入化教育。设计哲学重视人性与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之间有机的关系。首先,造型哲学的价值方法论追求政策性、多学科教育,把造型观念作为教育目标,运用到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当中。其次,分析适合人类创造性的造型思维,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创意性的概念化可以制定及开发出设计造型教育课程,让学生判断出什么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他们创造性的感官和独创性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实施,并开发有依据的方法论。最后,理解设计造型要素和造型语言,连接创造性功能的方法,是明确设计教育目标的意识,实现设计造型价值的体现。 (二)教育方向:追求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开发独创的教育课程,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 教育的方向要转向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并追求教育的深入化。不仅要打破学校与企业的障碍之壁,并且要有效的融合。艺术设计学院要敢于走在革新的前列,教育的方向要把研究、知识、创新、商业衔接起来,意味着必须从整体上来判断开发投入的比重。首先,提供专业化、深入化的知识和信息了,脱离单纯的形态为主的艺术设计领域,形成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第二,创建独创的研究活动来进行品牌开发,并倡导设计师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以此来最大化设计产业的附加价值。第三,把所需的独特的研究主题和基础研究相结合。第四,让高年级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开发、设计、管理系统的项目流程。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是把研究、知识、创新、商业有机结合,追求教育水平的高级化、深入化,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务实教育。 (三)教育内容: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赋予相关的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 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要随着知识的更新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的变化而改变,同时艺术设计教育以人类生活、多样化的文化及生活环境为中心4。人类、环境及信息化时代,最新的需求是对事物最本质的解析。设计教育具体的内容要考虑到,新技术与方法论,研究与设计造型相关的内容,除此以外也需要理解未来社会和人类生活的价值观、文化、环境及现象学、人类学、信息沟通以及对商业设计的认识等等5。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赋予相关的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 三、结论 产业社会时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学生有预见性的观察能力,视觉层面的认识能力,学生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及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优秀的造型能力,因此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把不断的课程开发作为重点。教育课程的本质必须向融通性和弹性需求性转变。通过获取方法论、科学的思考能力及审美造型能力等来创造设计价值。社会在不断变化,倡导革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意义在于,对未来市场进行展望的同时,开发出提高学生设计管理能力的创新课程。 首先,在信息知识多样性及共通性的背景下,和谐的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类新的生活价值,明确了的设计哲学理念,这些构成了以创意性及设计管理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其次,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我们要追求以研究、实际操作及开发独创的教育课程为中心,使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教育。 最后,艺术设计教育内容要要围绕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来制定,并赋予相关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不明确,教育内容不足之处,需要积极应对新时期时代的变化。本研究在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及内容上提出了观点,本研究能成为往后开发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基础参考资料。 作者:欧珍 金千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议住宅楼房装修与室内设计 摘要:本文就当代居民住宅楼房室内装修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已的看法,并提出从构思意境、装修风格、空间利用、绿色环保等方面入手,提升住宅室内设计效果,优化整体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室内设计;意境;装修风格;空间利用;虚实结合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住宅楼房室内如何装修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居住环境变得高效、合理、舒适成了室内设计工作者的首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笔者来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住宅楼房室内装修设计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供广大同行学习交流。 2在当代家庭室内设计装修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2.1盲目攀比,过度追求豪华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设计装修的手法加以搬用,这样就会使设计装修效果走了题,例如大吊灯等一系列金碧辉煌的效果,感觉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气氛。这也是装修界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这种观点只能误导住宅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过度追求豪华,不但价钱昂贵,而且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因此,这是住宅室内设计装修中的大忌之一。 2.2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 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决不能让大尺寸的家具占据人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这不仅谈不上气派,更谈不上舒适。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家具的比例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2.3盲目追求高档材料 在家庭装修中,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而取决于高超的设计质量。例如做雕塑的材料级别有高有低,笨雕塑家用高级材料也不一定能雕出精致的作品,相反巧雕塑家常可利用低档材料作出新颖精致的作品。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才是正确之路,而绝非是滥用进口大理石、钛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2.4忽视使用功能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追求美观应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装修安装了大吊灯,往往因为乳白的反光灯罩及磨砂灯泡,造成了昏暗的照明效果,既费电又不适用,且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又如有的吊柜拉手过高,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有的家庭装修,过分追求小趣味,在地面分割上没有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各种材质,所拼贴出来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没有起到功能分区的导向作用。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另外在门洞较为集中的地方,没有注意门的开启方向,造成了彼此交叉干扰。这些问题似乎不大,如果处理不当,依然会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不可掉以轻心。 2.5随意堆砌装饰成品 在室内装修中,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而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似是而非、粗制滥造的成品,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如大尺度的顶角线、粗糙的门套线、超尺度的圆形顶棚线,因为细部是超尺度和杂乱无章的,所产生的后果既缩小了本来就不大的居室空间,又失掉了典雅大方的气韵,还丧失了家庭装修应有的温馨品位。所以选择成品时,需根据设计意图加以审慎的挑选,方能使家庭装修达到理想的境界。 3住宅室内装修设计的发展趋势 3.1构思意境,实中有虚 要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用户考虑家装时“实”处考虑的多,而“虚”处考虑的少,甚至于缺乏考虑。“实”不是不应该考虑,但它们都是漂浮在家装中表面上的东西,问题在于把这些建筑装修材料堆积在一起,欲取得什么样的装修效果,常常有欠研究,也就是没有在感觉得到而又看不到的内涵“虚”字上做文章,有了良好的创意,就有可能使家庭装修居于较高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有力地排斥那些华而不实、珠光宝气、比例混杂、尺度失调、章法紊乱、庸俗不堪的所谓“家装”。 在家庭装修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后代的作用。居住空间设计对我们来说是物质享受也好,精神生活情趣也好,都还不能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和神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下一代能在优雅的环境中培养出优雅的气质。看到优良的家装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还可以起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这应是当今家装的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特色。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也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总的构思方案确定了,选择装修材料、卫生器具、灯光类型、厨房设备等就有的放矢了。使用者应权衡利弊,加以选择,这些皆存在着色泽、质感、机理与造型的问题。设计若选择不当,或者说未能与创作意图挂钩,机理过密则繁,过疏则简。因此“, 实”的取舍,应服从于“虚”的要求,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2关注风格的形式美 在家庭装修中,选择哪种风格形式,经常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是欧风的,还是中国的;是后现代的,还是巴罗克的;是返璞归真,还是地方特色的等不胜枚举。这就是说在家庭装修中,切忌乱套各种形式,应注重观念的新颖别致、空间体形的组合、新型材质的择优选用、先进技术的采纳,结合各自的意趣,探求既有文化历史底蕴,又具时代特性的家庭装修的作品。 3.3充分利用空间 在设计装修中,实际效果与空间充分利用,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应认真钻研,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论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嚣之用。凿户牖以为宝,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表明了实体与空间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启发我们珍惜得来不易的使用空间。以此推理在家庭装修中,应防止超尺度的装修和家具陈设。 3.4设计时注意通风采光 阳光的充分利用,除有利于创造明窗净几的气氛之外,还有利于紫外线消毒杀菌。保证通风的畅通,除可摄取新鲜空气外,还可有机的借进室外景观。有的居民在家装时,忽略了通风采光的问题,把窗帘设置的比较封闭,致使室内气闷幽暗,令人感到十分压抑,而且还有碍人们的健康。还有的把暖气罩设计的不够通透,造成气流受阻,既影响了取暖效果,又损失了能源。也有的家庭装修在顶部灯具的选择上,常将注意力单纯地集中在美观上,忽略了照明的光效,极易造成电能的浪费。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住宅室内装修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因此,作为室内设计工作者,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构思分析,借鉴成功经验,注意虚实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住宅室内设计的优秀作品。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谈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与施工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精装修住宅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优势,然后从总体上针对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进行了重点介绍,并讨论了精装修住宅的质量控制,最后总结了精装修住宅施工营造方面应该考虑的要素。 关键词:精装修、设计、施工、色彩、住宅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小区的环境,还包括住宅的装修。住宅的装修必须在环保,对身体无害的基础上保持美观、大方、实用。纵观我国住宅装修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位负责统一装修的福利房、毛坯房时期、精装修时代。跟福利房相比,精装修住宅的装修更加多样化、更加个性化。跟毛坯房相比,精装修住宅的优点更多:低碳、不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高、工期短、质量高等。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很多开发商推出了“菜单”式装修,从装修的材料到装修的形式均可以由消费者自己选择。随着住宅装修的进一步发展,商品房精装修已经成了商品房发展的主要方向。 2、精装修住宅的优势 2.1、消费者比较省心、放心、省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选材,监督装修质量。对于精装修住宅,消费者买到房子即可入住,不必在为装修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精装修的住宅的质量是有保障的,物业部门随时进行售后服务。精装修住宅还可以有效解决装修时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其装修的材料都是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由开发商统一采购的,选择的材料都是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的。 2.2开发商通过良好的精装修住宅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竞争力。装修过程中的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都是统一进行的,可节约大量的成本,使开发商获得较高的利润。 2.3跟“毛坯房”相比,精装修住宅是成品房,随时可以入住,既具有价值,同时又具有使用价值。精装修住宅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 本文着重从总体上介绍了精装修住宅的设计要点。 总体设计之―――基面装饰设计。基面处于人的视域范围中,与人的接触较多,是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面装修设计应满足的原则:(1),基面与顶棚和墙面共同构成整个室内环境,是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必须与顶棚和墙面的环境协调一致,并且必须与家具等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2),地面图案的分划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图案还应该强调连续性和韵律感,对于门厅和走道等地的图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律性,对于布局比较自由或不规则的室内空间,基面的图案则应该自由活泼,同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灵活性。(3)基面的装修和装饰必须考虑楼面的结构,施工是必须保证安全,在首先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追求图案的设计效果,使形式更加多样化,色彩更加丰富,使其与整个环境相一致,达到良好的装修效果。(4)基面设计必须考虑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各种物理性能的需要,保证装修的实用性。 总体设计之二――墙面的装修设计。在视线范围内,墙面与人的视线为垂直的关系,地位最为明显,与人体经常接触,因此,墙面的装修对于装修的设计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墙面装修必须保证整体性。与基面一样,墙面也是室内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必须与其他部分的装修风格保持统一,使其能够很好的与其他部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墙面在装修时必须考虑其物理性质。墙面在室内具有有保暖、隔音、防火等作用,并根据空间的用途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装修时必须考虑这一点。(3)在室内空间中,墙面所在的面积比较大,所以其地位也比较高,装修的艺术性对于渲染美化室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墙面的图案、形状、质感都会对室内的环境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墙面设计的艺术性不可忽视。目前市场上墙面的装饰形式主要有抹灰装饰、涂刷装饰、卷材装饰等。可装饰墙面的卷材有塑料墙纸、玻璃纤维、人造革、皮革等,这些材料种类繁多,色彩丰富,价格适中,便于施工,在室内装修中被广泛采用。 总体设计之三――顶棚装修设计。顶棚由于其作用与基面和墙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与人的接触较少,所以其装修是室内空间中最为灵活多变和引人注目的。顶棚经过不同的处理,并与不同的灯具造型能相搭配可以增强室内空间感染力。顶棚设计的原则:(1)强调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必须与墙面、基面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同时具有各自的特色。(2)突出适用美观的要求,顶棚装修力求简捷完整,重点突出,不能破坏室内环境下重上轻的原则,同时还要具有艺术感和轻快感。(3)无论是室内哪个部分的装修都必须在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才能追求造型的艺术性。目前顶棚的设计形式有平整式顶棚、凹凸式顶棚、悬吊式顶棚、井格式顶棚、玻璃顶棚,可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而选择不同的顶棚设计形式。 细节设计则需要考虑的点很多,主要有:暖气片、空调、户内小走廊承重墙、电梯井相邻墙、门套、阳台落地窗的推拉门、管井、燃气引入管、灯位、插座、开关等。 4、精装修住宅的施工质量控制 精装修住宅的施工方式为标准化设计和现场成品化安装,并经过各方面的检测和验收,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建造高品质的精装修住宅。 4.1、材料、设备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所有材料和设备的进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把关:其品种、规格、外观、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包装必须完好,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及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报告齐全。经检验合格后,材料和设备才能进场,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独立存放,而且检验报告和施工记录必须保存完整,确保施工资料的可追溯性。 4.2、施工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间,以检验装饰效果、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安排专人在现场督促检查,配合设计部门落实设计方案,修正施工中出现的差错。样板间施工完毕后,经各有关部门验收达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在大面积施工的过程中,要全程跟踪装修施工过程,对关键工序严格实行质量控制,进场材料及时取样送检,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的各项检验。 5、精装修施工营造应该考虑的要素 5.1、空间要素 装修设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室内空间变得合理,并带给居住者以美的享受。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人们不断在探索更加舒适、合理,更加美的空间形象。 5.2、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对人的视觉、情绪、心理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色彩搭配既能取得美的效果,还有利于健康。 5.3、光影要求 人类生于自然,离不开自然。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不仅可以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还可以使人们感到自然和舒适。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5.4、绿化要素 绿化是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室内放置各种小盆栽,可以使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得到良好的沟通,增加室内环境的色彩变化,更人带来清新舒适的感觉,使室内的空间感大大增加。 6、结语 精装修住宅已经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趋势,对其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加舒适、更加合理、更加实用的精装修住宅出现。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谈现代办公室内设计与装修 【摘 要】文章从办公室的布置、空间区域划分、色彩搭配、照明系统、声音环境等方面,简述了现代办公室内设计与装修要点,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办公室;室内设计;装修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人们办公时间呈延长趋势,办公空间逐渐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中心,而办公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完整、有序、明快、舒适、现代、关观的办公空间形象能增加客户的信任感,也能形成一种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满足之感。因此,对办公空间的设计和装修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一、办公室的布置 现在许多家具公司设计了矮隔断式的家具,它可将数件办公桌以隔断方式相连,形成一个小组,在布局中可以将这些小组以直或斜排的方法来巧妙组合,使其设计在变化中达到合理的要求。另外,办公柜的布置应尽量避“墙体效应”,这样可使办公空间更具有弹性,同时也可使办公室更加规整、美观。OA系统家具可多样式组合选择,互相搭配运用,不受空间及时间限制,发挥组合之最高效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喜好,增加组合功能,所以选择OA是不错的办法。 二、办公室的空间区域划分 根据办公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的情况来合理划分、布置办公室空间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多年来无论是企业、学校、机关等办公场所都采用全隔断方法,即按机构的设置来安排房间。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不受干扰,而且设计方法也比较简便。但它的缺点是缺乏现代办公室工作的灵活性。有鉴于此,目前许多银行、公司开始兴起一种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并按功能、机构等特点划分,这是一种先进的办公室形式,它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适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采用办公整体的共享空间与兼顾个人空间与小集体组合的设计方法,是现代办公室设计的趋势,在平面布局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设计导向的合理性。设计的导向是指人在其空间的流向。这种导向应追求“顺”,而不乱,所谓“顺”,是指导向明确,人流动向空间充足。当然也涉及布局的合理性。为此在设计中应模拟每个座位中人的流向,让其在变化之中寻到规整。 (2)根据功能特点与要求来划分空间。在办公室设计中,各机构或各项功能区都有自身应注意的特点。例如:财务室应有防盗的特点;会议室应有不受干扰的特点;经理室应有保密等特点;会客室应具有便于交谈休息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其特点来划分空间。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考虑经理、财务室规划为独立空间,让财务室、会议室与经理室的空间靠墙来划分;让洽谈室靠近大厅与会客区;将普通职工办公区规划于整体空间中央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平面布置图中应引起注意的。 三、办公室的色彩与心理 色彩的特性使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不和谐的色彩则会让人感到消极、深重、疲惫。在现代办公室设计中,除了常规的黑色、灰色、棕色、暗红和天监色外,企业色也被大量运用在办公室的装饰设计中。企业色的加入使办公室有了新的色彩,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的精神传播。 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与变化的关系。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迭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改善空间效果。每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基于色彩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在设计中进行运用。 总的来说,办公室色彩的配置要依照“大跳跃,小和谐”的原则。大跳跃是指办公室之间的色彩变化。比如,你有3间办公室,3间屋子可选择完全不同的主调,但每间屋的门窗、桌椅和地板甚至明面的办公室档案和琐碎的办公用品都要保持自己的整体和谐,就是小和谐的原则。这样,尽管你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每到一处都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值得注意,不要以为办公室工作太过单调,所以办公家具的色彩搭配就可以“五彩缤纷”。若色彩搭配不和谐,非但不能使你感到舒适,色彩的失衡还会加重你的疲劳。 四、办公室照明系统设计 办公室照明设计的好坏是办公环境设计成败的关键,设计得好,效果倍增,设计不当,后患无穷。要有使人舒适的照明,除了要照得亮,更要照得舒服。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办公时间几乎都是白天,因此人工照明应与天然采光结合设计而形成舒适的照明环境。 (2)办公室照明灯具宜采用荧光灯。 (3)视觉作业的邻近表面以及房间内的装饰表现宜采用无光泽的装饰材料。 (4)办公室的一般照明宜设计在工作区的两侧,采用荧光灯时宜使灯具纵轴与水平视线平行。不宜将灯具布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 (5)在难于确定工作位置时,可选用发光面积大,亮度低的双向蝙蝠翼式配光灯具。 (6)在有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办公用房,应避免在屏幕上出现人和什么物(如灯具、家具等)的映像。 (7)理想的办公环境及避免光反射的方法。 (8)经理办公室照明要考虑写字台的照度、会客空间的照度及必要的电气设备。 (9)会议室照明要考虑会议桌上方的照明主为要照明。使人产生中心和集中感觉。照度要合适,周围加设辅助照明。 (10)以集会为主的礼堂舞台区照明,可采用顶灯配以台前安装的辅助照明,并使平均垂直照度大于300lx。 五、声音环境 (一)控制噪声源 营造理想的声音环境,首先应该降低或防止噪声的产生。但是电话铃音、办公设备发出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谈有时是必须的,所以在办公空间中通过控制噪声源来削弱噪声收效甚微。 (二)声音掩蔽 采取积极的手段加上一些声音,形成声音掩蔽,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的不良影响。声音掩蔽现象很常见,例如在地铁车厢中,如果说话声音小,对方就听不见,因为说话的声音(信号音)被地铁的轰鸣声(掩蔽音)掩盖了,这就是声音掩蔽现象。环境音乐是积极利用声音掩蔽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办公室中实际应用不是很多。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在心理上对办公室工作人员产生良性作用,减少对噪声的影响,从而产生安稳感和放松感。另一种是安装声音掩蔽系统。在天花板中设置用来掩蔽声音的扩音器,发出工作人员感知不到宽带域音作为掩蔽音,可有效地消除周围噪声对个人带来的影响。 (三)吸音屏风 选用吸音材料,也能有效地消除噪声。常见的有吸音地毯、吸音壁毯以及吸音天花板等。屏风工作站本身也可以成为吸音降噪的载体,如果屏风在原来隔音的基础上运用声学科技增加吸音功能,就能更好地消除周围噪声的干扰。因此,采用具有吸音功能的屏风工作站应该是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新动向。 总之,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做到及时更新设计理念,力争使办公室功能合理、舒适优美,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 作者简介: 龙毅,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我国当代室内设计与装修研究 摘 要: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有碍于体现家庭装修的温馨气氛。要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 关键词:温馨;实用;虚实结合 提起家庭装修或装饰,可以说大家都比较清楚的。但是要深入研究它的含义,就不那么容易解释了。因为“家”的内涵,包容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丰富的背景,所以在考虑住宅室内设计时,就应持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为老百姓作出优质的作品。 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有碍于家庭装修体现上述的温馨气氛,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片面追求豪华的倾向。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的设计手法和材质选择加以搬用,这样就会使装修效果走了题,如大吊灯、大灯池、大贴脸等一系列的金碧辉煌的效果,感觉不到一丝的家庭温暖。因室内装修界甚至有人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因为宾馆是人们暂时逗留的地方,人流熙熙攘攘,不可能存在家庭气氛,因此这种观点只能误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受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甚至有的家庭一味的模仿KTV歌厅的装修效果,把家庭变成了文娱的场所,也是文不对题的。总之,这些做法只能说是花了钱,却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因此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二、片面追求高档材料的倾向。 在家庭装修中,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而应高超的设计质量取胜。例如做衣服的面料有高有低,笨裁缝用高级面料也不一定能作出款式好的服装,相反巧裁缝常可利用低档面料作出款式新颖别致的服装。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于用材才是正确之路,而绝非滥用进口大理石、钛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三、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的倾向。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决不能让大尺寸的家具睹塞了人流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这那里能谈得上气派,更谈不到有亲切感。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家具配置是至关重要的。除去上述的要与空间尺度成比例之外,还应注意充分利用上部的空间,如在适当的位置多做一些吊柜和壁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储藏面积,而且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只有这样布置家具才有可能使家庭中的有限面积产生宽敞通透的感觉。 四、随意堆砌装饰成品的倾向。在室内装修中,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但是,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是是而非粗滥造的成品,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如大尺度的顶角线、粗莱的门套线、超尺度的园型顶棚线,因为细部是超尺度和杂乱无章的,所产生的后果,既缩小了本来不大的居室空间,又失掉了典雅大方的气韵,还丧失了家庭装修应有的温馨品位。所以选择成品时,需根据设计意图加以审慎的挑选,方能使家庭装修达到理想的境界。 五、忽视使用功能的倾向。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追求美观应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装修安装了大吊灯,往往因为奶白的反光灯罩及磨砂灯泡,造成了昏暗的照明后果,这种处理办法是既费电又不适用,且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又如有的吊柜拉手过高,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有的家庭装修,过分追求小趣味,在地面分割上没有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各种材质,所拼贴出来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没有起到功能分共的导向作用。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的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另外在门洞较为集中的地方,没有注意门的开启方向,造成了彼此交叉干扰。这些问题似乎不大,如果处理不当,依然会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不可掉以轻心。 在有些地方,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对简洁清新的室内设计,贬之为“没有设计”,其意思是非把居室各个界面和角落塞满了装修材料,才能称得上为“设计”。这种现象的存在,更加严重的是使为数不少的受害者,使优美的居住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污染和损伤,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也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在总的构思方案确定,选择装修材料、卫生器具、灯光类型、厨房设备等就有的放矢了。但是由于居民的职业性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业余爱好不同、家庭组成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以及经济水平不同等,在物质与精神要求上,也会存在着不少差异。如在选择木板材质时,对复合地板和实木地板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实木地板具有自然真实、木纹优美、软弹舒适、防滑安全等。有的则认为复合地板远比实木地板优越,主要是它具备木纹质地均匀、耐磨防潮性强、不需涂漆打蜡、安装方便快捷、不易变形隆起等,一般比实木地板造价低,符合大众的生活水平,而且从宏观上看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所以被不少人采用和肯定。再如在地面上是选择石材还是地毯的问题上,也是有不同听看法,石材、面砖之类的装修材料属硬质面材,其优点是耐磨光滑、色泽优美、机型生动、清洗方便等,但它在存在着不少的弱点,如:过于光滑极易跌倒伤人、过于豪华有失居住气氛、对中老年人或某些病人来说会有阴冷的感觉等。而地面铺设地毯,优点是松软隔音、舒适大方、整体性强等,但它不易清洗、藏虫纳垢,应是它突出的弱点。使用者应权衡利弊,加以选择。 装修材料、家装设备、卫生器具、装璜饰物、家具花色和电器灯具等的选择,皆存在着色泽、质感、机理与造型的问题。设计若选择不当,或者说未能与创作意图挂腻。机理过密则繁;过疏则简。因此,“实”的取舍,应服从于“虚”的要求,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家庭装修中还应重视“绿色设计”的问题。如:阳光的充分利用,除有利于创造明窗净几的气氛之外,还可以有利于紫外线消毒杀菌。保证通风的畅通,除可摄取新鲜空气外,还可有机的借进室外景观。有的居民在家装时,忽略了通风采光的问题,把窗帘设置的比较封闭,致使室内幽暗气闷,令人感到十分压抑,而且还有碍人们的健康。还有的把暖气罩设计的不够通透,造成气流受阻,既影响了取暖效果,还损失了能源。也有的家庭装修在顶部灯具的选择上,常将注意力单纯地集中在美观上,忽略了照明的光效,极易造成电能的浪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装修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为此切不可轻率从事,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分析,借鉴经验,虚实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家庭装修的优秀作品来。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谈精装修成品住宅的室内设计与施工 摘要: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形式,精装修住宅设计与施工对于保证住宅质量,提升住宅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精装修住宅设计和施工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新形势下加强精装修住宅设计技术的研究是住宅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结合精装修住宅的优点来探讨如何进行精装修住宅的设计与施工。 关键词: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施工;优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精装修成品住宅的设计和施工逐渐成为了当下住宅建设的潮流。当下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开发商和装饰设计、施工单位要想充分满足业主对成品住宅要求就必须要加强对精装修住宅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经历了由单位统一简装修的福利房时代、毛坯房时代、精装修房时代这三个阶段。随着住宅开发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目前精装修成品住宅已经成为住宅建设的主流。与传统的装修方式相比,精装修住宅具有巨大的优势。加强精装修住宅的设计对提升住宅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 精装修住宅的优势 精装修住宅与传统的毛坯房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笔者经过对常州市场精装修住宅同毛坯房住宅进行详细对比,发现当前精装修住宅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对消费者来说,精装修住宅更加方便。如今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住宅装修,购买精装修住宅就免去了这一装修这一环节,这能够使得消费者更加省时省力。另外精装修住宅的装修材料,售后服务等都有专人负责,不需要客户自己再进行操作。二是通过精装修住宅建设,开发商的的品牌将得到有效提升。精装修住宅的装修是由开发商统一组织实施的,通过高品质的装修,可以提升开发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三是精装修住宅既有经济价值也有使用价值,相反毛坯房只具备经济价值。 二、 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 作为设计单位,在精装修住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协调好住宅本身同家具的关系。在精装修住宅中天花板与墙壁共同构成了室内环境,针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必须要和住宅内的家具结合起来,要协调好住宅自身同家具的关系。二是地上图案必须要独立和完整。在设计地上图案的时候要注重模式的连贯与节奏。笔者认为地上图案的设计应该是秉持着自由活泼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样可以提升住宅整体的品味和艺术欣赏性。三是针对表面的装修要充分考虑楼面结构的要求,在表面设计过程中一般要实现表现形式和色彩的多样化的目标。针对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笔者认为主要是要针对墙面,天花板以及各种担负不同功能的单元区域进行设计。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 (一)精装修住宅的墙面装饰的设计 墙面设计是精装修住宅设计的重要内容,墙面的表现形式和色彩风格直接反映了精装修住宅用户自身的品味和艺术追求。针对精装修住宅的设计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墙面的装修风格要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在设计墙面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墙面与室内其它部分的风格的协调,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住宅的整体性。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墙面的物理功能。设计人员在对墙面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追求墙面的审美功能还要考虑到墙面的物理功能,墙面的物理功能主要指的是墙面自身具备的隔音,防火等功能。隔音,防火是精装修住宅的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按照不同的目的以及空间,来对墙面进行具体设计;三是要科学选择装饰材料,装饰材料是建筑装修中的必要材料,在墙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慎重科学地选择装饰材料。 (二)天花板的设计 与墙体不同,天花板的装修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天花板能够增强室内空间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重点是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对整体效果的强调。在对天花板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从精装修住宅的整体角度出发,高水平的天花板设计必然是与墙体组成了一个协调的整体的设计。二是要科学选择天花板的设计形式。当前我国天花板设计过程中有多种形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平板式天花板,圆形吊顶,凹凸式天花板内等形式,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科学选择天花板形式,要根据精装修自身的特点以及不同用途来选择天花板形式。 (三)餐厅空间设计 目前在小户型住宅中,餐厅与厨房共用的形式已经出现,相信在土地资源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这种形式将获得更加普遍的应用。这种形式的出现是住宅套型设计上的一次勇敢的创新。在土地日益紧张的形势下,这种与厨房连接在一起的形式妥善解决了餐居分离的问题,对于未来的精装修住宅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四)卫生间的设计 住宅卫生间的设计是精装修住宅多样性空间设计的重点。卫生间空间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舒适度,实现卫生间空间的多样性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面积配比明确化,二是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的提升,三是空气质量得以保证,四是功能分区非常明确。做到这四个要求就能实现精装修住宅卫生间空间多样性的科学设计。 三、 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 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是设计的后续步骤,也是精装修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技术的研究,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确定施工工序,二是要把握好室内施工的关键。 (一)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的施工工序 当前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大部分采用的是乳胶漆施工工艺来进行。运用这种工艺施工,笔者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把墙体砌平。要严格控制精装修住宅墙体的平整度,保证墙体的平整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其次是要对墙体刮腻子,针对墙体的刮腻子一般要刮2-4遍。最后就是用乳胶漆进行罩面。在罩面之前一般要对砂纸打磨,在打磨之后方可罩面。 (二)把握室内施工的关键 室内施工的关键,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施工:一是花岗岩地面的施工;二是木地板的施工。这两方面的施工对室内施工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花岗岩地面施工过程中重点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水泥砂浆比例,在初次平整地面的时候一般要以1:4的比例来进行粗平,而后就是运用1:2的比例来进行贴实,除了要重视水泥砂浆的比例之外还有就是在选择施工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色泽的要求,要与室内环境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在精装修住宅施工过程中,木地板施工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木地板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铺式工艺,还有一种工艺就是空铺式工艺。在运用空铺式工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科学确定水泥砂浆比例,水泥砂浆可以掺入适量的乳胶,其次就是对地面进行刷胶。在刷胶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地板粘胶的均匀充分,地面粘胶不均匀会导致地面局部脱落影响美观。采用空铺式木地板施工工艺,在施工的时候重点是要关注铁钉的固定。空铺式工艺主要是通过铁钉把木龙骨固定在适当位置,从而实现施工的工艺。木龙骨的间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一般要确保木龙骨的间距在两百毫米左右。 在人们对住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因为精装修成品住宅与毛坯房相比具有的巨大优势,所以精装修住宅是当前我国住宅装修建设的主要形式,加强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成为开发商、设计与装饰施工单位的重要任务。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对常州市场近年来建设的精装修成品住宅的研究,尝试分析了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与施工的一些要点,供大家参考。当然,如何在严格遵守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与施工的相关规范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及专业发展趋势来进行设计、施工和开发,才是各个相关参与方要思考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三维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 1.三维设计软件的科学选择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需要进行应用的三维设计软件是一种集成化的系统。对于三维设计软件的科学评测,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分析:第一,系统综合性功能:主要是指设备驱动、图形显示、图形管理、绘画等功能。第二,二维图形功能:主要是指必要的绘图、编辑、标准、辅助功能等。第三,三维造型、零件设计功能:主要是指线框、曲面、实体等多方面的造型功能。第四,装配功能:主要是指基本规模、约束、干涉检查等功能。第五,二维及三维模型的关联功能:主要是指运用三维模型的建立进一步生成相应的二维图形。 2.水利水电工程中三维设计方法的应用 2.1CATIA的应用 2.1.1CATIA的应用功能CATIA三维设计平台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曲面设计、内部结构设计、施工工程设计、知识工程四大工程包。第一,曲面设计包。此工程包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为:对工程设计所涉及到的不同地形、地质的建模问题进行科学妥善的解决。主要包括的内容为对复杂型曲面、曲面变形、逆向工程等进行设计。同时在应用中还可对地面建模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较为完整的导入及处理,从而预测生成地质建模数据。通过相关的地质模型进行数据的科学计算,确保整个工程设计中地质、水工、施工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得以结合,其应用价值极佳。第二,内部结构设计包。此工程包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针对问题为坝工部件的合理设计,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曲面设计工作。同时还可实现参数及模板化设计,为坝体的建模创设一个较为直观且高效的环境。对于设计的整个过程及方法能够进行捕捉及重用操作,进一步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速率及整体质量。第三,施工工程包。此工程包在应用中主要针对的问题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整体布置问题,能够提供曲面、地质设计的布尔运算功能,对水利工程的建筑物进行全面设计,并对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充分考量。第四,知识工程包。此工程包的主要应用价值为对模板化的设计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解决,而且能够应用重用特征设计功能。在CATIA中加入部分设计经验及规则制度,为后续设计提供帮助。从而进一步将工程设计的盲目抓瞎化成功转化为规范科学化。与此同时,还可将整个工程设计的速度进一步提升。 2.1.2CATIA的水利工程设计(1)零部件设计。水工的零部件设计主要是指对工程内部的各部分进行实体型的造型设计,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对工程模板进行初稿绘制,在对工程设计要求充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个部分模板进行二维图的绘制。第二,运用软件中已具备的零件设计模块对各个工厂模块进行造型。与此同时依照零件外形之间存在的拓扑关系进一步明确其相应的特征,完成模型制作。第三,依照水工设计要求对模块自身的辅助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操作,进而完成相应的造型工作。(2)装配设计。装配设计同样也是分为三大步。第一,将工程设计中所需运用的零件进行模块导入。在整个导入过程中,可以运用相关的对称工具完成对零件的复制工作,以此加强零件模型的导入速度。第二,在对装配关系充分掌握明确的基础上对工程设计中的零部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如角度、间距、同轴等。此工作进行中需对各零部件的具体位置认真校对检查,以此确保其约束具有极强的准确性。第三,对零部件存在的组装缺陷问题进行认真检验,确认零件装配中是否存在不必要的冲突性问题。如发现冲突问题,则应及时对其进行科学调整,对工程设计细节进行补缺完善。 2.2ANSYS为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应用 在水工设计中应用ANSYS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应用价值极为优良。而且ANSYS得应用发展具有与时俱进性,能够随着时代科技的逐步发展而发生变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个水工设计整体效率及质量,帮助工程企业获取到最大化的合理经济收入,其应用发展潜力极大。此设计方式的应用步骤为:将小特征层上存在的面、线关键点一一去除,之后再寻找出具有此特性的相关边界线,促使其成为一整条线,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曲面。运用相关工具自身所具备的打断功能进行与曲面相连线的制作。运用制图工具将所有的线进行结合,进而形成一个较小面积的曲面。此种类型的图形制作能够促使各个面之间都存在所需的公共线及点[3]。完成模型导入操作后,其所显示出的图形影响较为模糊,在相关制作工具中完成实体命令的输入后,便可看到细致化的工程设计模型。在ANSYS中导入零件设计模型,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修改及网格剖分,便完成了大致的三维建模设计。 2.3三维设计方法在水工设计中的应用 实例某个水电站其自身的进水口组成部分为进水引渠及塔。进水塔所采用的取水方式为双层取水,长宽值分别为226m及31.48m。塔顶高度值为821.8m,建基面的高度值为735.2m。此水工所在地域的地基岩体主要为微风化的花岗岩、沉积角砾岩,具有较为良好的完整性。相关设计人员对此工程运用CATIA三维技术进行了零件及装配设计。与此同时还运用其内部所具备的模块帮助设计人员进行了载荷的添加及约束操作。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有限元初步分析,对整个工程设计进行了验证。另外,工程设计人员运用三维设计技术ANSYS进行了设计模型的数据调整修正。最终获取到了极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建模,为其实际设计提供了参考帮助。 3.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为了获取到较为优良的设计成效,相关设计人员头脑中出现的多为三维建模。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运用三维设计方式能够帮助理顺水工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将设计形象较为充分细致的展现于设计图之上,在提升整体设计效率的同时,将具体的设计形状具体全面的展现出来,为工程数据的计算提供帮助。在实际水工设计中进行三维技术的应用,能够科学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尽可能地将资金投入合理化的降到最低,对设计成果充分利用。不难预见的是,三维设计方式在其今后的发展中会更为广泛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龚刚 邓荣欢 张宪林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分析 一、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1设计时所收集的资料不充分 对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建设所在地的资源环境、人文环境等都是设计的主要根源,是设计者必须掌握的基本依据,因此,这些建设地区基本的环境基础资料都是设计者进行后续设计的关键,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然而,有的设计者在设计时为了节省时间和降低设计成本,并没有对项目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而是采用以往的资料,或者类似的项目资料进行参照,再根据参照资料进行设计。根据不确切的资料设计出来的项目方案,最终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水力的计算、参数的引用以及人文资料的参考等,这些数据的不准确性,导致了最终设计结果的不精确,会使得坝址选定、电站结构形式选择、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确定、输水建筑物的布置等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最终产生严重的后果。 1.2实地勘察结果不符合实际 一些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的设计部门由于工作人员较少,时间紧促,于是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进行勘察记录,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工作人员在勘测过程中,布点稀少或者钻探深度不够,有的甚至只是进行了土地测绘没有对地质状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最终使得电站厂房、溢洪道、冲砂闸、船闸等建筑物布置难以趋近合理。 1.3设计人员的经验缺乏、设计观念不完善 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由几个设计者或者多个不同专业的设计者共同研究完成的。由于工作人员的负责领域不同会造成沟通不及时从而难以协调的问题。水工建筑、金属结构及安装等各个专业都是单独自行设计,由于相互沟通得不及时,会导致各个环节衔接的不稳妥,造成整个水利枢纽设计的配套不合理,从而导致多处需要返工的情形。另外,设计人员设计的观念不完善,使得前期设计与后期设计不能合适的衔接上,也会使得后续工程难以继续。由于前期工程的各个工程以及工序安排的不合理,使得前期项目的承载能力过低,使后期的项目难以利用已完的建筑物,甚至还受到已完建项目的制约,给后续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4概算编制可操作性差 概算编制说明应体现工程概况、投资主要指标、编制原则及依据。然后现在的很多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概算编制却过于简单,并不能够对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只注重于形式,不注重细节。潦草的概算编制使得接下来的工程审查核定等难以准确定额,难以确定评估的正确性。 1.5对于单价分析的不准确 工程造价人员在对单价进行分析时,没有按部就班的对实时单价进行评估分析,而是为了方便直接采用了以往的单价分析表或者其他类似项目的单价进行分析。并没有对当时的材料进行市场价格的调整,从而致使了某些项目的单价不准确,对工程的投资产生了影响。 二、相关对策 1)设计时所收集的资料不充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进行处理。根本原因是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错误的估计了水利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设计的难题将很难解决,至少在短期内很难解决。首先,要与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和相关高校建立合作机制,这样可以利用图书馆中的馆藏图书,更重要的是可以搜索相关学术成果、期刊、论文。这相当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搜索材料进行准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设计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对规范的掌握程度。尽量的避免主观臆断,要根据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后,整理出一整套适合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水利设施建设的地点的重要参数的收集要长用科学的方法,要结合试验的理论来进行现场资料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拿到准确的实际资料,配合着对相关文献的查询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科学技术中的世界上最新研究成果,对水利设施的设计进行合力计算和优化设计。 2)在实地勘察时,要尽量让操作熟练的工作人员进行,并且在测量时要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每一步操作。各级设计部门要积极引进和采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勘察设备,配备优秀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着重搞好前期的勘察和勘测工作。在设备上要提供与操作人员水平相当的设备。落后的设备准确度较低,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而过于先进的设备虽然结合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但是可能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脱节。要查用操作人员最熟悉最熟练的勘测手段,进行现场勘测。同时要保证各项水工建筑结构物、水利电气、水利机械等达到配套、合理、系统、完善,使工程无论是在等级上还是防洪能力上,还是抗震设计烈度方面,以及建成后的水利运行、工程管理上,都能达到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进一步保证工程项目效益的有效发挥。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一项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的工作,相关的人员要加强自身对设计的整体把握,并且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要和世界先进的技术拉近差距。a.要积极学习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水利建设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并且要组织操作人员定期的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要做到技术与时俱进,及时的更新设计思想,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b.要注重设计部门高、精、尖的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起通过高、精、尖技术人才在工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帮助各部门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并完成技术含量高、设计结构更复杂的水利项目。c.每一个设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注重日常相关工程资料的整理和积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在实际的应用中才能拿出对于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便于自身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结论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设计部门在整个建设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好的合理的设计是好的工程的决定因素。而且工程设计需要要很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作为支撑。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常见的设计时所收集的资料不充分、实地勘察结果不符合实际、设计人员的经验缺乏、设计观念不完善、概算编制可操作性差、对于单价分析的不准确等问题提出来相关的解决方案。总体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孙志红 刘江良 单位:金华市婺东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探讨 摘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在近几年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可是在某些组成部分的设计当中,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以至于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未按照工程预期效益来发展,整体上所产生的恶性循环比较突出,甚至是对当地的民生发展构成威胁。考虑到我国目前正处于上升期,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处理应该朝着更高的目标来奋斗。本文针对如何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提升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提升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有很多的路径可以遵循。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度、自身造成的影响等都是非常突出的,我国当前建设工作紧密开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必须在设计工作上进一步的提升。一般而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应从客观上出发,减少各方面缺失与不足,将各方面影响因素合理调整,提高工程建造的可行性、可靠性。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设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现代化的工作中,几乎所有的设计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模型来完成,可是最终的操作依然要落实到设计人员的头上。就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单位在工作人员层面上,表现出了设计水平、思维的较大差异化现象,设计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首先,理论研究人员过多。目前很多设计人员虽然具备了执业资格,可是一纸证书并不能说明什么,设计人员并没有深入的考察分析,没有在资料、数据上大量的调阅和研究,设计出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度特别高。其次,设计人员过分注重现场效果。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关注度较高,很多的实践研究人员会特别注重现场的施工效果,模拟出了较多的设计方案。与理论融合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较大的矛盾,届时造成的冲突现象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1.2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质量意识缺乏是一项非常严重的主观问题。很多人都在将自身的工作做好,力求达到质量上的最优状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整体,每个人设计的一部分都达到最高的质量状态,在方式方法上、思维模式上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最终的水利水电工程将会在设计上表现出衔接上的错误,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质量危机是非常严重的。缺乏质量意识还表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没有从最新的研究成果来出发。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充分意识到了综合工作产生的积极意义,在地质勘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仅仅是在设计本身努力,丝毫不考虑到其他条件的限制影响,产生后果严重。 1.3设计团队缺乏有效交流,责任感较弱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当中,有些设计团队在接到项目以后,没有从大局出发,在各个方面简单的执行,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方案出现了严重的“拼凑”现象,促使很多工作都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效果。分析认为,设计团队缺乏有效交流,责任感较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团队本身具有不协调的现象,设计人员之间的理念、矛盾非常严重,互相之间不愿意妥协;各自负责的部分,即便是紧密相连,也没有进行积极的探讨和分析,在实地调研上出现了方向的偏差。第二,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并不突出,单纯的做好自身的工作,丝毫不考虑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要求在设计上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执行,个人负责的部分即便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合作伙伴的部分无法有效配合时,也会对工程的整体设计造成严重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对策 2.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情况十分复杂,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做好现场的实地勘察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才能够更符合工程实际。在设计阶段前期准备时,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并做好相关方面的数据记录,为设计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些数据也是设计方案优化对比需要考虑的方面,有效控制设计脱离工程实际、投资计算不精确等问题。如三峡地下电站多计投资3.3亿元存虚计工程量等问题。2015年9月,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调减27552.1万元,占决算草案列示该项投资的10.82%。一是虚计工程量、单价或超出合同约定多计费用等,造成多计投资4185.62万元;二是多计预留尾工项目投资23208.29万元;三是混凝土对外销售收入未按规定冲减投资158.19万元。 2.2提高设计人员责任感 现如今,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虽然是一项主观影响内容,如果在该方面表现为缺失的现象,很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是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将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进行不断的提升。首先,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必须是正规的设计方面的人才,不能以次充好,对设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水平的综合考量,开展责任心的培训工作,要让责任的意识深深地刻在设计人员的脑海里,不再出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缺工少料以及设计人员不进行实际的调查,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缺乏对设计方案的仔细审核与优化的工作,导致工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的工程实际不符,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2.3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工程项目流程 目前有很多地方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在设计质量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仅推动了当地建设的进步,还对相关行业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分析认为,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流程得到规范化处理。首先,国家相关部门的人员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进行强效监管。有些环节可以灵活设计,有些环节则必须满足国家规范的标准,只能更好,不能下降。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对将来的施工、运行、维护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在监管力度上保持足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上更好的拓展。其次,项目流程一定要规范化。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为了片面的追求设计速度,开始通过颠倒次序的拼接方法来完成,这种现象必须得到彻底地杜绝,要求设计单位、设计团队、设计人员都严格按照项目流程来实施设计,要阶段性的评审观察,符合要求以后,才能施工落实。 3结语 今后应将工程设计进一步的优化,从设计管理、设计体系、设计规范等多个方面来开展干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者:梁军强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与水土保持理念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共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是施工的基础,如果设计没有将水力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那么就会出现较大的问题,现在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需要将水土保持理念有效的结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水土保持理念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可以有效的将水利水电的设计工作做好,对水力水电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力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水力水电工程设计工作是水力水电工程施工的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一工程工作做好,怎样将水土保持工作和水力水电设计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保护环境,在水利工程中加入水土保持理念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此,本文主要站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角度出发,将水土保持理念有效的融入进去,从而达到了理想的目的。 1水土保持理念的概念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采取水土保持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土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致使环境产生破坏的现象,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1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原则 水土保持理念在实施时有一定的原则,给予正确的指导方针。首先,要求明确实施水土保持理念的目的,在施工之前对工程环境和水土分布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预测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会遇到的状况,提前做好预防方案,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制定不同的方案。 1.2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将水土保持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可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刺猬,还对不同方案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该环保理念的实施,可以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理念目的 水土保持理念的应用有着其自身明确的目的。通常来说水土保持理念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更好地考察和确认我国的水土保持区划,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按照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情况来分别提出其水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向。除此之外,水土保持理念的主要应用目的还包括了确定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在确认治理目标后合理进行治理所必须的步骤。另外,根据我国行业规划战略和环境保护策略来找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里也是水土保持理念应用的重要目的之一。 3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3.1水土流失预测工作的开展 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的前期阶段,就应当对水土区域做好详细的规划,进而可以有效的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水土保持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一定会对地基以及排水系统开展开挖工作,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水体流失的现象。因此,相关人员在施工的前期阶段,应当对破坏程度做好全面的掌握,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避免成本的浪费。就废渣废屑而言,希望可以恢复到以往的模样,亦或是将有关植物种植在上面,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水土流失的现象。 3.2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方案 不同的区域,施工方案有所差异,但是目的均是保持水土,防止流失。比如一些盐碱地土质较为疏松,要进行土质改良,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防风固土。除此之外,对开挖的土充分的利用,减少外来土质的利用,再结合工程学,合理建设稳固的边坡、河道等设施。 3.3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开展水利水电的施工应当对生态环境引起必要的重视,这同样也是提倡水体理念的主要途径。从客观角度出发,避免大风大雨的情况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可以从外在因素着手,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因此,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时,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提高施工水平。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具体环境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对植被进行合理的种植,将施工面积做好详细的规划,最大程度避免施工用地的过度浪费。相关人员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对设备做到规范操作,避免破坏植被。当施工全部完毕以后,就需要利用废弃的土层来做好相应的压实工作。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将施工现场的杂物处理干净,减少环境的污染。 4水利水电工程优化设计应用 4.1弃渣场的水土防护工作 相关人员在对弃渣场进行水土防护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在弃渣场的两边或者是排水沟附近,将堆渣做好适当的安置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占地面积的过度占用,而且将废渣进行铺平,依据工程的具体规划,而合理的选择所要种植的制备,尽可能避免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在对收集数据时,将废渣做好相应比例的放坡工作,然后使用浆砌骨架植草护坡的形式来整理堆渣坡面,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保护生态平衡。 4.2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支流,它具备传统的建设功效,又将水流域生态与水资源的调控统一起来的工程。它的建设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水域的分布广,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在施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少实际经验,没有可供参考的实例,最终不知如何将生态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二是由于生态学家和建筑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不统一,两者从不同的方向考虑问题,往往出现分歧,这是工程队往往依据建筑工程师的意愿,而忽略了生态保护,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将水土保持理念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利益长久化。 5探讨多种维修方案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还体现在维修方面。保持积极地推广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案,制定综合维修的制度,极大地提升工程的维修效率,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现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维修工作的方案还比较少,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种类,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合适维修计划,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维修。单一的养护策略不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因此,应该探讨出多种水利水电工程维修方案。 6结论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居住的同时也对保护自然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水土保持理念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将其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使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不断提高,为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而做出贡献。 作者:崔明 单位:大庆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探讨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有了全新的面貌,施工技术也有了全新的改善和进步,可以说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与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水利水电事业的较好发展不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为电力能源上提供较大帮助。文章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设计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不但能够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水利事业也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工程的质量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其质量不仅仅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更是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这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难度很大,与其他工程相比而言,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多,施工周期也很长,施工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更是方方面面,因此想要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文章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 1影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因素分析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发激烈,在当前竞争力极强的社会背景下,想要让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在施工技术上做到不断进步,并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保证企业的信誉。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必须要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来有效解决。 1.1缺少前期设计规划 对于一个工程而言,前期对工程的设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设计规划,很可能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甚至会使工期延长。可见前期的设计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管理机制还不成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管理机制的疏忽,导致一些岗位出现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工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又无法追究到个人,使工程的责任制形同虚设。而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因前期没有做好合理的设计规划,缺乏实际意义,又会给施工带来一些额外的困难。种种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无论从工程的规划和人员的管理上都存在着较多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佳,工作人员态度消极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发展。 1.2忽视了设计方案之间的对比 设计方案没有根据施工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施工中出现较多不科学的地方,使施工无法高效进行。因为施工方案的不合理,导致其不符合施工规范标准,造成施工中隐藏较多隐患。 1.3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员 就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情况来看,缺乏综合素质高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的较大原因之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使得工程整体出现问题。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没有实际的管理制度。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提高个人的施工技术,导致施工水准不高。水利水电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4质量管理不到位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管理人员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存在很大问题,在管理工作上存在较大疏忽。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因此产生。由于管理工作的匮乏,在施工的各方面都缺乏妥善的监管,也没有落实责任制,导致工程频繁出现问题。这些都是质量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2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影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减少资金消耗,就需要做好建设前的设计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2.1缺乏深入的大纲理解 在工程开展之前,施工单位、建设方通常都是按照从前的工程项目造价作为参考,从而展开工程的,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计划。这就造成了投资预算的不准确,往往会造成在成本控制上出现问题。而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也没有深入了解具体情况,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开销。 2.2设计内容不全面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为后续工作埋下隐患。比如,设计人员缺乏对整个工程的了解,缺少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设计。要想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是需要设计人员亲临现场,实地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不能仅仅只根据以往的经验就制定出计划,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造成资金的浪费。通常,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前都会利用招标的形式选出最为合适的施工单位来开展施工。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招标形式设计上存在问题,导致招标不合理,甚至出现虚假招标的情况,使招标工作意义全无。 2.3缺少与业主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很大一方面来自于设计人员。由于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又较差,这些主观原因都导致了其设计水平无法有效提高。而设计人员与业主、施工人员之间的意见又没有达成共识,缺乏沟通,使得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设计人员的一意孤行,不从全局考虑问题,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很难有所改善。 3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可谓一举两得。想要做好这项工程设计,其实就是合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从而做出工程的基本建设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做出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从而协调工程中施工单位以及各项资源之间的关系。 3.1规范并落实前期勘察工作 做好前期的勘察和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计划,必须亲临现场,对施工场地有足够的了解,深入勘察,从而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对各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进度等的具体方案进行编排、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 3.2注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 要做好设施的统一规划,对施工中的永久设备和临时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还要保证其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质量。 3.3培养综合素质高的设计团队 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水平最重要的还需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设计水平。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进步了,整个工程的设计也会有所进步。所以,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升,对其专业方面的知识更要严格要求,不能得过且过。要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工作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4结束语 我国的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工程也不例外,在近几年里同样有了较快发展。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做出贡献。 作者:张荣伟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怎样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 摘要: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民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设计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如何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是水利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设计;工程质量 1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1水利水电设计单位混杂,设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伴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水利水电单位,其中有些单位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资质,而且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也不高,这就使设计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如果这种质量不合格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被付诸实践,那么不仅会造成工程消耗增加,同时也对整个建筑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有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只考虑业主的需求,不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这也会使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2设计团队缺乏有效的交流,设计人责任感较弱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是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一个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而且个人设计的效率将会是非常低下的,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因此,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是我们高效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的关键所在。一项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设计工作开展的时候自然会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应用知识,要想有效地完成我们的设计工作,不同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都是必须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团队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是保证设计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程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不同专业人才的参与,为了节约设计的成本,在某些问题处理上进行简单化处理,而非专业设计人才的专业方案。在某些专业团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时候,设计团队内部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设计工作的效率就大打了折扣。除此之外,我们的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还有待加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设计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缺工少料。 1.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缺乏质量意识 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但是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缺乏质量控制意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事业都呈现出“速度”高于一切的错误思想。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行业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一味地追求速度,缺少对质量的控制。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很多复杂环节,为了能够节省资金并保证工程质量,设计单位就必须在设计之初就能够全面考虑工程的质量问题,但是当前的设计部门只看到了企业的利益,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只追求速度,对质量方面却不是非常看重。 1.4设计过程缺乏对比优化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是利国利民的大型工程项目。正因为有如此的重要作用,就更应该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设计过程。我国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主要包括施工时间长、施工难度大、施工要求高等。所以为了选择更好的设计方案,所以必须加强对设计过程的对比优化工作。但是当前我国水利水电设计单位存在着对自身要求不够,方案对比的深度不够,有些设计单位没有考虑到工程实际,只是从理论上选择方案。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设计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也会增加工程投入。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设计单位的高度重视,通过方案的对比优化并根据工程实际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随着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重视程度的增加,设计单位提出了两点控制原则,以期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第一,国家根据我国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出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施工单位应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进行;第二,除了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外,水利行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技术规范,对行业中的单位、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方面进行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也应该按照这两个原则开展工作。 3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关注点 3.1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工程项目流程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单位混杂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不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管,对情节严重的单位给予处罚。同时还应该规范水利水电行业的项目流程,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查处不符合规范或者触犯法律的单位。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出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对于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投机取巧、不良竞争的现象。有效控制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2提高设计人员责任感,锻炼设计人员意识提升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质量的一大关键点就是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是设计工作的主体,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责任感对于整个设计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感,锻炼设计人员的意识是我们需要紧抓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我们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必须是正规的设计方面的人才,不能以次充好,对我们的设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水平的综合考量,开展责任心的培训工作,要让责任的意识深深地刻在设计人员的脑海里,不再出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缺工少料以及设计人员不进行实际的调查,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缺乏对设计方案的仔细审核与优化的工作,导致工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的工程实况不符合,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设计人员为图省事儿直接将某些工程的概算编制进行套用等现象要加以杜绝。 3.3做好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现场实地的调研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情况十分复杂,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做好现场的实地勘察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能够做好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更是需要做好前期的考察工作。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才能够更符合工程需要。在设计阶段前期准备时,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并做好相关方面的数据记录,为设计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些数据也是设计方案优化对比需要考虑的方面,有效控制设计脱离工程实际、投资计算不精确等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如何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蓬勃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在设计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不过政府部门要是能够总结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设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对设计工作认真负责,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陈淑清 单位:延寿县山河灌区管理站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不断得到了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事故的增加,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的局限性 1.1缺乏对文件的深刻解读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方案在完成以后,会出现与标准不符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对标准进行深刻的解读,进而导致设计完成的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缺少实用性等情况的出现,这样不仅会为施工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还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引起注意,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1.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设计人员是影响水利水电设计方案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当前的水利水电设计人员不仅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受到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还会故意忽略水利水电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严重者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设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增强其专业能力,从而激励其设计出优秀的水利水电方案,提升工程的质量[1]。 1.3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不完善,会使一部分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被应用,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留下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质量。 2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措施 2.1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 当前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对设计的规范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将很多不具备设计资格的人员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之中,造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不规范,为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水利水电设计的管理,促使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规范化。首先,相关部门应对水利水电设计人员的资格进行设定,可以通过让设计人员参加资格考试等方式,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性,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奠定基础;其次,做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行业进行整顿,使其规范化,对公司以及人员的资质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企业应及时进行取缔,从而保证行业的纯净化;最后,保证设计的公平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投标阶段,相关部门要保证招投标的公正性,避免出现行业垄断、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出现,从而为水利水电设计行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 2.2增强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则必须要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为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从而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人员素质的提升:第一,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将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教授给设计人员,从而转变设计人员的思想,积极鼓励设计人员大胆创新,从而使其设计更加符合时展特点、更加具有新意;第二,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相关理论。此外,还需要对设计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增强其手绘能力,掌握计算机制图方法等,在完成之后实现对设计方案的检查等,从而提升设计的质量;第三,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设计人员的个人品质进行提升,增强其敬业精神,增加工作责任心,对待设计工作能够一丝不苟,从而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 2.3做好勘察工作及设计修改工作 要想保证设计的质量,需要设计人员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做好现场的勘察工作。现场的勘察,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加科学的完成对方案的设计,并且还可以借助地形地貌等的优势,减少施工的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此需要设计人员在正式的勘察前,进行现场的调研,通过对现场各方面数据的收集,为方案的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避免显示与设计方案相脱离、设计不准确等现象的出现;第二,积极与其他技术人员交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是较为复杂的,并且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其他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第三,做好设计的修改。设计人员在完成初步设计以后,需要自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变动,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的正确性等。然后由单位组建专门的检查小组,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等进行检查,在检查合格以后,交由上级部门,并由相关负责人通过签字的形式进行确认。 作者:卢化锐 单位: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工程各阶段中均予以考虑,加强环保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实现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向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工程设计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的预期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强调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1.1法律法规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均有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随着工程建设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一定要在工程设计中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1.2工作效率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强调环境保护,提倡环保、低碳,可以确保设计方案更加符合有关环境部门的要求,使其能够顺利通过环评,进而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1.3业主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设计单位只有充分重视环境保护,才可以更好的满足业主要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维护现有市场、拓展新市场,还可以有效提高设计单位的竞争力,实现设计单位的快速发展。 1.4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可以有效延长设计产品寿命与社会效益。高标准、高品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仅可以达到实用、艺术的要求,还可以满足环境、景观方面的需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过分层取水、环境基流、水工生态景观等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设计产品的品味与档次,提高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延长设计产品寿命,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2水利水电工程强调环境保护的策略 2.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要想在达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设计水平,就要强化设计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来抓。在具体工作中,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强化领导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需要不断提高工程设计分管总工、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分管总工的职责就是进行环境保护技术指导与把关;分管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决定工程设计的总方向;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主要就是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协调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各级领导的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设计可以通过环评。二是,提高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关设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可以贯彻落实,实现工程建设的预期效益。 2.2重视环境保护设计,提升设计产品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设计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优劣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要想有效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就要重视环境保护的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必须满足时代与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与规定,这样才可以确保各单位与机构之间能够予以良好协调配合。首先,在项目建议书阶段中,对工程建设是否影响环境予以明确,之后根据具体分析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为工程立项提供可靠的环境支撑。其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中,根据环评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之后加强工程设计单位与评定单位的联系,确保环评工作全面落实。再次,在初步设计阶段中,环境保护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环境保护策略的设计及投资预算,并且对环境保护策略分布情况与评审意见进行了大致描述。最后,在技术施工阶段中,主要就是基于初步评审建议,逐渐落实环境保护设计方案与投资方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 2.3强调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统一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人们更加重视对上一层次设计协调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保护层面的协调探究。所以,在实际设计中,一定要加强对不同层面的探究、比较,不断健全与落实环境保护理念,同时,在工程设计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入,实现工程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2.4在工程建设中树立环境保护理念 在工程设计、策划、施工中,一定要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并且予以贯彻实施。首先,加强环境保护专业与规划、机电、施工、建筑等专业的交流,实现各专业的协调统一发展。其次,强化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技术审核单位、评定单位的沟通,进而统一各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尽可能减少项目设计时间,不断对工程设计予以调整优化,并且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策略。最后,加强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沟通,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免出现危害环境的工程项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策略的落实。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可以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制约,从而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观念,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段保辉 单位:开封黄河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 1水土保持理念 1.1水土保持理念的概念 我国工程在实施的期间,会对水土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导致生态遭到破坏,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1.2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原则 水土保持理念在实施时有一定的原则,给予正确的指导方针。首先,要求明确实施水土保持理念的目的,在施工之前对工程环境和水土分布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预测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会遇到的状况,提前做好预防方案,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制定不同的方案。 1.3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可以对我国的水土保持划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制定出各种方案以适宜我国各个地区农、林、牧业的发展。它的实施,使我国对水土的保护由最初的治理方案转向预防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维修的费用。 2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2.1水土流失预测工作的开展 在工程实施之前,施工人员会对当地的水土区域进行划分,了解水土流失的种类,从而对水土流失种类进行预测,这便是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前提。水利水电工程庞大,势必会大面积开挖地基及排水措施,这样会增大水土流失的风险。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对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有一定的预测,制定出合理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几率,减少财产损失。并对废渣废屑填充于沟内,尽可能恢复至最初摸样,或者选择当地适宜的植物类型种植于上面,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地保护水土,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 2.2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方案 不同的区域,施工方案有所差异,但是目的均是保持水土,防止流失。比如一些盐碱地土质较为疏松,要进行土质改良,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防风固土。除此之外,对开挖的土充分的利用,减少外来土质的利用,再结合工程学,合理建设稳固的边坡、河道等设施。 2.3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这是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之一。就客观而言,防止大风大雨气候的出现是难以做到的,必须要从外在因素进行解决,防止出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工作,高效完成任务。首先,专门人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解,合理种植植被,规划施工面积,尽可能的减少施工用地,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机器操作,防止不必要的碾压,破坏植被。结束后,将废弃的土层等合理安防、铺平、压实,种植植物。除此之外,要对不需要的临时工作地进行拆除、清理,减少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3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些具体项目的优化设计应用 3.1弃渣场的水土防护工作 对于工程建设弃渣场的水土防护可以采取以下方案:在弃渣场周围建设围墙以及排水沟,将堆渣合理安防,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并将废渣铺平,结合工程规划,选择当地适宜的植物类型种植于上面,可以极大程度地保护水土,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而且,在设计中,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堆渣按1:1.75放坡,对堆渣坡面和坡脚采取浆砌石骨架植草护坡,合理的规划,保护生态。 3.2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支流,它具备传统的建设功效,又将水流域生态与水资源的调控统一起来的工程。它的建设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水域的分布广,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在施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少实际经验,没有可供参考的实例,最终不知如何将生态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二是由于生态学家和建筑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不统一,两者从不同的方向考虑问题,往往出现分歧,这是工程队往往依据建筑工程师的意愿,而忽略了生态保护,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将水土保持理念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利益长久化。 4探讨多种维修方案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还体现在维修方面。保持积极地推广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案,制定综合维修的制度,极大地提升工程的维修效率,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现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维修工作的方案还比较少,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种类,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合适维修计划,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维修。单一的养护策略不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因此,应该探讨出多种水利水电工程维修方案。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在大面积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中,应重视水土保持理念,并贯彻于工程之中,使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有所提升,保护好生态环境。 作者:陈凤玲 单位:松原市宁江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管理探索 一、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中当前存在的问题 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必须认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定额缺乏严格规定。由于定额编制的主体、标准、专业侧重点等的不同,做出来的单价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差别,如水利部水利建设经济定额站组织编制的水利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地方水利定额、专业定额等,这就给造价专业人员实际编制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惑。例如某工程编制工程概算时,项目法人没有事先明确采用哪套定额,而设计单位按照常规采用了水利部定额。结果在项目审查时,专家又提出改用地方定额,往往水利造价专业人员对地方定额的套用及取费标准不熟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及其准确性。同时,有些定额编制使用年限较长,已经与目前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不相吻合,也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亟待调整。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执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制定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按照《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从200万元至200亿元分为18个档次;设计费的收费基价也相应地分为18个档次,从9万元到34948.9万元不等;计费额在各档次之间的设计收费基价,采用直线插值法计算。此种造价比例法的计费方式比较粗放,只与建设项目投资额挂钩,不能完全体现所提供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区别。同时,设计单位往往又因为市场竞争行为激烈,在与投资方谈设计费时缺少话语权,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政府指导价下浮规定的束缚,且存在拖欠设计费的现象,最终的结果不是以技术和服务质量论价,而是以价格决定技术和服务水平,必然导致设计呈现低水平的整体状态。3.各设计专业间缺乏沟通。水利水电行业普遍存在着“重设计,轻造价”的观念,认为造价专业较小、相对简单,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也就没有制定出相应有效的规章制度,工程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工作不能紧密相结合、缺乏沟通,有关人员责、权、利不明晰,造价专业设计费所占比例较低。因此,设计人员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积极性不高,也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4.成果校审制度不完善。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市场竞争逐步激烈,部分设计单位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心里,导致的成果校审制度不完善正在成为影响控制的突出因素。目前,很多设计单位限于规模的原因,一人多职,没有严格的成果校审制度。5.造价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求造价专业人员要大体了解各专业的技术知识。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人员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水平有限、执业质量不高、缺乏实践经验等情况,往往只会按图纸套定额进行工程造价的编制,而对诸如项目的经济评价、优化设计及施工方案、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及索赔、风险管理、投标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了解不够,不能适应水利水电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势必影响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建议 1.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造价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及时修编定额,对定额的选用做出相应规定;调整勘测设计收费标准,使设计费与所提供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相协调,立足市场经济,客观、真实、准确、及时的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提供依据,规范管理,以提高设计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进一步加强设计阶段各专业间沟通。为改变以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与工程造价人员互不干涉、各管各的不协调局面,必须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奖罚制度。只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责、权、利与工程造价控制挂上钩,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把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做细致准确。同时,从制度上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与各专业间的协调(如建立会议制度等),促使设计人员自觉地听取工程造价人员的相关意见,工程造价人员主动介入设计,为设计人员提供造价控制方面的意见,共同做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3.进一步完善成果校审制度。完善成果校审制度,最迫切地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有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成果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建议实行“一评二查三审”制度,为更好的做好造价控制创造条件。“一评”是做到项目开始阶段有评审,实行“院内专家评审”制度;“二查”是中期阶段有检查,实行“质量抽查管理”制度。通过对不同类型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主要检查工作进度、阶段成果和中间成果,并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困难,及时调整和解决。对抽查结果等级较低的产品给予必要的处理,以监督各产品的如期完成。“三审”是结题或年终阶段有审查,实行“分类分级审查”制度。主要是按合同内容和有关技术要求对提交的成果报告进行审查。只有完善成果校审制度,才能更好地督促过程,严把质量,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推动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4.提高造价专业人员综合素质。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水平有限、执业质量不高、缺乏实践经验的现实状况,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通过专业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还应积极开展“师带徒”、“兴趣小组”等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建立造价人员素质评价体系,公平、公正、科学的反映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增强造价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造价管理人员。 作者:岳绍华 陈峰 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设计工作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其直接关乎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能否顺利施工。文章主要对我国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设计;提升工程质量 1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1水利水电设计单位混杂,设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当前水利水电设计单位数量很多,有些单位甚至不具备专门的设计资质,而这些单位的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这些都会导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一旦这样的工程设计被使用,那么不仅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还会扰乱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市场。 1.2设计团队缺乏有效的交流,设计人责任感较弱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是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一个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而且个人设计的效率将会是非常低下的,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因此,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是我们高效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的关键所在。一项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设计工作开展的时候自然会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应用知识,要想有效地完成我们的设计工作,不同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都是必须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团队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是保证设计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程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不同专业人才的参与,为了节约设计的成本,在某些问题处理上进行简单化处理,而非专业设计人才的专业方案。在某些专业团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时候,设计团队内部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设计工作的效率就大打了折扣。除此之外,我们的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还有待加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设计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缺工少料。设计人员还存在的问题是不进行实际的调查,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缺乏对设计方案的仔细审核与优化的工作,导致的后果就是工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的工程实况不符合,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1.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缺乏质量意识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目前,存在于我们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设计工作缺乏对质量进行控制的意识。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很多东西都在追求速度。在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这个行当,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不安的思想,一切追求速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缺乏对于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在设计工程一些重要细节的方面如果没有充足时间的思考是无法进行有效设计的。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设计工作一味地追求速度导致设计质量大打折扣! 1.4设计过程缺乏对比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施工时间长、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规模大等特点。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时更应该注意设计方案的对比优化,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但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面临的问题是设计方案优化对比深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方案优化对比的重要性。有很多方案设计并没有事先对工程进行实地勘察,在选择的时候也只是凭借理论知识,这些设计方案有些根本不适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在后期施工时带来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此外,通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优化还能够进一步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有利于做好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后期更改方案的次数,进而缩短了工期。所以作为水利部门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单位的管理,做好设计阶段的方案对比优化。 2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关注点 2.1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工程项目流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水利水电设计单位,但是这些单位中有些并不具备设计资质。针对这一现象,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监管工作,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市场上存在的这些不合法设计单位给予整顿,加大水利市场监管力度,定期对市场上出现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单位必须严惩。此外,当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给这些单位营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需要对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进行规范化整顿,对于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严厉打击。进而有效控制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单位之间出现的恶意竞争现象,同时对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提高设计人员责任感,增强设计人员合作意识设计人员是保证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所以必须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增强设计人员的合作意识。作为专门的工程设计单位应该招聘正规设计专业毕业的人才,并在上岗前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培训设计人员责任心,使其了解工程设计对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误差,由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带刚入职的设计人员一起进行工程实地勘察,对设计好的施工方案进行细致地审核,一旦出现工程设计方案与实际要求不符的现象应该及时提出并做出相应调整,同时还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化分配,避免设计人员直接套用以往类似的工程设计方案。此外,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设计之后的审核工作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必要程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设计人员应该具备优化设计方案的意识,这不仅能够方便后期施工,同时还能够实现高效合理利用工程资源,为施工企业节省资金,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3做好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现场实地的调研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充足对后面工程设计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需要专门的地质勘查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该和勘查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工程所在地的特殊地质情况,这对于工程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出的图纸也会更加科学。同一种地质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标准,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从工程实际考虑,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经费投入、操作难易、后期养护等)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此外,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还能够针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民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功在千秋的造福人民的工程。虽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论是在施工设备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水利主管部门应该做好监管工作,设计人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李富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四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项目推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建设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但勘测设计项目实行上述“四制”滞后。实行设计监理是完善项目法人负责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控制设计质量、进度和费用的一项保证。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勘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监理咨询 1概述 我国的基本建设项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基本建设项目推行了项目法人(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发展到现在,我国的水利、能源、交通、建工、铁路等基本建设行业的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制造采购工程的合同实施均采用了“四制”。实践证明,采用“四制”可以在市场体制条件下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项目投资。 然而,基本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项目实行上述“四制”比起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来还滞后很多。特别是勘察设计项目的招标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在许多行业还未真正实行。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我国勘测设计单位原来是按行业分属各部门,条块分割管理的。计划经济时期,其勘测设计任务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目前,勘测设计单位正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化,但还没有真正脱离部门领导,推向社会。近年来,各个行业的勘测设计企业化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发展很不均衡。 (2)我国基本建设项目大多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工程项目,许多项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完成报国家批准后才组建项目业主,由项目业主代表国家管理该项目。许多大型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单位比业主先介入项目,仅由设计单位与业主签订“勘测设计合同”,谈不上业主对设计项目进行招标。 (3)我国规范勘测设计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勘测设计市场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尽管我国在1983年颁布了《勘察设计合同管理条例》,但我国勘测设计市场发育不完善,相应的设计规程规范、勘察设计收费办法、勘测设计资质管理等文件和条例等有很多部分不适宜市场管理体制的需要。所以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招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市场概况 2.1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属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项目,多由国家投资。一般工程规模大,工期较长,投资大。工程的设计方案受诸如水文、地质、气象、地貌自然条件,移民等社会条件影响比较大。 2.2历史背景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都隶属于水利部和原能源部。我国水利水电项目的勘测设计由六大流域管理机构(水利委员会)和八大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院分区域和条块分割进行。同时,各省区有省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从事本省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工作。这样从历史上就形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条块分割的格局。 水电工程要从事长时期的水文、水能资料的收集,并由所在区域的勘测设计院进行规划,而这些资料长期由该流域管理机构或勘测设计院掌握,造成了勘测设计单位对该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垄断地位。 我国水电工程的业主有流域滚动开发的,也有单个水电工程的开发公司。他们一般都是滞后于勘测设计单位介入工程,由于勘测设计单位预先掌握了工程的基础资料,因而也不可能能进行勘测设计招标,仅能依靠原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工程,只补充签订勘测设计合同并进行合同管理。3水利水电工程需要进行设计监理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功能、投资效益以及安全运行,对勘测设计加强管理,是完善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的一项有效措施,因而对设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必要的。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探讨 摘要:设计概算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核心,是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标底及投标报价文件的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分析现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设计概算;造价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需要投入巨资进行建设,因此确定每个工程的投资额,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审批部门核定的初步设计概算,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限定工程投资总额的依据,可供工程编制标底及投标报价文件参考,标底、报价的投资必须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一般不允许突破设计概算。 2设计概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设计深度不足引起工程量较大变化导致投资失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深度要与该阶段的规程规范相匹配,初设阶段应严格执行该阶段的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工程图纸设计,按工程部位及结构尺寸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量。有些工程施工完成后的投资额,超过初设概算批复的投资,导致投资失去控制。经过详细分析对比,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设计深度不足引起工程量较大变化或导致投资增加突破概算,比如某个工程的工程量增加原因导致投资增加占投资额变化量90%,而价格因素引起的单价变动导致投资增加只占10%,价格因素增加投资只占了非常小的比值,主要原因是工程量大幅增加。经过对比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建设单位委托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严要求,比如标准设计周期为半年,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缩短到2个月,并且需要最短时间通过审查部分的审查要求。2个月要完成半年的设计工作量,时间仓促,设计单位无法做到到现场详细勘探,也无法到施工现场深入调查研究,对项目了解不够全面;该设计单位设计流程中的设计、校核、审查人员无法准确核对相应成果。要有效解决投资失控,首先设计单位应有合理的设计周期,在保证设计质量前提下,与建设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对无法保证设计质量的超常规、超短设计周期予以拒绝,其次要求设计人员对其设计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提高设计人员工作责任心,校核、审查人员应认真负责,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提高设计深度,设计概算即可得到控制。2.2设计与概算脱节,没有相辅相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与概算,二者不是矛与盾的关系,而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工程设计确定的技术方案、技术可靠性、先进性与其经济合理性是相辅相成的,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应重视经济效果,从事概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应重视技术;设计与概算相脱节,对工程设计方案选定和设计概算编制的质量都没有可靠的保证。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不重视经济效果,大多数设计人员会把多数时间花在选定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面,但是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初设阶段选定的方案投资是否会超过可研阶段方案的投资,心里没有概念,其技术经济指标是否最优也不清楚,造成的后果就是选定的工程设计方案在经济上是否最优,不清楚。从事概算编制工作的人员不重视技术,埋头按照他人提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套定额编制设计概算书,概算人员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心中无数,因此设计概算造价难以准确和起到控制作用。设计与概算脱节,主要的原因是设计与概算专业分工过细,有利的地方,就是在细分专业上能把本职专业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弊端就是造成设计与概算分割的局面,造成知识面过于狭隘,无法做到设计与概算两者紧密结合。只有设计和概算人员一起重视,相互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设计人员平时要多收集积累经济上合理的造价指标,平时多关心工程经济的效益,这样才能做到对自己承担的设计,不仅在技术上心里有数,而且在经济上也心里有数;加强概算人员去工地现场了解情况,收集与编制概算有关的资料,多与设计沟通,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方法、措施、运输距离、机械设备情况等,这样编出的设计概算质量才有保障。2.3调研收集机电设备价格。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占水电工程静态总投资中的比值一般为20%左右,在水电站工程中,装机容量越大,其占比就越大。只有合理的设备价才能编制出合理准确的设计概算。当今社会市场价格变化较快,近几年钢材市场波动较大,加剧设备市场行情浮动,设备的种类、型号、规格、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配置等等不断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概算编制人员多去市场调研了解行情,多收集整理设备近期价格,建立起自己的资料信息库,把收集来的各种资料以及各种技术参数指标汇总在电子文档里,随时都可以从信息库中调取出来。2.4复核设计提供的工程数量、单位以及相对应的单价。建设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经常出现分部分项工程投资达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情况。在审查过程中,审查专家经常提出:概算表上的工程量与设计报告的工程量汇总表不一致;工程量计价单位与概算分析单价不一致,比如某项目设计工程量的单位是m2,概算单价分析按照m3记取;设计报告上施工组织设计描述的施工方法与概算定额分析计算单价中的施工方法不一致。因此对设计提供的工程量、单位以及相对应的单价在成果出版前应进行复核,重视复核根据施工方法分析出的单价是否合理,这些都是构成投资的重要组成因素。 3结语 水利水电基建工程投资控制是通过工程设计概算来完成的,合理计算每个工程的设计概算投资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中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期待与大家共同提高。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水利水电设计概算文件,是每个从事概算工作人员的追求目标,也是所有从事概算工作人员的努力目标。 作者:陈达 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途径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具体设计要求可知,要按照具体设计流程要求实施,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可能会存在很多类型的问题,导致具体设计无法落实。本次研究中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现状为基础,对具体提升途径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提升途径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其核心所在,直接关系到整体质量,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类型的问题,直接影响设计成果,因此在后续设计阶段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具体设计指导工作,按照要求进行落实。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工作要求,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作用,保证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原则 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无法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甚至会出现其他类型的问题,以下将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原则分析。1.1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人工景观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后续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分布因素等,在工程设计中融合自然景观,使其符合人工设计要求。针对和后续设计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发挥现有设计体系的最大化作用,势必增加景观设计难度。1.2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秉承全面发展的原则缓和宗旨,缓和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同的是,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再局限于水资源的利用,更注重的是发挥旅游、生态的综合性作用。在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阶段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础,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降低施工成本[1]。1.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原则,在整个利用阶段必须保证工程安全,按照以人为本原则进行设计,此外设计者要充分将情感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做到人和自热的有效统一,创造出高品质的水利水电工程景观。 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设计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问题,针对具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实施阶段要提前对问题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分析,进而确定完善的提升途径。以下将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2.1设计单位人员问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言,设计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会产生影响,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可知,如果出现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和设计人员自身存在联系。根据现有设计方案和具体要求可知,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发挥现有设计体系的最大化作用,能降低质量问题。然而设计者为了达到某种经济效益,放弃了对实际情况的考量,为质量问题埋下隐患。2.2缺乏质量设计意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对工程监督和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在管理工作上如果存在疏忽的问题,则会导致质量问题随之出现。由于管理工作上的匮乏,在施工方面如果缺少妥善的管理和监督,会导致责任机制无法落实,甚至出现施工难度大的现象。在质量设计和管理中,工作人员意识差,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2]。2.3设计内容不全面。在水利水电设计中可能会存在很多类型的问题,为后续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果设计人员对整个过程缺少了解,根据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亲临现场,实地勘察后进行预设。但是在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规划设计不到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在施工前会利用招标方式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单位施工,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招标形式上存在问题,进而会出现招标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出现虚假招标,导致招标工作流于形式。2.4前期规划不合理。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前期工程设计规划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则很可能在施工阶段存在部分问题,直接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甚至导致工期延长。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对管理机制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设计阶段存在部分问题,受到管理体系的限制,会导致现有方案不完善。部分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工程责任形同虚设,甚至缺乏实际意义,给施工带来额外影响。从工程规划和人员管理等方面来看,如果存在施工质量不佳,工作人员态度不积极等现象,都直接对工程造成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途径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具体设计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工程设计工作,按照具体要求实施。以下将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途径进行分析。3.1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设计效果,在后续设计阶段,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想提升水利水电设计质量,要从设计现状入手,对各类措施分析后实施。首先要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工作阶段能有良好的态度,用一份置业新对待工作。同时做好认知度培养工作,使其了解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中能怀有责任感。设计部门要不断吸纳新鲜血液,适当的引进新的人才,让他们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和专业技能,辅助做好设计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做好现有任务,才能保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在技术人才的带领下,设计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加大对设计者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提升设计水平,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接受新知识,进而将其灵活应用到设计工作中去。如果设计阶段存在相关问题,将责任细化后,对于设计阶段遇到的各种细节问题,明确分工后操作,做到统筹兼顾,进而实现定期考核[3]。3.2严把质量关。工程的根本就是质量问题,追求速度忽视质量不罕见,对整体设计有严格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度监督环节,每个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具有特殊性,施工设计者在后续设计阶段不能照抄其他设计方案,可以间接现有设计理念,表明设计重点,将设计重要性在水利水电设计中充分体现。如何做好质量设计工作成为当前工程设计的重点和关键,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水利水电方案进行对比,实现其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3.3注重水利水电设计生态性。针对现有设计方案具体要求可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按照已有方案形式实施,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水资源生态多样性决定了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要设计出合理的施工作业方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设计流程如图1。3.3.1生态多样化。在后续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从当前设计现状入手,按照具体设计流程和要求实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化预设。3.3.2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水利水电施工对水资源有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需要提前对各类因素分析,在后续作业施工阶段,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将水利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设计放在首要位置,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4]。3.4充分利用现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逐渐涌现出好很多技术,如何合理应用现有技术成为重点所在。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上提升勘察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物理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结果分析后,结合实际方案进行调整,进而能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由此可见,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合理运用各类技术,能够简化工程设计中对于大量数据的分析工作,有效降低数据分析错误率,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要点和重点,掌握技术操作流程,实现合理化应用[5]。 4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整个设计阶段,针对具体问题,要按照设计模式要求实施。针对具体施工阶段存在的设计单位人员问题、缺乏质量设计意识、设计内容不全面、前期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从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严把质量关、注重水利水电设计生态性、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等方面入手,做好具体设计工作,满足施工要求,进而达到促进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黄光洪 姚文智 单位:贵州恒河生态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对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摘 要: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建筑的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和生产也变的尤为重要,本文是根据本人多年从事于建筑工作,对于建筑安全生产和施工的怎样正确操作以便减少安全事故和隐患,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体现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做起,将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和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控制安全防护设施质量标准和垂直运输设备检测制度的执行;强化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一、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首的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成立由专职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部。根据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至上到下各岗位职责明确,分解落实。并结合我公司生产特点,制定出年度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明确我公司一年来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公司经理对下属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经理至上而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安全工作的紧迫感,使全公司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共同保证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 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根据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日益规范标准化,结合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要求,对原有的一些不符合现在管理模式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进行完善,推动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能更严格的按照制度执行,用制度来约束企业的安全工作,用标准来规范企业的作业行为。 a) 修订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安全管理流程图; b) 补充修订安全操作规程;(现场临时用电申报制度) c) 修订现场安全奖惩实施细则和项目部安全考核办法; d) 制定项目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三、 分析危险源、预先控制安全风险 根据建筑行业在施工中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用电触电事故、脚手架倒塌事故、机械设备伤害事故、火灾事故等,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预控防范措施,下发给各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度,要求项目部在开工前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提供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逐级上报,严格审核后方可动工;严格执行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安全措施的审批制度和检测制度的执行,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白工作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做到预先控制减少安全风险。 四、 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企业要认真组织每年的春季、秋季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各种反违章活动,诸如现场安全评比和观摩活动,制作安全文明流动红旗,对文明施工安全工作做的好的项目提出表扬和奖励,同时对较差的项目部提出批评,并做到每周一讲评,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开展大型安全生产活动和各种检查活动推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使公司在社会上和本系统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企业安监部门要坚持深入施工现场,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察力度和指导工作,要求项目部对所提出的事故隐患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公司,形成监察到位、改进到位的闭环管理机制。要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加大对现场违章行为的惩治力度,对施工现场使用劣质安全网、安全帽的现象采取强制性手段,企业要统一定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网、安全帽。对违章行为坚持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不徇私情,使各施工现场违章作业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 六、加强施工现场文明建设 进一步推行标准化管理 企业要推行标准化管理办法,加大对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的投入,强化施工现场文明建设,树立安全文明施工的标杆工程,对施工现场的围挡及现场施工责任区的管理、封闭施工管理、施工场地管理、物资和材料定置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消防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脚手架管理、安全标志管理、生活区管理等十多项内容加强管理,做到“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协调和谐化”,施工有序,环境整洁,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得到提升。 七、 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要加强对公司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施工技能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施工技能培训,经常性计划性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规考试和安全知识测试,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这样才能够使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八、 坚持安全例会制度 坚持周例会,月例会等,主题是贯彻落实法规、条例、学习安全规程、事故通报等;并规定项目部坚持每周一次安全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强调施工班组班前会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使每一个作业人员清楚知道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增强员工对危险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 九、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进行相应演练 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练,做到施工现场如发生突发事故,能够按预先制定的处理方案及时应对,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消防管理的监督,落实消防措施,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控制重要生产区域不经批准不得进行动火作业,施工现场均能够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对施工现场木制作区域和易燃品仓库严格按照消防管理规定执行。 十、 结语 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也深刻感到安全生产工作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级职能部门的配合以及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一个企业只有树立忧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性,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摆正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施工过程中,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对中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外部环境框架的构想 摘 要:通过对我国目前建筑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分析,结合两个发达国家外部环境的构造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若干建议,建立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全员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推进建筑行业保险制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价量化指标和安全信息化机制、规范行业咨询服务、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和行业的准则、强调社会安全文化的建立等为核心的外部环境框架体系。 关键词: 外部环境;建筑安全管理;构想框架 1.引言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企业要进行战略管理,首先必须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通过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可以明确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为施工企业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其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其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建设,可以为建筑安全管理指明道路,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外部环境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在正在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对建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做了总的概括,但是市场经济较计划经济发生了很多变化,对安全管理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1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政策、相关法规比较落后,根据我国政府组织机构的改革方案来看,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的监督机构部门来回挂靠,一直不具备执法主体地位,对建筑法规的改进不及时,不能与发展相配合,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之中,导致部分制度供给过剩、地方政府针对性制度供给不足、某些法律条文存在内在缺陷以及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例如,地方政府立法相互抄袭,不能根据本地的安全生产形势制定相应的保证制度;在我国健康与安全二者分属在不同的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法律的分离,权责不清晰,造成混乱局面;《建筑法》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只对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而对于其他保险没有明确的规定,再加上我国保险市场不发达、保费高、险种少,业主和承包商投保积极性不高。 此外,违法处罚没有实质意义,例如对于一级建筑企业,按照规定拥有一定数量的一级建造师,事故发生以后,往往只是降低企业的资质,并不影响持证者个人的资格生涯,处罚的轻重直接与个人的责任心相关联。 2.2 企业的管理的地位和形式也发生变化。 企业当前是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不能以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减弱他的自主权,企业形式的多样性,政府也不能用同样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进而导致府行政手段的削弱,政府不能直接管理企业,只能通过相关部门进行政策的传递,因此直接代表政府的管理部门就没有了。 2.3 中介服务机构力量相当薄弱。 近年来,安全监管体系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安全咨询、安全评价、认证、检验等中介服务机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组织组织机构的管理还不完善,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实际操作中的理解和掌握也不一致,阻碍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发展。例如,当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与工程进度、投资发生矛盾时,监理的停工要求往往得不到建设单位实质性的支持,使得监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显得非常的苍白;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不能满足检验任务,而政府对其授权、监管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此外,资质认证与管理机构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2.4 安全文化建设薄弱。 许多建筑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往往停留在形式上,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没有在广大施工人员中形成一道坚固安全防御体系,有的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漠视或抵制的态度,这种潜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并可能“传染”给同事,安全认识不够科学,安全行为不够规范、安全理念打折执行,最重要的是缺乏安全管理的文化系统。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促使外部环境的相关者产生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政府监管力度成本的增加,因此构造新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就尤为重要。 3.发达国家的建筑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建设 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建筑管理的外部环境也不断改善,已经建立了一套综合法律、经济、科技和信息等多方面的外部环安全系统。本文以美国和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框架进行分析,为我国构架外部环境的框架体系提供基础。 3.1 美国建筑的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体系 建立安全法律法规系统,明确法律责任,制定详细的执行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检查执法;不断推动劳动卫生安全教育,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有效的运用经济杠杆,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业绩和荣誉;积极开展安全科研工作,不断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成立职业安全与健康局,制定安全量化指标,完善建筑安全信息化的建设。 3.2 英国建筑的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体系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职责、责权的明确性,英国关于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有350多种,指南和标准不是强制性的,企业可以自主决定采取何种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标准的权利,政府更多的是监督企业和项目是否达到劳动健康安全法的要求;政府成立国家健康安全委员会和各行业的健康安全协会,对安全健康监督检查,同时下设健康安全监督工程师,其个人资格的实用性和监督工作方式的多样性,保证了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国家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尽相同,但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层次,注重从各个方面共同参与构建,如图1、2所示。 4.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生产外部环境框架的构思 建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不均衡发展到均衡的一个过程,最终达到外部环境的最佳。当一个系统的外部发生变化时,系统将自动调整其内部系统,因此需要一个系统的外部环境的指导思想来引导制度的发展方向。为克服目前我国建筑外部环境的不足,结合发达国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外部环境,构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外部环境框架,如图3所示。 4.1 建立全面、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 确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地位,将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和程序尽快废除或修订,同时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政策,建立合理、层次分明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制度,确保这些法律的可操作性。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程中,职业的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国际化和一体化已成必然趋势,应将二者的职能结合起来,成立国家健康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改变原有的混乱局面,使权责进一步清晰,从而建立高效率的监管制度,将安全与健康管理纳入法制化进程。此外,制定含有量化标准的法律和严厉的安全检查执法程序;法律、法规应该支持和鼓励个人或组织不断开发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开展安全科研工作,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4.2 建立全员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社会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督的不足,这就需要政府赋予他们安全监督的权利,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并加强贯彻执行,安全检查应该变为流动式的检查,借鉴外国的安全检查事先不通知得做法,做到安全检查日常化、常规化。 4.3 强调社会安全文化的建立 在安全管理中,要想做到事必亲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安全管理就会有漏洞,而安全管理文化的产生,就会对此露洞有所弥补,由于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逐渐形成安全观占主要地位的社会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整个社会人员的安全修养,提高其安全健康意识,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的主动状态,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鼓励建筑企业建立自身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文化,从根本上改变靠个人的意志和指导命令来达到管理目的的现象。 4.4 推进建筑行业保险制度 在建设项目的整个进程中,业主和承包商必须办理强制性保险,不仅能保护相关参与人员的利益,也能进一步提高业主和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断完善保险业市场,建立一种工伤保险与企业的安全信誉直接挂钩的强制性保险,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杠杆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调节,影响、调节、控制相关部门和组织的经济活动,促进或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4.5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价量化指标和安全信息化机制 目前,我国主要是采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对安全管理的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很多时候都是量化指标和静态指标,不能反应动态的变化,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一旦检查完毕,安全事故照样发生,具有被动性,因此,我国需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量化考核指标,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保险公司等部门通过这些指标来了解施工企业的安全信誉。 