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自主探究处,“小火”慢炖 当学生进入了语文学习情景时,重点不是教师为学生灌输多少知识而是学生自己融会贯通多少。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见解,语文学习才算达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适宜的探究环境,搭建合适的探究平台,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程自助参与,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在上一个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确立了自己的学习内容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展开思考,对课文进行理解从而有自己见解,然后教师在进行是层次的点拨,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理解下进行精神上的升华,感受思考的力量。 二、适时指导时,“口味”最佳 语文教学倡导的是“授之以渔”,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最为忌讳的是老师全盘的指导灌输,而缺乏点拨学生。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或是教学重点时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方向的正确性。这个知道更多的是为学生的知识自我构建与自我成长服务。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课文《捞月亮》,教师在揭示课题前,老师先从“捞”这个字切入,老师做了一个动作问这是“捞”么?学生说不是,这应该是“拿”。老师又从讲台上拿了一个粉笔头,学生说这是“捡”,也不能说是“捞”。于是老师问,那么什么才是“捞”呢。学生说只有:从水里取东西时才叫“捞”。这时再在“捞”的后面写上“月亮”两字,经过这种引导,学生就会发现问题,那么在天上的月亮怎么会在水里呢。通过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了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发现问题并且努力解决问题 三、“教学时间”要精心分配,追求价值最大化 传统的语文课大多吧课堂时间分为三部分,导入达到价值最大化,学文,巩固总结。现在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讲一节课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把课堂上尽量多的世家留给学生思考提问以及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降低,抓住注意力的黄金时期才能够将课堂知识好好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在普遍学生连续注意力时间里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后面的时间做巩固,展开拓展练习或者小结评价。 1.预备“交流时间”,从交流中发现问题。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学习能够更加深入有效的前提,从交流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发现问题,并由此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语文的学习不是单方面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展开有效的互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提出问题并展开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展开恰当的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留足“思考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现在课堂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满堂灌”与“一言堂”现象,每堂课为学生留足时间独立思考,是提升课堂实效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课堂中不是老师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知识要成功的转移为自己的知识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不依赖于教师,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他是知识与艺术的结合。如果教师教学时没有教学艺术,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变得索然无味,只剩下来枯燥的知识传授,是一种僵化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可以说是虚度了光阴。 作者:田亚波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郊中心小学校 中小学语文论文:视域融合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有效对话平台的建立 其本质就是通过阅读、对话、讨论等,让学生对语文课文带着独特的理解与情感融合起来进行学习。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域融合”展开探讨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场景以及故事等都极易进入其中,这为教师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建立对话平台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学生打开课本后,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对课文的朗读,首先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通过看、听、说等视域融合,让学生进行入到课文当中,去体会每一个故事和内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学生首先通过朗读课文,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片、影像等形式,让学生用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来体会到桂林山水美在哪里,并让学生将这些问题和想法表达出来,通过说来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又如,在学习《花的勇气》时,教学时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花会有勇气?什么花最有勇气?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疑问对课文进行学习,并从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提问、思考、诵读和理解,全面学习课文,与课文中的花、山水、风景展开对话和融合。 二、加强讨论问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小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是以访问的形式展开。题目中的小苗指的是小学生苗苗,而大树则自然是指季羡林老先生。题目的一开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里为什么要把小学生和季羡林老先生比喻为小苗和大树呢?”学生的答案并不一定全都相同,但这样的问答形式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最终将课文意思与学生思想进行融合。对于这篇课文,学生在学习时,还可进行角色上的扮演,将其中的对话问答演示出来,此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季老先生的思想。在课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访问,模访课文中小苗苗的问题,对身边的同学提问,而被问到的同学也要配合回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小记者,通过对话问答的方式来锻炼其对话沟通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亦会得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让他们扮演和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对事物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运用对话问答,学生还可以轻松理解到课文中更加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在学《钓鱼的启示》时,学生也许如同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样,对爸爸的话和行为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爸爸要将鱼儿放回水中?”学生的回答一开始可能只是照着课文中“爸爸”的话来回答。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时小学生天生的想象力与对周遭生活的观察力便能发挥出作用,不同的答案也会就此产生。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运用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更多更加深入的答案。 三、加强师生交流,实现情感融合 除了上面所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视域融合也不能忽视。要想达到师生之间的视域融合,沟通为第一要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接受为学生唯一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而视域结合下的语文教学绝不属于此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对话,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在教师与课文之间的视域融合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知识传播。此种教学方式,为示范式教学,而非接受式教学。例如学习《怀念母亲》时,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母亲”为题,进行表述和讨论,帮助其先建立一个满满的感受母亲的情感,而后再通过提问等方式,加深这种情感。这时,当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念妈妈时,学生们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此时再来进行对课文的教学,可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文中所讲述的那种与自己母亲之间,与祖国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对培养阅读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而视域融合本身就是一种多方面、多对象的对话,对话即为视域整合。良好的对话平台和有效的讨论交流,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视域融合的直观体现。除了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作者:李湘富 单位:四川省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社会生活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在网络广播影视中学语文 电脑的运用,软件的开发,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特网的兴起,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以往听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种情况容易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使学生联想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有些电台播放的歌词非常优美,就像一首首的现代诗一样。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抄录下来,并反复地记忆背诵一下,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有的电台还播放一些名家散文或者小小说。当这些文章配着动听的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在学生耳边的时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听觉大宴。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养花》时,我把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搬进了语文课堂,获得了成功。我是这样做的:教室内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布置。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他们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教师任主持人,台下学生都是观众和记者。就课文中的中心思想,老舍先生是如何养花、如何爱花的这些主题,教师、学生和“老舍先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平等对话,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及时精妙地加以点拨。师生在交流中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在交流中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 二、在平时与人的交流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的学科,我们说话其实就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呈现。当我们听了一个故事之后,把它完整地叙述给小伙伴们听;当我们放学回家后,把一天的见闻感受告诉父母;当我们走在大街上,边走边描述一下环境的变化;当我们跟父母去菜市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表现。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经历过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事情,倾听他们的故事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倾听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奇闻轶事或者民间俗语。这些鲜活生动的语言恰恰是我们平时语文课堂上所缺乏的。 三、在谜语对联歇后语笑话中学语文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俗语和笑话等。这些古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谜语这一形式。猜谜语其实是一种文字游戏,谜语有谜面和谜底两个部分,一个字、一个动物或者一件事物,都可以通过谜面的形式来形容出来,然后人们根据提示来猜出谜底。有些汉字的谜面,读起来生动有趣、概括能力强,当我们猜出谜底之后,就会非常轻松、愉悦地就记住了这个汉字的特点。当然,有的谜面概括的知识就更丰富了,如有的是对地名的描述,有的是对人物特点的概括。这样的谜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在猜谜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学生自己以班内同学的名字为谜底设计几则谜语。学生热情高涨,一则则精彩的谜面被设计出来。如:“夏日里的渴望———是清风(施青峰)”“结婚———成亲(程钦)”……总之,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语文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语文 语文学习应该是把已有的语文知识投入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践语文知识。 (一)生活中需要语文知识来进行点缀 在语文课上,学生都学过拟人、比喻这些修辞手法。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运用这些修辞给班级书写文明用语,为校园树立新风。于是,“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不要弄脏小草的绿裙子”“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你给我爱心,我奉献绿荫”等一条条充满童真童趣、朴实无华的警示语从他们的大脑中迸发而出。“产品”一旦为生活采用,学生就能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大,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语文。 (二)探索社会生活中的神秘地带 我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对学生来说,社会上有很多他们想触及的“神秘地带”,比如,城市水资源污染程度如何呀?革命圣地南湖有什么典故呀?卫星是怎么发射到太空的呀?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好奇心,带领学生去深入到大自然和社会中考察研究,并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运用实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与合理想象、推理法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 (三)纠正社会生活中的语文“病症”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甚至错误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对语文教学有一定负面影响。与其“严而守之”,不如“以攻代守”。因此,在语文课上,我经常向学生灌输一种意识:人人争当语言文字小医生,为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做贡献。于是,学生经常能从店牌、广告牌、电视字幕、报刊杂志中找出错别字、病句,从家长、教师、同学、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中找出不规范的、错误的表达。变大社会为小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这样,一个“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性循环系统就产生了。 五、结语 总之,语言来源于人类劳动,也是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通过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学习语言,着眼于他们看到乃至体验到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和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语文,从而让语文教学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在语文学习中体现语言学习的以人为本理念。虽然,我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有许多环节需要继续去探索,从而让语文与生活结伴同行,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生活因语文而辉煌。 作者:滕玉华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写作教学视野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将写作与兴趣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人都指出了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性。写作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可以说学生对写作感兴趣,那么头脑中就会不断地闪现新思路、新观点,自然文章具有新意与想象力;相反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就只能是拼凑文字,哪里来的新意与创意。为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不爱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写作难、难写作,正是在这种消极恐惧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对写作性不高。而要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让学生乐于写作,就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的心理恐惧。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包括一些名家作品、作文选刊以及往届学生作品等等,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也学会用笔来描述自己的生活。选择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熟悉,这样都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减轻负担,激起学生参与写作的激情与动力。 二、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 写作并不是脱离生活的凭空捏造,而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写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此叶圣陶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脱离生活的写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内进行封闭式的写作,而是要让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去汲取养分,充实到写作中来,这样学生所写出的人物才能更形象,景致更优美,场景更感人,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让学生多观察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心来观察,不要让这些精彩的瞬间流逝,要用敏锐的观察来用心记录。 (二)让学生多参与 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丰富的活动中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强化生活体验,这样都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 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一体的,阅读是写作的根本,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在阅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重视课内阅读 教材上所选入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代表性,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局限于读,而是要将读与思结合起来,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练、布局的巧妙,让学生在阅读中来丰富语言素材,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样都可以成为学生今后写作的借鉴。 (二)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畅游于文学殿堂中,课外阅读已成为现代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水平与书籍资料来为学生制订详细而长远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展开渐进阅读,在阅读中来增长见闻,丰富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素养。 四、将写作与修改结合起来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同时也是改出来的。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经典。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批改,忽视学生的自我修改,这使得学生的作品失去了一次提升的机会。在当前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同样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修改。当学生完成作品后,不要急于收尾,而是要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来进行阅读,对文章的标点、文字、用词、修辞等方面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许多的问题,通过不断的修改来对文章进行不断的加工与润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与鉴赏水平,更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学生进行自我修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来在全班进行集中的分析与讲解,这样更能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实践证明,将写作与兴趣、与生活、与阅读、与修改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写作更有信心,更有兴趣,学生不仅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而且用词更准确,表达更精炼,情感更真挚,真正做到了乐于写作、主体写作、有效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写作教学。 作者:戴秀丽 单位;河北省行唐县上碑中心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法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阅读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这一手段训练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阅读教学主要侧重于读,也就是以阅读课文为主然后结合词句与听、说、写结合在一起的训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利于学生阅读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阅读教学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并且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学会自己思考,然后对文章做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这种阅读训练,学生在写作的结构、构思方面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有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课本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一些童话故事和描述大自然神奇魅力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小学生正是想象力丰富的年纪,他们所经历、所去过的地方并不多,通过阅读他们可以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可以接触到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我爱大自然》可以让学生了解万物的神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阅读不仅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同时,小学生正是思想观、价值观刚刚萌芽的时期,在《小英雄雨来》这堂课中,通过阅读他们可以了解到小英雄雨来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对大自然要持敬畏的态度,认识到热爱大自然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通过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以及发展思维,开拓智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的。在小学中学习到的文章都是语言形式和内容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会从整体来进行思考,全方位地对这篇文章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且在阅读中,很多文章都会涉及到感恩父母,同学之间需要互帮互助的内容,比如《游子吟》中感恩母爱的伟大无私,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这些都有助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与此同时,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基于阅读法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让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当前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有效的阅读法正确运用的意义,下面我就针对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来谈一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阅读是学生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但是,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相反,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文章的导读语设计好,相信很多人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都喜欢读一下摘要,从而决定看或是不看,一段吸引人的摘要会引起人的阅读兴趣,那么一段吸引人的导读语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一个环节,教师正确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最基础的内容着手,讲解的内容在最开始的阶段不能过难,不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课文,例如水浒里的片段《逼上梁山》,由于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梁山英雄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便显得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由浅入深,先读懂大意,然后进行仔细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加强朗诵 要加强学生的朗诵,小学生处于刚刚启蒙的年纪,他们的思维并不系统,还仅仅处于感受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较差,如果只是通过教师一遍遍的讲解,又会显得过于枯燥,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而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然后让学生在自己朗诵的时候加深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这也就促进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法在教学中运用的前景非常美好,但这些也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发现,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阅读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小学语文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那么阅读便是开启这个宝库的金钥匙,阅读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积极的配合,才能让阅读法在小学语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徐秀凤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乌尔其汉第一中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综合性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背景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语文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学生按照单一的方式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学习效率不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难以提高。而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忽略了小学语文的特点 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味地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和积累,却没有教给学生观察和积累的方法,学生盲目地进行观察,学习效率低。 (二)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 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也不会因学生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实行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单一 有些教师在实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信息,而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综合性学习遵循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严肃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是具有多样性及趣味性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实践性原则 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掌握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三)导向性原则 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取决于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 (四)个性化教学原则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他们提高一些要求;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目标定得稍低一些,使之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总之,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多样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并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 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因此,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进行。活动计划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制定。在实际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与计划的内容不一致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学生要对计划进行及时修改,保证计划顺利进行。 2.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指导。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积累等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注重对知识的总结、交流。 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与交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结束后写一篇总结,或者让学生进行一场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并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与了解。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学生要对时政热点进行关注,并留心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在了解社会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知识。 3.有效利用家庭资源。 家庭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并且很熟悉的一部分。所以,学生要善于利用家庭中的资源。学生在家庭中可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且经常看一些报纸或杂志,或者上网进行查找。当前,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学生要想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尝试自己制作课件,有效利用家庭资源。 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询问、去图书馆查资料等形式进行学习。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过分夸奖,也不能随意贬低。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并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高貞 单位:江西省分宜县分宜镇池塘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验教学和应试教学的两种形式均不适于达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1以“苦”为本的教育方式苦教、苦学、苦练 实际上是题海战,应试教育的产物。以此为前提,得到的是繁重的作业量、教职工的超负荷工作量。学生和老师,甚至是家长三方都会累的苦不堪言,久而久之,教师批阅作业松懈,学生完成作业敷衍师生双方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使得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2负担过重的赶超 训练精明的商人开发出一句话“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一种促销手段,但却被家长和老师们奉若圣旨,不断的给孩子加重学习负担,课后班,超前训练,一切围绕考试。“高分低能”也由此而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只要冷静的想一想就可以明白,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或者是课后辅导班,很多老师早早的训练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记忆大量的名言警句。这样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大有八股文的韵味,孩子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空间,而且并不知道自己学出的文章究竟为何物。 3文学魅力 在应试中走远应试高分教育将语文课文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得分点,“这是一个考点,请大家划一下”成为了教师的常用语言。结果血肉丰满的小说和散文被分解成了一个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碍,语文学习困难成为语言能力较弱的男生或者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导航者,在这里可以想象春风拂面的轻柔,可以将朗朗上口的古诗串联成优美的乐章,也可以将人生道理化作一个个寓言故事。而不是一个个沉闷的知识点和得分点,也不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更不是死记硬背的文章主旨。让语文回归语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获得人生感悟,去体味文学之美才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之美、情思之美、人性之美。 二巧妙提问,调高课堂教学效果 1紧抓矛盾,巧设问题得主旨 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擒贼先擒王的计谋应用其中。语文课程教学其实就是一个个生活案例或者生活故事的教学,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通过设置问题,引导牵引,含蓄提示等方式将学生置于文章之中,通过创造性的设置问题、变换提问方式、转换提问角色等,将文章的内部线索、内在矛盾以及文章信息和现实生活的差距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内容。得出文章主旨还可以通过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方法获得,学生有疑问,老师给予背景解答,通过再次思考而真正理解作者意图,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事。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抓矛盾,巧设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轮廓,自主寻得文章主旨,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学生须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在读过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明白文章意思,提出看不懂的地方。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边看边听诵,用生动的图像将学生置于草原的美景之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疑问。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勾勒出一幅以草原为主题的图画,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要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草原的风貌。通过“问、想、答”的互动过程,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与解决内在矛盾,体会文本内涵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强化学生对自然景观作品的理解。 2提问要有情感性 创造情境,以情导情情趣教学就是要求激发听课者的情绪和兴趣。教学者要能充满情感,用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理解展现作品的全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却又容易被吸引,被教师的情感多影响。当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过时中的人物的形象时,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且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时教师的提问需要把握重点,文章矛盾点往往是有线索牵连,不断追问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抓住文章脉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感情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文章的感情就是作者的感情,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与作者统一起来,把自己和学生带入文章中的角色,这也是一种演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思考,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创新力和行动力。比如,在学习《芦花荡》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老头子不带枪这一行为进行讨论,首先渲染气氛,提出假设,如果老头子带了枪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那么没带枪,是不是就是反应了老头子的性格十分鲁莽呢?让同学们去说明理由,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自主分析理解老头子的人物性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管理体制下的以提高成绩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转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正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对学生道德情操、文学素养、生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日常积累,敦促学生进行生活思考尤为重要,而课堂是很好的锻炼场所,课堂提问又是一个直接的方式,它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留有悬念、制造惊喜、传播知识。 作者:季春风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白塔子镇中心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中小学语文写作研习实验汇报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 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 一、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 如果说从学会生存的角度论,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要调动竞争机制,那么,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语文教学则鲜明地强调“合作”。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华考;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第六要素是时间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第七要素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教师才能组织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二、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白要求,强调: (1)只与同学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 (2)周到、耐心而又和蔼地对待同组成员; (3)做一个好的参与者; (4)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 (5)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贯彻这些合作要求,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反应。第二,是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的小组组成结构大概有19种。尽管有如此多的小组结构,但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形式下,不能有太多的小组结构形式;也尽量不要经常更换学生已经接受了的小组合作结构,因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秩序。实践证明,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第三要素是奖励机制。为保证个人责任的落实,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组际间评价的标准。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喜好倾向,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如铅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而且包括精神的(如红旗、奖状、值日的机会、做升旗手)和娱乐性的(如小组娱乐时间)等等。第四要素是目标适当o的一项合作学习实验报告中指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将使不同儿童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并据此来改变小组类型,构建小组结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五要素是成员构成。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间的差别还是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人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一一中等生"或"优等生一一绩差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绩差生、绩优生坐在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第六要素是时间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第七要素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教师才能组织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中小学语文论文:中小学语文课诗歌教学 诗歌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里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诗歌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代表着高品味的文学趣味,中小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丰富中小学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伟大的人文精神 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理性认识 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文化知识的沉淀.古代诗歌作为一份特殊的文学样本,是我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代诗歌内容深刻,意味深远,蕴含着许多的哲理,认真学习古代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是一份宝贵的精神粮食,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更沉淀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灭的灵魂,一代又一代培养着中华儿女.尽管现在社会发展极快,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当代社会需要新的人才,忽略甚至放弃了学习诗歌文化,但任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如果忽视了传统文化,就会导致人文修养不足.难以成大器,中小学课堂开展诗歌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欣赏几篇诗歌,而更重要的是领悟诗歌里的民族精神,加强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二、加强精神文明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经济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的价值观念也随着改变,一味地追求金钱利益等物质方面的东西,忽视了传统文化精神,使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缺少温暖和爱,充斥着整个社会的是金钱物质利益.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近年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呼吁而停下来,教育学生好不好就看分数,完全没有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学生一跨入高等学府便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生活,开小车,住宾馆,甚至有些女大学生自甘堕落,沦落为酒巴三陪女,让人触目心惊,让人感受到中国民族真的没希望了.所以,我觉得,21世纪中国要崛起,一定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国古代的诗歌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不但可以陶冶美好的心灵,而且可以塑造伟大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小学语文课诗歌的教学,通过诗歌教育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诗歌教育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三、深化素质教育。 中国的科举制度根深蒂固,传统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较深,许多教师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每天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能让人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的真谛,释放人的精神.如今,学校偏重于“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放弃了其它副科的教学.比如,学校用美术、体育等课程来上语文、数学课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枯燥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使知识和情感紧密结合,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中小学语文课诗歌教学的现状 中小学的诗歌教学工作历来没得到十分重视,所以诗歌的教学工作进展较慢,深究其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学观念、方法落后。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但是内容不多,每个学期大概就是学习几首古诗,几句对联等.在小学,由于诗歌教学工作得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都比较落后.每一首古诗教学,教师只让学生背熟诗句和识记诗意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小学诗歌考试的内容很简单,就看学生能否撑握诗句和诗意,其它方面的诗歌知识是很少出现的,所以小学的诗歌教学,在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简单的串讲和背诵的教育方法,只要是让学生应付考试,并不注重诗歌中所蕴含其它方面的价值,严重脱离了诗歌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现在很多教师对诗歌教学新课程标准都了解不多,领悟不深,没有按照诗歌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教学方法相当落后,永远也不激不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应试教育”对诗歌教学的影响。 从小学到高中,“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都深深地占据人们心中的位置。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行了。现在教育只在乎升学的分数,忽视了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学习的科目比小学还多,中考的压力很大,整天都是忙着应付中考。中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应付中考。诗歌做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却很少出现在考试的内容上,即使考试出现了诗歌方面的内容,那考查的题目也是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就看学生能否掌握诗歌中几句名言就行了,所以,教师对诗歌的教学和学生对诗歌的学习都不够重视。中学教师对诗歌的教学都是采取简单的串讲方式,极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诗歌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中学生学习诗歌也只是简单识记出现在教材中诗歌名句,课外的诗歌基本不看,这怎么能学好诗歌呢? 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特点 一、诗歌的想象。 诗歌作为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精髓,其本身有着自已的独特性。一方面,诗歌本身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些诗歌之间的内容不紧凑,诗句间有较大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影响着诗歌情感思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根据诗歌的主题思想,诗歌内容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路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象诗人留下的无限想象空间,让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价值;另一方面,诗歌中含有一种很独特的意象,这种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像的融合,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性情。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去感受并揣摩诗人的情感。如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配合讲解和诵读,有效地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由的想象,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气勃勃的春天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情感是诗歌中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这么说,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力。每一首诗歌都饱含着诗人热烈的情感,没有情感,诗歌就失去了价值。诗歌教育也就是情感教育。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要的是入情入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以满怀的热情投入诗歌教学。只有将教师之情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达到彼此合一的境界,才能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真情实意,并产生共鸣,受到强烈的熏染。只有激发了情感才能让学生发现诗歌的魅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在生活中产生表达和创造“美”的欲望,才能陶冶心灵,塑造伟大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三、诗歌的美感。 我国古代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美化着我们的心灵。古代诗词博大精深,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读来琅琅上口,荡气回肠,富有节奏,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诗句“前不见来者,后不见故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泪下。”时,陈子昂的激情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诗歌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给人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诗歌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格,体验诗歌的情感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铸成美的心灵,从而塑造伟大的精神人格。 中小学语文课诗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读为本、领会诗意、诗情。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是落得太实,讲解太清楚,因为很多诗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歌的诵读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我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配合诗歌内容,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并配合乐曲伴奏诵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诗境,深刻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领会诗境。 诗歌的文字是具有概括性,诗歌描绘的图画是粗线条的,意境的跳跃往往较大,因此,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深入地融入诗境,离不开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只有让学生进入诗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游园不值》这一首诗时,这首诗表面看来语言平淡,质朴无华,但细读回味却婉转含蓄,耐人咀嚼。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准更好地理解诗意,我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然后引导学生加答以下问题:①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②“小扣柴扉久不开”时,诗人心情会怎样?③诗人仅为一枝红杏兴奋吗?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慢慢地走入诗境。不但帮助学生理清诗人的感情线索,还引导学生想象了姹紫嫣红的春天,发挥了学生的想象,领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有两方面特别优势。一方面是多媒体的画面,因为教材上的图画比较简单,不够生动形象,激发不出学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意、诗境。诗是抒发诗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如果教师能把诗歌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多媒体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将诗歌中的形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诗歌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体的音乐。许多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读来琅琅上口,扣人心弦。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结合起来,就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精妙。如,我在教学高适的《别董大》一诗,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在大雪纷飞,北风狂吹中告别,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诗歌的诗意相协调的歌曲《再见》,再配合一张张图画,让那动人的图画和那优美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感受诗人的凄苦之情,体会诗人乐观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这样学生的感知得到强化,很轻松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领会诗情、诗意。 中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些思考 从现在中小学诗歌语文课教学情况来看,诗歌的教学工作没有得到得到重视,各方面诗歌教学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好。一方面,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现在中小学的学生面对的考试压力都比较大,诗歌出现在考试的内容又较少,所以中小学教师都不够重视诗歌教学。就算一些学校搞一些诗歌比赛方面内容的时候,也是形式大于内容,一般都是当基本任务来完成,这样是很难提高诗歌教学水平的。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重视诗歌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教学诗歌,提倡读诗,写诗,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才能提高诗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从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是不太懂诗歌的,还需要提高教师的诗歌知识水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都不懂诗歌,那就没办法教好诗歌,还有可能误人子弟。所以,一定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诗歌培训学习,要引导、鼓励教师多读一些诗歌作品,增加一些诗歌感性认识,还要鼓励教师研究诗歌教学理论,提高诗歌理性认识水平,只有教师的诗歌知识丰富了,才能很好地把诗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诗歌教学水平。 中小学语文论文:电化教育技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摘要】所谓“电化教育技术”,即通过视频,图文,动画,音频等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利于跨越时空界限,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电化教育;应用策略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同存的,电化教育技术在为现代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隐患,如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教程内容的实际性;信息安全度有待提升;不良信息诱惑,影响学习成果等。因此,电化教育技术仍有待改善。 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取决于学生对此件事兴趣的浓厚度。针对电化教育技术而言,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动画音频等教学形式的充分设计,不仅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也是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成果。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广泛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知识为主要讲解要点,很少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识视野的开阔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建构。通过电化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在利用该媒介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信息的虚假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与困惑,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3.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语文学习而言,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是教学的关键点,而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语文作为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并加强文字理解能力,以致于在日后的学科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电化教育技术作为新兴时代的产物,通过视频录制,图文浏览,动画观赏,课件展览,以及音乐的欣赏等形式,在一改以往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高效性。 二、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指导 1.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浏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板书授课,学生笔记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此种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很难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然而,利用电化教育技术这一教学形式,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所搜集信息的整理完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课程的安排:形式一,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人民的这一传统节日的视频观赏,帮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如傣族人民选择庆祝泼水节是希望纯净的清水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因此,清水作为神圣的产物,受到该民族人民的普遍珍惜与爱护;形式二,通过对该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此同时,音乐能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式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模式,帮助学生通过情景模式的合作创设,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加深对云南地区傣族文化的了解。2.通过师生课件制作,相互合作形式,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从古至今,任何仁人志士的文化素养都是在自我学习与对知识的推敲琢磨中逐步形成的,学习不可一蹴而就,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书本就可获得,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有浓厚的知识学习兴趣,以致于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不厌其烦的进行积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大量的知识积累,提高其知识完善度;最后,要善于思考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通过课件制作讲解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并通过课堂上的展示讲解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度。学生在备课时,可以参考一下几个要点:(1)云海的最佳观赏时间和地点:是每年十月份到次年五月份,在锦绣谷和龙首崖都可以浏览到相关景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诗句的由来,作者是出于怎样的心境:由于云雾的诡异奇特,天气忽晴忽雨,珠峰的忽隐忽现等,还是作者本身心情的跌宕,与外界关系不大;(3)在游览庐山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参考这些要点进行信息的搜寻,不仅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结语】 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安排,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师生课件的制作改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讲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通过情景合作模式的进行,并利用电化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技能,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袁敏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赏识教育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赏识教育,是一种将先进教学理念与人文思想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赏识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取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明确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心理和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够活跃,学习主动性很低。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课堂内容,一边提问学生,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小学生大多喜欢获得赞赏,教师的称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活跃。第二,赏识教育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小学生的年级较小,对教师通常会持有比较严重的敬畏感。这样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惧怕发言,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应用赏识教育,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会带给学生亲近和温和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勇于发言,积极发问。第三,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学生的表现。一些学习成绩原本很差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也许成绩依然不理想,但却比过去好一些,教师如果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这些学生属于差生的行列。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努力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很容易因此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一直在努力进步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肯定,会大大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落实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赏识教育在师生交流中的应用。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小学生对教师通常比较敬畏,所以在课堂发言中常常会表现得比较紧张,甚至不敢发言。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在课堂提问和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关注学生表现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师生关系。对于一些比较害羞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作业情况,主动找他了解存在的问题,先表扬其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地方,然后指出存在的某个问题,耐心地询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说出更多疑惑和问题,从而加深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优化调整。第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只学会了比较基础的写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难以找到写作的灵感和动力,最终逐渐丧失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最初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所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幼稚,教师在批阅时,应当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而要先分析学生作文中写的比较好的部分,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将优点与欠缺之处并列提出,在稳定了学生心理态度的同时,为学生指出作文的改进方向。对于比较优秀的作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读给学生听,或者贴在教室中供学生参考和阅读,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作文中的亮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优秀作文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能够让写作文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与赞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些学生会表现得比较紧张,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一部分之后,让学生先停下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为他加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与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心态更加放松和自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赏识教育,能够在教学的多个部分发挥良好的作用。一方面,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赏识教育中,学生能够更好得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身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将赏识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余婷婷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语法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探析 摘要:从语言学上来说,语法是组成语言的逻辑的基础与前提。任何语言与任何语言文化的研究都离不开对这门语言文化的概括与总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法是语言得以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语言教学必须重视语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语法对于形构语言文化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语法;小学语文教学;作用;意义 1小学语文视角下的语言的语法基础 1.1语法是语言的逻辑基础 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看,语法构成了全部的语言基础,任何语言要想获得被识别的意义与价值,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法作为其语言基础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科学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简单的语言学习,即立足于最基本的语言习惯与语言基础,尤其是注重语言日常的基本的运用能力的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尤其是要理解语言的语法意义。只有从语言的科学性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的语法意义,才能真正树立语言的语法基础。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出于语言启蒙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更加需要语法作为其基本的掌握语言知识的突破点,立足于一定的语法基础上的语言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语言学习的习惯。换言之,不能正确运用语法学习的语文学习,则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 1.2语法是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的基础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更是如此。从一定范围上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小学生要想真正学好基础学习阶段的语言学习必须以理解一定的汉语文化为前提。而对于汉语语法的学习,则是小学生理解汉语文化的基础。这是因为,无论汉语怎么变换,也无论语言表达的方式如何变化,其最根本的就是围绕语法来进行,可以说,没有语法,汉语则也将不是汉语了,也就不会具有相应的语言科学了。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汉语文化的讲授,尤其是教师要真正在汉语文化的基础上对语法知识进行讲授。只有立足于汉语文化的基础上的语法学习,才是能够接近学生语言学习实际的学习,尤其是教师在小学课堂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汉语文化讲授,因为任何语言总是突破不了其文化范围,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基础上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学习。 2教师注重语法教学作用的途径 2.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来讲授语法知识 从语言学上来说,任何语言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不断发展并完善的,而正是在这个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才不断地知晓语言的生活意义与生活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讲授语法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语法知识面。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语言的生活作用与生活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学到的语法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学生把知识生活化与实践化的重要途径。当然,真正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做到:其一,学会在生活中寻找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这样做,能够在根本上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关联。其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正确的语法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就是一种具有生活意义与生活常识的学习,学生要想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并且运用正确的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师就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者,这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 2.2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传授语法知识 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必须从根本上就注意其应用性。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必须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这就要求小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习惯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扭转自己的教学态度,就必须注意在课堂上要密切观察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法学习情况。语法的掌握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的语法学习往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实用的语法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互用,也就是说,在交替互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比如提问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任务型教学方法在更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互动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以上教学方法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充分展现其意义与价值,实际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这是语言发展的正常规律,更是教育教学规律所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并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其进行正常教学行为的基础,也是教师促进学生语法学习的当然途径。 作者:宋显常 单位:盖州市陈屯学校 中小学语文论文:师生互动中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授课中,该学科授课人员常采用单一的知识传输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授课中,授课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为缺乏。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各学科授课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其授课方式进行革新,从而使其授课有效性增加。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将素质理念作为其知识传输理念,采用科学性路径提升学生对该学科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授课人员应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该过程对授课漏洞进行发掘,从而使小学语文授课质量得以多角度优化。在本文中,笔者对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授课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望能够增加该学科授课有效性。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前言: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师生互动是该学科授课的重要模式,在该授课环节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科学性路径增加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兴趣度,在授课中,教师应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度,通过该方法增加对学生状况的掌控度,并根据相关状况对授课路径进行调整,从而使小学语文授课有效性增加。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增加授课中师生互动的着重度,从而使授课互动得以落实。在本文中,笔者对提升师生互动率的科学性方法进行介绍,望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授课的有效性。 1小学语文授课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1.1提升小学语文授课对新课标要求的适应度: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相关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自身授课路径进行优化,从而使授课有效性增加[1]。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率,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对学生知识获取状况的着重度,也要增加对学生的尊重度。从而与学生构建互动性情感渗透。在小学语文授课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相契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增加对互动授课模式的着重度。 1.2合作学习的导向性趋势: 在社会中,合作是发展的基本方式,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构建,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多角度优化。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师常注重个体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竞争。这样使学生互助意识较差[2]。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授课人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协同性知识获取,增加对学生知识获取状况的监督度,从而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该授课方式,从而使小学语文授课有效性增加,也使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控度增加。 1.3优化语文授课效能的需求: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通过知识积累量的提升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多角度优化。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引导,增加与学生的沟通率,通过沟通与学生构建知识传输桥梁。从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3]。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加与学生的交流率,引导其采用科学性路径在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应用,在对学生认知能力优化的同时对学生语文知识获取质量进行多角度优化。 2在小学语文授课中开展师生互动的科学性方法 2.1对授课观念进行革新,优化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互动式授课模式。在授课中教师应当对自身素质进行优化,将素质理念作为其知识传输理念,增加对学生的尊重度和呵护度,从而使师生关系得以多角度优化。在授课中,授课人员和学生应当在同一层面,学生不应是授课的客体,而是应当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体。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小学语文授课的有效性[4]。例如,在进行苏州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授课中,教师不应当对学生直接进行文章中心讲解,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对知识文章基础知识进行获取,之后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合作性知识获取,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讨,探讨邓小平主席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该授课方法使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使该学科授课有效性增加,也能够使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 2.2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控度,增加授课的丰富性: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对相关知识构建的结构性不强。因此,小学语文授课人员应当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性路径增加授课的丰富度。在该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根据授课内容构建兴趣度较高的授课路径,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增加。在授课中,教师增加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率能够使学生交流能力得以优化。同时,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获取情景,从而使学生知识获取掌控度增加。例如,在进行苏州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一课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该文章进行角色扮演,在增加课堂互动率的同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提升。 2.3优化互动效果: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增加授课人员对学生的尊重度,要增加学生在语文授课中的参与度。例如,在进行苏州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授课设备为学生构建科学性知识获取情景,在授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该故事进行演绎,从而使授课有效性增加。该授课方法还能使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兴趣度增加,也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控度增加。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授课中,该学科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增加对课堂互动的着重度,在授课中采用科学性路径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对知识获取状况的掌控度,并根据该状况对授课路径进行调整。在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保障与学生的互动率,根据学生知识获取状况进行针对性授课,从而使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控度增加。由于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授课中应用的时间较短,面对其中的漏洞,该学科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进行弥补,从而使该学科授课完善性提升。 作者:王斌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欧峪小学 中小学语文论文:写作策略知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摘要:知识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写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知识学习有效性不容忽视,将成为改善现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以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按照教学要求,对阶段的教学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进行明确阐述,以此为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部分理论知识方面参考。 关键词:写作策略;知识;小学;语文教学 近年来,小学阶段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提升逐步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成为小学知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为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知识教学的实际水平,将写作策略知识融入到现有语文教学体系方面至关重要,是解决诸多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可为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语文写作知识做了完善的基础铺垫。 一、小学语文写作现状分析 1.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情感 传统写作教学使学生在基础写作方面,不愿主动地投入真情实感,使学生写作真实性较差,难以与学生心理变化形成一致。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知识学习方面,所透露出的实际感情也存在较大差异,而教师在教学及错误纠正方面,往往忽略了学生个性化感情的流露,转而要求学生在写作方面,保持情感一致,使学生对知识写作情感方面的内容有所收敛,对学生未来阶段更为深入地学习写作知识及进行内心表述均造成不良影响。 2.写作题材缺乏多样化 现阶段,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使学生对外界生活接触较少,无法充分地采用多种题材进行写作。在针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调查中,学生知识写作模式大体一致,写作内容虽较为规范,但模板单一,教师在教学引导方面,未能及时地将学生知识学习乐趣加以融入,使学生无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素材资料进行写作。对此提升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生活素材,并在写作方面加以应用,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所需解决的主要写作问题之一。 3.教师评价过于大众化 在现代化小学知识教学变革方面,教师虽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良好的改善,但在教学实践应用方面,仍采用较为单一的大众化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无法有效同步,同时也难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写作知识学习,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实际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未来阶段的知识学习方面,产生厌学及学习不主动等相关方面问题。为此做好学生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改变大众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主要写作策略分析 (1)提纲策略 在写作初始阶段,提纲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写作策略,通过提纲策略可以将个人的行文思路清楚地列举出来,或者也可以不表现在书本上,而在心理上对提纲进行构思。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将提纲做出来,并说明提纲要有层次感,这就直接说明了在写作之前列出好的写作提纲对于写作的保证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会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 (2)草稿策略 草稿教学对于学生意志力的磨炼及心智锻炼具有良好作用,所谓熟能生巧,即是对草稿策略的真实写照。草稿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在不断地写作探索方面,不断地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学生基础写作意识,从写作框架的构建及对词汇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进行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写作体系,使学生学习能力不再受到知识面不广泛等相关问题的限制。草稿策略写作运用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免耐心不佳的学生对写作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3)清单策略 清单策略实际上是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列举具体的清单,对学生知识学习内容等进行全面化分析,同时采用现有的实际策略,提高写作水平。该方法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为迅速地明确知识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向,改变学生对传统知识学习的认识,通过该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写作学习方向,以此逐步激发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 2.心理意象分析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物、事物等进行生动地刻画,尤其是儿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拥有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对学生这些新奇的观点进行否定或者批判,应该积极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对他们合理的想象进行鼓励与适当地引导,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结语 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阶段写作知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现有学习环境,为学生写作知识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现代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的实际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知识写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对相关词汇及写作技巧能够灵活应用,以此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环境。 作者:沙晓燕 单位: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中心双语幼儿园 中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技术中小学语文运用的利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着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的快速发展,也加快着时代进步的步伐。从哲学上讲,万事万物的作用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利弊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辈出的世纪;也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其他行业产生着巨大地影响,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同样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教育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的不足,而且能为教育教学及教学改革提供着诸多便利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但如若不加以注意,也会对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阐述一下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弊。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提供图文并茂的资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感知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较优越的教学资源,可以提供“图”“文”“声”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可以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学生,有利于加深学生语文知识点的记忆周期。多媒体资源还为我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每一代学生都有每一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这种兴趣爱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多媒体技术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现代学生大多数都会对该设备产生浓厚兴趣,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喜欢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攻克难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里也不乏抽象、不好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是借助传统的教师讲解、粉笔板书等活动进行,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就不容易,即使当时能够理解,记忆也不会深刻,随着时间的流失也会淡忘掉。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丹顶鹤”一文时,对于北方没有见过丹顶鹤的学生来说,哪怕教师描述的再形象,在学生脑海里丹顶鹤的形象还是模糊不清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丹顶鹤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欣赏的同时再辅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丹顶鹤形象的雏形。 (四)有利于知识再现,便于知识巩固复习 多媒体资源易于储存,只要记住网站名、用户名及用户密码即可登陆,甚至有些公众网站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浏览。多媒体资源便于搜索,多媒体资源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搜索起来特别方便,只要在搜索引擎栏里输入你想搜索的内容就可以快速找到目标。多媒体资源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便于知识再现,一些音频、视频资源可以反复播放、学习。熟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媒体技术的这一特点就便于知识的巩固复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时的注意点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度”的掌握 多媒体教学设备通常被称为辅助教学设备,由此可见教师、学生还是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要适可而止,真正的让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所服务。切记“乱用、滥用”,不仅收不到预定效果,还会对课堂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学校还错误地制定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次数多少来评价作为教学好坏的评分条款,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不科学的。不但收不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预设效果,还会导致乱用、滥用多媒体技术。所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好“度”。 (二)要注意“甄选”多媒体网略资源 自互联网资源建立以来,随着建设者和浏览利用者数量的增加,我国的互联网资源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无所不及、无所不能。还一度有“有问题找度娘”的说法,这就充分说明互联网资源达到了相当丰沛的地步。多媒体资源虽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但是,也对我们的甄选能力进行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对网略资源要善于甄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筛选出最有利教学内容的资源来为教学所用,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辅助作用。 (三)课件切不可代替板书 板书是教师无声的语言,在板书的过程当中也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的过程。尤其是对小学阶段年龄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进行规范的板书,以便发挥板书的独特作用,绝对不能用多媒体技术取而代之。由于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多个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规定了小学生在校时限,强制迫使各科教学课节逐渐减少。所以,有些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替代了板书。岂不知这样一来就无法发挥板书的独特教学意义。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常规教学中,虽然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扬长避短,最大化发挥其正能量使多媒体技术真正地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所用,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 作者:陈雪梅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化小学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弹性化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弹性化管理是必要的,弹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它可以在企业财务组织、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弹性化管理 财务管理 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界尤其是成熟企业的共识。财务管理之所以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因为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财务组织、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环节。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当前,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不断增强,弹性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弹性化管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弹性化管理的内涵 管理学上的“弹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调整、自由发挥的空间,简言之,就是留有余地。众所周知,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影响企业管理的各种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这些因素本身带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加上各种管理措施的不完备性,导致企业在管理中无论哪项措施,即使在当时看来很有成效,也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有充分的弹性,要求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弹性化管理指在管理工作中必须留有余地,能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以不断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看出: 1、弹性化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有余地”。也就是说,在一定弹性限度内有一个弹性范围。 2、弹性化管理的实质是体现了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通过弹性化管理,使管理者能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促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3、弹性化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既能使组织系统内的各环节能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以加强整体配合,又能使组织系统整体能随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以具有适应性。 二、企业实行弹性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事实上,企业的财务管理也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只有合理利用弹性化管理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实行弹性化管理不仅必要,也是必然的选择。这是因为: 1、从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人,企业内的一切财务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人这一主体来完成的,人尽其才是物尽其用的基础。因此,财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人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给人以充分的发挥空间,才能使人的创造性转化为企业的前进动力。同时,人存在个性差异,具有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即人本身具有“弹性”。这些都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实行弹性化管理。 2、从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复杂的财务关系。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财务管理对象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等均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会随时间不断变化,从而使之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要留有调整的余地。同时,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也日趋复杂,未来的情况变化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要与此相适应,实行弹性化管理。 三、基于弹性化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组织、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评价等环节。一般而言,弹性化管理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均会得到体现和应用。 (一)财务组织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组织是直接从事和领导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财务组织的设置必须与该公司的经营类型和业务规模相适应,并符合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要求,机构内部的分工应明确具体、做到责任清、任务明。但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这就相应要求企业在不同阶段应依据业务需要来建立组织机构和分配财务权力。而组织工作的集权与分权,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就是一种弹性的体现。财务组织一般有集权型组织和分权型组织两种,两种形式的组织各有优劣,集权型组织结构与分权型组织结构相比,财务权力集中,信息传递效率高,但工作量大;分权型组织则相反。因此,财务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能一成不变,选择何种财务组织要根据企业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适时做出调整。 (二)财务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决策是指对企业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一般包括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一般而言,对于确定性的项目是不需要决策的,决策本身就是对不确定的项目进行抉择的过程。因此,在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中,弹性化管理是客观存在的: 1、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弹性化管理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对现金、存货应留有一定库存的安全储备。企业预计的现金需要量一般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需要量,但有许多意外事件会影响企业现金的收入与支出。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便可使企业更好地应付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存货决策为例,在企业财务实践中,存货的日需要量、交货时间均有可能发生变化,为避免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现象而造成的损失,企业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 2、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决策方法必须要根据市场环境和内部运营能力适时做出调整,而这种调整的前提就是投资决策应有弹性。长期投资决策的弹性化管理应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期投资规模的弹性。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金的可供能力、投资效益或市场供求状况,适时调整企业的投资规模。二是长期投资结构的弹性。投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风险或市场价格的变动,对现有投资结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只有在投资结构具有弹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将弹性投资和固定投资进行适当结合,弹性投资的多少决定了投资存量结构的可调整程度。三是投资决策方法的弹性。投资决策方法有多种,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风险报酬率调整法等。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 决策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决策项目的特点灵活、合理地加以选择和应用。 3、筹资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筹资决策是依据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对企业资本结构、筹资渠道和方式做出选择,筹资决策的弹性化管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本结构的弹性。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保持资本结构弹性是财务运作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的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实践表明,企业并没有最佳资本结构,对于大多数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只是一个区间,即资本结构的弹性空间。二是筹资渠道和方式的弹性。众所周知,企业筹资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金融市场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将引起不同筹资渠道和方式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发生变动,如市场利率、汇率、贴现率变动等。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选择筹资渠道和方式。 4、利润分配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利润分配决策是对分配政策的选择和分配数量的确定,利润分配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配数量上的弹性。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对当年实现的利润,不能“吃光用光”,应该做到“以丰补歉”,除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外,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未分配利润。二是分配政策上的弹性。在股利分配政策上通常有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等,一般来说,企业应尽量选择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种分配政策的灵活性较大,对那些利润水平在各年之间浮动较大的企业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股利分配政策。 (三)财务计划中的弹性化管理 企业财务计划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在编制企业财务计划时,要特别强调“留有余地”,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利用弹性预算的方法来编制各种财务计划。弹性化的财务计划最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经营活动情况的变化,扩大预算的范围,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避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对预算作频繁的修改;另一方面能够使预算对实际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比较的基础之上。 (四)财务控制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控制是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按既定的财务计划要求进行实施,使之不偏离财务计划的一项管理工作。如果要使财务控制在计划出现失常或预见不到的变动情况下保持有效性的话,那么企业所设计的财务控制系统就应该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即是财务控制的弹性化管理。财务控制的弹性化管理要求企业在影响财务活动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原先制定的财务计划出现错漏的情况下,要适时调整财务控制方法和思路,及时地对控制标准进行修订,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等,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五)财务评价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评价是以企业的实际核算资料和财务计划指标等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各项财务指标的执行结果,把财务指标的考核纳入各级岗位责任制,运用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企业财务评价环节中的弹性化管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评价指标上的弹性。目前,在绩效评价中,很多企业引入了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本身就具有弹性特征,正是利用非财务指标来弥补刚性的财务指标所无法反映或反映不够的信息,起到客观评价决策者行为的作用。二是在激励方法上的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部分企业实行的弹性工资、效益工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等方法就是一种弹性化的管理方法。弹性工资、效益工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给员工的努力工作提供了弹性空间,激励员工,使其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约束员工使员工不发生或少发生违反规定和道德的行为。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的弹化性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它是一把“双刃剑”,实行弹性化的财务管理,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但推行弹性化管理并不是弱化刚性管理,一定程度内的刚性是弹性化管理的质量保证,两者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总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的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外部环境,企业惟有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目的 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建设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医院财务信息化。方法 利用先进灵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工具,开发基于C/S(Client/Server)结构的财务数据库和客户端。结果 通过使财务的信息化可以对预算控制起到辅助作用,HIS网络的特点使得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不但方便了预算的监控,而且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结论 本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满足了财务部门的需要。 关键词: 预算控制;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数据,监督控制预算的使用,对财务部门和决策层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医院对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不够重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 主要问题 1.1 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和简单落后的财务系统并存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网络化在各大医院已经基本普及。大量的信息化工作覆盖在了医疗方面,如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等。这些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财务系统在多数医院只是从以前的手工记账转变到计算机存储打印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状态跟医院高度的信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对医院现成的内部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图1A)。所以,提高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医院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需求(图1B)。 图1 财务系统融入HIS系统前后的网络拓扑图(略) 注:A:相互独立的财务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网络;B:财务系统加入医院信息系统网络 1.2 严格的预算计划和落后的预算控制手段并存 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合理利用自己的资金,这些都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因为决策层了解预算的重要性,所以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十分细致严格。但是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控制手段却并不完善。比如,借款使用的是纸质借条,通过扣除一个固定科目达到借贷平衡,还借款的时候再根据借款使用情况,在借方的预算项目中扣除。这套流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到年底清理所有未还借款的时候,往往发现有的预算项目中剩余的经费已经不够偿还借款,可是经费已经使用了,最后只好想办法填补这些账务。因为一个单位的预算科目可能有上百种,会计凭账本和借条是不能及时发现预算超支的情况的。这样落后的执行手段显然与预算的本来意义相矛盾(见图2A、图2B)。所以必须提供更先进的方法才能够及时反应预算科目的经费情况。 1.3 严格的审批和落后的信息反馈并存 预算的执行情况对管理监督部门应该是透明的。管理部门应该能随时了解相应预算科目的情况。目前多数医院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统计数据形成报表给上级机关,不但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信息反馈也不能做到十分及时。 2 系统总体要求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原来的财务系统基础上,新的系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借款信息能够随时统计并防止借款因预算用完而无法偿还的情况;预算支出余额不足及时报警;预算科目不同层次统计;实现电子账本,淘汰老式经费本;方便网络查阅预算信息;数据安全。 3 系统构架 医院的财务数据跟HIS数据一样,属于医院内部业务数据,安全性十分重要。医院的HIS系统一般都是运行在独立的网络上,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比如我院就有两套网络系统,一套是校园网,连接Internet,另一套是HIS网,与校园网是独立的。HIS网络中的计算机都有严格的制度和强大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控制,把感染病毒和人为破坏的几率降到最低,保持HIS网络的安全。如果财务系统运行在HIS网络上,不但在安全性上比互联网更有保障,而且在HIS系统机房的良好环境下,系统和数据服务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也得到良好的保证。这样,不但使财务系统实现了网络化,扩大了财务系统的使用范围,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我院的HIS系统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而老的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的也是ORACLE数据库,因此,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老系统的一些优势功能,不用建立新的数据库实例,只需对表空间进行调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开发工作,而且因为都是采用ORACLE数据库,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不会造成额外的压力。在客户跟数据库的联系结构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即Clients/Server(C/S)和Brower/Server(B/S)。C/S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每个客户机都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直接跟数据库连接,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读写数据库中的内容。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该结构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是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层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便于维护、修改和升级方便[1~4]。根据系统的特点,会计客户端使用人员较少,使用地点固定,输入输出较频繁,且要求数据库反应快,所以采用C/S结构比较合理;而普通用户查询自己的电子账务,使用地点遍布HIS系统覆盖的每一台计算机,并且使用人员多,故使用B/S结构较为方便。 4 系统分析 要使程序设计贴近实际工作,同时还要使数据库的结构能够满足要求并且科学合理,就必须详细分析系统更加细微的功能,绘制出系统的流程图,这样才能把后台数据库和客户端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工作效率:(1)系统需要录入每个预算科目的预算数目,预算可以在年初加入,也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在平时进行追加和减少,所有操作都有记录可以查看。(2)每次会计办理报销等手续时,系统能自动计算预算余额,如果余额不够就会报警提醒会计。(3)使用电子借据,把借款和某预算科目绑定起来(见图2C),当每一笔借款借出的同时就冻结绑定预算科目的相同数量的金额,直到还款的时候再自动恢复,这样就避免了借款数目大于预算余额的情况出现。(4)借款可以分批分期偿还,同时系统能够方便地统计借款情况,查看过期未还的借据。(5)系统先计算出所有最细科目的借、贷和可用余额等数据,再依照科目代码的逻辑关系统计各种层次预算的使用情况,并形成报表。(6)会计可以自由定制统计科目,建立统计报表科目模版,方便日后的常规统计工作。(7)普通用户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可以在HIS系统的任何计算机上查询到自己预算使用情况。 图2 预算使用和借款的示意图(略) 注:A:没有借款的预算;B:有借款但是未绑定科目的预算;C:把借款绑定到预算科目后的情况 5 系统实现 因为我院HIS系统是军卫一号系统,该系统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如果我们选择Oracle数据库,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技术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并且该数据库系统的各方面性能非常出色,所以我们这套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也采用Oracle数据库。虽然Oracle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开多个实例,运行多个数据库。但是考虑到HIS系统的压力和财务数据的重要性,我们把系统安装在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上,并采用冷备份和数据归档并用的方式来保障数据的完整备份。在网络设置方面,合理规划虚拟局域网(vlan),充分利用使用vlan技术,不仅能够隔离广播、提高网络速度,还能加强网络安全和方便管理。虽然财务数据库服务器跟众多的HIS服务器都部署在网络机房,且都直连在核心交换机上,但是通过使用vlan技术,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属于不同的网络,减小因为在同一个广播域而产生的相互干扰。PB是强大、灵活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尤其适合开发C/S结构的程序。在财务客户端的开发中,大量使用PB的数据窗口技术,这样做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使开发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程序的功能方面。 6 系统效果 此系统的开发完全是根据财务部门的要求而来,每一个功能模块都经过实际操作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反复试用和修改,所以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系统(见图3)。图3 系统部分功能流程示意图(略)除此之外,该系统的结构和软件有很多的优点:(1)财务部门可以摆脱以前使用的经费本记账手续,各部门也不再需要使用经费本。把每个经费本变成一张磁卡,通过使用磁卡在财务部门办理报账、借款。(2)由于该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是接入到医院HIS系统网络,所以各单位能够利用内部网络和计算机查看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而医院相关管理部门也同样可以及时得到相应的经费使用信息。原来运行HIS的客户端只要安装软件就能够查询预算情况,变成财务的客户端,而医院不必为此添加任何设备。(3)使用电子借据结合纸张借据,在电子借据上绑定预算科目。这样不但可以及时方便地查看借据的情况、统计借款信息,而且还可以在借款的同时自动从绑定的预算中扣除,避免了长时间未还借款,又继续使用预算,到年底发现预算余额不够还款而超支的情况。(4)可以根据财务部门的需要,自动形成相应的经费使用月报统计,极大地减轻了以往会计手工统计月报表的工作。 7 讨论 HIS系统的网络平台上除了可以运行财务系统,还可以运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内部信息化系统,这种优势在很多单位是没有的。因为大部分单位的网络都接入因特网,内部的财务、业务等重要数据考虑到安全因素是不能够接入的。而医院的HIS系统多是专门铺设的网络,跟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这就在安全方面有了先天的优势。如果严格控制接入HIS网络的计算机,再加上完整的制度和技术手段,就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这也是医院内部相关人员通过HIS网络的计算机查看预算情况和使用磁卡替代传统经费本的物质基础。有的单位已经实现了磁卡替代经费本,但是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内部的安全的网络环境,不能在计算机上方便地查看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十分的不方便。 因为这个财务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在同一个网络中,可以把HIS的相关财务软件、药品物资管理软件安装到财务部门的计算机上,方便对资金和物资的统计和管理;同时也为今后实现在财务系统中调用HIS中相应的财务数据,全面实现数字化医院提供了物质基础。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文章摘要】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伴随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受到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的特别重视,而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企业的生存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任何一方面决策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其具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实现要利润,就是企业的产品要实现利润。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自然能相对增加企业的产品利润。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加强对产品成本管理,努力降低各项费用指标。如,加强工资管理,减少节日加班,严格考勤制度,控制资金支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在人工费方面的支出,降低了产品成本。 2、有利于企业资金合理分配,健全使用资金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能及时发现企业资金的不当流出,及时发现资金浪费,能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以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3、有利于货款及时划回,杜绝呆帐、死账生成。,发出商品及时办理结算,及时划回货款,能够有效的正常管理和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及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对于一时无法及时收回的货款,也要定期核对,办理签证,以保证债权的时效性,避免当期债权失去时效,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有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财务工作,包含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的好坏,能从各项经济指标中反映出来,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资信水平,偿债能力等。可以预见企业发展前景,可以根据这些数字信息,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以修正经营方针、管理策略等,为企业改善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来源。 二、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作用的方法 1、确立财务管理的在企业管理中的核 心地位。企业管理包括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这些管理大多是物质形态管理,其管理的好坏,最终要通过企业的财务状况来体现。因为,财务管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过程,并可根据财务成果来分析企业管理中的优势,财务管理更具有经济过程的控制和事前的预测、决策作用。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加强企业管理必须确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2、拓宽成本考核范围,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首先,财务部门不能局限于目前的成本核算内容,不仅要考核制造成本,还要考核质量成本、责任成本、销售前成本和后续成本等。其次,要大力推行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核算法,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通过目标或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来实现对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最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加大成本考核力度。把企业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划分为若干个责任成本中心,并规定这些中心的负责人乃至职工个人对他们分工的成本向上级承担经济责任。财务部门可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性,权威性和客观性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实行成本否决,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成本控制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 3、合理配置资金占用结构,发挥资金最大效能。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建立客户信用风险分析制度,实行贷币回笼销售责任制,可对销售员实行“第一债务人制度”,进行责任追究和损失赔偿;要分析资金运转偏差,适时进行战略性的资金结构调整;要抓好资金流程管理,保证资金“满负荷”运转。决策失误是资金运作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不能只对内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更要注意外部有用价值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要研究市场。参与投资项目的推算论证,要把好财务预算关,全面分析贷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资回报率,要建立项目决策负责制,杜绝集体负责,最终谁也不负责的现象。财务部门要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防止企业资金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要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4、加强企业投资和融资管理。企业要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是将得到的资金用到效率最高的投资项目上,只有科学的投资决策,才能带来最多的现金流量,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加强资金管理,科学地投融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现代企业融资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主要是把留存收益作为主要来源。外部融资是向企业外部筹措资金,一般有三种方式:(1)向金融机构筹资;(2)向非金融机构筹资;(3)向金融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内部融资可优化企业财务状况,增强企业资金实力,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但面窄量小;外部融资面广量大,但风险也大。要处理好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关系:一方面要利用好财务杠杆利益。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债务资本带来的财务风险。科学的融资能使企业资金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必须形成与经营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系,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 的中心来抓,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一、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每个运输企业应结合新准则出台一整套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不但包括大的原则和规定,而且应包括具体的财务运作办法,应该细致到每一笔经济业务具体的财务处理,包括取得、填制凭证,会计科目的具体使用等作出非常详细的规定,这样,就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及可比性,同时,可使运输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类似于肯德基的制作工艺流程),同时要建立财产清查、业绩考评制度。 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要搞好财务工作,不做到与时俱进的学习、培训,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后,不学习培训,是理解不透、掌握不了、执行不好的;而且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项目、方式经常进行调整,财务人员不加强学习培训,总抱着一本老黄历,这样就会两眼一抹黑,外行管内行。企业应针对新准则举行专门的培训班,并就新旧准则的差异联系实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学习掌握好新准则,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应定期(最少一个季度一次)举行财务人员培训班,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最近的法律法规的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企业举行生产业务培训时,主管财务人员也应参加,了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委派会计制度,强调一把手的财务管理责任。 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既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有关,又跟财务人员的管理体制有紧密联系。运输企业由于点文秘杂烩网多面广,下属车站(分公司)较多,无法集中经营,对财务管理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实行委派会计制度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做法,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全部实行委派制,其工资待遇、人事档案、提拔任免等全部由母公司负责,下属公司的收支必须经委派会计审核,否则不能开支,委派会计应列席各分公司领导班子会议,参与经营决策并有建议权,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看法;对委派会计进行有计划的轮换,避免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造成思维僵化或与单位负责人的过度默契而放松监督;加强下属分公司会计后备人才储备,确保每个分公司至少有两人以上能胜任委派会计的工作,既可避免出现一人独大或能力差但无人可换的境地,也可提高委派会计的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对于业务量小且办公区集中的单位,可建立直属于母公司计财处的会计核算中心,将财务人员统筹安排,加强对生产一线的监管力度,加强调查分析、预测工作,把财务工作重点放到管理上。同时,要根据《会计法》的规定,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坚持强调行政一把手对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促使行政一把手在工作中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坚决支持委派会本文来源:文秘站 //计和财务人员的工作,确保母公司各项财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四、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确保质量与效率。 由于运输企业多数是网络化分散经营,站点多,接触现金的人员和环节多,监管难度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网络的建设,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应提高信息化程度,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很多运输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其数据录入基本还是手工输入的办法,应该考虑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包括客运售票系统、货运业务系统、收款系统等),生产经营的数据可按设计要求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劳务费、应付车辆结算款等,通过信息共享大大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同时,由于数据都是按程序操作生成的,不能人为的随意调节,减少弄虚作假的可能,最大限度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 五、搞好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好日常财务行为。 前几年,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抓财务基础工作,很多单位也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但财务基础工作有如起房子打地基,是越牢固越好,考虑得越全面越好,应该是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而且应该强调全员的参与,如果只是几名财务人员重视基础工作,那是很难搞好工作的,要将运输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以财务作业指导书的形式下发,具体规定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规范好了日常的财务行为,形成良好的按实施细则办事的氛围,财务管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强税务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低税务成本,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的新课题,运输企业应加强税务筹划,甚至可以设立专门的税务会计,专门研究国内外的各种税收政策,尽量减少税金开支,但坚决不能偷税漏税(比如同样是出租业务,如果是租场地给客户自行建房收租和建房后再出租给客户,其应纳税金就有高达租金收入12%的差别)。 七、搞好财务分析与预测,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 传统的财务管理侧重于核算并编制报表,现代财务管理则应在传统财务的基础上,增加财务分析预测工作,因为事后的核算只是对原来的经营活动的反映和 总结,但财务管理应加强各种数据的分析对比,特别是目前公认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经济指标,这是反映一个企业最关键的数据,一个全面、准确、有见解的财务分析报告,能向运输企业领导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运输企业应全面推行按季度进行财务(生产)分析、预测制度,使财务管理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分析及应对措施。 八、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及时发现问题。 审计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内控环节中有特殊意义,运输企业要设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及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其工作内容至少应包括离任审计、年度审计、专项审计等内容,特别是年度审计,应是审计部门的重中之重,这就好比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审计时要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尽量当年度的财务问题当年了结,避免时间久了,一个是当事人变动,一个是问题变得严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每个下属分公司的业绩,必须经过审计后才能确认,而且发现财务报表有人为调整情况时,要进行严肃的惩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年报审计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及时掌握一个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杜绝和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同时,审计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经营一线了解整体的经营状况和职工收入工作情况,要从经营管理上进行评估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财务报表上的审计。 九、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促进法律法规得到有效遵循。企业应按照合法性、有效性、制衡性、成本效益原则等设计适合本企业的内控制度,采取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特别注意不相容职务和岗位轮岗,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有效制衡机制。同时,要注意企业风险的评估,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采取措施分担或降低风险,使剩余风险处于企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防止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此外,审计监督部门要定期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使企业处于良性发展之中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研究财务管理和务模块在ERP中的集成性 [摘要]ERP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己经在国内发展了一段时期,但相比国外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最大的问题是ERP中财务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联系不紧密。本文正基于此,对于财务管理模块模块在ERP中的集成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财务 ERP 集成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ERP的导入和实施,ERP本身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载体,它能将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其他企业中传播,企业实施ERP等于引进该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模式。 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实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只是单纯的从财务处理的角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仅仅实现了由手工到计算机自动操作的步骤。其与业务的结合并不紧密,并没有发挥出财务管理的重大作用,加强 ERP中财务管理模块与业务模块的集成性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 ERP中财务管理模块与业务模块集成性问题分析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ERP软件集成度不高,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有调查资料表明,9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财务,部门级的财务软件虽然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孤岛,并未给企业整体效益带来明显提高。已形成的工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集成,甚至有的企业主观片面强调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而坚持让财务信息管理处于自成体系状态。实际上,企业的财务信息,无论是管理会计的预算、控制等信息,还是财务会计的应收、应付日常业务信息,都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二、 ERP中财务管理模块与业务模块集成性分析 ERP系统的财务模块与单一的会计软件在结构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使企业的所有业务的信息都能够通过ERP这个平台得到共享,能够实时的处理,而后者需要会计人员手工从公司的各个部门传递凭证给财务部门,只是减轻了财务部门的负担,而企业其他部门信息仍然要通过手工传递,前者加强了系统之间的集成。系统处理的业务基本涵盖企业所有的业务,其中业务过程的数据来自各个业务子系统。因此,ERP的财务管理模块与其他业务模块之间有着密切的数据交流关系。 (一) ERP中财务管理模块与业务模块的集成性分析 总账系统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模块,它提供了全面的财务处理核算功能。业务模块的业务单据通过动态映射平台生成预制会计凭证后,传递、汇集至总账系统,再由总账系统进行后续财务处理,实现完整的财务核算流程。 (二)ERP中财务模块的数据流程分析 总帐账务处理核算模块与固定资产核算、产品成本核算、产品销售利润核算、工资核算、应收、应付往来款项核算等模块互相传递信息,总帐模块处于中心地位。而这些其他的核算模块又分别与ERP中其他模块有数据联系。比如工资核算与ERP中人事管理子系统的数据传递,产品成本核算与ERP中供应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各个模块的联系等。 三、 影响ERP集成性实施的系统管理论分析 任何一个ERP软件能否在企业中取得成功,并获得效益,关键在于实施和应用。任何一个高级的软件,没有得力的组织实施,只能被束之高阁。所以,企业引入和安装了软件仅仅是工程的开始,实施才是更艰巨的任务。实施ERP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影响ERP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各方面的,所以需要使用成功关键因素法,找出最影响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使管理者能够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重要的地方,才能够提高ERP的实施成功率。 (一)主观因素 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企业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为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其设计、实施和运行需要所有职能部门、所有岗位及其员工的全面协作。只有高层管理者才能够具有这方面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帮助实现各不同部门的有效沟通,负责ERP系统的实施目标、ERP系统的实施计划、各员工在ERP系统实施中的职责推广和传播ERP系统实施相关知识。 (二)客观因素 1. ERP软件的选择 ERP系统要运作顺畅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软件。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再从ERP软件所拥有的功能模块、开发工具、是否配备齐全的软件文档、售后服务与支持、软件商的信誉与稳定性、价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后还应该去考察下己经在使用这种ERP软件的企业,咨询下他们的意见,最后再定夺。 2. 数据的准确性 ERP系统具有内在集成性,某个环节的错误将导致一系列连锁错误。可靠的基础数据,才一能运算出科学的结果;如果是不准确的基础数据,将运算出不准确的结果,甚至出现企业的负效益。如果企业为了一时的高效率,提供了不准确的基础数据,往往会造成整个项目的失败。当然数据的完善、正确依赖于管理的完善与提高,这就要求实施ERP的企业有一定的管理基础,有完整、科学的资源编码体系。ERP系统使有一定管理基础的企业的管理更加完善,更加高效,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但并不能帮助管理己经有问题的企业解决问题。 (三)环境因素 1. 外部支持 由于ERP实施的复杂性,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通常无法取得ERP的最后成功,企业需要获得外部支持。外部支持既包括ERP软件供应商的支持又包括第三方咨询公司的帮 助。咨询公司往往对某个行业有深入的了解,或对某种ERP软件有丰富的实施经验。因此,可以在系统选型、安装、测试、评估等环节提供专业服务,并且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中贡献力量。同样,来自ERP软件供应商的支持和服务也是ERP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ERP的安装、实施以及新旧系统的切换都离不开ERP供应商的帮助。 2. 内部约束 中国的市场环境与西方也有较大差异,ERP是一种综合管理体系,需要一个成熟规范的市场坏境。然而改革至今,中国市场体制仍不健全。在ERP产品市准入方面,缺乏权威的、合理的、规范的以及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造成ERP产品市场鱼龙混杂、良荞不齐。在ERP产品质量认定方面,还缺乏合理的、规范的和高效的ERP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事故认定规范,由此造成了ERP产品质量方面的许多法律纠纷。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公共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务管理 管理 公共预算 资金管理 论文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为主要内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为适应“新公共管理”的需要,各个国家的政府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公共财务管理改革,也强烈冲击着我国的政府公共部门。本文针对当前公共财务管理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公共财务管理的对策。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管理和财政管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财政预算由供给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的转变。由于公共财务管理是整个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管理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公共财务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公共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公共财务管理的好坏接关系到公共管理的质量。作为公共财政和财务管理的结合,公共财务管理的本质是要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在最终目标的追求上与“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基本一致。可见,在当前倡导“新公共管理”的大背景下,公共财面对新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研究公共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寻求公共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共财务及财务活动 公共财务也称为公共部门财务,应当包括政府财务、政府部门、政府机构或单位财务。财政界倾向于将公共财务称为公共财政,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把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而将公共财务称为企业财务和事业行政单位财务。财政管理既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也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 可见,公共财务是公共财政的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i公共财政对公共财具有统驭作用,公共部门必须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从事财务活动。 2 公共财物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2.1 公共预算问题多公共财务管理混乱《预算法》是规范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为了更好地贯彻预算法原则,我国各地正逐步推行部门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等预算管理改革。然而,预算法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依法理财、依法进行收支预算管理的氛围尚未形成,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执行中的随意性与长官意志太大,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有的地方未经法定程序随意调整预算,支出预算追加频繁;有的地方随意开减收增支的口子,以权代法的现象屡屡发生;一些部门和单位不按规定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擅自扩大收支范围,提高收支标准。 2.2 支出不讲效益政府成本过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有“业绩指标”、“保底指标”等,带有明显的“GDP化”倾向,至于成本指标目前还未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公务人员支出缺乏成本意识,节俭意识淡薄,支出管理失控,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当前整个社会上奢侈摆阔之风盛行,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的现象比比皆是,公款吃喝玩乐屡禁不止,各种会议泛滥成灾,一些部门和领导竞相出国公费旅游、竞相进口豪华车享受也绝不是个别现象,这都已成为我国财政资金的一个巨大漏洞。 2.3 巨额负债多虽然《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准编制赤字预算,预算要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各级政府、政府部门执行赤字预算,大量甚至过度举债的现象一直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政府公共部门财务受托责任不明晰,财务行为不理性,公共行为短期化严重,导致公共部门债台高筑,公共财务危机重重,严重威胁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政府从财政上看实际早已“破产”,不少地方、乡镇政府基本上是在背负巨额债务状态下运行的。 3 公共财物的对策分析 针对对公共财物管理驯犬及其主要问题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3.1 建章立制,为公共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强制约束,财务活动的主观随意性就难以避免,要实行有效的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必要的法规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是做好公共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证。目前应尽快建立健全一体化的公共财务制度,“要有健全的、以绩效导向的公共预算制度,形成公共财务制度链。”有关法规制度建立后,还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否则再好的法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政府预算,具有法律效力,是规范收支管理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预算程序办事。 3.2 合理配置公共财权合理配置公共财权,首先要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新型的预算管理机制,规范财权运行。其次,要理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客观需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对其应有的财权加以明确界定,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按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层次性和受益范围,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范围。再次,规范财权,统一财力,就是要把一切收支管理权限都归属于政府财政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由预算统筹管理,而不是分散多头管理。我国改革开放是以财政的“放权让利”为突破口展开的,要解决腐败问题,首要的就是规范政府部门、单位的财务行为,逐步取消预算外资金,将规模庞大的预算外收支完全纳入到预算内管理,让腐败失去生存的土壤。 3.3 借鉴企业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管理技术由于政府部门、单位的非营利性,其借鉴企业成功经验的目的并不在于营利,而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西方学者比较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效率后,得出结论:企业效率远远高于政府。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以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的主题,主张引进竞争机制,大力降低政府成本。新西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全面的政府改革,更多、更明确地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机制,政府通过采取开源节流,将私营部门的 会计架构应用于政府预算制度之中、设立财政责任法等措施来降低行政成本。九十年代美国政府提出塑造“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的企业型政府的新概念,按建设企业化政府的思路进行了行政改革。 3.4 改革预算会计,建立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体系是制定政策、落实责任制、加强公共财务管理和务监督的基础和重要工具。我国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与共财务管理的信息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责信。因此,为了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活动情况,提高政财务信息质量,应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为公共财务理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3.5 实行财务公开,加强财务监督全面推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采用民主、公开方式,如构建政务网、政府会计网、政府采购网等信息平台,以及通过广播、电视、类报刊杂志以及各种新闻会,宣传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同时对公共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评价权和监督权。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公路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公路财务管理工作是公路经济活动的纽带,也是公路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路财务管理总体情况良好,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公路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公路,财务管理,现状,时策 一、公路财务管卫里的内尾参 财务管理是一项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系统工程,其基本任务是筹措、供应和合理使用资金,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全面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认真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和财务纪律,维护产权、财产的完整性。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各种资金的形成、使用、分配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资投入、费用支出与收费利润管理、专门基金管理、管理机构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等。 二、路财自杏管玉里的习见状 (一)部分指导思想不正,缺乏对公路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公路财务工作的难度,加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矛盾。同时也淡化了财经纪律观念和法纪观念,使正常的工作关系、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都蒙上了一层商品色彩,进而导致领导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有的单位、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办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基层的指导中,出现了检查不严格、制度不落实、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基层单位检查走过场,只停留在提要求上,发现不了实质性问题;对基层单位检查指导不经常,时紧时松,上级强调一次就检查一次,或者对基层单位检查不细,敷衍了事,或者借口工作忙,放任不管。加强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因子进行跟踪监测,尤其要对企业排出的废气物进行质量监测和把关,尽量做到达标排放,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损失和罚款成本。最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成本控制。控制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应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企业需建立起以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为中心的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基础。 三、环境成本控制的方式 (一)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环境管理制度。首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做到杜绝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其次,坚持环境“三同时”制度,即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工作必须责任到位,投人到位,措施到位;做 到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达标排放。第三,在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开发环境成本软件,建立健全环境成本控制系统。首先,以初始化的方式,在现有的成本控制系统之上,把产品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也设置在成本控制系统之中。而这些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和被动支出,主动性支出包括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支出包括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其次,将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环境成本及其他成本,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包括进行成本的预测、计量、核算等。同时,设立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能源、废气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三)大力推行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对于那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环境成本高的必需品的生产项目,除加强企业管理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下艺,采用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财务管理实验项目开发问题的研究 【摘 要】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为走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难的困境,开始在校内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有关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建设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实验项目的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值得探索与完善之处。为此,本文从构建多功能的实验教学项目体系和开发高质量的实验项目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这一实践教学方式更加完善。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通晓财务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财务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理财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几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虽然各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安排有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但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大多因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材而不得不以会计专业的实习内容所取代。至于校外实践,则由于多种原因,其实习的内容也很难做到与投资、筹资乃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财务问题相关。为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突出“专业特点”已成为困扰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内有些高校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开始在校内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目的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有关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建设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实验项目的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值得探索与完善之处。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为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建设建言献策。 二、实验项目开发中的两个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在财务管理实验项目的开发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素材的真实性问题;二是实验项目的单一化问题。 (一)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 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本意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的理财环境下,运用财务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每个实验项目的选材不仅应务求真实,而且为实现“理财者”身临其境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还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换句话说,这种实验应力争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即实验项目所需达到的目标是明确的,实验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是学生在前期经过系统的理论教学之后所熟悉的,但究竟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如何采集或加工信息,如何根据信息的加工结果作出分析和判断,最终如何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完全应由学生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激情;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专业构造力和创新精神;才能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从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几种财务管理实验教材看,绝大多数实验项目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实验项目的普遍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实验的重心大多是Excel软件的应用(即通过使用该软件使学生解决过去在纸张上所完成的作业)。显然,这种“实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实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实验的项目过于单一化 近一段时期,笔者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实验课,但从多数高校实验教学的大纲看,其实施的实验项目大多属于单项实验。所谓单项实验实际上是针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分布于各章节的每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实验。例如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实验、风险与收益衡量的实验、外部融资需求预测的实验、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的实验等等。虽然完成这些单项实验有助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验对财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纯化、局部化,因而与现实企业理财的要求相差甚远。仅仅开设单项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今后在实验项目的开发中,加紧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实验项目的开发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完善实验项目开发的构想 基于上文分析,笔者认为,今后要使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验项目的开发方面至少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构建多功能的实验项目体系 按照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同要求,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实验项目体系可由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三部分组成。 1.单项实验。前已述及单项实验是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个重要知识点而分别设计的实验。由于这类实验涉及的内容较为简单,特别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开展此类实验尤为方便,为此开设单项实验一方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类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财务模型设计和财务分析的方法,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理财工作的能力。同时,它又为下一阶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开展综合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奠定了基础。鉴于单项实验层次浅,大多又属于验证性实验,因此这类实验一般可随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类实验。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开发好综合实验项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综合实验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实验选材的真实性。即应提倡选用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实用性课题作为综合实验的素材。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案例大多都是根据企业领导者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①。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实战感,才能点燃起学生的创造激情。(2)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即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往往需要借助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利用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实验时,其分析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常用的几类财务比率,还应包括对公司的成长甚至是可持续增长状况、公司的营运资金政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开展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调动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实验过程的开放性。所谓实验过程的开放性是指实验资料中设定的条件、数据在可行的前提下不必规定过于到位。笔者提出这一看法正是基于在现实的管理需求实现中,委托方不可能将需求实现所要走的技术路线及其数据资料全部提供给受托方,因此在设计实验条件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遐想与专业能力的施展空间,否则综合实验难免 将又变成呆板式的书本化训练。当然,“留有缺口”的实验条件势必导致实验结果的多样化,但这恰恰是为学生营造缜密思考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鉴于综合实验需要借助的专业理论知识多、难度大,因此综合实验一般可安排在大部分专业骨干课修完之后单独开设。 3.研究设计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是一种具有理论探索或实用设计型的实验。这种实验不仅应具有综合实验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或具体的设计任务。例如,借助资本市场的数据对现行的几种价值评估模型②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问题。又如,以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理论为指导,以一家或数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增长的财务策略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再如,根据某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客户信用状况及其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为其设计出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方案等等。之所以提出设置研究设计型实验,一方面是想针对学生今后自身的发展规划(即是继续进行理论深造还是着手投入实务管理)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目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普遍空泛而提出的一种改善方案。即设想今后可将研究设计型实验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引导学生在最后的能力培养环节拿出务实、精美的毕业设计。 (二)开发高质量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的开发是实验教学的起点,实验项目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虽然已开设了财务管理实验课,但从总体上看实验的项目质量不高,大多停留在单项实验的水平上。为此,今后要使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有所突破,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创新精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发高质量的实验项目,尤其是开发综合实验项目和研究设计型实验项目是最关键的一环。具体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应明确实验项目的编写要求,即编写的实验项目要体现目的性、真实性和代表性。目的性是指实验的项目应能体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现通过实验所要检验的理论问题;真实性是指实验的选材力争来自企业现实的管理需求或与教师科研工作紧密相关的实用性课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代表性是指实验的项目应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以便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应研究、制定实验项目的选材路径。由于综合性实验项目与设计型实验项目的选材大多来自于企业现实的理财活动,因此如何收集这些素材也就成为实验项目编写中首先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这类实验项目的开发速度,高校一方面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理财实践与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可考虑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由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加盟他们所承揽的商业性理财咨询与服务业务,然后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加工成实验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原有的实验项目不真实、缺乏实战感的问题,同时又培养了一批懂理论、善实践的教师,为今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技术与人才的保障。 3.必须看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既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领域,同时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因此,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教师投身于实验教学的开发与建设。否则,没有相应的政策作支撑,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难免将成为一句空话。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高校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管理不可替代的。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无论在观念上、管理上还是人员素质上仍存在很多不适应,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出现诸多漏洞与弊端。因此,转变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漏洞与弊端 对策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表现在财务方面主要是高校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投资盲目、融资困难、内控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等财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论是对高校企业还是对高校都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筹资办学的积极性,是摆在学校各级领导和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任务。 2 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账实不符 (1)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一是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入账价值、入账时间与实际不符,部分固定资产没有验收入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二是验票不验货。这种做法主要是没有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负责验收。报账时,财务只管发票金额而不管货物验收。三是偏重金额验收,忽视质量验收,使不合格资产被当成合格资产验收入库,国有资产质量难于保证。四是验收时间不及时,特别是货款已付的固定资产,购入了很长时间而不验收入库,或者财务核算时因没有验收部门的固定资产入库单导致漏记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五是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造成固定资产的虚增或虚减,使实物与价值不符。六是对报废固定资产不作报废核销手续,造成账实不符和重复购置。 (2)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缺乏科学性等。 (3)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资产的转移,对该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该缴资金占用费的不缴纳,该收缴的承包费不追缴。这些明知是无偿占用高校的国有资产进行创收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但由于出于对创收产业的扶持目的,高校实行了一些相对优惠的政策,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无形中放在次要位置,分配体制也过多地向小部门、个人倾斜,使投入的资产无法得到补偿。而一旦亏损,则将“包袱”甩给学校,由学校承担,致使国有资产受到侵害。 2.2 资金管理效益较低 (1)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 (2)融资筹资意识较差。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而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如通过银行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及股票融资,利用加快应收款项和推迟应付款项管理进行短期融资等筹资方式很难被管理者接受。 (3)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不同货币资金存放形态及转换以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2.3 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素质较差,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直以来,学校的财务工作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行政财务收支核算,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办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经费也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格局,收支的形式也从初始简单的行政财务收支到目前相对复杂的以部门、以院系为单位的经费收支和经营收支核算,经济核算变化很大。但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没有跟上,忽视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配备,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收支核算上,财务部门在重大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也参与较少,未能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监督作用,导致出现诸多漏洞与弊端。其次是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滥用会计科目,不按正确的会计科目归集核算,造成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信息。 3 方法与对策 3.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由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转化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一个依靠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正在形成。在这样一个由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里,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高校财会人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核算型报账制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在原有的工作职能和范围内注入新的内容。要树立效益理财观,逐步将办学成本与效益挂钩。要研究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等教育工作规律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的开展,财会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方向,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各种形式的办学创收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创收部门树立理财思想,同时也要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方便。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要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筹集办学经费以增强学校办学整体实力。3.2 确立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正确地位 高等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涉及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是这一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高校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校内硬件建设,尽快改善办学条件。而要做到这一切都离不开筹措足够的教育经费。财务管理滞后必然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因此,高校管理必须确立以财务管理为重心,深入进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3 加强科学预算,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预算方法。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在高校内部管理中普及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重新定义高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核定预算,努力做到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必须通过自筹资金予以弥补,进一步形成除政府拨款外,依靠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新格局。 (2)强化高校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高校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使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一是严格审批权限。学校各单位的经费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二是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实行计算机跟踪监控,采取“经费本”控制是实现学校财务预算管理,调动二级单位自觉理财积极性的有效办法。“经费本”办法即根据年初批准的各部门各项目的预算实行电算化管理,对各部门用款实施监控,随时向各院系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做到无经费本或经费本上余额不足不予办理,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审核报销。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配置学校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建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验收和使用管理;二是加强会计核算。学校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分类明细账,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三是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分口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权属统一归学校财务处,实物管理权属及责任为资产管理机构或各使用部门,财务处在价值管理的同时有权监督实物管理部门的实物安全管理;四是固定资产的购进、拍卖、转让,原则上应先经学校办公会议及资产管理机构评估讨论,财务处审核无误报批核准后方可进行;五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每年组织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资产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进行盘点,核对财务账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账是否相符,确保固定资产账的账实相符;六是加强产权管理。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保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转移固定资产使用权一定要履行审批手续并坚持有偿使用,收取占用费。 (5)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配备具有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与监督中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加大改革的力度,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促使高校综合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高教事业,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及选择研究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财务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企业规模的壮大、人才比重的提高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业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投资竞争的加剧,迫使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管理主要的模式类型 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及混合型。 三种管理模式各自具有优劣,不能绝对得将某一模式套用在特定的企业中。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处的行业不同时,其适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同。 ①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一般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筹、投、赢、分的权力集中在管理层,下属部门只具备很小的财权。 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上为财务核算。绝大多数的财务预算、投资角色、资金使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或所有者团队决定。 这种模式的具有统一管理、内部协调、快速反应等优势。而其劣势在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财务风险较大。 ②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散财务管理指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主要运用在超大规模的企业中。 该模式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将财务风险分散到了各部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各部门之间会对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分摊产生矛盾, 各部门投资和分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意识,从而引致部门间的恶性竞争。 ③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中型和分散型的综合,它主要运用在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中。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 在企业整体层面的保有核心的财务管理权限,而将部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 集团财务管理机构对各部门起到协调的作用,其关注点是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而各部门具有一定独立预算、投资和分配的权力,其各项活动需要受到集团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克服前面两种模式的缺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进行部门间协调。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 高度集权、家长式领导,财务管理实为财务核算,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都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上述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运用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了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存在集中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 1.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规模较小、 主营项目传统单一,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或相对低成本的原材料。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的优势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运行简单高效。 所有者或领导者能够将资金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中,对资金预算、使用能够快速决策,同时能够及时得获得财务管理结果的反馈。公司财务人员的作用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以及定期进行财务汇报,而公司的财务风险由所有者承担。其次,对外财务关系简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是商业信用下的借款以及短期银行贷款,几乎不存在其他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另外,家族关系对财务关系影响十分明显。 中小型企业的财权主要集中在所有者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斗争, 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随意性高,企业的业务变迁和资金投向取决去所有者。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市场等投资领域的发展,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民营企业家将大量的实业资金投向这些高风险行业。 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已无法满足企业家们的逐利需求。 这样一来,原本稳定的主营业务被抛弃,企业组织也随之解体,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消失。 2.大中型民营企业中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的规则本身就是不但地优胜劣汰,在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在坚持中创新,在改革中谋求发展。 同时,在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让世界震惊的成就。 而它们的财务管理,也早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财务和会计职能分离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不断迅速发展,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其基本特征和主要优点十分显着,这里就不做赘述。本文重点讲述企业财务管理这一方面。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而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又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若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形势,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运作,造成财务危机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完善和改革,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那么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必然有许多新变化,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将财务与会计的职能进行了分离,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层面,那么企业财务管理在这一变化的背景下,有何进步又有何问题呢?其现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新变化 第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传统财务管理,其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首先,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再生产这四个基本环节,都必定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需有财务提供基本的支持,这是最普通的财务管理的作用,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这一作用随着权责明确这一标准的落实,必将更加深入地影响企业的各项活动。其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为企业从财务这一侧面反映出市场的相关信息,从而给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基础,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避免决策失误。最后,市场经济下,随着各个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在各个产业里大都产生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现象,也就是说现代企业之间并不再只有简单机械的恶性竞争,反而分工合作、双赢共利的情况更加常见,也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也更多地涉及了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些财务工作所涉及的方面都与传统企业制度下简单的财务工作大有不同,财务涉及方面广泛化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目标逐步多元化发展,这是企业财务工作的新变化,也是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于传统财务管理而言,其实质性含义其实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管理系统。具体说来就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或者间接调节,对企业的投资、经营、分配等关键性活动都产生几乎是对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性的巨大影响,这与传统企业制度下财务工作和企业管理相关性较低的状况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在新背景下的一个必须重视的新变化,否则将不能发挥好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运作带来好的转变。 2 新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但现有财务机构设置却因财务人员素质低下严重妨碍着信息化、效率化理财,使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效小,于企业发展并无多大益处。传统企业财务机构由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财务管理而情况堪忧,不仅机构设置混乱,财务管理人员也大多不是严格按照招聘制度而来,却是企业管理者所谓的“自己人”,他们在传统企业制度下确实有值得信赖的地方,但是这些人大多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严重妨碍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现代企业的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必将迅速上升,这是毋庸置疑的,发达国家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企业资产结构便是明例。也就是说,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变得至关重要,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就要求实施资本及其与无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才能适应经济形势,确保企业正常运营。而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较多的是仅涉及有形资产,这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无疑是新的挑战与难题。 第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虽然变得更加宽阔和自由,但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企业财务管理须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格外关注,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对资金的管理,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则要求从中走出来,运用一些现代财务管理的手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迎接挑战,减少蒙受经济损失、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的可能。 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与问题远不止以上所述,但以上却也着实为重点难点之所在。面对这些新变化与新问题,企业必须加快建立起有利于企业成长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也要顺应市场经济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现代企业制度,这个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接下来重点从企业人员、管理机制、核心环节以及技术层面进行研究探讨。 首先,从企业的人员入手。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和能力。有哲人说,要改变行动,就先改变思想。同样的,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极端重要性,然后要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这样企业管理人员才不会受制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甚至受限于企业管理者本身管理能力而使企业的财务人才聘用和培训存在欠缺。另一方面,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改变其传统观念。对财务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胜任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因此,从财务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到考核,都必须有高度的重视和科学的一套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在财务人才和科学机制的协调护航下健康进行,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如此,企业管理者与财务人员,都关注财务管理,懂得财务管理,整个企业才能受益于财务管理,更好地发展壮大。 其次,从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深化改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要严格经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考核和财务分析这一财务管理体系,因而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必将影响整个企业的体制机制。那么如何借助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上的改革,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来看,最迫切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要建立起风险意识。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仅局限于做账、报账等基础的财务工作,没有注意到其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这不符合经济规律和企业 管理理论,也不再适应于现代企业制度,更不再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和风险重重。因此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风险预测与风险应对机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从企业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环节重点改进。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投资管理必须更加谨慎和科学,才能使投资有效、高利,这就需要利用企业财务管理,来充分做好财务分析,以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投资有效性和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收益分配是企业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收益分配,形成良性循环,财务管理必须有所改进,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工资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必须在分配环节上有所改进,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使企业投资有效,收益更多,同时分配合理,激发所有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在科学的制度和高素质人员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将原有的财务系统引入网络中,拓宽财务管理的空间,增强财务管理的时效性,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使企业财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及时了解到市场的一切变动,为企业集资、投资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基础。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来看,利用网络技术,也可创新其管理。管理层可以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及网络信息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目标决策。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可实现资源整合,将网络与财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且开发网络财务软件,实行动态的、实时的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网络,并实现与外部网络的有效链接,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 3 结语 总结全文来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应该从新形势下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入手,抓住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参与和间接调控作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继而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关于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中存在的最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改革、发展及稳定以及和谐农村的构建。因此,如何搞好村级财务管理,采取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确保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是亟待我们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模式 为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让农民休养生息,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暂缓推行,2002年全面推开,2005年取消农业(特产)税。自2005年起浙江省也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意味着广大农村和农民从此步入了“后农业税时代”,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带动了农村各项改革,推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村级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状况和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基层的稳定以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鉴于当前村级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总理(2004)曾明确指出:“要推动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因此,改善农村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规范。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根据目前我国村级的现状,对资金流量大、会计业务量大、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级,应当设置会计机构。但是,一些应设立会计机构的村级,却往往没有设置。有的村级即使设立了会计机构,仅仅是多挂了一块牌子,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会计主管,村秘书兼任会计,出纳会计一人兼,会计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在会计人员的选用上,有的村“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的监督。(2)会计资料不完整,交接手续不规范。由于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所以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会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现象。如收入账没有开具收据或开具白条收据,支出账没有支出发票或是白条发票,出差不填差旅费报销单,银行收付业务没有将相应的凭证如缴款单、支票头、进账单等附后,在村级,白条入账和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经管的会计工作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请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离职。但是,很多村会计离职时,交接手续不健全或没有交接手续,无移交清册和书面材料。(3)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如原始凭证的内容不完善甚至不真实、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账薄设置不健全,除了一本流水账外,无总账、明细账、往来账、财产物资账以及日记账等。 2.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大多数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往往也跟着换届,不能保证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也有的财会人员由村干部兼任,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缺乏会计业务知识,无证上岗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现象严重。 二、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1.制度缺失,农村财务管理机制落后。目前对农村会计的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虽然有些地区在实践中探讨对会计实行聘任制、委派制等措施,对稳定农村会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村会计的任用还是由村主要负责人说了算。 2.约束机制不健全,财务监控的力度不够。财务管理缺乏监督,特别是本村村民的监督。农民缺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部分农民认为这是政府部门、村镇领导的事,采取观望态度,没有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没有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造成财务资金流失。 3.财务管理缺乏保障。尽管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级财务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影响财务制度执行的因素还没有消除,财务管理缺乏保障:首先,村级财务人员素质低,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会计财务处理不规范,没有能力提供一套清晰、完整的村级账;其次,村民与村委之间在财务方面缺乏沟通,使得财务公开得不到有效执行;再次,村民自主监督体系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财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4.理财观念落后。一直以来,从决策层到农村财会人员,都把农村财务管理定位在低层次、低水平的“管财”、“管账”上,理财观念淡薄,理财意识不强,理财行为缺位。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贪污腐败,侵害农民的权利;领导能力差,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造成财务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使用的原因。 三、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1“.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即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政府委托经管站对村集体财务进行记账、代管资金。 2“.村账乡代管”制。既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委托经管站对村集体财务实行统一管理,进行记账,但不代管资金。 3“.村账站审”制。即在保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财务账目由乡镇组织管理审查。 4“.农村会计委派”制。即村级会计统一由乡镇经管站委派,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账目进行管理。 5“.村级会计委托”制。即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全体成员代表大会,经代表大会同意,由村集体与乡镇会计委托服务机构签订委托记账协议,由会计委托机构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记账。 浙江省农村是全面实行会计委托制的省份,它最早成熟于浙江省上虞市等地方。各地在保持其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都对委托制进行补充、改进。据报道,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1430个乡镇、33156个村实行了会计委托制,分别占全省乡镇、街道和村总数的98.3%和98.9%。 四、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纵观上述几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都是各地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各有利弊。但都无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都无法避免乡镇政府滥用职权、过多干预的问题。因此,推行农村会计记账制是一非常有效的方法。 1.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简明、规范、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着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 2.规范账务处理程序。要建立健全财务工作流程规范,所有财务事项都应当按照工作流程规范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受县、乡(镇)农经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 3.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各乡镇应建立村财务代管中心,配备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财务代管中心记账、算账、结账、报表编制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全部实现电算化,提高财务 管理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推进了财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会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推进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 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财会人员要实行培训上岗制度。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定期接受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等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财会人员应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合格后上岗。 5.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所在的县级农经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并结合财务公开工作,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企业改制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工作,组织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 6.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2002年以来,浙江桐庐县合村乡实行了村级财务委托制,建立了村级财务中心,当时全乡19个村的会计业务均委托乡村级财务中心。之后,根据农村财务管理的需求,把财务制延伸到生产组一级,陆续将全乡93个生产组的会计业务先后都移交乡村级财务中心。 首先,实行农村会计记账制,不仅可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轻农民负担,而且可以避免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乡镇政府滥用职权、过多干预的问题。其次,具有法律依据。符合《会计法》要求。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记账管理办法》,又为会计中介机构开展农村记账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最后,具有现实条件。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农业企业、农户和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对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会计服务产生一定的需求。村级会计的核算工作可以按市场规则运行,完全委托给记账机构,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管实现对农村财务的监督。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对当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越来越多,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这一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做好对当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二、当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财务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如,整个项目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不规范,责任不明确等。另外,一旦确定了项目实施市场的总价,则单位就要对其做好对项目分解的工作,这样有利于企业计算分项工程的实施总价及单价,它不仅是包工队伍在签订总包和清包过程中可以依靠的依据。也是对施工对于及机械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依据。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并不好,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体系不完善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时,我们一般都会将对材料供应部门及工程业务部门的控制作为主要成本控制方式,不过,实际的情况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很难利用统计票据把各部门联系起来,更不能够形成一个以财务部作为核心的控制体系。这一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部门很难参与到工程的整个过程里面去,更难以掌握基层施工单位及职能部门的目标成本,而且对于机械的使用、材料用量、施工单位已完成工程量等也很难做到全面的掌握,非常容易导致管理的混乱。 (2)权利分配不合理 高速公路养护的财务管理中,当前还存在着项目经理权利不合理的现象,这主要是权利比较大,而对项目经理的制约却比较少。具体的表现是单位项目出现了各种工程款的代收代付以及进行材料及设备的代购的问题,脱离了我们的控制。 (3)财务控制与工程控制之间出现脱节现象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很多单位都使用了工程完工、一次结算这一方法,容易导致很多已完工的资金不能够快速的进展,使其财务成本相较于工程的实际成本出现严重滞后的情况。另外,对于技术部门和材料管理部门的控制,财务部门也没有发挥出其应用的职能,很多时候,它往往就成为一个事后记账部门,这和我们最常的期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4)核算过程不规范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在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规范下指导进行的,但是,在当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对象存在着和这些规定不符合的情况,导致分项成本严重失真,加大了我们成本控制的难度。 另外,很多单位提供不了比较规范的施工预算,而且很难证明盈余指标的真实及准确。这里的盈余指标主要是在在经过相关测算后,提取完相关比例的管理费之后对外分包的结果。这种做做法属于粗放做法,受到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重,不仅很难适应我们的成本管理需求,而且存在的漏洞比较多,很可能导致虚高接受等问题。 三、针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中问题的策略 面对上文提到的问题,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做好成本控制,一般来说,最有效的策略及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财务管理的意识 伴随着公路养护单位在不断地改革,当前已经形成了公路经营机制,出现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趋势,因此,这些养护单位都会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为目标,进而推进养护单位会计工作的丰富。这种背景下,单位领导更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意识,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提升财务管理意识,树立风险和效益均衡的观念。 (2)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好。随着我国的发展,特别在加入WTO以后,我们的从业人员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身为财务人员,我们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模式等是很难成功的,因此,还要更具新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探索工作。根据笔者的经验,做好以下工作对我们从业人员的素质将产生较大的提升:掌握基础理论、掌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学好外语。尤其是第二点,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掌握好这一技术对于减少工作中的差错,提升我们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3)加强预算管理 一般来说,财务预算都是以单位当年的总体考核目标及支出预算作为依据来确定,主要包括融资预算、投资预算、收支预算以及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等,我们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可以使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具体的工作中,每年在年初的时候,省交通厅及财政厅将会投资方向、养护任务的预测、年度整体预算指标等,然后各个单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本年度财务预算草案的编制,再将其报到上面进行审核。这个过程中,具体的编制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而针对大额对外投资,我们除了做好对已确定财务预算的执行之外,还要把这一预算纳入到预算管理总额之内,另外,对于大额固定资产购建的预决算,其审批权要由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及省交通厅统一掌握。 四、结语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们工作开展的一大因素,针对这种背景,我们要提升财务管理的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并做好预算管理的工作。笔者相信,随着我们在这方面越来越规范,将来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成本控制一定会做的更好.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深入研究财务管理工作 日前,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基础管理上水平”目标任务,深入谋划20__年财务工作,明确20__年市局(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为扎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做精做细会计核算、提升财会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大连烟草“卷烟上水平”。 进一步夯实预算管理软硬件基础,扎实推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做好成本费用标准定额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重点控制易受外部价格因素影响、标准不确定、数量波动较大、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费用,将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做好预算执行分析与评价工作,切实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强化预算硬约束;积极实施预算管理软件,为预算管理上水平搭建先进的信息平台。 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动企业资产管理上水平。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操作,严格落实省级公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产使用管理效率;以行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为契机,切实强化资产动态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强化对多元化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积极参与多元化企业管理审计、落实多元化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多元化经营管理评价工作,加强对所属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监管,促进多元化企业规范运作、效益提升。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提升财务监管工作水平。继续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企业资金内控制度,积极实施行业资金监管软件,进一步提升资金监管水平。 做精做细会计核算,为企业决策提供应有的财务信息支撑。继续在“细”上下功夫,从基础数据录入过程开始细分,为会计核算信息的多口径归集与汇总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财务信息查询、提取效率;从以往单纯使用财务软件完成日常核算的状况,向深入挖掘财务软件功能,加强数据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翔实的数据参考方向转变。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保证,提高财会队伍的履职水平。认真查找在基础管理、体制机制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抓好财务管理自身规范,提升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提升财会人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业务交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继续深入开展财务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会队伍职业素养。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一、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 “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素质的特点之一。素质是社会文化通过个体有意识地反复交错进行的“内化”和“外化”,逐渐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而这种“内化”与“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况且,小学阶段是整个学龄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 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2.“内化”与“外化” 内化和外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学方面的运用。“所谓内化指的是一种过渡,由于这种过渡的结果,对外部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的过程转变为在智慧方面、意识方面进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受了特殊的转化——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够超出外部活动可能性的界限而进一步发展。”素质就是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它显然蕴藏在体内,一旦需要,可以按主体的意志转化为行动。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 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教师在听说读写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鉴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重视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二是前三年(六年制小学)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1850字,目的在于促进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负作用。 最近,接触了一些有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资料,概括起来有如下若干方面:一是评价制度的改革,使评价标准适应素质教育,考试内容体现全面,评价程序趋于民主化;二是教学方法注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教学内容为训练服务,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的核心,是优化内化与外化的进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能力和习惯 听说读写能力属特殊能力的范畴,严格地讲,在小学阶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一般能力的培养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训练而体现的。而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可以这样讲,习惯应该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素质的有关部分。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对促进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中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下面就《灯光》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地进行整合教学。 一、巧妙预设,激发阅读兴趣 如同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那样,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初学《灯光》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华灯初上的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灯光所带来的美丽世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以“六十年前,见到电灯却只是许多人的一个美好梦想”这样的导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灯光》一文的重难点之一是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理解发现这一崇高的人性美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思考题,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独立阅读,再课件显示八至十自然段,集体有针对性地阅读,并以红色醒目地标出重点词语,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汇报交流后,师生合作,反复以不同身份多角度地阅读,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学生明白了郝副营长行动的重大意义,对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三、直观展示,引出精彩生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给了学生理性上的认识,但还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时,用课件呈现郝副营长高举燃烧的书为部队指路的画面,在背景音乐战士的高喊声中,在教师动情的解说中,直观上让学生对郝副营长的牺牲感到遗憾时,更为他那种人格魅力所感染。埋藏在心地的那份激情,那份英雄气概便喷发出来,让他们有了强烈的阅读与说话的欲望。再次的朗读,便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能做到声情并茂了。然后趁热打铁,以“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面对画面中的郝副营长倘露心扉,使情感得以升华,有效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珍惜今天这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资料拓展,延伸语文教学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阅读、理解,文中郝副营长的壮举已让学生感动不已,他的那种献身精神也让学生热血沸腾。这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假设自己处在郝副营长的位置时会怎样做,并联想到更多的“郝副营长”。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其他的英雄人物,这就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了学生的人生。 最后,在《为了谁》音乐伴奏下,让学生将自己对郝副营长的情感以写颁奖词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音乐声中深情地朗读,从而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无尽的思索。 总之,在《灯光》一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的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评语”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巧用评语是一条好的师生交流途径,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巧用评语 增进感情 沟通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业就是一种最好的交流方式,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在对课堂、课外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了巧用评语是一条好的师生交流途径。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巧用评语成为作业批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课堂作业中巧用评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自从教语文以来,我就开始研究语文作业中巧用评语,我从来没有以简单的“优、良、中、差”来衡量我班的学生作业的好坏,而是给学生鼓励的批语。虽然每批一份作业都要用上平时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从中得到了收获,学生明显进步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先从他弟兄俩的习字册入手,当我翻开他的习字册的时候,真实情况是一个好字都挑不到,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还是“硬着头皮”给他圈了一些红圈。然后我认认真真的给他写了这样一些评语“虽然你的字比不上那些写的好的同学,但是我发现你的字也不是别人说的那么差啊,你看,我给你找出这么多写的好的笔画,如果你把每个字的笔画都写的这么漂亮,我相信下次的作业一定会有更多的圈的。”就是这样的几句话,没想到他真的起到了作用,第二次教写字册的时候虽然他的字依旧那么的不好,但是我可以看出来他认真了。我十分高兴,我知道这样的方法见效了,于是我更加认真的研究批语,我又一次给他的批语是“这次你的作业又进步了,你真是一个进步很快的学生,还有潜力可挖呦,一直这样努力,成功属于你”。就这样他的字越来越好了。不只是习字册,其他的作业也进步了。有时候他的作业出现错字,我就给他“说” :“用你明亮的眼睛看准字的写法吧”、“老师相信你能认真改正好,当他的作业质量特差时,我会批上“是不是这次没用心写呢?下次给老师一个惊喜好吗?”等评语向他提示。让他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我平时尽量地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的积极性。如:“这个字写得太漂亮了!”、“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很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你今天的书写很整齐,我喜欢看”等。用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学习的希望。而且也慢慢的和我亲近了。有时候我会在作业上给他写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他今天的表现等等。并不是只局限于对作业的评价,有的时候还会评价他的人品,他所做的事。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作业上缴及时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字也写的比以前漂亮多了。 后来我“偷偷的问”他(批改作业的评语)怎么会有如此的变化,你知道他怎么说吗?他说,他想看到老师表扬他,他想和老师聊天,他盼望着每次发作业,看到老师的评语,哪怕只有一个字“棒”他也高兴。听了孩子的话,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利用给学生批作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有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还不如你在他的作业本上“偷偷的”给他写上几句勉励的话呢。那样他会觉得你在和他说悄悄话,觉得你是他的知心朋友。在语文作业中恰当的使用评语,建起了我与孩子交往的桥梁。 二、课外作业中巧用评语,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除了在课堂作业中我运用这种批改方式与学生增进了感情取得了成功,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评语又成了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在学校,每天和学生的家长联系,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自从我把批改评语运用到了课外作业的批改上,我发现,它又成了我和学生家长沟通的良好工具。 一开始,我给每个孩子的家长发了一张“告家长书”,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家长要看看,签字。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家长不理解也不签字。我也从侧面了解到有些家长觉得每天签字麻烦。面对不签字的家长,我也没有说什么,而是用我的行动去感化他们。一个星期以后,我们班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有家长签字,而且也好像跟我学的,喜欢写几句话。我发现,孩子的作业本成了我和家长沟通的工具了。我们班的段建博,平时家庭作业不认真,我要求家长签字的时候,家长总是生气不签,后来,我在段建博的作业上写到“课堂作业还可以,为什么家庭作业不认真写呢?老师知道你是贪玩,所以这次没认真。下次你一定会注意的。”第二次的家庭作业他家长还是没给他签名,我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写到“作业进步了,相信你妈妈看了也会高兴的。”就这样四次下来,他的家长签名了。然后我又由对学生的评价,改成与家长的“对话”。我在作业上写到“在家长的督促下,你孩子的作业完成的很好”、“你的孩子作业进步了,这与您平时在家的督促是分不开的”、“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作业完成很出色”就是这些简单的评语,让家长感到了老师对他孩子的关心,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让家长时刻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这样,孩子在家,在学校的情况,我和家长就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本子,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深入了解。家庭作业中巧妙的评语,让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近了,为我和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学生信息的桥梁。 实践证明,语文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书写、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调动家长关心支持学生的成长,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园地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语文教学中怎样融合阅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与阅读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结合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做的相关调研,阐述了几种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 融合 阅读方法 研究性学习 教学效果 由于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阅读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很高。“研究性学习”也提上教学日程,它与接受性学习不同,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那么,两者要如何统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找好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即要教好字词句篇,又要培养人文精神、感性灵性。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审美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研究”的天地似乎很大,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研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感悟语文、培养科研意识。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途径很多,由于学生的时间有限,我们尽量提高效率,总结有效的方法,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问题式阅读法 教师可推荐某篇文章给学生,然后再针对文章设计出若干问题,这些问题要有质量,保证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就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就是“有的放矢”,也能抓住重点。通过检查我发现这种阅读方法非常好,“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天桥”。我认为能够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我最大的成功。课改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授人以渔”。 (二)评价式阅读 这种阅读难度较大,就是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词句,结构等给以适当的评价,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在阅读难度不大的文章时使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掌好舵,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百舸争流。 (三)阅读效果的追求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讲究效果,这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在评价中求效果。所谓评价就是给予事物以价值上的判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如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再阅读有很大的好处。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读某篇文章然后就置之不理,学生读完后也不知掌握程度如何,这种不了了之的做法危害很大,会导致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教师认为过多的阅读这些杂书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实施新课改后,这种“只读圣贤书”的思想要改变了,新课改,教师的观念也要改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在阅读中感悟语文 积累丰厚的语文具体材料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这个关键包括两点: 一是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的语文感知经验;二是要下点笨功夫,熟记一定量的语文具体材料,包括字词句篇,形成良好的书面语的个体经验系统。还要学会做资料卡片。 多读多记,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功夫,也是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古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之说,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在启蒙教育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说明了积累语文材料与感性经验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当代大作家巴金曾有一段经验之谈。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必须要求学生牢固地熟记规定量的语文具体材料,就像没有水泥、砖石等材料无法建房一样,不牢固掌握一定量的字词句篇,即语文具体材料,就无法构建语文的大厦。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提到背诵就认为是“死记硬背”不屑一顾。其实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种内蕴不是三两遍阅读就能体味出,也不是一般的讲解分析就能获得。一定要学生反复涵咏乃至背诵,在吟读背诵的过程中,自会受到文章思想情趣的感染与熏陶,其思想修养乃至文笔风格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陶冶和熔铸,当提笔为文时,那些被熔铸了的东西自然会流于笔端。 三、在阅读中培养研究能力 根据实践,不会阅读,或者说阅读能力差,就不可能做研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科学上勤勤恳恳的跟屁虫。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现代的教学需要搞研究,我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了,形势要求我们研究教学。另外,教师要清醒认识,教学研究不是什么难题,我们人人都可以做。有的教师一听说“研究”两个字就害怕,认为有多么神秘,多么高深,或者说,那是研究人员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研究的课题有大的,当然我们可以研究一些小的。有条件的研究课题,没有条件的,可以研究教学中的案例,课堂上的各种现象。宽泛一点讲,只要是与教学有关的,我们都可以研究。观点与态度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好办了。 阅读能力与研究能力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智力发展一脉相通。大量实践表明,广泛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科成绩。“十几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越有劲,就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甚至确定研究专题,用研究的方式学习,水到渠成。 因此,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应从阅读开始。教育家呼吁:“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得越多,你的时间的后备就越多,因为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它们吸引着必修的知识向着人们周围的知识的海洋伸展开去”。在广泛阅读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熟悉了研究的过程,学会了研究的方法,培养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就会发现,研究无处不在,课题无处不在。所以说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定能借助阅读的东风定能破浪前进,帮助学生成长为最优秀的人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形式是静态的,可依据具体内容灵敏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整合 研究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全体协调、相互浸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扬最大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腕浸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能培育学生处置语文学科效果的综合才干。因此,教员在具体教学进程中,一方面,要留意从语文学科或许理想生活中的效果入手,借助这些有实践背景的效果,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味,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看法;另一方面,还应布置一些实际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腕来分析、处置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义务,培育他们的创新看法和创新才干。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肯定趋向 教育技术经过对一切教育资源和教育手腕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应用,以及经过对这些进程的管理来方便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肯定趋向。 在美国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十分普遍: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进程中,运用电脑曾经十分自然地融合其中,构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员教授与自我探求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在一切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普通都装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取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 简直一切学科的课堂教学,都运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员提出效果或布置义务,师生共同停止讨论和探求,并随时运用电脑等工具,展现教学内容,探求知识微妙。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进程可以经过电脑停止演示,实验中取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停止处置。小学的自然课中,学生经过摆弄各种相似游戏性质的玩具,从与玩具衔接的电脑上看到玩具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温度和压力等,让学生在十分有兴味的学习进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这里真正地成为教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扬了很高的成效。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在学校中失掉越来越普遍地运用。运用计算机、运用多媒体、运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求。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形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由于: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展开因材施教,表现教育的公允、民主和全体开展的思想;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表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战略的完成,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自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厚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宽广空间,任学生自在遨游在知识的陆地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从而培育想象、激起想象、鼓舞参与、启示发明、指点实际。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无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员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整合的形式 传统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系统和才干练习 体系,注重教授语法词汇知识,言语教材中收录的大批文字只是作为教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注重发明性思想的培育,注重积聚、感悟和熏陶,注重语文运用才干和语感的培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自主学习、探求。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教学形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效果化。依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员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方式的有价值的效果,并在网络上出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求性学习设置逻辑终点。 2.教学进程探求化。学生自动地获取由教员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取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效果停止自我探求或团体讨论,教员以对等的姿态参与并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进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求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动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育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发明教学内容的才干,让学生育成从网络获取资源的才干和习气。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求只是手腕,教学形式革新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肉体。由于上述的革新,学生的主体位置得以真正确实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协作性失掉发扬,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看法、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格。 这一形式的表现形状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十分注重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异样不可无视,由于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才干。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全体感知和深化思考 ,教员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停止阅读效果的检测,并停止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依照点圆式信息传输途径阅读少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厚灵敏,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途径具有辐射性。教员可提供少量的整理过的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依据需求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停止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经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出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兴趣性、开展的有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争辩赛搬到网上以文字方式来停止,这种短小但是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想不时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想质量。 7.一体化写作:行将阅读和写作无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资料,读后依据自己的选择和思考 停止“吸收+发明”式的写作,使阅读才干、写作才干和信息素养失掉共同提高。 8.听力练习 :汉语也应与外语一样停止听力练习 。学生听取教员或同窗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求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形式是静态的,可依据具体内容灵敏变化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某一节课一定要具有一切环节。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而将传统文化契合到教学中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文章从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措施两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契合;现状 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升华,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是,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合理将其融入其中。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语文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着良好的语文功底,在日后步入社会就会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也会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外,语文教学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但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阅读的并不是语文教材,反而是一些教学常用的辅助资料,如常的教材全解等。同时,一些学生过分注重语文考试,对于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却没有很好地阅读和感悟,最终致使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分割。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契合到其中已经迫在眉睫。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措施 (1)寻找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在对高中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想真正与传统文化契合,教师就一定要立足课本,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以此来寻找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然后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兰亭集序》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所存在的“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一内容,就可以将《论语》中所存在的“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一句话引入进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一内容。这样,不仅使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进而让学生掌握《兰亭集序》的中心思想。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与传统文化契合,教师还需要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兴趣的推动下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进而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鸿门宴》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的影视作品《鸿门宴》,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这样,学生对这一内容就会充满兴趣,从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一下《鸿门宴》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鸿门宴”的由来。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积极进行名著拓展教学,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设计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内容中,其在板块一中就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展示了出来,而这些文章都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教师也可以积极进行名著拓展教学,通过经典名著阅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高中语文和传统文化的契合。例如,教师教学《思想的阳光》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我国古代较为经典的国学作品《论语》《老子》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先贤的思想,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另外,还可以将我国四大名著、二十四史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些对于高中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契合进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意义和实现策略两个方面讨论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小学语文;意义;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具有比较明显的基础性和阶段性,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时期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参与度往往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要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从长远来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本文就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实施策略进行讨论,旨在对参与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的定义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是一件需要学生参与进来的事情,而并非我们长时间理解的那样,教学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相反的,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角,并且每个学生都应参与其中。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理念,它其实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而提出的一种系统的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 1.师生关系进行再思考,致力于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参与式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需要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氛围,这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素质教育是当代教学的方向和诉求,因此,在素质教育之下,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再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整,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参与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比如,一年级课本中的课文其实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内容,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老师在进行课程教授时,如果完全抱着规范行为习惯和课堂纪律的目标和心态进行,那么,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很难为后面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就像一年级上册课本中“口、耳、目”这一课,老师不妨让学生相互观察这几个字,一起讨论是否和身上的口、耳、目相似。这样的办法虽然简单,但相对于静静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作为例子来说明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的构建,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两者的基础作用。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分阶段进行教学具体调整 教学本身就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向着塑造全面、健全的人而努力。语文本身囊括了各种各样关于世界各个方面的内容,很显然,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很难实现语文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对于课堂形式的转变,已经有老师讨论并在教学中进行具体实践了,但是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对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学生的整体发展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用一年级和五年级的语文教学进行说明。一年级入门有古诗《一去二三里》,五年级有《秋思》,两节课的上课形式都可以根据老师的具体上课情况进行,比如带着学生朗读,播放视频、音频等等,这些是完全适用的。但是在这些课堂授课的不同形式中,对于不同年级的孩子,要求他们参与进来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3.实现生活资源教学化,树立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 知识和创造都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本身更是朝着人文关怀这个目标迈进,而语文教学中的作品也在明显或不明显地表达着生活中的某种形态和表征,这都是生活赋予作品的魅力与生命力。学习本身不能离开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中对生活资源的运用,尤其是周边现有的生活资源。这样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消除学生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感,同时拉近课堂上与老师、书本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奠定他们对生活和学习联系的认识。 比如在一年级课本上有“四季”这个内容,老师不妨让学生看看校园里面的景色,让学生自己感受它们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季节。再如,六年级课本上有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这一课,这篇课文笔触细腻而深情,对于母亲离开的伤痛都在作者的笔下被一点点勾勒出来。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是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影响。但如何有效地运用,除了本文提到的一些方面,还有许多的策略有待探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冲击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应用也成为可能。是否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设以学习者、知识、评价为共同体的学习环境框架,使儿童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均得到相应提升,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汉语拼音教学的改变 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首先接触到的是拼音,拼音教学过程是否有趣,是否适合时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拼音教学主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读和写完成教学目标。由于刚入学的学生仅有六岁多,手上的关节和肌肉群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大量的写成了摆在学生面前的最大困难,导致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如何把学生从繁重的“写”的藩篱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能使拼音学习更加有效,成为第一个实验任务。于是我们尝试着把拼音教学和认识I盘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学习拼音时记键盘,在记键盘时学拼音。即在传统的以“读和写”为基本拼音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添加“打拼音字母”“打音节”的教学环节,“打拼音字母”“打音节”为新课程强调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打”的介入,使原有单调的拼音认读方式变得富有灵性,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教学的转变 许多心理学实验和无数教学实践经验都告诉人们:有意义的图形容易识记,无意义的图形难以识记;特征显著的形象容易识记,特征不明显的形象难以识记;差别大的对象容易辨认和记忆,相似对象的辨认和记忆不仅难度大,而且是大脑的沉重负担。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作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不仅与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与所表的音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人为的、随意的、外加的和偶然的联系,而汉字的形不仅表音,而且与义之间有直接的、更深刻的联系。所以,儿童在识记汉字时,其难易自然极为不同。汉字输入既是一种技能,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汉字输入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识字和用字能力以及今后运用计算机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所以刚一接触识字教学,就可借鉴信息技术下拼音教学的经验,把“打字”融入教学之中。通过打字不仅提高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而且加大生字在学生面前的“复现率”。在操作过程中,不仅把打字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家庭作业布置时,也加入“打字”这一作业类型。 三、以博客为平台的阅读教学改革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讲”和“读”为基础的,对于只有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来说,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本上都是通过“口语”显现出来的,即不管是学生提问还是读书、交流都与“口语”表达有直接关系。如何在摄入信息技术的同时,把学生“书面语”表达也发展起来,同时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激励性原则”“多元化评价理念”等,成为研究的重点。经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把“博客”作为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媒介的实验思路。即把课堂教学和学生回帖结合起来,针对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片段,给学生留够充足的“回帖交流”时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以博客为平台的阅读课教学,还给学生提供了随机浏览全班学生帖子的机会,并因网络展示不受时间限制。使得“交流”得到延续,即使是放学后,孩子们依然可以打开电脑阅读或感受其他同学的帖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 四、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改变 与国外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相比,中国汉字在认识和书写方面有一定难度,加之小学生在上学初期只有六七岁,写字能力还比较弱,致使教育同仁一致认为写作训练的最好时期是三年级。其实,国外很多儿童教育研究机构认为,六七岁是孩子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发展期,此年龄段的孩子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想象力丰富.如果在该年龄段开始写作训练,将会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对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提出了“信息技术下的拼音教学”为“信息技术下的识字教学”打基础,“信息技术下的识字教学”又为“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提供准备的实验研究思路,使提前写作成为可能。同时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展的境界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审美教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的美化和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文化素质和培养高尚情操,这是语言学习的本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关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问题;对策 审美能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之一。审美活动是体现学生对美的主观反应、感受、欣赏和评价。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人的审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毋庸置疑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审美能力的认可与重视 目前,一些教师还没有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对于审美的重要性还不明确。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一大障碍。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需要有更多的审美特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需要引入太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小升初阶段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审美教育便被忽视。但事实上,审美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可以更促进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此时引导学生去了解古代人吟诗作赋的深厚的文学和美学素养,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进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去。 (二)缺乏课堂互动,学生积极性欠缺 在教学环境中,审美主体包括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审美对象主要指小学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文本、古诗词等审美材料。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尽管许多语文教师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在良好的教学实践中不能与学生互动。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审美特质注定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或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掌控欲比较强,没有给学生创造跟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导致对文本的审美过程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审美能力培养形式单一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小学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形式单一,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评价与个体发展。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的评价单一,忽略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他们之间相互地欣赏;虽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对于怎样读出感情,读出自己内心感受到的美感,很是迷惑。如果我们让学生进行比赛读、表演读、师生对读、角色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或许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欣赏会更为深刻,不知不觉会提高审美情操,对考试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及作文就不会再感到棘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对策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审美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能力地提高。在教学中,老师及时创造审美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提高自身审美素质,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老师是审美的传播者,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启发,以及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语境下,强调学生的审美主题、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尊重学生,给学生审美的表达和自由,可以让学生大胆审美想象。教师要淡化自己的主导观念,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美感是审美情感和审美知觉的总称,是审美心理的第一要素。审美感可以导致学生心理很情感的变化,时而欢乐,时而悲伤,这些情感色彩在感触学生心灵和改善他们的认知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学教材选了许多名著。有些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美感动人。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掌握,然后从人的内心、情感、真理、启蒙等方面去探究。通过对语言的深刻感知,我们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心灵。 (三)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附有精美的美术插图,这些插图生动、有趣,往往在瞬间的动量和静势中,表现出和谐的自然美,比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视觉想象力,正如叶圣陶所说,“绘画不仅是一种写作教学,更是一种孩子的想象和一种儿童的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和指导性的观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白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白杨傲立风沙的画面,结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配上优美的语句:“在风沙面前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像中流抵拄一样牢不可摧。”这一丰富的节奏诗化的语言,和插图相得益彰,让学生浮想翩翩,仿佛置身沙漠中。然后,老师道出了小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就如同父亲的志向和希望一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学生听后都说要学小白杨,做个好接班人。学生由开始的欣赏变成学习动力,使他们的审美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四)捕捉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典型的形象。应以此为基础,塑造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学会用人性来对待世界。如《囚歌》这首诗中,意境波澜壮阔,表现出了作者宽广的革命情怀和高尚的品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揭示《囚歌》的历史背景,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让学生欣赏到《囚歌》的悲壮美。还以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关键词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品味作者的人格之美。通过审美意识的开展,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诗人的革命情怀和大义凌然的豪情壮志,获得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不断创新的。无论怎么改变教学方法,但始终抓住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的重点是要从多角度捕捉,在语言、语境阅读中,多开启学生审美思维,激发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英语教学中语文教学经验运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人类世界上的语言虽然在句法结构上表现出类型学差异,但是具体到语言学习和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听说读写和翻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就像习得一门外语或二语时,母语会对其习得产生正迁移效应一样,一种语言的教学可以对另一种语言的教学起到借鉴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针对语文教学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今后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英语教学;方法 在彻底批判行为主义语言观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以心智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普遍语法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所谓的普遍语法是指由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具体到语言习得来说,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出生时,大脑中便存在具有生物遗传性的语言习得机制(LAD)。儿童习得语言是语言习得机制和后天语言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按照普遍语法理论,人类语言表层结构的差异是不同参数设置的结果,其底层结构是相同的,从而为儿童或成人习得语言提供了条件。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本文写作的认识论基础。从语言技能来看,对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最终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都是语言教学,那么一种语言教学的经验肯定对另外语言教学有所借鉴。国内的语文教学历史悠久,形成了比较丰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些方法尝试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帮助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此为条件,以在中国期刊网络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核心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尚待拓展的研究方向。 1 . 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回顾 1 . 1 语文教学方法或思维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从搜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多论文着重于探讨语文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英语教学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发挥或者语文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借鉴等等。之所以称它们为理论探讨,是因为这部分文献资料大多只经验性地强调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但是缺乏必要的数据或实证研究支撑。比如:李倚梅指出可以将语文教学中包括朗读、默写和交流运用等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于英语教学,并提出加强课文的语篇分析、结构梳理;引导学生从词句、修辞和意境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优美以及注重通过朗读和背诵促进英语知识的积累等三点启示(李倚梅,2011:50-51)。周辉则提倡运用语文教学的方法开展英语教育,具体包括:通过不断的阅读增强英语语感、通过模仿强化英语正确发音以及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展学生眼界等(周辉,2013:69)。潘正芹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名篇佳作;改变英语学习的基本途径,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消化所学英语知识;以及降低语法学习程度,强调语块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潘正芹,2014:29-30)。陈有和洪文静则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强调语言输入为立足点,提出勤读辞典,记忆单词例句;广泛读听,寻找表达方式;勤于模仿,吸收他人长处;勇于讲述,克服自卑心理;设置情景,进行自我对话;以及回译译文,学习表达思想等六条促进知识内化的英语学习策略(陈有、洪文静,2014:3-4)。 1 . 2 语文教学方法或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对于上一部分所涉及到的纯理论探讨或经验介绍,这部分研究文献则是关注将语文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到英语教学的某一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包含了将语文教学方法应用于英语教育中的阅读、口语和写作等技能培养方面。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韦祖安讨论了如何将语文教学渗透到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他指出,用语文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方式以及实现有效的课堂补充等(韦祖安,2014:78-79)。王康妮则探讨了语文阅读技巧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指出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确定阅读文体,根据其特征展开阅读;合理安排阅读步骤,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提高视读速度;对于优秀的文章可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培养语感;以及加强对阅读文章整体情感的把握,提高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六条通过运用语文阅读技巧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王康妮,2015:84-85)。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蔡燕探讨了英语口语教学中语文教学应用的价值。她在阐述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语文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比如,以语文教学为基础选择英语信息输入材料、选择信息输出模式和进行英语口语实践等(蔡燕,2014:74-75)。程红霞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为着眼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探讨了如何将语文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能力(程红霞,2014:74)。李树刚对语文阅读与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比较,通过总结两种语言阅读教学的异同点,旨在发现一些具有潜在借鉴意义的东西(李树刚,2014:79)。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朱晓丹指出英语写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面临诸多瓶颈,而借鉴语文作文的写作方式来指导英语写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和创造性的努力。接着,作者以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具体探讨了如何借鉴语文作文写作方式指导英语写作(朱晓丹,2014:77)。 此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献搜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探讨诵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或作用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多达几十篇。诵读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手段,其在语言学习方面行之有效的特点已被绝大多数研究者和教师认可,并且也能自觉地践行于英语教学中。比如秦小雅和李红梅以分析背诵和默写的语言输入模式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为基点,按照语言实验的常规流程,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一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学期的分组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背诵和默写的语言输入模式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功效(秦小雅、李红梅,2013)。此外,董卫、付黎旭(2003),戴祯琼、丁言仁(2010),丁言仁、戚焱(2001)等均探讨了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2 .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纵观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将语文教学经验应用于英语教学已开始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且相关经验或技巧手段也被尝试应用于相应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方面,经验总结多,实证研究严重不足。从目前发表的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论文偏重理论阐述,而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成果的研究者往往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自己平时教学中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反思性总结。当然,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该做的。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缺乏实证数据支撑的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因此而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在这个方面今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拓展当前的研究:在研究语文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时,可先期就语文与英语教学的特定方面进行相关性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选取更多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已成为可能,样本选取得越多,研究结果会更具普遍性;加强纵向研究力度,比如可以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对某些特定研究对象进行纵向的跟踪调查,以确定经验或方法的借鉴效果。 另外,偏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涵盖的面比较广,文化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笔者在此仅以文化传播为例进行说明。培养合格英语学习者不只是促进其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发展,也不只是让其对英语文化侃侃而谈。我们认为,合格的英语学习者必须首先通晓中国文化,并且能够熟练地用目的语(英语)讲解出来。学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它的文化,这句话一点儿也不为过。所以尝试将语文教学经验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也就意味着广大英语教师要关注如何能够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这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英语教师的责任。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新时期中专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中专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尤其是语文学习,更是兴趣薄弱,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素|教育的背景下,怎样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是中专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新时期;中专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受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中专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语文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目的,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一条适合中专学生语文教学发展的改革之路。本文针对中专语文教学现状,简要探讨了中专语文教学对策。 1 新时期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1 语文教学大纲缺乏统一标准,语文教学倍受“冷落” 中专语文教学不同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教科书是统一的,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也都一致。而中专语文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专业语文教学大纲也不一致。对于中专生应学习哪些语文知识,人们说法不一。这也是中专语文教材五花八门、教学内容不一致的主要因素。一些学校在编写自己语文教材时,强调结合专业特点,而有些学校则认为需要制定通用的教学大纲。另外,中学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中专学校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初级技术人才,使其将来能够胜任本行业一线工作。所以,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学校的领导者,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将文化课看作是次要地位,一些中专学校比较重视各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教学经费主要用在学术研讨会,技能比赛、实训课程等方面,觉得进入中专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可有可无,导致使语文教学倍受“冷落”。 1.2 教学内容随意性强,不注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中专学生已经没有了升学压力,应试教育逐步淡化。再加上中专学校比较看重各专业技能训练,对中专语文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可供参照的培养目标。许多教师认为,中专生本来文化水平就比较低,在学校只要学会本专业课程,能够解决就业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语文知识。这种思想倾向,导致一些教师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授课时的随心所欲,没有重点任意发挥想象,不注意教学内容,只要学生爱听,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授课内容没有深度,而且还缺乏教学原则,口若悬河,教学没有重点,语文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中等专业的学生,许多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进入中专以后,不少学生更是劲头锐减,对文化课的学习更是应付了事。尤其是作文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在中学时候已经学过作文,写作文随手就可以划拉几句,所以,进入中专以后,更是不愿动脑,怕写作文,觉得自己已经再无需认真练习,导致写作能力普遍下降。在作文写作中,不仅字迹潦草,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而且标点符号用的也不恰当,表述欠准确。中专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相对薄弱,再加上中专生生活宽松,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注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很难提升。 2 中专语文教学对策 2.1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头脑中只有教材意识,强调的是标准答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应付考试,不注重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提高中专语文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大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意识。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的心理回归以往的学生生活,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己构建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中专语文教学要取得效果,课前的教学设想非常关键。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还好构建适合中专学生发展的教学框架,重新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专语文教学效果。 2.2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创设出“善教”“乐学”的课堂 由于语文课程比较贴近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善教”,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乐学”。这样,才有利于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善教”要求教师自身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过硬,语文功底比较深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懂得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重 点、难点。能够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获得知识的熏陶。“乐学”就是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参与,积极思考,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努力学习,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2.3 实施人文教育,激起学生的兴趣 中专语文教学,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把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升华自身体验,尽情的发挥自我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解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时候,让学生们深刻反思,怎样把握自己的美好时光,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在讲解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引导学生们仔细体会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唤起学生微妙的人生感悟,使之能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唤起对美好自然的追求情感。总之,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立志向上的文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能够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赏析,以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激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2.4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过语文教学,促进中等专业人才质量的提升。中等专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时时刻刻更新教育观念。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能够根据教学发展需求,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站在新视角运用新思路,展开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在新时期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教师可以在宏观上把握课程进度,凭自己的学识、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有效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3 结语 在新的时期里,中专语文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学大纲不合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创设出“善教”“乐学”的课堂,同时,实施人文教育,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社经济的发展,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学生经历多年的语文学习,但语文核心素养依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实践操作能力差,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发展的窘境,教师需要及时予以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全程改革;研究;探索 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积极解析、研究,进行了诸多教育尝试,但却没有及时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思想机制。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有教师提出了全程改革的思想:将语文课程教学分为教材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实践模块,并将各模块整合为一体,有效实现“完整统一、三个时期、六个阶段”的教学需求。 一、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 当前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是依据“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展开的教学整合、全过程的改革探究活动。它致力于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守旧的学习评价方式,转变守旧教学说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整合高中语文教学模块,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尽最大限度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教学过程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此项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亲自感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解析。从教学成效与教育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更加关注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不仅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具备可行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全程改革的核心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从时间这一层面进行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主要指将高中教育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学期为主要划分点,整合设计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教育评价为主要切入点,以教育改革为发展重点,积极开展全方位改革,促使高中语文教学得到全程改革。从内容上进行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主要是指课程教学素材的变化,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大致划分为四个模块:教材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实践模块,借助对以上四个模块的整合,从根本上实现教育 改革。 二、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高一、高二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一,自主选取时期。高中生可以依据自我的学习需求与兴趣选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小说、报刊、传记等,即便是积极性的武侠玄幻小说也是可以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其二,引导教育时期。为了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自主推荐,在推荐书籍过程中,简单讲述书的内容,并介绍书的读法,引导学生自主拟定阅读大纲或者是阅读计划。(2)学习小组成员间互荐,实践活动的主题叫做“推荐的快乐”,在学生分享书籍后,教师需要及时召开书籍交流会,帮助学生整理阅读情况。(3)牢牢把握教材内容,随着课堂教材的教学进度,细致进行分类,有效指导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4)针对性阅读。随着阅读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交流会,在简述自己阅读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也可以讲述自己的感性心得。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举办阅读批判大会,以会议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想法,由其他学生为陪审一同鉴赏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翻演成戏剧、小品,站在事件主人公的角度解析问题,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意识。 (二)结合“读与写”,注重读后反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按照学年制进行划分指导,高一时期主要是使用套路进行阅读写作模仿,利用仿写积累学生的文学基础;高二时期,教师需要将发展眼光放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与自主性写作上,尤其注意学生立意、作文格局、语言使用等方面的教育训练。从高中生作文能力的强化这一视角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解析问题,不断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不知如何正确使用语言进行写作的问题,教师需要基于这一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侧重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于高三时期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侧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规划复习计划,以网状知识体系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教研。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全程改革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有效提升了自我信息收集和选取能力,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根本上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徐竹,女,1984年7月生,江西宜春人,现工作于江西省宜春中学,任高中语文组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教一级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设氛围,优化课堂 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影像等于一体,在教学中灵活应用,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知识。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最多再加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长期这种模式,致使教学枯燥,甚至一些学生感觉乏味而失去了学习的d趣。但是,多媒体教学利用声、图、文并茂的手段,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使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了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如,在课文《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现狐狸骗取乌鸦肉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就很形象了,这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论从感官视觉兴趣方面,还是理解句子方面,其作用都不言而喻。当然,课堂效果也就远远超过了平常的教学。 三、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延伸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知识 古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也是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占了一定比例。然而,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整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课堂情境,再现古人情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是有效学习和理解整首诗的基础。诗人通过作诗来抒发情感,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语言文字中。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交替等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了栩栩如生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正体会到诗人作诗时的心境,更能有效地理解该篇诗文。 古诗文教学中知识扩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环境,为他们提供可以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如学习资源库或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平台、多功能课件等。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四、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课程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也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相互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也并非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仍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只有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作为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素养,掌握制作课件必需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效益,求得最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江苏]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影视资源已进入小学课堂,受到了部分教师的青睐。影视资源能够打破教材的一些局限,对于场景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知识层次和视野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际运用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影视资源;整合;问题;对策 运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是时展的产物,能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深挖教材的相关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对于文字和知识的认知和敏感程度还不够,而影视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模式有其积极的一面,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和规避的,例如如何保证学生在教师进行分析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影视资源该有的作用等。这就需要对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观看影视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目前,很多小学生接触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超级英雄系列,恢弘广大的场景以及精致完美的特效带给了他们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文章的欣赏以及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敏感程度有限,这就需要借助影视资源的直观和视觉体验来进行辅助教学[1]。影视作品能够动态地呈现故事或者构建场景,生动且形象,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对于诸葛亮的机智以及借箭的恢弘场面如果仅仅通过教材来进行分析和构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果播放一段《草船借箭》的影视资料,学生就能对漫天的箭雨有深刻的印象,以及对诸葛亮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的运筹帷幄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这对于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教材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就比较简单了。 (二)补充教材的空白,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所以在教学课文时只能截取某一部分来进行赏析和品味,这就造成了文章前后的空白,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片面[2]。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只是通过教材中的描述知道东西比较珍贵,被侵略者烧杀抢掠了。这样的描写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有点过于书面化和苍白。如果这时插入一段《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真实还原圆明园原有的状态,园子金碧辉煌,摆满了奇珍异宝,这时珍宝被侵略者抢劫一空,带不走的就被破坏和毁灭了。这样的场景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对教材中对圆明园的描述的印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之情。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问题 (一)教师对使用影视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性不够 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愿意用影视资源来辅助进行课堂教学,认为这种方式只会吸引学生在影视资源的欣赏上,对于教学的进程以及知识的理解没有太大作用。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述和分析,学生进行记录和提问,然后结束一节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被动的,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很难对语文课堂提起兴趣[3]。目前,教师不愿意使用影视资源并不是少数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二)教师投入力度较小,收集影视资源不具备针对性 目前,即使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作用也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收集影视资源的过程中投入精力和时间比较少,认为让学生欣赏一些影视资料就是为了缓解一些压力,为学生提供一些娱乐,对教学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4]。所以在收集影视资料时,教师往往不够有针对性,只要内容相关的资源就保存和制作,或者是其他教师已经制作过的就拿过来用,没有通过与教材对比就直接使用。这就造成这些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不相吻合。 (三)教师没能对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价值和意义,也花了时间和心思来筛选影视素材,但是与课堂的结合比较差,教学效果和质量一直不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不能够合理分配讲解和观赏影视资源的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播放影视资源的时间过短,而教师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不能够充分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如果播放影视资源的时间较长,那么教师就不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剖析,同样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造成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料整合度不高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进行记录和提问。在新课改后虽然有进步和改变,但是这种观念仍然是主流思维,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利用影视资源来与语文教学进行辅助和整合,这是观念上的不认可。 (二)教师自身的限制性 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影视教学培训,对于在课堂中运用影视资源只能会其意,实际选取的影视资源与课本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达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是操作方式上的问题。 (三)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差 教师要想更充分地实现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就要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配合。学生在课前就将相关内容预习好,做到熟悉相关教材,同时记录问题,在观看影视资源的时候,可以就某一点问题进行记录,在观看后向教师提出,方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主动进行预习,在课堂中就要先熟悉教材,再观看影视资源,那么交流探讨的时间就会变少甚至没有。 四、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师思想的教育 教师要进行观念的转变,重视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这就要对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教育,这主要由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指导教师来进行。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在筛选和准备相关的影视资源素材时,教师才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影视资源。 (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 在课堂中,没有学生的配合,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就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一定的熟悉和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问题,方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方便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5]。如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某教师提前对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解决一些生字、词语的问题,借助一些参考资料来对文章进行分析。上课时,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就播放了黄河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记录了黄河从最初的澎湃和宏伟到现在的断流、泥沙淤积等变化,使得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了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黄河造成的改变,同时使得学生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播放完后,教师就黄河的变化要求大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结合教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就充分发挥了影视资源与语文课堂整合的作用。 (三)运用影视资源及时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及时温习一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比较贪玩,投入到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这也是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用影视资源可以对一些知识进行温习,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可以进行拓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某教师在讲授完《慈母情深》后,向学生提问了一些问题,发现学生回答的效果不太好,就对知识进行了一次回顾和温习。同时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母亲》的影视资料,记录了一位全职妈妈一天的生活状态,早起送孩子上学,回家以后打扫家务,中午做饭洗碗,晚上做饭拖地休息等场景,观看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表示对于这些场景很熟悉,但是从来没有留心过,自己的母亲真的很不容易。教师借此安排了一次描写母亲的写作作业。在这种安排下,学生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温习,又在写作中有话可写,使得写作不会出现胡编乱造、感情空洞等问题,为接下来的写作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将语文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未来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重视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e极转变自身观念,在筛选和运用影视资源时应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结合教材内容实际来进行,使得相关的影视资源不与教材脱节。学生也应该在课前就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交流。总之,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要在这个过程中规避一些问题,使得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乡镇本科毕业企业管理论文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而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员工素质。企业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制度如何能够得以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的效果如何,除了必要的企业体制机制来维系外,还是要靠员工的素质作为基础性保障。由此看来,现代企业员工素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员工素质问题是现代企业实行以人为本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此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企业员工素质构成情况,认真分析员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和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必备基本素质,并深入探讨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调查的意义在于在社会普遍倡导的低碳转型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深入研究怎样建立一种适宜的企业管理体制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得员工素质现状完全能够适应企业转型的基本要求,这对于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前企业员工素质结构能否推动企业产业调整进行仔细调查和深入研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调查的对象及范围 本次调查我们是以张家港市飞浪泵阀有限公司为目标,在公司管理人员和车间技术人员、车间普通员工中展开。具体调查对象拟定为企业高层一人,企业中层、普通员工按照实有数量20%的比例进行抽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素质状况,我们将调查对象根据年龄、职务、学历、阅历等差异进行了细致划分,调查范围确定在企业办公室和车间两个区域。 三、调查的方法 调查分为询问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企业基本情况我们采取询问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方法进行核实,询问方式在我们首先确定了调查问题的基础上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对员工素质情况调查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员工素质展开,选择与员工素质发展和提升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统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从提炼企业员工素质现状上,分析现代企业发展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深入思考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四、调查对象概况及调查内容 为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和工作阅历的员工有个全面细致地调查,我们将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尽量扩大,并抽查具有代表性的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车间员工,年龄在20岁——55岁之间,学历包括初中以上的本科、专科和高中毕业生。工作经历在2年——20年不等。调查内容不但包括企业生产规模、员工结构构成、生产技术情况、生产设备使用状况和产品研发等项内容,同时也包括对公司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生产环境的看法和对自身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工作态度、工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五、调查分析 企业情况概述:经对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了解到企业大致情况是,飞浪泵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万元,现有员工202人,中层干部6人,后勤人员(包括车间主任在内24人),本科毕业职工3人,大专毕业职工15人,专业技术人员30名。中层干部年收入在5万左右,职工年收入在3-4万左右。企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对材料配有齐全的检测设备,水力性能配有国家B级电脑测试台,具有年生产2000台泵,各种材质合金钢铸件1500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化工耐腐蚀泵各种耐腐蚀合金铸件专业生产企业,企业通过ISO9001:2000认证,合金材料通过德国莱茵公司PED、AD2000认证。发放问卷情况:经对企业人员的组成结构分析,我们调查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1人,中层管理人员2人和员工39人,其中包括大专以上学历者4人,技术人员6人。发放调查问卷45份,收回42份,有效调查问卷42份。调查结果综述:经飞浪泵阀有限公司员工素质调查统计结果分析,企业员工对企业了解上比较片面,对企业发展目标的了解只局限于管理人员,有83%的员工不知道企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近40%的员工对企业文化没有认识,对企业信誉和外部形象普遍认同,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员工达到72%。员工对企业生产管理环境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合理化建议采纳情况有40%的员工认为较差,对上下级沟通情况普遍认为一般或较好,工作精神和适应企业心理上绝大部分员工认为很好。员工对自身评价上74%觉得工作上没有明确目标或计划,普遍认为要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认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适应企业目前所需,半数以上员工没有具体提升自身素质的规划。对于员工素质和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上,对企业评优活动参与度不高,普遍认为员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一般,88%的员工认为企业对员工素质的专业化培训程度较差。调查结果分析:经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发展与员工素质提升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是思想教育弱化导致员工对提高素质的意识不高。从员工对企业情况的了解来看,只是通过企业所表现的外部形象上加以直观的判断,只对企业形象有了概括性地了解,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只有极少数中高层管理人员知道,可见企业文化宣传和员工思想教育没有与企业发展现状同步,因此导致员工在个人目标规划和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上缺乏计划性,没有确定自身素质提高的长远目标和方向,进而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不强。其次是培训机制欠缺导致员工对提高素质的途径狭窄。企业由于一味地注重生产和效益,对员工素质培训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的支撑。因此,绝大多数的员工认为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素质培训和教育的平台,没有接受素质培训所必须的机会和过程,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生产工作中,根本没有持续提高素质的时间和条件。 六、对策及建议 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持续提高员工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的现代企业,在员工素质的要求上逐渐向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上发展。员工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综合分析现代企业用工现状,现代企业员工要想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必须具备这样几点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 衡量员工素质多从“德能勤绩”上进行综合考核,将思想品德指标列在首位,这是每一个企业评价员工的基本要素。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只有首先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才能够真正融入企业团队、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来。才能够形成企业生产合力,营造出和谐的企业生产经营氛围。员工的思想素质直接决定了员工能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而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则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员工才能够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按时保质完成本职工作,齐心合力维护企业经营利益,进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2.专业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只有具备充足的专业力量,才能够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在抢占市场份额中获得经济效益,完成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员工的专业素质也是保障企业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和树立企业市场形象的重要武器。现代企业要实现长足经营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并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战略经营上,都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作为支撑。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企业管理专业的素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保障企业有序经营和持续发展。反之,如果不具备企业运营所需的专业素质,势必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设备利用率低、高耗而事故频发等影响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 3.创新素质。 创新是现代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手段和策略,现代企业需要员工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因为只有具备这种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技术革新、生产设备、产品升级等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使得企业在自主经营和引进高科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攀升。创新不同于蛮干,它是在理智思索前提下的大胆探索,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够使得员工从自身上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方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继而实现自身的突破。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大胆开拓中抢占先机、把握时机,才能使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现代企业管理倡导“以人为本”,人才是促动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根本,而人的根本说到底就是素质问题。由此看来,员工素质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企业发展又会反过来促动员工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没有员工素质作为前提的企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企业发展作为前提的员工素质便是无本之末。 七、四项员工素质提升和人才开发原则 1.广开门路纳才。 企业要积极走进各类高级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参加各种人才对话招聘活动,通过签订育才、引才协议,解决了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问题。同时通过经济合作、设立人才网站等多种渠道招引人才。 2.多元培训育才。 要建立并完善企业三级培训管理体系,建立起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与自我开发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开发系统,采取各种人才开发方式组建内部培训机构,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培育企业人才,为人才的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3.营造环境留才。 要深入推行“以感情、事业、待遇、文化留人”的留才策略,通过领导定期慰问、建立职工之家、办好员工食堂、组织周末活动及文娱大奖赛、文体比赛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做到以感情留人;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使人才有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一种“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做到以事业留人;不断改革薪酬制度,实行带薪休假,推行全员参保,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做到以待遇留人;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文化留人。 4.完善机制用才。 要坚持“贤者居上,智者居侧,能者居中,功者居前”的用人原则,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机构能设能撤,收入能高能低”的“四能”用人机制。通过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绩效考评、教育培训、轮岗锻炼等制度的实施,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用才环境和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与使用体系。通过这样的企业人才开发战略,走出员工素质和企业发展实现互补双赢的创新经营之路。现代企业发展与员工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来增加活力和动力,而员工素质更需要企业发展作为后盾和支撑。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电子商务毕业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影响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从1997年电子商务出现在中国大陆以来,就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着。现在的媒体,无论是报纸、电视、杂志或是网络几乎很难看到没有关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报道。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已经搞得像模像样了,IBM的电子商务收入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Intel今年的电子商务收入将达到150亿美元;Ebay1999年9月营业额为6000万美元。这是一场信息产业革命,我们可以看到这场革命给商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工作地点改变了;工作的方式改变了;只要你愿意,信息就可以共享,而且可以向全球所有的人来;可以提高各公司在全球竞争的能力。于是,人们更是宣称着:“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但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带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变化。 王选教授曾经说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阶段,技术专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到了高速发展时期,没有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绝对不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必然会改变我们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无论电子商务将来的走向如何,至少它在管理上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进入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不仅仅改变着人类信息传输和交流的方式,其深远意义更在于它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产业经济模式正在动摇、重组和消失,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正在崛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创造财富》一书的作者莱斯特把网络经济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据统计,1999年因特网给美国经济注入30l0亿元的产值,并使120万人就业。因特网17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接近于汽车工业一百年所创造的价值。 电子商务是指买卖双方利用现代开放的互联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在由工业社会的产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手段和措施。它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桥梁,是企业由传统经济跨入网络经济的必由之路,因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管理的影响是直接、深刻和全方位的。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1、市场模式 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将促使经济由迂回经济向直接经济过渡。即由以依靠中间物、分离生产与消费、浪费资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向依靠网络、使生产与消费直接见面,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网络经济过渡。其实质就是减少中间费用、库存和流动资金,使生产“直达”消费。如果买卖双方都上了电脑网络,那么从电脑上可以行样品、谈价格、签合同、付价款。 2、商业结构 传统商业存在的全部基础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商场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中间的桥梁。商场是物质流(货物)和信息流(价格)汇聚的中枢。在工业经济中,离开了传统商业作中介,生产和消费就会既不方便又缺乏效率。但在网络经济下,商场存在的根本理由被动摇了。越来越多的厂家拥有了自己的网上主页,大量地产品信息和价格信息。中介业将大批消亡,新兴产业将产生和兴起。 3、行业结构 电子商务对行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服务为主的新行业产生。如网络交易中心、电子商场、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公司、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等。他们的人员构成有几个特点:年轻化、高素质、跨学科、跨专业,且大都是工商管理、金融财经、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综合人才。(2)跨国管理成为现实。由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使得大规模的跨国组织、跨地区的商业活动成为可能。一些著名的零售业纷纷扩大营业范围和规模,组织跨地区、跨国界的商业活动,以降低成本和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大的连锁巨商如西尔斯、麦当劳、沃尔玛等,都在网络上创立了自己的虚拟商店,调整传统的商业结构和布局,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的影响,使企业的整个生存环境产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整体战略和策略上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所以,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 1.组织结构 电子商务给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它打破了传统职能部门依赖于分工与协作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而形成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在电子商务的构架里,除了市场部与销售部和客户打交道外,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与客户频繁接触。原有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界限被打破,重新组合成了一个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组。这个组直接与市场接轨,并以市场的最终效果来衡量流程的组织状况。企业间的业务单元不再是封闭似的金字塔式层次结构,而是网络状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使业务单元广开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资源,增加利润,减少摩擦。 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无边界的新型企业——虚拟企业。它打破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的一切界限,把现有资源组合成为一种超越时空、利用电子手段传输信息的经营实体。虚拟企业可以是企业内部几个要素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要素组合。其管理由原来的相互控制转向相互支持,由监视转向激励,由命令转向指导。 2.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构架下,企业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到双向的“多对多”转换,信息无需经过中间环节就可以到达沟通的双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这种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叫“第五代模式”,这是21世纪的管理模式——信息模式。信息模式下的企业管理有三个主要特点: (1)企业内部构造了内部网(intranet)、数据库。所有的业务单元可以通过内部网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组织结构分布化和网络化。 (2)中间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直接信息,他们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使整个组织架构趋向扁平化。 (3)企业管理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换。电子商务的推行,使企业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单一决策下的许多缺点(官僚主义、低效率、结构僵化、沟通壁垒),都在多中心的组织模式下消失了。企业决策由跨部门、跨职能的多功能型的组织单元来制定。这种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共当责任、共享利益的决策过程,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决策能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 3.生产经营 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首先,电子商务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结果是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费用的1/10。其次,电子商务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企业可以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通用电器发言人说:自从采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后,公司的采购费用降了30%(人工成本降低了20%,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0%)。 (2)减少企业库存。IBM个人系统集团从1996年开始应用电子商务高级计划系统。通过该系统,生产商可以准确地依据销售商的需求来生产,这样就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使库存总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3)缩短企业的生产周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快速地调研市场,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开发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收到产品的市场反馈,随时对开发中的产品再改良;第三,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产品。 (4)增加企业交易机会。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的限制。企业必须连续不断地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不间断地运作给企业增添了许多交易机会。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会计毕业民营企业管理审计应用基础 会计毕业论文 强化内部审计是所有成长型民营企业家的当务之急,成功的民营企业已不满足于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内容,管理审计发挥着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基础前提包括,明确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及特殊的技术方法。 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内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范围、审计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家终于确立了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加企业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为绩效,它来自于过程。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断的链条,只有健康、高速运转,过程才能确保创造绩效。而过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职能,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介入管理又不参与管理,事实上很难严格做到。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医院里的专职外科门诊大夫,仅限于验病开方,不兼卖药品和参与手术开刀,以发现风险和转移风险为己任。内部审计找准切入点和摆正这个位置有三个必要条件应同时具备。第一,高度独立的体制。最适合国情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企业的董事长领导,特点是确保独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内部审计机构应确保有能力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第三,能够实现审计目标——增加效益,提高机构工作效率。 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较大且具杂乱感。这是由企业高层高度信任或直接授权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常规审计很难进入规范化审计程序,企业高层也不关心你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只问结果。这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但就管理审计而言,没有明确的审计对象和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条件,搞管理审计很难操作。一方面很难跳出常规财务审计的圈子,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很难开创新局面。因此开展管理审计必须解决以下审计环境问题。 1、管理审计面对的是各级职业经理人,其优秀素质的集中表现是较强的管理意识和较高的工作效率。主观上理解、关心、支持内部审计的时间成本不会过高,工作沟通、配合、减少和解决矛盾都能在一个平台上顺利进行。 2、经营目标和考核认证标准明确。民营企业在经营上具有灵活性。这是因为市场影响企业的生存决定的,在企业内部无论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人、总经理、总裁都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详尽的考核认证办法。但是,这种目标和考核认证之间有没有冲突,考核是否独立、严格进行,有无共同利益在里面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是解决企业高层最关心问题的最好途径。 3、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不断得到修正。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因企业文化和发展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都能围绕企业效益来制定。但最容易被职业经理人“遗忘”也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内控制度均缺乏“违约条款”或制度轻描淡写没有责任承担者,不具操作性,出了问题或矛盾找不到文字上的东西,往往找不到责任人。这说明制度本身有问题。这是民营企业家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就是没有压力,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机构的工作效率。那么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根链条是否健全,有无死节、坏节、环节链是否有隐患和风险仅靠企业家一人是顾及不到的,靠各“环节”汇报仍存在报喜不报忧之嫌。管理审计的介入就不同了,因为内部审计与运营无直接利益关系,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以及从各种调度会、协调会、总经理办公会、总裁办公会、董事会议上反映出来的各种矛盾、冲突、脱节、扯皮等负面信息均能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盲区和盲点。个别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不作为暴露无疑。 4、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职工的凝聚力,内容包括生存观、责任感、归宿感、诚信和企业发展理念。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老板,其次是能从内心彻底认同该企业文化的合格的称职的具备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以诚信为前提的充分授权激发出创新的动力,使各级职业经理人时刻铭记民营企业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职业经理人要想在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付出对企业忠诚的代价。 5、要有科学的内部审计标准。管理审计实现最终目的的途径是通过独立的评价活动来完成的。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要制定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标准。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审计标准、有效生产成本审计标准、资金预算审计标准、应收账款审计标准、特殊风险审计标准、部门尽责程度审计标准等。 计划、实施与报告 管理审计必须制定计划。审计计划应尽可能编制详细。经高层批准的审计计划是来自民营企业的最高指示,应该全部 落实。 1、突出重点。管理审计计划编制前应尽力争取企业高层,尤其是董事长本人明确(或暗示)的重点风险领域,并将之列为重点对象,切忌自作主张确定非必要重点,即浪费审计资源又劳而无功。 2、明确目标。就是施实管理审计要达到什么目的?审计报告要揭示和反映问题的原因及责任是什么?目标必须具体,不能似是而非。 3、确定工作范围。管理审计范围的确定要看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或企业高层所要求的审查深度来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审计对象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已有的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重要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怎样? (2)财务和经营管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3)对重点审计对象的考核评价、兑现利益是哪个部门进行的?有无利益关系或职责关联相容关系? (4)经营者(或项目)的责任经济目标是否完成,薪资、奖惩是否按规定执行。 实施审计。实施审计的过程就是内部审计机构代表企业所有者对审计对象就审目标进行测试、评估、认证的过程。 报告结果。民营企业管理审计报告最好直接报告给董事长,因为民营企业(非上市公司)90%以上股权或资本都是董事长直接或间接所有。如果董事长认为有必要让董事会或总裁办公会重视这份报告,可建议董事长已批转报告的方式周知或举行小范围审计听证会。管理审计报告的格式不宜统一。根据审计计划或高层指派就某一项目或某一部门进行审计,报告的重点是明确肯定或明确否定审计对象的风险。突出效益、效率影响,明确原因和责任承担者,并从内部审计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审计意见。 审计标准与技术方法 由于内部管理审计建立起来的审计标准不同,其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效益标准和效率标准的建立是民营企业从职业经理人量化了的任务指标和部门职责两大平台所构成,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管理审计的介入就是通过独特的方法向企业高层提供独立的客观保证,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并提高机构运作的效率。 管理审计的标准和技术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采购成本的审计标准 1、采购计划标准。从内部审计掌握的信息资源中,审查目标期内的采购计划总成本是否超过产业公司目标期的生产计划期内总成本,生产计划总成本是否超过营销公司同期销售目标所需成本。根据各品种的单位成本逐一审核并加权计算采购总成本,扣减有效库存后编制当期必购物资计划和采购预算即可作为管理审计的标准。 2、比价标准。民营企业确定供货商是同过比质比价来进行的。比价会议应该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在会议决议上签字负责。报价、比价过程一般在互联网或各自局域网上进行。原则为随行就市同质优价,老客户与新客户机会均等一视同仁。供货合同必须报内部审计部门就采购数量、价格、结算办法、付款方式和违约条款等内容进行审核通过方可盖章生效。 3、无效库存标准。所有采购物料均设立库存时限和不合格物料追究制度。库存超限或不合格物料一律视为无效库存,计算损失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承担者。实行责任上划,连带追究制度,即下级责任上级主管负责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上级承担责任后追究连带责任是其职权范围内的事。 4、调整计划标准。市场决定企业生存,民营企业的经营政策有不确定性特点,对审计标准的及时调整必须加强。平衡和解决经营政策变化与内控目标的矛盾关键在于决策信息系统的快速反馈。管理审计要凭借总裁会议、董事会决议信息将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和审计标准,以免提供非有效信息,人为制造矛盾。 二、有效成本审计标准。民营企业发展到集团化阶段,随着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一般情况下,大批量的订单生产基本上都形成了标准成本定额,为管理审计解剖生产成本提供了基础。管理审计认为生产成本应区分为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大批量生产产品开工的第一天。综合部门就知道批量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人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这为管理审计的介入创造了切入点和审计标准。批量产品全部完工或控制期末应产出未产生(废品损失)的原因、数额就是审计对象,是什么原因?应明确到班组、个人;产出来的产品经检验为不合格不能销售的产品也必须明确责任;已产出的合格产品在成品库超限存放占用资金的原因是什么,哪个部门或哪个责任人对此应承担责任必须明确。问题的原因要区分主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必须处罚。客观原因的背后是否存在职责不清,内控制度衔接有问题,部门之间扯皮等情况。比如设备出了问题应该找出是动力部门问题还是车间操作问 题还是维修部门的问题。责任无法落实的,要将损失量化后视同非有效成本上划到连带部门的共同上级管理责任人,并由其承担责任。 三、资金预算审计标准。民营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板的私人资本,因此实行资金预算制度非常重要。 1、资金预算必须经企业有权批准人的批准方能执行。 2、经批准了的预算收入是否按规定及时到位,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谁应对此负责。 3、经批准了的预算支出在资金上是否有数量上的保证,资金调拨环节是否畅通,是否存在预算批准了,而资金到不了位影响生产、经营运转的问题,什么原因,内控制度本身有无漏动,谁应负责任。 4、超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的批准人是谁?有无追加预算的审批手续或最高层授权,内控制度是否还应明确。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标准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在民营企业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对所有应收账款设立限额和限时制度。比如对同一经销商所欠货款超过发货总额的10%到合同期满不能划回,或单笔应收账款超过45天不能收回即应视为“坏帐”进行风险管理。凡是进入“坏帐”程序的应收账款不能计算经营业绩并与提成、奖励脱钩,已发放的奖金、提成均应追回。超过发货总额30%超过60天仍不能划回的应收账款记入营销公司期间费用落实责任。 五、尽责程度的审计标准 民营企业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即诚信和能力。管理审计对各职能部门或其负责人尽责程度的评估认证是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进行的,其主要形式是设立评估项目打分进行。 1、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工作讲实效,服从上级并正确向上级报告,精通业务内容,熟练掌握职务要点,正确领会上级指示并全面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2、能力。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岗位创新能力。 3、责任感。任务有排期、工作有计划,预测过失的可能性,并有预防对策,有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知错必改。 4、全局观念,不以我为中心,突出部门协调,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了市场。 5、忠诚。对企业忠诚,知恩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共存亡。 职能部门尽责程度的评估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应与人事、监察部门共同进行。重点是那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没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部门,民营企业提倡在职须尽责,无功就是过,尽责程度达不到要求的部门负责人必将被淘汰。 六、特殊风险审计标准。民营企业许多领域的行动都存在多种可能的结果,其未来的财务后果是不肯定的,这就是风险。管理审计关注的风险应包括对外项目投资回报率偏低;现金净流量达不到预期值;证券投资负收益或亏损;重要合同漏洞;诉讼失贩;经营者(总经理或总裁)不能履行职责;目标利润实现不了;决策失误等。民营企业特殊风险一般来源于高层决策,实施特殊风险评估、认证的前提是企业最高层或董事长本人对内部审计的高度信任才具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没有直接授权不要全面介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 在高校的诸多教学环节之中,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上表现得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估。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招收人数众多、未来就业方向广阔的专业,其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将会影响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就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他们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 社会需求是引导高校设立具体科目的主要动力。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正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管理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企业的综合性能力,以此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型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多年学习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毕业设计正是考验他们水准的重要关卡。然而,由于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完全体现出他们的所学所知,故高校需要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诱因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选题不当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举例来说,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某个事业单位,或者某个商业组织,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创作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思想认识有误区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学校的错误管理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一学年是毕业生最为忙碌的一学年,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不足,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2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教学改革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面对着各种竞争,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也会接触更加频繁,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应用型人才,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适应,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举例说来,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3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作者:郝倩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心得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怎样能够提升在高职院校当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水平,并且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互契合是亟待解决且非常重要的一个难题,因此就工商企业管理的毕业专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入手,探究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环节,以期对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更加完善的创新模拟,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实现在高职院校当中进行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创作所具备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还有创新性等不同的方面。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心得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型、应用型、专业型的人才是在我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工商管理学专业则是一门具备非常高度的实践性的学科,它对于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教学具备更加强烈的实用性要求,而这种特性也正是对教学需要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中心,并且将培养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作为主要的特色。对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自然要求也比较高,我国教育部门也对此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不过,在对各个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选题过分宽泛,价值感薄弱,而校方对毕业设计进行考核的时候也不够严谨,导致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阶段成为了一个例行的环节,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的安排上也不够合理等。 1急需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整合 通常,一篇水平较高的毕业论文或者是一项比较优秀的毕业设计需要经历从选题以及对资料和信息展开收集、制定设计/书写方案、初步完成、修改直到最终成型的各个阶段,其有效时间最多要花费两个月甚至以上,而且在此期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以及精力。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在毕业设计制作的时间段大多都和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以及应聘工作的时间相重叠,所以学生花费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或者是精力不够等情况出现,不能满足其对时间以及精力的需求,直接导致学生的论文以及设计仓促成型,甚至抄袭泛滥,不能达到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的目的。想要解决这样的现状,急需对毕业论文教学的环节进行适当的整合,将整体的时间分散开来,把论文写作以及设计同课堂教学的过程相结合,在入学之后的第二个学年就开始展开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诸如选择题材、设计方向、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等,把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具体的思路为:第一,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构想来在本专业的范围当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或者设计的大概方向;第二,在主要的方向确定好之后,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专业指导,协助学生们进行材料的收集和阅读,并且初步制定论文的题目或者是设计的题材,在这里我们以主要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为例说明:学生们可以在已经收集并充分地了解了相关资料之后,综合自身比较熟悉且了解的内容来制定出论文的题目,例如《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在保证资料已经被充分地参阅之后,尝试制定论文的提纲,由指导教师来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题目以及大致提纲。 2急需对毕业论文选题以及毕业设计题材进行规范 总的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普遍选题范围过大,在毕业设计上则比较泛泛而谈,缺乏比较完整的实用价值。毕业论文的恰当选题以及毕业设计的实用性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后毕业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上一个全面的、新的高度,把毕业实践以及实际的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当前大部分高校当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及毕业设计的题材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并且设置了试点,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初期的选题基础之上,将毕业之后的实习单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还是将上文当中的《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主要的案例分析,对于这一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习单位———该地区某国有食品销售单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该题目扩展成“论我国某食品销售单位与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在这个题目当中“某食品销售单位”即学生的实习单位。借助这样的一个举措,在第二学年就基本上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一关键词在我国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当中分别具备差异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收集和充分了解,不但体现出了毕业论文选题所具备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在第三学年开始的时候,学生结合了自己在实习单位的所见所学,还有当前的社会情况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全面性的分析以及整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国内外差异”这一关键点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以及更深层的探究,这一过程能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节省下很多前期准备的时间以及精力。除此之外,借助把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与学生进行实习的单位实情相结合的“东风”,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毕业论文选题做到充分的个性化以及自主化,即便学生们在撰写或者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比较大的方向一致性,但是在文章的实际内容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现内容重复以及大篇幅的雷同;最后,与论文撰写以及设计的前期阶段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进行企业实习工作,充分地利用在学校当中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制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这不但能够让学生们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共同培养,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当中的理论基础部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在生产和管理方面比较常见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让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能够实现一定的实用性。 3急需对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制作的模式进行创新 各大高职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所以,进行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强调实际教学的成果是否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就这一点来考虑,可以说在高职院校的毕业考核当中进行毕业设计会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现状。所谓毕业设计,主要面对的是理工科方向的专业就不同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条件来进行的一些产品、工艺以及方法、实验方面的设计,通常情况下能够直接在生产实践当中进行应用,不过理工科方向和文科方向、经济类方向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可以直接将理工科方向的毕业设计进行直接的照搬,特别是照搬到文科方向以及经济类方向更是不可取的,所以,对文科方向以及经济类方向的毕业论文———特别是高职院校当中的毕业论文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所具备的独特教学功能,重点对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着重培养,需要首先对毕业论文具体的内容进行模式上的创新。通常毕业设计/论文这种做法不是非常单纯的毕业论文,当然也不是非常单纯的毕业设计,这种模式不但需要强调能够做出可以直接被企业所使用的东西,比方说一个完整的广告、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一个理想的绩效评估措施或者薪酬的设计方案等,甚至一个系统软件或者是制度、规范体系等都可以,同时它还必须强调出具体的设计过程,也就是在指出了企业现状、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说明以及表明理论依据,最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观念等,构成整个论文的主体内容。最后,需要要求学生将整个设计方案的最终成果附在论文成品的最后,将其设为附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不但实现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以及运用,同时还能够体现出毕业设计的成果是直接可以被企业拿来使用的。 4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需要环绕在论文质量的提升这一中心内容上,通过分时间段实践以及规范化选择题材,还有对写作以及设计的模式进行创新作为主要的基本点,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强化管理,以此来带动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提升上一个新的高度,让它们能够真正地起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水平进行考核检验的效果,切实地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实际作用。 作者:郝倩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会计在企业管理的地位与思考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完整、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企业管理将变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并巩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顶工作。随着国际投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及内容来看,各项准则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但是,在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地被记录。事实上,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如控制者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记账制提供的信息质量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但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意识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以至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领导。 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约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的约束等几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约束;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会计信息差异的影响来说,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诚信度差等方面,当然会计职业道德匮乏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不正之风和党政人员腐败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规范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增大。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 (1)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还不够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2)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机构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企业中表现好的、技术全面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职,从而因为岗位的变动,影响到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一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不按规矩办,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在是非方面,不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会计工作,就没有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具有复杂的内容,它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等。它涵盖企业人财物、供产销每个方面。这些内容,错综复杂,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则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这是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配劳动,以节约劳动时间。要科学地管理经济,就必须要进行经济核算,而经济核算的中心是会计核算。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分工和协作更细,更复杂,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广,因此,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各种有关数据和资料,才有可能组织企业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对社会生产进行反映和控制,做出科学预测,以指导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越来越重要。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目的。会计监督是加强企业法规、制度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会计工作更具有政策性和科学性。 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企业长远目标的引导、约束、规范下进行。而企业的各项决策,又绝大部分直接地或间接地落实在会计工作中。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和完善会计工作,强化会计部门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三、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中的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荣誉,并且还会实现各个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而反映出来的。会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对企业的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但促使企业决策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当前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和欠债能力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风险的大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决策者在企业运行的很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好最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必要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一些相关依据。 四、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会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经理们的事,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管理之中,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报账、记账,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第一个知情者和监督人,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通过预算、比较价格、信用管理、指标对比等,会计无不履行着监督的职能,无不参与于企业管理之中。 会计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并采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专门方法,然而会计其服务对象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过控制与监督有限地参与管理外,更多是为企业相关管理服务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并非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全面、真实、及时与可比,还要求对此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有用,则除自己能读懂外,还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员、相关利益者都要能读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他管理者能从会计提供的信息中读到其所需的相关管理信息,只有这样,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够更方便的读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还通过预算、监督、参与决策等,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来使用,作为履行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自己应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职责。 五、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会计体系由五个分支组成:(1)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3)成本会计,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确定存货价值及计算损益,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中的基础信息。(4)税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依据税法计提税金,订立税务规划。(5)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会计体系的客观性和安全性。 这些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中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会计信息的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六、会计主管是企业领导的左膀右臂 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依靠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每个单位都要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经济建设,必然与社会发生多方面的联系或多种形式的经济往来,这些经济关系需要会计主管人员来处理。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每个单位都要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尤为重要,需要会计主管人员认真细致地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等理财之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广泛,要求更加规范,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对企业决策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决策者就不得不借助于会计主管的工作和帮助。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应该坚决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决策者服务,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持续地发展。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电子商务毕业论文-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从1997年电子商务出现在中国大陆以来,就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着。现在的媒体,无论是报纸、电视、杂志或是网络几乎很难看到没有关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报道。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已经搞得像模像样了,IBM的电子商务收入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Intel今年的电子商务收入将达到150亿美元;Ebay1999年9月营业额为6000万美元。这是一场信息产业革命,我们可以看到这场革命给商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工作地点改变了;工作的方式改变了;只要你愿意,信息就可以共享,而且可以向全球所有的人来;可以提高各公司在全球竞争的能力。于是,人们更是宣称着:“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但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带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变化。 王选教授曾经说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阶段,技术专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到了高速发展时期,没有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绝对不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必然会改变我们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无论电子商务将来的走向如何,至少它在管理上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进入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不仅仅改变着人类信息传输和交流的方式,其深远意义更在于它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产业经济模式正在动摇、重组和消失,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正在崛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创造财富》一书的作者莱斯特把网络经济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据统计,1999年因特网给美国经济注入30l0亿元的产值,并使120万人就业。因特网17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接近于汽车工业一百年所创造的价值。 电子商务是指买卖双方利用现代开放的互联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在由工业社会的产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手段和措施。它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桥梁,是企业由传统经济跨入网络经济的必由之路,因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管理的影响是直接、深刻和全方位的。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1、市场模式 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将促使经济由迂回经济向直接经济过渡。即由以依靠中间物、分离生产与消费、浪费资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向依靠网络、使生产与消费直接见面,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网络经济过渡。其实质就是减少中间费用、库存和流动资金,使生产“直达”消费。如果买卖双方都上了电脑网络,那么从电脑上可以行样品、谈价格、签合同、付价款。 2、商业结构 传统商业存在的全部基础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商场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中间的桥梁。商场是物质流(货物)和信息流(价格)汇聚的中枢。在工业经济中,离开了传统商业作中介,生产和消费就会既不方便又缺乏效率。但在网络经济下,商场存在的根本理由被动摇了。越来越多的厂家拥有了自己的网上主页,大量地产品信息和价格信息。中介业将大批消亡,新兴产业将产生和兴起。 3、行业结构 电子商务对行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服务为主的新行业产生。如网络交易中心、电子商场、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公司、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等。他们的人员构成有几个特点:年轻化、高素质、跨学科、跨专业,且大都是工商管理、金融财经、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综合人才。(2)跨国管理成为现实。由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使得大规模的跨国组织、跨地区的商业活动成为可能。一些著名的零售业纷纷扩大营业范围和规模,组织跨地区、跨国界的商业活动,以降低成本和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大的连锁巨商如西尔斯、麦当劳、沃尔玛等,都在网络上创立了自己的虚拟商店,调整传统的商业结构和布局,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的影响,使企业的整个生存环境产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整体战略和策略上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所以,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 1.组织结构 电子商务给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它打破了传统职能部门依赖于分工与协作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而形成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在电子商务的构架里,除了市场部与销售部和客户打交道外,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与客户频繁接触。原有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界限被打破,重新组合成了一个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组。这个组直接与市场接轨,并以市场的最终效果来衡量流程的组织状况。企业间的业务单元不再是封闭似的金字塔式层次结构,而是网络状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使业务单元广开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资源,增加利润,减少摩擦。 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无边界的新型企业——虚拟企业。它打破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的一切界限,把现有资源组合成为一种超越时空、利用电子手段传输信息的经营实体。虚拟企业可以是企业内部几个要素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要素组合。其管理由原来的相互控制转向相互支持,由监视转向激励,由命令转向指导。 2.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构架下,企业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到双向的“多对多”转换,信息无需经过中间环节就可以到达沟通的双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这种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叫“第五代模式”,这是21世纪的管理模式——信息模式。信息模式下的企业管理有三个主要特点: (1)企业内部构造了内部网(intranet)、数据库。所有的业务单元可以通过内部网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组织结构分布化和网络化。 (2)中间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直接信息,他们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使整个组织架构趋向扁平化。 (3)企业管理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换。电子商务的推行,使企业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单一决策下的许多缺点(官僚主义、低效率、结构僵化、沟通壁垒),都在多中心的组织模式下消失了。企业决策由跨部门、跨职能的多功能型的组织单元来制定。这种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共当责任、共享利益的决策过程,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决策能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 3.生产经营 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首先,电子商务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结果是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费用的1/10。其次,电子商务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企业可以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通用电器发言人说:自从采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后,公司的采购费用降了30%(人工成本降低了20%,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0%)。 (2)减少企业库存。IBM个人系统集团从1996年开始应用电子商务高级计划系统。通过该系统,生产商可以准确地依据销售商的需求来生产,这样就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使库存总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3)缩短企业的生产周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快速地调研市场,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开发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收到产品的市场反馈,随时对开发中的产品再改良;第三,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产品。 (4)增加企业交易机会。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的限制。企业必须连续不断地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不间断地运作给企业增添了许多交易机会。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论民营企业管理审计的应用基础 强化内部审计是所有成长型民营企业家的当务之急,成功的民营企业已不满足于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内容,管理审计发挥着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基础前提包括,明确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及特殊的技术方法。 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内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范围、审计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家终于确立了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加企业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为绩效,它来自于过程。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断的链条,只有健康、高速运转,过程才能确保创造绩效。而过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职能,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介入管理又不参与管理,事实上很难严格做到。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医院里的专职外科门诊大夫,仅限于验病开方,不兼卖药品和参与手术开刀,以发现风险和转移风险为己任。内部审计找准切入点和摆正这个位置有三个必要条件应同时具备。第一,高度独立的体制。最适合国情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企业的董事长领导,特点是确保独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内部审计机构应确保有能力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第三,能够实现审计目标——增加效益,提高机构工作效率。 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较大且具杂乱感。这是由企业高层高度信任或直接授权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常规审计很难进入规范化审计程序,企业高层也不关心你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只问结果。这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但就管理审计而言,没有明确的审计对象和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条件,搞管理审计很难操作。一方面很难跳出常规财务审计的圈子,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很难开创新局面。因此开展管理审计必须解决以下审计环境问题。 1、管理审计面对的是各级职业经理人,其优秀素质的集中表现是较强的管理意识和较高的工作效率。主观上理解、关心、支持内部审计的时间成本不会过高,工作沟通、配合、减少和解决矛盾都能在一个平台上顺利进行。 2、经营目标和考核认证标准明确。民营企业在经营上具有灵活性。这是因为市场影响企业的生存决定的,在企业内部无论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人、总经理、总裁都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详尽的考核认证办法。但是,这种目标和考核认证之间有没有冲突,考核是否独立、严格进行,有无共同利益在里面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是解决企业高层最关心问题的最好途径。 3、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不断得到修正。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因企业文化和发展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都能围绕企业效益来制定。但最容易被职业经理人“遗忘”也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内控制度均缺乏“违约条款”或制度轻描淡写没有责任承担者,不具操作性,出了问题或矛盾找不到文字上的东西,往往找不到责任人。这说明制度本身有问题。这是民营企业家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就是没有压力,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机构的工作效率。那么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根链条是否健全,有无死节、坏节、环节链是否有隐患和风险仅靠企业家一人是顾及不到的,靠各“环节”汇报仍存在报喜不报忧之嫌。管理审计的介入就不同了,因为内部审计与运营无直接利益关系,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以及从各种调度会、协调会、总经理办公会、总裁办公会、董事会议上反映出来的各种矛盾、冲突、脱节、扯皮等负面信息均能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盲区和盲点。个别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不作为暴露无疑。 4、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职工的凝聚力,内容包括生存观、责任感、归宿感、诚信和企业发展理念。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老板,其次是能从内心彻底认同该企业文化的合格的称职的具备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以诚信为前提的充分授权激发出创新的动力,使各级职业经理人时刻铭记民营企业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职业经理人要想在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付出对企业忠诚的代价。 5、要有科学的内部审计标准。管理审计实现最终目的的途径是通过独立的评价活动来完成的。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要制定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标准。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审计标准、有效生产成本审计标准、资金预算审计标准、应收账款审计标准、特殊风险审计标准、部门尽责程度审计标准等。 计划、实施与报告 管理审计必须制定计划。审计计划应尽可能编制详细。经高层批准的审计计划是来自民营企业的最高指示,应该全部 落实。 1、突出重点。管理审计计划编制前应尽力争取企业高层,尤其是董事长本人明确(或暗示)的重点风险领域,并将之列为重点对象,切忌自作主张确定非必要重点,即浪费审计资源又劳而无功。 2、明确目标。就是施实管理审计要达到什么目的?审计报告要揭示和反映问题的原因及责任是什么?目标必须具体,不能似是而非。 3、确定工作范围。管理审计范围的确定要看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或企业高层所要求的审查深度来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审计对象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已有的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重要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怎样? (2)财务和经营管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3)对重点审计对象的考核评价、兑现利益是哪个部门进行的?有无利益关系或职责关联相容关系? (4)经营者(或项目)的责任经济目标是否完成,薪资、奖惩是否按规定执行。 实施审计。实施审计的过程就是内部审计机构代表企业所有者对审计对象就审目标进行测试、评估、认证的过程。 报告结果。民营企业管理审计报告最好直接报告给董事长,因为民营企业(非上市公司)90%以上股权或资本都是董事长直接或间接所有。如果董事长认为有必要让董事会或总裁办公会重视这份报告,可建议董事长已批转报告的方式周知或举行小范围审计听证会。管理审计报告的格式不宜统一。根据审计计划或高层指派就某一项目或某一部门进行审计,报告的重点是明确肯定或明确否定审计对象的风险。突出效益、效率影响,明确原因和责任承担者,并从内部审计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审计意见。 审计标准与技术方法 由于内部管理审计建立起来的审计标准不同,其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效益标准和效率标准的建立是民营企业从职业经理人量化了的任务指标和部门职责两大平台所构成,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管理审计的介入就是通过独特的方法向企业高层提供独立的客观保证,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并提高机构运作的效率。 管理审计的标准和技术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采购成本的审计标准 1、采购计划标准。从内部审计掌握的信息资源中,审查目标期内的采购计划总成本是否超过产业公司目标期的生产计划期内总成本,生产计划总成本是否超过营销公司同期销售目标所需成本。根据各品种的单位成本逐一审核并加权计算采购总成本,扣减有效库存后编制当期必购物资计划和采购预算即可作为管理审计的标准。 2、比价标准。民营企业确定供货商是同过比质比价来进行的。比价会议应该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在会议决议上签字负责。报价、比价过程一般在互联网或各自局域网上进行。原则为随行就市同质优价,老客户与新客户机会均等一视同仁。供货合同必须报内部审计部门就采购数量、价格、结算办法、付款方式和违约条款等内容进行审核通过方可盖章生效。 3、无效库存标准。所有采购物料均设立库存时限和不合格物料追究制度。库存超限或不合格物料一律视为无效库存,计算损失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承担者。实行责任上划,连带追究制度,即下级责任上级主管负责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上级承担责任后追究连带责任是其职权范围内的事。 4、调整计划标准。市场决定企业生存,民营企业的经营政策有不确定性特点,对审计标准的及时调整必须加强。平衡和解决经营政策变化与内控目标的矛盾关键在于决策信息系统的快速反馈。管理审计要凭借总裁会议、董事会决议信息将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和审计标准,以免提供非有效信息,人为制造矛盾。 二、有效成本审计标准。民营企业发展到集团化阶段,随着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一般情况下,大批量的订单生产基本上都形成了标准成本定额,为管理审计解剖生产成本提供了基础。管理审计认为生产成本应区分为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大批量生产产品开工的第一天。综合部门就知道批量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人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这为管理审计的介入创造了切入点和审计标准。批量产品全部完工或控制期末应产出未产生(废品损失)的原因、数额就是审计对象,是什么原因?应明确到班组、个人;产出来的产品经检验为不合格不能销售的产品也必须明确责任;已产出的合格产品在成品库超限存放占用资金的原因是什么,哪个部门或哪个责任人对此应承担责任必须明确。问题的原因要区分主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必须处罚。客观原因的背后是否存在职责不清,内控制度衔接有问题,部门之间扯皮等情况。比如设备出了问题应该找出是动力部门问题还是车间操作问 题还是维修部门的问题。责任无法落实的,要将损失量化后视同非有效成本上划到连带部门的共同上级管理责任人,并由其承担责任。 三、资金预算审计标准。民营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板的私人资本,因此实行资金预算制度非常重要。 1、资金预算必须经企业有权批准人的批准方能执行。 2、经批准了的预算收入是否按规定及时到位,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谁应对此负责。 3、经批准了的预算支出在资金上是否有数量上的保证,资金调拨环节是否畅通,是否存在预算批准了,而资金到不了位影响生产、经营运转的问题,什么原因,内控制度本身有无漏动,谁应负责任。 4、超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的批准人是谁?有无追加预算的审批手续或最高层授权,内控制度是否还应明确。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标准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在民营企业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对所有应收账款设立限额和限时制度。比如对同一经销商所欠货款超过发货总额的10%到合同期满不能划回,或单笔应收账款超过45天不能收回即应视为“坏帐”进行风险管理。凡是进入“坏帐”程序的应收账款不能计算经营业绩并与提成、奖励脱钩,已发放的奖金、提成均应追回。超过发货总额30%超过60天仍不能划回的应收账款记入营销公司期间费用落实责任。 五、尽责程度的审计标准 民营企业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即诚信和能力。管理审计对各职能部门或其负责人尽责程度的评估认证是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进行的,其主要形式是设立评估项目打分进行。 1、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工作讲实效,服从上级并正确向上级报告,精通业务内容,熟练掌握职务要点,正确领会上级指示并全面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2、能力。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岗位创新能力。 3、责任感。任务有排期、工作有计划,预测过失的可能性,并有预防对策,有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知错必改。 4、全局观念,不以我为中心,突出部门协调,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了市场。 5、忠诚。对企业忠诚,知恩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共存亡。 职能部门尽责程度的评估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应与人事、监察部门共同进行。重点是那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没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部门,民营企业提倡在职须尽责,无功就是过,尽责程度达不到要求的部门负责人必将被淘汰。 六、特殊风险审计标准。民营企业许多领域的行动都存在多种可能的结果,其未来的财务后果是不肯定的,这就是风险。管理审计关注的风险应包括对外项目投资回报率偏低;现金净流量达不到预期值;证券投资负收益或亏损;重要合同漏洞;诉讼失贩;经营者(总经理或总裁)不能履行职责;目标利润实现不了;决策失误等。民营企业特殊风险一般来源于高层决策,实施特殊风险评估、认证的前提是企业最高层或董事长本人对内部审计的高度信任才具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没有直接授权不要全面介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指导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心得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怎样能够提升在高职院校当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水平,并且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互契合是亟待解决且非常重要的一个难题,因此就工商企业管理的毕业专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入手,探究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环节,以期对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更加完善的创新模拟,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实现在高职院校当中进行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创作所具备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还有创新性等不同的方面。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心得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型、应用型、专业型的人才是在我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工商管理学专业则是一门具备非常高度的实践性的学科,它对于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教学具备更加强烈的实用性要求,而这种特性也正是对教学需要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中心,并且将培养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作为主要的特色。对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自然要求也比较高,我国教育部门也对此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不过,在对各个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选题过分宽泛,价值感薄弱,而校方对毕业设计进行考核的时候也不够严谨,导致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阶段成为了一个例行的环节,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的安排上也不够合理等。 1 急需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整合 通常,一篇水平较高的毕业论文或者是一项比较优秀的毕业设计需要经历从选题以及对资料和信息展开收集、制定设计/书写方案、初步完成、修改直到最终成型的各个阶段,其有效时间最多要花费两个月甚至以上,而且在此期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以及精力。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在毕业设计制作的时间段大多都和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以及应聘工作的时间相重叠,所以学生花费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或者是精力不够等情况出现,不能满足其对时间以及精力的需求,直接导致学生的论文以及设计仓促成型,甚至抄袭泛滥,不能达到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的目的。 想要解决这样的现状,急需对毕业论文教学的环节进行适当的整合,将整体的时间分散开来,把论文写作以及设计同课堂教学的过程相结合,在入学之后的第二个学年就开始展开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诸如选择题材、设计方向、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等,把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具体的思路为:第一,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构想来在本专业的范围当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或者设计的大概方向;第二,在主要的方向确定好之后,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专业指导,协助学生们进行材料的收集和阅读,并且初步制定论文的题目或者是设计的题材,在这里我们以主要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为例说明:学生们可以在已经收集并充分地了解了相关资料之后,综合自身比较熟悉且了解的内容来制定出论文的题目,例如《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在保证资料已经被充分地参阅之后,尝试制定论文的提纲,由指导教师来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题目以及大致提纲。 2 急需对毕业论文选题以及毕业设计题材进行规范 总的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普遍选题范围过大,在毕业设计上则比较泛泛而谈,缺乏比较完整的实用价值。毕业论文的恰当选题以及毕业设计的实用性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后毕业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上一个全面的、新的高度,把毕业实践以及实际的企业生产结合起来。 当前大部分高校当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及毕业设计的题材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并且设置了试点,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初期的选题基础之上,将毕业之后的实习单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还是将上文当中的《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主要的案例分析,对于这一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习单位――该地区某国有食品销售单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该题目扩展成“论我国某食品销售单位与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在这个题目当中“某食品销售单位”即学生的实习单位。借助这样的一个举措,在第二学年就基本上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一关键词在我国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当中分别具备差异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收集和充分了解,不但体现出了毕业论文选题所具备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在第三学年开始的时候,学生结合了自己在实习单位的所见所学,还有当前的社会情况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全面性的分析以及整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国内外差异”这一关键点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以及更深层的探究,这一过程能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节省下很多前期准备的时间以及精力。 除此之外,借助把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与学生进行实习的单位实情相结合的“东风”,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毕业论文选题做到充分的个性化以及自主化,即便学生们在撰写或者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比较大的方向一致性,但是在文章的实际内容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现内容重复以及大篇幅的雷同;最后,与论文撰写以及设计的前期阶段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进行企业实习工作,充分地利用在学校当中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制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这不但能够让学生们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共同培养,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当中的理论基础部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在生产和管理方面比较常见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让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能够实现一定的实用性。 3 急需对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制作的模式进行创新 各大高职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所以,进行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强调实际教学的成果是否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就这一点来考虑,可以说在高职院校的毕业考核当中进行毕业设计会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现状。 所谓毕业设计,主要面对的是理工科方向的专业就不同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条件来进行的一些产品、工艺以及方法、实验方面的设计,通常情况下能够直接在生产实践当中进行应用,不过理工科方向和文科方向、经济类方向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可以直接将理工科方向的毕业设计进行直接的照搬,特别是照搬到文科方向以及经济类方向更是不可取的,所以,对文科方向以及经济类方向的毕业论文――特别是高职院校当中的毕业论文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所具备的独特教学功能,重点对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着重培养,需要首先对毕业论文具体的内容进行模式上的创新。通常毕业设计/论文这种做法不是非常单纯的毕业论文,当然也不是非常单纯的毕业设计,这种模式不但需要强调能够做出可以直接被企业所使用的东西,比方说一个完整的广告、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一个理想的绩效评估措施或者薪酬的设计方案等,甚至一个系统软件或者是制度、规范体系等都可以,同时它还必须强调出具体的设计过程,也就是在指出了企业现状、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说明以及表明理论依据,最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观念等,构成整个论文的主体内容。最后,需要要求学生将整个设计方案的最终成果附在论文成品的最后,将其设为附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不但实现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以及运用,同时还能够体现出毕业设计的成果是直接可以被企业拿来使用的。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需要环绕在论文质量的提升这一中心内容上,通过分时间段实践以及规范化选择题材,还有对写作以及设计的模式进行创新作为主要的基本点,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强化管理,以此来带动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提升上一个新的高度,让它们能够真正地起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水平进行考核检验的效果,切实地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实际作用。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文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为对象,分析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岗位以及职业稳定性、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等,并分别从学生、企业、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分析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高职 为贯彻落实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基本理念,2011年5月―7月,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和QQ访谈等形式,随机抽取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64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状况的专题调查与研究。 一、就业状况 (一)就业区域分布 据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是上海、深圳、广州以及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约占毕业生的78%;选择在武汉城市圈企业就业的约占毕业生的12%,还有约10%的毕业生选择到内地其他城市就业。这说明该专业在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定位上,既要面向本地区经济建设,也要兼顾面向经济发达地区。 (二)主要面向的行业 据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较广,具体包括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保险服务业等。其中,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其所占比重依次分别为35%、23%和13%。这说明该专业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行业定位时,应重点考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三)主要面向的岗位 据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也比较广泛,具体包括销售员、人力资源管理员、质检员、生产计划员、行政管理员、采购员、仓管员、实习店长、报关员、电子商务操作员等。其中,以销售员(含客服)、人力资源管理员、质检员和生产计划员岗位为主,依次各占56%、12%、12%和7%。这说明该专业在进行学生的岗位定位时,应重点考虑这些主要岗位。 (四)就业单位性质 据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其中,约82%的为民营企业,约6%的为国有企业,约10%的为行政、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的约占2%。这说明该专业在教育培养中应重点结合民营企业的用人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职业稳定性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30%的毕业生有“跳槽”经历。其中,“跳槽”一次的占50%,“跳槽”二次的占35%,“跳槽”三次的占15%。毕业生“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差、压力大、没有发展空间,它们依次各占25%、20%和48%。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待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明显不足,不利于留住员工。 (六)应聘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发展空间、兴趣、薪酬福利、工作环境与条件,其比例依次分别为100%、80%、78%和76%。其次是专业对口、单位所在地和单位性质,各均占56%。这说明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是比较理性的,既考虑到发展空间与兴趣,也考虑到生存与健康安全。 (七)成长路线设计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31.3%的毕业生将自己的成长路线设计为“从基层管理员――班组长――部门主管――高层管理者”;有59.4%的毕业生将自己的成长路线设计为“基层管理员(或操作工)――班组长――部门主管――高层管理者”;还有7.8%的毕业生将自己的成长路线设计为“从操作工――班组长――部门主管――高层管理者”。即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应该从基层做起,特别是有6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应该从基层操作工做起。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的成长发展设计是务实的。 (八)所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据调查资料显示,虽然有约56%的企业会经常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工作技巧;有约31%的企业只是偶尔会对员工进行培训,且培训的内容仅限于工作技巧;还有约13%的企业从没对员工开展培训。这说明企业对新进毕业生的岗位培训还有待加强。 (九)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 据调查资料显示,从毕业生的求职感受来看,当前影响其就业的主要障碍是工作经验欠缺。几乎所有的企业在选用人时考虑的第一条件就是“是否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这对刚毕业、还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同时,一些企业还把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社会活动、是否担任班干部等作为选用人的重要参考。这说明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 二、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一)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1.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毕业生实现理想就业的重要基础。而职业的多样性、产品及其过程的多样性、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特点等,都对人才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努力掌握好某一方面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自己营造更大的就业和发展空间,无疑是很现实和必要的。 2.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和把握机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可展示自己的才艺、挖掘自身潜能;另一方面,可很好地锻炼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为自己参与社会竞争、接受社会挑选创造更多的条件。 3.转变择业观念,顺应社会发展。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近年来,内地经济发展很快,人才需求的缺口也很大。如:据孝感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近期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孝感市今年企业平均缺工率达22.8%,约6100余人。其中,管理岗位缺工数占总需求的9%[1]。该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能选择在孝感就业,既可以缓解当地企业的用工缺口问题,也可避免参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的激烈竞争。同时,内地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人才短缺现状无疑既可减轻毕业生的生活负担,又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好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议 1.完善培训机制。由于每个企业自身产品以及管理文化的独特性,毕业生很难一上岗就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因此,企业应依据岗位需求,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公司历史与远景、公司组织架构及各部门功能介绍、主要业务、公司政策与福利、公司相关制度程序以及职业安全等[2]。通过培训,使毕业生对就职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各种制度、规范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对就职岗位的职能、要求、工作内容与程序等能熟练掌握,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适应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规范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表现在:遵循国家政策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超时作业和长时间加班现象;按国家政策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加强劳动安全防护,确保员工的劳动安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员工提供住宿、生活便利等等。总之,通过规范内部管理和改善环境条件,让员工对企业建立较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促进员工树立长期服务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思想。 (三)针对学校提出的建议 1.紧密结合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特别是其就业行业、岗位以及单位用工特点等,设计本专业人才人才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使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2.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可概化为两种成分,即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能。其中,适应性行为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自我认知能力,即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以便在团队中找到自己该要到的位置;社会认知能力,即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完成所接受任务的能力等[3]。课题组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了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毕业生的社会能力普遍较差,无法很好适应工作环境要求。为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训练提升。如:积极探索针对学生社会能力提升的专门课程建设;通过宣传舆论、教师培养、试验室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等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社会能力训练的环境条件;探索有效的学生社会能力考核方式;将学生的社会能力纳入获取奖学金和毕业证的必要条件等。 3.加强就业信息渠道建设。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生普遍反映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太少,信息不够及时和准确,以致就业选择有很强的盲目性。为此,学校就业服务中心以及各教学分院学工处等应加强与行业企业以及人才市场合作,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建设,为毕业生良好就业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的信息支持。具体措施如:建设开放的校园毕业生供求信息网,并且与本地区以及历年毕业生比较关注的沿海开放城市的典型企业、人才市场网站建立友好链接。校园毕业生供求信息网一方面应及时准确本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供社会企业了解选择;另一方面,可免费为企业招聘信息和为本校学生求职信息,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方便、可靠的信息共享和对接平台;还可通过校报、学校广播以及电讯短信服务等媒体及时向本校学生企业人员需求动态,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组织企业到学校举办供需见面会,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为他们相互间深入了解、合理选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体育教学论文:论体育教学中煽情教学之路 1以“象”煽情:“万象更新百花红” 以“象”煽情,就是通过某种特定或特有的物象或景象,让学生学习情绪,由平板无趣的低沉阶段,陡然胀至饱和状态,刚才还是低迷之声,忽而转为高亢强音。这种煽情是从视觉上提出来的。体育课堂一旦呈现出这种激情物象,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万象更新”百花红艳,更新了课堂,催生了学情,产生出了很好的煽情效果。以“象”煽情的实施途径大致有如下四种类型。 1.1物“象”介入,“此时无声胜有声” 就是通过具体的实物进入体育课堂,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实实在在的物品临场展示,现身说法,撩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尤其是当他们的听课情绪处于低潮之时,活生生、鲜亮亮的物象一旦介入,他们就会顿然放出眼光,有的甚至要摸一摸、敲一敲、运一运,就在这眼球凝聚物象的刹那间,就在这望闻问切的细节中,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会突然高涨起来。 1.2图“象”陈列,“似曾相识燕归来” 就是在课程推进过程的适当时机,将体育教学挂图挂列出来,让学生观察欣赏,从而增加运动情趣,增强运动技巧,激发求知热情,产生煽情效果。 1.3影“象”呈现,“万紫千红结对来” 这里所说的影“象”,主要是指多媒体进入课堂,让体育动作声像化、静止动作形象化,让体育比赛的场面真切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真情实感定然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求知欲,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参与意识,都会在这一系列影象面前,得到超强的释放。 2以“境”煽情:“为有源头活水来” “境”就是情境,就是情形。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体育课堂,更是情境迭出,甚至险象环生。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情境,更要创造新情境,置设美情境,激发同学们的求知热情,煽动他们的上课情感,让他们入情入境,在激情饱满的状态中,快乐愉悦地度过学习的美好时光。 2.1故事情境点染,如风行水上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不少同学是在听故事的环境中长大的,因为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悬念,有扣人心弦的情节。特别在小学校,如果在课堂上讲述一两个精彩的体育故事,同学们会乐此不疲。这里所说的故事,要从体育教材出发,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或奥运的传奇佳话,或运动员的奇闻轶事,或运动场的源头线尾,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受知服务,为煽情服务。 2.2语言情景渲染,如醍醐灌顶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要精心选择词语,精心组编句式,精心用好修辞,勤于锤炼,善于感染,不枯燥,不干瘪,摒弃口头禅,丢掉嗦话,渗透文学性,饱蘸情潮水。这样的语言,情真真,意切切,不断叩击了学生的心弦,他们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上课情趣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3以“巧”煽情:“妙不可尽之于言” “巧”就是技巧,就是所谓的“雕虫小技”,这里是专指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运用的细小煽情环节,它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能动反映。以“巧”煽情,就是通过一系列机智、敏锐、生动的细节,将学生的听课情绪,激发至理想的程度。 3.1“激将”煽情 就是通过“激将法”,在体育课上把同学们的情感煽动起来,激发出来。俗话说得好,“请将不如激将”。“请将”是从正面邀请,而“激将”则是从反面激励,在特定环境下,后者更有煽情效果。它可以让被激对象的情感,在极短的时间里陡然升腾,让极小的细节突然膨胀,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同学的眼球,使他们着急生情,产生强烈的期待欲和好奇心,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多雕。 3.2“置错”煽情 就是通过教师有意设置运动“错”点,让学生发现错例,评说错因,改正错处,进而生情动情。这种“置错”,可以是教师自己故意的露馅,让学生纠正老师的错误;也可以是学生运动中的错误,让学生指出学生中的错误。 3.3“肢体”煽情 就是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肢体语言,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情感,煽起他们的热情。肢体语言就是以某种特定的姿势,呈现在体育课堂瞬间,或以姿势助说话,或以姿势趋势达意指向,让学生懂得姿势的含义,领悟姿势的价值,有象有形,有动有静,但却无语无声,无色无味。正因为这种语言隐含内容甚多,韵味无穷无尽,才对求学者具有极大的引力和极强的磁力,才具有特殊的煽情效果。 体育教学论文: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贡献。 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想要抓好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灵活、多样的创造性思维,确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地创新。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 质疑是学生进步的起源和动力。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疑,就说明学生真正思考了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领悟了其中的原理和知识。学生的质疑、解疑和答疑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必经途径。为此,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跨越式跳高”时,我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跨越式跳高的步骤和动作要领。然后,我对一些关键的动作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跨越式跳高的重点和技术环节的构成。学生思考之后,对于跨越式跳高肯定会有很多的疑问,如跨越式跳高起跳时脚该如何用力,跨越式跳高有哪几个技术阶段,跨越式跳高采取什么样的助跑方式等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一起讨论和探索来解决自己的疑问。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探索解答,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观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否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和知识。小学生认识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一些体育项目的技术要领,学生学习的关键过程就是通过自己对教师的演示或是对其他方式的演示进行观察加以学习和掌握。好奇心能够推动学生去观察和学习,带动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小学体育知识的较好学习。因此,学生观察能力和好奇心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例如,在学习体育知识“后滚翻”时,教师将要领动作和技术示范给学生,并对其动作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和强调,随后让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并让其他学生观察这位演示学生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是否都做到位了,和教师的示范动作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在做后滚翻的过程中不按照教师讲述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时不妨让学生起身体验一回。在体验之后,学生自然就会了解自己想象结果的正确与否,并深刻体会到教师反复强调的重要性,从而心甘情愿地学习和掌握教师讲述的正确动作和技术要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全神贯注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也满足了学生的自己喜欢随意编造动作的心理要求。学生自己尝试了自己想象的动作,并从中得到了真理,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使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当学生牢固掌握了教学内容,对动作要领也有了一定的技术经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进行运动时的经验和体会,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创造和发明出更加新颖和有趣的体育娱乐游戏,这就是所谓的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游戏。 例如,在进行“跳双绳”教学时,教师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跳双绳的方法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并让学生把练习后的心得和问题加以整理和归纳。教师在给学生解答其问题,补充其不足之后,可鼓励学生发明新的跳双绳的玩法,如追赶式、问答式等跳双绳的方法,并对学生自己发明创造的方法加以肯定。 学生这些创造性的体育游戏练习,不仅能够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健身健体又健脑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扬长补短 未来的社会需要靠我们大家团结互助、协作发明和互相竞争来建设。这就需要未来的人才除了要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和成就之外,还要能够以坦诚的态度和开朗的性格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钻研和开拓精神接受未来社会的挑战。 例如,在学习小学体育知识“队列队形”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自己整队的注意事项和关键步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动作是否会关系到整体的效果。想要使我们的队列更加整齐和规范,就需要我们同学之间团结,协调好步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协调沟通,才能够培养出不但自己优秀,而且能够团结协作他人共同做到优秀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丰富的想象能力就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力量。想要有美好的创造、积极的感觉、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心灵,就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 例如,在学习“篮球”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着姚明在打NBA时的场景,那种激烈的竞争氛围会感染和激励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教师讲解篮球的课堂中来,锻炼和拓宽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鼓舞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些与体育知识相关的场景或是实物,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们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娱乐能力、质疑能力和好奇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从而提高和优化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确保现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能够让学生在小学体育课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更有机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毅、勤劳、勇敢、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等优良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教材、教法等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学 体育竞赛 群体活动 突发事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广大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也不同。例如长跑,侧重于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坚韧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练习强度和密度,教师设定了一定的练习强度、次数、距离、组次等,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时,有的同学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有毅力、乐于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情绪波动较大,动作反应迟钝、不协调,难以完成任务;有的同学因胆小、腼腆、动作拘谨而完不成任务。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的学生耐力素质、意志力差,在耐久跑教学中往往不能坚持到底,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些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优秀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 三、寓德育于体育竞赛中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学校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条件。体育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学生在练习中常面临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艰难抉择,体育课比室内文化课有更多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机会,抓住时机,加强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竞赛中,可以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进行比赛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不参加竞赛的同学,为本班的同学呐喊助威;胜利后相互致意、互相庆贺;失败了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以备再战。从而形成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消除了人的精神烦恼,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例如:学生失败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信心,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学生胜利了,容易骄傲,教师讲讲骄兵必败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竞赛心态。又如竞赛中,学生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往往盲目蛮干。这时,老师讲安全的重要性,讲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田径队训练和比赛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师生 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的教育目标,使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如定期开展运动会、举办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跳大绳、拔河等比赛。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评比,并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成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这些群体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五、寓德育于突发事件中 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室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变不利为有利,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发现不良现象应及时给予指出,表现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利用课堂小结给予点评,使学生明辨是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一次“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做了两次示范。然后,请一位平时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试跳一次,不料该生没掌握好要领,落地时重心偏移,滑了一跤,摔在地上。这一摔挫伤了全班同学的勇气。轮到自己练习时你推我让,不愿跳。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停止练习。在耐心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的同时,讲述我国运动员如何带伤参赛为国争光的故事,让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使他们明白:只要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这一番的耐心教育,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个个争先恐后地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一切活动都要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教学论文: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八一路小学 黄丹旭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提得最多的教学手段,具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好处: 当学生进行学习训练时,必定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项的运动动作技术,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在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的初期主要靠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的示范动作做的优美、大方、准确、轻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身体动作形象,达到最佳效果。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由于身体素质的诸多原因,有些动作自己也不太标准。这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体育教师,许许多多的体育项目并不是自己的专长,很多时候都会为此而苦恼。比如去年进行的“教师基本功比武大赛”,我抽的教材是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这下我可犯愁了,因为我对这一体育项目了解太少,很多技术动作我都无法示范,于是我选择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尴尬难题。在制作课件时我剪辑了大量的有关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示范动作的图片及录象带,将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的技术动作通过控制速度播放、回放、暂停等方式使学生真正了解了正面双手下手垫球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方向、路线,很快便达到了教学效果,同时深受各位评委老师的好评。 再者,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田径队训练中也有诸多好处。田径队运动员在训练时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原因,不可能将每一个项目的技术动作都准确、无误、及时地示范给学生。运用多媒体将那些在国际赛场上驰骋的体育健将的英姿展现在运动员眼前既解决了教师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困难。同时亦改变了学生单一模仿教师示范动作的枯燥教学,使学生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自己抓紧体育训练的欲望。 运用电脑多媒体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与训练,使我感到电教媒 体的特点或者说优点是常规教学与训练所没有的,也是无法达到的,他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与训练的难点构建了技术动作掌握过程中的一条外部反馈通道,促使学生比较快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近一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所总结到的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竟请各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体育教学论文: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淄博矿业集团二中 成文 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 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 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高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永久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 。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第四,兴趣的效果性。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高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若要真正地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对策 前几日,我参与处理了一起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故。事故过程很简单:一名中学生在接力跑回程的时候,另一在列的学生为了争取好的名次,正在自作主张的压腿,此时返程跑的学生被他伸出的脚给跘了一下,跑步的学生倒地,跑在他后面的同学没来得及躲掉,趴在倒下学生的身上,致使该学生锁骨骨折。这个事故的发生令我感慨颇多,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实在马虎不得。下面根据本人多年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所见所闻的伤害事故案例,梳理后粗略列出学生在体育课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一、教师本身的原因 1.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在备课时没有认真备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器材等,平时缺少因地制宜的安全教育。 2.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场地的安排与检查不到位,器材的检查不够细致,或者是根本就不去检查,这些都是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3.体育课堂管理不善,学生上课常规不够严格,教师没有严密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不够妥当,致使教学秩序混乱,无法有序掌控课堂。 4.教师课堂教学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发现不良行为或异常现象没有及时制止,任其发展,从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5.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任意拔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盲目增加运动难度与技术要求。 6.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身体情况作详细的了解,一些隐疾学生教师不知道,临时身体不佳的学生教师也不清楚,对这些学生教师没有区别对待,致使留下伤害事故的隐患。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年龄结构有问题,自控力不够,而且对活动的兴趣缺少持续性,这些都是安全的不利因素。 2.学生的习惯不够良好,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无序管理,他们就会自由散漫的参加活动。 3.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没什么概念,没有教师的明确引导,那出点安全问题是家常便饭一样的平常。 4.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所以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力不从心,实际是超出了他们的生理极限,这样难免不出事故。 5.独生子女的合作意识基本很少,因此在活动时单打独斗的场面比较多,但是很多的项目是需要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正确的完成,失去合作就与安全背道而驰。 三、其他不利的因素 1.场地不符合运动的要求,器材陈旧老化,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2.器材摆放位置不当,如过于紧凑,学生的活动空间明显不足。 3.器材数量的不足,致使学生无序争抢。 4.器材选、使用不当,如障碍跑用凳子作为障碍物等。 虽然不利因素这么多,但是体育课堂是与运动分不开的,课堂上往往会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伤害事故发生,但我们只要对伤害事故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细心的课堂工作,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合理的组织形式,就能够把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安全措施的路径与方法: 一、师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其次需要强化学生的体育课活动的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平时的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健康与安全的关系、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关系及一些常识性的自我保护知识,并且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和预防方法。 二、教师课前工作的准备 教师要在接受班级前对全部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要对特殊体质或有生理疾病的学生建立健康个案,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内容及运动负荷,有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师生安全细节的培养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前提。严格课堂流程管理,使学生觉得有章可循,保证教学安全顺利的进行,培养学生听众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室外上课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项目做好不同的准备活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课要认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好习惯,同时在做好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突出强调能结合主教材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开,并能为学练主教材做好身体准备。 每节课必须做好整理放松活动,活动形式要多样,要布置好收还器材的学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防止因为麻痹大意产生的运动损伤。 总之,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安全,一定要求真务实、落到实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要实施“安全第一”的体育教学要求,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只要我们把体育课堂安全工作做细、做扎实,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体育课堂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应与德育相互渗透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在教二年级学生上篮球课时,要求每个学生拍球。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两个女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显得表情紧张,在轮到她们的时候总是退到别的同学后面,甚至干脆对老师说不想参加这项活动。一问原因,才知原来是“害怕”,不敢拍球。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强迫她们必须完成项目,也没有任由她们不做这个项目,而是耐心地先让她们双手抱住篮球,然后举到胸前双手放开,让球自动落地。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她们不再像开始那样害怕,并且能够主动地用双手拍球。事后我分析,之所以那两个学生开始不敢拍球,是由于缺乏自信,害怕失败,但在老师的一再鼓励和引导下,终于亲手尝试,并且获得成功,她们的这一心理障碍自然也就排除。这堂体育课,显然达到了既使学生锻炼的身体,学会了一种技能,又使她们形成良好品质的目的,体现了体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的原则。 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既影响到是否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节体育课。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身体脆弱,加之安全意识薄弱,这就使得在给他们上体育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又要时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发生。在一次教二年级学生跳远的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兜里装着铅笔、水瓶一类东西,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及时把这些东西收上来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以后体育课上不要再带此类东西。在教授跳远技巧时,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后面的学生经常会相互之间打闹;在跳远练习时,一些学生因为老师讲述时没有注意听,而造成跳远姿势不规范等情况。针对于此,在上课之前,我总是要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不随便说话打闹,并专心听讲。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我没有简单地用罚站、斥责或赶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从教材中找来一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又与纪律约束有关的,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必须所有人遵守纪律,遵循规则,这样一来,那些“顽固分子”能够主动“遵纪守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整个游戏,并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事后我想,之所以他们能取得好成绩,完全是由于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们的不守纪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利有弊,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此话诚然。少年儿童的心灵的本质都是美好、纯洁、善良的。在一次上二年级体育课时,我要求所有学生完成50米跑,并两人一组,看谁先跑到终点。本来这个项目是由学生们积极要求老师去做的,可轮到一名学生跑时,他却无动于衷,任老师怎么喊口令、吹哨都没有反映,只是我行我素地立在那里,甚至还和周围同学聊天。当时我很气愤,走到那个学生面前,准备好好教训他一顿。结果我刚要开口,在他身旁的几个学生则用充满童稚的声音对我说:“老师,他的耳朵听不见,你刚才的话他都不知道。”这使我颇感意外,我仔细一看,果然在那个学生的两只耳朵上各戴了一个类似于助听的设备。我这才恍然,明白刚才他为什么那么 “我行我素”了。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的学生都要求我不要让那个学生跑步了,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他的耳朵不好,跑步会影响他的耳朵的。其实学生们不必这么要求我也会对那个学生以照顾的,但学生们还是向我提出了要求。我在一瞬间,忽然想到,学生的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质,完全也可以在体育运动当中去体现,并得到巩固。于是,我当下提议全体同学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关键就是看同一组的队员是否能配合默契,并互相帮助。但这个“诀窍”我并没有对学生们说,目的就是要看看,这些学生们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帮助的好品质。游戏开始后,有的小组一阵手忙脚乱,不知该从何做起,而有的小组则已经摸到头绪,并有条有理地进行着。于是我对那些忙作一团的小组提示,要他们学习做的好的小组。结果,很快那些落后的小组领悟到了游戏的窍门,最终所有小组都成功的完成了游戏,虽然各小组有先后、好坏之分,但他们每个人毕竟因为这个游戏懂得了互助的意义,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就已经足够了。 体育运动必然涉及到体力的消耗,上体育课自然不会轻松如“闲庭信步”,因此具备“肯吃苦”的品质对于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训练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在担任二、六年级体育课的同时,又担任着学校篮球队的教练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篮球训练相对于同一地区其他学校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建队时间晚,训练时间有限。于是,在我担任篮球教练之后,为了迎接不久即将举行的全乡篮球比赛,我不得不适当地增加了队员的训练强度。这对于每一个篮球队员来说,无疑都是一种考验。篮球队平时专门的训练不是很多,队员们最经常做的就是十几个人在一起打比赛,很不正规,这样下去篮球队很难出成绩。于是一到篮球训练时,我总是刻意地减少让他们在一起打比赛的时间,而是着重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如传球、弹球、三步上篮等动作。起初队员们练习很认真,但时间一久队员就产生厌烦的情绪,总是要求打比赛。我把这归结为队员“不肯吃苦,害怕吃”,不愿意持久地机械练习基本动作。对此我对他们进行 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肯吃苦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认清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在将来的真正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为学校争光的观念。在这当中,我又加入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队员们心劲陡增,练起基本功来也更加卖力,再没有人发练基本功“没劲”、“累”之类的牢骚了。体育和德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体育促进体育的更好发展。关于二者的相互渗透课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只是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笔者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该课题的真正内涵还有待于方家认真挖掘. 体育教学论文:关于体育动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学习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技能。因此,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才能以充沛的精力学好各项专业课,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甚至体育课有恐怖感。综上所述,有学生的原因,但教师对学生体育动机的调动也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动机 运用 所谓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需要,以及体育参与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在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常常以意向、愿望等形式存在。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等内在需要,体育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体育技能、竞赛游戏、组织教学、场地器材等都能够唤起学生的运动欲望,吸引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并通过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满足。 一个人是否愿意参加并坚持体育活动,主要动力来源是在内部。我们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可以从外部去激发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但让人们去发现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价值,确认自己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体验到超过成功与失败本身所蕴含的“挑战”乐趣,对促使一个人长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是很重要的。为此,对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成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顾明运教授在“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一文中提出:“我赞成让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成功教育,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成功教育”的思想的启迪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纵向分腿腾越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除了进一步讲解、示范,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外,还要改进教学方法,适当降低箱的高度或缩短踏跳板与箱子之间的距离等,帮助和保护这些学生进行练习,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鼓舞下,学生就会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逐渐消除恐惧心理,独立完成练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不但能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还能够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其次: 目标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目标教学是近年来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等是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教师要在学生明确学校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去实现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近期目标和课堂目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制定单元达标项目和考查项目,帮助学生制定达标计划,明确奋斗方向。对身体素质差,体能较弱的学生进行目标跟踪管理。对照目标,找出差距,注入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达到质量目标要求,从而获得完成教学目标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其保持与提高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第三、创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功能。 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学生都是在体育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应具有引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功能。我们在教学和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激发学生内部动力。学生每次学习的东西,都介于会与不会之间,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都有一个跃跃欲试的心态,他有强烈的成功愿望,也有些许不自信。在组织教学时,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精巧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2,调动学生的归属感。体育活动大多数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应利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人际交往频次高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认同、悦纳,同伴间互相关心的归属感。一个欣喜的表情,一句赞赏的言语,一份善意的指点,都会使学生产生强劲的动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篮球比赛中,同伴间通过密切配合,发动了一次成功的快攻。每个队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能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表扬和鼓励,无疑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动机发展。当然创设情境需要教师根据课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所以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体育动机对体育活动的影响既有方向性方面的,又有强度方面的;它既反映在心理(尤其是认知)上,也反映在生理和行为上。一般来说,积极和适宜强度的动机对人们的体育学习、体育行为表现有最佳的影响,这时的动机状态可称为最佳的体育动机状态。当人们处于最佳动机状态时,能将体育锻炼行为的责任内在化,主动参加身体锻炼活动的意向强烈地驱使着他们从事体育活动,并促使他们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锻炼任务,极大地动员自己和身心能量去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加努力,坚持性更强。消极性的体育动机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行为表现有不良的影响。其中在非常消极与非常强烈动机维度上的某一点,其消极效应最大。不同性质和强度的体育动机的积极或消极效应受多种因素,如体育活动内容、负荷量、性别、个体、社会支持等的影响,其效应的高峰出现在何处必须经过大量研究才能确定。 总之,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新的世纪使学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具有良好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与训练论文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则,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体育教学论文: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终身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主学习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教学改革的日益完善,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已经成为实施教学的前提,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已越来越重要。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一直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长此以往,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利,让学他们在活动中摸索,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教师在这过程中只起引导的作用,适时加以点拨,重点教会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例如:竞赛法、游戏法、互助法、自由组合法等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给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学。 3、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师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需要,要缩短师生距离,并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创设一中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严肃又活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与交流,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个人与集体(或他人)合作的乐趣,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学生才能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练习。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因此,每学期开学或每一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体育课教学内容,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是最感兴趣的是哪些游戏,怎么样的组织方式最受欢迎等,让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告别消极、被动的心理,使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100个学生有100种性格和爱好,身体素质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精心选择多种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比如练习下肢力量,学生一起做蛙跳撑多少个,练习原地纵跳等等,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素质的的好坏在练习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造成有的学生运动量过大,有的学生不足的现象。因此,在练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教师提供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这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项目进行练习,运动量由自己掌握,让每个学生的练习都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和锻炼的实效将会大大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坚持“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教师今后教学中真正要做到的。 体育教学论文: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的思考 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的思考 摘要: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根据系统原理,通过对体育教学及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职能,促进其同步发展与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提高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 因素 职能 整体效应 1、前言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据系统“要素—结构一功能”基本理论,不同观点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本文试图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及其过程,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并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就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2、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实现的基本事实,教学与学校教育并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育,始终与其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3、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报、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复,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鉴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度,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即言之,·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被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文化至上,升学第一”影响严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伯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有的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定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至此,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累,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似可分别概括如下: 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是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凡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即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4、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前已述及,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揭示驾驭体育教学过程至少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其一,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对此,我以为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其二,从宏观上看,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据1994年4月至1996年8月尺实地考虑58所中学后发现,其中只有27所环形田径场,而6校田径场上仅有一个沙坑;只有5校(8.6%)能基本保证雨天上体育实践课;95%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数量不足而不方便组织体育教学;初三、高三毕业班停上或少上体育课学校比例分别为69%和89%;教材使用比例,田径、篮球占89.11%,武术2.91%,韵律体操舞路0.57%,器械体操0.9816,典型学校的体育课经常是“教师发球,学生自由”,观察98节体育课,69.38%属于“放羊”,课上学生练习密度小,初中19.89%—25.16%、高中17.63%—27.19%;专项练习密度更小,如跳远5.55%—7.4%、跨栏5.11%—6.91%、投篮4.16%—7.88%,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0校占17.2%无法开展,70.6%学校经常只有少数学生活动,业余训练清一色田径,79.3%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只对代表队训练和比赛感兴趣。观察大专院校体育课21节(42学时),教学内容上二项基本教材16节,一项基本教材的5节;课上教师讲述教材对学生身心作用者5节(占23。2%);运用评估指导学生、刺激其积极性者7节,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只重技术技能教学,而不能同时兼顾教育、教养双重任务。且所观大中学119节课,仅35节(占29%)是在单独教学环境中进行,余则2—4个班挤在相邻场地或挤满一堂,在彼此干扰情况下教学。这些现象进一步揭示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不少薄弱因素和因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首先下决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其功能指标体系。因为只有个体功能好,其整体功能也才可能好。进而言之,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又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的追求单因素夺魁可以获得的。例如,教师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好,全部竞技化、标准化,而学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积极,或根本不适应班级授课需要,:学生积极性高或班主任不支持或学校不予重视或根本不创造环境、条件等,都不会产生好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总之,由于认识上、操作上的原因,各因素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各因素间的有机结合上,尚待研究的问题也许更多。但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 ,加速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对其相关因素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乃当务之急。 5、结束语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论文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的动作,仍然是要注意反复练习和经常运用,以便不断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因为练习长期中断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各种条件(如利用电化及各种科学仪器进行教学)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术。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中消极型行为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不良现象,笔者把其称之为“消极型行为现象”。带有这一现象的学生虽是少数,但消极行为一直是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应提起高度重视。 一、 消极行为现象的一般表现 这一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于掌握体育技能缺乏兴趣。课上的具体表现是:情绪低、无热情、不认真少练习,使体育训练流于敷衍,甚至编造种种理由请假、逃课,以达到逃避运动的目的。逃课的学生有的看小说、玩耍,有的躲进教室复习功课。这些消极型为的学生,有的是一贯的,有的是间断性的,或局限于某些教材与运动项目的。属于一贯性的是少数中的少数,属于间断性和项目针对性的则相对较多。 二、 消极型行为现象的成因 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因素。 1. 社会因素:有一部分人以升学率高低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了体育教学也是展示办学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2. 学校因素:有些学校体育设施陈旧,场地湿滑、沆洼,器材脏乱、生锈、摇动,某些锻炼方式枯燥、单调,教学方法简单、呆板。 3. 学生自身素质因素:有些学生畏苦怕累、紧张被动、缺乏兴趣。 4. 教师因素:有的体育老师上课组织纪律性不强,对学生缺乏责任心。对无故不到者不闻不问不追究,使带有消极型行为的学生钻了空子;有些体育老师不注重体育理论方面的学习才指导,有的甚至没上过理论课,这是学生对体育锻炼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直接原因。 三、 消极型行为现象的不良影响 消极型行为现象存在于少数学生中,但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课堂秩序。有些意志不够坚强、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也逐渐变得消极怠课,从而扩大了消极面。这种不良心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顺利全面实现。个别逃课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脱离组织,容易引起他人的效仿,导致整个班组织纪律涣散。消极怠课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运动和锻炼而体质下降,加入易感人群,影响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消极型行为现象最直接的恶果是影响中考成绩,此类学生由于未能坚持训练难以达到体育考试要求,一开始就在中考中处于汰势。 四、 对消极型行为现象的若干对策 1. 当务之急是加强思想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向学生讲明体育教学“育德、促智、健体、立美|”的四大意义,让学生树立体育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辅相成、不可忽视的观念;讲解体育课对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格,加强组织纪律性等等。可利用游戏、竞赛、问答、讨论、办报等多种形式。 2. 改进体育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创造有利教学的有利环境,改进单调的教学方法,如利用体育歌谣、舞蹈、杂技等手段穿插于训练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3. 教育诱导同约束强制相结合:采取评先创优的鼓励机制,让对体育教学认识深刻、学业优秀、健康活泼的学生现身说法,并利用传、帮、带等手段达到人人进步;同时采取必要的强制手段,通过对某项练习定时、定量、定负荷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约束并在达标时逐渐取得成功感,激发竞争意识。完善课前课后点名、请病(事)假制度。 4. 体育教师要和消极型行为的学生广交朋友,建立感情,课上有意识地和他们接触,多鼓励,对症下药,因人制宜,并从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其真正感到教师的热爱和关心,增进对体育教师的信任感、热爱感。 5. 体育教学不搞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应争取校方支持,校方应把重视体育,弘扬体育作为一项任务;各级班主任也要积极配合,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的引导。四方合作,群策群力。校方对体育教师执行组织纪律应予以鼓励、支持。
