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运营维护管理 网站运营维护,不外乎做好两方面工作:更新与推广。但实施起来远非说的这么轻松。很多企业在做网站时兴师动众,网站做好后万事大吉,企业老总很少过问,负责网站管理的部门没有人懂得基本的维护知识,这个网站的主要作用大概就是名片上带有一个www的“上网”标志,遇到接名片的客户水平也差不多,还顿时油然而生信任之意。有这样的效果,倒也不错。 但是网络应用正在深入,网络营销知识在普及,越来越多企业老总、管理人员意识到:一个一、两年没更新过的网站,以及一个做得精美但没有多少人知道的网站,完全是在浪费资源。“信息化”原来并非一次性投资建一个网站那么简单,更重要的工作在于网站建成后的长期更新与推广过程。 网站维护涉及到资源和成本问题,但只要用对工夫,大部分中小企业网站维护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不会太高。 首先谈谈网站更新。企业网站主要是更新产品及说明文字。一般中小企业网站都没有后台内容管理系统,网页更新需要懂得做网页的人员,但企业大都没有这种人才(虽然学习做网页也并非难事)。一个办法,就是在跟做网站的网络公司签定合同时就订下有关网页更新服务的条款,不要因为合同中忽略了这个问题,等到需要更新时再去找网络公司就很被动。 另外一个比较柔性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司里训练一个编辑网页的人员,学会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html编辑程序。一个人要是能学会使用word,就应该可以学会网页编辑、FTP上传文件。可以让做网站的网络公司培训一下,结合买书自学,并不难,学习者可以多掌握一门知识,也不会抗拒。因此,这个方法也是可以采用的。 网站推广就复杂艰巨得多了。从交换链接、登录搜索引擎、信息到邮件列表维护发送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专业知识,已经不是简单学习一些诸如网页制作方法就可以解决的了,但这部分又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网站推广有以下建议:重点项目外包,其它推广工作自己内部承担。 重点项目主要指搜索引擎推广、网络广告。国内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的业务开展都力推制,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它们在各地区的授权商,有时候,通过的价格比媒体网站自己的对外报价还低。但如果公司没有这个预算,只好在GOOGLE上免费登录,只是一般网站策划和设计人员在网站建设中并不会单独考虑针对GOOGLE排名的网页优化问题,因此实际上要获得好的排名还是很难。如果要进行搜索引擎优化,一方面涉及到费用,而最重要的,还是优化的质量。实际上,目前搜索引擎优化通常只是一些个人行为而非公司行为,因为“搜索引擎优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服务产品,而且效果常常与主观努力大相径庭。因此要找一个优化高手并非易事。 其它推广维护工作,主要就是寻找互换链接的对象、信息、Email营销推广、回复客户Email以及网站与用户的互动应答等,大都需要长期经营。这些工作大多不需要涉及太复杂的专业知识,但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对于网站维护人员,需要明确工作职责、内容,并长期学习新知,这群人属于时代营销网站的忠实用户。 有的网站管理人员对网络营销略知一二,收到一些垃圾邮件推销“网络营销软件”,价格也不贵,听起来对网站推广好象颇有帮助。其实那些通过垃圾邮件宣传的“网络营销软件”已经没多少人相信了。那种指望几封廉价的电子邮件就可以掘起一桶金来的想法对于需要脚踏实地开展、细水常流的网站运营非常有害。 总之,网站运营维护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也不能抱着要立杆见影的思想。但长期来看,良好的运营维护是一定会产生好效果的,已经有越来越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网站对销售业绩的增长产生不小的作用。 企业网站论文:ASP+ACCESS下的企业网站设计实践 摘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寻目标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这逐将成为常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服务,并且借助互联网,敏锐的捕捉商机。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企业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平台。ASP+ACCESS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本项目用了经典的B/S开发架构,开发语言为Asp。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网站;数据库;B/S架构;ASP;Access2003 1系统开发前提 1.1开发背景 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开发实现一个中小型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实现网络定购、销售和管理商品,以体现电子商务可以减少成本、传播迅速、服务质量高的优点。 1.2课题开发的目标与期望 (1)帮助企业高效的宣传企业形象、充分展现企业风采、全面的产品宣传等。(2)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迅速对进行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以及对公司新闻及时的报道。(3)通过网络在线供求系统,实现客户网上的供求信息的查询、订购、交易、信息反馈等。 1.3ASP的简单介绍 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 2网站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与权限,因此不同角色在系统中应具有的功能也有不同。下面是企业网站中三个角色具有的功能。(1)网站管理员应具有的功能:①产品信息管理,可对产品进行分类、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②产品订单管理,可对订单进行审核等相关操作;③企业新闻管理,可对企业新闻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④留言板管理,可对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分类、添加、删除等操作。⑤会员信息管理,可对注册会员信息进行相应管理;(2)网站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注册用户,能进行注册用户的登陆功能,并能浏览网页信息,登陆后能对产品进行选择、提交订货单等,在私密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等。(3)网站非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非注册用户,系统能提供其注册的功能,并在为非注册用户的情况下也能浏览网站,并可以在公开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的功能。 3网站总体设计 3.1网站的总体结构 本网站主要包括网站前台、后台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三大部分组成。网站前台包括首页、中心介绍、产品销售、项目承揽、营销网络、常见问题、客户留言和会员中心8个功能栏目。 3.2网站功能模块的概述 企业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企业新闻和产品信息以及对产品订单的管理等。网站前台中的各栏目主要功能如下:①首页:介绍公司的概况、企业文化和主要产品;②产品销售:现在公司的产品介绍;③项目承揽:主要介绍公司目前承揽的主要项目;④营销网络:展示公司目前的国内外的主要营销网络;⑤会员中心:为网站会员提供资料修改,订单查询,会员留言等功能;⑥常见问题:对客户的留言问题定期给予解答;⑦客户留言:非网站注册客户的留言。 3.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有管理员表、产品表、会员表、新闻表、人才招聘表、产品大类表。 4网站详细设计 4.1后台管理系统模块 (1)后台主界面。本系统后台主要实现新闻、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以及招聘信息、会员、管理员等信息的管理。(2)商品管理。进入后台首页后点击左侧导航栏“产品管理”实现对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还有对商品的修改,删除和按类别增加商品的操作。点击“产品类别”可以增加产品大类和产品小类以及对产品类别的修改和删除。(3)网站前台主界面。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4.2网站前台主界面 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5网站调试和使用说明 应用程序的调试对编程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程序有错误时,通过调试将问题找出来,加以解决,其应用的步骤如下:(1)选择要调试的对象或者文件,打开对应文件,代码将显示在Dreamwaver中,然后在Dreamwaver中进行调试。(2)修改某段代码后可一在浏览器中预览结果,如果仍有问题重复(1)。再次反复重复(1),(2)步骤,直到程序无错误为止。 6结语 (1)运用Access建立了商品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商品的类别表,商品信息表和管理员账户表等,在商品表中记有详细的商品信息。 (2)运用IIS服务器,采用B/S结构,架构网页。实现了主页的浏览功能,类别页面和商品信息页面的超链接功能。 (3)运用ASP语言技术,建立了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实现了在网页上显示想要浏览的数据库中的信息。并且在管理页面利用网页操作实现数据库中商品信息和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论文 1追求有意义的访问量 1)专注于网站的核心内容 企业网站应该专注于企业本身、企业产品、品牌、渠道、促销、服务、成功案例等核心内容,提高网站的专业性及其对于目标访客的吸引力,从而令因偶然因素进入的非目标访客感到无趣。企业网站不应分散精力在与企业主业无关的信息上,如果企业是一家大型集团并采取多角化经营的战略,则应该为各项战略业务单元制作独立网站或分站点,保证各个业务单元的网站精确面向和深入服务各自的目标访客。 2)利用定向投放的网络广告 直接获得目标访客。比如谷歌、百度、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服务商均提供“关键词匹配”广告服务,即根据检索者所使用的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匹配网络广告;主流搜索引擎服务商和门户网站通常也都提供在其广告联盟会员网站投放的定向广告,其原理是根据会员网站的栏目和网页内容来展示较高相关性的网络广告;还有在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高相关度的专业网站投放的定向广告等等。企业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定向网络广告来直接吸引目标访客访问其网站。 3)利用身份认证程序 在访客希望使用企业网站的较高成本的服务或阅读较高价值的信息时,启用身份认证程序从而过滤掉非目标访客,保证价值资源为企业的现有顾客、具有较高转化可能性的潜在顾客所享用。身份认证的内容可以是:要求提供已经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所持企业产品的序列号、购买意向等等。 2兼顾价值描述与专业描述 企业网站在对其产品进行描述时需要兼顾价值描述与专业描述:既要照顾到对该类产品并不是很熟悉的访客,也要考虑到专业访客对于产品性能参数全面了解的需要,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产业市场还是大众消费品市场都是有意义的。目前,很多企业网站的产品介绍页面是以企业为中心,告知产品的参量;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展现产品的价值,疏于强调其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利益。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发掘产品价值: 1)关注具体和特殊的客户需求 依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或是牢靠的商业经验,企业网站应该针对客户的具体甚至特殊的需求摆出相应的利益点。 2)节省金钱 其一是指企业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其二指企业产品一物多用能节省另购它物的开销。企业可以渲染“节省金钱”这一直接的利益着眼点。 3)节约时间、精力 这是多数情形下都被消费者重视的产品功效。 4)增加财富 强调企业产品能在某些方面协助个人或公司开源节流。 5)简单易用 易操作性是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和多数其它产品的发展趋势。 6)规避风险 其实“风险”的含义在生活中远比人们通常理解的要丰富得多,包括某些直观的避免冒险的产品如投资分析软件、安全防护产品等,这方面的价值描述能使访问者充分感到企业产品的有用性。 7)充实生动的数据 用通俗的数据说话能让访问者更觉可信。 3提供高效的站内搜索 前面“追求有意义的访问量”和“兼顾价值描述与专业描述”的着眼点是企业网站应该向谁提供、提供什么内容的问题;“提供高效的站内搜索”将要解决的问题是访客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内容。当企业网站的信息含量很大很丰富的时候,提供一个高效的站内搜索功能就更加有必要,能够增强企业网站的用户友好性、提高访问粘度。根据企业网站类型、产品或服务种类等的不同,站内搜索的对象可以是文章内容、产品信息、价格信息、经销商名址等等;搜索的形式可以是关键词检索、分类目录式检索、复合式检索等。我们以一个产品搜索案例来说明高效站内搜索的特征:消费电子类产品的站内搜索,“电子连锁店”在其网站里制作了其全部产品各自的推介页面,其消费电子产品的搜索界面见。其产品搜索兼顾了产品类别、价位、品牌和产品特征,能够适应有各种需求的访客的检索要求,其检索涵盖面广且分类合理。其“按产品特征”搜索的关键词容错能力较强,比如无论是输入“8G”、“8GB”“8G内存”、“8G存储”,反馈的搜索结果均无遗漏相关产品的问题。访客搜索后呈现的结果页面仍然包含以上搜索界面,以方便访客进一步或重新查找称心的产品。访客点击搜索结果页面里的某项产品之后,直接进入包含产品详细信息的最终页面,从网站首页面开始搜索到抵达产品最终页面只有三层页面、只经过两轮点击。这样的搜索界面简洁、便捷而又有个性化,能够保证访问者迅速找到满意的产品款式。 4设置FAQ 前面几点已经帮助企业网站的目标访客找到了其所需的、有价值的网站内容,那么,如果访客有某些内容有疑问怎么办?在联系网站客服之前,或是在非工作时间里访客可以先去浏览一下企业网站的FAQ栏目,有可能答案已经在那里了。FAQ帮助企业节省服务资源,也便利了访客在任何时间获取现成的答案,一般来说是企业网站必备的栏目。简单的FAQ汇总通常是一个网页,上面按照被客户问及的频率或是问题的重要性对各个问题进行排序,点击问题的链接则会在问题下方显示其答案,或是将页面切换至问题答案处;如果需要提交新问题则需要向专用咨询邮箱发信或是通过咨询邮件平台等来提交,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性则会在被回答之后添加至汇总网页中去。复杂的FAQ系统则往往是企业网站论坛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首先提供针对FAQ数据库的搜索,访客因而可以首先自助搜索问题及其答案;被整理进数据库的问题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其答案往往详细而有实用性,有时甚至图文并茂;在档问题均设有统一的编号,便于迅速定位和被引用提及。如果找不到问题或者其答案并不能令人满意,则访客有若干种获取更好答案的主要途径,比如立即在论坛上发表帖子提问、发送普通邮件或站内邮件给企业服务人员或是论坛的版主等、联系在线客服等等。在这一FAQ系统中,回复访客疑问的不一定是企业的客服人员或技术人员,也有可能是由企业组织起来的企业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具备相关素质的消费者或业内人士,其团结和激励机制可以是FAQ系统的积分兑奖、购买产品的特殊折扣、兼职津贴等等。 5建立网际信任 我们已经向目标访客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以及找到特定内容的有效手段,也初步解答了访客的各类疑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访客相信企业、相信网站上的内容?一方面,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比较或者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便利;另一方面,“浏览网页”的方式又限制了消费者之于商品的直观性,企业的诚信也不容易为访客感知和接受。访客对企业网站内容的信任是该网站的商业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一般都会确认商品的质量、品牌及销售商的口碑、售后服务保障、商品配送等一系列问题,并常常会向已购买该产品的人士进行咨询;对产品的了解、对卖方言行举止的评价和信任程度,以及已购买人士所提供的参考意见,都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企业网站建立网际信任有什么启示呢?怎样才能建立起访客对企业网站的信任?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人性化企业网站 许多企业网站花费大量版面介绍企业的实力、文化、荣誉、行业地位等等,力图营造一个强大的生意形象;有些网站在各个地方使用人称“我们”———“我们公司的宗旨”、“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成绩”等等,然而访问者却在浏览过程中看不到一个具体实在的人。其实,企业网站可以利用一些时机或站点栏目公布某些员工的姓名(如英文名)、职责、工作联系方式,甚至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从而把企业的团队展现出来。进一步,如果机会合适,员工简介中可以附上员工们在企业经营领域里的经历、体会等方面的文章,甚至上传员工照片。另外,叙述企业成长历程时可以提一下企业曾经的小失误,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对失误积极快速的响应和更正。这样一来,企业网站的可信度和亲和力都会大大提升。 2)提供相应证据 在一些关乎购买决策的重要方面,企业网站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证据来努力获得访客的信任。这些方面可以是:关于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关于物流交货期的、关于售后服务的、关于渠道网络的等等。比如,假设企业在网站上声称其产品出口美国和西欧市场,则有必要同时把产品获得的美国和西欧市场的认证证书展示出来,如果内容需要保密则可以以较低像素展示并告知访客可以进一步联系企业以获取证书细节;如果企业声称其物流交货期短,则可以将企业较大的产能、仓储空间和与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展示出来;如果企业声称其售后服务周到和便捷,则可以将企业的售后服务政策和众多的售后服务网点信息展示出来等等。 3)引入现有客户评价 来自于第三方的、特别是已经购买了和使用着企业产品的第三方的评价和推荐,能够起到增强访客信任的明显作用。在B2B领域,客户评价多以“客户案例”来呈现,其形式一般是客户方的主要项目负责人撰写的评价语录或是推介文章,或是由企业所做的案例总结;相关信息的公开一般需要征得客户的同意,最好可以同时提供该客户的联系方式,使“客户评价”显得更真实可信的同时,给潜在客户以询问的机会。在B2C领域,客户评价多以“已购顾客评价”来呈现,比如在产品信息页面包含已经购买过该产品的用户评价;为了增强用户评价的可信度和参考性,企业应该允许合理的“中等评价”甚至是“差等评价”的存在,事实上删除差评的行为会导致用户强烈的不满;为了减轻差评带来的影响和处置不客观的差评,企业可以允许对差评进行回复,对因为用户本身原因造成的对于产品的误解、损坏和其它不满进行合理的解释。综上所述,内容第一基本设计原则从网站内容方面保证了企业网站对目标访客的吸引力和访问粘度,从而为企业网站实现其既定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德 李冬艳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技术中心 企业网站论文:HTML5技术企业网站设计与实现 摘要:主要围企业网站为开发主题,在页面的布局时使用了最基本也是最必须的三个技能:HTML将元素进行定义,CSS对展示的元素进行定位,再通JavaScript以及jQuery实现相应的效果和交互。在进行开发前,需要对这些概念弄清楚,这样在开发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 关键词:HTML5;网站;前端技术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HTML已经经历了由HTML4向XHTML发展,到近几年来的由HTML4到HTML5的发展历程。HTML5因具有一些优异的新功能,得到越来越多开发人员的青睐。可以说,HTML5就是Web的未来,也是Web开发者的新希望,所以作为专业的网页制作等相关人员有必要了解HTML5,以便在Web技术的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初识HTML5 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文本类、解释执行的标记语言,用于编写要通过WWW显示的超文本文件。HTML是用于设计网页的主要语言。网页中的文本、图像、表格、超链接等内容都是由HTML中的标签定义和组织的。HTML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过HTML2.0,HTML4.0,之后推出修改版XHTML1.0,其中X代表扩展。之后推出XHTML1.1和XHTML2,2014年HTML5标准规范总要最终制定完成。 2、HTML5的优势 2.1解决了跨浏览器问题 在HTML5之前,各种浏览器对HTML,JavaScript的支持都不统一,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个网页在不同浏览器中的显示效果不一样,HTML5的目标是分析各种浏览器所具有的功能,并以此制定一个通用规范,要求各个浏览器都能支持这个通用标准。支持HTML5的浏览器包括Firefox(火狐浏览器),IE9及其更高版本,Chrome(谷歌浏览器)、Safari、Opera等;国内的浏览器(Maxthon),以及基于IE或Chormium所推出的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同样支持HTML5。 2.2增强了web应用程序的功能 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开发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连接,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话筒及摄像头相连。 3、基于HTML5的网页设计与实现 本文介绍一个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对本网站的制作,可以让读者对HTML5+CSS网站制作过程有所了解。(1)网站规划:网站规划,即网站定位,主要是明确网站的类型。经过策划,我们确定将创建的网站是一个企业网站,主要用于宣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和产品。并为企业提供与用户的在线交流。网站主要面对的用户是单位。(2)网站素材收集:根据上面的策划,在网站制作前,需要收集网站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素材,如网站标志(logo)。Flash广告,公司简介,产品图片及信息等资料。(3)网页规划:网页规划包括网页版面布局和颜色规划。为了让尽可能多的浏览器能在一个窗口中完整的显示网页,本网站将网页宽度设定为800px,根据之前的网站规划,可确定网站包括的栏目主要有首页,公司简介,新闻中心,产品展示,合作伙伴,网上订购,人才招聘和联系我们。网页涉及的版块主要包括logo,导航条,flash广告,侧边栏,主内容区和页脚,页面的总体效果如下图所示通常在规划网页时,会将网站logo、导航条和flash广告作为页面的头部内容,这样整个网页的结构就分成四大板块,分别是头部,侧边栏,主体和页脚。使用DIV+CSS布局页面。接下来是颜色规划。颜色规划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网页内容,二是访问者。在网站规划之中已知道,网站面向的用户主要是一些单位,因而网站可以做到简洁、大方。为此,将网站的背景色调定位白色,前景主色调定为中灰色,对某些需强调或希望引起浏览者注意的地方则使用橙色,整个网页的眼神尽可能不超过三种。(4)网站目录设计:根据网站策划,该网站的目录可包括首页index.htm,保存网站公共图片的images目录,保存样式的CSS目录,保存脚本文件的JS目录,保存多媒体文件的media,以及针对导航栏目设置的一些目录。(5)网页制作: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工具制作网页,但为了提高网页的制作效率,建议大家使用Dreamweaver这个可视化的网站管理和制作工具,使用Dreamweaver工具时,首先使用它的“站点”菜单创建一个文本站点,然后在这个站点中把第四步设计好的目录一一创建好,最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网页了。 4、HTML5前端技术使用心得 HTML5前端开发是一个较新的职业,它是在web2.0的热潮下成熟起来的,要求开发者掌握较综合的技能,除了必要的软件开发技术,还要对可用性有一定的了解,而又对设计有一定要求。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如果要在未来的就业中掌握主动权,必须有一门深厚功底的技术一定要掌握HTML+CSS技术,javscript更是不能轻视,同时,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项目处理经验,为自己积累成本。 作者:郑华君 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企业网站建设模式决定了企业网站的灵活性和功能性的有效发挥,文章以企业网站建设为题,从企业网站建设内容、建设的必要性、常见的建设模式和优化建设意见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网站建设;模式;电子商务 1企业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分析 1.1企业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网站建设包括企业网站需求分析、企业网站设计、企业网站后期维护、企业网站内容填充以及网站模式功能更新等部分的内容。其中企业网站需求分析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程度直接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建设目的、建设规范、建设成本等一些列重要问题,而网站后期维护则是基于网站基本架构进行网站数据和功能维护的一个阶段,该阶段贯穿于企业网站运行的始终,是企业网站稳定性以及功能持续性的重要基础;网站内容填充则是在网站的基本结构上进行相关内容的充实的一个过程,是丰富网站功能内涵的主要手段,该阶段的有效性决定了网站功能的发挥;网站模式功能更新则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网站大规模的升级换代的一个过程,是适应技术手段优化网站建设的一个过程,相对而言该阶段在企业网站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相对简单。 1.2企业网站建设必要性分析 企业网站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通常企业网站承载了企业形象展示、企业信息宣传、业务电子化建设、企业客户服务、拓展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功能。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网站功能的多元化扩充,企业网站的功能从最初的信息逐渐向着运营模式的更新、企业电子化业务的拓新以及内容建设高于技术建设等方向进行发展。另外,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网站建设接口丰富度、功能多元化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方向。总之,企业网站建设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企业管理和宣传的重要手段,并且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是未来企业提升业务服务的重要领域。 2常见的企业网站建设模式分析 2.1按照企业网站建设过程分析 2.1.1个性化功能的网站建设。个性化功能的企业网站建设是指专业的网站设计和运营团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企业网站建设的一种模式,一般而言,这种模式的建站过程能够较好地保障网站的功能性、人机交互性以及后期网站维护的便捷性、功能与平台的灵活性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其运营成本和建设费用是较高的,是大中型企业常见的企业网站建设采用的一种模式。2.1.2利用开源框架或者是开源项目进行相对灵活的企业网站构建。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往往将一些著名的开源项目进行“拿来”应用,从而构建自身的企业网站。这种模式的企业网站建设模式,系统的灵活性和功能的丰富程度完全依赖于开源项目的灵活程度,随着一些开源技术的发展,在功能可定制方面以及功能“可拔插”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网站的编码质量以及安全性也有着一定的保障,总之也是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网站建设的常见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完全低门槛、低技术要求的一种傻瓜式建站方法,即利用现有的平台系统进行企业网站的建设,受到网站平台限制、数据功能限制,其灵活性最差,是小微型企业和个人用户建站常常选择的一种建设模式,不利于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发展。 2.2按照网站建设功能定位分析 受到企业网站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要求,企业网站建设还可以从内容方面进行划分,常见的划分模式包括宣传类型、业务类型以及综合类型三个方面。其中宣传类型的主要是对企业组织架构、产品说明、业务模式进行介绍的一种模式,通常对于接口兼容性、用户交互性方面的功能要求相对较低,但是用户体验度方面以及网站的宣传信息表达有效性方面要求则有着更高的标准;而业务类型则是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在企业网站平台上进行某一项(或者多项)企业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该网站建设模式对于交互性、平台兼容性要求相对较高,同时用户体验度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这种模式的企业网站建设复杂性相对较高,成本也较大;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企业网站多元化的发展,企业网站综合类型建设模式逐渐成为趋势,这种企业网站建设模式一方面突出了企业宣传、信息表达的功能需求,同时对于企业网站所承载的业务模式功能也有一定的体现,实现了企业信息表达和业务实现的高度集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网站建设的合理化选择。 3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的意见 3.1应加强企业网站设计 企业网站设计是网站功能定位、后期维护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网站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企业网站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建议企业网站设计应从技术应用、功能设计、平台兼容性以及网站升级设计方面进行加强,技术应用方面推荐使用常见的网站开发技术,例如Javaweb建站技术、PHP建站技术等主流的技术应用,利用相对成熟以及流行的开发技术能够在网站稳定性技术安全性方面有较好的保障;而功能设计则是通过企业代表和网站开发团队的高度协作实现企业网站在功能性方面灵活性和丰富度方面的要求;平台兼容性设计则是依据当前移动端、PC端、物联网端等多元化的平台应用协调数据在各个平台显示、功能体现方面的要求,网站升级设计方面则是根据用户和业务发展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或者是网站技术的更新等。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网站设计对于优化企业网站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提升企业网站内容填充 一些企业网站从建站之初的内容填充到后续内容更新和维护工作缺乏,使得企业网站功能发挥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于“僵尸”网站(指不进行数据维护的网站站点)现象也大量出现在企业网站发展建设过程中,这在如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进行是非常不适应的。因此,搞好企业网站内容填充,通过日常性和周期性的信息表述填充工作实现企业网站信息实时化、动态化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企业网站应派专人进行网站信息的更新,将最新的企业动态、企业资料进行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产品方面和用户服务方面应按照网站设计要求进行有效的填充和应用,使得企业网站与企业生产产品能够同步发展。如果说企业网站的建设是构建企业信息平台的“骨架”,那么在企业网站中进行内容填充则是不断丰盈其“骨架”的一个过程,对于企业网站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企业网站承载了企业资料宣传、产品和服务介绍、电子商务业务应用、用户服务的升级换代等各种功能,为了有效发挥企业网站的功能,文章从企业网站建设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首先文章简要的介绍了企业网站的主要内容,并对企业网站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企业网站常见的建设模式,最后根据企业网站建设发展要求给出了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的简单建议,为更好建设企业网站、发展企业网站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曾小亮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的实践 摘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寻目标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这逐将成为常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服务,并且借助互联网,敏锐的捕捉商机。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企业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平台。ASP+ACCESS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本项目用了经典的B/S开发架构,开发语言为Asp。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网站;数据库 1系统开发前提 1.1开发背景 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开发实现一个中小型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实现网络定购、销售和管理商品,以体现电子商务可以减少成本、传播迅速、服务质量高的优点。 1.2课题开发的目标与期望 (1)帮助企业高效的宣传企业形象、充分展现企业风采、全面的产品宣传等。(2)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迅速对进行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以及对公司新闻及时的报道。(3)通过网络在线供求系统,实现客户网上的供求信息的查询、订购、交易、信息反馈等。 1.3ASP的简单介绍 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 2网站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与权限,因此不同角色在系统中应具有的功能也有不同。下面是企业网站中三个角色具有的功能。(1)网站管理员应具有的功能:①产品信息管理,可对产品进行分类、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②产品订单管理,可对订单进行审核等相关操作;③企业新闻管理,可对企业新闻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④留言板管理,可对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分类、添加、删除等操作。⑤会员信息管理,可对注册会员信息进行相应管理;(2)网站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注册用户,能进行注册用户的登陆功能,并能浏览网页信息,登陆后能对产品进行选择、提交订货单等,在私密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等。(3)网站非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非注册用户,系统能提供其注册的功能,并在为非注册用户的情况下也能浏览网站,并可以在公开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的功能。 3网站总体设计 3.1网站的总体结构 本网站主要包括网站前台、后台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三大部分组成。网站前台包括首页、中心介绍、产品销售、项目承揽、营销网络、常见问题、客户留言和会员中心8个功能栏目。 3.2网站功能模块的概述 企业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企业新闻和产品信息以及对产品订单的管理等。网站前台中的各栏目主要功能如下:①首页:介绍公司的概况、企业文化和主要产品;②产品销售:现在公司的产品介绍;③项目承揽:主要介绍公司目前承揽的主要项目;④营销网络:展示公司目前的国内外的主要营销网络;⑤会员中心:为网站会员提供资料修改,订单查询,会员留言等功能;⑥常见问题:对客户的留言问题定期给予解答;⑦客户留言:非网站注册客户的留言。 3.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有管理员表、产品表、会员表、新闻表、人才招聘表、产品大类表。 4网站详细设计 4.1后台管理系统模块(1)后台主界面。本系统后台主要实现新闻、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以及招聘信息、会员、管理员等信息的管理。(2)商品管理。进入后台首页后点击左侧导航栏“产品管理”实现对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还有对商品的修改,删除和按类别增加商品的操作。点击“产品类别”可以增加产品大类和产品小类以及对产品类别的修改和删除。(3)网站前台主界面。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4.2网站前台主界面 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5网站调试和使用说明 应用程序的调试对编程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程序有错误时,通过调试将问题找出来,加以解决,其应用的步骤如下:(1)选择要调试的对象或者文件,打开对应文件,代码将显示在Dreamwaver中,然后在Dreamwaver中进行调试。(2)修改某段代码后可一在浏览器中预览结果,如果仍有问题重复(1)。再次反复重复(1),(2)步骤,直到程序无错误为止。 6结语 (1)运用Access建立了商品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商品的类别表,商品信息表和管理员账户表等,在商品表中记有详细的商品信息。(2)运用IIS服务器,采用B/S结构,架构网页。实现了主页的浏览功能,类别页面和商品信息页面的超链接功能。(3)运用ASP语言技术,建立了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实现了在网页上显示想要浏览的数据库中的信息。并且在管理页面利用网页操作实现数据库中商品信息和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作者:刘校静 张盈盈 李赛男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企业网站论文:小心企业网站悄悄泄密 人们上网遨游时,会不会顺便去你家后院挖宝?信息科技(IT)安全专家说,企业必须分清楚那些类型的讯息可在自家网站上公布、哪些则不宜,因为若是粗心大意,可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让劫持者、黑客和工业间谍有机可乘。以下是专家的建议。 揣摩窃贼的想法 明尼苏达州DataSecuritySystems公司总裁SandySherizen建议,企业网站内容的守门员应该「学习揣摩小偷的想法,揣测他们可能会想窃取什么资料,或搜集什么样的商业竞争情报。公司网站上贴出的零星数据乍看下可能无关紧要,但一旦拼凑起来,揭露出的公司内部讯息、策略联盟关系和客户数据,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 Sherizen说,企业网站不该只交给网站维护员和公关部门负责。在贴出任何讯息前,IT安全人员应先从安全性的观点把内容检视一番,毕竟他们的职责是随时留意技术弱点,设法防止黑客入侵。换句话说,他们已受过从窃贼角度思考的训练。 提防下游把关责任 当今执行的各种新法规都要求企业善尽责任。因此,Sherizen警告,疏于维护网站的安全,可能让自己背负下游的法律责任。若你公司的信息系统已和供应链商业伙伴的系统密切结合,或你透过自家网站搜集客户的资料,更要当心。 他举一个法律个案为例。某人在甲公司的网站东张西望,因为防火墙防护不足,竟摸索出一条旁门左道,可经由该网站闯入乙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而大肆破坏。尽管实际执行入侵动作的是第三者(一个名下没什么财产的青少年黑客),但乙公司后来控告甲公司的求偿官司仍获判胜诉。 遵行最低权限原则 宾州匹兹堡RedSiren公司产品策略副总裁NickBrigman建议,在网站上公布数据,要遵行「最低权限规则(ruleofleast-privilege)。这位IT安全管理主管提醒:「只贴出要执行某种功能绝不能少的数据。他说,要订出这样的规则,首先必须确定企业网站的目标和用途何在。他解释:「若目标是吸引潜在顾客,把他们导向销售团队,那么就不必把公司的资料巨细靡遗贴在网站上。提供太详尽的信息,可能泄露公司的运作细节。 RedSiren提供客户一种服务,称为「公共信息侦察,也就是到因特网上搜索任何找得到的、与客户有关的公开讯息。「我们常常发现,只要挖掘的时间够久,什么数据都找得着,Brigman说。他甚至寻获客户仅供内部参考的网页,只因为网页被不经意地上载。即使企业网站未提供这些网页的连结,但Google等搜寻引擎公司如今已设计出聪明绝顶的索引程序,能把这些数据给找出来,晾在网络上供全世界检视。 Brigman坚称,即使你认为已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只给少数人士有限度的存取权限,也绝不该把某些内容张贴在全球信息网上。这些「企业的传家之宝包括诸如策略计划、未来的营销策略,以及与商业伙伴协商有关的任何信息。 维吉尼亚州Anteon公司HomelandSecurity公司经理RayDonahue强调,在检查自家网站的同时,也要以批评的眼光检视主要供货商的网站,了解他们怎么描述你的公司。对你的商业伙伴而言,宣布新的策略联盟可能是极佳的广告宣传,但那些讯息也许也会对全世界宣告你公司用的是哪一种软件系统,或哪一种网络设备──不啻是引狼入室,把邀请函发给乐于探知你系统弱点何在的黑客。 费城律师事务所Caesar,Rivise,Bernstein,Cohen Pokotilow,Ltd.的智慧财产权律师兼合伙人BarryStein则提醒,网站内容若不严加把关,可能导致法律后果和销售额损失。小心翼翼避免商业机密和专业知识与技术外泄时,也不要忘了维护专利权。基于因特网全球无疆界的特性,「让原本可申请专利的发明细节曝光,若是数据外泄之前未申请到专利,可能造成公司丧失海外的专利权,他说。 电子邮件住址避免指名道姓 企业网站上贴出的讯息中,最常见也最危险的一种,就是「详情请洽某某人的电子邮件住址。NickBrigman警告:「在网站上直接使用电子邮件姓名,是你必须防范的漏洞之一。滥发邮件者常常从网站上搜集这些姓名,并以大量讯息疲劳轰炸这些电邮住址。恶意的黑客也可能撷取这些名字,用来伪造电子邮件,或把蠕虫和病毒传给不知情的收信人,让他们误以为是贵公司主管发的讯息。 Brigman建议,避开这种潜在危险的一种办法,是以网络表格作为透过网站连络的管道,而不是让外人传来的连络函直通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 RayDonahue另建议检验公司网站上公告的其它连络点。若你公布一个供潜在顾客打电话查询的专线号码,就必须确定接电话的人员已被充分告知可对外提供哪些信息。来电查询者也许想破坏你的公司、抢客户,或从事其它不胜枚举的卑鄙活动。时时谨慎就能提高警觉。 避免透露公司使用的基础设施 纽约市IT咨询公司SBI的科技长RayVelez说:「有些公司公布出标明应用服务器类型的URL(全球资源寻址器),或系统供货商,这是一大错误。比方说,旧版SunOne应用服务器的URL里包含一个标准的目录,称为NASAPP,Velez建议移除那个目录。 NickBrigman指出网站设计师可能犯的另一种常见错误:从公司网络撷取一个商标图案或档案,然后把它贴在网页上。「这个数据经常会泄露数据取得途径的线索──文件名称、系统名称甚至档案结构。提供那些信息,就等于把搜寻数据的工具交给外人,他说:「如蜘蛛结网一般,他们把数据组织起来,就能探知足够的讯息,进入下一层关卡,进而取得更多信息。 从html/asp/jsp/php原始档中删除技术评论 RayVelez说,程序开发者的评论也可能泄露你正在使用的技术类型,及其破解之道。这些评论可能在最终使用者的浏览器显现出来。「切记,Velez再叮咛一句:「黑客常阅读讯息留言板和贴文,很清楚最新的安全更新程序是用来修补什么漏洞。这是个问题,因为许多企业或个人并未安装最新版本的修补程序。所以,这些[开发者]评论可被当作破解某网站的指南。 避免显示因技术问题产生的错误讯息 Velez指出,这类错误讯息会暴露出你程序代码的弱点,且让基本架构技术的相关讯息外泄。拿掉404状态码和其它40x错误讯息,改用使用者更容易了解、而且不透露基本技术讯息的错误讯息页。 使用数字权管理以保护智能财产权 Velez建议,以密码保护你不想让网站访客任意重复使用的数据。安全控制不足,是网站一大常见的破绽。 使用无法修改的文/图张贴格式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SwiftView公司的产品经理GlennWidener另外提到,你把数据张贴在公司网站上的方式,也可能留下安全漏洞。不论是文字或图形文件,若以原始的规格(如Word、Visio、AutoCAD等等)储存,难保不会遭到窜改。即使是可携式文件格式(PDF)档案,任何人用AdobeAcrobat软件都能加以修改。 发展防窜改的安全措施可能既复杂又费时。他推荐使用根本无法修改的通用格式,像是PCL、HPGL、TIFF和JPG这类。打印格式(如PCL和HPGL)具有一些胜过bitmap格式的优点:档案较小、即使压缩也可检视,而且本文可供搜寻、索引和选取。 Widener说明:「就PCL而言,企业可允许商业伙伴从一份商业计划中抽取一段文字,但那些数据无法更改。企业只要把欲择取的那些页输出、设定成共享档案,然后传送该档案,商业伙伴即可用各式各样的浏览器,例如SwiftView的浏览器,来检视、选择和打印内文。 Widener指出,PCL在金融界使用甚广,例如抵押货款银行就因为潜在的安全性考虑,而使用PCL格式来传送结清的文件。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这是我们从客户那里听来的一个观念,现在我们把它运用在自己的营销文宣上,NickBrigman说:「在后911时代,你必须养成居安思危的意识。别漫不经心把数据往网站上丢,而未严加检视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人怎么利用。而且,切莫以为既然数据未直接摆在网站上,别人就无从取得。他强调:「网站可能是取得那个数据的一个途径。所以,事前的检查非常重要。如果公司内部IT小组的安全防护专业不足,宜聘请能胜任此任务的第三者。新晨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企业网络营销 一、当前企业网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都在网络营销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大部分企业在市场上找一些做网站的公司或者自己企业内部非专业人士做出个简单的网站页面,结果都是收效甚微,导致企业慢慢对网络营销失去了信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站设计没有结合企业营销理念,而是简简单单的网页内容的堆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网站的规划。网站作为企业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大部分企业没有规划策略,或者与企业的营销策略脱节,仅仅实现了一个网页内容的堆砌。 2.企业网站的定位。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要在网站上表现什么内容,往往是由网站制作的公司进行资料的筛选,而网站制作的公司在对于企业的营销和市场策划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只能按标准化格式来运作,不能体现企业的个性化内容和服务内容。定位几乎都是产品展示,基本很少包含客户引导性信息,互动形式单一,网站更新速度缓慢,网站浏览者不能通过网站了解企业的丰富信息。 3.企业网站的设计。企业网站大部分采用通用模板设计制作,色调大众化,颜色搭配简单但不一定适合企业的风格,企业网站为了宣传企业形象,大众化的采用Flash动画,而专业设计人员的花费很高,企业往往进行简单的模仿抄袭式的动画设计,与企业形象相差很远。而且网站首页的这种动画设计在实用性上来讲不是很合理。 4.企业网站的推广。企业网站基本不做什么推广,号称做了推广的,也不外乎是在几个大的门户网站花不少钱做了广告,或者是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推广服务。花钱不少,收效甚微。 5.企业网站的管理。大多数网站几乎无管理,长时间不更新的企业网站占很大部分的比例。 二、合理进行企业网站设计 企业网站的设计要从网站浏览者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营销方案,进行合理化设计。 1.企业网站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针对最终用户,还是针对企业的商,还是针对内部的员工、企业管理的页面。针对的对象不同,就要有不同的网站布局和规划。比如,针对最终客户,要给的是产品的详细的介绍,公司产品相应文化的对应介绍,以及更多的产品的促销的信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及时性和简便性;针对商的页面,就要强调公司产品的长期可经营性,系列产品的优势,品牌的价值,以及合作伙伴的详细分类介绍及各级别享受产品折扣情况;针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页面就要简洁明了,易用,而且路径要相对隐蔽。 现在的情况是,企业的网站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网站的首页面应该搁放什么样的内容,自己网站的合理架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只是由于“引领式的消费”,随波逐流放上了自己的企业网站。缺乏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规划和认识,缺乏对企业网络营销重要性的认识。 所以,对于企业网站来讲,只能是一步一步的按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阶段来实施企业电子商务的市场化。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来讲,电子商务或者更为简单一些的网络营销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筹码,可以简单有效的实现自己产品的全国销售及全球销售,但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该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的项目。 从简单的企业产品的介绍,企业品牌的推广的简单的推广型的企业站点,发展成为与客户互动交流的企业自己的B2C的电子商务的平台,这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2.有了好的规划,还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实施细节的技术问题,而这一点尤为重要。就好像一个熟读兵书战册的人,却没有带兵打过仗一样,好的钻石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切工。 企业首页的动画设计,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和形象推广是很有必要和作用的,所以,在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形象推广的时期内,在网站的首页实现动画的效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假如企业目前的重点不是进行形象推广,而是产品推广和渠道推广,那么企业网站的首页动画设计便会造成一些访问缓慢,且达不到效果的后果,就像再好的药也要对症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是一样的。所以,手段是一样的手段,只不过大家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就显示了不同的功力而已。 企业网站颜色的选择,也要根据企业产品特点,企业文化特色,选择不同的色调来体现。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眼光,更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调色的工作。在当前国内企业网站的发展来看,更多的是选择传统的广告公司进行专业的企业推广宣传的设计工作,那么企业网站仍然要跟企业主题推广相结合且相互促进。 3.企业网站的推广不是花越多钱越好,更不是花越少钱越妙。推广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合理利用现行的各种推广方式,针对于企业的当前发展规划,进行各种宣传方式合理搭配的技巧性的设计,推广工作本身看的就是投入合理的资金达到推广的最大化效果。而这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比能够解释清楚的事。 4.企业网站的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的调整网站的内容,推出一定时间内的企业推广推广主题,内容保持更新。不能够千年不变,要根据客户的认可程度等可分析项,逐步完善整个网站的内容框架和服务框架。 三、总结 企业网站在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是简单请一个网站制作专家来做一个美轮美奂的效果,也不是请一个营销的学者做一个营销的理念推广,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及时的更新维护,才会使得企业的网站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起到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 前言: 企业需不需要网站?几乎所有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需要!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许多企业仅仅停留在"有网站"的阶段,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界面粗糙、内容单 一、流程混乱、安全性差的网站,其实给访问者留下了极差的感觉,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形象。 怎么样的企业网站才算成功?时代财富顾问公司在为众多企业设计网站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企业网站评定标准》,期望以此引起企业界对自身网站的重视,使企业网站真正成为企业宣传、管理、营销的有效工具。 企业网站定义:主要为了外界了解企业自身、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并适当提供一定服务的网站。根据行业特性的差别,以及企业的建站目的和主要目标群体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企业网站分为: 基本信息型:主要面向客户、业界人士或者普通浏览者,以介绍企业的基本资料、帮助树立企业形象为主;也可以适当提供行业内的新闻或者知识信息。这种类型网站通常也被形象的比喻为企业的"WEBCatalog"。 电子商务型:主要面向供应商、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提供某种直属于企业业务范围的服务或交易、或者为业务服务的服务或者交易为主;这样的网站可以说是正处于电子商务化的一个中间阶段,由于行业特色和企业投入的深度广度的不同,其电子商务化程度可能处于从比较初级的服务支持、产品列表到比较高级的网上支付的其中某一阶段。通常这种类型可以形象的称为"网上XX企业"。例如,网上银行、网上酒店等。 多媒体广告型:主要面向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宣传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或者主要产品(服务)为主。这种类型无论从目的上还是实际表现手法上相对于普通网站而言更像一个平面广告或者电视广告,因此用"多媒体广告"来称呼这种类型的网站更贴切一点。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网站往往不能简单的归为某一种类型,无论是建站目的还是表现形式都可能涵盖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对于这种企业网站,可以按上述类型的区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站类型。注意:由于互联网公司的特殊性,在这里不包含互联网的信息提供商或者服务提供商的网站。 企业网站第一原则:目的性Intension必须有明确合理的建站目的和目标群体 任何一个网站,必须首先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群体。网站是面对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还是全部?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企业、宣传某种产品还是为了试验电子商务?如果目的不是唯一的,还应该清楚的列出不同目的的轻重关系。建站包括类型的选择、内容功能的筹备、界面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受到目的性的直接影响,因此目的性是一切原则的基础。 建站的目的应该是经过成熟考虑的,包含几大要素: 目的应该是定义明确的,而不是笼统的说要做一个平台、要搞电子商务,应该清楚主要希望谁来浏览,具体要做到哪些内容,提供怎样的服务,达到什么效果。 在当前的资源环境下能够实现的,而不能脱离了自身的人力、物力、互联网基础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等因素盲目制订目标,尤其是对外部环境的考量通常容易被忽略,结果只能成为美好的一相情愿。 如果目标比较庞大,应该充分考虑各部分的轻重关系和实现的难易度,想要一步登天的做法通常会导致投入过大且缺少头绪,不如分清主次循序渐进。 在充分考虑了目的和目标群体的特点以后,再来选择建站类型,并相应的安排适当的信息内容和功能服务。显然如果目标群体的互联网基础薄弱,建立电子商务型的网站就是个失误。在信息内容和功能服务的安排上,还应该避免大而全的十全大补丸式、贫乏空洞的八股文式、以及选材偏离主题的常见错误。 企业网站第二原则:专业性Specialization信息内容应该充分展现企业的专业特性 对外介绍企业自身,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外界介绍企业的业务范围、性质和实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商机。在这里包括: 应该完整无误的表述了企业的业务范围(产品、服务)及主次关系 应该齐备的介绍企业的地址、性质、联系方式 提供企业的年度报表将有助于浏览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方针和实力 如果是上市企业,提供企业的股票市值或者到专门财经网站的链接将有助于浏览者了解企业的实力 如果提供行业内的信息服务,则这些信息服务应具备以下特性: 全面性:对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信息的涵盖范围应该全面,尽管内容本身不必做得百分百全面 专业性: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专业的、有说服力的 时效性: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至少是没有失效的,这保证了信息是有用的 独创性:具有原创性、独创性的内容更能引起得到重视和认可,有助于提升浏览者对企业本身的印象 所提供的信息是容易检索的 如果企业的客户、潜在客户包含不同语系的,应该提供相应的语言版本,至少应该提供通用的英语版本 企业网站第三原则:实用性Utility功能服务应该是切合实际需求的 网站提供的功能服务应该是切合浏览者实际需求的且符合企业特点的。例如网上银行提供免费电子邮件和个人主页空间就既不符合浏览者对网上银行网站的需求也不是银行的优势,这样的功能服务提供不但会削弱浏览者对网站的整体印象,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投入,有弊无利。 网站提供的功能服务必须保证质量,这包括: 每个服务必须有定义清晰的流程,每个步骤需要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由谁来操作、如何实现等都应该是清晰无误的。 实现功能服务的程序必须是正确的、健壮的(防错的)、能够及时响应的、能够应付预想的同时请求服务数峰值的。 需要人工操作的功能服务应该设有常备人员和相应责权制度。 用户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无论正确与否)完成后应该被提示当前处于什么状态。 服务成功递交以后的响应时间通常不应超过整个服务周期的10%。 当功能较多的时候应该清楚的定义相互之间的轻重关系,并在界面上和服务响应上加以体现。 层次性: 条理清晰的结构,表现为网站的板块划分的合理性,这里需要注意: 板块的划分应该有充分的依据并且是容易理解的。 不同板块的内容尽量做到没有交叉重复内容,共性较多的内容应尽量划分到同一板块。 在最表层尽量减少划分的板块数量,通常控制在4~6之间比较合适。 划分后的结构层次不宜过深,通常不超过5层为佳。 在安排层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户操作,比较常用的信息内容、功能服务应该尽量放到更浅的层次以减少用户点击次数。 信息内容的获取和功能服务的过程都应该尽量将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控制在3~5步以内,不得不需要更多的步骤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提示。 一致性: 页面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整体页面布局和用图用色风格前后一致。 界面元素的命名的一致性:同样的元素应该用同样的命名;同类元素命名满足一致性,做到即使某个元素的表述不清楚也能从上下文推断其义。 功能一致性:完成同样的功能应该尽量使用同样的元素。 元素风格一致性:界面元素的美观风格、摆放位置在同一个界面和不同界面之间都应该是一致的。 精简性: 每个界面调出的时间应该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当必须耗用较长的时间时应该有明确提示并最好有进度显示。 当不同的方式能够达到相同或近似的效果时,总是应该选取令客户访问或使用更简单快捷的方式(在开发资源差别可忽略的情况下),例如尽量减少客户端插件的使用。 主要界面尽量不超过浏览器高度的200%。 大量信息内容尽量不超过浏览器高度的500%,如果超过,应该使用页内定位或者进行分页。 命名应该是简洁的、定义清晰的、易明且不易相互混淆的;对于目标群体而言,尽量不使用较为生僻的词语,如果一定要,则应给出容易理解的解释。 应该具有明确的导航条和网站地图提供快速导航操作。 错误或者无效的链接是界面设计的大忌之一。 主要的信息应该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常用的功能则应该放到容易操作的位置上。 针对目标群体的需要应充分考虑浏览器兼容性、字体兼容性和插件流行程度等。 对于专业的术语、复杂的操作等有直接的容易理解的帮助。 简单有效的个性化有助于增强界面的易操作性。 在风格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强交互操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企业网站第五原则:艺术性Artwork网页创作本身已经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 网页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称为"eyeballwork",要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再结合界面设计的相关原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这使得企业网站的设计应该满足: 遵循基本的图形设计原则,符合基本美学原理和排版原则。 对于主题和次要对象的处理符合排版原理。 全站的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具有整体的一致性。 整体视觉效果特点鲜明: 页面版式结构 用色 线条和构图 配图的精细、美观程度 元素风格 整体气氛表达 字体选用 整体设计应该很好的体现企业CI。 整体风格同企业形象相符合,适于目标对象的特点。 企业网站第六原则:性能Performance网站正常的访问性能 访问速度,取决于服务器接入方式和接入带宽、摆放地点、硬件性能和页面数据量、网络拥塞程度等多方因素。如果目标群体不止本地,则还应考虑地理因素造成的性能下降。 可容纳的最大同时请求数,取决于服务器性能、程序消耗资源和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 稳定性:平均无错运行时间。 程序性能: 响应请求并运行得出结果的平均时间 错误的检测和拦截 扩展性 安全性: 关键数据的保护,例如用户数据等 功能服务的正常提供。 网站的防攻击能力 对异常灾害的恢复能力 企业网站第七原则:常维护更新Maintenance网站的最大特点是它总是不断变化的 网站的不断更新是其具有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对于三种类型网站而言,更新的重要性通常为基本信息型 多媒体广告型 电子商务型。网站更新指标包括: 信息维护频度 信息更新数量*质量/时间比 改版频度 影响维护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网站界面和功能开发所选用的技术。 企业网站第八原则:发挥作用Knownandused网站必须被访问和使用才有价值 再好的网站,如果没有人访问和使用也是毫无价值的。 域名设计是企业网站的重要元素: 域名应该尽量容易理解和记忆,并且尽量简短;当难以简短的时候,宁愿放弃无意义或者难以理解的字符数字组合而选用稍长一点的域名。 域名设计应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特点,例如如果要做到国际化,域名包含汉语拼音显然是不可取的。 域名应该尽量有意义并反映网站实质作用,一定要做到不可有歧义。 企业网站本身应该就是企业CI的一部分: 应该出现在企业常备的名片、Catalog、信封里。 应该出现在企业的各种广告里。 登陆搜索引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在常用大型搜索引擎登录,设计更准确和全面的关键词,可以增加被正确检索的机会。 与同类或者相关类型企业网站结为联盟或者结成伙伴关系也有利于网站的有针对性的推广。 结合企业本身的宣传推广活动和促销活动加强网站上的宣传和利用。 企业网站可以针对其目标群体特点采用一些其他的推广方法,例如座谈会等。作用比较突出的甚至包含品牌形象的网站也可以采用单独广告投入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网上银行、网上酒店等。 企业网站第九原则:反教条Anti-dogmatism原则是为目的服务而不应成为教条 任何原则都是因应目的而制定的,如果所采用的方法确实能够更好的达到目的,那就不必受原则本身的桎梏。 每一项指标在不同的网站都有不同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降低其重要程度甚至舍弃;同样,对达到目的更具意义的指标可以相应提高 多媒体广告型网站是一个特别的类型,因为广告思维本身常常是打破常规的,因此对于多媒体广告型网站有些原则并不实用,但是这种类型的网站仍应遵循目的性、性能需求、维护需求和发挥作用。 企业网站论文:鉴于精准营销的企业网站推销探讨 【摘要】经济危机使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而精准化的网站营销能帮中小企业度过寒冬。本文就精准营销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基于精准营销开展网站推广活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精准营销中小企业网站推广 2008年,因资金链的断裂和市场订单的萎缩导致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只有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采用精准营销理论进行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实现自救。 1精准营销概述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它的核心思想是: 精准营销就是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 精准营销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现代高度分散物流等手段保障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摆脱了传统广告沟通的高成本束缚,使企业低成本快速增长成为可能。 精准营销的系统性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易于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值,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 精准营销借助现代高效分散物流使企业摆脱繁杂的中间渠道、环节及对传统营销模块式营销组织机构的依赖,实现了个性关怀,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精准营销理论下,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精准、个性、可度量以及低成本的网站推广活动。 2基于精准营销的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分析 2.1精准中小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 作为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走精准营销之路,中小企业做网络营销,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中小企业网站定位的原则应是小而精。如“丽华快餐”网站的定位就是网上快速订餐,他的定位“小”在于他只限于餐饮中的快餐行业,他的“精”在于一个“快”字,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地方,凭借一个“快”字,丽华快餐不但规避了餐饮行业网站的竞争,并且一举成为了餐饮行业的老大。又如“翰音网”,他的定位是中国原创音乐门户网站,“原创”就是他的定位精准所在,该网站在浩瀚的音乐网站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将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来突出自身优势。 2.2中小企业网站精准目标客户及其竞争对手分析 网站推广不能盲目,必须针对目标客户群,明确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中小企业网站推广的有效性就成功了一半。精准中小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中小企业网站的目标客户群是终端消费者、加盟商还是采购商等;推广区域是国外还是国内,本地还是外地等;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客户人群分析;根据中小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优劣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收入水平、年龄分布、地域分布、文化水平、性别以及偏好等。中小企业要精准目标客户群,对其进行可度量的低成本的有效率的推广活动。例如目标客户是企业,则需按地域、行业、企业规模、企业信用等来定位目标客户群,然后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投放、关键字广告、SEO等网站推广方法。 中小企业网站推广要实现精准营销,除了精准其目标客户外,还需对其主要竞争者进行识别、分析,来对自己的网站以及网站推广方案进行改进。现有识别竞争者的方法主要有: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排名前10-20的企业站点为主要竞争者;通过贸易协会或行业组织来了解竞争对手信息,选取目标客户相同并且规模相当的企业作为主要竞争者;其他途径。识别主要竞争者后,要对其加以评估。如访问其站点,以消费者的角色去浏览分析竞争者的全部信息,对其网站结构,导航设置、关键字选择、网站排名等进行分析研究,观察自然排名靠前的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在哪里,吸其精华,对自己网站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进行有效的网站推广活动。 2.3精准化网站营销手段分析 2.3.1精准化的搜索引擎营销 主要是指关键字的精准化,关键字应根据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对手、目标客户群体等而设定,关键字的长尾效应更是一个很好的精准营销形式,比如你是一家书籍版权服务公司,那么你如果把关键词设定为“书籍版权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热门关键字而设置为“版权服务”,这样不仅避免热门关键词的竞争,而且客户转化率是一个较高的数字。 2.3.2精准化的网络广告投放 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目的无外乎如下四种:品牌广告、产品广告、促销广告以及活动信息告知。中小企业投放网络广告,首先要明确广告的目标,之后为网络广告的投放设定一个目标效果,依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目标客户群等来选择最合适的网络广告平台。例如,企业若经营的是面向青年消费者的数码类产品,选择娱乐性更强的网站投放广告显然比在政经新闻类网站上效果更为明显,即使后者的浏览量通常比前者高。 2.3.3精准化的论坛营销 这里所说的论坛营销是企业选择一个与产品相关的论坛或者论坛版块,以论坛为媒介,参与论坛讨论,一些专业性的文章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留言,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并顺带着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其中文章不能是广告意图明显的。如一家经营电动车的企业,可以去各大电动车论坛里查找合适的论坛,申请账号,发有价值的帖子,在回帖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网站的链接,或者发表一些产品知识类的文章,方便网民解决常见的电动车问题。尽快使自己具备签名档功能,把企业的名称和网站放在签名档里面,回帖就可以给企业网站做推广。 2.3.4其他 如交换链接,中小企业应选择资源互补型的网站进行交换链接,如一个婚纱摄影公司的网站,它除了和行业网站进行链接外,还可以和酒店婚宴、婚庆、婚戒、装修、橱柜、门、床上用品、家具、家用电器等等进行链接。又如电子邮件营销,可以使用邮件搜索工具将本地门户、论坛、社区的邮件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广泛群发,这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3结束语 开展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首先要精准网站定位,其次要精准其目标客户和主要竞争者,然后采用精准化的网站营销手段来推广。举例来说,天津天天婚庆公司,它的定位是“天津首家先服务后收费的婚庆公司”,它的目标客户是天津市内六区追求性价比的客户,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通过关键字排名等手段可知有天津玉媛鲜花婚庆公司、天津市金百福婚礼策划顾问公司、天津市美丽新娘婚庆婚纱礼仪有限公司等,它的精准营销手段有搜索引擎营销,有百度、谷歌、奇虎等,论坛营销如百度贴吧、婚庆论坛等,在行业门户网站和黄页上婚庆消息和广告等,以及其他的网站推广手段。 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开展精准化的网络营销,进行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可以帮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获得订单、节约成本,从而从根本上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误区分析论文 误区一:设计主题不明确。对于企业网站来说,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群体。要清楚网站是面对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还是全部,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企业、宣传产品还是为了实现电子商务。许多企业对此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是把公司产品、业务简介、公司促销活动等信息贴在公司网站上。这样的做法充其量只是多个电子公告板而已,根本没有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其实,网站架设应由网络营销角度出发。换句话说,是否可以透过网络在现有营销通路以外,提供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接触与沟通的渠道,提供企业另一种销售模式机会。因此,传统产业要的网站,应该由营销主管角度优先思索。第二个角度就是从管理角度去思索,例如公司在全省拥有许多营业网点或分公司,各种网点之间的公文传递或资源分配是否可以透过网站,以提高经营绩效。 误区二:色彩运用不和谐。色彩是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它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导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在网页设计中,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来构成美丽的页面。国内网站在设计中并不注重色彩方面的和谐表达,网页颜色数量过多、互不相干的两种色彩放在一起、搭配不协调,缺乏统一的风格。在色彩的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国家和种族的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不同,生活的地理位置、文化修养的差异,不同的人群对色彩的喜恶程度有着很大差异。所以在企业网站设计中要考虑主要读者群的背景和构成而不能盲目运用色彩。 误区三:多媒体表现形式过多。网页中使用图片、动画、声音我们无可厚非,这也体现了网络交互性的一个方面,但问题是在网页中胡乱地加入一些互不相干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会扰乱浏览者的阅读视线,影响浏览者的心情,而最终导致离开!同时由于有些用户不一定安装相应的电脑软件,有些图像或其他文件可能无法正常显示,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企业在经营自己的在线商务,企业网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销售产品或服务,其他任何脱离这个基本原则的东西都是不合适的。所以企业的网页不需要太多图片和动画,因为要看漂亮的图片和动画,客户自然有合适网站可以上,不必浪费客户下载的时间与金钱。 误区四:浏览器和显示器不兼容。虽然IE浏览器用户占据绝对多数,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其他浏览器的用户。特别是有国外用户的企业,国外市场上其他类型的浏览器还有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并非每个用户都使用800*600小字体的显示模式,不要自以为是地为用户建议“最佳显示模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分辨率下的状况,争取都能做到好的效果。 误区五:传输、更新速度过慢。页面下载速度是网站留住访问者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让每个页面都保持较快的下载速度,至少应该确保主页速度尽可能快。而我们一部分企业网站的设计从速度上来看是失败的,耐心的等待半天才看到最后划着红叉的图片--图片链接下载失败,只能刷新,这又要等一段时间。测试一下企业网站的下载速度,尤其是如果网站首页图片比较多的话,当然注意清除电脑中浏览器的缓存。另外,影响网站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除了技术方面,就是主体图片,因此再次强调一定要保证图片使用的度!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网站的资料一个月才更新一次,很多浏览者将对此失去兴趣,也会使企业失去更多可能的客户。当然资料更新与维护需要成本,因为我们不是在做一个入口网站或专业网站,不需要每天更新;如果能做到每周更新或每两周更新,并在网站上注明更新时间或预告下次更新时间,将有助于告知客户何时可以上网来取得最新资讯。另外所谓活网站的“活”,也是指需具备与客户互动机制,例如邮件列表系统、留言板或客服系统等,当然不需样样功能都具备。必须针对网站的定位,选择适合的机制;同时对于客户所提意见的处理,也需及时,不能让客户对网站失去信心。 误区六:疏忽网站安全问题。很多企业网站具有了完善的导航功能,清晰的文字,漂亮的页面但却忽视了网站的安全问题。因为很多企业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进行电子政务或电子商务,因此网站的安全就更加显得重要。为了设计和管理一个有效、可靠的网站商业服务,必须事先制定一套全面的网站服务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将应用于所有网站服务系统、数据库、内容、电脑平台、软件以及网络,它们的作用是处理、交互或者提供对服务的访问途径。提高网站的安全,抵抗黑客非法入侵,避免企业信息泄漏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目前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网站论文:中小企业网站推广研究论文 【摘要】经济危机使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而精准化的网站营销能帮中小企业度过寒冬。本文就精准营销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基于精准营销开展网站推广活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精准营销中小企业网站推广 2008年,因资金链的断裂和市场订单的萎缩导致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只有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采用精准营销理论进行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实现自救。 1精准营销概述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它的核心思想是: 精准营销就是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 精准营销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现代高度分散物流等手段保障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摆脱了传统广告沟通的高成本束缚,使企业低成本快速增长成为可能。 精准营销的系统性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易于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值,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 精准营销借助现代高效分散物流使企业摆脱繁杂的中间渠道、环节及对传统营销模块式营销组织机构的依赖,实现了个性关怀,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精准营销理论下,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精准、个性、可度量以及低成本的网站推广活动。 2基于精准营销的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分析 2.1精准中小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 作为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走精准营销之路,中小企业做网络营销,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中小企业网站定位的原则应是小而精。如“丽华快餐”网站的定位就是网上快速订餐,他的定位“小”在于他只限于餐饮中的快餐行业,他的“精”在于一个“快”字,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地方,凭借一个“快”字,丽华快餐不但规避了餐饮行业网站的竞争,并且一举成为了餐饮行业的老大。又如“翰音网”,他的定位是中国原创音乐门户网站,“原创”就是他的定位精准所在,该网站在浩瀚的音乐网站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将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来突出自身优势。 2.2中小企业网站精准目标客户及其竞争对手分析 网站推广不能盲目,必须针对目标客户群,明确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中小企业网站推广的有效性就成功了一半。精准中小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中小企业网站的目标客户群是终端消费者、加盟商还是采购商等;推广区域是国外还是国内,本地还是外地等;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客户人群分析;根据中小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优劣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收入水平、年龄分布、地域分布、文化水平、性别以及偏好等。中小企业要精准目标客户群,对其进行可度量的低成本的有效率的推广活动。例如目标客户是企业,则需按地域、行业、企业规模、企业信用等来定位目标客户群,然后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投放、关键字广告、SEO等网站推广方法。 中小企业网站推广要实现精准营销,除了精准其目标客户外,还需对其主要竞争者进行识别、分析,来对自己的网站以及网站推广方案进行改进。现有识别竞争者的方法主要有: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排名前10-20的企业站点为主要竞争者;通过贸易协会或行业组织来了解竞争对手信息,选取目标客户相同并且规模相当的企业作为主要竞争者;其他途径。识别主要竞争者后,要对其加以评估。如访问其站点,以消费者的角色去浏览分析竞争者的全部信息,对其网站结构,导航设置、关键字选择、网站排名等进行分析研究,观察自然排名靠前的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在哪里,吸其精华,对自己网站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进行有效的网站推广活动。2.3.1精准化的搜索引擎营销 主要是指关键字的精准化,关键字应根据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对手、目标客户群体等而设定,关键字的长尾效应更是一个很好的精准营销形式,比如你是一家书籍版权服务公司,那么你如果把关键词设定为“书籍版权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热门关键字而设置为“版权服务”,这样不仅避免热门关键词的竞争,而且客户转化率是一个较高的数字。 2.3.2精准化的网络广告投放 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目的无外乎如下四种:品牌广告、产品广告、促销广告以及活动信息告知。中小企业投放网络广告,首先要明确广告的目标,之后为网络广告的投放设定一个目标效果,依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目标客户群等来选择最合适的网络广告平台。例如,企业若经营的是面向青年消费者的数码类产品,选择娱乐性更强的网站投放广告显然比在政经新闻类网站上效果更为明显,即使后者的浏览量通常比前者高。 2.3.3精准化的论坛营销 这里所说的论坛营销是企业选择一个与产品相关的论坛或者论坛版块,以论坛为媒介,参与论坛讨论,一些专业性的文章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留言,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并顺带着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其中文章不能是广告意图明显的。如一家经营电动车的企业,可以去各大电动车论坛里查找合适的论坛,申请账号,发有价值的帖子,在回帖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网站的链接,或者发表一些产品知识类的文章,方便网民解决常见的电动车问题。尽快使自己具备签名档功能,把企业的名称和网站放在签名档里面,回帖就可以给企业网站做推广。 2.3.4其他 如交换链接,中小企业应选择资源互补型的网站进行交换链接,如一个婚纱摄影公司的网站,它除了和行业网站进行链接外,还可以和酒店婚宴、婚庆、婚戒、装修、橱柜、门、床上用品、家具、家用电器等等进行链接。又如电子邮件营销,可以使用邮件搜索工具将本地门户、论坛、社区的邮件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广泛群发,这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3结束语 开展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首先要精准网站定位,其次要精准其目标客户和主要竞争者,然后采用精准化的网站营销手段来推广。举例来说,天津天天婚庆公司,它的定位是“天津首家先服务后收费的婚庆公司”,它的目标客户是天津市内六区追求性价比的客户,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通过关键字排名等手段可知有天津玉媛鲜花婚庆公司、天津市金百福婚礼策划顾问公司、天津市美丽新娘婚庆婚纱礼仪有限公司等,它的精准营销手段有搜索引擎营销,有百度、谷歌、奇虎等,论坛营销如百度贴吧、婚庆论坛等,在行业门户网站和黄页上婚庆消息和广告等,以及其他的网站推广手段。 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开展精准化的网络营销,进行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可以帮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获得订单、节约成本,从而从根本上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自媒体营销论文:自媒体时代车企如何营销 曾经网友们热血沸腾地发出“自媒体宣言”:当你的微博粉丝超过100个,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个,就是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个,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就是一家电视台;超过1000万个,就是一家省级卫视;超过1亿个,那你就是CCTV。 不过,博客、空间还在踉跄的时候,手机APP、微博直接路过,微信又来袭啦! 日趋火热的微信营销受到许多出不起正式媒体广告费、或者不愿意出广告费的企业的关注。 自媒体时代,企业如何营销?尤其是汽车企业,微营销能否将营销效果最大化?我们请北大纵横电商营销总裁班的专家们谈谈他们的观点和案例...... 营销的本质是“眼球经济”,是在让消费者能够看到你、找到你、喜欢你、愿意和你“发生关系”,对你有潜意识的识别感,所以这个时候运用当下时髦的微信营销手段,也是在迎合消费者的习惯。 微信是关系营销,强关系建立后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微信不具备扩散作用,想要带来收益,首先是将自己变成意见领袖,当你说出一句话时,你的朋友圈、微信群的好友都会跟着“嗷嗷叫”。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到这点的,只能在少数人中可以实现,要实现这点需要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名人。 微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销”的目的,“营”却很难实现。我们也看到了有好多人通过微信卖了货,一个月有的可以卖几十万,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起码可以帮助企业清货。营的核心是能够让不认识你的人,自动来找你买东西,微信私密的模式做不到,只能借助外力来实现这点,如微博、搜索引擎等。 全网营销才是正道 企业的营销实际上是按照人性来规划设计的,也就是说“企业要围绕客户的行为来针对性地做好营销布局”。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合理的营销布局是最科学的,最终能够与客户成交,而且客户愿意主动找你,才是最佳。 核心产品有问题时,营销做得越好企业死得越快 营销始于产品终于产品,所有的营销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是谈营销,最后发现产品有问题,销做得越好,企业死得越快。 营销是一个大话题,具体到微信营销,实际上是传播里面IM营销中的一个点,如果一个点就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那全世界都是亿万富翁了。现在做营销的都在研究传播的问题,研究各种传播技巧,如微信、微博、搜索引擎、论坛、博客等。那我们传播什么呢? 找点传播切入点从产品的亮点中提炼 在实际操作中,传播切入点应该从产品中的亮点提炼出来。提炼出核心产品的核心卖点,能够与竞争对手抗衡,能够说出卖点的故事。这样的营销消费者才会对产品产生信赖感,不会排斥。 找到传播点之后,再找出自己的核心客户,针对核心客户的行为进行节点布局,让客户随时随地找到你,看到你。 如某某产品有几大亮点:寿命延长1年;双层保护稳定性强;杀菌效果极好等等...... 传播的点可选择“杀菌效果极好”,把这个亮点变成营销节点,然后将其故事化,事件化,让目标客户群关注这个话题,然后引导客户关注这个产品的促销活动,这样,把企业的强制推销变成客户的主动关注,让目标客户自己发现,原来这个产品就是他关注的这个事件里的产品。 传播为引流到解析平台,即引导客户成交的地方 传播是为了引流到解析平台,解析平台就是引导客户成交的地方。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必须把每一个能够带来业绩的平台都要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做好“公信力、传播力、成交力”的打造。具体分析如下: (1)客户为什么买你,因为你是某一领域的权威认证,在该领域,客户都用你们的产品,这些用户评价如何,购买你的产品后带来的结果等等,这些都能够提升公信力。 (2)看了、用了你的产品非常好,鼓励用户分享,如用礼品、返点等手段刺激用户参与传播活动,这就是传播力。 (3)当潜在客户看了你的产品信息后,不想关掉网页,不想离开,因为他现在能够占到便宜,所以当产品的价值已经打动对方后,学会让客户感受到现在购买能够占到便宜时,潜在客户成交的可能性才会加大。技巧如“限时、限价、限量”。 销售、服务、再生 销售技巧在网络上转化会有两种可能: 1、电话咨询,此时的电话沟通技巧需要加强。 2、在线客户。此时在线客户的Q A话术是否准备就绪,能否及时合理解答客户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客户成交。同时线下销售也是如此,因为有时网络营销会将客户引流到线下来成交,线下的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如何,也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交结果。 服务系统的设计是一家企业能够做久做大最重要的环节,假如客户的满意率达到100%,60%是产品,40%归功于服务。在当下服务系统设计时,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做客户服务非常不错的工具,订阅号每天推送信息,服务号提供客户便捷的获取价值资讯的功能,保持与客户及时互动,还可以保持私密性。当然这取决于客户群的适用范围。 再生即客户买了一个产品再买另一个,客户自己买后介绍朋友来买。 产品升级 产品升级是在用户体验后得出信息反馈,或者通过用户的适用习惯得出数据分析从而进行的产品调整。是从客户角度出发进行的,所以是“倒逼式”产品改变,也是再次赢得消费者认同的最佳时机。苹果手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自媒体营销论文:关注自媒体时代影响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的因素 摘要:本文将以自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分析连锁酒店在营销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融合一些市场的基础营销理论和运用宏观环境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方案。期望通过该研究的应用,拓展营销思路,探索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连锁酒店更为科学的营销模式,能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连锁酒店的发展战略。也希望通过这篇论文分析,能够为当期我国酒店连锁酒店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影响;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章:绪论 1.1 序言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它被用作连锁酒店市场价值的新载体。用户可以没有空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地进行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责任的伦理被突破,第一责任人由传统媒体,一变而成为自媒体的运营者自己!也就也是企业自身!这样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不受限制”地企业信息无论是促销的、投诉反馈的还是新品推介的,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个失误、怠慢都会毫无遮拦和保护的充分暴露在消费者的面前!因此,一些企业或者品牌持有者日益重视自媒体的运作和经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由专门的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运营,以至发挥其长处到最大化而消弭其负面影响于无形。 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具体如下: (1)有哪些问题因素制约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的? (2)这些问题因素中哪些是有利问题因素,哪些是不利问题因素? (3)研究这些制约问题因素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的正负关系。 1.2 基本假设 根据上面所述的研究问题,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假设研发 1)假设企业自办“媒体”的技术含量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2)假设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3)假设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4)假设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1.3 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部分;第三部分是针对目前酒店行业市场营销现状进行探讨;第四部分为量表的设计以及数据搜集过程;第五部分是进行定量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 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的定义最早由美国媒体有关当局作出,它是指一种同时兼具隐私性和开放性双重特性的信息共享形式,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具体内容的分享和转发,互动等。隐私性是指信息完全由个人决策与控制,外人无权干涉;开放性指的是信息内容的传播范围将进入公共领域,使公众可以知道它的内容。 2.2 市场营销理论的概述与模式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它是指由个人或集体交易他们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的产品或价值,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行为。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动词的理解,是指连锁酒店的具体活动或行为,则称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个是名词的理解,是指研究连锁酒店等主体的行为的学科,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196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此产生了著名的4Ps。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姚卫如说到:“市场营销组合是营销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新的营销组合理论不断出现,有很多学者认为4P营销组合已经过时,要取而代之。 2.3 自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发展现状和案例分析 2011年4月,Social Media Examiner了《2011年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报告―企业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拓展业务》,通过对3300 家企业的调研显示,9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其中90%的企业表示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他们的业务非常重要。BtoB 杂志2009 年末的一项调查表明,商家使用社交网络的原因主要包括:60%的企业希望建立思想先行者形象;49%的企业希望发现潜在消费者;46%的企业希望得到顾客反馈。 由此可见,国外的不论是大企业或是小型企业,都非常注重微博营销,而twitter也为企业进行推广开提供了一些列应用与服务。这对国内企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数据收集方法与实施程序 本文通过对研究因素的整理,进行问卷设计,对每个影响因素设计多个相关问题进行测量。通过对自身酒店行业的了解以及人力资源部、身边朋友和同行企业的帮助,将问卷进行发放,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 3.2 抽样设计 3.2.1 指定总体 研究总体主要以笔者所在城市的酒店为主,通过对于酒店企业的熟悉以了解,最终定为50家,这50家酒店企业的规模并不统一,但总体上属于地区内较规范的酒店企业。对于酒店企业市场营销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2.2 抽样大小与描述分析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描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是在调查样本中男性居多,尤其是接受调查的顾客多以男性为主。从受教育状况和年龄状况来看,被调查者中有较大部分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这部分人群社会化媒体趋势较为普遍。收入状况处于中上水平。 第四章: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问卷收集上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进而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后我们对本文研究的变量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通过对模型的拟合最终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分析结论。 4.1 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是为了检测量表的可信程度,当一个好的量表进行测量时,对于同一件测试,经过多次测量其结果都较为稳定,这时我们称这个测量量表的信度较高。本文应用α信度系数来进行测量量表的可信程度。通常当α系数大于0.7时我们认为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当α系数越接近1时我们认为其可信程度越高。本文通过将数据输入到SPSS中进行检测,其结果α系数总体为0.8891 0.7,因此我们认为该量表信度较高。 4.2 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进行KMO 和 Bartlett检验,当KMO的系数如果大于0.5,则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是有效的,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且Bartlett检验中P值小于0.001说明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非单位矩阵,能够提取最少的因子同时又能解释大部分的方差,即效度是有效的,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的KMO和Bartlett’s检验结果值为0.728大于0.5且P值为0,说明量表的效度是有效的且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最终本文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将模型复杂程度降到最低,提取因子数量13个,作为本文的研究模型。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通过将事先录入好的数据导入到软件的结构方程中,将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导入并进行运算。模型拟合结果说明:模型拟合的χ2值为207.648(自由度df为125),χ2/df为1.661 4.4 结论 通过模型显著性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效果与企业自办“媒体”的技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各因素的P值都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市场营销效果与这四个因素是显著相关的;在与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当中,如果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效果优于竞争对手,则对于连锁酒店企业的市场营销效果越好,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与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这一因素当中,如果企业的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事实,则对于企业的影响是不利的,而相反企业暴露虚假信息则会让竞争对手不知所措,从而让企业更加主动,在连锁酒店的市场竞争中利用自媒体的手段来宣传虚假信息即能达到对企业影响力的提升同时让竞争对手不知所措,因此有利于市场营销。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对于市场营销的影响处于负相关的作用,即其它新兴媒体的产生会相对消弱自媒体在连锁酒店中的宣传作用,因此连锁酒店也应当跟紧时展的脚步,引进新的宣传平台,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第五章:结论 通过本文对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未来连锁酒店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市场营销上有较多的借鉴意义,总结如下: 首先对于连锁酒店企业应当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顺应市场的走势抓住机会,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变动的环境给与各个企业危机感,因此要了市场环境的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情况是企业发展的条件。