另外,我国已经建立了安全报监制度、安全检查制和审查制等一系列相关的信息化机制,但实际情况往往与制度严重脱离,经常出现伤亡不报等情况,因此,必须调业主的责任制,业主有责任保证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这就要求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部门对业主提交的安全记录和安全报告进行详细的审查,要求业主对工人的职业伤害和健康做详细的记录,并保证这些记录和报告在需要时能够随时出示。 4.6 规范行业咨询服务 对安全咨询、安全评价、认证、检验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引导、培训、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中介服务行业不仅是合同的一方,还作为监督的一方,这样就可以减少政府安全管理的压力,利用第三方的关系来调节好二者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行业咨询服务,稳定其竞争秩序,明确责任权限,进一步强化监管,严厉打击不符合规范的组织或机构。 4.7 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准则 各行业制定自己本行业的标准和规划,授予他们对建筑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权利,为他们开展安全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每个参加建筑行业的人员都要加入自己本行业的协会,并对其准入和准出的资格进行认证,提高其资格认证的实用性和监督形式的多样性,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弱化企业的资质等级;有注册资格的人员应有能力完成任务, 包括承担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工程师责任意识,注重强调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危险,减少安全风险,同时制定本行业承包商的准入和准出资格。 5.总结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只有不断完善才能与之相协调,对当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促使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所以说外部环境的不系统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够及时改变这种变化,防止其出现负面效应。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怎样才能抓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步入一个建设的超常规发展时期,旧城改造、工业园区开发、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等。掀起了工程建设的高潮但是也进入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时期。现代化安全管理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施管理,才使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建筑 安全生产管理 这几年我国安全事故频发, ,据专家预计近几年是我国安全事故高峰期,尤其是煤矿和非煤矿山及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 (1)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产值、利润,安全制度不落实,没有切实的安全保障。 (2)有法不依,以权代法,以言代法,认识不到安全管理的复杂性、科学性,盲目作决定,是酿成事故的祸根。 (3)经营承包,以包代管,只顾短期经济效益,不顾安全生产,认为承包出去后安全管理与己无关。 (4)大量引入外包工,隐患严重,许多包工队达不到建筑安全生产的要求,机构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混乱,不进行安全培训,无证上岗,自主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人文化水平低,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5)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资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上级行政部门安全检查也只是应付,检查一过,安全无人管理,检查一来,尽力掩饰应付。 (6)安全法制教育,安全培训落实不具体,甚至一些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与生产的具体问题。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看到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否则,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阶段。因此不少专家及有识之士要求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尽快普及现代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现代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综合。现代安全管理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它是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对策,控制和消除这些隐患。有效地对系统安全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它与传统安全管理的主要区别: (1)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危险性预测,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克服了过去“事后处理”发生了事故才重视安全的被动局面。 (2)实行系统的安全管理,有制度、有组织、有措施、有分工、有保障,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事事有制度,事事能受控”,克服了过去那种“安全管理层层会议传达, 安全管理事事无从落实”,甚至是“安全管理,只喊口号,贴标语”,要求“安全管理齐抓共管”。 (3)现代安全管理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对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克服了过去那种安全管理定性化。 (4)实行信息的、生理的、人机工程学方面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克服了过去凭经验和直观处理安全生产问题。现代安全管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学管理体系,它以事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科学预测,进行危险性预防。 而真正实施并进行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必须进行大力宣传和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懂现代安全管理的新型人才, 使这些人才真正走向重要的安全管理岗位, 通过他们培养出更多的安全管理基层人员, 真正使企业及整个社会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第二:进行现代安全管理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管理标准化,生产文明化,建筑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加大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力度,杜绝死亡事故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安全福利,自觉保护城市环境等。能够较好地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积累,通过安全文明施工体现企业施工文化的发展水平。 第三:配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尽快建章立制,安全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和制定适用性法规的力度,, 尤其是使外包工队伍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使外包工的各方面的管理纳入正规管理轨道, 并对其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使其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待遇等方面享受其应有的权力。 第四: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力度,在建筑工程费用中安全文明施工的费率应加大, 对那些安全管理搞得好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费率, 安全管理搞得差的企业不得给予费率,使其真正在安全管理方面优胜劣汰。因为开展安全达标活动需要一定的费用, 而所需费用未列入工程概 (预)算。这往往成为企业领导层的借口,因费用不足,对施工现场安全达标采取敷衍的态度,影响安全达标活动的开展。 第五: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真正使一些技术好、懂管理、素质高的人员持证上岗,无论是外包工,还是合同工,都要进行年度安全技术培训。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建立自己的培训制度, 定期和针对性地对管理层和职工进行职业培训。 第六:建立安全认证审核制度,使那些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率先通过审核认证, 依靠自身约束机制和审核单位的外部审核来建立一套良性循环的安全机制。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自我完善管理体制。 建筑施工企业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经理应组织本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项经理及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活动的文件。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的安全达标活动的领导小组,专设办公室,由企业技术副经理和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 其他有关专业人员为成员,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我们还可以在本企业举办培训班,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再就是领导小组应配备具有工程类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员,派驻项目经理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指导项目经理部开展达标活动,并经常将项目经理安全达标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书面向安全达标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每月对各项目经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进行检查, 发现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督促项目经理部及时整改,并将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情况和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等级及时印发安全简报, 发至本企业各项目经理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及有关部门。并作为对项目经理部实施考核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鼓励企业进行安全管理达标(即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活动,企业资质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对安全管理不达标(即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企业,不得升级或从事一定领域的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摘要: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也是现阶段我省建筑业站稳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业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问题,同时提出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策 1绪论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省的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要想站稳竞争激烈的国内国外建筑市场,建筑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其中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尤为重要,主要是由于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构建一个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2当前我省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2.1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关于建筑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颁布较少,已有的《劳动法》以及《建筑法》等均较为抽象,实用性不强[1];我省也虽有省住建厅(建设厅)颁发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相关文件,但部分建筑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由于过长时间,早已不适用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的发展要求。因缺乏足够的法律制度来进一步制约,导致大多数不具有安全施工条件的建筑企业不按照建筑的安全操作标准以及要求展开施工,难以有效保证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有的建筑安全生产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仍未十分完善,有多数的技术标准仍没有全面制定出来,尤其是容易导致死伤的安全事故的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因此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亟需进一步完善。 2.2文明安全生产的意识缺乏 近年来,建筑安全施工事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建筑施工相关人员未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规范进行生产,普遍存在安全生产意识不高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检查监督工作的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宣传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条文,不重视文明安全生产,,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仅仅是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作为口头的形式。 2.3建筑安全生产的各种责任制度以及生产体系未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未明确各部门施工人员的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在有关的经济承包合同之中也未能充分体现建筑企业、项目部以及生产班组等的具体责任,没有全面落实下相关的安全生产指标。除此之外,也没有有效执行落实相关的目标管理及考核。建筑安全生产的体系仅仅是一种形式,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3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对策 3.1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建设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除了要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法规文件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快《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的法规体系建设,以促使建筑业和政府的各项安全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体系,其中应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建筑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等现阶段急需的施工技术标准规范[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技术规程》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建设的同时,应加强相关施工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培训教育,轮训学习等;以切实做到从源头上抓起。 3.2建立健全机构 保证安全监察 除了要有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及生产技术规范体系作保障之外,还需要有完善的安全机构以及高素质的建筑安全管理员作保障。当前,建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规模,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尤其是要设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员,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只有机构及人员、资金均配备完备,才可以使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达到上传下达和环环相扣,监管得当,发挥作用。 3.3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 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可有效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首先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安全生产装备的水平。企业全体上下必须增强安全生产投入的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投入的主动性。其次要加强政策以及措施的制定,加强技术改造,及时更新改造不安全设备以及落后生产工艺,应尽可能采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新工艺、设备以及技术、材料等,以不断改善建筑安全生产的条件[3]。第三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应将安全生产管理检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完成,应定时或者动态地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1)检查安全目标的实现状况。(2)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3)严查各种安全隐患,切实按照隐患排查制度进行。最后是要加强专项整治,例如高空作业、施工用电以及电气焊作业等这些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关键部位[4]。 3.4做好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提高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必须坚持一下四个结合:第一:要和贯彻建筑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技术规程等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之类的法律法规的活动。第二:要和有效改善施工环境及施工人员、安全人员、一些作业人员生活环境有机结合,以使每一个工地均有一个文明安全施工的优良环境。第三:安全生产要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加快利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以及现代化施工工艺来对旧设备、旧工艺进行全面淘汰,进而促进建筑的安全生产。第四要和提高员工以及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有机结合。应对员工以及农民工加强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培训,尤其对农民工,更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3.5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安全工作的组织安排中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这样有利于企业上下在和谐的安全文化中执行相关施工技术,进而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利于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完善构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典型的案例教育,通过安全竞赛等手段以及方法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还要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突出工作的重点,同时抓住关键的部位,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合理有效的开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建筑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入世贸组织后建筑市场迎来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同时全面掌握现阶段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问题,不断加强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促使我省的建筑业逐步与国际相接轨,提升我省作为建筑大省的综合实力与创造力。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阐述关于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基础线”,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剖析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找出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住宅 生产 安全 管理 措施 从目前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1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住宅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走形式主义。 安全工作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但是在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能过就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尤其是有些部门的人员,不懂安全工作却要求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导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有些建筑企业的项目负责人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重要的位置,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不健全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甚至放在抽屉里,形同虚设,更有些企业法定代表及项目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知识一问三不知,应付检查走形式,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 1.2安全监督队伍不够专业,人员技能偏低专业不对口。 很多地区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虽已形成,但监督队伍的人员组成不合理,专业不配套、不对口,监督人员没有施工经验,专业技术素质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许多地区监督经费一直未得到解决,职工工资都难以保障,造成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主动性差。监督机构也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测设备和仪器,监督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更无从谈什么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1.3安全监督模式不适应新形式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多数地区的安监机构采取的是监督员分区,跑工地的方式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种方法在安全监督工作刚开始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多变的形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实施,这种替代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方式属于越位管理,也不利于促使企业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向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方向发展。由于监督人员少,有的施工项目进度很快,监督员仅在基础施工时检查过一次,第二轮检查未到工程已竣工,一旦发生事故,责任难以分清。 1.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邂逅 从总体来看,目前住宅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属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经验,未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合体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首先要要加强对企业各层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加深企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标准、政策、和法规了解,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其次采用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权,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程招标、安全资格、安全生产与领导的政绩业绩相挂钩。加强对违规生产的处罚力度,使建筑企业领导将安全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并“安全第一”的正确理念贯彻到底,从行动上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2加强管理,确保住宅建筑安全的补救或构想 2.1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期,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峰期。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运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所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法规建设和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目前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很少,许多工作的管理依据不足。如对违反建筑安全规范标准、施工现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者的处理,没有具体的处罚条文可作依据。“违法必究”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受到影响。另外,许多工作与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责任难以划分,也影响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应尽快健全建筑安全法规,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执法依据更充分、更具体,责任更加明确,并通过法规约束建筑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促进安全生产均衡发展。 2.2提高领导者对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领导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3改革和完善住宅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 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引导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按照法律、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去组织生产,对行为主体的监督管理要重点体现在行政职能的发挥上。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从行业监督管理的总体上去把握,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变微观检查为宏观监督。一是重点对企业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二是根据施工现场人机环境变化和工程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控监督;三是抓典型。好典型推广、坏典型曝光,促进企业之间、项目之间安全生产均衡发展,提高总体水平。 2.4推行住宅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认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国际上兴 起 的 现 代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模 式,它 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现代的安全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OHSMS认证,首先可以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其次,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再次,可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3结语 住宅建筑企业应当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重要的工作方针,对于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安全投入较低的现象,项目领导应明确企业效益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使企业的效益和安全生产得到保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本文笔者从安全生产管理及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高处坠落;防范措施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1.1 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 1.2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 (2)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3)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 (4)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5)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6)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 (7)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个体投资项目及旧村改造工程违法违规现象较严重。 (8)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还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 2、安全生产相关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总高度28m,建筑面积3800m2。外脚手架采用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事发当天下午,混凝土工张××被架子工班长胡×安排搭设三楼脚手架,张××在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站在自放的钢模板上操作,该模板长1.50m,宽0.25m,搭在脚手架2根小横杆上,没有任何固定。当张××竖起一根6m长、约24kg重的钢管立杆与扣件吻合时,由于钢管上部向外倾斜,张××虽用力吻合数次,试图使其准确到位,但未能如愿,终因倾覆力矩过大,致使其在脚手板上失去重心随钢管从8.4m高处一同坠落,安全帽跌落在2m以外的地方。送医院后,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2.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类别:高处坠落;事故级别:四级。 (1)直接原因:死者张××因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对工程处的一些规章制度遵守不严,虽戴安全帽,但高处施工未系安全带,不按操作规程施工,在搭设过程中对关键部位操作要领不清,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一是,架子工班长胡×安全意识差,严重违章指挥。胡×明知张××从事的是混凝土工工作,未接受过架子工专业技能培训,在不具有架子工操作证,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置安全操作规程于不顾,安排无证人员进行高处脚手架搭设。二是,项目部在与胡×签订脚手架承包协议时,只强调必须持证上岗,而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三是,工地负责人发现张××违反操作规程施工,虽口头指出,但未能严厉制止,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杜绝违章施工。 违章指挥和盲目冒险蛮干,忽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3)违反的相关规范、标准 ①死者张××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违反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中“4.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5.1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许独立操作”的规定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中第八项的规定,即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进行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②死者张××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措施,并站在未固定的钢模板上操作,违反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中关于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并系好安全带的规定。 ③施工单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违反了《建筑法》第36条、第46条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使企业的制度健全落实,工人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 3、结合安全生产法对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思考 (1)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业绩实行考评,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 (3)夯实企业基础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 (4)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目标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项目部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5)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6)施工企业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 (7)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 (8)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高度重视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机构、人员、职能、经费”问题。 (9)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入场关。特别是对塔机等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采取备案、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10)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每月要填写伤亡事故报表,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并认真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调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将安全工作的违章情况、评估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 (11)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12)建立长效机制,严格依法管理,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旧村改造工程安全管理依法纳入管理的轨道;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及手续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无手续的工程开工;强化村镇建设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业主行为,取缔私自招投标、非法招用无资质施工队伍的状况,不允许施工队伍从事手续不齐全的建筑工程施工。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做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优化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对策建议 1、当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 主要表现在:(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职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统筹协调,再加上各责任人自身安全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各岗位不能履行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2)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3)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4)安全教育培训太过于走形式,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考核太过于走形式,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经常性和针对性教育,不进行现场危险源及防范措施的告知。(5)进场安全物资缺乏有效控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调包、把关不严等各方面问题,导致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品及各类安全设施在“物的本质安全”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6)特种作业管理仅限于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现实中很多项目部对外包队特种作业人员的控制往往局限于“是否有操作证”,从思想上认为只要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就能在安监部门检查时理直气壮。也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忽略了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忽视了“人的本质安全”,导致特种作业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率一直较高。(7)安全检查孤立存在,与其他各管理环节严重脱节,对操作现场的安全检查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检查后的整改力度不够。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及安全教育等各环节孤立存在,治标不治本。 2、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1)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的较为普遍。(2)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未按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验收和进行搭设与验收。(3)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整体稳定性差,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深基坑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支护。(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原则、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及还存在外点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现象。(5)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施工机具存在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现象,且未按规定配置漏电保护器现象。(6)井子架搭设不规范。(7)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和水平低,且重视程度不高,现场各类标牌内容不全及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 3、优化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 3、1提高认识,完善内部机构 (1)提高企业各级领导的认识。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必须充分认识国家提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意识到安全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从企业到各项目经理均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以法人代表、项目经理为首,各分管领导,专职安全员以及各分项工程安全员组成。其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审批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完善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施工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并填写好记录,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交流安全工作经验,确保生产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3、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企业必须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焊接、汽车驾驶、爆破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3、3健全制度,严加防范 (1)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与生产有关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增强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如对电工组人员要求必须做到合理布设线路,认真检查电器设备的防护性能,确保无漏电、触电现象发生;对机械组人员要求必须做到施工前检查机械各项性能,施工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施工后做好保养、维修工作,确保机械无故障,无超负荷运转等等,消除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2)建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建设工程结构复杂、交叉作业,多层作业多,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3)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根据分项工程的具体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作全面的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自觉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并要求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把交底单作为技术档案存档。(4)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实行每个分项工程均配备安全员。依据《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结合现场情况逐项检查评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无死角;实行专职安全员每天例行检查,检查要有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整改;实行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至少一次安全大检查,进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评分,奖好罚差。 总之,施工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只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度,根据各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全面的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实,做好防患于未然,那么施工安全事故必将大大减少,对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高层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工程建设必须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为基础,它对企业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协调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筑业的安全管理的相关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高层建筑;监督模式 前言 从高层建筑当前的安全生产现状可以发现,不论是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或是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均存在一定的安全管理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安全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生产管理,积极解决安全监督企业与管理部门中存在的监督与管理问题。 1、高层建筑中存在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1.1对高层建筑的安全认识不足,使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 为了保证政治的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要提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但部分高层建筑企业的领导,并未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对人民高度认真负责的思想觉悟上来,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采取消极怠工的态度,安全生产管理过于形式化,而在实际操作中则变得可有可无。甚至由某些不懂安全工作管理的人员来协调和领导该方面工作,致使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仅为应付工作任务,致使在这一辖区内安全生产管理与资质管理、质量管理脱轨、落后;部分高层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位置摆放不对,缺乏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落实工作责任制,仅体现在书面上或摆放在墙上,或者长期锁在抽屉里,成为空谈;还有部分企业的代表人或项目经理根据不懂任何安全生产知识,以致重大伤亡事故的产生,也有企业人员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临时抓现场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过后则故态复萌。 1.2不合理的安全监督队伍,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素质较差 当前我国大多地区已形成了建筑安全的监督管理网络,但尚存在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专业不对口、不合理、监督人员缺乏一定的施工经验、监督队伍不合理的人员构成等问题,以上原因均是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同时很多地区监督经费未得以落实,无法保障职工的工资,使监督人员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性。监督机构没有必要的监督检测仪器和设备,既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科学化和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 1.3安全监督模式不合当前的生产形势的发展 监督人员通过分片跑工地方式实现建筑的安全监督管理,在安全监督的起步阶段是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这种代企业实行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应当属于越权管理,同时也造成了企业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困难,不利于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负责和自我管理。不但加重了监督人员的工作量,使监督工作主次不分,由于监督人员缺乏、施工项目进度较快,仅在施工时监督人员才能检查一次,而在第二次检查尚未开始工程就已经竣工,而在事故发生时,难以分清责任。 1.4落后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 高层建筑企业多采取“事后型”和“经验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因此,企业对经验的过分关注,企业安全管理闭合体系尚未形成,使安全管理时紧时松,各类事故难以预防。可以通过安全检查的手段来实行安全工作,但该方法是治标不治本,无法防范于未然。因此,就按住企业应当擦爱娜、借鉴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 2、强化高层建筑的安全生产管理 2.1建设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的法规建设 各国经验可证,经济形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现象。我国在加入WTO之后,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企业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不断进行国内外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就是因为缺乏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的全方位建设,致使安全生产管理依据严重不足。假如在处理重大的事故隐患时,并没有明确的建筑的安全规范标准和处罚条文加以规范。严格执法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监督管理力度严重受限,不相容工作职能相交叉,职责划分困难,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应当尽快完善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确进行职责划分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执法依据更充分、更具体,责任更加明确,并通过法规约束建筑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促进安全生产均衡发展。 2.2提高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 ,加强与国际间的联系 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要加强对企业各层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加深企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标准、政策、和法规了解,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其次采用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权,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程招标、安全资格、安全生产与领导的政绩业绩相挂钩。加强对违规生产的处罚力度,使建筑企业领导将安全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并“安全第一”的正确理念贯彻到底,从行动上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推行OHSMS认证,化被动为主动,是企业安全生产保持在最佳程度,加强与国际间的联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获得间接与直接的市场经济效益。 2.3高层建筑的完善和改革安全监督的管理方法 更新建筑安全理念,紧跟当前经济形势变化,改革、完善高层建筑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采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引导和指导建筑企业遵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工作规范标准来进行生产工作,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对监督管理的作用。以行业监督管理为主,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充分应用到具体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中实现对施工项目的宏观监督。第一,将监督重点放在企业的安全保证体系工作当中;第二,以工程进展与现场人机的环境变化为依据来实行预控监督;第三,推广或曝光典型案例,实现企业、项目之间均衡的安全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的总体水平。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企业应当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重要的工作方针,对于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安全投入较低的现象,项目领导应明确企业效益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使企业的效益和安全生产得到保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住宅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安全管理 从目前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1 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住宅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 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在住宅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特别是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安全工作却要领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于质量管理和资质管理;有些住宅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甚至放在抽屉里,形同虚设,甚至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知识一问三不知,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才动手抓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事过之后依然故我。 1.2 安全监督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许多地区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虽已形成,但监督队伍的人员组成不合理,专业不配套、不对口,监督人员没有施工经验,专业技术素质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许多地区监督经费一直未得到解决,职工工资都难以保障,造成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主动性差。监督机构也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测设备和仪器,监督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更无从谈什么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1.3 安全监督模式不适应生产形势发展的实际 目前多数地区的安监机构采取的是监督员分片跑工地的方式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种方法在安全监督起步阶段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实施,这种替代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方式属于越位管理,也不利于促使企业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向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方向发展。另外,监督人员疲于检查,工作难分主次,且由于监督人员少,有的施工项目进度很快,监督员仅在基础施工时检查过一次,第二轮检查未到工程已竣工,一旦发生事故,责任难以分清。 1.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后 从总体来看,目前住宅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属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经验,未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合体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不是治本的方法,从本质上讲也属于“事后型“的管理范畴。“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须积极借鉴和采纳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 2 加强管理,确保住宅建筑安全的主要补正与构想 2.1 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期,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运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所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法规建设和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目前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还很少,许多工作的管理依据不足。如对违反建筑安全规范标准、施工现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者的处理,没有具体的处罚条文可作依据。“违法必究”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受到影响。另外,许多工作与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责任难以划分,也影响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应尽快健全建筑安全法规,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执法依据更充分、更具体,责任更加明确,并通过法规约束建筑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促进安全生产均衡发展。 2.2 提高领导者对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领导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3 改革和完善住宅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 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引导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去组织生产,对行为主体的监督管理要重点体现在行政职能的发挥上。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从行业监督管理的总体上去把握,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变微观检查为宏观监督。一是重点对企业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二是根据施工现场人机环境变化和工程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控监督;三是抓典型。好典型推广、坏典型曝光,促进企业之间、项目之间安全生产均衡发展,提高总体水平。 2.4 推行住宅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认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现代的安全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OHSMS认证,首先可以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其次,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再次,可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建筑行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且多为露天、高空作业,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较差,不安全的因素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规律性差、隐患多。因此,建筑业属事故多发行业之一。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施工企业的最根本的目标。但是,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生产就是建筑企业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员工的最好交待,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建筑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含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因此,作为我们所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以对企业和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下面概述一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建筑企业必须要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设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使建筑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每位相关人员均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最终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规范管理和科学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和直接方法,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重要的衡量标准和指示方向,同时也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和有证可查的重要依据。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极大的优化,大大加快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效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可以为企业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实现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措施,通过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行为,采取有效的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持安全生产的环境,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事故发生。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管理中体现一体化思想,通过实施持续,发展运行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强制性政府指令为主要行政手段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为一体,使消极被动管理行为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运用市场推动力,依靠合同制约,制度联结,在企业管理体系内形成链式效应。 事实表明,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责任和目标的控制,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控制,一级保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明确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 在建筑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要明确以下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二)负责监督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三)负责编制公司年度安全生产规划并监督实施;(四)负责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及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五)对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六)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国家有关文件及要求的识别、获取与更新,通知相关部门,并定期组织合理性评价;(七)负责公司总体施工生产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审核大型或综合性项目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八)负责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并对重大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控制进行监督与检查,负责编制公司安全生产(环境)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九)参与建筑工程合格供方的评价及招(投)标文件与合同的评审;(十)参与对新入厂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十一)负责公司安全与环境事故的统计、上报与分析,并存档; (十二)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存在特殊人物,一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要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上”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或制止,不能坐等事故的发生,再就事论事的进行认识、教育。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现在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多数是农民工,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漠。所以对农民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一定要让农民工进到施工现场要感觉到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施工现场要建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正常上岗后,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都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制止各类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 深入开展建筑安全施工培训工作 应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对全员特别是特殊工种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和调换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业务技能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使他们普遍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业务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的能力。 安全教育培训能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尤其重要。 建立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式 建筑安全生产历来是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一项管理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新形势下新的生产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和改变管理模式适应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真正解决好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没有确立科学的管理观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离开这个根本去狠抓安全生产就总是政府急企业不急,大检查就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安全专项整治就总是成效不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总是落实不了。因此,确立科学的管理观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构筑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安全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根据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的生产特点,适时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以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转变;从借助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 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成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保证建筑员工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给建筑企业管理阶层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素质,依法律的规定,做好建筑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消除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式。这样才能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试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未来 前言 建筑施工具有生产施工流动性、建筑产品多样性、施工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另外,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高空作业,体力劳动占据较大比重,人均完成工作量较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强烈的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施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建筑施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其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成为仅次于矿山业的第二大风险行业。每年的建筑施工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害,还给企业的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使建筑企业信誉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不断探讨和分析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事故易发、多发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为持续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 1.1 政府行业监管存在管理漏洞。主要表现在:(1)建筑业专业门类多,监管分属不同职能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造成政府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2)一些地区和部门建筑监管工作不平衡,一些领域和环节存在监管盲区,如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镇建设工程等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之间。(3)安全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对各项目管理是蜻蜓点水,不能发现重大问题,即使发现了,跟踪督促整改不到位。 1.2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上漏洞主要表现在:(1)将工程违法发包和违法分包或指定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导致安全管理源头失控;(2)不按相关法规要求足额支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费用,致使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经费短缺,现场安全设施和防护残缺不全或根本不购置;(3)违反建设工程基本程序,随意压缩工期,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疲劳作业。(4)以包代管,一包了之。 1.3 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上的主要漏洞表现在:(1)未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特殊作业票办理等不认真进行审批,不进行现场验证;(2)现场安全监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或专业素质不够,发现不了问题或者督促整改力度不够,敷衍了事;(3)对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不力。 1.4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乱象主要表现在:(1)施工现场项目经理脱岗,或无证上岗现象严重;(2)施工现场无公司派驻现场专职安全员或无专职安全员,或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监督巡查;(3)现场安全生产制度流于形式,只重视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不主动遵循安全管理制度或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被动应付上级检查。(4)安全管理资金无计划、无保障、不落实。(5)施工现场特殊施工无证作业、违章作业;(6)特种设备管理混乱:购置不合格特种设备;安装拆卸单位无相应资质,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无专职操作人员、无专职维护人员;日常检修维护保养制度执行不严格等。(7)用工管理混乱:随着工程项目增多,工期越来越紧,用工和紧急用工现象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 因而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虽进行了培训,但培训流于形式,难以满足真正施工安全的需要。 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 8%和2. 1 %。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 5%和77. 8 %。而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筑领域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警钟长鸣,要健全机制,严格监管,落实责任,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问题。 2、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是思想认识问题。领导未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长远建设”的思想,不能辩证看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光想着能多挣点钱就多挣点。根本没有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理念。第二,从总承包企业到项目部、监理企业、机械租赁安拆单位,几乎没有真正设置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机构也不正运作。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也不真正上岗执业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等。应付上级主管部位检查等。第三,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不对照各项制度检查考核和兑现。不能做到管理人员责、权、利三者统一。不能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安管人员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或严重缺乏,或置若罔闻。平时不参加安全会议、不参加教育培训,或找人代培训,找人代考试等。第五,随着工程数量规模的逐年剧增,单位利益、个人私利、权利和腐败行为时常干扰建设程序正常进行,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安全管理也不能按正常的程序开展。第六,对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的监管缺少强有力的手段。如在项目工地上很难见到中标的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有检查时才打电话通知到工地。即使在位,有的对存在问题也不重视。出了问题,对项目经理和总监责任追究严重不够,导致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第七,现场个别安全管理人员除了能力素质不高外,权力不大也是重要因素。如现场发现安全隐患,无权安排人员立即消除隐患。如汇报后,领导不重视,不安排人员整改,往往也不了了之。第八,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或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及时等。 3、如何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规范当前的建筑市场,完善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的机制,建筑企业应该致力于当前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进行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当然要想彻底改产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还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抓起。 3.1安全生产必须抓好基础管理 施工安全事关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转变安全监管方式,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是一项刻不容缓、丝毫不能松懈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监管部门、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都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逐级落实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二) 严格审查备案手续。建立安全监管台账。充分发挥安全监理对消除隐患的职能作用。 (三) 严格落实施工现场企业领导带班责任。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力度。要加大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坚持实行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安全的日检、周检、月检制度,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详细分析安全形势,切实把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到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 落实安全教育制度。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广泛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使安全生产意识入心入脑,每时每刻不忘记,人人都是宣传员。 3.2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 加大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尤其要保证按照施工单位在标书中的标准对其办理施工许可证,并进行安全监督。如果进行建筑施工的单位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顺利有效的落实,一旦发现其有不符合规定的违法行为,必定要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对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要进行严厉的整治,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强制的培训,并进行降职惩处,并进行通报批评。定期对工程的安全问题以及对应的惩罚进行公示,达到警示的效果。 3.3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由于企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很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尤其突出。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建筑单位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及时汲取行业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加大对安全设施的购置,并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人数。对在职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规范其施工操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3.4提高建筑施工者的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强化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与技能、救护与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要求施工者掌握有关建筑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设备的相关操作,掌握施工的安全、管理等操作技术。确保进入施工场地的施工单位具备专业的技能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办法,确保参加施工作业的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能,切实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社会舆论力量的日益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成了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从各个维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做好安全管理,这样才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 建筑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行业,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其安全和健康状况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制约了建筑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本文对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做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确保建筑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安全 培训 管理 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就可以使安全工作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对加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 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 1.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执法监督不力,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操作,虽然有的进行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未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部分施工企业未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操作性存在一些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 2 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2.1 落实各级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及时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家和管理法规的情况;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要通过安全检查,纠正不规范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2.2 加强建筑安全宣传教育 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同安全活动期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在主要道口、活动场所和醒目处,设立宣传台,悬挂安全条幅,在重要位置与易发生事故处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标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坚持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也就没有办法组织正常的生产,安全也就没有保证。对规章制度,我们要严字当头,严肃对待,严格要求,严格执行;按照安全规章制度办事,符合客观规律,就要做到安全生产。不断总结经验,坚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3 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分工。根据规定配备专职人员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好内部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检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解决、不留死角。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经验,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条件评价、危险源评估等各项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社会治安形势稳步好转。实行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以经济政策为杠杆,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4 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安全生产的专项治理和整顿方面成绩显著,安全生产状况好于前些年,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重道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急需不断加强,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尽快走向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推进安全培训教育和科技进步;以企业为主体,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和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以满足新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5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在安全上应该贯彻从细处着眼,从大处着手的方针,从前期论证、可行性调研、物资采购、施工质量验收、操作规程的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开停工、检维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按规范控制,及时修订完善,将安全生产管理纵向到底,不给任何行为提供违章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延伸,分析出现该类问题的主、次要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积极地进行提前防范,将违章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员工进行认真而有效的预案学习和演练,保证在生产出现异常时,科学规范地进行有序操作。对相关行业出现的事故案例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住宅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住宅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安全管理 从目前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1. 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住宅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 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在住宅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特别是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安全工作却要领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于质量管理和资质管理;有些住宅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甚至放在抽屉里,形同虚设,甚至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知识一问三不知,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才动手抓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事过之后依然故我。 1.2 安全监督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许多地区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虽已形成,但监督队伍的人员组成不合理,专业不配套、不对口,监督人员没有施工经验,专业技术素质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许多地区监督经费一直未得到解决,职工工资都难以保障,造成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主动性差。监督机构也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测设备和仪器,监督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更无从谈什么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1.3 安全监督模式不适应生产形势发展的实际 目前多数地区的安监机构采取的是监督员分片跑工地的方式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种方法在安全监督起步阶段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实施,这种替代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方式属于越位管理,也不利于促使企业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向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方向发展。另外,监督人员疲于检查,工作难分主次,且由于监督人员少,有的施工项目进度很快,监督员仅在基础施工时检查过一次,第二轮检查未到工程已竣工,一旦发生事故,责任难以分清。 1.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后。 从总体来看,目前住宅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属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经验,未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合体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不是治本的方法,从本质上讲也属于“事后型”的管理范畴。“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须积极借鉴和采纳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 2. 加强管理,确保住宅建筑安全的主要补正与构想 2.1 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期,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运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所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法规建设和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目前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还很少,许多工作的管理依据不足。如对违反建筑安全规范标准、施工现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者的处理,没有具体的处罚条文可作依据。“违法必究”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受到影响。另外,许多工作与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责任难以划分,也影响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应尽快健全建筑安全法规,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执法依据更充分、更具体,责任更加明确,并通过法规约束建筑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促进安全生产均衡发展。 2.2 提高领导者对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领导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3 改革和完善住宅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 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引导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去组织生产,对行为主体的监督管理要重点体现在行政职能的发挥上。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从行业监督管理的总体上去把握,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变微观检查为宏观监督。一是重点对企业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二是根据施工现场人机环境变化和工程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控监督;三是抓典型。好典型推广、坏典型曝光,促进企业之间、项目之间安全生产均衡发展,提高总体水平。 2.4 推行住宅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认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现代的安全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OHSMS认证,首先可以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其次,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再次,可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 【摘 要】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建筑施工生产也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数和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结合建筑施工内在规律,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新体系,从而激发建筑安装企业在本企业内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0.前言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名誉和该单位管理工作的素质。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做起,将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和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控制安全防护设施质量标准和垂直运输设备检测制度的执行;强化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首的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成立由专职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部。 根据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至上到下各岗位职责明确,分解落实。并结合我公司生产特点,制定出年度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明确我公司一年来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公司经理对下属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经理至上而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安全工作的紧迫感,使全公司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共同保证安全的良好局面。 2.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根据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日益规范标准化,结合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要求,对原有的一些不符合现在管理模式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进行完善,推动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能更严格的按照制度执行,用制度来约束企业的安全工作,用标准来规范企业的作业行为。 (1)修订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安全管理流程图。 (2)补充修订安全操作规程;(现场临时用电申报制度)。 (3)修订现场安全奖惩实施细则和项目部安全考核办法。 (4)制定项目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3.分析危险源、预先控制安全风险 根据建筑行业在施工中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用电触电事故、脚手架倒塌事故、机械设备伤害事故、火灾事故等,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预控防范措施,下发给各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度,要求项目部在开工前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提供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逐级上报,严格审核后方可动工;严格执行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安全措施的审批制度和检测制度的执行,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白工作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做到预先控制减少安全风险。 4.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企业要认真组织每年的春季、秋季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各种反违章活动,诸如现场安全评比和观摩活动,制作安全文明流动红旗,对文明施工安全工作做的好的项目提出表扬和奖励,同时对较差的项目部提出批评,并做到每周一讲评,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开展大型安全生产活动和各种检查活动推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使公司在社会上和本系统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企业安监部门要坚持深入施工现场,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察力度和指导工作,要求项目部对所提出的事故隐患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公司,形成监察到位、改进到位的闭环管理机制。 要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加大对现场违章行为的惩治力度,对施工现场使用劣质安全网、安全帽的现象采取强制性手段,企业要统一定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网、安全帽。对违章行为坚持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不徇私情,使各施工现场违章作业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 6.加强施工现场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行标准化管理 企业要推行标准化管理办法,加大对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的投入,强化施工现场文明建设,树立安全文明施工的标杆工程,对施工现场的围挡及现场施工责任区的管理、封闭施工管理、施工场地管理、物资和材料定置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消防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脚手架管理、安全标志管理、生活区管理等十多项内容加强管理,做到“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协调和谐化”,施工有序,环境整洁,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得到提升。 7.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要加强对公司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施工技能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施工技能培训,经常性计划性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规考试和安全知识测试,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这样才能够使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8.坚持安全例会制度 坚持周例会,月例会等,主题是贯彻落实法规、条例、学习安全规程、事故通报等;并规定项目部坚持每周一次安全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强调施工班组班前会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使每一个作业人员清楚知道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增强员工对危险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 9.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进行相应演练 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练,做到施工现场如发生突发事故,能够按预先制定的处理方案及时应对,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消防管理的监督,落实消防措施,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控制重要生产区域不经批准不得进行动火作业,施工现场均能够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对施工现场木制作区域和易燃品仓库严格按照消防管理规定执行。 10.结语 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也是现阶段建筑业站稳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企业只有树立忧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性,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摆正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施工过程中,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地质工程论文: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2.4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 (1)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2)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3)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米)的“天窗”地段;(4)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6)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7)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8)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9)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 2.5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灾害。人工滥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三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 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1998年洪灾损失2000多亿元,死亡1432人,其中不少损失是通过地质灾害而产生的。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3.1 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2)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 (4)各类交通建设中所涉及的边坡、滑坡、危岩、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3.2.1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3.2.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3.2.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l)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4、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地质工程论文:谈水利工程地质复查的重要性 1地质复查工作在施工技术工作中的作用 1.1土方平衡规划的需要 土方开挖总量虽远大于填筑总量,但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填筑用土土料需满足塑性指数、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水溶盐含量等多个技术指标的要求,加之全渠段各类土质分布很不均匀,实际可利用土量有限,有一段土可利用,有一段不可利用,因此,需对全渠段土料进行复查,进而进行土方平衡规划工作。这样可避免在开工后才发现土料场存在问题而导致工程停工、窝工,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并且避免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开展地质复查工作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承包人应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在全渠段开挖区布孔勘探,通过试验室试验分析,确定哪部分土料符合设计填筑用土料要求,确定可利用土的平面分布情况及垂直分层情况。根据试验室提供的资料,技术人员可进行土方平衡规划工作,编制土方平衡规划方案,按照土方平衡规划方案指导施工生产工作。 1.2确定降排水方案的需要 标段内渠道地下水位一般高于渠底板2m~7m,而挖方深度一般7m~12m,因此地下水位很高,且部分渠段及建筑物存在有承压水。承压水水头与潜水水头基本相同,承压水压力很大,需进行降排水方可保证干地施工及施工期场区安全。 (1)渠道工程降排水方案渠道工程降排水施工前,未进行地质复查工作,按照合同地勘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了降排水方案设计并施工,方案为在渠底中心线附近设管井进行降排水,管井间距30m~32m。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有约2.0km渠段地质变化较大,原降排水方案无法把地下水降至需要的高程,即采用了单井井里增加水泵、更换高功率水泵、大量增加明排措施、两侧马道上加降水井等多种方法方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达到了干地施工要求。虽然最终仍然完成了施工任务,但施工过程中增加了难度,且增大施工成本,延误了施工工期,多方面造成了损失。 (2)大沙河渠道倒虹吸降排水方案大沙河渠道倒虹吸开工前虽然进行了地质复查工作,但其精度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确定降排水方案方面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该倒虹吸分两期施工,采用的降排水方案为开挖边线外周围做截渗墙,截渗墙内设管井降排地下水的方法。 一期施工时,按照合同地勘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制定了降排水方案,但因该倒虹吸地质的复杂性,管井、截渗墙深度均未达到方案设计的理想深度,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总结一期施工的教训,二期施工前,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对二期场区进行了地质复查,尤其是沿降排水方案设计的截渗墙位置安排了布孔勘探,详细查明了截渗墙部位的地质分层情况。复查前的地质情况简单描述如下:建筑物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卵石、泥砂充填,层厚1.5m~3.8m;②重粉质壤土,层厚1.8m~8.0m;③重粉质壤土,层厚1.0m~15.6m;④卵石层厚1.4m~13.5m;⑤重粉质壤土,层厚1.7m~15.2m不等。复查后的地质情况简单描述如下:建筑物场区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①卵石,厚1.2m~1.5m;②重粉质壤土,厚度一般3.1m~6m;③重粉质壤土,厚度一般1.2m~7.0m,场区内广泛分布;④卵石,厚度一般0.6m~8.4m;⑤重粉质壤土,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2m。场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④层卵石中,为承压水,承压含水层顶板高程94.7m~101.6m,勘探期间承压水位高程98.8m~102.2m,承压水头一般2.1m~4.5m,基坑开挖施工需排水、降压和防渗处理。由上述地质复查前后对比可知变化很大。根据复查后的地层情况,承包人修改了原降排水方案,重新确定了截渗墙及管井的深度,施工过程表明,降排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地质复查工作在商务工作中的作用 本标段投标时,由于招标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够详细,渠道工程投标时降排水方案为明排方案,按照明排方案所做的降排水报价很小,相对于实际发生的费用微乎其微。工程开工前期,承包人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认识仍然略欠明确,因此未开展地质复查工作即开始进行渠道工程施工。施工降排水方案为管井方案,整个渠道布满了降水井。随着施工工作的逐步、逐年进行,降排水产生了巨大的费用,导致项目经营严重困难,资金入不敷出,施工生产工作举步维艰。工程施工中后期,承包人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扭转项目经营不利局面,这时,深刻的认识到了应对渠道进行地质复查,核查实际地质条件与合同地质条件是否有变化,从技术角度出发,寻找商务契机。承包人委托了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对渠道进行了地质复查工作,详细复核了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合同文件提供的即复查前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描述如下:场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含水层主要为上部黄土状壤土和粉质壤土,黄土状壤土和粉质壤土渗透系数K=2.24×10-6cm/s~6.02×10-5cm/s,一般属微~弱透水。承压水含水层主要由粉细砂和中砂组成,渗透系数一般K=1.27×10-3cm/s~3.4×10-2cm/s,属中等~强透水。复查后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描述如下:勘察试验中主要划分了两大含水层,一是上部的粘性土层(黄土状重粉质壤土、黄土状轻粉质壤土和中粉质壤土共同组成),二是下部中细砂组成的砂层含水层。上部粘性土层的综合渗透系数室内试验测定值为6.5×10-5cm/s~1.39×10-4cm/s;对于下部的砂层,抽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值为6.72×10-3cm/s。由复查前和复查后的结果对比可知,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合同有关规定,承包人开始着手商务方面的相关工作。由于施工工期有限,而发生的降排水费用很大,属于重大商务事件。重大商务事件的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承包人因为着手较晚,这个事件的解决很可能会到工程完工以后。相反,若承包人开工前进行了此项工作,边施工边解决这个重大商务事件,事件的解决可能会在施工中期最迟后期得到解决,而不会拖到工程完工以后。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这个重大商务事件得到参建各方的认可后,便可寻求一定的资金支持,则施工过程中会减少资金运转、经营等方面的困难,不会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影响工程进度等,反而会对项目经营增加一定的效益。 3地质复查工作的合法性 地质复查工作的合法性指承包人开展地质复查工作、委托地勘单位的资质、地勘工作结束后形成的复查报告等能否得到监理工程师、发包人等相关各方的认可,从而使本项工作得到认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承包人开展此项工作前应与监理工程师、发包人等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在达到共识的基础上,以来往文件的方式进行明确,即明确了最终成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承包人即可开展地质复查工作。 4结语 水利工程地质复查工作往往是多数工程项目都必须进行的工作,承包人应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特点及项目经营策略等综合分析、确定是否进行该项工作。笔者建议如有需要,则应认真、及时开展此项工作,克服可能是不必要的投资的思想,克服工期压力思想等,合理安排地质复查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工程项目运行安全,同时也可为承包人本身追求利润打下一定的基础。 地质工程论文:浅析南疆盆地风积砂工程地质的特点 1、概述 南疆盆地即天山以南,昆仑山系以北的广袤地区,主要为塔里木盆地。行政区划包括巴州、克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等五地州。南疆盆地主要地貌为风积荒漠,零星分布有河流冲洪积绿洲,主要沿盆地[:请记住我站域名/]边缘展布。 南疆盆地属于典型内陆暖温带,地处高纬度地区,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h.年平均气温10~13℃,日平均大于10℃的年累积气温4000℃以上,年平原无霜期200~220d.南疆盆地降水稀少,降水分布规律是: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天山南坡20~400mm,昆仑山北坡200~300mm.塔里木盆地西及北缘50~70mm,东及南缘20~50mm,中心不到20mm.盆地边缘平均风速为2.1m/s,多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30d,最大风速18m/s,瞬间最大风速可达25m/s.盆地中部沙漠区盛行偏东风,年均浮尘天气达200多天。 南疆盆地三面环山,水流由盆地边缘向中部汇聚,最终汇入罗布泊。由于气候和人工开采利用等原因,现今基本无水流汇入罗布泊。 南疆盆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风积层和冲洪积层。其中冲洪积层面积狭小,约占盆地5.0%,呈点状分布于河床和河流两岸,绿洲就发展于此。 风积层面积占盆地面积的95.0%,广袤的沙漠均为风积层,其表面被风积砂覆盖。 风积砂即主要在风的作用下,滚动漂浮迁移等沉积形成的砂层。主要分布于沙漠、戈壁。其粒径组为0.075~0.250mm的粉细砂,含量在90%.粒径组大于0.250mm的含量非常少,不到1.0%;粒径组小于0.075mm的含量少于9.0%[1-3].风积砂由于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很少,使得其表面活性很低,松散、无聚合性,具有明显的非塑性,成型困难,而且成型后的稳定性能也较差[4-5].风积砂属于非亲水性土,砂颗粒表面对水的物理吸附作用很小,天然状态下的吸水率很小,几乎在0%附近。 本文根据在南疆五地州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南疆盆地风积砂基本工程地质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2、物理性质 2.1 粒度及矿物成分风积砂的外形和颗粒大小与矿物成分有关,大部分呈棱角状和磨圆状,分选程度差。粒径大于0.25mm的几乎全是石英,粒径在0.250~0.075mm的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其次还分布有少量辉石、角闪石、方解石等,其外形基本完好,保持有原生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粒径小于0.075mm的则含有黏土矿物等。 风积砂粒度成分以细颗粒0.250~0.075mm为主,极细颗粒0.075~0.050mm次之,粗颗粒0.50~0.25mm较少,大于0.50mm和小于0.05mm的颗粒非常少。 反映风积砂均匀程度指标不均匀系数Cu一般为1.5~3.8,曲率系数Cc多在1.0~2.5,中值粒径d50为0.1~0.2mm,属于级配不良粉细砂或粉土质砂。个别地区受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矿物成分和粒径组成稍显不同,总体呈由山脚向盆地中部逐渐变细。 2.2 颗粒组成风积砂的相对质量密度一般为2.68~2.70,主要与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方解石等矿物成分有关。天然密度为1.40~1.80g/cm3,天然含水率在0.0%~10.0%,含水率越小天然密度也越小。据现场试验,风积砂丘天然含水率小于1.0%,天然密度为1.4g/cm3.接近绿洲区,含水率和天然密度逐渐增大,含水率最高可达10%,天然密度达到1.8g/cm3. 2.3 密实程度微观密实程度指标孔隙比e在0.4~1.0,孔隙率n为0.4~0.8.密实程度随厚度(埋深)增大有所提高。 宏观密实程度指标相对密实度Dr,地表的Dr值大多小于0.33,密实度分类属于松散;3.0m以下,密实度有所提高,其Dr值可达0.50,密实度分类属于中等密实;5.0m以下Dr值可大于0.67,密实度分类属于中等密实-密实。 3、力学性质 风积砂的力学性质包括压缩变形性、抗剪(剪断)性、地基承载力、击实性质,其力学性质总体表现不好。 3.1 压缩变形风积砂属单粒松散结构,颗粒之间基本无粘结,其压缩性取决于颗粒级配、颗粒形态、原始孔隙比和相对密度等。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变形速度很快,变形大部分属于永久变形,弹性变形部分很小,即通常压力作用下风积砂的压缩变形是颗粒移动和结构变形的结果。 处于疏松状态的风积砂采用机械很容易达到密实状态,风积砂地基上的建筑物沉降一般很小,且在施工过程中就完成大部分变形,地基沉降基本完成[1].根据工程相关试验,地表表层风积砂的压缩系数a1~2大多大于0.5MPa-1,压缩模量Es基本小于5MPa,属于高压缩性土,变形性很强。随着厚度(埋深)压缩系数逐渐变小,逐渐变为中等压缩和低压缩性土,压缩系数a1~2在0.1~0.5MPa-1,变形性逐渐转小。 3.2 抗剪(剪断)风积砂的抗剪(剪断)反应风积砂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主要指标为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ψ,该指标值一般较小,反映风积砂抗剪(剪断)的能力弱。 粘聚力C值很小,约1.0kPa,由于其细小颗粒含量极少,且主要是由砂粒间咬合剪胀引起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内摩擦角ψ一般不大,由含有的粗颗粒所致。 其值受颗粒组成、颗粒型态、矿物成分、密实程度和剪切速率控制,内摩擦角ψ一般为20°左右。 3.3 承载力风积砂的承载力一般较小,尤其是地表承载力值较小,不经过处理不宜直接修建建筑物。但随着埋深和密实度增大,承载力有所提高[2].根据在南疆五地州和前人工程经验可知,南疆盆地风积砂承载力值fa一般为50~120kPa,变形模量Eo多在5.0~15.0MPa. 3.4 击实特性天然状态下的风积砂基本为松散状态,工程性能很差,承载力低,回弹模量小,变形性大。但对风积砂击实后其工程特性显着提高,并能获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该指标可用于指导现场压实作业和检验现场压实作业质量。 风积砂的用轻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1.8g/cm3左右,几乎是天然状态下的1.5倍,最优含水量约为10%. 4、水力性质 4.1 渗透及渗透变形南疆盆地风积砂天然状态下的渗透系数为n×10-3cm/s,击实后水力学特性得到很大改善,渗透系数将为n×10-4cm/s,或者更小。风积砂岩性主要为粉土质砂,属于无粘性土。在水力作用下的渗透变形类型主要为流土型。临界水力比降依据下式确定[3].Jcr=(Gs-1)(1-n)(1)(1)式中,Jcr为土的临界水力比降,Gs为土的颗粒比重,n为土的孔隙率。上式计算结果应根据工程重要性,除以1.5~2.0的安全系数。当实际值小于计算结果值时,将不发生渗透变形。 4.2 湿陷及湿陷性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和承压板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即判定该土为湿陷性土[4].对于风积砂是否为湿陷性土,及其湿陷机理的研究基本还在摸索阶段,很多技术正在不断完善中。本文对南疆盆地工程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研究成果,总结如下[5]:南疆盆地风积粉土质砂具有湿陷性,该土属于轻-中等湿陷性土。其湿陷性与土中细颗粒含量有关,且粉粒粘粒含量越多,湿陷性越强。风积砂的湿陷性与土的干密度有关,干密度越大,湿陷性越弱,当干密度大于1.6g/c m3时,湿陷性基本不存在。 5、化学性质 5.1 胀缩性南疆盆地中风积砂天然状态下的硫酸钠含量约为0.05%,小于1%,基本不具有盐胀性。pH值为9.0左右,易溶盐含量为0.5g/kg,即0.05‰,小于0.3%,判定风积砂为非盐渍岩土[6]. 5.2 腐蚀性南疆盆地中风积砂硫酸盐含量(SO42-)一般小于1.0mmol/kg,镁盐含量(Mg42+)大多为0.2mmol/kg,氯盐(Cl-)含量约2.0mmol/kg,对天然建筑材料不具有腐蚀性。 6、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疆盆地风积砂工程地质性质表现为:(1)少雨多风干旱环境下,风积砂属于单一结构,级配不良,具有松散结构,基本无可塑性,属于高压缩性土。(2)抗剪(剪断)强度低,粘聚力小,内摩擦角不大,表现为颗粒间交错镶嵌与咬合作用。风积砂承载力不大,但压缩变形快。具有较好的击实性,击实(压实)后物理力学性质显着提高。(3)风积砂属于非亲水性土,具中等透水性土,渗透系数较大,击实(压实)后,渗透性能改善,渗透系数变小。存在流土型渗透变形,具有见水湿陷的性质。(4)南疆盆地风积砂天然状态下基本不具有盐胀性,为非盐渍岩土,对天然建筑材料不具有腐蚀性。建议在南疆盆地工程项目中充分结合风积砂的以上工程地质特性,扬长避短,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地质工程论文: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中的问题和技术 在不断严峻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形势的驱使下,地球地质地貌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地质情况对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制约影响日渐凸出。因此,为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必须有效提升地质勘探工程技术。地质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其中存在着许多要点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重点关注。 1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测量计划的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建筑规模、质量和外观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人口数量急剧增多的形势下,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应兼顾当地的地质气候条件。地质勘探工程也因此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测量工作是地质勘探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工程中起到了为后续工程环节的设计、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重要数据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能够得到了全面的检测,并达到一定的精度,需要在开展测量工作前,严格制定好测量计划。 1.2 做好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现今的工程项目不论从规模、结构、外观,还是从建设成本、施工场所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因素和所需要考虑的事项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测量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测量设备的质量和测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受到管理人员这两者组织管理质量的影响。 许多测量工作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的考虑和科学的调配,各个测量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导致不同测量阶段的工作内容存在重叠、部分测量工作结果对后续工程无用、某些测量工作质量低等后果。这不仅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的阻碍,给工程建设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大大挫伤了地质勘探工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部门绩效的获取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一些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部门由于对测量人员和设备管理上的疏忽,导致一些在职业技术水平上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测量人员和在质量、规格、数量上不满足测量工作要求的器材流入测量部门中,同样导致了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下降。 2 提升测量工作质量的方法 2.1 升级测量设备及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新兴仪器设备和理论方法的出现,给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化市场中,地质勘探工程企业要想博得头筹,必须加强对测量设备及技术转变的关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经济实力对这些技术和仪器作及时的引入,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升级,不仅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也推动了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 加强管理工作 地质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所涉及的因素和要点众多,为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升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管理。一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管,防止在职业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人员混入工程部门当中;一方面,对测量工作中所涉及的器材和文件进行管理,保障其质量和安全。另外,在执行测量工作中不同阶段的任务时,要处理好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防止工作的脱节和工作内容重复的现象出现。 3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中所常用的技术 3.1GPS 控制网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在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日臻频繁。这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传统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往往利用测角网、导线网等测量方法对工程施工场所进行测绘。由于早期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较小、使用环境也较为良好,因此,利用这些方法所测定的数据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施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计算机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GPS 定位系统等技术开始在地质勘探工程领域崭露头角。利用 GPS 定位系统,能够很好的消除地质地形、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等的干扰,在提升测量精度的同时,也缩短了测量工作的时间。为了更加快速有效地得到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中所需的数据,人们开始借助于 GPS 定位系统,建立 GPS 控制网。GPS 控制网对工程项目施工场所的各点进行精确定位,而控制网中的储存区能够储存各点地质条件情况信息,借助于计算机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功能,实现对该区域地形情况的测绘。 3.2 红外遥感技术 鉴于现代工程项目规模逐渐扩大、施工场所地质地形条件变得愈来愈复杂的情况,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在质量和效率上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红外遥感技术与 GPS 定位系统类似,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发展起来的。红外遥感技术是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受,感知目标的某些特定并加以分析的技术。由于不同物体具有光谱特性,对同一光谱区的光线的反映情况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物体间的这些差异,对物体作出判断。 基于红外遥感技术的这一特性,同时考虑到在利用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测量时,具有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以及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等特点,目前大多数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工作均有采用红外遥感技术。 4 结语 测量工作是地质勘探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对地质勘探工程的质量以及后续工程建设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满足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要求,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促进地质勘探工程的健康发展。 地质工程论文:辽宁省环境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其问题的防治探讨 1引言 环境工程地质既是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它是专门研究由于人类所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引起的工程地质现象、问题及其防治和利用等。因此,环境工程地质不但要从地质角度,而且要从环境保护角度,亦即从人类资源生态、健康、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克服地质和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1]。辽宁省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向中部倾斜,受北北东向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山脉平原均呈北东方向展布。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中部为平原,北部为波状平原及丘陵低地[2]。 2区域地质概况 辽宁省地壳运动具有多旋回的特点,断裂构造分为超岩石圈断裂、岩石圈断裂、壳断裂和一般断裂4种,它们分属于中朝准地台断裂体系和滨太平洋断裂体系。辽宁境内的深断裂极为发育,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该区第三纪以来的地壳变动,表现为辽东、辽西大面积上升,中部下辽河平原下降,伴有断裂、火山活动及局部小构造生成。表现为:辽北低丘缓慢隆起、下辽河断陷平原沉降、辽东山地较强烈隆起、辽西丘陵山地缓慢隆起。 辽宁省为继承性的断陷、坳陷盆地,新构造运动控制着全区的环境工程地质稳定性,展示出明显的差异性运动,从而也导致了岩、土体结构类型较为复杂,因此全区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有较大的差异。 3环境工程地质特征 3.1环境工程地质稳定性 辽宁省环境工程地质稳定性大体可分为4种类型: 辽西为弱差异性上升的冲洪积平原基本稳定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辽东为强差异性上升的冲洪积平原不稳定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深大断裂在本区通过,并有多次强烈地震发生。如1975年曾发生7.3级海城强烈地震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周期性地震活动的发生使此区成为易受强烈地震危害的不稳定区。 中部及北部为均匀下降的冲洪积平原基本稳定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沉积物均一,为上覆粘性土良好的天然地基与少丘漫布的天然地基。 辽南为河口三角洲大幅度下降的滨海平原稳定性较差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大幅度下降,接受河口及海相沉积,形成多层结构。该区表面为盐渍土,临海为淤泥粉砂互为夹层的软弱地基和砂土液化区,工程地质基础条件较差,受强烈地震活动的影响,使此区呈现出稳定性差的环境工程地质特征。 3.2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3.2.1岩体工程地质类型依岩体成因及特征、产出条件、物理成分及组分,划分了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型。以岩体层组为单元,划分了薄层—中层—厚层状结构类型。依岩石的干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划分了较坚硬—坚硬强度类型。其干抗压强度为60—2124.5MPa,软化系数为1.0。根据岩体的建造类型、岩性、强度及结构面的展布,将省内岩石划分6个工程地质类型即较坚硬中厚—薄层状砂岩、砂砾岩、页岩为主岩组;坚硬厚层—中厚层状灰岩岩组;厚层—中厚层状石英岩、砂岩、大理岩、灰岩岩组;坚硬块状花岗岩为主岩组;坚硬玄武岩、安山岩为主岩组;坚硬块状混合花岗岩、混合岩为主岩组。 3.2.2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依土体的岩性、水理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类型,按土体在垂向30m的深度内的分布组合,进行结构分类,即土体夹层累积厚度不超过总厚度的10时为均一结构;土体夹层超过总厚度10的叠置分布为多层结构。土体类型有非粘性土的砂类土、砂砾石;粘性土有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特殊类土有黄土类土、盐渍土和软弱土。 上述各类土体结构与岩石类型所形成的地基条件有明显的区别,在辽西地带及大小凌河的中后缘为上伏粘性土或地表沙丘漫布的良好地基,在东、西、北部山前坡状平原为黄土类相对稳定的地基;辽河以西至大小凌河扇前缘则为具多层结构由泥质、盐渍土构成的软弱地基; :请记住我站域名/ 4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4.1地面沉降 起因于超量抽取地下水液态矿体。如海城、本溪、大连、辽阳、鞍山等地因过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动态平衡,致使土层非弹性压密,极易形成地面沉降,造成地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因开采石油、天然气也可造成不可恢复的地面沉降。 4.2诱发地震 水库蓄水、向地下注液、采矿,在特定的工程地质环境内均可以诱发破坏性地震。据文献资料不完成记载,自公元421年至1975年,全省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70余次,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0余次。 本区隶属环太平洋地震带华北地震区,海城—营口地震带,是活动性较强的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于五级的破坏性地震。地面出现裂缝,大坝多次震裂。 4.3边坡失稳 据有关资料报道,70的滑坡的发生或复活均直接与工程开挖有关[3]。水库区由于水位上升,浸润托浮作用于边坡,常引起大量崩滑现象;采矿既可塑造边坡(如露天开采),也可使边坡脱空(地下开采)。从而使边坡失稳。又如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的修建而开挖路基,也会破坏自然边坡的休止角而使其失稳,致使沿交通线形成带状的工程地质环境恶化区。 4.4人工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废矿、矸石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的堆放也会引起工程地质环境的恶化。生活垃圾不仅污染地下水源,增强地下水对建筑物地基的腐蚀性,也会给未来的地基处理带来困难。 5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防治对策 辽宁省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较多的省份。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某些地区产生地面沉降;矿渣山、尾矿坝、垃圾填坑等,造成下游地下水源、地面水源等的污染及某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等。所有这些现象,不仅要从工程地质范畴加以研究,而且还要从环境科学角度进行研究。 辽宁省由于天然地质环境的促成和控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改造与破坏,产生了一系列原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而引发出现了人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使环境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所利用,对各类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加以综合防治,进行区域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相关性的系统分析。对各类子系统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5.1地面沉降的防治 按照地面沉降的成灾特点、沉降寿命和危害等方面予以考虑。控制地面沉降主要方法有人工回灌和限制或限量开采;填高沉降洼地,乃至修改城市 规划。 5.2诱发地震对策 诱发地震具有地震本身的和次生的双重灾害。防震抗震和减轻地震灾害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5.2.1控制地震的设想有的科学家设想,通过诱发一系列小地震,分解尚未发生的大地震为若干较小的地震,或者提前释放一部分已积累的应变能,减弱当地即将发生的大地震的强度。即设法锁住一条活动断层的部分地段,然后在未被锁住的地段用住水的办法增加液压,使这段断层产生小规模地震错动。 5.2.2预测、预报地震预测预报地震的关键是有无诱发地震及其最大震级的估计。当然,从出现微小的诱发地震活动到发生破坏性大地震之间有时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能够正确地预报诱发地震的发展,仍然有助于采取各种防震措施。 5.2.3.进行抗震设防对常见的滑移、开裂、渗漏和沉降等加以防范,控制震陷率急剧增加,使震陷率随地震强度的增长发展缓慢。 5.3地裂缝的工程防治对策 5.3.1避开法因地裂缝地表陡坎充分发育后,会在很长时间内比较稳定,一般建筑可在地裂致灾作用减弱后的几年内修建,也可满足工程寿命的要求。故既要采用空间域的避开法,又要采用时间域的避开法。 5.3.2部分拆除法适用于已建成建筑物的长轴与地裂走向接近正交的情况,由于地裂缝的宽度很窄,所以此法很有效。 5.3.3适当加固法(加抗剪梁法)对于建筑物位于地裂的主变形区域或只有小部分地区被地裂所切割的情况。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剪能力。相互平行或垂直的建筑结构在其节点处呈铰结,其总体抗剪能力是很弱的,加入抗剪梁后,节点处的转动已非常困难,结构的刚性将大大提高。 5.3.4土的特殊处理方法局部浸水法。湿陷性黄土地区,利用黄土的湿陷性及其下沉稳定较快的特点,可以进行有控制的局部的浸水(必要时可以加压),使下沉量较小的一边得到一个人工补偿下沉量,以达到整个基础均匀下沉的目的。 断裂置换法是一种以裂治裂的特殊方法。断裂的传播必然遵循能量最小的原理。为了挽救坐落在地裂处的建筑物,可以在其近旁设置一条人工地裂,只要把原建筑进行一般性的加固,就可能使原地裂成为不活动的地裂,而人工地地裂成为活动地裂,起到断裂置换的作用。 地质工程论文:简谈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理由以及策略 一、地质勘察概述 (一)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是为了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设计及施工环节,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目标,在达到预期建设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使建筑物与现场的地质条件相适应。工程地质勘察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具体工作是由专业的单位进行的,对工程地质的评价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二)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地质结构 在较为稳定的地质结构之上修建建筑物,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克服地质条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较小,但是,如果选址的土层情况不好,那么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克服土层的缺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对于建筑物来说,地震、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有较大风险。首先要分析其主要分布区域,选址尽量避开这些区域。比如,地震区的工程项目,首要考虑的理由就是地震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有一些区域还有可能分布软土、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这就需要在工程勘察的时候认真细致,查明场区工程地质情况。 二、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 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居住区、卫生设施、公共设施等各方面建筑的建设,而这些建筑的顺利建设,需要与城市道路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工厂等建筑的建设,来推动城市的发展,所以,对上述建筑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勘察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勘探点的布置及岩土测试项目应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同时满足规范要求,这是勘察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前提。第二,对所要进行的建筑主体对象进行勘察,即地形地貌特征、土的物理与力学性质、地层纵横向分布情况、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以及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第三,根据地层特征、地质参数及拟建(构)筑物基础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倡议。 三、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理由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理由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出现的理由有很多的共性,主要是工程概念模糊,勘察的目的不够明确,使用的勘察策略不恰当;对于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的分析策略存在诸多的不足,公式使用错误;在提交的地质报告中,很多叙述不够清晰,得到的结论所采用的依据不够合理,甚至是存在一些错误;有极少数的地质报告敷衍了事,实际的勘察工作并没有完成,匆忙下结论,这是对自身工作不严肃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理由,阶段性工程审查自然得不到认可,工程建设的工期可能会受到延误;假使审查合格,那么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未来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也是后患无穷。 (二)现场钻探中常见理由 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体现在技术与劳务渐渐的分离,而勘察单位配备的勘探设备也逐渐减少,并且原本的钻机在经济责任制名义下都转变成个体钻机。在签订完勘察合同后就联系社会上的个体钻机,即便有的单位本身就拥有一些钻机,但是因为工期太短,就必须联系个体钻机参与抢工期。这使得社会上的个体钻机增加,通常只是到工地后临时签个安全责任状和技术交底,却没有系统的进行管理。个体钻机的钻探劳务费比较低,但是钻机工人工资却逐年提高,且钻探设备、耗材等的费用也在不断增长,使得钻探成本加大。个体钻机业者按规范要求进行钻探就无法挣钱,因此就会出现违规工作。现场常见的违规行为有不取岩芯或少取芯、开水扫孔钻进、超管钻进、不做标贯或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标贯;取土样不规范或采用人工包芯样;甚至编造钻孔资料等。 (三)勘察报告编写中常见理由 对于进行勘察工作时,因为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勘察单位经常启用刚毕业不久的工程经验不足的年轻人管理现场或编写报告,进而其不能准确把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还存不能合理的对拟建物的特征,并结合岩土特征提出最佳的地基基础方案,尤其是边坡治理方案、基坑支护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等。 地质工程论文:谈水利工程坝址选择的工程地质勘察 【论文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 水利工程 坝址选取 【论文摘要】通过结合工程实践表明,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不仅要了解地质也要了解设计,同时应当对工程地质的相关问题提出分析,并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选取合适的坝址。 1.引言 水工建筑物不同于其他建筑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水工建筑物的建成,而使广大范围内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引起水库岸坡再造、水库渗漏、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否则,后果极其严重。在坝址选择时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物拦水坝的地质条件外,还应研究包括溢洪、引水、电厂、航闸等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坝址选取的工程地质勘察 在自然界中,地质条件完美的坝址很少,尤其是大型的水利枢纽,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很高,更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所谓“最优方案”是比较而言的,最优坝址在地质上也会存在缺陷。所以在坝址选择时,应当考虑不同方案,并采取改善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措施。因此,地质条件较差,预计处理困难,投资高昂的方案,应首先被否定。坝址选择时,工程地质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以及建筑材料等,还要预计到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处理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下面分别论述。 2.1 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围绕坝址或要开发的河段,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区域场地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战略任务。特别是地震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坝址和坝型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地震烈度由地震部门提供,但对于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因此,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组织专门力量解决区域稳定性评价。 2.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是确定坝型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它对工程布置和施工条件有制约作用。狭窄、完整的基岩“V”型谷适合修建拱坝,宽高比大于2的“U”型基岩河谷区宜修建混凝土重力坝或砌石坝。宽敞河谷地区岩石风化较深或有较厚的松散沉积层,一般适于修建土坝。不同地貌单元,其岩性、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河谷开阔地段,其阶地发育,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往往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古河道往往控制着渗漏途径和渗漏量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 2.3 岩土性质 岩土性质对建筑物的稳定来说十分重要,对坝址的比选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首先要考虑岩土性质。修建高坝,特别是混凝土坝,应选择坚硬、完整、新鲜均匀、透水性差而抗水性强的岩石作为坝址。我国已建和正在施工的70余座高坝中,有半数建于强度较高的岩浆岩地基上,其余的绝大多数建于片麻岩、石英岩和砂岩上,而建于可溶性碳酸盐岩、强度低易变形的页岩、千枚岩上的极少。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岩土的建坝适宜性及其主要问题作简要概述。 (1)侵入的块状结晶岩体,一般致密坚硬、均一、完整、强度大、抗水性强、渗透性弱,是修建高混凝土坝最理想的地基,其中尤以花岗岩类为最佳。这类岩石需注意它们与围岩以及不同侵入期的边缘接触面,平缓的原生节理,风化壳和风化夹层的分布,选坝时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2)喷出岩类强度较高、抗水性强,也是较理想的坝基。我国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有不少大坝坐落在这类岩石上。喷出岩的喷发间断面往往是弱面,存在风化夹层、夹泥层及松散的砂砾石层,还有凝灰岩的泥化和软化等,对坝基抗滑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透水性很强,在选坝时也须注意研究。例如:桑干河干流上的山西省册田水库大坝坝基为新生代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极发育,坝基及绕坝渗漏严重,影响着水库效益。 (3)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强度高、抗水性强、渗透性差,也是较理想的坝基。但是在这类岩体中选坝址,必须注意片理面的各向异性及软弱夹层的存在,选坝时,应避开软弱矿物富集的片岩(如云母片岩、石墨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在浅变质岩的板岩、千枚岩区,应特别注意岩石的软化和泥化问题。 (4)沉积岩中,以厚层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为较好的坝基。这类岩石坝基较岩浆岩、变质岩的条件复杂。这是因为在厚层硬岩层中常夹有软弱岩层,这些夹层力学强度低,抗水能力差,易构成滑移控制面。碎屑岩类如砾岩、砂岩等,强度与胶结物类型有关,一些胶结物在水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溶解、软化、崩解、膨胀等。在构造变动下往往发生层间错动,经过次生作用易于发生泥化。在坝址比选时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此外,碳酸盐岩的岩溶洞穴和裂隙的发育,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渗漏。 另外,在坝址比选中,河床松散覆盖层具有重要意义。修建高混凝土坝,坝体必须座落在基岩之上,若河床覆盖层过厚,就会增加坝基的开挖工程量,使施工条件复杂化。所以当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应将坝址选择在覆盖层较薄的地段。有的河段因覆盖层过厚,只得采用土石坝型。比选松散土体坝基的坝址时,须研究渗漏、渗透变形和振动液化等问题,而且应避开如淤泥类土等软弱、易变形土层。 2.4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坝址选择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对变形较为敏感的刚性坝来说更为重要。在地震强烈活动或活动性断裂发育的地区,选坝时应尽量避开或远离活断层,而位于区域稳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上。在选坝前的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区域地质研究,查明区域构造格局,尤其要查明目前仍持续活动或可能活动断裂的分布、类型、规模和错动速率,并预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及震级。国外有些水坝就因横跨活断层而坝体被错开或致垮坝。地质构造也经常控制坝基、坝肩岩体的稳定。在层状岩体分布地区,倾向上游或下游的缓倾岩层中存在层间错动带时,在后期次生作用下往往演化为泥化夹层,若有其他构造结构面切割的话,对坝基抗滑稳定极为不利,在选坝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缓倾岩层的构造变动一般较轻微,容易被忽视。陡倾甚至倒转岩层,由于构造形变强烈,岩石完整性受到强烈破坏,在选坝时更要特别注意查清坝基内缓倾角的压性断裂。总之,要尽可能选择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构造部位作坝址,避开断裂、裂隙强烈发育的地段。 2.5 水文地质条件 在以渗漏问题为主的岩溶区和深厚河床覆盖层上选坝时,水文地质条件应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从防渗角度出发,岩溶区的坝址应尽量选在有隔水层的横谷、且陡倾岩层倾向上游的河段上。同时还要考虑水库有否严重的渗漏问题,库区最好是强透水层底部有隔水岩层的纵谷,且两岸的地下分水岭较高。当岩溶区无隔水层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坝址应尽可能选在弱岩溶化地段。这就要求仔细分析研究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 2.6 物理地质作用 影响地址选择的物理地质作用较多,诸如岩石风化、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但从一些水库失事实例来看,滑坡对选择坝址的影响较大。在河谷狭窄的河段上建坝可节省工程量和投资,所以选择坝址时总希望找最窄的峡谷段。但是,峡谷地段往往存在岸坡稳定问题,一定要慎重研究。如法国罗曼什河上游一坝址,地形上系狭窄河段,河谷左岸由花岗岩和三叠纪砂岩及石灰岩构成。右岸是里亚斯 页岩,表面上看来岩体较完整,后经钻探发现页岩下面为古河床相的砂砾石层,表明了页岩是古滑坡体物质,滑坡作用将河槽向左岸推移了70m。因而只得放弃该坝址而另选新址。 2.7 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也是坝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坝体施工常常需要当地材料,坝址附近是否有质量合乎要求,储量满足建坝需要的建材,如砂石、黏土等,是坝址选择应考虑的。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开采条件及运输条件对工程的质量、投资影响很大,在选择坝址时应进行勘察。 3.结语 从实践表明,选择坝址是水利水电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条件在选坝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择一个地质条件优良的坝址,并据此合理配置水利枢纽的各个建筑物,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因素、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 地质工程论文: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探索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的实施,从而造成了城市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往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的变化通常体现在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但是最近几年城市建设出现了更多的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通常伴有地下室,这些地下室的开发就需要开挖基坑,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周围的地质环境、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受不同建筑开挖的程度的影响,下文就是以南京地区为例来分析深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2 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 因为开挖深基坑而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建筑物出现裂缝、周边道路出现断裂,地面的下沉和塌陷,基坑出现积水,基坑四周土的滑落等。 2.1基坑墙体的滑落 基坑的开挖需要采取相对的保护措施,在基坑的四周需要进行一些支架的保护,若是不采取这些保护措施,那么就会造成四周墙体土质的坍塌和滑落,就算采取支护措施,若是措施不当,那么四周的墙体也会产生滑移,压力在护架上导致变形等等[1]。南京地区的基坑的开挖通常是采用垂直开挖的形式,比若说南京交通银行,开挖了6.7m深的基坑,钻孔桩都是一些挡木桩,后面的止水帷幕桩只有的0.3m的直径。这样两个桩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就不能形成止水帷幕,那么在开挖的过程中就会有大量的泥沙的产生,护桩就不能产生保护的作用,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土质滑落,四周的墙体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由此不得不停止施工。 2.2积水造成地面塌陷 开挖较深的基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地区原本的地下水的平衡状态,像南京地区就存在比较浅的地下水位,这样开挖的过程中忽视的这点使得基坑内出现了大量的积水,特别是当挖到砂层的时候,水流就更容易从砂层中渗出,,若是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那么将会给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2]。 2.3降水造成地面沉降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触及到含水砂层,常常会伴随着涌水、涌砂的情况,这些都是因为基坑的底部都是一些厚度浅薄的土层,由此地下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就很容易冲破这层土。为了对这样的情况进行防范,进而有很多措施被采用,在南京地区大多采用隔水或者降水措施,并且在所有解决涌水、涌砂问题的措施中最有效并且最为经济的方法就是井点降水,所以这种措施被广为采用,特别是南京地区。另外也出现地下水过度的抽取而造成地面下沉的现象,从而低于安全的底线。很典型的案例就是南京东正大厦基坑工地西侧在97年11月28日下午发生地面塌陷事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正是因为通过井点降水过度的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的原因。 2.4基坑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形 通过降水措施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变低,增强了有效应力,进而导致基坑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通过对这些变形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因为基坑距离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基坑不同程度的变形,但是当建筑物和路面不能够承受这种变形带来的压力时,那么就产生可建筑路或者路面的裂缝或下沉现象。在南京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国贸中心基坑,在最初的设计要求是使用双排深层搅拌桩止水,但是因为施工场地的限制,就减少了一个深层搅拌桩,导致基坑和周边的道路表层出现了裂缝情况。 3 防御措施 对于工程地质的问题的产生还有很多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工程设计阶段出现的漏洞,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因为基坑造成的事故甚至人员的伤亡,做佳措施就是采取预防为主的对策。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高度重视有关施工的情况,制定完善的预防政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排除因为基坑带来的危害。考虑到南京地区周围的情况,在进行基坑支护措施的时候一定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周围的一些民用设施。最初的那旌德基坑开挖通常都是低于8.0m的,所以当时的支护措施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基坑四周的墙土进行支撑,但是随着越来越深的基坑深度的开挖,造成的地质危害也越来越复杂,下文对此进行一些事故的阐述: 3.1堵住漏水点 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影响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墙体的渗漏,这是工程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这些现象在不同程度上是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比如说渗漏出的水中含有泥沙,那么就可以采用凝材料堵住漏水的地方即可[3]。 3.2 减压井处理措施 开挖基坑时常常会出现过度开挖,忽视了地下水的平衡,并且基坑底部土层厚度比较浅薄时,土层就会慢慢形成一个凸起,在这个凸起没有受到冲破之前,基坑的四周就会出现冒水、冒砂的情况,然后水力就很有可能会冲破土层,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对这这种情况的处理就需要采取减压井处理措施[4]。 3.3 基坑周围架设支架保护 在对基坑周围架设支架保护时,避免支架措施采取不当,需要注意墙体是否出现冒水或者冒砂的现象,确保墙体的刚度够强,支架扎入土层的时候要够深,这样才能够防止引起墙体土质的滑落,从而造成支护结构整体坍塌;在地面现成裂缝,产生大量沉降甚至塌陷,从而导致严重破坏周围的环境。所以出现以上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办法: (1)对造成路面出现的所有的裂缝进行封堵,避免雨水或其它地面水流入缝隙。 (2)对基坑四周的地面荷载力进行减轻,使得支护结构上的一些朝向上的荷载得到降低[5]。 (3)出现不可收拾的现象的时候立即向基坑内填土,一直到基坑四周的土层刚度够强的时候在重新开始开挖。 (4)采取措施加固基坑中可能滑移的墙面,并对这些现象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对以上各种情况的处理还有一种不得已的措施,就是注浆。采取这个措施的时候需要注意注浆的压力,不然则会严重破坏基土的原状结构。 4 结束语 从最近几年有关南京地区的基坑开挖的情况来看,对于出现的危害情况采取的措施比较多,并且都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过至今还没有产生整体塌坑的毁灭性事故。因此对于基坑开挖出现的危害有必要进行规范这些开挖的程序,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一些环境工程地质的危害。另外需要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地质勘测,对于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进行评估。同时引进信息技术到基坑的开挖过程中,随时监督开挖的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 地质工程论文:论城市规划中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开采、人口的增多、城市改造建设、能源的开发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环保,渐渐受到大家关注,城市的建设者也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本文就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城市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地质学原理、方法和地质资料对城市地区、城市密集区、城市群地区进行规划、管理和治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建筑环境,地基的稳定性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供水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建筑材料矿产的圈定,废物排放、水土污染等问题及其处置,以及与城市地质环境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一.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1)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质调查绘图: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1.依据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分区图、地质图等。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研究、分析与场地相关的地质自然灾害,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地质环境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制定预测防治措施。制图前,需要研究、调查、分析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 2.根据目的,如台山核电站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资料。 (二)工程地质评价 1.隐蔽工程评价。 2.场地稳定行与适应性评价。 3.边坡稳定性评价。 4.工程地质地震评价。 5.河流环境工程评价。 6.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三)应用摇感技术 摇感技术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与评价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图成本低、技术块、质量好等优势,可对区域地质、场地地形、动力地质现象动态、地质构造、河流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环境检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各种资料信息图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将摇感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其更电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与灵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环境工程地质,是一切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必要条件,是通过工程地质的环境评价、研究、分析,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城市建筑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及后果,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与防治措施,依照环境工程地质学对场地开展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为获得更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规划设计,提供资料。或以上述措施为前提,预测、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突显人类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影响,以及经过这些影响与破坏后,反过来对人类生命安全、生活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危害与影响。例如,山林过度的砍伐,造成山体地质不牢固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矿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实行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防治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过度影响、破坏,同事防治自然环境对人类财产安全的威胁,为合理、科学的利用保护地质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当发生地震、洪水、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时,依据环境工程地质相关勘探、分析、评价后,所做的对应方案,可迅速、及时、有序的开展救援等应急措施。 结束语 城市的生态环境,建筑的质量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都与环境工程息息相关,环境工程地质是一切项目施工的前提,科学的落实环境工程,合理的城市规划,它为生态化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延长了旧城区的“寿命”,增添了新城区的“生机”。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中,我们要根据环境工程地质情况而开展建设,科学的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与速度,协调、维持好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间的关系。 地质工程论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地质构造的破坏也在日益加剧,地球对于人类活动破坏的有力反击就是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接踵而来,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约为三百亿元人民币,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全国各地,尤其是经济比重较大的城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虽然我国早在2004年3月1日就已经开始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完成对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工作,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了法规依据,但是,经过九年的实践,科技得到飞速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手段不断更新,显然旧的法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给现阶段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提供平台,因此,对于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的需要,是地质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需要,能够为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政策引导和法律依据,是当前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1年6月1日,国务院第1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并于6月13日正式印。《决定》的印发,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 1 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类型 中国的地质灾害共可分类十类,分别为地震灾害、火山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变形,海洋(岸)动力、水质与环境污染、开挖工程、沙漠化,地方病、洪水与风沙。在这十类地质灾害中,完全没有人类活动参与的地质灾害严格来说也只有火山灾害这一类,其它分类中的地质灾害都或多或少与人类的活动有关系,也就是说由于工程导致的诱发性地震、违规开山取石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非法开采地下资源或是开采缺乏科学性而导致的地面变形,开裂、沉降等、过度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温度上升,使得海水平不断提升等、人类活动形成的污染物排放超标、开采工程如煤、石油、天然气、金矿等开挖工程性地质灾害、沙漠化、地方病以及洪水和风沙,这些都是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类型。因此,严格的说,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对地质构造造成的破坏进行弥补,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促进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化发展。 地质工程就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更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手段需要新的制度立法来支持,并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监督和限制,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过度破坏。所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都被包括其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制化予以监督,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与地质环境的和谐统一。 2 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的重要意义 对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进行立法不但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力度,还可以完善和改进原来弛质灾害防治立法体系的漏洞和不足,落实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治制度规范,并为政府的权力运行和公民的权利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因此,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是现阶段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客观要求在地质灾害立法过程中,日本的立法值得我国借鉴。日本每一次地质灾害发生后,都会出台相应的防治法文。近年来,紧跟南方极冷天气灾害,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而后甘肃周曲县又发生特大泥石流,以及部分石油、采煤矿区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事故等,这些地质灾害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同进也夺去了众多同胞的生命。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正不断地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大量资金被用于防灾治灾,而且,国家非常重视通过立法徐径,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其强制性和权威性,通过“依法防灾”、“依法救助”、“依法治理”来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种以法防灾治灾举措的目的,就是要以制度法制化来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仅靠一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行规范和约束,很难达到理想要求,必须进行新的立法,才能完善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2.2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是多部门联合防治的纽带 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多个部门承担不同的权限和职能,这些不同的机构负责不同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事项,而对于同一地质灾害在防治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所有机构的所有人员或部分人员,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带有强制性的纽带将这些机构联系起来,才能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的目的。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可以将灾害防治制度法制化,强制要求所有机构或部门必须共同对同一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种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法制化,能够将国土资源局、地震局、水利局、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监管的矿山灾害等机构有机的统一管理,而又不影响各自的独立职能,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从立法角度来联合备部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3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是地质灾害防治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面对的是所有类型的地质灾害,包括地质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而且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地质灾害类型的绝大多数,因此,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是地质灾害防治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已经拥有相关的法规政策,但由于现代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防治手段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法规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对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进行法制化建设是充实和完善原法规的必经之路。 2.4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法制建设要延伸到社会每个领域,才能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政府的权利运行,才能消除法律盲点,实现完善的法制化社会。而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必需响应现阶段国家减排低碳经济的号召,从法律上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因此是尽快完善我国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从法律高度进行监督和约束,使人们能够依法减灾、依法防灾、依法救灾,最终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3 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法规现状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程,从1999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到2004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再到2011年的力务字印发的《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可以说从法制角度逐步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法可依。 但是,1999年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讲求的是“群测、群防、群治郴’政策,这种群的特征法规明显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尤其是目前的地质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准确、安全、可靠、科学,独立,这些特性要求现代化的立法来支撑,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目标。而2004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又过于笼统,不能起到很好的约束性,而且可行性也无法可靠保证,因此,必然针对目前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进行立法,才能更实际、更有效,更有可行性。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决定》,是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的里程碑,它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进行法制化要求,提出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群专结合等五项原则,实现了地质灾害在理念,体制、机制,手段措施等方面的创新。 可见,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建设的完善和补充,响应了2011年《决定》的原则,能够更好排除《决定》治理盲点,为地质工程所有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措施,有效将地质灾害的不同机构进行联系作业,最大限度的调动政府职能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发挥,为灾后迅速有效的重建打下法律基础。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体系,但由于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灾害严重,而防灾救灾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仍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1)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层级太低,体系不完整,缺乏规范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基本法,(2)现行法律对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明确;(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缺乏其应有的效用;(4)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来源规定不足;(5)众多问题得到不法律的规定和调整。这些问题不能从法律角度得以解决,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就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不能在地质灾害来临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因此,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必须尽快完成。 4 完善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没有核心的基本法作支撑,不能很好的解决地质灾害问题,若想改变现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过于盲目,无核心法可依的现状,打破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过于松散和区域性的局面,必须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的高层级法律,并以此为核心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汇集防灾力量、防灾资金,采取有效的防灾预案,依法进行防灾工作。 