有效教学论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操作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一。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①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 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安排,这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怎样呈现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如皮亚杰),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1)① 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 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 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 )里拿出( )与( )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 )得( )”,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而且恰在认知的结合部加强了同化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再辅之以反复训练,就能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做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脱口而出。 当然,操作问题的设计、编制与探究要求的拟定、提出,既要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适切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亦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为此,相应的策略,一是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的固着点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操作问题及其要求。有时,还可将问题分解,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例如,让学生用两张全等的梯形纸片作寻求梯形面积公式推导途径的操作,所提问题可以保持一定的认知差距:怎样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也可以点明转化方向: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缩短认知差距。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可以只提一个中心问题:怎样由已知的面积公式得出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分解成问题群: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等等。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寻找多种转化、推导方式的要求。 二.操作时的有关策略 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喜欢的图形,然后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算算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刚刚摆的图形用加法来表示。结果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3+3+3+4+4+4;4+4+4+3+3+5;3+3+3+3+3; 5+5+5+5+5;3+4+5+3+3;……从反馈的情况看,有些学生在操作中摆的不是同一种图形,这可能是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同学没听清楚或是没等老师说完就急着开始先摆了。通过这些加法算式去探寻乘法的意义,恐怕也是个问题。 这里涉及到在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 怎样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在上例中,如果教师能适时的介入学生的活动,可能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学生的年级越低,教师更要加强指导。小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尚在发展,有意注意难以持久。在低年级听课中,常有不少学生在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鉴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三.提高操作后成果的利用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而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这些操作活动,有多少是内容,有多少是形式,它的有效性如何呢?如何利用好操作的成果呢? 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 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有效教学论文:有效处理反馈信息 积极提高教学效率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出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我认为正确处理来自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向性。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为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导向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的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课后老师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谈到“诸葛亮”用计骗到十万枝箭,不是借来的,所以题目应改为“草船骗箭”。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课题中究竟是用“借”好,还是用“骗”好?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启发学生道:“请同学想一想诸葛亮用草船弄来箭,后来干什么用?”同学们立刻运用记忆中储存信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表看法。有的说:“周瑜在赤壁大战中把诸葛亮从曹操那弄来的箭,又全部射向曹操,所以用‘草船借箭’这题目,更能形象说明了草船借来箭的用途。还有的说:‘草船借箭’的‘借’字,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骗’字却有损于诸葛亮的形象。”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使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及时性。教室的空间有限,4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更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小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加正确。《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这样的题目“来临”的“临”字意思应选“(1)靠近(2)来到(3)快要”,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所选择的正确答案。这样,教师及时确切了解了全班的正误比例,再及时指点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举手用手指表示所选答案。这样缩短了,错误持续时间,使训练有针对性,加快了训练步伐,训练效果好。 三、灵活性。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多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蛇与庄稼》第一段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去划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句子,接着要画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图式,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式用关联词简要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在原定教学时间之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完成“说出关系句”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炼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地增加了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最后再一次交流时,学生已能运用多种关联词语通顺、准确、简炼地把蛇与庄稼的关系说出来了,完成了学习要求,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增强了自己能学好的信心。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四、差异性。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在反馈信息的处理上更要因人而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去可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总之,我们要细心回授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增大或诱发内因,靠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有效教学论文:“辩论式”学习──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一直为低下的教学效益所困扰。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时下很多专家学者都把主体性参与作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主体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辩论式”学习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什么是“辩论式”学习 所谓“辩论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怎样进行“辩论式”学习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前提 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格的发展。 (二)选择恰当的“论题”是保障 在语文教学中,辩论题的确定,影响着“辩论式”学习的开展。教学中依据什么来确定辩论题?我们要依据小学语文新大纲,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辩论题。那么怎样使论题聚焦呢?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 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进行辩论学习 例如:《苦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我们就以“柚子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但伯父的心里却是甜甜的。不仅统一了认识,还体会到了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抓住课文中能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来,这是不是骗?”这个论题,展开了辩论。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 例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还可以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辩论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学生学习“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我们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在渑池之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学生在辩论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把握“辩论”的时机是关键 在语文课堂中,什么时候开展辩论最好?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我们引发辩论,往往是最佳时机。例如:《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当学生学完课文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乌鸦喝水》中,我们知道乌鸦特别聪明,那么这只乌鸦怎么会上当呢?乌鸦到底聪明不聪明?如果课堂上能抓住这个问题。顺势开展辩论,就可以说把握住了“辩论式”的时机。通过辩论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爱听奉承话,再聪明的乌鸦也会上当。这样的辩论才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 三、“辩论式”学习的作用 (一)在“辩论武”学习中,落实了读的训练 在课堂上,当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辩论时,他就需要从课文中寻找论点,这就促使着学生要对课文进行研读。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最后再把找到的论点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就使“读”在辩论式学习中,得到了落实。 (二)在“辩论式”学习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在“辩论式”学习中,辩论的主要武器就是语言,辩论双方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通过语言说服对方。当然,辩论双方要更好地说服别人,还必须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因而辩论式学习还创设了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辩论式”学习中,课内外阅读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学生为了在辩论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查阅大量的资料。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很多同学在分析评点周瑜这个人物时,引用了很多《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通过这场辩论,使全班掀起了读“三国热”。这就使我们的课文的确成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潮,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使课内外阅读得到了有机结合。 (四)在“辩论式”学习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辩论式”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论题大都具有挑战性,所以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辩论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辩论中,有时对对方所执的观点,要合力进行驳斥,所以在驳斥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效教学论文: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这足以见得现代散文承担着重要的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其有效性,达到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呢? 一、要准确把握好现代散文的特点 关于现代散文的特点,在不同时期曾有过不同的概括。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是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对社会、自然、生命等独特的认识体验、思考感悟,注重个性的表现,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就是说既有作者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而散文的魅力,就在于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的形式;在于风格各异的语言;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选入教材的绝大多数现代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把握住这些,我们的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就不会像雾像雨又像风了。 二、教师有效的备课是极为关键的 这一点,所有的专家、教师都是认同的,不再赘述,但针对教师对现代散文阅读的量与质的问题是需思考的。目前的教师真正读书的还是比较少的,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且不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连我们手中的教材有部分教师还不是很熟悉。试想,一个连散文文本都不甚熟知的教师,光靠几本教参,网上粗制滥造的“他山之玉”(当然,不乏优秀的教学设计),学生也有的教材全解,何谈有效呢?人们经常用“一桶水”与“一碗水”来形容教与学的关系。那么,我们教师就要精而多地引来更多的“活水,厚积薄发,这样,渴望发展的学生的“一碗水”才会“清如许”。我们不必苛求志存高远,读多少中外优秀散文,但一定要把选入课本中的散文解读要到位,有个人的阅读体悟和独特的理解及评价,做到“闻道”在先。否则,我们教师也不能达标。没有阅读就没有发言权。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能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总结出的好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学生,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畅游文海,展卷拾贝,体验阅读的快感,获得美的享受。那该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妙啊!“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当然,我们要学会对教材的取舍,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三、“读”字当头 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读”,脱离“读”的教学都是无效的,否则,怎么叫“阅读”教学呢?特别是散文更要在“读”字上下工夫。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核看,散文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在散文中,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散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短小精悍,文辞精美的散文宜诵读;富含哲理,意蕴丰盈的散文宜思读;篇幅较长,叙事性强的散文宜速读;语言凝练优美,情味浓烈的散文宜品读;想象丰富,诗意盎然的散文宜采用联想想象法朗读……另外,还有比较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等。总之,文不同亦读不同也。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不同阅读教学环节,同一篇散文也不宜刻板地采用一种读法,视情况读法也应变幻万千,使之产生最大效能。另外,教师出色的范读也会令学生领略到不同散文的不同魅力。阅读的作用不单在熟悉课文,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深层内涵,并通过各具特色的朗读,通过抑扬顿挫、清浊徐疾的语气、语调变化,使学生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要引领学生去体悟“情思”和“理趣”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不只是抒情。王先霈在《文学文本解读》中谈到:“散文的特点,首先强调‘情思’和‘理趣’”。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也就是说,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所以,我们阅读教学时,要引领学生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作品的“独特与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个“我”,体悟出“我”的个性。正如王荣生先生说:“教学有效性在于教学内容而非教学策略。” 而散文的内容不论是作者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公民备受异族人欺侮的悲惨现实。同时,散文“情思”与“理趣”是寓于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姿态横生的形式之中,所以,也要带领学生去品评,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是以评价学生为核心内容的。教师引领学生“读”和“悟”的过程,就是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其中,学生是“主角”。所以,教师要有“自知之明”,尊重学生的体验,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学生的阅读,就要按需选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时空,他们会达到阅读目的。现在,不少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高举着课堂是学生的旗帜,进行着丰富的表演,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尘埃落定,学生所获无几。冠冕堂皇的形式背后,就是对学生阅读主体的扼杀,有效性就灰飞烟灭了。因此,散文这种“自我”意识很强的文体,一定要让学生能静心阅读,去寻找文中的“自我”,与之产生心灵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中学会感受自然,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有效”吗?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并非在这里长篇大论就能有效的。这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会加倍努力,潜心钻研,引领学生探寻书山通幽曲径,泛舟文海得其乐。 有效教学论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的发展路径 一、培养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教学形式的呆板、空洞、素材的单一、视野的狭隘以及过多写作技巧带给学生的束缚,都不能使学生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因此,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的心里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是写作资源,通过让他们自掘题源、自拟题目,自由写作,将胸中的激情呼之欲出,倾泻到笔下。例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带头先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然后,再要求同学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有的同学说自己患上近视眼的苦恼,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是个小胖墩的苦闷等,最后再让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苦闷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从作文来看,同学们个个都敞开了心扉,写出了真情实感。 同时,用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电教媒体的运用,也能减轻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例如有一次我校一位学生得了白血病,学校有目的的开展了一次“献爱心”活动,我就让学生围绕这次活动写一篇以“互帮互助,情深谊厚”为主题的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字字都浸润了真情实感。再例如,在教学写游记的作文中,考虑到班上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游览名胜古迹,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湖光山色,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写起作文来言之有物。 二、阅读加模仿,打好写作基本功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打好写作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可见,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活跃文思。因此,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读书的点滴心得,这就迫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多练,养成了阅读和练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作文能力。 同时,仿写作为一种作文的训练手法能带着学生慢慢地走进“爱上写作”的文学殿堂,尤其是写作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仿写可谓是一位有效的引领者,它能减缓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顺利地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不管是作文范例的课文,还是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写法、技巧都值得研究和效仿,它能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正如王维模仿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成了《桃源诗》,的“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辉”模仿借鉴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仿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生活积累,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材料,觉得无从下手。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随笔、日记、周记等形式笔录下来,既积累写作素材,又练了笔。 例如看过《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的节目后,可以写写自己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一些看法;利用假期浏览过名山大川、观赏过名胜古迹后,可以及时记录下祖国各地的奇特风光,以及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或者生活中学生自己所熟悉的人和物等,都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他们的特征,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平常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索。即使是一些小事、平常事,通过观察与思考,也能找出它发人深省的价值所在,正如朱自清的《背影》,让平淡无奇的材料立刻变得深刻起来,小事也能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 要全面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阅读、仿写练好写作基本功,借助生活,学会观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写作教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并在写作教学之路上,不断去摸索和总结,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教师自身并符合学生实际的道路。 有效教学论文:有效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定义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有效”两字,即是指经过教师系统、专业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是否切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与发展。从这层意义引申开来,决定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是否认真、努力地展开了教学工作,也不在于教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决定于学生是否从中真正学到了东西,是否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换句话来讲,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努力,但学生根本就没有得到或者仅仅得到部分实质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只能被视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而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2.音乐有效教学 经过音乐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自身有无进步或实际发展是衡量音乐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培养起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切实促进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并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达到陶冶自身情操,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真正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音乐教学活动。 二、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最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规律以及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以此确保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所特有的无限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自身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与体会。例如,在教学《摇篮曲》时,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播放着母亲哄睡小宝宝的幻灯片,在此配合下,我以温柔的语调小声地哼唱着“: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熟悉的旋律、亲切的语调很快就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都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我的节奏小声地哼唱起来。这无疑促使他们充分体验与感受到了音乐曲目所带来的愉悦情绪以及积极体验。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向他们讲解了舒伯特《摇篮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之际走进了一家小饭馆,想寻到一位熟悉的朋友借点钱填饱肚子,可是却在无意中看到了饭馆桌子上的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极为朴素的小诗打动了舒伯特,他以最快的速度为这首诗谱写出了乐曲。饭馆的老板虽然不懂音乐,却依旧能觉察出这首曲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来交换这首曲子,这就是经典曲目《摇篮曲》的由来……学生感受到了意外和新鲜,自然也就对这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下来自然也就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切实保障当节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被广泛运用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使得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是直言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所服务。”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可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少年先锋队队歌》以第一人称“我们”切入,抒发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和平的崇高思想和情操。可是,假设由我一个人单独示范演唱的话,即使唱得再好,也难以唱出少先队员“我们”合唱的完美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周年、全国第四次少代会等重大活动中由多名少先队员联袂演唱的《少年先锋队队歌》视频。富有朝气、动力的歌声,明快的进行曲节奏,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以及迎风飘扬的少先队队旗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身胸怀大志、争做革命接班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在此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演唱这首合唱曲目,他们无论是从情绪、节奏旋律还是合唱注意事项的把握上都表现出了既令人满意又令人惊叹的良好效果,而这自然为这首音乐曲目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当节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提高与完善。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目标之一 素质教育理念不仅局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层面,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崭新概念,此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同样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会唱几首音乐歌曲等层次之上,而应当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真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新课标先进理念的学习,我将这一精神灵活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演唱这首儿歌之外,我还会侧重于向他们讲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奋勇抗敌的重要事件,引导他们不忘国耻,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如,在《苇叶船》这首音乐曲目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会教会学生旋律、节奏等最基本的音乐常识。另一方面,还会引导他们着重去品味与体会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大陆和台湾小朋友心连心、手牵手、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这些自然都为学生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有利于小学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教学目标的切实落实与实现。 总之,新形势下,实现有效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是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永恒的教学目标与追求。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真正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课堂4分钟内切实获得进步与发展,从而为他们自身的音乐修养、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以及日后长远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记得我刚教这个班级的时候每当上课时同学们还没有准备好这节课该用的书啊练习本啊之类的,等我说上课了才开始稀里哗啦的拿书,更不用说提前预习了。开始我很是生气,感到不理解,上了几年的学了怎么这样的好习惯都没有养成呢,于是我就和同学们说下次在上课之前一定把这节课该上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这样会节约时间的。下次上课一部分同学听话了,还有部分同学没按要求去做。我就表扬了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下次再上课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所以说老师是最好的引导者。 二、关注留守儿童 对于农村来说现在的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导致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如,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时候老师就成了最好的父母,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我们班有一个这样的女孩,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平时她的零花钱是最多的,但是就是不认真学习,平时我留的作业总是不写,理由很多,要不就是弄丢了。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课下我和她交流让她感觉到老师很亲切,老师很喜欢我,这样她就不好意思不完成作业了。还有该表扬的时候我就表扬她,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是有地位的,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作业也认真的完成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自己都不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是唯一的学习者。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定期开展“我想对老师说……”主题活动,让学生说自己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这样就得到学生的信任,感觉到老师的爱。每天的课外活动时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这样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我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好朋友。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小组比赛看哪组得的小红花多““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在我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时我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连平时学习不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那时起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每个 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每节课都使用,我就选择用多媒体上比较好的课找机会去上。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五、让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我们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怎样设计队形的问题”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自己去设计想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体验到每个环节都与自身的生活有关都那么有趣。 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还原成一种课堂生活,不在呆板,不在僵化,师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今后要努力打破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程序,还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 六、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这时老师更应该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老师的心理。教师的爱心、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进后进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使后进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教师若能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那必然会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效果。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把知识更好的给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一条实实在在的教改之路。 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如何有效地进行单词教学 初中英语新教材词汇量大,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单词的识记是学好英语的极大障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学生识记一定的词汇,进而运用词汇达到学生能初步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较多的尝试与探索,现将我自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作如下小结,愿与广大英语教学同仁交流。 一.采用灵活的方法教读单词。 在以往教学单词时,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先由我范读和领读,在学生会读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记。然而在检查学生的识记效果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改变了以往常用的教法,利用投影出示、实物呈现、简笔画描绘、动作演示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教新单词,效果就比以前好多了。实践证明:在教学新单词时通过投影出示、实物呈现、简笔画描绘、动作演示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度过记单词的难关,获得基础知识;又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学英语应用于实际的良好习惯。 二.提供有效的方法识记单词。 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往往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在记单词的时候急于记写法,而且很多人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记,写法好不容易记住了,却有的连读都不会,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学生记单词前,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要求先知其声,后明其意,再记其形。对于形相近的单词可采用比较记忆,对于一词多义的可结合句子记忆;对于词性不同的可注意英汉之间的差异。这样学生记单词就容易多了。 三.开展多样的活动巩固单词。 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原本记住的东西,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内加以复习和巩固,就会很快的遗忘。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和记过的单词及时地加以复习和巩固。我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用几分钟的时间,用开火车、猜谜语、词语接龙、做动作、唱歌、画画、同桌听写等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单词,避免学生过快地遗忘单词,让学生把单词记得更牢。 四.制定具体的措施落实单词。 在落实单词方面,本人着重两个方面:一是听写。听写分每课听写,单元听写。对于听写分层制定达标要求。达标的给以奖励,不达标的及时加以督促。二是应用。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记住了单词,但却不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很好的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做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我常常设置一些与新单词有关的选择、填空、造句、作文等题型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所学单词。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本人认为单词教学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以上只是本人在工作中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现罗列出来,以求抛砖引玉。愿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有效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浅议 摘要:德育教育范围广泛,主要是指对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塑造有积极作用的教育,政治思想与心理发展的教育等等都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来,以情动人,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与影响。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途径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互动,充分调动出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渗透文章语句间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一、 巧用课堂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情境即在课堂中各种环境和内容相结合的境况。小学语文课文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涉猎范围广泛,视角独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些课文,发掘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点。课前要深入研究课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将课前的引入版块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关键点之所在,理解每一个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义;之后创造出特定的课堂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就可以进行授课的时候, 例如,教师在讲授《雷锋》一文时,课文引入的时候,可以提问说,雷锋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身边有没有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语间将作者想要传达的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流露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结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身边有哪些乐于主人的事?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如何?在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中的生活气息,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正确的品格,值得学习与发扬。 二、巧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处于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不间断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了解世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以便让小学生在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良好开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开端。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会在课外阅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传统的课堂上,枯燥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学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养成和发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强课外阅读,有助于打破这种现状,使得小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了解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进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例如,通过《轮椅上的霍金》或者类似文章的阅读,学生会感知为什么霍金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霍金在科学领域的成就,然后在让学生通过月的的文章体会霍金的惨痛境遇,最后总结得出霍金身上的优良品质,并相互进行交流。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关联性,做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 结语 为了使德育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内涵,以产生良好的情境感应效果;注意定期课外阅读的安排,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内容。基于以上举措,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增强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摘要: 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开展自主反思,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促进自我发展。 一 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开放精神、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艰巨使命。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作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有效教学则要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来完成,这与新课程理念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相一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采用一定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堂课除了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外,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与制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恰当选用,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堂历史课的有效程度必须从这些角度考察,也就是我们关注的评价标准。 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是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它同时也强调,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无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还是组织协作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学习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等环节,那么,这样的情境靠谁来创设?是教师。信息资源的提供也是这样,网上的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就需要教师事先仔细挑选,或者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这样学生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另外,如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制定,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讨论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自主发展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样地,教师的观念转变、知识重构、教学行为的改变也需要教师自己积极建构。这种带有建构性、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动力是来自教师内部的,并伴随着发展而不断提高其自身职业自觉意识的唤醒。对自主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教师才会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并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新课程在实施中强调过程与方法,自主发展意识强的历史教师,就会认真考虑采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完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二 中学历史教师应怎样自主发展,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教师自主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学教师往往理论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并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改善教学实践。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案例写作与分析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分析,教师可以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现象赋予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激活隐藏在心中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促进实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开展自主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良性循环的保障。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强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自主反思就是强调教师要自觉自愿地进行反思,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反思的内容须紧扣教育教学实际,如提问的有效性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史料选择的适切性、教学行为的恰当性等,反思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 如对历史人物陈独秀的评价,学生往往根据教材各章节所提到的内容加以归纳,也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可据事后了解,学生对陈的印象并不深刻,最多只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还有就是大革命中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陈独秀在学生心中只是一个政治符号,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意义了。经过认真反思得出,这样的教学没有“通过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因此,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新理念指导下,我改进了教学行为,创设了情境,提供了一些陈独秀为人处事的事例,让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去讨论、分析、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三)虚心向他人学习。教师自主发展就是要主动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采用拿来主义,向同行甚至学生学习,增强自身教学有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如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听同行的课,学习人家哪怕是一个优点,指出人家哪怕是一个不足,对自己都是一种长进。同时也可以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完善自己 的教学。不论是听课评课,还是与同事的交流,都是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历史教师要抓住机遇,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有效教学论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探索 工商管理专业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培养了急需的管理人才,对其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利用进行探索,对开放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资源利用现状 1.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脱钩工商管理专业为许多大企业集团培养过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在学习中他们反映大部分教材资料在工作中没有太大作用,只是应付考试,实用性不大,而那些注重应用性的教材受到欢迎。大部分学生购买教材,但平时很少用,只是考前才赶紧翻看,少数人考试时教材还是崭新的。 2.面授课到课率极低新生刚入学时,对学习内容和形式报有好奇的心态,但是上过一段时间的课后,感觉没意思,到课率逐渐下降,有的课甚至整个学期没人上,大部分课程的到课率也只有10%左右。学生希望有面授辅导,但又不来上课,面授课遇到了困境。 3.网上的教学资源内容繁多但用者寥寥网上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同时分为中央、省、市三级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看似很多,但能被有效利用的资源不多;学生对网上资源需求较高,但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缺乏,内容多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利用率低。 二、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与经济建设的相关性制约着这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教材的编写主要由高校教师进行,内容偏向理论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管理的一线,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仅凭书上泛泛的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内容对工作没有实质性影响。期末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力,所以学生对教材的利用只是在考前几天。 2.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授课内容与考试的相关度是面授课到课率高低的关键多数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枯燥而单调的内容,教材有什么教师教什么,这种陈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授课教师对考试缺乏知情权,授课时没有重点,或对重点掌握错误,导致学生对面授课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到课人数会越来越少。 3.网上资源质量不高影响利用率三级教学平台都有教学资源,种类和数量相差不多,下级平台资源粘贴上级平台的内容,造成重复,缺乏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懒得去看,网上讨论、答疑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提高教学资源有效性的措施 1.工商管理专业的文字教材应具有应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选修课的教材可以校企合作编写,针对合作企业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充分发挥教材的应用性,满足企业对特色人才的要求。同时,可采取向兄弟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合作编写等形式,以解决通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促进教育的跨界发展。 2.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学生的到课率 开展专题讨论和说课比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面授课内容要生动有趣、有重点,提高学生的到课率。 3.合并三级平台资源,减少资源建设的重复度 现有教学资源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是资源重复建设多,学生需要花费精力到三级平台查阅资料,内容多有重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我们的学生属于在职人员,在自主学习中工学矛盾较突出,学校尽量减少查阅资料的复杂性,只需建立一级平台资源,方便学生学习。 4.实时语音教学是面授辅导课的较好替代资源由于家校距离较远或因晚上上课不安全,无法参加面授辅导课的学生,不想放弃和教师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用实时语音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实验显示签到率达到60%,远远高于面授课10%的到课率,其中不签到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习惯用耳麦,一部分人没有时间。采取这种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在家授课,也可以在语音室进行,在语音室教学时,愿意参加面授的同学可以来学校听课,对各种情况的学生都能照顾到。 5.QQ群讨论、共享资源,更符合学生获得信息的习惯 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有QQ号,经要求都能加入班级的QQ群,对于课程重点难点的讨论在群中可以随时进行,教师不在线时,同学间可以进行讨论解决,真正实现了小组讨论的目的,而且范围更广,打破小组的界限,避免自主学习中的孤独感。教师根据讨论较多的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学生养成每天观看群消息的习惯,可以手机上网的同学更是随时可以知道群中的消息。 6.整合资源,形成新的教学资源架构 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开设新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整合后的教学资源体系,按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提醒式教学资源为主,及时提醒学生利用一级平台的静态资源进行学习,在自建的QQ群中互动讨论,在语音和面授课上进行导学和重难点内容的学习,同时充分利用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资源能否被充分有效利用,关系着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的效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照自主学习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建设起适合在职人员的教学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以促进开放教育成熟、健康、稳步的发展。 有效教学论文:分析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特点,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例如,在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中有问。同时,生生之间,既要倡导学习竞赛,更要倡导合作互助,从而形成高远的志向、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学习,从中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创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发散的思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思路。 (2)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探究式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从而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5.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效益优先。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尤其是地理讲授教学。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方针,注意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效益优先。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效教学论文: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建立 我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实施高一化学新教材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作用,它限制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的,要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对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内容难易适度,容量适当,并有一定的灵活性,突出了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降低了要求。 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中,“强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只作基本要求;对“必修2”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也未做系统性介绍,只要求识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章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的一节内容中,在介绍“化学能源”上用了大量的笔墨,而在“原电池原理”中只要求识记“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仅仅一带而过;在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中,凸现了基础内容,尤其是在课题设计安排上合理、新颖。在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中,引导我们去学习甲烷和烷烃的性质;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带领我们通过学习“乙烯”和“苯”的性质,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和不饱和烃及芳香烃的性质;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通过“酒精”和“醋酸”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用途。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非常合理,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把握好教材的“度”,不要随意扩大和一步到位,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许。 二、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而能特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而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加强了实验内容,两册教材中共包含有42 个课堂实验和14 个“科学探究”,增加了“思考与交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应组织和指导边讲边实验。 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之一,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我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习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授“化学能和电能”一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的印象,我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分组实验,并配以适量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类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准确判断出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哪些不能构成,从而比较顺利的突破了教材中的这一难点。 三、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针对我校生源,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看而不听,听而不写,写而不全;有的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表现为作业不认真、抄作业、不交作业、练习册空题过多、解答题书写不规范、仅写答案等。为了纠正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学案”教学法。 我认为,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一份完整的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①课题和课型:学案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有专题课和热点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②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③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④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⑤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⑥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⑦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⑧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⑨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衍生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样化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⑩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有效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高中是每个人在整个受教育的阶段中身心都备受考验的学习部分。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或者没有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等原因很可能导致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上掉队。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就要首先了解学生对分块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再次要处理好与数学成绩差的学生的关系,不要让其觉得老师放弃了他,还要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兴趣。然而,在高中教育中仅仅依靠这些还是不够的,面对更多的实际问题还需要我们来脚踏实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育的手段 (一)要更加明确并树立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传授知识的人类工程师,首先要求数学老师要在授课前就认真的研究掌握好所要传授的知识部分的教材,从知识框架和整体的难度上总结、选择出最优的教育方案,并提前设想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掌握不灵活的地方或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并提前设想好为学生疏导知识的新方法;其次,在课堂教育上,要求任课老师要灵活地针对不同学生对重点和难题掌握程度上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比如,在传授新知识的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浅薄的习题供同学们讨论思考并达到掌握的效果;然而如果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情况下就适当的安排一些低于高考要求而又有针对性的难题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掌握知识了;最后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并归纳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以便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广大家长和老师对同学们的期待,也是学习的高级境界。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要求任课老师要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要为同学们建立起来不同的数学问题所发生的背景和模型,方便同学们在头脑中勾勒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实际情况更易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三)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任何一位老师的职责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而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导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应当拿出何种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一些数学基础薄弱、自信心缺乏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进行单独传教,使其能够重拾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敢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哪怕是误区也无妨,也能更好的掌握该生所存在的思考问题上的错误之处,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学生、影响学生。 三、实际案例分析总结 新教学方案的开展和应用使大多数同学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立马在大脑建立起数学模型,例如,一位高中同学在遇到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4把钥匙4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试几次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的这个问题时大脑的建模过程:如果我用第一把钥匙来试锁,那么试四次就有结果了,第二次就试三次,以此来推,把试的结果加起来就是10次。该生由于没有考虑全面最多的含义,在老师的提点下重新整理思路:第一次用一把钥匙试只需试三次,因为如果前三次都不对那么剩下的那把锁就与之匹配了,如此类推下去最终累加的结果就是6次。本文仅以此例来探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来建立模型的优势和对学生学习数学上的帮助。 四、结束语 通过联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一过程,我们看到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显着。今后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不断改善教育方式,使其更加适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掌握。 有效教学论文: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内容] 有人读《白杨》,仅理解为是对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的描写,有人却由此联想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坚强性格的人们;有人学《繁星》仅看到一幅海天星空图,有人却能融情于景,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可见,语感能力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只有对语言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力,才能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通过自身教学的积累和他人经验的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释义去理解词语,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其实,文章中的词语应区别对待,有的只要意会,有的需要简单说明,而有的能揭示特点,具有语感作用,则需仔细揣摩,透彻分析,准确把握。例如《繁星》中能显示海上繁星特点的词“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身处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出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陆地上虽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闪一闪的,但海的上空气流流动大,星光有时被遮住,所以一 暗一明、一明一暗闪动得分外明显。学生认识到这点,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就有了感知。 对有些词语,不仅要从个体上去分析,还要从语句、语段上整体把握,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如《老水牛爷爷》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的,显得分外传神。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古铜色”,更要理解到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老水牛爷爷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的结果。“声音像洪钟”不仅告诉我们他嗓门很大,更要认中体会到他的直爽与开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写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壮爽朗的北方老汉的形象。学生理解深刻了,读的时候,这一形象便会浮现于脑海之中,自然读出语感来。 二、以激发情感来引发语感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就要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春蚕》结尾的教学,我这样设计:①“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不说“又添了一些白发”?②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学生理解:银丝是美的,把白发比作银丝是一种赞美,饱含着敬重。一个孩子竟能发现母亲比过去多了一些银丝,看得这么细,表现出对母亲的由衷的敬爱。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正是语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将写作背景与文尾的俗语、谚语结合起来,揭示出丰收在望,人们将能过上好日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关切国家、人民前途的喜悦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读起来特别起劲。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样在认识的同时产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发出语感的。 三、从美感中挖掘语感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来增进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我就“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了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呢!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从语感中体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语感。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我抓住“变化极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过众多描写颜色变化的词语展示万里长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壮丽图景,极力使学生从语感中体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语感,保持课文美的基调。同时我还运用了幻灯,在云彩的基础上依次出现马、狗和狮子的形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辅助。强化视听形象,加强美的感受,增进语感。 四、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那些优美的诗词,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话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通过朗读,使学生产生语言直觉。如《第一场雪》中的“银条儿、雪球儿”,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仔细玩味,要求读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去掉“儿”读,通过前后对比,感到前者读得轻柔,读出了美的意境。 想象活动是语感所包含的又一个心理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知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如《再见了,亲人》分别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场面。朗读时,要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小金花挂在腮旁的泪花,大嫂拄着的双拐,这一幕幕使之成为鲜活的形象,就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语感训练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要与情感、美感融为一体,有机组合,要在朗读中得到增强。我坚信,只要重视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在生活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小学品社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品社课程的核心。课标强调本课程应以学生生活理念下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使学生不断体会,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基于以上认识,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两大方面谈谈品德与社会课堂如何在生活理念下有效地教学。 一、了解课程特征、彰显生活理念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从课程的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思维性、开放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归根到底是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渗透着生活理念的意识。 第一是综合性。品社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内容。课程基于学生社会生活与认识的整体的、具体的、易变化的特点;学习方式则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出发。例如,它既要求学生懂得爱父母、爱学校、爱学习、遵守公约等道理,又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国外的地理、历史知识。 第二是思想性。品社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延续等活动过程。如课前调查、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课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课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信息和道理运用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校内外,在生活理念下学到新知,达到更开阔的视野。 第三是社会性。品社以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基点,帮助学生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课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儿童从自己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社会。 第四是实践性。品社有关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均离不开社会实践。是围绕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的,如:“生活中的你、我、他”、 “我们同有一个家”和“我在成长”等,渗透着生活理念,遵循着生活逻辑。 二、选择正确教法、掌握生活实践方法 其一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式如果单一,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得到主动的发展。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教师要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学生搜寻学习资源,自主地探究,用生活理念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真正把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时,设计与伙伴在一起表演的情景,做人要诚实,要学会友好相处。学生不仅再显课本中我和小伙伴情景,还悟到生活中如何做人的道理。 其二是交流合作。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学平等地交流与合作。例如:教学《走进民族大家庭》时。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对课前收集的民族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介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生活实践中认识民族大团结的深刻意义。 其三是探究认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理念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生活理念规范的价值观。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并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掌握生活实践方法。例如,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一课时,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和影视片段,让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从中悟出人人都应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人的生命安全的道理,在生活理念下珍爱生命。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课程特征,钻研课标内涵。其次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探究,在生活理念下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彰显生活理念下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论文:中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呼唤科学的课程评价,“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管理的作用。”音乐教学评价做得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进其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如何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和教师的音乐教学呢?如何来为音乐教学增色添彩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是利用律动、击掌,评价节奏感、乐感(随堂进行)。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在座位上律动,做韵律操(配上各种节奏和音乐)。首先,由教师设计动作,从中穿插各种变化的击掌,并在指定节拍上站立、坐下,身体前、后、左、右变换方位,训练由易到难。其次,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随音乐自由律动。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在这种经常性的群体律动中,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乐感好、兴趣浓、进步快,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全体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教师清楚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情,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二是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评价演唱表现力(期中进行)。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约4-5首),采取合唱、轮唱、齐唱、对唱、独唱等演唱形式,学生自由组合,自任伴奏,由文艺委员任指挥并组织练习。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和下午课前十分钟的唱歌时间巡视各班,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期中测试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演唱这些歌曲。学生是演员尽情表演,教师是观众认真观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评价、演唱的效果及学生平常训练时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唱歌表现力、评价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胆识,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合作精神,增进生生、师生友谊,益于教师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最佳演唱水平。 三是采用音乐知识竞赛,评价所掌握的知识(阶段进行)。将一学期所学的音乐知识做成若干抢答题小卡片,教师念题,学生抢答;碰到听音题,由教师弹奏,学生模唱、回答;可出简单的节奏、旋律接龙题、创作题;可适时让学生出题考考教师。这种评价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利于师生互相促进。 四是感受、鉴赏音乐,评价感受与鉴赏能力(随堂进行)。欣赏课前,教师先向学生分发准备好的试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进行预习;上课时教师按试题顺序播放乐曲,并稍作提示,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试卷上作答,再让同桌交换批改评价,最后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点评。这样在给学生欣赏感受音乐的同时进行了一次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五是根据课堂提问,评估平时答题成绩(随堂进行)。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或学生回答。设立答问、提问栏,把学生提问、答题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为全面、合理的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能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回答提问,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同时能促进教师平时不断学习进步。 六是根据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参与态度(平时观察)。笔者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发现:有些学生因音乐基础好,学习较松懈;有些学生虽然音乐基础弱,但他们刻苦认真,感情投入,对学习音乐有较好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交流意识,根据学生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设立学习态度评估栏。这一做法能激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 七是加试独唱、演奏、舞蹈,展现学生的才艺(期末进行)。在学期期末,可以开班级音乐会,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营造团结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发挥个人最佳水平的选项,如加试演唱、朗诵、器乐演奏、舞蹈等表演,展现学生的才华,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表演,这一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生成更多的教学亮点和融合点,使师生的素质和情感得到升华,有利于教学相长。 八是巧用支持和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见解(平时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可用恰当的眼神、手势语、表情语、简短的赞扬语加以表扬关注;对学生独到的见解和探索活动给予肯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评价的乐趣,从而自信的投入学习。 九是教学评价过程中注意事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但评价的活动不宜过多,应尽量简化评价过程,每学期可选择其中2-3项实施。其次,音乐教学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采取平时仔细观察、谈话、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再次,评价学生以支持性、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形象准确、富于感染力和鼓励的语言进行定性评价;也可视需要及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评价因人而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进行比较。最后,可请学生、校内教师、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听课,观摩学校艺术节、艺术展示、参加课外活动等评价音乐教学和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这样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有利于学校完善管理,做好音乐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评价应灵活开放,体现科学合理性,体现有效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师生双向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教师、校领导三者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的作用。 有效教学论文:高职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方法创新 健美操因其独特的运动性、艺术性、社会开放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选择。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只有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丰富健美操教学的课堂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试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增强健美操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学生没有健美操基础 健美操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它因其独特的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而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身体柔韧性、音乐合拍性等有较高的要求。大部分初次接触健美操的学生,没有健美操基础,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 (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高职体育课的教学中,往往因没有教材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健美操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动作示范和精练讲解上,不其厌烦地反复带领学生做训练。而现在一周只有一节体育课,到下节课时学生已经把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忘光了。教师只好继续在学生面前领做,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健美操的教学效果始终不能增强。 (三)缺乏有效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动作练习,往往导致学生对健美操课失去兴趣,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灌输式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健美操教学的需要 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专用的健美操练习场地,缺少教学必须的器材,这些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探索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注重音乐在健美操课堂上的运用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也因其独特的音乐属性而与众不同。只有动作与音乐合拍的健美操才具有美感。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学生能否听懂乐句和乐段,都将直接关系到健美操教学效果的优劣。由于一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限制,仅靠课堂教学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因此,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健美操音乐拷贝给学生,或在课间播放一些适合健美操练习的音乐供学生欣赏,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动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健美操教学语言的多样化 在健美操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提出要求、评价及鼓励等。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提示和非口头提示两种方式对健美操教学课堂进行控制。口头提示主要指教师对健美操的动作节奏、要求、联系次数及激励的语言等。这样的口令要有号召性、激励性,要与音乐节奏吻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非口头提示指的是教师在带操过程中所用的肢体、表情、符号等提示,相对于口头提示主要起辅助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语言对健美操教学有重要的作用[1]。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练习与集中训练的结合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领完操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同时也可以采取“一帮一”的教学模式,让动作掌握得好的学生与掌握得不好的学生一组,对照练习,相互纠正动作,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集体练习时,可采取分的组形式,进行对比和表演练习以达到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的灌输教学方式,营造了宽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很好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四)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健美操教学不能仅局限教会学生几套健美操,还应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基本功。 1.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职体育课往往缺乏教材,健美操教材对教学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购健美操教材,让学生课后看教材,仔细看动作图解和动作说明,按课上要求认真练习,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 2.基本功练习 一套完整的健美操是由很多简单的基本动作组成的。基本功将直接影响健美操的动感和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掌握好动作之间的衔接,这是学生自我编排健美操的基础。 有了基本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生自我编排健美操自然不成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都非常用心地编排动作,在队形变换上很有创新并大胆做高难度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互评,提出缺点和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三、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高职教学应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本文分析了传统高职健美操教学方法中的弊病,提出了改革高职健美操教学方法的措施,实践证明,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论文:音乐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环节的学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限的控制,书上哪些内容要重点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但所讲的一切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者不能随心所欲。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分清主次,层次清楚,才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教唱简单歌曲时,采用模唱法,学生听了范唱后,直接跟着音乐唱;教有难度歌曲,可采用分句教唱。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 1、要进行有效讲授。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有效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多么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程受自身项目特点的限制,在进行实际建设时,在经济管理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缺陷不仅会阻碍铁路工程的顺利建设,还会增加铁路的建设费用。因此,本文将结合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一些改善对策,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铁路管理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问题;改善对策;分析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提高,铁路交通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铁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会对整个工程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端,需要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积极制定解决对策,从而确保铁路工程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铁路工程中,对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施工单位的相关管理层和员工在头脑中没有形成铁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意识。认为只要自身能够保证工程按时按质的完工就可以了,而关于工程项目的资金方面,认为其与自身没有多大联系,都是按照上级预算进行拨款的,自身在施工中保持节约就可以了。第二,对成本核算工作缺乏全面的管理。工程预算明确要求,施工单位要结合该项工程的成本预算项目,独立核算工程的每一项目的实际成本。而在具体操作中,许多施工单位都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其进行成本核算,造成项目工程在实际使用和预算中存在出入,成本核算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工程预算的执行和进度情况。第三,财务部门没有加强监督。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中经济管理监督的重要职权部门,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造成工程在费用支出方面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第四,工程预算环节和计划投资环节没有有机融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铁路工程关于施工资金的筹集渠道有许多,当施工计划下达,预算批准以后,如果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那么必然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工期也会被延长。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施工方为了尽快结束工程项目,在没有真正了解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对经费有多少就使用多少,脑海中根本没有工程预算的意识,也没有进行工程预算工作。从而导致工程费用的不合理利用,不利于铁路工程在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五,在材料核算方面手续不完善。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也是铁路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然而,当下许多的施工单位在对材料进行管理时,没有对进料进行验收,材料施工布置不合理等问题还大量存在。 二、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改善对策 (一)对铁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一,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铁路工程中的有关领导和职工要认识要铁路工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还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将财务管理工作与成本核算工作纳入考核体系。第二,注重材料方面的管理工作。针对材料的出入库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禁止超额采购,严格依照采购计划进行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因材料积压而造成浪费。对于那些有定额的材料或者是损耗性较大的材料,要制定材料限额领取制度,禁止乱领乱用。对于那些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大批量堆放的材料,工作人员要预先计算好材料的用量情况,按量进行堆放,避免重复运输现象的出现。第三,对铁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在对预算成本进行编制工作时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部门更好地对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第四,针对其它项目的费用,也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在人工费用方面,财务部门要对平均工资差额和工作日量差额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功效记录方面、加班方面以及施工考勤方面,财务部门也要进行及时登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施工人员的劳动工作时间进行限额控制,最大幅度地减少人工费用方面的开支。 (二)加强铁路工程项目的决算工作以及综合分析工作 当铁路工程建设快要结束时,财务部门要依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结合工程技术部门共同对该工程进行决算工作,并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依照前期制定的各项工程预算成本表,对各个项目的定额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找到工程具体施工中,出现成本超支和缩减的因素和缘由,帮助其更加合理公正地进行工程决算。 (三)财务部门加强对工程的财务监督力度和核算力度 财务部门要对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关系进行监督和核算,在工程资金的调配使用方面,要对工程量的大小和工程的进度情况进行全面参考。同时,还可以依照工程的整体实行计划,对铁路工程按照对象划分或者性质划分,从而细化自身的财务监督工作和核算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铁路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不仅是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影响铁路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核算工作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在铁路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首先,对铁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其次,加强铁路工程项目的决算工作以及综合分析工作。最后,财务部门加强对工程的财务监督力度和核算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铁路工程在经济方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提升。 作者:史志强 单位: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与控制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在交通工程方面产生了更高的、新的要求。交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有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科学的监管控制方式。本文对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和控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经济管理;控制;造价;交通工程;建设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现在正在大幅度的加快,相应的城市的交通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现阶段不但需要考虑到经济的相关指标,还需要符合城市交通适应的相关要求。交通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造价的审核方面也应该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论证,同时需要监督审计部门做好工作;合同的管理上应该要重视整个过程的合同管理与风险的把握和防范控制。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里做好以上面的工作,才可以让交通工程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一、经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通常的情况下,经济管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合称。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因为互联网的信息为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因此人们可以使用互联网的信息进行传递做出科学的经济管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交通工程有着一些特点如建设的地点比较分散、分布的地区非常的广泛等,因此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重点是要突出管理的方式必须要做到科学与先进的特性,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的成本,确保各个工作都可以有序地顺利开展,快速地达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目标。 二、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系统存在不足 (一)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程度很低。 在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系统中,大众的相关利益与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大众的参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经过大众对城市的交通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地为城市交通的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对于城市交通朝着健康顺利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不过现阶段中国的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的参与程度上还是远不如西方国家,中国人民群众的参与率非常低。中国的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以座谈会的形式走一个过场,这样的参与模式绝对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可能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用在政策的制定上,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有序的发展和进步。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城市交通的经济发展意见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交通的经济管理的渠道是非常的单一的,很多人都不是十分的了解具体怎样参与到城市的交通经济管理中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交通经济健康的进步和发展的步伐,不能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的热情点燃。还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是可以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缺少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的想法,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城市交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缺少科学和民主特性。它们一起造成了城市交通经济管理制定的相关政策与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政策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到最后还要再进一步的进行修改,不但浪费时间,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它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城市交通经济管理的顺畅和合理运行。 (二)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 交通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投资成本的掌控一直存在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全部阶段,它主要包括了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的各个阶段上。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将会对整体的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投资成本掌控方面的问题。大家需要确保在交通工程施工以前,就对整体的工程成本有一个准确的预算,把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个方面在投资上的问题都要进行详细的细化,真正做到使资源尽量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不断提升工程资金的使用率,为未来进行工程建设的资金正常周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确保工程施工建设万无一失。在进行掌控投资成本的过程中,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对工程建设生产消耗的人力、物力及时地做好统计和核算工作,进行严格的掌控和监管机制,如果发现发生了错误,必须及时地纠正和改进,确保交通工程建设的目标可以顺利地实现。在成本的具体运营过程中,对待突发事件要做好相关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三)做好交通工程造价审核工作。 业主单位在进行招标以前需要及时将造价与审核工作做好,交通工程造价的控制一直存在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及时地做好造价审核的相关工作。首先,在进行交通工程项目的投资环节,业主对交通工程的造价管理掌握的主要方面应该是进行工程项目的决定之前的相关工作,根据市场的相关要求以及预先的规划,及时做好交通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其次,在交通工程的设计环节。交通工程的设计是掌握和控制交通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同时它也是处理经济和技术的主要因素,在整个交通工程的建设上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再次,在广大业主招投标环节上,需要建立交通工程招投标相关的制度。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使用施工企业以前的竞争会有效地对交通工程的造价做到合理的控制。 三、交通工程合同管理应实现规范化 (一)要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与资格。 在进行招标之前,业主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这样可以保证合同可以顺利的进行和自己的利益安全。合同审核的内容包括:项目是不是满足合同写明的条件、合同的相关条款是不是清晰和没有异议、合同的内容是不是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交通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还有企业的等级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合同的签署是不是具有完善的手续,等等。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业主单位在进行工程的招标过程中还应该对施工企业的企业信誉、资格审查、企业的公司资金实力以及履行条约的能力都要进一步做好审查工作。 (二)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做到合理的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像《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在合同的管理方面还有工程的招标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需要遵守的要求。因此,广大的业主单位在签订合同以前,一定要认真阅读签订合同的具体文本内容和国家颁布的法律,将工程的特点以及业主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要做出必要的解释,以防出现一些歧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签订合同的具体条款的要求是全面和明确,这样可以保护双方各自的利益。 (三)业主单位签订合同要做到合同履行的规范。 合同的履行在交通工程的合同管理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各自的利益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合同是进行协调还有处理双方关系的保障和中介,它也是工程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的保障。另外,业主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合同做好有效的监督工作,在涉及到项目工程量上的加减,变更等信息需要做好及时的确认,对于违反签订合同规定的行为要进行认真的检查,让合同的管理慢慢地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业主单位需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作人员应该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对于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还有相关的设备是不是满足相关的要求做详细的分析,对于材料的运输过程,也必须做到定期的检查,以保证供应商可以及时地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 四、总结 新的时期对交通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里,应该持续的强化对投资,施工的质量还有工程的进展做到严格的控制,这样才会把交通工程的造价还有施工的质量进行显著的控制,这将会推进中国的交通工程建设取得快速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交通工程的建设企业应该要持续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地让自身的努力不停地进行完善和发展,变革经济的管理方式,充分满足交通工程建设在质量上的要求和安全上的确保,最大程度地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作者:马红丽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交通运输局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经济管理有效策略剖析 0前言 从学科层面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在实现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1投标报价风险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程项目,做好投标报价工作,在尽可能提高中标几率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从目前来看,投标报价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清单量问题 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业主为了能够加快进度,往往在工程尚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着手进行招标工作,由于初期设计深度不足,施工企业制定的综合单价很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施工图的内容,工程施工图在正式开工到位后,企业才发现初设施工图与实际施工图无论是数量和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与工程招标的清单量不一致,引发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2)清单项目问题 主要是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内容与相关计量规则的要求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工程招标报价时的理解误差。同时,部分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与技术规范,承包方根据招标图对实际工程量进行计算,两者在标准的认定上存在差异,导致报价失误。(3)低价竞标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工程施工资格,往往会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业主方对于招投标制度缺乏准确的认识,认为招投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价格;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为了能够缓解设备闲置和人员窝工问题,不得不压低价格,以求中标。 1.2施工管理风险 (1)方案选择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受到了气候、水文、地质、工期、技术、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案的技术含量越高,工程越复杂,则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2)质量安全问题 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违规操作的行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3)劳务分包风险 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是一些农民工,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是其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缺乏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事故与安全隐患的风险。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对劳务队伍进行合理选择,还可能出现合同纠纷问题。 (4)合同风险 部分业主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在工程建设中,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通过一些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施工企业,增大了施工企业面临风险的几率。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策略,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提升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1强化工程经济管理认知 一是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引导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树立起相应的经济意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的全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和基层作业人员应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主动配合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有机融合,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应该对施工进度与工程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处理。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受计划经济残留的影响,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存在着重进度轻效益的错误认知,为了赶工期,忽视效益管理,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三是强调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当前,工程造价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导致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对此,应该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2.2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为了迎合招投标制度的发展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而为了强化工程经济管理,则应该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确保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其次,应该将作业层与管理层相互分离,由企业集团负责项目的分包、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资金的供应,下属项目部则负责工程的具体执行,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然后,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减少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招投标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分析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王莹 单位:辽宁大学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管窥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 1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 1.1工程竞标的风险 在投标的时候,风险的出现与企业的压价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市场的自发调节,施工企业供过于求,员工和设备闲置会使企业的损失更大,这样的结果是企业采用不惜一切代价压价的方式达到中标,从而减少损失;第二,企业错误的认为竞标和压价是等价的;第三,政府对于工程项目的计算定价进行操作,这也是一种压价行为,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进行压价,最终的后果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抑制。 1.2承包合同的风险 承包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对于承包人来说不容忽视。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首先,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某些风险必须由承包者来进行承担。例如,有的合同有这样的规定,当施工价格在某个范围内波动时,价格仍然保持不变。其次,业主单方面提出不对等的条款来转移风险。例如,有的合同中规定,业主对第三方干扰所造成的工期拖延不进行相应的补偿,而是由承包者全部承担,这毫无疑问把工期拖延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者。最后,签订合同的双方合同条款模糊、单一、遗漏而造成的风险,如合同中缺少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相关处罚条款。 1.3劳务分包管理中的风险 工程施工项目展开最根本的是需要施工人员,现在很多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即便在进行施工培训之后仍对施工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这样的后果是很容易造成质量不合格和工伤,各种纠纷无法避免的产生,施工企业法律风险明显增加。 1.4质量、安全、工期管理中的风险 首先,由于质量不合格而造成验收不能通过,这样的结果是工程必须返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其次,不到位的安全措施会使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其结果是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成果付之东流,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赔偿。最后要说的是,因为自然和人员等因素而造成工期的延误,使得工程经常拖期完成,浪费了更多的投入,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1.5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物价在不断攀升,建设工程所用的钢材、水泥及建筑劳务用工价格当然也会增加,造成施工成本越来越大。对于某些确定单价或总价的承包项目而言,承包价格如果不能随着物价的变化而变化,则施工单位将面临巨额亏损。工程项目中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所带来的花费,但是材料价格越来越高,使得承包者会遇到更大的风险,这样带来的风险无疑给承包者有很大的不利,使得企业得不到发展。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与防范原则 2.1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原则 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有:第一,事先预防机制应该被建立:制定的工程项目进度的计划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的方法是可以在各个监管环节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测每个时间段的工程进度。第二,对于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所出现的紧急情况前,应该建立应对相应的应急机制以最小化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三,可以通过购买合适的保险等方式适当转移风险;第四,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流程应该在工程成本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优化和规定。 2.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应该增强对工程管理的科学认识。第一,工程经济管理意识必须受到重视,工程经济管理涉及工程本身的同时,还涉及全体工作人员,其中包括高层的管理人员和低层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培养成本控制意识。第二,工期和效率的矛盾必须平衡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市场经济需要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率的双重保障,而计划经济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来市场经济下施工企业根本没有竞争力。最后,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必须相辅相成,技术人员熟悉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然后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可以更好的配合,这样就使得工程项目的实施既有经济性又有科学性。其次,还需要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第一,完善的组织体系需要建立起来。完善企业的各个组织机构,市场营销部门和设计部门应对招标制度的发展,工程经济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管理索赔,各个分公司能够各司其职,做好份内之事,这样一定能够改善整个管理体系。第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层工作。即管理层和作业层的相关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应该明确。 2.3有关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两个实例 在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中有大量的风险存在,下面分别是工程竞标风险和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腐措施。对于工程竞标中的风险,工程企业要提高投标报价的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认真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确定一个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在竞标过程中,一定要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看清形势,这样可以最小化因为压价带来的巨大损失。对于承包合同的风险,第一,合同需要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的人来管理,进行合同的评审时要考虑到合同中的各种利与弊,这样不仅能够使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也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带来的索赔提供依据。第二,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争取更加平等的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使得对方也能够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合双方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必要时建立档案和记录以便有据可以核实。第三,索赔意识需要加强,根据每一类的突发事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取证工作,保证资料可靠完整,有说服力,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索赔,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3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经济学中讨论的许多风险必须受到重视,我们必须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原则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企业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脱颖而出。企业只有加强了对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及时发现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韩福君单位: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探求市政工程经济管理 一、市政工程中经济管理存在的现状 (一)市场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大部分的市政工程是大型的建筑实施工程,而且也严重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问题,然而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几乎是行政主管授权的单位,由于其管理体制不严格、材料使用过于浪费,导致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未按市场经济的体制严格执行,不能正确的遵照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不执行工程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度、建设设施监理制和合同管控制,在施工前未进行全面勘察和预防,往往会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存在未签订相关施工合同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导致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和危害性,从整体发展上不利于市政工程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施工质量未能正确保障 目前,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一直以来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为了省时省力市政工程的项目部通过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转包挂靠,如此而来,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管控,一味的节省开支或者是在必需的环节普涨浪费,导致在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疏漏。甚至为了牟取暴利而不严格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督中,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往往只看施工进度,追求施工的经济效益,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并未考虑节约和环保的原则,往往会采购较高价的原材料进行施工。 (三)施工成本管控缺乏管控 目前,在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中未形成一套合理的成本管控制度,在材料计价方式、承包方施工的价格、市政工程合同方式与结算方式未统一,对施工工程的成本管控未形成定位。由于计价依据的不同会影响图纸的精确度,从而影响施工的最终效果;部分承包商竞标时的报价含有一定的策略性、偏低,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肆意调整和改变合同内容,一味的争取最大利益、降低价格,从而导致了市政工程建设的风险系数,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成本管控。 1.成本管理落实不到位: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成本管理方面往往只是表面,过于形式化、制度不完善,对成本管理的约束力不足,导致了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材料和加工的成本分析不充分,对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2.成本核算体系不全:大部分市政企业虽有核算部门,但缺少了真正可实际运作的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的环节过于简化,难以做到正确的实施市政工程的成本分析。 3.考核奖惩制度不够: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漏洞问题未进行考核和奖惩制度,忽视了对工程经济的费用管控,最终会导致市政工程的资金混乱、超支、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益。 二、市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预防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应当增强质量监督的责任感、牢记建设质量第一的意识,成立专人小组责任制,分清各建设环节的责任分工,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并落实深究到个人。 (二)强化工程监理职能 做到进一步降低市政工程建设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对市政工程的监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确保工程建设的保质保量,提高工作效益,减少人员成本的增加和技术设备的过多投入。 (三)展开公平招投标工作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开展公平公正的竞标、招标工作,政府可以保证市政工程的资金问题。若出现投资不足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政府贷款的方式解决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四)树立目标 成本管理制度在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做到正确的核算目标成本,施工前正确预算并控制成本,施工后正确的分析成本做到开源节流,自始至终的节约成本,禁止一切的铺张浪费,做到减少一切损失并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将各项核算任务分配到各部门,设立责任制,加强部门成本核算的考核制度。最终利用各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对超支和缩减资金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反馈和分析。以期做到在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情况下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和人力物力等,从而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造价过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城市建设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涉及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目前市政工程的经济建设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必须要做好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工作,做到对市政工程的风险预防工作,要充分发挥当前市场的资源配置特点和竞争机制,严格管控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作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积极解决管控。 作者:谷广利单位:赤峰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计算机运用 1工程特点及微机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投资多、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工程管理比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初步设计和发包设计的深度有限,设计修改变更是经常发生的。设计一变更,就给工程发包、合同执行、工程结算、投资控制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水电建设推行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建设管理体制,工程建设采用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一项工程往往是多个施工队伍承包,所签订的合同数量多达几百、上千个,如五强溪水电工程所签订的合同就达800个左右,它所涉及到的概预算编制、施工计划、经营结算、项目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可想而知,、其难度是相当大的。作为建设单位,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搞好投资管理,我国现行投资管理的基本程序是:初步设计概算、计划、招投标、签订执行合同、投资控制等。也就是说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制定工程建设网络计划和基建投资讨一划,按照计划进度将工程分成若干个发包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发包。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合同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合同执行还包括工程进度价款结算、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统计计划投资完成情况等。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着初步设计概算来进行的。水利水电一E程的设计概算一般包括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库区淹没补偿、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等几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几十个、上百个项目,而所有发包项目相当一部分不能和概算保持一致。所以,只有将发包项目都按照概算进行投资管理和控制。在五强溪工程建设初期(80年代),为了搞好投资控制,尽管投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仍不尽人意。比如,含有近500个子项目(单元工程)的机电安装工程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编制合同价,而随着其变更又要重新计算,相当花费时间,这样很难及时了解投资状况。到后期(90年代),引人计算机这一现现代化工具后,才使人们从手工管理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样多的项目不到一周时间就可计算出来,可以随时反映与了解项目投资和总投资变更情况。同样,施工单位引人微机进行经济管理也显得同样重要。其内容主要包括:招投标阶段的信息收集、投标报价编制,施工履约阶段的施工计划编排、进度款结算统计、成本核算控制、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及竣工移交阶段的竣工决算等,直到合同的终止。.总之,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也不论是哪个阶段或环节,都伴随着经济管理这个重要环节。而这些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数据多而繁杂、时间延续长、涉及面广等特点,依靠手工劳动是很难及时完成的,更谈不上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施工单位去对一个项目进行投标,概预算人员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预算报价,从人工、材料预算价格和电、风、水、砂石料等基础单价做起,直到预算汇总完成全部报价文件,一般要花上几个月时间。如果中途发生基础单价变化,尤其是材料预算价格或人工单价稍有变化,则全部预算需要重新进行计算,其劳动量是可想而知的。这样,大量的时间投人到计算工作中去,就很少有时间对所编制的报价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工作,甚至对能否中标也心中无数。引人了计算机管理后,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它在经济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应用计算机编制概预算及参与管理 2.1利用流行的应用软件进行经济管理 目前在微机管理中使用较普遍也方便的应用软件是稍ndow环境下()mce(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之一)。其中,Word为一文字编辑软件,可用来进行文字资料的编写及说明,也可调用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Excel软件实质上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它采用visualBasiCAI〕I〕lication作为编程语言,具有增加Excel应用系统的宏功能,并以其所具有的数据计算、查询、统计、数据嵌套和链接等强大功能而受到使用者的青睐。Excel软件既能用公式或函数自动、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便于各种表格的制作、统计和计算;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图形、图表、数据分析,检索和管理等功能,并可利用宏功能进行自动化处理。例如在编制概预算文件时,可在一个工作薄中进行,并将封面、编制说明、资质文件、报价汇总、项目单价分析、各项基础单价、机械材料调差、各项参数等不同内容分别放在不同的工作表中,用参数、公式、函数建立数据联系,这样便于利用DDE动态数据链接处理数据,计算出各项数据,同时总报价或单项报价又可随时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具有固定格式的多个单价表,如果一个一个去编制就比较费时,若调用Excel中的宏功能,编写一个VB程序,制作一个样表并嵌人公式,利用原计算数据就可成批将单价表打印出来。又如在编制月、季、年度计划时,可用该软件的绘图功能就很容易绘制出进度计划图;工程计划本身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计算机中编制存档便于调整和比较,并可及时了解计划完成情况,从而对工程实施进行全面控制管理。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可将所有合同按工程部位归类分别放到同一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中,针对这些合同,在同一个工作表中又可按签订的时间依次排列下来,将合同情况和内容在列栏目中体现,可分为:序号、合同号、合同项目名称、签订时间、完工日期、承包金额、单价、合同工程量、累计结算金额、本月签证工程量、本月结算金额等内容;同时也可根据结算工作和统计工作的需要,按所要求的格式编制相应的工作表内容,有关数据直接从相应的合同管理文件中调取,一般结算和统计都是以月为频率、以年为终结而循环,因此每一栏的数据内容可分别插人12列,表示1一12月的数据。这样,既便于逐月累计,应用公式统计计算;又使结算、统计工作变得连贯、迅速,易于查询和减少差错。 2.2利用专业应用程序或软件进行经济管理 专业应用程序或软件,主要是针对实际工作某一专业需要,在有统一规范和统一格式的前提下,应用数据库语言编写的固定应用程序或软件。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某一专业领域通用、格式固定,在较长时间有存在价值,由专业人员进行编写和调试,可以普遍使用。当然相应数据库使用者可灵活调用和修改,有些数据库根据程序自动生成,以达到使用者要求。这种类型的程序或软件如概预算软件、结算报表程序、合同管理程序或软件等。笔者曾在五强溪工程从事结算和统计工作时,根据所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利用FOxpro编制了综合统计报表程序、工程项目结算程序,极大地简化了这方面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管理的不断深人和发展,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有关部门能全面开发水利水电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使经济管理工作者操作起来更简单、方便,工作效率更高。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项目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发展过于迅速,导致现今大多数工程的经济管理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个部门和施工团队一起流水线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导致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风险,这种风险对于工程的整体效益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所以必须要对工程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一、工程项目中应用工程经济的意义 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其他项目的实行都必须要对经济管理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防范,只有对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其不仅来源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也来源于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和预算工作,对工程经济管理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防范,将能够对一些已知和未知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能够对可能带来亏损的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识别,对未来风险项进行预测和分析,能对工程风险的危害性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处理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危机。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1.不重视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 现今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大多数工程项目在乎的仅仅是经营效益和施工过程等表面问题,但是从未想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其实是和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一脉相承的。虽然现今大多数工程项目都设置了经济管理部门,但是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都是工程项目财务上的出纳和核对,比如工程项目每个月的流水账单以及财务报表的登记等,但是却唯独没有对工程项目相关费用的用途和风险防范进行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现今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使我国工程经济管理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方式过于落后 我国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方式使用的都是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传统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将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大体分为了材料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以及施工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两个部分,并且传统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中还会将工程项目的间接、直接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纳入其中,甚至其中还包括了工程项目各个部门人员的成本配备要求等等,所以传统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方式缺乏对经济成本管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并且传统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中并没有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以及施工过程中突发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也会导致大多数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中存在大量的风险。 3.相关部门监督不足 最开始我国进行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时,是想提升我国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程施工质量,但是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部门就发现了传统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监督需求。比如工程项目会计财务部门会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程项目各项资金的流动和运营,但是却对工程前期和施工过程中风险经济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从而导致我国工程经济管理整体水平始终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三、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的原则一共有三点:其一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且合理、操作性强的工程项目计划,在计划的各个环节中加入计算机技术,保证施工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相同,从而保障工程各个施工队伍都能够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其二就是要建立一个紧急管理机制,从而来应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经济风险。其三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对严格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预防系统和防范流程,从而适当地降低经济的风险和其他紧急状况,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一直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四、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提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意识 在新形势下,工程项目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管理意识,这是需要工程项目会计财务部门内部每一位会计和工程项目全体员工集体协作才能够达到的一个标准,但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上级领导而言,要做的就是要提升对工程项目风险预防的重视程度,并且还要提升对工程项目会计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视度。比如领导可以定期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的动员会,使工程项目内部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性。 2.加强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手段 工程项目主要成本费用产生都是由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支出所产生的,所以这就需要工程项目领导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施工项目,所以其中未知因素和风险项目较多,这就需要工程项目施工的领导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并且还要加强对工程项目各个部门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只有将工程项目内部中各个部门和施工团队这个重要的“点”进行连接,才能够达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科室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3.完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软件和系统 现如今我国各大工程项目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高效率、准确度高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软件和系统,只有将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完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软件和系统,才能够通过对预算、控制和考核这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会计经济管理风险防范进行有效、高质量、高准确度的管理。4.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管理每一个工程都会有工程合同,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工程合同形成之前,对施工的材料以及物资进行报价和招标,在这些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和审计,从而有效地防止工程合同中存在漏洞。并且每一个工程合同的签订都应该也必须是平等的,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确保合同双方对于合同的所有协议条款意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因为合同问题带来的后续纠纷等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只有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工程经济管理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也对我国工程领域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佳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浅谈 【摘要】本文从电力工程经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点常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电力企业提升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相关问题;对策 0引言 现如今,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满足供电缺口,加大了电力工程的建设力度。只有将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彻底解决,才可保证工程的有效进行,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制约。 1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工程建设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应受到电力企业的充分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电力企业却并没有对工程足够的经济管理与控制,相应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也缺乏。这跟现代市场环境是不匹配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也不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管理效率不高,必然也不能为电力工程保驾护航,因此,,电力工程建设的意义无法充分展现出来。 1.2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思想不先进 在二十一世纪,竞争是主旋律,优良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激发企业的进取心,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最终使得企业的目标加速实现。因传统因素,电力企业所处的环境一直都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电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没有竞争意识,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不具备发展性,其管理理念也不先进。这种情况下,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短期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目标,那么电力工程的作用也发挥不到极致,造成资金的浪费,成本的增高。 1.3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制度有待完善 在任何一项工程开始之前,都需要对该工程进行成本的造价计算,包括对工程各个阶段所要发生的经济活动都要进行分析与预测,以提升经济管理的实践价值,电力工程也不例外。但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所作出的成本预算并不十分详细,只是将重要工程项目做大致记录,对于细节工程与隐蔽工程等都未进行充分考虑。在工程开始之前,对于电气设备、电气材料的市场行情也未充分进行考察,最终导致了电力工程的实际造价与预算偏差较大,成本的预算工作也没有了原来的意义。 1.4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未充分进行监督与控制 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与控制。电力工程中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此项活动。全过程指: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建设、竣工结算等几个阶段。在投资决策阶段,如果电力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造成预算效果差,精度不高,就不能作为电力工程经济管理参考依据;在方案的设计阶段,招投标过程中,徇私舞弊现象屡有发生。施工企业为中标会将工程价格压低,然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增加工程量或者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以此来牟利,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升高,经济管理的风险也加大;在竣工结算阶段,施工单位增加工程造价的方式有谎报工程量与施工材料价格等,电力企业如果对工程监督力度不大,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就会造成经济损失。[1] 1.5建设施工时期的安全风险 作为整个电网建设工程的关键,施工时期尤为重要。有案例如下:在2012年5月,山东某电网工程中,作业人员在焊接高空管道过程中,未采取安全措施,麻痹大意,最后出现了高空坠落的悲惨事故,造成两人死亡。民营承包施工企业给予出现事故的家庭每户60万元的赔偿抚恤。金钱是一方面,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这样也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口碑及经济效益。所以说,施工阶段跟企业的资本运营、工程的投产质量、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等都是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分割的。建设施工时期属于可直接作用于工程造价的十分显见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对建设施工时期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充分的重视,就会引起最终的工程造价资金无限制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 2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市场竞争的加剧,任何企业的生存境地都更加艰巨,电力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竞争优势,并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加强企业的管理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电力企业要对工程的造价、施工费用等经济行为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成本达到可控的目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1电力企业应充分建立合理的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模式,应与时展相适应,要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进行应用与创新。传统的粗放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管理。从设计阶段就要对工程造价与控制等进行管理,可将电力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效果有效提升,保证电力企业、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促进整体电力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2.2电力企业应提升经济管理意识,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变化的新要求,并跟紧时代脚步,电力企业应对其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在电力企业内部,应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来让每位员工都转变其管理理念,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对任何一项涉及到电力工程的支出都能做好成本的控制。[2] 2.3电力企业应将电力工程成本预算制度健全完善 作为工程的招投标报价、工程决算、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数据支撑,电力工程的成本预算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其可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的建设具有技术性强、规模大、涉及到的环节多、结构较为复杂等特点,因此,科学的成本预算制度必不可少。只有加强了成本预算制度管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成本预算对电力工程还具有监督管理职能,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定,一定要遵守,并在结合了具体的电力工程实际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 2.4电力企业应将电力工程全过程经济管理进行强化 无论是在电力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在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可放松,必须进行全过程的强化。例如,在电力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基础资料的数量必须足够大,可支撑整个工程的完成,其资料必须可靠及数据准确。国家有关部门所的税率、利率、价格等所有相关参数、同类工程的技经指标与参数等都包括在内。此外还要将电力工程实施地点的材料、施工设备、人工等市场价进行摸底。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对工程进行准确的分析,以确保投资回报率。还要克服轻经济、重技术的心里倾向,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标提出来;在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也应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充分考虑到各种对电力工程的影响因素,力求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达到成本的最低,利润的最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优质服务水平,就要有相应水平的电力工程作为基础支撑。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必不可少。所以,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需要对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才可最终提升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杨凯 何勇萍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不断的推进中,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众多领域与各个行业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项目工程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工程项目在投入与完成的过程中经济效益占首要地位,潜在的威胁更是随时存在。那么本文就对此问题展开详细讨论,将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改进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刻探究,从而为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项目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工程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经济管理顾名思义就要做到成本最低,利益最大,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潜在的风险不可抵挡,是工程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所以要加强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通过分析与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将其中的风险降到最低,对工程经济做到最优化管理。 一、当前形势下控制工程施工当中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 在工程企业不断发展的当下,施工过程中经济管理的风险受到了高度重视,带来的影响也极其恶劣。那么对经济管理风险的控制包括正在进行中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这就要做到准确的判断与评估,从而对潜在的风险能够做到提前预防,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工程经济管理同样是工程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其进行提高与深化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工程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在工程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潜藏的风险 合同作为企业间关系的有效凭证,其内容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工程企业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都要对工程的期限、施工质量以及具体环境等众多因素进行实地考察,从全面的角度来探讨工程的完成性,最后由技术人员做出决定,并以此为参考依据与施工方拟定合同。另外,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合同内容大作文章,出现表达不准、立意不明等现象,对双方造成极大损害,最终影响工程的质量。 (二)工程开展前期的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出现的原因就是预算与实际不相吻合,由于技术人员前期的眼光短浅,对经济管理的能力不足,使风险评估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后期的成本增加,经济不断支出,投入力度加大。再加上工期的延误,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成本的管理中,为了得到较高的收益,许多企业便会偷工减料,使工程的质量大幅度降低,安全隐患加剧。但目前来看,良好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还尚未健全,存在的风险依旧。 (三)工程经济管理中的质量风险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在高回报的基础上对工程的质量问题选择了忽视。“坍塌与断裂”问题频频发生,工程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国家严厉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使施工方有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后果极其严重。赶工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廉价成本的前提下降低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利息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将工程的安全问题置之度外,从而埋下重大隐患。 (四)关于工程管理当中的劳务分包风险 我国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工程项目大多以劳务分包的模式来进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基本实现了普及。而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施工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但各自本身的综合素质不一,专业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这就对工程经济管理中的劳务分包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解决,不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安全意识与认知能力低下,形成潜在的管理风险。 三、新形势下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签订合同过程的管理 在进行合同拟定的时候,必须要对承包的项目进行全面了解,详细的对材料成本及施工条件进行探讨分析,将得出的数据作为合同签订的数据参考。另外要认真阅读合同的内容,避免有漏洞的发生,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如果发现有意思不明的条例要及时指出,尽快与合作方进行调节,有效维护合同的公平公正。一旦签订合同就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对违背方做出相应惩罚,以此来确保工程企业的自身利益。 (二)巧借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评估 工程企业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做到风险评估水平的提升,对工程经济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做出有效判断。那么对工程的成本预估、完工期限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的评测是减小潜在威胁的有效举措,将这一系列问题做到准确无误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完工效率,还能够使企业在风险最低化的基础上确保工程质量,从而促进工程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有效的解决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工程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有许多,科学技术是硬件设施的保障,而本质需要解决的就是成本问题。当下众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低下,对工程成本的核算做不到精确,使企业在施工中出现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现象,没有一个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将资金的运用达不到效率最高。因此构建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是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举措。 (四)明晰结算的目标和内容 结算目标是指与工程项目直接挂钩的企业,内容则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费用。要做到精确核算工程的具体支出,对材料、人工等费用详细计算,将与工程无关的开销明确指出,避免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要准确定位合作企业,将结算目标与合同紧密联系,不对第三方做出任何承诺,有效规避经济管理风险。 (五)确保资金拨付通道的流畅 资金作为企业正常运营的后背力量,确保资金的拨付通畅是工程企业的重要目标。首先就要做到企业内部资金的良好管理,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让企业资金流动能够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另外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走相应的程序来确保资金的准时到位,对工程经济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工程经济管理在当前形势下还存在着风险危机,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是众多工程企业的当务之急。那么就要对成本与财务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不断优化工程的各个环节,来达到有效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作用。 作者:斌 单位: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水利工程建设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文章对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出它的根本作用。在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其经济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在新农村的建设下,农村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度逐步加深,然而,在加深的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来源及其统筹管理的问题,如果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会导致资金的流向不受控,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因此,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 农业水利建设是服务于公共的工程项目,且其服务面积十分广泛。目前农村的水利项目通常均属于公益项目,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使水利项目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周边的农村,且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实现其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正常的基本目标。农业水利工程能够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存。例如,在早期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中,项目会对一定的区域带来很多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边的人获益,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其不仅能增加原本的辐射面积,使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还能降低我国水利之间及人与水利工程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水利工程具有一定富民强国的战略意义。我国农民人口数量众多,为实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在管理时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要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经费进行准备,然而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资金很难维持工程的消耗,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的维护得不到根本的落实,水利工程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且因管理的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的多种功能均得不到良好的应用。每年我国都会有很多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而被遗弃,这些水利工程都是耗费巨资而建立起来的,如今却只能孤零零的坐落在深山或者河床旁。 2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建设不全面 对于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而言,其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中,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很多企业都有着相同的优势和同样的缺点。因此对水利工程设备的选择就需要政府认真的去挑选,我国通常采用竞价招标的方式来进行设备的采购,但由于在这一环节中缺乏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要求,从而腐败滋生,导致我国的农业水利施工设备参差不齐。在水利工程建设时,由于我国的水利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和改进,因此会出现一些钻制度漏洞的企业,致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2.2水利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水利建设而言,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目前水利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使得水利建设的资金注入和收益获取得不到实时的监控,从而导致我国的水利建设设施极易出现一些经济问题。除此之外,因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导致百姓对水利工程的收益、费用都不了解,致使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激化。 2.3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而言,多种因素会影响到经济管理的发展。其中,人员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目前的水利经济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且大多缺乏良好的技术水平,有些甚至是赶鸭子上架,对业务知识丝毫不懂。因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要求不够了解,使得在进行成本和收益控制上存在很多问题。 2.4维修资金管理问题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时的经济支出与维护时的经济支出同样重要。然而,很多有关部门不能将这部分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使得水利工程设备得不到较好的保护和维修。有些地方的水利设备甚至经历了十几年的运转,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虽然国家每年都会下拨一定的专项拨款来进行维护和养护,然而因为缺乏良好的管理,导致资金缺乏安全支持,大量专项拨款被胡乱的使用。 3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措施 3.1建立管理机制 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应按照水利建设经济管理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合理规划设计,设计完成之后经有关部门批准,确保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规划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建设可行性和合理性。投入使用后,农村水利建设经济管理要发挥村集体自治和自主管理的作用,使水利设施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除此之外,政府应提供适当的资金对水利设施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3.2水利经济审批制度 只有进行适当的水利工程经济规划才能保证合理的使用投资,才能保证农业水利设施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被使用。在规划审批中,对于一些小的农村抽水站、小池塘也应给予同等重视,因为这些均属于集体财产的一部分,都会带来经济变动。为了保障水利经济的增长,需要引进一些新型的水利设施设计技术实现农村农用水的节约,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灌溉技术、降低施工成本。另外,简化水利维修费用审批程序,可保障农业水利工程设备的及时维修和更好的发展。 3.3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要保证农村的水利建设的筹款、资金运用、后续支出都能在农民面前进行公示,做好水利建设财务公式。这有助于农民更好的相信政府,增强其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 3.4项目监理完成验收 水利建设和监督单位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对施工材料和施工结构进行有效监测,确保材料质量的可靠性,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建设项目,建立工程奖惩制度,有效落实项目和验收。 3.5做好水利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在培训工作 随着现代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建设管理人员因素质和业务能力较低导致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需要做好对水利建设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从而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良好推动,让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更好的发展。 3.6政府要做好投资管理 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对项目实施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如加强水利设施维修管理等。使农业水利工程能实现更多的优化使用,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很多措施可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上述只是加强农村水利经济管理的几个主要措施。在这方面,因为现有的研究都比较简单,深度不够,因此,仅依靠这些研究来推进农村小农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是不够的。所以,对于农村小型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研究还需要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而言,一定要及时转变水利管理观念,将水利经济管理朝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政府要做好财务公示、资金运用筹划、设备维修资金筹措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良好保护,从资金方面使水利工程能够有所保障。 作者:张厚军 单位:滕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交通规划网络的不断完善,铁路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铁路运输网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条铁路线的规划建设,将对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主要分析了铁路工程施工中的经济管理风险,同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铁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防范措施 在我国,铁路运输网是国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关系国民的公共安全。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提升。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使建设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1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铁路工程建设周期一般都在五年以上,从前期的征地拆迁,到线下路桥隧站工程的施工建设,再到轨道、五电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专业多、交叉施工、相互影响,工程经济活动贯穿铁路建设全周期。铁路建设各参建方,都要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要做好方案比选,确保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建设单位要保证资金按时到位,合理安排;施工单位要搞好施工管理,节约成本,实现效益;监理单位要把好质量安全关,控制好建设成本。各参建单位都要梳理建设程序,找准控制要点,提前制定好各项经济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2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的分析 2.1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中的关于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合同变更、竣工验收、违约、不可抗力、索赔等重要条款的权利义务的划分及执行引发的风险。常见的合同风险有:一是工期风险:承包人在投标承揽工程时应充分熟悉建设工程的施工条件,现场环境,工期延误因素等,在合同起草谈判时,约定清楚该类风险的责任划分。二是质量标准风险:合同中关于优良率等质量标准的约定及出现质量事故之后的处理等的约定,质量优良率直接与施工成本关联,签订合同时,务必应予重视。三是合同价款风险:合同中关于价款调整的范围、条件、方法等条款的约定,应确保这些重要内容约定明晰,执行中不产生争议。合同变更风险:按照铁路工程的变更管理办法,明确变更的类别及各自承担的风险,约定清楚变更程序,变更费用处理办法等。 2.2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指施工成本高于承包合同价的风险。成本风险发生的原因很多,一般与工程的工期、质量、管理有关,常见的成本风险一般有:一是工期延误:施工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延误,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工期压缩,前期人员设备闲置,后期抢工又调配大量资源,造成浪费,成本攀升。二是质量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会造成工程损毁报废、人员伤亡,进而停工整改,延误工期,引发成本增加。三是低价中标:施工企业为取得项目,不惜以低于成本价格中标,低价中标的目地一般是争取业绩或通过变更索赔盈利,或偷工减料保证利润。四是建材上涨:施工期间建材普遍大幅上涨,导致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五是管理不善:项目成本核算、劳务分包、材料采购、验工计价、财务报销等重要经济活动存在管理漏洞,造成较大浪费和成本支出。 2.3分包风险 工程分包一般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铁路工程施工中,大量的工程作业需要劳务队伍来完成,因此劳务分包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按照建筑法及招投标法中的相关规定,劳务分包应由据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公司承担,总包方对分包工程向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杜绝违法分包、违法转包。因此,分包风险主要表现为总承包人或专业承分包人将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劳务资质条件的包工头或不具备相应劳务企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分包风险的主要形式如下:一是安全防范风险:承包人未向分包人进行有关技术方案、操作规程、安全施工的交底,或未提供安全防护用品。致使劳务人员在作业中违章作业,造成质量事故、发生人身伤亡的风险。二是劳务结算风险:因劳务结算约定不明或者支付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纠纷的风险。此类风险极易引发群体事件,是劳务分包应重点关注的风险。三是合同执行风险:此类风险一般是工程实施中因停工引起的机械闲置、人员窝工,或者指令错误造成的返工引起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另分包方执行合同不力,无法满足工期、质量等要求,致使合同无法执行也属此类风险。 3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合同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应认真落实合同管理办法,做好合同谈判、申报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档案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合同要按照综合归口管理为主,分类分级为辅,综合管理与专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合同谈判要做好重要事项记录、谈判记录要备忘作为合同附件。合同签订前要履行分级评审、逐级审批的审查、审批程序。合同评审要从主体资格、履约能力、完备性、规范性、合法性等方面全面审查。合同签订完,需备案和交底。合同履行中要定期进行合同履约检查,及时发现履行中的纠纷和潜在风险,反馈给合同主管理部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合同变更、补充需报备主管部门。项目合同管理要有一名副经理主责,各部门要设兼职合同管理员。合同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合同基础台账和档案,合同管理要实行统一编号制度。 3.2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经营管理部门要重视项目前期策划工作,从项目投标报价开始就着手进行成本测算工作,做到项目盈利心中有数,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项目中标后要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将项目的环境、条件、盈亏、风险剖析透彻,为项目成本管控提示预警。项目成本目标的制定应科学合理,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各项条件和可能风险。细致科学的做好项目成本测算和分解工作,科学选择成本核算对象。持久有效地推进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定期召开项目运行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纠正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偏差。加强成本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劳务分包价格信息库、机械设备租赁价格信息库、材料供应价格信息库,积累成本经验数据。不断优化施工资源的整合配置工作,签署框架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劳务分包商、材料供商、机械设备供应商的团结共赢、风险共担意识。 3.3推进内控制度建设 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各类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办法、制定劳务分包管理办法、标准化项目计量支付程序、推行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各类管理办法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实施细则。执行中按照细则和企业内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文件、台账、记录、纪要等项目管理过程资料要按照“四标一体”管理标准整理归档,定期进行内控自查,使项目运行处于受控状态。施工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应分年制定工作实施重点和项目认证审核计划,各建设项目要根据年度重点和计划安排布置各自范围的工作。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制订专项检查计划,定期开展项目各项管理专项检查和指导工作。按照认证管理计划实施项目内审抽查,并年度内审报告,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激励措施,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奖罚、计入考核,将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推行下去。 4结论 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年,国家铁路建设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也暴露出了建设人才短缺,建设制度缺失,建设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加之工期压缩、施工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各类经济风险时有发生。施工单位应该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确保从根本上规避工程施工经济活动中的各项风险。 作者:梁猛 单位:希格玛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现状的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当前的公路工程越来越重视,对其的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施工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中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了解当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现状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当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交通 随着国家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大,尤其是在公路工程上,使得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在公路工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相关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增强自身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求 交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化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已逐渐成为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重要部分。在这种形势下,十分有必要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 2.保证公众出行利益的需要 政府之所以作为公路经济管理中重要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主要是由公路自身具备的公益性、外部性等相关的属性决定的。我国公路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这主要是由公路自身具有的特征来决定的。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不够重视 大多数相关企业领导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上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缺乏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意识。企业领导在管理上认为只要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并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就可以了,不是很重视相关的经济管理成本核算以及相应的预算控制;(2)相关的资金严重超支。现阶段,在公路工程中,大多数管理者经常会忽略该工程的成本开销,只注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对于工程的施工资金,其认为与职工的个人利益不相关。因此,使管理者出现重质量、重进度和轻管理的概念。 2.公路工程预算与计划投资相脱节 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施工企业都会通过筹集工程施工资金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渠道,这种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增补工程计划已经下达,相应的预算也已经批准,但资金却没有跟上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造成该公路工程拖延以及相关费用增加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施工上为了能够抢时间,就先行施工,在此过程中就形成了施工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设计以及相关编制人员编制预算的局面。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工程费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3.相关财务部门的监督监管力度不够 根据我国出台的《会计法》能够得知,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具有监督的职权,这也是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企业领导在管理上都是实施任期内的责任制,进而使其他行政领导直接干预相关的工程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活动。这种情况直接造成财务管理部门无法相应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开支,而对于一些不真实的开支,也不能够有力的监督监管。如果在工程经济管理中没有相关领导的支持,财务部门所提出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意见都不会被其他部门所接受。 4.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不够全面 当前,相关管理人员在工程的成本核算上要能够根据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对各个项目的工程预算按照工程成本预算来核算其实际成本。但是在实际上,多数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来核算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程实际成本核算与工程预算成本的口径不一致,进而导致相关费用的分摊不合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路工程中存在乱挤成本的现象,不仅严重扩大原本的开支范围,还违反了相关的财经纪律。 5.对施工机械设备单机成本核算工作管理不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主要是依赖于相关的设备来完成的,而且各个设备生产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成本。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设备单机成本上的核算管理不够重视,同时相关会计人员在统计相关费用上也不够及时和准确。长期下去,不仅严重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机械施工的进行。 三、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控制的改进措施 1.加强公路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管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公路工程在成本上的预算与实际成本管理的认识,首先需要提高相关领导以及其他员工对这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尤其是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要将其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所以要加强公路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管理预算,主要是因为其是当前公路施工单位统计工程进度、办理结算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关于预算成本,其编制的合理性能够在公路工程财务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实际管理中要能够严格按照工程预算项目的要求来分别对其进行成本核算,这样能够较好的使该工程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随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在工程成本中发挥出财务监督与控制作用。 2.健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 健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是当前加强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怎样健全公路工程管理体制,相关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健全关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通过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健全并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应地的规章制度,能够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3.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当前工程管理人员来说,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在工程项目上的分析培训工作。通过让其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地点,能够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总之,通过培训和教育这些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综合素质,也提高了相关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做好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督 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和工程量的大小及进度来合理调配工程资金。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分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监督工程财务,还能为其在相关分析上奠定基础。 四、结语 施工企业要想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首先就要重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对于现阶段中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该企业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比如,加强公路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管理、健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做好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督。通过这几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我国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上的水平。 作者:李珍 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谈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事业的进步。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大了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逐渐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推动了各个区域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在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更加严格地要求公路工程建设,同时公路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提高对经济风险的控制。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公路经济管理重要性 我国科技持续发展,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面对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各企业需要面临来自国内外更多挑战和竞争,同时这也有助于发展我国商品经济。为此,做好交通建设经济管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公路建设通常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做好公路经济管理同样也是为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国公路经济管理中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为国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的同时提高公路建设最大价值。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 公路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包括质量、工期、经费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公路建设过程中各风险来源种类可以总结为下:1.环境风险。公路工程需要露天完成,所以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建设公路过程中资金投入状况直接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实时关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相关政策变动和要求,保证能够和国家的发展、规划保持高度统一,降低社会经济环境对公路经济管理的影响,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效益。2.融资风险。近些年的公路建设和管理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对其经济方面产生影响,其中融资风险就是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外因性融资风险和内因性融资风险是融资风险量大主要来源,所以,需要加强完善融资机制,针对性地解决融资中的风险问题,从而降低融资风险,提高公路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公路建设顺利开展。3.财务监管风险。我国对公路建设财务监督方面有着一些明文规定,明确了财务监督的职权,对行政领导的责任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对领导指挥经济活动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了确定。这也导致在成本开支财务监督工作中一旦领导不支持那么就导致无法切实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如果领导不认同会计人员提出的核算问题,没有重视财务管理改机办法就容易导致难以顺利开展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进而造成账目出现混乱等问题。 三、公路经济风险管理原则 进行公路经济风险防范需要坚持四点原则。其一,预防为主原则。也就是在开展公路建设工程之前详细地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勘查、计划编制等准备工作,可以利用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预制好应对方案。同时,在合同中应当对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地规定,避免后期造成纠纷。其二,风险应急机制。提前做好风险应急处理方案,以便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处理,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其三,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降低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的就是购买保险来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其四,风险防范。制定风险防范流程,尽量控制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些风险。 四、影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以及措施 1.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成本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成本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当中。首先,需要合理预算每个施工环节的费用,控制好施工项目预算。对施工材料使用情况做好监督,尽量避免浪费施工原材料,优化施工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施工的时间,提高员工的施工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加班。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证在施工阶段设备的安全正常地运转。2.原材料的单价和质量问题。在现如今建筑材料施工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超过了招标的价格,招标面对老顾客也只是流于形式,存在腐败的问题。此外,在采购小组成立过程中,为了保证招标的合理,保证原材料的价格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需要对比调查各个市场的原材料情况,为招标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业主加强交流沟通,避免经济效益受到原材料单价过高或者质量低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施工环境问题。一般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都属于露天工程,需要跨越较长的地域,有着较长的路线,并且在施工中对周围的城镇、居民、生产、交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施工中的扬尘、噪音等,会干扰周围的住户,有时甚至会和当地居民产生矛盾,导致工期延长,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公路建设需要露天完成,而自然天气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比如有些地区处于雨季,公路施工中一旦遇到下雨天就无法施工,需要停工等待天气放晴,这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效率,同时雨后施工也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需要在人力、机械、材料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地调查了解,定期采购原材料,合理确定开工时间,尽量躲避恶劣天气可能对公路施工带来的影响,避免资金的额外支出。此外,需要施工企业和队伍需要加强和政府的沟通,在获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施工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顺利。政府可以协调施工单位和当地居民的矛盾,提前做好居民的安抚工作,尽量降低建设施工中的损失。计划好开工时间和季节,避开低温和雨季,以免浪费材料和人力。最后,采购部门要密切关注施工进度情况,及时采购原材料,避免施工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的停工问题,影响到公路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避免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成本支出的增多。4.优化施工组织计划,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公路桥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就是制定详细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工程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为此,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工序,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避免盲目制定施工组织工序。需要对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对比,通过比选确定最优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其次,在节能环保思想理念不断推广的今天,应当将该理念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中。此外,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组织技术计划中重点的内容,应当严格要求施工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公路桥梁整体项目的质量。 五、结语 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工程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均衡可以作为衡量工程效益判断的两个重要指标。良好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质量,有助于公路桥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中经济效益管理和施工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曲登虎 单位: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工程施工建设时,会涉及到诸多现场施工问题,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对施工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提升施工单位施工效率和林润收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管理 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项目建设,为了提升施工单位的盈利比例,降低施工风险,需要对施工单位实行全方位的经济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现阶段管理问题,提升施工单位施工利润。 1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承接过程存在问题 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为企业生存,会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得工程项目,作低成本施工标书,造成工程尚未开工就面对亏损的情况,投标预算编制不严谨、不仔细、不认真,缺少重要审核环节,存在致命漏项、楼两,导致一次性借款工程损失巨大[1]。 1.2工程施工手续存在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方通常会采取尚未签订施工合同,先行进入施工现场,如果建设方信誉良好会获得机顶盒通,如果建设方因手续未能审批,而导致不能鉴定合同对施工方经营会产生影响,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垫付施工资金,会对企业运行造成致命打击,即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也会因为缺少法律依据而导致不能获得赔偿[2]。 1.3施工人员配备存在问题 在工程签约后,施工方不能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施工人员配备,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是因为工程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施工工艺水平不足,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管理理念滞后,导致施工时工程进展缓慢,难以按照预定进度进行施工,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互相推诿责任,导致整个工程收益较低,情节严重会产生亏损[3]。 1.4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在许多施工单位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整个管理系统并不健全,管理方式仅凭个人喜好,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管理,在一些施工单位还存在为了应付检查而虚设管理部门的情况,是施工单位对管理系统的不重视,导致规章制度无法设立。 1.5工程结算存在问题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施工人员较多,工期较长,工程变更也较多,在结算时往往不能够进行快速审核,结算难以顺利进行,在一些特殊工程中,甚至有多年结算不清的情况,提高工程结算难度。 1.6工程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工程成本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首先是成本分析问题,有一些施工单位对成本分析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通过科学的成本分析,进行利润控制,只追求施工规模,忽视了施工利润。或者是对成本分析不够透彻,不能准确的找到控制盈亏的真正原因。其次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上不科学,导致不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人员管理,工资结算,进度把控,没有建设完整管理系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进行统筹工作。最后是材料管理问题,在一些施工单位中,对采购使用只选贵的不选对的,采购没有计划,对物资管理不规范,对采购报销流于形式等。 2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设完善制度 在企业中,为了谋求长久发展,必须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让管理系统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设完善的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规章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划分,是提高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最基本因素。 2.2严格监控工程承接 在进行工程签约时,必须等待合同手续办完才能够进入现场施工,避免因为合同不能及时签订,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在签订合同后,施工单位需要专门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进行审核,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确认合同的合理性、严密性,从而提升施工单我合同管理能力。 2.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施工时间,通过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发展的管理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协调多方协同工作,统筹工程的施工工作,确保施工质量,提升施工速度,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明确施工过程责任划分,能让施工单位有效的提升施工能力,获得施工口碑,赢得更好的施工机会。 2.4加强工程结算审核 加强工程结算审核的有效方式,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资料进行实时收集、整理、档案入库,对变更工程合同进行资料收集,作为结算依据,对整个工程的经费使用、人员变更、设计变更进行资料整理,通过提供真实有效的审核证据,提升工程款结算审核速度。 2.5严格进行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关乎整个工程盈利比例,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的复杂管理问题、经济学问题。首先需施工单位对成本分析引起重视,听过完善的考核程序、建立由领导牵头的成考核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考核,通过科学的成本分析,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对项目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对未来可能发生意外进行预案,提高项目工程的盈利比例。在进行成本分析、考核后需组建成本控制监管小组,通过科学组织结构,对整个工程进行统筹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经费使用需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材料采购、人工开支、设备租赁等。材料采购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较难的部分,在选购材料上需进行科学选择,综合考虑材料的价位和实际使用效果,要使材料技能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注,又能物美价廉。人工开支是施工过程中支出较大的部分,施工过程需使用大量人力进行作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分配上要考虑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对人员调动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在工资结算时产生错误,合理进行劳动力分配,避免人员闲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员成本。在进行设备采购、租赁时需考虑实际施工需要、施工人员是否能熟练使用设备及施工工艺的需求,综合进行考量,不能盲目选择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进行使用。 3结束语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可得出结论,施工单位想提升利润,必须从工程承接起进行经济管理,从合同鉴定到施工管理再到工程结算,通过全国的科学成本控制,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盈利比例。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农业的发展需要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前进,目前在农业中对先进技术及经验成果的引进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需要有高水平经济管理对农业产业链条进行规范化的管控,而执行这些条件离不开职业人才在其中的作用。人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促使农村农业经济可以有效提高及发展,需要注重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方式,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进步。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新型农业人才;经济管理;农业职业教育 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导向下产业化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制度为现今农村经济体制及经营模式带来极大的转变,而新型经济管理理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改变了农村生产结构,使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为此,想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步需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出发,发挥出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满足现代农业对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需要。 1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主要是指可以应用管理知识对自营的农产进行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依照经营管理的要求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为社会不断的提供农业产品及农业服务,形成完整的经济经营模式。 1.1创业型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这种经济管理人才主要是依照市场导向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来进行经营,例如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期货交易、农业观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依照市场信息的收集及市场需要来进行计划的设计及实施,并且职业人才必须要有足够的农业知识及相关技术,对经营管理及市场经济有充足的了解,在成本核算范围内开展创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 1.2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化的最重要的一项表现就是其产业链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延伸,但是与此相对的却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这也促使农业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完善的农业体制中其各项工作多数是利用机械进行的,而农民只需提供服务性质的劳动,因此劳动力支出较少。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需要组建专业的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技术、知识及服务,并在经营的过程中依照产业化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为农村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2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农村中各类职业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学校所培养出的农业人才,二是通过短期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 2.1新型农村经济管理类职业人才增量培养不足 受固有的思想模式的影响,近些年来许多农业职业学校存在着生源不足的情况,并且一些涉农学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普遍会增设一些热门职业,这也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招生较差的现象,再加上一些经济管理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因此造成了接受专业农村经济管理教育的人才不足的问题。 2.2农村经济管理职业培训率低 在农村中,一些专门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培训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资格,再加上农业经济管理本身就涉及到经营、管理、技术等知识,因此进行培训的人员若是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很难为农民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服务,造成培训效率低下。同时进行培训的农村经济人还需要具有准确的市场洞察力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但是在农村经济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经济管理知识了解不够、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及管理技能较差的现象,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 2.3农村职业教育主体意识不足 在农村中开展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所遇到的一项重要阻碍就是农民对职业教育参与程度不高,由于现今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组成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对新型技术及经营管理体制的接受度不足,其不愿意参与到职业培训中,影响新型农民教育在农村中的开展,无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3加快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容及“三农”理论的应用,并从职业教育与新型农民教育的方向入手,结合农业在产业化发展中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培养体系。 3.1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和功能 首先,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定位。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利用职业教育培养农民获得不同的职业技能,转移至城市就业;第二,通过新型农民培训的政策来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及职业技能,从而应用于农业的经营及管理中,以此来服务于农业,这部分接受培训的农民是促使农业现代化及产业化的主力军。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更有力地突出为“三农”服务的本质内涵,将根本任务锁定为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农村复合型实用人才,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3.2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技术、技能的职业导向性是未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第一,对农业职业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教育内容,从政策及资金上进行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外在条件,同时也需要扩大宣传力度,对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意义及重要性进行宣传,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事业中;第二,在农业部相关的政策下对职业人才进行培训,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来帮助职业人才掌握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提高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培训效果。 4结语 在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及经济管理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的解放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农村经济的进步及发展提供了人才需要,也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面对的压力,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振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财经服务中心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对策研讨 [摘要] 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整体经济平稳增长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手段,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农村经济具体发展情况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部署、指导与监督,以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管理中很多问题日益凸显,如资金管理不够规范、部分领导重视不够、专业经管人员缺乏等,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经管体制、加强管理人才团队建设、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等。 [关键词] 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1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内容 农村经济的管理指的是管理人员针对于农村社会组织成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内容有:一是对土地管理机制加强完善。构建完善土地管理机制,加大力度宣传落实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做好土地承转用,用地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点,在基本农田有保障基础上,做好土地增值相关工作,不仅要对近年来用地状况做好规划,还需要有长期规划目标。应让专人负责土地流转,乡镇政府要严格土地使用管理,同时年度考核时也要把土地流转纳入考核内容;二是构建起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机制。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方面问题还是较多的,想要使财务管理明细公开透明,调解村干部与农民间的冲突矛盾,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应当构建起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监管机制,让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对财务管理要落实责任人机制,推行民主化管理,对当前管理模式加以改革,若区域经济条件好,可考虑尝试电算化管理,开展农村经济集体统筹管理,确保资源整合、合理流动,同时确保农村财产可靠性。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农村财务,保证审查手续的完整性,对出现问题要严肃对待,进一步构建起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农村管理队伍建设。将农村经济管理相关工作做好,这就要求要具备一支清廉奉公、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班子。为此,要安排农村干部多参与不同层级的管理培训,学习其它村成功管理经验,并给予适当待遇与奖励,以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同时经营形式更为多元化,想要确保农村经济靶向发展,制定行而有效的发展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情与未来发展态势,确立发展总目标与分目标,不仅要顾及到当前发展状况,还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制定目标不能好高骛远。 2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受农村条件等诸多限制,因而通常农村资金受村干部小组管理,但当前农村资金管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一,对村集体的财产资源租赁不规范,导致集体资源收益率有所下滑,使得集体资产无形中增加很多风险隐患;其二,虽说国家已三令五申集体财产需公开透明管理,但公开制度却并未落到实处;其三,因为很多村干部是毛遂自荐选上的,所以专业能力与素质上还或多或少的存在欠缺,对国家有关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也未能实现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农村经济财产。 2.2专业经管人员缺乏 农村经管专业性相对较强,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现如今农村经管专业人才大量缺失,造成人才缺失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农村生活条件恶劣,因而很多人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其二,农村待遇差,专业经管人员大多数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 3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3.1不断完善农村经管体制 农村经管工作应以经济发展大局为核心,加快促进管理手段革新,将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作为发展突破口,构建同市场经济与竞争机制相匹配的经管体制,并要不断摸索创新型、可行性大经管方法。乡镇领导应当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转变、拓展、提升”三大发展战略。首先,应当转变农业发展观,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此带动农业持续发展;其次,要对农业功能、产业链农机产品市场加以拓展,来带动农村产业改革和升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增;再次,要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农业安全保障与农民自主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3.2加强管理人才团队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经管问题一个有效解决办法便是要做好经管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应当综合管理和培训负责农村经管的干部团队,同时应使管理人员责任心和创新管理意识也得到增强。对农村经管人员方面,要求他们务必起到高效指导和表率榜样作用,要培养先进管理思维,不断丰富管理经验。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乡镇经管队伍,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农村经管持续平衡发展。 3.3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政府应当构建起群众利益保护机制,主要负责县乡一级政府基层管理工作,形成具备利益保障与诉求表述等功能机制,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更好地对农村经管利益冲突与矛盾进行调节,对群众利益不利行为加以纠正或惩处。此外,政府也应当使自身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致力于为人民与国家服务。同时,要调动农村居民积极性,发挥民主监督功能,让更多人加入到农村经管工作当中。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而且农业经济又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将农村经管工作做好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农村经管力度是确保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虽说当前农村经管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农村经管体制、加强管理人才团队建设、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等举措,势必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邹小燕 单位:苍溪县农业局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摘要: 农村经济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对此,为保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科学应用农村经济管理手段至关重要。但从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应用来看,其中不乏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本文以简述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工作为出发点,剖析农村经济管理价值认知不足及发展目标缺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影响,并以解决问题为对策,拟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优化策略,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应用科学。 关键词: 农村发展;经济管理;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工作 分析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之前,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工作有所了解十分必要。对此,本文总结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1.1农村财务资产管理 农村财务资产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其包括对农村财务资产的管理、分配与科学应用。在农村财务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财务资源分配科学十分必要。对此,农村经济管理需站在农村发展的视角之上,科学应用财务资源,并及时披露财务信息,以便农村财产资源应用的科学。 1.2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农村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基础,其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又一重要环节。对此,无论是土地承包、转让还是用地规划,都是农村经济管理需关注的焦点。科学有效的管理农村土地,确保农村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1.3领导班子培育管理 领导班子培育管理虽然并非农村经济管理的直接管辖内容,但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经济发展思维,可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科学。因此,领导班子的经济思维培育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借助各种手段及各项会议学习来强化农村领导班子的经济思维,可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与精准。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认知不足 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实地践行存在极大难度。农村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农村人员的经济发展意识欠佳,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举步维艰。其实,如果投入科学的人才便能引导农村经济管理科学发展倒也不难处理,但从现阶段农村人口意识来看,部分人员的发展意识不足往往成为农村经济管理的障碍,直接影响经济管理的效果。因此,若想真正转变农村经济管理开展不畅,首先需科学扭转农村基层群众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认知。 2.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目标确定缺失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认知不足前提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呈现出目标确定缺失现象。很多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时过分急功近利,不管选择目标是否符合农村发展整体情况,都一意孤行的随意指挥,乱用资源,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科学。总体来说,没有认清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无法科学拟定农村经济管理的实际目标,造成农村经济管理开展不科学,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3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科学开展的方案策略 3.1提升基层群众农村经济管理价值认知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拥有良好的发展理念,拥有科学的发展手段,可保证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农村环境日益优化。因此,现阶段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针对农村基层群众开展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价值普及,无论是通过数字设备、村委开会,还是日常的群内广播,社区公告普及都要针对农村经济管理价值进行科学解读。此外,为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价值解读的普及与内化,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还可与相应的文体活动结合,以组织上山下乡演出活动、集体读书、文娱活动等为名目,渗透农村经济管理价值相关内容,确保农村基层群众认知农村经济管理价值。 3.2科学拟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目标 在农村经济管理价值得到普及认知的同时,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需静下心来,与基层民众一起,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拟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目标。要知道,只有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能保证农民生活与农村经济的稳步提升。因此,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需走入百姓之中,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并明确认知基层经济发展环境与地理物产优势。在确定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拟定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目标,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因此,落实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认清认知不足与目标缺失的弊端,站在普及认知,科学拟定发展目标的思维视角之上,打造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保证农村环境的合理优化。 作者:邹小燕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局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是解决我国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分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结构不断完善。但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者的不平衡影响了我国“三农”发展的步伐。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加强发展。 1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一号文件”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加快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引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1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1.1.1政策措施不配套。目前,很多地方出台的扶持农业发展政策大部分集中在农产品补贴、农机具补贴等财政补贴上,各地出台的具体指导农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政策的引导、目标的规划与制定的不到位,使农业管理效率不高。 1.1.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透明、支出不公开,村民对村级财务不知情,财务审查制度缺位。在村级资产管理上,不能充分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使用,一方面容易造成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容易滋生腐败。 1.1.3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实际的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管理松懈,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民缺乏土地流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土地得不到集中利用,制约了经营规模化程度的提高。 1.2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财务监督审核、农村土地管理、农业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不仅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还关系到行政执法等环节,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和情况。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行使职权时无法做到依法行政,在发生诸如土地流转合同纠纷、集体财务公开审计等问题时,缺乏足够的依据和举措,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1.3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农业从业者素质不高。虽然很多农民的祖祖辈辈都是跟土地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对本地的地质、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特性十分了解。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低,无法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新管理理念,不能用新的技术来创造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专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并重的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财务、审计、管理等知识,还要有跟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虽然乡镇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备了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农村财务,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2新形势下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无法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这将延缓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2.1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财政投入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土地流转的流转费过低,无法刺激农民流转的积极性,合作社等组织的扶持和补贴资金不高,不能有效扩大集中化经营的规模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必须一方面提高补贴比例,另一方面通过贴息贷款、小额放贷等形式,增加信贷投入的比例,让农民有钱办事。其次是化解债务,优化财务运行体制。在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村村级集体收入入不敷出。沉重的债务负担的解决是村级财务体制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集体资产出租、简化组织机构、降息减负等方式来减低债务负担,使村级集体能够正常运转。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推行村级财务的民主化运转,发挥广大村民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作用,增加公开透明度,让每一笔村级财务收入和支出都在“阳光下”运作,探索实行村级会计专业模式。政府要根据自身职责,加大对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防止出现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使管理职能与农村工作相适应,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2.2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职能行使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经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配套的法律法规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全方位的法律法规能保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民的意愿,适应时展的要求,通过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来指导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发展高效、绿色、集约的现代化新农业。要发挥职权的同时,注意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降低农民负担。以《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为纲,制定本地具体的、可执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台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办法,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 2.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2.3.1要加大对农民的素质提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是“三农”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首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决定了土地经营者对农村经济发展理念的认同与否。其次,要加大对农民技术水平的培训。通过到田间地头实地操作、远程网络平台、集中授课培训等形式,将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理念传递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加快高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3.2要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综合能力。经济管理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多深入群众,真正了解农村村级集体的运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监督和审计作用,要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解决问题和困难,确保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2.3.3强化政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政府必须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要定编、定岗,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并明确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的职责,建立问责机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的重要手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从农村社会存在的土地流转、财务审计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出发,通过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提高管理水平等有效措施和手段,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从而不断加快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张庆 单位: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人民政府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分析 摘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深度实施,农村经济问题、卫生医疗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尤其经济发展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其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但目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问题;有效途径 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使得传统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模式、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一、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并且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通过观察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可知,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根本性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并且整个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往往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农村经济问题。 (二)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仍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土地产权混乱,管理机制也不够科学。 (三)资金利用效率比较低。 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但是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依然比较少,况且所投的资金也比较分散,并不能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只是简单的让这部分资金变成了补贴,所以说资金利用率并不高,并不能起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用。 二、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首先应当从提升农民群众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开始,具体措施有:(1)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管理意识,并有效贯彻与落实国家的相关经济管理政策,让农民群众认清经济管理的利好。(2)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清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从群众的意见和需求中,针对性制定经济管理方案和措施。(3)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经济管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组织程度,确保产销实现良性循环。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商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确保农村各种经济成份、各类产业以及交换分配、生产流通等彼此间的平衡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促进农产品商业化、市场化的同时,还应当提高农产品市场组织程度,积极支持各类供销企业或组织的建立、发展,充分发挥经济管理部门的市场调节作用。 (三)积极开展农村产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走市场化的道路既是对农村经济的一种有效推动,同时也使得农业生产者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我们应当加大市场调查力度,同时面对广大群众和地方重要产业开展经营管理咨询服务,将经营管理技术、市场信息等传递给生产者,帮助农民群众有效应对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新形势下,国家应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突出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具体措施有1、国家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补贴政策,并将其公之于众,严格落实,让补贴款真正造福于民。2、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应当在认清地区农村经济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性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结构,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大力扶持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3、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还应当在农村地区建立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结语: 总的来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且长远的作用和意义。但从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相关工作者和职能部门应当认清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阿不都外力·艾合买提 托乎提·达吾提 单位:新疆巴州尉犁县古勒巴格乡人民政府农经站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西尼尔镇人民政府农经站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探究 摘要: 经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管理,目前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 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管理是对社会主义农村生产总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生产越发展,技术越先进,管理越重要。经营管理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新任务,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经济体制的变化 目前农村的经济体制由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化经济体制,替代了大锅饭式的集体化经济体制,农民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方针、能够处理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直接挂钩,为了发展生产,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农村经济中生产关系的这一重大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产业结构的变化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单一的种植业格局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将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这样,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就成为面向多产业的服务了。 1.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目前农村生产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由过去的统购派购为导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生产经营方式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成为从生产到流通的再生产的全过程。 1.4农村和农民的本身条件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本身还存在着许多和商品生产不适应,需要我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比较缺少商品生产知识,虽有了经营权,但缺少决策能力;二是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劳动专业化技能较差,虽有积极性,但缺少科学性;三是农村信息手段落后、传递慢,因而经济信息量少,虽有自主权,但应变能力差;四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严重影响商品流通,进而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农村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但要变成全面的经济优势也并非容易,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务和方法 我们要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目前,我们就是要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努力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自行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存在多元型的经济结构;二是必须搞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放手让企业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法律规定的、经济的等手段及时解决和正确引导,保证乡镇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方向健康发展。 2.2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促进产销的良性循环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日益提高。如何使农村的各经济成份之间、各产业之间、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之间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同步地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规律的指导下,积极支持各类从事供销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有组织的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逐步在农村中形成一个以中心集镇专业市场与众多农村集市相连接的市场网络。农民可通过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市场经营,产品生产和产品价格策略以及自己产品的营销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方向,改变生产结构,使生产和需求自发地调节。互相适应。 2.3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咨询,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面前,生产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改进生产,取得盈利。这既给农村经济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也使每个生产者得冒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经营管理咨询工作,帮助每个独立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决策和计划;寻求最佳方案,搞好合同管理。同时,还要把国家计划指导的要求,对经济的客观要求的信息也传递给他们,这样就把局部的利益和全面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和流通获得统一,求得最佳的全面经济效益。 2.4加强经济联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不断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面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的激烈的竞争,每个商品生产者要求得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求联合。因为只有联合才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使资源、资金、劳力、人才、技术等条件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联合可互相取长补短、拾遗补缺,把各方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以便产生系统效应,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联合容易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生长点和适应社会需求而组织生产,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联合可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观念,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作者:冯艳波 单位:海伦市前进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提升,尤其在前几年“三农”战略目标提出之后,农村经济成为了国家与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其中在农村工作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经济管理,只有保证农村经济管理越好,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序性。但是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整体运行过程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与解决,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场所,自古以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三农”口号提出之后,农村、农业、农民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农业经济问题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党中央提出“一免三补”政策之后,我国农村经济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制度的制约与影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另外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甚至有很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认为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农村经济管理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处理事情多为应付。此外,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像农村财务、农民负担等,这些工作在开展的时候需要国家的政策,但是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少,导致诸多土地承包合同所引起的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阻碍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农村债务比较沉重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最为现实的问题便是债务沉重,如果农村债务则会对整个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与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财政收入比较低,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或者很多农村基层单位还出现新债与借债的现象。各种类型的债务活动致使整个村级管理部门的经费比较紧张,无法将农村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进行充分发挥,这种情况则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三)农村土地规模过小,农民收益过低 在当前农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比如像部分丘陵地区,如今所采取的经营国民以零散为主,这种地区无法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从而出现劳动强度大,劳动收益小的现象,这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还会影响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近几年我国扶农、支农口号的提出之后,农民都不愿意将土地转让给承包者,这样一来,则无法扩大农村经营的规模,并且也会逐渐形成“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发展局面,导致农民受益过低。 二、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近几年,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中,各种农村政策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这一类政策呈现出经常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领导人员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加强当代农业领导人员的认识,要让农村领导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外,还要积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执法责任制度,或者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从而保证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对农村债务进行合理处理 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利用精简机构、费用包干等方法减少农村资金的指出。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经费或者债务,还要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还需要针对发展需求建设工程,保证管理费用的具体化以及精细化,还要对农村经费支出进行预算与评估,避免出现浪费现象,还能节约公共管理经费。此外,还要采取激励政策,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一个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考核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要想真正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对这一类人群进行培训与教育,将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解决。另外,还要积极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对在职人员进行合理编排,提高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权威性以及全面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争取让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中发挥出自己的热情,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积极增加资金投入 在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以高标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我国政府部门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给予经费的补贴。比如像偏远贫困地区,需要给予资金、设备上的支持,鼓励大型机械产品进行作业,将传统格局下农业收益少的局面进行打破,还要给予当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特殊的工作要求,争取以经济管理工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保障农村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且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因素。积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多个角度探析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中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从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多个方面出发,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只有如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作者:徐之坤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人民政府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管理在以农业为重心的基础上,农业发展道路逐渐走向市场化,虽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但是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更好地掌握农村经济管理,就需要及时的发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改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分析现状、提出对策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维护农民的自身权益,以更好地开展现代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经济管理;管理现状;研究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也是的农村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最大的效益。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因为它是稳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扶持农村发展的经济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问题是,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的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不能保持可持续性,再加上大多数的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的文化部分相对落后,由于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亟待治理。 一、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需求 1.财务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逐渐趋于复杂化,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由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农业、畜牧业以及加工产业形成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的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形式使得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增大,另外,农村经济对外接点的逐渐增多,各方面的财务交流以及资源流动与市场的发展联系逐渐密切。总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财务需求逐渐增大,也要求经济管理水平的逐渐提升,所以,农村经济管理亟待提升自身的复杂化程度和细致化程度。 2.土地管理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渐平常话,虽然这一举动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是也为土地管理需求和经济管理增加了负担。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土地可以说是一切的根本,土地流转现象的发生必然引起农村经济管理的调整,这种动态化的需求,需要不断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经济管理之间的联系,将土地流转与经济管理直接链接,以方便农村土地的规划、承包以及转让情况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映。 3.经济发展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与传统的农村静止化、停滞化的发展模式不同,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经济多样化的需求,应该进一步的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领域,以金融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需求,农村已经不再是将农业看做发展的附加物,而是将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融合起来,实现长期化的发展目标。 4.管理人才的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复杂化、动态化、多元化以及长期化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原有的经济管理人员能否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专业性的经济发展人才并非都能够在农村地区工作,目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对不同程度的管理人才的短缺现象正在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二、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1.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 现代农村经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是能否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正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缺陷,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容留传统经济管理方式,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完全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矛盾就会日益激化,这也是现阶段农村科学经济管理机制缺乏的表现。 2.专业管理人才的稀缺。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面对当前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对于文明执政、执法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管理对于专业人才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落后性。 3.缺乏资金支持。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已经亟待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问题,而资金的缺乏导致融资困难,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之又少,使得农业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困难。因为农村基础建设具有周期长、成效慢的特点,不具备融资吸引力,而分散的农户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农业投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农村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土地为重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微博,这也是导致农业投资不能得到良好结果的原因。 三、加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制。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首先就是要进行农村资金的筹集,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资金管理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及时清算资金的总数,加强对资金审计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因为腐败最会导致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将集体资金激活,盘活现有资金,利用现有资金将现行农村基础建设、教育建设等专项投资项目扶持起来,农村经济管理的加强需要建立资金的科学管理体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取得更好地效益。 2.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 自从改革开放依赖,农村土地实行的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但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出现,继续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搭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平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保证下,努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能够带领农民开展更好地农村基础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道路和技术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经济管理人才,专业的人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稳定性,从不同的角度为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 四、结语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管理形势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从农村基础建设开始,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入手,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的建立也是构建科学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主要部分,能够及时的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带领农民不断的稳定经济发展,做好农业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 作者:胡舒瀚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强化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三大改造”、“”、“农村生产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变革,这些历程表明在探究农村生产管理方面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现阶段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关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是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经济;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解决了十多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迁,使得农村生产滞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那么,如何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改变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管理体制。文章主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着手,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一些适当的建议,希望给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居民农业发展意识缺乏 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近年来,中央出台了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政策,对农村经济管理财政资金的支持,这些都表明了农村经济管理地位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知道,国家政策只是针对一般情况,对于特殊地区来说,相关政策在面临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所以,农村管理体制落实十分困难。这和地方领导的认识程度有直接联系,由于某些地方领导对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足,在落实国家政策的时候不懂灵活运用,从而使得当地农村的农业发展一直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在意识方面主要有以下问题:(1)受到体制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建国初期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且,为了更好的发展工业,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奉献补贴的状况。(2)在意识方面,由于农村基层领导对当地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对此,我们要求领导在判断调研的过程中要有全局战略性的目标及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 1.2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农村经济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就我国目前现有法律法规而言,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配套体系还不健全,某些职能管理权力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在面临改革,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村利益结构逐渐复杂化,农村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农村经济本身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在农村利益方面会存在严重的纠纷和矛盾。除此之外,在体制上缺乏经济管理的专业人员,这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现有农村经济管理中,大部分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而且缺乏专业知识素养,加上本身对农村经济结构缺乏实际了解,在做出某些决定的时候,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在健全农村经济体制的同时,要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养和训练。 1.3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缺乏 现阶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仍然是经济不可缺少的发展命脉,虽然目前我国相关政策为农村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增加了资金投入。但在实际筹划中,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很窄,除了政府会提供一部分的补助之外,很难找到其他融资渠道,这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关。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不断加大社会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效应,让相关企业看到商机,吸引企业进行投资。所以,农村经济发展宣传工作一定要面向社会,不断吸收社会资源,同时,我们提倡先富帮后富,一些通过自己诚实劳动而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村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回报社会,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农村经济发展在资金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村集体资金的固定资产不明确,在承包租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很容易造成集体资金的损失。二是农村集体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很多盲区。三是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对于资金固定增产认识比较差,不能使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缺乏资金管理意识,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方面出现的问题。 2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和创新 2.1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较倾向企业和工业领域,此外,在转型时期,人才流动性较强,许多专业管理人才不愿意驻扎在农村,这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更加缺失。就目前农村管理人员来看,其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实践经验不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认知,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农业经济业务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等都不是十分了解,在工作中存在很多模棱两可的问题,从而使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下降。我们为了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应该创建一套合理的人员管理方案,争取政策支持,为专业管理人才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进步空间,使农村经济发展中专业能力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要定期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接受新知识的熏陶,以使其跟上时代步伐,从而做到与时俱进,为农村经济管理注入新的理念。农业发展进入一个现阶段,我们要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更好地培育良种,预防病虫害,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要利用农业现代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释放更多的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2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一套系统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以保证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对农村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人员编制,及时对相关岗位进行登记和确认,做到分工明确,使每一个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做到各司其职,提高管理效率。在涉及农业技术推广中,我们还要把业务经费和业务人员经费归入经济管理的财政预算同时进行公开,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性,提高工作透明度。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农经管理机构,做好对农村经济资金流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贪污腐败。措施如下:一是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法规制度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规范,以实现制度管人,奖惩得当;二是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以确保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三是建立明确的工作规章制度,比如说土地承包制度,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而使相关人员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工作更加有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实现“三农”目标,提高农村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要致力于增强农村工作人员经济管理的意识,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相关的农村管理机制,从而做到增强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王怡娇 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街道办事处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日臻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研究,寻找解决对策。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非常关键。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通过深化改革与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传统管理体制对农村经济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重视。公开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科学的土地承包制度等管理措施,对发展农村经济都非常有效。但是,当前我国的农村基层管理者对这点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心理上觉得这些都是徒劳无用的,在实际工作中,消极怠工、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法规不健全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务较重、非常复杂,涵盖内容很广,主要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经营、承包及转让;对农村土地使用等状况进行监督;对农村集体财务状况进行审核等。当前,我国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尚无健全的法律法规,在土地承包方面未能减轻农民负担,土地的承包转让也没有被纳入财务部门监管之中,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3村集体收入少 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因此土地收益率不高,尤其是在高原、盆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土地都是独立经营,大型机械设备也难以利用,因此土地耕种难度较高,土地的收益较小。同时,由于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种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更多的农民都愿意自己耕种土地,对外承包减少,这也使得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收入降低。 1.4债务繁重 债务繁重是农村经济管理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投资重点工程,不切合实际的兴建农村公益事业,非生产性支出超额等都是农村债务产生的原因。债务繁重可导致社会不稳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基层政权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管理经费紧张,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共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1.5记账方面 1.5.1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正确认识记账工作 在农村推行记账制度,目的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是农村财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政策依据。但是,由于在农村一些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记账工作并不是很受欢迎。首先,部分村干部都不能正确认识记账制度,他们认为镇(办事处)记账可以做账,但无权干涉村中的资金收支;从另一角度讲,记账制度使得农村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无形中必然会损害某些干部的个人利益,因此他们从内心就排斥记账制度。其次,部分村民也不能正确认识记账制度,没有意识到监督村中财务工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1.5.2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当前,我国农村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的地方有相关制度,也仅是面子工程,没有有效执行。首先,往来账目处理不当,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没有及时对一些往来账目的坏账、死账等进行处理,或者利用往来账务隐藏收入。其次,支出项目账目不规范。尽管村中财务支出有领导审核签字流程,但是由于审批程序不严格、报销程序不规范等,造成寅吃卯粮现象非常普遍。 2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开设培训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对农村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灌输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2.2健全法制 农村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制度,制度内容要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如何加强对农村土地使用状况的监督、农村财务状况的审核等相关内容。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时有法可依,使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3发展第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农村旅游业,把农村具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培育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通过上述措施,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同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搞活农村市场,发展集体经济。 2.4科学处理债务 政府参与,通过多种途径科学处理农村债务,如降息减债:对于高息贷款,应降低利息,以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如果可以,适当减少本息,以减轻农村债务负担。农村集体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尽早偿还清理债务;对村集体与群众之间的连环债务,可以通过相互抵顶方式进行清偿;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以村集体名义形成的债务,应该划转给企业自身偿还;也可以通过出租、拍卖等形式,对村集体的资产进行承包、拍卖,盘活资产偿还债务;同时,要严格进行费用审批程序,降低非生产性开支。通过这些措施科学处理农村债务,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5完善记账工作 2.5.1提高村干部管理素质、提高村民财务监督意识 要推动记账制度的顺利开展,相关职能部门应提高对记账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其宣传推广,不断提高村干部与村民对记账工作的认识,使村民能够深入了解财务工作的内容、功能及村民享有的财务监督权利,让财务记账工作深入人心,引导村民真正拥护该制度。 2.5.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针对农村财务记账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记账工作有章可循。另外,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会计人员,确保财务记账工作的规范化、独立性;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确保该制度有效开展。 2.5.3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益 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是村民的权利与义务,要切实落实农村财务公开制度,保证村民的财务监督权。首先,对农村财务公开工作要严格规范,对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等都要有明确规定;其次,要注重村民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村民的监督权。 3结论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强化对其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保证现代农业经济快速、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虽然在农村经济管理实践中还存在多种问题,但是通过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健全法律法规、发展第三产业、科学处理债务、推进记账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作者:葛运益 单位: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八角街道办事处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现状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简要阐述 虽然我国一直以“农业大国”自居,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势态极为严峻。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为例: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国家要求的“缩小城乡差距”,很多的农村地区开展了城镇化建设。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来说,需要农民将其自身的土地退回,或者是将宅基地的使用权转让等。这方面的措施,导致农民可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也致使农村地区不和谐因素的滋生,可以说,很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说,农村耕地以及宅基地的转让或者是退回,农民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笔较大数目的资金,但是以长远目光来说,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资源,农产品的产量也会大幅降低。 2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现存问题探究 2.1农村经济管理中人才短缺严重 要进行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并且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农民群众是建设主体,应当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来说,大多数处于中小学水平,高中以及大学本科的学历占有极少数的比例。而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民群众以及农村干部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中,没有足够的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大部分农民群众仅仅是发挥着简单的劳动力的角色,而不是主体作用。此外,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任然需要很多具备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引进,但是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大多数是会偏向于城镇地区,很少的人会选取农村进行农村建设。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管理中,人才短缺较为严重。 2.2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投入不足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与城镇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造成这一局面的不仅仅是农村自身建设的不足,国家与政府的投入也存在有较多的不足。一方面来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异较大,这样就会使得我国出台的政策等很难同时满足所有地区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受到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对于农村经济建设来说,更为重视于城镇化转型,因此政府的较多资金都投入到了城市化发展中,因此给予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少,在资金较少的情况下,更难进行农村经济管理。 3优化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路径研究 3.1加大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引进力度 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大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引进的力度,尽量可以形成一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精英队伍。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农村经济管理中,应当适度的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将一些具备有专业素质的知识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管理中,才能够更好的将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其次来说,还应当在农村建立起农村村级干部培训机制,对财务以及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高素质的形成。以人才引进为基础,农村经济管理才能够获得进步。 3.2加大国家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投入 除去农村地区自身的发展外,最需要的就是要国家和政府大力的支持,只有加大国家以及政府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投入,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合理。第一、国家与政府要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以此来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则需要农村地区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健全自身经济管理的制度,这一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符合农村自身特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急需要农村自身的建设,也要求国家政府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到农村经济管理中,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够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速度。 作者:时圣柱 单位: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山乡经管站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研究 1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被动,虽然,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2.1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2.2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2.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畅通基层经济管理的上传下达、意见反馈,应该建设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监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馈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享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诊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2.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农经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考核上岗,对于业务能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工作人员坚决辞退或重新学习考核,只有具有资格的人员才能上岗工作。定期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既包括业务知识的培训,也要包括思想政治的教育。通过树立一些工作典型,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能够爱岗敬业。同时,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农业经济业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从而使工作人员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长期、系统的规划,才能达到目标。需要领导的重视、群众的参与、工作人员的努力,同时也要配以完善的法律法规、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作者:赵淑芬 单位:抚松县东岗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自觉的和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对农业产品的消费过程进行科学的调配来达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为前提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农村”就成为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并且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 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者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相对比较低、培训机会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这不仅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很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因而,这只传统的管理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吸引更多现代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随着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竞争意识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就比较缓慢,而且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受到自身素质较低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竞争意识就偏低。农民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没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意识,不想参与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大规模企业经营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村经营范围的相对狭小,不能将农业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发展为农产品的加工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等,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政策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政策支持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而许多农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例如,粮食的生产应该从规模的扩大到提高效益的转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对农村经济进科学管理的目的,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提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现代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要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认真,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耐心倾听和解决,并且在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要对广大农民和下属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对经济、法律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农村管理者就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相关立法机关要把过去制定的一些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进行结合,对于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国家和政府就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预防和遏制这些新问题。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既具有参与的权利,更有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和相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优秀的管理领导者、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监督体系不仅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核心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以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中心,对现有的各种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道路。 作者:王健 单位:山东省夏津县银城街道办事处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当前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1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任务与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思想与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结合起来,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投入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需要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增加,还要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加强对农民的管理约束性,这就要求政府在行政监督、行政管理以及行政执法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农”方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突出表现在对农村机体财产的基础设施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的层面上。这些工作都体现了党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体现出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改革的坚定决心。 1.1强化审计职能,改革财务管理机制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民主管理审计工作上,使审计职能得到强化,并促进农村委托制度的积极推行,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积极改革,保证农村资源要素的安全与合理流动。 1.2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与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结合起来,将经济管理与监督工作做好,同时将农民负担的反弹防治工作做好。 1.3在农村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从提高农民进入农村市场的进入程度着眼,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联系,积极探索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制度,积极引进现今的合作经验,促进经济资质专业合作的真正实现。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途径 2.1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理解认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发展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特别是在农村经济管理上,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对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因为一些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应该加强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深入调查研究农村基层工作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想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落后现象得到改变,就要对这些落后现象进行充分认识,对农村经济管理情况展开深入调查。特别是要深入探讨涉及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想将经济信息监测搞好,就需要进行调查体系的改革,对农民收入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以后的经济调查奠定基础。这些工作的落实不仅为政府的农业调整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还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贯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使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要想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就要将政府和党委的相关要求落实好,这就要求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相关工作要得到逐步的加强,在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中展开培训工作。要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使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得到真正实现。特别是在我国的一些乡镇地区,经济管理部门应该与当地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展开具体的工作,合理编制经济管理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制度,保证所有地区都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经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农业技术推广办法。在经济管理财政预算中涵盖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管理工作与行政监督工作应该由地方农村经济管理机构负责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工作得到不断改善与强化,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供支持。 3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不可以单纯地从某个角度或者某个层面去考虑,应该从经济管理的大局出发,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对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方针进行全面的、积极的认识,进而更好地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总之,只有取得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甚至达到赶超国外农业发展的速度,才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益更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中,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冲孙玉成单位:榆树市环城乡经管站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研究 1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如何建设更好的新农村成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农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1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的现况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现在,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素质过低的情况,农村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1.2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其中,农村经济管理者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常农村经济管理者就是当地的农民,这样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两种非常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当地的农民作为管理者能够更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利用,但是这些人员在知识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无法公正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管理队伍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解决在人力资源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实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很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国家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政策,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无法落实的情况。农民在市场竞争方面意识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非常迅速,这样就使得社会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2.1制定完善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农村问题的解决上除了要以德治国更重要的是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法规来对农民的利益进行法律保障。我国对农业的法律大致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农村经济管理者需要切实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的经济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来遏制,而这些农村的经济问题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者们及时反馈,国家才能及时了解农村的新问题,妥善解决。 2.2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另外,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候要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多方听取农民意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2.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另外,信息化办公能够吸收其它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本地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 3结束语 现代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同时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进行健全,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进行明确。 作者:张东兴单位:宾县宾州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车辆管理论文:岩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开发 摘要: 分析了企业岩土外运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硬件、网络、Socket通讯、客户端加服务端程序、WEB技术为一体的岩土外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采用硬件控制车辆进出、网络和Socket通讯传输设备信号、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管理车辆进出流程及存储数据、WEB程序查询各类数据报表的模式。 关键词: 岩土外运管理系统;RFID;Socket;道闸 某大型露天矿山年矿石开采量1500万吨,岩土运输量大,每天有数十支运输队伍作业,有400余辆车进行岩土运输工作,运输资金高达10亿元。运输队伍复杂,车辆多,其运行路线长,作业范围大,且作业内容各异,导致对车辆的管理难度很大。另外,岩土外运业务也可能存在采场内乱卸、沿途乱卸、非卸载点卸载、非上站车辆上站等问题和风险。此运输车辆管理系统的建设构架是由包括GPS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GPRS技术、Socket通讯技术、视频抓拍及存储技术、自动计量技术及计算机管理技术组成。该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采场的车辆管理水平,杜绝私拉乱卸、不按规定行驶等运输中的管理难点和盲区。 一、需求分析 (一)运输车辆流程控制 运输车辆射频技术管理车辆运行,通过RFID卡的发放对车辆流程进行控制,通过天线和PDA手持终端对RFID卡的信息进行采集,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判断运输车辆流程的正确性。 (二)运输车辆GPS定位 车辆偏移或离线行驶提醒或预警。各车队车辆行驶路线预先设定在系统中,当车辆偏离预定行驶路线时,系统需要智能识别并给出报警提示信息车辆行走路线回放。对于指定时间段内,系统具有车量行驶路径回放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时间起点和终点查看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形成状态。车辆定位回传。车辆全天24小时定位,并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回传定位数据。根据行驶路线绘制新地图,由于采场内部路线不固定的特性,需要在原图基础上,绘制新地图功能。 (三)运输车辆图片及录像采集 运输车辆在驶入采场和驶出采场时需要对车辆进行抓拍图像,保存到服务器当中,需要按照时间对车辆图像进行查询。在驶入驶出采场、站台时则需要进行录像保存,并能按照时间对车辆进行查询。 (四)对运输车辆的管理 客户端管理包括车辆RFID卡的发卡管理、车辆IC卡的发卡管理、道闸的起杆落杆控制、车辆手动抓拍功能、读写器的重启连接功能、查询功能等。服务器端管理除了包含客户端的管理外,还包含用户管理、设备管理、违章车辆管理、车辆运行路线管理等。 (五)对运输车辆的查询 采用B/S结构,查询出车队、标段、RFID、钩机的一些基本信息,并按照车队、标段、单位、时间等条件查询出采场运量,同时能够查询出违规车辆信息及流量统计信息。 二、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分为客户端、服务器端、监控平台、图片采集、录像存储、WEB页面等6大模块。 (一)客户端 客户端是采场出入口的管理软件。其功能包括五方面。一是发放管理RFID卡,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卡号,将车辆信息和卡号对应保存到系统。此卡号为车辆唯一数据确认标示。二是通过RFID读取信息错误管理,贴有RFID卡的车辆在进出口信息读取错误时,可手动修改信息。三是进行PDA存储错误信息管理,PDA上传错误或未能上传的信息修改。四是进行违章车辆管理,车辆违章后,不能进入或驶出采场,须做处理后由工作人员进行违章处理操作。五是实现车辆监控,实时显示车辆录像、图片信息,车辆的所属车队、违规情况、运量等基本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对车辆实时监管。 (二)服务器端 管理各个站点的设备程序,通过服务器端程序控制各个站点的车辆流程,记录车辆的运行数据,为WEB报表提供数据支撑。硬件设备控制,通过各个站点读写器、天线读取的车辆RFID信息,自动控制道闸的起落、LED的信息显示、客户端页面的车连信息。流程处理,通过各个站点读写器、天线读取的车辆RFID信息,判断车辆的流程状态,存储车辆的流程信息。 (三)监控平台 实时监控车辆、各个站点的车辆状态、车辆运量、站点流量,并输入采场车队、标段、钩机的基本信息。 (四)图片采集 各个站点车辆图片采集程序,通过地感线圈,判断车辆进出,抓拍车辆图片,对违规车辆进行图片对比,做出相应处理。 (五)录像存储 采用磁盘阵列对各个站点录像进行存储。 (六)WEB页面 基本信息显示,显示RFID卡信息、车队信息、标段信息、钩机信息。车队运量统计,按照车队、时间段显示车队的整体运量。标段运量统计,按照标段、时间段显示标段的整体运量流程运量统计,按照车辆流程、时间段显示车辆流程的整体运量。钩机运量统计,按照钩机号、时间段显示钩机的装载量。PDA扫描统计,按照PDA编号、时间段显示PDA扫描运量。违规统计,按照时间段显示车队的违规次数及违规车辆详细信息。流量统计,按照时间段显示各个站点的流量数据。 三、结论 岩土外运管理系统对岩土的私拉乱卸起到了监控效果,保障了矿石的安全,管理者通过实时的查看采场生产数据,指导矿山生产,对矿山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毛志宇 张正 曹玉志 单位: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机电检修分公司 车辆管理论文:生鲜乳运输车辆管理思考 自2003年蒙牛乳业入驻焦作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奶业呈现飞跃式发展,奶牛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生鲜乳运输车辆也在快速增加,为确保全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做好生鲜乳运输车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鲜乳运输车辆现状 近三年来,焦作市生鲜乳运输车辆呈逐步增加态势,2014年年初33辆;2015年年初38辆,同比增加15%;2016年初45辆,同比增加26%。焦作市生鲜乳运输车辆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多。焦作市有45辆生鲜乳运输车辆,在全省排名第一。二是运输范围广。45辆生鲜乳运输车中,运输范围在焦作市内的有11辆,约占24%,省内(不含焦作市)的有21辆,约占47%,全国(不含河南省)的有13辆,约占29%。三是私人或租用社会车辆占比大,初步统计,焦作市生鲜乳运输车中有35辆为私人车辆或租用社会车辆,约占78%,有10辆为乳企、奶畜养殖场或奶农专业合作社所有,约占22%。以上情况加剧了焦作市生鲜乳运输车辆的监管难度。 二、生鲜乳运输车辆管理情况 生鲜乳运输车辆管理主要体现为行政审批和监督检查两方面。 1.行政审批。 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焦作市生鲜乳运输车辆行政审批工作主要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完成,市级及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根据从事生鲜乳运输的单位或个人提出的申请,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许可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并组织3~5人由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现场核查,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完成上报备案工作。2015年焦作市开展了行政审批改革工作,部分县畜牧局成立了2~3人组成的行政审批股,进驻县行政服务大厅,全权负责行政审批工作,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区里主要由各区畜牧中心进行办理。 2.监督检查。 (1)日常监督检查。按照《河南省畜牧局关于对全省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实行分类监管的通知》要求,焦作市把生鲜乳运输车辆分为三类进行监管,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监管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做到风险受控,防患于未然。焦作市畜牧局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开展生鲜乳运输车辆检查,并对车辆的所有者或司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2)搭建监控平台。当前,河南省畜牧局正组织在全省建设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费用由省财政承担。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省畜牧局监管平台,有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县(市、区)监管用户端,乳制品生产企业监控用户端和生鲜乳运输车辆车载设施设备。届时,将实现省、市、县三级和乳制品生产企业对生鲜乳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和视频监控。目前,生鲜乳运输车辆车载设施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监控系统已开始运行,状态良好。在畜产品安全问题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将有效解决长途运输、信息衔接等方面的监管难题,强化了生鲜乳运输车主和从业者依法经营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生鲜乳运输车辆的管控力度,加快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问题及建议 1.问题。 通过对焦作市生鲜乳运输车辆管理情况调研发现:焦作市生鲜乳运输环节监管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人员配置方面。焦作市作为河南省一个奶业大市,市、县两级均未设置专门的奶业主管科室,奶业工作由畜牧科承担。畜牧科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难免有疏漏。目前奶业管理工作在畜牧科,畜牧科工作繁杂,对口省级四个业务处室,仅有正式编制2人,承担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负责奶业管理;负责养殖项目管理、外资项目管理,参与扶持全市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提出项目建议;指导畜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发展;指导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市畜牧业统计工作,依法负责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验收及办理,兼任本单位在行政服务大厅的相关事项,力量严重不足。 (2)行政审批方面。《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中对奶罐车的材质及设计进行了明确要求,实际工作中,也会作为运奶车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检查依据,但畜牧部门只能眼观,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资质,可操作性低。 (3)鲜奶吧运奶车方面。近两年来鲜奶吧逐渐盛行,但奶吧用奶量有限,每天只有几十千克到一百多千克,法律法规在供奶吧鲜奶的运输工具方面尚无明确规定,是否实行行政许可也无说法,畜牧兽医部门只能规范引导企业用保温材质,做好交售记录和检测记录,随车携带交接单。 (4)信息衔接方面。生鲜乳运输车辆承运的奶站与交售的乳企均不在辖区范围内时,车主不主动到辖区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登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很难掌握该运奶车的信息,这就给违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 (5)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维护方面。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安装由省财政承担,保修期1年,保修期过后,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费用由谁承担尚无定论。若由个人承担,无固定服务乳企的车辆监控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堪忧,而且这部分费用最终会转嫁到奶牛养殖户身上,在当前奶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奶农的负担。 2.建议。 (1)成立奶业管理办公室。建议政府加强重视,奶业大市、县成立专门的奶业管理办公室,配置人员1~2人,加强管理工作,及时落实上级精神。 (2)提供资质材料。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奶罐材质及安全性检测合格后出具鉴定材料或由资质的企业安装奶罐车罐体并出具相关证明,然后以附件形式提交,进行生鲜乳运输许可证的办理,更专业,更具有权威性。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对当前生鲜乳运输环节的一些新生事物如何处理,法律法规中尚无明确规定,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约束,制定行业规范,引领行业在健康、合理、合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4)加强与乳企的信息对接。乳企配合做好向本企业运送生鲜乳的运输车辆登记备案工作,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全省乃至全国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反馈车辆信息进行核对,可以有效杜绝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发生。 (5)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维护方案。明确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费用由谁承担,加大对生鲜乳运输车辆责任人关于生鲜乳运输车辆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并以该车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列入生鲜乳准运证明的换证核发事项中。 (6)加强对生鲜乳运输车辆清洗设施的检查。据了解,目前焦作市乃至河南省对生鲜乳运输车辆的检查主要集中在运输车辆和司机的资质及奶罐体的情况上,缺乏对运输车辆清洗站点的检查。鉴于运输车辆交奶后清洗到位情况直接影响下一车次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建议每半年或1年对生鲜乳运输车辆清洗站点进行一次集中检查。 作者:张秋霞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车辆管理论文:公交车辆管理IC卡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公交系统的完善,伴随着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经营成本过大、管理与调度困难、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提高、企业效益没有明显改善等等。因此IC卡应运而生,它集低成本、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于一身,并且逐渐取代其他方式成为信息管理的主流。IC卡包括写卡器构建启动和计时控制器,以多媒体的形式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和行驶情况的统计;通过读卡器信息管理的扫描,掌握来往的车辆信息和对他们的各个指标进行考察。 【关键词】 IC卡;车辆管理;行驶卡片;计时控制器 前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交通事业也发展迅速,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建设的基础产业之一。但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公共交通事业慢慢的由国家出资、统筹规划,变为自主发展、民企经营。如今大多数的城市都实行了“无人售票”的制度,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不找零钱、收到很多残币假币、收来的钞票清点麻烦等等。IC卡成为了条码卡、磁卡问世以来所发行的第三种电子卡,因此有世界上最小的个人计算机之称。作为高科技的产物,IC卡可谓花样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时展的IC卡,从根本上提高公交管理系统的水平,成为了我们的又一课题。 一、IC卡的挑选 CPU卡含有一个微处理器和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来处理不同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运算。我们从卡自身的特性就可以了解它的功能,CPU卡安全的保护功能和良好的防攻击功能而闻名于世,所以CPU卡才作为智能卡使用。IC卡包括非接触式IC卡、接触式IC卡。他们的差别有两个方面: (一)数据传送。 读卡机的触点接触IC卡芯片后,数据传送就开始发生。可靠的数据传递依赖于正确的触点接触。所以长期处于潮湿、烟尘和频率较高应用领域对卡有较大的损坏。非接触式IC卡经由无线电波的耦合作用可以进行数据的传递,由于它不和机械触点互相摩擦,所以它的应用环境和耐磨程度比接触卡高。但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由于它过度依赖空间无线电磁场,因此时常受到干扰的作用。 (二)芯片功耗和能量耦合。 如今我们采用的非接触IC卡是无源卡的一种,它无电池,通过外界提供的能量以一个卡芯片进行工作。接触式IC卡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有源读卡器接触触点提供,芯片的耗能问题已经解决,所以接触式IC卡作为一种成熟技术被广泛使用。非接触IC卡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工作能源是空间电磁波经由射频收发电路的传递支持。因此电磁波提供的能量限制制约了IC卡的发展,芯片在功能上也大打折扣。因此非接触式IC卡有两方面的问题要攻克。首先是芯片材料上的改革和换代,降低芯片的功耗,但这种方法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而困难重重;其次是增大电磁波的射频能力,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IC卡的运行。我们可以利用接触式IC卡的成熟芯片技术来完成这一设想。 二、IC卡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 公交IC卡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包括公交总公司、营运分公司、营运场站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制卡中心、销售点、卡消费者组成完整的生态链。制卡中心主要把空白IC卡进行系统输入变为公司专用卡;结算中心负责总公司、成卡中心与营运分公司经济的把控管理;营运中心负责总公司、营运分公司与场站业务上的联系和监管。IC智能卡包括乘车卡、司机卡和管理卡,乘车卡包括普通卡、优惠卡、月票卡、学生卡、员工卡;管理卡根据不同的作用在不同场所使用,用来管理各个方面的业务。 三、收费管理 车载收费机内部的数据主要来源有: (一)车载收费机内部参数:数据采集机承担了收费机的参数设定工作,设定之后便可以投入使用了。参数的具体设定包括:自动的日历系统,时钟、机器的编码、车辆的号码、行驶线路、票价的定制。 (二)司机的IC卡号码和运营的始末时刻:每天司机在交换班的时刻,需要开启收费机进行数据的载入。收费机还能自动识别司机卡的卡号信息,并予以记录。所以营运起始时间就是现在所处时刻。 (三)感应式IC卡消费情况的统计:收费机在乘车卡刷卡时,会自动识别卡的类型、编号、数卡金额、余额统计、刷卡时间等等的数据。交换班的时刻司机仍旧需要刷卡,机器也会将结束时刻显示在卡机上,并录入系统中。 四、数据采集 车载收费机通过红外线的采集器来进行数据的下载和数据换的采集工作,速度为115KBPS大小。采集过程如下:启动“通讯”键,开启车载收费机开关;打开数据采集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的采集。并按下“开始”键,使之正常运行;当屏幕显示采集成功,则表明数据已经全部采集完成。数据采集成功以后,系统将自动清空之前的运营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器,能重复的完成对各个车辆的收费信息采集工作;数据采集器的信息通讯工作,经由RS232串II与二级数据采集传输站完成。大量的数据最先是储存在二级数据采集传输站,由计算机统一录入。之后通过计算机上的公交网络系统传输到公交主机。 五、结语 IC卡的车辆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安装和应用的范围广,价格便宜,大大精简的工作的重复性劳动,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本文重点探讨IC卡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IC卡的挑选、IC卡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收费管理、数据采集等几个做了详细的介绍,使大家对IC卡智能管理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管理的进一步优化,IC卡智能管理系统将会更加的方便易用,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作者:宫兆峰 单位:通化市公共汽车公司 车辆管理论文:车辆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摘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车辆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企事业单位中得以普及,单位的车辆数目已经远远不止简单的几辆,与此同时就产生了车辆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问题。该问题涉及到车辆的档案管理;驾驶员档案管理;车辆(维修费用、洗车费用、养路费、燃料费用等)管理;车辆使用管理和交通事故管理等。如何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进行合理分配使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所以该系统对于一个用车单位来说,不但可以对车辆的使用进行合理的管理,而且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对单位车辆责任到人,费用清晰,避免责任混乱、费用虚假等一系列相应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车辆的逐年增多和车辆的信息增加,车辆的管理不能够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来进行管理,所以必须运用到计算机来进行管理。本车辆管理系统的完成就是基于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既方便实现车辆信息的查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重复利用性。 关键词: 车辆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在全球信息化、系统化的今天,有关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受到关注。于日常管理中实现车辆的高效管理,对提升生活效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对各类车辆进行管理是为一项庞大的工作工程。此时采用可靠可行的管理系统,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1.1框架的建立设计 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两点原则,即经管原则与管理原则。对于企业而言,经管是核心,于车辆管理方面亦需灌注此一核心原油。管理原则可想而知,众多不同型号、不能功用的车辆管理,需以精减实际管理工作,使管理有循、有序进行,为广大车辆及车主提供可靠管理服务。车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接入层,主要负责管理车辆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接;二是业务层,即为车辆管理工作中的业务处理层,通过对数据进行访问来处理业务数据,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按照设定程度来完成业务需求;三是数据层,此一层为为整个车辆管理系统提代数据支持与数据管理的作用。保证内外部的数据对接,及时了解各程序信息,方便有效管理。 1.2B/S方式设计 于车辆管理系统中采用此项方式来处理功能方面的设计,让管理人员能直接通过设定的用户名与密码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对系统中的信息交互、轨迹回放、超速报警、车辆定位等实现统一管理。 1.3信息设计 信息时代下,对车辆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至关重要。车载终端部署在监控车辆上,车载终端通过GPRS/SMS等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把车辆的定位信息上传,接收来自于车辆管理平台的指令。车辆管理平台的设计,通过VPN或Internet方式接入联通网络,完成与车载终端的数据通信。物流企业IT系统与车辆管理平台通过内部数据接口通信方式,实现数据同步。 2车辆管理系统设计的实现 2.1实时监控,定位追踪 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监控与调看,并能实现定时发送、超速报警,需要管理系统备以电子地图,与车载终端进行数据链接。车载终端将数据传入管理系统中,使管理人员能通过电子设备直接观察到车辆情况。此一系统还实现了盲区补报功能,完美弥补了管理系统的不足,而且由车载终端设置的定时传送功能,让系统能准确且快速到到相关车辆。实现对移动车辆的追踪,车主在突遇紧急情况时,开启数据终端并可实现超速报警。 2.2回放与条件定位功能 车主在需要调查车辆历史轨迹时,通过管理系统并可查找到车辆何时、何地的行车轨迹,而且还能通过暂停与放大等功能进行细致观察,反复察看。于条件定位方面,车主只需车牌号或终端SIM便可对车辆进行区域性的查询,先通过大致地图来查找出确定区域,再通过区域点查找出车辆,此种查询方式可在车辆无法定位(或不方便定位)时准确找到车辆所在区域。 2.3手机查车与远程监听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信息工具,实现手机对车辆的监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管理系统于手机上装载专业软件,并可完美实现这一功能。同时,手机的便携特点让对车辆的远程监听与监控变么更加便捷,还可于远程情况下通过手机对车辆进行控制。当车辆发生紧急事件时,超速报警后可利用手机对车辆进行持续监听,为警方提供可靠情报。 2.4违规警报功能的实现 由于车辆的增多,国内交通愈加复杂,许多车主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记录下各类、各段的违规开车、停车规定。通过车辆管理系统,车载数据终端能够及时提醒车主可能发生的违规事项。另外,当车主在车内时,外部发生紧急事件,可将车辆设置为防状态,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当车门被正常开启后,设防状态将自动解除,保障安全同时亦比较方便。而当车门被非法开启时,系统当会自动报警。 2.5实时调度与信息上传功能的实现 车辆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一辆或多辆车进行实时的调度处理,通过下达命令让车辆得到更好的管理,尤其对车队而言,方便许多。现代社会信息更换加快,车载终端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与下载功能,为车主提供更大的便利。 2.6主机电源断开报警功能 当主机电源被切断时,由备用电池供电,车载终端继续工作,同时上报中心主机电源被切断警情,并自动作好记录备查。 3结语 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实现车主对车辆实行高质且方便的管理,一般此类管理系统是由企业设计并提供给车主,其中除安全管理外,还有车辆损坏、维修方面的管理作用。人们对车辆的管理包括了方方面面,安全属于第一位,因此在设计管理系统时,设计重点也应放在安全上。如,安全驾驶、行车安全、发出警报、及时报警、实时监控等。而维修与售后保障是消费者后期比较关心的问题,管理设计需要将其也考虑进其中,力求帮助车主解决车辆问题的同时,减少车主等待时间,注重效率。 作者:杨勇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车辆管理论文:工作流技术车辆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 将工作流技术的理念是使用于车辆运行管理系统中,需要对整个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的流程等进行了解,然后针对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和简化过程的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来实现快速和简单的目的,从而最终设计出工作流技术状态的车辆管理系统。 关键词: 工作流技术;车辆管理系统;管理内容;系统设计 一、前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使用和广泛推广使其在当今社会中使用非常广泛,鉴于其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简单、快速和过程简化等特点,将其使用于工作流技术车辆运行管理系统中是非常好的突破。要将计算机技术快速的特点融入进车辆运行管理系统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 二、车辆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一般在对于工作过程中涉及交通出动以及交通工具使用比较频繁的公司,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都会有公司出资购买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并且歪了方面车辆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都会在公司内部设置专门的车辆运行管理处。或者是某些专门从事车辆管理和出租调动的公司就乎更加注重车辆的协议奥分配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因此对于车辆频繁出入使用的单位,该单位一般都会对车辆等进行管理,就是实施车辆运行管理。车辆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协调车辆的出入库的等级,结合下达的车辆使用的命令和需求以及车辆的运行情况等对车辆进行合理的分诶管理和维护,协调每一项使用车辆的需求管理。因此为了是单位的车辆运行管理工作卡站更加顺利,同时为了便于该单位在车辆的使用和维护等等方面的支出和成本使用情况等,都需要对车辆的使用济宁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在车辆的使用中,车辆的购置、车辆的司机配置、车辆每次出入库的运行状态的检查,以及车辆每次使用的申请流程和相关油量的耗费,包括车辆损耗知乎的维修及维护工作的开展等,都是车辆管理处需要统一关注和管理的内容。为了更方便的对以上内容进行协调管理。保证每次车辆出行管理的正常和满足每次单位对于车辆使用的需要,更需要在整个单位建立起能够统一管理的车辆运行管理制度,方便车辆的使用和公司成本计量等。 1、申请用车的规范统一管理 车辆运行管理是为了实现车辆出入入库与使用的便捷化管理,协调和满足社会对于车辆的使用的需求,因此当车辆运行管理出的车辆要投入使用,首先观露出需要收到社会对于车辆使用的需求,如需求车辆的数量、车型等等;然后又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根据现有在库车辆的登记使用情况以及该车辆的可运行情况等进行协调综合安排使用,若车辆的情况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则给予该申请同意车辆的使用,若不同意使用申请,需要对申请者做原因报告等。如果最后车辆管运行管理处同意车辆的使用申请,则需要有车辆运行管理处为每辆车配置司机以及结合车辆使用申请中陈述的情况,对于车辆出行需要使用的油量和费用等进行规划,避免车辆过度消耗单位的车辆管理运行成本。 2、车辆维护的规范统一管理 因为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零件等会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出现损耗和消耗,为了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于车辆使用的需求,以及保证车辆使用的安全性等,车辆运行管理处需要定时结合车辆的消耗情况等,对车辆进行维护工作。要进行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首先需要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陈述理由,得到同意后,由相关车辆管理者或者是管理部门出具同意车辆维护的郑敏,然后再将车辆提出库,进行专门的维修和维护工作,而相关车辆的维护记录等都要有车辆运行管理处登记在案。 三、设计车辆管理系统 针对于如今社会对于车辆使用需求的逐渐增加,因此对于车辆管理单位来说,实现便捷化、快速化的车辆管理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为车辆运行管理系统和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管理系统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实现车辆管理和用户用车需求之间的数据连接,简化用车申请中的流程设计,通过数据化信息直接在管理系统中提交申请,由车辆运行管理处的的人员直接进行在线处理,及时反馈申请通过情况。 1、引擎运行 基于工作流的引擎运行和设计主要为便于系统管理开展业务流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和进行改变和变动的方面。将工作流引擎的核心设置为数据模型,传输的数据中要包含工作流的名称和所需要处理的对象及业务等信息数据。通过传输数据信息的方式,使相关机构及时获取工作流服务对象信息、工作流状态的关联对象以及相关信息等。以此来完成用车申请以及审批过程中每个环节所需要的信息等实现便捷和快速获取,并且能够随着信息读取的情况等,判断当前进行流程等,从而对申请审批答复得时间等尽心估计。 2、用车申请设计 原有的用车申请的流程相较于而言比较复杂,中间部门职员、部门管理者、车辆运行管理处职员、车辆运行管理处主管等人员,在流程上比较复杂,使得用车申请的请示和审批到配置出车等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简化车辆使用申请的过程等,都可以实现在先审批的状态,在单位内部建设其计算机数据系统,用车申请等流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反馈,而做出申请人也可以根据数据读取传输状态等,知晓用车申请答复的时间,以便进行后续的安排。 3、车辆维修设计 车辆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申请和审批流程中,主要包括部门申请人、部门管理者、车辆运行管理处职员、车辆运行管理处管理者等。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在线信息数据传送的方式来实现申请流程的快读和简单化,通过最初在线提出申请,由部门管理者答复,之后工作流状态转向车辆运行管理处,由管理处职员进行处理,最后当工作流状态转为车辆维修情况审批答复时,则由车辆运行管理处的管理者负责。 四、结束语 工作流状态的车辆运行管理办法对于一个车辆运行管理单位来说,是一个改善车辆运行管理当前冗长、复杂的申请和使用流程的重要办法。结合现代化高效、快速的工作原则,工作流状态的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的建立无意无疑是非常有效的。对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建立和实现,还需要及时吸收和使用现代化新型技术。 作者:张静宇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陡河水库管理处 车辆管理论文: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改革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人们更渴望在舒适的服务、完善的制度和透明的平台中去工作和学习,这就对服务类行业的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后勤车辆管理也不例外。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几点实施现状和改革对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问题,为高校职工及学生出行提供方便,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注意的问题;实施现状;改革对策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主要是针对高校后勤车辆的出行、运营、维修、服务等做出的管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目的也是要保证后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准点运行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保证高校公务的正常进行和教师的正常作息。良好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为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提高高校的影响力,对高校的发展无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注意。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后勤车辆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定的改革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1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 1.1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难以提升的另一原因是其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因为高校领导对后勤管理的不重视,严重导致了后勤车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目前,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采取的方式一般仍是静态式的,由人来操作的管理,对于车辆的使用情况、出入记录、维修情况、使用时间、次数等仍然使用人工来记录,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够清楚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及使用调备的平台,这无疑加大了高校车辆管理人员的任务,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车辆的动态。而且这种记录方式车辆使用的透明度较低,导致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难以提升,使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1]。 1.2高校后勤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 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也是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高校现有的后勤车辆一般都是在学校需要后勤车辆时第一批购买的,由于高校领导对后勤车辆管理的不重视,其后勤车辆很少更换,现有的后勤车辆一般都使用时间较长,维修费用也较重,而且近年来维修材料费进一步上涨,这也无疑加重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经费负担。再加上随着教师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使用越加频繁,直接导致了高校后勤车辆的运输任务下降。而且由于高校后勤车辆车型和载人的限制,很少能够满足高校科研及重要会议的要求,这就进一步造成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问题。 1.3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经费不足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管理经费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接受更好的生源,高校一般将资金都用于科研、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硬件配置及学生住宿环境等方面,很少有将资金用于改善后勤管理、提高后勤管理制度的,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经费紧缺,其管理人员即使有心改善后勤车辆服务的条件及设施,也因为经费的不足显得有心无力。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就要给车辆管理配以合理的经费,不能只专注高校科研、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提升高校的综合影响力,才能真正意义地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2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改革对策 2.1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力度 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首先就要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力度。高校在加大科研力度、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要对后勤车辆的管理给予合理、充足的经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损耗,达到降低整体使用费用的效果。同时,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处应该针对出行的不同公务车辆的车型、行驶距离、耗油情况来制定严格的、合理的维修、耗油及司机补助定额,保证车辆使用的规范性,也要针对车辆的车型和使用情况定期保养车辆,尽量降低车辆的耗油量及使用损耗,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2]。 2.2建立完善的后勤车辆管理平台,使用GPRS提高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提高车辆使用的透明度是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另一改革对策。科技在不断进步,高校的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首先要放弃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根据车辆的购买、使用情况,制定适合高校后勤车辆登记、注册、审批、记录出入时间、次数、维修、耗油、使用公里数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并在平台及后勤车辆上装置加上GPRS卫星定位系统,让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情况及位置能够一目了然,同时,也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透明度和管理透明度,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改善现有的使用现状。 2.3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 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的另一措施是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由于教职工对高校后勤车辆使用需求的下降,导致了后勤车辆的运输任务不足,一部分后勤车辆闲置,但这些后勤车辆仍存在折旧费和维修费,加大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费用支出。因此,在后勤车辆满足高校科研和会议正常需求的前提下,高校后勤车辆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团体的私人需求,在节假日和开学前后,也可以利用后勤车辆开通高校的专属线路,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需求,节约车辆的成本支出,进而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3]。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中存在着经费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等现象,这对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就要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管理制度、提高节能降耗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提高后勤车辆管理的透明度,同时,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全方位地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 作者:陈宏志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车辆管理论文:信息主导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研究 摘要: 为不断增强基于信息主导的车辆管理协同能力体系建设,在阐述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信息主导的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模型,分析信息在协同中的主导作用,提出协同要素建设、协同机制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的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主要措施。通过对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研究,可进一步明确协同能力生成要素关系,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车辆保障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 信息主导;车辆管理;协同能力 车辆作为未来战争作战的武器装备机动平台和人员物资的载运平台,随着其技战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使用范围深入到部队作战、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1]。车辆管理作为车辆保障力形成与实现的重要保证,是由车辆使用、维修、安全、器材、油料、信息等多项业务活动组成的集合体[2],这些业务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如何使各项业务协调有序运行,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基于信息主导的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对加强车辆管理,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车辆保障能力十分有益。 1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要素 协同是系统在外部环境条件约束下,其内部各单元或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协同能力则体现为整体效应的价值和优势,协同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协作过程,是提高车辆管理能力的必备手段。车辆管理过程中,通过协同活动,使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或管理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协调配合,向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进而使管理功能倍增或放大。根据协同理论,影响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的要素主要包括协同人员、协同规则、协同信息资源和协同活动支撑平台。协同人员根据协同规则,借助协同支撑平台,利用协同信息资源,形成协同能力,完成协同目标。 (1)协同人员。协同人员是协同活动的主体,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协同能力其他要素作用的发挥。按照管理业务职责分工,协同表现为单一业务内部的纵向结构形式,协同人员体现为“主管部门领导—主管科室领导—业务负责人”的层次结构;在各业务工作间的横向协作中,协同人员彼此间通过业务工作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网状结构。协同人员对协同能力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员的业务能力、受教育程度、工作效率、沟通能力等方面。 (2)协同规则。主要规范协同识别、协同时机、协同内容、协同保障资源和协同机制等,是实现协同所必须遵守的协议和要求,也是协同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协同规则对协同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协同规则制定的合理性、完整性和适用性。 (3)协同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协同过程中各协同要素以及协同进程的状态信息等。协同信息资源对协同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协同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协同信息资源越准确、越详细,对协同的作用越有效。 (4)协同支撑平台。协同支撑平台由依托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和包含信息系统的软件组成,完成协同进程中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是支持协同存在、运转、发挥作用的基础。协同支撑平台对协同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台的功能完备性、运行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建设投入经济性。 2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过程 2.1车辆管理协同原理 通过对协同能力生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车辆管理过程中协同能力的本质是以协同人员、协同规则、协同信息资源和协同支撑平台为核心形成的能力体系,针对业务活动中车辆、人员、物资、经费等协同对象,协同人员按照协同规则,确定协同时机、范围和实施方法,利用协同支撑平台,通过信息主导,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完成对车辆人员调整、物资经费分配、运输计划组织、车辆人员运用、车辆状况恢复、人员技能训练等业务工作的协同。 2.2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过程 根据协同原理,可按时间序列过程将协同能力生成划分为协同能力构造、协同能力形成和协同能力评价3个阶段。 (1)协同能力构造。根据协同的目标,利用协同规则进行需求分析,针对具体车辆管理业务工作,明确协同时机、方式和内容,确定协同部门及人员。 (2)协同能力形成。通过对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的配置,形成协同能力,完成协同具体工作,达到协同目标。 (3)协同能力评价。协同能力形成后,通过对协同能力评价,查找协同能力生成要素存在的不足,利用信息主导作用进行补充和调整。 2.3车辆管理协同过程中信息的主导作用 (1)保证协同决策优化。在协同过程中,协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的过程,决策优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可选择的决策信息和影响决策后果的信息,使协同人员获得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资源达到信息优势,利用信息优势达到决策优势,实现对协同过程中信息的调度和运用,使协同生成要素的配置更加灵活、自由,更适合协同能力的生成。 (2)确保协同过程连续。在协同过程中,信息起到了一个载体和媒介的作用,协同过程中每个环节内,通过信息实现对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的利用与控制,使协同能力构造、协同能力形成、协同能力评价3个阶段在信息的作用下成为一个有序整体,保证协同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实现协同反馈调整。随着协同过程的不断进行,协同目标也可能对协同能力生成要素提出新的需求,做好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的补充和调整,才能使协同能力与目标需求相适应。通过信息的反馈机制,实现对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状态变化信息的掌握,运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协同能力生成因素变化对协同能力的影响。 3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措施 3.1协同能力生成要素建设 车辆管理协同能力是在各协同能力生成要素共同作用、支撑下形成的,加强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的建设,合理规划资源分配,调控各部门之间协同能力生成要素的比例,实现协同能力与任务需求相适应,使车辆管理协同能力能够从根本上得以加强。 (1)协同人员。协同人员是协同活动的主体,明确岗位职责和协同权限,加强对协同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是协同人员要素建设生成的关键[4]。从协同人员的影响因素出发,提高协同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对于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 (2)协同规则。制订合理、适用的协同规则,对协同活动的开展起到支撑作用,应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自身进行协同活动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制订相适应的协同规则,使协同的识别更加准确、协同时机的选择更加优化、协同的方式更加科学。 (3)协同信息资源。协同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协同相关业务进程信息,加强协同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完善信息收集手段,确保协同信息资源收集贯穿协同全过程,实现信息资源收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其次要统一信息标准,确保信息资源在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 (4)协同支撑平台。硬件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维护,确保硬件运行的可靠性;软件方面,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确保协同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备性、易操作性。 3.2协同机制建设 车辆管理协同能力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就可以生成,要实现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的生成,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1)目标导向机制。从协同的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目标导向作用,指引协同人员进行协同方案的制订和选择,引导各部门协同行为的实施,使参与协同的各部门充分认识和了解自身的工作目标,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互动耦合机制。在协同过程中,应将各协同部门关系定位为“高耦合—高互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力共享。通过互动耦合机制,使协同过程中协同部门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强,促进整个车辆管理体系不断调整优化,最终达到体系的高级协调和能力协同。 (3)资源协调机制。车辆管理协同的资源包括人员、车辆、油料、器材等显性资源,以及协同能力生成要素信息、协同业务工作进程信息等隐性资源。随着协同过程的不断深入,存在协同资源的短缺或不足,通过资源协调机制,合理调整资源在各阶段的比重,保证协同资源的供应充足,同时发现并解决协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3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协同支撑平台的核心,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提高协同能力生成过程中信息的主导能力,进而提高协同能力生成的速度与强度[5]。 (1)信息集成能力建设。加强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打破原有各部门“自成体系”的现象,利用信息技术的连通性和渗透性,从有利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共享的目标出发,以整体设计、无缝连接、通用共享为基本原则,实现信息系统功能的提高。 (2)信息传输能力建设。在传统信息传输体系基础上,引入信息流和数据链的概念,着力构建合理的信息传输通道,适应信息高速传输的要求。通过信息传输能力的建设,将整个协同活动过程链接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信息的输入与反馈,实现对协同环节的有效控制。 (3)信息重组能力建设。随着协同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信息无法适应协同能力对信息的需求,通过信息重组,使传统的信息资源做到重建与融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和创新,达到协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4结语 通过对车辆管理协同能力生成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协同能力生成要素关系,发挥车辆管理协同中信息主导作用,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车辆保障能力的需求,使基于信息主导的车辆管理协同能力体系建设不断增强。 作者:崔斌 王亚军 史芸 单位: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系 车辆管理论文:公务车辆管理专业意识强化 【摘要】 公务车辆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很多敏感性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制度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性要求。公务车辆的管理既要从具体执行规范上进行梳理,又要保证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实施良好的监督,促进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公务车辆为案例,提出了公务车辆管理强化专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从公务车辆管理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整体性的管理与监督。 【关键词】 公务车辆管理方法制度监督服务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矛盾集中的部分。在所有的矛盾类型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是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公务用车原本是为了提高办公效率而设定的后勤保障,但是,在公务用车的实际执行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个别人的隐形福利。在多项改革实施的环境下,公务用车的管理需要引入专业性和服务性理念,才能够保障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公务用车的纯粹性。 一、我国公务车辆的使用情况。 1、公务车辆的标准。 公务车辆主要是指由政府财政出资,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所配备的车辆。例如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公务车辆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各级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固定用车,一个是工作人员开展公务活动的活动用车,也就是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用车一般都是用于办理公共事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的公务用车可以用于办案、监察、稽查和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主要车辆类型就是轿车、越野车和多功能乘用车。在公务用车的标准上,我国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车型目标管理细则》,对轿车提出明确的排量和价格限制。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的用车发动机排气量在1.8升以内,价格不能超过18万元,如果是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 1.6升,价格不能超过12万元。公务越野车的要求排量不能超过2.5升,多功能乘用车则不超过2.4升。 2、公务车辆的积极作用。 以国有大型化工企业而言,公务车辆主要工作就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与管理,而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和管理需要运用比较的交通工具。公务车辆的存在是工作的必然需要,任何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的公共性管理与服务,都要有车辆作为必要的交通工具和设备保障。公务用车实际上就是执行公务时的工具。例如警用车辆,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如果警用车辆质量很低,那么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执法活动。再如稽查等公务车辆,必须要配备一定的设备,否则无法执行必要的活动。公务车辆的积极作用就是能够促进公务执行提高效率,能够给予公务活动必要的设施保障。 3、公务车辆使用的弊端。 在公务车辆的矛盾中,公务车辆的隐形矛盾就是个人的使用。公务车辆因为是由公务人员进行操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公车私用的现象。在车辆改制以前,这种现象很多,但是,在公用车辆改制以后,公车私用的现象有所好转。公务车辆使用的弊端还有就是折旧率很高,因为公务车辆的用途广泛,执行任务的使用时间长,造成公务车辆的使用更加紧凑。公务车辆的使用弊端就是使用过程中的细微处理,无论是使用人的过多占用,还是车辆的维护问题,都是公务车辆使用中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 二、公务车辆强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1、突出公务车辆的实际效用。 在公务车辆的管理中,公务车辆的使用的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公务车辆执行任务时,需要选择技术好驾驶员进行操作,有的大型企业设计专业的司机,有的领导干部自行使用。在实际效用方面,公务车辆一定要发挥其必要的作用。例如在执行公务时,公务车辆要提前进行维护,保证执行公务的顺畅。在执行公务后,要进行专业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公务车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使用的优势。再如像国有化工企业使用的公务车辆,在日常的交通使用中,要注意遵章驾驶,保证车辆使用遵循交通规则,保证车辆能够在法律法规内执行公务交通活动。 2、强化公务车辆使用的专业意识。 公务用车在很多单位都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且有办公室等专业的部门进行统一维护。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要提高专业意识。专业管理意识中,管理的方式要采用层级式管理,从公务用车的采购、日常维护和维修检测,到公务用车的费用报销等,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公务用车上,要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使用办法,任何公务性活动都要有记录,在记录上,精确记载公务用车的整体情况。专业化管理需要对公务用车实施科学化的设计,是公务用车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规范。 3、从服务角度拓展公务车辆的管理。 公务用车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主要是指在公务车辆的管理上,要突出公务车辆的使用,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要实施管理的服务性。例如在公务车量的使用上,要保证公务车辆能够正常使用,同时,注意公务车辆的管理方式,要采用直接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在公务车辆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单位本身业务的,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车辆。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服务就要全方位开展。例如在车辆的管理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车辆管理实施集中的维护和个别的特殊维护。服务意识对于公用车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公务车辆不是私有产品,能够给予公务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对于公务车辆的质量保证具有积极作用。 4、实施公务车辆管理监督机制。 我国公务车辆的管理难度就在于,公务车辆的使用过程是自由的。公务车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对于车辆改革以后,公务车辆的使用,就要做好监督管理。监督不是为了控制车辆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好车辆使用的过程,让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要以车辆使用和服务的专业性为基础,保证监督的作用是延伸车辆使用的效果,而不是束缚公务车辆使用的程度。 三、结语 公务车辆是正常工作的必要设备,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与监督。公务车辆的管理中,需要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和必要的监控手段,让公务车辆能够提供必要的工作帮助。同时,公务车辆也要保证使用与维护的全面性,拓宽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让公务车辆能够更好的发挥最大效用。在体制和机制改革的环境下,公务车辆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促进公务车辆能够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给予工作最大限度的帮助。 作者:陈永明 单位: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车辆管理论文:消防部队车辆管理对策与措施 摘要: 消防部队是一支特殊的军事化现役部队,承担着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防火、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消防部队的存在关乎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健康稳定。消防车辆是消防部队最重要的固定资产,也是消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消防车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管理,提高消防车辆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消防部队;车辆管理;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商品经济愈发繁荣,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火灾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消防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的一个警种,承担着灭火救灾、抢险救援的重任。而消防车辆是消防部队最重要的装备,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消防部队投入的不断加大,消防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阵容不断扩大、性能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题。 一、消防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车辆损耗严重 火灾事故随时可能发生,消防车辆始终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接到救灾指令,不管何种天气和路况,消防车辆都要迅速到达现场,由于车辆一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所以车辆磨损严重。而且由于缺乏有效调度,有的消防车辆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使得产生故障的几率大大提高。 (二)消防车辆驾驶人员缺乏培训 近年来,随着消防任务的不断加重,消防部队数量不断增加,很多消防战士驾龄短,经验欠缺,遇到紧密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导致车辆事故的发生;有的消防部队在培训时,缺乏规范的培训计划和安排,教练车辆老化,训练里程达不到标准;有的消防战士个人素质不高,把消防车辆当作“特权车”和“霸王车”,闯红灯、超速,甚至存在酒后驾驶的行为。 (三)消防车辆缺乏有效保养 一些消防部队存在重购置、轻保养的思想,在消防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上存在很多问题。一些车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对车辆的各种机械性能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排除车辆故障、排吸水等基本步骤,经常发生消防车辆警灯不亮等问题,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四)用车制度不严格 在一些消防部队中,缺乏严格规范的用车制度,有时未经许可就可以随意使用消防车辆。有的消防车辆被随意外借给其他单位使用,有的消防车辆车牌不整洁、磨损甚至丢失,损害了消防部门的形象,且车辆超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的消防车辆不按规定程序报废,缺乏统一的报废标准,没有经过技术确认,就随意进行资产处理,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 二、加强消防部队车辆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车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消防车辆管理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首先,消防部队应该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车辆购置队伍,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组成,对这些人员加强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物资采购等知识的培训,从源头上对消防车辆的性能进行把控。要严格筛选、货比三家,对购置的车辆进行仔细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其次,加强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的素质。与普通车辆不同,消防车辆经常在恶劣的天气和路况中行驶,驾驶难度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消防部队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思想教育经常抓、法纪规章经常学、管理形势经常议、事故案例经常看、安全警钟经常鸣。教育官兵时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提高消防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加强驾驶技术培训,特别是在恶劣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和驾驶技能,培训合格后才可以驾驶消防车辆。 (二)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车辆维护保养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加强消防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是提高车辆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消防部队应建立车辆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认真落实车辆“日检查评比、周保养维护”制度;对车辆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车、定停车位、定期保养,确保所有车辆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一般来说,服役期限达到8年的消防车辆都要进行上线检测,检测合格才可以工作。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车辆故障和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坚决杜绝使用报废或者存在隐患的消防车辆,否则不仅无法有效完成消防任务,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维护处理时,在注重车辆性能和保养之外,还要保持车辆的整洁和干净,车牌要按照规定悬挂,前后车牌统一齐全,不允许对车牌进行拆移、涂改。 (三)严格制定和执行车辆使用规定 一是在对现有车辆进行清查的基础上,将消防车辆的完好情况、价值折旧情况、管理使用等信息录入系统,建立维修保养台账,用以核查车辆的保养和维修情况,详细登记所有车辆每次维修和保养的时间、里程,维修和保养内容以及更换的重要零部件等信息。二是严格执行公安部消防局车辆管理规定,加强消防车辆管理,认真落实各级车辆检查、督察、出(用)车以及入库等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保证车辆的完好率和在位率,坚持做到“谁审批、谁负责,谁用车、谁负责”。核发牌照时要严格按照程序和手续,逐车逐牌点验登记。核发后严格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不能放任自流。 三、结语 消防车辆是消防部队完成防火、灭火等工作的必备载体。随着城市消防任务的不断加剧,消防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消防车辆的管理,制定消防车辆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消防工作的健康发展,保城市一方平安。 作者:陶丽丽 单位: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焦作市消防支队 车辆管理论文: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研究 1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的作用意义 信息质量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随着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围绕车辆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决策需求,以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为主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解决了信息自动获取、海量存储等关键技术问题。但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适用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信息质量与决策需求还不能相适应。信息质量不仅来源于信息系统设计、软硬件建设,还依赖有效的信息质量控制,控制是检查和纠正管理偏差,确保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展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研究,建立健全信息质量控制机制,对做好车辆管理信息质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提高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水平 传统信息载体多以直观可视形式体现,且传输渠道与路径单一,质量问题识别与控制方便。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应用普及,车辆管理信息载体、表达形式和传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信息数字化趋势下,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等操作方便,但信息流动涉及环节与影响要素增多,质量传递与合成影响显著,加之信息流动在非可视状态下完成,易对信息进行篡改而不留痕迹,信息质量控制面临更多的困难,传统经验控制已很难对信息质量把关。因此,借鉴质量控制领域理论与方法,探讨信息生命周期过程质量控制方式,建立新的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模式,可有效提升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水平,促进车辆管理决策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1.2发挥车辆管理信息决策效能 车辆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信息,是管理活动内在规律的体现。由于受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限制,这些信息多用于日常业务工作统计,车辆管理辅助决策作用发挥十分有限,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环境滞后于硬件与软件,信息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决策需求。由于信息决策支持不显著,信息化设备反而成为一项负担。只有充分发挥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使管理者看到信息化建设成效,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有效的信息质量保证,可促进信息效能发挥,让管理者更方便的运用信息进行决策,实现车辆有效管理,促进车辆保障能力提升。 1.3消除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瓶颈 伴随部队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汽车部(分)队在车辆管理软、硬件建设方面初具规模,建立了车辆基础信息采集、车辆使用与安全监控、车辆业务信息统计等为主的车辆使用管理动态监控系统,使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由于信息资源缺失与失真严重,建设成效并未充分体现,使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面临信息质量瓶颈。因此,从信息化建设核心———信息资源入手,有效控制信息质量,建立丰富有效的信息资源,发挥信息决策效能,从而消除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瓶颈,促进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健康发展。 2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部队车辆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资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质量建设也不断发展完善。围绕车辆信息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汽车分队车辆业务信息管理的通知》,规范了汽车分队业务信息登记统计种类、内容和时机,解决了基础信息统一规范问题;在重点部队研制配发了车辆管理信息化设备,实现了对车辆使用、安全控制、车辆监控等关键信息的自动采集,消除了人为因素干扰,避免了信息失真;统一配发了“汽车部(分)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集成了“军车驾驶员交通违法抄告”、“汽车驾驶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车辆安全环保检测”等各项业务系统;依托军队网络构建了多级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车辆管理业务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等信息生命周期环节的管理,有效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但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控制体系,信息质量与现代管理决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人们的质量理念、质量标准、控制手段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1信息质量控制理念落后 在开展车辆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对信息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单位重点关心有形内容建设,如各种硬件设施设备、软件系统功能等,并未以信息源为核心进行系统规划,虽然软硬件建设越来越好,但信息质量严重滞后,信息资源严重缺失,难以满足决策需求。与此同时,对信息质量控制内涵认识滞后,信息自动采集、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存在的方式变得复杂,质量控制方式也应随之改进,但许多管理人员还停留在过去陈旧的思维方式上,对信息质量把握以经验为主,导致信息采集随意、信息记录格式多样、信息交流困难,难以发挥信息使用效能。 2.2信息质量控制标准缺乏 标准规范是有效控制信息质量的基础性工程,为有效开展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工作,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作为约束。目前,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标准、信息质量评价标准等基础性研究,滞后于信息质量控制需求,相关标准缺乏或不够完善。在快速发展而缺乏信息质量标准约束条件下,许多单位或部门虽建立了各种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但“信息孤岛”、“信息量大”与“无信息可用”矛盾突出等问题明显,进行车辆管理信息多级汇总分析时,数据整理和清洗任务繁重,甚至占到整个项目工作量的80%以上。 2.3信息质量控制手段乏力 尽管对车辆管理信息质量重视程度呈现不断增加态势,但在具体实践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质量控制组织不健全、控制手段不完善。组织是工作完成的主体,在部队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未建立专门信息质量控制组织,各类车辆管理人员职责中,没有信息质量职责,造成车辆管理信息工作好无奖励、差无惩罚。从控制手段看,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主要依托行政管理,特别是在目前工作体制下,缺乏信息质量常态化监督机制,车辆管理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出现上级临时检查或年终需要上报各种信息时,短时间内“突击”,仅凭记忆或经验完成各项信息采集任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信息质量控制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 2.4信息质量控制人才匮乏 现代信息质量管理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多方面复合型专业人才,但当前部队真正懂车辆管理专业又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的人才奇缺。例如“硬件维护”,在对相关单位调查发现,“用户自己完成”仅有3个单位,占调查单位总数的6.7%;在“人才来源”方面,部队主动培训比例偏低,更多是依靠引进和自学,造成对外界支持依赖性过强,人才“供应”紧张时,信息质量控制即陷于停滞状态。 3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为确保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实现质量控制目标,需要从信息质量控制的法规制度、人员素质、技术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创建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的良好环境。 3.1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法规保障 法规建设是信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法规制度才能顺利推进信息质量控制常态化进行。法规制度是对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工作做出的各方面规定,具有管理强制性和操作约束性,在信息质量工作中,能规范和约束车辆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行为,维护信息质量控制秩序,促进车辆管理信息质量工作良性循环。 3.1.1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规范 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规范,是按照质量控制需求,对质量控制组织建立、运行等制定的相关规范,其对质量控制实施具有指导作用。主要包括信息质量组织工作章程,信息质量评价工作规范,信息质量监控工作规范,信息人才选拔、培训、奖励规定等。 3.1.2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程序 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程序,是对车辆管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各项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通过对业务深入研究,将工作分解,确定每项工作完成时限、操作流程和标准等。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传输程序、信息应用程序、信息加工维护程序、信息存储销毁程序等。 3.1.3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标准 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标准,是针对车辆管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质量控制评判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是实施信息质量控制,评价信息质量,进行相关奖惩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信息质量等级标准、信息质量评价标准等。 3.1.4车辆管理信息质量基础标准 车辆管理信息基础标准,是围绕车辆管理信息要素属性和信息系统建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其对车辆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工作进行统一化、规范化,以实现信息共享。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文件信息格式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处理技术标准、数据库设计技术要求、信息系统标准、系统与网络安全标准等。 3.2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人员保障 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是一项由信息相关人员全面参与的控制工程,人员信息素质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捕获、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信息的能力,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信息能力是指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即对信息搜集、鉴别、组织、分析、综合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信息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3.3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技术保障 从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技术支持角度看,信息采集、传输、存储是基础层,信息加工、销毁是维护层,信息分析处理是应用层,实施各层次信息质量控制,均需相应的技术方法。其中信息自动采集、信息网络传输、数据库标准化是质量控制技术支持的核心。 3.3.1信息自动采集 使用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可消除信息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信息采集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信息采集中的失真问题,有效控制信息质量。目前,从自动采集设备技术研发和硬件配套建设看,部队车辆管理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已较为成熟,且在应用中不断完善,适应部队车辆管理需求。 3.3.2信息网络传输 信息网络传输是一种高效传输手段,随着军队网络建设发展,逐渐成为传输主体。信息采集完成后,需要将采集数据从信源传输到信宿,才能完成信息分析与处理。车辆管理信息传输可采取多种方式,以车辆使用信息传输为例,从信息源采集设备到分队计算机间,可采取短距离无线传输或有线方式;分队到车辆管理部门之间采取网络传输实现。采用多种传输方式可有效解决不同信息对传输速度、容量的要求,减少信息传输失真,提高传输效率,保证时效性,提升信息使用价值。 3.3.3数据库标准化 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信息数字化存储模式是必然选择,数字化资源数量及种类增多,需要对其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才能更好使用。数据库是数据存储中心,是以一定方式将相互关联而独立于应用程序之外的数据组织起来的共享集合体,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数据库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信息质量水平,促进信息交互与共享,最终提高信息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数据库标准化作为对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数据、软件和硬件做出的统一规定,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环境标准化等主要技术。 3.4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经费保障 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是伴随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长期、稳定、足额的经费投入是信息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在不断增长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中,应划拨一定经费比例用于支持信息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信息质量控制活动有效运行,主要经费需求包括:信息设备维护费。维护是保持信息设备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信息设备在日常应用中,受使用磨损和环境侵蚀,面临着元器件损坏,技术性能降低,技术寿命终止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并适时更新,需要一定经费支持。信息人才培训费。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培训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和教材讲义等培训保障条件,均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信息质量奖励费。奖励是对人员工作成绩的一种认可,是一种激励措施。以实物奖励等方式,建立信息质量奖励机制,能正确引导信息质量人员在实现车辆管理信息质量控制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进而积极和创造性的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作者:史芸 崔斌 单位:军事交通学院 车辆管理论文:车辆管理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 一、引言 计算机的应用为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的人员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具有管理交通,为人民服务的职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 1.免费软件对信息系统造成的威胁。 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所使用的软件安全。(2)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3)数据库安全。目前,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免费软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用此类软件会对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 2.网络系统方面的问题。 网络系统安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2)网络信道的安全。在网络通信设备中,路由器及交换机易于被黑客控制。对于网络系统通信传输信道来说,目前所使用的几种信号通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3.安全维护管理不力。 车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不熟悉,造成对一些系统故障检测不到位,面对已知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缺乏相应的补救措施。 4.安全维护人员思想麻痹。 安全维护人员应当深刻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要及时检查系统中的漏洞并及时修补,即使系统运行正常也要定期检查,防范于未然。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不少网络安全工作人员自身网络安全修养达不到,观念落后,不能充分了解到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人员在会议中夸夸其谈,实际工作时却存在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想逃避,不去积极主动的寻找方法化解困难却时刻想方设法调离网络安全工作岗位,上班时间无所事事,使得网络安全工作机构形同虚设,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流于形式。面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威胁,部门领导应当以身作则,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将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划分各层人员具体负责区域。建立追责制度,对出现安全问题的部分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追查负责人的责任。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网络安全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维护等知识。并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本部门网络安全管理条例行事,不做违反条例的事情。在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改进工作人员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方法。 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通过在网络出加装防火墙的方法使内部网络隐藏起来,并对黑客攻击本部门网络的行为进行拦截和记录。隐藏内部网络的具体措施是将内部网络IP地址进行一系列的转换从而将内部网络同外部网络进行分离。这样一来,外部黑客就不能获取网络内部的信息。目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复杂的管理措施针对用户在网络安全等级方面要求的不同来提供不同的服务。网络防火墙利用对网络中黑客攻击的记录来发现网络入侵行为并报警,从而达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2)通过对重要数据的录入及调出行为进行加密,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加密程序对重要数据进行保护。并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维护和管理这些解加密软件,形成规范的使用条例。再者,车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因工作需要从网上下载的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及时发现和处理软件中隐藏的病毒或木马。 3.网络安全对行政管理的要求。 先进的技术防护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一个方面,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仅仅依靠先进技术还不行,我们还需要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确立,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信息的管理和网络的运行,这样不仅方便管理,还能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具体可以采取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和明确管理条例的方法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 以往,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认识不足,没有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损失。当前,相关部门一定要积极的引进高层次技术人员,当今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顶尖的技术人才,谁就在这一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来说也是如此,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技术过硬。如果将高级技术人员引进到本部门,将会对部门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专业的技术人才团队来说,凭借着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技术优势,敏锐的捕捉到网络攻击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引进必要的人才竞争机制。 在企业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竞争机制对部门网络信息维护技术人员的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技术人员的动力。技术人员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有助于网络技术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他、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结语 公安车辆信息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部门领导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技术,加大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引进等诸多方面同时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增加的网络防护压力,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创新人才激励和发展模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推动网络防护能力的上升,才能在激烈的网络攻防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王朝晖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车辆管理论文:车牌识别技术车辆管理系统应用 1国内现状 当前现有车辆管理系统中,在车辆管理的介质上,有传统的接触式介质(如磁卡、条码卡等),也有新型的非接触式管理介质,如RFID技术和车牌图像识别技术等。目前国内在车辆识别技术里面,主要有所列的三种主流识别技术:(1)卡识别技术。接触式IC卡通过触点与读写器联接以获取能量并进行数据交换,它在功能、信息保密性与存储容量方面具有优势,适合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有车辆进出、门禁、考勤、消费等多领域的应用。但是用户需要每次进出时,都要停车、刷卡,所以效率比较低。而且IC卡存在使用寿命短,易折损等缺点。(2)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发射无线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射频卡,读卡器和数据处理终端三大部分。用户可以不停车、不摇窗的快速通过实现识别。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也可以正常工作,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降低人工管理费用。但该技术所需射频基站和射频卡费用较高,不能实现核对车、卡是否一致,会出现漏收、误收等现象。(3)车牌识别技术。利用车辆的动态视频或静态图像,能够检测到受监控路面的车辆并自动提取车辆牌照信息(含汉字字符、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牌照颜色)进行处理的技术。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干预少,通行效率高,灵活性好,系统稳定性好等优势。此外,用户能够实现自定义车辆进出权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实现车辆的智能管理、集中管理和监控。而且车辆在进出时都会抓拍图像并存档,这样,不仅杜绝“一卡多车”的行为,也记录了车辆的运行轨迹,更加安全可靠。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识别率一般为97%左右,车牌识别不出来的车辆,需要人为干预进出。 2车牌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车牌自动识别以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基础,对摄像机所拍摄的车辆图像或者视频序列进行图像采集分析,从而确定牌照在图像中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取和识别出文本字符,在显示屏直观地给出识别结果,可实现车辆进出的智能管理。其硬件基础一般包括触发设备(监测车辆是否进入视野)、摄像设备、照明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识别车牌号码的处理机(如计算机)等,其软件核心包括车牌定位算法、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算法等。车牌识别过程包括车辆检测、图像采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结果输出等几部分。车牌识别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来完成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当车辆检测部分检测到车辆到达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的视频图像。车牌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出牌照位置,再将牌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进行识别,然后将车牌识别的结果输出。 3系统设计方案 3.1功能需求 针对大连理工大学校园进出车辆管理的功能需求,决定采用车牌识别技术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此系统实现校园车道入口及出口管理设备自动控制,通过计算机的图象处理和自动识别,对车辆进出的安全和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可有效地控制学校外闲杂人员进入,更好地维护校园的教学科研环境。设计功能包括:(1)基于车牌识别技术进行车辆进出管理,实现对车辆管理中的各种控制参数的设置、并可以进行分类查询和打印统计报表;(2)具有收费管理功能,具有按时、按次、分时段、分时、不收费等多种计费标准,并具备出口收费模式、中央收费模式、自助缴费管理;(3)所有车辆进出时间、状态等详细信息,均形成系统日志记录,便于进行统计分析、问题查证;(4)支持异常处理,支持脱网运行,断电处于常开状态;(5)支持电子语音和LED显示。 3.2硬件系统 在硬件系统设计方面,主体采用TCP/IP以太网技术组网结构。系统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远距离读卡器、车辆检测器(地感线圈)、自动道闸、出入口控制机、高清摄像机、LED显示屏、B/S终端管理计算机、LED显示屏信息提示等设备。其中数据中心服务器主要安装车辆管理软件,覆盖师生的基本信息及车辆信息,并和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自动更新师生变更信息。校园车辆管理的需求示意图如图3所示,师生驾车靠近位于校园大门出入口处的区域时,当车辆经过地感线圈后,高速摄像机启动图像抓拍,对车牌进行自动分析识别,并与数据库中登记的学校教师车辆车牌数据比对,若属于内部有效车牌,LED显示屏提示进场车辆的车牌信息,道闸自动抬起放行车辆,系统记录入场时间、地点、状态;若使用权限过期时,LED显示屏显示过期车辆提示,道闸处于禁行状态,系统记录入场时间、地点、状态,由岗亭管理人员开闸放行;若不是内部有效车牌时,LED显示屏提示外来车辆,道闸处于禁行状态,系统记录入场时间、地点、状态,再由岗亭管理人员开闸放行。如需收费管理,出口处的摄像机会自动提取车牌,按照设定的计费规则自动计费,进行费用收取。 3.3软件系统 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车辆进出控制模块、数据同步接口、用户车辆管理模块、后台权限管理模块、决策辅助支持模块。其中,车辆进出控制模块通过车牌识别技术来设置摄像机、车牌识别设备、栏杆控制设备的相关参数,通过摄像机识别结果来控制开关阀进而对车辆进行出入控制。同时,岗亭管理人员还通过终端管理计算机可以手动控制车辆进出和查询车辆信息。LED显示控制可以将摄像机识别到的车牌和通过服务器查询到的车辆信息发送到LED屏幕进行显示。数据同步接口: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公共数据库提供师生的基本信息给车辆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将车辆牌照号码、出入时间等进出记录提供给公共数据库。用户车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用户车辆信息数据维护,由于系统已经和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步,师生的基本信息已经获得,所以只需要维护师生的车辆信息和单位用车及临时用车信息即可。后台权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定义校门出入口的基本信息,配置车辆管理信息,备份和管理数据库和设置操作员权限,其中操作员权限包括操作员系统管理权限、岗亭操作员终端权限等。系统的权限分配支持分级授权,这样,即可以给不同的管理人员管理不同的进出入口的权限,已经获得权限的管理人员还可以分配给其他人员不高于自己的权限。决策辅助模块:可以查询车辆进入的记录,查询师生的用车信息,统计分析校园师生车辆的进出情况、外来车辆进出情况等。根据车辆进出提供的大量数据分析,可以为车辆的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4结语 基于车牌自动识别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的识别设备和灵活性的管理软件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出入管理,简化了车辆进出的管理手续,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提高了校园的安全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陆管理软件进行车辆管理和信息统计,为校园有序提供了依据支持。车牌识别技术未来也会是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田丽 刘春瑞 翟鸣宇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 车辆管理论文:智能化车辆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浅析 1引言 随着我国公车改革制度的持续推进,各企事业单位的车辆管理工作面临着众多挑战,如何在车少人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做到车辆、驾驶人员有效管理,车辆调度高效及时,即能满足正常工作需求,又能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成为企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开发车辆管理信息综合智能平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管理和智能算法,完美解决企事业单位车辆使用和管理问题。 2系统结构框架设计及开发平台选择 目前,市场主流的车辆管理平台架构多以单机系统为主,这类系统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维护困难,信息交流滞后,车辆调度效率低下等不足。鉴于以上原因,提出建立基于B/S架构的分布式架构车辆管理综合信息智能平台的设计思路。 2.1B/S系统架构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端/服务端架构模式,作为主流的分布式系统架构,是通过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进行交互,经消息传递机制,将用户通过浏览器端发出的请求消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端进行相应处理后,把处理结果经传递机制再送回浏览器端。B/S架构模式是基于分布式的,可以多用户、多客户端方式发起业务访问请求,能够满足车辆管理平台业务设计需求。 开发平台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程序开发语言,它基于.NET开发平台,为构建标准的、高效的、快捷的互联互通应用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思路。它与微软操作系统完美兼容,几乎能够运行在绝大多数主流系统平台上,具有接口规范、类库丰富、成熟的跨平台、跨操作系统的特点,它与IE浏览器的兼容性,使得采用.NET平台开发的系统,容易被各类人群所使用。 2.3MSSQL数据库 数据库是应用软件的心脏,它为管理系统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综合考虑车辆管理平台功能性需求和开发成本等因素,建议采用微软公司MSSQL作为车辆管理平台的后台数据库。它还具备了与.NET开发平台无缝兼容的优势。 3核心模块与功能 车辆管理平台主要是由车辆信息管理、驾驶员信息管理、车辆使用申请管理、车辆调度审批、用户管理、系统信息统计等几个核心功能模块组成。车辆信息管理:主要实现企事业单位车辆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具体分为车辆基础信息、车辆油耗信息、车辆保险信息、车辆日常维护信息、车辆实时信息等子功能模块。其中,车辆基础信息主要统计全部在册车辆,车牌号码、车辆品牌、核载人数、车辆行驶证等信息;车辆油耗信息统计各车辆日常的油耗情况;车辆保险信息用来记录各车辆的购买保险日期和保费信息,并在车辆保险临近或到期时能够自动给出提示,提醒车辆管理人员及时续保;车辆日常维护信息包括车辆的日常保养、维修等信息;车辆实时信息模块,要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实际状况,预留出平台接口,用于关联车辆进出车库的门禁系统,这样在车辆实时信息模块就能看到当前车库内车辆类型和数量的实时信息,对于不在车库内的车辆,系统能自动记录车辆进出车库的准确日期和时间,实现车辆管理部门对车辆的实时监控。驾驶员信息管理:负责管理所有驾驶员资料信息,基础信息包括驾驶员的姓名、年龄、电话、驾驶车辆、驾照类型以及驾驶员出车历史记录。为了系统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管理,该模块可以考虑增加驾驶人员请、销假管理子模块,驾驶人员能够通过该模块进行请、销假事项的办理,也方便了车辆管理部门实时统计当前可用驾驶人员信息。车辆使用申请管理:用来实现企事业单位各级部门对车辆的使用申请功能。由于车辆管理平台采用基于B/S方式的分布式架构,模块流程设计可根据各单位实际网络拓扑结构和车辆使用流程,对能够接入车辆管理平台服务器所在网段的用户,均可向车辆管理部门申请客户端用户权限,开通权限的用户就可以通过车辆管理平台客户端登入系统申请用车。车辆申请单内容主要包括用车时间段、乘车人数、目的地等信息,完善信息后,将用车申请单提交给部门负责人审批,部门负责人初审后,再决定是否将用车申请单提交到车辆调度部门。系统会自动记录用车申请单流转的环节和各环节的审批状态并及时更新状态信息,供各类用户查看。车辆调度模块管理:是车辆管理人员(车辆管理部门)用来管理车辆调度和驾驶人员分配的功能模块。车辆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当前状况下,车辆状态(空闲、占用、停驶)、驾驶人员状态(空闲、在班、请假)和汇总当前所有用车申请单,该模块会根据申请使用车辆类型、用车地点、用车时间段、车辆状况、驾驶员状态进行统筹计算,自动提供出多套可供车辆管理人员调度选择的派车方案,目前比较常用的智能车辆调度算法包括了:线性统筹算法、启发式算法、蜂群算法等等,经过车辆管理人员的人工选择调整,最终确定派车方案并由系统将派车结果反馈回个申请部门。为了更加及时、人性化操作,该模块可以考虑引入短信发射硬件设备,将车辆调度安排通过短信通知到申请部门。 4运行环境 车辆管理平台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2003AdvanceServer+IIS6.0以上版本,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3。客户端硬件环境:CPU1.6GHz以上;内存512M以上,软件环境:支持XP/VISTA/WIN7操作系统,浏览器要求IE6.0以上版本。 5结语 车辆管理综合信息智能平台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车辆使用效率,降低经费开支,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主要对车辆管理平台的通用核心模块进行了分析设计,对各单位实际工作中的特殊性差异,预留了扩展接口,为进一步完善和升级系统提供条件。 作者:雒晓卓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 车辆管理论文:住宅小区车辆管理办法研究 一、广西社会科学院大院概况 (一)大院的基本情况 广西社会科学院整个大院(以下简称“社科院”)占地面积13.78亩,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两个厅级单位200多名干部职工合在一栋办公楼办公,宿舍区和办公区域共一个大院。宿舍区住有163户,其中社科院干部职工90户,占55%,调离社科院工作的干部职工住户17户,占11%,买房户16户,占10%,租房户24户(其中有10户非本院职工出租),占14%,其他住户16户,占10%。院场地狭小,人员杂乱,车多位少,整个大院总共才有40个车位。 (二)大院汽车进出概况 据最近严格统计,社科院公车15辆;区社科联公车10辆;社科院职工(含配偶)居住在社科大院的,以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名字购置的私家车(以实际居住、户口簿和汽车行驶证登记为准)15辆;社科院职工子女长期同父母居住社科大院(以户口登记和子女汽车行驶证登记为准)的私家车12辆;社科院职工子女(与父母非长期居住)经常回来探望父母的私家车11辆;社科院干部职工住院外以私家车上班的车辆28辆;住社科大院,在外单位上班的干部职工开外单位的公车回来停放在社科大院的公车5辆;已调离社科院工作的干部职工仍居住在社科大院的私家车5辆;区社科联干部职工私家车上班11辆。 二、车辆停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构成复杂,思想统一难 社科大院的人员由广西社会科学院干部职工、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职工、调离社科院工作的干部职工、外来买房户、租房户和其他住户组成,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在思想统一上比较困难,尤其是非社科院干部职工,经常出现不配合后勤管理工作的问题。如在车位已满的情况下,不听门卫劝阻,擅自将车辆乱停放在消防通道和120通道上,曾因此出现救护车无法进入病人住户楼下,延误抢救时间,病人住户意见非常大,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 (二)人员流动性大,思想管理难 除去在大院工作的广西社科院职工、广西社科联职工以及在大院常住的住户外,租房户、外来办事人员、探望亲属人员、调离人员等经常需要驾车在大院进出,人员流动性较大。社科大院面积不大,停车位有限,部分外来人员常以车辆短暂停留,办完事就离开为借口,车辆乱停乱放,甚至占用他人车位,思想管理非常困难,导致后勤管理人员工作难开展,相关人员对此颇有微词。 (三)人员个性突出,思想教育难 个别人员由于个性突出,以个人情绪和理解来处理问题,缺乏服从大局和为他人着想的意识,仗着不是社科院职工,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不服管教,导致后勤管理人员在车辆停放问题上开展思想教育时碰到很大困难。个别车主蛮横无理,恣意闹事,以致把车辆开至大院堵住门口,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车辆停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社科大院车辆停放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既和大院客观环境有关,与个别人员的思想有关,又和管理制度有关。要对问题细致查找原因,明晰产生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彻底根治问题。 (一)大院面积狭小,环境复杂 目前,社科大院总面积仅有9186平方米,大院分为办公区和住宅区两部分,办公区占地面积1333平方米,住宅区占地面积7853平方米。整个大院总共才有40个车位,其中宿舍区只有18个公共车位,办公区域和车库仅有22个车位。而因办事、生活来往的车流量较大,现有车位不能满足要求,面临着车多位少的困境。加之大院人员庞杂,思想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难免出现车辆停放管理难的问题。 (二)个别人员思想错位 1.个别人员本位思想严重。 在车辆停放管理中,有个别人员存在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在处理问题时只考虑自己,不顾整体利益,不顾他人感受,给后勤管理工作造成很大不便。如个别居住在大院的社科院职工认为自己既是单位职工,又在大院居住,只要交了费,大院的停车位应该优先保证自己私家车的停放。不管有没有车位,有空地就停,哪怕是消防安全通道和120通道,车主也视若无睹。个别居住在外的社科院干部职工也认为,自己是单位员工,开车来上班理所当然,对不让进大院停放汽车的管理难以理解。广西社科联开私家车上班的个别干部职工因办公楼与广西社科院同在一个大院,但大院后勤管理是由广西社科院负责,所以对广西社科大院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配合度较低。这种错误的本位主义思想的存在,阻碍了单位正常办公、生活的秩序,同时也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是非常不可取的。 2.个别人员挂靠思想严重。 在开车进大院停放的人员中,有个别人员仗着自己和大院里的干部职工或大院住户有亲属关系、私人关系,执意要把车停到大院里。如拥有私家车的个别本院职工的子女,长期同父母居住在社科大院,这些人认为,父母是社科院的老职工,购车款也有父母的钱,只不过没写父母的名字而已,大院也应该保证自己私家车的停放。而个别社科院职工的子女,虽然不常与父母居住,但经常开私家车回来探望。这些车主认为,父母是社科院的老职工、老革命,子女回来探视,大院也应该保证车辆的停放。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严重的挂靠思想,只认人情关系,不认管理制度,与当今国家倡导的法治社会精神背道而驰。 3.个别人员功利思想严重。 在涉及停车管理问题的人员中,无论是本单位职工,还是其他人员,都普遍存在严重的功利思想,只顾蝇头小利,不顾大局。在社科大院停车比外面停车要实惠很多,很多人就看中这一点,执意要把车停进来,甚至不惜强词夺理,违反管理规则。如部分租房户认为在这里租房住,本身房东有《房屋产权证》,所以他们也应有一份停放车辆的资格。 (三)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广西社会科学院对车辆停放管理主要制定了《广西社科大院汽车管理方案(草案)》,尚未有正式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停车乱的问题。而草案在一些条款上还不够完善,致使部分车主对草案的内容存在异议,不服从安排管理。如已调离社科院工作的一些干部职工,仍居住在社科大院,认为自己曾在社科院工作过,有过一定的贡献,有些在院里曾担任过中层以上干部,并且购买大院公房,有《房屋产权证》。因此,他们片面地认为《广西社科大院汽车管理方案(草案)》不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房改政策的有关规定。另外一些持有《房屋产权证》的买房户认为,有必要对进入院内的汽车进行管理,按物业管理条例,他们也享有停放车辆的权利,对于社科院汽车管理方案,他们认为并不合情合理,也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四、解决大院面临的停车难题对策 广西社科院住宅大院停车难存在的问题,其实主要就是停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因此,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问题的解决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法制实际,完善车辆停放管理制度建设,并充分调动广大住户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 (一)加强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后勤管理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可以归结为人的思想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工作中的阻力就会减少很多。因此,务必要加强后勤管理人员、车主及住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处理车辆停放的问题,直接检验着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水平,简单的说教和生硬的处理方式很难得到管理对象的认可,甚至会引起无休止的争执和事端。因此,必须严格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管理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并与住户加强联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后勤管理人员展开不定期的集中培训,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此外,管理人员之间还要做好经验交流工作,及时把好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员,从整体上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2.加强对车主及住户的思想政治教育。 后勤管理工作中,车辆停放的处理问题涉及的是人的问题,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处理停车难的问题过程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本着为别人考虑的角度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平时注意与住户的感情交流沟通工作,拉近与工作对象的距离,与住户、车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方便工作的开展。通过入户谈心、发放宣传册、张贴告示等多种方式让广大住户及车主了解大院有关车辆停放管理的制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及时跟踪了解他们对关于车辆停放问题的意见建议,以及舆论舆情,及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引领舆论导向。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管理制度 有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就能得心应手。要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有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有刚性的制度作保障。因为制度才能管长远、治根本。因此,必须引导广大住户共同参与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一套能确保大院车辆安全整洁停放的刚性制度。 1.深入群众中征求意见建议。 针对现阶段《广西社科大院汽车管理方案(草案)》尚不完善的问题,要求组织后勤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征求意见建议,就大家关心的停车难问题出谋划策,让广大群众知道停车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参考借鉴其他单位车辆管理的方案办法。对采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采用合理的,摒除不合理的,遵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集众人之力应对少数人引发的纠难,势必可以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2.综合运用多种规章制度,打造有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适应复杂的形势变化要求,不断创新观念。在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配套措施,结合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一起运用。如在落实《广西社科大院汽车管理方案》时,辅以《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南宁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多种法律法规手段,打造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强大的规章制度约束合力,这需要后勤管理部门与有关执法部门通力协作,灵活根据形势发展,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要教育党员、群众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政、议政,珍视和保护自己的民主权利……要教育党员、群众树立法制观念、遵法、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并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车主和大院住户的民主和法制教育,将民主和法制教育渗透到规章制度中,渗透到大院的环境氛围中,渗透到与工作对象的交流中。个别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法治精神缺失、法治意识淡薄的人,相对比较难劝说,对这种人有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依法治理相结合,适当采用法律手段对待,从而不断改善小区汽车停放管理情况。 (三)发动群众共建文明庭院 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群众,发动群众。以人为本,是我们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情感基础。因此,解决大院停车难的问题,除了要耐心做好住户思想政治工作,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摆在首位外,还要充分调动全体住户的积极性,以党员为主体,共建文明庭院,推动后勤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大力倡导建设文明庭院,增强群众凝聚力。尽管在停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车主和住户共用一个大院,大院的整体秩序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后勤管理要以此为契机,通过下发文件、公贴告示、入户宣讲等方式,大力倡导建设文明庭院,结合“美丽广西”活动,为群众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大院环境,促使大家达成共建文明庭院的共识,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其次,采用多种手段调动群众,增强群众积极性。如何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职工骨干的先锋带头作用”,身先士卒,积极推进文明庭院的建设工作,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各栋民主选举1名栋长,加强管理。制订广西社科大院住户文明公约,并制成不锈钢牌钉在各栋单元楼道,使广大住户都能自觉守法履约。还可以根据情况设立“文明停车示范标兵”“文明户标兵”“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等。对表现突出的住户给予嘉奖通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庭院建设的积极性。最后,做好跟踪调查巩固工作,确保效果不打折。文明庭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防止问题反弹和新的问题出现,必须要做好跟踪调查巩固工作。要及时跟踪群众对停车情况的思想动态、舆论动态,及时调查走访,发现问题,就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巩固取得的成绩,确保活动效果不打折扣。 五、结语 总之,在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到后勤管理工作中,是一项系统而艰难的工程。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工作。只要后勤管理人员坚定决心,不断探索有效方法手段,后勤管理工作必将取得长远的进步。 作者:覃黎宁 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后勤管理处 车辆管理论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车辆管理工作 摘 要:天津市勘察院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车辆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车管工作与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关系密切,涉及到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本文就对于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车辆管理工作展开讨论。 关键词:行政机构 ; 车辆管理 ; 制度管理; 人事管理 ; 安全管理 天津市勘察院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也配置了数量不等的各类车辆,以服务单位的各项经营业务活动及涉密安全的各项需要。