因此要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营销情况以及市场上的客户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前做好预防,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这就需要企业对于外部信息的及时关注,自媒体时代下,利用这种社交媒体可以让我们更加良好的应用市场宣传这一武器,对企业的品牌打造有很强的影响作用。 其次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在竞争对手采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策略时,要给予采取应变措施,使企业保持活力,适应竞争。 第三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对自己的客户群体定位更加准确,吸引哪些喜欢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帮助企业战略发展与市场定位要做到匹配。 最后对于连锁酒店企业应当重视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关注社会的新兴技术产品以及其影响力,敢于投入较高成本引进这些前沿技术产品,帮助企业扩大品牌效应及影响力,让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规模。 自媒体营销论文:新兴旅游目的地自媒体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自媒体受众自组织性、渠道自生性、内容自主性对新兴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兴旅游目的地应在自媒体的“信源革命”中,树立社会化营销观念,建立自媒体传播的据点,抓住关键的信息节点,制造传播热点,打造营销高点,从而能够走出困境,从而使新兴旅游目的地获得游客的认可和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自媒体;旅游营销;营销策略 注: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03208)部分研究成果。 自媒体是普通民众通过数字科技和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个性化、交互性、具有多媒体形态的传播途径。微博、博客、社交网站是其主要代表形式。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64亿,其中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占所有网民的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因此,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人人皆媒体”的“信源革命”。 这场变革不仅对信息的传播模式带来深刻的影响,也给旅游营销带来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对于新兴旅游市场而言,如何巧借自媒体传播的东风,突破其营销困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自媒体对旅游营销的影响 米尔顿认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事实上就是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在人类认知中旅游目的地最吸引人的因素,二是这种吸引人的因素的独特性,三是该景区是否能够促使游客放弃其他目的地来到这里。而对于绝大多数新兴旅游目的地来说,在营销方面往往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的困境一方面,新兴旅游目的地因为缺乏前期的营销渠道积累和相关资源,与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相比,在宣传战上缺乏经验,难以通过主流媒体获得信息传播上的优势,从而丧失“发声权”;另一方面新兴目的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包装和传播,在吸引因素在发掘不够、在独特性的表述难以使受众认同,使得旅游吸引物难以获得旅游者的青睐,难以体现其独特性的优势。而自媒体的一些特征,恰好能够弥补新兴旅游目的地在营销方面的劣势。 首先,自媒体用户群体的自组织性,能提高旅游营销的精准度。市场营销的第一步是要寻找目标市场、目标群体。而在参与旅游活动的消费者当中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和消费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社会学家Erik・Cohen将旅游者分为团队大众旅游者、个人大众旅游者、探索者和漂泊者,这四种旅游者角色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诉求、旅游体验方式和行为模式。让不同的旅游者都暴露在相同的信息之下,却试图采用同样的方式唤醒所有旅游者的欲望,这是不可能的。自媒体的用户群体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是:群体的形成都是基于“趣缘”和“业缘”,具有相同兴趣、价值观和行为取向的人们往往自行组织在相同或相似的自媒体信息网络之中。如此,利用自媒体的群体结构特征,旅游营销当中就可以有的放矢,有利于采取分众式的营销策略。 其次,自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自生性,能低成本地建构营销渠道。一般而言,电视、互联络广告往往是旅游营销信息主要传播渠道。这种点带面扩散的方式,虽然能实现大面积的覆盖,但是传播范围受到营销成本的极大制约。而旅游营销信息在自媒体中是通过个人的关系网络进行传播的。作为网络上的一个信息节点,个人在关注他者和被他者关注的同时,就在自行构建着信息通道。 “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任何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认识一个陌生人,自媒体传播虽然表面上难以一次性波及大范围受众,但是通过关键节点的传播和渗透,事实上能够连接起巨大的信息共享网络,有效地、持续地将信息传递给目标人群。对于缺乏强大的营销资金支持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信息覆盖上的优势,建立持久的、有机的传播渠道,打响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再次,自媒体传播信息内容的自主性,能够使营销信息最大限度地贴近受众。相对于被动地接受营销信息,主动地交流想法、自主地分享体验,能够使更多的人达成共识、好感和信任,促使其他消费者采取行动。而自媒体则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同时,也通过自媒体成为了营销者,一方面通过他人以其真实经历对旅游信息进行过滤,能够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避免旅游服务提供方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形成比较可靠、可信的资讯;另一方面,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能够自主地、自由地其意见和看法,分享其对旅游地的感受,从而对他人的选择和决策造成影响。据CNNIC统计,截止2012年底旅行预订用户已经达到11167万人,年增长19.8%。在各大旅行预订网站中,所开设的用户点评版块,同时各大旅游网站、论坛、博客、微博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旅行线路和计划的选择。穷游网、马蜂窝等自助旅游SNS网站,甚至通过手机应用向旅游者随时随地提供旅游攻略和线路,分享其他旅游者的经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任何旅游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都不能忽略用户体验和信息分享机制的地位,特别应重视自媒体对口碑形成的作用。 二、新兴旅游市场的自媒体营销策略 一要树立社会化营销观念,建立自媒体营销据点。自媒体的本质是“关系”而不是“覆盖”,社会化营销的重点是“对话”而不是“传达”,因此在明确旅游营销的目标群体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构建、加强与目标群体的联系和互动。建立健全有关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微博、博客等形式的自媒体,通过不断和完善信息,培育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受众,与其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旅游信息的和与游客的交流,为游客提供便利,另外在面临着不良信息时,可以及时予以澄清,为危机公关提供畅通渠道。 二要采取分众营销,抓住关键的信息节点。“人以群分”是自媒体用户的一个结构特点,“点亮微群”是自媒体深度传播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一个旅游景点,不同的群体对其的期望是不同的,例如对于“驴友”而言,“原生态”、“有探索空间”是决定他们旅行路线的主要因素;对于“组团游客”而言,完备的旅游设施、深度开发的旅游产品是他们的主要诉求点。因此,自媒体的出现有利于我们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找到“意见领袖”深化营销。“意见领袖”不仅能使“基于信任的病毒营销”得以迅速实现,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营销成本。例如新西兰国家旅游局长期推广的“意见领袖项目”。 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制造传播热点。综观目前几大平台的事件传播,往往都是由网络互联网而引发的,例如“香港导游辱骂大陆游客”事件、“三亚旅游宰客”事件、“北京黑导持刀强迫游客购物”事件,这充分展示了自媒体在制造、传播话题方面的重要性。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媒体制造旅游营销的热点。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新奇、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形式,例如旅游微电影、微视频、网友活动、事件营销等聚焦公众的注意力,例如四川首部旅游微电影《爱,在四川》,浙江首部旅游微电影《樱为爱情》在网络上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媒体造势,不断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旅游新闻点,并做好旅游中的危机公关,避免小差错通过自媒体发酵成大事件,这样才能增强公众的对旅游目的地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促进新兴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 四要整合各大媒体平台,占领营销制高点。“渗透深、连接广、互动强、成本低”是自媒体的优势,而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媒体的效用,还需加强与其他媒体平台的联动。加强自媒体与平面媒体、电视、网站的联系,特别是利用自媒体所培育的稳定受众,加大对其他媒体的宣传,形成“粉丝共享”;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库建设,扩宽旅游信息的采集和渠道,形成信息共享;完善媒体平台营销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取长补短,特别是突出自媒体在触发话题上的优势,与其他平台形成协同作战,最终实现电信、电视、网络的全媒体营销。 自媒体营销论文:从移动营销到企业自媒体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需要成为营销媒介,而营销组织需要成为消费者参与的发动机,要在努力设计、建立、运行和更新消费者参与方式时,在整个企业中激发对话。 2010年美国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报告,指出以手机为代表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周期是50年来第5个新技术周期(表1)。其趋势是手机成为个人电脑,个人电脑成为服务器,云计算取代服务器。中国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到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3.88亿,手机首次成为上网第一终端。未来5年,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PC上网用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电信市场的价值将逐渐流向在线商务、付费服务和广告公司。公司实力和盈利能力的平衡将从运营商和基础设施及设备制造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倾斜。按照过去的经验,移动互联网相对此前的计算机行业周期能够创造和毁灭更多的财富。这主要基于10倍的用户乘积效应,即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用户数和设备数量将增加10倍。 移动信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营销。中国将和世界一起全面进入数据库营销时代。 手机时代的移动营销 在非市场经济时代,营销是“被动”的;在市场经济品牌时代,营销是“主动”的;在体验经济网络时代,营销是“互动”的。“互动”就是参与与体验。手机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蔓延,迎来全网社会和媒介大融合。传统媒介的话语权被稀释,媒介权力中心向个人用户转移。手机让每个人成为信息者,从被动到主动,从接收到体验,从被灌输到去参与、互动,媒体从“大众”、“分众”终于发展到“个众”。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突发信息传播速度第一快、终端数量第一多、影响力第一广、受众人群第一多的第一大媒体。手机互动营销的出现,正全面推进营销数据化的发展。 美国IBM 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指出,数据是下一个非常大的自然资源,数据将区分每个行业胜者与输家。21世纪的营销是数据库营销,同时要在数据基础上利用社交化媒介联接客户。如果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终端详细数据,就无法关怀客户,更无法做好营销。 无线营销,是指利用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平台的手机媒体,直接向“个众”受众定向和精确地传递个性化即时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沟通目标。无线营销也称为手机互动营销或移动营销。它是在强大数据库支持下,达到“一对一”的互动营销目的,是一种新型的关系营销,最关键的是要与网友形成互动和分享。 这种“一对一”的营销平台,是建立在针对目标消费群的细分市场基础上,通过对细分市场的分众识别进行锁定,定向个性化信息,进行互动沟通,完成营销的推广活动。这体现“无数据,不商务;无数据,不营销”的时代特点。手机引领的大数据时代的广告公司和无线营销公司,应该是“比广告更懂技术,比技术更懂广告”的结合体。无线营销是广告跟技术整合的一种服务。 4I营销 手机媒体的无线营销颠覆了传统营销模式。营销是一种思想方式,定位于获知消费者自发表达的或被诱发出来的需要和欲望。探究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是对竞争环境和消费方式变化的理解过程,通过审视营销理论的变迁可以把握手机时代的营销特点和精髓。营销理论的变迁经历从4P到4C到4R的营销组合过程(表2)。 4P营销理论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是营销的基础框架。4C营销理论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4P和4C营销都没有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看待问题,更没有侧重从营销的核心目的去分析问题,都是对营销过程中重点元素的静态描述。4R则是二者综合提炼的结果,它满足营销的核心,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但4R营销仍是“粗放”型的,远没达到“一对一”的“精细”化程度。 手机媒体的出现,让我们可以通过“4I”模型来探讨“精细化”的关系营销。无线营销的“4I模式”(图1),是指: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个体识别);Instant Message(即时信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动沟通);I(“我”的个性化)。 个体识别,即识别沟通的分众对象并与其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分众的精细化就是个众,“个众”是指目标消费者已经不是抽象的某一群体,而是活生生的个体。移动营销就是利用手机与活生生的个体进行“一对一”沟通。 即时信息。即时性体现出移动营销的随时性和定时性。手机的便利性使得移动营销可以及时地与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移动营销的即时性可快速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互动沟通。互动就是参与。顾客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会随时转移品牌。要保持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一对一”的无线互动营销,可以与消费者形成一种互动、互求、互需的关系。 “我”的个性化。个性化是一个民族自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个性化就是人性化。人们对于个性化的需求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G时代的移动营销模式,就是可识别的个众的,即时的,互动的,个性化的。 无线营销模型“4I”模型,个众+互动+个性+即时=数据库营销。其核心就是数据库营销。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以手机媒体为基础的移动营销理论初现。随着市场实践的不断丰富,移动营销理论的体系也将随之建立。 渠道、终端与媒体 在传统商业理念中,渠道是渠道,媒体是媒体,销售终端不能承担媒体的功能,报纸也绝不承担渠道功能。在电子商务那里,在网络上就可以支付和交割,这就把网络定义为“渠道”和“终端”,网络被看作是销售“平台”。 然而,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可以把“渠道”与“媒体”合二为一。受众通过网络了解和知道信息,还通过网络订购与信息相关的产品。淘宝网既是电子商务平台,也是网络广告媒体。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营销变得多元化,未来手机营销的主要特点将是基于位置、精准定向的广告投放。无线广告定向投放是指通过技术实时判别用户属性从而做到智能定向投放。未来智能手机上品牌客户端的应用会非常流行,它就好像企业放在用户手机上的品牌网站,跟企业的微博、SNS账户关联,也是企业服务用户的窗口。这就开启社会化媒体营销应用的机会,比如用户在手机上看到好的广告,可以一键分享到微博或SNS上。这种基于社会化关系链的信息分享和传播,使广告效益实现裂变式增长。 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的过程中,网络可以充当“媒体兼渠道”的双重角色,网络广告可以把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合二为一,流量转化成销量,真正实现广告与销售直接挂钩。这就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未来之路。 移动营销的高级形式:会员手机媒体化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消费者不再将营销与产品割裂开来,营销就是产品;不再将营销与店内或网上体验割裂,营销就是体验。在消费者参与的时代,营销就是企业本身。从本质上讲,企业需要成为营销媒介,而营销组织需要成为消费者参与的发动机,要在努力设计、建立、运行和更新消费者参与方式时,在整个企业中激发对话。在企业自媒体中,4I营销将得到全面贯彻。 会员手机媒体化:企业“自媒体”的终极形式 2010年被誉为微博元年。微博也成为品牌营销沟通的重要平台,并强化企业的“自媒体”意识。微博作为企业“自媒体”的初级形式,首先是通过企业CEO的个人品牌带动。小米手机的雷军,房地产商潘石屹、任志强等,都巧妙利用微博打造企业自媒体,展开营销。 许多企业经过多年经营,累积大量消费会员。拥有几百万会员的企业非常多,有的甚至达到千万级别,远远超过主流媒体的发行量。这些长期会员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忠实消费群。如何利用现有忠实会员建立会员运营体系,利用会员管理平台激活沉睡会员,互动现有会员,口碑影响全新会员,已是企业在数据库营销时代的重要战略课题。 如何对待这些长期累积起来的目标消费者,取决于以何种运营思维来对待。营销的问题是媒体的问题。如果要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营销,必须要有媒体化思维。企业在传统的媒体化思维下,偏重于思考如何对媒体进行组合,可能从没考虑建立自己的“自媒体”。而手机社会化媒体时代,让这种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在传统媒体投放思维中,最容易引起广告主不满意的问题是“无效果追踪分析报表”,其次是“无法增加销量”和“受众精度差”。会员手机媒体的一大优势是受众精准定位。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台手机的使用者,都是可被准确描述、精准定义的清晰面孔。会员手机媒体首先解决“受众精度差”的问题。另一大优势是可对会员受众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评估广告的投放效果。这就彻底解决广告主的最大问题:无法进行效果追踪。 因此,泛IT时代的“企业自媒体”,将从网络上的企业微博向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过渡,营销重心正从“媒体搭台、企业唱戏”向“企业搭台、会员唱戏”转移。会员生命周期运营体系平台的建立和运营,是会员手机媒体化的过程;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企业打造属于品牌的手机全媒体,包括手机杂志、WAP、APP、品牌微博。我们可以试图想象:通过手机报来拉动、影响潜在客户,用WAP来承载手机报拉来的流量,再把WAP流量转化为APP下载,通过APP去占领会员手机桌面而使和会员的沟通常态化,在手机报、APP、WAP及微博打通基础上,在媒体矩阵里面进行立体循环传播。 以手机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会员手机媒体化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营销是重要的战略手段。2012年7月1日,《共产党员手机报》正式创刊,建立起各级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截至2012年6月,该报已经为全国332万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发送手机短信和手机报周报。 企业自媒体的三个阶段 会员手机媒体化形式下的会员生命周期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方式,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如何轻松的与数以万计的会员进行交流,快速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会员手机媒体化的思路和实务为品牌企业提供具体而清晰的解决方案。 手机加剧新媒体的平台融合化趋势。这种融合体现在媒体平台化与平台媒体化。企业会员手机媒体是基于企业品牌自身和社会化媒体平台架构,创建企业会员与品牌双向交流的互动对话平台。这种更多的是从服务、导购为基点,进行深度互动体验式的互动营销,实现企业构建与用户间的深度沟通。它不应是企业内容的IT投入,而是外部的营销投入,即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的平台建立是媒体投入。 会员手机媒体化的发展将分成三个阶段:会员手机媒体化、会员手机媒体社会化、会员手机媒体集群化。 会员手机媒体化,是无线数据库营销后短信时代。前短信时代是以短信群发为重要形式,以“推”为主,企业会员通过野蛮生长累积会员。在后短信时代,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时代正到来,以“拉”为主,具体表现是短信向彩信过渡,彩信向媒体化过渡,通过WAP、APP等多种形式形成会员手机媒体化。会员手机媒体化将是企业会员全媒体运营的核心。 当众多企业实现会员手机媒体化之后,手机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将逐渐加强,经过适当的运营,使会员手机媒体的消费者充分利用社会媒体进行互动,形成基于会员手机媒体的口碑传播效应,不断完善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的运营系统,使之形成品牌公信力。 当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的社会化媒体属性得到强化后,将形成基于各个企业会员的地域性垂直会员手机媒体集群,不同企业间的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可以实现跨界手机媒体运营,手机互动数据库营销达到更高境界。 会员手机媒体化管理平台 企业会员管理平台是企业上空的一朵“云”。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真正的重要性体现在云端,各种应用的趋势都是从终端向云端搬,“我们觉得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真正的重要性体现在云端,就是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云服务,而不是终端上的操作系统是什么。”被誉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的“云计算”其实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既有理论的延续,其愿景是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有观点认为,下一个十年里,计算将由“端”走向“云”,最终全部聚合到云中,成为纯“云”计算的时代。而“云-端”共存、“云-端”互动是未来计算架构的发展趋势。 企业手机云平台“3M”:会员(Membership),手机(Mobile),媒体(Media) 在会员媒体化过程中,很重要一个思路,就是基于会员生命周期进行会员媒体化。 同时必须区别会员促销和会员运营。在手机1.0时代,会员维护都是品牌企业对会员过度促销,结果是品牌不断以变相降价方式引导消费者对品牌低价格的期待,过度透支品牌美誉度,使品牌价值不断被打折,无形中增加企业对品牌运营的成本。对会员的运营则是利用非价格手段,通过对会员的增值服务来强化会员对品牌价值的认同,通过不断互动、分享和体验引导会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实现可持续性的销售增长。手机会员媒体化是实现会员运营的有力手段。 企业管理会员的价值应在三方面展开:会员、市场、媒体。如果通过一个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不妨叫它“3M”,理念是基于会员营运(Membership),借助手机终端(Mobile)帮助企业建立属于品牌自己的全媒体(Media)。 会员管理是提高效率,会员运营是提高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所有消费者都会带来成本和收益。有些是可预测的重复消费者,有些是一次性的。传统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一般是对于会员资料的管理,是对会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为了提高会员采集的效率。传统上的CRM体系是企业营销体系最基础环节,由此派生出产品体系、支撑体系、运营体系和销售体系,客户关系管理是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而会员关系运营(CRO:Customer Relation Operation)则是把客户关系管理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使得通过与会员保持持续性互动沟通,优化产品结构和运营体系,不断挖掘会员的消费潜力,增强品牌对会员的感召力,强化会员对品牌的粘性,所以企业品牌的会员运营是提高利润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只是会员运营的基础步骤,会员管理中有运营,会员运营中有管理。企业品牌会员运营的核心是会员生命周期的管理,形式是会员手机媒体化。 朱海松:独立撰稿人,著有《第一媒体:手机媒体化的商业革命》 自媒体营销论文:风行网联手修正药业,开拓自媒体化内容营销平台 随着电视、手机、Pad、PC等多终端之间内容的不断融合交汇,当前网络视频行业正步入多屏传播时代。而伴随内容播出和用户行为的变化,整个行业在营销层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一方面,横跨四块屏的全媒体营销成为广告主品牌传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元素,另一方面,鉴于互联网视频平台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内容的生产和制作中,围绕原创内容展开的内容营销也成为多屏营销服务闭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广告主也渴望在现有贫瘠的视频广告模式外,发现新的营销绿洲。 在2013年中,作为视频行业创新者的风行网就已领先于业内同行,率先提出打造“新一代全媒体视频”的构想。随后,打造自媒体化传播范式,就成了风行网“新一代全媒体视频营销”这盘棋局上落下的一枚棋子。风行网与修正药业联合推动的一系列自制健康视频节目及“新春跨年晚会”项目,开启了品牌客户通过视频网站打造自媒体化内容传播的先河,在推动互联网视频模式创新、营销创新方面,提供了绝佳的范例,为当下营销模式单一而同质化的视频营销界提供了一个样板,同样也是风行网为打造“新一代全媒体视频营销”迈出的坚实一步。 自制网络健康节目 打造自媒体化内容营销范式 2013年,基于对内容营销的高度认同,风行网与修正药业达成共识,将目光投向了“自制综艺”,双方共同打造了一档名为《健康修行》的网络健康栏目。由此,为双方之后一系列的内容营销合作拉开了序幕,也为修正药业在风行网平台上开启了自媒体化内容传播的第一道门。《健康修行》节目于2013年11月15日首度开播,主持人那威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让节目调性变得轻松活泼,而节目中养生专家们专业的健康知识,也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喜爱。节目以关注职场白领的身体健康为话题核心,特邀国内知名主持人那威与养生专家进行访谈互动,对人们关注的养生、保健等各类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剖析,在宣传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同时,也为人们传递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节目播出后取得了收视和口碑双赢的好成绩。 据悉,为了“调配”出最符合中国互联网用户口味的原创节目,风行网利用多年积累的用户基数和行为互动数据等优势资源分析互联网用户喜好,制作出更贴合网友口味的自制内容。原创内容是风行网和SMG百视通“台网融合”战略重要的一环。风行网未来将不断优化其视频网站的内容结构,发力布局自制内容,以逐步缓解版权压力。据悉,2014年,风行网的内容资源囊括了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公益活动、原创内容等多个维度,并且将借助SMG的台网融合战略,开启全新的内容和全媒体大数据营销,此举将进一步巩固风行网在国内视频播放平台的行业领先地位。 汇聚省级跨年节目网络版权 风行网修正集团联手呈现 2014年新年伊始,风行网与修正集团在自媒体化内容传播上再度发力,联手为广大网友呈现了一场精彩的2014风行网网络跨年晚会。这也是在风行网所拥有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开拓性创新营销。风行网与国内多家省级卫视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各家2014年的跨年特别节目。安徽卫视《国剧盛典》、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特别节目——湖北卫视2014新年环球狂欢夜、陕西卫视《环球祈福盛典》——法门寺佛指舍利升塔、东南卫视《第五届中国商业领袖论坛》——暨“倾城之梦”颁奖盛典、江西卫视《幽默盛典》 、贵州卫视《为中国歌唱》、浙江卫视年底特别节目《世界好声音演唱会》等多台精彩节目通过风行网的平台播出。 修正药业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监李佳说道:修正药业与风行网合作推出的《健康修行》,就是从普通人的外在健康养生入手;而修正药业在元旦期间的“修正健康号·2014跨年狂欢专列”则是希望通过精彩的节目,让大家能从内在感受到开心和喜乐,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乃至身边所有人的快乐指数和幸福感。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清影视平台,目前风行网累计用户总数达5.09亿,每日用户观看数(VV)超过1亿,每天有4000多万用户通过PC、PAD、手机等渠道观看风行,月度活跃用户达1.5亿。iResearch艾瑞咨询iUserTracker数据显示,在PC网络电视播放软件服务中风行网日均覆盖人数位居第一,持续领先于PPS、PPTV等多个老牌视频播放软件。据悉,从2013年开始,风行网日均用户数跻身第一阵营,超越PPS、PPTV,且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 目前,风行网有着全新的运营思路,将联手SMG,通过内容融合掌握一手版权内容,通过TV、IPTV、PC端、WEB端、移动端等多平台播出展示及多种渠道送达受众,进行渠道融合,再经过数据融合,最终达到销售体系和监测体系融合,进而构建起风行网全媒体大数据营销平台,为广告主投放广告和开展营销活动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并也藉此,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视频整合营销方案,为品牌客户打造一个内容营销的自媒体化传播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增值服务。 自媒体营销论文: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企业互动营销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并逐渐成为企业营销策略中的重要媒介。在此平台上,互动营销展现了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它独特的优势为企业营销开创了一个新思路,为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自媒体平台;互动营销;微博;网络营销 一、引言 在企业传统的营销互动模式中,经常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上门拜访、信件交流、投诉及反馈等形式与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群体进行互动,从而达到了解企业所需的市场信息和推动市场发展的目的。所借助的媒体互动方式一般需要较长的反馈周期,并且其互动模式经常是单向的,互动媒体不够丰富,互动的效果较差等。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日益普及、web2.0的迅速发展,在国内近几年来,微博、微信、论坛、人人网、BBS等自媒体平台广受公众的热捧,企业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可以运用的互动营销媒介也逐渐扩展,从传统的媒体逐渐转移和扩展到自媒体平台上来。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无疑是在技术和传播手段上为企业互动营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麦肯锡在上海《中国社交媒体铸就消费新时代》调研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他们正引领着新的消费潮流,即越来越多地以社交媒体作为品牌和产品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与此同时,网络营销也已成为众企业争先使用的营销模式。在近乎6亿的中国网民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吸引可能的潜在购买者,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才能精准地找到目标群体,如何才能以较低成本达到有较大影响力的营销效果,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同企业积极配合,展开生动有趣的互动,从而建立稳定的需求和服务关系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企业自媒体互动营销的含义与作用 (1)核心概念与内涵。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人或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的方式。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费德勒认为,媒介形态的变化必然存在可感知的需要,即社会需要任何技术,如果要被人们所采纳,应当同人们的社会需要相适应,不然就很难被采用。显然,新时代下的自媒体平台便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自媒体互动营销就是以自媒体平台为媒介,企业通过前期的精准定位,旨在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注重客户体验,设置良好的营销内容,将目标客户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质是同目标客户展开良性持久的互动,以达到产品和服务销售的目的。(2)自媒体互动营销的作用。自媒体互动营销摒弃了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接受宣传信息的方式,紧跟时代流行元素,注重人文关怀,以消费者为中心,形成了主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它有以下优势:一是影响范围广。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它也被称作小世界理论。以新浪微博为例,姚晨的微博有5千多万的粉丝,借助网络的力量,个人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以往,甚至超过电视等公共媒体,她不愧为“微博女王”。众多“草根”所发出的声音和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这样一个自媒体世界为信息的迅速广泛流传以及人们的大量参与提供了可能,其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二是精准性强、沟通成本低、沟通效率高。在信息的传播和接收过程中,消费者对信息会有不同的喜好和选择。借助自媒体平台,企业可以依据信息接收者的不同特点,向不同群体传播他们真正需要的营销信息,精准地找到公司的目标群体。可以将传统的人员推销、市场调查、意见回收等营销方式与网络相结合,就有可能免去昂贵的广告费,节省大量时间,这样,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减少了营销的成本。在自媒体平台上,企业还可以随时与消费者展开多样互动,实时关注消费者动态,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了沟通效率。三是趣味性强,保证了互动的持久性。自媒体平台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在同一时间呈现,企业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将精心设置的营销内容与多样呈现形式相结合,为消费者体验营销增添美感,丰富了双方互动的形式。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回答、有奖竞猜等多样方式,进一步加强互动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促进目标市场群体同企业“点对点”的主动互动,提高参与度,促进积极的公众互动渴望情绪。此外,自媒体平台还有很多优势,如手机平台操作,简单快捷;通过共同话题提升熟悉度,从而建立消费者对企业或品牌的忠实度等。(3)互动营销的适用范围。自媒体互动营销有着较广的适用范围,特别是一些与公众的参与和关注度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比较适合互动营销模式,如消费品生产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如2013年暑期,可口可乐公司举行的可乐昵称瓶活动,高度的消费者参与度和双方间的活跃互动引来了大众的热烈关注,并引起了一个个社会话题。在活动的7天内,企业每天接受一定数量的定制瓶,邮费20元。第一天放出300瓶,一个小时订光,第二天500瓶用了半个小时,第三天900瓶只用了5分钟,第四天300瓶可口可乐,1分钟被抢光。活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介绍,2012年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20~29岁微博用户最多,约占微博用户比例的三分之一,其次使用微博的用户分别是10~19岁年龄段和30~39岁年龄段的人群。也就是说,青少年是微博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相关企业最应充分利用平台的丰富资源,开展互动营销。而这群有着较强的个性和较高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青少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各企业可以提前做好品牌意识的灌输和品牌忠诚度的培养。 三、企业运用自媒体平台的互动营销策略 (1)更新营销观念。传统媒体的衰败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近几年来,微博、微信、论坛、人人网、博客、QQ空间等媒介平台层出不穷。作为国内最早由门户网站推出的微博,新浪微博已成为国内自媒体平台的领先者。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注册用户超过5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借助QQ的强大用户渗透率,腾讯微博2012年底注册账户数也已达到5.4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1亿,当腾讯2011年初推出微信,势不可挡的微信热在2012年横扫整个中国,不到两年时间用户数一举突破3亿。经营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方式上的变化。企业应当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一便捷平台,实行精确化、互动性强的营销策略,在营销活动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实现营销人员和目标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市场运作服务,发展自己。(2)营建自媒体平台。自人类社会进入网络3G时代以来,智能手机和PAD终端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自媒体平台,浏览感兴趣的信息。企业要想在网络营销中取一瓢饮,自媒体平台的建立是基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提出: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活跃度极高的新媒体应用和信息传播空间。报告指出,2012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155.56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739.85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15.18亿小时。一些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宝洁、杜蕾斯等都十分注重自媒体平台,纷纷建立和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与消费者展开活跃的互动。此外,自2012年12月后,新浪微博还特意推出企业服务商平台,为企业在微博上进行营销提供一定帮助。因此,众企业可借助高人气的新媒体渠道,搭建本企业的官方平台,为互动营销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3)正确进行互动营销。一是汇集“铁杆粉丝”,引领营销话题。明确企业定位,为企业创建一支高质量的粉丝团队。很多企业陷入了追寻粉丝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困境。在拥有众多粉丝时,企业应组织团队,开展粉丝的甄别和维护工作。相关团队可以通过了解历史时期各粉丝与企业的互动参与次数,关注时长及程度,反应速度,对企业的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展开考察,最终确定一定数目的“铁杆粉丝”团队,并及时展开正确的维护工作。为保持互动的火热性和新颖性,企业应具有讨论空间的言论,营销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公众的眼球,促进企业同目标群体的互动,在互动中充分关注消费者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掀起族群反应。二是创造消费者表达意愿的机会。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表达意愿的渠道。消费者的埋怨是企业进步的空间,消费者的满意是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企业可以设立“群言堂”,欢迎消费者体验后畅所欲言,让他们对企业的喜爱有所表达,埋怨有所回应,建议有所吸取。企业可以成立专业的团队,对消费者的留言及时关注分析和回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言论自由,以包容的心态妥善处理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传统的只重美评而忽视差评的行为,真正将互动从“点到面”发展为“点到点”,提高互动的精准性,增强消费者满意度。三是“分享”营销。在互动营销的理念下,企业应提倡和实践“分享”营销:主动与消费者分享产品的制作过程,带领消费者参与感知体验;鼓励消费者分享用后感言,营造消费者与朋友分享的诉求氛围。通过分享产品生产、研制过程中的趣事,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参与产品成长的点点滴滴,提高品牌的忠诚度,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消费者的用后分享能在较大程度上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起到高效且可信度高的宣传作用,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口碑。企业还可以考虑采取名人分享、铁杆粉丝分享、转发就有机会中奖等方式,鼓励营造与朋友分享的网络氛围,通过“病毒式”传播,让互动信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粉丝和潜在客户。 四、结语 近年来,自媒体平台不仅在互联网上风靡流传,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媒体也逐渐成为自媒体的一大使用媒介。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了解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同目标群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经常性的互动,是营销成功的关键。基于自媒体平台下,企业可以将企业的文化、企业内涵全方位地传递给购买者,让他们时刻地感受到互动带给他们的愉悦,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市场发展壮大的目的。 由于网络的特点,自媒体平台上也难免会出现企业间恶性竞争、网友恶搞、恶性攻击的情况。企业还应增强危机公关意识,规范运作危机公关的机制,提高实施危机公关的能力与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台上信息时一定要注重措辞,保证言辞的准确性,在不伤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寻求更为生动、有趣的表达。此外,企业也不可偏废传统媒介,应当以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相结合的方式,相互配合,以最终实现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自媒体营销论文:陈坤微信营销:收费会员平台秒杀自媒体 一个月前在一次品酒会上,一个哥们喝多了耍宝,说杨幂是她的女朋友。我们都不信,他说微信呼叫一下杨幂,杨幂马上就会给他回复。他现场给杨幂发了一个微信,杨幂果然回复了6秒的语音,他的手机上传来杨幂嗲嗲的声音:“好啦,好啦,我收到了,还有呢?还有呢?”。在场很多人都被这哥们给唬住了。 明眼人都知道,他不过加了杨幂的微信公众号,语音回复是自动设置的,他无论回复什么,都收到同样的6秒钟。杨幂是最早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明星之一,就靠着她这6秒的语音,据说在微信公号早起就网罗了100万的粉丝。 今天在Wemedia的微信群里,IT龙门阵的三表分享了一个陈坤的微信名片,告诉我们一个震惊的消息,陈坤的微信竟然开明星微信之先河,开始实行会员制了。互联网信徒王冠雄随即这样调侃自媒体人: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是为明星准备的,颤抖吧,可怜的自媒体人! 我随即加了陈坤的微信。陈坤的微信跟杨幂的微信不同,已经升级成一个依托微信的站点。通过陈坤的微信,不仅可以看到有关陈坤的新闻、写真、书籍、音乐、语音回复,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与其他的粉丝交流有关偶像的话题。 你只要缴纳18块钱,就可以成为陈坤微信平台的月度会员。只要168块,没错只要168,就可以成为陈坤微信平台的年度会员。成为会员以后,不仅可以阅读“行走”系列书籍、陈坤的私房音乐、查看陈坤的私房照,还能提到陈坤的语音给你说晚安、早安。当然不止这些,你还可以在会员讨论区中参与讨论。成为陈坤粉丝团的成员,你将会获得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168,这一切只需要168,如果我是陈坤的粉丝,我肯定会连夜充一个会员,的确太超值了。 前段时间,《逻辑思维》的罗胖子破天荒开微信自媒体会员制之先河,半天卖出5500个会员,卷走160万。而在知名度和影响力,罗振宇是不能和陈坤同日而语的。我不妨做个假设,陈坤在新浪微博上有着5600万的粉丝基数,陈坤在微信上获得100万粉丝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这100万粉丝中,只要有10%的粉丝买了陈坤的会员,那陈坤光在微信平台上至少能够获得1680万的收入。 当然,陈坤需要这1680万吗?1680万,对待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对陈坤来说却不是最重要的。那么,陈坤在微信平台上将会获得什么呢? 一、 获得铁杆粉丝。在没有微博和微信之前,明星也知道自己人气高,有粉丝拥戴。但是粉丝在哪里、都是什么人,就没人知道了。而拥有的微信平台以后,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谁缴纳了会员费,谁肯定是铁杆粉丝了。掏多少钱并不说明对偶像有多喜爱,但至少表明了一种态度,就是你肯为你的偶像买单。通过微信平台,一个偶像的影响完全可以被量化,也可以很轻松地货币化。 二、 获得全新的宣传渠道。一个明星,当拍了新电影、新电视剧,需要马不停蹄地的上通告、做宣传,听说赵薇在《致青春》上映的时候,一晚上跑了北京十几个电影院。可见,一个明星做宣传是一件费力劳神的事情。当有了微博和微信这些新平台以后,明星只要发几条微博,发几条微信,大部分的粉丝都会知道偶像拍了新戏,肯定会第一时间来支持偶像。线上新媒体的营销,虽然还不能完全把线下的营销完全取代,但的确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明星宣传的工作量。 三、 获得经营偶像衍生品的机会。在陈坤的微信平台上,此次陈坤推出了自己《行走的力量》系列书籍,这可以说此书就是偶像陈坤的衍生产品。原来出版一本书有多难,要采写、编辑、校对、出版、发行,还要不停地去各地签售。而有了微信平台,书很轻松地就跟会员一起打包卖了。除了书籍之外,明星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出售体恤、纪念品等偶像衍生品,获得演艺生涯额外的收入。 除了上述三点以外,陈坤获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由。原来,一个明星是完全受制于经纪公司,对于一个明星,虽然拥有众多的粉丝,但是他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拍什么电影、拍什么广告、接什么通告,几乎全是由经纪公司说了算。而在有了微博和微信这些新的工具以后,传统的经纪公司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因为明星利用这些平台可以直接跟自己的粉丝对话了。 通过使用微博和微信,明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度。明星通过利用微博传播自己,让粉丝知道自己的状态。利用微信,可以知道自己粉丝是谁、在哪里,知道谁能心甘情愿地为你买单、并且很容易支付。利用微博和微信,明星很容易就能把粉丝组织起来,获取相应的商业价值。对于热爱公益的陈坤而言,还甚至可以组织粉丝做一些慈善和公益活动,完全不受制于经纪公司的安排。原来一个明星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经纪团队,在有了这些新工具以后,明星自己建立一个工作室就可以把工作安排的妥妥当当。既可以获得更多自由,又可以收益最大化。 在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中,他有一个著名的“一千铁杆粉丝”的理论,如果一个艺术家拥有了一千铁杆粉丝,他通过经营个人品牌获得的收入就可以养活自己,不用再去上班了。而对于一个拥有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陈坤而言,在他与他粉丝共同构成的世界里,他简直就是一个国王,可以一呼百应、所向披靡。这就是粉丝经济的魅力!在陈坤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明星加入微信自媒体,利用社交网络去经营自己。 自媒体营销论文:微博营销:自媒体时代的广告转型 摘要:微博信息传播高效便捷、双向沟通及时公开、危机公关的预防和处理十分便捷等先天性的营销优势吸引了大量商家,广告产品创新、增强沟通互动、注重语言包装成为微博营销广告的特点。新浪与阿里巴巴携手,或将主导微博网购行为由感性购买向理性购买转变。 关键词:微博;营销;广告 2003年,“自媒体”的概念被提出,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将其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而现在,无论是在欧美国家风行的Twitter,还是本土化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都在极速成长和扩张。它们成为了“自媒体”概念最好的注脚。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迅速提升,商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庞大数字背后蕴含着无限商机。 微博有其先天性的营销优势,如信息传播高效便捷、双向沟通及时公开、危机公关的预防和处理十分便捷等。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微博营销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有助于为企业节省广告成本。同时,微博上的营销多注重创意,并以隐形广告为主,这样不会像传统媒体广告那样让受众排斥,更能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因此,微博营销和微博广告的发展十分可观。 一、微博营销策略分析 为了让微博营销达到客户期望的效果,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技巧性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遵循。 1.广告产品创新。在微博营销过程中,最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无外乎将广告演变成具有互动性、娱乐性和话题性的微博产品。通过无限创意和新奇的想法将消费者吸引,让消费者喜欢,用隐形广告将消费者自然地融入进来。 例如,某美妆达人更新了一条配图微博,图片内容为一个精美可爱的俄罗斯套娃,文字内容为“猜猜看,这个娃娃的肚子里装了什么?内容很丰富,展开想象。”他的粉丝迅速被图片吸引,参与评论多大700余条,转发160余次。随后,这位达人又更新了一条微博公布答案,指出这个套娃其实是一个集合了各类化妆用品的彩盘。虽然以微博形态示人,但却使化妆彩盘在不知不觉中被关注,起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 2.增强交流互动。通过微博,企业可以让用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品牌。而这一接触点不同于以往的超市柜台、电视广告、平面宣传,企业在这里可以与用户进行深度对话。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创意活动积聚人气,借粉丝用户之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另一方面,在这种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企业宣传者可以随时监控潜在的或已发生的舆论危机,并及时做出危机公关。由此观之,微博营销不仅需要生产各类型的广告产品,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同粉丝维系良好的互动关系,持续传播累积传播效果。 3.注重语言包装。简单、清晰、形象、幽默、平民化、流行语的微博化语言也是微博营销的技巧之一。企业在生产微博广告产品及进行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微博用户的语言喜好,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如使用网络流行词汇,如“萌”、“给力”等。这些词汇如果放在传统媒体的广告中会显得过于随意,但在微博广告中却十分贴合。 二、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营销新平台 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发行的优先股,占微博总股份的约18%。未来,阿里有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0%。三个月后,双方首次对外披露阶段性进展,微博淘宝版上线。根据合作内容,新浪微博与淘宝将账号互通,两公司的数据也将交换。 根据合作细节,新浪和淘宝账户绑定后,微博用户可直接登录淘宝平台完成交易、支付等;而淘宝卖家的旺铺后台嵌入微博体系,卖家可以在淘宝后台直接向新浪微博商品、微博。此外还可实现商情监控、转化率分析、影响力分析等多个功能。 目前来看,微博淘宝版更像是针对淘宝卖家的服务。在卖家商品之后,将显示商铺名称、商品图片、商品价格等。微博用户可点击直接跳转到淘宝页面购买。微博用户将接到更有针对性的广告推广。 对于新浪与淘宝的合作,有人担心用户会受到更多淘宝卖家的骚扰,从而降低使用微博的用户体验,造成微博用户的流失。但新浪认为,未来一旦实施数据交换和挖掘,双方可以向用户精准推广,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三、微博营销困境及对策 虽然微博营销发展迅猛,但目前也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包括微博广告效果评估标准不明晰、微博广告监管体系不完善、微博营销价值被高估等。 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能形成一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所谓的“粉丝”与商家的目标群体虽然不直接对应但是有关联,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好好运用能够对销售产生正面影响,从而让购物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商品因此被赋予了感情因素,因此,其缺点会模糊,优点会放大。不过,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微博营销的潜质,但“微博这一理念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只是一个新创造的术语。它虽然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但对于营销而言并没有产生本质上的改变或创新,微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营销热潮,这一形式本身也无法独立支撑企业的营销活动。”有别于网上销售,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沟通方式只是反映了公司与客户之间沟通方式的多元化, 增加了公司与客户群体之间相互了解的可能。 作为市场沟通渠道,它并不能直接为企业销售做出贡献。购买分为理性购买和感性购买,一个成功的销售模式只是看哪种更胜出。微博在营销上的应用是感性销售逐渐被重视的体现。理性购买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直观,商品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什么目的,一目了然。感性购买对于产品性能的关注并不是最高,反而是通过多方渠道的沟通激发消费者感情上的接近。消费者购买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背后所包含的价值认同。新浪与阿里巴巴携手,打通相关数据,或许是主导微博用户通过微博营销达成的网购行为由感性购买向理性购买转变的有益尝试。 自媒体营销论文: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谈酒店业新营销方式的运用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酒店行业的营销方式也发生着变化。文章以微博营销为例分析了酒店微博营销的现状和介绍酒店微博营销的特点并阐述酒店微博营销的运用以及提出酒店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为酒店业开展微博营销提供参考。 关键词:酒店业 自媒体 微博 营销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在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自媒体不断创新性地满足人们的网络需求,并在人们的商务及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预示着中国社会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We Media),即美国新闻学会的 媒体中心,在2003年7月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价值也越来越突显,特别是微博的出现并广泛使用,酒店业的营销将迎来新的时代。 1 酒店微博营销现状 1.1 增长速度快 根据酒店在线直销技术服务机构问途技术有限公司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30日,开通新浪微博帐户的中国酒店企业数量为1871家,其中通过了新浪V认证的酒店帐户数量为907家,占总数量的48%。在1871家酒店微博帐户中,国际品牌酒店为243家,占总数量的13%,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的酒店微博帐户数量为385家,占总数量的20%。在酒店微博中,粉丝数量超过1000的有183家,占总数量的9.7%。微博数量在1000人~2000人有94家,2000~5000人有51家,5000~10000人有8家,10000~20000人有14家,20000人以上有16家。而“问途公司”早在2010年8月4日就酒店微博帐户数量和数据进行的详细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酒店在新浪微博中开帐户数量仅为248家,认证帐户仅41家,粉丝数量最多的酒店帐户不超过2000粉丝。不到一年时间,中国酒店新浪微博帐户数量增长高达750%。酒店微博用户增长速度很大,呈爆发式增长。 1.2 微博营销策略差异化 随着酒店微博爆发式增长,微博已成为众多酒店集团新的营销方式,但不同的酒店集团由于市场范围的不同,其微博营销策略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集团化与单体化相结合。这一策略主要是国内经济型酒店集团运用。国内连锁性质的经济型酒店通常采用集团注册微博的形式,并结合各分店的微博,如7天、如家、速8等;②单体化。这一策略主要是国际酒店集团运用。一些国际型的酒店管理集团的微博是不常见的,但集团旗下的国内营业的单店则很普遍,它们的微博主要是以单店形式存在。如三亚洲际酒店(洲际集团)、海口喜来登度假酒店(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国际青年旅社、宜必思、佳园连锁和中州快捷等。 1.3 微博营销竞争激烈 随着微博在酒店营销中运用的推广,其价值也越来越被各酒店认知,微博俨然是酒店行业的另一个重要的竞争领地。许多酒店非常重视酒店微博的推广,并组织了专门的微博营销团队。以经济型酒店为例,从微博粉丝数量上看,截至2012年12月28日,华住酒店集团的微博粉丝数量位居第一,为328897,其次是7天连锁酒店集团和如家酒店集团,粉丝数量分别是242021和111690,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格林豪泰连锁酒店。但根据新浪微博2012年8月26日的统计数字,主要经济型酒店品牌中7天官方微博以101120名粉丝数位列第一,如家酒店集团以超过8万粉丝数紧随其后,汉庭和锦江之星则分列第三、第四位,粉丝数量均为4万左右。经过短短几个月,排名前几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官方微博粉丝数就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位次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从酒店微博的活跃度上看,在微博的数量上,锦江之星的微博数量最多,为8886条,排在统计的各经济型酒店中第一位,其次是布丁和7天。酒店就是通过在微博上有质量信息,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加强与粉丝网友互动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2 酒店微博营销的特点 2.1 门槛低,信息简洁,每个人(顾客、员工)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酒店或个人只要在相关微博平台上注册用户就可以微博,微博内容简洁,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字,用户在140个字内可对即时心情、想法、所见所闻进行表达,文本内容可创新在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受制约的条件较少,另外,信息也方便,可通过PC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设备(如3G手机)随时随地信息。 2.2 即时性和交互性强 微博的即时性非常强,酒店或顾客可借助现代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的和接收。这就大大缩短了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的传播途径,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另外,微博具有转发功能,如果酒店的关注者数量较多,转发者会使信息在关注群体中迅速扩张,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增长,微博用户转发信息的过程几乎可以和接受信息同步,实现即时的信息再传播。在交互性方面,微博改变了传统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被动单向获取信息的传播方式。任何用户都能成为信息的者和接受者。用户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即可通过“被关注”功能信息,又可通过“关注”功能选择性接收信息。除了信息和接收的交互外,微博用户间还可通过评论与回复功能进行信息交互。评论与回复的双方可以是已相识的人,也可以是并不相识的人,如此便可缩短人与人的距离,提供了酒店和顾客间交互性强的沟通平台。 2.3 客户群体大,易形成群体效应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要基于客户群体的关注度。当一个条微博被大量关注(转发)时,极易形式群体效应。当前,我国已经有了庞大的网民群体,并且规模呈扩大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微博用户也持续增长,用户逐渐移动化。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2011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 另外,酒店微博营销的特点还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信息的自主性、成本较低等方面。 3 微博在酒店营销中的运用 随着酒店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微博营销必然会成为酒店竞争的重要工具。根据微博的信息模式,酒店要考虑如何增加酒店微博的粉丝量、提高活跃度、增强微博顾客的粘性等方面以提高酒店微博的市场价值。 3.1 细分市场,专人负责 酒店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专门的员工负责通过微博和回复消息,注册不同微博平台帐户,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传递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可由不同的帐号发出,运用不同细分帐号将相应的信息发到不同的细分市场。这样能做到了解粉丝的需求,能与粉丝互动,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满足粉丝的需求,使酒店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3.2 鼓励员工实名制参与 酒店每名员工背后都可能形成一个市场,酒店应鼓励员工在微博上用实名注册帐户,并在微博上显示自己的身份。因为这样实名制更能增强粉丝对微博信息的来源信任度,让客户感觉到全面的关心和帮助,让员工参与到酒店的微博营销,实现全员营销的理念,还可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能使粉丝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的感染力。 3.3 提高微博实际销售能力 微博营销的实质就是网络营销。随着微博使用群体的扩大,许多微博用户会从微博上的相关酒店信息而选择订房、订餐等酒店服务。因此,酒店要不断完善服务信息,为粉丝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和服务项目的选择。充分利用微博本身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功能基础上实现预订、支付、点评一体化的在线体验流程。如:通过超链、图片和视频来展示旅游酒店的软硬件设施、服务过程、环境氛围等要素,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让粉丝们为之信服,以提高微博的实际销售能力。 3.4 收集市场信息 微博是收集市场信息的最佳场所之一。一方面,酒店可以通过关注竞争者的微博了解竞争者提供的产品、采用的营销策略、市场活动的开展等信息;另一方面,酒店可以通过和粉丝的互动,了解客源市场的需求。 3.5 与意见领袖合作或培养员工成为某一领域的意见领袖 酒店每个细分市场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有强大的话语权,会时刻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如果想让酒店的品牌、产品等信息传播得更快,酒店一定要巧妙地关注意见领袖,并引导他们传播相关的信息;另外,酒店也可以培养员工成为目标市场的意见领袖,使顾客成为酒店的忠实顾客以提高微博营销的效率。 当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酒店还应长期关注微博市场的变化,分析顾客的微博行为,利用微博创新开展各种营销活动,达到酒店营销的目的。 4 酒店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 4.1 酒店跟风开微博,但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酒店的管理者已经看到了微博的价值,也很积极地开设微博帐户,但对微博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酒店微博的关注量和活跃度较差。 4.2 营销职能单一 当前,酒店主要是把微博当作广告媒体和促销渠道来使用,每条微博主要是酒店的产品广告,商业气息极浓,没有突出酒店的特色和文化,难以让粉丝产生兴趣和共鸣。 4.3 营销效果难以评估 酒店的微博营销不可能单一化进行,它一定是结合酒店的其他营销方式进行的,人们难以量化评估营销效果。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来到,酒店营销也必将顺应这一时代的潮流。当前的微博在酒店营销中的运用时间还较短,但其发展的速度极快。微博营销在酒店的营销过程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酒店应加快研究并应用微博开展营销活动,为酒店在网络营销中占领一席之地。 自媒体营销论文:基于自媒体的企业营销研究 【摘要】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平台,在传统媒体格的行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有了微博、论坛等出现,自媒体更是不断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论文从介绍自媒体营销开始,阐述了自媒体营销的现状和特点,再结合自媒体企业营销的案例及其自媒体营销经验方法,最后给出了自媒体营销的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 企业营销 网络营销 微博营销 一、自媒体企业营销的现状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平台,在传统媒体格的行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有了微博、论坛等出现,自媒体更是不断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新型的扁平化的信息传递平台,全信息化的存在空间甚至是实现特定目的的工具,自媒体在信息的传递、舆论的监督、商业的营销、客户的服务、社会的关怀以及维权的行动等各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媒体进行企业营销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契机,利用好自媒体对其推广产品,维护企业形象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成功地进行自媒体营销是立志于在自媒体时代脱颖而出的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执行的事情。 (一)自媒体的现状与特点 随着社会化媒体通路化的形成,自媒体时代继续以不可阻挡之势大踏步向我们走来。毋容置疑的是,所有的媒体形式当其所产生的媒介聚合效应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其传播价值便应运而生。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在2003年7月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 。自媒体就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社交化时代的博客播客、个人网站、论坛达人、微博、个人电台及SNS主页都是自媒体,尤其是微博,更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成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自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征,每一个个人都可以利用各种自媒体的表现形式拥有自己的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问题,甚至引导舆论。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广大的网络接受者中去,这些接受者也可以迅速地将收集到的信息传播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之间是不存在距离。自媒体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最佳场所,其强大的交互性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 (二)自媒体新营销 当自媒体具备了传播力这一媒体的基础价值之后,就有了影响力价值、行销力价值,构成了完整的媒体市场价值链条,自媒体媒体的营销价值便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应用。营销的核心是“成本、覆盖、影响力”,一个好的营销意味着“低成本、高覆盖、大影响力”。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进而又影响到营销的新方法。利用自媒体进行企业营销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契机,利用好自媒体推广企业产品,维护企业形象起着巨大的作用。新的媒体需要新的营销手段。不同于传统媒体,这一营销方式并不只是大企业的专属,相反其低廉的成本让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参与进来,而且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做,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自媒体营销分析 (一)自媒体企业营销案例 案例一:“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穿越可可西里”。雪花啤酒将活动主阵地放在了微博,将勇闯天涯品牌与消费者个人性格特质,勇闯天涯精神完美结合,使用微博勋章、登陆分享、微直播等应用,再配合有影响力的微博红人提升消费者的关注,经过2个月的微博营销,雪花啤酒不仅赢得了接近300万的活动参与人数,还获得了50多万的官方微博粉丝。 案例二:“海底捞借微博营销引爆病毒传播”。 从“劝架信”,到“对不起饼”,再到“打包西瓜”, 海底捞的种种服务几乎已经超出了平日里受惯餐厅服务员白眼的网友们的想象力,通过炒作“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这家来自四川的知名度叱咤微博平台与搜索引擎,话题搜索近84万,词条逾400万。许多网友虽然没有接触过海底捞,但基于网络上各种神乎其神的关于海底捞的宣传,网友们都对海底捞充满期待。 案例三:“奔驰SMART电子商务行销”2010年9月9日上午,仅仅3小时28分钟,205辆SMART在淘宝上就被抢购一空,这不仅仅超过线下售车记录,也远远超出主办方对这次活动的预期。奔驰SMART电子商务行销的成功归功于微博为企业找到了目标人群,并将促销信息送到了那些有打算购买的准客户手中。优惠的团购价格、时尚的宣传广告和刺激“秒杀”活动既提升了品牌价值,又带来了巨大的销量。 案例四:“欧莱雅互动话题助力媒体风尚大奖赛”。为了配合一年一度的“欧莱雅媒体风尚大奖赛”的深入开展和推广,欧莱雅集团于2009年10月底在新浪上开设官方微博,并以“赛事名称”作为集团的官方微博名称,以引起“脖友们”对于赛事的更多关注。通过两个多月的微博推广,欧莱雅在两方面获得了收益:一方面,迅速提升了官方微博的人气,聚拢了大批品牌的忠诚“粉丝”,有奖互动环节送出的礼品也让消费者对欧莱雅集团旗下诸系列产品构成和功用有了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回顾2008年的风尚大奖赛,直播2009年的风尚大典,也积极传播了活动本身,网友的每一次相关活动和赛事的讨论,都为企业的品牌做了一次软性传播,品牌的烙印会在体验与关系互动中“发酵”。 (二)自媒体企业营销的效益分析 在传统的企业销售活动中,企业一般都是先通过客服人员或者客户经理等通过电话询问、街头采访、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客户意见,然后再将这些整理出来的信息交给上层主管,这样一层一层的递交模式流程非常长,耗费了人们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宝贵的时间。在这个信息迅速变化的时代很难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这么慢的效率等到产品正式面世以后要做出修改往往很难,因为一款产品在消费者当中的负面影响一旦形成就很难撤回。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已开始运用迅速快捷的自媒体营销销售模式,例如不少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通过官方微博与用户进行互动、产品营销和品牌维护。企业通过自媒体营销不仅仅维护的自身的形象,也实实在在地获得了利益。在这方面小米公司的营销效益就是自媒体营销成功地典型例子。 小米公司的老总雷军成功的将自己的影响力和声名嫁接到自己寄予厚望的这款产品身上。当这位中国互联网的顶级人物沉寂近两年后,再次在媒体面前密集曝光,并调动人脉不遗余力为小米手机造势时,几乎所有人都乐意将这场小米风暴与雷军个人职业生涯捆绑作为谈资。过去雷军每天发微博的数量控制在两三条,但在小米手机前后,他不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传小米手机,还频繁参与新浪微访谈,出席腾讯微论坛、极客公园等活动。雷军的朋友们,包括过去雷军投资过的公司高管,如凡客CEO陈年、多玩网CEO李学凌、优视科技CEO俞永福、拉卡拉CEO孙陶然、乐淘网CEO毕胜等,纷纷出面捧场。截止到2013年3月13日,用百度搜索“小米手机”有3350多万条相关新闻,用微博搜索“小米手机”,有260余万次的微博转发和150余万的小米粉丝。 小米手机的这个营销策略也非常酷似苹果的公关,苹果的新产品上市之前的造势也是煞费苦心,消息总是遮一半露一半,让媒体跟着跑,让果粉跟着追,然后在万众瞩目下新产品。而且在新产品之后,总是会出现货源不足的情况,让人买不到心痒痒。从产品跟踪上来看,先免费派送少量的手机,之后再以“秒杀”,再慢慢的一步一步地大面积网络直销,可谓煞费苦心之举。派送手机,量很少,但却很关键。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口碑无处不在,哪怕你只要是一部手机有好有坏,都可以迅速地扩大化,几分钟就可以传遍网络和论坛。用这少量的手机作为试探,当然小米公司肯定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的,不过这样做也是谨慎之举,如果有市场需求没有达到的,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体验,迅速纠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缺点和不足扩大化,即便扩大马上纠正,也可以给小米公司一种值得信赖的形象。例如:配耳机、内存卡、手机壳,就是根据论坛的反馈而迅速弥补的措施。我们看到手机的放量是一点点的增多的,几十台,到600台,再到10000台……数字是一个很容易吸引人的东西,在团购网上已购买人数等同于产品的火热程度、等同于客户的认可度。在小米网站上的预订购人数,可以让预订购者更珍惜这个机会,并且能激发更多潜在的购买者。所以在产品图上和广告上写上销售量或者评论数,都能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关注,从而唤起购买欲望。 从小米的自媒体营销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增加效益的经验: 首先,产品定位。产品卖点是什么?产品的真正粉丝团在哪里?是做给一部分人的,还是做给大众的?反过来说,产品是要舍弃普适性,只卖给产品真正的粉丝,还是要保留全部,网络全部用户?这是值得思考的定位问题。 其次,品牌崇拜。小米的预热造势,在互联网上排队,产品模仿iPhone,会模仿苹果,无比体现了在品牌上要达到一种神圣的高度,让拥有者倍感珍惜。模仿该行业里的国际老大,无不是在制造品牌崇拜。 第三,充足时间造势。从米聊到小米手机,从雷军微博到小米公司微博群像,从社交媒体到平面媒体,从金山到小米,从小米到凡客,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会到预售,从预售到正式网销,从表象到实质。如何全网联动,如何线上线下,这个造势的过程,一是时间,二是节奏。没有时间,谁也办不到。 第四,精准用户。小米手机不断改进,小米论坛上吸收了不少意见,全民智慧体现于此。小米手机很好抓住了用户群,他们并不是雷军说的小米发烧友,而是喜欢新鲜玩意的“手机”发烧友,小米仅仅是这群发烧友的子集。找到自己的用户群在哪里,为他们量身定做,必然收获不小。 第五,小众乐趣,大众引爆。不论iphone,还是小米,或者说小米在模仿iPhone走“小众乐趣,大众引爆”的营销方式。小众不代表小额,相较于数亿的网民,网购用户群也是小众的,但就是这群小众用户,却推动了网购的流行,由他们去引领大众和边缘人群加入网购行业,任何行业皆如此。抓住了核心用户,就抓住了全部用户。 第六,全民营销。全公司参与营销,全行业参与营销,全体网民参与营销。雷军微博的活跃、小米公司的活跃、小米公司全体员工的微博活跃、移动互联网行业讨论小米、核心媒体开始宣传。上下齐心,协同发力,才会让营销带动促销,真正发挥营销的核心竞争力。 (三)自媒体企业营销的优势 无论是通过自媒体策划线上线下活动、炒作事件,还是进行网上商务行销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企业不仅仅通过精准营销提升了产品销量,更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完善了产品和服务、维护好了品牌形象。总体来讲企业通过自媒体进行营销有以下优势: 1.用户优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而作为自媒体典型代表的微博用户已达到3.27亿。在自媒体时代,企业营销信息理论上可以传递到的用户基数是相当大的。而且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企业可以跟好的完善产品服务。企业根据用户的喜好信息,可以进行精准营销。这都是传统营销手段不可想象的。 2.成本优势 在各种营销手段中,企业非常注重营销的成本和营销的质量。较之于高投入的传统营销模式来讲,自媒体营销的运营成本是比较低廉的。例如与动辄需要成千上万营销费用的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微博这个宣传平台的成本十分低廉。目前常用的微博平台从注册到使用都是免费的。只要在微博平台完成注册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信息,除了基本的上网费外,无需支付其它费用。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企业营销的门槛,给许多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3.效率优势 在有效控制好成本之后,企业将诉求将转移到效率上,首先,效率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对于客户而言,在最短的时间用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服务是他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其次,高效的运作方式能让企业在相同时间内销售出更多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的收益,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案例三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微博不超过140字的文字,快速的传播转发,影响上万的粉丝。3个多小时,205辆的销量,3千多万的销售额,这是以前任何一个汽车厂家和任何一个营销案例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4.深度优势 自媒体能帮助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如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两种角色交错,极大地提高了多方交流的互动性,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互动性,加强对目标用户的舆论引导。企业同时能建立与客户的双向链接,信息的流通变成双向的。客户可以了解企业的信息,反馈需求和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完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自媒体企业营销的劣势 虽然企业进行自媒体营销能够获得用户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和深度优势,但自媒体本身作为一个新兴媒体,还是有缺陷的。企业在进行自媒体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媒体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自媒体营销主要有以下问题: 1.实际操作的问题 企业如果想使用自媒体营销,就要对自媒体营销的传播进行规范化管理,因为该自媒体营销的形象就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部分公司受人力和物力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专人专管和更新。 2.操作持续性的问题 自媒体虽然功能很强大,但也有一定弊端,比如存在覆盖问题,较早的微博会被后来的微博不断覆盖,企业如果不能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和重复性的进行宣传,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 3.内容泄密的问题 因为企业会经常企业营销方面的的相关信息,如果管理不当会导致其核心信息泄露,会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4.信息可信度低的问题 自媒体的数量庞大,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蔽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发挥”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相当自由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企业过分追求新闻的速度或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自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导致一些民间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信息的可信度被降低了。 5.相关法律缺乏规范的问题 让“个体”声音得到释放的同时,势必也会让某些与宪法和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声音得以传播。自媒体营销从宪法上来看是个人言论自由权的体现,但是从一诞生就受到了诸多限制。作为一种权利,自媒体是有很多的界限是不能突破的。虽然我国目前有很法律管制网上的活动,但是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网站的管理上,这些法律就显得不够全面。如何在法律的基础上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与引导,迫切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出谋划策。 三、自媒体企业营销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社会化网络力量的兴起,自媒体营销已经不仅仅是“可以做”、“值得做”的企业营销行为,而是企业营销“必须做好”的事情。自媒体营销对于一个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入人心的。自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凭借其渗透强、可信高的优势,成了传统广告媒体营销的有效补充,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也得到了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 自媒体时代,品牌与自媒体的合作方式必然要创新,要定制化。自媒体的受众要比机构媒体的受众更聪明。硬广告和软广植入的方式都将无效,只有价值契合才是双方合作的基点。定制化并非传统的节目包场、平媒包版面,而是围绕双方价值的交集,把企业品牌自然融入到内容与节目形式当中,不损害用户的内容体验,反而还要为用户提供附加价值。自媒体仍在发展初期,很脆弱,所以大家有疑虑和困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相信一旦它能迈过商业化的门槛,用市场的语言证明自己的价值。到那个时候,自媒体就不再是一个现象,而是一场革命。 作者简介:程超,男,湖北人,本科,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就职于北京京环信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仲多,男,河北人,本科,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就职于河北省烟草公司张家口市公司,科员。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自媒体营销论文:美国自媒体之神:从营销大师到创业导师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但那时Seth Godin已经靠它获得了财富:培训人们利用电子邮件直接与潜在客户建立营销关系。他的破冰之作《Permission Marketing》详细介绍了他的营销理论,也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网络先驱的导师。 在接下来的20年中,Godin写下十几本高瞻远瞩的商业畅销书,并在《Fast Company》杂志开设了一个倍受欢迎的专栏;他每天都在上文章,该博客也一直在AdAge Power150评选的最受欢迎商业博客排行榜上名列前十,大多数时间这个博客都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上。2005年,他创建Squidoo,这是一个帮助人们将自己的爱好商业化的网站,如今该网站每个月可吸引超过5300万个访问者。 Godin并不像照片上看上去那么威严。他十分强壮,并且好像时刻保持着警醒,但同时也有着让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气场。他有自己为来客准备午餐的习惯,为我们准备了米饭、蔬菜和煎蛋,这个举动将此次公务采访变成了一次家庭式的聚会。 “如今失败的成本远低于50年前” 在过去的3年中,Godin坚持每天更新自己的博客,并四处进行演讲。他并没有雇佣全职员工,当工作需要协助的时候,他会从几位长期合作的伙伴那里获得帮助。他也不经常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甚至没有自己的广告和公关人员。他的出版公司The Domino Project是和亚马逊一起联合开创的,这家出版公司很少大肆宣传Godin的书籍,也不会将他的书在所有书店里大规模上架。相反的,读者的口口相传让Godin的作品像病毒一样蔓延传播。 但本次出版新书《The Icarus Deception:How High Will You Fly》时,Godin改变了自己一贯的风格。这本书由Penguin Group旗下的Portfolio公司出版,他们在Kickstarter上为这本书的出版众筹,并成功地在30天内从4242名用户处获得了28.7342万美元。Godin表示:“我感到十分骄傲。我的书和博客的读者群并不完全一样,我十分迫切地想和他们进行交流。我想要通过书和他们进行对话,让他们尝试书中介绍的各种经验。” 这本书中,Godin瞄准了那些艺术家或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人。他强调,这些人应该意识到,属于他们的时刻已经来临。“有多少人会在每天上班之前想‘我要做的可能不会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要去做’?答案是很少有人会这么想。但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是这本书的主旨,这本书就是要教会人们享受这句话。因为如今失败的成本远远低于50年前。” 同时,成功带来的奖励和50年前相比却没出现任何不同。他表示:“现在我们会给予人们更多的金钱和自由去创造艺术。” 创造艺术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家,还包括创业者和其他所有人,甚至是那些在街角跳舞的疯狂的人;那些敢于展示自己的人都有机会获得属于自己的观众。 “工业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疯狂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建立起一个系统,并用资本来培育这个系统。经济衰退只是暂时的,但对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Godin认为,这种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也可能对世界造成破坏。为何会造成破坏?因为有些人可能无法将自己从为别人打工的角色转换为给自己打工。 这些理论细节都能够在Godin的新书中读到。这本书沿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既不是鸿篇大论,也没有使用励志书籍一样的“咆哮体”,Godin只是在书中将自己的观点徐徐道来,告诉人们要抓住当下的机会,在障碍出现前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创造出足够好的艺术,那么“经纪人”类型的人就将掌控世界,Godin认为这将十分具有吸引力。 当你随便走进一家书店,你会发现很多声称能够让你摆脱令人疲倦的工作并创造财富和名望的书籍。有些作者甚至放言每周只需工作4个小时就能够创造财富,例如Tim Ferriss的著作《The 4-Hour Workweek》。 但Godin的书并非此类。他不会单纯告诉你如何成功,而是向你讲解成功为何物。他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商业趋势。2001年,Godin撰写的《Unleashing the Ideavirus》一书揭示,创新将成为社会的主题;2003年出版的《Purple Cow》则讨论了在同质化严重的世界中唯一性的重要;2008年出版的《Tribes》一书则阐述了在高度关联的世界里人们如何用新的方式掌管自己。 Kevin Kelly是《Weird》杂志的创始人之一,也是《What Technology Wants》一书的作者。他表示:“Seth是我认识的少数几个有资格被称为商业导师的人之一。严格来讲,导师能够开启别人的智慧,而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会永远提醒人们不变的真理。他还会不断对自己和你进行质疑,让你认识到自己和真理之间的距离。” Godin称自己为老师,对于学生他一直奉行“授人以渔”的理念。他说:“我一直对人们说,试着戴上一幅眼镜,看看你想象中的世界。你喜欢那样的世界吗?如果你喜欢,就试着用你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现实世界。” 价值400亿美元的T恤 Godin刚开始写作时,他的受众多是那些大企业营销部门的员工。而如今,他更喜欢教导那些接受他“后工业时代”理论的个人,而不再理会那些陈词滥调。 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州布法罗,对于Godin来说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成长的地方。那时,那里的每个人都喜欢打冰上曲棍球,Godin也会参与这项运动,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害怕自己会在冰上跌倒。那时每个孩子都会去参加夏令营,Godin的父母也将他送到了安大略的夏令营。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他说道:“我并不喜欢夏令营,那里有很多喜欢欺负别人的小孩。”虽然夏令营并没有留给他太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在夏令营中担任独木舟教练。 他的工作并不只是教会别人独木舟技巧,还要说服夏令营的其他孩子来从事这项运动,而不是去骑马和游泳。他说:“独木舟是一项既有挑战又十分刺激的运动,如果你的技术动作出现了错误,风会将你从河的一边吹到对岸。在练习了一年之后,我终于可以教授别人这些技巧了,并且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技巧以控制自己的呼吸。我改变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连续五六年我都在夏令营担任独木舟教练,我很擅长,也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之后我一直在尝试对独木舟这项运动做出改变。” 1984年,Godin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加入了一家图书出版公司,他负责将作者的写作概念推荐给出版商。在经历了900次失败之后,他终于收获了成功。在那之后,他本有机会创造更大的奇迹,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有抓住机会。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件T恤衫,上面印有一个带着圆眼镜的卡通人物,如今这个卡通人物几乎已经成为Godin的标志。他说:“这件T恤是我最珍贵的收藏之一,它至少能值400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的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Godin为一家杂志社供稿,为读者讲述互联网上发生的趣事。之后,他利用这些材料出版了一本书,并获得了一份价值8万美元的图书合同,这件T恤是图书的赠品之一。他说:“这本书的编纂花费了6个月时间。我们将所有材料编排成了一本250页的图书,卖出了不到2000本。”在Godin为图书奔忙的同时,杨致远和David Filo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但他们的介质不是图书,而是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搜索引擎——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雅虎。 对此Godin表示:“当时他们知道的我也都知道,他们有的资源我也都有。而我只是编纂了一本销量惨淡的图书,而他们建立起了一个价值800亿美元的公司。我意识到我本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市值至少能达到雅虎一半的公司,因此我说,这件T恤价值400亿美元。” Godin说,这是他学到的宝贵一课。之后他创建了Yoyodyne公司,这是一个互联网营销企业,1998年雅虎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公司,收购之后,雅虎的股价每天都会增加2美元。 创业是一门艺术 Yoyodyne是一家击败了很多强大敌人的小企业,那时所有网络从业者都没有认识到用户的重要性,而Godin却已经开始试着和用户建立起联系了。Godin很喜欢说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方法结婚。一是你和见到的每一个女孩说‘你愿意嫁给我吗’,然后祈祷某一个遭受打击或是喝得烂醉如泥的女孩答应你,这就是普通的广告营销;但你还可以邀请一个女孩出去约会,然后互相了解,之后继续约会,直到最终两个人走入婚姻的殿堂。” Yoyodyne就为客户提供这样一种类似约会的服务,那时世界正在经历迅速的改变,所有企业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那种情况下,企业当然很高兴找到Yoyodyne这样的公司帮他们进行网络营销。 Michael Landau曾是Yoyodyne的副总裁,如今他是时尚美发连锁沙龙Drybar的CEO。他告诉我们,Godin要他向客户阐述他所能提供的服务。Godin表示:“我们并非在销售广告,起初企业都不太明白我们的作用。一天早上在洗澡时,我想到了该如何向他们解释我们的服务。我在浴室呆了15到20分钟,水就一直那样开着。突然灵感来了。我们提供的就是对消费者进行‘许可式营销’(permission marketing),我们向消费者提供他们愿意见到的、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产品营销信息。” 之后他就出版了《Permission Marketing》一书,在书中详细讲解了他的许可式营销的概念。硅谷著名的博客作者Guy Kawaski表示:“Seth创建了他自己的营销学校。他并不受别人理论的影响。他一直在宣讲自己与众不同的理念——先征求消费者的同意,再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服务。” Laudau称Godin为导师,因为Godin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和整个生活。他表示,Godin会让你感觉非常疲惫,因为他总是让你不断地去思考。他从不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也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会不断帮助你自己找到前行的道路。 在Drybar,Laudau一直在努力控制成本,尤其是电话预约的人工成本,他曾考虑给通过网络预定的客人提供1美元的优惠,但Godin的建议改变了他的想法。Godin建议,他应该加大为电话接线员投入的成本,聘请更多的接线人员,并鼓励客户进行电话预约,因为他们愿意和你的品牌进行联系,是最好的宣传人员。 《The Icarus Deception》一书是Godin的一次全新的尝试。这本书汇集了他博客中众多优秀的文章,同时也是对Kickstarter上的投资人的一份回报。Godin表示:“这本书字面上的意思是‘你的计划也许能够成功’,但是在封底你会看到另一句话:‘你的计划未必成功’。书中列举了很多我曾经失败的计划和项目,你必须要学会拥抱这些不成功的案例,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另外Godin还指出:“经济上的联系使世界上的物质更加丰富。而现在,世界上的工作岗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岗位已经开始渐渐消失。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可以通过创业来获得更好的生活,现在创业者的机会相比以前变得更多了。这是因为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联系,让人们能够进行更好的自我宣传。” “我无法概括现在世界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因为每一天都会出现新的东西。就在几年前人们还热衷于上电视,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在网络上自己的节目和播客了。现在,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都没有哪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只要你愿意,所有问题都能轻松搞定。” 1918年的创业者只需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生产线和产品种类;1950年,创业者要“进行大量广告投递”。而如今,创业者要让自己变得更加慷慨,为世界带来更多艺术,这样消费者才能相信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译|鲁行云 作者手记 对Godin进行采访,实际上我拥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记者,也是一个创业者。我希望能够从Godin那里学到一些东西帮我创业。 我向Godin询问了关于技能、天赋和沟通的排序问题。他说:“如果我现在是和钻石切割工作者或是心脏外科手术医生进行谈话,那么他们一定认为技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在经济领域,当今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不是专注于技能的人。作为创业者,我们最重要的技能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有关自己如何改变世界的想象力。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技巧,但不是从学校里学到的。” 关于资金,他说:“任何一位订阅这本杂志的读者,都有足够的资源去改变世界,这并非难事。你可以不费一分钱就能够与世界上数十亿的人保持沟通,例如在eBay上创业。即使没有人买你的产品,你也不会损失什么。使用Google Ads,如果没有人点击你的广告,你也不用付钱。开个博客,在上面泄露你知道的所有秘密,如果没人浏览,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 关于失败,我说:“如果我的创业没有成功,那么我将十分痛苦。”他回答:“艺术有时就会带来痛苦。Bob Dylan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就算是他也曾多次被观众轰下舞台,而Monkees这种口水歌乐队却从没被轰下过舞台。” 关于如何找到受众,他说:“从理论上说,是受众找到你,而不是你找到他们。如果他们躲起来,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他们。但如果你能够保持一种慷慨的态度,他们就能够轻易地找到你。所谓慷慨的态度,就是为他们提供友善,关注他们与你沟通的渠道。” (注:本文作者Corie Brown系前《洛杉矶时报》记者及线上杂志《Zester Daily》创始人) 自媒体营销论文:自媒体营销三步走 随着微博营销、社区营销、圈子营销三种数字化营销模式的不断成熟,自媒体营销成为很多企业制胜的利刃。