4.1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进程 只有最高层级的立法出台,才能将所有地方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进行统一和调整,才能为各类型的地质灾害提供防治的基本法,实现依法防灾治灾减灾,并将以前无法解决的矛盾通过立法得以解决,使得单一地质灾害的法规以最高层级的基本法为核心,为依据来完善自身法制建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改变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法制独立化和混乱化的局面,必须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立法进程,为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提供核心法,实现法制化的防灾救灾制度,才能有效缓解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 4.2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化解所有矛盾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存在的众多不足和矛盾,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基本法做防灾治灾依据,各地方出台的法规不具有统一性,过于独立,而且不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上升为国家行为,而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则将所有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统一和调整,将地质灾害防治上升为国家统一管理防治行为,这一立法能够将目前存在的所有矛盾一一化解,真正实现人力、资金、方案、手段、措施、指挥等一体化、科学化、法制化,并对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的职能进行定位和调整,以强制化手段实现对各机构的管理与指挥。对抗灾治灾提供了充足了资金支持。 4.3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中加强对管理机构的联合规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不是一个机构能够完成的,需要人力、财力、评估、预案等多方面的机构协调进行,才能将地质灾害危害降到最低。由于这种联合防灾体系没有法律做桥梁,很难通力合作,出现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时出现要人无人、要资金无资金、要预案无预案的尴尬境地。因此,只有通过立法的途径,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定位,才能将所有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才能将它们联合起来,齐心和心来防治地质灾害。 4.4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中要加强“五到位”建设 立法的目的就是对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进行细化规定,从细节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中,要加强“五到位”建设,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到位、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到位、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到位、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人员到位。对于这“五到位”,需要所有机构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气象局、地下开采监察等都工作到位,才能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加快这些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能够从根本上 5 完善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构想 鉴于地质灾害爆发日益频繁的现状以及我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完善立法已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5.1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法》,完善单一灾种立法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法理应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以提高其立法层级和立法效力,充分体现其权威性。同时,对于某些地质灾害内容如地震、泥石流、洪涝等应以地质灾害防治子法的形式在专门的立法文件中规定,对于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在保持原有立法的基础上,只需做出些微相应的调整和合理的布局,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立法体系,既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立法成本,又充分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工作的成效。这种统一立法模式和分散立法模式相结合、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双管齐下的立法形式是我国现今地质灾害防治立法的较佳选择。 5.2保障人权原则,公开公正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权力监督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保障人权、公开公正、权利义务一致、权力监督的原则,这几个基本原则体现了地质灾害防治立法的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法基本制度的重要基础之一。保障人权原则不仅要求保障公民的生命权和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在地质灾害中免受侵害和挽救损失,在赋予国家紧急状态权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防止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防止政府权责范畴的不作为,不履行给付义务或履行瑕疵,而给受灾民众的人权带来更大的损害。公正公开原则要求规范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行政程序;权利义务一致原则要求通过立法对政府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警惕权力过分集中形成一家独大的场面,又要防止多头管理,权力太过分散而导致相互推诿扯皮,影响各部门职能的最大发挥,进而影响防灾救灾的工作进程。权力监督的原则要求规范政府的公权力。切实依法行政,以权利、监督、责任等制约政府公权 5.3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法律机制 地质灾害应急法律制度包括应急机构的设置、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响应的启动、应急的救援等机制。因此,就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看,需要对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设置做出明确规定,要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要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度。 5.4建立地质灾害救济法律机制 法谚云:“无救济则无权利。”权利自始都是与救济紧密联系的,公民权利即使在法律中规定得再完备,列举得再全面,如若没有相应的救济措施、救济程序的规定,这些法律字面上存在的权利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立法中,需要完善地质灾害行政救济与补偿制度,需要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中法律责任的规定,需要建立地质灾害保险法律制度,这一系列的法律制度的出台才能真正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工作。 6 结语 随着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上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是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依据。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多,分布广的国家,地质灾害灾情越来越严重,靠以往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因此,必须针对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法规存在的问题,从立法角度来提高地质灾害法制层级,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基本珐和核心法,为当前我国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提供一个法律平台,对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进行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将所有机构联合起来,加强细分防治措施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机制,才能为地质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法律依据。 地质工程论文:风电厂场址的工程地质勘测 摘要:风电厂场址的工程地质勘测不但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考察,而且应考察风能资源的情况以及风能、水力对于工程建设和风电厂运行的影响。对于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的复杂场地需要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勘测报告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应做到信息清晰、结果正确、建议合理。 关键词:风电厂;地质勘查;工程地质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利用迫使人类不得不寻求更为清洁和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形式。风能作为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具有可再生、零排放等诸多优点,是21世纪最有应用前景的能源。而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即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最主要方式。我国的风能资源极为丰富,陆地离地面50m高度的风能资源可开发面积约540000km2,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680gw;离海岸20km的海域范围可开发面积约为37000km2,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80gw,具有极大的商业化资源条件。[1,2] 随着风力发电项目的大力推广,关于风力发电方面的诸多问题也突现出来,如风电场建设、风电并网、风电的电能质量等。现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探讨风电厂规划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勘探问题。 一、风电厂场址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 风电厂场址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风电厂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已选定的场址以及风电机组、电厂建筑等建筑物的方案布置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五方面工作,即:对场区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绘制选址所需的区域地形图;评价场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查明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地质问题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根据需要对可采用的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和生活资料情况进行调查。 地质工作的重点是场区的区域结构稳定性评价和地质问题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及建议,其中对于场区的地质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貌特征、形状、类型和特征;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风化程度;土的性质、物质组成及含量、层次结构和分布状况;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以及延伸、拓展和胶结情况;不良地质作用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地下水的类型和埋藏情况以及是否可能对地基造成不良影响。 二、风电厂场址的地质条件分类及勘测 依据风电厂场址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将场地划分为三类,即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和复杂场地。简单场地是指地层结构单一、无特殊岩土层、地质结构简单、地层稳定、地下水埋藏深且对地基无不良影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高于0.05g的场地。中等复杂场地是指地层层次较多、有特殊岩土层、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岩体风化较强、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场地;或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局部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的场地;或者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地基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0.3g的场地。复杂场地的判定标准为:地层层次较多,岩性不均且岩相变化大,地基以强风化岩体或不均匀的特殊性土层为主;地质结构复杂,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地下水埋藏浅且对地质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g,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即为复杂场地。 对于不同复杂程度的场地采取的物探深度不同。此外,对于复杂程度高的场地采用的勘探点间距也应缩小,以能控制场区的地层分层、性状、断层破碎带的分布和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为标准。因此各种地貌特征的部分、各种地层、主要的地质结构、各个不良地质作用点均应布置勘探点,且应依据勘探结果考虑是否加深或增加勘探点。 地质工程论文: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方案研究 摘要某建筑场地位于南宁市,块近长方形,边线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其中东西向长约392m。本文以建筑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并研究了其基础方案。 0 引言 该建筑场地位于南宁市,块近长方形,边线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其中东西向长约392m,南北向长约352m,拟分期开发,占地面积约为48400m2。场地整平标高??.00为高程95.00m。拟建的建筑物主要有数栋4f~6f的商业楼(楼高36.9m)以及一栋28f的办公楼(楼高130m),建筑物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型式拟定为桩基础。均设地下室,其中商业楼设计3层地下室,深度为14.5m,办公楼设4层地下室,深度为20.9m。预测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15m和21.4m。 1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场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右江再生地槽之西大明山隆起南部的南宁断陷盆地内。南宁盆地属不对称向斜构造盆地,向斜轴走向北东东向。南宁盆地的边缘断裂较发育,按走向分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其中以北东向的韦村——西乡塘断裂最为重要,其规模长约70km。该断裂位于盆地北及西北一线的边缘,走向与向斜轴向基本一致。次要的北西向断裂分布在盆地的西南角,为右江断裂带进入盆地的分支断裂,以老桥断层为代表。近东西向的断裂以几条规模不大的断层分布于盆地东部。由北向南依次是三塘——奇绿断层、王村断层、屯里断层。至今未发现贯穿盆地内部即南宁市区的大断裂。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及其附近原始地貌形态属侵蚀、剥蚀丘陵区中的垄状高丘亚区,相当于邕江四级堆积-侵蚀阶地,原地形整体东(东南和东北)高西(西北和西南)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为90.00m~134.00m。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建筑场地地层由上而下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土(qml);第四系有机质粘土(qh)和第四系粘土(qel);下部为第三系南湖组(e3n)和那读组(e2n)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等地层组成。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上层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①层、混砾填土①1层、有机质粘土②层中,受大气降水和生活污水下渗补给,透水性较好,雨季补给来源充足,水量稍丰,初见水位埋深在0.4m~2.5m之间,高程约92.5~94.6m。稳定水位为93.0m~95.0m。 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受大气降雨下渗和相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水量较小。因断层错动影响,各层间含水层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据临近基坑开挖揭露该层地下水位埋深约为8.0m。该场地地下水向北西方向排泄。 3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 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地质调查和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可确定该场地没有发现诸如岩溶、滑坡、采空区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这些不良地质作用存在的条件。 穿过场地断层属于非全新活动性断层,场地相对平坦。总体上可归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钻孔揭露出,岩层及以下地层出现错断。根据初步设计,地下室底板位于高程约75.0m~81.0m的范围,这时场地西侧底板下部在断层位置均座落于泥岩⑤上,部分的地下室地板座落于①1上,而桩端底部,在断层北侧则座落于地层⑦1上,显然,底板和桩底位于2种不同的地层上。 3.2 地基岩土特性评价 拟定地下室埋深14.5m,办公1地下室埋深20.9m,假设??.00高程为95.00m,则底板分别坐落于80.5m高程和74.00m高程。由此估算,商业楼基坑需开挖15.0m左右,基坑底面以上出露的岩层主要有填土①、混砾填土①1层、有机质粘土②、上层④、上层⑤1;办公1基坑需开挖21.4m左右,基坑底面以上出露的岩层大部分为全风化泥岩⑤层,小部分为强风化泥岩⑨1层。 根据钻孔及剖面图揭露的岩层倾角,可看出,从东西方向看,岩层总体上由东向西倾斜;从南北方向看,为类似褶皱构造,层底面起伏坡度为0度~15度之间。总体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 3.3 地下水评价 地下水对砼有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作用,对钢结构有弱腐蚀,与地下水有接触的建筑构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基坑开挖主要受上层滞水的影响,但场地上层滞水水量不大,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小,施工时,可直接在基坑内设置集水槽、井抽排地下水。 4 基础方案评价 4.1 天然地基评价 根据设计商业楼的结构特点、基础埋深、地质条件、经济效益、施工条件等,该建筑物和地下室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或桩筏基础,筏板基础持力层为①、⑤、⑥1、⑥2、⑦1、⑨1、⑨2等地层,并且横跨断层带,这些地层的承载力特征值或修正值虽较大,但分布不均,应慎用或采取消除这种不均匀的措施。 4.2 桩基础 根据场地岩土特性及沉降深度要求,主要的桩基础型式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和冲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桩:根据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桩端持力层宜选用⑦1、⑦2、⑨1、⑨2、⑩1和⑩2层上,基本上穿越本勘察所揭露的所有土层。钻(冲)孔灌注桩:该桩型穿透能力强,可以穿透各种土层和岩层。场地地下水对钻(冲)孔桩施工影响较小。施工中应注意控制桩底沉渣及桩身质量。在成孔过程中,要及时清孔及灌注,减少桩孔内水对泥岩承载力的影响。 4.3 基坑工程评价 拟定商业楼地下室埋深14.5m,办公1地下室埋深20.9m,相应基坑开挖深度预计分别为15.0m和21.4m。假设??.00高程为95.00m,则基坑底面分别坐落于80.00m高程和73.60m高程。显然基坑开挖有2级深度,第一级为商业楼地下室基坑,深约为15.0m;第二级为办公地下室基坑,深约为21.4m, 2级基坑侧壁底部相距较远,故可单独考虑其稳定性,即基坑支护设计可分别按15.0m深和6.0m深分别进行。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主要以失稳后的破坏后果为依据。 根据基坑开挖底面高程,结合本勘察揭露的地层分布情况,第一级基坑侧壁(商业地下室范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①1层、有机质粘土②、粘土③、夹层煤④和泥岩⑤层,局部穿过泥岩⑥1层。各区的支护设计采用图中建议相应的岩土分布剖面图及对应的岩土参数建议值。 5 结论及建议 建筑场地属侵蚀、剥蚀丘陵区中的垄状高丘亚区,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主体建筑基础形式可采用桩筏基础,桩基采用冲孔灌注桩。 地质工程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 摘要:水文地质研究在工程勘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问题。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2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1.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地质工程论文:地质勘察工程中标准贯入试验的应用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标准贯入试验的定义及适用范围,随后分析了标准贯入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最后由标准贯入试验实例研究了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标贯试验的应用。 关键词:地质勘察;标准贯入试验;应用 1 标准贯入试验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1.1 标准贯入试验的定义 标准贯入试验又称为spt,它是一种动力触探,其通过一定的锤击动能将某种规格的对开管式贯入器打入到钻孔孔底的土层中,并由打入过程中的贯入阻抗来对土层的变化以及地质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可以用打入土中30cm的锤击数n来衡量贯入阻抗。标准贯入试验需要与钻孔结合进行,目前国内统一使用的钻杆直径为42mm,国外的钻杆直径还有50mm和 60mm两种类型。标准贯入试验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而且其适用于砂土、硬粘土及软岩等多种土层。此外,通过对贯入器带上的扰动土样进行分析,就可以直接得到土层的鉴别描述信息。 1.2 适用范围 标准贯入试验目前在地质勘察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包括: (1)用于检查勘察地区的土层剖面和各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软弱夹层。(2)用于地基土的变形模量、承载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建筑物设计所需参数的确定。(3)用于单桩承载力的预估、桩尖持力层的选择以及旋喷桩直径的估算。(4)用于施工监测以及检验地基土的加固效果。(5)用于砂土和轻亚粘土在地震条件下液化可能性的判别。 2 标准贯入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2.1 钻进方式的影响 标准贯入试验的钻进过程中要尽力保持钻孔底部的土层不被扰动,因此不宜用冲击式和水冲法钻进,而应尽可能地使用回转泥浆式钻进方法来最大化地保持孔壁稳定(特别是在砂层钻进时),并减小孔壁的摩擦。此外,钻孔的直径不能过大,一般限定为不大于100mm,若直径过大将会造成50%的锤击数减少。 2.2 土层深度的影响 在spt进行过程中,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土的有效上覆压力和侧压力都会随之增加,从而造成贯入阻力加大,最终使锤击数增加。因此,需要对锤击数进行深度修正。 2.3 探杆偏斜影响 标准贯入试验的实践表明,探杆与钻孔的孔壁摩擦会随着探杆的偏斜而增加,导致有效锤击能量减小,从而影响锤击数。因此,要保证探头、探杆以及导向杆的垂直度,防止锤击偏移和晃动。 2.4 试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前,应先钻几个钻孔,对所要勘察区域的地层分布情况以及地质情况进行大概了解,为标贯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钻探情况,要在不同和相同土层的不同钻孔间做系统性的试验,同时进行土工试验,然后将两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同一土层中试验次数不能少于5~6次,或者在深度上每隔1~1.5m进行一次试验,这样可以有效了解透镜状或薄层状土层的情况。 2.5 试验数据的修正 对于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是否需要进行杆长修正,根据实践经验,可以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中的规定来对锤击数进行校正,经过校正后的修正值与新的设计规范吻合度较高。 3 标准贯入试验实例分析 本次标准贯入试验实例为广东省某一商住大厦的地基基础勘察工程,由于该工程为高层建筑,所以对于地质勘察的要求比较严格。该商住大厦建于厚度在11~12.5m的回填土上,回填的时间已经比较久远,在回填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分层压实处理。在制定勘察方案时,分别在每个钻孔的不同深度设计了系统性的标准贯入试验,并在土层中进行标贯试验的同一位置取原状土样作土工试验分析,以便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本次勘察工程共钻孔28个,并进行了58次标准贯入试验。勘察结果表明,现场的回填土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物质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并无太大变化。因此,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统计时,在垂直方向上以2m为级数进行统计单元的划分,其统计结果见表1。 本次勘察地质条件为厚层状回填土,其物质成分组成主要为呈土状的强风化花岗岩和强风化砂岩。而在钻孔过程中,还发现了少量的16cm×12cm的强风化岩石碎块,因此标准贯入试验的离散性相对比较大,所以在对标贯试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采用去掉最大和最小值的10%,然后再按最小平 均值法统计的方法。完成数据统计后,可以对试验的高值以及低值作详细分析,出现高值是因为在贯入过程中碰到了较大的强风化岩石碎块,而出现低值则是由于回填土局部存在松散的现象。高值与低值出现的频率都不高,且并无规律可循。统计数据与土工试验的结果较为吻合,而开挖基础进行验槽测试的结果也与统计数据相吻合。 结语 标准贯入试验的用时短、费用低,是一种行之有效、应用范围非常广的原位测试手段。标贯试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试验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科学的统计与分析。特别是在对漂石、块石等含量较多的砾砂卵石层或不均匀系数较大碎石土进行标贯试验时,试验的数据将明显偏高,而且试验也会受到机械设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更为明显,需要配合其他土工试验手段,来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地质工程论文:喷播植草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论文 关键词:水库库区 地质灾害 灾害治理 喷播植草 防护技术 三峡水利枢纽 论文摘要: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特点,结合实例对喷播植草防护技术的特点、主要功能、方案选择、施工工序进行介绍,并对其效果及 经济 、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1 概 述 岩土边坡工程改变了 自然 边坡现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今天,边坡工程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强制性的。其中边坡植被防护作为岩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圬工护坡。边坡植被防护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类技术:①阶梯植被;②框格植被;③穴播或沟播;④喷播植草;⑤植生带;⑥绿化网;⑦土工网垫等。 本文将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经验,重点论述喷播植草防护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 喷播植草防护技术的特点 喷播植草是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和色素等按一定比例配水混合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后喷射到边坡坡面的防护技术。由于其施工简单、速度快,造价低且草籽成活率高,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 喷播植草防护边坡的主要功能 喷播植草作为边坡防护措施,将极大地改善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要功能是对岩土边坡浅表层进行防护,通过对浅表层边坡的加固从而达到防止雨水冲刷、控制水土流失、保持边坡稳定的作用。 3.1 边坡加固作用 (1)深根的锚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填土,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土层上,能起到锚杆的作用。乔本科、豆科植物在地下0.75~1.50 m深处有明显的土壤加强作用。 (2)浅根的加筋作用。植物根系在土中错综盘结,使边坡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稳定边坡表层土体,起到护坡的作用。 3.2 植被的水文效应 (1)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植物通过吸收和蒸发边坡土体内的水分,降低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利于边坡土体稳定。 (2)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降雨是坡面冲刷的重要原因,降雨时植草对边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从而抑制面蚀及沟蚀,减小边坡土体的流失。 3.3 改善和美化环境 植草可使被破坏的环境逐步恢复,并能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净化空气;植草形成的绿化带,与周边环境更协调,与自然更接近,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特点及要求 (1)三峡库区在蓄水及运行过程中水位变化频繁,水位变幅大; (2)受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沿江地质灾害治理区域大多土质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3)采用喷播植草防护的边坡坡比为1∶2~1∶ 3.5,坡度能满足喷播植草的要求,无需采用网垫等其他额外加固措施; (4)施工工期短,时间要求严格; (5)要求边坡尽快形成抗冲刷能力; (6)工程位于城镇,对景观、绿化要求高; (7)成坪后不需要专门的养护,形成稳定生物群落并自然生长; (8)边坡面积较大,应尽量降低成本,节约投资。 5 符合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特点的喷播方案针对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特点及要求,采用了以下的喷播方案。 (1)选用在三峡库区能广泛生长的草种。采用豆科和乔本科草种混播,提高耐贫瘠能力。根据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以小冠花为主,以中华结缕草、两耳草、紫花苜蓿等为辅的4种草种混播。 草种以小冠花为主是因为小冠花具有以下特点:①生长年限长,其寿命可达50 a以上;②根系发达,持久性强;③覆盖速度快,覆盖度大,每株当年覆盖面积平均0.7~0.9 m2;④绿色期长,枯草期短,在南方为四季常绿草种;⑤耐贫瘠、耐寒、耐高温、高抗病虫害;⑥水土保持效果显著;⑦对不同气候及土壤的适应性强。 由于小冠花耐水性较差,在水位变幅区降低小冠花草种的比例,相应增加其他辅助草种比例,以提高植草的耐水性。 (2)增加黏合剂、木质纤维素、保水剂、复合肥等喷播材料用量,并覆盖无纺布,使草籽在喷播后立即在土壤表面形成较强的抗冲刷能力。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较多采用土石方回填,边坡为碎石土质边坡,为确保草籽在初期能顺利成活并生长,增加了黏合剂、木质纤维素的用量以确保草籽在边坡上可稳定附着;增加保水剂、复合肥的用量以确保草籽在生长初期的养分及水分的充足供应。 (3)采用多草种混播,提高耐水性、增强抗病、抗虫害能力,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4)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配方,降低成本。 (5)在边坡满足喷播植草要求后立即施工,边坡清理与喷播植草同时进行,清理一块喷一块,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满足工期的要求。 6 喷播施工 6.1 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及人员组成 (1)喷播机:容器容量为50加仑; (2)草籽:为中华结缕草、两耳草、紫花苜蓿、小冠花4种混播; (3)添加剂:黏合剂、饱水剂、木质纤维素、复合肥; (4)无纺布; (5)便携式汽油泵及连接汽油泵与喷播机容器的水管; (6)施工人员组成:清理边坡2人,喷播技工4人。 6.2 喷播工序及技术要求 喷播工序为:清理并平整边坡混合草籽并喷播铺盖无纺布养护。其中清理并平整边坡、混合草籽并喷播、铺盖无纺布3道工序可同时交叉进行,以缩短工期。 各工序技术要求如下。 (1)清理并平整边坡。在防护范围内要清除杂物,并对边坡进行平整,使边坡达到喷播的要求。根据喷播机喷播面积对坡面进行划分并做好标记,防止混喷及漏喷。 (2)混合草籽并喷播。将草籽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依次加入并混合搅拌30 min,然后均匀喷至坡面,为保证喷播均匀,在坡面上先喷2/3的混合液,余下部分重新加满水后复喷一次至附着均匀即可。 (3)铺盖无纺布。覆盖无纺布是对喷播植草的初期养护,在草籽未萌发前可起到防冲刷、保水、保温的作用。无纺布应采用铁丝或竹钉固定,四边用土压好,防止风吹开。 (4)养护。在草籽萌发前期,应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多浇水,保证种子萌发所需水分,在种子发芽后,根据发芽情况适当浇水至其 自然 生长,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至此,养护工作基本完成,只需定期清除杂草即可。 7 工程效果及 经济 、社会效益 (1)由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边坡的喷播植草可迅速完成,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仅为圬工护坡的10%~20%。 (2)喷播植草所用附加材料大多数为易分解材料,对环境无污染;且植草边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能美化城镇景观。这是传统圬工护坡所不及的。 (3)喷播植草在坡面平整后即可进行,且多种工序可混合一次完成,施工简便、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所需施工人员较传统的圬工护坡大大降低。 (4)喷播植草在施工后3~5 d即可陆续发芽,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两周植被覆盖率可达90%以上,植株高可达5~15 cm,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稳定的生物群落,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工期,且后期维护工作量小。 综上所述,喷播植草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边坡防护方法,在堤防工程、塌岸防护工程、滑坡治理工程等的浅表层边坡防护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新时期做好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我国石油化工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的总额当中,石油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管理,能够促进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石油化工 项目建设 管理模式 建议 一、前言 新时期,为了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需求,我国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做贡献的基础。在进行石油化工建设的项目过程中,加强管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是我国石油化工项目工程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现状 同其他的建设项目不同,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更高的危险系数,同时一旦发生事故,所带来的经济和人身损失是难以弥补的。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当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公司在进行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都采取粗放的手段,这种管理方法不够细致,导致施工过程中风险系数增大,进行施工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也只是表面的现象,没有将工作落实到实处,致使安全管理措施也无法真正发挥职能。同时,进行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公司领导安全和管理观念的薄弱,导致安全管理措施没有真正实施。再加上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没有安全意识,导致工作过程中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等。[1] 三、影响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安全因素 (一)人为原因的影响 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该工程管理层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问题,就导致他们下发的命令不能够被及时有效的执行,采取的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还会导致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缺少安全意识,从而在工作中失误操作较多。[2] (二)工程自身特点的影响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和方面的影响。例如,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难度大又复杂,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3] (三)自然因素的影响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型机械进行日常的工作,然而这些机械在运转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大风和雨雪天气下会导致工程无法进行,同时大型机械会受到潮湿的影响而发生故障等。 (四)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现场,除了以上难以管理的种种因素外,还有一种影响因素往往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人为因素。例如,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不足,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搭建脚手架不够规范、不系安全带进行高空操作、不正规的电源接引和继续应用已经损坏的施工用具等现象。这些不正规的操作方法导致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到处充满着安全隐患。 四、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科学和完善的制度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制定和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建立,企业领导层各个级别的管理者都要能够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责任制的核心应为该项目工程的经理,之后是对施工监理、管理者及承包商进行责任分配,促进各方团结一致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4] (二)注重安全课程培训 提高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一定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才能够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才能促进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互相监督,不断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度。加强安全意识培训,首先,要从工程施工的方面入手,提高施工方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操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通过培训,使他们的操作技能更加专业和熟练,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其次,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培训。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技术的提高,还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只有在意识上和心理上提高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加的遵守操作规则,提高警惕,也更有利于领导下属单位安全措施的执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以及专业的操作水平相结合,能够促进施工过程中安全性的提高。 (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单独靠安全防范措施或者制度是难以实现工程的安全管理的。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共同努力,及时发现环境变化给安全带来的威胁,并及时进行处理。要建立专业的项目安全管理小组,对工程进行监督,工作中及时检查各项工作的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安全检查和防范。安全管理制度和手段也应该在该小组完成实地勘察过后来进行制定。例如,识别临时用电的危险因素的时候,该小组通过对施工现场线路和环境的考察,制定出与事实相符的管理方案,采用神门杨的电器元件和架设设计都要根据考察结果来制定,严格要求承包商的管理标准,同时,在日常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结合实际,将管理措施当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整改。 (四)完善管理秩序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开发商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加快工程进度等现象,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开发商按照工程安全管理程序进行工作,不得省略其中的步骤。开发商将开发方案递交到上级机关的时候,上级机关要提高重视程度,严格审查开发方案,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能够严格的检查记录和相应的措施等步骤,将监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传统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记录这一步骤常常被忽视和省略,施工过程中只是进行口头上的记录,这就为接下来的安全事故问题的责任查处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完善安全管理秩序,促进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按照顺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论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要促进工作能够以动态和灵活的形式进行,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完善,提高工程承包商和建设单位及各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实现共同监督和管理安全问题,将安全制度和措施进行完善和充分执行,才能够逐渐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关于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我国石油产业是基础、支柱型的产业,而石油化工是其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对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而言,其投入比重较大、项目规模宏大、施工周期较长,同时,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具有极强的专业特征,需要很多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辅助,严密的工艺要求也必不可少。因此,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注重对行业风险的有效防控,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这是实现石油化工产业有效发展的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的特征,具体指出了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石油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石油化工对于促进整个石油产业的进步至关重要,是重要的推动方式。因此,石油化工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决定了对其进行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借助施工管理,能够极大促进石油化工工程的发展,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 在工程整体规划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有序组织、协调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专业性极强,涉及诸多组织和部门。在各个工程环节中,存在部门之间协调不一致、沟通障碍的问题,对管理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和自主性。鉴于工程项目的实施主要借助合同管理,因此,各项管理项目都要以方案和计划的形式体现,按照设计,严格执行,责任到人,实现风险的有效缓解。部门和机构之间要形成密切的联系,为施工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相应的石油化工项目的规模和数量都在扩大,在项目管理上,对于方式的模式的选择显得极其重要。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视,能够降低投入和支出,提升工程效率,使得工程管理彰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如何提高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1 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组织结构,形成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对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而言,施工周期较长,因此,需要针对项目,建立具体的、全面的项目组织结构的体系。任何活动的基础多是组织,因此,在项目团队形成之前,要保证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经验性。对于这个团队,最基本的就是要深入了解石油化工的行业知识,保证专业性,同时,掌握相关的石油化工技术标准和要求。一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活动中核心项目的成效,只有专业性高,才能为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智力援助。在重视组织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对规则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结合项目特征,形成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的权利和责任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各个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1】。 2.2重视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针对较大规模的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整个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主要涉及人员的调配、具体设计、技术工艺、规划以及诸多合作等内容。在前期工作中,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制定合理的时间表,保证环节和流程之间的关联。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技术标准和要求较高,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必须将前期工作进行细化。 2.3 对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全过程,彰显管理的计策性和动态化变化 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实施进行中,要做好对整个过程的控制,保证严谨性。针对项目周期性、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要求在具体建设中,要端正管理态度,保证专业性,具有专业精神。在开始施工之后,要重视对内部和外部管理的控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施工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针对施工用料,要保证符合石油化工工业的要求和标准,做好质量把控,降低风险系数。对于施工现场,要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一旦出现设计标准和方案变更的情况,要对更改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流程正确,也就是要使整个流程彰显石油产业的专业标准。在具体管理中,要将动态和静态进行全面融合,保证对工程进行全面校验和审查。 2.4重视合同履行审查制度的建立,全面做好招投标工作的管理 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中,涉及诸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参与的单位也较多。工程的确定主要以合同和协议为施行的基础。项目在执行的进行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进行执行,将合同作为施工行为的约束力,因此,要全面建立合同履行审查制度,尤其是在招投标管理上,要保证选择的单位具有针对性,只有资质符合施工标准,才能开展施工活动。同时,加大对建设方的审查和管理,注重监管。 2.5 提高安全观念,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管理 对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对安全方面的要求较高,同时,石油化工项目具有较强的特性,安全隐患较多,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具体管理中,要重视制度的价值,彰显专业化特征,全面体现科学化。在具体施工进行中,要成立全面、有效、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机制,一旦发生任何意外事故,要保证能够快速地采取应对、处理措施。在安全管理中,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同时,保证全体相关人员都具有安全思想和安全观念,强化安全管理,这是保证保障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关键。 2.6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科学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对于任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中,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诸多人才,发挥人力资源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指导作用。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的选择,做好人员考核,奖罚分明,全面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实现与企业自身情况的融合,形成全面、完善的管理模式。对于表现好的单位,要给予积极的支持,而对于操作失误,造成损失单位,要进行惩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的动力作用。 2.7重视对石油化工项目的投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主要的负责人为项目的经理人,要全面发挥其作用,实现对权力的行使和责任的承担。对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要保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投资的全面监控,保证动态趋势。借助招投标的方式,实现对物料、相关企业的选择。对于项目投资,要注重信息的实时监控,做好全面分析,将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投资管理出现不足或问题,需要快速做出反映,实现对问题的准确处理。另外,要以项目的总体目标为基础,确定目标管理的方向。可以针对项目特征,进行项目的逐一分解,保证各项工作都责任到人,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责任进行全面划分。要重视项目前期的工作,发挥其对投资产生的影响,尤其做设计和审核工作。 结束语:综上,与其它建设施工项目相比,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更具特殊性,为了实现项目的顺利施工,要保证施工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当其,石油化工项目发展具有良好的趋势,必须不断加强对工程项目进行的有序管理,这是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将项目管理运作的更加专业化,形成全新的管理思想,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也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浅析石油化工设计变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摘要】石油化工设计变更是该行业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变更对工程有着直接影响,包括影响工程进度、施工方案、成本预算等。若变更不合理还会造成严重的工程建设损失。本文对石油化工设计变更的影响展开分析,旨在通过对石油化工设计变更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论述,为今后石油化工设计变更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安全性;生产运行 石油化工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常因工程变动及相关需要而进行设计变更,这种设计变更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针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变更,如改、扩建变更等,另一种是对运行投产现状进行变更。设计变更对工程建设有多方面影响,包括对工程进度、成本、安全等都有直接关联作用。本文将针对石化设计变更展开分析。 一、石化设计变更的重要性 (一)工程建设变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可能产生工程变更。为此,需要进行变更设计,以此完成对工程的有效开展。工程变更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包括对合同、方案等的修缮与完成。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造成了项目施工的诸多不可预见性,为此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 (二)生产运行变更 生产运行变更多发生在项目建设生产阶段,此过程中由于工艺与技术水平问题可能出现局部变更。机械设备等的变更或是设备与技术之间无法匹配等都需进行变更设计。总之生产运行变更会令生产阶段的相关工序技术与设备发生变化。 二、设计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 设计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设计自身原因:设计漏项、错误和改进;非设计原因:业主或监理要求、业主采购订货、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或设计条件发生变化等。 (一)设计自身原因 设计漏项,如:某装置采样器新增循环水地管、气封冷却器循环水管修改。设计错误,如:某装置钢框架2.5m-33.4m斜梯位置调整;催化剂加料间屋面抬高。设计改进,如:某装置管道与楼梯间斜撑相碰;修改消防水阀门井。 (二)非设计原因 业主要求,如:某装置新增轻柴油回炼设施;设置增产汽油、航煤措施;板式换热器入口增加过滤器;加热炉风道增加人孔;分馏炉增设在线切出流程;新增隔离液充灌站等。业主负责的采购订货,如:某装置压缩机干气密封电加热器增加控制柜,修改电源和控制方式;某单元配电设备布置调整;到货压缩机水站与图纸开口不符;两相流空预器控制流程中部分仪表未带需增补等。专利商等提出新要求或设计条件变化,如:引进技术专利,外方在现场检查报告中要求设计完善内容等。 三、设计变更产生的影响分析 工程变更属于工程施工风险,变更管理从本质上看属于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风险问题在HSE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形成会造成事故,进而引起人员伤亡与经济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工程施工阶段提升风险控制意识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石油化工厂建设及生产等方面的变更管理控制更加重要。 现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某项目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相关生产单位进行设计变更,预计K5孔要进一步挖深7m,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孔下3人被埋,并在淤泥中窒息死亡。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下部需采用逆作法施工,通过人工挖地下桩实现成孔,并采用混凝土护臂定型方式支护浇筑。基于明确的人工挖孔要求,在开挖深度达1m时效果最好,随后每多挖0.9~1m左右就需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钢护筒进行保护。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设计方案自行调整。将方案中应用混凝土护臂浇筑定型部分换做竹篾护臂,造成施工中坍塌事故出现。从发生事故的结果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内容进行变更,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变更,未得到设计单位及业主与监理部门的批准。施工单位单方面的设计变更,并未对变更部分进行危害评估,未形成有效的控制风险措施。与此同时,施工单位相关现场管理人员针对施工中存在问题也没有及时遏制;施工技术交底时,没有将现场情况进行明确,相关安全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工作当中不安全因素未能纠正与监理。属于制止违章不力,是此次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当然,建设单位未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要求,自身对该工程项目的变更没有及时进行监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需确保生产运行变更的安全性。1974年英国一家己内酰胺工厂发生因一台反应器设备腐蚀,改流程用一条500mm管道临时跨接。检维修人员未进行管系计算也没找到原设计所需的管材,焊接后直接投入生产,在多次出现环已烷泄漏后最终发生了重大爆炸。这次事件造成了28人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四、石化设计变更管理 在石化设计变更中,无论是工程项目设计变更还是生产运行设计变更,都要做好变更方案制定,在工艺方案中保证石化装置正常运行。提高石化项目设计质量,实现设计与投资经济效率提升,需加强设计变更管理。要依据设计变更相关管理程序,对设计变更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应阐明设计变更原因,例如工艺流程改变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等。需要对设备选型与更改等方面进行阐述。项目变更要有归口负责管理部门,严格按设计变更管理程序和审批制度控制设计变更,严格按照一般设计变更或重大设计变更、设计原因变更或非设计原因变更进行分级审查确认,确保符合工程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统一规定、各阶段设计审查批复内容。 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漏项、错误等情况,需对原设计进行变更,以实现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通过设计单位质量体系的执行、设计自查和复查、业主组织审查、设计过程质量巡检和设计成品质量检查等手段,尽量减少设计原因变更。 业主与监理单位等都需要对施工质量负责,此过程中一旦发生变化或因施工条件等问题造成非设计原因的变更,也需根据实际进行技术变更。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数量,防止投资浪费。 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一定数额且影响工期的变更应按照审批程序归口管理。重大设计变更造成工程费用大幅增减的、超出设计审批内容、涉及总图布置、建设规模、工程范围、工艺路线、关键设备及主要材料变化的设计变更,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管理规定的审批程序,经由相关部门的联合会签审核后最终形成专门文件上报审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设计变更对工程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从工程进度、施工现状看,还是从工程安全、生产运行看,都有着直接关联性影响。在今后石化工程设计变更中,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和控制,各部门人员要统一研究和分析,在设计变更前要做好相关变更知识了解,以保证变更对工程发展影响的有效控制,促进石化产业长远发展。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控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那么对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视。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就是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整个工程额度就是从筹划建设到建成,以及竣工验收这整个建设过程中花费的资产和投资的总额。本文通过分析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石油化工工程造价的必要性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最后提出石油化工工程造价的控制的举措。 【关键字】:工程造价管控、策略分析、工程造价、索赔 1、引言 石油化工工程造价的管理,是结合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为保证石油化工工程的收入利益和其他各方面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对工程造价全方面的,全过程的和符合政策以及客观规律的业务行为和组织的一些活动。造价管理在石油化工工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对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从而施工造价可以有效地得到控制,与此同时可以编制完善相应的造价文件。紧跟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造价控制中慢慢出现了相应的新问题,新状况,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工程造价造价管理一步一步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道路迈进。 2、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管控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石油化领域采用的模式和分析方法可以总结出两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分析方法比较单一。造价分析方法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按照时期、区域进行相互比较的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形成由不同部分和其他不同方法组成、能全面准确反映造价信息的一个有机整体。二是,工程造价分析管理工作还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即使,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开始注重造价管理,但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石油化工还是成立了工程造价管理中心。从此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周期性和规模性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形成具有多次性,因此对工程造价问题的分析也应该分层次分阶段的展开实施。 2.1、工程建设前期 (1)虽然石油化工工程造价问题在整个工程中都有涉及,但是在决策过程中每个项目技术的决策对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的影响占绝大一部分,其中特别是对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以及建设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选用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石油化工工程的造价。而且项目业主的兴趣都不尽相同,有的项目业主对有关可行性的研究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论证,并且还出现把可行性研究变为可批性研究的这种现象,还有的直接向上级虚报投资额度,改编工程的有关功能。然而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立项的基础,所以人为的增加投资概算或者是减少概算都会给项目以后的顺利进行留下后患。 (2)石油化工工程的设计质量在整个工程建设费用中当中占很大的分量,它既决定了工程的技术水平,还影响了工程的造价问题。所以把握好这个环节相当的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在设计市场方面缺乏竞争,大部分设计人员只对技术负责而缺乏经济方面的观念,而是一味的过高的追求安全系数使用高新产品,甚至还故意的不选择经济技术方案;二是有的项目业主过高的追求高标准,就会在设计阶段违背批准的立项文件以及扩初设计方案来满足自身的利益;三是按照造价比例计取的标准设计收费标准,来使得设计单位对任意提高设计标准的现象随波逐流,最终就会出现设计概算超标的现象;四是勘察设计力度不够,存在缺项、漏项以及前后设计不连贯等等众多问题,以至于出现了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局面。 (3)合同签订不规范。首先,一些石油化工企业的合同法律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在合同签订的同时普遍缺少对对方资料的详细调查,没有审查对方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者法人身份证以及法人授权委托书。其次,一些合同的文本不规范,条款过于简单和模糊,一些合同简单的以“协议书”,“意向书”等简单的命名,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表达的法律效力也是有所差别的。最后,合同的效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合同的生效不同于合同的成立。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等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才能够成立。有些合同约定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但是合同上仅有盖章和签字。殊不知签字盖章的意思是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委托人签字加单位公章。还有一些合同没有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这就给合同安全埋下了隐患。 2.2、建设工程施工阶段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要求相当严格,虽然在施工方面主要的设备、材料、机械、人员都在施工阶段全身心投入,但是通过施工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才仅仅10%左右,在这一阶段的控制重点是避免增加工程预算外的开支。这其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监督机构不够完善,人员素质不高,还有就是监理制度难以运行,而且现在在我国普遍存在只有技术监理而没有造价监理;二是少数承包商在材料、设备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廉价的货物,偷工减料以假乱真钻设计和施工合同的空子,使得工程在施工阶段暴露大量的问题;三是一些承包商通过各种关系获得大量的更改、签证资料,任意扩大工程量,弄些假的冒充,其中一些隐蔽工程或者前期拆迁、临时建立的项目更是没有任何头绪可以查证,从而加大了控制造假的难度;四是有些重点工程大多是业主、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质量监理为一家,像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一旦监督不严格不一视同仁,就会必然导致腐败行为的出现。 2.3、建设工程后期 在建筑施工的后续阶段,主要就是指工程竣工验收、结(决)算审查阶段,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卡。工程结算书上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结(决)算审查人员是以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或标底为参考依据,综合考虑设计的更改和现场签证的一切情况,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索赔内容 第一,不利的自然条件与障碍引起的索赔,不利的自然条件是指施工中遇到的实际自然条件比招标文件所描述的更为困难和恶劣,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或人为障碍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导致施工单位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可提出索赔要求。第二,工期延长和延误索赔。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设单位要求延长工期,二是施工单位要求偿付由于非承包方原因导致工程延误而造成的损失。一般这两方面的索赔报告要分别编写,因为工期和费用的索赔并不一定同时成立。第三,因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提出的施工索赔。如果由于建设单位的原因引起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特别是根据建设单位不合理的指令压缩合同规定的工作进度,使工程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竣工,从而导致工程费用的增加,施工单位可提出由此造成人工费用、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增加等所带来的整个施工成本增加的索赔。 3、管理石油化工的工程造价必要性 3.1、防止资产流失 由于我国的许多的承包单位善于法律的空子,所以对于石油化工建设的造价管理机构不重视,甚至有时候不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管理。导致有些承包商捞取大量的资金,是项目资金大量的流失。所以合理控制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是非常重要的。 3.2、建设单位盲目压价造成质量隐患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数目远少于施工企业单位对工程任务的需求。如果资金投入过低势必会出现石油化工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投入资金过多,经济效益不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必要的管理和控制,那么会出现很多单位攀比现象,和竞相压价的现象,以及偷工减料的现象,这些都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使石油化工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隐患。 3.3、建筑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较多,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对于材料单价有必要实行监督。对这种产品应该采取宏观调控和微观相结合的模式,从根本上杜绝建设投资的浪费和流失,杜绝价格交易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4、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 4.1、必须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造价,只有在工程前期做好相应的措施,科学合理的投资以及在设计阶段合理控制造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从而使得工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做了良好的铺垫。 4.2、强化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和动态管理 在石油化工建设的过程中,控制工程的造价不仅要反应出设计和施工的造价,还要反应出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从而,通过主动和动态的造价控制来实现对投资决策,设计以及施工形成一定的影响。 4.3、技术与经济充分结合 在石油化工建设过程中,结合技术和经济在进一步进行对造价的控制会显得更加有效。具体的就是从组织、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着手,制定出相应的合理措施。从组织方面来看,应该构建相应的项目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明确分工,从而来落实造价的控制。从技术方面来看,主要就是对设计所采用的选择措施,我们可以采取总体设计多方案选择,然后在对每个设计的环节,例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等从相关技术领域方面来进行严格的监管,做到节约的最大化;从经济方面来看,应该对工程造价的预算和实际的投资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同时还要对费用的支出做出严格监督,购买性价比高的材料和设备,当然,还可以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来针对造价的控制。 5、石油化工工程造价的控制举措 5.1、优化方案、做好市场调研 首先设计人员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且要对施工工艺的技术熟悉,对自己的设计要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才能结合自身的能力,这样才有用多种方法进行经济分析比较用哪个方法比较划算,也为工程造价的减少做好了铺垫。做任何方案之前我们都知道只要把方案优化好,才有可能使用更简单的施工工艺流程,合理的选用配套的设备,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即使做好了优化方案,也要虚心认真的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的需求状况以及是否有类似的建设项目,吸取它们精华,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对于该项目是非有扶持政策,以及此项目的发展趋势怎么样等等。 5.2、加强设计、招标投标阶段的控制 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要对设计单位给出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外部监督,争取把图纸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也要规范设计方法、制定相对的限额标准,也应该有相应的奖罚;其中对于设计图纸被审查通过后,可以确认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应该适当地给设计人员一些奖励,从而可以唤起设计人员的激情,也是对设计人员为工作的认可。同时在招标过程中,应当加强招标投标的工作的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人人平等;提高招标投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编制质量,严格打压低价抢标或者压标的行为。还要加强技术以及技术措施方面的改进。 技术措施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现在的施工方案进行持续优化。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最好的施工方案才能够最大额度的降低石油化工工程的造价。在对方案进行优化的同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首先,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并且合理的安排施工流程以及组织流水施工。其次我们还要科学的把握造价控制以及和其它方面的联系,必须对过程具体质量以及工期和其他方面的安排有一个最优化的计划与控制,才能够避免由于现场布置与进度不理想而导致的造价上升,因为在这整个过程当中造价控制是施工工程的核心。 此外还应该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在高效管理方面占据很大地位,因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较好的解决各种企业业务之间问题,辅助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采集各种数据信息,来传递业务中的信息来实现业务流程;并且对数据中隐藏的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解决具体的造价问题。 5.3、施工、竣工阶段的控制 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来控制工程造价,没规律的对工程造价的目标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并要分析出原因所在找出误差,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控制,保证在第一时间控制好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原材料的价格在整个建设成本中占主导作用,因此,控制好原材料的价格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最好方法,严格把关,丝毫不能疏忽,把原材料在保障质量上同时价格也能控制到最低。若整个工程竣工后,要将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整理、归集,计算出整个工程项目的事迹总费用,并且在结算时重新进行汇总,按要求编制竣工结算,做个总结。 6、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化工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造价管控是整个工程项目非常重要点一部分,它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且综合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这整个过程都需要造价管控这一环节。在整个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中实行全方位的管控,使投资额度降低到最少,让造价管控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造价的作用,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够实现施工企业的最大化利益。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摘要:在当前的投资领域之中,项目管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管理以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快,石油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石油化工是促进石油产业有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内涵决定了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上,必须要实施完整的项目管理。通过项目管理促进石油化工工程的进步和增长,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概述与意义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是根据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施工整个阶段所需要的造价,而采取高效的控制与协调、计划与组织的一系列造价管理活动,造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最大效益。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建设项目前期的决策、设计、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这些环节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造价管理,必须在化工建设项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造价管理,才能够实现工程最大效益。对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施工前对各环节进行造价管理能够减少工程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二、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工程的管理现状 1、管理能力有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化的项目管理观念已不再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且还对项目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首先,在石油化工行业,就项目投资及工期方面而言,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不仅没有创新,还停滞不前,既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也没有结合现代化技术。然后,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制度与要求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使得项目的投入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从而大大阻碍了工程项目的进度。最后,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的不明确,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工作缺乏目的性、针对性,还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效果。 2、项目管理存在风险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石油化工行业,针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主要是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基础上,通过规范化的运算,对影响项目工程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较多风险问题和不足,最普遍的问题便是辨别能力较差。企业并没有加强对风险识别的重视,虽然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但是却缺乏专门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以及管理部门。在施工技术方面,不仅缺乏重视,还缺少管理队伍。 三、提高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1、加强企业设备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中化工设备对于生产是至关重要的,是石油化工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石油化工设备的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设备管理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设备自身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最大程度的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石油化工生产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而设备管理又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环节都在向着正规化方向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也不例外,设备管理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运行可靠性、维修费用以及减少经济损失这几个方面。 (1)、提升预知维修设备水平 所谓的设备预知维修水平,指的是对设备出现故障前某些物理表征的准确判断,对于设备的管理不能等设备出现故障后再去处理,要能够对故障作出一定的预先判断,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注意多观察和记录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物理表征,定期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提高对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质量。 (2)、设备管理制度要注重实效 石油化工企业从生产性质上来说,属于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企业。因此制定严格的生产制度对保证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是至关重要的,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只是走形式,一定要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照搬照抄,设备管理制度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际生产才产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企业管理人员要下基层了解实际生产状况,随着设备的更新,管理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设备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考察,将员工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了解程度与其奖金挂钩,提高员工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并且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那些不按照制度生产的员工,要严肃处理。 2、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要搞好安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必须达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使员工能够把安全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作用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现场的作业人员、设备状况给予静态的控制和动态的预防,切断和制止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根源,明确和约束作业者的责任和行为,实现作业人员之间的自保、互保和联保,极大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出企业职工作业行为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建立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模式,不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岗位安全技能培训,改正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要把有效的工作方法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环保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将安全管理辐射到企业生产的各个方位,从上到下,纵横结合,形成厂、车间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从而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规章制度的真正落实。 3、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应用 合同管理是通过建设工程中的不同参与方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及所具有的的权利来进行责任分配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合同管理,可以更好地明确建设工程中每一个具体项目的负责方,将保证施工的成本、进度以及质量具体到每一个工程参与方。目前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参与方可能涉及到的合同包括设计合同、承包合同、分包合同等等,这些合同在签订于解除的过程中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加强合同管理是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实现工程参与方利益共赢的必要手段。 4、项目管理中信息管理的应用 信息管理是在新时代高科技发展背景之下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信息手段,实现建设工程的高效系统化管理。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类信息管理、经济类信息管理、技术类信息管理、政策类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多种信息的综合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建设工程中成本、进度、质量等目标的有效控制,让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5、从风险角度出发 加强对石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管理人员应以质量安全为切入点,通过加强监管,全面促进员工项目风险意识的提高。尤其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了,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才能有效提高。提高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规范业主行为。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对业主行为的规范,从而使业务管理规定化、具体化。然后,加强员工的风险教育。通过加大项目风险的教育力度,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将项目风险渗透到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效果,还能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6、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任何一项工作的核心力量。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要积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在人才选拔、考核、奖罚机制上,引进先进的理念,与自身企业特点相结合,建立完备的管理模式。对于项目执行好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对于有失误造成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你处罚。将人力资源管理当成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7、建立工程项目的组织体系,完善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一般要持续很长时间,这么长期的工程项目必须要建立项目的组织体系。组织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团队的选择与建设方面,要建立专业性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必须要掌握石油化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石油化工技术标准。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是影响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可以为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石油化工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项目管理的权利与责任,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性工作,为工程顺利进行提高良好的前提条件。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规模大。这就要求在实施之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技术标准、人员分配、项目规划、总体部署、质量认定、部门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在前期工作中,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关系,在时间上制定推进表,使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较高,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要把前期工作做好细致明确。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管理的水平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度。随着科技技术的逐步完善,许多高科技手段在项目管理中的逐渐应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的项目管理将会达到一个全新的台阶,在现代项目管理的调控与影响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浅谈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方面也相应的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发生大量的工程投资失控情况。所以,应采取对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严格控制现场变更,推行采购和施工的招标工作等一系列的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为确保项同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掌握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招标、竣工决算等的造价控制,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石油化工 , 生产装置,建设工程 , 造价控制 1造价管理的控制原则 1.1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生产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施工前控制造价的关键在于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当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1.2工程造价控制是动态的、主动的。石油化工生产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不但应反映设计、发包以及施工,被动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更应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1.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要有效控制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建设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极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 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总体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和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目标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 奖励措施等。 2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建立 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是由不同部分和各种方法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造价管理过程上分为实际结算与投资计划对比分析、工程造价定额结算分析以及结算收入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具体从专业上又可分为石油专业工程造价分析和石油地面工程造价分析。每一部分虽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具体的分析重点和分析指标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但采用的统计方法基本类似,整个完整的体系可以分成三个等级,一级分析是综合分析,是从总体上对石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二级分析为分类分析,主要包括石油专业工程分析和石油地面工程分析。三级分析是在二级分析的基础上,具体结合石油专业工程和石油地面工程,有针对性地运用总量分析、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2.1石油工程造价综合分析。石油工程造价综合分析是从总体上对石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石油工程造价总量分析,主要内容有:实际结算与计划投资对比分析、石油工程造价趋势分析、实际结算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施工队伍能力和劳动效率分析等。二是综合指标分析,主要内容有:新建百万吨产能投资分析、新增亿吨探明储量投资分析、老油田投资效益指标分析等。 2.2石油工程造价分类分析。包含两个部分: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结算分析和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分析。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结算分析是对石油专业工程实际结算情况、重要指标、造价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出正确评价,反映石油专业工程造价的内在规律。主要内容有石油专业定额结算总量分析、石油专业定额结算因素分析、石油专业工程定额分析。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分析是指对石油地面工程造价的概算、预算及结算进行对比,并对造价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准确、全面反映工程造价的内在规律。主要内容有:石油地面定额结算总量分析、石油地面定额结算指标分析、石油地面重点单项工程造价分析。 2.3石油工程造价具体分析。石油工程定额结算分析和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分析中具体采用方法,比如工作量分析、因素分析和指标分析方法等。 3 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思考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以及经济措施等方面来阐述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改进措施。 3.1 组织措施方面的改进 首先,应该引入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经理作为造价控制体系的要素与核心。通过这种制度,使工程的项目经理能够全面负责与管理一项具体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只有选择一个具有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才能更加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 其次,应确立具体的项目成本核算机制。从而在企业内部确立成本核算意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依旧有不少施工企业存在大锅饭现象,为能从根本上重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其后果是,一方面没能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为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形成掣肘,无法实现施工造价控制。 此外,应构建科学合理的造价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是进行造价计划的编制,并在计划中能够体现目标。这一阶段是分成细目造价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定了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才能对工作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分解目标成本,即根据企业的现状与具体项目成本的组成,对目标成本进行细化。第三阶段则是造价控制与监督,主要是结合施工管理情况,动态调整计划,进行造价过程控制。 3.2 技术措施方面的改进 对现有的施工方案进行持续优化是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实现了施工方案的最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在方案优化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即: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流程以及组织流水施工。 其次还应科学把握造价控制与其它方面之间的关系,造价控制是施工的核心,只有对过程具体质量以及工期和其他方面的安排有一个良好的计划与控制,才能尽可能避免由于现场布置与进度不理想而导致的造价上升。 此外应该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只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管理系统能够较好的解决各种企业相关业务问题,在支持领导决策的同时,辅助企业各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采集各种数据信息,通过传递业务中的信息来实现业务流程;对数据中潜在的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领导管理决策时的数据支持,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具体的造价问题。3.3 经济措施方面的改进 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中,经济措施的运用不能局限在财务部门,经济措施是施工成本管理目标的关键措施,是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首先,企业应结合具体的施工计划来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这是保证资金科学运作的基础。在资金计划的编制中,应充分结合施工小项的缓急程度而制定,编制之后也应结合过程的实际进展动态进行调整。 其次,应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力,对材料和工具进行大规模采购,通过规模来降低成本。 此外,应着重构建合理的监督体系与激励机制。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方对于企业中不同层级的角色均需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将企业的造价控制需求与员工的个人利益联系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与奖惩措施使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既有目标协调一致,从而保证企业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4 结束语 总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业主方在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上始终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在实践中,造价管理人员必须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有关方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时时要有控制投资的经济头脑,充分利用和认真分析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 摘要: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各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时刻面临着火灾、爆炸、泄漏和中毒等安全事故,石油化工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刻都伴随着高强度和高风险。为了改善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状况,主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是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其次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从源头上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本文所讨论的就是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石油能源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也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其生产中存在大量的危险作业,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石油化工工程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 一、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与其他项目建设有所不同,施工作业具有自身特殊性,大量危险作业特别容易引发重大事故,并且事故造成的危害性和损失相对来说是较大的,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群伤群死,所以在施工安全的管理上必须谨小慎微、时刻提高警惕,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严重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石油化工企业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工作相对粗放,缺乏细致的管理,对于施工风险评估也只是形式上的事情而已,因此导致对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小事故和未遂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项目承包商们的安全意识薄弱,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安全监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最终导致施工建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此来看,企业必须加强和重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都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石油化工企业在面对安全事故时,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施工中,安全防范措施投入不足,问题比较多。 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 一般来说,生产建设企业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主要都是人为原因,人是生产建设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作业,比如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用火用电作业等,再加之作业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往往会出现不安全作业,比如有的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甚至徒手进行高空作业。还有的施工人员肆意破坏施工设备,或者使用有危险的施工设备不做安全防护,这样的行为都会给施工带来不安全的影响。有些施工管理人员不能按照规范、标准对施工各工序、各阶段进行检查监督,使构筑物、建筑物的隐蔽工程、管线及设备焊接安装等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消缺,存在安全隐患。 2、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不到位 在很多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着员工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很多工程施工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工序各专业相互衔接脱节、交底、会签不清,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出现 “空门”“空挡”。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石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三、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关系着石油工程的生产安全甚至人们生活的环境安全。因此,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和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纷纷思考提高安全生产的措施,并积极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建设的研究探索。 1、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首先,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危险性同其他行业相比要更高,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应该更加严格,管理部门也必须更加完善,包括决策机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决策机构负责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环保、卫生等多个环节进行审查和评估,并指导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职能部门,负责完成决策机构所下达的安全管理事务,并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以落实和监督;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体落实,主要由企业车间的安全员组成,做好生产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2、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确保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加以完善和改进,使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充分适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由过去的事故管理逐渐转变为隐患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隐患的消除,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损失,确保正常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工程风险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因其有着大量高危作业而更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首先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方面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施工作业。其次,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工程现场要进行严格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在施工防护措施和防护工具上要加大投入,尽量保证安全生产建设。 4、加强工程安全监管,明确岗位职责 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其特殊的危险性,更要做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工作。在工程项目建设之中,工程监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有时细微的施工作业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程监管人员不但要加强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还要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细节上也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工程标准。 5、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个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企业职工生产技术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违规操作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在安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帮助企业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好员工的生产技能指导工作,使员工掌握正确的生产技术,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同时,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掌握对一般生产事故的处理方式,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产事故的影响。此外,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石油化工企业属危险系数较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同专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展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时,需要有针对性,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何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常见安全事故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并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补充安全管理知识,了解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总之,为了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的安全专业管理,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来施工,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和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只有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合理和施工质量,才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以及高成本投入的特点,对于其工程项目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文章主要对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其相关的管理现状,并对如何加强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可作为同行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控制 前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目前,我国对于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尤为重视,同时也为石油化工工业的建设倾注了很大的技术与资金支持,而对于石化企业来说,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尤为重要。石油化工项目建设需要执行严密的工艺标准。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是要从根本上防控行业风险,建立适合项目存在和发展的管理机制。做好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实现石油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管理者应结合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特点以及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而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与协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是相对复杂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部门较多且涉及的内容专业性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执行中,都会出现各部门之间的脱节现象,以及管理自主性强的矛盾。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委托协议及合同管理,所以对于工程管理的各项内容都应由业主制定必要的方案,并严格依据方案来执行。明确职责,也要承担风险。各部门与各机构之间应建立密切的联系,以保障项目工程按时完成。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进步,我国在石油化工方面建立了很多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项目管理上,应该采取哪些方式,采用哪些管理模式,是对新项目的重要考量。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可以节省投资,提高工程效率,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当前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目前石油化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更加倾向于合同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一体化模式,项目管理的协调能力与难度越来越大。应加强协调与规范相关单位的行为,有效改善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约束机制的发展,更好的规范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行为。 (一)管理水平与实际脱节 当前的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已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更加难以有效推动工程项目的发展。在多数的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对于投资与进度等方面的管理,目前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所以无法有效的对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进行科学管理。管理制度与管理要求之间相互冲突,致使项目的投资未能被合理使用,从而对项目的进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与自身职责与工作程序不够明确,致使工程建设的进展受到影响。 (二)管理层次不够明确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出现层次分离的情况。即施工作业层、决策层与项目管理层,这三个层面对于企业来说均十分重要,因此应协调好各方关系。在石油化工企业工程建设中,对于投资一般都是有集体来做决定的,对于最终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决策层手中,并以决策层的意志为主,然而一旦发生投资失误的情况,各层级之间便会相互推卸责任,就会难以对责任方进行确定。 (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风险 对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而言,其存在的风险除了项目建设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有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应该引起重视。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属于项目风险的一部分,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前,在我国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对于风险的辨识意识能力较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一般均采用科学的技术与手段经过合理的运算分析,进而得出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与工程进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差,也未将风险识别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虽然已有许多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然而却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以及未成立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对于施工技术也不够重视,同时也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 三、提高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工程项目的组织体系,完善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一般要持续很长时间,这么长期的工程项目必须要建立项目的组织体系。组织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团队的选择与建设方面,要建立专业性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必须要掌握石油化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石油化工技术标准。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是影响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可以为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石油化工项目队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项目管理的权利与责任,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 (二)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性工作,为工程顺利进行提高良好的前提条件。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规模大。这就要求在实施之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技术标准、人员分配、项目规划、总体部署、质量认定、部门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在前期工作中,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关系,在时间上制定推进表,使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较高,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要把前期工作做好细致明确。 (三)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控制,体现管理的计划性和动态性。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对全过程的严格控制。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长期性和专业性,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保持始终如一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工程实施以后,就要严格把握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根据制定的计划,对具体问题加以控制。例如,在材料使用上,就要选择符合石油化工工业要求的材料,严把质量关、风险关。对现场管理要实施全方面的监控,对设计更改和审批程序,要执行有利于石油化工产业的标准进行。管理要实行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检查与审核。 (四)制定科学的合同履行审查制度,做好招投标活动的管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涉及的专业较多,所以与之合作的单位也较多。任何一项工程都是以合同和协议为执行前提的。项目执行一定要符合合同的具体要求,在执行时以合同为约束。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合同履行审查制度。特别是招投标管理上,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作单位,合作的单位要有资质进行施工建设活动。对承包工程建设的一方,要加大审查和管理,随时做好监督和管理。 (五)加强安全意识,规避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端的。石油化工项目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容易引起事故。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建立把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对工程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都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一旦事故发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措施。在安全管理上,建立专人负责,全员联动的机制。加强安全管理,是保障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关键。 (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是任何一项工作的核心力量。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要积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在人才选拔、考核、奖罚机制上,引进先进的理念,与自身企业特点相结合,建立完备的管理模式。对于项目执行好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对于有失误造成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你处罚。将人力资源管理当成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而目标控制主要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 (一)资金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项目经理是项目投资控制的最重要的责任人,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行使其职责与权利。各个管理层必须严格依据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的投资采取全过程动态控制。利用招投标,对施工以及设备材料的建筑商、供货商进行合理选择。实时统计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保证投资在可控范围之内。当项目投资管理中出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问题的控制。此外,还应该按照项目的总体要求,对目标管理进行确定。项目经理应对项目进行分解,把目标切实落实于各个负责人,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并进行责任的划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投资的影响关系重大,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加强可研、基础设计的审查工作。 (二)进度控制 在项目管理中所发现的进度偏差,应采取调整关键线路、非关键工作时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主要表现在对项目的控制与计划的设立层面上。其主要的目标是在满足约束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资源的合理安排,进而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须编制出完整、并可行的工程建设总体计划安排,并详细编制工程建设的总体运行时间表。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中,需要设立项目的运营表与总进度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根据项目进度表的要求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对于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可分为横道图进度计划与工程网络计划两种方法。横道图进度计划采用了最广泛的传统进度计划,主要是用于小型项目或者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中。由于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为此在进行进度计划的执行中,对于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跟踪、整理、分析及统计,同时依据分析的结果及时对工作项目进行增减,并对逻辑关系等措施进行调整,以实现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目标。 (三)质量控制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潜在的质量事故进行预防与处理,确保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稳健运行,从而有效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施工质量计划是施工企业对业主表明质量的管理目标与实现的方法,也是对业主质量责任的承诺。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对施工中生产要素、施工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作业等的质量控制。施工生产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培训及选拔施工人员,对施工建材、建筑构配件以及设备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可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奠定基础。 五、新型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SHE管理 SHE管理是指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的一体化管理,主要是由工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环境与污染控制、场所与生产过程安全、技术安全以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组成。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中,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是指应最大程度地防止及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员工的安全及健康,避免由于项目管理不当而造成对员工健康与安全的危害。SHE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环境与污染控制,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有效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环境与污染控制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管理的目标与方针政策的建立,分析、比较并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纠偏与控制。SHE管理是新时代下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生存环境的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二)信息管理 进入新世代以来,互联网等应用信息技术开速发展,科学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进而实现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信息管理是指在项目管理中,进行有效地组织及控制项目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与处理,进而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所产生的信息主要有管理类信息、组织类信息、技术类信息、经济类信息以及法规类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组织和控制,可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结语:综上所述,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相比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项目有很多不同,其不仅具有工程建设项目的普遍特征,又具有石油化工的自身特征。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就应该建立与自身项目相适应的计划与方案。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项目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提高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在石油化工的建设项目中,实行新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石油化工行业也不得不面对,所以,石油化工建设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自身持续稳定发展,一定要确保石油化工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对石油化工工程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一、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特点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常常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现象,而且施工过程可变因素众多: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高压介质多、施工程序复杂等,这些复杂的工况,成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显著特点。这种复杂的工况贯穿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常常因放松警惕性而产生重大的事故,并带来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2)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用于工程,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用于工程建设,如超大型设备的吊装、特殊材料的焊接、联锁系统、控制系统的调试等等。近几年石油化工行业引进以及自主研发了许多尖端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这些新技术和新的应用,对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适用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标准、规范也更新得非常快,一些重要的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在近两年都已经更新。因此,只有专业化的工程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才能跟上技术进步和发展的步伐,才能承担起石化工程的施工及管理任务。 (3)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大,投资管理水平要求高。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石化装置规模化、大型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乙烯装置正从80万-90万吨/年向100万吨/年以上推进,新建炼油厂均为1000万吨/年以上的规模。建设大型的生产装置,投资规模大,各阶段节约投资的空间很大,对投资管理水平要求高。 (4)工程涉及专业多,施工队伍多,质量要求高,现场管理难度大。石油化工工程一般都包含土建、钢结构、动静设备制造安装、管道安装、电气仪表、地下管网、防腐保温等专业,参加建设的施工单位多,同时石油化工行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特点又决定了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按高标准的要求完成。在施工高峰期间,各施工队伍同时立体交叉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难度非常大。 (5)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集成创新应用广。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也逐渐应用了集成创新手段来进行项目管理。EPC模式、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集成创新能够把集团化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发展观和优秀人才相结合,彻底改变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传统局面。 二、当前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现状 (一)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石油化工建设企业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化工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就降低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无法达到工程质量管理要求。与此同时,工程建设企业过于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导致工程质量管理非常混乱。 (二)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力度不够 石油化工建设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建设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力度不够,没有规范的市场主体行为,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和控制制度以及相关措施无法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是一些表面形式,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起到对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和管理作用,并且,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不能正常运作,就会严重影响石油化工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工程监理的作用无法发挥 在石油化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控制受建设单位的制约无法发挥其职能,并且有些监理人员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导致工程质量不能得以有效控制。在工作中监理与建设企业质量管理职责不明确,导致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工作效率较低。对于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更是马马虎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关键环节的监理不够严格,从而影响石油化工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 (四)实体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建设企业在石油化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实体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够认真,对工程的监督不够严格。导致在实体质量方面经常出现结构、管道焊接坡口不打磨,焊条不烘烤、错边量超标等隐形质量问题。这样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人员管理不力,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责,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理念 因为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意义非同寻常,所以要积极树立质量第一的正确理念,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普及质量管理的相关观点和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一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积极的为业主提供工程建设上的好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方案。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把为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作为工作的目标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主的要求以及要想招标、施工设计资料。三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善于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勇于接受挑战。四是要在工程质量上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思维,建设质量最优的项目。特别是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上,要积极考虑到这个行业的实际特点,在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基础上,激发相关施工的创造性,确保建设质量最优的工程项目。 (二)提高先进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关键是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这里讲的技术因素包括了装备、检测检验技术、信息、人员素质等等多个方面。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充分的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最终才能创造出质量最优的效果。所以说,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要将考核机制引入,以科学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贯穿与整个施工过程,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三)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提高石油化工企业施工质量,从制度层面上来说,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才能够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利益,与工程质量紧密的联系起来。质量检验和工序管理是奖罚制度的两个方面。工序管理主要是对工艺规律进行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点,充分的消化工艺文件,做好工艺分析,对环境、人、机器等因素进行管理。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了对设备、材料和半成品的检验。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运行时,要树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目标,使人人身上有目标、人人身上有责任,每个人都要对企业负责、对质量负责,对所有的员工负责。 (四)加强质量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企业要把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发挥技术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的重要作用,建立以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经理为第一责任、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和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共同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管理和监督、内审等专家队伍。其次是项目监督管理部门应熟悉相关设计文件,并针对施工难度、业主工作要求及工程特点,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的监控体系,明确工职责,制订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和则管理规划,配备工程所需的检测设备,订出监控的措施、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再次是坚持隐蔽验收和“三检制”制度,任何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时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使施工现场处处、事事、人人、时时都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质量管理制度办事,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质量目标顺利实现。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施工企业起来,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人才是根本,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够使各项措施、各种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才能够有效的保证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在全面考察其工作作风、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要对基本素质、思维能力、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要进一步的加强培训工作,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所有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人员队伍素质,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完善培训系统,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奖励,提高其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的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结语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具有工程项目涉及专业多,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工程投资规模大、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高、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以及工程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提高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提高管理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使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增强竞争力。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关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适应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是生产的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要依据其安全文化固有的特征,来建构企业安全文化的模式。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 安全文化 结构模式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员工在从事生产作业及相关活动中,为实现安全生产与环保,识别、避免、预防、控制、消除其危险及事故的企业安全观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文化。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包括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管理、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管理、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管理、和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管理,其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管理是核心,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管理是表象。 (一)安全制度文化以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形成安全制度文化,它不但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且体现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安全行为文化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要工作,形成安全行为文化。规范人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 (三)安全精神文化以正确的安全观、恪守安全信念和价值标准为主体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最高目标、安全哲学思想和安全文化伦理道德。 (四)安全物质文化以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到位,安全管理方法先进有效为主要目标,形成安全物质文化。它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安全文化的外部形象,是安全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易被大家感知和评价。 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特征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着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人本性。安全文化是保护员工从事生产作业及相关活动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员工的生命权、劳动权、生存权,维护员工应当享有的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 (二)时代性。安全文化的发展要受到时问、地点、当时政治背景、企业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科技进步等影响,也受到世界科技进步、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 (三)实践性。安全生产活动的经验和理论经过传播、继承、优化和提炼,又反作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指导实践,升华和发展为新的企业安全文化内容。 (四)多样性。安全文化既有安全生产领域的,也有安全生活领域和安全生存环境的。这就形成了人们安全文化知识和素质上的差异,成为安全文化多样性的根源之一。 (五)系统性。安全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不仅是文化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综合,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综合。 (六)创塑性。文化是可以继传、吸收的。任何单位、群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继承自身好的文化外,可以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塑造和创新符合时代进步的先进文化,显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形象。 三、关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负责机构和负责人员做好作业日程安排,形成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规划,即按照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建设程序,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整体推进、系统运作,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安全文化体系。 (二)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让每个员工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只有安全生产,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才有保障,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才不会受损。只有安全生产,才能提高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百分之百的员工成为抓安全的主人。 (三)班组及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既要运用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班组安全活动、操作规程演练、作业前风险识别分析活动、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护、指挥、有效的安全文化实施手段,又要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实施手段。 (四)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每个员工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工作与之对照,从而知道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而且这种标准要以一种制度形式切实付诸实施。 (五)建立一套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大家能够按照此方法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诱或手足无措。管理层要强化全面安全管理、责任制、监督制、常规的经济手段、定期检查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积极实施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目标管理法,人、机、环境设计,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系统安全评价,三因(人、物、环境)安全检查等。 (六)建立安全小组。安全小组可以由不同角色的人员组成,生产作业现场的各个系统和环节,负责发现安全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提出实施方法。安全小组建在基层班组更直接、有效。在生产现场设置事故警示牌、安全标语、安全标志(指令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强调技术及工艺的安全化等。 四、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是生产的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要依据其安全文化固有的特征,来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模式。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论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 摘要:石油化工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具有自身特点,属于高危行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石油化工工程的安全生产,为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作出努力。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还存在着很多漏洞,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明显不足,因此,加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迫在眉睫。但是石油化工建设不单单是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还有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着想。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位置至关重要,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能源供给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其高危行业的属性,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几乎不可逆转修复。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 一般来说,生产建设企业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主要都是人为原因,人是生产建设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作业,比如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用火用电作业等,再加之作业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往往会出现不安全作业,比如有的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甚至徒手进行高空作业。还有的施工人员肆意破坏施工设备,或者使用有危险的施工设备不做安全防护,这样的行为都会给施工带来不安全的影响。有些施工管理人员不能按照规范、标准对施工各工序、各阶段进行检查监督,使构筑物、建筑物的隐蔽工程、管线及设备焊接安装等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消缺,存在安全隐患。 2、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不到位 在很多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着员工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很多工程施工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工序各专业相互衔接脱节、交底、会签不清,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出现“空门”“空挡”。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石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二、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措施 1、抓好设备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1)抓好安全管理的意识教育。意识的一切工作的前提,作为石油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首先要让所有工作人员都有安全的意识。要以血的事实警醒员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太多因为安全管理不当引发的人员财产损失,因此,要在安全管理教育中总结案例,做成图片、文字和板报的形式,在安全教育课中进行讲授,用真实的事例告诫员工。要以责任状约束员工。无论是石油生产、运输和售卖,对于每一个工作岗位来说,都应该牢牢树立“一岗双责”制度,即既要完成岗位职责,也要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通过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班组个人和班组签,班组和车间签,车间与部门签,部门与公司签,公司再与总部签,明确目标和责任,层层到位、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2)抓好安全管理的知识培训。加强知识培训,指的是执行安全管理教育的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教育培训。一是要做好强制性教育。根据国家安监局颁布的安全管理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单位的员工安全培训应在32学时,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到位。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如信号操作工、焊接等特殊设备操作的工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考核。二是要做好创造性教育。除了硬性规定的安全教育外,为加强设备安全管理,企业应该在安全管理的教育中根据生产设计,设定一些新颖的教育方式,如,每个季度设定一个设备安全管理日,开一些设备安全管理、保养的知识探讨或者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等等,将安全管理知识深入人心。 (3)抓好安全管理的执行考核。做好设备安全管理,还在于抓好安全管理的监督考核。一是要进行日常工作考核,每个设备操作班组和个人都有一套操作规范,并做好相应的操作记录。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与不定期的对安全操作记录进行查验考核,对于不执行规定动作的个人要进行停岗教育等处罚,切实做到安全第一。二是要对开展的安全教育进行考核,特别是对于上岗的新人,一定要上足安全教育课。三是要抓好事故处理的后续考核。对于出过设备安全事故的班组或个人,要针对其后续的处理、经验吸收等方面进行考核,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2、做好设备的防火管理 纵观石油行业的设备安全事故,火灾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有一半以上的事故都是火灾,这也是因为石油的易燃易爆性决定的。所以,做好火灾的预防,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1)设备安全事故导致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引发火灾的设备通常是电气设备,这在石油行业当中运用较广。在火灾引发中,有短路电流和外接电压等几种常见原因。一是电流过大导致火灾,在一些电气设备的电路中,一些电气的电阻过大,电流保护器失效,导致线路被切断后产生电火花,引发火灾。二是接线端子引发,在发生接地故障后,电阻大,导致电气保护起效慢,接线端集聚高温产生电弧或电火花,产生火灾。三是维修是产生高电压。在进行设备维护是,由于外壳有电压,在与外接工具接触之后容易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2)预防设备火灾的措施。设备火灾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有设备自身和操作不当的原因,因此,为做好预防工作,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把好设备选用关。对于电气设备,一定要绝缘,要符合设备规范。要尽量不选择油化设备。这是因为,如果是有油设备,在发生故障时如短路,则会伴随高温、火花的产生,那么油料就会因为高温升华并分解,产生甲烷、乙烯等可燃易爆性气体。要有防飞弧装置,防止电弧现象。二是要把好导线关。一定要根据设备的功率,选择功率大的导线,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不容易发生熔断等事故,防止机械损伤。三是要把好保护关。电气设备一般功率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单用电路,如果不能,则应该设有单相电路的保护装置,保证在发生事故保护设备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3、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个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企业职工生产技术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违规操作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在安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帮助企业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好员工的生产技能指导工作,使员工掌握正确的生产技术,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同时,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掌握对一般生产事故的处理方式,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产事故的影响。 结束语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但是石油化工的生产是非常具有危险性的,所以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将工作落实到位,并且要严格的对工程进行监督。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工程造价管理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摘 要: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的变革在不断发展,并且,市场经济也向着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石油化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则是由于工程投资失误。所以,针对石油化工建设工作,必须进行造价管理方面的改革,以此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对现场变更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工程的采购以及施工,从而对投资的成本以及风险予以控制,提高企业的可得利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设项目;阴功;管理 一、造价管理 1 投标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过去对于建筑市场,主要依赖计划经济进行指导,而现在的建筑市场的主导则是依赖于市场经济,基于激烈的竞争,工程竞标已经成为了当代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竞争的主要方式,所以,中标几率的提高,必须依赖于高质量、高规范化的标书。 首先,应当对工程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信息的搜集,为中标打下基础,这是因为信息获取是工程投标的前提。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施工企业应当选取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建立起一支技能高潮的高素质造价工程师队伍,从而提高自身对于造价管理的能力。 另外,投标时,对于所有的投标文件需要进行编标,另外还有一个答疑过程,最后才进行定标。答疑主要在投标前进行,投标方需要对招标文件以及相关的图纸资料进行了解,从中找出自己一伙的地方进行询问。而编标则是通过专门成列的小组人员,分工进行标书的编制,其中要求编标人员必须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并且有需要将工程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从而确定工程报价准确可靠。另外,在报价过程中需要依照经验进行估算或者报价相对较为模糊时,可以向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进行意见的征询,或者搜集相关资料,不能擅自主观臆断,导致报价过高或者过低。另外,还需要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标价,并且还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其他的竞标对手的情况,以企业实际利益作为出发点,确定报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报价的过程中,可以相对的将标价降低一些,从而可以增加自身的中标几率。 2 施工中工程造价管理 首先,施工中对于成本的预算核心应当是造价管理,而其管理原则则是对成本的降低,这就就需要技术、机械人员相互之间相互配合,并结合材料的应用,不能够单独的将任一环节分离出来,一旦配合不紧密就会导致材料以及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索赔问题也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施工企业必须加强索赔观念的形成,并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索赔程序和其意义。 二、控制分析方法 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需要依照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而针对成本的管理业应当以工程实际特点做为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项目成本进行监控并在事前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有效管理项目价格的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又一因素,因而对成本的控制能够令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已经逐步的成为了当前施工控制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大小。而成本的有效控制方法则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的最佳时期应当是施工前,即目标成本管理。对目标成本进行管理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其次预测成本并编制计划。企业对于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都应当进行监孔,如若发现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的予以补救,从而对整体范围内的预算进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也就是成本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其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耗费、人工耗费的控制,以及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和其他费用的控制等内容。首先,要加强业内管理。在工程项目开工的时候,应认真做好对图纸的审计工作,要仔细看透图纸,以方便施工,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确保工程的安全展开又能降低资源的消耗。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也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有效办法,选择适合的施工器具,使其既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又具有经济性。其次,对生产资料的耗费企业也可以进行控制,在项目生产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和材料成本的使用大概占了成本的65%,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和收发料制度,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应当适当减少材料的储存量,以加快资金的流转。采购材料也应货比三家,选择质量好单价少的商家,遵守专家的采购原则,即应派出由相关经验的专业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同时也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严格收发制度,收料时要认真地检验、保证质量,发料时严格按照计划发出。同时,对于材料的余料应当进行充分利用,坚持回收、废物的再次利用,这也可以减少一定原料的成本。对于机械的充分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既要合理调度也要充分利用,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对于机械设备也要进行定期的查看保养,以确保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事故,降低机械采办的成本。 对成本核算工作予以加强,通过在竣工后对工程的所有成本进行结算,从而全面掌握工程的施工成本,这一环节必须在竣工后及时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对成本控制进一步加强。 最后应当对造价管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和归类管理。工程造价相关资料主要是针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做的现骨干记录以及施工中使用到的材料以及材料的单价和施工消耗物资的价格,最后还包括竣工的结算内容。作为造价生产的重要依据,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必须按照类别进行管理,后期的造价管理以及分析会以此作为基础依据。 结语 总之,在工程施工中,工程造价问题会贯穿始终,因而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涉及内容相对较多,综合性较强。因而企业负责人必须对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企业中相关部门也要予以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一个有力的条件,才能最大程度的为企业创造利益。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关于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对于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一直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对石油化工工业进行建设。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石化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管理者应当根据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特点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石油化工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关键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 引言 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的竞争,全国各地投资兴建了大量的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风险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造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异常繁杂,故需要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只有引入并采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的控制和协调,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时效的完成。而如何更好地运用工程项目管理,是当代石化企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新增地面建设环境比较差 随着当前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增产能的地面建设环境逐渐变差,使得投资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在一些老区内建筑物十分的密集,与油田生产设施交织在一起,新井的建设面临着征地难的局面。另外,很多的外围新区建设地点一般是位于沙滩、耕地或是林地的复杂环境,随着征地补偿的逐渐增多,地面建设投资控制的难度逐渐增大,经过努力才降低的地面建设投资被补偿的费用所吃消,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2、思想重视程度弱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序环节繁多,专业复杂。参建各方尚未形成一个点点必查、环环创优的思维理念,尤其是部分管理者认为一些细小环节不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从而疏于监管,最终导致实体质量缺陷的产生;建设各方对施工质量重视程度不如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工作,工作发生冲突时经常是质量让路,导致一系列质量问题的发生。如勘察设计不细,图纸缺项、变更频繁,各专业不配套,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不具体,不具备条件就开工,盲目抢进度,质保体系不完善,施工起步低标准,现场监管和制度执行不力,操作工人教育管理不严等。 3、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是指企业以工程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包括人力资源分配、设备质量、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按部就班的按照整个体系进行操作和实施。但是在石油化工实际工程建设中会经查发现各个分系统的不健全,从而无法保障检测质量。如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人员执行不力、不同工种之间的协作出现问题、技术工人专业知识差、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各个分系统的指导性文件缺失或不清晰等,这又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一大因素。 4、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 当代计算机的普及,加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全球信息化的蔓延,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信息化。而在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的分类、查询及检索技术等,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都还很不完善。我们必须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当中来,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流通,即采用新型的信息化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二、加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分析 1、制定详细的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 进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规划工作的难度比较大,要做到协调配合,实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并且以近期规划为重点,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随着石油化工的开发和地面工程的投产,需要根据现场的勘探开发的变换情况对地面规划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年度实施规划的内容。制定工程建设的标准,使得今后的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实现标准的统一,控制工程的投资,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石油化工工程的建设水平和经济效益。结合新的工艺,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相关的调整。对于老区地面建设选址选线难的问题,要积极开展同类设施空间整合的探索,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 2、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的好坏与企业发展的好坏密切相关。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唯有这样,才能完成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为了做好项目的质量控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业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前期的质量管理策划,并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机构,把工程的质量管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确保责任个人追究制,并对相关负责人定期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和考核,对于工程质量过关的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应于工程质量出现纰漏的个人给予严厉的惩罚,并责其改正。其次,在选择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公司时,必须注重其技术设计素质、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其设计、施工的资质,以防为了追求低成本而选择那些技术不过硬的承建公司。最后,必须严格遵循和执行制定好的工程项目计划,加大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检查。 3、对于石油化工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项目经理是项目投资控制的最重要的责任人,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行使其责权利。各管理层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投资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设备材料的建筑商、供货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确保投资在可控范围内。项目投资管理出现问题时,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需根据项目的总体要求,将目标管理进行确定。项目经理可将项目进行分解,将目标落实到各个负责人的头上,使他们更好的开展工作,且能够对责任进行划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投资的影响关系重大,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加强可研、基础设计的审查工作。 4、加强信息管理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等应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已然成为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信息管理,就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控制项目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以达到为工程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主要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组织与控制,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有效地控制。 5、做好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管理内容,是项目的不同参与方经济往来的介质。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不同参与方可能会涉及到设计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咨询合同和分包合同等等,但对这些合同的管理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即通过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明确合同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和成熟,加强合同管理既是对项目不同参与方的管理需要,也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质量安全、工程投资以及项目进度都能够对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项目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中。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试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石油化工相关生产设备因为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特点,所以加强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材料的要求,还是对人员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都是十分的严格的,本文针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加强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对于实际应用来说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顺,质量监管工作不够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对各工程质量监督分站由质量监督总站(代表总部)负责监督各分站的业务,而分站的其他管理则由所在企业负责,这种模式被称为“双重领导”。过去,此模式在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下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已无法满足中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个别分站不愿意或不主动去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处于一线的个别质量监督分站的作用弱化。 1.2建设工程监管力度不够,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由于建设工程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力量薄弱,直接影响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竞争的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工程监督工作不能够规范运作,发挥不出监督作用。 1.3监理受到建设单位的制约多 由于受到某些建设单位的制约,监理其职责不能完全到位,监理作用发挥不出来,监理行为自然不规范,工作程序不严格,旁站到位不扎实;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时互相推委扯皮,工作效率不高;对工程前期工作不能很好的参与,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不能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理。 1.4设计标准不达标,勘察设计缺漏项较多,施工图纸设计不完善 工程开工建设后,设计修改较大,变更较多,既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增大了工作量。 1.5实体质量方面经常出现一些低老坏问题,如焊缝咬边、混凝土厚度不够、飞溅清理不净、成品管线护不好,等等。 综上所述,以上已成为近些年石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主要问题,项目执法的监督职责与其他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职责分拆不清,导致某些质量行为违法违规不能及时被查处,建设过程违反程序规定不能及时被制止,检查验收不按规范标准执行不能被及时纠正等现象。 