车辆管理工作,顾名思义,也就是包括了对于车辆使用人员的管理,单位内部的统筹管理,后勤部门的管理,以及车辆安全和保卫等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方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机关单位车管工作的具体实施。 1.机关单位车辆使用的管理现状 在新形势下,随着机关单位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政府收紧政策的压力,机关单位车辆使用管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各项工作任务很重,目前存在的车辆管理问题也有很多。如:驾驶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人车资源配置不合理、车辆燃油消耗缺少督导管理、汽车修理费用缺少有效控制、车辆安全工作缺乏管理意识等。针对以上情况,这就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车辆管理办法和安全保卫管理办法。 2.加强对机关单位驾驶员的管理 (1)驾驶员对于车辆的使用应该受到有效监管,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享受不一样的使用权。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车辆安全依靠、安全行驶、安全保管,如何定义车辆出现损坏的事故责任,汽车驾驶员多大程度来负责等,都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2)除了在加强在使用规范方面的管理外,也要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组织纪律教育,培养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让驾驶员能够发扬公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恪守职业情操,文明驾驶、礼貌待人等。 (3)在车辆使用方面,要做到统一建档备案,记录每一次车辆的使用情况,如油耗行驶里程,行车记录仪,杜绝公车私用,保证车辆使用的安全,车辆的清洁,给公车使用创造干净舒适的乘坐环境。 3.使用车辆时对燃油的管理 天津市勘察院及其它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普遍、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公车私用、管理不规范、缺少有效监督。其重要体现就是在燃油消耗方面,为减少财政公用支出,更有效、更方便地保障公务用车,加强对于燃油消耗的有效监督、管理,减少油耗,节约资源使用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建议: 做好车辆使用在燃油消耗方面一定要进行大力改革,具体措施有: (1)公车私用处罚制度。通过油耗与里程的记录来反应出差里程等来反应车辆使用问题,对于发现公车私用现象的公职人员,一经发现,就要严格处罚。根据使用情况及严重程度来定级,对驾驶员及车辆使用人员做出严肃处理。 (2)加油报销管理制度。对于加油采取实报实销,按发票与车号登记,对于伪造证剧,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严厉查处。也可以在机关内推行IC卡加油方式,一车一卡对号入座。 (3)通过奖励“节能标兵”的方式,来减少驾驶员的使用不规范引发的油耗过多问题,加强对驾驶员的技术与节油技巧培训。 4.车辆维修与日常管理 对于机关单位的车辆维修与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养护、维修管理、车辆报废三个方面。这也是车队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车辆日常维护工作的有效性高低,直接反应出车队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勘察院为例,我们所在车队的管理策略是: (1)车辆维修按照管理制度的“确保运行安全和厉行节约”的原则,驾驶员要坚持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对机动车进行“三检”工作,排查异常情况。采购特约指定维修厂家,签署正式的质量保证合约,实行统一管理,定点维修保养制度。且机动车尾气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院物业管理中心车辆管理人员每年安排一次尾气检测,对不达标的机动车及时处理。 (2)车辆维修、保养严格按流程报销,统一结算,并经由车队监管人员确认无误后,再予以核销。机动车在厂家承诺保修期内,必须到指定4S店维修。机动车出保修期后,可在与院签订协议的企业,具备维修资质的厂家进行维修。需要器具维修,须报送至主管人员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在保养与维修期间驾驶员应在现场进行监督,对机动车关键部件的维修物业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故障部位得到正确合理的修复。 (3)建立互相监督举报的管理机制,对于用车使用情况进行公示,驾驶员之间进行互相督导,举报有奖,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车辆损坏定责制度,增强驾驶员的使用规范,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处罚一、车辆维修按照确保运行安全和厉行节s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定点维修。 5.车辆安全管理 作为机关单位,在进行车辆管理工作的同时,更加不容忽视车辆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车管部门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车辆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与意识形态教育。 (1)做好安全的源头管理。 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二次机动车安全检查,检查出问题的车辆通知车辆所属部门,要求驾驶员及时修理,所检查车辆数量上能做到全额。并且对货车、特种车、七座以上客车进行了重点查验,引起了广大驾驶员的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安全驾驶,安全停放,安全保管,防火、防汛、安防、防滋事等。 (2)健全安全相关制度。想要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制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来对于驾驶员进行严格约束。以及制定日常车辆使用和保管中的责任制度。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不容小觑,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到人的实施细则,提高驾驶员和车辆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责任。车辆使用过程中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使用车辆和车辆保管中的细节问题做扎实。 车辆管理是其它工作的基础,它为勘察院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因此,做好车辆管理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会给其它工作开展带来更多的获益。作为车管部门的管理人员,我认为必须要建立健全车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进一步规范用车和车辆安全方面的实施细则,通过科学、高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车辆管理的现代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要求和挑战,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让车辆管理更加的高效、节能、安全,提升勘察院整体形象。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煤矿生产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的实践中,逐渐引进各类的技术系统,旨在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安全管理中高效的手段。鉴于此,文章首先针对性的分析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容,阐述了它的实际应用方式,最后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作者:姜瑞 单位:邹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安全监察处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的作用 摘要:当今,由于我国煤企业出现较多的重大安全事故,导致煤矿企业自身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安全事故,不仅仅和井下人员学识、机械设备、开采环境、生产工艺等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也和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紧密相关。对于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而言,在最近的几年来也是推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在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与同行业人员共同探讨交流。 关键词:安全文化;煤矿安全管理;作用;分析 现阶段由于煤矿企业普遍出现了一系列安全事故,所以煤矿企业安全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和人们的逐渐重视。在煤矿企业中,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仅将会导致人员的伤亡,同时也将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损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针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煤矿的生产可以更加的安全,促进煤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带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那采取什么措施呢?主要还是应该针对人来展开,据不完全统计,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矿难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而安全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这个人的安全意识强弱,一个人安全意识的强弱又直接决定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见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强调安全文化的贯彻是多么的重要。 1安全文化的内涵分析 针对煤矿安全文化而言,主要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长期沉淀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产物,同时也是作为其煤矿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安全理念以及管理制度等一个综合的反映。所以要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做好,这样才能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以及持续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可以更好的促进科技的高速发展,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生产力。同时通过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能够从理性的高度上去梳理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让文化的力量能够转变成为生产力,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煤矿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充分把企业安全文化有效的融入到企业安全管理中,这是现阶段比较新型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也是目前煤矿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却没有有效的利用安全文化这把利剑。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实施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还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充分保证企业安全运行。同时还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现阶段煤矿企业在建设时,应该对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力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做能保证企业以及员工这两者之间实现双赢的目的。安全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对企业员工安全理念加强,不断培养员工安全价值观,保证煤矿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推动煤矿企业文明生产,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发展,脱颖而出。 3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安全文化建设有效的融入能对员工起着规范化作用,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具备岗位安全责任意识。对于安全文化建设而言,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机制发挥着协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安全素质。我们若将安全管理比作一台机器,那么安全文化就是这台机器的润滑油,而各项与生产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则像是组成这台机器的一个个零件。只有在安全管理中融入安全文化,那么这台机器才能安全、平稳、低故障率运行。 4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以及对策分析 4.1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 在煤矿企业之中,所存在着的安全事故中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主要是因为人为因素所导致出现的,所以企业必须要能够塑造员工自身的安全行为意识。俗话说的好,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重视安全文化的意识也是需要从各级企业管理人员做起,只有管理人员能够高度的进行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在煤矿企业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领导人员要能够认真的掌握关于安全生产的一些法律法规,从自身进行做起,对安全职责要认真履行,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提倡,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才营造出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4.2对宣传力度不断的加强 在煤矿企业中,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能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发展,所以要对其进行重视,与此同时还要大量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企业可以进行广播或者相关影音资料、借助微信群、QQ群定期安全文化相关内容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组织企业员工学习安全文化案例,让员工充分知道在工作岗位中所具备的安全责任。 4.3通过采取警示标语去全面的提高安全意识 在煤矿企业当中,主要是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悬挂相应的警示牌,与此同时也是可以在家属或者是一些办公的区域之中设置一些相应的黑板报,进而去全面的提高安全方面的宣传。因此在企业之中,需要可以让企业的员工能够牢牢的记住不断的去提高自己,并且随时随地的去做到安全第一。 4.4以区队和班组划分,从而做到点和面的结合,提高安全文化建设 所谓的区队和班组而言,也是作为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所以对于区队而言,需要充分的对自身的工作环境进行结合,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需要在相应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建立起一个满足于实际情况的安全文化目标,使其可以对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氛围进行提升,为员工可以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环境,提高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水平。但是对于班组来说,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主要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点,虽然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并没有区队一样那么全面,但是所存在着的效力则是超过区队的,所以对于班组的组长而言,主要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直接负责人,所具有着的责任则是需要去沟通所有组员,保证所有组员可以自觉的去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的行为可以成为工作的习惯,将安全意识可以有效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 4.5对安全文化管理进行不断提高,促进管理水平 首先要建立执行有效的安全制度。现阶段煤矿安全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好些制度重复、啰嗦。员工一天搞生产都忙不过来,还要应付各种制度学习,学着学着学混了,学着学着学麻木了。最后就变成了制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起不到作用。这一问题需要引起煤矿管理人员的深思,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整合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得到职工的认同,保证执行到位。其次要加强监督,对职工要能有效的约束。为了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管,现场安全教育,现场整改落实不仅是规范职工行为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保证相关安全制度积极落实的重要保证。再次要让亲情不断感染员工。亲情感染的力量相对比较大,要充分发挥亲情感染在推动员工行为规范上的作用,对职工安全意识积极强化。最后还要实施安全绩效,不断激励职工。对安全奖惩制度积极的完善,将以罚为主逐渐变成以奖为主,从主观正面不断鼓励。另外要对职工安全工资所占的总工资比例逐渐加大,让职工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佛面也得看钱面,从内心不愿出现违章现象,这样做的目的能进一步形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积极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也就不愁安全工作做不好。 5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能够得出,对于煤矿企业来说,需要可以站在一个高远的角度上去对企业进行分析,并且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给与高度的重视,因此在企业之中,必须要可以从安全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重点的分析,提高安全文化意识的建设,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保证员工的素质可以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除此外对于煤矿企业之中,其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最为主要的一个目的则是可以为企业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企业通过安全文化方面的熏陶,可以让企业的员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保证作业的安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针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主要是作为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并且也是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存在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下大工夫,为员工灌输安全文化的理念,通过反复的生动的宣传,使其能够更加自愿的去接受引导以及教育,从要我学到我想学,再从我想学到我要学,在思想上达到一个质的转变,真正让安全文化在员工安全意识中生根发芽,使安全文化最终融入到安全管理中。这样企业与员工的目标达成一致,情感相融,大家共同为安全同心同行,煤矿安全生产又何需千呼万唤,那自然是水到渠成。 作者:方尚书 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开拓准备中心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 一、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和其他行业不同,煤矿在开采的过程,当事故发生时,没有征兆——具有突发性;再者,众所周知,煤矿的开采都在地下进行,在事故发生时,由于突发性,进而在逃离时间上存在急迫性;再者,由于是团体工作,因而事故的发生还具有灾难性。综合上述描述,煤矿安全管理是综合性极强而又复杂的管理:它的管理包括工人的管理、机器的管理以及周围环境的勘测等,而这三种中管理中又以对人和机器的管理为主,以周围环境为辅。在本文,我们主要从人和机器两个方面对所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地质环境危险因素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煤层内部含有大量的瓦斯,水,热害等自然危害物质。正是由于面临众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开采的过程中所面临困难更加巨大。例如,在煤矿进行作业时,都是在地下,由于开采煤炭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作业大都在半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随着而来的便是高温、高湿的环境,又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在高强度工作的环境下工人的情绪极易受到影响,进而间接引发事故的发生。 (二)机电设备的不安全 状态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而导致仪器的老化。由于矿井的环境又相对于地面相对较差,因而对于矿井仪器的维修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工作。专业人员对仪器不能进行定期检测,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就不易被发现,机电设备在的“病理”状态下进行工作就很容易发生“代偿”现象,这一状况的持续进行就为工作的安全性埋下隐患。 (三)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据有关报道显示,和机器的代偿工作相比,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矿工事故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和机器通过指令进行工作相比,人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生理、心理以及自身技能)的干扰。例如,工人长时间的的工作经验中,会认为某一块区域发生事故为小概率事件,因而在开采的过程中,随意性就大,操作步骤不规范,进而导致事故发生的频率增大。 二、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有关煤矿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煤矿安全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煤矿企业有关部门只有将安全管理彻底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才能使煤矿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简而言之,现代化社会,对煤矿进行安全目标管理已是煤矿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此,对于煤矿中安全目标管理的应用,本文从作业环境安全化;安全本质化,安全技术创新化;更新干部安全观念,加强工人安全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现作业环境安全化 矿井周围环境的安全是工人下井工作的前提。只有保障了周围环境的相对安全,工人的安全才能可到基本保障。对于机电设备,有关部门不能为了节约资金,而对其的更换或维护拖着,而是要对机电设备定期检查,对老化的电线,设备及时更换,进而保障机器的正常工作以及工人的安全;另外,在建设像通风设备,防火防水防瓦斯设备等工程时,摘要:安全目标管理在整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工人的人身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有关部门对其不重视力度够,在生产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频频出现一些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关键词:安全目标管理;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探究不能偷工减料,而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制定,使工人的安全得到保障。除了以上描述,还要设计紧急事故预防措施,以防意外事故发生时不至于手忙脚乱。综上所述,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一切工作都必须在保障工人的安全下进行。 (二)实现安全本质化,安全技术创新化 这里所说的安全本质,安全技术创新化主要是针对于物来讲的。要避免由于物的不安全而出现事故的发生,就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处理:第一,就是我们上文所讲到的外界的生产条件,既保障了生产条件的安全,外界的生产条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也就随之不见,工人的安全保障也就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二,空间结构的合理运用以及机器设备的充分保障:在有限的开采现场,将空间设备进行合理布置,不仅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作业人员操作起来更加安全快捷。针对于一些大型自动程度比较高的机械设备,应对其配备安全监测设备,能够检测出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第三,机器维修时间的设定,当机器出现故障时,有关部门应根据机器损坏的程度对维修时间或保养进行定时,以防出现由于拖拉现象而导致发生事故的现象;第四,机器进行作业的前提是人为的输入指令,因此,物的错误工作导致事故的发生,也不排除人为工作的失误,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就要减少人为失误。 (三)更新干部安全管理观念,加强工人安全意识 作为企业单位的管理层,干部对于管理手段不能还沿用传统的手法,而是要与时俱进。俗话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煤矿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在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管理方面的创新。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在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对安全管理进行创新,使煤矿企业工人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企业的利益也达到最大化。另外,对于煤矿工人,应做岗前培训工作,使工人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对于安全从思想上发生“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三、结束语 安全目标管理的好坏和作业工人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从另一方面讲,其也和煤矿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安管目标管理是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最根本的保障。为此,笔者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意见,以期为读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作者:郭百顺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党政办公大楼经信委煤炭科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管理者充分地发挥出岗位职能作用,为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煤矿安全管理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严格地把控,加快煤矿企业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步伐。做好这项系统性工程的建设工作,需要从基础的工作做起,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增加安全投入,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将对煤矿安全管理要把好的“八关”进行必要地探讨。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生产目标;八关 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煤矿企业加大了日均产煤量,实际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此形势影响下,煤矿安全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及时地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步伐,增强煤矿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文中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客观地体现了采取这些措施对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性。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发展目标,凝心聚力 在合理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煤矿企业需要坚持科学办矿的相关原则,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保每一阶段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地开展。当煤矿企业长期的安全工作目标与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明确后,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概况,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单位按照一定的方式凝聚在一起,增强煤矿生产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实际作业效果,为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可靠地保障。当这些单位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与自身的安全责任、监管任务时,可以逐渐地加强相关管理部门对整个生产现场的把控,确保工程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在煤矿生产活动开展中,建设单位需要充分地发挥指导、服务的相关作用,为后期施工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地保障,创造出安全的作业环境,确保施工单位实际工作效率可以始终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煤矿的施工单位在实际的作业开展应该优化自身的组织方案,提高施工计划执行的工作效率,营造出“组织严密、自主保安”的良好施工范围。监理单位应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监督作用,推动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这些单位以凝心聚力的方式高效地工作时,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逐渐地提高。 2理念引领,方法创新坚持安全 第一,依靠先进的理念,可靠的创新方法,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地保障。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要求,逐渐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促使煤矿生产现场秩序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持,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落实。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引导下,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会得到快速地解决。同时,利用可靠的创新方法,可以完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体系化,完善煤矿安全的管理机制。 3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带压履职 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煤矿企业的所有管理者应该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企业长期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明确岗位职责范围,不仅需要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也需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利用分级管理、层层推进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设置相关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保他们能够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中风险发生的几率。 4深入生产现场,做好基础性预防工作 煤矿生产现场相关工作的开展,将对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现场的安全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的管理者应该深入到煤矿生产现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计划,处理好生产现场存在的细节问题,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实现“保安全、促生产、高效益”的发展目标。 5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把好质量关 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构建出符合煤矿实际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结构进行必要地优化,有利于提高煤矿矿井水害防治的工作效率。在各种科学技术的共同作业下,煤矿生产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专业设备的优势,弄清生产区域矿井水文地址条件,可以增强水害防治效果。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进入煤矿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必要地检查,保证这些专业设备的质量可靠性,确保这些设备在治水工作体系发挥出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瓦斯防治工作质量,将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完善通风系统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强煤矿安全的管理水平。 6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增强安全避险效果 在“预案科学、避灾合理、设施可靠、防护完备”的原则要求下,需要从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地考虑,制定出可靠的防灾计划,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工作质量,增强矿井突发事件紧急处理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在相关的理念引导与技术支持下提高调度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增强生产现场事故发生后的安全避险效果。生产现场协调、执行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降低了矿机内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7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培训质量 为了使煤矿的生产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顺利地实现,企业可以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中,需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出生产现场的监控系统,为生产计划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管理者创新意识的同时完善创新体制,可以增强煤矿生产现场的预警能力,加快企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同时,利用创新培训载体的作用,提高培训层次,加强培训质量,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会为煤矿安全生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地保障。 8规范管理人员行为,实现自主保安的基本要求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促使煤矿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地开展。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结合煤矿的实际发展要求规范具体的工作行为,及时地处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实际工作中的自我约束。同时,利用多元化培训方式严格地要求煤矿管理人员,实现自主保安的基本要求。 9结束语 严格把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八关”,可以提高生产现场的作业效率,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为现代化煤矿实现更多的战略目标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煤矿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现场的管理行为,确保各种安全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生产计划的实际要求。深入作业现场,加强现场监督,可以及时地消除煤矿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煤矿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加快煤矿企业的发展速度。 作者:刘天华 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提升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举措,并要在此基础上创建出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的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风险防控 1管理理念 采用民主的政策,并采纳广大员工的建议,这是煤矿进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在安全以及经营管理线上,要分别树立核心工作内容,在安全管理线方面,核心内容应该是安全化的生产,而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则应该将成本控制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1.1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就是说在工作期间,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而且还要遵循生命至上的工作原则。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煤矿生产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加强员工的生命意识,让他们学会能够保护好自己的相关措施也是工作期间的重要内容,以此来确保员工能够用安全的方式进行工作。 1.2不要对他人或自己进行伤害 这点从表面意思来看,好像是在说不要对他人以及自己的生命构成威胁,而实际的意思则是强调不要在进行煤矿生产工作期间做违反章程的操作,指挥人员不要做出错误的指挥,如果发现违反操作章程的情况应该立即制止,否则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而煤矿安全不只是要求自保,更需要树立互相保护的意识。 1.3要落实责任、强行执行 落实责任:这方面主要是说,在工作期间要将目标落实到实处,细化指标,并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强化执行:要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好,而且不要推卸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同时,还要让全体工作人员意识到,实现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最高目标。所以,加强煤矿安全是所有人都要应尽的义务,而且在工作期间要严格的实施每一项工作制度。 1.4要让员工意识到,安全并不是唯一的工作追求,但是没有安全就会失去所有 “安全并不是唯一的工作追求”,主要的意思是说除了在工作中进行安全防御以外,还要追求其他方面的工作,例如工作中的操作技巧等。尽管安全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拥有安全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但是没有安全就会失去所有”是说,一旦在工作中没有了安全保障,那么就无法进行其他的工作。 2精细管理的方法 2.1要遵从安全生产的“三四五”原则 什么叫“三四五原则”?三代表的是“三并重”;四代表的是“四不放过”;五则代表的是“五不生产”。“三并重”主要包括培训、管理以及装备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创建安全管理措施,来增强生产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安全培训的工作,以此来确保员工在工作期间的安全。“四不放过”主要包括要认真调查事故出现的原因,调查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强整改措施以及对员工的教育工作。“五不原则”主要包括没有具体的生产计划就不能进行生产,没有具体的评价就不能进行生产,施工期间没有具体的施工方案不能进行生产,在没有接触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生产以及领导还没有到达施工现场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生产。 2.2遵从安全风险控制 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预防为主要目标的生产理念则很好地展现了风险防控的原则。所以,煤矿企业可以在生产之前先做好评定工作,然后在生产期间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就能够防止安全风险的出现。在生产之前先做好评定工作,主要是要对进行生产的所有设备采取安全评定。在生产期间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各个监督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系统的检查,并且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立刻进行排除。 2.3建立安全素质管 员工是做好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各个公司一定要创立相应的安全素质观,以此来全面的树立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员工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身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区域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隐患,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清除。所以,这就必须要让监督部门做到自查自纠,并对工作场地做好全面的调查,掌握好场地的通风、地质等一系列的情况。如果工作人员发现了安稳隐患,不管是大隐患还是小隐患,都要及时的上报给监督部门或者相应的领导部门,决不能拖延,如果拖延的时间太长,则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加剧,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员工在工作期间一定要牢记这方面的工作要求。同时,员工还要将“实现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名员工的生命安全。 3结束语 实现煤矿安全的精细化管理能够确保每一名员工的安全,同时还能够增强工作期间的生产的力度,以此让煤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加强煤矿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以此让我国的煤矿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张晋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排序管理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煤炭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行业在技术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安全生产效益,一定要先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对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本文结合实际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阐述安全排序管理法在煤矿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排序管理法;煤矿;安全管理 1安全排序管理法使用的目的分析 煤矿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在通常情况下,需要经过开采、施工挖掘以及机械操作和运输管理,最后进行通道开路。在煤矿生产中涉及五个专业才能完成[1],为了保证施工组织顺利进行,需要不同专业的人相互配合。对于一个施工单位而言,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利用安全排序管理法,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整合,让施工技术相互渗透,让其在煤矿开采中的配合度更高。对于不同的专业,其生产安全隐患也不尽相同。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不同,相应的危险等级划分也不同。安全排序管理法使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煤矿开采施工更加顺利[2]。因此,在煤炭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相关经验的总结,合理的借鉴其他方面的管理方式,让其和现有安全排序管理方法充分融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了解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综合调整,把采、掘、辅助单位按安全等级行合理的排序,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在日常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2.1对采煤二区的隐患排查 进行日常生产时,先要进行采煤区的安全检查,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由于这个区域机械化加工很强,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化设备,就必须加强机械化作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派遣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对于每个步骤都要予以跟踪管理,留意设备经常使用的工具、操作开关等,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和处理,与此同时,要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采煤二区,由于采矿比较高,还有很多隐含的断层,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崩塌问题。因此,在操作时要加强施工面的支护,加强顶板的巩固。除此之外,由于这一区域的施工坡度较大,当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雨天,操作人员在这种工况下很容易滑倒。因此,要重视支柱防倒和人员防滑的安全管理,可以对这些位置安设安全标识,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安装警示装置,增加荧光反射装置,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这一区域顶板都比较坚硬,还容易出现悬顶[3]。因此,一定要加强后排支护管理以及悬顶的处理,在工作中要加强溜子运料、运输巷开机、跨溜子方面的管理,最后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日常工作可以以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2.2对采煤一区的管理 对于采煤一区而言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在二层煤炭施工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断层,很容易把顶板顶掉,因此要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工作面的跨溜子、片帮、溜子运料等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把可能出现的隐患认真排查掉。 2.3对掘进二区的管理 进行掘进二区的安全管理时,一定要重视断层带顶板的管理,除此之外,在该区域进行放炮破岩时,重视对爆破的管理,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构成威胁,还要对管理人进行管理,在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技术水平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4有效管理掘进一区分析 掘进一区属于深部施工,对巷道压力大,因此要加强运输管理的力度,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效率,让煤矿开采的整体流程更加顺利。 2.5有效管理巷准工区分析 对二层煤进行施工时,由于中顶板比较破碎,属于独头施工,因此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顶板加强管理,与此同时,通防运输、支护质量等也要进行管理,在该工作面中有很多零星工程,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员工,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 2.6对皮带工区的管理 在该区域岗位较多,重点工程也较多,而且操作都是单人操作,因此保证工作程序的正确性很重要,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谨慎。 3有效的管理措施分析 煤矿生产中,一般都有专职的安监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在生产的时候,必须加强隐患的排查,针对违章和严重违章的人员给予严格处罚。还要对工作组织进行及时调整,优化整个员工队伍,提高个人技能水平,在内部设立培训班,提高每名员工的综合素质。在进行煤矿生产安全评估时,通常会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进行评估,爆破管理、设备管理、顶板管理、运输管理等都是管理的重点。 4总结 安全排序管理法优化了传统管理方式,不仅是一次创新,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在实践工作中相关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对该方法做不断地完善,总结不足,发挥其优势,推动我国煤炭开采行业的发展。 作者:王碰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摘要:近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对社会的影响较为不利,所以,煤矿产业生产过程中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安全生产,安全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如何减少煤矿产业的安全事故。本文深入分析了如何构建好煤矿安全,对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定义、管理方法、准则及构建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行业;问题;原则;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具体是指施工安全,包括安全体系、从业人员配置以及各种井下设备的装置等,主要是对潜在的危险的控制,宗旨是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其实,我们可以完全控制及预防煤矿生产作业中存在的潜在危机,通过先进的设施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煤矿安全管理中最关键的基本内容是煤矿安全,它既能创新安全方法,同时,还能对煤矿的持续生产给予满足。 1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1.1安全管理的宗旨 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闭环式和持续发展,并且倡导全体工作人员均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保证工作者在进行生产的时候装置零故障、零失误,建立没有缺陷的体系和没有漏洞的管理体制。使工作环境、机械装置能从根本上对安全生产的要求给予满足,规避发生安全事故,从本质上实现安全生产。相比于固有的安全管理方法,这种安全管理方法高效而系统,不仅优化了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使安全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八大因子构成了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分别评价机制的构建、制定安全标准、辨别危险源,评估风险,建立监督保障系统等。 2煤矿安全管理的准则 2.1管理准则及目标的制定 有效辨别危险是制定安全管理准则的宗旨,对管理目标进行制定,通过管理监控对象,而对危险源进行规避。通过对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准则和方法的制定,来有效控制危险源,实现安全管控,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事故风险,防微杜渐。 2.2制定各项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的基本条件,用以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法和准则的构建,以实现安全标准。通过对安全手段的合理运用,促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职责及范围,切实的实现在整个煤矿产业中融入安全管理。针对工作者的举止制订合理有效的管理准则及方法,保证机械装置能够正常实施。第一时间的管理每种危险出现的原因,最大程度的减少危险,增加管理效率。 2.3管理方法及准则的制订原则 制订安全管理的准则及方法,应该根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联系的准则、全面性准则、动态性准则、可操作准则及适用性准则等。 3构建煤矿安全系统的方法 构建煤矿安全系统主要由物、人、体系及制度等四方面组成。安全管理事实上是把事故的本质作为着眼点,探索出现事故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客观上的不安全因子引起的安全事故,如:人员损伤及财产损失。由于受到人、物、制度及体系等因子的影响,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包含四种类型,如:系统事故、装置事故、人员事故及制度缺陷事故。所以,在构建安全管理系统时,应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出发点。 3.1系统的安全管理 合理的、优秀的体系结构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只有建立良好的系统结构,工作者才能有机的统一工作行为及物的运行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协调性及高效性。运行安全管理的体系具体涵盖:挖掘生产体系、防治水体系以及运输体系等,确保体系的合理运行,极大程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不能自然的形成煤矿安全生产的条件,而是通过煤矿公司的支持及投入形成的,通过人员管理不断地改进,所以,优化煤矿生产环境可以合理地减少潜在危险,管理装置的安全工作,增强防护生产危险的能力。 3.2人员安全管理 一是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思想。更具教育、安全培训等形式,增强工作者自己的安全意识,完善工作者的安全素养。在日常的生活中,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每一个工作人员均给予充分的尊重,增强员工的心理素养,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增强工作者的危险辨别能力。通过科学的开展安全课程等途径,提高工作人员辨别危险的本领,增强工作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判断潜在危险的本领,最大程度上促进安全生产;三是增强工作人员的行为控制本领。安全控制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科学的管理生产中不安全的行为、不合理的操作机不安全的运行装置,这是管理人员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以便于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四是加强考察力度。随着高科技装置的不断使用,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增强自己的技术本领。才能熟练的应用先进的装置,构建考察机制,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 3.3制度的安全管理 一是为了实现安全管理,对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使安全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二是对体系化的生产现场进行构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落实管理体系的核心,实际生产现场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落实现场制度,能使安全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三是根据相关的法规法律,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制定,以更好的实现体系促进生产的最终目标。 4结论 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广泛的重视煤矿安全管理了,煤矿安全是研究的核心,也是公司及国家关注的核心问题。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构建煤矿安全本质管理,煤矿公司想要快速的进步并改进企业的危险性,就需要构建安全系统,并落实安全管理思想,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周煜明 郭洪洲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露天煤矿安全管理措施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新科技的全面普及,我国露天煤矿也得到了有效发展。然而,在露天煤矿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对相关生产活动进行安全管理是露天煤矿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至关重要。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高露天煤矿生产质量。文章主要基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介绍,并提出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的相应措施,希望在理论上对露天煤矿工作人员提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建设;管理机制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和谐、稳定。就露天煤矿而言,由于目前煤矿事故增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种环境下,其生产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更新,变得更加科学、完善。加大力度对生产活动进行安全管理,是露天煤矿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财产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管理人员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度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管理制度,以此推动露天煤矿安全体系的全面发展。 1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1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安全永远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安全管理在任何方面都有所体现。对于露天煤矿来说,安全是其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安全方面得到有效保障,煤矿才能更好地发展,相关生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进行。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制度体系,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明确岗位职责,避免在发生问题时,出现无人负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人员,要把安全意识深入内心,以安全生产为原则,减少经济损失。另外,露天煤矿的相关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使用已久的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在生产设备上保证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煤矿生产质量。在使用大型生产机械设备时,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且在生产期间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为露天煤矿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基础。 1.2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露天煤矿的生产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拥有众多的生产人员。基于此,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构以及环境等得到优化配置,加强安全管理。露天煤矿管理部门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促进生产活动的有效、安全进行,且监管人员要具有专业性,具备充足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制定管理责任制,明确生产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生产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露天煤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改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为露天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3建立持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 生产作业人员是露天煤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做好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其安全生产意识。露天煤矿相关部门要组织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健全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不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的人员进行惩罚。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长期组织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活动,并保证安全活动的多样性。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总结正确的安全生产经验,规范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长久性的旨在提高成产人员安全素质教育的培训体系,定期指定不同生产人员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全员参与,并互相交流和沟通,提升露天煤矿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2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2.1建立完善安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是露天煤矿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管理人员在制定安全机制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准则进行操作,嘉奖表现优秀的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同时约束工作人员的散漫性,提高全体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深化安全生产的主旨,使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自觉性,为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2.2建立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 以科学发展为前提,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结合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抓管煤矿生产的党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将此项管理机制进行全面宣传,让每位生产人员都铭记于心,做到群防群治。露天煤矿的各级领导、各级组织要以安全为核心,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善,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突出安全生产的主题,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2.3建立完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本质安全管理 露天煤矿的生产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风险的类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合煤矿发展,只有积极探索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及途径,才能降低煤矿的风险,且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煤矿生产安全质量的标准化,使生产过程安全、有序。在生产基层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提升广大员工的风险预防控制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露天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2.4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是管理机制中最基础的体系,它可以保障在发生重大的煤矿生产事故时,有很好的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在造成重大损害和危害之前,全面控制局面,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全体生产操作人员的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为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基础条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阐述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近年来,随着煤矿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煤矿的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因此,露天煤矿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其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以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为煤矿单位乃至国家节省资源。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比较复杂,属于系统性工程,生产人员众多、作业程序分散、生产环境复杂以及自然条件恶劣,这些都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人员要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生产,为露天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着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作者:马风虎 单位:哈密市和翔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应用 摘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立足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介绍了行为安全的构成要素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局限性。以BBS理论入手,描述了新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指出其在煤矿企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行为安全;应用模式 1概述 与国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错误或失误管理是造成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同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不同的人和环境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安全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以减少错误或失误管理的发生,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2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行为要素 煤矿安全管理行为的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安全目标与政策、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应急预案,便于现场作业时进行指挥与监督;其次要加大对安全的重视和投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注重安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安全设备及防护用品的管理与使用,以提升和改善安全工作的环境;同时,要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狠抓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安检队伍建设;此外,应定期组织安全工作会议进行专项分析讨论,以解决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冲突。不断总结安全工作的经验,强化专业技术管理水平,从而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1]。 3各种安全行为的相互影响 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目标与政策,是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是对其他安全管理行为进行指导的标准和依据。而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煤矿生产中的安全分析及经验总结,则是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是对安全工作实施过程的控制及信息反馈。安全设备及防护用品的投入、生产现场的指挥与监督及安全工作环境氛围的营造,是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安全生产环境。各种行为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安全目标的制定、安全环境的营造,在这个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中,以安全目标的影响度最高,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安全管理行为。而安全环境的影响度相对较小,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安全工作计划居于中间地位,在受到安全目标影响的同时,还会对其他的安全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安全工作实施过程的质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会反馈和影响安全目标与工作计划,还会对安全环境产生影响。 4行为安全管理的局限性 通过观察分析员工的作业行为特点与规律,采用干预或强化的措施,以提高员工安全行为的概率,是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常用的行为安全管理工具。但其管理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没有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安全隐患也是时常发生的,单纯地依赖于安全设备无法解决。需要引入更为先进的心理测评选拔系统,充分评估员工的安全行为心理能力,以补充观察领域的不足。要让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是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所在[2]。应当积极控制安全培训与交流,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识别,以实现对不安全行为发避免和控制。行为安全管理的工具相对单一,往往只能解决部分的安全问题,难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5BBS理论在行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5.1BBS理论简介 行为基础安全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BBS是一种集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为一体,在主要行为控制中应用动机———行为———结果的行为安全分析模式。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强化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以减少事故发生的人为成分,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目的。从理论上来说,除了自然、地质等灾害会造成不可抗力的事故伤害外,任何人为导致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通过,探索事故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从源头上予以遏制,以完成现代化企业所追求的零事故安全管理目标。 5.2基于BBS理论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观察与反馈干预,是行为安全观察管理模式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企业要先对关键行为进行确定,结合安全目标来制定行为观察表。指派专门的行为观察员,根据行为观察表的要求,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相关行为。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做到及时反馈,并由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共同进行讨论分析,以彻底消除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提升安全工作的水平。当一个观察周期结束后,应对观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信息分析的结果予以通报,以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标识提醒,帮助其纠正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对于未实现的既定安全目标,要从各个角度展开全方位的分析讨论,包括操作程序、作业位置、防护设备与用品、安全标准规范等。同时,对于恰当的安全行为,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及强化。对于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要予以干涉或制止,并给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对不安全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应当从人性化的角度安全采取教育培训,以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 5.3煤矿企业应用现状 安全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我国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规章制度还不尽合理,与企业自身实际的结合性较差,照搬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行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不足,进一步增加了诱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员工的整体素质而言,由于煤矿工人大多数来自于农村,难以适应各种新设备与工艺的操作需求,且安全观念意识较为淡薄,无法依靠短期的培训彻底解决。培训教育的方式不够切合实际,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上局限于对规章制度的死记硬背。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存在着诸多不足,缺乏计划和着重点,导致安全检查流于形式[3]。安全信息的沟通渠道不通畅,自上向下的逐级传递,造成了信息片面的单向性流通。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在执行中过度强调惩罚而忽略了奖励,导致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6结语 行为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应用实践中所存在的误区与困难,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充分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保障其体系与内容的科学性。进一步优化职工队伍,多管齐下、努力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适度改变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更贴近生产实际。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梳理安全信息沟通的渠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而全面促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雷鹏灿 单位: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要素研究 1煤矿企业概况 同煤集团某煤矿企业始建于1949年,在业内有较好的声誉,获得多项荣誉奖项。该矿经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煤矿开采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在2013年,该矿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煤矿安全管理。 2人员管理要素分析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非常大,该矿进行煤矿安全管理,非常重视人员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该矿在每个星期三都会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在安全学习会议的开始阶段,由矿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知识进行重点讲述,并将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引用,对煤矿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潜在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管理人员遵循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认真地进行煤矿工作。该矿为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开展矿工家属体验日,组织矿工家属到煤矿开采地,对矿工家属讲解矿工的具体工作,让家属了解矿工工作的具体情况,利用感情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使矿工的意识由原先的“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2)对员工进行培训。 该矿对员工进行培训,坚持“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原则,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案例的分析、对相关问题解决措施的讲解、工作经验的传授,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人员采取相适应的培训方式,进行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有效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在多项比赛中赢得荣誉。该矿实行“三违”人员复岗流程培训教育,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成10大类248条,对每个月最严重的违章行为进行整治,对员工实行“三违记分卡”制度,每个员工每年有12分的安全积分,出现三违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一旦员工的安全积分全部扣完,就需要安排该员工到培训学校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恢复岗位。 (3)成立检查小组,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 该矿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矿区分为六条线路,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的成员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由矿井领导带队,每两天对矿井进行全面的检查,控制矿井安全隐患。该煤矿企业组织一周安全主题隐患排查,在一周的每一天对矿井进行不同的检查,周一对机电隐患进行排查,周二排查“一通三防”安全隐患,周三全面检查矿井安全,周四排查采、掘、运安全隐患,周五排查地测防治水的安全隐患,周六由矿区的组长进行自检,周日由矿区的书记进行自检。 3设备管理要素分析 3.1管理采掘工作面设施 该矿在进行采掘工作的时候,一般采用柔性网转载机全封闭装置,将脚踏板和防护网安装在泵站的列车处,并安装了语音提示系统和预警装置。该矿采用双基建设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对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执行,进行编码、定置、标识、信息、项目、流程、看板、模式、准入的九项管理,将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巷道过切眼和断层的时候,工作人员利用公式法、类比法对巷道的断面大小、护网技术参数等进行核算,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使“一梁三锚”转变为W型250钢带支护。 3.2管理辅助运输设施 该矿的作业点非常多,覆盖面广,有17个运料作业点和3个运人作业点,运料和运人的战线长度有17529m,运输车辆每天有130辆。为提高运输安全,该矿对运输战线进行整治,如对西部1136大巷轨道变形进行整治,对道木和道岔损坏的3000m进行整治,使西部辅助运输系统更加完善,并在303盘区增加设置3组阻车器和挡车栏,更换4组道岔,将视频通信系统安装在盘区大巷和综采面顺槽,保证辅助运输的安全。 3.3管理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对煤矿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该矿将通风设施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密闭设施的设计、建档、施工、验收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施工出现刨槽不够深,墙体出现空洞等问题。为提高通风设施的运行,安装自动洒水装置、风水联动装置等来进行防尘,并定期冲洗巷道,控制煤体注水、除尘风机的使用。 3.4管理机电设施 该矿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主要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定期检查,遵循“常规检修、订单检修和主体检修”的原则,做到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检查,矿井各级领导带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对矿井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将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应用进来,如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控设备,合理的控制机电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矿井的安全。 4制度管理要素分析 4.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 该矿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编制了十一本管理手册,即《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采煤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掘进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辅助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调度信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使程序化管理制度更加标准。 4.2制定风险预控体系 该矿以的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制度,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改进,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5结束语 对安全管理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使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赵红兵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脊梁矿安监站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分析研究 引言 煤矿企业管理包含很多方面,其中安全管理是其核心部分,这也是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以及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方面。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个领域对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使得煤炭开采量越来越多,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这也凸显出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员工造成安全威胁,同时也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新形势下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安全管理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够推动整个开采工作稳定运行。在开采之前,企业管理人员就应该根据实际考察的结果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总结过去出现过的安全隐患以及新产生的安全隐患,给员工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推动整个煤矿工程不断向前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2.1煤矿工程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煤矿生产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模式。但是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比较晚,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落后,而发达国家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管理结构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尽量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很多的管理模式还是使用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制度,企业采取承包制度,只关注报价高低,忽视了安全资质是否符合标准,这就导致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受到重重阻碍,安全设施不达标,安全事故频发。 2.2煤矿工程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煤矿开采工作已经成为了高危险性工作,这不仅显现出了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生产缺乏安全意识的问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存在着违规操作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危险事故发生。作为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生产效益,对安全生产方面并不重视,缺乏事故预测机制,这些都成为了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因素。 2.3缺乏对煤矿工人安全生产规范化约束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煤矿企业的管理不科学、存在职工违规操作的现象。相比其他生产行业,煤矿开采企业属于高危行业,而且人员流动性大,这些都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煤矿的正常生产需要很高的安全系数和高强度的劳动,有些职工的各项指标都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但是企业由于急于开工,仍然使用这些不符合标准的职工,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又缺乏合理的安全生产规范,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4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与权责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关于能源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是当前还是存在着能源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对煤矿企业的安全责任人没有实行科学的监督和有效的管理。另外,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和员工的沟通,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没有具体落实,往往是通过惩罚的机制来管理员工,奖励机制的评定标准并不明确,这就造成了员工积极性下降,对于安全管理方面也不重视,甚至是反其道而行,这就给煤炭的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麻烦。 3新形势下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措施 3.1不断完善煤矿安全自主管理制度 当前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为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转变具体的工作方式,营造出一个合理化的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氛围。一方面,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针对矿井下的不同情况以及具体的工作位置进行责任划分,并根据不同的施工点以及不同的环节来指派总负责人,排查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位置。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让管理者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实行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及智能化终端设备对煤矿井下工作各种危险因素、工作环境及职工工作状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某些职工的违章操作或井下易燃气体含量超标进行报警的现代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证生产工作安全稳定。 3.3规范煤矿安全的奖惩制度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不仅能充分发挥职工生产积极性,更有助于职工培养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对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适度惩罚能起到反向激励作用,但过度惩罚反而会引起职工反抗,造成更为严重的违章生产或安全事故,因此需与奖励机制相互配合使用;(2)奖励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才能发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其做到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范,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4革新煤矿安全管理理念 革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是指在企业日常生产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各种不安全隐患,转变原有的安全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大小安全事故与轻伤损害事件做出统一的考核机制,将轻伤事件作为整个生产线全部职工与管理者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不仅能体现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可将这些事故进行记录作为以后生产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革新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注重煤矿井下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营造浓厚的安全知识氛围,培养职工“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2)要提高一线职工各种待遇,增强职工自身的荣誉感;(3)要增强团队意识,凝聚小团队意识,创建大集体观念。 3.5深化煤矿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1)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一线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2)没有专业生产职工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储备,缺乏足够的安全技术力量作为支撑;(3)生产职工文化素质较低同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与技术,不具备对安全隐患进行正确认识与排除的能力,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技术与能力。 4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管理工作,其中包含很多因素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具体实行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排除,并聘请专业的监管人员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减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煤炭企业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监管的理念,完善企业的安全机制,把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安全监管工作中,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吴啟勤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从制度管理、技术运用、规范化操作等方式进行全面运用,形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制度完善、技术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突出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性标准,提升煤矿安全效能的整体提升。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3结语 针对煤矿安全运行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在技术突破、制度创新等方面着手,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并融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构建良好的安全环境氛围,在安全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等方面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更好的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效能。 作者:宋瑜锋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南河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要素分析 1煤矿安全管理概念和要素分析 1.1安全管理概念 煤矿安全管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关系煤矿安全生产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煤矿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处处都会有危险因素,因此需要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让安全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中心。 1.2管理要素分析 管理要素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各种不可或缺的部分,煤矿安全管理要素主要有人力因素、物力因素和环境因素,人力因素指的是职工因素,包括其意识、行为等;物力因素指的是工程、生产材料、机械设备、生产技术、软件等因素;环境因素分为两方面,外部环境是技术、设备等形成的生产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生产文化、宣传等形成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三种因素中,人力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人是管理的实现者,管理的目标也是人的安全。 2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现代管理观念中,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关键,其要求在任何管理中都要以人为中心,处理好人际关系,提升人的素质、满足其需要,并且充分调动出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煤矿安全管理中,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提升职工的素质、行为、意识等,并且加强对外部环境要素的管理,从而将安全生产贯彻在实际中。 3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在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对于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于职工家庭、社会因素、情绪状态等了解过少,多重于对宣传标语等企业形象建设,使得职工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对于很多危险因素不能及时的预防,难以在生产中处理;其二是缺少培训,特别是对员工生产技术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员工的技能与生产要求不相符,企业的技术考核不严谨,使得很多先进的技术难以应用在生产中,员工不能按照生产要求进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三是管理方法落后,在管理中很多时候进行事后总结管理,针对事故吸取教训,缺少对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研究等,使得对事故的预防过于形式化;其四是没有安全管理环境,企业缺少对管理的监督,管理信息不能很好地交流,很多制度实施不到位,或是没有执行等,使得在生产中没有安全观环境;其五是管理制度不严谨,很多监督、检查都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没有及时的发现质量问题,使得安全风险难以尽早地预防处理。 4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4.1以人为本的管理 首先要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养,并且管理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从而让员工在自身和外界的双重保障下进行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需要充分了解职工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性格方面等,提升职工的管理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管理中,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加强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宣讲,采用媒体、标语、会议等方式来提升职工的安全认识和重要性,让职工了解安全生产对于其家庭、企业发展、个人的关系,转变对职工的被动安全教育,只有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企业生产规定,规范技术操作,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树立事故典型,针对近期出现的安全事故,要多反思、多学习,对事故出现的原因和处理、预防方法等充分的分析,从事故结果方面进行更加深刻的教育。提升职工的事故危险意识,提升职工工作的严谨性,从而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4.2提升职工的技能素质 当职工拥有了自我安全意识后,就需要有良好的技能素质来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实现。企业要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要坚持单位培训,加强与煤炭院校的合作,让职工进行正规的学习和培训。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建设提升,灵活的培养目标,多样的培训技能,让职工拥有综合的生产技能。企业可以举办技能比赛,让职工互相竞争,参加国际级的比赛等,让职工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综合的提升其技能和素质水平。建立职工的安全技能档案。加大对档案制度的宣传力度,借助于其他企业的经验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际的运行方案。以提升职工的技能素养为根本目标,将生产与经济效益、职工个人利益相连接,让职工的主动性增加。对于一线生产的职工,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确保其可以按照生产规范要求进行工作。企业可以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定期对职工的技能进行认证和考试,对于不合格职工进行处罚,优秀的职工进行奖励等。 4.3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对职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让职工规范的履行自己的岗位职务要求,采用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来约束职工的安全生产。不同岗位的安全生产要求不同,因此当职工上岗之前,需要对职工进行技能考核,明确安全责任,签订安全责任状,承担安全风险,并且与个人的绩效、工资等进行联系,可以建立班组制度,让组内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承担风险,定期对组内的安全情况进行排名和考核,优秀的进行奖励,不符合规范的进行处罚,综合提升职工的生产安全行为。建立职工安全档案,将职工的表现、行为等存档,及时发现职工的问题,了解职工的技能,对于职工个人基本资料详细的整理备案,定期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等,消除职工的负担和压力,从而确保职工的安全行为。 4.4推荐安全生产工程 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除了要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企业还要对生产环境等进行安全投入,从而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企业要选取有良好施工技术的队伍进行,让具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进行煤矿的生产,对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严格管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企业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注重对工程的研究和质量考核。对于煤矿生产工作中需要的机电工程等要及时升级,防治水、防止瓦斯的泄露,对于老化设备及时更换。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高科技对安全管理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动态监控,优化安全工程设计,使企业发展保持最佳的安全状态。在煤矿的生产中要营造安全的氛围,从生产硬件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来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抓好施工中的每一个安全因素,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消除风险隐患。安全事故往往在管理薄弱的环节出现,因此针对容易出现事故的工程进行重点控制,发现危险源,并且将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生产效益相结合,明确企业各层管理干部的责任,让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5结语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职工的产生技术和安全意识,并且加大对安全管理的环境建设和相关投入,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时刻约束职工,让职工在生产中有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并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提升管理的效果,只有严加保证每一个因素的安全,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 作者:关卫华 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香山矿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与煤矿技术的关系 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资金密集性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业环境较差,比较危险的一个行业。其行业特点:安全体现在伤亡事故不断发生。为了提高安全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需要全行业的安全维护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煤矿从业人员共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减少事故的发生,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从而做到安全生产。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采用严格和科学的管理,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必要措施及良好途径。因此,进行安全管理是需要综合治理规范化、系统化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煤矿分为生产矿井及再建矿井两类,对于生产和建设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1生产矿井的安全管理与煤矿技术的关系 (1)工作面的回采首先是顶板的管理,由于顶板管理随着支护的技术进步、顶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也很小了。其安全作用是从过去传统落后的支护材料及相应的支护方式到现在采煤工作面广泛使用液压支架,使得采煤工艺能够连续完成就是综合机械化产煤。随着技术进步,在采煤工艺也不断使用自动化的技术,这样效率提高,安全更加可靠。 (2)掘进工作面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提高与对顶板的破坏减小,支护采用复合支护使顶板及时有效得到支撑,提高了顶板的稳定性,使支护更加行之有效,顶板的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均体现了技术进步在提高安全可靠性的作用。 (3)在煤矿生产中监测监控的作用对煤矿其他自然灾害尤其是瓦斯、火灾煤尘的预测监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样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安全管理的贡献。对矿井的通风适时的监测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供数据,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通风管理提供基本的保障。机电运输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进行日常的作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是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例如煤炭安全规程规定,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是一条确保行车安全、行人安全的措施;是需要加强管理付诸实施。同时依靠人们良好的安全意识来实现安全的目的。如果技术方案设计行人巷与行车巷分离,只有专用的行人巷,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靠管理才能从解决的问题。因此,煤矿技术包括技术方案对管理安全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矿井的基本建设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 (1)矿井的基本建设,首先在规范矿井设计的前提下,根据现场的情况了解更加详细的地质条件。可进行开拓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根据地质构造的情况进行调整;矿井车场主要硐室的布置位置至关重要,在设计井筒时应考虑其主要硐室避免布置在断层,破碎带尤其是较大断层贯穿的含水层,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有利有效的手段,也是首选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如果难以调整实现或艰难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重点就放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相应施工工艺方向的优化。例如更加优化的断面设计及支护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2)矿井的基本建设是巷道的开拓掘进工程为主体,相应还有安装工程;在实际工程安排中,有时是顺序进行,有时平行交叉作业。这就给运输能力及运输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施工组织、协调、措施的落实提出很高的要求,才能确保安全施工。矿井建设进行到中期时平行交叉作业增多,运输环节多但不同于生产矿井的运输条件及运输能力。生产矿井运输设备的相对固定性与建设矿井的设备固定临时性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安全管理、技术管理,首先依靠管理的制度,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把安全管理的可靠性提高。由于矿井建设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在局部有一定的预测难度。因此,在使用人员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员工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弥补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安全管理才能可靠的保障。 3建设矿井与生产矿井在管理体制上有所不同,但也相互借鉴抓住安全管理的本质 建设矿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多方参与管理,建设方(投资主体)、施工方、管理方、质监部门、设计院上述各方均有权利义务行使法律行政法规定赋予相应的职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具体实际的状况变化造成按设计施工不适合应及时调整。这就需要进行实际方案的调整、投资的调整、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因此,各方协调达成一致,提高效率管理协调均需要调整。因此,建设矿井的组织协调凸显出尤为重要。首先,建设方与设计院的协调,设计院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着丰富的经验,建设放在设计之前充分论证和方案相近。相邻生产矿井的安全,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本企业的投资能力以及建成矿井的运行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矿井设计的总体原则。为设计院提供依据,优化矿井的总体设计。矿井设计中巷道的布置与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均对煤矿今后的生产安全及高效运行,经济效益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地质部门提供的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说明,充分消化体现其本质的因果关系。组织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交流讨论。只有将上述基础工作落实到位,矿井设计才能真正优化。才能规避后来的经营及安全的风险,带来积极的作用。在技术方案,例如巷道的断面不要“高、大、全”,例如巷道的断面不是越大越好,应该通过技术论证后适合为最佳方案。过大过小均有安全问题。过大的断面会造成投资的浪费,也相应带来施工管理难度的增加,对安全管理不利。工艺的选择不是越大越先进越好,而是根据地质条件是否适应易于管理、易于操作使用可靠才符合安全要求。如果很先进的设备不能适应地质条件反而带来更大的管理隐患。这里指的是管理上的隐患不是设备本身性能的问题,任何设备均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果设备是先进的如果适应性差就会给将来矿井投产后带来经济风险效益不好的结果。在安全管理难度增大也就增加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建设方与施工方、监理方的协调管理在工程质量,进度上的要求上是高度一致的,作为建设方本着提高施工方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现场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建设方,监理方积极帮助,前提是符合设计要求,充分沟通,各方尽职尽责才能使安全管理和谐有效的推进为安全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管理、技术方案在安全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及管理决策体制,激励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多管齐下,协调一致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善尽美,才能使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者:尚国山 单位:乌海市誉达财务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井下作业人员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思考 摘要:为了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很多煤矿企业都采用了人员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然而当前应用的人员定位系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系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给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维护工作造成了阻碍。本文将对传统人员定位系统的缺陷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设计一款安全可靠、功能全面的新型系统,以期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为煤矿安全管理维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员定位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维护 1目前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普遍是以射频技术为基础,该技术虽然应用优势显著,但是信号传输需要消耗庞大的能量,而且井下环境较为恶劣,射频信号无法对所有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如果大量人员集中在一起,信号就会出现混乱,极易出现漏检、误检问题;煤矿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庞杂,数量繁多,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会对射频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定位的精准性;系统信号只能由井下传递给地面中心站,却无法实施反向信号传输,在发生事故时主站不能迅速的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和疏散;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能用于对作业人员的管理,煤矿开采、地质勘测、生产监控等工作需要应用其他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往往都储存在独立的数据库中,彼此之间不能共享,系统的重复建设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煤矿安全管理决策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2新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构建 2.1系统组成及构架 该系统由井上和井下两部分组成,井上部分包括USP电源、存储设备、管理服务器、网络设备、检测器、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矿用本安型电源;井下部分主要包括矿用本安型电源、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以太环网、手持式读卡器、人员识别卡。其中,矿用本安型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读卡分站要与以太环网交换机和管理服务器相连接,这样信号就能够覆盖整个煤矿生产作业区域,同时读卡分站还能与识别卡和读卡器进行双向通讯,从而实现对煤矿生产区域内全体设备和人员的实时、动态监控。 2.2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井下距各个分叉口一定距离处的每个岔道上、各个工作面入口处、主要巷道内,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无线数据监测站,通过网线或光线对各个分站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在每个作业人员身上携带具有唯一标识的无线识别卡,当人员通过读卡分站时,其所携带的标识卡会被读卡基站激活,读卡分站就会读取到该人员的标识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地面中心站主机。该数据经后台处理后,通过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将该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显示在软件的地图显示界面上,便于地面调度室对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的掌握。 2.3主要功能 (1)监测功能:对携卡人员的入井和出井时间、工作范围进行监测,即使携卡人员与机械设备的距离过近,传输信号也不会受到干扰;系统还能同时识别监测范围内的多个识别卡,对每个识别卡都能持续进行监测。(2)管理功能:管理功能包括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系统能够对携卡人员的总数以及每个携卡人员的井下作业时间、工作范围进行记录,通过与各班组的工作计划相对照,统计出迟到、早退、矿工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则是指系统会在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发出预警信号,在监控屏幕上显示异常人数和滞留时间,将携卡人员的信息汇总和打印出来。(3)存储和查询功能:系统具有自动存储和备份功能,所有携卡人员的信息都会存储在地面中心站的主机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因故障中断数据库中的信息也不会遗失,随着系统的运行数据库中的信息会实时更新和备份。 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基站井下故障检修技术 3.1人员定位分站通信常见故障分析 (1)识别卡不发送信号:检查识别卡的外观、电池和簧片,识别卡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容易损坏,当电量不足或簧片接触不良时识别卡也不能成功发送信号。(2)分站电源箱没有显示人员信息:检查主板与无线收发板通信、电源是否正常,检查芯片是否接触良好。(3)分站与地面监控主机不能正确通讯:检查分站与交换机之间通讯是否正常,电源是否正常,如没有异常,则考虑分站通讯板是否损坏。(4)直流电源输出偏低:检查对应不同电源等级的变压器抽头是否正确。 (5)备用电源不能正常投入:考虑电池是否失效,可能是电源充电板故障。(6)出现通讯中断:通讯接口或线路接触不良。 3.2防范措施 (1)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各种接线是否准确,插头是否松动,特别是交流引入线,引入电压等级与接线端子电压等级是否相同,否则将把变压器烧毁。(2)按要求连接电路和配接设备,分站各种未用的接口和插口不得随意占用。 (3)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分站,板上所有IC芯片和继电器的安装方向要正确,接线插头无误。(4)检查分站连接插头座连接电缆是否正确及检查分站站号是否正确。对主板上的各个电位器不得随意拧动。(5)人员携带卡在不使用时必须远离具有磁场的环境。(6)分站、无线收发器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分站应实行上架和牌版管理。分站应定期对其控制输出进行检查,使其控制功能始终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定期更换新电池组。(8)电源箱使用环境条件恶劣,空气湿度大,应对其防爆面经常维护,以免生锈降低防爆性能。 4结语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维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现有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缺陷和不足,煤矿企业必须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新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加强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之能够更好的为煤矿生产提供服务,以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金路 单位: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何不能取代高中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不能取代高中德育是因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二者相互融合时德育的实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差别,它们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德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而心理教育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德育是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也可以说心理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及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它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只能相互融合,促进彼此发展,而不能相互替代。虽然说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区别,但是二者还是有共同点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如此,二者的教育主体都是学生,都是为了将新一代培育成优秀合格的未来接班人。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体现 传统的高中德育只是按照当时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在受到当时政治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培养出的只是符合当时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接班人。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中,未来接班人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经渗透到高中教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历史和政治学科尤为明显。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中,第一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提到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并着重讲述了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现如今中学生中攀比现象极其严重,不少学生为了一些奢侈品和所谓的面子,容易做出一些伤害自身和家人的行为。这节课告诉学生: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不是现在自怨自艾。本课从消费心理着手,分析消费者消费时的复杂性,学生的消费心理当然也包括在内,从而帮助学生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这节课中既提倡勤俭节约精神,又告诫学生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是传统德育中的内容,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是从消费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的,因此,此处绝妙地体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高中生的德育中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这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 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确实对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了学生的文化课把体育之类的课都停掉了,重视智力发展、轻视德育的现象很严重。不仅如此,大多数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而且学校的德育活动匮乏,课时也少得可怜。要想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提高教师的素质,利用教师的为人师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家庭与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二者的融合三方面展开分析,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曹家瑚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我国职业高中德育论文 一、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育教学统一原则 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备中初级水平的生产者和管理者,,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这些都要依靠教学和教育的统一,现代的教书育人,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固然以知识传授为主,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淡化甚至放弃学生的德育,单纯的知识教学和单纯的政治教学都是不可取的,无论从对职业高中学科体系的分析,还是对职业高中教学实践的研究,都可以看出教育与教学时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教育渗透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职业高中的生源素质相对较低,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不高。因此,职业高中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贯彻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另一方面,学科课堂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是在教学内容基础上的教育。知识传授式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围绕它来展开,因此,课堂是不可能有单独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堂德育必须要贯彻渗透性原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把握时机实施教育。德育能容可以安排在文化课教学中,也可以穿插在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教学中。 (三)贯穿始终的原则 德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贯穿于教学、实习、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也不只是政教、团委等专门机构的任务,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对学生的德育任务。他们可以从多角度、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科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教育思想贯彻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也要备教育内容;上课时,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也要重视思想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要教会他们培养品德修养的方法。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时,也要可和教师的教育质量。 二、职业高中全方位德育模式建立方法 (一)建立德育领导组织系统 要想建立职业高中全方位德育模式,首先要建立以校长为核心建立党政最高德育领导组织,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下设德育小组、教导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工会,通过这些组织,切实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之目的。 (二)做好德育的保证工作 1、学校要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建立一系列德育基地,如:德育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等;建立校广播站及阅报栏、板报等。学校还应该拨出必要的资金作为的预案活动金飞,大力支持德育建设。 2、将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使他们的工作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和教师队伍。 (三)充分发挥课堂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政治课改革,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德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精心安排,注重实效。 通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教育。因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全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论不能进入课堂,不能进入新一代青年学生的头脑,我们的民族精神将不能一代代传承此案去,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直接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通过对课堂思想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以科学理论为武器,提高识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他们呢在思想观念、能力、品德、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逐步适应国家和世界最新的经济形势。 通过《职业道德》的教学,把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和做人规范渗透打破各个学科,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去,是学生懂得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道德和做人规范,帮助他们逐步实例职业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做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劳动者。此外,学校还应该要求德育老师与各科老师密切配合,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德育老师,把德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让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德育应该深入到校园的各项文化建设中去,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贯穿带过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班的热情,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各种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内容健康的、格调高雅的、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园地。 (五)加强礼仪训练 学校的德育要从细节做起,礼仪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学校通过加强礼仪训练,增强学生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崇敬之情,把升国旗、唱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贯彻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调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假设良好的校风校纪。 (六)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格局 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一方面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争取家长参与对子女的德育过程,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对德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帮助他们采取适当的方法配合学校对其子女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另一方面,一社会教育为一头。学校组织学生阅读思想内容健康的好书,唱陶冶情操的好歌,观赏激励斗志的优秀影视节目;邀请英雄模范、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到校作报告;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场馆、景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广阔的社火生活变成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大课堂。 三、结语 总之,德育是事关我国青年一代世界竞争力的大事,健全的德育工作模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80后、90后新青年的风采,曾今被称作失败的一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可以担起建设祖国的重担,这些都是和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分不开的,可见,我们的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我们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强,好的传统我们要继续发扬,不够的地方我们要努力弥补,确保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模式。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教学论文 对于在校的高中生来说,首先要先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荣誉的能力和意识入手,使二者相得益彰。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潜移默化的途径,使学生们树立良好的观念,积累理论知识。校园内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理论学习和校园生活,拉近了抽象理论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运用,促使学生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有针对性的区别设计班会是提高主题班会德育有效性的关键。主题班会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班会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动动力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比如素质高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设计、以及运行的整个过程包括背景媒体的制作,可以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得到培养。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主题班会节目排练的过程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主题班会能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学生在创新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上的后进生,由于其他能力突出,可以在班会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班主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在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培养新一代朝气蓬勃,能经受风雨、遇到困难用于进取,面对挫折有信心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首先主题班会题目的设计针对性要强,题目不宜过大,比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这样的题目过大,《弘扬五四精神,刻苦学习》,这样的题目就较小,更有针对性,是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点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组成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要清晰:导入、展开、拓展、小结,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最后应通过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要少些说教,尽量通过在班会课中的情景设计,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感悟,自己在情境中反思,自己在情境中受益。 总之,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需要重视起来的工作。学校也要特别关注下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怀,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相互了解,引导家长提高对子女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重视,加强双方对学生的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高中学校与学生家庭、个人的联系,加强三方的协调配合,把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有加强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大力推进高中学生德育教育途径的革新,才能逐步改善高中德育教学现状。要想高中德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重在实践、重在知行合一,从生活细节开始,注重行为的示范效果。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于波 单位:山东省莘县职业中专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增强高中教师教学的德育责任 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不应该是单独行动的,而是需要班主任的积极组织协调以及各科教师的全力配合。一方面,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的总体管理者和负责人,是进行德育的首要人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悲的是,几千年应试教育的传统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许多高中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奖金,死死盯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放,片面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品德就好,学习差的学生品德就差,因而对学生的德育完全按照学习成绩划分,使高中阶段的德育完全附属于智力教育,根本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此,班主任必须改正观念,端正态度,对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做好科目教师执教的沟通工作,积极协调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获得所有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全面开展德育。 二、提高校园管理者的德育水平 1.规范校风校纪,奖惩并举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心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校园管理者,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其最主要的工作。规范校风校纪是净化学习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手段。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讨厌自己的思想被别人左右,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极其单纯和幼稚,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和强大的挖掘潜力,因此,学校要通过对校风校纪的严格规范来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遵守校风校纪、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严重违规违纪的同学加以适当的惩罚(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更加有助于学生德育的实施,提高德育的效果。 2.开展德育活动,加强德育实效 校园管理者不能仅仅把教学目标盯在升学率一个层面,而应该明白,德育是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一个合格的校园走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丰富的知识,更加需要高超的道德修养。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应当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如聘请道德模范到学校进行讲演,带领同学们到敬老院帮忙,在校内定期举行“三好标兵”评选等。这样摆脱了那些干巴巴的空口白话,在繁重的功课之余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良好的道德修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自觉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三、总结 高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做好高中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教师和校园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作为校园管理者,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相应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学生使其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进行德育工作。在学生的高中学习期间,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高中语文学科的课程。在进行对高中学生的德育时,将其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对高中生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前言: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德育工作也逐渐在学校教育中显现其重要作用,成为高中生素质教育工作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加强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足以证明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德育工作,承担重要责任。因此,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落实德育工作: 高中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工具就是语文学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最关键的步骤。在高校语文课程设置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开展的,将德育工作地位提升到与知识能力培养同等地位,突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另外语文课程新标准还提出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不能把它当作是附加任务,要潜移默化的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间接的说明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也应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共同发展[1]。 1.2是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足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要将知识文化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扬,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和教学的有机结合。 1.3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 现代的语文教科书中,有着文质兼美的特点,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其中有对信念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手足之谊和赤子之心;有会心的喜悦和开怀的笑等等,这些优秀内容为教师的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欣赏课文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们陶冶情操,也促进了语文学科发挥自身的文化魅力[2]。 2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2.1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找出教材中德育素材,设计德育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渗透方式,发挥这些素材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其感悟和认知。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对学生直接进行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德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3]。 2.2通过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单靠课文内容的渗透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作文教学,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育学生从生活之中的小事做起,透过那些小事看到其本质意义,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悟,从思想层面进行升华。 2.3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场所就是课堂教学,也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认清两者关系,不能混淆两者教育地位。在语文课文讲解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重要性,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文化熏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4]。 2.4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的限制,紧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德育的最佳效果的,因此我们对课堂以外的活动加以充分利用,配合德育教学的开展,例如举办作文和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课程设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实现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此外教师要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选用最加渗透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作者:廖城市 单位:贵港市高级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谈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如何,关键就要看青少年的整体思想道德状况如何。而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完成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基础学科,在使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吸收文化涵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适当进行德育渗透,方能达到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语文教学体会,谈淡自己的几点做法,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利用课本中的故事启迪学生,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我们可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些故事的积极意义启发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可通过赏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答应郑伯出使秦国”的故事,培养学生在国难当头之时,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可利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荆请罪”这一小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利用《陈情表》中李密为尽孝道,辞不赴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父母;利用《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生活艰难却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想到母校前途便黯然落泪以及在反动派的枪林弹雨中与同学互相救助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追求真理、不畏权势、有远见、有责任心、团结友爱的新青年。 二、利用那些人情味十足、反映人情冷暖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通过必修二师陀的《说书人》和必修三杨绛的《老王》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生命无贵贱,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最平凡普通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也闪现着勤劳、正直、与人为善的人性的光芒,教育学生要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懂得敬畏生命、善待他人;通过必修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必修五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选自《楚辞》的《渔父》这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是幸运还是厄运,都要认真对待。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直面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这样,生活才更加精彩,人生才更有价值,尤其是身处逆境、遭遇厄运的时候,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出命运的交响曲。 三、充分发掘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讲授必修一的《劝学》(节选)时,利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观点,对高一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积累,要从每个知识点的点点滴滴抓起,切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在讲授必修二的《落日》时,利用课文中的“我们最后的胜利是以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又如在讲授必修四的《季氏将伐颛臾》这一课时,利用孔子批评冉有、季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一观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学生要“在其位,谋其政”,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四、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翻阅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其中,不乏言简意赅、思想丰富、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德育渗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名言警句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些历史故事,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那句体现蔺相如“在国家危难面前,不计个人恩怨”宽广胸怀的名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讲解《离骚》(节选)时,不仅要让学生把握楚辞体的文体特点,领略作者的政治抱负,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体现屈原“用尽一生为天下苍生而不断奔走呼告”精神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解《报任安书》(节选)时,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史记》在我国史学界和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和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更要让学生深刻领悟表现司马迁崇高人生观和生死观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内涵。 五、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并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赵冬坤 单位:江苏丰县民族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 摘要 现代教育提出高中英语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学习信念。通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本文从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材、优化英语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自我修养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教师要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而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当成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训练英语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英语教材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和改版,新教材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因此,教师也要相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在向学生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新教材的编排更贴近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代性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化、情感、态度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如何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一)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只是围绕着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要按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即可。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眼光要更长远,不能只重视眼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把讲授基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这样的教学思想极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在进行“双基”训练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此,教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契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多元化发展,不求达成观点的统一。特别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日益成熟,每个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教师不要急于干预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是要耐下心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正确看待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 二、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和应用语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应用英语的过程中会反映出一定的道德修养和情感认识。新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选取的大部分都是时代性很强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英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有关品德教育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比如在讲到有关体育的话题时,教师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盛况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遵守社会规范、做好东道主等活动,进一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三、优化英语教学方式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与学生一样,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性教学,树立和学生的平等意识,拉近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特长在英语教学的平台上得以充分的发挥,肯定学生的不同观点,对于一些标新立异的观念和行为施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共同进步。 (二)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英语学科是一个跨文化的学科,学生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和自己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习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理性地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的文化差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解文化的多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教师首先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 总之,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就要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起好示范作用,并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实践,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杜日升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矿区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教学管理策略 一、当前高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一)理论上空谈,操作上注重灌输知识与机械练习 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现象似乎是德育教学的通病,从当前的高中德育教学中可以看出:高中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多不胜数,关于德育的书籍也很多,但是很多老师都只是用这些去灌输和教育学生,规定学生要怎样做,而实际上学生却做得很少,导致德育成了空谈。即使有的学生真的去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也只是形式化、机械化,德育教学的作用无从体现。 (二)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导致德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的教师过多地注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了解,这样的教育的成效是不大的。对教育对象没有足够的了解,教育效果和质量怎么可能达到高效呢?教育是活的,不能太过死板,教育对象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什么比较感兴趣都是教育者应该掌握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那么教育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 (三)德育教学过于成人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多地用成人的观念与成人的标准来要求高中生,导致德育教学不切合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在被动的地位,不知道学什么和怎样学。新课改一再强调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人都只是在智育方面有所体现,而在德育这块,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明显了,教师依然制定出“好学生”的“标准”,用这些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发展。 (四)只注重德育教学,并且教学方法单一 学校教育是实现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从家庭、社会以及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但是实际的做法是:过于注重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环节,而轻视了别的教育方法,这就说明了我们高中德育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并且难以取得实效。此外,具体的德育教学方法要么局限于一些具体行为规范的遵守,要么就是把学生集中在课堂上来学习道德规范,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并且排斥德育教学。 二、德育教学的管理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做法,如: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和思想道德有关的知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形式过于刻板;德育教学过于成人化和教条化,政治理论比较严重;只是单方面地进行教育,并没有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反馈……这些错误的做法都比较传统,而且也对德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都说思想观念可以决定着人们的行动,一旦德育教学的观念落伍了,就会导致我们的德育工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德育教学就会失去功效。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过时落伍的德育教学观念通通抛弃掉,与时俱进,改变思想观念,从而使德育教学焕发出特有的魅力。 (二)充分认识并且了解学生的现状 德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要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现状,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使德育教学陷入死胡同。学生的现状特点是什么?他们对什么比较感兴趣?他们喜欢哪种教学方式……这些德育教师需要了解的信息,一旦教师充分地了解了学生,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活动,达到教学的实效。 (三)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德育教学的主体。既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我们就不能硬性规定学生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能仅仅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德育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老师忽略了,就会对教学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德育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多一些尊重与理解。这样才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结语 德育教学系统主要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德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广泛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没有缝隙的立体教育,发挥出德育教学的效益。进而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是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为国家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能否做好德育工作,强化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认识到做好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有的德育工作者都应该行动起来,切实做好德育工作,从而强有力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陈卫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重点高中德育实效 现代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传统观念备受冲击,社会问题也因教育的导向而日趋复杂。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度把教育抬至巅A峰也引向绝路,拜金主义又使教育落到低谷,走进迷茫;青少年犯罪率的直线上升,引发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作为以升学预备教育的重点高中,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合格”,不仅仅是高考成绩的合格,同时必须兼备良好的品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应重视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研究和实践。 一、重点高中德育实效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1、德育实践力度不够。重点高中虽然对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上,尽管在制订学校计划时都强调德育,但为了升学率这一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尺度,学校又不得不使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德育内容空泛。有的重点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孤立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把德育归结为或等同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较少或者没有考虑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核是什么;只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很难从思想和行动上接受,有的即使暂时接受,也不能心服口服。此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重点高中只是应付课时,学生也心不在焉,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3、德育途径单一,方法死板。重点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总处于被动教育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迫于学校、教师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4、德育评价不规范,因人而异。有些重点高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最后闭卷考试为依据。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是优,那些升大学有把握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学校往往不能严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绩较好。而有些德育考试成绩不佳,而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由于没有被教师发现,所以德育成绩平平。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几个条条就行了,平时行为无所谓。导致有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 5、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班主任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教师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工作也很投入,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且受市场经济等一些利益观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严重影响了言传身教的教师形象,也影响所传授的德育的效果。 二、增强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树立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2、激活道德资源,塑造民族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 在迈向21世纪之时,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李岚清同志在一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质教育的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深深体会到,日本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韩国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新加坡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加坡人,但中国人就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机。“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是指看不出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气质。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现在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消亡了,同时,体现国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的教育都有它产生、成长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独特风格不仅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这一民族生存发展的必要依据,没有民族特色,也就没有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先辈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果。今天的教育,不能脱离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会降低德育的实效,从长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支柱,是十分危险的。 3、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这是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道德研究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此外,改变德育教育只是德育教师工作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教育者的全方位的观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注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它,才能形成道德意志和品质,最后才能转化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每个教师都按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去教育,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并自觉成为一名道德实践者。 4、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民主化、制度化 重点高中的学生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重点高中有义务向社会提供真实、客观的道德评价,为以后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德育评价与其他学科的评价是有区别的,不能只以闭卷考试来定论。德育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德育教学内容“知”的了解程序(可以用考试来表示);学生平时在学校里的行为考查;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学生在社会上的行为表现。其中以“知”的了解和在学校里的行为考查为重点。将这些内容固定下来制度化加以平均就给出该生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方法采用民主化的方法,改变以往教师一个人定成绩的做法。只有这样一个客观、真实的道德评价才能说服人,才能引导学生向道德的评价标准靠拢,才能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5、切实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德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要挑选有思想觉悟、有经验的教师组建政教处,作为专职德育教师。挑选品德较好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既能保证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又能体现德育工作者的光荣感,使德育教师队伍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要切实重视抓好德育队伍的培训。对于中老年班主任,重点是更新教育观念。高中生是最具叛逆精神的,学生不再迷信教师的权威,不再对教师言听计从,师生关系出现新情况,因此为师者应努力走进学生心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交往与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对青年班主任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等方面的再教育。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摘要:指出:“德育对学生成长阶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个人,也是对社会,是指导性的基础,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建立崇德修身的理念”。高中生的心理正趋于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于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加强高中生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祖国的未来寄予青少年,民族的希望寄予青少年,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增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高中生正处于日趋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思想较为单纯,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与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对新鲜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必须把高中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二、目前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对德育教育的缺乏 一方面,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现阶段的大多数高中生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亲人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集父母、长辈宠爱于一身,因此,家庭缺少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从而导致现在部分高中生养成了没有礼貌、自私自利、目中无人、不尊老爱幼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家里只管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现在进行的应试教育,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缺乏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现阶段高中生道德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高中生作为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处于人生最为关键的时期,对新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而当今社会充斥着大量的不良文化,对于财色、权利、物质享受的追求日益盛行,一些娱乐节目、影视作品也在宣扬这样的观念,这就使得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因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视。 3.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的教育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落后的省市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育的结果是很多学生没有道德修养,变得高分低能,只会学习。另外,很多学校没有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德育教育只是一个形式,德育内容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1.提高高中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这个角色对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特别重要,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教师的日常行为,小小的心灵会对教师产生崇拜和尊敬,对老师言听计从,所以,遇到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才会给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然而教师的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实践。 2.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联合 现在很多家庭缺乏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或者说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不够,而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这就要求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应以父母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提升,当今社会为背景。 3.加强对高中生思想理论基本知识的普及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国内外见闻增多,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发生的事件作对比思考,产生自己的结论。德育教育要引导他们对历史、现实以及事物本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高中生要关心国内外大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要知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力保证。 4.加强心理咨询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如今,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学生缺少释放压力的方法,在面对困难时意志力不足,不能及时释放压力,解决困难,随着压力的积攒,如果不能找到正确释放的方法,容易导致心理崩溃。因此,加强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特别重要。这里所说的心理教育指的是针对个人的心理教育,是指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每一个人进行意志与品质的心理咨询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顽强的意志,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 5.加强社会实践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学校应提高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日常教育相融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影响,正面引导高中生 当今世界,新媒体正在迅速发展,由于新媒体具有原创性、多样性、及时性、虚拟性、平等交互性等特点,深受高中生的喜爱,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其积极影响,正面引导高中生。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比如就某一件事情展开讨论,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讨论中寻求共同点。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可以在讨论时隐藏身份,脱离世俗的眼光,让一些内向的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家长以及最亲密的朋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纠正其错误的观点。 四、结语 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民族,不可能有一个繁荣、强大、美好的前程,同样一个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的个体,也不可能拥有辉煌的人生,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转折时期,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必然的要求。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高中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作者:欧丽娜 单位: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高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高中教师的表率作用,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要利用校园优美的环境,以校园美景育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高中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自身素质;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德育渗透;学科优势;美景育人 第一,高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高中教师的表率作用。 高中教师是学生的第一引导者,只有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除了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精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应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经常性地进行政治学习并进行检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通过严格自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拓宽知识面,不断锤炼教学技艺,努力成为教学行家里手,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牢固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立足岗位、忠于职守。高中教师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德育的主体。高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既是高中教师教学的专家,也应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善于把高中教师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地从小事做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平时要克制不良爱好,用自己对学校高中教师教学执着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教育学生。另外,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对高中教师的兴趣,为渗透德育因素务实基础。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如果高中教师把学生看作一种纯粹的客体,采用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那么他的管理将过于严格而且常常不合情理;如果高中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既看作是学生的需要,又看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那么,他和学生都是幸福的。 第二,高中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求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例如,针对那些没有集体主义思想的学生,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在《斑羚飞渡》一文,当说到一群斑羚面对后有猎人的追赶,当有挡住去路的山涧,它们自然地分成两部分,年纪大的斑羚为了年轻一代甘愿牺牲自己时,我放低了声调,语重心长地说:“老年斑羚为保护下一代不惜粉身碎骨,它们的整体精神,群体意识,是多么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啊!”学生们听完后,都若有所思,那些平日里不屑,或不愿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更是感到惭愧不已。再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去刻苦钻研,总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资质低,生性愚笨,不是读书的料。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为学》一文时,我就特别指出,人的天资等各方面条件有好有差,学问也有深有浅,但是只要“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肯学不肯学,主观努力不同,难易可以互相转化,只要刻苦学习,困难就可以克服,远大的目标终究可以达到。通过这番话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从而痛下决心,不再自暴自弃,努力去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第三,以高中教师课堂为根基,使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的同时,获得思想教育。 第三,高中教师要利用校园优美的环境,以校园美景育人。漫步校园,红砖壁瓦、绿草茵茵、杨柳依依。每逢春末夏初之际,月季、刺梅争奇斗艳。秋天到了,万寿菊、夜来香暗香怡人。校园内百余株参天白杨陪伴一批批学子走过了每一天,每一年,到底送走迎来了多少孩子,他们也说不清了。爽朗的笑声是他对孩子们殷切的希望,良好的祝福。微风吹过,一片片废纸,在校园内翩翩起舞,此时映入你眼帘的肯定是孩子们嬉戏追逐着,拾捡校园内的垃圾,然后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里,满意地走了。上课铃响了,听着自来水哗哗的声响,总会有师生返回身来,轻轻的把它拧紧。物人合一,人物和谐在我们的校园无时无处不在。教室内高悬的国旗,张贴端正的名人画像,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守则》也好,《规范》也罢,不只在于威慑约束,而在于自觉遵守。室内外的园地,橱窗,板报不只为传经送宝,而在于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的人生舞台。 作者:杨黎鸣 李晓光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德育缺失的现象,对其原因作出了一定的分析阐述,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从而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德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德育;高中政治;教学;渗透 引言 当下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由于家长的溺爱,加之本身的不羁个性,教育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常表现为任性,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沉迷网吧虚拟世界,游戏人生;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等。这些现象,也折射出当前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已非常迫切。在中学这个时期,学校及教师如果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人生的航船就会迷失方向。由于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高中政治课在学校德育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政治教师理应首当其冲在教学中致力于德育渗透。 一、思考原因,重拾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话题仍不过时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轨以及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促使其产生各种反应和变化,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有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塑造德育教育的良好环境。但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西方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随的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也给我国的思想领域带来冲击。受这种大环境影响,当前很多学校和父母产生“重成绩”“轻德育”的思想,也使得孩子陷入道德教育误区。这些良莠不齐的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并不协调,它们侵蚀着中学生的思想,给他们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在这种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2.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凸显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高中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政治课系统接受德育教育。作为教会人们理性思考社会、人生、评判价值,弘扬正气、传承文明的政治学科,在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它的德育功能,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也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必须发挥其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每一个个体成长到有能力影响社会之前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各项德育活动,或多或少潜移默化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思想道德熏陶。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现实的残酷与理想的迷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需要我们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结合自我教育,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在最直接的体验和矛盾斗争中学会选择和甄别,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最终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鉴于此,政治教师应该重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把德育落到实处,应紧扣教材中的理论要点,找准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理论用于实践,把认识变为行动,从而提高政治觉悟。 二、面临现状,探寻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势在必行 1.逐步健全教育制度,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目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却余音未绝。当前的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看升学率。学校只能一方面口头上讲德育,另一方面面对升学的现实,德育形式和内容两张皮,造成十分普遍的重智轻德现象,特别是按照新高考方案的要求,政治科目作为第二选修以等级的形式来呈现成绩,由原来的和语数外“平起平坐”的地位到如今被“弱化”和“边缘化”;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却忽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导向。因此,务必从根本上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当前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尊重德育教育的规律,加快德育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德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并深入实际指导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如果教育内容缺乏具体化、灵活性的实例,呈现相对滞后性,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又怎么能指望还懵懂无知的高中生们去理解?更甭谈这些知识能内化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第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加强师德教育,组织培训、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及科研水平;要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真正认识到德育考核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政治课考试尝试实行书面知识考试、能力考查(通过辩论、演讲、情景测试等形式进行)、品德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避免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只注重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考评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进步过程。 2.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融德育教育于课外活动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责无旁贷,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礼义廉耻、智信仁勇等传统美德单靠几本政治教材为载体是远远不够的。德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它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并体现在生活中,生活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进行德育学习并得到提高。德育目标与内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总是随时代、社会、国家发展需要而变化,政治课教学也要摆脱从概念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会使德育教育缺乏战斗力与说服力,收不到预期效果。 结语 学生品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相应的道德知识,但是在实践中可能没有贯彻执行;有的可能在教师讲完之后执行了一段时间,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又忘记了;还有的可能受到社会上其他的价值取向的影响,道德标准又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围绕学科知识的主线,将德育教育的塑造贯穿高中生成长的全过程,把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相结合。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关注指出学生课后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习惯,并敦促其加以纠正,长此以往,我们课堂教学理论教育的信度和效度就会大打折扣。当然,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同时布置研究型的作业,有效地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作者:周冰涛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就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某一目标的引领下帮助学生塑造优良品德的一项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所能用到的理论有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教育者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辅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解决自身心理矛盾,缓解各方面压力,让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对融合的途径进行介绍。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德育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两者在运行的机制和实施具体的任务方面却有所不同,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是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基础上所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德育教育却是教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心理健康教育被包括在德育教育中,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被视为德育教育的延伸教育。两者的主要目标都是促进人的发展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所以,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合起来对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一)两者融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如今,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开始重视“能人”“好人”。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不断加大,人们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过硬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激烈的竞争中,顽强的对抗挫折能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团结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只有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将两者相互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两者的融合符合德育教育的现状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显著。此外,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思维能力会增强,情感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将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一定要在德育教育中采用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填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育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因此,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成功。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其言谈举止还是道德品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要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扮演好其角色,才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既要负责学生的学科教育,又要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班主任又是学生最经常接触到的教师,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科教师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育是其主要形式,因此学科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科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学科教师要将单纯的学科教学工作转变为知识教学、德育教育及心理教育融合性的工作。学科教师要做学生思想品德的楷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的文化精神、教育氛围等都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上。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黑板报、讲座、广播、建雕塑、图书馆等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建立心理咨询室 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个性,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处于青春后期且在高考阶段的高中生来说,高考的压力、未来的职业规划等问题必定困扰着他们,需要心理学教师发挥“知心人”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心理学教师及班主任可以采用咨询、谈心、热线电话、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及德育教育,从而解决他们的困扰,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完善学生会、团委工作 学生会与团委是高中学生展现自身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成人礼等形式,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学生习惯及个性养成的场所。家长的言传身教,成员间的亲情感化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问、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表现,将其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六)集聚社会教育力量 社会是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有责任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高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理所当然要得到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因此,教育部门需要社会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工作,充分打击社会上侵害高中学生的行为,如一些娱乐场所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积极组织高中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从而达到使高中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完美人格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的成才,社会生存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育人目标的完成。因此,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作者:宋欢 单位: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数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 一、在学习指导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我们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德育教育,将两者融会贯通。数学中有许多数学定理和规律是很难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口述教育,恐怕很难理解,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们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在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取得成绩。让他们明白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成长。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函数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比较难懂,有的函数定义可能比较抽象,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也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自由合作,然后小组之中再自由安排,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规则,通过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个体,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进步和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人品个性等方面的变化涉及很少,而且评价方式和内容都显得比较单调,不利于开展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如果出现比较消极的评价,学生的情绪也会变得很消极,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心理受到伤害,影响学生以后的发挥。因此,老师要注意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改善教学评价方式,扩大评价范围,除了对成绩作出评价,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人才。比如说让学生多多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能大胆回答,有的学生不愿意站起来,老师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老师要以身作则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以身作则的意识。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模范。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端正自己的品质和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来教育学生。老师如果为人正直、品质优秀,长期下去也会慢慢地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真心对待学生,真正关心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对知识技术上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思想品德上的要求,因此,利用数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 作者:杨慧君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与措施探究 网络中充斥着的暴力、凶杀、色情游戏在腐蚀青少年的心灵,这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它会阻碍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它的诱惑下,部分高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最终会导致行为偏差。 据湖北台报道,年仅15岁的小军因杀人而判十年并送往少年管教所。在杀人后他坦白说,由于沉迷于网络中的杀人游戏,而和另一名少年小陈相约在现实中玩杀人看看谁较狠。赴约时他满脑子是怪兽的影子,见到小陈后二话不说就拿刀捅向他,结果因杀人而获刑。可见,网络中的不良因素与德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学生网恋已不是新鲜话题,学生网恋事件在各类媒体中时有报道。央视国际网的记者报道“:高中生小翔(化名)刚满18岁,可是网上婚龄已有两年,两年前他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15岁的小兰。通过聊天两人相互产生好感,于是他俩在网络婚姻社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网婚时的主持人、嘉宾都是他请网友担当的。他们甚至一起在网上购买衣服、沙发等虚拟商品来布置洞房。游戏还设定两人同时在线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还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为了多些时间和小兰聊天,小翔多次逃课,本应参加高考的他只能留级继续读高二。” 可见,网络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出了一道难题,有时甚至会使我们的努力功亏一篑。解决网络给我们带来难题的途径有许多,我们可以采取“以彼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利用网络的优势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净化网络环境,提倡上健康文明网站,玩积极向上游戏;这样既可舒缓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又可让学生得到教育。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生交朋友,解答学生的心理疑惑。 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使我们受益无穷,而使用不当会给我们带来祸害。 通讯工具给德育工作的难题及解决途径 移动电话在给我们德育工作提供便利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为使学生专心学习,许多学校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可是,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进校却屡禁不止。有些学生甚至在上课时也按捺不住,用手机与朋友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不利因素在移动电话也能体现。 我们应加强学生自辨能力的培养以消除通讯工具给我们的不利影响。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力,引导学生把移动工具作为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只是猎奇;我们可以利用班会向学生宣传限制使用手机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那么,接受学校的要求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通讯工具带给我们的困难。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提高会给德育工作带来难题,但也会给我们带来便利,运用得当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作者:张祥康单位:广东省韶关始兴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普通高中德育近况解析与思考 1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简单陈旧 随着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异彩纷呈,但德育方法似乎改变不大。基本上还是属于说教式、填鸭式。在学生对学校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1.5%的学生表示易接受;30.3%的学生表示一般;有58.2%的学生认为德育是落后的、枯燥的、令人反感的。这种德育方法根本无法育好德,因此学生被网吧抢夺也是意料中的事。 1.1违禁上网较为普遍 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有98.6%的同学经常上网,他们中仅有8%是为了学习,上网者中有90.6%是为了交朋友聊天、打游戏,甚至看不健康内容。他们中不少同学流连于虚拟世界、沉迷网恋而不能自拔。 1.2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12.9%承认在一切非常重要的考试前会表现长期焦虑不安。当受到委屈时,23.3%不善于与伙伴沟通,选择独自生闷气,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他们难以得到真正的友谊。 2破解普高德育困境的对策分析 2.1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人们喜欢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知识更新速度,但德育目标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德育模式老化,德育阶段性不明。一些地方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德育处(政教处)上纪80年代的工作重点是检查学生的衣着、言行,处理违纪学生,3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这样,学生在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中接受的是同一模式的“德育检查”,这些检查式德育被误认为就是学校道德的全部,并且一成不变地被用了数十年。 许多学校动辄搬出共产主义理想和远大人生目标,使得德育不切实际,显得“远”“大”“空”。德育和学科教学一样也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必须有和年龄相适应的内容,各学校据此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工作。 2.2调整德育机构设置 造成学校不能全员抓德育的原因是机构设置不当,原本为了强调德育而另设专司德育职责的政教处,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德育工作者,下设班主任,专门负责班德育工作和每周进行1-2次班团活动。这种分工制度本意是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实际上却暗示了德育和教学活动的对立,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时间性,似乎每周进行了1-2次班团活动后其他时间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德育”了。许多教师甚至认为一抓德育似乎教学是中心环节就不对了,一抓教学就是把德育丢在一边了,这实际上否认了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影响了全员参与德育。建议学校在机构设置上取消原有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校长室下辖心理健康部、理论部和技术部,各部只能是指导老师开展工作而非专职工作机构,这种机构设置淡化了专司政治思想教育的政教处,有利于更好地全员抓德育。 2.3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许多学校对教学研讨是重视的,与之相比,德育科研投入就显得严重不足,教研活动中很少有德育的影子,德育传帮带活动没有开展,德育课题申报寥寥无几。德育科研缺乏,其直接后果是德育语言生硬,德育措施缺乏、德育方法陈旧、德育路子狭窄。许多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科学的德育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思想工作能力,对于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各校应尽快完善德育研讨制度,成立德育课题组,以加大德育实践和理论水平。 2.4建立德育评估机制 要使教师全员参与德育活动,自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德育有无一个样,德育多少一个样的局面。学校要完善德育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完善学生行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学生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用制度来抓落实、抓检查、抓评比。二是完善德育的量化评价制度,使其发挥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教师师德表现和德育教育能力考核制度,在评先、评优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中,既要重视教学能力的测评,更要注重师德和德育教育能力的考核,使德育也有和智育一样的评估措施,也有像智育一样的奖励、鞭策措施,使德育和荣誉有机结合,最终使德育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提高教师德育的积极性,自觉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 2.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比例增加,年龄趋小。如果将长时间焦虑不安与独自生闷气看成心理亚健康的话,那么当前青少年心理疾病可能接近30%,应该看到对于生机勃勃、体质强健的青少年来说,心理异常比躯体生理异常更可怕,虽然当前学校都配有心理教师,但受专业、经验等因素限制,其作用有限,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并改进心理健康研究和咨询活动。 普高学生从学业上看,是介于重点高中和职业中学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忽视,如何有的放矢地做好普高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们全员参与,因材施教。 作者:罗景燕单位: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中德育论文:职业高中德育研讨 回眸自己十多年的职高班主任工作,总结为三句话:信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原则,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方法,看到的却是“清者自清,浊者还浊”之结果。概言之,就是“死板的制度加空洞的说教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这,我想不会是我的专利,而是具有普遍性。不可讳言,现实中,作为老师,我们常常感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感叹,如今的学生太难管了;作为职高班的班主任,我们时时牢骚满腹,痛苦迷茫而不知何去何从……为什么?作为老师,我们会更多地归责于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归罪于其家庭教育和独生子女的种种性格缺陷上。社会,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唯能改变的是自己,是自己的教育管理方法与模式。 一、同“简单的说教”告别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的不是道理的说教,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也不是听到的道理。从小到大,从家里到学校,从家长到老师,都在给我们的孩子讲道理,但我们的孩子似乎越来越不懂道理了。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在问这样的问题。《论语》中记录了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一则教育案例: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要重用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孔子的四个学生逐一描绘了自己的理想蓝图,孔子和颜悦色,认真倾听,或微微一笑,或微微点头。我也曾设想过,如果我或者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会怎么做呢?“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学习,不要整天想入非非,怨天尤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等等,一通大道理了事。孔子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借事喻理,理有所托,理有载体。 二、向“死板的制度”说不 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些“规矩”就如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守的为人底线,它不应该成为我们育人的标准。如果一个班主任总是拿“制度规矩”说事,用它来管理经营一个班级;如果一个国家,总是靠“法律法规”来维系,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我们的民众,就永远是游离于“为人底线”的投机者。我国古有“仁政治国”,今有“以德治国”,所以,对一个职高班级的经营,我们也要“以人为本”,切莫以“完善细化的校纪班规”作为管理育人的法宝。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的学生总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事不犯,小事不断;今天保证,明天涛声依旧。究其原因,无非是“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而已。“死板的制度”只能是班级管理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三、跟“现代教育资源”拥抱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学生还是学生,人还是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进步,人的品质追求不会改变,育人的本质不能改变。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苦耐劳、乐于助人、乐善好施……这些做人的品质,永远是我们教育者要追寻的育人内容和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我们班级管理、管理育人缺少“活水”的原因,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在于形式的落伍,在于缺少“装老酒的新瓶子”,在于缺乏承载这些内容的有效地载体。高科技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走进“现代”,与“现代教育资源”相拥。四、改革德育模式德育模式,是一个非常富有收缩性和弹性的概念。广而言之,是一种育人体系,包罗万象;狭而言之,是一种授予与接收的方式和方法,小到如何让授予者的一种想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接受者的内心深处,进而生根开花结果。所以,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听说观演都是德育。高考及学生素质的原因,相对普高而言,职高更有时间与必要做好管理育人的工作,职高老师需要更多样的管理能力与方法,职高班主任更需要在管理上做好做足文章。现代教育技术下,我校良好的硬件设施,尤其是多媒体,为班级管理模式转变和构建全新的德育模式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1.网罗天下。闲暇之余,点点鼠标,我们的德育素材就会扑面而来,我们只需做个有心人:下载,保存,归类,积累。一年来,我始终在坚持。歌曲、相声、小品、剧本、电影、演讲、百家讲坛、人与自然、交通事故、法治在线、国庆阅兵、北京奥运开幕式……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为一炉,如今,我的素材库里五味杂陈,应有尽有。为了便于使用,我把这些素材按照我们的德育主题进行了归类,如“感恩”主题中的材料有:歌曲《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老爸老妈》、《儿行千里母担忧》、《常回家看看》,诗歌朗诵《游子吟》,邹越的演讲视频《爱父母》、《爱老师》,于丹的《论语》视频,还有平时翻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内容,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学作品等等。可用之,尽收之。 2.借题发挥。有了好的素材,怎样用好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非常关键,万不可目无章法,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我的做法是以“三年规划”为“纲”,以“月母题”为“目”,以“周子题”为“柄”,借“教育主题”而发挥素材之作用,力求全盘统筹,前后兼顾,各种形式交错使用,既保证教育的连贯性,又保持教育的常新性;既要让学生有所料想,又要使他们喜出望外;既要追求形式的丰富,又要追求内容的深入。如在“诚实守信”月主题德育活动中,利用四次班队课,依次安排了如下做法:“于丹讲《论语》”视频观看,“诚实即老实”辩论赛,“诚实守信”现实案例视频观看,“诚实守信”演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有了载德之物。 3.火上浇油。每次活动,作为班主任必须融入其中,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参与感受活动的喜怒哀乐,万不可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在整个活动中,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班主任,除了组织参与外,还要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所谓火上浇油,就是对活动实施适时恰当地推波助澜、煽风点火,以求活动质量的升华。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适时恰当”,也就是要把握好“火候”,“火候”把握不好,就会使这盘“大餐”变味。如我在“珍爱生命”月主题活动中,跟学生一起观看有关“惨烈的交通事故和给其亲人带来的无尽悲痛”的视频,当学生为悲惨的场景唏嘘哭泣时,我会暂停画面,播放悲伤的音乐,伴着音乐,我缓缓地,饱含深情地说:“谁说我们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拔尖的刹车声还在我们耳边环绕,一个鲜活的生命已悄然离世。逝者已去,却把无尽的泪水留给了生者。你听到了吗,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话不多,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室里哭泣声一片。因为他们“入境”了。 4.润物无声。听一首至情的歌,我们会感动;看一部至真的电影,我们会流泪;我们常常会为情境中的事物而动容,其原因不在于道理的多与明,而在于“被感动”的东西在情境中,是鲜活的,是能够触及人的内心的。现实中,我们批评教育学生,有些学生有时也会潸然泪下,但这样的泪水,大部分是“被冤枉的泪”,即使“真泪”,也会很快被时光风干,因为是被植入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让人一生受用,不在于它让你明了了多少做人的道理,而在于它让你走进了“情境”。所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德育走进“情境”,以物载德,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悟,去改变,去学习做人。“情境”育人,润物无声。 总之,在这个信息时代,德育也应该充分利用好时代信息与资源,展示时代特色。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是可以起效的,我们都应该尝试。职校,这个在教学方面相对宽松的环境,作为文化课的班主任老师,我们更不可缺少这种尝试。一年多的尝试,收获的不少。共同的话题多了,师生的交流多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喜欢了;少了抱怨,多了支持。学生的认可,班级的变化,学校的肯定,让我满怀希望。
林业经济论文: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1、须继续实施天保工程,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 要把“远山设卡,近山管护”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坚持林权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把要管护的森林划分成若干个经营区,交给职工管护和承包经营,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有偿使用。要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木片生产经营四统一的管理政策;抓好木材经营加工网点的清理整顿,强化制止滥砍盗伐力度;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预防和扑救能力。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森林病虫害的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能力。 2、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大多种成份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力度 2.1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加快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步伐。在延边州政府对林业集团公司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条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集团公司内部建制,明确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和企业党组织、工会、职代会的权利、义务,建立起所有者与经营者、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制衡关系,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关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和产权市场为依托。可集聚延边州林产工业优良资产,组建林业股份公司,以增强林业自我发展的实力。 2.2加大多种成分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政府应允许林业企业中多种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充分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活动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体经济、家庭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以及外商投资经济等形式。由于多种成分参与林业活动可以进一步实现资金、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增强了林区职工的市场意识,缓解了林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带动了交通运输、加工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等。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林业对外融资,广泛吸收社会多元主体的投入,增加多种经济成分。在直接融资方面,要更多地采用股份制,并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采取承包、承租、承让等方式对林业系统进行直接投资,并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必须在所有制上实行开放性政策,大力发展私有林、企业所有林、社团林,允许各种所有制森林的存在和发展等。 3、要强化科技兴林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3.1要尽快建立科技兴林的运行机制。要坚持以林业实用技术开发为主,深化林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通过科技兴林先富起来。坚持把科研成果作为、品来开发,引导林业科研单位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选题立项。要加大投入,重点解决营林生产中速生丰产林树种选择、良种培育、濒危珍稀树种造林技术、资源开发中食用菌栽培及保鲜、中草药材栽培、林蛙高密度圈养、野生经济作物开发技术、林产工业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3.2要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改步伐,大力开发新产品。围绕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改进质量、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目标,逐步对现有企业特别是林产工业厂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技术合作,积极寻求科技支撑点。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把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3.3要加快推进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在搞好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延边地区林业上网工程,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的信息系统。。 林业经济论文:探索林下养殖对林业经济发展作用 1林下养殖的发展原则 发展林下养殖,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林木各个生长期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林下养殖模式,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确定林下养殖的开发,确保林下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还有就是要坚持寻求科技的支撑,积极研究和运用林下养殖的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养殖技术体系。 2发展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是指林下养殖经营中按不同经济条件采取的林下养殖产业管理方式的总和。如前所述,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2.1林禽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禽类动物,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林下养殖模式,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这种模式能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蛋鸡、肉鸡、鸭类,肉鸡、肉鸭每年出栏4茬;另一种是鹅类、斗鸡、柴鸡,实行放养和舍饲相结合,每年能出栏2茬。 2.2林羊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绵羊或山羊,适宜在10m×3m×3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3林兔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种兔或野兔,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4林猪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猪,适宜在8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每年可出栏3茬。 2.5林牛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牛或奶牛,适宜在大小行间隔10m×3m×3m株行间距林地推广,林下可间作牧草。肉牛育肥,每年出栏2茬。 2.6特种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梅花鹿、貂、狐狸、蓝孔雀、鸵鸟、蛇类、鹰嘴龟等特种动物,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3加快林下养殖发展的措施 3.1切实加强组织与协调配合 加快发展林下养殖业,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尽快出台适应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监测统计和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3.2科学规划林下养殖规模 发展林下养殖,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合理布局林下养殖的模式,切忌不能够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制订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养殖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并根据当地农民的养殖习惯,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养殖发展方向和模式。 3.3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推进林下养殖的发展,应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下养殖的快速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可选择几个优秀的林下养殖户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投身于林下养殖的发展。 3.4强化科技支撑,搞好技术服务 林下养殖的推进与发展,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涉及多个行业,覆盖万户千家,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悉心支持与精心服务,这其中重要的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林下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林下养殖户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每个林下养殖区至少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培育发展一个科技强户。另外,还要搞好资金支持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使林下养殖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5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 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加强以标准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为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林下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竭尽全力实施养殖业品牌战略,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林下养殖发展条件和特色产品与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这样才能很好地保障广大林下养殖户的利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西梁村,已建成围网养殖专业区40个,规模养殖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贵妃鸡、柴鸡、鹅、牛、羊、猪等多种林禽、林畜,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林下经济发展区。该村林下养殖面积超过了6.67hm2,养殖规模达到5.5万只,其中鹅6000只,肉鸡1.1万只,蛋鸡3.8万只,形成了孵化、育雏、检疫、配方、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打造了“洪历山”牌柴鸡蛋品牌,年收益达30多万元。 4结束语 林下养殖是以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模式。林下养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林下养殖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只要选定适宜的林下养殖推广模式,积极采取相应的推进措施,不断加强管理与服务,促进林下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就能够为实现绿色增长,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林业经济论文: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数据 1.研究方法设计 本文以多部门经济模型为框架,构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首先,构建如下模型:Rt=ΔAt*Gt(1)其中,Rt表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At表示由t年的林业行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产值占本年林业行业总产值的比重所构成的向量,Gt表示由t年的林业产业内部各部门产值的增长率所构成的向量。这里,有ΔAt=At–At-1(2)根据式(1)和式(2),我们可以计算历年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Rit,其中,i表示地区。另外,由!任意年的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Rit的平均值AvRt占当年当地的林业行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率Kit的比重可表示为当年当地经济增长率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所占份额,记为Mi,即Mi=AvRt/Kit(3) 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木竹采运业是重要的林业行业之一,但考虑到2004年以前我国有许多省市的木竹采运业生产总值的数据缺失,于是本文选取2004年~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同时,由于宁夏、青海和西藏这三个地区的林业生产总值相对其他地区而言非常小,因此本文将这三个地区剔除。综上所述,选取2004年~2011年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林业部门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指标包括历年各地区的林业生产总值、林业行业内部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使实证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根据各类林业生产总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根据式(1)和式(2),并利用本文搜集的数据样本,计算历年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Rit),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历年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以2011年为例,R值最大的地区为上海(1.418),最小的地区为广西(0.003),两者相差悬殊。2011年全国的R值均值为0.209,表明当年的平均R值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方差为0.137,表明各地区R值离散性较强。根据2011年R值的大小,将全国分为3类地区,第一类包括上海、江苏和四川,R值均超过0.7;第二类包括辽宁、山东、广东、海南和黑龙江,R值均在0.1和0.7之间;其余为第三类。从历年R值的方差值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同的年份也都表现出较强的离散性,而且不同年份的R值方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2006年R值的方差达到最大(0.774),而而2007年R值的方差又跌入谷底(0.101),可见不同年份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省际差异非常显着。2007年之后,R值的方差相对往年有明显减小,原因可能是2006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大量实施对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促使各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不断收敛。 2.林业产值增长率中产业结构变动所占份额 根据式(3),计算各地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中产业结构变动所占份额,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值也存在显着差异,全国M值平均值为5.317,而地区最小值只有1.064(海南),最大值则达到13.001(山西),两者相差悬殊。我们也将M值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北京、河北、上海、山东、山西、云南6个地区,M值都超过8.0,第三类包括广东、海南、安徽、黑龙江、湖北、陕西和新疆,M值都低于3.0,其余为第二类,M值都处于中等水平。M值与R值不同,它表现为林业行业内部各部门的差异性增长,其大小受到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和林业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林业政策、林业投资和宏观水平等因素也都是影响M值的重要因素。从式(3)可以直观地看出,M值大小与林业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即M值与G值成一定的反比关系。因此,政府在实施林业政策时要统筹林业各部门的发展,达到共同发展。 三、结论 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并着重探讨了何种贡献的区域异质性,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对林业经济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因地区而异;同时,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成反比,意味着林业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我国在实行林业产业政策时要统筹兼顾,力争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经济论文:生态保护对林业经济的影响 1、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1第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森林与其他生物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相生相克和优胜劣汰的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第二,保护水资源的功能。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它可以蓄积大量的天然降水,同时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和地表径流,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旱涝和风灾,对整个地球的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保护野生动物的功能。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1.2建立和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力度近一阶段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林业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要有计划、合理开发,以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要对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场进行保护,因此,应该根据我国林业的总体开发情况,制定完善的森林保护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过度开发采伐的情况,予以严重的惩罚。加强执法力度,首先要有完备的法律约束,其次也要建立一支合格的执法队伍,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1.3加大对森林保护、建设的投入森林在今天的环境工程里的地位十分的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森林对于环境的自身调节能力十分的强,对于污染问题有很强的改善的功能。在森林的建设里要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作用。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的环境,在森林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选中,选一些具有很强的净化功能的品种,繁殖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后续的维护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些自然灾害要及时的治理,像是虫害等方面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保障森林的安全。相关部门的资金一定要到位,最好做到专款专用,这样就可以避免资金断流的现象发生,在资金方面得到了有力的保障。1.4坚决贯彻“十六字”方针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严格执行“十六字”方针,即: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更加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突出对森林的保护和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新政策的公布和贯彻实施,适应了新形势下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林业职工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森林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5引导传统农业,发展混农经济可持续的混农林业高级生产模式,就是在一定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综合利用森林林下小气候、土地、水体、生物资源,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进行农作物包括粮食品种、药用植物、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栽培,使之成为物质良性循环,能量合理流动,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相互促进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引导群众开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等,如树—果—药,树—茶—药等,增加群众收入,既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6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林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林业生态旅游是强有力的宣传形式,不仅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还在人们旅游中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尤其要重视各地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申报。各地应该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及优势,统筹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科学规划,能够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结束语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所探寻的课题,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的利益。如果有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的身体会更加的健康,我们每天可以愉快的工作学习。基于以上的几方面我们的探索之路在不断地拓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森林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倡林业的环境保护,对于其深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加深人们的认识程度,使人们更加自觉的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一切的活动只有广泛的调动全民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最终的想要的效果。目前,在林业产业生态保护这块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体的构思,以及大力倡导响应国家的号召政策密不可分的。今后的环境保护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林业经济论文:试析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要: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林业经济 转型 发展 林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多年来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近年来在不断地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力求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要实施经济体制改革,而十七大在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林业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现代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必须转变观念,开扩视野,争取林业的经济、政治、人文发展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林情、人情、地情、天情,走出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富民兴林战略。 一、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 传统的林业经济具有产业经济、资源型经济的属性。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社会系统的行业。传统的林业经济是培育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作用的产业经济,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林业经济以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基本要素体现出产业经济属性;同时也以采掘业的典型特征,诸如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企业布局重构和分散等,具有资源型经济的明显弊端。建国初期,我国林业发展走的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木材采运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林区出现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木材利用,忽视森林生态等多效益和多种经营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存在很大局限性,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分区发展、林业分工发展等战略思想,但仍然是以木材利用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单一发展的林业经济;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采伐森林资源为前提的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开始逐渐显露出弊端。 传统林业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局限越来越凸显在林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一是经济领域。林业经济属于资源性的产业经济,局限于林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环节的相互联系。林业经济只搞森林培育、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利用,主要是木材生产,而其他产业都处在副业层次;林区由于单一发展“独木支撑”的林业经济,导致了可采森林资源消耗过快,森林资源危机和林区经济危困加剧。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目前森林资源匮乏,木材生产任务逐年削减,主产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林业局发展的需要,随着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林区“十二五”经济转型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指针,林业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对森林各种功能认识的提高和需要的转变,对林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行业性质上,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二是在林业定位上,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三是在指导思想上,要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如果林区再继续发展单一的林业经济,继续对计划经济形成的“大一统”体制和产业产品结构等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创新,或者消极“等靠要”,必然贻误历史机遇,继续拉大与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大战略、快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使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应有的经济竞争优势。要使失衡的产业结构向多业并举的优化结构、均衡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转变。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并求转变。把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业的理念,按照实现森林、土地等资源最优配置和森林土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利用森林和土地,走资源节约型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必须由忽视资源环境与长远利益的资源依赖型、资金依赖型及管理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带动经营管理和制度安排等理念创新。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1)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努力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一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扶持。通过补助、金融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3)加工配套,强化龙头带动。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牵线搭桥,帮助林下经济经营者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购销关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全面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4)发展家庭经济,给予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回收,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不发展起来,我们就强大不起来,不能总盯着第一产业,要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加强产业投入后续管理。(5)把以砍木头卖钱为主财源转向碳汇经济新财源。培养碳汇,发展碳汇林业,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给林业培养新的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激励和引导职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下大力气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广泛培养和吸纳各方面人才不仅是林业企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林业企业只有拥有大量的具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受资金、待遇、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利益的驱动使太多的企业原有的人才离开了企业,去寻找更好的发展。经济落后、待遇不合理又很难吸引外面的人才,就连我们林区人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仅有1/5能回到林区,有4/5的人则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另寻高就去了。所以,林业企业要有突破性发展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大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职工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全面进步结合起来,引导其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一方面卓有成效地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职工队伍。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按要素分配,把实际收入和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职工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究其原因,除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形成的典型企业办社会体制,富裕人员多,技术改造欠账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管理粗放,内部流失严重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管理新机制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打破旧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现代化水平迈进。一是要注重管理观念的更新。现代企业管理是各种要素配置与动作的全过程管理,不仅要注重企业的管理问题、经营问题,更要注重企业的资本运营问题。突出企业资产的增值和产业的发展。使企业管理由单一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再向资本运营管理转变。全部管理必须坚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围绕市场变动进行调度和调整,不断提高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动态组合,随时适应市场环境。二是要注重管理手段的更新。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努力创造企业的管理新路子,使管理更加严、细、实、真。三是要注重管理机制形式的更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决策机构。企业通过改制更新,建立起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足鼎立的法人治理和经营机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和依赖性问题,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优胜劣汰的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利益分配机制。以联股、联利、联心为纽带,将责、权、利、险联为一体,形成新的利益和分配关系, 使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进入市场的自由度,向生产经营型,经营开放型转变。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开发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研究制定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条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科技投入和产业化主体。 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抓好企业管理的中心,搞好资本运营,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认真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 是企业总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源头抓起,牵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有五条途经可以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第一条途径是强化成本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企业在采取目标控制中应该采用“制定定额、分解目标、控制费用”的办法。一是控制价格目标。二是原料消耗目标。第二条途径是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支出,节约费用。产、供、销、财等部门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加速产量、销售、物资、资金、财务信息的传递,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第三条途径是规模生产,实现降本增效。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降本增产、增销、增利的良好效果。第四条途径是加快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在当今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改造传统行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辟降低成本途径。同时还要注意项目建设成本,缩短项目建设期,磨合期,突出一个“准”字,把握一个“快”字,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收效益。第五条是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改革人事制度, 体现“肯干、能干、干好”的用人原则,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二是减员增效,精干主体,以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三是制定科学的劳动定员定额指标,减少非生产人员,优化组合,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入到降低成本的工作中去。 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第一财务管理必须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一是要研究筹资方式,谋求最低资金成本。二是以最合理的方式标准运用资金。三是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自我平衡机制。第二坚持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加大理财力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内部银行的职能,搞好内部核算、核定资金占用定额,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搞好资金的日常调度和控制,坚持资金的有偿使用,增强资金的成本意识,加强资金的成本控制,加强对外联营投资管理,实行资金回报经济责任制,完善模拟市场价格核算, 健全模拟市场管理、提高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突出成本和资金分析两个重点,开展以资金占用资金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 不断提高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益水平。 我们应尽早结束林业依赖资源破坏和消耗换取经济发展的阶段,加速转型,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林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投资周期长、收效慢,靠自筹资金谋求发展在短时间内很难奏效,国家应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资和扶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促进林业企业经济再现辉煌。最大化地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经济论文:浅论基于要素投入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五大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而在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过程中,要素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对于林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统计数量和计量模型的模式,研究要素投入譬如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效果,从而探索出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林业经济;要素投入;效应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奔小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的增长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从1994年的58.4∶34.4∶7.1,增长到2009年代的45.3∶48.9∶9.1,如此明显的经济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我国一些林业专家经过研究后表明,要素投入在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上贡献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在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程度。 一、理论基础和模型设置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全世界各国争相追求的目的,从经济学开始被研究以来,对于经济的增长的分析和研究一直没有间歇。从上个世纪以来,以哈多和索洛模型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理论风靡一时,哈多模型主要强调投资的关键性,这种理论认为投资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率;而索洛模型主要采用的是将资本和劳动,融入外部的技术因素。这样经济的增长就可以归结成为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的增长效率之总。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提出了所谓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广泛利用于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本质模型表现为Y=ax1b1x2b2.在模型中a,b1,b2都是固定的参数,而且参数估计和其他代数方程相比,计算更为方便,由于数据的特性,计算分析结论更为准确。一般来说,若总和小于1的话,说明规模报酬递减,生产规模扩大的边际报酬也相应递减,如若总和大于1,结果则相反。但是因为林业作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产业支柱之一,林业的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注入有很大的关系[1]。 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学的分析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以前林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些数据指标作为研究的变量条件。选择林业系统的岁末从业人员作为劳动因素投入指标;选择林业总产值成为林业经济快速增长产能指标;选择林业系统的资产总额和工资总值作为资本因素的参考,选择森林造林面积作为土地因素的投入参考指标,所有的数据选取的年限从1979-2006年之间。 由于数据的收集工作异常艰难,所以岁末林业从业人员总数主要包括林业系统中的国有和行政单位工作人员,此参考指标是优先指标,在这,做一个假设,假如林业系统的全部从业人员总数和所选择的参考指标有同比例关系,用资产投资和工资总数上资本投入参考指标也不详尽,在此基础上,假设替代指标与整体的林业资本投入却呈正比关系。由于数据的期限比较长,因此文章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参考指标和林业总产值进行价格不变的处理[2]。 2.林业总产值增长近况。一些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总产值在研究期限内出现一种迅猛增长的节奏。从增长率来看,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跟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一种并肩起步性,但是其上下振动的程度要强于GDP,而在剔除价格因素中,2005年的林业总产值下滑至低于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一点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变化相同,从而说明我国的林业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要看全国的经济发展背景。 3.林业要素投入情况 3.1人工造林面积的变化。总体来说,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并没有出现非常突出的增减形势,年均造林面积约为370.88万平方千米,但是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也经过了几次比较明显的改变。第一次在1981-1983年,造林面积差不多出现有超过25%的变化,从历史上我们了解,这是因为受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林业政策的积极推动影响,导致人工造林面积出现一个比较迅猛的增长。另外一次是在2000-2003年之间,为响应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人工造林面积出现进一步的扩大。 3.2劳动力的数量起伏。在1985年到90世纪后期,林业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总和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但是自此以后,林业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出现了一个下滑递减的阶段,从2003年之后才开始回升,并逐渐稳定。这一变化与我国林业系统创新设备技术和公司进行改革,兼并重组等等有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3资本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林业资本投入主要出现两个迅猛增长的阶段,一个是在1999-2003年的迅猛增长阶段,另外一个是从2005年以后开始呈现的爆发式的增长,从数据来看,二者有点类似。但是从结构上来分析,主要是国家政策对于林业经济不同阶段的支持所导致的结果。综上所述,要素投入表现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同时也是林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与要素投入及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林业经济领域的科学技术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加大对专业林业学校等科研组织的扶持力度,让林业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增加对林业紧急增长的贡献率。 2.做好扩大人工造林面积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林业系统,将造林的生态利益转化为经济利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水平,更加让林业的产出值得以提升。 3.增加对林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坚持生态环保的林业政策基础上,积极引领社会金融资本进入林业经济发展圈里边,提高林业投资的全面水平[3]。 4.提高林业系统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保障林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利益,吸纳更多优良人才的加入林业经济建设中来。 四、结语 因此,通过上文的数据研究分析,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必须坚持要素投入在林业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加大资本,劳动力等等因素的投入,可以使经济增长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进步。 林业经济论文:论构建人才平台 发展林业经济 论文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经济 论文摘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识需要人才。知识和占有知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资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以期利用这一电子人才信息平台,使林业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全国现有森林面积 1.34亿hm2,森林蓄积量10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8.6%提高到13.92%。我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国家批准黑龙江等8个省已跨入生态系统行列。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绝对值是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国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属于森林资源严重缺乏的少林国家。全国现有沙漠化面积达171.1km2,占国土总面积 17.85%,其中风沙化土地 5.4万km2,沙尘暴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沙区每年有46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地受风沙危害,其中重灾年份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300多万亩草原由于沙化造成草质退化,载畜量减少,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亿多元(林业厅提供)。林业企业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加上长期单一生产结构,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创造性尚未激活,使得一些人才外流。要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林业,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林林,必须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人才,根本在于人才。 首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实现现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发展新理念,把实施林业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坚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人才要打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界限,实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发挥最大创造力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进,也包括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对人才能力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网,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学林业”。信息化是当代林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现代化的方面,而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持续林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只有通过全局性、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才能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证。 其次,加快整体性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发挥人才的潜能,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人才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科技人才自觉参与国家林业创新体系建设,在林业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促进部分学科、专业有重大突破。让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知识经济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资本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技术成果可作无形资产参与项目产业化投资,依据效益应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开发国内外两个人才市场,吸引人才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依托,以需要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与布局,既保证人才分布的动态平衡。人才要坚定不移地稳步推向市场,以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优质化。加强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及基层对人才的需要,两种手段结合并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再次,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收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林业各类(含短缺学科)专业人才。要加强继续教育法律法、规范化管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围绕创新能力建设,认真搞好高层次次林业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年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敢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重大环境建设,努力扩大森林资源。知识就是经济,要创知识经济之业,要探索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拓展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开创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为四化建设提供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多学科,多专业的各类人才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林业经济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与提高。 林业经济论文:试析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要: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林业经济 转型 发展 林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多年来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近年来在不断地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力求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要实施经济体制改革,而十七大在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林业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现代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必须转变观念,开扩视野,争取林业的经济、政治、人文发展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林情、人情、地情、天情,走出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富民兴林战略。 一、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 传统的林业经济具有产业经济、资源型经济的属性。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社会系统的行业。传统的林业经济是培育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作用的产业经济,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林业经济以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基本要素体现出产业经济属性;同时也以采掘业的典型特征,诸如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企业布局重构和分散等,具有资源型经济的明显弊端。建国初期,我国林业发展走的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木材采运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林区出现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木材利用,忽视森林生态等多效益和多种经营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存在很大局限性,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分区发展、林业分工发展等战略思想,但仍然是以木材利用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单一发展的林业经济;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采伐森林资源为前提的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开始逐渐显露出弊端。 传统林业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局限越来越凸显在林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一是经济领域。林业经济属于资源性的产业经济,局限于林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环节的相互联系。林业经济只搞森林培育、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利用,主要是木材生产,而其他产业都处在副业层次;林区由于单一发展“独木支撑”的林业经济,导致了可采森林资源消耗过快,森林资源危机和林区经济危困加剧。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目前森林资源匮乏,木材生产任务逐年削减,主产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林业局发展的需要,随着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林区“十二五”经济转型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指针,林业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对森林各种功能认识的提高和需要的转变,对林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行业性质上,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二是在林业定位上,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三是在指导思想上,要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如果林区再继续发展单一的林业经济,继续对计划经济形成的“大一统”体制和产业产品结构等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创新,或者消极“等靠要”,必然贻误历史机遇,继续拉大与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大战略、快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使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应有的经济竞争优势。要使失衡的产业结构向多业并举的优化结构、均衡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转变。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并求转变。把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业的理念,按照实现森林、土地等资源最优配置和森林土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利用森林和土地,走资源节约型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必须由忽视资源环境与长远利益的资源依赖型、资金依赖型及管理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带动经营管理和制度安排等理念创新。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1)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努力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一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扶持。通过补助、金融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3)加工配套,强化龙头带动。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牵线搭桥,帮助林下经济经营者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购销关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全面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4)发展家庭经济,给予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回收,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不发展起来,我们就强大不起来,不能总盯着第一产业,要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加强产业投入后续管理。(5)把以砍木头卖钱为主财源转向碳汇经济新财源。培养碳汇,发展碳汇林业,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给林业培养新的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激励和引导职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下大力气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广泛培养和吸纳各方面人才不仅是林业企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林业企业只有拥有大量的具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受资金、待遇、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利益的驱动使太多的企业原有的人才离开了企业,去寻找更好的发展。经济落后、待遇不合理又很难吸引外面的人才,就连我们林区人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仅有1/5能回到林区,有4/5的人则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另寻高就去了。所以,林业企业要有突破性发展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大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职工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全面进步结合起来,引导其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一方面卓有成效地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职工队伍。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按要素分配,把实际收入和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职工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究其原因,除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形成的典型企业办社会体制,富裕人员多,技术改造欠账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管理粗放,内部流失严重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管理新机制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打破旧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现代化水平迈进。一是要注重管理观念的更新。现代企业管理是各种要素配置与动作的全过程管理,不仅要注重企业的管理问题、经营问题,更要注重企业的资本运营问题。突出企业资产的增值和产业的发展。使企业管理由单一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再向资本运营管理转变。全部管理必须坚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围绕市场变动进行调度和调整,不断提高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动态组合,随时适应市场环境。二是要注重管理手段的更新。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努力创造企业的管理新路子,使管理更加严、细、实、真。三是要注重管理机制形式的更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决策机构。企业通过改制更新,建立起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足鼎立的法人治理和经营机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和依赖性问题,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优胜劣汰的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利益分配机制。以联股、联利、联心为纽带,将责、权、利、险联为一体,形成新的利益和分配关系, 使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进入市场的自由度,向生产经营型,经营开放型转变。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开发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研究制定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条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科技投入和产业化主体。 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抓好企业管理的中心,搞好资本运营,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认真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 是企业总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源头抓起,牵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有五条途经可以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第一条途径是强化成本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企业在采取目标控制中应该采用“制定定额、分解目标、控制费用”的办法。一是控制价格目标。二是原料消耗目标。第二条途径是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支出,节约费用。产、供、销、财等部门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加速产量、销售、物资、资金、财务信息的传递,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第三条途径是规模生产,实现降本增效。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降本增产、增销、增利的良好效果。第四条途径是加快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在当今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改造传统行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辟降低成本途径。同时还要注意项目建设成本,缩短项目建设期,磨合期,突出一个“准”字,把握一个“快”字,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收效益。第五条是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改革人事制度, 体现“肯干、能干、干好”的用人原则,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二是减员增效,精干主体,以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三是制定科学的劳动定员定额指标,减少非生产人员,优化组合,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入到降低成本的工作中去。 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第一财务管理必须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一是要研究筹资方式,谋求最低资金成本。二是以最合理的方式标准运用资金。三是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自我平衡机制。第二坚持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加大理财力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内部银行的职能,搞好内部核算、核定资金占用定额,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搞好资金的日常调度和控制,坚持资金的有偿使用,增强资金的成本意识,加强资金的成本控制,加强对外联营投资管理,实行资金回报经济责任制,完善模拟市场价格核算, 健全模拟市场管理、提高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突出成本和资金分析两个重点,开展以资金占用资金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 不断提高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益水平。 我们应尽早结束林业依赖资源破坏和消耗换取经济发展的阶段,加速转型,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林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投资周期长、收效慢,靠自筹资金谋求发展在短时间内很难奏效,国家应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资和扶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促进林业企业经济再现辉煌。最大化地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经济论文:浅论基于要素投入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五大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而在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过程中,要素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对于林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统计数量和计量模型的模式,研究要素投入譬如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效果,从而探索出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林业经济;要素投入;效应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奔小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的增长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从1994年的58.4∶34.4∶7.1,增长到2009年代的45.3∶48.9∶9.1,如此明显的经济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我国一些林业专家经过研究后表明,要素投入在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上贡献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在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程度。 一、理论基础和模型设置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全世界各国争相追求的目的,从经济学开始被研究以来,对于经济的增长的分析和研究一直没有间歇。从上个世纪以来,以哈多和索洛模型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理论风靡一时,哈多模型主要强调投资的关键性,这种理论认为投资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率;而索洛模型主要采用的是将资本和劳动,融入外部的技术因素。这样经济的增长就可以归结成为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的增长效率之总。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提出了所谓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广泛利用于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本质模型表现为Y=ax1b1x2b2.在模型中a,b1,b2都是固定的参数,而且参数估计和其他代数方程相比,计算更为方便,由于数据的特性,计算分析结论更为准确。一般来说,若总和小于1的话,说明规模报酬递减,生产规模扩大的边际报酬也相应递减,如若总和大于1,结果则相反。但是因为林业作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产业支柱之一,林业的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注入有很大的关系[1]。 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学的分析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以前林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些数据指标作为研究的变量条件。选择林业系统的岁末从业人员作为劳动因素投入指标;选择林业总产值成为林业经济快速增长产能指标;选择林业系统的资产总额和工资总值作为资本因素的参考,选择森林造林面积作为土地因素的投入参考指标,所有的数据选取的年限从1979-2006年之间。 由于数据的收集工作异常艰难,所以岁末林业从业人员总数主要包括林业系统中的国有和行政单位工作人员,此参考指标是优先指标,在这,做一个假设,假如林业系统的全部从业人员总数和所选择的参考指标有同比例关系,用资产投资和工资总数上资本投入参考指标也不详尽,在此基础上,假设替代指标与整体的林业资本投入却呈正比关系。由于数据的期限比较长,因此文章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参考指标和林业总产值进行价格不变的处理[2]。 2.林业总产值增长近况。一些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总产值在研究期限内出现一种迅猛增长的节奏。从增长率来看,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跟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一种并肩起步性,但是其上下振动的程度要强于GDP,而在剔除价格因素中,2005年的林业总产值下滑至低于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一点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变化相同,从而说明我国的林业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要看全国的经济发展背景。 3.林业要素投入情况 3.1人工造林面积的变化。总体来说,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并没有出现非常突出的增减形势,年均造林面积约为370.88万平方千米,但是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也经过了几次比较明显的改变。第一次在1981-1983年,造林面积差不多出现有超过25%的变化,从历史上我们了解,这是因为受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林业政策的积极推动影响,导致人工造林面积出现一个比较迅猛的增长。另外一次是在2000-2003年之间,为响应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人工造林面积出现进一步的扩大。 3.2劳动力的数量起伏。在1985年到90世纪后期,林业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总和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但是自此以后,林业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出现了一个下滑递减的阶段,从2003年之后才开始回升,并逐渐稳定。这一变化与我国林业系统创新设备技术和公司进行改革,兼并重组等等有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3资本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林业资本投入主要出现两个迅猛增长的阶段,一个是在1999-2003年的迅猛增长阶段,另外一个是从2005年以后开始呈现的爆发式的增长,从数据来看,二者有点类似。但是从结构上来分析,主要是国家政策对于林业经济不同阶段的支持所导致的结果。综上所述,要素投入表现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同时也是林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与要素投入及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林业经济领域的科学技术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加大对专业林业学校等科研组织的扶持力度,让林业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增加对林业紧急增长的贡献率。 2.做好扩大人工造林面积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林业系统,将造林的生态利益转化为经济利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水平,更加让林业的产出值得以提升。 3.增加对林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坚持生态环保的林业政策基础上,积极引领社会金融资本进入林业经济发展圈里边,提高林业投资的全面水平[3]。 4.提高林业系统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保障林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利益,吸纳更多优良人才的加入林业经济建设中来。 四、结语 因此,通过上文的数据研究分析,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必须坚持要素投入在林业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加大资本,劳动力等等因素的投入,可以使经济增长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进步。 林业经济论文:论构建人才平台 发展林业经济 论文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经济 论文摘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识需要人才。知识和占有知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资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以期利用这一电子人才信息平台,使林业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全国现有森林面积 1.34亿hm2,森林蓄积量10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8.6%提高到13.92%。我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国家批准黑龙江等8个省已跨入生态系统行列。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绝对值是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国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属于森林资源严重缺乏的少林国家。全国现有沙漠化面积达171.1km2,占国土总面积 17.85%,其中风沙化土地 5.4万km2,沙尘暴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沙区每年有46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地受风沙危害,其中重灾年份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300多万亩草原由于沙化造成草质退化,载畜量减少,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亿多元(林业厅提供)。林业企业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加上长期单一生产结构,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创造性尚未激活,使得一些人才外流。要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林业,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林林,必须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人才,根本在于人才。 首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实现现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发展新理念,把实施林业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坚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人才要打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界限,实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发挥最大创造力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进,也包括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对人才能力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网,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学林业”。信息化是当代林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现代化的方面,而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持续林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只有通过全局性、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才能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证。 其次,加快整体性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发挥人才的潜能,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人才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科技人才自觉参与国家林业创新体系建设,在林业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促进部分学科、专业有重大突破。让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知识经济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资本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技术成果可作无形资产参与项目产业化投资,依据效益应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开发国内外两个人才市场,吸引人才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依托,以需要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与布局,既保证人才分布的动态平衡。人才要坚定不移地稳步推向市场,以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优质化。加强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及基层对人才的需要,两种手段结合并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再次,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收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林业各类(含短缺学科)专业人才。要加强继续教育法律法、规范化管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围绕创新能力建设,认真搞好高层次次林业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年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敢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重大环境建设,努力扩大森林资源。知识就是经济,要创知识经济之业,要探索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拓展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开创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为四化建设提供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多学科,多专业的各类人才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林业经济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与提高。 林业经济论文: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分析了呼伦贝尔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以为该市林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原因;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林业是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市经济建设、财政收入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分析该市林业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途径,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走出低谷。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的影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林地面积727万hm2(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有林地面积的83.7%,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85亿m3,占自治区的93.7%,占全国的9.5%。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后备原始森林,有林地722万hm2。该市森林资源丰富,“中东铁路”修通后,沿滨洲铁路线西段横跨大兴安岭的两侧遭受了严重破坏,使原始森林演变为天然次生林。近几十年来,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很大阻力。 1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原因分析 (1)近50年来,各森林企业以采伐原始森林为主,出售采伐后的圆木及原料木材,没有很好地将育造林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采伐数量大于育林数量。新育林生长周期长,没有生长成材,导致能够被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生产采伐任务不足,使森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 (2)随着林区人口的增大,林业企业职工人数增多,致使职工人数大于生产劳动任务,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青年劳力就业难,特别是随林区劳动工具的技术革新,使森林企业劳动力大量剩余。由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导致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难以保证,企业负担过重。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替代木材产品的不断产生和在社会各方面的运用,普通木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减少,特别是在建筑建设中的运用不多,使普通木材产品销售难。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生活对木材产品需求量减少,这使森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呼伦贝尔市森林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企业科技含量低,普遍以简单加工木材为主,企业产品单一,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规模,企业自身没有发展和提高的潜力。各森工企业总是以木材为基础,进行原料加工,出售木产品,没有其他替代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原料越来越少,企业生产受限,使企业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动力[1-2]。 (5)企业社会负担重。森工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办社会是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林业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都要有独立的学校、医院、托儿所、保卫、城镇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机关、社会生活体系。对于国家森林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明确指出:“森工企业办社会,是越办越办不起,越服务越服务不起,照这样下去,只能把企业逼到没有希望的死角”。一个规模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局所在地就是镇级政府所在地,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办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发展。 (6)森工企业经营管理是系统工程,其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都有其客观规律。但是多年以来,森工企业在意识转变中,经营者对经营战略的提出始终在松散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徘徊,缺少结构调整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的力度,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上,常常顾此失彼。优化组织和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只在理论上强调宏观的“以营林为基础,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措施,以解决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采伐与育林的关系,存在漫长的林木生长期与不断增加的林业人口、新增因素对资源砍伐的过分依赖等矛盾。 2提高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呼伦贝尔市森工企业都具有一定管理和生产经营经验,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在采伐育造林方面进行重大调整,采伐与育造林同步进行,新育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合资企业,安置剩余劳动人员、下岗人员和城镇待业青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很大提升。 (2)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该市森工企业,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主体开发林业资源,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3)该市森工企业首先要从提高工人技术水平上入手。任何管理经验、科学技术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人只有掌握更多的技术,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劳动中,才能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3-4]。应该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只有广大林业职工有技术、有文化,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要大力加强林业职工的群众文化、技术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才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4)森工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以伐木、售木材、简单加工木材等表资源利用为基础产业,观念上不能以林产业自居。以卖资源为代价换取观念上的转变,符合森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持续发展壮大。 (5)森工企业要解决资源的有续利用问题,呼伦贝尔市原始森林资源已不能再大面积采伐,森林资源蓄积量已下降到最低点。如果盲目采伐,再过几十年将会达到无林可伐的程度。该市森林主伐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不足1.0万hm2,到90年代近1.8万hm2。而全市森林资源又以幼、中龄林为主,可采伐林木资源已枯竭,森林更新面积远远跟不上采伐面积的增加。要加大森林育林更新工作,主要通过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林,使森林面积不断增长,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得到有续利用,使森工企业得到长期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林业经济论文:简论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分析了呼伦贝尔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以为该市林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原因;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林业是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市经济建设、财政收入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分析该市林业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途径,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走出低谷。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的影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林地面积727万hm2(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有林地面积的83.7%,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85亿m3,占自治区的93.7%,占全国的9.5%。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后备原始森林,有林地722万hm2。该市森林资源丰富,“中东铁路”修通后,沿滨洲铁路线西段横跨大兴安岭的两侧遭受了严重破坏,使原始森林演变为天然次生林。近几十年来,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很大阻力。 1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原因分析 (1)近50年来,各森林企业以采伐原始森林为主,出售采伐后的圆木及原料木材,没有很好地将育造林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采伐数量大于育林数量。新育林生长周期长,没有生长成材,导致能够被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生产采伐任务不足,使森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 (2)随着林区人口的增大,林业企业职工人数增多,致使职工人数大于生产劳动任务,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青年劳力就业难,特别是随林区劳动工具的技术革新,使森林企业劳动力大量剩余。由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导致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难以保证,企业负担过重。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替代木材产品的不断产生和在社会各方面的运用,普通木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减少,特别是在建筑建设中的运用不多,使普通木材产品销售难。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生活对木材产品需求量减少,这使森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呼伦贝尔市森林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企业科技含量低,普遍以简单加工木材为主,企业产品单一,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规模,企业自身没有发展和提高的潜力。各森工企业总是以木材为基础,进行原料加工,出售木产品,没有其他替代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原料越来越少,企业生产受限,使企业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动力[1-2]。 (5)企业社会负担重。森工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办社会是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林业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都要有独立的学校、医院、托儿所、保卫、城镇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机关、社会生活体系。对于国家森林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明确指出:“森工企业办社会,是越办越办不起,越服务越服务不起,照这样下去,只能把企业逼到没有希望的死角”。一个规模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局所在地就是镇级政府所在地,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办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发展。 (6)森工企业经营管理是系统工程,其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都有其客观规律。但是多年以来,森工企业在意识转变中,经营者对经营战略的提出始终在松散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徘徊,缺少结构调整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的力度,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上,常常顾此失彼。优化组织和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只在理论上强调宏观的“以营林为基础,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措施,以解决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采伐与育林的关系,存在漫长的林木生长期与不断增加的林业人口、新增因素对资源砍伐的过分依赖等矛盾。 2提高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呼伦贝尔市森工企业都具有一定管理和生产经营经验,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在采伐育造林方面进行重大调整,采伐与育造林同步进行,新育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合资企业,安置剩余劳动人员、下岗人员和城镇待业青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很大提升。 (2)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该市森工企业,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主体开发林业资源,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3)该市森工企业首先要从提高工人技术水平上入手。任何管理经验、科学技术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人只有掌握更多的技术,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劳动中,才能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3-4]。应该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只有广大林业职工有技术、有文化,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要大力加强林业职工的群众文化、技术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才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4)森工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以伐木、售木材、简单加工木材等表资源利用为基础产业,观念上不能以林产业自居。以卖资源为代价换取观念上的转变,符合森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持续发展壮大。 (5)森工企业要解决资源的有续利用问题,呼伦贝尔市原始森林资源已不能再大面积采伐,森林资源蓄积量已下降到最低点。如果盲目采伐,再过几十年将会达到无林可伐的程度。该市森林主伐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不足1.0万hm2,到90年代近1.8万hm2。而全市森林资源又以幼、中龄林为主,可采伐林木资源已枯竭,森林更新面积远远跟不上采伐面积的增加。要加大森林育林更新工作,主要通过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林,使森林面积不断增长,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得到有续利用,使森工企业得到长期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林业经济论文:推动黑龙江省林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几点措施 林业承担着培育、管理、保护及发展森林资源的任务,森林中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都受其保护,且肩负着提供多种森林产品、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多重使命。 1. 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阶段林业开发破坏严重 近年,黑龙江省虽然在林业开发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由于过度开采而使林区遭到严重破坏。1989-2005年,黑龙江的国有林地面积、林分蓄积大幅度下降,国有林地消失231.5万公顷,下降l2.8%;林分蓄积由l6.8亿立方米,减少到13.1亿立方米,下降22.0%;择伐455.6万公顷,占整个采伐面积的72.5%,同期疏林地增加46.2万公顷,非林业用地增加113.6万公顷,而同期疏林地人工造林面积只有9万公顷。 1.2 林业开采量大利用率低 黑龙江省森工林业开采量大但效率低, 同时衍生出众多其他问题: 1.2.1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地方财政困难。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林木蓄积量由开发之初的7.3亿立方米,下降到5.3亿立方米,下降了27.4%:地处小兴安岭的伊春市可采的成熟林蓄积不足500万立方米,比开发之初减少98.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全面停止了采伐,对人工林的木材产量进行了大量的调减,而这些地区多是“木头”财政,大兴安岭地区财政收入的90%直接或间接来自森林工业,停伐后对地方财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2.2偏重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条件恶化。长期的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脱节,使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生态条件受到严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重破坏,大小兴安岭森林过量采伐,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给整个东北、华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所有制结构也不尽合理。采掘工业中的国有大型企业一直是城市经济的主体,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 2.积极推动黑龙江省林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几点措施 2.1林权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集体林权改革于2006年就已在全省展开,黑龙江省是唯一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后又在全国相继推行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改革试点。林权改革的实行,对盘活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增加林区职工收入,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鉴于以往林权改革取得的成效,要继续把林改工作放在第一位,变局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即探索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为主线,变为主体、配套改革相结合的全面改革。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出风头,其根本目的是彻底解决我省目前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林权改革过程中,一要保护林区职工的利益,二要保护林区经济的发展。 2.2多种经营。黑龙江省以往的林业建设路径是先开发后建设,产仪、体制较多,虽然这种“政企合一推发展”是我省林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充分激发和调动林区职工和百姓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地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应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按照“林农结合、种养结合、采加结合、工商结合、综合利用、全民发展”的方针,在对集中连片、大面积公益林和商品林应由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经营管理的基础上,从转换经营机制人手,积极扶持股份和个体经济,逐步建立国有民营、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 2.3森林保护。作为全国木材采伐量最大的省份,我省的过度采伐造成了天然林木材可采资源基本枯竭,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顶级群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特有的植物资源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无论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为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都应加快森林保护和自我修复。首先,控制采伐。森林已不堪承受大规模高强度的持续采伐,因此,应减少采伐量,严厉打击不合法的采伐行径。其次,人工造林。这是实现森林消长平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人工造林一要保证适宜的地区选择适宜的品种;二要保证良种壮苗以优化树种、林分结构;三要保证良性发展、循环利用。再次,多季造林。要变运动式造林、春季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变传统的森林经营为可持续、生态管理经营。 2.4控制灾害。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对此工作要常抓不懈。火灾方面,首先,要确定重点防火期,并把耕地周围、居民点、旅游点划为重点防火区域;其次,要变季节性防火为全年防火,使防火成为常年性工作;第三,要健全防火制度,培训防火人员,扩大联防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防火措施及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要转变打火方式,变传统打火为科技打火、变人力打火为机械打火、变直接打火为间接打火。病虫害方面,要对森林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并做好预报工作,加强科学技术监测,及时、准确地确定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同时划分防治区、控制区、安全区,防治重点要以人工林为主,另外要把好苗木检疫关。 2.5多项发展。广袤的森林资源不仅有丰厚的林木资源,非木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即有很多动植物资源及旅游资源可供利用,因此,要将林业经济变产业粗放式发展为重点突破式的发展。第一,要大力开发利用林下经济。通过快速发展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进一步扩大中草药生产规模、大量种植山野菜、将野生动物养殖形成产业化发展等措施,将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发展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第二,要形成旅游和服务的突破。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使黑龙江省拥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突出环境优势和生态旅游特色,把森林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结束语 总之,林业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业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而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森林的培育质量决定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充分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加快林业的发展,须根据我省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力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并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进而使林业在管理和经营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林业经济论文: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它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仅依靠商业发展,还需要其它经济基础的支持。其中林业经济是依靠我国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在推动我国竞价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环保效益。但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有些人无视生态环境,对林业资源进行大肆破坏,最终导致我国的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的损害,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长久发展。本文以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未来的林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但与此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各种恶劣环境问题频繁发生,尤其是我国的林业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得整个生态发展失去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促使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对林业经济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反而更加重视林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与它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定的林业面积。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呈现出传统、粗放、封闭的发展模式,过分依赖森林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合理安排林业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政策、资金、人力和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发展以林业为主的多种循环经济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发展林业经济需要依靠林业资源,但是由于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在它发展的前期需要相关单位投入大量的资金。我们都知道,林业属于国有产业,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确保林业经济的顺利进行。但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的不同,各单位投入的资金也会有所差异,但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够满足林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近年来林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更大地发展,但资金多被用于建设生态园林方面,在经济生产投入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促使很多优秀的林业经济项目无法顺利开展,进而严重危害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与林业资源断链 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我国是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林业面积、林业储蓄以及森林覆盖率虽然低于世界含量,但总体来说基本可以有力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人和单位不考虑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我国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的损害。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差异,但人工林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不仅成活率低,而且不利于提供多样的林业资源,长时间促使我国林业经济长时间处于低效阶段,最后形成林业资源不断减少并且质量差的局面,进一步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创新、管理不完善 林业资源虽然属于自然资源,但在我们生活中,林业经济却离不开人的管理,同时它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近年来由于政府与企业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没能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多采用国外已经开始或是已经淘汰的设备;在调节方面做的也不到位,致使林业经济发展缺乏严重的创新,技术设备也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使得我国的林业经济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时期。在管理方面也很落后,未能做到及时因地制宜,一些新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而受到限制,导致树木质量差,而且由于在贮备培植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合理安排,也在一定程度的促使林木生长受到致命性的伤害,从而影响了林业经济大发展。 二、推动林业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金 林业经济虽然是国有产业,但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我们就需要开展多渠道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推动林业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当地政府以及参与企业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来资金来扶持林业经济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让一些资金雄厚的私人企业参与到林业经济建设其中,并对他们提供资源材料,当取得优异成果时可以给予奖励,促使他们更有信心参与林业经济建设,国家也可以让银行提供方便的贷款。 (二)大力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充足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我们完全可以重点发展短期工业林业经济,在保证生态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进而提高它生产能力。建立起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区域性林业体系,选择适合当地区域的树种和林种来种植,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三)利用科技提升林业经济水平 在促进林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对林业病害的防护,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监测系统,从而形成一种林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机制。另外,也应该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林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升对林业产业技术升级的速度,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创新环保产品,赢得更好地经济效益。 三、小结 虽然我国林业经济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及时解决,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对某些地区出现的乱砍乱伐导致林业资源急剧减少,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一如既往的加大学习力度,并不断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林业发展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殊环境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当调整当地的林业经济结构,尽力保护当地特有的资源,将科学技术全方面运用到林业经济发展中,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的单一局面,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的大发展。 作者:陈英杰 单位: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林业经济论文: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工作研究 【摘要】营林造林工作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工作,营林造林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林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加强营林造林工作,对推动林业经济建设,保护林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广大林业工作者要以促进林业发展为目标,从积极落实营林造林基础工作着手,通过不断创新努力实现营林造林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营林造林发展经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即为林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林业部门要大力加强营林造林工作抚育、监管工作,不断改善森林综合功能,使林木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不仅能够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还有利于促进林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对营林造林工作要求 1.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林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其中即包括对森林物种的保护工作,也包括对林木的修复工作,通过对已经破坏了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和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的作用。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了保证其持续发展,需要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入手,提高林业工作者和大众的林业持续发展意识,以保证营林造林工作的顺利展开。 1.2加强基础管理促进长足发展 要想使林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也需要遵循又快又好的发展原则,既要保证林木产量,又要保证林木数量。在营林造林工作中林业工作者们一定要把握好管理与技术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从工作中的问题出发,并通过实地考察,充分做好计划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以保证营林工作的长远发展。另外,林业技术、管理和工作人员还要重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工作。 1.3增强全民营林造林意识 营林工作不仅单纯地局限于森林和山区,所在区域都有权利和义务加强绿化工作。所以,不仅要加强林业工作人员的造林意识,还要增强全民营林造林意识,以充分地调动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城镇与森林营林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拓展绿化区域,不断强快绿化速度,为人类打造一个更健康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1.4坚持林业产业多样化协调发展 公益林的打造不仅具有观赏性、联系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保证林业的长足发展,可以通过多渠道打造一条多样化的协调发展路线。将与其相关的特色加工业、绿色食品以及特色旅游业等与林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使他们能够相互促进,从而得到共同发展。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策略 2.1加强种苗生产工作 种苗生产作为营林造林工作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决定着林木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只有优质的种苗才能实现速生、丰产、质优的标准,所以要加强种苗生产工作。首先,要做好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还要加强快繁推广和质量监管工作。在工作中要充分地利用种苗科技,以加快造林和优良树种的选育进程,为收获优质的林木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要加强林木良种宣传示范推广,支持并鼓励林业工作人员使用良种;另外,还要加强容器育苗的推广力度,对于那些适合容器育苗的树种要尽量采取窗口育苗方式,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突破造林的季节限制,同时还可以加速幼林郁闭。 2.2选择科学合理的营林造林方式 要想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就需要打破传统的营林造林经营模式,将科学集约经营作为营林造林的主要手段,使营林造林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首先,要用机械整地、机械割草等现代耕作技术来代替传统的耕作方法,来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从思想上转换重造轻管的理念,广泛开展森林定向培育,将引水喷灌、配方施肥、抚育间伐等应用于营林造林生产之中,以全面提升造林的产量和质量;另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林下利用和复层林经营,打造功能多样、品种丰富、结构稳定的生态群落,使森林实现三效兼优的标准。除此之外,要调动各级林业科研院所,充分利用林业科技成果,以整体提升营林造林的科技经营水平。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计划、育苗到施工、抚育、经营等各环节的质量监管,使营林造林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2.3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首先,要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营林造林意识,并帮助他们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先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人员的思想问题,为提高营林造林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营林造林的各工作环节,加大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尤为重视质量检查工作,严把质量关;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调查中的细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为了保证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发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的信誉,使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得到有效的保证。加快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步伐,以增强林业竞争力,以保证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林业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林业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等有效手段,使林业能够吸引民间资本,以其作为行业发展的动力,并最终实现投资者和林业双赢的共同发展局面,这样即可以有效地增加生态效益,又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5加强营林队伍建设 在营林造林工作运行中,要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地位,要明确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营林造林队伍,才能保障营林造林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从业务知识、政治理论等各方面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首先,敢于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与创新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为“救火队”,德育工作不主动;班级德育活动片断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集体不够发达等。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从主体德育、集体教育、系统德育等方面予以改进,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等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 )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建立教师集体、实现全员育人,也是学校德育的常识。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正识自己作为德育协调者和主持人的角度,通过各种常规制度的健全,促进所有教师共同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基本原理是全体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要一致,才能发挥最大化的德育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要确立以各班为单位的教师例会制度、教师集体德育研修制度、任课教师进行德育渗透制度,班主任负责召集会议,通过常规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 【摘要】 新时期,高中阶段除了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外,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所谓做事先做人,高中时期的学生,约束能力不是很强,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说应当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高中生只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才能够健康低成长,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 一、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中,很多班主任是由任课老师兼任的,因此他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压力。因为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学生还需要担任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是很容易分散精力的。这些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是比较低的,对一些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展的,慢慢地他们就会忽视德育工作。教师的这种忽视德育工作的态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很大的危害。 (二)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高中的班主任认为高中生步入高中之后应该有能力辨别是非了,因此,认为德育教育对高中生是不重要的,所以在平时很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的这种错误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虽然学生已经进入高中,但是对于他们的德育教育依然是比较重要的,学生处在未满十八岁的阶段,依然需要学校一些班主任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三)师生关系处理不得体 在高中,很多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不是很好的。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阻碍。在高中阶段,很多高中生仍然存在一些逆反的心理,再加上班主任的严加管教,很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例如,有的学生在发生错误时,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犯错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斥责,使学生没有面子,这时很容易让学生对教师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反感。 (四)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单一的德育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一些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班主任如果不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会严重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这样学生就不会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与教育水平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多多运用政治、心理学等知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早恋问题时,教师应该主动对学生进行开导,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给他们讲解一些例子来让他们认识到事件的一个错误性,再加上耐心积极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教师通过这种积极耐心的引导就能使学生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这样学生就能接受教师的一个德育教育。教师通过利用这种温和的教育模式,比传统的严厉斥责模式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德育工作要实际化 教师在进行德意教育之前应该精心的备课,使课程有重点的培训,注重细节和方法。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把德育教育真正的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点滴之中。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能单单的讲解理论知识,还应该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通过这种理论加实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德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从细节入手,工作要实际化,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班主任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班级 教师要想成功的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应该处理好师生关系,使班级的教学氛围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遇到的一些困难,对他们的困难能够提出一些帮助,无论是对学生的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帮助。教师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对于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真实情况模拟法,让学生模拟情景再现,这样,教师就可以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这种模拟情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对事件有个全面直观的观察,这样对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小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对一些事件有个深刻的反思,学生在观察图文并茂的事件过程中,就会对这些事件产生积极的兴趣,然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落实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班主任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接受教育才能够使自己明确是非荣辱,为社会接受。 作者:王建 单位:广益中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网络时代下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 一、网络丝带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加剧渗透,学生民族意识、政治观念逐渐模糊。网络时代背景下,希望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加剧渗透,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于道德观念尚不完全的中职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民族意识的淡化以及政治观念的淡漠,导致我国众多优秀的文化流失和扭曲,这无疑是德育工作的挑战。网络中存在众多“垃圾”信息,容易腐蚀中职生的意识与思想。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的信息都是积极性上、健康的信息。但是,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众多,其内容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删选、过滤等,并且在互联网的信息中还夹杂许多暴力、色情信息等“垃圾信息”。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建班级网站,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文化能够展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创建以班级为单位的网站,能够将班级文化放在班级网站上,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能够快捷、方便的将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内容放在班级网站上,例如,班主任将班级活动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中,并标题“春游一颦一笑”,“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春游活动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运动会上的同学在赛场上努力拼搏,场下的同学为了班级集体荣誉而呐喊助威,这样的场景会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网络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此外,班级网络需要维护、更新和扩建,班主任通过班级网络任务,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班级网站做美工;知识丰富的学生充当管理员;责任心强的学生,可以协助班主任做学生的辅导工作。网络时代背景下,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创建QQ群,加强师生之间思想交流。QQ在中职生群体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QQ聊天能帮助学生突破狭窄、封闭的空间范围,在QQ群上,班主任可以将课堂上没有讲述的内容在QQ群上,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建立起班主任和学生的联系,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扩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话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方便和班主任面对面的说,通过QQ群,可以和班主任畅所欲言的聊天。借助多媒体,举办主题班会。班会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受到“地球村”思潮影响的中职生,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不能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因为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班主任说的越多、越语重心长,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设备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班主任能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主体班会,例如,举办具有唱歌、朗读、故事、情景剧、小游戏以及小品等的主体班会,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主体班会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的口读、耳听、眼看以及思维等感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达到德育教育目的,再如,现代社会上,普遍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并且交通事故频发,针对该种现象,班主任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这种直观的展示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理,以后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多媒体设备的直观性、生动性,能将抽象、枯燥的说教内容转变成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教学,实现对中职生灵魂和思想的洗礼。开展网上竞赛,巩固德育教学成果。中职院校网上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多举办网上学习竞赛、多媒体操作等,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举报的网上竞赛,例如网页制作、电脑动画、电脑绘画、操作比赛以及打字比赛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展现学生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再通过比赛评比,能将学生引入网络正途,这是网络德育教育的升华,显著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和效率。 三、结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挑战和机遇并存,班主任作为中职德育工作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应该全面了解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并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具体采用何种措施,应该根据教育现状,选择德育教学效果好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此获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作者:陈行 单位: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 一、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在很多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老师的形象甚至高于一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创设良好班集体的指导者,班主任工作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较窄,在学校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老师,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班主任的影响非常大。为此,班主任教师必须规范自身的素质和行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好的模仿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言行要求应该非常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求学生懂礼貌讲文明语言,每次见到学生也要热情地打招呼,尊重学生的想法,从不打骂挖苦学生;教育学生要爱生活、爱劳动,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要求学生在写作业或者做练习时要书写整齐,自己在写板书时也会严格规范……诸如此类,希望广大班主任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在班级内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不仅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素质,还要以自身的高尚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双管齐下,积极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二、养成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 鼓励学生做班集体的小主人,养成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与教师的作用发挥。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让他们争做班集体的小主人,为班级的发展做出小小的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待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的优点和积极表现,应毫不吝啬地提出表扬,通过多了解学生,在维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其次,在班级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择出学生们公认的班干部,可先在班级内宣传班干部的好人好事,帮他们树立威信,然后要求他们在学习和处事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做好带头作用,最后通过不断纠正班干部的不良行为,教会他们注重自己的言行,以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带动整个班级的自我批评,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和学习氛围。 三、让课堂成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挖掘教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课堂成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新的教材中含有很多德育的资源。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优势,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各个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充实自我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自然的道德教育,无形中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如在上数学课时,教学生们认识个体1和整体1,一个同学代表是1,那我们班这么多同学,可以用1来表示么?学生们都积极的回答说:可以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大的家庭。还有,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大的家庭,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在认数的同时,还培养了其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教学情景很自然而然的就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四、结语 作为小学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工作内容虽然繁杂,但却非常重要。这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工作方法,以新的教育理念带动学生的发展,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细节,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在无形中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效果。 作者:钟迪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一实验小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新课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探析 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 1.1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 高中在管理的机制上较为严格,有许多的条款需要学生遵守,为了量化和方便管理,往往对一些小细节的方面要求的比较死,比如不许迟到、不许早退、不许打架等,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个性的发展。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之前的教育中表现较差,但其也希望成才,希望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较为刻板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学生们自由表达自己,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遇到困难往往容易消沉,放弃自我,这些都使得高中的德育工作难以开展。 1.2被动为主的工作机制 在高中的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往往像一个传话筒,将学校的任务传达给学生,缺乏对学生的自主教育。班主任每天忙着布置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工作由于难以量化和监督,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在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就忽视了该方面,未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1.3看管为主的家长意识 有一些家长由于对孩子之前的表现较为不满,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再抱有太大的期望,将学生送到高中不指望其学习多少知识只是希望高中对孩子严加看管,避免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这样心理的存在使得他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关心,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表现很少过问。时间久了,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往往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不放在心上。 2.解决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困境的几点策略 2.1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隐形教育 所谓的隐形教育是指由外部的各项条件逐渐作用于个体的内部心理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呢,高中班主任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内部环境,除了内部环境物质上的美观外,还需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且氛围和谐的心理环境。在日常生活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个人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较好的学习榜样。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内部环境,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设计板报,内容要积极且有励志意义,可以是名人警句,或者一些人物事迹,让德育的意识形态与具体的环境进行结合,时间久了往往会有较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个人修养方面,班主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的同时要注意是否自己对学生做到了尊重,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真心地与学生坦诚做朋友。要想使德育教育有一定的成果,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2落实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积极意义。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组织德育工作,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安排教育主题。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与平时被动受教育完全不同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在实习活动中,学生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与外界接触,而不再是一个处处被教师管束被父母庇护的孩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做人以及做事的道理,明白道德观念以及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2.3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的工作,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纠正不良的心理,班主任要和父母做好沟通工作,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班主任在与父母进行联系的时候要给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让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并营造德育的环境。另一方面,家长要主动地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孩子做朋友,不要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在生活中对孩子有进步的方面多多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有勇气改变自己。 3.总结 高中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否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理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的班主任要认清自己身上的重担,对学生负责,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作者:吴迪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 一、从身边日常事出发,实现德育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考出好成绩。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较之学问、智力,道德修养、思想意识才是最有效的“通行证”。这一“通行证”保证人与人的交往、社会关系的建立及日常生活的畅通无阻。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每一领域都可以进行德育的渗透。我们会从身边的事情上汲取道德的力量,并不断受其鼓舞,进而达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统一。基于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到学生身边日常事件中,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提炼道德观点和认识,使其在阐述观点和认识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认识、蕴藉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践行道德行为。当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巩固这种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指引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的风向标。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自从南京出现“彭宇案”后,一些人不禁生出疑问:“到底应不应该去扶跌倒老人?”围绕这一点的讨论持续了很多年,但却终究没有讨论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人与人之间开始陷入信任危机,很多人对需要予以帮助的人视而不见,选择漠视,传统美德陷入尴尬的境地。为此,班主任可以搜集一些已经发生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此类事件,如:2007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2011年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因摔倒无人扶,88岁李大爷因鼻血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的事件;2015年发生在浙江省玉环县因摔倒无人搀扶,老人被白色轿车拖行的事件。班主任可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关于道德与人性的事件呈现出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当然,班主任不能按部就班地以传统美德来教化学生,因为这样只会产生更多的“做好事却反成被害人”的人。班主任要让学生灵活思考,以灵活的行为来维持长久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如可用手机报警或进行取证后再扶起帮扶对象,等等。 二、针对青少年犯罪事件,敲响道德的警钟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年龄在10到25岁之间的人实施的、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因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点,青少年犯罪是无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于这一点,有关专家也尖锐地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当一种文明趋向于更高、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彻底消除这种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涉及道德的约束力问题。道德约束力的形成是建立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上的,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又需要有所依托。在这里,班主任可通过列举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为学生敲响警钟,让学生结合社会舆论、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自身对道德的认识来分析犯罪案例。这样既可以矫正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警觉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如对于“药家鑫事件”,班主任可找一些关于这个事件的视频和典型的媒体评论及社会舆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一案件,审视药家鑫犯罪前后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可将药家鑫的悔过行为与犯罪行为做一次对比,让学生对照药家鑫犯罪前后的心理,来说说药家鑫道德的泯灭和重生,以及由道德泯灭所引发的无法挽回、不可饶恕的后果。犯罪前,药家鑫撞伤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做出犯罪行为,连砍张妙数刀;犯罪后,药家鑫看到父母和受害人均为自己严重的过失承受巨大的痛苦,他也感到很痛苦,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自己无法饶恕的罪行。道德由泯灭到重生经过巨大周折。但法律是清醒的,虽然一份份请愿书为被告人说情,但是因道德沦丧而产生的后果仍要由遗弃道德的人承担。班主任可从这一点出发,矫正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警觉意识,为学生敲响道德的警钟。 三、深入课余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己 在集体实践活动中,学生友爱团结、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就会有表现的机会,同时,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也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学生通过有效的集体课余活动认识他人,能够看到他人道德的闪光点,也能看到他人道德的黯淡处;通过对他人道德品质的关注,学生也潜意识地反观自己,警觉自己道德上的“失落”,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另外,在课余活动中,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时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其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集体性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很好地交流、沟通,有利于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关系的建立。当然,一些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引导置之不理。即便如此,班主任也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地用事实引导,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认识,让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班集体融洽和谐,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画一些色彩艳丽的图画装点老人的居住场所,为老人洗脚、剪指甲、理发,编排一些节目,如歌曲、舞蹈、小品、相声,为老人带去欢乐。当然,仅仅这些可能还不足以实现德育,有些学生可能是厌烦了沉闷的课堂学习,想趁此机会去游玩。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的体悟形成书面语,在书面陈述“敬老院一行”体悟的时候,学生会挖掘自己早已蕴藏在心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经巩固和再次认识,学生会真正理解“敬老”这一传统美德的精髓。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也定会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另一方面,在劳动中,学生是一个团体,他们互相配合,各自发挥力量,为老人营造清洁的环境,给老人带去快乐,这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班主任不仅肩负教学的任务,还有德育的重任。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班主任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社会上有悖道德的犯罪事件、彰显道德品质闪光点的课余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范冬英 单位: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周庄中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探讨 一、建议平等,友好的互动德育方法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把师生建议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基础上。新课程改革以来,班主任应该把德育过程变成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多多考虑学生的想法,正确运用心理换位,这样以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一定能得心应手。班主任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而作为学生,也应该主动配合班主任,多进行沟通,让班主任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主动参与的作用。总之,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仅仅依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应该由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创造。这样,班主任更容易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让学生能以高尚的道德来面对生活和学习。我们一直在谈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在我看来,和学生互动交流是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怀。 二、掌握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信息 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获取学生生活,学习,情感,意志,思想等等状况,如何掌握学生这些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学生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心意去关心,体贴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针对学生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引导。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古语“因材施教”正是说明的这点。 2.具备沉稳的气质,注重个人魅力的影响 班主任在抓班级管理和日常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遇见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何正确的处理发生的不良现象呢?首先,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为上亲自过问,我们要具备沉稳的气质,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班主任应该注重自己个人素质,个人魅力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叛逆心理非常明显,如何在学生充满叛逆的时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班主任的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影响,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眼里,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平时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一起遵守思想道德,一起参加劳动,随时让个人魅力影响每一个学生。 3.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与募捐,照顾孤寡老人,参加社区义工等等,利用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加强自己的荣誉感,这样对他们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4.做好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到位与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班主任,要起到协调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主动地以多种形式与幼儿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 让家长和教师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班主任还要注意打造家园对话平台,完善家园沟通机制,建构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生态互动关系,有赖于家园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教师一方面要倾听家长的声音,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提高家长的认识。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班级家园联系是必有的特色,使家长能了解幼儿,了解老师的工作。 作者:曹明镜 单位:重庆市潼南县教师进修学校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重学习,争上游 来到我们职业高中的孩子,大部分属于“学困生”。用我们校长的话说,他们是一群被普通教育耽误了的孩子。为此,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我和学生们首先要面对的难题。经过与学生,科任老师的沟通,交流,我确立了一个“班风,学风建设与个人发展协调并进的”德育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开展一次分析和研究自己的活动。让他们全方位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在学习上的的优点、缺点;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 其次,让他们为自己进行一次目标定位,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具体可行,“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有了前边两次活动的铺垫,孩子们逐渐认识到了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激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帮助他们纠正过去不良的学习习惯,重拾学习的动力与勇气,从而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最终学校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同学们学习态度的专注构成了我们学习成绩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历年对口高考的成绩中,我所带的班级各科成绩在全市兄弟学校中都名列前茅。 二、抓细节,细润物 我始终做到,把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关注他们,思想上与他们们深入交流。把孩子们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看待,谁是单亲家庭,谁有早恋现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都了如指掌。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管理教学中灵活方法、热心关怀、平等信任,真正努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我还经常通过打电话、邀请家长到校,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动态,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有时,办公室的姐妹们开玩笑说:你是老师,又不是他们的妈,管这么多干嘛?可我深知,教师绝不只是一个职业符号。没有情感的投入,哪能走入学生的心里。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哪能拥有教育的力量。直到现在,好多已毕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或已走入工作岗位的孩子们依然和我保持着联系。他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依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向我倾诉。每每这时,我想说,我骄傲,我是你们的老师。 三、养习惯,爱我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他们“班级是我家”的意识,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爱我们的家。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多数人没有养成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乱丢东西等现象特别严重。针对这种状况。我连续几次召开了主题班会,除了“约法三章”,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习惯。让他们明白:成败就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事实证明:每个同学都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班级这个小家庭的热爱与关怀,并且养成了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2011-2012年我班获纪律、卫生流动红旗共20次,创全校之最。我也相信,这种卫生习惯的培养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的。 在我看来,爱才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第一要义。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反之,缺少老师对他的爱的孩子,也不会去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而内心缺乏爱的人,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作为班主任,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四、总结 人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就是那“春泥”,我将把我毕生的爱与智慧献给我的孩子们和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最后我想借用艾青的一句诗表达自己对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一份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贾秀玲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表率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高尚的道德品质、热情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完美的人格形象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与科任教师配合,强化德育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无疑离不开德育课,离不开班主任的整体引导和教育,这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学科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就是“纯理科”的数学课,也时时涉及着德育问题,做题要求学生做得既正确又迅速,这里面存在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追求效率的观念等属于德育范畴的东西。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与其他教师互相配合,共同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3.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和各科教师的积极配合固然重要,但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必要的。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首先,要有计划地开展评比竞赛活动,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在评比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有很大作用。其次,作为班主任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时给予评价。(本文来自于《学苑教育》杂志。《学苑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中一项宏伟的工程,其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而班主任又担负着提高学生品德素质的主要任务,研究学生的特点,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作者:张静 单位:河北省晋州市东寺中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改革 1明确责任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首先应该从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开始,使班主任能够明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严格的奖惩责任制,明确各班主任的职责和范围,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津贴和奖励。同时还要多给班主任预留一些晋升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来说还要加强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德育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德育精神,争做学校的教师骨干。要想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平时还应该多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强大的内在力量。 2班主任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更新传统落后的德育思想观念,不要只注重形式主义,同时还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工作,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抱着终生学习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学会做人。 学校之间的竞争无非是德育工作者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素质,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要着眼于未来,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客观环境的德育作用 校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恶劣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与学校积极联合起来,做好对校园德育工作的宣传,使每一个学生时刻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学校还应该向学生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举行升国旗仪式,同时还要举办一系列的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挥客观环境的德育作用。 4结束语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它对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抓好学生们的德育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做好德育管理工作,时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生活规律,不断创新与前进,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落后的德育教育现状。 作者:吴慧 单位: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索 一、多关注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其生活 学生的德育工作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想要让那些充满孤独感与不安的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与依赖,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工作,这也需要老师对学生多加关爱,赋予教导。班主任应该让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归属感,能够相信老师是他们可靠的后盾与港湾,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暖感觉的集体当中。要学会教导学生看到这世界上的关爱、仁慈与幸福,学会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便也会得到自身的满足感。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并不是简单的理论传输者,而是一位心灵的咨询疏导师,需要有一颗仁爱学生的心,不去埋怨学生个人优劣和一味指责学生的缺点。 二、班主任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在学生的言行举止方面 在中职学校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说粗话,不讲礼貌且从不主动问候老师。这并非是学生个人的品质问题,而是近墨者黑的缘故,受到了生活环境污染所致。那些粗鄙的言语,往往是他们“无心”的。所以,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那些礼貌语音的魅力。可以采取互相监督且友善的方式,来营造出一个充满语言文明魅力的班级。而不是用道德谴责和深刻批判的方式轻易定论学生品质的优劣。 (二)在学生的生活习惯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相对缺乏卫生意识。而一些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则自小缺乏劳动意识。即使班主任每天都要求清理班级卫生,并且会进行评分制度及检查,可无奈效果并不显著。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被动心理,认为清扫卫生,保持教室整洁是为了服从教师,而并不觉得那是优良习惯的养成,这便会产生反效果。 (三)在学生提出问题疑惑的方面 当学生对任何问题产生质疑的时候,教师都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该采取民主的方式,课堂内外应该得到充分的互动。在进行课堂内容时,应当将学生们的“话语权”充分交还,给予他们更多自由言论的空间。不要将课堂时间都当做教师的领域,让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活动,当课堂充满欢乐气氛时,学生自然会热爱课堂。 三、结语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其实已然在各阶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环境还是人们的思想,都已然发生了巨大改变,导致德育的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但是,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质量。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让德育工作能够得到创新。中职的班主任们应该根据现状,借鉴文中的经验,对传统德育工作作出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心态健康的情况下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时培东 闫明伟 单位:吉林省东丰县职业高中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对策 一、开展好实践体验活动,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从角色体验中感悟道理 角色体验,感悟道理,就是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德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扮演相对的角色,让他们体验角色不易,感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如针对学生讥笑残疾人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聋哑人、盲人、肢体有残疾的人等,做各种正常人所做的极平常的动作或事情。在学生亲身体验、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让他们判断那些讥笑行为是否正确。实践证明,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德育没有体验不行。 2.从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 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实践活动必须开展得具有现实意义,否则,一切皆空谈。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训,让他们感受企业的氛围,从意志上渗透作为将来职业人的理念,使学生时刻想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从而按照职业人的标准规范自己,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从身边的清洁卫生做起,然后到公共场合清理垃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切实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提出环保建议。总之,遵循学生的身心和教育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好实践活动就能迸发出德育的火花。 二、切实利用好家庭教育,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可以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广泛发动宣传,让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到每个家长心中,让家长学会育人,能够育人,能够育好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设备、家访、班级会诊会等方式,把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效果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反馈信息,实现家校携手、共育新人的目标。 2.强化培训,让家长掌握德育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校迅通、家长会现身说法等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不同德育教育方法。利用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理论灌输型,善于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加深孩子对道德的理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身体力行型,正确的行为引导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父母必须随时随地起榜样、表率作用。通过亲历亲为,孩子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模仿。身传言教型,边讲解边示范,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到传授教育作用,使孩子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直观感受,并依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 总之,通过上述二个方面的主要途径,再配合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经过多年教育实践,确实有效提高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徐秀玲 单位: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一、以体验活动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 除了举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要想使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流于表面,就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实用性,既然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那么,德育教育就应该从提高思想品德的行为入手。建议班主任向学校申请,联合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型德育教育的空间,例如,固定每月的某个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去学校附近的社区养老院看望老人,帮助老人读书、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并鼓励学生将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写成周记。相信通过德育实践,学生们会为自己的尊老、敬老行为感到骄傲,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形成系统的实践型德育教育工作,会使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惯性,在敬老院尊老、敬老的行为也会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学生行为和道德水平的发展,也正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提高的表现。 二、借助多方力量开展德育工作 1.重视任课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对学生的德育应该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工作,班主任如果认为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独挑大梁”,忽视任课教师的配合,那么,德育工作水平想要上升是十分困难的。班主任一方面担任着学生成长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担任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协同任课教师一起开展德育工作,就会由于精力有限,使德育工作永远处于“治标不治本”的水平。因此,建议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多交流学生的德育方面的问题,通过请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等形式,邀请任课教师进入学生群体,为任课教师协助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背景和空间,也为自己的德育工作添加“左膀右臂”。 2.重视学校和家庭的德育教育并行。 学校德育教育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这并不代表这两方面的教育责任全部由学校负担,因为教育是社会性的行为。初中学生生活的社会范围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德育教育的责任也应该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建议班主任教师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行为细节和人格方面的发展,而不是把评价孩子的标准定在“学习成绩”上,在每学期末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对学生家长报告学生的成长和问题的时候,也应该侧重学生品德和人格发展方面,使家长重视学生非知识性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协同家长进行学校、家庭同步的德育教育。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责任重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而且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也有影响。为了解决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工作量大而成效不高的问题,建议班主任使用实践性教育的方式,并联合学生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开展协作式的德育工作,以便促进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的发展。 作者:黄炳昌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中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综述 一、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小学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对于父母的意见会进行质疑,而对于自己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则非常依赖与信任。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中,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当中,要向学生展示自己健康积极的一面,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对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开展实践活动,将德育内容内化 班主任所开展的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是否让德育内容变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形式丰富且内容活泼的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的进程中推动德育教育内容被小学生吸收。如可以要求小学生每天为家长做一件事情,对家长说一句表达感恩的语言,或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生活中去帮助他人”等,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又使小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进程中养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成功将思想道德进行内化。 3.利用个别谈话,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并改正错误 小学生的内心相对较为脆弱,尤其是对于班主任的语言非常敏感,班主任不适当的教育批评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熟练掌握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的技巧,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运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是班主任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的最为有效且直接的模式。个别谈话要想获得对应的效果,必须切实掌握个别谈话的技巧。首先,应当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谈话以前,小学班主任应提前了解即将交流的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交流内容的初步草稿,并且选择谈话的时机;然后,在进行交流的进程中,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班主任在进行个别谈话的时候,要避免一味地批评学生,更不能将小学生之前所出现的一些错误都提出来进行一次批评,要运用良好的谈话技巧,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从而加以改正。 二、结束语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当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其他教师一起重视德育教育,真心为国家、为学生、为社会尽职尽责,为国家培养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覃春柳 单位:广西马山县周鹿镇马周小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谈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措施 一、组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对社会不了解,社会阅历少,对思想道德也不是很注重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实习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比如组织学生清理楼道里的小广告,或者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等,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懂得珍惜环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在其他居民和路人的称赞声中,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也学会了尊重每一份工作,尊重每一个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校也应该将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定期由学校统一组织全校同学参加实践活动,如清明节扫墓,参观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国情,并且在参观的同时加强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也应该与学校一样,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动向,向学生推广企业,同时也是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二、了解学生的动态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不成熟,心智不健全,对社会懵懂,觉得自己是大人,但却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和这个社会。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容易受社会的负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容易使初中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因此,班主任应该经常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沟通,确保学生健康正常地成长。同时,班主任也应该经常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督促家长也去关心和了解学生。因此,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督促家长也来了解和关心学生。所以,班主任应该经常关注学生的动态,时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家庭动态,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成为学生生活上的指导者,学习上的引路人,让学生的身心更好地健康发展。 三、先进的德育观念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同样的,德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这个社会。很多班主任都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德育观念去教育学生,这就把学生管得很严,这些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往往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根本谈不上具备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学校应定期培训老师的德育教育,老师的德育提高了,德育观念更先进了,学生的德育自然也会提高。初中班主任所做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平时的行为举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德育,在学生面前要起到榜样和领头的效果。一个班级的整体道德水平,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的德育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不断更新、不断引进先进的德育观念,是班主任需要注重和加强的。 总结:德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发展需要强化的重要环节。作为与同学接触时间最长,最了解学生的班主任来说,加强学生的德育水平就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班主任自身也要不断更新和创新自己的德育水平,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德育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学生更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素质,力求学生更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作者:刘来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初级中学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院校对于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在“管”“育”结合的模式下,进行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以“对‘管’‘育’结合下的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为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管育结合 中职院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性人才是当下中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在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管理好班级内的学生,运用“管”“育”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启用“管”“育”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现实基础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学校往往采取说教、听讲座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枯燥的形式长期下来会使学生们感到厌倦,不再认真对待德育的培养,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尤为重要。当下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十分难以落实,中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社会人才,对于学生的职业性及规划程度较高,在管理学生方面往往制定了一些量化管理条例和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这一种过度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用来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与学校矛盾冲突尖锐,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过远,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德育共组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还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对学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一些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总是流于形式,不重视德育工作的内涵。针对这一些情况,采取“管”“育”结合的模式进行德育教育成了必然。所谓的“管”就是通过一些规章条例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在这一点上,许多学校都有非常严密的规章制度,但是一些看似合理的制度会给学生的利益带来影响,比如有的院校要求女生不能够留长发,许多女学生对此表示不能理解,所以反抗这一条例。对于这一情况,学校就要采取“育”的方式,通过教育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学校的制度。当然,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要完善改正,如上文的要求女学生剪短发的条例,其实过于严苛,可以适当放宽,比如可以留长发,但是不允许烫发染发。一些学生起初不愿意接受的条例,比如要求全校学生每天早上都要进行早自习活动,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在学校的教育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下,学生们会理解每天早晨早起看书学习比一直睡觉睡到中午的效益多出百倍,自然就理解学校这样要求的苦心。所以“管”和“育”是需要同时进行的。 二、实施“管”“育”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沟通,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更要求班主任与班级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中职院校的学生同许多高中生一样,也处于青春期阶段,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较之普通高中学生对于高考这一目标的准求。中职院校的学生们往往缺少一定的人生规划,更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变得更复杂,所以与学生的沟通尤为重要,学生们再显得成熟也毕竟是孩子,需要人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首先,教师要明确班级管理的行为标准,制订合理的班级量化方案,监督每一位同学严格遵守。但是这些行为准则并不是对学生们进行过度监管,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生们沟通,共同制定,让学生们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和制定的原因,一旦出现问题,班主任就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内容进行教育,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宽并济。作为班主任,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在某些方面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比如早自习的进行情况,上课出勤的情况,考试诚信作风问题等,绝对不能含糊。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以示警诫,班级上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严格的教育,但是绝对不能够用体罚的方式惩罚学生,要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这种错误会对自己的发展造成的影响,让其自觉转变不良行为习惯。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教师可以适当放宽,但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用教育沟通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更正确的方法进行某一项活动,比如针对学生的追星问题,顺应学生们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们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明星们的努力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对于明星的喜爱转变为完善自我的动力,让追星变成一件好事,而不是疯狂沉迷的错事。最后,可以举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探访孤寡老人,有能力的话,可以让学生们去比较近的乡村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增加学生们对于社会的体验。 三、运用“管”“育”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常见问题 教师要明确“管”“育”结合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在一定的界限中放任学生们自由发展,而是用“管”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用“育”教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完善自我,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言传身教,为学生们做出榜样。总而言之,在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用“管”“育”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工作中因材施教,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严格要求,因势利导,用最正确、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避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引起更大的后果,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德育教育的力量。 作者:徐哲 单位:淮海技师学院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摘要:德育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基本职责所在,尤其是在中学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更是关系到学生的全身心发展。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导师,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此,班主任应对新形势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一些有效性措施,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措施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因此,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工作难度逐渐增大。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研究中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作为中小学生,由于对社会上的事物缺乏判断力,无法靠自身的经验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班主任就需要在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全面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以德服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爱护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班主任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担任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对班级的日常事务进行相应处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班主任如果不对学生负责和缺乏奉献的精神,是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以及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除了做好这些本职工作之外,更是能够抽出大量时间开展班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习情况,并能够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是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具备的,此外还有专业的德育教育水平。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熟练掌握德育教学的规律,针对不同学生通过运用心理学、政治学等知识对学生进行辅导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学生在学校不仅仅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寻找友谊等。中小学教学阶段,一个和谐的集体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德育教学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德育教学工作来讲,开展班集体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班集体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要在班级内进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和学生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班级活动,全身心投入到德育教学活动中去,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友谊、快乐以及美丽的追求,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除了开展班级活动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营造和谐班级环境的重要途径,这也是解决日常班级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摆脱传统德育教育思想的束缚 现阶段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以思想灌输为主。近几年来,虽然德育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增加了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但是仍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在的德育教学工作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德育教学的影响。目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失去了德育教学原有的意义,与德育教学的目的性是相互违背的,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所以要对德育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打破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水平。班会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小的奖惩措施到班会中来。如对于积极举手发言并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多次不参加发言或不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的学生给予一点小惩罚,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又活跃了班级的氛围,有效实现了德育教学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要尊重理解学生,并对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热爱学生,与学生多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家庭状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付诸行动;并且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相关建议,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在学生的一视同仁方面,要将全体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对于优秀学生不偏爱,对于困难学生不忽视,用心平等对待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对学生推理、判断等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某种思想、原则的单纯灌输。另外,班主任要明确教师只是在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引导、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德育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德育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德育教育教学方面能有效突破,班主任应该掌握学生的发展现状,顺应时展潮流,来营造一种更加友好和谐的集体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五、充分了解学生,因人施教 教师不仅传递着文化知识,同时也在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关于学习、家庭、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及时解决出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采取因人施教的德育教育方法,不仅仅是学生的班主任,同时也能够成为学生的朋友。比如,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比较忙,对于孩子付出的时间相对较少一些,在家里并没有很好地对他们进行监督与管理。班主任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这样的,是因为没有家长的约束,还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陪自己而已。如果是因为缺少管束,可以找学生本人进行谈话,寻找一些适合自身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如果是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可以找家长进行谈话,希望家长能够在工作之外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交流。 六、结语 总体上来讲,提高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身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要对自己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避免误入歧途。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策略 摘要:中职学校对社会的贡献非常的大,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还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文章对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策略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在现阶段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为了改变德育工作的现状,就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效果。在现阶段的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道德现状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幅度下降,很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较低,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并且其思想道德素质也比较低。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自卑心理,并且一些学生缺少关爱,导致其道德素质较低,行为偏激。学生的这种情况就加大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为了顺利的开展德育工作,就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与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教育措施。此外,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德育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过于简单的德育教育方法。中职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严格的按照德育教育的规律进行教育。在现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导致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不严格,并且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比较的单一。简单的德育教育方法不能够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班主任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选择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第二点,中职班主任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班主任普遍认为其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是主导,其他的教育者只是辅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是由于班主任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不顺利。因此,为了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解决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用有效的对策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二、提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改变现状,就需要采用有效的解决对策。首先,应该对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进行系统。想要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借助科学的理念进行工作的引导。复杂、整体的育人工程是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针对德育工作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德育理念的设计,并且将其系统化处理。为了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与有效的依据,就需要班主课题组针对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状况进行研究,实现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的系统化。其次,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目标的系统化。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工作的目标是非常重要,只有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才能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因此,中职学校应该为班主任制定一个系统的德育工作目标。最后,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化。感恩教育、珍爱生命、诚信教育、恋爱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生涯以及人际关系等都是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比较的繁杂。为了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改变工作的现状,就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仅凭借班主任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这种教学方法缺少系统性与主动性。实践性是德育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将实践贯穿于教育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并且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进行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时,应该将实践作为工作方法的中心,一切从实践出发,从而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方法,使得德育教育更加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此外,还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评价的系统化。激励导向作用是科学的德育评价所具有的主要作用,并且能够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了构建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评价系统,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德育评价指标。在对德育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时,应该从现实性原则、自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等方面对其等级、要素以及内涵等进行分析。其次,德育评价方式。德育评价方式是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与探索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等形式进行工作评价,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德育效果的反馈。最后,德育评价主体。改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的有效方式就是德育教育公平评价的系统化,这就需要通过构建多元主体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系统化处理。综上所述,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过于简单的德育教育方法、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对德育工作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方法等进行系统化的处理,从而改变德育工作的现状。 作者:盛亭亭 单位:无锡技师学院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 摘要: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中职学生大都是初中生参加中考然后直接选拔到中职院校进行学习,在中职院校进行教学学习,不仅仅要重视中职学生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文化学科,作为中职的班主任还要做好德育方面的工作。对于刚刚升入中职的学生来讲,德育工作很可能不易开展,为了提升中职学校的德育水平,很多教育方面的专家对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就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当代中职学校大多数的生源来自初中生,很多初中生是由于考不上高中才来上的中职学校,在中职学校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发展。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存在文化课程基础差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象,就要求老师进行新颖的教学,在课堂上采用大胆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而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整个中职院校的学业水平。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储备和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中职的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管理和学习,教师在学校有效开展一些德育方面的工作,给学生适当的学业压力进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下文就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叙述。 一、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职学生的教学缺乏重视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只有那些本科学校才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而作为专科学校的中职上课只是相应讲解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就可以,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心思,从教育理念方面就对中职的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教师来讲,很多教师认为中职的学生基础不好学起来也不会轻松,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会采用简单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基础性的内容,深入的知识不会深入的教给学生,只是停留在完成课程要求。因此,这类老师上课时,就只是按照课本上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很少关心下面的学生是否真正学会所讲的知识,没有深入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更是缺少管理,长期以往就会出现一些德育方面的问题。 (二)对德育的发展和管理缺乏重视 在当代教学环境中,虽然素质教育很重要,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家长和老师只在乎学生以后的工作薪酬,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课堂质量的提高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认为找到好的工作才是硬道理,能挣钱才是对学生有用的教育。这就导致老师只顾着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采用单一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和管理缺乏重视。很多教师只是看重课堂上大量的知识传输,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就要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德育方面的工作,俗话说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中职班主任只有在德育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未来能够有一个更加理想的生活。 二、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提高对班主任的要求,重视德育发展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要求,必须要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当代社会对学生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专业的综合能力,就要开创新型的当代教育技术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吸引中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对于某一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共同探究式的方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定期的对班主任进行德育方面的培训,使其以后再中职学校中即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学生更好的明天打下基础。例如:在学校里面,在教给学生相关德育知识时,班主任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在学习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段与德育知识相关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对德育知识,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视频放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重点部分进行相应提醒,让同学注意向视频中的行为学习。通过画面和动感的音乐刺激学生的神经,进而引发学生对德育呼应。这种用当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基础德育方面行为更易使学生接受,同时对该部分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从而为其以后在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德育与行为活动相结合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德育行为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校的进行德育的教育之后。对其学生进行相应及时的强化。老师可以和学校申请,在一定时间进行一些家长会的活动,使学生在受到德育的培养之后,和家长进行一些深入的交流。学生进行理论的德育教育之后,鼓励其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仅能在生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在沟通中和父母形成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职院校必须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相关德育的教育,进而完善学生的内外性格和气质,帮助其在一个更加友好和睦的环境下生活和发展。平常多和家长老师沟通,有问题不要憋在心里,通过德育的学习更好的表达自己,提升自己。 三、总结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展要求,为了推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特别是对于中职的学生,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对其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在学校期间不能一味的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采用新型民主教学模式,让其进行德育和专业知识全面的发展。对班主任也要提高要求,教师应利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当代环境中对身边的事物抱以积极的态度,对生活对学生多一份热爱。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 摘 要: 高三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功利性明显。多数学生已穷其力、竭其智。如果教学能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三语文 非智力因素 自信 焦虑 高三语文的教与学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总结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性质。特别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紧贴高考,功利性明显。学生需要通过量的训练达到质的飞越,提高应试能力。重压下,多数学生已竭尽全力,但并不都能达到理想效果。至此,再谈智力因素已毫无意义,反而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高三紧张的学习和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这时非智力因素中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焦虑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如果学生语文状态不好,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患得患失。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很正确。2012年,笔者在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三任教。当时为确保尖子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挑选了20个成绩最拔尖的学生重新组班。笔者担任此班语文教学工作。开班前,学校组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做了全面分析,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提优补差。其中一个男生的语文比较薄弱,为了找出问题,我经常与这位同学谈心。谈话中,这个孩子不断强调语文是他的薄弱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就没及格过。我没有回应,只以赞扬语气告诉他:“数学学得好,肯定很聪明,聪明的孩子什么都能学好。”对于夸奖,学生很难拒绝。这样良好的气氛就使话题有了继续的可能性。我再用轻松口吻说:“语文没及格只能代表以前。哪怕离高考只有一个月,聪明的孩子稍微花点工夫就能考得很好。”再肯定地告诉他:“跟着我学语文,没有学不好的。”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不断对他进行良好心理暗示,使他相信语文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此后,我注意寻找帮他建立自信的机会。只要他在语文上有一点点进步,就大力表扬。良好的心理暗示和恰当的表扬对这个孩子的语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次月考,语文118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居然不相信这是他的语文分数,连说不可能。等试卷到手,连忙从头到尾确认了一遍。当他接受事实后,发现自己原来也能学好语文,信心大增,连带着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就能重视,形成良性循环。自此这位男生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高考语文考了114分。高考后,孩子自己总结,认为那次语文月考帮他找到了自信,觉得付出了就有回报,进而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样就从原本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自觉主动的“我要学”。由此可见,高三阶段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学生自信,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其次缓解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到最后冲刺阶段,焦虑是弥漫在学生中最普遍的情绪。严重焦虑会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成绩往往不太理想。本班一位女生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在全市语文摸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120分左右的成绩。学生反而焦虑了,害怕自己语文掉下去。本来轻微的焦虑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焦虑过重,只能适得其反。这位女生就是如此,在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甚至平时练习的基础题也屡做屡错。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个孩子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态度没有问题,最大的困扰就是焦虑。在她看来,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成绩恰巧在这时掉下来,怕自己没能力赶上去。越想越怕,焦虑感日益严重,导致看见了语文练习就紧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我们没有分析试卷,只说是偶尔的失误。拿出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开导她,只要咬咬牙渡过这个高原期,一切会豁然开朗。但是没有起作用,在基础题上她还是一错再错。理论没有用,只好实验各种小方法,如深呼吸、想象放松、借助外物等。令人惊喜的是借助外物起到了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这个外物就是前两次考试时所用的笔。当她体验到较强的焦虑情绪时,就手握这支笔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这支笔可以给她带来好运。借助这个方法,她的焦虑症状得到了很大缓解。高考语文发挥得不错,如愿考上公本。 通过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到了高考冲刺阶段,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减焦虑情绪,提高对挫折的忍受力,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优化思考 摘 要: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必将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迎来一场巨大的革新。然而,现今的高三语文教学陷入一种低谷状态,出现了许多比如机械化,低效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得思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走出这种现状?如何推动教学的优质化?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三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三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在新课改的改革方案推出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面临这样重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并且不断地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照本宣科,缺少创新 在如今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拼命的反复训练一些原题,比如历届试题真题,各地方的模拟试卷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这样方便又省事,因为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其的快,资料应有尽有。在教学中,大多教师就利用一些原有的资料反复讲解,而且部分试题为了考虑教者的省力的需求,将答案解析说的很详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成了试卷的奴隶,老师成了答案的传声筒,缺少互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无限循环中必然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二)机械训练,缺少个性 在高三的语文训练中,充斥着死板而又机械的训练,反复背诵名言警句,字词拼音等。或是一堂课学生都在做题,或是一堂课老师不停地讲评,有板有眼,为了应对高考的各种压力,老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多做题。学生的根本需要是全面掌握知识,不仅要充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所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三语文确实需要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但是它毕竟不同于理科“答案不是对就是错”,它不能丢掉对于文体的渗透和感悟。对于文本的解读很有必要,即便需要训练,也是带着感悟的训练。 (三)疲于应试,缺乏思考 由于语文学习的提升见效慢,加之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效果中的功利性较强(即“一切都为了高考”)导致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少数学生出现散漫和随意的求学态度,这种困境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是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为了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各种试卷应接不暇,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没有太大的成效。于是学生出现了困惑:语文题少做点,语文课少上点又有什么关系?有人曾经试验过,让高二的学生做高考题,成绩不比高考生差,也有人试验:某一时间段反复地做题训练,但是成绩还不如没训练的时候,所以学生越来越无所谓,语文题目充斥着太多不可未知的变数,远没有其他科目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数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管疲于应试,给一切能够提高高考分数的方法让行,学生只管做题,不予思考,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困惑和漠视,无疑让语文教学走向了低效之路。 二、新课改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考需要一定量的应试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靠机械的重复的灌输知识,大部分的切割解剖其他科目的训练,忽略语文的重要性,这样做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理念的同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扼杀了学习语文的主动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实现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在考纲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每一位高三教师手头应该有一本考纲,考纲中囊括了高考语文考试大致的范围和重点,在大的框架下给学生练习题、讲习题,避免漫无目的印发试卷。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解读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认真的了解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进行创新,并且要了解新课程标准,这三项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指路灯,当然,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懂得考点的实质,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绝不只是了解考试的框架而已。其新课改里,将能力的考察放在了首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经说:“要通过高考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 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现念, 改革教学方法。”,这些理念精神如果不深入探究,不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势必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领会了大纲的实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强化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的专业学科,它关涉人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少不了创新,要求的是活力和创造力。语文课堂应是充满语言文学的魅力,滋生语言鲜活的土壤,不能因为追求分数而丢弃本身固有的价值,应该在有价值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专业的知识,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换句话说,不能本末倒置,也会有人质疑: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的学生还能进行语文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吗?从语文考试实际看,阅读探究的实践有时候比做几套试题取得的效果还要强,况且如今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转变传统观念,高考改革的趋势发展迅猛,教师教学要先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起到学生语文知识专业化持久的发展效果。学生自身的发展应当作为核心,只有关注学生本身,才能有效的强化语文知识素质。 (三)改变传统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强调应试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取得高分,这种走捷径的行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魅力的感知,这种明显偏重于智力的素质衡量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空忙。正确的选择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选择一些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寻在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在发现错误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有效的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就能稳固他们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成绩必然有显著地提高,从长远看,学生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降低考察和训练的力度,让师生都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的时间。改变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注重过程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师生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教育改革始终面临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挑战,但是新课改绝不回避考试。创新教学不能忘本,我们主张学习和探究,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才能让学生在语文高考中真正得益。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传统观念,其根本目的是创新,用多样化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考试的作用是体现学生的能力,没有考试,如何测验学生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所以,学习语文,既要大胆的改革创新,也要不断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集思广益,让教育一步步走向科学化。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之我见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初探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对中差生的复习策略 摘要:面对一群不太愿意学语文的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本文从浓厚的师生情;加强管理;激趣;重视书写,美化卷面;夯实基础,落实得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中差生;师生情;管理;激趣;书写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面对一群不太愿意学语文的学生,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在高三怎样悄无声息地助他们一臂之力?我应该如何做才能坦然面对充满期待的学生?我从混乱的思绪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浓厚的师生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伯在《品格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同样明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教育大家都认识到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是因为你讲的是知识,所以学生一定会心甘情愿地听,只有双方产生浓厚的师生情,知识的传递过程才是高效的。清楚记得有一次开家长座谈会,学生们集体谈到为什么某科全班都考得好,他们说,他们很喜欢这位老师,这位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课下和他们交往也很多,他们之间无话不谈,师生情很浓厚。这样一来,他们觉得如果考试考不好就对不起这位老师,所以上课特别用心听讲,课后能够主动地梳理知识点,虽然学得很苦,但是他们还是能坚持下来。当时这些话犹如晴天霹雳震醒了我。 从此以后,我也试着课下和同学聊天,讲笑话,加入他们的集体活动。对于那些特别调皮的男生,在课下,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过去,关心他们目前生活、学习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类孩子重情感,讲义气,只要和他们关系好,在语文课堂上我就一点也不担心了,只要你一声令下,孩子们都能积极地配合。有一位曾让我头疼的男生甚至成了语文的尖子生,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这也是浓厚的师生情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实惠”。 二、加强管理,严格要求,督促到位 单单具有浓厚的师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不能要求全班同学都喜欢自己,我们在课堂上还得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相关的规则。 学习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自控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常开小差,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除非老师严加管理,否则他们宁愿坐着不动也不学习。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认为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反正每次都在70、80分徘徊,很多家长、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时,也认为语文不重要,这对语文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语文课上他们自由散漫,不听讲、不做笔记、爱讲话、爱迟到、不按时交作业,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选择各种方式来严加管理,必要时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对待这些学生,我们如果真的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那他们也就不再成为我们心头的“刺”。 当然这样的督促不是一两节课,甚至不是一、两学期就足够了,他们需要我们随时提醒,这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他们自己都常对我说:“老师,我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坚持不了多久,你隔断时间鞭策我一次,行不行?”面对这群可爱的但又调皮的学生,我只能选择自己做坚强的时时督促他们的语文老师,虽然很累,但也寻得了内心的一丝安慰。 三、激趣,点燃课堂火花 高三语文复习是枯燥的、乏味的。日复一日地讲解、练习、积累、考试,势必让孩子身心疲惫,所以我选择在课堂讲些故事、读读新闻、朗诵优美的文章,隔两周用一节课讲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热点新闻。像这学期,我们主要讲了《汉字听写大会》,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会写汉字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有偿狩猎》,当我刚讲读标题时,很多孩子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完以后让孩子学会多方面看待事物;《网络新闻的真假》,从秦火火等人身上,让学生明白一味沉溺于网络是不值得的,可能我们从网上了解到的很多新闻都是假的,拿起尘封已经的书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例举的这些只不过是我们选取材料中的冰山一角。每次这样的课堂,学生都激情四射,热情洋溢、讨论热烈,也让他们感觉到高三的语文是丰富的、活泼的。 四、重视书写,美化卷面 新颁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对义务教育的学生要求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中生呢? 但是现实堪忧,班上50位同学,其中只有6位学生书写工整,剩下的44位都是“龙飞凤舞”。为了改变现状,我把遮住姓名的答题卷投影出来,每当看到一张张字迹不清,字如蚯蚓似的卷面时,孩子们都笑得特别欢,都在大声说:“这是谁的?好丑!”借此机会让他们改这些试卷,当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学生都毫不客气地给他们打低分,我也说你们都打低分,那改了那么多试卷的老师还可能拿个放大镜“考古”吗?学生们大声地说:“不可能”。多投影几次后,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重视,在每次课后练字的时候,都练得特别认真,有的作品常常出乎我的意料,投影给学生看的时候他们都觉得不可想象。坚持了两学期,现在班上的书写要好得多了,但是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得坚持! 五、夯实基础,落实得分 这些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字音、字形、成语特别糟糕,面对他们,我们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方法,不断听写,重复听写,把错误的写在积累本上,利用早自习多读多背,同学之间抽考,多种形式齐驾并趋,目前才看到一点点曙光。这里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后的巩固也应该是常态化的,除了早自习,我还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出题,请同学做,再订正,再积累。 这些方法也让我在教学中初见成效,我在欣喜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依然行走在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没有达到语文教育应有的高度,我也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争取走出属于自己的语文之路!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语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语文的分值。”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也促使我们语文教师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实施语文教学,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升入高三之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复习整个高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高三复习中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总是有条不紊地将高中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逐一进行复习,随后在浩如海洋的习题中寻找或是挑选一些习题组织学生一套又一套的进行练习。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再做教师再批,这样反复重复的复习定式,消耗了学生多有的兴趣和动力,最后不但不能取得优异的复习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为此,我在任教高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复习方式,争取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语文复习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用较少机械性的训练次数收获更高的复习效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深刻地感受到,高三语文复习的灵魂在于语文教师的组织和管理。确切来说是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而不是采取费时费力的机械性复习方式;要激励学生形成热情积极的复习态度,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一、为学生适当减少压力,营造轻松的复习环境 在高三这个重要的学习时期,无论是哪一科的知识都将进行大量的高难度的复习和训练活动。