在一些成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手法。那么,如何善用自媒体营销呢?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和研究中发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如何Engage到你的目标受众? 通常,自媒体是指在微博、人人、开心、豆瓣等社会化媒体上搭建阵地,依托互联网技术、根植于广泛网民的社会化媒体中的独立账号。与传统媒体不同,我们对自媒体有绝对的掌控权。 比如,安尔乐卫生巾在人人网上的企业公共空间“安尔乐蜜丝团”,在调性上定位为姐妹淘的阵地,凸显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强调产品和受众的情感如同闺蜜。作为这样一个自媒体,通过自身在名称和内容上的定位就很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同样,如西门子企业官方微博定位为:公益的践行者,科技就在你身边。通过定位就能很好地吸引关注产品技术和热爱公益的粉丝并产生互动和浏览粘性。 其实就连最近最火的微电影也—样,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作为自媒体,如何吸引目标受众是营销的第一步。媒体碎片化时代,每个自媒体都有被淹没的可能,那作为自媒体关键是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版式定位、活动定位,在精准的定位下引到目标受众群。因为网民们正通过他们的自媒体寻找和宣泄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他们只找对味的绝不凑合或苟且。 笫二步:如何提升自媒体的Influence? 在自媒体时代,如果你不去主动策划,活动就很难提升其影响力。当你拥有一定量级的粉丝后如果不主动与其互动,自媒体的影响力也很难维持。然而矛盾的是,如今每个网民都有几套马甲,这些马甲让他们快乐并自我着。他们可以随意地痛骂和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在自己的阵地上就是上帝。 这给更多企业的自媒体带来了威胁,因为网民的情绪和素质我们都无法控制。只要你一动,很多不可控性就会产生,来自客观或不客观、符合情理和不符合情理的声音就会产生,给企业的自媒体营销带来了进退两难的困局。 那么如何做才能摆脱这样的威胁呢?首先,我们在事件自身的创意上要求很高。比如,2011年,中石化在天价酒后的—片谩骂声中,依然使用微博作公益,而事实证明一系列的公益行为之后中石化的形象也得到了改善。显而易见,公益传播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依然是企业最佳的手段。 同时,很多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也给企业提升自媒体影响力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比如,星巴克在国外消费者通过手机在大街上预订咖啡的案例。这个案例不但具有很好的病毒效应,还给星巴克的自媒体带来了更多的关注。试想走着走着有人骑单车给你送来一杯香浓的咖啡,那是一件多么喻悦的事情啊! 当然,除创意之外,自媒体要做好四重关系管理,它们分别是:受众粉丝群、媒体粉丝群、企业内部员工粉丝群、意见领袖粉丝群。力争在发生负面时可以获得自媒体内部的自然消化,通过其他粉丝达成改善及引导的效果。比如,黑莓手机在新浪上的官方微博,尽管黑莓手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质疑,但粉丝们都会给予—定的理解。 第三步:如何使用自媒体开展Marketing行动? 如今的自媒体营销逐步体现出整合的趋势。比如,我们最初看到的凡客体应该是在户外灯箱、杂志的广告上,尔后由社会化媒体引爆凡客体之说。凡客体让凡客品牌一跃而起,也让消费者忠诚度更高。 很多企业会通过微博或团购网站促销,这都是使用自媒体营销的行动。比如位于北京国贸大厦地下一层的娘惹饭店,它在大众点评网上开设了签到打8折的活动,其实这本身也是一次利用自媒体开展marketing行动。在获得打折待遇的同时,你通过这样的签到环节对该饭店的记忆更深了,而且在你点评的过程中,饭店获得了一条良好的口碑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更多通过大众点评网寻找美食的消费者。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自媒体营销整合的大趋势下,不但广告手段、公关手段、技术互动手段都有整合的趋势,就连效果也呈现出整合的态势。产品销售好了会带动品牌,品牌做好了市场力也能获得提升。一款新产品完全可以通过自媒体完成上市、销售、提升口碑的全部工作,成败的关键就看能否迈好这三步。 自媒体营销论文:自媒体时代的金融营销策略 经过长达一年的评选以及公众投票,由《钱经》杂志联合全国主要城市的14家主流媒体共同参与的本年度“总评榜”系列活动,评价范围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重庆、济南、武汉、成都、沈阳、长春、郑州、大连、合肥、哈尔滨等全国主要城市的金融机构。 进入2011年,全球金融的不断恢复与崛起,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是全球包括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内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对于金融品牌意识的日渐提升,以及网络社区化的兴起,社会性网络服务(SNS)营销成为制胜新高地,这也决定着国内金融机构及其理财产品,能否以此为契机进行意识上的转变,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成为本届评选活动的关键词。 华商传媒集团总裁助理刘波先生做主题致辞,庄瑞豪、史雁军、唐兴通、杨亮、胡延平等嘉宾纷纷就本届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自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金融微博营销实用经验分享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本年度评选在奖项设置上分为十大类,分别从“年度最佳财富管理机构”、“年度最佳财富管理品牌”、“年度财富管理团队”、“年度金融营销创新”、“年度金融营销”、“年度新媒体营销创新”、“年度金融微博营销人气”、“年度金融微博营销名人”、“年度金融微博营销名企”以及“年度最佳财富管理分行”几个方向,以崭新视角解读金融行业的核心价值以及焦点话题,全方位立体化的关注金融机构的表现,通过对与消费者更为紧密的事件营销评选,助推金融机构挖掘自身品牌的潜在价值,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当日的获奖名单,涵盖了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证券业四个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保、光大永明、华夏基金、大摩华鑫和银河证券在内的多家国内优秀金融企业,获得机构与品牌大奖。 自媒体营销论文:自媒体时代蔬果种植业的传播营销前景 摘要:自媒体时代,泛指一切信息随时随地由随机角色(即广义上的个人)传播。媒介终端的广泛覆盖为几乎所有的产品与服务配置了有力的营销手段。当代农业产业链应当并且能够与自媒体深入互动达成双赢的目标。本文着手探讨了蔬果种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规模数一数二的关键板块,基于其独有的行业本质,如何利用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创造高效率的销售效益。 关键词:点对点传播;即时响应;全程互动;扁平化营销 1 蔬果种植业态特征与自媒体传播特征的契合点 天生万物以养人,全年蔬果种植行业都承担着向社会供应大量各类新鲜蔬菜及水果的责任。种植业产品天然生长,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和地域特征。换言之,蔬果种植业首先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其次受到气候及环境因素影响。除去催熟或冷冻处理因素不论,蔬果成品在常温下易变质腐坏。例如在水果行业中,柑橘、苹果、梨、香蕉被业内人士称为四大水果,其总产量约占全国水果产量的70%。四大水果因需求量较大,种植区域广泛,故供应较为充足。相应其他的伏淡季水果一般不作大规模冻化处理,因而上市销售窗口期较短,销售半径较小,时令特征明显。以上蔬果种植业态与自媒体传播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媒体是以普通网民为传播源,自行聚合信息并构建双向传输通道,实现即时传播及即时响应,是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行人际传播之实。蔬菜水果作为食品中的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的营销目标是短时间内大量出货,在消费目标人群中以最大程度迅速扩张产品宣传力度,自媒体浓厚的人际传播特点恰好与之契合。尤其是在特定农产品突击营销方面,蔬果经销商一旦得到媒介运营商的有效支持,甚至可以在短短几天内令原本因气候灾害或供过于求而滞销的产品提升数倍的销量。 例如2011年6月,我国海南省经历了一周左右的炎热天气之后,香蕉大面积成熟上市,然而由于2011年整体上市时间推迟,错过最佳上市时机,全国各地水果均已成熟,海南香蕉“卖难”问题日趋凸显,蕉园的收购价格始终在每斤0.2元到0.4元之间,蕉农损失相当严重。鉴于此,国内最大的自媒体微博运营商―新浪微博推出“让海南不蕉急―聚蕉公益大行动”,在微博上开设官方账号“海南蕉急”,关注海南香蕉销售。短短几天粉丝数量飙升,并组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武汉、宁波八市网友爱心团购海南滞销香蕉,有力地缓解了海南香蕉销售面临的紧迫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为蕉农减轻了经济损失,打开了销售渠道。 在常规营销方面,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也因其实时性和可验证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媒体允许任何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个人从事商业宣传活动,其传播成效取决于其营销思路及手段的高下。例如2011年5月,重庆市沧沟瓜农开通微博叫卖西瓜,引来网友即时响应及广泛关注。通过微博点对点链式网状传播,不仅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县城西瓜在超市的销售难题,更进一步将沧沟西瓜的知名度扩展至重庆主城区,一度使在地西瓜售价上至3元一斤的价位。网友在购买沧沟西瓜之余亦不遗余力为其出谋划策累积品牌知名度,可见网络环境对蔬果类产品的传播价值加成不可忽视。 2 蔬果种植业结合自媒体全程互动传播与扁平化营销 任何产业发展创新的目的都是加大产品销量及市场份额,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当前果蔬种植业开始呈现行业多元交叉的局面。例如水果栽植过程可以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众多大中城市出现周末果园观光加采摘新鲜果实的短途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对田园风光抱有兴趣的游人。在自媒体获得国内网络环境的生存土壤之后,蔬果种植业大可充分利用本行业生产过程的天然属性优势,尝试将观赏性较强的水果蔬菜生长过程适当移植公布于微博等自媒体,通过高频率的管理措施及形象企划来打造全程良性互动,树立生态农业蔬果种植的口碑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形象,进而赢得第一批成熟稳定的客户。随着手机、无线WI-FI等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自媒体成为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由此不难预计,随手关注-集团化消费(团购)的商业模式将跻身新兴营销模式之列。未来蔬果种植业将不再单纯依靠二级批发商收购一途,自媒体为网络直销、网络团购创造了扁平化的直销平台,消费者容易在自媒体分销渠道以网购方式先行物色挑选蔬菜瓜果成品,由此产生的沟通成本与获利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信息不对称状况也大幅减少,有利于购销双方在比较公平透明的前提下进行交易。 再者,自媒体营销模式有助于蔬果种植业者活跃经营思路,增加蔬果商品化处理种类。蔬果商品化处理是蔬菜水果采收后的深加工再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包装等环节,提升了蔬果产品的附加值。经营主体人群可以通过自媒体第一时间与消费者沟通,了解消费群体需求,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蔬果种植选种,避免信息滞后造成的供需错位。自媒体令蔬果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信息层级上处于同一纬度,商业信息高速流动使得生产者紧跟客户心理变化,最终能够使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消费者的细节需求,并且避免产业重叠,实现前期投入肥料、树种等资源的较优配置。同时,蔬果供求信息在自媒体上频繁交换,亦能指导蔬果种植业者把握加工数量及开发产品后端加工方式,创新蔬菜瓜果的二次包装,以期获得更加丰厚的盈利。例如消费者通过点对点网络平台下单,标明具体需求数量,果农即可根据订单实施定制化采摘加工包装,这样既保证了蔬果产品的新鲜度,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20世纪末以来,当代物质生产日益丰富,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蔬果种植业者只有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介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取生存空间并谋求进一步发展。第一时间与消费者互动,第一时间响应消费者需求,是蔬果种植业者拓展销路、提升销量的有力保证。自媒体作为未来网络社会及人际交往方式变革的先声,必将与包括蔬果种植业在内的一切产业广泛而紧密地结合,构成世界商业模式的又一种崭新形态。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两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提高质量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一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恰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恰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一致。目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水平[1]。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延伸到日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2]。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业课在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现状调查及建议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的投入、农村幼儿园管理、毕业生自身等角度共同解决。 关键词: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 农村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整个学前教育教师的缺口非常之大,需要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很多在城市求学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农村,担任农村幼儿园教师。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影响了中职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最终更是影响了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影响 1.1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部分投入精力有限便鼓励民办幼儿园的设立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素质不高、开办幼儿园主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采取私自降低硬件设施标准,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幼教工作,减少配班教师人数,甚至降低幼儿的生活水平等做法。 1.2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超负荷 据笔者调查,在大连普兰店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的比重一般在1∶30至1∶40,也就是说一个班型在30~40人的班级里,一名幼儿教师在没有配备保育员的情况下要负责30~40个幼儿吃饭、喝水、盥洗、睡眠、组织幼儿活动、制作玩教具及环境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工作的重中之重,家长的指责和不配合让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工作负重可想而知。 1.3 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尴尬” 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核编定岗工作,幼儿园教师被排除在外,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悖论――农村地区急需大量幼儿教师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是10多年来幼儿教师编制不增只减目前、尤其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大部分都是民办形式,更没有编制这一身份的认证,因此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险等方面,无法和在编公办教师相提并论。 1.4 我国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2005――2010年我国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以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为主; 2010年有75.96%的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与城镇相差14个百分点。农村24.04%拥有职称的专任教师,不论是在高级教师、小学高级,还是小学一级、小学二级职称中,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比例都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5~6倍[1]。很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者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收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理论技能培训,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很少,蔽塞的教育环境和信息交流的不畅通,使得幼儿教师的发展停滞甚至是落后。 2 中专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业人员年龄较轻,需要承教育的角色,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如美术、舞蹈、音乐、键盘等方面的技能,中专毕业生作为现代服务型人才虽然目前很受农村幼儿园的青睐,但实际状况却是流动性很大,由于现实的种种困难即便到了农村幼儿园也很难长时间坚守这个工作中;办园者急切需要年轻血液的融入,却因为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不得不面对人才的流失。 2.1 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人才流失 调查显示,目前大连市无编制的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参考城市社平工资,即每月在1300元左右。因为职称评定政策的不完善及教师身份难以被认同,此后工资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也就是说农村幼儿教师最高工资水平平均维持在年收入20000元左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将数量众多的农村无编制教师置于市场中的弱势位置,成了工资的“价格接受者”。这种制度必然会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力市场和学前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较低但劳动强度超负荷的情况下,一些素质较高的中专毕业生也会因为预期工资较低而流人其他行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人才流失。 2.2 被重视程度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幼儿园开办者本身素质有限,加之农村地区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偏低,毕业生的特长没有人重视,更难发挥出来,很多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幼儿园后要适应当地幼儿教育的特点,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毕业生自我实现的程度非常低。而无法实现自我,就会在年轻的教师的心态产生恶性循环。她们自信心和职业满足感低,使其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产生怀疑。 2.3 继续发展的空间狭小、机会少 由于中专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基础比较低,因此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学校或专业的生存、保证生源,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目前中专院校对学生并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在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个别幼儿教师想突破瓶颈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也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抑制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也不得不让这些年轻教师面对现实,有想要搞科研或写论文的想法,除了利用互联网下载或剽窃之外,不知道其他的方式方法。 3 以幼儿教师为出发点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学前教育”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因此,在政策上建议。 3.1 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1)鼓励政府、企业、个人、家庭对农村幼儿园的工头投入。应鼓励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试图建立家长――园长轮流制,让幼儿家长切实地参与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中、去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幼儿园资金充足了、家长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是保证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前提。 (2)中职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年龄小稳定性相对弱,这个年龄的劳动者稳定的心态需要牢固的社会保险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幼儿园负责人要与幼儿园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数据来看,民办幼儿园中有48%的幼儿教师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公办幼儿园也有33%的幼儿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刚毕业的幼儿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发展前景渺茫会产生换工作离开幼儿教师岗位的想法,即便继续留守在幼儿园也很难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也不可能全情投入。 (3)建议政府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特殊的津贴制度,增强吸引力。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区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边远的、条件艰苦的农村幼儿教师实行补贴,让年轻的幼儿教师感受到被关爱,愿意踏实地、稳定地在农村长期发展。 3.2 建立并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园长全权管理幼儿园。这样,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合理分工,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违背教育原则的事件发生。此外,教育部门应经常对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培训,如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都应让农村幼儿园园长参与进来建立省、市、县、乡幼儿教师堵训网络,设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在线答疑等多种活动,为年轻的农村幼儿教师开辟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省、市级的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子,采取教师和管理人员互换的培养模式,组织专家、名优及骨干教师定期到县、乡镇、村幼儿园或办班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推动城乡幼儿教师的定期轮换流动制度,通过城乡教师的流动政策[3]。 3.3 为幼儿教师减负,让其快乐地工作生活 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低,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正是年轻女孩爱娱乐、关注自身形象,体验社会的时期。因此提倡让年轻的幼儿教师快乐地工作生活,让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去感染身边的同事,带动幼儿园的气氛。 (1)逐渐完善农村幼儿园“两教一保”或是“一教一保”的教师配置,让年轻的幼儿教师不拘泥于繁琐的幼儿工作,放开手脚,发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让其实现自身价值。 (2)开展幼儿园生活会,定期开展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研讨会,年轻的幼儿教师要多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家长问题及应急事件的方法;老教师应该多从年轻教师那里获得新鲜的教育资讯和最前沿的理论技能。 (3)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及技能大赛,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双师”政策,让年轻人在本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头脑,为其生活带来新的感受。 4 结语 总而言之,全国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师范学校或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教育专业的中专生毕业,这部分人才走进农村幼儿园工作不仅能拓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为农村学前教育注入活力,更能解决毕业生在城市工作难、压力大的现实问题。切实保障新晋农村教师的权益,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期望在未来能够建立多体系保障系统,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制度,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中。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 本文以我省幼师专业学校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透过这些现象对于问题本质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分析研究展开讨论。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本文提出了一些自身观点,期待能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起到进一步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 学前教育;男毕业生;幼教职业;影响原因 个体对于幼教职业的端正态度、合理认识还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由此而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这个认同感对于学前专业的男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这份职业的情感认同,也是他们从事该职业的基本心里诉求和准备。 本文对我省幼师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的进行了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的调查中,本文发现:在目前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男幼教师的增长并未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大量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供需矛盾。当前幼儿园本身的体制问题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析下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幼教专业男性作用的认识缺乏和自身性别优势不自信,是造成这个原因的三大影响因素。 1、传统观念对于男幼教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对于幼儿的抚育和教育是女人的是,男人的粗心等天性,造成了他们应该从事更加具有竞争性的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男性对于幼儿园教育很少涉足就不足为怪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在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已经受到社会和周边环境等多重方面的压力,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职业的选择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选择逃避,从而导致幼儿教育男教师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增长速度。 2、对于幼教专业男性作用认识的缺乏 男幼儿教师既能作为父亲角色在校园的延续,也能成为幼儿活动的有效组织者。虽然在组织幼儿活动中,男教师在某些方面不具备女教师的部分优势,但是男教师对于幼儿性别认同能够起到相应的启迪和促进作用。一项调查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和母亲的相处时间和亲密度一般都远远胜于父亲,男幼教的出现能很好的弥补这个不足。学前教育的男生如果能够对于这个特点加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坚定从事该职业的决心,一定能在幼儿成长的过程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对自身性别优势不自信 不可否认,在艺术领域如舞蹈、唱歌和乐器方面,女幼师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作用。不过看这个问题应当全面,男教师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而忽视自身优势所在,幼儿园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男幼师的性格特点和性别幼师,从而促进幼儿的性别行为、认同和人格特点的初步认识和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另外,在武术、书法、体育等多方面,男教师具有的优势女教师同样无法对比。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性别幼师,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因为来自社会舆论压力和自身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充分的职业认同感,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这个群体对于该职业的高度认同和信任感。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于男幼教普遍错误的理解和观念。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本专业男生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的引导,强化该职业的性别认同观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对于男幼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有效的提升: 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思想教育,坚定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更多的人希望男性能加入到幼儿教育的这个职业中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幼教的加入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和促进其性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要充分意识到男性在该职业中的重要作用,摈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制约,为幼教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2、克服性别认同危机,打造健康的性别形象 在长期女性占据主导位置的幼教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难免存在一定的性别认同危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女性化教育倾向,并无法保持自身的性别优势,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男性气质和心理特征的着重塑造和引导,从而打造一种阳刚的男性美感,并对于幼儿进行影响和熏陶,从而为幼教事业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3、从性别角度出发,培养男性特点的幼教技能 男生在舞蹈、乐器和唱歌等方面可能确实不如女生,但是在书法、武术、计算机和体育等方面相对女生也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各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性别角度出发对于男性优势特征进行充分挖掘,从而探索出符合男性特点的幼教技能,弥补女教师在此方面的不足,从而在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提高上实现创新发展,为幼儿园的教育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优势作用。 三、结束语 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对于男生来说,应该对这个职业充分了解、积极认同,并且以爱和投入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绥化学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绥化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于2008年成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至少具备1~2项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下针对绥化学院近三年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的反馈情况调查,主要对他们的就业地点、单位性质、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工资、“五险一金”购买等进行了调查,从中找出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期对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为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绥化学院 学前教育 就业情况 一 绥化学院近三年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2011届34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地点:农村6人,城镇28人。单位性质:公立幼儿园9人,私立幼儿园17人,其他8人。劳动关系:事业编制2人,长期聘用制18人,临时聘用制9人,其他5人。劳动时间:8小时11人,8~10小时19人,10~12小时3人,12小时以上1人。工资:1000元以下3人,1000~2000元24人,2500元以上7人。“五险一金”购买:全部办理6人, 部分办理21人,完全没有4人,没办理但用其他方式补助3人。 2.2012届46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地点:农村9人,城镇37人。单位性质:公立幼儿园7人,私立幼儿园30人,其他9人。劳动关系:事业编制3人,长期聘用制24人,临时聘用制13人,其他6人。劳动时间:8小时17人,8~10小时23人,10~12小时4人,12小时以上2人。工资:1000元以下3人,1000~2000元36人,2500元以上7人。“五险一金”购买:全部办理13人,部分办理由28人,完全没有1人,没办理但用其他方式补助4人。 3.2013届49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就业地点:农村8人,城镇41人。单位性质:公立幼儿园9人,私立幼儿园28人,其他12人。劳动关系:事业编制4人,长期聘用制27人,临时聘用制16人,其他2人。劳动时间:8小时有13人,8~10小时26人,10~12小时7人,12小时以上3人。工资:1000元以下3人,1000~2000元37人,2500元以上9人。“五险一金”购买:全部办理13人,部分办理有26人,完全没有3人,没办理但用其他方式补助7人。 4.三年对比,突出现状 以上数据表明,自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8年成立以来,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毕业生入公立幼儿园带编制的人数虽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寥寥无几,入私立幼儿园及其他早期教育机构的人数明显增多,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数也在增长,还有一些选择自主创业;三届毕业生基本上都集中在市区就业;薪资待遇基本都在20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五险一金”购买不完全到位;幼师队伍的职业稳定情况不好,跳槽现象时有发生。总的来看,三年就业率几乎都达到100%,就业前景很好。 二 绥化学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和制度 第一,城乡就业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大量毕业生在市区就业,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幼儿的入园率低,幼儿园管理体制不正规,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足够重视,致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 第二,用人单位招聘门槛提高,都是优中选优。目前,用人单位对招聘幼师的标准不断提高,这无疑给学生制造了就业压力,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三,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低。目前,幼师的工资待遇普遍都很低,特别是应届生更低,大多数毕业生都是无编制,月薪在1000元左右,不供吃住。随着物价不断地上涨,除去生活费用,所剩无几,生活压力很大。 第四,就业紧张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幼师却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但编制少,工资低,市区对幼师的需求都趋于饱和状态,对学生择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此导致岗位多、毕业生流动性大等现状出现。 2.普遍存在的高校扩招制度 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过多,由于基本设备设施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校园生活空间拥挤,入学率高,毕业率也高,但就业单位和岗位有限,导致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3.家庭因素 一方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的本身就不喜欢这个职业,是家长的意愿或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的这个专业,学生本身不喜好,学不精,难就业。另一方面,多数家长无法接受学生到西部或农村任教,从而存在着选专业和就业方向的矛盾观念。 4.毕业生主体因素 第一,就业期望值偏高,就目的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利己性。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表现为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和待遇考虑较多,一味追求高待遇的工作,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 第二,求职方式多样化。幼师好就业,但因为工资待遇低,“劳动和所得不匹配”,导致人才被一些工薪福利优厚的单位所“俘获”,幼师队伍流动性大,岗位多,求职方式多样化等现状。 三 针对绥化学院学前教育就业现状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1.改革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 目前要着重解决的两个问题:(1)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2)要改革学前教师的人事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2.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政府应该积极创建公立性质的幼儿园,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儿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学前教育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以此吸引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的倾向,促使就业不平衡的现状得以改变。 3.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 毕业生家长可以广泛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共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4.高校应因材施教,给予毕业生就业指导 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除了要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才本身。因为人才本身是一种主体性、差异性、多变性的特殊产品,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实践的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用最前沿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就业,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 5.高校控制招生数量,社会严把从业准入关 首先,各高校应提高招收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标准,并控制招生数量、优中选优,从整体上提高幼教事业的门槛;其次,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严格幼儿教师的从业条件和标准,对已进入幼教工作岗位的不具备条件者,必须进行清理整顿,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 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主观上的就业观念与就业现实脱节的矛盾,总是眼高手低,一味追求高薪和优越的生活环境,面对当前紧张的就业情况,必须正视现实、确立合理的就业观,提高竞争力,更好地突出绥化学院毕业生本科学历的优势。 四 前景展望 从整体来看,我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学历优势以及专业素质,目前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中大多都是中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不足5%,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技能全面”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而绥化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好、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特点,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而我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从成立以来的2011~2013届几乎达到100%,这也显示出社会对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可以看出,其就业前景还是很有优势的,在立足本省就业的同时,我校应考虑外省招生,促进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全国性就业。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上海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园发展状况调查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在上海市幼儿园工作的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200名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比较适应,对工作较为满意。(2)阻碍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以及园务琐事与文案工作过多。(3)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引进本科生从事一线教师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甚至提出了“非本科生莫进”的要求。 那么,本科生进入幼儿园之后的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对幼儿园工作满意吗?阻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幼儿园在促进本科学历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需做哪些改进?研究这些问题,旨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工作适应情况、专业发展状况、工作满意状况等。所有数据通过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适应状况 工作适应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度与胜任度。我们主要从总体适应、专业适应以及人际关系适应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1.总体状况 在问及对目前工作的总体适应状况时,44位教师选择“完全适应”,123位教师选择“比较适应”,两者之和达到总数的90.8%,没有教师选择“完全不适应”,仅有1位教师选择“不太适应”。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适应幼儿园工作。 2.专业适应状况 我们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角度分析专业适应状况,包括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以及环境创设三方面情况。 在教学技能方面,3%的教师选择“非常好”,5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仅有2%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教学技能运用得不太好。 在班级管理方面,6%的教师选择“非常好”,6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两者之和占到总数的70%,只有1%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在环境创设方面,7%的教师选择“非常好”,48%的教师选择“比较好”,3%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3.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与搭班教师的关系、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以及与幼儿的关系。 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与搭班教师关系十分融洽。其中59.5%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仅有2.1%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帮助。 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方面,36.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非常融洽,很受关注”,60.5%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一般,距离不远不近”,仅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不受领导关注”状态,没有人选择“与领导关系很僵”。 与家长的关系方面,91.9%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没有教师选择与家长关系“不太融洽”或“非常不融洽”。 与幼儿的关系方面,选择“很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的教师占到总数的97.3%,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受欢迎”或“非常不受欢迎”。 (二)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从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的原因以及不满意的原因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幼教工作的满意程度 当问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时,41.4%的教师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49.2%的教师感觉一般,另有9.4%的教师“不太满意”(占总数8.3%)或“很不满意”(占总数1.1%)。 当问及“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您是否还会选择幼儿教育工作”时,大部分教师犹豫了,选择“不一定”的占到61%,不再选择幼儿教育工作的占到21%,仅有18%的教师选择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能够胜任幼教工作”,累计频次86次。累计频次在50~80次之间的依次是“热爱幼教事业”“工作适合自己的性格”“方便教育自己的孩子”。 3.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琐事多”,累计频次达到134次;选择“案头工作多”“精神压力大”的分别处于第二、第三位,累计频次均超过100次;选择次数最少的是“不热爱幼教事业”,累计频次仅有4次;选择次数较少的还有“缺少工作热情”,累计频次只有19次。 由此可以看出,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通常人们经常谈到的幼教工作者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等原因,而是琐事过多、案头工作过重等原因。另外,选择“精神压力大”的教师人数很多,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处于一种较为焦虑的状态。 (三)专业发展状况 专业发展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入职以来整体成长状况。我们主要从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接受培训状况以及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进行调查。 1.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 专业发展被关注程度主要通过被调查者是否被列为所在幼儿园重点培养对象来考察。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园的重点培养对象(占总数的58%)。 2.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 研究发现,教师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是“班级管理”(占总数的35.3%),其次是“教学技能”(占总数的27.6%)和“师幼互动”(占总数的22.9%)。比较而言,进步较小的方面是“家园沟通”(占总数的11.8%)。 3.接受培训状况 (1)培训类型 调查发现,教师参与最多的是“园本培训”,累计频次达到179次;其次是“区级、县级培训”与“外出培训”,累计频次分别是152次与76次;参与最少的是“市级培训”,累计频次为48次。 (2)培训频率 调查发现,近半数的教师“偶尔”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8.6%),近半数的教师“经常”或“时常”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7.5%),另有3.9%的教师“极少”参与培训。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参与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 (3)期望的培训形式与培训时间 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参与的培训形式是“外出观摩”,累计频次达166次;其次是“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累计频次均在100次之上;另外“师徒带教”“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也很受教师欢迎。 对于培训时间,绝大部分教师期望安排在“工作时间”(占总数的78%),很少有教师喜欢将培训安排在“晚间”或“周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期望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愿意让专业培训占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4.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 当问及“目前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业务水平不够高”,累计频次达103次;其次是“缺乏进修机会”,累计频次47次;再次是“其他”,主要包括“工作疲惫”“职业倦怠”“自己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等;选择最少的是“没有家庭背景”“不会和领导搞关系”,累计频次分别为9次与15次。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其自身的能力,同时所在幼儿园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四、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目前对所从事的工作总体上已经比较适应。不过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如果面临二次择业,只有不到1/5的教师会坚定地选择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绝大部分教师不会或者不确定是否仍会选择幼教工作。而在对目前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中,“热爱幼教事业”排在第二。在不满意的原因中,“不热爱幼教事业”排在最后。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是热爱幼教工作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呢?调查发现,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 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幼儿园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其入职后参与培训的机会并不多,而大部分教师也认为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业务水平不够高”和“缺乏进修机会”。因此,如何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园务琐事与案头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时间 调查发现,在导致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的琐事多”。这里的琐事主要指环境布置以及迎接各类检查、评比等,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琐事”占用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同时,“案头工作多”也是教师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案头工作主要包括各种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案例观察、幼儿成长记录等。这些文案素材的积淀原本对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如果文案工作太多以致成为教师的负担,那么文案素材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三)心理压力未能得到及时纾解 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精神压力普遍较大。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存在这一问题。而且,大部分教师将“精神压力大”作为对目前幼教工作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教师的精神压力来自社会、幼儿园、自身等各个方面。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纾解,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致出现教师流失等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对新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必须加以改变。幼儿园应制定明确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在培训形式上,多增加一些教师喜欢的外出观摩、专家或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师徒带教等活动。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以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二)适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幼教工作者应始终把幼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各种琐事及大量文案工作占用了教师本该去关注幼儿的时间。这种无效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叫苦不迭、疲惫不堪,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加剧,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冷静思考诸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等问题,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把教师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三)有效纾解教师心理压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整个社会都强调要提高教师地位,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很尴尬。这种尴尬的社会地位,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负担。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才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幼儿园则应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工作氛围,及时纾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幼儿园教师也应学会进行自我调节,要认识到职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要努力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和人生期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 问题的提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承载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场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可,是否能够符合当前幼教市场的需求,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乏职业理想、职业技能不全面,理论素质不强,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资格证书制度不规范等弊端。笔者试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旨在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策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研究过程 编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 利用大型招聘会的契机,对各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幼儿教师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幼儿园选聘教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前培训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等问题展开。在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网站,以“毕业生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和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同时依照《教师法》、《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的几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的内容。 测试 笔者在沈阳市从乡村、企事业单位、街道、教委等不同层次的幼教机构中随机抽取了17个样本,涉及132名幼儿园长、早教机构负责人及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55人,民办幼儿园教师55人,早教中心教师22人。实际发放问卷132份,回收问卷130份,全部有效。 研究结果 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中应具备的特定品质,包括正确处理与幼儿、工作、集体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有78.9%的被试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质,59%的用人单位在选聘幼儿教师时将“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但在职业道德评价的几个维度里,有49.2%的人认为对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说明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尚不清晰,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明显缺乏职业理想,同时,也不可否认独生子女――这一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影响。 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弹、唱、跳、画、讲、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49%的用人单位将“职业技能”放在用人标准的第二位。55%的用人单位建议: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重点应放在“幼教专项技能”上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普通话、边弹边唱、美术与手工、儿童舞蹈创编和电教技术运用这五项技能分列前五项。同时,90.8%的受访者均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应能用普通话给幼儿讲故事,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事实上,笔者在与一些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通话能力偏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这一项设置了学历、成绩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问题。由于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相对较为娴熟,能够很快融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中去,因而71.5%的用人单位将大专学历的毕业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首选。但是从幼教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53%的幼教机构在用人标准上将毕业生的“理论素质”排在第四位,对毕业生学习成绩的考虑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议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应该加强专业理论与知识(占55.1%)、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占26%)和终身学习能力(占29.9%)的培训,说明高职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看齐,还要兼顾专业理论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身心健康 除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62.5%的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位居第二。然而,在此方面得到的评价不容乐观,有24.6%的用人单位提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不能适应新环境”、“受到批评就‘跳槽’”、“不能正确对待新挑战与新任务”等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是时代造就了这些“80后”过强的自我意识;二是平日的生活中没有经受过多的挫折,经不起打击,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 教育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思想和保教能力上。教育思想包括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即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3.7%的用人单位评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其原因很为复杂,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平日教学工作的墨守成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幼教市场的需求变化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保教能力上的评价是“基本上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受到幼儿的欢迎”,“能够辅助主班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在访谈中,许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建议:在职前培训中要加强学生带班能力的培养。带班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学生在上岗前能够下到幼教一线实践的机会很少。另外,分别有46.5%和45.8%的受访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很重要”和“重要”的。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幼儿教师,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能力较本科层次的学生弱,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方针密切相连。 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15.6%的用人单位认为“必要的资格证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但在幼教实际工作中,有无资格证书与幼儿教师的表现却并不成正比。29.1%的人认为二者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甚至还有3.9%的人认为二者“毫无关联”。但无论如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规范行业、保障质量的有效做法,也是促进全民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许多国家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持有绿色证书才能上岗从业。除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之外,外语等级证书、蒙台梭利证书、育婴师证书和TPR英语证书的需求分别排在前四位。 对策建议 强化对幼教事业的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按照传统一味地灌输,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中,扩展到各项活动当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训练学前专业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模拟课堂教学比赛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方面的。 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实用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在钢琴课上要做好基本功训练,掌握和弦、调式等基本技法和规律,做到能够为一首儿歌进行多个调式的即兴伴奏和演唱,满足幼儿园一线需要;舞蹈课应力求在原有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能够对儿童舞蹈进行创编和教学;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应继续保持,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园一线需要的一些技能技巧训练,如废旧材料制作、POP字体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等;课堂上应继续加强幼儿教师普通话训练,强化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意识,定期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加强专业理论对幼儿园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无论幼教专业毕业生,还是幼儿,发展都应该是指向幼儿的一生,应是可持续性的。过多的技能型课程会将学生的发展空间限制起来,使学生不可能有太大的职业突破。因此,在讲授专业理论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其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对待同事要学会包容;对待领导要多学会理解;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对待幼教工作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多接受挫折教育,可使学生正确掌握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强化课程学习的实践实训分量,拓宽实习实训渠道 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幼教实践机会,了解一线实际需求情况。要改革实习实训的形式,除教学计划中正常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将课堂搬到幼儿园,聘请幼儿园园长、教师执教部分课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寒暑假作为学生全面成长、磨炼意志的另一课堂。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向,努力培养幼教机构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坚持与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联合培养的途径,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到学校指导实训。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到幼儿园一线亲自学习实践,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本研究对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1)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同时,工作特征变量与专业变量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专业特征、工作特征、个性特征三者共同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2)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承诺显著性相关的6个因素为:专业的经济待遇、专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专业与个性符合程度、专业排名、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父母对自己职业的期许等,其中前5个因素均属于专业变量。 【关键词】就业因素;职业承诺;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倍受关注。而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有着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就业面较窄,但较为稳定。同时,作为上海市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所在的地域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大,对幼儿园教师要求高,等等。 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准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人口学变量、专业特征变量、个人特征变量、工作特征变量、家庭环境变量、社会环境变量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相比之下,哪些变量的影响更大?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和他们就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面对上海市幼儿园对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本科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有什么不同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职业承诺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职业承诺是指个体对职业的认同感,即是否愿意承担角色应负的责任、履行角色应尽的义务。〔1〕它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当前国内对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比其他教师要低,福利待遇也低于其他教师,我们想探究这是否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承诺。〔2〕 同时,幼儿园教师近年来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那么这种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是否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就业相对容易而降低职业承诺。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证实了学习成绩与职业承诺并无太大关联。同时通过访谈,假设了可能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承诺的两个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内因)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家庭背景等,社会因素(外因)包括职业本身的性质、职业的福利待遇、社会对职业的认同等。本次研究中,我们希望运用更科学的方法证实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的职业承诺。 选择即将入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两个月的实习,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较能体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心情;同时,这些准毕业生即将入职,职业承诺的高低与是否能顺利入职并在该职业上有所成就关系密切。职业承诺高的准毕业生不仅能顺利入职并且可能在该职业领域有所突破,进而将职业发展为事业;而职业承诺较低的准毕业生也许不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甚至可能很快产生职业倦怠,最终离职。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内容:(1)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2)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职业承诺高低的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择业、入职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两套问卷:(1)职业承诺问卷。本问卷根据连榕等人编制的《中学教师职业承诺表》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问卷共22道题,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6等级记分制。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分半信度为0.769。(2)在资料查阅〔3,4〕 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编写的“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六个维度:一是人口学变量,即准毕业生的专业、性别、生源所在地等;二是专业特征变量,包括专业前景评估、专业符合个性程度、专业内教与学的氛围、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的关系大小等;三是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对自身兴趣的认知、自我评价的高低、本专业同学专业思想稳定程度的认知、恋爱因素、学习成绩、外语与计算机水平等;四是工作特征变量,包括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工作与个性符合程度、工作本身性质等;五是家庭环境变量,包括父母的人际关系、父母对职业的期许、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六是社会环境变量,包括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包括体制、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媒体舆论等。问卷共28道题,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6等级记分制。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分半信度为0.78。 使用上述两套问卷,采用集体测试方式,按照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被试答题。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6.0软件〔5〕 进行统计分析。 2.访谈法 在采用问卷法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访谈法,选择在问卷测评中得分高的学生进行访谈,以探究其职业承诺得分高的原因、影响其就业选择的真正原因。同时,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多位老师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共同探究影响其就业及职业承诺高低的原因。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06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共150人,其中包括本科生56人,专科生94人。 本次研究共发出职业承诺问卷100份,回收84份,有效问卷79份;共发放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18份。 针对自编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问卷进行信效度调查,共发放260份问卷,回收194份,有效问卷190份。 三、研究结果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表1中呈现的是本次研究调查得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前10种因素。从中可以看出,“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同时,工作特征变量与专业特征变量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专业特征、工作特征、个性特征三者共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就业的因素对比 调查发现,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与专科学生就业的因素差异不大,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工作与个性符合程度、经济环境、自身兴趣是影响本专科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地方在于:“工作收入”是影响本科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专科学生更倾向于关注“专业与个性的符合程度”。 (三)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职业承诺高低的因素 表2中呈现的是本次研究调查得出的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承诺成显著性相关的6个因素:专业的经济待遇、专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专业与个性符合程度、专业排名、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父母对自己职业的期许等,其中前5个因素均属于专业变量。 四、分析与讨论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工作特征变量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变量 工作与专业的符合程度、工作与个性的符合程度以及工作收入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胜任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但这也意味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面较窄,因此工作与专业的符合程度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另外,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对个性的要求比其他职业高,面对学前儿童,幼儿园教师必须开朗、热情、善于与孩子沟通,这就不难理解“个性的符合程度”为什么会成为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自编的“影响准毕业生就业因素调查问卷”中,工作特征变量这一维度的4道题目中只有1道题目的结果没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一因素就是工作的稳定性。这似乎与前面提到的如今幼儿园教师职业稳定性差的观点不谋而合。其背后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还是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特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个别准毕业生关于职业稳定性的看法,一些学生认为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并表示自己早已做好随时“跳槽”的准备,当然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验证。 2.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我们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就业选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金融危机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专业性强是件好事:面临的竞争对手少。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育类行业,相比之下受到经济影响较小,进而使得更多本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但这也引发了我们关于职业承诺的思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幼儿园教师近年来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那么这种相对平静的竞争环境是否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承诺因此而降低呢?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生就业的因素对比 调查显示,“工作收入”是影响本科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专科学生更倾向于关注“专业与个性的符合程度”。 我们在访谈中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最终得到的答案是:本科生参照的是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就职后的收入,他们对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收入不满意,因此他们将工作收入视为重要因素。而专科学生参照的是其他专科生就职后的收入,他们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收入较满意,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关注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 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难道本科生不关注这一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吗?带着这一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度访谈。也许这一现象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生源所在地有关。一些非上海户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了可以留沪,做幼儿园教师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近些年市中心示范园及一级园逐渐饱和,外地学生留沪做幼儿园教师,尤其是上等级的幼儿园的教师也慢慢变得困难起来。 另外,很多学生在接受我们问卷调查时不愿意填写生源所在地,这使得我们设计的“人口学变量”没有得到更多有效的数据,因此这方面还需日后进一步调查。 (二)专业特征变量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职业承诺的重要变量 与我们之前设想的有一些出入,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一些特征影响着准毕业生的职业承诺高低。 通过访谈我们似乎找到了这一答案背后的原因。对于很多准毕业生来说,工作待遇、环境等的确会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但是一旦他们选择某一职业,职业承诺的高低不是由很多外在的事物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对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程度决定的。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如果专业前景好、专业排名靠前、专业所学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工作需要,就意味着他们的职业承诺会更高。面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对口程度较强的专业,可以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实施一些策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承诺,以进一步解决如今幼儿园教师入职困难、职业倦怠等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一)从两方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稳定性 1.从幼儿园角度出发 (1)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的待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使得教师履行职业承诺。而想要真正普遍提高教师的待遇,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做好相关工作,比如说,加大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等。 (2)采用更合理的标准招聘教师 如今,在上海市的幼儿园教师招聘中,学历是一道很高的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走入了幼儿园。学历可以说明某些问题,但并不能代表全部,比如教师的职业承诺就很难从学历上反映出来。 聘用教师时,建议采用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标准,甚至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师进行测评,以尽最大可能保证入职的教师都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 2.从教师自身出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准毕业生甚至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旦确定自己将选择幼儿园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尽快有驾驭这一职业的能力,进而提高职业承诺,使得自身更好地入职、更好地发展。 (二)关注非上海户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政府应更加关注非上海户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矛盾、困惑,受到了哪些不公平待遇。同时,政府应提供更多有助于非上海户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便利。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此类学生回乡就业,帮助这类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更能满足工作需求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大学课程在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工作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开设一定数量的必修课,使得学生的学习能满足未来工作需求。同时,课程的安排也应更具灵活性,比如说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规划自我的发展,培养一种能力,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1模式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 摘要:2+1模式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改革传统的以论文撰写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以教学设计为内容的、双轨指导、三方评价的新型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2+1 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 专科 学前教育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采用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通常,仅对大专以上学校要求在毕业前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毕业设计,但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更有本质差别,毕业设计不能等同毕业论文。另外,学前教育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专科层次学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有有本质的差别,如何能制定一套比较符合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一直是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的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专科层次毕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专科层次的毕业设计,所显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专业盲目效仿本科 以往专科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置都盲目效仿本科教育,忽略了本科与专科生源基础、培养目标和学制的的差别。 本科教学培养的是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而专科是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一般学校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采用本科内容,毕业设计几乎都是撰写论文。专科学生研究能力较弱,缺乏对该领域及学科发展的研究能力,但对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能力与本科生相差无几,另外,由于专科培养的目标所至,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具有一定的优势。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优于本科层次学生。 2、学生理论研究能力较弱 专科层次学生与本科层次学生在入学时,其文化素养的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专、本科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培养的是学科理论扎实,知识机构合理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理论课程。而专科培养的是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实践课程。学制的不同,又加重了专、本科的这种分化。最终的结果,造成了本科层次学生理论全面而技能弱,专科层次学生技能全面而理论研究弱。 3、指导教师的单一和片面 由于培养目标和学制的原因,专科院校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最终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放到次要地位。这种长期的技能模式教学也影响了专业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另外,校内教师对学前教育教研了解相对幼儿园教师要晚,课堂教学所传授的教学法相对滞后。 二、2+1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传统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2.5+0.5的学制,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是以论文撰写为主,,毕业设计过程难与岗位实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依靠网络资源找来找去,拼贴而成的“杂文”,其抄袭的成分很大,不能检验学生学科的研究能力。2+1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岗位实训,与传统学制分配相比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这种模式下不是单纯的压缩课堂教学课时,而是在原有的理论和基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实践过程中,去消化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在2+1学制基础上,依托实践教学所奠定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论文撰写的模式和调整。 1、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内容改革 由于学前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学前儿童,幼儿教师活动场所主要是在教室,所参与的教学都以活动为主,游戏成为课堂活动主要的载体,传统的论文撰写不切合实际。对此,我们把毕业设计内容确定以教学设计为主,一是,教学设计与学生岗位实习紧密相连。另外,教学设计更能反映学生从业能力。设计一堂好课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切入点,也是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有力手段,是对学生即将走入学前教育领域、独立完成学前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综合检验。 2、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形式改革 毕业教学设计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录像、辅助教学课件、指导教师指导评语、毕业设计答辩记录、成绩单等。 指导教师采用双轨制指导,指导教师包括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组成,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期(开题)的指导,由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负则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的后期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课件制作、录像课等。毕业教学设计必须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地完成,录像课为带生实录。 3、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改革 毕业设计的评价采用3方评价制,首先由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给出指导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其次,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最后,由专业答辩教师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观摩录像课并提出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给出学生毕业设计答辩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40%。3方评价分值相加,满分为百分,最终折算成五级记分制计入档案,优(90-100分), 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不及格(59分以下),此成绩也是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三、改革后的学生毕业设计效果 从毕业设计改革后两年的实际来看,效果明显,不论学生教学设计的完成过程还有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都是在积极和主动的心态下进行的,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几点改变。 1、确定教学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选题上有的放矢,不再为毕业设计内容煞费苦心。命题贴近学生岗位实习经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选择空间变大,可操纵的选题能激发学生对所选题目研究的兴趣,调动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储备,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 2、学生能依据学前教育原理及规律,利用多种教学因素及手段,对课程设计过程操作起来更切实可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的进入教研层面,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完全摆脱了网络抄袭的尴尬局面,教师指导也变得轻松而实际。 