2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措施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需要,对石化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理顺组织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延伸监督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和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公共财政保全机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 2.1建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 要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质量,就要使质量监督部门相对独立。具体的来说,应将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变性质,与生产管理单位区别开来,科学地将其界定为行政执法机构,成为为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综合性执法组织,赋予独立的执法主体地位,并且在机构、职能、经费,编制等方面达到相对的独立,以方便日后监督工作的开展。剥离国有企业的“工程质量监督”职能,实行工程监管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基础上的属地管理;同时,积极推进组织机构改革和调整,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设在各单位的分支机构接受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垂直领导。 2.2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监管并重,强化双重职能 双重职能是对现代质量监管部门的新要求。除此之外,国家对工程质量监督还有其他具体的要求,主要为: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对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质量监督总站通过对静态质量行为(如各参建主体和人员的资质情况及各种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的建立等)和动态质量行为(如各参建主体各种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的有效监管来构建良好的工程建设质量环境,从而保证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实体质量。具体到石油化工的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坚持对工程项目实体质量与参建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并重的监督管理原则;第二,要采用日常监督管理与综合质量大检查、专项质量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第三,要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管。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中石化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和检查的职能,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3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督等单位都要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每个单位都要动起来,每项政策都要落实到位。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施工企业起来,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人才是根本,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够使各项措施、各种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才能够有效的保证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在全面考察其工作作风、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要对基本素质、思维能力、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要进一步的加强培训工作,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所有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人员队伍素质,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完善培训系统,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奖励,提高其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的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2.5完善石油化工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是制度得到顺利执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必须完善。具体到中国化工工程建设上,应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全面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使其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政府职能和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明确执法主体及各方面的责任,和工程建设标准的体系和地位,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的规章制度,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经济支持和保障;除此之外,还有要积极研究制定《工程质量法》、《化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2.6开创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新模式 要依法行政,除了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外,客观上还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指导,在指导中执法,尽量运用事前告知、事中抽查、事后审查和惩治违法的工作方式,通过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用市场的力量解决市场的监管问题;改变原有的对不同企业、不同工程均实施单一的、无区别质量监督模式,应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实行差别化管理;为确保石化工程建设质量,石化质监总站的质量监督检查范围在现阶段应逐步做到向炼化的大检修、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设备制造过程三个方向延伸;同时,大力发展预警机制,建立预见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结束语 总之,做好石油化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必要从行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措施,同时,积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相关手段,应用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质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利益,实现长远的发展。 石油化工建设论文:高职石油化工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石油化工类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对石油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建设体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青年教师培养以及校企合作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及总结。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石油化工 专业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是,更是需要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 。位于西北能源基地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和财政部2006年首批的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示范高职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产业,提升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优势,利用好在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2]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该专业已经从最初的学院“特色专业”发展建设成学院的“强势龙头专业”,专业建设积淀了深厚的建设经验,积累了精良的教学资源,形成了突出的办学影响。 1 立足校企合作,科学的构建专业建设的模式。 高职院校应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群,体现行业特点,适时开发行业和社会需求度强的新专业[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做到与时俱进。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发挥优势、注重效益、保证重点”的原则,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形成办学特色,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4]。按照石油化工产业链结构,石油化工产业分别由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五大模块组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是产业链的核心。专业建设以行业核心岗位群为专业建设立足点,凝练出专业建设的五大核心建设体系的主要内容,即: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58433”石化类专业建设模式,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 2拓展综合性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构建能力递增型实训基地。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集约化、流程化的发展,学生在石油化工企业现场很难得到深入一线的考察与学习机会,因此,校内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是石油化工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5]。利用装置现场操作和仿真软件操作两种技能培训手段,构建了真实和虚拟结合的立体化学习情境,搭建起基础化学实训平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平台综合性专业实训平台的能力培养递增型三大实训平台。基础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和化工单元设备操作训练培养通用专业操作技能,小型化工装置侧重体现真实化工过程,化工生产装置仿真软件反应真实工业生产操作控制过程,与生产操作最接近。在综合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共享性实训项目的建设,兼顾各专业的个性实训项目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考虑专业拓展。根据各专业的核心工艺,通过小型生产化工装置和典型化工装置仿真软件,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培训。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是以石化、炼油专业为核心,兼容高聚物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诸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平台体系,为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切实保障,同时强化实训基地管理,提高能效,为化工类专业群的快速协调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1能力递增型实训基地建设 3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遵循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6]。从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入手,通过深入企业专业调研,分析生产过程职业岗位群组成,从职业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将其提炼转化成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构建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石油、化工产品成千上万,究其生产过程均可概括为:原料准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后处理产品。不同生产装置仅处理原料和加工工艺过程不同,设备都是通用的。基于工作过程,从职业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适用于化工类各专业。 4系统设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历练培养专业骨干。 高等职业教育在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既有教师的普遍性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在教师的培养上,不但要重视特殊性要求,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更要重视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满足教师普遍性的要求[7]。一流的教学团队永远是人才质量的切实保障。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才能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从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际出发,经过对 “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全面分析,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发展要求,探索提出了“九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九方面具体的锻炼与实践,系统全面地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图4青年教师培养培养模式 5实施服务前移战略,从10个方向切实有效落实校企合作。 重视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8],职业院校必须坚定不移的校企合作。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从浅、中、深三个层面,沿着10个方向逐步地落实,即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岗前(岗中)职业培训,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教师下厂锻炼,教师参与或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带动专业内涵建设、服务社会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协调化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赢得了服务企业的好评的同时,提高了学院办学声誉,扩大办学行业影响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作为一所闻名国内的石油化工高职院校,我们在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骨干特色专业,探讨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职教人的责任,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爆破技术应用 摘要: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受到采矿技术的影响。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在长期的开发利用中,采矿开发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爆破技术已在大多数特殊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得到了高效运用。本文通过介绍爆破技术的爆破原理,对其在南方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爆破技术;采矿工程;开发利用 采矿工程非同于普通的工程,它对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有很高要求,可以说,爆破技术的选择及运用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矿产的开发效率和质量,甚至于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矿爆破技术在长期的应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完善,而且技术水平和安全线也不断提高,为现代矿产开发和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1采矿爆破技术综述 爆破技术由于其自身应用的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采矿工程中,它的通过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对爆破对象的原有结构过程起到破坏作用,它在那些结构较为硬实的山体、隧道中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从当前我国采用最多的爆破技术来看,爆破所选用的炸药是以硝铵类炸药、硝化甘油炸药以及水胶炸药等,三种炸药中硝铵类炸药应用最多。此外,现阶段常用的起爆设备有电雷管、导爆索以及导爆管等。在实际应用中,爆破技术的原理是:炸药安置后,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爆炸,爆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高热气体,而且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会击碎坚硬的山体、矿石,它的爆炸振动和威力很大,必须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按照标准正确运用爆破技术。 2.采矿工程中爆破技术的应用 爆破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前矿产开采中最主要的一种技术形式,经过长期发展,它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爆破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也不同。 2.1等离子爆破技术 这种爆破技术是一种替代形式的爆破作用原理,以电能来替代化学能,在电能的作用下来完成对岩石的爆破。从其应用来看,对于它的爆破原理可以总结如下,它采用具有大量电能的电容器,然后通过遥控装置来使电路发生作用,在通电状态下,利用同轴电缆和设置在岩石孔上的同轴爆破电机相连接,爆破在开始时,电容器中的电能会被完全释放,在这种高电能的作用下,它会使所产生的的电解质转化为等离子体,在这种状态下压力值也会达到200MPa,这样高压作用就会导致等离子体发生膨胀,直到超出膨胀的最大限值,最终使岩石破碎。从环保角度来讲,这种爆破技术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周围生态环境不会有较大的污染,而且它的爆破震动范围也很小,不会对周围的围岩带来较大损害。 2.2电子雷管爆破技术 相对于普通雷管来说,电子式雷管主要是在电子定时电路作用下来完成整个爆破作业的,但是,具体的过程会较为烦琐。技术人员需要在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延期顺序的编程模式来实现对电子雷管的制造。在所有细节内容准备好后,开始爆破,这样电子雷管会根据事先编制好的顺序进行爆破,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它的这种延期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处于动态变化中,可以由技术人员来进行确定。此外,结合电子雷管的内部构造分析,它都设置有一个防护滤波器装置,它的工作运行是和环行线同时工作的,可以表面电流以及无线电波等的乱流现象,最终实现预期爆破效果,但是也不可忽视它的优点,即精密度较高、安全性好以及爆破效果明显。 2.3激光和光纤起爆技术 这种爆破技术包含有两个部分,即激光和光纤,虽然两者的起爆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最终的控制还是由一台激光装置来完成的,具体的流程就是,利用激光来对光纤母线和光纤脚线两者进行同时照射,形成起爆的条件,实现爆炸效果。相对于其他爆破技术来说,这种爆破技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它的应用优势就在于是通过激光来引起雷管爆炸,这样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电流的乱流现象发生,也就确保了电流作用的有效发挥,减少了爆炸错误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在爆破时激光所产生的照射也不会对施工人员带来危害,因此,它也可以适用在远距离爆破中。 2.4中深孔爆破技术 这种爆破技术在当前我国各种工程中应用十分普遍,这与其爆炸效果有很大关系,它在矿山剥离、采矿工程、水利工程以及隧道开挖等等工程中都有实际的应用。这种爆破技术可以依据不同的露天矿山地形地貌、生产规模以及资金投入等的条件,可以采用多种开采方式进行采矿,例如正规台阶、轻型浅孔钻台阶以及中深孔简易台阶等等,爆破技术以非电起爆系统为主的多段微差爆破,不同模式中的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可以给不同环境条件的露天矿山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持[2],因此,它的安全性很高,施工作业的条件也很充足,生产的效率很高,整个爆破过程所需的时间很少,而且爆破器材的配送也便于管理,综合效果十分明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爆破技术主要的适用范围是中小型矿山,可以节省大量的造价成本,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但是对于它的安全平台设计不能过大,后排的炸药量也要超出前排的炸药量,确保抛掷效果的良好。 2.5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矿产工程的爆破技术选择会与北方地区有一定的差异性,通常显现出多个爆破点同时爆破的特点,这种同时性爆破就会使安全隐患增多,在清查处理时难度有所增加,因此,技术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规划中,就需要借助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从爆破的流程和原理来看,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开始起爆之前是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相关操作的,不能及时起到检查检测的作用,那么从这一层面来讲,对于采矿工程的爆破技术人员来说,就需要在可以使起爆网路的传播精确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对炮孔外部来说,技术人员需要采用连侧网路的形式来进行传导,以确保爆破效果的良好。 2.6精确爆破技术 对于精确爆破技术来说,我们可以以三峡大坝建设来作为分析对象,从山中开挖出一条水道,由于开挖的工程量较大,因此,就可以结合现场地质状况采用爆破技术,在开始爆破之前,要先对满足设计要求的贯穿裂缝间起爆,在缓冲和预裂完成之后,所产生的振动波就难以传播,也就减少了对坡面的危害,提供了贯穿施工的安全性。这种爆破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3总结: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较广,资源储量较大,对于矿产的开采和利用主要是以爆破技术为主的,爆破技术可以产生较大的振动波,会对岩石有强烈的冲击使其破碎,为下一步的开挖打下基础,爆破技术的多样性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选择的空间,对于各种不同的爆破技术来说,它所具有的爆破原理也不同,实际应用要有针对性。 作者:胡育明 单位: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采煤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煤矿开采是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并且由于施工的环境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随着人们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日益关注和重视,研究煤矿开采的特点,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势在必行。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煤矿;采矿工程;不安全技术因素 煤矿开采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危险性极大,因此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以往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知,很多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不合理的施工方式,这些都是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的。为了提高采煤工程的质量,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和研究采煤工程的特点,使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确保采煤工程顺利、安全进行。 1采区井巷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1.1单道起坡 进行工程设计的前提是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采矿工程也同样如此。在设计采区中部车场时,起坡轨的设计是关键环节,应根据巷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建设。通常来讲,起坡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双道和单道起坡。双道起坡相对复杂,所需工程量较多,需要设置弹簧道岔和固定道岔等,对于施工的要求比较严格。与双道起坡相比,单道起坡所需工程量较少,施工也较为简单,是目前采矿井巷工程施工的首选方式,并且所需成本较低。然而,单道起坡方式却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在下放材料车和空重车的过程中,空重车很容易进入中部车场,通常情况下,需要采取助推的方式解决,对于挂钩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而引发的事故也不在少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避免。在设计采区中部车场时,可以选用双道起坡的方式,虽然施工较为复杂,增加了一定的工程量,所需资金也较多,然而却使得材料车和空重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很大的提升,消除不安全技术因素,确保施工的安全。 1.2曲率半径 在采煤井巷的施工中,为了满足七吨架线式防爆电机车运输的需要,在设计巷道曲率半径时,通常设计为15米或者12米的曲率半径。然而这样的曲率半径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却并不适用,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因此选择曲率半径9米为宜。在实际的采煤工程中,6米的曲率半径在采煤井巷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然而却导致巷道拐弯处变大。由于拐弯处变大,加剧了耙矸机钢丝的磨损,埋下安全隐患,钢丝随时可能断裂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井巷的曲率半径如果过大,会导致矸石耙不到底,进而使得巷道的坡度加大,不利于工程的运输。应在分析采矿工程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采矿井曲率半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曲率半径则选择12米或者9米为宜。 1.3弯曲巷道 通常情况下,运输大巷方位和采区上山方位是技术人员设计车场时的重点,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制定出设计方案,对于下部车场的设计则较为简单,通常将其设计在弯曲巷道部位。因为巷道存在弯曲,影响电机车司机的视线,使视野盲区增大。信号挂钩人员和司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严重受到影响,无法及时发现周边和前方的警示信号。通过事故数据分析可知,由于弯曲巷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交流的不及时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下部车场的设计也不能忽视,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将车场设计在直线的部位,防止对司机的视野范围造成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开拓井巷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下部车场轨道安全间隙过小,在开拓井巷的施工中较为普遍,也成为导致施工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在巷道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准确了解和掌握有关巷道的所有信息,就会使巷道的设计高度过低,影响施工安全。此外,巷道腰线的设定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以上提及的都是开拓井巷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应对这些环节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寻求合理的措施,提高施工安全。 2.1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 下部车场的双规间隙通常规定为1.3米,然而很大一部分矿井的安全间隙仅有1.2米。采矿工程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在车辆运输任务增加的情况下,加之材料车的宽度过宽,以及运输车出现变形,极易导致双轨发生挤碰,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使运输工作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对于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在设计下部车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加以考虑,适当增加双轨的间隙,通常以1.4米为宜。 2.2巷道高度过低 砌碹支护开拓作业是巷道掘进施工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作业方式,对于巷道墙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墙的高度为1.2米左右。然而有些采矿企业却没有按照规定的高度设置巷道,大断面积的巷道墙高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仅为1.1米左右。这样的巷道墙高不仅不符合施工的安全标准,同时还不利于架线施工,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拓巷道的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以及是否有较为特殊的施工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巷道墙高,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 2.3巷道腰线设计不合理 井下巷道施工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施工的质量。对于巷道的掘进方向,主要通过中线来加以指导和控制,需设置三个或者四个中线点,位置选在棚梁上或者巷道顶板处。采用偏中线或正中的形式来表示。同时,对于掘进迎头尺寸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激光光束来实现。以上是中线的作用,而对于坡度和标高的控制,则主要通过腰线来实现。在施工中,使用测量仪器,每隔30~50米设置一个中腰线。而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则需要使用施工工具,如水平尺等,将其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进行探测即可。掘进的正确性还受到煤层厚度的影响,如果煤层较厚,则需要将巷道分层。巷道压力随之增加,开采难度也会相应地降低。支架在过大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到设置的中线点,无法保证中线点位于同一水平线,对巷道的施工质量也造成影响。还要注意的是,地质和地形等因素,都会在巷道的施工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方位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将拐弯处的转角、曲线巷道半径转化为弦线或者切线是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 3采掘面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急倾斜煤层主斜坡的坡度如果设计得过小,就会对采掘面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分斜坡开口和切眼的问题,以及反眼坡度过大、改造眼拐弯过多都会影响到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1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过小 设计采矿井巷采掘面时,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应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有效控制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的大小,使之满足施工的要求。虽然对于作为参考的倾斜角度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仍会不断涌现,即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煤炭也不会出现下降的现象,主斜坡坡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导致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3.2切眼口及分斜坡开口 设计矿井采掘面的切眼开口时,必须沿着煤层正倾斜的方向设计,并且要保证一定的长度,否则就会出现煤柱垮塌的现象。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谨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变得更为合理。 3.3反眼双向施工 从布置在巷道底层的煤层底板来看,如果采用反眼双向施工的方式,经常会因为放炮震动而对反眼头煤柱造成影响,甚至会因为空顶过大的原因,最终导致垮帮问题的出现,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在对采掘面进行此项施工后,往往会在本区段回采完成后,无法保住煤柱,在二段回采过程中将会出现窜矸问题,进而会对工程的正常开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煤柱不会受到损伤,在反眼头施工时,应该选择单向施工的方式,以此种方式来保证回采与正规推采都能够顺利进行。 4提高采矿工程安全性的改进策略 4.1井巷工程施工 在对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为确保设计和施工的正常进行,施工的方式应选择为单道起坡,不仅可以防止空车在道岔行驶过程中倒掉,还能够缩减施工所需的费用,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体现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性。对于巷道的曲率半径,应将其控制在12米左右,设计人员需要全面分析矿井的实际情况,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则应将其设计在直线巷道中,防止弯曲巷道对电机车视野造成的影响。 4.2开拓巷道施工 在对下部车场轨道进行施工时,应加强对双轨安全间隙的控制,为避免受运输车重量过大或者是运料车过宽等因素影响,造成双轨挤压而产生安全事故,应该将双轨间隙控制在1.3m以上,大概1.4m左右为佳。另外,采矿巷道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就是保证用电安全,为了确保线路的架设高度达到安全标准,必须要确保巷道墙高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应该加强对中线以及腰线的控制,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 4.3采矿工作面施工 采矿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需要结合当前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矿井工程的实际情况后,以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为根本目的,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技术。例如针对三角带煤柱垮帮事故,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切眼的开口进行操作,保证施工中切眼开口长度、方向以及各项参数都能够符合施工要求。 5结束语 受煤矿施工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因为不安全技术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方式,将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全永峰 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摘要: 由于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采矿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提供了保障。本文将对于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在采矿工程中如何保障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0引言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使得矿产资源的开采范围不断扩大、开采程度不断加深。由于矿井环境的复杂多变,采矿工程施工成为一项危险性非常高的工作,如何保证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成为采矿工作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在采矿工程中的施工过程中,要对采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不同的采矿地形条件和采矿的矿种,采用适宜的采矿技术,按照采矿安全标准进行采矿施工。 1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特征分析 1.1采矿技术的针对性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采矿技术类型十分丰富多样,具体选择哪一种采矿技术要依据采矿范围内的特点。如果选择的采矿技术不同,对于采矿的施工模式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长壁开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采矿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只能应用于煤矿的开采中,但是应用在金矿开采中,就无法发挥出开采的特点,影响金矿的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 1.2采矿技术的风险性 对于采矿工程来说,无论是露天形式的采矿,还是在矿井下的采矿,对于采矿技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采矿技术应用不当或者采矿技术应用不达标的话都可能会导致采矿发生事故[1]。 1.3采矿技术的更新性 由于采矿工程所具有的风险,要求采矿技术定期对采矿行业进行更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现阶段,为采矿技术的及时更新奠定了基础。而且采矿技术的应用受到采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对于采矿技术的人才引进有效地提升了采矿技术。 2采矿工程汇中的采矿技术分析 2.1硬顶板开采技术 硬顶板开采技术是一项控制技术,开采人员利用埋深和低压原理,通过使用水力压裂的技术,对倾斜的顶板进行及时有效处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开采过程中开采上层、顶板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褶皱、崩塌,也减少了开采矿产的破损率。 2.2露天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对开采矿体的分离,在实际的露天开采过程中,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开采。露天开采技术对于机械和设备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使用大型的挖掘、升降机械设备,通过露天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开采矿产的产量,加速开采建矿的速度[2]。比如说,当地的铁矿矿山较多(利用地下开采技术较多),但是由于铁矿矿山的规模不大,不适宜使用地下开采。对铁矿通过露天开采可以有效减少铁矿挖掘的损失量,同时相较于地下开采铁矿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3缓倾斜层开采技术 在缓倾斜层中,开采的矿层依据其厚度可以分成薄层开采和厚层开采两种。对于薄层的开采,可以通过使用刨矿机进行开采作业,刨矿机的体积相对较小、功率较大,对于薄层的矿产不容易压坏损伤,同时开采的效率和开采的安全系数也更高。对于厚层的开采,可以使用一次性开采技术,避免顶层梁柱接缝处的焊接出现开裂,防止梁杆出现变形和滑倒,注意开采的支架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2.4填充开采技术 填充开采技术是使用水泥砂石、矸石、膏体等材料用于采矿过程中所出现的采空区中,用于填充采空区。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像喀斯特岩溶地貌、丹霞红土地貌、断块山体等,很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他技术不具备可行性,需要使用填充开采技术进行采矿。比如说,当地是急倾斜极薄的山体矿脉,那么在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地下采矿技术、缓倾斜层开采技术、露天开采技术无法得到应用[3]。那么通过使用削壁填充开采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开采作业面的承受压力,使得急倾斜并且很薄的山体在开采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地表沉陷或者是地面变形的问题,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出现崩落。 3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做好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预防工作 采矿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以对采矿的安全预防为前提和基础,要重视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预防。比如说,对于二道沟金矿的开采,首先要对当地的地形位置、地质构造有细致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对于金矿所位于的矿脉是否属于急倾斜极薄矿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对开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结合其他类似地形地质的金矿开采经验,拟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将预防工作贯穿于采矿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 3.2加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体系建设 有的开采企业盲目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分追求开采施工的速度和施工的强度,往往忽视了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导致了采矿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意识宣传,制定一套完善的采矿管理安全条例。严格采矿一线施工人员的选用机制,对于达不到开采施工的身体要求、没有施工安全从业证书的人员不得录用[4]。同时,要及时更新开采设备、引进最新的开采技术,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3.3加大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检查力度 有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矿工程这种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施工行业,一些重大的开采事故是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这就要求在开采矿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日常采矿的监督力度,对开采设备、开采人员的着装和安全帽、开采信息监控中心、开采的环境等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要立即责令整改,并追究相应的安全施工责任。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推进开采工程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开采企业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采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针对具体的开采地质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采矿工程的设施设备和检查制度的建设,保障采矿工程的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左文鹏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国土资源局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对策 摘要: 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不安全技术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为保证采矿工程施工安全,要对其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应对措施。 关键词: 采矿;不安全技术因素;施工 对采矿工程施工事故进行分析可知,采矿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操作不当是导致这些事故的重要原因。国家已经采取措施对其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控制,但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依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 1控制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重要性 中国工业快速进步,矿产资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矿工程施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采矿工程施工技术难以符合发展要求。在实际施工中,依然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对工程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在采矿工程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在没有良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企业也会遭受损失,对采矿业发展形成阻碍[1]。确保采矿工程施工安全是采矿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采矿井巷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解析 2.1井巷施工设计存在问题 在采矿区井巷施工中,中部车场、弯曲巷道等部分,在设计中受到各种不合理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并未对施工现场仔细勘查,导致一些设计环节不符合施工实际要求,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对采矿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影响[2]。 2.2开拓巷道施工不合理 在下部车场施工中,轨道的宽度较小,无法保证顺畅通行,安全间隙不足也对工程形成不良影响。在对巷道腰线进行布置时,如果腰线位置过高或过低,会对施工质量形成不良影响,也会干扰施工进度[3]。 2.3挖掘工作面受到不良影响 在采矿工程中,其挖掘工作面方面也会受到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切眼设计过程中,开口方向并未与煤层的正倾斜方向保持一致。在此类施工中,在对眼拐弯位置实施处理时,反眼的坡度在设计上超过合理限度,会对整个施工造成负面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均无法得到保障。收稿日期:2016-03-25作者简介:张阳(1989-),男(穿青族),贵州大方人,现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就读。 3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应对对策 3.1中部车场施工问题解决方法 在对采矿现场中部车场开展设计时,通常以单道起坡、双道起坡等方式处理设计中的问题。前者的工程量相对较小,耗费的施工材料较少。较多采矿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常常使用前者,打点挂钩人员在操作中常常受伤。后者在发挥作用时需要得到弹簧道岔的支持,耗费的资金和人力较大,但安全性较高。为确保施工安全,应使用双道起坡,让打点挂钩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使用此种方式开展施工,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打点硐室中开展工作,可让材料运输不受阻碍。设计人员时常忘记弯道地区会对司机的视线形成阻挡,信号改变后无法正确驾驶,同时也不能和打点挂钩的工作者实现沟通,出现事故的概率增大。在确定车场位置时,要防止驾驶人员视线受到干扰,确保其能对顺利观察到信号,否则就会引发事故。 3.2开拓巷道施工中的问题处理 在施工中,下部车场的设计对施工意义重大。车场的双轨间隙有具体要求,但施工人员并未考虑实际情况,导致运输过程受阻。某些时刻,运输车会发生形变,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大,工作人员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施工人员必须提前考虑此种情况,将安全间隙合理拓宽,确保施工中的运输工具可顺利通过。在对巷道开展设计时,会发生高度不足的情况。在架线时,墙的高度达不到安全要求,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在设计墙体高度时,要先对现场实施检查,然后模拟架线施工,对架线的安全高度进行判断。不可为了节省成本盲目开展施工建设。施工企业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督,一旦在施工中发现违背要求的施工情况,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警告、处罚等。在巷道腰线布置中,时常存在缺陷。腰线起到标示作用,能辅助工作人员实现对标高和坡度的判定。如果遇到比较厚的煤层,为便于开采,应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会对支架产生压力,其一旦发生形变或位置偏差就会让中线点发生偏移。由于施工位置时常变化,需要对拐弯位置的半径等参数实施调整,以切线、弦线等等方式开展施工。此方面问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严密注意施工现场的变化,将安全水平提升到最高层次。 3.3科学安排采掘工作面 在切眼时,要对其开口朝向实施严格分析,合理判定长度等数值,确保各项参数符合施工要求。同时,相应开口应与正倾斜朝向保持一致,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如遇到急倾斜煤层,要确保坡度不对施工产生负面影响。对主斜坡的设计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节省施工时间。对运输巷拔口的设计实施分析,保证其位置合理。要对改造眼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安排工作人员监督施工,让施工环节遵守要求,为采矿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3.4严格遵守开采施工要求 在施工中,应遵守各项矿物开采要求,不可在施工中损坏矿区的支撑体系。使用的设备要经过严格挑选,让设备能在施工中顺利发挥使用功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认真检查防护装置。一旦发现安全检测设备存在问题,即刻维修。对采矿区的空气情况进行判定,避免施工人员出现中毒、呼吸困难等情况。创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对施工人员实施考核,利用惩罚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让施工人员自觉遵守施工要求。 3.5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 专业人才对此项施工发挥的作用十分之大。因此,需要开展专业的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技能。从全国范围内聘请采矿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前往采矿区现场实施调研,分析施工安全隐患,研究施工中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并进行详细记录。组织成立专家研讨小组,分析记录的资料,组内成员提出自身建议,经过全部成员判定后,保留合理的部分,舍弃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将专家的讨论成果制作成教材和宣传手册。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培训,认真学习教材内容,让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在接受培训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遇到某些重要环节时,可将培训课堂直接设在采矿现场,让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在现场示范,参与培训的施工人员在观看中可随时提问,专家进行合理解答。此种培训方式达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让施工人员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掌握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随后让施工人员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在专家的指导下还要组织施工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施工人员在讨论当中,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通过了解他人观点弥补自身的学习缺陷。在培训完成之后,企业要定期组织座谈会,分发之前编制的宣传手册,让施工人员始终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 4总结 我国的采矿行业发展迅速,采矿技术也在快速更新。但是,在采矿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技术依然难以满足实际要求,存在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为了在施工中保证安全和进度,要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改变不规范操作等行为,为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张阳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环境开采技术应用 1采矿工程的现状分析 1.1对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存在于地表以下,当煤矿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开采时一定会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而且采集过程当中涌出的部分地下水资源还会导致这一地区的水层高度受到影响,最终危害了这一地区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在煤矿开采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开采都会影响当地地表水位的变化,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出现当地河流枯竭,如果煤矿一直开采下去的话,还会严重的影响到这一地区的地表植物层的生长,地表植物层受到了破坏,就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1.2对大气的影响 煤矿在开采的过程当中,并不是简单的开采这么简单。因为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副产品,比如说硫化物、碳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被释放到大气当中,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开采都是采用的释放大气的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还非常的方便,这样做的后果是这些气体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空气质量,而煤炭的使用更是增加了其严重性。所以我国为了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逐渐的开发了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 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重要性 2.1最大程度运用矿井中的材料废料 为了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所以在开采煤矿的过程当中,要物尽其用,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下水和甲烷等,这些物质都可以再次运用到开采工作当中,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出的热量还非常高,甲烷除了在开采区有可能会发生危险之外,在其他地区是安全的,可以利用这些甲烷。而矿进水会因为它会危害到采矿工程的安全,所以采矿工作人员会把它称之为有害水,其实矿进水和地下水是一样的,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水资源,这样也有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 2.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由于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影响到了矿藏岩层的移动,同时也影响到了采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出现,可以对充分利用矿藏地表运动的情况、规律,来实现矿藏开采,有效地保证矿产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保护了开采区的环境。 3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发展 3.1瓦斯和煤炭开采的结合 瓦斯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甲烷,因为甲烷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不会产生任何的硫化物和有害气体,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清洁能源。但是如果甲烷在采矿的矿井当中的话就可能成为最有危险性的气体,它也是大多数矿井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为了节约资源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可以好好的利用甲烷,在采集煤炭之前先抽取矿层当中存在的甲烷,这样不仅获取了很多的清洁能源,还可以保护环境。 3.2运用环境友好型的方式来处理矸石 我国是资源大国,每年的煤炭开采量都是惊人的,而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矸石,矸石集中堆积会出现自燃的情况,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矸石燃烧还会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而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矸石的产量越来越多,新增的矸石与原先存在的矸石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采矿业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的采矿地区已经在布置开采巷道,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开采,开采巷道逐渐会跟不上开采的速度,使整个开采工程的效率出现了降低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去优化开采技术,为矸石来选择一个更加适合它的地方。 3.3采用保水开采的措施 保水开采技术主要体现在它更加重视开采过程前后对开采区地质情况和水位情况的保护,而不是去保障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防治溃水技术。因为煤炭在开采完之后会在所开采的地区形成一个空心区,同时也会破坏地下原有的水源流向,因此在开采完煤炭之后会在开采区形成一大片的漏水地段,这一漏水地段的出现也会导致附近的地下水向这一区域进行回流,使得整个开采区附近的水位都会下降,从而影响了附近的水位,这只是比较轻的情况,更为严重一点就是导致地面塌陷现象,所以我们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改变开采策略,在江河下面进行开采工作,就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并且可以使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4结语 对于矿产资源的日益匮乏,不断研究和创新采矿工程技术,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雪民 单位:龙煤集团矿山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七台河分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不安全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1采矿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采矿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其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三个环节最为重要,一是井巷采矿,二是开拓巷道;三是采掘工作面。这三个环节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采矿工程的进度,但是目前我国在采矿期间这三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技术因素,如果没有预先采取解决对策,很有可能会危及到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而且也会影响到采矿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影响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在此,首先对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其主要涉及到如下要点:首先,弯道井巷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所选择使用的曲率半径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弯道井巷施工人员会选择使用12m,也有可能会选择使用15m来作为巷道的曲率半径,这两种选择都比较适合应用在自粘式电动车运输中,但是如果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两个数值都需要相应的发生改变。通常实践分析,选择使用9m最为适合,但是很多施工人员所选取的数值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都选择使用的是6m曲率半径,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巷道拐弯的地方明显增大,不仅会出现断绳伤人的事故,而且也不方便运输,因此,如果是弯道作业必须保证其曲率半径合乎要求,最小9m,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12m。其次,中部车场所选择使用的单道起坡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采矿区中部的车场是采矿工程中涉及到一个重点环节,在对其进行式设计时,应该多方面进行考虑,尤其是巷道起坡轨有所差异,该差异的不同也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主要两种起坡方式,一种是单道,另有一种是双道。通常而言,单道与双道相比,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相对要简单一些,因为双道起坡方式既需要设计固定道岔,也需要设计弹簧道岔,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会选择使用单道起坡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过,如果打钩人员稍不注意,助推不当,则非常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中部车场设计时,应该选择使用双道起坡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空重车以及材料车能够安全通过,同时也不会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后,将车场设计到弯道巷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设计人员设计车场,不仅需要掌握采取上山方位,还需要掌握运输大巷的具体位置,很多设计人员通过了解调查通常会在弯道巷道的位置上来设计下部车场,这种设计产生的直接的危害就是司机视线受阻,影响司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由此设计人员应该将车场设计到直线的位置上,从而防止事故出现。 2开拓巷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首先,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在巷道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下部车场时,通常把1.3m作为车场双规间的安全间隙,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通常只有1.2m,这就导致当车场的运输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运输车变形或材料车过宽时,车场双规之间极易发生挤碰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施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尽量把安全间隙设置在1.4m左右,以此来确保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设计巷道时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进行巷道开拓工作时,半圆拱形断面是首选的掘进方式,一般墙高都被控制在1.2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数不少的矿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巷道的建设,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的墙高仅有1.1m,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巷道里架线时,达不到架线的安全高度和施工的安全标准,极大的提高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所以,在设计巷道墙高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最后,设定巷道的腰线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中线和腰线是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时用以完成施工控制的,中线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来说,需要在巷道的顶板位置或是棚梁上设置3到4个中线点,以正中或偏中线的形式展示,采用激光光束等方法检查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所谓腰线其实是一种标示线,用以对巷道的标高和坡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用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 3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3.1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采掘工作面的实际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设计切眼时,开口的方向并没有沿煤层的正倾斜方向,还有很多开口即使沿正倾斜方向,但是设计长度明显不合理,这就造成三角带煤柱容易发生跨帮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切眼开口的设计,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2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坡度过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的坡度,然而即便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主斜坡的坡度不符合施工标准,即使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煤炭也不能自溜下降,降低了工作效率。 3.3改造眼的反眼坡度。 在设计改造眼时,相当多的矿区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设计改造眼时并不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有的甚至把改造眼的坡度设置到30度以上,并且有太多拐弯,给施工安全留下隐患。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采矿工程施工期间,的确存在着比较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比如曲率半径选择不够合理或者起坡方式选择不正确等,这些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是细节决定整体的成败,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影响整个采矿工程的进展,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解决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重要性。 作者:李维民 李春生 单位:宝清县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 采矿技术论文:开采矿山通风网络节能技术论文 一、构建良好的通风网络 (1)构建良好的通风布局。 在开采地下矿山时会受到地理位置的极大影响,在我国大部分矿体的矿产资源都埋藏较浅,而且各个矿区并不集中,这种问题会影响矿山通风,这就需要重视通风的布局,要构建风区式的通风系统,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构建良好的通风网络。 现在大部分矿山企业在地下矿产开采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是网络模式的通风系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优化通风网络,就可以有效降低通风网络的消耗。一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通风网络有三种,即自然风网络、控制型通风网络以及一般型通风网络。这几种通风网络可以通过了解各分支的已知风量和各风机在工作时的风压,采取非线性规划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就可以了解风机和设施的位置,平衡回路风压。 (3)合理设计风道。 工作人员在设计风道时必须要全面考察,要合理规划风道的半径、断面以及风阻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风道。在设计主干道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好风道断面,要将其设计为圆形。之所以要选择圆形的断面是由于圆形相对半径比较大,比较适合矿山发展。在设计风道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表面进行衬砌,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风道表面存在的摩擦力。但是在修建专用风道时要采取其他的方式,要考虑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拉格朗日乘数法。这种方式是通过寻找一种或者多个变量和限制条件来控制多元函数的极值。这种方法在计算时可以不考虑通风电费;二是平松良雄法。在应用这种方式时并没有将巷道维护的费用考虑进去,所以这类方式更适合在修建单一井巷的断面过程中;三是动态分析法。在这种方法下考察的是动态信息,要将不同时期风道的因素指数值进行全面的比较,并且计算出比率,并且通过对比得到相关的变化因素,此外在应用这种方式时还应该考虑风道的服务年限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四是通路法。这类方式在应用过程中考虑了通风网络中各种风路存在的阻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合理控制经济投入的费用,可以将工作成本控制到最低。 二、有效优选风机的方式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矿井主扇占有重要地位,是矿山的“肺脏”。但是在整个矿山的通风系统中主扇的能耗量最大,占有90%以上。在我国,从50年代以来就一直使用仿苏70B2型风机来进行地下开采矿山。这种机器的风机轮毂相对比较大,而且气动性比较差,和现实使用的通风网络不符合。所以,这种机器的工作效率比较低,消耗的能量大。为了进一步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各工矿企业不断改善这种风机,改善风机性能,有效的提高了良好的节能效果,达到节能目标。尤其在国家明令该风机为淘汰产品以后,加大了研制开发新型替代产品的力度,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K系列、FZ系列和FS系列等适合于地下开采矿山的通风设备。这种新型的风机可以有效改善叶型参数,这种风机的气动性比较好,风量也比较大,风压相对比较低,效率比较高,另外,这种风机的噪音比较小,能够消除传统风机的驼峰现象。所以,这种风机的结构与其他相比更加简单,在安装上也比较简单。这种风机的优点很多,所以很快就取代了老式的风机。这些风机不仅与地下开采矿山网络特性相匹配,而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改进、更新陈旧过时的通风设备是改善矿井通风的重要途径。风机优选是从各种型号的风机中选出与通风网络相匹配的风机,使其满足工作面供风要求,且能耗最小。使用计算机优选风机可使该项工作更为快捷有效。多级机站通风方法是一种在通风系统内由多台风机并联组成的各级机站再串联的通风方法。 三、采用适合的通用构筑物 在构建通风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构筑物的方式,这种构筑物可以有效调节和控制风流,合理减少通风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在使用压入式通风方法时,很容易出现主风道风门损坏的现象,这就破坏了风流的稳定性,破坏了通风系统的平衡,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要注重设计工作,选择适当的风门。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通风部门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选择抽出式通风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来避免出风井口被损坏,这样才能够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上升,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也对矿产资源提出了更多需要,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矿产企业也面临了全新的机遇。所以在开采矿产时除了要扩大规模以外,还要注重矿山安全问题,特别是通风问题。要不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通风能力,通过提高通风技术和管理水平,优化矿山的通风能力,减少矿山的事故数量,这样才能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帮助。 作者:赵禹宏 单位:吉林通钢板石矿业公司火工处 采矿技术论文:不安全技术因素中采矿工程论文 1采区井巷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 1.1单道起坡不安全技术因素 针对采区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以满足工程实际生产需求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措施来建设不同巷道的起坡轨,主要包括弹道与双道两种起坡方式。两种方式相比较来说,单道起坡方式要相对简单,并且工程量比较少,而双道起坡的建设要求则比较严格,需要设置一定固定的道岔以及弹簧道岔等。就现在采矿井巷工程施工,单道起坡方式为首选,因为其具备需要资金少、工作量低等特点。在建设单道起坡时下放空重车与材料车时,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空重车在通过简易岔道易倒掉进入中部车场的问题,需要打钩人员在道岔位置给予一定的助推。但是如果选择此种方式,会加大对挂钩人员的安全威胁。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对采区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可以选择用双道起坡的方式,可以提高空重车与材料车运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减少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威胁。 1.2弯道井巷采取曲率半径 对与采矿井巷的施工,对于巷道曲率半径一般会采用12m或者是15m,其能够更好的满足井下七吨架线式防爆电机车运输的数值。但是如果选择的是其他运输方式,还是设计此为曲率半径的话就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而是应该选择9m曲率半径。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采矿井巷都是采取的6m曲率半径,这样设计的结果就会导致巷道拐弯处变大,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使耙矸机钢丝因为磨损加剧而断裂伤人的事故。并且,如果井巷曲率半径设计的过大,在进行爆破处理后落下的矸石耙不到底,会增加巷道的坡度,增加了工程的运输难度。因此,在设计采矿井巷曲率半径时,应该以满足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其确定为9m或者是12m为佳。 1.3车场设计在弯道巷道中 在对车场进行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只会对采区上山方位以及运输大巷方位进行研究分析,将下部车场设计在采矿区的弯道巷道内部,而这种设计则直接会增大电机车司机的视野盲区,对于前方以及周边的警示信号等不能及时发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机与信号挂钩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经常会因为交流不及时而出现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应该尽量将其设计在直线部位,以免设计不合理减小司机的视野范围而造成安全事故。 2开拓井巷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 开拓井巷的设计施工中,经常会存在下部车场轨道安全间隙过小等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掌握巷道的所有信息,就会导致在巷道设计过程中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并且在对巷道的腰线进行设定时也存在很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只要是其中有一个环节存在不安全因素,就会影响整个采矿工程的正常进行。 2.1下部车场轨道间安全间隙过小 对于下部车场的设计,车场双规间隙一般确定为1.3m,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仅有1.3m。在这种施工的情况下,一旦车场运输任务重,并且运输车变形或者材料车过宽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双轨之间的挤碰而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对下部车场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增大双规间隙到1.4m左右,确保运输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2巷道高度过低 巷道掘进施工一般都是采用砌碹支护开拓作业的方式,半圆拱形断面首先的也是掘进方式,一般情况下会将墙的高度控制在1.2m上下。就采矿井巷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存在少数的矿区没有采取规定的方式来对巷道进行开拓,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墙高为1.1m左右,这样在巷道进行架线时,高度不能达到架线以及施工的安全标准,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触电安全事故。因此,在对巷道进行开拓施工时,必须要严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巷道墙高,保证其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安全需求。 2.3巷道腰线设计不合理 中线与腰线主要对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控制的,其中中线的主要是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情况下应在巷道顶板位置或者是棚梁上设置3~4个中线点,选择用正中或者偏中线的形式来表示,而设备可以选择激光光束的方式来确定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而腰线的作用主要是完成对标高与坡度的控制,以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位置是否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在间隔30~50cm的位置用测量一起设置一个中腰线。并且针对煤层较厚的区域,为保证掘进的正确性,还需要对巷道进行分层,在开采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巷道的压力也会增加,而支架承受压力过大发生变形后就会对设置的中线点造成影响,使其不能够完全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而会造成巷道施工质量减低。并且,在实际的巷道施工过程中,受地质地形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往往会造成施工方位的变化,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将拐弯处的曲线巷道半径以及转角等转化为切线或者弦线。 3采掘面不安全技术因素 采矿工程采掘面的工程施工,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例如急倾斜煤层主斜坡设计中存在的坡度过小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存在切眼与分斜坡开口的施工问题,还有改造眼拐弯处过多以及反眼坡度设计过大等问题等,都会对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1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过小 为满足工程安全施工的要求,在对采矿井巷采掘面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后做好对急倾斜每层主斜坡坡度的控制。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即便是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最终导致主斜坡坡度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导致煤炭在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后也不会出现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3.2切眼口及分斜坡开口 矿井采掘面进行切眼开口设计时,如果没有按照每层正倾斜的方向进行设计,或者是沿着要求的方向设计但是最终确定的长度不够,形成的三角带切眼,很容易就会出现煤柱垮塌的现象。因此,在对采掘面切眼口进行时设计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以免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3.3反眼双向施工 从布置在巷道底层的煤层底板来看,如果采用反眼双向施工的方式,经常会因为放炮震动而对反眼头煤柱造成影响,甚至会因为空顶过大的原因,最终导致垮帮问题的出现,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在对采掘面进行此项施工后,往往会在本区段回采完成后,无法保住煤柱,在二段回采过程中将会出现窜矸问题,进而会对工程的正常开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煤柱不会受到损伤,在反眼头施工时,应该选择单向施工的方式,以此种方式来保证回采与正规推采都能够顺利进行。 4提高采矿工程安全性改进策略 4.1井巷工程施工安全策略 对于井巷工程施工时,在设计中部车场时应该选择单道起坡的施工的方式,可以确保采矿井巷工程中部车场设计与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重要的可以避免空车在道岔行驶过程中发生倒掉,保证挂钩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保证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对矿井进行全面分析,将巷道曲率半径控制在12m左右。并且下部车场的谁及应该尽量避免将其设计在弯曲巷道中,将其设计在直线巷道中,避免对电机车司机的视野造成影响而发生安全事故。 4.2开拓巷道施工安全策略 在对下部车场轨道进行施工时,应加强对双规之间安全间隙的控制,为避免受运输车重量过大或者是运料车过宽等因素影响,造成双规挤压而产生安全事故,应该将双规间隙控制在1.3m以上,大概1.4m左右为佳。另外,采矿巷道施工一项的安全措施就是保证用电安全,为了确保线路的架设高度达到安全标准,必须要确保巷道墙高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应该加强对中线以及腰线的控制,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 4.3采矿工作面安全策略 采矿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策略,需要结合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矿井工程实际情况后,以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为根本目的,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技术。例如针对三角带煤柱垮帮事故,在施工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对切眼的开口进行操作,保证施工中切眼开口长度、方向以及各项参数都能够符合施工要求。 5结束语 受煤矿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影响,经常会因为不安全技术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正常施工,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要加强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方式,将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侯利强 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回坡底煤矿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生产中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论文 一、井下无线电定位系统 (一)概述 由于井下采矿具有作业人员在井下流动性大、地面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分布和作业进展情况以及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处位置等特点,矿井一旦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地面工作人员因不能实时了解井下情况,会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突发冒顶和人员被埋的紧急情况下,由于人工描述不清或不能及时精确、自动探测被埋人员的准确位置,在低效率的管理模式下丧失宝贵生命的有效抢救时间。井下定位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UPER-RFID技术,它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电子标签或者无线标签,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FID的发展得益于芯片技术、无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交换与编码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综合发展。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促使RFID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随着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也在稳步发展之中,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同时,RFID技术开始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朝着构建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人员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目标迈进,而这也正是RFID产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将RFID应用在矿井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井下作业中,既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现已有多家矿山企业开始尝试RFID技术,来实现井下作业管理,这就是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搭建的一条地面上下沟通的桥梁,使地面人员能够及时动态地了解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的身份、分布以及作业情况,一方面可以应用于井下安全管理,一旦有事故发生,地面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快速地进行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等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井下的生产调度,通过动态地获取无轨运输设备的方位信息等,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人员考勤功能,亦可对进出矿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身份识别,以保障矿场的生产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井下定位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1.系统构成 井下定位系统设备主要包括:中心站主机、数据通信服务器、人员定位系统、无线射频单元识别读卡分站以及识别卡、矿用人员管理系统软件、信息传输接口、通讯电缆、矿用隔爆兼直流稳压电源等组成。目前国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网络结构大部分是采用的RS485远传网络,它具有接线简单、传输距离远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2.工作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要实现的功能,在矿灯收发处、矿井出入口、各个巷道分叉口和作业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放若干个无线标识读卡分站(每一台具有不同的ID号),将它们通过网络连线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每个井下作业人员携带的矿灯上安装一个具有唯一标示号的无线标签(标示号与标签携带人的身份、矿名、作业大队和班组在计算机数据库里唯一对应),当作业人员出入井下时只要通过或接近安装在通道内任何一个标识读卡分站,基站即会自动识别到路过人的标示号并立即上传到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程序将无线标签的标示号(对应到个人)、无线标识读卡分站的ID号(对应井下的具体位置)、该基站返回的强度信号和确切时间等信息实时记录到数据库里,数据库管理程序可以对库里存放的信息很方便地进行查询、统计和生成报表等操作。如某个人目前所处位置的查询、某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在基于地形图的背景上显示出来、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呼叫、井下人员向地面人员报警、利用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构成矿山考勤系统。除日常管理之外,最重要的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紧急辅助救援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一井下发生事故或灾难,可在电脑上立刻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事发后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考虑现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为及时组织救援在极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和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的低效率、不准确、救援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为有效地组织救援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使灾难的危害降到最小提供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决策支持。 二、井下定位系统功能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如下: (一)通过矿区图形信息作为用户界面可以实时显示和查询井下情况。 (二)任何时间段(计算机由记录的)井下全部或某个识别读卡分站范围有多少人。 (三)每个人在井下任一时间用表格方式表示的活动轨迹。 (四)查询一个人当前的实际位置,查询一组人当前的实际位置。 (五)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呼叫或井下人员向地面人员报警,方便调度中心快速电话联系该人员和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组织救援。 (六)井下人员在井下超过工作和升井时间自动向地面值班人员报警,便于管理者及时查明原因和组织搜救。 (七)查询相关人员在任一识别读卡分站的到/离时间和工作时间等信息,用于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按时准点到位进行各项数据的测试处理,从制度和技术手段上杜绝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隐患。 (八)井下人员总人数在巷道中的实时动态分布图,计算机程序管理背景是根据井下的实际现场情况制作的矿区巷道地理图,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可生动形象地显示在屏幕上。 (九)数据库操作管理界面采用具有权限管理的基于局域网模式,可实现多点共享供多个用户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 (十)自动统计算出各类人员井下的各类报表(月报、周报和日报,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时生成),如生产作业人员出入井时间表、出勤报表、加班报表、统计管理人员的巡查情况报表、请假和缺勤报表等,若有必要还可与工资报表系统提供软件接口。 (十一)参观访问人员所处位置实时监测,是否按要求到达指定区域或已进入危险地带。 (十二)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查出有多少人遇险,遇险人员在哪里和确定他们的身份。 (十三)抢险救援时采用手持移动搜救器,快速准确地识别遇险人员被埋人员具体地点、深度和方位,及时抢救有生还可能的人员,明显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援效果。 (十四)可实现井下设备管理包括井下车辆和其他重要移动设备的实时位置识别等。 三、井下定位系统的技术特点 (一)使用全球开放的ISM频段,无须申请和付费。 (二)多功能: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跟踪定位、辅助考勤、轨迹查询等重要安全管理功能。 (三)高容量:在井下可容纳数百个矿用型读卡器,以及大型矿业数万员工同时使用标识卡。 (四)无线标签与读卡分站之间可实现双向高速数据交换,透明/加密传送数据和信息,即应用灵活又保证了数据安全,为在人员定位网上扩展移动数据采集、地面井下双向信息交换和移动瓦斯监测系统提供了平台支持。 (五)多种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了RFID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总线传输等。 (六)定位系统可以向目标发出呼叫信息,如一般呼叫、紧急呼叫、撤离呼叫等信息;可以呼叫一个特定目标,也可以呼叫多个目标(群呼);信息可以在第一时刻立即传达到每一个人,实现实时信息传递。紧急情况下,井下人员还可以通过便携式卡向系统发出呼救信号,从而得到其他人员的及时救助。 (七)通过系统采集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支持事故后准确地判断人员所处位置,为实施应急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四、井下定位系统作为辅助救援必要性 众所周知,国内矿山企业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工作力度,当灾难降临后如何提高救援和搜救工作效率,这类问题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建立和谐社会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大事。因此,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应该尽一切可能将这类问题解决好。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紧急辅助救援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一井下发生事故或灾难,可在电脑上立刻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事发后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考虑现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为及时组织救援在极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和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的低效率、不准确、救援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为有效地组织救援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使灾难的危害降到最小提供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决策支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整个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的需求,它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灾害辅助救援时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还不像瓦斯监测系统那样已成行业的强制标准,但科学技术进步是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的技术会不断发展而其应用会得到进一步普及。 五、结论 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对于矿山企业极为重要,矿山企业积极运用井下定位系统是体现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导向和规范作用。未来运营良好的矿山企业一定要把建立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作者:张雯 单位: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采矿技术论文:关于爆破技术的采矿工程论文 1对爆破技术的认识 我国当今的爆破技术采用的多是硝化甘油、硝铵、水胶等爆炸方式,在引爆方面,运用的器材有导爆索、雷管等类型的起爆器。这些技术可以使爆炸物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爆破力,使矿石的开采更为便利。但我国的技术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工程中一旦控制失误,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事故,所以采矿业必须规范爆破技术的运用,提高爆破的效率和安全性。 2采矿工程中先进爆破技术的应用 在国际上,采矿工程已经运用了大量的新型爆破技术,而我国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上还处在落后阶段,笔者对国内外的许多先进爆破技术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先进有效的爆破手段。 2.1等离子技术在爆破中的应用 传统的爆破技术多是火药类的爆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大,随着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传统的火药爆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火药的爆炸规模和爆破力度难以准确控制。笔者发现,在以往的采矿工程爆破中,这种爆破方式很容易对工程中的其他岩体造成破坏,影响开采工程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已经有了等离子的爆破技术,这种技术运用了电力爆炸的原理,将大量的电能通过可控的设备集中在一个点上,远程控制其爆破的能量和时间。经研究发现,等离子爆破方式产生的爆破力高达200MPa,是完全不逊于火药威力的,而且等离子爆破方式的可控性也弥补了火药爆破的不足,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方式。 2.2妙用中深孔爆破技术 在采矿业当中,有很多工程是开展在小型基地或矿山之上的,对这种小型矿山的爆破,往往会浪费大量的爆破材料,而且对爆破范围和爆破点的把握也很不到位,而为采矿工程的顺利开展,我们也不能不使用爆破手段,因而我们在这种小型工程的开展上,必须改变爆破方式。笔者对一些先进的采矿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对小型矿山一般采取深孔爆破技术。这种深孔爆破方式是在一个相对小的平台上安放爆炸物,并设置后方的爆炸力度小于前方,这样就使得爆炸物的需求量更少,而爆炸造成的纵深也更大,对外侧岩体的伤害较小,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2.3工程中探索精确爆破的手段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我国的爆破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爆破中容易伤及附近的岩体,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构成障碍,这就要求采矿工程人员在实际中探索精确爆破的手段。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采访发现,多次爆破是精确爆破的有效手段。首先,爆破者要先用深孔爆破等方式将需破岩体和附近分开,然后再对需破岩体进行爆破,避免了爆破对附近岩体的伤害,从而保证了爆破的准确性。另外爆破人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预先判定爆炸物的威力,根据需要爆破的面积来控制爆炸物的数量,以保护工程内的其他岩体。采矿是一个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产业,而爆破就更增加了采矿的危险性,精确爆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爆破的威力和范围,是提高采矿业安全系数的一个可行的手段。 2.4光学引爆的应用 光学引爆是利用激光和机器发出的光纤来引爆的,这种方式可以远程操控,而且不受周围磁场、电波以及噪音的影响,可靠性强;另外激光设备可以重复使用,不会增加成本,其安全性也相对更高,在采矿业的爆破环节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引爆方式;最后,这种利用激光进行引爆的方式,其效果与雷管引爆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激光的精确度和可控性甚至还高于雷管,因而在推广中无须担心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说,光学的引爆方式也应该被我们所认同和采用。 3采矿工程中爆破应用的建议 我国矿藏丰富,但分布不均,对于不同的地区和矿藏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爆破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爆破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危险性的工作,所以无论运用何种爆破方式,都要根据其特点来设置相关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比如爆破中所产生的飞石,一般会由爆破点向四周扩散,这就要求我们对爆破点的四周进行安全布置,防止意外发生。最后,笔者建议采矿工作和研究人员在爆破中多观察、多总结,努力发现和发明更优秀的爆破方式。 4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采矿业中的爆破技术运用率越来越高,我国虽然已经在采矿业中应用了爆破技术,但我们的爆破手段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做了大量的走访和研究,提出了关于爆破技术的一系列问题,希望能促进爆破技术的发展,促进采矿工程中爆破技术的应用和革新,以期为我国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马智林 单位: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 1明确相关技术的管理任务 第一,建立健全采矿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其深入到采矿工人的思想中,认真贯彻与落实;第二,增设与完善采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选用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安全技术管理员对采矿工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第三,建立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资料档案,对有关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保存;第四,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与规章;第五,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安全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提高生产环境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加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 面对当今采矿工程中频发的各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技术管理是保障采矿安全及采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内容,对于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各方面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至领导,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事,并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完成工作。因此,树立树立采矿安全职责意识,健全采矿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以责任到人为原则,以完善的采矿安全职责为基础,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采矿企业经营效益。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采矿企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对采矿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尽量消除或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证采矿安全。安全检查通常都会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检查方式,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采矿安全中的各种问题公布于众,同时还要做到“四不推”,班组不推给工区,工区不推给矿部,矿部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当地政府,扎实做好采矿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工作。关于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五点:一是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要检查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决定的执行情况;三是要检查采矿环境的安全情况,如井下巷道的支护状况,空顶情况等;四是检查采矿工具、设备及相关防护装置与安全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按照原计划有效的落实;五是检查预防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只有在采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做好以上五点工作,才能保障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技术管理的培训工作。从目前多起采矿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及员工都未接受过采矿安全技术上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性的采矿安全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会导致违章、违法等操作出现,因此,如何在采矿企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实现采矿安全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采矿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开展,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采矿技术人员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应当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以榜样的形象激励基层员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政策,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全体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具体是指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采掘作业规程。前者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使用,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由于工具操作的不正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考虑岗位与工种的差别,在操作流程及规定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后者主要包括采掘作业范围内的地质概况、安全技术措施及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从而有效的指导采矿安全生产,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按照安全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异常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论 综上所述,采矿作业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采矿安全事故也为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为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采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采矿企业及领导管理层应当加大力度重视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保证采矿事业的安全,尽量避免或者是减少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国家、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保护人们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望能够为日后的采矿安全提供借鉴。 作者:刘文武 单位: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北阳庄矿 采矿技术论文:谈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1采矿工程的现状研究 开采工程对大气的危害。由于煤矿的产生过程中会伴随有各种副产物,而这些副产物一般都是烃类、硫化物、碳化物等对大气有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就会影响大气的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而碳化物的大量排放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我国的煤矿开采工程为了节省开支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一般都是将这些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重,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空气质量。而我国煤炭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一危害更加剧烈。所以,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有序进行,如何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的开采技术变得刻不容缓。 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重要性 2.1最大化利用矿井中的废料。为了尽可能多地对环境进行保护,我们在开采煤矿时,应该尽量避开矸石,尽量将矸石留在地下,以此来减轻对土地的危害。更加细化的讲就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和保护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甲烷和煤矸石等,对于这些物质,我们都应该物尽其用。从科学的角度讲,甲烷除了在开采区比较危险容易引起事故外,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而且具有很高的热值,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些甲烷而不是简单的排放或者燃烧处理。而矿进水则因为会危害到采矿工程的安全更是被定义为有害水,其实它和地下水一样应该被划分为有效资源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它,这也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煤矸石作为地下土层的一部分应该尽可能被留在地下,既能保护地下地质情况又不占用地表土层。 2.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国家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环境危机大部分是由人们的对矿藏的过度开采造成的。因为过度的开采会严重影响岩层的运动。如果地表和地下的岩层体系没有被破坏,相应的也不该出现这些环境问题。人们对矿藏的开采会影响岩层的运动,造成矿山压力的改变;相应地,岩层的运动也会影响矿藏的开采状况,造成岩体裂隙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就是要掌握人们的开采活动对地表情况的影响、岩体应力场和岩体控制以及液体和气体在开采过程中于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掌握势在必行。 3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发展 3.1将瓦斯的开采和煤炭的开采相结合。瓦斯的学名又叫甲烷,它因为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硫化物、氮化物等又被称之为清洁能源。但是,它在矿井下则是能引起重大生命事故的杀手。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瓦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有几种环境友好型开采办法可以被采用。例如:a.我们可以先抽取再采取,即在采集煤炭前先抽取出矿层中存在的瓦斯,保护环境又能保证开采人员的安全;b.将瓦斯和煤炭一起开采出来,就是在采集完煤炭后立即将采空区的瓦斯抽取出来,因为瓦斯会聚集在煤炭的采空区这样比较容易采集;c.充分利用废弃矿井中的甲烷,因为一般情况下采矿者是不对瓦斯进行抽取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废弃矿井中的甲烷采集出来,用作清洁燃料,加大资源的利用率。 3.2采用环保友好型方式处理矸石。由于我国每年的煤炭开采量都很大,而历史煤炭的开采总量更大,所以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也很多。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的矸石产生量就高达6亿多吨,这不仅改变了我国的地表形貌,由于矸石堆积在一起会引起自燃,这又会影响矸石堆积区附近人民的安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随着煤炭开采业的发展,新产生的矸石和历史遗留矸石已经成了一个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合理布置开采巷道,多开煤巷少开岩石巷。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的不断进行,我们应该优化开采技术,为矸石选择更好的去处。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能手,更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新开采技术的研发从而更加完善地处理矸石。 3.3采用保水的开采方法。保水开采技术是一项对环境十分有利的开采技术,因为它不同于主要保障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防治溃水技术它更重视开采过程前后对开采区地质情况和水位情况的保护。因为煤炭开采后会在开采区形成空心区也会破坏地下原本的水源流向,所以开采完后会在开采区形成一大片漏水区域,使得附近的地下水向该地区倒灌,使得开采区附近水位下降,影响附近的水位情况。更加严重的后果则是由于地下空荡,可能会导致地面下陷。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江河湖泊下面进行煤炭的开采,将对地下水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做出了贡献。 4结束语 在以上的研究中,我们详细地探讨了我国现行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细致地分析了怎样开发环境友好型的采矿技术,将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环保相结合,创造出中国特色的采矿技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这些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做出评估,争取能在环保的同时保障商家的利益。同时还要结合采矿区的情况找出合理的方案,使不同的采矿区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开采模式,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加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作者:李振民 单位:黑河市爱辉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中可视化技术的实用性 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可视化技术在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的工程采矿人员对于分析巷道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想象和经验去确定巷道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会出现较大的失误,经验是积累出来的,即使有经验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得到的效率很低。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学会三维知识,使工作人员先研究涉及巷道的三维空间设计出来,这样在学习完三维知识后,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得到较为高效的分析效果。如果采用Auto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明显的研究效果:其一,可以在制作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矿井的三维结构,对研究的问题可能会提出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法;其二,对于初步涉及采矿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较为容易的了解建立三维矿山系统的概念;其三,采矿项目结束后,绘制出的三维立体矿井模型,可以更为轻松的进行汇报,从而达到高效的效果。 2地质测量对采矿的影响 我国的国土丰厚,地质地貌各不相同,所以为了确保矿物质的质量,我们在进行采矿工作时,要对开采区域进行地质测量。对于地表所测的氧值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性。地测工作的标准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一个关键组成环节,在开采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隐患。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要追查其根源,及时进行修改调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标准化的工作水平。 3数值模拟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我们了解到工作人员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概念,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都是动态三维空间问题。因此工作技术人员对分析研究的目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工作技术人员到矿井现场实习,所看到的情况只是静态现象,比如巷道支护物的破坏、巷道的变形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发现,但是对产生矿压显现现象的矿山压力以及变形破坏过程是看不到的,只能从理论上或者资料上去进行空间想象,但是这样会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对理解矿山压理论就会形成障碍。而且想只是通过观测就能得到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内的某一点力,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对于上述问题,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就拥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发展逐渐的引起了采矿工程的重视,并且逐渐的的被采矿工程所引用。 可视化研究实例,我们对煤层开采过程顶板岩层受力变形过程模拟。模型上部为边界,我们按照煤层深度来施加重力,模型的左右两边为支边,模型的下边为固定点,为了平衡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计算得出了顶板岩层会随着煤层开采而出现离层及其相对应的应力分布状况,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矿山压力及岩层的控制上提供了理论补充。(本文来自于《黑龙江科学》杂志。《黑龙江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4结语 为了能够提高采矿技术的应用,我们对于煤矿开采的方法研究还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创造出更加适合采矿工程的新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工作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加快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在采矿的同时也要要求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尽职尽责,争取零失误。以绘制单位立体模型来了解矿井的空间结构,这些都属于采矿工程的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而且会出现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好的提高采矿工程的整体生产效率及其安全稳定性。 作者:聂川超 单位: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安全监察部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技术及采矿发展趋势 一、井下采矿技术特点 长壁开采技术是众多井下开采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开采。在煤矿井下应用长臂开采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采矿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优点。若是在金属矿层开采中应用长臂开采技术,获取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矿层厚度、矿源存储量、分布深度等都与金属矿层不相同。所以,长臂开采技术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开采,不适用于金属矿开采。井下采矿具有施工复杂、安全性能缺乏保障的特点。井下采矿施工受影响因素较多,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所以为了确保井下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采矿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井下采矿的成本费用。进入井下进行采矿作业时,采矿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整齐佩戴好各种安全防护装备,并确定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无任何疾病,只有这样才能下井作业。此外,在正式进行井下开采作业前,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对井下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以此确保开采的顺利、安全,避免火灾、塌陷等开采事故的出现。鉴于井下采矿作业的特殊性,采矿企业若想在井下采矿工程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快速革新井下采矿技术,做到与时俱进,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1、井下充填技术的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技术众多包括干式填充技术、尾砂胶结技术、碎石水泥浆胶结技术等。随着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上这些井下采矿技术已经无法在满足矿产行业发展需求,所以,更先进的采矿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井下采矿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井下充填技术也逐渐向高浓、高尾砂方面发展,不仅降低了胶结材料的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还有效的改善了井下采矿环境,对于机械化、大型化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井下深部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社会的发展,导致矿产资源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使得矿产资源存储量在迅速减少,同时这也就对井下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的应用,不仅很好地满足了上述情况的要求,还有效提高了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促进我国井下采矿事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深部开采技术起步较晚,当前在应用和研究方面仍处在初级阶段,加上井下深部开采技术所具有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出现矿震灾害和爆破事故等问题。所以,作为新形势下的采矿企业重视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3、井下支护技术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作业是一项高危险性的工作,所以,井下支护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井下采矿时,应是有计划、按顺次进行开采,以此确保井下采矿安全。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得井下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当前锚杆桁架就是全新的井下支护技术。锚杆桁架主要由高强度钢杆和两个涨壳式锚杆结合形成,该支护技术在井下采矿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绩效。新型的井下支护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矿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4、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深海开采技术是深海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包括深海矿产的采集、海底软管输送系统、海底矿物制备装载和输配电、从深海将矿物输送到洋面的提升、海面支持以及采矿船动力定位和采矿及输送过程的监测控制。其核心技术是适应海底作业环境回采率高的智能化采集设备,回采过程形态复杂多变的软管输送技术,高效、安全可靠的多相流提升技术和设备,深海开采水下设备吊放回收技术及悬吊采矿系统的起伏摇摆补偿装置,开采过程采矿船、提升管道、采集设备随动定位及作业过程的监测控制,水下大功率高压输配电技术。以上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完善才能建立完整的深海金属矿产的工业开采系统,使我国成为拥有这一高新技术的国家。 三、结论 总之,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而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地表矿产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目标放在地表之下的矿产资源中,所以,井下采矿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发展现状以及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耿建伟 单位:山西华宁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多种技术手段,其关键技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建模技术。这种技术也称之为虚拟环境的建立,目的是获取实际三维环境和数据信息,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利用三维数据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第二,立体显示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根据系统中声音消失的方向和用户大脑运动的关联性,使其在虚拟环境空间中形成实时、有形状的立体图形。这种技术手段与虚拟现实技术中涉及的CAD辅助技术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是一个是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图形图像,一个是在虚拟环境中形成虚拟图像。第三,交互技术。与传统模式的人机交互不同,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利用了现实中的传感器技术,采用相应的传感器设备,使三维交互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语音输入技术成为虚拟现实中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第四,系统集成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虚拟感知信息和虚拟现实模型,所有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完成系统集成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实现系统信息的同步、虚拟模型的标定以及数据之间的转换等多项技术功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一)系统设计方面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的系统设计中,可以在煤矿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安全专篇设计等的采掘、运输、通风、排水、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等系统生成三维虚拟模型,这些模型的生成可以使系统设计者进行交互,在虚拟交互环境中,可以判断和检验系统设计的效果,如果发现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到位的地方,就能够通过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进行修订和更改,并及时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显现出来。 (二)施工工艺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矿山施工工艺的操作施工进行模拟,具体流程就是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软件中生成整个煤矿井下的作业场景,采矿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对作业场景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现实煤矿井下生产施工中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以此实现对现实生成施工工艺的模拟和场景再现,对确定矿井施工工艺流程起到预控效果。 (三)管理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应用于矿山管理中,涉及矿山的生产施工、安全环保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一应用功能的实现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远程监控操作、动态环境功能为依据,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实时场景对煤矿井下的生产施工情况、整体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四)培训方面 在本文前文中提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供采矿工程专业的实习生、矿区的职工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岗前的教育培训,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培训教育方面的应用效果。在矿山培训工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降低培训费用,缩短培训时间。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培训工作上的具体形式,就是将培训人员置身于与现实施工危险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中,当靠近危险位置时,危险的对象就会由培训人员主动确定,并根据一系列选项来评价危险的严重性及危险发生的概率,当计算机中的虚拟测试形式不变时,虚拟现实系统就会自动保存培训人员在虚拟环境中的具体表现,这样就能生成一份有效的培训报告。 (五)安全方面 由于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矿井开采作业过程中,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矿井灾害。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矿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建立,使得矿井下的复杂通风网络成为可能,可以充分指导井下灾害自救工作,有效控制井下风流的流向,保证井下火灾发生后保持有效的通风效果,从而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撤出,避免火灾的势头蔓延,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安全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真实矿井下的作业环境进行模拟,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状态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将真实逼真的火灾场景呈动态的形式显示出来。 (六)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在进行深部矿产开采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涉及交互式的动态模型,以此确定特殊采矿环境下的采矿方法、巷道布置方式、通风设计以及矿井开采参数。在海底下采矿工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海底下地理环境条件建立虚拟模型,以此确定海底下采矿环境下的采矿方式及相应的数据参数。 三、结语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手段,其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上文中不难看出,该技术在采矿工程中有着宽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采矿工程技术水平,也必将在我国矿山开采和技术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陈磊 单位:贵州毕节纳雍县煤炭工业局 采矿技术论文:发展采矿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采矿技术应用工作中的问题 1.1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的前提条件,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分布广泛,其规模与大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规章制度只能够把握整个煤矿行业,漏洞严重。由于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混乱,违规操作严重,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煤矿在采矿管理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整改。比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尚未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岗位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生产矿井证照不全或过期;部分矿井存在私挖滥采现象、超层越界开采、以探代采、超核准范围和核定人员组织生产建设等非法违法违规行为;更有甚者将矿井非法挂靠、层层转包,一矿多井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矿井为偷税漏税,存在“两套图、两本账”等弄虚作假,蓄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整改,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管理漏洞。 1.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开采对于开采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煤矿企业都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矿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知识水平扎实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保证煤矿开采进程的正常进行,也能够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就导致很多采矿技术无法得到科学的使用。 1.3管理人员只看中眼前利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今年以来,受全国煤炭产量过剩,供需矛盾加大和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煤矿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部分煤矿减少安全设施投入,消减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设备,运转不正常,对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煤矿生产者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到经济效益,煤矿行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不仅安全事故发生率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过长时间后才能够收回成本,如果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资金量就很容易出现断裂。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煤矿经营者不愿意冒风险引进新技术,依然使用现在的技术,他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花费资金来研发新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技术的推广,采矿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 2促进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发展的对策 2.1完善规章制度,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在未来阶段下,需要根据煤矿资源的开采要求建立好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流程,让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方式。在确定好任务与方式之后,即可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有实施该种制度,才能够促进新型技术的规范化使用。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够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性发展。 2.2加强培训,提升矿工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技术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还要注意到,矿工是煤矿开采工作的实施者,他们从事的工作重复、繁琐,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熟练,但是其工作都是体力活,为了激发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需要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矿工能够不断的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只有打造一支综合水平过硬的队伍,才能够为煤矿企业的高效生产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 为了避免煤矿管理者只注重短期利益导致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受到限制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好一系列的鼓励措施,让他们可以积极的去创新,引导他们发展新型安全与采矿技术。煤矿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新技术的研发复杂、艰难,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是,一旦新技术在生产工作中得到使用,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价值。在传统模式下,政府主要采用技术产权保护、研发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政策主要针对一些新型企业,并未制定与煤矿企业相关的法律,这也是制约煤矿安全与采矿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措施,这样,煤矿企业既能够研究新技术,也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长远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而对新技术的产权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对于企业技术上的认可,也是对煤矿企业劳动成果的保障。 3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 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各项工作均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并按照“企业全面自查、市县重点督查、省级同步突查”的交叉方式组织开展。检点为各县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主体企业对“不放心煤矿”挂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以瓦斯、水患、火灾防治为重点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情况;防治水、防汛、瓦斯等专项检查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演练情况以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情况等。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之下,煤矿采矿技术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煤矿采矿技术应用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不科学、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发展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的开发,这不仅可以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还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小明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方庄一矿 采矿技术论文: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一、我国煤与瓦斯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丰富,目前的保有储量1100多亿,且有48%的煤层属于高瓦斯和突出煤层,因此瓦斯储量丰富。埋深2000m以浅已探明煤层气资源约为31万亿m³,位列世界第三。但我国大规模的商业化瓦斯开采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出台较晚,或尚不明朗。这里有认识和技术问题,更有我国煤层的透气性差,抽放困难等原因。我国70%以上的煤层渗透率小于0.001μm²,属于低透气性煤层,其透气性比美国和澳大利亚低2--3个数量级,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和钻孔瓦斯流量小,衰减快,透气性最好的抚顺煤层井下水平钻孔与美国同类条件相比,钻孔影响范围仅30--50m,而美国可达到100m以上。煤层气体压力也对瓦斯的抽放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层压力普遍偏低,这对抽放瓦斯极为不利。中国的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成为低透气性的高延性结构。目前,我国瓦斯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煤阶是中阶煤和高阶煤,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导致井网的井间干扰效应降低,相互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也不明显。 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理论基础 限制我国高瓦斯矿井井下瓦斯抽放的原因,主要是煤层的低渗透率和高可塑性,使得沿煤层打钻孔困难,煤层采前预抽效果较差。由于我国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塑变性大大增强,因而成为低透气性的高可塑性结构,这使得地面钻孔完井后采气效果差,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不明显。而且煤层普遍具低渗透率,一般在0.0000001×0.000001μm²范围内,水城、丰城、霍岗、开滦、柳林等渗透率较好的矿区也仅为0.1×10ˉ³--1.8×10ˉ³μm²,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地面开发煤层气的难度很大。鉴于此,我国煤层气开发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井下,利用井下的采掘巷道,并尽量利用煤层采动影响,通过打钻孔和其它各种有效技术强化煤层的瓦斯抽放。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提高煤层渗透率的技术和钻孔技术,研究提高气体质量的技术,研究井下煤炭与瓦斯的协调开采配套技术以及煤矿瓦斯利用技术,使之与井下煤层气开发产业配套,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共采。现场测定和实验研究表明,不论原始渗透系数怎样低的煤层,在采动影响煤层卸压后,其渗透系数会急剧增加,煤层内瓦斯渗流速度大增,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剧增。因此,只要合理布置钻孔位置和其它相关参数,完全能够高效地实现瓦斯抽放。 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煤层甲烷研究开始于50年代煤矿井下的瓦斯抽放,其中抚顺、阳泉是抽放量最大的矿区。目前,我国已有123个矿井建立了井下瓦斯抽放系统,年抽放量达6亿m³,抽放瓦斯利用率达80%,但井下瓦斯的抽放率很低,只有20%左右.60年代到70年代,一些高瓦斯矿区抽放的瓦斯气体即可投入民用和小规模的工业利用。70年代末期开始了矿井地面瓦斯抽放工作,主要集中于抚顺龙凤矿、阳泉矿、焦作中马村矿、湖南里王庙矿,并进行了压裂实验,但是效果不佳。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进行煤层甲烷相关资源研究。“六五”期间,煤炭、石油以及地质等行业通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国内煤成气资源进行区域性评价和基础理论研究。随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了“我国煤层甲烷的富集条件及资源评价”专题,取得了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状况的初步认识。华北石油地质局1986年在唐山地区开展了煤层甲烷勘探开发实验和工艺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煤层甲烷评价与开发利用状况”调研。1989年,第一次“开发煤层气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标志着煤层甲烷从“瓦斯灾害”到“优质能源”的认识转变、从“井下抽放”到“地面开发”的技术转移。“八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了“有利区块煤层吸附气开发研究”专题。此后,煤层甲烷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开发工艺攻关上。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全球环境基金资助我国开展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1993年又资助了“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项目,对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6年,一批有影响的研究项目和规划相继完成,如原煤炭部计划项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家计委Ⅰ类资源勘查项目“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煤层气综合规划研究”、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煤层气选区评价与配套工艺技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新集浅层煤层气示范开发成套工艺技术及专用装备研究”等。到目前为止,对全国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储层特征取得了基础性认识,基本明确了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地区。但是由于我国的煤层地质现状(地质条件复杂,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低,渗透率低等),煤层气的地面开发并不能很好解决井下瓦斯问题。现阶段,井下瓦斯抽放方法很多,例如,掘前预抽、边掘边抽、采后抽取、卸压瓦斯钻孔抽取、以及开采层、邻近层、采空区瓦斯抽取等等。因此,如何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协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总之,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煤与瓦斯共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深入的理论研究 利用采动卸压场与裂隙场增加煤层瓦斯的解吸速度与煤岩的透气性,实现矿井煤与瓦斯双能源开采的思想提出来已经有几年了,按照这一技术思路,我国相关大学和企业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上,理论研究有落后于工程实践的趋势,今后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有: 1、采动裂隙场的透气规律研究 经过多年采矿学者和技术人员的研究,目前对于采动卸压场和裂隙场的范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成果和研究手段,研究的技术思路上也相对成熟,有经验的学者已经能够估算出采动卸压场和裂隙场的范围以及随采动影响的变化规律,这对于裂隙场卸压抽放瓦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裂隙场内岩体的破裂情况及破裂分布尚没有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对于瓦斯气体在裂隙场内的解吸、扩散、渗流等规律以及裂隙场内的透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进行煤与瓦斯抽放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掌握高浓度瓦斯的分布规律,为抽放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有卸压带、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场内等不同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随着工作面推进以及风量变化等的动态变化规律。 3、瓦斯抽放时的流动规律 主要研究采空区和裂隙场内进行不同压力抽放时瓦斯流动规律、瓦斯气体与裂隙岩体的耦合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原始煤体、卸压带与裂隙带内瓦斯抽放过程中固体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尤其是抽放过程中透气性变化规律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研制专用的试验设备及大量的现场观测与试验研究。 (二)增加和稳定抽放的瓦斯浓度 在原始煤体中进行预抽放的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由于原始煤岩的透气性低,抽放难度较大,且一般只能抽出煤层瓦斯的20%--30%,煤体中还残留大量瓦斯。在高位裂隙带内抽放的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达到20%以上,这两部分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高,具有利用的前景和可行性,而且目前大部分也进行了利用。在煤层卸压带内和采空区抽出的瓦斯体积分数一般均低于20%,大部分为13%--15%,这主要是由于卸压带内煤岩破裂、空气渗入,采空区顶板垮落,大量空气混入等原因,对于这些相对浓度较低的瓦斯输送、利用和安全保障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低浓度瓦斯利用与提纯 除了原始煤层中预抽和高位裂隙带内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高外,采空区、卸压带内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低,巷道风排的瓦斯浓度更低,但是这些低浓度的瓦斯量很大,一般会占瓦斯总量的50%以上,如何安全利用这些低浓度瓦斯,一直是瓦斯作为能源开采时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但是核心问题,如输送与使用的安全问题、提纯的高成本问题等,依然没有解决。 五、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 煤层的采动会引起其周围岩层产生“卸压增透”效应,即引起周围岩层地应力封闭的破坏(地应力降低-卸压、孔隙与裂缝增生张开)、层间岩层封闭的破坏(上覆煤岩层垮落、破裂、下沉、下位煤岩层破裂、上鼓)以及地质构造封闭的破坏(封闭的地质构造因采动而开放、松弛),3者综合导致围岩及其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大幅度增加,为卸压瓦斯高产高效抽采创造前提条件。煤层卸压瓦斯的流动是一个连续的两步过程:第1步,以扩散的形式,瓦斯从没有裂隙的煤体流到周围的裂隙中去;第2步,以渗流的形式,瓦斯沿裂隙流到抽采钻孔处。卸压瓦斯的运移与岩层移动及采动裂隙的动态分布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高抽钻孔组抽采技术原理 煤层开采将引起岩层移动与破断,并在岩层中形成采动裂隙。按采动裂隙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离层裂隙,是随岩层下沉在不同岩性地层之间出现的沿层裂隙,它可使煤层产生膨胀变形而使瓦斯卸压,并使卸压瓦斯沿离层裂隙流动;另一类为竖向破断裂隙,是随岩层下沉破断形成的穿层裂隙,它构成上下层间的瓦斯通道。当采空区顶板充分垮落后,采空区中部岩层和下方的矸石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采空区中部顶板岩层裂隙基本被压实,结合采场空间特点,采空区四周形成了一个环形的采动裂隙发育区,文献称之为“O”形圈。在“O”形圈上方或者下方受采动影响的煤层瓦斯在含量梯度和压力梯度作用下以扩散和渗流的形式向“O”形圈内运移,使得“O”形圈成为卸压煤层瓦斯聚集和运移的主要通道。卸压瓦斯“O”形圈抽采理论表明,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位置应打到离层裂隙的“O”形圈内。高抽钻孔组就是在沿工作面倾斜方向靠近回风巷侧布置一组千米大直径抽采钻孔,利用采动裂隙“O”形圈作为运移通道来抽采采空区瓦斯。高抽钻孔组布置靠近在“O”形圈的回风侧,改变了采空区瓦斯流场,有效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且“O”形圈长期存在,抽采钻孔能够长时间、稳定的抽采出高含量瓦斯。 (二)顶板裂隙钻孔组抽采技术原理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上覆岩层下沉稳定后,在采动区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形成了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研究表明,在回采过程中,靠近工作面一定范围内的采空区中部上覆岩层离层裂隙发育,结合采动裂隙“O”形圈,在采空区竖直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形拱采动裂隙区采空区不同瓦斯涌出源的瓦斯在浮力作用下沿采动裂隙带裂隙通道上升,上升中不断掺入周围气体,使涌出源瓦斯与环境气体的密度差逐渐减小直到密度差为零,混合气体则会聚集在裂隙带上部的离层裂隙内。涌入采空区的瓦斯,在其含量梯度作用下引起普通扩散,由于空气的重力产生方向向下的压强梯度,则其产生的扩散流方向,与压强梯度反向,即瓦斯气体具有向上扩散的趋势。因此,在瓦斯浮力、含量梯度及通风负压的作用下“∩”形拱采动裂隙区成为瓦斯聚集区,为采动裂隙带内钻孔抽采、巷道排放等治理瓦斯技术提供依据。由于沙曲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的赋存特性瓦斯涌出量大,仅靠高抽钻孔组不能完全解决沙曲矿的瓦斯治理难题,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在采空区顶板裂隙区布置顶板裂隙抽采钻孔组,。顶板裂隙钻孔组加强了采空区瓦斯抽采,直接对上邻近层卸压瓦斯进行抽采,减弱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难题。 (三)构建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依据以上分析研究,结合本煤层预抽法,构建沙曲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六、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方向 (一)煤与瓦斯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分点将煤层气开采出来将是煤与瓦斯共采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井下因采动影响地层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开采卸压,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升高,煤中原来的孔裂隙系统的毛细管力反而降低,极易被瓦斯突破形成更大的孔裂隙系统,结果瓦斯解吸运移过程加剧。因此,合理利用采动矿山压力引起的岩层活动规律,有效地进行井下瓦斯抽放和地面煤层气开发,是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技术问题。岩层运动中的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的流变机理和球壳失稳理论等对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应用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二)在进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瓦斯抽取新技术,如松藻打通一矿的采煤工作面特异型瓦斯涌出及抽放研究,打通二矿的综合瓦斯抽放技术提高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研究等。同时应该注重将井下瓦斯抽取与地面煤层气开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属于煤与瓦斯共采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从而在煤矿区真正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更好地为煤矿绿色开采服务。 采矿技术论文: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 一、地质测量队采矿工作的影响 在现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进行采矿工程工作前,必须对这个某个地区进行地质测量,确保矿物质的质量。在各种动力作用下,氡、地下水、气体等流体主要沿各种岩石孔隙和裂隙运动。如果地下地质体的分布是均匀的、连续的,那么在地表所测的氧值应符合一定的规律性,不存在异常区,当地下发生地质变化时,地质体的连续性受到破坏,这时岩石中氡的聚集条件和运移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地表形成氧异常。地测工作标准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测工作标准化必须以为生产服务为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减少安全隐患为宗旨。另一个是指标准化必须着眼于生产,决不能搞形式上的标准化或脱离生产的标准化。这就要求地质测量人员必须树立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习惯,必须摒弃应付检查或检查前突击的工作作风,坚持日常自检自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即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对重复发生的同一性质的问题,要追查原因,组织讨论,严肃处理责任者。这一制约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了标准化方面的漏洞,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二、可视化技术对采矿工程的重要影响 2.1目前采矿业仍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地面表层下面进行工作,可想而知,地下的环境是相当恶劣的。目前,由于我国采矿技术的相对匮乏,地下的基础设施、周围环境还是比较落后的。首先就是采矿技术人员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眼睛看不到光,当接触到阳光的时候,难免会对我们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其次就是地下环境问题,下面大多数都是排下的污水,这对采矿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2.2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它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新技术的热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以三维矿床模型为代表的矿用软件发展较快,涉及到地质资料处理、矿床建模、开采辅助设计等各个方面。目前CAD技术已经向三维实体、可视化和集成化发展,但对于矿业而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3如何有效利用可视化技术 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现场问题过程中,要经常确定各个巷道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进一步的分析各个巷道之间的矿山压力的影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过程中,面对的是采掘工程平面图,靠想象来确定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在分析研究采矿问题的过程中应要求首先学会三维知识,让研究人员先把研究涉及巷道的三维空间关系绘制出来。1)可以在绘制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矿井的三维空间结构,可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新的想法。2)能够使初涉采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起三维矿山系统的概念。3)当一个采矿项目结题后,要向领导汇报,当汇报人员将平面图转换为三维矿井立体模型,结合这些模型汇报,会达到高效的效果。 三、可视化技术的具体要求 课程可视化在可视化技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即使工程技术人员到矿井现场实习,看到的仅仅是静态的局部现象,如巷道的支护物破坏或失效、巷道的明显变形、采场顶板的冒顶、煤壁的片帮等,而对产生矿压显现现象的矿山压力及变形破坏过程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只有通过观测得到矿山开采过程中围岩内任何一点的力,实际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引起采矿界的重视,并逐步引入作为计算矿山压力的方法,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采矿技术的应用,对于煤矿开采的方法的研究需要加强更多的精力,创新出更多的新技术,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减轻劳动力的付出,加快作业效率与工程进度,这样采矿工作才能够更广泛更深入的进行。采矿同样要求务职人员工作细致认真,做到标准、全面、零失误。本文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采矿技术无疑是增添了动力,新型的设计、数值化模拟程序、通过绘制三维模型来了解矿井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都是在采矿业中的新技术的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采矿业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费宗雷 单位: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集贤煤矿开拓区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中的充填技术 一、充填技术的选择原则 在选择充填技术过程中,要以煤矿自然条件为基础,结合充填技术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选择过程中要符合以下六个原则: 一是确保安全生产。在选择充填技术上,要控制以最大限度实现将地压,尽可能避免发生岩爆事故,所以,应综合考虑地压与采矿方法等因素,科学选择充填技术,充填技术首选为胶结充填技术。 二是确保充填量符合开采实际需要。煤矿开采前,要根据煤矿设计好的矿量确定充填量,充填方法按照不同充填量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水力充填法在各种充填方法中的充填能力最强。若充填量难以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采充平衡,就容易产生采充失调情况,极易造成事故。 三是充填技术选择过程中,操作方法要求简单便捷,以便于控制物料配比及操作人员使用。 四是有效降低各项费用成本。建设相关充填系统过程中,一些项目的基建费用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经营费用,而一些项目基建费用较高,但具有较低的经营费用。所以在选择充填系统过程中,要合理分析各项技术,以实现搭配的最优化。若煤矿中具有较多的废弃砂石,可选择废弃砂石作为原料实施胶结充填。 五是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充填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故障发生率,使系统运行稳定。如系统发生故障时,就要及时进行修复。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使用国产设备,与选择国外设备相比,在人员培训和设备维修方面会节省不小的成本。而且,为实现系统运行不间断,一般需要一套系统作为备用,要求操作人员详细了解系统使用及相关维修技术,以保证充填系统运行的稳定。 六是符合环境保护原则。设计选择充填系统过程中,要对环境产生污染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虑,充分回收利用尾砂、煤灰等废弃物,同时在降低充填费用成本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充填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煤矿过去十年的产矿量及采用的充填技术等有关统计数据,可对充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如下。随着煤矿的不断开采,采煤过程中导致的土地塌陷赔偿费用逐渐增加,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将会越来越高。以煤矿采用充填技术开采分析所增加的成本可知,约在近几年出现充填采空区增加的吨煤开采成本约等于采煤导致的塌陷土地赔偿所增加的吨煤成本,即在煤矿采用采空区充填技术对开采沉陷进行控制,对地面土地进行保护需要在几年后才明显体现出优越的可行性。我国作为矿产资源储备量最大,而且也是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一个国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难免会破坏煤矿周边环境和地表,这在使矿产开采成本增加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周围环境,极易引起安全隐患。所以,据此提出一种矸石充填技术,即通常谈到的一种绿色充填技术。采空区充填技术可使破坏地表环境情况有效减少,废料排放率降低。在煤矿开采的同时,容易出现大量采空区,甚至造成采空区顶板和矿柱产生变形或移动,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使用矸石充填采空区,矸石不需要再上井,有效解决矸石污染耕地和环境的不利后果,而且对于留设煤柱的减少,资源回收率的明显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将是煤矿开采企业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充填技术,并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煤矿生产中常用的各种充填技术的研究,充填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断研发自动化的高效充填设备,使充填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充填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自动化充填系统;二是对膏体充填技术的研究要更加深入,有效解决盘区进路机械化充填采矿法中的进路充填接顶问题,使采矿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三是研发胶结充填材料,采用废料实现充填,同时也使充填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四是胶结充填技术由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一种主流充填技术,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杨井志 单位:七台河七煤集团公司胜利煤矿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21世纪以来,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人们不断的开采矿山以此来满足我国建筑或工业上的需求。在采矿工程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的矿山地势险要,不当的施工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问题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障采矿施工中的安全。本文针对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来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矿山开采事业也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采矿工程;施工技术;对策 我国采矿发展还不是很先进,在一些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施工技术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采矿过程中规避这些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影响。 1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1.1弯道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弯道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曲率半径的影响,另一个是车道不合理设计产生的影响。曲率半径对于不同的采矿井巷工程来说有不同的标准,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曲率半径的设定和运输工具直接挂钩,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就会确保曲率半径和交通运输工具相匹配,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是安全的,不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但由于矿山作业工程量浩大,为了及时的完成开采工程,施工单位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工具,就会出现曲率半径和运输工具不匹配现象,不安全因素也就因此诞生。同时这种现象会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曲率半径过小和过大都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过小会出现交通运输工具无法正常转弯行驶,容易发生翻车事故,而过大就会造成爆破后,石块沉降不彻底,将运输道路的坡度抬高,进而影响了整个开采工程的交通运输秩序,在运输速度上也会有所降低。因此,选取合适的曲率半径非常重要,在施工前相关人员就应该盘点好交通运输工具,对曲率半径分别一一对应设计,这样就能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潜伏。而另一个是车道设计对弯道采矿井巷施工的影响,车道设计是弯道采矿井巷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设计师在施工前就会对施工现场有一个全面的考察,对施工地段的位置和坡度进行分析和测量,但是却忽略了视觉盲区这一重要思想,导致在弯道设计中存在大量盲区,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相撞事件,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视觉试验,做到将盲区降到最低。 1.2采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采掘工作面施工中也存在不少不安全因素,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认真对待。在进行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施工的时候,不少施工单位并没有沿着土层结构进行开口,而是较为随意的动工,这样不仅容易破坏岩层结构,造成松动,出现塌陷,还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在下一步施工中容易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埋下不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开口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既保护了岩层,又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同时开采难度和成本都会有所下降,利于开采工程的施工,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在进行急倾斜岩层开采施工中主斜坡度设计不合理在施工中会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主斜坡度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在认为设计中还存在施工中,由于实际施工中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岩层的变动,抬高或降低了主斜坡度,给运输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增大了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无法避免的差异,施工单位只能依靠对偏离范围的测定和把握。争取减少偏移,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反眼坡度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不能单单考虑施工团队的经济利益问题,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运作情况,否则在设计中就会大大的减少拐弯,直行道在长期的行驶状态下容易导致司机疲劳,因而产生意外安全事故。在运巷拔口位置选择的时候务必要认清楚正反门的区别,同时避开两边的储藏矿物,一来是保持矿物结构的完整,二来是保障开采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1.3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轨道间安全距离过小以及不合理的巷道腰线设计,这两点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主要施工难点,同时也是不安全因素所潜伏的载体,对这两点设计不能掉以轻心。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下部车场轨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有一个标准值的,每次施工中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会缩短安全轨道距离,材料上就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这样一来就给车辆行驶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这种现象只能通过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对车轨安全距离的质量把控,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而不合理巷道腰线的设计主要源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懂的灵活变通,在施工中只考虑到标准设计,而忽略了实际施工情况,这样的设计虽然能通过质量检测,但在后期的使用上就要注意安全问题,同时这样的设计在突发状况下就不适用,不仅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浪费施工材料。因此,要学会因地制宜,设定一个适合的设计方案,将一切不稳定因素都考虑进去,对于能够排除的因素进行剔除,这样在设计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就会大大下降,从而提高了设计质量,保证了使用安全。 2结语 安全是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尤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更要多加注意,矿山结构复杂,在进行巷道施工过程中切不可忽略了对地势的考察和利用,因地制宜,全面的考虑开采的影响因素,提高开采工程施工质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爆发。除此之外,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当然在遇见突发情况时要懂得变通,不可一味的刻板,否则会大大的降低开采质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杜玉龙 单位: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王洼煤矿掘进队