教师的这种想法和举动也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这样的教学和复习计划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然而,事实教学情况告诉我们,这种繁琐的、大题量的复习方式不但不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复习效率,还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复习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为此,在高三学习阶段为学生设计大量的习题,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无疑是一种很失败的举动。 进过反复的研究表明,高中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与在高三复习期间教师测试的频繁程度以及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没有直接性的关系。而且,高三复习阶段没有质量保障的大量的习题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无法顺利取得成绩上质的飞越。并且,习题的难度以及考试的次数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够形成扎实牢固的语文基础。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感悟和联想,能够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道理。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悟是教师无法用语言进行传授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可以培养和提高的。为此,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去感悟和理解,而不是频繁的测试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此时心理的需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利,体验到复习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试题的难度,减少考试的次数,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多为学生制造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高三要把高中三年的所有语文知识都进行复习巩固,在最后的检测中会包含着高中所有的语文知识。为此,在高一高二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这个时期却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会出现沮丧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复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教学措施,在高三复习阶段尽量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训练或是测试中感受到自己在语文学科中存在的优势,拥有成功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便会建立起自信心,拥有复习和冲刺的足够动力及勇气。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难度适当的语文复习方案,会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三语文训练和测试中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兴趣,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信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 同时,我们要尽量减少测验的频率,让教师和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反思的复习计划,从而及时修正计划中的不足,并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机会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踏实地储备知识和提高能力。这样,教师就要把高三宝贵的复习时间交到学生的手里,引导学生开展有价值的、不厌其烦的复习活动,促使复习活动顺利开展。 三、科学有效地管理学生,坚持教师的指导原则,做学生学习的指路灯 教育改革之后,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便肩负起了组织和指导的作用。高三语文教学过程或是复习过程也要如此。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时要坚持自己的指导和组织原则,适时放下传统教学中统治性的控制,不再压抑学生,运用大量的习题来捆住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新的引导方式,将复习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消化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并且自主地将其丰富和拓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确保在最关键的复习阶段能够取得最佳的成绩。 在高三宝贵的时间中,想要真正改善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要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追求精致和典范,要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阐述,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性,这样便会给学生的复习指明前进的方向,使学生在遇到困惑的时候,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忍耐和割爱。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够好,又不理想的时候,教师不但不能够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反而要鼓励和安慰他们。因为高三的学生不像高一高二的学生那样贪玩,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知道努力和上进了,并且都在努力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教师这个时候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高考,促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进行最有效率的复习。 (责编 张翼翔)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的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 在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三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角度寻找突破口,应用适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江苏高考 教学策略 面对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考题,一些学生往往一片哀号,留给老师的就是对现实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绝不是一句“学生把大量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就能了事。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客观现实,教师必须从主观上加以重视。 一、高三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影响,语法教学几乎“瘫痪”,造成学生对句子结构、成分关系判断不清,直接影响到病句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辨认,甚至影响到文本理解。比如,“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这句话,很多高三学生认为是对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缺少介词,其实要在“和”的后面加上“同”,这两个字,一个作连词,一个作介词。 (二)江苏最新一轮课改及高考方案,降低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本科线是按照语数外三门功课划定的,数学的分差最大,接着是英语;从学生现实来讲,数学相比语文,其规律性更强,练习后见效快。因此,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更倾向于数学。 (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认字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比如“小强”一词源自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在网络语言中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网络快餐阅读,阅读文章时的深度和静心程度越来越低,影响语文素养。 二、高三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困难,语文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从现实角度看,语文和数学一样,是绝对的主课。高三语文老师要动用智慧,从细节处寻求到一条适合语文学科发展的阳光大道。 (一)找准母题,用好用透。 复习“母题”的挑选,是高三语文教学增效的一大突破口。教师在寻找“母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瞄准《考试说明》;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做题、品题、选题、改题;再次,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在使用母题时,应通过这一例题,发散开去,讲清讲透。以病句题为例,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病句题考点分为六大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命题人的“病句”也是根据一定原则“制造”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病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体会病句“制造”的过程、原理,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判断病句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重视文本,结构为先。 现代文阅读,文章看不懂、答题找不到切入点,让满脑子答题宝典的考生无所适从。回归本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考查、对文本结构判断的考查,就是在引导高三复习,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勿忘文本本身。反观教学,基础年级在各种“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抛开文本抓活动探究,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到了高三,阅读复习课堂,一直把“陈题”细细咀嚼,嚼题目、嚼区间、嚼表达,唯独把文本一带而过。殊不知,文章读不懂、脉络理不清,一切都是徒劳。其实,许多文章,即使没有直接考结构,但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照样能高效答题。比如说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侯银匠》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明确并分析这三大方面内容,理清“侯菊出嫁前后生活状态”这一文本线索,将整个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后,许多题目,只要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情节思考就能正确解答。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比重复的审题训练重要得多。 (三)凸显自主,巧借理性。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高三语文老师与其担心无法掌控学生课余时间,不如明确指导学生课后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如语音题、成语题,教师除了在课上告诉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一些解题技巧外,更多的要靠学生课后的巧妙积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参考答案自我提升,一些主观题,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看是思路上的偏差还是表达上的欠缺。如作文,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一味模仿,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佳作时,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素材的运用技巧等。 (四)挖掘魅力,各显神通。 “亲其师,信其道”,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独特的人文素养是其他理科教师无法匹敌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成为“杂家”,那么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带来常饮常新的活水。一切凝聚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以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位饱读诗书、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化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强大动力。 三、对高中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期待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迎接高考绝不能仅依靠高三的强攻冲刺,从起始年级,就应该打牢根基。首先,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堂必须与高三明显区分,利用教材和读本,将文本读通、读顺、读懂。其次,高一、高二可以适当接触高三习题,但绝对不能高一、高二练习高三化。最后,领导要理性看待起始年级的考试分数,有些老师为了应对分数、考核,无奈地选择“煮夹生饭”,成绩看似说得过去,实则能力没有提高。 面对教学实际,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妥协,其实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发展式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一门好不是真的好,各门功课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是权宜之计,才能得到实惠。语文学科的思变与高姿态,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多了几分淡定。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高三语文教学 摘要:作为一种应用方便快捷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课前检测、课中巩固与课后复习的作用。学生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下对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得以拓展其思维空间。因此,笔者立足于高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借本文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 高三语文课堂有着知识量大、教学内容多、复习任务重的特点。而多媒体的应用长期以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偏重于对于知识的展示,没有重视对于知识的引申。因此,教师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创新,强调多媒体的辅助性,而非把其变成一个“满堂灌”的工具。 一、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前检测 整个高三语文课对于复习内容的偏重使其形成了一个知识量大、覆盖范围广、识记内容多、且信息量泛滥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语音成语与文学常识的识记内容都具有着范围广、联系少、分布散的特点。且各小知识点的雷同性与区别少,很容易混淆。如高三语文中的多音字,很多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讲的话都是方言,而普通话中多音字的区别点又非常细致,甚至与其所使用的方言截然不同,学生要想准确记忆是需要下功夫的。再如汉字中的形近字,字音不同,字形相似,再加上这些形近字的字音字形的使用都不常见,所以,学生在识记时的难度就非常大。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笔者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中,对于这些字音与成语等基础类信息会利用多媒体进行5分钟之内的重点操练与复习。如以往给学生进行默写抽查时,教师一边要把内容进行全部板书,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在认真默写,还要在板书的过程中回头来进行监督。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不利于教学的连贯性,同时还大量地占用了课堂时间,但高三语文课中大量的基础知识必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抽查才能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多媒体的应用则完全省去了这种麻烦,实物投影与相关的PPT使用方法都可以直接省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对于学生实时学习状态的监督效率。 目前来说,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高三语文备课时,会先把需要检查的内容写到备课本上,省却了打印试卷的过程。而出题时也可以直接把所有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纳入,把其变成课堂检测的一部分。这种备课方法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情况全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板书时间、节约大量纸张。可以说,多媒体应用中的实物投影技术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的高效全面展示有着传统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中的时效性,对于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一点也越来越被所有高三语文教师看重,不仅在课堂应用中越来越多,而且也有着更多的创新应用方式。可以说,这5分钟的课堂演示,一方面有着提纲挈领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检测的目的。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思维训练 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专题性复习还是综合型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高三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单方面的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教学肯定是有失偏颇的。高三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随机应变,学生如果听懂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可以把课堂知识都进行全面消化,那么即使当学生遇到更多创新性的题,他们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思路避开了很多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大量题,最终却发现学生的成绩并无太大起色的怪圈。利用多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拓展,让学生得以训练其思维,真正把知识融汇成学生的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资源。基于此,笔者在进行高三语文教学时,特别是进行45分钟内的专题复习时,把做题的速度放慢,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拓展,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堂知识。如大量的现代文阅读中所出现的题目,都是强调学生的阅读语感,强调学生明了解题规律,但又可以培养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而现代文阅读中如散文这种体裁,其出题范围本身就非常广泛,同时各作家自身的经历不同、学历背景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散文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做题时,学生对于这千字以内的素材不仅要做到快速阅读,同时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体物察情”,正确理解题意,考虑到不同的得分点才能拿到分数。在这样的难度要求下,作为高三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考点全面吃深吃透,还要能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题型的重点训练,把各类考点进行集成与汇总。在多媒体优秀而快速的信息切换能力与展示能力下,把知识点与考点进行有效归纳与层层引进,提出各类拓展思路的创新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全面分析,才能带领学生在众多的题型中游刃有余地答题。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 对于高三语文而言,大量的做题是常规性的教学现象。而学校对于学生所做的试卷与测试都是要求教师进行全面批复的。这种100%的批改率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工作量很大,另一方面,不同测试与试卷的训练目标不同,教师在批改时,固然可以得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看到没有选择性的批改,没有针对性的点拨,只会劳而无功。特别是对于些当堂练习来说,学生一做完就讲,才能提高其记忆力,加深其印象,等到下节课批完卷子后再讲,学生的记忆力也就差了一个层次了。基于此,笔者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所做的试卷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在教学上利用多媒体的实时展示功能,把答案直接投到屏幕上,让大家一起分析与解决问题,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突破高三语文教学的沉闷单调局面 高三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沉闷。因为根据课程设计,高三语文没有新的教材,新的学习内容,一整年都是高考复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以应试为目的的,而且由于教学时间宝贵,教师常选择一讲到底或者讲练结合的方式。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做。面对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的是疲惫和无趣,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导致大脑缺氧,思维短路,反应迟钝;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写作无病呻吟,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为了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活他们的大脑细胞,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设计了课前演讲、小组合作、微博读写这三招。 第一招 课前演讲添声色 利用语文课前的3-5分钟进行演讲,帮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充实具体,富有生活气息。在高三阶段主要开展了三项内容的课前演讲。 1.人物介绍。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人物,并阐述自己喜欢他(她)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理由。学生作文材料缺乏,动辙古人,李白、杜甫、陶渊明在学生作文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常常和观点脱节,生搬硬套。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并阐述喜欢的理由,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材料运用的难题。介绍的人物可以是体育界的,可以是娱乐界的,也可以是文学界的等等。通过人物的介绍,学生的视野打开了,高三的语文学习也就没那么枯燥了。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点拨很重要。比如一位同学介绍了沈从文,他认为沈从文在中被批斗改造,打扫厕所,但是依然非常的从容淡定,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在逆境中的隐忍。教师趁势提醒学生思考,你能由此想到哪些相关的人或物呢。于是学生们提到了项羽,认为项羽和沈从文恰恰相反,活得刚烈。还有提到了风雨中的竹子,那些刚硬的往往容易首先被风雨折断,所以人应该学会能屈能伸,尤其在逆境中,要懂得隐忍保全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渐渐有了广度和深度。 2.时事评论。请学生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注重挖掘出新闻事件的人文价值,以区别于政治课的时事评论。语文课堂因为有了新闻事件的引入而更鲜活,更有生命力。 比如“东莞事件”之后,学生以这一新闻事件为题材,但并没有就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而是针对该事件中民众的反应,讨论到了现在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提到了民众意识和官方意识之间的矛盾,眼光很独特。再比如针对医患关系这一话题,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和大多数观点一样,把批评的焦点指向医生,指责医生的医德沦丧,而是客观地分析了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比如患者的心理,比如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考虑问题非常地客观全面。学生的思维就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逐渐有了广度和深度,学生们也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逐渐成熟起来。 3.即兴演讲。按照话题选择――课堂演讲――同学点评等三步操作。 首先,需要确定话题。这个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每位同学准备2-3个感兴趣的话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课代表,然后由老师和课代表一起筛选出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并抄写在统一格式的小纸条上,注明出题者的姓名,然后装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 第二步,即兴演讲。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5分钟,轮到演讲的同学到课代表那里抽取话题,并做准备。上课铃声响起,演讲的同学就到讲台上向大家阐述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最后,点评环节。讲完以后由出题者阐述自己出题的缘由和意图,并由出题者对演讲的同学进行点评。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留些时间自由点评,有同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对这位同学的演讲有想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选择的话题有贴近自身的,比如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高中文理分科有没有必要等等;也有关注国际民生的,比如关于物价上涨问题,关于海湾战争等等;也有些很无厘头的,比如西瓜的联想,比如粉笔和爱情等等,这些话题都考验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招 小组合作增效率 学生单纯听教师讲课,单一的大量纸笔训练,其收效并不理想。很多强调再三的知识点,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掌握。看似听懂了,练习一做,又是错误百出。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1.专题复习的小组合作。把近几年的相关高考试题和参考答案下发给学生,让他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这一类题目的考查类型、角度以及答题思路。然后再思考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讨论解决的办法。 比如小说阅读中有关“情节”这一专题,各个学习小组经过合作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小说阅读情节类的题目主要是考查概括情节内容和分析情节的作用两大类,且有不同的答题思路。不仅如此,各小组还提出了自己答案存在的问题。如情节概括方面回答不到点子上,自己的答案或是有所遗漏,或是过于琐碎,因此,概括情节时,或根据场景(时间地点等)的变化,或者抓住小说的矛盾焦点。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对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自然会清晰很多,遇到类似的题目回答起来也会更有条理。 同时,专题练习时,还可采取学习小组合作批改的方式。学生的作业全部由老师批改然后讲评,学生感受不深,碰到类似的题目还会做错。笔者尝试小组互批,或让某个学习小组负责一次全班作业的批改。批改完以后,再给大家讲解答题要点。学习小组依次轮流。在互批和讲解中,学生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 2.作文的互评。在作文教学方面,我们都习惯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但很多时候学生看完教师给的分数以后,就扔在一边不管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快。为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学生互评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做好点拨引领的工作。在开始评改的阶段,学生不易看出文章的不足,教师需要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懂得修改一篇作文要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要指出主要优缺点。在典型示范批改之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互批,多角度地思考文章的优劣得失,帮助同学修改好一篇文章的同时,也让自己在如何写好文章的问题上有所领悟,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课外拓展的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选择一些语文学习范畴的课外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比如高三寒假作业,让学生以家庭住址相近为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中国的春节文化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比如春联文化、饮食文化、压岁钱文化等等,各个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上网搜集资料,向身边的老人打听各种关于春节的民俗,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做成PPT,开学初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三招 微博读写激情趣 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引进语文教学,将微博的欣赏、写作与高三语文的语用、阅读、写作等结合起来,帮助拓展视野,激活思维。 1.微博欣赏。学生缺乏关注、体会生活的时间,但并不代表他们缺乏关注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及时把一些名博的内容转发过来,同样可以起到激趣、学习的效果,从而不自觉地引发他们对帖子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开始阶段,老师一定要从各个角度精选微博,对这些微博,先让他们自己读,然后评论这些微博,在评论中学会思考。比如: ――在伸出援手的瞬间,她及时地甩掉了脚上的高跟鞋,有效缓解了冲击力对女童和自己的伤害,这是一种大智之美! ――在女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没有丝毫犹豫,不顾危险把生的希望最大限度地留给了女童,这是一种大勇之美。 ――作为一位母亲,她‘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保护别人的孩子,这是一种大爱之美。 这是关于最美丽妈妈吴菊萍的几则微博,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了这个事件,可以启发学生对于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 2.微博写作。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网络微博,只能利用笔记本进行模拟微博。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有话即长,无话则短,利用零碎时间,把自己的灵感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 然后组织学生相互阅读、点评、转载,比赛谁的微博“点击率”高,并评出每周“微博之星”和一些精彩微博,在宣传栏“优秀展示台”展出。同学可以点评回复,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到宣传栏中去。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碰撞的方式,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收获了更多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成熟。 以上三招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这些效果: 1.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通过课前演讲、创作微博等方式,学生关注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独特的思考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活泼了,听课效果自然也好了。有学生在毕业之后回忆起之前的课前演讲,说“这样的演讲活动也算是高三灰暗的生活中难得的一缕亮色”。 2.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以前学生在谈到作文缺乏真实体验时往往会抱怨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学习负担太重,没有时间去关注生活。微博的欣赏、写作、回帖、展示等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微博本“从最初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到后来成了表达自己的空间”(学生语),继而这种创作的热情、表达的欲求由微博转移到了作文中,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时也表现得非常主动。 3.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题型、答题思路和答案组织,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主要的是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思维能力。特别是有关赏析、探究类的题型,基于小组合作产生的思路和答案,有时比配套练习的参考答案更为完善、全面。小组成员间的智慧碰撞,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沈浙瑛,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余杭。责任编校:石在中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三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 摘要:面临高考,学生都忙于复习,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教师也会忽视作业布置这一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抓住多样化作业形式、作业检查和辅导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兴趣与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业布置 检查 辅导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布置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对解题方法技巧消化,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性。但教高三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学期学生完成作业还有一定积极性,但一到第二学期,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完成课下作业。面对教师的“威逼利诱”,就是完成不了。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一班的几个重点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 追问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个:首先,每科都有作业,加起来太多,没时间全写完,就只有牺牲语文了。其次,语文作业抄抄写写没什么意义,有这时间还不如背几个单词,做几个数学题。再次,语文中有些主观性问题不知道写什么,还不如老师边讲边记。 再仔细反思一下,其实这三个原因也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平时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认为语文在高考中虽不能“提分”,却也不至于“拉分”,学和不学差距不大。二是老师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而反思我们的高三语文教学,光靠老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留作业。不留作业,难以巩固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在这里我们就不妨思考高三课堂教学中的作业问题,什么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又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答题技巧?同时留什么作业既能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又能使学生乐于完成且不增加负担?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多样的作业形式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要强调听说,也要强调读写,同时针对高考,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因此我们不妨在作业布置形式上多样化。 1、朗读背诵是语文作业的基础 高中阶段,学生要熟知许多古典散文与诗词,在理解、熟读基础上要达到背诵经典篇章。 背诵这种作业形式,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初中生的记忆特点。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十四、五岁是人的记忆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在这之后,人的机械记忆能力就开始下降了。在有限的两、三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背、多记一些东西,扩大语言信息储存量,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补充写作素材,化用古诗词还能增加作文语言文采,有益于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除了高考背诵的众多篇目,有些篇章也非常值得背诵,例如《报任安书》第四段,《滕王阁序》第四段等。怎样让学生乐于背诵这么多文章而不觉是负担呢?教师可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综述背诵诸多好处,看谁背的牢,背的好,然后用奖励作驱动,发一些小纪念品,或者用惩罚做手段,让完成不了任务的表演节目,这样学生热情会高涨起来;也可在背诵中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小游戏,巩固背诵的成果;同时也可将长的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化背诵任务到每天,这样也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2、阅读作业是根本 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是也可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搜集一些学生喜欢杂志书籍,让学生品鉴,写评论。当然,有些作业免不了会枯燥,如让学生害怕的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作业更加不好留。加上现在教学参考书目繁多,学生为应付老师,照抄照搬参考书现象很严重。正因为这样,学生文言阅读能力日渐下降。考试时,拿一篇文言文,大多数人看不懂,又没有参考书借鉴,只好硬着头皮连蒙带猜。 那么通过怎样的作业,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呢?我们不妨在作业布置中将高考考点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课堂上讲完某段文章后,给学生留自己拟定五道高考题的作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高考题形式出题,后面附上答案。第一题实词考查,从课堂讲授的文段中精选出4个字或词加点,设置一个错误实词解释;第二题,考查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题文意理解;第四题文中重点句子翻译。 这样要求后,学生要想出好题,必须复习好课文,同时,还要兼顾以前学过的课文。老师可在第二天上课前,随便抽出一本作业作为上一节课复习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工作,还在做题过程中让其他同学自查与反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捕捉出题点,揣摩出题人思路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当然文言作业如此,现代文阅读作业亦可依样画葫芦。 二、作业的检查 教师都希望学生们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不论是“硬”作业(笔头作业)还是“软”作业(预习、复习、背诵等),都能认真对待。可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检查、批改作业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不能忽视。检查背诵的工作量很大,靠老师一个检查是不可能的。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五、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长负责检查五、六个学生。每天早上提前几分钟到校,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检查背书,下第一节课或第二课后,我到班里去登记,每个学生的背书成绩都详细记录在案。那些学习有困难或不用功的学生由我亲自检查,及时纠正他们背诵中的问题。 三、作业的辅导 作业的辅导既是阶段性的,又是经常性的;既可以面对学生群体,又可以面对个别学生。在作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常是通过作业辅导的形式来提醒学生注意。 以上是自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总之一句话,作业布置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意识、高效率地完成这一环节。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要]也许大家都认为高三了,学生就只需要把高中三年的课程梳理一下,然后就是去对付老师出的那些无穷无尽的题海,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甚微,不妨再想些办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关键词]题海战术;加负; 成就感;自主学习指导 相信从事多年高三语文教学的同行应该都有这样的感概,为什么我已经什么方法都用了啊,灌输理论,大量的练习,我还那么辛苦的去批改了,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考起试来还是平平过,真是变“杨白劳”了。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想和同行们探讨一下。也许大家都认为高三了,学生就只需要把高中三年的课程梳理一下,然后就是去对付老师出的那些无穷无尽的题海,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甚微,不妨再想些办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称其为“科学”,我们就要探求其规律。按规律施教,教学就顺畅,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就滞塞,自然就达不到目的;称其为“艺术”,我们就要讲究方法。教法得当,效率就高,教法不当,效率就低。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现在教不到位。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功能。这一点在毕业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大部分的教师就是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什么“课课练”“单元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不止一次的“模拟考”,等等。 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到最后竟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云里雾中手足无措……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可是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真正到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止现在通行的逐步讲解的方法。这是私塾时代的遗传……这办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 吕叔湘先生也说:“如果要追问两者(指讲解和练习)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 这两位教育大家的说法虽然不同,但其基本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主张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语言训练。他们的教育思想完全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符合实际的,因而是科学的。 我依据他们的指导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指导”二字。 教学管理的生命是是“指”,是“导” ,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 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比如:我在上字音字形复习的时候,没有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我只是给学生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张三借给李四5万元,到了还款日期,李四准时还了钱,张三也给李四写了张收条,上写:“李四今还欠款5万元”。大家都很高兴地走了。可是过了两年,张三又来问李四要钱了,李四说我不是还你了嘛!张三坚持说没有。事情闹到法庭上,最终判决是李四输了,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后他们也知道了,这张收条出问题了,上面的“还”字可以念“huan”也可以念“hai”,读音不同意思就天差地别啊!这下学生也都明白读音的重要性了,不用我督促,都能自主的去学好语音!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们没有获取优良的成绩,归根究底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所以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是做得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在高三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尤其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高三复习教学的。 为了这个目标,我在高三最后阶段是这样做的: 首先,大语文知识从小的方面学。 许多学生对高三语文最后阶段枯燥的知识点训练烦之又烦,每到这时我就给学生读一篇动人的文章,欣赏一曲优美的音乐,看一段另人捧腹的小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 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总之,高三语文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并及时对教学加以调整,以上几点是我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和见解,也请同行指正。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三阶段是高考前的重要时期,每门学科都要进行多次的复习和强化,语文教学在此阶段中也要更注重学习方法、扩展知识面以及作文素材的积累。因为时间紧迫,提高学习效率是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注入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 动力 方法 谈到语文教学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感慨良多,首先,我们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语文老师谁也不敢说自己对所教的知识无所不知;其次,每一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长环境、自身性格和兴趣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样的方法未必能够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也得与时俱进,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适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得自己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法。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现在拿来与诸位分享交流一下。 就语文学科而言,试题的考察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考察,因此语文教学不太适合用题海战术,鉴于前面提到的学生普遍感觉语文成绩提升慢,效果不明显,因此所用与其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 (一)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乌申斯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布鲁纳:“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极其重要,如果一个学生讨厌语文,即使为了考试勉强的死记硬背知识点做大量模拟题,表面的应付也不会提高他的成绩。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喜欢上语文,而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靠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语文学科博大精深的学问,尤其是语文阅读题中涉及到的知识五花八门,虽然不深奥,但教师自己首先得有所了解,对其都能说出所以然,才能以自己的知识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信任和敬仰。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一个"杂家",这并不是说要丢下本职工作去研究其他内容,而是平时要注意多读多看多了解。语文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试题内容越来越多样性,与时俱进。例如曾出现这样的试题:分析一段周杰伦的歌词,写出它的修辞特点。如果老师都不知道周杰伦是何许人也,也没有听过他的歌,那对此就会遇到尴尬,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很落伍,但是如果老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够娓娓道来,并举一反三,不仅能丰富所讲知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二)结合语文教学,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注如学习动力,例如:读歌词,写100字左右的点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面对这首歌词,都会心潮澎湃,在学习压力和老师以及家长的殷殷期盼中,一种青春的奋发激情油然而生,在写下那些感慨和青春宣言后,也会在这种激情的鼓舞下,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由“跟着老师学”变为“自己主动学”。 在开始,学生都容易有依赖心理和应付心里,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留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作业做完了人物就完成了,缺乏自主学习的医院和兴趣,作为老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把知识点教给学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主动学和被动的接受,那效果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要求,例如很多学生迷恋电子小说,我们可以让其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欣赏小说的精彩情节,还要注意学习和摘录其中优美的文句和写作手法,定期组织美文鉴赏会和班里的同学一起讨论和分享。 (四)戒骄戒躁,善于总结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和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抱着坚持不懈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一些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灵活运用,面对考试,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总结规律,总结各类题型的出题特点,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列出重难点,在目标明确后力求逐个击破。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这一点,搜集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作文训练也是常抓不懈,但是,是否每次训练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是在做机械循环徒劳无功呢?所以我们要先把各类专题分门别类的理清楚,再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我制定了开展下列专题学习的训练: 1.“实词、虚词、成语的正确使用”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时常感到可气又可笑,那些词不达意,望文生义的现象频频出现,不禁感叹学生的词汇贫乏。再就是受现在不规范商业用语的影响严重,一些成语严重“畸形”:某消炎药的广告--快治人口(脍炙人口);某热水器的广告用词---随心所浴(随心所欲)等等,这种变形的用词举不胜举,虽然这些广告是利用人们熟悉的成语达到消费者记住商品的目的,但是很多青少年因此被误导,把错误的用词当成正确的来使用,一旦在头脑中先入为主,再要进行纠正就会比较困难,还会给他们造成困扰,经常会觉得很混乱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用词,继而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错,在这方面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加深记忆。 2.“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都不太重视,经常有的学生作文“一逗到底”,逻辑关系混乱。这项训练可以和阅读理解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在阅读短文时,用心体验标点符号是如何使用的, 3.“病句辨析和修改”专题训练。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在做专门修改错字、病句训练时都完成得很好,但是一到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就完全忘记了,错字连篇,形形色色的病句层出不穷,究其根源,是“学”与“用”严重脱节,所以一定要训练他们学以致用。 4.“名人名句、诗词引用”专题训练,为丰富作文素材做储备。 考场作文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理清条理,快速成篇,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名人名句、著名的诗词歌赋,能够很好地佐证你的观点,也能够增添你的文采,让整篇文章更丰满。 此上一些经验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感触与心得。希望和各位同仁能多多交流,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艺术班的特殊性分析与高三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与国外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从而使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也得到了相应推动,音、体、美等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众多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如何搞好高三艺术特长班的语文教学,成了教师应该探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艺术;特殊性;语文 因为艺术特长班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应该先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脉搏,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艺术特长班学生个性较强,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其性格中好的一面,如,有热情、不服输、头脑灵活、形象思维强等,引导他们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与缺点,如,不爱吃苦、爱情绪化、逆反心理强等。在语文学习上对他们要重视个别辅导,重视正面引导,多鼓励,少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不排除个别情况下采取严厉措施,进行严格教育和管理。 二、对教师的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教师现在面对的对象发生了改变,而教师的眼光、心理、思维并未作适当的调整,仍停留在过去那种面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现在的对象都是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可能语文方面的基础、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转换观念与时代接轨。 三、对时间的分析 艺术特长生首先要进行专业课考试,拿到专业合格证以后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文化课考试。专业课考试一般是在十二月份到次年三月份之间进行,考试之前大概还有近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样特长班比普通班要少四个月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再加上平时特长班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就少,并且在短时间内要面对几门学科的复习,时间特别紧压力又特别大。 四、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高三这一年,既要学习语文课本,又要进行高三总复习,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高考可能较多地涉及课本,所以应重视课本的复习。第二轮分项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掌握做题的技巧和方法,纵向积累各考点知识。考前第三轮综合复习,让学生熟悉题型,训练临场发挥能力,进一步掌握应试的技巧。所以,时间紧、任务重是艺术特长班的教学特点。 通过以上对特长班的分析,那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勿急功近利,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因为特长班的学生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成绩不如普通班的学生是正常的,教师在心理上必须认识这一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扎扎实实地来,不能只图快,让学生吃夹生饭。要根据特长班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计划好各阶段的目标。比如,专业课考试以前结束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复习字词和句子,作文教学穿插于整个复习当中。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作文训练,攻克薄弱环节 特长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阅读理解能力一般都不错,但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少,作文训练少,所以应重视这两个方面。对于基础知识,我是这样来处理的:一进入高三,每天让学生记住五个成语、五个名句,让学生把生僻的字音字形随时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积少成多,就不用刻意拿出许多时间来复习这些了。至于作文,我觉得特长生思维活跃,阅读量也大,材料积累丰富,只是不会运用。所以,应重视方法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并要求他们多动手写作(一般一星期一个片段练习、两个星期一篇大作文),另外教师要面批作文,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一定会写出好的文章。 三、习题精选,不搞题海战 特长生本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少,教师一定要注意精选练习题,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讲课内容,力求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并能够当堂消化。每一套练习题都认真做一遍,然后反复考虑讲题的角度和方法,所以,教师为特长班学生备课至少要用更多的时间,但是这样却能为学生节约时间,我认为非常值得。 四、考前的冲刺莫放松 随着高考的临近,特长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如果教师指导方法得当,他们的进步将是惊人的。这时特长班的学生是处在上升阶段,巩固与提高同时进行。所以,必须搞好高考前的冲刺,保证学生在考场上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成绩。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靠前,集体复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特别是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弱项,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只要我们能用爱心、细心、耐心去逐个进行帮助、引导、教育、打磨我们的学生,经过师生共同努力,“鸿鹄展翅学子艺苑蟾宫折桂,鲲鹏振翼众生高考金榜题名”肯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反思高三语文教学 【摘要】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少获取效益高,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回顾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之路,本文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 一、重质量,轻数量,远离题海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所谓的题海战术,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没错,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难易适当,及时总结,树立自信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自信心,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秀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而难度适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忌讳蛮干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作者单位:沁阳市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课程中如何进行高三语文教学 摘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建立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实施教学,注重过程和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情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教学才有效果,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通过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的问题。 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是的,我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在新课程中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2.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较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效果事倍功半。 3.强化训练现代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 4.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新课标 深入研究指导高命题依据的考纲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和新课标,准确理解教学的依据,特别要注意对考纲的研究,因为高考无论怎样改革、改革到何种程度,都必须遵循考纲的规定。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促进中学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当然,目前的高考尚不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不足,素质、能力和语文成绩较难统一等等,可是,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批判精神,研究但并不迷信,使用而并不照搬。只有真正领会“两纲”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三语文 教学 指导 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 ,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1.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首先要做到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其次在于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实现自我提高。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当前的电力市场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电力建设施工企业也比较特别,不仅是给电网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是却也有较高的意外事故发生几率。电力行业应当以人生事故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在电力建设的过程中,不管其发展速度如何的迅猛,也应该要以生产安全为前提,在建设过程总对安全进行监控管理。 1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不管什么时候,电力建设都应该要把安全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来进行管理。在电力建设工作的一线人员,他们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会造成其他家庭的安全事故产生,因此背负的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安全责任,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大范围事故,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我国安监局统计表明,每年都有建筑人生事故发生。国家和政府对安全生产一直都非常关注,怎么样做好安全生产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事情。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在2008年1月11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说: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决不允许拿工人农民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 2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对电力建设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得到了一些改善。最近几年由于机构改革,电力项目建设管理有了脱节的情况,很少有人会对项目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进行考量。尤其是近几年的非电力系统和私营企业在电力建设上的投入增加,一些对建设程序不了解的业主没有很好的考虑到社会大众的安全利益,引发了一些事故,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经济损失。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要对电力建设质量进行狠抓,保障工程的顺利和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稳定。以加油站作为比较,再起方圆百米都属于危险区域,电力工程的危害范围可以波及千里之外的地域,所以和加油站比起来,电力工程的危害范围更大[3],电力改革以及发展后,电力安全生产中有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上不完善,以至于没有很好的预防和管理机制。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到位,怎么样增加安全管理投入是需要各级部门去商议的事情。安全问题不要总是等到事故发生后才想起来进行总结归纳。工作不到位、设施安置有问题,安全网络不通畅这些问题在事故发生前本就可以避免的,因为忽视而导致了其发生。我们在进行责任追究的时候,应该要对安全工作的预防进行思考,及时的调整,建立安全管理模型,科学的进行安全管理。 3电建工程安全工作的探讨 虽然工作上比较复杂,对事故的理论和系统安全管理原理的分析必不可少,掌握规律后,才能够确保电力建设的安全性。 3.1安全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 进行安全生产的时候,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比较突出,可以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危险时刻也能够使用自身的知识来进行风险规避。工作条件是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作业对象、安全环境、施工人员的防护等等都是其内容。我在生产和工作当中自然是不想有任何事故产生,可是事故的产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实事故发生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企业管理的不完善性、工作条件的不安全性和低素质人员,这些都会导致在人或者物的不安全动作和状态下,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3.2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电力建设的安全受到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安全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主要是对安全思想、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等进行宣传教育。其中,教育的方式有以下这些方面: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专业教育、特殊情况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电力企业非常重视的安全教育特别针对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和施工人员的经常性安全教育:a.专职安全员,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体系正常运行的主要实践者。通过对专职安全员这些方面的教育:安全法规和政策、最新安全知识和安全理念、前沿安全成果等内容。使他们了解安全管理的最新知识和管理策略,并且将这些理念具体实施到自己的工程建设中,更有效的推广和宣传出去。b.三级安全教育,即工程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基础。怎么样让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升呢,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是不二选择,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前提是要求安全考试严格。c.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所区别。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工作人员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保持警惕,做好安全防范,这样能够让安全管理力度得到提升,工程建设的力度更大一些,工程安全事故也能够得到避免。 4结论 电力建设工程的技术性含量很高,怎么样去安全的完成生产工作,既是对安全生产人员职业道德有要求,同时也需要他们的工作责任心较高,企业监管力度要够,才能够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因此,监理企业在负责安全监理的时候,要对执业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给企业的权益提供保障,对建设市场健康长远的发展提供监管和监督,促进该事业的稳定。 作者:刘晓波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摘 要:电力建设工程是我国的重要项目工程,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说,做好电力建设工程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企业生产的基础。在目前,为了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对电力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电力建筑工程包括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电力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较为复杂,这些都给电力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这些问题通过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1 电力建设工程的主要特点 1.1 复杂性 由于电力施工工程的重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关于技术上的难题,而且每个地方的施工条件都不相同,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都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技术管理和施工规模等方面的问题,在一些地势较为复杂或者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施工的时候,还要考虑由于地形问题带来的施工中的各种问题,或者是由于海拔过高给施工人员带来的高原反应[1]。电力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这个地方。 1.2 密集型 这种特点是大型电力建筑施工中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施工的规模较大体现了建筑工程的资金密集型;由于现在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应用在电力建设工程的自动化等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多,这就体现了施工的技术密集型;大型的电力建设施工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施工,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这体现了施工的人员密集型[2]。 1.3 流动性 电力建设工程因工程自身的特性,有着较高的流动性,这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业的流动性和施工地点的流动性:电力建设工程中在同一种设备中可能包括着多种施工技术,这就需要不同的施工人员轮换交替着来进行施工,这就体现了工程的作业流动性;施工地点的流动性体现在整个电力工程的规模和跨度较大,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而改变施工地点,而且这种施工地点众多且杂乱,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这种流动性的特点可能会产生许多可变因素[3]。 1.4 多变性 这种多变性体现在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各个部分,除了在上个部分所讲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地点的流动会产生多种可变因素,具体在电力施工尤其是线路施工的时候,因为施工的地点一般处于室外高处,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多变性[4]。 1.5 危险性 电力建设工程因其本身的规模程度和施工时间,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处于高空中进行施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差,这些都造成了施工的危险性。 2 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2.1 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项目管理中的一部分,安全监督管理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首先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的效率,体现了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指标。安全监督管理可以改善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的一些不良情况,比如施工的安全制度不完善、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等管理制度上的问题,通过对这些不良情况的改善能过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性,保证电力施工的顺利进行;电力工程是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工程,电力工程往往覆盖面广,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这个局部的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电网系统事故,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所建设的电网是一个公用系统,电网事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具有严重的后果;电力建设工程由于工程的规模较大,具有多个建筑施工地点,相关单位的安全监督难以全面把握,实施监理安全监督管理,可以全面的对每一个施工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把握,使整个安全监督管理变的更加持续有效,有利的加强了工程的安全施工[5]。由此可见,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具有较为重大的责任。 2.2 做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电力工程前期的安全准备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对施工的具体方案进行研究,要保证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都相关负责人安排好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工程的实施;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电力工程由于施工难度大和施工环境差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行,所以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的具体现场进行考察,分析施工地点每一处可以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并且提前做好英规措施[6]。 在电力建设施工中加强安全监督力度。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组织其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严格对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地方进行监督,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特点,对于那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现场,要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进行每一个不同项目施工的工作人员,都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对于特殊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求持证上岗[7]。在安全监督管理中,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求每个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应该记录每天的安全监督情况,以加强对安全监督的控制。 在电力建设施工完工之后仍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完成之后,对于安全监督工作仍旧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整个安全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安全监督人员应结合相应的电力工程特点,组织专门的技术小组,对于电力建设工程中的一些隐患进行一一排查,对于一些裸露在空气中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重要设备,更要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8]。 3 结 语 电力建设工程使我国的重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特点的了解和把握,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通过做好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施工中的严格安全监督管理和施工完成之后对整个工程的仔细排查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充分保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浅议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主要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分析了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就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防重点. 关键词:安全管理 弊端 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电力建设的发展,公司承接的电力工程逐年增多,已经从省外施工延伸至国外施工,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到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市场.如何有效遏止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大幅度减少伤亡事故,提升公司整体工程管理水平。本人根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就目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仅供同行们参考。 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点 电力建设工程由于单位工程、配套设施较多,主体结构层次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因素,给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带来许多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使安全管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1分散性,因其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点多面广,施工现场比较分散,安全管理具有分散性。 1、2独立性,由于分项工程专业技术性很强,涉及的专业技术复杂,安全管理具有独立性。 1、3被动性,由于工期进度受建设方制约,各类防护措施不能及时与工程同步进行,安全管理呈现被动性。 1、4重复性,因受设备安装,场地狭小,施工工序限制,重复施工重复防护十分频繁,安全管理呈现重复性。 1、5危险性,由于大量使用各类机械设备,立体交叉作业,特级高空作业,施工条件制约,施工危险因素增大,安全管理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2、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2、1现行的安全管理机制,造成管理与施工脱节 当前建筑市场处于转型期,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多元化,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生产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施工单位原有的安全管理机制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安全管理要求,现行的安全管理机制已经难于满足施工现场,管理机制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造成安全管理与施工脱节,安全监督管理留于形式或口头上。 2、2安全管理专职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普遍偏低 安全管理队伍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安全管理水平,个别分包单位现有的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多数人员未经专业知识培训,安全业务能力普遍偏低,造成正常业务不能及时开展,安全资料管理不能建档等。目前,仍然有个别施工单位存在现场安全管理岗位多半有老弱病残代替,安全管理作用难以发挥出来,甚至有些人怕得罪人,对于现场大量装置性、习惯性违章绕道走,安全监管形同虚设,安全职责不清,致使安全管理渠道不畅,安全管理体系难以正常运行,影响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2、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 随着施工生产活动日趋复杂性,具有科学依据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导安全施工的前提,目前分包单位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培训,对于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对危险、危害因素考虑不充分,安全技术措施难以指导施工生产。以吊装方案为例,吊装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与施工现场两张皮,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究其原因是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未能根据吊装特点、作业环境,吊装方法进行分析,而是照搬、照抄常规性规程用语,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指导吊装作业,导致作业习惯性、无序性、盲目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4施工班组队伍不稳定,操作技能低下 分包单位现行的劳动力用工结构复杂,在施工高峰期比较突出的是劳动力流失严重,施工班组队伍不稳定,大部分劳动力是班组自行招聘来的农民工,这些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安全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不了解施工过程的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盲目施工,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违章作业行为一直得不到彻底纠正。例如: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拆除作业野蛮拆除等违章行为,这些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冒险蛮干,成为事故多发群体。 2、5对分包单位管理未做到程序化,分包责任未落实 分包单位在电力建设工程各个阶段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着,二次分包单位多数施工资质较低,不具备二次分包能力,此类队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力量薄弱,没有电力建设施工经验,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无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现场管理随意性大,往往引发安全事故。 3、应对措施 3、1完善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扎实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形成公司、项目、施工区域三级监管网络,安全管理实行公司垂直管理,理顺安全管理渠道。建立长效的安全运行监督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完善项目安全保障体系。运用奖惩手段,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安全生产各有关责任人应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安全管理网络的有效运行。 3、2建立一支高素质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公开选拔安全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充实到基层项目的安全管理岗位上来,注重安全队伍建设,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权威性,不断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专职队伍创新意识,推行安全业绩考核制度,奖优罚劣。适时组织公司规模性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整体队伍业务素质,不断推行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大力弘扬企业安全文化,树立全员安全意识。 3、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培训不到位,使编制各类安全技术措施的人员对编制程序产生模糊的认识,难以把握编制的要点,从而出现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由此可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是关键。公司应着手对口业务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水平,更好服务于安全生产。同时,要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只有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3、4强化班组队伍建设,提升全员操作技能 班组是公司的细胞,劳动力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综合素质,搞好劳动力队伍安全管理,是保证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础,班组能否长期保持安全生产局面,决定了公司整体安全形势。由此可见,必须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从现有条件出发,只有重视和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就可以使伤亡事故大幅度降低。加强班组建设关键就是抓好班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把传统的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的管理轨道上来。 3、5理顺分包管理渠道,加强分包单位监控力度 逐步理顺分包管理程序,按照各个只能部门职责范围严把入场审核关,对于不具备分包能力单位要拒之门外,防止资质较低、管理混乱的施工队伍进入项目承包范围。对于已经引进的分包队伍要监控管理到位,明确其在施工过程必须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防止出现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局面。推行分包单位月度安全管理考核制度,让其感受项目管理的严肃性,从而规范分包单位管理行为。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不是一时一刻的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职责和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有布置、有措施、有重点、有检查、有落实,持之以恒的抓下去,就一定会抓出成果,就一定扭转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就一定会遏止事故上升的趋势。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关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其策略的探讨 【摘 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具有技术要求复杂、专业知识庞大、参与主体多元、资金数目大等特点,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达到合理、高效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质是对人的管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关系着施工参与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以确保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可靠性。本文对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的。 1.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相脱节,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相对比较滞后。因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时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统一规范和标准,所以安全管理工作盲目性、随意性都比较大。同时,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理念、模式等,相对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改进。传统体制下的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难见成效。 2、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实践中各种违规操作的行为非常随处可见。对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中临时工作而言,特别是在配电检修操作过程中,无票作业现象非常的普遍。比如,配电修理工在没有详细填写修理票情况下,就进行修理操作,这很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部分需停电施工操作的工程项目而言,在没有停电、或者严格验电的条件下,盲目的进行施工操作,因此也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对于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处理而言,在没有切断电闸的情况下,或未挂地线时,就进行违章操作,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据调查显示,由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责任机制,因此导致安全生产责任未能有效的落实到位,实践缺乏宣传、教育,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未真正的深入人心,因此也就缺乏主动避免安全事故的意识和积极主动性,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2 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当前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各个施工单位也都有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然而,这些制度却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事实上,许多电力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措施不落实、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管理不严格所引起的,所以,仅有这些所谓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把制度落到实处。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并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用制度来统一认识、约束行为,对安全施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消除安全隐患,将风险降到最低。 2.2加强风险控制。对于像电缆隧道、大型地下变电站、越江大塔等电力建设工程,施工难度比较大,重大危险源也很多,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预控,对重大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对于重大危险源、特殊危险作业,施工单位可以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确保上级监督部门监管到位。对大型构件吊装、临近超高压线路施工、特殊杆塔作业、重要跨越、地下变电站等比较重要、特殊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在严格审查并经许可后才能施工,确保从技术上规范重大危险源和特殊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一些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临近带电的工作,领导应到岗到位,亲临现场进行监护和检查,尤其是在跨越有电线路的施工作业中,必须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2.3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来防范的,关键在于控制和约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事实证明,许多事故的发生是员工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因此,企业要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安全意识的高低与事故的发生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安全意识越高,事故就发生得越少,反之,就越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积极营造珍惜生命、互相关爱、安全生产的氛围,让员工处于一种宽松、舒适、安全、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中,培养其积极、正面的思想,促使其以一种平和、自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安全理念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习惯。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开展事故演习、预控训练等活动,加强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其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从 而有效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2.4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检查是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某些员工由于安全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往往不能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经常会出现领导和监督人员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另一个样的情况。因此,加强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是相当有必要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共同组成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对现场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以及施工工器具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降低风险。发现违章行为时,必须严肃处理,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员工之间也应相互监督,发现他人有违章现象时应及时制止。 2.5 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安全责任考核方案,可以按月度或季度进行,建立长效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考核结束时,要将结果公诸于众,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对于考核结果比较好的部门和个人,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考核结果较差的则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重赏;相反,对于发生安全事故、人身伤亡或是造成重大设备损坏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重罚。在安全责任的奖罚机制中,不能搞象征性,要认真执行,奖励要从重从快,迅速兑现,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处罚要坚决、公正,一视同仁,罚得有力度,真正起到警醒作用。通过奖罚机制,使员工明白安全才是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第一要务,把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到实处。最后,还要健全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认真进行分析、查处,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3 结束语 安全管理作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任重而道远。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应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进行。如何提高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电力建设单位开展工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探析 【摘 要】近年来,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也进行的如火如荼,电力工程企业面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要保障施工质量,还要对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电力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工作有着特殊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为了提升进度管理成效,必须要从多个环节来开展进度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分析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 施工进度 管理措施 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之下,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工程进度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施工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力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给进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升进度管理成效,必须要从多个环节来开展进度管理工作。 1 影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1.1 设计变更因素的影响 设计变更是电力建设工程设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果发生变更,将无法保障工期,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出现设计变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设计人员未全面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同时,若设计单位在完成设计工作后未进行图纸会审,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图纸会审工作,研究细节,若出现问题要及时汇报给上级部门,避免出现设计变更的问题。 1.2 设备管理与供应因素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工作涉及多个施工环节,施工措施复杂,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发生问题,此外,电力建设工程应用的很多设备都需要订货,如果设备生产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与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施工单位因素的影响 有些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综合水平不高,在进度计划与组织计划的制定上都存在问题,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此外,部分施工人员施工水平低下,未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这也会出现返工问题,严重制约着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进行。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还会受到自然环境、交通因素、道路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 2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措施分析 2.1 制定好完善的进度控制计划与目标 只有制定好完善的进度计划,才能够保障建设工程的正常实施,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计划需要以合同为本,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制定好进度控制计划。 第二,进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要求,赶超进度必须要建立在保障质量的前提条件下。 第三,在制定进度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到电力建设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员、材料、资金与施工场地,将这些因素纳入管理范畴之中。 2.2 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的核心因素,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基于这一因素,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中涉及的资料与数据进行验证与计算,保障方案质量。 对于一些大型机械设备,需要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购买与租赁,并考虑到设备使用的场地条件,减少试运时间,保障各项设备都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同时,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到工程的进度,在保障质量的前提条件下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同时,还要分析外部环境对于施工工作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方案,保障方案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 2.3 对施工进度进行全过程控制 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前,即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内容要涵盖到工程复杂程序、工程具体情况等,并以此为基础来编制好工期计划。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工作,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来开展工作,若出现突发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补救,避免施工进度受到不良的影响。 此外,对于工程的施工进度,需要跟踪好工程进度变化情况,这就需要监理人员的管控,必须要保障施工可以按照进度来实施,若发现进度与工程情况存在出入,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调整,降低外界因素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 2.4 对进度实施目标细化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时间长,其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因素,在控制电力工程施工进度时,可以将其细化成为小目标,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好施工进度变化情况。举例来说,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将施工目标按月为单位进行分解,将月进度落实到各个施工部门之中,这不仅能够很方便的汇总工程进度变化信息,还能够有效激发出各个部门控制施工进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 健全现场协调制度 电力建设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不可控问题,若无人解决,就很可能引发较大的矛盾。基于这一因素,在电力建设工程之中,要健全现场协调制度,由专门的协调委员会进行管理,若出点问题,由协调委员会负责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业主集合在一起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还能够保障进度的正常实施。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下,电力工程企业面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要保障施工质量,还要对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如何做好送电专业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 摘要: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作业面广、作业点分散且施工点多,因此,同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管理难度较大。加强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管是对施工单位、送电企业还是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电力;送电线路 1 送电线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乏施工合同意识,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造成设备订货时价格假象控制在概算内,而许多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没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最后则要重新订货采购,结果往往大大突破控制价。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 1.2当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人为因素及对策 1.2.1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占地问题。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土地补偿问题以及后来的维护临时占地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力。然而在土地经家庭经营承包制改革、分田到户之后,线路占地与农民的利益发生了明显的冲突,特别是对老旧化线路进行维护、改造、改铁塔、移位等工程时,村民往往趁机以必须予以补偿为理由,阻挠、拖延施工,给电力企业造成了阻碍。 1.2.2输电线路被盗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因盗窃造成的电力设施破坏案件逐年增多,其中农网设施被盗突出,而且,电力设施盗窃现象已从个人作案到团伙作案,甚至形成了偷窃、窝赃、运输、销赃一条龙。近年来,各类工业园区大规模地开发建设,城区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于是因施工过程中的种种疏漏,造成外力破坏电网停电事故不断发生。 1.2.3输电线路下种植树木。树线矛盾也一直是困扰供电部门的头痛问题。近年来,各乡镇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林业种植创收,不考虑线下安全通道问题,大面积的线下违章种树逐年递增,由于树木造成接地跳闸停电,影响了正常的供电秩序。当电力高压线和树木之间的距离超过规定的安全距离,高压线就会对树木放电。如果雨天或空气湿度过大,在高压作用下,树木就会成为导电体,对树木周围的建筑、设备、人员和地下管线都会构成危害,并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 2送电线路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2.1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2.1.1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技术资质是否能满足合同的要求。工程分包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分包队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审查劳务分包商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且基础工程、立塔工程、架线工程有不同的劳务分包商应多次审查。 2.1.2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是否建立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施工方案、工艺操作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对于本工程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特殊作业的施工技术方案等。 2.1.3审查施工单位的特殊作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如测量工、压接工、焊工、高空作业人员等。 2.1.4审查施工工器具是否合格,必须有书面的检测合格证明。如经纬仪、机动绞磨、接地摇表等。不合格工器具及测量仪表坚决不允许在现场使用。审查原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开工前在监理见证下进行取样,并送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对进场的材料每批都要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每批量的材料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如水泥、砂、石、钢筋、导线、地线、光缆、金具等各种原材料要做到出厂合格证,材料复试报告齐全;钢筋的焊接、导地线的压接必须有拉力试验报告,并有现场监理的见证,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对线路的复测现场监理必须进行审核和检查。 2.2施工过程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规范、标准,不能在现场仅是转一转、看一看,要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1施工过程控制中监理人员应做到“五勤”输电线路工程特点是施工作业点多,施工范围分散,所以要求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师傲到“五勤”:即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如基础浇制、导地线的压接等必须跟班进行100%的旁站,停工待检点如基础验坑、基础拆模、钢筋绑扎、接地网敷设等必须100%检查到位,并签字确认;眼勤,到现场要多看,多了解施工情况,多熟悉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做好详细的纪录,问题的处理也要有记录,必须做到闭环处理;口勤,对于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并督促其落实,对施工中重要的问题要及时向总监进行汇报;脑勤,熟悉图纸、规范,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上做到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好质量关,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工作中要认真细心,亲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实行。三检”制度。在工程或每个分部工程开工前,组织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施工员的质量会议。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度,且有专职质检员签字验收。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检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站、随机抽查的方法,随时检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2.3实行现场检查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检查,应该有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如基础基坑的坑深、根开;钢筋规格、绑扎搭接和焊接长度;底盘、立柱支模尺寸;基础浇筑后的根开、高差,袭面有无蜂窝麻面;接地沟的深度、长度;铁塔的整体倾斜、主材弯曲;导地线的弧垂、引流线的外观等等。检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并附上所测的结果通知施工单位,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马虎,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对于出现超差的质量问题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形式发送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整改方案,并限期进行整改,再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合格后给予确认。 2.2.4制作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图针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根据施工工艺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如基础浇制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 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监理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并配合施工单位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 2.3事后验收控制 严格把好每遭工序的验收关,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每道工序验收时,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专职质检员签字,并填写好报验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现场监理检查。监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必要时给予书面通知,待施工单位整改后,再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基础分部工程不合格不得进入铁塔分部工程的施工,铁塔分部工程不合格不得进入架线工程的施工,架线工程不合格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层层把关,从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抓起,确保工程整体的质量。 通过验收工作,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总(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监理指令,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甚至返工处理。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彻底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时地探究管理的新思绪,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是每个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的。我们必需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究,自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规范,保证施工优质,在剧烈竞争的电建市场中,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开展、壮大。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浅谈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 【摘要】安全监理是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监理内容,并且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等,同属于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独立。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为防止和减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尽心尽力,这应该是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安全监理工作关系着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安全监理概述 对于电力建设工程而言,安全监理主要负责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相关人员、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环境和全过程的安全文进行全面的评价与监控,同时还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比如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手段,确保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对于安全监理而言,其职权来自于委托方的赋予,同时也是安全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有效控制措施、监控手段的应用,可实现最大限度降低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目的。对于电力建设工程而言,安全监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全面贯彻和落实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要求,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组织行为规范,尽可能地消除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各种风险问题、盲目性、随意性。通过全面落实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技术要求,可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隐患问题的发送,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以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二、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监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监理问题及监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内容等问题分析,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监理工作如下: 1、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事前监理 (1)将安全监理纳入到监理规划体系之中 实践中,应当结合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实际情况,总监理组织工程施工建设项目部中的专业人员,加强对安全监理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将其有效地纳入到监理规划体系之中,其中主要包括专职安监人员的配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机制和项目安监生产职责等。 (2)电力工程安监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正常运作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安全工作重点的要求,结合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要求所有施工单位均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并强调“两个体系”即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监督体系的独立运作。进一步强化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成立以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执行中,对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检查,落实“两个体系”的建设情况,落实人员到位情况。 (4)编制可操作性文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实践中,电力工程项目总监理人员作为安监责任第一人,在工程建设实施之前,就应当组织不同专业监理人员、安全监理工程师,通过相互协调与合作,编制针对性的安全监理实施方案和落实细则,严格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审批,以确保具体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现场车辆管理办法》,《现场施工电源管理制度》、《现场施工水源管理制度》,《厂区地下设施施工管理办法》、《交叉作业管理办法》、《工程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制度》、《大型起重机械专项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汇编》等。 3)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有关的安规学习及上级有关的安全文件学习,使各参建单位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5)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技术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核查 在各标段进场开工前,认真审查施工组织总设计中有关各标段的的大型机具的数量、布置,重大设备运输方式,起吊措施是否齐全;土建专业的脚手架搭设方案、模板支设方案。 对于项目监理机构而言,应当对专业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以及分部工程作业指导书和重点作业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查与监管,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企业内部编制、程序审批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落实,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监管;其次,具体审查过程中,应当以规范、规程作为依据,以确保其操作规程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及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应当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中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施工建设中的安全可靠性。 (6)加强施工建设中的人员安全监管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尤其是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当对其必备的安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比如,没有带安全帽、漏电保护开关以及安全带的人员,一律不得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还要对该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单位进行督促,尤其是安全网、标准配电箱以及相关安全设备与脚手架连接件材料,应当进行及时的报审,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 (1)监理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安监能力和水平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监理机构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方方面面的监督指导地位,特别是对施工单位而言,其监控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实践中应当不断加强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监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电力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实践中应当建立以安全责任机制为中心、以安全监理机制为重点的运行管理制度。在制定项目监理细则过程中,应当首先对安全监理目标、计划、方案以及措施工序进行明确,以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工作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及实际可操作性。同时,监理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安监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监理质量和水平。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过程安全监理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理机构与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时,主要包括定期、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总监理工程师、监理人员而言,应当建立日常巡视检查、以及旁站监理;在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加强监督检查过程中,应当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加强检查。在综合安检、专项安检过程中,如果存在严重违反强制性条文规定之现象,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隐患问题的情况,应当严格按照监理方案和相关措施对其进行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安全监理工作关系着施工安全可靠性,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监管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建设过程的安全性,才能保证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承包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与其相关的工程施工索赔案件不断增加,也暴露出我国施工索赔管理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电力建设施工索赔的具体实际,分析电力建设施工索赔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对我国电力建设施工索赔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索赔;问题;对策 经历了日本核泄漏事件影响,国家将加强对核电项目安全审查和暂停新项目审批,而火电得以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专家指出,“十二五”电源规模较为乐观,特别是新疆等大型能源基地的电源点建设。2015 年,国内火电装机将达到 9.6 亿千瓦,“十二五”期间火电装机年均增长在 5100 万千瓦左右。但是,在过去的一轮电站建设中(从2005~2011 年间),电力建设空前大发展,从表面上看,施工企业在这个机遇中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几个工程下来,在利润方面不容乐观,原因之一就是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索赔存在着众多问题。本文对我国电力建设施工索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推动我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管理的发展。 一、我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索赔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计划经济思维转变滞后,对索赔认识存在误区 受这种传统计划经济的观念影响极深的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在项目经济风险的研究方面存在着思维转变上的滞后,对合同管理以及索赔工作的重视程度很低,因此其工程合同管理水平以及索赔管理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还存在着大量“人情扭结”的现象,碍于人情的原因,加之担心市场的流失,该施工单位不想通过索赔的手段挽回损失,导致工程搁浅,双方损失惨重。 (二)电力建设市场的恶性竞争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电力建设队伍的过快增长,直接导致买方市场的出现,业主充分利用在建筑市场中的不对称地位,几乎完全主导了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的整个施工过程,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出于在工程承揽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担心,对业主言听计从,导致了很多霸王条款的出现,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索赔工作设置了重重障碍,还有的开发商甚至要求承包商垫资,如果拒绝,那么则完全没有中标的可能[1]。与此同时,电力建设施工企业之间为了竞标而相互倾轧,利用缩减成本等手段压低工程报价,由此市场上的恶性竞争逐渐形成。 (三)法律意识淡薄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缺乏法制观念和合同意识,认识不到索赔是自己的权利,不懂得利用索赔来补偿自己遭受的损失,不懂索赔。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签证观念淡薄,索赔意识差,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互相推诿,结算时变更无凭,增加无据。 (四)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内部对索赔管理机制的忽视,导致我国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索赔的实施往往很难开展,而正是由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索赔工作的难以开展,导致施工企业对于建立内部的索赔机构非常忽视,二者相互交错影响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难以开展越是不能引起重视,越是不重视,就越是难以开展[2]。施工企业管理落后,不熟悉工程索赔的程序和方法,企业基础工作不健全,缺乏索赔必需的有关资料、数据、记录等,不会索赔。这往往会导致索赔证明材料不够全面、充分、准确、有力,不能对索赔文件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不能说服业主承担赔偿责任。 (五)缺乏合同管理的专门人才 索赔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参与索赔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相关条例,同时还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并且能够驾驭、掌握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工程索赔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贸易、财会等方面的知识[3]。这种复合型人才是索赔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有力保障,然而在我国电力建设施工企业中,这种复合型人才较为医乏,现有的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不达标准,既懂得经济管理,又具有实际施工经验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我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建立健全有关索赔的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各行各业发展运行的坚实基础,也是各行各业发展方向的主导。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是十分重要的,我国虽然己经在法规体系、建筑法律的建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有待完善。建立健全规范的法制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只有作为发展导向的法律体系明确与详尽,才可以使十分复杂的索赔工作变得井井有条、有据可查,才会使索赔工作在我国真正的开展起来。 2.创建良好的市场体系 若要我国电力建设施工索赔工作顺利开展,我国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市场运行规则,建立起公平、公开、有效的建筑市场体系,推动参与主体市场化;与此同时,转换政府建设部门行政主管的职能,以法制管理为主,以市场调节、政策引导、行业纪律管理为辅,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直接管理。 3.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4] 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建设工程索赔制度,是促进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的一种必要手段。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要推进工程索赔制度的发展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改革政府对于建筑市场的管理方式,使政府着力于对市场规则的制定、协调与管理的工作;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体系,形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不依赖于政府,体现自由的市场竞争;逐步取消国家或地区的统一性定额,淡化定额的权威性,促进企业自身成本分析工作的能力。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的项目管理 摘要: 本文主要对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工程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施工阶段提出了解决措施。关键在于项目管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就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做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施工质量 1 引言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阶段,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严格管理与控制建设项目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2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质量管理及控制 2.1 电力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作为电力施工项目点多、区域广、战线长,分散流动性大,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劳务工安全素质普遍低下,是事故的易发群体:工器具缺陷令人防不胜防,隐患四伏;技术管理粗放型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需要满足新的施工需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屡禁不止,无法实施有效的规章制度;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事故规避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施工环境恶劣,高处作业和带电作业频繁等等。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社会稳定的保证,而安全管理工作,不是贴标语、开开会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在项目施工伊始,首要工作是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根据所承担的施工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布置落实。要让所有施工人员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坚信所有人为隐患都可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采取各项有效安全措施,做好隐患和事故控制,确保项目生产安全。具体措施是: (1)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一个教育一个,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发放本项目部上岗证进入工地施工。这样,通过学习教育使进入工地的职工对施工现场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这样就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外部人员及临时工进入项目部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及身体检查,进行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程的系统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求各专业针对本工程特点及专业特点,编制出危险点、危险源、危险面及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作为向职工进行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并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识,警示施工人员。 (2)严肃执行各专业施工队的站班交底、及作业指导书,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坚持每周各专业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使施工组织顺利进行。 (3)给予安监部门及安监人员充分的奖惩权力,加大日常安全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责任。为增强安全监察人员的责任,对项目部组织的每月安全大检查及例行检查,查到的问题及事故隐患,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批评、通报,对专业安全监察人员也要追究责任,进行通报批评,以增强安全监察人员日常的监察力度。并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做好安全防护,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3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的强化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电厂是庞大的生产系统,它的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很严。一个阀门渗漏,一颗螺丝松动,一个控制回路线松动可能就会导致停机、停炉,给电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所以每一个电厂的投资者,都会选用一支作风硬、技术高、工艺精湛、能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以保证电厂的安全运行及经济效益。这就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施工企业在管理上下功夫、挖潜力,特别是项目部管理,在施工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质量奖惩分明的制度,对于施工工艺质量好的专业要给予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专业要进行暴光、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对关键工序要责任到人,例如:汽轮机扣盖、发电机穿转子、及汽水管道、油管道安装过程的内部清洁等,使每个环节都在质量控制之中。质量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要做好事前控制。作为项目部要落实各项质量管理程序的实施,这样,就一定能为业主交一个优质机组。 (2)项目部在开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充足,树立“精品工程”目标,教育每一个职工质量与企业,质量与个人的关系,懂得企业凭质量占领市场,一旦失去质量,就是失去市场,失去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项目部要制定出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各专业编制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工艺,使施工整齐化、规范化、标准化,并要求各施工专业编制本专业的施工质量通病及相应措施,做到事前控制。 (3)设计部门要做好组织好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制定严格的材料检验制度,把好施工第一关,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质量事故。 (4)编制操作性强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大型施工方案,做好交底工作,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要掌握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要组织各专业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严格执行各级验收制度及工序交接制度。 4 加强成本管理,降低项目工程的成本 (1)从组织上建立由项目经理、各专业施工队队长组成的成本管理体系,落实责任,确定成本目标。实行项目部一支笔管理,项目经理控制资金的支付,避免越权签字,开口子。对各专业、各科室进行可控费用承包,制定承包奖惩办法。降低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 (2)材料采购要实行招标,堵住人情网、关系网,以避免在采购中乱加差价,导致资金流失。对外承包队伍,要进行先核定施工图工作量,再签订合同,再进行施工,避免在决算当中,多报工作量,弄虚作假现象。 (3)要组织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懂技术的人员进入项目部计划部门,对项目工程所有施工图纸工作量实行微机管理,并要做好预算,以便对各专业队、各外协队的施工任务单、材料计划单、施工预算等进行审核,实现对各专业队的成本控制,避免材料库存积压。项目部组织好各专业图纸会审工作,切实落实设计量与施工实际量的相符程度,及时向设计院提出补充量。成本管理是全员行为,要教育每一个职工节约意识,要培养浪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血汗钱的理念。 (4)各专业化施工队处于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首位。应对各专业施工队下达降低施工成本指标,每月组织计划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做成本分析,对节余奖励,超支进行处罚,促使各专业化施工队在人员投入、材料领用、机械使用上,不得不精打细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 项目领导做好带头模范作用,严抓管理工作 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措施再好,领导意识不到位、领导思想不统一,就等于是一张白纸,是一句空话,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做到: (1)项目部领导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公布于众,使各专业、各科室人员相互了解。这样既可增强每个领导的责任,使各专业、各科室人员,清楚干什么事,找哪位领导,避免多头领导或无人负责,杜绝领导之间的矛盾,增强团结,提高办事效率。项目部班子成员要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针对施工现场及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及时处理。互相取长补短,营造一个团结的氛围,增进了解,做到团结协助、友爱互助。实行政务公开,在分配奖金、评先、奖励等方面进行集体商议。 (2)项目部领导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管理理论学习,在工作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尤其是在急、难、险的施工情况下,干部必须到场。项目部领导要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安全质量大检查,要参加每月成本分析会,了解项目部各项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指挥和决策。 6 结束语 要想搞好电力工程质量,就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使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使每个电力工程成为业主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浅谈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摘要: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或者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进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在电力行业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现场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安全生产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电力施工企业具有流动性大、危险作业多、施工条件艰苦、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难度。我们电力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施工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建立起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全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适合自身的企业安全管理办法,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密切结合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作,重在落实。电力施工企业属高危行业之一,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因而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1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1.1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管理是贯彻执行有关法规的集中体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仅是一个工程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还涉及许多城市建设管理法规。 (2)施工现场管理是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原来的建设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而每个改革措施的成果,必然都通过施工现场反映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场内建立起新的责、权、利结构,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既是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改革措施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3)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与社会的主要接触点。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综合的系统管理工作,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通过现场管理来反映。企业可以通过现场这个接触点体现自身的实力,获得良好的信誉,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同时,社会也通过这个接触点来认识、评价企业。 (4)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大量的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汇于施工现场。这些流是否畅通,关系着施工生产活动是否顺利进行,而现场管理是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畅通的基本保证。 (5)施工现场是各专业管理联系的纽带。在施工现场,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既按合理分工分头进行,又密切协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项专业管理的热核经济效果。 1.2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含产量、产值、质量、工期、资金、成本、利润和安全等)。 (2)按施工规律组织生产,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3)搞好劳动组织和班组建设,不断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 (4)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优化专业管理,建立完善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投入和产出。 (6)加强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使人流、物流高效有序。 (7)治理施工现场环境,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注意保护施工环境,做到施工不扰民。 2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临时筹建项目部的整体素质不够高 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乏施工合同意识,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造成设备订货时价格假象控制在概算内,而许多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没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最后则要重新订货采购,结果往往大大突破控制价。 2.2 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电力工程管理不完善 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关键,既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有关的部门有业务部、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财务部负责各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其余的两个部门则在电力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各自的职责,这就出现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2.3 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尚有欠缺和不完善之处 如在工程施工结束进行验收后,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决算,并经审核后才能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和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支付余款。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 3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 3.1 施工项目的管理者 即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企业法人代表在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能力。项目经理的存在明确各管理部门与建设部门的职责,各项目法人单位人员主动协调,为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项目经理对整个施工环节来说是龙头,是核心,其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项目的好坏与否。 3.2 施工部门的相互协调是施工管理的前提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控两管一协调”。其中,“一协调”管理是指和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参建各方,如业主、监理、承包商之间,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外部条件之间,各种关系的协调管理。“协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存在施工建设单位、材料供应商、供电部门和单位等多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进度,因此必须建立正规高效的电力工程管理流程,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这也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3.3 施工管理的重点――三个基本要素“工期、质量、成本” 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说,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管理目标,应对目标三要素分别进行分析,发现各自的影响因素,找到控制的方法和途径。抓住了这三要素就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纲、就把握住了施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任何准备和变动都围绕这三点进行,就可以使得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工程档案管理等多个板块协调有目标、有中心的进行。要把握和处理好工期,质量和成本这三者的关系,质量是根本是前提,工期是重点是核心,成本是目标是落脚点,将这三者的要求贯穿在整个施工管理中,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加快建设速度,高质量、高功效、低消耗,保证安全施工的核心工作的关键点。 3.4 施工管理的动力――注重科技创新 在现实的电力工程中,很多施工团队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不谋求科技创新,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不停的“炒现饭”,甚至不假思索的跟着前人走老路,甚至沿袭旧人的不好的习俗,我认为在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必须要在施工团队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一个创新的施工管理理念,一种创新的施工科技手段不仅对工程项目管理和一个企业的生存周期极为重要,也是提高国内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实现与国际电力工程接轨的重要前提。 4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狠抓“工艺质量革命”,以质量求生存,以精品闯市场。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以实现机组达标投产为基本要求,在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文明施工、机组投产水平方面达到全优。 (2)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特别是软件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进度计划可以是基于要完成的工程量/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商的人、材、机资源而制定出来的、定量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人、财、物的投入等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方法,对于切实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3)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例如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将导致工程的实际造价大大超过预算和控制价,或由于不能合理统筹安排,导致各部门不能协调工作、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任何技术、管理手段都是虚的,只有管理者是实的、是活的,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施工人员具有应具备的素质,才能使整个工程高效、有秩序、有计划的进行,这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前提条件。 (4)电力工程招标流程结束后,由市场管理中心将招标结果或是非招标工程的落实情况通知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经营部,并把图纸转给公司经营部。由公司经营部将接到的通知存档。由公司经营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准备会,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由预算中心审查。由公司经营部向用户收取20%的工程预付款,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由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等工程管理。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要经过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和用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断地探索管理的新思路,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是每个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保证施工优质,在激烈竞争的电建市场中,使企业能很好地生存、发展。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阐述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摘要: 本文通过笔者就多年从事电力建设工作经验对电建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电力建设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施工企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加强对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长周期和常态机制是致关重要的;如何做好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的正常发展,影响着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节能降耗水平的提高。 1.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 电建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多工种作业的群体,健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护体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管理思想应该是: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把握重点、有始有终、封闭管理。即指导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的管理,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改变在安全生产中只注重物资的投入,转变为在管理资源开发上投入,通过安全策划,从人、财、物、机、法、料、环方面制定预防措施,由事后处理改变为事前控制,真正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权限,制订出各个节点的控制。制定危险、关键点的安保计划,从根本上改变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的局面,从源头上抓,实施封闭管理。 项目法人(指业主方)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必须树立“管工程必须管安全的思想”,加大项目法人对项目安全的管理责任,要彻底改变安全生产仅由施工单位管理的传统观念,可由项目法人牵头组织成立由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工程安全委员会的安全监督机构,对工程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1.2应急预案的建立 在施工现场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对施工人员的伤害能够迅速得到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该包括:①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②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③机械设备应急预案;④射线事故应急预案;⑤食品中毒应急预案;⑥防台风、防汛应急预案;⑦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等。 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力求规范(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程序文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等),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专业审核,并在审核各签字页处签字。 应该指出的是,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进行组织抢险救援行动的指南。所以,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要有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验证应急预案及响应的有效性。 1.3优化危害因素辨识程序 加强电建施工现场的危害辨识,加强施工现场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主要危险源和主要环境因素,从而为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电建施工现场的危害辨识应包括:①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②作业场内所有人员的活动;③作业场内所有的设施、设备等。职业安全卫生危害辨识、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主要依据“输入-输出”的原则(见图1),根据施工过程中原辅材料、能源及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判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或产生安全隐患的要素。 图1施工现场各类材料、设备和设施的“输入-输出”流程 工程安全环保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依据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照施工项目的特点,对可能造成施工现场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产生影响的所有危害进行对照分析,按《危险源调查表》、《环境因素排查表》辨识、确认其危害。工程安全等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编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并根据各作业层的情况将《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递交各相关部门确认。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作业节点,不定期危险源清单及对策。 1.4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技术手段,改善劳动条件,避免失误,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一份完整的技术措施是保证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在编制技术措施之前,要根据电厂的不同机型、地理位置等,加强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面的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做到工程项目从措施的编制、审核、批准、布置、交底、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使作业层便于操作履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项目施工技术措施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应做到同时编制、同时审核、同时批准、同时执行。对于特殊的工程项目必须编制单项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原则上谁组织施工谁编制,但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配合工种,应由专业配合的工种提出单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的人员必须熟悉所编制的施工项目情况,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价,找出危险源、危险点,使判定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针对性强,具体明确,确保安全施工。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编制好后,由工种专职工程师审核,送上一级会审,然后由项目部总工批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停止实施,修改需按原审批程序批准。 1.5大型机械设施的管理 机械设备的安全是电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机械使用寿命的全过程,管理上稍有不慎,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负面影响大。从近年事故看,主要原因是机械质量不过关、审批把关不严、吊装方案不完善、安全措施不具体、不落实、违规指挥等原因造成各类惨剧。因此大型机械的安装、拆卸、维护、使用、操作、保养各个环节都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一切可能使机械受到损坏,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因素和现象。根据机械设备管理好的电力施工企业经验,应做好以下几点:①为确保机械的完好率,财政保障机械的保养和修理;②财政保障机械安全保护设施齐全、可靠,用电、接地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确保安全使用;③对机械操作、指挥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④加强单机安全技术档案,搞好状态识别和标识,定期检验鉴定做好相关记录;⑤补充、完善机械保养、修理的各项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和故障检修,确保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 2.电力建设的质量控制 2.1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电力施工资质的企业不多,市场缺乏竞争。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较低,甚至根本就无力完成作业,就分包给别的单位,坐收管理费,但在实际上又失于管理,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失误。例如直线塔基础面不平导致直线塔倾斜的,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的,灌注桩基础断桩的,导线液压不及格的,不按图纸施工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够的,铁塔螺栓未紧好就紧线导致铁塔弯曲的,不打反方向对消拉线紧线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的,等等,各种工程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监理、施工混为一体,基本问题很难及时掌握,给工程管理增加很大工作量。有很多问题,应当在监理处理的却推到业主发现才解决,例如原材料设备把关不严,不履行手续,监理不看,供应部门无人进场,只有厂家与施工单位,甚至是拖运人员代交货物,给部分劣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2.2解决问题的方案 (1)加强行业管理,早日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 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明确各方责权利,并在合同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工作:督促落实,承包合同的签订。任何一项工程,不管它的资金流量有多少,都要有具体的经济合同来约束。没有合同的签订,任何经济关系都不具备法律效力。过去计划经济的上下级关系,长官意识,一言堂,那是人治而不是现代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供需合同为主体的经济关系必须有合同,即共同认可的供需目标来约束供需双方的行为,而且安全地提供服务,也是合同首要的条款。对于同级管理单位之间是一种协助关系,没有任何合同可以约束,必须以单位的各种相关规定制度为行为准则,工作中多沟通、多交流。协商沟通为主,协助完成各项任务,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正常进行。对于物资采购、技术协议,不仅要有设计单位的材料清册和技术要求,还要有相关生技部门的技术协议及物资供应部门的商务合同,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根据工程的进度计划,为物资部门提供相应材料的供货时间段,以保证物资的充沛供应,又能节省材料的装卸、搬运费用,节约物资材料仓储空间,按照要求确定各种验收制度,以规范供应行为,达到安全保质保量的目的。 (2)强调落实制度,使制度由文字变为具体的行动。 各种制度已经制订,各种合同已经签订,就要把它落实到工作中。施工中落实各种规章制度,以检查督促落实,分级管理,不越级指挥,责任分清。在建设管理上从以往的人治转到法制的轨道上来,这些规章制度是我们行事的准则。 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必须按要求一一落实,每道程序都不放松。对监理单位的项目部人员到位情况,监理大纲编制情况,人员基本素质及责任心问题,都要逐一落实。 施工单位、材料器具、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状态,人员到位情况是否受控,还是形同虚设,是以分包代管还是完全不管,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保障能力。 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考卷归档,人员方可进入工地。特殊作业持证上岗。 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器具,必须有权威单位检验的合格报告才准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检查措施落实情况,以事实说话。方针制度一旦确定,实际的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再好的制度没人遵守,那就如同虚设。因此要着重检查工作的执行力度,三大措施编写的都不错,执行得又怎么样呢?三措不是要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让大家欣赏,而是要变为大家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形成这样一个常效、常态机制。时刻掌握施工动态,使施工处在受控、可控、在控状态,对于违章、违纪的事随查、随纠,让大家感到罚得公正,奖得痛快,做到罚有理奖有据,一切以事实说话。 (3)严格设计审批(审查)制度,设计审批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一,工程设计审查是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建设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技术是否可靠先进,结构、消防是否安全可靠,投资、环保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等大事。其二,工程设计审查是保证设计质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通过审批,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鼓励设计人员创优秀设计,把压力变动力,促进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审查,确定设计的收费标准,使设计成果与经济效益真正挂上钩,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别。 完善设计变更手续,严肃设计变更流程。设计变更内容必须有人提出,总监理师认可,主管部门同意,设计单位才能进行变更方案设计和经济指标的调整。 只有经过有关人员会审签字通过,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交监理和施工单位实施,不断提高设计、监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各专业人员的传帮带,在工作中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设计人员,更应加强专业之间的配合,使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完善施工日志,增加安全技术交底及施工人员接受交底的签字项目栏,使工程项目时刻处于可控、在控、受控状态,有人管、有人问、有人落实、有人监督,有人负责。严把工程交接关。从工程开工到竣工若干道工序,只要到了转序阶段都要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检查验收,交接负责人当场签字,特别是隐蔽工程,请生技、安监有关人员现场检查、验收。材料进场必须交齐管理制度规定的所有内容,且监理、物资、接收各单位现场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进入施工工地。 3.结语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电力建设管理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比,差距还较大。在继承传统的有效管理方法的同时,电建施工现场的现代安全管理将是企业决策者和广大安全工作者面临的思考。 在电网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规章制度,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切实把好工程设计关、设备采购关、施工关和验收关,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自觉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电网技术升级,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节能降耗水平。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探析 摘要: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进度管理,是工程管理过程重要一环。作者综合分析了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总结工程施工进度实施及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 进度管理 控制目标 施工方案 具体措施 前言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且工期越来越短、投标报价越来越低。“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发改委上报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争取将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06.8万千瓦提高到4 000万千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迫切要求电力建设与施工企业建立度量工程进度评价体系,“判断作业复杂的单项目或作业复杂的多项目工程进度计划当前完成状况,并预测其对未来工期的影响。降低成本并合理调度资源,保证合同工期”。 1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就是指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实现。 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 (1)业主因素。如业主前期工作不完善,施工图审查不仔细,施工中要求进行设计更改;各管理职能部门衔接不紧凑,出现延误;应提供的施工场地条件不能及时的提供或提供的场地不能满足工程正常需要;不能及时向施工承包单位或材料供应商付款。 (2)勘察设计因素。如勘察资料不准确,特别是地质资料错误或遗漏;设计内容不完善,设计有缺陷或错误;设计对施工的可能性未考虑或考虑不周;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不配套,或出现重大差错;现场服务不到位,影响隐蔽工程验收和下一道工序。 (3)施工因素。如技术力量差,工种配备不齐;材料不到位,施工机具损坏,拖欠民工工资;工艺错误,不合理施工方案,出现返工,甚至质量事故;三级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安全措施不当,造成安全事故。 (4)群众因素。如征地拆迁跨越房屋赔偿不满意,双方长时间达不成一致,有个别的群众甚至故意大幅度提高补偿要求。害怕环境污染,不理解电磁辐射,担心威胁到生命安全,拒绝跨越房屋。 (5)自然环境因素。如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地下埋藏文物的保护、处理;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 (6)社会环境因素。如电网运行无法满足停电要求;临时停水、停电、断路;节假日交通管制、市容整顿的限制;法律和政策的变化、经济制裁、战争、骚乱、罢工、企业倒闭等。 (7)组织管理因素。如向有关部门提交的各种申请审批手续的延误;合同签订时遗漏条款、表达失当;计划安排不周密,组织协调不力,导致停工待料、相关专业脱节;领导不力,指挥失当,是参加建设的各单位、各专业、各施工过程之间交接、配合上发生矛盾等。 (8)材料、设备因素。如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供应环节的差错,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特殊材料及新材料的不合理使用;原材料涨价,材料、设备厂家要求涨价或毁约等。 (9)资金因素。如资金不到位,拨付不及时等。 2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目标及实施计划是前提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施工进度控制应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投产日期为最终目标。所谓科学的施工进度控制目标亦即合理的施工工期。合理工期是指在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配合适当的施工人员数量,运用合理可靠的施工机械装备、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以满足合同要求和企业利益的施工进度。《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定额》中的新建火电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应在充分保证资金到位、设计、设备满足施工要求,现场场地、管理体系等符合现场需要的条件下得以实现。施工综合进度是协调全部施工活动的纲领,是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人力、物力、空间、时间等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比较,予以有机的综合归纳后的结果。施工综合进度应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盘点和调整,以确保施工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发生大幅度变动。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需要进行调整时,应尽量保持原定总的控制工期和工程节奏,以实现合理的、均衡的施工。施工综合进度分总体工程施工综合进度(一级进度)、主要单位工程施工综合进度(二级进度)、专业工程施工综合进度(三级进度)、专业工种工程施工综合进度(四级进度)四种,逐级细化。里程碑进度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土建、安装、调试作业的安排均应以确保里程碑进度的实现为目标。施工综合进度一般采用网络施工进度表(关键路径法)、横道施工进度表、斜线施工进度表三种形式表示。近年来,国外引进的P3项目管理软件应用于电力建设工程已取得初步成功经验,但需要加以总结、提高,结合国情推广应用。 3科学的施工方案是保证 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与否将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更是直接影响到施工工期,同时也是体现施工企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施工方案的制定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特别应重视对工程中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整体工程项目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施工项目拟定方案。重要施工方案制定应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计算,必要时组织专家会审论证、经审批后实施,确保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并经过优化,以求万无一失。大型吊装机械的选择与布置应重点考虑。主厂房和锅炉安装区域主吊机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设备组合吊装方式、设备最大单件重量、吊车需要覆盖的吊装范围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锅炉安装是工程进度的关键路径,其组合、吊装方案应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场地道路条件、吊装机械布置及起吊能力等因素全面制定。对锅炉汽包、大板梁、除氧器水箱、高加、发电机定子、主变等特大超重设备的卸车(船)、运输、吊装就位等重大方案应反复比较论证,力求最佳。对与施工关系密切、与进度控制有直接影响的重要调试方案要及早联系协调落实,以保证不影响施工和缩短试运时间。对特殊施工措施,如某些常规施工方法或机械不能满足,需采用特殊方法或特殊机械设施的施工项目,首次采用或带有试验性质的“四新”项目,需采用特殊措施来缩短施工工期的施工项目等,应及早考虑,及早落实。施工方案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方案的实施应有严肃性,但也要实行动态管理,特殊情况下,要根据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既定施工方案进行改变和调整,但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科学优化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是施工进度控制的保证之一。 4工程施工进度实施及控制的具体措施 4.1建立周月例会制。定期召开由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例会,在例会上检查各施工单位的工程实际进度,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进度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审核、讨论并下达下期计划。 4.2建立现场协调制度。通过采取不定期现场协调会的形式,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到现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进度计划的有效实施。 4.3推行目标管理。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将总目标分解成分阶段的小目标,施工单位应针对进度目标编制详细的实施计划,针对重要里程碑节点编制相对应的专项施工计划,并将责任目标进一步分解到月、周、日,还要分解到专业、班、组和作业面。这样,工程建设形成了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目标管理体系。这样可充分调动了参建各方的积极性,为完成总体施工进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4重视后勤保障。后勤保障是工程进度的生命线,只有解决好了后勤保障,工程进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配置两套混凝土拌和设备,其中一套备用,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浇筑质量。施工单位用于工程的机械设备要准备足够的备用量和备用配件。进场后,施工单位后勤采购人员要充分考察所需材料的市场供应量、市场供应价格和主材供应等情况。做好物资使用规划,提前采购、储存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等。 4.5及时解决施工中的“瓶颈”。对于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项目,工程指挥部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门措施,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突击攻关。 结语 电力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主要靠月进度控制,进度计划的完成主要靠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应变措施等来保证。在进行进度控制中,并行不悖地进行质量、安全、投资控制,使四者相互促进,确保工程能够优质、高效、按期、安全顺利地完成。
会计案例论文: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在19世纪早期从成本会计核算制度起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实务体系,既有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基础管理工具,又有谋划企业发展全局的价值链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等高级管理理念。 从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来说,主要有六大功能:全局谋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和财务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的热点是绩效管理,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在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盈利能力方面监管要求在不断提高,将于明年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压力,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行业竞争、不断提高综合运营能力、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银行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一、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传导和绩效考评,包括责任会计、内部资产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资本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与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等。 (一)目前商业银行考核体系多数都使用了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二大块内容,而eva和raroc是财务指标中的主要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学习与成长和内部流程等。 (二)责任会计、ftp和资本管理的结合运用,准确计量了eva和raroc这两个绩效考核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同时eva和raroc也成为评价ftp和资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1责任会计涉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损益、成本和费用,并通过即定的规划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和客户,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银行全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关键要素——考核的主体。 2.2 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向资金提供的单元确定提供资金的收购价格、向资金使用单元确定使用资金的成本价格的一种定价机制,这里所指的单元可以是经营结构和业务条线等责任中心,也可以是产品、客户等,明确了考核主体的收购价格或成本要求(廖继全,2009)。 3.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优化资本结构,将有限的资本合理地配置到各项业务中,建立合适的资本管理操作平台和政策目标传导机制,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绩效指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客户等各个层面进行配置(陈小宪,2004)。明确了考核主体的资本占用情况。 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一) eva和raroc的定义与公式 1.1 eva的定义与公式 eva是指经营所得在支付所有成本(含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部分。在银行实务中,eva的计算通常是用银行的ftp税后净利润经过一定的项目调整后的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 =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其中: ①ftp税后利润=资产ftp利差损益+负债ftp利差损益+中间业务净收入+营业外收支-费用-资产减值准备-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 ②经济资本=表内(外)风险资产?资本转换系数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余额-风险缓释物金额)?资产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风险缓释物金额?风险缓释物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余额-风险缓释物金额)?信用转换系数?资产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风险缓释物金额?风险缓释物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 1.2raroc的定义与公式 raroc即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 (二) 从产品和客户层面进行的实例分析 2.1产品层面实例分析 下表是某商业银行最近成交三笔业务情况: 在业务开展之前,我们必须对计算要素做出说明或做好假设: (1)转贴现对应的ftp成本价为3%,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对应的ftp成本价为3.6%。 (2)营业税为5%,其中:转贴现业务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城市建设税附加为营业税基础上7%;教育费附加为营业税基础上3%。 (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4)费用率为营业净收入的10%。 (5)假定资产减值准备为正常类各项贷款余额的1% (6)计算表内(外)风险资产时,仅考虑信用风险资产占用因素,上述转入贴现、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的内部风险权重分别为20%、100%和50%,表外业务如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开立保函和开立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分别为100%、100%和20%,此外,银行存单为合格的风险缓释物。 (7)假定资本转换系数和资本期望回报率均为10%。 下面我们看下具体的测算结果: 从账面收益角度,转入贴现业务收益最低;而从raroc角度来评价,从高到低分别是转入贴现、个人按揭贷款和对公贷款,分别达到8%、6%和-2%;从eva角度来讲,个人按揭贷款最优,但eva在评价过程中有未能考虑时间因素的缺点,如转贴现业务能考虑一年期限内连续做二次的话,在上述三项业务期限一致的情况下,无疑转贴现业务是最优的。 2.2客户层面实例分析 某商业银行有二个集团客户,简称客户a和客户b,2011年的业务开展规模和账面损益结构情况。 2011年,客户a在某商业银行存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3.5%,贷款1亿元,由客户存款做全额质押,期限一年,利率为6.31%,对银行来说,支付存款利息70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631万元;另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2.5万元,其中:开立融资性保函0.5亿元,由客户存款做全额保证,手续费率1%;开立国内信用证4亿元,手续费率0.15%;开立银行承兑汇票0.5亿元,存款保证金比例为50%,手续费率0.05%。合计账面损益43.5万元。 2011年,客户b在某商业银行存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3.5%,贷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6.31%,对银行来说,支付存款利息70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1262万元。合计账面损益562万元。 从账面损益情况来看,客户b的收益是客户a的收益的12.9倍。 我们仍延用客户层面案例分析中所作的要素说明和假设,并假设存款ftp收购价为4%,客户绩效损益比较如下表四所示。 从银行角度分析,对于客户a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客户存款资源,做好了贷款、保函和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资产缓释工作;业务开展全面,在表外业务开展中注重利用信用转换系数仅20%的开立信用证产品进行企业融资。而客户b的特点在于:仅利用传统贷款资源作为企业唯一融资手段,对客户来说经营成本较高;存款资源未成为贷款的有效风险缓释物,对银行来说,资源有所浪费。 2.3实例分析小结 从上述两个案例分析来看,从管理会计角度对客户和业务进行测算更为科学和准确,传统的账面损益仅能反映利润绝对值的多少,却不能反映单位风险资产占用情况下的整体效益和效率情况,而管理会计就做到了。商业银行就是通过管理会计中的各类绩效管理工具运用来实现自身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努力实现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完成。 三、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本文从单个产品和客户层面的二个案例入手,用来说明绩效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单个产品和客户分析好了,我们就可以接着分机构、产品线、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进行更完整的绩效评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商业银行是怎么通过这些绩效管理工具实现多层面的提升。 (一)通过细分客户,对客户贡献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客户的raroc值,我们可以将客户分成四类,分别是退出客户、提高客户、潜力客户和支持客户,对于退出客户可以选择积极退出,把有限的资本运用到能带来更大回报的客户;对于提高客户,在一段时间内,可通过创新和丰富产品等方式,引导这类客户向潜力或支持客户转变;对于潜力客户,已经为银行带来了经风险调整后的正收益,但raroc还未达到理想目标,这部分是银行需要积极予以支持的客户;对于支持客户,也是银行的黄金客户,是银行须全力做好维护工作并可积极拓宽业务范围的客户,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以上仅是一个管理会计应用的简单例子,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客户进行细分。 (二)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劣势和优势从而进行策略跟进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各有不同的经济和业务优势,对分产品进行区域内的比较,能够看到哪些产品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哪些产品未被完全开发,哪些产品不适合在区域内发展等。 如表五所示,与区域比较来看,某分行的产品优势:对公贷款raroc、金融机构存款日均和收益高于区域平均;主要劣势:存贷款规模不及区域平均,中间业务收入还待拓展,分行整体raroc低于区域平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若能在上述产品中再进行分类,如中间业务收入中再细分为委托、投资、保险、基金及理财等业务手续费收入,进行区域比较后,就能知道业务潜力或赢利点所在。 (三)对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各机构的竞争力进行区分,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促进经营目标的完成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完成有赖于每个业务单元的逐级完成,业务单元可以是各机构,也可以是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它们又可以对层层分解到客户经理、管理人员。本文前面已经提到使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体系的构建,其中涉及的财务指标可以是经营目标中规模、效益、成本控制等指标的分解,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提出不同的目标方案,如对客户经理提出单位产能要求(包括eva、业务规模增量),对机构提出效益、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类指标,对经营中心(如票据中心、投资银行部等)提出总量及效益指标(如票据或债券交易量、eva和raroc等)。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运用方法 【摘要】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中适用广泛。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论先行,也可以案例先行。实践检验,案例先行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会计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经济法也是会计初级、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税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学好经济法对学好会计专业、通过职称考试、资格考试等均具重要意义。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经济法,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通常认为,案例教学生动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号。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如何运用,仍值得探讨。下文以一个保证案例来进行诠释。 一、引用的案例 林某从某担保公司借款100万元,请利康酒店、保利商行二家公司共同作保。在合同书中利康酒店和保利商行均声称:“若林某不能还款,愿代为履行”,并签字盖章。后债务到期,担保公司要求林某还款,林某声称不能还款。担保公司鉴于林某和保利商行一直经营不善,资产不多,遂直接告利康酒店,要求其代债务人还本付息,并承担违约责任。利康酒店提出如下抗辩:(1)原告应先起诉林某要求其还债;(2)即使林某不能还,也应将保利商行列为被告,因为利康酒店曾与保利商行达成协议,若林某不能还款,双方各分担50%;(3)保证书上写明“代为履行”,因此,即使有责任,也仅限于偿还本金,不能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和违约责任。请逐一评价利康酒店的抗辩理由[1]。本案例主要考察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察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第二,考察共同保证人的责任问题;第三,考察保证责任的范围问题。 二、案例于课堂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连续使用了该案例三年,分别适用于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每一个年级三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用了不同的方法。1班运用了理论先行的教学方法。通常一节课前30来分钟讲述保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后10分钟左右讲述该案例。2班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通常该堂课的前20分钟由学生去看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案例,后面的时间师生互动探讨案例,最后做总结,讲解理论。3班同样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但与2班又有所不同。上课之前,就把案例布置给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预习书本相关内容、思考案例。上课时一开始即进入师生互动环节,持续约30分钟,剩下时间进行理论讲解。 三、案例运用的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三个班级有所差异。第一,案例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在听课时还是非常认真的,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起舞。第二,在互动的过程中,1班回答问题时准确率最高,基本上能够回答出:利康酒店为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利康酒店与保利商行达成的协议有效,但不能对抗债权人;利康酒店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止于还本付息,不包括违约责任。2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是不能准确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不知道考察什么知识点。3班学生活跃度明显比1班、2班高,互动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比1班、2班同学考虑问题更全面,并且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新问题。第三,从课后的相类似的案例作业来看,3个班级的同学做得都是非常不错的,但1班的作业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中规中矩,话语的组织都能明显看出受老师影响的痕迹,而3班的作业,明显思维更活跃,有着自己的理解。第四,连续三年每学期期末,都考试了一个同类型的案例分析题,分值10分。从案例分析题的得分来看,三个班级的差距明显。3班大多数同学得分为9分以上,2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8分左右。1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6分左右。 四、案例运用的思考 从上述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经济法教学课堂中插入案例的运用,的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先讲理论,再评述案例,最终效果并不好。其实在理论先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没发挥出来,对于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所以虽然在学习该理论时似乎掌握得很好,但由于并未经过深刻思考,印象可能比较淡然,导致考试结果不佳。第三,案例教学的第二种方法,效果也不是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用于思考的时间不够,自然思考的不是很周到。为此,我们可以把案例小型化,多用选择题式的案例题,应该可以解决该问题。第四,案例教学的第三种方法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比前两种方法,都多花费了大量时间;正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所以经过师生互动、讲解后,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时间冲突问题:一方面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课时不多,但内容繁多,案例教学更显得教学课时过少;另一方面,如果案例、理论都通过课前预习的话,则意味着在经济法这门课程上花的时间多了,自然其他课程花的时间就少了,冲突需要调解。第二,少数与多数的问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互动过程,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进来,怎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石小叶 单位:邵阳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教学案例教学应用 摘要: 众所周知,中专学校招收进来学生大多基础知识都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理论化教学,中专生往往很难理解,也很难运用于实践。因此,为了提高中专学校会计教学水平,必须充分考虑到中专生理论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就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进行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意义;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理论和相关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加上中专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学生基本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利用已有的案例素材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动态情景,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能够将抽象难懂的会计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单和易懂;另一方面,会计案例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融入其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案例教学法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习在具体事件发生时,能够灵活地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会计就业市场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了响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很多中专学校都已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实际案例教学,弥补学生在会计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让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在准备阶段的工作就是案例材料的选择、收集与整理,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将案例素材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完成讨论提纲的编写,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准备阶段,拿到教师下发的案例素材,要尽快着手进行阅读和思考。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版块,查阅相关文献,尽可能地对案例素材内容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已经熟悉了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开展案例教学法开始时,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向教师反映,了解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防止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进入状态。 (二)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具有层次,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互帮互助。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掌握工程完工前后因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的处理,可设置如下案例:A公司2015年度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所有工程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该公司在对工程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以工程未完全竣工为由,计入“在建工程”账户,试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何时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何时费用化?该公司如此处理的目的是为什么?案例设置完成,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很多学生都提出该公司这种账务处理方式不合理,认为既然工程已经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此时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就应该计入“财务费用”予以费用化,而不应该给予资本化。至于何时资本化和费用化,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学生可能之前看过教材内容,指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在建工程”,否则就应对其予以资本化,但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导致工程借款利息应由工程承担,而工程建设完工就是企业的资产,所以就应进行资本化。对于公司账务处理的目的,很少有学生提出进行资本化不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而费用则作为企业利润的抵减项,对企业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费用的确认问题,这样能够对今后的会计实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这个案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费用核算案例,其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总结阶段 考虑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观点存在不足,因此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应进行总结和评价,解答学生在讨论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防止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存在一定困惑。如果剩余时间不多,教师可以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找出比较典型和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如果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适当归类,为学生讲解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发现差异,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会计案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 摘要: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基础作用,也是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等招聘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因其知识点多面广、内容繁杂,往往师生费时费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若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以獐子岛为例,分析课堂教学中使用该案例必须把控的六个环节,最后提出案例教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獐子岛;教学效果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一般会计人眼里,一定是枯燥、繁杂、点多面广,如果教师没有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巧妙应用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1从一个案例讲起———案例介绍 2014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名单出炉第二名獐子岛(002069)上榜理由:八亿扇贝不翼而飞情况概述:从预计盈利7565万元到突然称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巨亏8.12亿元,150万亩养殖海域颗粒无收。投资者目前对獐子岛的疑问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证明即将采捕的扇贝确实死亡了?二是,如何证明2011年时确实投了苗?从公司目前对外界解释的情况来看,投资者们的疑问并未能得到消除。公司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此事并非人祸。目前,中债资信已经决定将獐子岛主体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2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该案例 课堂教学中要很好的运用该案例,就必须把控好以下6个环节: 2.1学生如何获得该案例 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教师提供,下发给学生;另一种是教师提示,学生自己查找。要求学生关注财经热点新闻,当年财政部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证监会处罚决定书以及网络上当年热点上市公司等信息,从中获取所需案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该案例即来源于网络热点。 2.2该案例和哪些教学内容结合 案例分析首先要立足该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决不能为案例而案例。该案例与《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费用、利润等要素相关,与审计学中的存货审计、内部控制等有关。此外,和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者的意图密切相关。 2.3该案例的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目标应更多地聚焦于提供技能和处理办法,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成为成功的管理者。所以案例不是训练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训练学生如何行动,凡是与作决策相关和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情况,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獐子岛存货巨额亏损的主客观原因,来发现其经营和财务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 2.4该案例要讨论什么样的问题 该案例至少要讨论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案例本身的问题,二是案例背后的故事,三是如何解决。如设置如下讨论题:(1)该公司存货管理出现了哪些问题?除此外还存在什么样的财务和管理问题?(案例本身的问题)(2)其动机或理由是什么?(案例背后的问题)(3)请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5如何引导学生讨论才是案例讨论的重点 首先,提示大家这是一个真实公司的案例,需要先了解案例公司背景。其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学习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合作讨论的氛围,而不是将知识从教师传输到学生。要试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和问题,并最终得以解决。因此,按照事先的分组要求学生在课下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鼓励学生制作PPT演示和讲解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进行质疑和辩论,至少每次讨论要有20%左右的人参与。第三,教师要发挥“教室交通警察”的作用,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不能偏离案例主题,否则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标;把握课堂讨论的时间,尽可能控制在45分钟内;要尽可能确保大家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对不好意思参与的学生要有鼓励参与的办法等;要适时记录讨论的过程。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术语等的理解,提醒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不偏离关键性的决策点,并进一步挖掘、延伸,以拓展思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讨论过程如下:(1)本案例的背景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成立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以水产增养殖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獐子岛集团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并当选为“CCTV年度最佳雇主”、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等都曾是对该公司的赞誉。2014年10月30日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百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绝收,公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公司及事务所各自从专业角度加以说明其合理性,公司对存货予以核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利润约7.6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此公告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引起众多投资者广泛质疑,也因此被评为“2014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第二名”。(2)就案例本身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存货管理出了问题。獐子岛属存货占比高企业,2006年上市时占比31%,2007年占半壁江山,2014年6月达28.3亿。有人说其公告称:百万海洋牧场绝收,八亿扇贝不翼而飞,造成公司存货巨额损失,公司由盈利7千多万转为亏损8亿多。有人说原来投苗与否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人说监测不力,公司称“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这难道形同虚设?有人说存货内控问题严重。此外,还有诸如审计问题,如150万亩40余米深水海域,监盘阶段内控壁垒较高,监盘时间短,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与公司合谋等;其他财务问题,如短贷长用、融资结构不合理等;其他管理问题,如公司治理不完善,多元化战略决策失误、风险考虑不足、任人唯亲等等。(3)就案例背后的问题展开讨论究其原因,也是多种观点交汇。公司解释是天灾,因遭遇冷水团的影响;舆论质疑是涉嫌财务造假和管理不善,利用养殖类存货难以查验的特点,将关联方(大股东)占用资金增加存货价值,之后无法归还,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一洗了之;以股权质押银行贷款,不断重复投资房地产,造成融资不断,短贷长用。其结果是一举三赢:一是满足大股东们资金短缺的需求,二是甩脱了庞大的库存,三是这季大跌后基数减少,来年似乎更容易让业绩反转。也有同学查到证监会最终的核查结果,投苗造假、大股东占用资金未被认定,但内部控制缺陷严重。即便是证监会给出了这样的核查结果,因该行业存货的特殊性,公司仍不能完全摆脱利润造假、大股东挪用资金等嫌疑。 2.6教师如何点评和总结 教师可从三方面点评:一是评价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总结课堂上的表现;二是可以归纳出一个参考性的答案,但决不应该是标准答案;三是将学生的解决办法提升到一个有理论支撑的高度。对本案例的点评与总结举例如下:(1)总体概括陈述观点较为丰富,语言表达较为流畅,专业用语较为准确。不足之处是思路还欠宽阔,深度还嫌不够。除了从财务角度思考问题外,从管理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2)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可分别从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三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公司———存货内控问题严重、存货会计处理有误、存货损失涉嫌造假;大股东挪用资金、进行利益输送等;事务所———存货监盘难度较大、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政府监管———监管部门监管缺失、对该行业的监管制度不到位。解决的办法:公司———强化内部控制、防止管理层贪腐;加强存货监盘、控制存货规模和质量;提升监测技术,做好风险防控等。事务所———培养CPA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等。政府监管———完善相关审计准则,探索实践创新;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 3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3.1引导课堂讨论要高效 通过多年实践发现,除课下准备外,课上讨论是案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引导作用举足轻重。一是引导讨论方向,二是引导讨论氛围,三是引导语言表述,四是引导时间把握,四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可获成功。 3.2选取教学案例要适当 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一半,选取案例时,一是教师选择真实公司和最新热点案例,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提示学生案例来源,通过关注央视财经类节目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经热点等报道获得;通过关注业界大佬动向获得,如李嘉诚、马云、王健林、董明珠、任正非、雷军等人及公司的动向等;通过手机微信、网络等财经信息获得等,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敏感度。 作者:侯翠平 丰蓉芳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运用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启发思考,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对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教学;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并利用现有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减少了串讲法带给学生的厌倦情绪。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在我国多数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忽视技能培养的现象。会计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基本采用不科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第二,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中,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其主要表现为实践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分配不尽合理。会计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课时比例设置不尽合理。面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财务会计教学应迎合市场需求,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着重加强成本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核心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第三,目前我国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培养高水平会计人才要求教师既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师资队伍水平欠缺的限制。 3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组织实施方式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阶段的不同选取恰当的组织实施方式。案例教学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中,并通过结合理论知识来进行案例剖析。该模式适用于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学生刚刚接触专业知识时,可能会感到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在讲授会计基础时,应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出相关实际案例。例如:当教师讲授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时,学生容易将几种更正方法混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典型的、错误的会计账簿和凭证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判断分析,并进行更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并很快地将错账更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第二,以讲授案例为主,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中。通过讲述案例,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最终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当讲到企业财务报表评价报告如何撰写时,教师可以选用某上市公司的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以及附注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对比同行业标准,测算各项评价指标,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从而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完成评价报告,进而组织小组讨论,并在最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这次实际案例的实施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此种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企业财务报表评价的一般方法,举一反三,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4财务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1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选材 会计资料具有保密性与重要性的特点,因此各企业会对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妥善保管,一般不予借出。受到会计资料、会计工作特点的影响,教师不容易找到适用的典型案例,院校教师一般缺乏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因此,案例教学法的选材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教师应尽力弥补自身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时刻关注现实企业的发展动态,搜集大量素材,通过积累与总结,编写出案例教学的“案例库”。除此之外,在选材时,教师还应保证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满足真实性、实用性、典型性、借鉴性以及针对性的原则。 4.2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案例教学法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依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案例。教师应在授课前将案例交给学生预习。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通过案例接触新的专业知识,从而阅读相应的文献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各个小组所阐述的见解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完善与提高。最后,教师不应一味地实施案例教学而忽视传统的讲授方法。 4.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案例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会计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院校应着力完善多媒体电教化教学系统,加强会计案例教学的配套建设,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增加知识的输出量,教学效率与效果将会明显提升。除此之外,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4案例教学应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案例教学应符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应保证案例教学法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能够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操作水平与理论知识,复杂程度与财会实际工作相适应。除此之外,还应保证在时间和内容上,保持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教师还可以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纳入成绩考核范围,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注重案例的预习与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积极讨论案例、对知识进行总结。 4.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中,教师应具备驾驭课堂按计划实施的能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式或者对抗式的讨论方式,使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融洽的氛围中相互激发、相互碰撞。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各抒己见的良好学习氛围,适时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案例讨论的动向,不断深化讨论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理清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建立一套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者:刘鑫 李勇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课案例教学法运用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实现了产业运营的多元化,进而致使企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愈发具有挑战性,培养更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仍旧保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是制约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面对以上问题,应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作者:徐静 单位: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研讨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浅论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 现阶段,案例教学法已成为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却存在着很多误区。对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误区 自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创性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法以其在教学中启发性、诱导性和决策性的优势为教育工作者所熟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案例教学法自此逐渐走入国内高校课堂,并为教师和学生普遍接纳。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进一步讨论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会计电算化案课程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1.1教学现状 问卷调查借助于2015年末第九届“用友新道杯”全国信息化大赛的举办,调查对象选定为陕西省参赛高校中的20所,共60名学生。调查内容涉及案例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考核与评价4个方面。通过调查,20所本科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几乎都涉及到了案例教学法,90%的高校是以案例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6.7%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53%的同学认为自己参与的案例教学内容不太全面;38%的同学认为完全采用案例实践教学法过于单调;另外26.7%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实践考核与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对所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1.2存在的误区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存在的误区可以总结如下:误区一:案例教学实施盲目化主要表现:案例教学目标不明确;案例选择随意化;案例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涉及全面的经济业务;案例教学组织没有时间规划,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都定位为:会计电算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即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深入和应用环节。这种教学目标下,教师在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内容编写或选择时缺乏主动性,往往局限于针对某个会计电算化理论来编写特定的案例,而理论针对性不强的一些会计特殊业务则很少涉及,如暂估入库、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等;另外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时一般为51-64学时,如果案例教学实践从会计业务的基础设置、日常业务操作和期末处理三个模块综合练习的话,教师一般选择1-2个企业的部分业务来进行,无法将全面经济业务在案例教学中进行实践;基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能力的差别,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进行详细的时间规划,学生实践进度不统一,实践效果参差不齐。误区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授课关系处理不当主要表现:重视案例教学,忽视理论讲授;加大理论讲授比重,忽视操作练习。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相对于具体而生动的案例教学来讲,理论授课是抽象、枯燥的,无法使学生产生参与会计业务的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缩小其所占的比例,以案例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甚至不讲理论直接进行案例操作练习,遇到问题了再解决处理。还有部分教师深谙会计电算化理论在实际会计业务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加大理论讲授比重,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误区三: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随意化主要表现:部分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传道、授业”角色,一味追求“解惑”。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以“教”居于主体,而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实践份额加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想法,不断淡化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组织与讲解的角色,认为只有帮助学生解决在案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顺利将案例中模拟业务进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忽视自己“传道、授业”的角色,将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完全交给学生,只关注于“解惑”,但倘若学生不深入思考,没有疑问,则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误区四:案例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都是采用“顺向强化”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步骤普遍为,教师先进行理论要点讲解,学生上机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教师帮助查找并解决。采用这种单一的“顺向强化”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理论讲解时,由于学生没有具体的操作概念,因此容易对所讲解的理论不重视,而到了实践环节,具体遇到问题时才急于去查找相关的理论,或者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操作,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2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 2.1明确案例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案例 和传统的教学一样,案例教学也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就会失去导向,容易产生教学内容规划不全面、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教学实施策略不合理等后果。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在于以案例为依托,向学生全面展现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鼓励学生做为主体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疑难性的原则。真实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电算化下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典型的案例集中反映会计业务的一般特性,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综合的、疑难的案例,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理清思路,提高自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编写教学案例库来提供教学案例和学生练习的案例资料。完整的教学案例库至少应包括三个级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应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同的会计主体的案例业务资料,企业应按照类型具体分为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初级层次的案例只包括总账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处理;中级层次案例业务是在初级的基础上加入购、销、存和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几个模块的业务;高级层次则包括初级和中级的业务,以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业务的系统、综合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将预算、决算和管理相关业务加入其中。 2.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导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加强学生课堂主导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案例教学是非中心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教学中的唯一中心。[2]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指引人、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求知人、动手者和思考者。在案例练习之初,应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应指导学生去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重点、难点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案例操作练习时,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帮助人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案例操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案例总结阶段,亦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去思考和总结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相应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3更新案例教学观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持有的态度和方法。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为“顺向强化”的教学方法。虽然顺向教学方法遵循了理论阐述→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分析总结的思路,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只关注与其中的操作以及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理论的讲解和最后的分析总结。另外持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对后面涉及的案例问题无法留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案例教学中可以更新教学观,在“顺向强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个别的要点问题引入“逆向教学法”,即从果到因的逆向分析法,其教学思路为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分析总结→理论阐述。逆向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案例资料中,诸如总账系统填制和审核凭证、期末对账和结账、生成报表部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3.1准备阶段 在课堂教学前,师生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练习的进度和成效。教师需要准备以下事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课程内容的案例;熟悉案例的背景及全部细节;建立案例资料的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和报表三阶段的备用账套;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列举学生练习时易错的地方;选择案例的相关引入方式以及如何阐述案例问题和理论的有机联系。 (2)学生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准备可以提高课堂知识的认识程度,并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如下:转变被动的教学观念,成为课堂的求知者、动手者和思考者;查阅、预习相关理论;熟读案例资料;列举已有的疑问;小组间初步讨论。 3.2课堂教学 (1)理论阐述与案例呈现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以案例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方式阐述相关理论。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理论讲解和阐述:案例呈现之前事先进行理论讲解;案例呈现完后讲解;或学生练习之中遇到问题时讲解。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来进行确定。 (2)学生练习与问题解决 学生的自我练习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很重要一个环节,在此阶段不同的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试验,并将可能出现的错误事先讲解,以降低学生遇到问题多时会产生的挫败感;对试验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耐心去帮助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对一些解决起来耗时较长的叠加错误,可分析原因后,建议学生引入自己的前次备份账套或教师备用账套;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间数据核对和问题讨论;对学生练习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理论的强化。 3.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指的是每次案例教学结束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总结,反思课堂教学中整体或部分出现的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以便提高案例教学效果。课后反思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即整体反思和部分反思。整体反思是从全局出发,对会计电算化整个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部分反思是对案例教学的每个章节或不同会计主体的案例业务进行细致、深入的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作者:马锦 赵莹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问题浅论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策略探讨 一、管理会计特点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会计专业,对会计的没有太多了解,会计基础也就不多。因此,让学生在管理会计刚开始学习的关键时候打好基础,激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兴趣就非常重要,这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大的难度。并且管理会计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管理会计是一门注重实际动手操作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操作,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这对于学生也是一个难点。 二、案例教学特点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案例分析来进行学习。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并且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体会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和提升操作技巧,加深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注重案例的实用性 案例教学对提高管理会计教学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有了案例就可以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只有案例适合学生的学习,才能对学生的高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案例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实用性。针对一个知识点有多钟案例,需要教师从中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应注意将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体现出案例的适用性,使案例能够对主题有很好的直观展示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掌握知识点。同时编写案例时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要注意案例分析对于学生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更多的进行实际操作,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了解,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注意合理使用案例 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比较重要,但合理的使用案例也很必要,不能正确的使用案例,案例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讲解的方法来使用案例,也可以通过演示来使用案例,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常用的教学工具。讲解的方法是对案例内容进行讲解,指出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在分析案例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个方法一般是在对案例进行正式分析前使用,通过讲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可以形成自己的问题,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演示的方法是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给主题进行实际展示,可以进行相关表演,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案例进行灵活的运用,可以将从一个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其他案例中,检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将不同的案例进行融合,在对多个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能够更具普遍性,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充分提出观点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继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以辩论的方式进行讨论。同时在讨论中教师应发挥自身作用,把握整个课堂的秩序以及讨论的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发现学生讨论的内容与主题分离时要及时将讨论内容转移到主题当中,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在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应及时调节课堂秩序,使学生的讨论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四)注重总结和评价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通过一个案例可以得出许多结论,并且学生还要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必须对得出的结论以及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学生指导,使学生可以及时进行改正。通过评价总结使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更加系统,提高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四、小结 由于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之前对会计的了解不是很多,只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因此,是否能够高效的学习管理会计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就对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案例教学能够通过对实际的案例分析,能够将会计专业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加直接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案例教学的运用还需要每个老师不断进行思考,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使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鲁秋玲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循序下列4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就是所选用的教学案例,必须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切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而随意选择。 (二)典型性原则。 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考虑到繁杂的会计和理财活动,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而且该案例要有典型性,能反映同类案例所具有的特点,这样就能在教学中,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综合性原则。 选取的教学案例最好具备一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通过选择的这些生动而形象的综合会计案例,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调查研究之中,最后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从而真正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的问题,这样便能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四)理论性原则。 选择的会计案件,要有会计与理财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融入到实际活动中,这样学生便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出来。学生可使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把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会计难题进行科学论证,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作用 (一)激发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用这种方法来传授知识固然有效,但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学生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因此,在采用必要的传统教学法的同时,还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而案例教学法就是这种启发式教学的好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仅起指导作用,因为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进行帐务处理,并进行系统分析。比如在以往的结算方式等内容的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导致教师逐条讲解,学生也无兴趣的后果,等到实际工作中,学生还是不会操作。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和收款单位开户行,以此模拟出整个结算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多进行几轮,让每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更加熟悉每个环境所应注意的细节。如此教学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能牢固掌握各种往来的结算方式,并能够清楚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全面详细的掌握计算方式的操作过程。 (二)依据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 对于职高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系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和解答问题的技巧,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通过大量的会计案例教学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在平时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班级作为某一生产企业,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部门,对企业中出现的一些经济业务问题,可以按照一定的处理程序,用相关的账册和凭证模拟训练,让学生按照材料进行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有机结合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个好的案例,能够把学生带入会计实务的“现场”并进入“角色”,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分析技巧,身临其境地扮演会计人员,亲身体验不同的会计帐目处理与分析,这样,把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应把会计实务案件当成主线,通过教师在课程上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实际会计工作“现场”,并成为其中的“角色”,从而让学生掌握实际的经验,督促学生进行思考,作出正确决策。同时通过对会计典型实例的教学,让学生迅速改变以往被动听课的习惯,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对会计实践活动再现,提供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知识,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会计账务中的问题。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渗透和综合运用,并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要求和步骤 (一)、案例准备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掌握会计案例中的论点,拟定会计案件的评价报告。教师可在课堂上,采取连续提问的方式,来简述会计案例中的问题和主要方向,并在课前将这些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要求对会计案例进行课外个人学习,认真阅读收集整理相关案例资料,并在课堂讨论之前做好准备。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案例教学才会获得成功。 (二)分析讨论 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内展开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结束之后,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然后,各小组可指派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各自的观点。在这个过程,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应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讨论的主角。在案例教学课程之中,每位学生都要展示出自己的才智,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进来,不能只是在一旁观看。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和他人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提升自己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这时,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限制,而是应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对同一个会计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剖析,大胆表露自己的看法,与他人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不仅要用正面的案例进行教学,还要用反面的,教师要掌握讨论的主流方向,不能偏离了主题,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学生只有在实际会计案例中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学会自主思考,才能在实践中让理论知识得到巩固。 (三)教师要及时总结反馈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要及时对学生案例讨论情况作出总结,总结讨论的情况,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点评案例,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点评,也可以再提出几种新的方案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阐述对案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肯定一些好的分析和独到新颖的见解,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有何收获,效果如何?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四)学生书写案例分析报告 书写会计案例报告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由口头发表观点上升到文字表述的重要阶段。这时教师要做好对案例的归纳总结,向学生阐明会计案例分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学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的格式、文体等要有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并要对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其对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方面,也能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得到经验的积累,为今后顺利开展案例教学打下基础。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会计教学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选取的经典会计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观察,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取到有用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之中,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胡佳 单位:安徽安庆技师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中职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1中职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教学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向知识流动,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尽管我们教师在讲台上满怀激情,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而案例教学法它所选用的案例基本模拟于企业单位中的实际经济业务,案例较为真实、贴近工作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来学习处理会计实务问题,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它能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1.2提高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导向的需要 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比较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也是由于这个因素,使得会计的专业技巧显得尤其可贵重要。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毕业后,一旦被录用就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虽然我们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就是能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实际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模拟实际单位的经济业务,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纯理论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我们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的差距。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会计课程的特点,选择利用具有时代性与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案例处理的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2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2.1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从教学规律来分析,会计案例教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2.1.1组织设计案例,提出讨论问题 案例教学成功与否与案例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是非常关键的。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针对职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代表性和启发性。且既能够引人入胜,又通俗易懂,只有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较高水平,他们才能深入探究案例要解决处理的会计问题。教师应就所选择的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问题的设计也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在上课前先分发给学生。学生在上案例课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学习与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补充性地搜集案例的背景材料,通过材料的准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补充、具体化或进一步提问。 2.1.2分析案例,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学科知识和具备的生活常识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适时引导学生深化讨论内容并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分析结论。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可以把零散状态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归纳,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分析、处理实际会计业务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要鼓励与同学进行相互商讨交流。同时,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老师要用适当的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自行修正。 2.2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是他们的第一门专业课,供应过程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业务的第一步,所以激发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此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针对授课对象的整体特征,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演示如下: 2.2.1导入案例,提出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那阶段热衷于观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特播放自制视频《来自星星企业》,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假设自己是来自星星企业的会计人员,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视频让学生模拟会计实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2.2讲授案例,课堂讨论 利用原始凭证图片讲述采购成本的核算,(1)举例说明买水果(买价=单价*数量)采购成本=?(2)采购费用有哪些a.运杂费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d.进口关税-超市的进口樱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水果所产生的费用有哪些,从而延伸出在企业的供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采购成本(通过学生买水果的例子来说明采购成本)。教师通过讲授法及案例法向学生解释如何处理原始凭证中的经济业务,并为学生展示如何将真实的原始凭证信息在记账凭证上反映会计分录。(1)材料已入库,款已付。(2)材料已入库,款未付。(3)材料未入库,款已付。启发学生比较以上三个经济业务有何不同。经济业务发生后,师生共同根据原始凭证利用借贷记账法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通过这样的项目训练可以使学生建立在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很快熟悉原始凭证的处理和记账凭证的操作。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练习:(1)5月2日,向胜利工厂购入甲材料2500千克,单价20元,货款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运费1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无支票存根,业务如何处理)(2)5月2日,向胜利工厂购入甲材料2500千克,单价20元,货款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运费100元,材料尚未到仓库,款项已转账。(无收料单,业务如何处理)(3)创造情景:若既无收料单,也无支票存根,该如何处理?以加学分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两位同学上台练习,其余同学座位练习并当场填制记账凭证,争取加学分。深化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采购材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掌握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及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形成会计观念,提升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归纳总结,巩固业务处理 教师展示课件演示: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原材料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内容:(1)重点:采购成本的核算。(2)重难点:供应过程中经济业务的核算。学生根据PPT与教师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并以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反馈,并改进教学方法。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设计案例,组织案例,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热爱会计工作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会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审核分析原始凭证和进行供应过程核算的能力,并据此提升登记记账凭证的能力,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我们老师在采用的过程中应适时灵活,同时还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3.1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无法替论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前提必须是在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假如不讲授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直接开展案例教学,那么它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案例教学法中的分析问题提供基础和框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又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把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各尽其长,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2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会计教学应坚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应避免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他教学方法;也应避免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教学中夸大案例法的优点而过分使用,会损害案例的生动性,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要让案例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优势,教师应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择机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还应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3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就是说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老师应讲究技巧对他们进行疏导,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以学生姿态出现,融入学生的讨论,做到教学相长。 作者:张容芳 单位: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案例论文:基础会计案例教学论文 一、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分析 1.课前准备阶段 ⑴教师 教师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前要明确想要重点讲解的知识,也就是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第二、典型性原则。一般同一个会计问题在实际案例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案例的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第三、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为基础的、贴近学生实际接触范围的案例。除了要做好案例的选择之外,教师应该事先对所选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应对课堂上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⑵学生 认真阅读教师课前给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再课前就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不明白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2.课堂教学阶段 ⑴教师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详细的进行案例的介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找出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期间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要注意相似联想法与对比联想法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⑵学生 针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要积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归纳。 3.课后思考阶段 ⑴教师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客观的分析案例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案例进行合理的调整。 ⑵学生 回顾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与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自己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观点和思想。 二、如何完善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1.设立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由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单单依靠任课教师很难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帮助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在 2.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传统理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不并能完全否定理论教学。而是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代替教师发挥课堂知识学习的主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基础会计总的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使案例教学法走上更高的台阶,进而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作者:匡胜 单位:衡阳广播电视大学
软件测试论文:嵌入式计算机软件测试关键技术初探 摘要:嵌入式计算机是计算机行业中一种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嵌入式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对需要的功能的实现。但是,由于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结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计算机来说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按照使用需要,及时对嵌入式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测试。文章根据现阶段嵌入式计算机与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概念,针对开发使用的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如何使用相关的技术对嵌入式计算机的软件进行测试。 关键词:嵌入式;计算机软件;测试;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的工业不断地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们身边普通的计算机并不是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指的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项目或者是某一个行业进行开发的专业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不仅仅能够实现对需求开发的功能,有效地提升工作的效率。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式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一般情况下,嵌入式软件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完成相应的功能,这就要求嵌入式软件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对嵌入式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能够很好地保证嵌入式软件的正常工作。 1什么是嵌入式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指的是针对某一种技术,或者是某一种网络、某一种功能等专门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入嵌入式系统,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功能的增多,能够更加适合实际运用的需要。嵌入式计算机针对某一种功能的需要进行开发,对开发的成本、功能的可靠性以及计算机的大小等因素,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通过对计算机处理器、硬件、系统、应用等进行嵌入式技术的操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计算机技术的实现。嵌入式计算机大多被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质量[1]。 2什么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 嵌入式计算机软件指的是在嵌入式计算机中使用的软件,能够进行独立功能的操作,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传感器、控制器、定时器、储存器等等。在嵌入式计算机中使用的电子芯片或是电子器件,将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安装到嵌入式计算机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常规计算机不具备的功能,比如:实时监控功能、对设备的管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进行移动计算等等,真正地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的电子处理,是实现现阶段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就是自动化的核心部分[2]。我们可以将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分为:简单嵌入式系统和复杂嵌入式系统两种。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只能够完成一项功能,比较典型的简单嵌入式系统就是单片机。单片机通过ROM技术就能够实现对系统的使用,能够达到对程序控制的目的。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功能与普通的计算机系统功能并没有什么过大的区别,只不过在复杂的嵌入式系统中,安装了一些微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嵌入式应用软件在计算机中,能够使计算机的功能得到相应的完善,这就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作用[3]。 3什么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测试 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相比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来说,更具有专业性,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只能够在某一个制定的平台或者系统中运行。但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的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够使用同一网络环境。嵌入式计算机软件需要使用交叉开发的形式,在进行开发的计算机中,安装并运行开发工具,开始对软件进行编译,再将编译完成的软件通过下载的方式,将软件发送到目标计算机中,当开发计算机与目标计算机都有了嵌入式软件,就能够建立通讯连接,并且能够对软件下达命令、下载数据等等。两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同,计算机的处理器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的步骤,增加了开发步骤的复杂性[4]。我们将对嵌入式软件进行开发的计算机称为宿主机,对软件进行接收并运行的称为目标机。宿主机对使用开发工具,利用宿主机的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通过通信连接将计算机软件发送到目标集中,尽管这一系列的操作看似很简单,但是却需要强大的系统和硬件的支持。在这种形式下进行运行的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宿主机都是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使用的通用计算机,也可以是开发微机或者是软件工作站等等。目标机与宿主机不同,目标机能够承载宿主机开发的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将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安装在目标机中,就能够实现嵌入式软件的功能[5]。 4对嵌入式软件测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4.1对宿主机进行测试的技术研究 宿主机指的是对嵌入式软件进行开发的计算机,对宿主机进行测试的方式有两种,即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两种,这两种方式使用的是代码逻辑的方式对宿主机进行测试。4.1.1静态测试技术很多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家,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检测的时候,通常使用的都是人工检查的方式,由设计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小组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对软件开发使用了哪些程序、使用的是什么算法进行的计算,并交代设计数据与软件的模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等。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找出软件中是否存在相关的问题。但是,由于现阶段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设计的步骤越来越繁琐,软件设计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这就要求在一款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软件设计师、工程师等一起参与到软件的开发工作当中,每个工作人员的分工也大有不同,再使用从前的方式对软件进行检查,就会加重检查工作的负担[6]。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现阶段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找出最合适现阶段软件开发的检测技术,对原始的计算机软件的检测工作进行优化升级,能够使计算机软件的检查工作更加简便。在检查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检测技术,先对整个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软件系统框图进行整理,并且对其设置自动连接的相关量,软件的源代码编程能够通过自动化技术进行查找。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软件审查工作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能够使验证工作的结果更加准确有效。我们可以通过静态测试的方式,得到软件中相关信息[7]。(1)软件的源代码程序绘制过程的逻辑图,以及对软件进行控制的工作流程。(2)软件系统完整的逻辑框图,系统内部关系调节的网络图。(3)软件程序运行的路径分析图。(4)软件生成的不同部分的显示图。(5)软件不同部分显示图的位置信息,操作的频率等信息。这些信息都能够在静态测试中得到实现,首先要使用静态测试的系统对软件的操作逻辑和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将软件分析的更加精确,在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中,能够使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将测试结果更加精准的表现出来,检测出软件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关的问题,并以此对软件的系统进行改善。4.1.2动态测试技术对宿主机的动态测试主要指的是对软件的代码进行测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代码的执行能力,并且分析软件代码的覆盖率,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软件的功能。能够有效地了解到软件的性能,还能够通过分析更加了解软件中代码的执行情况,这样的检测方式能够促进对软件系统的改进,推进了软件系统的发展,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和完善[8]。动态测试技术还能够对软件设置的完成程度进行测试,能够对其中已经开发完毕的数据进行检测,检查其中是否存在缺少的数据,这样的方式能够为软件的开发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动态测试技术能够将软件中的每个函数的情况,以及对内存的分配情况等进行检测,能够将软件中各种元素的分配情况进行显示,并且能够同时对相对应的数据、代码、函数等进行显示。 4.2对仿真机进行测试的技术研究 仿真机作为宿主机与目标机之间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仿真机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完善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功能以及软件自身的性能,比对宿主机的测试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并且能够对软件中主要的技术进行仿真测试,使测试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其测试的结果既能够作用于宿主机,还能够作用于目标机。4.2.1仿真机测试数据获取技术现阶段,针对仿真机的数据监测,一直都是技术上很难实现的问题之一,很多对嵌入式软件的检测都需要在测试的过程中先提供软件设计的源代码,这样的方式需要使用的数据量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这类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技术的提升,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准性。仿真机监测技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对数据进行完全的缓存后,再使用测试工具进行修改,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正常输入,在测试结束之后,还能够对已经进行缓存的数据进行读取,并将数据整理保存到计算机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测试,还要保证数据缓存的大小不会超过测试的容量,测试才能够顺利的运行[9]。4.2.2仿真机仿真测试技术对嵌入式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测试,能够在测试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集中地管理和处理。仿真测试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能够将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技术的使用过程,再按照每款软件不同的性质,分类仿真,使测试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还要保证在对数据的检测过程中,传输信号是能够稳定运行的,才能够保证仿真测试的数据是实时的。 4.3对目标机进行测试的技术 目标机相对于其他部分来说,在测试的过程中,更需要注意目标机的综合能力,还要能够测试软件自身的交互能力,并且测试软件是否安全可靠,目标机测试的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计算机软件的性能[10]。4.3.1故障注入技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状态,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设置。但是,这就要求目标机的部件能够具备一定的功能,能够按照设置的时间、设置的运行方式等进行运作。故障注入技术指的是在目标机中,通过对某一部分的测试,能够更加有效地检验目标机中的性能,比如:鲁棒性测试、边界测试等等。使软件在运行时的状态能够表现的更加明显。4.3.2内存分析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内存都会比较小。使用内存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出计算机内存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能够防止内存中的某些内存会产生分配错误的问题,很多的计算机软件故障都是因为内存分配的错误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内存分析的技术,来对内存进行判定。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硬件的方式进行分析,但是硬件分析的方式需要耗费的资金比较多,而且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环境限制,但是软件分析会对计算机的代码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内存的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内存分析的过程中,要能够按照不同的情况对测试的方式进行选择[11]。4.3.3程序性能分析技术在嵌入式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程序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嵌入式计算机对程序的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够在已经设置的时间内,对某一数据进行中断处理或者是生成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测试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先对那一部分的代码进行优化,因为嵌入式计算机的优化程序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一些没有必要的程序的优化工作。使用程序性能分析技术,能够将计算机内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按照消耗的时间,消耗的类型,消耗的历时等进行分析。按照这些数据,能够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判断,决定先对哪一部分的程序进行优化,才能够保证对数据检测的工作效率,保证对程序的优化是有效的。使用程序性能分析的工具,不仅仅能够显示计算机中每一部分的优化需要多少时间,还能够按照需要优化的程度进行排序,引导工作人员对系统程序进行优化分析[12]。在对程序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先对计算机软件中的代码进行分析,能够找出已经被使用的代码,以及计算机接口的工作效率等等。可以在测试的过程中使用插桩的方式进行测试,分析完毕后在可执行的代码当中适当地融入嵌入式软件,并将二者进行综合测试,得到的结果就能够明确地看出,其中的代码哪些已经执行,哪些被遗漏,或者是哪些数据的信息覆盖还不够全面。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类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很可能会影响到计算机软件代码的运行,导致软件运行出现故障问题。 5结束语 嵌入式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身边很多部分都使用了嵌入式计算机进行功能的完成和实现,比如:飞机的飞行控制器,或者是我们家中很多的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嵌入式软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快,嵌入式技术也越来越繁琐。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地使用中对嵌入式技术进行完善,对嵌入式技术进行优化升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对软件进行测试,能够大大地提升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的稳定性。 作者:王琨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的应用 1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测试 1.1软件测试的含义 软件测试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将成功开发的软件进行相应的纠错动作,从而披露该软件的各种问题及缺失因素,促进研发人员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达到完善软件的目的。 1.2软件测试的关键性阶段 主要有以下两个关键性的检测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主要单元模块完成后进行测试。这一阶段测试可以将缺陷控制在最小单元模块内,给研发人员最快的测试反馈,促使其完善单元模块的功能,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第二阶段测试是软件系统全部完成后,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试,查找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时,需要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多种测试工具的应用,以其找到系统不符合要求的功能或性能瑕疵。 1.3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的方法 对软件工程进行软件测试时,不同软件可以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现阶段,主要以软件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是否需要将程序进行完全运行来判断测试方法,不需要系统程序运行就能完成测试的方法称为静态方法;需要系统时时传送相应数据,并通过相应程序检测系统是否达到用户的期望值,是否存在运行逻辑上的问题和算法上的缺陷等的测试方法称为动态方法。目前,静态测试方法应用较广的有静态排演法、软件检查法和软件审查法。随着软件测试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新兴的测试方法如静态自动分析、分析模型等方法不断得到应用;动态测试方法随着精细化测试进程的深入逐渐细分为单元测试方法、集成测试方法、系统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相较于静态测试方法,具有范围广、测试成功率高、内容覆盖面大、应用程度高等特点。如白盒测试、代码覆盖测试等。 2软件测试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分析 2.1软件工程项目需要软件测试进行全方位的辅助管理 所谓软件工程项目就是将用户的要求进行立项管理,通过建立项目组、研究用户的使用目标来确立项目目标,对目标现状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总体目标细分阶段性目标以及规划项目总体方案等,将软件开发过程建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各阶段性成果都需要软件测试来校验其可行性,从而辅助软件工程项目步入更完善的项目管理中。首先,软件工程项目需要精细化项目管理和集中项目管理两者协调统一。因此,需要设立软件测试机构,能够对项目细分的各阶段、各模块进行软件测试。其次,项目组人员组成和责任落实要依照规章制度实施。要体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测试机构负责人为项目组组长的最佳人选。其组员为各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测试人员组成。软件测试结果必须立即反馈到软件研发人员、程序员及系统分析人员等相关人员手中,以期促进其团结协作,将软件各部分呈现出的问题解决。最终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实现软件设计的目标。可见,软件测试的辅助作用,对于软件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软件相关技术的综合管理等至关重要。 2.2软件工程项目实施反促软件测试发展 研发一个新的软件系统时,其核心内容包括目标确定、框架设计、分支设计和编码应用等,这些核心内容均需要软件测试来实现其统一性和兼容性。系统目标是软件测试的最终目的,软件测试需要围绕系统目标进行缺陷的发现和反馈,从而实现各阶段测试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从而促进系统的协调和完善。经过软件测试的系统,必须保证达到项目目标,且在长时间运行下无重大bug。从这一过程来看,软件测试是在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中得以发展的。软件测试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独立”仅是功能上的独立。实际上,在进行软件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精细化管理,都需要软件测试参与其中,以测试角度对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指导和辅助,从而纠正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和细节上的缺陷。这种参与的直接性促进软件测试必须紧跟项目研发现状,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参考意见,促进项目顺利开发。软件编码规范是软件研发团队必须规范执行的,而这种规范的编码刚是软件测试机构的首要任务,制定规范要严肃,执行规范要严格,才能给用户呈现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2.3软件测试原则 软件测试的原则是在其测试的基本目的和要求下产生的,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必须注意其原则性。(1)坚持用户使用目的,坚持项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原则;(2)测试“精细化”即细分分支、单元模块、阶段性成果、系统全面测试等随时进行;(3)测试时间要越早越好,频率越高越好;(4)测试中逻辑性检测和算法检测要注重;(5)测试要结合数据检测进行;(6)保证测试的严肃性;(7)测试坚持第三方进行原则;(8)不合理条件值都要进行测试;(9)测试过程、方法、用便、结果、完善等都要记录在案,便于故障定位和日常维护。 3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分析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在软件测试中,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并在软件开发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所以,人们将各种自动测试的效果进行评估,将成功案例进行相似引用,来判断检测的可行性。最初的自动化测试具有较严格的针对性,运用特定的测试原则和测试方法,将统计指标运用其中,从而得到测试结果,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得出自动化测试的严密性。随着自动化测试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创新,其测试准则和自动测试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过渡到自动测试模型化阶段。逐渐形成自动测试的等级制度,使得自动软件测试技术成为测试控制能力高低优劣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4结语 总之,软件测试已经发展成为软件工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测试不仅能够对软件的质量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价,而且是目前确保软件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实现软件产品整体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进而提升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栾新亮 单位:鄂尔多斯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软件测试论文:嵌入式软件测试环境研究 1嵌入式软件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是实现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关键,其主要特点如下: 1.1软件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不同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开发通常采用交叉编译方式,即软件的开发在通用计算机上进行,而软件的运行环境却是在嵌入式专用设备上。开发环境被认为是主机平台,运行环境为目标平台,相应的测试被称为主机测试和交叉测试。 1.2缺乏可视性 嵌入式软件缺乏可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数据的可视性方面:嵌入式系统通常没有显示设备和存储设备,只有在线实时观测或是将数据传输到主机上才能进行结果分析;(2)编程的可视性方面:由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不同,在进行开发时,一方面不能实时观察程序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程序在仿真环境和目标设备中的运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1.3实时性要求较高 多任务嵌入式系统中,对重要性各不相同的任务进行统筹兼顾的合理调度是保证每项任务及时执行的关键,单纯通过提高处理器速度是无法完成和提高效率的,这种任务调度只能由优化编写的系统软件来完成,因此实时性是系统软件的基本要求。 1.4软硬件紧密结合 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内部,各层次、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比通用计算机更强,这是嵌入式系统要求高效的结果,而通用计算机出于可扩展等要求更强调系统的模块化、层次化和标准化。 2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 嵌入式软件测试不同于传统的通用软件测试,由于其嵌入性、实时性、反应性、专用性等特点,它比一般的通用软件测试更加困难。因此,根据不同测试阶段的需求,建立恰当的测试环境是避免嵌入式软件测试瓶颈、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质量的唯一出路。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采用软硬件并行开发的方式,在进行软件设计与测试时,真实目标设备常常不能及时提供,而且对于单片机、DSP这些深嵌入式系统来说,数据的显示采集、测试用例输入等都需要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因此在进行嵌入式软件测试前,必须首先建立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嵌入式软件是软硬件耦合系统,把软硬件分离开来,建立嵌入式软件独立的运行环境是建立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的关键。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包括处理器、I/O接口以及各种外部设备,在建立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时,需要考虑软硬件的分离原则,即哪些采用真实硬件设备,哪些需要用软件仿真实现,哪些需要用硬件仿真实现,不同的嵌入式系统以及软件测试阶段,需要建立的仿真测试环境也不相同。 3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分类 根据运行环境和实际环境的差异,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可分为全数字仿真测试环境、半物理仿真测试环境和全物理仿真测试环境。 3.1全数字仿真测试环境 全数字仿真测试环境是指仿真嵌入式系统硬件及外围环境的一套软件系统。全数字仿真环境是通过CPU、控制芯片、I/O、中断、时钟等仿真器的组合在宿主机上构造嵌入式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硬件环境,为嵌入式软件的运行提供一个精确的数字化硬件环境模型。 3.2半实物仿真测试环境 半实物仿真测试环境是利用仿真模型来仿真被测系统的外围系统,而被测系统采用真实的系统。测试环境模拟被测软件运行所需的真实环境的输入和输出,并且能够组织被测软件的输入来驱动被测软件运行,同时接收被测软件的输出结果。外部仿真设备:为目标机提供激励信号输入,接收并处理目标机输出数据,保证软件的连续、不间断运行,实现自动化测试;可以采用软件仿真或硬件仿真(ADS2等)。并不是所有的外设都采用仿真实现,可以随着项目的进展以及根据外设的复杂性,有选择性的加入真实外部设备。 3.3全实物仿真测试环境 在全实物仿真测试环境中,被测软件处在完全真实的运行环境中,直接将整个系统和其外围的物理设备建立真实的连接,形成闭环进行测试。全物理仿真测试环境是基于真实目标机的系统测试,是对整个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综合测试,只有在系统研制的后期,所有硬件研制工作都已完成后才能进行。 4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的构建方法 根据嵌入式软件及测试环境的特点,不同测试阶段的测试环境搭建方法如下: 4.1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最小单位模块而进行的内部测试。由于目标机环境资源少、实现难度大,因此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的方法,一般在宿主机上,利用集成开发环境或测试工具(Clockwork、TestBed、Cantata++等)的全数字仿真模拟器来进行,找出单元编码时产生的错误以及与软件需求设计的偏差。在极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目标机上进行,利用单元测试中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进行。 4.2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按软件的结构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软件部件或部件集来进行的综合测试。嵌入式软件的集成测试可在宿主机环境上利用Clockwork、TestBed、Cantata++等测试工具来完成,也可在目标机上搭建仿真测试环境来完成,具体依赖于软硬件耦合程度和集成级别。 4.3软硬件集成测试 软硬件集成测试主要是在软件集成测试完成后,形成独立的配置项,加载到相应的硬件平台上测试其运行情况,以确定软硬件能够正确协调工作,实现软件需求规定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软硬件集成测试必须在目标机环境下进行,交联设备可以采用仿真模型替代。可以利用半实物仿真测试工具搭建测试环境来进行确认测试,比如:ADS-2、dSPACE等。 4.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被测软件和硬件资源都综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应用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整个系统达到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对测试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在真实目标机环境下进行,包括运行平台、交联设备都要是真实的,目的是要确保嵌入式软件能够在最终的真实硬件环境下正确运行。 5结束语 嵌入式系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软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保证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和嵌入式特性,使得嵌入式软件的测试也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根据嵌入式软件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测试需求,建立合适的测试环境,才能提高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效率,保证软件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虽然日前已经有一些针对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和调试工具,但是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对嵌入式软件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和研制更先进的测试工具。 作者:于慧媛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1413部队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1软件测试对于软件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中不可缺失的工作内容,通过有效的软件测试步骤,能够帮助软件开发工程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软件的实用性能。因为电子软件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数据要求都极为严格,很有可能因为极小的差异造成软件应用的失误。软件测试就是为了实现对于软件开发后的使用作出初步的评估,保证下一个生产环节能够正常执行,也为了确认软件的使用具有质量保证。软件的测试能够涉及整个软件设计、开发,以及未来升级的过程。首先,能够帮助软件开发商确认软件的使用质量。其次,还能够为工程师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帮助工程师进行软件系统操作的风险预警评估。还有,就是实现为未来软件系统升级奠定基础,能够保证软件在未来的开发计划中添加有效的性能价值[1]。软件测试的工作具有相当高的行业地位,能够帮助工程师和开发商尽早发现问题,并且给予充足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了大众对软件的使用效果,满足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要求。 2软件测试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1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于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逻辑操作,其中包含软件的使用规则,还有在软件应用中的程序设定是否满足人们的应用习惯,还要考虑到软件开发的初期设计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能够实现广泛的普及,并且获得大众的喜爱。因为软件测试与其他方式的应用测试不同,软件的测试需要遍布整个软件的设计完成过程,要求软件能够实现具体使用的功能性。 2.2软件测试的种类 软件的测试工作也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的检测试验,另外一种是动态的检测试验[2]。首先进行静态种类的具体划分解释,其中的工作内容具体实施不必要展开软件的运行功能,只要进行人力的代码查询工作审核就可以了。这期间可以对整个软件的设计脚本进行分析,得到房中数据的编码,保证在网络中展开的数据时正确有效的。与此同时能够展开对软件编程的评估,其中的数据值都在控制范围内,不能超过最低的数值要求。编写数据程序的人员在结束初始工作后还要展开对程序的审查,其中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需要依靠合作完成。专业的人员通过技术手段结束数据的参考值评估,要求在人工审查的途径中实现数据的核对工作。总结的角度来评定静态测试的作用,就是通过人工和数据参考工具实现对编程的审核。另外一种就是动态的测试种类,这种方式需要进行软件的启动,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既定的数据进行测试评估。按照专业的白盒与黑盒方式进行测试实验,达到动态测评的目的。白盒的功能就是测试软件的逻辑性,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正常运作,黑盒则更倾向与想软件的使用功能,以及软件的数据管理进行测试。白盒与黑盒的测试功能满足了对于软件测试的基本要求,实现了为软件后续开发提供数据的重要任务。 2.3软件测试的方法步骤 将软件的测试方法进行归纳和综合,发现主要的测试方法来源于对于测试种类的需求。将白盒和黑盒的测试程序运用到软件的测试中去,实现人工和技术的双层数据收集,实现对于软件的数据编程、应用操作,以及未来升级的发展需求都进行监管。由白盒协助人工进行数据的整理,达成数据外接的基础使用。再由黑盒的运行操作达成对于内置程序、数据的检测和观察,保证软件进入正式使用中的功能性。软件测试的整体步骤,都由数据的支持进行操作,具体的步骤首先是进行功能性检验,然后将外因排除后执行内因运行,之后找寻可能导致程序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参数的运算和总结,达成软件测试的目的[3]。 3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实施 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成功的实现软件的应用和升级,就需要工程师进行严密的设计、开发,以及研制,最后成就的科学技术产品。因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需求,完美的软件必须还要经过不断的推敲和升级。 (1)软件测试的应用主要考察软件的实用性和需求。软件的创作和制造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在开发的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还要考虑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是否能够支持整个软件的制作完成。 (2)软件的整体设计是否合理,需要通过软件测试得到论证。工程师进行软件的数据编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各项开发和功能的深入研究都是为了实现软件的实用性。软件的测试能够检测出软件开发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救工作实施,尽量做到不浪费开发成本的目的。 (3)要求在软件测试应用实际作用于软件的后期拓展。无论是学习软件还是工作软件,甚至于游戏软件,都必须要满足未来的发展和升级要求,实现能够无限开发和研制的目的,保证软件具有创新性。软件测试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找寻软件的功能延续性,促进软件的再开发和再创造。 (4)软件的测试需要应用到软件的最终检测和维护环节中去。每款软件开发后都应该得到检测,只有质量能够达到标准才能保证软件的出售。再者就是应用到软件出售后的软件维护,保证软件高质量运行[4]。 4结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软件的应用托陈出新不断进步,实现了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全面提速。为了保证软件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质量,以及适用程度,进行软件开发前期的软件测试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工作步骤。 作者:丁旻昊 单位: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测试实验教学设计论文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社会上对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据报道其人才缺口高达30万人[1],高校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占据了软件测试行业从业人员的48%[2],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如苏州大学[3],北京工业大学[4]等,以培养相应的软件测试人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版教学设计中新增了软件测评课程,含理论课28学时及实验课8学时,于2011年首次在大四上学期开设。软件测试主要是一门技能型课程[5],其理论性相对较弱,且和软件工程概论课存在较多内容的重复。吸取了首次授课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训,我们将软件测试课程的目标定位为在一定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技能,因此2012年第二次授课时将理论课减少为24学时,实验课增加到12学时。借鉴同济大学朱少民教授[6-7]的经验,实验课着重讲述一些常用开源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包括功能测试工具Selenium和AutoIT,单元测试工具Junit,代码覆盖工具Emma以及性能测试工具Jmeter等。Jmeter是Apache组织开发的一个用于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的纯Java桌面工具,可用于对服务器、网络或对象等模拟繁重的负载来测试它们的强度或分析不同压力类型下的整体性能[8]。性能测试是保证应用程序后能够稳定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之一。以我们为某机场开发的战略规划管理系统为例,由于前未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客户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反映系统响应速度慢。利用Jmeter对主要模块进行了性能测试,结合测试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此后客户再也没有反映过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着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宗旨,以该系统为原型,完善了基于Jmeter的性能测试及数据库优化实验教学设计。 1Web应用程序性能测试实验 这部分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Jmeter测试Web应用程序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实验任务测试绩效考核子系统中的评分模块。评分人登录系统后进入评分环节,选择其未完成的评分项目(若有多个未评分项,则需要全部对其评分)。每个评分项中包含对多个部门的评分,部门数大于等于3个时需符合正态分布,如可评出优秀3个、良好6个、合格4个、基本合格2个,否则可任意评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3个步骤:一是Jmeter的基本应用,包括脚本录制、添加http请求、添加断言以及查看测试结果等;二是Jmeter的逻辑控制结构,如分支和循环等;三是Jmeter的高级应用,如参数值可变以及参数个数可变等。 1.1Jmeter的基本应用 Jmeter可以手工添加脚本,但更方便的是使用脚本录制软件Badboy[9]。Badboy录制的脚本可以保存为Jmeter格式,然后在Jmeter中直接打开和修改。脚本主要是一系列的http请求,其中可以设置请求的URL,请求方法(get/post)及请求参数等,如图1所示。通过添加断言(如是否含有特定字符串)检查请求是否返回正确结果。添加查看结果树并运行测试脚本查看程序的测试结果。 1.2Jmeter的控制结构 Jmeter具有丰富的逻辑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switch控制器,while控制器以及forEach控制器等。实验重点练习控制器和forEach控制器。控制器判断Jmeter变量是否满足给定条件,若满足则执行其包含的测试元素,否则不执行。ForEach控制器对Jmeter变量的每一个取值都执行一遍其包含的测试元素。图2是一个控制器,其条件为变量COUNT小于10且变量VAR等于字符串“abcd”。图2Jmeter的控制器图Jmeter的变量引用使用${变量名}的方式,变量一般提取自返回页面中的某些信息,如满足特定条件记录的行数或某个特定位置的字符串取值等。变量提取可采用正则表达式或Xpath进行匹配,讲解其匹配原则并现场演示。图3利用正则表达式提取需评选优秀的单位个数,其中引用名称youxiu就是变量名。匹配失败则取设置的缺省值0。如对于页面中返回的html代码“…您当前可以评出优秀<spanid="ltYSMsg">3</span>个…”可提取出优秀个数为3。 1.3Jmeter的高级应用 本部分着重解决实际测试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参数内容可变及参数个数可变等。测试登录环节时需模拟不同的用户登录行为,即图1的http请求中txtUserName一项的值应是变化的。Jmeter提供的CSVDataSetConfig可解决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将所有评分人的信息存储在一个CSV文件中,把其中的列名填入VariableNames项,之后将图1中的txtUserName值改为userAccount(即CSV文件的第1列)实现参数值的动态变化。进入评分项后需根据情况选择优秀和良好等的个数,且要反映在http请求的参数中。由于参评单位的个数因评分人和评分项各异,因此无法在GUI界面中一一添加。需动态添加的参数包括评分列表中的name及其value,value的取值从优秀到基本合格依次为1234。为简单起见,我们按顺序对单位进行评分。如系统要求评出3个优秀,则测试中前3个部门打优秀,其余依次类推。由于同一部门的优秀良好等单选按钮的name值相同(如图5所示),我们选择提取该组唯一的ID号,然后将其转换为name,其对应关系是用$代替下划线(如ID号为gbBSCExamList_ctl02_rbExamerLevel,name为gbBSCExamList$ctl02$rbExamerLevel)。Jmeter的Beanshellpreprocessor可在提交http请求前动态调整参数个数及参数值。下面给出了Beanshellpreprocessor的代码。其中ExamerLevel_matchNr为Jmeter的系统变量,提供了正则表达式匹配项ExamerLevel匹配成功的个数(即参评单位的个数)。如前所述匹配数量小于3时可任意评分,为简单起见我们均将其评为优秀。N=Integer.parseInt(vars.get("ExamerLevel_match-Nr"));(N>=3){YX=Integer.parseInt(vars.get("youxiu"));LH=Integer.parseInt(vars.get("lianghao"))+YX;HG=Integer.parseInt(vars.get("hege"))+LH;BHG=Integer.parseInt(vars.get("jibenhege"))+HG;for(i=1;i<=N;i++){item=vars.get("ExamerLevel_"+i);item=item.replace("_","$");(i<=YX){sampler.addArgument(item,"1");}else(i<=LH){sampler.addArgument(item,"2");}else(i<=HG){sampler.addArgument(item,"3");}else(i<=BHG){sampler.addArgument(item,"4");}}}else{for(i=1;i<=N;i++){item=vars.get("ExamerLevel_"+i);item=item.replace("_","$");sampler.addArgument(item,"1");}}设计了含35个并发线程的线程组,模拟实际35个评分人的评分过程。全部线程在1秒钟之内启动,比实际情况更严格。得到聚合报告如图6所示,其中点击考核评分页面响应时间最长,为335毫秒。且测试过程中无错误发生,说明系统评分模块可靠。 2数据库性能优化实验 除应用程序外,数据库设计的优劣亦影响系统性能。这部分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SQLServer测试数据库性能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调优。为减少复杂性,设计一个简单的由三张表组成的人员组织结构数据库:user、or-gan及userorgan表。其中user表含4586条记录,or-gan表含1722条记录,userorgan表含6804条记录(一人可在多部门任职)。实验任务根据账号查询其姓名及所在单位信息。 2.1SQL语句执行计划对应用程序中频繁执行的SQL语句检查执行计划非常重要。初始时,三张表均未建立任何索引,下面SQL语句的执行计划如图7所示。由图7知,三张表均采用全表扫描的方式。对大表全表扫描可能涉及多次磁盘I/O,非常费时,应尽力避免此种情况。SQLServer报告由于缺少索引影响了查询性能,并给出了相关建议。selectA.vcAccount,A.vcName,C.vcNamefromtest.dbo.[user]Ainnerjointest.dbo.[useror-gan]BonA.vcAccount=B.cnvcempidinnerjointest.dbo.organConB.cnvcorgid=C.nNodeIDwhereA.vcAccount='testuser'为表格建立以下索引:indexIND_USERACCOUNTontest.dbo.[user](vcAccount)clusteredindexPK_ORGANontest.dbo.[organ](nNodeID)indexIND_USERORGANontest.dbo.[userorgan](cnvcempid,cnvcorgid)再次运行后显示执行计划如图8所示。可见所有表扫描均已替换为相应的索引查找,且SQLServ-er未报告缺少索引影响查询性能。两次执行查询的磁盘I/O和CPU时间见表1,可见为表添加正确的索引可提高查询性能。 2.2索引建立原则总结 建立索引的一般满足原则如下[10](篇幅所限,未给出实例):(1)为主键所在的列创建索引。为经常进行连接但未指定为外键的字段建立索引。(2)在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的字段上建立索引。(3)在条件表达式中经常用到的不同值较多的字段上建立索引,在不同值较少的字段上不建立索引,如性别字段。不在查询很少引用的列上创建索引。(4)若经常同时使用多个字段排序,可在这些字段上建立复合索引。要尽量使关键查询形成索引覆盖,其前导字段一定是使用最频繁的字段。(5)查看索引并删除不使用的索引。需频繁进行数据查入操作的数据库应有较少的索引,需频繁进行读取操作的数据库应有更多的索引。(6)在聚集索引中,避免包括不必要的列,尽可能使用较小的数据类型。(7)在支持排序和范围查询的字段上考虑使用聚集索引。(8)具有高选择性的列是索引的好候选列,具有高密度的列是索引最糟糕的候选列。 3结语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在软件正式前一般都需要经过性能测试,以保证软件在一定负荷下的平稳可靠运行。Jmeter是一款优秀的开源性能测试工具,可测试繁重负载下的系统表现。软件性能表现还取决于数据库设计的优劣,建立适当的索引可减轻数据库查询和处理负担,进而提高系统处理能力。通过本教学设计实验学生普遍反映认识到了性能测试的重要性,了解了执行计划在数据库性能优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志远冯兴杰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探究 摘要: 在IT行业,人们对于软件开发与测试关系的研究热度不减;同时软件的开发与测试,也一直是软件项目团队的中坚力量,要想保证软件开发产品的质量,就要有测试人员对于质量进行验证,所以测试人员也相当于质检人员,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更加深入的关系,对此本文就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关系展开分析,希望对于软件设计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软件测试;软件开发;关系 0前言 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等,而软件开发工程与软件测试工程师分别对应着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发与验证阶段。表面看似两者是一个上下游的关系,但是不同工程师所占的立场不同们对于软件的认识也呈现差异化,对此需要工程师共同讨论等,继而确定最佳的产品方案。 1概念分析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前者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制造的过程,也包括系统设计、编码程序等内容。而后者主要是将前者各个阶段,存在的漏洞等利用测试用例找出,是对于软件需求等的最终审核,也是对于产品的质检。 2工作内容 2.1开发人员 其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软件需求分析,明确软件开发方向。第二、编写软件详细设计文档,包括程序流程、函数等内容;还包括单元、集成测试等文档的编写。另外只有审核完写好的文档后,才能进行代码的编写。第三、代码编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软件程序的功能发挥;而软件开发不仅仅就是写代码,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内容。第四、程序编码结束后,需要由开发工程师,对其进行系统自测,保证程序正确编写;自测合格后,以及文档编写好后,一并交给软件测试人员进行检测。 2.2测试人员 第一、通过对于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审核,明确软件功能开发方向。第二、积极建立测试环境,也就是指软件运行的条件,包括软硬件设施的设置等。对于软件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也是测试环境构建的主要内容,继而保证软件的实际应用不会出现问题,对此可见测试环节还原现场环境的重要性。第三、将配套软件进行运行,检查其是否存在缺陷、功能是否充分的发挥,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组织相关的工程师进行软件问题的修正工作。第四、协助并指导工作人员安装软件程序。 3关系 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主要的工作目标在于用户需求的实现,保证交付软件的质量,开发与测试并存,首先由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实现,然后由测试人员找出软件中存在的程序问题,最后提交开发修复,两者之间是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关系,继而除去软件开发中的的程序问题,保证软件的高品质。两者的工作交集,在于软件缺陷,但是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岗位不同、对于软件的看法不同,对此难免会存在意见分歧,所以测试工程师加强与软件开发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尤为重要,继而更好的形成向心力,保证软件开发的高效性和该品质性。好的软件开发,不仅仅要狠抓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两个环节,更要注重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另外更不能倾向于某个环节,而要让软件开发和测试都要硬,从而更好的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4关系处理办法 4.1尊重开发成果 测试人员的综合素养、综合技能等,直接影响着软件开发的进度与质量等,为了更好地处理测试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测试人员要抱有一定岗位职责、职业素质,本着公平、公正的心理尊重软件开发环节的工作成果;软件开发会可能会存在一系列的隐藏程序漏洞等,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而测试工程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找出这些漏洞,提高开发进行修正,从而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在帮助开发工程师成长;但是实际上,部分的测试人员在检查开发提交的测试软件时,会因为发现问题而出现一系列消极的情绪,对于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谩骂侮辱等,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两个工作层面的关系,最终延长了软件交付的日期,以及软件的质量。开发工程工作内容繁琐且任务重,不可能全面顾及,导致程序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测试人员作为软件品质完善的关键,要在尊重软件开发作品的同时,积极的进行漏洞检查,实现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4.2缺陷技巧的提交 由于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工作埃的交集就是程序缺陷,对此测试人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继而保证缺陷技巧的有效提交,保证软件开发人员的更好接受。 4.2.1换位思考测试 人员在接受软件开发提交的作品时,首要的就是了解软件开发工程师对于测试结果的关注内容、范围以及关键点等;一般软件开发人员对于测试结果最注重的就是软件逻辑、数据流转等方面的内容,对此测试人员就要合理的采用测试技巧,有效的调整程序漏洞的提交方案。软件测试也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首先测试工程师要按照指定的测试流程,对软件作品进行系统逻辑的测试,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转的错误逻辑问题,将其第一时间反馈给开发工程师;测试环节接触到的其他问题,但并不是影响系统逻辑的漏洞点,按照漏洞提交顺序进行依次提交更容易被开发工程师所接受。 4.2.2漏洞描述要精准 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是开发人员漏洞改进的关键,一个精准的的Bug描述,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帮助性是非常大的,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精准的进行漏洞定位。这就要求测试人员在进行Bug描述时,要注重语言的干练简明,语气要肯定,避免使用好像、不确定等词汇,继而模糊开发人员的工作思路。其次描述的内容要突出重点,忌讳全面开花。最后根据以往的经验,给软件开发人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像可能会出现漏洞的部位等,继而实现软件的高品质。 4.2.3注重普遍问题的提交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工作都非常的忙碌,而重复漏洞或是无效漏洞的提交,会大大的影响其工作的心情、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等,对此测试人员在测试系统漏洞时,要养成Bug分析的好习惯,分清其问题的独立性还是普遍性,若是普遍问题可以提交一个。这就要求测试时人员要加强对于软件系统的熟练度,包括业务要求、操作以及使用等,当测试人员也不确定漏洞是否存在时,可以与其他测试人员进行沟通,或是与开发工程师进行沟通,继而精准定位程序漏洞。 4.2.4加强有效沟通 考虑到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之间的矛盾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沟通或是交流无效,对此首先测试热源就要占到用户的角度上,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开发人员也占到用户的角度进行讨论。其次由于两者工作理念不同,对此难免会存在争议,对此测试人员保持自己观点,可在下个版本中完善。最后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明确对方的工作想法,保证系统认知的更加深入、全面,并灵活的运用测试手段,从而更好的保证软件高品质。 5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关系的分析,发现作为软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更要加强沟通合作,提升企业研发的凝聚力,做到就事论事奔着相同目标共同努力,从而更好的保证软件产品的进度和质量。 作者:侯中原 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软件测试论文: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及开发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甚至是休闲娱乐,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可以说,计算机软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应用,并且逐步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应用软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要对其开发流程以及开发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文章将对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与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开发应用;相关研究 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对于软件开发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充分保障软件的精确性,为软件开发工作带来安全保证。笔者将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计算机软件开发流程、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有效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分析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相对于应用软件而言,计算机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促进社会迅猛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内的软件应用,可见,软件的开发极为重要。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各行各业已经逐步面向现代化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无疑为人们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也给应用软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普及,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不断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更加重视精神的自我培养,此外,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推动着人们前进。 2计算机软件开发流程 2.1分析开发需求和设计概要 在开发计算机软件之前,对其进行需求分析是开发应用软件的首要环节,亦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软件开发需求分析质量,会直接对应用软件开发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研究人员要根据软件需求内容,对软件的概要进行设计,并且结合软件的功能需求情况设计出软件程序流程图,若是利用类似于C语言等的高级语言实施程序编写,还应当根据软件模块设计各模块的应用功能。概要设计为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程序框架,后续的开发工作都是在这个框架基础上进行操作,可见这个框架不但能够决定计算机软件程序功能,而且还能对软件运行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基于软件程序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想要实现其特定功能,可选择多个语句或者逻辑关系等来实现,但不同的逻辑关系与语句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软件。软件开发及其需求越来越复杂,如何编写简洁而又不会存在漏洞的应用程序,已经成为了各软件开发人员最终的目标,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当中,研究人员要十分重视概要设计环节的工作,并且保持思路清晰,设计完程序流程图之后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不断简化软件的逻辑关系,最终实现科学合理的软件逻辑关系。 2.2详细的编码与设计 紧跟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后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程序的具体编写工作。在编写程序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选择计算机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高级计算机语言出现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人们按照开发软件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很多种类的计算机语言,例如:如常见有JAVA、C语言等,到了现在出现了VF与VB等可视化的编程软件,这类软件的研发使研究人员即便没有专业知识也可完成简单的软件开发。此外,在实际编码前,研究人员应进行详细设计,在已设计的框架上,按特定的逻辑关系将软件所需实现的一些功能进行设计,根据详细设计流程进行编码。目前,计算机软件设计使用最多的是C语言,这种语言的模块形式较为简单、语句便于理解,所以非常适合在开发、维护软件过程中运用,受到研发人员的青睐。 3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程序的编写完成之后,研发人员还要对其实施相应测试,监测这款软件的应用效果以及功能等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测试软件的方法就是随机输入一些数据到计算机中,然后再看结果是否达到要求,为了能够确保软件功能的精准性,常常会选择几组随机数据配合一些特殊参数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出来的结果和软件功能相符合,那么则说明通过测试,反之,则不符合。近几年以来,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研究人员也开发了一些专门针对软件测试的程序,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使用测试软件受到一定的局限,比如:一个测试软件只能对一种软件实施检测,并且测试结果只能当作参考,测试结果的准确率还需要提升,但是不管怎样,测试软件的研发就足以标志着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未来发展方向。新开发软件通过检测以后,需要交予需求方进行使用,为了保证软件能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使用方也会进行验收,软件验收方要求极为严格,但是验收方式基本和测试方法相似,同样采取输入参数来进行验收,因此,就增加了不必要的验收程序。研发人员还应当继续研究,争取研发出更多的测试软件,使软件的测试结果更加精确。软件测试技术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软件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并将测试报告交给软件开发人员予以修改。可见,在软件开发工作中,软件检测技术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而软件就是应用计算机的关键,随着人们各类需求不断增加,开发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在具体的软件研究过程中,软件测试技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软件开发人员还应切实做好相关工作,解决软件开发所面临的困境,不断提升自己的开发水平,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促进软件事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高俊 邹金萍 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软件测试论文:人才培养的软件测试课程改革 摘要: 本文针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育现状,结合软件测试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从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出发,提出了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导,走教学产业化发展的软件测试改革方案。 关键词: 软件测试;应用型人才;案例式教学;教学产业化 随着我国IT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因此软件测试人员成为当前IT业界亟需的热门人才。面对软件测试人员紧迫的需求形势,应用型人才培养单位应该扩大软件测试人员的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一、《软件测试》课程教育现状 我国软件测试技术发展已有十余年,但IT市场对于测试人员仍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态。目前国内高校对软件工程专业几乎都会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甚至有些高校已经设置有软件测试专业。2011年11月,教育部主办了“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对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高校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奠定了扎实而科学的学科基础,并对软件测试技术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弊相依,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软件测试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还是会存在以下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在传统的软件测试课程设置中,大多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上机时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实验题目大多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与当前的最新技术或最热门的应用相结合,使得学生的测试知识体系过于单薄。 2.重学生个体知识积累,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无须多述。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中重要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测试人员与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程序员、维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有助于项目的进行,有助于高效、正确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少引入分组协作的环节去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更不能设计出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沟通场景,不能满足学生在项目中去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需求。 3.重即有知识,轻科学创新一直以来,软件测试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受到重视并不多,课程结束后并没有延续测试知识的后续课程。因此,学生不能在后面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总结提升。知识在母体中是要经过消化、适应、转化、演进、创新、融合、活化,而后才称为组织的“行动知识”,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产生知识发酵效果。 二、《软件测试》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 软件测试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一个合格的软件评测师除了要掌握即有的测试理论和软件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对软件测试行业的深刻理解,必须具备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包括编程技能、数据库、网络、中间件等知识的系统掌握,必须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最终把一个高质量的软件交给用户,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做好软件测试,测试人员不仅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功能测试和界面测试,而且要能理解软件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各种使用场景,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能使用测试工具完成相应的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更具挑战性的任务[2]。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优秀的测试工程师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以上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对于测试课程的不重视,以及当前的软硬件设施及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对应用型测试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了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对测试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针对软件测试课程调整培养方案,展开深入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十分迫切和必要。 1.加大师资力量,构建完善的软硬件测试平台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软件测试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此前,国内对软件测试并不重视,致使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短缺,大部分高校内虽然有计算机系,但多以重开发轻测试,测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数量都远远不够。因此,不仅要重视对教师测试专业技术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应该认真开展软件测试教学研究,构造专业的软件测试教学团队。作为一门实践性较高的课程,软件测试必须建议专门的、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环境。目前,高校普遍缺乏软件测试的软、硬件环境,致使学生无法通过项目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提高测试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运用案例教学,丰富软件测试项目实战案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对最新、最流行的项目和案例感兴趣,陈旧的案例既不能满足当前市场上对测试人才的技术需求,又不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运用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丰富案例素材,保持案例的“鲜活性”与“生命力”。高校可以采用历年本科毕业设计中运用了流行的技术、难度适中、功能较为完整的应用作为软件测试课程的测试案例,不但可以保证素材的延续性,也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有所提高。 3.加强校企合作,走教学产业化发展之路[3]企业需要人才,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校园中学习的技能最终要接收用人单位的考验。所以与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对口的学生实训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与提高离不开项目实战,让学生在真正的软件工程过程中从事测试工作,不仅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软件测试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掌握测试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验证软件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视软件测试应从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高校应加强面向企业需求的软件测试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测试方法和技巧,让企业需求促进和推动高校教学发展。 作者:于营 单位:三亚学院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论文 1测试流程不合理 1.1测试设计重点偏离使用QC软件测试发现bug统计,如表1所示。根据表1工作量统计,25人/日为5个中级测试工程师一周的工作量,但是根据测试用例发现的bug数量仅占bug总量的44.18%,该比例显示测试用例的设计重点严重出现偏离。需要在测试用例设计的方向上进行调整。 1.2测试过程不可控QC软件测试计划中测试执行阶段为2013.3.8-2013.3.27,执行三轮测试;实际测试时间为2013.3.23-2013.4.20,执行测试三轮,计划完成时间严重偏离,表2为原计划与实际计划的对比。表2显示测试计划进行了较大调整,计划截止时间比原计划延迟23天。延迟原因经分析主要为开发提交测试时间延迟,开发提交版本问题较多,测试计划安排不合理,在两轮测试间为安排开发修改bug时间等。想要解决该问题,不仅需要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开发提交的测试版本质量进行管理。 2软件质量管理改进对策 2.1需求工程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不明确会带来需求的频繁变更,浪费了很多时间。针对此项问题,可对需求相关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需求管理结构图如图2所示。加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减少了需求的变更次数,还解决了工程师对需求不能理解到位的问题。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同样重要,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2.2立项管理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高的价值,公司可通过立项管理流程进行立项管理,立项管理流程分为立项建议、立项评审和立项筹备三个阶段,其具体流程图3所示。 2.3测试流程管理针对测试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对整体的测试流程做如下的改变:(1)测试部门可进行需求学习及需求讨论,对理解不清楚及有疑问的需求,由研发设计部门进行解答,研发设计部门不能解答的由其联系用户确认后作出解答;(2)需求确认后,针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等指标,由测试工程师进行测试测用例的设计,设计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测试工程师根据需求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另一方面测试工程师可根据用户反馈问题进行分析汇总;(3)使用QC功能测试工具对应用软件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进行测试,以便于使用测试工具完成多种环境下的功能和兼容性测试;(4)进行自由测试以便于对系统测试用例进行补充,分析测试用例未覆盖问题的原因;(5)定期分析缺陷库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测试用例的修改。 3结论 本文指出了软件质量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软件质量问题的原因,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些问题在软件开发人员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践表明,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开发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在软件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软件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翁婕丁铁乔扬单位: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与技术管理部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测试团队建设的软件工程论文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可知,在常用的软件开发项目环节中,软件测试工作大约能够占到软件开发工作总量的42%以上,而软件测试所需投入的研究经费成本也将占到总额数的50%。由此可知,软件测试环节对于整个软件工程开发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建立一支高效软件测试团队对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软件工程起着直接导向性作用。BarryBoehm曾阐述了人的因素在软件测试中的重要作用,人为所占因素甚至超过了其他环节性因素,其代表理论构造性成本模型认为由于软件测试分析师与程序员的原因会导致其工作效率相差数倍。因此,加强软件测试团队的高效率建设对于构建高质量软件应用程序具有重要作用。 1高效软件测试团队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1.1软件测试团队的特质建设 软件测试团队的素质建设对于整个软件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是测试工作中最具价值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应该积极构建合格的、高质量的合作团队。(1)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工程开发都需要程序员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对软件检测结构以及程序的缺陷要如实汇报。对于软件项目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处理,以此减少客户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2)软件测试人员还要具备足够的怀疑精神,对可能存在的漏洞性错误要及时予以检测和纠正,进而提高其自我创造力。(3)软件测试团队要积极构建沟通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与客户进行必要的沟通来及时发现软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中测试者可以针对模拟环境下用户对于软件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以此对软件编写过程和总结文档进行反复检查检测,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和正确性。(4)必备的检测技术能力。软件测试团队必须具备重要的专业技能,需要精通数据库、通信、网络、GUI测试、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脚本和相关业务领域等,以此全面提升他们的测试能力和测试积极性。 1.2软件测试团队的制度性建设举措 一个优秀的软件测试团队必定拥有一套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高端测试人员,通过不断规范团队管理制度,做到扬长避短,及时提升整体测试质量。其中,软件测试团队需要不断加强汇报制度建设、工作总结制度建设、奖惩制度建设、测试审核制度建设、会议制度建设等,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职责关系来进一步强化团队成员的素质建设。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于资深测试人员的正确引导和建设,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不断丰富团队的测试知识库,通过科学吸收先进的测试管理知识来提升整体测试技能和技巧,以此减少开发团队协同工作中的一些领域瓶颈。 2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目前国内软件工程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漏洞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只有不断加强对软件测试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开发技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软件测试技能,要在不断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相关软件工程建设,以此全面提高测试人员的软件工程技术水平。 作者:段炼单位:郑州银行科技开发部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的必要性 1软件工程提升软件健壮性分析 软件工程目前一直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业内专家都一致认为软件工程一般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及测试4个环节。其中前面3个环节是整个软件的编写,而最后1个环节的软件测试,则是通过各种专业测试方法来测试软件是否满足软件工程下的10种特性: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2当前软件测试的现状 从对软件工程的分析来看,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最终健壮性的最后一个工序。但是,当前很多软件设计公司,在软件测试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都非常低,甚至没有专门的软件测试部门,而是由一些软件设计人员兼职。虽然这样也有了所谓的软件测试这道工序,显然因为软件设计人员本身的先入为主,所以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往往不容易发现潜在的问题。另外有的软件测试人员仅仅把软件推到市场上,部分使用人员来进行测试,虽然这也是一种测试方法,但是这种由用户测试的软件测试环节,更多的是在软件的操作体验的测试,并不能够发现软件潜在的bug,正确的软件测试流程,应该设计专业的测试软件,通过白盒测试的方法来针对软件代码进行测试。而上述的仅仅测试界面和操作,那只是软件测试中的黑盒测试法,只有综合白盒和黑盒,才可能获得更好的软件测试效果。但是,目前能够综合这2种测试方法的专业软件测试部门,还是非常稀缺的。这自然导致了国内整个软件行业的软件健壮性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3软件测试重要性分析 3.1软件危机下凸显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软件危机一直是IT行业的最重要的话题,其实在软件危机这个名词出来之前,软件工程就已经初步有了核心流程,不过正是因为很多专家有着自己的理论,所以让软件工程这门技术的解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不过在众多版本中,软件测试始终占据一个重要的模块。软件危机常见的表现就是因为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成本失控、时间跳水、稳定性和兼容性欠缺等诸多问题,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新开发,特别是软件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可维护性、可修复性不重视,导致维护的成本占据了整个软件生存周期的90%以上,这很明显是不正常的。通常而言,软件维护的成本应该是软件生存周期的70%以下,超过70%,这个软件最终的结局一定会失败。软件测试的过程,除了针对软件的运行是否稳定,同样也会对软件的可维护性进行有效的判断,尽可能的避免软件危机的产生,所以从软件危机的角度上来看,软件测试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3.2软件测试的必要性 (1)是交流的问题,容易导致软件接口处的错误。现代软件设计已经不是单人作战的模式,已经上升到团队甚至全球软件工程师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进行合作,这种方式显然对软件工程规范要求更高。其中交流往往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软件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自己负责的模块做到完美,甚至也能够考虑到模块间的借口问题。但是因为交流上的不便,或者忽视交流,往往会产生2个模块接口不兼容,甚至还会发生软件需要重新改写的问题。 (2)软件结构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虽然软件开始实施模块化设计方式,将一个软件整体拆解成无数个小的系统模块进行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模块进行统一封装。这种化整为零的软件设计方式的确有效的改善了软件复杂性的问题,但是同样也面临着模块间的兼容问题,不同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可能会导致软件可维护性降低及可移植性降低,特别是一些软件开发公司,根本就没有软件工程的概念,其研发的软件产品,更是漏洞百出,自然很难保证软件产品的健壮性。 (3)程序代码的设计问题。目前一个软件的诞生,往往会有好几千万行的代码,而且在软件正式代码编写之前,还需要撰写概要设计代码和详细设计代码,这些往往都给错误埋下伏笔。如果程序设计代码撰写不规范,没有相应的注释,没有相应的模块设计,往往计算式发现了软件的错误,最终维护起来,也很难让维护工程师定位,甚至连测试工程师也很难找到错误的地方。 (4)设计文档的组成非常少。一个软件产品的诞生,除了优秀的代码设计之外,还要一份完善的代码文档,包括软件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详细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测试等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的代码文档。如果代码文档贫乏,甚至没有,那么一旦在软件测试环节,或者在软件使用环节,出现错误时,那就很难进行维护调试了。这时候的维护成本往往会比重新编写一款软件的成本还要低,可见设计文档的错误撰写给软件健壮性的影响。 (5)一些软件测试工具和开发工具本身的问题,往往导致软件出现严重的bug。而且在设计阶段,还很难发现,因为是本身软件测试工具和软件开发工具引起的,因为软件测试工具和开发工具实际上也是一种软件,如果这些软件的健壮性有问题,自然也会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到软件的健壮性。 3.3软件测试成本过半证明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软件工程虽然在很多专家和权威机构的定义有所偏差,但是无一例外,对于软件成本构成的分析上,软件测试的成本一直占据了主要部分,最低的认为,软件测试成本要占据30%,最高的则认为占据到50%。如果将后期维护成本也放在软件测试板块中,那么这个测试成本就会变得更高。因为软件进入维护期时,一旦出现软件需要进行调试,那么修复后的软件依然要进行软件测试,否则很难保证调试后软件依然能够保证健壮性。作为一个软件系统的所有代码,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修改了某处代码,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一个模块的功能,所以在维护期内,对软件的任何变动,都需要进行软件测试,才能够保证软件接下来的健壮性。但很明显,如果将软件测试工作放在软件推出市场之前,就来进行有效的测试,那么对于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将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软件测试的成本的高低,往往和软件的质量成正比,而软件质量提升了,后期的维护成本就能够有效的降低,所以综合起来,软件测试这部分的成本支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4软件测试流程分析 (1)建立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测试部门领导应该对这个专业非常精通,而不是简单的由开发人员兼职,这个测试部门需要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应该着手对软件研发进行测试,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确认应该也有软件测试主管部门的签字确认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2)软件测试工作不是等到软件全部开发完毕才来进行测试,而是跟随软件设计的整改生命周期,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测试,软件测试部门应该拥有独立的物理部门和独立于开放环境的测试环境,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软件测试,尽可能的将软件bug扼杀在摇篮里。 (3)软件模块测试,因为现在软件设计都已经进入模块化设计标准,比如一个完整的软件是S,它有A、B、C、D等模块构成,那么对于A模块的软件设计过程中,就应该有独立的软件测试人员进行跟踪,直到A模块被测试证明没有隐患。以此类推,分别对B、C、D等模块分别进行测试,合格以后,组装后的软件依然进行测试,这样才能够最终提升软件健壮性。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其实测试人员是和软件开发人员并行工作的,而不是等到软件设计完毕之后,再来对模块进行测试,这种方法才能够提升软件测试的效果。 5结语 软件测试随着软件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现在的软件设计公司依然按照传统的软件研发,只注重软件的功能设计,而忽视软件测试,通过不断的压缩测试成本,希望以此来提升软件最终的利润作法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软件测试做好、做精,才能够提升软件的健壮性,才能够提升软件的生存周期,才能够降低软件的整体成本。 作者:董倩范亚斌单位:石家庄学院 软件测试论文:探微软件测试在软件工程的重要性 1关于软件测试的认识 在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中,人员的参与都是离不开的部分,而人的工作以及人们之间的通信质量有很难做到完美无缺,这就导致了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伴随着计算机控制对象越来越复杂,且软件的功能及规模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也使得错误相对而言更容易发生,比如对于WindowsNT操作系统来说,其代码约为3200万行。总体来看,在软件设计阶段,人们所犯的错位是引起软件失效的主要原因,而软件缺陷的根源则在于软件的复杂性。在确保软件可靠性以及质量的过程中,软件测试属于最为主要的手段,以当前的软件工程来看,多以结构化分析及设计作为核心,因此在开发阶段,需求分析以及设计都是以工程管理以及技术评审作为质量的保障手段,而工程管理以及技术评审又存在着主观上的缺陷,很容易遗漏错误使其延续至开发阶段。客观来说,软件测试在发掘软件中隐藏缺陷的过程中的确有着很好的效果,以英国的SHOLIS项目来看,这一项目使用形式化方法对软件规约进行描述及证明,而且利用程序正确性证明方法对前期的很多缺陷进行排除,但是通过软件测试却依旧发现了整个过程15.175%的缺陷。此外,随着人们对软件测试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其所在软件开发周期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当前很多软件开发机构已经将其40%的研制力量投放到了软件测试中,而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软件来说,其测试的费用往往会高达其他阶段费用的3至5倍,由此可见,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软件测试都是非常重要的。 2软件测试分类 当前的软件测试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动态测试以及静态测试,其中,静态测试主要是指在不执行程序代码的情况下找到程序中有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者对程序代码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广义上看,静态测试还包括软件需求分析以及技术评审。至于动态测试,则是通过抽样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运行以起到检查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在动态测试的过程中,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用例、运行正与以及对于程序运行结果进行验证这3部分内容,此外还包括一些数据管理、文档编制、操作规程等辅助方面的工作。 3软件测试的对象 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不单单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测试,也就是说仅对程序能否运行进行测试是远远不够的。具体来看,软件测试要贯穿在软件定义以及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因此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以及各阶段说明文档。此外,因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有着非常金敏的衔接,因此如果前一阶段出现问题必然会对下一阶段段的工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每一个阶段的正确性,我们要做好确认及验证工作。具体来看,确认主要是对需求规格以及程序进行确认,这既含有静态确认,又有动态确认,其中静态确认大多数是由人工进行分析,而动态确认则是利用动态分析以及程序测试对程序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至于验证,则主要是采取一定手段对程序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进而证明软件各阶段中的完备性、正确性以及逻辑协调性。举例来说,我们验证的对象包括测试用户需求和系统分析员报告是否想和、设计说明书和测试需求说明书是否匹配等。 4软件测试目的及原则 4.1软件测试目的 测试目前因立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从客户角度来看,总是会希望通过测试来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及隐蔽错误。而从软件开发者角度来看的话,则是希望产品少出现错误,对软件已经符合客户需求进行验证,在这种思路下,测试人员会使用一些导致程序失效概率小的测试模块进行测试,并对容易导致错误暴露的测试用例进行回避,而且对于有可能出现副作用的语句也并不会去刻意的检查。基于此,在程序中,还存在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而这类问题往往要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之下才能够表现出来。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还是要更多的站在用户角度对问题进行考虑。 4.2软件测试原则 (1)“尽早和不断的进行软件测试”,只有时刻牢记这一原则才能够降低软件开发中由于工作多样化、人员配置复杂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实践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对各阶段技术审核要认真进行,另外,我们还要将软件测试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进而早对错误进行发现和预防。 (2)测试用例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输入数据和以及和输入数据相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具体来看,在我们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适合程序段的测试用例,这些用例可以对程序员所编制的程序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分析,而给出预期的输出结果则可以对程序段是否存在错误进行更为快捷的判断。 (3)要避免程序员对自己的程序进行测试,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冷静的情绪以及客观的态度是不可避免的,而人又很难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否定,因此在程序员对自己程序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会从主观上出现偏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不客观。 (4)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合理输入套件,所谓不合理输入条件主要包括输入异常或者会导致异变的条件。在软件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不合理输入是不可避免的,轻则会导致运算错误,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使软件失效。 (5)对测试工作中的群集现象进行注意,针对测试过程中错误较多的程序段,要对其进行详细认真的检查,这是因为从经验上看,程序段中残存的错误于已发现的错误往往会成正比。 (6)对测试要认真执行,这是指我们要做好一个详细的规划,具体来说,规划主要包括:软件功能、输入、输出以及每一功能测试的进度安排等。 (7)对测试计划、用例、出错统计以及分析报告等进行妥善的保管,进而为日后的软件维护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总体来看,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能够把握住以上原则必然能够对提升测试工作的效果起到很强促进作用。 5结语 在软件开发工程中,软件测试属于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旦缺乏了这一环节,所开发出的产品必然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本文关于软件测试必要性的分析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希望各位测试人员能够对其进行补充及指正,进而共同促进这方面研究水平的提升。 作者:楼炜单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测试论文:软件测试技术在铁路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按照软件特征分类,软件测试可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是黑盒测试的1个方面,它检查实际软件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一般分为:逻辑功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装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等。性能测试主要有时间性能测试和空间性能测试2种。通常还包括:一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其它分类还包括:回归测试、冒烟测试、随机测试。回归测试是指对软件的新版本测试时,重复执行上一版本测试时的用例。冒烟测试是指对一个新版本进行系统大规模的测试之前,先验证一下软件的基本功能是否实现,是否具备可测性。随机测试是指测试中所有的输入数据都是随机产生的,其目的是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并发现一些边缘性的错误。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来说,软件测试工作从立项后就开始了,主要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需求分析是软件测试的1个重要环节,测试人员对这一环节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测试工作的开展。一般而言,需求分析包括软件功能需求分析,测试环境需求分析,测试资源需求分析等。测试计划的依据主要是项目开发计划和测试需求分析结果而制定,测试计划指导整个测试过程。测试设计在测试活动的各个阶段,对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进行制定和编写。测试环境搭建要尽可能模拟实际应用场景,满足项目的设计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测试执行和测试记录由测试工程师完成,主要是查找软件的错误和缺陷,并记录测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缺陷管理是对测试活动中出现的BUG进行管理和跟踪,保证每个BUG得到及时修复。软件评估是在测试活动的最后,对软件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 铁路产品开发过程中容易忽视软件测试 铁路产品供应商普遍重视占领市场份额,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提升产品的服务质量,但是却容易忽视保证产品质量的软件测试,这给铁路安全运输带来巨大安全隐患。项目的开发过程通常是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项目的方案以及项目需要完成的时间,然后投入项目的开发。研发过程中采用团队协作,项目分工到人,经过程序编写、调试,最后集成为产品,并在实验室和现场环境下进行测试实验。对于项目进展情况的掌握是通过不定期的召开会议和单独询问主要开发人员以及研发人员汇报来实现的。 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因为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没有系统和独立的测试过程,所进行的测试也是以正向思维为主,重点验证软件是否实现了相应的功能,而不是软件在异常情况下的响应和处理。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本来就是不同的活动,开发人员的工作目标是创建相应模块,实现特定功能,从而会不自觉地朝这个方向努力,挑选那些使程序出错可能性较小的测试数据和手段,无法保证软件被全方位进行测试,会给项目带来隐患。正是认识到这一情况,才大力主张产品开发应进行科学和规范性管理,加强软件测试队伍建设,任命专职人员从事测试工作。利用软件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对软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试。 如何在企业内部实施软件测试 企业想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软件展开相关测试,首先应建立合适企业特点和开发模式的测试流程;其次,对不同测试阶段和不同产品的软件和硬件的特点,拟采用不同的测试技术和策略。另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项目的配置管理、质量保证的等方面都应形成明确的制度。 1测试流程 企业应全面规范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对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明确划分。软件测试是建立在软件开发的成果之上,即测试的对象就是软件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如设计文档、程序代码和可执行的程序。 软件测试和硬件测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软件测试,采用比较通用的测试流程,如图2所示。软件项目的开发从项目立项开始,测试人员介入项目组,明确需求分析阶段的用户需求,针对不同测试阶段的工作重点,制定各阶段的测试计划。在设计测试阶段,测试人员需要确定各测试阶段的测试方法和必要的测试工具,搭建测试环境,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接下来,按照测试计划分别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形成各阶段的测试报告,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保证缺陷得到及时修复。为了保证软件在现场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测试人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现场验收计划,确定现场验收策略,对软件进行现场验收和评估。当软件通过了各阶段的测试,且全部缺陷得到修复,将进入到软件的阶段。软件阶段通过对软件版本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软件、维护和升级等。 对于硬件测试,需要面向硬件编程,即在硬件环境下,编写代码,实现采集、控制、通讯等功能。由于硬件产品的开发不能脱离硬件环境,因此,测试活动与硬件产品开发、过程调试、硬件联调都是密不可分的,软件测试作为硬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验证”和“确认”产品满足项目的设计需求,硬件产品开发流程如图3所示。硬件产品的开发,首先要明确硬件需求,预计产品达到的效果。在硬件总体设计阶段,获取硬件需求,并根据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在详细设计阶段,对各模块进行编程,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过程调试可分为:软件过程调试和硬件过程调试两种,软件过程调试指的是在硬件电路的环境下,进行软件调试的过程,保证软件能够正确控制硬件电路和读取相应数据;硬件过程调试指的是产品电路部分的调试过程,验证电子器件之间逻辑是否符合系统设计要求,保证硬件产品稳定、可靠,不受干扰。各硬件功能模块调试成功后,需要进行整体硬件联调,各硬件模块被连接成1个整体,形成产品的雏形,在此阶段,主要验证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能够实现系统设计的各项功能。硬件产品经过整体联调后,形成样机。测试工程师根据产品的硬件需求说明,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案和测试方法,并搭建测试环境,对样机进行硬件测试,确认产品符合硬件产品设计要求。 2软件测试技术在各阶段的运用 在软件测试实施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策略也各不相同。下面对于测试过程的各阶段进行分别叙述。 2.1设计和代码审查 设计审查是由项目组和测试组成员组成评审组对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进行评价,以判断确定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能否实现软件产品预先定义的规格,同时通过审查标识出与项目需求之间的偏差。设计审查按《项目计划》所规定的评审点进行。因临时变更引起的突发性的评审随时进行。代码审查实际上属于静态测试。在代码审查之前,首先要对代码进行静态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对源程序分析、目测,但不执行程序,找出源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对程序设计的结构属性,如分支、路径、转移等进行审查,尽可能地掌握程序的结构,为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提供信息。代码审查的目的是检查源程序编码是否符合详细设计的编码规定,确保编码与设计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检查的方面主要包括:书写格式、子程序或函数的入口和出口,数据,参数,程序语言的使用,存储器的使用,可读性,逻辑表达式的正确性,代码结构合理性等。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通常可以同时进行,通过静态分析掌握源程序结构,通过代码审查,尽量减少书写错误和隐含的逻辑错误,为单元测试提供比较稳定的环境。 2.2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的基础,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都是建立在单元测试之上。单元测试是用来检验每个软件单元能否正确地实现其功能,满足性能和接口要求,还要验证程序和详细设计说明的一致性。从广义上来讲,单元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就是上面介绍的“代码审查”,而动态测试则是通过测试用例、测试工具来执行程序,检验程序是否存在缺陷的过程。单元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方法,手工测试和自动测试相结合,针对程序内部的结构和逻辑来展开,单元测试工具一般针对不同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而设计开发的,种类很多。我们利用白盒测试进行代码测试,利用黑盒测试进行功能性测试,利用回归测试保证维护代码的完整性。单元测试工具固然有用,更重要的是测试策略,以及测试用例的设计。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单元测试的过程中,不可避重就轻,要抓住项目核心,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阶段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将每个独立的功能模块进行关联和集成,便于进行功能测试、界面测试、结构测试、数据正确性测试等。在进行集成测试前,测试工程师要搭建测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尽量模拟设备实际的工作环境。结合项目的不同特点,测试过程可以采用手工或自动测试。在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和回归测试的情况下,可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功能性检测。 2.4系统测试 在系统测试阶段,不仅要进行功能测试,还要对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兼容性和可靠性等进行测试,系统测试涉及人机交互和复杂逻辑,因此系统测试多采用黑盒测试的手工测试方法。系统兼容性测试要考虑软、硬件的兼容性。项目开发的硬件和软件要在指定的环境下,进行多次反复的安装和反安装测试,以验证接口数据调用和驱动程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安全性测试和软件的安全策略密切相关,安全性测试主要包括:用户访问权限、数据库安全性、文件安全性等。性能测试、负载测试等必须借助测试工具来实现。过分强调测试工具的作用,极力追求各种软件测试工具,是软件测试本末倒置的表现。实际上,测试过程中80%以上的缺陷是手工测试发现的,仅有不到20%的缺陷是靠工具测试发现的,而且这还得要求测试人员合理地使用工具。 3采用的测试模型 企业对产品开发应重点关注产品开发的过程控制,以及测试、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从源头开始。因此,测试过程更适合采用W模型,如图4所示。在W模型中,测试过程和开发过程都贯穿项目开发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两者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相辅相成、始终保持着同步的关系。这样做的原因是:测试工作尽早介入,软件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项目正式立项后,测试人员既可参与到项目组中,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文档,加强对项目的了解,对项目有个整体认识,形成初步的测试思路。同时测试越早介入项目就能够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成本越小。如果在软件的最后阶段进行测试,发现功能设计不合理或性能不好,需要修改需求和设计,不得不返工到系统设计或需求定义阶段,会造成很大的代价,所以有必要将软件测试延伸到需求、设计阶段,对需求、设计进行验证。有资料表明,60%以上的软件错误不是程序错误,而是分析和设计错误。若把软件分析、设计上的问题遗留到后期,可能造成设计、编码的部分甚至全部返工,从而增加软件开发成本及延长开发周期等后果。同时,需求和设计阶段所产生的缺陷具有放大效应,严重地影响软件质量。因此,为了更早地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修改错误和缺陷的代价,有必要将测试延伸到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中去,使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提倡软件生命周期测试的理念,即软件测试是对软件形成过程中的所有工作产品(包括程序以及相关文档)进行的测试,而不仅仅是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测试。测试在对需求和设计阶段的测试活动主要是通过需求评审和设计评审来实现,可以更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问题。即对软件开发阶段中的阶段性产品进行评审、走读或者回忆评审,发现其中的问题,是一种静态测试。通过静态测试,可以更早地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将每个阶段产生的缺陷及时清除。 总结 软件测试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不够,但它是保证软件质量的终极手段,目前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铁路行业的生产企业,认真做好产品质量把关,合理运用相关检测技术,将软件缺陷消灭在萌芽阶段,保证铁路运输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作者:朱剑辉单位:哈尔滨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摘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农村中小学是开展美术教育的主阵地。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经济条件较差,是国定贫困县。今年暑假,因为抗洪抢险,所以学校都没有放假,我有机会,深入到学校就我所关心的中小学艺术学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我先后调查了延长县小学、延长县七里村小学、延长县黑家堡中学等 10所学校,走访教师86人,走访家长、学生366人。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学校领导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仍是整个学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确实有待加强。 2、学生绝大多数喜欢艺术学科及其相关活动。有97%的孩子喜欢画画、唱歌,并喜欢与此相关的剪纸、捏泥巴、书法等活动,也理所当然地喜欢上了艺术学科。 3、教师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艺术学科与其他所有学科地位平等。但事实上农村中小学的好多艺术课,被看成是副课,本身排的课时就少,还常常被挤占,用来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 4、艺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质较差。 (1)农村中小学,70%以上的美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这部分师资的素质良莠不齐,还有一部分是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凑合。 (2)目前,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约有70%的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2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人才队伍壮大的渠道。 5、家长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 家长们对“孩子升学”方面的功利性要求远远高于艺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学好了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才能的好成绩,才能进入好学校,将来考上好的学,好找工作,至于美术学科,无关紧要。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艺术教育。 (1)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为了让宣传更贴近人心,还可以在家长中聘请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人担任学校的义务宣传员,让他们站在家长的角度,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切身感受向其他的家长“现场说法”。 (2)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资源。把身边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他们参与艺术教育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2、营造美术教育的良好环境。 (1)投资到位,保证时间。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的投入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必须保证教学所用各项设备落实。 (2)学校要积极落实艺术兴趣小组,按时开展活动,积极吸引孩子参加,不断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专长,成为他们的技能。 (3)对于好的苗子,学校要积极推荐给专业部门,专业学校,专门的活动中心等加大培养力度,多给孩子成才的机会。 3、全面提升美术专业教师的素质。 (1)培养艺术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 (2)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是提高自身在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基本功;其次是提高自身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修养,加强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多掌握一些儿童(少年)在美术学习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尤其是审美修养。 (3)学校为艺术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经常了解每位艺术教师的工作状况、思想动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提高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真正做到把自己的生命与艺术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中小学设施普遍简陋,没有专门的艺术教室,更谈不上艺术器材的配置。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每年的教育费附加中拔出一定的经费,给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各种功能室,配置音、美教学器材,让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以便顺利地实施新教材的艺术教育,也可以和城市学校联系,将其不用的一些器具进行维修使用。 5、加强艺术教学研究。 (1)开展艺术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阵地。学校要定期组织艺术术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取长补短;组内人员要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心得,撰写反思笔记;还可请其他学科教师深入美术教学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教学提出合理化的 建议。 (2)加强课题研究。加强专题研究,可以提高学术水平,提升专任教师和学校形象。 (3)把艺术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前的艺术学科,在课程整体设计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鼓励教师把美术教学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树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宏大的艺术教学观,让学生从身边、从生活经验中寻找艺术教学内容,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艺术的独特价值。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析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途径,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一定的可喜成绩,但艺术教育的发展也令人担忧。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教育也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途径,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在中小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教育教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编写具有一定质量的、适合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艺术教材等,中小学艺术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今后如何发展,艺术教育的路在哪里?也引起所有艺术教育者的认真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 常把艺术技能的掌握作为教育的主要重点,忽视审美修养的培养;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待艺术教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投入去做的较少,多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做表面化的工作。并且中小学里专业的艺术师资较缺乏,部分学校多数存在由略懂唱歌、画画的非专业教师来任职艺术课程的教学,这样必然导致艺术课程教学水平不高,开课没有质量的保障;再次,在中小学中艺术课程开课率较低,在个别地方的学校中仍然存在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艺术课程为数理化等主要升学考试课程让路的教学情况。在此,作为艺术教育者,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普通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职业培训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实践的向前推进,以往许多违背素质教育思想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行为都必须引起我们艺术教育者应该积极思考并更新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 1明确艺术教育并非培养艺术尖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是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普通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应试教育“受害者”的艺术教育,理应成为这项“转轨工程”的排头兵。然而,被认为最能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一项得力措施――艺术特长生在升学考试中能获得加分的褒奖,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普通中小学艺术教育面向个别尖子生培养的错误做法。艺术教育一旦与升学考试搅在一起,那么,我们交给学生的将极有可能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如何应付艺术考试的方法。我们且不谈这样的艺术教育因此会冷落了多少同样有权利并渴望享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单看那些“从中受益”的艺术骄子,他们接受的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吗?恐怕他们接受的只不过是一种与艺术教育的理想背道而驰的艺术技能技艺训的练罢了。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用所掌握的枯燥乏味的理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而不是通过赏心悦目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水平。因此,对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者必须明确艺术教育的本质,注重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 2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以此发挥辅德、益智功能 我们今天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作用,是有现实背景和针对性的。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从德和智的角度去规范艺术教育目的,去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去争取艺术教育的地位,而忽视了艺术教育最本质、最独特的审美功能。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并不是否定艺术教育的德、益智功能,恰恰相反,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的发挥必须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才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艺术教育只有使自身真正成为审美教育,并在审美育人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其辅德、益智功能。也就是说,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所具有的辅德、益智功能是艺术教育审美功能发挥的必然产物。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而非显性的、立竿见影的。因此,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如果只片面追求德育、智育等方面作用,那么不仅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功能不能实现,而且其他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可能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艺术教育功能的审美功能,同样是在强调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 3明确艺术教育本质,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参与性 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在不经意中把艺术课上成了缺乏艺术性的纯知识传授的技能训练课,把学生无形中当成了没有少年儿童特点的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使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并不是反对向中小学生施行必要的、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但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应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只有在学生对艺术有了兴趣的时候,知识技能的教学才可能获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作为艺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来加以强调,同时兼顾一定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才可能真正实现我们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价值。 此外,针对艺术的教学特殊性,传统的“听讲”式知识教学模式,以及专业艺术教育的模仿式技能训练模式,远远不能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本色。在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我们提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艺术教学就可能是名不副实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教师遵循艺术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才有可能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艺术教育的魅力,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总之,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艺术教育,提高和完善艺术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使其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只有遵循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艺术审美规律,确保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独立地位,才可能真正发挥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育人功能。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 【摘要】当前,许多农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音、美等艺术教育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采取种种措施,诸如举办中小学文艺汇演、中学生教师艺术展演、中小学书画展等,藉此推动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临时抱佛脚,敷衍应付,有的甚至借口不参加。由此造成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缺失,使素质教育仍然难以步入正常轨道,无法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 【关键词】艺术教育;农村中小学;缺失;对策 1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艺术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他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系统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通过在学校实施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学生的人格趋向完美。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情感,而且影响到他的理智。”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和信念,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 2造成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缺失的原因 2.1认识不够,艺术教育在农村遭受学校与学生家长忽视。 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等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自然,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任课教师,也只能是一个“杂课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多于“主课教师”,在工作量却少于“主课教师”;每年的年终推优工作中,“杂课教师”自然靠边站。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 而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在这双重因素的直接影响下,使学生无法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出现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受到中国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艺术课看作“副科”,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2.3艺术教学设备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2.4对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全:当前,农村中小学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艺术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使从事艺术教育的专任课教师成长滞后,岗位胜任率低。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举办艺术培训,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选派的教师不固定,有的学校由教师自选,有的每年更换一名教师,致使教师艺术培训成为纯粹为教师增加每年必须的集中培训积分,而流于形式。同时农村中小学校存在艺术教育课的课时量与“主课”课时量不同等现象,艺术教师每上一节课只有0.8课时量,与所谓的“主课”(语文和数学)相比每节课按1.2课时相比相距0.4的课时量。在课时量的计算上忽视艺术教育,无法体现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同时学校在年终推优工作中理直气壮地把“杂课”(艺术课)教师拒之门外,严重挫伤艺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农村中小学没有建立健全艺术教育课程的相关科研机制,所以使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 3应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缺失应采取的对策 3.1加强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选用和师资培训。学校要重视对艺术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艺术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艺术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合理配置专业艺术教师上岗,在每次的教师人事录用中要安排一定数量艺术专业名额,有针对性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2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学硬件建设。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同时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因此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学校艺术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4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当前我国各地农村一直以来都延续着本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学校教育应该合理利用地方的民间艺术资源,把富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融入到学校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合理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民间艺术,这让不仅可以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同时可以让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仍需继续加快农村艺术教育的改革步伐,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论中小学艺术教育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途径 [摘 要]全文从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艺术教育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三种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优秀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传递下去,而且能使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 [关键词]艺术教育 传承 地方优秀文化 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延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1、以“开放融合。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闻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浓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近年来,澄海区中小学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2、2010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实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实验学校小学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另有四所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澄海区各中小学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 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 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 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 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喜欢,感兴趣,才有传承弘扬的可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家庭要发挥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人在与孩子的言谈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一点一滴讲给孩子听,教给孩子学,引导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这对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应当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诸如聘请民间知名艺人,在课外或课内担任艺术辅导员,开设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讲座或课程等,这是地方优秀传统艺术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教育、文化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公益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社区、村居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创造一个展示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地方优秀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艺术往往比较质朴,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人文素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既能走进地方艺术的殿堂,又能摆脱它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特征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特征”。就是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主体认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艺术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有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它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以论述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现象,还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从而更加清醒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不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专业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教育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从而也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它们的颁布与实施长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是美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同时它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与实现创新性国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渠道,党和国家将此提升到关系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新世纪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是卓识而又远见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法规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教师队伍、设备器材、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基础差,底子薄,学校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在此发展中有必然的主观认识不清和客观条件制约等要素阻碍着当代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尽快改变这个状况,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现和解决制约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乃推动我国美育事业发展之根本,繁荣艺术教育之核心,但只有在对客体充分认识的基础才能实践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所以主体对客体认识偏差予以正确定位乃艺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根本前提。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特征”。就是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主体认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艺术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有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它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以论述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现象,还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从而更加清醒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不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普通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可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从总体上来看,脱离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一味模仿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在笔者走访的沈阳市几所重点小学与中学的过程中,这一突出的倾向越加明显,重点表现在把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上,有的甚至把艺术教学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把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做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往往使艺术教学过程变成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传授和训练过程,学生缺少参与艺术活动,缺少艺术体验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 著名的美国艺术教育家加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技巧训练被视为是个性和发自性的基础和起点。而在美国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地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技巧训练被认为晚些为好,最好是在儿童愿望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概念时自然进行。因此,在美国,技巧训练实在实现独创概念以后,而在中国,独创概念只在培养技巧之后才可能出现。出于这种概念,中国的艺术教育多为严格的模仿。另外一位美国音乐家雷默在对中国音乐教育实地3个月的考察后指出”在中小学里,音乐教育遇到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超过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无例外的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并视方法论为最高准则。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目标越窄,他们的专长就越受到限制,教学方法也越得不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从幼儿园到音乐学院,中国的音乐教育几乎全部靠死记硬背、联系、模仿、重复一步一步地形成起来。“中国孩子很少表现出独立性,他们没有自立的概念,没有想到自己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无疑地,我感到痛心的是他们失去太多,代价太大;他们的兴趣受到压抑,而这本可使他们成为更有趣的人。 笔者在某中学与音乐教师交谈时,该音乐老师指出: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艺课,它是通过教育形式传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所以音乐可以只被看做是技能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上,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器乐中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他认为,虽然音乐的艺术是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的,但关键首先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要让孩子们愿意学、乐意学、有感才有爱,有感才有智。要不然,再简单的音乐技能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作,呆板的重复。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大多存在于城市的中小学之间,这也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功利性上,为了追求某一奖项,凸显自我的教学成绩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导致艺术教育被简单的异化为艺术知识技能课程,,根据艺术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功能分析,中小学在实践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和艺术活动充分相依结合,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兴趣中去完成艺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单一的言传身教,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与学生兴趣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 以上所述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认识偏差与观念落差一直是艺术教育研究者老生常谈的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或许与中国沿袭的几千年的教育体制与艺术教育研究滞后息息相关,而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几十年里,它不但没有得到澄清与正确的定位,反而越演越烈,导致中小学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被动与发展缓慢的局面,这不得不使艺术教育工作者深思。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农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虽有明显提高,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索,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对策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德智体教育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普遍认可,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相比之下,学校艺术教育因其自身特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一现状严重偏离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结合长期学校工作实践,就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意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概括来讲,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下: 1 应试教育地位稳固,艺术教育持续萎缩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至今仍然缺乏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效果评价机制。考试仍是得心应手的评价手段,而无论是小学毕业的知识检测,初中毕业的“三合一”考试,还是高考,音乐、美术都不是考试科目。在择校热的今天谁愿意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非考试科目的训练上,学生不会,家长也不让。在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也只能结合实际,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艺术方面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就只能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替学校应付上级检查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规范的专业引领,有艺术潜质的学生看不到自己艺术方面发展的前景,久而久之其艺术潜能也就泯然众人矣。缺乏艺术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专业艺术教师严重匮乏,学校艺术教育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专业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这方面更是一人难求。一个24个教学班的镇办初中长期没有音乐教师,校长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未果,学校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安排部分有个人音乐爱好的教师兼代音乐课,给学生教唱一些歌曲,以便使学校不至于过分沉寂。这种无奈之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教师中能唱会教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农村中小学把课表上的音乐、美术课上成自习课就不足为怪了。前些年,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美术班毕业的学生。师范停招后基本上截断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至于从艺术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本来就少,要想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可能性非常小。 3 艺术教育高投入,农村学生吃不消 虽然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人们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艺术类教育的学习成本较高,一般家庭很难支撑。在物质保障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学生的艺术发展只能在较低层次下徘徊,很难有大的突破。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首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好,发展好学生的艺术潜能。坚持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感情。努力探索艺术教育科学评价机制,促使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其次,改革艺术类学校招生制度,使有艺术素养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从小学开始建立有艺术潜能学生档案,记录其专业发展经历。初中毕业考试前艺术学校进行选拔性考试,毕业文化课考试结束后,在专业合格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这一类学生进入高中或专业艺术学校学习。在保证文化课学习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其艺术专业的培养。高中毕业时在文化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填报艺术类院校志愿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保证对其进行艺术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加大对艺术类学校的资金投放力度,保证其正常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职业中专学校增设艺术类专业,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基本艺术人才的需要,为当地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编制到位,人员到位。保证一批优秀的艺术教师下得来,留得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为教师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投身的农村教育这一广阔天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教育,这一民生之本也将在改革的浪潮中回归本源,完成时代担负。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中,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一定会有色彩斑斓的明天。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思考 摘 要: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之间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差异性较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事业尤显滞后甚至处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面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农村孩子的全面素质培养很是令人担忧。本文将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些问题作简要的探讨,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 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艺术教育 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农村中小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度不足 我国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然而很多农村中小学的地方领导和学校领导并不了解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了解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艺术是新世纪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素养。认识不到艺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更认识不到艺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一味的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目标,并以此作为学校和教师唯一的工作成绩。虽然国家一再要求加强艺术教育的投入,但很多农村中小学却将艺术课变成了副课、杂课、调剂课、可有可无课。 (二)师资严重缺乏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城市中小学的艺术教师比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是空白的。目前,在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很难吸引专业艺术教师到农村长期任教,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艺术师资匮乏的重要原因。一些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前期学习艺术的投入比较大,不愿意去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去任教,即使去的艺术专业教师,也不能安心工作,缺乏工作积极性。艺术教师从农村偏远学校流向乡镇中心学校、农村中心学校流向市区学校、初级中学流向高级中学、规模较小高中流向规模大高中、规模较大高中流向省市重点高中的教师流失现象不可避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也因此缺乏后备之源。 (三)师资的艺术素质不高 素质教育对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师来讲,要求是提高了,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离当前的形势发展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不能适应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并不是艺术专业的毕业生,而是来源于民办转公办、招工招干和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等,他们没有接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缺乏系统了解。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也必然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政策落实到底 教育部制定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到:“针对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严重匮乏、艺术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将推广音乐、美术主辅修教学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培养复合型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新模式、新途径。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师资的引进。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种待遇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艺术教育师资短缺问题的关键和内在动因。 (二)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新农村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面对专业艺术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可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艺术教师,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艺术素质。 (三)提升师资素质,创造多元化艺术教育条件 首先,通过加强现有师资的艺术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师资的艺术水平。同时,开发当地的艺术资源,聘请当地民间艺人或有专长的退休职工担任学校的艺术教师,支援学校艺术教育。也可聘请乡镇文化站人员、县级艺术团体的专业工作者担任学校的艺术指导。再者,与周边的高校建立顶岗支教、实习基地等联系,一方面可提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准,还可以接受专业院校艺术毕业生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 总之,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提高与发展,对中国整体艺术素质的提升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建设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呼唤中小学艺术教育回归 当前的社会状况整体浮躁,人们的功利性较强,反映到艺术教育上就是急功近利,一部分人片面强调艺术功能,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艺术无用,这两种意识的碰撞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存在状态。表现在学校艺术教育领域,或是只注重技能的掌握,或是使艺术课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事实上,艺术不仅仅是美的简单再现,它是一个有情有理,完整的人性学习的一部分。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在公利与名欲抹杀人的理性与情感,个体的人不断趋同的时候,提倡艺术教育更具有时代意义。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使其在中小学得到全面普及,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中小学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也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说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从这一定意义上来说,美育既是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1.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可以建构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美的个性的人。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育的作用在于传情,具有以情动人的特点,在“传情的过程中使欣赏者的品德,情操得以陶冶和净化”。因此,美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高尚的美的内容和生动愉悦的教育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生动形象的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所以,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必须体现美育的本质,促进学生个人修养与情操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性情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没有艺术教育,美育是空泛的,没有基础的;没有美育,艺术教育是不彻底的,没有结果的——因为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的艺术技能和知识,而是通过艺术教育搭建一座桥梁,使学生从有限的自我通向无限世界,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艺术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就是“知其为美,更要知其所以为美”,通过了解、学习,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品味,并且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对美的创造力。 2.回归美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向。艺术教育本质上是审美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艺术教育的这些作用已经越来越淡薄,艺术教育本身也越来越被异化为一种另类的教育形式,甚至呈现出“成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在一些家长的眼中,艺术教育也俨然成了培养小明星的捷径。是艺术本身,还是功利诱惑,令家长们不遗余力地让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孩子在周末背起小提琴或者画架去参加学习班?从那些热衷于拉着自己的儿女参加各类电视表演节目和选秀节目的家长们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功利诱惑已经成了让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学习班风潮的现实动因。重视比赛、考级,忽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功利化的又一特点。 这种背离育人宗旨的状况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16号令”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向。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艺术教育不是艺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少数艺术特长学生的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种面对全体学生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在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教育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种成人化、专业化、只注重培养少数特长学生的做法,不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谛。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试论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当代学校艺术教育的理念,在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需要充分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为学校美术教学、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同时在丰富课内外教学,促进学科间的融合,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文化;开发与利用 地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见证了各个地域的历史,而且还直接反映出该地域的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 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人文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大同于文化地理学。所谓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民间美术特质的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结晶,从洪荒时代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地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它不仅具有群族文化本体根性揭示价值,而且它又再现了各个地域的族群文化的艺术价值。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地域美术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征。其次,从应用的角度讲,地域美术造型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它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也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入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引领和强化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肩负着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使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在少年儿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冷淡与漠视,另一方面,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少年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敬而远之,甚至于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难以传承,而且也加剧了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感情的衰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挖掘和剖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遗存,以中国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富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美术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当前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地域文化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各地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系统地分析、整合、把握与运用。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资源在发挥其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以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为例,从我们现行的中国美术教材中很难找到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材料,如河南地域的豫剧艺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商丘地区虞城县的“泥人李”、河南民权的画虎村、河南省虞城县的木兰文化等文化资源。这些既有传统文化资源,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典型的地域文化,以美术学科为例,这种丰富而悠久的美术资源,在中国美术史上既没有应有的陈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传统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探究、梳理与传承,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价值还需努力发扬和彰显。在当代社会普遍提倡全球化、接轨论的当下,积极探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探索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构建中国族群本土美术核心的价值,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整合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同的地区体现着不同的风格与特征。以美术学科为例,研究地域美术,需要我们依据地域特色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美术中心区的筹建,依托分析、探讨、整合、继承和发扬等必要环节,切实构建中华美术的多地域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依靠各地的高校师资力量,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建立起各有美术特色的、具有较强地域性、专题性的美术文化中心区,不仅可以引领当地的美术文化建设,还可以积极有效地引领全国美术的良性竞争化发展。而在中小学中,通过体现着地域美术资源的相关课程的开设,将会对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着不无裨益的作用。 (二)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 各地相关教育机构,应充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地域文化资源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当地师范院校教师,配备相关经费,形成一个集行政领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为一体的科研小组。 以专家团队为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的设计与打造,将相关教师散兵游勇式的研究队伍有效集结起来,逐步形成一个集探索、研究与最终应用为一体的涵盖专家队伍、师范教师和一线教师等不同梯队层次的科研团队,切实营造人人重研究、人人重实践的良好氛围。 品牌活动的打造,不仅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互相交流,建立一种“参与式”和“互动式”的交流机制,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地区的美术专业教师分阶段轮训。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不能只保持在理论研究的层次上,而应将相关的课题研究真正化为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上来。这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将当地的相关资源加以整合、梳理,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充分运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学术理论充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报请有关部门,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地域文化教材的形式,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的配套教材进行有益补充。 (三)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切实建立地方艺术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艺术学科的教师教学活动,大多数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来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发课例、编写乡土教材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平台,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针对体现着地域文化资源特点的优秀课件或是理论探索文字,将一线教师的个人成果整合在网络资源管理库中,使广大艺术教师之间,利用更大的资源空间,以更加平等、合作的方式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对于各个地域的历年有关研究课题,需要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梳理、整合与公布,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美术资源共享,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并有利于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通过文体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利用阅览室、宣传板报,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切实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以彰显地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活动,如“家乡美书画展”、汇演以“家乡美”为主题的艺术节目等活动形式,将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把艺术课堂移动到大自然中,组织学生到本地风景区文化场所去观光游览。在活动中,向学生介绍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写下的诗篇,引导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感染学生进行创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而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新时期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的一种革新要求,而对于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弘扬,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将有助于加强和推进对中国历史形态地域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和艺术课程体系,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课内外教学,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并能给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河北省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式,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现如今,河北省城乡教育失衡现状依然严重,城乡艺术教育失衡现状更是突出。为了更好地平衡发展城乡艺术教育事业,摸清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我们不是对发展较慢的农村进行调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对发展较好的城市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发现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步完善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然后对农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起到广泛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概念、含义及本课题指标选择 (一) 中小学艺术教育概念及含义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通过教师引导中小学生参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的心得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素养、艺术审美能力、艺术生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基础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的最简捷的途径,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所谓中小学艺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层面的整体性艺术教育,二是宏观层面的整体性艺术教育体系。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育人,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的文化艺术环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艺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技巧性的应用型教育,它是一种追求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弘扬人文精神,使人的生命经艺术的熏陶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就国家和区域教育的宏观层面来说,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而不仅仅单指学校艺术教育一个方面,而是包括了四个方面的艺术教育: 第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这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主体。 第二,以培养艺术特长生为目标的艺术特色学校、艺术特色班教育。 第三,社会艺术教育。它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 第四,以培养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艺术教师为基本任务的高等、中等艺术院校教育,即艺术教师教育。这是艺术教育的源头。 (二)本课题指标的选择 本课题重点对第一个方面即学校层面的艺术教育进行研究。主要指标为:课程门类设置、艺术课时数量安排、艺术教学效果、艺术师资的专职化程度、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理解程度等。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课题也涉及到了中小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渠道选择问题,这对于宏观层面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有着积极地参考意义。 二、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题以石家庄市、保定市为城市代表,分别随机抽取高中、初中、小学各5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学生10名发放调查问卷,当面答卷,当面收取,由于部分学生不愿意配合答卷,为了保证随机性和科学性,所以这部分问卷采取了由学生回答问题,调查员代为答题的方式。整个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问卷300份,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了分类统计、图表统计、定量分析等方法。 三、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调查统计数据和整理分析的结果显示城市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艺术课时总数达标率低。2002年7月教育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初中阶段艺术类课程开课不低于艺术课程总课时数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对照此要求,调查结果除小学阶段情况稍好外,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很不理想。两个城市十所小学中有7所学校的艺术课课时数符合教育部要求,十所初中只有1所基本符合教育部要求,十所高中也只有1所符合教育部要求。符合要求的7所小学艺术课时达到了每周4节,按每学期19周计算,艺术课时总数为912节,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达到了13.3%。不符合要求的3所学校的艺术课时为每周2节,艺术课时总数为456节,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为6.7%;而十所初中都是只有初一、初二设艺术课程,其中9所学校课时数在152节左右,艺术课仅占总课时数的4.4%,1所学校艺术课时数为304节,占总课时数的8.9%;高中阶段的艺术课时总数绝大部分只有76学时,只有1所学校达到了228学时。 阶段 学校 类型 两类学校各占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 阶段艺术课时总数 阶段总课时数 艺术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 教育部要求标准 小学 符合要求的学校7 70% 912 6840 13.3% 9% 不符合要求的学校3 30% 456 6840 6.7% 初中 基本符合要求的学校1 10% 304 3420 8.9% 9% 不符合要求的学校9 90% 152 3420 4.4% 高中 符合要求的学校1 10% 228 3420 6.7% 108学时 不符合要求的学校9 90% 76 3420 2.2% 2.艺术课程类型陈旧且偏少。两个城市的10所小学中有7所小学开设艺术课程为多年来的传统艺术课程―美术和音乐,另外3所小学开设3门艺术课程,在2门传统课程基础上增加了舞蹈或棋类。10所初中则全部为美术、音乐两门课程。10所高中情况也不乐观,其中9所开设艺术课程与初中一样,一所学校有所创新,没有像绝大多数学校一样开设传统艺术课程,而是开设了“播音主持”课,但且不说此课程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艺术课程(因为研究人员认为此课程的实用意义大于它的艺术熏陶意义),就算作是艺术课程,高中三年只有一门艺术课程,似乎种类上有些太单调了。 3.课外艺术活动偏少。课外艺术活动是艺术课程的实践和延伸,同时,也是艺术课程课时数量的有益补充。它对于活跃校园气氛,愉悦学生身心,增强集体凝聚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调查结果看,各阶段学校的课外艺术活动偏少。10所小学中,只有1所小学的学生认为本校经常搞课外艺术活动,8所小学偶尔搞课外艺术活动,1所小学的学生认为本校从来没有搞过课外艺术活动。初中阶段情况更糟,6所学校偶尔搞课外艺术活动,4所学校学生认为所在学校从来没有搞过课外艺术活动。我们统计结果之前的预料是:高中阶段的情况将比初中还糟,因为各学校忙于强调升学率,更顾不上搞课外艺术活动。但出乎意料的是:高中阶段竟有2所学校经常搞课外艺术活动,只有3所学校从来没搞过,5所偶尔搞。 从整个调查数据看,经常搞课外艺术活动的学校只占总调查数量的10%,显然,这个数字太少了。 4.学生对于所在学校的艺术课程安排满意率低。学生满意率是衡量课程安排科学与否的重要参考条件。调查统计数据显示:300名被调查对象中对所在学校艺术课程安排不满意的有179名,满意的有121名,总满意率占40.3%,不满意率占59.7%。但分阶段的数据则显示小学阶段满意率稍高,100名学生中,不满意的有41名,满意的有59名,满意率占到了59%。高中阶段,满意率最低,100名学生中有70名不满意,满意率只占30%。结合分阶段的艺术总课时数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课时数量达标率越高学生满意率越高,反之,课时数量达标率越低学生满意率越低。为使数据更具说服力,我们对学生不满意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调查。68%的不满意者认为,课时太少是主要原因,45%的不满意者认为,课程种类太少导致了自己的不满意。可见,有13%的不满意者认为二者都是自己不满意的原因。 (二)取得的成绩 1.艺术的普及程度和学生对艺术的认可程度较高。在300名被调查者中,表明自己喜欢艺术课的学生有280名,占总数的93.3%,这占了参加调查总人数的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数为152名,占总数的50.7%,这个数字超过了半数,应该说这是个不小的成绩。此外,在统计中我们还发现一个规律:按高中、初中、小学这个顺序排列,“喜欢艺术课”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这说明,近年来我们的艺术教育是不断进步的。 2.艺术课时保证情况较好。在30所学校中,“能保证艺术课时,从来不挤占”的有4所学校,占总数的13.3%;“还可以,偶尔挤占”的有24所学校,占总数的80%;“不能保证,经常挤占”的学校只有2所,占总数的6.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学校在保证艺术课时工作中,已做了大量努力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3.艺术师资专职化程度较高。在30所学校中,艺术师资构成情况“全部为专职教师”的数量为24所,占总数的80%;“部分为兼职”的数量为5所,占总数的16.7%;“全部为兼职(外聘)”的只有一所,占总量的3.3%。这说明,绝大多数学校重视艺术师资建设,在艺术师资专职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4.学生对于中小学校艺术教育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在对于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方面,300名学生中,有228名学生认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美育打基础”,这占总数的76%;选择“为完成教育管理部门课时课程规定而凑课,没什么大作用”的有64名,占总数的21.3%;选择“让学生学习某种或几种艺术技能”的只有8人,占总数的2.7%。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课程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这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定位、发展、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艺术技能教育方面,社会力量占主导地位 在学习艺术技能的选择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可的最好方式基本全部为社会方式。其中选择“上社会艺术培训班”的人数占总量的66%;选择“找私人教师”的占30.9%;而选择“在学校学习”的仅占3.1%。这表明,学生和家长广泛认可的学习艺术技能的方式是社会方式。因为,学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就是家长的认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社会力量已经占据了艺术技能教育的霸主地位。 三、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合理定位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作用,社会上的认识大致分以下几种:技能论、无用论、熏陶论。从本调查的结果看,学生普遍认可熏陶论,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很重视,并没贬低到“无用”的程度,学生和家长有期盼;不过,没有那么高的期盼,还没到奉若“技能”的程度。基于此,请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正确评价艺术教育的作用,为艺术教育课程合理定位。明确中小学艺术教育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的文化导向,把艺术课程教学、校内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学校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这三个方面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实现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里,要把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全面素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精神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艺术教育信息,不断完善艺术教育体系,使学校艺术教育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不要让它承载过多的职能,更不要让它流于形式。 (二)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改革艺术课程,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拓宽艺术教学门类。社会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形势,在这种形式下,作为肩负“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高人们艺术欣赏水平”奠基重任的中小学校自然应该首当其冲,走在社会的前列。我们传统的艺术门类有很多,新兴的艺术门类也越来越应接不暇,音乐、美术两门传统课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艺术知识的渴求。文化艺术传统是我们的根基,继承传统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深挖传统内涵、发扬光大传统艺术,开拓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拓宽艺术教学门类。但学年总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上尽量多的艺术门类和艺术课时,这是个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增加课时数量,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安排艺术课时。我们分析统计结果发现:按照教育部要求安排艺术课时的学校,学生对于学校艺术教学现状的满意率普遍高于艺术课时量低于教育部要求的学校。教育部的规定是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做出的,应该说,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它对于中小学的艺术教学不但有指导性还有强制性。中小学校应该转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切实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置艺术课程、安排艺术课时量。 (四)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外艺术活动数量,增强学生艺术参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明确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定位,我们还应该为艺术教育确立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遥不可及也不能唾手可得,应该设定在一个努力就能够着,不努力肯定够不着的水平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既定的艺术教育目标,中小学校不能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应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拓宽艺术教育渠道,增加课外艺术活动的种类和数量,用艺术魅力和管理魅力吸引学生的艺术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我们建议不妨尝试阶段授课、专题授课、以活动带教学等多种灵活方式。 (五)规范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加大对社会艺术教育的监管力度。通过调查可知,社会力量在艺术技能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主导力量,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个现实,社会艺术教育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这个夹缝中不但能够生存,还能发展到如此壮大的程度,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应该说,这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之一。但是由于这个市场是一个自发的市场,从产生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那就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准入标准、规范标准和检验标准。虽然发展壮大,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只能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如果任其畸形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它会沉重地倒下。如今社会上的无照办学办班、无序收费、偷税漏税、坑骗学生家长等不良现象的日益增多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切实行动起来,大力规范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加大对社会艺术教育的监管力度,使社会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有益补充。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要 建构主义自产生以来,引起教育界对儿童教育的大讨论,其所倡导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结果,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帮助者和指导者,强调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协作交流等观点赢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本文即从以上观点出发来探讨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几点启示,及教师应如何依据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有效艺术教育。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认知理论,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强调儿童的学习以理解为特点,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强调儿童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强调对话的师生观,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由来,并以此为依据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1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做出的主观解释,即主体根据自身经验对客观世界进行主动建构,因此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即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理解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时避免将有关知识当作真理灌输给幼儿,要积极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的主观理解,积极引导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教师请幼儿为花朵涂色,有的幼儿根据教师展示的花朵的颜色来给自己的涂色,然而有一个幼儿却很特别,他没有按照教师所展示的样式进行涂色,而是积极思考,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来操作。他的花朵仅用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这时教师并没有对幼儿进行批评,而是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花朵是黑色的呢?幼儿说:“黑色的花朵是男的,红色的是女的。”在幼儿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有男人也有女人,基于这个经验背景,他对花朵的理解也是有男有女,并且花朵中的男女性格特征也和人一样是有区别的,雄花如男人勇敢大气,用黑色来表现,雌花如女人娇艳美丽,用红色来表现,正如男人要保护女人一样,黑花也始终伴随在红花身边担当护花使者。这个小男孩对花的性别特点的主动建构,对他在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建构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如此表现的原因,并要尊重幼儿对客观世界做出的主观解释,根据幼儿的积极理解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从而帮助幼儿不断丰富他们的经验世界,调节或重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再建构。 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的原有经验,一方面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达成的;另一方面已有经验也因着新信息而被丰富或改正达到重新建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不能无视幼儿已有的经验,而是要把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和生长点,引导幼儿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例如在《会讲故事的乐器》这个大班音乐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双响筒、锣鼓、铃鼓、手铃、木鱼、三角铁等各种乐器,请小朋友先自主探索各种乐器的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不同声音,为了使幼儿更容易了解乐器的发音及不同点,教师积极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请幼儿在听到乐器发音后积极联想与生活中的哪些声音相似,使乐器的声音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声音进行有意义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以不同的节奏、力度、速度等表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启发幼儿运用这些声音来创编故事。 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要求教师关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并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帮助幼儿主动地学习,创设能够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的环境,准备充足的材料,创设宽松的氛围,提供自由探索、交流、分享的机会,实现幼儿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以此使学生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协作发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建构主义者认为协作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教学群体,成员在讨论与交流中共享彼此的思维与智慧,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对话交流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放权给学生小组,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交流对话、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共享每个成员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意义建构是指学生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教学有效地把握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能对新知识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立起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理解客观事物的独特视角。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因此,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以及意义建构这四个基本要素,做好充足准备,为幼儿准备有利于他们进行意义建构的材料,创设能够唤醒他们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境,鼓励幼儿间的合作,引导幼儿资源共享,促进幼儿对话交流,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帮助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的建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八五”期间进行了儿童实施艺术综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从审美艺术教育入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格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审美心理 课程实施 一、审美及审美艺术的教育价值 我们引进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审美艺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审美艺术活动的价值、审美艺术教育的性质和功能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表现在: 1.为完满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这是因为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而心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眼前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和沟通。审美艺术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训练。如果能在教育中坚持艺术与体、智、德教育相结合,使教育中的“社会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相结合,使儿童的行为不但为了实用,而且可以拉开距离欣赏,使行为不但接受“善”和“真”的被动控制,而且获得“美”的自动调节,就能为完美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全脑功能的开发。据研究,任何一种艺术活动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艺术形象布局的审美特征和具有细腻丰富的情感内容相结合,坚持直觉整体的信息加工和理性领悟相结合,使左右脑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的开发。 3.有助于一般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中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 4.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使童年获得更多的欢乐。同时,儿童知觉过程的整体性、直觉性、记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想象的独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但是,艺术智慧的发展不同于一般智慧的发展,它并不一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缺乏恰当的教育,早期的艺术潜能会随着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认识世界方式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而削弱和消失,因此,成人在儿童2~12岁之间这一艺术潜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向儿童进行良好的艺术教育,是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可以使脑的潜能不失时机地得到发展。 二、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及其培育方法 本研究综合了在美术心理、音乐心理和文学心理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发现1岁以内的婴儿就能对外界事物的某些审美特征产生知觉选择,如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有节奏的儿歌都会引起婴儿的定向,这是审美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审美艺术教育的基础。儿童审美心理与非审美心理一样都包括知、情、意三个系统,它是审美及艺术欣赏和创造的心理基础。有关审美和艺术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审美主体的知、情、意系统与审美艺术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心理功能有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和审美意志(创造行为),它们贯穿于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全过程。然而,审美心理活动和非审美心理活动在目的、方式、结果等方面都是既有相似又有区别的,反应了两种不同的反映世界的方式。在科学工作中,感知、想象、理解、发现、思考客体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本来的面貌及其发展规律,为解释、利用、改造、创新提供依据,应该是求实、求真的。 审美活动中对客观的反映是情感的、想象的、变形的,甚至是虚幻的。以月亮这一实体为例,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围绕地球转的不发光的星体,月亮光是太阳照在月球表面的反射光,夜晚月朗星稀是因为无云等。而审美时,则把月亮当作审美对象,当作寄托感情和想象的对象,所以就会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融入客体之中,就会有“嫦娥奔月”虚幻想象。这都是审美主体的感受、想象、移情所至。因此,审美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色彩、音响、韵律、节奏、流动感、和谐、秩序等情感表现性感知,感受到生命的运动,产生激情和想象,情绪情感能在映象中得到体现。如果我们把审美的结果当作科学的认识,必然会陷入荒唐。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和研究经验,归纳出以下培育方法,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依据。 1.积累非审美的认识经验、实用经验、社会交往经验和情绪经验,丰富现实性表象,为感知的定向(在对象中有熟悉的成分更能引起注意)、为理解和想象的进行、为情感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源泉。 2.师生共同创设审美艺术化的环境。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用创作成品布置环境,也可以把生活常规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 3.系统地开展以艺术品为媒介、以审美欣赏为核心的实现多元价值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活动,将自外向内的艺术再加工和自内向外的艺术创作实践有机结合,改变过去重内容轻形式、重模仿轻创造、重制作轻欣赏的倾向,使审美心理的各个方面从对立走向统一互补。为此,我们在组织艺术欣赏时,有两点区别于现在的艺术教育:(1)把渗透在其他事物中或艺术中的形式审美特征──对称、均衡、重复变化、对立统一等加以突出,使其与儿童的意识层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儿童对形式审美特征的直觉敏感性和迁移应用的有意性。(2)把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社会情感模式加以突出,使主客体的情感交流从潜意识层面发展到意识层面,将作品的情感基调或人物的内部情感作为儿童识别、观赏、匹配、表现和重新建构的对象,并在观赏、表现、重建中,使儿童的主体情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教师的人格特征和美学修养。在审美艺术教育中,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人格完满或追求人格完满的人,在知、情、意心理系统和真、善、美的外部行为方面比较和谐或不断追求和谐完善的人,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或努力使自己成长具有丰富“美感的人”。其次,教师在音乐、美术、文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素养。她不必具有多方面的表现技能,但她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有广泛的艺术欣赏的兴趣、欣赏能力、选择能力和感情表现能力,有及时将美介绍给儿童的热情。