3、指导教师不再是以单一的校内学科教学教师承担,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介入,使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有机的整合,双方指导更全面和具体,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起点在课堂,终点在教研。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最终完成要提供开题报告、完整的教案、对应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信息量大,能客观的反应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认知和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教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 4、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校内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幼儿园一线教师对学生教学设计的评价,更客观。其评价语言也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及答辩组教师评价的参考,虽然其评价所占比重30%,但对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最终成绩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三方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最终评价更全面、客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确定了目标,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研究要遵循专业发展规律,但改革是动态的,要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只有这样,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才能达到目的。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特殊的办学体系,其毕业生就业情况备受关注,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为例,分析了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迎合时展要求,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良好。面对良好的就业形势及国考的改革,本文提出学前教育应继续坚持实训教学,抓紧建设一批优秀的专业骨干教师,做好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以此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关键字: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调查;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随着国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及政策的A斜,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扩招。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办学质量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从2008年建校以来,学前教育招生人数从53人扩招到每届300多人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达1264人。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学生的就业关系着学院的口碑,学前专业连续几年大数量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说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自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计421人。其中2008级毕业生为53人,2009级毕业生为98人,2010级毕业生为129人,就这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如下介绍。 1.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53人,公立幼儿园(已经考取事业编)就业37人,占69.8%;特岗教师满三年转入事业编单位(以学校为主)5人,占9.4%;银行1人,占1.9%;民办幼儿园就业10人,占18.9%。 2.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3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98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73人在编,占74.5%(其中,幼儿园55人;社区民生6人;小学4人;职业高中4人;企事业单位4人。);民办幼儿园23人,占23.5%;考研1人,占1.0%;出国1人,占1.0%; 3.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4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129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86人在编,占66.7%(公立幼儿园就业82人,占63.6%;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4人,占3.1%);民办幼儿园就业43人,占3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编率达80%以上,就业态势良好连续几年实现就业丰收。 (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就业成效,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学前教育是今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认真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推进课程创新,引入“实训”理念,增设实训课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从2009年提出,教师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大量资料收集后,选取了八门实践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核心课程,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故事教学实训》、《幼儿英文故事讲解》、《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歌曲演唱》、《幼儿钢琴、手风琴演奏与伴奏》、《幼儿舞蹈表演》、《幼儿手工制作》,并将每门课程以三十个量化标准为考核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简称为学前教育“八个三十”实训课程。此方案于2010年确定后,在20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初步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配合实践的效果,教师们不断与多家幼儿园确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游戏实验室,出资购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育供学生实践学习,建立幼儿教育活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运用这些方式巩固加强实训的效果。“八个三十”实训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边实践边改革,将几年的实训材料修改后编写了《学前教育实训教程》,并于2014年公开出版发行。学生优秀的就业率突显了课程改革的效果。据毕业学生反映,学生参加招聘考试时遇到了很多学校实训时的内容,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充分的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及时有效。 二、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就业成绩和形势,既给学院带来了欣喜,同时也给本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开始,为学院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考挂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面试,都更加的强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由过去单纯的考核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变为现在的综合素质考核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对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准入提高了门槛,更加强调个人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 为了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只要复习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就能顺利的通过考试。目前,从国考和招考的考试试题上可以看出,出题的形式多样灵活,考核的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此现象,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和实战演练。实训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在课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室,真正落实实训理论,取得实效。 (二)加强团队合力、助推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未来的国考和就业的压力,急待组建一支有团队合力的教师队伍,助推专业的发展。精干高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骨干教师,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继续为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促进本专业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三)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实践教学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了许多的实习基地,但仅仅局限在实习环节,真正对教学的返哺作用不是很明显。为了应对今后的国考、招考,保持就业的持续优势,学院应当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深入联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把一线的教学经验带到大学的课堂,支持实践教学。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走进幼儿园,接地气。幼儿园可以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学院教师的参与也会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独立学院还有很多急需努力的方面。在面对大好就业形势的背景下,学院不仅要有就业的数量,还应注意提高就业的品质,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就业的持续丰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 摘要:学前教育这一行业的逐渐兴起影响了许多高校开始设立学前教育这一专业,从而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就业期望与其实际就业不相符等尴尬,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即转业。本文研究了影响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因素,并对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 毕业生 就业期望 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应届的毕业生就已经达到了600万人之多。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希望自己的就业环境可以舒适,可以有比较高的薪资,不希望从事劳动强度太大的工作,这些想法与现实就业环境并不相符。学前教育专业就业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一)地域之间发展的差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随后建立京津冀、苏沪浙、珠三角等工业基地,进而发展地域向内陆偏移,造成经济发展在地域上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差距也比较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更是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福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使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普遍向往城市。 (二)公立园与私立园条件差异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幼儿园的办学热潮,但其规模大小、学校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又存在着差距。相对于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二者来说,毕业生更愿意选公立幼儿园,因为最起码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有保证。有些在条件限制下选择了私立幼儿园的大学生也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慢慢转向公办,转向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状态下园里的教师状况会一直处在一个不稳定状态当中,给幼儿教师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社会认知度 幼师待遇、地位不高。幼师薪资待遇低下,工作任务量较大,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情况更甚,私立园幼师还存在与公立园编制体制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在过去的传统观念里,幼师这一行业一直不被社会所认可,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幼师的偏见,觉得就是哄孩子的职业。 (四)国家的重视程度 只有发展好教育事业才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提升,才会提高我国在国际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资源的稀缺。2010年国务院国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表明:“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这一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使幼儿园的办学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当下这个社会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师范生的需求量急剧增多,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W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相反却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较为轻易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换工作也能够很轻易找到条件更为优越的岗位。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各高校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理论因而轻实践的心理,对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做的不够全面给专业课安排的理论课时比实践课要多,并且大多理论课为必修课。实践课程多为选修课,大多数学校的实践课的上课时间多为学期结束前的一两个星期,见习时间较短。这样的课程设计往往使学生对教学实践不够重视,在临场教学能力不够充足,从而失去对教学的自信心,毕业后选择其他领域的工作。另外,众多院校的老师们在给学生们上就业指导这一课的时候都是在应付课时,使学生对幼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这一职业没有保持积极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决心,只是把幼师当做一种职业,当出现更好的选择时就会转向更好的工作。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没有产生科学而正确的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想要找到工作条件较好待遇好的岗位,不愿意去工作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或偏远山区。从而在就业地域上出现集聚现象。只有树立科学而又正确的就业观念,才会对自己的就业规划与进展前景提供准确无误的价值观指导。 (二)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现在很多学前教育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方面的技能和微小的教学经验根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大环境。由于社会越来越在进步中,社会上对又是这一行业的认知度的提高,进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生更加的关注自身的技能学习和教学经验的增长。幼师需要关爱孩子,能够接受并在教学中实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创新教学内容,在艺术方面希望唱歌、跳舞、绘画等多方面均有涉猎;能够坚持在幼儿园长期工作等。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不够必然导致跳槽转业。 (三)受到家庭环境与独生子女情况的影响 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正在就业或即将面临就业的人大多是90后,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受到父母的疼爱,没有吃过苦也不愿意吃苦。农村孩子渴望大学毕业后能够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找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回到家乡或选择条件较差的地方工作,那么就会造成某些城市幼师出现饱和情况,而有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稀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写作 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体现出在英语教育方面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论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反映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较为正确的论述,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求科学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总的任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揭示规律。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独到见解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在论据上作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实验或者阅读、思考。 2 毕业论文要求创见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新的知识的探求,在综合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科学研究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去探索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本身又蕴涵了创见性,就是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现一个新的创见。 3 毕业论文要求专业性 我们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爱好选择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要离开自己的专业去写别的跨专业的。 4 毕业论文要求通俗性 尽管我们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但语言要求通俗,这样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2 利用灵感来选题 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在你看书、观察或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 1 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积累材料,再有论点。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报告型论文。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 3 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 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论文提要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宇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 5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800-2,000单词。使用的语言:英语论文正文部分: (1)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宇,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摘要:300字左右,5号字,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不加标点符号 (6)正文:用5号字,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7)参考文献(Bibliog raphy):先英文,后中文,作者名,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出版年月, 6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四)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 学生有选择的论文内容的自由,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 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艺术技能课,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学生有其特定的学习群体特点,在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评定和要求方面有所降低,学生要会写英语毕业论文,要掌握撰写方法和程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论文不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毕业证的重要条件。学前教育学生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就可以顺利毕业,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将仅作为英语学习情况的考察。笔者希望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考试与考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摘 要 本文调查了保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对毕业生的行为特征和就业意向进行了总结:毕业生首要的选择就是直接求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需要谋生,需要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他们一般会选择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和毕业学校地作为就业地点。就业地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毕业生之后的就业环境,很多学前教育毕业生都会选择公立幼儿园,他们希望自己的月薪能够达到2001至3000,然而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有很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他们的自身经验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就业,如果自身缺乏经验,那么就会使择业大打折扣。 关键词 就业意向 择业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2010年,国家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在未来的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大力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立足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篇文章对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更加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择业行为和就业意向,找出了他们在就业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1毕业后的首选出路 根据调查显示,毕业后直接求职是毕业生的首要的选择,其中将近80%的学生会选择毕业之后就立刻就业,有6%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殷实的,家长支持并鼓励自己自主创业,而决定升本或者继续深造的学生只占到4%。 1.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毕业学校所在市作为自己的就业地点,这部分学生竟然占到全部学生的54%,还有34%的学生选择在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就业,只有非常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其他中小型城市就业,甚至没有学生愿意去偏远地区教学。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相比较中小型城市和偏远地区,在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薪酬待遇也会比较好。 1.3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90%毕业生会选择公立幼儿园就业,2%的学生愿意在私立幼儿园,8%的学生选择的其他。这些学生表示,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地位,公立幼儿园都比私立幼儿园更胜一筹甚至几筹,因此,这些学生更加愿意去公立幼儿园教学。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80%的毕业生在私立幼儿园教学,只有10%的学生会任教于公立幼儿园,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其他的行业。 1.4毕业生期望月薪 30%的学生期望自己的工资在1000到2000之间,7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工资在2000―3000之间。根据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薪酬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薪酬是1000―2000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薪酬期望与实际薪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2.1个人就业的目的 根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目的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为了生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为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主要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关。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中有74个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读书上学,有的学生家里还有伤残的老人,所以,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谋生,为家里减轻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毕业生在寻求利益的同时,比较注重自身的发展。在所有的就业因素中,排名最低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功利心比较强。 2.2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在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的好坏,其次是薪酬,还有就是行业保障。学前专业的毕业生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比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会为教育投入很多的经费,而且更加注重幼儿的教育,无论是行业保障还是薪酬都会更加好一些。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可以获得高薪水,也会得到好的保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2.3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社会关系以及应聘技巧。其中,工作和实习经验是影响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理念,他们更愿意聘用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样可以为单位节约很多成本,除此之外,可以反映出学生更加渴望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实习机会。 2.4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不顺的主要因素就是自身条件欠佳。很多毕业生认为,自己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真的非常大,各种技能都欠佳,组织能力也不强。与此同时,社会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对于就业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信息量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与市场的交流都比较少,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市场的就业信息。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 摘 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了解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引导学前教育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实现理性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毕业生 就业期望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就业岗位、就业地区及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标准,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标准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结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价值观教育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衡水学院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和2012级学前教育专接本毕业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总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88.9%,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直接收集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实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涉及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期望和就业职位期望四个维度。 1.就业目标期望。 调查发现,普本和专接本毕业生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一项的人数最多,占66.00%左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比较现实。与此同时,16.25%的毕业生选择“一次性就业”和15.00% 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依然受到所谓“铁饭碗”的影响。此外,有极少数的专接本毕业生选择“不想就业”,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态度略显消极。没有大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2.就业行业期望。 多数普本和专接本大学生毕业后最想从事的行业是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80.00%左右,选择其他行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选择范围狭小,就业面窄。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理想的就业行业,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压力,竞争力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环境较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们在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呈现出“非风险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想找一个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行业。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竞争激情。 3.就业单位期望。 首先,在就业去向方面有52.50%的毕业生首选去公立幼儿园,而由于部分专接本毕业生接本之前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因此他们的就业去向与普本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选择去中小学当老师和改行的人数比普本学生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毕业后的去向,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还没有进行规划,态度消极。其次,有77.50%和73.75%的毕业生选择“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时”。由此可见,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比较倾向于8小时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可以劳逸结合,反映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时间的要求,不希望有额外的工作负担。此外,对薪水的期望状况方面,多数专接本毕业生选择初始月薪在“1000―2000元”,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下他们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而普本毕业生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为2000―3000元则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时间后,近一半的专接本毕业生期望薪水能达到“2000―4000”元,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普本毕业生中选择“4000―6000元”的人数占63.33%,他们对工作一段时间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与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太相符。最后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毕业生选择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没有人选择去农村。 4.就业职位期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去幼儿园后,63.33%的普本毕业生选择一线教师的职位,而专接本毕业生中则有58.00%的人选择管理者的职位。不管是普本还是专接本的学生,都没有人选择保育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许向往和壮志豪情,但对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职位期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毕业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自身内在的因素,是解决其就业期望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不能只考虑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条件,还要权衡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等就业心态问题的产生,造成就业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适当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最后,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加实践机会。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大一课程开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相关学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结合实际给学生做本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临近毕业学年,除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积累就业经验。 3.改革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次,应积极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免费指导和相应资金援助。
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应用 摘要: 为解决现行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运行使用中的通信问题,实现对离岸较远、移动数据信号无法覆盖区域航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设计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方式架设的航标遥测遥控硬件结构和软件控制系统,提升沿海航标维护管理能力。 关键词: 港口;北斗卫星;航标;遥测遥控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运规模不断扩大,海上通航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航海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在航标管理维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北方海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已在近海海域得到广泛使用,可以实现港域航标的有效管理。这些监测系统多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PRS/GSM(通信分组无线服务/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航标的精确定位及信息传输,但是受到GPRS信号覆盖范围小的限制,尤其是渤海湾内沿海港口大部分为人工疏浚航道,航槽狭长且离岸距离远,无法实现对远离陆地航标设施的遥测遥控。《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发展战略(2013—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配套完善、装备先进适用、运转协调规范、应急响应及时、服务可靠高效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基本实现航海保障现代化,形成沿海全时域、多维化的综合保障能力,满足船舶航行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因此,进一步提升航标管理维护效率,推进卫星导航应用,构建从远海到近岸层级递进的立体助航网络,成为航标管理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 1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发展现状 航标遥测遥控技术是“数字航标”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建设对于转变传统航标管理模式,提高航标管理质量,提升航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标遥测遥控主要应用于航标灯器的监控、供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航标工作状态报警等方面。可采用的监测、控制设备包括遥控终端(RTU)、可编程控制器(PLC)等,可实现数据通信的设备包括数传电台、蜂窝电话(NMT)、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和有线电话等。欧美航运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电子和通信技术建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为航运业提供了高效服务。我国于2000年开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研究工作,目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北方海区渤海湾沿海人工疏浚航道中离岸较远航标遥测遥控数据通信问题成为遥测遥控系统推广使用的瓶颈,例如: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里程22+000以东、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里程20+000以东和渤海湾中部部分孤立危险物灯浮标等,遥测遥控终端无法依靠传统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 2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通信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一个分阶段演进的卫星系统,提供定位、集团用户管理和精密授时服务,不仅可以提供精确定位、导航和授时,还具有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其卫星信号已实现我国全部和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无缝覆盖,可以实现GPRS信号覆盖不到区域的数据传输,完全满足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对偏远航标的远程测控管理需求。[1] 3设计原理 利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同其他遥测遥控系统设计原理类似,均由航标运行信息监控平台和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组成。终端上安装的信息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航标灯的工作状况,将采集的终端数据及指令执行结果封装后,通过北斗卫星通信模块发送到北斗卫星网络中,网络将数据转发到北斗MQ服务器,北斗MQ服务器解码信息后将数据发送到MQSocket数据服务器,经过信息过滤,数据被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处理服务器会定期检测收到的航标终端返回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有效性处理,再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供应用服务器调用整合,并将最终结果展示给终端用户。用户也可通过基于应用服务器提供的Web界面,对指定航标终端发送遥测遥控数据,指令通过数据处理服务器过滤编码后保存于数据库中,MQSocket数据服务器实时监控数据库中待发送指令,发现新的指令后MQSocket数据服务器将遥测遥控数据重新封装,并通过指定端口发送到北斗MQ服务器,北斗MQ服务器将信息转发到北斗卫星通信网络中,数据到达航标终端后,航标终端解码并执行相关指令。[2] 4系统设计方案 4.1系统架构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具有复杂的系统功能,包含高带宽接入、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和安全可靠机房环境等一系列软硬件措施,涉及网络与系统管理、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体系、应用软件及自动检测与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3]利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采用SAN架构为核心的互联方式。 4.2通信网关子系统 4.2.1与航标终端数据通信 通过北斗卫星通信网络与航标终端进行交互,接收航标终端上报数据信息,并依据系统定义的数据传输通信协议验证信息有效性(由于可能接收到不完整的信息,必须对信息进行拆包、组包操作,保证传递给应用程序的信息完整可靠),并将监控端下发的各种指令实时传递给航标终端。 4.2.2与应用程序通信 系统在接收针对航标终端的遥测遥控信息时,首先将信息缓存在北斗通信服务器收发缓存队列中,系统提供应用程序的通信接口,通过该接口将航标终端上传的完整信息传递给后台应用程序,并将遥控的相关信息传递到北斗服务器发送队列中,通过北斗网络发送到相应的航标终端。 4.2.3与Web服务程序通信 提供与Web程序人机交互界面接口,可以接收Web程序下发给航标终端的信息和航标终端的反馈信息,并选择相应的通道直观地展示给用户。 4.3系统结构 系统中北斗通信模块主要负责与北斗通信系统进行信息转换,提取北斗通信系统接收的航标终端信息,将Web服务接口发送的遥控指令放入北斗通信系统所对应的通道队列待发送。 5结语 随着北斗二代导航系统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研究和应用基于北斗二代通信技术的航标遥测遥控终端设备将被提到各航标管理单位的计划日程。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航标遥控遥测单元的设计可以有效丰富航道安全监测信息的传输途径,对于远离海岸航标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英龙 王剑 单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标处 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重点介绍卫星通信技术在中海油应用领域上的发展以及小站卫星通信方式的应用。 关键词: 卫星通信;海上石油卫星;VSAT;自动跟踪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从中海油开始建立第一个卫星端站至今,已经有超过20年的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湛江、天津、深圳、上海这4个中心站点为核心的网状网络,且已经具备了链路相互备份功能。 2卫星通信在中海油的发展 2.1TES卫星系统 TES(TelephonyEarthStation)是基于卫星的全数字话音和数据通信的网状网,它在多个地球站之间提供网状连接,支持系统内任意地点远端站之间的电话、同步、异步数据通信,TES系统在中海油的应用主要用于话音与数据传输。运用的是C波段卫星的频分多址方式FDMA实现与地面站间的通信,使用四相相移键控QPSK或二相相移键控BPSK调制方式,信道编码采用编码效率为1/2或3/4的前向纠错FEC。TES是中海油海上平台初期使用的一种主要的卫星通信方式,主要承载的业务为话音业务,所使用的卫星资源前期以亚洲3号卫星为主,后来转至鑫诺1号卫星。 2.2VSAT卫星系统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部分由中枢站、远端站和网络控制单元组成,中枢站的作用是汇集卫星来的数据然后向各个远端站分发数据,远端站是卫星通信网络的主体,VSAT卫星通信网就是由许多的远端站组成的,一般远端站直接安装于用户处,与用户的终端设备连接。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中海油海上平台主要的卫星通信应用方式。此系统的特点是天线口径小、灵活性强、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及小站可直接装在用户端等特点,利用VSAT用户数据终端搭配复用器使用,可同时承载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VSAT卫星系统主要配合Netperformer系列复用器使用,Netperformer系列复用器使用了信元中继cellrelay技术,将语音流和数据流分割为特定的信元cells,然后将不同业务类型的信元cells复用到单一的物理或逻辑链接上,根据对时延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业务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传输优先级,能有效保证话音业务质量,为中海油的海上平台及移动船舶提供稳定的话音及数据业务。目前中海油主要使用的是中星10号的卫星的转发器来承载卫星话音及数据业务。 2.3STARWIRE卫星网管系统 STARWIRE系统在网管NCS的支持下可提供PAMA,DAMA等业务,使用了先进的PCMA载波叠加专利技术,能有效的节省卫星转发器带宽。主要由NCS网管系统、ST用户终端、卫星三部分组成。STARWIRE卫星网管系统是第三代按需分配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内置路由功能,直接支持先进的IP网络互联业务。NCS网管通过控制信道监控ST的工作,ST之间通过控制信道FOW/ROW建立业务信道。中海油下属的4个中心站点通过STARWIRE网管系统能够有效管理所属辖区内的卫星小站。相对于早期卫星通信技术应用,NCS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小站进行管理,节省卫星资源带宽。 2.4SKYEDGEⅡ卫星网管系统 SKYEDGEⅡ卫星网管系统是一个双向卫星通信系统,由两个方向的传输构成:入境基于DVB-RCS标准,采用MF-TDMA技术对资源进行预约分配减少数据碰撞;出境基于DVB-S2标准,支持CCM及ACM工作模式,可用于单播和组播数据、VoIP、ABIS等业务数据。系统主要由卫星主站、卫星/转发器、远端站三部分组成。SKYEDGEⅡ支持三种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状、多星状。SKYEDGEⅡ卫星网管系统是目前中海油主要使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利用此网管系统,将中海油的4个海上卫星中心站进行整合,形成了统一的大网管系统,对各中心站点进行链路互备,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功能卫星网管系统。 3卫星通信技术在中海油的应用形式 3.1海事卫星A/C/F站的应用 海事卫星共有4颗卫星覆盖全球海洋,它们分别是大西洋西区、大西洋东区、印度洋区、太平洋区。海事卫星A站于2007年底正式停止运营,中海油海上船舶与移动式钻井平台目前以C站、F站为主要的应用。 3.2固定天线式的卫星通信应用 固定天线式卫星通信主要应用在中海油海上固定式采油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陆地端站上,是一种常规的卫星通信应用。固定式采油平台及自升式钻井平台主要以3.7米C波段的卫星天线为主,Ku波段卫星天线为辅。卫星中心站使用的是大口径卫星天线来承载卫星通信业务。固定天线式在中海油是最早的卫星通信应用,也是中海油目前最成熟的卫星通信应用,中海油内曾使用直径为12米的卫星天线作为卫星的主站使用。 3.3半自动跟踪天线式的卫星通信应用 半自动跟踪天线主要应用于中海油自升式钻井平台,天线以C波段的半自动跟踪天线为主。由于工作环境需求,自升式钻井平台需要经常更换钻井位置,期间钻井平台需要拖航至新的目的地,使用固定式卫星天线则需要经常性地对天线的方位及俯仰进行调整,且拖航期间无法使用。采用半自动跟踪天线可以在拖航期间自动寻星,主要缺点是无法360度旋转,实现不了全自动跟踪,有时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3.4自动跟踪天线式的卫星通信应用 自动跟踪天线C波段主要以美国的SEATEL的97型全自动跟踪天线以及西安盘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自动跟踪天线为主;Ku波段主要以SEATEL的4006自动跟踪天线以及国内的一些动中通天线为主。中海油海上半潜式钻井平台一般以C波段的自动跟踪为主要的卫星通信,南海9号钻井平台所使用的自动跟踪天线卫星系统经过测试能够提供4Mb/s以上的链路带宽。Ku波段的自动跟踪天线主要应用与海上的移动船舶,包括拖轮及勘探船,这些移动船舶受限于天线的安装场地要求,而且对链路带宽要求不大,Ku波段的自动跟踪天线的应用非常适合在这类环境使用。 4结束语 卫星通信技术在中海油海上平台及移动船舶上有着超过20年的应用,从早期的TES小站的话音应用,到现在的多功能SKYEDGEⅡ网管系统的多业务综合应用,中海油在卫星通信应用方面已经覆盖了C,L,Ku等波段。随着中海油向深海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将在中海油海上勘探、开发、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建衡 单位: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系统不仅为航天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还因其具有频带宽、覆盖面大、容量大等优势,还被应用到了很多其他的领域之中,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文章对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和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卫星通信技术未来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卫星信息技术;发展趋向;应用研究 0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是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或者地球站与地球站之间所建立的,通过信号的转发而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卫星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通信、卫星固定通信与卫星直接广播四个方式。 1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1.1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发展 卫星通信系统的实现是由网络的形式进行服务的,它在现代的发展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的组成方式是多星形式的卫星通信网络;第二类的组成方式是单星形式的卫星通信网络。其中卫星通信网拓扑结构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以单星的组成方式为例,来对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通过结构图我们可以发现,最早使用的结构为星状网的结构,然后经过了网状网、网状与形状混合网、地面通信链路与卫星通信链路的混合网,由此可以看出,在单星组成的卫星通信网拓扑结构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1]。多星组成卫星通信网络可以提供国际移动式通信的业务的海事卫星系统和国际固定通信业务中的国际卫星系统两种。这两种系统分布在全球所有的辅助地面线路和地球站之中,这些系统之间还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星间链路。 1.2卫星通信线路频段的发展 卫星通信线路频段的发展中最早所利用的商用通信卫星通信频段就是C频段,通过技术的发展,向上扩展到Ku、X和Ka频段之后,又向下扩展到L、S、VHF和UHF频段[2]。在以后的发展中还会拓宽到V频段或者其他更高的频段,另外,还有可能会利用激光的形式。卫星通信馈电线路是指卫星间通信线路、上行站、关口站与中心站。由此可见,当线路的频率提升的时候,可用带宽就会变大,传输容量会随之提高,这一方式比较容易适用在多媒体通信进而高速率数据传输之中,如果频率增加,波束宽度不变,天线尺寸如果变小,那么它的重量也会越轻。通过铱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就,能够将地球上的任意两点形成同心,实现的方式是利用星间的线路。 1.3卫星通信体制的发展 卫星的通信体制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体制的改变就是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改变。例如卫星通信中所使用的信源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方式、信号交换方式、基带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信号多路复用方式、信号调制方式、差错控制的方式、多址方式、交换方式、信道方式和信号处理方式等等,这个结构呈现一种比较复杂的模式,所以用户会有很多种的选择方式。基带信号多路复用方式中分为: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两种方式,基带信号传输方式中分为:多路单载波与多路单载波。通过对卫星通信体制工作方式的具体介绍,可以分析出卫星通信体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它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节省射频信号的功率和带宽,还能够有效的提升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质量。所以经过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如今的卫星通信体制的标准主要是产品的生产商和卫星运营商所指定的具体标准,而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还比较模糊,在生产的标准上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国外比较先进的调制和编码技术进行借鉴,有效的改善编码的调制,让微信通信的技术适应更多种的实际工作模式。在这一目标上,近年来的尝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例如互联网的接入、交互电视、VoIP业务和高清晰度电视等等,其中DVB-S2通信体制的结构就有效地使用了比较先进的编码等技术方式。 1.4卫星通信中星座和轨道的发展 在卫星通信轨道的发展中最早是使用单星的静止轨道进行工作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通信的轨道已经从静止的轨道变为多种轨道的卫星工作,并在工作中组成星座的形式。所以在目前的卫星通信轨道为大椭圆轨道、静止轨道和低轨道三种并存。其中大椭圆轨道在组网的过程中的卫星系统主要是由三颗天狼星组成,并对全时区域进行了覆盖。这一组网的轨道形成了美国移动的广播系统。而静止轨道分为三类,分别为多星共位组网区域覆盖工作、单行独立组网区域覆盖工作和多星异位组网全球覆盖工作。 1.5卫星通信中的卫星天线波束的覆盖发展 在卫星天线波束的覆盖发展上,最早是使用静止的卫星通信电线,后来经过发展而变为单重频率复用单椭圆波束覆盖、多重频率复用单椭圆波束覆盖、多椭圆波束覆盖,截止到现阶段,已经发展为更加多重的覆盖方式。一般情况下,会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使用波束的覆盖方式,最近出现一种新型的覆盖方式为蜂窝状多点波束覆盖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利用波点来对天线增益进行提高,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也更小了,从而达到了多次使用的目的。 2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2.1卫星通信技术中转发器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中转发器的使用可以实现信号的变频和放大。最早在卫星通信中的转发器是透明的,包括一次变频和两次变频的转发器。这种透明的转发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在目前依然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一部分的卫星通信使用了处理转发器的设备,从而对卫星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制与调制等步骤,还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就能够让卫星通信的过程更加顺畅。处理转发器还分为空间交换转发器和信息处理成转发器,同时还有两种转发器相结合的处理转发器。在这之中,空间交换转发器在应用的时候是将接收到的多波束信号进行交换处理的方式,处理的时候一般都使用基带交换矩阵网络的方式和微波交换矩阵的网络。另外,信息处理转发器应用的时候,首先要将上行频率信号进行接收,再将接收到的进行解调,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编码识别、再生、帧结构重新排列等工作,处理完成之后再将这些信号传输到地球站当中。转发器在卫星通信中应用的功能很多,例如对信号进行再生与解调就能够有效的减少信号中的噪音,从而有效的提升卫星通信信号传输中的质量标准;对转发器的上下链路分别进行设计,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的工作,就能够让上下链路具有不一样的多址方式和调制体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地面设备的复杂性和传输的要求;在转发器进行信号的处理的时候,通过星上处理方式就可以实现用户线路的频率、信道、功率与波束的动态分配,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卫星的资源。 2.2卫星通信平台的应用 卫星通信平台是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中的重要形式,它在运行的时候一般时通过静止轨道卫星平台和低轨道卫星平台两种,其中静止轨道卫星平台要比低轨道卫星平台更大。近年来卫星的发射质量越来越趋于稳定,其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处理技术、大容量和高G/T的方向发展。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也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趋于稳定,例如罗拉公司所开发的LS卫星平台。 2.3通信地球站的运行 通信地球站已经开始越来越趋向于便携式的发展方式了,最早的地球站是重量大尺寸大的固定区域,但是经过技术的发展,重量和尺寸都逐渐的减小,如今最小的地球站已经变为一种手持终端的形式,所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智能化、人性化的优势上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2.4卫星通信技术未来的应用趋势 除了用户终端的变化,卫星通信技术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视节目的直播就可以不通过地面中转的方式,进行实时的传输。广播电视业务也已经实习前了单向到双向的转变,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双向通信与卫星直接广播业务单项通信之间的特性区别已经越来越迷糊,而且技术的发展也让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和卫星固定通信等业务都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会利用其的功能会越来越多,其发展的功能也会越来越趋于完备化。目前卫星通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需要相关的人员对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让卫星通信技术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作者:李会青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九一台 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新技术的网络教育 一、基于地面的网络教育问题及卫星解决方法 1、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1)基于IP的卫星通信 IP(InternetProtocol),为互联网络协议。所谓基于IP,是指数据通信能透明地遵循IP通信协议。过去的VSAT卫星通信不能直接支持IP通信协议,而今天的VSAT能够很好地支持,且与地面IP通信几乎相同。人们也称其为卫星数字通信。 (2)DVB-S 标准卫星通信需要制定传输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欧洲制定的卫星数字信号广播(DigitalVideoBroad-cast-bySatellite,DVB-S)标准,已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也于1999年制订了《GB/T17700-1999卫星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与DVB-S标准兼容。 2、具有回传功能的卫星通信技术 该技术出现时间较晚,还未普及,特点是能够实现教师端和学生端的互动,具有如下两种方式: (1)卫星小站直接回传。如欧洲标准的DVB-RCS,能够直接通过小的卫星天线将数据传回。 (2)通过地面网回传。将基于DVB-S标准的VSAT通信系统和地面互联网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环路网络。本文中卫星通信新技术特指该技术(后文简称新技术)。 3、基于卫星通信新技术的网络教育优劣分析 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势:①通信距离不受地面距离和地形影响且覆盖面宽,这一特点适合我国地面通信不发达的偏远地区;②以广播方式工作,点对多点,使用者越多越便宜;③基于IP的卫星广播可传输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多媒体课件,这一点是传统广播电视做不到的,容易和基于TCP/IP协议的软件联合使用,便于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二次开发。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劣势:①卫星带宽费用高,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点数,才能实现和地面网费用的平衡;②只负责发送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间没有互动,学生无法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无法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跟踪,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新技术在解决地面互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路由限制的同时,也解决了卫星双向通信费用较高的问题,符合绝大多数应用上行数据量少(请求信息为主)、下行数据量多(是海量信息或长时间的流媒体)的实际需求。这种方式避免了地面网的劣势,减少了卫星带宽的占用。 二、基于卫星通信新技术的网络教育应用模式 新技术有效弥补了原有卫星网络教育的不足,主教育/课件制作室里老师上课或者播放课件,能够通过互联网送到卫星主站,由卫星发送广播到各个接收站,接收站再把接收到的视音频或课件通过电化教育系统传到到各个学生面前。如果老师提问,学生端可以回答,回答内容通过电化系统连接互联网发回给老师;学生如果有问题,可通过电化系统连接互联网向老师发出提问申请,老师对于各个接收站的学生端可分别准许他们提问(这样避免了多个接收站同时提问造成的麻烦),然后学生的视音频或文件便可传给老师。这就形成了老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通过卫星,学生向老师传递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圆满完成了教学闭环。该结构适应了老师端发送内容较多、发至各个学生端的内容一致,而学生端反馈内容较少、因人而异的需求。如果引入一些即时课堂出题回答软件,老师拿出题目,学生作答,学生则能够实现与老师类似面对面的交流。 三、基于卫星通信新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组成 基于卫星通信新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主要由以下5部分组成: (1)主教室/课件制作室。在一个多媒体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将授课信息,包括授课教案、老师讲解的视音频信息等通过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实时采集下来,同步合并生成课件,然后将录制好的课件进行剪辑和审核,最后加密。 (2)互联网。包括专线、ADSL、拨号等多种方式,负责传送教学内容和学生返回信息。 (3)卫星广播站。卫星广播站通过地面网络接收内容,并通过通信机打包成卫星信号传输上星。 (4)卫星接收端。卫星接收端由室外天线、变频器、馈线、室内卫星数据接收卡/接收盒、计算机等组成,卫星数据接收卡/接收盒安装在计算机上使用。卫星接收端从卫星信道接收广播站发出的信号,并还原成原始的教学内容。 (5)辅助教学单元。辅助教学单元为显示设备、麦克风、扬声器等,与卫星接收端的计算机联合完成教学活动。 四、基于卫星通信新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配置 1、硬件平台 (1)主教室/课件制作室(授课端)。主要包括计算机、摄像头(带同步录音)、视频采集卡及其配套的多媒体教室。 (2)播出内容服务器单元(授课端)和卫星广播站。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地面宽带网络接口。 (3)卫星终端(学生端)。包括接收天线等室外设备、卫星接收卡或接收盒、计算机等。 (4)辅助教学单元(客户端)。按用户教学需要配备单机、局域网、计算机教室、投影仪、打印机、音响设备等。 2、软件平台 (1)教学内容制作系统(授课端)。包括视音频压缩软件、课件制作软件、加密软件等。 (2)课堂教学系统(授课端)。由以下模块组成:支持TCP协议或UDP协议的教学软件、卫星信号接收卡/接收盒驱动程序、接收程序(含设定卫星接收参数、调频道、测试信号强度和质量的界面、条件接收PID识别)、解密程序等。 (3)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客户端)。提供了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平台,能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该软件只有在客户安装了计算机教室时才需要配备。 作者:顾捷 单位: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系统发展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在通信进入了高速传播、大容量宽带和多媒体个性化的移动时代,卫星通信成为了无线通信中最特殊的通信方式之一。但是建立在无线电微波通信系统基础上的卫星通信系统依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开发问题和应用难点,需要在通信技术上找到关键的突破点。 1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把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来接受和转发多个地面站之间微波信号的通信系统。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卫星端、地面端和用户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在地球上空作业的卫星端在微波通信的传递过程中起的是中转站的作用。包含了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的卫星星体在空中接收地面站的电磁波,放大之后再发送到另一个地面站。设立在地表之上的多个地面站是连接卫星系统和地面公众网的固定接口和传送点,由地面卫星控制中心、跟踪站、遥测站和指令站等部门构成。人们连接网络的用户端通过地面站传送出入卫星系统的微波信号,形成庞杂而宽泛的通信链接。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很广,在卫星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意地点都能够顺利进行通信,不会因为距离的变化而影响通讯信号的好坏。卫星通信的电磁波主要在大气层以外的区域传播,微波传递的性质较为稳定。所以卫星通信的工作频带宽,通信质量好。即使部分在大气层内部传播的电波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仍然是一种信号稳定性和通讯可靠性很高的通信系统。但是,运行在高空轨道上的卫星在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时,传递速率会延迟到秒级,电磁波的精确度也会有所下降,用于语音通话时会出现明显的中断现象。卫星在高空上的位置是按照预定轨迹运行的,因此,卫星始终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线路连接都是无线链路,管理微波接收和微波传递的控制系统相当复杂,不易操纵和操作。 2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2.1成本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现代的大众通信集中体现为宽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在宽带领域中不及光纤宽带便利迅捷,在移动领域中也没有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的性价比优势。在移动的长途通信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卫星长途通信的转发器费用却没有任何变化,大大提高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成本。这种成本高需求低的矛盾是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最大尴尬。 2.2宽带IP的传输和实现问题 中国当前的宽带IP卫星系统基本上都采用的是ATM的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性能支持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指标要求,实现起来却很困难。在卫星ATM需要分层实现的说法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就是否改变现有卫星协议结构的问题展开着激烈的争论。含有ATM交换机的子网移动性管理因为过于复杂,至今也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 2.3数据传递的速度和效率问题 信息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传递信息的快捷方式。建立在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基础上的传统传递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卫星通信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虽然随后又研发出了分组交换技术,但长距离传输延时的问题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技术和措施来降低传输延时对实时数据的影响。 3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1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不仅可以节约传输时间和存储空间,还能提高通信的便捷性和频带的利用率。数据压缩技术在处理数据的专业领域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不管是静态的数据压缩还是动态的数据压缩都可以为卫星通信系统在时间、频带和能量上带来相对较高的传输效率。例如ISO对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标准和CCOTT的H.26标准,以及MPEG62设计中的同步交互性和多媒体等技术都成为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压缩的公认标准。 3.2多媒体准信息同步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传输中所使用的多媒体准信息同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连续同步和时间驱动同步这两类。在卫星的多媒体通信中,可以选用缓冲法、反馈法或者时间戳法来实现多媒体准信息的精确同步。目前开发出来的同步技术有建立在近似同步时钟基础上的“多业务流同步协议”和以时间因果同步为特色,支持分布式协议的“多信息流会话协议”。 3.3智能卫星天线系统 要成功传输多媒体信息,对通信系统的带宽要求是2500MHz及以上。降雨等天气因素和地面吸收电磁波等客观的影响因素都会导致卫星ATM网络产生较为严重的突发错误。为了完成多波束覆盖的范围最大化,研究智能高性能天线的技术开发和具体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在平时采用多波束快速跳变系统,在需要完成跟踪和同频复用的低轨道系统中采用蜂窝式天线,在星上和同步轨道系统中采用相控阵列天线。 3.4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对传输速率的要求很高,就目前来说,卫星通信系统的载波都是电磁性的微波。但微波天线能够接受和传递的微波数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激光通信的辅助甚至替换。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在减轻卫星密度重量和体积大小的同时增大卫星的通信量,提高卫星通信的保密性、可靠性和传输速率。而且卫星通信的激光传输之间是不会相互干扰和影响的,是卫星通信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4结束语 和其它通信系统相比,卫星通信系统多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不可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发展至今,卫星通信的成本问题、宽带IP问题和数据速率问题是最主要也是最紧要的问题难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就要完善和开发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卫星通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从现阶段高校社会实践的效果来看,很多高校都尚未完全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本文立足于高校的角度,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进行分析,探究其实现路径。社会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越来越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在对人才进行判定的时候不单单只是看重其专业技能,而是进行综合素质的判断。“考场上的高手”逐渐在时代的发展当中退出。这种现象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想要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接受社会、被社会所接受,就必须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就是其教育模式改革当中的一个重点。对于高校而言,必须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设计的重要性 1.强化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在大学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知识学习,而在社会实践当中,其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对其思维能力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对其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明确其所拥有的知识到底在社会发展当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从而有效地提升其求知欲,使其在后续的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在实际的社会实践当中,高校学生不仅仅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复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完成知识的拓展,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专业知识在高校学生心中的地位。从以上分析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设计能够对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2.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社会进行人才输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打开校门,开展了高校教育结合社会实践的形式,使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应对自如。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还在高校当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单一的知识传输者,学生只是单一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会教给学生使用知识的方法,学生也只是承载知识的群体。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发挥之后,高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能够对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本就是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所进行,其育人功能的发挥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促进了其有效结合。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方法 1.提高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各方面对其重视程度进行有效的提高,现阶段的绝大部分高校都有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当中的大多数都只是为了应付,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不对应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仅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甚至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首先是强化校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使其明白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经阶段,而不能只是为了应付现阶段的教育章程,只有先使校领导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使其对社会实践进行支持;其次是革新相关指导教师的意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大多都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在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学校应当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学习,使其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最后是在学生群体当中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活动只是“集体出行”“课中旅游”等,娱乐性质占主导地位,必须加强对其教育,使学生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形成重视,正确对待。 2.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实现机制 机制的建立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而言是一种保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成。首先就是校方要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关规定和要求,通过这种形式来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针对一些“应付了事”的现象更是要进行严格要求,使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面子工程,”通过制度形成威慑性,规范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建立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校内各学院各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不能只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监督,要做到全过程监督,通过实践报告、实践记录等形式来了解校内所有实践活动状况,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就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相关指导教师需要有效地履行自身职责,对自己所带领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表现较为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够出色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指出其错误,通过这种形式来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完善,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又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加强各方合作,丰富实践形式 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显示出了单一性和落后性,这种实践形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收获较好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各方的合作,要由学校主导,在学校、家庭、社区甚至企业当中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经历全过程的教育,使各方同时发挥其教育职能,并且在这种合作之下,能够为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安全、效率等各个方面的保障,使其社会实践成果最大化;其次是对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只是上文中所述的“集体出行”“集体旅游”,而应当从大学生专业性质出发,选择适合其实践的形式,比如为理工类专业提供技术型实践机会,为文史类专业提供文化性实践机会,通过这种形式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强化,从而促进其全面成长;最后,学校应当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实践项目,不仅仅是校外实践项目,还包括校内实践,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街”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等形式来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更多的关照,使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方法两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得出在现阶段想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发挥就必须增强对其重视、建立发展机制、增强各方合作、创新实践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希望文章能够对实际活动的开展产生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立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拓展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1). [2]呼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机理及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8. [3]辛显华,孙绍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功能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 作者:王嘉仪 倪倩 张吉维 成先哲 王伟 文豪 单位:武汉学院