高新科技论文: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使高新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高新科技企业想要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高新科技企业中,财务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可以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面入手。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采用了创新的柔性财务管理方法。本文对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柔性财务管理 高新科技企业 应用 高新科技企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可以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但其存在的风险性也比较高,此种情况导致高新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新科技企业应用了柔性财务管理,此管理方法的应用,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高新科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 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事技术研究工作的,对财务管理的观念比较淡薄,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高新科技企业和一般的企业不同,所以一般企业适用的财务管理方式在高新科技企业中不一定适用,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这一问题,从而导致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问题。 (二)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比较低 高新技术企业当前应用的柔性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中的各个部分,可以在整体上将柔性程度反映出来,但由于企业对柔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企业仍将管理重点放在短期目标上,严重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柔性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比较低,从而使得高新科技企业出现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对柔性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财务机构设置不够灵活 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设置了财务机构,但由于高新科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设置的财务机构不够灵活,存在着管理层级较多,并且行政命令控制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比如说:企业的技术人员在进行研究工作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得到资源支持;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取立足之地,就必须适应市场,但当前部分高新科技企业对市场不确定因素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这些问题都表现出了财务机构存在的设置不灵活问题。 (四)财务职能机构弱化 由于高新科技企业领导对柔性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正确,所以在实际开展柔性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财务职能机构弱化的问题。此问题的出现,使企业中的管理因素和财务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企业的价值无法得到提升,进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五)缺乏柔性监控和度量 高新科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较为复杂的财务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前高新科技企业越来越重视柔性财务管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过度重视柔性决策,从而导致柔性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协调职能转变为了“妥协”职能。高新科技企业过度重视财务管理,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柔性监控和度量,企业在应用柔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进而导致管理出现失误,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新柔性财务管理理念 高新科技企业想要充分地发挥柔性财务管理的作用,就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采用创新的柔性管理理念开展工作。创新的柔性财务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将权利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激发人潜在的价值创造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柔性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对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企业需要构建分权责任行为模式,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并通过激励的方式来对人的财务行为进行优化,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第二,深化全体人员对柔性管理理念的理解。高新科技企业不仅要让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柔性理念,还应该让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理解柔性理念,只有全体员工都具有发言权,其对工作的热情和效率才会有所提高,高新科技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提高柔性资源整合能力 高新科技企业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应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只有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才能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提高柔性资源整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资源整合:首先,构建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在使用资源之前,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针对资源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按照科学的方案实施;其次,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在高新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是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该增加无形资产,并扩大无形资产的使用范围,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改变柔性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应该采用创新的柔性财务管理方法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在高新科技企业中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所肩负的职责不同,企业想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应该对各部门所需要的成本与收入等资金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制成柔性预算方法编制表,对其中所涉及到的柔性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维度的衡量,来做好柔性财务计划。 (四)强化对柔性投资的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创造经济利益,还需要通过投资来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因此,企业应强化对柔性投资的管理。做好柔性投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定柔性投资规模。企业进行柔性投资之前,需要围绕技术进行沟通,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再确定投资的规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资金;第二,明确柔性投资期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若是企业的投资期限十分长,会造成资金周转不利,因此,企业必须确定合理的投资期限。 (五)完善财务柔性度量和监控 高新科技企业在开展柔性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准确的把握程度,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柔性财务管理工作中,既不能过于柔性,也不能忽视柔性,只有把握好合适的度量,才能发挥柔性财务管理的作用。企业完善财务柔性度量和监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财务柔性的均衡点进行定位。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等工作的过程中,若是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柔性成本产生影响,就会导致柔性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因此,找到财务柔性管理的均衡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只有找到了均衡点,才能将企业利益最大化;第二,借鉴多维度的柔性管理。高新科技企业的柔性财务管理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技术领域以及时间等,为了降低这些因素对柔性的影响,企业应该做好财务柔性的度量和监控工作,并且还应该借鉴多维度的柔性管理经验,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使用多样的方法来开展财务工作,才能对财务管理的柔性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新科技企业中应用柔性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还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高新科技论文: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新科技企业是从事高精尖的企业,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柔性财务管理一改传统财务管理的刚性、单一性和强制推进性,以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及时快捷的市场反应能力成为了许多高新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新选择。本文将分析柔性财务管理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的优点,透视现今高新科技企业中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重点分析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柔性财务管理 高新科技企业 灵活性 一、前言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的继续深入,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加快,我国高新科技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快。如今,我国高新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高新科技企业具有极大的创新元素,企业员工学历高,但是高新科技企业同样也面对的问题是财务管理制度滞后,一定程度阻碍高新科技企业的进步。高新科技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上都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点,而目前我国高新科技企业普遍采用传统财务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风险评估和融资问题。笔者看到这些问题十分焦虑,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新科技企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些柔性财务管理在我国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应用模式。 二、柔性财务管理的定义及优势 (一)定义 柔性财务管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的财务管理强调的是服从性和执行力,传统财务管理具有完善和强力惩罚机制,对于违背财务管理制度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传统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人,须知无论企业还是企业里的资金管理都是围绕着人进行,这就是柔性财务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柔性财务管理对于传统财务管理的改变更适合于高兴科技企业。 (二)柔性财务管理的优势 顾名思义,柔性财务管理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注重资金在企业中因人而产生的应用。灵活性还会带来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性,柔性财务管理不会想传统财务管理那样严格遵守规则,不去变通。柔性财务管理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其能够对于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应变,制定出多样化的适应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制度。相比较于传统财务管理将许多部门分开的方式,柔性财务管理能够将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效率。因为以人为本,柔性财务管理特别注重财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强调财务从业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和财务规则。 三、我国高新科技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弊端 (一)财务管理机构臃肿 许多高新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是在技术上具有极高的水平,但是在财务管理上则是白丁一个,大多沿用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对自己的企业情况作出具体分析。财务管理采取纵向的管理模式,中间层组织过多,底层实际资金应用者和上层资金决策者相隔太远,难以达成及时有效的沟通。在高新科技企业中,财务管理本该占用重要地位,却由于机构臃肿,导致财务管理机构只是成了听话办事的执行机构,财务机构参与企业决策的作用被剥夺。 (二)对市场反应迟钝 高新科技企业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而且还要具有极高市场反应能力,这 样企业才能作出更好的决策。然而,现在许多高新科技企业的财务应对市场的速度和能力还停留在被动应付的境地。另外还有一个弊端就是评价体系过于刚性,不能适应新形势,严重阻碍了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甚至会无端扼杀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意。市场反应的迟钝还会对企业的融资造成影响,减弱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 (三)缺乏优秀财务管理人才 不重视财务管理人才是许多高新科技企业的一个通病,企业经营和管理者认 为高新科技企业的核心在于高新科技方面的人才,财务管理人才只是辅助性的人才。企业领导不重视,财务从业人员本身积极性缺失导致许多高新科技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处于被动接受工作的地位。这样就相当于企业少了一个智囊团队,财务人员在做报表时也只是象征性的走程序,不能从全局的高度对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四、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应用探析 虽然,柔性财务管理的理念还只是在概念上被人认可,实际应用中却处于冷藏的状态。但是国外高新科技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少许高新科技企业的成功运行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视角。接下来,笔者将探析一些柔性财务管理在高新科技企业中的应用方式以及一些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 作为高新科技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必须改变过去以资金为根本的理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资金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财务管理中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财务管理人员这个优秀资源得以充分的应用。要明白,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不一定就是资金的问题,很可能就是财务人员的问题。企业还应不定期的举办讲座和学习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和积极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财务管理才能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大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结构由纵向想横向转变 传统纵向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上下级传递效率低下,上下反馈速度慢。财务机构是企业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把财务单独独立看待,而应采用横向的财务管理模式。横向财务管理模式就像一个网络,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是企业的各个部门,这些部门的财务情况会汇聚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可以据此进行综合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 (三)强化柔性融资和财务管理方式 高新科技企业在今后的制定财务战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不能罔顾环境,盲目决策。同时,制定财务决策要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企业发展战略,能都反应客观实际的情况,将组织内部结构的价值推向最大化,提升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注意融资的额度,不能盲目自大的融资,也不能融资不够,阻碍企业发展。融资方式要做到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的资金,提升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高新科技企业是本身具有极大的市场风险,必须摒弃传统刚性的财务管理模式,走向柔性财务管理。市场经济改革正在持续深入的推行,我国高新科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会经历一番有一番洗礼和成长。笔者十分希望,我国的高新科技企业能够经历风雨,涅重生,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 高新科技论文:结合品牌个性理论分析东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品牌发展策略及营销策略 [摘要]这篇概念研究论文主要目的是借助品牌个性理论以及品牌相关的概念剖析东莞市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如何树立自己的区域品牌形象。 [关键词]品牌个性理论;品牌发展策略;区域品牌;品牌营销策略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作为东莞市政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是实现东莞制造2025新一轮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区域。作为东莞产业支援服务中心,松山湖还是东莞重点景区,目标是以科研产业、教育产业作为依托,大力发展市场中介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服务产业。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品牌,东莞虽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但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区域特质,配套设施不算成熟规模化发展,东莞市政府在其品牌形象定位时不能精准化描述其主要功能。 本文将品牌个性理论作为基本的论证基础,分析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作为一个区域品牌的品牌个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品牌发展策略及营销策略。 一、文献综述 (一)品牌个性。1997年,品牌个性的测量由珍妮弗・阿克尔(Jennifer Aaker)提出,定义为“一组与品牌相关的人类特性”。根据阿克尔的研究,品牌个性特征有五个主要集群:(1)纯真(Sincerity);(2)刺激(Excitement);(3)称职(Compe-tence);(4)教养(sophistication);(5)强壮(Ruggedness)。一般情况下,品牌个性被认为是“品牌资产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建立消费者忠诚度的主要驱动力和打造与消费者良好互动的有效品牌手段。品牌个性提供了与产品相关的属性,能有效满足客户心目中的象征性和情感功能。 (二)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主要是指某个地区或行政区域在产业市场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或商誉,“是区域内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其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凯文莱恩凯勒)。区域品牌与当地政府主打的产业及特色经济密不可分,是某个地域内企业品牌的集体行为,也表现为由区域和产业名称为核心构成的区域产业集群。 国内学者李光斗则提出了新的阐述,分别从品牌市场力、品牌忠诚力、品牌核心力、品牌领导力分析品牌竞争力。本文主要着眼于品牌个性理论,认为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应找准符合该地区的品牌个性元素,并以此为依据打造属于自己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二、松山湖在品牌个性理论分析下所对应的品牌策略 从以上关于品牌的基本理论来看,虽然大量研究都在构思如何品牌,却很少研究品牌个性理论在品牌发展策略中的具体关系。因此,在对品牌人格理论进行细致分析后,本文大胆尝试品牌个性理论分析松山湖这个区域品牌。 (一)松山湖的品牌个性 东莞松山湖作为东莞政府为高校研究机构、高新科技产业、软件研发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打造理想工作场所的重要区域性品牌,园区设置了办公区域、图书馆、博物馆及生活设施配套中心等满足产业功能需要的各类设施,但园区设施的空置率较高,在配套设施完善力度上还需加大力度。 对应如下品牌个性理论的五大特质,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无疑符合五大维度中的刺激(Excitement)维度。紧扣品牌个性理论中刺激(Exciting)这个元素,松山湖应满足顾客及消费者追寻以下几大目标的要求:大胆、英勇、想象丰富、时尚。创业的激情能够激发大胆的需求满足度,但在想象丰富及时尚方面,松山湖的配套设施远远未能达到此种要求。 (二)东莞市松山湖的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本文将从概念创新、功能创新、业态创新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松山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建议。 1.概念创新 松山湖一开始作为创业孵化园,满足了创业者追求刺激大胆的个性理论。但在中后期规划的时候,引入了衣食住行等配套设施,如北区创意生活城和万科生活广场,但在配套上主要注重“食”和“住”两方面,较少考虑来此创业者的“衣”和“行”。因此区域品牌在后期定位应该注重概念创新,逐步把创新的成果落实到筹备、设计、装修、陈列、布置和运作中,和艺术、教育、零售、商业地产等不同行业相融合,紧扣品牌个性理论中刺激(Exciting)维度。 松山湖区域品牌的生命线最重要的基础是吸引人来消费、投资创业,其次才是作为教育产业孵化园,必须先有来源才能更好地规划。松山湖需要充分考虑投资者及消费者对科技园区及旅游景区的功能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休闲、商业、银行、公安、邮电、通迅等现代化的区域服务体系。要把松山湖建成大家乐意来创业、冒险及玩乐的地方,再也不能只提供一个概念,认为配备了基本的酒店、商务配套设施、购物商场及购物中心就可以了,如何盘活存量资源,把现有的设施捆绑销售,同时推陈出新,是松山湖创新的最大障碍及挑战。2015年,松山湖入驻了松山湖华为终端基地和台湾科技园等新兴企业及产业链条,但在基础配套设施上仅有万科生活广场和创意生活城两个以饮食门店为主的概念商城,远远缺少艺术、购物等必备的设施。 2.功能创新 在功能创新上,应该考虑现有设备的重复使用率,包括在原有的中心办公区成立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等新型办公形式,在旅游淡季利用商务会议展览及艺术节等特色活动减少配套设施空置率,不会形成现在周末人多平时人烟稀少的产业空心现象。市场营销需联动各个经济部门,提高坪效,增加会务收入、展览收入及酒店收入,松山湖在未来应该打造成涵盖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孵化园等多元化角色。比如可以在行政中心区改造成的艺术空间欣赏一场当代艺术展,在创意市集和兴趣长廊学习烘焙、绘画或是陶艺课。还能在创意生活城观赏乐队的演出。 3.业态创新 松山湖需要彻底颠覆在周末及节假日客流量较大,创业园无法积聚足够商家的现状,以积聚人气为主要目的,利用互联互通技术创新区域品牌的新模式,把整个创业园的资源通过电子商务、O2O等形式展现出来。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的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来此创业及旅游消费的顾客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在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上,松山湖园区比较缺乏。以万科生活城――松山湖人气最旺的配套商业中心为例,在衣食住行四大模块上“衣”这一块急缺,没有满足本地创业者及消费者购物的需求。而在其他配套设施上,医疗、休闲、邮电、通迅等许多设施还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若想成为东莞未来的标杆项目,除了需要政府的推动力度、落地政策,还需要做出有价值、有底蕴的区域品牌。将投入功能创新、业态创新及功能创新的成本转化为土地的增值,从而实现投资回报,这才能实现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 高新科技论文:高新科技已失,光夜市要在旺地:展文必政府介入 前 言 已十年之久,位於澳新路和庇山耶街交界的文化,於承受不起每月十八元的租金了。此同,位於大三巴耶的屋仔文品展中心,也同因入不敷支大吉。除此之外,在高昂的地和租金力下,大家到的是街巷尾一又一的小老店的消失,一又一金首的珠金行和奶粉泡的房,一又一的文作自租金暴升的工大被迫搬家。 甚是文化意? 最早提出“文化意”概念的英,一般都之“文化”。 自澳特首崔世安於前年的“施政告”中提出“文化意”名之後,“文化意”便始成澳不少人士口中常常“碎碎念”的一事物。 然而,什麽是“文化意”呢?什麽是“文化意”呢?不少人士都知之甚少。 其,上述概念都不是甚“新西”,都是一些存在已久但以“新名”包的“事物”。 型的“文化意”至少包含三特殊部分,此即:(一)意的源泉,即特的意;(二)意生的品或服;(三)可以造富的(服)。 抽象地,所“文化意”,其是指“某些以知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合相科,利用不同的而建的再造新的文化象”。所“文化意”,是指“通源自的、技巧和天等智力活行智慧的生和,以造富和就力的相。” 具地,的文化意是指“要素在商品附加值的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的”;的文化意指“在文化和域作出的作品被商品化入流通段的。同,以追求利目的、生出文化和行交易活也被文化意。” 以合教育科和文化的分,它至少包括:文化、印刷材料及文、音、表演、、影及影、播及、社文化活、育活、自然及境等等。 以最近十年在一方面突起的南定,它往往被“和媒”,包括:、、唱片、播、告、、、出版、新出版、籍出版、信息服、施、、等群,特是(字)技的足步,更些容的作和行有的群,生了比的影。 南政府在展 文化意中的作用 希望展文化意,在初始的段,就一定要造“窗口效”,有政府一定程度的介入,“窗口效”是不可能空造出的。以南例,在文化意最初成的期,有政府部以家力量介入各公共域去支持文化意,是一相普遍的方式。在支持方式上,它可以大致分成一般性支持(即支持所有的文化意)和特定性支持(支持某些特定的)。 南政府在一九九零年代便始在文化意(特是音像品有的)各域基施,培人才,打海外市,提高文化意品的力。以一般性支持例,南政府的支持可以分七大方面,此即: (一)文化意的一般性支持(行地方文化的基建、支持文化振基金的融); (二)文化意容的支持(文化容技、支持掘明星目、支持子容的作、推文化容的出口等等) (三)出版、新的支持(支持媒介教育事、支持出版事海外市、支持首展); (四)播、告的支持(加播影像博、建培字播人才的教育施、召播影像展、支持用於出口的播目的再作) (五)影、、音像的支持(支持振影及海外市、支持召影、支持影的技合和出事、支持漫出口、支持DVD音像) (六)(子)、磁(光碟)的支持(加海外展示、加世界子技大商、支持核心的技、置院的教育程) (七)卡通形象、漫的支持(支持加海外漫展示、支持漫出版物出口海外、召卡通形象)。 南政府的大力催,和影才有可能最近十年洲,把日本和日本影打落花流水,三星手和平板才有可能一而上,超越美果手和平板。 不,南人民自正熙大年代(1961~1979)就已接受和政府的,套南模式是很完全搬到“政府管得愈少愈好”的“自由港”(澳)用的,是一不必的事。 澳展高新科技已在及澳有可能展“文化意”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和接受澳有哪些是不去做也不可能做得成功的,亦即“High Tech High ,Low Tech Low 野”(搞高科技一定失,搞低科技才),澳港以古不,後此染到香港的特。 甚澳如此反乎常呢?然澳的特殊史背景有。其,要成功地展出“高科技”(具是搞好一“高新科”),成功的理由可以有千千,但最主要的因素(政府大力支持、人力源、投金充足且持之有年、境出突然降低之的入契等等),就要一都不能欠缺,而且其出次序,一都不能有,次序一一地。 相反,失的理由可以有千千,只要其中一成立即可。偏偏澳期以都缺少了其中最重要的四,此即:(一)政府的心和支持;(二)充足的金;(三)的人才;(四)契。 以台“新竹科”的展程例,它就是台政府出地出,入家提供各投惠,有系、有、有地、人地打造出的。在“新竹科”最初展的十五年,都是在重,如果不是台局在前、前部李鼎、前行政院(理)的大力支持,捱1970年代的次石油危,“新竹科”根本是有在1980年代中始大大紫,其成功模式散到“湖科”、“台中科”和“南部育成中心”,甚至海岸北京的中村、的深圳、珠海,和江的州。 在珠海和深圳些“要政策就有政策,要人才就有人才,要金就有金”的城市都展起了,在些的包之下,澳今天也就不必去展任何高新科技了。 展光夜市仍是可以考的目 “文化意”展方面,依本人察,目前似乎最成功的是“塔石墟”,由於只申,不租金,每次“塔石墟”召,都有不少社或人捧,把自己造的一些具意的小商品,拿到直入客,非常。 墟是否能如台的各大“光夜市”般,成一澳本地的“旅品牌”,如果地仍然是在比偏客出地的塔石,是有一搭一搭的,是不太容易的。因,一成功的“光夜市”,是不能依靠某地方政府的“花投”和“政策斜”所能培出,往往背後涉到多“非政府的”,自“本土民社”的件和力。 稍微有研究台“光夜市”展史的人士都知道,要“起”一“光夜市”,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客,往往都是那些住在“光夜市”附近的,只能起“中低消”(商品和服)的,以的“鬼生”(包括本科生和科生)。至於夜市有特色,交通是否便利,有外地旅客前,其是次要的。 以本人曾研究和的十台“光夜市”例,它大多都“靠”著一至,人在千到一多人的大院校,例如: (一)士林夜市(大、大、文化大、明院); (二)大夜市(大本部、台大); (三)公夜市(三院、台大、大景美分部、世新大); (四)淡水夜市(淡江大、真理大); (五)石牌夜市(民院及立士校); (六)新夜市(仁大); (七)逢甲夜市(逢甲大); (八)台南夜市(成功大); (九)瑞夜市(高雄科技大)。 有大院校在附近,照搞得有有色的台北夜市、河夜市、永和夜市、夜市、六分埔夜市,高雄六合夜市,一向是地的“墟市”所在,不但近水,更往往是路站或捷站出口所在,交通非常方便,人流密集,有其另外的“支”原因。 而言之,澳特政府如果希望展出一具可持性的“光夜市”,考的是夜市、河夜市、永和夜市、六合夜市和夜市、六分埔夜市些“墟市型”的“光夜市”,而非“士林夜市”、“台南夜市”之“大院校型”的“光夜市”。 具有“墟市”特色的地,澳在去和在都是存在的,但不是在民政署曾提出的西湖。依本人所,澳特政府先考由澳理工院教授卓等人提出的以“葡京喇”一所的“光夜市”建,或者以合作形式和“新口岸人”的博彩者行一下,反好就承下去,反不好便上收,待有利徐再起,可能更加。 (作者系澳事、大教授) 高新科技论文:浅析果树栽培中农业高新科技的应用 【摘 要】果树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果树的生产,并对果树科研大力扶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使全球果树业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果树生产和科研的渗透和影响,更使果树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本文将对农业高新科技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进行详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果树栽培;高新科技;应用 1 前言 1.1 果树栽培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未来的果树种收全过程均将实现工厂化和自动化,这主要要依赖于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将使未来的人工气候果园成为果树栽培的重要方式,不仅能使果树产量极高、果实品质优良,而且成熟期可人为设计而不用受自然气候的限制。 1.2 水果品种选育的突破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将使果树学家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出全新概念的果树品种。即使在自然条件下,果树栽培和分布也可突破原来的地域限制,热带水果如龙眼、火龙果等可以在北方安家落户、开花结果,北方原产的山楂也可在南方种植。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是在现代生物学、微电子学、高分子科学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的首要是生物技术,其次是电子技术和核技术。 2 生物技术 2.1 基因工程 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性状方面,已经获得了一批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以及改变营养成分的转基因植株。这种技术在番茄上的应用成果令人振奋,国内外都已成功地用反义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极耐贮藏的番茄,这种番茄采收后可置于室温下2~4个月仍保持绿色,食用前只需用少量乙烯稍作处理即可使其正常成熟,这种基因工程番茄已于1994年在美国上市。相对而言,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果树性状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由于果树遗传背景比较复杂,重要农艺性状常受多基因控制,有价值的基因不易分离,而且离体培养的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尽管果树上暂时还没有获得有价值的转基因植株,但有效的转化系统已经建立,标记基因已转移到果树体内并实现表达,如在苹果、桃、核桃、葡萄、草莓等果树的基因转移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果树品种展露了光明的前景。 2.2 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 组织培养在果树工厂化育苗和脱毒苗培育方面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如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多年来一直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和推广香蕉优良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七五期间,我国建成了葡萄、苹果、香蕉和柑橘等快速生产线共11条,供应试管苗1千万株。另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培育无病毒苗木方面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南方地区香蕉脱毒苗已大面积推广,北方落叶果树的脱毒苗也已推广应用,柑橘等果树的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国内外在细胞工程方面均作了大量研究,提供了不少成功的例子,如通过原生质体的培养和融合、体细胞杂交、花粉培养、胚乳培养等方法已培育出了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植株,既为果树性状的遗传学特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试材,也为进一步培育新品种准备了很好的原始材料。 2.3 分子生物学技术 80年代和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PCR、RFLP、RAPD等分子标记方法大大方便了基因水平的操作和分析,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还可用于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变态性分析、杂种优势鉴定、种子纯度鉴定、突变体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图谱制订等方面,这些技术已在苹果、香蕉、草莓、火龙果等果树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3 计算机 3.1 在果园栽培管理自动化上的应用 3.1.1 施肥 传统和常规果园施肥多凭感觉或经验。如今,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已在果园施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计算机依据土壤分析和叶片分析结果,结合果园历年的产量记录以及树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计算出施肥的最佳配方和最佳时期,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果树高产优质对矿质元素的需要。 3.1.2 灌水 果树多为较高大的树木,及时灌水对生产高产优质的水果意义重大。传统和常规果园由于条件所限,或靠天吃饭,或灌水方法落后(如淹水漫灌),或灌水时机掌握不当,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现在,在发达国家的某些现代化果园中,计算机也在灌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计算机与田间的水分自动监测系统相连,全天候地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一旦发现果树需水,立即指示联机的滴喷灌设施给土壤增加水分,当土壤水分指标达到要求后便立即停止给水,这样既能及时满足果树对水分的需求,又不致造成水资源浪费。 3.1.3 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防治方面,计算机也在现代化大型果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面积巨大,被称为柑橘的海洋,如果用人工逐株检查的传统办法去调查果树疫情和虫情,显然满足不了及时喷药防治的要求,计算机与高空红外摄影技术相结合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专用直升机在1万米高空对果园进行红外摄影后,在室内用计算机程序对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模拟显像,果园的病虫发生情况顿时就了如指掌了,这种方法对大面积果园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在果实采后处理上的应用 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可是出口创汇的水果比例却很少,这除了果树的良种化程度不高和栽培管理水平低而导致的果实品质差以外,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跟不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发达国家的果实采后处理已实现工厂化、产业化,在不少大型的采后包装厂都有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果实采后包装线,不仅洗果、打蜡、分级、包装等实现了自动化,连选果这样的复杂工序也用电脑程序控制,对着色不好或有病虫斑的果实,计算机控制的机械臂就会自动将其剔除。在这样的包装线上,果实采后处理已相当简单,果实采收后,只需置于包装线的入口处,不一会就可从终端拿到装箱整齐、秀色可餐的果实了。 4 核技术 在育种上,我国早就尝试辐射育种这种新方法了,比如用放射性同位素6Co产生的C射线照射果树种子、枝条等器官,可导致大量基因突变,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我国现在已用这种方法培育出了一些水果品种。值得一提的是,辐射导致的突变性状尽管较多,但优良突变往往很少,而且某些优良突变(如无核)常与劣变(如低产)连锁出现,这为该方法应用的有效性设置了障碍。尽管如此,辐射育种仍是一种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育种方法。 在果树生理研究中,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察果树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已经是一项成熟的研究技术了。 另外,放射性同位素还常用于研究果树体内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情况,也用于研究蛋白质及核酸分子的结构。如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DNA分子(称为放射性探针)与转化植物或被分析个体的总DNA杂交可以探测到植物是否含有与探针同源的DNA序列,通过放射自显影可以观察到与探针DNA互补杂交的片段,并可以测定其分子量的大小。 高新科技论文:高新科技影响下景观未来可能形式的探索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和新材料的研发,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利用最新技术与新材料探寻着新型的景观设计方式。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或对人性的回归越发关注,也有可能追求更高效的生活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预判来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景观形式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景观,未来,科技,人性,虚拟空间; 1 前言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而不断改变,人类的审美态度及对景观的需求和理解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城市中景观形式也会随之改变,本文试图通过对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预判来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景观形式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2 “景观”与“景观设计”的定义 “景观”从字面义上看,指的是地表的景象;而从广义上看,景观的范畴包括了地球上存在的所有景象,而景观表现的是某一场所最本质的特征。“景观设计”是指通过人为的对景观重新排序,平衡或优化场所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土地使用,用于联系自然与人文的方式。 3科技发展对景观的影响 科学技术从各方面影响着当今的景观设计,一方面材料和技术的不断研发为景观带来的变革,而另一方面,也同时促进了人类的认知视角的发展,使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3.1 技术发展对景观设计发展的影响 景观设计从一兴起就受到建筑设计的影响,而对建筑产生了影响的技术也影响着景观。此外技术带来的设计革新,使新景观风格慢慢发展起来。当今设计技术方面的发展包括了三个主要时期,分别是探索期1880-1920年、发展期1920-1960年、革新期1960-2014年。 (1)探索期:这个时期盛行现代主义,同时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此时钢筋混凝土开始使用,工业发展提供的新材料也为景观带来了新的可能。(2)发展期:二战前期包豪斯设计思潮与装饰艺术运动影响着景观设计,而二战后社会经济的稳定使得景观设计处于蓬勃发展期。(3)革新期:此时期的景观设计领域受到了后现代、超现代主义的影响,主张在进行设计时使用当下最前沿的技术与材料[1]。 3.2 科技对景观设计材料更新的影响 技术对景观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材料的运用上,材料在景观中不仅起到视觉和功能的作用,其与设计形式的融合也带来了新的风格。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的研发使设计突破了传统材料的局限,与之前的景观设计比,当今的质感、色彩、光影等具有了明显差异,如金属、玻璃等。而新的再生材料也为生态景观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3.3 科技对景观结构设计的影响 结构设施,及软件辅助设计的发展也影响着景观设计,结构技术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IT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景观逐渐兴起,参数化的设计方式使景观结构较之从前更加合理。此外灯光、工程等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设计的完善,对景观功能、形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4 未来人类的可能生活方式 4.1 第一种可能――生态景观回归 20世纪末,人们逐渐呈现出对工业革命的理性反思的趋势,而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可能,或许会将向着理智务实的方向发展,比如:(1)认识到了生活本质。通过理性地反思生活本质,未来人们将再次选择过返璞归真的生活,更注重健康和功能性。(2)慢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工业社会生活过的人们,了解到了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追求慢节奏的健康生活,未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使这种需求逐渐成为社会共识。(3)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随着环保的理念的不断加强,未来人们会自觉地保护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慢慢偏向于绿色无污染的生活方式,实现最高效的能源利用。(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生活方式感到乏味后,将开始寻求不一样的方式生活,理念的改变使生活方式也更多元化[2]。 4.2 第二种可能――科幻场景出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也有可能扩展到其他领域,或者有了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新的定义。 未来,景观空间扩展上至太空中,下深入海底。实现虚拟景观的普及,通过虚拟景观的技术人们能随时随地能穿越不同空间和时间,虚拟数字化生活为人们习惯,IT技术进入第六感时代;虚拟全息景观全面普及。建筑融入景观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时全球升温海平面上升,石油资源极少甚至已耗光,汽车数量剧减或消失,新型能源的利用开始普及,出现氢能车;超导体磁悬浮技术成熟,人类将拥有自己的UFO,空中飞行器乱飞;同时地下交通系统逐步完善,并且多层地下车道开始盛行。人们生活更注重人文关怀,用新型材料技术进行景观设计时,更注重情感、场地、文化的紧密联系,使技术与艺术、文化、自然完美地结合起来。 5 未来景观的可能形式 决定景观空间构成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分析,来进行未来的景观形式预测与探索。也许生活方式会向返璞归真的方向发展,又或者未来人类将在虚拟的世界里高效地生活。 5.1 回归的景观――对应第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具体表现如下: (1)以人为本。在保留传统的地理地貌环境、文化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空间设计,对景观环境进行调整设计而非重新设计,留存下空间原本的记忆。(2)传统文化和科技相结合。在运用科技进行设计的同时考虑文化的因素,在设计中通过艺术手法引入文化元素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3)生态设计成为主流。景观设计时将整个生态环境作为设计对象,遵从自然的法则。(4)现代艺术的融入。艺术领域各个方面都可能与景观表达方式相结合,衍生出新的景观风格,使景观具有时代性、艺术价值,甚至哲学价值[3]。 5.2“虚拟化”的景观世界――对应第二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在未来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出行交通工具发生了极大变化,未来的景观可能包括: (1)虚拟景观:城市此时将处在一个整体的信息网络里,这时时间与空间已经无法限制人类的信息交流。人在城市中观察到的仅是虚拟的景观空间。全新的技术、信息化、数码化将带来全新的体验。不过虚拟技术和现有景观必须融合完整,在不同地段实现不同耦合效应,并且要在尊重现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2)快速景观:时间会越来越宝贵,人们可能将选择利用技术越来越先进来缩减在交通上的时间消耗,这就需要城市有容纳快速交通工具的一系列高速走廊,这些快速交通方式,在未来会构成快速交通的主体。快速交通景观是在人达到一定速度时观察到的视觉景象,具有动态观赏性,导致欣赏快速景观与平常方式不同。 (3)地下景观:交通方式的改变和空间利用的改变,以及人类探索心理的驱使也许会使人类开始向地下空间进军。这时候地下景观必定要满足人使用地下空间的景观与游憩需要而开始产生。 (4)多层景观:多层景观的存在有利于空间的利用与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随磁悬浮技术的成熟,飞行器变成主流交通工具,地面停车楼和空中供能站的设置将全面普及,响应环境的生态与视觉诉求,垂直景观有必须存在的理由。多层绿地主要是基于这一设想,依附于停车楼和空中交通来做景观设计。 (5)零耗景观:在未来修复和可持续应该会成为景观设计的主流,可持续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就是平衡。输出等于输入就能实现景观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设计,低碳景观。 6 结语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景观设计的探索,在视觉景观效果和功能上求新,对于景观的定义也不断更新。在使用新的技术材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确立科学理性的精神,这样才能正确运用新技术,找寻到未来设计的可能性发展方向,而新技术产生带来的新的科学的方法与精神也需要同艺术相结合,最终共同用于景观设计的发展。 高新科技论文:高新科技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应用分析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也逐渐的应用到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而对于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是本文所需要探讨的。笔者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分析太阳能在新能源的开发,主要阐述了建筑中的节能措施及探讨了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 高新科技 自古以来,建筑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空间居住环境,同时也是组成城市的最主要的物质部分。建筑对于人类来说,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生存环境和居住空间的好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好坏。而如何才能保持一个相当美好的环境呢?毋庸置疑,这就需要我们付出和消耗很多很多的能源和技术甚至于精力来维系。因此,如何寻求一种新的既能够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又能够节约成本是未来建筑居住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1.建筑节能领域的现状分析 根据权威数据的显示,在我国,全国总用能耗的1/4都是通过建筑能耗而消耗掉的,处于消耗能的第一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的人涌进了城市,也推动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建设。而众所周知的是,每年在城市和农村的新建房屋基本可以达到12m2 亿,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耗能来完成,尤其是建筑物的耗能。最为明显的就是空调耗能和建筑采暖设施在进一步的扩展。据统计,在1994年国民经济处于尚未完全发达的阶段,而居住建筑还处于不供应热水的情况下,我们的煤炭消耗为1.54亿 t标准煤,仅此一项,我们就消耗了全国能源资源的11.5%左右,是20% 以上的全社会的采暖消费支出。而更有甚者,位居相对较为寒冷地区的城镇,其建筑能源的消耗几乎占到了所在地能源消耗的50%。在全球很多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因为其经济水平高,其居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而其建筑能源的消耗也占据到了接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间。可以见得,建筑能源的消耗不仅仅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更是全世界需要重视和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首先提出建筑能源节约是在1987年,国家颁布和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这是我国建筑节能的标志和标杆。到了1996年至1998年,我国每年所建设和完工的节能型居住建筑达到了1.5 m2 亿以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累积建成完工的节能型建筑已达到了10 m2 亿以上,而新型的墙体推广建筑材料建设达到了11.26m2亿。即是建筑面积是如此的客观,但是相比较当年的城乡住宅建设的总面积而言,仍然是微乎其微的,只占到了1%左右。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的存量建筑每年都还在消耗着大批量的能源,这些房屋建筑也是急需要进行节能消耗改造的,因此来说,我国的建筑消耗的节能建设工作仍然是非常艰巨,压力是非常大的。 2.改善节能居住建筑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通常来说,对于居住建筑的耗能的节约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节约能源利用率,也就是通过能源的控制,从消耗能源的主体,即空调、供暖等相关系统的效率提高以及尽量避免和减少居住建筑本身所消耗掉的能源;二是开源, 也就是通过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来避免能源的浪费和消耗。 首先,通过节流,我们可以运用下面的措施: 2.1提高效率 这里主要指的是相关的空调、供暖能方面的效率,它主要是包括了相关设备自身所具有的效率、传送管网的效率还有统计用户端、调控室温装置等,而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单单是统计用户端和调控室温技术这一块,就能够在区域供暖的系统里节约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能量,对于效率的提高和能量的节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2提高建筑自身能量消耗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来对居住建筑进行整体上的结构性的维护。比如说,通过一些经济而又高效的耐温材料和先进的技术构造来进一步的维护和提高居住建筑的整体保温效果和密闭性能。在这里,为了能够保证一个相对良好而又卫生的室内条件,既能够通过恰当的通风设计又要能够设计配备恰当的能量来维系结构中和室外所浪费掉的能量。就拿我们最普通和熟悉的耗能较为大的外部窗户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透光材料把单层的玻璃发展到利用镀膜和中空玻璃。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和技术既可以提高外部窗户的保温效果,又能够进一步的保证了外部窗户隔热性能。 2.3提高保温隔热等建筑构筑材料性能和技术 熟悉居住建筑的都知道,在外墙内添加保温层有着很多的优点,而且具有方便施工,确保保温界面不受外部气候剥蚀的明显特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内部的保温最容易形成一些热桥,迫使内部结露,而内部的墙面装修最容易损害保温层。再者,因为保温层布局在室内一侧,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室内的热惰性,而布局在外墙的保温相对于内部的保温就显得很有优势,它可以相对避免热桥的发生,保温效率也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而居住建筑消耗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和发展太阳能,其优势相当明显,它的主要作用可以较多的节约常规能源,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甚至可以替代部分的常规能源,进而可以减少一些常规能源譬如燃用矿物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洁净能源,在居住建筑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利用价值,而太阳能在居住建筑上的利用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 3.太阳能源的利用 既然新疆有如此优厚的日照环境资源 现笔者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经验,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太阳能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利用进行一些构思和探讨。 3.1太阳房的设计构思 关于太阳房的设计和生态节能技术,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中心大楼设计都有应用,根据实例,笔者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居住楼的设计中,利用最顶层为跃层是住宅,阳光较为充分,所以参考设计了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可以单户独建,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 3.2集热蓄热腔设计 太阳光在照到实体墙时,会使墙壁升温,升温以后被加热的空气就会流进室内,冬季人们感到室温过高时,可以关闭通风口,当人们感到室温较舒适时 关闭通风口内侧盖板打开外侧盖板 将多余的热能贮存于墙体内 入夜或阴天时 关闭通风口外侧盖板 打开内侧盖板 贮热墙释放能量以保持室温 这样的集热蓄热墙有很大的蓄热表面积 故而太阳能利用率较高 且使用操作又较普通花格蓄热墙方便。 4.总体设计与构思 笔者在构思之前,根据新疆现有的气候特点和情况,着重在小区的环境、小区功能、居住建筑风格、太阳能的利用等,再加上综合效益当各方面做了较为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创造一个方便 安全 舒适的居住小区环境。 5.结束语 在笔者看来,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充分的利用到建筑节能里面,既能够保证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又能够节约常规能源。更好的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服务。 高新科技论文:同城区域间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空间支撑和政策环境对策分析 国家发展战略在某个地区叠加,会给给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武昌区作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积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支撑的“1+4”产业格局。但随着同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快速发展,武昌高新科技产业的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所凸显。分析武昌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环境条件和空间支撑区域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益于武昌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扶持政策和良好的空间支撑环境,促进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高新科技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其税收贡献率和相关产业带动性并不高。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技术优势不明显。 (1)武昌区计算机软件业发展不快,计算机优势发挥不够,未做强做大,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2)电信产业一枝独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垄断现象较为严重,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4)计算机服务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武昌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不理想 (1)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2)园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对有关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指导不够。 (3)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大。 二、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从广义而言,可分为三类:园区、专业楼宇、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 (一)园区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小洪山、石牌岭、凤凰、白沙洲。 截止目前,武昌区建成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湖北机电科技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4个园区,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其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物业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其他五个园区的物业总面积仅8万平方米。 (二)专业楼宇的建设现状 专业楼宇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楼宇内某行业企业占到60%以上;二是规模大,即企业数达到20家以上,楼宇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产生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层次高,该行业必须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四是带动力强,能带动楼宇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该标准,目前武昌区高楼林立的中心商务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专业楼宇。 (三)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的建设现状 近来年,武昌区采取“政府扶持、院校共建、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空间资源,大胆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目前,利用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建成的产业园区仅有湖北机电科技园。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分析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武昌区出台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武昌区主要在财税和房租补贴这两个方面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激励政策,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等。三是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加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开展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在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东湖高新区再给予适当支持。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武昌区出台的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仅有3个《办法》和2项较为具体明晰的政策措施,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相比,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武昌区远不如东湖开发区。 (1)武昌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政策、产业园区发展激励政策,均因门槛设置过高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未能在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武昌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不够细化,只有一个笼统的《武汉市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没有涉及各级各类科技担保、风险投资、贷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3)武昌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予以政策支持不够准。资金充足是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融资政策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促进武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产业园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武昌――这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之区,整合地区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是中心城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区。(2)围绕产业链打造,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通过规划引导和专业化产业定位,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入驻聚集。(3)加强对城中村产业用地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高”的专业楼宇,改变城中村的产业发展停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的传统服务业的现状。(4)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高新科技产业与空间支撑建设利用的整体规划,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组织对地区主要产业及分布、企业集聚情况及产能、优势核心技术及产业支撑龙头企业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按照重点支持产业编制《武昌区高新技术产业目录》,创建和扶持高新科技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推动规模化发展。(2)选择性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每年遴选一部分符合武昌区重点支持产业范围的中小高新科技企业,采取融资支持、产业化项目资助两种方式分类予以支持。(3)积极引入社会金融机构参与武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社会金融机构对武昌区初创型科技企业、拟上市企业予以风险投资。(4)制定实施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一是鼓励高级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奖励政策。二是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入选区人事、组织部门科技、管理人才计划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资金支持。(5)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费用所得税收抵扣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二是对社会力量资助技术创新的研发经费同样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高新科技论文: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中关于对城市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城市文化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创造”正逐渐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中国创造”所包含的内容中最惹人眼球的部分是伴随着创新而来的高附加值,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经济方面的回报,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潜力的释放。一大批怀揣梦想,充满活力的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但不管怎样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市场价值是他们的核心内容。这种现实的要求让政府、企业、开发人员等各方要素聚集在了一种平台上――高新科技园区,这种结合的有效性已经被国内外的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美国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都是这类奇迹诞生的地方。虽然各个高新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多样,命名方式不同,但这些高新科技园区的共同特点却显而易见:聚集着大量的社会精英,朝气蓬勃,具有冒险精神,富有创造力,引领科技发展。 “截止2012 年底,我国已经形成105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分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就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看到,从北到南三个园区因不同的城市文化孕育出的独特个性,让他们成了所在城市一张张响亮的“名片”。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同城市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推进我国其他地区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提供理论依据。 1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曾珊, 2005年本科、201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讲师,曾任职于深圳多家广告设计公司。2013年,指导的学生作品“Gift”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平面广告类金奖。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 不同的人在各自角度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要问从哪些角度来评价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好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归类后大概有以下几种:(1)政府角度:区域开发、城市竞争力、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角度较宏观。(2)企业角度:重点在经济范畴,看重其发展的实力和潜力,而非文化或美学角度。(3)学者角度: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看重起形象与文化的关联性。(4)媒体角度:政府管理、行业活动、市民行为等,注重其风貌和个性。(5)员工角度: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工作氛围等,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6)市民角度;园区环境、建筑风格、节庆活动等,是孕育城市文化和园区风格的深厚基础。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越复杂的综合体越难以用文字语言来全面描述。人们对这些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可以说还比较模糊,需要辅以有效的视觉语言来更好地展现这些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这些梳理和引导过程就是园区形象塑造的一部分。塑造良好的园区形象,对内能增强认同感,对外能提吸引力,进而对园区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影响。因此,高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很有必要。 2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性 不管是文字语言还是视觉语言,对某件事描述得再多都难以尽善尽美,反而容易把人弄糊涂。从传播的角度来说,简洁的内容更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准确度,不断重复这种相对简洁而准确的信号,就可以达到较高的强度,这个信号因此变得清晰有力。按照这个想法,对高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就需要找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以点带面,更容易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清晰有力的形象。那么高科技园区在形象塑造中树立个性是问题的关键。 因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地已经建立起数量众多的高新科技园区,地区间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到更多优质资源,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各地不仅在包括硬件设施在内的“硬环境”上狠下功夫,更对文化生态所孕育出的“软环境”投入了大量关注。这些不约而同的选择表明,高科技园区的形象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高新科技园区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当然与城市的形象密不可分,城市形象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城市文化,这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与硬件设施堆砌出来的“硬环境”不同,“软环境”中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在短期内能够靠“赶工”完成的。在同质化情况严重的今天,能够更多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追求的高科技园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人才是保持园区活力常在、健康发展的能量。人气集聚的地方往往能够带来更多财富,实现更大梦想。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除了加大硬环境建设的投入,还需要注重其文化软实力的释放。用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注入个性。 3高科技园区形象塑造中对城市文化的体现 高新科技园区形象的塑造并不等同于形象设计,他是将园区发展战略、资源配置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协调好政府、企业、人员等多方面关系,涉及的层面更广,问题更多,所以他的这种特殊性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建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CIS是从策划的角度进行理论探索并推动实践,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MI)、视觉识别(VI)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各个模块的目标明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这种方式有可借鉴之处,但直接搬过来显然行不通。 企业高层制定合适本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发展规划并执行,策划的好坏和执行的力度决定其成败。在这种情况下,上至企业的发展理念下至员工的衣着都要执行相应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这的确可以解决许多形象塑造中的棘手问题,但是对内部人员的个性和发展来说,存在一定时间和领域内的压制。牺牲部分个体利益换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有些时候是必要的,但现在许多企业也意识到这种高效模式让人感觉冷漠,正积极调整,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园区内的企业和人员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和梦想而聚集在一起,这种构成与企业内部的构成相比更为松散。强力推行某种策划和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对园区的形象塑造时要明确园区中各个参与者的地位问题,大到政府小到个人都应得到足够重视,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为园区的建设提供和谐良好的环境。个体的梦想都得以实现,集体的梦想才能算真正实现。 高新科技论文:论高新科技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建筑新材料、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高新科技和材料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业的领导者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好、更大的发展平台,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在建筑设计上多下功夫,在保证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国际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要做好建筑的设计方案工作,使之运用现在的高新科技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自身企业在本行业的先进水平。毕竟,在一个建筑工程中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工程的首要和基础,好的设计方案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成败。 【关键词】建筑设计、高新科技、建筑工程 新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城市建设也随之得到飞速发展,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逐渐显现。建筑的设计并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并同时为大规模的教育学习、文化生活、商业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等人类生活的多方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利。现代社会,作为建筑师,不但要设计出有形的设计方案和相关图纸,研究建筑设计所需的现实空间,而且还要不断研究出在建筑设计中高新的且隐形的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建筑设计师不断寻找着美学和工程施工相结合的最佳设计方案,并不断在工业的建筑设计中建立属于人类美学和基本需要的工程学概念,从“以人文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出发。一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可以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一个机关单位、或企业公司的建筑设计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该单位或企业公司的工作作风和待人处事之道。 可见,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建筑的设计不仅可以代表个人、企业、单位或公司还可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形象。那么,要想提高建筑设计的美感和高新技术含量造福于民,我们就应该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好新时期的高新科技,促进建筑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整体提高。 一、高新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所处的地质环境还要考虑建筑所处地周围的环境。例如,建筑所处的近地风环境等。对于风环境,建筑师一般情况下是凭借其以往的主观经验对建筑物的通风性进行整体上的浅显分析,这样可能会导致,实际的通风效果与设计方案中的通风效果不一致,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建筑的通风效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促使城市中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物的纷纷出现,这会造成高层建筑物周边地区的近地风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或单位都喜欢将广告或宣传服悬挂在建筑上,这会对周边的路人或居民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建筑师仅单纯依靠本身的经验很难设计和保证好高层建筑物周围近地风环境的安全,此时,如果采取高新计算机模拟的策略。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的处理好建筑物周围近风环境的相关报告与数据,相关的设计人员就可以对风环境有个较为全面且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对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使其建筑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更加符合建筑的安全与舒适、美观的整体需求。 在我国现代经济建设不断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应用高新科技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建筑设计师自身设计方案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更好的从整体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新太阳能科技在新时期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 建筑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产业,同时也是消耗能源比较多的行业之一。特别是例如:现在作为居民住宅,不但要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好住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追求着建筑的美观和谐。要充分满足审美和居住的双重需要,就要求建筑设计者要站在自然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而满足客户的需要,即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高科技的绿色、清洁能源,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做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的具体条件,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节能,环保的建筑。 太阳能作为绿色清洁净的能源,对于建筑行业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截止目前,太阳能清洁能源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及太阳能暖气等,但是,因为太阳能发电的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致使造过高,所以不适合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不过,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因为其的便利、环保、大部分地区容易实施,在建筑设计中的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推广,成为建筑设计供水、供热领域中运用的重要绿色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由热水供应系统和太阳能集热系统构成,包括了贮水箱、循环管道、太阳集热器、热交换器、支架、控制系统和水泵设备等。作为建筑设计师,要做好建筑设计领域中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建筑设计师要在思维上改变自己无节制消耗的思想观念,要建立并解释绿色、环保建筑的思想理念。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把清洁能源的思想创意充分的与建筑设计有机整合。 其次,作为建筑师要明确,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太阳能集热系统是设计的关键,所以要想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设计师首先要以先尊重权威的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为前提,在加以结合数据中的相关性能参数,再根据所设计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象条件与太阳能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设计,以达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在了解并明确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关键所在后,已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与结构的基本构造,但是,在很多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并没有给太阳能热水器一定的预留空间。这会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领域中的推广与发展,所以作为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太阳能热水器需要预留的空间。 最后,为保证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合理,建筑设计师和相关建筑设计单位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单位都应做到通力合作。与此同时,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应该做到满足建筑功能和防护的相关要求,达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 所以,因为建筑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而且能源也是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命脉。随着常规能源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致使闯关能源的日益枯竭所带来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告诫我们应该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高新科技对建筑设计进行不断的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整体发展。 高新科技论文:浅析施工技术与高新科技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技术与方式及设计对整体建筑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分析施工技术与在施工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全面推广工民建施工高新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低碳建筑;高新科技 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建筑技术中的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建筑主要施工技术 1.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1.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1.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1.4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低碳建筑”低碳建筑采用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低碳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时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 2施工阶段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基本技术条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 2.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3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3.1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 :①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②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③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2 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 、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②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③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3.3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 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4施工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 4.1 推行工民建施工目标责任管理 工民建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周期一般比较长。这就要求工民建施工单位必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抓好各个环节之间的互相衔接,确保整个工民建施工工程的全面推进。由于目标责任管理是顺利完成工民建施工项目指标与质量的根本保证,因而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要善于针对整个工民建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质量、要求和难易程度,结合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严格目标责任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确保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范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4.2 健全工民建施工监督监管机制 监督监管机制是确保工民建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工民建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很多工民建施工安全与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监督监管不够到位造成的。可见,健全工民建施工监督监管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工民建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并落实到整个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把对工民建施工的监督监管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扎实抓紧抓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3全面推广工民建施工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保证工民建施工质量、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工民建施工单位一定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引进先进、高效的高新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积极运用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做到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着力提高工民建施工效益与质量。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工民建施工单位运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工民建施工单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控制。 5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有更多优良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到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新科技论文:浅析高新科技在博物馆动态陈列中的应用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博物馆陈列过程中,高新科技与动态陈列的有机结合,是博物馆展览方式的一种创新与变革,这也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高新科技在博物馆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与误区。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 动态陈列 高新科技 应用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荷兰著名博物馆学专家冯·门施曾经指出:“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动态陈列中展品所负载的信息,需要观众触摸和操纵展品,参与到动态陈列中来,实现与展品的互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在展品运动中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诚如其所言,博物馆在动态陈列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力、热、电、光、声等高新科技手段,给厚重、晦涩、难懂的各时期历史文物披上了现代的外衣,使展览增添了高科技的诠释手段。这样可以打通与市民交流的捷径,让博物馆变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忆,从而在陈列中达到激发群众学习、探索和创造的目的。虽然高新科技的运用可以丰富博物馆布展的形式和手段,现代时尚的元素诠释神秘而悠远的亘古文明,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高新科技项目使用得越多,博物馆经费开支就越庞大,各种设施的维护成本就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就越快。笔者认为:高新科技在博物馆动态陈列中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以其鲜活的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博物馆在动态陈列中,我们要结合当地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陈列与高新科技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彰显当代博物馆的实力与魅力。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脚步,高科技产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让以“文物来说话”、展现历史文化精髓的博物馆,在新建或改造时,都会看到高科技项目的影子。可以说,博物馆高新科技的应用,极大拓展了陈列设计的方式与手段,丰富了陈列设计语言,使博物馆陈列中有心展现、无形再现成为一种必要的可能,也是一个博物馆提升自身功能的辅助手段。声、光、电、热等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代博物馆应用的高科技手段之一,它通过计算机能够精准地虚拟各种听觉、视觉、触觉效果,使观众走进博物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神秘的海底世界、古老的原始森林、气势恢宏的抗战场面,在这种环境下,观众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与高科技对话、互动,感受高新科技带给观众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可以在这种“现实”的环境里,探索各种科学与历史问题。博物馆高科技项目的应用,是展示科技魅力、人类智慧的重要媒介,是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优质平台。随着我国对相关历史、文物不断的深入研究,国家考古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将会以动态代替静态,以进行时代替过去时,这也必然促进高科技项目的研发与更新,以便能用更加新颖独特的创新手法,深入浅出地展现文物复杂的制作工艺及流程,精练地概述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从而在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达到最佳展示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博物馆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优质平台。 在当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恰当地使用高新科技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陈列内容,拉近文物、历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表达陈列意图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主要有两种:静态陈列和动态陈列。对于那些珍贵艺术品、珍贵历史文物等静态文物,以静态陈列更加适合于群众的观察、欣赏和回味。在博物馆运用高新科技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尺度,注重个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陈列展览中,一个以历史文物为主的博物馆,从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要更加注重历史的凝重感。高新科技运用的过多、过滥,容易破坏陈列的整体氛围,设备的运行、负荷强度、操作流程、后期维护等都是每个博物馆考虑和重视的问题。所以,高新科技要不断研制与开发,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转换成新的科技成果,为陈列展览所用。假如我们满足于现在的高新科技的一般应用,不注重研发新的手段,多媒体等高新科技将在博物馆失去其生命力。光、声、电等高新技术的运用,只不过是博物馆吸引群众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往往一些很传统的手法(如静态陈列)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博物馆在陈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高新科技运用的比重,慎重地选择好最适合本馆需求的高新科技项目,切忌喧宾夺主,力求恰如其分。在博物馆陈列中,高新科技永远只是其展示形式的有益补充,处于辅助陈列的从属地位。博物馆的陈列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观众不同的需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各选所宜,或动、或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发挥陈列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创造能力的功用。 高新科技论文: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与时俱进 摘 要:高等院校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与拥有者,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向传统企业的渗透、改造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快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向社会大面积辐射,是高等院校科技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过去的岁月中,高新科技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时代的步伐、党和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更辛苦积攒高校中的地位,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基本思路等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在新世纪,应该对此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开创高新科技产业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科技产业;解放思想 1993年是新中国教育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初,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20世纪90年代高等院校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科技、文化等体制的改革,迎接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挑战,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路子。高等学校应当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如何使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需要,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多快好省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虽然这一段文字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明确地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目的。其中主要观点就是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迎接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挑战,要使有限的教育投入返回最大的社会效益。 1993年末,原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高等学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向传统企业的渗透、改造可以发挥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国家促进产业高级化和普遍增加商品技术含量的一项长期方针。如何加快高校科技工作改革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国家各类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计划,探索产学研结合,走科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向社会转化技术、科技成果的同时,各高校选择其中一部分加快在高校转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各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方面。抓好了,可以利国利民利校。对于这种形式,应当看到它对社会的示范作用,它对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它对相关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头作用,它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起的实践基地的作用以及对学科、专业调整的反馈作用。 转眼之间,20世纪90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高新科技产业又处在了新的世纪中。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高新科技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发展缓慢、步履艰难。高新科技产业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基本思路等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在新世纪,应该对此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开创高新科技产业的新局面。 一、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促进器 回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就可清晰地看到高等教育不是“空中阁楼”、“孤芳自赏”,而是紧密地与社会发展和技术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近代的高等教育发展于欧洲,已有八百年的历史。联想到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出现在欧洲,这中间的联系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欧洲的大学都有两个特点:(1)大学建立在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这说明了教育必须与生产相结合,也是人类历史上把教育与技术、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的最初尝试。(2)按照工业需要设置专业,这也说明高等教育实际上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产的分工而得到发展的。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的奴隶主,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于是一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适应新兴的资本主义的需要。许多大学相继建立,于是在20世纪初,在美国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所以工业革命中心的转移,完全是由于教育中心的转移。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没有担负起这种转移的地方。此外,美国政府还积极鼓励兴办州立大学,这种学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在办校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应用,强调综合学科,强调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在美国的产业革命影响之下成立的。这所学校从建校之初就强调应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把学校教育与国家需要相结合起来。至今,这一思想还是该校的特色。 日本的高等教育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他们更强调大学与社会的结合,教授与企业家的结合,科技成果与商业产品的结合,因此,使得这个资源贫乏、国土只占世界千分之三的岛国变成了一个经济强国。综上所述,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发达国家在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二、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不可否认,中国的高等教育除受国外近代高等教育的影响外,还受着传统的封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做官”等封建思想还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因此,高校科技产业化步履艰难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的封建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教育目的上,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把学校仅仅局限为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把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放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而且认为传授知识是正业,与生产结合是“下九流”,“下里巴人”。 再从历史看,中国开办高等教育的时间很短,总共只有一百年多的历史。而在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相对稳定是时间很短,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也有几次大的折腾,如五十年代全盘否定英美,而全盘照搬原苏联的教育制度与模式;1958年又犯“左”的偏差;十年动乱中又全盘否定“十七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稳定时期。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清晰的高等教育体系。实际上,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大学和社会之间反复反馈调整的结果,不是事先被人们设计出来的。其次,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本质上还残留计划经济模式的色彩,只考虑教学的统一要求,不考虑学生还应有的其他的要求。再有就是对教师的片面的理解:你的科研好,则一定是占用了教学时间与精力;你一定在教学上花的精力不足,所以,你的教学一定不好,那你一定不是好老师,全盘抹杀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否定了教学必须有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支撑的必然性……。事实上,教学倘若没有科研的支撑,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大学老师讲课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本宣科。国外的大学教师一般都有休假制度,但这个休假并不是让他们去休息,也不是让他们去听课,而是让他们到条件好的研究部门去搞科研,到企业去搞成功应用。 三、高校科技产业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是很不稳定的,而且还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应当看到,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另外,我们应当彻底地摒弃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封建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抓住当前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机遇,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科技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产业改革,实现高校科技企业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在工业化社会,社会是以重要的工厂为中心形成的,甚至整个城市都是围绕着一个大企业形成的。而在当今信息社会,在国际剧烈的技术竞争中,以大学为中心,联合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开发的研究与生产,已经成为世界上值得关注的发展模式。目前,在发达国家,多数工业区都出现了一个或几个大学的周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现象。在那里,大学不仅是人才的来源,更是信息、知识供应的基地;教授兼工程师,企业技术人员兼任教授已经是普遍现象。联想到目前许多人对中国的高校科技产业还持否定态度,还存在着一律与偏见,甚至还采取不鼓励、不支持、不参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不正说明我们肩上的担子还任重道远吗? 目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又一次向我们涌来,中国的高等院校再不能失去这个良机了,抓住了这个时机,高校就能发展,就能前进。所以,我们不能把在高校中发展科技产业当做权宜之计,而是要把它当成一种历史责任,当做是高等教育适应历史潮流的一项重大举措。 高新科技论文:高新科技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现在社会知识和经济都在飞速的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国家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势,提供了最主要的原动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趋势蓬勃向上,它们带动了中国人民的科技精神,实现了由科研到最终成果的过渡,并且给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国民科技企业的发展并不像我们眼睛看到的那样,在其背后也有一定的障碍,对于高新企业来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其最主要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全面系统的对高新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现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新科技企业 融资问题 借贷 解决对策 一、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特点及前景 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与传统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点,因此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出现的问题,要想正确解决问题,了解其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新科技企业的特点: 第一,发展迅速,规模大,投入高,现在高新科技企业广布全国,发展趋势日新月异,规模广大,以中关村为代表。在投入上,高新科技产品由于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其生命周期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而缩短,在前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知识技术等去不断的追赶世界的潮流,较高的投入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第二,高风险,企业投入创新研发中的财力、人力、物力可能会由于缺乏技术上的发展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滞不前,就会造成较高的失败率,是企业濒临破产等风险。 第三,高收益,一旦企业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那么这个企业就可能会垄断整个市场,并且产生较强的扩张,产生较高的收益。 第四,具有较大的人才优势,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大学学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人才,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为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支撑。现在人才进过实践以后进入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每个人才都具有丰厚的底蕴和发展潜能,中国重视教育活动对以后的人民、企业都有着较大的好处。人才优势是企业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企业也应该吸纳海外的留学生,给予他们丰厚的条件,留住他们,让他们为祖国做奉献。 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景及建议: 第一,高新科技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去除传统经济留下的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等弊端,充分发挥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力量。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因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储存的资源力量,把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组,以便发挥最有效的力量,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的竞争,在世界国际上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位。 第三,资金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和血液一样重要。进过笔者的研究发现,许多企业都是因为确实资金的缘故而止步于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此多方开辟资金来源,解决资金问题,是发展高新科技所必需的。 第四,提高技术含量,发展创新研发,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现在大多数高新科技企业使用的依旧是国外的技术,国外的材料器件,企业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重视科学研发的投入。 第五,人才必不可少,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人才是企业的动力,好的人才有丰富的知识、专业的知识素养、敬业的精神,才可以为企业做出较大的贡献,所以企业要吸纳人才,并留住人才。 二、高新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 融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新科技企业面临的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资金短缺已经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所以解决融资问题是当务之急。 第一,科技资金缺口较大。国家为扶持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每年都会投入高额的科研经费,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却是相反的,逐年下降的生产总值让国家财政的投入入不敷出。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基础,不得不中断科技的研究。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开发和成果的转化。 第二,投资与融资途径过于狭窄。我国科技资金来源构成大体为:银行贷款15%,财政性拨款27%,自筹资金43%,委托开发等资金15%,可见科研资金来源十分有限。虽然现在多渠道融资已经代替了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但是企业资金依旧紧张,使大规模的科研活动难以进行。在此同时,银行对风险较大的科技投资有很大的顾虑,不一定会给予融资贷款资助。 第三,投资融资体系制度有待建立完善。科研开发到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要进过一系列的流程,里面有诸多因素会造成科研项目的失败流产,例如:管理水平、市场变动、成本结构、资金调动等。而科研项目的失败流产就会直接给投融资者带来利益上的损失,甚至更大的风险危害。这也直接影响到融资者对科研事业的热心和信任度,也有可能造成其他投资者对科研项目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融资体系制度,并且有效规范的实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科研风险,刺激投融资者的信心。着将有效地促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高新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法 目前国内有多种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私人借贷、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政策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其中自筹资金和中央地方科技投入是最主要的方式。下面给出其他几种可供选着的方式。 第一,银行贷款。对于拥有先进技术,需要长时间科研,并且投资金额较大的工业或者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可以向中国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行贷款,进行科研项目的继续开发研究。民办高新科技研究企业可以向城市合作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贷款。如果企业研发的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较大的投资而一家银行有无力贷款的时候,企业可以申请向多家银行进行银团贷款。 第二,各类投资公司。这类投资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投资机构,通过对科研项目进行合资或股份制来资助企业。这类融资方式适合于那种投资少、市场广阔、资金流动回收较快、有较高收益的科学研究项目。 第三,金融租赁。金融租赁是出租人购置承租人所需的仪器、设备、机器等生产必需要素,在租赁给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一种中长期融资方式。金融租赁可以减少承租人购置设备的中间环节,后期可以根据开发研究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租赁,具有灵活性。但是,承租人需要支付高于贷款利息的租金,所以承租人一定要提前权衡利弊。 第四,创办高新科技股份制企业。这种方式是解决高新科技企业资金缺乏的有效途径,它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确定了一条新的道路,其中最优组合是科工贸的组合,研发、生产、销售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通过资金快速回收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第五,利用外资。资金的筹备当然不仅仅只限制于国内,借用外资,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仪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有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外汇来维持发展,可以通过中央部门争取到外国政府的信贷。 四、新型融资渠道 融资不仅仅在局限于原来老旧的方法,依旧可以变更,开拓出新的更有效的方法。一下介绍几种新型融资渠道。 第一,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在我国最主要的融资途径是银行贷款。根据中华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通则》,如果银行要借贷给企业,则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担保物,鉴于实际情况,高新科技企业贷款的风险已超出了银行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银行对其贷款都很严格和谨慎。所以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为高新科技企业进行担保,解决融资问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第二,建立风险创业投资基金。许多企业家都止步于高新科技,因为他们无法预知高新科技产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危险。在一些国外的企业家看来,风险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在科技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需要政府和人民一起参与,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而有不同的风险投资模式,如果这种风险投资模式建立完善,并加以有效的利用,那么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 第三,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技术和资本的交接,建立健全使资本市场和投资渠道多元化,它给高新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提供了多种选择,不再单一的按照传统模式发展。1999年12月,上海科技产权交易所正式建立,为风险资本的进入和推出提供了保障。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交易中心,为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结语 高新科技的发展是世界潮流的趋势,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知识、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由于高新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太大,资金缺乏就成了一个难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高新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探析,可以给一些处于困境中的高新科技企业一些启发和帮助。 高新科技论文:浅析高新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摘要:针对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高新科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以使高新科技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趋同。 关键词:高新科技;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期权定价法 一、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在高新科技企业产权转让及兼并收购中,企业的购买方和转让方都需要估计企业公平合理的价值,以便双方在各自对同一企业的不同估计结果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从而达成最终的产权转让或兼并收购要约。对于一家高新科技企业而言,能够公开上市意味着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企业的发展前景被市场认可而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公开上市前必须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合理的制定股票发行价格。 二、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点 由于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高新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伴随着多代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在产品、技术更迭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往往由于技术发展或创新上的时滞而失败,企业的失败率比较高。在收益方面,由于高新科技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垄断力,产品在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将产生很强的扩张能力。因此,“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一个显著特点。 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阶段性明显、决策具有动态序列性。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一般要经过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等阶段,每一阶段的风险水平、特征差别都 很大。高新科技企业的研究开发是一个动态决策的过程,科研成果研究开发成功后,如果市场有利,追加科技成果商品化所需的后续投资;如果市场前景不看好,则暂时不追加后续投资,而是等待投资时机的到来,这样就可以把风险锁定在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内。投资者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对最新市场信息的把握,不断地调整预期现金流,重新对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做出新的决策。 三、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及调整 采用期权定价法对初创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创立阶段的高新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独创性,难以找到类似的企业进行比较,因而不适宜运用市场法。同时创立阶段的高新科技企业不一定具有成型的产品,而往往只是具有某一方面的技术,有时甚至只是基于一种理念。创立阶段的企业往往没有取得销售收入或销售收入数量很小,净现金流为负,以单一的技术或产品为主,用普通的现金流贴现模型无法得出客观的结果。因此,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成为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权定价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对成长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创意期的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和具体的产品形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开拓销售渠道等,因此,资金需求便成为创业成长前期最主要的问题。如果高新技术企业采用恰当的融资渠道解决了资金的需求问题,企业接踵而来面临的就是经营风险,特别是顾客市场的风险。企业已经投入大量无法收回的资金,但产品的市场前景并不清楚。创业成长期的融资需求和经营风险便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融资需求能否恰当地解决,经营风险能否很好地化解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表现在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在其未来成长的期权价值。所以,此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要从企业现有获利能力和未来投资机会两方面来评估。相对于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已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并迅速提升,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逐步增大,但现金流仍很不稳定,未来的投资机会成长期权价值仍然占据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部分。因此,此阶段仍然要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同时适当考虑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 期权定价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对成熟蜕变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成熟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也趋于正值并且稳定。但这一美好景象的背后却隐含着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危机:阻碍创新。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却往往被成熟期的企业盛况所误导。其实,企业成熟期是企业蜕变转型的前提,正是在成熟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前提下,企业才有可能成功地进行二次创业转型。所以,成熟蜕变期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寿命的长短。从发展的眼光看,此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很明显的由两部分组成: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未来的转型机会价值。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具有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现有资产的获利能力价值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二次创业发展转型的机会价值构成了未来的期权转换价值。而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未来的期权转换价值又分别取决于企业的持续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抓住转型机会的能力。根据这两个关键驱动因素,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价值。 综上所述,由于高新科技企业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发展阶段性等方面与传统型企业有较大差异,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时要针对不同成长时期的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灵活运用。期权定价法的运用,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有抉择权产品/技术的企业价值,从而减少对拥有这类资产的企业价值低估的可能性。折现现金流量法比较适合有稳定现金流的业务阶段。灵活运用两种方法,以使高新科技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相接近。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新科技论文:浅谈高新科技元素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运用 摘要:自建国以来日用陶瓷技术就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开启高新科技在日用陶瓷运用的新时代,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上,科技的进步给这一领域带来了很多的发展和创新,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大大加快了日用陶瓷工业生产机械自动化的进程。本课题介绍了电子科技与日用陶瓷材料设计的结合;成型工艺方面,双层保温陶瓷工艺促进美学与陶瓷设计的完美结合;外饰加工上,温感油墨等材料和生化材料的运用。分析了这几种高新科技在日用陶瓷设计的亮点和优势,探讨当前日用陶瓷设计的创新和突破面。 关键词:科技元素 日用陶瓷 设计 运用 引言 日用陶瓷(亦指餐具或者家瓷),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瓷。自东汉发明瓷器以后,日常陶瓷增加更加卫生,更加具有技术含量的元素。日用陶瓷工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规模曾一度受挫,但其技术发展从没有停止。在漫长的发展史中,人们用劳动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不断在日用陶瓷设计和生产中输入新的血液。此外,科技和艺术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日用陶瓷设计渐渐成为高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品,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经验与方法。 1.电子科技与造型工艺结合 造型结构是日用陶瓷产品信息的承载物,是外部构造的承担者,同时也是内在功能的传递者。因此,对日用陶瓷产品造型结构的设计往往是设计师最为关注的环节,不仅要体现设计师的个性,还要体现对使用者的人性化。我们知道手接触物品机会最多,日用陶瓷产品中壶、杯、碗、碟等器皿都会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在其应用中与手发生关系。因而,日用陶瓷产品都必须传递良好的手感,既能符合人手端拿方式,保证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还需要介入新的功能。 最近几年,在造型工艺方面最为突出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多种材质与陶瓷材质的结合,这就会有多种不同的工艺造型型方式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中出现,得益与微型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科技与陶瓷材料的结合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设计亮点,并受到重视。比如陶瓷加热杯的设计,它由杯体、加热装置及底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底部呈凸形,加热装置由线圈、电子温控器及电源接头连成,电子温控器固定在杯体底端,线圈绕在底端突出的杯体上组成加热线圈,电源接头固定在底壳上,底壳套住杯体底端及加热装置。此电加热陶瓷杯可直接接电脑USB 接口或是车用电源,适合于在办公和汽车上使用。 2.成型工艺的突破 隔热杯设计是个美学与工艺缜密配合,一次性压模成型,双层的杯身形成中空的隔热区,有着保温防烫的功能,无论杯内是冰凉的果汁或是热乎乎的茶都不会让握住杯身的手觉得太冷或太烫。当盛装冷饮时,不容易在杯外缘产生水珠而滴湿桌面。隔热杯使用高品质的瓷土在1320℃的高温下烧制,拥有绝佳的强度与表面品质。类似的设计还有双层隔热环保杯,兼顾了一种环保理念,使用方便携带的双层陶瓷杯代替以前经常使用的纸杯,为地球的污染减压。 3.原料开发应用和加工 国外在非传统原料开发上已取得成效的原料有:叶腊石、珍珠岩、硅藻土、白云石、膨润土、硅土岩类、钛铁矿质和硅灰石质精矿、锂辉石、骨质泥岩、磷酸岩等。有的原料本色较深,则外用乳浊釉优质装饰材料打扮一番,使制品外观质量达到优质原料制胎的同样效果。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丰富了产品品种。 由于在原料加工方面等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检测方法,自动化水平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配有电脑的自动生产线上,能同时快速检测和控制各种原料配比流量,并可根据检测结果随时修正,从而确保了所制原料的成分恒定不变。日本及欧美一些主要陶瓷生产国,陶瓷原料已实现“三化”,即专业化、标准化和商品化,陶瓷原料的加工精选均由专业化的原料公司来完成。这些公司不但拥有矿山而且建有集中的精选厂,其精选厂工艺流程和设备先进。 4.外饰设计方面 以往的日用陶瓷外装饰以花纸设计为主,而花纸材料只能呈现不变的面貌,如今温变油墨材料的运用给花纸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拓展空间,温变油墨又称感温变色油墨和遇热变色油墨,是一种能随温度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特种油墨,受热发生物理变化( 如脱掉结晶水、晶体结构互变、空间构型互变等) 或化学变化( 分解、化合、氧化、还原等) 导致分子结构、分子形态的变化,从而导致外观颜色变化的效应,分为可逆消色、可逆显色、可逆变色,记忆型、区间显色、不可逆显色、不可逆变色七大系列。凡温度下降后能恢复颜料原有颜色者,称为可逆热致变色效应;否则便称为不可逆热致变色效应。一般一种感温颜料只能产生一种颜色,称为单热致变色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感温颜料配套应用时,在受热过程中可产生两种以上颜色,称为多热致变色效应。 另外,电镀技术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 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5.生物化学元素运用 21世纪由高科技推动世界前进,世界陶瓷和中国陶瓷决不在呈现以往的面貌。目前,日用瓷的铅、镉等重金属的溶出量问题已基本解决,釉上贴花、釉中彩、釉下彩大部分日用瓷都达到了无毒耐用、器型美观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珍爱身体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对日用陶瓷从审美和使用基本功能又上升到一个高的要求,开发设计和生产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的日用陶瓷就具备了广泛的发展潜力。 小结 分析高新科技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可以看出日用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为了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加快创建日用陶瓷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必须发挥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和协会、学会对行业的导向与规范作用。 国家日用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应定期重大技术信息,引导行业的技术开发,对重大技术课题实行行业招标,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主力军作用。 科技的快速发展都推动着日用陶瓷设计的步伐,以上列举的技术知识陶瓷设计发展一部分,更多的新的创意点还需要科研和知识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为我国的日用陶瓷设计在国际地位上创造一个新的高度点。
浅谈玻璃纤维技术的应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论述了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概念、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针对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在外墙装饰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探讨了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应用的性能、影响因素、施工工艺、工程应用以及需要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 [关键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外墙装饰;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lass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缩写GRC,是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 1 组成材料 1.1 低碱水泥 是在玻璃纤维增强商品混凝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水泥。其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矾土,石膏。研磨后的原料放入原料后,在1280℃到1350℃温度下煅烧作为其主要矿物成分的熟料,石膏混合磨细。低碱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Z远小于波特兰水泥,所以碱性低。 1.2 其他材料 与素混凝土基本上相同,但是,以增加玻璃纤维的均匀性也高,而聚集体的最大尺寸相比,普通混凝土砂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该混合物中,通过添加硅粉和灰尘的其他材料灰流,并有助于提高玻璃纤维分布均匀,玻璃纤维增强商品混凝土后期强度也有所提高。 2 配合比设计 一般认为,聚集最密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保证在最密切的状态,减少水泥用量。传统的设计方法为设计中心的水灰比(W / C)是固定的,而最新的设计方法是基于合为骨干与水泥增加泥浆量(n值增加),总消耗量下降,但总消耗量接近比砂和石料的数量比例保持不变。当固定灌浆量,改变水灰比,水泥泥浆产生“质”的变化,低水灰比仍是低水灰比相应的结果,这是与传统的商品混凝土完全一致,和唯一不变的仍设置砂石材料密切比例。比传统的方法来显示“最新的设计”在很多总额为骨架的粗骨料,这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产品的安全性将优于灌浆混合的传统设计方法的主要成分。 3 在外墙装饰中的应用 GRC欧式构件是欧式建筑常用的外墙装饰做法,其造价低廉、造型丰富、制作简便、复杂细部易成型。采用工厂化模具成型,减少现场施工周期,干法作业,环保。相对比在其产生之前建筑常用的EPS线脚,GRC装饰构件有很大的优势,在住宅等造型尺度不是很大,档次要求不是很高、维修简便易操作的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 3.1 特点 a抗拉强度高 b变形能力大,阻裂性能好。 c耐冲击性能优越。 d制品薄,自重轻。 e成模性好,加工方便。 f阻燃、耐温、耐火性能好、无异味、对人体和环境均无伤害。 3.2 件安装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进场构件检验各类铁件、支架制作找准外墙土建基准线按GRC构件规格定位放线GRC构件就位安装堵缝、修补养护。 3.3 适用范围 可加工成罗马柱、檐线、腰线、门套、窗套、顶套、窗边柱、山花、廊柱、墙饰板、花柱、文化石等各种外墙装饰构件,构件整体形象比较逼真。 3.4 工艺原理 使用移动式玻璃纤维自动切割喷射成型机,将连续的抗碱玻璃纤维粗纱切割成短纤维束,以通过气压泵从口喷射出去;充分搅和水泥砂浆再通过螺杆泵和气压泵从另一枪口喷射去。操作时纤维和水泥砂浆分层喷射,形成自动短切玻璃纤维束呈二维乱向均匀分布料浆层。 4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实例工程中,也发现了一些GRC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脱落变形、构件破损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a构件薄且脆,施工过程中易损坏; b变形大,接缝易开裂; c含水率高,在严寒地区易冻融破坏; d接缝多,墙面完整性较差; e挂接节点易发生局部腐蚀,而发生板块的脱落,形成安全隐患。 f使用寿命低于25年,达不到设计寿命。 g喷涂颜色的抗老化能力差,维修成本高。 5 结论 总之,虽然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目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研究的进步,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也将会日趋成熟。一旦解决了其技术缺陷,因其轻便、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优势,必将在在国内建筑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本文原创,无参考文献。 浅谈玻璃纤维技术的应用:盾构机切削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盾构法施工在城市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为了解决盾构机进出洞凿除混凝土洞门安全风险大、工期长的问题,本文通过盾构机刀盘改造,采取合理的掘进参数,从而达到盾构机直接切削地下连续墙顺利进洞及出洞,减小了安全风险,因此,盾构机刀盘的改造及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的确定,成为盾构切削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盾构机;切削混凝土;掘进技术 1、工程概况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施工第一标段位于北五环仰山桥西北侧,设计输水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始发兼接收井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盾构机通过地下连续墙部位采用同等级玻璃纤维筋代替,盾构始发、接收及区间通过二衬竖井均采用盾构机直接切削地下连续墙通过。本标段盾构机采用小松TM625PMM,为了验证盾构机刀盘改造后对地下连续墙的切削能力,选取在1号盾构始发兼接收井盾构机接收时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切削,穿越二衬竖井期间将洞门凿除剩余20cm再进行掘进,盾构井剖面图见图1。 图1 盾构井剖面图 2、刀盘改造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标号为水下C35钢筋混凝土,经现场实践检测将切削的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最大达到44Mpa,为了保证刀盘切削混凝土,在刀盘上增加了128把加强型羊角刀凝土切削刀具,对刀盘进行了改造处理,改造后的刀盘布置图见图2。 图2 刀盘改造配置图 3、盾构掘进施工技术 3.1 掘进参数 本区间盾构机在通过二衬竖井时,地下连续墙凿除剩余有20cm厚混凝土,通过切削两个二衬竖井地下连续墙总结出经验,以“慢速推进,匀速转动”原则进行掘进施工。 土压:因连续墙自稳性能极好,考虑到掘进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大混凝土块脱落,为防止大块混凝土卡住土仓及螺旋机影响掘进,故选择不保土压,进行零压掘进。 速度:因连续墙强度较高,且有多个连续墙等待穿越,为保护刀具,防止刀具崩角,控制吃刀量在2mm,即刀盘每转一圈掘进2mm,注意刀盘温度不宜过高。 注浆量:因连续墙渗透性差,注浆过多会导致注浆压力升高,造成盾尾漏浆。为保证注浆效果务必保证注浆质量和数量,严格控制砂浆配比。注浆量4m?,根据注浆压力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盾尾漏浆。 二次补浆:为防止盾构穿越后期洞门处漏水,安排进行二次补浆,注浆量每环0.8m?,双液浆。 3.2 技术准备 为保证盾构成功穿越连续墙,提前对刀盘进行焊接加长仰角刀,以保证对墙体的切割。保证盾构各个系统正常运转,对加泥、泡沫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渣良效果。防止盾构在穿越的过程中因故障停机,造成不可控的影响。二次补浆系统准备到位,及时进行二次补浆,防止地面沉降。 3.3 掘进过程 盾构机于2013年9月2日晚19点开始进行地下连续墙切削,2013年9月3日早上9点完成1m厚地下连续墙切削施工,切削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有震感,中心刀先行掘进进洞,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随螺旋机进入渣土车内,掘进完成后接收井内只有很少部分,切削过程中刀盘摩擦地下连续墙声音很大。因连续墙内有玻璃纤维筋,防止被切割下来的纤维筋在土仓内缠绕成团,影响出渣,因此掘进过程中,闸门务必全开,保证切割下来的土体及时排出土仓。因掘进速度较慢,施工时间过长,防止刀盘因施工时间长而温度过高,务必多加水降温,必要时候需停机降温。 盾构机姿态控制,尽量控制盾构姿态在规定范围内,纠偏时要做到勤纠偏、缓纠偏,以每环纠偏量不超过3mm为宜,确保盾构平稳直线型进行掘进。 盾构穿越连续墙后,在保证土仓内水泥块排干净的情况下缓慢建立土压,恢复正常掘进。 盾构穿墙后因土压较低可能会超排,务必加大注浆量和二次补浆。二次补浆要求当掘进出土量较大或地面沉降过大时,要及时进行二次补浆,补浆材料为水泥、水、水玻璃,配比1:1:1。二次补浆采用管片开孔进行,注浆位置一般选在顶部,避开封顶块。因双液浆凝固时间较短,为了避免注浆材料堵塞盾尾注浆管路,影响同步注浆,要保证注浆环数与掘进环数相差10环左右。最好在掘进状态下进行二次补浆,可有效防止双液浆堵管。补浆时注意观察管片有无破裂、漏水,错台是否变大,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停止。观察注浆压力,达到1Mpa即可。 3.4 监控量测 确保盾构顺利穿越,严格执行掘进参数的同时,测量队需提前做好监测准备,在必要位置提前做好监测点位,测点布置设置于洞门四周及上部混凝土支撑上,盾构穿越前、穿越过程中、穿越后进行若干次监测,及时将洞门墙及地下连续墙位移及沉降结果告知盾构操作人员,操作手根据位移及沉降报告及时调整土压值及注浆量。穿越期间安排专人对地面进行巡视,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4、结语 实践证明,盾构机直接切削地下连续墙必要严格控制掘进速度,不可图一时之快,刀具受损对后期穿越影响非常大,施工参数的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盾构的顺利穿越。盾构穿越地下连续墙务必保证施工的连续性,由于盾构法施工配套设备较多,对盾构机、龙门吊、电瓶车、搅拌站等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是施工有序、快速掘进的重要保证,通过此次切削地下连续墙为今后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浅谈玻璃纤维技术的应用:G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材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 要:G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材按增强纤维种类分为碳纤维筋材(CFB)、玻璃纤维筋材(GFB)、芳纶纤维筋材(AFB)和玄武岩纤维筋材(BFB)。其既具有钢筋的高强特性,又具有耐腐蚀的特点,特别对潮湿、含氯离子的环境极不敏感,因此可以显著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地解决混凝土材料在复杂环境中容易腐蚀导致结构失效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此项技术正迅猛发展,但是在我国要真正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尚需要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GERP聚合物筋材 耐久性标准化 发展现状 1 国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GFRP筋材相对其他产业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相较而言还是比较滞后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因为建筑物造价太高造成的;其次是由于工程经验不足。大部分工程师需提高在GFRP筋材结构的预期以及先见效果的设计,来更好的面对实践性问题。在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领域,有着一系列规程和标准丰富的设计理论和工作经验,但是对于G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材加强结构设计的标准和研究还相对的匮乏。直至2010年GB 50608-2010实施后,GFRP筋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在国内才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GERP的使用在土木工程中的一些特殊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 1.1 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GFRP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不俗的地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GFRP复合材料的特性。美国1991年用于修复由于耐久性不足而损坏的桥梁,耗资910亿美元。英国为解决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腐蚀与防护问题,每年就花费将近20万英镑。日本引以为豪的新干线使用不到10年,就出现大面积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从最早期的GFRP材料应用开始,20世纪60年代,美国即生产出早期的GGFRP筋用于混凝土结构。80年代,日本、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材料生产厂家在GFRP材料用于工程结构加固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研究力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采用GG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由于GGFRP现场加固技术具有高强高效、施工便捷、耐久性好等优点,为抗震救灾和震后恢复重建工作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在GFRP筋混凝土方面,GFRP筋最主要的优势是不锈蚀和高强度。GFRP筋可以替代普通钢筋,解决普通钢筋容易锈蚀的问题。另外,它们很轻,没有磁性,而且拥有非常好的抗疲劳性。在研究与应用的规范与标准化方面,各国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日本土木学会成立GFRP加固委员会,并完成了使用GFRP片材的混凝土维修、加固技术草案。美国混凝土协会推出了有关设计指南。欧洲《高性能G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也已正常运行。 1.2 国外技术发展趋势 GFRP筋材广泛应用与现状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中,在国外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如(1)在对单一品种高性能GFRP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与强调由不同种类高性能GFRP复合材料混杂与复合后的改性问题。从而克服材料本身存在的弱点,使之能够在现代土木工程中得到合理运用,以此满足实际需求。(2)只有充分利用并强调采取预应力的方法,GERP和AGFRP的高性能特点才能得到充分发挥。(3)在国外领域,为了抢占海洋工程的制高点,特别在日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进行该方面的应用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发,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海洋工程建设占据了技术统治地位。(4)土木工程中应用的高性能GFRP复合材料的品种已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材料性能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有所下降,就使得越来越多的GFRP复合材料被运用到各个方面的土木工程中。如从最初的GGFRP发展到CGFRP和AGFRP,再发展到PBO纤维、超高强聚乙稀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等。 2 国内技术特点及现状 就我国而言,混凝土工程耐久性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公路桥梁中危桥约35.4%,因为耐久性问题,在北京市多做高架桥都有不同程度的耐久性损伤。虽然高性能GFRP复合材料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我国土木工程应用中起步较晚,研究和应用也较少,未形成规模也不配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其发展。 我国在GFRP加固的规范制定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直到2010年GB 50608--201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GFRP筋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在我国才逐渐进入标准化轨道。先后相继颁布了:GB/T 26743--2011《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JG/T 351--201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JJ/T 192--2012《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JG/T 406--2013《土木工程用玻璃纤维增强筋》等相关标准。目前在国内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产品已达数十种,而GFRP材料应用技术和研究在我国的开发应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数家单位对GFRP应用与材料技术进行了研究,如: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侨大学等。 3 结语 GFRP筋材是一种高性能新型结构材料,目前,国内外对GFRP筋材的开发应用均十分重视,相应的国家和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也相应出台。虽然GFRP筋材不能大面积的将传统刚才和混凝土材料代替,但它必将以一种高性能材料对传统结构材料做必要补充,使工程中的疑难杂症得以解决,也给土木与建筑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且对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浅谈玻璃纤维技术的应用:浅谈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技术施工要点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并结合实例论述了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技术在工程中的使用技术和具体的工艺流程,并分析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其工艺价值。 【关键词】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技术;施工 一、前言 近年来,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不断发展,为管道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技术也被管道的使用在管道修复中,提升了修复的效果和效率。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四种口径管道的修复,包括管径DN1000,全长53.5米;DN900,全长51米;DN400,全长160米;DN400,全长1124米。 南北大街、华科大街污水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因出现多次坍塌,从窨井观察运行水位很高,有些已经到达井口;2013年春景观河疏浚时发现有污水进入河道,预计管道渗漏严重。 该管线实际地理环境属流沙地带;平均埋深在5-7米左右;窨井口直径650毫米。支线较多,DN800一条,DN600二条,DN400八条,DN300十二条,水流较大。 三、南北大街、华科大街污水管道修复工艺选择 为了适应污水管道全管内衬修复100%免开挖的技术要求,经过努力,我们借鉴美国Superliner、Inliner等技术,开发了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修复技术,他具备如下技术突破: 1、完全意义上的不开挖工艺技术 本公司通过改进工艺,在采用CIPP软管内衬修复管道时,完全利用窨井口为作业孔,实现名副其实的100%不开挖。这对于贯彻市府政令不开挖修复在役管道提供了技术保障。 2完全按照ASTM标准进行施工 本公司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修复技术,具备完全按照ASTM标准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3、先进的材料体系 本公司建立了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浸渍树脂配方系统,利用进口的辅料,性能完全能够达到ASTM标准规定的技术水平,而且在使用上更具实用性。在软管制作方面,利用国内相关行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4、先进的端口处理技术 本公司的内衬层成型以后,在端口位置还要进行密封处理,采用Re-III、Re-IV专利技术完成,彻底屏弃了水泥等耐久性不良的落后手段,防止流体窜通,确保内衬层与旧管的结构完整。 四、施工工艺流程 为了适应排水管道全管内衬修复100%免开挖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我国排水行业所辖管道其自身的特征,经过努力,我们借鉴美国Superliner、Inliner等技术,开发了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修复技术。 1、软管拉入法内衬工艺原理 2、软管拉入法内衬材料简介 软管材料:玻璃纤维、涤纶纤维、防护膜 软管结构:外层――保护功能外膜结构层――玻璃纤维、树脂面层――涤纶纤维、树脂防护内膜浸渍树脂:主剂是国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约占树脂总量的80%。助剂全部进口,共有六种,占树脂总量的20%。 在已经浸渍了树脂的软管安装就位并固化成为玻璃钢内衬层以后,防护内膜就完成了他的使命,所以被揭除。这样浸渍了树脂的涤纶纤维层就成为与污水接触的面层,他树脂含量高,具有极佳的耐腐蚀和抗渗透性能,同时具有极好的表面硬度(巴柯尔硬度40D以上),耐磨耗。浸渍了树脂的玻璃纤维层则成为承担内衬层结构强度的主体,他贡献了内衬层的机械力学性能,所以称为结构层。 因为在浸渍树脂和内衬软管制造实现了高度国产化,所以采用软管拉入法内衬修复技术将获得性价比优势。 3、技术保障 (一)软管具有一定的径向膨胀功能,自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克服旧管道存在的承插接口拔离、承口对承口和插口对插口等形成的管道变形。 (二)该排水管道埋深5--7米,上游近月牙河,所以水位可能较高,采用软管拉入工艺不存在潮湿环境、积水等影响树脂固化的问题。 (三)本管道水泥脱落严重,软管的功能外膜和先期拉入旧管的韧性材料能够共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四)软管拉入工艺的树脂胶液配方黏度适中易于浸渍作业、保证了层间没有气泡。 (五)排水管道的后期养护要经常进行,要求固化物内壁必须提供适宜的表面硬度(巴柯尔硬度 40),我们软管拉入工艺完全能够达到作到这一点。 五、施工流程要点说明 1、堵水、调水 华苑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排水管道系统建立较晚,没有形成环路,造成管内封堵一个点,上游来水必须从下一个井口调出排走,这种调水属于系统调水,不是我们常规内衬施工中的工艺调水,再加上园区内水量过大,作业量极大。 本工程中南北大街沿线管道,每天的污水排量是6000立方米左右,管道埋设深达8米(穿津静公路是越敷设)以上,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沿线企事业单位用水需要,必须进行系统调水。 系统调水的直接目的是降低施工作业段的水位。通过加设临时泵站等措施解决待修复管段的污水污放问题,然后进行封堵,使待修复管段不再有来水压力。如此,既能保证施工,又能保证施工沿线百姓的正常生活。 封堵方法:首先,由潜水员下井清理待修复段上游(来水)2米内管道和井底杂物和垃圾,放入气囊开始充气,压力达到0.5Kg/cm时撤出潜水员,继续加压至1.0Kg/cm并保持这个压力,在井口横置工字钢,固定气囊牵引绳和进气阀门、进气管等在工字钢上完成封堵。 如果可能,可以在2―3个作业坑之间加气囊,因为这样有利于后期操作,当然也会加快施工进度。 待修复管段间共存在27多个入流口,都需要根据管径大小加装适当口径的气囊,同时还要保证支流的来水污沥事宜。经与甲方协商,管道上游来水都污到附近雨水管道。 特别的,因为上游水位高、水量大,为保证施工安全上游加设两个进口气囊,下游加一个进口气囊,并确保泵站随时调水。 另外,华科大街与南北大街交口处DN400口径管道的修复,需要封堵南北大街管道,确保修复施工正常进行。 2、高压水清洗 采用自吸式管道清洗车,可吸取管道内的污水。自行过滤循环使用,节省时间,节约水资源。与清洗车配套平面式管道清淤专用喷头,清洗要求确保管道底部得到彻底的清淤和清洗,同时不会对原有管道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达到修复管道之前的基本要求:清垢率95%以上,无块状杂物等。 清洗完成后请留一根绳子在管内,方便下一工序的施工。 3、管道检测和修补 后期检测的目的是确认待修管道是否达到了修复工艺的要求,不能有石头及 大面积泥沙淤泥,外露的钢筋、尖锐突出物、树根等必须去除,管道弯曲弧度应小于300,管道接口之间若有错位,错位大小应在管径的10%以内,错口的方向形状必须明确,管道内部管壁要基本光滑平整。 六、适用范围及效益分析 本工艺技术可对多种管线进行有效修复。可对不同材质、输送不同介质的管道及有一定变形的管道进行修复。内衬施工可通过90°弯头,但不能对其三通及复杂的“S”弯进行修复。本工艺一次施工管线长度40m,若不受环境影响,施工距离还可延长。 一般情况下,纤维软管内衬修复旧管道可节约重建费用的40%以上,且修复后的管道可延长使用寿命20年以上。纤维复合结构内衬层的传热系数经初步检测是钢铁的1/l70左右。因此,内衬修复后其热损失降低,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从而可减少集输过程中的燃料消耗。软管内衬修复不开挖(只需操作坑),占地少,无污染,尤其对难以施工或无法重建的管线(如压在建筑物下的管线),对其修复利用效益巨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技术在非开挖的管道修复中具有巨大的效用,因此,必须要更加深入的分析玻璃纤维软管拉入法内衬技术的使用效果,提高其施工的质量。 浅谈玻璃纤维技术的应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生产技术与应用 【摘要】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属于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新型建筑材料,其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在屋宇建造、土木建筑等领域的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自己长期实践经验,对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类型、特点与优势,生产制造的工艺、安装技术,国家大剧院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喷射工艺;墙面装饰 前言 建筑行业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成为是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材料制品是建筑业重要的物资基础。装饰工程新材料新工艺,除了具有传统材料的优良性质,新型装饰材料还具有较为明显的安装省工省时、节能环保等优势。 作为内墙装饰材料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是新近发展的性能超群的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具有体量轻、易粘结、安装速度快、防火、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提高建筑综合效益的特点与作用。 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1产品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基本组成材料为特种高强低碱、细砂石、耐碱玻璃纤维、水和脱干剂、快干剂、染色粉等其他各种添加、附加剂。 产品表面光洁平滑呈白色,白度达到90%以上,有利于任何涂料的喷涂处理。各种平面板、各种功能产品及各种艺术造型它独特的材料构成方式足以抵御外部环境造成的破损、变形和开裂。市场上常见产品有:外墙板、轻质隔墙板、保温板、永久性模板、自承载式地板等。 1.2主要类型 ⑴轻质平板。轻质平板所用原材料基本上是抗碱玻璃纤维与低碱度水泥,采用喷射真空脱水法或流浆法成型工艺。产品主要可用作:吊顶板、部分作为隔墙板、外墙内保温面板等。 ⑵轻质空心条板。轻质空心条板除极少数厂使用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与低碱度水泥外,绝大多数厂使用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与普通水泥,甚至使用非抗碱的玻璃纤维网格布与普通水泥。条板的成型绝大多数厂采用平模浇注法,少数厂采用成组立模法。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用途广泛,不但可用于高层、超高层框架结构的内隔墙,也可用于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的内隔墙。用于影剧院、大型公共建筑、星级酒店等装饰装修更是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1.3特点与优势 ⑴特点表现。结构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具有强度高、重量轻、防潮、保温、不燃、隔声、安装快,加工性能良好,节省资源。具有环保、节能、防火、抗水、隔热和抗冲击等性能,且无毒无味,无污染。施工简便,安装施工速度快,比砌砖快了3-5倍。安装过程中避免了湿作业,改善了施工环境。 ⑵优势体现 ①因墙体内结构为几何图形,在水电安装、穿管布线施工上很方便。 ②因产品性能刚柔兼顾钻孔挖洞简便易行。 ③因墙体为定型结构板块,安装组合施工快捷。 ④因墙体重量轻、减轻建筑负载,扩大了使用面积,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 ⑤把传统墙体的土建、水电安装、装潢三部施工工艺简化为三位一体一步到位的新工艺,省时、省工,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⑥环保化生产,利废节能,不损耕地:工厂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生产技术 短切纤维纱、连续纤维无捻粗纱、网格布、短切纤维毡等多种不同型式的增强玻璃纤维,及喷射、布网、缠绕等掺入到水泥基体中的方式不同,影响着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成了复杂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如喷射工艺、预混喷射工艺、预混浇筑工艺、注模工艺、布网工艺、缠绕工艺等。 2.1制造工艺 ⑴喷射工艺。将水泥和玻璃纤维从同一枪喷(喷射有手工和自动喷射之分)于所要求形状之模板上,然后压实,使之成型,再慢慢硬化、脱模。对于喷射工艺而言,玻璃纤维以二维乱向随机分布于水泥砂浆之中,纤维的有效利用率高,产品的各项物理性能也较好。 ⑵预混工艺。将玻璃纤维和水泥砂浆基体共同搅拌,形成均匀的玻璃纤维水泥混合料,然后通过浇筑或喷射的方法制成产品。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预混工艺可分为预混浇筑工艺和预混喷射工艺。 2.2制作技术 ⑴材料、工具准备 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网格胶带、108胶、建筑石膏、水泥、砂、射钉等。工具主要有:卡具、手锤、电锯、凿子、刨子、木楔、刷子、抹灰刀、直尺、撬棍、靠尺板、射钉枪等。 ⑵放样、绘图 板长为楼板层高减30mm,板间缝隙5mm,门窗过梁采用压扁法,各向两侧板压进50mm,门窗口两侧板应注明预埋木砖或铁件处,绘制好房间平面、立面拼装放样图。 ⑶制作方式 ①基本做法。上粘、下顶、背楔、加卡。立板的同时立门口,避免后塞门。粘合剂随用随调,板顶和侧面抹粘合剂呈八字状,5mm厚。安装侧面要挤严,板放在预定位置后用撬棍将板撬起,一边往上挤、顶靠,一边看上下线,使挤紧处粘合剂浆流出为宜,检查垂直度,拼齐对正,合格后立即将木楔背靠板材下口实打牢,方可松手撤出撬棍。整个安装过程控制在300min之内,在板间暗缝处刮腻子找平。 ②上部加卡方法。在安装前定好尺寸,在每块板中间加门形卡,门形卡用射钉固定在顶部,安装时将撬板放在门形卡之间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⑷特殊部位的处理。 墙板与门窗连接处,因加工墙板时有预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钢或木门上定钉。门框与墙板的缝隙处用粘合剂粘合。水电过墙前可预埋管,也可装板后划线开凿洞眼,管线通过后用粘合剂挤塞严实找平。安装水箱、瓷盆、铁件等重物时,可装板后开凿,但不可剔通,将木砖或铁件埋入后用粘合剂塞严找平,挂衣钩、挂镜线等可直接往墙上用胶粘住或钉上,十分方便。 2.3安装技术 由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安装不需要平面,所以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找平处理。在建筑基层墙面完成后,通过放线确定位置,在将固定件预先安装在放线的适当位置上,然后进行竖向分段龙骨的安装。 在分段的竖向龙骨安装完成后,进行调平处理,分别对龙骨的方向进行调整,使所有的竖向分段龙骨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完整的弧面上。当竖向龙骨调整确定后,再进行横向龙骨的排列。龙骨布置完成后进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内部填充岩棉的工作,进行岩棉的固定。最后通过连接件安装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应用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是目前装饰领域新型的装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电视台、演艺中心、星级酒店、艺术中心等领域中的屋宇建造、土木建筑和其他特种用途。例如:剧院的声学反射、吸声吊顶和墙面、高档建筑的大型艺术造型吊顶。 3.1国家大剧院应用原因 2007年9月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在外环廊墙面等公共区域的墙面装饰中,大量应用了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国家大剧院选择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装饰墙面的主要原因: ⑴无毒无害环保。基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本身的内部成分主要成分是石膏,无毒无害,对于国家大剧院一类的国家重点公共型建筑,其运行的人流大,材料的无毒无害环保必须是首选。 ⑵质量轻、强度高、不变形。由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产品平面部的标准厚度为3.2至8.8mm,每平方米重量仅4.9至9.8kg,能减轻主体建筑重量及构件负载。产品断裂荷载大于1200N,超过国标准装饰石膏板断裂荷载118N的10倍。同时,主材石膏对玻璃纤维无任何腐蚀作用,干湿收缩率小于0.01%,产品性能稳定、经久耐用、不龟裂、不变形,使用寿命长。 ⑶声学效果好。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经过良好的造型设计,可构成良好的吸声结构,达到隔声、吸音的作用。 ⑷施工便捷、加工周期短。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可根据设计师的设计,任意造型。现场加工性能好,安装迅速、灵活,可进行大面积无缝密拼,形成完整造型。特别是对洞口、弧形、转角等细微之处,可确保无任何误差。由于其脱膜时间仅需30分钟,干燥时间仅需4个小时,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⑸材质表面光洁、细腻,白度达到90%以上,并且可以和各种涂料及面饰材料良好地粘结,形成极佳的装饰效果。 3.2安装概况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外环廊墙面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宽度约1米,高度约3米左右,厚度12毫米,板材图案的初始模型是在细沙上做出造型,目的就是达到沙丘一样的柔和起伏的效果,来烘托平静安详的基调。建筑师设计出的几种标准图案在立面上将几种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对这种墙面,建筑师除了考虑建筑艺术效果之外,同时还考虑了其起伏形状对声音有漫反射的作用。板与结构墙连接方式:预制板四周及中间,为了加强板的强度及预埋件需要都设置了加强肋,在四周每边预埋钢板板通过转接件与结构墙固定的角钢连接。