再次,教师必须热爱儿童,了解儿童,乐观开朗,勤奋工作;能够乐此不疲地引导幼儿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近似于玩耍的艺术活动中引导儿童健康、和谐、活泼、愉快地发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甘肃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刍议 [摘要] 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亟需改进和完善。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不可能像中小学艺术课程那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和健全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 甘肃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目标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使其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它是以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陶行知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寓意学前儿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学前儿童是如何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呢?对于成人来说,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语言了,但学前儿童还不具备成人所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学前儿童手舞足蹈、涂涂画画和摆摆弄弄,学前儿童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便成了学前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符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前儿童通过感受他们周围事物的美来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用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周围事物中的美,从而实现对艺术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成败。 目前,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整体性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和分散式的家庭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其中主要以整体性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为主。近几年来,我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精神,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学前艺术教育“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在城乡各类幼儿园中建立和扶持一些办学方向端正、办园行为规范、管理上层次、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为依据,经教育厅研究决定,对兰州城关区保育院等18所各项办园指标基本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此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省政府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视。尽管如此,由于我省地处西北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整体而言学前儿童教育相对滞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更加滞后,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依据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先进经验,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应从四个方面改进。 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综合效应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幼儿艺术教育中多学科地综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关键。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重视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重视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单科教学,忽视艺术活动形式之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有机整合。毋庸置疑,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同时具备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能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和自我发展。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技艺的传授内容,要从幼儿的家庭生活和兴趣出发,将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通过游戏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代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儿童在学习音乐时,将音乐活动和舞蹈动作、形体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植于躯体之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知识的体验,进而增进其情感。这种将音乐教学与情感体验整合的方法,无疑给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音乐本身就是综合性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将音乐的综合效应和艺术教学活动的策略有机结合并起来,使学前儿童对音乐的认知、体验、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潜能,为以后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充分体现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师生平等对话法。只有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幼儿才会“随心所欲”,他们的艺术火花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出。虽然幼儿是脆弱的、敏感的,然而又是有人格尊严的。教师言行举止中表露的轻视,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扼杀幼儿艺术的萌芽。所以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要特别注意倾听来自幼儿的声音,而且要听懂,这不仅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倾听,而且也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实践证明,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相处中,自始至终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平等对话,幼儿就没有了思想上的压力,他们身心就会完全放松、完全自由,整个气氛和环境中就没有了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空中唯一飘荡的是师生不断奔流而出的艺术灵感。 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儿教师动情的参与和热情的鼓励下,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其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它的目标不是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也不是为了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而存在,而是为了培养所有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活动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有以平等的身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与幼儿“对话”,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三、以社会生活情景为前提,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幼儿本性”。这种从幼儿本性和主体性出发,鼓励幼儿积极地自我表现和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需求,才能培养幼儿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幼儿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聆听,逐步感受生活和周围环境中与艺术表现相关的要素,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领略艺术、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才能增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例如,在活动中利用电视广告词,“牙好,胃口好,吃饭喷喷香!”“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呀,脑白金!”等,让幼儿进行有关广告设计的音乐教育,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和创编广告,使艺术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学前儿童也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个体,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幼儿的生活环境是整体的,因此,幼儿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具有全面发展的潜能。艺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这些潜能的充分发展,并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据此,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应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促进幼儿健康的心理过程和健全的审美心理、使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以游戏的方法为主,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把游戏引到艺术教学中,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感,幼儿在艺术游戏活动中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此外,幼儿通过艺术游戏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是一种融生活理想、生活情趣于一体的教学娱乐活动,在游戏中学习艺术是激发幼儿艺术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幼儿画“龟兔赛跑”画时,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带他们去饲养室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然后再让幼儿动手画。由于前者的铺垫,幼儿的画面显得真实、生动,幼儿在绘画时心理轻松、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不可能像中小学艺术课程那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更多的应是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和健全的审美心理。依据培养目标在内容的编排上要适宜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既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又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以此达到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实,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幼儿所熟悉的审美教育资源,如春天的小草、秋天的落叶、雄伟险峻的山川、秀美柔和的江海湖泊、精致典雅的园林田野等,都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去寻找“自然界中的歌声、绘画、舞蹈”,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艺术要素,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尽可能地同幼儿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让他们把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融入艺术活动之中,从中体味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其课程设置艺术的认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教育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然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究竟指什么?它和相关教育概念及相关课程领域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澄清与阐释,而理论的不清晰常常会带来实践的混乱。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其课程地位等问题,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及其内涵分析 (一)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的认识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有的学者将之表述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教育。也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幼儿社会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根据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事实与价值的把握,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意义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还是课程领域意义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儿童的完整发展。从课程实践角度出发,我们尝试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等多种途径,陶冶儿童性灵,最终实现培育具有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儿童之目的的教育过程。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涵分析的认识 学前儿童的教育者主要是幼儿园教师,他们是幼儿社会教育的主导力量。虽然家长也十分重要,但在学校教育中家长是教育的合作对象,而不是主要行动者。教育的依据是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前者是外在根据,后者是内在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强调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是从文化与社会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教育的作用的,即教育应当是引导社会发展的活动,应当倡导积极的文化价值,自觉引导孩子批判与反思消极的社会文化价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并不以掌握系统的人文社会生活知识为目的,而以丰富儿童心灵、发展儿童社会性、培育儿童良好品德与社会行动能力为目的,其中心灵的丰富是在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中获得的,良好的社会理解力、品德与行动能力是在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具有启蒙性、基础性与具体性等特点。儿童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社会行动能力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前提的。儿童性灵作为一种精神潜质,从根本上来说是纯真的,也是充满活力的。《说文》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这种本初的充满活力的善性是一切道德才能的基础。幼儿教育就是要保护和滋养这种本初的善性,使儿童的成长始终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品德与社会理解力和行动能力相关,是社会理解力与行动能力的方向和灵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有品德的性灵、有品德的理解力以及有品德的行动,一切都要以道德和善为原则。 二、社会教育在学前儿童整体发展中的课程地位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学会科学地认识与探究客观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欣赏与创造美,还要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 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提出,既具有研究上的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研究者理清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从实践上看,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有助于教育者根据不同发展领域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照发展的细节,但这种领域区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领域有整体联系的区分,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育者需要建立一种整体教育的观念。 三、如何摆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作为课程领域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在综合与变革以前的幼儿园社会常识教育与幼儿德育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学科,而是一个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儿童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协调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习得与人和环境互动应有的知识、能力、态度与行为技能等。这一课程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最终帮助儿童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与善待世界的基本态度。 (一)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关系的认识 健康是所有幼儿园课程体系都需要关注的领域,它包括身体的健康、情绪与心理的健康以及道德的健康。其中幼儿情绪与心理及道德健康也是社会领域关注的问题。当孩子有良好的师生与同伴关系时,他就能获得安定与愉快的情绪,并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这是良好社会情感形成的基础。同时,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可见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但社会教育在关注儿童情绪与心理健康时,更注重它的社会发展性。社会教育的责任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与态度行为,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健康。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语言教育关系的认识 语言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儿童才能与人沟通。但从社会教育的目的看,幼儿园教育不能止步于教会孩子说话,还要教会孩子善于倾听,并说礼貌的话、温暖的话、善良的话、优美的话。当孩子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还有作品中人物的丰富心灵,让孩子从作品中体会到善与恶的争战、美与丑的较量。另一方面,如果语言教育没有了美与善的灵魂,就会成为抽象的没有生命的符号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可能会很流利地说有益人、温暖人的话,但也可以很流利地说伤害人的话,这全看教育者如何引导他们在利人利己的立场上运用语言。可见,语言在塑造儿童的社会性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的认识 引导孩子探索与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我们探索与认识世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还要学会更好地保护世界。科学的技术如果没有仁慈之心的支持,也有可能变成伤害人类自身的利剑。如我们有了更多征服自然的方法,带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引导孩子学会认识与探索世界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有一颗仁慈之心,让他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艺术教育关系的认识 艺术对性灵的陶冶具有特别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也正在于它能够展示生命的美,畅想生命的自由,弘扬生命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和张扬生命的个性。它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心灵交流的健康个体。当孩子学会用画笔或是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美好的体会和感动时,艺术就产生了。同样,当感受到美与善时,他就已经接受了社会教育。由此,教育要尽可能用艺术化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各种美与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因为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导致农村的学前儿童教育呈现一个直线增长的趋势,学前儿童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个人发展,同样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艺术教育正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从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家长支持性不足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引言: 近几年,因为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诸多农民对教育意识有所增加,致使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快速发展。但因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场所条件比较差、设施不够完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对儿童的学前教育有着极大阻碍。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来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提升农村学前教学水平。 1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1认识较模糊:在当前,有很多幼儿园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打着艺术教育头衔来进行宣传,但其实际并未对艺术教育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有诸多幼儿园大力宣传在幼儿时需要加大孩子对色彩的认知,从而奠定绘画的功底,有诸多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便将其送到幼儿园中,但诸多幼儿园并未对绘画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只是单单分配部分教师到绘画课堂中培训几天。无论是哪种教育都有属于自己的萌芽阶段,而在这个萌芽阶段对学前儿童进行合理教育,会激发儿童一些潜在的天分,而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务必要满足当地实际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基础。1.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因为我国国民整体水平不是特别高,致使诸多人们产生只有贵族人才可以进行艺术教学,学习艺术的费用是昂贵的,所以诸多人们给艺术带上了贵族化的头衔;也因为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迫于无奈,把学习艺术作为生存的一种技能,农村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诸多父母认为学习艺术是需要花费大力资金的,就会出现犹豫的态度。对艺术扣上昂贵的帽子,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对艺术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不分区域、不限资金的。对于诸多农村地区出现艺术贵族化的思想是存在误区的,生长环境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差异是会影响艺术教育的方法以及选材,但并不会影响大众化、平民化的理念。基于风景画为例子,农村幼儿园可以运用农村独特的风景来作为绘画的背景,此种方法不单单不影响大众化的效果,还突出了农村独特风味。总之,农村学前儿童的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农村独特的素材来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结合农村周边的环境,来构建出多元化的学前艺术教育。 2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化 在农村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极不均匀,在城市中艺术教师的师资极为雄厚,而乡村却是恰恰相反。根据对农村与城市中的幼儿园实际调查,会发现农村的幼儿园中教师的年龄大概在20~32岁之间,而城市中幼儿园的教师年龄大约在25~38之间,在农村幼儿园中幼师这个职位流动率比较大;而在城市中的幼师大多数是专科以上学历,而农村大部分是高中;在城市中给幼师的工作待遇比较好,而农村的幼师工资比较低。这是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政需要加大对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来就业;另外,在学校中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二者共同作用,来实现城乡师资的平衡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水平。 3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存在不同,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其态度是不同的,一些80后的家长与90后的家长的育儿观念都有所不同,但在艺术教育方面是极为支持的,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但因为在农村的孩子诸多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来照看,他们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的。众多0后、90后的家长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非常支持的,认为其存在的价值是要比金钱投资要高的,而爷爷奶奶们则对其没有一个充分了解,致使其出现进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无关紧要的。对于此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运用三点策略:一是农村幼儿园需要加大对家长的沟通力度,对其进行在教育,从而提高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的认知;二是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而为诸多年轻父母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三是,开展宣传活动,呼吁父母多留给孩子一些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城市与乡村的教学条件的不同、师资队伍的差异化以及家长的支出力度不足等因素,致使城乡幼儿之间的艺术教育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诸多农村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来提高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农村中的幼儿园需要向城市中的幼儿园进行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政府存在的价值,科学合理的应用政策倾斜,来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高菁莲 单位: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城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现象与分析 1.城乡学前儿童家长都认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让孩子真正接受艺术教育的比例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培养艺术素养;在农村只有40%的家长认识到了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重要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的家长大部分不在家乡,孩子都由祖辈带着。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上学放学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当我们将问卷发放到他们手中,有的老人看不清甚至不会写字。这样的隔代家庭,祖辈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学坏就好,在应付生活的同时根本没有精力去照顾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即使部分家庭思想比较进步,知道要抓好孩子的教育,但是经济状况和老人的精力都不允许。每月家庭的生活费和学费都由父母寄钱回来支付。在勉强照顾了全家人生活的情况下,也就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了。 2.城乡儿童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人数比例不同。城市有一半以上(50.32%)的适龄幼儿进行过艺术教育,在农村这个比例只有26.32%。并且城市儿童参加艺术教育的种类比农村多,场所选择余地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场所主要在幼儿园。农村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城市儿童。调查问卷第十题的结果显示,即使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课外接受一些艺术教育的课程,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有些孩子的艺术熏陶就是在家看看电视,或者节日的时候,镇上进行的文艺汇演和过年的时候周围的庙会。这样的艺术教育质量怎么样先撇开不谈,单就艺术形式来讲,十分的单一,内容以娱乐为主,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且容易导致儿童近视。 3.城乡家长对于孩子艺术教育的质量满意度普遍不高,均为50%左右。经过走访部分家长发现,满意度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场上培训机构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鱼目混珠,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而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师不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不愿意接受学龄前儿童,这也是儿童无法接受艺术教育的原因之一。其次,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认识不够,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导致对结果满意度不够。 4.跟预期结果不同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于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未来的期望具有相同之处。原以为家长会更注重孩子学业的发展,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如增加孩子未来的就业机会,对考学的帮助等等)。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主要放在儿童心理发展、人格的健全发展方面。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艺术与学业兼顾,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这点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观念较以往已经有所转变,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跟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有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国家从他们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看到,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5.城市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多,压力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机会少,人数少,培训少。部分城市的学龄前儿童,一周要参加3-4次培训班,名目繁多。这些孩子每天都需要花几个小时练习各种技能。大大的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让本该快乐的童年变得繁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几乎所有的家长(包括那些给孩子报了好多培训班的家长),都一致认为应该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的背景下,家长的行为与所持的态度大相径庭。而农村儿童因为经济,环境,家庭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没有合适的机会去接触艺术,接触美感教育。这体现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公。 6.城乡儿童未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不尽相同。大部分家长未让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由于费用太高而无法进行艺术教育的比例略高于城市,这表明农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为什么家长会觉得没有合适的机会让孩子接触艺术教育呢?我们走访了一些专业的艺术方面的老师。发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相当一部分老师都不太愿意从事幼儿艺术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幼儿尚未成熟,对于艺术中的各种术语理解不到位,手的精细动作也尚未发展完成。这两项障碍对于艺术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让孩子理解艺术相关概念并学会应用?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另一方面,教授幼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短期内很难看到收益。不利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7.城乡学前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单一。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培训机构,学前艺术教育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和美术两大类。音乐包含唱歌和舞蹈,美术包含绘画和手工。在生活中,艺术的形式非常多样,可以说无处不在。主要可以分为音乐、绘画、舞蹈、文学、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八大类。这样多的艺术形式,体现在幼儿园中就只剩下了音乐和美术。并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组织形式也非常的单一。以我们在咸阳市某幼儿园旁听的一节音乐课为例。老师要求幼儿学会一首歌,分为读歌词,跟唱,合唱,领唱几个步骤,只要求幼儿会唱这首歌,对艺术鉴赏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同样,我们旁听了几节幼儿园的美术课。老师提前画好一张画,给幼儿贴在黑板上,老师简单讲解一下画的步骤,对不好画的地方做适当提醒后,幼儿开始自己画。画的像的,就是画的好。有了自己的创意老师也会夸奖,但是之后会遭到全班同学的模仿。还有少数老师,对于孩子的天马行空的创意无法接受,甚至嘲笑他,这样的做法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作为幼儿教师,是要坚决抵制的。 二、引发的思考中国古有孔子云 1.社会方面。如今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从物质基础上来讲,农村的经济状况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农村家长的育儿理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但是,跟经济的发展比较起来,观念的转变相对较慢。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幼教领域来看,政府和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努力向家长宣传更多的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的理念,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种宣传,努力扶持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艺术教育的平衡发展,达到农村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初步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接受孩子的不足,了解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不能只要自己觉得好的都往孩子身上加。其次,行动和观念要有一致性。教育最怕说一套做一套,这样不仅阻碍孩子的发展,还会对孩子起到不好的带头作用。要将观念落实到行动上,言行一致,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家长应本着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教育机会,配合教师和教育机构,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3.幼儿教师方面。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教育幼儿,为幼儿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将学前的艺术教育课程重心转移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上来,而不只是专业艺术技能的培养。幼儿期是培养儿童各种感知觉的关键期,只有抓住关键期的教育,尤其是乐感,色彩感知能力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培养好了,如何欣赏美和创造美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要求教师要有足够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将教育当做自己赚钱的工具或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只有教师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机会少的问题。 作者:陈碧溪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者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学前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制定艺术教育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应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而不应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家长与艺术教师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这一成长阶段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进行艺术门类的选择,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孩子天性与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艺术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儿童的自然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达到或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及交流的工具,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艺术熏陶。 2.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世界,感受艺术,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通过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的去创新与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儿童大胆去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床在,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或肢体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艺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与审美情趣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智力全面发展与健康和谐成长,培养儿童创造意识及形象思维的能力。 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间接的影响与延续作用。通过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去影响社会整个的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艺术文化,为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与教师的功利心 当前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认为社会竞争压力大,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而某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在进行艺术培训教育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是让孩子不断的考级或参加各种比赛,以赢得在社会上的声誉,以便更好地招生。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孩子很难在艺术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影响及作用,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及体验的获得。 2.内容选择存在问题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最终决定了其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当前许多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缺少艺术欣赏以及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欣赏活动贯穿于艺术教育活动始终是体现审美目标主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环节十分薄弱,由于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所以在这一方面儿童艺术教育止步不前。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解决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艺术教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或艺术要想学好,必须是兴趣作用的结果,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也应该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避免急功近利。慢慢去观察或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在。如给孩子听音乐,看舞蹈,让孩子自主去模仿,或者给孩子买画笔,让孩子去自由的绘画,教师或家长再适当的去引导,帮助孩子去认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按照成人的想法或模式去限制及否定孩子的创造或发挥,而是应凭借经验与敏感性的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再进行适当的启发与鼓励,这种艺术萌芽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愉快的记忆,再以此为起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启发与开导,不断的进行深入教育,并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等等,不断的加强与稳固儿童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 2.教学上要循序渐进 艺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艺术教育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身上的体现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艺术教育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逐步的过度,教育上的循序渐进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让孩子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与此同时,教育者还要根据学前儿童不会抽闲思维,难于集中精神这一特点,多采取直观演示法教学,不要单纯的讲解,让孩子跟着做或看着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多一些欣赏性教学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艺术教学在内容上常常缺少艺术欣赏这一环节,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着做,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空间与条件。所以,在艺术教学中,特别在艺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孩子上一些艺术欣赏课,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他们对艺术的领悟不应是成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与欣赏自己的不断领悟。 4.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艺术教育者为了好教学,或急于求成,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按部就班传统老套。对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有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者应改变思维,大胆创新,根据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总之,学龄前儿童是艺术启蒙及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后备军而不断地努力。 作者:刘彦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阐释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名词,它集各种艺术类别于一体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创造性。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范围里的艺术教育通常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科目来实现的的。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激发幼儿热爱艺术,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成长。但现实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却与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反而出现了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思想内容的说教,其教学方式单一、注重模仿忽视创造、缺乏学科的综合迁移、忽视儿童个体差异和过分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启蒙,所以我们强调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动的、发展的。同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关于审美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欣赏者,而不是具有专业素质的歌唱家、画家、舞蹈家等。我们期望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只是艺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输,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和生命教育为情感目的,培养幼儿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咸阳周边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目前,就咸阳市农村地区来看,农村学前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认识较模糊,功利化思想严重。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招生,打着艺术教育的招牌,但却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当下流行的奥尔夫音乐为例,功利化思想驱使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从中国人倾向“洋货”的心理入手,盲目引进外来东西,以此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并不是很熟悉,认识并不深入,只是派种子教师外出培训了几天而已。任何一种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长的环境,评价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是否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咸阳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只有结合实际,减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用教育质量来创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咸阳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咸阳市的幼儿园则可以咸阳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咸阳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进过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发现咸阳地区的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师资雄厚,乡村师资薄弱。调查显示:城市的幼师年龄一般都在25-35岁之间,而乡村的幼师年龄大约在18-30岁之间;城市幼师的岗位流动较小,乡村的幼师岗位流动大;城市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大专本科居多,乡村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高中、大专,甚至是家庭主妇;城市幼师的工资较高,乡村教师工资较低。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优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乡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大学生来乡村就业;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走进乡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师资平衡,共同发展壮大。 (三)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城乡家长的态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80后、90后家长的育儿观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开放的,城乡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于咸阳周边的很多农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都是有爷爷奶奶照看,因此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后、90后的年轻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鼓励孩子学习艺术。而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则认为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没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才是必要的。对于出现的乡村爷爷奶奶们落后的学前艺术教育观,我们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第二,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留一个人陪孩子等主题,呼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至少留一个人陪孩子;第三,农村幼儿园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再教育。 (四)幼儿艺术能力较弱 幼儿的艺术能力是什么?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培养儿童艺术能力是指,通过对艺术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操作和控制与创造,使幼儿的眼脑手口相互协调、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与艺术实践活动相关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和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表现,发现城乡学前儿童的艺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且农村儿童的艺术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幼儿。在音乐方面,歌唱活动城乡幼儿差别不大,但在对乐器的掌握上,农村孩子落后于城市孩子;在舞蹈方面,城市孩子表现的更专业些,农村孩子表现的随意一些;在美术方面,城市孩子的美术教学更系统,孩子的作品更成熟些,农村孩子的美术教学不系统,表现的作品比较生活化。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城乡师资的差异,教学环境的不同,家长支持力度的不同等因素最终导致城乡幼儿艺术能力的差异。所以广大农村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做好家园公育的相关配合工作;农村幼儿园应积极向城市幼儿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实力;同时政府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利用政策倾斜,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梁晶库晶晶王钊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实践途径的拓宽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应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为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课程在组织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 本课程每个学习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在每个任务完成后会给学生评定成绩,本门课程的最K成绩取各任务成绩总和的平均分。在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除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还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由原先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实习指导老师评价与主讲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使考核更加公正客观,促进学生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模拟教学提问的观察报告 【摘 要】在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幼儿听课的效率,还关系到能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中学生模拟教学的观察,发现学生的提问水平较差,在今后的模拟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关注,提升其提问水平。 【P键词】模拟教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提问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模拟课堂教学是现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实践方式,通过模拟课堂,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教学能力,但在模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过程的设计,忽略了提问的艺术。在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在学生的提问方面进行引导。 一、观察结果及分析 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中7个小组的5次课堂模拟教学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采用了等级评定、频率计数的观察记录方法。 (一)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数量。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模拟教学时提问数量较多,每次活动至少提问20次,最高时达40次左右,说明提问是常用的引导幼儿思考的方式,而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确实广泛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水平。通过观察统计,在模拟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停留在知识(回忆)水平上,只有12.5%的问题是需要幼儿理解的,5%的问题是属于应用水平,而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方面的问题少之又少,一共才占7.5%。所以,在模拟教学中,低水平的提问和高水平的提问分布极其不平衡,学生提问水平还是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三)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通过观察数据得知,在回答问题的方式中,齐答和个别回答分别占37.5%和60%,而通过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非常少,分别占1.6%和0.9%。 在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多采用个别回答和集体齐答的方式请幼儿回答问题,但是齐答只适合于答案明确又唯一的简单答案,长期大量使用这种回答方式,会导致幼儿思维肤浅化、表面化。而个别回答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导致一部分幼儿得不到关注,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从而导致这部分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通常认为,用自由回答和讨论后汇报这两种方式不利于幼儿常规的培养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一般不会采用,这也体现了在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学生对提问的高度控制。 (四)在模拟教学中学生的回应方式。观察统计表明,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回应的方式主要是简单肯定、表扬赞赏、习惯性重述,而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这些应答方式运用较少,而运用诱导追问、鼓励质疑的方式也相对较少。“好”“很棒”“真棒”这样简单又单调的词语出现频率较高,这样的回应方式几乎没有实际意义,表面上是夸奖,但是当幼儿听了太多这样没有针对性表面化的回应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二、思考及建议 (一)在设计教案时,要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注重问题的目的性,要想好不同层次的问题,发问要由浅入深,注重问题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无意义的提问,能够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要把握好提问的难度和时机。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问题太复杂,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模拟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是很重要的。这需要学生在设计教案时认真思考如何设置问题。另外,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应注意引发幼儿的兴趣,只有在幼儿有困惑、有兴趣的时候才是最佳提问时机。 (三)在回应方式上要有指导性的评价。在模拟教学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回应方式单调,所以应引导学生在回应方式上多做努力。回应的语言应该具有针对性,并能够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或者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关注课堂边缘“幼儿”。在模拟教学中,学生一般倾向于请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这不利于不举手或很少举手的幼儿的发展,所以应引导学生去关注那些从不举手或很少举手的幼儿,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在集体面前发言的勇气,积极鼓励他们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艺术教育,是当今幼儿园活动课程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重点分析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教育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心理健康 1 艺术教育与情绪情感 要重新审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质联系,我们首先需要深刻了解什么是艺术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 1.1 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活动,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一般认为,艺术教育可分为普通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两大类。普通艺术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艺术审美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和总体素质,这一类就是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而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艺术专门人才来满足社会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其实质主要是完成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审美、创美任务。作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该为幼儿创设和营造一个美好的音乐环境,将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起快乐的桥梁,给幼儿带来愉快与美的感受。 1.2 情绪情感与幼儿心理健康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将他们统称为感情。情绪主要是指一种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环境情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如开心的时候人会喜形于色、愤怒的时候会横眉怒向。情绪存在着较大的情境性、短暂性,应激性,它会随着具体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特定需要的不同满足程度而发生变化。而情感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往往被用来描述某些稳定的或者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等等。 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情绪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在生活中,幼儿也会遭受着各种外在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而且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和合理疏导,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出现性格或者行为上的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 学前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联系 2.1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成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用来表达人内心情感,是声音的表现艺术。在学前阶段,儿童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来发展自身的情感,儿童在学习音乐时,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美,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同时,积极乐观,活泼健康的儿童音乐作品,可以凭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启发幼儿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音乐氛围中成长,潜移默化中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塑造幼儿活泼健康的个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2 舞蹈律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黄金时期,幼儿通过参加活泼生动的舞蹈活动,节奏鲜明的舞蹈律动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其体力,同时可以促进其他生理机能发育,比如关节的灵活性、腿部肌肉的发育等。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亲切的目光,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柔和、清晰简单的语言,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能在这在充满活力、优美的舞姿的启发、引导下受到感染,幼儿的性格情操得到陶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热情、开朗、大方、活泼的性格特征。 2.3 美术活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美术被称为“视觉艺术”,美术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出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发视觉感受,引起人大情绪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3 ~ 6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用多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通过大脑去思考、理解、再现、加工、想象审美对象,表达自己对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情感。 艺术教育的真正魅力不在于表面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于从深处唤醒和激发了人与生俱来的潜在的潜能。现今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忽视教育与人发展的实质联系,重新审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实质联系,有利于帮助我们重新树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树立的价值取向 3.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必须顺应时展,走向综合化,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又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辅相成,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提示我们,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是集创造、表演、欣赏及唱歌、舞蹈、奏乐为一体的,任何单一形式的唱歌、诵读、舞蹈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从塑造幼儿完美人格角度出发,将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手段综合化,把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用艺术教育趣味性、情景性和游戏性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使幼儿享受到美感,受到陶冶,具有审美素质,进而建构幼儿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基础,课程、内容及方法的构建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前艺术教育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本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们要从幼儿出发,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幼儿本身都具有身心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这些潜能,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我们要多去研究和了解学前儿童。多去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差异性,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每个学前儿童,教师不仅要研究和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差异性,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多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与不同阶段的需要,不能将兴趣爱好等强加在幼儿身上。了解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提出与他们相匹配的期望与要求,设置艺术教育的“最近发展区”,使艺术教育课程更加合理、内容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摒弃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僵硬过激做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 要: 建构主义在当下儿童教育中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建构主义比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协作能力。新课改以后的教学目标正与建构主义相吻合,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践行建构主义理念十分有利于儿童发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最终走进课堂实现建构主义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经常将学生的理解程度作为教学的第一要义,认为教育是儿童将自身特点与周围事物相结合逐渐形成的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儿童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时,不断获取新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还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此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改正,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互动。 一、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知识观的启发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学习主体对客观世界进行解释的过程,要通过自身实践才能实现主动构建,由此可见,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个体,而是要经过人的主观理解才能形成的[1]。因此,学生要获得知识,就要通过自身实践才能实现主观构建。当这一理论应用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要避免将知识当做固定的真理直接教给幼儿,而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探索。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客观看待问题,尊重幼儿的想法,采用合理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与思考。如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幼儿画太阳和花朵,并为太阳和花朵添上颜色,大部分幼儿都将太阳涂上了红色,花朵则是五颜六色的,而有一个幼儿却没有这样做,他将太阳涂上了金色,花朵则都是白色的,老师看到很好奇,问他为什么涂上这两种颜色呢?幼儿回答说:“我看到的太阳大部分时间就是金色的,花朵是白色的,因为我喜欢白色,就像教室的墙一样,白白的很好看。”这就是一种不同的看法,幼儿的想法是最真实的,没有任何杂念的,就如同幼儿所画的白花一样纯洁。 所以,学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并给机会让幼儿进行解释,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幼儿的创作,更不要一味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否定,使幼儿的想法固定在一定模式中。要积极进行引导,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建构主义对学前艺术教育学习观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进入教室以前脑中并不是一无所有的,他们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一方面是对已有知识进行超越,另一方面就是已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影响下可以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因此,在学前艺术教育中,要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已有知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新知识的形成[2]。如在幼儿乐器认识与使用上,教师要先问一问小朋友都认识哪些乐器,然后将准备好的乐器拿出来,如木鱼、锣、鼓等,让幼儿先研究使用,看看怎样才能使这些乐器发出声音。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进行联想,看看这些声音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声音相仿,以此增强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并根据声音编制一些小故事,加深幼儿对声音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对幼儿的生活及已有知识进行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对教学材料要准备充分,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三、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观的启发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而且要教会学生借助一定外力(教师、家长或同学等),使用一定教学辅助材料完成知识构建的一种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具备四种要素,即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意义构建[3]。在这四种要素中,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最关键的工作,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包括情境设计与问题设计,这两种设计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也是建构主义诸多核心概念的一部分,建构主义认为进行协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形成一个广泛的知识教学群体,而且可以让成员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也是基于协作产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意义建构。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构主义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要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话语权的平等。意义建构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然后形成新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要注重对四种要素的掌握,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中按步骤逐渐展开,不要乱了手脚。要注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交流中不断了解幼儿的想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建构主义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而且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工学结合理念下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可从课程框架的设计、教材内容的重组、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工学结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课程改革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来,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将工学结合的模式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清楚 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反思我们使用过的相关教材,总感觉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分不出层次:大专是本科的“压缩版”,中职是大专的“压缩版”。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忽视教育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把教育技能狭隘地理解为艺术技能,而真正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用的、用得着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反而被弱化。 (二)学生学习特点未把握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而在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基础几乎为零,入学后学生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训练学习歌唱、乐理、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般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备的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课未完全开设完,学起来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创新精神少,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不擅深入思考,喜欢动手操作。可见,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面临着打基础、提兴趣、教方法、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 二、课程教学改革可带来的成效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将收到诸多成效,学生在学习态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取得明显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促进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 每个任务的资讯阶段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资讯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给出本次任务的合格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便有了明确的目标,表现得更加专注、积极。甚至有的学生向先上课的班级打听上课内容和任务要求,提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二)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采用学习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际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机会,在每个任务的检查评估环节,要求每个任务更换不同的学生轮流担任试教或表演任务,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点评,给出改进建议,并要求在下一个任务中改进提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具备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提高 任务的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任务的成绩也以“班级”的形式展现,上课时每个“班级”座位集中在一起,前面摆放学生自己制作的班牌……如果说这些只是从“形式”上体现团队合作的话,那么学生的任务记录能真实地体现他们团队合作的实际行动,“班级”成员之间的合作将经历一个由最初不团结到开始分工到最后默契合作的逐渐磨合的过程,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三、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设计 (一)明晰本门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 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前提是要先根据工作岗位的任务明确本门课程的目标,即要先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岗位任务分析,再进一步分析本门课程上了之后能够实现学生哪一项或哪几项核心职业能力,最后进一步分解核心职业能力。具体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见图1: (二)重构课程结构框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领域,音乐领域一般有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内容,美术领域包含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大方面内容。当前幼儿园实际所用教材多以整合课程为主,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和幼儿园实际,可将本门课程分解为三个学习领域和八个学习情境,领域和学习情境之间是并列关系。进一步设计若干个子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增大。每一个子学习情境都包含资讯、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资讯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有关知识点,计划指学生根据学习情景中的任务进行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等,实施包括材料的准备和制作、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是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一般多包含在实施中,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团队互评。课程结构设计框架见图2: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重组教材,设计子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实施在教学当中。如表1所示,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设有具体的子学习情境和相应的教学载体,子学习情境的创设从易到难,尽可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幼儿园教师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进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律,所用教学载体多为现行幼儿园实际使用教材中的内容和本门课程中较为经典的素材。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分解渗透在学习子情境中,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教案设计)在各子情境中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同时又渐进地增加新的能力要求(比如说课、反思),欲做到以基本能力为主线,有重复有变化有提高,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以能力考查为主,重新确定考核模式 课程的考核模式对课程的学习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长期以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是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不外乎写教案、试教、评课和一些理论的开卷测试,不管内容怎么变,都是老师在考学生,考核最终以学习结果为主,属于单一的教师评价。当然这些考查是必要的,但是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查时准备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有些学生由于表现力差,平时学得很认真,却不能得到理想分数;大部分学生没有或只有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课程结构重组必然要求改变考核方法。子情境中学生需要完成各种任务,这些任务通常由团队合作完成,其中大部分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觉完成,相应的考核方式应由教师管理为主改为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由以前的考核学生学习个体变成个体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由传统的考核最终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为主;考核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秉承激励为主的原则,采取动态的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合作能力和态度。以过程为对象的形成性考核能有效克服环境、运气、个人喜好、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对考查的干扰,使考核更客观、公正,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改进、提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成果形式主要有纸质材料、课堂模拟教学、过程分析评价、作品展示等,纸质材料以教师评价为主,课堂模拟教学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过程分析评价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作品展示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整门课程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幼儿园,主讲教师是园长,各小组分别是不同的班级。每个子情境任务的完成过程要有任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任务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回顾反思或心得体会等。子情境任务的得分由三个部分组成:任务展示(试教、表演或展览)得分、纸制资料(任务记录或教案)得分和课堂表现(考勤、问题发现与回答等)得分。课程结束不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所有子情境任务的平均分为本门课程的最终得分,以团队分数的形式展现,团队分数即为团队成员的个人得分。同时评选出“优秀班级”予以奖励。 (责编 赵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议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担负着培养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者、创造者的任务,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随着幼教理论的不断发展,证明了幼儿教育对幼儿完美人生建构的奠基作用,也就是说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素质和谐发展宗旨,为整体素质教育打好基础为最终目标。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进程。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认识、重视开展优质量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做法和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艺术领域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以前我们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标意识单一、模糊,设置的艺术课题、艺术教育活动流于教授表面性的东西,现在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纲要”的学习,对《纲要》精神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而制定发展目标。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本义是:萌发幼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情趣,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教师应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成为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如让幼儿通过活动真正认识到幼儿园可爱的地方,从而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思想感情,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为幼儿今后在园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整个活动既有音乐知识的了解,又发展了动作技能,又从视觉中欣赏到幼儿园的美,更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又体验了幼儿园生活的愉快,丰富了幼儿的感情。所以教师对艺术课程教育的目标意识正确、全面,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二、开展多样的教育途径和教学尝试 (1)幼儿应是艺术活动的主体。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如果幼儿总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则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发挥,影响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艺术教育 教的是“技术”,而非“艺术”。“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但“艺术”只有靠长期用心感受。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美术的技法,但对美的感知是不能教给的,只能进行引导和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正确发挥指导作用,开启幼儿自己的感官让幼儿处在主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在一些活动中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用什么材料,与谁做伙伴。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启发孩子的独特性,并开放地接纳孩子个性化“艺术符号”的表现,从旁对幼儿提出指导性建议,或在技能方面给予帮助,对幼儿的活动过程所表现出的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创造性表现等表示肯定和鼓励,敏锐地去意会他们背后的精神寓意。 (2)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艺术教育活动,侧重幼儿学习掌握有关艺术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情趣。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各环节有机地把音乐、色彩带进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视听环境,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的主题的、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形象性发展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日常观察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3)幼儿艺术教育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纲要》的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五条规定: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没有学习的任务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可以自由尽情地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可以乐此不疲的像做游戏一样地从事艺术活动,追求过程的快乐。幼儿的游戏具有审美、创美的许多特点。反过来,幼儿的艺术活动又充满着游戏性,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艺术活动当作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地审美和创美活动,他们只是满足活动的需要,为了自己喜欢才去做的。艺术活动和游戏一样,有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过程,令幼儿高兴。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感受快乐,继而分享快乐!正如心理学家弗莱德罗所说的:“那些对于成人来说是认真的、常常是艰苦的工作――培养自己的脑和眼,使之成为艺术家意志的绝对温顺与可靠的仆从――对于幼儿来说却是纯粹的快乐。幼儿以无穷的乐趣去重复每一种新的工作、新的本领与新的花样。” (4)艺术教学指导中,家长与教师的情绪表现,是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理解作品情感的催化剂。家长与教师对作品表示喜爱之情,并把作品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指导中,感情溢于言表,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传递着作品的情感,这样就能唤起幼儿情感的共呜,激起幼儿投入。在作品和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幼儿逐渐产生对结果的兴趣,逐渐产生审美、创美的意识,对艺术的兴趣也就更加深厚。 (5)运用多种感官,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要求。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认知开始的,感识是认知的开端。幼儿受身心发展的制约,感知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在“看”中才能学会看,在“听”中才能学会听,在摆弄物体中学会触摸物体的特性。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色彩、声响等的意蕴,调动想象、思维、动作、语言的参与,反馈感受程度,促进理解。 三、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为健康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 心理学范畴的“个性”,又称“人格”。它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五个方面。其中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属于狭意的个性的范畴。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哲学美学范畴的人格则是对个体人的全部本质、属性和丰富性的高度综合。其发展是有层次的,即经过两次超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再到“审美的人”。当个体行为都以实用功利为目的时,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可能总是和谐的。所以培养下一代具有与社会、自然和自我和谐的“健康型”人格幼儿,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对生命的愉悦和创造价值的实现。艺术教育在“健康型”人格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栽培少数的艺术家,而应着重“全民美育”的实施,以促进全民精神面的提升。学前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只要我们在艺术教育中坚持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直觉感觉和理性领悟相结合,在与其他教育关系的处理方面,坚持艺术与体、智、德、美相结合,艺术氛围与道德氛围一致,使幼儿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为健康型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摘 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功利化的技能训练,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述谈起,分析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有的“人本性”,并针对人本主义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指导意义做出了阐释。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反对心理学思潮中的两股主流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运动中提出的观点并没有体系化,但是人本主义理论仍然有其鲜明的特征——以人为本。关注体验本身和其对个人的意义,强调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特品质,如创造性、自我实现,从根本上关心和重视个体的尊严、价值和内在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张以整体人作为出发点理解和解释人的行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素养的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热点。艺术是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还可以抒发情绪情感,产生人与人,人与物的良好互动,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连这些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儿童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性”。成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儿童的发展,注重艺术的教育功能,主张艺术能力是儿童自然发展的结果,强调通过艺术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1]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发展,强调完整人的培养。可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有其“人本性”。第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蕴含着“人本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并注重这个过程中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造性”,另一个是“体验”。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人类的独特性,例如选择性,创造性等。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对儿童创造性的激发和保护。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体验着”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的体验,其次是理论解释和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来说,它与人本主义又不谋而合。 二、人本主义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创造性潜力的保护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创造性,认为创造性人皆有之,或者说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创造性没有等级、好坏之分,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儿童的创造动机,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首先,教师应该无条件地接受每个儿童的个人价值,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只有儿童感受到了这种态度,他们才会成为他们自己,不伪装粉饰,释放真实的自己,不循规蹈矩,以新的、自我的方式发现自己,进而向创造性迈进。其次,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没有过多外部评价的环境。罗杰斯有一个基本观点,即“当我们停止从我们自己的评价着眼点去对其他人作出评价时,我们就在发展创造性”。他认为:“评价总是一种威胁,总是会使人产生—种提防,这就会拒绝某些经验,就会迎合他人的要求,无疑这些东西对创造性是十分有害的。相反,如果没有依赖于外部标准而作出的评价,那么,我们自身就能对我们的经验更加敞开,就能认识到我自己的好恶、活动材料的性质以及我对它们更加敏锐的反应。我开始能认识到自身的评价点。因此我正在迈向创造性。”[2]但是罗杰斯又指出,停止评价别人并不是连对这个人作出反应都不允许了。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毫无拘束地对他人“反应”(reaction)。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潜能是引导儿童表现出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放任儿童。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该淡化评价的意识,但并不意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种平等地“反应”回应儿童的艺术表现。如“我喜欢这边这些颜色,但是我不喜欢那边。” (二)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完整人格的培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完整的人,实际上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情知合一的人,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该遵循学前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完整的人格发展和培养。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情操,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次,应在艺术教育活动实践中要穿插人文教育,具体来说包括儿童对社会、儿童对自然、儿童对他人、儿童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同时,通过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培养互助、合作及容忍,倾听别人意见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在一次以“人类的好伙伴——狗”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通过观看以狗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以及多种多样狗的图片,欣赏以狗为主题的绘本,聆听狗叫等。让儿童对狗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让儿童亲身感受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随后组织儿童用唱、舞、画、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再现情境,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合作、互助。在这个活动中,充分给予了儿童人文精神的熏陶,不仅触发了儿童爱护动物之心,而且促进了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 在大多数人本主义理论的观点中,人类的内在天性包括基本需要、情绪,以及中性或积极善良的能力。马斯洛的理论认为儿童具有积极向上的、善良的内在天性,我们应该鼓励它们的释放和表达,而不是压制它们。因此,引导儿童发展的目标就是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而艺术则是儿童释放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和自我的释放。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儿童的绘画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涂鸦;儿童的跳舞可以联声起舞,边唱边跳;学前儿童的故事可以发挥想象,自编自讲。因此,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能够充分表现他们自然、真诚、积极、向上的原始情感和情绪。具体来说,对于学前儿童,特别是早期的学前儿童要给予他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提供给他们多样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涂鸦中用无序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满足自己需要,在随意哼唱中表达自己的天性,抒发自己的情绪。 人本主义以“真诚”、“接纳”、“理解”为核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空间,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儿童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让儿童学会自由是一个不断体现潜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和谐氛围中不断发挥潜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说明教育不仅要考查儿童现已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更要注重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培养、开发处于萌芽状态的能力。虽然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某些局限性,比如过分地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对我们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物流管理学论文: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相关专业的骨干课,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筑PBL教学理念,以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后自学、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实验等教学方法,并以课程设计或论文及期末考试为考核方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含义、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2MasterUniversity首创。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查阅、交流与讨论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物流管理学》的PBL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含义 支持PBL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物流管理学》的课程PBL教学目标、观念、方法 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学》采用如下教学手段:通过网站、教学VCD光盘的发放等形式给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自学平台,用PBL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用学习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内容见图1) (三)整合教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平台 首先,教师应将所有可接触到的资源列表、分类、每一大类再逐层进行细分。并对资源按照:资源名称、主要内容、资源效用评价、资源存储位置等进行列表。 (四)辅助教学方式 在采用PBL为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知识。物流管理学课程中可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游戏、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视频等等。 三、基于PBL学习的教学知识价值链 (一)《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活动 1.知识需求及可用资源分析。知识需求分析是确保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基础。在没有明确的需求分析及可用资源分析的情况,多数教师存在着遇到自认为可用的资源就搜集,而搜集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应用,自身也没有自主学习,未将显性知识内化为动力。 2.获取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构建的进度安排上,教师应依据需求分析的知识需求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程度来决定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知识搜集的顺序。知识获取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知识地图的索引,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相关知识,具体途径包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听观摩课、图书馆中进行自主学习、网上资料搜集、个人实际教学教师经验的总结等途径。 3.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个人知识的转化包括:知识内在化、外化、社会化、联合化。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建立的教师协作机制(比如:课程建设小组或科研团队),实现自己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共享。对于高校教师显性知识转化,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图书档案,建立电子文献的储存系统;对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社会化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学观摩。外化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通过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从而促进知识沟通。 4.在具体教学实践及科研实践中应用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之中,使所学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为实现特定教学、科研目标,教师可基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应用、反思,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学及科研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升级原有知识体系。 (二)教师创造价值的辅助活动 1.参与团队学习。教师不仅应加入学校内的课程建设小组、科研团队、校企联合等实体团队,还可通过BBS、Blog等方式应加入虚拟学习社区,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整合。 2.形成信息平台。对于数字化知识可以采用专门软件工具(如Mybase和iNota)进行集成管理。可应用国内外的一些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个人知识iSpace Desktop。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讯录、文档管理、知识分类、日程记录、BLOG和浏览器等。 3.建立个人专家库。个人专家库是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与之直接沟通观点的专家的联系方式汇总。教师的知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知识与知识创新。与业内专家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迅速提高教师对行业知识的系统把握程度。 物流管理学论文: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这种两难问题正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本文结合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能;物流管理;高职学生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经常为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而苦恼。这种人才过剩与稀缺的两难问题,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不同岗位和对员工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换句话讲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毕业生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外贸出口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更多的是为招聘几年以后为企业挑大梁的人才。”简而言之,企业招聘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①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②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如何才能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园”,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性的高级蓝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在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据统计,仅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通过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占到了75%~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是:物流营销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然后是配送作业人员,达41.86%,仓储人员需求为39.35%;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上,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服务山西本地经济为导向,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在企业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践经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这一重要的知识分支。而现代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宽泛的理论知识面;②管理意识和技巧;③实践经验。显然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三维知识结构体系去塑造高校学生,去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前面所述的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招聘”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综合前面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见下页表。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是操作技能的基础,一般是在完成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而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 3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处理好“教”与“练”这两个环节,使二者达到辩证与统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来完成。 3.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进入企业的岗位群流向。我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企业在选择经管类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毕业生的管理修养和实践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下面谈谈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1)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很多需要大型设施设备支持,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实训室硬件建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财政压力也很大。所以我院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国内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合作共建ERP模拟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模拟企业实训,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模拟经营一个企业,在各个企业构成的市场竞争氛围中运行,最终看哪个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种沙盘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2)“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太原市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提高自身实战能力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帮助同学成立了具有仿真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学生超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改革教学体系,使其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句话说得好:“职业教育看大赛。”高职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再有,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同时还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高职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和用友公司组织的第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如我院与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岗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三年在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602班6名选派学生参赛,2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团体获得第二名(二等奖);2010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703班3名参赛选手获得了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团体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904班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叉车单项1人获得一等奖,单证单项1人获得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物流0904班刘钊代表北京市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团体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坚信,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物流管理学论文:利用计算机构造物流管理学科模型的探讨 [摘要]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环境,来仿真现实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型主要通过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环境与市场仿真以及以竞争为导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仿真,而且具备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演练。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仿真软件 虚拟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Internet网络的无限延伸,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行业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以来国内许多学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或者课程之一。同时物流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如何加大物流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将课本知识转为实际运用,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 1 在物流教学活动中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学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将书上的理论进行宣讲,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目标环境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对物流管理产生感性认识,导致工作适应期长或不适应。为了缩小教学情境与真实环境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物流公司、生产车间等进行参观学习以及实习;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学科仿真模拟的演示与训练。物流管理学科模拟软件是创造一个仿真环境,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以及提供给学生做实践演练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虚拟物流企业物流活动,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逼真地获得这些感性认识,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为物流管理教学拓展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2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模型构造 2.1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实现的功能目标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物流管理。软件的实现功能目标是可以使用网上模拟教学与训练,让教师和学生利用这个虚拟环境进行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和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拟软件系统必须能在学校模拟实验室或整个学校局域网范围内运行。学生打开浏览器,键入网址,即可启动系统。可适用于Intranet/ Internet应用。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不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具有“全天候”的特点。设计这个虚拟的环境参数应考虑接近于社会中真实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真实物流市场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让学生仿真物流企业经营者的角色,通过控制虚拟物流企业的各种虚拟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发挥所掌握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由此提高教学的成效和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此外,系统还应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以及开展模拟教学。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模型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复杂的大系统,是仿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学生通过使用这些仿真度很高的物流管理教学软件的学习,模拟实际物流作业,了解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构造模型的仿真设计难点在于如何考虑虚拟环境的各种因素(变量),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仿真: 2.2.1 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这是很重要的环节,设计模型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可对模拟软件进行系统设置,在客户端配置模块的初始化中也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合理配置。虚拟企业也是由不同部门组成,也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在模拟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部门和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虚拟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模拟,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整个过程全部模块的操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间协同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尽可能做到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 2.2.2 业务流程仿真。虚拟物流企业模拟的主要业务活动应涵盖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企业的运作是由业务来驱动的,在仿真设计中,业务流程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所设计的业务流程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通过对物流内部各环节操作的模拟,学生可以学习了解物流公司内部流程运作情况,了解内部价值链的产生过程以及内部流程优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设计时可根据虚拟物流企业经营主线,按一定的顺序、各个职能部门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模块,然后再重组。比如市场营销人员只管市场、货运人员只管订舱、报关人员只管报关、财务人员只管费用,商务人员只管、合约等,部门划分明确,分工明确,操作专业化、标准化。从一脚踢模式过渡到这种垂直分工管理模式需要重组流程,而这个流程重组可以借助ERP软件来设计实现。 2.2.3 环境与市场仿真。仿真模拟软件要注重环境与市场仿真,虚拟物流市场是虚拟物流企业订单的来源,虚拟物流是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行业环境。软件系统还应提供一个虚拟厂商,由系统根据参数自动生成大批量、各种各样的订单,学生可模拟厂商,与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合作,虚拟物流企业可以承接各种订单,也可以将接到的订单再投放到虚拟物流市场中进行转包。为了仿真真实情况,系统可设置条件让订单存在风险,即虚拟物流企业承接订单可能赚钱,可能亏本。因此各虚拟物流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必须认真核算、仔细操作,才能最终获利。 如果我们把商业资源分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除了虚拟物流市场外,还要考虑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应构造其他虚拟社会环境。随着各类贸易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高速的信息流则将导致高速的物流。这突出表现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高标准和多样化。例如: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并自由进行功能组合(虚拟工厂等),这导致了后勤供销服务(Logistic Service)的诞生。这里所说的后勤供销服务是一种以“供应链理论”、“虚拟工厂理论”等为背景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因此系统还要有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相关的各种社会角色,通过其他虚拟社会环境各环节操作的模拟,让学生掌握物流公司外部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物流公司参予市场运作的社会职责。 2.3 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 学生仅对物流流程方面的了解来说是不够的,仿真模拟软件还应包括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它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内部、外部环境流程模拟操作,并提供各种手段或平台供学生进行有关竞争方面的操作,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构造市场竞争虚拟环境,需要对虚拟物流市场及虚拟环境设计一些可以让虚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情境,如对虚拟市场可以灵活设定市场规则,所有的虚拟物流企业的运行都限制在规则内;企业资金资源限制,系统可以设置一定数量资金资源,但不可超越只可以贷款,加大企业经营风险;系统还应支持一组学生同时进行物流合同竞标,以最符合合同要求中标,合同不能完成,必须进行赔偿,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残酷的竞争。 软件中也可设置一个虚拟的风险中心,系统随机或根据企业资源情况、竞争力情况等自动产生或者可以设置一些风险,更接近于现实的企业。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将无法扩充仓库及车队、不能给员工提升工资,就有可能造成合同延误、服务质量下降等损失;仓库容量不足将导致货物损失,造成赔偿;交通工具不足,导致运输不及时造成赔偿;服务质量不好,造成竞争力下降;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仓库发生偷窃等……软件将提供学生在竞争的操作中,采取手段进行操作。如购买不同的交通工具将导致配送速度不同,速度不同将导致配送服务价格的不同,价格不同将导致利润不同等。 2.4 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用途是教学,它的使用者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它必须考虑到教学的需求,系统要有教学模块,必须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日常教学。可以对学生、班级进行功能角色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学习过程跟踪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些参数、流程、权限等控制;对话功能要求方便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模拟各种的岗位,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内部或外部流程运作。促进学生对真实物流企业内外流程的了解。软件还必须提供操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分析数据等,方便老师和同学了解、分析操作的好坏程度。软件系统还必须集成网络考试系统,包括教学环节的各个功能模块。 2.5 软件实现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设计必须基于WEB平台,可采用B/S结构实现,主HTTP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由一般的WEB设计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这些从软件设计来说并不难,其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出虚拟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操作对变量的结果反应。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润滑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 【摘要】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向,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且具较强操作性的构想。 【关键词】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系统工程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截止2014年,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新增15万左右,每年仍以相当高的增长比例增长。另一方面,作为从业人员的源头: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物流专业招生人数占据前三。如此好的专业招生状况,却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要,究其原因主要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难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借助国家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战略,高职教育才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快速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对高职教育有很好的方法和理解,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实用技能型仅仅是高职教育的附属,而非主体。 2、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条件的缺乏: 要培养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必须具备培养该人才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实训设备、实训教师、实训教材等等。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物流工作的技能人才,经过人才市场的检验,在实用技能型这一点上,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还必须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尝试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中,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的核心位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很难从课程体系中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从专业课开始,突出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位置。具体做法是: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准确把握对于高职学生,理论够用即可。 二、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并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教学过程: 1、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通常要求用最近几年,而实践能力如果用前面几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教师加速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这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战场。通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来保证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互赢和多赢的合作模式。与物流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况下的实训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还在于是否有好的师资。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希望提升教师的实际技能,转变传统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师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教师的自身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为了尽快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采取多种方式的培养, 2、多方面引进技能型人才。通过高职院校对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对技能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编制、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让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工作,不仅对实践教学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的合理化。 四、教学,实践,就业、创业的有机统一 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而且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源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服从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考核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仍然是衡量学校的关键指标之一。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学生实践能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及其它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对师生在创业上给以很大的支持,像建立和市场对接的工作室,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五、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的转变 实践能力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受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限制,实际操作考核很难完成。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一方面抓紧建立实用、可行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已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所谓过程性考核,即将实践能力的考核项目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讲解,平时作业,现场操作,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多项指标内容。 作者:任干斌 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 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End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多媒体功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三、总结 通过这些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起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的兴趣,及对自学方式、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学生展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这些实用软件包的使用技能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是非常有益的科研学术工具,有利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好一些科研学术基础,起到了在本科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性训练。 作者:向万里 朱昌锋 张静芳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摘要]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就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视域;物流管理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予以高度的重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来看,无论是精神价值层面还是政治理想层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并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先驱,这就对新时期的高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法治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考量,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在当前法治社会背景下,法治、自由、平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性要素,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息息相关。从经济发展及社会长远进步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充分展现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功能所在。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殷切希望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几个层面中,法治和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之间关系密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基础保障,如果缺少这一坚实的精神保障,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要素自然无从谈起。 (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载体 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针,到十八大的“三个倡导,”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将依法治国理念充分地践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本上的法律法规保障,如果缺少了法规的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无法在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二、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思想,“天行网,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即便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同样不容忽视。 (一)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党和政府强调通过法律为其提供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在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均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提供有利条件,促使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步,获得长远的发展。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目的是在社会改革进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提供更为坚实的价值依据。 (二)外化为自觉行为和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从社会各个角度上深入落实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法治的推进和保障十分关键,通过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立法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制度设计,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法律内涵和特性,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 三、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通过对不同阶层上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凝聚力,共同朝着目标前进。总的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明确物流市场发展中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思想上的认同,提升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同时配合政策上的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提高法律知识储备 在法治视域下,由于法治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三)强化现代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法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追求更高层面上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去践行法律要求,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扶正祛邪,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明确当前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有针对地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法治作用,促使广大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超群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 1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设计———以三门交叉课程为例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对高等教育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专业建设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物流管理类交叉课程建设。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综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就业之路。希望以此模式为契机,为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李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按照教材讲课,课堂氛围较显枯燥,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产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整个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过于落后,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造成学生质量下降,动手能力减弱。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缺少必要的实训场所和操作软件。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设计系统化程度较低,各个学校往往各自为阵,教学水平层次不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在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对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单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师资力量不足,存在教师教学不对口问题。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与专业教学不对口的状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许多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跨过来的,欠缺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由此必然产生了专业性差,教学技能水平不高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影响。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境。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有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两部分组成。在设置培养计划时,要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核心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按照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在学生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强化,使学生学有所长。同时,还应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将理论课程的课时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协调好,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提高。此外,还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室,自动化演示实验室、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虚拟超市的货物管理、调度、配运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记牢并熟练地运用,从而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够胜任专项的工作。 2.建立资源共享系统,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办学条件较为先进的高校应积极地帮助兄弟院校提升教学条件。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其资源共享系统,如联网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源网站、网络课程等等,使兄弟院校能够在远程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有效院校的帮助下,有效地促进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此外,各校间还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教学关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难点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使各校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共享,在博取众长中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另一方面,在专题讨论中,还可以促进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从而带动教材的更新和编写,使物流专业的课本能够顺应时展,不断为新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工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的培训制度,可以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计划,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聘任物流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员担任校内兼职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物流实操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高校应积极创建“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与企业形成长久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企业中建立物流管理的专业实习点,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实习机会,从而形成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综上所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所高校都应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物流人才的重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业输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助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王美南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工匠精神 随着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行业发展十分重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在雕琢产品时精益求精,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是以热爱工作为前提,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工匠精神”总结为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状态,为一种职业道德。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工匠精神”这一名词,自此各大企业对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除了要掌握足够专业的技能外,同时要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严谨、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新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充分重视个人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 二、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物流行业归属于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成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客户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T如何在繁多的工作中保持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导学生在投身行业工作时能否产生依恋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工作,更能够带来成就感、忠诚度、事业心以及向上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强化职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热爱并且愿意投身到工作中去。作为新时代的新人类,“95后”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构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与好奇,然而也更加追求即时利益,面对的诱惑更多。[1]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行业一线,需要的成长周期较强,同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将职业认同感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就更加重要。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获得较大成就的同学到校进行交流与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二)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贯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项目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分组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互换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物流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表现进行点评,对于“工匠精神”的运用以及符合这一精神的行为进行点评,针对性地讲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工匠精神”的场所 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接触到物流管理的内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发现问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精神。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通过实训场所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内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的人员到校任教,通过企业专家的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2]高职院校也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物流企业的岗位不断增多,除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与配送管理等传统职位外,同时新增了客户服务及信息技术等,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复杂,客户的要求也更加丰富,人们更加重视服务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后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结语 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助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新创业教育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促进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度发展,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定位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物流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下,物流管理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即有内在的需要,又有外在的动力。 物流管理课程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库存管理》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运用,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很难完成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应用所有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虚耗了高校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由工作岗位的需求者转换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物流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品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业成败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高端课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高校全体学生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旨在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能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新创企业融资等。创新创业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根据学生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创业知识培训。可开展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合作与谈判、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1)改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物流管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佳的结合方式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感知意义。 (2)活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创业模拟。创业模拟真实的模拟企业经营状况,让参与者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和运营方式。学校要过加强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与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机会。此外,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比赛,沙盘模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目的。 (3)延伸“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指的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自己或与团队进行实战创业,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在校内成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校外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四)改革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应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较于标准答案,60分及格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的非标准化考试更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从开课到期末考试,可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期末试题应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无标准答案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到灵活运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势下,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在校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甚至于休学进行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在认真扎实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中的发明创造或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而不是进行跟大学生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活动,荒废学业。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在正常上课时间参加社会兼职或进行创业活动,这不仅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而且与国家开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二)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 为了更好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政校企的联动。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政策,承担领导者的角色,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状况的监督。高校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教育理念的深刻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可针对人才的需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课外实践,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校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物流管理学论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出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学 教学内容 PBL教学法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后续专业课均已此课程为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来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旨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然而,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知识灌输主体,学生为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知识灌输客体,教材为灌输内容,教辅媒介(包括多媒体、板书、考试等)为灌输工具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难以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适用教材。目前国内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样的教材适用于研究型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而缺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也主要以理论、概念为主,跟物流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重叠。并且该课程所涉及的物流行业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教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有任课教师授课大多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而且缺少进修、培训、参观及实践机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匮乏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教学问题不断、困难重重。 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教学。其中理论讲授基本沿袭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案例讨论教学的大部分案例趋于老化、过时、局限性较强,而且学生查找的案例基本都来自于网上,重复雷同的案例也较多,缺乏对实际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落后或相应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较少,因而既没有提供相应软件进行校内实训,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校外实习。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消极的、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四,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一般是平时考勤和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而缺乏对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有的学生在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而取得较好成绩。不利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 建立一个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引导下,我们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特点,并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主要问题,主要从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课程建设应该服务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职业要求(注重职业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料。 首先,以现有教材为蓝本,通过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等课程知识的梳理(兼顾相应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对现有的知识范围和知识体系进行适度地调整,结合课程教学时数,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并确定相应的知识设置不同的授课方式(按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按照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 物流和供应链基础知识模块、物流作业流程模块、物流技能训练模块,整合方案如图1所示。同时,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规定,为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提供指导和加以规范。 图1: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体系 其次,围绕教材建设的教学资料库构建。在基本完成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自主学习、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的需要,进行教材与教学资料库(参考书(文献)目录、案例库、试题库等)建设。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如果拘泥于传统形式,只注重课堂讲授,空洞乏味的单纯讲解,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由此,广大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不断借鉴、总结和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物流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新方法往往偏重教师课堂内教学,忽视学生课堂内外自主互助学习,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并不多。因此,结合管理类课程学科特征,探索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的良性互动,是关系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重大问题和迫切任务。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将PBL教学法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PBL教学法简介 PBL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全球80%以上的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方法,并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2]PBL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导师设计真实性的问题,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①组建团队。在课程的第一堂课,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50人的班容量为例:可以将学生分为10个团队,每个团队5名成员,在每一个团队中,推选出一名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对团队负责。 ②设计问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有一定难度、能结合实际情况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物流管理方面可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布置,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课后找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PPT的形式加以展示。 ③独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市场调查、利用网上资源查阅资料。小组成员选定各自负责的学习议题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方案;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互相质询,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重新补充新的知识,归纳出一致认同的方案。在各小组课余学习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意愿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其进度和时间管理,对于小组内部冲突更多的是原则性提醒,更多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班级讲评。各小组以PPT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全班汇报,报告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问题、路线、内容、方法和结论等,讲述完毕各小组互相提问质询。最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各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工作效果给予评分。整个讲述过程我们注重营造讨论气氛,除PPT呈现出的学习成果质量之外,评价还包括汇报时的现场表现、过程管理效率、团队合作程度等。 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以问题驱动,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具体见图2。 图2:PBL教学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强 物流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浙江树人大学自2008年开设物流方向教育以来,一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基地由分为仿真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ERP、仓储配送仿真、供应链管理仿真、啤酒游戏等软件操作)和物流创业实践中心(主要包括生产型实训基地和阿里巴巴服务站)两部分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一些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对接,安排学生实习和参观等。浙江树人大学实训基地构成如图3所示。 图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成示意图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实际教学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将教学过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开拓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感性认识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课程总课时量的限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主要考虑的形式是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仿真模拟操作和阿里巴巴服务站实训)。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为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如在学生总成绩构成中,到课率10%、合作小组学习20%、实践教学20%、期末考试成绩50%),力争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语 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相信会在课程内容组织、PBL教学法、实践性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更为合理而凸显其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上述教学改革中,有些目前通过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并且教学效果会立竿见影,如课堂上采用PBL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等;有些则需要很长时间和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如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库等。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地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步将改革引向深入。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鉴赏课程,主要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通过鉴赏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习、继承传统美术文化和多元化的国际美术理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更注重考试科目,忽视了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等科目。此外,一些高中难以为美术课程投入应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一些教师、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态度。部分学生甚至利用美术鉴赏课休息、娱乐或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美术鉴赏课难以有效发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 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 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提高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资源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加强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培养,确保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并贯彻落实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当中。教师应及时了解最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有人认为高中课程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但实际上高中课程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是相通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在晚餐上耶稣说有人出卖了自己之后,十二门徒的各种反应。达•芬奇创作这幅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无法深刻理解《最后的晚餐》的文化内涵与画家的绘画意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知识的了解,介绍中世纪的宗教文化,让学生对绘画的创作背景形成完整认识。 3.加强对各种经典作品的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名家的绘画经历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值得学生了解、学习。教师可以在古今中外不同美术流派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丰富学生的美术世界,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审美感受中获得多样化的审美愉悦。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幅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画家将亲眼所见的苦役般的劳动景象通过画笔展现在人们面前,批判了封建势力和资本家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剥削与摧残。这种深刻的文化意义能够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画家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贫困生活中遭受的磨砺、对于学习绘画的坚持,以及对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追求,都值得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了解名家、名作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积累美术知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力求通过名作欣赏、学科知识融合等方法,不断创新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宽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的探索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调查 目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古典艺术,针对当代艺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少。据调查表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当代艺术鉴赏教学,当代高中生对当代艺术极为陌生,部分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概念、代表作、艺术家不甚了解。而经过对当代艺术的分析、解释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当代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想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的代表作以及当代艺术家,希望教师能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增强自身的艺术鉴赏力。由此可见,当代艺术进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具有很好的学生基础,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潮流对高中生艺术欣赏力的要求。 二、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与总结 1.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 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后,先从当代艺术简史开始,介绍当代艺术的四种主要类型(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评价作品传达的情感及其艺术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会评价一幅美术作品,还会对作品进行批判。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多带学生参加当代艺术展,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2.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总结 (1)教学成效通过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学生的艺术兴趣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普遍喜欢新异的现代艺术,并认为将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比古典艺术鉴赏教学更有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不仅会欣赏艺术品,还会作出适当的批判性评价。 (2)注意事项首先,教师应当系统地讲解当代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当代艺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进行讲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所以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其次,合理安排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课时比例。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能太片面,既要引进现代艺术课程,同时不能丢弃古典艺术。只有合理安排两种课程的课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再次,教师要多带学生参观现代艺术作品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的提升,不仅要靠课堂学习,更要靠对作品的领悟。最后,由于一些当代艺术的观念较为偏激,教师在对教学中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恰当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③ 三、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潮流下,把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力与美术素养。另外,由于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引进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丁美霞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创新设计分析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创新设计,符合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塑造学生美术素养有特殊促进作用。作为美术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视角出发,展开多重教学创新设计,以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的热情。创新导入情境、创新体验教学、创新媒体运用、创新训练设计,从优化学生鉴赏环境入手,有效启动学生美术鉴赏学习思维,激活美术鉴赏感知氛围,进而塑造学生美术鉴赏综合能力,为学生美术审美观成长产生重要助力。 一、创新导入情境,优化美术鉴赏环境 美术鉴赏课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导入是重要教学激发契机,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引入创新意识,优化课堂导入方式,为学生感受美术创造良好条件。1.整合课堂导入形式。课堂导入是教学第一环节,教师在具体操作设计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优化处理。美术鉴赏课有自身的特殊课堂结构,教师要快速引导学生进入美术情境,并对鉴赏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展开深入调查。美术作品有不同时代背景,作者情感也呈现差异性,学生接受美术认知也有个性化,为提升教师引导针对性,需要教师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全面考量,以提升课堂教学导入的适合性。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经典作品展览、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为学生创设美术鉴赏情境,成功激活学生美术鉴赏兴趣。高中学生有一定美术认知基础,对美术作品理解也呈现多元化,教师要给出针对性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认知共鸣产生,对提升美术鉴赏品质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注重学生个体感受。美术鉴赏离不开学生参与,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美术作品,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启动。在学生鉴赏训练时,教师要对美术作品进行适当解读,从美术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上展开鉴赏,学生会在比对中形成自觉感知,领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学生在美术鉴赏时,教师还要发动学生展开全面评价活动,让学生讲述观察体验,展示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并对美术作品主题进行全面解析,确保鉴赏美术作品和学生形成思想对话,这也是美术鉴赏的最重要目标追求。教师要做好课堂规划,不随意打断学生与美术作品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自觉建立美术感知内涵。《礼仪与教化》学习时,教师先给学生出一则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打一动物名)学生纷纷猜测,都找不到正确谜底。教师继续给学生讲述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古代埃及、希腊和西亚都有一种石雕像,特别是埃及金字塔前的巨像尤为著名,据说这是根据埃及“法老”建造的,有的具有人头,有的是牛头或羊头狮身,传说古希腊神话中带有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她常常令过路人猜谜:什么动物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用三只脚走路?如果路人猜不出,就要被杀害。后来,被俄狄浦斯猜出了谜底:人。这个女妖自杀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在哪里呢?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教师先给出一种谜语,将学生学习思维快速聚拢,学生当然无法猜出谜底,但其学习兴趣却被成功激活。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学生学习思维迅速跟进,逐渐走进古埃及美术领域,美术鉴赏顺利展开。 二、创新体验教学,启动鉴赏学习思维 体验式教学是美术鉴赏重要的教学理念,所谓体验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展开探究、分析、比对、归结,并从多重互动中形成美术感知体验,完善美术认知体系。1.丰富课堂互动形式。美术鉴赏是个体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发动时,教师要注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互活动,对升级美术鉴赏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新课改大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首选学法运用,在美术鉴赏中启动合作互动学习是完全有必要的。小组讨论、合作演绎、小组辩论、小组评价、小组帮扶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作出理性选择。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想独立性,教师在美术鉴赏引导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个性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畅所欲言,这对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热情有一定帮助。2.强化自主鉴赏感知。美术鉴赏属于美术专业学习活动,学生对此往往有畏难情绪。教师要给出更贴切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美术作品之中,感受美术内涵情感维度,形成独特美术鉴赏感知体系。强化自主鉴赏感知,这是美术鉴赏教学最重要的达成目标。让学生养成自觉鉴赏习惯和意识,从美术中获得丰富的学习力量。教师要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形成学习认知。在学习《人间生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生活”,然后引入鉴赏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并利用诗句引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这幅画反映市井生活,有人形象将其称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大家观察这幅画,看看它到底画了些什么呢?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一边展示图画,一边给出鉴赏提示,并配上“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图画,并自发展开集体讨论。学生给出指导个性鉴赏:这幅画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的是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是描绘繁忙的汴河码头景象,第三部分是热闹的街市景象。绘画规模宏大,涉及人物众多,场面也特别繁杂,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给出精雕细琢般的描绘,而且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给人带来的是震撼感觉。从学生鉴赏体验中可以体会到,教师引导是比较有实效性的。先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并给出诗句加以引导,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当学生展开鉴赏观察时,教师给出音乐背景,这对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具有一定的帮扶作用。 三、创新媒体运用,激活鉴赏感知氛围 多媒体运用美术鉴赏教学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实践,教师要充分了解多媒体多重功能,为美术鉴赏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美术感知。1.适度运用媒体手段。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给教师带来众多选择,极大丰富了教师教法,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为直观的展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多媒体利用声光电形式展示美术作品,使其成为有形有声的艺术形式,为鉴赏者带来诸多感官刺激。教师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讨论话题。多媒体好用,但多媒体毕竟属于教学辅助手段,还不能代替教师所有教学行为,如何适度运用多媒体,需要教师作出正确选择。美术鉴赏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也要运用多媒体给出一定美术鉴赏引导,给学生画出一条可行途径,对提升美术鉴赏品质有重要帮助作用。2.引入比较鉴赏方法。高中美术课标对美术鉴赏有自己的规范要求: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人文背景的体验能力。比较法是美术鉴赏重要方法运用,学生有一定美术认知基础,让学生对多种美术作品进行对比性鉴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为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教师要做好美术鉴赏内容的分类归结,引导学生对不同美术题材、不同美术风格、不同美术形式进行全面比照,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鉴赏学习视野,提升学生学习感受美术魅力指数。《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学习时,教师展示伦勃朗、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的自画像,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给出自己的鉴赏意见。教师给出思考问题引导:你通过观察有什么新发现?这些自画像是如何展示美术家性格的?你知道其背后蕴藏哪些故事吗?学生展开仔细观察,并引入对比手法进行鉴赏。有学生说:美术家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们更看重自己的人格和性格,用画笔进行想象展示。如伦勃朗自画像众多,不同时期都有不同表达内容,从其面部表情可以察觉其内质成长轨迹,给人以更丰富内心语言传递,让观赏者从中探寻美术家的成长历程。我们曾欣赏过梵高的自画像,给人的感觉是忧伤、痛苦和精神折磨,而梵高与伦勃朗、丢勒一样,都善于通过自画像展示自我内心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美术鉴赏,学生自然联系到学习旧知,为美术鉴赏增加了更丰富的角度,确保美术鉴赏顺利展开。学生美术认知有限,教师需要加以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思维的有效对接。 四、创新训练设计,塑造鉴赏认知能力 创新美术鉴赏训练设计,需要教师占有丰富美术鉴赏信息资源,为学生设计更适合鉴赏机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美术核心,接受美术内质感染,以提升美术鉴赏的基本能力。1.个性鉴赏训练设计。美术鉴赏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整合美术教学资源,精选筛选美术鉴赏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美术鉴赏机会。美术鉴赏资源信息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接受实际给出合理的设计,教材、教辅、网络等,都有海量美术鉴赏内容,教师在具体设计时不妨吸收学生参与意见,优化美术鉴赏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快速介入美术鉴赏行动之中。为提升美术鉴赏训练适合度,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梯度性要求,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美术鉴赏的实际需求。2.拓展鉴赏训练域度。美术鉴赏教学针对的是美术作品个体,而学生单凭课堂有限美术鉴赏活动是难以全面塑造美术素质的,拓展美术鉴赏域度,延伸美术鉴赏课堂长度,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美术鉴赏时空,应该成为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向。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为美术鉴赏提供了重要便利条件,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美术鉴赏资源,为美术鉴赏随时随地展开创造良机。教师要做好美术鉴赏规划和引导,为学生推荐鉴赏篇目,向学生传授美术鉴赏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获得美术鉴赏的主动权。《托物寄情》学习时,教材涉及梅兰竹菊等多种物象方面的美术佳作,如王冕的《墨梅图》,教师给出鉴赏引导:观察这幅画,看看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作者为什么要将其画成“墨梅”呢?在画面中还有些文字,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学生展开观察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为让学生对“墨”字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让学生搜集更多“墨图”进行感知。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很快找到“墨兰图”“墨葡萄图”,并对这些图画进行细致观察鉴赏。为拓展学生鉴赏视野,教师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墨图”,极大丰富了学生感性认知,也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对提升学生美术鉴赏品质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美术教学包含众多内容,美术鉴赏属于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重美术鉴赏学习体验,可以从灵魂深处给予学生更有力的触动和感化,促使学生尽快走进美术世界,接受美术艺术的洗礼。 作者:方春敏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美术作品鉴赏课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鉴赏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更新。就目前美术鉴赏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以下是本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出的若干建议,用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 一、老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以及扎实的业务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态度影响,一是对教材的学习态度,二是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即:老师应该不断学习、钻研教材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如果没有扎实的业务素养,老师是不可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感受和体验的,所以,老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对指导学生在鉴赏作品和评价方面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的态度,指的是老师的动作、语言、语气等具备一定的感染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中引入多元化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逐渐发展成熟,正处于表现欲特别强的阶段。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作品,不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把认真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也可对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作大胆的推测与想象,使之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其次就是鼓励学生收集举证需要的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学习到《各异的风土人情》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与当地风俗、文化相关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只要加入创设提问、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便能给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我的机会。此外,设置的问题和任务还要达到以下要求:(1)设计的任务和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有内涵,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2)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主要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还释放了学生的表现欲,并从竞争过程中收获喜悦。当然,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引导与讲解也至关重要。 三、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化 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大多数是来自于课文与生活阅历,这就造成学生对美的感受还很模糊,从而难以体验美术作品中的美感。所以,老师要深谙教学理念的内涵,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式化教学,一味追求“高效”的教学理念,不但没有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偏离实际教学。所以,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导和激发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积极性。比如,在赏析《罗马武士》的作品时,老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呢?有学生回答“因为画中的武士让我感觉与秦兵马俑中的武士是一样的,让我觉得很敬畏”。这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表扬这位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倍受鼓舞,明白了“爱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又如在赏析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的作品时,有位学生酸楚的说喜欢这幅画是因为“感觉画中人是一位母亲,而她的悲伤来自于丢失了自己的儿女,所以她看起来很痛苦”。这时,课堂气氛一下被这位同学的话语融化了,大家都沉浸在画中的情境之中,这时,老师只要给这位学生送上一个深深的拥抱,便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共鸣。因此,美术教学的艺术所在,就是通过老师的表情、夸奖等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联想,增强对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情感共鸣,进而获得有效的课堂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写鉴赏笔记 1、让学生自主鉴赏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制约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课文知识,过于追求答案的标准化,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老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而不是把答案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自主鉴赏,老师只要稍作分析与引导,便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挖掘潜能,老师的角色也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除了积极引导与解析外,还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比如,在进行莱顿的《音乐课》的赏析时,由于这幅美术作品表意较为直接,所以老师只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生平的事迹与创作的特点,使学生对作者的风格有了一点的了解后,再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只要在铺垫的基础上给予点评,学生很快便能完成教学任务。 2、鼓励学生写鉴赏笔记 为了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老师可以优化课外作业的形式,使之成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即用鉴赏笔记代替课外作业,有利于老师通过鉴赏笔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鉴赏笔记知道获得的教学效果和帮助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于学生而言,写鉴赏笔记就是敢言、敢想,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其中,而且不要设置固定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表达的方式与角度。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脾益。另外,老师对鉴赏笔记的评价也同样重要,良好的鉴赏笔记评价不但能够使得他们知道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同时更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因此,老师在进行点评时评语应首先指出学生鉴赏笔记中出彩之处并予以鼓励,其次要对笔记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随后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其不足进行改进,以此有效地提升他们美术鉴赏力。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升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人文性、主客观相统一性及学生鉴赏的自主性,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对“鉴赏”的解读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①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有何不同? 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② 由此可见,“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③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美术鉴赏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为例子来进行的。所以,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心理的愉悦。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就像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和判断原则。如学生看到春景时,想到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在春天里活动的各种景象;看到梵高《向日葵》作品时,在老师对其色调、布局、笔触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后,学生在充分地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想象到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即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同时也象征着梵高热爱生命,渴望生活的情感;再如学生对有关劳动作品鉴赏后,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再通过作文形式写一些认识体会,进一步认识到美与劳动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④ (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艺术是以线条为主,讲究诗、书、画融为一体。早在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中的线描人物的形象,从略施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国艺术水平就达到了一定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的绘画门类和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成为和西方油画艺术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艺术体系。如国画整体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而三大艺术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艺术,具有传情达意、表言立志和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⑤所以,加入一些绘画故事或历史发展的讲述或评价,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美术鉴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的最高目标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鉴赏可以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主要以生动的形象及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打动人心,使学生为之奋发,与之共鸣,起到以艺术形式来教育人的目的。例如鉴赏近代画家徐悲鸿《愚公移山》油画作品时,作者把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用油画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上那些健壮的劳动者正不知疲倦地劳动。把这则寓言故事和画面内容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无论前方多么艰辛,只要能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就终将会成功。再如鉴赏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那大气磅礴、巍峨高大的山石,耸立在画面中,顶天立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下边楼观微微在树林中显现,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驴队正匆匆赶路,右上方一飞瀑直泻而下,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能听到水声和驴蹄声。这样的好山好水之所以感人,必定是作者充满对自然的激情而表现出的,并能够赋予自然一种新的意境。在我们欣赏这幅佳作时,不禁为作者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也不由为祖国大好河山自豪,令人肃然起敬。所以,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典型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及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认识,引导他们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二)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主、客观统一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应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⑥使鉴赏对作品做到主、客观相统一。情境实际上是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背景,它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⑦在鉴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不同,会出现一些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鉴赏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鉴赏没有客观性,实际上只要能联系作品的文化情境,就能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只有联系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到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从而能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当然在对某一作品实际鉴赏时,我们不但要看到主体所具有的自我感受、认知水平等是否与所鉴赏作品的特点相符合,而且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自我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可以说一个具有相应鉴赏水平的人,能体验和感知到各种媒介的审美情感。从中我们看到,鉴赏美术作品时能联系文化情境,进而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是减少主观感受并使鉴赏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重要条件。 另外,在鉴赏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总结自己的鉴赏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鉴赏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三)鉴赏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裁判角色,对与错只有裁判说了算,时间长了会挫伤学生自主鉴赏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变主体为客体,让学生变客体为主体,自己鉴赏、评价某些作品,直接参与自主性的鉴赏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利于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另外,今天的教育已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渔”,找到适合于他的“鱼”,即学会学习,找到一种方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发展情景下,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寻找相关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和思考做出判断与评价,然后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在这一系列学生自主性评价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这一活动逐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自主性鉴赏、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的基本要求。所以,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一些问题。⑧ 总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高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我们要立足于科学鉴赏,充分、准确地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和学生欣赏水平、年龄等各种情况,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地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系列,对提升高中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该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不仅本身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模块,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系列和模块中,对其他各模块学习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 目前,新课程下的美术鉴赏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鉴赏知识,获得审美感受,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切入: 一、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活美术课堂。 在以往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对美术课的参与热情不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回答问题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很少主动提出问题,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想。要改变这种尴尬的教学现状,教师就要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鉴赏活动。例如:我在上一堂罗丹雕塑《欧米艾尔》欣赏课时,就根据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模式,把美术鉴赏课堂“让”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卖画比美”的小品中来。我让一位同学拿着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艾尔》图片,与另一位持有台湾明星组合S.H.E画片的同学同时叫卖,各自夸耀自己的图片如何之美。此时,全班同学可就“谁的画最美”各抒己见,而最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大部分学生喜欢当代明星。 这时,我介绍了作品的背景:罗丹(1840―1917)是法国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出生于巴黎的拉丁贫民区一个贫穷的基督徒家里。《欧米艾尔》的灵感是罗丹在前模特、老年的意大利女人身上所得。画家通过刻画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和绝望,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和绝望,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和歌颂。继而我说到:“同学们一开始喜欢明星,是因为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外表漂亮和好看就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但是,虽然罗丹雕塑的是一位风烛残年、乳房干瘪、充满皱纹的形象,不‘好看’也不‘漂亮’,却可以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是真正属于艺术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第二自然,艺术之美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由于亲身参与,学生听得都很认真,积极性也很高,很容易便理解了艺术之“美”的概念,真正体会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二、指导学生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元素、美术术语,能有的放矢地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例如:点、线、面、黑、白、灰是绘画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各因素之间需要遵循对比与和谐统一的关系;通常画家会通过光影明暗营造画面层次,充分表现色调的变化,描绘出立体的物象以及精细而微妙的局部变化,从而表现出客观物象的结构、质感和空间等;想如实地、客观地再现客观世界可运用具体表现手法,想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的表达,可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等……如此,学生通过这些知识,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全面地理解、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象、动画、视频剪辑等手段,化复杂为简单,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态为动态,尽可能利用有限的45分钟来体现世界美术领域成果的丰硕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图文并茂,完整系统地把各个时期、各位艺术家生平及代表作的风格、特点、所属流派介绍给学生,让高中学生更为清楚地认识中外美术发展史,领略大师创作的特点和风格;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 四、高中美术鉴赏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担负着德育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几千年的丰富文化和艺术,引导学生理解中华艺术的深刻内涵,体验中国艺术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当然,在增强民族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文化。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美术鉴赏这一课程应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尤其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形态。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达到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认真研究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美术鉴赏课依赖“讲授法”教学的通用程式,采用多种形式,积极鼓励拓展思维,强调学生自主创作性思维方式。教师应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升,避免过于理论化,注意结合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作者单位:永州市第七中学)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新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 要:“建构型”美术综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而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答案。教师要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使学生学习获得教学实践的认可,取得学习意义上的成功,强化学习的动机,最后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关键词:美术鉴赏 建构 美术综合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路编写的,因此我认为,《美术鉴赏》的教学也应该本着“建构”主义的思路进行。为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将其称为“建构型”美术课。 1.“建构”与不“建构”的不同之处 传统的美术学科教学设计通常包括下列内容和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既通过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分析学生的年龄及专业特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制作教具。 (3)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过程。 (4) 制定教学策略。 (5)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6) 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评价所得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作出修改或调整。 建构型美术综合课设计要考虑情境如何创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问题,怎样进行评价。 (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确定如何创设情境。 (2)根据主题设计问题。 (3)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学生用资料。 (4)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5)自我教学评价,修改或调整。 传统艺术教育,由于开设的是单一的欣赏课或技能课,一般也象其他科目教学一样,复习、导入新课、传授新课、总结、课后作业。课堂是教师在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没有让学生思考。 建构型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同样一节课,建构型的课堂可以设计成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时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问题:(1)请对比这些同名作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请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达芬奇作品中耶酥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即是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学过的物理、化学和美术知识相结合分析作品的颜色为什么脱落这样严重。(4)如果你表现这段故事,你将怎样做,提出你的设想或做出来。(5)请大家分组进入角色表演这幅作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2.“建构“的好处 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的功能在过去传统美术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基础上扩大为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培养自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具有很大优势: (1)有助于教师的创新教学。为适应新课程,教师要发展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动脑筋策划出各种丰富的活动,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呈现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设计、课件制作、活动设计等方面都要创新,有了这种理解,教师就不会局限于教材,相反会积极开发,以求质量上有所保证。 (2)建构主义提倡的合作学习,有利于高中年龄阶段的男女生在讨论中和操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建构型”美术课会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促进其长远发展。即不会因其他科目学习的紧张和本科目的学习发生冲突也不会产生倦殆感。 (4)“建构型”美术综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5)“建构型”学习有效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在“建构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积极地把新概念或规律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唤起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概念与新感知的概念一起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化,总结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6)促进学生自主将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建构型美术课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动态综合的过程,学生在自身发展现状基础上,在智能、体能、美感等方面自主综合同时对各种相关知识也能自主进行综合。 (7)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主义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是教育的根本性目的之一。 (8)构造新的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建构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 (9)有助于艺术能力与人文素质的整和发展。艺术在任何时候都与人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的课堂上要建立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学科四种关联。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能力与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 3.做“建构型”教师 “建构型”教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而且要思维敏捷,善于找出学生思想中的关键点来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善于在评价中激励学生进步,善于开发有意义的素材,将有意义的内容自然贴切的综合。艺术教师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要加强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本身要在内容上努力创新,开发能够有利于学生创造的主题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将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创造的同时就建构了新知识。在美术课上必须支持学生的奇思妙想,对于一幅作品的理解允许学生穿越时空界限,允许学生用其他科目的内容来解释本学科。学生可以用科学、社会、物理、化学、艺术等来解释对一幅作品的理解,因此我们本身也应该能灵活运用主题知识。 在建构型美术课上,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树立新一代教师的形象。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吸收从教师或书本中得到的知识。问题不在于是否运用讲课或是讨论,而是如何运用技巧去配合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思维。要头脑清晰地选择合适的策略并巧妙地实现。建构主义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示范性教学、训练式教学、指导式教学和协商式等教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是选择合适的策略并巧妙地实现它。因此要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策略,这个过程是最困难的也是最有益处的。教师要有能力自己设计和分析问题。设计问题是处理教材和教学中最难的一件事,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可草率。不然便有可能提出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或将教学内容引向它处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或在课上学生根本无法探究出结果的问题而浪费时间。 “建构型”是新的环境下对师生提出的一个共同课题,教师在其中必然是一个主导因素,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分得一杯羹,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网络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把美术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创新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网络教学 美术鉴赏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展示全图,又可局部放大,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好帮手。它改变了我们以前一本书、一根粉笔和几张范图的教学过程。 一、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方面,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如果仅仅领先教材和教参或通过教师零星收集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当今网络世界无疑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因特网访问博物馆、美术馆,这将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其系统性的收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美术专题的学习研究,还可使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多方面对学习对象进行考察,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容易与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直观的印象,从而对审美对象有更生动的把握,学生更容易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艺术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进行多方面的审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成学生综合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在考察研究活动中,通过查寻资料、收集图片,归类分析等活动,学生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经历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中发现,网络中的艺术欣赏其内容的丰富性、欣赏环境的开放性、欣赏过程的互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空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思维力、鉴赏力有助于学生在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中快捷正确地选择处理信息,提高效率。所以说,让网络辅助美术欣赏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新的基本理念,为优化艺术欣赏教学找到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网络辅助教学的形式 如何让网络辅助高中美术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在课堂上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方式的训练。我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分为主题式、取样式、对比式等。这些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鉴赏,对学生要有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1、主题式 主题式欣赏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以讲授《礼仪与教化》(湘版)为例,对青铜器的欣赏,单靠教师的介绍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枯燥,如果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关于青铜器的文本资料、造型艺术、铸造技术、图像资料,进行快速浏览和广泛阅读,对青铜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作初步分析,那么这一步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渗透了构架信息结构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以“青铜器”为主题的主页,主页中有文本材料,有图像资料,还可以有声像资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或通过网络点击,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主页,学生再进行修改,总结。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条件下的主题是以网络为平台,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广泛的信息为路径,以教师所立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约束的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老师不分主次地发问――学生心不在焉地回答――老师“交”给学生一堆标准答案――学生如获至宝地收下。网络的辅助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上网去检索、筛选、进行快速浏览――然后分析、研究所得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形成判断――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写学习收获、体会――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与结果,并加以总结深化。 在整个主题式欣赏过程中,学生知识量明显增大,而且通过反复筛选,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判断,择取有效信息,抛弃无效信息,这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今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取样式 所谓取样式,指的是根据教材及目标重点、要求,在众多图片材料中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部分进行细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走进经典,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材料,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可插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如:《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的古曲民乐。在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时,可插入西方管弦乐器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等协奏曲、圆舞曲。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状况。如教学《古代宫殿建筑》时,由于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他们对宫殿之类的古建筑大多数局限于图片及电视剧,所以我先让学生仔细体会和品析教材中的介绍,接着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本材料,图像资料和声像资料,观看故宫建筑的情景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木结构,布局的巧妙,完美的色彩运用和意境的优美。与以往的古代建筑欣赏相比,学生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关于故宫建筑的知识,而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取代了教师“保姆式”的教学,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3、对比式 尽管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却相当封闭,他们不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农村中学考上的学生,胆怯、爱面子。再者阅历不高,社会经历有限,对优劣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容易造成信息迷航,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比式训练。 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不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美的氛围;也要建立以自由为原则的教学模式;要开发乡土教材,拓宽美的欣赏渠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欣赏教学落到实处,使追求艺术素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试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情境创设 一堂优质高效的美术课离不开成功的教学设计,美术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注重实际应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能改变传统教学结构,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老师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为活跃氛围,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来情境创设便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时机把握 (一)在教学开始阶段创设情境 教师要全方位、多途径地搜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美术鉴赏素材,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技术设备,科学有序地对素材进行挑选、分类、加工、制作,建好素材库;在进行鉴赏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根据鉴赏教学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这样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说,在讲到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欣赏教学的时候,老师展示一些学生自己熟悉的欧洲画家和代表作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名字和代表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然后老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新课的导入,讲解鲁本斯、伦勃朗的代表作。等到学生的积极性消退,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疑问情境的创设,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比如,在教学《心灵的慰藉》时,先用计算机把佛教造像和佛教音乐进行合成,让学生一边看着画面一边欣赏佛教造像,肃穆宁静之心油然而生,感受佛教造像给人带来的那种祥和、宁静与发自内心的快乐。 (二)根据提问的时机、突破点以及难点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时机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说进行提问点的把握,在学生困惑或者听不懂的时候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说,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时候,配上一点欢快的音乐,从网上下载3D动态图,直接从静态上升到动态,提问学生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什么内容,其特点是什么。学生仅仅通过一个人的思考,很难全面地回答,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提问,并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老师更应该给予学生解释。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老师再进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三)在学生需要鼓励的时候进行情境创设 老师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处于愉快而轻松的氛围。心态好,学习兴趣才会提高,进取心和自信心才会增强。比如说,在讲到木刻版画鉴赏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木刻版画,无法很好地理解版画的时代和需要,教师可运用PPT课件激发兴趣,对制作版画进行分析指导,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刻刀,并教授学生怎样用刀,让学生对木刻版画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在上手工课的时候,兴趣往往会比较大,在学生做完之后,老师要评价并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的兴致会提高,鉴赏的时候也会更投入,更易理解。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形式 以往的教学手段和办法比较单一,学生鉴赏的积极性很难真正被调动起来,这便要求老师根据需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鉴赏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直观感受的情境 创设直观感受情境指的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通过实践来展示事物或者进行事物的描述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比如说,在鉴赏素描作品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调子在素描中的作用,老师可以拿出几个石膏体,让学生近距离进行观察,理解其明暗变化,这样欣赏素描作品的时候,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平面物象动态化、立体化,这样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利用FrontPage、Dreamweaver以及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将平面图片转化成动感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民间美术一节教学为例,先设计十二生肖剪纸形象,然后用计算机制作诙谐的动画效果,从而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讲解变得更加生动。 (二)通过学生的参与创设情境 在鉴赏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鉴赏的内容,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参与进来,来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比如说,在讲到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质不同导致艺术效果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带着相机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触摸大树、墙壁、各种金属材质,课上运用多媒体播放照片,请学生谈谈感受并分析制作的可行性。老师也可以准备几幅材质和机理各不相同的作品,以便让学生理解材质不同对作品的影响。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在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必须把握合适的时机,这样才能保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来,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使高中美术鉴赏课流光溢彩。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美术作为一种贯穿千年的艺术在新时代仍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高中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更应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欣赏美术也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手段,在学习之余潜移默化的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方法;基础知识;浅显化;形象化;鉴赏层次;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培养与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办学条件和当地人文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讲透基本知识,奠定美术鉴赏基础 要想使美术鉴赏教学收到实效,其前提则是,美术教师应给学生讲透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进行鉴赏奠定基础。点、线、面、色是构成美术语言的基本元素,美术作品的不同种类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组织和表现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则形成了独特的美术语言表达手段。如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皴法等。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构成美术语言的基本元素及其表达手段,才能使他们的鉴赏之路变得通畅。 二、将美术理论浅显化、形象化 教学中避免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特征。上课时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和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中的语言,将学生本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鉴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是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大忌,既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美术鉴赏课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呵护,美术鉴赏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对美术鉴赏兴趣的丧失。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自我消化,再根据学生情况,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如上《独树一帜DD古代中国画》一课,为使学生理解“客观形象”与“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黑板上重重写出词语“江山如画”,学生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自然风光非常优美。进一步引导:“形容风光优美,为何用‘画’形容呢?”学生通过讨论并踊跃发表看法,教师适时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归纳:“这里的‘画’泛指艺术形象,这个词说明,艺术形象比自然形象更美。”教师继续发问:“为什么艺术形象比自然形象更美呢?”由此引发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思考和理解。 三、明确鉴赏程序,搭建美术鉴赏之桥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茫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鉴赏的程序,找不到美术鉴赏的切入点。为此,教师要告诉学生美术鉴赏的基本程序,为学生搭建进入美术鉴赏世界的桥梁。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下列问题式程序进行鉴赏:(1)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叙述所鉴赏作品的内容,尤其是作品的细节部分。(2)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促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3)你认为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解读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4)会对作品作出何种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态度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中紧扣《普通高中艺术鉴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及美术教材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情感性于一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针对下节课教学内容提出几个相应的研究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网站、书店去收集、下载和整理信息,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点评。如教学《新的探究DD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一课,教师在课前提出研究性问题:现代商业美术的门类有哪些?现代商业美术的发展现状如何?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或逛大街、逛商銮鬃钥疾欤结合电视广告、报刊杂志广告,了解现代商业美术的特点,门类以及现状,针对问题写出报告,每小组由中心发言人在课堂上所写的报告。实践证明,美术鉴赏课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生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五、拓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鉴赏层次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是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载体,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组织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层次。如在《民族文化的瑰宝DD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课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对教材内容予以了适当的拓展,给学生详细介绍了青花瓷用色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然后,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对青花瓷艺术进行专题鉴赏,并播放歌曲《青花瓷》,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鉴赏兴趣。最后,为学生展示表现青花瓷造型的剪纸作品,并用深浅不同的蓝色颜料在其上绘出花鸟图案,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青花瓷是青花艺术与中国水墨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花瓷艺术的魅力,又使他们的鉴赏层次和鉴赏品位得到了提高。 高中美术课时安排不多,教学班也不多,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难度很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到大自然中,到大街上、到大商场中拍摄一些DV,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就在我们的身边,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切人造物都是美术家和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产物。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 要 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在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借助美术鉴赏教学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 高中 美术鉴赏教学 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高中美术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求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美术鉴赏教学措施,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中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优化措施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高中积极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实质上就是在组织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觉观察和学生感知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希望能够借助科学的教学和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学习和欣赏中真正感受美、体验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现阶段我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主要在于促进师生群体共同构建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高中阶段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 积极组织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能够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保证学生在欣赏相关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对绘画艺术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析,进而增强学生审美观的完善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其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实施美术鉴赏教育,能够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切实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三,能够促进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贯彻落实,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美术鉴赏教学指导,在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贯彻落实,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其四,对高中美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综合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全面推进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强美术教育的时代性,辅助美术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高中美术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升。由此可见,在高中美术教育实践中,美术鉴赏教学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教师借助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不仅能够有效促M学生的个人发展,对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全面优化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在高中美术教育实践中,应该全面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美术鉴赏教学作用的发挥,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 2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受到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支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中阶段美术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基于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际需求,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切实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际情况,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美术鉴赏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和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对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师虽然重视对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引入,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教育指导理论缺乏科学性,直接造成教师所引进的教学方法缺乏与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无法为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辅助,美术教育和美术鉴赏教学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极大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相对忽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不注意与学生进行合理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相应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获取,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此外,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尚未真正认识到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更为关注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绘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相对忽视,即使部分教师已经初步认识到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过于专业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严重限制了美术教学质量的强化,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相应的不想影响。 3积极优化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结合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实践中要想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就需要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审美鉴赏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3.1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 教师和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重视对学生学好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高中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想促进美术鉴赏教学作用的发挥,高中美术教师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将其作为美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教育实现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教师组织开展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学习中,自觉培养自身审美能力,保证美术鉴赏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这样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比重,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美术鉴赏教育和指导,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培养,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优化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是增强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重视和支持下,美术鉴赏教学才能够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3.2积极探索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教师在探索美术鉴赏教学优化措施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要想促进美术鉴赏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切实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育实践探索中也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法的完善性,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实施相对科学的教育和指导,保证在丰富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效。具体来说,教师在引入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混合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美术鉴赏兴趣的强化和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审美能力的逐步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阶段美术知识“印象派绘画”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导学案教学方法引入到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梵高创作的《麦田上的乌鸦》为代表,教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利用课前准备的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初步自主学习,了解梵高的生平和绘画经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完成《麦田上的乌鸦》绘画作品展示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这幅绘画作品的直观印象以及结合梵高的经历所能够对绘画作品产生的理解和感悟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绘画作品思想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能够得到适当的培养,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提供相应的辅助。 3.3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要想实现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全面改革创新,就应该突破传统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灵动性和形象性,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切实保证美术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向学生展示相关美术作品,能够借助三维立体成像的方式将作品中每一个细节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细致的观察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对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艺术价值形成相对系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美的感受,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美术知识提供相应的辅助。 3.4突出美g鉴赏教学的人文色彩 美术教学和人文艺术教学本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美术鉴赏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人文艺术教育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艺术情感和艺术魅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审美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层次解读,保证美术鉴赏效果,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辅助。如在对“敦煌彩塑”方面相关知识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解敦煌彩塑作品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彩塑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引入彩塑相关的文化知识讲解,让学生借助文化背景加深对彩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主动性激发,为学生循序渐进的增强自身审美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见,在美术鉴赏教育中适当的融入人文色彩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辅助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相关文化知识,能够有效支撑美术鉴赏教学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育体系中,美术鉴赏教学是较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保持对美术教学和美术鉴赏教学的高度重视,积极促进美术鉴赏教学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思想才能够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也必然会实现良好的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些探讨 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要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呢?在美术领域,也同样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且目前还没有标准答案的专业性问题。通过不断的调查和学习,发现在很多的美术欣赏课上,老师会利用整堂课或者大半堂课的时间,去传授一些理论知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不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老师授课很辛苦,学生学习很吃力,而且效果也不好。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也经常思索这个问题,下面就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通常而言,美术鉴赏教学主要种类有下面几种 1、授课式――老师对美术欣赏或美术作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重点进行详细地的教学和指导。 2、互动式――老师对作品的理论知识和欣赏要点提出系列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并要求学生作答。 3、讨论式――让他们对作品进行充分地讨论,老师只是把握正确方向。 4、自由式――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对教学作品进行鉴赏。事实上,授课式的美术鉴赏最为普遍。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极易走上一味灌输的道路。互动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有互通之处,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教学方式还缺少了点思想性。自由式鉴赏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爱的作品和时间,以自己最易接受的方式去鉴赏。这样的方式效果最好,但也有可能造成两极分化,也就是有些学生增强了鉴赏的能力,但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指导,导致鉴赏能力的缺失。从我们老师的角度来说,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二、老师要深刻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为提高鉴赏作品的生动性,丰富教学内容,老师不但要把课备好、把教案准备好,还要对事前准备的美术作品选好教学内容。美术鉴赏课程一定要具有个性和生动性。鉴赏教学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应当反映在怎么鼓励学生去发现每个美术作品独特的美感和魅力,并能够对这个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使他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能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要多元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自觉学习时,他们才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创造潜力。通常而言,学生主要是通过直觉来鉴赏美术作品。据此,教学开始之前,要让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学新知识,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与鉴赏作品有关的材料,要求他们自学一遍,进而能够拉近与鉴赏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其兴趣。课堂上,老师拿出鉴赏作品后,不宜立刻进行解释,可让学生先思考或互相讨论,再要求他们谈谈对作品的感受。接着再提出一些问题,带动学生去仔细探究。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比老师枯燥的讲解更有效。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注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2、鉴赏与艺术手法、绘画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作品的内涵。鉴赏教学与艺术手法、绘画的教学是紧密相关的,在美术教育的每个环节都体现着鉴赏教学,它们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3、情景设计,在此过程中,感受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手法,在形式架构的外表下,都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及精神。此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老师应当尽量地借助信息化、多媒体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通常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就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静下心来去感受作品的仍谑抵剩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掌握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和内容。到目前来说,美术鉴赏教学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成功的做法也不算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期待老师和教育专家都能参与到探究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方式和规律中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尽一份力。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新课改后高中美术鉴赏课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广泛性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课程教学方式的认知,并重新审视学生个体性在学习中的价值,从而促使教育工作尝试新的教学途径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推陈出新,以求其与时展相切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活动的推进也对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提出了高标准要求,要求加强课改后美术鉴赏课的创新教学机制,以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活动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有了一定自我性判断标准和选择,学生渴望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个性体诉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也渴望在认知和思维上能够进一步开拓视域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更渴望能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和能动性真正真正彰显个体性价值,随着高中课程负担的加重以及面临的升学压力,高中生的这种自我个体性诉求更加强烈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推进以后,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基于高中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当前高中学业状况开拓美术鉴赏课的新局面,以求高中美术鉴赏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另一个有效平台,同时,以求高中美术鉴赏能够给高中生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成为缓解高中生紧张高中学业生活的有效辅助课程。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 高中生经过小学到中学阶段美术课程的理论熏陶和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作品鉴赏力和评析力,有时候这种对美的鉴赏力和评析力会无形中牵动着高中生的兴趣,促使高中生的自我创造力得到激化和发挥,进而使高中生的思维认知推向一个较高的程度,最终有助于提升高中的整体学业水平。同时,高中生的无论身心抑或思维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个性和探索性,基于新课改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活动中注入探究式教学模式,这势必对高中生的独立个性和探索性思维是一种满足和推动,有助于高中生在个体性诉求满足和尊重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使高中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不断的学业挑战和新的人生冲刺。 二、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性教学机制 1.强化多媒体信息教育辅助手段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究式教学拓展 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材硭担如果让学生来对教材中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由于教材纸质和版面性的局限性,使得艺术作品存在一定程度性的失真,影响高中生的鉴赏和评价素养发挥。同时,高中美术单方面性的讲授和分析鉴赏作品,会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断层,因此,这需要高中美术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教学辅助手段,把所鉴赏的艺术品质展示出来,从而使所研究的艺术作品无论从像素、尺寸、颜色上,还是从艺术创作材料质地细节方面都能够逼真地、直观地再现出来。这样就极大地吸引了高中生的注意力,促使高中生积极地从事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进行梵高的《向日葵》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针对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理解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和意见也可以走上讲台对视频中的作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活跃了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氛围,使美术鉴赏课充满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艺术气息,最终也促使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发挥。 2.开办探讨会以强化鉴赏作品的深厚艺术内涵和价值 基于鉴赏作品是一种艺术品,这就包含了其具有巨大的创造思路和意蕴,鉴赏者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思维角度等不同,那么对艺术品的鉴赏和评析也会相应地不同,可见艺术作品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如果单一由教师对所鉴赏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讲授的话,就很容易对高中生的欣赏力、鉴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直接性的误导,就势必会使高中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遏制,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以探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充分挖掘高中生的创造天赋,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进行《山墨画》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高中教师打乱学生座位之间界限,以研讨会的形式对山水画进行鉴赏,高中生就会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培养高中生的个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山水画的整体性艺术手法、美感以及美学人文价值就被详细地挖掘出来,避免了某一人一言的片面性鉴赏结论。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探讨会,高中生不仅明白了自我的潜在素养并充满了斗志,而且理解了合作互助探究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改所要凸显的教育目的。 结语 毋庸置疑,依据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新标准和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创建了美术鉴赏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引导高中对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等去鉴赏,不仅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理论并提升其鉴赏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个体性创造力和判断力,这无疑有效缓解繁重紧张的高中学生生活并形成有益的学科互补。 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还对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面对越来越大的高考压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无疑是给予了学生放松的机会,为他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多色彩。结合实践经历,从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随着教育部门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理念和手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改革。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当前的教学需求,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创新与优化具有一定必要性与迫切性。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各所高校在过去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重视度普遍不高,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作为高中美术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陶冶情操、发展自己个性作用。虽然教育部门给予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一定重视,但实际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仍然与课标要求有着一定距离。与其他国家相比,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比较落后,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也远不及他们的平均水平。因此,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展开 阐述。 一、我国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及不足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美术鉴赏课能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升华他们的道德观念,指导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创作美术作品相类似,美术鉴赏教学也是一种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从视觉角度给予学生冲击,促进学生与“美”心灵上的交流。在目前高考压力日益沉重的今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心灵上的慰藉与放松, 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虽然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受到许多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我们必须针对目前教学问题做出改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有教学课程安排十分随意、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师没有能够接受新型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法没有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等。 二、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具体措施分析 1.科学安排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给予更高重视 在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学校对美术课程缺乏一个合理全面的管理体系,缺乏一定的管理,教师对课程安排就显得更加随意,缺乏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课程设计,这不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是其他课程教学,教学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安排与计划。教学安排还需要针对班级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修改,以新课标教学要求为主要大纲,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比如,某个班级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欠缺学习兴趣,或是美术基础较低,教师则需要针对更加基础的内容进行教学,还要适当调节教学节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需要。 2.完善相关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美术这一科目,一直以来各个高校都缺少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也是非常多学生没有重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测评,为教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对不进行考试课程学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轻视现象。对此,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正视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作用,帮助学生培养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3.增添更多互动环节,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产生 新型教学理念倡导打造以学生为主体,多互动实践性课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也十分需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果提高。比如,在欣赏《米洛斯阿芙洛狄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一座女神雕像特点是什么,艺术家想要表达什么,你觉得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学生进行观点表达之后,教师再对它的背景、含义等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学生印象往往会更加深刻。提问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到底这座雕像为什么会那么出名,它的艺g价值体现在哪里?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有积极 作用。 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各类素质要求有往更高、更全面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审美能力水平要求与现状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性情,作为高中美术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十分有必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传统优秀文化中有非常多值得学生鉴赏的美术作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是一种让学生更多了解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水平定能再创高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分析 摘要:中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容易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专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然而当今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向着学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转变,教师仅仅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学科来授课,没有主动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过于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将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愈发宽泛,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媒体平台来浏览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上的信息驳杂,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由于中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中小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畏挫折和挑战,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课程模式建立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应试学科,是以情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信赖教师,将心中的烦恼倾诉出来,教师也会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摆脱烦恼的困扰,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优良品格,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用较为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发掘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帮助,并且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有效的控制个人情绪,与同学保持友善的交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会真正的发挥实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2.1讲授式教学模式: 无论哪个学科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讲解理论知识最为常用的模式就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教师要将心理学、健康学的一些知识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增加知识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学会用知识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讲授式教学模式又不单纯的仅是由教师说,学生听,而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以便教师探查学生的真实想法,随时把握课堂节奏,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无形中就会提高课堂专注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教师在讲完课堂内容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回答预设问题,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应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课堂时间内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讲解知识,更多的是要与学生互动,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学科化之路。 2.2活动式教学模式: 活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情感,把握情绪,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年龄太小,只会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对活动设置的目的往往无法深刻的理解,致使活动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重视加强活动后的理论指导,防止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2.3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比如说心里感到难过、沮丧的时候都是怎么调节情绪的,如何能够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共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当然教师在这期间也要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活动当中,朋友式的与学生“对话”,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观点与方法,无论正确与否,无论健康与否都不简单地批评和指正,而是通过小组的讨论和辩论,利用理性的思维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解决价值冲突。但课堂毕竟是课堂,单纯的讨论避免不了形式过分的单一,不宜过多的采取这种模式。同时,对话式教学模式受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并不很适合。 2.4诱导式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这就是诱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心理训练、参观访问和行为强化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尽量选择身边的事例,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第二,在操作体验中,教师要以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第三,在问题感知阶段,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完成价值观念的思考和价值冲突的揭示,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观念和行为。 结语: 学校不仅是教导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成人的摇篮,如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应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成长。 作者:薛任菲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一、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先后历经调查呼吁、尝试实验、发展推进及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对于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逐渐得到普遍认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中小学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教学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许多学校也相继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校情况不同,有些问题理论认识不清,而在教学中引起很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对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该情况将造成各中小学不能平衡发展,一些学校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知识不足,难以对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校还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一些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理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同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相类似,对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及经费等问题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与教育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够理想 预防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还不够理想。一是有些学校教务部门将课程紧作为理由,不能将心理教育课程积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二是一些中小学开设同类课程基本还是无序状况,由多人独自开设课程或讲座,协调性不足,或在课堂中只对一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讲授,没有系统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出课程化、成人化、知识化。很多中小学采用的说教简单生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主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的学科,要求学生对很多名词解释进行背诵,对不同年级规定训练目标任务,这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大了心理负担。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与常规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不同,对工作环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条件还比较简单,办公室达不到所需面积,设施不足,有待于尽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足,或与其他办公室在一起办公,这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询不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值班时间不固定等现象也都比较常见。 (四)专业人员没有配备,现有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小学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师进行兼任,因没有经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所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中小学学生的指导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方式方法、原则及技能都各不相同,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若只是依靠个人热情而科学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势必会影响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严重的还将采取不当措施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五)学校在辅导上处于工作重心,而对家庭社会的配合不够重视 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门搞教育”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这样。尽管在一些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成绩比较突出,但很多也还是停留在上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或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面,主要是为提高中小学声誉,但远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可以说,与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相脱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相对复杂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出现,这说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关理论认识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外延也各不相同,这都将造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的无所适从,而与学校实际情况不完全结合,采取“拿来”的方式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应重视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对措施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阐述了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也要提高重视,将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方式作为主要环节,建立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常见问题,着力采取以下几点应对措施:一是学校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达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心理教育工作成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投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心理咨询人员就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识,对此项工作加大投入。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立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学生心理素质也更高。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师资培训内容,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断提高重视,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明显效果。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因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外度过,心理问题都与家庭和社会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只依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应基于中小学教学加强引导家庭教育,使家长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对教育行为不断规范,创造健康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除此之外还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四是定期督促检查,对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科学态度定期检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等情况,根据心理障碍程度分类收集调查数据,为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俊红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教师进修学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路 当下,农村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复杂严重,亟待实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关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师资,以期有效地改变农村心理健康薄弱甚至空白的落后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这方面有个性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任性、自私;有来自意志品质上的问题,如懒惰、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也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如暴躁、厌学、冷漠等等。 2.交往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如叛逆、依赖心强、不独立、蛮横;有来自学校的,如刻薄、嫉妒;也有来自社会的,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等。 3.学习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逃学、旷课、上课无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二、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要有实际作为,先改头脑,要实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得让相关人员改变意识,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行政领导要有意识。教育行政领导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从而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并且从物质、师资等软硬件上加以配备及完善。第二、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三、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陈海鱼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周家庄学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分析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方法与经验,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测体系。本文就针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监督评测体系工作进行相应的探讨,希望可以在分析与借鉴已经存在的评估指标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有效的改进,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体制是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来收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客观性的资料,充分了解完成的状况,并对其中的效果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层次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测体系受到了中小学校非常广泛的关注,每一年都保证了较为固定的经费投入,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学校还需要设有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访谈室,具备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稳定性师资队伍。通过这些方面的条件可以保证学校在选修课和讲座方面的开设,极大的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以及对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实施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疏导,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从当前的中小学发展态势来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是没有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 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需要运用系统化与细节化的方式来具体呈现。所以说,建立操作性较强的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前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运用综合法和因素分解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提取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的方式来对指标实施初选,也就是在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之上,对当前存在的各种指标群体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类聚,在已经拟定完成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来做出更进一步的归类与调整,使其成为条理化之后又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采取因素分解的方式,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实施专家访谈的基础之上,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良好的学校,实际教育工作的结构实施逐层分解,并且还要结合对应教育部门的实际统计资料,将分解出来的重点因素当成评价的指标。 三、指标权重和评测体系的确立 权重是一种在数量形式方面的对比、权衡,被评测事物的整体过程中各个因素相对较为重要的程度的一种量值。权重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是指标自身的实际作用与指标的价值体系的具体真实程度;第二是决策者对这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教育评估的方法依照不同标准有着不同层次的划分,也具备不一样的种类。依照数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量化与非量化;依照评估的范围我们还可以将其分成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法;依照评估的主体我们还可以将其分成自我评估法与他人评估法等。评估的标准是评估教育活动中要实际达到的某种程度或是体的要求。达标的程度可以依照不同的等级来进行划分,不同等级具备不同的评测标准,在评测的标准中,每一组的指标必须要充分明确相关规定的评测标准。当前中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测体系也具备不同的分类形式,通常从评估的内容上来看,可以将其分成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也就是从评估参照的角度上去进行分类,它强调的是价值上判断标准以及社会统一性与规范性。比如,对教学的场地方面、教学设备方面、师资队伍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师生的比例等方面的指标评估,可以运用社会的标准、科学的标准通过科学上的可观成都横渡与原则作为主要的依据来确定最后的评估标准,这要求在达标的过程中需要符合教育工作本身的发展规律。重点强调实际的现象,通常是以实践作为标准来检测工作过程当中的科学性质。从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以及学校日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相对较少,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测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对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声文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团体辅导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中小学儿童适于做团体辅导的因素 1.1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 由于生活环境的单纯,大部分中小学生产生的心理困扰都是相似的,家庭方面主要是与父母间的沟通问题,学校方面主要是人际交往与学习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这些类似的问题困扰,把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困扰通过团体辅导加以疏导既可以降低学生单独参与辅导的精神压力也可以高效的对团体成员具有的心理困扰进行解决,能更有效率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2中小学生思维的简单性 中小学生相比于成年人思维更简单、单纯,并且乐于参加团体活动,这也使团体辅导的有效实施有了更多可能。在团体辅导开始后大部分儿童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团体辅导中,并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不带有过多的戒备之心,这也是中小学生适宜做团体辅导的原因之一。 2.团体辅导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环境中,不可必免的存在于团体生活中,而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开展团体辅导不仅使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机会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积极地感染力也能通过有效的团体辅导传递给彼此,使正能量在团体中得到关注。除此之外,团体辅导过程使学生产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在无人交流、或单独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有问题困扰的学生本人会认为自己是怪异的与其他人不同的,因而情绪低落,自卑情绪很强烈。但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大家会发现每个人都存在类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扰因素,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低落情绪,并能接受自己遇到的生活困扰,而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避免了因不理解这些困扰只是正常现象而自暴自弃的情况。在中小学生间同伴效应是很明显的,同龄人间的交流更容易,提出的意见也更易于被接受,因此开展团体辅导增加了同龄人间的纠正与支持的可能性。让完全受教师、家长教导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多同龄人的建议,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3.团体辅导时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生的团体辅导是很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 3.1团体心理辅导应围绕相应的主题展开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把握好活动的主旨,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活动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活动能否给学生启示,使团体辅导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点。 3.2指导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角色的界定要清晰 指导教师在团体辅导过程中不是一个老师更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师,要做一个倾听者、指引者。倾听同学们的困惑,然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3.3要做好时间的分配 不可把前半程的活动堆积的很饱满,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后期活动戛然而止,同学们的看法与意见均未表达清晰团体辅导便结束了。团体辅导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的自我发现与醒悟过程,如果因为课程安排的不合理而达不到辅导效果,那么辅导就是无意义的,也会使学生误解团体辅导的真正目的。 4.总结 就目前我国心理健康现状来说团体辅导确实是一种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以预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心理训练和能力提高的团体训练是很有价值的。需要不断探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完善团体心理辅导、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没有终点的。 作者:周慧芹 李迪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四中学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我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标兵)单位复评检查的中小学校,学校分别是高(职)中10所,初中9所,小学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区学校11所,农村学校15所。每所调查学校随机抽取师生6名作为访谈被试,被试来源与分配情况是小学4~6年级,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初、高中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师生各156名,男女比例为1∶1。1.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编制了《侨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咨询、宣传与普及与教研等。其中机构建设包括功能室与相关制度建设;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团体辅导等;宣传与普及包括讲座、板报、校园广播栏目及社团活动等;咨询包括功能室开放、专(兼)职教师值班状况和咨询记录;教研包括学生心理测试与档案建立、课题研究和教育等。问卷经过相关专家评定、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实反映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访谈法,制定了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和态度的访谈提纲,随机抽取所检查学校部分师生,在指定地点进行访谈。1.3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正式调查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单位复评检查中进行,研究人员对被检查学校根据实际状况认真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然后由研究人员在检查中核对和评定,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后统一收回调查问卷。抽样访谈是根据事先拟好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研究人员作好信息收集记录。调查研究分3组,时间2d,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6份,抽样师生共156名。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状况:所抽样的26所中小学中,100%都建立了组织领导,58%建立了功能场室机构,42%有专业和开展教学工作,50%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81%开展宣传及普及工作,58%组织开展教研工作,31%总体工作开展较好。2.2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与态度:中小学生抽样中,84.6%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26.9%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43.5%认为有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28.8%不敢去心理咨询;23.1%怕别人嘲笑;8.3%担心患有神经病。教师抽样中,90.4%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义有必要;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46.2%认为自己不会咨询辅导;75.0%认为忙,没有功夫;12.8%认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5.1%认为自己都需要咨询辅导。2.3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差异比较:在抽样的26所学校中,城区82%建立了功能场室,9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91%定期开放功能室,100%有咨询记录,82%安排教师值班,82%建立了心理档案,91%开展了课题研究和相关论文撰写,有73%有专业教师。而乡村地区以上指标分别是40%、33%、20%、53%、33%、47%、53%和20%,两区域χ2值分别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 0.05),城区学校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和专业教师5个方面显著高于乡村学校。其他指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学段学校在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配备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学分别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别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别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标χ2值分别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 0.05)。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所抽样学生中认为心理咨询辅导有意义有必要、去心理咨询怕自己真的有神经病态度上城区87.9%和4.8%,乡村82.2%和12.1%,χ2值分别为0.935和2.149,城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敢去咨询、怕别人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城区15.2%、10.7%和27.2%,乡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别是10.453、10.023、8.213(P 0.05),乡村显著高于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城区48.5%,乡村11.1%,χ2值为27.033,P 0.05,城区高于乡村。在不同学段上,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经病,小学、初中和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怕别人嘲笑的态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 3讨论 3.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所抽样学校均建立起了以校长或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近年在创建教育强市、文明城市工作的推动下,一半以上的学校建立起了比较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配备了专业教师。有一部分学校摸索出自己的特色和路子,建立起较规范、系统的教育模式。从2010年以来,开平市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力度,到目前为止,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8名,B证185名,C证5700名,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地市级示范学校5所,县市级示范学校12所[2]。成立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示范课、教研论文评比、宣传与普及等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抽样师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26.9%)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不敢去咨询和对心理咨询服务有偏见或误解的认识比例较低。相当一部分教师(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观念、行为和态度积极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各种矛盾交错反映在师生身上,使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迷惘和困扰,师生主、客观上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还与教育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人类精神疾病认识和精神生活质量关注提高有关。3.2城乡和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差距: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在城乡间,小学、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差距。上述结果显示,城区学校在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等常规工作和专业教师配备显著比乡村学校好。乡村部分学校建立了功能室,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比不上城区,有些工作还不规范。城乡间这种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所致。上述结果还显示功能室建设、常规工作及师资配备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学好,这差距主要可能是与本地区教育不发达,教育关注的重心在初、高中有关。3.3城乡和各学段间学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态度有差异:城乡间、各学段间学生在心理咨询辅导行为与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结果显示,不敢去咨询、怕别人嘲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乡村学生比城区比例高。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学生比例高于乡村,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所致,专业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乡村学校较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更缺少。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比例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比例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别人嘲笑的比例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原因首先是小学、初中专业教师少,宣传、普及不够,其次是不规范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可能还与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对心理咨询偏见和误解有关。结论与建议:①主要结论: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城乡和各学段间发展不均衡。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和教师观念滞后,特别是仅有的专业心理教师没能专职教学,功能室没有正常开放。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打击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严重抑制了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②建议: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师生成长服务的一项基本教育内容;落实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要求;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为骨干,以省、市示范学校为龙头,带动并促进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品质,特色发展。 作者:丁云洪 工作单位:广东省开平市长师中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相关手段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详细阐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金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一、特色化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年初,中心提出要分层加速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特色,推进发展。各基地校要以系统观、发展观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本校学生为主体,以课题为牵动,做出亮点。中山区青泥小学在原有阳光团队、阳光家庭、阳光班级的基础上,今年加大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为核心技术,培养提高教师自我调整、课堂教学改革、班级管理的能力。中山区解放小学通过对探索实践小学段校园心理剧的应用,有效落实了“爱的教育”办学理念。金南路小学在“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今年充分运用沙盘技术,开展个体与团体沙盘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南关岭小学以团训带动培训,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发区东居小学以校训为方向,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加大硬件建设,打造一流心理咨询室,并开发了具有东居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大连三十七中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实践探索缓解学生自伤行为的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大连六十二中学在依托学校文化品牌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思路下,运用元认知心理技术开展个别咨询取得成效。中山实验学校拓展咨询服务模式,开拓团体沙盘技术应用,实现个别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缝对接。大连十一中以项目推动学生、教师、家长系统协调教育,体现生态化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区一中集中探索以特殊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训练,金州高中参与考前心理培养研究,科学研究带动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深入开展,大连三中应用网络咨询技术开展学生咨询工作等等。 二、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中山区青泥小学承接教育学院基地建设,沙区金南路小学、中山实验学校组织区域研讨,促进沙盘的推广与应用。大连六十二中、中山区青泥小学在大连市元认知经验交流大会上做案例汇报。中山区解放小学承担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现场会,展示交流校园心理剧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实践探索。大连十一中和大连三中在大连市高中案例研训活动分别分享了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情绪辅导和一怯懦案例的咨询,以及在高中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如何担任策划、编写、校订工作的经验。 三、现存的不足与提升策略 (一)心理健康活动缺乏教育理念 在调研中发现,各基地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建设,他们创新了工作思路,增设了多种活动方式。但有些活动尽管形式丰富,内涵挖掘却有欠缺,也就是活动本身蕴含的教育辅导价值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创新活动形式是必要的,但并非是唯一的路径,最为重要的是活动背后所蕴含的理念以及理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理念先行,即先理念后形式,理念决定形式,形式体现理念;二是对理念进行科学分解,让各理念之间保持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目标一致性,系统性。 (二)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面是针对心理教师而言,调研发现,有些基地校花费金钱与精力去聘请专家为本校师生与家长提供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但是,对本校心理教师队伍打造力度不够,导致教师专业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需求。而且,由于学校至今仍未超脱心理卫生工作模式,尚未构建自我完善和潜能开发这独具心理辅导本质的实践模式,导致目前心理教师专业知识仍倾向于问题模式,如抑郁症、孤独症、多动症等少数特殊群体,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多数学生服务的宗旨,所以,提高中小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发展性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重中之重。此外,心理教师本身的人格也需要不断完善。由于学校心理岗位人员配备只有一个,个别学校有两个,且其工作繁杂(除了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外,常常从事教务、档案、后勤、学生思政工作等),地位尴尬,加上部分学校对心理工作存在诸多误解,导致心理教师要完成一项心理工作需要承担人际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诸多压力,所以很多心理老师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和疲劳,也表现出很多不足和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或者说心理知识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本身的感悟和达观,所以要建立基地校心理教师督导机制,定期有学校相关人员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组织督导活动,完善教师人格和形成高效良好的办事风格。第二层面是针对班主任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影响最深,理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应该加强心理教育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与学校心理专兼职人员真正组建一个学校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团队。 (三)心理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7年首批基地校成立至今,基地校工作进入到了第7个年头,各基地校的发展出现了很不平衡的状态。有的基地校一直孜孜不倦地发展自我并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而有的基地校埋头于自身的建设,很少参与市级的研训活动与各种推广活动,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不足,既不能把自身的发展很好地与全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闭门造车式的发展,必然带来自身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当然,更有部分基地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已处于停滞状态。为此,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建立阶段性、层次性互补的校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作机制,以基地校间的协作、合作为主,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力量。通过相互的合作,实现彼此的激励与共赢。此外,城市边缘地区和农村乡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工作重点的适当转移也是未来工作的方向。(四)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尽管每年基地校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缺乏对活动的监管和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心理健康教育动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很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教育相关部门针对现阶段基地校的发展问题,应细化基地校工作评估的各项指标,以此作为基地校工作自律、发展、考评依据。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实行基地校的良性淘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挑战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 作者:李凤杰 李玉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相关手段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详细阐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金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落后 就目前一些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其他任科教师经培训后代任的情况来看,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堪忧。且不说大部分乡村学校并未达到“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就算已经配备的学校,也基本是由语文或思想政治等文化课老师代任,不仅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任何资质证书,也基本未受过任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然拥有一颗想帮助孩子的心,但一些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仍然持传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或完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视为等同,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不像”。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的方式方法,并未学会从内心里倾听学生、理解学生。更为糟糕的是,如果自我成长方面未达到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要求,在遇到棘手的问题甚至教师自身都不知道如何处理,不能有效疏导孩子情绪情感上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大道理,这样并不能达到行为的改变。 二、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缺乏求助途径 由于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的不足,即便在一些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摆设”。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足表现在:并未正式开设此类课程、当同学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具体向谁或者用什么途径寻求帮助。一所几百名学生的学校中,往往只有一两名心理健康老师,无法正常为每个班级开设心理健康课,而由于不开设心理健康课这些老师平时并不露面,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便不知如何求助。在能开设心理健康课的情况下,对真正需要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的学生,也基本不能提供有效的一对一面询辅导。另外,由于宣传意识薄弱,学校不能通过宣传栏、广播、手抄报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三、缺乏对农村学生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脱离农村教育实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民工入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日益突显,这不仅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也对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留守儿童身上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孤独、自卑以及不能良好的与人沟通等心理问题。虽然开始有教师注意到,并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格外关注,但这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孩子的实际心理问题。因此,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与学生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相结合,探寻属于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模式,不能单纯照搬硬套已有的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无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多大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之相配合,都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家长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逃避自身责任其实是很多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家长一味地依赖学校,而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来说非常不利。就算学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但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学生问题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填补的。一些农民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限制,一心想着孩子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对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根本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家长,只希望让孩子早些出去打工挣钱,孩子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毫不在乎,更别说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鉴于以上问题,要真正改变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要做到: 1.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专项拨款,完善经费监督机制。一方面,改善学校已有设施,力争每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农村经济条件本来就很落后的情况下,只有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吸引专业人才返乡执教。 2.注重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吸纳,对已有在职的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招聘专业出身、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展开的根本保证,也是培训其他非专业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途径。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都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仅要增加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途径、也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与重视,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最终目标。 4.探寻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问题,使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农村实际相适应。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很大一部分与考试焦虑、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方面有关,这与城市学生学习竞争压力较大的实际相符。而结合农村孩子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情绪管理、人际沟通、亲子关系等方面。另外,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与追踪。在此基础上,体现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用性,使农村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培育农村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农村孩子也是孩子,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重视,乡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普及。现如今,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科学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一样。虽然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充满各种复杂矛盾和需要克服的困难,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只要国家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必定能够使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巨大发展与改善。(本文作者:袁阿潭、徐波玲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教会精神和《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 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和所需时间,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未配备合格心理咨询教师的学校,暂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已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目前还未开展教育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托部分地区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与实验,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六、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在一些地区已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就全国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因此,各地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这项教育。可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能一哄而起。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除了教师辅导参考用书外,不要编印学生用教材,更不能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材。 3、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它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新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及建议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普遍,网络媒体舆论宣传较多,但是行动力较差,提倡建议较多强制性措施较少,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具体实施的方法屈指可数,这是存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对这种现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应逐渐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医疗卫生机构应进一步提升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及实践研究,与教育机构联合强化心理健康的宣传。该文针对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现状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社会应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教育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有效战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实际经验,对心理健康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逐渐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 1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1.1关于心理健康的舆论宣传过多,行动力较差 现阶段,从中央的相关机构到地方教育部门,多样化的教育书刊无不在加大力度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在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西北偏远地区,对心理健康的开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将之落实,口号大于行动,实效少于虚名。很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医疗卫生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体医疗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对不够完善,使得教育与医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不够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方法较少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以及医学的重点内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医疗卫生相关书籍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对于较少,使得在读者观看以后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以何种方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盖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传染病健康、吸烟问题、免疫预防、艾滋病等与医学有关宣传的健康教育,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缺失正确的认识,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与否不重要。在这一层面上,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治疗义务与教育责任。社会以及人们常常对大学机构、医疗防护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机构部门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以及学者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发表一些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创新著作。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疾病预防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研究作品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使得可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议较多,强制实施少 即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机构与教育部门已经联手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是,这些已经颁布的明文制度并没有引起社会关爱中小学生协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以及医疗部门对于下发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当做是一项必须发展的任务,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检查以及监督。因此,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强化中小学生成绩以及发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机构与疾病预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对减弱。 2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家长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心理教育认识上的缺失仍然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健康的实施完全只限于一种形式化,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此,应有效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力度,教育部门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突发卫生事件及卫生应急处理,进行应急演练、疏导学生恐慌心理等,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2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疾病预防系统中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发展较不完善。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4]。从一个层面而言,在理论上应该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现阶段,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多为理论化,学术性较强。因此,在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入手,也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有价值的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有效总结,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能够积极的解决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时的沟通,根据一些心理学的治疗理论并加以落实,逐渐带领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书籍很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心理疾病研究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 2.3积极的开展心理讲座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应与教育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心理讲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的活动教育中,并且创设出较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下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强化以及不断调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鼓励学生在疾病的预防控制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健康保健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6]。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适当的调控,结合了心理学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从卫生医疗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都需要医疗卫生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强化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作者:邢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知识上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融合方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总体情况来看,需要教师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角度出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解决好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日后个人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在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两者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育功能,一般德育比较侧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目前,教育方针中已经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中小学生成绩、品德,同时要注重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状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条件,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下形成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利于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第二,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机制的教育活动,它强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以及人生观,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导向和辅助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活动中还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但是通过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德育是对个体施加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主体反抗和排斥的现象,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找到学生对德育排斥的原因,从而找到改进的方法,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第三,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效果的检测比较困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进行检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德育是一种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理解以及情感,都是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检测得到结果的,如果德育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反感情绪,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情绪波动。从总体上来讲,如果对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就能够加强德育教育的成果。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方式 (一)理论知识上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行为和心理方面都能够有效融合。在中小学德育目标中有一段是关于心理素质目标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活动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强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德育的教育内容中也包括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心理素质教育。在行为和心理上,德育强调被教育者在情感、行为、意志上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被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变化。从表面上来看这两种行为似乎有着差异性,但是其根本含义是一样的,都在强调被教育者自身心理和精神上的转变,而且教育的出发点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融合 班级和课堂授课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中常见的模式,但是要想发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依赖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发挥其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组织上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例如,在思想品质教育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心理状态下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立场等,让学生产生亲身经历的感受,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共性,学校在课程安排和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两者融合的作用和价值,有效整合两者优势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严谨性强、实践程度高、受教育程度深的素质教育。同时,教师要树立一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的教学思想,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两种教育功能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苑影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金彦学校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意义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涵丰富,包括内容广泛,美术作品也是其资源之一。本文结合美术作品特有的形象、直观等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研究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 关键词: 美术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意义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需求正不断发生着变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发掘和更新更多有效的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好地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音乐美术等都可以列入其范畴,本文所研究的美术作品就可以作为其资源之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领导人们开展反帝、反封建等斗争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利用美术作品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方面就是其成功经验之一。因此,从艺术的角度研究和借鉴一些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来指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必要的。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多见于一些专著的部分章节和一些学术期刊论文之中。专著类如张耀灿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中第四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问题。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中的第三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仓道来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第三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航功能”、“认识功能”、“保障功能”、“育人功能”。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第三章中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但是单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著还比较少。相关的“功能研究”有一些,如王仕民著《德育功能论》,以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德育功能问题。李辽宁著《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傅维利著《教育功能论》,是以“教育功能”为主题的研究专著等。期刊论文类,大部分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德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功能”等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而关于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就更少了。如专著湖北美术学院的吴继金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美术运动研究》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美术战线在整个无产阶级文艺战线中的重要地位及在革命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但对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还不具体,不深刻。 2 美术作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 2.1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各个不同领域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是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的运用各种因素的总和。只有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许多分支学科,如《思想工作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等,都是专家们在这个学科的不同领域中,长期坚持不断地深入研究、探索的结果。 2.2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有益补充。这是因为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可以充分展示出其形象、直观等特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比文字,比诗歌,更能直接的传达感情和内容,具有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 美术作品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指导作用 3.1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能有助于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美术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主要是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来美化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用美的客观形象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利用美术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把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与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即将教育内容由抽象化转变为形象化,能有效地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兴趣,吸引受教育者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3.2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能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美术作品能够将抽象的信息形象直观的反映出来,让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借助美术作品,人们将生活中大量的有关信息资源精选出有针对性的事实材料和典型事例,将其绘制成优美的教育图画,以备观赏,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美术作品信息传播覆盖面广,受众面多,就算一字不识的人看到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他(她)都能够了解它,能懂得或看得出它所表达的意思,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人群,从而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资源和视野,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 3.3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能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利用美术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美术作品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自不觉地过程中,给受教育者一种美的熏陶,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塑造,审美品位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其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入美术作品,使理性的灌输变成形象的陶冶,无疑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3.4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教育氛围是一个隐性教育因素,它对受教育者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育氛围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开展。而优秀的美术作品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重要作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影响。在这种氛围中,美术作品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育者的引导,使受教育者领悟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达到受教育的效果。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利于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3.5 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能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里的“不教育”就是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此,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利用美术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也是一个艺术欣赏的审美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它需要受教育者首先欣赏美术作品,才能发挥作用,而受教育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的思想是不可能被控制的,也就是说他(她)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可能是走马观花式的一扫而过,也有可能对钟情于某一幅作品而细细观赏,但无论哪种情况,他(她)都会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衡量自己所欣赏的每一幅作品,即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与之产生碰撞而产生共鸣,也可能因为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与之存在差异而产生感悟,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作品过程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其行为和态度发生作用。因此,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说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教育者引导得当,这种作用就会是积极的,就能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未发表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让的著作权悖论及其解决 【摘 要】本文以未发表美术作品为例,分析著作权权利转让导致的继受人权利行使和原发表权之间的冲突,从权利位阶的角度阐明发表权附随展览权转移观点的不合理性,并尝试阐明在保护原始著作权人和著作权交易秩序的基础上的有条件默示许可之观点。 【关键词】著作权;冲突;知识产权及相关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作者享有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而在对著作权的继受取得进行讨论的同时,《著作权法》第十八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的所有权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从狭义的文义解释的角度而言,即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导致展览权的连带转移,但是并不意味着除展览权以外的发表权、保持作品完整权等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转移。 然而,从《著作权》法中的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行为。“公开”这一对展览方式的界定,实质上使社会不特定公众获得了接近该作品的机会。仅从获得的可能性上而言,其实为行使首次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即原作者的发表权。 由此,仅从文义解释出发,未发表美术作品原件转让后,原件所有权人的首次公开展览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侵犯原著作权人依法未发生转移的发表权,受让人所获得的展览权本身是不完整的也是存在瑕疵的。 当前,学界针对此著作权法立法上的悖论主要的解释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认为发表权通常不能单独行使,需要与其他某种著作财产权一起行使,故而将未发表的美术作品或者摄影作品的原件转让,同意将未发表的作品摄制成电影,将未发表作品的著作财产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进行转让的,均视为转让的同时将原作者的发表权连带进行转让。但是,在我们所讨论的未发表作品原件转让的悖论中,至少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发表权与展览权,到底谁是上位的著作权法上的权利概念”的问题,发表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身权利,到底是否应该伴随原件展览权的转移而发生转移,目前尚且存在很大的争议。 第二种观点认为,未发表美术作品原件的转移,应当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进行严格的文义解释,即转让的权利仅限于展览权,而不应该包括发表权本身。 原件所有人行使首次发表权应当征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或者同意。发表权作为一种人身权,应该在整个著作权法的权利体系里属于更加上位的概念,其伴随展览权发生转移是不科学的。其次,如若默认发表权伴随著作权发生转移,势必是对著作权法第十八条的扩大解释,且这种扩大解释实际上是对原著作权人的发表权进行了限制,这种不利于权利人的扩大解释在解释的情况下应当慎重,且当在文义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可跨越顺序。 但是,第二种观点在保障受让人利益方面就显得有点单薄,倘若受让人行使首次展览权需要征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无异于使其的展览权存在先天的瑕疵,且存在原著作权人滥用权利不予许可的情况,甚至要受让人已支付原件合理对价的情况下要求受让人就其首次展览获得发表权许可再次支付对价。这显然是让原件受让人承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种,在对受让人的救济上也存在基本的矛盾,甚至会出现救济无门的情况。这种情况只能在购买原件时就发表权专门在合同中写明,通过追究原著作权人的违约责任进行救济,而实际情况多是双方基于信任并无合同存在,且就算是纯粹的原件买卖,也存在受让人在购买美术作品后一段时间临时起意要进行展览的情况,就算是一开始就准备购买作品进行展览的,也很难在未约定发表权的情况下就此争议主张原作者存在根本违约而解除合同。因单纯的动机不可实现一般不足以支撑根本违约的解约要求。买受方购买美术作品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获得原件所有权,而不应以无法获得完整展览权为由解除合同,这也是维护社会基本买卖秩序的需要。 从以上的基本观点看,双方的主张均有原因却又无法完全概括,因而从笔者亦主张的第三种分类讨论的解释方式中可以获得一定合理性。从社会具体情况而谈,很多美术作品原物所有权的转移是基于好意施惠行为的赠与行为,对于此种行为应当认为原著作权人在主观上并没有允许其公开或者展览的意思,因而在将所获赠与的作品展览时,应当征求原著作权人的许可。 对于基于双方特殊关系而导致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作品所有权转让时,我们认为发表权与所有权均发生转移,受让人可以不经过原著作权人同意行使展览权,但是原著作权人可以享有从展览中获得不超过转让价格与当时市场价格之差的归入收益。但是,为限制这种收益归入权的滥用,应对作者转让作品时的主观状态进行限缩,仅限于处于双方特殊关系而导致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 对于双方以市场价格转让或非基于特殊关系的低价转让时,可以认为该对价包括两部分:原件所有权(展览权)转让的对价与获得发表权许可的对价,此时不应该作发表权伴随展览权转移的解释,而应该作一并同时转让的解释,支付的对价是两者独立的对价。这样就突破了两者到底何种权利是第一位的矛盾,在基于权利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至于非基于特殊关系的解释,我们一般主张该关系系指作者与受让人之间存在友谊、亲属关系等足以影响受让价格的关系,若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导致的不合理低价,应当以可撤销合同解释而不再在此讨论。 然而第三种主张也存在基本的问题:首先,以作者与受让人之间就作品所有权转让达成合意的动机作为划分标准,本身即是不稳定也不科学的。其次,就特殊关系的界定上仍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而对其外延与内涵的准确化列举亦不太可能。最后,对什么是明显不合理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进行判断仍缺乏可操作性,即使参考民法中的第三人撤销权中不合理低价的标准,也会存在无形资产评估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所以就这个问题仍待于学界的深入讨论。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三步曲”拓展经典美术作品教学 摘 要:在经典美术作品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其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通过探索和实践,我对经典美术作品教学步骤提出了“读―说―画”三步曲,经过孩子“读”画、“说”画、“画”画,建立起大师作品和孩子情感交流的桥梁,唤起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力。 关键词:“读”画 “说”画 “画”画 一、“读”画,读出大师的艺术情感 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力,需要让孩子与经典美术作品生活在一起,使其成为生活中的朋友,见面点点头,走过回回头,这样孩子与美的作品接触多了,起点也就高了,对美的视觉体验和选择也会更敏感。 在经典美术作品库中,每幅作品都有着自身的艺术独特性,要么侧重于色彩,要么侧重于线条,亦或是构图和情感等等方面。因此,我们在选择作品时要巧妙地引导幼儿来“读”画。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梦》时,播放背景音乐《舒伯特小夜曲》,请孩子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画中的妈妈,然后跟着老师说的话展开想象:“我躺在软软的沙发上……我很放松……我做了个梦……我梦见了……”通过这样的感受,孩子可以较快地进入角色,从而较快地理解作品。在欣赏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时,孩子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感受人物的心情,从人物的所处的环境和色调、构图等方面感受作品的意蕴。 相信通过对各位大师名画的欣赏,超越了时间的距离,孩子们能与大师们的作品进行交流,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说”画,说出自己的艺术体验 1.我看到: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是视觉上的欣赏。主要引导孩子观察作品画面,从画面表现的景物、构图、主要的色彩、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等方面引导孩子整体了解作品,并有意识地观摩画面细节。 在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的时候,教师指出的主要问题是:“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吗?” “从画画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 在幼儿描述阶段,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讲述,让幼儿充分表达。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地陈述清楚。 2.我觉得:从直观引申到理解,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我感觉到、我好想听到、我可以闻到等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形式带领孩子走进作品,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这一阶段也是教师指导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也可以自己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反复多次地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让幼儿真正地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 3.我想到:结合观察体会,表达所思所想,也是审美判断形成阶段,这是活动的难点。 以《大碗岛的星期天》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你看了这幅画后,有什么感觉?”“这幅画在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为什么?”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法,尊重每一位孩子的观点,对有困难的孩子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还要为孩子语言表达搭建“基石”,让孩子有话说、能说好。 三、“画”画,画出自己的艺术感受 幼儿在欣赏之后不可能按照原画画下来。因此,我们要合理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等,感受其中的意韵,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1.将难点前置:有些作品内容复杂,在一个活动中进行全面的创作难度较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技能掌握水平,将内容分段,使创作的指向性更明确。 2.改变创作形式和作画对象:在欣赏过程中,有些作品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拘泥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无法创作,为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可以利用改变操作材料的形式,从另一途径帮助幼儿完成创作。 在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教师可以将画面进行分割,分成孩子人数的份数,每个孩子拿着原图上的一张纸片,模仿大师的笔触重现经典,最后作品的呈现就是另一幅孩子的“星月夜”,虽没有大师一样精致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但却有着孩子更灵动、更稚嫩的向大师致敬的精神。就是这样简单的操作过程,不仅让孩子感受了快乐,更是拉近了孩子与大师间的距离,这仅仅是源于简单地改变了创作形式和创作对象。 3.游戏化的作画过程:我们在创作活动中更注重孩子感受的过程,用孩子喜欢的能接受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和体验,这样的创作方式非游戏莫属。因此,让孩子和艺术玩玩花样成为了课题研究的“新宠”。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经典美术作品教学旨在让幼儿感受作品与激发幼儿因欣赏而激起的创作欲望,鼓励幼儿敢于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看到别人视而不见的事物,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创新能力,从而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江苏省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谈谈“中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往往有人说美术最重要的是动手能力,有些人说是开发想象力,也有些人认为美术就是一门闲来无事,用来消遣的课程,家长不重视,学生也忽视。笔者与大家所要分享的是中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从课程的结构开始,美术课程归类为欣赏、设计、动手,其中欣赏是每册课本的首篇,意在表达从欣赏开始一堂课。在欣赏的作品中,有国外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也有国内的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那么,怎样从这些作品中来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当然必须先从教师入手。如果只是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不管怎么样也只会是二流教师。具体来讲,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感知能力,也就是说青少年的美术教育是美育,其目的不是创造出几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机械的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拥有美感的,并且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然而,所谓的美感就是拥有较好的欣赏力,由此可见,欣赏力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首先会遇见一些事物,并且对这些事物会有一个基本的画面视觉印象,紧接着会对事物进行判断,那么,这个判断来自于本身对事物欣赏能力的强弱,如果连基本的构图都不明白的话,何谈美感,所以,不管身边遇见多少美的事物,不管作品有多么的动人心弦,都只会是过眼云烟。可见一个欣赏都不会的人,那么,就会丧失一个人基本的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权利。 欣赏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问,欣赏是什么?它是一门了解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一堂历史课。不管是一幅作品也好,一个建筑也罢,就算是一条河流,也会有它的故事,它的背景。例如,达芬奇为了把人体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去学习了人体医学,夸张到对人体身上的每个血管分布了如指掌。所以,提升中学生的欣赏能力,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素养,更能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认知能力,同时体验美,并且感受美。在生动化、艺术化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在培养学生对每个事物都会多问一个为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强调去探索知识,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因此,呼吁家长、教师、学生,都要共同重视起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要简单地认为欣赏只是消遣时间! 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欣赏教学特有的魅力,使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与中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要使兴趣转化为情感态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突出特色,激趣引入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形成学习、娱乐交融的课堂气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感受情境,自主探索,妙趣横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分析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或抽象派、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可具体地分析其作品对当时的贡献和后世的影响,也可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所表述的故事情节以及对画家的轶事、生活史作映衬、渲染,以求得到诙谐或催人奋进的震颤。教师在分析作品时,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去分析,显然,学生不喜欢听,而应从作品的“情节”入手。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人的一种求知需要,因为故事中有情节性、猜想性、神秘性,十分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如在讲关于梵高的画时,不妨带一些关于这位大画家的奇闻轶事,让学生亲自去体味画家的生活背景。所以,采取这种方法欣赏,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集体展评,活动延伸,涉笔成趣 变“课本教学生”为“学生问课本”,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了“凡是课本上的都是正确的,不可更改”的思想,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思维与想象,就必须扭转学生的这种观念,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是完全正常的,要敢于否定才能敢于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各抒己见。“教学是一种旨在引起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确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则必须有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保持下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二中 342800)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美术作品在建筑装饰中的作用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艺术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其能够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建筑工程的美观度以及建筑工程的审美意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装饰艺术目前也成为建筑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装饰施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加大对建筑中装饰艺术的研究力度不容忽视。 【关键词】美术作品;建筑装饰;作用;浅析 前言: 建筑与装饰二者相辅相成,在受众的视线之中展现的是一幅整体的建筑艺术。建筑与装饰艺术能够使人们在观赏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启发和深刻的历史意境。人们可以在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所带来的愉悦之感。一个卓越的建筑总是和装饰艺术紧密相联,并且,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它必须具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其强大的艺术魅力足以使人们一眼望去便顿生敬意,并受到强烈的震撼。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密不可分,我们在观赏建筑美带来的喜悦和快感的同时,也会被建筑装饰丰富细致的美感所折服。 1.美术作品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效果 1.1中国书法、绘画作品从原始符号到甲骨文,从原始洞画到水墨山水,是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是具有中华特色的,是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是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在对室内装饰的书画艺术品的欣赏过程中,通过作品的画面来表现出特殊的效果,以及诗词文赋的意境,使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能够产生心灵沟通,形成一定感觉上的自然空间。这就是书画作品在室内装饰中的视觉效力。 1.2不论你是在经过一天的劳碌,还是在家休息的时候,又或者是在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欣赏着眼前的书画作品,你的思想和情感都会或多或少的,因眼前的画面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或是悟道或是放松。久而久之就会因对书画艺术品的欣赏,增添不少相关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的知识,就会从一种单纯的精神释放,达到一种审美素质的提升。试想,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有趣的过程。由于这些美术作品装饰的存在,其所产生的特定形式和秩序,揭示了建筑风格的类型特征,同时对文化环境、城市建设和发展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2.美术作品在建筑装饰中的作用 2.1中国的书画作品在用于建筑装饰中,像装裱工艺精良的大幅作品可以装饰在墙壁上(可以根据墙壁的大小),较小的书画作品则可以装框摆放在床头或书桌上,作为装饰,而传统杆轴式装裱的书画作品,要依据锦、绫、纸等材料的色彩与作品的颜色,协调搭配,在室内空间中,起到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的作用,有时装饰艺术甚至成为整个时代艺术的中心。还要注意的是,如果整个装饰空间风格趋于现代化,使用的书画作品最好选用前卫、现代感强的,而风格趋于传统中式的室内空间,最好选用传统卷轴的书画作品。 2.2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于是室内装饰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流行,对于室内装饰有着重要作用的艺术品也同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装饰的作用,有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大面积的填空补白、转角处的过渡衔接、线型构件的起头煞尾和建筑构件的美化加工等,都要求用装饰来丰富建筑造型以前人们对于室内装饰,更注重它的实用功能,忽视它的装饰功能,随着人们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居室除了要求舒适更要求美观,室内装饰的装饰作用更加突出体现出来。 2.3壁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它特有的形式和美装饰着人们的生活和空间。从远古的岩画到现代的装饰壁画,还有应用最广的陶瓷壁画,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陶瓷壁画强度高、易加工而且耐腐蚀还防水,好处多多,并且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就逐渐的把它大量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了。在室内装饰中,陶壁画也越来越多的被使用,是装饰室内空间的重要美术作品之一。例如: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场所环境中,如果有一副视觉效果和寓意非常好的陶壁画做装饰,对环境气氛的提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一副好的符合大众审美需要的陶壁画,可以提高环境氛围,和谐气氛,促进人们精神发展,以达到质的飞跃。这种功能可以加深人们对建筑主题的认识,也使建筑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中得到一定的升华。 2.4美术作品作为建筑装饰,除了可以装饰内部空间,还可以分割和创造内部空间,并且能充分体现出,每一个空间局部的功能。随着国际主义风格在建筑装饰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此类装饰风格也开始厌倦起来。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师们结合当前建筑装饰现状,推出了“波普设计”。该设计将色彩与装饰重新运用起来,主张利用装饰的手法达到视觉审美的效果,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在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装饰风格会不断在现代建筑抽象装饰语言基础上加入古典建筑装饰语言,形成既现代又古典,既有时代感,又有人情味的演变后的装饰语言。 2.5雕塑作品,作为建筑内部装饰,是有它独特的装饰空间地位的。雕塑作品在建筑装饰中,主要指那种三维立体形式的美术作品。在美术中,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实用,还是装饰,作为美术作品都应具有这一特性,而作为建筑装饰的雕塑,则是展现这一视觉效果特性的典范。雕塑作品,既能装饰环境又能起到空间过渡和分割的作用。作为建筑装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雕塑作品,有价格低廉,工艺精美的,由树脂塑造的雕塑模型和砂岩雕塑模型,还有做工精细,用料上乘,价格也昂贵的木雕,石雕等,多种选择,总有一款适合您的室内空间。建筑装饰中的雕刻、纹饰、色彩、线脚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的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信息,人们的社会意识、信念和价值观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而得到具体的体现,在现代的建筑环境中,建筑与雕塑之间的界限有时人们分的不是十分清楚。而利用雕塑就可以装饰建筑的空间,又可以分割和创造出新的视觉空间,也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美术作品装饰。 2.6在建筑工程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面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求的时候,必须要对建筑的装饰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将风格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结合,从而使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以此来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装饰艺术的根本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当前建筑装饰艺术进行创新,相关设计者必须立足于各自的民族、文化根基,并广取博收、借鉴创新,这样的设计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如果不注重历史,不注重文化内涵,不注重建筑实体的保护,其建筑装饰设计就可能破坏建筑的整体性、协调性,就会产生副作用。 结束语 一个和谐的建筑内部空间,需要有一幅或多幅好的美术作品作装饰,同样好的优秀的美术作品要陈列在合理的建筑内部空间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装饰和审美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另外,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装饰品味,还取决于居住者的欣赏和审美品味。总之,美术作品作为建筑内部装饰,越来越被现代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其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审美素质,就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室内装饰做起。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利用中职学生的美术作品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摘 要:在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课程中,利用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作品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评价学生作品,鼓励其创新;利用学生作品美化校园,调动学生主动性;参加各类竞赛,激励学生挑战自我;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关键词:美术作品;学习积极性;平台;激励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作品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力是惊人的,美术教师也在努力发掘这种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学生的美术作品如果能利用好,将会给美术专业教学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优秀学生作品当示范,提升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利用范画或者优秀的案例作为讲解的例子,但离学生实际太远。学生也会因为差距太大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来做示范。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落差,又贴近了他们的需求。在学生当中表扬学生,无疑给了被表扬的学生很大的鼓舞。在“美术基础――色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相机收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步骤,将这些画面进行记录加以整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也能找出自己的一些不足。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屏幕时,心情激动,自信心更足了,会更加努力地去对待每一次作业。学生作品是很好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易于接受,能产生共鸣;教师也易于获得此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确评价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创新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受到鼓励的较少,受到批评的较多。在作品评价中,除了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将评价变为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在自评时,把自己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精彩与大家分享,也可以把困难提出来,让别的同学来思考。在互评时,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看法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在交流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把学生的作业都贴在画室墙上,让每一位学生观看,并选出五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作品上打勾,最后看看哪些作品上的勾最多,让作者先来自评优点和缺点,再让别的同学来评价。有些作品可能会没有一个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给予鼓励,哪怕画面中有一个闪光点也要对学生提出表扬。在每次的作业展示中,既要展出画面很完美的作品,又要展出某一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作品,更要选出许多有个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对于能超越自我、有新意的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正是在这种崇尚创新的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学生变得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三、提供平台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品展示对中职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他们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注以及家长的关注。展示了作品的同学希望能有下次展示,没有展示出的同学希望能有机会。对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室和画室的墙壁上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人划定一块地方的“圈地运动”,让每一位学生把一段时间以来自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发现其他学生的闪光点。 (2)利用学校活动进行集中展示。在学校,经常会有各种技能节、校庆、毕业晚会等大型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全校师生、校友和学生家长,是一个比教室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观众更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能够被全校师生、校友和家长看见时,心里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课程的热爱。 (3)利用社会资源展示。市里图书馆会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展位给市直属中职学校展示师生优秀美术作品。这个平台相对学校来说要大很多,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中展示作品对学生来说得到的赞赏会更多。此外,如文化广场、学生艺术嘉年华、人民公园等这些地方都是一些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都能得到大家的赞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好美术专业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利用学生美术作品装饰校园 可以利用学生的美术作品来装饰学校环境,提升学校的艺术氛围。在教学中,可以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素描、水粉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画、书法、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装裱后,挂在走廊、办公室、会议室等地方。这些作品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学校环境的布置中,学生作品也是彰显艺术特色的重要手段,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深受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赞赏。 五、通过参加竞赛,激励学生挑战自我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学校有竞赛。”各种竞赛给了中职学校很大的展示空间。有关绘画和设计类的比赛活动现在也是越来越多。笔者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合适的比赛,并且把竞赛带入课堂教学,以竞赛作为一个杠杆来撬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美术基础――色彩”教学过程中,把“美丽的家园”主题绘画比赛的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创作,学生突破了传统的水粉,最后上交的作品中有彩色铅笔、水彩、蜡笔、色粉等不同形式的作品。除了传统的绘画比赛外,很多设计招标的任务,学生也可以参加。如标志设计、插画设计等社会竞赛或投标项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激励学生的创作灵感,也激励着教师指导学生的创作热情。而学生对于能参与比赛是一种鼓励,获奖更是一种更大的激励。 六、引进商业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学生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是有一定的美学欣赏价值的,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学生的智慧和汗水。通过商业运作,把学生的努力成果,转化成为一定的经济价值。既可以帮助学生赚取一定的材料损耗费,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直接的经济利益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根据所在学校的情况,在教学中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针对学校内部的需求,组织策划活动,用学生的美术设计作品创造经济价值。可以在学校技能节、校庆等活动日,在活动现场组织学生作品拍卖会,把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在全校师生面前拍卖。在笔者学校,就曾拍卖过学生的油画作品,还被校长买走,并且挂在了自己办公室,校长还以此为骄傲向外校嘉宾介绍学生的画。也曾有一批优秀的立体构成作品,被很多老师和学生买走当装饰品摆设。教师也可以和学校沟通,将学校的部分宣传制作融入到课堂,作为学习项目交给学生训练,选择优秀的作品交付学校使用,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笔者曾在“POP手绘广告”中带领学生完成了学校二十张150cm×80cm的手绘海报,海报每张80元。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一个小组完成一到两张。虽然只有100多元,但是对于学生的鼓励是非同小可的。曾看到学生这样评价说:“虽然只赚到几十块,但是是第一次凭自己的专业赚取的,真棒。” (2)面对社会承接学生可以完成的设计任务。这样的做法,不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能力去辅导。当学生在学校能够完成社会的一些设计时,学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讲解这样的商业案例时,也可以从纯理论的讲解延伸到实际案例制作。 七、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美术作品这一资源,让它服务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增光添色,也能够为学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学生个体发展 摘 要 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精心创造的精神产品,蕴含丰富的思想认知和人生感悟,体现着艺术家的普世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开展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地实施美术作品欣赏教育,充分利用美术欣赏活动,挖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能够使学生在美术接受过程中产生美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个体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完善人格,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关键词 美术作品 审美价值 学生个体发展 1 美育与美术作品欣赏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把美育定义为“用人类创造的美――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欣赏活动在美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个体艺术素质,提高个体审美能力、启迪心智并激发美好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美育的角色。 艺术以情动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主动面对社会生活、宇宙人生的深切思考与探求,体现着艺术家的普世性人文情怀,是精神的劳动产品,有着深刻的审美价值。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在感染人、影响人的过程中发挥其社会价值,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启迪人们的心智,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他们用艺术参与社会改造与建设的目的。 2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之于学生个体发展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美术的本质体现,是美术存在合理性的必然。从价值层面来讲,“价值是一定事物体现在对一定人和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意义的特殊社会规定。”任何事物和文化现象之所以存在正是在于其价值,美术亦然。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含丰厚的文化根因,都是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类精神折射的物化。一般地说,任何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存在正是由于其社会审美价值所决定的。 当下,学校美术教学呈现出鲜明的人文特性,美术课程的实施尤其是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它把健全和完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在教育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和谐全面地得到发展。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出积极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终极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以及超然的自我实现与超越等方面,将人类社会元价值置于核心位置,并进行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表述,对学生文化观念的形成和伦理道德的规导起着浸润和影响作用。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必将积极作用于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在美术课上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特质和人文精神。 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作品内容或形式要素本身,要在课堂上使学生在对作品或艺术家充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挖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实施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文化积淀,使他们产生人类文明感和社会历史感。 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塑造学生的人文特质。优秀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这些优秀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美术欣赏课在引导学生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情境、不同视角下产生的美术作品时,既有某一美术样式的独特展示,又有各美术门类在分蘖与综合中形成的文化。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相关艺术语言表述的形成与特殊时代地域的文化、风物等人文特质的关系。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学生面对经典和优秀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时,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文化追求,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深入到艺术的独特描述与表达之中,从中领会特定情境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内核。 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下开设的美术课程都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情感体验和文化体悟等方面的联系,重视运用优秀而又有代表性作品拓展学生个体的文化视野,突显以人文精神统领美育。教师应采取和组织多样的、生动化的教学活动模式,指导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开展学习,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和求知氛围中获得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美好的追求。 3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 3.1 科学选择代表性优秀美术作品,优化教学组织设计 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待选目标庞杂多样,十分广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需要以教学思路为根据,积极利用现在信息传播途径下广泛的择取相关类比作品,在有效时间里努力使学生“见多”而“识广”。 教学中,教师要理顺思路,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脉络,使得学生喜欢欣赏活动,主动参与到美术作品欣赏中来。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媒体音画设备的合理适度结合与利用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欣赏罗中立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在这幅超级写实的作品中,艺术形象填满整个画面,画家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随着近几十年的社会巨变,现在的学生很难再见到类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原型形象,也很难体味作者对待艺术原型时的情感,那就需要借助了解相关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可借助视频内容尽量呈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整体与局部的循环欣赏,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置身大巴山深处,面对每天亲历的农民生活时的复杂情感,感受到这一艺术形象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屈的精神。 3.2 合理融入民族和地方文化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储量 作为美术欣赏对象的美术作品,其艺术样式和形式多样,包含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等各个门类,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创造。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进行剪纸欣赏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本地的民间剪纸作品引入课堂,并进一步成立地方民间艺术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考察、收集资料。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土民间艺术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和艺术成就,学会珍惜、保护和传承。 3.3 传递艺术家人格魅力,加强道德情操浸润 如前所述,美术家在艺术活动中塑造美、表现美、传达美的过程,是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过程。美术家正是因为具有对社会生活深刻的理解与体认,才有可能对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进行加工和提炼,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两度到伏尔加去,深入纤夫生活中间,熟悉并了解他们的生活真实,描绘出的纤夫形象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又是具有坚强毅力的强者,表现了真实生存空间劳动人民的强大精神和力量。 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忠于社会的苦难,具备伟大艺术家所共有的真诚品质。他创作的作品《流民图》(如图1),每个艺术形象具体、真实、深刻,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日本侵略者对丧尽天良的罪行,具有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史诗一般的震撼力量。《流民图》像是一首泣血的悲歌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史诗,体现了深沉的情感。 艺术家的普世性人文情怀是贯穿于艺术审美价值中最核心的主线,体现在关注现实人生并不断探求人类的终极命运上,又始终以追求人类幸福为宗旨。“从维护个人尊严和自由,到关注人类平等权益;从针对人生的现实关注,到展望人类前景的终极关怀;因而成为人性发展的普世性需求。”优秀的美术作品就是这样折射生活,给人以教育。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介于学生的可塑性,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制宜,科学组织,既要梳理社会历史状况、文化观念、艺术思潮等内容,也要对艺术家的人格进行把握,挖掘和利用作品中的情感力量,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用艺术魅力来影响和导引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品质人格。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实际,用心挖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渗透品德教育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于日常中潜移默化,真正做到“育人为本”,使德育理念落到小处、实处和细处。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关于美术作品经济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艺术品投资在现代社会无疑已成为继股票、房地产投资之外的又一大热门投资领域,而艺术作品中最大门类的是美术作品,因美术作品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因此单一的市场交易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文化和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美术作品的特殊属性、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实现途径及影响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 关键词:美术作品;经济价值;影响因素 一、美术作品作为一种商品的特殊性 美术作品是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具的特殊商品。美术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于固定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固定时期特有的审美特点、文化理念及特殊技法和材料,是艺术家自己独特思想感情的传达,这种文化艺术价值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因此美术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从而衔生出经济价值。在经济学中,价值的含义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美术作品是画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作品,因此肯定具有经济价值这是无疑的,但是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和普通商品的衡量方式是不同的,因为美术作品是“显形”的美术作品和“无形”的思想价值的结合。美术作品的外在呈现形式包括材料、使用的工具等都是可以转换为经济价格的,但是思想价值有高低之分,而思想价值的高低很难用经济价格去衡量,因此影响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而且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难与其艺术价值划等号,因此,美术作品的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衡量复杂性。 二、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 要研究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就必须要知道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有哪些。艺术品的买卖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出现的一种商品交易方式,根据据中国古代美术史料记载,工艺品交易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了。发展到汉代已初具形态,即“佣书”“佣画”市场。到了唐代,绘画市场迅速成型。唐代著名艺术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贞观、开元之代,自古盛时,天子神圣而多才,士人精博而好艺,购求至宝,归之如云”。至明清时期,已经有明确的艺术市场交易规则。当今,很多人都热衷于收藏书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的大中型城市都有了出售中国现代画家作品的画廊、拍卖行及文物艺术品市场等,因此美术作品往往在这些艺术机构中流通,在流通中实现了其经济价值。 三、影响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 早在隋唐时期,张彦远即在自己的著作中列出了名家画屏价目表:“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值金一万五千。”可见即使在隋唐时期,画家的艺术作品已被分成三六九等。但是影响美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因素有哪些呢,本人试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内因来看,画家的艺术造诣是衡量其作品价格高低的最重要因素。 第一,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受画家艺术造诣的影响。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及技术技巧高低的一个综合反映,而因为画家水平层次不齐,所以作品的价格就出现了高低优劣。从一般情况来看,画家艺术造诣高的,其经济价值也高。如齐白石的作品,可能笔墨纸砚等材料的费用并不高,创作时间也不长,但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竟能拍得如此高价呢,众所周知,白石老人的艺术造诣也是相当高的。因此从根本上说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是由其艺术价值决定的。 第二,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受画家知名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知名度越高,价位就越高。因此,艺术家应积极努力勤奋,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凡高活着时,没有知名度,一张画10法郎都没人要,在悲观绝望中自杀身亡,但他死后三年英国举办了“后期印象派三大画家”的画展,知名度骤然提高,其艺术价值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张画卖到8250万美元。对凡高来讲,其艺术质量是固有的,不变的,但知名度发生了变化,价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三,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价格不一。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都不是一天练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艺术的理解及技法的熟练程度都会加深,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价值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为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是闪现的、稍纵即逝的也是很珍贵的,而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都是画家高度凝结的思想灵感的结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会体现出价格上的不同。 其次,从外因看。经济环境,投资市场等影响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中国艺术作品市场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的发展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潜力。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繁荣的经济、稳定的政治环境会加大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因此会影响艺术品的供求关系,最终会影响美术作品的价格,反之,经济危机、经济萧条的社会环境,美术作品的交易价格也会降低很多。 第二、历史价值影响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一般情况下,历史价值越高,价格便越高,宋瓷就比清代的瓷器价格高,清代瓷器的价格就比当代的瓷器价格要高。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格,要看历史价值,没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很难有较高的价位。因此在收藏艺术作品时,要收藏有历史价值的作品,这种作品一般不会贬值,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越大。 第三,偶然性因素。如艺术品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因为艺术品很多都是在拍卖行完成交易的,交易期间避免不了存在因为相互竞争,投资者占有欲一时膨胀会引起非理性交易。特别是被一时炒热的作品,投资者往往会忽略了其实际的艺术价值,将艺术作品推向了虚高的价位。 第四,美术品的经济价值夹杂着者众多的利益关系。因为现代绘画作品的价格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交易一件美术作品需要诸如美术评论家、交易机构及投资者各方面的利益,因此绘画艺术品的价格并不一定与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相符。有时显得过高,有时又显得过低。有些美术评论家和投资者刻意炒作,哄抬价格,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艺术价值低的作品,会突然卖出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但实际上大多数作品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四、小结 美术作品作为兼具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影响其经济价值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美术作品的交易中总结出影响其经济价值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美术作品作为一种思想和艺术的结晶,用价格很难衡量出其价值,特别是在艺术品投资热的今天,希望艺术家脚踏实地,经营者、投资者理性投资,规范运营,还艺术品市场一片净土。(作者单位:银川能源学院)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高校美术作品展给高校美术教学带来的意义 摘 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不该只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而课外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览,通过美术作品展览达到由此及彼的启发式的学习和推进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校;美术;作品 什么叫美术作品展览,高校美术作品展览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我们怎样来看待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美术作品展览。这些,都是我们高校美术教学的指导性的课题,正确看待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显而易见,高校美术作品的展览是某一个学习阶段美术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品是其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水平的重要体现,进行作品展览,就是把好的有思想的作品拿来互相观摩和学习。时下,美术教育工作者为解决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有助于美术教育教学的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提高的路子,产生良好的学习和社会效应。毋庸置疑,今天依靠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而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面和接触面都多了许多选择和参考渠道,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网上浏览作品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网上作品和知识的学习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细节和技法的体现还是不是那么的直观,达不到面对面的学习和观摩的效果。我们美术作品展览的优势和优点就是面对面、人对画,直观简便一目了然。美术作品展览可以看见多样的绘画手法和感受芬芳的绘画气息,让作品和观者直接对话,面对面交流。实际上,美术作品展览就像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支催化剂,可以加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促进营养的吸收。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观摩中互相学习,提供给学生一个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 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展览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美术教育教学的学习渠道之一。 1 美术作品展览提高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说,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属于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寻找作品打动人,感动人的形式和内容,展览方式是直观的,作品内容是形象的。我们要通过眼睛来欣赏美术作品,衡量美术作品,借鉴美术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因此,作品展览的最一般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和可以相互借鉴的学习环境。学习是内外兼修的提高过程,要有学习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学习要靠我们高校学生自己不断进取产生动力。同时,外部学习环境的存在也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作品展览就是外部学习环境之一,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外部学习作用力,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客观促进主观的角色。我们的高校美术教学,书本知识和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枯燥单一的,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一条腿走路。我们要在这条干涸的河流中注入清水,这条河流才会显现出应有的灵气,才是两条腿走路。因此,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不该只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而课外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览,通过美术作品展览达到由此及彼的启发式的学习和推进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2 美术作品展览提高学生作品创作欲望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我们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使命之一,举办定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作品创作交流活动。不但可以影响学生提高其创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在使学生在相互观摩中激励学生去创作,去学习,去反思自己作品和别人作品的缺点和优点,达到提高其创作作品的目的。在这样的高校美术作品展览中,作者要么是学生本人要么就是同窗好友,有亲切感,看了会增加了解,拉近距离,促进沟通,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一场展览下来,有不足的学生会加倍的反思自我,会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我们在作品展览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展览过后,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兴趣更浓了,表现方法也变得更理性了。其实,这不是出现了什么奇迹,也不是什么反常的现象,而是作品展览过后的内外驱动力在起作用。因此,高校美术作品展览这样一个外部学习环境的存在,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3 美术作品展览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作品创作水平 美术作品展览,我们要大力提倡和不断实践,其最终和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创造内驱力,焕发学生的想像之河,提高其整体的水平和艺术素质,把握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前沿和新的航向。美术作品展览,并不是单纯的美术作品展览,而是提高人的创作水平的美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展览,可以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展览的目的、了解美术作品展览意义、喜欢美术作品展览这样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并在相互交流融通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悟性和创造力。这也是我们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是提高学生艺术创作水准的必由之路。在高校美术作品展览的观摩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会激发学生去学习和创作,挖掘自己的内在的艺术创作潜力,这些激发出来的潜力在下一次的美术创作作品展览中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展现,这也是我们高校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最终目标。总而言之,美术作品展览,它对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作内驱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它是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驱动力相结合的最好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方式之一。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是在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进行的美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体现时代的新特点,就不能不考虑到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和新要求的适应性,要适应这个新时代的新要求,就应该把外部学习环境的妙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高校美术作品展览正是这样的外部环境。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要想提高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我们高校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就要改变学生的传统训练方法和建立新渠道。■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经典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中的融会贯通B 摘 要:经典美术作品是指经过历史检验的,具有强大的审美价值与学习价值,是最能代表美术精髓的作品。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了解到本行业的最高水平是怎样的,并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和追赶。 关键词:经典作品;小学教育;美术 经典作品具有极强的鉴赏意义,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与艺术的气息,在经典的熏陶下也容易培养艺术细胞,提高对艺术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重视经典美术作品美的一方面,同时应该结合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形成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作用。 一、经典背后的励志 一幅经典作品往往在其背后都有着众多故事,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因此,将一幅震撼的美术作品展示在小学生面前,让其感受美术艺术的美,然后再为其讲述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画家成长之路的艰辛,以此来激励学生喜欢美术,热爱画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经典程度已经不言而喻了,然而达・芬奇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有很多经典小故事。比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在初学绘画的数十天,老师让达・芬奇画的都是鸡蛋,对此达・芬奇颇有怨言:只不过一个简单的鸡蛋,为何老师要让我画这么多遍。但是在画了两百多个鸡蛋后,达・芬奇渐渐地悟出了自己的绘画方向,他认为艺术是天马行空的,是创造性极高的行为,是自我表达的过程与自我理念展现的过程,但是首先要做的便是夯实基础,让自己具备表达自己想表达一切的条件。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再著名的作品,也是一点点创作出来的,让小学生懂得这个道理,从最简答的简笔画开始、从速写开始、从素描开始,不断地重复,才是美术的基础,才是美术的乐趣。 二、欣赏经典,提升艺术涵养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无不体现出它艺术思想的唯美与独特。欣赏山水画,感受那旷远空灵之感,小学生虽然无法清晰表达自己对山水画的感受,但是艺术涵养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顾恺之《庐山图》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画作能够直接地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庐山图》表达他对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画中。顾恺之从构图美、墨色美、气韵美、意境美等多维审美意识表现美的主题,美的心境。人物画则要感受人物的内在美,例如,上文提到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其魅力在于不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观看作品,蒙娜丽莎的表情都能如出一辙地表达出你现时的心境。一幅绘画作品能够达到如此艺术修为,堪称传奇和经典。迄今为止,《蒙娜丽莎》被临摹过数以千万次,却始终没有人能超越达・芬奇原作品的魅力。这就是经典作品带给启蒙学生的艺术财富,对于提升其艺术涵养能力具有其他普通作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今的小学美术教育实际上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一周只有一到两课时,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涵养、艺术兴趣,实际上超过了培养学生学习绘画本身,经典润人,有句俗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经典的力量就在这里。多看、多感受,自然会收获良多。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论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运用 摘 要:水彩艺术作品优劣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对艺术形象的主观处理,它的审美原则就是:造型上要大雅富有趣味性,色彩上和谐雅致触动心灵。 关键词:美术作品;色彩;运用 水彩作品中展现的色彩样式呈现着百花齐放的态势,艺术思维一旦展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家在水彩作品中呈现独特的对色彩本质的理解,而且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和各民族的特性与历史分不开。例如美国水彩的作品从整体上往往给人色彩绚烂的感觉,逼真的写实技巧、透出浓郁的地域情调,英国的水彩用色上则较为含蓄典雅传统,英国的水彩用色上则较为含蓄典雅传统,而中国水彩中有色彩寡淡的感觉,过于保守。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传统水墨艺术对画家的用色观念和习惯。 一、墨不掩色,以墨色为丹青 设色时乃是固有色的平涂,连体积的渲染都较少应用。这种观念持久的存在,使得我们忽略了色彩感情的体验,色彩的表现一直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更多的是注意明暗和造型上的变化。当代越来越多的水彩作品展示着画家鲜明的色彩个性,力求和传统写实性水彩拉开距离,寻找画家个性感情表达形式上的更多可能性。画家们不再停留在理性的去描绘所见的自然形态,而是要用区别其它艺术家的、有代表性的色彩语言来表达自身审美理想和艺术想象。 “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安排而获得交响与和谐,并不是表现普通字面上的所说的 “真实”这再次说明了艺术的创作活动它不是对自然机械的照搬,色彩既然被看作是一个画面表达中最主观的元素,那么它一切外显的形式都是内在直觉和感情色彩的表现,它能让水彩画的画面视觉张力进入到一个更宽阔的表现领域。在长期面对自然,深入的观察和感觉的优势积累中,促使画家独特的个性色彩进一步觉醒,进而形成自己系统的色彩表现语言,这和既定 模式的套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是真实有生命力的。水彩本身的便携性和速写的特性,也使得其它画种不具备的特性能充分的发挥,水彩画家一旦在长期的训练中具备了敏锐色彩感知,便能使水彩艺术永不流俗。例如黄铁山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形成了快捷、笔法活泼、明朗的色彩感觉快速而敏锐。水彩画的意境能通过色彩的氛围进行有力的营造,水彩画的主基调是清新,淡雅清澄,这不仅要求画家要有敏锐的色彩感知力,也要求有较强的主观处理能力,除了色相的丰富变化,也要求画面的明度、冷暖能相映的和谐体现和谐的色彩。色彩好看与否是决定在相互关系上的,没有不好看的颜色,只有不和谐的颜色。 二、水彩在色彩表达上应注重和周围的颜色的和谐性 从大体色调,冷暖体着手,多运用有倾向的灰色。保持感受到的第一印象,画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必然会直接体现在创作的色彩中,如萨金特的水彩画色彩用笔豪放,透着自由洒脱、流动的光感,色彩单纯而响亮,大笔触精练而肯定,直接快速的体现了对象的色彩感觉。在强调主体感情表达的今天,水彩画家色彩个性的逐步觉醒是必然的趋势,色彩的个性代表了画家的用色喜好和习惯,当然这也和艺术品位分不开。对于色彩的运用时如果仅以固定的色彩程式加以套用,那么创作的作品一定僵化没有感情,更何谈打动观者,这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印象派对动态色彩感觉,走出室内画室,接受大自然最直接的刺激。 如在梵高作品中大块平整的颜色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作品与现代装饰画十分近似,如他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夜咖啡馆》。在装饰色彩中,色块的并置是一个 基本法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方法。梵高的色彩不是背向自然靠纯粹的想象画出来的,而是面对自然写生调动他想要的色彩,用夸张、简化、抽象等方法,将自然中的色彩抽取出来,并在画面中分配着色彩,找到色块并置所产生的对比与和谐的最佳效果,给色彩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种色彩并置的方法已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 广泛运用。 总之,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绘画作品所表达出的内涵、韵意往往靠色彩来承托,创作和写生的环境不一样,绘画作品设色手法的艺术表现也就不一样,因此,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技法和创作灵感准确的表达出绘画作品中的艺术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新形势下学生美术作品评价途径的探索 作者简介:焦航涛,男,陕西临潼,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摘 要:新形势下面临着教育改革的问题,只有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才能将学生的作品作为重心,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也不例外。学术作品评价要本着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评价之中,提高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达到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氛围改为主动学习模式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方式,创新 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春风伴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资源共享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是最为重要的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却被大家所忽视,没有注重其研究和基本的实践活动,作为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达到基本的课程要求。但是在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过程中,会由于美术评价模式的滞后而让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同通过学生美术评价而达到促进或激励学生的作用,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无法让提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兴趣度。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只有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模式[1]。 一、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并授之于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美术作品鉴赏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共同进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地思考,理性的判断,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美术素养的探索。教师在进行学术作品评价时,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这样不仅仅可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还能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交流过程中学会合作和倾听。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之中,教师要足够关注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基础,不能只是单纯地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单方面的灌输,这样不会有任何的效果。要和学生进行基本的互动,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这样可以让讨论更加有意义,而不每次都是几个同学进行思想的阐述[2]。正确目标的确立,能够提高课程效率,让创作过程更加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通过修改意见的提出,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达到基础技能提高的目的。这样学生获得能力的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教师被动知识的传达。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要动员学生加入到美术作品的评价之中,还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点评技巧,让引导的作用被学生所熟知,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名品有所了解,还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同辈美术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促进提升自己的技巧。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点评,还要让学生彻底了解评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如果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根据不同的缺点进行补缺,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3]。 二、营造和谐的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氛围 和谐的美术评价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有了教师的循循善诱,举例讲故事等学生易懂的教学方法,抽象的“艺术”概念生动了起来,学生可以从身边寻找艺术的存在,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有了和谐的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氛围,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跟教师阐述作品的最初创作想法,以及自己所想象的最终成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在作品的行、色等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模式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谐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对美术作品所处的时代分析,展开对美术作品特点的阐述,这样能够更加立体的向学生展现出作品的形成环境。对于美术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源泉,可以从美术的专业感出发,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元素,例如线条和色彩等。最后要让学生阐述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现,了解每个美术作品的创作意义,以更加独立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评价,这些途径都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艺术赏析。 三、加强学生美术作品点评的针对性 对于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工作,很多教师都想做到俱全,但是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能够将某一点进行详尽的阐述,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以面面俱到。在很多时候,美术作品的评价在乎的是某一个精度,而不是数量的多少,这有着本质的区别[4]。一个全面而且细致的美术作品评价可能包括作品的选题、创新的角度,不同方法的运用等,虽然能更加直观地体现出学生制作整个作品的思维过程,但是一味的“剧透”可能会让作品变得索然无味。只有针对性的点评才能产生更加精确的效果,突出教师对某一方面的独特见解。如果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全部知道哪里需要做什么工作,那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因为教师所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之后学生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做到真正的作品修改。 四、点评突出学生的创作过程 教师在点评学生美术作品的过程之中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作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定期的复习,因此在点评美术作品时,需要做到点面俱全,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思过程,进而让美术作品更加完善。虽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学过程解说,才能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加动态,突出理论学习的过程。学生作品创造过程进行创新的过程深受学生喜欢,在之后的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培训为学生们打开课堂之外的更为广泛的艺术视角,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作品评价,加强同学之间的艺术交流。 新形势下的学生美术作品评价能够体现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之中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在西安美术学院上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在不同的评价活动中自主地表达看法,这样能够促进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通过全新的教学环节设置,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让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通过更加感性的表达传达视觉的美感。学生只有学会如何评价美术作品,才能更加积极地思考和创新,这样对自身美术作品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作用。(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浅析美术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 摘 要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教育给人以正统、程式化的规范印象,而美术作品这一思想感情传递形式,不仅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且在教育意义方面发挥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深层次作用。充分发挥这种特殊教育形式的魅力,将会使思想教育效果提升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思想教育 美术作品 教育意义 比起传统刻板的言传身教这一思想教育形式,美术作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思想教育意义称得上由来已久。它不仅在固定的环境里、特定的情境下对人施加影响,而且无时无刻不在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美术作品在思想教育中的感性意义 1.1 美术作品有利于思想的隐性灌输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使受教育群体在接受教育后不能对思想内涵充分消化理解,进而会形成片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作品在形式上给予人的感觉、影响和思想教育更加直接和生动,相对课堂上的显性灌输教育,美术作品在形式上更加温和,为思想教育锦上添花。 1.2 美术作品有利于意识形态的形成 相较于枯燥的教育教学,美术作品在形式上更容易使人接受,打破了“我说你听”的模式化教育,并且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构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其中原因有以下几部分:(1)美术先于文字出现。早期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或者符号,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在人的头脑里形成的意识所反映而绘制成的,也是人类早期的美术作品。所以美术作品较文字更易于接受。(2)图形反映人类意识。图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将生活中的物象在人类意识中梳理、抽象后形成的,所以图形是人类意识的直接反映。(3)图形较文字易于认知。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意识,也容易理解。它是人类从婴儿开始认识世界的开端,所以图形是人类对世界最原始的意念的反映。诸多因素使美术作品更有利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 2 美术作品在国内外的思想教育意义 2.1 美术作品在国外的思想教育意义 具有思想灌输作用的美术作品,一度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当语言、文字不通时,艺术交流便成了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体现了人类感情的原始贯通性。歌德说过“要想同世界结合,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画家们将需要表达的意愿、目标、情感等融入画卷之中,将观赏者的情感、意念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其理解加深体会,触及其内心世界,便可收获观赏者的真情流露。古代西方曾经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商人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娜丽莎》悬挂于室内,其三个女儿每日对这件作品进行观赏,最后竟成为三位温文尔雅的淑女。由此可见美术作品的思想教育可诠释为画家与观赏者的情感沟通,虽然在空间上是平静的,但思想却汹涌澎湃,是不言而喻的。 2.2 美术作品在国内的思想教育意义 当然把美术作品这一特殊的形式融入思想教育中,发挥其教育功能,在我国已然不是新奇的形式。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使用其中的精髓与奥妙,调动其内在的能动性来巩固其政权统治。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表现的就是外邦来朝。不仅在其题材和设色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宣传教育功能,而且在构图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向全世界彰显了唐朝的大国风范。诚然每一幅作品都融合了艺术家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艺术家的意愿。 根据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所产生的思想教育意义也不尽相同,近现代涌现出的诸多美术作品,在思想教育方面获得层次和境界的升华。如徐悲鸿先生的《田横五百士》借古喻今;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激发斗志等。在众多大放异彩的美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李自建先生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一幅展现1937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震撼人心的油画。“屠”、“生”、“佛”是整幅画的构成,堆积成山的死尸,两个日本军官面露狞笑拭着被鲜血染红的战刀。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上以及心灵上的冲击。它在内容上勾起了人们的悲愤情怀,潜移默化地唤起人性中善良的本能,以犀利的笔触展现了艺术固有的生命力,实现了美术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通过画面对历史的反映,向观赏者深化了爱国和信念意识。艺术家从侧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更在深层次上体现了艺术家本身的学识、才能、智慧、品格、经验、胆识和灵感。美术作品用无声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心,给予人们心灵深处直接教育,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在深层次上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意义。将观赏者的信念、理想、人格、道德、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进行升华,使其在以全新的视角领悟人性。 3 美术作品作为载体的思想教育意义 3.1 对艺术家的思想教育意义 美术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建立在个体固有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其中有很强的必然性。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美术作品作为重要的教育介体向思想接受者即受教育对象予以一定的影响,使其在遵循自身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换言之,是艺术家将自身的道德、品格、情感等融入作品中,以独特的表现形式作为客观条件,使观赏者在观赏活动中,感受作者的丰富思想和情感,形成思想领悟。艺术家在思想教育活动中,也反作用于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手法,使作品交汇于各个文化要素、社会要素及精神层面之间。艺术家对题材背景、颜色选取、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地探索,更加深入地将自身的思想道德、内心情感、人生观等进行净化和层次上的提升。同时,观赏者的认知和反馈进一步撼动艺术家的思想,使艺术家加深思想内涵上的认知。 3.2 对观赏者的思想教育意义 美术作品对观赏者的教育可以看作是特定条件下的文化环境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文化本身是人创造的,是通过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沉淀和传承,进而形成文化环境。美术作品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断地体现着人类的理想、孕育着思想情感。美术作品是文化环境特殊的组成部分,原因在于:首先,它直接指向作为文化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它不是独立于社会以外的,与其他文化和社会因素有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再次,它不是刻板的,虽然美术作品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但它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直接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进行影响和塑造。美术作品作为一种思想教育媒介不带有强制性,也不局限于一定范围,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也不是被动消极的,在产生强烈情感和思想波动的同时,人们能够获得感官的喜悦与审美体验,进而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 4 结语 美术作品可以将艺术家的思想世界表现出来,是艺术家本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底蕴的精髓,将正面的、积极的思想感情通过作品传递给人们,使美好的文化得以传承,使我们的文化文明建设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思想教育不仅需要施教者手把手地教,更需要受教者自身积极能动地探索和认知,改被动“获得”而变为乐于“求得”,将思想领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作为在思想教育中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美术作品,如果将其思想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出绚丽的篇章。 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成长档案中幼儿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研究 摘 要:美术作品是幼儿成长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档案袋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是幼儿个性、能力、兴趣、经验多元的整合体现,最能表现出幼儿的成长状态。 关键词:幼儿;成长档案;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 如今教育大力提倡发展性评价,对幼儿美术作品开展发展性评价可以改变“一把尺子定天下”的武断局面。对幼儿成长档案中美术作品开展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形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 一、幼儿成长档案中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的收集内容 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画像、幼儿的一些美术作品(如蜡笔画、线描画、手工作品等)和幼儿在园外的一些涂鸦和创作作品(如双休日在家的随意涂鸦等)及幼儿的一些获奖作品等。幼儿是成长档案袋中美术作品收集的主人与实施者。 二、幼儿成长档案中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档案袋评价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选和比较,而在于反思和发展。 1.全面――让多方人员参与作品评价 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中无论是美术作品的选择或是评价,其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家长与幼儿。以往被排除在评价之外的幼儿也逐渐融入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 多方人员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让幼儿从不同的评价对象中得到了更加具体、丰富的肯定与鼓励,对幼儿作画兴趣的维持和自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也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师幼互动和亲子互动,对幼儿情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多元――以不同标准评价幼儿作品 新的评价理论的倡导者提出:“评价的关键是对评价中存在的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评价看成是一个由评价者之间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一致看法的过程”。在对幼儿成长档案袋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们更多地运用了“阅读”“解释”“欣赏”等主观评价的标准,同时也借用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教育评价《多彩光谱》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从描述水平、探究水平、艺术水平三方面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获得对幼儿作品更加全面、立体的评价结果。 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教师对个案指导的针对性更强了,有助于幼儿作画能力的纵向平衡发展。 3.开放――从不同内容分析创作现状 幼儿的美术作品就如同一个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如,认知水平、技能发展、情绪情感、个性气质等。这些必须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中所呈现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的分析,对生活经历的理解以及创作时的情景状态的观察而获得。 4.多维――从不同领域解析幼儿作品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解释、质化的评价模式为我们打开了对儿童美术作品进行更加客观、公正评价的视域。应答评价模式的创始人斯塔克指出:“该方法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换取评价结果对方案有关人员来说更多的有用性。” 三、幼儿成长档案袋中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的形式 新的评价理念给我们如何选择评价方法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思路。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贴爱心标签、星级指数、表格评价、以文配画等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针对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个别教育的意义。 对美术作品开展发展性评价不仅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个性的张扬和自信的培养,还能让我们学会用理解、倾听、欣赏的理念来对待幼儿的作品,促进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地发展。对美术作品进行发展性评价是美术作品评价从简单的“看”画向“读”画、“听”画、“解”画、“悟”画的转变,是从单一感官向多感官的发展。我们教师在以后的美术作品评价中要多采用发展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和多元的视角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学会做幼儿美术创作中的合作者、欣赏者和鼓励者。让幼儿伴随美术作品发展性评价自信、快乐、个性地成长。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两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提高质量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一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恰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恰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一致。目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水平[1]。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延伸到日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2]。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业课在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现状调查及建议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的投入、农村幼儿园管理、毕业生自身等角度共同解决。 关键词: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 农村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整个学前教育教师的缺口非常之大,需要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很多在城市求学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农村,担任农村幼儿园教师。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影响了中职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最终更是影响了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影响 1.1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部分投入精力有限便鼓励民办幼儿园的设立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素质不高、开办幼儿园主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采取私自降低硬件设施标准,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幼教工作,减少配班教师人数,甚至降低幼儿的生活水平等做法。 1.2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超负荷 据笔者调查,在大连普兰店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的比重一般在1∶30至1∶40,也就是说一个班型在30~40人的班级里,一名幼儿教师在没有配备保育员的情况下要负责30~40个幼儿吃饭、喝水、盥洗、睡眠、组织幼儿活动、制作玩教具及环境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工作的重中之重,家长的指责和不配合让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工作负重可想而知。 1.3 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尴尬” 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核编定岗工作,幼儿园教师被排除在外,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悖论――农村地区急需大量幼儿教师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是10多年来幼儿教师编制不增只减目前、尤其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大部分都是民办形式,更没有编制这一身份的认证,因此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险等方面,无法和在编公办教师相提并论。 1.4 我国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2005――2010年我国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以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为主; 2010年有75.96%的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与城镇相差14个百分点。农村24.04%拥有职称的专任教师,不论是在高级教师、小学高级,还是小学一级、小学二级职称中,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比例都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5~6倍[1]。很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者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收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理论技能培训,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很少,蔽塞的教育环境和信息交流的不畅通,使得幼儿教师的发展停滞甚至是落后。 2 中专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业人员年龄较轻,需要承教育的角色,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如美术、舞蹈、音乐、键盘等方面的技能,中专毕业生作为现代服务型人才虽然目前很受农村幼儿园的青睐,但实际状况却是流动性很大,由于现实的种种困难即便到了农村幼儿园也很难长时间坚守这个工作中;办园者急切需要年轻血液的融入,却因为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不得不面对人才的流失。 2.1 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人才流失 调查显示,目前大连市无编制的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参考城市社平工资,即每月在1300元左右。因为职称评定政策的不完善及教师身份难以被认同,此后工资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也就是说农村幼儿教师最高工资水平平均维持在年收入20000元左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将数量众多的农村无编制教师置于市场中的弱势位置,成了工资的“价格接受者”。这种制度必然会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力市场和学前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较低但劳动强度超负荷的情况下,一些素质较高的中专毕业生也会因为预期工资较低而流人其他行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人才流失。 