幼儿教师论文:浅析“十五”以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述评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 角色定位 职前培养 专业化成长 队伍管理 【论文摘要】“十五”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选取2001年1月一2009年4月期间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议。 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分别以“幼儿(学前)教师”“幼儿(学前)师资”“幼教师资”为主题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2001年1月一2009年4月期间的文献检索,获得相关的研究论文911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82篇,论文827篇;分别以“幼儿(学前)教师”“幼儿(学前)师资”“幼教师资”为主题检索词,获得相关专著10部;在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中,相关课题达25个。这些成果和课题反映出我国学者研究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能力)结构、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队伍管理、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及区域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等方面。 一、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结构的研究 (一)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角色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反映出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的角色问题集中体现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同时也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水平。幼儿教师角色确立的主要依据是基于对作为学习者——儿童的理解。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教师除了担任保教工作者这一基本角色之外,主要还担任儿童的倾听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伙伴,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多重角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自我成长的指导者及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目前时代特点,我们的幼儿教师角色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伴奏者”转换,由“权势权威”角色向师幼平等互动角色转换,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师不仅是施教者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应由儿童的统治者向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转换;教师应由实践者向既是实践者也是学习者转换;幼儿教师不是幼儿的“保姆”和一般意义上的游戏伙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导者”或“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他们应该同时担任以下几种角色:生活中是妈妈,课堂上是老师,游戏中是朋友,学习中是榜样。并且在幼儿游戏、科学探索、绘画教育、英语教育等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幼儿教师角色要求不同。 从多元文化背景看,人们对幼儿教师角色有多元期望要求,学者们提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对话的伙伴,是研究者和理论的构建者,是家园公共关系的调节者。从信息时代特点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作为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型、创造型、方法型和因材施教型教师;作为研究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信息时代下的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全面把握信息时代教育具有的新特色的同时,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 以上所谈的幼儿教师角色,是指他们的社会角色,幼儿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要求用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自己。同时,幼儿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根植于个体的生命中,反映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世界。幼儿教师角色应该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幼儿教师要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个性,教育活动不是幼儿教师的角色表演,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自身都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完成幼儿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 (二)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还要具备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的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童心、爱心,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保育能力。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其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指以人格为核心内容,经由先天和后天的合力作用所形成的,与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并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她是幼儿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广泛兴趣和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五方面。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要规范管理,营造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竞赛机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措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培养中坚力量,发挥带头作用。二是教师自身方面,要多读书,不断吐故纳新;多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教育;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关于幼儿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研究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等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机构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不够等问题,片面强调艺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科教学技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金庆玲在其《论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幼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素质不高,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效果差,缺乏客观的标准化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幼教专业毕业生教育理念不先进,专业思想不巩固,技能特长不过硬,教学实践不充分。因此,提出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正逐步走向市场。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规模、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市场需求加以改革。吴荔红在其《对新时期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改革设想》一文中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允许专科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允许本科院校对报考人员进行面试,保证生源的质量,要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科研人员以及其它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要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增设“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重视“课后阅读笔记”的检查等等,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培养要创新管理体系,打通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通道;要创新培养规格,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既要有地域性,也要有国际性,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层次性;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体系;要创新技能培训,赋予传统技能的新内涵,增添时展需要的新技能,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实施素质证书的新制度,制定技能免考的新方案,推出毕业生基本功汇报表演。 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职前师资培育、任教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专业结构、更新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过程。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甚至还称其为“高级保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这类问题在民办园与农村幼儿园更加突出。民办园师资来源渠道狭窄,教师身份不明,基本权益没有保障,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主体性不强,缺乏专业化意识;多数民办幼儿园对教师只重使用,不重视培养,缺乏促进专业发展的环境。 造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不良的原因大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从教师自身来看,幼儿教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从社会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幼教管理的随意性,对幼教从业师资把关不严以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幼儿园自身来看,幼儿园管理封闭,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少。 要走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首先,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作为政府的责任,真正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法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民办幼儿园教师。对城乡非国家编制的幼儿教师实行民办教师制、定期聘任制,给予政府岗位津帖,实施社会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等。第二,幼儿园要在教师招聘、团队精神养成、专业培训、薪酬管理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改革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幼儿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要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个人反思。还可以通过“博客”“课例研讨”以及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基于同伴互动的团队专业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关于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管理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幼儿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办好幼儿园,仅凭经验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科学管理。管理是一种对资源的投入或资源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资源有时间、空间、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这种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的观点,对现代幼儿园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园所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用人、培养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工作。幼儿园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知人善任,确立现代人才观;充分信任,确立正确教师观;任人唯贤,确立先进管理观;多元评价,确立科学评价观,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努力进行园本师资的开发,聘用优秀的幼儿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师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多样性的考评标准。 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约束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过多、过密、过细、过严,单纯依靠“制度压人”实施管理,就会把教职工统得过死,限制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教职工发展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适度规范”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渗透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个教师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幼儿园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幼儿园人性化管理必须树立“依靠人”的全新管理理念,“尊重人”的最高管理经营宗旨,明确“开发人的潜能”是主要的管理任务,“凝聚人的合力”是组织有效营运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幼儿园实施人性化管理主要应注意营造环境,挖掘潜力,合理激励,科学评价。 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十五以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推动了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上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下列问题也需要今后的研究者做出努力。 (一)关于政府、社区和家长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措施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主体有幼儿园、教师、政府、社区、家长,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园和教师在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途径,其他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够。据所有可查成果,从政府角度谈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一些,但都包含在其他内容的探讨中,独立成篇从政府角度展开讨论的很少,而关于社区、家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 (二)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怎样处理好借鉴与超越、继承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启示和借鉴中推动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关于农村等落后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我国目前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所数都占到全部幼儿圆所数的80%左右,可以说,幼儿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然而这两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极少。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随着办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园必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它们对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最容易出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应该加大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学科视野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在学科视野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多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五)关于幼儿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 教师队伍结构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及来源等方面的分布情况,这些方面的比例失调会制约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从目前研究来看,对这些问题缺乏关注,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幼儿教师论文:关于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建设初探 [论文摘要]入职教育是教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任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为初任教师提供有计划、有系统、适时而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成为有能力的专业教师。文章即对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3.把握新教师的心理是“开锁”的钥匙。入职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输入过程,而是新教师积极主动的养成过程。新教师行为的变化,必须有新教师心理自身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调控系统”的密切参与,由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教师的“学生—教师”角色变化规律;研究新教师形成技能、知识结构的规律;研究新教师不断变化的态度和需要;研究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顺应新教师心理的教育,才是入职教育质量的保证。 4.“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是成功的关键。新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适应期。从一开始就对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可以大大缩短其适应过程,从而奠定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必须把入职教育看成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教师队伍稳健地持续发展。 幼儿教师论文:浅论“学习型”幼儿教师的成长 论文关键词:学习型 终身教育 幼儿教师成长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而作为教育基础的幼儿教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对此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才能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推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与社会经济领域前进相伴的是教育观念的巨大变革和更新。在探索与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进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时代的发展呼唤“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以及“学习型”个人的产生。其中,“学习型”个人的形成与发展,对整个“学习型”社会的前进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学习型”教师的诞生,而作为教育基础之基础的学前教育领域,亦迫切渴求“学习型”幼儿教师的成长。 一、困境与挑战——走向“学习型”幼儿教师的必然 当前,知识经济正蓬勃发展,信息化技术设备、手段等日益先进、丰富,这些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步伐的同时,也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也肩负着意义更为深远的使命。而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挑战之一:教育理解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教育视野中,人们崇尚以所谓理想化的模式去改造儿童,以达成预期的发展目标。西方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整个世界的教育趋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在后现代话语与现代教育的交融中,人们不再倾力于形式单一的课程开发,课程领域开始为理解所占有。[1]在很大程度上,它给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带来了观念的冲击。后现代教育思想在对传统僵化、呆板、一元教育思维的批判与解构中主张多元主义,强调不确定性,“以期更充分地揭示各种可能的意义。”[2]思维的转换给尚囿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幼儿教师造成了许多困惑与迷茫。由于习惯用确定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发展,习惯施行教材的既定方针。当一元为多元所取代,确定性为可能性所更替时,他们往往感觉无从下手。 挑战之二:角色定位的多元化 在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过程里,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并在转变理念的探索中实现角色的重构。以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知识传递给儿童,在进行教学和其他各项活动时完成上级安排,贯彻教材的主要精神。“教”将幼儿教师固定在一个单一的角色定位上,以致于造成了教师创造力的缺失,教学的形式化等诸方面问题,并严重影响着儿童经验能力的和谐发展。 与多元化教育理念相应,身处课程改革一线的幼儿教师应该拥有多重角色,并能根据实际情境,灵活地变换角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里,教师不应再处于权威的“领导”地位,其作用不在于传授真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对话。[3]国外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挑战之三:能力素质的综合化 当今时代是教育理念百花竞放,教育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技巧,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学的各项任务,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以支持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有处理教学过程里可能出现问题的各种技能,还要能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具备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践反思和操作能力。不仅要有独当一面组织班级幼儿的能力,还要能在与园长、家长以及其他教师相协作的良好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如此种种,都与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接受的师范教育是重技能技巧,轻专业理论的训练,从而导致了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的薄弱,知识能力结构的失衡。毫无疑问,当她们处于变革之期时,将深感所学难以致用,困难重重。而综合化则更是要求教师摆脱安于服从、习于“各自为政”、疏于家园合作的封闭状态,通过形式各异的实践促进自身能力的和谐成长。由失衡到均衡,由分散走向综合,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挑战如此之多,如此之大,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呢?关键在学习。学会自我更新是时代、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4]第多斯惠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5]幼儿教师如能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巨大动力,不断地进 行自我塑造和锻炼,加强自身修养,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展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蓬勃朝气和姿彩。 二、探索与反思——走向“学习型”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 1、克服教育惯性,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美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人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本体性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种感受得以实现的基本机制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惯性。惯性形成于人们的实践中,并能通过实践的重复在人们的意识中促发一种指导人们行为举止的“实践意识”。[6]在长久相对封闭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幼儿教师的工作相对安逸、稳定,缺乏变动与创新,幼儿教师缺乏危机意识。这铸成了他们的教育惯性并严重影响其参与改革的能动性。 在改革中,不同的教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教育惯性的影响下,有的教师抱着畏难心理,觉得自己不具备充分的能力,新任务做不来,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有的教师则出现自我认同的混乱,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重新给自己定位,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设想,身处混沌,因而也不知道到底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还有的教师则仍然遵循传统的职业习惯,上级指示,下面执行,将自身发展视为管理层的任务,依赖管理工作者的安排与领导,在上级安排的“保护伞”下延续教育惯性的轨道。所不同的是,上级安排比以往多了许多,而当这些游离于她们思想之外的发展“任务”占用他们许多时间时,他们就会感到厌倦不已。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基于教育惯性而产生学习惰性的表现。不论是在上述何种情况下的教师,从思想实质而言,对课程改革背景中自我的专业化成长都缺乏危机意识,在被动应答的状态下难以形成学习的内在需要与动机。无庸质疑,这样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投入幼儿园新课程建设的兴趣和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现今教师的职业压力并不只源于在园事务的增多,还源于精神上的压抑。而能动性的缺乏恰恰是教师精神压抑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克服教育惯性,教师首先要形成一定的危机感,意识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和所面临挑战的复杂艰难性,变“我不得不去做”为“我想要去做”。《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在其《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告诫人们:“当个人预知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情况时,他就会争取更好的行动。”[7]通过增强危机感,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以内在动力推动自己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索。其次,教师还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将个体价值的实现融入到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变“为别人而学”为“为自己而学”,使学习成为“自在”之状态。面对改革浪潮,一线工作者不应逃避与退缩,而要应难而上,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把学习作为提升自我以适应整个时代潮流必须之途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体验发挥人生价值的愉悦。感悟到这一点,相信教师的思想将发生很大的改观,因惯性而产生的“职业倦怠”也将转化为一种“职业幸福”。 2、利用各种可能的契机,形成多元的学习能力。一名新时期的学习型教师,不仅要有学习的主观意愿,更要能够学会学习,通过有效地学习实现自我成长。 学习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针对目前专业理论素养相对薄弱的客观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除仔细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巩固专业基础之外,还要积极地浏览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教育前沿,与时俱进,以学习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更好地学习。在信息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缺乏学习的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眼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在各种地方找到学习资源,服务于自身。 学习型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合作交流获得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在论及“学会共同生活”时,报告指出,“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8] 学习型教师也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成为实际的行动者。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营造出适宜的环境来支持孩子的发展。实践赋予教师学习的空间。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是能够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试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师。实践赋予教师学习的智慧。在实践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经验,将为教师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实践赋予教师学习的动力。善于学习的教师,应该从实践起步,结合理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最终回到实践中去。 3、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在循序渐进中前进。美国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论及学习型组织时,曾把其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9]这五项修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对学习型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不无启发意义。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团体学习离不开个体的自我超越以及心智模式的改善。而这两项恰恰构成了个体愿景达成的基础。个体是差异的存在。要实现个体愿景,首先就要深入地了解自我、剖析自我,通过适合自身的方式提升学习的品质与技巧,发展起综合化的能力素质结构。在多元化的能力素质结构中,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层次。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教师对基本知识的把握能力,包括了教师对教育的一般原理以及方法论的认知、理解和感悟能力。进一步的是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即教师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包括了实践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教学的技能技巧等。最为深层的是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从理论理解到实践操作再到研究与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我们在某一层面出现问题时,完全可以返回到其基础层面上去思考,挖掘本质原因。这将对我们完善自我产生极大的帮助。有了能力分层,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也各不相同。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个人规划。在分析自己的基础层能力,中层能力和上层能力分别处于什么水平以后,教师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朝着个人愿景的方向前进。 在个体发展中,学习与思考是综合化能力形成的关键。每位幼儿教师其实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学习与思考而不断获得发展的。作为新时期学习型的教师,不仅要有积极的思考意识,还要努力建构系统思考的能力,从宏观整体的视角把握教育活动以及自身发展的进程。相信通过不懈地努力,在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地发展轨道上,每位幼儿教师都将获得理想的成长。 幼儿教师论文:试析关于男幼儿教师音乐素质培养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男幼儿教师 音乐课程 项目目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幼儿师范忧校的音乐教师,要适时改变观念,顺应学校发展,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上入手制订出一套适合男性特征的音乐素质培养模式。 2002年5月,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并人牡丹江师范学校,2007年,月,牡丹江师范学校升格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9月为适应市场需求我校招收了第一个男生幼师班(往届招收的男生与女生同班上课),由此拉开了我省幼儿师范院校职业化背景下招收男生幼师班的序幕。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的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也成为幼教队伍中的“香悖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由于观念上对男女所从事职业的局限性,在幼儿园男女教师不成比例,更使得男幼儿缺乏男子汉气概,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点男孩子的感觉都没有。这些都让幼教工作者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校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招收男幼师班。学前职业化教育中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但它又有别于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转型后的学前教育专业既具有师范性,又具有职业性。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素养,以及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弹唱、伴奏、艺术鉴赏能力等。因此,探讨男幼师班的音乐教学培养模式就尤为重要。 1.男生班教学师资占首位 现阶段我校音乐专任教师都是音乐学校毕业,也有一些兼职教师是来自其它音乐团体的。学校升专后,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业务素质,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按岗位、年龄、需要和本人意愿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培训,有条件的要到其他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进修,以达到专业适应市场,教师适应专业,教学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针对男生班这个特殊群体,一些艺术课就要安排相应人员来上课,比如舞蹈课、声乐课,可以安排男舞蹈教师、男声乐教师专门上课,根据男性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男性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优势。 2.针对男生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合理安排敬材 (1)文字型教材 一些理论课如乐理、和声,包括一些技能类教材文字表述部分都是不可忽视的。男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文字性的知识重视不够,这时教师就要使学生理解:理论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源泉,幼儿教师音乐理论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他音乐学科的发展,进而直接影响在未来幼儿园工作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因而一定要提高对理论的重视程度。 (2)目标式教材 在一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多个目标项目通过一段时间或一学期的学习来完成目标项目,最终达到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目的。 (3)见习实习 通过见习实习活动,男生能摆脱从事幼教事业的心理压力,并把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指导男生班音乐课教学 (1)指导发现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男生好钻研的特征通过指导的方式对所授音乐教材进行组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的书面或影像资料,学生在课前结合自己对音乐知识的个人理解进行预习,将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寻解。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既能缩短技能形成所需的时间,又易于学生深人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 (2)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认知规律和音乐技能形成的规律,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小项目,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大的项目载体,并建立相应的评估反馈系统。如果达到预定的项目标准,即进行下一步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项目标准,则考虑建立新的项目目标,并配以相应的矫正措施。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4.提高实践在男幼师班音乐课教学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师可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在他们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检验、提高、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 (1)课堂实践 将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散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之中,组织、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编写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也可提前进人教师角色体验,。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2)艺术实践 专门为男生设计一些具有男生特征的工作项目,并创造他们与女生班级的项目竞赛,提高他们自身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儿童剧或文艺演出,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示范能力。 (3)社会实践 适时安排学生下乡支教,安排去幼儿园实习,体验教学的乐趣。并带着问题和思考回到课堂,寻求教师的解答和指导。 总之,幼儿师范男生班音乐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别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要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幼儿教师论文:试析立足优势形成特色—男幼儿教师应对挑战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男幼儿教师 优势 挑战 特色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队伍迫切需要男性的介入来改变单一的性别结构,男幼儿教师以其性别优势在幼教工作中发挥着独特优势,但他们也面临社会传统观念、专业技能有所欠缺与人际交往中的性别压力等方面的困惑。基于对男幼儿教师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男幼儿教师应立足于自身专长,形成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发展教师个体专业自我以应对挑战等策略。 长期以来,充满爱心、耐心、细心的幼儿养护与教育工作主要由女性承担,近年来,男幼儿教师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人到学前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幼儿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具有女幼儿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在客观上也面临诸多困难,男幼儿教师必须付出极大努力才能经受住挑战。 一、男幼儿教师的优势 1.从幼儿园发展的角度看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任何机构内异性比例达到20%以上,这一群体的工作效率才能正常发挥。多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性别结构单一,除承担管理与后勤工作的极少数男性外,教育教学一线教师多为女性。男性加人,改变了幼儿园单一的性别结构,为幼儿园注人了新的活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思维方式上,男性更擅长抽象思维,女性更擅长形象思维;在认知风格上,男性倾向场独立性,而女性倾向场依存性;另外,在空间关系、自信心、支配性以及机械能力等方面,男性要优于女性。男女教师优势互补,可以提高幼儿园行政组织管理和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的成效。 2.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 ers )”(重要他人是指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男性机械能力较强,男幼儿教师体育教学在密度、速度、力度等方面表现出的“阳刚之气”是治疗日益凸显的儿童肥胖症的“一剂良药”。男性的观察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空间关系均优于女性,男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开发儿童智力极为有益。操作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桥梁,男性幼儿教师良好的操作能力将帮助幼儿更广泛深人地探索认识世界。男性能临危不惧,如果一个幼能以这样的方式得到教育,可以培养其冒险精神和好奇心。另外,男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性别角色定型具有促进作用。人的男性性度与女性性度不以性别而定,而是受环境与个体经验的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社会反应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在家庭中,幼儿的男性特制主要通过模仿父亲获得,而父亲投人工作与陪伴子女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由于“父亲缺位”,“孩子缺少男性同伴而造成性别确认和行为方式认同发展障碍。”幼儿园中长期“清一色”的女教师队伍,对幼儿性别确认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也具有负面影响,而男幼儿教师身上的男性气质能够弥补家庭中“父亲缺位”与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的问题,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定型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男幼儿教师面临的挑战 1.来自社会传统观念的挑战 “一般说来,决定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职业的社会功能、职业的经济地位、职业的社会权利、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教师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虽然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种职业,却未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相当一部分人对男幼儿教师抱轻视的态度,认为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没出息”。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应该担负支撑家庭的重任,而现实中,男幼儿教师不但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地位也很低,工资、住房甚至婚姻等问题都成为其必须面对的生活问题。 2.来自幼儿园工作与交往环境的挑战 姚雅馄通过网络访谈了解到,最让男教师感到头疼的是人际关系问题,而首当其冲的是“与女同事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男幼儿教师在与同事交往相对封闭,这种封闭的交往状态不利于男幼儿教师形成集体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长期生活于女性环境中处于边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性别认同危机和心理障碍致使男幼儿教师产生性别压力”。另外,幼儿园要求教师对幼儿讲话要柔声细语,如果男幼儿教师不能“立场鲜明”,久而久之还有被女性同化的可能性。 3.来自幼儿保教工作的挑战 幼儿保教工作之所以备受女性青睐,原因之一是女性具有适应这一职业的一些特点。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主要通过表达性的口语与体语以及沟通性的认知语言来探索世界和表达自我。在心理学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女子在言语方面优于男子。20世纪40年代,社群心理学家对男女定型作用的特征经过系统研究结果认为,女性较多话、圆滑、柔顺、易体会别人的感情、容忍暴怒,女性的这些特点使其更能适应需要爱心、耐心、细心的幼儿教育工作。从男女两性的差异来看,学前教育工作向男幼儿教师提出了挑战。另外,由于男幼儿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艺术技能的缺乏,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其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 三、男幼儿教师应对挑战的策略 1.终身学习,追求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以往许多人认为“学习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事情”,自朗格朗提出“终身学习”以来,这一观点发生了改变。国内学者叶澜等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接受正式的教师教育泛前是“非关注”阶段;师范学习及实习时期,师范生思考对合格幼儿教师的要求,他们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一些经验,学习教育理论,训练教育技能技巧,这是“虚拟关注”阶段;新任男幼儿教师处于“生存关注”阶段,他们在“现实的冲击”下,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胜任幼教工作的专业动机与专业态度;随着“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男幼儿教师的自信心将逐步增强,即由关注自我生存转而更多关注教育教学,转人“任务关注”阶段;最终他们将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我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规划,追求自我发展,关注幼儿的发展。“男教师首先应该认同、热爱自己的职业,并认识到自身的性别优势,才能坚定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决心。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修养和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结构(包括良好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等基本素养。所有这些素质不可能在职前一应具备,只有不断向书本、向社会、向同行甚至向幼儿学习,才能逐步提高。而且,作为一个现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育前沿、尤其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工作和学习。如果幼儿教师是人人可以担任的,那么,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将难以提高,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相应地不会为社会所尊重。男幼儿教师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来提高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教师队伍不可替代的成员,受到应有的重视。这要求男幼儿教师不应把幼儿教育工作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把它当做一项事业,倾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感情,练就过硬的本领以增强胜任工作的信心。 2.发挥优势,培养特长 男幼儿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男性在运动方面具有优势,男幼儿教师可以开发既能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目标,又具有个人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比如动作力度与强度较大的贻拳道、武术以及具有一定挑战性与冒险性的跳山羊、足球赛等。随着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工作与社会交往的一项重要技能,适应全民学外语需要,男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承担幼儿园的英语或双语教学。全球化与科学化,使得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适应全民用电脑的形势,男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学习计算机操作与现代教育技术,承担幼儿园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教学与维护工作。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任务,男幼儿教师要做善于思考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新课题的“有心人”,通过科研将感性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开拓专业视野。总之,男幼儿教师要争取发展个人特长,形成与打造自己的“品牌”教育教学活动与科研特色。 3.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合理扮演角色 教育专家O.N.赛瑞切(Saracho )认为,教师在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儿童发展的诊断者,课程的设计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儿童学习的管理者,儿童的咨询者和建议者,决定的作出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的角色更是被赋予新的内容,幼儿教师应明确自己身兼众任,关系着儿童一生的发展,男幼儿教师更应该主动地跟随时代的步伐,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根据工作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优良的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能、精熟的教学技术外,更重要的要需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教育功能的扩大、家长期望值的提高、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等因素导致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相当比例的教师心理健康指数下降,男幼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新生事物出现都会受到阻力,男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中的新生力量,必然要面临许多挑战。只要能端正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个人专业发展,立足独特优势,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男幼儿教师必将成为学前教育的生力军,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个人价值。 幼儿教师论文:浅谈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男幼儿教师;个性心理;素质能力 【论文摘要】男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男幼儿教师就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学前教育,在新时期被定义为莫基教育,倍受世人的瞩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本身的不断改革,各个学科领域的不断创新,各种教育机构都在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幼儿园也不例外。近年来,男幼儿教师的出现打破了在幼儿教育领域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一时之间褒贬不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幼儿教师的教育优势慢慢的显现出来,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有些举步为艰。 就我省的幼儿教师性别比例来看,基本是以女性为主,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在男幼儿教师培养和应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而世界发达国家,在他们的幼儿教师体系中都拥有一定比例的男教师,从他们的教育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女性以其特有的耐心、细致、温柔的特质扮演着幼儿教育中的“慈母”形象,直至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全女性”幼儿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才开始研究男性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男幼儿教师在幼教领域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该怎么培养?家长、幼儿园对他们又有那些要求呢?他们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就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的实践调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男幼儿教师与女幼儿教师的个性差异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男幼儿教师的个性特.饭。众所周知,男性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其勇敢、刚强、坚毅、豁达、开朗是其自身最大的优点,大量的事实表明,幼儿所崇拜的是警察、解放军、交警,这些以男人为主的职业角色,无论是在学习或游戏中,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模仿、学习。由于男性的个性特点,所以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也有着独特之处,例如:接力跑、甸甸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的游戏,而幼儿对这些游戏都特别喜爱。因此,跟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也愉悦了心理,这种个性的形成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才能称之为健康,幼儿只有具备了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才不至于在今后的成长中惧怕挫折,失去信心和勇气,幼儿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个性特点,今后才能更积极面对生活,才能逐步向一个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男女幼儿教师的个性互补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当然在男性的这些个性特点背后,也确实缺乏女性温柔、细致的一面。这就形成了男幼儿教师与女幼儿教师在个性上的互补。比如在幼儿园的大班当中,男性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胆识、思维、科学等方面来进行教育,而女性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较平静的教育活动和生活上的照料,这样可以使教育方式进一步完善化、科学化。男女幼)L教师的个性各有所长,他们的共同教育会使孩子的心理发展的更加健全。 二、男幼儿教师的师资现状及其教学效果的调查 (一)我国男幼儿教师的师资现状调查。经调查研究表明,男性涉人幼儿教育行业在中国幼儿教育领域当中只是初露苗头,所以从整个中国内地来看不是很突出,只是个别的省、市幼儿园尝试着聘请少量的男性幼儿教师,而且这些男幼儿教师当中个别人既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的理论,也没有幼儿教育的经验。但是,从各类媒体的报道来看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还不错。初步的尝试表明,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应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男幼儿教育师范生80余名,其中上海的第二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体(约40余名),可是从就业的情况来看,不是那么看好。另外,从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上也不是很对称,在广州,l60多所幼儿园28422名幼儿教师当中,男性只有10几名(包括园长),由此可见其比例。而我们辽宁省,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在我们调查省内9所幼儿园当中男性教师为2人(其中1人为后勤人员),经计算,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1:26。发达国家的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美国为10 %;日本为8 %;荷兰、澳大利亚为6%。 (二)男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调查。由于诸多的原因,就读幼儿师范学校的男生们在毕业或未毕业的时候都跳槽了,但仍有一些男幼儿教师坚持留在了幼儿园,实践证明他们的教学效果是喜人的,例如,广州的一所幼儿园,有一名男性教师,他是某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在到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后,承担了全园的体育课,在记者采访这些幼儿以及幼儿家长的时候,回答是这样的,幼儿们都说“我们幼儿园里有一位会讲故事的黄飞鸿,我们可喜欢他了”家长则说“听说幼儿园有一位男老师,孩子回家后可爱运动了,也不知这老师用的是什么魔法”在幼儿园园长的口中,我们真正的了解到男性教师的作用了,园长说“自从彭老师来到了我们园,幼儿园的气氛一下子就提高了,孩子们特别喜欢体育课,并且让孩子们的运动细胞全部活动起来了。” 在本省的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男老师,在模拟课上,幼儿们表现的异常活跃,在男老师的带动下,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可见男性幼儿教师的介入,会改变幼儿园的教学模式,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的乐趣,幼儿也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对男幼儿教师的着法的调查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受到传统观念及男性择业观的影响,男性介人以女性为主的幼教领域的情况极为罕见,那么,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对男性的幼儿教师究竟是持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一)幼儿家长对男幼儿教师的看法。我们在对126位家长的调查当中,共有1乃位家长接受了调查,其中提倡应当发展男性幼儿教师的约占83%,表示有没有都一样的占3 0la,持反对的家长占}4 0}a。其中,提倡发展男幼教的家长认为,男性教师是未来学前教育的必然发展现象,因为男性的思维、胆识、开朗、勇敢、刚强都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相信男性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良好的作用,但是反对男性的家长认为男性没有那么持久的爱心和细心。 (二)幼儿园对男幼儿教师的看法。在对省内9所幼儿园的调查中,有8所幼儿园表示需要男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首先肯定男幼儿教师的性别优势,他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女老师很难达到的。但因为目前幼儿园仍以女老师为主,所以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由于幼儿家长不同的看法,所以男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领域受到局限。因此大多数的幼儿园还是希望男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担当体育教育、美术教育、电教、行政管理这一类的工作。同时多数的园长也表示,很关注将男幼儿教师引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趋势,肯定男幼儿教师必将在今后幼儿的培养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对男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一)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发挥男性特有的性别优势。例如,对幼儿来说,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性很强,遇到困难时总是先找父母,平时对母亲撒娇等。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教育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爱心,而女幼儿教师母性的关爱具备了这样的优势,这也正是男性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凭借这种刚柔并济的个性特点,充分的运用到教育过程中去,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个性的均衡发展,避免幼儿软弱、依赖、自私等不良个性倾向的产生。 (二)幼儿园管理及科研能力的掌握。首先,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的目的、方法不断的在变化和发展,幼儿教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孩子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题、会背几首诗的目的,以幼儿为中心,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说,幼儿教师具有科研能力应当说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男性的思维特点是想法活跃,知识面宽,其理性认识优于感性认识,所以男幼儿教师应当发挥其创新思维,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深人研究幼儿教育的新理论和最新动态等等,在现代幼儿园科研和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因综合教育活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组织活动的能力。男幼儿教师除应具备最基本的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外,还应发挥其知识储备涉猎面广的优势,凭借个性化的幼儿活动的组织方法,使幼儿教育活动能够在不同层面上展开。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也被广泛的应用。男性的思维敏捷,对于课件的制作、微机的运用等既感兴趣,同时接受的也快,这些技能的掌握,促进了幼儿教育科学化、现代化。从这点上看男幼儿教师在“一专多能”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这些能力的掌握,无疑会使社会、家长及幼儿园对男幼儿教师有更高的评价,同时也使男幼儿教师们在幼儿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实现其远大抱负。 (四)对男幼儿教师职业信念和外在形象的要求。从调查中表明,家长拒绝男幼儿教师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男幼儿教师不能够给予幼儿足够的爱心,不能给孩子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那么男性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信念和形象呢? 第一,必须爱孩子,热爱幼儿教育这个工作。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爱心和耐心是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乐于为幼儿着想,乐于了解幼儿的心理,并运用各种幼儿教育的理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第二,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幼儿容易模仿,特别是对男性幼儿教师,幼儿既喜欢又祟拜,所以更加愿意模仿。因此,男性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 (五)对男幼儿教师学历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在调查中,有82%的幼儿家长认为男幼儿教师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3%的家长认为应具备高中学历,巧%的家长认为应具备中专学历,通过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对男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学历的要求的提高,证明对幼儿教师的素质和修养要求的提高,这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具体体现,作为现代的幼教工作者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素质方面,大约有料%的家长希望男幼儿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即做带班的教养员老师,还有16%的家长认为男教师从事研究工作比较好,不需要直接接触幼儿。 五、如何培养优秀的男幼儿教师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前教育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男幼儿教师的培养作为学前职业教育中的新生事物,其培养的方向、方法、内容等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笔者认为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可采用分类分科的特殊辅导。一方面可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状况,针对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特点进行幼儿心理方面的教育,使之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帮助男幼儿教师塑造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真正的了解幼教事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适应未来幼儿教育的要求。 (二)根据男幼儿教师的性别特点,发挥其性别优势,开设特色课程。例如,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军事知识、课件制作、自然科学、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知识等课程。从知识层面弥补女幼儿教师的不足。 (三)培养男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可塑性强、适应性强、灵活性强。在幼儿教育这个领域同样也要求男幼儿教师具备这样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开设综合课程,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他们组织活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提高其综合教育活动的能力。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幼儿教育作为奠基教育为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的塑造是立体的,对幼儿的培养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应该是心理上的,而男幼儿教师将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无可替代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男性介人幼教领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幼教改革的深人,男幼儿教师必将在幼儿教育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开创学前教育的新纪元。 幼儿教师论文: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自我专业发展 [论文关键词]男幼儿教师 自我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 关键事件决策 [论文摘要]男幼儿教师走进传统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的幼儿园,必然面临各种困境。其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更为严峻与艰辛。本研究基于对一名男幼儿教师的深度访谈,针对其专业发展中的种种困境,提出了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即自我反思与关键事件决策。 一般认为,个体发展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t}走进传统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在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及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作用,进而面临较之女幼儿教师更多困境的过程中,其自我专业发展必然要通过自身的各种主体活动来实现。那么,男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困境?面对困境,男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哪些主体活动来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呢?以下是本研究基于对一名男幼儿教师的访谈对其自我专业发展的困境与途径所作的简要论述与分析。 一、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如何适应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 男幼儿教师走进以女性教师为主的幼儿园,除了幼儿教师角色的自我认同,必然还会面对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对性别的自我认同。 Y(研究者,下同):作为男性,你进入以女性群体为主的幼儿园有没有感到不适应? L(某男幼儿教师,下同):刚开始不适应。虽然大学本科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可真正成为幼儿教师,还是一时不能适应。尤其幼儿园只有我一个男教师,就更不习惯了。刚到幼儿园,好多女同事听说来了个男老师,都觉得新奇。开始大家都不熟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同事们接触,挺尴尬的。小朋友对我创民好奇,我们班的孩子都跑来问我“你是我们的老师吗?”其他班的孩子在操场上看到我都喊“来了个大哥哥”。家长来接孩子,看到我也挺吃惊的。 Y:这些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L:觉得不自在,不自然,好像自己走错了地方,挺难受的。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上述访谈可以看出,男幼儿教师进人以女性为主的工作环境,必然会因其性别的特殊性,而影响与周围异性教师和长期适应女教师的幼儿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和师幼关系,进而影响其角色的自我认同。有研究指出,在一个公共服务性社会团体中,来自团体内部的政治关系及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度。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男教师,他们的职业压抑感会比女教师强,l2]由此更易使其降低对职业的专注程度,影响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导致男幼儿教师从幼儿教师队伍中流失。对男幼儿教师来说,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并建立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适应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是其面对的首要困境。 (二)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1.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 Y: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你觉得哪些方面的困难较大? L: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艺术领域的教学。大学里艺术技能课开得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跳舞、唱歌、弹琴,学得很少,所以带小朋友做操、跳舞唱歌,都很困难。另外,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中,特别是讲故事要求有表情、动作,要不然小孩子不喜欢听,一会就乱了。可是我一个大男人,总是觉得不好意思。 男幼儿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其不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表现,其中很多方面的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男女性别气质的差异及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行为的期待造成的。林崇德教授认为,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会“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的男子气(男性气质)和女子气(女性气质)”。f3)这种差别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男幼儿教师在学习阶段缺乏对相关艺术技能的学习,而其自身的气质特点和艺术技能本身的难度,对其以后弥补艺术技能的缺失又造成了困难,这使得男幼儿教师不适应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是男幼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将会阻碍其专业的自我发展。 2.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幼儿园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决定了幼儿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构成部分。 Y:你觉得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没有管理上的阻碍? L:有一些。教研组负责教学,我们要把一周的教案先交给教研组的教师“审查”,才能上课。她们多是老教师,喜欢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要求我们,而且在教案设计上求稳,怕出错。像我设计的体育活动的教案经常会被退回来,要求修改,我就很反感,这样自己有很多想法都不能实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不好创新。 Y:你有没有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呢? L:开始没办法,后来,对于那些我很用心设计的活动,我很想试试,因为没有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我就努力去说服教研组的那位教师,表明我有信心上好,并请她来看我上课。结果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之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聊聊,沟通一下,她们提的有些建议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 教学与管理的冲突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在这位男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突出,这可能是因为他所持的教育观念与其他教师不同,而又渴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愿意接受挑战。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刻板更容易束缚男幼儿教师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进行教学创新。男幼儿教师如果不能用积极的心态调节这种矛盾,在教学中就很容易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心与动力。可见,面对教学与管理的冲突,男幼儿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是其一大困境。 二、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男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历等做出较为客观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发挥特长与优势来弥补。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与调节,它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男幼儿教师更需要对自己作为男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工作中的情绪情感及自我发展,进行有计划的、持续不断的反思。 Y:在工作中你经常自我反思吗?一般涉及哪些方面? L:经常进行。我们大班的孩子每天都要学习拼音、算术,很多孩子不愿学这些。我就思考幼儿园教育到底该教给孩子些什么。我认为教育方法求新还不够,关键还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是否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我还主动要求参与了教研组有关园本课程开发的课题,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有了我们园自己的课程教材并在全园实施,增加了不少信心。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也经常反思,看怎样做才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如我们幼儿园提倡教师自制玩教具,而制作玩教具是我的弱点。我在大学时对计算机很有兴趣,学了一些东西,我想可以用课件、动画代替手工教具,于是试着把语言活动制作成电脑课件,结果孩子们很喜欢,其他老师也觉得很有新意。 男幼儿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幼儿园教育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教师该做什么、怎么教”的疑问,这就意味着他开始了自觉的反思。通过这种自觉的反思,男幼儿教师更敏锐地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变化,提高了自信心。男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这一过程本身的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自我发展意识的引导下,对自身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的思考,使其对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反思是一个过程,而且要有相应的方法。只有不仅具备反思的意识,而且掌握反思的方法,才能提高反思的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Y: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反思? L:我会作记录,因为我平时就比较喜欢记日记。当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或组织上有所进步时,我就会思考我是怎样进步的,记下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每周我都会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记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如记下自己该补充的知识与能力。这对我帮助很大。 日志记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记录日志是一种反思,阅读日志也是一种反思。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博客”( blog)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反思手段。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博客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深人的反思。它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交流促进自我反思。}a}因此,认真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助于自我发展的方法进行反思,对男幼儿教师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键事件决策 “关键事件”的概念是由沃克(Walker, R)提出的,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做出选择。rr }9}关键事件是相对的,一个事件是否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于教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把握和决策,这会影响其做出某种选择与改变,由此引发教师个人包括其教育观念在内的专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 Y:你觉得有对你的专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些事件吗? L:有。像我参与的园本课程开发,对我的帮助就很大。(在这期间,)我看了许多关于校本课程、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书籍,上网查了别的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弥补了自己理论方面的不足。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真的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但不可否认在其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自己也进步了不少。 男幼儿教师将园本课程开发作为其专业发展的契机,并在对课程开发这一关键事件决策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专业知识、能力、态度与动机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对自我发展有较明确的规划,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自我发展道路。可见,男幼儿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不失时机地对其做出决策,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 三、结语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作为一个局外人走进了男幼儿教师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了解到了他们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独树一帜的同时,面临着更多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受到关注的,但“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司男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认同、热爱自己的职业,并认识到自身的性别优势,才能坚定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决心,同时还应具备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合理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自我反思,并寻求与同事的合作与帮助。与此同时,社会与幼儿园也应该为男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在困境中不断地自我成长与发展。 幼儿教师论文:试论幼儿教师不幸福的原因—以重庆市北赔区为例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 职业幸福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幸福指幼儿教师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舒畅心理体验,然而,幼儿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因素是幼儿教师工作量太重、压力太大、待遇太低、缺乏自主;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观条件在于幼儿教师良好的教育操守、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育技巧、如一的教育执著;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客观条件在于社会的合理期待、领导的治园有方、恰当的物质待遇。 1978年,中国幼儿教师一共27.7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到2006年,中国幼儿教师增至77.6万人。数量如此庞大的幼儿教师,他们幸福吗?从检索到的关于幼儿教师幸福的文献看,答案是否定的。 一、幼儿教师的幸福指幼儿教师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舒畅心理体验 关于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类的思想家几乎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不同阶级立场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同一阶级中不同阶层的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幸福指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孙英博士认为,“全面地看,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的快乐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实现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体验;是生存发展达到某种完满和免除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孙英博士对幸福的见解精辟而深刻,以此观点探讨中国幼儿教师的幸福状况会深受启发。 教师最大的欲望就是育人,教师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人生最大乐事;教师以不能育人或育人失败为人生最大痛苦。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教师对自己育人成功的舒畅心理体验;教师的职业不幸指教师对自己育人失败的沮丧心理体验。育人成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客观要件;对自己育人成功的心理体验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观要件。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指幼儿教师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舒畅心理体验,即幼儿教师生存发展达到某种完满和免除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 二、幼儿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因素是幼儿教师工作量太重、压力太大、待遇太低、缺乏自主 (一)中国幼儿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 为了探讨幼儿教师的幸福状况,作者于2008年3月对重庆市北暗区教师进修学院幼教名师工作室—徐宇名师工作室的学员进行了《中国幼儿教师幸福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对该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徐宇进行了“关于中国幼儿教师幸福现状”的访谈。 本届徐宇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共7位,地区级幼教名师6位,省级幼教名师1位,其年龄分别为39,32,31,40,42,30,32岁,从年龄看,这7位教师可谓年富力强,在各自幼儿园可谓中流砒柱;其工龄分别为19,14 11.19,24,11,13年,从教师专业发展看,依据麦克唐纳(McDonald, F.)的教师阶段发展理论,这7位教师都走过了过渡阶段(transition st2ge)、探索阶段(exploring stage )、创新和实验阶段(invention and experi-menting stage ),她们都处于专业教学阶段(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ge ) ;其学历构成为大学本科5人,大学专科2人;其担任的职务为,教研组长4人,年级组长1人,科室主任1人,园长1人;其职称构成为:6人小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一级职称;其获得表彰与奖励的最高级别为:国家级3人,省级2人,地区级2人。这7位优秀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现状如何?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现状,本研究采纳并修改了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本课题的问卷调查表—《我国幼儿教师幸福现状问卷》共设计了23个项目,21个5级正向记分选择项,1个多项选择项,1个被试自由表述项。 经问卷调查,这7位优秀幼儿教师21个5级正向记分选择项(满分105分)平均得分71分,最高得分85分,最低得分58分,这表明:她们的业务虽然优秀,但她们的幸福指数不高,换言之,她们不太幸福,她们的幸福与她们的业务不成正比。之后,作者将该问卷用于测试重庆市20余个区县的另外141名优秀教师,平均得分仅56分,其幸福指数更低。 (二)制约中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因素是幼儿教师工作量太重、压力太大、待遇太低、缺乏自主 徐宇名师工作室的7位学员对问卷的第22项回答为,当面临性格、情感、行为或精神问题时,5人次求助于爱人,4人次求助于同事,3人次求助于朋友,1人次求助于网络,没有人求助于父母及其他人员或机器。这表明,当幼儿教师面临烦恼时,他们主要依赖自己圈子的力量克服,其他人员或机构所起作用甚小,她们缓解压力的渠道有限。 问卷调查的第23项是“最后,请您简要谈一下您本人对幼儿教师幸福或不幸福原因的看法。”关于给幼儿教师带来幸福的首要因素,这7位教师的回答分别是:“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提高并用于实践,得到家长、领导和学生的肯定与承认,;“表面的荣誉(虚荣心)”;“工作有成绩或成就感”;“家长信任,孩子快乐,与同事相处愉快”;“教育过程的享受”;“社会的理解、支持与认可”。归纳这7位教师的观点,幼儿教师幸福的内因是教师本人教育道德高尚,教育理论先进,教育技能娴熟,教育方法科学,教育劲头十足,教育成绩显著;幼儿教师幸福的外因是教育管理科学,教育环境宽松,教育机会充足,教育支持充分。 关于给幼儿教师带来不幸福的首要因素,这7位教师的回答分别是:“工作量太大,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保持荣誉的压力”;“工作量大,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大,任务重”;“工作压力太大,工资低”;“待遇低,福利不太好”;“没有自主与保障”。这7位教师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层内容,即幼儿教师不幸福的原因,一是幼儿教师工作量太大,表现在任务重、工作头绪多等方面;二是幼教师压力太大,表现在责任重大、保持荣誉的压力等方面;三是幼儿教师的待遇低,表现在工资低、福利不太好等方面;四是幼儿教师缺乏自主,表现在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保障等方面。 在初步了解到幼儿教师不幸福的原因后,作者感到惊讶,传统观点认为,幼儿教育轻松,没有压力,与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事实上存在择校、升学的压力;也与中学教育不同,中学教育面临中考与高考的压力,殊不知,幼教教育也有工作量太大、工作压力太大的问题。过去的观点还认为,幼儿教师的收人虽不如大学教师的收入高,但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定愿意为子女读幼儿园掏钱,幼儿教师的收人一定不会太低,而且还很有保障,殊不知,从这7位优秀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得知,幼儿教师收人其实太低,与他们的劳动付出实在不成比例。 为了进一步探讨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因素,作者又访谈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重庆市北暗区教师进修学院幼教名师工作室导师徐宇。徐宇从事幼儿教育和儿教研工作20多年,成绩卓著,是一位享誉全国的知名幼教专家。徐宇认为,幼儿教师工作量太重、压力太大、待遇太低、缺乏自主,这些都是现实,也是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因素,她本人就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克服种种困难的;关于幼儿教师的物质待遇太低,她认为,这是中国目前幼教界的普遍现象;关于幼儿教师缺乏自主,她认为,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管理自主和专业自主都将会不断增强,这有一个过程。 三、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观条件在于幼儿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育技能、足够的刻苦努力;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客观条件在于社会的合理期待、领导的治园有方、恰当的物质待遇 (一)从主观条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育技能、足够的刻苦努力等主观条件 首先,从长时期看,从社会整体看,德福一致,有德者获福,失德者失福,幼儿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亚道德;其次,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因此,人们说,思想指导行动,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深度,认识的境界决定人生的境界,幼儿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第三,哲学是世界观,同时,哲学也是方法论,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会有精彩的人生,因此,幼儿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技能;最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是创业阶段,创业就是忍辱负重,温州商人成功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即“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想遍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行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因此,幼儿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还必须具备足够的刻苦努力。 (二)从客观条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需要具备社会的合理期待、领导的治园有方、恰当的物质待遇等客观条件 首先,社会的过分期待往往超出幼儿的心智成熟程度,也往往超出教师的素养技能范围,给师幼平添过量负担和压力,因此,幼儿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必须具备合理的社会期待;其次,幼儿园的领导必须保障教师的公民权力、政治参与,做到民主治园、专业治园,以此克服“缺乏自主”这一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不利因素;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用于衣食住行的物质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类基本的物质资料无论从质还是从量的角度看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恰当的物质待遇;同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告诉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数倍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提供复杂劳动的劳动者的报酬数倍于提供简单劳动的劳动者,幼儿教师提供的属教育人的复杂劳动,其报酬理应数倍于社会的简单劳动提供者,有鉴于此,幼儿教师过低的物质待遇是不可接受的,社会理应为幼儿教师提供适度的物质待遇,以此克服“待遇太低”这一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不利因素。 幼儿教师在具备充分的主客观条件后将取得骄人的育人成就,这就为其获得充分的职业幸福创造了条件。总之,幼儿强则国家强,幼儿智则社会智,幼儿福则国民福,然而,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幼儿? 幼儿教师论文:从人类发展生态主义观点分析形成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风格 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中新的关注热点。布朗芬·布伦纳借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的观点。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系统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的方法,探讨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能够较好地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深入认识教学风格。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在宏观系统层面是社会现实.在外展系统的是师生关系,基于中间系统的是园所环境,而微观系统是教师自身的特征。 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目前有多种认识,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教学风格是在教学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符合规律性和个性的教学艺术活动的凝结物和结晶品;是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既具有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的教学个性或特色。从上述的各种教学风格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认为的教学风格大都是从“教”这个角度来说的,并没有涉及其他对象和方面。而在《西方教育词典》对教学风格的定义则有所不同:“教学风格通常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不同的关系和建立各种社会风气的方式方法。”将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列人了教学风格里。但是不论教学风格的定义究竟如何,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不可能脱离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脱离历史文化的制约,不可能离开人的个体特征。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在一个层层叠叠、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发展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他将生态环境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动营销的网络。每个系统及其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幼儿教师形成的教学风格是在该系统环境中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教师逐渐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解释环境特性、参与环境的活动、维持或改变环境的动机与能力,从而在系统互动中实现教学的高度艺术化。下面笔者从宏观、外展、中间、微观系统对影响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宏观系统—社会现实 宏观系统是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制度和文化背景。宏观系统中的社会组织、机构是有形的,属于“硬件”;文化则是无形的,属于“软件”。教学风格的形成既离不开社会时代背景的“硬件”设施,又离不开文化“软件”这些“硬件”、“软件”提供了幼儿教师形成自身风格的最重要的外部生态。 任何时代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都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因此,必然要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体心理因素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过程。 1.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对教师观念的影响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我国在将幼儿教育机构推向市场之后,为了生存和利益,幼儿园要讲质量、讲效益,教师相应地必须认真研究市场,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逐步地由灌输转向重视通过游戏、通过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 2.社会文化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传统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等,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我国一直强调尊师重道,强调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无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思想被教师广泛接受,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有些优秀教师就是因为在教学中深刻领会、灵活运用了这些思想和主张,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兴趣、能力、爱好。这些观念正在逐步地渗人幼儿教师的意识之中,逐渐被广大幼儿教师接受,促使幼儿教师从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中走出来,走向儿童中心的教学风格,注重“一切从儿童出发”。 二、外展系统—师生关系- 外展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但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与个体成长的那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来说,师生关系可以视为外展系统。 师生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学风格的考察,涉及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常用的管理模式、活动中的心理气氛等。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情况。 师生关系也是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条件和依据。从幼儿园到大学,师生关系由慈母型发展到教师型再到导师型。与此相应的教学风格也表现为教导型、指导型和引导型等。这就说明了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定都是在“吃透”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三、中间系统—园所环境 中间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直接参与其中的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间系统是由直接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除了现在的联系外,一些内隐的联系也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时的中间系统主要是身处的园所环境。 1.幼儿园的管理 有些幼儿园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设立一个模板,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认为和优秀教师做得一模一样那就是成功的教学,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趋同,或者说并没有形成特色。而目标设置合理,有着完备的考核评估奖惩制度,将会形成一种推动教师主动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 2.园所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来说,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化教具,已成为教学行为中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崭新的组成部分,而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直接受到园所经济状况的制约。经济效益好的幼儿园也许会添置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帮助教师组织活动,进行教学,但是条件不够好的幼儿园则有心无力。这将不利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群体与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组织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群体,如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和领导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等。在群体条件下,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会因为群体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个体条件下的明显特点,形成群体心理效应。如果在幼儿园里,某些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技巧,不断补充新知识,则其他教师也会效仿,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力争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群体的促进效应。 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人际交往的结果,而某种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对人际交往就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对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教师如果有机会与风格类型不同的优秀教师一起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必然会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促使教学风格不断发展和更加完美的重要途径。而上下级关系则对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有影响,正常、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心理气氛,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一心一意钻研业务,这就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反之,就会给教师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微观系统—自身的特性 微观系统是发展中的个体直接接触的和产生体验的生态环境,是个体对自身从事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人际关系的真切感受和经历。所以,教师的心理基础、教学经验、教育观念等都属于微观系统。 教师的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认知、意向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师的认知特点,如感知觉的能力与特点,思维形式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是属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记忆特点,言语的表达方式,等等,都与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意向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强弱、持久性等,也是构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执教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有些教师虽然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并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学经验确实是形成风格的一个必要因素。