工程施工论文:试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黑白合同”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建筑市场也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实行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制度对择优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进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建设市场的规范还不完善,政府对建设市场的监管缺乏经验,以及我国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状态, 导致很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虚假招标,签订"黑白合同"。"黑白合同"的广泛存在诱发了大量"工程款拖欠"问题,直接牵涉到"多角债"、民工工资拖欠、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关系到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威胁着建设市场的良性发展乃至生存。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初步探究了"黑白合同"产生的原因、效力认定、并建设性的提出了消除"黑白合同"现象的思路。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黑白合同、工程款结算、备案 一、问题的提出 20__年6月和8月,甲公司通过工程招投标,和乙公司签订了"某住宅丙座d座及社区中心"和"某住宅e座f座"工程施工合同两份,合同价款分别为1.3亿元和1.04亿元,在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处备案后开始施工。20__年、20__年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分别将原来签订的两份合同工程价款从1.3亿元调整为9880万元,从1.04亿元调整为8911万元。 20__年12月、20__年9月,上述工程竣工后交由乙公司使用,甲公司得到工程款1.46亿元,双方对这些工程款数额都无异议。但双方在工程最后结算时,对依据己备案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进行结算,还是采用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补充协议确定的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发生争议。甲公司认为,已备案的合同是经公开招投标,中标后签订的,这份合同才是工程结算的惟一根据,依据该合同的内容,乙公司除已支付的款项外,还欠自己工程款1.47亿多元。乙公司则辩称,两份备案合同不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后来签订的补充协议才是双方债务关系的体现。因为在20__年3月,甲公司为拿到工程项目,就向他们作出了垫资地上层、让利、对他们分包项目不收费等极为优惠的许诺,随后开始进场施工。直到20__年5月,他们才为工程进行了形式上的招投标活动。而根据双方签订的私下协议招投标结果是为了办理开工证,中标价和合同价对双方没有约束力,施工图纸定出后一个月再约定合同价。他们说,实际上招投标的文件是甲公司自己编制的,招投标活动由甲公司一手操办,参加投标的其实都是甲公司下属企业。因此,他们认为应按补充协议确定工程款数额,尚欠的工程款应待双方进一步核实后再确定。 本案中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工程价款应当按照备案合同中的价款还是按照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价款进行结算。 这一类型的结算纠纷案在当前我国建设施工领域大量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中,就有人专门提出问题: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签订中标合同前后,往往就同一工程项目再签订一份或者多份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主要内容不一致的合同,如果出现"黑白合同",应当按照哪一份合同结算? 二、"黑白合同"的概念 20__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人大报告》),第一次站在官方的角度提出了"黑白合同"这一现象。《人大报告》是这样报告"黑白合同"情况的:"各地反映,建设单位与投标单位或招标机构串通,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签订"黑白合同"的问题相当突出。所谓"黑合同"就是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除了公开签订的合同外,又私下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强迫中标单位垫资带资承包、压低工程款等。"黑合同"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极易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隐患,既损害施工方的利益,最终也损害建设方的利益,检查组了解到这个问题不仅相当普遍,而且难以查处。" 目前,我国立法中并没有针对"黑白合同"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它只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所谓的"黑白合同"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基于某种利益考虑,通常是为了规避政府部门的监管,实现交易目的,对同一合同标的物签订了价款存在明显差额或者履行方式存在差异的两份合同,其中一份作了登记、备案等公示,并通过承诺函等形式明确该登记、备案的合同仅作为登记、备案之用,而不作实际履行。另一份仅由双方当事人持有,并作为实际履行的依据,其中登记、备案且不实际履行的合同称为"白合同",由双方当事人持有的,并实际履行的合同称为"黑合同"。 三、"黑白合同"的产生原因 工程招标中的"黑白合同"问题非常突出,危害很大,不仅相当普遍而且难以查处。要想解决该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清楚其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讲,"黑白合同"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产生的。 (一)社会原因 从当前我国经济秩序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加之整个社会投机和趋利的心理作用,使建筑市场交易秩序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状态,这就为"黑白合同"的大量滋生提供了温床。此外,建筑市场供求关系极不平衡,建筑施工企业供大于求,竞争激烈。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因而在招投标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违背伦理的败德行为。不少建设方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施工方提出苛刻的要求,施工企业急于承揽工程项目,只好接受业主的不平等合同条款。而同时,有的施工方在以低价位和优厚条件中标后再签订补充协议,变更"白合同"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二)法律原因--国家干预过度与现实情况脱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为《合同法》规定的一类有名合同,遵守《合同法》自不待言。但由于建设工程作为特殊的商品具有其独特性,故合同的成立不仅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还需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 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在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行严格的备案制,并要交纳相应的税费。因该类合同标的额巨大,税费也相当高昂,这体现了政府对此类民事活动的干预和监管旨在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保证合同严格履行,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该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各占多大比重,尚没有成功模式可复制,只能依靠实践摸索。"经济人"自利的本性必然会趋使合同的当事人通过签订"黑白合同"逃避政府监管,规避政府税费,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黑白合同"的效力认定及处理 "黑白合同"在法律效力上的不确定性,给建设工程交易活动安全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极易诱发合同争议乃至诉讼等交易风险,加大交易成本。这种交易风险的不利后果,使得愈演愈烈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更加恶化,并直接牵涉到多角债、民工工资拖欠、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关系到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 (一)"黑白合同"的效力认定 违法性是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以及《合同法》第52条关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规定,我们可以对合同的无效判定得出如下结论:合同必须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才能认定为无效。 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黑白合同",其表现形式有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情形,对于这些"黑白合同"的法律效力要作具体分析: 1、根据两份合同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黑白合同"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黑合同"产生于"白合同"之前的情形,在实际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前与投标人进行实质性谈判,要求投标者承诺中标后按投标文件签订的合同不作实际履行,另行按招投标之前约定的条件签订合同并实际履行,以压低工程款或让施工单位垫资承包等;二是,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直接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后,由施工单位串通一些关系单位与招标单位配合进行徒具形式的招投标并签订双方明确不实际履行的合同,或者干脆连招投标形式都不要,而直接编造招投标文件和与招投标文件相吻合的合同,用以备案登记而不实际履行。 如果建设工程项目属法律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的范围,那么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第43条"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第55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当事人进行实质性谈判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的规定,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虚假招投标,法律不可能承认其效力。 对于依法不属于必须招投标的工程项目,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或者具体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招投标,在这些地方,建设单位实际上并未进行招投标而直接与施工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将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但为了办理有关手续而进行徒具形式的招投标,或者编造招投"事实"并签订与编造的招投标"事实"相对应的"白合同",以应付主管部门检查。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已明确,"白合同"仅用于办理建设手续之用而不作实际履行,而实际履行的是双方另行签订的合同("黑合同"),并不属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行为。 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理,当事人签订"白合同"的行为并不违法,故"白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但其效力仅限于当事人的意思范围,即用以办理手续,而不应直接以之作为结算工程款的依据。"黑合同"是否有效,则应看其是否存在合同无效的其他情形。如"黑合同"不存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等《合同法》以及特殊法规定的无效情形,则应认定有效,并据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2)另一种情形是"黑合同"产生于"白合同"之后,即在发包人与承包人按招投标程序签订一份备案合同之后,再根据双方协商对备案合同进行实质内容变更,签订实际履行的私下协议或补充协议。 文章开头引用的案例,就是典型的这种情况。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由于甲公司承建的某住宅楼建设工程,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所取得,上述工程的标底在工程招投标文件中已得到了双方的确认,中标后,他们依据公开招投标文件所确定的数额与乙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上述协议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且双方对所签合同进行了备案,故该合同合法有效。而双方后来又签订的补充协议中,对原已备案的合同内容进行了变更,并将备案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进行了较大的变动,因此,应当认定变更后的协议内容与已备案合同相比,已构成了国家招标投标法中所禁止的"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变化,这些行为违反了有关法规,因此这些补充协议应为无效。乙公司应按与甲公司通过工程招投标而签订的己备案的施工合同的约定履行支付工程款的义务。据此法院一审判决由乙公司支付工程款1.47亿元及相应利息。 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存在争议较大。《招标投标法》第46条第1款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在实践及理论界,对此条如何适用存在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黑合同"对"白合同"的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的,违反了该强制性规定,认定变更的内容无效。也有观点认为《招标投标法》46条应适用于整个招标投标活动即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而不应对合同履行过程产生约束力。而根据《合同法》第77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黑合同"反映了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完全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合同的约定,根据后法优于先法的原则,签订在后的合同的效力应优于签订在前的合同的效力。再者,如果将《招标投标法》第46条的规定理解为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在现实中也无法操作,所以应当肯定"黑合同"的效力。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瞬息万变,双方当事人在经过合法正当的招投标程序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之后,那些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合同标的、工期、价款等实质性内容做出相应的变更,只要是双方协商一致,是应该认定其为有效的,但也应综合考虑工程价款变更、工程质量等级提高这些变更是否危及社会公共安全,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综合考量事先的招投标是 否是虚假的规避法律的伪装行为,变更合同是否出于客观的实际需要,而且是正当合法的。 故,笔者认为在前述案例中,应当认定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有效性,双方应当按照补充协议进行结算。 2、根据两份合同的价格高低,"黑白合同"存在以下两种情形: (1)"白合同"价格高于"黑合同"的价格,这种情况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最为普遍。由于建筑市场的买方市场格局,承包商为了获取工程,往往将工程价格压到远低于定额价格的程度,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合同价格的审批却主要以定额为依据,如果建设方用双方按市场价格签订的合同去报批则很有可能因低于所谓的成本而被否决。因此,现实中双方往往达成一致,签订两份合同,即一份报批的"白合同",另一份是双方将要实际履行的合同。 (2)"白合同"的价格低于"黑合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主要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中比较常见。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23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按提供的预售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在实践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达到尽快预售商品房的目的,往往会与承包商签订两份合同,一份为报批的"白合同",此合同的价款较低,目的是为了尽快满足投资额25%的预售条件,另一份是双方准备实际履行的"黑合同",此合同的价款准确反映了市场情况,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这种规避法律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但并未违反效力规定,我们应把对这种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区分开,不能因此而否认双方之间签订的"黑合同"的效力。 (二)"黑白合同"的处理 1、工程通过招标的情况下"黑白合同"的处理 《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虽然《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如果"黑合同"的内容虽然与"白合同"不一致,但笔者认为也应该综合考虑那些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合同标的、工期、价款等实质性内容做出相应的变更,只要是双方协商一致、符合真实的客观需要并且不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这种情况也应该认定为对白合同的合理变更及补充,其效力应当为法律所承认。 此外,《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只涉及到在白合同签订以后再签订"黑合同"的情形,对于"黑合同"的签订时间在"白合同"之前的情况并未涉及。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称高法解释)第21 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显然,高法解释没有区分"黑白合同"签订的先后时间,从而将认定"黑合同"的时间界限扩展到了"白合同"签订之前,但是,高法解释只涉及到认定工程价款结算的根据。 2、工程未通过招标的情况下"黑白合同"的处理 《招标投标法》以及高法解释的规定都只涉及到了通过招投标的工程签订"黑白合同"的情况,对于未通过招投标形式签订"黑白合同"的情况如何处理,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同样需要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及该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效力上的法律否定两方面来判定,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及其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的权利。在"黑合同"与"白合同"实质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只可能有一份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只有体现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合同,才可能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在确定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再来看体现了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该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如未构成无效,便应据此判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无论该合同是"黑合同"还是"白合同"。 五、消除"黑白合同"问题的方法探讨 "黑白合同"在法律效力上的不确定性,给建设工程交易活动安全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极易诱发合同争议乃至诉讼等交易风险,加大交易成本。这种交易风险的不利后果是使愈演愈烈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更加恶化,并直接牵涉到"多角债""民工工资拖欠"等一系列关系到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因此,彻底解决"黑白合同"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解决"黑白合同"问题。 (一)提高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和经营管理意识 首先,在建筑市场中,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黑白合同"的性质及其危害性的认识,转变法律观念和意识。 其次是建筑市场主体观念的转变,建设单位应遵守市场规则,取消买方市场的优越观念,依法办事,严格履约承包商应打消"等"、"靠"观念,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二)完善合同备案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年来,经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合同备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目前施工合同备案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部分施工合同的内容不够详细,管理不到位,履约效果不甚理想。 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备案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消除"黑白合同"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工程承发包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更是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秩序的有力保证。 首先,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等上位法的立法,予以明确规定与规范,使得各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建设市场各方都有法可依。 其次,合同备案和跟踪监督应该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招标后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自己或者委托招投标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数据库,对招标项目工程量清单、投标企业报价及合理低价中标价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选择科学适用的方法,根据新项目工程量清单,预测合理低价中标价,并将其作为一种市场价信息予以公布,为投标企业投标报价、招标企业评标定标以及制定合理的合同条件提供依据。尽量杜绝工程中标后其合同价款的确定和调整施工的保护措施等不符合招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的现象。 最后,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审核时,应从投标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施工机械装备、采购优势、拟报项目管理机构、降低工程成本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以反映投标企业实际水平的人、财、物、机等消耗的企业定额为依据。 (三)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监管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业主、发包人、承包商、担保公司的信用管理和监督管理是规范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企业信用资质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信用信息以档案方式进行管理表彰信用企业,揭露不良行为信用单位,可以激励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保障工程担保的顺利实施,提高整个建筑市场的信用水平,规范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六、结论 "黑白合同"是一种目前建设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其对法律法规的规避的 性质使得其效力不定,这扰乱了建设市场,引发恶性竞争,使得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证。"黑白合同"对工程合同造价依存的合同法律效力基础构成根本冲击,使合同潜在风险急剧上升,导致合同的执行和监督成本、救济成本大幅增加。通过上文对"黑白合同"类型、效力及纠纷的解决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济时,法院应当根据《招标投标法》、《合同法》、《民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原理,通过分析"黑白合同"所涉类型及其具体争议条款所涉对法律之规避情况,判定其效力及适用。 2、施工单位在建设市场中处于弱势群体,此时,施工单位应形成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主动抵制"黑白合同"的签订,为建设市场的良性竞争和行业的良性发展而努力。 3、要解决"黑白合同"问题,除了加强建设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以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该顺应生产力的发展,避免政府对建设市场的过度规制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以及建设市场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改进招投标制度及工程担保制度,运用行政职能建立建设市场信用监管机制,在鼓励施工单位通过自身管理水平及相关技术的提高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建设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工程施工论文: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点,而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施工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当前水利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指出工程项目款项要合理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一方面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工程项目款项的合理应用。施工成本控制必须按照科学的实施步骤,以合同施工成本、预算定额或企业实物消耗定额作为标准来约束实际的施工成本支出;处理好施工成本和控制费用间的关系;做好企业定额、材料管理和原始记录制度等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脚步的加快,农村水利工程也正在逐步发展。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其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同时也是农村减少洪涝、干旱灾害的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水利工程必须先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关系到工程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等众多环节。施工企业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事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核心。只要我们科学地组织和规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以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前提。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 水利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应根据水利工程特点,按照工程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预算分解、动态资金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控制、减少施工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 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这个过程是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 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 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4.落实报告中的措施 即对报告中成功的经验进行广泛地推广,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地监督改正。 三、施工成本与控制费用的关系 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越多越严,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措施越多越严,措施的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改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同时,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不同,也对控制费用的支出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述的三种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从制定到根据分析报告所采取的措施,每一步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在同一施工措施同一控制程度情况下,对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步骤第一步而言,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费用最低(因为施工企业一般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对定额中人工和施工机械的效率按一定的经验值进行调整),而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最高(因为它包括了编制定额的成本摊销费、定额调整发生费、定额维护、管理和改进摊销费等);从第二步到第四步,不论何种标准,都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活动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费用支出应该相差不大。 四、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以企业定额来进行成本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是企业定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自身的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规定所能达到的标准。编制先进而又可行的工时(工日)、材料单位耗量、台时(台班)等项消耗定额,是成本计划,考核、分析施工消耗水平的重要依据。有了定额,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因此,规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随着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所以,为了准确掌握企业的竞争实力,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地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2.加强材料 管理 材料费(含配件)是施工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以防止乱领、乱用。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地盘点、清查,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从而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另外,材料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进入工地,坚决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 3.制定健全可行的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必须为原始记录提供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记录人员要与合同、技术、施工、劳资和设备等部门充分协调,认真制定科学易行、讲究实效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使原始资料即能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要求,又能满足其它各方的管理需要,同时对各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也要组织好,并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及时完整地为施工成本控制和其它有关方面提供资料。 五、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加强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但是多年来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为了迎合招标工程单位,不得不降低投标价格。因此使得施工企业的投标价格不断降低,为了保障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建筑施工企业重点。 1.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施工成本占整个企业运行成本的70%以上,因此施工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变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造成的企业经济利润降低的关键。目前水利施工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采用定额方法对材料、工资、费用等进行成本控制,该模式及其具体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先行的传统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模式也凸显了一些弊端。而水利工程占用企业资金较多,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资金的占用。另外对于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最佳突进。企业可以通过责任分工、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手段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从多方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实施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配合施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财务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能是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当的责、权、利,用来监督、执行及奖励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相关人员。 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能力提升。另外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的过程提高企业各部门的综合能力。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不仅仅可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3.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质量、减少工期、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而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建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发展、生存的关键。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即需要生产人员的直接控制,又需要管理人员的间接参与,是全员、全过程的,人人都要围绕成本控制的工作。因此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调性,及配合性。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数据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反馈快。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促进企业及时发现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水利项目工程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从项目目标值的确定,实际成本的录入,到成本核算的口径和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等都进行规范和统一,把项目工程成本核算中共性的东西形成一种模式固定下来,建立标准的基层成本核算体系。同时使项目的承包、项目的考核、项目的分配办法的制定都紧紧围绕项目核算这个中心。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成本核算体系的协调运转,这样不仅使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增强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通过全员的参与有效的降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等。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调施工人员的自主管理,形成一种人人讲成本,人人讲效益的新观念,才是抓成本管理应该抓住的最关键的环节,从而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 六、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其需要项目工程中的各个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才能将成本控制有效的实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手段。完善的、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健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命力及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施工论文: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态势,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一定要重视公路工程建设。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具有流动性大、协作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和天气干扰的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群体的利益的制约。所以,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经成为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1 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公路施工的过程复杂的技术和经济活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建设成本,怎样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中。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使施工现场的人和物更好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整个施工项目增收节支。 1.2是衡量施工企业好坏的关键性要素 衡量一个施工企业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质量、安全、成本、工期。而这些环节恰恰在施工现场体现出来。因此说,一个施工企业能够对施工现场能够很好的管理和控制,这个企业就成功了一半。 1.3是建设优质路、放心路的根本保障 公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作用决定其建设质量一定要过关,否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设出优质路、放心路是国家和百姓的要求,其根本保障就在于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环节。 2 当前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2.1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施工企业尽管意识到安全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要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视程度却不够,也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2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但是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的并不健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些部门负责人在管理,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施工现场管理的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就造成人浮于事,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现场建筑材料管理的混乱、技术资料的缺失等等。 2.3施工程序混乱 好多企业存在施工程序混乱的情况,不严格的按照工程建设的程序执行,例如:没打报告就开工等。 2.4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质量数公路施工项目验收的关键,高质量的施工企业可以对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在质量监管方面可以追求降低成本,将工程质量置之不理,有时会酿成严重的质量事故,从这一点看,部分企业的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3 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3.1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办事,以其达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合理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2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例如:降低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尽量对工农业废弃物材料进行再利用。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材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 3.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公路施工工作是一项协作性较强的工作,施工现场设计的人员多、部门杂。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标准化、规范化现场管理的前提。它可以高效低协调施工生产活动,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克服主观随意性。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4 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4.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每个企业应当重点抓的工作之一。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全体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做到任何施工环节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定期的排查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督促工作人员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4.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在施工现场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统一指挥协调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避免建设材料和资金的浪费,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 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4.3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旗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1)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2)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工程施工论文:浅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近几年的快速扩张,因建设工程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是建设项目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后进行建筑产品的最后实施阶段,签订的有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论对建设单位还是对施工单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对于建筑企业实施资质许可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质量事关国计民生,承包人具有相应资质,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的必然要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受到不同领域的多部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调整,相关的强制性规范内容颇多。如果违反这些规范都会导致合同无效,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本意,既不利于维护合同稳定性,也不利于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会破坏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施工合同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才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的标准通常有三种:一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二是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视为效力性规范;三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也不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则该规范就是管理性规范。本文主要就施工合同的效力问题展开探讨。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问题。建筑市场的准入条件较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更为严格,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时,并不导致合同无效。而建筑施工企业在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时,根据相关法律及解释的规定会导致合同无效。法律规定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由于建筑产品是关系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法律才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较房地产开发企业更为严格。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超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二、借用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问题。从实践上看,目前日益规范的建筑市场中,无资质的企业或包工头直接承包工程或者低资质施工企业直接承包属于高资质企业承包范围的项目,已经不太常见。因为这样的违法行为非常容易被认定和查处。受招投标程序的限制,发包人直接将工程发包给这些无资质或者不符合资质等级标准的企业或者个人的可能性也很小。然而与无资质承包相比,借用资质的承包行为更隐蔽、更难以认定和查处。主要原因:一是这种借用资质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挂靠、假内部承包、将包工头聘为承包人的项目经理等。为规避检查和避免被发现,借用双方通常不会签订一个书面的资质借用合同。二是名义承包人与发包人的结算关系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实际施工人并不与发包人直接发生经济往来。而名义承包人与实际施工人如何进行结算以及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则很难查证。这种借用资质的行为,大多数是因为他们之间产生纠纷甚至闹上法庭后才最终暴露的。 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招投标是合同的一种订立方式。对属于招投标法相关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建设项目,建设方与承包方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订立合同,否则因合同订立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无效。 四、 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的。非法转包即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又将其承包的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三人的,转让人退出承包关系。由于转包容易使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或因转包人收取高额转包费,进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为此,法律法规对此作出了禁止转包的规定,进而因合同违反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而无效。违法分包,通常是指总包单位将工程建设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为经建设单位认可,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还包括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或者分包单位将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根据有关规定,分包工程发包人将工程分包后,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合派驻相应人员,且未对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视同转包行为。 五、除《解释》规定的五种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外,《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基本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也适用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六、目前在实践中,发包方与承包方存在两种施工合同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份是经过招投标的公示备案合同,另一份是与中标备案合同不一致而实际履行的合同,俗称为“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黑白合同”的签订多数在中标后,但也有部分发生在中标前。中标前签订“黑白合同”行为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因此,应当认定无效。“黑合同”签订在中标之后,即根据双方协商,又对备案合同进行实质内容的更改,签订实际履行的补充协议。对此,有观点认为根据《招投标法》第46条的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认为合同无效。笔者认为这并不能作为合同认定无效的依据,根据《解释》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显然,《解释》仅对工程价款结算依据作出了规定,并未对 该类合同效力进行否定。因此,只要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等基本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外,应该认定有效。 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垫资条款的效力问题。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通常约定按照工程建设的形象进度付款,由于形象进度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履行合同中必然存在施工与付款的时间差,本质就是垫资,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垫资是合同性质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以前,往往认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垫资、带资条款或者当事人另行签订的垫资合同的性质为企业法人间违规拆借资金,这种行为违反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的《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的规定的,但是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能认定合同无效。《通知》至多仅为部门规章,因此不能以此为依据而否认合同效力。根据《解释》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及其利息有约定,请求按照合同约定返还垫资款和利息的,应当予以支持。据此,应当认定为合同有效。 实务中,施工合同效力与诉讼或仲裁结果密切相关。当事人只有在正确认识合同效力的前提下,才能够确定自己的诉讼或仲裁请求,并就主张和请求进行举证。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审理施工合同纠纷时,无论发包方和承包方是否提出,一般都会首先审查合同的效力,这是处理纠纷的基础。合同有效和无效的法律后果不一样,直接导致法律裁决结果的不同。因此,签订有效的工程施工合同,对当事人的利益有着重大影响。(编辑:果宝) 工程施工论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 摘 要:园林工程必须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的施工管理下才能取得成功。本文主要对如何做好园林工程在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园林工程; 施工; 管理; 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园林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人们对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种场所以及室内外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城市园林工程的投入力度,力求搞好园林工程建设,满足城市建设以及市民生活的需求。为了保证园林工程的成功,把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放在首要地位是当前一项首要的任务。 在园林绿化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亦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技术规范标准、设备保证和检验手段等常规方法,有时也会满足不了工程质量更高的潜在需要。多方位注重质量管理,园林工程才会越做好,越做越精。 2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施工单位要做到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2加强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培训 优秀的园林施工人员是奠定园林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园林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就要把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培训和优选。 2.3加强对园林工程建材的质量把关 严格控制好园林工程的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国家《园林工程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园林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2.4加强对建设成本的控制 降低成本造价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能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园林工程的成本主要包括种植土方费、工程 苗木费、种植人工费、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工程保修费、工程排污费等等。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成本管理要坚持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的原则,对于工程中开支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加强预算,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同时也要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2.5加强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景观艺术创造的基础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它在养护管理中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园林绿化的总体养护水平,塑造一个有地方特色园林的城市,要有全面的养护来实现园林设计的理念。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视管理,资金投入少,导致人员、材料、机械等一系列设备物资的缺乏,管理极其不到位;另一方 面,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差,不熟悉植物的生长规律,对园林工程中的各种植被发生的病虫害也不了解,不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 应该让绿化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美丽的植物和洁净的绿地才能给人舒畅的环境和美的享受,这样才发挥出了绿地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要想让绿化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种植物的成活率,应该设法平衡好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的水份,并且减少根系在挖掘、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受到损伤,对树冠定期修剪避免其失水的现象。最后,严格的管理标准,并要不断在管理机制、经验和技术上创新出新的思路。 3总结 总体来说,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施工工程的质量予控,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加强因素控制,确定特定、特殊工序关键环节的管理点,实施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3)开展公关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争取工程施工一次成优。4)工序交接时,必须有专职质检员对工程质量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达不到质量目标者返工重做。5)认真接受甲方监理工程师及当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合格后申请复验,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工程施工论文: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对策 1、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必需性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始终贯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能够影响到人们对施工单位的认知与评价,因此可以这么说,施工单位的形象以及信誉度都与现场施工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此外,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与教育,积极提拔人才,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其二,市政工程由于是最为基础的民生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符合人们的需求,就要从施工现场的管理方面入手,因此现场管理的好坏对于市政工程项目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2、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现场管理相关机制不健全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中,人力成本占据其全部成本绝大的部分,同时也是一大笔的投入,因此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故意减少管理人员的设置。大多数市政工程中,普遍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这种做法不利于管理人员集中精力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减低工作效率外,还会大大减弱其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根本无法发挥实际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将国内的市政工作现场管理制度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相比,其水平的差异相距过大,虽然我国也设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现场管理制度的设立,但是其作用微乎其微,法律的规范程度也不如人意。 2.2施工质量与安全等有关认识单薄 施工现场管理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切实保证施工质量,为项目建设提供管理的依据。然而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从而出现“看重施工进度,看轻施工质量的”错误想法。该想法主要体现在施工单位违章作业,施工工艺掌握不全面以及不及时处理排水沟、集水井中的积水等方面;施工单位未能够有效的将细节处理到位,从而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间接的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3施工过程中缺少监视力度 市政工程由于施工规模较大,因此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会采用分包的模式进行项目施工,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而分包的施工模式对于工程的系统性以及安全性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因此配备的管理人员在技能上要具备过硬的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就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发展而言,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人才方面依然有些欠缺,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在职的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匮乏,经验不足,其思想道德品质也是远远未能达到相关标准,同时这也是导致市政工程监视力度过低,现场管理水准低下的直接原因。 2.4相关施工人员管制方面 我国大多数市政工程通常采用分包的模式进行施工,然而在采用分包模式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时配备的管理人员,并不是企业内部的专业员工,而是通过外部招聘来的,因此多数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责并没有落实到位,常常会出现偷懒的现象。此外外部聘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没有接受到太多正规的安全教育,因此对于施工安全意识不足,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3、改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办法 3.1宣扬教育力度要增强 想要改善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现状,首先要从管理人员自身着手,对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让其全面了解工作原则以及工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明白工作重点在哪里,全面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做到科学规范,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2现场文明施工管制要增强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文明施工,这是我国对施工单位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施工单位素质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要实行封闭式的施工,同时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废物以及生活废物正确处理,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施工材料在输送时,需要与本地交通部门进行沟通,确定好输送施工材料的车辆经过城市主干道的时间。 3.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栽培和考查要加强 人员是现场施工管理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因素,一旦缺少这一因素,现场管理将无法进行,同时该因素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高层领导要加强重视。要让每个管理人员深刻理解本身工作的重要性,将工作落实到位。 3.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要增强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作为工程的基础,因此要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能出现差池。材料质量的控制要体现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比如说材料采购过程中,对于材料供应商要进行严格筛选,要从源头将不良因素扼杀在摇篮中。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将材料进行控制并停用。此外对于管理材料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施工单位为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为员工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高层人员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提拔,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员工责任感,从而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4、结语 市政工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市政施工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施工单位要保证施工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落实,与施工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等因素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建立完善的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对于施工企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工程施工论文:探讨提高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 摘要 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工程项目,投资和消耗的人工、材料和能源都相当大,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工程适用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地位是当务之急。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研究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对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进行了全员、全过程、全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V55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1.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质量管理这一新兴学科是20世纪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的过程大体经历了泰勒(F.W.Taylor)检验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20至40年代)、休哈特(W.A.SHEWHART)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至50年代)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图1、图2分别为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示意图。 图1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示意图 图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示意图 60年代,美国的菲根堡姆(AV FEIGENBAUM)首先提出了较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一个质的飞跃。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方法,而是一整套管理思想、观念、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就是“三全”的管理,“三全”是指:①全面质量,即不但包括产品质量,而且还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的质量。②全过程控制,即不但包括生产过程,而且还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准备、制造、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质量环的全过程。③全员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群众路线”的思想,即不但领导和管理干部参与,全体工作人员也要参与,质量第一,人人有责。 1.2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1.2.1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GB/T 19000-ISO 9000:2000版标准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生存、发展必需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的所有成员,通过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有效地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获得期望的质量水平。土建工程质量是指土建工程产品适合某种规定的用途,满足人们要求所具备的基本属性或特性的程度。它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工程质量仅指施工质量;广义的工程质量除指施工质量外,还包括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 1.2.2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受益为目的,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基本可分为PDCA循环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Plan)阶段,也称为P阶段,主要是在调查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制定目标、方针、活动过程、管理项目和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都要在计划中予以明确,一般应有具体的数量化指标和可操作的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Do)阶段,也称为D阶段,主要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实施、落实计划中的各项措施。 第三阶段:检查(Check)阶段,也称为C阶段,就是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找出存 在的问题,肯定成功的经验,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测评定。 第四阶段:处理(Action)阶段,也称为A阶段,就是把经过实施、检查之后找出的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要加以肯定,总结成文,在以后的工作中执行;错误的作法要引以为鉴,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在本次PDCA循环中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要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在每次循环中都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这样反复下去就会使工作不断前进和提高。PDCA循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PDCA循环象一个不停转动的车轮,周而复始,依靠组织的力量推进,不停地转动。管理工作做得越扎实,则转动越有效,企业管理水平也越高。 (2)PDCA循环是由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制约的环组成的,大环和小环都在不停地循环转动中,如图3所示。 图3 土建工程质量PDCA循环 大环相当于施工企业,中环则相当于企业下属的项目经理部,小环则相当于项目经理部下设的操作班组。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参与工作。这些环的转动是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相互保证的。在循环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不按计划转动,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行。 工程施工论文:提高房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探讨 摘要: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从土建施工常见的问题、防范对策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对策 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进度、既保证工期又保证工程质量就是土建工程施工控制与管理的关键。 1房屋土建工程施工概况 土建工程中施工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工程从立项、分析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因素就是工程风险,这种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偶然性、社会性、损害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土建工程施工中,就如何防范风险,减少和避免经济的损失,已成为现代施工计划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工程项目风险往往会造成工程项目失败。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工程施工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施工项目的内部结构、施工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在构造问题中的结构与变量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造成分析风险的循环性,导致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得不到确切的表示,延误抢救的时机,出现风险时拿不出对策,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经济的发展。 2房屋土建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 2.1挖坑槽时出现塌方 一些施工企业在建筑场地完成场地平整后,尤其当挖、填方面积较大或较深时,填土碾压密实度差,或填土的土质不符合要求,有的在平整场地时甚至用淤泥、冻土、膨胀土做回填土,遇水后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陷,低洼处造成积水。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主要是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或者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2.2砌体出现裂纹 砌体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砌体出现竖缝宽窄不匀,影响美观。一是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二是砌体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没有确定,或有规范但实际上未对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三是砌砖柱需用大量六分砖,打砖较费工时,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六分砖,用包心砌法。 2.3地下防水渗漏水 沿预埋件周边渗漏水,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主要是预埋件周围,尤其是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或者是没有认真清除预埋铁件表面锈蚀层,致使预埋铁件不能与混凝土黏结严密。暗线管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由管内流出。在施工或使用中,预埋件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2.4混凝土出现麻面或剥落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主要是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主要原因是保管不良,现场存放时无铺垫,雨雪天气不采取措施,或存放时间过长,仓库环境潮湿等。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措施 3.1加强质量全过程管理 控制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做好事先计划;其次是要加强事中控制;最后是要重视事后检查。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员要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严格执行每道工艺的落实,确保质量要求。 3.2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我国在房屋土建施工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应走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及自主研究相结合的路子。首先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适当引进其先进的器具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可以较快的缩小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土建施工企业作为传统产业,其涉及高新技术的方面较少,应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工艺创新为主。 3.3裂缝弥补处理 楼地面上部的面层一般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改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梁,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3.4钢筋焊接质量预控 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办法,上面已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是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新的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仍会不断出现,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检查焊工有无合格证,禁止无证上岗;焊工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每批钢筋焊接完后,应进行自检,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专职检查人员还需在自检的基础上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查,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抽样复查其机械性能;气压焊应用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的焊工应先进行培训;检查焊缝质量时,应同时检查焊条型号。 4结 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安全、财产的损失和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一定要严格的把好施工质量这一关。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去总结 经验,发现问题并想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持续建设出真正的精品工程。 工程施工论文:浅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组成与控制对策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成本控制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水利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对策,水利施工企业只有抓住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指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直接费、管理费、临建费、业务费等项。其中直接费指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材料费(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砂石料、白灰、砖、沥青等)、人工费、机械台班费等。管理费指该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如员工工资、办公费、招投标费用等;临建费指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工程施工人员所需要的临时房屋建筑费用,或者租赁民房的费用等;另外还包括业务费,它是指工程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即现场招待费,当地突发事故等的维护费等。显然,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所包括的费用繁多,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才能达到减少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施工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时,一是按预算成本;二是按可能支出确定计划成本,再结合制度控制、定额或指标控制、合同控制等指标进行控制。还应遵循成本最低化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和目标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做法包括直接及间接成本的控制,其中直接成本费占总投资的70%左右,控制好了直接费就确保了工程的效益。它包括主要材料的进料及材料管理费用;工程施工人员的组织与安排费用以及机械化作业的费用。 同时间接成本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间接成本控制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最优组合方案及办公费用的合理化支出控制,进出场费用的控制主要是选择好最优的进出场路线。在临建费的控制方面,既要在保证耐用的条件下选择最经济的临建材料,同时又要设计好临建的规划,让临建的空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的重要问题,而且实施低成本控制战略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目标成本制定了不知多少个,可工程成本始终没有降下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光喊低成本战略,而缺乏低成本战术。总制定成本管理目标,而缺乏可操作性,使目标始终无法实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意识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渗透在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其目标成本控制要通过施工组织和实施来实现。其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施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混杂,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和各司其职,实质无人承担成本管理责任。实际上,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二)通常由于工程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使得目标成本永远停留在口号上。 三、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对策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应渗透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具体措施有: (一)人工费控制。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 %左右,作为施工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帐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工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二)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 %~75 %,要对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订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三)机械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在施工中,自有机械应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外租机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减少停滞,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四)加强质量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五)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四、注重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核算主要由企业财务中心和项目部组织实施,对每一项目的每一阶段根据成本清单认真进行汇总,对项目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的成本比对,对项目的每一步都要仔细控制。具体做到施工队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设备费,项目部人员工资、福利、补助、劳保、医保、办公、差旅、培训、车辆使用、招待、招投标等各项费用指标全部纳入成本核算,达到成本控制标准的,给予一定奖励,正常情况下,超成本控制标准的部分,由项目部内部调整解决。财务中心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之外,还要筹集资金,合理调度资金的使用,让施工企业的所有资金合理使用,保证各项目的正常进行。 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还应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才成本,人才流失就会形成人才坏账,防止人才流失是人才成本控制的关健一环。二是专业设备成本,一些大型专业化设备,用途单一、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将这种设备成本分摊到此项目中,形成的成本才是真实的成本。三是社会成本,在目前情况下,社会成本也应考虑在项目成本之中。总之,只有抓住了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程施工论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和优化措施研究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生态景观。而无数的园林绿化工作者正是为营造舒适、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而努力。公园、街区园林绿化的改造,小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等,构造了一个个隐匿于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近几年,园林绿化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与此同时,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园林绿化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状况。 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1、 把握施工对象的生物性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将不同季节、形态特征,不同色泽的花卉、草皮、乔灌木等进行搭配栽植,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有功能来实现净化空气、滞尘调温、美化环境的作用,最终达到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目的。另外,苗木的种植讲究季节性和土壤条件,自然条件对施工管理有较大影响,施工质量的控制有一定难度。 2、 创造工程建设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植物配植、建筑设计、小品点缀等艺术手段,以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施工管理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设计意图有较深的领悟,在建设过程中以创造性的劳动,实现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效果。 3、对施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占地面积大,有足够的工作面,利于赶工。但是,施工作业点较分散,涉及专业多。因而,在施工的组织管理上,要求协调好各专业的互相搭接,准确安排插入工序的时间,而且要保证所涉及的不同专业的施工团队能流水作业,连续施工,减少窝工、误工等情况,这也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在实际施工中,要牢牢紧扣,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手,保证工程建设高质、高效和低耗。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不良状况 1、园林绿化工程在一些建设范畴被定性为“简易工程” 所谓简易工程,是指那些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没有特殊要求,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建设工程。然而,园林绿化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绿地复绿,而是一个要求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包含园林建筑、结构、水电、绿化等多个专业的综合景观工程。工程建设涉及建筑学、环境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对工程的施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而在“简易工程”的定性下,投标以价低者得,造成恶性竞争,势必难出园林精品,也不利于园林绿化企业自身品牌效益的建立和园林绿化行业的长远发展。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不善 目前,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仍然较为落后,施工组织混乱、计划性不强,甚至于施工操作违反规范,施工中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有些工程人员为了追求利益,采用质量规格不符合要求的种植土、苗木,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 3、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人才短缺 在当前,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综合能力不强,高素质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非常短缺。于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水平低,容易对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产生误解,以致操作上违规或者错误施工,造成返工、大修的频发,破坏环境形象和提升了建设成本。 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就是通过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目标能够实现,以及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标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园林工程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1、施工工艺、工序的质量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阿都符合质量标准。对施工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对操作人员、材料、环境条件等因 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做好验证记录,工序记录的主要内容为质量特性实测记录和验证、签证。 2、人员素质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要定期对职工进行规程、规范、工序 、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开展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 3、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台帐应对材料质量、规格、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放材料的质量、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的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 4、成品的保护 成品保护可采取护、包、盖、封等4种措施,即采取覆盖塑料布、纸板、盖沙、培土、铺干锯末等措施,防止成品被损坏或污染,必要时可实施局部封闭,在达到强度或满足要求后再开放。 四、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展望 中国园林绿化作为朝阳行业,在近几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且随着政府对环境绿化的日益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宜居环境”重要国策的实施、全国各地争创“园林城市”的风潮以及房地产、休闲度假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力带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势头。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均绿地占有率的提高,以及在房地产建设的带动下,城市周边的绿化施工将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而且随着乡镇经济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今后园林施工项目的工程量将比以往大大增加,将为园林绿化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随着生产工艺及植物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施工材料将更加丰富,新品种的苗木、花卉将被广泛种植,建筑装饰材料更多样、更高质。 3、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将朝着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对综合有更高要求,专业分工将愈加明确。 工程施工论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基于此,本文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以及环节这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实践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进行了阐述。通过本文,希望能给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共同目标。然而,目前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工程项目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低下,削弱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此,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内。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保证成本控制实现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众多施工企业共同关注和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在正确认识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影响因素,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 1、工程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要求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将成本控制的观念充分渗透到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活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济资源和费用开支等成本信息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使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费用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由此可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包括项目投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阶段,其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 由此可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要求,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技术、经济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工程项目中参与人员、材料、方法、技术等的互动,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想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企业必须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部的管理职能。 2、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然而,目前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或者虽然已经意识到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成本控制认知的局限性,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带来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弱化,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无可避免在施工中造成很多浪费现象,工程项目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削弱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而必须科学、合理、高效地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只有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和意识,才会积极寻求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案和措施,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只有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控制的内容,才会积极付诸行动,寻找有效途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减低成本支出,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最终实现施工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 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与环节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项目投标阶段开始,到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再到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结算阶段,这其中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本文就分别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与环节,对成本控制进行探讨分析。 3.1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开源阶段,是企业取得经济利润的基础。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即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进行项目成本预测,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勘查和工程特点,预测投标成本,从而计算出整个工程预计的成本价。再综合竞争对手的情况,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在谈判过程中就能心中有数,此报价的竞争力优势明显,能为企业取得合理的利润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紧接着就应该做好成本计划,将其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此阶段成本控制工作表现得更为具体和细化。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指导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结合当地的市场行情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并编制具体的成本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这样的目标成本计划,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用这种标准进行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如果项目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那么再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项目的预期利润再高也没有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从影响成本的各重要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结合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1)材料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2)人工费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加以控制。(3)机械费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进行配置,尽量避免设备资源闲置。(4)管理费控制;尽可能实行一人多岗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含对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的 控制以及工程尾款的回收。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在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评价的同时,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的实际情况,注意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 通过以上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各重要因素和环节的介绍,我们发现要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就应该注重事前策划、过程管理、事后总结。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应该贯穿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充分调动工程项目全员的积极性。只有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简言之,要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施工企业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其次,要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不能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要进行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工作[7].最后,要提高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支出[8]. 5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成本控制过程贯穿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充分调动工程项目全员的积极性。只有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工程施工论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工作探析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所在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工作职责是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贯彻和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参加水利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和总竣工后的验收。另外,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进行监督。 流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分站工作职责是在执行总站所要做的工作外,掌握所监管的流域内水利工程质量动态,并及时向总站汇报质量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分站还要大力开展水利工程质量检查活动,自行组织管辖流域内的质量监督工作交流。 地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职责是执行总站和流域分站所要做的工作外,监督管辖区内的水利工程质量,协助总站和流域分站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及时准确的掌握所管辖区内的水利工程监督工作情况,并向总站和流域分站进行定期报告。 2水利工程施工中提升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措施 2.1水利工程监理质量控制体系 水利工程监理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业务水平和资历,从水利工程事监理工作业绩,种类技术人员的数量、业务能力,专业搭配是否合理,承担过哪些水利工程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业绩如何。是否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并有专人负责质量工作。水利工程监理人员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能力。 2.2水利工程监理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水利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组成(人员素质及数量)应符合合同规定,并满足所承担水利工程的监理任务的要求。总监、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员应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无条件时,可就近委托有资质检测机构或试验室进行复核检测;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及单位工程建设监理细则,并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向参建各方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2.3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必须符合承建项目的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持证上岗,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质;现场必须设置专职质检机构,其人员(素质及数量)配置符合承建工程需要,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现场应设置符合要求并经过质量监督机构核准的试验室。 2.4增强对检测的监督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已建工程质量有疑问时,应由项目法人委托第三方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检测,检测数量视需要确定,检测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堤防工程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抽样检测,工程质量抽检项目和数量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定。工程竣工验收前,对工程质量是否检测应由验收委员会确定。 在工程原材料进场前的检测、以及中间产品一次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及时对所有进场原材料进行多次取样批次进行检验,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如果经多次取样检测仍不达标,则立即把该批次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定为不合格并且禁止使用。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试件抽样检验发现不合格的时候,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或者机构重新对混凝土工程部位检验。如仍不合格,直接报送由项目法人并组织所有相关单位进行探讨提出处理意见。水利工程中各项施工环节都应同步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检、如果分项工程检验不合格马上进行处理,合格后再进行验收通过才可以继续后续工程的施工。 3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工作探析心得 3.1质量监查要多方面支持,多部门支持进行 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监查制度,首先要得到各级水利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巡查的内容不仅是工程施工方面的,涉及的范围还有很多。由于质量监督的人员有限,技术力量和专业人员配置不健全,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从多年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观察,联合监督的效果是积极的,能够保证质量,促进交流和学习质量监督管理经验。特别是政府稽察联合执法,更能有效地发现解决问题,对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能进行全程的跟踪并进行督促落实,提高稽察整改的效率。 3.2质量监查工作内容与方法要有效 在水利工程市场不断演绎的今天,工程建设的花样越来越多,在工程参建各单位构成情况的不同、工程建设的地域发展步调不一致的情况下,质量监督工作在遵循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下,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实行必要的质量监督工作内容和方法,才能达到政府监督工程质量的最终目的。 3.3质量监查要加大查处力度 想要落实好水利工程质量监查制度,关键是要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参建方的自律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巡查检查只是作为工作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各参建单位对项目的质量责任。所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各参建单位一定要重视,积极整改。如果不加大查处力度,就会削弱水利工程质量监查制度。 3.4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巡查需提高执法的权威性 伴随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人发展,增强质量监督,除去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还要清楚质量监督工作的地位,要明确政府对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的形象,切实保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4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是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影响因素多、参与者众多,这就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是,质量是一项水利工程的生命线,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质量达标才能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工程施工论文:土建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技术的分析 1 施工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施工管理科学化。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 1.2 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 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坑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给予高度重视。 1.3 做好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抓安全。但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两种抓法:一种是事前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一种是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两种抓法结果大相径庭。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1.4 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资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1.5 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没有管理和责任落实可言。 1.6 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的层面上。 1.7 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2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几个要点 2.1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4)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 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2.3 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在管理措施方面,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进行成品保护,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文中只是探讨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管理创新和后期施工管理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做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工程施工论文: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态势,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一定要重视公路工程建设。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具有流动性大、协作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和天气干扰的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群体的利益的制约。所以,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经成为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1 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公路施工的过程复杂的技术和经济活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建设成本,怎样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中。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使施工现场的人和物更好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整个施工项目增收节支。 1.2是衡量施工企业好坏的关键性要素 衡量一个施工企业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质量、安全、成本、工期。而这些环节恰恰在施工现场体现出来。因此说,一个施工企业能够对施工现场能够很好的管理和控制,这个企业就成功了一半。 1.3是建设优质路、放心路的根本保障 公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作用决定其建设质量一定要过关,否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设出优质路、放心路是国家和百姓的要求,其根本保障就在于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环节。 2 当前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2.1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施工企业尽管意识到安全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要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视程度却不够,也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2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但是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的并不健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些部门负责人在管理,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施工现场管理的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就造成人浮于事,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现场建筑材料管理的混乱、技术资料的缺失等等。 2.3施工程序混乱 好多企业存在施工程序混乱的情况,不严格的按照工程建设的程序执行,例如:没打报告就开工等。 2.4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质量数公路施工项目验收的关键,高质量的施工企业可以对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在质量监管方面可以追求降低成本,将工程质量置之不理,有时会酿成严重的质量事故,从这一点看,部分企业的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3 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3.1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办事,以其达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合理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2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例如:降低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尽量对工农业废弃物材料进行再利用。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材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 3.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公路施工工作是一项协作性较强的工作,施工现场设计的人员多、部门杂。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标准化、规范化现场管理的前提。它可以高效低协调施工生产活动,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克服主观随意性。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4 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4.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每个企业应当重点抓的工作之一。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全体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做到任何施工环节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定期的排查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督促工作人员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4.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在施工现场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统一指挥协调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避免建设材料和资金的浪费,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4.3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旗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1)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2) 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工程施工论文: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方式探索 水利工程在进行招工的农民工中,他们普遍缺少安全意识,对施工现场安全适应的应变能力很差,这就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使得水利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造成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 1、抓好安全教育的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重视安全预防工作。首先,要提高施工单位的最高管理人的安全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能否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这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最高层领导以及负责工程项目的人员把各项安全工作能不能视为首先想到的问题。对此,将安全管理工作看成是他们考核工作的重要凭证之一,一旦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就要追究相应负责任的责任,如果在考核中不达标,对其进行处罚,从而激发他们紧抓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采用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他们对安全的责任感。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明确的知道,施工安全不仅关系着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关系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的名誉,同时更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情况。要加强施工人员在思想上的安全意识,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时刻的绷紧安全隐患这根线,加强制定安全机制,落实安全措施。 2、制订安全制度,进行制度教育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当中,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的项目部门以及最基层的施工小组,在对其进行统一安全思想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安全制度,并落实到位。安全制度的制定不仅要结合本部门小组的自身情况还要结合各个施工单位的情况来进行制定。在进行制定安全制度的同时,也要贯彻、落实到位。 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1、控制两个关键,保证安全生产 施工对象和施工工序是施工安全管理控制两个最重要的关键。施工对象是指在水利工程中施工的部位,例如深基坑的开挖、高空悬挑部位施工、给隧洞进行衬砌等,施工工序指的是。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脚手架工程、钢筋焊接加工等。对这两个关键控制好,并做到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检查落实等,确保安全施工。 2、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安全生产控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就是标准化的管理,通过全面的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重要的保证。在项目进行施工中,所有施工过程都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来执行,施工人员不论是在施工前还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施工地点、对象、工作要求、安全注意内容的明确等,要禁止并杜绝由于情况、职责不明等导致施工的安全隐患。 3、作业现场抓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不仅是水利工程严抓安全管理的地方,也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地方,所以,要对作业现场严抓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施工。第一,建立并落实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二,要持证上岗,杜绝非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的工作;第三,在进行各工序、作业交替的过程中,防止由于不明情况造成的安全隐患;第四,要避免赶工作业情况,夜班作业最容易发生事故;第五,因为水利工程规模大,施工作业就多,所以,易爆易燃的材料使用的就多,这样就要避免火灾的发生;第六,在每天收工的时候,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通过检查验收,才能离场,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 可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要提高并加强安全管理技术工作,用他们的工作表现去感染其他的施工人员,做到人人安全,从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作者:曲冬梅、于坤 单位:图们市水利局、图们市凉水水利管理站) 工程施工论文:试论怎么做好土建工程施工监理 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土建工程业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建筑物容易变形、地基不稳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建筑物的渗水问题、建筑强度达不到要求、建筑物的倾斜错位等问题。造成这些建筑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也包括很多可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国要想实现土建工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把建筑物的质量和人民的人生安全放在土建工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建工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土建工程涵盖了比较广泛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土建工程管理部门为了解决土建工程中出现的像资源调配、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不断地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土建工程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作为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的土建工程质量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当今,我国土建工程业的发展存在着只追求发展速度而忽略建筑质量的现象。由于我国土建工程发展速度过于迅速,因此,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加快土建工程业的发展,而且要保证建筑的质量。要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我国土建工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就要不断地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 1、土建工程施工监理的概述 1.1施工监理的含义 施工监理是指有关执行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行为目标的。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包括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1.2施工监理的意义 在土建工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确保该行业的顺利发展就要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个监管,施工监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施工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单位的行为。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监理单位可依据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理。由于这种约束机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监理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可以有效地规范各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不当建设行为的发生。但是,就算出现不当建设行为,也可以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制止,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规范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可能因为不了解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程序、市场行为准则等,因此发生不当建设行为。这个时候工程监理单位可以及时地向建设单位提出适当解决方案,从而避免发生不当的建设行为,这对规范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也可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施工监理有利于保障工程质量。土建 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工程监理单位中的监理人员都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专业人士,他们有能力及时发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发现工程中的材料、设备以及阶段性产品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因此,实行土建工程监理制度之后,在加强承建单位自身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由工程监理单位介入到建设工程生产过程管理中,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土建工程施工监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监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加强我国土建工程施工监理要从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端正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入手,确保监理人员抱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另外,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人员选拔,而且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过硬。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管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不如说可以建立奖励制度来激励管理人员;同时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理,这样奖惩制度双管齐下,一定可以铸造出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 2.2健全土建工程监督机制 加强我国土建工程管理就要加强土建工程的监督机制,对土建工程的监督要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就开始实施。通过对工程的监管把握好对工程成本的预算和工期的预算,还要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和施工工艺等。对土建工程项目的监管要从头开始到工程结束为止,做到对工程的全程监管。 土建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普遍,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环节都可能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就要渗透到工程实施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首先,施工单位在设计和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要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保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资金分配合理。这些都有利于土建工程质量的提高。另外,施工单位要加快工程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同时,要加强土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大力推行法制建设,要运用土建工程的相关法律约束施工方的行为,让工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要强化政府的监督,进一步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 2.3对工程进行阶段性 施工监理单位可以把一项工程的施工监理分为具体的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并且对工程进行阶段性监理,这样有利于监理工作可以做的更细致、更全面。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在每项土建工程施工前,工程监理部门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严格地审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的监理。同时,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地验收和把关。 其次,在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单位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方面。一切用数据说话,抓好监理工作。主动从每个角度发现问题,要控制重点部位的质量,保证施工的保质保量的进行。 最后,工程的验收阶段。工程监理单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工程质量评估标准对工程 进行严格地验收,这样才能最终的确保工程质量问题飞发生。 结 语 我国新时期下的发展主题是全面的建成小康社会,在这关键时期国家要高度重视影响国家利益和人民人身安全的土建工程业的发展。关注的重心要放在如何提高土建工程管理水平上,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现阶段的工程管理。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行业,存在一些可控的、不可控的制约因素。要想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就要合理的调控那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和那些主观的可控因素,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土建工程质量管理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造成过程的质量问题,所以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可以很好的减少过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最后,希望我国可以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宏愿。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摘要】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全方位的进行管理,要求对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成本。必须经过正规,制度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工程的发展,每天的施工过程,都离不开现场的管理,现场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经营。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强力抓市场,抓现场。与时俱进,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有效地优化现场管理。 【关键词】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 1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为因素无法全面有效控制 施工现场操作工序比较多,投入的劳动力很多,所以,很难控制每个操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很容易引起质量问题。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的监控,成为了承包商和监理单位遇到的难题。 1.2质量产品难以全面检查 施工现场的操作工序比较多。涉及施工产品比较广泛。采取全面检查很难完全实现,抽样检查就容易出现漏检。容易导致质量问题。怎样实现对操作工序检测成为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问题。 1.3整体安全意识不强 在施工现场,安全非常重要,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前提。施工安全影响到整个施工进度。很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做得并不到位,认识度不高,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将现场安全工作做到位。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国家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规范认识不足,不能融会贯通,彻底地落实到施工的现场。 1.4施工工序产品检测有偏差 施工现场工作量比较大,纠正偏差的浓度会升高,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实践过程中,操作型工序出现了问题,纠正的不及时,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工程需要返工。不容易解决,会延长工期,也会消耗很多的费用,这对承包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纠正偏差的难度比较大。 2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2.1优化人力完善职责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要严格要求。做到项目经理监管体制完善,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注意深入学习。项目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财务把控不严格。容易加大项目工程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浪费资源,会造成项目的利润降低。项目经理经济观念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施工安全和进度受到影响。 2.2优化管理制度提高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按照法律法规制定。做到任何事情都有制度可以约束,包括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现场例会,施工用电,施工环保,施工奖罚,等等这些制度必须要明确,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进度,让每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以依据。 2.3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执行 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包括工程的规模,结构,性质。按时完成工期,就必须要拟定一份施工组织设计。严格的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利用现场的人力,财力,物力。一份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工程的造价。采取不同的工程设计,造价不同。所以,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对施工,质量,技术,材料,劳动人力,做一个施工编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施工,对设计进行优化。在设计明确方案之后,要严格的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2.4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杜绝隐患 2.4.1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过程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现场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施工人员做到自我调节。领导者要对各个环节的安全做到位,严格的监管。 2.4.2建立现场安全体系 施工过程时间比较长,工序比较繁琐,施工现场安全,贯彻施工整个过程。关系主攻期的完成。因此要确保安全生产体系。确保各个管理部门能够做到位,达到管理目标。 2.4.3做到事前预防 施工单位会遇到一些危险的项目,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分析,进行部署工作。了解其危险程度,把工作做到实处,确保安全。安全时刻要在掌握之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要全面做好准备工作,提前进行预防,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5优化造价管理、降低成本 优化造价管理,减少资金的占用,有效降低整个施工成本。监管管理人员,要把管理落到实处。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科学地进行施工。 2.6优化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浪费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比例比较高,占到整个工程的60%到70%。所以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投资方,施工单位,要提前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预算,采购合理,对材料和设备,要多加进行比对,选择成本较低,质量较好的材料,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种类比较多,新型材料应用比较广泛,必须要解决很多问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2.6.1材料供应 设计方确定工程所需的材料,规格,数量,然后组织材料商进行材料供应。 2.6.2采购到位 施工之前,应该仔细对材料采购单进行核对,尤其是数量,质量,品牌,产地。分析了解清楚之后,保证订购的材料质量,大小,尺寸,必须要一致,一次性到位,这样可以节省财力,劳力,不能因为材料订购影响进度。 2.6.3材料储存 采购材料后需要进场,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堆放。合理的每种材料进场,进行摆放。要对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 2.7优化成本管理理念、增加盈利 加强成本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任何的项目活动都需要费用。整体节约可以增加盈利。要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制,结合整个工程项目。可以保证花费的合理性,避免成本重复,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3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科学的分配工作,有效地改善各个环节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项目经理在建筑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要统筹进行管理,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随着国内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的工作要求更高。在建筑过程中,必须要对质量严格把控。有效的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既可以提升建筑质量。为我国的建筑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达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供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 0引言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企业之一,对于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电气带到生活和生产,各种产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步。中国也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追赶上了世界的步伐,重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各种输配电工程也得以建设,正以一种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很多原因仍然存在一些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配电工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前景。要想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出发,即进行现场管理,它可以立足于工程的全局,统筹进行考虑,从细节出发,从小方面掌握大局,以保证输供电工作正常运行,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上述问题,尽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此类问题,不断提高我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1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2] 1.1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 为了对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们首先从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现阶段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水平和质量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途径。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的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分别是预算、施工材料材质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一一对其分析。首先来讨论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预算方面的问题时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于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有效进行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为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依赖于预算的合理性,如果预算过多,则造成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而预算过少则很难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预算问题确实是我们供电企业在输供电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1.2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输供电工程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前面我们已经对预算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段落我们主要对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电力企业还是在建筑领域,施工材料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施工材料为电力企业的输供电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是该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并持续进行的物质前提,如果没有施工材料,一切都是空谈,由此可见,施工材料的重要性所在。作为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后期输供电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输供电工程的效率和寿命,因此,在保证施工材料的基础之上,我们更应该注重施工材料的质量的选择和检查,坚决避免一些腐烂、廉价、安全性能差的材料。 1.3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除了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和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以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基础设施是保证一项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企业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有力保障,由此可见,和与成本预算、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样,基础设施也是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之一。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此大大相反,无论是从完整性、适用性还是从其合理性、高质性方面来讲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现场管理中实施的措施 2.1进行施工质量预控 在保证施工材料和基础设备的高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于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是整个输配电工程的核心过程,直接决定着输配电工程的成功与否,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如果监督不到位或者管理不合理就容易对工程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由于线路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选用绝缘性能相对较好的绝缘线,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过程中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供电的质量问题。 2.2加大对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控制 前面我们已经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在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基础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就二者对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了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应该注重对于施工材料和基础设备的选择,在实际的原材料采购和基础设备购置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二者的质量,使其达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要求。当然,再算用设备和原材料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成本预算、施工条件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在减少和降低成本速算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高品质的、耐用的原材料和基础设备,为输配电工程奠定好基础。 2.3注重人员培养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除了做好原材料、设备和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工作之余,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于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的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及水平的要求,我们应该建立规范、科学、全面的人才审核和选拔制度,严格选拔和控制供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宁缺毋滥,注重现场管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和整体团队素质的培养,注重对于现场管理人员的后期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督促和鼓励现场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配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团队的整理水平。当然,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将这种理念贯穿到现场管理人员整个的学习和培养过程当中,要定期举行一系列相关的讲座,定期对相应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和业务考核,对不合格的人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单独教育和学习,严重者可以视情节直接开除,总之,要极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现场管理人员团队。 3结语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输配电工程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直接决定着供电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好坏。[3]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做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对于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卢志华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东坑供电分局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纺织企业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我国现代纺织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质量最为经营的中心,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现场管理是在目前激烈的纺织品市场情况下最为科学的管理方式,对纺织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对人力、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的分配,有利于纺织企业生产现场人流、资金、物料得到完美的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生产均衡、可持续。 一、现场管理的概述 (一)现场管理的含义 所谓现场管理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方法严格对生产现场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物料、人力资源、资金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控制,达到高效、安全、优质、均衡、节能、科学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同时也是第一生产线的综合管理方式,是生产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企业内生产系统之间的合理分布和补充,有利于对成品质量的有效保证,也是对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和完善。 (二)实施现场管理的方法 现场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包括计划、组织、检测、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复杂的管理过程。现阶段的纺织企业进行现场管理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其一,是对整个现场的整理和整顿阶段。在这个阶段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是针对生产现场环境的脏、差、乱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得现场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并且能够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生产秩序。其二,是对生产各个环节以及具体工序的重点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生产的环节和工序中,加强对重点的环节和工序的现场监管和控制,集中解决质量问题。其三,是进行对整个生产活动全面优化的阶段。所谓全面优化就是要鼓励所有人员共同参与,从整个生产的过程以及全方位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将纠正现实生产状况与生产标准之间的差异为主要的改进目标。遵循PDCA循环,提高现场管理的效果。 二、7S管理 7S管理模式是现代纺织企业现场管理中最为常用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管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7S管理模式进行生产现场的规范,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生产环境,有利于员工工作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一)实施7S管理的内容 7S管理是对5S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完善。5S管理是我国企业从日本引进而来,主要是对现场人员、机器、材料以及方法等的管理,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5S的管理缺乏对现场安全的重视,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故而在5S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成为6S,而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改革和转变,节约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故而在6S的基础上增加节约以控制成本,最终形成了7S管理模式,更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7S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以及节约七个方面的内容对现场管理进行改善。其中,整理的重点是全面的检查生产现场,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向区分开,并将现场所不需要的东西坚决的清理掉,并且每天循环整理和检查;整顿是将必需品进行合理的分类,并选择科学合理固定的位置进行摆放,并且通过不同的色彩、标志等进行清晰的区别,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的安全;清扫、清洁是对工作环境卫生的打理,确保工作环境的舒心、干净、整洁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安全和积极性;素养是整个管理方法的核心和精髓,是全面的提高员工的品质,培养高素质的生产队伍,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安全是在作业的过程中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建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思想;节约是对资源的节约,减少浪费,降低生产的成本。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工具 施行现场管理的基本工具是7S管理有效的运行的基本保证手段。最为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看板管理、现场作业标准化以及目视管理。1、看板管理看板管理是将管理进行可视化的处理方式,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其主要针对管理项目,使得管理透明化。主要的形式是在现场通过标语、电子屏、图表等方式将现场的情报和现状进行揭示,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故而,看板管理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观、有效的方式方法。2、现场作业标准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作业标准书等形式将工序作业的各种要求进行明确,并且指导、督促操作人员严格的执行标准书上的要求进行工序作业。作业标准书通常包括执行作业标准、实施作业标准、质量要求以及标准工时四个方面。将工序标准化有利于员工不断完善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对现场的把握,有利于对产品质量的保证。3、目视管理目视管理主要是将生产计划以及完成的状况图表化,将工作的标准以及制度规章公开化,将信息标准化,将生产设置控制直观化以及物品的放置标注化,通过这样的直观视觉来对事物进行感知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手段有方便员工明白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便于其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提高其工作的自觉性,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 三、结语 7S的管理方式能够有利于纺织企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纺织产品的质量,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优秀的工作作风,从而使得企业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作者:陈桂英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综述 1.整理:营造整洁的高效的车间环境 整理是指对车间的产品与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位置安排与规划。这也是做到“物尽其用”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车间物品繁多,若不及时进行整理,就会使得整个车间的环境杂乱不堪,将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与工作效率。在对车间物品进行规划时,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当然,在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结合本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新的现场管理模式。有相关有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整洁的令人舒服的相对宽阔的空间工作,工作效率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对车间物品进行整理,还可以节约车间的空间,从未为产品的扩大生产提供一定的场地。 2.整顿:对车间物品与人员的双重整顿 对车间物品与人员的整顿是指在车间空间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物品整顿方面主要是指加强对车间物品的借用和归还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保证车间物品能够物尽其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车间生产设备的维护,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年限,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在人员整顿方面,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首先是上班签到以及生产奖励制度,在有惩戒有奖励的工作环境之下,工人的工作热情才会提高,也会加强对工作的饿责任感。此外,管理者还应当从人文环境的创设方面进行整顿。企业所要营造的宏观环境就应该是充满关爱的,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只有基于这样的人文情怀与情感基础,员工才会积极配合企业的相关管理和工作的实施。 3.清扫:保证车间环境的清洁卫生 车间人员与物品以及生产设备都能够步入全新的现场管理模式的正轨之后,就需要时刻维持车间环境的清洁卫生。清洁的车间环境一方面能够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员工的生产创造一个相对优雅的环境。在车间清扫方面,需要有专员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清扫工作,以保证清扫工作的开展不会妨碍正常的生产工作。 4.清洁:对车间现场环境进行维护 对车间现场的环境进行维护是基于以上三点。车间良好环境的建设与实施之后还需要有一定的维护与监督体系。关于维护与监督人员方面,笔者建议在实施现场管理环节就应该选择合适的人员来完成这项专职工作,用以维护现场环境以及解决现场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 5.素养:提高员工的个人工作素养 由于很多员工只是具有专业的产品生产技能,但是作为新时代企业的员工,仅仅具有这样的工作技能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人素养的体现。我们知道,员工的个人素养对于其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员工精神面貌对于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创建与企业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现场管理时,员工的个人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忽略的。 6.结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MadeinChina”的产品也远销时间各地。为提高制造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维护企业在当前市场中的销售份额,在生产车间实施现场管理将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很大力量。笔者相信,在这样的创新理念之下,企业的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安川 单位:南京市栖霞区中油恒燃石油燃气有限公司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策略 施工现场管理是科学管理思想指导下,管理组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确保施工现场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预定的目标。近几年,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又要保证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顺利实现各项目标。 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管理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然而,从目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建筑工人文化素质偏低,流动性大,技能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现象严重,成为制约建筑施工科学管理的的巨大障碍。据调查,建筑施工工人主要是农民工,他们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而且90%以上的农民工从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拥有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用广泛流传的话说,就是“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放下锄头砌起砖头”。加之有些建筑企业管理不严格,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民工培训学校形同虚设,技术交底工作落实不力,势必造成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纪律松散,效率低下,材料乱放,工具乱丢,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成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材料管理问题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现场投入材料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工作中,也许工厂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合格,可以达到产品检验标准,也可以顺利通过试验产品质量测试,但也不排除许多材料,如砂、石、砖等质量较差,加之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疏漏,运进进场时不再严格检查检测,往往因此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三)机械设备操作及成品、半成品管理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建筑材料以外,还有大量建筑设备以及运输工具、各种配件、成品、半成品等等,这些材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人员的任何懈怠和疏忽,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在租赁机械和设备使用中,由于很多建筑企业机械操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不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因此而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事例屡见不鲜。 (四)安全意识模糊,责任不明确问题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整个工程进程的关键,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此认识不到位,导致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把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只是停留在口头,没有根植于心。平时不能深入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文件,上级领导也不能将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贫乏。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安全责任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责任制,但落实上从上到下逐级减弱,有的企业责任不明确,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考虑时间、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制定安全责任制,使得责任非常模糊。例如,不少施工企业这个工地的责任制和另一个工地的责任制一个样,几年前制定现场施工制度和现场施工责任制一个样,使得贯彻制度和落实责任制的时候,走过场,流于形势,对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无法按照责任制处罚。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是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紧抓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人的决定性因素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增强建筑施工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责任感,培养主人翁的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是最根本的任务。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全员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要充分认识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管理出精品,管理出效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高瞻远瞩,将安全生产制度化、常态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开拓进取,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掌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施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熟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服从指挥,安全意识强。2.坚持目标管理,有效落实生产责任制要对施工中的人的管理和对物及环境因素状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事故隐患,实现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目标。3.坚持全员管理在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控制,不仅要突出一个“严”字,狠抓一个“细”字,更要强调一个“全”字。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安全机构的事情,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成效。4.实行全面控制结合每一个工程的特点,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的使用,根据人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心理行为习惯掌控人的使用。特别是对农民工的管理,要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摆在突出位置。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较差,流动性较大,工种更换频繁,安全意识淡薄,客观上给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促使农民工掌握各工种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二)抓好材料管理,是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目标和效益目标的重要任务严格把好材料关,在材料采购时不能仅仅考虑价格高低因素,更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严格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做到不符要求的材料坚决不购买,已经购买的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除出场。首先要加强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配备,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程序、方法和手段,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质保书、合格证、材料复试报告等资料齐全,未经检验的材料坚决避免在工程中使用,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把对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重点,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再随机抽取焊接件检测。另外,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在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需要量较大,这些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一定要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安全目标和效益目标。 (三)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建立健全切合建筑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仓库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机械操作制度、材料采购验收制度、文明卫生制度、消防制度等。贯彻落实这些制度必须做到定人、定位、定操作、定质量、定劳动定额,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并通过定期召开施工现场工作例会,收集各工种监管人员现场发现和反馈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理方法。 (四)搞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程序管理和成品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科学的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是效益的直接体现。要把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形成有机的生产系统,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就必须加强劳动管理,合理配置劳动力,精心维护和使用机械设备,改善施工技术,严格材料和成品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首先,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工程的质量要求,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组织好质量管理,使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努力实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其次,要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工程施工人员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三检”制,在经过质监部门质检员签字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再次,严把隐蔽工程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立即整改。严防施工单位质检员验收签字流于形式,监理方发现问题应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成后,还要再进行复检。 (五)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就是通过采取生产要素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有效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实行安全教育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好每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每一位工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卡,一人一卡,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一般来说,培训内容主要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第一级是公司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第二级是项目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工地安全制度、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第三级是班组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事故案例剖析等。安全技术交底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作业特点和危险点、具体的预防措施、安全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等。要特别强调的是:①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如钢筋工,在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安全隐患大不相同;围护结构施工阶段主要在施工现场专用钢筋加工及安装,但在主体施工阶段,重点安全隐患集中在支架、模板、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方面;②因季节或气温变化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例如,雨季施工安全隐患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平时,高温天气施工安全隐患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常温条件下的施工;③不同工种之间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要教育施工人员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被物体伤害;④消防、施工用电也要作为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生产教育要制度化。例如:班前班后安全会、安全会议、安全活动日、事故现场会、安全技术交流、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教育陈列室、安全教育电影、宣传栏、宣传画、警示牌、横幅标语、安全操作规程牌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并严格执行,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努力使工程项目施工成为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总之,进行科学的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努力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引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只有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发展下去。 作者:孙武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管理科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修船企业现场管理论文 1修船企业如何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层领导是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关键。高层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顶层设计,以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推进企业全面建设。企业一是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各种会议,层层动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 2)学习标准,融会贯通。宣贯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是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基础。一方面,企业要邀请现场管理专家对全体人员进行导入培训,从标准的条款和评价要点等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案例,编制《现场管理手册》等教材,购买《企业现场管理》等书籍,利用会议、广播、厂报、网络等渠道以及内部培训师授课等形式,对广大员工进行宣贯,并组织考试,考试与晋级挂钩,掀起一个人人讲现场管理、个个懂现场管理的热潮。 3)现场诊断,目标明确。企业按照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要求,结合修船企业作业特点,对现场管理状况进行必要的诊断工作。一是高层领导深入一线,对厂容厂貌、码头船排、车间班组、库区现场、办公现场等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最终确定现场管理的整改方向、目标和具体要求。二是邀请现场管理专家对现场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借助他们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为企业现场管理把脉诊断,并提出整体的改进方案,实施全面的整改。 4)文化引领,战略导向。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构建具有修船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确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确立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各部门在企业总体战略的统领下,制定符合实际的部门文化、车间和班组文化。如:4801工厂,构建了“秉承优秀、勤奋创新、持续改进、勇攀高峰”的卓越文化体系,确立了“拓展新型舰船装备修造,立志做精做强做大企业”的总体战略,并延伸到部门。修船一分厂提炼了以“团队优秀、勇猛无畏、互助敢拼、战果卓越”为内涵的“狼”文化,部门战略与工厂战略实现无缝对接。 5)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企业要积极组织开展包括QC活动、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各类现场管理活动,使员工真正融入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来,营造全员参与现场管理改进的氛围,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如:4801工厂,通过全员参与,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分厂率先设计了脚手架、木墩等堆放区域标识;有的车间率先在每个零部件上悬挂了绿色(合格)、橙色(待修理)、红色(不合格)状态标识;有的生产线率先制作了机床多功能工作架;有的班组率先改进了拖把等清洁用具悬挂架;有的员工率先在工具箱采用形迹管理等,合理化建议一项项完成、管理格言一条条提出、QC小组一个个出现、技术能手一批批涌现。 6)建章立制,树立标杆。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而且要量化检查验收标准,如:4801工厂,制定办公室现场检查验收标准59项、车间班组现场检查验收标准110项、船排码头现场检查验收标准29项、铲吊车现场检查验收标准45项、库区现场验收标准48项等,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定一些车间、处室、班组作为企业标杆率先进行全面专项整治,专项整治结束后,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到标杆单位进行内部对标学习,查找差距并举一反三加以改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整个企业现场管理水平。三是到全国星级现场标杆单位进行外部对标学习,有针对性地对现场管理工作提出整改要求,使现场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7)保护环境,安全生产。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如:4801工厂,投入了巨资,改造雨污分流管路系统;新建油污水处理站,中央电视台对工厂油污水处理站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建喷砂涂装车间,零部件打磨、喷漆等统一送喷砂涂装车间处理;与广州绿由公司签订合同,将有毒有害、危险固体废弃物合法转移。企业要积极开展“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达到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作业标准化及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8)创新方法,精益求精。企业要对当前世界先进企业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梳理,科学灵活地运用定置管理、目视化管理、6S管理、标杆管理、防错法、全员生产维护、精益生产、因果图、合理化建议、QC小组活动等适合修船企业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可以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合理调配人、财、物等资源,消除7种典型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船舶修理按时或提前完工;可以运用目视化管理,对厂区、车间、库区、办公现场的所有物品统一进行定置和标识,利用看板、流程图、区域线、警示线等各种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视觉感知信号来规范管理行为;可以运用形迹管理方法,彻底整治班组工具箱,使用凹模放置工具,减少寻找工具时间;可以运用因果图,从“人、机、料、法、环、测”中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推进修船企业现场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9)绩效考核,稳步提高。绩效管理是现场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建立战略绩效指标体系,并将具体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工作。如:4801工厂,每年制定《4801工厂战略绩效目标》,共制定了108项指标。每月组成8个检查组,按照职能分工对生产现场、办公现场、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安全、保密、绩效改进等8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多年的检查考核,确保现场管理“定置准确,标识清楚,流程优化,管理规范,责任到人,检查到位”。 10)完善机制,持续改进。修船行业现场管理的特点是动态管理,今天整洁不代表明天整洁,上午安全不代表下午安全,难度很大,必须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企业一是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不断培养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员工。二是要建立现场管理激励机制。例如: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予一定的奖励;班组劳动竞赛第一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现场管理标杆以员工姓名给予命名,如“张红工作法”“李旗先锋班”等,充分体现员工参与现场管理的价值。三是要完善检查考核体系,定期召开战略目标、绩效管理、质量、安全等形势分析会,定期组织内部审核及外部监督审核,及时查找管理短板,形成“事事有考核,考核有改进、改进有措施,措施有落实”的管理闭环,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稳步提高的效果。 2结束语 企业看管理,管理看现场,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和员工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现场管理搞不好的企业决不是现代化的企业。修船企业工作面广、工种复杂、专业性强、责任重大。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是我国第一部原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标准,修船企业宣贯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建诚信和谐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是中国修船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走向中国特色卓越之路的有效途径。 作者:肖万龙单位:4801工厂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企业现场管理分析论文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是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三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现场管理论文 摘要: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分析了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现场管理;问题;原则;对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 1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1.3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1.4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1.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易受到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2加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3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搞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其次,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搞好施工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公司集中主要技术骨干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由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第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3.2规范生产施工,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好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就是要在符合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错误。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此外,必须向实施者落实质量责任,灌输质量意识,根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考核、奖惩,防止追求施工高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3.3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4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做好保护工作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低材料储备。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认真计量验收,同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材料流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应将材料储存场地选在对施工现场影响最小并靠近安装地点的地方,选择好交货路线,以避免对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同样地,材料在安装前应进行适当保护。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机械配套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3.5抓好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进展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进度。在各控制期末将活动的完成度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工程活动、里程碑计划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结果的数量和产量,劳动效率,资源消耗,预算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进度状况,并对重大偏差做出解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找出需要纠正措施的地方,评价偏差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后续工作,分析项目进度趋势,预测后期进度状况、风险及机会,提出调整进度措施。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作包所达到的实际状态,即完成程度和已消耗的资源,在项目每个控制期末对各工作包的实施状况,完成程度,资源消耗量进行统计。 4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动态环境下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构建研究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一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正在悄然进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广阔而富有吸引力的市场、日益开放的产业政策,吸引大批跨国企业抢滩登陆我国,中国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趋势显示了国际经济界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战略倾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想在此战略背景下得到更快发展,就必须抢占先机做好营建“世界工厂”的一切准备.然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离世界工厂的要求相差甚远,现场管理在世界总格局中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截止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现场的重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市场而忽略了现场。即使是意识到了现场的重要性,但缺乏现场管理执行力。在我们最近调查的136家企业中,有制度、有标准,但执行难以到位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探究提升我国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保证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概念的界定 在管理理论界,对于企业现场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企业车间现场,对于现场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是从车间现场展开的。然而现今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使我们不得不扩大现场管理的范围,它应既包含作业现场又包含管理现场。在对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动态环境下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是极为必要的。因为,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 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企业决策和经营的过程都是一个循环的圆,而现场管理执行力又是这个圆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关于执行及执行力的定义,理论界莫衷一是,执行战略论、执行完成任务论、变革执行力论等,每一个观点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执行力的内涵。对于执行力目前较权威的说法是三种能力,即企业执行战略的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部门之间良好协调的能力;影响执行力的三大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似乎也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然而无论国内外理论或企业界对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的研究却属空白。因此,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内涵界定仍然需要进行充分的检验和论证。在我们对不同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管理者、员工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执行力的理解各有差异。现场管理者更多地把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理解为现场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现场员工则将企业的现场管理执行力理解为管理者本身的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更注重对现场各个方面的系统考虑,较为关注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并试图找寻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结合理论界对执行力的理解,动态环境条件下企业现场管理的执行力应定义为:通过现场管理者发挥现场人员和组织的功效、调配各种有效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执行组织战略、完成组织任务和创造企业收益的能力。企业的成功与否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企业是否有着强大的现场管理执行力并不能决定企业的成败。按照本文所给的定义,企业能否成功来源于企业内部各阶层的正确决策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完美结合。 二、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是有效地构建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前提。我们针对动态市场环境下,影响执行力及现场管理执行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两次企业问卷调查,即引导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第一次收回问卷106份、二次收回问卷78份。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因素达47种,按照影响程度的高低排序,将前14个重要因素列出(如图1所示),即考评体制的合理度、组织结构的清晰度、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场环境的好坏、管理作业流程的顺畅度、现场管理及企业管理的沟通机制是否完善、现场管理对外部的反应能力、现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现场员工对信息的知情度、企业战略及生产运作战略的清晰度及可执行度、执行反馈机制的完善度、生产作业的控制能力、培训机制的完善以及量化管理程度。在开放式问卷中,被调查者还对其他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大致在企业文化、领导风格、人性化管理方式等方面作了阐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考评机制的公正合理、组织结构的清晰度、现场环境的好坏,以及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四大因素对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认同率均接近100%,除量化管理这一因素外,其他各类影响因素都占到了被调查者的70%—80%.通过对78家企业的二次封闭式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将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归纳为七大因素,即战略、人员、现场环境、现场运营、管理机制、信息化技术与文化。 (一)战略与现场管理执行力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约70%以上的现场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不能够直接影响到现场作业层,对现场管理层的影响也是不太显见的,而普遍认为企业如果制定了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将真正地对现场作业及管理层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因为,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而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通过对生产运作系统的战略决策,改善产品生产的成本、质量、创新度、柔性、交货期等等,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生产运作战略确定了产品市场及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匹配关系,直接着眼于内部现场和外部市场的对接。因此,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对于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人员与现场管理执行力如果企业不具备一种科学和完善的人员流动体系,将永远不可能发挥其潜力。