2.2 被重视程度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幼儿园开办者本身素质有限,加之农村地区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偏低,毕业生的特长没有人重视,更难发挥出来,很多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幼儿园后要适应当地幼儿教育的特点,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毕业生自我实现的程度非常低。而无法实现自我,就会在年轻的教师的心态产生恶性循环。她们自信心和职业满足感低,使其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产生怀疑。 2.3 继续发展的空间狭小、机会少 由于中专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基础比较低,因此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学校或专业的生存、保证生源,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目前中专院校对学生并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在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个别幼儿教师想突破瓶颈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也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抑制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也不得不让这些年轻教师面对现实,有想要搞科研或写论文的想法,除了利用互联网下载或剽窃之外,不知道其他的方式方法。 3 以幼儿教师为出发点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学前教育”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因此,在政策上建议。 3.1 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1)鼓励政府、企业、个人、家庭对农村幼儿园的工头投入。应鼓励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试图建立家长――园长轮流制,让幼儿家长切实地参与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中、去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幼儿园资金充足了、家长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是保证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前提。 (2)中职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年龄小稳定性相对弱,这个年龄的劳动者稳定的心态需要牢固的社会保险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幼儿园负责人要与幼儿园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数据来看,民办幼儿园中有48%的幼儿教师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公办幼儿园也有33%的幼儿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刚毕业的幼儿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发展前景渺茫会产生换工作离开幼儿教师岗位的想法,即便继续留守在幼儿园也很难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也不可能全情投入。 (3)建议政府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特殊的津贴制度,增强吸引力。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区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边远的、条件艰苦的农村幼儿教师实行补贴,让年轻的幼儿教师感受到被关爱,愿意踏实地、稳定地在农村长期发展。 3.2 建立并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园长全权管理幼儿园。这样,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合理分工,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违背教育原则的事件发生。此外,教育部门应经常对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培训,如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都应让农村幼儿园园长参与进来建立省、市、县、乡幼儿教师堵训网络,设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在线答疑等多种活动,为年轻的农村幼儿教师开辟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省、市级的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子,采取教师和管理人员互换的培养模式,组织专家、名优及骨干教师定期到县、乡镇、村幼儿园或办班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推动城乡幼儿教师的定期轮换流动制度,通过城乡教师的流动政策[3]。 3.3 为幼儿教师减负,让其快乐地工作生活 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低,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正是年轻女孩爱娱乐、关注自身形象,体验社会的时期。因此提倡让年轻的幼儿教师快乐地工作生活,让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去感染身边的同事,带动幼儿园的气氛。 (1)逐渐完善农村幼儿园“两教一保”或是“一教一保”的教师配置,让年轻的幼儿教师不拘泥于繁琐的幼儿工作,放开手脚,发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让其实现自身价值。 (2)开展幼儿园生活会,定期开展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研讨会,年轻的幼儿教师要多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家长问题及应急事件的方法;老教师应该多从年轻教师那里获得新鲜的教育资讯和最前沿的理论技能。 (3)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及技能大赛,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双师”政策,让年轻人在本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头脑,为其生活带来新的感受。 4 结语 总而言之,全国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师范学校或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教育专业的中专生毕业,这部分人才走进农村幼儿园工作不仅能拓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为农村学前教育注入活力,更能解决毕业生在城市工作难、压力大的现实问题。切实保障新晋农村教师的权益,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期望在未来能够建立多体系保障系统,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制度,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中。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 本文以我省幼师专业学校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透过这些现象对于问题本质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分析研究展开讨论。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本文提出了一些自身观点,期待能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起到进一步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 学前教育;男毕业生;幼教职业;影响原因 个体对于幼教职业的端正态度、合理认识还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由此而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这个认同感对于学前专业的男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这份职业的情感认同,也是他们从事该职业的基本心里诉求和准备。 本文对我省幼师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的进行了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的调查中,本文发现:在目前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男幼教师的增长并未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大量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供需矛盾。当前幼儿园本身的体制问题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析下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幼教专业男性作用的认识缺乏和自身性别优势不自信,是造成这个原因的三大影响因素。 1、传统观念对于男幼教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对于幼儿的抚育和教育是女人的是,男人的粗心等天性,造成了他们应该从事更加具有竞争性的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男性对于幼儿园教育很少涉足就不足为怪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在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已经受到社会和周边环境等多重方面的压力,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职业的选择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选择逃避,从而导致幼儿教育男教师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增长速度。 2、对于幼教专业男性作用认识的缺乏 男幼儿教师既能作为父亲角色在校园的延续,也能成为幼儿活动的有效组织者。虽然在组织幼儿活动中,男教师在某些方面不具备女教师的部分优势,但是男教师对于幼儿性别认同能够起到相应的启迪和促进作用。一项调查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和母亲的相处时间和亲密度一般都远远胜于父亲,男幼教的出现能很好的弥补这个不足。学前教育的男生如果能够对于这个特点加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坚定从事该职业的决心,一定能在幼儿成长的过程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对自身性别优势不自信 不可否认,在艺术领域如舞蹈、唱歌和乐器方面,女幼师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作用。不过看这个问题应当全面,男教师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而忽视自身优势所在,幼儿园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男幼师的性格特点和性别幼师,从而促进幼儿的性别行为、认同和人格特点的初步认识和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另外,在武术、书法、体育等多方面,男教师具有的优势女教师同样无法对比。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性别幼师,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因为来自社会舆论压力和自身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充分的职业认同感,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这个群体对于该职业的高度认同和信任感。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于男幼教普遍错误的理解和观念。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本专业男生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的引导,强化该职业的性别认同观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对于男幼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有效的提升: 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思想教育,坚定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更多的人希望男性能加入到幼儿教育的这个职业中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幼教的加入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和促进其性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要充分意识到男性在该职业中的重要作用,摈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制约,为幼教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2、克服性别认同危机,打造健康的性别形象 在长期女性占据主导位置的幼教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难免存在一定的性别认同危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女性化教育倾向,并无法保持自身的性别优势,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男性气质和心理特征的着重塑造和引导,从而打造一种阳刚的男性美感,并对于幼儿进行影响和熏陶,从而为幼教事业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3、从性别角度出发,培养男性特点的幼教技能 男生在舞蹈、乐器和唱歌等方面可能确实不如女生,但是在书法、武术、计算机和体育等方面相对女生也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各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性别角度出发对于男性优势特征进行充分挖掘,从而探索出符合男性特点的幼教技能,弥补女教师在此方面的不足,从而在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提高上实现创新发展,为幼儿园的教育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优势作用。 三、结束语 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对于男生来说,应该对这个职业充分了解、积极认同,并且以爱和投入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绥化学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绥化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于2008年成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至少具备1~2项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下针对绥化学院近三年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的反馈情况调查,主要对他们的就业地点、单位性质、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工资、“五险一金”购买等进行了调查,从中找出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期对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为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绥化学院 学前教育 就业情况 一 绥化学院近三年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2011届34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地点:农村6人,城镇28人。单位性质:公立幼儿园9人,私立幼儿园17人,其他8人。劳动关系:事业编制2人,长期聘用制18人,临时聘用制9人,其他5人。劳动时间:8小时11人,8~10小时19人,10~12小时3人,12小时以上1人。工资:1000元以下3人,1000~2000元24人,2500元以上7人。“五险一金”购买:全部办理6人, 部分办理21人,完全没有4人,没办理但用其他方式补助3人。 2.2012届46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地点:农村9人,城镇37人。单位性质:公立幼儿园7人,私立幼儿园30人,其他9人。劳动关系:事业编制3人,长期聘用制24人,临时聘用制13人,其他6人。劳动时间:8小时17人,8~10小时23人,10~12小时4人,12小时以上2人。工资:1000元以下3人,1000~2000元36人,2500元以上7人。“五险一金”购买:全部办理13人,部分办理由28人,完全没有1人,没办理但用其他方式补助4人。 3.2013届49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就业地点:农村8人,城镇41人。单位性质:公立幼儿园9人,私立幼儿园28人,其他12人。劳动关系:事业编制4人,长期聘用制27人,临时聘用制16人,其他2人。劳动时间:8小时有13人,8~10小时26人,10~12小时7人,12小时以上3人。工资:1000元以下3人,1000~2000元37人,2500元以上9人。“五险一金”购买:全部办理13人,部分办理有26人,完全没有3人,没办理但用其他方式补助7人。 4.三年对比,突出现状 以上数据表明,自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8年成立以来,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毕业生入公立幼儿园带编制的人数虽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寥寥无几,入私立幼儿园及其他早期教育机构的人数明显增多,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数也在增长,还有一些选择自主创业;三届毕业生基本上都集中在市区就业;薪资待遇基本都在20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五险一金”购买不完全到位;幼师队伍的职业稳定情况不好,跳槽现象时有发生。总的来看,三年就业率几乎都达到100%,就业前景很好。 二 绥化学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和制度 第一,城乡就业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大量毕业生在市区就业,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幼儿的入园率低,幼儿园管理体制不正规,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足够重视,致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 第二,用人单位招聘门槛提高,都是优中选优。目前,用人单位对招聘幼师的标准不断提高,这无疑给学生制造了就业压力,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三,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低。目前,幼师的工资待遇普遍都很低,特别是应届生更低,大多数毕业生都是无编制,月薪在1000元左右,不供吃住。随着物价不断地上涨,除去生活费用,所剩无几,生活压力很大。 第四,就业紧张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幼师却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但编制少,工资低,市区对幼师的需求都趋于饱和状态,对学生择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此导致岗位多、毕业生流动性大等现状出现。 2.普遍存在的高校扩招制度 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过多,由于基本设备设施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校园生活空间拥挤,入学率高,毕业率也高,但就业单位和岗位有限,导致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3.家庭因素 一方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的本身就不喜欢这个职业,是家长的意愿或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的这个专业,学生本身不喜好,学不精,难就业。另一方面,多数家长无法接受学生到西部或农村任教,从而存在着选专业和就业方向的矛盾观念。 4.毕业生主体因素 第一,就业期望值偏高,就目的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利己性。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表现为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和待遇考虑较多,一味追求高待遇的工作,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 第二,求职方式多样化。幼师好就业,但因为工资待遇低,“劳动和所得不匹配”,导致人才被一些工薪福利优厚的单位所“俘获”,幼师队伍流动性大,岗位多,求职方式多样化等现状。 三 针对绥化学院学前教育就业现状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1.改革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 目前要着重解决的两个问题:(1)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2)要改革学前教师的人事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2.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政府应该积极创建公立性质的幼儿园,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儿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学前教育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以此吸引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的倾向,促使就业不平衡的现状得以改变。 3.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 毕业生家长可以广泛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共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4.高校应因材施教,给予毕业生就业指导 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除了要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才本身。因为人才本身是一种主体性、差异性、多变性的特殊产品,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实践的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用最前沿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就业,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 5.高校控制招生数量,社会严把从业准入关 首先,各高校应提高招收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标准,并控制招生数量、优中选优,从整体上提高幼教事业的门槛;其次,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严格幼儿教师的从业条件和标准,对已进入幼教工作岗位的不具备条件者,必须进行清理整顿,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 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主观上的就业观念与就业现实脱节的矛盾,总是眼高手低,一味追求高薪和优越的生活环境,面对当前紧张的就业情况,必须正视现实、确立合理的就业观,提高竞争力,更好地突出绥化学院毕业生本科学历的优势。 四 前景展望 从整体来看,我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学历优势以及专业素质,目前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中大多都是中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不足5%,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技能全面”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而绥化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好、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特点,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而我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从成立以来的2011~2013届几乎达到100%,这也显示出社会对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可以看出,其就业前景还是很有优势的,在立足本省就业的同时,我校应考虑外省招生,促进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全国性就业。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上海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园发展状况调查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在上海市幼儿园工作的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200名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比较适应,对工作较为满意。(2)阻碍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以及园务琐事与文案工作过多。(3)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引进本科生从事一线教师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甚至提出了“非本科生莫进”的要求。 那么,本科生进入幼儿园之后的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对幼儿园工作满意吗?阻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幼儿园在促进本科学历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需做哪些改进?研究这些问题,旨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工作适应情况、专业发展状况、工作满意状况等。所有数据通过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适应状况 工作适应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度与胜任度。我们主要从总体适应、专业适应以及人际关系适应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1.总体状况 在问及对目前工作的总体适应状况时,44位教师选择“完全适应”,123位教师选择“比较适应”,两者之和达到总数的90.8%,没有教师选择“完全不适应”,仅有1位教师选择“不太适应”。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适应幼儿园工作。 2.专业适应状况 我们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角度分析专业适应状况,包括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以及环境创设三方面情况。 在教学技能方面,3%的教师选择“非常好”,5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仅有2%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教学技能运用得不太好。 在班级管理方面,6%的教师选择“非常好”,6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两者之和占到总数的70%,只有1%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在环境创设方面,7%的教师选择“非常好”,48%的教师选择“比较好”,3%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3.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与搭班教师的关系、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以及与幼儿的关系。 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与搭班教师关系十分融洽。其中59.5%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仅有2.1%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帮助。 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方面,36.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非常融洽,很受关注”,60.5%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一般,距离不远不近”,仅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不受领导关注”状态,没有人选择“与领导关系很僵”。 与家长的关系方面,91.9%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没有教师选择与家长关系“不太融洽”或“非常不融洽”。 与幼儿的关系方面,选择“很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的教师占到总数的97.3%,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受欢迎”或“非常不受欢迎”。 (二)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从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的原因以及不满意的原因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幼教工作的满意程度 当问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时,41.4%的教师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49.2%的教师感觉一般,另有9.4%的教师“不太满意”(占总数8.3%)或“很不满意”(占总数1.1%)。 当问及“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您是否还会选择幼儿教育工作”时,大部分教师犹豫了,选择“不一定”的占到61%,不再选择幼儿教育工作的占到21%,仅有18%的教师选择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能够胜任幼教工作”,累计频次86次。累计频次在50~80次之间的依次是“热爱幼教事业”“工作适合自己的性格”“方便教育自己的孩子”。 3.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琐事多”,累计频次达到134次;选择“案头工作多”“精神压力大”的分别处于第二、第三位,累计频次均超过100次;选择次数最少的是“不热爱幼教事业”,累计频次仅有4次;选择次数较少的还有“缺少工作热情”,累计频次只有19次。 由此可以看出,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通常人们经常谈到的幼教工作者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等原因,而是琐事过多、案头工作过重等原因。另外,选择“精神压力大”的教师人数很多,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处于一种较为焦虑的状态。 (三)专业发展状况 专业发展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入职以来整体成长状况。我们主要从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接受培训状况以及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进行调查。 1.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 专业发展被关注程度主要通过被调查者是否被列为所在幼儿园重点培养对象来考察。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园的重点培养对象(占总数的58%)。 2.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 研究发现,教师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是“班级管理”(占总数的35.3%),其次是“教学技能”(占总数的27.6%)和“师幼互动”(占总数的22.9%)。比较而言,进步较小的方面是“家园沟通”(占总数的11.8%)。 3.接受培训状况 (1)培训类型 调查发现,教师参与最多的是“园本培训”,累计频次达到179次;其次是“区级、县级培训”与“外出培训”,累计频次分别是152次与76次;参与最少的是“市级培训”,累计频次为48次。 (2)培训频率 调查发现,近半数的教师“偶尔”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8.6%),近半数的教师“经常”或“时常”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7.5%),另有3.9%的教师“极少”参与培训。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参与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 (3)期望的培训形式与培训时间 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参与的培训形式是“外出观摩”,累计频次达166次;其次是“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累计频次均在100次之上;另外“师徒带教”“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也很受教师欢迎。 对于培训时间,绝大部分教师期望安排在“工作时间”(占总数的78%),很少有教师喜欢将培训安排在“晚间”或“周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期望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愿意让专业培训占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4.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 当问及“目前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业务水平不够高”,累计频次达103次;其次是“缺乏进修机会”,累计频次47次;再次是“其他”,主要包括“工作疲惫”“职业倦怠”“自己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等;选择最少的是“没有家庭背景”“不会和领导搞关系”,累计频次分别为9次与15次。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其自身的能力,同时所在幼儿园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四、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目前对所从事的工作总体上已经比较适应。不过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如果面临二次择业,只有不到1/5的教师会坚定地选择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绝大部分教师不会或者不确定是否仍会选择幼教工作。而在对目前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中,“热爱幼教事业”排在第二。在不满意的原因中,“不热爱幼教事业”排在最后。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是热爱幼教工作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呢?调查发现,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 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幼儿园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其入职后参与培训的机会并不多,而大部分教师也认为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业务水平不够高”和“缺乏进修机会”。因此,如何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园务琐事与案头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时间 调查发现,在导致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的琐事多”。这里的琐事主要指环境布置以及迎接各类检查、评比等,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琐事”占用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同时,“案头工作多”也是教师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案头工作主要包括各种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案例观察、幼儿成长记录等。这些文案素材的积淀原本对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如果文案工作太多以致成为教师的负担,那么文案素材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三)心理压力未能得到及时纾解 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精神压力普遍较大。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存在这一问题。而且,大部分教师将“精神压力大”作为对目前幼教工作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教师的精神压力来自社会、幼儿园、自身等各个方面。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纾解,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致出现教师流失等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对新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必须加以改变。幼儿园应制定明确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在培训形式上,多增加一些教师喜欢的外出观摩、专家或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师徒带教等活动。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以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二)适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幼教工作者应始终把幼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各种琐事及大量文案工作占用了教师本该去关注幼儿的时间。这种无效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叫苦不迭、疲惫不堪,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加剧,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冷静思考诸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等问题,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把教师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三)有效纾解教师心理压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整个社会都强调要提高教师地位,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很尴尬。这种尴尬的社会地位,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负担。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才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幼儿园则应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工作氛围,及时纾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幼儿园教师也应学会进行自我调节,要认识到职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要努力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和人生期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 问题的提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承载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场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可,是否能够符合当前幼教市场的需求,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乏职业理想、职业技能不全面,理论素质不强,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资格证书制度不规范等弊端。笔者试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旨在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策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研究过程 编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 利用大型招聘会的契机,对各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幼儿教师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幼儿园选聘教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前培训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等问题展开。在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网站,以“毕业生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和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同时依照《教师法》、《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的几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的内容。 测试 笔者在沈阳市从乡村、企事业单位、街道、教委等不同层次的幼教机构中随机抽取了17个样本,涉及132名幼儿园长、早教机构负责人及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55人,民办幼儿园教师55人,早教中心教师22人。实际发放问卷132份,回收问卷130份,全部有效。 研究结果 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中应具备的特定品质,包括正确处理与幼儿、工作、集体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有78.9%的被试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质,59%的用人单位在选聘幼儿教师时将“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但在职业道德评价的几个维度里,有49.2%的人认为对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说明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尚不清晰,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明显缺乏职业理想,同时,也不可否认独生子女――这一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影响。 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弹、唱、跳、画、讲、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49%的用人单位将“职业技能”放在用人标准的第二位。55%的用人单位建议: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重点应放在“幼教专项技能”上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普通话、边弹边唱、美术与手工、儿童舞蹈创编和电教技术运用这五项技能分列前五项。同时,90.8%的受访者均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应能用普通话给幼儿讲故事,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事实上,笔者在与一些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通话能力偏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这一项设置了学历、成绩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问题。由于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相对较为娴熟,能够很快融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中去,因而71.5%的用人单位将大专学历的毕业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首选。但是从幼教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53%的幼教机构在用人标准上将毕业生的“理论素质”排在第四位,对毕业生学习成绩的考虑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议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应该加强专业理论与知识(占55.1%)、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占26%)和终身学习能力(占29.9%)的培训,说明高职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看齐,还要兼顾专业理论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身心健康 除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62.5%的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位居第二。然而,在此方面得到的评价不容乐观,有24.6%的用人单位提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不能适应新环境”、“受到批评就‘跳槽’”、“不能正确对待新挑战与新任务”等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是时代造就了这些“80后”过强的自我意识;二是平日的生活中没有经受过多的挫折,经不起打击,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 教育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思想和保教能力上。教育思想包括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即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3.7%的用人单位评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其原因很为复杂,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平日教学工作的墨守成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幼教市场的需求变化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保教能力上的评价是“基本上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受到幼儿的欢迎”,“能够辅助主班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在访谈中,许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建议:在职前培训中要加强学生带班能力的培养。带班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学生在上岗前能够下到幼教一线实践的机会很少。另外,分别有46.5%和45.8%的受访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很重要”和“重要”的。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幼儿教师,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能力较本科层次的学生弱,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方针密切相连。 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15.6%的用人单位认为“必要的资格证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但在幼教实际工作中,有无资格证书与幼儿教师的表现却并不成正比。29.1%的人认为二者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甚至还有3.9%的人认为二者“毫无关联”。但无论如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规范行业、保障质量的有效做法,也是促进全民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许多国家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持有绿色证书才能上岗从业。除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之外,外语等级证书、蒙台梭利证书、育婴师证书和TPR英语证书的需求分别排在前四位。 对策建议 强化对幼教事业的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按照传统一味地灌输,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中,扩展到各项活动当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训练学前专业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模拟课堂教学比赛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方面的。 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实用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在钢琴课上要做好基本功训练,掌握和弦、调式等基本技法和规律,做到能够为一首儿歌进行多个调式的即兴伴奏和演唱,满足幼儿园一线需要;舞蹈课应力求在原有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能够对儿童舞蹈进行创编和教学;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应继续保持,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园一线需要的一些技能技巧训练,如废旧材料制作、POP字体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等;课堂上应继续加强幼儿教师普通话训练,强化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意识,定期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加强专业理论对幼儿园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无论幼教专业毕业生,还是幼儿,发展都应该是指向幼儿的一生,应是可持续性的。过多的技能型课程会将学生的发展空间限制起来,使学生不可能有太大的职业突破。因此,在讲授专业理论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其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对待同事要学会包容;对待领导要多学会理解;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对待幼教工作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多接受挫折教育,可使学生正确掌握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强化课程学习的实践实训分量,拓宽实习实训渠道 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幼教实践机会,了解一线实际需求情况。要改革实习实训的形式,除教学计划中正常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将课堂搬到幼儿园,聘请幼儿园园长、教师执教部分课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寒暑假作为学生全面成长、磨炼意志的另一课堂。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向,努力培养幼教机构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坚持与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联合培养的途径,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到学校指导实训。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到幼儿园一线亲自学习实践,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本研究对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1)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同时,工作特征变量与专业变量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专业特征、工作特征、个性特征三者共同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2)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承诺显著性相关的6个因素为:专业的经济待遇、专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专业与个性符合程度、专业排名、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父母对自己职业的期许等,其中前5个因素均属于专业变量。 【关键词】就业因素;职业承诺;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倍受关注。而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有着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就业面较窄,但较为稳定。同时,作为上海市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所在的地域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大,对幼儿园教师要求高,等等。 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准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人口学变量、专业特征变量、个人特征变量、工作特征变量、家庭环境变量、社会环境变量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相比之下,哪些变量的影响更大?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和他们就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面对上海市幼儿园对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本科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有什么不同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职业承诺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职业承诺是指个体对职业的认同感,即是否愿意承担角色应负的责任、履行角色应尽的义务。〔1〕它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当前国内对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比其他教师要低,福利待遇也低于其他教师,我们想探究这是否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承诺。〔2〕 同时,幼儿园教师近年来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那么这种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是否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就业相对容易而降低职业承诺。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证实了学习成绩与职业承诺并无太大关联。同时通过访谈,假设了可能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承诺的两个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内因)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家庭背景等,社会因素(外因)包括职业本身的性质、职业的福利待遇、社会对职业的认同等。本次研究中,我们希望运用更科学的方法证实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的职业承诺。 选择即将入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两个月的实习,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较能体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心情;同时,这些准毕业生即将入职,职业承诺的高低与是否能顺利入职并在该职业上有所成就关系密切。职业承诺高的准毕业生不仅能顺利入职并且可能在该职业领域有所突破,进而将职业发展为事业;而职业承诺较低的准毕业生也许不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甚至可能很快产生职业倦怠,最终离职。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内容:(1)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2)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职业承诺高低的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择业、入职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两套问卷:(1)职业承诺问卷。本问卷根据连榕等人编制的《中学教师职业承诺表》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问卷共22道题,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6等级记分制。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分半信度为0.769。(2)在资料查阅〔3,4〕 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编写的“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六个维度:一是人口学变量,即准毕业生的专业、性别、生源所在地等;二是专业特征变量,包括专业前景评估、专业符合个性程度、专业内教与学的氛围、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的关系大小等;三是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对自身兴趣的认知、自我评价的高低、本专业同学专业思想稳定程度的认知、恋爱因素、学习成绩、外语与计算机水平等;四是工作特征变量,包括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工作与个性符合程度、工作本身性质等;五是家庭环境变量,包括父母的人际关系、父母对职业的期许、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六是社会环境变量,包括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包括体制、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媒体舆论等。问卷共28道题,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6等级记分制。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分半信度为0.78。 使用上述两套问卷,采用集体测试方式,按照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被试答题。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6.0软件〔5〕 进行统计分析。 2.访谈法 在采用问卷法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访谈法,选择在问卷测评中得分高的学生进行访谈,以探究其职业承诺得分高的原因、影响其就业选择的真正原因。同时,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多位老师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共同探究影响其就业及职业承诺高低的原因。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06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共150人,其中包括本科生56人,专科生94人。 本次研究共发出职业承诺问卷100份,回收84份,有效问卷79份;共发放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18份。 针对自编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问卷进行信效度调查,共发放260份问卷,回收194份,有效问卷190份。 三、研究结果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表1中呈现的是本次研究调查得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前10种因素。从中可以看出,“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同时,工作特征变量与专业特征变量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专业特征、工作特征、个性特征三者共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就业的因素对比 调查发现,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与专科学生就业的因素差异不大,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工作与个性符合程度、经济环境、自身兴趣是影响本专科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地方在于:“工作收入”是影响本科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专科学生更倾向于关注“专业与个性的符合程度”。 (三)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职业承诺高低的因素 表2中呈现的是本次研究调查得出的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承诺成显著性相关的6个因素:专业的经济待遇、专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专业与个性符合程度、专业排名、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父母对自己职业的期许等,其中前5个因素均属于专业变量。 四、分析与讨论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工作特征变量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变量 工作与专业的符合程度、工作与个性的符合程度以及工作收入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胜任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但这也意味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面较窄,因此工作与专业的符合程度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另外,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对个性的要求比其他职业高,面对学前儿童,幼儿园教师必须开朗、热情、善于与孩子沟通,这就不难理解“个性的符合程度”为什么会成为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自编的“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调查问卷”中,工作特征变量这一维度的4道题目中只有1道题目的结果没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一因素就是工作的稳定性。这似乎与前面提到的如今幼儿园教师职业稳定性差的观点不谋而合。其背后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还是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特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个别准毕业生关于职业稳定性的看法,一些学生认为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并表示自己早已做好随时“跳槽”的准备,当然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验证。 2.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我们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就业选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金融危机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专业性强是件好事:面临的竞争对手少。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育类行业,相比之下受到经济影响较小,进而使得更多本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但这也引发了我们关于职业承诺的思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幼儿园教师近年来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那么这种相对平静的竞争环境是否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承诺因此而降低呢?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生就业的因素对比 调查显示,“工作收入”是影响本科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专科学生更倾向于关注“专业与个性的符合程度”。 我们在访谈中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最终得到的答案是:本科生参照的是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就职后的收入,他们对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收入不满意,因此他们将工作收入视为重要因素。而专科学生参照的是其他专科生就职后的收入,他们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收入较满意,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关注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 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难道本科生不关注这一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吗?带着这一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度访谈。也许这一现象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生源所在地有关。一些非上海户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了可以留沪,做幼儿园教师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近些年市中心示范园及一级园逐渐饱和,外地学生留沪做幼儿园教师,尤其是上等级的幼儿园的教师也慢慢变得困难起来。 另外,很多学生在接受我们问卷调查时不愿意填写生源所在地,这使得我们设计的“人口学变量”没有得到更多有效的数据,因此这方面还需日后进一步调查。 (二)专业特征变量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职业承诺的重要变量 与我们之前设想的有一些出入,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一些特征影响着准毕业生的职业承诺高低。 通过访谈我们似乎找到了这一答案背后的原因。对于很多准毕业生来说,工作待遇、环境等的确会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但是一旦他们选择某一职业,职业承诺的高低不是由很多外在的事物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对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程度决定的。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如果专业前景好、专业排名靠前、专业所学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工作需要,就意味着他们的职业承诺会更高。面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对口程度较强的专业,可以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实施一些策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承诺,以进一步解决如今幼儿园教师入职困难、职业倦怠等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一)从两方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稳定性 1.从幼儿园角度出发 (1)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的待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使得教师履行职业承诺。而想要真正普遍提高教师的待遇,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做好相关工作,比如说,加大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等。 (2)采用更合理的标准招聘教师 如今,在上海市的幼儿园教师招聘中,学历是一道很高的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走入了幼儿园。学历可以说明某些问题,但并不能代表全部,比如教师的职业承诺就很难从学历上反映出来。 聘用教师时,建议采用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标准,甚至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师进行测评,以尽最大可能保证入职的教师都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 2.从教师自身出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准毕业生甚至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旦确定自己将选择幼儿园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尽快有驾驭这一职业的能力,进而提高职业承诺,使得自身更好地入职、更好地发展。 (二)关注非上海户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政府应更加关注非上海户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矛盾、困惑,受到了哪些不公平待遇。同时,政府应提供更多有助于非上海户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便利。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此类学生回乡就业,帮助这类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更能满足工作需求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大学课程在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工作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开设一定数量的必修课,使得学生的学习能满足未来工作需求。同时,课程的安排也应更具灵活性,比如说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规划自我的发展,培养一种能力,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1模式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 摘要:2+1模式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改革传统的以论文撰写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以教学设计为内容的、双轨指导、三方评价的新型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2+1 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 专科 学前教育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采用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通常,仅对大专以上学校要求在毕业前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毕业设计,但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更有本质差别,毕业设计不能等同毕业论文。另外,学前教育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专科层次学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有有本质的差别,如何能制定一套比较符合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一直是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的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专科层次毕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专科层次的毕业设计,所显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专业盲目效仿本科 以往专科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置都盲目效仿本科教育,忽略了本科与专科生源基础、培养目标和学制的的差别。 本科教学培养的是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而专科是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一般学校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采用本科内容,毕业设计几乎都是撰写论文。专科学生研究能力较弱,缺乏对该领域及学科发展的研究能力,但对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能力与本科生相差无几,另外,由于专科培养的目标所至,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具有一定的优势。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优于本科层次学生。 2、学生理论研究能力较弱 专科层次学生与本科层次学生在入学时,其文化素养的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专、本科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培养的是学科理论扎实,知识机构合理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理论课程。而专科培养的是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实践课程。学制的不同,又加重了专、本科的这种分化。最终的结果,造成了本科层次学生理论全面而技能弱,专科层次学生技能全面而理论研究弱。 3、指导教师的单一和片面 由于培养目标和学制的原因,专科院校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最终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放到次要地位。这种长期的技能模式教学也影响了专业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另外,校内教师对学前教育教研了解相对幼儿园教师要晚,课堂教学所传授的教学法相对滞后。 二、2+1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传统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2.5+0.5的学制,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是以论文撰写为主,,毕业设计过程难与岗位实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依靠网络资源找来找去,拼贴而成的“杂文”,其抄袭的成分很大,不能检验学生学科的研究能力。2+1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岗位实训,与传统学制分配相比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这种模式下不是单纯的压缩课堂教学课时,而是在原有的理论和基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实践过程中,去消化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在2+1学制基础上,依托实践教学所奠定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论文撰写的模式和调整。 1、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内容改革 由于学前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学前儿童,幼儿教师活动场所主要是在教室,所参与的教学都以活动为主,游戏成为课堂活动主要的载体,传统的论文撰写不切合实际。对此,我们把毕业设计内容确定以教学设计为主,一是,教学设计与学生岗位实习紧密相连。另外,教学设计更能反映学生从业能力。设计一堂好课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切入点,也是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有力手段,是对学生即将走入学前教育领域、独立完成学前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综合检验。 2、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形式改革 毕业教学设计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录像、辅助教学课件、指导教师指导评语、毕业设计答辩记录、成绩单等。 指导教师采用双轨制指导,指导教师包括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组成,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期(开题)的指导,由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负则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的后期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课件制作、录像课等。毕业教学设计必须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地完成,录像课为带生实录。 3、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改革 毕业设计的评价采用3方评价制,首先由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给出指导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其次,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最后,由专业答辩教师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观摩录像课并提出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给出学生毕业设计答辩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40%。3方评价分值相加,满分为百分,最终折算成五级记分制计入档案,优(90-100分), 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不及格(59分以下),此成绩也是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三、改革后的学生毕业设计效果 从毕业设计改革后两年的实际来看,效果明显,不论学生教学设计的完成过程还有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都是在积极和主动的心态下进行的,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几点改变。 1、确定教学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选题上有的放矢,不再为毕业设计内容煞费苦心。命题贴近学生岗位实习经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选择空间变大,可操纵的选题能激发学生对所选题目研究的兴趣,调动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储备,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 2、学生能依据学前教育原理及规律,利用多种教学因素及手段,对课程设计过程操作起来更切实可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的进入教研层面,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完全摆脱了网络抄袭的尴尬局面,教师指导也变得轻松而实际。 3、指导教师不再是以单一的校内学科教学教师承担,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介入,使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有机的整合,双方指导更全面和具体,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起点在课堂,终点在教研。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最终完成要提供开题报告、完整的教案、对应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信息量大,能客观的反应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认知和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教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 4、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校内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幼儿园一线教师对学生教学设计的评价,更客观。其评价语言也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及答辩组教师评价的参考,虽然其评价所占比重30%,但对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最终成绩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三方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最终评价更全面、客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确定了目标,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研究要遵循专业发展规律,但改革是动态的,要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只有这样,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才能达到目的。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特殊的办学体系,其毕业生就业情况备受关注,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为例,分析了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迎合时展要求,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良好。面对良好的就业形势及国考的改革,本文提出学前教育应继续坚持实训教学,抓紧建设一批优秀的专业骨干教师,做好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以此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关键字: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调查;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随着国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及政策的A斜,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扩招。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办学质量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从2008年建校以来,学前教育招生人数从53人扩招到每届300多人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达1264人。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学生的就业关系着学院的口碑,学前专业连续几年大数量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说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自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计421人。其中2008级毕业生为53人,2009级毕业生为98人,2010级毕业生为129人,就这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如下介绍。 1.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53人,公立幼儿园(已经考取事业编)就业37人,占69.8%;特岗教师满三年转入事业编单位(以学校为主)5人,占9.4%;银行1人,占1.9%;民办幼儿园就业10人,占18.9%。 2.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3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98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73人在编,占74.5%(其中,幼儿园55人;社区民生6人;小学4人;职业高中4人;企事业单位4人。);民办幼儿园23人,占23.5%;考研1人,占1.0%;出国1人,占1.0%; 3.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4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129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86人在编,占66.7%(公立幼儿园就业82人,占63.6%;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4人,占3.1%);民办幼儿园就业43人,占3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编率达80%以上,就业态势良好连续几年实现就业丰收。 (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就业成效,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学前教育是今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认真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推进课程创新,引入“实训”理念,增设实训课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从2009年提出,教师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大量资料收集后,选取了八门实践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核心课程,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故事教学实训》、《幼儿英文故事讲解》、《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歌曲演唱》、《幼儿钢琴、手风琴演奏与伴奏》、《幼儿舞蹈表演》、《幼儿手工制作》,并将每门课程以三十个量化标准为考核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简称为学前教育“八个三十”实训课程。此方案于2010年确定后,在20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初步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配合实践的效果,教师们不断与多家幼儿园确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游戏实验室,出资购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育供学生实践学习,建立幼儿教育活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运用这些方式巩固加强实训的效果。“八个三十”实训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边实践边改革,将几年的实训材料修改后编写了《学前教育实训教程》,并于2014年公开出版发行。学生优秀的就业率突显了课程改革的效果。据毕业学生反映,学生参加招聘考试时遇到了很多学校实训时的内容,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充分的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及时有效。 二、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就业成绩和形势,既给学院带来了欣喜,同时也给本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开始,为学院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考挂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面试,都更加的强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由过去单纯的考核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变为现在的综合素质考核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对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准入提高了门槛,更加强调个人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 为了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只要复习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就能顺利的通过考试。目前,从国考和招考的考试试题上可以看出,出题的形式多样灵活,考核的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此现象,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和实战演练。实训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在课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室,真正落实实训理论,取得实效。 (二)加强团队合力、助推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未来的国考和就业的压力,急待组建一支有团队合力的教师队伍,助推专业的发展。精干高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骨干教师,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继续为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促进本专业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三)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实践教学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了许多的实习基地,但仅仅局限在实习环节,真正对教学的返哺作用不是很明显。为了应对今后的国考、招考,保持就业的持续优势,学院应当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深入联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把一线的教学经验带到大学的课堂,支持实践教学。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走进幼儿园,接地气。幼儿园可以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学院教师的参与也会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独立学院还有很多急需努力的方面。在面对大好就业形势的背景下,学院不仅要有就业的数量,还应注意提高就业的品质,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就业的持续丰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 摘要:学前教育这一行业的逐渐兴起影响了许多高校开始设立学前教育这一专业,从而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就业期望与其实际就业不相符等尴尬,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即转业。本文研究了影响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因素,并对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 毕业生 就业期望 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应届的毕业生就已经达到了600万人之多。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希望自己的就业环境可以舒适,可以有比较高的薪资,不希望从事劳动强度太大的工作,这些想法与现实就业环境并不相符。学前教育专业就业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一)地域之间发展的差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随后建立京津冀、苏沪浙、珠三角等工业基地,进而发展地域向内陆偏移,造成经济发展在地域上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差距也比较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更是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福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使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普遍向往城市。 (二)公立园与私立园条件差异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幼儿园的办学热潮,但其规模大小、学校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又存在着差距。相对于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二者来说,毕业生更愿意选公立幼儿园,因为最起码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有保证。有些在条件限制下选择了私立幼儿园的大学生也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慢慢转向公办,转向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状态下园里的教师状况会一直处在一个不稳定状态当中,给幼儿教师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社会认知度 幼师待遇、地位不高。幼师薪资待遇低下,工作任务量较大,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情况更甚,私立园幼师还存在与公立园编制体制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在过去的传统观念里,幼师这一行业一直不被社会所认可,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幼师的偏见,觉得就是哄孩子的职业。 (四)国家的重视程度 只有发展好教育事业才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提升,才会提高我国在国际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资源的稀缺。2010年国务院国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表明:“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这一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使幼儿园的办学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当下这个社会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师范生的需求量急剧增多,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W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相反却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较为轻易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换工作也能够很轻易找到条件更为优越的岗位。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各高校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理论因而轻实践的心理,对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做的不够全面给专业课安排的理论课时比实践课要多,并且大多理论课为必修课。实践课程多为选修课,大多数学校的实践课的上课时间多为学期结束前的一两个星期,见习时间较短。这样的课程设计往往使学生对教学实践不够重视,在临场教学能力不够充足,从而失去对教学的自信心,毕业后选择其他领域的工作。另外,众多院校的老师们在给学生们上就业指导这一课的时候都是在应付课时,使学生对幼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这一职业没有保持积极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决心,只是把幼师当做一种职业,当出现更好的选择时就会转向更好的工作。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没有产生科学而正确的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想要找到工作条件较好待遇好的岗位,不愿意去工作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或偏远山区。从而在就业地域上出现集聚现象。只有树立科学而又正确的就业观念,才会对自己的就业规划与进展前景提供准确无误的价值观指导。 (二)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现在很多学前教育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方面的技能和微小的教学经验根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大环境。由于社会越来越在进步中,社会上对又是这一行业的认知度的提高,进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生更加的关注自身的技能学习和教学经验的增长。幼师需要关爱孩子,能够接受并在教学中实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创新教学内容,在艺术方面希望唱歌、跳舞、绘画等多方面均有涉猎;能够坚持在幼儿园长期工作等。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不够必然导致跳槽转业。 (三)受到家庭环境与独生子女情况的影响 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正在就业或即将面临就业的人大多是90后,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受到父母的疼爱,没有吃过苦也不愿意吃苦。农村孩子渴望大学毕业后能够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找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回到家乡或选择条件较差的地方工作,那么就会造成某些城市幼师出现饱和情况,而有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稀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写作 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体现出在英语教育方面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论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反映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较为正确的论述,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求科学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总的任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揭示规律。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独到见解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在论据上作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实验或者阅读、思考。 2 毕业论文要求创见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新的知识的探求,在综合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科学研究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去探索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本身又蕴涵了创见性,就是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现一个新的创见。 3 毕业论文要求专业性 我们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爱好选择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要离开自己的专业去写别的跨专业的。 4 毕业论文要求通俗性 尽管我们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但语言要求通俗,这样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2 利用灵感来选题 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在你看书、观察或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 1 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积累材料,再有论点。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报告型论文。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 3 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 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论文提要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宇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 5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800-2,000单词。使用的语言:英语论文正文部分: (1)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宇,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摘要:300字左右,5号字,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不加标点符号 (6)正文:用5号字,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7)参考文献(Bibliog raphy):先英文,后中文,作者名,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出版年月, 6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四)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 学生有选择的论文内容的自由,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 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艺术技能课,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学生有其特定的学习群体特点,在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评定和要求方面有所降低,学生要会写英语毕业论文,要掌握撰写方法和程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论文不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毕业证的重要条件。学前教育学生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就可以顺利毕业,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将仅作为英语学习情况的考察。笔者希望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考试与考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摘 要 本文调查了保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对毕业生的行为特征和就业意向进行了总结:毕业生首要的选择就是直接求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需要谋生,需要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他们一般会选择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和毕业学校地作为就业地点。就业地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毕业生之后的就业环境,很多学前教育毕业生都会选择公立幼儿园,他们希望自己的月薪能够达到2001至3000,然而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有很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他们的自身经验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就业,如果自身缺乏经验,那么就会使择业大打折扣。 关键词 就业意向 择业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2010年,国家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在未来的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大力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立足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篇文章对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更加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择业行为和就业意向,找出了他们在就业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1毕业后的首选出路 根据调查显示,毕业后直接求职是毕业生的首要的选择,其中将近80%的学生会选择毕业之后就立刻就业,有6%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殷实的,家长支持并鼓励自己自主创业,而决定升本或者继续深造的学生只占到4%。 1.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毕业学校所在市作为自己的就业地点,这部分学生竟然占到全部学生的54%,还有34%的学生选择在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就业,只有非常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其他中小型城市就业,甚至没有学生愿意去偏远地区教学。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相比较中小型城市和偏远地区,在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薪酬待遇也会比较好。 1.3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90%毕业生会选择公立幼儿园就业,2%的学生愿意在私立幼儿园,8%的学生选择的其他。这些学生表示,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地位,公立幼儿园都比私立幼儿园更胜一筹甚至几筹,因此,这些学生更加愿意去公立幼儿园教学。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80%的毕业生在私立幼儿园教学,只有10%的学生会任教于公立幼儿园,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其他的行业。 1.4毕业生期望月薪 30%的学生期望自己的工资在1000到2000之间,7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工资在2000―3000之间。根据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薪酬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薪酬是1000―2000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薪酬期望与实际薪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2.1个人就业的目的 根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目的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为了生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为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主要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关。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中有74个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读书上学,有的学生家里还有伤残的老人,所以,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谋生,为家里减轻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毕业生在寻求利益的同时,比较注重自身的发展。在所有的就业因素中,排名最低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功利心比较强。 2.2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在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的好坏,其次是薪酬,还有就是行业保障。学前专业的毕业生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比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会为教育投入很多的经费,而且更加注重幼儿的教育,无论是行业保障还是薪酬都会更加好一些。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可以获得高薪水,也会得到好的保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2.3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社会关系以及应聘技巧。其中,工作和实习经验是影响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理念,他们更愿意聘用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样可以为单位节约很多成本,除此之外,可以反映出学生更加渴望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实习机会。 2.4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不顺的主要因素就是自身条件欠佳。很多毕业生认为,自己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真的非常大,各种技能都欠佳,组织能力也不强。与此同时,社会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对于就业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信息量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与市场的交流都比较少,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市场的就业信息。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 摘 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了解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引导学前教育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实现理性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毕业生 就业期望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就业岗位、就业地区及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标准,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标准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结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价值观教育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衡水学院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和2012级学前教育专接本毕业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总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88.9%,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直接收集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实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涉及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期望和就业职位期望四个维度。 1.就业目标期望。 调查发现,普本和专接本毕业生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一项的人数最多,占66.00%左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比较现实。与此同时,16.25%的毕业生选择“一次性就业”和15.00% 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依然受到所谓“铁饭碗”的影响。此外,有极少数的专接本毕业生选择“不想就业”,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态度略显消极。没有大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2.就业行业期望。 多数普本和专接本大学生毕业后最想从事的行业是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80.00%左右,选择其他行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选择范围狭小,就业面窄。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理想的就业行业,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压力,竞争力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环境较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们在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呈现出“非风险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想找一个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行业。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竞争激情。 3.就业单位期望。 首先,在就业去向方面有52.50%的毕业生首选去公立幼儿园,而由于部分专接本毕业生接本之前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因此他们的就业去向与普本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选择去中小学当老师和改行的人数比普本学生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毕业后的去向,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还没有进行规划,态度消极。其次,有77.50%和73.75%的毕业生选择“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时”。由此可见,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比较倾向于8小时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可以劳逸结合,反映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时间的要求,不希望有额外的工作负担。此外,对薪水的期望状况方面,多数专接本毕业生选择初始月薪在“1000―2000元”,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下他们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而普本毕业生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为2000―3000元则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时间后,近一半的专接本毕业生期望薪水能达到“2000―4000”元,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普本毕业生中选择“4000―6000元”的人数占63.33%,他们对工作一段时间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与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太相符。最后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毕业生选择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没有人选择去农村。 4.就业职位期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去幼儿园后,63.33%的普本毕业生选择一线教师的职位,而专接本毕业生中则有58.00%的人选择管理者的职位。不管是普本还是专接本的学生,都没有人选择保育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许向往和壮志豪情,但对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职位期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毕业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自身内在的因素,是解决其就业期望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不能只考虑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条件,还要权衡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等就业心态问题的产生,造成就业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适当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最后,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加实践机会。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大一课程开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相关学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结合实际给学生做本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临近毕业学年,除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积累就业经验。 3.改革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次,应积极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免费指导和相应资金援助。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探析新时代幼儿教育的方法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幼儿教育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个性的发展会影响他最终人格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一个孩子未来的道路。在幼儿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各自都有各自的影响方式,幼儿个性的养成由二者共同分担。我们要打破传统思想,采取更加确实有效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探析了在幼儿个性养成的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点明当前幼儿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错误,最后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解决对策 幼儿阶段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基石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古人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这一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定作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对幼儿的个性和品质进行培养教育,这对每位幼儿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在新的时代,我们更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寻求更加深入有效的教方式。 1.影响因素 1.1 教育观念问题 众所周知,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就是家庭,所以家庭环境就会直接导致幼儿个性的形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不同家庭的父母教育观念也会不同。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不同的。很多父母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过分溺爱,或者直接忽略掉幼儿时期的教育,认为教育不急于孩子成长的前些年,疏忽了对孩子心理上的重视,缺少亲身教育孩子的时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幼儿就很难形成独立良好的个性,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1.2 隔代教育问题 如今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年轻父母需要忙于工作来维持家庭开销,父母双方都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幼儿,所以幼儿的教育一般是由祖辈来完成。虽然祖辈可以很好地照顾好幼儿的日常起居,但是毕竟对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模式不很了解,价值观念与当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出入。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父母因看不惯祖辈过分溺爱孩子而发生争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信人格的养成难以实现。 1.3 幼师质量问题 如今的幼儿园扩大幼师招收,导致很多学历和素质都不达标的幼师走上了岗位。但是教育的发展要以老师为本,教师自身无法有着良好的素质,就很难给幼儿带去榜样作用,甚至会误导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师的质量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幼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达标,虐童、体罚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前进道路。 2.幼儿教育的错误观念 幼儿园是孩子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打基础的地方,在这里幼儿的个性与品质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方向是很关键的。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还很难做到对幼儿心理上的培养,他们只是对幼儿的生活作息有一些程度的约束,无法深入到幼儿的思维层面上,也就很难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完善的品格。不仅如此,很多幼儿教师并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他们只是得过且过,对于幼儿的个性不十分关注甚至有意疏忽,也无法很好地以身作则,给孩子的发展带去了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苛要求幼儿行为 孩子在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主要是做游戏,通过娱乐的方式来学习外界事物。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孩子入学开始就进行了严苛的要求,限制孩子做游戏娱乐。比如幼儿不可以随意走动,只能安安稳稳坐在教室里,不许交头接耳,保持沉默肃静等。这些要求无疑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只会让孩子更加害羞内敛,不能建立其良好的自信,也难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1]。这是被动刻板的教学方式,一味接受幼师的指令只会禁锢了孩子的思想,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开阔发展。 2.2 不能走入幼儿的内心 幼儿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只会对外界的事物做出本能的反应,不会多加经过大脑。所以孩子总是把自己淘气的天性展示出来。但是很多幼师没有认清这一点,他们总是不由分说去惩罚顽皮的孩子,或者只对他们认为表现好的孩子多一些照顾。主要源于教师不能够清楚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只认为幼儿什么也不明白,幼师的行为不会考虑孩子的内心,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3. 幼儿教育培养方法 3.1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要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外界事物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抛弃封闭的心理,使他们爱上集体生活,同时还可以刺激孩子的情感发展[2]。比如可以在教师里放一些玩具,让孩子很快的熟悉环境,没有负担的玩耍。同时幼师还要指导他们去自己规整玩具,自觉将玩具归位,养成孩子自觉的良好习性。 3.2 重视游戏娱乐教育 幼儿的教育环境不可以一味严苛,不可以只是死板地呆坐在教室里,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在做游戏时也不可以过分严格要求幼儿,让孩子自由玩耍,释放天性。同时也要给孩子更多的游戏空间,不多加干涉孩子之间的玩耍方式,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比如让孩子自由玩耍,在一定的限制环境下自由交流,自由选择玩耍方式。而且幼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玩耍,多加交流互动。 3.3 让孩子亲近自然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幼师应该让孩子多多亲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走出去,多参加一些自然活动,释放天性。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增加对大自然的兴趣,还能够让孩子养成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亲身去种植花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4 开展新颖的日常活动 幼儿们玩耍的时间久了,自然会对以往传统模式的娱乐方式产生倦怠。所以幼师可以多多开展一些新颖的活动,这些活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约束。这就要求幼师要多费工夫,在活动方式上进行创新,既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又要锻炼孩子的独立和胆识,挖掘孩子不同的一面。让孩子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寓教于乐,慢慢渗透孩子的内心世界。 3.5 增加幼儿教育经费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很不成熟,它的基础性和公共性还不能得到保证。现如今的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政府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发展该项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3]。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经费主要以家长投入为主,而且经费数量一般不低,导致家长为生计产生了很多苦恼。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幼儿经费,多建立公立幼儿园,减少因私立幼儿园造成的水平参差现象。也要重视地域差异,加大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投入,有效避免两级分化现象出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个性和人格的养成发展离不开幼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二者有着各种不同的职责。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更要剖析深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方法,洞悉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师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要更加新颖,更加丰富有效,走出角色困境,幼师既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所以要不断直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分析 摘 要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日渐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往往在三岁之后就送往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而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对于塑造幼儿的性格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礼仪教学 幼儿教育 重要性分析 实施方法 礼仪是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幼儿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够促进幼儿群体的心理健康。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实施礼仪教育。 1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由于幼儿处于人生的懵懂时期,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正确的指导。因此,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礼仪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言行规范。在幼儿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能够教会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因此,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礼仪教育能够切实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礼仪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幼儿在遵守礼仪规则的情况下,才能更加有效地与同龄人、与教师、与家长、与周边的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缺乏礼仪,则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可能会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这种差异性会阻碍幼儿与其他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对幼儿的性格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重视引导幼儿学会采用正确的礼仪表达,成为有素质的文明人。另一方面,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够端正幼儿的心态,促使幼儿学会感恩,减少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从而保持情绪健康。如果不注重礼仪教育,则幼儿可能会养成一些恶习,比如随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闹,甚至可能会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不分是非对错。而这些不好的习惯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长久的,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强化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实施方法 2.1融入生活细节 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必须融入到幼儿每天的实际生活当中去,才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加入礼仪教育的成分,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比如在上课时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礼仪形式,能够让幼儿集中精力听讲,也能让幼儿树立起对教师的尊重。为了达到礼仪渗透教育的效果,各学科教师应该制定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切实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除了每天的学习,幼儿在学校的生活还有很多环节,而礼仪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就要求从这些细节上关注幼儿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在晨间活动、课堂教学、进餐午睡、户外游戏等环节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比如让幼儿在用餐之前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午睡期间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到他人的休息;用完玩具之后要及时放回原地,不能随地乱扔等。通过这些生活细节,教师要让幼儿认识到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礼仪规范的习惯。只有长期坚持礼仪教育,才能将礼仪意识根植到幼儿的头脑中,为性格养成、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丰富教育形式 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幼儿园应该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礼仪教育的形式,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礼仪教育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幼儿礼仪教育可以采取知识宣传、文化主题活动、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比如说,在幼儿园内悬挂宣传标语,督促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比如通过校园广播每天向幼儿播放一些礼仪知识,向学生讲述文明礼貌的相关故事等。比如带领幼儿模拟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例如过马路时应该怎样做,来增强幼儿的礼仪意识。各个班级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懂礼貌、讲文明的实际例子,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礼仪的积极氛围。 2.3结合家庭教育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仅有学校的努力还不够,还必须结合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为幼儿礼仪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幼儿园应该与幼儿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与联系,就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达成一致,共同努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幼儿家长讲解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礼仪教育方法。而家长也可以在家长会上向教师反映自家孩子的一些具w情况,方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或者说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机会下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的礼仪教育情况。这样一来,学校教育才能和家庭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使礼仪教育从校园延续到家庭内,达到强化教育的效果。如果仅在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而回到家里则忽视礼仪教育,则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不知道该怎么做。片面的礼仪教育也可能会导致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无效。重视家庭的礼仪教育,幼儿可以养成知恩感恩、善良乖巧等良好的性格品质,从小与父母保持融洽的关系,这对于保持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全方位的礼仪教育能够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文明社会对每位成员都有着较高的礼仪要求。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幼儿从小养成懂文明、讲礼仪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本文提出幼儿教育中的礼仪教育必须丰富教育形式、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细节当中去,并且结合家庭努力长期坚持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性格习惯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探索村级幼儿教育脱贫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目前,幼儿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幼儿做好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步。然而,目前很多的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却相对匮乏,幼儿办学条件很差,急需改善目前农村幼儿教育贫困的现状。因此,研究村级幼儿教育脱贫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村级幼儿教育建设现状出发,重点探讨了村级幼儿教育脱贫的策略方法: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呼吁企业及包村单位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扶持;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助幼儿教育;加大幼儿教育宣传力度适当集资。 关键词:农村 幼儿教育 集资 扶持 一、前言 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很多贫困山区,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教育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都相对较差,这对于农村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幼儿教育方面与城市幼儿教育相差很远,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提升村级幼儿教育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是非常关键的。 二、村级幼儿教育建设现状 目前村级幼儿教育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村级幼儿园基础建设不到位;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队伍不健全。 (一)村级幼儿园基础建设不到位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村级幼儿园的基础建设相差很远。很多村级幼儿园基础设施少,比如仅有几个简单的滑滑梯,简单的教室等等。这与城市幼儿园配备齐全的玩具房,室外大型游乐活动相比甚远。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园孩子接触的事物少,思维开发方面就会相对处于落后。所以,加快村级幼儿园基础建设是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关键。 (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家庭条件比较差,而目前幼儿教育都需要交保育费,这对于条件很差的家庭来说是一个负担。再者村级幼儿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家长也认识不到孩子上幼儿园的好处,所以,目前还有一些较为贫困的山区,幼儿园教学非常不正规,四岁五岁不上幼儿园也是正常现象。这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三)教师队伍不健全 由于农村条件差,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来农村工作。不仅仅是收入低,交通不方便,与外界交流不方便也是影响因素。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从工资待遇等方面来提升农村教师的收入,让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来关注和帮助幼儿教育。 三、村级幼儿教育脱贫的策略方法 基于以上村级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村级幼儿教育脱贫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呼吁企业及包村扶贫单位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扶持;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助幼儿教育;加大幼儿教育宣传力度适当集资。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村级幼儿园基础建设差,设施水平低主要是资金不够。这就要求政府多增加对幼儿园建设的扶持力度。把农村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政府应该为农村幼儿园建设提供配套健全的基础建设项目,同时,要做好这些基础建设项目的维护保养工作。目前很多的幼儿园出现基础项目上了,但后期保养不到位,出现较多安全隐患现象。所以政府应该配备相关维护人员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障农村幼儿基础建设的良好使用。 (二)呼吁企业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扶持 加强企业对幼儿园建设的扶持也是提升幼儿园基础水平的一个关键。目前,国内还是有很多干实事的企业,在企业挣钱后,愿意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尽量呼吁盈利企业多关注农村幼儿园基础建设,为幼儿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为幼儿园免费购买电子琴,儿童玩具等等。这样企业通过对幼儿园提供帮助,也是为企业赢得好的口碑和名誉,可谓幼儿园和企业的双赢。 (三)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助幼儿教育 农村幼儿园脱贫,提升师资队伍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就要求很多师范类学校多鼓励大学生为中国农村的教育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工作,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很多好的幼儿教育知识,走进农村可以为农村的孩子带来很多新鲜的血液,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爱学习的习惯,为农村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多的帮助。这就要求国家和政府,多一些宣传,多一些鼓励,呼吁大学生走进农村,帮助农村的孩子。大学生也要认识到教育的意义,走进农村进行教育工作,其价值能够更大的发挥,为社会提供的贡献更大。 (四)加大农村幼儿教育宣传力度适当集资 首先,应该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新风尚。 其次,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加入。作为幼儿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积极支持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给予孩子更多更好地鼓舞和帮助。 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 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当中来。在家庭教育起作用的时候,农村幼儿教育才可以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四、Y语 总之,目前我国很多农村的幼儿教育水平还非常落后,基础建设差,教育工作者少。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表现的更为突出。所以寻求有效的办法帮助村级幼儿教育脱贫是急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家庭来重视幼儿教育,努力摆脱幼儿园基础建设差的问题,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平台。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摘要:中国为礼仪之邦,自古推崇的便是有礼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的儒家思想,幼儿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比较注重对幼儿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优化,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通过教学,使得幼儿的身心成长更加健康,因此礼仪教育、行为教育、语言教育等都需要及时通过游戏活动等进行突破,以便让幼儿在未来生活中行为习惯和礼仪等更加符合新时期的课改标准,真正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孩子。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实施方法;游戏活动 新课改后,根据《幼儿发展标准》的具体指导,幼儿礼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等礼仪的教育成为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逐渐完善教学方法,减轻师生负担,把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能力发展放在首位。而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幼儿行为不合礼仪的问题,现结合游戏化教法的相关经验,进行简要分析。 一、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结合幼儿们好奇心重,爱好广泛,可塑性强的特点,礼仪教育游戏化实施是克服传统课堂限制的重要措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中利于幼儿学习、交流、合作、展示,参与体验的空间越来越宽广;(2)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中利于幼儿口语和表达等基础能力的发展;(3)通过游戏化活动的体验、展示、评价增强了幼儿礼仪知识和意识,学习的信心增强;(4)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为教师和幼儿成长减轻了负担,有益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具体指导。借助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落实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还能进一步把幼儿学习兴趣吸引到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利用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法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要求,结合幼儿亲身经历或见闻,才能进一步把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住,才能让幼儿有参与活动,乐于合作,敢于进行礼仪实践的动力。 二、礼仪教育游戏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分析幼儿礼仪问题,针对性开展游戏教育活动。教师要把每个礼仪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游蛱逖椋学会礼仪知识,并加以使用。礼仪教育游戏化知识内容,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体验对幼儿能力等有很多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以幼儿身心为本,一方面把礼仪知识、幼儿礼仪能力基础的发展统筹在课堂游戏活动中,这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把握幼儿们礼仪知识和能力发展综合情况,能让教师和幼儿在相互合作中更和谐的发展。比如在某公开课上一位教师事先对幼儿爱骂人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因此进教室,就让幼儿们进行了相互问好的对话,营造了活动情景。然后组织幼儿两人为组,相互表扬对方,推选代表,和教师一起表扬他人,然后接受表扬的人要说“谢谢”,并尝试用同样的语言表扬对方。这样教师就把表扬、答谢等礼仪知识改编成了小组合作的游戏体验活动,促进了幼儿们的礼仪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对于其中的表述错误教师积极鼓励纠正,表扬幼儿们敢于尝试,然后点明某些描述错误,这就在激发幼儿的礼仪学习热情的同时进行了游戏化教学。 2.故事导入,情景表扬活动。在幼儿礼仪教育中幼儿的礼貌问题一直是教学重点,为了让幼儿对于不同不同的礼貌用语的表达更加流畅。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故事导入,为幼儿们将菜市场的小公主的故事,引导幼儿参与“菜市场”再现游戏,让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营业员公主,用如同公主一样的微笑,同热情来感染他人,接待好自己的顾客,学会用常用的习惯于向他人问好。比如:“你好,请问”等礼貌用语,同时要求扮演顾客的幼儿们学会:“谢谢、打扰、感谢”等礼貌用语。另外可以在课后让幼儿学会用“请”字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中掌握家庭、社会之中需要的礼貌技能,让幼儿成为知书达理之人。 3.用实物奖励、语言暗示、榜样示范等促进礼仪教育常规化 幼儿刚开始学习礼仪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用实际奖励引发幼儿的兴趣,如:在课堂活动前告知幼儿们积极参与发言和参与礼仪对话等活动可以获得大红花,并且能得到不同颜色的糖果奖励,这样幼儿的礼仪学习和应用兴趣都能大大增加。在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师要对幼儿们的举止和言行进行评价,把那些礼仪表现好的地方夸一夸,把幼儿礼仪做得不好的地方评一评。如:幼儿哭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说:“哭花脸,大花猫。见人就是喵喵喵。”这时幼儿就能感受到哭泣并不是好习惯。另外,教师应该在礼仪教学时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因幼儿的差异而施教,促进幼儿能力、心里的满足和成功,发挥教师和同学的榜样示范性作用。比如:入院接待时注重礼貌性问候,离园是时主动与家长或幼儿送别,提醒路上注意安全,把文明礼貌等言行举止引导和感染幼儿。最终使得幼儿在礼仪礼貌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发展自己的礼仪,形成礼貌言行风气。 总之,礼仪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多方法、多角度帮助幼儿发展礼仪意识和能力。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参与式活动中,持之以恒,抓好幼儿心理,正面引导,侧面熏陶,通过故事、参与活动等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加强礼仪教育效果。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 摘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培养方法 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应该科学的有原则的进行培养。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观点、方法和手段都极易走入误区。一种是对孩子的过度娇宠。在当代社会严重的“6+1”形势下,每一位年轻父母生下孩子的时候,都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里。孩子的出世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欢乐之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6位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真怕哪方面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周到委屈了孩子。就这样,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占据了家里的核心位置,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殊不知,家长无尽的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孩子懒惰、刁蛮任性、胆怯害羞的心里问题。二是过度严厉,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孩子身上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孩子刚出生,家长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甚至在早期教育方面就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这些盲目的投入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精力和财力,而且还有可能挫伤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家长的“高期望”“严要求”会使性格倔强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心理,与家长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使性格变得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的幼儿则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撒谎等不良表现。 二、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浪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家长要抓住机会,适当的对孩子多加赞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神态,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可能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詈⒆拥幕会也很多,这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进行鼓励。当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子,整理衣物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是好样的!”当孩子为下班回到家的爸爸妈妈拿来拖鞋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真棒,会照顾父母了。”当孩子帮一位老奶奶提菜篮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我为你感到自豪!”等等,要相信,我们的赞扬会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使良好的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如同栽花,一味的浇水、松土、施肥、修剪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花的生长规律浇灌,施肥修剪则会鲜花茂盛。所以赞赏幼儿也不能是盲目的,轻易的,应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赞赏的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表扬,使幼儿能够及时的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大量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然而,过多的表扬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我做什么都是对的,和我观点,行为等不一致的都是错的。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倔强、任性、经不起挫折的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发展情况适时适度的表扬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一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的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父母不知不觉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教育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对于负责幼儿教育的班主任来说,即使责任又是荣誉,幼儿班主任应当对待任何一方面都认真敬业,对于幼儿良好习惯(包含生活技能、学习习惯等等各个方面)的养成,幼儿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就拥有良好的习惯,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一朵朵待放的花蕾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但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以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其次,幼儿教学心理学是中专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所以,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将来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现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将其解决,我简单阐述以下几点。 一、中专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材理论性强,表述抽象 就其理论性而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且表示抽象性的概念较多。如在第七章“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中除了讲智力的概念外,还简单介绍了认知、智力、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又比如在表述“知识的掌握过程”时显得结构松散,观点较模糊,内容繁杂也比较晦涩,是一个比较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对其他一些概念表述上也很抽象,晦涩难懂。这些对于初中起点的且未开设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和接受。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班学习的职校女生大多数是由于喜欢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而选择本专业的,她们对艺术课程有较强的直接兴趣,在这类课程学习中已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则要求较多地运用抽象思维,于是,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语言的精炼性难以接受,很难引起直接的兴趣。有些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多半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地进行一些记忆性的学习,而不是理解性学习,一旦考试结束,便会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将课本丢弃一旁。这样死记硬背的知识在实践中既派不上用场又不知如何灵活运用,因此,学生会产生“学了也用不上”的抱怨。 二、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职业学校,教师面对的学生相对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但也应看到学生之所以选择幼教专业学习一定是对此专业抱有很大的希望或至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以我们应用发展的观念认识学生,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除了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也应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这一W科的学习动机,培养间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认真地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能做到主动去学,改变“怕学”为“想学”再到“乐学”。如在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时,可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明确当前国家政府、社会、家庭对幼教事业的高度重视,明确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思想,明确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幼教工作。 (二)弥补书本的不足,丰富课堂内容 教材的更新不可能完全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除了讲述课本中已有的知识外,还要了解最新动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热点话题进行教学。如在讲授《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一章时,教师可结合“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学习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等系列活动进行讲解。 (三)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中,适于情境教学的内容整合。本教材共有十四章内容,按情境教学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打破章节界限,适合课内游戏、角色扮演或视频欣赏的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个别实在不能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 2.根据可以进行情境教学的板块,选取恰当的音像材料等。根据幼师学生的特点提前设置若干情境专题,给游戏和角色扮演选取适合的配乐、器材和服饰,并指导学生排演。以防止学生不能抓住主题,充分保证情境为教学服务。 3.情境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科理论。情境是为学习知识服务的,所以无论怎样,归根结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走出情境,从中总结归纳出相应的学科理论,学生做的不当之处,教师要及时补充,顺势引导,这样点拨,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提升学生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一的,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但是每个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语言表述方法也不同。仅仅如此,很难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办法将所讲的内容具体化,而学生们也不能够充分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度。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等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们演示出来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所讲授的内容。如在讲《作品分析法》这堂课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将孩子们的作品一一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然后一幅幅讲解,使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如何通过作品更好地互相了解。学生们纷纷参与讨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们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从而更好地扎实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们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再由我做总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十分好。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实践之外,我还组织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带他们听音乐会录音,通过美术、音乐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舍本逐末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将两者联系起来,不能舍本逐末,忽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为此教师要积极准备,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联系,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进行单方面的幻灯片展示,很显然,这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幼儿心理学的概念性和理论性强,要想学习好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简化复杂的心理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我国培养更专业、更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浅谈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及教育方法 摘 要:现代社会虽然起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在这些进步和发展中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为这样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人们日渐担心孩子的今后发展,逐步将孩子的发展研究提前,所以目前被社会中广为关注的就是幼儿的教育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属于孩子在成长中最早与教育接触的阶段,这个极端的学习不仅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但目前无论幼儿成长的环境还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环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本文就从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与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影响因素;教育方法 关于幼儿的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孩子受到的教育,哪怕一个细微之处对许多孩子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现今许多家长在选择幼儿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幼儿园时都十分慎重,在幼儿教育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为了保证更多的幼儿受到正规的教育,不断的将以后的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并新建了许多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供家长选择。但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方面问题,所以幼儿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总结影响幼儿发展的原因,并及时补救。 1 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 1.1 家庭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开始才是真正的受到了教育,其实不然,幼儿真正受到启蒙是在形成感知能力后,在父母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学到的,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不具有分辨能力,所以许多幼儿在生活中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并学习,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和思维,但很多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时还会热衷于用很多不正确的方法去逗趣幼儿,给幼儿留下心理阴影,从而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对某一些食物存在惧怕心理。 在幼儿开始接受教育后,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幼儿左右,并且潜意识中人为,自己只负责对幼儿进行养育,而教育问题就应该全权交给幼儿园或者学校,所以将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都推卸给幼儿园,却不对自身的恶劣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素质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因素可以归为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2 学校因素 幼儿园要在幼儿入学第一天起就需要负担起对其在校期间的教育的责任,对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首先幼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十足的导向性,所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在师资力量方面要有严格的考察,其次,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需要在幼儿园中度过,而目前因为各个家庭中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过度呵护,导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较低,幼儿园在这样的条件一定要严抓幼儿园内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的身体情况保持健康。最后,幼儿处于边学变玩的学习阶段,许多园内的有趣实施都可以在帮助幼儿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以上了解可以看出,学校因素属于幼儿发展中的中间力量,在动手能力、思维发展、人际交往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3 社会因素 都说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这一点说的很对,因为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有人说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周围的环境是什么颜色,这张白纸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这一点也不夸张,孩子正处于学习能力非常强的阶段,对所听、所看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一个社会如果充满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到都是助人为乐的事件,那么在耳濡目染下,孩子心中就会渐渐有了要多多帮助他人的认知二所以,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产生于无形当中的,但其影响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2 有关幼儿教育方法的探索 2.1 重视家庭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虽然父母平时因为工作的原因会少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时间,但是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将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而全部推给学校,父母应当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上,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很多道理,因为孩子正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很多思维、道理、性格还需要从父母加以正确地引导,另外父母可以在平时的空闲时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以开启孩子的智力、思维二这样一来,能够积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各类习惯。 2.2 重视学校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当孩子开始被送进幼儿园时,幼儿园就成了孩子主要的学习、娱乐场所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卫生条件、教育和娱乐设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幼儿园受到更好的教育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思维、幼稚的思想冒出来,这时老师一定耐心地加以引导,并鼓励他们多思、多问现在幼儿教育讲究的是“寓教于乐”,孩子本来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所以幼儿园的娱乐设施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并且做到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动手能力。总之,学校是孩子接触时间较长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2.3 重视社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有人会说提到社会未免太过广泛,可是社会的组成个体不就是一个个的我们吗?也有人问,社会能对小小的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而,孩子的是非观不仅从受到父母、老师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甚至陌生人都能对单纯地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二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社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一个充满的社会必定会将爱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更是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地是非观,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并让这个社会带给孩子以正确地认知。 3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的教育确实也不仅仅是为了今后的社会竞争与就业问题做准备,幼儿的教育阶段正是启蒙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许多事物的感知以及行为很大一部分会一直影响孩子到将来的发展,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好品德、生活习惯等等,但目前许多家长存在幼儿教育的误区,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其中还包括家庭与社会的影响,所以家长想要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需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帮助幼儿从小打下良好的全面发展基础,将来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幼儿教育影响因素与教育方法分析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幼儿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幼儿教育已经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成为社会讨论得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阐述了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并对幼儿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影响因素;问题;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幼儿教育受到家长的极大关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在教育方法上却存在很多问题,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传统的经验来进行,无法摆正自己的教育观,或是过度溺爱孩子,认为只要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或才艺,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教育造成了影响。此外,还有很多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导致幼儿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影响幼儿教育的主要因素 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科学 近年来,幼儿教育愈加被重视,国家也在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缺乏管理和教育幼儿的经验,其素质有待提升。虽然幼儿园中也有不少经验丰富的教师,但仍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必须不断的吸取新的经验和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学。例如,很多幼儿园中对于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幼儿教师中缺乏男教师,或是根本没有男教师,这同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据相关调查,目前很多幼儿园都缺乏相应的设备,如教室的空间较小、游戏设施安全性不够、环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等。很多幼儿园在办学时,考虑的首先是自身的利益,对于怎样提高幼儿教学质量、营造舒适的环境并没有考虑得太多,这就造成了很多幼儿园的管理措施较为落后,设备也不齐全。只有很少一部分幼儿园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措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学校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设置具体的目标,教师的工作杂乱无章,管理较为混乱。或是教师的教学仅凭自己的经验等,不能得到有效指导,不重视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开展的有效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教学的重视,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使其落到实处。制定的管理措施需要在幼儿园中实际应用,真正的实行起来。幼儿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利用地方及群众的力量,对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拓展,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此外,还要尽量选择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来担任幼儿园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责任和义务,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提高幼儿教师文化素质水平 幼儿园应当对本园幼儿教师开展定期的专业教育培训,以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最新教学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科学、正确的竞争淘汰机制以及工作考评制度,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工作压力,推动幼儿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幼儿园可以与其他幼儿园或者是幼儿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相结合,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进行交流与学习,有效提升本园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发现幼儿有错误行为时要及时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幼儿出现错误的行为,一定要做出适当的批评并帮助其改正,以防幼儿再犯同样的错误。但在批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维护幼儿的自尊心,防止他们在幼儿时期自尊心就受到伤害。由此看来,教师的批评要有一定的策略,既要引起幼儿的重视,又不能给他们留下心理的伤害。 结束语 幼儿教育已经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成为社会讨论得热点问题。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生气而说出一些侮辱孩子的话语,而是要紧紧的抓住道理,用真理和事实来说服幼儿,帮助幼儿改正错误,并给幼儿留下余地,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幼儿。这样既能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白正确的道理,又能避免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维护幼儿的尊严。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幼儿教育中的“快乐学习”方法探究 快乐的起点就是和谐;快乐的过程就是幸福;快乐的终点就是美满。快乐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已经成为新世纪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重视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快乐学习,使其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 1. 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和知识收获 现在社会的变化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亲身体验的机会减少,对实际生活的关心减少,幼儿的间接经验多,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例如在春暖花开时,在科学区,让幼儿种植一些易活的植物,养殖五颜六色的金鱼、小乌龟,供幼儿观察;在美工区,投放幼儿从生活中收集的废旧物品,供幼儿制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他们进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修补图书等让他们通过创造物质成果养成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习惯。开展各类户外游戏,角色游戏,小小故事会,才艺展示,朗诵会、童话故事表演等模拟体验,在愉悦孩子身心的同时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的劳动,并提高文艺表演能力。在活动前调动家长协助孩子收集资料,寻找相关图片,让幼儿当小记者调查,采访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尊重成人的劳动。利用周末,老师孩子和家长起远足踏青,参观动物园,采集树叶标本等活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然,提高孩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名画欣赏、名曲欣赏、作品分析、辩论会等交流探讨活动可以集思广益,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2. 兴趣上使幼儿把学习活动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以不固定的知识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把语言活动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音交往环境。例如教师看到幼儿对树上的蜘蛛网产生兴趣时,可引导幼儿寻找“哪些东西是网状的”,(幼儿找到鱼网、发网、羽毛球拍、网丝袋等许多网状的物品)。在健康教育方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采取孩子喜欢的形式如木偶表演、情景讲述、故事表演、说唱儿歌、童谣、绕口令、看图说话等形式还有语言实践活动,如报餐员、小记者、天气预报员、小小新闻员、值日生等,为孩子创设一个敢想、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篚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科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艺术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和孩子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先让幼儿实践探索发现问题再实践问题得出结论。例如对于“会转的陀螺”游戏,先让孩子制造陀螺,老师给不同形状的纸,让孩子自由选做。小朋友发现圆形陀螺转得快,三角形、方形、椭圆形转得慢,他们还发现不管是什么形状,转起来都是圆形。有的小朋友发现为什么自己的陀螺没有同伴的转得快,他就想办法,再试一试,最后陀螺转快了。孩子在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3. 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孩子真切地感到快乐的情绪体验 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心理营养要以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体验的心理营养为主,以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的心理营养为辅,前者是心理营养的“主食”,后者是心理营养的“维生索”,两者都是幼儿心里健康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大多数情况下,对幼儿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同时也适当的为他们提供磨练的机会,让他们适当地经受一些挫折,这时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是有利的。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幼儿形成热情、自信、乐观、有同情心等心理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从小事抓起,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使幼儿心里健康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不断改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热爱幼儿、平等对待每位幼儿,使他们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增强他们自信乐观、热情的快乐情绪。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浅析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摘要:幼儿教育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都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要构建切合实际的幼儿教育机构发展模式,并结合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方面客观条件的改善,不断转变工作思路,促进幼儿教育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教育 1.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之所以注重幼儿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系统的道德观,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通过正确的培养方式去塑造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小注重孩子思想道德素质,避免出现人情冷漠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的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会逐渐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孩子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孩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进行评判,及时地改正孩子错误的想法,避免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举动,幼儿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当家长和老师面对一种情况采取的行为会让孩子认为遇到某种情况也该如此,因此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到不闯红灯、主动帮助摔倒的老奶奶、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素质教育做出最大的努力。 2.提高幼师整体素质水平 教师是教育中不要缺少的主体。据了解,我镇有一部分幼师尚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取得任教资格证,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首先,教育局应提供培训机会,使那些有识之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其次,应该让教师走出去,走出幼儿园,到其他幼儿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保教结合,每班配备一名保育员,既有利于班级管理,又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钻研课题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多订阅幼教专刊,供教师参考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与深索,不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开创崭新的幼教局面。 3.开展幼教知识宣传活动 幼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在全镇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比如:开设一些专门的幼教知识讲座,或者电视专题讲座,让家长和老师都同时参与这些知识或专题讲座,从中吸取经验,及时教育我们的孩子。幼儿园应多召开家长会议,让家长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和缺点,全面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工作;幼儿园还应开设幼教宣传栏,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知识观念。通过如此种种方法,让幼儿形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让他们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4.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一部分幼儿教师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游戏仅是"玩耍、嬉戏",只重视课堂的教育,忽视游戏活动的知识学习。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应主要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客观世界。游戏是利用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自愿参加游戏活动。这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学习,而且幼儿身体也获得了劳动,更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游戏不仅是一种灵活、简便的教育活动,而且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材料、教学情境来指引幼儿熟悉、认识事物,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认识能力。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得到一定的提高。 5.丰富课程内容 自然是一本真实的百科全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它生动、形象、具体的展现了学习的内容。幼儿与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实例,这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增长了幼儿的智慧、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而且可以增进幼儿健康。在自然的原始场所里,幼儿可以亲自去发现、探索,从中得到真实、淳朴的世界。只要幼儿教师引导,给幼儿启迪、灵感,将会增长幼儿自身的知识,加深热爱自然,并受益无穷。 6.加强家庭中幼儿的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地引导孩子,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素质教育。摒弃溺爱孩子的错误教育观,不能将孩子作为家中的"小皇帝",惯着孩子,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锻炼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素质教育环境,为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除了教师的正确培养外,还需要家长和整个社会的正确引导,通过合理的途径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孩子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塑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环境。只有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幼儿教育的特点及教育方法分析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接触的第一个教育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幼儿园与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教育工作,为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应用到具体教育实践中。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点;教育方法 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教育不仅能够影响到幼儿的性格与能力,同时还影响到其身心的发展与成长。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孩子为主体,围绕孩子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一、目前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首先,幼儿不宜管理,现阶段,在所有教育阶段中幼儿教育最为棘手,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少,心理不成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并且情绪变动较大,在幼儿园中与同龄幼儿经常发生矛盾,给幼儿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与顺利开展带来不少困扰,增加幼儿教师的工作难度。其次,幼儿个性鲜明,目前,在不少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幼儿的地位较高,不少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管理手段,一切以孩子的要求为主。但是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不像家长那样对其重点照顾,所以部分幼儿感觉心理平衡,给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再次,缺乏家园交流,在幼儿教育中,不仅幼儿园起到重要作用,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需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共同教育和管理孩子。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孩子的表现,适当的调整或改进教育方法,两者需要有机结合。 二、幼儿教育方法的有效研究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幼儿教育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心理特点比较特殊,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善于模仿他人,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幼儿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特点,并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和感染他们。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社会经验较少,身体与大脑还未发育完成,所以对于幼儿教育不能过于重视结果,重点是培养其爱好与兴趣,主要以赞赏和鼓励为主,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每个幼儿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与性格特点,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使用发现与鼓励的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身体情况与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一些幼儿的能力、智力可能发育较慢,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不能够歧视他们,要关注其自尊和心理状态,给予重点照顾,帮助其树立自信。 (二)尊重幼儿的想法行为。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虽然心理年龄较小,但是人格比较独立,也需要爱护与尊重。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学习和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部分幼儿教师在平常的教育管理中,容易附带情绪,而这些情绪容易伤害到幼儿,不仅影响其自信,还影响到他们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想法与行为,注重对其心灵的关爱与呵护。在与幼儿交谈时,赋予他们表达自己想法与意见的权利,并且耐心倾听,让他们能够进行合理的表达,同时应该注意讲话的语气,不能够让幼儿产生畏惧感,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在交谈过程中,教师可以蹲下,与其视线平行,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平等。另外,幼儿在表达过程中,往往无法通过语言来准确描述,一般会加入部分肢体动作,教师应该给予理解,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其真实意图。 (三)应该有责任心和爱心。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少行为举止往往不够成熟,且性格特点差异较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比较费心,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爱心与责任心,发自内心的教育和管理幼儿,不仅需要温柔,让幼儿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还需要严厉,能够促使幼儿对其听从,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然后耐心解决。在平常的教育中,要认真细心,及时发现幼儿所遇到的困境或问题,帮助其快速解决。另外,幼儿在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做好幼儿教师的各项工作,在教学和生活上爱护和关注幼儿,把他们的健康成长当作是自己的责任,用心去关爱和教育幼儿。当幼儿比较顽皮或产生叛逆心理时,教师应该细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引导幼儿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幼儿教育管理中,家长也起着决定性因素,家长的行为与举止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影响较大,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幼儿教师的影响力。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其充满期待与希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和管理孩子,彼此反馈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或者是家访的方式来实现,把发现的问题互相告知,然后和家长共同解决,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同时,教师可以把学校的一些要求准确传达给家长,让其辅助孩子完成,从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与家长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对于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采用符合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模式,并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维护其自尊,帮助其树立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小议提高幼儿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极度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幼儿教育要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培养 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家庭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此谈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看法。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的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现代社会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和家长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儿的身边,想要让幼儿能够平安顺利的学习和生活,就得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2.保护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外部世界产生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因此他们常常会把"为什么"、"是什么"挂在嘴边。提出疑问是创造的开始。 首先,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用心地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将禁锢幼儿的思想,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热情减退甚至消失;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新的好奇,促其进行新的思考;最后,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幼儿产生创造的兴趣。比如组织小朋友们种植了萝卜、青菜、葱等。种植时,让孩子们一起帮忙,翻土、捡石块、锄草、浇水等,收获时让孩子们一起拔萝卜、摘青菜……,幼儿在种植与护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有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不同的花和果实等,这样孩子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萝卜是怎样长大的,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水里实验,让他们在自由的气氛中进行沉浮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小朋友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再者,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等,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丰富的自然探究区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只有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才能拓展他们创新的能力。 3.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 幼儿的日常行为伴随幼儿的成长,生活与学习中,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使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幼儿的身体及智力等未发育完全,对很多事情判断不了好坏,自身比较缺乏判断力,所以很多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就比较重大,要适当地进行教育与引导幼儿的发展。在众多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幼儿的说谎行为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幼儿说谎行为方式及其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刚出生时,是不知道说谎话的。从幼儿期以后,他也逐渐开始从同伴那里学习说谎,到少年期以后,同伴成了他说谎的主要来源。 怎样才能使孩子不说谎?首先,作为父母不要随便以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责难孩子。幼小的孩子说谎的动机不一定是为了损人利己、伤害别人或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现实与臆想混淆不清的表现,甚至从不道德的方面去说谎。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应该要言而有信。父母要先检讨自己平时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法。我们不仅"不教给"孩子说谎,而且要营造一种环境,尽量少地引发孩子们的说谎行为。例如:我们在处理孩子们一些并非故意的或偶然的过失行为(如打碎了或丢了东西等)时,如果我们做的合乎人道,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会变得像我们一样以诚实、人道态度对待别人的。 幼儿可塑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让我们以此为鉴,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更加重视幼儿的日常行为教育吧! 目前国内的幼儿教育事业如今已经取得巨大的发展并日趋成熟,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每一位幼儿教育事业工作者一起努力才能改变。在幼儿教育中要避免对孩子的忽视和期望太切,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揠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须知,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更是孩子的权利。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试论幼儿教育的核心与教育方法 摘 要:幼儿阶段是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是培养幼儿个性和求知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育阶段要重视幼儿个性的保护与发展,爱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启蒙式的教育为主,加强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幼儿教育。本文就幼儿教育的重点和常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广大幼儿教师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任务;方法 一、前言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对于个人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些阶段中,幼儿阶段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此,作为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儿教师的职责重大。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1.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有的性格特点,根据个性的差异,人理解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能力。但许多情况下,个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关怀,取而代之的是规则与纪律,应试教育的恶果便是磨灭个性,生产像机器一样的缺乏自主意识的社会零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应该从尊重儿童的个性开始,给予儿童最大的宽容与帮助,使儿童的个性能够自由的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与纵容儿童的顽劣与破坏的本能,尽可能的在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而非苛责,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总是喜欢问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天马行空,不受成年人固有思维和常识的限制,这份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而求知与探索又恰恰是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人类进步的可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儿童最大程度上的耐心和宽容,并积极主动的丰富自己的学识,为儿童们答疑解惑,使得儿童们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对培养儿童主动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类的解放,是人类摆脱愚昧枷锁,摆脱心理束缚的自由向往。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人们掌握知识、克服恐惧、征服自然,但无论如何,这种学习必须带有强烈的自发性质,而非强制灌输。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儿童理性萌芽,使其能够自学、自治的重要时期,给予儿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天性率性而为,使儿童的发展更加自然和快乐。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1.叙事教育 人的心理存在着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叙事性思维和例证性思维,前者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呈现的是具体的人和人际间场景,以期展示其特定的效用,它是对现实的描述。而例证性思维又叫做命题思维,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他独立于特定情境。幼儿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的世界是情感导向的,在儿童心中,抽象性与一般性远比不上情境性、形象性。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都偏向于知识的灌输与孤立的讲授,迫使儿童的思维模式由叙事性思维向例证性思维转变,导致了儿童过早的成熟,其后果是:创造力的枯萎与活力的过早流失,甚至会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拒绝一切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封闭起来,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应该遵循个体的思维发展规律,减少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灌输式教育,而用叙事性的教育来辅导。将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寓言、神话、轶闻,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包含一定的情境性,还要涉及一个虚拟的“自我”,使儿童在“自居”、“移情”和“投射”的过程中获得主人公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2.游戏教育 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之所以叫幼儿园是隐含了儿童乐园的意思,也是儿童幸福童年的一个标志。在幼儿园中,儿童应该能够自由的嬉戏并获得游戏中的乐趣。相比之下,我国的幼儿园更像是小学的预备期教育,儿童的娱乐时间远少于学习时间,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快乐童年。 游戏不仅仅是提供放松和娱乐,它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过程也是儿童培养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体验友情与成功的过程。通过正确设计游戏的内容,可以使儿童在体验快乐童年的同时,锻炼各方面的能力。选取自然、朴实的游戏环境,选择简单、安全的游戏材料,多设计户外和集体活动,如唱歌、绘和手工制作等,室外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较多的活动器材如:绳、圈、球等,也可以多设计沙箱、水池等户外活动场所,在注意安全的基础上,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并注重团结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也可以设计民俗风味的活动,例如制作风筝并放飞,包饺子等等,丰富儿童的民俗知识也是爱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教育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发展,对个人、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儿童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既是家长的希望,也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幼儿教育方法论文:浅析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及教育方法 摘 要: 作者主要探讨分析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及当下教育方式。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幼儿所接触的教育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当下幼儿教育成为社会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的经验,结合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当下幼儿教育的模式及特点方法,希望通过本文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使我国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忙于自身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及精力教育自身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早日接触学习及学校环境,因此很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这样一来,幼儿园作为孩子除家庭之外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来说很多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掌握幼儿的教育特点[1]。本文主要根据目前的幼儿教育特点及方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作为幼儿离家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换地场所,对幼儿来说有重要作用。对部分幼儿来说,他们一般在家中都是被宠着被惯着,一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这部分孩子有相当鲜明的个性。教师对这类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先了解每位孩子的个性,适当使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行为方式及表达方式。这个时期的幼儿通常有强烈的认知阶段,对于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强烈模仿能力,因此教师的每言每形都有重要影响,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及信心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幼儿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不同点在于不可过分注重结果,应根据幼儿的喜好,正确引导前进的方向,让幼儿认知丰富的世界,开拓幼儿的思维,因此不能辜负幼儿的天性,不能按照教师本身的想法要求幼儿。 幼儿的教育对于自身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对其以后养成的习惯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成长,才能为其以后打下良好基础。现如今的教育方式与过往大不相同,幼儿入幼儿园的年龄越来越小,无法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衣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因此这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从衣着、饮食方面引导、教育幼儿,使得幼儿逐渐形成独立意识。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二、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迅速,人才辈出,社会也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而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基础阶段,因此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要想幼儿教育成功,方法最为重要。首先应重视幼儿的想法及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能力引导教育幼儿,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使其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同时配合家长做好与幼儿的沟通。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1)重视幼儿的想法及行为,幼儿的年龄虽然较小,但已有自己的想法及性格,教师应注重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及主动积极性。有时感觉幼儿行为奇怪时,不应盲目责怪、批评,而应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以理解他们的世界,做到真正尊重及呵护他们。(2)利用幼儿的模仿能力,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言传身教,比如如何好好吃饭,告诉他们哪只手用勺子、哪只手用筷子,再通过适当鼓励、赞美,使幼儿感觉很有成就感。又如在运动时,通过有效引导告诉幼儿如何安全地玩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在发现幼儿的不良习惯时,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因此要做到多使用敬语,避免养成不良习惯,同时激发幼儿的积极性。(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除了以上两点外,还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常识性教育。常识性教育是幼儿认知世界最重要的载体,同时要告知幼儿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要告知幼儿多看多学,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学习有重要帮助。(4)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除幼儿园,家庭作为幼儿学习的第一堂课,对幼儿有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言谈举止都要注意,再细微的动作也有可能被模仿,因此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2]。 三、结语 幼儿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制定出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不仅应该简单照顾幼儿的起居饮食,对幼儿的个性特点也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得幼儿更加健康成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成本管理 摘要:铁路客运专线是仅供旅客列车实用的铁路线路,分为高速和快速两类。铁路客运专列适用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区域跨度大的国情,为跨区域的商务、旅游等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利支撑。铁路客运专线得劲建设需要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同时要基于现有的铁路线路资源,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与一般新建铁路线路存在一定差异,其建设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规划;控制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主要用途及规划 铁路客运专线是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实现大运量和高效能的旅客输送,从而为区域间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的效益提升提供提供时间和空间基础。2016年全国铁路客运量27.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次,单日发送旅客最高达1442.7万人。这样的客运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布局为“四纵”和“四横”,以及其他几个中重要路段,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有序推进建设,促进了区域腾飞和协调发展,为未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第一,实现客货分离,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在已有货运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划,新建或拆分实现客运和货运线路的分离,提升客运专线的速度从而匹配两种类型运输需求的发展规律。一般而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线路类型从货运专列为主,发展到客货共线为主,到最后的客运专线为主。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货运的需求分别将达到40亿人次和40亿吨,但年均增长率上客运为7%,货运为4%,通过客运专线建设能够集中客运班列,提升客运速度,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空间为货运需求增长提供保障。第二,客运专线能够提升经济核心的辐射能力和要素的流动速度。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动机是区域核心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要素集聚和扩散,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周边的要素交换才能更加密集,从而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而其中人和关键物资的交换是关键要素,铁路客运专线能够大大加快人员的流动,从而为制造、商业、文化的集聚带来人口支撑。第三,客运专线建设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能够转化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产品和服务。客运专线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经济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制造国或者技术输出国而言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实践已经证明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能力已经转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基建、轨道铺设、站点新建或改造、客运专列及相关设备采购。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可以大范围采用原有的铁路线路,只要在关键交叉路段或站点进行变线控制即可将实现专列的提速,而高速客运专列则由于运输速度的大幅提升,对线路的走向、线路基础和轨道的质量等都有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大规模新建轨道、控制系统以及站点。影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决定了轨道基础设施的最小曲线半径、坡度、岩土、用料、牵引电力等项目的标准。按照设计规格以及相应项目参数标准,进行实地勘验后确定的线路,就成为该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基础。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区域跨度大、载客量规格高,而我国地貌特征包括了平原、丘陵、高原、江河湖泊等,专线各段的成本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基准价进行评估,而应当分段按照最新的价格基线或者实地考察后获取更加准确的造价基准数据。二是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进行广域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需要以成熟的建设技术和设备为基础,包括桥梁、隧道、环保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与平原为主的地域相比,不确定因素对建设成本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建设里程数和区域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西部、东北这样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难关需要去攻克。因此在做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是,切勿一切都已经验而论,必须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三是建设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铁路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投资,在我国这样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规划下,其投入的人力、资金和原材料是天文数字,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没有过先例。在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还处于低位时,举全国之力进行大规模铁路客运专列建设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做好建设过程中的要素成本管理也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四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效率。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贯穿始终,除了保证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实际交付成本的偏离值。建造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管理、物料管理、工程计划管理等多个方面,高效的建设过程成本管理能够减少天气、意外、价格变化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甚至能够通过创新管理提升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措施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以及是审批一般都由国家中央层面统一管理,地方政府作为承建方和管理方,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负责。本文认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经过充分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不能仅仅从成本角度去考量,而应以铁路专线假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入手,作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依据。只有能够最大程度优化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满足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客运需求,能够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那么该建设规划就是可行的。不能为了某些集团或个人的利益而放松对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科学论证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把握。具体而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应将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作为核心参照,建设成本评估的依据如路线、站点、规格等指标都应与发展规划匹配,并且作为刚性的影响因子。其次,落实充分的实地勘测和成本预估。铁路建设区域覆盖范围广,面对的地质、水文、气候、人文环境复杂,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建设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在实地勘测和线路、站点的规划设计阶段,经过反复和交叉的测量、计算和试验论证,才能最终确定建设体量、投入要素规格的计算逻辑和结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项成本数据有需要有依据材料作为支撑,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最后,应建立统筹的建设成本管理机制。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尤其是高速专线建设,一般都是多段同时开工,但建设周期仍然较长,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投入要素价格会发生变化,地理环境、气候也会对工程产生影响,此外技术发展带来的设备和工具更替也会影响建设成本。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工程、技术、规划、商务、财经等团队的核心人才纳如进来,建立统筹一体的成本管理团队。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将成本管理责任归属进行分散,特别是定位到责任人时,应尽量避免因人员流动而导致无法跟踪回溯。此外,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为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建设方还可以应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引进优质社会资源,例如联合优质民营企业进行联合建造运营。在本管理工具方面,可以探索通过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特别是系统性的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应当与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实现成本数据以及影响因子变化的实时、远程采集,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统计演算以及直观地呈现。 作者:杨建军 单位:中国铁路南宁路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论文 1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的构成 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空间既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划分为运输业务办理空间、交通联络空间、交通集散空间;还可以根据交通主体的活动特征划分为运载工具站场、客运业务办理空间、旅客(行包)交通转换空间。后者对于单一交通模式的铁路客运站而言,以铁路站场、旅客站房和站前广场的形式表现;对于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而言,则演化为各种方式的运载工具站场、客运业务办理空间(含候车空间),以及不同方式间的衔接转换空间。 2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分区建筑空间形式演变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根据旅客活动特点不同,明确划分为铁路站场、旅客站房和站前广场3大功能区域[1-2]。 2.1铁路站场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 铁路站场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基础,是铁路运载工具到发、停留、作业、整备、检修的场所,同时也是旅客乘降和行包装卸的地点,受到列车长度影响,站场形状为狭长形。我国铁路客运站多采用通过式站场布置,如图1所示。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多设在城市边缘。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采用贯通式,两端连通正线。站场中部为并列布设的线路(主要为站内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及旅客站台(含雨棚),两端为道岔汇聚的咽喉区(连通区间正线),站台之间通过跨线设备(天桥、地道、平过道)相连接并连通至站房。多条铁路线路引入时,多利用站外进出站线路进行交叉疏解,合并或并行引入地面车场,站场两端进路交叉干扰严重,站场规模大,咽喉能力紧张。国外大城市铁路客运站多采用尽端式站场布置,可以深入城市中心布设;旅客列车到发线为尽端式,一般多线平行引入,咽喉能力大,站场能力大。早期铁路正线引入城市采用沿地面铺设的方式,铁路客运站站场亦为地面铺设。随着铁路建设工程技术的发展,铁路客运站站场可以采用高架或地下的建设模式以减少对城市的分隔或与城市交通的交叉干扰。由于高速铁路新型客运站衔接的线路方向、列车种类增加,为解决站场内不同线路、不同方向、不同类型列车到发流线间交叉干扰问题,站场设计出现2种趋向:一种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采用多车场单层平面布设的站场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国外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将不同方向线路及车场布设在不同空间层面形成立体站场模式,如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综上所述,铁路客运站站场建筑空间形式可以归纳为单个车场:平面布设(地面站场(传统模式)、高架站场、地下站场);多个车场:单层平面布设(地面站场、高架站场)、多层立体布设。 2.2旅客站房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 旅客站房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主体,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点。传统铁路客运站站房内设有客运用房、技术办公房屋和职工生活用房3类房屋。客运用房主要包括售票厅、候车室、行包房、小件寄存处、问讯处、进出站口、广厅等;技术办公房屋主要包括运转室、信号楼、站长室、广播室、电视监控室、公安室及各生产段办公室等。早期的旅客站房以候车空间、售票空间、进站广厅为主体空间,餐饮、商业、旅馆、文化娱乐等服务空间从无到有,设置在进站广厅和候车室附近。随着客运站功能的演变,站房内部功能空间的结构比重及配置方案发生变化,站房由单层平面设置发展为多层立体叠合布局,相对封闭的功能空间向开敞通透的开放式大空间转变,呈现从复杂、大规模朝紧凑、简化、高度复合演变的趋势[3-4]。2.3站前广场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站前广场是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结合部,同时是铁路客流、行包流及城市道路机动车流集散的场所,通常由站房平台、旅客活动地带、人行通道、车行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等部分组成。早期的客运站建筑设计实践中,站前广场均为露天平面布置,通过前后分流或左右分流的设计手法,分割广场平面来组织站前广场交通,将车流与人流组织到站前广场不同区域。这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会导致人车混杂、交通混乱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我国许多新建、改建的车站站前广场都成功地采用了立交方式,如深圳站、广州东站、北京西站和杭州站等。新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建设使传统意义的“站前广场”呈现一种新的建筑形态,即建筑内部各种方式间旅客交通集散转换的“换乘大厅”。 3铁路客运站总体建筑空间布局演变 综观铁路客运站总体建筑空间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即以站场空间为主体的阶段;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平面布局阶段;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立体布局阶段;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均为面向单一运输方式的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是一种相对自我封闭的交通建筑形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的历程及所处的阶段存在差异。 3.1以站场空间为主体的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最早期的铁路客运站是以站场为主体空间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由于客运站功能单一,规模很小,因而建筑形式也非常简单,以轨道、站台及为旅客遮挡风雨的站棚为建筑特征,基本上没有特定的空间形式可言。 3.2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平面布局阶段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城市门户”作用的标志性建筑,并形成站房、站场和站前广场3段式平面布局模式[5]。铁路站场与铁路网相连通,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布置在客运站远离城市的一侧;旅客站房布置在站前广场与站场之间,一般为位于站场靠近城市一侧(通过式客运站)或一端(尽端式客运站),并朝向城市方向,以方便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进出车站;站前广场作为铁路旅客集散场所,衔接城市交通工具到发、停留站点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3.3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立体布局阶段 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由平面布局发展到立体布局经历了平面布局—局部立体布局—立体布局的过程。 (1)旅客站房与铁路站场的空间整合。旅客站房由单层结构向多层结构发展,在站房立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站房高层候车室向站场方向延伸,与跨越站场的天桥相融合,形成高架候车室架设在站场之上的空间组合模式。城市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站场两侧旅客多方向进站问题,又进一步形成了在站场两侧分别设置主副站房,中间连通跨越站场的高架候车层的空间布局模式。我国1987年底建成的上海站首次采用“南北开口、高架候车”的线上式布局[6],即为这种布局形式的体现。高架候车厅的设计形式具有缩短旅客进站上车行程及节约城市用地等显著优点,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和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主要设计形式,1996年5月修订实施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对此予以确认[7]。这一变化完成了站房的主要空间(候车室)与站场的整合。 (2)站前广场与旅客站房的空间整合。站前广场在由平面布置向立体布置发展过程中,站前广场与站房的界限被打破,站房建筑融合入站前广场的立体交通系统中。这种设计打破了铁路和城市市政在用地之间、投资主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站前广场(包括机动车道路)与站房建筑(包括高架候车室)空间整合。(3)站前广场、站房、站场的空间整合。单一模式铁路客运站各功能区之间的建筑空间整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突破原先因投资渠道不同而形成的条块分割的桎梏,将站房、站前广场、站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利用地下、地面、高架3个层面来组织流线,实现了3者之间的空间整合。建筑师从只承担站房的建筑设计,转而向外——站前广场、向内——站场方向延伸,与城市规划、铁路站场设计专业的沟通和协调加强。“把客运站建筑放在铁路与城市交通这个综合体的大系统内进行思考”、“从方便旅客换乘出发,模糊以致化解站房、广场、站场3部分的界限”[8]。 3.4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使铁路客运站建设纳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更加注重与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的结合[9-10]。为了在较长时期内能够适应多方向、多方式、大规模客流交流的需要,客运站建筑设计上通过立体化布局实现相关交通方式的集中配置,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站场、站房及方式间的衔接过渡空间(站前广场、换乘大厅)都纳入同一大型交通建筑内,从而形成全新的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模式,以单体交通建筑或综合交通建筑群的形式加以体现。我国新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尚处于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3.5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迄今为止铁路客运站建筑空柏林新中央火车站间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国外(西欧国家、日本)的开发项目中比较常见。与交通枢纽型的铁路客运站相比,铁路客运站城市综合体的建筑空间具有复合与复杂的特点,是多功能交叉并存的立体空间系统。除处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旅客换乘问题外,还综合了商业、服务业、办公、居住等功能。然而,铁路客运站综合体的空间组织并不是传统城市交通建筑与其他功能单元的简单叠加,而是重构成为拥有系统、层次和序列的新型复合空间有机体。铁路客运站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效的综合交通转换效率的基础上。 4结束语 建筑的功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对稳定,对应的建筑空间形式具有类似的特征,如作为单一方式的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港站,虽然铁路客运站、长途公路客运站、航空机场、港口客运站的建筑形式各异,但具有类似的建筑空间布局,均由客运站场、旅客站房、旅客集散区域3个部分组成。然而,建筑的功能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功能的发展变化味着新的要求与原有的空间形式之间必然要从相对的统一逐渐发展成为冲突、对抗。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最终必将导致对旧的空间形式的否定,形成新的建筑空间形式。铁路客运站的建筑形式由单一方式客运交通港站发展成为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进一步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体建筑,其实质是客运站功能在发生变化,并进而导致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作者:夏胜利 杨浩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铁路客运论文:公路运输与铁路客运对比 一、铁路客运服务的现状分析 1.客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国家对高铁建设投资较大,高铁车站环境都很好。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既有客运站,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候车环境、车站周边环境与治安相对较差。 2.客运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铁路客运服务人员主要来自高职毕业生、复转军人及社会招聘人员,员工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3.客运服务理念差 到目前为止,铁路部门虽然已经加大了客运服务力度。但随着铁路的六次提速,行车密度不断加大,铁路职工的收入水平较低而工作强度却越来越大,所以有些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越来越弱,甚至有些员工的精神状态低迷,在引导和组织旅客乘降方面服务态度不好。 4.客运服务方式落后 每到春运、暑运和节假日,大量的旅客出行会选择铁路,铁路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因此会依然以“铁老大”自居,不去在细节上改变,服务方式落后。 二、公路旅客运输的优势 我国公路路网发达;旅客可以就近下车,出行方便。并且票价灵活,且根据乘车次数还和酒店预定房间及预定机票相联系,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研究 (一)加强铁路自身建设,提高客运服务 1.调整运输生产布局,提高服务质量 铁路应在不断推进列车提速的过程中,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布局,促进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列车开行方案、动力资源配置、乘务制度、维修体制改革等有新的突破,以此带动运输产品结构的全面优化。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席别比例;优化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和停站时间;发展电子商务等。使铁路客运产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改革运输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票价体系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等有关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利用票价政策杠杆。根据市场状况,适时浮动票价。如考虑某线客流的变化情况,适当下放该线的客运票价管理权限,以使铁路局能根据客流波动及节假日等不同情况,及时调整铁路客票价格,以适应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3.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铁路运能从整体上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购票难的局面。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开通运营,铁路购票难的局面已逐渐缓解。为此,铁路必须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客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铁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大力实施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策略 调整营销战略,在牢牢抓住中长途客流的基础上,争取短途客流。铁路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既有线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扩充既有线输送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代销点、网络订票、电话订票,使旅客更方便购票,更好地利用铁路短途运输资源。 (二)提高服务理念,进行人性化服务 1.采取个性化服务 铁路运输对中短途客流不具有优势的原因,主要是购票、进站、候车程序繁琐,等候时间较长;并且由于铁路部门经常调图,致使很多旅客对列车到发时间不清楚,直接影响旅客的行程安排。针对这种情况,铁路部门应相应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1)短途旅客实现零距离对接。对车站进行改造,把长短途客流的购票、候车、进站和出站进行隔离分开。设置专用的购票、候车场所及进出站通道,以方便短途旅客的换乘,大大缩短了旅客的乘降时间,实现零距离对接。 (2)针对不同旅客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站车服务上实行差异化战略,努力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对来不及购票的旅客允许直接上车补票,且不收取手续费,在旅客心目中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良好形象。 (3)方便旅客的行程安排。旅客到窗口买票时,如果难以决定行程方案,计算机系统会根据旅客的乘车日期、到站、返回日期等信息自动生成多种行程方案组合(包含相应的票价)供旅客选择。快车组合票价较贵,快慢车组合则相对便宜。在列车上,旅客可免费获得车次别的旅客列车时刻表。该时刻表的内容包括本次列车所有到站的换乘列车时刻,以及每个到站所能提供的诸如汽车、自行车出租、行李搬运、旅游咨询等各种服务提示,为旅客合理安排行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推行沿途发售无座车票。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沿途上车有座旅客与始发上车无座旅客间的纠纷,对短途线路,沿途车站由一律发售有座车票改为发售无座车票,实行车内座位“先到先得”。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1)开放式的乘降。对客流量较大的车站,最好设有类似地铁的自助检票系统,列车上有少量列车员查票。使客流上下车、进出站疏解非常迅速。 (2)实用的硬件设施。站台上应设自动售货机、推送行李的小车、SOS求助设施等随时为旅客提供服务。一些车站还配备了行李自动寄存系统、铁路出租汽车服务。车站在醒目位置设有垂直电梯,所有台阶处均有坡道或自动扶梯。列车车厢过道、通过台地面平整,残疾人厕所空间宽敞,极大地方便残障人士、年老体弱者、携带孩子和笨重行李旅客的出行。 (3)提供周全的客运服务信息。一是车站都装有醒目的引导揭示,为旅客提供城市交通、售票、列车编组、列车时刻等各种详细的服务信息,使乘坐列车的旅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种运力资源。二是在站台上端显示屏上及时显示将要或目前正在办理的列车信息,包含车次、始发终到站、本站到发时间、列车正晚点情况等,如晚点会显示晚点时间数。三是列车应有醒目的席位使用显示,让旅客一目了然。 (三)发挥综合交通体系效能,实现各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良好衔接是为旅客提供良好服务,发挥综合交通整体效能的关键。要主动和地方政府协商,统筹规划城市交通,抓住城市交通一体化机遇,积极与城市交通企业联合,创建零距离换乘机制。实现铁路与城市地铁、轻轨、公交等设施的互联互通,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换乘,实现快速集结和疏散,通过合作达到多赢,形成方便快捷、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四、结语 铁路部门如果能够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对现有资源进行调整,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短途旅客对出行的要求,尤其铁路具有的安全优势,同时进行人性化服务,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铁路的。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成本控制的思考 摘要:在目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外出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外出中一般选择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铁路运输,这样的选择对铁路部门而言确实是增加了客流量。客运量的不断增加给我国的铁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各大城市也是希望通过火车站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铁路建设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建设铁路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铁路的兴建需要有严密的规划。也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对铁路建设成本的控制也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对于铁路客运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取决于对运营成本规律的把握以及相关成本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在此,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从理论研究入手,阐明了铁路客运成本的相关理论概念。详细描述了明确铁路客运成本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如何对铁路客运成本进行控制,期望中国铁路客运稳定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客运;成本;控制 一、铁路客运成本的界定及构成 (一)铁路客运成本的界定 所谓铁路客运成本主要是指客运企业为了能够完成一定的客运运输量而必须要支付的一切与运营有关的费用。 (二)铁路客运成本构成 为了计算,控制和分析铁路客运成本、用于改善管理,铁路客运成本可以划分为可变支出与相对不变支出。 1、固定设备成本 固定设备成本包括线路、车站、桥涵、隧道、通信、信号、电化设备、自动控制等设备的维修费、折旧费。在这类成本中,一部分(线路、桥涵、隧道、接触网等)与运量有关,一部分关系较少。铁路设备的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多样,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各异,使用环境工况不同,因之使用寿命长短不一。当前计算折旧按资产总值规定一个百分数的办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应按不同的资产分别规定其折旧率。固定设备成本应分别摊人客(货)列车成本中。 2、移动设备成本 移动设备成本包括客运机车、客车,客车备品的购置、更新费等。韶8型电力机车每台约850万元。东风4(大力)型内燃机车每台约650万元。25型空调车软卧245万元,硬卧241万元,硬座234万元。一列电力牵引的空调列车购置费约需5000余万元。运营费包括:能源消耗,机车、客车维修成本。客车各项消耗备品和乘务员的工资等项。列车投资的利息也应计算在内。 3、管理成本 为管理、指挥客、货运输,铁路局、站、段等各单位的开支应按规定办法分摊到客(货)列车成本中。 二、铁路客运成本的作用 (一)厘定客运票价 当前铁路客运票价按全国统一基价计算是不合理的。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办法。完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铁路局实行资产经营负责制和自负盈亏的情况。各局、各线、各区段的造价、维修费、运营费悬殊颇大,成本不同,客运业务怎能按统一票价出售。因之,全国各线应按线路修建成本、维修费、运营成本、能耗等因素划分为若干区段,以平原线成本定为1,将各段成本折算出不同的系数,计算运价时逐段叠加,以符实际。 (二)正确开拓市场 当前的问题是:每次列车上座率达到百分之几才能保本,达到多少才能盈利?只有在弄清各次列车的真实成本后,才能订出合理的运价和计算盈亏。铁路运价的下限是成本,上限是旅客负担能力。运价订在这二者之间才是合理的。亏本的列车要停开。 (三)改进客运收入跨局分配办法 当前客运收入跨局分配办法是按各局的换算人公里计算。并未考虑到各局、各线路,运营工况,能耗等成本的差异和各类(次)列车的差异,仅以列车购置费和能耗两项而论,高速(摆式列车),准高速列车的运营成本与普通客车相比差异颇大。 三、铁路客运成本的计算 (一)实算方法 对于实算方法而言主要是一种逐项分析的方法,把列车中实际发生的不同成本费用数额进行逐一的相加,计算总和,得出的总和也就是列车的开行总成本。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支出和付费支出。运用实算的方法对列车中收入的成本进行计算,由于是对不同事项的汇总,进而更好的得出总的收入成本,在做法方面比较的细致,从一般理论而言,这一方法计算出的结果真是可靠,对控制铁路成本以及制定合理的运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成本计算法 通常为了获得某项产品就需要有一定的作业过程,作业过程就是将所消耗掉的各种资源价值通过一定方法转换到最终产品中去,因此,作业过程就是联系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纽带。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就着重于作业,因此为了计算出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成本,就需要将所有作业所消耗掉的所有资源的成本加起来。作业成本计算法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成本计算普遍适用方法,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运营成本是动态的、与实际经营活动过程密切相关的一列开行车辆所需要的成本。高速铁路运营支出科目设计内容为线路及建筑物、设备、运输、其他、资本成本五类: 1、线路及建筑物类支出科目 具体包括正线、站线、牵引供电设备、通信设备等的日常和大修维修费用、牵引供电和通信设备系统维护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养路机械日常维修费、道岔日常维护费和更换费用、高架和隧道折旧费、其他固定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用、房屋建筑折旧费。 2、设备类支出科目 设备类支出科目包括列车车辆各种修程的维修费、车辆及其设备折旧费、车辆基地折旧费、综合检测专用列车维修和折旧费用。 3、运输类支出科目 包括与运营有关的服务费用、电力支出费用、乘务员工资、列车物资能耗费、综合调度中心运行费用。 4、其他类支出科目 包括车站其他费用、车辆检修作业其他费用等。 5、资本成本支出科目 四、铁路客运成本的控制 (一)建立成本监控体系 在组织构架上,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机构。这已在成本控制中普遍实行。目前的成本主管因其不是真正的成本控制者而没有真正的管理权限,只是行使成本核算职能,主要工作就是核算成本和汇报成本状况,并不实施监控职能。因此,运营企业不但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更要赋予其相应的监控权限,以保证其行使更重要的监控职能。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 (二)精确计算成本 在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中,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一套适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铁路运营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经济效益发展的会计体系,并以此为主轴,重新设计运营指标和统计体系。这样才能从运营指标和统计数字中反映出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三位一体,互为表里。 (三)降低用电消耗 影响列车牵引用电的因素主要有列车编组辆数、列车满载率、列车加速起动、进出站坡度等,设计运营组织、设备选型和线路设计等方面。铁路交通系统内部空气环境由通风和空调系统两部分控制,影响环控用电的因素主要有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全年平均温度、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与编组辆数乘积等。 (四)实行定额管理 定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标准或者应达到的水平,定额管理是企业参照定额制定的内容和标准来对实际运营操作进行严格控制,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很好配置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铁路实行定额编制后,企业在以后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可以防止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减少原材料、人力、物力消耗,降低成本。通过将企业的实际物资消耗、人员消耗等与定额对比,可以反映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水平,参考运营支出定额,结合实际物价水平、劳动力价格、政策因素等,可以对将要建设的项目进行价格评估。由于维持我国铁路交通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政府补助,实行定额管理也可以为政府补助力度提供参考,所以,随着我国铁路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实行定额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道路旅客运输本身就是一个投资项目,而且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从投入到盈利都要有一个过程,道路客运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客运路线指定不同的投资计划,实行相应的项目管理。而营运企业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从车辆投资开始到车辆淘汰为止,合理的计算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分析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在众多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前期投资(具体包括车辆购置成本、线路投标成本等);运营成本(包括燃油成本、道路通行费及管理成本等);营运收入;修理成本支出(包括R常保养与维护及大修理支出);车辆更新点时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树立效益型成本控制的理念,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各自的阶段特点实行不同的方法。另外,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更换车辆。客运车辆在为达到报废年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更换。因为这要考虑这个行业的特点。车辆累计行驶时间与维修成本成正比例关系,车辆的使用时间越长其维修成本就越高,车辆故障的频率就越高。所以就应该在维修成本和车辆的更换成本两者之间寻找最佳的更换时间,从而降低在这个方面的成本损耗。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总公司的正式成立承担着重要的企业职责,同时也标志着国有铁路改革拉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序幕。在此,相关管理部门也是提出了鼓励和引导能够已发合规的进入到铁路规划的领域。在这样的开放背景下,怎样更好的对铁路成本进行计算以及控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铁路成本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是针对客运业务开展的,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极其庞大和丰富的。要对铁路的客运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对相关的收益好亏损进行计算,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好铁路成本的客运控制。 作者:王双平 单位:武汉铁路局襄阳客运段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一、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的概述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是双线的电气化客运专线,其创造了我国客运专线之最:一是最早利用了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二是其施工技术的时速最长。对于施工过程的钢轨接头,铁路客运专线采用了铺轨机组和长钢轨焊接等的先进技术。采用这一先进的技术——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和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优点,不仅仅提高了轨道铺设的精度,还减少了对轨道的振动和冲击力,从而保证了轨道铺设和技术建设的质量。自从铁路客运专线轨道施工过程采用了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和施工技术这一先进技术之后,确保了施工设备的精良和高效,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了200km/h以上,并且铁路客运专线的全部路线都很安全。总而言之,轨道施工设备的配套在铁路轨道施工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 二、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建设的技术路线 1.移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应有兼容性 移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应该具有兼容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要具备其运输组织条件,同样,正线双方向行车也是如此。 2.线路基础设施和不容易改建的设备要适应长远的发展要求 不容易改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该根据近期的运量和其运输的性质设计。对于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物的设计要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比如稳定性、强度、刚度、耐久性等等,除此之外,还要使各类结构物更加协调统一,从而达到车、线、桥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的特性的目的。 3.严格按照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 等有关方针政策执行要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做到因地制宜,从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还要做到不仅要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更要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少占耕地、统一规划。同时,要把重点放在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和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湿地保护引起重视。 4.选线设计时要绕避高填、深挖等有关路基工程 选线设计不仅要绕避高填等路基工程,还要对不良地质条件地段进行绕避,无法绕避时,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解决,例如,采用桥涵通过。要按照行车的速度快慢、沿线地形地质的条件好坏、输送能力的好坏和用户需求等决定铁路客运专线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动车组类型、到发线有效长度、运输调度方式、列车运行的控制方式,并对其进行经济技术的比较和选择。 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技术的特点 1.建设的标准高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有着标准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所有线路都是是以200~250km/h及以上的标准设计和建设的,甚至有的线路可以达到350km/h的高速。在可以正常运营后,更要达到高速度、高安全、高密度、高舒适度的要求,从而在世界水平中领先。除了优点,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还明显不足,工艺水平跟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甚至许多关键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2.建设的任务艰巨 我国的16条铁路客运专线而且是高等级客运专线只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并且一次性建成开通,这在我国铁路客运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很罕见。由于客运专线的桥梁总长大约占线路的40%以上,隧道则占20%左右,许多桥梁和长大隧道工程都需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建,这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再加上专线建设项目比较集中,给的建设时间又比较短,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对所需的各种施工检测设备进行制造和研发。这样艰巨的建设任务,对我国铁路客运建设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3.建设技术的难度大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刚刚起步,跟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很稚嫩,许多新技术和新情况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使得建设的技术的难度比较大。首先,专线设计的关键技术比较复杂众多,像桥梁隧道结构技术、无砟轨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等等。然后,是技术的标准比较落后,有些技术条件还在在研究中,没有完全编制出来。最后,是专线建设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总之,这些都使得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技术难度增大。 四、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 1.对路基沉降的控制和填料改良 众所周知,路基在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承受轨道重量和列车荷载的基础。所以,客运专线对路基的沉降、硬度、耐久性、平顺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除了高速列车作用下时地基的弹塑性和刚度、路基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之外,各种不同土质的地基处理和其之后的沉降控制,路桥、路隧和路堤的处理技术都是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建设技术的关键之处。 2.隧道的开挖和衬砌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和一般普通的铁路隧道有着很大区别,其的开挖断面比较大。所以,铁路客运专线的隧道工程施工的中心环节便是,在不良的地质条件下像易破碎、浅埋的周围岩石等,确保隧道开挖后周围岩石能够稳定,使施工的安全能够得到确保,使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3.无砟轨道 虽然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都能起到使高速列车安全行驶、运营的作用,但这两种轨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要按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的道路情况来选择最适合我国的轨道结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当今,世界上新建的高速铁路90%以上都是使用无砟轨道。因此,为了与我国国情相符合,并且经过严密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研究分析,从2005年开始,我国铁道部门引进了无砟轨道。 4.高速道岔 除了上述的几种技术之外,高速道岔也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状态对列车的安全和平稳运行、旅客的舒适性有着很巨大的影响。为了满足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的需要,自2005年,我国铁道部门对高速道岔的设计理论和材料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五、对铁路客运专线轨道技术发展的展望 1.建立覆盖全国的铁路客运网络 我国的铁路客运专线运营里程将高达7000多km,而且其时速都在200km及以上,可见,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将初步形成并且即将完美建立。 2.建立铁路客运专线成套的技术体系 随着铁路的实践,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越来越具有了中国的铁路特色,我们要坚持并且发展这种特色,走自主创新之路。把原始创新和引进的创新新技术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实现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创新发展。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铁路客运专线成套的技术体系。 3.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进展:客运专线轮轨关系、结构物可靠性、车—线—桥动力耦合分析、空气动力学效应分析理论、弓网关系、耐久性设计等等。 4.构建完善铁路客运专线安全技术体系 我国铁路建设全面掌握了多方面的像综合检测技术、安全监测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并且综合检测技术在全国铁路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5.加强提高了铁路客运专线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专线技术人才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一大主要目标之一,从而使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世界达到领先水平。 作者:王宜柱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论文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通信网络基础平台 数据网、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共同组成了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其中涉及多种通信业务,一方面可以发挥传送外部业务系统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供IP数据互联服务,这类服务在实效性较差的特点,但可以保障专业通道服务的安全性能。 铁路客运专线的通信网络基础平台中的通信网能够为实现汇聚层的高效连接,不会对接入、宽带共享进行限制,应用环形拓扑设计原理,使铁路两旁光纤形成环形,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而数据网又可以划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及骨干层三个部分,接入层及汇聚层的路由器分别设置在铁路通信站、车站站房或枢纽位置,具有接入远端用户数据业务的及汇聚数据等功能[2]。 这些功能都以业务接入网的汇聚及专线透传性能为基础;域名、局域网、广域网及IP地址设计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关键要素,其中在铁路工作站通过综合布线方式构建的局域网,可以共享通信链路及网络,广域网可以实现客运专线调度所同铁路客运沿线基层站链路的连接。 二、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基础平台的通道要求与接口设计 在铁路客运专线中应用通信技术,在构建的通信网络平台基础上,可以将广域连接交换变为现实,使得低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视频监控和管理,加强多种业务之间的联系,使信息交换平台、网络互联更加高效化和安全化[4]。 针对网络系统中的可变宽业务、固定带宽业务,前者可以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中借助传输通道完成,而后者需要将MSTP设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调度及承载性能,GSM-R移动通信平台承载多种铁路业务应用系统,为运输调度指挥、设备维护及安全管理提供移动语音通信、短消息、电路域及分组域数据传输业务[5]。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基础平台的通道要求详见表1。 三、结语 通过对铁路客运专线中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平台构架,正确的掌握平台组网方式,并研究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基础平台的通道要求与接口设计,使通信技术在铁路客运专线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平台融合的研究,为我国铁路通信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梁奋兴 单位:太原铁路局通信段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性能设计改进 本文作者:齐红军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性能混凝土是基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来的新型混凝土,代表了近期混凝土的技术发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在传统混凝土中加入了超塑化剂和其它外加剂以及矿物细掺料(如粉煤灰、矿粉等),并采用低水胶比。它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较高的力学性能(如抗压、抗折、抗拉强度)和高耐久性(如高抗渗性、抗冻融循环、抗碳化和抗化学侵蚀等),可以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小高潮,并提出了“按服务年限或按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的理念。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要同时兼顾耐久性、强度、工作性、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要求来确定各组分的合理用量,以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随着混凝土中多种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掺入,混凝土组分多样化,以及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的提高,相应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亦更为复杂化。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与配合比各组成材料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基于经典的半经验半定量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难以配制出组分复杂、具有高性能的混凝土。本文拟寻找新的途径,快速、可靠、准确地设计出满足上述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1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方案 根据客运专线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低水胶比,高流动度,选择工作性最优时的砂率。2)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应满足规范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与胶凝材料浆体体积应尽可能低。3)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双掺,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4)选用减水效果好及保坍能力强的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5)混凝土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要求。按照以上技术方案和C50设计要求,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其它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配合比设计试验参数,见表1。 2原材料的试验与检验 1)水泥。试验采用亚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物理性能如表2所示。P.O42.5水泥所有性能均符合GB175—1999及《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指标要求。2)矿粉。试验所采用的矿粉来自武钢华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其性能指标如表3。3)粉煤灰。试验采用阳逻Ⅰ级粉煤灰(干排),经检测其物理性能(如表4)符合GB1596所规定的Ⅰ级粉煤灰的要求。4)细骨料。试验采用巴河河砂,颗粒级配满足要求,筛分试验结果如表5,细度模数为3.0,中砂;河砂的其它性能如表6。5)粗骨料。试验采用阳新碎石,粒级符合5.0~26.5mm的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26.5mm,颗粒级配及主要物理性能分别见表7与表8。6)外加剂。试验分别选用格雷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减水剂ADVA180,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M-PCA(I)混凝土超塑化剂,上海诚城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LEX-gH高效减水剂(掺入量分别为胶凝材料的0.6%,1.0%,1.0%),其性能指标见表9。此三种减水剂均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产品性能符合GB8077—2000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7)拌合水。采用洁净的自来水。 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案 在进行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时,主要通过调节各胶凝材料量之间的最优组合。在确保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以实现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智能可视化数学模型上,就是以混凝土的工作性为约束条件,强度与耐久性指标为优化目标。配合比主要控制参数:胶凝材料总量、粉煤灰掺量和矿粉掺量(砂率、水灰比根据试配的结果做略微的调整)。以表10的控制参数设计配合比。通过试配,确定了基准配比为胶凝材料∶砂∶石∶水∶外加剂(每m3混凝土材料用量,单位kg/m3)=462∶692∶1178∶146∶2.31,外加剂选用ADVA180,再掺粉煤灰、矿粉设计了以下12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测试,采集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样本数据。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以及56d抗压强度的条件下,将降低56dCL-扩散系数和电通量指标为目标值,以充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取配合比主要控制参数,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条件下,将采集的混凝土性能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智能可视化技术,分别以56d抗压强度与电通量值、56d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为目标值,通过映射得到样本数据的分布和目标函数等值线,确定出一个平稳的最优目标区域。然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展现出样本数据集操作空间的特征,预测优化后混凝土的配合比A为,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集料∶粗集料∶水∶ADVA-180高效减水剂=312∶115∶35∶692∶1178∶146∶2.31;配合比B为,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集料∶粗集料∶水:ADVA-180高效减水剂=300∶115∶46∶692∶1178∶146∶2.31。硬化混凝土的56d抗压强度为75MPa,电通量为234.5C,C1-扩散系数为23.4×10-14m2/s,其性能指标达到了充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推荐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客运专线C50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案,为了分析不同掺量下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将粉煤灰、矿粉等量取代水泥分别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5%,30%,40%和50%,并将粉煤灰和矿粉复掺;另外,选掺引气剂,调整引气量(掺量分别为0.05‰和0.10‰)来分析引入的微气孔对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影响。在上述原则下进行配合比设计,再结合砂率、用水量、外加剂掺量的调整,进行混凝土试配,以配制出具有良好工作性的配合比,其结果参见表11。5结语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客运专线中已被广泛采用,克服高性能混凝土引起的性能缺陷,确保客运专线工程的100年使用寿命,意义重大。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宜将胶凝材料用量控制在500kg/m2以下。配合比中水胶比、砂率、外加剂等因素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等不同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及施工控制措施,使混凝土达到最密实状态,不但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混凝土强度,而且因混凝土内部空隙少,能抵抗外来腐蚀介质的侵入,保护钢筋,大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浅谈 【摘要】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作为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的基础性法律文件,是铁路局受托开展运输管理工作以及结算委托费用的基本依据。文中从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内涵出发,从协议框架结构、委托内容、经济关系三方面对现行的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实际,剖析了现行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协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协议;思考 目前合资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的新经济增长点,它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铁路运输供求的矛盾,同时还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为完善全国路网、扩大运能、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原铁道部《关于新建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政法〔2011〕149号)要求,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均实行委托运输管理。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作为约定委托方(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和受托方(铁路局)基本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是开展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和结算双方费用的基础性依据。规范和完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对明确和落实双方管理责任、减少委托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分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的内涵 ①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通常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授权铁路局作为项目出资人与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铁路客运专线的合资公司,其形式属于合资铁路公司范畴。 ②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是指依据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有关铁路运输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经委托方(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和受托方(铁路局)友好协商一致,将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生产业务全部委托或部分委托给铁路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实现资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相分离,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负责资产经营,铁路局以及下属各站段作为受托的铁路运输生产专业管理单位,根据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下达的预算和生产任务指标,完成受托的运输管理和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并收取委托管理费用。 ③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验证,其有利于发挥铁路局规模经营的优势,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保障运输安全,已经被2003年以后新组建的大多数合资铁路公司,特别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普遍采用。 2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实质 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属于委托合同的范畴,是明确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在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开通运营之前,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作为委托方必须与承担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相关铁路局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以协议来约定委托运输管理的范围、内容、双方责权,规定收入、费用发生和结算方式,划分安全管理责任,以及双方履责期间的劳动用工、土地管理和知识产权等有关事项,通过协议将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输生产工作委托相关铁路局完成。 3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系统分析 3.1协议框架结构分析 目前,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与铁路局签订的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是依据原铁道部2012年6月公布的《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示范文本》和《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示范文本》,并结合各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的具体特点而协商制订的。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内容主要有主协议和附件两部分。主协议包含“委托管理的工作内容、甲方的权利和义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收入费用和结算、安全管理、劳动用工、保密条款、知识产权、其他相关约定、不可抗力、违约责任、协议变更和解除、争议解决、附则”共计十四章。附件包含了《委托运输管理专项管理细则》、《委托运输管理相关资产清单》、《清算项目、单价或金额明细表》、《委托运输管理管界说明》四个文件。其中的《委托运输管理专项管理细则》涵盖了安全管理、行车组织、客货运、调度指挥、工务、信号、通信、供电、车辆、机务、信息、房建、用地、统计、消防、综合治理、收入和费用结算等合计19个专业部门的工作内容。 3.2委托业务范围分析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内容集中体现在协议第一章,主要包含运输组织管理、运输设施管理、运输移动设备管理、运输安全管理、运输收入管理、铁路用地管理、统计管理和其他内容共计8个方面。归纳总结起来,可大致分为四部分内容:一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委托铁路局开行列车工作(其中包含调度指挥、运输组织、列车开行方案等相关业务);二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委托铁路局进行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包含日常养护维修和单项收费的业务);三是铁路局与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共同委托第三方的业务(公司可直接向第三方委托,亦可由铁路局向第三方委托,铁路局负责安全监管);四是其他委托事项(包含路风、用地、综合治理等)。然而由于此部分表述的较为宽泛且专业性较强,如果没有对应的具体内容作为支撑,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在协议的谈判和协商阶段会很容易提出质疑,从而阻碍双方协商的进程。 3.3经济关系分析 3.3.1铁路局具有多重身份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铁路局作为一个运输企业,除了承担自身管辖范围内的运输经营职责外,还具有多重身份:在投资方面,是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的出资人代表,代表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保障投资权益;在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层面,作为公司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在委托运输管理方面,是委托协议中的受托方,承担着相应的运输管理和运输安全责任。铁路局的多重身份问题,导致铁路局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谈判中既是谈判方,又是利益共同体,处于左右为难的被动地位,难以像独立的第三方受托人那样,作为完全市场主体维护自身权益。 3.3.2收入和清算模式 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取得收入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公司担当客车,并相应取得票款收入。在此模式下,公司向铁路局支付开行列车和设备养护维修费用。二是由铁路局担当客车,公司收取路网使用费,主要包括线路使用费和接触网使用费。在此模式下,公司向铁路局主要支付设备养护维修费用。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的收入方式也会影响双方签订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基本内容。 4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工作项目不明确 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虽然在主协议第一章中列出了委托运输管理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基本涵盖了委托运输管理全过程和各专业的工作项目。但是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均认为此部分章节内容还需进一步细化。由于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日常工作项目不明确,导致委托运输管理日常工作项目、单独收费项目以及需委托第三方的工作项目边界不清,此问题已引起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地方股东的普遍关注,在协议实施执行阶段又成为双方的主要分歧点。结合几年来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委托运输管理日常工作事项未能及时明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层面尚未印发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对应工作项目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由于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和设备养护维修模式有别于普速铁路,且铁路局对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管理工作时间不长、处在摸索阶段,短时间内难以对相关工作予以全面、具体的界定;三是铁路局受托运输管理各系统工作的独立性较强,涵盖各专业的相关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统一和明确。 4.2委托第三方实施的工作项目分散且内容不全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需委托第三方实施的工作项目分散在主协议和专项管理细则的各专业内容中,表述较为分散,包含的内容不全面。协议中未能约定委托第三方的具体范围,难以约束受托方的行为,增加了委托方的工作难度。鉴于目前尚无准确界定是否归属委托第三方工作范围的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执行的难度。委托第三方实施的工作项目分散和内容不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铁路客运专线属于新生事物,采用的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较多,铁路局作为受托方能够独立承担的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界面难以在短时期内全部明确;二是委托运输管理中存在某些工作项目需要相关资质或行政许可等特殊要求,必须选聘具备相关资质和条件的企业承担对应工作;三是受工作强度、直接收益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存在相关受托站段将不愿承担的工作项目交给第三方企业承担的可能性。 4.3涉及单项收费的工作项目不确定 在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将“铁路基本建设、设备重点病害整治、大中维修、更新改造、灾害复旧、专项整治以及安全技术设备投入等”列为委托方单独付费的项目,由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与铁路局另行签订协议,委托相关站段组织实施并及时清算费用;公司对铁路局提供的危及运输安全而先行实施项目备忘录予以确认,并支付相关费用。由于单项收费项目的定义和范围难以准确界定,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担心铁路局在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和单项付费项目上存在重复收费的问题,导致铁路局与公司对已发生单独付费项目的定性问题上经常产生意见分歧。单独付费项目上的争议和分歧,已成为影响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的一项重要因素。双方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在运营初期经营结果普遍不理想,而公司年度需要支付的水电费、牵引电费、银行利息等成本财务均为刚性支出难以压缩,并且由于铁路局既承担委托运输管理工作又具有股东身份,往往会导致公司其他股东提出应以铁路局减少收取委托运输管理费用,来支持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发展的不当诉求。二是在财务预算年度中,单独付费的项目能否发生难以准确预测,将适度的费用预算纳入委托运输管理费用科目中难度较大;三是由于在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主协议和附件中,尚无完整的单独付费项目名称,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对是否应纳入单独付费项目范围,还是纳入委托运输管理日常工作范围存在不同理解。 4.4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无法提供委托管理相关资产清单 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的委托资产清单是双方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与核定基本工作量的基础性资料,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的基本“家底”。在委托运输管理协议正式签订时应由公司提供给铁路局,并进行资产清点和交接。但目前实际情况是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没有能力提供相关资产清单,这就导致出现公司资产边界不清的问题,给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费用结算造成了一定影响。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采取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的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机构编制和人员普遍较少,建设期的公司机构编制未将此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同时又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提前谋划经营的意识不强,存在认为实施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就是将公司经营全盘交给铁路局管理的认识误区。三是受到国铁项目工程建设后由国铁全盘接管的老旧思想影响,未能实现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掌控经营主导权的市场主体意识和思想转变。 5关于优化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相关建议 5.1将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工作内容、单项收费和委托 第三方的工作事项进行整理并单列为协议附件鉴于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的工作内容、单项收费和委托第三方的工作事项是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主要实质内容,是铁路局收取委托运输管理费用的结算基础,也是协议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建议铁路总公司出台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包含对应工作项目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类,列出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应包含的工作内容、单项收费内容和委托第三方工作项目的范围,作为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附件。 5.2利用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开通前的适当时机形成设备清单 鉴于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开通运营之前,项目施工单位尚未撤离,设备也尚未交付给受托运营单位———铁路局。这是能够盘清公司设备数量的最佳时机。建议在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和试运行阶段,由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组织各施工单位按照各标段对拟移交设备进行清点、对账和验收,形成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交付铁路局承担委托运输管理工作的设备清单。 5.3制定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委托单价和清算办法 一是建议铁路总公司出台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指导性清算单价范围,同时考虑地域差异允许一定的浮动,给铁路局与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谈判中留出谈判空间。二是组织对现行的清算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规范透明、符合市场规律的铁路运输和服务清算规则。要把各铁路局作为企业参与清算,而不是把国铁作为一个主体参与清算。三是在收入清算单价、安全投入、养护维修等一系列容易产生分歧的事项上,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可考虑委托专业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委托运输管理费用进行评估、测算和监督。 5.4制定委托和受托方共同认可的高铁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目前,铁路局各专业部门陆续制定了铁路客运专线委托运输管理各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但铁路客运专线合资公司对这些专业标准并未完全认可,在工作层面上仅可作为铁路局单方确定的标准或规定执行。在委托运输管理工作中双方出现意见分歧时,无法作为公认的依据进行协商。建议铁路总公司在既有专业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整合出台专门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作为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的附件来替代目前的《专项管理细则》内容。 作者:罗纲 单位:郑州铁路局企业管理和法律事务处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箱梁预制场设计探讨 近年来,为适应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满足建设工期的要求,控制运输费用和其他成本,桥梁建设工程采用的简支整孔箱梁,多数采取以现场制梁场制造、架桥机桥位架设为主、桥位现浇和移动模架造桥为辅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工厂化的生产模式。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施工现场建设预制梁场。所以建设现场预制梁场已成为现阶段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的重要临时工程之一。那么,建设现场箱梁预制场如何选址与布置,满足生产箱梁和施工架设的需要,并有效控制建场成本,成为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在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1预制梁场的选址 施工现场建设预制梁场的选址,应在综合考虑预制梁场供应范围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箱梁桥跨与梁型布置、架设时间与速度、地质状况及桥跨两端路基工程等因素。为此,预制梁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制梁场应尽量选择在孔跨布置较为集中的位置,一般应位于供梁范围的中部。另外,为方便制梁场的平面布置,应尽量布设在桥梁的直线地段。(2)为方便大型制梁设备的进出梁场和砂石等原材料的供应,制梁场应尽量选择在等级较高的公路附近,保证较好的运输条件。(3)预制梁场应尽量选择在地形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避免产生大量的填挖土方,减少地基处理发生的费用。(4)梁场的供梁半径要合理,减少箱梁的运输距离,有效降低运梁费用,并提高运架梁的施工效率。(5)尽量在铁路用地红线内布设制梁场,减少征地拆迁,并少占耕地。(6)为保证雨季的施工安全,应考虑防洪排涝条件。预制梁场选址在满足以上原则的条件下,还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并通过现场勘察和设计方案比选确定最佳位置。 2预制梁场的平面布置 预制梁场应布设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办公和生活区。其中生产区布设制梁区、存梁区、提梁区;生产辅助区布设砂石料存放区和清洗区、混凝土拌合站、构件存放区、钢绞线存放区、材料库、锅炉房和存煤场、试验室和配电房等;办公和生活区主要布设办公区、停车场、生活区和其他配套设施。 2.1平面布置原则 预制梁场的平面布置,应遵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安全、规模适中,以及能满足生产和供梁要求的原则,并力求结构紧凑、生产工艺流程合理。且满足以下布设条件。(1)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但又能进行有机联系。(2)生产区要结构紧凑,并按生产工艺流程分区划块,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作业量。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活动空间,减少相互间的干扰。(3)为保证安全生产,压力容器、高压变电器和发电房远离人流密集区。(4)预制梁场的建设规模要满足制梁周期和架梁进度的要求,条件许可时可选用双层存梁方式。(5)梁场内尽量减小箱梁的移动次数和移动距离,箱梁数量大于300孔时不宜采用移梁小车移梁。(6)设计时要考虑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系统。(7)污水、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 2.2预制梁场规模的确定 2.2.1制梁台座的确定制梁台座的数量取决于制梁设备的配置、制梁工序、制梁周期及制梁效率等因素。目前,通常采用的制梁工艺有外侧模固定式和外侧模移动式2种。根据以往所建梁场统计数据和制梁工艺,每月按30d计算,一个台座每月可以预制箱梁5~7孔,也就是说预制1孔箱梁需要4.3~6d,根据以往建场和运架梁经验,外侧模固定式台座可取5,外侧模移动式台座可取5.5。那么制梁台座数N可按式(1)计算:N=ηT(1)式中:η———按计划确定的一个预制梁场1d预制的箱梁数量(榀/d);T———预制每榀箱梁占用单个制梁台座时间(d•个/榀)。如一个预制梁场计划1d预制2榀箱梁,则一个预制梁场的最少制梁台座数N=η×T=2×5=10(个)。其他数据可按表1查询。表1中的数据是按正常生产条件计算出来的,没有考虑影响生产箱梁效率的特殊因素。实际制梁中,生产效率还与搬移梁设备、气候条件、砂石料质量及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还应根据现场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通过分析计算确定预制梁台座数量。2.2.2存梁台座的确定在制梁台座完成箱梁预制后,需搬移到存梁台座上,然后完成终张拉、压浆、封锚、静载试验以及检验批次等工作,但存梁台座布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箱梁的预制和运架。所以,存梁台座的数量M一般由存梁占用台座的最短时间和架梁的进度来确定。其计算式为:M=ηT''K(2)式中:T''———预制每榀箱梁占用单个存梁台座的时间(38~45d•个/榀);K———存梁系数,单层存梁时取1,双层存梁时取0.6~0.7。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的要求,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制梁阶段混凝土龄期最小为10d;另从单台座制梁周期考虑,箱梁在制梁台座上完成混凝土灌注及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完成初张拉的龄期为3d,则箱梁在存梁台座存放7d可满足混凝土10d龄期的要求。另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箱梁全长和跨度及梁上拱等指标在终张拉后30d进行测量并验收。终张拉及压浆约1d,同时须考虑静载试验以及检验批次的要求,终张拉及压浆开始后有30d的存储时间要求。所以,计算可得箱梁在存梁台座上最少存放时间T''=7+1+30=38d。根据已建工程项目,箱梁存梁周期可按38~45d考虑。当超过45d时,宜采用双层存量(K=0.65),以达到节约用地、减少成本的目的。综合考虑制梁台座和架设速度的关系,如果每天架设一榀箱梁,则需要5~6个制梁台座。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制梁工艺流程的作业时间以及存梁方式决定。根据对已建工程项目的统计,单层存梁时,制梁台座与存梁台座之比一般为1/8~1/9;双层存梁时,制梁台座与存梁台座之比一般为1/5~1/6。 2.3预制梁场总体平面设计 2.3.1预制梁场平面布置预制梁场平面,应针对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进行布置,其他配套设施应围绕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进行布置。根据国内外铁路建设工程预制梁场的规划布置经验,预制梁场的布置有横列式和纵列式2种方式。横列式布置时,台座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方向;纵列式布置时,台座的长度方向顺线路走向。横列式布置的箱梁在上桥前需水平旋转90°,运梁车需调头,比较适合预制梁场距离线路较远的情况,而纵列式布置比较适合预制梁场靠近线路的情况。另外,横列式布置和纵列式布置还要考虑预制梁场的长与宽的比例等情况。不管采用那一种布置方式,台座的具体排列方式主要取决于箱梁移出台座的方式。2.3.1.1采用滑移台车出梁时当采用图1所示,台座呈“一”字形单列布置时,箱梁初张拉后,拆除一侧外侧模,由滑移台车将箱梁从制梁台座上顶起并横移至存梁台座上,箱梁装车另需配备提梁机(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呈纵列式布置)。图1滑移台车出梁台座布置2.3.1.2采用900t轮胎提梁机或轮轨提梁机出梁台座可采用图2所示的单列、双列、三列(也可多列)布置。箱梁初张拉后,900t提梁机纵跨制梁台座,将箱梁直接提吊出台座,并存放到存梁台座上。提吊不同制梁台座中的箱梁时,提梁机需要横移转向。2.3.1.3采用450t轮轨提梁机出梁当预制梁场采用纵列式布置,台座采用如图3所示的双列布置时,2台450t轮轨提梁机可横跨2列制梁台座,将箱梁直接提吊出台座,并存放到存梁台座上。2.3.2存梁台座的存梁方式存梁台座的存梁方式主要有单层存梁和双层存梁2种方式。但取决于采用什么方式移梁,若采用提梁机移梁,2种存梁方式均可采用;若采用移梁小车移梁,只能选择单层存梁方式。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节省用地,应优先选用双层存梁方式。但需要合理安排存梁位置和顺序,考虑双层存梁方式对施工工序和工期造成的影响,并满足底层箱梁张拉压浆完成后,双层存梁支点位置达到设计条件。同时在双层存梁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箱梁质量。总之,存梁方式应结合预制梁场的总体布置、技术条件、用地面积和地质条件、工期要求、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 3工程实例分析 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以下简称商合杭客运专线)建设工程,为满足桥梁工程建设的需要,经现场勘察拟在商丘至亳州段设一处雷庄预制梁场,下面对雷庄预制梁场的选址和平面布置进行阐述与分析。 3.1雷庄预制梁场的选址 拟设雷庄预制梁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雷庄村西侧,既有京九线和新建商合杭客运专线的东侧,新建亳州特大桥的的直线地段,在供梁范围内运梁距离相对较短。该预制梁场占地面积12hm2,以耕地为主,其他附着物较少,且地势较为平坦,高差较小,基本没有拆迁工作量和填挖土方。拟建预制梁场内的所需道路,可以利用原农田内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既有水泥碎石道路经过整修作为便道,方便运输原材料进场。梁场北侧紧邻011乡道,通行条件较好,可以作为运输道路。经调查拟建预制梁场附近的王楼电力变电站设计容量较为富余,可以架设临时供电线路作为施工用电来源。并调查发现拟建预制梁场范围内有多处原农田灌溉水井,深约20m,经水质化验可以作为施工用水水源,也可以新打水井供施工用水和预制箱梁用水。 3.2预制梁场平面布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雷庄预制梁场主要供应亳州特大桥等所需680孔双线箱梁,并确定该预制梁场每天预制2榀箱梁,以满足工期的需要。所以,根据以上所述平面布置原则,该梁场首设生产区,制、存梁台座按纵列式布置。生产辅助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围绕生产区进行布置。根据以往经验,将制梁台座设计为外侧模移动式,并按5d生产1孔箱梁考虑,共布设10个制梁台座。预制完的箱梁在存梁台座上的存放时间按40d考虑,采用双层存梁方式,共布设52个存梁台座。如果外模板设置数量与制梁台座数量相等,活动式内模板按2个制梁台座共用1台考虑,共设外模版10套,活动式内模板5套。由于亳州特大桥属于长大桥梁,故将预制梁场设置在桥梁中部。配备1台900t轮胎式搬梁机进行移梁,配备2台450t提梁机直接提梁上桥,桥上配备1台900t运梁车运输箱梁。 4结束语 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现场箱梁预制场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关系到梁场的建设投资、箱梁的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等,还对新建铁路的施工组织、建设工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就现场修建预制梁场如何进行选址,如何根据供梁孔数合理确定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数量及平面布置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某客运专线建场实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合理性。 作者:付朝阳 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铁路客运专线物资管理论文 1招投标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规范地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腐败行为的重要基础。在招投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实各项招投标管理制度。在招投标工作开展初期,要对招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在评标的过程中,要采取内部公开的形式,并且积极、主动地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保证阳光招标的实现。在评标的过程中,各个评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心态来做好评比。对于购货商的竞争能力、质量水平、服务能力、信誉等进行综合的考量,真正地将优胜劣汰的原则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优势进行发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做好有效的监管,并且严格避免出现暗箱操作情况。 2提高质量监管能力 在开展治理监督控制的过程中,要采取阶段性的质量验收制度,严格做好质量把关,提高实时检测力度。在开展施工之前,要对于施工中所选用的物资材料的产地、类别、名称、规格、进货日期、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进行明确,并且填制相关的通知单据(附好相关质量检测验收证明)。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关信息的反馈,对于物资材料是否符合施工建设标准和相关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查,与相关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有效地配合。取样试验部门要在接收到质量检验通知之后,第一时间对于物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并且确认合格证书无误。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上,还要做好阶段性的验收,提高监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对于抽样检测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资,要执行报废处理,并且落实相关责任,对于抽样检测中出现的不规范与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与问责。对于未通过质量检验的物资材料,要通知供应商,并且根据相关采购合同进行清退。 3动态控制现场管理 在物资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本着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理念,实现跟踪式的管控。在物资入场之前,要对于存储库房进行提取准备和管理,避免出现由于潮湿、淋雨等问题造成物资保管不善。针对于不同类别、规格的物资管理和储备上,要做好分门别类,并且明确地进行标示,避免出现混用与错用的问题。在物资领用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领用手续的审核,并且严格地执行定额的领用制度。在领用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材料的记录,并且对领用记录进行汇总,交由专人进行结算和统一管理。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于物资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于一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资进行停工使用。在没有获得确切的质量标准依据时,不得使用质量水平不明的物资。对于物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严格对质量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并且明确不同部门的检点和管理责任,分工协作地实现现场的有效控制。 4控制腐败行为 在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腐败行为的有效控制是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过程中,腐败行为极其容易滋生,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律性。对于参与投标和物资管理的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通过提高其法律法规意识,让其认识到犯罪成本,约束其思想和行为,对于招投标与采购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遏制。各个层级的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科学、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物资管理的整个环节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物资管理人员和部门要对于相关纪委监察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并且积极主动地做好申报和汇报工作,廉洁自律。 5加强人才的培养 在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物资管理人员还必须树立集体主义思想,顾全大局,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理念。在开展相关工作中,不断地参与物资采购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且深入到铁路工程建设现场和基层,了解实际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需求。只有打造一支作风硬朗、业务素质高、思想意识先进、公正廉洁的物资管理队伍,才能真正的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 6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是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要想真正的提高铁路客运专线的发展建设效果,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对于物资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隐患进行有效地解决。在客运专线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实现对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投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和教育,提高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和业务素质,真正的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作者:刘连涛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高速铁路客运论文 1精密测量原理及研究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旨在按照铁建工程的质量要求设计出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指标,提高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铁轨的几何线形参数应该符合平顺、高精度的设计要求。因此,在测量铁轨几何线性参数时,轨道的内、外部几何尺寸都应该作为被测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内部几何尺寸是轨道的轨向、轨距、水平以及轨道纵向高低和方向的参数,这是铁轨自身的几何尺寸。外部几何尺寸,顾名思义,是指轨道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和高程。铁轨内、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实际是对轨道的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为了达到平顺性的要求,铁轨必须采用高精确度的几何线形,一般控制在±1mm~2mm以内。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在进行线下工程施工放样的过程中,应该兼顾敷设铁轨时的精度指标,尽量缩小铁轨几何参数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这就要借助由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构成的测量系统来逐步实施。另一方面,要严格参照铁轨勘测、施工和运维规范布置精密测量控制网,以确保铁轨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线下工程空间位置坐标及高程要求。 2精密测量步骤 应用轨检小车的传感器、全站仪、0级轨检尺,配合计算机和无线通讯系统,按精度指标测定轨向、轨距、水平、高低等技术参数,对铁轨的实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2.1工艺流程 2.1.1工前检查观测轨检小车每一次离轨并重新上轨时的运行状态,将轨距测量轮松开,对超高测量传感器进行微调。 2.1.2精测过程 ①调入与管段相关的测量控制点和线性要素数据文件,备作后用。 ②设定全站仪自由设站点的坐标、方位及横轴中心高程。轨检小车距全站仪10m~70m。通过前后各三对连续CPIII(CPIII控制网又名基桩控制网,是高速铁路测量最基本的控制网)基标上的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按指定方位调整测站位置,使之能够对后方两对控制点进行交叉观测。建议布置2台全站仪备用,尽量缩短测量时间。 ③根据观测结果设定轨检小车上棱镜的绝对位置X、Y、Z。 ④全站仪在轨检小车移动到下一测点时,自动照准、施测,并自动记录轨检小车移至该点的钢轨的精确坐标。 2.2注意事项 ①在视域开阔的环境中开展精密测量工作。精测所用设备精密度非常高,白天外界温度及日照条件都可能使精测数据产生误差,因此建议轨检小车夜间作业。 ②仪器应架设轨道中心于小车棱镜在一条线上,避免光学折角产生的误差影响。 ③安装精测系统时,切忌在必须被拧紧的部位安放瞄准器等零部件。 ④轨道内侧的轨距测量轮重约12kg。安装轨检小车传感测量轮时,测量轮一定要完全脱离轨道,现场人员要注意安全。 ⑤严禁使用轨检小车运载重物,以免破坏车体,降低其测量精度。 3精密测量时的精度控制 在现场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测量精度,比如测量仪器误差、设站精度等,以确保所测数据达到精度要求。3.1控制仪器误差按照精测要求,选择精度等级较高的全站仪施测。全站仪测角标称精度≤1°,测距标称精度≤2mm+2ppm。全站仪先校准再使用。施测前,先在仪器中设定气压和温湿度,实现测量中的气象改正。3.2控制设站精度根据现场条件,采用8~12个控制点自由设站,即便现场条件不允许,也必须选择6个控制点,按照“盘左一遍,盘右一遍”的标准,至少完成一个测回。自由设站后,在具体结果中,对每个测站的精度和该测站所用CPIII控制点位相对精度进行控制。假设某一控制点的X、Y、H其中误差精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偏差,须立即诊断原因,剔除平差,若精度不够,需要进行补测。检查发现现场控制点点位发生位移或破损,应剔除该点。 4精密测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最近几年,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迅速,测量成果喜悦。随着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化的发展,光学测量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利用光学原理开发的非接触测量机及各种装置非常多。如非接触三坐标测量系统Zip250系一种高速、高精密、高刚性新型测量机。载物台额定载重量25kg,X、Y、Z刻度尺分辨力均为0.25μm。整机装配了DSP处理器和CCD摄像机,充分满足了高速图像测量及处理要求,并且能够和接触式测头配合施测。比如,在线路测量时,通过这些仪器可实时测量并显示所测信息。就目前来看,在铁建工程中应用精密测量技术,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在未来社会,精密测量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发展方向为:一是测量精度从微米级向纳米级延伸,逐步提高测量分辨力。二是测量范围由点及面,也就是说精密测量会从长度方面逐步延伸到形状方面,整体测量精度大幅提高。三是继图像处理技术在精测工程中成功应用后,会有遥感技术等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将大大改进测量精度。四是随着标准化体制的确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值化,精测的工艺流程将逐步细化,精确度也会逐步提高。 5结论 在全国铁路大提速的建设要求下,高速铁路线路测量系统的科研攻关力度不断加大,对改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来说意义重大。笔者基于精密工程测控要求,对高速铁路线路精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轨测量精度,使其线性参数达到高精密度指标,从构建控制网开始,到精调作业,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布控,按规定控制测量偏差,确保铁路安全平稳地运行。 作者:王江单位: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防洪影响铁路客运论文 1壅高影响补偿措施 该桥位附近浦阳江的防洪标准为50a一遇高水位10.16m加安全加高0.80m得10.96m。根据浦阳江该堤段的设计施工图及2013年12月实测的地形资料,浦阳江左岸堤顶(防洪墙)高程在11.05~11.10m,右岸为10.95m左右,基本达到了50a一遇防洪标准,建桥使水位抬升约0.02m左右,控制在堤顶安全超高的10%以内,在左岸已建有0.20m左右防洪墙、右岸也建有1.00m高防洪墙的现状情况,可暂时不考虑对堤防进行加高补偿。根据浦阳江治理工程规划,因桥梁工程建设引起的水位壅高可考虑在下一轮堤防建设或者维护整修时考虑。 2堤脚冲刷补偿措施 桥址断面的冲刷幅度较大,桥址断面的冲刷直接影响河势的稳定以及河道两侧堤防的安全,需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考虑到桥墩对堤脚冲刷的影响以及与主流的关系,边墩离堤脚距离宜为边墩宽度(直径)的3~4倍。以减少桥墩冲刷坑对堤防稳定的影响。桥墩应避开主槽,既有利于通航,也有利于河势稳定。对于桥位断面及其下游河段受冲刷影响的岸滩应采取防冲措施,以确保堤防的安全。采用抛石保护是比较切实可行且经济的措施。在桥位断面下游约120m的冲刷范围内进行抛石护堤脚,根据现状水下地形状况,可在堤脚前沿预堆抛石防护层至高程4.0m,面宽8m,平均每延米需抛石约30m3。同时要求,建桥后加强对桥墩局部冲刷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施工期破坏修复 由于浦阳江特大桥桥墩离堤防较近,施工时会引起堤防护面、堤顶等部分的局部损坏,根据桥梁施工的实际破坏情况,桥梁施工期对外坡护面、堤顶路面等局部造成的破坏进行补偿修复。对右岸建有堤防的桥墩下游侧堤顶路面采用沥青修复,长度140m,桥墩处堤防外坡干砌块石护面局部损坏进行修复,长度为57m。 4结论和建议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萧山特大桥桥墩占用浦阳江水域引起该河段50a一遇洪水位壅高约0.02m,水位壅高在堤顶超高值的10%以内,且现有堤防高程仍然满足设计高程,对水位壅高值带来的防洪影响可暂时不补偿,待下一轮堤防建设时考虑。桥墩占用河道水域引起最大冲刷深度达3.5m,可通过底脚抛石防冲进行补偿。桥梁建设施工期引起的堤顶路面以及护面的破坏应纳入工程补偿措施。桥梁桥墩占用河道过水面积占整个行洪断面的6.5%,建议调整线路桥墩布置,减少桥墩占用该河道的桥墩数量、桥墩形状,使桥梁的阻水面积控制在5.0%以内。 作者:陈立军杨柏焕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流域管理处杭州市萧山区义蓬街道办事处 铁路客运论文:严寒地区铁路客运论文 1施工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箱梁的作用主要是承受桥梁的重量,箱梁之间主要是由混凝土连接的,没有接线与隔板阻挡,所以箱梁的整体性不高。在东北严寒地区,预制箱梁一定要把加强箱梁质量的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箱梁各个部位的厚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所以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进相关技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也要多加培训,使其在建造箱梁的时候能依据不同的气候温度注意创新与改进。 2东北严寒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施工的特点 东北三省的特点是冬季较长,并且温度非常寒冷,属于我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所以其铁路客运专线的路基由于受到周期性的环境影响,路基很容易出现冻胀的情况。而到了温度上涨的季节,路基上半部分的土地开始融化,下半部分却还是冷冻的状态,使得这两层之间出现了格挡,而这种缺陷很容易使工程出现问题,但是这种气候的影响情况却很难得到解决。由于这种气候的影响,使得东北很多地区的土质并不理想,这些土质在铁路客运专线周围分布的很广,这会使得路基出现下沉的情况,必须对这部分松土软土进行处理,才能保证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箱梁的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东北严寒地区另一个影响预制箱梁的因素是排水工程,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如果不注意排水的话,很容易使影响土质,发生冻害,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并且对预制箱梁造成更大的难度。 3预制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3.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预制箱梁的过程中,要保证箱梁的尺寸大小统一,所以在选择模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刚度、强度比较好,而且稳定性能比较高的模板,这样的模板相对比较容易安装与拆卸,这样可以缩短工程施工的时间,并且比较省力,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后选择的模板要注意满足设计的要求,有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便于修改。 3.2张拉台座 20m箱梁设计23根φj15.24钢绞线,单根张拉力195.3KN,整体张拉力P=195.3×23=4491.9KN。重力式台座一般适用于1000~2000KN的张拉力,就张拉力而言,槽式台座较合适,但不利于大型钢模的拆装。故采用重力式和槽式组合台座,即在重力式墩之间设传力柱,并设横向联系。传力柱一部分埋于地下,另一部分作为预制箱梁的底模的基础。这个方案同时解决了地基较软,箱梁自重大,松张起拱容易压坏底模的问题,而且省去了底模基础,节约了成本。 3.3混凝土施工工艺 由于箱梁混凝土为耐久性混凝土,对原材料要求高,按标准及技术条件的要求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水进行检验,以满足箱梁的各种性能要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按批量测定混凝土工作度,以便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调整。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液压式布料机连续灌注,一次成型,灌注时间为6h,振捣以插入式振捣棒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从梁腹板两侧对称下料,新旧混凝土间隔时间一般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断面混凝土灌注顺序为先腹板根部后底板,再腹板上部,最后顶板,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4个阶段。升、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当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和弹模要求后开始降温。拆除保温设施时,保证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整个蒸汽养护过程采用3台多点全自动报警测温仪分别对梁体芯部、表层、环境温度进行监控。蒸汽养护完成拆模后,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对箱梁顶面洒水并覆盖养护,侧面涂刷养护剂保水养护。 3.4张拉施工工艺 箱梁张拉分几个阶段进行,即在制梁台位上进行预张拉和初张拉,在存梁台位上进行终张拉。预应力张拉采用两端整体张拉,双向控制法,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张拉时,应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相同编号的钢束应左右对称进行。在第一跨箱梁张拉时要对锚头、孔道等引起的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张拉控制力,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进行修正。 4注意事项 4.1模板 箱梁制定的过程中,模板的选择很重要,并且在按照模板的过程中,要注意箱梁之间预留缝隙,预留压缩量,并且施工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将侧模的中线位置确定好。 4.2钢筋和钢件 钢筋绑扎时要预留振捣点和各种预埋件位置;各种U形筋制作时要取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预埋件、通风孔、泄水孔、锚锭板发生冲突的钢筋,在下料加工时就要考虑调整,改变其尺寸,同时预埋件胎具要加大预留孔;安装支座预埋钢板时要控制好高程,规范要求4块板之间高程误差允许为1mm。 4.3混凝土浇筑 要保证箱梁的质量,就必须选用高效能的混凝土,并且要依据混凝土不同的浇灌位置,并且结合东北地区的严寒的天气选择不同的坍落度。由于东北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在浇灌箱梁底部时,混凝土坍落度要较上部调大一些。将混凝土倒入模板时,要将混凝土的温度调的稍低一点,而且不能选择温度较高的天气浇灌,混凝土的试验结果没有出来,则不能将其导入模板中,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检查模板底部浇筑的混凝土是否合格,要保证其呈现饱满的状态。 5结束语 综合所述,东北严寒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预制箱梁施工的影响因素注意是天气,要注意排水,防止土质发生冻害,预制箱梁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模板施工技术、张拉台座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预应力施工技术等。提高箱梁的施工质量必须不断完善这些工艺技术,这就对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是箱梁更适应严寒的气候。 作者:高辉单位: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论文:基于优化设计的高速铁路客运论文 1“空间句法”理论是由英国伦敦大学的比 尔•希列尔(BillHillier)教授及其领导的小组,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空间型态构成分析技术。空间句法理论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空间深层的句法特征值,用于评价空间组织的合理性。空间句法可以运用构形关系分析所有空间元素,包括点、线、凸空间和视域范围。以一套普通住宅户型平面分析为例,空间句法模型的建立流程可以简述为以下三步:(a)将平面进行空间尺度划分与空间分割;(b)建立小尺度空间连接图;(c)形态分析变量计算(通常将集成度通过颜色分级显示,颜色越深的线所代表的空间集成度越高)。空间句法中包含有多种分析变量,其中最基本的有五种分别是:空间的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集成度,以及智能值。 2空间句法理论在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中的适用性 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内部空间巨大,功能多样,人流混杂,设计者在处理这类大型交通建筑时,通常只能依靠前人的成功案例和自身的实践经验,遵循规范进行设计,由于在人流组织和空间组构的合理性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势必会造成一些误差。将空间句法理论应用于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的分析时,从五个形态变量中提炼出集成度和智能值这两个主要指标,用以量化评价空间的可达性和可理解性:集成度越大,说明各空间的紧密程度越高,空间布局越紧凑,使用者来往其中就越方便;智能值越高,说明空间易于被认知和理解,使用者在空间系统中就不易迷失方向。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空间的可达性和可理解性的量化解析,加之其自身具有的实证性与预测性,应用于已建成的高速铁路客运站中,可以总结经验指导此后类似的设计;应用于方案分析阶段,可以帮助认知空间组织的合理性,预测方案的实际效应,避免客运站建成后无法弥补的设计偏差。 3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高速铁路客运站内空间组织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旅客流线进行分析,由于空间句法只适用于分析同一平面上的连续空间,因此只对建筑主体的站房部分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将各层平面图简化,留下墙体与空间的图底关系;(2)由于分析的对象是客运站内部空间的流线,故运用轴线分割法将各层平面进行空间尺度划分;(3)结合GIS软件计算出各轴线的连接值和集成度,再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空间系统的Rn-Cn关联图(集成度integrationvalue和连接值connectivityvalue的关联图)及智能值;(4)根据上述结果,重点对进、出站旅客流线,以及进站厅、出站厅、候车厅和售票处等主要功能空间的集成度和智能值等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高速铁路客运站优化后的空间组织模式。 4实例分析——以广州南站为例 广州南站为华南地区的高速铁路综合客运站,包含有地铁、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以及城际巴士等多种交通转换方式的到达站点,城市人口规模大,日均旅客流量达到74000人次,空间的立体式布局亦具有全国站性客运中心的代表性,故本文以广州南站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的方法对其空间组织进行分析。 4.1广州南站空间组织现状分析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本文只选择高架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空间轴线为基本要素,遵循空间句法理论用最少且最长的轴线覆盖整个空间系统,并且穿越每个凸状空间的原则,将广州南站的高架层平面分别进行空间分割,高架层平面分割为75条轴线。通过平面轴线分割图的图面分析,结合GIS软件计算出各轴线的连接值和集成度,得到高架层平面的空间轴线特征值。将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得出空间系统的Rn-Cn关联图(集成度integrationvalue和连接值connectivityvalue的关联图)及智能值。可以发现:高架层的智能值只有0.330,由于安检口将候车厅和东西出入口完全分隔开,导致进入高架层的人流被阻隔,影响了本层空间整体的智能值。但是候车厅内部开敞的大空间中,各轴线连接值与集成度的正比关系较强,即连接值大的空间集成度也大,因此候车厅内的连接性较好。 4.2广州南站空间组织优化设计与验证根据上述分析,对广州南站的高架层进行优化调整,为了加强入口空间和候车厅之间的联系,将安检口的数量增加,并与候车厅的主要通道对应设置,减少由入口区到安检口的空间转折,有效提高了入口区域的集成度,优化后,东入口的主要轴线由边缘单元变为中间单元,并使整层空间的集成度和智能值都得到了提高。优化设计后空间轴线的平均连接值由3.41上升为3.48,平均集成度由1.64上升为2.08,平均智能值由0.33上升为0.362,这说明各方面的指标都有了显著地提升,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内部空间组织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功能和流线组织的一般规律进行梳理,再引入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完成了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的量化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取空间句法中的连接值、集成度和智能值这三个评价指标来量化分析空间的可达性和可理解性。连接值和集成度越大,说明各空间的紧密程度越高,空间布局越紧凑,使用者来往其中就越方便;智能值越高,说明空间易于被认知和理解,使用者在空间系统中就不易迷失方向。利用这三个评价指标可以评价高速铁路客运站内部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准确找出可达性高,可理解性好的位置,预测人流的运动模式,再对不合理的位置进行调整,达到优化客运站平面布局的目的。 作者:李哲石磊高视之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铁路客运论文: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下的铁路客运论文 1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功能 1)具有现场监控功能。 全天候对客运售票、进出站、站台组织、平交道口等关键岗位进行适时监控,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章违纪现象,及时纠正,降低了较大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具有调查取证功能。 对旅客和铁路工作人员之间的票款交易、服务过程进行记录并储存,一旦发生纠纷和事故,方便调查取证,还原真相,有助于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 2客运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效果 1)旅客投诉及违章作业明显减少。 一线人员文化层次、脾气秉性、工作态度各有不同,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的设置,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责任心、自控力和工作积极性。 2)管理监督效果明显提高。 监控系统通过不同客运生产处所的摄像机,将现场的视频画面集中传送到监控室,管理人员不用亲临现场就能同时对多处生产现场实时监督和管理,真实掌握一线客运职工的工作动态,监控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便于调查和明确事件主体责任。 由于生产过程录像被存储备份,即使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服务纠纷、物品被盗、运输安全事件,也便于在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内还原真相,明确主体责任,找出发生的原因,快速解决问题,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4)降低客运管理成本。 远程视频监控减少了客运专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外出费用,同时也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有效降低了各种支出成本。 3视频监控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建设范围不普及。 虽说建立了部分客运视频监控系统,但实事求是的说,该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离全方位、立体化监控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在担当的客车上、客流量较小的客运站以及客运站一些偏远关键岗点还未纳入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画面质量、音频效果还需要提高。 2)监控队伍知识不熟练。 在现实中,客运使用人员对监控系统原理、设备构造知识掌握少,操作、维修能力不强,一旦发生设备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恢复正常;维修主管人员客运专业知识不了解,对监控关键岗位、人员、时间把握不准,日常维护维修有时影响正常使用。 3)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涉及众多业务部门,包括公安、运转、客运、货运等部门。由于专业分割明显,关联度较低,功能侧重点也不同,加之投资采取“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因此网络互联不充分,资源不能进行最大化整合,共享程度不高。同时监控方法不科学,主动性差,侧重事后监控。 4视频监控系统在客运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应 视频监控系统只是为客运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手段,其效果的发挥最终还是要依靠各级管理人员和监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建设一系列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 客运视频监控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系统建设还很不完整、完善。当务之急是提高科技保安全意识,开拓思路,加大投资。要联合信息管理部门,组织开发担当客车车内、车外视频监控系统,对车内秩序、车门管理、乘务室、行李架码放、车外两侧进行全天候监控;对所有客运站站台、进出站通道、查危作业以及客运站的平交道口等偏远、关键岗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方位监控;联系调度监控室,进行沟通协调,实现与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并网,统一管理、协调、合作,实现立体综合监控。 2)打造一支精练的视频监控队伍。 有了先进的视频监控设备,并不一定有先进高效的客运管理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对操作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视频监控系统的有效及时的培训。只有我们工作在一线的监控工作人员业务精通、责任心强,才能在我们的实际监控工作当中掌握监控操作技巧,善于发现各种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各种违反我们铁路管理制度的行为,使我们的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作用。 3)建立一套科学的视频监控方案。 要对所有客运站、担当客车进行实时监控,工作量很大,如果不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控预案,不仅监控人员忙不过来,而且监控效果也犹如大海捞针,不能随时掌握和发现问题。因此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合现场实际需要的监控方案。比如,不同客运站监控重点不一样,客车、客运站监控内容不一样,对恶劣天气下的监控要求不一样,对关键岗位、关键时间段的监控频率不一样,对重点车站、重点人员的监控要求也不一样等。在制定监控方案中要注意掌握监控规律,提高监控效率。 4)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 要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和岗位程序、标准。要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包括系统管理、使用、量化指标及考核、系统维护、资料保管等内容。实行监控日志制度,监控中心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客运人员违章行为,除第一时间向当事人发出警示信息外,还要向所属车站、车间值班干部通报,以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将当天所有客运违章行为、设备的不正常情况汇总,书面通知业务科室和值班段领导。车站、车间接到违章通知后,及时整改并反馈有关信息。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基础资料,包括例会总结分析制度、提前预警制度等,通过这种环环相联的管理链,保证现场违章行为得以及时发现和查处纠正。 5结语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对于我段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我们的应用,的确在规范作业、纠纷处理、事故调查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我们在视频监控系统的新技术的应用上不断探索,还需要加强创新管理的方式。只要不断地去实践和总结,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一定能够为旅客运输整体工作带给更大的安全保障。 作者:赵进军刘立宾单位:邯郸车务段客运室邯郸车务段内邱站
隔代教育论文:试分析提升幼儿园隔代教育质量的措施 摘要:幼儿教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但由于中国国情所需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多为父辈家长教育,这同时也导致幼儿教育存在较大缺漏。因此,重视幼儿隔代教育质量及管理,可以全面提升教育体系,本文针对隔代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及家庭、学校的支持,保证隔代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隔代教育;质量;措施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态,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可以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加强各大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对隔代教育的正面宣传 要提升幼儿园隔代教育的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社会大众对隔代教育的重视,因此加大正面的宣传力度及宣传范围很有必要。宣传时可采取传统大媒体及新媒体同时进行的方式,这可以保障宣传效果。媒体的宣传可以选用报刊、电视、书籍、微信、微博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民众信任度高的宣传模式,尤其是现在电视上关于幼儿教育的节目。但中国对幼儿隔代教育的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因此要提高家长对其的认知,则需要政府部门引导相关主流思想,然后相关教育学刊、报纸针对隔代教育问题设置专栏,让民众充分认识正确的隔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2.增加对隔代教育支持力度 近几年,为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各类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这也成为目前比较有效的,能够指导家长根性教育观念,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传统观念的不足,掌握正确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养质量。 2.1 提高隔代家长学校的数量。尽管近几年家长教育不断产生,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管理体系,且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市场上的家长教育学校参差不齐,缺乏主流家长教育理念的学校无法长久稳步发展。因此隔代家长学校的兴办需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因而投入管理时,可以采取广开门路、多方资产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家长教育学校,使教育的内容和培训模式更符合传统与现代的教育体系。其次是利用社会资源,政府对兴办的隔代家长教育培训给予一定支持,比如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还可通过村委会、居委会办公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2 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纵观中国多数隔代教育,大部分父辈并不懂全新的幼儿教育规律,教养时全凭个人经验和传统认知,且现代多数的隔代家长培训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需要不断斟酌改进,培训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年龄段给予适当指导分析。最好按照父辈传统教育的规律进行,了解其教育瓶颈,以此制定相应教学内容,提高父辈学习和教育的积极性。 3.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影响力度 除了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需要更新提高外,还要注重与学前教育学校之间的配合,让隔代教育能够在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有目的、计划、系统和科学的进行下去。 3.1 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学前教育作为奠定幼儿更高阶学习的基础,幼儿教育教师给予隔代教育儿童更多关心,注重培养其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父辈家长在幼儿的接送及家长会的机会向其传递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幼师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为幼儿建立相关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这些档案能够让父辈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了解幼儿的成长。在与幼儿家长有效沟通后,教师和父辈家长能够针对幼儿教育问题给予合理指导意见,以此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提高隔代教育的成效。 3.2 建立良好系统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隔代幼儿教育必须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建立家长--教师的育儿体系,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当然,在创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父辈和教师更加重视幼儿的成长。当然,还要父辈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幼儿教师不能因为父辈家L文化层次不高、思想稍微老旧失去耐心,为更好沟通,教师采取书面、电子交流软件等方式并不适合,最好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让父辈家长能够充分融入到幼儿生活中,通常幼儿园教师不足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隔代教育的家长协会,为学校内的父辈家长提供教育的交流平台。收集家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指导,这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与隔代教育家庭开展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3.3 引导父辈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现代多数家庭的隔代教育,父辈家长多以自身教育经验和认知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学前教育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正确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父母教育会对孩子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再忙也不能落下,还要采用多种渠道与教师进行良好沟通,保证参与到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 提高幼儿隔代教育质量需要从社会支持力度、学校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理念等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实现良好的教育。 隔代教育论文:谁说隔代教育哪都不好?请看祖冲之他们家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大数学家、思想家。他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又提出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率值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世称“祖率”。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什么高等学府培养造就的,他主要是受益于家庭教育,特别是他开明的爷爷祖昌。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他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儿子也像自己一样能钻研学问,精读经书。在祖冲之五六岁的时候,祖朔之就手拿木尺,逼着他背《论语》一类的经书。祖冲之实在读不上口、背不下来,父亲教他读了好几年,也没有背诵出多少行。看到儿子背书时哭丧着脸的样子,祖朔之常常气得用木尺敲打桌子,甚至有时还出手打儿子。 有一天,在祖朔之大骂儿子时,祖冲之的爷爷祖昌走进屋来,他一边替孙子擦眼泪,一边气愤地说:“你这样打他骂他,他就会变聪明吗?” 祖昌那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是主管建筑工程的高级官员。他认为,不能硬赶着鸭子上架。孩子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会很灵巧呢!有次,祖昌特意把孙子带去工地玩。祖冲之第一次看到大山、河流、田野村庄和规模宏大的各种建筑物,感到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大开眼界。 在农村,祖冲之结识了一些孩子。白天他们一起割草、拾柴;晚上他和孩子们一起认天上的星星。那些孩子们告诉他,哪是牛郎星,哪是织女星,哪是北斗星……孩子们还教o他唱月缺月圆的歌谣。 祖冲之很快就背熟了这支歌谣。接着,他向爷爷提出一个个问题:“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呢?为什么每月十五月亮最圆呢?” 孙子提出的问题,祖昌回答得上来的,就耐心讲给他听;不能回答的,就说回家找书给他看。 祖冲之如饥似渴地读着爷爷给他找来的书。他仔细钻研着,天文知识越来越丰富,对天文也越来越有兴趣。 有一天,祖冲之读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一书。《灵宪》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有关系的见解。他看了好半天,也没有读懂,他就去找爷爷。 祖昌看了好一会儿,对孙子说:“这里正是讲月圆月缺的道理,咱们一起来学习,弄明白。” 祖冲之谈出了自己的看法,爷爷很高兴,称赞他说:“说得对,有道理。你看,你一点也不笨呀!”祖冲之受到爷爷鼓励,更加好学了。 祖昌又带孙子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何承天。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根据自己四十多年观测天象的经历,告诉祖冲之说:“要弄清天地的秘密,钻研天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一辈子下苦功夫,必须打破死抠书本、因循守旧的框框。” 就这样,在爷爷的循循诱导之下,祖冲之走上了热爱科学的道路。 隔代教育论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产生及改善 摘 要: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教育现象,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为主要的主导因素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形成了家中只有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组成形式。这种家庭组成模式导致了隔代教育的出现。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是让儿童在心理、学习、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可能产生相应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很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为了将这种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文章针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上的产生以及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仅供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教育问题;应对措施 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导致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寻找适当的工作,供家庭生活上的各种开销。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学习的阶段,不能被父母带进城市,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的产生。这些留守儿童在未成年群体组成过程中,属于一个特殊的存在。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有留守儿童也有接近六千万的人数,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也致使新的教育模式衍生出来,这种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会从留守儿童的身上体现出来。 1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 祖辈们由于受到教育程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忙于农事,无暇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大多数的祖辈对孩子的监护主要停留在孩子身体是否健康的表面层次上,而对事关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心理健康、学习情况、安全问题、价值观等方面却不能够予以关注与重视,这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正是由于隔代家庭教育的这种弊端,使得很多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厌学情况严重、养成了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价值观发生偏移以及与父母造成亲子隔阂等等,这些都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是单纯由其祖辈的原因所致,还涉及到其外出打工的父母、学校以及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三个方面齐心协力共同解决。 2.1 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方面之一。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首先,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减少在外务工家长的压力,使他们安心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其次,学校教育应主动偏离纯文化课教育,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消除一个极大的隐患。殊不知,内心封闭的人易急躁,喜猜疑,嫉妒心强,好攻击他人,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学校教育不光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新生,还要为社会输送劳动者,尽早地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算是与时俱进吧。三是学校和社会多举办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远方打工的父母写封信”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2.2 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经常跟他们谈心。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可成立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组织他们进行集体学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传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他们自立自强。学校可发动学生成立校外帮助小组,从学习上、家务劳动上帮助留守儿童。 2.3 完善家庭教育功能。想要让家庭功能得到全面的完善,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过程中 父母必须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充分的展现。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引。只有在双方都进行参与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亲子间的互动,也可以让亲子之间拥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进城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展开沟通。例如,要时常给孩子打电话,或是利用网络信息手段与孩子进行网络视频,留守儿童能够及时的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在沟通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不会因为缺失爱的滋养,最终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 2.4 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 父母在对孩子开展教育过程中,还要积极注意到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因为家长的这种关心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否则,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往往这种心理问题很容易受到家长与教师的忽略,心理疾病c以往正常的身体疾病不同,心理疾病在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体现,只有孩子遇到情绪上的波动,或是重大变故之后,才会在孩子的行为上体现出来。与此同时,祖辈和父母也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在教育上的能力,并从细节上观察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在观察过程中,对孩子的价值观以及身心健康进行适时的引导。为了加强教育上的成果,父母要利用打工的间隙,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回家与孩子团聚,让孩子感受亲子之间的关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互动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在经济上依然保持正常的收入,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遇到孩子寒假与暑假时,尽量将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想要让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与温暖。尽量在教育过程中消灭留守儿童在特殊环境成长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障碍。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需要对儿童的成长,注入隔代教育的环节,此时,应该积极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以及表现,并创造更多的机会关注孩子成长的状态,尽量弥补由于孩子和父母无法获得更多的亲子时间,造成的情感缺失。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对孩子成长上的引导作用,在生活与学习上,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就可以让自己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教育孩子的机会。 隔代教育论文:从隔代教育谈家园共育 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要有家庭教育参与的才是真正成功的幼儿教育。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爸妈工作繁忙,常常将宝宝交给祖辈抚养。家园互动,往往不能与爸妈互动,而要多多地与祖辈互动。祖辈抚养固然有许多好处,但隔代抚养的不利之处也客观存在。 一、正确看待隔代教育 1.优势 (1)祖辈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祖父母丰富的人生经历,孩子们可从中得知许多资讯:家谱、历史、地理、风俗、标准、时间、距离、人生故事等。 (2)正确道德观、处世智慧、丰富的经验。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3)关爱,超时间地和孩子在一起。隔代家L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后方基础”,他们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 2.弊端 (1)溺爱。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个性。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 (2)观念陈旧与冲突。许多老一辈沿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这可能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3)造成亲子感情隔阂。在生活中,孩子已经习惯了祖父母的袒护和迁就,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对他提出严格的要求时,孩子便很难接受,以致容易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隔阂和情绪抵触。 二、家园合力 在幼儿园里,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希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幼儿离开家庭走入幼儿园只是幼儿走向社会的开端,为了让幼儿能够适应离开家之后陌生环境的生活和以后学习发展的要求,针对当代家庭抚养方式的一些变化,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有以下措施: 1.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1)老人可以多与孩子聊天,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可以作为聊天的内容。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2.摒弃不合理的教养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转变教养观念。研究证明,放任型、溺爱型的亲子依恋关系使幼儿较难适应幼儿园生活。 (2)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独立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虽然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但是我们仍旧要培养他会分享,会交往的能力。 (4)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不要阻止。 (5)老一辈的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养育孩子。 3.父辈要加强与祖辈的沟通,合力教育幼儿 (1)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 (2)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当发现老人的教育方法不妥时,应侧面提醒。 4.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1)幼儿园采取每天“园家之间”的公示栏、每周必填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园报、定时定期召开家长会、每月举办家长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 (2)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充分利用丰富的家庭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与监督。 (3)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 (4)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 (5)幼儿园建立网站,开设家长学校、最新消息、家园互动、育儿天地、园况介绍等栏目,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动态,进一步作好家园配合工作。 隔代教育论文: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隔代教育是目前社会上非常普遍的幼儿教育现象,由隔代教育引发的幼儿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根据前人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的现状,探讨有关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对幼儿(3-6岁)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幼儿教育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隔代教育再度进入现代家庭,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年轻的父母们忙于岗位角色与社会角色,对于家庭角色经验较少,唯有向父母寻求帮助。隔代教育的弊端、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应当向何种方向发展,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天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一、隔代教育:需要正确引导,适当监督 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构成,社会压力使然,80后、90后的父母们在退休后再度“上岗”,承担了孙辈的教养工作。但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发现九成以上的幼儿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五成左右的幼儿由祖辈家长负责衣食住行,过分溺爱幼儿的情况逐渐成为隔代教育的主要问题。比如:许多孩子在放学后要求爷爷奶奶必须购买街边的小吃或玩具,否则便哭闹不休。爷爷奶奶为了能够让孙儿重现绽开笑脸,便会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更加娇纵,更加有恃无恐。年轻的父母回到家中,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到家比较劳累,往往只是直接苛责孩子的不懂事,对父母的作为一语带过。 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祖辈宠爱孙辈,是天性使然,但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单方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年轻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先倾听孩子们购买玩具与食品的真正原因,好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与父母进行协商,根据所购物品的必需性控制孩子们在物质方面的购买频率与数量,时常监督孩子的书包内是否有“可疑物品”出现,这样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益处的。 二、亲子教育:父亲要提升参与度,关注幼儿内心情感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比重的不足。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加上父亲这个角色的特点,我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儿童汇演等活动中,母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大,父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少。有些孩子表示父亲每天都回家很晚,满脸疲惫,对自己“爱理不理”。父亲的惯用借口多为工作忙,应酬多,要加班。可见,为了事业,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角色正在缺失。 作橐桓黾彝ゾ济的主要来源,各种大事的决策者,父亲在幼儿成长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设立“爸爸的约会时间”,将孩子的睡前故事转换成与父亲分享每天收获的时间。不再是以往单纯地向孩子灌输故事,而是鼓励孩子张开嘴与父亲交流。开展“爸爸的约会时间”之初,可以提前设定好交流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方便与孩子的交流。久而久之,摒弃话题设定,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收获,树立一个“父亲出席”的私人订制时光,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与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平衡好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过多干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其他的小孩欺负,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幼师有没有忽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导致幼师不得不分心应付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从而难以专心于对全体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一天下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例:有一位幼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一名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时与其他小朋友争抢零食,一生气就不小心抓挠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脸部。两位家长在知道事情后,急匆匆赶到幼儿园对幼师进行指责,表示出现此事是幼师看管不认真的结果,还要求这两个小朋友换位置。在大人们言语激烈、互相争执的时候,两个孩子却已经冰释前嫌,又开心地玩在一起。其实小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眼观六路,关注好客易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发生事情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用正确合理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理地交流沟通,这样对小朋友和家长都好。 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表示:“我们可以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感情与各种担心。我们会为孩子们建立成长档案,在指定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成长情况。但是,请不要过度质疑幼师们的专业素养与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频繁地查岗与过度地沟通会影响到幼师们的课程安排。”所以,出于对幼师的尊重,家长们也应当平衡好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教育的关系。要学会放手,学真正地让孩子去成长,学会体谅幼儿园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之星,幼儿的早期教育与成长,是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点。一个美好的童年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爱护孩子,但不要溺爱;参与孩子的成长,但不要干预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的尝试。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幼儿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值得探讨、值得不断钻研的课题。本文所列举的问题,是通过一些实际存在的现象观察得出的观点,对于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管是与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以及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相信只要我们三方共同努力,互相体谅,彼此着想,树立一个关爱孩子成长的信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越来越好,孩子也会发展得更加优秀,更加全面。关爱孩子成长,是幼儿教育者倾注无限情感的地方,是我们一生都该崇尚的伟大使命! 隔代教育论文:农村隔代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探析 摘 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农村普遍存在,由于祖辈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致使隔代教育的质量低效。祖辈的“隔代惯”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祖辈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隔代教育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的隔阂不利于其学习动力的维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提供教育服务平台。 关键词:隔代教育;学习能力;途径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是指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因婚姻不睦等因素而将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由祖辈来承担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它是相对于亲子教育而言的。 在我国,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仍处于加速发展的转型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已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由于祖辈教养人的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致使隔代教育的质量较低,这一状况在我国内陆的农村尤为严重。同时,祖辈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例如,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也是致使隔代教育产生和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二、隔代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不可否J,隔代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时间优势: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二是经验优势: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三是情感优势: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由他们来养育和教育中小学生,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祖辈更加注重养育而不是教育,同时,老人包办代替过多,不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时。祖辈的溺爱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祖辈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隔代教育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的隔阂不利于其学习动力的维持;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一)祖辈的“隔代惯”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些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在这种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监护倾向下。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自主性比较差,这样会使孩子的学习意识变得淡薄。 (二)祖辈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 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祖辈往往只重视儿童“吃饱穿暖”这种浅层次需要,忽视其学习等其他方面需要。一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辅导能力不足。祖辈的年龄多在 50-70 岁之间,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不利于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与父母感情的隔阂不利于学习动力的维持 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或者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较短,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少。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平时很少有时间打电话正面地与孩子交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较少,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有陌生感,感情较淡。另一方面,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在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情况下,对父母的学习要求不会去严格遵守,没有内在学习压力,也就很难激起内在的学习动力,往往导致学习松懈,态度不端正,更难维持原有的学习动力。 三、提升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强调逐步实行普惠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如何提升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关心和爱护是其他人所无法取代的。隔代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亲的角色,终究只能是一种关系补位。所以,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明确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要履行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其一,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形式,充分尊重各方意见,探讨祖辈是否有能力、有信心、有资源进行隔代教育,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愿望,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规划和衡量,共同探讨更加合理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老人和孩子的意见,形成家庭成员间畅通的交流机制。其二,父母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在教育形式上,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视频等形式定时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又要适时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经历期、关键阶段做孩子最坚实的依靠。通过多种途径缓解时空阻隔下的亲子疏离感,尽量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其三,父母加强与祖辈间协作,充分发挥祖辈教养人的优势。父母应及时对老人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教育孩子尊老、敬老,使祖辈的合理管教能够顺利开展、减少祖辈教养人的顾虑,激发祖辈的主动性和潜能。最后,采取非批判的原则,及时对老人一些陈旧的教育方法、过时的观念进行合理疏导,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可行之策。通过沟通和协作,尽量减少隔代教育的负面效应,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诠释“隔代亲”,使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全面改善接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的教育环境。 (二)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提供教育服务平台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培养受隔代教育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第一,要建立受隔代教育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档案信息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务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便能随时与家长、监护人联系,在发现孩子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第二,建立受隔代教育学生的家长定期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这类学生群体的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心理情况,重要问题要责成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第三,教师要多加关注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教师尽可能在这类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沟通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困惑要及时帮助解决。第四,做好同伴群体的帮扶和互助工作。接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在享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和归属的情况下,同辈群体的帮助和关爱便成为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支持资源。例如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班会,形成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机制,让接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在与同辈群体的良性互动中见贤思齐,感恩意识,培养竞争意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隔代教育论文:九年一贯制学校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认识到,教育要想取得成果,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共同教育。有一项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比达到60%,学校教育占比例30%,社会教育占比10%。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当前学校教育却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和家庭教育协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隔代教育。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有效地了解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现状,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三、四年级及七、八年级学生,共424名。四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F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着重调查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2.操作。《乐雅学校关于家庭隔代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6年6月3日。学校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负责发放,由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24份,收回424份,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知,参与调查学生当中属于家庭隔代教育的学生为2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5.2%;非隔代教育学生为190人,占54.8%。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家庭教育当中属于隔代教育。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和父母交流的主要途径是电话、网络视频。家庭隔代教育中,学生和父母交流的次数平均每个月不足三次。家庭隔代教育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联系较少,平均每月不足一次。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父母难以解决,祖辈更难以解决,由此导致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在学习上有56%的学生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通过调查我们还得知,有24名学生已经有一年以上没有见过父母。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家庭隔代教育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凡是隔代教育家庭学生在班级内都属于老师纪律维护的重点对象。 2.心理问题凸显危机。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因为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和祖辈交流少,导致性格内向、自卑、自闭、厌学,行为出现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在学习上,隔代家庭教育学生大部分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家庭辅导空白,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动力不足,令人担忧。 (三)原因剖析 1.父母重经济轻教育思想作祟 出现隔代家庭教育现象的家庭有超过80%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长期在外打工,他们没有选择离家近收入少的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只能牺牲掉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年轻的父母为了减轻在外务工的经济支出,选择了将孩子留在家乡由祖辈看管。总而言之,这样一种重个人或家庭经济轻孩子教育的思想导致了隔代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不容乐观的现实。 2.祖辈不当的管教方式导致孩子教育存在问题 因为年龄、情感、教育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可以说只有管教,没有教育。祖辈只是管好孩子,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挨饿、不受冻。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难以同步进行。只有生活上的管束,缺少精神的激励和引导,缺少道德的培养和激发,缺少心理的疏通与教育,缺少和学校老师的积极沟通与交流,孙辈的成长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讨论与建议 (一)做好摸底和调查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班级,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将家庭隔代教育情况做到心知肚明。其次,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掌握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质现状、有无病史等。掌握这些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掌握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主动与此类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最终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多层面家庭隔代教育有效机制 第一,教师要担负起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政教处或者德育部门要将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动员所在班级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例如,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政策,老师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优先照顾,在学习上进行个别辅导,在心理上进行多方疏导。还可以动员班级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加强学生在校时间活动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这些学生在校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帮助与友谊,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二,加强对祖辈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向祖辈讲述隔代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采用祖辈老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逐步更新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注重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不姑息和迁就孩子,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有改进,最终达到促进孩子学业有所进步。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家庭中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043。 隔代教育论文:由留守儿童谈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主要是隔代寄养,兼有少部分的隔代抚养。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能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都是由其祖辈来承担和完成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一、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部分学生属于隔代寄养,通过对这些孩子日常的观察和接触,通过课题组相应的调查来看,祖辈的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现阶段,因为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家赴外地去打工谋生,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便交给了祖辈。农村祖父母辈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经年形成的社会风气又较为淳朴,祖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多数较为落后不能够和时展相接轨。他们普遍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至于吃的有没有营养则很少过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慢慢的越来越懒惰,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久而久之,制约和限制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孩子的学习能力欠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当中,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学习能力是成正比的。但因为是留守儿童,孩子的祖父母很少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就行培养,对孩子的作业很少就行辅导,很大一部分祖父母对孩子学习采取自生自灭的态度,基本上是不闻不问。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成绩长期不佳的结果大都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欠缺就能够理解了。 3.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脱离正确的轨道 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担负留守儿童教育重任的祖父母很少以“严”出名,大都是溺爱、骄纵以及对其学习、生活、心理精神成长等的漠视。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中,就没有办法获取正确的行为范式,孩子的行为和思想与正常社会所需要的基本道德准则很难一致,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个性品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脱轨现象。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本身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之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更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 1.主动行动起来,影响祖父母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归根到底,隔代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是教育认识的问题、教育方法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尽可能地区影响孩子的主要抚养者,要利用家访、家长会或单独交流的方法,让祖辈父母改变自己陈旧的教育方法,摒弃不适用的教育理念,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更为有效和实用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其次,教师要经常推荐一些更为先进的教育方式给祖辈父母,让他们以现实当中真实的案例为借鉴,不断加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一步一步改变祖辈父母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运用更积极和更有效的方式。当然,要想改变一位老师的思想和观念是有难度的,老师一定要有攻坚克难的认识准备,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有所突破。 2.教师要引导学生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有效系,以父母关爱弥补暴露出的问题 除了极个别留守儿童是祖父母抚养之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都是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离开家乡跑到多远的地方去打工,在现代通讯极为便利的条件下,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显得都是极为通畅。因此,教师要从孩子的父母身上着手,动员父母多和孩子进行有效联系,要以自己的经常关心和问候化解孩子留在心底深处的芥蒂,让孩子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在学校努力学习,与人交往中能够大方。教师也要动员留守儿童本人主动与父母沟通,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写信或视频聊天,及时将自己的内心需求向父母进行表达。孩子一旦将内心诉求不能够及时纾解,积压时间长了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3.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已经够值得同情的了,决不能再让孩子缺少了来自同伴的关爱与互助。因此,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和班级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的便利,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将主动关爱、乐于助人的孩子与留守儿童编为同一组,私下再做一些工作,让这些孩子对留守儿童多一些耐心和诚意,让学习小组成为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的一个主要渠道。在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教师也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客观情况,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收获到来自班级同学的热情。良好同伴关系的确立,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好处,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 总之,面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就一定能够在留守儿童学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地添砖加瓦助力他们健康向上。 隔代教育论文:浅谈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生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到上学、放学、召开家长会期间都能够看到很多爷爷奶奶代替原本应该由父母参加的相关学校教育活动,我们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其实隔代教育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本不应该小题大做。但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有利有弊,但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来说,从农村学校、城镇学校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隔代教育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所显现,我们就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现状一:父母在外打工,完全将孩子交给祖辈管教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地处西北的年轻父母都选择了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不管是地处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很多父母放弃了在家乡附近谋职的选择,而到外地去打工。追求经济自由的代价便是放弃了对孩子的适时教育。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离开家庭教育的。一直到初中毕业,家庭在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却将这份重任完全交给了祖辈。祖辈完全代替了做父母的责任,完全承担起了管教孙辈的职责。祖辈在管教孙辈的过程中,固然有助于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能够让祖辈发挥自己的育儿经验,弥补年轻父母照看幼儿经验的不足,为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但是祖辈的管教仅仅是着眼于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上学,准时接回家做好饭菜,晚上督促孩子写作业,及时睡觉。至于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则很少顾及到。 对策:引导父辈家长回归家庭教育 要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承担其作为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一个宏大的社会问题,要想一时半会得到解决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并不意味着孩子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在这一方面,学校和父辈家长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从学校层面讲,可以引导父辈家长多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不管工作有多忙、事业有多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一定不能吝惜,要利用电话、网络坚持每天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叮咛,尽管距离上有些遥远。从父辈家长的角度来说,要主动承担其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和学校老师积极沟通,相互协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对待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等方面要“勤”字挂帅,不怕麻烦,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只有几年,这几年是孩子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孩子一旦错过将永远无法弥补。相信在父辈家长回归到家庭教育之后,孩子成长过程中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将会更少。 现状二:祖辈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影响孩子学习与成长 祖辈教育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对孙辈的学习和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祖辈过分溺爱。生活条件好了,祖辈对孙儿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过多的爱就会产生溺爱,以至于什么事都替孙儿去做,处处迁就、时时照拂,时间长了,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往往出现自理能力低、依赖性强、刁蛮任性等问题。其二,教育方法落后。因为祖辈时期接受的教育相对落后,年老之后又不注重接受当今时代相对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表现出重养育、轻教育,重物质、轻精神,重身体、轻心理等问题。其三,扼杀幼儿接受新事物的愿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长中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祖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却对孩子接受新事物的强烈愿望进行阻挠。在祖辈眼中,听话才是好孩子,其他所有的思考和想法都是不允许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孙辈良好个性的形成。 对策:引导祖辈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更须学到老。要负起教育孙辈的责任,祖辈必得学会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溺爱、不宠爱,不放任、不放纵。要跟随时代脚步,学习使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科技产品,为孙辈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促进孩子与社会接轨,与社会相容,最终达到孩子全面、全方位的发展。 现状三:祖辈教育与父辈教育存在冲突 隔代教育存在的现状当中有一小部分是因为祖辈和父辈教育存在冲突所导致的。祖辈不认同父辈的教育方式,主动请缨要去替儿子教育孙子,于是就出现了较为特殊的一种隔代教育的情形。相比较而言,这种隔代教育的现象是有其积极一面的。既然祖辈主动要求做好孙辈的教育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会花心思去付出心血和精力。实践也充分证明,祖辈主动担负起教育责任的隔代教育当中的孩子学习和成长都是较为理想的。 对策:将祖辈经验与父辈知识相结合,两代人在教育思想上达成统一 尽管祖辈与父辈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最终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做父母的要主动和祖辈进行沟通,要知道孩子的成长离开了父母的影响是不完整的。只有在充分交流全面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想法,祖辈贡献出自己的育儿经验和生活经历,年轻父母将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教育观与其相结合,最终达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不可回避的教育现实,我们应当结合现实去客观面对,只有处理好了其中的弊端,相信最终能够实现孩子、父母和祖辈三代人都能得益。 隔代教育论文:浅谈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 摘 要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年轻一代的父母工作压力、养老压力、教育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学龄前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隔代教育成为这些学前儿童接受的主流教育,这就导致隔代教育的利弊越来越明显,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本文,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影响的利弊,寻找解决弊端的可行办法,帮助广大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养成好性格。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学前儿童 性格 1研究背景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指由祖辈来承担儿童的学前教育,包括祖辈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甚至日常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所谓三岁看老,这说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隔代教育对W前儿童性格塑造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在发扬隔代教育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尽量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不利影响,我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2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我们首先来为老人正名,我们的父母半生为事业为家庭奔波,退休本该到了享清福的年龄,却还要为年轻父母带孩子,将自己的时间奉献给孙辈,父母的爱,对后代的爱,是我们不能否定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2.1隔代老人教育儿童责任感强,有利于养成儿童懂事,负责任的性格 双薪家庭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孩子难以享受到全职妈妈的照顾,相反,工作压力大,早出晚归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隔代老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挑起了教育儿童的大梁。隔代老人退休在家,没有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会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儿童身上。对于儿童出现的问题,会一遍一遍纠正;儿童的饮食,会精心的挑选制作;儿童的玩具,会及时消毒清洁;还有儿童生活习惯,会一直督促指导。久而久之,儿童会变得懂事,听话,也会不自觉的向老人学习,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2.2隔代老人教育儿童有耐心,有利于儿童养成不急不躁,有耐心的性格 每天父母上班的时候,有的儿童还没起床,父母下班回家,还需要自己的时间放松,在有限的时间内,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就会大大减少,对孩子敷衍或者回避孩子的问题,甚至直接把不耐烦的情绪发泄给孩子。老人在耐心这方面,表现的也会比父母强很多,他们会心平气和的给孩子讲解问题,跟孩子沟通,面对孩子无厘头的问题,也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语气。儿童会从这种相处中,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儿童接收到的是耐心,反馈出来的也是耐心,所以儿童会养成不急不躁,有耐心的性格。 2.3隔代老人比年轻爸妈更有经验,有利于儿童成为能够把握情绪,活泼开朗的人 隔代老人虽然没有像年轻父母一样,看过早教书籍,参加过早教培训,但是老人的经验是从养育孩子的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比从书本上获取的间接知识更有价值。老人可以根据经验很快的察觉到儿童的情绪变化,帮助儿童排遣消极的情绪,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影响将会陪伴儿童一生的发展。我们在感谢老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隔代教育中的弊端,因为这些弊端如果不及时避免,也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3隔代老人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消极影响 我们一直就不否定隔代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塑造存在消极影响,隔代亲,就是这种过度的亲,才导致了隔代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3.1隔代老人对儿童过分关爱,导致儿童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双全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都把自己的爱竞赛式的给儿童,也就导致了过分的关爱。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儿孙吃苦,舍不得儿童进行体力劳动,能带代劳的一定亲力亲为,甚至连儿童吃饭都怕累着。对于儿童的要求,更是尽一切能力满足,而且为了哄儿童开心,还常常超常满足儿童的要求。这种过分的关爱,导致儿童从小养成了霸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只一次在商场看到,儿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拉着爷爷奶奶的衣角嚎啕大哭,演变到后来,已经不是单纯为了买玩具,而是必须要自己的意愿被不打折扣的满足。这样的孩子,性格中从小就有霸道、任性的因子发酵,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愈变愈烈。 3.2隔代老人对儿童过度呵护,导致儿童缺乏冒险、创新精神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老人对儿童的呵护一点也不为过,从早上一睁眼,眼里都是儿童的一举一动。儿童蹲下摸摸泥土,老人急于阻止,太脏了,怕儿童弄脏手;儿童饶有兴趣的看看邻居家的狗狗,老人急忙拉着走了,怕狗狗身上有细菌,还怕狗狗伤了儿童。这种过度的呵护,过度的阻拦,会让儿童缺失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他会慢慢形成远离未知的潜意识,就会失去冒险、创新精神,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养成。 3.3造成亲子间的疏离,埋下儿童性格不健全的隐患,容易胆小、自闭 从小跟老人长大的儿童,跟老人比较亲,心里也渴望亲近父母,但是却不知道怎么亲近,慢慢就会造成亲子间的疏离。儿童性格里会缺少安全感,尤其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由妈妈带着,自己只能羡慕的时候。儿童便会觉得是自 (下转第19页)(上接第11页)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不想陪着自己,如此下去,儿童就会不自信,甚至会自卑。因为缺乏安全感,会变得不爱说话、害怕说话,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闭。 隔代教育给儿童性格塑造带来的问题可能不止这些,但是仅仅是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年轻父母应当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关注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4解决消极影响的建议性措施 有问题出现,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下面,我们来探讨几条建议性措施,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1)全家人注重交流,教育方式、目标达成一致,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沟通,积极解决。 隔代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老人跟父母之间各有各的教育思想,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思想来教育孩子,这些思想中甚至还会有冲突的部分,会使教育事倍功半。全家应当统一思想,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每个人对儿童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不是各持一理,分散用力。对于儿童教育中,行为出现的偏差,也应当及时交流,共同为儿童性格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2)年轻父母多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在儿童身上,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弥补隔代教育导致儿童缺乏冒险、创新精神的不足。 年轻父母爱玩、需要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为人父母,有时间还是应该陪陪孩子,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年轻父母,业余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会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起探索未知的思想,会激发孩子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3)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性格缺陷,有意识的引导儿童。 隔代老人和年轻父母,都要适当学习儿童性格塑造方面的知识,及时发现儿童性格中某一方面的缺失,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塑造这方面的性格。 好性格会影响儿童的一生,虽然隔代教育会给儿童性格的塑造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用爱配合科学的方法加以辅助,就可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帮助儿童塑造受益一生的性格。 隔代教育论文: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探讨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们对当今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令人担忧,29.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方面,34.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3%的学生明知没有必要的事情,但却有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想法、冲动;30%的学生常会感到不能集中精神,脑子变空。人际关系敏感方面,32.7%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2.8%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心神不安;34%的学生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6%的学生在公共场所吃东西会感到很不舒服。抑郁心理方面,34.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1%的学生常会感到孤独、苦闷;29%的学生有时会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9%的学生经常责备自己;5%的学生容易哭泣。敌对心理方面,24.6%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5%的学生容易烦恼、激动;22%的学生有想摔坏东西的冲动;18%的学生有时会不能自控而打发脾气。焦虑心理方面,29.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7%的学生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31.2%的学生常会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异性交往心理方面,20.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9%的学生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9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学生之间发展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1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异性交往中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 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而且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引起了学生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快,无疑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除了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外,还要面临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刺激,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疾病,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教育上很长时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学生缺乏此方面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育。 因此,在培养和提高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素质中,学校教育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进行呢?具体做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在这部分学生中利用留守儿童服务站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可以在利用学校的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适应不良,旧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同时要注意自身形象,真诚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例如,有位学生由于期中测试考得不好,连续几个月都苦闷,而无精打采。对此,我们帮助分析考试不好的原因,让其认识到成败乃是常事,提高自我认识,鼓励其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同时,我们指导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听轻快的音乐、多活动、多与人交往等等,从而使之克服抑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优化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起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才能发现开拓自身的潜力。 综上所述,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隔代教育论文:不可小觑的“隔代教育” 前不久,我的一位退休在家的朋友向我讲了他的一件十分伤脑筋的事:他孙子方方(化名)是四代单传的一根独苗,他和老伴都十分宠爱,经常背着儿子、儿媳给方方塞零用钱,而且交代孙子“不要告诉爸爸妈妈”。久而久之,方方不仅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而且还学会了撒谎。上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方方给家里来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班干部,代全班保管的1000元班费被小偷偷了。方方父亲生怕方方出事,赶快汇去1000元钱。后来了解到,丢失班费的事纯属子虚乌有。我的那位朋友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疼爱过了头反倒是害了他,而且还惹来儿子、儿媳的满腹怨言。” 类似的事情,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说过。现在,不知是人类的天性还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更富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隔代的疼爱,似乎远远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笔者自己也有这种感受,当年对自己的儿女就没有像今天对孙子这样宠爱。我同一些离退休老人们交谈时发现,不少老人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孙辈大量零花钱,孙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老人想方设法满足孙辈的需求;孙辈做了什么错事,老人却千方百计包庇、护短甚至代其受过;孙辈按照其父母的要求做点家务事,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拉练、大扫除等一些较苦较累的活动,老人往往发出非议甚至阻挠;更有甚者,有的小孩犯了错,父母批评几句,祖辈就心痛得很,反倒训斥起自己的子女来。在不少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分歧常成为引发“代际”矛盾和家庭冲突的导火线,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家庭问题。 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对孙辈(包括曾孙辈)的教育。据报载,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有近50%的孩子在或多或少地受着隔代教育的影响。由于幼教失误,存在心理行为障碍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占到总数的30%。另一项调查资料也显示,我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的不当有关。当然,隔代教育的问题有其存在的现实因素。老人们离退休了,有充裕的时间,可以管管孙辈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与孙辈在一起也是一种天伦之乐。年轻人有自己的事业,工作忙,也需要老人帮着照管孩子。但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 我与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聊天,谈论如何进行隔代教育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一是不做曹雪芹笔下的“贾奶奶”,千万不能对孙辈偏爱和溺爱。如果什么事情不管正确不正确,什么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切都迁就他们,惯着他们,这样就会无形中把他们培育成“小皇帝”、“小公主”,或者“小霸王”,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要学会严格,学会引导,学会拒绝,不要不好意思说“不”字。二是让孙辈们经受点挫折,只有好处。据说,某著名大学每年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学生自杀,原因就是他们的承受能力太差,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受了一点小小的委屈,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不可忍受。所以,当孙辈们有了什么错误,我们千万不能护短,严厉批评加循循善诱,才是可取之道。三是给孙辈们一点艰苦环境的“磨砺教育”,很有必要。有个离休干部的孙子在北京读大学,他和儿子、儿媳统一了意见,孙子放假回家和开学返校都不让他坐飞机,只让买硬座票。这种做法值得称道。四是让孩子们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孩子小的时候,凡是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洗脸、刷牙、穿衣穿鞋、洗手帕等,让他们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一些后可以让他们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五是我们老同志也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观念去对孙辈们进行教育。 责编/海燕 隔代教育论文: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了现代化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隔代教育指的是父母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们抚养和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对幼儿个性的养成有着诸多影响。本文就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隔代教育 幼儿 个性养成 引言 对于年轻的家长来说,年纪较大的长辈在教导孩子方面应该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因此很多年轻的家长为了上外地打工,经常将自己的幼儿交给家里的长辈抚养和教养。这种抚养方式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从客观角度来看,隔代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第一,其可以更好的抚养幼儿成长;第二,隔代教育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个性。下面就这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1.隔代教育的正面影响分析 隔代教育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隔代教育对老人带来的意义。现代化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形式也开始出现变化。现代年轻人通常选择在外地进行工作以养家,这就导致我国出现许多留守老人[1]。这些长辈常年肚子一人在家乡,对亲情十分渴望,因此。隔代教育可以弥补老人对亲情的渴望;第二,隔代教育对年轻家长带来的便利。经济的发展、物价和房价的上涨以及对幼儿的抚养均要求年轻的家长需要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在工作的同时,年轻家长也会担忧幼儿教育和抚养的问题。隔代教育正好可以解决年轻家长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隔代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好处。老人在抚养幼儿这方面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由老人抚养幼儿必然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分析 2.1 隔代教育让幼儿个性更加自私和任性 隔代教育一般均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对幼儿进行照看。长辈们对于小辈的疼爱虽然能够保证幼儿健康的身体发展,但是在个性养成上却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2]。老人对幼儿的疼爱通常均会带着无限的溺爱之情,这种溺爱的隔代教育方式是老人对幼儿“爱”的表达,但是也是养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破坏幼儿良好个性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许多三代家庭子女均是独生子或者独生女。这就导致我国年轻的家长和祖辈家长在对幼儿的关爱方面出现偏差,总希望将幼儿放在中心的位置,任何事情均无条件迁就幼儿。这种教育方式自然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爷爷奶奶经常哄幼儿吃饭、写字,而且通常采用的是物质奖励的形式。久而久之,当幼儿发现自己通过“不吃饭”等形式对爷爷奶奶进行要挟时,幼儿的个性成长就已经存在了问题。 2.2隔代教育让幼儿缺乏独立性 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对幼儿的照顾无微不至,这种照顾从幼儿还是婴儿开始,直到幼儿开始上小学[3]。长期的贴身照顾虽然让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但是由于过于依赖爷爷奶奶等人的照顾,幼儿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而这种坏习惯表现在幼儿的个性上就是独立性的缺失和依赖性的强化。换句话说,隔代教育中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将会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气的性别,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发展。 许多老人在进行隔代教育中总认为“必要的”照顾是应该的,例如在幼儿还在上幼稚园期间需要给幼儿穿衣,觉得去幼儿园的路程遥远需要一路抱着走过去等等。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当教育形式使得幼儿难以离开家长,在学习、生活自理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落后于其他的幼儿。 2.3隔代教育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养成 创新能力是现代化素质教育中重点提倡的培养能力,其不仅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智力发展,还会影响幼儿未来的就业发展等。因此,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幼儿的智商和能力具有必要性[4]。然而,隔代教育中,由于爷爷奶奶们从小接受的传统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不同,其对幼儿的教育中必然也会渗透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思维理念等。道德观念是幼儿应该传承的,但是在传统思想理念方面则会束缚幼儿的长远发展。老人家的思想观念通常是保守而单一的,这种传统思想和现代化开放思想的碰撞是当代青年及其家长在诸多问题上经常出现的矛盾来源。而这种传统观念对老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不是老人想改正就能够立刻改正的。因此,隔代教育中老人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思想观和思维的活跃性,导致幼儿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例如,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老人们会从小禁止小孩玩泥巴、玩沙堆等。这种做法实质上就限制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 2.4隔代教育让幼儿丧失动手能力 劳动是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主要形式,但是许多老人因为心疼幼儿经常会选择不让幼儿进行劳动。这种教育方式与亲子教育不同[5]。亲子教育中家长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多的考虑教育形式对幼儿未来个性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老人在这方面思考的较少,更多的是依靠本能的对幼儿进行爱护,最终使得孩子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成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娇娇女”或者“小王子”,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指的是由爷爷奶奶等祖辈对幼儿进行抚养的家庭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一般均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所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协调老人、年轻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这是隔代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但是与此同时,隔代教育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让幼儿个性更加自私和任性、让幼儿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及会让幼儿丧失动手能力。因此,在隔代教育中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其优势和弊端,重点发挥其优势,改善其弊端,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隔代教育论文:隔代教育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不少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经济等各种原因,频繁去外地或者出国经商、打工等,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因此形成了较多的隔代教育的家庭状况。但由于地方特性等原因,在青街隔代教育的比例明显增加。于是必须了解我园隔代教育中幼儿个性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升,从而对其进行“对症下药”。 关键词:幼儿;隔代教育;个性发展;优化提升 一、隔代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 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于是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各种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任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青街山区外出打工的家庭比比皆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幼儿托给祖辈教育是青街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我园隔代教育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在我园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大班有个幼儿晨晨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来带。中午在园就餐总是不情愿吃,在老师的耐心劝说下才会慢慢地吃起来,可是吃到最后总是会哭闹起来。这样的情绪反映给爷爷奶奶后,才知道暑假在家顿顿都是爷爷奶奶喂的。而后在园进行午餐时爷爷总是带着家里多煮的饭菜来园喂饭,但晨晨不领情,嫌难吃又吃得特别慢。中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胡萝卜、芹菜、香菇、排骨都不喜欢,有次爷爷来喂他的时候来得晚了一点,晨晨甚至会指责起来:“你怎么来到现在才来!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吗?回家以后我要好好惩罚你!”老师和爷爷沟通,但是老人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孩子还小,我不对他好还有谁对他好?他妈妈都走了爸爸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他,所以我多爱他一点。”后来虽然经过沟通后晨晨和爷爷都改变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道理老人还是不明白。 案例二:大班有个男孩叫豪豪,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爷爷奶奶住。爷爷非常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爷爷治家非常严格,豪豪平时都不太敢在爷爷面前说话,回到家很自然地写起作业。看电视的时间,玩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爷爷都会规定好。所以,豪豪就成了班里最“听话”的幼儿。明明是很开朗聪明的豪豪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开口。 每次家长会提意见时,豪豪的爷爷都会问:“为什么你们公办幼儿园就不教认字写字,为什么你们不教算数、数数字?”多次和爷爷沟通后,他还是坚持幼儿园就应该教写字认字算数字,他认为学习习惯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是没什么用的。 两个案例鲜明地表现出,在祖辈家长庇护之下,孩子容易形成极端的个性。 2.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1)祖辈们墨守成规,教育思想落后 隔代教育当中,由于祖辈们一般年龄较大,他们的教育观念与现阶段观念存在一定差别,墨守成规地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会利用各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幼儿。 (2)孩子容易缺乏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弱 在这些家庭当中,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祖辈们不是特别关心幼儿学到了什么,祖辈家长更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在幼儿园、家里是否过得好。在家里,他们不让幼儿做任何事情,完全不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3)隔代教育容易不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隔代教育家庭,祖辈年龄一般都较大,多少会有点腿脚不方便。平时带幼儿出门参加社会活动的次数较少。无法满足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需求,从而会导致幼儿较难与他人交流,不善与人沟通,容易孤僻不爱说话。 三、优化提升隔代教育的对策 1.幼儿园和家庭合作,提升祖辈育儿知识水平 隔代教育当中,由于祖辈们一般年龄较大,他们的教育观念与现阶段观念存在一定差别,墨守成规地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会利用各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幼儿。那么,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合作,改变祖辈育儿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1)祖辈幼儿观念的转变 祖辈们抚养幼儿经验足,但过往的自身经验往往会局限他们的育儿观念。祖辈们要学会与时俱进,逐步转变育儿观念。 (2)祖辈提升育儿知识水平的途径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祖辈家长可以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等方式来学习幼儿教育的各种科学方法,与当代社会接轨,与时俱进。 2.幼儿园和家庭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或者班级可以通过开展春游、秋游、开放日等各种亲子活动的方式,以此让祖辈家长亲身参与到幼儿一日活动和户外活动中去,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过程。通过这些亲子活动,让祖辈家长和幼儿都能够得到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促进祖辈家长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幼儿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学会有礼貌待人和处理事务。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和分享想法经验;做错事情的时候要主动承认并且会说“对不起”;上学和放学时能够和老师、家长打招呼或者说“再见”。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隔代教育论文:试论隔代教育的“优”与“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祖辈们自然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隔代教育既存在优点,又有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隔代教育的现状、优点和缺点,并对解决隔代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 隔代教育 现状 祖辈 家庭教育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祖辈们自然的承担了抚育和照顾第三代的“隔代父母”。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优势一: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孩子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优势二: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能照顾孩子的生活,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还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优势三:祖辈已经成功的带大了一代人,所以他们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可谓经验十足。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对孩子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过分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很好的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身上,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保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孩子个性发展:许多祖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孩子心理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孩子各种探索活动,给他们提出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们一些捆绑,导致他们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妨碍孩子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造成幼儿缺乏主动性。王志红在《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中给出了一个案例:沫沫是我在学校公园附近遇见的一个五岁性格内向的女孩,我们熟悉后,笔者专门对沫沫进行了一次家庭访谈,和奶奶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沫沫十个月就被送回来了,沫沫在家时很依赖大人,出门谁和她说话都不回答,也不和小朋友说话,占有欲特别强。这就是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祖辈对孙辈的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长时间不与人接触,幼儿会产生怕生、不敢说话、懦弱的表现。造成幼儿未来社会关系的紧张,以及无法与同龄人很好相处的烦恼。 三、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对隔代儿童自身的教育(充分发挥祖辈教育的优势) 开展“亲情展示活动。建议学校多组织开展孩子给家长打电话情境表演、“爸爸 、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给远方的家长写封信,“迎佳节家校联谊”等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隔代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护自律、自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父母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当家庭教育的主角。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应该是父母,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马克思曾说:“家长的事业是教育子女、孩子的能力发展取决于父母。”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是他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这些充分说明了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改变孩子的前提是改变父母。如果父母的思想观念能够顺利改变,教育就会很好进行。 祖辈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角色。祖辈家长要对孩子爱得适度,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祖辈家长要去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现代方式抚养教育孩子,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要做到让孩子多去和自己的父母接触,多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和谐温馨的氛围。 祖辈与父辈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时作为祖辈家长的子女,要经常与祖辈家长沟通,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择善施教,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大千世界。 同时两代人可以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幼儿园充分利用师资资源,给祖辈家长提供咨询和讲座 幼儿园可以利用已有的师资资源,给隔代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主动与隔代家长 联系,合理利用隔代家长接送孩子的契机,加强交流,在节假日可以祖辈家长开展咨询和讲座,多为隔代家长讲授幼儿教育理论。 成功的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教育。因此,隔代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学校、社会的问题。必须将其视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让祖辈定好位,父辈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校、社会也贡献出一定的力量,各自发挥积极科学的教育作用,用更好、更完善的方法加以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代父母,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隔代教育一定能够实现共赢。