一般来说,有着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从教的时间都比较长,实际上,考察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参考标准就是执教的时间长短,一般认为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开始具有自己的风格。 观念是指导行动的向导,没有信念的教师无法坚持自身的行为,更无所谓形成自己的特点。刘晓东博士认为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一个坚信“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师不可能形成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教学风格,而一个认为儿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教师可能更易于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学风格被看成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动态性。教学风格系统由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的过程组成,也就是说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促成了风格的形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或者过于强调某一层面,都不利于有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幼儿教师论文:浅析幼儿教师教学语言使用问题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 语言艺术 学前儿童 【论文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师生交流思想的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们一直在努力尝试让自己的思想与幼儿的认识贴得更近些,有的在寻找深浅适度的教材;有的试图通过形式有趣的游戏;有的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具;也有的尝试运用稚气化的语言。这些有益的尝试为实现师幼思想的沟通提供了保障。但笔者以为,与动态的活动过程相对应,教学更是一门对话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的好坏,对及时调控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哪此问题呢? 0.引言 语言在广义上指人们通过无声的或有声的方式,借助于体态,文字和口语表情达意。在教育中语言构成了一个以「7头语言为主,以书面语和体态语为辅的综合语言系统,教育教学主要是以这一综合系统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之精华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应。”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人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适应课堂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点,赋子语言以情感色彩。尤其是学前儿童,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热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经验范围内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距离自己生活经验比较远的事物则很难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再现教材当中描写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究的动机;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和联想,把他们带人向往的境界;能够引导儿童对美的实质的理解,对语言美的鉴赏,连同对语言表现的“美”与“丑”评判。所以说,教师以美的语言诗意地言说,把深奥的道理与热悉的经验结合起来,将色彩与节奏渗透到教学中,将情感与期待寄子于语言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形象、生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幼儿对于鲜明的、闪烁着色彩和发出声响的形象感受}一分深刻,并能牢牢地铭刻在记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渗透着色彩与声音,这也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第一要义。 教师能绘声绘色的描述过程现象,使幼儿听后能产生有关事物的鲜明形象,能随着教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如“过电影”“放录相”似的出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幼儿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幼儿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语言会影响到幼儿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言智语会影响到幼儿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领儿童领略丰富多彩的外部I日_界,从而拓展幼儿认知和思维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2.以儿童的人格发展为目的,注意语言的人本性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要求教育越来越指向人的精神世界,重视培养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益的因素,因而,教师教学中说的、做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幼儿的人格发展。教学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提一个问题,紧接着说;“能回答的小朋友请举手”立马小手如林,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老师,身体跟着老师打转,小脚不山得随老师挪动,恨不得老师一喊就喊到自己的名字。甚至会有一些憋不住的孩子,抢先说起来。可是当孩子们如此热情合作时,老师又会冷不丁地大吼一声:“我喜欢让坐得好的小朋友来回答!”这种前后迥然的态度往往会令孩子们措手不及。幼儿教师应该真诚地对待儿童发出的请求和需要。 3.富有情感和期望的教学语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灵世界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性格、情感、道德品质等都将随着他生理上的逐步成热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情感,形象地讲,这是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哪里不注意细心关切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哪里就会产生默然无情的人。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将老师的话奉为“真理”,教师就要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如和风细雨般地用美好的情感,甜美的语言去滋润孩子的心田。美的语言能再现美好的情感,能够感染儿童,激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语言的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敏感的东西,即儿童的大脑,儿童的大脑就象一朵拄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需要多么小L}谨慎,我们时时刻刻需要的正事这种审慎的态度,以及在这种审慎态度之下用真挚而热切的语言去教育儿童。通过语言,让美好的情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流淌,让心灵得到沟通和交流,当这此美好的情感常驻幼儿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敞亮起来。 那么教师的语言应该蕴含什么样的情感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混合着对幼儿抱有极大期望和希望的、对幼儿、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的情感。 3.1热爱教师职业和自己专业的深情 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是人们在某方面开拓创新的推动力。 教师如果深爱自己的职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它产生了责任感,就会成为自觉地奉献全力给教育事业的人,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同时,还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学科有着深厚感情,这样才会“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语言便处处透露出积极生动,鲜明的色彩。 3.2热爱幼儿的真情 真挚热爱的情感,是开启幼儿心智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幼儿的喜爱和信赖,才能爱屋及乌地喜爱教师组织的活动。教学语言中富含了这种真情,就如春风化雨,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对幼儿的热爱包含着许多具体内容,如对孩子的信任与理解,关心与体贴,尊重与爱护,鼓励与激励等。教师心中有这此爱孩子的真情在,自然会在她的教学言语中流露出来,有声言语可以表现,无声言语也可以表现,她的动作、她的目光、表情都洋溢着这种真情。 教育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双向活动。“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念的任何过程。 师幼互动就是指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语言鼓励幼儿积极讨论,积极进行探索,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起探索;使他们在精神上相互回应,相互碰撞,从而作用于彼此的心灵,开启幼儿的智慧,情感之门;使儿童的智慧、情感在师幼心灵的相互交融的溪流中得到生机勃勃的发展。 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一种存在,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语言艺术,让幼儿的世界因你的语言而变得更加精彩,让幼儿在快乐中不断健 5.结束语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幼儿教学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去摸索和研究。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略的看法。 幼儿教师论文:关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应付方式;社会支持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对30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工作压力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76.2%的教师感觉自己承受着工作压力,其中有重度或极重压力的有75人,占调查人数的24.9%。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合理化、幻想、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这四个因子对工作压力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良好的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工作压力这一现象日益凸显。有人提出,为什么在同样压力情境下,有的人感到压力的存在并产生强烈的反应,而有的人却相反,原因可能与个体所采取的应付方式和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有关。Andrews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在与工作压力相联系的众多因素中,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是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本研究试图从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来考察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旨在通过研究为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符合幼儿教师心理需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系自编问卷,是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压力理论、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对幼儿教师进行半开半合问卷调查、访谈基础上,经有关专家指导编制而成,该问卷由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幼儿园组织氛围、社会地位和社会要求、幼儿和家长、工作负荷等维度组成。 2.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由肖计划和许秀峰(1996)设计,全部问卷共62个项目,采用“是”或“否”选择,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每项得分表示该项应付方式的情况。有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个维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0,六个维度的信度指标分别为0.72、0.62、0.69、0.72、0.67、0.72,构成各因子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35以上,说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由肖水源(1991)编制。共l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采用多项选择方法。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在0.89—0.94之间,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其效度也较好。 (二)研究程序 1.编制问卷:如前所述。 2预测:在南充市选取3所幼儿园的32名教师进行预测。对预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由六个维度、43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问卷。 3.正式施测:采用先分类再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四川(61名)、山西(88名)、广东(37名)、辽宁(59名)、安徽(57名)五个省选取部分幼儿园教师作为被试,最后有效被试为302名。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o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本量表将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没有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重度压力、极重压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总体状况如下表: 表1显示,有76.2%的教师感觉自己承受着工作压力,中度以上压力的有148人,占所调查人数的49.1%,其中有重度或极重压力的有75人,占调查人数的24.9%;仅有23.8%的人没有压力。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其他关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相关。 表2表明,工作压力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9,P 0.01)。进一步考察工作压力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大多数因子(除求助外)相关密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各压力源与应付方式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应付方式关系最密切的是自我期望、幼儿园组织氛围、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社会地位方面的压力,关系最不密切的是来自工资福利方面的压力。从不同的应付方式来看,应付方式中的问题解决与工作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除求助外,其他因子与压力的关系均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与压力关系最大的是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责,与压力关系较小的是问题解决。 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应付方式的回归预测。 表3表明,应付方式中的合理化、幻想这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并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说明这两个因子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三)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表4显示:工作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54,P 0.01)。进一步考察工作压力的各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均呈负相关,且相关都较为密切(P 0.01),达到统计学上的极其显著水平。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与社会支持关系最密切的是工作负荷、工资福利、自我期望、幼儿和家长、幼儿园组织氛围,最不密切的是社会地位。从不同的社会支持来看,与压力关系最大的是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压力关系较小的是客观支持。 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社会支持的回归预测。 从表5可见,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且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说明这两个因子可以有效地预测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02名幼儿教师中,有76.2%的教师感觉自己承受着工作压力,中度以上压力的有148人,占所调查人数的49.1%,其中有重度或极重压力的有75人,占调查人数的24.9%。这提示幼儿教师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 (二)建议 1.建立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 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应付方式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应付方式是否有效与压力大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虽也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解决问题和求助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较好适应性、反映成熟人格特征,有助于减缓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应付方式;幻想、退避、自责是消极的、被动的和不利于减缓压力的应付方式。而合理化是集成熟与不成熟于一体的应付方式,在应付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合理化、幻想这两个因子可以有效地预测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合理化、幻想表现为消极的、负向的特征,属于防御性应对方式,是力图减少焦虑情绪,保护自己不受压力影响的应对策略,然而由于它并未减弱压力源本身的影响,因而暂时的回避不但不能从根本上减缓压力,反而还会产生副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加强积极应付方式的合理运用是个体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从教师本人来说,为预防压力的产生或缓解已产生的压力,应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学习和掌握积极的应付技能,理性地看待压力,认真分析,主动采取放松、宣泄、转移目标等降压措施来应对压力。比如,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改变自己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等。 2.提高主观感受性,构建并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个体面临压力的缓冲剂,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压力。多项研究认为,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降低个体对应激过程的认知评价,帮助个体解决当前的危机事件,使压力得以解除与释放,从而使个体在面对压力情境时所承受的伤害程度减弱进而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幼儿教师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工作压力越大。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有显著的影响,说明社会支持确实有利于工作压力的缓解,而且感受到的主观支持比实际的客观支持对工作压力的缓解更为重要。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另外,只有被利用了的支持才是真正的支持。这就给我们以启示: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信息量、敏感度和矫正认知偏差,增强自己对来自他人支持的感知。即在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社会支持存在的情况下,要不断培养和增强个体对这些支持的主观感受,这样才能提高主观支持的积极影响。 第二,加强对支持的利用度。压力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同时它的可控程度又较小,因而在对付应激源的可利用的客观因素中,教师要积极地争取并勇敢地接纳来自如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教师同学、党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方面的关心、照顾、支持、援助等。此外,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与外界广泛接触,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和谐处理人际关系,主动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并积极利用。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才智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周围的人广泛接触、交往,建立起感情上的联系,在必要的时候善于寻求和接纳来自他人的支持,才能通过现实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脱离困境、减轻压力。 幼儿教师论文:探析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师素质 规划纲要 【论文摘 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幼教改革的浪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它仍是国家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机遇。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对象,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同时教育改革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幼儿教师是很难应对改革带来的改变和挑战的。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其中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专门的要求,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专业,2010年还特别批准了5所幼儿中专,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模式。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努力做到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家长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素质?素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更不是简单的量化。人的素质是一个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品德上的严格自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备诸多优良的素质修养,比如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基本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 一 思想品德素质 1.较高的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会影响行为,幼儿教师的思想素质会直接表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幼儿教师应以真善美为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以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和生活,使它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幼儿天生好奇心强,好模仿,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幼儿最生动、最直观的学习榜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受他们的影响也最深。幼儿教师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聪慧的、权威的,老师的话比父母的话更具有威信,所以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现在幼儿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很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孩子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幼小,还有很多幼儿园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蒙学教育,教幼儿从小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著作。大多数孩子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但真正落实在行动中的却不多。孩子们都会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是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还是会互不谦让。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教育幼儿,效果会更好。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孩子做到呢。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但实际上,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却不容乐观。纵观当今时事,虐童、辱童的事件频频发生。某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质问,易某谎称是因孩子们上厕所时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天有540名儿童死于虐待。 儿童受虐不仅仅指身体的殴打、体罚等,还包括精神方面的,诸如对儿童的疏远、冷漠、贬低与压抑等方面。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他们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本应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所在。但如此粗暴地虐待孩子,不仅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更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不可磨灭的危害,影响其终身。 我国还未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幼儿教师应该热爱幼儿,弯下腰来、蹲下来对幼儿说话,轻拍孩子的脑袋提醒他们注意,抱抱孩子以示夸奖,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能体现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流露出对幼儿的体贴、关爱,应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二 健康的身心素质 曾经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将健康比作1,将其他的如学识、财富、地位、容貌等比作0,那么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越多,就拥有的越多。没有了健康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健康的内涵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 1.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6月,《早期教育》编辑部曾在某市对11所幼儿园的103名幼儿教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累,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长,每天基本超过8小时;二是班级人数多,班级人数最少的为25人,最多的46人;三是案头工作多,有教案、观察记录、教学笔记、准备教具、教科研活动记录、家园练习册、计划总结等;四是开课多、比赛多,尤其是示范园和实验园;五是业务学习多。 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使很多幼儿教师不能在这个岗位上长期坚持下去,很多幼教工作者在从事几年幼教工作后就转行了,甚至有的幼儿园为了避免给幼儿教师的工资支出随聘任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每几年就更换一批教师。幼师队伍没有保障,很难形成合理的年龄层次,没有老中青年龄层的合理分布,大多是中青年教师。甚至有人认为,当幼儿教师就是吃青春饭,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说:“喜欢这个专业,但不喜欢这个职业。” 2.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心就要热爱幼儿,热爱幼儿纯真的笑脸,包容幼儿犯的每一个错误,在对幼儿付出爱心时,就会从繁重的工作中获得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快乐,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奉献青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幼儿教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这些语言最能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爱。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每个幼儿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发展的速度、强度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教育方法,有的幼儿接受快,有的幼儿接受慢,对那些发展缓慢或性格内向或经常犯错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地倾听、教导,切不可性情急躁,更不可大发雷霆,以威怒震慑幼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当你驾驶着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突然飞机上没油了,而机上还有十几名乘客你怎么办?”小孩不假思索地说:“我让旅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就乘降落伞跳下去。”观众席上一片哗然,主持人也哈哈大笑。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会自己逃命时,小孩委屈地哭着说:“我要赶紧去找油啊,然后飞机就可以继续飞了。”小孩的想法是天真淳朴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耐心和他们交谈是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幼儿教师应该有一双“鹰一般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幼儿身体娇弱,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生活中可能对幼儿有威胁的隐患,如椅子上突出的螺丝帽,幼儿松开的鞋带等,幼儿教师要及时处理好这些隐患。还要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幼儿教师还应有积极充沛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使幼儿受到感染,促进幼儿健康地快乐成长。 三 基本文化素质 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接触的幼儿多是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好奇心强,会有很多个“为什么”,幼儿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幼儿提出的千奇百怪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幼儿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很难轻松地承担教育工作和应对幼儿的提问的。 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游戏等,音乐、美术、舞蹈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不仅如此,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幼儿教师普通话能力测试水平至少是二级甲等,否则是拿不到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这是幼儿教师职业不同于普通教师职业的地方。一般来说,幼儿教师的学历总体水平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是偏低的,幼儿教师一般具有大专学历,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也不在少数,但是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却非常严格。这是由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幼儿。 四 人文素质 人文,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和肯定,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幸福和发展为出发点。幼儿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以幼儿为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根本,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幼儿教育阶段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不能简单地把幼儿教育看做是为上小学做准备,幼儿期就是游戏期,要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现在的幼儿教育为了盲目地满足家长的需要和追求短视的效果,让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被识字、算术、英语、特长等填满,幼儿教育成了超前教育。幼儿教师应以幼儿为本,把时间还给幼儿,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使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只有具有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师才会真正领悟到幼儿教育的真谛,才能更好地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幼儿教师论文:关于心理效应与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 论文关键词:心理效应 学校管理 幼儿教师 论文摘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蚂蚁效应、皮格马列翁效应、霍桑效应等都是被广泛运用于管理领域的经典理论。本文旨在探讨利用心理效应来解决幼儿教师队伍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培育组织精神,创设和谐环境,确立梯级目标,慎重分配任务,提供展示机会等,引领、凝聚、调控、提升幼儿教师队伍。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如能利用心理效应来解决幼儿教师队伍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将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1 对几个心理效应的解读 1.1蚂蚁效应 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每只蚂蚁都依赖集体生存,蚂蚁内部分工明确,每个个体都在为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有的负责寻觅食物,有的专门负责运输,有的专门负责照看幼虫,有的负责抵御外敌,甚至还有一些专门在蚁群中穿梭……但令人惊奇的是,蚂蚁一旦形成组织,随着成员的增加,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随着个体越来越多的加入,似乎到了某种临界值或法定数时,思维便开始了。这样的蚂蚁组织可以瞬间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啃成一堆白骨,也可以横扫整片森林或一幢幢高楼,这就是“蚂蚁效应”所产生的威力。“蚂蚁效应”对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的启示是:管理者不但要培养全体成员认同的组织文化,还要了解每位教师的所长、所短,并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分工明确,使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树立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1.2皮格马列翁效应 皮格马列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赛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像产生了爱慕之情,期望与少女生活在一起,由于他的真诚渴求,竞使这个少女的塑像变成了活人,期望得以实现。这一效应的理论假设是:管理者把自己对教师的期望传递给他们,并且给予一些特殊的帮助和指导,而由于这种不同的期望和对待,教师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管理者作出反应,这就加强了管理者对教师的期望,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期望行为,因而教师的成长就朝着管理者期望的方向提高。 1.3霍桑效应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名为霍桑的工厂,当时,这个工厂设备先进,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和福利制度,但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长期低下,达不到期望的状态。从1927年到1932年,有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称之为霍桑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最重视的是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作用。 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所需满足的要求中,金钱是一个因素,更多的是感情、安全、归属感等。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下级的意见,使群体的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取得平衡,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协调。 1.4社会促进社会惰化 社会促进,指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对个体来说,感受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或被人评价的焦虑,而表现出对活动效率有明显的影响。与社会促进相反,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任务时偏小的现象。社会惰化的原因:群体活动责任意识下降,评价的焦虑被减弱。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的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管理者分配任务时应定岗定员,抓岗位责任制,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建立奖惩机制,杜绝责任不清、意识淡薄等问题。 2 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与广大女性一样,同时承受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就工作性质来说,她们和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差异,除了教育还承担很大部分的保育工作。就教育对象来说,面对的是2~6岁的孩子。而这时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感受性敏感时期,对教师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均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深刻性。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得幼儿教师的情感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今天,人们对其劳动给予更大的尊重,同时也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从管理现状分析:重刚性管理轻柔性管理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管理者过分强化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忽略教师情感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会使整个校园犹如一潭死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紧张,相互猜忌。二是管理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导形象,利用领导者的权力对教师实施影响,而忽略了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三是管理者忽视教师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需要。以上问题和矛盾在幼儿园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情感发展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在当今,尽管人人都在强调管理应做到“以人为本”,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偏离。 3 心理效应在队伍管理中的运用 鉴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对幼儿教师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应围绕“以人为本从心开始的管理原则,借鉴心理效应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启示,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培育组织精神,引领队伍 组织精神是组织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积淀、提炼出来的体现组织意志、激励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成果。它是组织的精神支柱,体现了组织成员的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关注态度和价值取向,渗透到组织成员心灵中,附着在组织成员的行为中,对组织成员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此,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发现并捕捉其中所蕴涵的组织精神的胚芽,并对其加以培育和提炼,以形成全园教师所认同的精神目标。然后幼儿园的管理者有意识地将这个目标贯彻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精神目标从口头上、纸面上转变为全园成员的一言一行,成为弥漫在整个幼儿园的组织氛围,进而成为一种优良的园风。 3.2创设和谐环境。凝聚队伍 教师队伍是一个文化群体,其素质的培养和发挥往往受环境氛围的制约。因而,在园内,既需要教师个体的勤奋努力,更需要一个宽松、民主、凤正、人和的工作环境。作为园领导,要善于把全体教师吸引在自己的周围,通过计划、组织、协调、评估等工作,使实现办园目标的工作过程成为形成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相互团结、尊重、协作、互助的关系,造就一个人人心情舒畅的人际氛围。 日常生活中,管理者应力求营造“爱”的氛围,既是领导者,又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对待教师以诚换心,用真诚的感情去关心她们,尽可能满足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需要,通过“和风细雨式”的交谈、节日慰问、生日点歌、婚礼祝福等途径与广大教师建立情感联系,对她们的衣、食、住、行、家庭生活、婚姻恋爱给予关心和帮助,使教师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人格上的尊重。以这种情感纽带促使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本职工作的满腔热情。 3.3确立期望目标,协调队伍 当教师接受一项任务后,便千方百计想知道领导和同事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期望程度,尤其是领导的看法,以便能更好地控制、支配、衡量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依据教师的所长、所短,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出发确定对教师的期望目标。而对教师的期望必须是为达到最终目标所形成的有层次、呈梯级的子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同时,管理者还要不失时机地将对教师的期望传递给他们,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 3.4慎重分配任务,调控队伍 当一个教师接受一项既艰巨而经过努力又能够完成的任务时,他就会由被信任而产生一种荣誉感,进而激发起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圆满完成任务的责任感。这里,任务的分配十分重要,它是衡量领导是否知人善任的重要标志。为此,园领导在用人时要做到识才、爱才、用才。每分配一项工作,首先考虑的是:某人能干什么?而非某人能否和我合得来,不以个人的好恶划分亲疏。 其次,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业务能力、性格爱好和特长各有不同,如有的老师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好;有的专业水平高;有的家园沟通细致,家长信任度高;有的课堂调控能力特别好等等,所以,幼儿园管理者要做有心人,要了解每位教师的所长、所短,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避免教师职业角色混乱,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再则,人员的组合,注意合力效应,力戒“内耗”现象。如班级教师的配备,可采用教师双向选择的办法,由教师选择愿意配班的候选人,而后,领导根据各部门人员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的原则和教师的年龄结构,优化人员的配备。或“老带少,少促老”,老教师在低段任教,年轻教师在高段任教等方法,通过合理的结构组合,力求1+1 2,避免1+1=0。 3.5提供展示机会,锻炼队伍 在教师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拥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和特长,因此,管理者应当坦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个别差异,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给他们创造进修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如针对老教师对学科缺乏探求感和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调控能力等,开展“扶老助弱”系列活动。对老教师进行本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材教法运用等方面的培训;请他们当师傅,对青年一代进行“传、帮、带”;通过老教师上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激发老教师再学习的动力;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提高,上示范课、上精典课,引领青年教师科研兴教;破除论资排辈、伯乐相马的传统选拔方式,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在青年教师当中,实施发现、培养、创造、使用“名师”工程。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基本功比赛。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承担指导老教师业务培训的任务,帮助老教师掌握一些现代教学手段。组织开展“教学中坚”、“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对有些业务能力强,但怕吃苦、对幼儿缺乏耐心的教师采用“逼、拉、拽、推”等措施,让他们身上蕴含的潜能发挥出来,让“快马”一领风骚,使“弱马”迎头赶上。 将心理效应运用到管理层面,归纳起来两句话:管理者用“心”去管理;教师用“心”去体会。当“心”与“心”的交流成为一种自然时,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成为可能。 幼儿教师论文:试析男性幼儿教师稀缺的文化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男性幼儿教师 稀缺 文化分析 对策 论文摘要:教师性别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幼儿园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为妻纲、“身体化”倾向以及“二人”关系倾向等特征对男性幼儿教师出现稀缺问题的影响深远。因此,提高对男幼师缺乏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的均街健康发展。 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0.3:9.7,在大连的比例是0. 05:9. 95,武汉市的比例是0. 6: 9. 4。而在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是0. 04: 0. 96。在美国幼儿园教师中男性约占1/10,而在幼儿教育更为发达的德国,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超过两成川。幼儿教师性别比例的失衡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对男幼师缺乏问题的关注,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的均衡健康发展。 男性幼儿教师缺乏问题的存在有很多的原因,比如文化观念、国家政策、已有社会经济政治影响等。在诸多的因素中,笔者认为文化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以下笔者将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男性幼师缺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男性幼师稀缺的文化原因分析 1.夫妇有别,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传统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维系着封建宗法制度。其中与男性幼师稀缺息息相关的传统观念就是夫妇有别,夫为妻纲。笔者认为夫为“纲”的观念对男性的要求起码有两点,男性必须表现出刚性以及男性必须比女性更有成就。由此观念引发了男性幼师稀缺的原因就是成就感低以及男性被认为不具备幼儿教师的品质。 首先,成就感低。经济待遇低是男性幼儿教师成就感低的最主要表现,也是影响幼儿园男教师流失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男性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男性面临成家立业时必须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目前幼儿教师待遇较低,很多的男性幼师不得不放弃这份职业去寻新的发展,以期能解决家庭经济及生活问题。男性幼儿教师的成就感低还表现在自我得不到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琐碎且繁多,重复性强,缺乏挑战性。男性幼师的很多优势和潜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以及管理者对其的较低评价。而较低的评价又反过来会挫败其工作积极性,如此反复产生的连锁不良反应使得男性幼师不得不离开幼儿园。 其次,男性被不具备幼儿教师的品质。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具有细腻、温柔、耐心的品质,只有女性教师可以胜任这个职业。因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对男性担任幼儿园教师总是带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幼教就是女性的职业。实际上幼教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腻、温柔、耐心等这些女性特有的品质,男性的刚性也是必须的。而且男性在很多时候也不缺乏细腻、温柔、耐心,但已有的观念并不认为如此,男性不能胜任幼教事业也被视为理所当然。 2.“身体化”的倾向 中国文化具有“身体化”的倾向:见面一般的问候语就是“吃饭了吗?”人不健康需要补时,对“补身”的注重远远超过了对其心理卫生的照料等。这种“身体化”倾向导致男性幼儿教师缺失的原因就是对幼儿身体的过于关注而忽视对其心理需要的关注。 首先,过于关注儿童的身体需要。这可以表现为过高估计儿童对母乳及食物的依赖,给孩子吃好穿暖是抚养儿童的唯一重要任务。饮食的重要性使得在中国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母乳哺养是一贯的传统,儿童交给女性来哺育也被认为是唯一的选择。男性一般没有承担照顾和教育儿童的任务,而在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男性的存在也被认为是不合常理的。其次,对儿童“心理”需要的忽视。成人过高估计儿童对母乳及食物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对儿童心理需要的忽视。成人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殊不知,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心理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者一个抚摸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安慰,而父爱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扩展到幼儿园,孩子除了需要女性的照顾外男性幼师的存在至关重要的。 3.“二人”关系的倾向 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与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强调要以“自我”作为一个基地才能浮现他的“存在”,而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人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常常表现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等。因此,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个体的评价及定位在于他人而非自己。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观念下引发出男性幼师稀缺的原因就是男性幼师被社会以及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必要、不体面的。这种看法直接导致男性教师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因为自己工作的价值衡量在于社会及他人而不是自己。男性幼儿教师无论是其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不被家庭和社会所认可。在目前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包括自己的亲人对男性从事幼师这份职业都是不能给予其应有的认可及肯定,这直接给男教师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其结果是报考幼教专业的男生极少或没有。并且目前社会上的传统观念认为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不太体面的一件事,这就致使报考了幼教的学生毕业后严重流失或就业后改行。 二、男性教师稀缺的对策 1.客观看待男幼师在幼教中的优势和劣势 笔者认为,更为理智以及客观地评价男性幼师在幼教中的优势及劣势是很重要的。不可否认,男性教师从事幼教事业相对于女性来说确实存在性别上的一些劣势。比如,男性的情绪往往更容易冲动及不稳定,变化无常的情绪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缺乏亲切、温柔和善解人意方面男教师也是逊于女教师,男性教师要比女性花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才能和幼儿拉近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幼感情交流;男性教师相对于女性教师来说缺乏耐心和细致,而幼儿园里的工作特别需要这种耐心和细致。男性教师性别上的重重劣势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事物都是两面的,男性从事幼教事业存在劣势,但也具有他们的优势。首先,男性教师更为独立、果断,这对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男教师也更善于敏捷而准确地判断情况并迅速作出决断,这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男性教师更为自信、阔达。与女性相比,男教师心胸比较开阔、豁达,这种豁达的心态有利于培养孩子开阔胸怀、乐观向上和富有阳刚之气的品质。而这就可以有效克服目前幼儿园中存在的“阳刚危机”现象,培养男性儿童应有的阳光气质。第三,男性教师思维更为敏捷、好奇心更强。男教师与女性教师相比思维更灵活,兴趣也更为广泛。这对发展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培养孩子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方面具有女教师所没有的优势。 2.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性 我们的文化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身体化”还需要理化。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关注,我们要认识到儿童除了在生理上对女性以及女性教师的依赖外,在心理上同时对女性和男性的依赖也是必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要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要对男性幼师工作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承认其社会价值。幼儿的健康发展少不了男性幼师的贡献,我们必须抛弃传统文化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夫妇有别、夫为妻纲的思想,女性也分担家庭经济负担让男性幼师可以继续留任幼教事业但不为经济犯愁。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男性教师的参与,肯定男性教师在幼儿园以及在社会中的价值是对男性幼师最大的支持和鼓舞。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关键。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最佳体现,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能体现社会对幼儿事业的重视,对幼师的重视,也是对男性教师的充分肯定。改善男性教师的经济状况也是留住男性幼师的最有效的途径。 3.肯定自我 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个体的评价习惯于通过他人来界定,而从更为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是片面的。对个体的评价不仅要通过他人而且也要通过自我对自己的评价及肯定。因此,对于男性幼师来说对自我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男性教师要热爱幼教事业。热爱一份职业是其得到他人以及自我肯定的首要因素。男性幼师必须做到干这一行就爱这一行,树立远大目标,肯定自我并将自己的职业价值定位在较高的层次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如福禄培尔、陈鹤琴以及张宗麟等靠拢,在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养。其次,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乐观的心态。男性幼师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社会及家人对自己从事幼教这份职业所给予的不良评价,当然,当别人给予正面评价时也需要保持不骄不躁。再次,男性教师对自我的肯定是最为关键的。像一句俗语所说:“连你自己都不爱你自己,你还能奢求谁来爱你?”套用一下,我想对男性幼师说的是:“连你自己都不肯定你自己,你还能奢求谁来肯定你?” 幼儿教师论文:浅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幼儿教师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教学行为 转变 论文摘要: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与传统的灌输者、指挥者、领导者的教师定位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由传统的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将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和幼儿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真正的支持者,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但幼儿会获得真正的发展,而且教师也能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 新《纲要》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及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广大幼教工作者探索幼教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进人一个新阶段。作为新《纲要》最终实施者的幼儿教师,在新《纲要》的真正贯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与传统的灌输者、指挥者、领导者的教师角色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由传统的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学习了新《纲要》后,笔者在本班的一个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究。我们班(中班)当月的活动主题是“给你一封信”,我们以信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叫做“符号会说话”,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的含义及用途。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户外活动时.笔者发现孩子们十分注意观察幼儿园里的一些标志(符号),有的孩子还就一些不认识的标志展开的讨论,当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跑来向笔者求证。笔者想,标志(符号)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它们有不同外形、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含义,对于孩子而言不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学习的素材吗?由此,“标志(符号)”这一探索性主题活动产生了。 《纲要》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此次活动主题的生成正是源于教师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对孩子们兴趣点的捕捉。也体现了教师对孩子们探索发现的支持。 回到班里.笔者组织孩子们就刚才在院子里看到的标志符号进行了回忆及讨论。讨论的范围随着孩子们的发言也渐渐扩大,从生活标志到交通标志.孩子们说的多但重复的也比较多。壮壮说“我家有一本书,里面有好多标志,明天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看。”笔者鼓励大家都回去收集一些标志。 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块可以展示和交流自己收集品的巨大空间。教师没有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而是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 当孩子们希望能够自己进行标志的设计及创作时,教师便及时地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保证幼儿能集中精力实现自己的设想。此时,教师便成为了幼儿活动中的合作者。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努力将观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使自身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对话”式教学。通过这次活动,使笔者进一步认识到: 1 教师应成为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者,使环境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 要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和谐地发展.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必须尊重儿童,营造民主、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孩子在教师面前敢说敢表现。在此前提下,教师通过创设、改变丰富的物质环境来关注儿童,观察他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从而使环境成为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桥梁。 在“标志”这一活动中,当孩子们对标志产生兴趣时,教师及时地发动幼儿收集了大量的标志图案布置在教室中,为满足幼儿了解多种标志的需要提供了环境支持。当孩子们有了创作欲望时,教师又及时准备了各种材料,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支持。 从而使孩子们在自我满足的同时获得了成长。 2 教师应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一同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必须更关注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幼儿会生成出最鲜活的东西,教师要注意观察、关注,要给予响应、回应,并及时调整计划.以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与幼儿一同成为活动的设计者。 虽然原本的活动主题是“给你一封信”。但当教师发觉幼儿的兴趣点逐渐转向“标志”时,教师在不影响原主题的情况下,叉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第二主题“标志”。并跟随孩子们的兴趣与发现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孩子们的发展遭遇停滞时,教师略加助力(提示孩子们对标志分类并从中发现规律),使孩子们取得一定突破。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设计完成了这个活动。 3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欣赏者、等待者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此次活动中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性学习”,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在此过程中不急于介入,学会等待.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相信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在他们身上。 总之,教师应将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和幼儿一同学习,一同探究,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伙伴”,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但幼儿会获得真正的发展.而且教师也能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正因如此.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会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 幼儿教师论文:试析男性幼儿教师稀缺的文化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男性幼儿教师 稀缺 文化分析 对策 论文摘要:教师性别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幼儿园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为妻纲、“身体化”倾向以及“二人”关系倾向等特征对男性幼儿教师出现稀缺问题的影响深远。因此,提高对男幼师缺乏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的均街健康发展。 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0.3:9.7,在大连的比例是0. 05:9. 95,武汉市的比例是0. 6: 9. 4。而在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是0. 04: 0. 96。在美国幼儿园教师中男性约占1/10,而在幼儿教育更为发达的德国,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超过两成川。幼儿教师性别比例的失衡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对男幼师缺乏问题的关注,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的均衡健康发展。 男性幼儿教师缺乏问题的存在有很多的原因,比如文化观念、国家政策、已有社会经济政治影响等。在诸多的因素中,笔者认为文化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以下笔者将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男性幼师缺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男性幼师稀缺的文化原因分析 1.夫妇有别,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传统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维系着封建宗法制度。其中与男性幼师稀缺息息相关的传统观念就是夫妇有别,夫为妻纲。笔者认为夫为“纲”的观念对男性的要求起码有两点,男性必须表现出刚性以及男性必须比女性更有成就。由此观念引发了男性幼师稀缺的原因就是成就感低以及男性被认为不具备幼儿教师的品质。 首先,成就感低。经济待遇低是男性幼儿教师成就感低的最主要表现,也是影响幼儿园男教师流失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男性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男性面临成家立业时必须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目前幼儿教师待遇较低,很多的男性幼师不得不放弃这份职业去寻新的发展,以期能解决家庭经济及生活问题。男性幼儿教师的成就感低还表现在自我得不到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琐碎且繁多,重复性强,缺乏挑战性。男性幼师的很多优势和潜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以及管理者对其的较低评价。而较低的评价又反过来会挫败其工作积极性,如此反复产生的连锁不良反应使得男性幼师不得不离开幼儿园。 其次,男性被不具备幼儿教师的品质。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具有细腻、温柔、耐心的品质,只有女性教师可以胜任这个职业。因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对男性担任幼儿园教师总是带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幼教就是女性的职业。实际上幼教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腻、温柔、耐心等这些女性特有的品质,男性的刚性也是必须的。而且男性在很多时候也不缺乏细腻、温柔、耐心,但已有的观念并不认为如此,男性不能胜任幼教事业也被视为理所当然。 2.“身体化”的倾向 中国文化具有“身体化”的倾向:见面一般的问候语就是“吃饭了吗?”人不健康需要补时,对“补身”的注重远远超过了对其心理卫生的照料等。这种“身体化”倾向导致男性幼儿教师缺失的原因就是对幼儿身体的过于关注而忽视对其心理需要的关注。 首先,过于关注儿童的身体需要。这可以表现为过高估计儿童对母乳及食物的依赖,给孩子吃好穿暖是抚养儿童的唯一重要任务。饮食的重要性使得在中国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母乳哺养是一贯的传统,儿童交给女性来哺育也被认为是唯一的选择。男性一般没有承担照顾和教育儿童的任务,而在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男性的存在也被认为是不合常理的。其次,对儿童“心理”需要的忽视。成人过高估计儿童对母乳及食物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对儿童心理需要的忽视。成人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殊不知,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心理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者一个抚摸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安慰,而父爱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扩展到幼儿园,孩子除了需要女性的照顾外男性幼师的存在至关重要的。 3.“二人”关系的倾向 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与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强调要以“自我”作为一个基地才能浮现他的“存在”,而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人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常常表现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等。因此,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个体的评价及定位在于他人而非自己。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观念下引发出男性幼师稀缺的原因就是男性幼师被社会以及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必要、不体面的。这种看法直接导致男性教师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因为自己工作的价值衡量在于社会及他人而不是自己。男性幼儿教师无论是其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不被家庭和社会所认可。在目前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包括自己的亲人对男性从事幼师这份职业都是不能给予其应有的认可及肯定,这直接给男教师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其结果是报考幼教专业的男生极少或没有。并且目前社会上的传统观念认为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不太体面的一件事,这就致使报考了幼教的学生毕业后严重流失或就业后改行。 二、男性教师稀缺的对策 1.客观看待男幼师在幼教中的优势和劣势 笔者认为,更为理智以及客观地评价男性幼师在幼教中的优势及劣势是很重要的。不可否认,男性教师从事幼教事业相对于女性来说确实存在性别上的一些劣势。比如,男性的情绪往往更容易冲动及不稳定,变化无常的情绪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缺乏亲切、温柔和善解人意方面男教师也是逊于女教师,男性教师要比女性花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才能和幼儿拉近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幼感情交流;男性教师相对于女性教师来说缺乏耐心和细致,而幼儿园里的工作特别需要这种耐心和细致。男性教师性别上的重重劣势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事物都是两面的,男性从事幼教事业存在劣势,但也具有他们的优势。首先,男性教师更为独立、果断,这对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男教师也更善于敏捷而准确地判断情况并迅速作出决断,这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男性教师更为自信、阔达。与女性相比,男教师心胸比较开阔、豁达,这种豁达的心态有利于培养孩子开阔胸怀、乐观向上和富有阳刚之气的品质。而这就可以有效克服目前幼儿园中存在的“阳刚危机”现象,培养男性儿童应有的阳光气质。第三,男性教师思维更为敏捷、好奇心更强。男教师与女性教师相比思维更灵活,兴趣也更为广泛。这对发展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培养孩子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方面具有女教师所没有的优势。 2.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性 我们的文化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身体化”还需要理化。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关注,我们要认识到儿童除了在生理上对女性以及女性教师的依赖外,在心理上同时对女性和男性的依赖也是必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要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要对男性幼师工作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承认其社会价值。幼儿的健康发展少不了男性幼师的贡献,我们必须抛弃传统文化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夫妇有别、夫为妻纲的思想,女性也分担家庭经济负担让男性幼师可以继续留任幼教事业但不为经济犯愁。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男性教师的参与,肯定男性教师在幼儿园以及在社会中的价值是对男性幼师最大的支持和鼓舞。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关键。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最佳体现,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能体现社会对幼儿事业的重视,对幼师的重视,也是对男性教师的充分肯定。改善男性教师的经济状况也是留住男性幼师的最有效的途径。 3.肯定自我 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个体的评价习惯于通过他人来界定,而从更为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是片面的。对个体的评价不仅要通过他人而且也要通过自我对自己的评价及肯定。因此,对于男性幼师来说对自我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男性教师要热爱幼教事业。热爱一份职业是其得到他人以及自我肯定的首要因素。男性幼师必须做到干这一行就爱这一行,树立远大目标,肯定自我并将自己的职业价值定位在较高的层次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如福禄培尔、陈鹤琴以及张宗麟等靠拢,在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养。其次,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乐观的心态。男性幼师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社会及家人对自己从事幼教这份职业所给予的不良评价,当然,当别人给予正面评价时也需要保持不骄不躁。再次,男性教师对自我的肯定是最为关键的。像一句俗语所说:“连你自己都不爱你自己,你还能奢求谁来爱你?”套用一下,我想对男性幼师说的是:“连你自己都不肯定你自己,你还能奢求谁来肯定你?” 幼儿教师论文:试论南宁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及其特点 论文关键词:南宁市 幼儿教师 幸福感 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对广西南宁市127名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南宁市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较低,在幸福感各个维度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大连市幼儿教师。而且,在南宁市幼儿教师中,工作3 -5年者在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上的幸福感都比其它教龄段的教师低;大专学历的教师人际适应、自我接受、成长进步方面的幸福感显著低于其他学历教师;收入影响着南宁市幼儿教师的自我接受体验;月收入低于800元的教师幸福感明显低落。 幸福感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它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关注幼儿教师幸福感有助于了解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为有效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提供心理学依据。为此,我们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抽取了广西南宁市4所幼儿园的带班教师共127名,选用邢占军编订的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SWBS一CC)简本测查了她们的幸福感状况。幸福感量表包括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生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等十个维度。 一、南宁市幼儿教师幸福感现状 1、被试的描述性统计资料(见表1) 2、南宁市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基本现状 比较本研究与国内其它关于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南宁市幼儿教师幸福感水平明显偏低;各个城市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在各维度的得分趋向呈较大的相似性,在成长进步、家庭氛围和人际适应上体验的得分相对其它维度来说较高。 二、南宁市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特点 1、幼儿教师幸福感在教龄上的特点 不同教龄组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各维度以及总体幸福感体验是有差异的。但F检验发现,身体健康体验的差异达到显著性(F二5.40,p =0.001 0.01),总体幸福感和其它维度的差异并不显著。通过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身体健康体验差异的显著性是因为2年以下教龄教师与3一5,6一1011,15年等教龄段的教师均存在显著差异:2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在身体健康维度上得分最高,3一5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最低,此后随教龄增加身体健康得分逐步提高。 幼儿园教师在人职之初,身体健康体验上的得分都比其他教师高,在心态平衡和人际适应上得分也比较高,但工作3一5年间的教师却在这些维度的得分上都表现出下降趋向,而5年之后又开始回升。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年轻教师在刚进人幼儿园时,是满腔热忱,豪情满怀,随着她们对幼儿工作的不断了解和深人,她们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困惑与危机也接踵而来,再加上人际处理的复杂性,这些心理因素必然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作2年左右后会进人到一个工作的低谷。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生存空间和选择空间都受到较大限制,这些制约了年轻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导致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下降。在工作三五年后,教师通过心态的调整和阅历增长,人际处理能力的提高,能体会的幸福感有所增加,但从整个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来看,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并不高,这应该与幼师的职业特点有关,其他研究者的调查数据也揭示,我国幼师当前的职业生活质量并不容乐观,幼儿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较强烈。 2、幼儿教师幸福感在职称上的特点 F检验发现,不同职称教师的幸福感中身体健康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等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未定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未定级教师;幼教二级教师的心态平衡得分显著高于未定级教师和幼教一级教师。 3、幼儿教师幸福感在学历层次上的特点 南宁市幼儿教师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F检验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幼师的成长进步(F=2.72,p二0. 049 0. OS )、人际适应(F=3.23,p = 0. 045 0. OS )、自我接受(F=3.06,p= 0.05= 0. 05)、总体幸福感(F=3.764,P=0. 027 0. 05)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发现:大专学历教师的人际适应得分显著低于中专学历教师,而自我接受得分显著低于本科学历教师,同时,其成长进步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都显著低于中专和本科学历教师。 现在广西幼儿园的人职门槛在升高,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从2006年开始,就有本科毕业生进人各大幼儿园,且其人数在不断增加。在社会上“学历论”的影响下,这些本科生的进人,给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表现在自我接受维度上,由此影响了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而幼儿园的中专学历教师,基本上都已经是很早就人职的老教师,已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调整好了各方面心态,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因此她们各方面的体验反而比大专学历的年轻教师来得幸福些。 4、幼儿教师幸福感在收人上的特点 F检验发现,收人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接受体验这一维度上,月收人低于800元的幼儿教师的自我接受体验显著低于月收人超过1500元的教师(F = 3. 24 , p = 0. 044 0. 05)。 曹光海、公王民等学者的研究显示,收人不影响教师幸福感。在本研究中,收人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体现在对自我的接受态度上。曾有研究者在综述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收人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心理变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收人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高收人会带来自信,增强工作、生活的安全感,高收人的人更容易悦纳自己,从而提高幸福感。目前南宁市幼儿园教师中,低收人者大多为毕业不久的大专、本科学历的学生,她们观念新,拥有更多的理想和发展潜能。现实中,她们大都担负着对幼儿教育、保育的重要职责,然而她们的工作现状与她们受到的待遇,如低收人以及现阶段人们对低收人教师的认识等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冲击着她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心态,大大降低了她们的幸福感体验。国内也有研究表明,不同收人状况对人际安全、确定控制、社会关系状况、自我接纳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数据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低收人教师缺乏安全感,自我接纳幸福感水平低。 5、幼儿教师幸福感在幼儿园规模上的特点 在幼儿园规模方面,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差异体现在社会信心(F=3.80,p=0.013 0.05)、自我接受(F=4.82,p=0.004 0.01)、成长进步(F=2. 68,p = 0. 050)维度上。多重比较发现,具有13一18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教师在这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班级规模的幼儿园教师。 各维度在婚姻和园所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由于样本中男教师仅5位,男女性别比例悬殊,同样的由于担任行政职务的仅9人,样本太小,因此本研究未对性别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各维度上进行统计学检验。 从整个研究结果来看,自我接受维度在南宁市幼儿教师幸福感体验中时有体现,学历、收人、园所规模等都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接受体验,可见自我接受在幸福感体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广西幼儿教师对自我的接受体验,这是幼教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她们的工资收人进行改革,真正根据教师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工作年限、职称等确定收人的多少,并通过宣传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以充分地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她们的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一些专业培训帮助幼儿教师完善自身人格因素,掌握情绪调控的技巧。许多研究者相信,人格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幸福感的指标之一,它与人的幸福感水平有着很高的相关。幸福感的提升除了有赖于外部条件的改善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调整和适应来提升。 幼儿教师论文: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自我效能感 质性研究 论文摘要: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和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自我信念、判断与感受,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观察和访谈两位教师,了解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大致状况。本文的特点不在于提出普启遍性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质性研究为读者提供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1问题的提出 自我效能感在控制和调节个体的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作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能力的自我信念、判断与感受。y师自我效能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受,它对教育工作、儿童发展、教师自身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如何?他们到底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确定将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划分为教育、家长工作、教育科研等三大方面.围绕这些具体的方面来了解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状况。 2抽样和进入现场 选择什么样的研究对象一直是一个问题。新手型老师与经验型老师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笔者确定选择符合这两类标准的教师,同时尽可能兼顾教师的不同个性、教龄和能力水平。 A老师,30岁,教龄11年,幼师毕业,进修过大专课程,性格外向、豪爽,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经常参与园内、园外、区上、市上的活动,如赛教、活动设计、论文等,获了很多奖。B老师,25岁,刚参加工作半年多,本科毕业。2005年参加全国硕士考试,未能考上,9月份在上海某城区幼儿园任教师,性格内向、文静。 3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包括间接资料和直接资料的收集。间接资料的收集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直接资料的收集又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接下来是观察和访谈一手资料的收集。在观察现场中发生的事件、现象或对话,我都会尽可能地记述下当时的过程和细节。如果当时不方便记或没有记完整,回去后赶紧补记。深度访谈记录一直是研究中关键而且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老师不同意录音,所以笔者尽可能地将访谈时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作重点的速记与描述,尽可能保留她们原始的语言风格。而一部分网上聊天的记录更容易收集,把聊天记录全都打印出来就行了。 4初步分析的结论 4.1共同点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两位教师的观察和谈话记录,作为本研究的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存在以下共同情况: 4.1.1组织教育活动的有效感 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发现,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强的自信,认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她们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组织孩子活动方面做起来比较顺手,效果也比较好。不仅经验型教师如此,新手型教师也认为尽管刚参加工作,存在不足的地方还很多,但是随着教育实践机会的增加,对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逐渐了解,在组织教育活动方面做起来感觉也比较顺利,因而这方面的信心也慢慢有所提高,“觉得组织孩子能力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强的(深度访谈)”。 4.1.2家长工作的成功感 在家长工作方面,大多教师都表现较强的自信心,自我评价上显示出较强的成功感。A老师感觉“做起来比较顺手”,“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应该说历年来都是比较好的。”对此,教师认为原因“可能一方面是比较有带班经验,另一方面也都自己有孩子了,家长总觉得是同龄人嘛,有一种同龄人的信任和默契·二”“只要孩子高兴了,家长工作没一点问题。”而B老师经过努力尝试,“把工作做的尽可能细致”,也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好评,家长的良好反馈使她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成功,体验到了成功感,因而也增强了做好家长工作的自信心。 4.1.3个别儿童教育的无效感 “……好的性情能适应社会。在幼儿园明显感觉到这一代孩子跟5年前的孩子不一样,交流真的有问题,受挫感极差,如有小孩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互相合作很差。现在孩子心理上的缺陷、牵乳迄上的缺陷越习时鳖炙萍之种东西我觉得……家长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是A老师在访谈中多次流露出来的对个别儿童的教育无效感。尽管A老师表示自己不休个别儿童,但是从笔者的观察却可以看出,A老师也会对个别儿童表现出无可奈何。 是班上非常淘气的孩子,经常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老师的软硬兼施、连哄带骗偶尔只能暂时起些许效果。对此,老师感到自己已经是心力交瘁。而新手型教师B对班上的个别特殊需要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则更低,她觉得在这方面的成效非常低。“这些孩子,你跟他说的时候还管点用.但过一会还那样.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2差异 研究发现,经验型教师A和新手型教师B在教育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 常规培养方面。对于A老师来说,常规培养是她的长项,自我评价比较高,因为“抓的时间比较长了,比较得心应手,带孩子比较独立、有秩序,该撒的时候撒,该收的时候收,不像年轻老师,撒开了收不回,把握不好这个度。”而对于B老师来说呢,在管理孩子上经常觉得“束手无策”,她体验的是失败感,“刚工作的时候,一日常规都不太清楚,孩子应该遵循的常规也不熟悉……常规不是很好的话,很难把课上好,我想得再好常规不是很好的话也没用。” 指导孩子方面。在这方面,A老师由于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对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比较熟悉,也掌握了不少有效的教育方法、策略,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因而其教育效果比较明显,自我效能感也相应较高。而B老师则因为“刚来几个月,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很难有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相对来说就较低些。在教育活动中,她经常会觉得“教育目的好象没有达到,感觉孩子跟我在一起好象没有进步的感觉”,而且“教育目标本身就不好把握,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而且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不同孩子的指导把握不好。” 以上是对研究内容的初步结论,在研究以及分析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商榷,大小问题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在应用这种质的研究方法时,自己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与访谈,所获得的是活生生、非常有色彩感、充实饱满的信息,是在与一个个情感丰富、复杂的人对话,而非冷冰冰的数字。与她们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也在学习,当然也有自己的困惑,如研究结论的普遍性怎样解决?只针对两个人进行的研究可以算作研究吗?针对这个研究主题一一自我效能感,可以深人的方面也还有很多,如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研究对象,也可以继续探讨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等,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继续探索。 幼儿教师论文:从人类发展生态主义观点分析形成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风格 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中新的关注热点。布朗芬·布伦纳借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的观点。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系统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的方法,探讨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能够较好地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深入认识教学风格。