人与执行力的密切程度无可厚非,人是执行的载体。90%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对于现场管理层面,与执行力最为密切的人员应包括战略制定者、战略传导者、战略执行反馈者以及他们与现场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这些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专业技术等都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三)现场环境与现场管理执行力现场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软环境指的是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及现场工作气氛。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的,相应他的战略执行力自然难以到位。硬环境包括机器设备、物料、现场布置、温湿度等等。在调查中发现,赞同硬环境对现场管理执行力造成直接影响的比率较低,仅占到被调查者的27%,持反对观点者占到51%,保持中立者占到22%,显然硬件的配备水平对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值得商榷。大部分人认为现场定置管理、目视管理、5s管理、现场环境优化、机器设备及物流管理的完善是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但对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来说,体现不明显,相对来说它们是属于间接的影响因素,是现场管理执行力提升的源头工程。 (四)现场运营与现场管理执行力调查中得出,82%的调查者赞同企业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必然会对现场管理执行力造成影响,其中非常赞同的占到了19%,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另外4%的人对此持反对观点,认为现场中的非正式组织不会影响到现场管理的执行力。该统计数据表明,有必要对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作团队来实现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的提升。扁平化组织被自然地认为是执行力提升的有效组织,然而在我们对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力的调查中还发现,有45%的被调查者对此观点保持中立,同时持反对观点的达到了19%,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有待商榷。国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多是依靠各级领导的推动来完成工作的,如果上下级之间出现执行理解偏差,各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等,很自然地执行力将无法到位。在我们进行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几乎100%的被调查者认为,繁琐和不合理的业务流程也会给执行带来障碍。因此,对于现场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是尤为重要的突破口。 (五)管理机制与现场管理执行力1.绩效考核及监督机制在被调查者的回答中,100%的人认为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是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显然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必然能够给现场的执行提供动力。因为,企业的执行力是由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的。只有员工积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企业的执行力才会提高,而要想激励员工提高执行力,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执行力为重点的薪酬和奖惩制度。因此,如何针对现场管理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助推器。 2.沟通和反馈机制在制定战略的会议上坦诚地沟通只是沟通的开始,要想保证最终决策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还必须保证每一个人都了解整个战略并明确自己所应担负的职责,只有沟通才能使最基层的员工明确战略目标,明确执行工作的起止时间,明确自己在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新任务和职责;再通过由下往上的反馈机制——第一线员工向基层领导作出承诺和反馈,只有通过这种双向的沟通,执行工作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3.培训机制在一个执行型企业里,不仅要求领导人有很高的执行能力,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员工具有有效执行的能力。因为员工是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的执行者。当今社会日益复杂多变,要想提高应变能力,就要求每个人不断地学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教育和培训员工是提升员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4.能岗的匹配度认为能岗匹配对执行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占到了被调查者的91%.因人设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似乎显得很不科学,其中似乎还存在计划经济人情性的考虑,对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来说,有时候在现场人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设岗似乎成为必需,不同的岗位需要的是不同的人。因此能岗的匹配程度自然成为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六)信息化程度与现场管理执行力信息能否顺畅地沟通,能否透明到现场,显然也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问卷调查来看,其赞成比例占到了71%.信息与生产的同步化,实现生产过程的适时动态控制是生产管理人员期望达到的最佳状态,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这一状态很难达到。无论是管理过程控制还是现场作业控制,信息化程度越高,执行越便利,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成本的高低成直接的负相关性。信息化程度的增加无疑加大成本开支,如何在信息化程度与成本利润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求得现场管理执行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七)执行力文化与现场管理执行力在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我们没有将文化因素作为必然因素而将其剔除在调查的范围之外,被调查者中34.7%的人在我们调查范围之外又加上了这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动态环境中,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最为稳定的元素,文化的刚性是保证企业现场执行从强制走向自发的重要途径,保证体系的研究中显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文化在现场管理中的反应就是现场员工行动的一致性,这种现场执行力来源于企业的价值观思想和长期形成的规范,文化是现场执行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催化剂。现场管理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形成拥有强大现场管理执行力的现场执行文化。如何从根基上培育执行力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影响延伸到现场管理中是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最终落脚点。 综合以上因素的考虑,显然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并非通过简单的现场管理能够得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把企业现场和动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考虑,通过企业现场各个部分整体配合形成合力,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才能得到保证。 三、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 通过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环境下的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囊括了理论界已经形成的执行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即人员、战略和运营的内容。同时,拟创建的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还兼容了一系列基于现场管理的组织功能强化、管理方法系统化、各种流程改进和文化塑造等内容,使执行力在现场管理的作用得以放大,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动态环境下的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保证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将影响到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就像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原则”。在我国的企业现场管理实践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某些国外的先进现场管理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土壤环境造就的生存原则必然不同。在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场管理执行力问题,必须结合国内企业实际,从保证体系的根基着手,在打牢根基的基础上逐步将国际先进的现场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实际,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电力企业班组现场管理中的5S 电力施工现场 5S来源于日语的5个词汇。分别是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规范)、Shitsuke(素养)首字母的缩写,各S的要义分别是:分开处理、定量定位、清洁检查、立法立规、守纪守法。5S的目的是改善现场,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5S直观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三个S定义实际操作行为,直接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物品定置存放;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S则从管理角度出发,重在规范化和提高人的素养,巩固活动效果。 实际推广5S取得很好效果的是日本企业,日企在实施5S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因此许多做法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要在班组推广好5S活动,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有关工作。首先,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树立在班组推广5S管理的信念,要把推广5S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员工绩效考核等结合起来,形成推广5S活动的氛围,要对有关管理流程、考核办法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对现场管理实施5S活动的要求。 其次,要根据5S活动特点,结合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5S活动应达到的目标。 第三,对全员进行5S活动的意义及做法和要求培训,强调5S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管理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 第四,选择示范班组,率先实施5S活动。可以考虑选择一至二个具有现场管理代表性强的班组率先开展,积累经验,完善补充,然后在所有班组进行推广。 第五,跟踪检查。经过每一阶段的推进后,由分管领导、职能部室不定期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监督整改,直至最后达到要求。 为促使5S更好的推行,结合班组“四个一”(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组管理制度、建立一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试题库、实施一个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考核办法、建设一支有团队精神的职工队伍)建设工作,开展5S活动,或通过班组升级评定,取得5S的实效,达到提高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良好效果。 细节决定成败,在实际实施中,应特别注重5S活动有关细节的处理。如前所述,前三个S涉及具体操作行为,因此要从员工日常行为抓起,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5S活动的第一步是整理。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加以必要整理,针对班组现场作业特点,首先应确定现场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数量,整理归类。 第二步是整顿。整顿的重点是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以最简捷的流程完成作业,即实现定置管理。在现场作业中可结合实际提出要求,如要求物品摆放在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确定物品摆放顺序;物品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等等。 第三步是清扫。清扫工作现场的废料和污迹,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工作结束后,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四步是规范。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作业指导书范本制定简洁、易懂、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具体作业指导书。并认真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评价、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 第五步是素养与纪律。素养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养成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与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结合公司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 5S活动重点是改善现场,班组作为现场作业的活动主体,开展本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开展5S活动最直接的感官效果是环境的清洁与工作秩序的井然。而达标的工作现场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障。 通过5S活动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包括设备管理、物料管理、仓储管理的规范化等。通过5S活动,明确了设备状态、物料定置要求;有利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物料丢失浪费,有利于资源整合、节约成本;有利于规范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效率。 通过5S活动促进了信息的畅通。通过建立完备的作业流,每道工序和每个成员的信息指令准确,减少了信息传递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无效传递。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 摘要:企业现场管理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发展与效益,当前,在企业生产的现场,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加以改进。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现场管理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改进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现场管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企业普遍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来进行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重视企业的市场管理是应该的,但是当前很多企业有点偏离重心,过于重视市场管理,从而忽视了对企业的生产现场的管理。如果现场管理不好,也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所以说,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对现场的管理,这对提高企业的绩效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处于一种无计划状态 当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越来越少,国有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这使得企业都可以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产计划。但是由于确实对市场的调查和制定计划的能力,再加上很多企业缺乏一个长远稳定的规划,使得生产处于一种无计划状态[1]。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要么突然断货,要么产品积压严重,这些现象都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现场环境管理不善 虽然当前大多企业都比较注意自身的市场形象,但是还是有部分企业,没有过于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现场的管理,导致现场的杂物堆积、物料乱堆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有些通道甚至被物料堵塞,这些详细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从而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保持生产现场的干净整洁。 1.3 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浪费的现象。常见的就是员工将物料乱堆,从而被当做废品处理,员工工作不认真,导致的材料浪费,员工技术不合格导致的材料浪费,等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浪费的情况严重,还会增加企业的垃圾处理成本,所以说,企业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现象。 1.4 无效劳动的存在 无效劳动主要包含了两种,一种是前面说的生产无计划而导致的积压产品,这种产品属于无效劳动的存在,另外一种就是员工方面,由于现场管理混乱、无序,使得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秩序,经常由于去找物料或者生产工具而跑来跑去,这也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不仅员工的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还不高[2]。 二、提高企业现场管理的改进办法 在企业生产现场,对于物料、员工、生产等都需要进行合理配置,才能提高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对企业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精益求精,严格管理,目前常用的现场管理办法有“5S”活动、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等等[3]。这些管理办法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归纳起来,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2.1 加强对物料的管理 加强现场对物料的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现场的安全性都有很大的意义。在对物料的管理上,首先是分类存放,对于易燃易爆等具有危险性的物料要存贮于合适的环境,然后派专人进行管理,防治引起安全事故。对于生产线上的物料,要做到排放有序,一次不要堆e太多,也不要太过杂乱,要便于拿取。对于可以再次回收的物料,也要放置在固定的区域,然后由专人去处理,对于完全无用的物料,可以放置到废品处理区域,进行特别处理。在生产的过程中,这些堆放物料的区域最好都由专人管理,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各类物料的拿取和处理都采用专人造册登记,这样就能大大避免物料的浪费。 2.2 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规范的管理,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措施。我们可以采取制定奖惩措施来达到管理员工的目的,但是仅仅依靠制度的约束还是不够的。在企业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水平,让员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要自觉的参与到企业的现场管理之中,把工厂当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4]。加强对员工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对生产资料的浪费。只有加强对员工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就能够从根源上杜绝各种浪费,提高企业的现场管理效率。 2.3 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管理 机器设备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所以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对机器设备的管理。在机器设备的应用和维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完成之后,要对现场进行系统的清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平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点检工作,及时处理设备的安全隐患,以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发故障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 2.4 加强对信息的敏感性 在目前的生产中,企业要具有一定的分析市场的能力,对于产品产量的把握要准确。尽量避免因为信息失误而导致的产品积压或者断货。另外,要加强信息的沟通,在生产现场,有很多生产线,每一条线上有很多的工序,员工之间要加强信息交流,从而才能保证高效的完成订单。 生产现场与销售市场同样重要,企业在打开市场大门的同时,也必须要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这样才能使内外协调,一同进步。生产与销售都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企业一定要把握好之间的平衡。我国是一个生产大国,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在新时期,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加强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振兴民族经济。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摘 要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之间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电机行业现场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这给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客观上要求行业企业加强现场管理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发展对于现场管理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意义分别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对于当前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现场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 现场管理人才 培养意义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我国电机行业属于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因此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对于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现场管理是电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电机设备生产工艺复杂,现场管理难度很大,可以说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现场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的现场管理人才队伍,将直接影响现场管理水平。当前电机生产企业现场管理人才较少,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这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在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之下,行业企业需要更加重视现场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现场管理专业人才的内部供给,从而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二、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意义 现场管理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电机生产企业来说,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电机产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产品质量、成本等息息相关。考虑到现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唯有加强现场管理人才培养,为现场管理工作岗位输送专业的现场管理人才,才能凭借高水平的现场管理来实现上述目的。二是有助于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现场管理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一般包括了两个手段,一方面就是引进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培养人才。相对于外部引进来说,内部培养的好处在于成本更低,同时培养的人才适用性更好、忠诚度更高。三是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现场管理毫无疑问是电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短板,τ诨电企业来说,强化现场管理人才培养,这是现场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在电机企业生存压力持续加大,竞争环境严苛的情况下,需要企业努力做好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更好地应对来自于各方面的竞争。 三、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当前电机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因为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这一工作开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了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水平,具体阐述如下: (一)观念层面重视不足 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观念层面的重视不足,使得这一工作难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导致的后果就是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在岗位胜任力方面普遍存在不足,这很大程度上拖累了现场管理工作水平。很多电机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人员等负责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从公司战略发展层面来进行现场管理人才培养规划设计,同时也缺少现场管理培养方面的人才,在这一工作的开展方面投入不足,这导致了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面临众多阻碍。 (二)培养手段比较单一 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手段单一是很多电机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少企业简单地将现场管理人才培养理解为人才培训,培训固然是现场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是仅仅依靠培训,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的。事实上除了培训这一手段之外,诸如师傅带徒弟、岗位轮换、脱产教育等也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电机企业在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手段过于单一,缺少上述手段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走低。 (三)职业发展规划缺失 职业发展规划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不是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人才培养水平。目前从很多电机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职业发展规划缺失,即企业对于现场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来结合这一工作开展的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根据现场管理人员的特质、能力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结果导致了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往往因为没有职业发展规划,使得自己在现场管理工作岗位上的更全面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导致了企业难以获得所需要的高质量现场管理人才。 四、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电机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难度很大,要想做好这一工作,需要针对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做到统筹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层面高度重视 现场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电机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把握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对于员工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企业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来负责现场管理培养工作,需要制定翔实可行的现场管理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的、数量、方式等,并能够根据培养规划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推动这一工作的较好开展。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一定要做到持续推进,绝对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还要注意这一工作的系统性,做到多项举措的相互配合。 (二)创新培养手段 企业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手段需要做到多样化,一般来说各种人才培训手段的优缺点并存,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手段,采用多种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手段,一方面可以解决培养手段单一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人才培养手段的互补。举例而言,除了传统的培训手段之外,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手段,可以更好地让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将自己多年工作中积累的技能、感悟等传给新入职员工。采用脱产教育的模式,可以让现场管理人员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获得新的知识以及技能,掌握了解现场管理工作新的趋势,从而掌握做好这一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三)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机电企业在现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重视对这一群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设计,引入各种评价手段来对于现场管理工作人员的特质、能力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帮助每一个现场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让现场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业发展路径,促使其在不断实现自身职业发展中,做到主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从而在完成工作方面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现场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要保持适度动态性,能够兼顾企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变化,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提升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五、结语 电机企业对于现场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要给予足够重视,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管理人才的培养。现场管理人才培养要兼顾人才培养数量以及质量两个层面的内容,数量层面需要未雨绸缪,确定好企业需要培养多少现场管理人才;质量层面需要企业注意培养效果,确保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岗位胜任力,从而满足企业经营对于现场管理人才需要,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对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措施的探讨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确保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抓好企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且还要针对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与其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措施 前言 施工现场在施工管理中有一定的难点及重点,在施工企业管理中作为主要的管理内容出现。在建筑行业中,我国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不断的加剧,所以要想保证建筑企业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处于优胜的位置,这样作为建筑企业一定要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因此,只有充分做好现场与市场两方面的准备,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现场建筑施工质量,确保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才有助于最终实现企业的市场效应目标。 1、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1.1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分别标识清楚,尺寸、材质等按计划采购,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1.2 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是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主要是通过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单位关系。预防并处理好工期索赔,以求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通过对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分解、细化、优化调整,加强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查,跟踪工程施工进展,对工程进度存在动态控制外,并开展内部业务讨论,有分管总监组织每周一次进度分析会,对进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不仅对工程关键路线,而且对整体工程进展进行分析、评价,并落实解决问题的负责人。 1.3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现场质量管理是指以施工现场为对象,以对施工现场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和质量行为为控制和管理为中心,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点,制定严格的现场监督、检验和评价制度以及现场信息反馈制度,进而形成强化的现场质量保证体,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处在严格的控制状态,从而确保施工现场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和优质品。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指标体系,从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到岗位责任制,从统计方法、考核的内容到奖惩制度都必须体现"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原材料和工序质量管理,杜绝不合格品和不合格工序延续到下一工序中。 2、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同其它类型的管理工作相比有着更为复杂的制约性因素,它会受到许多不同的潜在因素影响。譬如施工现场的天气环境、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地貌环境以及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的污染都会使施工现场管理的可控性大大降低。 2.2 现场安全管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包含着工程建设、工程监理、项目外包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这就无形地使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2.3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无法得到保障 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中有着很大的比重影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工程利润,在选择建筑施工材料时往往会使用品次较差的施工材料,甚至部分施工单位内部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牺牲工程质量来满足自身的私利都会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很容易发生建筑安全性问题。 2.4 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而当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当中的施工人员都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其综合素质水平还有待增强,致使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于松散,缺乏应有的凝聚力,降低了工程施工效率。 3、 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措施 3.1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拥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本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不但要加强对施工文明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安全性的检查。虽然对工程建筑而言,努力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是重点,但是前提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3.2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在本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建筑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充分了解,不断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推动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得以认真落实。 3.3 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对施工期限进行预先合理计划并根据所制定的进度计划表来控制每一阶段的施工量、工程质量、和费用等等,使项目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在工程施工当中要实时将计划施工进度和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完善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除了要充分协调控制好施工时间,施工当中所需要的人员、材料、施工工具和设备的安排也一定要考虑在内,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整个施工进度控制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整等一系列手段来对施工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调控,调动施工活动中的所有相关的积极性因素,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的情况来确定阶段性施工目标并加以实施完成,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3.4 提高施工人员队伍的素质 在工程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当中,必须要巩固对施工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选用施工人员时,要尽可能地选择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要全面考虑到应聘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相应的岗位资格文件等因素。施工单位需不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危险性较高的施工作业任务,要高度重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技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进一步推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完善。 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不仅仅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着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广大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合同履行率,确立企业信誉及保证企业的效益。同时,建筑施工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遵循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原则,不断健全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如期、顺利完成。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基于现场管理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企业中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主要场所。所以说,只有在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情况下,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选用定置管理方法、目视化管理方法以及防错法的管理方法。在对危险事故的判断中,绘制流程图,在实际中获得运用,就能够尽量的预防危险事故的出现。基于此,本文就现场管理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现场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分析与探究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若是有问题出现,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会造成影响。所以说,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更要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对这项工作提高重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现场安全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定置安全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中的定置可能会被理解成为固定不动的方法,而实际当然不是这样。这种方法的含义指的是生产者在进行生产中要将实际的需要考虑确切,其中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的效率、空间的占用率等,对条件以及物品等进行区分,并将其防止在固定的场所,保证物品放置的状态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定置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物的特定管理方式,也是其它生产管理此案场的运用和补充说明,主要是将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定置安全管理是通过对物品的定置和整理,将生产期间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的物品及时的处理妥当,为生产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场所空间,从而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定置管理,能够将人与物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的设备等使用便利,实现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目视安全管理方法 目视管理的作用是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将现场生产活动情况了解具体的一种方法,从而对劳动生产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目视安全管理方法中,是以视觉为主要手段,以安全信息作为主要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标准和方式、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等都能够让大家观察出来,从而实现自主管理的生产管理目的。生产人员也可以凭借目视化安全管理方法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实际中充分的展现出来,实现现场安全生产。 (三)安全防错方法 防错法又能够成为防呆法,最早是由日本的管理学专家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作用是,在操作者发生错误的情况之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抑制,是一种在生产期间利用自动警报、保护和分类的一种方法,避免在实际的生产中工作人员出现错误的举措。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一切活动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不安全行为所致使的。安全防错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是针对可能或将要发生和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及时的制止,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避免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出现严重的差错,降低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 二、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的实际运用分析 (一)设计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思路 根据国家、各地方的相关安全管理准则以及装备保障企业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为基础,从危险源的辨识出发,将场内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寻找出来,将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解决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预防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要根据企业工厂生产工作人T的实际情况,强化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怎样能够将危险控制在最低标准,面对问题的解决措施等,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的建立,才能够将整个生产线的安全得到保证。并且还要结合现场生产的情况将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不断的进行完善处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目的。 (二)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危险源的识别就是潜在的危险还没有发生,对其系统的归纳进行是捏。对于危险源来说,辨识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每种方法的切入点也有所差异,各自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识别的方法优缺点情况也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专业以及专用间有一定的关联特点,对危险源的划分和识别也比较具体和清晰。 (三)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 在定置安全管理中,首先要从实际的情况考虑,再将具体作业场所中的人、物、场所情况和企业实际生产的特点完全的了解和分析,之后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定置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定置安全管理需要所有人员全部参与进来,员工在工具等设施使用完毕后,将物品摆放在原来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持续进行。 在目视化安全管理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生产的质量水平达到标准要求:首先要将企业的安全色彩以及安全的符号等进行制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其次是显示的信号要条理清晰,位置的摆放要符合标准;最后是各种安全的工具要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在安全防错管理方法中,最佳的方式就是在进行产品的设计期间将错误消除,保障安全性,但是实际上,因为技术等方面原因的抑制,安全技术不能够实现,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治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生产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就能够避免危险事故的出现,不仅能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能够避免问题的出现造成伤害。
0引言 路基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作为施工单位,应该提高对路基路面施工重视程度,创新管理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从而更好约束和规范工程施工,让路基路面建设取得更好效果。精细化管理是管理理念创新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和应用对路基路面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和应用,给管理工作带来全新变革,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更好规范和约束管理活动,下面将介绍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1.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理念基础之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通过该管理理念的应用,既要注重减少管理资源,同时还要节约管理成本,在以最小投入的前提下实现管理方式创新变革,让管理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1.2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专业化、系统性、成果导向、观念创新,这是精细化管理的显著特征。精细化管理注重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专业管理队伍,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创新管理思想观念,最终提高管理效果。具体工作中,有必要落实管理责任制,将管理工作具体化和信息化,确保每位管理人员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循管理规章制度与措施,按要求开展管理活动。同时还要求每位管理人员尽职、尽责,每天都出色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管理水平。 2路基路面施工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是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落实该管理理念,还有利于更好约束和规范路基路面施工,让工程建设取得更好效果。 2.1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管理是路基路面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施工单位,应该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健全并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使其更好约束和规范路基路面施工。从而推动公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有效提升路基路面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2.2增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 如果不注重加强施工管理,忽视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则可能影响路基路面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甚至可能导致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难以保障施工效果。而通过创新路基路面施工管理理念,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有利于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职责,让他们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进而更为有效地开展工程建设,预防质量缺陷发生,有利于保障路基路面工程质量。 2.3确保公路工程建设效益 施工管理是路基路面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施工人员应加强相关规范标准学习,把握管理要点,加强质量控制。然后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遵循规范要求开展公路工程建设,让路基路面施工取得更好效果。这样既能规范和约束路基路面施工,还有利于防止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避免出现不必要损失,有利于确保公路工程建设效益。 3路基路面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 尽管路基路面施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施工单位忽视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未能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制约工程建设效益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3.1路基施工管理的不足 部分施工单位未能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路基施工现场管理不重视,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例如,土石方施工、路基砌体施工、路基排水施工中,都忽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也没有严格落实管理规章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具体职责未能严格落到实处。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忽视现场巡视和检查,也没有按精细化管理要求开展管理活动,难以提升路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3.2路面施工管理的不足 加强路面施工管理,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但调查显示,一些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路面边缘石施工等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即使部分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相关规定,影响精细化管理理念作用的发挥,甚至导致路面工程质量缺陷发生。 4路基路面施工中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为弥补路基路面施工存在的不足,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益,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施工单位有必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4.1路基施工精细化管理对策 路基施工应确保其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承载力,对软土路基采取处理措施。为预防质量缺陷发生,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4.1.1路基土石方施工精细化管理 加强填料采购质量管理,根据施工技术规范标准选用土石方填料。考虑路基路面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土壤类型等,选择质量合格的填料。常用清洁、干净、质地坚硬的机制碎石作为路基土石方填料。严格试验检测,确保填料质量合格。土石方施工采用分层填筑和碾压方式,每层厚度在30cm以内为宜。要保证每层填料的规格、尺寸、大小符合要求,注重每层压实度和平整度控制,保证碾压到位,提高路基承载力。 4.1.2路基砌体工程精细化管理 路基砌体施工要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有利于预防质量缺陷发生,提升路基防护等级,确保路基稳固可靠。采用合适的砌体护坡方法,严格按要求配制混合料,保证混合料质量合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开展砌体施工。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施工用的砂浆集中拌和,保证配合比设计满足要求。砌体外露面施工时选择合适的石块,严格按要求砌筑并重视检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4.1.3路基排水工程精细化管理 路基排水工程采用无裂纹或无破损钢管,使用钢管平滑接头,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基础混凝土强度在5MPa以上时才能铺设排水管。加强接头处理,确保连接紧密,防止出现渗漏现象。 4.2路面施工精细化管理对策 路面施工中,为确保路面平整度和外形美观,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4.2.1混凝土路面施工精细化管理 重视混合料原材料质量控制,从质量可靠的厂家采购原材料,保证粗细集料、外加剂、水泥、钢筋等质量合格。重视配合比设计,确保原材料添加质量准确。加强混合料拌和时间控制,提高混合料和易性与密实度。混合料拌和完成后将其运往施工现场并按要求卸料,然后进行混合料摊铺施工。摊铺速度在0.3m/min为宜,确保混合料摊铺均匀、连续、缓慢进行。重视混合料碾压质量控制,选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保证路面压实度。碾压完成后进行养生施工,预防裂缝产生,保证路面工程质量和外形美观。 4.2.2路面边缘石施工精细化管理 采用挤压件路缘石施工并确保其外观、尺寸、强度合格,加强施工管理。重视每道工序质量管理,按要求铺筑路面边缘石,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使其更好满足施工需要。 4.2.3路面其他部位施工精细化管理 加强雨水井、检查井质量控制,与路面施工交叉进行,分段砌筑,确保其高程与路面高程相同,与路缘石平行。重视人行道面砖质量控制,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面砖施工采用灰土基层结构,确保灰土拌和均匀,结构厚度均匀,让人行道面砖平顺、整洁、美观,有效保障施工效果,为人们日常通行创造便利。 5结语 路基路面施工中,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能推动施工管理创新,同时还能有效规范和约束现场施工,实现对质量和安全事故的预防,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学习,健全管理制度与措施,把握技术要点,明确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从而更好约束和规范路基路面施工,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发挥作用,提高路基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路面平整度和外形美观,最终提升公路工程质量和效益。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分析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现状 解决方案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改变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已解决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成为了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不力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然而,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中,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玩忽职守、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着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制度保障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缺乏相关的制度性保障,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改变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质量监管 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发情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得当,提高效率。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三)完善管理制度 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建筑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水利建筑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工程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就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坚持安全是保证、质量是根本、进度是关键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水利项目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的目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1、水利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 水利工程项目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等基本功能,决定了其项目工程规模大,施工地点复杂,具有地下作业、高空作业、多层次作业、交叉作业、水中施工作业并存,管理、施工技术难度大和施工方式多种多样等复杂特点。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工发挥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比其它类型工程项目管理更加注重坚持安全是保证,质量是根本,工期是关键的管理方法。 2、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2.1建立运行强有力的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没有安全作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就无从谈起。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保证目标,要靠强有力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的有效管理实现。在每一项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编制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时,就要把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安全工作网络体系放在工程项目总体工作的首位。一是要以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为主要领导,工程项目建设法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工程项目的安全工作。二是要求项目施工企业必须从工程指挥部到各专业项目部层层组建起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班组必须设置专职安全员,建立起囊括全体人员的自保、互保、联保安全工作网络,从上到下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体系。同时要采取强力措施,确保项目安全网络体系自始至终有效运行。 2.2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现场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要抓好五点。首先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明确各有关单位、各级别、各层次的安全管理管理权限和责任、奖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设备机具进出场、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劳动防护品发放和使用、班组安全活动、门卫治安等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有制可遵,越制必纠,违制必罚。其次是抓苗头、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抓不符和安全规定的工作项目整改。第三要加大奖罚力度。第四是支持专职安全员大胆行使管理权力。第五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针对安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安全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始终坚持:"安全为天,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到警钟长鸣,切实把安全工作做实做好。 3、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3.1建立运行强有力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网络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关系到水利投资效益,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本。建立强有力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网络体系,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在编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时,要把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网络体系放在重中之重。首先要依据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起由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主主要领导单位,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有关单位领导人参加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各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质量工作责任,实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方式。同时,要使工程项目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在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履行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其次要把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切实把质量责任制落实到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身上。 3.2狠抓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质量管理 首先要结合工程现场项目质量管理实际开展经常性质量教育。通过教育,把“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节决定成败”“按标准干、干标准活”等质量理念贯穿于全体工程项目建设者的思想和行动中,提高他们构建精品工程的自觉性。其次是通过严格规章制度、规范作业程序,从根本上杜绝重大质量问题的发生。第三是重点强化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上,施工企业是最关键的单位,自始至终按规范强化对他们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对于通过了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等三种管理体系认证的工程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要求他们采取和实行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即:QES一体化管理)。第四是大力开展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创新。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不断购置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推广新工艺。新第五是加大工程项目考核经罚力度,促进工程质量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4、水利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 水利工程进度是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贡献大小的关键。 4.1建立水利工程进度节点管理网络体系 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是工程项目尽早建成投运、尽早发挥作用,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关键。在编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和公式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设计建立有工程项目甲方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甲、乙、丙三方负责人组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进度的网络管理体系。通过网络体系的强有力领导,使工程建设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使项目进度一个节点紧接一个节点地进行,确保项目工程网络计划如期或提前建成投运。 4.2强化水利工程项目进度突击管理。抓工程项目进度突击要坚持在不影响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局统筹,内外协调,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一是要通过在各有关单位领导层开展“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施工、精心协调、精心服务”等“六个精心”活动,为确保工期提供有力、高效、优质、热情的领导保证。二是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工地战线长、工艺先进、设备性能高、地形复杂等特点,强化应急预案,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为确保工期进度提供应对保证。三是要坚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和巧妙管理,为加快工程项目进度提供管理保证。四是严格奖罚,促进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步伐。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应有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并高度重视他们的交互使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浅析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国本,因此,只有强化施工企业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创新管理方案、严把施工质量大关、以施工安全为首要、在提高人员利用率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提高工程完成质量,才能保证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的完成,为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对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主题,提高企业形象,不断找寻施工管理的新途径,探究更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成为了每一个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所共同奋斗的目标。唯有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标准,才能够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保证企业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下获有一席之地。 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涉及面非常广阔,而且工程使用资源庞大,工作量也很大,要想能够顺利的完工需要加强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管理水平的提高已经在整体工程项目建设上有所体现。但是,在项目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目前,有些水利工程的法人不能真正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还有些工程没有专门的项目管理的机制,或项目管理的机制不健全,不能够进行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另外,有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由于自身条件较差,缺乏项目管理的条件,对项目管理不能有效地进行,更不能够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对工程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施工项目人员的管理 这里的人员既指施工现场第一线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也指施工质量管理人员。首先,应该选好项目经理,配齐配足项目部一班人马,建立健全项目部机构建设;其次,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施工图纸的研究,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施工人员、材料、机械需求计划拟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选择专业技术过硬、职业道德较高的施工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并做好岗前技术培训、安全培训等;最后,制定严格的质量激励及惩罚制度,将质量控制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利益相挂钩。对于质量控制到位、业绩突出的相关人员,应该予以重奖;对于质量控制不力,造成一定损失的相关人员,必须严肃追究经济责任。 2、 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来说,首先要树立一种质量安全意识。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来说,首先应明确自己工作的本质,即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长期责任管理监制任务。负责管理的人员只有先树立起质量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实行管理任务,保证全体施工人员有序且高效率的工作、缩短施工时间、提高工程质量,进而使工程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将质量安全意识的方针贯穿到底,在施工前就对管理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进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工程目标,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施工工程中的场地、机械设备进行普查。只有每个管理人员都本着安全高质量的意识来进行整个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才能让工程更好地完成。 3、 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 其一,在进行项目评估工作期间,需要基于预算的定额前提,同自身企业的管理能力相结合,遵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标定施工成本定额,并以此作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指导标准;其二,在编订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期间,需要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对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行预测、计算,之后遵照评估的结果对项目责任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考虑,清楚利润的指标,结合其他标准创建项目的奖惩、考核制度;其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项目自身特点及管理需求开展工作,依据可靠性标准对成本中心及费用中心进行划分,从而为成本费用的考核、归集工作奠定基础;其四,遵照可靠性标准对项目目标的责任成本预算进行二次分解,将分解后的内容划归到各个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内,以此当作其考核及奖惩的依据。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个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的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与奖惩,找寻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五,不断改进并完善项目的内控标准,例如:创建员工责任标准、费用支出授权标准、资产安全管理标准、施工场地管理标准、合同管理标准、业绩考核标准等,同时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进行工作,保证项目高效、有序、标准的施工;其六,加大上级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及时找寻成本管理工作中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尽快予以纠正,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 4、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构成的实体,这些构成物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按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到场的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并且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做好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等,并防止因运输路途的保管不正确而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 5、 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对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6、 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施工组织设计不能盲目遵循已有的施工经验,而更应该在国家相关施工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代表国家法定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督的,其对工程质量有着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所以对于项目质量管理来讲,要积极配合监理树立其权威,尊重监理的想法和意见,配合其正确的停工、返工要求。 7、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进度失控,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拖延工期后赶进度,建设的直接费用将会增加,工程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在关键时刻(如截流、下闸蓄水)赶不上工期,错过有利的施工机会,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工期大幅度拖延,工程不能按期投产受益,这种损失将是巨大的,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延误工期固然会导致经济损失,盲目地、不协调地加快工程进度,同样也是片面的,也会增加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施工进度统一步调,与资金投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以及移民征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并适应现场气候、水文、气象等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进度控制就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主要文件有合同文件、进度计划、现场的管理性文件(如现场指令)等。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应拟订确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可把整个施工过程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逐阶段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总工期按期或提前实现。 综上所述,安全、成本、质量及进度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四大要素。只有切实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浅见 摘要:本文基于从事水利建筑工程的工作实践,从实际工作中,研究了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找出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改变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以期望给有关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以深入探索和研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针、目的性地解决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管理模式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表现的尤为重要和突出。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当前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现状 (一)在管理模式中还比较落后 当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各项改革也在顺利进行,从而使管理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想关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水利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在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人员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其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其是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的力度不到位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是重中之重,其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目前就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而言,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在我国的整个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有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玩忽职守、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终而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了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在制度上缺乏相应的保障 就目前从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显得缺乏,这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制定一个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的意识不到位,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比较粗犷,科学性不高,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不系统;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和完善,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和提高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转变管理模式 突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关系到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意识。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突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意识,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且有效管理模式,因而我国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员工在实妹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水利建筑工程的需要。其次,要注重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学习和吸收。紧跟水利建筑业总体发展趋势的需要,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与实际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注重质量监督与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就显得万为的空出,成为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首要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两者都要狠抓起来,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同时,也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加强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发情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就用得当,使工作效率成倍的提高。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和考核。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齐心的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完整的制度来进行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有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要获得长远的、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工程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要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保障措施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更新,从而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究 摘要:根据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实情况,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是质量监管以及制度方面,很多细节之处都值得商榷。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相应思路以及措施,以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能更好的解决水利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水利建筑 项目管理 问题 方法措施 引言:面对着日益进步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呈现出一日千里的态势。而水利建筑工程的建设也愈加提速,整体难度也越来越复杂,就现实情况而言,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水平和规模也在呈现不断的提高和扩大。在此等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对水利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就显得越发的重要。而且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漏洞让人们触目惊心。希望本文能切实的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 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整个水利建筑工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实际需求,水利建筑工程呈现出复杂化,高科技,要求高的特点,给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总结,我国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现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在水利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已经收到业内人士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水利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工作指导,以及相关方面的约束。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及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其作用不可小觑。就我国当前的水利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落后的管理模式是制约其真正长远发展最大的因素。同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观念落后,不能深层次的对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较为有效的约束,激发其工作热情及创新意识,健全奖惩机制。管理人员的思路与观念落后且迂腐,不能适应现今水利建筑工程的发展,亟待改进。 1.2质量管理不到位 无论是水利建筑工程还是其他领域,质量一直是工程的命脉。非常之重要。加强在工程中的质量监管也一直是工程中的重要工作。但是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水利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管不到位一直是让人较为头疼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是管理人员方法不当。不能根据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施工人员与工程监理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不能全力以赴,在工程施工的材料方面把关不到位,再加上最后的监督工作不能很好的实施,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由点及面,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进而影响到全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 1.3相关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水利建筑工程这一行业的整体看来,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相关制度的缺失。纵观整个工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工作态度,都没有具体的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束缚。对于工程的质量关,也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对于工程的进度不能做到很好的掌控。安全管理不够完善,事故发生频繁。诸如此类的现象告诉我们,在水利建筑工程项目中管理制度还没有健全,需要相关人员最进一步的努力,争取制定出更好,更完善的制度,以促进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 改善我过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针对前文所阐述的种种问题,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不但有利于整个程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管理模式急需蜕变【2】 在水利建筑工程领域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应该紧抓“创新”一词。做好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有利于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领域的长远发展以及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具体的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围绕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首先是管理理念创新。创新不仅仅适用于水利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创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为强劲的动力。在具体工程建设中,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动水利建筑工程进步的重要手段,也只有管理理念的创新才能带来才能带来创新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在水利建筑工程中要建立起鼓励全体员工的创新的机制。鼓励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多多创新,把自己的理念再创新,能力在提高。其次,对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多加借鉴。择天下之优,为我所用。引进和学习别人的经验亦是较好的方法。同时还要着眼水利建筑工程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紧跟热点不放松,精确把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以及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管理方式放面,加强创新与改正,努力探索出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2.2质量管理走在前 质量想来是每一个行业的核心工作,是生存之本。在水利建筑工程领域,质量问题是已经危及到行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大问题。也是是本行业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综合看来,水利建筑工程领域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有很多。从管理的制度,模式到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面对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是促进解决水利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最为可行的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控制工程建筑成本入手。对于水利建筑工程来说,工程的效益与工程的质量工作同等重要。二者同样重要,要让二者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此,在工程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该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与提高工程效益的兼得的手段。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实行积极灵活的成本控制手段,对于工程的成本以及施工进度实行实地及时的控制。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工程成本实行控制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第二、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在水利建筑工程项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项目管理者,他们是工程中的主体部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大局,监督管理, 方针制定,成本控制,施工安全,关系千丝万缕。其作用处于中坚。水利建筑工程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大,难度高,涉及面广,牵涉到很多学科知识,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面对繁杂的工作从容不迫,面对工程施工中突发的问题镇定自如的加以解决,而且,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提高工程效率控制工程成本等至关重要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水利建筑工程中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考察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确保能够胜任艰巨的工作。第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如“ZG型”管理模式。一是培育适宜核心能力成长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借鉴西方成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ZG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是:①中长期合同制;②合议式 决策制度;③个人责任制;④适当期限评价与提拔;⑤明确的控制方法和正规的检测手段; ⑥中等程度专业化的职工发展途径;⑦对职工全面关怀。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风格,如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表现在全体员工的“三尽、四不推” 上,即尽职、尽责、尽快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今天的事不往明天推、自己的事不往别人身上推。确保工程施工按质、按期完成。 2.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3】 水利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仅仅依靠项目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同时还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才能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更好的开展。水利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保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充分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在过程中完善管理机制,根据实际的需求对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进行加以改进。在工程的管理制度中,提高制度创新是最为急需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总体水平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水利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情况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4】。与此同时要注意吸取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的目的,注重改善工作的环境,提高工作的效率,建立起完整的奖惩制度以及相关工作的考核模式,优化相关的管理模式。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重点就是要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以下七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体制创新,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机制创新,不断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机制;三是管理创新,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开展监理工作,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四是科技创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和先进的检验手段、检测方法,提高监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五是市场创新,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适应市场需求;六是观念创新,一定要转变观念,为业主服务好;七是文化创新,培育企业文化,树立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市场竞争力。 2.4狠抓细节不放松 水利建筑工程千头万绪,工作量及其庞大。每一个细小的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极大的负面的影响,从而造成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是管理人员面临的巨大考验。不但做到责任的具体划分,更要从细节入手,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灌输安全,节约,高效的工作意识。抓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思想上对员工进行教育,树立安全,节约,高效的工作意识。其实,任何的观念,思维,以及管理制度都无法替代人自身的问题,只有使有关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发生改变,才能真正达到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对于水利建筑工程本身而言,这方面的工作同样也是非常的重要,不能漠然视之。 结束语 项目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具有不言自明的意义【5】。尤其是在水利建筑领域。如果我国的水利建筑领域想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在管理模式,制度创新健全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细节方面多做大量的工作。必须进行与行业整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改革,监管力度要到位。同时学会汲取他人的成熟经验,着力提高我国在水利建筑领域的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相关人员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筑理论论文:我国建筑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摘要:全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相关部门的参与。目前,全面预测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已有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设计出适应本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体系。 关键词:建筑业 全面预算 工程造价 动态管理 造价控制 激励政策 定额 信息反馈 1 引言 预算和造价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经济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越来越大,国家和社会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市场、人为因素等的风险,使预期的工程造价预算超出投资控制。这明显不利于工程整体建设。合理、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风险投资,改进和完善工程投资估算,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较好的完成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 2 在建筑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及时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实行全面预算控制是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建筑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完善内部各责任单位的预算控制,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各因素对预算的影响,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保证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效结合,它对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有益处。 3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表述不一。但基本上指以预算编制与审批,执行与控制,反馈与调整,分析与考核,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建设,预算管理模式,预算内外资金控制及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技术支持等内容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3.1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1)预算循环。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与控制,反馈与调整,分析与考核之间的循环和运转。 (2)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运行的主体,也是预算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合体。一般由审批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各责任主体等组成。 (3)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式和分权式两种。集权式指建立在泰罗科学管理学说基础上,最大特点就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传递信息途径的单向性。 (4)预算内外资金控制和成本控制。主要是预算与资金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结合问题。 (5)预算管理技术支持,即预算实施的操作平台,指预算管理如何借助其他管理工具来进行实施和运用。 3.2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动态描述 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结合企业自身能力,编制预算:通过执行预算满足市场客户需求;预算在执行控制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并按规定程序修正预算、调整预算,以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情况,并将调整后的预算下达给预算责任单位;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再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和支撑。这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预算循环,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 4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功能 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相对应,一般垒面预算管理要实现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激励等功能: 4.1 规划功能 预算经过规划分析,并加以数量化,使企业的目标及政策能得到具体体现,有助于洞悉未来潜在的机会与威胁,实现其规划功能。 4.2 控制功能 预算目标的制定过程也是事前控制过程,预算目标的执行、调整过程也是事中控制,预算目标的分析和考核过程。又为今后规划提供依据,属于事后控制。 4.3 沟通与协调功能 通过预算的审批,可使预算制定层了解各预算执行责任主体和员工的需求与意见:通过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可使预算制定层与执行层相互沟通,达到共识,减少或消除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在沟通过程中,各经济单位摒弃本位主义,以企业整体利益为核心,从而经过相互了解、沟通、协调,促使全员共同努力达成预算目标。 4.4 激励功能 企业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而非经营者或高层下达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从而积极鼓励、吸收员工参与,促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最终顺利达成企业目标。合理且具有可实现性的预算目标,能有效激发预算责任主体和全员的潜力,再加上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的实施,能促使预算责任主体和员工全力以赴,实现企业目标。 5 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论文联盟 5.1 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为了能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其他经济单位的子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协调起来,必须有一条贯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就是全面预算管理。 5.2 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必须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营销为龙头,而以销定产的预算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纽带和桥梁。在开源既定的情况下。节流一降低成本费用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而预算管理则为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使预算管理直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5.3 全面预算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 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审批,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予以具体化,并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励全员参与实现经营目标,从而实现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策略的紧密结合。 5.4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控制系统和管理工具,它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按 “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进行管理,并按责任归属设立各责任中心,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全面落实预算目标和预算责任,起到全面预算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6 结语 建筑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同时,要掌握好分寸,不要把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控制的手段,做的过繁过细,避免让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现目标置换的倾向;消除预算中的一成不变的倾向,要对前面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重大变化,就应重新调整或全新制定全面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建筑理论论文:探析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逐步兴起的一门管理学科,是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所形成的工程管理方法。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对社会要求不断增加,对各种财富和福利的创造和取得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目前的人们生活中,对各种生活技术和财富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各个项目开发与实施的效果,这就为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社会管理领域的完善提供了基础。在建筑工程中,伴随着当前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各种施工项目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1、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且在工程建设的时候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的目标。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以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施工模式来促进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用目前先进的社会发展体系和市场理念来取代过去的建筑施工理念,主要的替代方法和措施有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用目前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来取代过去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行政指令,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体系奠定了理论依据。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目前现代化技术措施加强对材料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原材料作为目前建筑施工的主要基础,提高原材料质量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并且存在着施工项目广泛,工程量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体系和措施应当通过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建立单位和施工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自身先进的专业知识负责对工程材料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和检查,避免由于施工中各种材料规格和数量的部队称出现了较大的施工隐患问题。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 (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 6、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是建设监理事业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必经过程。建设监理事业稳步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扶持,尤其是法律检察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武器制止建设工程中的违规操作。只有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地排除各种障碍,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建筑理论论文:浅析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制定的发展路线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本身的社会体制民族特点才有了一条独特的、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搞活、中国人民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完全变了个样子,在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中国人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不论是从发展上还是从民族特征上中国的未来到势必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发展的重点也势必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性更强,更利于经济体系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开始过分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最终结果成了邯郸学步丢掉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企业被同化最终成为被吞并的结局,因此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 1.理论与大方向行的差异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经济发展体制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是薄弱的环节,并不像西方以经济为基础开展劳动力充分利用,其实在经济上来说所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力的最大化,因此即使体系不同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依旧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一部分先进经济文化,但是这种学习是要在认清楚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不要忘记企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一味的生搬硬套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不正确的,经验是要学习的但是仅仅是在理论上了解西方经济发展的利弊,不要在实际行动上完全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免迷失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是比重很大的一部分,因此民营企业有正确的其营业经济管理细则就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能引导企业经济的正常化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进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体系发展。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走合适自己的经济发展路线。 2.理论进行与实际进行的差别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就是is-lm模型,该模型为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决定了均衡的市场利率和产出,根据该理论模型,市场利率是由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利率的自由浮动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逻辑如下:经济过热,政府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is-lm,首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收回货币,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资下降,进而产出下降,最后经济降温。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利率,达到政府的经济目的,但在建立is-lm模型时,货币市场均衡却出现了问题,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和收入成正比,提出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贡献,正是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利率介入货币需求理论,为建立is-lm模型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投机动机就没有is-lm模型,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提出投机动机是符合其经济特征的,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理论却与实际相背离,我国证券市场一方面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市场规模及在居民中的影响远不及西方国家,居民以投机动机持有货币的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旦没有投机动机,那么is-lm模型在我国将不复存在,更别说用来指导实践了。 3.宏观经济理论前提条件的差异从私密开始 西方经济理论就把资本主义趋利行为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宏观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消费减少,投资减少,利率极低,居民普遍持有现金,这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三大心理规律正是资本主义趋利行为的反映,是以西方长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马克斯韦伯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和清教教派)的宗教理论一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成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译本中,译者也作了精辟的论述,“该书精巧深刻地揭示了加尔文教义对18世纪美洲新大陆资本主义兴起的催化和诱变作用。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原本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地逼迫教徒对天生原罪作终生阡悔洗刷,笃信命运前定说,并对奢华懒惰风气严加惩戒,视同魔鬼。这种欧洲舶来的,比老教更纯粹,更偏激的教义逐渐不得人心,不利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开发新大陆的进取要求和内部团结,不久便由一些宗教领袖点化改造,生出新意。他们将苦行僧式的世俗劳作和克己赎罪,同上帝选民重建理想世界的神圣‘天职’结合起来,转而强调通过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 4.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一种与所有人联系紧密的企业脱颖而出,几乎领导了整个企业市场,那就是建筑行业企业,不论是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商单位,还是工程施工的建筑单位,建筑个人化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盛,因此在这一领导企业上就代表了我国大多数民营型企业,因此笔者就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注意事项进行浅析。 4.1建筑企业的经济 建筑企业的市场化经济是和建筑施工所关联的,因此建筑企业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就和中国建筑市场的关系紧密,正确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为建筑企业谋得更多的利益。当即社会的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比较杂乱,几乎生搬硬套西方某些企业的套路,却并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国家为了遏制房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限制国内建筑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经济的毒瘤。 4.2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 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经济管理,因为一个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巨大的,因此对于经济的把握上更要用心严格地对待,因为市场经济化的原因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存在手续不全就可以开始施工,资金走向不明确、售房手续不全就开始出售楼盘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严谨的结果。 4.3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 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有明确的资金流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做到每一笔账目都明细,每一次购进材料都严格记账,避免回扣、偷税、漏税等问题的发生,另外购进权利和资金调动权利应该有多人共同参与,避免建筑企业财政大权独揽的问题,另外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以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 5.结语 正因为社会发展体制的不同,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经济发展方向势必与西方企业发展的经济体制不同,对于基础不同的社会体制本来就会走向类似的道路,但是西方企业经济的发展还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的,因此我们的企业要擅长结合自身企业条件和特点去把握大环境,选择一条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经济之路,在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吸收西方企业经济发展的可取之处,充实自身企业。 建筑理论论文:试论建筑理论教学的新思路 论文摘要:建筑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相比,发现学习法在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培养上日益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建立在批判性建筑教育上的发现学习法,也正是解决当今建筑实践中缺少批判性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建筑理论 发现学习论 知识体系 批判性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建筑理论教学以讲为主,这种被奥苏贝尔(davidausube1)称之为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expositiveteaching)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对学生讲解。讲解式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所学决定于教师所教,教师教什么,学生跟着学什么。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牢固。但由于教师和教材所拥有的不加质疑的受尊重地位,所以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表面上看,学生把建筑理论课中自己不太感兴趣的部分视为纯粹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对建筑现象的理解是拿其套入所谓的流派分类等框框中加以判别,当不适用时只得将现象削足适履,导致对建筑现象理解的表面化与浅薄化。在建筑实践中,由于对面临的纷繁复杂的设计任务难以适从,干脆唯甲方之命是从。从深层来看,这也正是当今建筑实践中缺乏批判性的原因之一。因为批判性实践(craiticalpractice)的关键在于质疑。质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出问题,重组原有问题或提出新问题。只有有了批判性的建筑教育,“它才不仅仅是以获取执照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是以发展建筑为目的的学术教育。”(张永和)这样建筑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知道如何思考,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应为更重要的目标。而这种“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现象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的学习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张春兴),这种发现学习的理论用于教学时就称发现学习法。 因此可知,若要建立批判性的建筑教育,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施行发现学习法在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培养上已日益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 那么,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不是因为较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次要而被忽视呢?事实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美国发现学习论的创始者布鲁纳(jerome.s.burner)就曾强调过从事发现学习所应具备的先决条件——“学生必先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与先备技能,否则无从主动从事发现学习”(张春兴)。所以,建筑理论课的任务归为两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建筑理论课程设计的思考 l、关于学生建筑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结构(constrncture)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架构”(bruner,1960),“个人的先备知识”即“个人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是“个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在意义上,也就是一般心理学家所指的认知结构”(ausube1.1968)(张春兴)。 可见学生自身的建筑理论结构的建立对其理论修养的提升成为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也是其从事发现学习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建立其评论建筑的理论框架,就成为建筑理论课的讲解式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多数建筑院校的建筑理论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进行,本人建议关注下列问题: (1)较快地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为个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基本形成于理论课尤其是外建史课开课即将结束之时——三年级末或四年级上期,在此之前,只有一年上期所开建筑学概论对学生空间概念的一点启蒙,这样学生的发现学习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结构建立过晚直接阻碍了学生对建筑学习和建筑实践思考的深入程度,而一、二年级的建筑历史理论空白使其在学习信息量较大、知识结构较繁的建筑历史课程(如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时感到困难,更重要的是其本身能够评论建筑则只能在四、五年级以后或者更晚。本人建议课程一年下期即应开设,使学生的理论修养提前到前三年的课程安排中。 (2)课程安排适宜学生的学习时间 从一年级在建筑学概论中的点滴建筑理论知识到三年级开始较大信息量的理论课如外建史教学中,缺乏一个信息量适中的过渡阶段,这样也使三至四年级的外建史教学处境尴尬,若把所有思潮讲清就使四大师及其后的建筑现象所占课时有限,而要使所讲内容深入就不得不扩展学时甚至安排在高年级,而在三、四年级,其它课程也安排得很满,学生处在一种疲于奔命式的应付状态,许多教学构想也只能草草收场或放弃了事,所以向二年级分散课程重心,同时也使建筑理论课程结构有一个适度的从易到难的过度,不仅使讲课深度可获保障,也由于难易安排适当,课程的结构性提高,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建立的理论框架不断增补和丰满。以外建史课为例本人建议在一年下期开办一门仅8。l0学时的课程,将原来三年级安排的外建史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移到二年级中进行,为学生建立一个平台,另一部分仍按现今的安排在三年级中进行,并使之成为二年级课程的提高与补充,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 (3)引导学生有效、深入地阅读 西方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建筑的影响在四大师之后更为明显,若想深入理解某一建筑现象,就不得不挖掘其深层的哲学思想,而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仅靠课上讲解的一点背景知识完全不够,学生的课下阅读更为重要。但是,什么才是有效、深入的阅读呢?有人认为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小论文就说明他(她)阅读足够深入。实际上要读懂某位建筑师或某座建筑作品只靠“看”是不行的,“发现”才是更重要的。所谓“发现”这里就指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别,这才会让学生写出一篇自己的论文,而不是拼凑而来甚至自己都不太明白的文章。 (4)建立建筑理论与建筑设计课程的关联性。 建筑理论课有没有可能促进学生学习设计,怎样帮助学生学习设计而不仅仅是作为知识体系建构和理论修养的提高。换句话说,建筑理论教学与建筑设计教学怎样交叉使学生减低因简单的学科分立而带来的知识结构缺陷已处于紧迫之中。在大师作品中,其思想是如何通过建筑语言物化到作品中在外建史教学中尚显不足,设计手法在诸如外建史这样的理论课教学中也少有提及,甚至对大师作品的解析也很不充分——当设计的任务书被忽略而单只谈及设计作品的思想,学生只会得到诸如:“大师作品就是可以忽略一些甲方认为重要的功能而做出理想的设计”这样的误导。 本人提议在前三年的课程安排中实行建筑历史理论的三段式教学,充实原来设置的三年级全年的教学,并考虑与设计课的交叉——部分课时可安排在设计课上,部分可安排在历史课中,同时考虑在历史课讲述该理论时,布置相应的设计作业。这样的历史理论课因有了设计课的实践而易激发学生的问题学习,而设计课也因有了一个历史理论课的支持而使学生的思考易于深入。这一点在东南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已获证实,如教师葛明等辅导的历史学为基础的设计实践课程中的概念设计已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在本校的教学实践中,那些在设计实践中的建筑历史知识运用也被证实更易激发学生兴趣。 在本学院的以设计主干课为核心的历史理论课程安排中,一年级下期与二年级较薄弱,一年上期仅在建筑学概论上使学生对空间的概念有所了解,若要学生在三年级开始能够评论建筑,必须提早加大理论信息的输入量。如此,一年下期开办的那门仅8一l0学时的课程,可通过与测绘课程结合、了解空间的尺度感与初步的空间经营,使学生开始对存在空间与场所理论有一个初步的感受,而对各种思潮与流派的介绍可分两步进行:一步仍按现今安排在三年级的建筑理论课进行——这样就使理论课中为当代建筑思潮的讲解留下较多课时,也使拉长了学生接受大量信息所需时间,为其有效阅读提供帮助。另一步则在二年级进行并与设计课作业——如宗教空间设计结合,可用幻灯的形式,使学生对西方宗教空间与中国寺庙空间的形态有一个感受,就近以参观本市的一些近代保护建筑来进行。这样,对空间在沿着时间轴上演变的理解与其中某种空的体验更便于结合,使围绕设计这门主干课程设置的建筑理论课,更易引起学生的探究与深入,借此让学生以图与文字两种形式分别做出设计和小论文。从而使在第三学年的建筑理论课上为学生形成建筑评论方面的自觉性奠定基础,把建筑理论和建筑评论结合起来,加快建筑评论的意识做好准备。 2、关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传统以讲解式教学为主的建筑理论教学中,讨论课是以教学的策略手段之一出现。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往往因为老师不会主持,不能有效引导话题,提供有价值的评论,学生发言也缺乏质量,这样与大课提供的信息多且系统性相比,讨论课显得没有大课成功,从而无法摆脱其受冷落的状态。 那么,讨论课是不是真的这样可有可无,或者说讨论课是不是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呢?如果把视线投向国外,最不可忽视的是英、美等国大学对学生讨论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对其课堂发言的评价。因为与我们传统外建史课上“填鸭式”的教学不同的是,讨论课的着眼点在于更凸显参与讨论者“有没有思想,或者说是有没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能不能在作者的思考上再往前走一步,找出深化研究的途径”。(薛涌) 如果说讲解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学习,那么讨论课中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看看学生做设计的积极性与上建筑理论课的差别就明白,当他被逼拿出一个作品时,他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从这点上,讨论课反映出的是这样一种文化——在讨论课上,人们对你的期待与其说是作品的完整痊释,不如说是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别人没有的思想。用这种方式刺激学生进取、创造。只有通过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用历史批判现实,以现实批判历史,只有这样,建筑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获实现。 讨论课的教学方式,其常见的问题包括: (1)由于讨论课的实行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学生必先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与先备技能,否则讨论课就会陷入因知识贮备不足而导致的冷场或讨论不下去的现象,这样,前述在前三年为学生建立其自身理论框架是其根本,这也确定讨论课的安排宜放在高年级中进行。 (2)在讨论课上教师的导引能力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于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教师对讨论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还有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的理解也与讨论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密切。如果学生在讨论中探讨的问题无法解答而求助教师却又不得要领时,就会因气馁而降低求知动机。 (3)若讨论小组中学生的差别过大,思想较为缓慢的学生易产生较大压力。从而对其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人建议如下: (1)讨论课程主要安排在四至五年级,但前三年应适当开始。 (2)讨论课应与学生的阅读笔记相结合,课后的总结必不可少。 (3)讨论课人数不宜过多,以10—15人一组为宜,每次课最好有2—3个教师同时参加,先以教师间的互谈观点作为引子。 (4)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 (5)与一般课程的量的多少相比,讨论课的质更重要,以1.2周一次为宜。 探索刚刚开始,效果如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不论如何,今日学生对外建史课的期待早已不仅是史的学习、掌握,如何促进其更好地学习设计已成为许多学生评价教学成败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一个学过建筑理论的学生、教过建筑理论的老师的角度提出上述设想,并期待着建筑教育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建筑理论论文:关于加强本科建筑理论教育的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将国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我国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了解决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农村社会保障 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以地方政府为主,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由国家、社区、公民群体及个人合作兴办,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和个人消费支出集中资金,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向农村社会成员中,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遭受自然灾害者、经济收人低于贫困线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核心,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必然要求国家为所有居民提供同等的社会保障并在城乡之间公平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真正做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民有、民享、民分,为全民人际关系和生产力的gdn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然而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是实现市场经济利益均衡机制的需要,同时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本文从家庭和土地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当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实状况。 1.1从家庭层面看,现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方面,现在家庭独生子女没有能力赡养四位老人,使得中国以往的家庭养老难以维持。另一方面现有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土地产权不完整,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收益越来越低,土地在农民收入来源中的作用逐渐降低,土地不足以成为农民养老的后盾。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征地、退耕还林等经济和社会政策,使得农民所依赖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等传统保障制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1-2从社会结构来看,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保证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城市困难居民家庭的基本生活,但对于中国九亿农村人口来说始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社会救济救助、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农村社保资金缺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集体经济处于涣散状态,集体养老的资金难以保障,集体不愿有的甚至没有足够资金提供给予补助,而农民个人又无力缴费,致使许多农民不参加社保。 1.3制度不健全,建设缓慢。我国在1992年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但此制度一直没有真正执行,于1998年被迫暂停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一方面影响到千百万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十六大以后,国家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张。特别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国民生目标之一就是要“老有所养”,这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重新建立提供了新契面。 2国外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研究与启示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较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定农村医疗保险法,农村居民的医疗先得以保障。二十年后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59年日本政府首次颁布了《国民养老金法》,到1960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并在全国普及,到二十世纪末,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完全覆盖农村居民的、比较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真正形成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在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后进行的。在农村社会保障建立时,德国社会经济已发展的较好,农业人口较少,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在建立之后的也不断的进行调整,经历了从家庭、政府、到立法的发展模式。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国家承担了主要的责任。 新加坡和智利的农村养老保障也很有特点,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制,强调个人责任,新加坡非常重视家庭养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与提倡。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四国是当今福利型国家的缩影,但其“高税费、高福利”的政策让一般的国家都望尘莫及。 启示①各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时,都呈现出先城市后农村的规律,如美国时差为55年,日本时差为30年。②各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均由低到高、由少数群体向大众群体演变的过程。③从资源来分为政府出资、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个人出资三种形式。在发达福利国家大多数实行政府出资,实行全民社会保障;而有的国家则认为农民社会保障首先是个人的责任,然后才是国家的责任,如日本就是由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资金。而完全个人出资的国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 3对策与建议 3.1资金来源提倡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政府出资的社会养老保险,过高的福利费开支最终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个人出资的养老保险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国家而言,由于劳动者投保能力不强,造成资金短缺:因此在我国应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三种性质的养老资金都存在,并且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3.2加强立法,通过有效的法律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在法律地位上,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模式、基金的缴纳与支付以及基金管理体制等,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3.3大力提倡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的方式,即方便家庭子子照顾老人,又利于在社会形成爱老、重老、养老的良好风气。减轻社会养老的组织工作量,有利于村民的监督管理,同时又有利于对村域社区社会组织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建筑理论论文:试论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论文摘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生态环境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通过适当的技术选择,停止利用氟利昂(cfc)碳氟氯羟等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保护臭氧层,最终达到解决全球环境的热点问题。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 自然资源 再生资源 能源 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维持下去”或“保持继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针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至于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苦果。例如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赤潮、严重水灾等等。可持续性由三部分组成: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可再生替代物的开发速度;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的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的观点,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①可持续发展需要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②可持续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而社会进步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生速率;③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方面,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方面;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提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也是可以统一、协调的。 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中列出了“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细则”,其中涉及到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基本上有以下几条:①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③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及构件;④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资源;⑤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筑所需能量降至最小;⑥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建材浪费。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是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课题,像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建筑师协会,已经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在我国,目前很多国家级的相关研究正在展开或将要展开,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绿色建筑体系与人类住区模式”;吴良镛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云南工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和典型范例”等等。我国应根据自己国家存在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发展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还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保持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 建筑理论论文:宏大叙事 还是 私人叙事 试论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建筑理论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建筑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与实践相脱离的一元化的“宏大叙事”方式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私人叙事”方式。 论文关键词:宏大叙事;私人叙事;建筑理论教育;建筑实践 如今,国内建筑学院里的国际学术活动越来越频繁,网络建筑资源也是汗牛充栋,不少青年建筑师和学生面对众说纷纭、五花八门的外来理论——建筑哲学、符号学、现象学、类型学、文化人类学……谈完了“后现代”、“解构”,又谈“建构”和“身体与建筑”。确实有些人是真正专心在研究,可还有许多人是人云亦云、见异思迁,把建筑理论当成时尚的东西,不断地与时新的理论“俱进”。许多人把最旺盛时期的经历不断消耗在无谓的对理论的激动中。须知,国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破,涉及到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心理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及数学、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领域。 然而,在浮躁的理论界,有许多人动不动用一知半解的西方理论术语来解释我国的建筑现象,牵强附会。如“建构”一词,许多学者在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就试图用它来证明我国建筑中早就有了“建构”思想。“建构”(tectonic)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原指木匠和建筑匠的手艺。经由19世纪欧洲建筑理论家的工作,“建构”逐渐发展为特指建筑在物质层面上如何建造的艺术,成为西方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对后现代主义日益商业化和表面化的批判,“建构”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的年轻建筑学生。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谈论“建构”迅速成为建筑理论时尚的今天,“建构”和其他许多引进的西方理论话语一样,面临被肤浅化和庸俗化的危险。对西方的理论不加咀嚼就随意引用,必定会消化不良,更不要指望能对我国建筑现状起什么积极作用了。 理论最忌僵化和教条。有许多学者故弄玄虚,把西方语境里很平常的话语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以显示自己的高深,实际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恋罢了。如某介绍西方先锋建筑理论的论文,笔者读下来竟如同嚼蜡。文章通篇充斥了奇异的译名和晦涩的话语,还有很多电影、文学方面的未经解释的术语,其中很多翻译的语句前后关系含混,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可见他只是把别人的话逐句生硬地翻译过来,想必作者也根本没有理解原作的精神,否则不会讲不清楚,只是照猫画虎的描摹了一遍罢了。真不知这类文章和所谓理论能对学建筑的人有何裨益? 学院派的建筑理论教育历来是与建筑实践有距离的,强调“宏大叙事”,即是以群体、抽象和形而上基础的历史叙事方式,含有未经批判的形而上的成分。它制造叙事霸权,并因而成为学院派建筑理论所依赖的基本模式。学院派理论家企图绕过私人感受,用宏大叙事取代对作品的细读分析,导致当代建筑批评以及文化批评越来越远离艺术经验。看看今天的一些重要的建筑期刊,都快成了为官方或学术权威霸权的田地了,在那里听不到自由的声音,看不到独立的见解。而如《时代建筑》这样的杂志,就能看到各种不同的个人论点在激烈碰撞,读者能感受到清新的新面孔,呼吸到新鲜的学术空气。难怪许多实验和先锋的建筑师选择在这里说出自己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读过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的人都知道,他极少运用成语和某某名人说过的话,他用最朴实的语句说出了最真实的感受,给读者的感受是最亲切、最有震撼力的。他试图用“私人叙事”的真实体验来抵抗学院派“宏大叙事”的臃冗陈腐的叙事霸权。 记得张永和老师在同济大学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时要求用1:2的比例画图,就是想让学生在建筑图与实物之间建立某种身体的联系,产生“要把它盖起来”的热爱和冲动,于是“概念”和“思想”便在推敲结构和细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了。马清运老师近日在当代建筑论坛中做了名为《实践机器》的演说。他认为建筑实践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运作体系,是把建筑思想和理论原料进行加工的机器。个人心灵和身体的真实体验才是产生理论的有生命力的源泉。若是认为一定是掌握了某种时新的建筑理论的要义才有了创造的灵感和动力,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与其拿一知半解的西方深奥理论来指导设计,不如在创造时抛开一切立场,在设计时不受既成的设计观的左右,从直觉出发进行头脑风暴(这是西方建筑学校做设计的途径)。因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都存在于设计过程之间,而不是在“之上”。既然建筑师不能代表其他人,“无理论”、“无立场”正是从客观的立场或事实本身去看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外来理论的重要性。尽管这些理论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时空上存在差别,但也并非无从下手,仍有许多借鉴的地方。我们仍要大量译介西方的理论著作,在他们的语境里用他们的理论来分析他们的建筑现象并提炼出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在脂肪上瘙痒,不深入了解理论产生的背景就拿来医治我国建筑的问题,这是所有理论工作者的大忌。理论工作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外语和综合的人文水平。还有,从我国自己的建筑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理论恐怕也是负责任的理论工作者需要做的事情。 由上可见,我国建筑理论的教育正是在后现代主义日益商业化和表面化的语境下发展的。后现代是强调个体关怀和消解权威与价值的时代,建筑艺术真正融人到生活之中,贴近生活本真,人们不再追求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建筑也不必承担太多、太沉重的其他外在的意义。在多元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建筑的意义不仅在它本身,同时也在于感受它的方式,不同的人是依靠直觉来感知建筑的。正如叔本华说的“世界是我的表象”,因而,建筑理论不应当成为独断的一家之言,不必再以威严晦涩的面目出现,而应成为每个建筑爱好者“私人叙事”或“微细叙事”的个人化的体验和立场。我国建筑理论的教育也会在抵抗商业化和表面化过程中走向多元化。 建筑理论论文:模块化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理论分析 摘 要:模块化施工是一种新技术和施工方法,它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阶段的时间,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同时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以新喀里多尼亚镍矿项目为典型,对现场施工阶段模块化施工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施工 变电站 电气 1 前言 新喀里多尼亚镍矿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模块化建造的集成冶炼装置,采用异地建造,异地组装的模式,它先进、高效、新颖、独特的安装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该项目采用了模块化施工。整个镍矿项目模块化施工不只是冶炼装置,还有部分皮带廊、管廊、变电站、电气房、土建基础和墙体等都采用模块化施工。 模块化施工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平行施工,并通过减少在现场的施工量而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同时,采用模块化后,大量的施工工作在制造工厂完成,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难度,还能够便于检查,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2 模块化介绍 2.1 模块的定义 本文中的模块是指由材料和设备部件组装而成的组合体。工厂制作后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方便和加速了现场的建造。各个模块可以同时开始制作,避免了在其最终位置进行过多的工作,同时也允许项目在前期准备阶段开始作业。为了从施工的角度对模块进行分析和研究,将镍矿项目中的模块分为四类:大型结构模块、小型结构模块、电气模块、土建模块。大型结构模块主要由钢结构组成,内部包含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各专业设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冶炼装置主要由大型结构模块组成。小型结构模块由各种型钢连接而成,制作比较简单,尺寸和体积大小不一,典型代表为管廊、皮带廊等。电气模块主要指变电站和电气房模块,一个变电站模块和一个电气房模块,内部含有各种高低压盘柜及配套设备。土建模块由混凝土和内部的钢筋构成,现场使用的各种土建基础和墙体都要用到它。 2.2 大型结构模块 镍矿项目的冶炼装置是镍矿项目最主要的装置之一,由多个大型结构模块组成。多个大型模块各自作为一个单元可以在工厂同时建造,然后运输到现场,利用大型起重设施安装到各个位置,最后完成各个结构模块之间的连接。大型结构模块体积都比较庞大,重量大都超过1000吨,最大的甚至有3000多吨,不太容易吊装,需要由专门的吊装公司来进行。大型结构模块在建造时需要有较高的精度和质量。一般情况大型结构模块需要设计成带有自我支撑钢结构形式,利于模块的存放和运输。 2.3 小型结构模块 小型结构模块用在镍矿项目的所有管廊结构和部分皮带廊结构,由各种型钢焊接连接而成,内部根据需要含有部分管道和桥架,制作较为简单。其重量相对较小,一般都不超过20吨,运输和吊装相对比较容易。小型结构模块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取代了传统的现场安装模式,减少了现场大量的吊装作业,同时也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国内在此方面有较成熟的制作、运输、吊装技术和经验。 2.4 电气模块 电气模块是特殊的模块,主要是指变电站和电气房模块,镍矿项目的变电站和电气房均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法。模块化变电站和电气房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和电气房建设的新模式,它是将变电站及电气房内各种高低压开关及配套设备集中在一个钢结构做成的房间内,作为一个电气模块在工厂内建造,现场达到安装条件后,运输到现场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安装,与传统的变电站和电气房全部在现场施工不同。 2.5 土建模块 土建模块指由混凝土和内部的钢筋构成各种基础和墙体,该部分材料在工厂预制,运输到现场定位安装,在其他专业设备结构等安装完成后,然后进行二次灌浆,完成最终的土建工作。其目的是减少传统的现场钢筋绑扎和模板材料支设。在项目立项后准备阶段,土建模块预制就可以开始,一旦现场达到条件,土建作业就可以快速的开展。镍矿项目的土建模块主要应用在设备结构等基础和变压器围墙,该部分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小,安装较为容易。 3 模块化施工设计及管理 3.1 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多,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大型复杂项目一般都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结 构复杂等特点,项目往往是由多项目组成的,或存在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情况。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能够化解大型复杂项目完成难度大、复杂性高的问题。 镍矿项目的模块化设计是将主要系统,包括它们的电气系统和部分土建结构,根据其组成的特点,切割成若干可以在工厂中进行加工制造的模块,如结构模块,机械模块、电气房模块、土建模块等,将这些模块在工厂完成预制,然后利用工具将其运抵现场,实施安装。 可以看出,模块化施工其实就是模块设计,模块预制,模块安装的过程。模块设计是龙头,要解决模块规模合理、划分适当、接口准确等问题。利用计算机三维数字的精确设计、精确定位以及方便切块组合的优势,可以将模块切割得很大,切割得很准,并成功解决模块和模块之间接口精确的问题,最大可能地实现模块化制造,模块化施工。 3.2 进度控制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镍矿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在立项批准后,建设单位就可以找到有生产能力的工厂签订合同,不同的工厂就可开始不同种模块预制建造工作。同时现场可开始地质勘测和挖掘工作,多种工作平行作业。 在现场部分挖掘完成,需要现场就位的土建模块预制和运输工作也完成了。以此类推,整个项目的进度由于有采用多种工作同时平行实施,施工现场只余下构件吊装、节点处理等,整个进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对资源的投入来说也很有利,因为模块化使资源的投入更扁平化,减少了高峰期资源的投入,对计划编排和执行更有利。 平行作业也会带来进度相互匹配的问题,必须将模块的场外预制进度和工程施工进度综合考虑,由于模块预制安装和现场施工活动的深度交叉,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块化将变成对整个建造工期延误的因素。 3.3 质量控制 模块化施工将原来在建造环境较差的工作,尤其是高空作业和密闭环境的作业,转移到环境较好的车间里。这样极大的改造了工作环境,对施工质量(产品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条件。 原来现场施工的大部分工作改变为工厂施工,相应的质量控制也发生改变,将施工质量的控制变为工厂产品质量的控制,必须通过质量计划等手段加强车间生产质量控制。 另一方面,模块化概念决定了模块的质量要求也是很高的,由于模块化施工增加了接口,包括模块内管道、钢结构、电气桥架、土建等之间的接口,如果车间预制精度不够,在施工现场很难调整,保证施工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镍矿项目在设计时已经有所考虑,就是整个现场每个点都有三位坐标,现场还有多个坐标基准点,其他的定位都是以它们来作为参考点,通过全站仪测量设备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必须按照程序和图纸加工制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解决模块和模块,模块和非模块物间接口问题。 3.4 工程施工管理方面 镍矿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后,大量的作业改在工厂进行,扩大了工厂作业范围;模块安装的逻辑性、严密性要求施工计划必须更准确,施工进度必须更准时,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所有这些,对工程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管理、变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镍矿项目的整体建造工作。 3.5 运输和吊装方面 和传统建造方式比较,模块化建造增加的模块运输环节加大了建造的风险和成本,对模块本身来说,由于要考虑到模块的支撑和吊装,设计上增加了结构和吊装设计(吊装方案),实体上增加了结构件、临时支撑和包装等,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对于大型结构模块,运输安装时需要更有专业的运输和吊装工具。 针对模块化施工大量应用吊车,吊装的工装(平衡梁,缆绳等)多等特点,在吊车使用时要做好规划,使用时加强调度管理。 4 结论 镍矿项目模块化施工设计是合理的,在整个项目现场施工期间,各种模块间的接口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给整个项目节省了大量时间。模块化施工易于应用在大型工程建设当中。 建筑理论论文:浅谈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在全球生态建筑理论思潮方兴来艾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实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建筑住宅设计展开讨论。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技术策略 1.生态建筑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1.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应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3.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3.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4.结束语 总之,生态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与评价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 建筑理论论文: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 建筑力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1]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轻视,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重实践、轻理论,基础不牢,缺乏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大部分建筑学学生认为建筑学偏文科,对开设力学课程不在乎,学习自主性不强,欠缺主动思考、探究知识的意识。笔者针对目前建筑学学生培养现状,多方调研,提出了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掌握力学基本理论是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根基 建筑力学是一门工科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2-4],这与其从事建筑设计需要发散思维并不矛盾。就建筑学专业本身而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对建筑力学基本理论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对建筑作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备发散思维。首先,要灵活运用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建筑作品的基本骨架、基本构件和基本功能。然后,将自己的创新思想融入作品,形成完整的有机统一体。这不仅体现了逻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而且实现了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 建筑力学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通过开展对建筑力学学习主动性的问卷调查发现(图1)。60%以上的学生缺少主动性,需要教师督促或引导。因此,有必要通过采取新的教育模式,因势利导,找出培养现场工程师人才新捷径。 首先,提炼建筑力学知识主线,让学生有章可循,消除畏惧感,做到心中有数。该主线以平衡方程为核心,以几何组成分析为手段,以结构内力的求解为目的,主要涵盖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通过知识主线的提炼,有助于授课教师将建筑力学基本知识讲准确、讲具体、讲透彻,让学生对建筑力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对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使设计更加趋向于理性化和实用化。其次,讲授基本知识时,抓住主线,由易到难。先讲静定结构,然后延伸到超静定结构。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理论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优化,锻炼开放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经过1年的实践,从学生期末成绩看,学校2008、2009级建筑力学平均不及格率出现下降,由2008级的47.6%下降为2009级的40.9%。当然,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才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经典建筑作品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对事物发展本质有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慢慢培养而成。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学生的创新应该在基本理论的支持下,使建筑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这必然又促使学生对力学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只有这样,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才能使新的思想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作品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从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到当今倡导的绿色低碳,优秀的建筑作品无不体现出力学基本理论和创新之间的有机统一。因此,针对既有的优秀建筑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参观和讲座教学活动。一方面,联系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典型建筑作品,并现场临摹和讲解(图3)。引导学生在临摹过程中运用力学基本知识深入思考,如:思考经典建筑作品有无瑕疵;能否进一步改进;自己设计又将如何考虑,等等。通过这方式加深对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刺激学生创新灵感。另一方面,聘请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师为学生开展建筑讲座(图4),主要从力学基本原理的角度探讨既有建筑作品形式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针对建筑学学生,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的主要思想。 三、通过创新竞赛平台,展示创新成果 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渐具备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积极搭建创新竞赛平台,以新颖、实用和环保为主题,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可跨专业、跨领域联合设计。这不仅锻炼了团队意识,而且集思广益,更容易激发创新灵感,出现优秀建筑作品模型。图5为该校学生在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作品。 四、结语 创新需要有坚实的力学基本理论做基础, 同时更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5]。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经过2年的培养,建筑学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较快,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基本达到了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要求。 建筑理论论文:关于建筑理论与曲解符号 论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西方建筑思潮更是风起云涌,后现代主义、高技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建筑理论层出不穷。有的沿袭至今,但一改初衷理想;更有的几乎是昙花一现,硕果仅存的只是几幢曾在建筑界引发争议的代表性作品。这种现象导致今天设计领域在众多的理论面前显出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不知所措.但眼前一件件奇迹般的作品又引发了建筑师的创作欲望,当一种热情达到盲目的程度,其本质的发展意义已经不存在,而惟一可能表现这种狂热的方式就是形式,此时的符号有了更多更广的诠释。 从根本上讲.格罗庇乌斯给“设计”所做的定义其意义是普遍而长远的:“一般来说,设计这一字眼包含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或者说,包含了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品,从简单的日常用具到城市的全部设施的整个轨迹”。这是一个现代主义先驱在宣布一个新时代开始时给予我们的重要提示——设计就是:实用、功能和美学的创作。但此时的建筑界似乎在背离现代主义的宗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人对社会潮流感到有一股不得不屈从的压力……而盲目跟从是屈服的结果。可以说,近数十年来我们的建筑设计摇摆于各种潮流时尚之问,犹豫不前。 后现代思潮曾经对建筑界产生巨大影响,但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中的实践并不那么成功,因为它的发展不是基于建筑技术问题或功能问题的需要,它只是顺应文化圈对现代社会太过冰冷、缺少文脉的批评而产生的。这种逆反心态所导致的结果很快将建筑设计沦为折衷复古主义而曲解了后现代思想反权威、反经典的本意。在廉价简化的古典时期建筑符号的疯狂堆砌背后,后现代似乎也嘲讽了建筑发展的社会责任。虽然后现代时期不乏个别成功的建筑实例.但有很多时候,由于盲目跟随潮流,无法正确把握理论的实践运用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几乎与后现代同时出现的高技派建筑其核心的主要涵盖了建筑观、美学观和历史观。它常与低造价和再生能源技术有关.构件高度的工业化、结构与设备的表现和裸露、灵活完整的大空间以及装配式舱体的使用都将造价、技术以及能源概念在设计上充分的体现出来。此时建筑师对于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充满自信和自豪,他们使用可变机器(softma—chines)、替代技术(alternativetecl~nology)、适宜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等技术原则试图给高技派一个更确切的定义。但就在一些前卫的建筑师进行努力尝试的同时,可怕的高技派建筑符号诞生了。符号的诞生意味将大规模的滥用和复制,更多求新(求新奇而非求革新)的建筑师为能走在时代前沿而兴致勃勃的进行着低质量的高技派克隆活动。这导致高技派的建筑尝试很快带上了违背社会美学原则和合理原则的高帽,几乎被无情扼杀。 在国内也有人评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也是高技派设计的一次试图,从建筑师力图“寻找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来隐喻中国的新精神……同时感到尊重传统和历史的重要”。到设计中将结构的合理性作为美学形式充分的展示,这样的评价也有些道理。笔者认为在这个项目设计中建筑师地;tr符号的应用是成功的,此时的建筑符号不仅仅是建筑装饰,同时也代表了福建的地域文化。在概括文脉的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展示自身构造功能的符号应该是建筑语言精练运用的成果。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解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瞩目。事实上,建筑界解构主义是来自于文学领域的思想潮流。 语言之于文学等同符号之于建筑。在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晚期。应该说当时它只是一种建筑观,把建筑看作文化符号系统,而没有对建筑实践产生太多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学的解构主义研究范围本应是建筑的知识体系而非建筑形式,它的直接像是古典建筑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念。正因为如此,与其他建筑潮流不同的是,持有解构主义建筑观思想的建筑师有不同的风格,如p.埃森曼、b.屈米、f.盖里、李伯斯金.希曼布劳等。具有讽刺意义的足,从文学解构思潮发展出的建筑理论在这里确确实实变成了一种晦涩的文字游戏,而人们从他们作品中所能找到的,与其所想所指无疑天差地别,更有因其作品奇特的形式而造成误解:以为其怪异的造型就是解构主义建筑所要表达的一切。这样说的确不公正,当表面看来,解构主义为尽情玩弄造型的建筑大师们无疑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借口。 长期以来,广义的语符现象构成了有意义的文化世界,体现出主体的社会意识以及其关注的生存方式。这样的世界既是建筑师寻求人生职业意义的起点,又是建筑师赋予建筑作品自上而下生存意义的归宿。在这种传统理沦的指导下,建筑师的创作不可以成为无限制的欲望膨胀,创作过程本身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我们现实的设计条件也注定要依从这样的原则。虽然我们同意jeannouvel(努维尔)说的:“建筑学的本质是超越它当前自身的限制”。“建筑学的真正任务是创造建成环境的文化定义”。但此时的建筑理论只可能成为建筑创作经验的总结和伸展.我们很难找到一条能够指引探索之路的坐标。 如努维尔,他足最早谈论“消解物质性”的建筑师之一.他希望通过操纵感知控制物质.将必然的物质稳定性变为脆弱的不确定的东西。他作品倾向与一种光滑的构造学,没有复杂的细节和暴露的结构而显现出形式的简洁。他反对重技术的机器美学及高技派的技术表现主义。利用拓扑原理表现空间的变形和张力是努维尔倡导的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他希望以形式的简化使空间具备一种对应使用要求的复杂及变异的滞在能力,是“一种当代世界的舞台艺术空间,一种真正现实意义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建筑空间”。他作品中的空间呈现非几何的拓扑性质,强调不同空问的位与路径的联系而非空间比例、尺度的规整。在他的没计巾,空间成为一个灵活可变的连续体,用以决定接近度、分割与定位关系,而非对被分割空间的精确控制。拓扑思维使有张力的局部空间构筑于一致的整体秩序内。 我们有理由相信努维尔的建筑是短暂的、神秘的、易变的东西。在这方面有点像高箭在建筑造型艺术探索中个人立体抽象审美的表现。他们是自己突破自己的先驱,是另类的探索者,但永远不是建筑发展的主流。 而与此同时,这些清醒的建造者(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利用他们实践总结的“丰富经验”,更确切的说是在其作品“寻找”到的新的理论依据,迷惑着大批无法清醒对待建筑理论发展.或者说无法认清现实责任与创作探索区别的建筑师们。 “我是伤口,我也是刀”。这句话用在我们现在的建筑创作活动中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每个人都在指责当前的建筑创作是一种将符号进行无意义堆砌的过程,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一个建筑师的设计实践又都不由自主的跟随“潮流”,盲目寻找创作出路。设计师只有在广义的语符现象中,通过对理论的准确把握。才能确实依据功能的合理以及主流的审美创造出具有明确目的结构,建筑作品的生成必须是在技术基础上,进行经验客观化、对象符号化的过程。 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会给建筑实践以更大的冲击,而建筑理论也将随之发生根本的改变。瑞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在2000年5月接受普利策建筑奖时,做了近乎耸人听闻发言:“……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真实世界难以想像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区域和界限正以无从观察的方式合并、转型,进入一个更直接、更迷人和更灵活的领域——电子领域。……我们仍沉浸在砂浆的死海巾。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久到2050年。”那么当我们的信念被打破时。革命性的变化可能已经发生了。我们此时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当前的社会现状以及各种发展潜力,尤其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成功的经验。并能为己所合理运用.就必须做到不盲,即便认可一种或多种潮流观念。但在没有真正领会其发展意义以及符号含义时,不要轻易照搬尝试,这是建筑设计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尤其在当今西方社会因数字化的迅猛发展而宣告世界开始进入一个“奇观的社会”时,符号的定义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把握。因为这是一个视“外观”优于“存在”,视“看起来”优于“是什么”的社会。在这样的图像都市文化中。人类的文化本质也会走向异化。 当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说:“如果,非要说什么是我对建筑实践的最大贡献,我会说是眼一手之间协作的成就。这意味着我已变得非常擅长于建造我想像的一个丽i丽或一种形式。”的确,从他设计的毕尔堡guggenheim博物馆我们已经看到他是如何将想像利刚现代手段变为现实。但这只是盖里的现实,而他创造奇迹的方式也一反建筑传统的认同方式。毕尔博物馆有可能是历史上最被“媒体化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它已被大肆宣扬炒作。 