设计管理论文:EPC合同模式下业主限额设计管理办法探讨 摘要:国内石化行业的工程项目建设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管理模式,逐渐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对于此合同模式下,业主方如何通过限额设计做好投资控制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限额设计 石化项目 epc总承包 价值工程 0 引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简称epc)总承包模式即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所有阶段的全部工作,在约定的合理工期内,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合同技术附件约定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一般会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概算控制整个工程总投资,并参照其中各装置单元建设投资,以合同价格的形式分配给各epc合同包,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将投资控制风险转移至epc承包商。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业主在工程总投资超出概算方面的风险,在epc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都需要业主做到高效管理、有效控制。而在项目投资影响的诸多因素中,作为龙头的设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据统计分析在基础设计阶段,其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详细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很明显,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设计阶段,限额设计就是设计阶段有效的关键措施。 所谓的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基础设计,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总概算控制详细设计施工图预算,同时各专业要在保证达到施工功能前提下,按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虽然我国很早就在各个行业基建项目提出限额设计,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甚理想。这需要业主与设计方共同配合,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行了epc总承包模式后,设计人员已经转变观念,具有了经济意识,会自觉的在合同总价内节省投资。对业主方,epc总承包合同总价内的限额设计对于控制项目总投资意义较小,若控制不善,还会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这就需要业主项目管理团队在推行限额设计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推行限额设计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加强限额管理,实行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 做好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后,在不产生合同变更的条件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时总的投资费用已基本确定,这就要求在此合同模式下详细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预前管理。其中首要手段就是做好对整个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1.1 将审定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及工程量进行投资分解,按照各单位工程或专业工程划分,设立限额设计目标。限额设计的目标体现了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及有关概预算基础资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分解,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也就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为配合限额设计目标的完成,设定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编制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对于主要的技术要求、选材标准、配置要求做出限制,并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 1.2 因在限额设计中技术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基础设计中要重视方案选择,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落实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细化。推行价值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v=f/c,合理分析各种方案的功能评价值(f)、充分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c)、综合评价功能价值(v),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的实现项目的必要功能,从而保证限额设计的有效实施。 1.3 从本质上讲,限额设计就是控制工程设计标准、控制总的工程量。在基础设计阶段,应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2003的深度提交设计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其中的工程量表要求设计单位造价专业人员会签,让造价人员及早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比,能动地影响设计。从而保证用于epc总承包招标的基础设计文件深度满足招标要求并做到尽可能完善,同时编制的概算尽可能详实,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2 控制详细设计阶段合同变更 采用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之后,投资额以合同总价的形式转移至epc总承包商方面。故在epc总承包商招 及合同执行过程中,做好合同变更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在此阶段,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主要体现在设计变更的管理控制方面。通过对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避免引起过多的合同变更,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一方面对附带合同变更的设计变更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1 在招标阶段,通过技术与经济的多方面权衡,综合评比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选择最优投标方案,减少因合同本身造成的详细设计阶段非技术性合同变更。 2.1.1 加强投标文件中缺项、漏项的评审:若投标文件中产生的缺项、漏项不会使整个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投标人在澄清、说明和补正中已承认并承诺由其承担该漏项费用,可将该项对应的所有报价中最高报价计人其评标价中,但如中标,该费用不予增加。避免合同签订后出现合同纠纷,引起费用增加。 2.1.2 加强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及计费价格的评审。审查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是否与招标文件、基础设计文件中的工程量对应,单价的取费是否合理。防止降低工程量,而大幅提高单价现象的出现。便于执行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时,控制总变更费用。 2.2 在详细设计开始前,做好设计输入、边界条件的落实及工程统一规定更新维护,减少因业主输入条件变化、业主工程标准调整引起的合同变更。这也是业主限额设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由设计直接原因引起的变更占3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的占22%;由于设备提资有误,造成现场到货设备与设计不符发生的变更占18%;由于业主根据生产需求和使用条件提出的变更占13%;由于材料采购原因引起的变更占9%;由业主根据国家规定、企业统一要求提出的变更占4%,其中业主方提出变更的占到了17%。诚然,业主方引起的设计变更,可能节省投资费用,也可能造成投资增加,从而对限额设计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阶段的变更,其费用损失相差很大。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少。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提起的变更会直接引起合同变更,对于项目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就需要在详细设计开始前或者初期在基础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校核全厂系统、各专业界区条件,项目主要工艺物料、蒸汽、水平衡,维护更新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并通过设计开工会调整确定输入条件、工程设计标准,将变更损失降低至最低。 2.3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及现场施工阶段,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管理。即使业主2.2条内容做的多么充分,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设计变更。因设计处于龙头位置,多数的合同变更是由设计变更引起的,对此阶段设计变更的辨别、评估分析,控制设计变更数量是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的关键。 首先,对此阶段的设计变更进行技术审查,防止epc总承包商设计冒进,保证工程质量。在epc承包商内部费用控制指标的限制下,各专业会按照标准规范的底限进行设计,原本标准规范就是一个最低标准,仅能够满足标准规范称不上一个好的工程设计,这需要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注意业主工程统一规定的落实。此审查原则对详细设计图纸同样适用,从而保证建设工程满足合同要求的相关指标,并最大限度保证质量的优越。 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在技术方案可行性审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设计变更的影响范围进行判定,控制变更范围,减少联锁反应。同时要求承包商提供变更建议方案,补充说明技术经济优选的过程。epc总承包合同不像epc/turn key合同对试运行承担全部责任,epc总承包商在试运行阶段仅承担技术服务。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要注意防止通过设计变更将建设成本转移至试运转费用及生产成本。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全生命周期内分析成本,择优选用变更方案。 其次,评估设计变更是否存在引起合同变更的风险。对具有合同变更潜在风险的设计变更,首先对业主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合同变更预警;同时要求承包商编制详细的合同变更建议方案。在合同变更建议方案中要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带来的对质量、进度、费用的影响。由业主方对合同变更建议方案进行评审,包含上述设计变更的技术审查。以合同约定的技术质量要求及项目工程统一规定约定的标准为准则,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是否实施变更。一般情况下,应将总的合同变更费用控制在该装置单元建设投资或者epc合同价格的10%以内。 3 做好项目统筹计划 综合性的石油化工项目,会有多个装置单元组成,考虑承包商工作负荷,会对整个项目进行合同包划分,由不同的epc承包商来承建。另外,众所周知,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质量、进度、费用是相辅相成的,若一味强调进度,会同时带来费用的大幅增加。这就需要业主方制定项目总体计划,根据开试车计划安排,有序设置各epc总承包合同的完工时间。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强调进度而造成合同价格或设计变更甚至合同变更的增加。若进度计划要求不合理,承包商会在投标报价阶段加入相应的风险费用,如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保守设计来保证进度,而这些成本无疑会转嫁至投标阶段的报价中,从而保证承包商的收益。这样会反过来影响基础设计阶段工程量清单,造成本文1.3条所要求的工程量清单无实际参考意义,同时会带来2.1.2条招评标时的风险。 4 结语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关键环节,但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不能过多的干预承包商的工作,且承包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业主在此阶段的设计投资控制处于被动阶段。故需要将管理中心前移,利用限额设计落实基础设计深度及工程量、概算准确度,同时在epc阶段,对于设计方案、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关键节点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限额设计管理。 随着我国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的实行epc合同模式,业主在转移投资控制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管理的针对性,利用限额设计提高项目投资管理成效,使项目总投资处于业主的有效控制之下。 设计管理论文: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为了提升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并且保证建设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急需找出和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从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出了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具体策略。以此为建设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问题对策 管理是建设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保证了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良好的管理策略能够使建设工程更加符合标准,在市场中也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竞争实力。但是,现阶段工程设计在招投标中出现了问题,质量和设计收费阶段也出现了纰漏。因此,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关注工程设计的管理。下文,着重针对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解决的具体策略。 一、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招投标主要有三个问题,即招标未按规定、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招投标虚假。建设项目通常为时间紧迫的项目,工程为赶时间完成任务未组织招标,而是直接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同时,建设单位把整体工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工程,使得每一个子工程项目在招标范围之外,就出现了规避招标的问题。另外,单位招标时,招标负责人虚假信息,未在规定范围内消息,限制了招标信息的公开。更严重的投标人之间恶意串通,导致招标流程形式[1]。 (二)工程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质量主要有两个问题,即超出范围承揽业务、工程设计涉及违法现象。通常,工程设计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很多建设单位在招标中仅能提出关于行业的类别。也未明确规定自身的行业所属。这样在进行工程设计管理时,很多不具备承揽业务范围的行业进行设计。另外,在农建设项目中,出现很多违法转包的现象。县级的设计单位没有较高的设计资质,大型的设计建设项目就无法承揽。招标异地设计单位就会出现数据缺少的问题,导致设计成本的不断提升,在把设计任务交给县级的设计单位,就出现了质量没有保证的工程设计。 (三)工程设计收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有相关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但是工程设计收费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工程设计的专业性技能比较强,往往建设单位缺少对工程设计收费的关注,导致很多建设单位的缺少真实性和准确性。通常把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作为依据,出现设计费用较高的问题[2]。 二、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具有特殊性,因此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准确计划出项目具体内容。为工程设计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在此过程中就应该较少进行行政指令干涉。因此,应该完善和健全公共资源的交易,设立相应的平台体系。在明确设计规定的建设项目之后,急需进入交易平台。交易平台中需要完成项目报名、资格审定、招标答疑、中标公示等程序,进而有效管理和监督工程设计的招标程序。由此可见,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是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大对工程设计的审计监督力度 针对出现的违法转包等问题,就应该积极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须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合法处理,追究责任人的的责任。同时,还须关注项目工程的关键性环节,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应该强化监督,对整个过程实行跟踪审计和监督。另外,还须关注中介机构,审查中介机构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 (三)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 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提高意识、强化学习培训。现在实行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很多部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出现冲突。因此,应该提高建设单位的意识,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须从提升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角度出发,有效开展工作。同时,须转变单位管理的领域,减少行政管理的局限。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建设单位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标准要求的认知,提升招标等相关业务水平,进而符合建设单位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关注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三个角度出发,准确找出三个阶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之后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加大对工程设计的监督审计力度,并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保证建设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实现建设项目工程的持续发展。 作者:都剑锋 单位: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房地产业高调崛起,并逐步实现了住宅产业化目标。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转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本文以建筑室内精装修为基本出发点,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的论述了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的要点,希望可以对进一步规范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提升设计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室内精装修;设计管理 1引言 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与简单的装修工程相比,所使用的材料性能好、价格相对较高,既可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同时兼顾使用功能。随着人们对建筑室内装修的效果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室内精装修的质量,同时还会对室内精装修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室内精装修设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要点 本文所选取的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包括方案设计阶段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以及项目验收阶段的管理。其中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重点论述的是设计任务书编制及设计供应商选择,而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重点阐述的是设计图纸优化以及审查,最后项目验收阶段重点论述了装修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并引入了限额设计的概念。 2.1设计任务书编制与设计供应商选择 在编制设计任务书时一定要全面的收集各种资料信息,为设计任务书编制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一份相对完善的设计任务书应该包含有工程概况、设计内容、设计风格、装修标准、装修技术与设备以及成本预算等内容。本项目的设计风格主要为新古典主义高层住宅,并且在延续建筑中采用了ArtDeco设计风格,项目用地面积高达65996平方米。而该项目案例中的设计内容需包括主推户型样板房设计,项目配套会所包括售楼处的设计以及项目公用部位诸如电梯厅、走道以及门厅等装修设计。 2.2设计图纸优化与审查管理 由于论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工作任务量大且复杂,需要各种专业的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介入参与到室内精装修设计中,增强设计图纸的深度和广度,对设计方案的细节部分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且设计方案包括硬装设计以及软装设计都必须根据国家行业设计规范饭和验收规范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切实符合国家及项目所在地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注意软装设计方案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对装修色彩、样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3设计材料管理 设计材料是关乎设计成效的重要因素,室内精装修工程对设计材料质量和性能要求更高。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材料时,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实际性能和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挑选合适的设计材料。在确保设计材料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设计材料成本,最大限度的确保装修企业或单位的合法经济利益。 2.4设计变更管理 由于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变更以满足现实的需要。装修设计方案中任何一处变动都会牵涉到各个环节的利益。该项目由于在前期公司后期服务跟进不够,导致设计变更较多。为了保障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公司后期更换了设计单位,并对部分的设计图纸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2.5设计成本管理 设计方案直接决定了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成本的高低,更关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可以采取限额设计的方式对设计资金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利用,减少或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装修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不断波动,因此,设计材料采购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装修材料市场,实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变动趋势,并制定完善的设计材料价格体系,同时做好价格差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为日后的工程项目结算以及后续工程的成本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设计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更好的控制装修项目成本,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立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装修项目预算定额以及费用定额的基础上估算出装修材料费用,并对投资限额进行合理的分解和使用,切实确保装修设计成本满足初步设计愿望。 3结语 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具有多变性、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坚守持之以恒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案。同时,设计单位应不断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督促他们树立成本意识,加强对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的成本管控,在兼顾设计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切实统筹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建筑室内精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钱建星 单位: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综述 摘要: 作为一种集体智慧结晶的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所有设计工作者的才能,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而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为此,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基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建筑领域发展迅速,一系列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新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设计属于系统化的工程,非常复杂,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团队的一致参与。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跟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密切相关,要求有关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真正地搞好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1审核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中,审核方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需要立足于全部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全面地审核设计方案。例如,在设计住宅建筑的时候,应当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全面地进行思考:立足于配套设计、装修设计、构造设计、安装设计、布局设计、范围规划等,一一地进行仔细地审核,倘若发现存在设计跟总体规划需要不相符合之处,务必要求定期地整改,对于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需要进行重新地规划和设计。除此之外,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并非就结束了设计。对于建筑的承建单位来讲,需要跟设计单位有效和紧密地交流。只有建筑的施工者跟设计者兼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才可以大大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再例如,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的细节跟总体相适应的是:针对多栋楼房间,应当兼顾楼群间的距离是不是跟消防、地质、光线等各种需要相适应;电梯通道的装修材料、宽度、位置、高度是不是能够实现应急情况下消防验收的标准;外墙与内墙的装修材料是不是影响到人们生活中室内中的光线、空气、温度、气味等一系列要素;设置的消防栓和消防装置是不是跟建筑的内部构造存在冲突,是不是能够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迅速地应急;针对一些具备特殊要求的建筑,其承重能力、区域位置、面积等是不是跟客户的特殊要求相符合。 2探究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需求 确立以及执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不但要求兼顾施工技术环节的可行性,而且还应当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有效地研究。这是由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跟经济效益存在直接性的联系,因此探究设计方案的经济需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其涵盖两个方面,即成本与总体效益。成本问题:设计方案不可以仅仅兼顾建筑的功能设计、实用设计、外观设计等,还应当认真地执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预算,在相应的工程成本范围之内,需要尽可能地进行最为理想的设计。并且,在兼顾这一系列要素最大化的过程中,也应当明确在相应的范围内科学地控制增加的建筑工程成本。例如,对于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的成本来讲,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无论是在性能、外观,还是在价格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总体效益:建筑工程项目兼顾成本问题理所当然,然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而言,仅仅兼顾成本问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之处。倘若为了减少成本支出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必需的步骤,这会大大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甚至对建筑企业的形象和总体工程效益产生影响。例如,在高层建筑当中,楼层跟楼层间的承重凭借的是楼板厚度,倘若为了节省费用的支出而使楼板的厚度减小,这尽管可以使应用的材料量减少,可是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甚至会导致人身安全问题。为此,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务必立足于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再兼顾经济效益。 3审核建筑工程的施工图 审核施工图指的是在施工方跟设计方交流和沟通好后,施工方结合设计方的设计原理与客户的需要,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施工方案图的质量跟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总体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为此,审核施工图应当执行严格的指标,认真地审核一些细节之处。一是应当检查施工图是不是在施工实践的过程中面临难度,这重点指的是施工实践与设计图面临差异性,出现如此的现象重点是因为施工场地环境的改变,而提高施工难度不仅使施工费用增多,还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务必搞好实际现状跟施工图的调研事项,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二是认真地设计施工图纸的细节问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设计的图纸常常面临着不足之处,如此一来会提高场地施工的难度,倘若根据图纸进行施工,那么常常会使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增加;倘若在场地变更设计图纸,那么会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以及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作用。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图纸的时候,注意细节问题,对实际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环境进行重复地模拟,从而设计比较理想的施工图纸,最终便于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会审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 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中,会审图纸是指在审核图纸的时候对开工之前的施工图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审。会审的过程不但需要专业工作者的参与,而且还需要施工单位的配合。会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正常地建筑工程的施工。会审图纸的好处是在进行会审的时候应当激发参与工作者的热情与聪明才智,从而能够集思广益。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审查图纸,从而实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地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减少。倘若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缺陷(像是设置的消防装置跟建筑的总体功能不相适应),应当在科学分析的前提条件下,汇集众家之长,分析出最为科学和理想的设计方案,且在总体的施工图当中进行添加。 5变更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 设计并非永恒不变化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倘若发现实际情况跟设计方案存在相悖之处,就需要变更设计方案。在建筑施工中,如此的现象非常多见,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设计存在缺陷、临时变更使用的材料等导致的。倘若存在设计的变更,负责设计的部门应当实时地归纳和研究变更之后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图纸,以判断更改之后的设计是不是满足实用性与经济性的需要。改变设计牵涉到业主与设计单位间的建议是不是统一的问题。两方都想尽可能地获取自身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这非常容易导致矛盾的出现。为此,务必实现变更设计额的降低,而这就要求在前期的设计中强化设计管理,从而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且,在进行变更的时候,应当重视进行合理地变更。合理的变更指的是变更应当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避免任何不合理、频繁的、非法的变更。事实上,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变更常常存在不合理的案例。像是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一时糊涂,未曾参考有关的数据指标,如此的变更不但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及不利于开展之后的验收工作。为此,变更设计需要在科学、合理、正确、规范的基础上进行。 6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工程来讲,设计管理工作非常系统和复杂,牵涉到非常多的专业和领域,往往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为此,有关的单位需要注重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事项,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对策处理设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缺陷,从而优化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推动国内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卫波 单位:宝鸡市土木建筑勘察设计院 设计管理论文:电站工程设计管理与控制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某电站工程项目现场设计管理实际经验,通过分析、总结设计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关系,提出一系列加强项目管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理顺了工作思路,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与保障。 关键词: 设计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接口;管理模式 1引言 在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我们必须协调好现场设计、施工和质量之间的接口关系,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科学高效地按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由于发电厂的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对其管理极为复杂,现场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1]。在电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管理是联系其他管理部门的重要环节,同时,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接口管理更是举足轻重。 2设计管理概述 电站工程具有投资大、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工程,在电厂设计与建造中,设计是基础,是“龙头”。设计管理贯穿于电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范围、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控制具有全局性影响。设计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施工建造、调试启动以及电厂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密切相关,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引领性作用[2]。电站项目设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进度管理、设计接口管理、设计文件管理和设计澄清及变更管理等[3]。其中,设计接口管理起到连接参建各方及各管理部门与设计之间的桥梁作用。设计接口主要包括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外部接口包括与业主、设计单位、建安承包商的接口,内部接口则主要是与现场其他管理部门的接口包括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及进度管理等。本文主要介绍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管理中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系。 3设计管理与施工的关系 3.1设计管理配合施工管理的工作 a)辅助施工部审核施工方案,主要审查方案中的图纸是否齐全及是否为最新版本、规范对方案的适用性及版本、参考标准的适用性等,对方案中涉及的计算,审核其选择的参数是符合设计意图;b)信函审核,对承包商发来的信函,如有涉及到设计的问题,辅助施工管理审查,直接或协调设计院对信函中提出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c)审核工作程序,如:混凝土修正程序、凿毛程序、施工缝处理程序等,审核程序的适用范围是否与图纸一致,相关图纸及文件是否为最新版本;d)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包括: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于重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专题会议审查的方式,邀请各方代表共同审查;e)辅助审核现场加工图和预制图,包括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范围内布置的木工加工场、钢筋加工场或砼予制构件加工场等;f)浇筑申请审核,为施工管理部签署开罐令提供支持,审核浇筑申请中土建、安装、电气等图纸的完整性、版本及浇筑区域的设计变更是否关闭、是否有开口项等情况,对施工人员、机具、设备、养护材料准备情况也参与审查;g)组织设计及地质工代查看现场边坡、基坑地质及设计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开挖后基坑的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喷护及采取何种喷护方式;对基坑塌方区域配合施工部及承包商协调设计工代现场确定处理方案,并对处理过程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部门;h)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施工方案内容,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发起设计变更已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对不可避免或发现较晚的问题及时督促设计院处理;i)督促设计院对图纸中的问题尽快发起设计变更单(DesignModificationNotice,DMN),回复各单位发起的设计变更、澄清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j)审核混凝土技术文件,包括混凝土技术规范书,各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参照的建筑材料规程规范等是否满足规范、设计及合同的要求;k)审核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的匹配情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需求,结合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督促图纸等设计文件按期到场,对设计出图情况可以对现场施工产生影响的区域及时反馈风险。 3.2施工管理配合设计管理主要工作 a)工程设计变更申请单(EngineeringandDesignChangeRequest,E DCR)的审核,对设计部发起的设计变更,及时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变更的工程量予以核算等;b)对图纸中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发起或组织承包商发起澄清;c)在子项区域的图纸提出问题,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在图纸会审时提出;d)配合设计管理审核竣工图。 3.3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施工的工作 a)要了解现场施工的各级计划(三级计划、年度计划、半年滚动计划、月度计划),掌握现场各个子项施工动态,这样在催缴图纸及跟踪E DCR及DMN文件时就更有依据性、目的性,保障现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b)要了解所管辖专业现场的施工逻辑、施工工艺及施工难点,从而可以在审核施工方案、审查施工承包商提出的变更申请时有更加清晰的判断;c)协调设计工代与施工管理部、施工承包商甚至施工班组人员多交流沟通,了解现场关于图纸施工的问题和难点,并形成设计经验反馈,尽量使后续设计更加考虑现场的施工需要;d)定期向施工管理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管理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e)定期与设计工代、设计院沟通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开口项等文件的更新情况,避免与现场实施计划产生矛盾,出现返工、停工等现象发生,保障现场连续施工。 4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1设计管理配合质量控制的工作 a)检查和试验计划(InspectionandTestPlan,ITP)审核,对QA/QC部主审的ITP提供技术支持,审核ITP开启区域的图纸及变更情况;b)采购技术文件审核,参照最新版本的图纸中对材料的性能参数要求,辅助审查采购技术规格书;c)不符合项报告(NonconformanceReport,NCR)的审核,对现场发起的NCR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查,首先对施工管理部的处理方法提出意见,如不同意,可以提出新的处理方法,其次判断是否属于采购物项的供应商的缺陷,如是,可以转至材料管理部,再确定是否需要设计方批准,如需要可转至设计院处理;d)落实图纸中验收标准,对QA/QC提出的图纸中未明确的验收标准问题,及时同设计院沟通确认;e)验收过程中提供图纸清单及设计变更单,在QA/QC某区域子项验收过程中为其提供完整的图纸及变更清单已便于现场验收; 4.2质量控制配合设计管理的工作 a)对设计变更是否发起及以何种方式发起提供建议;b)子项区域的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验收问题、可能存在施工困难等在图纸会审时提出; 4.3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质量控制的工作 a)建立规范有效版本清单,并与设计院及时沟通保证验收规范的有效性;b)与施工承包商、设计院良好沟通,确保NCR传送至设计院的方案可以一次通过;c)定期向QA/QC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验收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5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以某电站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分析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接口关系与内容,提出设计管理为更好配合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而进行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接口,为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以该论文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程序,为今后接口管理工作提供程序依据。 作者:邢侃侃 张晓林 董永林 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管理探索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获得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不断发展的城市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建筑管理的情况将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对建筑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设计要素,希望能对相关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的空间设计、管理水平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人们追求较高质量的建筑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在这种背景之下,处理好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建筑管理的问题,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质量,有效地进行城市建筑的管理,使城市的居住环境更加协调、适宜居住。 一、城市建筑空间概念 西方规划的理论将城市建筑空间的定义为:城市建筑的空间,也就是说形体或者是物化的空间,建筑物内外的布局设计都是经过了精心布置和精心策划的,也是按照不同城市的基本建设方向和此地文化的独特风格来确定的,并且经过空间的精心设计、布局,进而论证后建设的生活场所,也是构成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一个城市空间不单单是物化的一种形态,还具有浓重的社会色彩。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构成。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街道,房屋,功能性建筑和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形体的、物化的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构成,是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依据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空间设计布局对城市的美观和大众的居住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设计布局,科学有效的空间管理对大众的生活和城市的美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干预了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的空间设计规划,规划建设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城市规划依赖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如果对一个城市建筑空间进行规划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和容积率问题,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每个要素和城市建筑的空间特性,不考虑社会大众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就不能设计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城市规划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对建筑进行规划管理也难以起到空间设计的作用,这样不但难以处理好建筑管理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能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城市空间环境的不协调。同时,单单依靠技术来处理城市空间的问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要依据相关政策,有效地落实规划,所以说,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同样成为建设好城市的关键。 三、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元素 城市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的空间效果相协调,将形体设计作为艺术进行,其目的是为人类的视觉提供服务,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美化城市生活环境;良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可以唤起人的意识与感情,让人们保持心情愉悦,还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和畅爽。在进行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时要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能够给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流动性与连续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天际线。建筑物本身的天际线能够协调天然物体和建筑物本身之间的关系,确保视觉方面对建筑物级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需求。2)地平线。建筑物本身高出地面多少,如何在地面进行施工建设,是地平线的主要作用,要确保视觉方面的舒适性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3)空间要点。建筑物本身空间要点的作用和标点符号在一篇优美文章中作用一样。空间要点体现了地方性的主要特征,保证了人们产生到达或离开的意识,例如台阶的上下端和平台等。4)后退。建筑物的入口大门、和道路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后退设计。建筑物后退设计构成视觉轮廓和物体的画面。5)纵深。对建筑物的纵深进行设计时,要协调好建筑本身的空间和形式,确保具有流线型和连贯性。6)升高和降低。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台阶。升高和降低是建筑物本身在不同高度之间的过渡,要将趣味性和美感考虑在内。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本身的凸出和凹入说明每个建筑物之间的方向变化和连续性,体现了消极与积极的流动。8)人文尺度。是建筑物本身经常考虑的尺度,是社会大众活动和建筑物本身相关的尺度,例如:建筑物中门窗的高度和宽度,人们踏步的高度等。 四、完善与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转变分析角度并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城市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范围与产物。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从人类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开始,应该对建筑的城市生活与文化传统、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建筑环境设计应该要以人为主,让人们感到舒适,对于设计要力求美观,各个地区应该要有各自的特色,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功能,进而融入城市的精神领域与物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空间不仅应对建筑空间环境,还应对人们的习惯、生活、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对城市建筑空间和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建筑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风格和环境的空间艺术,空间环境的优美基础是充分考虑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之间的协调统一。因此,城市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管理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技术与建筑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社会空间、对人类的空间行为进行正确的设计与创新。对于建筑的空间内涵而言,应该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宜人的环境等问题;最后,规划与管理还应该从社会学、人类学与建筑学及经济学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地使城市的建筑空间内涵得以提高。所以,一定要进一步丰富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2)建筑由风格规划管理转向空间环境的艺术管理城市的建筑空间不仅体现出建筑的单体风格,而且还展现了环境空间的艺术。实现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便创造出较为优美的居住空间环境。对于建筑的风格应由规划管理逐渐转向空问环境的艺术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3)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一个建筑物内部每个功能空间不但要与建筑物本身统一协调,还必须做到与外部空间环境一致协调。例如:建筑物外部的空调机位、阳台形状等与城市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4)统一建筑本身和社区的功能。注重对社区的优质服务是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因此说,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必须与社区功能相互协调,如果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和社区功能产生矛盾,那么,就会导致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在小区的第一层安排餐饮娱乐,就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与社区功能产生冲突。 五、结束语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者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都相当重大,只有更新当前的理论含义,潜心研究更新的内涵,才能做好相关工作,让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作者:覃汉平 单位:三峡大学(湖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核电厂工程设计管理内容浅析 摘要: 本文以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明确设计边界、协调设计接口、严格质量控制、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协助招标管理、协调施工技术管理等角度出发,梳理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优化“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水平,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 0引言 核电厂的“四通一平”工程,是指在核电厂主体工程动工(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的标志点)前,完成的厂区用地范围内的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等工程的总称,北方地区一般还需纳入通暖工程。四通一平是核电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核电厂厂区具有可利用的场地及必要的管线配备,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四通一平”工程是保证核电厂顺利开工的必要条件,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使“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能高效、优质地开展,需要引入科学的核电厂设计管理。核电厂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进度控制、设计质量控制、工程文件索引编制及管理、核电站设计接口编制及管理、执照申请及文件报审工作、核电站设计管理组织等[1]。“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的优劣,直接反映设计管理者的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优劣和是否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工程的投资效益及工程的进度计划产生深远的影响。 1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及其设计管理工作的特点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1)通路设计:主要涉及到施工道路的设计,施工道路需就近接入附近高等级的公路,有可能涉及到对现状道路的改造问题,还需考虑施工道路的永临结合问题。2)通水设计:需进行水源调查,进行水资源论证,获得取水申请许可等文函,再协调厂外引水管线的设计工作。3)通电和通信设计:需考虑施工电源的选择和通信接口端的确立和厂外管线的设计。4)场地平整设计:主要涉及到平整范围、平整方式、平整标高及土石方平衡等问题。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往往基于尚未最终确定的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设计图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高。2)属于项目前期工作,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其安排的设计时间十分紧张。3)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图运输、水工、电力、通信、地质、应急、环境等较多专业,涉及专业较广。4)路、水、电、信等配套设施的设置,均需与相关各部门协调,取得相应支持性文件,各方接口较多。5)场地平整涉及到的场平标高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关系到核电厂的安全性要求,技术论证需极为严谨,审批过程十分严格。6)场地平整工程的投资动辄上亿元,项目投资大。由此可见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时效性还有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 2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分析 由于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且具有前期风险高、涉及专业广、各方接口多、审批过程严和项目投资大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内容重点考虑。 2.1明确设计边界 “四通”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边界应包含:施工道路工程的起终点引接位置,道路路面宽度等;施工电源所处地方变电所、厂区内临时户外箱式变电站、施工临时办公等需要用电区域的具体位置;施工用水取水水源可引接处的具体规划位置;施工期通信管线的起终点位置等。场地平整用地的边界范围需根据核电厂建设总体规划来具体实施确定,包含确定一次开挖或分阶段将厂区进行场地平整的边界范围,该范围边界需与多个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并邀请相关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以上要素均为设计阶段最前期需要明确的上游输入条件,设计管理者应在设计组织和策划阶段重点关注该内容,并加强组织协调以最终确定设计边界。 2.2协调设计接口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涉及的接口主要有:在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各分项工程的路线选择上,与地方政府进行积极沟通,以避开施工或搬迁困难的区域,并邀请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讨论确定;道路路线的选择有时还需要编制专题报告,如规划路线有穿越其他公路、光缆等现状基础设施,还需要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通电分项工程,一般将分包给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厂外线路的设计也需由高一级的网局沟通、审查、确认。“四通一平”工程涉及到的接口种类繁多,而设计接口管理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保设计进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1]。因此必须加强协调设计接口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完备的接口控制手册体系,明确规定负责设计不同分项工程的各个设计单位之间的接口,明确设计单位、用户、设备供应厂商、建造单位和其它承包单位之间恰当的接口;制定并严格遵守完备的接口程序;建立定期审查监督的有效控制制度;必要时可定期召开设计接口协调会或专题会。 2.3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设计管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核电前期的工作能否按照进度计划顺利开展,好的设计质量管理是核电厂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石。针对于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有。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计划,并固化到设计工作程序中;落实质量目标,不断完善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对设计项目从立项到交付、设计后配合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强化设计审查程序,对工程中的道路、管线所经过的路径、方式、方法,对场地平整的范围、方式、标高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和优化,必要时组织讨论及评审工作,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较大范围的变更;对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实时监控,应用TQM的质量控制原理,对偏离要求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设计质量的循环上升;建立设计反馈制度,充分利用部门的设计信息系统,找出设计中的薄弱环节,明确质量改进方向,使参考项目的设计经验能够被新项目的设计所借鉴。 2.4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进度计划应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并符合核电厂总体进度计划要求。为保证FCD节点顺利实现以及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项目部会在FCD前编制《FCD前一体化计划》,该计划涵盖了核准、设计、采购、商务合同、施工等各个方面。计划中针对“四通一平”工程的工作(设计出图、商务招标和现场施工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设计管理者应严格按照该计划组织设计工作,并及时进行风险分析,以确保“四通一平”工程中各子项工程的设计完成时间及其施工完成时间满足工程总体进度的要求。 2.5协助招标管理 在现有核电前期的进度计划中,经常出现“四通一平”工程图纸尚未最终完成,已开展启动招标工作,因此设计管理者需要充分协调招标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的关系,可在给设计人员下达的进度计划中,明确向招标部门提供必要参数和图纸的时间。此外,设计管理者还需协调具体设计人员,及时配合招标文件的澄清工作。由于“四通一平”工程中的场地平整分项工程常分标段来进行招标工作,在设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协调招标部门和设计部门,使设计人员在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尽量平衡核电厂区内各分区之间的土石方工程量,尽量满足招标基础文件的需求。 2.6协调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条件,是设计、施工的规范与标准的具体运用。设计单位在编制施工技术条件时,应在满足有关规范与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各工种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设计管理者应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及时组织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澄清疑难问题,处理变更申请及材料代用等问题。根据现有经验,在核电厂前期准备阶段,施工现场管理部门就已开始施工现场总平面的设计,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是对施工场地在空间上做的总布置图,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用道路、材料仓库、管线等作出的合理安排[2]。设计管理者应组织协调设计人员在审评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时,对施工现场总平面进行详细审查和确认,统一协调现场临时路、水、电、信的分配和使用,以方便施工、运输等施工活动的正常展开,并与最终运行期的总平面规划相适应。 3结语 核电前期的“四通一平”工程,与项目参与各方均有关联,从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到分析计算论证等,涉及专业领域极广。设计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能否高效、优质地完成,对整个工程的费用、质量、进度目标的顺利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将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于设计阶段,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起到优化设计和施工组织、控制项目投资和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显著效果。 作者:吴静 霍志磊 李友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戏曲服装设计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各种艺术表演的兴起,戏曲服装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也是日趋重要。服装设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舞台表演服务。 【关键词】 戏曲服装;设计;管理 一、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舞台艺术中,专门成立了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部门,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把这一项工作做好,确实不容易。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毋庸置疑,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具有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戏曲服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戏曲服装设计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 我们知道,戏曲服装设计是舞台技术之一,通过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戏曲服装设计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和其他的舞美技术门类有机融合,或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或表现人物身份,或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共同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可见,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到同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比如说舞台灯光,戏曲服装和灯光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戏曲服装在不同灯光的映衬下,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的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正是舞台灯光的作用,戏曲服装的效果得以一定程度的体现。又比如舞台布景,可能有人会说,布景设计如何对戏曲服装影响不大,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在表演过程中,布景不仅仅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为表现不同戏曲服装的人物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的戏曲服装有不同的布景设计,共同塑造舞台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美其它技术门类,不可孤立地看待服装设计的工作。戏曲服装设计要根据剧本主题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要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戏曲服装设计才能达到符合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服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戏曲服装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和设计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第二,戏曲服装内容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第三,服装管理技术落后。第一个问题,制作和设计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的服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这样的戏曲服装就严重降低了舞台应用价值,影响了应用效果;第二个问题是戏曲服装内容缺乏创新。由于服装设计理念没有跟上,对舞台表演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戏曲服装内容与舞台表演不吻合,影响了表演效果。管理过程中对服装内容缺乏跟进,不能全面控制,从而影响了舞台应用效果。第三个问题是服装管理技术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戏曲服装相关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从而影响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戏曲艺术也是一样。作为舞美重要技术门类之一戏曲服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与时代脱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务实地加以改进。 四、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 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服装,可以这么说,没有戏曲服装,就没有舞台艺术。但不等于说,作为舞美技术门类之一的戏曲服装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前面说了,戏曲服装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同舞台艺术其它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必须运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剧中人物所需要的全部服装,要清楚服装的不同色彩以及服装剪裁,要对戏曲服装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提高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及管理水平。只有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符合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第二,对色彩及衣箱进行分类管理。在舞台演出中,不同曲目,有不同的服装色彩体系;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并科学分类,对服装衣箱进行命名管理。这一点不难理解,戏曲服装由于数量很多,如果杂乱无章就会忙中出错,影响演员及时换装上场,从而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第三,优化并丰富服装管理技术。戏曲服装管理要建立在熟悉服装制作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对应管理,分析服装信息,整理并丰富衣箱管理,提高戏曲服装管理技术。总之,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管理者必须懂得戏曲服装制作和设计的全部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等。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和了解,才能学会戏曲服装管理。另外,它的艺术性同样很强,不懂得舞台艺术,不熟悉剧目,也是做不好戏曲服装管理工作的。当然,要学会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必须在服装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者能力和水平。 五、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 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很大,地位不可低估。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舞台技术,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一起为舞台艺术服务。因此,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戏曲服装技术才转化为舞台美术,才使得观众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那么,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第一,要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戏曲服装设计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历史,要懂得戏剧和文学,要清楚色彩和剪裁等等。总之,戏曲服装的综合性很强,没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第二,要有专业的制作和设计技术。制作和设计是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的,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无法制作和设计的;第三,要具备现代化的服装管理水平。前面说过,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在戏曲服装管理中,有两点特别提出,一是要求戏曲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二是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这两点做不好的话,会影响演员换装出场,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要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知道,戏曲服装不仅仅是一门舞台技术,它还是舞台美术形式之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就不懂得戏曲服装的审美特性,就不知道戏曲服装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也就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和管理了。第五,要有创新意识。任何事物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艺术之花就会凋零。服装设计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戏曲服装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舞台美术工作。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事戏曲服装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舞台演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朱英 单位:淮安市淮剧团 设计管理论文:设计管理创意设计语境应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而此时,设计作为一个越来越受企业所重视的战略手段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的首选。怎样让设计为企业达到最大宣传影响力呢?怎么样让设计师、管理者以及企业客户在设计理念上达到一个契合呢?这也就让现在的设计公司面临一个大的挑战。 1什么是设计管理 彼得Gorb说,设计管理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在其企业目标的依据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 2“真实世界”中的设计 帕帕奈克的设计思想大概形成于1960年代末。他认为,设计要解决问题,而且要解决“真实世界”里的问题。他主张要为真实的“需求”(need)设计,不能为“欲求”(want)设计,反对在一些基本的人类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设计师就挖空心思地为消费设计社会里面的富人设计。他主张设计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拿出十分之一的时间为社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设计。 3真实世界的“三角关系” 3.1设计师、管理者与客户的需求 设计师、管理者以及客户之间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目标,这里所谓的设计目标不仅仅只是指最后把设计作品做出来,而是指能够满足三方需求: (1)在这样一个每天都在强调着创新的大形式下给了设计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无时无刻都想在怎么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新创意、新思想从而忽略了对与产品真正内涵的准确表达以至于达不到客户的要求。 (2)管理者的“经验论”,在设计沟通过程中,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引导新的设计工作。 例如笔者接触过的一个设计公司中在管理人员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受托为政府部门做“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一个户外宣传舞台的背景,管理者强调“把红色作为宣传背景的主色调”,更符合当下政治上的需求。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要了解政府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这既是一场政治活动,也是一场全民活动,设计公司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综合客户的需要,将红色和其他的色彩相结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供选择。 (3)客户看待设计,比较单一、直接。 目前设计业主要是由客户引导设计,对于设计行业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也有些可能只把设计作为企业营销手段的很微小的部分,所以,在设计理念、创新意识上不太会接受新鲜、大胆的设计。其实,设计应是作为企业的战略手段而不只是工具,客户来到设计公司会很简单的说对于设计没什么太多的要求,就只希望能够显眼,过往的行人能在在最短的时间内这块那块广告牌上清楚的下他们公司的电话或者名字,抑或是短短的停留,并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信息的整合。 3.2设计管理人的定位与作用 当代设计已经告别了过去设计师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演变成了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这时伴随着而来的便是设计管理,“设计管理人”在设计执行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问题,使他们到达统一的设计目标,都为着这一个目标协作。为设计师创造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为客户创造出更好的利益,了解更多的市场需求;赋予设计新的意义,设计除了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够宣传企业的一种精神,让人们看着这个设计本质,而不只是设计稿本身这里或那里的不协调,而是能否准确的传达企业的文化,设计作品的内涵。设计的价值除了需要企业的成功来体现之外,还需要“设计管理人”来调剂。那么怎么样构建一个“设计管理人”的时代呢?试想想如果三方都能够在设计执行中有一定的取舍,那么势必对于好的设计的产生有一定的催化剂的效果。设计管理人要具备判断审美和其他与设计相关事项的能力,能估计针对目标市场的服务的价值;也要具备能意识到创意和设计活动的本质及其在组织效能中所扮演的角色。 3.2.1客户关系管理 在客户眼里,设计产业可能是一个不成体系,客户可能不知道能从设计团队咨询得到什么,因而,设计管理人需要和客户保持联系,传递最新的信息动态,客户需要向设计管理人及时更新公司新的战略等企业内容。“设计管理人”需要用有力的市场调查来说服客户,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与设计管理人共同配合,品牌的再设计就是为了让产品品牌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与时俱进,因而,取出品牌的内涵精髓,舍去冗杂繁复是设计管理最终的目的。 3.2.2设计师工作关系管理 “设计管理人”让创意人集中于创造影响力才是更为迫切要做的事。设计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设计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看法,不需要去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管理人有必要对设计师进行正确引导,真正好的设计除了自身的创意感,也必须符合市场的需要。要明确一点: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好的设计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来使其完善,萃取出设计中的无限创意,舍去纯艺术中无拘无束,才能让设计师在市场与个性张扬上寻求到平衡点。 3.2.3设计过程管理 有一部分企业具有设计领导的潮流气质,如苹果、飞利浦和索尼公司。设计领导类的企业试图在他们的设计流程和商务提供中做到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企业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的提供消费者需求、市场信息和研究资料,确保设计团队能始终正确的体现产品、服务中的创意语境。还有一部分企业是要利用设计将品牌提升,设计管理人在品牌价值、品牌发展、品牌提升的策略、战略尤为重要,消费者要重新认识品牌,但又要保留原品牌的商业价值,设计管理人要运用审美、创意等设计手段来来唤起企业品牌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4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韩国产业设计振兴院院长郑庆源这样界定,设计管理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把设计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的战略工具,研究管理者、设计师和专家的知识结构,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创造有生命力的产品。设计管理旨在有组织地联合创造性及合理性去完成组织战略,并最终为促进环境文化做出贡献。范例:《常德高速公路收费站文化艺术长廊策划创意设计场地规划案》。这是一个以“上善若水•德行天下”为主体思想的设计策划案,旨在表现拥有沅澧两水深厚文化的常德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成为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名城。首先,需要了解常德的文人、地理等背景,然后了解常德的政治背景,我们通过对文化不断的渗透、融合产生最初的创意,将政治和精神文化通过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空间设计师、项目策划师及城市建筑等相结合产生最好的设计,体现功能性的基础上,对整个文化带来影响力。项目价值:呈现一座城市的不同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型城市的独特魅力。奋斗目标:以干线公路风景建设为突破点,逐步建立常德风景道体系。设计灵魂:创造力在常德,根植在独特文化的神韵里。艺术定位:生命是一场蝶变,因其苦难成就其伟大。常德,一座历史与文化交融之城,我们将以弘扬常德文化为宗旨,通过精神之门——物质之门——心灵之门把常德景观、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民俗文化表演汇集,以沅澧母亲河流域为基石,营造了一个精彩美妙的世界。常德——天工造物的景点都是一首首凝固的交响诗,那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则是一幅生动活泼的风情画卷。通过我们当代的资讯设计艺术去雕琢一个全新的常德东方之珠——常德城市风景道。“风景道”的概念是近几年从“景观大道”引申发展而来。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的和增进游憩观光价值的景观道路,是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观光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多重价值的融合。在这个案例中,设计管理人根据政治背景、城市品牌规划及城市建设的需求下提炼出了“城市风景道体系”这个概念。 5结束语 创意是最有效的媒介物,因为它无处不在。每一天,我们都为创意产物、故事、信息和经历所动容,创意为个人、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带来了更为广泛和综合的影响。设计管理人及其团队要不断的发现企业的文化底蕴,才能很好的根据市场要求去整合资源、管理资源从而创意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设计管理是对品牌传达、升华和设计过程的控制,设计管理已经不只是设计师、客户、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了,是室内设计、空间设计、雕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等当代信息电子技术、交互设计之间的“大设计”艺术联系,怎么将这些资源完美的整合、融合是当代设计界的课题,文化、创意便作为好的设计与设计师之间的纽带,怎么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设计师不再是什么都必须会的杂工,而是整个设计管理体系的核心,设计师必须从大设计出发,将设计提升到精神领域,将设计效能最大化。 作者:刘佩 单位:常德千禧龙影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管理探微 1一体化设计概述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最优资源的一体化集成在设计一体化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通过有效结合建设单位的优势和项目设计单位在体系、经验、技术上的优势,实现工程建设增值的目的。对运营商而言,进行管理创新是不断提升运营水平的重要条件,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运营商应当从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简化流程、缩短工程设计的相应速度、建立更顺畅的工作流程、建立更合理的组织方案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可见,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体化管理,而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设计环节一体化。 2通信行业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应用 2.1通信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分化分工管理 无线配套专业、数据专业、传输专业、交换专业、无线专业是依据通信网络特点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划分,本文将通过3G—WCDMA对各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众多不同专业紧密配合是3G—WCDMA网络设计施工的前提,要完成工程设计施工就必须运用一体化管理,主要专业分公设计包括:无线专业,主要运用于基站设施、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交换专业,主要运用于网管、软交换设备;数据专业,主要运用于路由器、交换机、数据网管等设备;传输专业,运用于无线专业、数据专业、交换专业之间的数据传送网络;无线配套专业,运用于动力空调、基站配套土建装修、机房、机楼等专业工作中。以上各个专业是完成通信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各专业特点出发分析各专业的相关性可知,传输介入专业与无线配套专业、无线专业和传输专业、无线专业与无线配套专业是其中具有加强相关性的专业。 2.2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站在网络工程设计施工这一方面看,设计院按照专业进行部门设置的局面在适应建设单位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通常来说建筑、通信电源、传输通信、数据通信、交换通信、无线通信等专业通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由设计院相关配套专业、传输、数据、交换、无线等专业部所负责。当前设计院的项目团队通常由单个专业部所或几个其他专业部所的设计人员组成,进而实现运营商专业性较强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信息管理层、工作层、协调层、决策层是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的构成部分,相关人员职责设计如下:设计决策人处于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决策层中;设计总控人是设计施工方案中协调层的设计施工项目总负责人;技术总监是设计施工方案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领域的技术权威;专业主管是设计施工方案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设计工作的组织者;专业设计人员是设计施工安安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设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信息管理员属于设计施工方案中的信息管理层。 2.3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机制设计 不同部门、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是有效实现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这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通常情况下“三层架构”、“两类信息”是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其中专业主管环路、项目小组环路、总控人环路是三层架构的构成部分。①总控人环路。相关工作人员在启动项目前需协商项目方法、原则、结构、框架等内容,进而促进优良的项目运作架构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与此同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还需协调大方向和各专业相互制约的因素。通过本环路的建立信息渠道获得疏通,管理链条被简化,单位协调和跨专业协调困难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善。②项目小组环路。本环路是通过总控人全面监控管理本单位项目小组内进度、资源等方面实现的。处于设计组织工作的半后台状态是本环路的特点,专业间的协作约束通过本环路的引进获得了极大的加强,传统模式下相互间可协调不可管理的专业壁垒被打破。与此同时本环路还具有较为明显的疏通信息渠道和简化管理链条的作用。③专业管理环路。该子项基层工作质量、进度管理前台工作由建设方主管监控、监理方主管牵头实现。在不同专业主管环路间协作时,应先采用各主管环路间自行协调的方法,在前台协调不畅的情况下再利用总控人环路解决。当处于本环路与传统分专业模式中时,不同专业具有相当的信息途径,能够实现大量常规工程信息的传递。但是专业主管环路在项目小组环路和总控人环路的后台支撑下,才能有效发挥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协商信息和指令信息是两类信息的构成部分。首先,指令信息。由于任务指令是建设方和监理方要求设计方单向传递,所以本信息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设计任务指令也可由建设方直接向设计方向发出。其次,协商信息。专业成员、小组成员间的集中交流以及两两之间项目交流就是协商信息,该信息具有多向性的特点。 3结语 设计项目一体化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使通信建设单位对设计项目分专业管理的传统模式导致的信息传递渠道冗长不畅、工程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其突破性、独特性明显。可见设计项目一体化是通信建设单位管理建设网络通信工程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一体化设计,并据此对通信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分化分工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等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但文本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通过设计一体化在网络通信工程的有效运用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徐刚 单位:广东长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景区品牌形象设计管理论文 1景区分区多而杂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原先规划是:一水,一道,三十六景。一水是指:梅湖幽深的黄金水系,通过对水系有序的组织和梳理,使梅湖的水上游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品牌。一道是指:一条古驿道。有诗云“:五里三桥好风光,驿道沿湖同向塘,古时梅姑桥上过,青云道院慰心伤。”规划将结合碑志记载,恢复“五里三桥”的驿道风光,道宽不超过3米,均用条石铺砌,沿道两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供游客驻足休闲的场所。按古貌进行原始打造。这样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对景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三十六景是指:青云谱是一处景色优美的区域,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景点为20处,分为“谱内十景”和“谱外十景”。我认为管理者可以在游客旅游路线上明确主要次要,强调以八大山人为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树立景区人文形象,把握好景区“一道”这条最具特色的游览路线。让游客设身处地的感受古人的闲情雅致。并可以在这条路线上沿途设立直行车出租点,让游客自由选择步行或骑行游览。并在主要景点的路口进行明确详细的路牌指示和人性化的引导,减少游客途中迷路的情况。 2景区设施管理维护不当 细节的管理和维护是国内很多景点都忽略的,在去往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的小路上,许多破损的墙角和窨井盖及涂鸦小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在煞风景的同时也隐藏安全隐患,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在管理上更应关注细节,不在小事上疏忽,避免在细节上给景区的形象打折扣。管理者想要提升景区形象就必须注重细节,树立干净整洁的景区品牌形象,加强保护景区设施的宣传力度并及时给予修护破损的公共设施,避免安全隐患。不断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与时代结合,进行艺术创新,以日本富士山景区为例,在景区道路上的窨井盖井面上浇铸出富士山的图案,将呆板的井盖改造成一幅幅风景画,不但美化了景区道路,更吸引游客眼球,赏心又悦目,让景区形象刻入记忆。这种在细节的处理值得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借鉴。由于前往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游客,大多是慕名“八大山人”而来,从主入口进入景区后却没有太多关于八大的影子,似乎整个景区和八大山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景区不可复制的最具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核心元素——八大山人没有任何体现和利用。连排的仿古建筑形象单一枯燥,八大山人景区在形象管理上可以利用这些不起眼的井盖做文章,烘托景区气氛,提高景区艺术品位。将八大的画浇铸在井盖上,景盖的外形复古别致,让行走的氛围更加美好,游客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用心去呵护景区设施,更能成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一大特点。 3景区管理开发缺乏品牌概念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在管理上缺乏品牌的概念,如今旅游业飞速发展,景区品牌标识的设计对于提升景区的形象和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许多景区都推出了自己景区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如迪士尼乐园。迪士尼旅游纪念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商标。而八大山人景区内并没有专门的纪念品商店,更没有关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品牌的纪念品,仅有的几本各种出版社出版的八大山人书画集根本满足不了中国人到此一游的纪念情结。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在形象管理上应意识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将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是快速在旅游行业中凸现的必经之路。景区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志和一成套成熟的八大山人旅游纪念品。标志的设计代表着景区的形象,它至为关键。对于标志的设计我认为应当体现“传承”和“融合”,传承八大山人的文化和精神,融合现代与时俱进。传承与融合似乎这也是景区管理的最高精神层次,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标志设计的元素选择上,选用了印章这个传统元素,八大山人有很多的印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驴印,然后选用了八大一幅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花鸟图中提取元素,将国画元素融入印章中,在颜色的选择上红图白底,红衬托出的白底图案是八大笔下的小鸟,都说八大画里的鸟眼珠子都能转动,传神的眼神指示前下方,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八大山人纪念馆的主题上。设计完后的标志远看上去像国画里的印章,醒目而有韵味,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整体氛围和谐统一。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上,应避免纪念品形象单一,树立精致儒雅的新型品牌形象。在书籍,扇子这些传统纪念品的品种以外,可以推出一些有设计感的现代化的纪念品如:八大山人文化T恤和明星片等。纪念品种类的多样化方便旅客选择,旅客购买纪念品,更是一种对景区文化和形象的宣传和支持。 4结论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形象管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市场环境而改变,景区的品牌形象的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地变化,只有把握好景区的主次要关系,创新与传承八大山人的人文精神,改变原先粗糙的管理模式,塑造具有八大特色的人文景区氛围,才能给景区的形象带来新的突破。将八大的故事,文化,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把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打造成江西的一张名片。 作者:温芳 单位:南昌大学 设计管理论文: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石油工程论文 1EPCC项目设计管理组织结构 相对于传统的业主主导采购,设计、施工和试运分别分包的项目模式,海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的EPCC总承包模式中,设计分包商的设计对于工程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设计造成的不可控制风险大部分由业主转嫁给了总承包商。因此,EPCC项目对于总承包商的设计技术管理水平及协调能力要求高。 1.1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 除项目主管设计、技术的领导外,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设计技术部在项目前期将主要负责详细设计的管理工作,详细设计基本结束后,设计技术部相关工程师将转移到现场,为现场施工和试运提供技术支持。除部门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外,还应配有各主要专业工程师,如,工艺、配管、动(静)设备、电气、仪表、土建、结构工程师等。工程师的首要条件是精通专业,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能够在本专业范围内对设计分包商提交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并确定技术方案,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外文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用外语探讨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1.2详细设计团队管理 为对设计分包商有效地进行管理,原则上应考虑设计总承包模式,将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工作分包给一家设计公司。若设计分包商将其中的一部分设计工作分包,分包公司资质及工作范围切割需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批准,由设计分包商对分包公司进行管理并对整体设计质量和进度负责。设计分包商应成立单独的设计项目组,配有设计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同时,各专业应选调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并且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的工程师。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应对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逐一进行面试并决定是否录用,一旦录用,若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退出项目必须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的批准。 1.3详细设计管理决策机制 EPCC项目部一般应设置技术委员会,凡涉及重大设计方案调整或变更,必须由设计技术部报技术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提交业主。在技术委员会架构下,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设计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设计分包商项目经理、副经理等组成设计管理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组长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担任。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详细设计工作,在出现技术争议时,负责召集相关各方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结论。 1.4详细设计管理执行机制 详细设计管理一般应实行专业总负责人制。详细设计分包商对每个专业都必须指定一个专业总负责人,其对本专业设计文件负全责:组织、协调本专业设计人员按照设计计划,在合同文件基础上开展详细设计;审核、批准本专业提交的设计文件,确保设计质量;并对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方案起决策作用。与之相对应,EPCC设计技术部也应指定各专业总负责人在本专业范围内负责有效控制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进度、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同时,负责组织和协调本专业范围内对采购、施工和试运等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 2详细设计的管理与控制 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总价锁定、工期锁定,工作量增加索赔异常困难,一旦项目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在这种情况下,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管理工作应在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 2.1严格控制详细设计变更 设计管理对于控制项目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费仅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而设计阶段对于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经济合理的设计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5%~20%。因此,设计阶段是EPCC总承包商进行成本控制最有效的环节。EPCC项目详细设计管理首要目的就是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在详细设计阶段把项目成本控制在总承包商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限额设计法,按照投资限额分系统控制设计,在国内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求EPCC项目造价控制团队全程参与设计管理。由于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由多个国家异地办公,造价控制团队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这一方法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初步设计FEED(前端工程与设计)通常较为详细,已经将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参数及材质、执行标准等基本确定,因此,设计管理应以业主招标文件内的FEED设计文件、标前澄清、总承包商技术标(以合同文件作为基础),作为详细设计基础,通过严格管理设计变更,控制设计分包商在合同范围内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脱离合同要求的拔高设计和过度设计,从而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设计变更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范围调整;第二类是设计优化;第三类是调整FEED设计方案。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设计变更管理的第一技术负责人,若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可能出现设计变更,各专业总负责人应汇报至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若影响较大,则还应由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讨论后上报至EPCC项目技术委员会。对于第一类设计变更,应由设计技术部提供详细的工作范围描述和工作量作为EPCC合同部变更谈判的技术支持,待收到合同部明确指令后再开展后续的详细设计工作,要做到“变更不批,不增加工作范围”。第二类设计变更主要是FEED部分设计过于保守,存在严重的过度设计,设计技术部应组织设计分包商做出稳妥、安全的新设计方案,说服业主技术人员接受和批准,从而节约项目成本,为其他潜在的工作量增加创造成本空间,做到“确保安全,合理优化,争取成本空间”。第三类设计变更主要是因为FEED设计存在问题,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这类的设计变更要区分处理。如果因为安全、法律法规等原因而不得不对详细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将相关技术支持文件发给合同部,由合同部根据EPCC合同决定是否提起变更索赔,做到“事关安全必改,是否索赔合同确定”;如果因为业主提供的基础数据,如,原油黏度、含水、含盐等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支持合同部开展变更索赔,但是,采购等工作应在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开展,做到“责任不在我,设计可先改,变更不批不采”;如果详细设计分包商或业主出于经验或参考其他项目,要求改变设计方案,提高详细设计要求,则设计技术部应坚决予以制止,在得到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再按照新方案开展设计,做到“不碍安全,变更不批不改”。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在详细设计执行过程中,设计管理团队按照上述方法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在油田集输光纤工作范围调整、消防泡沫系统和火炬设计高度优化、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水处理系统和天然气外输管线材质升级、原油电脱盐器操作温度调整等设计变更中为EPCC总承包商避免了约2000万美元的损失。 2.2详细设计质量管理 在EPC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质量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装置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费用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保证采购起点的高质量;高质量的设计图纸可以减少施工返工,加快施工进度;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确保装置顺利投产运行。因此,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确保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质量,提高其设计准确性、适用性、合理性。 2.2.1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详细设计的质量管理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避免设计文件有明显错误,如,文字拼写错误;语句不顺;不同文件技术要求相互冲突;标准引用不当;不同专业之间界面无法衔接等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设计工程师责任心,加强校对、审核力度,统一详细设计规定等措施来减少乃至消除,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对连续出现明显设计错误的工程师,可由设计技术部对应的专业总负责人汇报给设计管理核心小组,经讨论后,责令其退出项目。二是,加强设计文件的校对、审核力度。详细设计项目组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的第一质量负责人,认真校对、审核设计文件,对本专业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质量负首要责任。三是,详细设计项目组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相应的详细设计项目组专业总负责人双签审核。四是,详细设计项目组应对详细设计遇到的共性问题从项目层面统一做出规定,分发到各专业具体执行。 2.2.2优化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优化设计,切实提高设计文件的深度,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要求设计工程师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采取的措施为:一是,要求详细设计项目组加强专业总负责人队伍,所有的专业总负责人必须具备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决策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作用,每周举行设计交流例会,对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对有可能进行设计优化的问题重点加以关注,持续进行督促,直至形成结论。三是,强化奖励机制。对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并最终得到业主认可的设计工程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FEED设计将高压火炬高度确定为96m,安装和检修极为不便;详细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管理团队和设计分包商认真分析,发现FEED设计确定火炬高度时将太阳辐射热0.79kW/m2考虑了进来,而根据APISTD521《泄压和减压系统》以及伊朗国家石油标准IPS-E-PR-460《火炬和泄放系统工艺设计》,油田所处为偏远区域,计算火炬高度时可将太阳辐射热排除在外,从而将火炬高度调整优化为45m,大大节约了采购和施工成本。 2.3详细设计进度控制 详细设计进度控制对整个项目至关重要,如果设计进度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则会影响设备材料的采购、制造、供货和现场施工进度。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工期锁定,如果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设计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在把握好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详细设计进度,使设计的进度计划与设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及试运行等进度相互协调,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采购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为了给详细设计争取到足够时间,EPCC项目总承包商可在开始投标时即先行与设计分包商组成联合体,双方约定风险与收益共担。在EPCC项目投标与谈判过程中,设计分包商不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在FEED设计基础上提前启动详细设计,重点完成工艺模拟计算、工艺物料平衡图、管道仪表流程图、站场平面布置图、各专业设计基础及规格书等重要设计文件的校核、优化和升版工作,确保EPCC合同授标后能够立即提交业主审批,从而尽快开展HAZOP(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SIL(安全等级划分)研究。同时,提前将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准备好,尽快由采购部发出。除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外,还应主要从几个方面控制详细设计进度:一是,详细设计计划是纲,在详细设计开展之初就要由设计技术部牵头,组织设计分包商、EPCC项目采购部、施工部、试运部对详细设计计划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细设计计划。计划一旦确定,计划工程师每周要对实际设计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跟踪、计量与量化对比,并对落后的工作进行分析,找出进度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进度弥补措施;在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设计进度计划的指导性和可遵循性;同时,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关键设备和材料招标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确保工程进度关键线路上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二是,要充分认识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设计质量与进度出现矛盾时,要求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确保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质量需要增加文件的准备时间,因而,对设计进度会有一些影响。但是,高质量的设计文件会减少业主的审批意见,缩短业主的审批时间,同时,还会提高业主对于设计质量的信任,为后续设计文件创造出更好的批复氛围。三是,为避免厂商资料滞后而影响设计进度,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积极做好厂商和设计分包商之间的协调与督促工作。设计分包商在招标技术文件中要明确提出需要厂商提交的各种资料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设计审批时间,该要求将作为采购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后期协调与督促的依据。在与厂商签订采购合同后,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EPCC项目采购部及设计分包商密切配合,严格督促厂商按时提交厂商资料,以及设计分包商及时返回审批意见。必要时,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可通过采购部安排厂商与设计分包商工程师进行集中办公,以便加快技术沟通。 3结语 详细设计是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最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工期和工程质量,因此,项目总承包商必须加强对详细设计的管理。项目总承包商应成立专门的设计技术部,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工程师,建立起专业总负责人制,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以EPCC合同为基础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加强设计校审、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尽可能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和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设计计划,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项目要求。 作者:蒋峰 陶利锋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探讨 1.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的设计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能源分析情况来看,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消费量同样很大,浪费问题颇为严重,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建筑能耗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每年消耗的材料占世界能耗的40%以上,石油消耗超过三亿吨以上,煤炭消耗达26亿吨以上,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建材消耗高居世界第一,污染排放量也高居世界第一。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家园环境,就必须要重视节能,加强建筑领域中节能环保设备的选择,运用自动感应的电气设备,人走设备关的环保态度,强化人们的环保理念。 2.绿色建筑的理论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秉持节能、健康、自然与经济、适应性高的原则。设计要以节能为核心,在选材、施工等环节也要以节能环保为前提,绿色建筑设计要在温度、声光及室内环境方面创建良好且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从根本上来说,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基础,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应在设计时就为适应新技术的更新发展预留空间及操作接口。 3.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从上文的分析情况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具体来说,绿色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设计也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从根本上来说,建筑是人类发展服务的,是为人类创建舒适健康生活与学习空间的,因此要在设计中减少噪音、辐射计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人体的威胁,在设计中选用低碳环保无毒的材料及装修材料,合理设计采光,良好的通风环境,实现美观且节能的目的。 3.2降低能源损耗 从我国能耗的比例来看,建筑能耗占首位,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的重点,降低能耗要从以下两点着手控制:首先是要降低建筑材料在运输、装车及卸车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其次是降低其使用工程中的能源损耗。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降低建筑能耗对全球能源节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3提高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要增强自然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强化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内部热能。将所有建筑施工中剩下的边角料收集起来,采取有效技术进行在加工,重复利用,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威胁,同时也降低成本。对木材与保温材料等的可再生利用,降低对大自然树木及其他资源的开采,保护环境质量,降低环境负荷。 3.4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尽量选用寿命较长的材料,进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建材的耐久性,尽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材料损失与维护造成的成本增加,当然,不是耐久性越长的建筑材料越好,而是要与建筑使用寿命相当,既保证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的投资,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3.5加强对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 现在,人们对绿色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昂贵的建材、绿色的蔬菜、材料等等,绿色与昂贵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划等号的,为后期的改造留有操作接口,降低了后续的改造费,因此,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适应性与经济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建筑成本,加强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降低施工成本。 4.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舒适健康、高性能及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人员间的配合。完成一项工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某个人,必须要依赖整个团队方可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与国家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就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建筑师、建筑结构工程人员、预算人员、暖通人员间的联系,互相沟通,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预案,利用其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水平。其次,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设计方法必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满足不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上选择现代化的新型技术,选择先进的工艺与设备,以环境为基础,从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等理念着手,提高设计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与普通建筑不同,绿色建筑的建造者无法立即回收到收益,因此,推广绿色建筑的难度较大,政府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贴对策,实行优先审批、减免税收的政策,激励建筑设计者与建造者的积极性。 5.结束语 要想做好建筑设计的难度很大,而绿色建筑设计就更难,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必须要遵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在未来的设计中,为人们提供更多完整且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作者:朱丹 单位:黑龙江城建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设计管理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研讨 一、市场环境变化下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而大学是为企业提供设计人才的外部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还并不完全结合市场,能够把市场和设计结合起来人才非常匮乏,因此革新艺术设计教育,为企业输送设计管理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战略性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拥有设计管理能力的人才,即,拥有了具备创意性的设计思维及有效率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如今许多企业不仅让艺术设计人才在设计部门工作,还把他们安排在企业其他部门工作,他们的设计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并取得了成功。 医疗机构MayoClinic在核心部门安排设计专业人才,快速的开发了新的系统和新产品,最终获得了成功。Jack Jones把设计人才引入到市场部,让设计思维接近市场战略,强化了品牌形象。艺术设计也可用在企业内部过程的革新。美国最大的食品企业Kraft,与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对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了改善,对物流公司运送货物的托盘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的几率提高了162%2。Google、PFG、Telenor公司的CEO意识到通过设计改善企业内部工作环境非常重要,于是在公司投入设计管理人才,对公司环境进行改善,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革新能力。终上所述,设计管理人才能为公司带来创新的思维及革新的方法,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途径,而大学持续为企业输送设计管理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二、以设计管理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及教育内容 (一)教育目标:信息知识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和谐的自然环境、人类新生活的价值及明确的设计哲学,共同构成了以创意性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随着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人类价值观的变化需变化。信息知识的多样性与共通性,未来和谐的生活环境,都积极的反映出人类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文化诉求,必须制定新的教育指标,追求以研究为中心的深入化教育。设计哲学重视人性与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之间有机的关系。首先,造型哲学的价值方法论追求政策性、多学科教育,把造型观念作为教育目标,运用到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当中。其次,分析适合人类创造性的造型思维,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创意性的概念化可以制定及开发出设计造型教育课程,让学生判断出什么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他们创造性的感官和独创性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实施,并开发有依据的方法论。最后,理解设计造型要素和造型语言,连接创造性功能的方法,是明确设计教育目标的意识,实现设计造型价值的体现。 (二)教育方向:追求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开发独创的教育课程,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 教育的方向要转向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并追求教育的深入化。不仅要打破学校与企业的障碍之壁,并且要有效的融合。艺术设计学院要敢于走在革新的前列,教育的方向要把研究、知识、创新、商业衔接起来,意味着必须从整体上来判断开发投入的比重。首先,提供专业化、深入化的知识和信息了,脱离单纯的形态为主的艺术设计领域,形成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第二,创建独创的研究活动来进行品牌开发,并倡导设计师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以此来最大化设计产业的附加价值。第三,把所需的独特的研究主题和基础研究相结合。第四,让高年级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开发、设计、管理系统的项目流程。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是把研究、知识、创新、商业有机结合,追求教育水平的高级化、深入化,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务实教育。 (三)教育内容: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赋予相关的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 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要随着知识的更新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的变化而改变,同时艺术设计教育以人类生活、多样化的文化及生活环境为中心4。人类、环境及信息化时代,最新的需求是对事物最本质的解析。设计教育具体的内容要考虑到,新技术与方法论,研究与设计造型相关的内容,除此以外也需要理解未来社会和人类生活的价值观、文化、环境及现象学、人类学、信息沟通以及对商业设计的认识等等5。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赋予相关的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 三、结论 产业社会时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学生有预见性的观察能力,视觉层面的认识能力,学生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及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优秀的造型能力,因此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把不断的课程开发作为重点。教育课程的本质必须向融通性和弹性需求性转变。通过获取方法论、科学的思考能力及审美造型能力等来创造设计价值。社会在不断变化,倡导革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意义在于,对未来市场进行展望的同时,开发出提高学生设计管理能力的创新课程。 首先,在信息知识多样性及共通性的背景下,和谐的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类新的生活价值,明确了的设计哲学理念,这些构成了以创意性及设计管理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其次,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我们要追求以研究、实际操作及开发独创的教育课程为中心,使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教育。 最后,艺术设计教育内容要要围绕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来制定,并赋予相关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不明确,教育内容不足之处,需要积极应对新时期时代的变化。本研究在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及内容上提出了观点,本研究能成为往后开发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基础参考资料。 作者:欧珍 金千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数学教师论文:浅析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教师技能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师 职前教育 教师技能 论文摘要:本文将针对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教师技能培养的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根据笔者在中学数学教师技能的学习与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教师技能培养和提高方面的一些建议。 教师技能也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它是教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技能,绝不只是简单的转化技能。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综合运用我们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本领。显然,这项本领包含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把这些能力的总和称为教师技能,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教师技能的培养进行探讨。 1 中学数学教师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为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师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才要加大力度执行。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以下着重从学校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1 高师院校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学校的培养是学生获得技能的主要途径,任何方面的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课程安排上看,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的安排不尽合理。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仅有几门数学理论方面的专业课程和教育方面的公共课程,而没有设置教师技能训练项目;大学二、三年级课程科目过多,使学生压力过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认真对待教师技能的加强和训练;进入大学四年级又面临着实习和就业的压力,依然是不能投入地去强化教师技能训练。因此教师技能训练不能形成完整的结构、严谨的体系。 从内容上看,教师技能训练项目全而不精。虽然有诸如普通话训练、钢笔字和粉笔字训练、简笔画训练、教案设计训练、讲课技能训练、说课技能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组织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师专业性的训练项目,但是在实际训练中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评价方式上看,教师技能训练考核方式及标准不健全。虽然规定了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但易流于形式,大多是学生自由、自主、自觉地去练习,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即使考核了也存在着考核不严格的现象,从而使一些学生存在“达不达标都无所谓、达不达标都一样,只要拿到一定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的思想,也就导致各项技能训练项目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致使本科院校师范生的教师技能与曾经的中师学生相比差之甚远。 1.2 师范生自身的问题 一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直接导致了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出现了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无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重应试考试轻技能自主训练。三是重个性发展轻技能的全面培养。有的学生过于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有一技之长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视其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等。 2、中学数学教师技能培养问题对策 培养适应新课标的教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规范。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明确教师技能要通过训练而获得,要制定一个完备的训练方案,将有关的训练课程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师技能训练,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师技能的训练,制订各项素质训练考核标准,使训练规范化、科学化。 2.1 构建合理化课程体系 在对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师技能培养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原则我校制定了详细而合理的培养方案。 2.1.1 设置合理的培养内容:安排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突出师范教育师范性特色的课程教学,分别进行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和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和培养,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即不仅学习做教师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做教师的技能。心理学课——心理素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胆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台为训练目的。教育学课——基本教学技能训练。 2.1.2 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通过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使学生逐项掌握普通话技能、口语表达技能、书面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的技能等教学表达技能及编制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传媒、编写教学方案等教学设计技能;通过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使学生逐项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技能、专业活动技能和组织管理技能,通过教育实习的强化训练增强和巩固学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师德、教师素质,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 2.1.3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教师技能的复杂多样性、技能形成的长久性以及师范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要求高师教师技能训练具有更多灵活的组织形式。主要采取说课、编写教案、模拟试教、微格教学、高考试卷分析、观摩优秀教学案例、教材教法类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巩固和提高教学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的解题技巧,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4 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价方式:所有教师技能训练都应以《教师资格条例》为动力和方向,明确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师范课程的直接目标是取得高等学校的《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它是师范学生毕业时最终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毕业证的颁发在完成学校规定的高等师范专业全部课程所要求的修读学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六证换一证”制度,这样更有利于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六证”即三笔字书写合格证、英语四级合格证、计算机操作二级合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达标证、教育实习合格证、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合格证,“一证”即毕业证。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技能训练应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凡是合格教师所须的各种素质和技能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以学生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依托,形成具有浓厚教师教育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格局。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性,努力提高学生培养自身教学技能的自觉性。使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开辟广阔的空间。通过开展各种教师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意识,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促进其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竞赛是手段,提高才是目的。 3 结束语 通过几年教学改革实践检验,我们认为以上这一系列措施对于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从师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探索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学生教育学科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优化。经过两年教学实践运行,效果良好。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数学专业2008级本、专科培养方案,并应用于08级本科生的培养实践。 二、实施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工程,学生从师能力显著提升。 强化学生教师基本功训练。在2006~2007学年度学院“园丁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授课比赛中我系胡卫卫、吴晓东同学获一等奖,在2007-2008学年度“园丁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中我系吕丽娟同学获一等奖,张亚南、刘娜同学获二等奖;魏雪峰在2007-2008学年获学院多媒体课件比赛中一等奖。 强化教育实习机制。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汇报、校外实习基地反馈意见、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情况了解到,学生从师能力和水平和以往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我系的教育实习基地一秦皇岛五中、秦皇岛新世纪中学等对我系实习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多名毕业生都成为教学骨干,获得“模范班主任”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数学教师论文:浅议前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 论文关键词:职前数学教师 数学观 数学教学观 论文摘要: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会通过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数学观和行为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职前数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未来的主力军,其观念系统是否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对于顺利进行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分析,提出了三点建议:完善调研方式、改善教育评价、加强教育实践,希望对职前数学教师观念系统的改变有所裨益。 一、问题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培养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等数学观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这既是对在职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同时更是对职前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因为,当今职前数学教师在中小学经历的是传统数学教育,即强调机械性的训练,忽视学生的数学体验和课本以外知识学习的教育。而这种学习经历势必会对其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1]而职前数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未来的主力军,担负着普及数学知识的重任。他们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既会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对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研究使我们能更有效的进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二、现状分析 1.职前数学教师数学观的现状。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本体和数学发展的认识,属于认识论的范畴。[2]已有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模型,在我国现有研究中较为普遍的是Ernest的三维模型,即将数学观分为三类:工具主义观、柏拉图主义观和问题解决观。工具主义观把数学看成是由事实、法则、技巧等构成的一套工具,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熟练地利用它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柏拉图主义观是将数学看成一个静态的永恒不变的学科。它通过逻辑将知识组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结构,数学是发现的而不是发明的。问题解决观则是把数学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由问题推动发展的学科。它是人类发明与创造的,其结果是开放的,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吕松军2004年做了关于高师院校学生数学观的调研,研究发现高师院校学生的数学观取向处于低层次的工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观点的境况。[3]黄毅英教授的研究小组在1998年通过问卷对吉林、香港、台湾三地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数学教师大多持有柏拉图主义的数学观,尤其是在内地更为明显,并且教师持有的这种数学观与他们在中学时代所受到的数学教育有一定的内在联系。[4] 2.职前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数学教学观的研究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数学教学观包含数学观;数学观包含数学教学观;数学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三者既是相互独立又是彼此关联的。对于这三种观点,笔者认为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观进行研究。 通过对现有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有:职前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会做题考出好成绩,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虽然也有对终身学习能力、数学创造力和数学情操的关注,但这些都不是主流的观念。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职前数学教师比较倾向选择“知识点讲授+练习”的方式。职前数学教师认为成功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既有好的教学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既能对教学内容作切合学生实际的处理,又能注重学生的参与。[5] 3.小结分析。 (1)个体影响。当个体长期接受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他就会把学习理解为是记忆与复述的过程。职前数学教师从小学开始到进入大学接受师范教育为止,所接受的数学教育都是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再加上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倾向于客观主义认识论,重视思维的严谨性、知识的结构性和实验的精确性;从事人文科学的教师更倾向于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淡化知识的唯一性标准。[6]因此,职前数学教师比较赞同柏拉图主义的数学观。 (2)社会影响。个体的成长是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在教育的大环境下,有时教师会迫使自己改变一些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比如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即使教师赞同问题解决是比较好的数学观,他们也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加大学生的训练强度,通过注重记忆和模仿性学习来应对各种考试。而社会更是以学生的分数高低为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评定教师的优秀与否同样是以其所教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衡量的,这造就了职前数学教师目前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 三、建议 1.完善调研方式。以往对数学观的研究多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收集资料。但数学观是一个复杂的信念系统且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故笔者认为,除了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应该考虑采用实习课堂观察来完善研究方式。通过实习课堂观察,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授课中,我们可以更真实地发现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和数学观。 2.改善教育评价。以往的教育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和书本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育评价是与教育本质相背离的。笔者认为改善教育评价方式是转变职前数学教师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关键之一。一个多元化的、符合个体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对于刚入职的数学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指挥棒”,会决定其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 3.加强教育实践。正如赵昌木博士(2003)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到的:教师拥有的某些观念是在入师范院校之前形成的,但许多正确而坚定地教育观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后,一些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可更好的证明这一点[7]。而职前数学教师在入职之前鲜有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因而也只是在理论上具有比较理想化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因此,加强教育实践既可以有效地帮助职前数学教师提前适应教师岗位,也可以使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其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是否符合教育和时代的发展,是否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四、小结 Ernest认为:除非教师深层次的数学观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否则其在教学上的变革不会发生。[8]Pajares,M.F(1992)也指出,教师早期形成的信念倾向于自我保护,即使与理性、实践、教学经历矛盾时也会保存下来。[9]因此,探索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对新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现有的研究中,较少有人研究探讨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现状,也较少有人研究讨论怎样转变职前数学教师的观念系统。 本文通过阅读整理资料,对我国现有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现状做了一个大致描述,并通过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上三点建议,希望对职前数学教师观念系统的改变有所裨益。 数学教师论文:试论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数学观 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 论文摘 要: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正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数学教师应认识数学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数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从宏观讲,认识数学首先得认识数学的本质,也就是数学是什么的问题。因为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无论是数学学术专著,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把数学的本质问题放在开篇的位置。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 二、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教育形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像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一样,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它具有后人仿效的历史价值。数学的学术形态(科学数学)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绎和推理,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学科数学)是教育专家或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政治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至今天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具有新课程理念与科学的数学观,拥有较强的数学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就一定会有信心,有能力在追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素质提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数学教师论文:论析数学教师教学中的素质拓展 【论文关键词】数学学科;教学;素质拓展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赋予教育新的任务是在“双基”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创新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的基础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才能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才能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素质的拓展是为了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提升,创新是其终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工厂产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人到社会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导人新课,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人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当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告诉学生这将是概率等后面所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可以点下概率等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联想、多层次的猜测、多方面的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题材编制成有意义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 如学生学习了统计图后,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便布置了“非典中的数学问题”课题研究,要求学生每天关注我市的“非典”疫情,将收集来的数据绘制成这个“非典”疫情统计图,把分析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复课后作业汇报时:一张张颜色鲜明、画图规范的不同形状的统计图让人惊喜,一份份融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题研究报告更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提出了切断传染链的有效措施;有的指出了我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有的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十大恶习;有的就我们周边国家为什么没有发现“非典”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发出了“告别陋习、增强体质”的倡议;还有的看到医护人员为了病人忘了危险,穿着多层防护服忘我工作,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决定长大后当科学家、当医生.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应用和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从中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一些时事信息,增长见识,让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从小有获取新闻信息的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数学教师论文:浅谈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 反思 论文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更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种综合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扰寿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胜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晴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三、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隆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就好比新生事物在开始会遇到阻力,但最终能战胜旧事物。我们必然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每一次学习和培训,都会有明显的收获,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与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数学教师论文:浅析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认识 —高师数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师 高师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 数学实验 论文摘要:高师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着重理论性、轻实用性的倾向。事实上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都是对实际生产、生活的高度抽象,它们有理论性的一面。也有实践性的一面。因此师范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实脸经历以及数学实脸的教学经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适当的数学实验,重视数学的直观基础,有利于突破数学“抽象难学”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1问题引出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人适当的数学实验,重视数学的直观基础,一方面有利于克服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长期在一种抽象的思维状态中进行,突破数学“抽象难学”的心理障碍,以增强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提高中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最基础的位置。由于我们没有很多的数学实践与实验的经历,因此在师范生从事数学试教与教育实习时,我们提倡从数学案例教学人手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活动,取得一定的经验。 2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2. 1数学实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使数学理论找到它们的现实基础 案例: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教学中,可以借用物理中的“力的合成”设计一个演示试验,试验如下: 图甲:表示橡皮条GE在两个力F, ,凡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直线‘C伸长了EO这样的长度。 图乙:表示用一个力F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直线伸长相同的长度,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跟力F, ,凡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弥补了课本抽象地引人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缺陷,将向量加法和高一物理中力的合成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向量加法的理解更具有直观性,明白了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现实基础,认识了向量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2.2数学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从做中学,以突破教学难点 案例:学生在新学“两直线异面”这个概念时,往往会和“两直线平行”混淆,对“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不同在”理解不清,在教学中,引人实验操作: (1)提出问题:(i)空间中的两条直线除相交和平行两种关系外,有没有其它情形? (i i)是不是空间中的任何两条直线一定可以在同一平面内? (2)分组实验,自我探索:要求学生以笔为“直线”,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探索问题结论。 (3)对探索的结论师生共同分析,解答疑难。 这正如陈重穆先生说的:教学中不要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先要去“做”,做了再归纳,简称“先做后说”,在课堂中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实验,探究结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 3数学实验能培养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案例:数学分组实验课“长方体的截面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实验准备:每位同学准备长方体空盒子一个,剪刀一把; (2)分组,布置课题:以4一5位同学为一组,从不同的角度截去长方体,探讨长方体的截面情况; (3)记录实验结论并附图; (4)师生共同总结讨论。 “截面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实验课,有效地突破了空间想像力这个障碍,探究出了长方体的截面的种种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空间想像力,其实,空间想像力的提高首先就在于多观察实物、模型,并根据实物、模型画出其空间图形。 数学实验能够使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必要补充,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有较好的效果,必须加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挑战性及实用性,数学实验因其内容灵活机动,直观性、实用性均较强,是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较理想的一种形式。 案例: 研究性学习课题2:圆锥形线的光学性质及应用。 要求研究小组分五步加以完成:(1)阅读高二(上)课本材料,并进行讨论。(2)设计一个演示实验验证其中一个结果。(3)利用数学方法对结果加以证明。(4)设计一个利用圆锥形线的光学性质的小模型或构想。(5)呈交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2:正多面体的制作。 要求研究小组利用硬纸制作出所有的五种正多面体。 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完成这些课题的同时,对所学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操作性的实验,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了加强,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研究的良好素养,同时小组性的活动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 5创设思维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案例:(习题分析)定义在(一1,1)上的函数f(x)满足: 对第一问,同学根据奇偶性及单调性的定义可以很快推出f(x)为奇函数及单调减函数,对第二问,大部分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妨”,导学生实验,取几二‘时,问题变为将式专)化为 明很容易得出,在解决了第二问后,第三问就迎刃而解;面对一时难以作答的问题,不妨从最简单的情形、最特殊的情况开始实验,探索出一般的结论,这是思维的起点。 3几点思考 (1)数学实验教学正在逐渐被重视,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数学和物理、化学相比,毕竟不是一门纯实验科学,抽象性和思维性较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它主要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必须实验操作与思维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2)数学实验不像物理、化学实验有成熟的演示仪器、设备。一般需要自制或复合设计以及借助物理、化学实验设备,对于较复杂的实验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课堂实验的演示,教师最好课前设计好,课堂只演示结论的发生过程,同时注意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尽量短小精悍,现象明显。 (3)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是对数学实验的有力补充,和传统实验相比,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更快捷的实验过程。例如:“从圆锥上截得曲线”,利用课件展示其发生过程比用一个圆锥曲线模型更直观,观察效果更明显。 数学教师论文:浅谈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数学模型 数学软件 示教能力 论文摘要:新时期、新形式下高职学院数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培养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理解数学模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教师示教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新时期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主体作用更加增强,对教师从“实用化、素质化、时代化、专业化”都有着更高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也是我们高职高专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 1借助于现代化传媒手段,培养现代教学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教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大大改变了现有教学的形式、方法及内容,这种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从以讲解和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文本、图象、动画、音频等多种煤体共存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人机交互的主要学习,从以前单一、顺序的教学内容安排变为生动、多彩、跳跃式,非线形的教学实践内容。这种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善了信息表达的形式与能力,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与途径,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加与学习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突出抽象思维的特点和局限, 首先,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多途径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水平,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现在,我们每位教师能熟练掌握Authowar与Pav}erpoint等制作软件。其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充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丰富教学内容,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教研室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素材采集与技术实现方面的现代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教学方式的改革与考核形式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都要有所突破。我们改革了学生现有的作业形式和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平时除综合作业练习外,期末还要独立完成以数学建模为内容的课程论文一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占到总评成绩的一定比例。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首先,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作业外,我们还将授课班级分为若千组,以组为单位,每学期让这些组单独或组与组协作,完成一些“大型作业”。所谓“大型作业”是指主要来源于本专业生产实践,并从工程一线中反馈回来的实际问题。当然,作为我们工程类高职院校,每名数学教师都应该时时注意搜集从毕业生或工程技术人员那里反馈的信息,这也是第一手教学资料。关于这部分成绩所占比例,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划定。 3数学建模指导能力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向一切领域渗透。为实现高职院校以应用为主旨的教学目标,在高职数学课中开设数学建模课是很有益的。通过数学建模课,使学生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掌握数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科学计算,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数学应用思想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数学建模课程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我们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连续几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数学建模知识讲座,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学,先后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教授来我院,培训了数学建模及数学软件的应用人才,在“数学模型”的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以下数学建模的内容见表: 在数学软件应用方面,通过培训,使得教师们都能利用Matlab.Mathern}tica等数学软件包,运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这不仅大大增强与扩展运用高等数学求解数学问题的天地,也大大减轻了人们由于数学计算的精力。我们认为运用数学软件包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融入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这将大大增加高职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通过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数学建模知识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而且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指导能力。我们从2003年起连续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竟赛,每名教师都能担当指导教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们组织八个队参赛,两个队获省赛区一等奖,其中一队被保送国家参加国家奖评选,三队获得省赛区二等奖,一队获得省赛区三等奖,两队获得省赛区成功参赛奖。 4示教能力的培养 数学头验课质量的优劣与教师示教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如Matlab数学应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把教研活动时间集中起来,大家共同研究、实践,很快掌握了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示教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位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教学中语言和示范动作要一致,示教程序安排要先分解后连贯,先慢速再常速,重点提醒,要点示范,示教过程中教师需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视、触觉密切结合,充分利用实训教学条件,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在学院进行的教学评估检查中,对学生进行了民意调查,数学实验课中教师示范能力的认可程度显著提高。为激励教师加强示教能力培养,我们把这一项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与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数学教师能力的培养,更多地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要使得教师更具有专业的指向性,同时也要全面发展,既要注重近期效益,更要注重长远效应。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不但可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今后工作岗位所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为他们学好专业铺平道路、打下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的训练。只有把数学教师的能力纳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体系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更不是多余的。 数学教师论文: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 论文关键词:教育类课程;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原因 论文摘要: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类课程内容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此外教授职前教育课程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1问题提出 范良火先生的博士论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探讨了“数学教师是如何发展他们的教学知识的”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至于“职前教育培训”等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在为文[1]的中文版所作序言中感慨到:“这一结论对于我们这样的负责本科生数学教育培训的师范大学而言,未免扫兴。文[2]从一节高中数学课出发研究了国内数学教师是如何发展他们的教学知识的,最后得出了与文相类似的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及张奠宙教授的感言,并回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职前教育培训的效果,感觉确实如此.作为一名在高师从事数学教育类课程授课的教师,自然希望改变(数学)教育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尴尬局面.而要改变这一尴尬局面,首先要做的是调查其原因.一般认为,(数学)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造成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作用欠佳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也影响着(数学)教育课程的效果.本文将试着调查这些原因.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113名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由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系04级学生以及昌吉学院数学系04级学生所组成.这些师范生己经系统地学习了(数学)教育类课程,包括公共教育类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且参加了教育实习,正面临毕业找工作阶段.本文把这些师范生界定为职前数学教师.我们选取这些师范生做调查对象的原因是他们刚刚学完(数学)教育类课程,又经过了教育实习,对(数学)教育类课程有最直接、最深切的认识与感受,他们的认识和感受可以更针对性地透视出(数学)教育类课程作用甚微的原因. 2.2调查工具 使用一篇主题为“结合你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育实习感受谈谈公共教育类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原因”的作文作为调查工具.对比写主题作文和问卷的调查形式,主题作文可以给调查对象更广阔的自由空间,使其不拘泥于问卷调查先入为主的影响. 2.3调查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调查.首先,由主试介绍(数学)教育类课程对教师教学知识发展作用甚微的现状.然后,布置主题作文,要求师范生在60分钟内完成该主题作文,作文不署名,当场收回. 2.4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次调查共回收108份作文,其中4篇作者并不同意作文中的假设,因此这4份作文作为无效数据处理.剩下的104份作文经过粗读、细读、精读3个环节后,按照不同方面的原因重新按原文编号整理. 3研究结果 通过对104份主题作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公共教育类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还有教授职前教育类课程的高校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下面分别从公共教育类课程和数学教育类课程两方面详细阐述调查的有关结论. 3.1公共教育类课程方面 调查发现,造成公共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课程内容方面,职前教师自身方面,授课教师自身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表1是持不同观点的分布情况. 3.1.1课程内容方面 在回收的104份作文中,有72份认为公共教育类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太抽象,没有很好地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特别是没有很好地与数学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持这种归因观点的占69.2%.例如,“学完公共教育类课程之后,渗透在头脑中的只是一些教育学上的专用名词与基本原理,讲台与黑板对我依然十分陌生.与非师范生相比,在教学方面看不出优势所在.教学本是一种实践,光凭理论怎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又如,“公共教育类课程没有与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系同学,他可以机械地记住这些教育学知识,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与数学教学相分离了,当然对数学教学也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3.1.2职前数学教师自身方面 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导致公共教育学课程作用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有效作文中,有49份持上述观点,占47.1 %.其中,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又可细分为3类. (1)职前数学教师对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态度、认识与学习目的存在偏差.他们持有“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以后从事教学而学习“观点的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有的“除了上课听听外,课后很少去看,根本没有用心去领会它,只是在快要考试的前两个星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有的“上课只是带本书,两只耳朵听,上完课谁都不会多翻书思考.” (2)部分职前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好当教师的心理准备,或者根本就不准备当教师,自然就不会认真对待公共教育类课程.“纵观整个数学系,报第一志愿上师范的有几人?大部分都是第二、三平行志愿填报了师范院校.我以后就不准备当老师,所以也就不想把时间用在教育类课程上.” (3)因为是数学系的师范生,从而对公共教育类这种文科性的理论课不感兴趣、不重视.他们认为“教育类课程是很理论化的课程,对于数学系同学而言,学习教育学不象做出一道数学题那样有成就感.”“凡是与数学专业无关的课程,几乎被我们用来练习英语了,教育学知识在我们的脑海中几乎没有留下半点印象.” 3.1.3教授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自身方面 在有效作文中,有22份作文认为教授公共教育类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等因素导致了公共教育类的作用甚微,占到了21.2%.持这种观点的作文中,有7份认为教授教育课程的大学老师基本没有从事过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他们直接从大学到大学,不太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还有8份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纯粹是文科式的,课堂基本是满堂灌,让学生基本没有反思和消化的机会.“老师只是把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搬下来,再通过嘴巴转送传给我们.”还有7份对教授教育类课程的大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认为公共教育类课程应由懂数学教学的老师来教,我们的教育学老师坦言自己对初中数学知识都不是很清楚. 3.1.4其它方面 还有12份作文认为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导致了公共教育类课程作用甚微.例如大班授课、英语等级考试、学校用于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硬件不具备,等等.“大班授课老师与我们沟通太少,也叫不出我们的名字,从而根本没有机会让我们每个人得到提高.” 3.2数学教育类课程方面 从回收的104份有效作文同样反映出数学教育学课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也有4种.表2是持不同观点的分布情况. 3.2.1课程内容方面 有47份作文认为数学教育类课程本身的内容是导致其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45.1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3种. (1)数学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性太强,没有根植于数学教学实践,特别是没有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结合.“现在的中学数学教材用的都是新教材,但是我们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本仍然是以旧教材旧大纲为基础介绍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 (2)数学教育课程的“教育味太浓,数学味太淡”.“我们的教材在介绍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时讲了一大堆条条框框,例如‘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但是没有把它们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3)数学教育类课程介绍的是关于数学教学的一般性知识,没有关注到教学的个性化特点.“我们在实习中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很难用书本上统一的观点去应对.”“如果所有老师都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上数学课,那么所有的数学教师都成了一个样子,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如出一辙.” 3.2.2职前数学教师自身方面 表2表明了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导致数学教育类课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之一在回收的有效作文中,有23份持这种观点,占到了22.1 %,代表性的看法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 (1)职前数学教师学习数学教育类课程时,没有完全以数学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身份去解决数学问题本身,即没有很好地实现从师范生到职前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学习数学习题的教学方法时,我们更注重数学题的解法,并没有思考如何给中学生讲这道数学题,”“我个人认内,我没有掌握教数学的方法,而是想方设法寻找解数学题的方法,” (2)职前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具备了数学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无须学习如何教的问题.“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把题做出来就可以给中学生讲清楚,教学理论的部分基本都被我们忽略了.” 3.2.3教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自身方面 从表2可以看出,有18.3%的师范生认为教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式等因素导致了其作用甚微,他们除了认为大学者师脱离中小学数学教学太远之外,还认为教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老师的教学存在两种倾向:(1)数学教育“去教育化”即“数学教法课老师更多的是讲数学问题的解法,而较少地讲数学问题的教法.”(2)数学教育“去数学化”.即“老师对课本中的一些数学教学案例一般不介绍,而只是介绍一些空泛的教育理论.” 3.2.4其它方面 有11份作文指出还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职前数学教师“不熟悉中学数学教材”等等.“大家己经把中学的许多数学知识遗忘了,在没有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教别人实在有些困难.” 4讨论与建议 (1)教育类课程理论性太强,没有根植于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是导致其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点己经得到实证.正如丹麦麦罗克凯德大学的摩根·尼斯教授所讲的那样:“数学教育工作者几乎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是数学教育理论与数学实践的脱节正在加剧.”因此,如何改革高师(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数学系师范生在接受职前教育课程时,没有数学教学实践的经历,从而很难同化(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教师的讲授如果不和学习者实际认知结构相结合,那是无效的.在这一点上,新加坡数学教师职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其具体做法是:教师教育采取“先入职,后培养”的模式.即先由教育部在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申请者中招募人员,申请一经获准即享有公务员和师范生的双重身份,被送往唯一的政府教育机构接受教师教育,领取工资,带薪脱产学习.而文提出的教育实习模式的新思路也是加强实践性的一种有益尝试. (3)关于职前数学教师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是目前师范教育的共同问题.师范教育的失败之处是培养出来的部分师范生是不愿当老师的,而最终不愿当老师的这部分师范生当了一辈子老师.在这一点上,需要进一步引导与教育. (4)高师从事(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直接攻读硕士、博士,毕业后又留在高校任教的.他们具有比较前沿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但也正因为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成长过程使得他们没有宝贵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历,从而在教学时针对性、实用性均不强.在这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的教育学、学科教育专业的教授多数是由研究成就突出的中小学教师晋升为大学教师的,很少有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做大学教师的。 数学教师论文:如何增强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意识 论文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数学意识 论文摘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人文性、和谐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材。 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材的教学,是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是新教材下数学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具有人文性、和谐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现概述如下: 一、人文性教学贯穿于课堂内外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既要把精力放在教材的分析研究上,更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被教育者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分析研究上,后者尤为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首先要关爱学生,使学生没有“师道尊严”的感觉,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个体。只要教师和学生没有距离感,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谒可亲,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但在精神上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应摆出一副“尊严”的架子,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以和谒可亲的表情、平和的语言、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心情舒畅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会活跃、和谐,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数学教学要有和谐性 教师应当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偏重知识获取,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的做法;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人人学好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冷落学困生,忽视中等生的错误倾向,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对其知识的传授、习题的配备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注意提问有深浅,有对象,切勿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要多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应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归纳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三、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将现实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即包括对“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数学化”的工作倡导由学生自己完成。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逐渐增加数学建模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过程,解决问题,使建模理论和方法自然地、逐渐地进入现有的教学中。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数学意识,使学生的多项数学能力得到运用和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弄清实际问题、分析处理资料的过程中确定实际问题的主要特征,进行数学抽象概括,提出假设,应用数学工具建立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果,并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解释、回答,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概括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探索结果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即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索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诱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概括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概括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并便于迁移。数学教材中每章、每节知识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上下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些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按照知识排列的逻辑顺序进行概括,形成一个系统。只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思维敏锐度和解题熟练程度,在解决问题时做到周密考察,正确判断,快速得出结论。教师要善于从典型例题中概括出思想方法。在解答典型例题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总结、概括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提炼解题思想。 五、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且是使学生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充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一是要从现实中搜集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二是要多列举生活实例;三是要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要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实际问题解法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五是要精心组织,设计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直接解答,并进行归类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攻尖意识 数学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攻坚的意识。这个环境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参与疑难问题的讨论,大胆地探求解题思路,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特别是对各种方法进行广泛搜集,进行优胜劣汰,会不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向自己挑战,向高难度问题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提出与书本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克难攻坚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对学生在人文性、和谐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充分拓展和全面提高,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栋梁之材。 数学教师论文:论减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活力,使得教师能更灵活地讲授知识,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知识。然而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认真践行新课改的意义,切实做到减负,是每个老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笔者的亲身感受出发,分析了新课改下减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减负 小学数学教师 要求 1.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启智教育,也是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以及数字判断的基础,应十分重视。然而目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还想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提高教学质量,结果导致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极大地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自2004年实施以来,使得教育的本质逐渐回归,对减负的要求,有着美好的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播者,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减负和提质的重要实施者。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生活性和严密性给我们数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是否成功,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要实施减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只有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想法落在实处。 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合理安排时间,为自己空出进行专业深造的机会,通过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学会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参照以下两点:(1)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新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重要概念的学习,并要做到深刻理解其内涵,让新课程理念为减负提质的实施导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解决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指明灯,指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目的,不同的教学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中,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停留在学生的考分上,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教学行为、言语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多做练习题,这样,虽然学生分数考得高,但学生牺牲的是健康和快乐,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我们的教学只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应考者。因此,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新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对于实施减负提质显得十分重要。(2)加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为减负的实施夯实基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了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各学段的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建议。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其内涵,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小学数学的方向、教学的层次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保证。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小学数学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提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前提的。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的质量,那么减负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双赢的局面。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将整个教材烂熟于心,正确把握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能构造和梳理出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结构,除了传统的教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来制作课件。这就意味着在备课的工作量要增加许多,比如:在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如何安排课程内容,通过怎样的顺序来讲述所学知识,如何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问题;在制作完成时,要检查课件是否已经做完,是否存在错误,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放映效果等。这些工作虽然琐碎却又是很必要的,如果课件准备的不好,教师只是按照课件“读书”,势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 趣;而如在课堂中课件放映出现问题,则需要花费课堂时间进行调试,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们以为教师工作不够认真,进而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吃透”学生,在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把自己换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看问题,猜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会提出的问题等,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4.优化作业设置 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减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家庭作业量的各项规定,要求教师应避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不能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应科学合理的布置家庭作业。首先要满足量少的要求,其次应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适用性。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注重对必要基础知识的巩固,也要能锻炼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考虑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与他们能力相当的作业,这样就可以避免作业的单调,也能有效减少学生对作业的抵触心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减负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5.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为他们接受更深层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师论文:论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与对策 [摘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引导者;理解;贴近;创新;实践 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正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数学教师应认识数学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无论是数学学术专着,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把数学的本质问题放在开篇的位置。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 二、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形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它具有后人仿效的价值。数学的学术形态(科学数学)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绎和推理,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学科数学)是教育专家或教师依据教育学、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至今天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具有新课程理念与科学的数学观,拥有较强的数学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就一定会有信心,有能力在追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素质提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另外,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数学学习具有价值、富于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 活的联系,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这些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但要彻实的做好这一点,又是谈何容易!为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从课前备课做起。在潜心备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思想的小火花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灵感,把这样的灵感收集起来、记录下来就完成了优化课堂的第一步。然后要做的是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分割整理设计一下教学步骤。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适应教案,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的时候要用脑子上,要用心去上,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体会他们的感受,然后把课堂内容、形式或讲课节奏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学生沉闷的时候,释放一些激情给他们;在学生过于活跃的时候,传递一些冷静的信息给他们。总之,要恰到好处的控制学生的状态与自我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需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才能与日俱进,才能有朝一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课堂上我们过足了导演瘾,那么在下课之后,我们就必须向张艺谋、陈凯歌那样仔细地认真地回味一下本节课的精髓所在,不足的细节都要不遗余力的把它记忆下来,一次次反思,改进。以供日后上课之随机应变之需要。这样才会不断地涌现出像专家级教师的优质课。 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呢? 一、做数学课堂的引导者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他们有一种交往的需要,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二、教学方法应贴近学生 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心中之惑。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要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要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要备学生的活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主体是学校领导或教师,评价者居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处在被动的被审视与被选择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粉饰、作假、反抗等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 而新课程提倡的发展性评价强调主体多元化,不仅学校领导、教师是评价主体,专家、家长也是主体,就是学生本人也是评价主体。所有相关人员,都要通过评价对照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完善自己,提示、建议别人,从而实现评价角色的互换,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站在平等地位上。这样,评价就从管理工作的外在手段变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数学教师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奉献教师的一片爱心,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教材;创新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与时代相适应,现代教育呼唤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很显然,现代的人才观和过去相比有更严格、更进步的要求。那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奉献教师的一片爱心,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一个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贯彻怎样的教学原则,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前途和国家人才的质量高低。客观现实要求教师在新时期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目标。现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例如当学生在发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此时教师要鼓励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 (一)进行教材的再创造。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养能力的载体,我们的教学既要忠实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并要结合教材内容的展现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发展,去竞争,去创造。 (二)进行教法的再改革。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创新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无处不蕴藏着可点燃的创造火种,只要我们勇做创新之人,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1、巧设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言是否生动、直观、有趣,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言应该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它可以使学生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主动迅速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恰当、生动、直观、有趣地设置导言,把学生引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为探究新知作好孕伏。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导语:一上课,教师拿一个闹钟,对同学们说:“听!是谁在催我们起床?”这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就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教师的一举一动。这时,教师将闹钟开关开开,闹钟就发出了“快起床呀!快起床呀!”的闹铃声,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接着说:“我们工作,学习都有时间,你们愿做时间的小主人吗?”学生齐答:“愿意!”这时教师引入新课。这样安排导语,能激起学生“做时间的小主人”的强烈渴盼,为探究新知识创设了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2、循循善诱,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精心设问,既能导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 考和争议,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的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 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我这样启发提问“‘公’是什么意思?最少几个才能称为公有的?你认为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学生自己能总结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动手操作,诱发创新 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等。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引起联想,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有利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角、直角的概念更好的掌握,教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师说:“请同学们用学具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它有几个角?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很快摆出,并说出摆的三角形有三个角,用了三根小棒。师又说:“请同学们摆出两个三角形,看这两个三角形共有几个角?最少用几根小棒?”大部分学生很快摆出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并说出共有六个角,用了六根小棒。教师追问:“这种摆法用小棒最少吗?请同学们再摆摆看。”学生又沉入了用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的活动中,很快大部分摆出了所要求得图形。老师表扬了这种摆法的同学肯动脑善于思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了获得知识全过程,学的积极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进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鼓励质疑问难,保持创新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关键所在,抓住知识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新教育的途径。 数学教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这是课程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中学数学教师也不例外,教师要转变角色,需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教师角色 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形成了教与学的脱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法。教师应由传统的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传授者变成合作者。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开展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组织的内容可包括两部分,一是组织学生搜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比如,我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先让学生课前仔细观察日出现象,然后把这一自然现象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教学,学生通过回想日出的景象,再结合几何图形,抽象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此时,教师动画演示日出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欣赏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数学美和它的价值,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也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组织学生去发现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二是组织学生营造课堂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思维和探索热情达到制高点,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高效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简单的照搬和迁移,而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活动方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引导时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也可以是一种激励,能为学生开启心窗,点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不断的提升。 为了达到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愿望。比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我建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再通过自己制作的学具,探究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师生交流,通过生生、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探究,自我建构起新知识,达到优化认知结构的目的。 三、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沟通、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共同构建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洗耳恭听,而是师生平等地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创共生的过程,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共同行动、相互作用的教学和谐状态。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可不可以、能不能”等商量性的语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与学生进行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共同分享知识与经验,共同分享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共同寻找规律与真理,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比如,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我先引入问题“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学生列出方程:x 2=3x,师生共同尝试去解,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的解法可能是配方法,可能是公式法,也可能是先移项,得x2-3x=0,然后,根据若ab=0,则a=0或b=0,得x(x-3)=0,即:x1=0,x2=3,还有可能给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来求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探索。教师充当搜集员、协调员和评价员,利用电子白板把学生有代表性的解法展示到大屏幕上,其中不乏有错误的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对比、评价各种解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反馈及时,矫正迅速,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具有激励性、指导性。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看到自己的解题过程被当成作品来展示,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兴趣也来了,并且从与教师的合作与评价中焕发了热情,激起了勇气,树立了信心,学生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并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会了知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为建立和谐、民主、全新的数学课堂体系,为拓展学生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不断探索和努力。 数学教师论文:小学数学教师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激励、启发,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独到见解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每次观看特级教师的录像课都会被他们精彩的教学语言所折服.的确,上好一节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关键.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凭借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注意、思维、想象,与学生交流思想、情感、信息.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的魅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熟悉数学语言,锤炼自身语言习惯,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科学 数学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专用术语.如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后,以126=2为例,正确的表述是“12是6、2的倍数,6、2是12的因数”而不能说成“12是倍数,2、6是因数”.因为因数和倍数都是两个在整除前提下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各自不能独立存在.又如“除”与“除以”、“等式”与“式子”、“扩大了”与“扩大到”、“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绝不能混为一谈;同时,不能使用不规范的教学语言,教学“圆的认识”时,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下,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教师因为担心小学生年龄小,无法体会“在同一平面内”,在日常教学中干脆就直接说成:“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规范的、科学的数学语言来上课. 二、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数学语言既非书面语言,又非口头语言,要通俗明白,并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夸美纽斯就曾说:“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如在总结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教师说“先看这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在看它们是不是互质关系,如果是互质关系,1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就用短除法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寥寥数语,把判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思路表述得一清二楚,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德国著名演讲学家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曾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博学生一笑,而应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别出心裁地使用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学生上课伊始就被学习内容所吸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摆脱了厌学的情绪,减轻了学习上的心理负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突破,学生迅速进入了欲罢不能的“我要学”的境界. 2.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含量 例如解答鸡兔同笼: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们欢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让学生们在愉悦的学习中,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含量. 3.化解批评的尴尬 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如果以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化解,既提高了批评的效果,又让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了. 四、教学语言要激励、启发 课堂教学语言的激励与启发,不是“答得不错”、“你真棒”、“好极了”等廉价的表扬,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的情况所作出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言语,此时还要适当地运用无声语言,主要有: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让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更加富有感染力. 总之,课堂语言的表现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磨练.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修养,并注意向其他教师学习运用语言的艺术,日久天长,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丽静 单位:福建省仙游实验小学 数学教师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个学习阶段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成长的作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也应随之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数学,结合小学数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最终形成一种能推广到其他学科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开发和创新,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进行对其教学构成的分析。其中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等设计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促进这些因素的联系、提升这些因素的内在潜力,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较之其他学科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简单内容的学习,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根基[1]。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具备分析能力,首先分析教学的目标,从上文中,我们清楚的知道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但是深层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学学习的喜爱,产生对以后学科的兴趣,激发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以下两点进行。这两点分别是:一要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要体现“多元性”,通过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通过多元性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分析学习者也就是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失去兴趣的时间也很快,很难保持对一种事物的持续热爱[2]。鉴于此,这个时期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保证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很多学者认为这时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想法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国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结合学生年龄实际出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能提升兴趣。 2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设计能力 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是指对教学过程中整体性的设计,首先教师应当对课程把握有预见性。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教学过程中不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疑问,教师对于问题的引导,课后作业的审阅等等等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每个环节[3]。其次,还需包括教学的策略,学生自主性的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增加,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导入新课,如何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对数学内在含义的理解等等具体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学媒介的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媒介有老师、黑板、教科书、教具、学具、图书角、多媒体等,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媒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教学媒介的正确认识,如何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意识和态度方面,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科的钻研探究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管理知识意识、研究设计意识等;二是知识方面,首先要有小学数学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如何教育小学生知识;其次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观、教育观等。同时还应具备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学习加工的理论。 3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前形成性评价和课堂后总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前,将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和评价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4]。课堂后,教师为了完善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自己对教学设计的能力。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不断实现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局面。调整能力在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预设的前提下体现。依据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在课后急性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难以预料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补救。主要表现的形式是在教学后对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和没有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补救。根据出现的问题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并研究和分析教学中时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这些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类条件:第一类是基础性条件,即小学数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第二类是支撑性条件,即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第三类是发展性条件,即教师的态度,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课程质量提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要付出努力,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吴萌 单位: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扩大阅读面来讲,都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本文阐述了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及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意义 做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由于文言文在生活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同现代语体文存在着时代的距离和差异,因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对文言文教学认识不足、或过分强调文言文难教难学,都不利文言文的教学。所以,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很有必要。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教之前就得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有: (一)是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他是本民族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共同创造的财富。他对于人们内心世界起着平衡和协调作用,表达着本民族的精神美感。这些东西,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古代的典籍记载得以保存流传下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批判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前人生活过去文化的了解,能够深化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为思考社会、人生、文化等提供借鉴。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文言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简练和韵味,结构上的精当和巧妙。学习文言文不但可以学习它的造句法和结构法,还可以感受汉语的表现力,学到写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文水平。 (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培养的需要 很多文言文是对古人节操人品志向的书写和赞扬,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对比自己,促进自己。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豪感,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ú)”,“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五)“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已独到的评价,提高自已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以来,学生爱学、乐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小议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如何创新 文言文教学创新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总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被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也就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 钱梦龙先生于1997年就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20年,我们仍在原地踏步。 我认为,文言文的“言”固然不可忽视,它是我们借以通往彼岸的桥梁,若不借助它,我们与彼岸就只能隔海相望;然而我们的目的地不是桥梁,是桥梁尽头的彼岸――古人的心灵与思想。也就是说:“读文言文,最终的目的是――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我想,这是我们读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在今天的生活里,我们说话写字都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言文的“言”,对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意义。那些“言”所承载的灵魂与呼吸,才与我们有着真正深入骨髓的关系――在那里,我们可以寻获一个民族乃至这一民族中每一个体的生命密码。 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较好的组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但是放眼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讲,读,背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髓的汲取谈不上,长久下去,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成为“训诂课”,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文美文鉴赏课。本人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切新课标理念,对文言文的上课方式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文言文教学的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主动探究,组织自学融会贯通 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生怕学生弄不懂,喜欢字斟句酌的讲,要求学生一字不落的记。讲完记完,课文教学也就结束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呢?仅仅是教师思维的结果罢了。而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全被教师的精讲占去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实,从现行实验课本的编排来看,文言文,无论篇幅长短,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注释都十分详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 二、分工合作,交流释疑表达自我 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问题,则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释疑,也可以师生相互质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在“交流释疑”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学生讨论后尚不能解决的疑难才进行启发讲解。比如甲同学有疑,可直接点乙同学答,乙同学不能解决,又可点丙同学答,教师可作适当启发点拨。这样,每个人都可发问,也要解答,都在主动思索,表达自我,从而达到了以“阅读积累、表达自我”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接受。 三、诵读感悟,声情并茂热情洋溢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多年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并不是易事。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文言文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重要。读顺文字,读通文意都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的说欲望不能满足,就读的没劲了,可以采取小组代表互评,个评等形式进行。既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读水平。有时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今夫不受之天”的“夫”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的。“余闻之也\久”,有学生读为“余闻之\也久”,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这样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理解了句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拓展延伸,注重培养文学性 “生活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语文”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使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外延触及到生活中去。 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并分成小组在班上演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作品的人物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把握,并让学生了解到了文中的“长跪而谢之”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跪”,从而激发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二是充分体现“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同学们在分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文本演绎成各种版本,有方言版,也有文言版,还有翻译版。人物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整堂课充溢了欢声笑语,既让学生在兴趣中加快了背诵的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W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卓有收效。学生也达到了表演与文本的合二为一,完全是兴趣所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究中的一个收获。 所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培养文言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文的教学,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代表着汉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思想。学好文言文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促进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面对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找出了影响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层面讲 首先,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是简单的翻译和背诵,教学较为枯燥。其次,教师过分强调字词和段落,注重字词的用法和讲解,破坏了文言文的整体美感;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培养,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而且长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课堂教学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从学生层面讲 文言文距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用法与现在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现代汉语用法和意义的影响,而且文言文中细小的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文言文本身的枯燥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二、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这些落后的教学方式,以改善文言文教学落后的局面。面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转变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性。因此,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入手,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学习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 2.以趣促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和探究中,才能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电影十分感兴趣,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花木兰》的电影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然后再结合电影情节来学习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从而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精妙和有趣。如考虑到文言文学习中的细小知识点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知识记录本,学完一课后,将课文中学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总结,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回顾和复习,这样学生在不断总结和复习中能轻松地掌握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4.注重课文的背景介绍 文言文距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想法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给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对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文言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将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包涵的作者情感。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认真反思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相对现代文来说,文言文的教学力度还不足,教师大多是为了应试而教学,缺乏对文章深层次情感的挖掘。初中语文教师应摆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传播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传承我国深厚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的文化精髓。然而就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来看,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现代文学,教学深度与广度都明显不足。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契合应试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剖析字词,通过文言文学习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无法深入感知文章蕴含的情趣,只能被动、机械地进行知识学习、理解、实践,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并实践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摆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 教师首先应摆正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实现文化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内涵,体会文学作品流露的灵性与情感,帮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切实提升品读文字的品位,丰富自身文学素养,加深对作品思想的感悟和内容的认知。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策略来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言文。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在古汉语中,韵律是尤为显著的一项文学特征,也是塑造文言作品文学魅力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文言作品的韵律,以此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文学魅力。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对每一句话均读准字音,再就是要找准诗文的节奏并充分把握文言作品诵读的气势、感情、腔调。例如,教学《童趣》这一作品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古人诵读文章时摇首晃身,并放缓语速,控制节奏,由此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掌握诵读节奏,还能让学生萌生“自我陶醉”的诵读感觉,这对于激发学生文 言文学习兴趣也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读“项为之强”这一句时,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强”字为通假字,与“僵”字通,若学生未能按照通假字的音来进行诵读,则难以准确理解文章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假字、难读字词的教学。 2.引导学生读出味道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节奏,还要求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中的感情,并将此感情通过诵读语气展现出来。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气、声调来进行诵读,让学生从中琢磨出作品的丰富意味。教师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作品诵读节奏的基础上,还要对作品内涵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切实地感受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锻炼学生品味文字的能力。还需引领学生读出文章意趣,学会借助自身的认知与审美基础来感受作品营造的情境,并形成更深层的情境感受。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需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在《满井游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初春时节的景色,让学生对作品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情景有一定的感受。比如,教学“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一句时,教师可通过解析句子来营造出河上冰雪消融,经春风吹起层层波浪的情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系起生活中的春意景象,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意趣。 二、传播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在于其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韵味。作者在运用字词构成作品的同时还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而历经成百上千年岁月锤炼的古典文学中更是渗透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这也为文学作品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因此,教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展现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学品鉴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积累品读经验,提升对其中文化内涵感知的敏感度,从而真正提升文学素养。 1.从整体上进行阅读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与认识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作品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阅读,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有基本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其内涵。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文章的“文眼”,锻炼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全文,然后在深入讲解前,让学生思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全篇阅读后提出,作品先是围绕“水”展开叙述,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对“山”的描,从而明确了作品的描写重点。 2.从字词上进行品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词上对文言文进行品读,通过逐步解析字词来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还可在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字词含义进行推测与解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中的字词放入既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情境的引入理解文言作品中的思想、情境、语言等。例如,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可以“山”与“水”为品读主线,请学生表述山的“奇”和水的“异”,以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解析与品读。文章中描绘了“奇山异水”,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富春江水“缥碧”的静态美,“急湍”的动态美,让学生在解读“异水”的过程中充分地赏析作品描写富春江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优美词句。 3.联系生活进行品味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研究重点。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比如,在教学《童趣》时,教师便可利用其描述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契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融入课文学习中。通过让学生讨论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可调动起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再提出如何将无趣化为有趣,学生即能借助自己对“有趣”的深刻认识作进一步的表述。 三、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品读“文”,其难点在于解读“言”,应用“言”。因此,教师应合理优化文言文教学结构,整合“文”与“言”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斟词酌句”,积累词汇来应对中考,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作品进行鉴赏、品味,以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态度、情感等,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教师不但需要指导学生仔细品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描写“莲”的词句优美之处,还应与学生分享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来感悟作者借文讽刺屈服世俗的“庸人”,坚守自身高尚情操的深刻寓意,让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正面思想。 总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但能让学生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培养起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积极探究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质量,感悟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主要学科,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汉语的相关知识。其中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让文言文的学习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新的光芒,是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进行思考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语文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主科之一,是需要学生进行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其中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是需要引起初中语文老师的格外关注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书面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形式逐渐的发生改变,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中。虽然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不再运用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已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仍是需要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学习的。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进行及时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更加的轻松。本文主要通过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这四个方面,来对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 一、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文言文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文献资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所进行书写的。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文言文的内容,还需要学习古代的字词的表达与现代有什么区别,如通假字和古今异义都是对于相关的词语进行研究。还有古人与今人的说话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像省略句、定Z后置等一系列的特殊句子。学生在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还要进行相关的比较,也是在对中国文学史的学习。二是文言文相对于古诗来说,文言文的文体更加的自由,不像古诗那样还需要进行押韵,并且大多数的古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对于写作还是有一定程度限制。但是文言文的这个问题就基本不会存在,文言文在古代的文学创作中,文体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能够让作者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二、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过于陌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困难。比如说,在学习特殊句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就不会判断这个句子到底是什么句型,在平时做题和考试时学生就会答不对题目,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部分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和难懂,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学生没有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会降低,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 (一)开展文言文情景教学 针对文章上述所提出的部分问题,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将情景教学进入到文言文教学中,让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碰撞,让学生在现代的教学方法中学好文言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桃花源记》的时候,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熟,把课文的意思弄清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制作一些小道具,让学生在课上表演时用。在正式上课时,语文老师可以把文章的大体脉络给学生理顺一遍,让学生把自己在课下预习的与老师在课上讲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学习更加清楚明白。然后语文老师就可以把自己在课下做好的小道具拿出来,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相关情节进行表演,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让初中语文课堂在学习文言文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文言文创新方式,可以让文言文课堂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成现在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力,让学生不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更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培养。 (二)将多媒体引入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相结合也是旧文献与新形式的相结合,让学生不是仅仅像古代的“私塾”一样,只是老师把课文的意思给学生讲完,学生再把文章背过就好。这样的形式太过于老套,不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方面,老师就需要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学习。 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教《童趣》的时候,可以把课文的具体内容都讲完之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着更为具体的印象。又例如,在学习《论语》的时候,语文老师除了给学生讲述《论语》的基本内容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孔子的事迹,例如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生和现在的“三孔”等。让学生在学习《论语》的内容之外,对于孔子有一个更为立体的印象,让学生更加的了解孔子。 四、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上述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的改变,文言文教学已经不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课堂,而是一个学生可以和语文老师进行相互互动的课堂,学生可以整体参与到文言文的课堂中去。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初中文言文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把文言文课堂打造成生动有趣课堂 相对于之前的枯燥乏味,在创新之后的文言文课堂中,对于文章的学习更加的生动有趣,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讲解,还有学生可以表演的情景剧和可以观看的视频。通过这样的形式创新,让原来沉闷的初中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成为学生喜欢上和乐意上的一门课程。 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是需要引起初中语文老师格外关注的。本文主要是通过讲述如何对于文言文课堂进行创新,进行改变。使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受学生欢迎,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通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对于现代的文言文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让文言文课堂做出一些好的改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中学) 摘 要:文言文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且初中文言文学习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如何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今天就来探讨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文言文是一种新的文体,篇幅短,难以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由于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采取“填鸭式”教学的策略,他们习惯把每一篇文言文都帮学生翻译好,并找出其中的疑难词汇让学生记住,而学生要做的只是去记录一些笔记,这种教学形式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以八年级上册《爱莲说》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先把文言文通读一遍弄清楚文章的大概意思,再引导学生逐句翻译,例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学生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可能并不清楚这个“蕃”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跳过这一句,下一句是“晋陶渊明独爱菊”,而晋朝的陶渊明却只喜欢菊花,根据下一句的翻译学生可能会想到“蕃”就是多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帮学生把所有的疑难词句都翻译好,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前后文章的意思自己进行揣摩,这对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含义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第一次朗读时先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概能有一个了解,第二次朗读时要弄清楚全文所表达的含义,在第三次朗读的时候,就要重点记录其中自己读不通或不能理解的一些词汇。等三遍朗读之后,学生再进行其他工作。 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一起探讨或者是自己去查文言文词典来解决问题。朗读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含义。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文言文并不是很多,如果要求他们自己完成一篇高难度文言文翻译的话可能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共同讨论文章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以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有一句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郭”和“h而攻之”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大家都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分享,看看有哪些地方存在着分歧,针对这个问题再重点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种教学形式就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讲,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 四、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那么新形势下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多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异常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来还原文章真实情景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更高涨。 以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首先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岳阳楼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或视频,一边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会更浓厚,而且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也能够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使文章变得更有吸引力。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总之,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他们将来在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教师一定要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索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此,笔者就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一味地强调字词的识记和句子的翻译,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有的教师要么读几遍,逐句翻译一下,让学生抄译文;还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用这类教法,整堂课没有学生的朗读、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干脆买一本翻译文言文的资料,直接抄袭翻译,压根就没有理解文本。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学生对文言文就没有兴趣,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2.以记忆为中心,忽视诵读。面对一篇文言文,学生连最起码的读顺、读通都没有做到,教师便开始了“师读―师译一生抄一生背”教学模式。“读”没有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经典名篇学生可能读的多,一些自读篇目学生读的极少。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文言文教学没有做到“文”“言”并举,背离了新课标要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重“言”(词句的含义)而轻“文”(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另一种是重“文”而轻“言”。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被选人教材的更是精华。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泛人文化,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做法,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对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内容形式,作者情感等方面就更谈上不重视了。从而导致学生文言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没能落到实处。 二、采取的教学对策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让学生重视母语教育。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美化开讲。在教学中,最好用文言原文引入,学生既认为老师文言文功底深厚,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强化诵读,重视积累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经典的古诗文,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3.重点字词,说文解字 过去的文言文教学,只在意学生识记文言字词,而不重视学生如何记住字词。为了使学生喜欢识记文言字词,便于记住文言字词,作为语文老师,要从说文解字方面,解释重点字词。就是从汉字构造法解释字词的本义、引申义等,这样学生才会对汉字产生兴趣,识记字词速度才会快,记得牢固,不易忘记。同时,还会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知人论世.突破重点 阅读文言文,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r代和环境,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才能读瞳文本。教学《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行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其人。通过适时运用“知人论世”,扫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让他们豁然开朗,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而突出文本的重点,突破文本的难点。 5.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有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学到了文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文言版,不要读白话文版,读完以后要撰写读书笔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读完文言文,了解到古诗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折射深刻的哲理。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文言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在当代中国,语文不仅承载着祖国文化,同时也传递着民族精神。然而,如今一部分初中生对文言文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文言文与当代这个信息社会并没有很大关联,实际作用不大。因此,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解析初中生在M行文言文学习时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找到文言文教学的出路,是势在必行的,并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社会上对于文言文教学存在误解 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它是将基础的古汉语加以加工而形成的。在古代,文言文是文人富有学识的重要象征。然而,在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认为文言文与日新月异的当下时代形势已不相容,现在应该摒弃“过时的”文言文的教学。当代社会中,对于文言文学习存在的误解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大家往往认为它已经过时,又无甚用处,与当下被推崇的实用主义相违背。在人们都错误理解文言文意义的大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学生们下意识对于文言文学习产生一种抗拒。即使为了中考的目的而学习文言文,也只是机械而麻木的,甚至是抱着功利的态度,急于求成,所以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当前初中生的学习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也成为了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文言文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 (1)初中生囿于自身局限。 不少初中生从小时候起文言文基础就非常薄弱,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深厚的阅读积累。一些底子不好的学生,他们文言文阅读能力可以说是很糟糕的。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字字翻译,因此对一篇文言文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要讲述的思想内容毫不知情,更别提感受音韵、节奏上的美感了。他们对于文言文背诵也只持着费时费力,无甚必要的看法。背诵文言文的方法只是通过抄写背诵甚至死记硬背。所以即使背出来,他们对学过的文言文也不能很好应用。在初中生们看来,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文言文这样机械化的学习就导致了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深,成效不明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成了天方夜谭。 (2)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老师的上课方式都主要围绕考试做知识讲解,在课堂内容外会补充课外文言文阅读、讲些文言文相关背景、文化常识的非常少。在某些程度下,这也与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对文言文的素养不高、水平有限有关。这样也导致了学生觉得文言文无聊乏味,提不起对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不能很好地投入文言文课堂学习与研究。这样也是初中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1.在社会上营造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 社会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引导,如开发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会不会有《中国文言文阅读大会》的产生呢?这种类型的节目一旦产生、热播,必定可以引发人们对于阅读文言文的关注。在培养了一种全民进行文言文阅读的热潮之后,也能让初中生对进行文言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媒体和有关部门,民众们也应该通力合作,引导、加强社会上关于读文言文的风潮,在这种背景下,一定能更多的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初中生的文言文基础 初中生如果没有文言文方面的基础,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先诵读一些经典文章作品。除了古诗,文言文也是一样。大量的积累一些文言文段落、文章,从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词义、句式,增添语感,必能大大加深对于一篇文言文的了解与认识。只有有了相关的基础,接下来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含义,对文言文中表达的各种情感产生一定的共鸣,最终才能相应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初中生提高文言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持之不懈的长久积累。所以。一旦有人介绍去参加什么“文言文速成班”,也绝不要轻信。多读多背,打好基础才可能有进步、提升的空间。 3.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促进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认识与学习,同时,在疑惑的地方,还可以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使教学少走弯路。其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要充分全面,依据同学们的基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对自己进行调整、总结。最后,在课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教学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同学们对于自己上课的看法等等,也要学会通过批改作业、课后测验等手段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一进行总结分析,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语文老师要将文言文的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能落下任何一方面。初中语文老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等,挖掘、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方面的潜力。同时,也要坚持不懈推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 提高初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能力,无论是就当下而言,还是为了长远的将来,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初中文言文教学既是当下为完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必做的事,又能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养成独立的思考方式。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说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卓有成效的。如果说想要初中生的素养全面、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要学生自身、老师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探讨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好的传承,同时也能够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较好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要和学生不断互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奠定文言文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分组讨论,提升思维 分组讨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环节都需要学生的讨论。分组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几个小组,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的见解,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分组讨论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这种讨论方式的学习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起到的知识一个指导的作用。 如,在学习教材中《论语》十则时,教师就可以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里面找到自己最欣赏的那个句子,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学生会之间互相交换意见,学生在组内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互相之间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组内学生学习状况的平衡,组内要有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有成绩稍为逊色的学生,这样可以更好的平衡组内的成绩。在学生组内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组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享全班学生体会,然后教师对这个组的想法进行一些评点,纠正其中不足的地方,让所有学生都去仔细体会以后该如何分析。这种讨论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去积极地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夯实基础,提高成绩 文言文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其中重点字句的解释,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学生如果连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必备字词的解释都不记得,那么文言文自然也就学不好。如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尔”是你的意思,“吾”是我的意思,“日”是说的意思,如果学生连这些最简单的都不知道,那么教师讲再多更深的内容都是没有用的。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调整每节课的教授内容,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文言文方面的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文言文的作业。每天不用布置很多文言文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去练习对文言文中一些字词意思的猜测,每天练习四五个字词,这样一天天慢慢积累下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就有了较好的提升,学生也就不会在看到文言文时觉得看不懂了。教师每天都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知识,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就慢慢的增加,那么文言文的成绩自然就有了大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轮流每天都抄一些文言文名句在小黑板上,分享给全班学生学习。这样,所有学生就在每天不经意的积累中增强了自己文言文的基础,语文成绩也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使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对文言文有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必定能学好。而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总是教师在台上将文言文一字一句地翻译给学生听,将重点的词句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在台下倍感无趣,自然也就没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分配师生资源,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师生互动的方法中第一步就是教师应在上课前让学生去提前预习一下这篇文章,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将其中一些特殊词句的用法告诉学生让学生注意去理解。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时候可以上网查询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寻找有关作者的历史资料和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这些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露的情感。最后一步便是在上课时人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翻译一段,然后教师在对学生翻译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指正,几个小M之间互相比较谁翻译得更好。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学生对内容的接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教师就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为深刻。另外,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和这篇文章有关的故事,或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会初步的接触到更深度的文言文,由于大多为古语描述,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难,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文言文的具有其自身的语言魅力,学好这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所以,下文基于此对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思路做出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农村一线语文教师,我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积累,总结了以下四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1.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较多的生僻字,加上白话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致使现代的学生对文言文非常陌生,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 1.1学生缺乏自主性 老师们主要采用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按照参考书生硬的教学,大大减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大多数教师只强调对字、词、句以及段落的翻译、朗读和背诵,让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空洞,枯燥,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恶感。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们教学的初衷脱离了文言文教学的本来目的,一在的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的重要性,只注重文言文语法、文法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位置,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更加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的归纳,得到“理解句意、梳理文章、题型练习”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注重词句、文章翻译自然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使得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过分注重一字一句、一词一句的讲解清楚。 1.3文言文教学以背诵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们对文言文进行背诵,由于文言文范例比较典型,因此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对其内容的掌握要求就是精确的背诵和记忆,使学生们缺乏对文言文独特见解,从而使文言文只成为记忆的重点。 2.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新思路 2.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按照当前语文课本的编排可以看出,教材中选择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经典文本。加之同学们都有很多的工具书,可以初步对课文进行了解,但在先前的文言文教学中,通常是教师通讲全文,学生们全程背记,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学生们失去对的兴趣,导致失去自己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在学生们初学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言堂”成为“众言堂”,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使学生由听众变为演讲者,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爱上学习,爱上文言文。 2.2注重指导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大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其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朗读时可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疏通文义。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对于文言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以及官职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时必须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掌握了翻译的方法,熟读文章之后,让学生自行翻译,集体交流,找出差异,切磋技巧。在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点拨,在精彩的地方也要赞美鼓励,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中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2.3激活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老师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让学生们大胆的提出问题,解决疑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而学生发现问题的想法一旦被肯定,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文言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详细的描述了作者游玩的全过程,着重对“小石潭”优美景色的全面的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先要鼓励学生们根据课题进行大胆的猜读,使其同大文学家来个赛跑,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整篇的理解,在整篇中掌握文言文的词句,通过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从而掌握整体文意。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汇总,首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对于学生们难以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集中讲解。这样,既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学的美、思想的美、境界的美,又使学生培养了大胆质疑、解疑的能力。 总之,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轻负高效,就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文言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PDCA循环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Z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重视,没有积极性,教学现状不容乐观。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提,是按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处理的原理进行大环和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是一种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将笔者任教的初二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一班作为实验班,二班作为对照班,各有学生45名。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性别、生源、成绩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教学目标、使用教材、授课内容和授课时数都相同,由笔者亲自授课,每一阶段课程结束,用统一试卷考试。 2.教学方法 (1)实验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即先针对学生对阅读理解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通过提问、考试等方法检验教学效果。 (2)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现状分析:初中阶段,由于年龄和文言文语言风格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老师教学模式形式化,采用的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互动不够,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计划(P) 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改变计划。 制定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将此作为教学目标。 定期进行总结和考核,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计划。 实施(D) 老师提高自身素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提高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大老师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和深度,争取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老师教学模式改变: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提供的相关阅读资料,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有层次地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老师课堂适时总结,评语给予积极多样的肯定,提供学生互相讨论的机会,在辩论中加深文本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差,为防止他们半途而废,从小目标开始。老师课后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 检查(C) 老师通过随机抽查,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阅读量以及对阅读喜欢的程度等。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计划。 通过定期的测试来检验教学效果。 处理(A) 每段课程结束时,老师对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并加以改正。同时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老师教学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接到反馈后,老师及时修改教学计划,把优秀的经验继续保持并发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作为下一阶段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二、结果 1.考试成绩比较。文言文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满分为12分,将两个班级共90名学生在一学期的四次测验成绩比较,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检验,四次测验P 2.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实验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用PDCA循环法激发了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与老师的课堂互动交流,个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PDCA,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使教学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创新教学理念,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然而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出师表》为例,教学时我就从“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故事入手,介绍当时蜀国的处境和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统一中原的夙愿所做的种种努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当介绍到因为后主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蜀国的大小事务全靠诸葛亮操持时,学生都禁不住赞叹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也为出师提出了质疑。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就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二)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g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势利导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 (三)借助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在教学《山市》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然后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再由教师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学习文言文应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重视方法指导。同时应该指导学生背诵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语言的积累。就掌握一篇课文而言,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主要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蕴涵的成语、难句翻译等,无须面面俱到,但求落到实处。就整个初中文言文学习而言,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探寻规律。词类活用也较为常见,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分类卡来进行细化,对其中一些特殊的用法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应重点关注。对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也应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影响的束缚,着眼于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从点抓起,由浅入深地夯实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三、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文明成果。作为现代人,必须“吸取其精华”,担负起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教学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内容,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复习,融会贯通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教师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以《王冕求学》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这样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完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文言文博大精深。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它的真风采,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当前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差,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语感;积累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文化环境较差,家长文化水平很低,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课本上的识记、阅读、背诵等文言文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自然低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从激发兴趣入手。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这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著名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精彩导语,在教学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尤其应当重视课堂导入。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等,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温故知新――《(论语)十则》、刮目相看――《孙权劝学》、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内容各异,文学特点各异,教师必须因“文”施教,采用灵活教法。只有不断变换教法,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W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短。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挖掘出来。 二、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 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新课标也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还可以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的要求 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能诵,才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诵读的方法指导。诵读应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情境。诵读方式灵活多变,范读自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到实处,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2.加强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学生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感悟和欣赏课文,这势必需要更多的课时量才能完成。文言文教学往往把一课时完成的内容上成两课时,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当前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通过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释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文言字词类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词句仔细讲解分析,学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点拨即可。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既能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要“满堂灌”,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学生听得稀里糊涂,要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传承古代文明,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景中之情,感悟情中之道,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4.重视积累,拓展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文言文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译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加以运用。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适当向课外迁移延伸。主要从文言文知识和思想方面迁移,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延伸,与课文内容、主题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课外文言文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词义也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要善于探讨、总结、改进,鼓励学生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学生才能在文言文学习上收获成功的喜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文言文教学虽历年研究诸多,但无论人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对其进行宏观把握,还是将文言字词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微观探讨,都忽视了城乡间的差异性,以致难以就教学实际困境采取针对性强且易操作的措施。因此在对农村地区的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时,需先寻其症而后再开方。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 除去学生少兴趣,教师教学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等普遍性问题,对比城市中学来看,农村中学的困境突出表现如下。 (一)文言学习零基础 古人学文常先大量诵读,而后潜藏于大量语言现象后的规律自可品味得出。叶圣陶曾说学习文言必须先熟读若干篇,且要达到自然成诵的地步方可。[1]古人诵读之法而今虽不适用,但若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赏佳的小学阶段背下若干篇古诗文以打下文言基础却是可行的。很多城里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被要求每日早读期间读背国学经典诗文,这是绝大多数乡镇学校所未做到的。 (二)学习认知有偏差 学生学习认知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无视、忽视和“误视”。成绩不佳且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易无视文言文学习;成绩中游、有升学追求、在自我提高内驱力下以分数和名次为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易因文言学习的高投入低效益而忽视文言文学习。“误视”主要表现在“尖子”生身上。此类学生学习刻苦,但往往会因学习缺少正确的指导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而走进死胡同,只知背书写作业,能力难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得不到培养。 (三)课程资源极欠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2]而在农村中学,因图书、报刊、多媒体设备难求,所以教材往往被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再加上乡镇无书店、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等课外学习资源,家中无网少书,学校也少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文古迹,所以学生很难顺利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拓展阅读任务,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倦怠。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措施 (一)强化记诵,有序教学 记诵之事在小学若未得到加强,待学生刚升入初中时亦可及时补救。首先课内文言篇目要多读背。叶百丰也曾主张凡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篇幅不太长的,均要熟读成诵,背诵全篇。[3]其次学生在学业任务较轻的初一阶段,课外延伸篇目也需多读多背。如学完《论语》十二章,可再背数十则其他篇目;学完《虽有佳肴》后,可再背几篇《礼记》中的节选段落。 另外,文言字词需落实。古今字义、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等训练到位了,学生方能举一反三实际应用于课外阅读。建议统筹规划文言文字词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可使学生随文合作建立实词一览表,然后参考老师所作进行评鉴与修正。待对某实词的全部含义都过一遍后,需小结一次。虚词仅十八个,可通盘计划,分散难点,定时巩固。[4]如此有序教学不仅符合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还可让学生从看得到的进步中获取信心,激发动力。 (二)因文择法,因势利导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价值,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是文本阅读的关键之处。[5]教师应当摒弃模式化教学方式,找准重难点,因文择法,提高教学实效。如《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写景韵文,诵读和词句赏析应作为重点;而《陋室铭》是一篇抒情写志的韵文,除了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韵文的形式美、语言美外,还需探究作者的思想主旨,找到“志”之所在。 对于学生的兴趣点应因势利导。如男生常对古代战争、历史人物题材的故事感兴趣,那在教授《曹刿论战》时,可结合并适当补充史料来讲。课后还可推荐《左传》中的其他故事如《齐晋之战》其拓展阅读。 (三)端正态度,师生齐心,家校合力 农村学生在学习上少自信,故易自我放弃。所以老师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多支持。这可具体落实到课堂互动中、课后交流里、作I评语上。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给差生提供回答的机会,提升自信。 同时,教师需以身作则,改变教学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多传达正能量。家长尤其是从商家长,需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支持孩子学习,同时需与学校多沟通,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家校的联系工作。由此通过师生齐心、家校合力来纠正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促其进步。 (四)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乡村教育建设非一日之功,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和老师应充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并不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首先,应尽快引入多媒体设备,并对教师做好相应培训工作。其次,在呼吁建设、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同时,教师可尽量推荐易买好找的书籍、或挑选一些文章打印发放,还可建班级图书角进行图书分享。同时,定期开展文言文阅读背诵交流会、开展校园文言常识、名句背诵的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校园广播还可每天朗读赏析经典文言篇章,营造文言氛围。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在不同的地区、学校乃至不同的班级都有其问题的特殊性,不能指望找到一方,包治百病。只有强调问题解决的普遍性的同时不忽视其特殊性,文言文教学策略才能落到实处。当然,教学困境还可依据具体情境细分,解决措施需要结合教材来详细制定、具体落实,这便是后期需要继续研究的地方。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与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综观近几年来语文数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凄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引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注重朗读,读出神韵 这里的“读”指诵读,虽然从“读”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诵读与现代文朗读有许多共同性,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①读顺、读懂;②读出神韵。 读顺,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文言文,其标点多为后人所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 读懂,主要是指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读虽然是感官的活动,但有极强的渗透力。读的时候,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读”与“思”也就紧密有机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础,即通过积极思维,把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当然老师对于一些确实难懂的关键词,要加以适时点拨。 读出神韵,是指通过读,表达出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又有哪些内在美呢?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是读时必须表现的。要做到这一点,初中生确实不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刻的领悟理解文章,启发学生动用想象和联想,触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 二、注重教法,还原课堂 传统的串讲法,固然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但套用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老师讲,生生听,自不待言;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不可。出于这样的粗浅认识,在教学中,应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法。 如可以采用纠错法。课前要求学生翻译好所学的篇目,课堂上把译文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号入座,翻译对的给予肯定,翻译错的地方寻找原因,重新翻译,直至正确无误。 还可以问答法。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6人,组长由基础较好的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 还可以采用试教法。让学生试当教师,他们当然感兴趣,而且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所以对于像《短文善》这些篇幅不长,文字不算难的课文,可以大胆让学生试教,具体做法如下:指定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弄懂弄通字词句,并将书面翻译交老师审阅;指导试教学生逐题解答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也要求形成书面稿,以便备用;要求试教者尽能力做好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言准备,主要从自己的学习体会入手;鼓励试教学生上讲台“演戏”,老师在台下“导演”,偶尔也解答一些问题。让学生“兵教兵”,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受到了“实践”锻炼,还融洽了师生感情,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要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做个“懒老师”有时也是有必要的。 文言文的知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中学文言文教学既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就势必要使学生把握浅易文言文知识系统。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不止以上几种。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改中,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设计论文 1园林工程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1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严密 园林工程设计是园林施工和建造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提高园林工程的水平和丰富园林艺术内涵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作为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现阶段园林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凭经验或者是初步数据资料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没有进行严密的测算和实验,造成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严格控制园林工程的设计质量,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的步骤时加强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保证园林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还能在提高园林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土壤和植物等方面的因素,很多园林在进行施工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造成了早建成之后植物生长和土壤发育出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园林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对于园林的整体外观和艺术内涵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整个园林设计最终归于失败。 1.2设计队伍不够健全 园林建设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很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但是目前我国工程设计的施工队伍比较单一,园林建设的施工队伍与其他的施工队伍混为一体,这对园林艺术的形成和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工程建设需要的是土建方面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土建专业人才对于美学和艺术不是很了解,对于园林艺术的设计和建造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从而影响了园林工程施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目前园林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是很高,设计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城市对于园林设计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建设力度不强,造成了园林设计整体水平较低的现象。 1.3设计方案评审视角存在局限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和建设都是政府投资进行的,评审也是由政府来完成。因此评审专家或多或少会被行政力量干预,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评审。行政领导对于园林设计和建设方面了解的并不多,无法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很容易在设计方案的评审和确定通过的方面做出错误决定,从而影响园林设计施工,耽误施工进程以及艺术价值的缺失。 2园林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 园林设计和施工不是简单的美化环境和营造氛围,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美感的园林艺术。园林施工之前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整体性原则,从设计的整体出发,综合周围环境、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要素,做到人与自然充分结合,达到和谐统一。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需求,应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广场、大门、主干道、大型建筑附近应多应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草坪、自然山水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应用自然式种植。不同位置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态,就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园林景观。 2.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注重的是园林设计整体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根据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设计。比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水绕园林山石,在设计的过程中水的位置就必须要与整体相统一和协调。再比如园林中植物的种植和布局问题,部分地区应采用对称的布局,来增加整体的严谨工整的感觉,园林内部的植物位置则可以相对随意一些,可以增加随性的感觉和氛围,给整体的设计增添一丝灵性。 2.2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主要是指园林设计中花草、山石、池水等各种要素之间相协调,各个要素之间都有相应的布局位置和规则,不仅要考虑到外形上的美观还要充分考虑园林布局的风水问题。增强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不仅有利于园林设计方案的顺利通过和实施,还可以促进提高园林艺术内涵和价值,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 2.3环保性原则 园林工程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设计独特新颖、符合人文主义内涵,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在设计和施工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建筑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还要注意环保问题。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和基础进行方案的选择。 3如何提高园林工程设计质量 园林工程的质量和艺术内涵很大部分取决于设计方案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设计方案的质量,为园林的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现阶段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园林工程设计的质量,增强园林艺术内涵和价值成为园林施工和建造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降低园林建造的失败率,增强艺术内涵,还能促进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 3.1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健全设计队伍 目前我国园林工程设计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设计队伍不健全,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园林设计和建造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园林工程设计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健全设计队伍,加强园林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在进行知识培训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使其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从而为我国园林工程设计做出贡献。 3.2严格控制工程设计的质量 园林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得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各个要素和测量数据必须保证精确,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保证准确无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影响施工的各个因素,将其计算在内才能不影响设计方案的准确性。比如在进行园林假山石的设计和位置确定时,应该考虑其占地面积和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争取做到园林艺术整体的协调,使其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3.3增加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园林工程设计需要注重的除了设计方案的准确性,还有设计内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园林建筑是一种供人观赏的艺术,增加其艺术内涵是提高园林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增加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现阶段园林设计方案的重要因素,提高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园林设计中关键问题,对于提升园林艺术的整体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园林工程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虽然在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准确性,园林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我国园林艺术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 作者:马永军 单位:牡丹江市园林管理处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系统施工管理论文 1施工组织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材料、设备、人员、工序都要有统一的安排,各部门之间要达到通力配合和紧密协调,所以施工组织在园林工程中十分必要,只有在统一领导下,工程建设才能顺利有序进行,不至于杂乱无章。在进行实际施工组织时,工程开工前就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预算、场地、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都要按照设计规划落实到位,为开工建设做好充足准备。一切准备就序,就要按工期的要求,合理安排材料、设备、人员等有序进入施工现场,再综合环境的需求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使施工能连续进行。在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施工组织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定岗定员,权责明晰,分工明确。 2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工程的质量水平与现场管理的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现场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早期的园林工程管理相对比较粗放,多数都是粗线条的,这也是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以前经济水平不高时,园林工程也只是简单的种种草、栽栽树,夏天能看到点绿色就可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工程的标准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早期的管理水平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园林工程建设的要求,对现场管理的不重视,也难以满足现代园林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导致工程施工中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的出现,所以作为园林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认真重视园林的现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实行园林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满足现代园林的品质要求。 2.1施工现场工作 施工现场工作主要负责四个方面,即施工准备、具体操作、完工验收和后期养护。前期准备主要是按照规划设计落实施工单位,明确人员,安排材料购进、设备的进场等。在具体操作阶段,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一些技术措施进行落实,现场检查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组织综合施工,对施工情况进行控制,比如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同时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反馈问题。工程在进行中和完工后,要做好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做好预检、隐检及签证,编制总结材料,制定保养计划并监督落实。 2.2现场施工项目部 在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中,基本都是采用工程投标制度,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共同完成,在工程中标后都要组建现场施工项目部,对整个项目进行统一管理。现场施工项目部主要是为项目管理服务,它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最大功能,能提高整体效率,在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方面作用巨大。项目部的建立根据情况不同,有大有小,但都必须本着高效、精干、协调、责权一致、命令一致的原则组建。对于一般的小型园林工程,项目部多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由上至下实行垂直领导,统一指挥。而对于大型园林工程,则采用矩阵制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可由企业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从而使多个项目与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各种形式的项目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园式工程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其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工程项目能够高标准完成。 3施工成本管理 园林工程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成本管理,在整个园林工程中,项目众多,“跑、冒、滴、漏”现象不可避免,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使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必须进行施工成本的科学管理,在项目的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物资消耗、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指导和限制,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的目的。主要原则是进行全员、全过程、中间环节的控制,实行目标管理、坚持节约。在实际操作层面,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采用内部招投标、重点监控项目中的大比重开支、根据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成本、实行现场标准化、采取考核办法进行赏罚等,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项目成本。 4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懂工程原理,还要具备现场施工方面的知识,对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了然于胸,才能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高水准地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进行有机融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又能建造具备艺术美感的园林景观。 作者:王莹莹 王彬彬 单位:沈阳市东陵公园管理中心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工程技术论文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 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 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 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赵新英 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管理论文 1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园林工程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园林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有利于保证园林工程质量,从而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加强园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2我国园林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园林施工队伍结构比较单一,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不一。有些施工人员对园林工程存在着认识上误区,认为园林工程与一般工程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简单地铺铺草、种种树,对园林工程不够重视,导致园林工程质量下降。同时园林工程的利润颇丰,导致很多人涌入园林市场,造成有些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图纸,不能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2.2设计人员与现场搭配不当 高质量的园林工程需要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相互配合,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但是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为这是施工单位的职责,因此该单位相关人员很少到施工现场,因此不能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以至于施工现场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再加上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不同,有些施工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很好地把握设计意图,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根据施工经验进行施工,而不是严格按照图纸。 2.3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 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土壤和植物进行有效处理,导致园林工程建成后的植物存在生长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园林工程,造成园林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3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单位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园林工程的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3.1调整施工队伍结构,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园林工程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认识到园林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是简单地种树、铺草等。在施工前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组织其进行定期的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园林施工还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出现问题能够落实到个人。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明确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进行施工,出现问题及时反映,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效果和质量。 3.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做好园林工程建设,园林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快速发展的园林事业,加大其投入力度,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 (1)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能单纯地按图施工,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与掌握设计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设计意图,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严格把关材料采购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不仅要做好水电材料、土建材料的采购工作,而且还要做好苗木的采购工作,因此必须做好苗种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工作,同时在与运输过程中要做好植物的防护工作,减少或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园林工程施工的最终效果与管理人员密切相关,因此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我国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合格,如园林项目的管理人员由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监管,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导致园林工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如在施工过程中,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气候自然环境,掌握当地树种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园林工程植物的栽植。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4)加强工序质量的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园林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规范和严格按照图纸,如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必须考虑到苗木栽种的季节及栽种后的养护工作,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修剪、养护,从而实现最佳的绿化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也随着不断发展。建设优美的园林工程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环境。然而,当前园林工程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园林工程建设,因此必须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园林工程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有效发展。 作者:张师强 单位:苏州市景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1做好招投标管理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园林建设的合同,往往采用压缩建设成本的方法以极低的价格取得工程的建设权,这种建设方式表面上看是为招标方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报价较低使企业获得的利润相对减少,如果企业不能够通过合理的渠道降低施工建设的成本的话,就会选择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节约建设资金,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这些方法虽然节约了建设资金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却影响了园林施工质量,另外这种投标方式也极大地扰乱了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秩序,极易引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并且对正常的资源配置也会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此外这种投标方式还对投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园林工程出现问题,相关的建设单位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就会推卸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纠纷。 为了避免发生此类事件财政审核部门可以通过出台适当的政策与法规,对超低价竞标的行为进行限制,如可以颁布最高限价法规,中标价格的确定可以依据交易中心上一年度的同类招标项目的中标价格记录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取得上一年度同类中标项目的平均值平均,然后再下浮几个点作为中标价格,然后从众多的中标人中选取一个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施工要求的中标人完成园林的施工建设。这样就避免了超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果。 2严格控制原料的采购,降低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任何工程的建设施工都离需要购进原料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园林施工建设也不例外,园林施工建设需要采购的材料苗木采购、水电材料的采购以及土建材料的采购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苗木的采购工作,苗木的采购质量关系到园林施工建设的质量,所以在采购中对于购进苗木的质量要严格把关,要选择壮苗进行栽种,弱苗、病苗坚决禁止入场,并且要对苗木的数量进行认真核对,保证苗木的数量。另外水电材料与土建材料的采购也非常重要,如果采购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也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采购中应依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采购工作,在采购中对于产品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检查,要选择质优价廉的厂家的产品,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又节省了建设资金。 在园林建设中降低工程的造价,使施工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园林施工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非常多,比如可以对人力资源以及费用开支进行限制与监督,还可以对物质资源的采购与使用进行有效控制,使施工成本交到最低。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可以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管理、技术、以及经济,在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活动以及实行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成本管理;技术方面可以通过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等,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在经济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核算等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当然降低工程造价不等于牺牲工程建设的质量,要在满足施工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及时竣工的情况下降低施工建设的成本。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就要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成本管理工作,从项目签约开始直至施工工程的竣工都要贯穿成本管理工作。甚至于园林建设的后期养护管理方面需要进行成本管理,使养护费用得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管理是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最为本质的特征之一。 3结束语 园林管理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提高园林管理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园林降低园林施工建设的成本。提高园林施工的管理水平可以从园林做好招投标的管理工作、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工作以及建立高效的施工控制体系着手,通过加强以上几方面的管理工作促进园林企业的管理能够进一步的想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企业能够跨越发展中的障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萧伯祥 宋百放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风险管理 1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的风险 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的重心是在工程建设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园林工程竣工之后风险管理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可见,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一直持续到园林工程建设竣工的阶段,在工程竣工后,要积极全民的对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出该过程中一些经验教训,还要对工程的建设质量做好验收的工作,严格的审查园林工程完工之后是否有与质质量检查部门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期间需要对这些工作作出详细的记录,以便给日后的园林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此外,还要对园林工程完工后的投入使用情况就进行一段时间的监督,观察园林建设中设计的功能是否能够正常的起作用,倘若出现了问题,还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实现风险对于园林工程后续风险的控制。 2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研究的措施 由于园林工程在城市化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对于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为了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最重要的就对工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这样才能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2.1加强对于园林工程中组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对于园林工程中风险的管理,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加强工程承建单位内的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建设经验以及管理经验要有适当的要求,要求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对园林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详尽的分析,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和改进,其次,还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环境进行实地的考核,根据实地考察所得的数据,制定工程的施工计划,合理的规划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规定实现的效益,方便目标的管理,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强制性的安排落实,使得园林工程的施工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的执行。 2.2增强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难度最大的就是在施工阶段对于工程的风险管理,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的工作十分的复杂,管理工作执行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也就加大了这一阶段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难度。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主要是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对于工程风险的质量观、工作积极性、社会责任感等等都影响着园林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不会出现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在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的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使得施工人员在技术操作上不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失误。此外,还要加强施工人员对于建设现场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的管理,对于建筑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和设备的维护,重点考虑到园林工程的特殊性,增加对于园林内植物生长的控制与控制,对于不同苗木的生长进行充分的了解,采取合适的方案对园林内的植被进行培育,避免出现园林的植被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造成园林工程出现过大的经济损失,以此来提高对于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控制,不但可以提高对于风险因素的不可靠性的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的损失。 2.3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的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园林工程的施工时间相较于其他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并不是很长,通常大约是在半年左右,但是对于园林工程项目交接所需要的时间则是较长的,大约在两年的时间左右,在这一阶段,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是不能懈怠的,对于园林内的植物的成活状况的考察,对于植物的照顾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一阶段加强对于园林的风险控制,才可以真正的完善园林工程的功能,真正的降低园林工程的风险,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建立专门的园林工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园林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成立了风险管理的部门,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对于工程的质量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对于改善园林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和项目的跨越大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当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之后,还可以加强园林建设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对于园林风险的认识。 3总结 园林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阻碍着园林工程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园林工程开发的质量,真正的做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 单位:百盛联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的现场管理探析 1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的管理和控制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要注重抓主要矛盾,重点控制施工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的质量,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材料选用的控制,取得显著效果。如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 同时,要充分注意到施工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现场施工,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序要按照土建、铺设、给排水、绿化、养护的顺序进行,在做好各工序衔接的前提下,充分注意施工材料的进场、管理、清理、退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在实现对园林绿化重点环节和重要节点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有效防止园林绿化建设资金跑冒滴漏,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在体系建设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体系建设事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成败。 第一要树立牢固的服务宗旨,防止工程不合格质量现象的发生,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外部形象。 第二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约束随意行为,加强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成效。 第三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相互的交流管理实践经验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第四要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率和观赏价值,保证园林景观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结合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规范和施工标准,全面落实施工单位各项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落实,科学配置施工现场管理资源,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队伍的选用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最重要的方面,直接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等控制。不但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扎实的园林绿化专业知识、运用熟练工程建设知识,而且还要对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相当熟悉。因此,必须在选用和培训高素质、复合型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上狠下功夫,培养出一大批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年富力强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分配到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一线,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为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发展提供推动力。(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胡志 单位: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城镇景观园林工程设计管窥 一、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分析 1.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重点 (1)园林设计的准备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建设,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优美的景色、宜人的风景。因此,无论是风景区、公园、城市道路还是办公场所、住宅小区等都要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尽量做到园林设计与施工互动操作,这样也能使施工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工作是搞好园林景观工程的关键。具体来说,包括工程项目、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工程利弊之处以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与此同时,也要确定劳动力的来源以及组织施工团队的职责分工、范围等。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有计划地将电源、水源、道路交通等布置到应有的位置之上。 (2)园林设计的关键性环节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前者包括地势、山水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后者主要是指园林附近的生物及非生物流,例如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风等。整体来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生态学、现代地理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结合。 第二,技术的使用。其实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直接反映,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摆脱了对特定自然过程的依赖和利用。例如,用电灯取代自然光,用地基和墙体阻隔水流和风等,这些设计从使用角度来看,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是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如果使用过多,则会失去设计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特点。 第三,色彩搭配。作为景观设计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之一,色彩能够赋予一个事物最鲜明的特征。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纯度、明度三个基本要素。色彩三要素的组合搭配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画面,给游人以视觉美感,使其从心理上和视觉上对看到的事物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色彩点缀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带来五彩缤纷。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不同,色彩在人们心理上、生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黄色、红色或者橙色的时候就会联系都火或者阳光,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暖色系。不同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色彩为园林设计服务。 第四,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原则基础上,从生态平衡角度来针对山景、水景、绿景以及石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和搭配。第五,经济性。国外的一些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多经济实惠、崇尚朴素,甚至有些设计根本不需要铺张设施,就能够体现出原本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2.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案例 近些年来,山东省城市绿化投资每年都高达5亿元,多处彰显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恐龙公园、潍河公园等建设项目,不仅彰显出了城市特色,也使得该城市的绿化量有了突破性的增加。2011年,山东省全社会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就高达150亿元左右,环比增长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高达16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省已经建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完整的园林城市体系。据民意调查显示,山东居民对其周边绿化满意度高达96%,对创建园林城市的支持率几乎达到了100%,充分表现了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确确实实有了可喜的成效。整体来看,山东省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且园林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绿化发展模式上,山东省园林绿化由量的扩张转到了质的提升,重点强调增强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内生性,落实绿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法人制、质量监督制和监理制,并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养护等环节都提高了科学技术含量。 第二,绿化建设模式上,山东省增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节土、节能、节材、节水等措施,使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绿地植物配置上,山东省开始实行生态型绿化,将植物配置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据研究表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比单一的草坪要高出50倍以上。因此,在当前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一般会首先确定植物密度,并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 第四,绿地结构布局上,山东省较为强化绿化的均衡性,加强旧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和提升工作,增加绿地面积,补植大规格苗木,并着力于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绿化水平; 第五。在绿地管理上,山东省一直致力于从粗放式管理转移到精细化管理上来,完善植物配置,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二、结语 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是最直接的指挥官和领导者,在对本项工程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且百战不殆。 作者:殷亚波 单位:内蒙古平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措施 一、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对园林工程的合同管理、组织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和环境与安全管理、招投标管理等。 二、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高、涉及内容较广的建设工程,要保证园林工程项目在完成后达到设计的要求规定,就要加强对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通过对园林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内容的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园林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 三、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1.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 施工成本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控制好施工成本,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的预算也要准确,投标报价要经过市场询价、估价和报价后才可以预算出直接成本。交由公司的上级管理人员,再由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其他的成本费用。具体可以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的支出,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的使用费用。特别是对施工材料的控制要加大力度,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家。对施工项目中资金投入比重较大的部分要进行重点的监控,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甲方同意的条件下,对施工机械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协商实施补贴。 2.进度控制 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问题较多的一个部分。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进度跟踪,检查工程的进度情况,并与计划的进度表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针对导致差异的原因进行各个击破,适当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监理单位和其他的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进度的调整修正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保证工程项目可以按期完成或者在不破坏工程质量和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3.质量控制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外界环境,这五方面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下面,主要研究施工前、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前要认真研究和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工作,提前了解好设计者的意图、施工的重难点,要制定完善的技术文件,进而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物质和劳动力的准备要充足。施工过程要对人、材料、机械等进行控制,规范施工操作流程、质量要求,对操作人员、材料和外界环境进行分析和验证,做好验证的相关记录;对操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对违章乱纪的行为要严肃处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比较重要的因素,对材料的供应商要严格的考察和评审,加强对材料的质量验收;对成品的保护,可通过覆盖塑料布或者锯末等方式防止外界因素对成品的破坏和污染,也可以采取局部封闭的方式进行保护。竣工后也要对质量进行控制,对有遗漏或者需要修补的工程项目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验收部门要根据设计图纸、竣工验收标准严格的进行验收检查,并进行鉴定和评定工作,作为竣工交付的凭证。 4.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规定了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发包人及承办人的权利和义务。它包括合同订立前的管理、订立中的管理和履行合同时的管理,也包括发生合同纠纷时的管理。应该健全和完善园林工程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园林市场的行为,完善管理的评估制度,推行合同管理的目标制。合同管理是否运用综合管理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合同管理中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普及合同法制的方法,对合同管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起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开展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评比活动,促进施工部门对合同的重视程度,达到不断规范园林工程施工行为的目的。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信息传输是关键问题,信息管理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和处理。通过对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控制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信息可以方便有效的被工作人员获取、储存和存档,对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是为了通过对信息传输实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进而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其中的核心手段是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企业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技能的提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 6.安全与环境管理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保证,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按照规程是项目管理中要注重的问题,要保证施工企业在获得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工作人员也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才可上岗,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要对工作人员普及安全教育工作,严把施工安全关。地下管线的安排布置工作也要认真,杜绝违章操作行为。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环节要及时遏制。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也要齐全,使用的机械也要经过安全检查后才能投入使用。 7.竣工验收后的管理 园林工程在完工后还要经过验收检查,这个环节是投入使用前的重要步骤,它对工程的使用功能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确保园林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验收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在工作的范围内,对园林工程的数量、质量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确认,同时做好记录工作,作为正式验收的参考依据,这也有利于承接单位进行整改工作。 8.招投标管理 招标和投标是一种贸易方式的两个方面,这种贸易方式既适用于采购物资设备,也适用于发包工程项目,它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工程项目任务分配给符合资质要求并能保证各项工作指标的承包公司。招投标工作应该本着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投标双方应该切实履行招投标的规范要求,并按照合同规定行事,对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招投标进行管理也是合同管理前的一项准备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当前计价管理的动态管理内容。 四、结语 园林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园林工程进度计划、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园林工程合同管理、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控制管理,规范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行为,可以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作者:逯燕 单位:吉林美城美景绿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好园林工程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园林工程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从而不断促进园林工程建设。基于此,分析园林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并探究其应用途径。 关键词: 园林工程;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园林工程建设,因而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提高城市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因此,生态化、低碳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园林工程建设。 一、园林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一)网络图技术 网络图技术是以流水施工为基础的作业方式,即将不同的施工类型分成若干个施工段,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同时进行施工,这能够使得在同一时间进行平行施工进而实现无缝对接。这种施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省施工时间,而且能够在加强施工连续性的基础上把握整体的施工进度。实际上,网络图技术将整个园林工程建设施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施工工序、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等都是系统中的构成要素,网络图技术将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园林工程建设,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人力资源和施工设备利用效率。因而,网络图技术能够更好地调动积极因素和更加利于现今园林工程管理。 (二)铺地技术 园林道路建设是园林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园林道路不仅起到美化园林和提高园林格调的作用,而且作为园林工程中的基础建设能够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因而,园林道路建设应当达到审美和实用相结合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园林工程中的道路施工工艺具有新的突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真空吸收工艺。在园林道路施工中应用真空吸收工艺即在真空负压的情况下进行脱水,改变了混凝土物理性能,从而增强路面混凝土的紧实程度,能够有效处理混凝土强度与使用时间的矛盾。真空吸收工艺的运用不仅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路面养护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路面工程施工效率,使得路面能在短期内投入使用。 (三)GRC和FRP塑山技术 短线强化水泥(GRC)和玻璃纤维强化树脂(FPR)作为一种新型的塑山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假山、瀑布和雕塑。不同于利用钢、砖骨架进行塑山存在易裂和褪色的问题,GRC和FRP具有轻便、廉价、耐用和造型塑造性强的优点,其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塑山技术的缺陷。GRC和FRP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性设计,从而达到石块定位和设计创新的目标。此外,由于这两种塑山材料运输方便和分隔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其广泛地应用于园林工程建设中,为园林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途径 (一)改良设计 设计对实际的生产施工影响重大,园林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3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哪种设计都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高效率的施工,从而达到所需的设计效果。现今的园林工程设计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如在园林工程中经常利用CAD进行工程平面处理,进一步使得工程设计更加具有现代化气息;利用3DMax进行立体建模,使得整个工程设计更加立体;利用Photoshop对立体模型进行染色。 (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首先应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施工设计,如假山、瀑布、植物和建筑等都应结合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设计。在面对不同的施工环境时应当灵活地应用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比如在平地中施工建设假山等景观可以利用GRC技术。与此同时,在多样灵活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应当注重对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园林工程建筑水平。 (三)重视科学配置资源和后期养护 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进行空间上和整体的资源配置。一是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施工需求,合理安排建筑、假山和植物等的区域位置,从而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效果。二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景观功能和作用,从而实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对于园林设计建设完后应当注重园林的后期保养。首先,园林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园林工程中的植物和假山等维护周期较长,从施工设计起到施工完结后,园林工程都需要不断地管理养护。因而,在后期的养护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技术实现园林的管护。例如,病虫防护技术、修剪整形技术和更新改造技术等的运用。 三、结语 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园林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针对其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园林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更加完善和贴切实际需要。园林工程建设主要的目的是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味,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休闲舒适的地方环境,从而不断地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不仅应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与施工需要,而且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进行优化运用,从而提升园林自身的应用价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 作者:毛玉华 单位:大连衡意建设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地产项目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 摘要: 指出了地产的风景园林设计与地产的成本控制存在着制约以及依存关系,地产景观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是房地产项目销售的一种手段,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上要考虑成本。提出了在风景园林工程的管理中,要加强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设立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采取正确的成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 地产;风景园林;成本管理 1风景园林在地产项目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在过去,修建居住项目尚未有景观工程或风景园林的概念,仅仅是院落小区种植几株苗木,堆砌一些花台,占整个项目成本估计不到1%或者忽略不计。然而,房地产发展到现在园林景观工程虽然只占总成本的3%~5%,根据项目定位及业态的不同相应占比会更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已经成为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何在设定的投资造价范围内做出最为理想的景观效果,设计定位控制、质量效果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特点和难点入手,论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各个要素及提高地产景观工程管理过程的性价比控制的重要性。 2风景园林工程成本的构成 风景园林工程成本的构成,主要以形成方式和构成要素两种方式划分(图1)。 2.1按形成方式 按形成方式分为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表1)。(1)风景园林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费一般又分为:硬质景观、软景(乔木、灌木、草坪等)、安装工程3大专业部分,而各分部分项工程费以分部分项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进行计算。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风险范围内的风险,而价格涨幅风险一般考虑为材料5%,施工机具使用费10%。(2)措施项目费主要是指完成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非行程工程实体的费用。措施项目费总结为以下几类:安全文明施工费(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临时保护设施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脚手架费;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等。(3)其他项目费:暂列金额,一般考虑为整个风景园林工程的15%、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管理费。(4)规费:社会保险费如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程排污费;其他未列入的规费按实际发生计取。(5)税金增值税 2.2按构成要素 按构成要素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表2)。(1)人工费是指支付给直接从事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作业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2)材料费是指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3)施工机具使用费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租赁费。(4)企业管理费是指风景园林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及园林企业自身情况,一般以人工费取一定费率计取费用。(5)利润:由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并结合市场实际自主确定,在税前工程费的比重一般按5%~7%计算。(6)规费、税金:与形成方式中规费、税金的一致。在地产项目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按前述的行程方式进行表达、分析、对比、管控、评估等工作,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3风景园林工程各个成本构成的细部组成 风景园林工程是投资,必然会涉及到成本问题,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费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费又是重中之重(表3)。 4风景园林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浅析 4.1风景园林工程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是指覆盖风景园林工程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融资方案分析;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必选、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阶段的标段划分、发承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招标控制价或标底编制;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与结算、工程变更控制、索赔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与决算等。(1)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策划是指将建设意图转换为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且具有策略性运作思路的高智力的系统活动。工程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建设前期项目系统构思策划、建设期间项目管理策划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策划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策划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不仅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而且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阶段是分析处理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设计人员,协助其处理好工程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在初步设计阶段,要按照投资估算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按照初步设计内容、范围和概算造价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确定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同时,通过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有效控制成本。(3)风景园林工程的招标和投标工作的完善贯穿于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建筑活动的全过程,能够让风景园林工程高质量、高效益地发挥作用。风景园林工程招投标阶段过程中成本控制,只要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招标文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做好调查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的行情和招标对象的条件,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工程成本,根据预测结果来制定招标决策,在这一阶段,应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强化相关部门的责任,确定这一阶段成本控制的目标。(4)施工阶段是实现风景园林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索赔、工程计量方式的差别以及工程实施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使得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难度加大。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应通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与结算,预防并处理好工程变更与索赔,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施工承包单位也应做好成本计划及动态监控等工作,综合考虑建造成本、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等全要素,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5)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进行竣工验收工作。一个工程只有竣工结束后才能正式编制该工程的最终造价。并经审核后,作为该工程结算费用的依据,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一般根据原有施工图合同造价为基础,根据合同规定的计价方法,对照原有资料,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作为竣工结算造价的方法。 4.2降低工程成本与提高工程质量的平衡关系 有时候,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确实是一对矛盾。但一味地强调降低工程成本,可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若由此造成大量工程不合格或形成返工,那么,所谓的降低工程成本会得不偿失。一味地强调提高工程质量,可能会加大工程成本,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过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企业应在既能保证工程正常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又能避免工程质量过剩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进行合理定位,并将其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刚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节约开支,降低消耗,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降低工程成本与提高工程质量这一对矛盾由对立变为统一。 4.3风景园林工程与土建工程的关系 风景园林工程与土建工程项目间确实有其相似的一面,这里所说的相似,指风景园林工程的景观小品、园林建筑,如亭、廊、园路、栏杆、景墙、铺装、景桥、驳岸等所使用的钢筋、水泥、木料、砂、石子方面的建筑材料相同,及由此所套用的施工规范相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风景园林工程中也包含着土建部分。虽然风景园林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有相似的地方,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区别使得两者间存在质的差异,也正因如此才构成了风景园林工程独有的特点。风景园林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季相彩叶植物、花卉、乔木、灌木、草本的栽种与搭配以及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的目的,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效果。风景园林工程是源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却又有别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的一门特殊行业。要达到良好的风景园林的景观效果,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需要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因此,风景园林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并且对于如何实现风景园林工程土建部分的质量审核问题,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与掌握土建部分的施工规范,对于较大的园林建设项目,还必须配备土建方面的专业人员。 4.4风景园林工程在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房地产行业里,风景园林工程通常作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出现,但因其规模较小,且工程量分散又不便于监督管理,所以常常会看到这两种现象:①少数业主认为风景园林工程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最多是植物生长不良,因而把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投资控制预算到不合理的程度,甚至主张谁的标低谁中标。这种情形恰巧迎合了社会上出现的“投低标”风情况,给工程质量监管留下了严重隐患,更使管理处于一种两难境地;②因为风景园林工程量小分散、战线长,往往使工程出现管理方案不全面的问题,甚至使一些质量没得保证的施工单位做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施工,因而极难全面控制工程质量。上述现象对业主的生活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最关键的是给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增加了很大压力。从目前风景园林工程在房地产中的作用来看,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面临着一大挑战。风景园林工程的植物材料,其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难以准确把握;其栽植劳动定额,国家目前也无统一的标准规定,各地的计算法也不很一致。有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利润丰厚、风险不大,于是出现了“挂靠”现象。其结果是,一旦中标,付给出面招投标单位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便由他们自行组织管理施工。工程开工后,现场管理“五大员”迟迟不到位,有的甚至连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试想,这样的施工,哪能确保实现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目标?还有一种情况是,极少数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图省事,只收取一定的比例费用,干脆将工程转包他人施工,这就是园林绿化工程的“剥皮”现象。这种现象同样会给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造成较大的危害。 5结语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地产建设的必要环节,其建设的效果关系到整个地产的效用,因此做好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尤为重要,风景园林工程成本控制是一个全方位多要素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加深成本管理意识,严格杜绝项目工程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节约资源,跟随社会的发展,促进地产项目风景园林成本管理的前进。 作者:刘杨 辜彬 单位:四川发展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 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是现代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保护环境、为人们建造一个非常适宜人们安逸生活的生活环境,因此园林工程在其中占据着很关键的地位。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园林建设中各种相关资源能被有效利用,最终确保园林管理更够更加稳定有序地发展,所以注重园林建设中的各种核心要素,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核心 1当前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具备有一般工程的显著特点,还具有美学的功能,是一种将自然和人工完美结合的工程建设。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现在的园林绿化工程已经不是简单的种树等工程,其更是属于一种综合性。大型化的园林工程,通常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有各个不同工种的交叉进行,所以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也更加的高。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要素 1)水体。水是园林的灵魂,无水不成园这句话更加体现了在园林工程中水景的重要意义。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水景能够与植被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大自然与人们的亲近感。2)植被。植被在营造绿色环境,净化空气上至关重要,因此植被种植及维护也是作为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点。①苗木搭配与选择:要想确保园林工程的优良性,必须要确保灌木、地被、乔木之间的不同习性,保障苗木和植被等的成活率,尤其是要在种植和选择过程中使用乡土树种,最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②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植被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木成活的重要因素。在浇水过程中,要一次性浇透,做到的见干见湿。尤其是在早春季节,应当使用有机肥,以此做基肥,然后可加入适量的磷肥,最终确保目标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园林苗木的抽芽生长期内,则应当以氮肥作为主要的施肥原料,最终促进园林苗木生长的质量;③土壤:需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不能过软也不能出现固结的情形。对于园林植被的生长而言,植被根部的稳定发展需要突然保证适当的硬度,这样植被可以更好地扎根,而且其透水性和通气性也较好。而且园林建设中,为了确保植物生长处于良好的范围之内,所以必须要在注重土壤的PH值。在对土壤进行改良时,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的方式来加以改良,这对于植被的吸收则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帮助植被的根部生长提供较好的养分;④病虫害防治: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可以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监测和观察。针对植被的生长习性,以及病虫害危害规律,做好对其的预测工作,最终保证园林绿化苗木的正常生长;⑤补植和更新品种:苗木补植和更新品种是春季绿地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其次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3)园林小品。要确保园林工程能够为广大的居民营造一个十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显著提高当下我国园林景观的欣赏价值和趣味价值,必须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园林小品作为方便游人休息的重要建筑设施,一般园林小品的体量比较小,而且也有别致的造型,园林小品不断能够达到丰富园趣,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能帮助游人从中受到非常美的感受。所以,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中做好管理工作,尤其是必须要在施工细节上多加把握,方可确保所有的园林小品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3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探究 1)注重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了确保园林工程的顺利开展,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对于园林施工单位而言,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对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加以分析和解决,管理中需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对于施工人员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最终确保其提高思想认识,履行好自身职责。2)加强对园林工程的规范化建设。必须要结合园林施工的实际特点,实施动态化、全过程的管理。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其各项操作都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一切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在园林隐蔽工程中,施工前必须要确保监理方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之后再做好记录,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当前有一些园林绿化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来进行作业,认为工程内容比较琐碎且技术含量不高,也不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报验,最终因为擅自做主导致产生比较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园林施工建设单位来说,规范施工程序,能够显著避免上述损失。3)重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监控与管理。园林建设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园林整体质量的提升有极大的意义。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保证施工的质量,不但需要有明确的巡视制度,施工前期划分不同的建设区域以及结合施工的重难点针对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并进行整改。对于园林建设中的细节问题,应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工程现场中亲自进行指导,尤其是对于水体、园林小品之类的建设,则需要注重细节,确保整体建设风格与整个城市的环境相融合,达到整体上和谐的程度,最终确保质量的显著提升。 4结束语 总的说来,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园林施工的专业性较高,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而且对于管理者而言,还应当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组好设计与施工环节的衔接,最终保障园林工程朝着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和裕 单位:江门市新会区园林管理处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建设中保障措施的作用 摘要:园林工程属于观赏性公共设施,因此其工程建设的重点要从工程质量和观赏度两方面共同入手,其难度可见一斑。而保障措施是工程中必然应用的质量监管手段,对整个工程合理运作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正向作用。本文就本着探究保障措施的作用范围开始,逐步分析保障措施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手段,以从全面思考的角度探析其具体作用。 关键词:保障措施;园林建设;作用探析 1园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1.1进程协调 园林工程开展之初,考虑到园林景致基本效用的观赏性,一般承办方都会聘请专业人员将园林预成果和工程步骤结合起来制成完整的工程设计。而后工程中所有的行动都要依照着工程设计给出的具体步骤开展作业。且一般进程为了保证效率都会使用两组或两组以上人员同时行动,因此如若过程中管理人并未调节好分节进程开展时间及步骤,就会造成施工混乱造成成本时间反作用流失。而保障措施能够实时对工程步骤进行管制和调整,可站在先决角度对工程整体运作进行考量,充分利用其协调性控制进程运作。 1.2成本控制 一般工程总预算都有定量,定量标准为进程开展前专业人员对所用设备或材料及人力成本的综合指标运算,分节进程若超出预算则其他分节可用资源减少,直接影响工程完结收益。保障措施能够有效监管预算流动过程,可对不定项资金走动采取调查措施,及时将不规则预算支出摒除在分节工程外,提高工程资源利用度。 1.3质量管理 质量是决定工程施工意义的关键指标,合理质量的形成由设备选用、设备施用、设备养护维修、人员素质、操作手段等施工规程内容决定。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被严格控制在标准行动范畴中,反之就会影响质量整体。并且工程存在不定项偶然性,项目繁多致使分节监管人员出现监管纰漏,而保护措施可串联工程整体时刻监控质量运作流程并可提前对危险项目使用风险预测措施,有效革除质量影响因素。 2以具体施工内容为例,对具体保障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保障措施应用于工程中具有全面性及阶段调控性。且措施可根据监管内容的差别而分离,采用适用内容的监管手段以完成保障作用,下文将以工程大范围监管点为例开展作用论述。 2.1时间保障到位 对于时间节点的控制标准,一般工程设计中都会有具体阶段数据。此数据自身有弹性但必须将横调时间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部。且常规工程多为在预定时间前赶进度,以留出更多的返观时间打磨园林景致细致工程。因此工程设计时对工程所用时间要尽量在合理范围内设置宽松一些,而后利用协调手段将工程内容合理编排,将分部施工区间与返检时间错开,将可能存在的剩余时间剔除以将计划时间留给打磨环节。 2.2施工人员保障到位 施工人员的计划要从两方面考虑。①选员专业技能,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点,技术水平高就代表职员可充分保证工程阶段的稳健运行且对突发状况也有处理能力;②个人素质,素质决定其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对阶段质量尤为重要。故工程方可对企业固定人员采取考核上工的措施,筛选技能素质最优者,并对选员采用培训考核淘汰制时刻督促工程质量准则。同时也可用丰厚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全面调动其专业效能。 2.3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保障到位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充足供应及机械的正常使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没有材料的正常供应、机械的到位,工程建设是根本无法进行的。因此园林工程在施工机械的选择方面应本着节约、环保的原则选择,在充分的考虑施工日期的基础上,吊车、铲车、运输等机械设备的运用都要求实行安全管理制度,而且为了保证在世园会举办期间施工的顺利进行,中层管理人员都应上岗上位。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人性化”的管理应用,也保证了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的的正常供应,对于园林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2.4施工过程中的低能耗材料供给应保障到位 在现今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呼吁下,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各种材料的选择及工程建设技术的使用都主张低能耗、低消耗。园林工程建设作为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将“绿色环保”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所以,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要优先选择环保的、能耗低的施工材料、技术及应用设备。如,对于绿地照明设备的使用可以选择由5W的节能灯。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在原地形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各类铺装设计,这样能够减少大量混凝土、砂浆等高碳材料的运用。 2.5园林土建施工质量的保障 在园林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土建部分就是栏杆(还有园路、广场铺装及简单的亭、廊、架、绿地给排水)的建设,栏杆的设计运用一方面要能够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不会打破园林的和谐,而且能够起装饰作用。其次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园林池岸的建设。园林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对于水色景观的设计,水色景观的设计能够对整个园林工程的建设起重要的衬托作用。 3结语 从上文中保障措施的应用范畴中可看出,保障措施的作用范围分布较广,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工程进程,并且其覆盖的时间阶段也可从施工前延展至返修打磨期。由此可得出结论,若想保证园林工程技术手段能够得以充分施行、工程预算可在计划中被取用,质量工程能够完美成型,就一定要利用好保障措施。 作者:刘洪 单位: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 摘要: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场所和途径。风景园林工程不仅使城市的环境更优雅,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施工管理与资金支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既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施工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1]。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绿化一直备受瞩目。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涉及多方面,项目施工单位不仅要保证工程进度、安全及质量,而且要控制好成本,对所有的人力、物力及费用开支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调整和控制,争取将成本最小化,利益及质量最大化。 1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风景园林企业的长远发展。再加上风景园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环境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单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与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政府及相关单位对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监督及管理力度不够,管理理念发展较为落后;②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在园林设计、施工、验收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也不严格,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施工质量不高[2];③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施工单位没有对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导致其在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在材料选购时挑选一些便宜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看似控制了成本,实则加大了后期的维护费用,弄巧成拙。 2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 2.1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意识 要想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首先要认识到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树立起意识,将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意识贯穿于整个施工中,从而将成本最小化,质量最大化。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政府要充分了解、掌握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仔细过目施工方案,核算工程预算,做好有效的监督。施工单位要及时的转变施工管理理念,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和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序,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将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同时,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制度,以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2加强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想切实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前,要对工程的组建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予以资格上岗。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挑选具有专业的风景园林建造知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以及灵敏的思维的人才,以防发生差错和失误时,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和处理[3]。另外,施工单位要加强培养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加强对施工过程中人力、设备及材料成本费用的预算、分析和对比,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选择成本低、质量好、运输方便的材料供应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剔除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合理有效的堆放、利用材料,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工期,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 2.3加强风景园林工程验收过程中的管理和成本控制 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竣工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材料的整理及完善工作,仔细的对费用支出进行核算,并上交给单位进行审核,对整个施工中的操作及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的考察,注意施工质量的验收,根据项目支出数额及施工质量验收的具体情况实行奖优罚劣。同时,对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交付,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使风景园林工程顺利验收。 3结语 风景园林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的标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施工管理与大量的资金支持,施工单位要想保证施工质量,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采取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风景园林工程验收过程中的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措施,从而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梁韵芝 单位:广东彤日园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跨国地铁协调管理机电工程论文 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及机电工程简介 1.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简介 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担负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长线(TWE)C1686项目和C1687项目两个标段的施工。项目位于新加坡西海岸PIONEERRD和TUASWESTRD、TUASWESTDRIVE附近,工程涵盖铁路和公路高架桥、铁路车站、交通道改、公路修复、建筑物拆迁及大型临时设施等主要内容。项目主要采用英国标准,工艺和设计严格按照LTA设计标准及材料和工艺规范(M&W)。 1.2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机电工程(E&M,ElectricalandMechanical)所涉及的工作是为建筑物达到实用和能够投入使用的目的,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增值奠定基础。机电工程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新加坡项目机电工程涵盖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车旅信息系统等多达18个系统。其中给排水系统、接地网系统、接地电压保护系统由总包方负责设计、施工、测试,由总包方的机电部负责执行,其他专业由业主的13个不同分包商也即系统集成商(SWC,SystemWideContractor)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安装、测试和试运行。除了三个专业的设计施工测试任务外,机电部还负责机电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与业主及各SWC协调接口事宜、主导协调各个SWC和建筑与机电施工的安装计划(CIP,CoordinatedInstallationProgramme、监督检查现场工作、提交各类报告等。可按不同阶段细分如下:设计阶段最主要工作内容是绘制综合服务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和机电结构图(SEM,StructuralElectrical&MechanicalDrawing)。CSD反映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布置、电缆及管道路由,SEM反映结构上的预留孔洞、预埋管件。设计方提供的结构图、建筑图、CSD/SEM以及其他各类图纸,需要机电部负责仔细审核设计图纸,重新优化绘制CSD/SEM。施工阶段按里程碑时间BSC(BasicStruc-turalCompletion)分为BSC前和BSC后两阶段(车站的BSC与铁路高架的BSC有所不同,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车站,本文以车站的机电安装为例)。BSC前机电部主要工作是制作安装各类预留孔预埋件,土壤电阻、管道漏水测试、拉通测试等,并邀请各SWC和业主进行现场检查,SWC和业主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浇筑或装饰作业。施工照片和检查签字表等资料需保管好。此外,为保证各个SWC和总包方的建筑、机电部门在BSC之后施工任务有序开展,顺利进行,需在BSC三个月之前协调好CIP。BSC之后各SWC可以进场正式施工,此时机电部的工作重心转向监督现场SWC的施工,同时组织所属范围的专业工程施工,记录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的差异,为竣工图做准备。动用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交各类测试报告,提交CSD/SEM竣工图及所属专业竣工图。 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大部分机电任务分包给各SWC来实施,由总承包方负责总体协调。因此总承包方的协调任务相当艰巨,在协调中占主导地位。 2.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 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图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图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图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 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图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 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2.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主要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图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图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3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3.1人员与组织因素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图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 3.2设计因素 国内的图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图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图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图建筑图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图建筑图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 3.3环境因素 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4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4.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4.3加强图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图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图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图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图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5典型工作流程 经过实践检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较为有效的机电与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6 6结语 轨道交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加,跨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而保障地铁建设项目的保质保期完成,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协作。地铁机电工程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 作者:邵亮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特点与运行现状 1.实验室规模日益扩大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了具有服务课程、专业、技能模块等功能的各类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PLC、单片机、电力电子等实验设备装置。机电一体化布局日趋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有所提高。实验室技能培训容量从过去的数十人到上百人,投入资金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机电实验室投入和规模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2.建设模式多元化 目前,机电实验室通常采用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所谓分散型模式,是指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如机械测试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课堂教学和验证课堂理论而提出。而集中型模式是基于学科层次提出的实验要求,通过组合多种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或者为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需求而建立。集中型模式可满足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同时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要求。机电实验室作为综合实验室,除了完成机电传动课程的实训外,还可以进行机电结合的实训。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基于多个实验室的功能组合,通常情况下各实验室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按照分散型模式建设,但各实验室在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下,又可集中相关的功能块,提供集中型模式的训练要求。该模式灵活机动,增加了实验实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3.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过去的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转变为院、系(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调整,对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节省投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仍然延续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一种补充,但也带来了实验设备重复购置、管理人员增加、大型设备使用率的矛盾。 4.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突出 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从过去的迎合、适应社会需求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向迈进,如新型加工技术的革新,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零部件加工,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彰显。基于实践教学设计的各种部件、模型等实训作品,表明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逐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参与的各种课题试验及研发,使机电实验室技术特点越来越明显。 二、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模式,即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并依附于教研室管理。尽管教育部在实验室评估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但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仍然按三级管理模式运行。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管理,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由于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实验室实际上仍然隶属于教研室。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需要,追求“配置到位、自成体系”的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仪器和加工设备的重复购置,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同时,实验实训需要的一些大型加工设备无法添置,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各实验室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大大降低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浪费。 2.实验室多元化开放程度偏低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生命力的源泉。这里指的开放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两个层面。良好的开放环境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开发项目、增强学生实验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多元化开放程度普遍较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实验教师或能够操作固定仪器设备的教师数量匮乏,缺少教师现场指导,难以满足开放的需求;二是实验室容量有限,在应付实验教学需求外,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或空间;三是没有建立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教师缺乏积极性。 3.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加强。要提高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离不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机电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是实验室管理优化的重要保障。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度、实验教学资料、实验设备资料、实验教学资源与安排以及仪器使用和维护等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教师、学生可以动态了解或申请实验项目,学校管理人员也便于管理、监督和控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试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水平上。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报告、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仍由实验教学教师个人掌握,延续传统的封闭型管理模式。 4.安全培训措施不力。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小而全”的建设布局,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因素。机电实验室安全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财产安全;二是学生人身安全。动力线布置不合理、用电负荷的增加、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维护不规范、操作使用不当、防范措施不配套等都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学生操作不当、防护面具和防护服穿戴不正确、事故处置培训不到位等,往往成为人身安全的隐患。加强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亟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改革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对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种改革思路。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系部管理职能 尽管高职院校逐步放弃了三级管理模式,但教研室本位主义及部分教师依赖实验室独自开展课题的原因,使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因此,强化系部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的当务之急。系部实验室建设要从长远规划和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带头人,统筹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改善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投资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条件的系部可建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系内设备,协调实验人员的交流,统筹实验耗材,整合实验内容,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采用信息技术管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是规范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学生网上查询实验室、申请实验、预习实验、提交实验结果等,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教学档案、安全等均实行标准化管理,以信息管理替代人工管理模式。 3.加强多元开放,提供实验室运行效率 传统机电实验室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设备、固定对象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和毕业设计以及教师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降低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科学合理的多元开放是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可采取的开放方式有:(1)基于学生开放,可在课程实验、各类大赛以及毕业设计时,实行完全开放,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基于专业教师的开放,在教师课题、综合实验设计、兴趣小组以及“青蓝”工程等方面及时开放,满足专业教师的业务需求,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3)基于管理人员的开放,实验室定期向院系实验管理人员、督导开放,不断加强管理交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4.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尽管诸多机电实验室配备了安全设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以下方面值得深入关注:一是设备运行与维护台账的建立,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设备状况;二是设备的增加应考虑线路的承载能力;三是设备的布局对设备之间、对学生操作有无干扰;四是学生实训前有无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是极端条件下安全措施的预备方案;等等。总体来讲,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机电实验室最重要的职责。 作者:朱燕祥 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论文:煤矿安全生产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1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1.1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都出现了陈旧老化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机电设备部分型号的维修和养护都存在技术问题。我国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中有50%左右都是煤矿开采设备与设施,其是煤矿企业经营运作产生经济效益的关•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键因素,因此无法妥善的管理机电设备无疑会给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无形中加大生产投入成本。因此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保证开采安全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当前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有40%以上都是由于设备出现电火花造成,并且矿井下出现重大火灾的原因80%以上都是由于机电设备缺乏科学管理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煤矿开采过程中规范管理机电设备的重大意义。 1.3提高生产效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范围甚广,涉及多种设备种类和专业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应该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小组,派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样要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观念薄弱 当前多种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观念还十分薄弱,仅仅处于凭借经验进行管理阶段,也不具备科学设备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而且在设备管理中也存在众多干扰因素。相关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安全意识落后,管理制度欠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敷衍。为了追求高效益设备长期运行得不到维护修养,十分容易引发设备安全事故。 2.2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煤矿企业生产运营中管理层大多数只关注煤炭的产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煤炭开采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管理状况,这也是导致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机电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要安全部门,其主要工作责任就是对设备进行使用维护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机电管理部门往往形同虚设,只是将工作核心放置于生产任务,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另外,煤矿企业内部没有设立机电设备专业化管理队伍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长此以往设备的异常情况得不到解决,容易引发大范围的设备故障,导致开采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艰苦,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难以留下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当前在煤矿从事一线开采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设备使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极其缺乏,而且安全意识低下。缺乏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使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煤矿生产顺利运行。 3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观念 煤矿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煤矿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从设备使用的环节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1)关注机电设备的安全环节,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这是保证机电设备正常投入运行的基本前提;(2)选择适合矿井的机电设备是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不能一味地追求设备的低成本,无视矿井的实际情况;(3)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的跟踪监督,当设备出现异常时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处理;(4)通过信息化技术掌握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设计好的维修计划,制定完善的检测维修流程,并且详细的记录相应数据;(5)对于原先使用不合理的机电设备要进行淘汰和改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处理,提高设备使用的按去哪性能。 3.2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完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体制,建立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规范员工使用设备的安全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进行详细的制度规范,让机电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转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将煤矿开采的工作重心向安全生产转移,赋予其适当的安全管理权力,建立绩效激烈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由于机电设备每天都会完成高负荷的工作运转,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机电设备的检修不单单是未来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更为重要的是要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煤矿开采的投入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3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 煤矿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在适当的实际组织安全事故演练,加强员工的实战反映能力和处理能力。另外,加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开展思想教育座谈会,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管理对于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必须从小事做起,定期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维护,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提高设备使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企业安全意识讲座和设备使用技能讲座,全面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全方位的对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 作者:王世锋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晋南煤业公司 机电论文:计算机电子书包小学教育论文 一、教学生趣味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教学生使用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学会使用。当我们面对外表华丽但不会使用的计算机时,那样只能是空架子。面对计算机,我们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原理构造以及元件。计算机的使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有我们去了解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界面,懂得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所服务。计算机最终的目标就是和人产生交互,为人类解决那些繁杂的程序。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前景,就是为我们服务。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的时代当中,了解学会计算机才是最重要的。计算机是可以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且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信息处理。计算机是真正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很多的事情,如能让计算机为我们产生出财富。计算机的时代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把握计算机,如何去用计算机创造出财富来。计算机的IPV6将不断推出,计算机的科技时代已然到来。现在都已经云计算了,我们关键是要推动计算机的运行。计算机关键是运行的速度,不是看计算机的外表,而是为人们所服务的。只有真正懂得计算机,才能更好地与计算机交流。计算机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出现在屏幕上。如计算机可以做出数据图表来。在我们充分掌握计算机的时候,想过计算机以后的发展的方向吗?我们应该不仅要懂得计算机,而且要更好地用计算机处理庞大的信息数据库。 二、信息技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要有“术”,要有技巧,有针对性。小学生年幼,尤其是低年级,有的活泼好动,难以久坐,有的胆怯害羞,讷于言语,有的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有的甚至气躁心浮,难以管束,不一而足。所以,教师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匹配。一般而言,学生缺乏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让教育有声有色、趣味浓浓,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学到新的知识,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校。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引领得体,才能使学生轻松做到安静快乐的学习,并做到“好学、会学、想学和学会”。我们要知道,不要说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再好玩的游戏,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也感觉枯燥无味,因为他们玩腻了。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细致观察,知机识变,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新知。此外,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学生感觉不是在学习,不是在学校上课,接受教育,而是和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快乐。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知识的美妙,学习起来就会欢声笑语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积极性高涨,并非常快地学会知识。而且,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发展电子书包 (一)电子书包是大势所趋 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从口耳相传到私塾讲学,从班级授课制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技术更新,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电子书包具有全新的功能,并非简单地把书装到电脑里。它不仅仅把学生肩上的重负卸掉,而且作为现代化的学习,电子书包一改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解脱和自由,让学生学习的灵性得以舒展,让学生的悟性得以增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无比。当然,反对与质疑同时存在着。有人提出,电子书包有损视力;有人说,电子书包内容纷繁,影响学生上课不专心;有人说,电子书包让学生玩游戏有了工具……一切事物,利弊相生,有积极的一面,就存在不利的一面。要想使新生事物得到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电子书包定位 电子书包不等于教学资源化、电脑化,其内涵丰富,包括教学平台、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书包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效整合了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五颜六色的图片、精彩纷呈的视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实现了授课高效化、学习趣味化和作业个性化,将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效率提升,使教育质量改善,真正让师生之间实现了高效互动。电子书包是集学习、练习、评论、交流、拓展、安全与游戏于一体的电子课堂,它具有移动性,便于携带。电字书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平台。我们要一起努力,让电子书包成为教育理念的创新产品,让电子书包成为学习方法的变革终端。电子书包随着改革的春风,以轻盈的身姿走进课堂,来到广大师生面前,融入“学与教”,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才是电子书包正确定位的基点。 (三)电子书包的优势不可取代 电子书包充满人性化的特点,携带方便,容量巨大,使用简单,优势多多。下面略作举例。 1.电子书包的重量轻,不会造成学生的疲劳。 且轻便环保,一般在一公斤以内,可以达到减少纸张甚至无纸学习的标准,对环境有着非常好的保护。 2.内容博大。 电子书包功能齐全,声色俱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尽在其中,教学形象,学习生动,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应有尽有。反馈学习也非常及时,教师指导方便快捷,且便于随身携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教育来临,教育者要知机识变,不能墨守成规,而要用新的教育方式做好教育工作,培育好新一代。 作者:朱小亮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沙河驿完全小学 机电论文: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论文 一、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技术概要 1干线光纤数字同步传输技术 (1)功能。该系统主要可用于构建SDH的传输设备的网络平台。通常情况下,该系统可以连接省中心与各路段的分中心。主要可以用于为高速公路的电话网络提供相应的中继通道,还可以针对监控系统、收费系统提供相应的数字通道,同时也可以为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提供所需的图像与控制信号传输的通道。(2)干线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拓扑结构:根据传输数据的容量与干线传输自上向下会发生容量递减的特性,靠近中心的地方通道的需求量较大。干线传输网络可以延伸到每一路段的分中心的所在地。光纤类型与波长:光纤类型应该符合ITU-TG.652标准的单模光纤;短距离的工作波长应该使用1310mm的工作波长;长距离的工作波长可以选用1550mm的工作波长。干线网络的配置:该系统主要由单模光纤、分插复用设备、终端复用设备、光再生中继器与对应的维护设备构成。 2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是一个专用的、较为先进的进行语音交换的平台。(1)电话交换系统的主要结构通常,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电话交换系统可以分为两个级别,一级交换中心设立在省级通信中心,主要负责本局的终端话务连接与省内的路段连接工作。二级交换中心被设立在路段通信的分中心,二级交换中心主要可以用于实现本局所辖范围内终端话务的交换与市话交换的业务。(2)基本功能指令电话系统指的是为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指挥与调度的一种通信手段。该系统主要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热线、会议功能或者中继连接方式实现针对指令进行快速沟通的调度功能。 3支撑网系统 支撑网系统主要用于保证业务网的正常运行、网络功能的增强、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作用。通常,支撑网包含数字同步网、网管网与NO.7信令网。其中,数字同步网主要具备相互同步方式与主从同步方式两种。网管网主要由网管管理系统、网元管理系统与对应的本地操作维护终端构成。 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般情况下,现代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包含以下7个组成部分: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业务系统、数据或图像传输通路、室外光缆、楼内电缆、通信电源和接地、通信管道工程。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达到各个节点跟踪省中心时钟基准取得同步的效果。 1语音业务系统 采用光纤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方式,语音业务由光纤终端V5.2链路接口与干线传输信道进行传输。对讲电话系统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热线或者会议电话功能与软件进行功能实现。 2数据传输通路 监控数据传输通路分为以下4级:第一级是监控外场设备到近无人通信站;第二级从各个无人通信站到有人通信站;第三级提供以太网针对数据进行传输;第四级使用以太网实现数据传输。 3存储系统 分中心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平台使用IPSAN录像的方式,图像数据使用统一存储,有利于进行数据检索及分析。 4网络浏览功能 分中心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平台可以监控IP数字视频流,通过交换机实现局域网的视频浏览控制。 5光缆铺设 使用24芯光缆进行室外光缆的铺设。使用HYA型的市话电缆进行市话电缆的铺设,以达到保障综合通信网的音频数据传输的目的。 三、结束语 通信系统在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保障了通信系统的畅通与容量,才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传输。因此,本文针对现代高速公路中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本文在分析现代高速公路中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针对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构成与技术需要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作者:孙玺婷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机电论文:物业管理与机电工程论文 1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能的基本概述 在物业管理节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施进行不同的节能手段。一,对宾馆、商场、酒楼等服务行业的建筑,最主要的节能手段就是淘汰、减少耗电量大的设备,使用耗电量相对比较低的设备,对于比较高档的地方,可以利用中央空调的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一定的节能,对于电价存在峰谷的地方,可以采用冰或水的蓄冷技术进行节能;二,对于工业、企业等的用电管理,需要安排完善的生产工艺、生产技能,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控,在用电高峰时段,企业可以暂时停止设备的使用与生产,在不是用电高峰的时候,进行连续的辅助生产,两者相结合,对用电的负荷采取最合理的控制,增加电的使用率;三,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可以采用物业的节能管理,宣传节能灯等节能设备的使用,并且选购节能型的家电设施,减少设备的大耗电量,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用电的高峰期尽量避免使用大功率的设备,从而提高电能的节约。 2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能的意义 2.1实现物业管理节能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型的行业,其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在房地产行业的壮大下,物业管理也在不断地日益壮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事业中都存在着物业部门,物业管理也在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有些政府的职能也由物业来承担。物业管理对其电、水、气等管理的水平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物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提供服务,其服务的方式是以耗能的形式体现的,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的耗能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因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实现电能源的节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2.2建立正确的节能意识 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就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意识,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提高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在物业节能的过程中,业主是节能的主要人员,直接关系着节能的效率。所以,在物业管理的工作中,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的把节能的理念宣传给业主,也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在过道上设置公益广告,使业主建立节能意识;第二,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强化节能的管理。在进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物业人员必须遵循合理的科学规则,提高管理的力度,尽可能的减少管理漏洞和资源的浪费,在对业主没有伤害的前提下,实现物业的效益最大化。物业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让物业管理工作者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提高节能的意识。 3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电的措施 3.1供水系统方面的节电措施 高层建筑的供水一般都是采用变频恒压、高位水池的方式。但是不论选用哪种供水方式,对电能的使用量都是比较大的。那么,对供水泵合理的选择与安装,是保证供水系统节电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措施还有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淘汰传统陈旧的电动机,并且对供水系统进行一定的改造,采用逐级加减泵的方法来替代功率大的变频技术,注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与维护,避免因设备老化而造成电能的大量损耗。 3.2照明系统方面的节电措施 在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照明系统主要是指高层建筑的公共照明系统,其系统可以分为电梯的照明、地下车库的照明、路灯的照明以及楼梯的照明,对此我们一般采取的节能措施有:大力的选用绿色环保节能的照明灯具,把原来大功率的照明灯具换成节能的电子灯具;把照明路灯从人为控制的模式变为电子控制的模式,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时间的调整,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楼梯间、电梯间以及地下停车库,安装电子的声控装置,以便达到人走灯灭,人来灯就亮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经常需要照明的通道上,用一路照明的方式来满足照明的需求,并且合理的安装备用的灯具与照明线路,以便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电能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电的使用也在逐渐的加大,但是由于建筑本身的设备数量多,并且也复杂,所以对能源的需求也比较大。我国在节能产品的使用上还不是比较完善,对电能的损耗就更加大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节能意识的宣传,增加对设备的节能设备的管理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有力的贡献。 作者:张溢 单位:深圳市广视后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水电站机电工程论文 1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水电站机电工程建设并非单纯地组合安装机械,也并非只要求符合外形标准,最主要的是对水电站机电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为了确保水电站机电安装的科学规范,要求相关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要从建设材料、生产设备、操作程序、施工技术、劳动者素质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察提高施工质量的有利因素,并全面监控施工现场中的潜在风险,切实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满足产品质量安全并达到技术要求。 1.2对施工进度的管理 由于水电站机电的安装作业在整个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科学性与管理的实时性,将整体的安装大型作业分割细化成一段段具体的短时工期进行阶段性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好水电站机电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工作。然而,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并非片面注重对施工速率的提升,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保持高效率快速度的前提下,强调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安全与使用效应的进一步优化。 2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管理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首先,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部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从购进生产材料、更新施工器材以及竣工后可能发生的索赔事件等几个主要方面出发,严格将生产成本控制在项目部策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盈利大于支出;其次,要将总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分割成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根据水电站机电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项目部最初做出的成本策划案进行分解与细化,使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阶段。同时,还要对已经竣工的上一阶段的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查检验,分析复核结果以发掘利润上升空间,从而优化调整成本管理计划;第三,要求项目总部制定好整体的成本管理方案,并将其下达至各个部门,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使企业上下都明确自身职责,加大执行力度。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执行结果,对效果不理性者给予及时改进。第四,要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实际生产建设费用做好统计,将统计结果与项目部给出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核对,如有超支的发展趋势,应及时找到解决办法,改进成本控制方案;最后,在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预先做好成本管理策划,在建设材料、施工器材、工作人员等生产成本方面全面考察所有可能要支出的费用,通过计算与分析,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以免出现施工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现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杜绝浪费。 2.2管理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施工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将安全知识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作业中去。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定期检测,排查安全隐患。第二,科学制定机电工程安全施工策略,对于那些风险系数较大的特殊施工项目要给出专项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三,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施工的意识。 2.3管理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首先,培养一批工作热情与专业技能并存的优秀劳动力,加强技工队伍建设,要求施工人员不仅具备优良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将质量管理工作视为己任,切实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要具备高水平的施工能力和作业技巧,能够快速适应更新换代的施工设备,全面掌握各项施工工序,灵活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将质量管理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在开工之前仔细审查施工图纸。通过反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商与沟通,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设计图纸。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修改,以便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安全。最后,在安装机电设备之前,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要进行一次技术交底,并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为机电的安装质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4管理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从整体出发,编制出一套施工进度总计划。第二,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将总计划切分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施工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不同的施工小组,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第三,要分阶段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施工任务与现场施工状况,安排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金,以确保各阶段都能顺利竣工。第四,当施工进度有悖于制定好的总计划时,要求及时分析出现该偏差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适当调整施工进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结束语 根据以上提到的四大基本内容及其管理办法,可知我国的水电站机电工程虽存在着一些建设难题,但只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律,结合施工进度与现场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施工策略,尤为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谨记施工安全准则,将产品质量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我国的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还是能取得较大成就的。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我们付出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曾琼生 单位:南雄市宝江水库工程管理所 机电论文:机电安装项目管理论文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特点 1.1技术要求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来说,对此方面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工艺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但是相应的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项目施工精准度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地做好安装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安装技术水平。 1.2质量验收严 机电设备安装内容多,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这样在施工时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另外,因为工种相对复杂,并且各项资源呈现多样性,如果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并且机电设备安装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际质量,这就决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严格性。机电设备质量评估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内容,确定设备安装是否规范,是否符合项目建设需求。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2.1进度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内容众多,涉及到的环节也比较多,整个安装施工的过程相对复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做好进度管理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而影响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要求顺利施工。通过对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分析,来对项目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来进行控制,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将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等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进度。 2.2质量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工序、技术以及工艺选择等,施工时一般在工序确定后不会再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并且涵盖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施工技术、工艺、资源、人员以及环境等方面,通过对各方面的管理控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3成本管理 机电设备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要意义。对于机电设备成本管理来说,管理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应加大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为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成本计划,对成本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分解,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与控制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调整。另外,应做好项目所有收支费用的详细记录,定期进行结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4安全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日益严格,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机电设备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与资源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针对此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安全,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施工落实到位。另外,还应全面展开安全施工责任课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其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预知危险并做好处理工作,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2.5财务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通过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并与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财务管理工作会由建设单位来负责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项目筹建、施工、竣工以及交付等阶段所用建筑费用以及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完成工程竣工财务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6技术管理 安装技术的选择是影响设备安装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技术水平。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想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需要提高安装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术的要领以及操作方法,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建议及方法 3.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一方面,应结合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制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全员参与动态性管理机制,将责任管理机制贯彻到底,明确每位员工所要负责的内容,通过增加其压力的方式来鞭策其不断前进,保证安装工程质量。同时也可以执行岗位持续性轮换原则,使得不同责任主体能够在不同岗位之间获得最大的锻炼,有利于企业培养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做好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要点普及,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效果。而对于普通施工人员来说,应保证其能够全面掌握项目管理程序,促进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3.2加强项目施工管理 对于机电安装施工管理的要点在于接地工作,需要确定安装接地的种类与目的,并且要明确安装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例如机电设备金属元件可以分为带电金属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这样发生触电的原因就可以分为接触带电导体直接接触事故与接触因漏电而带电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接触事故,事故原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同,在进行施工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施工效果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确定管理的要点,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机电设备安装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效果。 作者:彭旭芳 单位: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民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机电现场管理水平 加强民爆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民爆生产行业安全质量生产的行业标准。只有机电设备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标准,才能使该厂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才能够适应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民爆行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机电工作完成情况 2.1从2002年以来,笔者先后多次主持、参加了铵梯炸药生产线、雷管生产线的机电设备设计、改造工作,对铵梯炸药生产线的混合上料系统、装药上料系统,雷管生产线的装填工序、卡口工序等进行了全面扩能改造。先后对乳化炸药生产线、锅炉、水源井、变电所等进行了建设改造。尤其近年来对全厂的生产许可取证、安全评价检查、安标取证等以及四项技术通过改造达标,使该厂各生产线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产规模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同时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四项技术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22008年任命为机电车间副主任(分管车间生产安全、动力科工作),2013年任命为机电车间主任(负责机电车间、动力科全面行政工作兼设备管理和机电专项工程的具体业务)。该厂动力科的业务主要包括机电设备、锅炉、环保、供电、供水、设备大中小修、专项机电工程改造、生产线改造等。首先从车间安全生产上,通过狠抓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保证了车间多年来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作为生产一线的后勤保障部门,针对加工的机电配件,该厂从严要求,坚决杜绝不合格配件进入库房,流失到生产车间。从生产供汽方面,笔者作为车间主任要求司炉工、锅炉维护工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检察条例、锅炉运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保证了生产车间正常用汽供给,为该厂的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3机电设备方面:作为主抓动力科业务的负责人,笔者紧紧围绕全厂各车间各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首先对全厂机电设备做到了如指掌,对关键设备、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周期、设备性能、关键零部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编制修订了该厂机电设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备的管理机构和业务范围、计划更新大修、采购管理、基础管理、库房管理、统计管理、奖罚与责任追究等。每年和财务部门两次对全厂机电设备进行盘库核对。每年及时编制一五三厂机电设备大、中、小修周期检修计划,并严格按照周期性检修计划安排实施并每季度末进行验收。 2.4外围配件方面:严格按照设备的检修周期,核定设备配件的采购计划,对外围配件的采购坚决执行局里的物质采购三级审批手续,做到了采购回的配件100%合格,做到了账、卡、物品三相符。 2.5由于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该厂于2007年、2008年先后对乳化炸药生产线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使乳化炸药生产线达到了民爆行业规范要求,实现了自动化、远距离视频监控。2007年完成了两台10吨锅炉的安装工作,保证了该厂安全生产正常进行。2012年水源井的建设和两座6kV变电所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该厂多年来用水紧缺和用电不安全的现象,保证了该厂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主持全厂机电设备大修工程、专项资金工程,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为该厂的生产、经营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机电设备大修完成情况 针对全厂机电设备使用情况按轻重缓急和设备定期检修计划,有序的进行设备大修。先后对生产线上的乳化装药机、全自动包装线、水相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乳化器、浸冷机以及锅炉、平爬坡矿链、提煤机等分批次有计划、有目标组织了大修,从而保证了该厂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经济运行。1994年和2003年笔者深入现场,两次对锅炉房至84#车间、85#车间投运35年来的主供气管道进行了大修,共计更换直径108管道1800米、直径133管道1200米,杜绝供汽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保证了车间生产正常用汽,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4大型设备改造工作完成情况 4.12001年至2003年该厂投资65万元,并安排笔者作为甲方工地负责人,完成了85#车间DDNP生产废水改造工程,杜绝了生产废水不合格外排,保证周边环境不被污染。 4.22005年4月份笔者负责测量尺寸、绘制图纸、编制改造方案、编制施工预算等,组织车间工人对纸筒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扩能搬迁改造,达到了国家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对危险生产工房定员的规定。 4.32005年7月份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厂安排笔者为现场机电安装负责人,完成了投资100多万对85#车间雷管生产线的装填工序、卡口工序、雷管编码工序等机电设备、供电、供水、供汽等进行了扩能改造。从而使该厂雷管产量由70年建厂时设计的1500万发/年,上升到了2500万发/年。 4.42006年至2007年该厂投资600万元,并安排笔者作为甲方现场负责人,对机电锅炉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淘汰了耗能高、产汽量小的3台蒸发量为4吨/小时锅炉,更新为2台蒸发量为10吨/小时锅炉,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该厂生产需求。 4.52007年、2008年该厂先后两次投资700万元对乳化炸药生产线制药设备、供电线路、供水管道、供汽管道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扩能改造,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000吨/年,提高到了12000吨/年。同时生产线实现了远距离在线监控,人员得到了有效控制。 4.62011年6月份至2012年8月份该厂安排笔者作为甲方现场负责人,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深度823米水源井1座,400立方米蓄水池1座,安装140kW深水泵1台、配电柜5台、软启动柜1台、315KVA变压器1台、37kW二次加压水泵2台以及地面配套并网管道370米。彻底解决了困扰该厂40年来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现象。 4.72011年11月份至1012年5月份,由笔者负责完成了该厂中央变电所及84#车间变电所更新改造工程。该项工作共计安装高压配电柜11台、低压配电柜10台、后台保护装置1套、630变压器2台、直流屏2台、电容柜1台以及6kV高压供电线路1900米。解决了该厂多年来供电系统严重不足的现象。新变电所的投入运行,满足了该厂安全、生产、居民生活要求。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回顾机电工作中的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做出了一些成绩,同时看到自身的不足,自我反省,要成为一名真正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还有诸多要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业务水平,虚心求教,以实际行动搞好本职工作,为机电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翟胜利 单位:铜川矿务局一五三厂 机电论文:计算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1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内涵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网络营销指的是贸易型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在传统销售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营销模式。 1.1计算机网络营销是一种区别与传统销售模式的新型营销模式 计算机网络营销与传统对策营销模式不同,这种营销模式不但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也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虚拟传播,同时它的传播地域要比传统销售模式更为广泛。在本质上讲,这种营销模式是一种利用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的的综合手段,这种营销模式的广告宣传和公关业务都是使用网络技术,这是一种崭新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的销售策略、销售理念及技术手段是基于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的新突破。 1.2计算机网络营销的销售理念离不开传统的销售理论形式 计算机网络营销只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模式体现了企业信息和用户信息互动的一种手段,它只是一种销售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变,但是要想达到销售的目的,它还离不开传统销售理论的支持,离开了传统的销售理论仅仅依靠技术手段也很难实现营销的目的。这种营销模式也应该符合一些传统营销理论的支持,比如:这种销售模式也是以客户为核心,同时它也要求对市场进行细分,计算机网络营销作为企业总体销售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传统的销售理念而独立存在。 1.3计算机网络营销和网上贸易的不同之处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务行为的彻底网络化,但是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同时展示产品的型号和性能以及商品的价格和品质等,进行企业的宣传和售后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来实现,但是实现产品的贸易不一定通过网络来实现,这种营销模式能够达到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优势非常明显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营销占有许多的优势,毕竟这种营销模式是在原有的各种营销模式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销活动的效率较高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这是计算机网络营销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十分的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快速实现信息的更新和更改。同时贸易单位产品的各种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上快速显示出来,这些信息包括:产品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产品的内容和销售价格、产品的优惠活动和售后服务等等,同时这些信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这样就增加了企业对产品市场咨询的更改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这样就提高了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以及反馈信息的效率和能力。这些及时的处置和应对措施能够拓展企业的市场,这就体现了在电子商务中,计算机网络营销的高效之处。 2.2计算机网络营销使用的费用较低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比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使用的费用较低,过去利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信息的及传播需要利用较多的人工、纸质广告以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些推广模式比较单一,同时成本较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广告宣传能够降低广告的和印刷以及邮寄的费用,这样就减少了企业产品宣传所要花费的成本。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互动性,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的反馈意见以及个人需求,这样企业就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对产品进行生产,并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浪费,为企业进行库存和降低备货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企业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因为销售而占用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费用和企业利润。 2.3计算机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打破过去的销售地域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把产品信息传播到网络所覆盖的全部区域。这样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增加用户的消费市场范围以及拓展企业营销网络。和传统的营销模式比较起来,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受众十分广泛,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不受一些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人文风俗、种族及年龄的制约,同时也能够使企业摆脱国际销售和贸易的各种壁垒的制约,这样就为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好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计算机网络营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不但能够增强企业的影响力,而且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企业的软实力。网络营销不同于以往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能够通过网络使得企业和用户能够互动交流,使得企业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这就是说,企业既能够在效能时间内掌握用户的基本信息,还能够掌握自身在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存在问题,这样可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和创新工作,使得企业能够对产品质量及自身的营销策略等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企业在下一步发展和市场掌控能够有的放矢,所以计算机网络营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计算机网络营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因此计算机在进行网络营销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通过网上竞价、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展开各种营销方式,同时还依靠网站增加企业用户的点击率和参与程度,同时要提高计算机网络营销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作用。 3.1计算机网络营销要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市场的供求以及变化规律,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市场的各种信息,这样企业就能掌握市场供求的主动权,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长久的发展目标,这样企业就能够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准确的定位,从而根据市场的供需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细分市场,优化产品和优化设计,为确定企业的最终发展战略目标和准确对市场进行定位。 3.2计算机网络营销要提高企业的调研决策水平 计算机网络营销具有较强的网络互动性,因此企业就能够根据与客户之间的各种互动信息来建立企业的样本调查框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完善其互动和反馈形式,这样就使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各种信息,并在这些信息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针对调研结果制定新的决策,从而采用一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以及符合市场变化规律的决策来。 3.3计算机网络营销应该加快技术的创新与产品的更新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交互性较强,这样就能够缩短用户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得企业具备能够直接与客户对话的条件和能力。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营销的特点,对客户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爱好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客户的要求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充足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3.4计算机网络销售的功效应该得到增强 计算机网络营销不但能为客户提供各种良好的产品,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在线预订情况、下订单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还可以进行库存查询和送货跟进等电子交易方面的服务,这样企业还能够增强网络销售的数量以提高企业的销量。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营销简单、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通过降低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质量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营销中的控制能力。 4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网络营销来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不仅为市场产品生产、推广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便捷服务,而且推进了电子商务在市场中的进一步运用,提升了市场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和控制能力,为电子商务市场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尹雪婷 程强 柴红萍 单位: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机电论文: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1机电设备的功能管理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在提水过程中,各类设备所发挥出其本身效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如变压器能改变电压,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水泵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等。基本功能反映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果丧失了基本功能,它也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了,设备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么如何对机电设备的功能进行管理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它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例如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对功率、转速、扬程、流量等进行定期测量,判断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如果低于额定指标则认为功能已经下降,就要通过维修手段来弥补,如果功能下降严重,各种维修手段都无法弥补,并且耗资太大时,则考虑更换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有安全裕度,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技术政策中尺寸选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使设备的功能有冗裕,即设备可能实现的最大功能大于铭牌额定功能,这是考虑设备可靠性而增加的,事实上所测定的指标已经有所下降的功能。 2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2.1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组成元件和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也就是决定于构件和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在机械学中,零件构成构件、构件构成机构,机构构成机器),磨损使它们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传递运载的品质;其次,由于零部件和构件在工作中过度变形、断裂、表面锈蚀和内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等导致的失效;最后,零部件材质低劣,安装、检修时误差影响,运转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变化,影响零部件、构件本身的可靠性。例如:(1)水泵轴承受传递载荷,在轴瓦内磨擦,要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发挥正常功能。第一要求基本的质量指标全部合格,第二要求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即良好的润滑、平稳的启动运行、限制倒转等;(2)水泵叶轮承受气蚀和冲刷,本身的材质和运行时间决定它的可靠性。 2.2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1)电气设备的绝缘: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长期处在正常工作电压——额定电压下。但由于系统中某些参数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出现超过绝缘能力的电压使设备的绝缘击穿。又由于绝缘物受潮湿、污物、粉尘等侵害,使设备的绝缘强度下降;(2)导体的发热:电气设备的主导电回路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这时由于导体本身存在电阻和导体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使导体发热,这些热量使导体绝缘老化,破坏电器性能;(3)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发热及动力等效应,可能使电气设备遭严重破坏。根据类似特征,我们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绝缘问题,按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每年春检进行扎实细致的试验,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消除。同时下功夫改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发热问题,在电气设备使用前把导体的接头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精度和光洁度,增大接触压力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接触质量,在运行中加强通风冷却,将导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对电力系统的故障,针对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设法在预防性检修中加以消除;对于短路故障,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发生的一切隐患,另一方面要校验维护好自动保护装置,一旦短路发生,就要快速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出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是在预计期限内不允许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可靠性管理的中心就是预防故障的发生,无故障设备就肯定可靠。所以平时加强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在事故尚未出现之前就安排定期检修,以便消除隐患,并且通过试验测试仪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试验和测试,然后将检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空载试验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置信度的可靠性结果。 3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技术任务。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适时进行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的首要大事。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唯一途径。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磨擦、冲击、振动、疲劳、锈蚀、断裂、变形、变质、潮湿、发热、老化等影响,都会使它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维修它的目的就是完善设备系统,提高或恢复设备的功能。修理的本质就是在物质形态给予补偿的同时,也补偿了它的使用价值。维修的核心就是根据设备损坏情况,结合提水灌溉任务和作物生长的特点,对具体的设备选择正确的维修期限、维修方式和维修层次,安排维修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对维修技术、维修组织、物资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返修、更换和改装是设备维修的三种形式,针对损坏的程度对症使用。根据修理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可把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项修(专项维修)和改造等几种层次。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解体,重点在于修复或更换基础大件。通过大修使其功能基本达到出厂水平;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小修是更换或修复即将失效的零部件或元器件;项修是专门针对发生故障或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进行事先或事后修复的层次;设备改造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改进,以提高其功能和可靠性的层次。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运行时昼夜连续,不容间断,维修内容广泛,技术复杂、项目繁杂、环节众多、工序临乱、工种较多,因而吃透所有设备的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规定适宜的修理期限、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人员专责制的组织形式,工具器材的合理运用,修后质量的验收标准,通过维修所达到的目标等都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设备的维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维修工作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上进行质量把关。树立人人重视维修质量,全员管理维修质量的良好风尚。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工作有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对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不间断地、最经济地按预定计划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总之,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拥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以质量控制为关键,制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为核心。 4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 故障是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是设备在使用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它的危害使设备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功能。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工作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设备的损坏是难免的。加上操作的偶然失误,都会造成设备的病态,所以故障管理就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部分。高扬程提灌工程的设备故障,有下面四个类型: 4.1突发性的破坏故障 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放电、起弧、烧毁设备本身的现象。 4.2磨损性的危险故障 如大型电动机的轴瓦磨松后会发生扫膛的危险故障。 4.3间断性的临时故障 它多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人工误操作,气温升高、载荷超量、小动物的危害等。消除这些外部干扰后,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4.4固有薄弱性故障 在制造和维修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偏低,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就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巡视、诊断、分析和评价。努力增大对故障的预防性,以便利用相应的手段。另外,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尽量寻找减少和延缓故障的办法。 5结语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管理的本质,就是以功能保障为前提、合理使用为宗旨、精心维修为手段、杜绝事故为目的,从而保证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否则不管机电设备的功能有多完善、技术性能有多先进,如不加强管理就会使其功能丧失,使用设备的人员如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造成人为损坏设备。如果设备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保证工作,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强故障的预防就无法完成提水灌溉任务。如果不及时对设备维修,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强故障的预防就无法保证安全运行。所以忽视了哪个方面都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工程效益将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机电行业的工作人员要足够地认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人材等方面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文生垚 单位:白银市兴堡川电灌工程管理局 机电论文:机电类课程教学成人教育论文 一、知识讲授环节要有侧重,注重基础理论,简化复杂理论 在成人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所以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对技术理论的认识相对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当涉及理论论证和科学计算时便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基础理论、基本计算的讲解,使学员在充分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础原理和科学计算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发现科学计算和经验估算的差别。同时,经过不断的实践,最终达到将基本原理、科学计算、工作经验三者互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相结合,从思维方式和知识运用方面全面提高学员自身水平,从而达到成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彰显成人教育的意义。对于一些课程涉及的复杂理论,既不应该长篇累牍地冗长赘述,更不该草草略述,一带而过。道理很简单,一些复杂理论往往是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其原理所在,只有理解这些理论才能进一步推导出这些技术的实际操作方式。但这些理论的推导过程是十分繁复的,往往涉及复杂的数学过程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产生交叉,所以一般难以理解和记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注重理解,简单应用”的方法。也就是说授课教师必须将理论的原理讲解清楚,但不必让学员一定记住复杂的推导过程,可以有选择地跳过部分推导过程,将理论总结为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方法和公式,使学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首先明白问题解决方式的理论归属,然后直接通过简单的方法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传统知识与新知识并重 谈到传统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从成人教育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演变过程就可一见端倪。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几十年来还停留在早期水平,所以在成人机电类课程授课内容中传统知识占主导地位,而一些新知识只是作为介绍或展望,这是与当时国情相吻合的。但近些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有了飞跃发展,由于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中,社会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所以机电类专业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如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由于总学制的限制,一些传统课程的课时压缩,授课过程中,传统知识部分的内容受到一定程度的删减。所以在不同时期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印记。比如老学员对传统设备和工艺津津乐道,但如果使用需编程的数控设备就一筹莫展了;而新学员可以按图示尺寸、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编订完整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但同样的加工任务,需编制适于传统设备的工艺流程,新学员往往也会出现许多低级错误。传统知识与新知识哪个更重要?在现实的科研和生产中,哪种知识会发挥最大的作用,更有现实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中不乏经典的实例。作为全新知识和全新技术的典范,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SR-71黑鸟侦察机试飞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达到的“双3(飞行高度3万米,速度3马赫)”飞机。为了达到这一惊人的性能,飞机从材料到设计都采用了最新技术,如钛合金、机体涂料、混合喷气发动机等等;而作为前苏联航空工业的杰作MIG-25高空高速截击机同样达到了“双3”,但由于技术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尤其是机体主材既没有用钛合金,也没有用铝合金,而是采用最常见的不锈钢焊接工艺,但所有工艺配合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准,正所谓把传统技术和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再进行天才的组合,最终达到惊人的效果;而我国生产的歼-7战斗机项目堪称传统知识、技术与当代最新知识、技术不断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典范。这款战斗机的原型机是上世纪自前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升级,在传统技术上加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使这款40余年机型老而弥坚,服役至今,不但仍然是我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斗机之一,而且产生大量的派生新型号,出口很多国家。从本质上讲最新的歼-7改进型号已经是和原型机大相径庭的全新机种了。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技术,还是传统技术,或是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益结合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平衡传统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好传统知识,这是基础。然后,在新知识教学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必须付出和传统知识教学等同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新知识是传统知识的延续,是连接当代科技水平与未来更新的科学技术的桥梁。作为授课目的,必须让学员了解传统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最终目的是使学员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和应用传统知识和新知识,将新老技术有效融合,形成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具体任务中的最佳效果。 三、实践课要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练习 机电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应用科学,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这对所有学员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会有很大帮助。除了一些基础课程所规定的实践课程外,所有学员还要进行若干综合实践,比如阶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传统的方式是所有学员都做一个或几个课题,对于普通高校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学体系,这样做是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因为这些院校的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待定,这样的实践方式会使他们在就业后较快融入工作当中。而对于成人教育而言,这种实践课显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性。因为大部分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都是有了固定的职业方向和一定程度的专业经验。课程规定的一些实践内容可能对一些相关专业学员来说显得过于普通,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员来说,离他们本职工作又相去甚远。如果是这种情况,实践环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对于综合实践环节,可以进行另一种尝试,即根据学员专业构成情况设计综合型的实践课题,完成此课题可能涉及到的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机加工、热处理、自动化方案设计、数控等等诸多门类的知识和技术,所有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负责整个课题的某个部分、某个工艺环节或某个阶段。