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在宏观系统层面是社会现实.在外展系统的是师生关系,基于中间系统的是园所环境,而微观系统是教师自身的特征。 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目前有多种认识,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教学风格是在教学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符合规律性和个性的教学艺术活动的凝结物和结晶品;是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既具有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的教学个性或特色。从上述的各种教学风格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认为的教学风格大都是从“教”这个角度来说的,并没有涉及其他对象和方面。而在《西方教育词典》对教学风格的定义则有所不同:“教学风格通常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不同的关系和建立各种社会风气的方式方法。”将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列人了教学风格里。但是不论教学风格的定义究竟如何,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不可能脱离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脱离历史文化的制约,不可能离开人的个体特征。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在一个层层叠叠、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发展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他将生态环境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动营销的网络。每个系统及其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幼儿教师形成的教学风格是在该系统环境中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教师逐渐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解释环境特性、参与环境的活动、维持或改变环境的动机与能力,从而在系统互动中实现教学的高度艺术化。下面笔者从宏观、外展、中间、微观系统对影响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宏观系统—社会现实 宏观系统是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制度和文化背景。宏观系统中的社会组织、机构是有形的,属于“硬件”;文化则是无形的,属于“软件”。教学风格的形成既离不开社会时代背景的“硬件”设施,又离不开文化“软件”这些“硬件”、“软件”提供了幼儿教师形成自身风格的最重要的外部生态。 任何时代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都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因此,必然要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体心理因素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过程。 1.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对教师观念的影响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我国在将幼儿教育机构推向市场之后,为了生存和利益,幼儿园要讲质量、讲效益,教师相应地必须认真研究市场,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逐步地由灌输转向重视通过游戏、通过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 2.社会文化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传统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等,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我国一直强调尊师重道,强调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无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思想被教师广泛接受,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有些优秀教师就是因为在教学中深刻领会、灵活运用了这些思想和主张,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兴趣、能力、爱好。这些观念正在逐步地渗人幼儿教师的意识之中,逐渐被广大幼儿教师接受,促使幼儿教师从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中走出来,走向儿童中心的教学风格,注重“一切从儿童出发”。 二、外展系统—师生关系- 外展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但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与个体成长的那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来说,师生关系可以视为外展系统。 师生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学风格的考察,涉及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常用的管理模式、活动中的心理气氛等。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情况。 师生关系也是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条件和依据。从幼儿园到大学,师生关系由慈母型发展到教师型再到导师型。与此相应的教学风格也表现为教导型、指导型和引导型等。这就说明了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定都是在“吃透”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三、中间系统—园所环境 中间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直接参与其中的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间系统是由直接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除了现在的联系外,一些内隐的联系也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时的中间系统主要是身处的园所环境。 1.幼儿园的管理 有些幼儿园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设立一个模板,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认为和优秀教师做得一模一样那就是成功的教学,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趋同,或者说并没有形成特色。而目标设置合理,有着完备的考核评估奖惩制度,将会形成一种推动教师主动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 2.园所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来说,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化教具,已成为教学行为中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崭新的组成部分,而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直接受到园所经济状况的制约。经济效益好的幼儿园也许会添置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帮助教师组织活动,进行教学,但是条件不够好的幼儿园则有心无力。这将不利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群体与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组织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群体,如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和领导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等。在群体条件下,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会因为群体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个体条件下的明显特点,形成群体心理效应。如果在幼儿园里,某些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技巧,不断补充新知识,则其他教师也会效仿,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力争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群体的促进效应。 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人际交往的结果,而某种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对人际交往就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对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教师如果有机会与风格类型不同的优秀教师一起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必然会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促使教学风格不断发展和更加完美的重要途径。而上下级关系则对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有影响,正常、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心理气氛,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一心一意钻研业务,这就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反之,就会给教师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微观系统—自身的特性 微观系统是发展中的个体直接接触的和产生体验的生态环境,是个体对自身从事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人际关系的真切感受和经历。所以,教师的心理基础、教学经验、教育观念等都属于微观系统。 教师的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认知、意向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师的认知特点,如感知觉的能力与特点,思维形式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是属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记忆特点,言语的表达方式,等等,都与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意向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强弱、持久性等,也是构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执教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有些教师虽然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并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学经验确实是形成风格的一个必要因素。一般来说,有着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从教的时间都比较长,实际上,考察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参考标准就是执教的时间长短,一般认为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开始具有自己的风格。 观念是指导行动的向导,没有信念的教师无法坚持自身的行为,更无所谓形成自己的特点。刘晓东博士认为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一个坚信“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师不可能形成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教学风格,而一个认为儿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教师可能更易于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学风格被看成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动态性。教学风格系统由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的过程组成,也就是说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促成了风格的形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或者过于强调某一层面,都不利于有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幼儿教师论文:简论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及其启示 论文摘要: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的形式主要有服务学习是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将服务学习纳入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中以及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等。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启示有:引入服务学习理念并探索服务学习体系、重视教育实践中的反思、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 论文关键词:美国幼儿教师教育 服务学习 启示 1995年,美国教育部长理查德·赖利(Richard Riley)在一次公众讲话中指出,“服务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完成学业的动机”。“在1999年全美服务学习会议上,来自中小学、大学、国家、州和地方政府、公共和非盈利机构的人员一致认为服务学习适合于各阶段教育的学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在美国教师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而言,服务学习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阐述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 “服务学习”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董事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于1963年提出的。在美国,对服务学习的认识不统一。如1993年美国国家服务法案界定服务学习为一种方法:“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满足社区的需要,需要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与学生的课程学习整合,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或写自己的服务活动以及所看到的事情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学生到社区的学习促进课程学习,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m1999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将服务学习界定为“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它统合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这种服务必须配合学科或课程而安排;有清楚叙述的学习目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探讨社区真正的需要,通过定期安排的反思活动或批判分析活动,例如课堂讨论、发表或指导写作等帮助学生学习”。尽管对服务学习的界定不统一,但也有共识,一般认为,“服务学习主要包括主动参与、认真组织的服务活动、关注社区的需要、学校和社区协调与合作、与课程整合、反思、有机会运用技能和知识、增加学习的机会、培养对他人的关爱情感等成分”。 服务学习经常被认为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教育理念,服务学习反映了教育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民主社会的公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服务学习经常与课程整合,即满足社区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教育实习有所不同,社区服务是学生给个体、组织和社会提供服务,侧重服务,主要有利于社会。教育实习重在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服务学习包含社区服务和教育实习,对社会和学生都有益。当社区服务、课程与反思有联系时,社区服务就可成为服务学习。 二、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 1.服务学习是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 幼儿教师教育中常见的服务学习方式就是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南卡罗莱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hna)的服务学习已经成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方案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教学实习的一部分。学生的服务学习开始于第一门普通教育课程,所有的教育专业都要学习普通教育课程。“最初的服务学习就是学生在社区里与无家可归儿童互动、在附近的中心提供帮助,指导儿童、或者参与一些类似的由社区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幼儿教师教育的学生还有两个其他的服务学习地方——个是去幼儿班级,另一个是对3岁、4岁、5岁儿童开展一对一服务。在教学实习中,让学生设计和实施服务学习方案。“服务学习包括准备、服务、反思和庆贺环节”。准备在服务学习前和中间,有上课、讨论、阅读相关的学习活动,以便具备一定的知识更好地开展服务活动。服务活动有直接、面对面的服务,也有间接的服务。反思是重要的环节,一般学生每次服务活动都要有反思,反思关于自己的成长、问题和想法等。反思一般在学期中间或完成服务活动后,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有儿童的进步。此服务学习使刚开始专业发展旅程的新生能走出校园,进行体验和教育,拓宽了对儿童的认识,培养了社会参与和服务以及民主的意识。 2.将服务学习纳入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中 有的学校将服务学习纳入到课程学习中,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如“服务学习在纽约州北部的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实施,在各种情境中开展,选择适合儿童、家庭和社区的策略与方法,课程需要15~20小时的实习,通过服务学习方案来完成”。服务学习方案分三个阶段:计划、实施和反思。“计划阶段给学生介绍服务学习的概念、服务学习的要求、评估当地的需要,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实施阶段就是实施各种服务学习方案,与领导技能发展有关。如公共政策/辩论论技能、管理技能和其他教育技能;反思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工具,评价教学和领导技能的有效性”。此服务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中的课后服务学习相当普遍,要求学生课后去儿童教育中心、幼儿园开展服务学习,并有课时的要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凯文·斯维克(Kevin J.Swick)通过学生的课后服务学习的反思案例发现:“服务学习丰富了学生对真实情境中关爱的理解;使学生在与孩子和成人的互动中培养能力和关爱品质;学生能够反思具体的服务经验对他们的职业和个体成长的意义。” 3.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 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并不多见,但仍有实践。如维基等人(Viekie et al.)探讨了美国一所大学将服务学习与幼儿教师教育整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幼儿教师教育的教师把服务学习的教育方法教给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学生通过服务学习方案的实施,把服务学习的理念传给儿童。儿童通过社区服务把服务学习理念传给其他儿童”。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学生们要设计服务学习方案并在幼儿园或一年级课堂实施。学生设计的方案有春季方案和秋季方案。春季方案分为三类主题,分别是污染、园艺和写信。污染主题包括“认识海龟/海牛”“注意、请不要污染”“课堂上的回收利用,学校大扫除”;园艺主题包括“母亲,父亲节”“美化校园”“美化地球”;写信主题包括“给部队写信”“给长辈写信”“给政府官员写信”“给家庭写信”“给其他班级写信”。秋季方案分为“写信”“为不幸的人们开展社区服务”和“环境意识”三个主题。写信主题包括“给农民写信”“给部队写信”“给当地退伍军人写信”;社区服务主题包括“为不幸的人们的社区服务包括罐装食品募捐活动”“为遭遇飓风的人们的帮扶活动——钱、食物和学习用品”“为医院里的儿童提供帮助”“为癌症患者的服务”;环境意识主题包括给“小鸟喂食”“认识和画蝙蝠”“用废旧品制作艺术品”。这些方案都强调社区和环境意识。结果发现服务学习方案给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学习机会,服务学习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是一种建构主义方式的教学途径。 三、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启示 1.引入服务学习理念并探索服务学习体系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服务学习的理念较为熟悉,在实践中也有探索,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行政能力工作坊”、南开大学的“服务学习”课程、汕头大学的“医疗扶贫体验行动”、云南大学的“与课程相结合的服务学习模式”,这些服务学习的实践不是针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领域,服务学习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教育理念。美国关于幼儿教师教育中服务学习的已有研究表明:服务学习是“教师、学生、社区和学校获得新的达到目标的方法,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共同发展”。我国学者张华认为,服务学习“有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养成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并认为它是“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academic study)的整合,即把“学会服务”(learn to serve)和“在服务中学习”(serve to learn)两种行为整合起来,把“为了培养更好的学生”和“为了培养更好的公民”两种目的整合起来。因此,将服务学习理念引入到幼儿教师教育中,并开展实践和探索,对幼儿教师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采用服务学习与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或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以统一组织或课后服务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重视教育实践中的反思 服务学习重视反思环节,反思不仅在服务学习结束后、也在全过程中进行。反思的内容有课程学习、个人发展、公民意识以及社会活动参与等方面。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主要就是教育见习和实习,但对反思重视不够,一般只限于见习和实习结束后的反思,主要内容是学生的收获或困惑等,中间很少安排反思。要完善教育实践,反思应贯穿于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始终,也要提供机会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等人员的交流。反思应有计划地进行,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3.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 服务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每年寒暑假都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不难看出,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然而,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够重视、目标不明确和评价的缺失,导致实效不显著。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具体的专业目标、相关的培训、综合系统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了解幼儿、家庭以及社会的需要,确定好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主题,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了解幼儿、了解社会,同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可借鉴服务学习的经验,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社会实践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的通病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不断缩减,高层建筑逐渐占据了建筑行业的主体地位,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较高,其中建筑消防工程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建筑消防是建筑物中一项建筑安装工程,也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设施能否安全运行。但是在通常的施工建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通病,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正视这些弊病,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通病;对策分析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层建筑物中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出现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关切人民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建筑工程中的消防工程的积极建设,按照消防工程图纸进行一系列施工,并进行相应的质量管理,提高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影响消防工程安全的因素较多,需要社会以及施工方在施工中严格把关,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策略,保证消防工程能够正常施工,进而推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现阶段我国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消防工程施工认识不足,日常生活中缺少关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渐渐地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但是建筑物的消防问题却只存在极少数人的关注中。追根溯源是因为人们缺少防范意识,只是在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才会给予最大的关注,在事故发生前极少人能够自觉的去关注或是防范于未然。 不仅是普通民众,多数的消防工程的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知识也有所欠缺。尽管我国出台了关于建筑消防工程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应的行业规范,但是在经济效益面前,不少施工者总是为“利益”马首是瞻,忽视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所以这种人为的因素是建筑消防工程中的最基本的问题所在。 2、 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缺陷,影响建筑消防的安全问题 设计的理念是着手实施一项工程的引路人,设计理念变抽象为具体就反映在了设计图纸上,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图纸就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的关键。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不够创新,专业上的水平有待提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对所具有的隐患问题不能超前的预测,在设计的消防工程的质量标准上规定的标准不精确,图纸的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样不能确保消防工程施工质量,按照这样的图纸施工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是早晚的事。所以,消防工程设计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个人的设计理念反映在图纸上通过多数人的审核,保证其精准性是建筑的需要。 3、建筑消防施工的质量不合格,造成隐患 建筑消防工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只有高质量的消防工程施工,才能体现消防设施的作用,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消防设施的安全保护功能。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些施工方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不合格的或是劣质材料,使建筑消防设施功能达不到要求,造成消防设施未能有效发挥监管和防护的作用,在紧急时刻不能够有效的派上用场,给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损害。 二、解决消防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抓起,严把设计质量关 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工程设计是建设的开始,一切程序的源头。为了提高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要从设计时就开始严加把关。这就要求做到启用具有较强专业水准的设计人员,组成大的设计团队,加强消防工程设计图纸质量的审核力度,发挥指导和参考的作用在各个环节挥设计人员的指导和参考的作用,检测主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及所具有的不周到支持,用最大的努力把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2、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消防工程的监督与审查工作 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质量审查体系,及时的检测消防设施的质量问题和运行问题,争取在建设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时刻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工程施工部门要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尽可能的将消防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质量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都要密切关注,监督施工部门的质量控制上和施工技术上是否合法。充分发挥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职能和作用,也要不断完善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监督技能。保证对消防工程的审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制定安全监督制度时,实行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和抽查等多种方式,严格执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 结语: 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极其重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引起施工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加强对消防施工技术的创新和施工设备的选择方面,要保证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消防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策略,逐步完善我国的消防工程施工。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消防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笔者就结合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对高层建筑消防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 消防工程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里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作为建筑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程设施的质量高低无疑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注重提高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项目的质量安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只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只会造成安全的隐患,给国计民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既是维护了施工单位的良好信誉,也是对国家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自动报警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问题 (1)安装的探测器类型、型号与设计不一致,如:有的场所在厨房部位设置烟感探测器,明显不符合设置环境要求;(2)测器的布置位置、数量、安装高度未根据装修情况做适当调整,内装修过程中未考虑对探测器的遮挡。部分工程的一些探测器旁有遮挡物,离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过近,探测器安装间距过近,甚至探测器失灵现象严重;(3)探测器灵敏度调节不适当,造成探测器频频误报;(4)探测器安装固定不牢固,无预埋盒(接线盒),有的甚至用玻璃胶粘合固定;(5)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火灾事故广播、火灾报警控制器等安装不规范。报警按扭的安装高度过高或过低,安装位置不明显,火灾事故广播声音太小,控制器安装位置底边距地面过高或过低,接地不牢固,没有设置明显标志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2、系统布线的问题 (1)系统布线设置不符合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规范》明确指出:不同系统、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内。而个别工程施工方贪图方便,为了节省施工成本,将所有的线路安装在同一管道,还有的竖向管线槽没有做水平封堵,埋下安全隐患。 (2)预埋线管信号不通,管口位置不准确,未预埋接线盒; (3)明敷穿线管未固定,或固定不规范;明敷报警信号线穿管不到位;管接头、管盒接口脱节;导线连接采用扭接。或压接、焊接不规范;消防控制和报警线路明敷未穿金属管或穿金属不涂防火涂料保护:穿线前未对管内进行吹扫,钢管(电线管)穿线无护口,损伤绝缘层:穿管电线总截面积大于管内孔截面积的40%,穿线困难;金属管、支吊架未进行除锈刷漆。镀锌钢管焊接处未及时刷防腐油或有遗漏。 二、消防给水管用及消火栓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 1、消防给水管网 (1)消防给水管网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合理施工,其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管网的布置做了明确规定:当布置在室外的消防管网设计为环状时,管网的进水管应≥2条,保证当一条进水管出现质量问题时,另外的进水管的供水量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有些消防工程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布置在环形管网上的进水管不足两条,或者多条进水管都从相邻的市政管网接入,使得供水可靠性大大降低,影响到消防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2)消防给水管网为按照相关规范做管网试压。消防给水管道的试压工作很重要,根据试压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严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其中严密性试验主要是在工作压力状态下进行的,而强度试验分别在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个状态进行的。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施工简单,未对管网做试验压力的测试,只测试了管网的常温严密性,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后期使用中往往存在滴漏现象。 2、消火栓系统 (1)消防栓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规范要求,消防栓栓箱应该安装在墙体内部,并且需要保证洞口上部有过梁,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结构变形导致消防栓变形,影响到箱门的开启;有些施工单位未注意这点,更有些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随意改变消防栓底部预留洞口的位置,影响到消防栓内部部件的布置,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消防水带不能正确安装,影响到出水量。 (2)室外消防栓及水泵接合器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室外安装的水泵接合器主要是解决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的一种补充,在实际灭火过程中,可以利用消防车连接水泵接合器将室外消防管网中的水输送到室内,供灭火用。水泵接合器与室外消防栓的施工内容、使用形式完全不同,有些施工单位未提高认识,将这两个设施混装,未满足规范要求的15-40m范围要求,或者安装的位置使得消防车无法靠近,影响到防火效果。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同时采用了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是在室外安装消防栓和水泵接合器时未做明显的标识,影响到消防人员的正常使用。 三、建筑消防设施施工中存在问题的预防对策 (1)做好相关专业、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施工质量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消防工程的质量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负责。首先,地方消防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建设单位的消防工程审批,共同与建设单位做好分包单位的选择,并从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不定期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抽查,对施工现场质量实行严格把关。 (2)加强消防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对消防施工单位的资质应该严格审查,尤其在招投标阶段,需要查验消防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市场信誉等,采用严格的审批制度可以杜绝无技术、无资金的单位及个人获得消防施工的资格。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无证从事消防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应该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施工人员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杜绝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从而提高消防工程的运行效果。 (3)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项目部的相关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抽查,坚决查处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健全、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无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保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施工单位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 (4)加强消防设施成品保护。消防设施施工是随着土建工程施工而进行的,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保证所安装的消防设施能够在竣工后正常投入使用。 (5)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对消防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提高消防工程施工的责任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个人的责任明确,提高消防工程的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消防施工专业知识,提高施工水平。积极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形成一个优秀的施工管理梯队,保证消防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最后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国家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一个社会消防安全的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防工程施工是一项长期的、专业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不断在施工过程中总结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大安全防护投入,提高消防工程的质量,增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御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中,只要我们做好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能够真正有效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因为对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还不够,出现的消防施工质量失控等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火险隐患,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包括了各个环节,因此如果要很好地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那么就必须注重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以重视,充分发挥这些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在这些环节之中,建筑消防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一、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过程中消防管网中的问题 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消防水管网布置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正常情况下符合管网施工要求的操作应该有以下两部分组成。第一是进行消防管网的漏水检测,就是在常压或者是稍微大于常压的压力标准下进行。第二是对消防管网进行强度试验,强度试验还包括消防管网的分工作压力以及试验压力两部分组成,两个步骤相继进行。但是在很多的施工工地中,漏水测试没有根据要求进行,或者做的不够规范,这都直接导致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有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在消防工程中使用塑料给水管,或者将塑料的管网连接在消防管网上面,因为塑料的耐久性能和耐热性能远不能达到消防管网的质量标准,这就导致在建筑物遇到火灾的时候,消防管网将不能起到作用,最终导致事故的产生,导致建筑物使用者的人生才财产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 2、施工过程中自动消防系统的问题 2.1 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关规定当中,对于管网安装有定的标准的:当管子公称直径《100 mm时,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 径 100 mm,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50 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尽管标准白纸黑字,可是有些施工单位仍然会为了方便省时省力,公然将公称直径 100 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没有防晃支架,致使危险隐患重重。 2.2 相关规定要求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要有一定距离,这样感温元件才能起到作用,然而,事实是距离时常太远不符合规定导致火势很大难以控制,或者距离太近导致消防用水的喷洒不起作用,难以熄灭火源。所以,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一定要按照规定放置,否则必会引起重大伤亡损失。 2.3 正常情况下水力警铃应该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这样发生危险事件时,只要按下警铃,外界人员就会及时知晓,自动喷水系统开始工作,营救措施开始进行。然而,许多施工单位的警铃并没有按照要求设置,时常在发生火灾等危险时,外界人员无法及时知道导致贻误时机无法救出人员,最后致伤致死。不仅如此,不安装警铃也会使得火灾过后的水源关闭和维修困难重重。 3、室内外的消防栓系统的施工问题 这一点的施工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栓的安装质量以及消防栓的水压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第一点是一些在砖墙内部的消防栓容纳箱洞口的上方没有安置过梁,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消防箱的箱体将产生形变,最终可能导致消防栓的箱门无法开启的情况。第二点是在一些建筑面积较大,施工难度大,结构和建筑功能复杂的施工工程,常常忽视了不利于消防栓的水压的标准,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水压测试,施工单位对其方面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次要地点的消防栓水压不够。在进行地下的室外消防栓以及地下室的水泵接合器的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将前后两者的位置调换,有的施工人员因为疏忽进行多次安装。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进行时应该有严于律己的精神,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遵守相关的规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二、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措施分析 1、要注意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讲求实效,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建设单位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把好工程设计关、工程施工关、工程监理关等各个环节,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 1.1 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规、法律,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 1.2 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监督,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和协作,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部门同意,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应从源头上杜绝。 1.3 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对社会单位的负责人或法人代表进行培训,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重点是《相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法》的学习,应履行的职责应给予明确,使他们对消防工作能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来。 2、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加强管理对有关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筑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和安全监督机构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查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应得到彻底扭转。定期检查,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不按图施工消防设施、对擅自改变建筑结构的责令限期进行改正,逾期不改的施工应处以高额罚款,并依法停止,对消防法律的严肃性也用此来进行维护。应做好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要求施工单位抓紧对损坏的消防器材、设施进行整改,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3、要加强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及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验收人员只能通过外观或现场对竣工后需要验收的消防设施工程做出水测试,水量和水压也以此来判断是否合格,深层次的检测检验无法进行。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强,保证质量,在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相应的检验报告而后做出,以使各项位于建筑物内的消防系统得到提高,以加强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作用可以真正的发挥。必须经过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的消防产品、消防设备及管材在建筑物中才允许被应用,相关单位的检测合格报告也要予以提供,而且该报告与最新通报的时间应在时间上相符。 4、有关施工现场安全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应及时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应首先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和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健全和责任的落实,这样才能使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行动上应规范施工作业,禁止随意动火、动电,作业应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结束语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在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下,建筑物使用者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做好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和保证。施工人员在进行消防施工的时候,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质量要求落实际行动中去,以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也将在未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谈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 【摘 要】:在我国建筑领域,建筑的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除了要体现科学合理性之外,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实用性。低技术化施工是当下和未来社会生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作为耗材量巨大的建筑工程行业,其中给排水与消防工程的潜能非常大,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对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中各种管网实施优化控制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作者将对我国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消防工程;技术控制 引言 新时期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控制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其中涉及的六大环节、三个阶段、两个结合是一个有机整体。给排水欲消防工程设计成功与否对建筑的安全关系重大,而施工管理、给排水与消防设施的落实也非常重要。此外,施工阶段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也是给排水工程安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建筑工程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控制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结合最初的工程资料,通过现场监测获取相关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分析最终明确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控制方案,并多方位地对获得的信息实施整理和分析,以此判断建筑运营状态以及安全性能,再反馈到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网络内容中去,优化和改进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任务,并保证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在建筑今后的运营中使用安全。 一、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认清建筑给排水系统任务,区域性控制 我们知道,对于普通住宅建筑而言,内部排水系统的主要任务大多是将生活污水并排到室外,保证室内生活用水卫生环境。普通住宅生活的排水系统大抵都是采取雨、污分流制。从时代角度来看,如今,对于生活排水系统设计,开发中水系统无疑是一项未来排水系统的新趋向,所谓的中水系统就是把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而海水淡化的成本明显要高的多。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可见,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中,认清给排水任务,实行区域性控制模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2、楼层分区供水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 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可根据城市规模的大小合理地设计给水压力,并利用给水管网的压力采取一定的分区给水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二次加压带来的加压能耗。按照楼层高低的不同划定分区,一般设计低楼层可采取供水管网直接给水,高楼层则采取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进行余压加压供水的方式以取代以往的增压给水方式,具体楼层分区可依实际情况而定。由此可见,这样的给水方式既能做到保证居民用水,又能做到对水资源的节约。 3、变频调速水泵的利用 我国高层建筑一般都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的方式,然后又水泵将水加压送水到高位水箱,通过向下供水,为居民生活提供用水。但是,这种供水方式通常都会设置一定的减压装置,主要是为了能够避免水压过大的情况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了达到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居民用户供水,并采用调节供水速率的方式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流量调节,从根源上可以控制供水耗能。而且当今变频调速技术愈来愈发达,利用变频调速水泵供水更突显其节能的优势,因此在变频调速水泵被利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当中的意义非凡。 4、开发利用给排水工程的中水系统 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而海水淡化的成本明显要高的多。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建筑物中水主要是特指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的生活废水、雨积水和冷却用水等经过后期处理的可二次利用水。由于中水系统对于居民用水量浪费严重的情况有十分明显的效用,而其系统具备使用时间比较均匀、处理水质较好和稳定等优势,因此中水系统被利用已经俨然成为城市居民给排水设计的一项关键内容。 二、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主动消防控制技术 (1)、自动报警系统设置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以往建筑不能跨越的障碍,如今运用新技术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解决。如今在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中,每一楼层都会设置漏电火灾报警装置和,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帮助,从远程的电磁感应装置中可以轻易地接收声音信号。此外,防火门控制系统能够在火灾突发的第一时间发出指令,并自动关闭防火门,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2)、消防给水设置 在我国建筑的相关规范中,一般对于建筑体积超过5000m3的建筑,都要设置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由于一般的建筑耐火强度较低,原则上都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系统,对于建筑面积较小的建筑,可以采取局部自动喷水系统。 如,储水池的设计应保证池内储水经常性流动,不得出现滞流和死角,以防止水质变坏。储水池一般应分为两格,并能独立工作,分别泄空,以便清洗和维修。生活或生产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水池时,应设有消防用水不被动用的措施,如设置溢流墙或在非消防用水水泵的吸水管上,在消防水位处设置透气小孔。 储水池应有严格的防渗漏措施.以防储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消防水池容积超过500m³时,应分成两个。储水池宜布置在地下室或室外泵房附近;储水池应设通气管。室外储水池通气管的设置高度一般为0.7~1.2m,通气管的直径一般为200mm,通气管的位置及数量应与储水池的规模、特点相适应。储水池的水位信号应能反映到泵房及消防控制室。穿越储水池壁的管道应设防水套管。储水池与建筑物贴邻设置时.其间的穿越管路应采取防止因沉降不均而引起损坏的措施,如采用金属软管、橡胶接头等设施。寒冷地区的储水池应采取保温措施;室外储水池的结构设计还应考虑池顶荷载和抗倾覆等因素。室外钢筋混凝土储水池的设计可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储水池内应设吸水坑,吸水坑深度不宜小于1.0m。 2、被动消防控制技术 (1)、防火间距的确定 我国建筑相关规范中,对建筑间的防火间距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防火间距应该按照相邻建筑外墙的最小距离计算。如果相邻建筑之间的外墙不存在任何门窗洞口时,防火间距最小不低于4m。 (2)、建筑层数及防火分区面积 由于建筑的受力限制,通常乡镇建筑一般不会超过3层。对于不同层数的建筑,其防火分区面积和最大允许长度国家都有相关规定。比如在设置了自动喷水系统的木结构旅馆建筑中,每一层楼的最大允许面积、长度要按照相关规定增1倍,局部设置自动喷水系统时,所增加的面积则应该按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 (3)、建筑防火构造要求 在建筑结构的面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施工人员应该增设挡火构造,从构造上阻断火焰、烟气和其他高温气体在构件上的传播。一般我们依据火焰和烟传播的规模与方式,将挡火构造分成横向和竖向两种。这两种挡火构造都可以阻挡火焰的蔓延,并且通过构件上的开孔,可以阻止烟气在不同构件之间的传播。 (4)、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对于高层建筑构件,国家在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上都有严格要求。比如说各种构件以及空间所要填充隔热、吸音、保温材料时,这些材料的防火性能不能小于B1级。房间内的吊顶、墙面、地板、采光窗等所使用的材料,防火性能不能低于B1级。防火石膏板也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并符合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 此外,施工单位按防火分区编制调试手册(方案),详细说明系统中联动装置位置、名称、代号、数量及其间的逻辑关系,该方案是编程的依据,其位置、名称、数量、代号及其间的逻辑关系应清晰准确。监理应仔细研究合规性与合理性。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着用户的生活质量。如今,管道渗漏、堵塞、跑水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地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开展施工控制工作,无疑是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以为,在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阶段,除了要把“统一管理,两级集中”的概念融入控制目标中外,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全方位地掌握和理解每一个管理细节问题,以端正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给排水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来,才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详细分析了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举措。 关键词:消防;施工;问题;对策 消防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防工程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指出了现阶段消防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 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存在问题 1. 给水管网方面 1.1 偷工减料,用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 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一方面塑料给水管道耐压性及耐腐蚀性较差,使用寿命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火灾,高温会使得塑料给水管道发生严重变形乃至损毁,引起管道损坏,将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 1.2管网安装应采用螺纹、沟槽式管接头或法兰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为数不少的工程为图方便和少花钱,对镀锌钢管未采用螺纹、法兰等连接,而是大量焊接,破坏了镀锌层,使钢管抗腐蚀能力下降,降低使用寿命。 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lO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经检查无渗漏,则严密性试验为合格。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压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稳定3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而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泄漏为合格。为确保管网的强度,应安装给水管道支、吊架及防晃支架,但许多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如有的工程中防晃支架、管道支、吊架安装数量少,在管道改变方向时,未增设防晃支架等,造成安全隐患。 1.3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管道与套管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结实。许多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管道套管设置,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当建筑物的结构发生正常变化时会使管网遭到破坏;二是套管与墙体或楼板之间未进行封堵,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成为窜火的通道。 2 消火栓方面 2.1在实际施工中,暗敷于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方未设过梁,消火栓箱直接承受墙体的压力,导致箱体变形,箱们开启不灵活;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用气焊割孔,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或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 2.2 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安装泄水阀。另外,因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往往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 另外,一些无法满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建筑,在施工时,常按高压消防给水进行施工。在二次装修过程中,一些装饰物遮掩了消火栓,箱门的颜色未与箱门四周的装饰物形成明显区别;有时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安扎,接口处未安装卡簧,导致试水时接门和水带脱落。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 3.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100mm时,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当通风管道宽度大于1.2m时,喷头未布置安装在通风管腹面以下,并且在涂刷、粉饰天花时,将涂料喷洒在喷头上。 3.2部分工程喷淋系统甚至未设置末端试水装置,部分工程喷淋系统的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公共走廊处,附近没有排水管或地漏,造成在监督检查时无法试压或在试压过程中流出的水无法从排水系统中迅速排走。 3.3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火灾发生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从而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迅速蔓延;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致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而存在隐患。 3.4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施工时经常忽视和未做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 求。另外随意改变消防给水管的位置,未设置逆止阀,在给水管道上加设不必要的阀门和本来一备一用的消防给水管只设置一个,导致安装后,无法保证正常消防用水量或发生火灾时水箱不能及时供水。 3.5 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发生火灾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所发报警声响不能被相关人员及时发现,造成不必要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方便关闭水源控制阀和维修检查。 二、解决问题的举措 1.加强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管理人员水平。重点加强对《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应履行的职责,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消防工作。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3.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制度,使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工作制度化,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故障和故障隐患,并及时排除,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门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日常维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抓落实。 4.强化社会审核力量 一是逐步推行消防部门审核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方式,分化消防部门既进行审核又进行验收的不受监管的责任问题;二是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 三、结语 正确认识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对于消防工程行业管理的加强、消防工程市场秩序的维护、火灾危险隐患消除和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证、以及消防工程行业建设的发展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浅谈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若干通病 【摘要】建筑防火,是建筑的防火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本文结合多年的建筑消防施工经验,对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分析研究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筑物的广度、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消防供水的可靠性、用水的安全程度等方面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除了在设计选择、材料设备等方面外,需要保证施工安装的质量。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直接受到施工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 1.材料选择与耐火等级 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1]。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通病 2.1 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的通病 室内消火栓压力及安装不符合要求。首先,在砖墙内有些暗敷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没有过梁,箱门开启会因箱体受荷载作用变形而导致不灵。其次,随意改变预留孔消火栓箱底位置,用气焊割孔,导致消火栓的墙面与栓口安装后设置出水方向不能成 90度;水带由于与周围距离过小,消防水带不能安装到消火栓上,形成弯折。最后,虽能满足结构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的建筑物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消火栓水压要求却忽视了此不利点。为使得消防给水的供水可靠性增强,消火栓在最不利点水压满足要求的同时,此不利点消火栓水的要求也要考虑[2]。 消火栓箱及其附件出现问题。装修材料颜色在装修过程中二层箱门的颜色与箱门四周的没有明显区别,消火栓箱被装饰物遮掩;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扎接,卡簧未在接口处安装,试水时接口和水带会脱落。 2.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的通病 (1)由于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要求会造成火灾时使火势因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而迅速蔓延;若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则消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当管子公称直径≤100mm 时,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当公称直径≥50mm 时 的管子,每段配水管、配水干管设置防晃支架,并不应小于1 个;应采用螺纹连接进行管网安装,公称直径>100mm的管子可采用法兰或焊接连接,防晃支架应在管道改变方向时进行增设。 (2)水力警铃未在公共通道或者值班室的外墙上设置。通风管道宽度大于 1.2m 时喷头未安装布置在通风管腹面以下,并且喷头上因粉饰、涂刷天花时会被喷洒涂料。则系统不能及时动作或缩小保护范围,这样火灾发生时十分危险。 2.3消防工程在给水管网方面的通病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管网试压分强度试验和试漏检修两步进行。试漏在稍起压或常压状态下进行,强度试验分试验压力和工作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有些工地试漏只对管网进行,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严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应在管网安装完毕后进行。试验压力对于消防给水和生活给水管道,为管道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大于 0.6mpa。管网强度试验在试验压力下 10min,不大于 0.05mpa 压力降便视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无渗漏则试验为合格。当设计工作压力≤1.0mpa时,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不低于 1.4mpa,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1.5 倍;如果设计压力﹥1.0mpa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该工作压力再加 0.4mpa。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管网水压强度试验是在试验压力下稳定 30min 的为合格。进行水压严密性试验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设计工作压力即为试验压力,稳压 24h,无渗漏为合格。 (2)由于受热后塑料管道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管道损坏,无法及时扑灭和控制初起火灾,消防用水将无法输送[3]。而实际建筑物内消防给水管道与塑料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也常出现,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现象个别存在。塑料格栅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塑料管道会损坏,产生泄露,消防水压和流量的需要无法保证。 3.措施分析 3.1加强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及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 验收人员只能通过外观或现场对竣工后需要验收的消防设施工程做出水测试,水量和水压也以此来判断是否合格,深层次的检测检验无法进行。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强,保证质量,在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相应的检验报告而后做出,以使各项位于建筑物内的消防系统得到提高,以加强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作用可以真正的发挥。必须经过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的消防产品、括消防设备及管材在建筑物中才允许被应用,相关单位的检测合格报告也要予以提供,而且该报告与最新通报的时间应在时间上相符。 3.2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加强管理 对有关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筑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和安全监督机构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查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应得到彻底扭转。定期检查,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不按图施工消防设施、对擅自改变建筑结构的责令限期进行改正,逾期不改的施工应处以高额罚款,并依法停止,对消防法律的严肃性也用此来进行维护。应做好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要求施工单位抓紧对损坏的消防器材、设施进行整改,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结束语】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建筑消防系统隐蔽工程的不规范,消防系统总体功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等问题。施工、建设单位不按国家消防规范和经批准的施工图纸施工应坚决杜绝;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全过程都应进行及时的跟踪,禁止擅自改变消防设计、降低技术标准要求等现象的发生,建筑施工违规违章行为应得到严厉整治。
教育实践论文: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全面走向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大政,然而各学科如何才能走向素质教育,达到思路明确,操作到位,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目标,则是众多教育者所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面向廿一世纪的地理教学,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多方位地来审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和关注学生的“建构性”和“潜在性”。“建构性”是指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和信念,自主积极建构知识和思维过程,以求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潜在性”是指教学要看到学生存在多方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其要看到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潜在能力。根据这种教育理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住目标、内容、评价三个着力点。 一、构建教学目标体系,保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保证素质教育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一主(主体性)一化(个性化)”。在地理教学中,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三维教学目标及其在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知识。知识代表人类的总体认识和经验结晶,地理知识则是其具体成果。地理教学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需要的最佳基础知识结构。最佳知识结构就是指地理教材所包含的地理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地理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这是因为;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陶冶,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而离开知识,能力和品德就成了空中楼阁。应该把地理知识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如果不经历真正的认识过程,通过内化掌握知识,而是单纯灌输知识,其结果是难以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更谈不上发展能力和陶冶品德。要重视知识的应用,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具有迁移能力的生动活泼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学会分析和整合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2、发展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的心理特征,客观表现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就学习而言,学习者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可以表观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化形式,不断将人类已有的知识据为已有;二是通过外化形式,主体运用心智技能不断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互为基础、紧密联系的,它们所构成的关系,实质上也就是知识与能力本身的关系问题。因此,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往往是通过内化与外化两种形式的反复交替才逐步得到积累和提高的。地理能力的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碰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工业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开发。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只能在动态中形成,必须为学生创造形成能力的时空条件。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举典型事例分析示范,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据不断提高能力的基本方法。能力有其独特的结构,往往与科学方法,基本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要特别善于挖掘和运用科学方法,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达到熟练自动化程度。 3、陶冶品德。一个人的情操品行,称为品德。它是以人的情意因素(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为其心理基础的。科学界已提出“情绪商数(EQ)”向“智力商数(IQ)”挑战,甚至指出一个人的IQ只占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IQ,而是EQ。然而,长期以来,中学各科教学总是实质上陷入“重智轻德”的泥坑。现代教育要求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维度,应该包括政治品德、道德情操和科学品德。地理教学中的陶冶品德和发展能力一样,要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结合知识的教学过程进行;同时,要注意“以人教人”,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真理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发挥自救的功能,时时处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构建教学体系,保证素质教育的入轨到位 任何一种教学目标都要通过自身特定的内容体系使目标得到具体化、明了化。地理学科是在中学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地理课程又是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据教学目标分层原则,我们将地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板块;必修课以基本学生学习为标准,(目前很多是以优秀学生为标准),重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选修课以培养个性特长及第二层次学习水平为标准,着重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活动课以学习社会化为目的,强调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六种意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l、培养自我意识 中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争强好胜、自我意识强,他们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我在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一直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有“自我表现”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真情实感,去创造“自我”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初一开设的“我来说家乡”乡情教学课,初二的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根据校气象哨观测资料),高一的天文观察与矿石标本采集活动,高三的城市环境调查与科技小论文竞赛等活动中,都为学生的“自我表现”开辟了广阔天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识”得到充分体现。 他们感受到“我”的存在和价值,于是对这些活动倾注了满腔热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审美意识 兴趣是一种感情、一种需要的延伸,是一种美的流露。当学生在感知自然和艺术美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美,并能对这种美具有赞叹心情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兴趣。平时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凡是感兴趣的东西都记得特别牢固。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感情”和“需要”的问题,是主动进取,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因此,可以说只 有融化在兴趣里的知识才是有力的活知识;只有处于审美意识作用下学到的知识,才是有“血肉”的真知识。我们根据《正大综艺》世界风情知识栏目剪辑电视录像资料,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开设的“环球旅行”课,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而进行的教改尝试。它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形象性的表演、模拟性的声音、戏剧性的构思,创造出一种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交叉活动,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形象记忆和创造性思维去回答问题和完成“旅行”。学生们感到这似乎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一条艺术的长河中畅游。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在一种愉快的情感中活动,他们的审美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3、培养创新意识 强烈的好奇心是中学生又一心理特征。他们不满足现状,力求创新;反对模式化,希望多样化;厌恶死板、静止,喜欢变化、发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对立面,创造想象的条件,以鼓励学生开展想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成因”末尾时,我出乎意料地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倘若青藏地区不是现在海拔4000— 5000米 的高原,而是海拔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近的平原,我国的气候又将是怎样呢? 巧妙的设疑,学生自然地进入浮想联翩的境界之中:①由于高原屏障不复存在,西南季风可长趋北上,给青藏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季风气候;②虽然青藏地区海拔较低,但由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到达这里的水气稀少,气候仍然以干旱为主要特征;③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加剧了冬季风南下的势力和强度,南方的冬季气候将变得更加干冷。......一些假想合理,布局新奇的气候状况都设计出来了。这种另辟思维蹊径的设疑方法,使学生对地理课保持了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得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4、培养竞争意识 根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把竞争意识引入地理教学之中,在初一刚入学的教学阶段,就着手进行快速阅读背诵、快速查找地图、快速记忆地名、快速设疑答问、快速列表比较、快速读图等多种形式的速度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使之在快中求多,多中求精,精中求准,准中求深。在一节课上,我要求学生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地理信息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讲的信息最多、最新、最有价值,短短几十分钟,同学们共列了近200条地理信息,最多者一人达十几条。 信息课将阅读与交流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各种信息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领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了自己要在很多时间才能学到的知识。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竞争意识被充分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向更高层次奋进。 5、培养实践意识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更重要的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家乡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家乡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探讨家乡突出环境问题,树立责任感和迫切感——三明市(市区)工业布局不尽合理,工业“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二 是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分析家乡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①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在一起,市区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居住在工业区内;②废水排放量大的三钢、三化等工厂布设在城区河流的上游;③大气污染严重的农药、三钢、三化等工厂位于城区的上风向地带。三是参与社会实践,为改善家乡环境作出贡献——1986年以来,我校近百名学生装,以夏令营勤工俭学的形式,参加了“三明市大气污染扩散规律野外实测取样”工作。同学们通过聆听环保专家的报告、监测站技术人员指导,学会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野外采样、放气球等实际操作不仅为环保部门提供了较准确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了协调好家乡人地关系的信心。 6、培养成功意识 成功的意识是指运用自己的才能,克服障碍,完成任务,做出比别人更优异的成就的意识,这是学生心理发展和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它给人以自信、自豪、自强的精神力量。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即使是最微小的一次成功,也将被看作智慧的闪光点,永远珍藏在心灵深处。例如,成功地回答一个问题,成功地进行一次气象和天气预报,成功地观测到一个星云,成功地上讲台讲一次课,成功地意识,就能在教学实践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六种意识,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挖掘学习潜力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保证素质教育操作落实 在实施地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及时建立了对地理教学能起导向、激励、强化作用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①转变评价观念,以全面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②调整评价标准,运用综合指标;③改进测评技术,把定量与定性、考试与结合起来,使测评结果反映客观实际;④强调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并能准确地检验班级学生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水平状况的指标体系:既有综合性评价指标,如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又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如差生转化率、自学能力达标率、课外活动开展率、特长生率等。 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配合并能准确反映学生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一是结合学校实施学生素质等级证书制度,在初一、二实行地理结业证书,高一实行会考证书制度,由学校统一组织机构每年评价一次,实行等级晋升,毕业时取其最高等级记入证书内,作为毕业和升学的依据;二是对学习质量采用以“笔试+品试+操作”为形式,以“知识+能力+品德”为内容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以健全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三是减少相对评价,加强个人横向比较,以进步奖为奖励主体,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四是设立促进学生个性素质发展的评估体系,设置各种单项奖励,如地理板报奖、天气预报奖、矿大标本制作奖、天象观测奖、科技小论文奖、社会调查成果奖、家乡建设建议奖等,鼓励学生在能够上进的领域里脱颖而出 教育实践论文:中西医临床实践教育的创新 1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 促使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临床医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并注意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通过学生预先准备,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最后教师针对病例特点及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这种转换是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机械性学习向思考性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路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并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及病程记录等。使学生主动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医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1500张床位,病源丰富,可以满足本专业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的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使学生快速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引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3渗透人文社会科学思想 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夕,邀请知名医学专家相继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实习医生”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开展医、患沟通模拟,让学生进行“医”、“患”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宗旨。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通过人文素养的内化过程,学会从一个更富有人性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医学的意义,学会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和社会责任[5]。加强临床技能考核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自2010年起,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基础上,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增加临床技能考核,参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核方式,对2010~2011届434名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2011届总评成绩高于2010届,2011届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1.44分,2011届专升本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2.04分,同届毕业生专升本学生考核成绩高于普通本科生。虽然该考核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但加强临床技能考核,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考促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育实践论文:基层检察院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笔者认为,基层检察院要在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排查、边整改,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 针对“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进行学习,围绕“服务作表率、合力促发展”进行讨论,开展“心系群众、执法为民”大实践 始终坚持法律监督属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为履行检察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自觉立足本职岗位,深入践行执法为民。 