1997年开放时,它将毕尔堡这个负债累累的工业小城一夜变成旅游热点城市。可以说盖里以其个人美学趣味的极端自信以及对当代技术状况的乐观主义态度,在毕尔堡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建筑学的综合。 盖里的成就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这里并不想评价在那个不可思议的钛金属造型下面空间功能运用的牵强。因为毕竟如同悉尼歌剧院项目一样,这也应是一个划时代的建筑典范。但他的极端思维的确存在着误导建筑思潮的巨大潜力。正如瑞姆.库哈斯宣布的“我把盖里当成这样一个例征:向更大、更重要项目的过度已将他从极端的率真变成了极端的虚假”。毫无疑问这样的评掺杂了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但同时也给我们大家一个重要提示,这样的作品是边缘的尝试,是建筑师个人品位以及人们对时尚顺从的结果。很多文章评沦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解构主义作品,而在我看来。他只是盖里的一个作品。而解构主义就其理论原则来说是无法有真正的作品存在的。 当然.弗兰克.盖里在根据其“想像”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不是无话可说的,而且他的评论风格与建筑炒作能力一样,一点也不含蓄。而埃森曼的回应是,当代建筑学还未能发展出一种理论话语来有效地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建筑学”。什么是仅仅制造图形奇观的“主题公园”。 当今的建筑理论已经不再寻求外在的意义.建筑形式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正在成为当今“批判性”建筑学的内核。每一位建筑师都在施展浑身解数“创作”令人眼花缭乱的造型空间,似乎建筑作品所被吸收、同化的可能性越小,其建筑学的价值就越高。语言文字在文章中或消失、或变得杂乱无章。看来宣扬解构主义的条件的确是成熟了,但无论它变得多么时尚,终究是没有了内容的文章。 埃森曼所秉持的文化精英意识和他对自足的形式主义的钟爱,使他在当代建筑学中扮演了一个极为激进的角色。一方面他和众多的精英建筑师一样,反对商业主义和技术主义所导致的文化的均质性;另一方面,为了争取绝对的个性化,他全然拒绝通过建筑学在传统中所行使的社会学-、技术学和美学的功能,以求得建筑文化的异质性。 建筑师的创作欲的可贵的。但同时个性的极端膨胀而导致的表现欲却对当前茫然无助的建筑理论发展无疑是起到伤口撒盐的作用。 在个性的自信方面,库哈斯与盖里和埃森曼是不相上下的,但库哈斯是固执地直接从现存建筑和都市状况中汲取能量。而不求助于当代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建筑师。当埃森曼将建筑学置于文化批判理论的脉络中加以考虑,宣称“在过去400年来。建筑学的价值观一直是从同一个人文主义源泉中升发出来,今天它必须彻底改变。人类基本视野的变化起源于哲学的变化。”而库哈斯则平静地说:“人类视野的变化起源于电梯的产生!”在库哈斯看来,当代都市的密度、尺度和速度正在抛弃正统的建筑艺术。只有承认建筑学以外的更宏大的力量,才能从各种限制中寻求新的建筑学机会。 蒙塔莱提出。“艺术始终是既为所有的人、又不为任何一个人。”建筑作品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创造性的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体验和感受态度,生成了比普遍物品更为丰富的智慧世界。而智慧世界的丰富发展更需要具有深层社会含义、更高精神内容的创新。 客观的对待理论.客观的分析现状。再客观的了解自己,才能摆脱建筑设计只顾全形式、玩弄符号.但最终却因缺少创作精神和合理性追求而导致的次品泛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其量也只能是抄袭、模仿、克隆别人的建筑作品中的外表形式,这样的设计自然不会有新意。只有在知其所以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什么是可以借鉴的.而什么是在现实状况中不适合的。曾读过这样一篇建筑评论文章,作者对西方社会将建筑设计和时装设计作为同一时尚杂志的主要内容非常不屑一顾,我虽然不懂时装.仉我也的确无意中发现过时装创作因步入与建筑创作相同的误区而产生令人哭笑不得的作品。一位身着古典唐装的美丽模特飘然走在t形台上,唐裴完全用透明材料制成,在一层薄纱后面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一览无余,因古典符号不经大脑的随意滥用,不但造成了对古典文化的嘲讽,更亵渎了人体美的自然状态。我们现在谈到的是一件衣服,它的影响仅限于穿着者本人以及设计师可笑的“情趣”,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我们设计的建筑,那么我们作品所造成的负而影响将会是社会性的。 “真理很少足纯粹的;永远不是简单的”。我们的建筑创作更像是在寻求真理,虽然不容易,但也不要丧失信心,更不可丧失理智。 建筑理论论文:关于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 论文摘要:在工程实戏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建筑理论的体系结构与理论特征,并且指出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在中国的城市现代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 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供产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显然,当我们的视角从一栋建筑物扩展到一组建筑群乃至一个城市来讨论智能建筑时,系统论、信息论、人本论、可持续发展论的作用与价值将更为巨大的。 结束语:本文是笔者从多年从事智能建筑研究与工程建设中摸索而得的认识,这一关于智能建筑的理论构想希望能得到业内专家的批评与指导。 建筑理论论文: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管理论文 一、新形势下影响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一)预算执行中缺乏必要的控制环节,使得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统观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建筑民企,因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大多存在着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面的、合理化的控制手段和措施的问题,使得控制环节长期缺位、预算执行流于形式。这一问题主要的表现为:在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制度、机构以及人员配备来控制和掌控预算的执行过程,没有充分将预算应用到实际的资金运作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认为预算只是编制工作和最终的审核工作,却忽视了财务预算的目的,即对资金使用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指导其运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没有设置控制环节来及时地对财务预算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跟进和反馈。 (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过于模式化,对建筑民企发展起不到战略指导作用 在当前大多数的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编制现状中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即不考虑自身企业的特点,一味地沿袭其他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主要表现点: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没有切合建筑企业自身的需求。一味地照搬其他行业或者较为陈旧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定期预算和固定预算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为静态编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行业随市场环境因素影响的明显性。这样的预算编制方法得出的企业预算会很大程度地偏离市场;另外,财务预算编制配中定额标准缺乏地区化和针对性。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体会,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所采用的定额标准相同。但是,在面对不同地区的施工工程时,受到当地市场环境的影响,统一定额标准下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不能适应本地区的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这就影响了施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综合以上两点,过于模式化的财务预算编制就失去了其执行的意义,即对建筑民企的发展起不到战略指导的作用。 (三)财务预算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影响预算管理执行的效果 针对笔者切身的工作体会,大多数的民营建筑企业受到集权化、家族化等陋习的约束,大多存在着监督与考核机制缺失的问题,即没有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构来监管和强化预算的执行。当预算编制完成后,便“束之高阁”,在实际的工程资金运用中没有根据预算来进行,只是一味地听从某些人(建筑民企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指挥。或者,有监督部门但是形同虚设,甚至执行人和监督人往往是同一人。另外,在机制建设方法,财务预算中还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体制的介入,主要为绩效考核机制。这项机制的缺失使得预算执行的效果被广泛忽略,使得即使实际核算与预算存在很大的偏差,也没有实质性的奖惩措施来加以鼓励和惩戒。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节提到的影响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几大主要因素,结合建筑民企自身的经营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加以改进,以实现提高这类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目的。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环节控制工作,完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 为了完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民营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环节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别相应地做好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这三项工作。具体来说,有:前馈控制。即将预算编制的结果向涉及的部门以及个人进行有效地、全面地传达,使建筑工程项目各方都能够掌握工程预算的范围,进行做好预算预警工作,事前根据预算做好资金的统筹;事中控制。要摒弃以往“本末倒置”的观念,把预算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算执行的控制中来。即建筑项目各实施部门要随时根据预算调整本部门的实际支出,将执行每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反馈控制。即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要对预算的达成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馈,从中发现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起到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的目的。为了做好环节控制工作,需要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将以上三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具体办法上,除了设置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架构外,还可以引进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来实现数字化远程控制,从而起到提高预算执行力的作用。 (二)结合自身工程及预算编制需求,充分做好建筑生产力市场的调研工作 为了做好建筑民企的预算编制工作,需要企业在考虑到自身工程需要的基础上,对当地的建筑生产力市场做好充分调研工作,做好预算编制的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来说,为了切实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使之免于模式化和程式化,需要做到:首先,建筑民企在编制财务预算前要根据工程需要以及当地的市场条件,将财务预算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定额标准)确定下来,要确保这一标准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建筑市场以及指导业务开展。另外,在市场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全面、实时。其次,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同时按规定要以指定的形式反映出来,如现金预算表、预计资产负债表以及预计损益表等。最后,要纠正以往传统的静态预算编制方法,将现代化技术如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糅合到预算编制工作中,采用动态预算编制,实现预算管理的动态化,如滚动预算等。通过动态化的预算编制,可以实现预算的随时调整,便于增强与日常管理的切合度,使得预算更加贴近于需要,对企业的近期规划目标和远期战略谋划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从制度和执行两方面加强预算监督与考核体系建设 针对建筑民企存在的财务监督与考核体系不完善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认为应当从制度和执行从方面着手来改进。首先,在制度方面,作为民营性质的建筑企业在除了接受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的约束外,其自身为了克服个人主义以及家族主权的弊端,还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说话,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从而为其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做好本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实际调查工作,在工作事实和环境的基础上再结合相关行业的成熟经验来明确本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在沿用传统的监督与考核执行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监督和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工作中。如基于建筑企业涉及财务项目多且繁琐的特点,可以通过软件技术来辅助财务预算监督工作,能够很大程度地保证监督工作的实时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对建筑民企的财务预算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强化预算执行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预算内控、编制和监管、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笔者基于这些因素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对策,以期促进财务预算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作者:王祥垒 单位:青岛创美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建筑理论论文: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意义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建筑行业非常重视,建筑行业工程施工质量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筑行业工程的管理工作也随着提高。工程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施工质量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可持续要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应对施工质量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管理、责任和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好工程管理和建设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建筑单位行为缺乏规范 建筑行业主要手段是以一些辅助工具和手工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和标准都比较低,给不少投资少的企业和个人大批量的涌入建筑行业,是建筑行业的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下,不少的建筑企业工程业主没有达到市场主体的要求,甚至有不合法人群的混入,使建筑工程不规范。 2.2建筑市场法律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法》在建筑工程中已经颁布,但其实施的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和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并没有把相关法律贯彻落实到建筑市场中,导致建筑市场的法律意识不强,造成建筑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很多违法违规现象。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招标投标、建设管理以及施工监管中出现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而且当前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只是束缚建筑的施工单位,而建设单位的管理任然没有的到规范。 2.3人力资源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很多是劳力工作,在招聘施工人员时,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很低,施工人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和没有读过书就业难的人群。大多数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虽然工作卖力斗志激昂,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工程事故,再加上施工人员对施工器械设备操作和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员伤亡,影响施工进程不说,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4工程质量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的主要是由质监站来执行的,由于质监站的工作范围广、人员有限且监管项目多。工作人员一个人无法身兼数职,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松懈。由于质监站的局限性对工程制度的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工程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很多细节问题,为工程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提高施工质量的工程管理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建筑行业的迅速突起,很多有商业头脑的人看到了商机。在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大型的施工企业为了扩张市场给不少小型施工企业带来的很大的压力,同时很多自主创业在城乡进行自行承包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建筑企业面临着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 3.1依靠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由于当前工程管理的不完善,很多施工单位存在着分包现象,而分包部门的工作范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部门工作时,工作内容又相互交叉,各自为盈、分头行事以及工作分散等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工作程序上容易出现纰漏。施工管理的欠缺,对施工人员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或思想麻痹。再加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有一定差异,给协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理人员在进行岗位协调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其他岗位的技术、专业、质量和工序都没有全面的了解,进行协调后专业不对口,是员工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工程管理部门应合理调整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管理范围,并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叠和遗漏,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质量。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应该加强管理制度,使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贯穿到整个施工团队。工程施工的领导者和实施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从用户、业主的角度出发,自觉维护用户和业主的利益,加强工程管理制度,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质量。 3.2从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对施工工序质量的监督。 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设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交接管理体制,员工在进行工作交接时要对接班的员工负责,工作的详细情况和要点进行交接完毕之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接班人员在接班是要主动了解不在是的工作情况和状态,并做认真的检查确认后在接班,如果接班使的质量到不到相关标准,接班人员可以拒绝接班,把实际情况及时向质监员反映。质检员在执行工序质量检查时,应把国家指定的评判标准作为依据,把监管制度落实到位。 (2)在施工方法质量上的监督。 在工程实施前,施工企业应先设计好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慨括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步骤、资金预算、施工图纸等方面,在经过投资人、施工企业最高领导以及施工负责人的审核,做出规划和样板,在反复的考察、调整和修改,设计出适合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在施工中的技术交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执行。首先,把一般工程、特殊和关键过程的技术交底进行持续性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针对施工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和新问题,设计师可以多设计几个方案或者进行修改,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3)对施工设备质量的监督。 施工设备的使用必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专业考核、安全教育以及颁发使用证书才可以对进行使用和操作。岗前培训不只限于基础教育和安全教育,施工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安全操作,以及技术指导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培训的重点,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和专业的考试,获得相关证书后才能进行操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保养知识,才能使机械设备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中,施工的质量是建筑物质量的保证,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还关系到用户、业主和财产的安全。施工企业在施工时要按照设计、监管、施工等来开展,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应加强工程的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是施工能够正常的运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青春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钢轨或焊接接头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服役伤损或偶发性外因致伤损,此时需要对病害钢轨进行更换作业。当病害钢轨较短时,不宜采用大规模换轨施工,如对钢轨局部擦伤或焊接接头重伤等伤损钢轨进行更换时,采用短轨插入焊技术是适宜的作业方式[1-3]。高铁钢轨插入焊技术主要有2种方式,即铝热焊和闪光焊。当前铝热焊最为常用,按照高铁修规要求,插入不短于20m的钢轨,在两端均采用铝热焊作业,其优点是仅插入段钢轨轨温不易受控,其他方面对线路扰动小。其缺点主要是增加了线路上铝热焊接头数量,钢轨重伤和断裂的风险更高一些。该方式施工组织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现场作业风险较小。闪光焊近几年开始大范围应用于线上插入焊接,随着闪光焊轨机或焊轨车的大范围普及,高速铁路新建和既有线区间无缝线路基本都采用闪光焊接[4-6]。插入轨首尾两端均采用闪光焊接,第1个接头采用常规的线上闪光焊接就可完成,施工难度主要在第2个接头(合龙口处),由于闪光焊需拆卸较多钢轨扣件,对线路扰动相对大一些,原有施工一般在实际轨温处于锁定轨温条件下进行,并且应兼顾对左右股轨温差及同一单元轨温差的控制。当实际轨温低于锁定轨温时须采用拉伸焊接的方式进行,需要满足插入焊合龙口接头的焊接和锁定轨温恢复两方面需求[3]。通过调研分析高速铁路现场插入闪光焊接需求及关键技术方案,制定了满足高铁既有线施工需要的焊接装备、作业模式和施工组织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形成了高速铁路现场插入焊接成套方案,为我国高铁后期轨道运营维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1现场插入闪光焊接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现场插入闪光焊接施工难度主要在第2个接头(合龙口处),需要在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前提下,解决合龙口焊接的同时恢复线路锁定轨温的难题。 1.1拉伸锁定焊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1)钢轨纵向阻力。长轨或拉伸长轨在现场焊接过程中须克服额外的钢轨纵向阻力(轨底摩擦力和拉伸力),对闪光焊接过程中的闪光、加热、连续等阶段的影响较大。非自由状态的长轨内在纵向阻力会影响焊轨机实际有效顶锻力值,从而影响闪光焊接过程中的送进和后退速度,最终影响焊接过程,导致加热过程不稳定,对接头质量影响也较大,造成与自由状态下钢轨焊接的较大差异。本研究将闪光焊接过程分为2个大的阶段:闪光加热阶段和顶锻阶段。控制方式改进为:全过程采用恒位移控制方式。闪光加热阶段长钢轨处于低纵向阻力的自由状态(采用钢轨拨弯+支垫滚筒方式);顶锻阶段实现顶锻量精准控制,焊接实际数据和短轨相当,而要实现相同的顶锻效果需要提高焊轨机额定顶锻力以满足拉伸状态下的顶锻能力。(2)钢轨内应力。当接头焊接完成进行焊后热处理作业时,长钢轨由于处于拉伸状态(实际轨温与锁定轨温的差距)而存在一定的内应力,钢轨接头热处理过程中易出现变形或被拉细的情况,须采用保压焊后热处理。虽然近年来现场焊后热处理装备也逐步实现了感应加热、全程保压以及自动化作业的方式[7]。但是钢轨拉伸锁定焊接一般都是在换轨合龙口或者应急抢修中运用,焊接只是换轨维修中的一项,维修天窗时间的限制是考验新技术、装备和施工组织的关键。焊轨车和热处理作业车配合作业1对接头一般需要70~80min,2个车的编组及调车作业也带来了现场施工组织的问题。 1.2拉伸焊接技术及装备 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一体机可采用一次钢轨夹持实现钢轨焊接和热处理自动化作业,实现了钢轨闪光焊接后直接原位保压感应热处理作业[8-9],方便了现场钢轨焊接需求,尤其是工务大修换轨线上锁定焊的作业。进行拉伸锁定焊接1对接头只需要25~30min,将闪光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两种作业一机化,减少相关装备、作业时间、人员等投入,可显著提高现场闪光焊轨生产效率。 2合龙口焊接主要技术方案 2.1闪光焊接钢轨消耗量 闪光焊接接头钢轨消耗量(ΔS)由闪光烧化量(Ls)和顶锻量(Ld)两部分组成,现场闪光焊接头消耗量一般在25~40mm。通过型式检验确定钢轨闪光焊机焊接参数后,钢轨消耗量也随之确定,但是由于焊接过程存在不稳定性,钢轨消耗量存在少量的波动。比如某移动闪光焊机现场焊接钢轨消耗量在28~33mm之间波动。钢轨消耗量波动的原因是目前焊接参数模式主要采用位移和时间双控,闪光烧化的各个阶段以时间作为节点控制,导致各阶段的位移由于焊接工况(轨温、气温、机械稳定性、阻抗等)的影响产生较明显的波动。要实现拉伸锁定焊拉伸量的精确控制,需要保证在拉伸焊接过程中钢轨消耗量的稳定,焊轨机焊接参数模式改进为恒位移控制,使每个接头即便在焊接工况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下仍可达到稳定的钢轨消耗量[10]。 2.2拉伸量与锁定轨温差 拉伸锁定焊接的拉伸过程选在对焊接质量影响较小的顶锻阶段,拉伸量最大值为顶锻量(一般为15~16mm),钢轨拉伸量(锁定轨温差ΔT)取决于待拉伸长轨的长度。以长钢轨自由拉伸为基准计算拉伸量ΔL与锁定轨温差ΔT,计算公式如下:∆L=∆T×a×L(1)式中:ΔL为钢轨拉伸量,mm;ΔT为锁定轨温差,∆T=T1-T0,T1为锁定轨温,T0为实际轨温,℃;α为钢轨线膨胀系数,α=11.8×10-6/℃(常温);L为钢轨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度,mm。如果钢轨最大拉伸量为16mm(顶锻量为16mm),按100m长轨拉伸,最大可拉伸锁定轨温差为14℃;按84.75m长轨拉伸,最大可拉伸锁定轨温差为16℃。长钢轨可拉伸长度ΔL的范围选取,为了保证拨弯作业可靠且方便操作,一般来说不少于80m(一般在40~60m区间拨弯,太近会影响待焊端钢轨的顺直对齐,太远摩擦力过大会影响拨弯回直的拉力)。但是选取长轨长度过大(如500m),则可拉伸的温度只有3~4℃,恢复线路锁定轨温的能力还是偏小,适应不了大多线路实际作业需要。 2.3拉伸力与锁定轨温差 以长钢轨垫辊轮为基准计算拉伸力F与锁定轨温差ΔT,计算公式如下:F=E×ΔL/L×A+f(2)式中:F为总的拉伸力,N;E为钢轨弹性模量,E=210GPa;ΔL/L为钢轨伸长率;A为钢轨横断面积,A=77.45cm2(60kg/m钢轨);f为摩擦力,f=μ×G,μ=0.15为钢轨与辊轮的摩擦系数,G为长钢轨重力,N。如果以84.75m长轨作为拉伸区间,拉伸锁定轨温差16℃需要的拉伸力为314.72kN。2.4增加额定顶锻力为了满足长钢轨拉伸锁定需求,在满足原有顶锻力基础上,还需满足钢轨拉伸力和摩擦力需要,因此需要提高顶锻力。但是由于锁定轨温差(ΔT)随着环境变化,所需要的拉伸力也随之变化,而额定顶锻力不变,因此实际作用在接头的顶锻力会随着锁定轨温差(ΔT)不断变化,实际顶锻量和顶锻效果也不断地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每个接头不同的拉伸力条件实现相同的顶锻效果,同时保证相同的顶锻效果也可以实现钢轨拉伸量的精准控制,保证线路锁定轨温的准确可控。 3现场插入闪光焊施工组织及控制方法改进 3.1插入焊作业流程 插入钢轨首尾两端均采用闪光焊接,第1个接头采用常规的线上闪光焊接作业就可完成。施工难度主要在第2个接头(合龙口处)。当实际轨温与锁定轨温相当时,采用常规合龙口拨弯焊接;当实际轨温低于锁定轨温时可采用拉伸焊接的方式进行,满足合龙口接头的焊接和锁定轨温恢复两方面需求。将实际轨温与锁定轨温相当时候的常规合龙口拨弯焊接作为拉伸量为零的拉伸锁定焊接。根据线上焊和拉伸锁定焊的特点及需求,制定相对应的施工组织方案,高铁现场钢轨插入闪光焊接施工作业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3.2焊轨机位移控制方法改进 焊轨机为了满足不同锁定轨温差的拉伸需求,保证每个受拉力不同条件下的接头能够质量稳定,需要实现相同的顶锻量。采用恒位移的方式可满足长轨、拉伸状态的长轨(顶锻力加大)与短轨相同的钢轨闪光烧化量和顶锻量,实现钢轨消耗量的精确控制。具体改进后控制方式是:闪光加热阶段,由原来的位移和时间双控改为采用位移控制的方式;顶锻阶段,顶锻前期(顶锻位移前12mm)采用快速(大流量)顶锻方式(伺服阀+换向阀控制),顶锻后期(顶锻位移12mm之后)采用慢速(小流量)顶锻方式(伺服阀控制)。 4现场试验 合龙口拉伸焊接施工组织方案制定选取拉伸长轨的长度为84.75m,施工组织方案及施工过程中均按照84.75m作为拉伸长轨长度布置和计算,施工示意见图2。 4.1搭接量和位移观测量 4.1.1拉伸量与搭接量的计算 根据式(1)计算钢轨拉伸量ΔL。根据公式(3)计算钢轨合龙口的搭接量ΔD。ΔD=ΔS−ΔL(3)式中:ΔD为钢轨搭接量,mm;ΔS为焊接时钢轨消耗量,根据焊接型式检验确定,mm。通过型式检验确定焊轨机焊接参数后,钢轨消耗量也随之确定。比如目前某移动闪光焊机现场焊接钢轨消耗量为30mm(采用位移精确控制闪光焊烧化量),其中顶锻量为16mm。按84.75m长轨拉伸,最大可拉伸锁定轨温差16℃,平均每拉伸锁定轨温差1℃,拉伸量增加1.0mm,换算结果见表1。 4.1.2设置位移观测点 拉伸锁定焊接前位移观测及焊后位移观测点设置离合龙口接头1~2m和42.5m处。2个位移观测点:1~2m处应向焊接位置方向移动1个钢轨拉伸量距离(ΔL);42.5m处应向焊接位置方向移动1/2个钢轨拉伸量距离(ΔL/2)。测得实际位移观测量,计算作业误差。 4.2现场试验情况 2021年在某高铁伤损钢轨插入焊换轨施工中进行了合龙口拉伸线上闪光焊接技术现场运用试验。在每个作业点施工中,采用钢轨闪光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一体机先完成插入焊首端常规线上闪光焊接头,再完成尾端合龙口拉伸锁定焊接头。连续4个施工天窗的合龙口拉伸锁定焊接试验接头数据情况见表2。从现场试验效果和数据来看:(1)改进后的钢轨闪光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一体机顶锻力可实现不同锁定轨温差的拉伸需求,且完全能满足16℃钢轨锁定轨温差拉伸需要,还有一定余量。(2)钢轨现场实际消耗量和顶锻量的误差会造成最终线路拉伸锁定轨温的误差,但是误差范围可控,可实现5%以内。(3)合龙口拉伸线上闪光焊接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自由端长轨的拨弯和焊接过程中回弯效果,需要保证无阻挡,顺直可靠。 5结论 (1)高速铁路钢轨现场插入闪光焊施工宜在实际轨温不高于锁定轨温下进行,首尾两端均采用闪光焊接。当实际轨温与锁定轨温相当时,采用常规的合龙口拨弯焊接;当实际轨温低于锁定轨温时可采用拉伸焊接的方式进行,可满足合龙口接头的焊接和锁定轨温恢复两方面需求。(2)合龙口接头拉伸锁定焊接(实际轨温小于锁定轨温)关键技术及措施:加热阶段长钢轨处于自由状态;顶锻阶段采用恒位移方式实现拉伸状态的长轨与短轨相同的顶锻量,钢轨焊接实际数据和质量与自由状态相当,钢轨拉伸量精确可控。钢轨闪光焊接和热处理过程都须实现保压作业,防止高温接头受钢轨应力出现拉细、拉伤的情况。(3)现场作业根据实际轨温情况计算钢轨搭接量、位移观测量等,按照插入焊成套施工组织进行作业。(4)当前的钢轨闪光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一体机通过改进顶锻力及控制方式后可实现不同锁定轨温差的拉伸需求,满足不高于16℃钢轨锁定轨温差拉伸需要。现场钢轨实际消耗量和顶锻量会造成最终线路拉伸锁定轨温的波动,但是误差范围可控。插入焊合龙口拉伸线上闪光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是自由端长轨的拨弯和焊接过程中的回弯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力,高振坤,杨云堂,等.高速铁路钢轨铺设施工方案概述[J].高速铁路新材料,2022,1(5):57-60. [2]刘丰收,杨光,陈朝阳,等.我国高速铁路钢轨现状及技术展望[J].高速铁路新材料,2022,1(2):1-6. [3]马丁乙,曹俊鑫.闪光对焊工艺进行无缝线路合龙锁定焊的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5(5):16-19+75. [4]李金华,丁韦,李力,等.钢轨现场闪光焊焊接和感应热处理一体机工艺研究[J].焊接技术,2019,48(6):33-36+5-6. [5]马军,李金华,李力,等.非自行式焊轨车线上焊接工艺和施工组织研究[J].铁道建筑,2014(4):132-134. [6]王莹莹,李力,宋宏图,等.钢轨移动闪光焊感应热处理装置及工艺研究[J].铁道学报,2018,40(3):120-125. [7]陈伟国,高成钢,邹良甫.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J].铁道建筑,2014(11):167-170. [8]贾晋中,程建平.重载铁路75kg/m钢轨移动闪光焊焊接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4(7):143-146. [9]陈宽军,靳刘刚,嵇民,等.伤损焊头处插入短轨的闪光焊施工方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5):57-60. [10]李金华,李力,陈伟国,等.现场钢轨拉伸锁定闪光焊技术研究[J].焊接技术,2022,51(4):56-59+113-114. 作者:李金华 李力 陈伟国 高振坤 吴丹 康志坚 周烨 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广州铁路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浅谈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探析 摘要:电气工程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程,加强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提高企业效率的基础,同时也是是保证企业的信誉和市场优势的基础。但由于目前项目管理体制仍然有着很多漏洞与不足,项目管理的成果也并不是太显著。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所以,要想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竞争优势。电气工程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地位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严抓电气工程和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效保证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率。 1 目前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缺乏详细的任务规划,导致进度管理出现纰漏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电气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即体现在其任务规划及人员调配上。部分企业缺乏整体规划的意识,对进度管理的具体目标及规划没有切实制定更加详细的计划,缺乏有序、完善的管理秩序,导致各部门之间的进度无法衔接,各部门任务划分不明确,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另外,进度管理中的人员调配问题也未能与具体工作任务挂钩,企业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部分任务发出后,一些部门的人员不断加班,而另外的部门职员则处于长时间的等派任务阶段,这种不协调的情况导致企业无法协同工作,工程的进度无法按照规划及时完成。最后企业又会在进度要求下不顾质量赶进度,最终影响了工程的质量,浪费企业成本,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1.2 项目经理处于被动监管地位,对施工质量控制不足 当前的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员工施工责任制,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的计划及施工进度安排、质量管理、成本结算、风险评估问题都由具体的负责人按照责任制度负责,项目经理的责任主要是要对各项目负责人所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核,防止项目中问题的发生,并及时对问题的解决。但是在这样的制度下,项目经理就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无法对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详细掌握,甚至对施工各阶段的施工效果也无法准确认识,其只能根据负责人提交的报告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项目经理无法及时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施工质量问题只能等到验收审核时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导致电力企业的维护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1.3 企业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导致资源浪费、成本过高 电力企业成本控制作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首先施工现场的原料存放散乱,设备管理不足,导致大量的原材料浪费,企业折旧成本大。其次,施工过程中对人员调配和安排也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企业缺乏具体的人员调配制度。最后,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数据库,大量数据记录不详实,数据管理存在问题,导致企业的成本预算缺乏准确性和具体性。 2 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措施 2.1 切实制定详细时间表,兼顾工程质量与进度 电气工程项目中进度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时间及施工进展实行具体准确的控制和把握。进度管理的准确性及具体性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在规定期限内实现,并能够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和负责。要实现完善的进度管理首先应当制定详细实际的时间表,并保证该时间表的实际性和操作性。其次要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对项目时间表内的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施工进度的完成,控制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和沟通,实现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 2.2 明确专项负责人职责,提前整理并有效汇报 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制度是保证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要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还需要能够更加合理的制度保证工程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专项负责人的责任制度,根据层级负责制度分配各层级的管理任务,并保证各负其责,权责清晰。其次,要将专项负责人负责制度与汇报制度相结合,专项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报告给负责人,并由负责人监督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保证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要通过项目经理与项目本身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的实现问题的控制和管理。 2.3 强化职工成本意识,构建成本管理数据库 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必须从成本管理意识及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入手,特别针对电力企业的意识薄弱问题及信息管理不足问题,要加强控制和管理。电力企业要增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强化对施工过程中原材料、人员、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另外,电力企业必须要建立成本管理数据可,要从总体目标出发,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成本预算和管理控制,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 结语 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从电气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出发,从工程的全局出发,制定全面明确的质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要从组织管理、责任控制、任务安排等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对工程进度的合理控制,保证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从总体上强化对施工过程的合理控制,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浅谈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浅论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它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如何做好电气工程的项目管理至关重要。下面笔者探讨了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工程 项目管理 一、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对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逐渐向法人企业转变,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服务质量和开拓市场就成了电力企业(供用电施工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主题。但电力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效益,能否在电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一般项目管理一样,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就是由一支项目团队执行一定的规程、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做出一定的经济分析、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满足或超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完成既定的电力供应与安装任务的全过程。 二、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供求关系由最初的卖方转变为买方市场,令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提升管理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拓市场便成为目前电力企业所需面临的重要任务。电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搞好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信誉、经营效益及综合竞争力。所谓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即是主体由统一的项目团队按照一定规程进行执行操作,通过一定的管理工具及科学技术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依据科学流程实现用户的预期目标或超出其期望值,圆满完成既定电力供应及安装综合任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为,实施粗放式管理,通常企业管理者认为项目管理即是将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并传达给各部门或相关人员,而后设想他们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进展,该类不明确管理方式令项目的进展或缓慢、或拖延、或虽有大体目标及实施计划,却缺乏细化的执行方案。 三、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所有电气工程项目像一般项目一样都涉及时间、成本与质量性能这三个因素。不同的项目,对项目的三大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电气工程项目对三大目标都要同时兼顾,全面平衡。并且要使这三大目标最佳地实现,还要特别注意安全控制。 1、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项目最终完成的期限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项目能在满足其时间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其总体目标。项目进度管理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也是如此,而且更强调安装与生产同时,要尽量减少动能转供的停歇时间。 2、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项目及其交付结果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的过程。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在电力企业中更是如此。一个线路跳闸,都能导致大面积停电,给电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这就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施工企业有必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挖潜力。尤其是项目部管理,在施工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保证项目各阶段的输出结果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项目小组应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一份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完整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是责任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达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目标。 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前,针对可能影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必须对各个施工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严格控制,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至施工过程中,推行施工现场技术员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工程技术秩序,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项目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检查、监督。根据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质量管理点的原则,并设专职质管员负责。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由质检员、技术员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有关施工实体或人员,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闭环信息网。 3、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就是要通过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监视实际成本执行情况,对照成本计划找出正负偏差及原因,运用各种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使项目在达到客户要求(如质量、工期等)的同时实现项目的目标成本。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常是通过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实现的。项目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它贯穿在电气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之中。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如下:①增强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电力企业一线生产人员或外包单位是电力施工生产的直接参加者,是直接成本控制的主体,只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直接成本降低了,电气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才会有大的提高。因此,只有调动一线生产人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强调施工人员的自主管理;使职工形成一种人人讲成本,人人讲效益的新观念,才是抓成本管理应该抓住的最关键的环节,才是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②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基本数据的建立。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基本数据包括从项目工程总目标成本、人力资源分配、材料的消耗、实际成本。这些基本数据的建立,就能为我们预测、决策及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4、电气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最终完成项目目标的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加强检查监督、强化基础工作、落实安全责任三个环节。就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它贯穿在从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平面设置等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活动全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电气施工企业,搞好施工的安全管理,保护员工在施工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设备、物资不受损坏,不仅是管理的首要职责,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没有安全的施工条件,也就没有施工生产的高效率。 四、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策略 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涉及时间、质量与成本三项要素,不同的项目其针对三类目标的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以上三类目标均需统筹兼顾,平衡控制,确保计划目标的最佳实现,因此我们需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强化注重安全性控制。 1、合理计划,完善实施项目进度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主要指项目整体实施进程中对各阶段进度及项目最终完工期限进行的控制管理,其目标是有效保证项目在约束时间内合理完成总体规划。从实践角度出发可将项目进度管理分为进度计划制定与控制两部分。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首先确保进度计划制定的准确、适应、合理,充分体现项目实施需求及特征,同时在控制阶段我们应主体强调规范的电气工程安装与科学、紧凑的生产,尽量降低动能转供停歇时间,从而保持较适宜的生产、管理进度。 2、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实施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为确保项目各个实施阶段输出结果充分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应在实施开展之前首先制定一项全面、综合的电气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体系,令其通过组织认可,并包含各项健全、完备的规章、责任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确保项目质量符合预期计划标准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阶段我们应充分挖掘可能对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各个重要施工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整体工程的高质量完工。 结语: 综上,电力企业需要通过向管理要效益,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项目管理无疑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选择。 浅谈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企业项目管理的内涵探讨了目前实践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升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规范管理流程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对完善管理秩序、促进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的管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供求关系由最初的卖方转变为买方市场,令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提升管理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拓市场便成为目前电力企业所需面临的重要任务。电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搞好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信誉、经营效益及综合竞争力。所谓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即是主体由统一的项目团队按照一定规程进行执行操作,通过一定的管理工具及科学技术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依据科学流程实现用户的预期目标或超出其期望值,圆满完成既定电力供应及安装综合任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为,实施粗放式管理,通常企业管理者认为项目管理即是将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并传达给各部门或相关人员,而后设想他们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进展,该类不明确管理方式令项目的进展或缓慢、或拖延、或虽有大体目标及实施计划,却缺乏细化的执行方案。一些电力企业还停留在无序的项目管理状态,导致企业在软件及硬件各项管理中极不规范,现场材料及器具的摆放杂乱无章,更无法实现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技术实施全过程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了。还有一部分企业没能广泛开展规划部署,令各部门间的工作进度不明,各环节的配合衔接相脱节并导致项目进度延误。由此不难看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气工程项目进度如果不实施科学管理控制、任凭其自由发展,势必会导致工期延长、造成人力、物力投资严重浪费。而如果盲目追求项目进度,片面赶工期,又会令建设成本不良增加,令项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其留下无尽、绵长的安全隐患。 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策略 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涉及时间、质量与成本三项要素,不同的项目其针对三类目标的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以上三类目标均需统筹兼顾,平衡控制,确保计划目标的最佳实现,因此我们需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强化注重安全性控制。 2、1合理计划,完善实施项目进度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主要指项目整体实施进程中对各阶段进度及项目最终完工期限进行的控制管理,其目标是有效保证项目在约束时间内合理完成总体规划。从实践角度出发可将项目进度管理分为进度计划制定与控制两部分。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首先确保进度计划制定的准确、适应、合理,充分体现项目实施需求及特征,同时在控制阶段我们应主体强调规范的电气工程安装与科学、紧凑的生产,尽量降低动能转供停歇时间,从而保持较适宜的生产、管理进度。 2、2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实施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为确保项目各个实施阶段输出结果充分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应在实施开展之前首先制定一项全面、综合的电气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体系,令其通过组织认可,并包含各项健全、完备的规章、责任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确保项目质量符合预期计划标准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阶段我们应充分挖掘可能对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各个重要施工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整体工程的高质量完工。另外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还应科学推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关管理责任制,令他们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并严格要求自己,对各项科学技术规范牢固掌握并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对各项施工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组织,有效建立规范工程技术流程、秩序,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核心集中于提升电气工程项目质量上,适度缩短项目工期从而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益。再者我们应科学设置专职、专项负责管理人员,在有效的质量信息监控及反馈机制的辅助下令技术管理及质量检测人员通过对复杂信息的综合搜集、细化整理将重要动态信息传递给相关管理层,令其对该类异常性信息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并将新一轮信息指令传递于相关施工人员,从而在正确的施工部署及调整进程中及时纠正偏差,构建处理迅速、信息畅通无阻、高效准确的闭合型信息网络。 2、3强化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电力企业文化 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中我们应首先在员工中树立他们控制成本的科学意识,令这些一线生产人员、施工直接参与者成为成本控制的源头及主体并通过对施工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及人工费等成本的有力控制变相提升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全面调动一线员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肯定他们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范围内营造一种节约性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人人讲成本、人人求效益的崭新发展观念。同时我们应为目标成本管理建立综合、完备的信息数据,将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成本、资源分配、消耗材料及实际成本涵盖其中,为有效的预测、制定与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 3、结语 高质量、紧凑性、经济性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是合理保障项目整体及时交付结果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前提,是关系到电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顽强生存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因此基于电气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树立更严格、更高端的发展目标,严把质量关,挖掘质量控制潜力,强化成本控制、完善进度管理才能最终令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开展的有序、高效、优质,为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进度控制论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但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营造出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常见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主要探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度的原因 1.1施工图纸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单位的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进行,施工方不能擅自改动。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导致施工图纸不能适用,比如在竖向设计中,设计高程往往与现状高程差距过大,会产生巨大的土方工程量,使工程成本增加,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此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及时跟进,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只有设计方和施工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才能保证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的实现。而一旦施工与设计方就图纸内容出现分岐,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施工计划的临时改变,双方必须就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做相应的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图纸出现变动,一些原有的工程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些已经开始的工程就要面临重建的命运,工程的拆除、清理、再建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施工进度不得不相应顺延。 1.2多个工程同时施工,整体工作受到制约 一个完整的园林工程总是由园路硬化、景观绿化、给水排水、土方工程、亮化工程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共同构成的,因为这些工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的作业避免不了有交叉的部分,比如硬化和给水工程,会出现施工场地交叉的现象,如果没有有效地调节与控制,就会出现施工错乱的现象,不利于实现工程工期,而且有可能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施工之前在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是很有必要的,分析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合理地安排施工场地以及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进场,尽量不浪费时间和空间,从而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 1.3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 由于园林工程一般都是在户外完成的,因此,园林绿化工程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北方地区栽植季节非常短暂,为了提高绿化苗木成活率,在制定施工计划时,要充分地把气候因素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施工进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施工现场未完成拆迁场地不具备,苗木的选购和运输出现延误、施工单位经验不足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等。因此,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有必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应的气候、地质、水文资料,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分析论证。 2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 现阶段的园林工程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工程,需要各参建单位的积极配合。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的按时完成,首先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认真审图,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制定详尽的进度计划并进行充分论证,在与发包方签订合同时明确进度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方违约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和解决办法;其次施工方应该建立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的协调沟通,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保证进度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最后,还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核检查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动态的监测工程进度实施情况,及时发现不利于实现进度目标的情况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进行分析总结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通过考核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方面,落实奖惩制度。 3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园林工程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园林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项园林工程的成败,也是检测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的最好标尺。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团队、气候、施工条件、设备、材料等。但总的来说,对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还是施工团队和施工材料。一支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施工团队是实现园林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相反一支施工经验欠缺,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团队也是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另外,由于园林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多样性,所需的材料也种类繁多,比如硬化工程需要砂、石、水泥、混凝土、石材,给排水工程需要各种管件、管材,亮化工程需要各种电缆、电器设备,绿化工程需要各种苗木等等。如果施工单位出于自身收益的考虑而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为了降低成本,不顾工程质量,选用不合格的材料产品,也是导致园林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的重要原因。 4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4.1加强施工团队建设和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绿化所用苗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与其他工程所用的砂石、钢材、混凝土等材料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一支优秀的园林绿化施工团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和苗木栽植经验,熟悉本地区乡土树种的生长习性,了解本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条件。因此在组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团队时,应尽量选择拥有本地区园林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组建,并结合本工程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建立和落实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奖优罚劣,最终使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4.2加强园林工程材料进场管理 园林工程一般由给水、硬化、绿化、景观、亮化、建筑小品等工程组成,需要大量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为保障材料的质量,一方面在选用材料的时候要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全程控制材料的预定、采购、查收等重要环节,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工程的现象;特别是绿化用苗木,必须派专业人员到苗源地进行勘察,全程监控,完善检验检疫程序,杜绝一些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现场。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材料的保护工作,有些成品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并不立刻使用,就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浪费现象。 4.3加强苗木后期养护管理 苗木栽植后的养护管理也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苗木成活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养护管理,例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等,加强绿化苗木的后期养护管理,可以很直观地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观感质量,巩固绿化成果,进一步实现景观效果。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护方案,保证资金、人员、物资的长期投入,是做好苗木后期养护管理的前提保障,也是更好实现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5结束语 精品园林绿化工程,只有通过优秀设计方案,精湛的施工工艺、精细的养护管理来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都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了解和掌握工程原理,又要具备灵活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进度目标的同时,打造一个精品园林绿化工程。 作者:金磊 单位:包头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进度控制论文:进度控制交通工程论文 一、质量控制 1对原材料的控制 整个建筑所需的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实质上关乎到工程的后期施工中质量的保证问题,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进行质量把控的时候对于检测出的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和设计要求的材料,不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参考数值方面,都不能运输到施工现场中。我们知道材料的质量的好坏对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整体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方说防护栏或者标志牌等出现质量问题,在进场进行构件的时候就很难把握,但是对于在安装过程中这种质量问题的出现还是比较容易及时处理的。有些材料存在细节上问题,在检查的时候也不容易及时被发现,通常在运进现场之后,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将问题发现。所以说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监控是十分重要和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避免出现经常材料有些鱼目混珠,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就要专门到合作工程进行实际考察,核实相关设备和所需材料的详细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看到底符不符合施工中和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然后在进行运输的时候也要定期检查,避免制造商投机取巧。等到所有材料进场之后,技术人员任然要按照标准要求对材料再进行检查核实,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立即要供应商更换材料或者赔偿等。 2对施工流程的控制 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除了把好材料进场关,同时也需要对施工的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波形粱钢护栏施工工序为:放样-打桩-护栏安装-护栏线形调整。隔离栅及防抛网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挖坑-浇基础、立柱安装-挂网。标志的施工工序为:基础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混凝上浇筑-标志立柱安装-标志板安装。 3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和依据,而在施工项目的管理层中,项目的总工程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执行施工工程质量的总体方针和政策,以及工程质量检验的标准,由工程师和实验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二、进度控制 1在施工之前进行必要的考察工作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工期对施工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并且对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工。 2有效的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要本着对业主负责的态度,认真督促施工单位按制定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制定年进度计划,按时向建设单位上报月进度计划、季进度计划、月形象进度和季形象进度。发现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要及时准确地向业主单位报告,以解决实际困难。 3建设单位主要通过合同措施来实现 对进度的控制。一是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工期,要求务必在规定期限内完工,对于工程延期的给予经济处罚;二是工程款支付与进度挂钩,根据工程量和形象进度拨付工程款;三是设立奖惩机制,激发施工单位的积极性,有效地加快工程进度。 4交通工程与其它工程相比 具有线长面广、分部分项工程繁多、气候影响大、制约客观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搞好征地拆迁和协调工作,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这是进度控制的前提。 5工程款的到位情况是影响进度控制的又一重要因素 大多数工程资金的落实都比较困难,这将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的积极性,以至于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作为业主单位,必须设法落实好资金。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讲述之后,我们知道要提高工程在建设中的质量,按照这三个原则严格做好每一步的把控环节,不仅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资和对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方面,毕竟交通业的发展同样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生和整个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对于如何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把控,我们在上文中也适当地有些相应方法和手段,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积极扩展高科技在技术当中所占的比例成分,同时培养专门的技术操作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的交通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督管理体系,在整体上做到资源的优化和结构的改进。企业的自我监督很重要,但同时政府也应做到在行政和法律方面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交通业的全面发展。 进度控制论文:进度控制工程监理论文 一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很多方面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其中工程的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熟悉技术指标 监理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不仅要懂得工程的规划建设以及施工过程的一些细节,而且要对工程的技术指标了然于胸,监理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研究,明白设计的意图,对各种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深入探讨,然后据此制定监理实施细则,以便在监理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进行施工指导。 2加强管理在项目的具体实施 监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监理部首先要明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度,然后再明确各现场监理的职责,都要向总监理工程师负责,这样才能形成层级管理。便于监理的全面掌控。在现场施工监理时,要实行“三检制”,现场监理要做好“三检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工序“三检”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理不签字验收,不允许进行下一工序。对于操作不规范的施工行为,现场监理要进行及时纠正,发出警告,责令其整改,严控施工质量关。 3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人饮工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大工程,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健康息息相关,工程的材料必须按照设计的标准不折不扣地进行管理控制。监理人员要对进场的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查,如有不符,立即责令其进行整改,直到达到合同中的设计要求标准为止。特别是对于工程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检验,达不到标准的材料,杜绝进入施工场地,进场的材料如有不符标准的,应立即清出现场,确保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的检测 现场监理人员要勤于现场检测,不断对现场进行巡视,适当进行旁站,关注施工的每个细节,根据经验结合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判断,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错误及违规行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在监理过程中,监理部门要协同设计、质监、建设、施工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密切进行现场巡回检查,彻底清除工程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 二工程进度控制工程的规划 施工都有一定的工期,工期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多方因素综合而定的,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工期的提前或延后,如果为赶工期而不按规划的步骤进行,提前完工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延后工期则会增加建设单位的施工成本。如不能如期完成,对工程质量和建筑各方都是不利的,所以监理部门对于工程进度控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1开工前要认真审查 在工程开工前,监理部门要对施工单位的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方案进行详细审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确定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然后在开工后,要严格按照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但也要避免为了赶进度而粗糙施工的行为,要严控细节,保质保量,监理部门要对施工计划进行控制,保证施工能按部就班的如期完成。 2施工中的进度控制 在施工阶段,监理部门要同设计、建筑方、技术人员、施工方等部门共同研究,协同合作,在现场通力解决发现的设计、施工及一些技术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加快施工进度,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监理部门要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工程的进度及实际情况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控,在现场进行跟踪,避免施工方的单方汇报。要对工程施工的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数据结合实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施工中的进度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结语 人饮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工程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对于监理工作来讲难度不小,在监理工作的内容中,除了重点进行质量控制外,还有投资、安全、信息、合同、组织等多方面的监控和管理,另外一些施工过程中的档案、记录等都需要进行管控。如何做好监理工作,确保工程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是每个水利工程监理工作者都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黄宏志单位:新疆志翔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项目计划进度控制 随着项目管理的推行和施工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不适应市场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不畅的管理机制所涉及的各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使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建立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离、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运作的施工管理体制,充分运用项目资源,实施进度资源有机、紧密结合的计划进度控制,是达到项目目标的关键。 一、实施进度资源的综合控制,实现项目为利润源头,是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的需要项目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在严肃科学的计划控制与合理有效的资源投入下,通过各项施工管理的有机、综合的适时过程控制才能达到。 在项目实施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四大控制过程中,就成本角度来讲,做为成本中心的各项目部,以实施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为基础,才有可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源头,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继续发展。 项目发生的总成本过程,主要集中于组织、管理正式工程的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达到业主认可的各阶段进度目标,并取得过程业务收入以弥补过程投入,最终实现总工期目标和总项目收益值。施工进度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各类人、财、物等资源围绕进度计划实施同步投入、配合与支持,并在综合控制下实现的。 由此,计划系统应进一步予以充实、完善和提高,尤其是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更需加强,以适应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要求,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手段同其它资源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综合控制的最佳效果。与企业外部开拓市场紧密结合,更多地承揽施工任务、更好地干好现有工程。在面对有限的建筑市场和众多的竞争对手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唯有各项工作在组织得当、协作配合、科学有序、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才能信息灵敏、决策正确、执行得力、不误战机,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占尽先机而有所发展。 二、全局性的项目总体计划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讲,要有一个全盘总体控制计划,以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 要达到项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效益目标及其综合体现出的企业信誉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管理上需要确定一条从准备谋划、执行反馈、调整修改、再执行及执行结果评价的主线,一切工作应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基本建设程序表明了一个工程项目产生、演变、发展、形成的规律过程,在施工阶段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施工阶段之前各阶段所产生的工作成果,以及明确的最终交工时间要求,是项目施工总体计划、资源安排的基础。 在合同工期的目标下,编制合理的总体计划,以安排各阶段、各专业主要工作,进行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并指导进一步的进度计划细化工作和各类详细资源安排的初步确定提供依据,形成各时间层、各专业层次、各组织层次的进度计划体系,是计划资源总体控制期望目标实现的关键。 项目部直接管理下的具体工程项目,计管理是贯穿项目施工始终的各阶段、各层次、各业务职能管理的第一步和首要的工作。一切工作由计划开始,一切工作按既定目标印计划步骤展开,有条不紊、适时调整,才会避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大起大落、非均衡性施工,从而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实现最佳产出。 三、充分运用计划管理手段达到控制目标,就必须将各类资源有机地融入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是编制者依据基建程序中施工阶段之前的各阶段工作成果,考虑工程、工艺特点和施工特点,以合同工期为工期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的总进度目标和效益目标,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的,包括各资源投入量平衡计划在内的一整套计划组合,并由项目管理的决策层批准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就单独施工进度计划来讲,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项目千头万绪业务管理计划工作的龙头,是财务资金计划、劳动力组织安排计划、机具调遣计划、技术准备及现场组织等各专业计划的主线。这些资源计划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而又相对独立执行各自的职能计划管理。从工程最初,施工进度就与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类资源的投入,也要道施工进度进行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等进度管理,并以计划的形式与施工进度计划配合,支持和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 四、具体计划管理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地,主要是定量地进行单页和综合分析,使进度目标与资源投入协调一致,使计划的执行建立在正确谋划的基础上。 项目总体计划编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施工周期或合同开竣工日期。 2.《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等资料。 3.施工设计图纸计划交付日期及相关说明。 4.主要工艺设备、材料计划供货日期。 5.水文、地质及气象因素。 6.本企业现有可能调配于本项目上的人员机具。 7.充分考虑各专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科学适当地划分工程结构编码(WBS)和组织结构编码(OBS)。 8.外部协作关系等其它因素。 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后,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使编制出的计划符合以下要求和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1.符合合同规定完成工作内容的最终交工日期,明确反映出为实现工期目标的各阶段、各主要施工工序及各专业主要控制点的合理安排与交叉。 2.总体计划中作业项目加载初步确定的劳动力资源计划投入总量及其结构性安排。 3.将已确定或初步估算的工程实物量在计划中体现,以确定施工劳动强度,便于定期监控时的资源分析。 4.按概算资料进行总价经营分析,初步测算分解出总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费用,并加载于计划作业中。 5.进行施工机具详细计划投入量的预安排及使用的时间长度,并与计划进度相协调。 基于上述总体计划的要求和包涵的内容,主要期望达到以下目的: 1.实施项目施工的宏观控制,随施工进展,在其动态适时调整过程中,实现工期目标。 2.基于一个工程项目内外协作关系的复杂性,诸多影响因素多变而不确定性,必须在总体控制下实行分阶段、分专业、分区域的分级进度控制,使总体进度控制计划成为分级控制的基准和指导规范。 3.项目的整个施工阶段,与业主或总承包商或分承包商或设计和供应商,建立一致的进度目标,并起到履行、监督和警示某一阶段各方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以期望共同目标的实现。 4.取得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5.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项目总体控制目标在三者的互动、综合作用下,达到各自的控制目标。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进度及资源管理,逐一实现分级目标项目的全过程、全面计划进度管理,首先应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既定方针、目标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和贯彻程序化的规范性文件,认识到过程控制与最终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一部门、某人的事,它直接关系到项目部各单位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作业层参与、管理层操作、决策层领导的“三层合力”的综合进度管理。 项目总体计划执行之后,只是项目进度管理的起步,以此为基准的逐级分解进度计划及各业务控制管理将随之展开。要将项目总体规划和总体进度目标变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步骤,必需进行行之有效的逐级管理和切实可行的分级控制,客观上就要求对总体进度管理进行分层次、分结构的纵向与横向的具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要求,按详略和粗细程度分为项目总体控制计划即一级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二级进度控制计划,三级详细执行计划,四级具体作业计划。 二级计划是对一级总体统筹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和确认,同时又是对三级详细计划的指导。三级计划是准备执行的近期计划安排,是执行、检查进度完成情况的重点。各作业项目已准备就绪,并即将开始,相应的资源支持和保障计划随时处于待投入状态,是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短期性安排,是管理层重点管理阶段。四级计划将三级计划具体为作业层可操作的进度安排,是与劳动作业任务单下达内容相一致的立即执行计划,确保三级计划的实现。按时间段划分,对应与前述四级计划分为合同期总体控制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明度执行计划、周作业计划。 工期进度目标的完成是参与施工作业的各类资源综合作用,相互支持、配合的组织成果。科学合理的工序交叉与工期时段的确定,也是在合理加载资源,分析、调整、平衡后得出的,离开资源的有力支持,工期目标只是空谈而无法实现。通过进度完成数据的采集、汇总,对照既定计划工期和控制点,对比分析工期差异程度和原因,分析计算对后续作业与相关工作的影响,以确定出新的应对进度计划,结合资源支持计划进行权衡,以更新此级计划,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按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各层次计划进行组织实施,不论哪一级计划,一经贯彻执行,各单位、部门及每位管理者、执行者,均应维护其严肃性,及时收集实际进度数据,认真分析、研究与计划对比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与补救措施,重新调整资源分配与投人强度,合理进行作业交叉与局部调整,再执行后对效果再评价,以扭转局部不利因素对总体时度的影响,使其按既定总进度安排继续实施。同时,应注意一成不变的计划不是适当、正确的计划,随着进度的延续,总体进度计划总是处于动态的、需要及时更新、调整的状态下,每一级计划都是为保证上一级计划的实现而制定和实施的。当某级计划执行完后,其实际执行情况的数据就更新上一级计划,将不可避免出现的进度差异(包括工程量完成程度,人力、材料等资源及费用投入与计划间或超前或滞后的差异)时,以致影响了分级计划目标的完成,就需提前调整进度和平衡资源,完成预定计划目标。 六、各类资源计划为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给予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本身在随进度的进展中进行过程核算控制确定了目标基准各类资源计划包括: 财务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机具计划、质量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等。 七、进行有效的计划进度资源控制、管理,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和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包括: 数据处理、传递程序化、系统运行制度化、建立编码系统、加强基础工作、更新技术手段等。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项目投资中进度控制探析 摘要: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其整体发展具有三大战略性目标体系,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在这三大目标体系之中,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之中,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效益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此种情况下,本文基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发展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便于对工程项目投资和进度控制展开行之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工程项目 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好坏,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方法的使用,并从全局的观念和角度出发,将之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之中,从而保障整体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基本效益。在对项目工程进行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整体的建设目标,通过对项目投资以及进度等进行控制能够更有效的节省不必要的花费,从而集中全部资源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为此,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投资与进度控制分析,在深层次上对理论发展进行延伸与开发,并期望其能够对现实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以及进度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1.编制要与实际相契合 在正常情况发展下,项目投标所设定的项目计划均处于一个草稿状态,其仅仅是为了投标所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未综合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因而,其所具有的现场指导价值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发展下,企业编制的项目进度计划与现实发展不符,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工期的发展以及资源配置情况,并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所以,在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发展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基于风险发展的本身对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 2.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与优化 (1)分析调查,统筹兼顾为了有效的对项目进度进行编写,在项目正式启动和发展之前,应该将整个施工过程之中的诸多子项目以及现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在对项目重难点分析过程之后,通过分析调查的方式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筛选。与此同时,施工方应该从大局发展的观念出发,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性的信息数据整理,并基于施工顺序的发展情况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并实现对施工规律以及施工主体的构建与发展,综合借助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平行作业和流水作业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统筹兼顾。(2)确定总工期在对项目合同计划编制之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施工项目的总工期,基于公司诚信角度考虑,公司的项目施工计划必须将时间控制在总工期结束之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公司对整体施工日期节奏的把握。与此同时,在确定总工期之后,编制计划人员可以根据总工期进行倒推,并基于工期总计划进度实现对各大子工程施工工期的整体推算,有效的对相关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分配。(3)进度计划的优化在完成对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之后,我们还应该对其整体的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发展,并基于施工机械组织、施工劳动力组织以及施工作业组织等各大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从资源配置层面出发,在结合相关预算的基础上,实现对项目工程发展的时间紧缩,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整体的发展效率,从而合理有效的实现对整个进度计划的发展与优化。 二、工程项目投资优化调整 1.工程项目投资的预算 在项目工程整体发展的过程中,项目工程投资的预算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优化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预计在此工程项目上投入资金数目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项目工程计划编制的时间以及资源配置,因而,在项目工程正式开始建设之前,公司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作出初步的预算判断,并充分判断该项目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战略布置。在总投资预算作出之后,公司应该根据总投资预算对相关子工程的投资预算情况作出布置,从而以“小目标围绕大目标”的方式实现对整体工程项目的投资发展。 2.工程项目投资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之中进行投资的优化不仅是基于一个企业内部发展的考虑,其还涉及到整个施工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发展,因而,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人员应该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形成一个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发展体系与目标。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的投资优化上,要成立相应的审查部门,通过对投资预算支配发展报表的研究,审查部门对施工整体的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查与审核,对于擅自动用工程项目款的施工单位予以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核体制,从而保证相关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与发展。 三、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情况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的调整,并根据施工周期形成月计划、季度计划以及半年计划和年计划等,并以时间为基础考量标准,对项目施工的整体情况进行考察,以月计划为计划发展基础,通过项目工程的完整量来不断调整相关月计划的变化情况,并综合对资金以及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等多种因素进行考量,建立起一套较为全面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体系。在施工进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以时间为基础进行项目施工的有效的控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施工进度控制的其他关键性因素。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施工部门如何与其他施工组织进行联合作业、施工与监督部门的协调沟通、政府相关政策因素均是影响施工进度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项目施工的整体发展之中,施工控制计划必须要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并按照一定的比重标准对其进行综合排序,从而实现项目工程在有效的控制之中合理的实现发展,并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及进度控制措施 1.合同措施 从合同措施的角度来看,在进行整体项目工程控制的过程中,通过签订相关合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整体的投资预算作出判断,并形成书面形式以保证公司整体发展的效益。与此同时,公司还应该加强索赔管理,在对原材料采购以及机械作业工程的布置和使用上,倘若由于协议方主观因素导致整体工期产生延误或者导致整体投资预算出现严重偏差的,公司应该依然对其展开索赔程序,以保证公司整体效益的发展。 2.经济措施 从经济措施来看,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工程预付款所谓的工程预付款是基于建设工程协议合同正式签订之后,建设方必须支付给施工方一定比例的施工款项,以便于施工方能够实现对工程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前期雇佣,因而,工程预付款作为施工方前期开发的有效资金,其比例多少以及到款时间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和实施。因此,倘若建设方并未支付给施工方工程预付款,施工方有权对建设方进行起诉并启动索赔程序,同时也有权单方面对工程建设进行延期。(2)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主要指的是在整体项目施工发展过程中,公司按照月度计划完成情况所获得的工程进度款,而工程进度款在某种程度上对施工进度发展与控制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就当前我国项目工程的整体施工情况发展来看,往往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进度款难以及时、有效的到位。因而,在进行建设初期,建立合理有效的工程进度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促进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与发展。 3.技术措施 基于技术措施层面考虑,施工方案的整体布置与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施工公司的建设能力,而在对相关施工技术的选择过程中,施工公司应该充分的分析该技术使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站在全局发展观念基础上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系统化发展,并基于现实的角度发展考量,综合对技术的风险性进行分析,从而在需要使用技术的项目环节之中充分进行运用,采取机械化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在对流水作业以及进度计划的合理安排上,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技术优化。 4.组织措施 从组织措施的角度来看,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进度控制过程中,其无非就是一个公司整体内外部协调组织的关系发展作用。因而,为了有效的实现项目工程的整体进度发展,公司应该充分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通过对相关控制组织部门的构建实现对控制计划进度的有效性安排,并通过进度控制部门对相关进度实施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从外部发展关系来看,分包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往往会因工程项目建设意见以及资金支配发展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发展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从而促进整体公司施工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工程发展过程中,影响其投资和进度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只有不断的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发展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借助相应的控制手段实现对整体效益的宏观把握才能够最终实现对相应工期目标的建设。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工程项目的实践建设控制有所帮助。 作者:王冠 于群 冯舒婷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进度控制论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综合性较强,涉及的范围较大,这就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增大。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工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可以有很多有利条件,例如,可以按时去完成工程任务,节约建筑资金,工程质量也有较好的保证。因此,为了更好地去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需要不断地去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不断地去健全相关的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对工作进行监督和监管,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有更为合理的施工时间。在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需要有效地去对建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去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相关方案,使建筑工程管理更为合理,从而减少建筑过程之中不必要的消耗。同时也应该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下面就来具体谈论一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相关举措。 1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施工时间安排,如何更好地操作以及工程的成本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可以使施工时间最为节约,而且工程质量也较为高。因此,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安排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来具体说明一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必要性。 1.1可以按时完成建筑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可以有效地去按期完成建筑工程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进度控制安排,非常容易使建筑过程中出现部分工程重复去做,而一些工程根本无法去做的现象,这样极易导致资源和时间的严重浪费。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1.2可以节约建筑资金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也就可以去对建筑的资金进行相对合理有效的管理。一个较为复杂的建筑项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进度、质量等方面同样也要进行考虑。 1.3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建立施工进度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联系实际,不能只是空谈形式、纸上谈兵,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应计划,同时也可以灵活应对一些不利条件,才能进一步保证每天的工程质量。在工程进度控制之外,还可以不断地去进行质量监督与监管,尽量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工程建设,从而不断地去提高工程质量,在增加相应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相关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相对来说涉及的面比较大,也是相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也相对较强,因此,要想更好更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断地对建筑工程的形式进行合理的监管,以便更好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 2.1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整体布局较为困难,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有了这些专业人才在一起探讨,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资料,来使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布局更为合理。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有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人才选拔制度,避免暗箱操作对工程带来的种种不利条件;最后,也要不断地做到赏罚分明,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增强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 2.2完善相关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仅仅靠管理人才的个人能力是不够的,在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工程建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职责分明,权力的滥用极易导致工程最后的失败。其次,要不断地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工作,使管理项目可以更好地去运行,进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的建设。最后,也应该不断地去完善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有凝聚力,从而使得管理的氛围更加良好,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完善。 2.3不断地进行监督与监察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目标制定时,首先要做到施工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如果某项工程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较为复杂时,可以在监察过程中,不断地把握施工现场的相关因素,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完善相关的进度方案。在另一方面,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过程之中,同样也可以不断地去对施工进程进行动态化管理,不断地去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工程进度分析,从而去进一步去保证工程的质量。 3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可以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例如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可以按期去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节省建设资金,并且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将建筑的综合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运用相关的建筑与管理技巧,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去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监察,保证工程的建筑质量,以便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安排得更为合理、科学和有效。 作者:毕磊 戴晓群 单位: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体会 【摘要】水利工程的的控制管理中,施工进度是控制水利工程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水利施工的进度控制出现了纰漏,那么后果不但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甚是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就,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进度控制的原则,方法进行相对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进度控制 1影响水利工程进度的因素 因为水利工程与其他的工程相比不同,水利工程不但施工项目多,而且整体的工程量很大,在施工时间长,作业复杂及施工单位多等特点,因此,根据以上几点因素,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人为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四点。其中人为因素一般就是在水利施工当中的一些因为管理层的人员因为在是实际的水利工程预算当中出现了纰漏而造成了水利工程在日常的施工当中出现了问题,继而引发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对于影响水利施工中的资金因素,则是有很多种,比如说水利施工的甲方投资人的施工资金没有及时拨到施工单位,这样的情况对于水利施工单位来讲,是非常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其次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就是技术因素,出现技术问题的地方一般都是存在实际的施工场地当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而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出现了这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原因的时候,那么久需要施工单位对于这些各式各样的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做出解决措施,并针对各类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采取有效的施工进度控制措施,最后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于眼前出现的问题作出对比,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两次,最终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原则 2.1施工目标进度分解原则 因为水利工程的项目组成非常复杂,而且参与建设的各个方面的主体也很多,为了方面个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从而优化对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那么久必须要建设姜木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最后建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目标体系,最终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控制原则。从而建立起更加严密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体系。 2.2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原则 所谓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就是指根据不同的建设活动中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总工期的各项不同的影响进行等级控制最终对水利沟工程建设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 2.3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的协调控制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与投资和实际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实施控制当中,必须要兼顾建设投资的目标以及质量的目标,只有对建设进度目标、建设投资目标和建设质量目标进行统筹协调的时候,这样才能可能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并以最快的建设速度阐述更加优质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最终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3水利工程施工进控制的主要手段 3.1行政手段 所谓的行政手段,就是指行政单位以及领导通过利用自身的地位以及权力,从而施工指示,此外,行政单位的领导层还可以采用诸如激励类的手段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指导、考核等等。行政手段的特点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直接的、快速的、有效的进行指令下达,虽然说,行政手段在实际的施工当中的效率非常高,但是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也要注意提倡管理员工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指挥的现象发生。行政手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目标的决策和指导。因此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下发命令的同时,必须要深刻的分析其中的利弊,最终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和决策。 3.2经济手段 控制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经济方法,就是有关部门以及单位通过经济调控的手段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项目控制起到影响,譬如说,银行通过控制投资的方法速度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在承发包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和进度的条件,通过招标的进度优惠条件鼓励曾宝人加快工程进度。 3.3管理技术控制手段 在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当汇总,管理技术控制手段就是指通过对进度控制的规定、计划和调控,通过整个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下发的目标和情况的控制管理,并针对实际的施工进度与预计的施工进度做出比较和分析,若是在对比中出现偏差,那么就不需要针对所出现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得工程建设其他方面的进度管理,最终保证工程进度目标得以顺利的完成。 4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 由于水利工程整一项工期长,且施工程序繁杂的施工项目。所以说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针对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对于有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最终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工程目标的准时完成。 4.1水利工程施工的组织措施 要想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首先就必须要建立起严格的施工进度控制体系,只有一个,纪律严明、责任分工明确,的项目管理部门,才能在最根本上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对于预计的控制目标与实际的施工状况不符的情况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施工项目的特点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此外,项目管理部门还应该要求各个管理层的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最终落实自身的工作目标,完善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4.2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就是一项技术方面的控制,要想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那么掌管工程监理的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监理的相关要求,对审批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总季度计划以及承包单位的编制进行严格的分析、监控,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祖师,尽量消除设计缺陷,从而尽最大的可能保证真个施工的连续性。 5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重点,在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当中,必须要各个施工管理单位进行严密的配合,定期的进行沟通,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并在实际的施工当中严格的按照施工施工计划来进行。在实际的施工中,定期的对施工进行监控和排查,最终保证整个水利施工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完成。 作者:许德顺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 在当前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升高,建筑企业经久不衰。建筑工程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是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因素有很多,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按时完工。当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各式各样,有人为因素,材料设备因素,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等各种因素[1]。如何巧妙地应对这些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是决定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步骤。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的作用往往是对建筑工程各方各面最大的作用,人为因素则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影响,例如,工程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图纸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地具体情况,导致施工现场与图纸矛盾,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建筑工人懒散,在建筑施工时拖拖拉拉,没有施工紧迫感等等。 1.2材料与设备因素 建筑原材料是建筑工程进行的基础,而建筑所用设备是建筑工程进行工作的必要保障。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材料与设备问题,影响施工的正常进度。 1.3自然因素 在建筑公司施工过程中,也常常会受到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状况,地震、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等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1.4社会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社会因素往往出现不多,但有时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如相关政策的变化,大型传染病的出现,突发性战争的出现等情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2.1加强对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管理 在这个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做到:第一,聘用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筑设计师。建筑企业在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该考察其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聘用那些只会一味地进行纸上谈兵的设计师。第二,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筑工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相关的行为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在建筑工地中的行为规范;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每日工作量,对没有按时完成工作量的工人进行相关地经济处罚,避免他们在工作中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等等[3]。 2.2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建筑企业在工程图纸设计出来以后,应该制定合理严格的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中应包括日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年进度计划等具体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的出现,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计划也不应该死板固执化,因为建筑工程往往工作量极大,工作周期长,在长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特殊因素影响施工的进度,如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等。这样一来,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上就需要弹性的执行力,即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及时调整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不能因为临时事件的出现打乱了原有计划,就盲目地将后面的工程施工进度完全实施在计划之外,没有了施工计划的概念。除了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以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表,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施工极度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施工进度表的绘制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因为过于繁杂而增加了建筑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解难度。 2.3建筑企业应确保施工计划的实施 如果只是将建筑工作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当作口号,而不是真正的实施,那么施工进度的计划就发挥不了它原有的作用。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计划落实的控制和管理力度,在这个方面,建筑企业可以派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的监督,并且要求监督人员定时进行施工进度与质量的上报。建筑企业可以根据监督人员上报的情况,对较好完成计划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计划的人员进行经济惩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励建筑工人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不再认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自己毫无关系。建筑企业还应该根据监督人员上报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相应地处理,对问题负责人直接“问责”,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力度。建筑企业应该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工程质量问题的现象出现。 2.4对建筑材料严格管理,对建筑设备定期维护 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建筑原材料的管理力度,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购选时,应该注重材料的质量,而不能贪图一时便宜。建筑公司应对建筑工程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材料的购买,防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足的现象。对于建筑设备,建筑企业应派专门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4]。 3结束语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影响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行,而建筑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否得当,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状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应被列为当今建筑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刘强 单位: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建筑公司土建分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进度控制研究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是第一位的,然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控制也不容忽视,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进行把控,使得其能按时完工,从而使得其不但能够使水利工程及时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相应的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要做到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需要经常对水利工程实际进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实际工程计划进行对比,如发现工程存在滞后需要及时查找造成水利工程进度滞后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如此不断的进行检查调整直至按时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 1业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尽快的投入使用,能够尽快的实现资金的回收,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好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关键.其中,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为完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为完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从而要求水利工程的业主方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预案,从而使得能够在水利工程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解决,使之能够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计划顺利进行。 1.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应当对水利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的立项等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待到项目都完成后即可进行项目的确立。在这一阶段业主控制进度的关键是需要督促咨询设计单位按时提交相应的设计资料与文件,并将其提交给具有项目审批权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1.2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 完成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最终立项后,即可展开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作业,业主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从而使得设计院的工作成倍增加,一些设计院由于前期对相应的河流展开了勘测工作,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接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委托,但是由于工程量较大从而使得一些设计院没有足够的人力完成设计委托,从而使得一些设计存在漏洞,在水利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与招标设计阶段未能进行认真的检查,从而使得到了实际的施工时发现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修改需要推翻原先的设计,浪费时间与精力,从而为业主实现对于水利工程的进度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业主方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选择时,在考虑其资质、地理优势和前期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查看其工作量是否能够承受,设计单位能够抽出足够的人手进行项目的设计,现今,一些水利开发公司已经进行了设计招标而不再进行设计委托,同时在进行设计单位的选择时选择了一些非本地的同行业设计单位进行竞争,增加了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可选单位,从而更有利于水利工程项目。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业主方需要在设计阶段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及时的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掌握设计进度,从而使得设计单位对于业主的思路与要求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减少了后期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设计项目不符合业主的要求所导致的修改。同时在设计阶段,在确定设计期限的同时需要为设计留出足够的时间,确保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 1.3水利工程的项目准备阶段 前期良好的水利工程项目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在前期,业主需要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于项目区域内移民的搬迁、工程用地的征用等工作。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工程更是需要提前几年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在完成项目投资计划后,业主方需要抓紧时间完成项目的招标设计以及标段的划分等工作,项目的建设资金的落实、建设用地的批复使用、工程的“五通一平”等工作以及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选定后业主即可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开工,经过国家的相关部门批复后方可开工进行建设。在水利工程的准备阶段,业主方可以充分做好项目的招标工作,对比选取技术、信誉都较好的建立和施工单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单位的选取需要仔细甄别,在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的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投资额较小的水利工程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单位打着别的单位的牌子完成项目的招标后将工程层层转包,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在监理单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今很多的监理单位都是属于挂靠在设计单位,而设计单位的收入要远高于工程监理人员,因此使得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在业务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施工单位与与监理单位时需要选用口碑、业务水平都较高的单位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工程进度。 1.4水利工程的项目实施阶段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掌握在水利工程的承包人手中,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投入、人员投入以及资金使用和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等问题决定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这一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业主方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控制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业主为了使得水利工程尽早的投入使用,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或者是为了尽可能的获得利润而将工程项目的标价压的过低,还有业主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准备不足,移民安置、场内的“五通一平”等工作滞后等都会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2)承包方在施工计划中编制不合理,随意性较强,未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业主方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积极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做好设计的认定,对于一些设计问题要及时沟通并进行修改。并与水利工程项目承包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承包方所提出的施工计划进行认定。其中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业主进度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业主方的作用,做好对于工程进度的控制。 2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并进行解决,业主方应充分发挥其在项目中的特殊地位,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确保水利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作者:关琨 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进度控制下电力工程论文 一、电力工程进度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应加强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具有岗位资格的专人进行进度管理控制工作。落实各层次进度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责任,确定进度目标,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动态和调整的过程,编制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进度计划应与招标、物资采购等工作进度相协调,并对工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建立完善的进度控制制度,如:工程进度报告制度、进度计划审核制度、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发现制度、进度协调会议制度、图纸会审、工程变更和设计报告管理制度等。选择有一定资质、信誉好、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为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技术措施 采取加快工程进度的技术措施,不同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会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在技术方案评审和选用上,应与工程进度的关系作分析比较。如:优化施工方案、分析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合理性,分析为实现进度目标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可能性,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进度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并立即督促做出调整,以保证工程进度的实现。 3.经济措施 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措施。如: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供给和激励措施。根据资金供应能力,合理安排进度计划,以免因资金供应不足拖延工程进度、造成工期延误。电力工程进度的实施效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制定考核评定指标,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用,对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对工期延误收取误期损失赔偿金。调动每一位计划执行者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工程质量、安全、文明、进度均达到目标值。 4.管理措施 工程进度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树立系统、动态、多方案比较和优选的管理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在工程进度控制中应用,及时全面的收集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信息,主要是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资源供应及工程质量等信息,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照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检查进度的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与工程进度有关的各种信息,对各种信息规范的整理、汇总、分析、判断,不断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静态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进度拖后,及时分析原因,并系统分析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信息处理效率、有利于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5.合同措施 加强电力工程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行为,合同管理工作,其一般是从招标开始,并始终贯穿于电厂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合同是以相关法律为依据,有效控制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投资以及进度的手段。对工程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保证合同中里程碑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在合同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加强建设合同索赔管理,重视合同文本的管理,必要时以合同为法律依据,进行工期索赔,维护自身权益。 二、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进度控制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程序复杂、环节众多,其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方方面面,打破原计划是常有的事,因此,目前的工程进度管理均以季度计划为依据,从工程总体需要出发,,利用进度计划进行关键工序考核,奖罚分明,尽量减少或避免进度失控现象。必须高度重视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考虑问题。只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精确的设计计算,完善的管理机制,就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孟庆英 单位: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 进度控制论文: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 一、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编制 1.1进度编制方法的选择 进度编制的方法是根据计划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关键日期的制表费用较低,需要的时间也比较短。而甘特图则需要的时间和资金较高。与此同时,CPM还要将每一阶段的活动日程进行分析,一旦活动的日程较多,超出了CMP的阈值,就需要计算机来计算出工期和路线,所以RT法是进度编制方法中难度最大、耗费时间最长的一种。所以项目组选择哪一种进度编制方法,要从项目的规模、紧急程度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1.2进度编制工具的选择 进度编制的方法确定之后,就要对编制的工具进行选择了。编制工具要具备输入、核算工期、资源的成本预算、材料价格、计算人员资金需求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配,并最终形成成本预算的功能。在项目实施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资源或整个成本的预算进行比较,用户对任务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工期的估算、和各个任务的顺序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在资源的使用方面,编制工具还可根据任务信息的日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任务的要求对资金、人力、物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配置。 1.3进度计划的制定 进度计划的制定也可称为项目范围的制定。对项目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责任和组织结构进行定义。WBS是范围定义组织架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可以将项目产生的各项任务按照树状图的走势一样一级一级向下层的管理单位分配任务,所以这也进一步的对进度的计划制定提供的坚实基础,并为其划分出了工作范围。 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实施 项目的实施计划需要得到技术人员和用户的一致认可。当项目得到认可并公布后,相关的人员就可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倡采用走动式的管理方式,项目组应该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技术类型才实施相应的跟进措施。 (1)针对自身能力较弱,没有较强的完成愿望的人员要采取命令式的跟进方法。因为这些人员普遍技术能力不强,但对工作又不主动,不能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要求,就必须要采取强制性的态度。 (2)针对一些有较强工作热情但完成的能力比较低的人员要采取说明的管理方式。因为这些人员很可能是新人,加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或工种中,由于之前没有设计,欠缺一定的技术经验,但其自身的工作热情又较高,具有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针对这类人我们就要有足够的耐心来逐渐引导,并为其提供相关的理论经验,命令下达时要详尽,不能有所遗漏,一旦完成相应任务时还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 (3)针对一些能力较强但任务完成的愿望较低的人员要采取说明式的跟进方式。因为这些人员普遍都是技术组中的老员工,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惊讶。完全有能力来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但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往往存在工作热情不高,完成任务的愿望不够主动。所以就需要我们随时了解其想法,多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由发挥,不应过分约束。 (4)针对一些能力较高而完成任务的意愿也较高的人员应采用授权式的跟进方式,项目的管理人员要适当给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给予监督。 三、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的控制 软件项目的进度控制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软件需求。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软件工作的开展是不能够进行的,所以软件项目的管理第一个要求就是有可靠的需求。软件的进度控制不但要取得相关人员的高度认同,还要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进度控制按常态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计划(PLAN)、执行(DO)、审查(CHECK)和行动(ACTION),简称PDCA。相关技术人员应对进度控制中出现的各项差异进行正确的调整,一旦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预计,及时调整计划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其执行风险,正确分析项目中出现偏差,最好利用网络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作者:刘琳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进度控制研究 1影响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主体,其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人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例如施工单位将部分工程分包给难以胜任相关工作的单位,导致施工质量较差,无法交工,影响了整体的施工进度。 1.2资金问题 资金的充足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只有将项目的资金落实到位,才能够有效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建设方与施工方单方面的问题,导致资金迟迟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1.3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由于各个项目所需的技术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前相关单位就应当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理的技术,保证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员对施工项目的认识不到位,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工程返工,影响施工进度。 2控制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2.1合理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进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按照原定施工计划施工的情况随时可能会产生,假如出现延期以及工期超前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施工计划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弥补,促使施工进度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可采取下列措施:合理的利用合同的条款来促进分包单位完善进度作业管理;可改善施工的方式,采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手段施工,以此控制施工进度[2]。 2.2做好工程的勘测设计 建筑工程的建设通常需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技术设计等几个阶段,以此防止出现未经过科学设计就开始施工的现象。在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当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仔细考虑各方面的细节,有效的提升施工图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依据。 2.3选择合理的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技术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的控制。目前在施工工程建设市场上,施工队伍数量较多,且各个施工队伍的资质与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前提。相关单位应当推行招标承包制与工程建设监理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来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随后以合同形式确定业主与施工企业的经济相关系,明确责任,以此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2.4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是建筑施工单位经营的基本目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优化施工进度的管理,使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都十分关键。相关单位可组织培训,使管理人员不断的充实自己,增强责任感,更好的为项目工程服务。 3结语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因为任何项目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工程的延期,所以只要各个参加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能够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在执行已经确定的计划时应当不断的检查,不断的调整,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工期顺利进行。 作者:王浩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后勤管理处 进度控制论文:建筑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控制主要方法 1.1优势资源法和加班加点法 优势资源法和加班加点法就是企业正常施工的工时并不能够按时交付工程,因此就要把优势资源和稀缺资源用于施工项目,并且充分发挥施工企业资源的效率。优势资源法和加班加点法比较适用于管理能力强,控制、协调施工资源迅速的企业。 1.2变更设计与新工艺、新材料、新科技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工程施工进程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成本,还能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按期完成。 1.3其他工程进度控制方法 有组织措施法对工程项目合理划分分别组织;经济措施法明确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行为的奖罚措施;合同措施法就是以合同条款约束施工单位行为;法律措施法按照相关法规严格要求施工进度等等。工程施工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采取最适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进度。总之,对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工程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以从总体出发,合理配置人员、机械等各个力量,运用科技的力量,明确职责,严格谨慎的做好工程进度控制工作。 2工程进度的保证措施 2.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第一、项目经理及其下属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了解施工的具体细则,能够妥善的协调参与工程的人力资源、物资材料和设备等,劳动力、设备、材料等能够快速进场进行施工。第二、当施工合同签署后,项目管理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指挥调度,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施工计划,也要与当地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做到工程能够被人民接受,维持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第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各种临时设施,制定出此次工程的难点重点的具体解决方案,加快审核速度,缩短准备时间,抢前抓早。第四、在施工进行中,要坚决按标准施工,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现流水化作业,减少无效的消耗和浪费。在经理部内部可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刺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保证工程的施工工期。制作完善的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合理成分的调动劳动力参与到工程施工中来,对工程员工的休假不能够集中在一起,经过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对关键工程或是重点工程的倒班制度,确保工程能够正常施工。 2.2施工物资保证措施 做好物资的准备工作,施工的各个环节需要哪些物资都提前最好清单,在采购之后要认真完成物资的检验、实验、取样入档等工作。在施工单位的采购计划中,带料的选择和运输也要特别的考虑。某些材料、配件则需事先通过专门机构的认可,如消防阻燃材料、防火门、外门窗等,对新材料、新设备更需要专门机构的鉴定认可后方可用于工程。这些工作都必须有计划的事先做好安排,才能保证各种材料、构件、配件和设备能按计划用于工程,从而保证工程的进度。 2.3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施工机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的效率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要特别注意机械的准备、检修和操作。例如塔吊,这是在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机械,塔吊的安装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并且使用塔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专业技术及上岗证书,对塔吊的工作人员实行责任上岗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章进行操作,确保机械的正常使用和施工安全。 2.4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和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图纸理解出现偏差或者现场情况不明,则会影响工期。对图纸存疑的地方,即刻与设计单位交涉,解决疑问。对工程技术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和质量标准培训,组织学习工程质量标准文件、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与施工监理细则,准确掌握本工程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流程,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 强化技术管理和工序管理,坚决避免因个人工作失误、技术失误而返工或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确保关键工序施工的工期。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工程在开工之后,可能会出现很多必要或是不必要的变更,这些变更既有设计单位的问题,又有施工单位的问题。这会对工程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工程的原进度计划可能因工程变更而需要变更,工程变更尚涉及材料的变更及原供货合同的变更;而这些变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工程的变更有时会引起已完成的工程某局部的拆改,甚至涉及到结构的安全和加固,也直接影响进度;大量的拆改、反复的拆改还会引起工人积极性的损害,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3结束语 进入现代社会的建筑创新期,由于建筑项目设计涉及的层面更加宽广,因此对于施工周期进度的确定更加难以保证,面对出现的各种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交接的严谨态度中,才能使建筑项目的进度控制走向高质量的未来。 作者:娄中华 单位: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进度控制 提要一个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将直接关系到该项目的合同正常履行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生。因此,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项目的工作环节、流程、组织方法的研究及进度控制方法的探讨,为营配贯通数据采集这项长期性的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能力以及获得新的管理经验,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实验性数据。 关键词营配贯通;测绘;进度控制;项目管理 1前言 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相对于其它测绘项目而言,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数据量非常大,一个地区的采集量都在数万根以上,每组数据对应的照片都在5M以上;二是采集人员多,一般对一个地区的采集少则组织十几个多则二三十个外业组,一般都有二十名以上的外业采集员;三是组织管理困难,由于电杆、基站分布在城市、县城、村庄甚至山上等各个区域,采集人员往往是对每个台区进行采集,队伍分布分散,这就影响了现场的组织与管理;四是内外业交接量大,数据的梳理尤为重要。外业数据采集是营配贯通项目的基础,也是决定最终测绘产品质量的关键。外业数据采集在整个测绘产品生产周期中占用时间长、消耗精力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所面对的问题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协调项目人员,使其配置达到最优,是目前测绘项目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外业进度控制 做好项目的进度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员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将人力及设备资源利用的更充分,减少人员及设备闲置,并且做好内外业的组织,减少内外业交接的重复性工作,是做好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 2.1注重前期资料的搜集 由于测绘项目规模大小、持续时间的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就营配贯通数据采集而言,一般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工期要求紧,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的前期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前期资料搜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工程量的搜集。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造成了各个区域采集量大小不一。前期与各区域电力公司做好沟通工作,把各地实际需要采集的工作量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约定总量进行对比,详细了解工作量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对于外业采集的具体要求,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2)确保资料搜集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各区域电力公司对于外业采集的工作都有详细的计划安排,熟悉业主的具体安排,以及业主对于采集量的确认,对于前期的计划工作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做好工作总计划的基础。(3)做好项目前期沟通工作的准备。外业采集时,需要同当地供电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确保各项支持工作。资料搜集时,提前将各地供电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进行搜集整理,记录对以后采集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做好项目总计划 前期资料搜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更是做好项目总计划的依据。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工作量分布情况,做好项目实施的总计划,并以此计划为基础来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包括人员、仪器的组织安排、项目推进流程等。做好项目总计划应考虑的因素:(1)区域内工作量的分布情况。所在区域的采集量以及工期要求决定了内外业工作中人员、仪器的组织与安排。(2)外业工作的难度评估。不同区域的采集难度是不一样的,譬如平原的外业采集速度比山区更快,工作区域集中的区域采集速度比较分散的区域更快,根据范围内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开工时间及人员规模。 2.3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开展的主体是项目管理工作,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要做到质量及进度的控制,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有力保障。明确项目管理中各岗位的职责,明确赏罚制度,明确工作范围,才能保证工作中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既责任明确又相互配合。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对人员、仪器实施统一调配;项目总工,确定采集方式,创新内、外业工作方式及流程,对项目质量总负责。各个分区域的负责人明确各自责任,做到既有自主权力,又着眼大局。此外,各个分区域的负责人能够实时了解该区域内的工作难度以及新情况的产生,项目经理才能对项目总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举例如表1所示。(2)工程管理者的水平对于工程进度有很大的影响,懒散的管理者带给工程的往往都是进度的滞后,精干的管理总能带出精干的队伍。工程进度的滞后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管理的问题,协调、组织等各个方面都能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粗放型管理带来的要么就是资源的浪费,要么就是进度的滞后,只有从细节入手,细化管理,才能使工程项目更有条理性,才能使项目负责人的好的管理思路体现出来,工程进度也才能摆脱滞后的局面。(3)及时对人员、仪器进行调配,减少闲置。一方面,及时调配能够节省开支,降低消耗,另一方面,及时准确的调配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项目管理的过程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当新问题产生时,如何有效及时地解决反映了项目管理者的能力。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做好应对新情况的准备,做好新问题的评估,准确采取措施。(4)明确赏罚。由于项目参与人员众多,一个好的赏罚制度固然重要。项目管理者不论亲疏,明确赏罚能够起到稳定队伍,保证制度执行情况的作用。 3内业进度控制 内业整理是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转化为成果的过程,内业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项目进度的表现。由于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自身特点,外业采集量非常大,内业工作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内外业的交接能够即快速又明确,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才能防止数据遗漏的情况发生。(1)台帐整理:台帐在项目进行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日台账既能够对每天各个外业组的工作量及工作内容进行汇总,达到日考核的目的,又能使内业整理人员准确掌握工程进度,防止遗漏。做好台帐既能够做好日报工作,又能够做好项目考核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创新工作方式及流程:在内业整理环节,很多工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内业工作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更多地利用软件功能,设计编写各种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度的程序,对内业进度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方式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业整理的进度,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人员素质,可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分区负责制或流水作业法,可适当选择,甚至创新更多的生产方式。 4人员的培训 进场人员的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参与人员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工程质量及进度起到很好的作用。及时地培训总结,能够将先进的工作方式进行汇总学习,使先进的方法得到发展,这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作业人员从工程准备阶段就开始进行培训,但是绝不是仅限于准备阶段。工程进度的深入推进使得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增多,工程难度逐渐明朗,对于作业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所以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贯穿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涵盖的范围应该全面,既包括一线作业人员又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内容应该丰富,既有作业技能又有管理技巧。做好培训计划的同时,又能发现问题随时培训,是确保作业人员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了解作业人员的教育、工作背景,了解作业人员的优劣势,找准培训的下手点和着力点,做到对症下药。第二,做到有教材、有记录、有效果、有反馈。第三,加强传帮带观念,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工程中达到提升的目的。作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可以直接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工程进度的提升主要靠的是作业人员作业水平的提升来实现的。 5总结 综上所述,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的进度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只有从工程前期到工程结束,从外业工作到内业整理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环环控制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在前期资料搜集齐全、准确的前提下,做好工作总计划,并以此为指导在项目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注重生产方式的创新,时刻以紧迫的工作态度来要求自己,尤其是项目管理者,围绕项目工期多想办法,明确赏罚责任,对项目推进进行连续性的管理才能做好项目的进度控制,保证工期的完成。 作者:孙广 马光军 张鹏飞 单位: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的大幅度提升,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保证土建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在经验总结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土建工程的优化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建筑企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施工;进度控制 1土建工程项目安全施工要点分析 土建工程的安全施工应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实现项目精细化、严谨性安全管理。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建工程安全管理与监控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安全施工工作的强化。 1.1施工准备阶段安全施工要点 施工准备阶段的土建工程安全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其工作的好坏对土建工程施工后续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应做好土建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管。首先,应结合土建工程建设要求与实际情况对土建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安全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构进行施工方案科学规划,保证施工方案与方法选用的合理性、可行性[1];其次,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建筑企业建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与审核,用以避免因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结合土建工程属性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各施工工程危险源,并制定可行性应急预案,用以降低土建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给予及时、有效处理。 1.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施工要点 土建工程施工阶段作为土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阶段。对此,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应明确认知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安全施工中的职责,树立责任意识,并建立施工责任安全管理机制,将安全施工工作落实到部门、到现场、到个人。与此同时,通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与监管,用以保证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技术发现与处理,规范施工现场施工行为,对重点项目关键技术进行跟踪监管,保证施工工艺操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2]。此外,通过建立施工现场安全评估机制,实施土建工程安全施工的动态监管,对各环节各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与等级确立,从而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1.3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 为保证各施工环节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对此,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应严依据土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控制规范与要求,制定健全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例如,通过制定完善的检查与监管制度,形成系统化监管施工程序,为安全施工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标准依据,做到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保证建设单位监督管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展,发挥监督管理工作作用,通过选用合理的检查与监管方法(包括常规性检查与监管、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特殊性检查等),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强化监管力度。人力资源作为土建工程建设主体,其安全意识、安全素养、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高低,对土建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对此,建设单位应强化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依据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如,现场讲解、专业技术培训、典型案例分析等)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其安全管理能力。 2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策略分析 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土建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结合。而影响土建工程进度的因素有许多,如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资金投入、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对此,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的强化。 2.1制定科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科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规范,为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依据,保证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在此过程中,需采用科学的追踪与审查策略对土建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监管,保证实际进程与规划进度的协调与统一。针对实际进度与规划进度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科学处理,通过规划调试,提升工程施工进度。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可行性施工进度控制管理规划,对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引导与监管。在建立进度控制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实现进度控制工作职责的科学分配与有效落实。此外,需制定完善的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报告机制,在明确各阶段施工进度审核管理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进度定期汇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进度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各部门信息共享,实现项目规划进度、实际施工进度、资金投入与材料设备使用的相一致。 2.2细化工程进度目标 为保证工程进度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从不用层面出发进行工程更进度目标的细化。例如,依据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内容,对进度目标进行细化,明确进度控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依据土建工程施工工序,制定明确的进度控制目标,在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分目标,并保证各工序间进度目标的有效链接;依据工程建设进度规划,从时间角度出发进行目标分化,根据施工进度控制流程(见图1),制定完善的工程施工计划表,提升施工进度。图1施工现场进度控制流程图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与监督进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其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属长期的系统工作。因此,在进行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时,应从工程项目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科学规划,并在技术创新与机制完善过程中,提升土建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土建工程如期完成,促进建筑企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