学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同组学员一起做出所负责的方案。整个实践课题各个部分的方案完成之后,各组之间再寻找各自技术接口,进行方案对接。当方案的对接完成之后,全体学员再进行集体讨论,对整个方案进行整改或优化,最终在全体学员通力合作下,提出最佳方案,完成课题。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员得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同时又可以了解其他专业的技术特点及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配合经验,从而使所有学员在实践环节受益。 四、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引入实践环节 如上所述,成人教育中的学员大部分是在职人员,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内容也大多和所学课程相关。在工作中他们一定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无法解决或不够确定的问题。在实践环节中,我们完全可以将一部分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典型、且与实践课程要求目的相近的问题引入到实践环节中,作为实践课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学员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借助学校教学科研的优势条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同时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工业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学科技术交叉的出现,使机电类专业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的技能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一般机电专业操作,同时要求这些人对新技术、新设备,乃至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作为培养企业所需技术人才重要渠道之一的成人教育系统应该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风向标,加强对教学方向、教学要点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改进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宫志欣 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机电论文: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1安全管理、执行和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控制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机电设备的质量检测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给煤矿生产过程埋下巨大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电力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操作,安全管理执行较差,大大增加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 1.2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致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没有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生产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管理出现很多漏洞,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3生产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水平不同、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比较低等情况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与此同时,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专业管控人才避免缺乏,比较多的专业人员都不愿意进行煤矿企业,致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1.4安全使用标准不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安全使用标准,才能避免机电设备方面的安全事故,从而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注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仪器和设备出现老化现象,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威胁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部分单位为了提高企业利润,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监督不重视,使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提高全体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通过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以不断提升整体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2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生产现场管控 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明确各部门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机电设备安全使用考核,不断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管控,才能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生产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电鞋等,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场所,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2.3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理监督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注重生产工作人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促进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和机电设备使用技术水平提升,吸收和引进先进技术人员,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增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从而快速、准确的完成机电设备的调试、检测、维修和保养等。 2.4完善安全使用标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化建设中,煤矿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标准,对原有设备仪器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不断加强煤矿生产过程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控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格把控相关机电设备的检测情况,避免机电设备过度使用和耗损严重情况出现,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综合效应不断增长。在实践过程中,适当加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投入,加强煤矿开采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注重机电设备的动态信息管理,才能促进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断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才能提高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作者:白云翔 单位: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银洞沟煤矿 机电论文:我国机电设备工程造价论文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特征分析 1.1涉及多种材料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品牌、种类与规格,其价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采用同一种材料,产地不同厂家不同价格也存在差异,虽然在使用起来没有大的区别,但是种类过多就会给造价控制带来影响。 1.2有多种不确定因素 在安装机电设备时,为了保障设备的美观性,往往需要将以往设计方案改变,采用暗敷与暗装的安装形式,这不仅导致施工工作与设计方案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而采用了暗敷与暗装的方式后,这一部位是很难进行检验的,如果出现偷工减料问题,也无法及时地检出。 1.3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 在社会的发展下,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方法更新速度也很快,新的材料、工艺以及施工方法层出不穷,价格变动也十分频繁,这就给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4安装变更多 设计图纸是很难充分反映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情况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安装工作有着特殊的施工特点,需要与装饰工程、土建工程等进行配合,为了保障美观性,就需要根据其他工程施工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变更。 1.5安装定额工作更新快 在施工机械水平的提升之下,各种新技术与新材料开始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这就导致现阶段的安装定额工作与实际施工情况会产生误差,难以适应实际施工工作的需求。 2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2.1设计因素 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设计因素,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材料费用,材料的选择不仅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还会影响整体的造价。设计工作与设计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设计人员综合水平较差,设计方案繁琐,就会导致施工中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材料,提高工程整体造价。如果设计人员为了谋求一己私利与材料商相互勾结,也会导致工程造价虚高。 2.2设计修改因素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设计变更与更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2.3施工单位的水平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求私欲就采取相关的方式让合同置于规范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钻空子,在该种因素的影响下,施工造价必然会超过工程预算;同时,部分施工单位故意曲解计算规则,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收费,大量使用高价低质材料,虚报工程细节,这就会严重损害到业主的利益。 3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举措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因素的质量是多种多样的,导致造价失控的阶段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为了做好机电设备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3.1制定出完善的造价控制目标 在进行开工之前,需要对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与施工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查,找出影响造价的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分析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完善的防范措施。如果发现图纸与施工出现了矛盾,则要在第一时间与设计单位联系修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选择好分包单位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有很多特殊工种需要承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这些工作往往具有垄断性特征,其设备都是一口价。为了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就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有实力的供货商参与到报价工作中,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3.3灵活应用询价体系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材料与设备,其价格对于机电工程的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造价,就必须要控制好材料与设备的价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造价负责人员在施工阶段可以使用邀请招标的模式,从技术安全性、报价准确性、付款优惠性等方面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此外,还要考察生产商与供货商的资质,将材料与设备价格控制在最优范围内。 3.4做好安装工程变更签证工作 在施工时,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保障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与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纸最为标准,把控好施工阶段的精度,根据材料供应方式来执行进度结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其他的部门需要做好把关作用,这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利措施。 3.5做好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关于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方法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这些法律在约束造价管理人员的行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阶段下,还需要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道德水平,为造价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好基础。作为施工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内部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造价控制方式,将造价控制与薪酬制度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可以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玩忽职守出现浪费的施工人员则要严惩不贷,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降低机电设备安装的工程造价。 3.6做好竣工结算工作 设计预算、施工预算与竣工预算是工程造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竣工预算也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建设单位需要严格根据施工图纸与合同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复查,先评定工期与工程质量,再合适定额单价、工程数量,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造价。 4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人为因素是能够控制的,为了降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需要把好设计关、施工关以及竣工结算关,防患于未然,将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在分项目标范围内,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成本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降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 作者:王素玲 王荣敏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设计处 机电论文:网络信息资源中煤矿机电管理论文 1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及意义 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日益重要,煤矿开采、经济繁荣与科学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紧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近现代产业革命的进程,都充分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根本出路;同时,也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和契机。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分布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和可视化调度指挥,提高了机电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实时监测监控各个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避免和减少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炭企业实现安全、文明、科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煤炭企业机电管理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方向和重点,能够很好的处理机电管理信息的集成处理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建立一个企业机电管理自动化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能使机电大型设备得到集中控制,为煤矿企业的煤矿采掘、供电、排水、提升、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在实时数据流、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的良好集成和共享。 3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梧桐庄矿煤矿企业建立的综合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以千兆环网为基础,以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核心,集成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主运系统、副提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原煤运输系统、水文及雨量监测系统、通防监测系统、主通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3.1借助网络的集成,实现了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控制平台 在梧桐庄矿煤矿企业自动化系统煤矿机电管理中,敷设了3万余米主光缆,安装了9台主交换机,地面4台环网千兆交换机,其中,部署2台千兆核心交换机在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每台交换机配置UPS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井下5台千兆隔爆交换机,为井下每台交换机配置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这样,就实现了一个从地面到井下的环形网络,能够进行矿井各种监控,并且能够监测信息的共享、集成、融合和信息综合利用,提供生产、安全层面的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决策支持,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3.2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 在煤矿机电管理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出现断电再通电的电流冲击,为此,该系统为拼接单元设计了电源保护,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为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此同时,在配电柜中接入了防雷装置,使机电设备在遭受雷击等一些恶劣事件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3.3实现了实时监控 自动化控制中心可以对子系统的工况及环境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软件集成和网络传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控制中心系统平台,可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该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充分考虑了硬件和软件冗余,当某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传输性都不会受到影响。 4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以及研究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仍然需要下一步的继续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的重视。 作者:赵国清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浅析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我国职业教育和就业的关系。本文从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着手分析,总结了当前人才供求市场的新变化、新特点,并分析现阶段影响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内在因素,提出了改进机电专业教学模式,促进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职业院校;就业形式;毕业生;机电专业 为顺应时展,缓解全社会高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状况,我国自90年代末期开始试办高等职业院校,本世纪初发展规模逐渐形成。然而,高职院校发展之初面临着严峻考验。首先是生源紧缺,其次是就业困惑。高职院校的发展紧随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教育过热与职业教育过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几年前,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还不够成熟,过分追求高学历是许多企业的共同之处,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满足了多数企业一时精神之需,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则相对较低。 一、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1、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强 职业院校的教育针对的是学生在未来可能要从事的岗位或者岗位群,针对性很强。实际操作能力强也是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岗位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所以,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实际动手的培养,他们在学生就业前,就以就已经让学生有了很强的实践能力,他们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增色不少。 2、 毕业生生对岗位要求不高 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所以他们对于岗位的要求,较之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要低很多。他们肯吃苦、能耐劳,一些一线岗位本科生不屑一顾的,他们也能够并愿意胜任。加之他们在薪金、待遇等方面的要求也没有本科生那么高,所以他们在竞争中占到了先机。 3、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沟通协调能力好,耐挫能力强 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少了本科院校学生的优越感,加之在学校期间,他们大都经历了失败的洗礼,所以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普遍都很强。 4、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往往后劲不足 由于缺乏文化底蕴,许多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往往在工作中表现出严重的后劲不足,他们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相关知识,或者是理论。 5、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受重视程度不高 在社会重视学历和文凭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因其学历低,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往往在工作之初,干的比本科生多,拿的却比本科生少。加之社会普遍观念的影响,导致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没有本科生、研究生的社会认知度高。 6、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自律性差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常常是父母宠着,亲戚让着,这就养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性格,由于缺乏自律性,往往导致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总是犯错误,不注重细节,不服从管理,这无形之中影响了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发挥。加之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做起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和尚,从而让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担忧。 二、现阶段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内在因素 1、历史形成适龄人群人口膨胀,是造成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今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2013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12年增加100万人。60年代, 80年代两次生育高峰,自然要引发相应的升学高峰,而高校扩招后,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形成了就业高峰,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幅有限,与就业人群的比例失调,形成了拥堵现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机电专业的办学特点,是其毕业生容易就业的内因 机电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已经成为四大紧缺专业之一,那么在就业市场上人才供应方自然会调整战略和办学方向,但是机电专业自身办学特点,决定了其调整步伐。首先,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属于高投入性专业,对基础设施、实训条件要求较高,不是多年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建设,因此全社会一哄而上办机电,上至高校下至中职,校校办机电的局面难于形成。其次,机电专业属于一类长线专业,以功利化为理念的院校在数年前不看好该专业。 3、政策性的机构精简、企业改制是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又一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雍肿、超编超员,近年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精简,产生了一批富余人员,无力吸纳毕业生就业。而企业改制后的下岗分流人员也不断涌向社会,这些富余人员中的多数还将转岗或再就业,使得本已拥挤的就业市场愈加严重,给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压力。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60多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万人,今后3年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360万人,辅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就业稳定性较差。 三、促进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1、创业教育 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便利条件,利用就业指导课等载体,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通过案例、情景等多种手段,树立创业意识,寻找创业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增强自信。 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 实行“学中做、做中学”的新型教学互动模式,讲练同步,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到实习场地进行教学活动,实验演示的内容要少,实习示范的要领要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尽快的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充分验证“实践强化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知规律。典型实训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的掌握,从基础理论到专门技能,从简单的基本操作到多种技能的综合应用。每个层次都要尽可能符合企业实际,把教室当车间、把实习当生产、把老师当师傅,情景教学贯穿始终。 3、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要与用人企业建立全方位的联系,可以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人员合作。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者高工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相关知识。或者把学生推向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到企业生产一线,适应机器和工作环境,为以后工作打基础;与企业联合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为合作单位进行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奖学金解决急需人才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发。 结语: 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机遇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平等的,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变成了面向人人的教育,希望职业院校毕业生又一个好的归宿。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基于高等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高等职业院校以企业培养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本位。然而,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毕业设计环节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院 机电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机电类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在具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知识后,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学生要结合实际课题和所学的书本理论,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也是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的一次培养。所以,毕业设计环节是以往其他教学环节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因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会检索资料、收集信息、树立工程与经济观念、图文处理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会有明显提高,在毕业后就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高等教育进入市场化运作以来,各院校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教师资源有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几年,由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不断提前,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毕业前要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一部分学生提前工作,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相当有限。而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确有困难,因而毕业设计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安排、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针对上述新的情况,我们在广泛收集往届机电类专业毕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作为高职学院的机电类专业应加强调查研究,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办学实际,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专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过长期的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我们明确地把具有专业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现代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能从事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等工作和从事现代化工厂自动化生产。 二、根据顶岗实习工作特点,确定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原则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毕业设计应根据顶岗实习的工作情景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具体原则如下: 1.要加强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以及潜在的创造力。选题应由实习指导教师确定,因为学生还不具备确定选题的能力。选题要充分考虑训练对象刚完成五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这一因素,但不能完全受这一因素的限制,还应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让一部分学生接触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因此选题范围包括两方面:(1)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基础,所选课题主要应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2)是为了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部分选题可以是本专业的前沿领域,甚至是多专业交叉的领域。 2.确定选题的原则是尽可能地选择实际项目中的内容,充分兼顾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适当接触前沿课题。应符合教学要求,面向经济建设,尽量结合实际生产、科研任务,也可结合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改造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按照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设计,强调毕业设计课题来自企业工作岗位,采用某些公司的部分项目或产品作为设计的课题。因为这样的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在技术上紧跟当代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且做到有的放矢,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坚持毕业设计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题目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保证。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得到综合训练,工程实际能力会产生质的飞跃。 三、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导航作用,以Internet为媒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解本课题的相关国际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国际国内主要知名专家、知名的论著和文献以及著名的公司和企业,将相关网站全部告诉学生,并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些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介绍一些比较好的搜索网站和搜索工具。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主要起导航的作用,并采取一些好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因特网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便于实习指导教师能够及时辅导学生。 四、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工作,采用新的毕业设计形式并提高质量 采取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 1.提前就业的学生可以在就业单位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外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由教研室对毕业设计题目和外单位导师资格进行审查并进行辅导和论文评审。要求学生做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设计题目进行严格审核,检查学生资料检索情况,要求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计划和进度安排,每周与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进度、解答疑难问题,答辩在校内进行。 2.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成就感,用这样的毕业设计课题吸引学生留校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 3.采用多个已在实际工程应用的实例,完成应届机电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设计质量比往届有明显提高。不仅有选用教师的科研课题上的实例,还有学生在工作单位带来的项目、工厂实际的供配电系统、教师正在研究的产品设计,都是已成功的项目或正在研究的产品,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 4.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答辩的方式按组进行开题报告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以往的毕业答辩中,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较好,但答辩时不能突出重点、不能很好地表达所完成的工作,说明在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我们认为在科技方法训练这一实践环节中,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进行答辩之前,教师都具体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开题报告的内容表述清楚的方法。 五、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管理,检查学生资料检索情况,要求学生作开题报告;同时,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设计题目将进行严格审核,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进度安排、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六、开设毕业设计专题讲座以及新产品的巡回展 1.邀请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和教授给机电类专业毕业班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入门讲座,为学生讲授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若干设计项目作为示范,说明设计过程如何进行,应该完成的设计图样及文字资料,等等。介绍近年来已在企业生产现场成功应用的项目中选出的多个范例,它们各具特色;既有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装置,又有采用PLC、变频器、工控机和组态软件等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有的项目相当简单,可用作设计入门,大部分项目能够用作毕业设计课题。这些项目适用的领域很宽,包括汽车制造、冶金、矿山、化工、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为了配合教学,丰富电机系学生的专业知识,我们联系“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 卡车巡展”,在学院内进行,向学生展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最新的应用实例和技术。并邀请名牌大学的教授座谈如何利用世界著名的自动化公司来促进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建设,学生反映良好。 毕业设计是学生两年多来首次进行实际课题的方案调研和设计工作,尽管根据选题的不同要求,有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方案设计,有的侧重新知识的学习,需查阅较多国内外文献资料,但要完成开题报告,都需要涉及很多原来在课程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新知识、新方法。 七、实施效果 高职类学生在这一实践环节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完成情况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有了主动权,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对他们毕业后求职上岗都有帮助,学生反映非常好。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探讨 摘 要: 作者针对各类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就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目的、如何进行毕业设计,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机电专业 毕业设计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以后从事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工作的初步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方面的要求,我们总结了近几年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经验与教改情况:由具有丰富专业教学经验及生产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三合一的职业技术项目的设计。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理论够用,能力为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彰显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强的特征,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按照生产实际要求和实际方法、步骤,进行设计、选材、加工等。 2.精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题目,查询所必需的一般设计资料和最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对产品的加工工艺及毕业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融合,对引导学生形成实践计划方案,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针对性很强。 3.从拓展学生对本专业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10个典型的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好的作用。 从当前机电专业的普通高校的本科、专科;职业院校的专科、电大生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如下表)调查情况看: 1.普通高校的多以论文和样品的形式,论文为主,样品为辅; 2.职业院校的专科、电大生以论文的形式,论文为主; 3.五年制高职以论文和样品的形式,论文为辅,机械加工产品为主。 毕业课题列表 根据高职学生的技能优势,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2005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小组要进行课题的开题报告论证、要进行中期毕业设计进程的报告、要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及毕业成果演示。 二、确定选题进行理论设计 05大专机电有两个班级,80多人,我们把它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7―9名学生。 1.选题并确立10个课题。选题主要从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利于巩固、深化、扩大所学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尽可能与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实际需要相结合。课题由指导教师组提供十个选题方向的主导意见,允许学生提供建议供指导教师组参考。选题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的,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价格适中、能够组装完成的产品。选题难度要适中,任务量应保证中等水平学生经努力八周时间内能完成,不得选择纯论文性的选题。教师指导组经过分析、筛选提供的十个题目是: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弓形模具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路灯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物料自动分拣系统、圆形薄片冲裁模的设计、智能小车的设计、CA6140车床控制系统的设计、机械手的制作设计、四层楼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生可以自由结合组成10个小组,但是每个组的人员不能偏差过大。每个小组组长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合理地把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允许每个小组在10个课题内自选,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选题相关资料的查阅工作。 根据选题时查阅资料的情况,学生要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可行性的论证,也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一般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预期效果、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六个部分组成。 中期汇报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设计的情况是否和计划中一致,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后期如何修正计划,可能出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完善。答辩领导小组的建议。 2.毕业设计的书面文字的形成 毕业设计既要保证每个学生经历一个课题的全过程,又要保证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立完成的部分。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图书资料的查阅,把自己的思路和指导老师交流,通过多次的修改后,形成书面文字,理论部分的文字说明和图形不得少于8000字,不包括封面、目录、总结、参考资料,等等。所有图形、表格和文字都须用计算机打印,装订成册,人手两册。 3.答辩 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场“口试”。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总结设计、材料购买、零件加工、产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答辩主要考查学生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助学生总结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分析设计效果,找出不足和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把实践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答辩专家组由本专业的专家和校外院校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能参加,并邀请学生家长和相关用人企业的领导参加,让家长和企业了解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和工作能力,为下一步学生就业做好宣传工作。 学生答辩小组,由本小组推选一到两人主答辩,其他同学辅助答辩,主答辩要把小组人员的分配情况、开题报告的论证、设计的思路、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零件购买、加工、装配过程、演示效果进行汇报。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原则上应该由分工的组员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并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成果的运行,回答直到专家满意为好。 4.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的根据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答辩的表现,而答辩的表现不低于毕业设计的质量;三是选题报告;四是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五是材料购买的价格及质量的好坏的评定;六是产品加工、装配后的运行效果如何。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 三、产品的形成 购买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材料及各种零件的性价比。把需要的材料、外购件及标准件买回来。 负责加工小组的同学了解零件使用的材料及性能,熟悉零件图纸,了解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同学们有的要进行钳工加工、焊接、车工加工、数控加工、线切割,等等。 装配小组要了解机电设备的装配工艺过程,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相互关系及连接方法。确定装配方法,确定装配顺序,检查装配时所需的工具、量具和辅具,对照装配图清点零件、外购件、标准件,等等。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对某些零件还需进行装配前的钳加工(如:刮削、修配、平衡试验、配钻、铰孔,等等)。先进行组件装配,再部件装配,最后总装配。调节零件和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等,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等)。用量具或量仪对产品的工作精度、几何精度进行检验,直至达到技术要求为止。进行空运转和负载运转,试验其灵活性、振动、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动态性能。凡要求不发生漏油、漏水和漏油的零件或部件在装配前都需做密封性试验。为了防止不加工面锈蚀和使产品外表美观要进行喷漆和涂油处理。 四、实物成果演示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购买材料,加工零件,组装产品,试运转,收获了成果,感到五年的学习还是有成效的,心理上得到满足。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演示员,向评委专家、企业领导、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向他们解说产品的功能;也是向领导、老师、同学们汇报自己五年来的学习是有效的劳动;还可以把自己毕业设计产品的制作过程用相机录制下来,作为自己就业时的一种很好的推荐材料。 五、成果扩大 经过05级学生的第一次毕业设计的成功,我们对五年制高职毕业设计的前景有了很大的信心;06机电大专我们也选择了10个不同课题,不同的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经验丰富多了,把05机电学生毕业设计的优缺点分析给06的学生听,让他们在毕业设计中少走弯路;07机电大专也选择了10个不同的课题,他们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的毕业设计成果展览室的样品越来越多,我们诚心地邀请领导、专家和同行们来我校指导、交流。 五、结语 我校机电专业的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既能符合普通大专生理论毕业设计的要求,又能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展示出来。这向社会说明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是有很大收获的,展示了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提高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 摘 要: 作者通过提出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电专业特点,从毕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选题、指导模式、考核评价制度,以及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和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 质量提高方法 措施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职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毕业设计期间又恰逢学生寻找工作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毕业设计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1)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不能处理好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2)学生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缺乏资料查阅、整理、分析、归纳、检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3)毕业设计过程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学生仅仅依赖于教材、资料的理论知识拼凑论文,对于自己的设计没有通过实践验证,纸上谈兵多,实际动手少。最终创作的毕业论文很难有实际的应用价值。(4)成绩评定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学生论文抄袭原始资料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在最后答辩环节明显缺乏对所做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那么,如何改革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结合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谈谈认识。 一、提前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1.时间上的调整。指导老师提前在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就与学生见面,布置题目,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一方面使学生尽快了解课题的类型和方向,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如专业学习情况、个人发展方向,等等,从而能够合理地安排设计任务。另外,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对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电路分析、单片机、电气控制与PLC、气压传动等毕业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温习,并要求学生完成课题资料查询、研究方案的确立等工作,为第五学期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第五学期第十一周起进入毕业综合实训环节,主要是毕业设计和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十一周起有计划地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毕业设计内容予以进一步完善,第五学期不进行答辩,待顶岗实习结束后,第六学期再回学校参加答辩。 2.指导教师充分准备,试做课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准备得是否充分,将直接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教师除应认真准备毕业设计的课题和任务书外,还需对课题进行认真的试做。通过企业调研和分析,得到企业中机电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岗位典型工作过程,明确产品功能、准备技术器件资料、硬件设计、硬件制作、软件设计、软硬件联调、产品制作、产品测试。通过试做课题,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科学地预测学生在毕业设计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分配设计任务。 3.毕业设计题目提前渗透至相关课程学习当中,为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支撑。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课题渗透进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大三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以智能运动小车作为教学内容载体,该教学载体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包括运动控制系统、显示系统、智能感应系统,等等。通过这一载体将单片机应用技术中的各种能力贯穿始终。由于智能运动小车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完全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进行综合的设计和研究,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思路。 当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在保证课程合格的前提下有侧重地加强某门课程或者某几门课程的学习,在此过程中专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于今后毕业设计的分组和选题工作能有实效地开展。 二、立足实际,科学选题 1.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课题。课题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性。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三个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机床数控技术应用、自动机(线)的运行与维修。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化方向,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课题方向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训练;对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应增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能力;对于自动机(线)的运行与维修方向,应向电的方面适当偏移,加强电工及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训练。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定向于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维修方向,在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时,结合制造业发展现状,选择那些围绕机电一体化进行产品开发或把微电子技术用于设计、制造、测试和研究等方面的题目,例如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及应用设计,等等。 2.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题的选定要结合目前专业的实际设备,立足实际,避免脱离实践的纯理论性的题目。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已经拥有较先进的PLC实训装置、气动实训装置、机电检测实训平台、单片机实训设备、自动生产线训练装置、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等等。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考虑到我们现有的实训设备,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只有结合实际“真题实做”,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当然,在毕业设计期间已经开始顶岗实习的同学,可以结合生产岗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应鼓励学生结合岗位实践内容选择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但必须有企业专人指导并报学院批准。 3.通过各类技能大赛的锻炼和渗透,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广泛发掘学生的创造力,选题更具有可行性。专业老师组织学生参加院内外的各类技能大赛,将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比如机器人大赛,结合单片机课程的学习,选择一个机器人项目,等等。我校目前已经成功举行了智能搬运机器人比赛,模拟了工业自动化过程中自动化物流系统实际工作过程。设计一个轮式或人形小型机器人,在比赛场地里移动,将不同颜色、形状或者材质的物体分类搬运到不同的对应位置。比赛的记分根据机器人将物体放置的位置精度和完成时间来决定。又如“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现场操作“***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的方式,完成自动生产线设备部分工作单元的机械安装和调整,气动回路的安装、连接和调整,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和布线,传感器安装与调整,PLC编程,人机界面组态,电机驱动(含变频器及对应电机、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参数设定,以及系统统调、运行等工作。我们通过大赛的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了其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毕业设计的题目可选择大赛的某个方向展开设计,并撰写论文。通过技能大赛的锻炼和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而且能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严格考核制度 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是提高质量的保证。加强过程考核,量化毕业设计平时成绩的评定。表1为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参考标准。总评成绩由指导教师考核成绩(40%)、作品(成果)鉴定成绩(20%)、论文评阅成绩(20%)、设计(论文)答辩成绩(20%)四大部分组成。指导老师考核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定,其余三项成绩由相应的评审组老师评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实施周检查制度,要求学生每周以幻灯片形式进行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本周所做的主要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心得体会等。汇报过程中,指导老师做好记录,填写《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记录本》,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实时记载,学生汇报完毕后,指导教师综合各位学生的情况加以总结,并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解释与指导。周检查制度作为毕业设计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学生随时写好《毕业设计日志》,内容与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记录本》相配套。这样,教师与学生交流紧密,双向监督,有利于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 毕业设计作品或成果可以是程序、实物、现象、方案等可以表现毕业课题成果的东西。让作品成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 对学生数集中的个别单位,因岗位需要无法回校参加答辩的由单位出具证明,学院安排老师到企业答辩。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表1 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另外,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要为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当然,在整个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要把学术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始终,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处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促进毕业生克服不利情绪的同时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种关心和指导可在每周进行检查时多与学生交流,也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尝试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化改革方案 学生可选择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开展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事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企业生产和技术领域相关的毕业课题设计。学生带着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顶岗实习,不论是操作控制、质量检验还是装配、测试岗位,都能爱岗敬业,并随时记录,在生产实践中收集自己毕业设计所需的资料和数据。这样最终必然将以较高的质量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则被企业接收,顺利就业。这样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的机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的职教模式。 当然,要想使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校企双方应该共同指导、共同管理。每个学生都必须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校内老师可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和阶段性的目标,督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论文写作的规范,并协助解决理论问题,定期与学生沟通,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电话、QQ、Email,等等。企业指导老师负责从单位的实际出发,现场指导、规范操作、分析故障并解决问题。 五、结语 以上改革措施已在机电专业08级毕业生中进行了实践,经实践证明这些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当然,如何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质量,是牵涉多个因素的综合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完善质量控制措施,使毕业设计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航空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提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旨在引导广大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选择就业行业,珍惜实习机会,实现顺利就业。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选择,从基层做起,认识社会,成就个人未来,必须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学校重视就业指导服务是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择业;就业;就业指导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是学院第三届毕业生,毕业人数是首届毕业生人数的4倍,而当前全国就业形势仍不乐观,因此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跟踪服务更显其重要性。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航空机电各系47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航空特种车辆维修专业79人已在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分布全国各地,全面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向航空机电维修专业391名毕业生发出问卷,收回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80.8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意向基本状况 1、就业意愿。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人数为26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4.81%;选择先择业再就业的人数为4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4.87%;选择创业和其他的人数较少。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毕业生为大多数,不难看出,这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大多数的毕业生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 人生谁不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呢,而当你未能确定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职业之路时,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可谓一种权宜之计。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者,一定要随时关注职场的变化,我国现行的就业体制是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一旦放弃或错过机会,也许就会比别人迟一些或慢一些进入职场。 选择毕业后创业或有其他打算的人数所占答卷总人数的比率为0.32%,建议这部分毕业生能从基层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锻炼,具备创业条件时再创业。另外,毕业生接受的创业教育较少,创业需具备若干方面的能力,如抗风险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再者,大多数创业者需要融资,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刚开始创业的瓶颈。当然,选择继续深造或有其他打算的毕业生也应做好自己的规划。 笔者认为,不论怎样的选择,当代社会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变革,也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就业准备。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就业政策、法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的职业倾向和对信息资讯的关注,还包括毕业生个人因素原因等。 对就业形势的看待,大多数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人数为192人,占答卷总人数的60.76%;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较难的人数为11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7.66%;对就业形势不考虑,以一种淡定的姿态看待就业形势的人数为5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58%。 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起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以及就业能力。调查发现:认为专业知识、个人动手能力、外语水平及其他能力最重要的分别是:选择专业知识最重要的为21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69.30%;选择个人动手能力最重要的为26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4.810%;认为外语水平及其他能力最重要的为175人和141人,分别占答卷总人数的55.38%和44.62%。 提升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必须先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学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或动手能力非一日之功,力推教育教学的改革,狠抓教学质量,突出行业办学的特色,打破高等教育模式,才能使毕业生顺利就业,也才能有利于学校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当然,学校永远也不可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思想品德是成就事业的灵魂。 3、就业期望。就业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在就业中的体现。薪酬待遇是毕业生考虑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毕业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选择1,000~1,500元的人数有15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0.00%;月薪2,000~2,500元的人数有135人,占答卷总人数的42.72%;月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有23人,占答卷总人数的7.28%。单从比例看为正态分布。 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可以说行业决定收入的多少,能力水平决定所入的行业。行业内部岗位之间收入也有差别,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以在航空业内就业为例,机械员岗位每月工资1,000元,机务岗位每月2,000余元。行业内部工资有区别,各航空公司之间也有差别;再以旅游服务业为例,区域位置起薪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如在天津市和三亚市的起薪,前者在1,500元以上,后者在1,000元多一些。 对于一些应用技术掌握较好的毕业生,如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强且交往能力较好者,很容易进入全球一些知名的企业就业,他们的起薪可在5,000元以上,这是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很少人能够达到的,但与一些知名院校毕业生相比还有差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企业规模、工作岗位应是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的普通岗位。毕业生应先了解社会,才能融入社会。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选择在航空业内就业,一方面是渴求专业对口;另一方面看重的是社会对航空类企业、职业的认同。调查显示,对在航空业内就业很在乎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3.80%;对在航空业内就业较在乎的学生人数有12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40.82%;不在乎的17人,仅占答卷总人数的5.38%。一心期望通过实习留下来工作,强调专业对口的学生人数为62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9.62%。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无形中也是部分学生产生焦躁情绪的症结所在。 对工作区域的选择,选择留在三亚、海南本地工作的人数有10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3.86%;选择在陆沿海地区工作的人数有9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1.01%,打算回原籍的人数有10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1.65%;选择在珠三角工作的人数有1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38%。在选择企业性质方面,选择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人数有66人,占答卷总人数的20.89%,选择民营、股份制、外资、合资企业的有25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79.11%。 从以上不难看出,大多数毕业生愿意投身海航集团实业和家乡的建设,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是从中也能看出青年人在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比如求职认为国有企业安定,强调专业对口,最好能在航空业内就业。但是,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形式实行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个人愿望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海航集团处于发展壮大的鼎盛时期,需要大量有能力的仁人志士。但是,他不可能从自己创办的学校一次性招纳更多的人。而我们的毕业生应该怀揣感恩,感谢海航集团和学校能为大家提供永恒的实习平台。珍惜实习机会,实践第一,这样才有可能满足自己择业的愿望。 从学生选择地域分析,其一,留海南本地工作的人数多,原因之一是与海南本地生源较多有关;二是与学生在校三年对这里的人文地理环境已比较熟悉;三是与学生个人志向密切相关,国家提出建设海南,发展海南为国际化大岛的战略,科技兴省,教育兴省等一系列的决策方针,对学生的鼓舞是极大的。未来的海南是大学生的希望,也是有识之士大展宏图的热土,我们应该对毕业生的热情给予关注,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应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大多数有成就的人,总是从小事做起而最终成就大事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有乐才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千里积于跬步,就是这个道理。 (二)关于就业信息 1、求职渠道。对就业渠道的选择,毕业生希望能通过实习就业的人数有217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68.67%;关注海航集团网上招聘信息的人数有241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76.27%;希望通过社会招聘会或从校园招聘会获取求职信息的人数为194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61.39%。 2、希望学校提供服务。希望通过学校获取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学生有261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2.59%。大多数学生渴望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注重求职技巧、求职心理辅导。 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用人单位信息最为渴望,一方面他们认为学校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获取更多信息,能得到家庭或社会关系就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力开拓就业渠道,吸引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业的、行业的招聘会,走出去广泛与企业沟通。坐等用人单位上门是不能满足毕业生择业需要的,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是学校的义务,是政治使命。 对于有意愿留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我院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动全院教职员工,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千方百计寻求合适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对于想走出去、想在航空业以外实习就业的毕业生,积极地与当地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取得联系,帮助毕业生解决落实户籍、档案管理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先解决自立问题。 三、思考建议 (一)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业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重视及早指导、全程指导的同时,更要重视毕业前夕的指导。要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就业理念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基础;就业心理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精神守卫;就业政策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导向标志;加强就业能力技能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有力支点。做好就业指导和不做不一样;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的做和三心二意的做不一样。只要坚持做,总会有效果。 (二)对毕业生的建议 1、主动适应社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毕业生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摒弃一些不良社会印象。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先做事,后做人,比什么都重要。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要保持低位切入的姿态,及时掌握并利用信息,要重视学习,要善于利用网络传媒获取信息。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收敛自我,不要以社会流行的职业理念,急于求成,患得患失和无所谓的求职心态去选择职业,要先了解自己,再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航空机电专业为例,机务是大多数人首选的岗位,但当你真正在这个岗位顶岗实习开始,能否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否较快地掌握机务操作流程,能否全部读懂纯外文版的国际标准手册等等,所以高职学院的学生要着眼于动手能力的提高。 对于薪金水平,也要合理定位,用一位企业高管的话说:老板给你800元工资,你却干了1,500元的事,那么你很快就会拿到1,500元;如果你抱着给800元就干800元的事,那么你很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只能拿到800元。这说明了,态度决定气度,气度决定高度。总之,毕业生应以平和的心态选择就业岗位。 2、选择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我们所做的一次专题调查,即“如果你在业内实习,最终不能被确定录用,你有何打算?你的措施是什么?”不少同学用朴实的语言:“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来回答,还有不少同学选择当义务兵,这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 国家出台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八大优惠政策: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就相当于是免费上大学;二是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同时可以享受今年的优惠政策;三是入伍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具有普通高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队基层干部;四是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报考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要优先录取;五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单列计划、单独划线,按30%的比例单独录取;六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七是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八是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 大学毕业生入伍可作三笔账:第一笔经济账,以本科生为例,按照最高一学年6,000元的学费,当兵两年可以拿到最高24,000的学费返还。当地政府对入伍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经费奖励。到部队每个月还有当兵的津贴,两年的收入并不比两年工作的收入低;第二笔是政治账,大学毕业生入伍,将从源头上改变部队兵员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对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三笔是个人的成长账,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大学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如果是退伍以后,企业家可能更愿意接纳退伍的大学毕业生。 国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宽阔的就业前景,所以每位毕业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成就事业和未来就必须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结合起来,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选择入伍,做为人民服务的战士,将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光荣的历史使命。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毕业实习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作为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形式,探索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工读结合;自主实习;教学改革 毕业实习是高校工科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加强学生工程训练的重要教育手段。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尤其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让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接触社会,面向生产实际,在生产实际环境中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是工科学生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措施。但最近几年,毕业实习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作用,接受实习单位难找;另一方面,在校学生数量增加,同时需要实习的学生较多,很难找到一个既能支持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又有适合学生实习的条件和氛围的企业。因此,经常出现在实习阶段放“鸭子”的现象,无法保证毕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应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可用的条件,创造机会,寻找新的出路。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以“顶岗实习”为基础,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 只有建立了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相应的毕业实习教学工作才能得到开展和深入。毕业实习基地选择的原则是: (1)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 (2)现场条件良好、工艺先进,设备齐全,管理规范; (3)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生产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热心支持; (4)有良好的食宿和学习条件。 毕业实习基地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可使学生直接接触专业一线。良好的现场条件、先进的工艺设备、规范的管理、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适合教育人培养人,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现代企业教育,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选择合适的毕业实习基地,前提是企业对合作教育有积极性,重视大学生的实习,产学双方有互惠关系。可采用顶岗实习、工读结合等方式。企业从战略高度看待大学生的实习,把实习看作是考察挑选未来雇员的重要环节,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不是靠一纸协议或靠关系可以维持下去的,必须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工作基础上。 (1)广泛收集信息,掌握业内动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选择合适的友好合作实习基地。 (2)互惠互利。产学双方互惠关系是搞好顶岗实习、工读结合的基础,这种互惠关系包括: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顶岗实习获得廉价劳动力;学校获得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在毕业后转为公司正式员工;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3)加强管理。学生到社会企业中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的监管难度,因此学校对学生从严管理,加强安全纪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签订学生实习安全保证协议书,确保实习期间的人生和企业设备安全消除企业的隐患,赢得他们的信任。 二、健全学生自主实习的毕业实习模式 目前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实习基地,毕业实多由学生自找单位,自主联系实习地点,完成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实习已成为当前大多高校学生毕业实习的主要模式。学生自主实习化整为零,变集中为分散,确实是解决当前实习“难”的有效办法。但自主实习如何组织管理,保证毕业实践的教学效果,是学校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多变性,学生自主实习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实习的要求和效果难于保证。为此需要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配套改革,健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法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纲要、外出实习若干制度、组织领导与指导、课题选择与做法要求、成绩评定及组织纪律等。使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又给学生以正确导向,确保教学质量。 三、将毕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开放教学 笔者认为,根据社会用人单位情况及专业现实需要,学校应采取务实的态度,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毕业实习教学工作中来,大力推行“顶岗实习”、“工读结合”模式。以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基础,将毕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开放教学。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把企业实际的工程或实际存在的问题当作毕业实习题目,真题真做,充分锻炼学生。让学生带着题目、带着问题到企业去,通过一段时间顶岗实习、现场学习、调查、收集资料等,在企业技术工程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技能,分析探讨专业实际问题,熟悉专业领域,对照毕业实习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顶岗实习”模式,是针对性很强的学生就业前演练,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切入点,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这一新的模式是解决毕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好形式。 (1)有利于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使师生对生产实际问题的了解认识更加深刻。并可或多或少为企业做些实事,解决了企业的问题。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走马观花、抄抄写写”式的一般实习,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于提高教学质量,“顶岗实习”模式,给学生学以致用、表现自己、检验自己的机会。 (3)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专题顶岗实习”模式要求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运用所学知识,真刀真枪演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较为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多影响因素的跨地区的动态过程,实习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面对现实和未来,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才能闯出新路子。我们必须尽快研究、探讨,寻求对策,才能最终解决“实习难”等问题。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立足实际,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2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4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5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指导与实践 摘要 本文就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长期以来采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的模式指导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及做法,体现了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特色。 关键词 高职 机电类专业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 1 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14号文《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① 机电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专业技术性强、就业行业口径最宽专业之一,专业技术性、综合性突出,其毕业设计是专业技术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的综合,是各单项技术、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发现技术问题,从文献、技术资料、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另外对提高学生写作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2 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指导与实践 笔者自2005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负责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对于采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一体化模式,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2.1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化 (1)时间安排一体。高职教育一般三年制,时间短,教学课程多,把毕业设计安排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边顶岗,边毕业设计,时间上得到了保证。 (2)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体。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是双重身份,既是企业新员工,又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也是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同时,进行学生岗位指导,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毕业设计课题内容与岗位工作一体。一般来说,课题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常见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层次较高的技术应用设计类,比如:RS智能绕丝机电气系统的设计、钢铁生产火焰切割机PLC改造、基于TPC7062K触摸屏的微生物发酵PLC控制系统等;装配调试类: 高铁用电器组件的装配、单晶炉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橇装式加油机的安装与调试等;维护管理类:变电所系统管理及维护、英派斯跑步机使用及维护等;操作生产类:包装机操作与维护、电缆生产操作流程、计算机主板SMT的生产工艺流程、二极管生产工艺等;技术文献类:硬盘原理及其修复技术、机电一体化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等。 可见,每一个课题均涉及不同的行业、企业,且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模式下,毕业论文内容与企业行业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改思路,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② 2.2 校内师生双选、校企共同指导 校内指导教师实行双选,教研室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学生选择适合的老师, 而教师选择专业和方向对口的学生。教研室根据学生工作单位、学生岗位、教师指导人数集中协调,确定每位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教师一般由企业安排的师傅、班组长、部门负责人担当,学生把相关师傅信息上报给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在走访学生时,要与企业师傅详细交流,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详细情况。 2.3 规范毕业设计格式标准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虽然在内容深度上降低了要求,但在逻辑性、规范性方面对培养学生文字书写、表达水平,提升学生文案处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毕业设计格式一直没有自己独到标准,一直以来都向本科设计看齐。我们在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格式标准。实施中,适当降低语句表达要求,但是论文层次、逻辑条理、文字格式、图表格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培养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4 多形式组织答辩 提高教师服务意识,采用多样化的答辩方式。大部分在学校周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返校参加集中答辩。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学生,可以申请企业现场答辩,教研室业余时间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个别学生因参军、异地工作,采用书面答辩方式,提交答辩报告。 2.5 立体化指导、检查监督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电话、QQ、飞信、Email等方式加强联系指导、督促,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实施,学生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阶段成果。规定指导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学生。教研室统一组织中期检查,加强检查监督,每月要求指导教师上报指导学生状态数据,如所指导的学生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企业指导师傅及电话、课题名称、进度等信息,督促教师加强指导。 同时,学校组织实施“百名教师下百企业”专项毕业工作检查,组织教师们交叉检查学生设计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学校教务对每届毕业设计论文开展抽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推荐参加省级评选,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 3 成效及思考 采用一体化的毕业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打破由教师出题,学生择题,理论完善,缺乏实践的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每人一题,起到了师生互动交流及教学相长效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专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一体化模式,适应高职学生现状,可操作性强,也体现了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高职特色,对实现专业目标培养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然而,从最终形成的文章上来看,内容上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又不仅是学生简单的劳作总结,而是结合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专业技术的再学习、再提升、再应用。这种总结性、应用性的文章书写过程,帮助学生在平凡、简单的岗位上,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意义,更深入的了解企业、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应用。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文章深度、广度、设计性、原创性存在不足,严格意义上说,不能叫设计,笔者个人认为称之为顶岗实结更为合适。 可以这么说,通过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技术、技能、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力,为其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打好了基础。希望不久将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设计能够形成自己的标准及规范,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学实践。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多管齐下 提高机电专业毕业生竞争力 摘要: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对比研究的方式,概括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06-2009届机电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机电系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提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素质教育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机电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工业生产已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发展阶段。2009年国务院提出的钢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提出,使得机电行业有着巨大的就业容量,但是当前我国机电专业本科生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为了解社会对机电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推进我国高校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培养适合机电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本教改课题组开展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电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与走访座谈,然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教改课题组调查方法有问卷、访问、座谈等。其中问卷调查采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电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工作于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进行,调查对象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2006-2009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专业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调查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基本情况;二为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能力;三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我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建议。最终,通过多种途径共调查毕业生82名和用人单位26家,共发放学生问卷60份,回收5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占35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占40 %、测控技术与仪器占25%;向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21份,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为81%,涉及到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的18家企业。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 2.1.1 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毕业生素质关于“综合来看贵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回答,按照所选项目由多到少排列,用人单位答案依次是:专业水平(95%)、获奖情况( 83%)、思想道德素质(80%)、发展潜力(75.5%)、综合素质(68.7%)、团队合作精神(60.7%)、政治面貌( 55%) 、毕业学校(48%)、工作经历(40%)、性别30% ) 、毕业生自我评价 (22% )、其他(17%)。由此我们发现,用人单位非常实际,专业水平遥遥领先,作为对学生实际能力肯定的获奖情况排名第二 ,用人单位非常注意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合作精神,相反学校名气、政治面貌和性别并不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以上结果说明: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有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培养价值和良好的合作意识,这是学校在将后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重视的。 2.1.2 毕业生求职时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面试毕业生时最看重的知识与能力排次为:专业水平(95%)、思维能力(85%)、表达能力(76% )、外语水平(72% )、反应能力(65%)、知识面广( 40%)、精神面貌(31%)、道德品质(30%)、心理素质(28%)、 身体素质(体育特长)( 21% )、其它(17%)。这说明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专业水平是毕业生求职时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和表达能力、外语水平排到了靠前位置,这说明我们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外语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技巧的培养。 3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3.1 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调查显示:72%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内容落后于生产实际。座谈会上不少毕业生反映:有些学校学过的课程在工作中却运用不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实用的课程却学校没有开设,如数控模块化刀具、数控机床冷却液的选用等在企业大有用途,但教材对这些内容很少涉及。好几位用人单位负责人提出:毕业生对一些技术新标准的了解甚少,影响了工作的质量,此外,由于当前外企大量采用生产线进行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国内许多企业亦用IT改造传统装备,建议应该给在校的机电系学生传授一定的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知识。 3.2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于提高问卷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一般”或“差”,只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操作能力很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满意率只有42%。用人单位负责人反映:不少刚到岗的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并不复杂的实践操作,还有一些刚出校门的学生不愿意进车间或者从事技术设备维护工作。用人单位建议:调整教学计划设置一些试验课、实践课和实际实习操作的相关课程,将毕业生的实习实践时间适当延长至3个月以上,最好能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都在企业中进行,让学生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的调试与维修工作和数控设备的操作等生产一线工作,以适应工作后的工作和科研需要。 3.3 学生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不能平衡发展在调查中,不少毕业生表示:刚毕业时,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存在差距,尤其是缺少文艺才能,在一些社交场合感到吃力,在企业中难于处理好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则反映:一些毕业生心理素质有待于加强,遇到一些挫折或小委屈,就感到难于接受或自暴自弃,建议学校加强对在校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艺特长,防止培养工具人。 3.4 学生外语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问卷调查显示:78%的毕业生认为母校应加强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在工作中英语大有用处:如准确的翻译英文资料,英语函电书写,阅读进口设备说明书,与外国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简单会话等。不少外企负责人表示:毕业生英语最好能到达六级水平,机电系毕业生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需要较好的掌握大量的有关机电行业的专业英语词汇术语。 3.5 学生创新精神有待于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逐渐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倍重视对技术的研发,于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然而,调查发现:当前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有待提高,被调查的82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在工作中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该比例只有1.25% 。不少单位负责人表示,我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很强的执行力,但是缺乏对权威的挑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建议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布置一些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课题。 4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机电专业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高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太多,而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必须多管齐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4.1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提高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有着关键作用,这也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同提到的问题。为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增强实习、实验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二、要多渠道的开辟学生的实习途径,缩短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保证每一位毕业生都能练就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 4.2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那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及较强综合素质的,在校时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也发展得相对较好。调查显示:50%的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在单位中受到了重视,该比例远远高于那些未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毕业生比例的8%。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在内的人文素质,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3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的重要原因。调研表明:教学模式整齐划一、专业课程设置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是高校机电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根据社会需求编写新的教材;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最后狠抓教学质量,严格考试制度,加强对课堂的管理。 4.4 加强就业指导,整合就业资源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毕业指导”,而更应是贯穿大学四年的“全程指导”。学校不仅要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的技巧,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要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交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将企业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专业院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市场资源,加强和校友的联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 总之,要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按照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机电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机电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摘 要 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改进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机电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探讨评价因素并构建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TOPSIS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和方法,并举例说明此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TOPSIS 1 引言 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大企业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机电信息工程专业专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全面检验,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判断标准,及时矫正过于随意的指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依据机电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给出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TOPSIS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指标 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关键是建立一套严格、客观、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以往本专业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缺少系统的评价,也没有确定的评价指标,一般按照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定性判断,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通过对机电信息工程专业多年来毕业设计环节的分析,发现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涉及的因素较多,考虑所有因素则评价难以实施。确定评价指标应遵循重点突出、相对独立和导向明确的原则,并且简洁明了,可操作性要好。同时,为使评估结论准确并符合实际,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由指导教师参加外,人员组成也应包括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师,并结合学生毕业设计本身的成绩。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确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为专家评估、学生平时成绩、教师自评和毕业生综合表现。 3 评价的方法及流程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TOPSIS方法是一种多属性问题决策方法[1],该方法借助“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思路清晰,对信息的利用更充分。用该方法评价教学质量,决策过程更趋合理,消除了过去使用主观评判所带来的弊端。 该方法借助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为方案集中的各方案排序。若有m个方案,每个方案有n种属性,则构成m行n列的决策矩阵[2];理想解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佳值,而负理想解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差值[3]。将方案集中的各个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进行比较,靠近理想解且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可以据此排定各方案的优先序。 TOPSIS法的流程如下。 1)用向量规范化方法求得规范决策矩阵。若决策矩阵Y={yij},规范化决策矩阵Z={zij},则: 2)构成加权规范阵X={xij}。若给定权重ω=(ω1,ω2,…ωn)T,则: xij=ωj・zij(i=1,…,m;j=1,…,n)(2) 3)确定理想解x*(x*1,x*2,…,x*n)和负理想解x0(x01,x02, …,x0n)。 设理想解x*的第j个属性值为x*j,负理想解x0第j个属性值为x0j,则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为: 4)计算m个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方案xi到理想解的距离为: 方案xi到负理想解的距离为: 5)计算m个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6)根据Ci*值由大到小排列m个方案的优先序。 4 应用实例 对本专业5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虑的评价指标为C1专家评估、C2学生平时成绩、C3教师自评、C4毕业生综合表现成绩4个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 各评价值构成决策矩阵,C2和C4直接采用其成绩册中的值,各项评价值见表1。 由式(1)求得规范化矩阵,见表2。 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直接赋值法,取权向量为[0.38, 0.27,0.25,0.10]T,由(2)式得加权规范化矩阵见表3。 由式(3)(4)得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为: 由式(5)(6)得评价对象到正、负理想解解的距离为: 由式(7)计算相对贴近度为: 5 结束语 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拥有多个属性,以往给出的优、良、合格等评价较为含糊,主观性强。本文采用基于TOPSIS的方法,使评价基于定量的分析,最大程度克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需确定合理、简明、可操作性好的评价指标,才能正确实施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价。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初探 摘 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随企业用工量的提高而提高。然而,毕业生就业能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用人标准要求。本文基于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及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中职机电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 一、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随企业用工量的提高而提高。为进一步了解中职学校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文以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就业分布及就业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解、调查与分析。 (一)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我校机电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是:40%的学生由学校层面负责推荐就业工作,30%的学生由家人、亲友推荐去企业工作,15%的学生通过人才交流市企业就业,只有少部分毕业生通过其它途径就业。毕业生所从事实习单位中在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工资薪酬实习期在2000元左右,一年转正后达3000以上元,以后随着技术的熟练逐年增加。 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目前有近千家机电类的公司企业,经过调查走访,这些企业中有近40%的员工来自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占据了很大比重。另据调查报告来看,其中有近80%的毕业生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而在这些机电专业毕业生中有15%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工作,还有5%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 (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部分机电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对工作单位的期望值偏高,不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业和发展;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岗位与薪资的期望偏高,认为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又因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完全对口,部分毕业生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 2.部分学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从企业调查中显示,企业认为存在问题如下:部分同学不愿到生产一线、怕三班倒、怕苦怕累,有的同学下厂或到企业几天就待不下去了。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较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限。企业希望学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3.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差距 现各中职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从整体来看,其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配备还不完全、不专业,难以起到应尽的职责和发挥应有的能力。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仅有24%的同学认真考虑并规划过将来做什么;有62%的同学考虑过但没有规划过,还有14%的同学根本没有考虑过,而这些没有考虑也没有规划过自己职业生涯的同学,在择业时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和“随大流”现象,在抉择时犹豫不决,错失良机;部分毕业生签约后随便地违约,给企业造成用人困难,给学校与学生个人带来了诚信困难。 二、促进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培养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工作态度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职尽责或是敷衍了事,是积极进取或是消极萎靡。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把工作态度放在首位。工作态度包括积极性、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纪律性。这些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培养他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多夸奖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拾回自信心,不再决得自己“低人一等”。最终这种自信心带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带到工作中。 责任感、敬业精神及纪律性的培养需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及技能竞赛中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学生若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习惯,自觉地按照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具备初入职场必需的职业素质。具备了这些素质,学生方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快乐的工作。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乐观积极地克服。 (二)培养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应与“众”不同。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强化实训环节的培养,增加实训时间和强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以促进学生体能、技能以及意志力的提升;形成实习常态化管理,增加“定岗实习”、“职前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用于解决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提高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强就能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过渡,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已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渐达到所从事的职业要求,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并能够利用环境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主渠道,团队合作教学方式是培养职业适应能力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团队教学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的能力。通过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开展行为导向的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通过对中职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对自身准确定位,客观的评价自己,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摘要】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以切实的了解,本文随机选取了280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毕业生,以此为研究样本,对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以及工作岗位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崭新的视角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加以探究,以便于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找出,从而为改革及创新高职教育提供有效以及充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步入技术日益更新、人才倍增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这便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挑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且综合性的考虑行业发展、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和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及发展的轨道。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针对调查的主要目的,选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择业的地域、就业的途径、期望的薪酬待遇以及希望接受就业指导的内容等诸多方面。随机抽样覆盖我省中、北、南、西、东地域,所涉及的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广泛,具有显著的典型性。总共发放280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收回2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由此充分的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极少挂钩;(2)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朋友及家人的介绍或者学校的推荐。实际上,高职院校推荐的单位并非太多,重点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心态,需要将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岗位推荐的质量,以便于促进毕业生工作的稳定。 5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就业措施探究 5.1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单纯的在大四进行,需要贯穿在整理大学生生涯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就业观,具备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职业预期。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5.2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着想。要积极联系政府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就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3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比较盲目,这些都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指导时准确定位,让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6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6.1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逐渐的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考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遇上重重困难。此外,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在2008年以前有着较好的毕业形势,因此,我国各所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且对一系列的同类专业加以设置,导致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在客观方面也加大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就业困难。 6.2就业优势 由于我国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便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2008年即便是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所提起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颁布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及调整规划细则,积极的倡导优先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稳定的就业。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被动等待及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期望过高、择业不切实际等不良情况,导致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的定位,看清形势,尽快的将“先就业后择业”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巩固、深化和升华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作风、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毕业设计通常由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而好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只有封面、目录和正文,其余的部分都忽略掉了,有些就算有目录,目录的页码与正文所标的页码也不吻合。 2提高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充分做好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方向。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涵盖专业的主干课程,符合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目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设计选题多采用指导教师给定题目,学生3-5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这种选题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高职学生的培养的是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等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需要来选择题目比较切合实际,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面着手,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以很快融入角色,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也为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完善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制订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实行全面质量跟踪和管理,举行毕业设计指导讲座,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需要选择题目,制订《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对教师何时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何时进行有关技术资料、数据的收集、学生何时完成毕业设计初稿、教师何时对学生的初稿提出反馈意见、学生何时完成毕业设计修改稿、何时完成毕业答辩做出系统的安排。制订《毕业设计书写格式》,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有统一格式,内容一般应包括名称、摘要、正文和参考资料四部分。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一般应包括: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分析及总体方案的确定、设计的思想和依据、实体设计、软硬件调试和结果分析,必要的计算、图表、总结。说明书文字叙述力求简练通顺,字数不得小于6000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力求概念准确,条理清楚,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论述深入浅出,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制定《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对设计的选题、设计的指导、设计的答辩以及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等各方面工作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加强毕业设计检查监督工作,按照《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的要求对通过毕业设计考核,确定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设计的实际水平,对于抄袭和代做的毕业设计应严肃处理。 2.3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模式 毕业设计答辩对毕业设计起着举足轻重作用,通过答辩可以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成立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答辩工作,对答辩场地、人员安排、答辩时间、答辩记录等工作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学院可以邀请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考评委员,此外,学校的指导教师同样可以到企业去,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现场答辩委员,在企业现场进行答辩。在答辩前几天答辩考评委员的成员要阅读学生的毕业设计,精心准备答辩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组织相关专业的年轻教师参加答辩,使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以提高。 3结束语 机电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一项集学习、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也决定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印象。通过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毕业设计中还存在选题陈旧和单一、毕业设计与专业知识脱节,毕业设计投入的时间不足,毕业设计指导和监督困难等问题。要提高毕业设计整体水平,须将毕业设计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把毕业设计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 作者:刘树单位: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机电专业毕业实习分析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实践,不仅能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应用水平,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后期工作奠定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工科毕业实习内容和要求,总结了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建议,为毕业实习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科;毕业实习;考核 工科院校为了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制定了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制度[1~2]。校内实习主要是金工实习,即对车、铣、刨、磨、钳、焊和数控等岗位的学习,熟悉各类机床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并最终完成一件工艺品的加工,通过校内实习,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主要是指毕业实习,是高校工科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在具有特色的企业中实习,了解先进专业技术,并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自己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本文介绍了工科专业毕业实习内容和要求,总结了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建议,为毕业实习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一、毕业实习内容及要求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能够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提供专业知识基础,保证毕业设计质量[3~4]。截止至2017年,大部分高校的毕业实习安排主要是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统一到指定企业进行各个岗位的参观学习,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的研发设计、加工工艺的确定及加工成型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按照企业安全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内参观学习,并在技术人员的讲解及彼此交流中培养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思想,拓展知识积累,树立创新意识,最后完成实结的撰写。毕业实习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机电类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学生一般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统一到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毕业实习。在实习之前,学院通过开展实习动员大会介绍实习内容及要求,强调实习过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并由学院选派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习。 二、校外毕业实习存在问题 机电类毕业实习过程主要是根据学院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企业,教师组织学生在企业人员的讲解下完成实习。但该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毕业实习专业指导教师不足 由于学院选派的外出实习指导教师来自于院内各系,每位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内容都不不经相同,因此在面对较多的实习岗位时只能对自己熟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教授机床相关课程的教师能够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类机床构造、工作原理、加工要素等,但是对于材料在热加工中的金相组织变换内容却不精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会相应的出现部分内容很了解,其他部分却知之甚少,这样就势必会造成指导内容局限性。从而影响实习效果。为此,必须配备和增加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人数,才能使毕业实习指导中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参观实习为主,实习效果有待提高 各院校为了保证毕业生的实习质量,在指定实习基地的同时往往选择具有文化底蕴、机械加工特色等的企业。如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在河南省洛阳市,产品涵盖了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动力机械等领域。该企业具备了实习基地的各项条件,为此部分高校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学生集中到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其中包括新疆部分高校。学生通过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按照规定时间到达洛阳,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在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安全须知后带入工厂,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内向学生介绍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加工工艺等。学生主要是以参观实习为主,不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并且由于工厂内各种噪音使得大部分学生听不清讲解内容,极易出现部分同学只了解了表面知识,没有进行深入了解,达不到对未知结构或原理的学习效果,从而导致实习质量下降。 (三)外出实习成本高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大招生范围,一些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骤增,由原来实习6个班级扩展到现在的9个班级,在后期跨地区的毕业实习中管理费、住宿费及实习费等都会增加。此外,由于实习企业同时与多个高校进行合作,而实习时间又相对集中,因此,在学校学生实习人数增多的同时,势必会出现实习接收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人员紧缺、时间紧凑等问题。学生除了感到讲解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还达不到预期实习效果,费时费力,又收获甚少。 三、提升毕业实习质量建议 (一)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组织好学生队伍的同时也必须要保证实习质量。为此必须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讲解所见到的,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也会督促学生进行积极发问学习;②增加青年教师指导经验。在每次实习教师队伍的配备中,应该由有经验的老教师、青年教师等组成,青年教师在多次指导实习中获取经验,回到学校后以讲座的形式分享给其他教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后期实习学生的有效管理,而且还能够提高实习效率;③培养指导教师的社交能力。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但是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各行业人员沟通交流,不仅是实习过程顺利的基础保障,也是一个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以保证实习质量为目标,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1)实习前,教师指导学生提前查找相关岗位资料并作出实习计划,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中,定时检查学生实习日记,督促其完善实习内容。每位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得侧重点不同,在实习日记上体现的内容肯定不同,教师每天可通过检查实习日记来检查学生现状,详尽的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3)规范学生各项行为,教师在相对陌生的地方管理人数较多的学生,必须时刻注意学生各种行为并及时纠正。如学生在进入工厂后由于好奇彼此会交谈,混乱的声音会影响工人师傅的正常工作,此时教师必须及时制止。 (三)建立健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责任制 毕业设计是在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的,学生通过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在该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内容,可能会与可供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内容联系不大,造成毕业实习内容浪费和毕业设计的零基础开展。如果学校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的相关制度,将学生的毕业实习任务安排给指导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按照实纲带领学生毕业实习,这样就保证了毕业实习和设计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保障。 (四)改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学生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主要是以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进行开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学生就可以借助科研项目的实施平台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研发和实际生产中,了解和自己毕业设计相关的技术知识之外还能学习企业管理理念、先进技术等,增加了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积累了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为后期就业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五)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考核主要以实结为主,为了增加学生实习过程知识获取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达到毕业实习目的,必须建立全面的考核方式。在传统的实结(所占比例为30%)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教学、系统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毕业实习水平。如在总装岗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将拖拉机总装顺序以项目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就会着重记录总装相关知识,如装配顺序、每个部件装配时间等。校内的热加工实习内容较少,在校外的热加工岗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应该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热加工工艺,如金属铸造、热轧、锻造及金属热处理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每次实习内容的记忆。要求学生完成实习笔记并将相关问题及技术人员的解答进行汇总,在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进行整理,形成专题报告并汇报,将汇报成绩(所占比例为40%)计入实成绩。此外,还应将学生的实习态度、纪律遵守、实习日记完成情况等方面以30%比例计入总成绩。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完成各岗位的学习,能够在巩固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良好心态,为后期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以及毕业后工作岗位的确定等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作者:戚江涛,蒙贺伟,坎杂,李亚萍,李成松 单位: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住区论文:高层住区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1生态景观概述 1.1概念 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景观是各种自然要素(植物、水体等)和人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生态景观为这些要素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且进行保护。生态景观设计是建立高效、节能、健康、无废弃物和污染的舒适宜居环境,是确保生态平衡和人类居住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1.2特征 生态景观的特征:1)和谐性。是人与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居住环境中,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2)可持续性。生态景观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3)经济高效。生态景观是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发展。 2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景观尺度混乱 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需要大尺度的景观来满足居民高视点的观景需求,高层住区景观设计片面追求超大尺度及图案化,忽略了下层住户的近人景观及居民亲近景观的需求,让人们对景观产生疏远感。 2.2景观布局模式缺乏 高层住区景观布局时采用多层住区景观设计方法,多层住区由于建筑低景观设计全部为近人景观,不符合高层住区高视点的景观需求;其次多层住区景观布局比较分散,多分布在每栋建筑的周围,整体性差,不适合高层住区相对集中整体性强的景观布局要求。 2.3违反生态景观原则 为了体现住区的高贵性,过分追求奢侈的景观环境不仅对环境资源造成浪费,且忽略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违反了景观设计的本意。 2.3.1绿地景观不足 高层住区建筑密度低及人口规模高,表面上绿地景观很多好像一个大花园,实则人均绿地面积不够;高层住区绿地景观多采用垂直绿化,减少了人们与绿化接触的机会其亲和性降低;高层住区为了解决停车问题多为地下停车库,在上面进行平台绿化处理削弱了绿化的生态效应。绿地景观在植物配置方面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造成冬季树木枯萎凋零,失去绿化景观的设计本意;植物选择方面过分追求外来植物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适应能力,不仅造成浪费同时违反了生态景观的理念;植物种类稀少不能满足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所带来的压迫感。 2.3.2水体景观浪费 据调查发现,住区内水体景观在水资源的选择上盲目开发新的水源,不利用原有的自然水体进行造景,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其次水体景观设计没有考虑气候特点造成冬季水体景观的闲置影响景观的观赏性。 2.3.3场所景观缺少 高层住区基于人口密度大,场所景观的设计可以缓解邻里交往、减少居民压抑感。反观现有的高层住区发现普遍缺少居民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造成邻里关系疏远;其次设计时放弃了私密性空间的过渡,人们在场所进行活动容易被人观察造成心里不稳定,忽视对居住者的多样化的关怀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应,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的多样性、舒适性,提倡居民参与意识,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真正内涵。 3.2地域性原则 小区景观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同时应尊重本土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3.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要求居住区景观设计时既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又要对居住区原有的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使其满足生态性要求;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 3.4独特性原则 高层住区由于建筑高度高,居民观赏景观的视点不同,为了满足俯瞰效果坚持进行整体设计,居民在高层往下俯瞰景观时,为了避免居民在俯视时视觉重心不稳产生混乱的视觉感受,要保持其视觉的均衡与稳定;高层住区景观与多低层住区存在一定区别,在设计时既要考虑近人景观同时又要考虑立体景观和空中景观,实现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原则;高层住区景观设计要考虑居民与自然景观的亲近性,增加居民对环境的安全感;高层住区景观设计要尊重城市本土文化使其融入城市自然景观中。 4高层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4.1从环境景观方面 4.1.1景观尺度多元化 高层住区在景观尺度方面应考虑多元化的景观尺度。第一采用大尺度景观缓和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给人的压迫感(如采用俯瞰图案效果或者比较突出的色块、铺装来缓和建筑体量,植物、小品的景观要素在尺度的选择上要与建筑体量相匹配来减弱建筑体量带给居民的压迫感);第二采用宜人景观尺度给人以亲切感指引居民观赏景观同时满足高层住区中的下层用户的观景需求,上层用户可以通过空中花园营造近人景观满足其观赏和交往的需要。 4.1.2景观布局独特性 高层住区基于其建筑体量的关系,景观布局不同于多低层具有一定独特性。高层住区建筑密度低、建筑间距大、采用地下停车场等因素使得高层住区地面空间得以完整,可以融入更多景观元素,因此高层住区景观布局模式应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的形式,可适当图案化。高层住区水平景观相对比较集中,空间边界相对模糊,通过局部景观的营造实现景观层次的丰富。高层住区立体景观借鉴公共建筑中庭、边庭、屋顶花园的设计手法,建筑师在设计时采用错层和出挑进行屋顶花园和平台绿化、架空层景观设计等景观的营造满足高层住区对景观的需求。立体景观布局为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创造多层次视觉效果,使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提高住区的建筑品位,实现开发商的利益最大化。 4.2从生态景观角度 4.2.1绿地景观合理化 高层住区绿地景观不足,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设计时从空间绿化系统和植物配置方面来增加绿地景观。高层住区为了满足绿化景观的需要,设计时考虑多方位、多层次的绿化组织使绿化景观呈现出空间效果,通常做法为:结合多层次地形变化增加绿化率,结合植物的高低进行搭配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的绿化层次满足高层住区不同楼层对景观的观赏;高层住区绿化除了水平空间绿化更多要考虑垂直绿化,垂直绿化要根据位置(屋顶花园、架空空间绿化)、建筑高度等解决人们与绿化的接触,增加亲和力。利用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将景观引入室内同时弱化了建筑与景观界限,实现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增加绿化面积;利用高层建筑平台空间进行屋顶花园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住区绿化的覆盖率还可以满足高层住户的观景需要。植物配置要点:1)注重植物多样性,植物配置过程中利用植物自身的高度进行搭配使其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2)尊重植物季节变化,设计时利用植物品种之间的生态习性差异进行互补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3)首选本土植物,不仅提高植物成活率且调节生态环境能力高于外来植物,同时与本土人文相结合;4)避免住区内绿化景观重复,可以对局部景观进行人工处理体现住区自身的特色。 4.2.2水体景观生态性 从水体资源考虑尽量在自然水体上进行造景,同时采用中水回水(雨水、雪水等)系统解决景观用水,不仅环保且重复利用资源;从水景用材考虑尽量减少水泥、混凝土材料,采用绿地土层储存雨水可以保护周边原有生态系统;水景尽量采用水生植物同时投入鱼类等水生生物不仅可以净化水体同时使其形成一个可循环的生态链。安全性:水体景观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危险,要考虑到老人及儿童的亲水愿望,要注重水景安全性设计,考虑水的深度、临水防护设施(设防护栏、安全警示牌等)。 4.2.3场所景观多元化 高层住区人口密集、场所空间有限,需要重视场所景观的设计且实行多元化原则。高层住区场所景观既要考虑在平面空间的层次性又要考虑竖向的立体层次来增加场所的多元化,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使居民参与其中感受景观带给人们的舒适性。场所景观设计时综合利用构筑物、绿化等对休憩场所进行遮挡,给居民一些私密空间减少人们心里不安定,增加安全感;充分利用架空层或者半地下空间等隐性空间进行场所布置,缓解大空间和大体量建筑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又可以增加人们交往,满足精神需求;其次要考虑到住区内老年人、幼儿的需求,设置运动场所和游乐场所,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使用及儿童户外活动特点,遵循就近、安全、隔噪等原则。 4.3从城市规划角度 居住区景观设计往往是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而存在,导致景观环境过于零碎且与整体住区联系不紧密。在住区规划时要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同时考虑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方面景观设计从建筑风格出发使景观环境与建筑相融合,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配合景观设计的布局模式进行局部微调,达到居住区规划的完整性。 5结语 高层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项目,通过分析高层住区景观设计现状,设计时结合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其高视点观景的特殊性原则,提出适合高层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同时为设计者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宋莎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住区论文:城市生态住区人居环境设计论文 1研究区概况 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关中盆地,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建筑热工分区中的“寒冷地区”。虽然年降雨量相对较大,但由于城市规模庞大及周边水环境污染严重,仍属缺水城市,加之南面秦岭山脉的阻挡,焚风作用显著,城市热岛现象明显,为全国四大火炉之一。 2西安市生态住区人居环境现状 2.1耕地占用严重 十多年来,西安的城市化基本上走的是粗放式的外延发展道路,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占用了城市郊区大量的优质农田,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下。据相关统计资料,西安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012年已达31.6m2,人均占地量远远超出了城市规划部门推荐的人均建设用地100m2/人的指标。 2.2中心空间不足 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住宅户型设计偏大,但长度过大,建筑尺度缺乏美感;住宅间距偏小,无法满足南侧住宅底层住户冬季日照时长的健康需求,通风环境不佳,同时也挤占了住区中心宝贵的开敞空间;板式高层平行排列过分整齐划一,会让人有进入钢筋水泥森林的严重压抑感,更与生态住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相距甚远。 2.3水环境缺失 西安具有西北缺水城市的一般特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目前西安市大多数住区仍以绿化景观与旱区景观为主,水景观环境缺失,许多住区甚至连点缀性的小型水景也难觅踪影。绿化用水采用生活用水且浪费严重,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很不理想。 2.4绿化配置单调 有的住区绿化多样性不够,植物配置不合理,未达到遮荫、降温、除尘、降噪的基本绿化效果。有的住区则过度注重观赏性和异地情趣,丢失了地域性与文化性。 2.5硬质铺装过多 住区内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水泥路面铺装过多,地面渗透性几乎为零。暴雨袭来只能靠下水道排水,极易形成内涝,而且雨水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住区蒸腾作用明显,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3西安生态住区人居环境设计对策 设计师在住区规划中,应贯穿人文环境、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等一系列轴线,从大到小、从外向内,使空间、水体、阳光、绿地为居民创造自然、温馨的家园。在中心开敞空间设计喷泉、绿地、休闲广场等室外序列,将广场空间延伸到住区,空间设计自然连通,创造亲切怡人的景观。针对西安城市水与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及住区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综合对策: 3.1以人的社会审美心理为中心,减少耕地占用,合理设计住区空间 提倡中小户型,能降低住宅总价,扩大居住群体,同时也能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住区居民提供健康优雅舒适自然的生活空间,对节约土地及改善居住环境都具有现实意义。提高住区建筑实体景物的视觉形象,创造赏心悦目的建筑艺术品。设计应最大限度的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艺术品。在群体设计中,讲求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避免奢侈的总体布局,注重单体空间组合的错落有致,丰富建筑空间。通过形式、尺度甚或色彩与质地的变化区分主次建筑,为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住宅空间。在住区入口或中心位置设计标志性建(构)筑物、中央花园等开敞空间,如休闲广场、健身活动场、儿童游乐园等,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这些对居民有魅力的空间既要各自独立又要相互渗透,而且还要具有人文的主题性,在美好而愉快的娱乐环境中鼓励人们用博爱和进取精神去对待生活,增强住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同建筑规模和标准的住宅单体围绕在中心开敞空间的四周,有规律的高度可以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高密度的住宅也能贴近中心景观生态区,提高了景观的均享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上的追求,减少现代高楼大厦给人们带来的孤独感。 3.2以住区的自然生态循环为中心,努力营造水环境,做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把水环境的规划设计与住区生态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稳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完善的整体系统。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富动感、最活跃的元素,水的有无往往与美好居住环境的获得密切相关,水的韵律和灵性柔化了住区行列式布局生硬、呆板的景观,提升了住区景观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并有调节局地气候温度、净化空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水环境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把水景融于住区生态系统之中,将水体与住区空间、绿化及道路等要素统一处理,在交融状态中进行整体设计。对人的亲水性要充分考虑,用各种形式的水景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不仅要设计供人们观赏为主的水景观,还要尽可能地考虑让人参与其中,因为即使在形态上没有什么艺术魅力的水景,只要它能让人身入其中欣赏与碰触,它就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生态住区应在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设置水池、小型人工湖等静水或喷泉、瀑布、壁泉等动水形式,用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住宅建筑的硬体空间,为城市住宅景观注入新的生气与活力。利用地势的高低起伏设置有效的水体推流,与喷泉、瀑布等结合形成景观水循环系统,使景观水系统流动起来并保持清洁形成优美的水景,以达到美化环境愉悦身心的目的。西北半干旱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能补充住区景观水体的不足,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满足生态用水的水质要求。在开源上,一方面要加大污水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住区内设计优质杂排水的小型中水循环处理系统。污水由于相对集中就近可得,水量水质稳定,通过污水二级(二级强化)处理,或增加一些简单的深度处理工艺(直接过滤和消毒)即可解决生态环境用水及其他低质用水的需求,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节约淡水资源。另一方面做好雨水的收集利用,雨水是住区用水良性循环的资源之一,注重节水理念,设计下凹式集雨型绿地,雨水通过建筑物内巧妙隐蔽的集雨设施,流入设计有渗透性排水管的下凹式草坪,然后进入景观水循环系统,并配合水生植物和土壤过滤进行水的处理,即可用于绿化灌溉、景观用水的目的。在公共广场、人行路面和轻型车道及其两侧铺设透水砖或彩色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雨水蓄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回补地下水,减少道路积水,防止内涝发生,还能降低地表温度、降噪除尘,节省原材料,达到一举多得的生态功效。在节流上,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喷灌相较普通地面浇灌可省水30%~50%,喷洒均匀,可实现自动化,喷量容易控制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特别适合密植、低矮植物的灌溉。滴灌主要用在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地下滴灌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该方式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有利于保持作物根层疏松通透,水分蒸发损失小,实现节水增产,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在园林绿地应用中极具发展潜力。 4结语 生态住区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通盘考虑水的循环、土地集约等自然资源和市政管道、园林绿化等工程技术以及建筑审美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各个方面,只有处理好这些因素的关系,才能算作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住区设计。 作者:吴磊 单位:西北大学基建处 住区论文:住区户外空间设计论文 1老年人的交往特点 首先,老年人更愿意和同龄、同阶层的其他老人交往,并且由于兴趣的不同,表现出同性聚集性;喜欢和活泼的孩子们交往,渴望和子女交流,又担心和他们有隔阂。其次,老年人参与的多为低运动量的活动。由于身体上的衰退,老人们活动的范围一般比较小,多数集中在住宅附近。最后,老人对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当老人在进行坐憩、下棋等不希望被打扰的活动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私密感较强的安静的小空间。同时,老年人极其念旧,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动。 2促进老年人交往的空间特征 行走不便、视力下降等无法抗拒的因素,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需求。因此,老人们对住区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一般人更为显著。 2.1易于到达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的活动空间必须是最近的路线就能安全到达的场所。万邦伟将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分布圈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域活动圈等。其中基本生活活动圈一般为自家内院、宅间绿地、单元入口等。这个圈子是老年人最容易抵达的地方。将活动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家附近的位置,更能引发老年人活动的兴趣。 2.2亲切宜人的尺度 老年人对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心理上,尺度适宜的空间能让老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亲切感和安全感。扬•盖尔认为,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人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空间中的活动,而那些巨大的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生理上,小尺度的空间使老年人能清楚的看见空间的细部和其他人的活动,并且不需要费很大精力就能去想去的角落。 2.3易于识别的空间 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过多的信息。为了不使老年人迷失方向,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必须是易于识别的场所。例如单元入口的设计可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强烈的色彩进行区分;中心广场可以在空间中增加醒目的标志物帮助对焦,增强老年人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在拐角处以及高差变化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色彩和材质,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识别空间的变化。 2.4完善的空间层次 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提到了关于空间层次的关系,即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组织模式。在住区内,交往空间的层次主要体现为,中心广场、绿地———小区道路———组团绿地、院落活动场地等———单元入口、室内。由此给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这样有助于老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模式,既可以参加聚会活动,可以与偶遇的人聊天,又可以在花下小坐、对弈。 3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设计 3.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是住区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广场应设在住区较为中心的位置,方便住在各个角落的老年人到达。广场的尺度在满足活动需要的同时,不可太过空旷,尺度适中的广场可保证场地的亲切感,同时避免夏季的日晒和冬天的猛风对老人身体造成伤害。广场周围应保证一定的绿化率,否则容易造成老人迅速通过或只是呆在广场边缘,不愿意投入活动。茂盛的植物和多样的设施既可避免广场单调乏味,又可以让老年人一边活动一边欣赏风景,使老年人觉得心情舒畅。 3.2步行空间 为了老年人的安全考虑,住区内的道路宜采用人车分行,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包括中心绿地、广场和各级道路的人行道。步行空间设计得是否得当对老年人出行的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道路必须通畅平整,采用防滑材质铺地。过于曲折或高低不平的道路会对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道路要富于变化,避免景观重复性,增加层次感,让老人散步的途中不感到单调乏味。再次,对于记忆力衰减和感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道路的可识别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道路节点或拐角处设置小品、雕塑等识别物,可以增强老人对道路的识别度。此外,步行道的沿途需要设置休息空间,方便老年人随时休息。 3.3单元入口空间 单元入口空间是连接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是衔接私密和公共空间的半公共空间,方便老人进出室内外在此适应环境和调整心理。同时也是出入的必经之地。扬•盖尔认为:“紧靠宅前哪怕是很小的户外区域,也比不易到达的较大娱乐区域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单元入口不可过于狭窄,除通行之外要有一定可以活动的区域,并设置可休息的空间。入口处要设置雨棚,有利于室内外更好的融合,同时方便老人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既能躲避风雨,又能欣赏外面的景致。 3.4健身活动空间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空间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运动场地包括各种球场、跳舞等集体活动场。场地之间可用灌木分隔,避免互相影响,又不会遮挡视线,注意周边景观的设计和场地的朝向,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安逸的健身环境。健身设施可结合运动场地布置,活动设施应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尺度和运动强度,并使用防滑材质。活动空间的周围应提供休息的座椅,方便老年人长时间逗留,并促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的交谈。 3.5无障碍设计 恰到好处的无障碍设计,既可以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得到很大的便利,又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在出入口、亭子等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除台阶之外,还应设坡道和扶手,方便坐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全活动。坡道和台阶的设计要平缓,过陡的坡道和过高的台阶都会对他们的行动产生阻碍。要注意的是,坡道并不是阶梯的替代品,要同时考虑到坐轮椅和不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需求,因为对于不坐轮椅的老人来说,坡道反而更危险。 4结语 每个人都要经历老年的阶段,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行动不便的状态下度过的。因此,每个人都将会是适老化户外空间的受益者。研究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探讨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的设计方法,营造适应老年人生活的住区环境,有益于更好的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建设真正适合人们一生居住的家园。 作者:郑亦乔 唐文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住区论文:老年人住区户外空间设计论文 1老年人的交往特点 首先,老年人更愿意和同龄、同阶层的其他老人交往,并且由于兴趣的不同,表现出同性聚集性;喜欢和活泼的孩子们交往,渴望和子女交流,又担心和他们有隔阂。其次,老年人参与的多为低运动量的活动。由于身体上的衰退,老人们活动的范围一般比较小,多数集中在住宅附近。最后,老人对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当老人在进行坐憩、下棋等不希望被打扰的活动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私密感较强的安静的小空间。同时,老年人极其念旧,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动。 2促进老年人交往的空间特征 行走不便、视力下降等无法抗拒的因素,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需求。因此,老人们对住区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一般人更为显著。 2.1易于到达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的活动空间必须是最近的路线就能安全到达的场所。万邦伟将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分布圈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域活动圈等。其中基本生活活动圈一般为自家内院、宅间绿地、单元入口等。这个圈子是老年人最容易抵达的地方。将活动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家附近的位置,更能引发老年人活动的兴趣。 2.2亲切宜人的尺度 老年人对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心理上,尺度适宜的空间能让老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亲切感和安全感。扬•盖尔认为,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人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空间中的活动,而那些巨大的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生理上,小尺度的空间使老年人能清楚的看见空间的细部和其他人的活动,并且不需要费很大精力就能去想去的角落。 2.3易于识别的空间 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过多的信息。为了不使老年人迷失方向,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必须是易于识别的场所。例如单元入口的设计可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强烈的色彩进行区分;中心广场可以在空间中增加醒目的标志物帮助对焦,增强老年人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在拐角处以及高差变化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色彩和材质,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识别空间的变化。 2.4完善的空间层次 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提到了关于空间层次的关系,即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组织模式。在住区内,交往空间的层次主要体现为,中心广场、绿地———小区道路———组团绿地、院落活动场地等———单元入口、室内。由此给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这样有助于老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模式,既可以参加聚会活动,可以与偶遇的人聊天,又可以在花下小坐、对弈。 3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设计 3.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是住区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广场应设在住区较为中心的位置,方便住在各个角落的老年人到达。广场的尺度在满足活动需要的同时,不可太过空旷,尺度适中的广场可保证场地的亲切感,同时避免夏季的日晒和冬天的猛风对老人身体造成伤害。广场周围应保证一定的绿化率,否则容易造成老人迅速通过或只是呆在广场边缘,不愿意投入活动。茂盛的植物和多样的设施既可避免广场单调乏味,又可以让老年人一边活动一边欣赏风景,使老年人觉得心情舒畅。 3.2步行空间 为了老年人的安全考虑,住区内的道路宜采用人车分行,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包括中心绿地、广场和各级道路的人行道。步行空间设计得是否得当对老年人出行的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道路必须通畅平整,采用防滑材质铺地。过于曲折或高低不平的道路会对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道路要富于变化,避免景观重复性,增加层次感,让老人散步的途中不感到单调乏味。再次,对于记忆力衰减和感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道路的可识别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道路节点或拐角处设置小品、雕塑等识别物,可以增强老人对道路的识别度。此外,步行道的沿途需要设置休息空间,方便老年人随时休息。 3.3单元入口空间 单元入口空间是连接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是衔接私密和公共空间的半公共空间,方便老人进出室内外在此适应环境和调整心理。同时也是出入的必经之地。扬•盖尔认为:“紧靠宅前哪怕是很小的户外区域,也比不易到达的较大娱乐区域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单元入口不可过于狭窄,除通行之外要有一定可以活动的区域,并设置可休息的空间。入口处要设置雨棚,有利于室内外更好的融合,同时方便老人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既能躲避风雨,又能欣赏外面的景致。 3.4健身活动空间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空间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运动场地包括各种球场、跳舞等集体活动场。场地之间可用灌木分隔,避免互相影响,又不会遮挡视线,注意周边景观的设计和场地的朝向,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安逸的健身环境。健身设施可结合运动场地布置,活动设施应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尺度和运动强度,并使用防滑材质。活动空间的周围应提供休息的座椅,方便老年人长时间逗留,并促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的交谈。 3.5无障碍设计 恰到好处的无障碍设计,既可以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得到很大的便利,又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在出入口、亭子等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除台阶之外,还应设坡道和扶手,方便坐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全活动。坡道和台阶的设计要平缓,过陡的坡道和过高的台阶都会对他们的行动产生阻碍。要注意的是,坡道并不是阶梯的替代品,要同时考虑到坐轮椅和不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需求,因为对于不坐轮椅的老人来说,坡道反而更危险。 4结语 每个人都要经历老年的阶段,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行动不便的状态下度过的。因此,每个人都将会是适老化户外空间的受益者。研究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探讨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的设计方法,营造适应老年人生活的住区环境,有益于更好的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建设真正适合人们一生居住的家园。 作者:郑亦乔 唐文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住区论文:山地住区道路系统设计论文 1实践与思考 结合重庆市“旭辉•尚北郡”住宅区道路系统的设计实践,设计试图基于区位与现状的分析,找寻一种既适宜于本案规划设计,又具有山地住区典型意义的道路规划途径,以此探索山地住区道路系统设计的参考价值。 1)基地区位与现状:重庆市“旭辉•尚北郡”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整个基地形状近似长方形,其中东南长边临双湖路,西南短边临宝桐路,其余两个边紧临“心海湾”住宅小区。基地内地形变化较为复杂,高差变化大,呈西低东高走势,由东北端至西南端有近60m天然高差。而基地中部有高压线呈南北向穿越用地上空,临高压线北侧局部高差近33m,其余地方高差变化则相对减缓。基地东南侧的双湖路为城市次道,道路相对较窄,坡度为8%,整个坡长约720m,中间有绿化带隔开,不易掉头且通行能力不够良好。 2)设计思考分析:尚北郡住区属于典型的山地特征,整个场区的平均坡度接近10%(62/650),是一个对车行系统来说坡度较大的场地,针对这样一个坡度特征的居住小区,如何规划设计出一个相对适宜的车行系统,是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环节。在山地道路系统的常规设计实践中,无论是迎山而上的S型爬坡道路,还是环绕山体螺旋而上的盘山道路,其主旨都是尽可能的减缓车行系统的坡度。本案规划设计中,结合建筑群落式的布局体系,道路系统采用S型爬坡道路与环绕型盘山道路相结合的方式,人行系统结合自然绿轴与树状主轴相互交汇且贯穿全区,成为社区内主要的景观与人流交通组织方式,居住组团犹如末端的树冠,分散在两轴之间。自然绿轴是社区内的主要软质景观,而树状主轴则成为社区中主要的硬质景观资源,也是主要的人流路径,赋予环境趣味横生的山地特色,连续的连接形成“街道”,转折与交接的位置放大成为“广场”,成为人们使用频繁又富有趣味的地方,社区的生活随之成为一种生活体验,是社区的风情所在。 3)便捷、适宜、有序的入口设置:考虑到本案基地的较大高差现状,设计本着找寻一个便捷、适宜、有序的入口设置原则,在坡度相对平缓且道路等级适宜的宝桐路中段设置整个小区的主出入口,主出入口处设计成一个大型开放式广场,便于住宅区和商业街区的车流和人流组织,尽量使其互不干扰。将整个住宅区的大门通过林荫大道的引申,向住区内部退进,留出足够的住区外部缓冲带,以缓解主出入口的人流与车流汇集压力。同时通过主入口广场设置放射形车行道,让洋房区、高层区与公寓酒店区的车行系统自成独立体系。基于整个住区的巨大规模与用地的超长尺度,设计在双湖路中部及东部共设置两个次入口,方便双湖路的人流和车流进入小区。并在宝桐路西部设置了一个次要的车行入口,同时,在设置次入口的位置时,尽量靠近规划中的公交车站。公寓、酒店和配套小学等公建都有单独的出入口,与住区人流、车流均无交叉干扰。 4)流畅的车行系统设计:本案因为开发进度与场地自身的高差地形限制,整个住区分5个住宅组群及一个独立小学和独立的酒店与公寓地块。据此,车行系统的设计出于两个原则性的思考:一是便于各组群间的分期建设与各自独立成形,二是必须做到车行系统自身的流畅贯通。车行系统在本住区规划设计中,既是各组群的联系纽带,同时又是各组群的分界线,本案通过一条顺应地形走势的S型区内主道,贯穿整个用地的长方向,同时通过三条辅道与主道的连接,有效地将各住宅组群分隔与联接,形成典型的S型爬坡道路与环绕形盘山道路系统。主道为6m宽的双车道,同时,辅道也以6m为主,局部为4m宽的单车道。因为场区高差较大,S型主道的设置更为有效地消解掉整个场区近60m的高差,使得整个主道可控制在5%~7%的坡度范围内,便于行车的车速控制,增加其区内行车的安全性,降低汽车爬坡的噪音,并具有流畅的车行效果。整个住区的车行系统基本沿着基地或组团外围布置,便于人车分流的设置。 5)树状人行系统设计:车行系统的科学性设置,基本就确定了整个住区的组群关系与景观系统关系。结合整个住区的绿化景观系统,依照社区-组团-单元-住宅的逻辑关系组合成连续、树状的步行系统是本案步行系统设置的原则。通过入口广场、林阴道、中心景观及宅前院落各空间节点的营造,整个住区的步行系统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主入口广场是树根,林荫大道是树干,组群间的景观轴是树枝,各住宅单元的入口是树梢,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化的道路系统由此产生。树状的道路系统设置,强调了归家路程的指向性,有利于提高社区内空间的可识别性,并产生视线与环境的联系,使步行系统具备更多的景观与生活意义。 6)利用高差的地下停车系统设计:本住区停车规模较大,约1800辆,其中规划设计将1600辆左右的车设置为地下停车位,基于场地自身的高差体系,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场地高差设置地下停车库。每一个住宅组群均有独立的地下车库,如此设置,既缓解集中停车的压力,同时又利于每个组群的人车分流,让每个组群的大量停车入库后,更便捷的由车库直接进入各住宅单元。车库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分散布局,且高差变化丰富,顺应室外场区形成不同的台地,以此减少工程量,做到了有效利用场地高差的效果。 2结语 山地住区规划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设计课题,无论是螺旋而上的盘山道路,还是S型的爬坡道路,缓解高差是车行系统设计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则,以保证流畅、高效、安全的车辆通行效果。对于山地住区的人行系统来说,复杂的场地高差体系,同时兼有优劣两个层面的功效,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建筑就应像从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中有效利用高差,营造一种曲折婉转、步移景异的流线效果,给设计带来不可限量的创造空间。而利用场地高差的地下停车系统设计,是山地住区设计中一个惯常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中紧密的分析用地环境的高差关系,结合地面建筑的规划设计,以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场区高差为主旨。 作者:向子浩 单位:重庆市全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住区论文:住区会所空间设计论文 1住区会所中引入模糊空间的必要性 1.1建筑空间的多义性处理,激发场所的活力 现代建筑特定空间的功能由单一化走向多样的复杂化。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而出现,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与联系的多样性。住区会所的庭院空间通过引入植物、水体、小品等元素,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感需求,同时,将各内部空间动、静分区,解决采光、通风等问题。人们也可以在会所庭院里行走、驻足、休憩、冥想、集会、宴宾等。适当加宽的走廊不仅仅具有交通疏散的功能,也可成为书法、绘画等的展示空间,或成为交往空间。 1.2促进交往,增加邻里情感 模糊空间,其开放的空间形态,有利于周围空间属性的进入,使其很大程度上作为公共空间存在,使人们的交往自然而然的发生,如散步、闲谈、健身、休息等行为由于空间的交互而被自然地引发;又由于空间的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多样,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激发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吸引了异质人群的聚集,增加了邻里交往几率,从而赋予空间更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2营造模糊空间的设计策略 2.1界面的消解 “界面”是模糊空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是围成建筑空间的实体边界,如墙体、地面、屋顶,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虚边界。“消解”这个词是从西方借译过来的,其哲学意义通常是说一种力量(或理念)对另一种的抵消或者瓦解。界面上的消解一般理解为界面在视觉上的消失或弱化。住区会所的模糊空间正是通过其界面之间的消解和转换,使得界面两侧的空间摆脱约束,得以实现城市与建筑、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的相互渗透、转换和融合,为城市景观带来新的气象。2.1.1形式的消解通过挖空、架空、局部退让等形式的消解手法,弱化、模糊化建筑的界面,进而模糊空间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产生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状态上的复杂、意义丰富的模糊空间,为使用者提供承载多种可能性行为的场所。例如:将屋顶作为对公众开放的活动和观景空间,是顶界面的消解手法,将传统意义的屋顶形式进行转化、消除,将建筑融于场地。江苏盐城的水边会所,通过对建筑体量的拉伸、环绕和折叠等手法,形成内院以丰富空间和景观的层次、亲近水面和利用屋顶以延展可活动和观景的空间的效果,并由此加强了空间的通透性、层次感和流动性,形成一系列的模糊空间(图1)。建筑底部用数个竖起的钢柱局部架空,是对基座进行消解,形成的模糊空间,以回应场地的软地基对桩基的需要(图2)。2.1.2材料的消解材料的消解主要是通过材料的“透明”特性对建筑的空间意向做出诠释。通过外墙、隔墙、屋顶等水平和竖直界面的透明属性处理,借着空间之间视线的贯穿和渗透的变化,空间有了多层次表现,为人们创造了丰富而细腻的感官体验,通常出现在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直接相邻的界面。如靠近庭院、室外广场、街道等的墙面运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半透明玻璃、镜面玻璃、轻薄石材、多孔金属板、金属网格、百叶、聚碳酸酯板等以及屋顶使用玻璃顶或局部玻璃顶,在引入自然光的同时,把室外空间引到室内,增加会所内部与室外环境视线交流的界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感需求,同时使内部结构和空间深度在建筑表皮层面得以反映,丰富了建筑外部造型的动感变化(图3)。 2.2形体的加减法构成 形体的加减法即是形体的建构和解构的过程。在模糊空间的营造中,可以在形状、体量、方向上交织使用加法和减法,使空间变化丰富。主体建筑外加设的雨蓬、挑台、台阶与平台、装饰性构架、多孔金属板、片墙、外廊、遮阳飘板、标志物等营造出来的模糊空间皆为使用叠加、覆盖、穿插、附加、重复等“加法”所得。例如台阶与平台常常用作会所户外活动的滞留空间,变换着等候、聚会等多种空间角色。中庭、边庭、庭院、凹入式入口等是通过切削、挖空等减法营造出的模糊空间。住区会所中广泛使用的中庭空间,打破各层楼板之间的纵向分隔,使建筑空间在竖直方向上连为一体,形成多视角的立体空间,包含有休息等候、交往、咨询联系、收银结算等多项功能,各种人流交汇于此,交流、洽谈、活动、停留,承载着使用者对生态、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生理和心理的高层次需求。南京香榭岛的低密度住宅区会所将入口广场、入口门厅、室内两层通高中庭连续起来,形成一个有张有弛、互相贯通的空间序列。中庭内部有植物生长,顶部大面积天窗完全以玻璃覆盖并能利用自然光。天窗的朝向为南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向,冬季可以通过天窗获得自然光和太阳辐射热。春秋季节打开天窗还有利于通风,夏季则可以利用遮阳百叶调节角度,使漫射光可以进入。 2.3光与影的结合 著名的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说过:“材料是消耗了的光”,“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阳光下产生的强烈光影,通过建筑的材料、质感、虚实、透明度、荧光度、反射度等特质使物体得以成为物体,它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在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筑更是离不开自然光的作用,以满足采光、取暖等功能需要。引入自然光与影,为会所建筑的模糊空间提供了功能上乃至精神上的效用。自然光线通过侧窗、天窗、庭院、中庭、边庭等进入空间,在空间中折射、镜面反射、漫反射、透射,能通过模糊空间界面的凹凸变化来体现虚实的对比,完善和划分空间,赋予墙体以色彩,使材料质感更加动人,赋予场所特定的性格。深圳华侨城会所是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得主理查德·迈耶在中国的第一个建成作品,白色金属板的使用以及对光影效果的控制是设计最突出的特色(图6、图7)。在室内,自然光从天窗与垂直遮阳帘透射进来,通过白色的大型无缝可丽耐板墙面将光影很好地烘托。随着一天当中不同时间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太阳照射角度的不断变化,会所的室内外光影效果也随之改变,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身处其中,可以体会到时空的推移和变换。 3结语 模糊空间优化了建筑环境,丰富了空间类型,亲和自然环境,支持人的休闲行为。住区会所的建筑方案设计的角度对模糊空间做了一些探讨总结,借此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以期在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和交往空间。 作者:周静 贾德恒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住区论文:寒地住区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1节能布局 我们经常说到“寒地建筑要像花朵一样开向阳光”,其主要是指从高层主体的建筑平面空间布局与朝向选择、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布局等两方面来考虑建筑节能问题。寒地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节能布局形式,主要表现在主体的外围护结构材料的节能布局方面(简称材料的节能布局)、建筑主体空间的节能布局(简称空间的节能布局)。 1.1空间的节能布局 太阳拥有巨大的辐射能量。“据有关资料分析,每年地球接收的太阳能量有60亿千瓦。……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原因,寒地住区建筑的南北向室内空间形成明显的冬暖夏凉的特点,且南北空间室内温差能够达到3℃左右。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停留在南向空间中,因南向空间的热舒适度更加宜人。因此,在寒地住区建筑布局中,人们十分珍惜阳光所带来的温暖及舒适度,设计师应关注阳光对于寒地住区建筑节能问题的影响。在寒地住区的住宅建筑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日照问题,尤其是住宅建筑单体的布局和朝向选择方面,应使住区建筑单体的布局和朝向能够实现接收最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能。“如北纬40°~45°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2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及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寒地住区建筑单体及群体布局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气候等因素,按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角情况进行住区建筑的日照分析,获得每日冬季日照时间。在围护结构布置时,建筑南向开窗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些,这样可以充分接纳阳光进入室内。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和西向的建筑开窗面积可以小些,减少热损失,保持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这一点在东北传统民居中就有充分体现(见图1),可以在传统民居中看到的节能思想主要有:第一方面,传统房屋南、北向开窗面积的差异显著,南向开窗面积大,利于获得更多的阳光,北向开窗面积小,便于防止冬季冷风渗透,减少能量损失;第二方面,居室内设置冬季储存蔬菜的地下空间(俗称地窖或菜窖),它从调节室温的角度,可以利于冬季室内升温,夏季室内降温;第三方面是塑料大棚的围护墙体设置也考虑了南向光线的获得及北向冷空气的防护问题;另外,还有屋顶采用的木屋架及室内顶棚与屋面之间的构造层次的处理等方面,都有利于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东北传统民居中具有许多朴素的节能思想,这对于寒地住区建筑的节能设计都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2材料的节能布局 高层建筑主体布局中应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哪些空间须布置在较好的朝向,需要接收大量阳光,根据实际需要其围护构件可以尽量做得通透些,更有利于吸纳光线,阳光与景观都从这一侧被引入建筑中。相反,寒地高层建筑有些空间不需要日照,对阳光没有严格要求或不需要布置在有利朝向(南向或东向),根据实际需要其建筑围护构件可以尽量做得厚重些,可以更有利于抵御冷风渗透,具有足够的保温能力,后者就涉及到材料的节能布局问题。材料节能布局是指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在设置时通透与厚重问题的思考。要把建筑中好的朝向尽量安排适宜接收阳光、视线无遮挡、私密性不严格的空间,如寒地住区高层住宅的起居室、书房、健身房等,就比较适合,它需要选择通透性的材料,其节能原理如同花房一样,气密性、保温性和隔声性等均较好的玻璃材料便成为设计师的首选,将其做成幕墙,不仅可将阳光全部接收进入,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屏挡、围护作用。 2平面及体型的节能选择 在寒地住区高层建筑中,建筑单体的外围护墙体的耗能基本上占建筑整体耗能的1/4左右,也就是说,通过墙体、楼面、门窗等渠道,将能量从室内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室外。笔者认为,在建筑形体设计时,一定注意减少形体变化,尽量让平面做到“抱团”“紧凑”。当采用这样的平面形式后,建筑单体的外露墙体与楼板的面积会大量减少,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耗能也会相应地随之减少,如某些建筑的圆形、椭圆形、六边形等平面就是比较理想的形式。因此,基于寒地住区高层建筑的节能考虑,在住区高层建筑的形体设计时,应注意不宜复杂,减少变化与分支,尽量“抱团”处理。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千姿百态,最基本的是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等,或是上述形式的变体和组合体,选用哪种平面主要取决于总体构思、设计对象的功能、技术条件和自然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作为建筑师应努力创造出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建筑形象,采取功能与内在性格相一致的形式,并与周围多种环境要素相协调,给建筑和城市带来生机。通常情况,寒地高层建筑平面选型要像一个“熨斗”形,它是一种节能型平面。“熨斗”形是三角形与圆形的结合形,锐角形成两条竖棱线锋刃尖利,其锐角多做切角处理,形成三短边的折面小山墙,在空间占地和体形变化上产生奇特的视觉效果。圆形是最完美的图形,以最少外墙长度得到较大面积,比同面积的方形平面的外墙长度减少10%。在体积相等时,比正方体体形的建筑外墙面积减少约8%,所受风力比类似矩形或方形少30%左右。“熨斗”形平面集中了圆、三角形的优点,具有奇特的视觉艺术效果,所受风力比其他平面形状少、外墙比同面积(或同体积)的方形或矩形的长度少。 3围护墙体的节能设计 3.1外墙采用轻质高效保温的外保温设计 寒地住区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常采用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有时短肢剪力墙也应用于小高层住宅中。为减少主体结构荷载及满足保温、隔热需要,围护结构填充墙多使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常用做法包括:粘土多孔砖及粘土实心砖的复合墙体、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住区建筑的围护结构墙体保温可分外保温和内保温等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冷凝水、节能效果并未达到设计要求等。 3.2减少轻质保温材料的使用 寒地住区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轻质保温材料,主要是指外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及岩棉板等。究其原因是轻质保温材料的寿命与强度同建筑主体结构的寿命不能达到同步,一栋多层住宅寿命可以是50年,小高层、高层少则70年,多则上百年。在使用年限及强度方面,笔者认为轻质保温复合墙体存在不足:首先是抗震性能及整体性差,与建筑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不好;第二方面是饰面材料受限,因其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材料本身不能承受较大荷载,在外墙上实现不了贴挂石材、粘外墙砖及安装装饰构件,像铁艺护杆等;第三方面是加工、装修受限,有振动的凿、刨等装修施工不能承受;第四方面是外饰面效果较差,在饰面施工不精细时,从外观上甚至能够看到保温材料的轮廓形状,很不美观,不及外墙砖及石材等的饰面效果,有时墙表面易出现裂纹,安装不好会出现大片剥落;第五方面是出现冷桥,在复合墙体中,由于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梁柱、剪力墙等部分构件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致使出现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这部分热损失约占整个建筑的5%~13%;第六方面是安全性差,这些复合保温材料分布于建筑外墙的外保温的位置,甚至窗台外侧,在室内装修施工作业时,容易误认为是墙体的实体部分,存在不安全隐患。因此,寒地住区建筑外墙材料若采用轻质保温材料时,则上述内容应得到关注,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加以克服。 3.3采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该类材料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弥补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缺陷,在欧、美各国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美国的TB型保温隔热复合砌块将砌块分成内、外两块,中间夹有1in~2in厚的高效保温材料;“芬兰研制的一种空心砌块,空隙之间填入聚氨酯保温材料,300mm厚,传热系数K=0.25W/(m2•K)~0.28W/(m2•K),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4新技术的节能运用 太阳能、风能等作为一种清洁的绿色能源,在建筑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寒地住区的高层建筑设计中,也要尝试这些能源的应用,如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的利用,还有零能耗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屋面植被化与自然绿化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推动可持续战略走向实施,又是时代与社会发展、节能减排的必然结果。 5结语 从寒地住区高层建筑主体的空间布局、体型选择、围护结构设计、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来尝试解决寒地住区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希望能够深刻认识高层建筑的未来节能设计方向,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及工程实践。 作者:牟晓梅戴路滨孙清军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工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住区论文:住区会所中的模糊空间设计论文 1住区会所中引入模糊空间的必要性 1.1适宜于生态化 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节能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提高采暖技术和空调系统的效率、降低人工照明能耗等设备技术手段来解决,而是需要建筑自身在设计层面立足节能进行系统性的建构。模糊空间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手法,是一种朴素的节能策略,其作为联系室内外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充分与环境发生互动的可能性。双层玻璃幕墙、多孔金属表皮、百叶状表皮、中庭、边庭、庭院、屋顶花园等模糊空间,直接关联于建筑的自然通风、日光照射、绿化布局、水体蓄能调温、噪声衰减等物质和物理性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微气候,实现内部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共融。 1.2建筑空间的多义性处理,激发场所的活力 现代建筑特定空间的功能由单一化走向多样的复杂化。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而出现,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与联系的多样性。住区会所的庭院空间通过引入植物、水体、小品等元素,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感需求,同时,将各内部空间动、静分区,解决采光、通风等问题。人们也可以在会所庭院里行走、驻足、休憩、冥想、集会、宴宾等。适当加宽的走廊不仅仅具有交通疏散的功能,也可成为书法、绘画等的展示空间,或成为交往空间。 1.3促进交往,增加邻里情感 模糊空间,其开放的空间形态,有利于周围空间属性的进入,使其很大程度上作为公共空间存在,使人们的交往自然而然的发生,如散步、闲谈、健身、休息等行为由于空间的交互而被自然地引发;又由于空间的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多样,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激发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吸引了异质人群的聚集,增加了邻里交往几率,从而赋予空间更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2营造模糊空间的设计策略 2.1界面的消解 “界面”是模糊空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是围成建筑空间的实体边界,如墙体、地面、屋顶,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虚边界。“消解”这个词是从西方借译过来的,其哲学意义通常是说一种力量(或理念)对另一种的抵消或者瓦解。界面上的消解一般理解为界面在视觉上的消失或弱化。住区会所的模糊空间正是通过其界面之间的消解和转换,使得界面两侧的空间摆脱约束,得以实现城市与建筑、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的相互渗透、转换和融合,为城市景观带来新的气象。 2.1.1形式的消解 通过挖空、架空、局部退让等形式的消解手法,弱化、模糊化建筑的界面,进而模糊空间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产生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状态上的复杂、意义丰富的模糊空间,为使用者提供承载多种可能性行为的场所。例如:将屋顶作为对公众开放的活动和观景空间,是顶界面的消解手法,将传统意义的屋顶形式进行转化、消除,将建筑融于场地。江苏盐城的水边会所,通过对建筑体量的拉伸、环绕和折叠等手法,形成内院以丰富空间和景观的层次、亲近水面和利用屋顶以延展可活动和观景的空间的效果,并由此加强了空间的通透性、层次感和流动性,形成一系列的模糊空间。建筑底部用数个竖起的钢柱局部架空,是对基座进行消解,形成的模糊空间,以回应场地的软地基对桩基的需要。 2.1.2材料的消解 材料的消解主要是通过材料的“透明”特性对建筑的空间意向做出诠释。通过外墙、隔墙、屋顶等水平和竖直界面的透明属性处理,借着空间之间视线的贯穿和渗透的变化,空间有了多层次表现,为人们创造了丰富而细腻的感官体验,通常出现在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直接相邻的界面。如靠近庭院、室外广场、街道等的墙面运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半透明玻璃、镜面玻璃、轻薄石材、多孔金属板、金属网格、百叶、聚碳酸酯板等以及屋顶使用玻璃顶或局部玻璃顶,在引入自然光的同时,把室外空间引到室内,增加会所内部与室外环境视线交流的界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感需求,同时使内部结构和空间深度在建筑表皮层面得以反映,丰富了建筑外部造型的动感变化。 2.2形体的加减法构成 形体的加减法即是形体的建构和解构的过程。在模糊空间的营造中,可以在形状、体量、方向上交织使用加法和减法,使空间变化丰富。主体建筑外加设的雨蓬、挑台、台阶与平台、装饰性构架、多孔金属板、片墙、外廊、遮阳飘板、标志物等营造出来的模糊空间皆为使用叠加、覆盖、穿插、附加、重复等“加法”所得。例如台阶与平台常常用作会所户外活动的滞留空间,变换着等候、聚会等多种空间角色。中庭、边庭、庭院、凹入式入口等是通过切削、挖空等减法营造出的模糊空间。住区会所中广泛使用的中庭空间,打破各层楼板之间的纵向分隔,使建筑空间在竖直方向上连为一体,形成多视角的立体空间,包含有休息等候、交往、咨询联系、收银结算等多项功能,各种人流交汇于此,交流、洽谈、活动、停留,承载着使用者对生态、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生理和心理的高层次需求。南京香榭岛的低密度住宅区会所将入口广场、入口门厅、室内两层通高中庭连续起来,形成一个有张有弛、互相贯通的空间序列。中庭内部有植物生长,顶部大面积天窗完全以玻璃覆盖并能利用自然光。天窗的朝向为南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向,冬季可以通过天窗获得自然光和太阳辐射热。春秋季节打开天窗还有利于通风,夏季则可以利用遮阳百叶调节角度,使漫射光可以进入。 2.3光与影的结合 著名的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说过:“材料是消耗了的光”,“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阳光下产生的强烈光影,通过建筑的材料、质感、虚实、透明度、荧光度、反射度等特质使物体得以成为物体,它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在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筑更是离不开自然光的作用,以满足采光、取暖等功能需要。引入自然光与影,为会所建筑的模糊空间提供了功能上乃至精神上的效用。自然光线通过侧窗、天窗、庭院、中庭、边庭等进入空间,在空间中折射、镜面反射、漫反射、透射,能通过模糊空间界面的凹凸变化来体现虚实的对比,完善和划分空间,赋予墙体以色彩,使材料质感更加动人,赋予场所特定的性格。深圳华侨城会所是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得主理查德•迈耶在中国的第一个建成作品,白色金属板的使用以及对光影效果的控制是设计最突出的特色。在室内,自然光从天窗与垂直遮阳帘透射进来,通过白色的大型无缝可丽耐板墙面将光影很好地烘托。随着一天当中不同时间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太阳照射角度的不断变化,会所的室内外光影效果也随之改变,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身处其中,可以体会到时空的推移和变换。 3结语 模糊空间优化了建筑环境,丰富了空间类型,亲和自然环境,支持人的休闲行为。住区会所的建筑方案设计的角度对模糊空间做了一些探讨总结,借此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以期在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和交往空间。 作者:周静贾德恒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住区论文: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刍议论文 [摘要]: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水景住区的建设。水景住区正成为市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水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水资源循环遭到破坏等,如何保持住区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住区水环境;水景设计;生态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而逐步形成完善的。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努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为了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城市水环境加以治理。 水环境的可持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首先,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发展;其次,城市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良好水环境的支持,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再则,水环境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水环境的可持续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住区水环境是城市水环境的组成部分。居住区的水体在使其成为住区水生态系统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水景处理手法,来达到改善环境与人工净化水体,蓄积雨水,补充地下水的作用。水体除了以上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改善区域微气候的作用。 在住区水环境的可持续设计中,首先要有城市的宏观生态意识,从城市的整体生态平衡与发展,甚至从更为宏观的区域来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之上,再以优化住区水环境的目的出发进行可持续的设计。 1、想要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水景就要对水景观的设计形式有个基本的认识: 首先水体平面形式可分为几何形式和不规则形式两种。西方古典园林的水体常采用几何形式,在现代环境中也常常采用这种形式,水面一般都不大,采用人工形式营造。几何的构图以圆形方形等为基本构图元素,组合变化出丰富的造型,形成强烈的视觉效应。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然,对于理水多采用自然的、不规则的水形,水体的岸线自然曲折,依自然地形迂回于建筑环境之间。现代的居住环境水体的设计中,追求自然绿色生态的环境主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水体的形式也较多地采用不规则的形式。当然,各种平面形式的运用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环境的主题,采用多种的表达方式。 其次设计中通过控制水的运动形式将水景分为动水和静水。借此体现环境的不同气质。根据不同功能的空间要求采用动或静的水体。在人流活动较为密集的场所适当地采用动态的水景,使环境氛围活跃。但在住宅周边或私密半私密的空间中,水体要避免因混乱的水声对住宅群体产生噪声污染,所以静态的水景更能使环境显得安详幽雅。 2、在进行居住区水景设计时应注意以下3点基本要求: (1)满足功能性要求 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是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的,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水景也有戏水、娱乐与健身的功能。随着水景在住宅小区领域的应用,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观赏要求,更需要的是亲水、戏水的感受。因此,设计中出现了各种戏水旱喷泉、涉水小溪、儿童戏水泳池及各种水力按摩池、气泡水池等,从而使景观水体与戏水娱乐健身水体合二为一,丰富了景观的使用功能。水景具有微气候的调节功能。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都有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尤其是它能明显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喷射的液滴颗粒越小,空气净化效果越明显,负离子产生的也越多。设计中可以酌情考虑上述功能进行方案优化。 (2)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水景是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产品,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但是一个好的水景作品,必须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并要和建筑园林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水景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流水、落水、静水、喷水等而喷水又因有各式的喷头,可形成不同的喷水效果。即使是同一种形式的水景,因配置不同的动力水泵又会形成大小、高低、急缓不同的水势。因而在设计中,要先研究环境的要素,从而确定水景的形式、形态、平面及立体尺度,实现与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量、度关系,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这样,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水景设计。 (3)运行的经济性 在总体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最佳效果,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不同的景观水体、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水势,对耗能的需求不同,即运行经济性是不同的。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例如,按功能分组设计,分组运行就可以节省运行费用。平时开一些简单功能以达到必要的景观目的,运行费用很少;节假日或有庆祝活动时,再分组开动其它造景功能,这样可以实现一定的运行经济性。 3、近年,随着我国住宅建筑领域的大发展,水景已成为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水景在环境中的应用,涌现出了大批亲水住宅和水景喷泉广场。但是水景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许多城市在水景设计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不合理的问题。与南方相比,北方地区显得尤为严重。我国北方普遍干旱缺水,一些城市不顾及这一客观条件,盲目地滥建大型喷水池,构筑大型景观,一到冬天便无法使用,造成了场地和设备的浪费;有的喷水设施锈迹斑斑、杂乱无章;有的池内充满杂物不易清理,这些水景不但没有美化环境,反而破坏了环境。 正因为水景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才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考虑到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应该如何设计水景,从而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水景。 (1)小而精的原则 在北方比较缺水的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工水景要谨慎考虑,尽量节约用水。对于自然存在的如水塘、水池、河流,应加以充分的利用,尽量减少开挖大的水面,应以小而精取胜,多用点、线状水体。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考虑到水体的养护问题。例如小水体面积小、自身循环能力差,如何使水循环起来并便于清理,使其真正做到“流水不腐”,是我们应该谨慎处理的问题。 (2)宜下不宜上的原则 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规律、地势相符合,除了特定的一些旱地喷泉,小面积的喷水外,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因为喷泉大多向上喷涌,是需要能量的支持它们来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因此,为了使水景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和原有的地形,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营造尽可能美的景观。跌水、小水幕、水墙这些表现形式就比较符合这一观点。这类水景实际上是瀑布的一种变形,通过一系列台阶将水流落差降低,同时降低了水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噪音,丰富了景观的变化。 (3)宜虚不宜实的原则 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此处的虚水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从而暗示出水的意念。这种表现形式在许多水源丰富的地区也被广泛采用,如澳门通向市督府的大路,采用当地的黑白沙石,以曲线形黑白相间铺装,犹如波浪一般,效果很好。又如台湾基隆河大佳段河川绿地广场设计中,在铺地中拼接海洋生物图案和模型,使人自然联想到海洋,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4)科技为先的原则 现代城市水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的水景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水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由化。而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也使水景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过去,许多水景由于耗材多、没有先进的水景配置,严重浪费了水资源,让许多水白白的流走。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使水体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水景的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解决了许多地方的缺水问题,使水景的营造成为可能。许多缺水的城市完全可以利用雨水、中水、海水、太阳能等来满足水景设计的需要,这些都是在过去所无法利用和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有前瞻性的小区纷纷在小区内建设了面积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和雨水采集回收系统。 (5)遵循自然的原则 不合理的水景规划与设计无疑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时甚至难以弥补。因此,设计师应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进行详尽的调查,从而设计出符合该地区自然生态的水景。其次,许多水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在水底做很厚的防水层,从而使水与周围的环境完全隔离,这也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设计师应该尽量少的变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才能营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水景。 (6)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水景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原则 水景系统的能源消耗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如不具备使用可再生能源条件,也可采用低能耗设计方案和设备选择。 ②采用可持续的构造设计原则 具体为:无害化-采用对环境的负作用及损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对其他自然环境掠夺式破坏的材料;如避免大量使用破坏山体的山石。生态化-水体池岸、河道等的设计要有利于水环境的生物、植物、鱼类的生存;节能化-从住区水环境的生命周期来考察、评估设计方案,优选低能耗的方案;综合化-综合审美要求与功能要求、经济与实用、生态效用与日常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要求。 ③文化的可持续 体现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本土化的设计等。治理自然环境在很多时候也必须与人文环境的治理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成效。比如,没有城市卫生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中国的7座城市被列入环境污染的前10名,与其说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致,不如说是更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要素。文化是城市环境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居住区不仅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而且必须要有文化内涵,要与民族文化传统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必须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个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结束语: 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是理想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的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努力协调的结果。在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中,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的冒进态度,而应该因时因地因类制宜,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方面条件来选择技术及应用技术的程度,充分照顾业主、住户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创造生态可持续的水环境,而且要保证其可持续的运行与使用。 住区论文:系统评价设计住区室内外环境论文 论文摘要:在建筑界内出现了很多建筑设计人员在做设计时堂而皇之的将生态这个词用在自己的设计说明之中,但实际根本就没有从这个词真正的根源思考,鉴于这种情况从理论根源阐述生态这一词的意义。分别谈一下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及生态住宅原则等等。 论文关键词:生态生态建筑生态住宅 什么是生态?生态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而“健康住宅”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并且是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因此人在这个墓础上发展上,建立了生态建筑,为人类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场所。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从生态角度考虑问题,下面其体谈谈设计中的问题 1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1.1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 从这个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节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下面将从风环境设计、白然景观、光环境等方面,分别阐述可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的相关技术。 1.1.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仪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即避免在过多的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1.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1.3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墙和窗等)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相应的,互遮阳则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响到建筑物实际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 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1.4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如美国的DOE一2,国内的DSeT,等等)进行模拟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1.5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卢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的利用。 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们知道,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如建材生产、运输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建材、水)、减少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因而它所占据的视点最高,所关注的领域也最广。 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匾乏的地区。 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 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运输而造成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住宅的物理性能。注重不同社会文化所引发的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提倡基于健康、节约的基础上的生活方式。 总之,生态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计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出现。 住区论文: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论文 一、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住区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并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三、实例分析(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二期纯水岸景观设计) 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二期纯水岸是深圳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的成功范例之一。 该项目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二期纯水岸位于波托菲诺的腹地,地形绵延起伏,7万平方米的天然湖泊燕栖湖穿越其中,对面环以苍翠浓郁的荔枝林、高尔夫球场,北侧是已经建成的天鹅堡一期,西侧紧靠主题公园欢乐谷。区内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原始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设计理念: 以意大利海滨小镇PORTOFINO为蓝本,设计中融合了西方古代建筑和现代社区的特色,根据原有的自然特色,以尽量减少人工对原创的干扰为原则,创造了一个以水为媒体的主题水岸住区—享受自然,回归质朴。 水景设计: 基于对基地自然环境的充分了解,遵循开发的策划理念,设计上注重利用水景、硬质铺装、植物等多种造景元素,通过不同的水景处理方式既表达了东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体现了有趣味的西方人的“维理”观念的特征。 入口广场的线状水景:住区的中部设计了一条轻松而令人陶醉的景观轴线:入口广场—休闲步行街—圣菲诺钟楼—水岸广场和码头,构图上反映出纯粹的意大利广场式布局和建筑装饰风格。入口处拾级跌落而下,顺着缓缓而下的休闲步行商业街,一缕水带在广场中部集结,黑色石材汀步交错浮于水面,细雨落下,溅起圈圈涟漪,是整个住宅小区的焦点和精华所在;尽端高大的钟楼偏向一侧,形成整个景观轴线的高度控制,与远端开阔的湖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燕栖湖的自然式水景:燕栖湖与天鹅湖水脉相通,设计中为了有效利用燕栖湖水面资源, 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形式对水面轮廓进行了部分梳理改造,局部拓宽和挖进,整理邻水界面。这不但加大了湖岸线总长度,并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间节奏感,消解了两岸较为硬质的景观物质;湖岸由叠石砌成,被各种自然植被覆盖,野趣横生,水面上根据高差设计了两处叠水瀑布,为止水如镜的湖面增加了无限的动感;湖水边缘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组水庭、会所和泳池,沿着湖边或绿树成荫的小码头,以缓坡形式慢慢淹没深入湖面的入口广场,长长的木栈道顺着湖岸向水面延伸……湖水、建筑、植物融为了一个整体。 点状几何式水景:除却以上较大的水景以外,住区中还有分布于建筑组团内部的点状几何式水景。这些水景或是用麻石雕琢而成的吐水石面,或是由弧形水台形成的瀑布,或是刻有精致花纹的圆形铜质水钵与八角形的水池的组合体布置在各轴线的交汇处,甚或与燕栖湖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中心视觉焦点。 水景与人工要素的和谐处理: 人具有亲水性,喜欢和水保持近距离接触,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它的气味、水雾和湿润。设计中在宽达5米的木栈道上面设置了木凳和木台基,可作休息之用,使人们长时间亲近湖面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水岸广场延伸入湖水的缓坡,以及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砌而成泊船码头,即强化了港湾效果又让人们与水产生了直接的联系;湖畔步道满铺方砖,临水设置休闲咖啡座,漫步湖畔,湖水的静谧和智慧沁人心肺;凭栏远眺,广阔的水面延伸远处;极目燕含山的翠绿葱茏,涤荡胸怀;临街品茗,舒雅惬意,轻快灵透。 为了渲染地中海风情,使水面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设计中注意人工要素的选材和色彩的匹配。铺地以青石板、鹅卵石、亚光面花岗石、砂岩为主,水池的池底则以小块的花岗石与鹅卵石拼砌而成,栏杆、灯柱、花盆等配件多以铸铁、原木、陶土等原始材料做成;色彩上为了表现热烈的海滨气氛,采用了一些强烈的对比色,远远望去,在青山绿水的烘托之下显出油画般的效果。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也充分考虑水景的引入。布局上采用“中央低,周边高”的形式,邻湖位置布置Townhouse和低层公建,以减少对湖面的压迫感,基地北侧布置较高层数的住宅建筑,以使在不影响湖景的前提下可以欣赏到湖景,同时在外围成为小区中心的屏风;水岸广场转角处布置弧形的建筑组合,达到视线上的通透;组团之间采用了“Z”字形的建筑拼接手法,形成较为完整,具有亲和力的内部空间。 立面造型上联排式别墅体量较小,以小四坡顶为主要形式,造型丰富多彩,提供了良好的湖面边界景观效果。多层住宅因体量相对较大,在保持坡顶形式的同时,又融合了部分现代设计元素,色调以明黄为主,线条简洁明快,配合丰富的门窗和阳台古典元素的细部,立面十分简洁和整齐。户型设计考虑以湖面为主要景观元素,强调舒适性和景观面,270°超宽双层观景阳台使得温柔宁静的湖水成为日常居家风景。 四、结语 总的来说,水景的设计要注重美学感受的营造,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注重水景的开发利用,尺度节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增强邻里交往,营造诗意、画意、情意的情感体验。 住区论文:住区人性化分析论文 1、住区模式及空间形态分析 我国目前的住区规划组织结构一直以小区模式为唯一模式,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小区用地按功能划分为居住用地、配套公建用地、道路及绿地等子系统,内部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结构及对其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设计更加注重其封闭性,空间常作内向性处理,通常公共活动设施在小区内居中布局,小区道路单纯担负小区的交通功能,商业设施设置在小区的入口以及外围沿街的裙房。 这种组织结构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各部分按等级层层分解、逐级缩小,从而将各个子系统分解成等级化的树形结构,忽视了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排除了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空间的综合交叉,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相符合。其既定的结构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使居住小区在形体环境和规模彼此相似的同时,失去了不同居住小区与各种类型居住人群之间应有的差异,因此当物质环境得以改善,再进而追求居住空间更多的精神层次内涵的时候,小区模式就明显表现出先天不足,由此导致在现有居住小区中,当人们享受物质环境日益完善的同时,感慨精神生活的贫瘠,居民对所居住的空间缺乏认同,居民间缺乏交往,人际关系冷漠。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以上问题,除应加强城市规划对住区规划的管理外,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的住区规划发展过程,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具体分析,积极改善居住条件,笔者认为可以从拓展住区模式及开放住区空间形态两方面入手考虑。 2、采取多种规划模式 以社区理论取代小区模式现行的居住小区模式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熟的,该模式忽略了与居住生活相对应的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与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的社会生活。在大量住宅建设时这一作法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当社会从满足量的需求发展转变为提高质的水平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鲜明地显现出来。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出不同的规划,形成多样的组织结构是必要的。 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反思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诸多理念,并进而倡导以社区理论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依据。社区理论强调了社会整体关怀,把居住置于社会网络的整体中,即把人与所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并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生活与物质环境的对应,追求多层次的物质环境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复合,激发居住者对所居住的环境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居住空间在组织结构上不再继续沿袭邻里单位的树形结构,并试图使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同时对居住空间中人的认知、参与、创造能力及居住空间的秩序、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具体和深入。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各项职能空间不再被机械地割裂,居住空间内允许与其它城市职能混合布局,比如办公、小型工业、多种服务设施,同时将多种功能立体化地进行组织。 我国的居住小区规划强调各项设施的功能划分,在布局上各成体系,目前很难做到功能的复合交叉。但可以将居住小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从居住小区中分离抽取出来,置于几个小规模居住小区间的交界线形成的道路上,将这种道路建设成步行街或符合人的尺度的人车混流的小路,改变其单纯的交通功能,同时利用各小区间规划中预留的弹性空间,允许某些功能以及功能所需空间的自发形成或调整,以引发规划无从设计的空间细节和自发形成的城市肌理,从而在改善住宅组织结构、重组各功能设施之间的关系的同时,逐步恢复传统街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需要的各种类型生活空间。 3开放住区空间,使之回归城市封闭住区空间,向客户提供安全宁静的环境本无可厚非,但在开发建设中为了形成本区的优美环境,目光仅集中在区内中心空间,不但空间尽量封闭,设置围墙、隔断,而且出入口也是以少为佳,不论地块大小,与城市的边界被忽视、冷漠、变得不友好,这种尽力逃离城市,建设孤岛式的世外桃源的开发模式往往与城市失去联系,或基本实现不了城市生活的肌理,变成了周末度假村或者门庭冷落而陷入困境。 封闭式的住区空间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主要可归为两类:一是现阶段我国城市住宅由房地产开发商分别开发建设,在商业利益及品牌竞争的机制下,往往是开发商拿到一块地之后便围合起来加以精心打造、包装以便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推向市场,住区与住区,住区与城市就变成了相互割裂的关系,成了住区被从城市中划出来并加以封闭的最大动因。其二是由于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社会想象,一是人们的居住心理,买房的同时希冀由此买到一个身份,为次开发商也常以最尊贵、最具个性的产品来吸引顾客,要尊贵、独特当然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此外,转型期社会的动荡、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促成了住区的封闭。关注城市,保持住区与城市的友好界面关系等这并不是开发商的责任,必须由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规划师立足于更高的层面,运用政策、法规来加以引导、调控才可奏效。 开放住区空间一方面可以改善住区与城市交通的出行,完善城市道路体系,使之更加的便捷,其次可以利用分散在一个个住区内的绿化形成城市的风景和生态走廊,从而丰富城市街道景观、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设计应重点考虑住区开放形式与限度,避免造成对于住区内部生活的干扰和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列入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的广州星河湾小区(一期)、获得1999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深圳万科城市花园等案例,在规划设计中均采用了组团围合的手法,组团内部既安静又适于住户间交往,而且对居住质量影响也不大,居民生活依然从容、娴静。因此城市住区空间不能不顾条件一味取封闭式,应在提供围合的前提下,保持与城市的积极联系,使住区融入城市,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综合以上,城市住区设计应吸取我国几十年来住宅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国外的有益做法,以避免因盲目建设而造成对居民生活和城市的更大伤害,要视城市为载体,强化住区与城市的联系,以多种规模结构和规划模式应对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使居住空间的塑造向真正能融入城市的社区回归。 住区论文:休闲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以人类的生存的常规要求,美学的要求,生态的要求为主探讨了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的休闲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期为休闲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依据,也为休闲住区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创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景观设计休闲住区生态环境美学 生态功能休闲住区是现代城市住区的一种形式,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在大景观的营造上与都市景观的最大差异,在于后者是以建筑物为景观的第一要素或表现者,而休闲住区应坚决贯彻以植物及自然地貌为第一要素或表现者的原则。这不但是在美学手法和美学效果上显示与城市的不同,体现出更高层次上的自然美,更重要的还在于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使区内的环境变得更好,更有益于人的健康。为了实现这种以自然物为第一要素的住区景观,我们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十一项原则: 1.基本要求 1.1自然化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休闲地景观和园林安排一定要自然,要么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要么体现出田园风光,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严重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成本又低。 1.2人心趋静 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要有线条引导,当然也要避免又碎又乱。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不要张狂。引入动物要温和美丽的而不要丑陋吓人的。当然,不要理解为把休闲住区里搞得到处都静悄悄。局部热闹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的,比如俱乐部、沙滩、码头、零售商业区等。 2.美学的要求 2.1主题原则 任何园林规划都应有其主题,包括总主题和各分片、分项主题,它是景观园林规划的控制和导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浮燥的城市住区规划中,主题往往被取消,而满足于一张毫无思想性、科学性和功能安排的信口标注、指鹿为马的所谓“漂亮”的画。和城市住区比起来,休闲住区档次更高,规划水准也理应更高,更体现功力,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 2.3点-线-面的原则 所谓面,是指整个小区或小区的某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从事景观园林建设的空间。但整个小区平面的均质化不能造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就要有一些界限为其纲,分割空间、强调差别、引导或阻隔视线。线和线会有交叉,太长的线因易引起视觉模糊也需要间断,就会有点的存在。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景观园林就走不了大样。如果把握不住,细部做得再多,图纸画得再“好看”,也做不出好景观来。 2.4收放的原则 一个好的休闲住区景观园林规划,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只要有足够的空间,都应该给出适当的大空间来,如成片的绿地、水面、酒店、公建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西藏起来,如垃圾站、园艺堆肥场、管线井、过滤池、挡土墙等,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在最佳时机展现(就像说相声的“解包袱”),是一种主动的造景。当然还有半隐半现的,如山地的休闲别墅,在景观上处理成若隐若现于树林中的很好的选择。 2.5均衡原则 和城市住区建设中常见的大面积推平场地的做法不同,休闲住区在总体布局中贯彻“尽量尊重自然地形”的原则,这是一种维护和强调差别的作法。但这不等于说不要均衡,即使是在自然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的地段,也要尽量使各部分、各主题、各细部有所响应,避免偏沉和杂乱感。当然,也不是追求绝对化的几何或力学对称,从而给人一种活泼而不是死板的感觉。实现这条原则难度很大,对规划师素质的要求极高。 2.6节点的原则 节点是由线的交叉而产生的,是网络中聚合视线和辐散视线的地方,最先引起人的注意,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因此应竭力处理好节点。节点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如有的节点是整个小区这个层次上的,有的节点则是住宅组团这个层次上的。但在相应的层次上,都应着意强调它们,使之在整个面上凸显出来。 3.生态功能考虑 3.1环境舒适的原则 人居小区的设计,当然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休闲住区尤其如此。应主动借助植物以及其它一些生物物种的作用,把生态因子向着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为此,应考虑更多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如行道树的选择既考虑造就人行道的林荫效果,又考虑快车道适当留出上空以便受污染的空气上升扩散;在华南,建筑物北侧的树木选择高大浓荫的常绿树,以阻挡冬季北风和拦阻夏日北晒,现时南侧主要选用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或枝叶较稀、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使房间内冬季阳光充足,造成干燥暖和的效果。再如恰当的墙面和屋顶绿化,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穿插能释放较多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或既杀菌又有清香气味的桉树类树种,从而使空气清新,等等。 3.2污染防治的原则 一方面是细致而周到地考虑植物可能的环保作用,一方面使这种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至。如利用高大乔木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特点,能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面对交通干线的地方设立浓密的起隔音降尘作用的高绿篱;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中水和下水,再选用生长快的沼(水)生植物吸收和过滤经厌氧发酵处理过的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能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的营养离子;在水体中放养食孑孓鱼类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等等。 3.3系统稳定的原则 休闲住区往往建在山体、水畔、海边等地方,这些地方地处生态学上的边缘性交汇带,天然景观虽好,但地质、水文、气象、生物诸因子间的平衡比较脆弱,更易发生自然力导致的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陷、洪水、台风等。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就着手考虑环境稳定性的问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提高环境稳定性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规划中尽量尊重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现状,因为这是千万年来各种自然力作用取得均衡的结果,如果你强行把它破坏了,就可能引起生态系统连锁性的退行性变化,或它又向原来的状态恢复,把你花了投资构筑的东西和安排的景观部分或全部地毁坏掉。其二,在维护和加强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生物措施应是首选的,因为这些活的东西可以通过适应和调节而和其它生态因子达成平衡,虽然从短期看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从长期看却是最稳定的。这方面的措施,比如生物护坡、生物固堤等。 这里特别提一下海岸防风林:我国1960-1970年代曾比较认真地执行了高潮线以上30米内种植海岸防护林的政策,华南地区的树种主要是木麻黄,许多大树的胸径都长到了60厘米以上,对防治风害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同时在林下开辟沙滩休憩场地也很好。但现在好多地方搞海岸景区都把防风林砍掉,要么赤裸裸一片沙地,要么种一些并不适合海岸栽植的棕榈科植物,裁了死,死了再裁,既浪费了钱,又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做法。搞休闲住区可千万不能按着这种思路做。 3.4适生树种及合理的群落布局的原则 生态学之要旨,和生物和环境的统一。许多植物虽漂亮,不适应开发地的环境也不能用。而植物和动物能否生长良好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及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除了和大环境有关外,过涉及到各种群相互作用而造就的群落小环境。所以,符合生物天性的群落组配,甚至是更加重要的。比如,开放式草坪和疏林草地选用的草种不同,透光乔木下和浓荫乔木下选用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不同;根能产生相尅性物质的树林下不要安排重要灌木成景而是安排下层开敞的野营地;池塘中大鱼要植食性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考虑。 3.5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态学界以及广大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休闲住区规划中对此的考虑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园林的突出重点。除了植物的使用必须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景观园林层次的提升,应力争多安排动物措施,如鸟类招引、小兽放养、家鱼野化、昆虫饲养、野生动物保育等。当然,这不要被理解为动物越多越好,前提是不能给居民带来烦扰、不便甚至伤害。为此,管理和调节、控制动物种群的密度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3.6物质循环的原则 在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设计、调节生态化休闲住区的物质循环使之向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是生态住区工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到住区规划里,一是为了降低物质输入输出水平以降低物业和生活成本进而提高效率(效率优先原则的具体化),另一是为了减少住区内外的富营养化污染,还为了减少住区内用于维护栽培植物而使用的化肥量进而减少其方方面面的危害。例如,小工区内屋顶绿化推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就是为了把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营养离子再一次利用起来。再如使用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也包含了这方面的考虑。 总之,休闲住区的环境设计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即景观和生态的设计。设计要结合具体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中的水文、动植物等各种要素,以美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为指导,实现休闲住区景观的美化、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住区论文: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关键字: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前言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环境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已成为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的重要的生活境域,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因此,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区的性质规模、构成,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1绿化 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1.2道路 中国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1.3驳岸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 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1.4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 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1.5小品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5.1雕塑小品 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1.5.2园艺小品 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1.5.3设施小品 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2.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内容及手法 2.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2.1.1小游园的设计原则 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2.1.1.1场地: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儿童游戏场不需要很大,但活动场地应铺草皮或选用持水性较小的砂质土铺地或海绵塑胶面砖铺地。 2.1.1.2园路:园路的宽度和绿地的规模与所处的位置、功能有关。绿地面积在0.5hm2以上,主路宽3~4m,可兼做成人活动场所;绿地面积在0.5hm2以下,主路宽约2m,次路1.2m左右,通常最小宽度为1.2m,以两人可对行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等铺砌园路。 2.1.1.3小广场:按形式可分为规则式或不规则式。小广场的标高一般与园路的标高相同。 2.1.1.4园林建筑与设施:由于小游园面积不大,所以园林建筑与设施应小巧玲珑、各具特色,摆放在适当位置,一般有坐凳、坐椅、花坛、花架、园灯、宣传栏等。 2.1.2组团绿地的设计原则 绿地组团是结合居民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公共绿地,面积不大,靠近住宅,居民尤其老人和儿童使用方便。由于住宅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多种多样,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也就千变万化。要求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不同的功能区域中间以绿化或小路隔离,互不干扰,各得其所,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游憩环境和社会交往场所。 2.1.3住宅庭院的设计原则 2.1.3.1庭院处于住宅群环境中,因建筑物所造成的阴暗部分较多,所以选择和配置耐荫树种十分重要。保持居住环境安静,也是庭院绿化的一个主要任务,如以植篱分隔庭院,可降低噪声。植篱以高2m左右、宽1m左右效果较好。1.3.2庭院的空间尺度、树种的大小、高低要与庭院的大小、建筑层次相称,应以绿化设计的立意为前提。居室外种植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一般应在5~8m,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通常以落叶树为好,常绿树要避免直对窗口。 2.1.3.2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丛植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经常出入之处,以便近赏,充分提高花木的观赏效果。 2.1.3.3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要考虑将自然环境和住宅环境联系起来,使两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2.1.4居住区道路绿化 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根据道路的宽窄,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等植物。 2.1.5居住区绿地的树种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 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 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2.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2.2.1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2.2.2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3.结语 总之按照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于开发商而言,景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于消费者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环境好的住宅,这在成都市房地产开发市场上已得到了验证:营造好环境已经是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也是市场销售不可缺少的卖点。另一方面,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探究 1主要问题 1.1方案不合理 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首先要具备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指,施工单位要严格的安全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能随意的改变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那么一定要主动与设计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以保证可以将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同时也要防止在施工中避免出现为了保证工期而改变设计方案的情况,这样就失去了进行图纸设计的意义,严重的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1.2缺乏安全意识 在施工中提高安全意识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手段,然而我们发现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在施工工作中不能进行安全性教育,对安全施工缺乏认识,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们发现在很多的电力施工企业都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管理,这主要体现在没有指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具体划分到每个责任人,对于安全事故也没有进行及时的预防,施工人员都是在不合理、不规范的环境下工作,导致了更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1.4缺少技术型人才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由于涉及的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对于技术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很多的电力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而引起的,所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提高对技术的培训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2改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所以,在施工单位的领导层要首先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领导基础上做到安全保障,做出正确的安全对策。同时要不断的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要让施工人员的对安全管理和建设质量有祖国的认识,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从另一个角度说,同时也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考虑,要将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考虑周全,保证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及时调查分析,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2.2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传统的电力工程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为了提供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就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革,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理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力设备的科学合理性。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简单点说就是要实行对人的合理管理,要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所以在施工单位一定要提高对技术的创新性,要对在岗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技术培训,以保证质量管理安全要求。 2.3提高质监管力度 实行高效的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所以,在各个施工单位一定要设立安全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分析,仔细调查,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检验和监管,保证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中排除不利因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4进行安全教育,严格保证安全防 护手段的顺利进行为了降低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同时施工单位要监督安全措施的实施,保证要做到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威胁,其次,按照规章湿度实行安全措施的执行,最后,要提高现场安全事项的监管,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不规范性的施工操作。把人民安全放到了首位,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电力工程建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方面,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人员也要有安全施工的意识和责任,不但要保证自身的施工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高质量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付国庆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1认真抓好矿井通风制度化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第一,为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上隅角的瓦斯浓度过高,首先要保障工作台风通过的数量。开采工作台的通风属于负压类型,要想保障工作台自然风的通过数量,就必须要科学的通风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开采工作与通风工作是相对应的,为保证工作台风通过的数量,在开采过程中最好能够均衡开采,分时间段进行矿井开采,避免过度集中。第二,每个开采区域在挖掘工作台时,为避免掘进和作业台的串联通风以及掘进作业台之间的串联通风,在挖掘时首先要挖掘中间车场。第三,鉴于掘进作业台通风是矿井下面最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且在替换和维修通风设备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更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掘进作业台的通风管控,调节好通风机构与机电机构的工作,为掘进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恢复通风时的稳定提供保障。另外,针对瓦斯含量较高的矿井,在暂停通风设备工作期间应当采用“三专两闭锁”的方式,在通风设备上挂小牌并安排专人对其负责,禁止安排以外的人员操控通风设备,尤其是肆意将通风设备开启与停止;再者将停止通风设备之前,必须将所有相关人员都从井下撤到地面层,并将电闸拉下,避免因通风设备停止,瓦斯大量集中而给相关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2突出防灭火工作重点,将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发生现场 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工作中颇为严重的事故之一,其发生不仅给井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同时也给煤矿企业以及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对以往矿井内火灾事故的调查可知,导致矿井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从总体上来讲,为防止煤矿井内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煤矿企业和现场施工应对井内防火管理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与完善防火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来安排和执行采矿区的防火安全工作。具体来讲如下,第一,除了要加强矿井内的综合管理外,为避免因内部因素引起火灾,还需加强对矿井内的通风管理,确保井内空气流通顺畅,空气质量处于人体接受水平之上,尽可能避免有害气体或煤尘的累积,提高煤的回采效率,禁止违规操作。第二,加大对矿井的管理力度,避免因外界管理不当而导致火灾的产生。在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火灾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外源火灾,针对这类火灾的防治手段,主要是在严令禁止在煤矿生产区内进行与煤矿作业无关的明火行为,比如禁止抽烟、禁止随意燃烧等,对于生产区内火灾发生概率较高的区域,要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布置消防系统和消防设备;第二种是自然火灾,针对这种火灾,在其防治要点,在于要尽量保证风道两边压力持平,并根据井内空气分布状态来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3强化采掘作业现场监督管理,确保综合防尘工作效果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矿石与岩石的细微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煤尘,当煤尘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如果一道较大温度的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爆炸之后还出现各种对人体不利的气体,比如一氧化碳等等,有时甚至还出引起井下瓦斯爆炸或重大火灾等安全事故。且煤尘对人的身体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果人长期接触矿尘,将很有可能患上严重的尘肺病。所以工作人员下矿时一般都会带上防尘口罩,而施工现场也会配设一些防尘的逛到,以降低煤尘浓度。针对煤尘防止工作,煤矿企业和相关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工作区域内的煤尘防止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保持井内通风顺畅,以间和降低井内的煤尘含量;第二,适度增加井内的空气适度,利用向空气喷洒水等液体的方式来捕获漂浮的煤尘,达到减少煤尘的目的,这种方法颇为经济,但是对长期煤矿生产中的防尘效用不大,要想将其防尘效用切实会发出来,除非是不间断的洒水或者是与其他控尘技术相结合。第三,为减少煤尘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要求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员工都必须佩带防尘口罩、风罩等防尘工具。 4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瓦斯的防治与管控效力 首先,遵循上级对煤矿监控系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成立专门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小组,在原有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与升级,待改造完成后,有相关部门组织达标验收。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温度、一氧化碳、风门开关状态的实时监控。其次,加大推行瓦斯便携仪发放管理制度的力度,安排专门的通防人员对便携仪发放领用和检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现场调查,并及时对不按规定佩戴仪器的人员进行通报处理。再次,严格规范盲巷启封瓦斯排放的流程,禁止“一风吹”的行为。该工作有通防副总负责组织和领导,进一步规范气体排放程序,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在气体排放的前3天下达有关通知,并提前拟定气体排放措施并事先与矿山救护队做好联系。 作者:李怀涛 单位: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预见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论文 1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 1.1入院评估 入院评估是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评估的过程,是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护理的关键,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科室收治的多为急诊患者,入院时存在着只重视输液、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治疗,对入院评估不仔细,只是局限于填写“入院评估单”的情况。 1.2住院患者的观察 病情观察是连续的,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的,通过观察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因各种护理操作治疗多如:输液、加液、灌肠、安置胃肠减压、导尿、烤灯、雾化、定时观察危重和手术患者等,有的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缺乏主动观察意识。 1.3用药查对 临床医疗过程中,医院众多部门与安全用药有关,但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始终处于第一线,护士是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最后关口。因此,要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就必须落实好查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执行医嘱未实行双人核查,用药过程中不带执行卡,甚至有提前挂液体在床旁的情况。 1.4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的形式包括床旁交接、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监护室与病房的交接、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交接等;交接内容重点是患者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皮肤、各种管道、药品、病历资料等。交接中存在的问题有:交接随意、无交接重点、护士急于将患者交出等。 1.5护理文书记录 护理文件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在解决医疗纠纷中具有举证和法律效力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在工作中做得很多,但记录的内容很少,或没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重点地记录。 1.6护士重点人群 护士重点人群包括:新毕业护士、轮转入科护士和责任心不够强的护士,他们常常因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导致安全隐患。 2预防措施 2.1入院评估 根据科室收治病种多为急诊患者的情况,采取“入院接诊负责制”,由接诊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情况、跌倒、导管风险等方面;对家属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告知,如:为高风险者挂警示标示,告知注意事项并签字,达到医护人员和家属风险共担,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住院患者的观察 观察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确定重点观察的对象和内容,患者的观察要贯穿在整个护理活动过程当中,如在输液、加液、灌肠、安置胃肠减压、导尿、烤灯、雾化等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顺便观察其他患者的情况,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重点患者心中有数。让护士明确: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 2.3用药查对 严格用药查对是护士行为规范的“底线”,严格执行患者查对制度应贯穿于用药活动的始终,上班要进入工作“状态”。“2013年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提高用药安全、鼓励患方参与医疗安全等,要让人人牢记:只有患者安全,我们才会安全。 2.4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都应认真负责,特别是在接患者时,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地查看意识、伤口敷料、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在位、皮肤、药品、病历资料等,并认真填好患者交接记录单,做到“交不清不接,接不清不交”。 2.5护理文件记录 护理记录要有重点,不能重要的事情做了不记,或简单地粘贴复制,在抢救、患者死亡等记录时,医护记录要一致,要随时想着如果患者复印病历自己如何举证,办公护士和护士长要每天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点评,普遍问题组织学习。 2.6护士重点人群 对护士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督查、重点跟班、重点帮助,直到改进。根据科室低年资护士多和急诊患者多的情况,改排双班制即“APN班”,排班注意力量搭配,这样使低年资护士减轻了单独上班的紧张感,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体会 通过预见性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预见性护理就是要在患者未提出要求或未发生安全问题前,护理工作者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洞察患者的需求及变化,针对个体制订预见性护理方案,及时准确地实施护理,这样可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消除不利因素,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护理安全,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转变护理观念,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作者:黄春玉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 一、加强城镇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措施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高质量的保证最终离不开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施工过程的主体能动对象就是改进施工质量的核心。 (1)保证每道严格管理施工工序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由一系列的施工工序组成,这些工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每一道工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要做好没一道工序施工管理。这里从两个方面讲:每道工序实施前必须满足施工条件,每道工序施工质量必须合格,以满足下一道工序的进行。但从质量角度来讲,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控制每道工序的施工条件的质量,其实质就是要每道工序使用材料、机械、人员配备必须缝合规范要求,同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具体而言,在施工中除了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外,还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学习新规范掌握新技术。质量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层次上去,实行每道工序检查评定。并根据实际制定奖惩制度,责任到制度明确到个人。从而保证每一道工序能够按质按量的完成,保证下一道工序能顺利展开。 (2)加强多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 城镇建筑不是由单个专业能够用完成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关系到多个专业、多个领域的相互协调作业,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明确共同的目标,全面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组织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秩序,最终实现全部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各部门紧密联系、相互监督相互管理,必须把握好前后施工工序的相互依赖关系。漆面施工为后面施工提供条件,后面施工检验前面施工工序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道工序要做到省工省料,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城镇建筑施工还要尽可能减小噪音、减小环境污染,保证与环境和谐相处。 (3)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 围绕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习管理机制,加强施工队伍技术提升、设备更新,实施施工质量全面管理。认真了解IS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熟练应用与城镇建筑施工管理当中。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提高城镇建筑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安全设计的编制是基础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就包含施工安全设计部分。但由于一些施工单位重施工技术轻施工安全设计,只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简单提及,这无疑为后期施工安全隐患做了铺垫。工程正式施工后,很多安全隐患就相继暴露。此时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或者需要增加安全人员或者是加大安全投入。因此,在进行施工安全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整体部署。谨防边施工边调整,要多征得有经验的人的意见。 (2)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要想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好安全责任。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起全面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责任明确,相互勾连的责任界限需要严格划分开来。保证无安全管理漏洞也不能有安全管理重叠处,从而让每一个管理人员明白自己的责任范围。 (3)加强引进先进设备,改善作业环境 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作业环境。多采用自动设备减少人员操作,从而减小施工风险。如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等的引进都减小了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用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这是减少工地事故的重要措施。 (4)加强施工安全教育 这个主要是针对施工队伍而言,但不仅限于施工队伍。在施工队伍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用实例、常识等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岗前安全教育必须渗透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安全事故实例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因地制宜的选用一些图片、影片加以渲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实例分析 昭通市住房与城市规划局关于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处理好安全、质量、效益与发展间的关系; (2)规范建筑秩序; (3)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够,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薄弱,甚至忽略质量安全管理; (4)时刻关注本地区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经常出现的问题收集,并找出原因尽量避开。 从这些角度来说,施工单位需要从以下几点改善:提高认识,增强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人民的希望也是国务院的要求;严格做好城镇基本建设程序和严格做好招标管理工作;加强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监管,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加强工程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强化施工验收质量,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生制度。这为昭通市城建施工少安全事故提供了五星约束,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施工安全。 三、结语 工程项目是项目的核心内容,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先进、新型而卓有成效的管理技术,是人们在竞争中取胜、在开拓中成功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是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中,它包括了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设计、招标投标、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部过程。城镇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两个关键环节,做好这两方面的管理工作是城镇建筑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以质量为前提,以管理为核心,以成本为控制点。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大力推动下,我们需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城镇建设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作者:林建东 单位:惠州市天合建筑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足与措施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出40多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已经逐渐系统化,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法规的集合法群与总体框架,且日趋科学合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2年推出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基本生产条件审查;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是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时,必须加注QS(QualitySafe:质量安全)标志。当前,我国多部门对农产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质量安全认证:农业部设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分别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认证管理;国家环保总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和管理;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等三个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进行认证、监督和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部门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不同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链的不同环节(见表1),造成了多个部门“多方散分、齐抓共管”的局面。部门的多头管理,中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致使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法效率大打折扣;若出现了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易出现相互推诿、问责无人的现象。管理机构之间权属关系模糊,监管内容亦有重复,不但加重了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管理资源,而且也会发生许多矛盾,引致各部门之间监督和管理权限相互摩擦与冲突。 (二)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有一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法规出台时间较早、覆盖面不宽、标准不高,难以适应现阶段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需求和新变化;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比较笼统,可操作不强,具体实施起来或多或少“无章可循”;一些法律和法规的兼容性存在相互交叉和矛盾、执行部门协调不一致等状况;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背离了制定法律和法规的初衷,降低了它们应有的效力。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及检验检测体系问题突出 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2009年2月28日),已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基本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农产品)标准体系。受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的相关标准,虽总体数量较多,可相互间既有交重、又有脱节,其协调性和衔接程度较低;(2)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个别重要指标和标准存在缺失,尚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求;(3)一些标准标龄较长,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影响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4)相关标准技术性强、执行要求较高,需加强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经过不断探索,业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认证种类繁多、标准多重且不统一;(2)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对认证后食品(农产品)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存在惩处不严、执法不力的情况;(3)认证体系仍不完善,缺少专业技术人才;(4)认证知识普及率不高,致使认证产品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此外,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小,政府、企业、生产者(农户)和消费者等各利益主体未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有些农产品虽然已经具备了申请和认证条件,可对农产品的认证意义认识不充分,觉得其农产品只要能以自己认为不错的价格卖出去,没有必要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认证的注册、认证及管理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标准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互为补充,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发展。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是:(1)相关职能机构、部门设置重复,相互间协调性差,效率低下;(2)部分质检机构、实验室环境条件较差,检验检测设备老旧低效,检验检测手段比较落后;(3)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缺少管理型人才;(4)质检机构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质检机构、实验室的建设滞后,基层设置几乎空白。 三、发展策略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农产品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质量标准体系是依据,行政管理体系是主体(周应恒,2008)。只有明晰各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认证条件确认与申报、生产(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评价、生产基地和市场流通中相关的检验检测等技术鉴定和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责,才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需要从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着手: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颁布实施专门的食品安全法,在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对其强化和完善;对当前诸多种类繁多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摈弃那些“过时”、“不适用”的“旧法律法规”,完善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触犯或违犯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 2.健全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及检验检测体系 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及认证的研究及修订,建立和完善一套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体系,合理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层级构成。引进国际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梳理各个农产品(食品)管理部门的权责关系,进一步调整、明晰其监管职责,尽可能减少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产品(食品)控制体系。 (二)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明确供应链各环节责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宣传,增加对信息可追溯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电视、报刊、杂志、培训等),促进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消费和购买。另外,加大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供给,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信誉,要积极指导注册人规范使用、管理商标标识,对违反标准的生产者(农户)或企业吊销“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标识使用资格。推广使用商标防伪标签技术,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编写条形码、保存相关记录,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当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便可进行信息追踪,尽快发现问题所在环节并进行控制,从而明确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相应责任。 (三)加强对质量安全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可对从事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农户或企业进行专项补贴,使之“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极大地刺激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大力扶植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别是从财政资金上给予倾斜或补贴,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化、质量安全性及销售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工作等,以期保证生产基地能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出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农产品;大力扶持从事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从财政上支持其销售方式和渠道的拓展,如:举办质量安全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 (四)加大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让生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等利益主体充分认识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农民增收以及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也要加大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了解和认知,通过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努力做到让消费者可有效识别并及时举报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充分发挥消费者在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唤起社会上每一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护意识,从简单的保护意愿转化成切实的行动。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凸显政府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假造假、以次充好事件及“败德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保证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声誉,切实维护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农户、企业和消费者等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多种信息披露方式,规范媒体在信息披露中的行为,正确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定期、及时、动态披露或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抽检结果、处理意见,农产品认证信息和企业品牌信息等,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作者:刘瑞峰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即从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工业“三废”中带来的氟、砷、镉、铅、汞、锰等难以杜绝的有害物质。 2、人畜共患病包括畜禽在饲养过程中遭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侵袭。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的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做到标本兼治,要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监管。 1、加强饲养环节的监管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必须有优质的品种和安全的饲料作保证。从养殖场审批、建设开始都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畜牧法》等规定执行。养殖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管理,严格按照饲养技术标准,所使用的添加剂、兽药要符合使用规范和休药期规定,牢固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安全的食品是靠养殖者用科学的方法、优良的环境、优质的饲料养殖出来的,不是靠媒体宣传检疫人员检验出来。监督机构要对本辖区内所有养殖场(户)做深入细致地了解,全面掌握饲养规模、饲养方式、饲料、兽药、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并对经营销售兽药的门店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2、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要规范和不断完善畜禽屠宰场建设标准。屠宰场的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屠宰场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屠宰工艺流程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根据县城人口、地理面积、屠宰规模及国家相关规划要求,每县应完善审批保留生猪定点屠宰场一处,牛羊定点屠宰场一处,家禽定点屠宰场一处。对屠宰场选址不合要求,屠宰量低,管理问题多的要进行取缔。对确定的屠宰场要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检疫检测设施的配套以及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 3、加强检疫环节的监管首先要搞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的实施,是把各种疫病及有害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做到责任到人,全程监控,科学检疫,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全程监控与安全卫生质量的对等,检疫的内容包括划区分片,责任到人,依法行事,定期巡回,详实记录,科学检疫,注重证据,健全档案,综合判定和责任追究。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有害因素的产生。其次是屠宰检疫关口,检疫手段目的应与时俱进,不仅要针对传染病、寄生虫病,更要加强对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的检查。制订详细的方案,科学的取样程序,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固定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扎实的人员开展检疫工作,使得检疫质量和可信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强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定点屠宰、同步检疫,从源头上抑制了病害肉流入市场,但肉品作为特殊的食品原料,易在运输、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受到外来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污染。如清洗剂、蚊蝇等,另有一些不法商贩在加工分销过程中随意添加其他物质,如“牛肉精”、“保水剂”,达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还有一些不法商贩将私屠滥宰的病肉直接进到集体食堂、饭店、宾馆及肉品加工作坊等肉品消费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加工场所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置国家利益不顾,与不法商贩串通一气,坑害了消费者,因此,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刻不容缓。由于这一环节的隐蔽性随意性,检查起来无头绪,操作起来较困难,监督机构更要对本辖区饲养的畜禽全面掌握,准确了解养殖场(户)畜禽出栏头数,中途死亡的要查清原因,做好无害化处理。 5、加强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的监管要加强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倡导健康养殖,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同商务、卫生、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等环节实施全面的管理,对查出的问题从严从重处理,通过个案要案的处理,对违法分子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从根本上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作者:柳相玺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畜牧兽医局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探讨冬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监控 一、突出重点,强化现场管理 1、强化塔吊等大型设备、基坑防护管理。重点做好设备的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各种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有效可靠。要做好设备基础的检查监控,提高设备的防冻、防风及防坍塌的能力;塔吊设备的拆装,必须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详细的拆装方案,并派专人监控,严格执行验收和登记制度;要加强对基坑壁的支护,并设置观测点,随时观测边坡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化,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发生坍塌事故;基坑周边必须进行有效防护,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强化现场防冻、防滑管理。要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积水、积雪;加强从业人员冬季施工的御寒工作,高处作业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严禁雨雪和大风天气强行组织施工作业;对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拆除,要实行严格的内部审批制度,不得随意拆除。 3、强化现场防中毒管理。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定点分类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并指定专人负责;宿舍与存放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仓库不得在同一建筑物内;宿舍内严禁使用木柴、炭火取暖,严禁乱拉、乱接用电设施,防止发生烟气中毒以及火灾等事故。施工企业要为使用有毒材料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可靠的防护用具;教育职工正确使用取暖设施,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作业场所和室内通风良好,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4、强化防高空坠落管理。施工现场洞口及周边要严格按照“一标五规范”的规定,使用钢管、钢筋等金属材料架设安全防护栏杆,并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网进行全封闭,同时要在防护栏杆周边设置醒目的预防高空坠落的安全警示牌。登高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滑鞋、防护手套等防滑、防冻措施,并按要求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5、强化施工临时用电管理。要加强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切实做好施工用电和生活用电的安全防护。对现场的配电室、配电箱及开关箱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凡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立即更换。要认真检查维修漏电保护开关,确保灵敏可靠。要严格职工宿舍的用电管理,严禁乱拉乱设用电线路和用电器,防止触电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6、强化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要完善现场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建立冬季施工安全生产值班制度,落实抢险救灾人员、机械和物资,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确保能够高效、有序地做好紧急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加强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建设、施工和监理方要加强冬季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得因抢工期而不落实安全措施。要强化公司、项目部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检查,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和监控,对一些易发重大事故区域,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制,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同时,及时组织开展冬季施工安全大检查。检查工作要严格认真,不得走过场,要详细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责成企业、项目部按照"三定"措施立即整改,同时加强跟踪管理,确保整改落实;对行动迟缓、检查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施工现场,要坚决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项目部安全管理要点 1、项目部要结合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严格按照甲方的冬季施工管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冬季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安全投入计划或投入情况、安全生产措施;将冬季施工组织方案、安全质量监控措施上报公司安质部;同时上报本年度安全费用投入计划及执行情况,投入不到位的要说明原因,能在四季度完成安全费用投入计划的要足额完成投入。 2、南方项目部要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充分利用冬季旱季施工的大好季节,在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及时开展施工生产劳动竞赛活动,全面完成当年施工生产任务。 3、北方项目部更要高度重视冬季施工管理工作,做好冬季施工保暖防寒、防冻伤、防煤气中毒、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为施工人员配备冬季施工防寒衣服、改善驻地取暖条件、配发冬季劳动保护用品,各项目要对施工现场、驻地、民工宿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冬季施工安全检查,重点排查火炉子、电褥子、取暖器、易燃品、临时电线路、车辆及机械冬季保养等,确保施工人员不冻伤和煤气中毒,确保用电安全和交通安全,坚决杜绝冻伤、火灾、煤气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事件发生;土建施工项目,要注意做好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教育和督促全体参建人员在施工作业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和施工安全规范,认真落实建设部、安监局有关冬季施工安全质量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确保冬季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得到有效监控。 5、对冬季施工安全的布置、隐患排查、劳动保护投入,各项目经理要亲自抓,安全总监(未委派安全总监的为安质部长)要具体抓,确保措施到位、具体可行,排查彻底,人员教育到位,冬季安全投入到位。 6、项目安全总监要发挥独立委派制的作用,按照安全总监管理文件,履行好自身职责,对于项目上不能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存在重大安全质量隐患或事故苗头的现象,要直接报公司安质部,公司将督促项目整改到位。 7、项目部要注意天气预报工作,在冻雨、寒流、雨雪等天气来临前要注意做好避险工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时无施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所在地发生自然灾害,项目要立即报告公司,根据公司安排,结合自身条件,有效组织施工人员参加所在路局的抢险救援工作。 四、安全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1、审查冬期施工方案 (1)将不宜冬季施工的分项、分部工程安排在冬期前后完成,审查其冬季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性; (2)掌握和分析气温情况,搜集气象资料,做好气象记录,作为冬季施工控制措施的依据; (3)复核施工图纸,对不能适应冬季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4)冬季施工的设备、机具、材料、劳动保护的计划是否提前准备充分; (5)是否有冬季措施施工人员(如外加剂人员、测温人员等)的技术培训计划; (6)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性能、参量是否审定。 2、检查施工单位的冬期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1)查施工前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2)雪天施工中,脚手架上的积雪是否清理; (3)焊接是否有防风、雨、雪的措施,焊区环境温度低于-20℃时,检查是否准备有预热设备; (4)保温用的塑料薄膜、草垫是否准备好。 3、土方工程 (1)土方开挖:基坑(槽)自开挖起直至回填完成,应经常检查土壁有无冻裂现象,必要时应支撑加固,以防坍塌。 (2)土方回填:①冬季填土做好土方平衡工作,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考虑挖方和填方的平衡,合理调配土方,及时将新挖出的未冻结土填实至所需部位。②室内的基坑(槽)、管沟、地面垫层下的填方,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外的基坑(槽)或管沟可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③回填前应将基底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打扫干净,方可开始回填。用于回填的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c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并逐层夯实。冬期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降量应比常温施工时适当增加。 4、钢筋工程 (1)钢筋具有冷脆性,在负温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和抗冲击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在运输、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止产生撞击、刻痕等缺陷。 (2)钢筋负温焊接:冬期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有防雪、防寒保温措施,风力超过三级时应有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钢筋冬期负温(环境温度低于-5℃)电弧焊,宜采取分层控温施焊,与常温焊接相比宜增大焊接电流,减缓焊接速度。焊接时,既要防止焊后冷却速度过快,也要防止接头过热,同时还应防止产生烧伤、咬肉和裂纹等缺陷。 5、混凝土工程对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的要求: (1)水泥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大体积砼最小水泥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掺用防冻剂的砼,严禁使用高铝水泥。 (2)砼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砼,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3)冬期砼采用大模板或滑模施工时,所用水泥除强度外,尚应考虑施工期间实际环境温度,测定其凝结时间。 (4)冬期施工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检查水泥质量:a.砼强度低,怀疑水泥的实际强度等级与出厂等级不符;b.出厂时间超过两个月;c.水泥有结块现象。 6、外加剂的选用 (1)在冬期浇筑的砼,宜使用无氯盐外加剂,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水和骨料可根据工地具体情况选择加热方法,但骨料不得在钢板上灼炒。水泥应储存在暖棚内,不得直接加热。 (2)外加剂使用前必须有完备的质量保证资料,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破损和受潮,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砼配合比报告控制掺入量,使用时可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 (3)在坍落度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加入减水剂,并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7、拌制掺用防冻剂的砼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防冻剂的掺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b.严格控制砼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6,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防冻剂溶液中的水分应从拌合水中扣除;c.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d.砼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8、砼运输和浇筑 (1)砼的搅拌、运输和浇灌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尽量缩短砼的运输和存放时间,以减少砼的热量损失。运输和浇灌砼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装卸地点应有挡风保温设施,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砼的工作。 (2)砼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经热工计算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当与要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整。 (3)冬期施工砼时,不宜留置施工缝。如因技术和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若其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则应正确留置施工缝。采取加热法养护砼时,施工缝的位置和在施工缝位置继续浇筑砼时的处理,同常温情况施工相同。 (4)当分层浇筑大体积结构时,已浇筑层的砼温度在被上一层砼覆盖前,不得低于按热工计算的温度,且不得低于2℃。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9、砼的养护 (1)在负温条件下养护,严禁浇水且外露表面必须用塑料薄膜覆盖。 (2)砼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时,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 (3)掺用防冻剂的砼,当温度降低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应小于砼受冻临界强度。 (4)当拆模后,砼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砼表面应及时采用保温材料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5)模板外和砼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砼表面,新浇砼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 (6)模板和保温层,应在砼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砼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砼表面,应采取使其缓慢冷却的临时覆盖措施。 (7)不同工程结构砼养护应根据其工程特点、具体结构形式,结合现场施工条件以及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综合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以确定切实可行的砼养护方案,并编制针对性的施工措施。 10、砼质量控制及检查 砼的冬季施工,除按常温施工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外,尚应检查以下项目:a.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商品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b.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时的温度;c.砼在出模时、浇筑时、浇筑后和硬化过程中的温度;d.砼温度降低至0℃时的强度(负温砼则为温度低于外加剂规定温度时的强度)。e.砼试件除应按常规留置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不仅是与一个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紧密的关系,还与每一个参与的人员和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防止所有质量与安全的事故发生,最终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效益,并有力保障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作者:喻华 单位: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摘要: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电力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不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但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电力工程质量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施工中缺乏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意识 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最大效益,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对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的效益认识不足,只看到投入,没有看到带来的效益,这就导致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重视,没有真正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也不利于电力工程的后续使用,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2.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混乱 良好的管理是项目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电力规划、施工单位等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工程施工不仅不能如期完成,还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明确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划分责任至关重要。 3.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缺乏经验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如果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众所周知,电力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落后,且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电力工程施工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 4.电力工程各施工部门缺乏协作 电力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相关部门包括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是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部门,安全检验部门是对与安全有关的事项进行检验的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是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部门,施工部门是承担施工责任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作和相互监督,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经验分析 (一)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包括5个阶段:任务承接阶段、项目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如图1所示,本文探讨的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包括3个方面: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原材料、设计图纸、半成品等的质量管理是事前管理的范畴;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属于事中管理的范畴;施工完成后到投入使用以及使用之后的各种问题属于事后管理的范畴。应用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的重点是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核以及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试验、抽检 对各种原材料,除应该检验出场合格证外,还应该进行抽样检查,对原材料随时随地地进行随机抽查,可以有效地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 3.设置质量管理点 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的关键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质量管理点作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质量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正确进行质量评定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评定要细致,覆盖范围要广,这也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关键因素。质量管理要做到细致,细致就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范围广是要求质量检查要全面,质量检查部门要随时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将质量管理做到实处。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严格落实责任主体,责任到人,制定一套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引导施工人员认真遵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将安全管理的观念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2.加强安全因素控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安全预防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安全因素控制。预防可以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里,从而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以动态跟踪为原则,加强重点控制,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3.加强各施工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前面已经介绍,电力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施工部门如图2所示)。电力工程包括3个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加强这3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领导人的责任,即质量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将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领导人以及每个员工,将电力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 4.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首先要从领导做好,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员工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章,在安全管理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培训,确保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结语电力工程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应该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作者:黎国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摘要: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电力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不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但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电力工程质量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施工中缺乏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意识 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最大效益,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对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的效益认识不足,只看到投入,没有看到带来的效益,这就导致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重视,没有真正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也不利于电力工程的后续使用,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2.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混乱 良好的管理是项目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电力规划、施工单位等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工程施工不仅不能如期完成,还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明确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划分责任至关重要。 3.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缺乏经验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如果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众所周知,电力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落后,且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电力工程施工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 4.电力工程各施工部门缺乏协作 电力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相关部门包括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是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部门,安全检验部门是对与安全有关的事项进行检验的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是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部门,施工部门是承担施工责任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作和相互监督,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经验分析 (一)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包括5个阶段:任务承接阶段、项目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如图1所示,本文探讨的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包括3个方面: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原材料、设计图纸、半成品等的质量管理是事前管理的范畴;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属于事中管理的范畴;施工完成后到投入使用以及使用之后的各种问题属于事后管理的范畴。应用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的重点是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核以及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试验、抽检 对各种原材料,除应该检验出场合格证外,还应该进行抽样检查,对原材料随时随地地进行随机抽查,可以有效地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 3.设置质量管理点 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的关键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质量管理点作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质量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正确进行质量评定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评定要细致,覆盖范围要广,这也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关键因素。质量管理要做到细致,细致就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范围广是要求质量检查要全面,质量检查部门要随时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将质量管理做到实处。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严格落实责任主体,责任到人,制定一套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引导施工人员认真遵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将安全管理的观念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2.加强安全因素控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安全预防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安全因素控制。预防可以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里,从而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以动态跟踪为原则,加强重点控制,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3.加强各施工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前面已经介绍,电力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施工部门如图2所示)。电力工程包括3个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加强这3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领导人的责任,即质量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将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领导人以及每个员工,将电力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 4.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首先要从领导做好,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员工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章,在安全管理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培训,确保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三、结语 电力工程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应该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作者:黎国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房建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理 摘要: 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模范与学习阶段。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发展中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为此,本文将从房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入手,根据房屋建筑施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制定出强化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方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强化管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为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需要落实房建施工管理责任,对房屋质量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房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均符合相关的施工要求。近年来,人民生活对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强化房建施工管理,合理控制房建质量,方能满足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加快房建行业的发展。 1房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 在整个房屋建筑施工项目中,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方向与方法,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是一切建筑施工的标准与基础。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各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仅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笼统的概况,并没有具体规划每一个的建筑施工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导致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具体性、科学性与准确性。没有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管职责,缺乏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管理形式流于表面,质量控制手段过于传统,导致建筑施工中漏洞百出,降低房屋施工质量,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2不规范的工程设计侦查方式 房屋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地点开展侦查工作,充分了解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根据建筑施工要求与规定,结合施工地点的侦查情况,合理的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为后期施工建筑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在实际的工程侦查中,施工方为降低施工成本,并没有对施工地点开展侦查工作,仅凭借施工地区的参考文献和报告材料,对施工地点进行笼统的评估,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工程设计侦查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综合素质偏低,对施工地点进行侦查工作时,没有全面认识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上交的施工地侦查报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准确性,影响到后期的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 1.3不合格的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房建施工的基础内容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整体设计与规划。施工方为从中获取较大的收益,降低施工成本,购买施工材料时以此充好,降低房屋建筑质量。房屋建设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审核时,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忽视施工材料的防水性、防火性,导致建筑在使用时期频繁出现渗水现象,发生火灾时无法起到阻燃作用,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选择施工材料时,没有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所选择的施工材料中含有较大的有害物质,直接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 1.4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21世纪知识技能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需要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建筑施工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多选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等,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知识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降低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施工技能粗糙,为建筑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强化房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强化房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需要建筑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完善施工管理方案,落实施工管理职责,使建筑施工管理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全面性。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建筑施工方面的法律政策,结合施工地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制定出施工操作规章与管理体制,将施工责任与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使每一个建筑施工参与者均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一旦出现问题,均有相应的负责人对其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做好预防性管理制度,针对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现象,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如图1)。 2.2规范工程设计侦查方式 建筑施工项目的侦查工作是房建施工的前提,是房建设计的基础,因此,为坚强房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需要加强对工程设计侦查工作的管理与整合。安排侦查管理人员,对施工前期的侦查工作与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建筑设计师能够对施工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气候环境充分的了解,根据侦查报告,结合相关文献,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建筑施工图纸。加强侦查人员与建筑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建筑设计师能够亲身参与到侦查工作中,保证设计图纸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与严密性,为后期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2.3严格把关材料质量 为提升房建工程质量,需要从施工材料入手,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施工材料具有防火性、防水性,无毒、无害。建筑企业管理者需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能因眼前的一己私利,忽视建筑工程的整体利益以及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一定要根据房建施工的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建筑企业对施工材料的选购环节起到足够的重视,选用具高素质的采购人员,保证材料质量。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存货处,防止施工材料因存放方式不合理,降低材料自身性能。 2.4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是房建工程的推动力,其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质量。为保证房建施工质量需要提升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房建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保证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施工知识与技能,管理人员具备正确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提升施工者与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房建施工时,针对房建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由资质深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引导,以此保证房建工程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房建工程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2.5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意识是人一切行为的引导力量,为保证房建工程每一个环节均符合房建施工要求,需要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提升房建工程每一个参与成员的安全意识。房建工程进行人员选拔时,均需要对其的专业技能进行检测,做到“持证上岗”;新员工入职前,需要对其进行“上岗培训”,使其能够全面了解所在岗位的职责与义务,提升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心理素质,降低房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员工进入施工场地进行工作时,必须携带员工工作证、佩戴头盔,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场。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行业正处理学习与探索阶段,为提升房建工程质量,需要强化施工管理工作,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制定房建施工制度,重视侦查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安全施工管理。 作者:柳艳 单位:南昌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方面的工程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此类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本文将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等内容在整体建设中的意义,和我国目前阶段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安全管理 近些年,我国电力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推进而向前发展,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加大了项目安全的管理力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也逐渐意识到电力工程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大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因素 (1)人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现代城市都是由人掌控,只有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要想在解决电力工程的这两大问题,首先要紧抓人的问题。其中包含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施工人员,验收人员,而施工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工程由他们直接完成,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工程的最终质量。 (2)材料与设备同样对工程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大因素。电力工程是一项无论从材料设备到施工操作都极为复杂和注重细节的过程,涉及的材料和设备也种类繁多,大到起重机小到各种缆线和阀门,都是该工程建设的基础,它们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安全,只有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配件,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电力工程。 (3)电力工程范围跨度大,时在高空时在地下,所以使工作操作难度和危险性大大增加,非常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害。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前务必实地考察,制定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把所有能影响到施工过程的环境因素考虑全面,做好安全措施,巩固防护设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出现的问题 2.1部分电力建设监管质量的流程不明确 在电力建设的过程中,有些电力企业没有规范电力建设程序,建设之前并没有注册质量监督,有的甚至一边施工一边设计,完工后也没有通过正规验收就将工程投入使用,这并不符合电力建设的正常流程,尤其是风力发电等工程,不按照质量监督的流程最为明显。 2.2施工现场监理不合格,审核不严 在电力建设中,对于监理把控松懈,在现场,监理不能正确履行职责,职业素质低下,甚至有无证上岗的现象出现,监理的机制也有诸多不足,对于需要改正的措施针对性不强,建设相关的硬件设施不齐全,对于资料的记录性差。还有个别企业资质不够,会出现跨行业签字验收等违规现象。 2.3质量监管的控制措施不够合理 在电力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管控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尤其在各种施工工艺方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质量控制上,会出现数据不真实,材料丢失,致使施工标准也不准确,大大影响施工质量。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3.1电力工程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安全防护相对较弱 在建设电力工程时,施工现场面临环境复杂多变,操作时也是多工种同时交叉进行,不同的工种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尽管现在已经在安全方面统筹安排,但还是会发生一些人为无法预知的事故,增加电力事故的发生率。电力企业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资金也较少,对于防护设备建设不全面,对已有的防护维护不善,也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此类问题,就会给电力建设带来大量安全问题。 3.2安全责任分配不合理 在电力建设中,安全管理问题复杂且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在具体施工时,对于安全方面的职责分配不足,从而给电力建设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安全检查部门,只会进行表面的安全问题排查,但是不会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各部门之间对于安全工作协调不到位,对安全管理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应该具体落实到个人或者部门,比如安排一个整体工程的负责人,对工程的安全问题总体负责,而实际的安全责任由每一个副职负责,这样既能保证安全隐患排查,也有利于工程的安全管理。 3.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各个电力工程建设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多来自农村,安全意识淡薄,就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要开展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使该行业的人都要有风险意识,施工的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并且要学会处理施工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害。 4加强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1)规范质量管控程序,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监督,根据有关规范条例,落实质量监督的注册手续,保证电力建设和质量监督有序进行。当前有很多质量监督机构都是包含在电力企业当中的,但是机制和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在履行职责时效率会很低,所以要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建设,在资金和人员配置方面满足需求,有效开展监督工作。 (2)严格把关监理的规范性,完善相应的监理机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配置监理人员要合理,并且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对于违规现象要严格处理,务必避免无证上岗人员进入单位,以保证电力工程质量。 (3)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质量管控,对于记录下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形成一个质量监督网,有效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4)在电力建设中,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组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要配备相应的安全专员,及时提出施工安全问题,在有安全隐患的施工程序上,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还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避免事故发生。 (5)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要完善相关的安全责任体制,将安全责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在进行交叉作业时要着重强调,根据以往出现的安全问题作出预测,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危险进行准确识别,以有效防范各种危险源。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电力工程作为电力发展的前提,加强对电力行业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工程整体质量,可以推动我国电力业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谭四光 单位:广东威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配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 摘要:文章针对配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对人身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安全标识、强化对安全隐患的管控以及减少外力破坏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配网工程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配网工程;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1配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 (1)配网工程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配网工程也开始成为了非常主要的建设与投资对象。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配网工程虽然在努力克服不良条件,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施工环节缺少规范性以及缺乏易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等等。事实上,配网工程的施工不仅工程紧凑、环节繁琐,而且一旦其中某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那么势必会同时牵扯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环节,从而让整个配电网络都出现难以修复的损坏。例如在安全问题频发的带电作业当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并且缺少应有的应变与现场操控能力,从而经常会因为一个微小的操作性失误而导致整个工程都以失败收场。基于此种情况,如果想要让配网工程的施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上的提升,其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加大对工程安全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安全类威胁因素的存在。 (2)配网工程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是安全的基础保证,施工团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施工条件,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通常情况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施工材料的选择不恰当、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的要求标准、施工工艺同整个配网工程不匹配等等。除此之外,一些施工基础人员在没有充分了解并掌握二次电缆走向需求的情况下就忙盲目开始作业,从而导致二次电缆的铺设现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突发状况,例如无功补偿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虽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仍然会受到谐波的干扰和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施工团队需要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来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 2配网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1)加大对人身安全的管理力度。为了有效减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团队需要编制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对原有的安全管理政策作出进一步的改进。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状展开深入的考察,并且将管理工作深入的落实到验收、巡检以及运行等各个环节中,尽可能的制定出一个标准化的执行方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对所有施工参与者都展开严格的考察与监督,一旦发现有违反安全操作标准的施工人员出现要对其给予应有的惩罚。 (2)完善安全标识。配网工程的安全标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防止碰撞的警示标识、彩砖标识、电缆的走向标识等等。这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标示不仅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基本的工作帮助,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由外力所带来的诸多破坏。 (3)强化对安全隐患的管控。对于存在于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来说,其中比较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要数设备隐患了,其不仅能够对配网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施工工期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阻碍。基于此,施工团队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安排相关的巡检人员来对工程设备的安全问题进行逐一排查,从根本上提高配网工程施工的安全等级。 (4)减少外力破坏。在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遭到一些各种类型的外界破坏,具体包括物体撞击、雷击、鸟害、树障以及高空坠物等等。在通常情况下,配网工程的施工团队会运用防鸟刺与风车反光镜来避免鸟害的发生,利用避雷针等装置来减少雷害的出现。在此基础之上,各地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需要尽快的形成合力,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工程的施工现状来做好对施工安全隐患的处理工作,确保配网工程可以运行的更加稳定和顺利。 3配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1)准备阶段。当配网工程的设计方案被最终确定完成以后,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配合做好对配网工程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灯光照明、通风以及安全设施等等。首先,管理者要将质量控制点制定出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工程条件来全面的分析好能够对配网工程施工带来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且制定出带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为接下来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管理者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配备、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设备的配置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加大对电气设备的质量管理力度,尽可能的选择那些性能优秀且质量水平高的工程设备与工程材料;再次,管理者要确保所选择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程序符合应有的科学化标准,如果配网工程施工需要应用到一些新型的施工工艺,管理者需要先对其可行性展开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当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方可继续施工。 (2)施工阶段。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环节,为了能够顺应国家的制度规范与施工质量标准,各个配网工程的施工团队都要对自身的施工工序展开重点化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质量控制标准。首先,管理者要结合当前的施工进度来设置出质量控制表格,待得到相关设计部门与施工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做作业;其次,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展开抽查与评价,一旦发展有违规操作情况需要立即予以解决;最后,做好后续的验收工作,根据统一化标准来将电力工程分为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以及部分工程来实施分层检查。 (3)验收阶段。首先,管理者要根据施工图纸与质量管理方案来对隐藏工程与中间工程做好验收工作,其中包括了接地装置的敷设、电缆管土建、电放土建、电缆头制作等等,同时要委派专业人员做好详细的记录;其次,当配网工程正式竣工以后,管理人员要让施工参与者做好相关的自检工作,并且将所有质量问题做好记录,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责任部门与个人身上;最后,为了能够尽快达到零缺陷的建设目标,管理者要对缺陷记录消缺处理,进一步落实闭环质量管理。 作者:苏振兴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供电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建设中机械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摘要:管道运输是石油调运较为常见的方式,具有运输量大、损耗量低等优点,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石油管道的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但是由于石油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对于管道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求较高,通过加强管道建设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一方面能够降低管道建设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间接的提升管道建设效率,降低建设企业的成本花费。 关键词:石油管道建设;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健立专人专岗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内容 石油管道建设是一项综合型的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机械化设备。为了保证各个机械设备能够协调运作,发挥应有的建设作用,必须强化设备操作人员的集中管理,设立专人专岗责任制。将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每个部门所承担的设备管理责任,例如技术设备的管理员、技术设备的操作员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员等,做到专人专岗。在明确各自的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后,要求在管道建设中做到“三定”(定机、定人、定岗),以此保证管道建设的指令得以迅速、高效执行。同时,在建设企业内部要树立明确的管理制度,例如交接班制度、机械设备使用和养护制度、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等,要求全体管道建设人员明确建设责任。 2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加强日常养护检验 在石油管道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投资成本,施工方往往一味追求管道建设效率,而忽视了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和养护工作。石油管道建设的工作环境较恶劣,多数为野外露天环境,因此机械设备的老化速度更快。但是由于受长期工作模式的影响,国内石油管道建设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普遍存在“先故障,后修理”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管道建设秩序,而且给机械设备造成了较大损害。因此,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从日常做起,在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后,对机械设备进行清理工作,保证设备机身的整洁。同时,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养护与检修工作,通过检修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早发现、早修理,将设备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通过“以检修防大修”,还能够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对提升石油管道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帮助。 3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操作人员培训、安装安全防护设备、安全推广教育等,要想从整体上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的到位,需要从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在不影响石油管道正常建设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在人员安全培训方面,通过增加资金投入,聘用专家进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讲座,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实践管理能力,从而降低人为原因导致的机械设备故障;在设备安全防护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通过设备内部优化和外部加装防护罩等方式,降低外界因素对机械设备的安全影响。 4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升设备操作水平 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安全意识高低和设备操作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石油管道间的质量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对以往石油管道施工中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建设中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或是直接导致管道破裂,或是给管道建设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是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可以解读有关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或是反面事故案例,同过正反两面教育,形成强烈的差别教育,以此提升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同时,在管道建设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服从管道建设规划的安排,杜绝违章操作行为。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层面强化设备安全管理。在任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时,不仅要求考察其理论知识水平,还要综合考虑其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在后期管道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 5加强分包和租赁单位的管理 机械设备租赁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营业执照,如果是大型机械或需要安全组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资格证件等。同时验证近期内相关的工程业绩资料,必须选择具备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法人组织。对于外租设备或分包带入的设备,需要验证核实其设备的产权登记证明,明确设备拥有权,避免发生纠纷或出现故障后影响正常建设进度。 6结语 石油管道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保证管道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既是安全建设、安全管理的工作需求,也是提升管道建设质量的根本所在。相关负责人要从思想上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以实际行动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强化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安全建设制度,形成系统性、立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石油管道建设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刘啸,杨晓东,张栋 单位: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作业区 质量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针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优化我国供电系统的体系和结构。 关键词:供电系统;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0引言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电力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这对我国供电系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国供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很多电力工程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对相关施工工期、施工速度、施工安全等进行明确要求,不能随意组织施工。由于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安全重视程度较低,工程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电力企业过分追逐经济效益因此就会出现忽视安全生产的情况,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较低,严重者还会出现重大的工程事故[1]。 1.2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电力工程建筑中取得良好的收益,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以制度为支撑、盈利为目的的管理体制。但就目前发展而言,很多供电企业在实际过程中不注重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不明确,经常会出现严重的责任缺失,降低电力工程建筑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 1.3电力工程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但在开展实际工程中,需要多个部分和多个领域共同开展施工工作。由于我国很多电力工程管理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因此导致我国很多电力工程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存在很多漏洞。 1.4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十分复杂 在实际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其关键内容。由于很多电力工程安全企业中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常常会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出现混乱,导致安全管理问题频发[3]。 1.5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供电企业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还在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就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不能对电力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配合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而且一经投入施工不能随意进行变动或者修改,同时要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管理,避免发生混乱的情况,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供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优化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4]。 2.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的体系是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正常施工的前提条件,不断完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节约建筑成本、建筑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2.3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在实际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责任和重要意义。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对图纸做好详细的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相关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结合施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2.4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电力工程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是确保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工程建筑施工材料主要包括采购环节、施工环节的材料,并且还要严格根据国家下发的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把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模式,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混乱问题。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方法 3.1实现多元化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建设要落实多元化管理措施,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措施。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电力工程安全的周期性、频率性、随机性,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强化管理监督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供电系统能够逐步完善[5]。 3.2正确处理相关安全因素 要想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施工的成本、施工工期等内容,这些都是电力工程建设的相关因素,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只有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置于不顾,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还应该树立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在确保施工工人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电力体系的整体水平。 3.3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做好防止工作,制定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应急方案,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通过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能够准确地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从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努力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供电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党和政府、供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三者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陈文强 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防城港供电局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幼儿教育实践场域中教师与理论研究者关系考察 [摘要]教师与幼儿的中间横亘着其他的力量和关系,其中理论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是影响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由于理论研究者具有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了改善自己在场域中的不利位置,教师会努力获取理论研究者的知识,向他们靠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教师对自己实践的思考方式,同时也会使教师丧失自己实践的具体性和生动性。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理论研究者应该承认教师与自己在文化上是对等的,让他者成为他者,做教师实践活动的关怀者,进而成为教师思考过程的分享者和复杂教育场域的理解者,以让教师和理论研究者都获得对自身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幼儿教育实践场域;幼儿园教师;理论研究者;关系 一 幼儿教育活动是围绕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来进行的。因此,幼儿理应是教师关注的中心。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是被忽视的。 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曾于2003年对208名幼儿园教师作了有关教研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依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常教学,而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仅排在倒数第二位。在主要教研活动内容的十个选项中,教学活动排在第一位,理论学习排在第二位,教材研究排在第三位,研究幼儿排在第八位。 在教育场域里本应处于中心位置的幼儿为什么会被边缘化? 场域是由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组成的。场域当中有各种资本,布迪厄认为,有四种基本的资本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场域中的行动者往往被他们自己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习惯所牵引,为了获得各种资本而行动。行动者获得的资本越多:在场域中就越能占据有利位置。各种位置的占据者为了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会运用种种策略。 幼儿园教师身处的是一个多重关系交互作用的教育场域。与幼儿园教师发生关系的人主要包括:(1)幼儿。他们能给予教师真诚的爱与关心,依恋和崇拜教师。(2)幼儿的家长。获得家长的信任、配合、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效果。家长也会将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反馈给幼儿园管理者或教师的同事,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处境。为了获得家长资源以及他们的正面评价,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会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和观点。(3)幼儿园的领导。领导,特别是分管业务的领导,大多曾经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备课,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带有园领导观念的印迹。园领导同时又是教师工作能力的评价者。管理人员的评价会影响教师的升职、上公开课、进入科研项目组等机会,也会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事的评价,进而影响教师经济资本、象征资本的获得。(4)理论研究者。包括各级教研员、大学专业教师。毫无疑问,在幼儿园教师看来,理论研究者是文化资本的最大拥有者,与他们交往会给自己带来知识,同时提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从而获得一定的象征资本。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理论研究者并不会亲自到场指导,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书籍、发表的文章、编写的教材来影响教师。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需直面儿童、文化与社会的对峙。影响教师与幼儿互动发展方向的不仅仅是教师与幼儿的特性,还有在他们中间重叠或横亘着的其他力量、其他关系。教师的行动方向受这些力量牵引和规导,其中幼儿的力量很容易在其他力量的影响下退居边缘。因为理论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是影响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因此往往是教师在场域中最先感知到、最先考虑的力量。 二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场域里,理论研究者以及他们言说的理论天然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理论研究者的理论被社会文化自然地赋予了力量,被视为可贵的资本。由于拥有这些知识资本,理论研究者在幼儿教育实践场域里也就拥有了话语权。幼儿园教师如果不掌握这些理论研究者的话语,就有可能面临失语的处境。 正是由于理论研究者占有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因此在一个崇尚知识的幼儿教育实践场域里,理论研究者占据了“批评者”“医生”“指挥者”的位置,而教师处在“被批评者”“被诊断者”“被指挥者”的地位。为了改善自己在场域中的不利地位,教师会努力获取理论研究者的知识,向他们靠拢。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两种策略。 第一,遵从理论研究者的建议。理论研究者很受幼儿园教师欢迎,有条件的幼儿园往往请他们定期参加教研活动或来园作报告,没有条件的幼儿园也会派教师外出听专家讲座,“好跟得上形势”。 一位幼儿园教师说:“去年来了个专家,让我们搞经验课程,说对孩子好,我们就搞了经验课程,还写反思笔记,给孩子建成长档案。今年换了个专家,又让我们开发本土主题活动,我们又开始研究当地的历史了。反正跟着专家走没错,家长也认可。” 第二,使用理论研究者的词汇。与幼儿园教师交谈,看他们写文章,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各种新鲜的词语。“主体性”“建构”这类词已经泛滥,“高结构化、低结构化”“异质同构”等词也屡见不鲜。在问到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理论词汇时,教师的答案是: “写文章很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获奖、发表,而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不能纯粹是谈经验。” “想使别人对我有一种感觉――你很能干,用很多理论的东西,真的会让人觉得我蛮厉害的。” 佐藤学也谈到了大量教育研究术语渗透到教师语汇中,成为专业术语的问题。他认为,运用这些“教学研究”所提供的专业术语,可使教师的实践获得各种理论切入点。的确,理论词汇的频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自己实践的思考方式,使他们的思考有一个确定的坐标,他们可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明确命名。 W老师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音乐组组长,她对理论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她每次主持教研活动,都会提出诸如“如何解决提问的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她是这样看待理论给她带来的好处的:“我工作十七年了,我觉得自己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理论能指导我去理解我以往的那些工作经验,让我更好地去内化我原来的认识。” 幼儿园教师向理论研究者靠拢,获得了与理论研究者对话的力量,虽然这个过程有点像中国人为了与美国人对话而主动学习英语一样,始终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毕竟获得了可能性。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也有助于教师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 “你要说得头头是道,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为了他孩子好,而且还要说出是为了他孩子哪点好,比如社会性发展、延迟满足、自我控制力、主体性等,这样他就觉得你有道理,值得信赖了。” 然而,教师话语中的理论词汇越多,描述他们自己实践的话语就越抽象,就越容易丧失具体性。 我们曾就某课题组织教师写过一些文章。当教师们将文章拿来交流时,我们看到如下片段: 幼儿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审美与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格、提升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教育实践领域,幼儿艺术教育却存在很多误区:以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替代幼儿真切生动的体验和表达:成人式的思维、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使得儿童与生俱来的艺术感受能力逐步丧失:功利性的追求替代了艺术教育的正确目标,背离了它的宗旨,从而使幼儿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美术教育的改革取决于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长时间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实践,我们发现,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建立一种宽容多元的审美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现在关注的不仅仅是班级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而是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价每一个幼儿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了相应的提高,关注并分析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帮助(技能技巧、想象创造、意志品质),我们提倡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我们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我们以启发、引导、鼓励、提升为主,建立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味同嚼蜡”。我们很惊讶,这位教师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与大家交流时也眉飞色舞,会使听者兴奋不已,但写出来的文章怎么会是这样?问她原因,她不无委屈地说:“不是写文章嘛。我们评奖的文章都是这么写的。”问她那些生动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她说:“那些东西也能写进文章里吗?那些只是经验啊。” 我绝没有贬低这位教师的意思,因为我们看到的许多文章都与她的文章类似,精彩的鲜活的实践被包裹在一层又一层的空洞的不知所云的理论词汇当中。我只是想说明,幼儿园教师所谓的“向理论靠拢”,快达到施瓦布所说的教师的“实践方式”话语已处于“濒死”的状态了。难怪在福柯看来,知识会抑制自由,生产控制,从而促进人的消亡。 事实上,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理论研究者的影响力很有限。特别是当理论研究者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幼儿园教师的体验、经验发生化学反应时,幼儿园教师口头时髦的理论词汇与实际工作中的我行我素之间的反差使理论研究者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正如布迪厄所说,“社会行动者并非是被外力机械地拉来扯去的‘粒子’。正相反,他们是资本的承载者,而且,基于他们的轨迹和他们利用自身所有的资本数量和结构在场域中所占据的位置,他们具有一种使他们积极踊跃地行事的倾向”。幼儿园教师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利用自己的实践,消解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同时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三 一般来说,理论研究者对于教师的复杂工作、课堂现象的复杂性理解得并不那么丰富、深刻。但理论研究者恰恰因为对于教育实践复杂性的无知与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的混沌性,喜欢对实际工作者提些傲慢的建议或指导,他们会以断然的口吻要求实践者“应该”或以亲切的口气“建议”教师们在实践中遵守某些规则。理论研究者往往忽视教师行为的多样化,忽视实践的变通性、策略性、生产性和再生产性。他们提出的建议,对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往往并不显得那么强有力。吴康宁就曾对教育批判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提出过质疑,他认为,理论工作者的批判话语权是自赋的,其教育批判是一种“自我定义式的”批判。理论工作者无法获得对整个教育场域的全面认知,其教育批判容易成为一种“有偏见的”批判。理论工作者难以进行彻底的换位思考,其教育批判往往成为“马列主义手电筒式”的批判。 到底什么是知识?显然,在幼儿教育实践场域中,幼儿园教师所拥有的丰富的、复杂的实践性经验往往不被看作是知识,他们当然不能凭借这些不被视为资本的资本(事实上是他们所拥有的最大资本)在与理论工作者的交往中使自己的处境向有利的方向转变。因此,要改变这一处境,根本的还是要改变我们的知识观。 前文提到,理论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是影响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也是幼儿园教师在场域中最先感知到、最先考虑的力量。要求教师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研究者,因为没有将教师视为有着与自己对等文化地位的“他者”,没有意识到尊重、理解幼儿园教师复杂实践对自己的重要性,也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因而无法使幼儿园教师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因此,有必要对理论研究者这种立法者的身份进行批判式的反思。而理论研究者要完成自我救赎,就必须努力建构新的身份。 齐格蒙・鲍曼运用隐喻论述过知识分子的两种角色:立法者和阐释者。立法者角色由权威性话语建构活动构成,这种权威性话语对争执不下的意见纠纷作出仲裁与抉择,并最终决定哪些意见是正确的和应该被遵守的。而在后现代世界观基础上形成的阐释者角色则由解释性话语活动构成,这些解释性话语以某种共同体传统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具有自主性的(独立自主的)共同参与者之间的交往,防止大家在交往活动中发生意义曲解。因此,它激发了人们深入到相异之知识系统中去的愿望,解释活动正由此而发生。 讨论理论研究者相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是立法者还是阐释者,并不是说这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的。在现实中,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讨论都指出,理论研究者应该从立法者走向阐释者。但不管是立法者还是阐释者,他们都把作为实践者的教师看作是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并不重视与对象的主体性互动。因此,我们提出,理论研究者应成为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关怀者。 成为“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关怀者”这一观点受关怀伦理学的启示。关怀伦理学重视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被关怀者角色的主动性。关怀决非完全取决于关怀者一方的态度与目的,而必须考虑关怀者的“关怀”在被关怀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按照关怀伦理学的创始人诺丁斯的观点,要成为“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关怀者”,理论研究者首先要对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有相当的了解,并与他们有深入的相处,以分享教师对教育场域的复杂体验、生态化思考。其次,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教育行为。其三,遵循德里达的“让他者成为他者”观点,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时把他们当作“他者”(即独立的个体),帮助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者做得更好。同时,如果发现幼儿园教师有不好的表现,暂缓直接对他作出判断,要努力确定这种不好的表现确是他自身的原因导致的,而不是我们的偏见。 按照关怀伦理学,理论研究者应致力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但是要以不妨碍他们的“他者性”为原则,避免代他们作决定。要承认在幼儿园教师那里存在着与理论研究者文化相异但地位对等的“地方性知识”,也就是承认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研究者来说具有“他者”的身份。 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不但要承认“教师文化”与“研究者文化”地位对等,通过关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分享教师对教育场域的复杂体验和生态化思考,成为复杂教育场域的理解者,更要“推人及己”。理论研究者在讨论“儿童文化”“教师文化”时,也要警惕自己不自觉地表现出成人和权威的“霸权”。“一切洞察力都是来自漂泊,包括肉体的和心灵的。于是知识分子的良知,表现为对定式的反省,而非捍卫。”培养“离我远去”的能力,探寻“他者”的意义,进而对自己的眼光和立场保持一种警觉的反思和自觉,这是理论研究者要坚持的。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二、 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 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带班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 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 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 ,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包铝集团幼儿园)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试论幼儿教育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培养进行了探讨:①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②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③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带班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 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总之,作为一名幼教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好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信任你、喜欢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探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在优化教育教学、营造幼儿教育文化、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共育方面体现出了显著效果。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即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的需要中去,以满足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幼儿教育 融合 浅述 近年来,以网络科技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推动各个社会领域的升级与革新,互联网技术引导教育领域变革成效尤为显著,正逐步推广到我国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幼儿教育中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建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 笔者将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分为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幼教文化、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共育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着不同的实践主体与技术方法,以满足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互联网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始终流淌着欢声笑语、充溢着蓬勃朝气。为此,必须改变单一的、固定的教学形式而采用多元化的、活泼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是优化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认事物、讲故事、想办法、做游戏和听音乐等教学形式。结合这些教学形式的优缺点及呈现方式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到不同的教学媒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认事物、讲故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实时搜索的互联网媒体为幼儿呈现事物的具体形状,通过比较几种物体的异同点启发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或者为幼儿呈现几组图片,启发他们结合画面编一个小故事等;在想办法、做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多媒体能放大、缩小、暂停、再现等功能,充分发挥幼儿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器官的作用,启发他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互联网信息资源营造幼教文化 幼儿园教育文化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充分发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有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幼教文化。在建设幼儿园教育文化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幼儿园校园网、网络广播站、网络电视台等互联网应用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开展各类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以此形成高效、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幼儿园网络广播站为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幼儿园可以实时更新在线音乐取代传统一成不变的音乐氛围,让丰富多彩的园内音乐营造新颖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幼儿教育节目,建立幼儿科普知识普及园地、幼儿童话王国,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增加知识、扩展视野、形成兴趣。除此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工具有助于分享幼儿形成活动的广泛参与感,如在幼儿园内举办小小记者、小小主持人活动,将幼儿表现通过自媒体工具保存、分享、展示,使每位儿童都有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以及展示自身优势的渠道。 三、互联网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传统的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模式典型代表是召开家长会以及教师家访,需要家长与教师预约参与,对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教师和家长有任何一方不能满足时间或地点安排都会使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大打折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实时交互系统解决了这一幼儿园――家庭互动难题。 首先,为每个幼儿园老师及儿童家长创建QQ帐号,并通过群聊系统使幼儿教师与家长聚合在同一平台上,家长通过QQ群聊可以实时与教师沟通,实时与其他家长沟通,幼儿园教师作为“群主”可以利用“群共享”为儿童家长公告与信息。不仅如此,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群聊功能亦可以使家长之间探讨教育心得,总结教育经验,达到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其次,为每个幼儿园班级创立微信公共平台,将微信公共平台组成幼儿园与家庭共育的朋友圈,教师作为微信公共平台维护者,可以在平台中分享教育过程、讨论专区、教育日记、投票专区及照片视频等各个栏目,在幼儿班微信公共平台中,教师、家长、学生构成了平台主体,三者都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实现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面的充分交流,还可以发起对某一热门话题的讨论,进一步促进沟通与互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还为使用者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朋友圈栏目,幼儿家长可以方便的了解到其他家长、老师的日志,吸收儿童教育经验,分享教育感言,好友之间可以在分享的内容后进行评论留言,促进了幼儿园与家庭信息分享与合作教育。 最后,“云档案”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功能,可以记录幼儿园儿童成长过程的新型互联网技术,通过“云档案”可以对园内儿童进行实时性成长过程的记录,不仅可以数字化地呈现幼儿在一学年学习、生活中取得的成绩或进步以及参与活动的各项材料等,而且内设的老师寄语、家长勉词等栏目还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指路导航。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游戏根据一定的规则让参与者从中玩耍和嬉戏来达到健体、益智、娱心和调情等的目的。幼儿阶段孩子们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游戏。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就喜欢玩耍,他们不可能安静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行为。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针对教育的目的合理地设置游戏,让孩子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欢乐的学习。 一、用游戏来发展幼儿体能 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发展的根基,拥有充沛的身体动作能力,是一个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应该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注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但是,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无法接受中小学生与成人相同的体育教育模式,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用游戏作为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参与中发展各种身体素质。通过编排一些与幼儿阶段优先发展的身体能力相适应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发展自己的身体能力。 幼儿阶段需要优先发展的身体动作能力包括平衡能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可以为孩子们编排像“小马过河”之类的游戏,在地上画一条宽两米的“河”,再画一架窄窄的约十厘米宽的线作为“小桥”横跨在“河”面上,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过河”,要求脚只能踩在“桥”上,如果脚超出桥的界限,那就是掉入“河”中,需要老师实施“救援”。当孩子们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后,可以加大难度,把“桥”换成10-20厘米高的10厘米宽的木条,再让孩子们玩这种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参与中,高高兴兴地发展了自己的身体能力。 二、用游戏来提升幼儿智力 智力在幼儿阶段发展比较迅速,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发育的一个敏感时期,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抓住这个敏感时期来实施教育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的发展离不开书本等教学媒介,但是幼儿对书本上的知识专注时间非常短,因此,仅仅依靠书本教学资源,无法全面发展幼儿的智力。因此,幼儿教师还应该发挥游戏的作用,编排和设置一些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智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编排《名侦探柯南》之类的游戏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不同数量的小东西如橡皮、蜡笔、积木等放在桌子上,然后把站在门外等待的孩子们叫进教室里,要求孩子们仔细看看桌上有什么东西,并把它们记在脑子里。让孩子们看一分钟以后,蒙住孩子们的眼睛,这时,老师把桌上的东西偷拿掉一个,藏在口袋里,然后说:“睁开眼睛吧。”然后,孩子们放下双手,睁开眼睛仔细观察桌子上什么东西没有了。这样,让孩子们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参与,在快乐中发展了智力。 三、用游戏来娱乐幼儿心情 心情舒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喜欢的一种精神状态。当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就希望通过一种活动来进行调节。幼儿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高兴起来,减少不开心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教学内容。孩子们思想单纯,遇到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只要一玩起来,就被玩乐中的激情排斥得无影无踪,因此,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多玩游戏。 比如,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心里想的全是爸爸妈妈,委屈的泪水不住地流淌。教师除了语言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之外,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玩起来。让孩子们体会到家里没有幼儿园独有的一种快乐,那就是和许多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去玩滑梯。让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在滑梯中体会游戏的欢畅,感觉幼儿园就是他们的乐园。滑梯玩不新鲜了,就去玩木马等等。只要让孩子们玩起来,他们就会快乐,忘记一切烦恼。 四、用游戏来培养幼儿友情 现在幼儿都是每个家庭中的宝贝疙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大人的心目中,个个都是掌上明珠。在家里受到家庭成员们的宠爱,就像皇宫里的格格和阿哥,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自己转。这种意识对孩子们的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对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尤其不利。幼儿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幼儿园应该培养孩子们之间建立相互合作与帮助,懂得分享友情关系。 教师应该编排和设置一些需要孩子们合作和互助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们认识到同伴的重要性,并且乐意和同伴分享胜利成果。 比如,让孩子们玩“搬家”游戏。两三个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教师把所有的玩具平均分配成几组放在教室一边的几个桌子上,作为孩子们的“老家”和家具,在教师的另一边设同样数量的桌子为孩子们的“新房子”,让几组孩子进行“搬家”比赛,看看哪个家庭最先住进“新房子”。这样,通过几组家庭成员的相互合作,把“老家”的家具都搬到了“新房子”里,同时,认识到“家庭成员”对自己搬家的重要性。教师再对各组家庭进行奖励,比如糖、水果之类的,放到各组家庭的“家长”手中,让“家长”把胜利的果实分给每个成员,大家一起享受胜利的果实。通过这类游戏,孩子们认识到了同伴的重要性,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建立了分享成果的意识。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好多教育内容在此阶段都应该生根发芽,为孩子们将来更好地全面地发展打好坚实之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游戏教材,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幼儿园)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谈幼儿教育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在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位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与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里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里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不让幼儿说这儿说那儿,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直白的答案等等。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众所周知,小树在大树的隐蔽下长不成参天大树,同理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也不会有所作为。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大胆的去想去做,并适时地给以启发引导,而不是现成的答案,更不是包办代替。必须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探索。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幼儿比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刚入园时,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他就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接近玩耍,眼睛更不敢与人正视,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对他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与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再让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使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得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的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浅谈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目前,中国传统节日已实现行政化休假,与此同时,对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元素也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在幼儿教育的教材和活动课按排中,也出现了这一文化体裁的渗透。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以后合适的平台和方式,承入给幼儿稚嫩的人格中,是笔者等一线幼儿教师思考所在。本文就目前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中的承载情况作据实分析,并提出自己对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传统 节日文化 承载 发扬 内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休假目前已实现行政化,但节日的原始味道却不浓。而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我们年青人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网络、都被各种各样的洋节日信息充斥着。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中大班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庆祝圣诞节,让幼儿与制作感恩卡,新年树(圣诞树),准备母亲节礼物、包饺子、做月饼等学习内容比比皆是,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目标的维度看,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背后承载的文化,让幼儿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风格,既长见识,又获得动手能力的机会。但让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是西方节日。对好多孩子来说,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节?却一无所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动手能力的操练,更需要精神与人格的塑立。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资源,将使孩子们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埋下树立民族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种子。为此笔者从自我的教育实践出发,谈谈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思考,及所做所想过程中一些建议。 一、 “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例:中班第七周主题活动《爷爷奶奶你们好吗》中有节语言课《重阳节》。当老师问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积极发言的孩子有好几个举起了小手。“请你说。”“九月九日是中秋节。”一个孩子回答着。“老师再请个小朋友来说回答。”“宝贝,请你说。”一个自信的孩子站来起来,大声说:“老师,九月九是儿童节.”老师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对,坐着的孩子们就不敢再举手来回答了,安静一片。不光是几个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阳节,全班孩子没有一个能说上来的。下一个问题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谜语一样,答案五花八门。 幼儿教学教材中,虽然涉及到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但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至少发现以下三大问题: (一)传统节日时间与幼儿课堂教学内容不符 在教学“传统节日活动”这学习内容时,与国家法定的节日或迟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节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儿园中班的课程中《中秋月儿圆》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时间。小朋友是先过中秋节,先有体验和感触,然后再进行这个节日活动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节日的背景主题元素是团聚、圆满,对于孩子来说过中秋应有一种期待,原本该有的赏月、识月等活动都只是轻描淡写。 总之,许多节日的教学,时间颠簸跨度很大,使教学索然无味。 (二)节日时间相符时,幼儿园内无节日气氛 既为节日,就需要有节日的气氛,气氛是有环境的创设而产生的,不同的节日就应该有不同的气氛,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农村幼儿园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节日到,创主题;节日过,一边放。”在一周主题前几天对主题墙进行装饰,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再是参与到各个课程中,如儿歌朗诵,故事,或是绘画来表现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整个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传统节日的氛围,大中小班中课程节日也不是统一安排,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三)除了吃穿、放假,无其他文化寻根气息 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艺术、社会几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与风俗,但事实上,孩子们只了解了节日我们吃了什么或是节日到了我们要放假几天等概念。而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每个节日不仅仅有着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着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节日的表面,重在让孩子们“玩”来感知节日的文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几千年地沉浸在节日中,孩子是社会人,他们的生活也同样沉浸。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每一个节日内在的文化,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精髓,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继承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品质与文化。 二、传统节日对幼儿文化寻根教育的意义 (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糕点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尝试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成适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实践的“过端午“这一活动为例,谈谈传统节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出适合幼儿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画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二)、设计易于准备和动手的实践体验活动,聚家园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知道帮助下有摸有样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三)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长 在这次半日活动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尝试“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过程。一方面唤起了家长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可,增强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孩子、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还让孩子们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小时侯就开始扎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提炼节日文化活动中组织与引领的艺术,不仅需要前测前瞻活动开展的意义性,也要反思活动后留下的内化因素。 传统节日本身就带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珍惜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乡土气息和人文背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从小就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浅议幼儿教育与实践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幼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现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论题。在探究幼儿教育多样性的过程中,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或者以凸显幼儿发展为本创造性游戏。游戏不仅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与提升,也能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游戏化安全教育中的幼儿教育 所谓的游戏化安全教育就是将安全教育的内容、目标融入到游戏当中去,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觉各种安全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去实践。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儿童对家庭、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也是儿童这种特殊的地位,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过分保护,造成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安全意识不强的现状。幼儿教育在这时候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安全教育也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安全教育的方式是教师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将游戏融入到安全教育中是目前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角色扮演与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在游戏中指导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游戏中融入安全教育,能让孩子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幼儿入园的时候,他们刚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他们会害怕陌生的环境或者是陌生人,这时候游戏是分散他们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因为角色扮演能够让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新的朋友、老师,忘记心里的焦虑。在中班的教育中,教师会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换父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有人扮演父母,有人扮演陌生人,还有的扮演家中的孩子。在这个游戏中,父母要出门,反复地叮嘱孩子“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 三、体育游戏与安全技能教育 在体育游戏中能够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体育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与抵抗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的冒险和克服困难等潜能,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且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成功喜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有目的地针对安全教育进行疏散练习或者必要的应急措施。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能够想到办法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到操场上。这是一个有关安全疏散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安全疏散。在这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跑得快,而是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协调各方矛盾等,让幼儿在协调合作的情况下疏散。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会表扬一批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并把他们的方法加以推广,让其他的孩子学到正确的疏散方法。并且能够间接地让孩子们明白在游戏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同伴,以及在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 四、创造性游戏与幼儿区域活动结合 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其在快乐与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创造性游戏可以和区域活动结合,区域能为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补充与情节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又能够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拓展开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材料以及伙伴,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完全自主。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自主地与材料互动,它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同时也是创造性游戏活动情节的拓展。比如,教师可以模仿酷贝拉的游戏设置,将游戏区域划分成各种小区域,比如“医院”“图书室”“美术馆”“照相馆”“美工区”等不同的区域,教师在各个区域深化各个细节,在“医院”区域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医院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仿真的医学用具,然后模仿医生进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作为医生的职责与医院的一些基本功能。又如“美工区”,为学生提供各种画具、剪纸工具等美工制作需要的器具,让他们为“医院”区域的同伴提供病历表、门牌等。为“照相馆”的学生制作自己设计的衣服、配饰,根据不同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造型。“照相馆”的幼儿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美工区”的小朋友提出意见,这样就能够加强各个区域的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这样区域游戏就摆脱了简单的“买卖”而形成了一个合作、创意与创造性的结合体。“操作区”提供各种药品盒,引导幼儿按类或按宽窄、长短、大小顺序摆放药品盒,促进幼儿数形概念的发展。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在活动区中幼儿不仅获得多层面的发展,同时为游戏开展自制材料、创设环境,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细化看病的流程,为游戏情节的拓展提供基础保障。反之,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补充。 区域性的创造性游戏是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合作性的有效手段,让幼儿合作互助,这样的游戏更能达到游戏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极度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幼儿教育要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培养;习惯 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家庭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此谈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的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现代社会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和家长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儿的身边,想要让幼儿能够平安顺利的学习和生活,就得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幼儿在一个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发出探索的兴趣,从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并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他们分别扮作爸爸、妈妈。“爸爸”去劳动,“妈妈”去做饭,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做饭的方法,并发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择菜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变成了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 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能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可以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亮亮,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亮亮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不能专注地听他人讲话,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其他孩子回答问题,孩子们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并且很爱在其他人说话时插嘴,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这样做没有不对。然而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不但很不礼貌,而且很影响幼儿的倾听能力,久而久之的话孩子就不会听讲,对上小学之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若等造成重大影响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为时晚矣。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我的教学中,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1)课间的小故事讲解。每天我都会给小朋友留一个搜集小故事的作业,第二天讲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由于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特别喜欢展现自己,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积极,每天都会认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这些故事为乐趣。 在孩子讲述故事之前,我都会时时刻刻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做一个最文明的听众,而且每天都会给表现最好的孩子一个特别的奖励。 (2)挑错误比赛。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学习很多儿歌,而且小朋友对儿歌的内容也都非常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唱儿歌(要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听,并找教师所唱儿歌的错误之处,找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 经过这种方法的培养,使孩子懂得了倾听的乐趣。从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小朋友都不会随便插嘴和交头接耳地说话,而是做一个会倾听的文明人。 六、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小朋友经过数学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在给予及时地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所接收。而数学规律地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升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也正是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的原因。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用最适宜教育孩子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浅谈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其中,有的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小学化,如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有的则侧重于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如把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硬往幼儿身上套,等等。目前,这种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各种“以孩子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与模式。 一、现象探悉:学前教育不能拔苗助长 幼教小学化的产生,实际上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家长将这种希冀转嫁到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很多家长希望在幼儿园里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熟不知,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就像是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无疑对他今后的发展害多于利。 3~6岁是学龄前教育阶段。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的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家长应该本着对孩子终身负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逼迫孩子以百米冲刺的方式去跑马拉松,那样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教育孩子有如种庄稼。要想庄稼有好收成,需要合适的土壤和适时播种。儿童也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纠正措施:幼儿教育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做起 针对目前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弊端,笔者以为“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1.模式创新――助推素质教育 (1)能力培养是关键。幼儿园应把孩子的能力培养当作重要的教育目的来抓。幼儿园要把孩子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生活中的点滴常识融入到课堂中;经常组织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组织节日联欢活动,等等。这些教育理念和活动对幼儿阶段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幼小衔接”工作三步曲。首先,在心理方面,我们带领孩子参观学校,熟悉小学环境,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激发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同时,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感知自己的成长。指导孩子与伙伴、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其次,在学习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在自理方面,要求孩子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作息,不懒床、不迟到,等等。 2.探索启发,打造引导环境 (1)给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在面对日益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时,幼儿园应坚持“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在游戏中构建自身发展”的办园宗旨,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基础。 只有充分释放孩子的想像力,才有可能为他们的创造性学习和今后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世界,开拓其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将固化的知识灌输给孩子。 (2)为孩子打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幼儿园要走在素质教育的最前列。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开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外语教育,总是将孩子的词汇量和会背多少个外语例句作为孩子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其实,孩子幼儿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外语语境,使他们习惯和学会用英语与人交流对话。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运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法,将英语学习融浸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每天早晨由英文老师站在门口迎接上学的家长和孩子,用英语与孩子互相问好,让孩子用英语同家长道别,等等。这样,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使用英语的习惯。 幼儿园要坚持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努力做到寓教于乐,通过做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向孩子渗透日常知识。让孩子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索自然、了解自然。 3.寓教于乐,教学融入游戏 (1)趣味教学,拒绝“教育跑步”。为避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造成“教育跑步”拔苗助长的现象,幼儿园要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和班本化上努力,实现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将作息时间从点状改为块状,在这种弹性时间中,做到寓教于幼儿园的环境和各项生活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以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动力。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着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区域性活动”、“生日宝宝聚会活动”、“走向自然户外活动”等活动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2)把学习融入游戏之中,让教育目光穿透围墙。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的大环境下,坚持“快乐学习,兴趣学习”幼儿教育理念,使孩子们得以在各种游戏中轻松度过快乐童年。我们感到,幼教改革关键是课程改革。我们把教育的目光越过了围墙,带孩子走出幼儿园,投向大自然、社会的怀抱。 三、学前教育的核心,让幼儿快乐成长,拒绝教育跑步走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众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浮躁的心理,想方设法地加大知识的教授,培养出所谓的“神童”来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应当还原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充满快乐,少去些人为的浮躁,真的很重要――快乐,必须从娃娃抓起。 快乐,人生之本。假如一个人没有快乐的心态,世间明媚的阳光就永远不会到达他的心灵,生活的乐趣就会荡然无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智、情商奠基时期,此时,教会孩子快乐,比让他背过新华字典更重要。 快乐,学习之本。教育的精髓是教会学生不断自学的方法和技能,而不是掌握了多少所谓的知识,而这个基础就是让孩子们身心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达到“马不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让幼儿唉声叹气地背圆周率,有何快乐而言?那是在很大程度上毁掉孩子学习进步的动力。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针对学前教育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本文通过论述游戏对儿童身心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好的通过游戏让儿童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此来鼓励、引导学前教育机构更好的通过游戏实现其教育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 发展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他们对一切事物及周围的世界极度好奇,总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任何一种事物,他们总能从他们的小脑袋中幻想出各种各样的搞笑、温馨、或幸福的画面。他们总喜欢不停的触摸,摆弄东西。针对儿童的天性,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成为一种契机,可以让儿童在轻松自觉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健康成长。所以,游戏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践行宗旨,是促进儿童教育不断提升的有效载体。 1、 游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价值 1.1 游戏有利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主要基于自己的感性认知,游戏可以让儿童在玩耍中积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通过不断接触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儿童会不断增加自己的常识,提高对事物的判断与辨别能力。游戏,一般是一种群体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在不断地与同伴进行着互动,这样,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增进儿童的社交能力。 1.2 游戏可以抵制厌学情绪 现代社会,学生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小学生都有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学习。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最原始、最基础阶段,在这一时期,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学习可以是在游戏中不断进行获取的,既轻松快乐,又可以掌握知识。不能在幼儿阶段就对儿童进行每天生硬的知识灌输,这样会让儿童在吸取知识萌芽阶段就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1.3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在当代,由于计划生育以及人们生育观的改变,每个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在家中是父母、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这种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在游戏中,游戏伙伴都是自己的同龄人,完成一个游戏,必须有大家共同的配合、协助、交流,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共同学习、玩耍。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感、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这些基本且重要的品质,且在游戏中不断形成,不断历练。 1.4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成长 现在的很多游戏都是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游戏,不同性质的游戏具有不同的针对性,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训练,提高儿童的体力,增强平衡感、反应力、洞察力等,让儿童在游戏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2、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2.1 在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论 学前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儿童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与感知世界,并在其中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让儿童在体力与智力方面健康成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与动脑,掌握了文化知识,提高了手动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在编排游戏时,要让游戏目标与游戏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让儿童通过游戏,对游戏感兴趣,愿意主动去玩游戏,并最终实现研究怎么玩会更好,怎么玩会更加让自己更出众。这样,无形之中,就会让儿童实现自我探索与自我思考,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且全面发展。 2.2 游戏内容的设计性 首先,游戏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游戏的主体是儿童,所以,游戏的编排出发角度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进行编排,游戏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可以让儿童自己选择自己游戏的主题及扮演的人物角色,这样,儿童就会在脑海中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自主进行创作,从而提供儿童的创新性与组织性。其次,丰富游戏内容,根据游戏的主题,进行不同形式的游戏编排,然后对各种游戏进行综合,把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组合,同时,听取儿童的意见,把他们认为有趣、重要的部分纳入其中,这样,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游戏意义就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再次,游戏空间的广泛性,游戏活动不能只局限教室内的上课时间,不能单纯为娱乐而游戏,在组织一项游戏时,可以让儿童事先准备一些题材。比如让儿童在自己家中画好自己的卧室,在家中手动橡皮泥捏动物等活动,然后在游戏时参与。这样,可以让儿童知道在生活中到处有素材,发现生活的微妙之处。 2.3 游戏组织活动与游戏环境的灵活性 教师在儿童的教育中起主要的指导作用,但教师不能全权组织编排设计游戏,只让儿童参与其中。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起到引导、启迪的作用,在游戏的设计中,应让儿童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游戏设计理念与活动形式。可以选择益智型的、手动型的、运动型的等等,并以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游戏角色,可以是动画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也可以是梦想中未来的自己,充分提高儿童的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游戏的环境不只局限于教室内,可以是户外,让儿童更多的亲近自然,并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在不同季节进行适合户外环境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自然的庇护下健康成长。同时,户外游戏还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性,让儿童在游戏中更加具有真实感,加深对游戏的认识与感知程度。 2.4 注重游戏后的评价工作 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每个儿童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比如,是否喜欢这个游戏,在游戏中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等等。培养儿童的总结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3、结束语 通过从最开始的游戏编排设计,到最后的感受交流,一系列的游戏教学活动,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教育要以游戏教育为根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教育的价值所在,并按照科学合理的游戏教育模式实施于教学环节,让儿童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普遍存在,它违背幼儿教育教学的规律,严重影响幼儿健康成长,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是幼教参与各方必须保证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参与方,对内应统一办园思想、坚持科学保教、完善教师教育和激励机制、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对外应承担示范和引领的责任,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幼教;幼教工作者应自觉抵制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主动承担宣传正确教育理念的责任。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 幼教“小学化”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但这种现象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是一个多年存在的问题,早在1987年全国第一次幼教工作会议上就曾批评过这种现象。 教育部在2011年12月28日发出《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整改的措施。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角度总结分析了抵制“小学化”的经验;从幼儿园的示范责任和专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角度,对幼儿园教育贯彻教育部《通知》精神进行探讨,为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经验分析 (一)幼儿园管理层面统一思想,坚持科学办园理念 2001年我园经体制转变成为独立核算、自主办园、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初期,幼儿园发展在资金支持、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保教质量维持与应对社会舆论压力等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 转制后幼儿园如何继续生存,幼儿园管理层面进行了自主办园思路选择和发展道路选择的讨论:是实施减员增效,还是依靠提高幼儿托费?继续坚持科学的办园理念,还是迎合家长不恰当的幼教需求?幼儿园转制后是应该坚持继续发挥示范性作用,还是独善其身,自我质疑幼儿园的园所类别?是继续坚持幼儿园的冬季户外锻炼的特色活动,还是“顺应”家长舆论的导向,开办珠心算、拼音班、全脑数学思维班等特长班增收并吸纳生源? 经历多次反复和细致的讨论,幼儿园管理层面达成共识即选择坚持科学的办园思路,坚持科学保教,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抵制幼教“小学化”;实施减员增效,以应对经费的不足,在保障保教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教师工作量;坚持不懈的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教;选择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采用混龄编班,坚持延续多年的冬季户外锻炼的特色活动等方式,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让幼儿自由选择快乐的学习各种“特长”。 (二)注重教师队伍和幼儿园文化建设,营造爱岗敬业,热爱孩子科学保教的环境 幼儿园改制之初,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办园经费严重不足,幼儿园实行了减员增效措施,教师工资待遇未变而工作量大幅度加重,一段时间内教师频繁流动,曾影响到保教质量,为此我园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教师的频繁流动,保证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1.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思想讨论,请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如何确保幼儿园的生存,如何保障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应如何为家长服务等系列问题,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函授教育提高学历水平,通过园内培训、外出学习和参观机会、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拓宽教师发展的路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成长。 3.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全方位营造教师爱孩子,爱幼教的文化和心理氛围,鼓励教师通过爱与付出和教育优质服务的提供,获取幼儿和家长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4.引导鼓励教师充分挖掘资源,开发适合儿童的具有园本特征的特色课程,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上述措施,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彻底扭转了不正确的思想苗头,杜绝了“小学化”的内部根源。 (三)加强家园联系,开展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家园合作效果会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的认识。为了贯彻科学的保教理念,幼儿园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通过开展系列家长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认识的误区,了解幼儿期孩子主要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力争做到科学育儿、理智育儿,形成教育的合力,保证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 家长系列教育活动主要有: 1.开展“回忆我的童年”家长交流活动,请家长回忆自己的幼儿园教育和教育经历,并同自己当前对孩子的幼儿园教育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思考自己选择是否恰当,引导家长理性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起跑线上的输赢”等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家长进一步明晰知识增长和人格培养的关系,孰重孰轻?学习越多,练习和阅读越多是否等于能力越高?高学历者是否等于有用人才?通过广泛讨论让家长科学地了解孩子发展的要求,为孩子确立正确的起跑线。 3.向家长介绍阅读经典家庭教育图书,如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并通过网络论坛分析阅读心得,让家长了解现代的儿童观、教育观、人生观。让家长逐步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成人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儿童能力和个性;童年不仅是未来的准备期,也具有自身特殊价值,发展的优势不能以牺牲当前的快乐为代价换取;“小学化”的实质是对孩子发展的摧残;引导家长改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应该和自己一样享有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动漫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随着二期课改于1999年提出以来,当前的早期教育、脑科学和心理科学都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前教育如何吸纳和反映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如何在借鉴外来课程思想、理论时不失却自己,确立与保持独立的课程发展意识,如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幼儿教育的非凡育人功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如何使动漫这一既传统又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有的放矢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幼儿真正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二期课改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改变 学前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教改的深入,课程的新定义――“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已逐步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同。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课程具有两大特色,一是突现经验性。这是与幼儿完整性认知方式,具体形象思维,行为方式随意性等心理发展特征相适应的要求,表明幼儿阶段难以适应通过学习书本和己接受的方式把握知识、技能和情感性教育,而更适宜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二是强调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不只是“上课”、“学习”,还包括“生活”、“运动”、“游戏”;课程不只是指教师有计划引导幼儿从事的一系列活动,还包括以幼儿自身的爱好、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所创设的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幼儿在这种背景下自主生成的各类活动。那幼儿最喜欢的是什么,我相信在大家小时候的时候都喜欢看动画片,看卡通书,所以现在的幼儿教师更多地将课程的内容以卡通的形式和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做成了课件,利用Flash、插画、动物头饰等一系列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动漫画在幼儿教育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 1.80年代中、早期动画漫画在幼儿教育中的表现形式。80年代早期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是更多的精力还放在社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上,所以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只是把保教工作中的保放在了首位。所以那个时期我们更多地称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为阿姨。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中所使用的漫画和动画的元素几乎是没有的,基本上老师上课所使用的教学挂图我们称之为插画。所以80年代中、早期对于幼儿教育中动画和漫画的表现形式比较稀少、单一。 2.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动画漫画在幼儿教育中的表现形式。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随着世界动画漫画对世界文化市场的冲击,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化之间的对外交流,以及教育事业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1992年左右第一批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了幼儿教育行业,使我们的幼儿教育中的很多地方开始发生了变化,就绘画风格上由于这批学生在学生时代接触到欧洲、美洲、日本各类动画、漫画的熏陶,其中不乏至今还历历在目的精品和佳品,例如:《咪咪流浪记》、《机器猫》、《聪明的一休》、《机器人高达》、《蓝精灵》、《希瑞》等,随着这些动画和漫画人物的深入人心,这些佳作不光影响着我们这批踏上幼教岗位的学生,还影响着进入其他行业的学生。出版社、编辑、动画工作室等一系列职业也随着这些动画和漫画的引进开始在绘画风格上逐渐转变、创新,同时这个时期计算机教育也已经进入了中专以上学府的课堂。所以这个时代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以后开始对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际教育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变。 这个时期的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挂图不光有出版社在出版教学书时印好的图片,还有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画成的图片,例如,幼儿答对问题时可以放小动物的声音加以表扬,可以让小动物从画面的左面走到右面,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动画形式,但是在幼儿教学中这种模式抓住了更多孩子的眼球和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始对这些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愿意加入到课堂的互动实践中去。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中,漫画风格的改变,简单动画的加入,使得幼儿教育中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模式也不再单一,能更好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3.21世纪早期到如今的动画和漫画在幼儿教育中的表现形式。21世纪的到来代表着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又开始得到新的繁荣与飞跃,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都成为主流的影视文化形式。同时,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幼儿教育模式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更多的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幼教老师开始进入了幼教行业,幼儿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也随之确立。现在的幼儿教学中不再是上课用一张挂图,老师根据内容说课,更多的老师选择了将一节课的内容制作成以Flash动画和简单的PPT动画的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由于绘画风格的多元化,计算机技术更多的整合性,以及教师在环境创设的主导性,使现在的课件所呈现出的内容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加身临其境,参与性更强,兴趣点更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也开始逐渐普及,这样在教学中幼儿还能参与到你所制作的课件之中,让幼儿真正地来到他们的童话王国,与他们喜欢的漫画人物一起学习本领。 所以,这个时期动画和漫画在幼儿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形式是多元化、科技化的互动展现,进而使现在的幼儿教学更加贴近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来满足二期课改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三、动漫画在幼儿教育课件中的应用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开始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在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其实不止这些领域,实际上幼儿园老师在平日的环境布置、区角设置、自主性游戏等每个工作环节中都应用到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下面我分别来分析漫画和动画在日常教育中的应用手段。 1.在幼儿教育中漫画的应用。漫画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各种夸张或幽默的人物和动物造型,鲜艳的色彩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教育――我们幼儿园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肯定会设置绘画课,那么在教室里绘画案例的时候就会根据所熟悉的绘画风格来画范例作品,而且幼儿绘画本身就是漫画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可以是卡通的动物形象,夸张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拟人形象,还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画出不同的效果,例如水彩、油画棒、水粉、国画等。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漫画技巧和工具的应用是少不了的。 (2)环境布置、环境创设――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室环境的创设。幼儿的环境创设就是将故事中的情景,或者课程指南上的主题用各种材料表现在教室的墙面、地面上。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会运用漫画中的各种场景布置手法先预定设计方案,然后用废旧材料、卡纸、纸板箱或色纸等材料将其按照设计方案形象地体现出来。 通过对幼儿园实际漫画应用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幼儿园的工作中不管是教学还是幼儿园的环境都和漫画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漫画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它的作用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2.在幼儿教育中动画的应用。动画在幼儿教育中是比较常用的教学形式,它能够以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声音,夸张的动作深深地吸引幼儿。动画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形式是课件和动画片这两种模式。 (1)动画片。在幼儿的生活中动画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动画片也是被经常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挑选主题单一明确,具有教育性情节的影片,如内容简单紧凑,矛盾冲突激昂,以及具有人物形象可爱、性格鲜明、动作夸张等特点的动画片给幼儿欣赏。例如,《巧虎》、《喜洋洋灰太狼》、《大耳朵图图》等动画片。 (2)课件。课件是一种由教师根据备课内容将课程内的人物、动物和教学活动流程用PPT或Flash制作成可以进行简单动画和连续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顺应二期课改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这一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迈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多媒体课件是通过优美逼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或解说,把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而生动形象的内容,它的功效能更加强烈地吸引3~6周岁的幼儿。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提供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课件制作的原则。课件制作是设计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设计者对教育、教学和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以及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但若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课件设计者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以下是课件制作应确定的一些基本原则。 原则一:多媒体课件须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原则二:多媒体课件须遵循教学性原则,在教学目标上,要明确课件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相对应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件才有它的意义,形式花俏、教材翻版的课件是没有教学意义的。例如大班的数学活动――“图形拼折”(《大班教育活动指导》),教学重点是“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图形的拼拆变化。”难点是“将一个图形分成多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并用这些图形拼出其他的图案。”这就可以利用课件的操作很好地向幼儿展示图形的分解、整合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较之平面的教学挂图,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并对幼儿的操作练习有更加直接的指导作用。 原则三: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原则。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保证资料来源的可靠,不能用道听途说得来的材料充当资料,也不能用想象的东西充当资料。其二,用素材设计成的内容要有严谨的知识逻辑体系,其表现手法和知识形成过程要严谨周密。其三,所显示的素材质量要好。文字的输入要正确,图像、动画要比较美观,声音要动听。总之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集中。 原则四:多媒体课件中必须遵循的动画漫画原则,在幼儿课件的制作中由于动画和漫画元素的运用较多,所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人物绘画的原则和动画的曲线运动、人物运动规律等。 四、结论 通过前面对幼教模式转变的论述,各个不同时代动画和漫画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对课件制作原则的解析,可以得出动画、漫画在现代的幼儿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不管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教学设计中都要运用到各种动画和漫画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同时在设计制作中我们还是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运动规律和人物结构的规律。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让动画和漫画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与作用。 幼儿教育与实践论文: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中国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方法及授课时间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本文就如何解决幼儿教学小学化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纠正 探索 在中国普遍存在一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为了节约资金和简化管理,戴上了小学教育的枷锁,无论从授课内容上、授课方式上,还是课程安排和事件安排上都或多或少受小学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纠正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本文就此作介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中国地区的学前教育大多数处于私营化和自负盈亏的阶段,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学前教育降低了教师的工资和教师从教的门槛。许多地区的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学前教育资格,她们的学历和能力都不能满足儿童成才和成长的需要。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为了省心和省力就强迫孩子做一些小学化的验算试题或者写一些常见的字和词。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素质教育,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素质教育任务,这就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迎合家长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存在过高的期望和愿望,想让孩子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学习一定的小学知识。由于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有时候家长不能看到一定的成绩或作业,这就使家长产生了一定的错觉,以为孩子仅仅在学校里面玩耍而没有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就布置一些超出孩子负荷的数学演算或者生字书写和认读任务,这样做纯粹是出于应付家长需求的目的,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却没有良好的影响。 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和探索 1.注重孩子能力培养,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能力放在首位,应该用能力培养代替知识培养。幼儿老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而不是孩子接受了多少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手工教学,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手工知识和技巧,同时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音、体、美的教育,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教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例如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扔瓜皮纸屑、不咬指甲、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自身的价值,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与合作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3.开设活动,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和主动性。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除了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开展一些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和别人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书画或者歌咏比赛,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激发自身上进的欲望,确立自己奋斗的方向,同时通过活动发现自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时,幼儿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样孩子就能产生主动参与到兴趣所在的活动中的愿望和行动。 4.运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孩子天生就爱玩,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始和时间安排上,教师都要给孩子安排一定的游戏和活动时间,将作息时间从点状改为块状,让时间具有弹性。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动力,教师可以开设有助于培养孩子生活、卫生和学习习惯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明白一定的道理。 5.让快乐充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在校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学校中充满阳光,让孩子快乐要比让孩子学习重要得多。幼儿时期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未定型,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做事,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爱上快乐。幼儿教师不能强迫孩子完成一些没必要的背诵和书写任务,要让孩子感受背诵和学习的乐趣,在玩或学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幼儿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心智,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百般呵护。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损害的是孩子们的心灵。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收获一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