深入开展检察人员群众观念再教育。组织干警开展“如此做好群众工作”大讨论,引导广大干警在此基础上,制定服务群众的工作意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执法办案的过程转变为服务群众的过程,真正做到“民有所思、我有所知;民有所需,我有所帮;民有所忧,我有所为”。 深入开展青年干警挂职锻炼工作。金坛市检察院下派青年干警到基层挂职锻炼,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做法,得到了省院领导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将通过完善务实有效的制度规定,有选择地在乡镇设立实践基地,让新进干警有计划、分批次地挂职锻炼,促进青年干警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服务基层,提升青年干警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青年干警锻炼一次、受益一生。 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密切关注群众需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严肃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依法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 以开展“集中下访、走访年”活动为载体,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对近年来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乡镇、村、社区进行疏理分析,检察长带队下访,深入基层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实现检察机关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良性互动,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研究、规划、部署和推动。 针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进行学习,围绕“为什么从检、为什么奋斗”进行讨论,开展“岗位练兵、提升能力”大实践 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干警爱岗敬业的热情,树立干警勇于奉献的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践行“四个带头、八个一”,即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正视存在问题”的“四个带头”和党组成员“提出一个工作上台阶的意见、抓出一项特色亮点工作、支持出庭公诉一个案件、每月确定一项重点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分管工作推进会、每月与分管部门干警谈一次心、每月到分管部门办公一天”的“八个一”。评选表彰典型。通过评选表彰“公正廉洁执法之星”、“争先创优标兵”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力开展选树身边先进典型活动,进一步凝聚检心、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比学赶超先进。充分发挥先进检察院、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学习身边典型、学习《政法群英录》、《检察英模风采录》教育读本、撰写心得体会、围绕“如何争先创优”开展座谈讨论等,引导检察人员对照先进,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掀起比学赶超先进的热潮。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检察人员执法规范轮训,按照高检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版)〉的通知》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检察人员执法规范轮训。组织干警参加全省、全市业务技能竞赛,通过百庭考核、析案明理、实务调研、优秀法律文书评比等活动,加大对年轻干警教育、培训、锻炼力度,培养各类既有理论功底更具实践经验的检察人才。 针对“坚持从严治检、公正廉洁执法”进行学习,围绕“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自身监督”进行讨论,开展“修身养德、廉洁奉公”大实践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人民满意的要求,以治理庸、懒、散、躁问题为着力点,强化自身监督、深化作风建设,进一步提能力、增效率、正风气,塑造检察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把治理庸、懒、散、躁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效能建设配套措施,规范检察人员的行为,以规范促公正,以规范促廉洁;改进机关作风,健全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各项制度,加强考核管理。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和从严治检的各项纪律规定,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常态化管理,把“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检察机关自身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队伍建设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密切跟踪工作进度,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教育实践论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强化四种能力 当群众贴心人 当前,全党正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同时,教育实践活动还提出了提高群众工作应具备“四个方面能力”,即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 一、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强化调查研究在工作创新和服务群众中的基础性地位,完善群众工作调研机制。一是勤下基层多调研。要真正深入群众,而不能把下基层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甚至是摆样子。要掌握调查研究的一般规律,遵循正确的方法步骤,围绕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切实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二是勤听民意多思考。深入群众,就是要真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看问题,听不同的声音。在与群众拉家常、聊心事中掌握基层实情。三是勤动笔头多总结。对调研的情况认真总结,写出对策性、针对性强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总结出适合基层的工作方法。 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对于年轻同志来说,这方面的能力主要还是要体现在学习力上。歌德说:“人不只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可见,不断的学习对于我们青年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年轻干部更是要将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牢记学习的重要性。一是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精神,利用听讲座辅导学、看书籍个人学等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相关文献、论述,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二是业务知识的学习。作为纪检监察年轻干部,要认真学习上级纪委有关文件、会议等精神,经常翻阅纪检监察工作相关书籍、报刊,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为更好服务群众做好业务准备。三是工作方法的学习。注重向领导、同事学习,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以出色等式为指导,做到勤学善思,提高工作表现力。 三、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总理那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抓好机制建设。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必须切实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二是做好“三民”走访。开展以“增进与百姓的感情、增强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主要内容的“走亲连心”活动。除认真落实“四必到、五必做、六必联”外,委局要求领导干部和各室参加一次联系镇、街道村监会主任例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包案解决一起疑难信访件;收集一批民情意见,在联村(社区)、联户、联企业中解民情、解民忧、解民困。三是听好群众意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网络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在廉洁海宁网站上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了解群众对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一是学习领会政策。要向群众宣传政策,首先自己要懂政策,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树立自身形象。组织群众,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三是注意工作方法。邓小平曾说过“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服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关键是一个“实”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及各项政策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就是最大的群众满意。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加倍努力,主动贴近群众,为民办实事,才能与群众感情更深、距离更近、百姓在心中的份量才会更重。(编辑:圆圆) 教育实践论文:关于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城乡广泛开展,这是贯彻中央20__年8号文件,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举措;也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良好平台,这次实践活动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提高和发展。 一、“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现实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坚持“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径,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体性,突出了对广大家长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把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前提。从而营造了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达到两代人学习,两代人提高,两代人双赢的效果。 (三)社会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鲜明、要求明确。这项活动不是一般的创先达标活动,标准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准则为依据,普通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从而促进社会群体的进步,这一活动抓住宣传、教育、实践三个环节,能够得到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 (四)创新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创新。这一活动与“六个一”工程、“五小”活动结合在一起,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还为家长学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长学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时,拓宽了企业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家庭学校的空间。 (五)指导性。家庭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知识健全、理念更新、宣传普及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引起关注:社会的炒作、商业化的运作、家庭教育误区也还困扰着家庭教育。“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适合广大家长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对指导家长科学教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差距 “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地区、城乡、职业等诸多生存状况不同,也造成了明显的差异,制约着这项活动的发展,表现出这项活动的不平衡性和间断性。 (一)认识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广泛宣传。不少群众、不少家长还不甚或不了解“双合格”的活动要求。有些地方这项实践活动还仅限于妇联组织实施落实。党委、政府部门还没有将这项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学习型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城乡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展较为广泛,在农村却不尽人意。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有六成家长外出打工,这些为父母者,迫于生计基本上或完成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给儿童衣食上照顾。一些农村除贫困外,受到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影响,使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家庭教育出现弱化或虚化现象。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压缩,有些农村村一级妇联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成了空中楼阁。 (三)实践差距。“教无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异,它只能有普遍的认知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近来,由于媒体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简单化、教条化的趋势。如媒体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状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学。我们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家庭,成为教育儿童一成不变的模式。 (四)理论差距。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论呈多元化态势,也不乏商业运作,有意作秀,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理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协议书”等等。这里在有的仅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论目前还存在着“老方法不灵,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让家长有普遍的认同感就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使家长处于难辩真伪,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家长差距。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现了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特困儿童家庭等,这些家庭在一些地区约占儿童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关爱,一些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计,儿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条件。一些失去双亲的家庭,有的与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据;有的与叔叔等亲戚生活,受到歧视等等,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特点缺乏足够重视,这些捧出来的儿童往往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 (六)两种教育差距。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对,始终对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战。应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素质教育更侧重人的德与才的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识记、理解力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目前,儿童学习没有彻底减负,过重的升学负担使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苍白 无力。 三、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点尝试 我们运用科学的“双合格”教育实践活动家长、儿童测试表,提高两代人素质。《测试表》中内容以自评为主。在检测中,找出不足,接受评比。测试表中的要求覆盖了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提出了“双合格”的基本要求,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家长、儿童能够做到的,因此,它不是一般的评优创先条件,而是做合格家长、合格小公民的基本条件。我们通过在广大家庭中运用推广,使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 教育实践论文:电子商务教育性顶岗实习的实践 1、案例违景 职业教育必需走校企合作之路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鸣。二00五年《国务院关于鼎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抉择》中明确提出:“要鼎力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育模式,逐渐树立以及完美半工半读轨制。”顶岗实习由企业、学校、学生3方介入,拥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扩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色,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首要体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二00七年起,以电子商务专业为突破口,履行教学性顶岗实习并获得了较大成效,博得了企业、家长以及学生的赞誉,电子商务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 2、案例的内容及成效 依据市场调研分析,学校肯定了5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3个主要就业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以及电子商务营销。缭绕这3个就业方向,在第四~七学期各支配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到超市、物流、商务、网络等公司进行教学性顶岗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与专业对于应的职业岗位的轮岗见习。在实习以前,学校与企业共同约定实习规划,包含岗位培训规划、指点师傅职责、实习工作考查方案、学生分组轮岗支配等内容。实习期间,学校派出指点教师不按期到各实习企业了解学生情况,调和解决实习中的问题。同时,企业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并为每一组学生配备了指点师傅。实习收场时,企业给每一位学生从出勤、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服务态度、工作质量、职场抗压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第八学期,学生结合前期实习情况以及个人兴致,在教师指点下明确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强化训练。第九、一0学期,通过双向选择进行就业性顶岗实习。毕业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教学性顶岗实习收场后,学生普遍反应优良。良多学生当初选择专业是听从家长的支配或者初中班主任的举荐。不少学生根本弄不清这个专业将来要干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到企业1实践,他们发现知识不够、能力欠缺,需要“恶补”。老师们普遍反应他们回校后学习的踊跃性更高了,更愿意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流动了。同时,展开教学性顶岗实习有益于学生了解专业内涵以及企业岗位的请求,了解本身的兴致以及特长,并据此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加以针对于性地学习以及提高。实结中,有学生说:“实习让我看到了与学校不1样之处,认识到这是1个竞争剧烈的时期。通过选择不同的实习单位,我但愿找到自己最感兴致也最合适的职业道路。 3、案例的启示与思考 教学性顶岗实习获得较大胜利,源自下列因素:1是合作企业高度注重学生实习工作。企业负责人亲身介入实习规划的制定,并支配专门部门以及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还给予实习学生适量的实习费以及午饭补贴。2是商贸类企业的岗位技巧相对于请求不高。学生通过必定的培训,在师傅的指点下能很快上岗。同时,企业在某些特定时段,如周末、节假日等用工需求量较大,临时招工不便,接管学生实习可以部份解决这些难题,因而乐意接管学生进行教学性顶岗实习。3是学生及家长对于教学性顶岗实习能理解并给予支撑。由于选择了该专业象征着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需具备市场调查、与客户交换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与能力,而这些技能与能力需要在课堂以外经由屡次实践磨炼才能逐渐累积以及提高,教学性顶岗实习恰是加强实践锻炼的有效途径。4是学校选择的合作企业大多位于学校周边地区,交通便利,住宿以及走读学生上下班利便,家长不需操心孩子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教学性顶岗实习相符目前职业教育的方向,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材培育拥有10分首要的意义。1是有助于学生选择职业方向;2是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共同增进学生发展;3是可以达成学校、企业以及学生3赢局面。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学性顶岗实习要获得实效,最症结的是在落实进程中,作为施行主体的企业、学校、学生3方都要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首要性,并切实实行应尽职责,承当相应工作任务。 4、政策建议 1是要尽快树立职业教育新体制,调动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踊跃性。要树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亲密配合、社会各方共同介入的职业教育新体制,立异政府、行业、企业、社会集团以及个人共同介入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模式。2是应科学设计实习流程,将教学渗入到顶岗实习进程中。学校应答顶岗实习的全进程进行系统设计,制定好实习规划,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技巧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立异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共同增进学生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技巧素质的培育模式。3是要加大舆论宣扬 ,引导家长以及学生正确理解聘业教育的内涵。应着力营建社会舆论氛围,鼎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使家长以及学生认识到,走进车间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增进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要通过教学性顶岗实习让学生提早感受竞争剧烈的企业环境,熟识岗位规则,了解企业文化,及时转变学生以及企业员工的角色,主动学习企业文化以及精神,适应企业的环境以及请求。 教育实践论文:对继续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规模扩大,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变革,这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达成了共识。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对于继续教育,尤其如此。继续教育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希望获得技能方面的训练和提升,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更为重要,关系到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继续教育经管类主干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根据目前各高校该专业开设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来看,存在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继续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定位?如何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以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学院和专业概况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重庆大学直属二级学院,是重庆大学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高层次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办学实体,系重庆市成人高等教育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校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正式在职教师40人。 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业余、函授)、自学考试、非学历培训等办学形式,设有理、工、文、管、艺等多学科30多个本科和专科专业,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建有14个函授站。学院现有在册成教、自考、应用本科学生约2万人。学院还设有“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重庆大学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重庆大学西永微电子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每年有5,000余人在学校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近十年来,已为社会输送成教、自考本毕业生5万余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学员4万余人。 工商管理专业是学院管理类学科的主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专业特色是适应面广,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以同时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可获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助理职业经理人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秘书、资产评估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业从业资格等证书。 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包括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三个教学层次,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共12个教学班,目前在校人数500人;每年毕业200人,招生200人。毕业后学生均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有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专业特点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是学院的老专业,优势专业,生源基础深厚,其专业特点如下: 1、大专业,招生规模大,每年在读各种层次学生人数均保持在400~500人左右。 2、教学层次丰富,包括高起本、专升本、高起专三个层次。 3、本专业大部分在读学生都同时从事工商管理类工作,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不少学生已经承担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学习兴趣浓厚,对教学内容、方式要求较高,尤其是实践环节。 4、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同MBA等专业硕士相连接,我院每届毕业生都有不等人数继续攻读MBA,而MBA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 5、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性人才,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二)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分析。目前,在本专业的实践环节学时设置上,现状如下: 据统计,工商管理专升本层次学制2.5年,其中理论课时752学时(不含自学学时,下同),而实践教学环节共12周,以课程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按1周12学时计,约144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是1∶5;高起本层次学制5年,理论教学学时1,994,实践教学环节26周,约312学时,也以课程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6。高起专层次是2012年才开设的专业,学制2.5年,根据新制定的计划,理论学时为950,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5周,约180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5.2。 (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纵观近几年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是以职业培训、技能训练为主,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继续教育学院学生90%以上为在职学习,从近几年的反馈和调查来看,学生除了要求系统性地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更注重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增强其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但目前学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2、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程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而案例教学、管理实践、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新方式和手段较少运用,不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环节训练薄弱,案例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等比重太低,不符合继续教育和工商管理的特点。目前的教学体系是大大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比例过大,实践教学比例过小,各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基本上为理论教学学时的1/5~1/6。根据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情况看,与理论教学学时比较合理的比例是1∶3~1∶2之间,而学院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实践教学环节严重偏低,这不符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对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读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选择样本涵盖三个层次,每个年级,调查样本数为150人次,获得有效的问卷124份。调查结果显示:①在目前开设课程中,7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偏少,应该增强;②有80%以上的学生想得到更多的应用性技能训练;③在目前开设课程中,更多地希望获得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而这些课程是实践性要求最高的课程;④在实践教学方式中,50%以上的学生偏向于课程大作业与实训、管理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社会调查,尤其对管理实验和案例教学感兴趣,而对毕业论文普遍认为难度太高,希望能降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改革。 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社会新发展的要求,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亟待改革;鉴于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实践环节是教学改革中的最重要一环,实践环节必须增强。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原则。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动学生进一步温故理论知识和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讨论、大作业和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与“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适应社会,动手能力更强,更具职场竞争力。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是“突出岗位,结合证书,注重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和专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岗位紧密相关,减少重复性实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继续教育应用性教学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实施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岗位,体现岗位要求与特点;同时,实践教学可以与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比如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助理职业经理人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秘书等资格证书,这样把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前景挂钩,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教学方式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和专业性实践教学两方面。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指需要单独开设一门课程,设置独立的课时、学分、教学大纲、课程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社会调查、管理实践、模拟实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经营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投资计划和管理等范围内。 专业性实践教学指不需要单独开设课程,包含在其他专业课程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大作业、课程实训、案例分析与讨论等。 1、管理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管理、营销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类型可以是市场分析、制定商业计划、进行市场分析或营销策划、推销或谈判等。学院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建立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为圆满完成管理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2、模拟实验。当前企业实际运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学院可以搭建一些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经营模拟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平台的运作,帮助学生模拟训练,使他们在模拟中体会并学习企业运营管理知识,提前了解企业运营环节,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不需要到企业就可以直观地熟悉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实施时,可以选用以下管理软件:(1)用友T3人事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2)用友ERP企业沙盘模拟;(3)用友软件— 物流管理模块;(4)用友财务总账模块T3;(5)广发证券模拟投资系统。 3、案例分析与讨论。工商管理专业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真实案例的环境,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营问题,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在专业课程中,均应安排相应的案例分析环节和课时。 4、课程大作业、实训实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应安排相应的课程大作业或实训实验。在形式上可灵活处理,可以单独安排学时,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随机安排,或是留作课后作业,甚至作为课程考试的内容。 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上述实践教学改革原则和依托平台,以高中起点本科层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建议做如下安排,见表1。(表1)专科和专升本层次可以学制和课程设置情况酌情削减。方案考虑到了课程之间的内容承接性和协调,以及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训。总共约580学时,与理论教学的比例约为1∶3。 四、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个科学合理、完整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和安排,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切实履行,保证达到预定的效果,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充分重视,建立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多方面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集中性实践教学,可以挂靠教务科;实践教学各课程任课教师需要制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及教学进程,明确专人指导、专人负责;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确保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保证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合理、富有奉献精神和较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应加大力度对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3、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对于集中性实践教学,应单独设置一门课程,设置单独的学时、学分;同时,鼓励授课教师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尤其是各专业课程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大作业和实训。 4、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建议增加投入,建设专门的管理模拟实验室,配备相应软件。如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电子商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等;同时建立一些固定的实习基地,便于学生进行认知与专业实习。 5、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学习的积极性,学院可以把实践教学和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格考试的实训部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组织学生参加资格考试。 五、结束语 考虑到继续教育层次的定位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工商管理专业存在实践教学学时偏低、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的问题,亟须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社会调查、管理实践、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案例讨论与分析等,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灵活采用。在课程和学时具体设置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一般为1:3左右较为合理。同时,可以把实践教学和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格考试的实训部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师资配置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应加大力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论文还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1、由于条件所限,所列的实践教学方式并没有一一进行尝试和实践,有些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2、受教学运行体制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案并没有完全和学院教务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接轨,因此在具体课程和时间的安排上,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冲突,这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细化 教育实践论文: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教育理论的本质我是这样理解的,教育理论的本质就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化的计划,对于课堂内容合理的安排,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设想到然后在书面上进行记录,对于课堂上的各种状况,运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积累的方法去设想其解决方法并将其记录在书面上作为课堂实践的备用方案。 一、教育理论的基本特性 教育理论的实质是通过一些教育的发展的概念、教育的主观判断或者是对教育的各种命题,通过运用一定的推理以及各种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相对比较系统性的概括。教育理论具有这样三个基本的特征点: 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想法一些对教育理论的命题以及推理构成的。因为任何教育理论都是通过概念、主观的想法或判断等基本的思想方法来组成的,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想法,只是对教育方法笼统概括,即使是正规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对教育出现的现象的各类看法。 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本质或教育课堂的大体的概括。教育理论在实质上超越于课堂上实际的状况与现实的,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概括的体系,但是它在内容上是一书面的形式来叙述教育实践和经验的,而不是对教育实践和现象的直接看法,而是间接的书面的抽象的大体的反映。 第三,教育理论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想法,不会通过一定的思想上的逻辑形式,不能形成一定的整体性、连贯性,也不能形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实践与教育实施的系统性的反应,那也许只是一种通过四面八方组织的一些各种教育的想法或教育的概括。 二、教育理论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论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会投入十分的精力去设想教育理论的方方面面。如今,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要了,教育理论对于教师来讲是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是对课堂教育质量的保证。意识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人的主观是意识想法得到了重视,行动上才会得到相应付出,人们的行动往往会受思想上的支配,只有思想上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行动上才会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 其次,教师对于教育理论要做好设想,对于课堂实践的内容进行各方面的设想,这样,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才会相对顺利的让学生接受。设想教育理论的时候在注意把课堂上能发生的各种状况都要想到,并将其在书面上作好记录,以备不时之须。例如,教师应该做到的是把备课内容背得滚瓜乱熟,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更深层次的发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讲一些别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填充学生们的知识面。课堂上,学生们往往会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准备教案,这也体现出了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将教育理论记录在书面上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把教育理论记录下来对任课教师来讲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三、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体现,是对教育理论的反应,教育理论的好坏可以通过教育实践来反应出来,所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生相依的。在现在的教育观念看来,教育理论不仅仅是古板的课堂教育了,而是向着创新课堂的发展,这样看来教育理论的好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创新课堂的形成,学生们新型课堂的成立,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理论都占着非常大的比重。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也是不明而喻的,只有把教育理论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系统性的体现,把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都想到,教育实践也会进行的相对顺利一些,教育实践就是教育理论实施的舞台,只有把舞台组建的金碧辉煌,才会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课堂上的45分钟得到充分的利用,教育理论就是组建舞台的材料,只有充分的利用这些材料,舞台才会被装饰的气势宏伟,学生们才会在这样的气氛与环境中目不转睛的盯着教师表演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针对于教学来说,教学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发状况,因为对于课堂上会发生什么突发状况是谁都无法设想到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对课堂实践也是很有帮助的,对教师课堂内容的完成与课堂质量的保证也是必要的。对于课堂实践的本质我的看法是,课堂实践的本质就是课堂上的45分钟,而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上的这45分钟,把教师想要讲授的知识讲给同学听,还要解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内真正能够学到知识,得到收获。课堂实践,对于一个好的教师来讲,是充分展现自己实力的课堂,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短短的课堂实践45分钟内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的想法在课堂实践展现出来。那么,这样的一个课堂对于教师来讲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天地,对于学生来讲是吸取知识的天地。教师就好比是广阔的蓝天,学生就是在蓝天上翱翔的鸟儿,鸟儿之所以能够丰富羽翼展翅自由翱翔,是因为老师知识的灌输让他们有强壮的翅膀可以畅游于蓝天之中。 上述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教育理论是教育改革后,教育创新实现的重要的因素,同时也对教育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好比鱼离不开水一样,要想教育实践进行的顺利与辉煌也同样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帮助。只有二者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才可以把教育事业推向美好的明天,才可以让教育事业的创新得到完善,同时,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教育实践论文:谈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和体会 2010年3月威宁县县委书记杨兴友在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全县德育现状,要求全县开展“五心教育”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等德育和法制教育内容。 新课改和新课标理念要求历史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品德的场所。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和法制教育于历史教学中,培养出德才兼备,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懂法制和身心健全的现代型人才,是今天学校教育当务之急。 历史学科贯穿古今中外,涉及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领域,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和法制教育于历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历史课德育德育优势。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等历史素材活生生的德育素材;“德主刑辅、为政以德和以德服人”的治国思想,“利民、富民、爱民和惜民”的民本思想,“忠、信、仁、义、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和“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立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格意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有那股不甘落后的天生傲气”的积极进取精神,“制天命而用之”、“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和谐社会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博爱平等教育思想等,这些中外历史文化中德育精髓,充分体现出先贤哲人的超群智慧和德行操守。灼古照今,对当前和今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三生(生命、生存,生活) 人的一生一定要去过三个地方:一去过医院,才明白健康的重要;二去过监狱,才晓得自由重要;三去过殡仪馆,才领悟“活着真好”,生命只有一次。通过《鸦片战争》学习,让学生知道吸食的危害,明白“拒绝、规劝他人吸食,从我做起”和“反对邪教,不迷信,信科学”的道理。在历史课堂透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宣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全班同学都是兄弟姐妹”,“中华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要求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班集体。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中,讲解司马迁在遭到耻辱刑罚后忍辱负重,以坚强的意志最终写就《史记》,完成父亲的遗愿,名垂千古,彪炳史册,让学生领悟司马迁面对挫折,不幸和苦难选择的不是退缩气馁自残,而是珍惜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 二、四爱(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和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1.挖掘历史科素材,寓德育于历史课 “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黄金时期。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英雄人物,历史事件渗透“四爱”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屈原纵身跳入奔流直前的汨罗江、文天祥抱着小皇帝投入汹涌波涛的大海、邓世昌与日舰同归于尽、钱学森放弃了高薪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怀抱、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等都是鲜活的爱国主义题材。历史课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冲出亚马逊》《钱学森》《仰望天空》《开国大典》等爱国影片,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影片中,教师运用历史知识给学生解说影片,学生认真写观后感。要求学生会唱几首爱国歌曲,比如《中国人》《我的中国心》《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明白国歌国旗国徽的含义,举办“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历史课读书会等等,使德育“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2.挖掘乡土历史教材,亲近德育环境 利用乡土历史让学生知道我们威宁县情,了解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强化乡土历史认识。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班会活动,落实“爱家乡,爱学校”演讲和书法比赛,出好黑板报,列举家乡和学校历史上名人及其事件,唱几曲家乡歌曲,写几篇颂家乡散文,带领学生参观石门坎柏格里传教遗址,让学生知道柏格里在石门坎“丰功伟绩”。组织学雷锋活动,到养老院送祝福,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等,使学生明白“爱心献给社会”内涵。带领学生参观马摆大山、百草坪等景区,陶冶情操,增强爱家乡,爱学校情感,深化为家乡,爱学校动力。 三、五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兴衰和得失。中国现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有识之士奋起反抗,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和“辛亥革命”都宣布他们选择的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人民成为当家做主的主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四、法制教育 依法治国是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马加爵事件、望安事件等都体现了一部分学生是法盲,把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用法的人,也成为教育紧迫任务之一。历史科要充分运用得天独厚优势渗透法制教育。在上《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中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让学生有意无意间通过历史学科学习到相关法律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只要广大教师坚持在历史学科中渗透“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法制”德育教 育,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 教育实践论文: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文化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亦是以人为本的时代。以育人育才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应树立何种教育理念,建造怎样的文化氛围,倡导什么样文化精神,不仅关呼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反映着时代的要求与精神。面对如今滚滚的经济大潮冲击和基础教育阶段日趋严重的升学教育压力,不少学校在夹缝的艰难生存环境中大有“弃育唯升”的势头;家长、学生也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出一切“唯分数是瞻”的倾向。因而便出现了子女弑父母、室友自相残、博士不知礼,无德便是钱的社会变态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重新修改和颁发了《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亦重点强调:要以人为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力求在现代教育中突出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全面发展的宗旨。 以人为本就是指在不违背社会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每个个体的发展创设良好氛围,充分涵养和发掘个体优势,使其自主发展,不断凸显,从而在每个个体都得以充分发展、充分施展的情形,使社会得到推动其前进的各种人才。人是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是动态的,它不可能像生产机器那样,一经造成便可固定使用,它在发展中成熟,又在成熟中不断提高,获得新的发展,如此循环,直至生命终结。所以人文精神的培养注定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学校,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着眼,充分利用学校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成为人文精神弘扬与实践的主阵地,而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在课堂教学传道授业之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 校园文化是一种既体现时代与社会又是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发展环境,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不容忽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聪明的校长,一所想有作为的学校,无不以注重校园文化为突破口,辐射影响并带动其它领域,从而实质性地获得素质教育的全面突破。常规地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凸现人文主义就是要将人本思想有机地渗透于这四个方面的建设中。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呵呼人性 我校是一所山区高中,落后的经济文化注定了教育的滞后和生源思想、文化层次的严重不平衡。这种具有浓厚生态特色的教育现状一方面造成了升学教育的艰难,另一方面更为紧迫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的急迫性,如果我们一旦落入升学教育的窠臼,那结果势必是竹篮打水,最终将学校引入死胡同。为此,我们确立了“为学生的一切负责,为学生的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口号,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面向全体,针对个体,因材施教,各获所需的方针,教学中由重学会变为重会学、重乐学,从知识灌输变为培养能力,从一切为考试变为一切为发展;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构建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教育学生不必为自己因某方面欠缺而沮丧,应该树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偏就有专;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适时巧妙鼓励,由自信获取主动,由自信弥补缺陷,由自信心引向成功。将高中三年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的根基来对待,不搞急功近利,不妒后人乘凉;只求于生有益,甘为土下根基,既使在一些很细小的环节,也不能舍本逐末,挫伤学生自信,如在学期末的鉴定中,学校明确规定:只给家长通报成绩,不排名次;操行评语一律使用第二人称,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要用客观的态度,巧妙的方式指出,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雕琢,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二、在环境中熏陶,自塑人性。 一所成功的学校,总会伴有一种和谐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不仅具有为学校发展和师生进步提供服务的功用价值,而且具有师生精神需求并为之提供自塑方向的精神价值。我校虽然占地不足30亩,是个典型的袖珍式校园,但我们还是冥思苦想,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每一寸土,每一面墙的育人功能。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校园建筑群,领之以拔地擎天的状元柱之后,抱之于绿瓦青砖的“结义亩”古建筑群之怀,玲珑之中透出的庄重与神圣;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知识殿堂”大型不绣钢雕塑,不可遏止地让人遐想未来之辉煌;七位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塑像有序环列于教学主楼和东西宿舍楼前。既是谆谆教诲的长者,又像一周次第伴读的先哲者,让人顿感古今中外文化,文理史哲精萃在这里汇聚汹涌波涛;教学主楼正面的校训、东西宿舍楼墙面的四幅醒目标语,既有砥砺意志的勉励,又有殷殷嘱托的教诲,教学门楼的楹联更是给学生每日的警勉;每个教室里各种特色的班训既是班级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更透射着学生自我雕琢的追求;悬挂于各室的名言警句、教育、思想、科学等名家的画像和格言,让每位学生都能不时与先哲们进行心灵的对语;室外花草绿树旁、宿舍过道、床头、水房、餐厅等等,凡是学生有可能去的地方,我们都因地造语,就景思教,共悬挂张贴各种画像、警示语三百余条(幅)。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我们就力求通过发挥校园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让学校育人的目标,变成滴滴春雨,化为学生自觉的修养行为。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人性。 以人为本,不是抛弃原则,自由发展。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任何废弃社会属性,片面追求绝对个性的人本主义,不仅是极其错误的,其最终必然会因违背群体发展而失去个性发展的机会。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就是要规范人性,保护人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规范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又折射着学校自身的特色,是育人、成人的基本保证。近年来,依据学校实际,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从领导到职工,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生活,对凡是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明确的要求。有定性的方向性要求,有定量的业绩评估,从德、勤、能、绩方面考评教职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权衡学生的综合发展,学校为教工建立档案,搭建校本业务培训平台;班级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学生自主发展查因号脉。通过制度约束,师生的个性发展有了方向不偏倚;通过制度规范,使教工的点滴汗水都能闪出光辉,学生的丝丝进步均可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开展丰富活动,丰满人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浓郁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渗透人文关怀的良好契机,随着当今社会运行节奏的日渐加快,各种竞争日趋激烈。高考升学的沉重负荷,使这些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经受着超乎寻常的压力。因此,厌学、烦躁、性情怪僻、父子矛盾、母女冲突屡屡出现。人们只埋怨当今孩子难管,却不知为何难管,老师、家长只体会到自我角色的难当,却不理解孩子们的苦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尖锐地被提上议事日程。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脆弱无比的中学生心理,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抚慰,需要丰富的发泄窗口来予以缓释和调节。因此,适时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同学们的各种情感需要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和发展,避免各种形式的“异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定要注意遵循针对性、全员性、平等性、实效性和导向性原则,即:针对某阶段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活动不能只针对局部或个体来举行,应面向全体,在活动中各种各样的学生可自主、平等地参与,不搞厚此薄彼的做法;凡准备要开展的活动,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案,扎实的过程,不可泛泛而谈,似搞非搞,流于形式;所有的活动都务必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育人方向,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种种困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为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开展了“我为乡中添光彩、乡中因我而靓丽”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入手,时刻想到我是一中一分子,不能因我而蒙羞,从而树立和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人生发展中的社会性;港、澳回归、十六大召开等每每遇到国家有重大事件之时,我们都不失时机地开展一些系列活动,既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其关注社会,弘扬时代旋律的意识;每年都举办“班级小节目比赛”、“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大赛”等;两年一次“校运会”,三年一次“校园文化节”期间还不时穿插各学科自主举办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活动;学生自发成立“雏莺文学社”,定期出刊,并成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团;学生会成立了纪检部、学习部、劳卫部等机构,全方位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参观德育基地,观看具有针对性的文艺演出和电影等。20__年国庆前夕,我们举办了规模空前的以“弘扬时代旋律,展示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共进行了“大型文艺节目演出”、“综艺游园”等五大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五彩缤纷的形式,既有师生个性的张扬,亦有集体主义的熏陶;既有启迪、考验知识和思维的睿智竞赛,又有突出语言、形体的才艺展示;既有反映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榜样示范,又有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体验艰辛的社会实践模拟……广大师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包括不少离退休教师也纷纷参与,献艺展才。我们在几乎没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凭靠师生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使第二届校园文化节成为本县岁末最具诱惑力的一个亮点,县委政府等五大班子的全体领导也都兴趣盎然地到场助兴,市、县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道,并制作了专题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文化氛围得到空前浓郁,而且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同学们也通过活动既缓解了由于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更激发了自信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真是关注人文激发自信,浓郁文化推动教学。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而校园文化建设中凸现人文教育,体现人文精神则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依照我们的实践,其体会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尽量回避用行政命令,刻意死板的说教,去影响、改变和培养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行为和心理情绪等。而应从人性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春风化雨般去影响、熏陶、启迪师生去追求人生之真谛,完善美好人格。只有通过师生在学校提供的环境下,自主发展、自我塑造,才能真正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不仅仅是形式,也才能使师生共同进步协调发展而不是徒劳无获。 教育实践论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工业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称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按照工信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鲜明导向,以校级、处级领导班子及其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聚焦点,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工作能力,为实现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谱写中国梦的南理工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要求 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照镜子”,主要是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改正缺点、端正行为,维护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根据总要求,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内容要求,针对我校实际,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三抓三促”这条主线,抓联系服务师生,促宗旨意识增强;抓工作求真务实,促各项事业发展;抓干部清正廉洁,促执行能力提升,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五个进一步”目标: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具体要求为: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对校级、处级领导班子及其党员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反对形式主义方面,主要解决在理论学习中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能把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学风问题;工作不实、浮躁,急功近利,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的问题;责任意识淡薄,遇到难办的事不敢担当,推诿扯皮,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学校建设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努力创造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广泛认可的业绩。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主要解决不调查研究、不深入基层,自我意识过剩的问题;联系师生、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不够的问题;服务师生效率低、应付多、不作为、事难办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常深入基层,广泛联系师生,真心服务师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在反对享乐主义方面,主要解决自满懈怠、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墨守成规、贪图享乐等问题,使党员干部牢记建设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共同追求,克已奉公、勤政廉政、干事创业、争先进位、追求卓越,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反对奢靡之风方面,主要狠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骄奢淫逸的不良习气,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清廉自守,为节约型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抓党风促教风带学风,使全校党员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校风,坚守“进德修业,志道鼎新”校训。对教职工党员,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着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学术风气,使教职工党员牢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树立优良教风。对大学生党员,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深化“百时奉献”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学生党建“标杆管理”,使大学生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同学树立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优良学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公仆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服务宗旨。 (二)坚持讲求实效,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请师生员工参与,让师生员工评判,受师生员工监督,努力在解决“四风”问题上取得实效,在推动学校中心工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改进服务师生员工质量上取得实效,真正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 (三)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工作重点。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针对学校领导班子、机关职能部处、直属单位和学院,党员领导干部的不同情况,采取分类指导,找准作风建设特别是“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求和解决突出问题的办法措施。 (四)坚持领导带头,践行以身作则。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一般干部带普通党员,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师生员工树标杆、作示范。 四、方法步骤 按照上级要求,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整个活动过程中着力抓好以下3个环节。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1月中旬—2月中旬) 这个环节主要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 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1.制定方案,成立机构。学校党委按照中央精神和工信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成立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后)、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报工信部督导组审阅。 2.加强动员,开展评议。学校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并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学校领导进行民主评议。 学校动员大会后,各二级党组织要及时传达学校动员大会精神,并按照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安排好本部门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 3.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学校党委制定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建立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页、组织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重点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必读材料,开展交流学习心得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党的群众路线等教育。同时要加强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高质量地实施和完成“四大工程”、“两个行动”和“一项计划”,实现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 各二级党组织要按照学校学习宣传教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个人自学、集体研讨、专题学习交流会等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形式,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4.深入调研,听取意见。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分工和联系单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贴近师生员工进行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各学院、直属单位要结合实际做好调研。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结合工作和学习进行自查。 (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2月下旬—4月下旬) 这个环节主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前,要通过师生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对前期调研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认真查摆问题,有针对性地剖析思想。学校领导班子要听取工信部督导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制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并报工信部督导组审阅。 2.精心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班子及其成员都要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的主要内容为:个人作风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等。对照检查材料要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触及思想灵魂、正视矛盾和问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要认真思考、正面回应师生员工所提意见,提出实实在在、明确具体、便于实施的整改措施。学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报工信部督导组审阅。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与班子成员谈心,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阅。 3.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民主生活会的规范要求,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既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又要进行诚恳的相互批评。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召开要与工信部督导组沟通,督导组全程参与,并进行评价。会后,适时通报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并将通报情况报工信部督导组。各处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参照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进行,在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开好本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 4.组织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各二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所属党支部或党小组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使党员学习领会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目标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校处、处级级领导班子及其党员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特别是“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3月上旬—6月下旬) 这个环节主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1.制定整改方案。校级、处级领导班子要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针对作风建设特别是“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明确整改落实项目、目标和具体措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分管单位,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学校整改方案报工信部督导组审阅,处级领导班子整改方案报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坚持边学边改。把抓好整改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对那些需要解决但目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确定解决时限,明确责任,尽快推动解决。当前,为进一步加强与师生员工的联系与沟通,增强师生员工主人翁意识,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网信息交流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地方便广大师生员工随时随地反映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和校园环境等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共建“美好南理工”。 3.强化正风肃纪。对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侵害群众利益以及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活动等“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典型事例进行严肃查处。对软、懒、散,工作不实、执行力不够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对存在 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群众意见大、不能认真查摆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 4.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长期坚持,狠抓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要修订完善;对总结教育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制度体系,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热情服务师生员工常态化长效化。 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后,撰写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召开总结大会,并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民主测评。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在工信部党组领导下,在工信部督导组督导下开展。学校党委对教育实践活动负领导责任,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工信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工作部署,领导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成员如下: 组 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日常工作。成员如下: 主 任: 各二级党组织要积极参加学校教育实践活动,负责本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各二级党组织书记是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二)进行分类指导。要针对校级、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工和学生党员的不同情况,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和办法措施。要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把中央要求和工信部党组的部署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结合起来,灵活掌握时间进度和教育实践活动安排。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形式,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全程参加。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倾听他们对教育实践活动和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意见建议,支持他们配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要坚持群众路线,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真诚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把师生员工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坚持统筹兼顾。要把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结合起来,使活动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为中心工作服务,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两个行动”和“一项计划”的动力,把活动成果转化为学校科学发展成果,促进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早日实现。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结合起来,践行“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靠师生、服务师生、关爱师生,建设宽松、包容、和谐的校园。 (四)营造良好氛围。要利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页及报纸、板报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及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实践活动上来。(编辑:圆圆) 教育实践论文: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博物馆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 以继 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为己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内涵与现状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的论述,指明了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要在面向大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同时,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亦即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是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观众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对博物馆的一个普遍共识。如何有效的教育並吸引公众,也正是国博人不懈的追求。 为此,国家博物馆设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宣传部,下设开放服务工作室、宣教服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影剧院管理科,可以说是博物馆对广大观众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践者之一。那么观众就是受教育者,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对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经过改扩建以后的国家博物馆,无论从整体建筑,展品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教育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重要文化基础阵地的作用,做了可贵的实践 。 1、百年国博纪念活动让公众更加认知博物馆 20__年7月是国家博物馆为建馆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国博,宣传国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高调亮相媒体。国博社教部与央视联手合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于2013年1月1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播出,该片以详实的史料和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镜头,展现了国博走过的沧桑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及《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也在此期间正式出版,国博百年纪念邮票也上市发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国家博物馆还适时推出了众多各类大展,意大利文艺复兴名画展“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此外,来自世界知名博物馆的馆长数十人齐聚北京祝贺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并举行论坛,研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国博百年的纪念活动前后开展了近一年的时间,确确实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得公众再一次通过关注博物馆,而深情的回望历史,回望祖国,凝聚思考,展望未来。 2、《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激励公众--实干托起中国梦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是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以后推出的第一个大型基本陈列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陈列展通过1280多件珍贵文物好87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间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种种探索,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复兴宏大主题的陈列展。《复兴之路》开展以来,北京和全国有超过100万人观看了展览。 3、《国博讲堂》历史与艺术并重,让大师与观众面对面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正是基于此,20__年6月,《国博讲堂》恢复开讲。《国博讲堂》是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术讲座平台。它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举办宗旨,分为历史、艺术和文物考古三大系列。诚邀有兴趣的听众参加《国博讲堂》的学术讲座活动。国博讲堂让一大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与观众面对面,主讲专家为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包括国内外专家、艺术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讲堂听众由团体和社会听众两部分构成。其中与“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同步进行的“启蒙之对话”"启蒙与近现代"系列讲座先后进行了五讲,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启蒙运动与知识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知识文化的深入影响;启蒙运动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启蒙的利弊以及启蒙的现世和未来等等,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到目前为止,《国博讲堂》已举办和拟定举办过博讲堂19场,听众超过万余人。 4、设立观众体验区注重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奇、体验、求知构成了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但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忽略了应该多教会青少年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以及正确地欣赏“美”、体验“快乐”。个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国家博物馆所设立的观众体验区正是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给他们开辟另一个课堂,尊重青少年的感受心理、审美趣味和认知特点,与青少年对话、交流和互动。激发青少年的参与意识,引导青少年感受博物馆的氛围,逐步养成参观习惯,进而实现博物馆与青少年的相互认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去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真善美的真谛。比如:音乐与美术、舞蹈、游戏、文学、戏剧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使年轻观众能够从多个艺术领域,多个层面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实践证明:把展览 内容与亲身实践融为一体,动静结合的互动体验形式会吸引青年群体观众。通过与展览互动的形式感和现场感,不仅深化了展品乃至整个陈列的艺术性,而且使得整个展览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具感染力,使青少年在深入了解展览内容的同时潜隐默化地受到了多重艺术的熏陶,给观众得到全新立体式的艺术体验。例如,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观众体验区印制版画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结合了国家博物馆中《古代中国》的展览内容,使体验者利用这两大著名的发明,学会版画的印制过程,并且能够印制出具有特色的版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体验者的动手与创造潜能。 还比如在体验活动的制作环节,安排体验者亲自动手设计、制作邮票、制作徽章。据统计,目前国家博物馆在观众体验区设置美术、音乐、科技、考古等体验项目有6大类,青少年阳光活动课程设置14项,体验活动近50余个,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深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辟阐述,为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我们的社教工作。 1、 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参观群体和社会教育的受众面。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了使公益性博物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普及,应该着力借助大众传媒;学校、、单位、社区、家庭的配合;旅行社团的合作等渠道,发掘和延伸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特别是重视和想办法使城市化的博物馆向农村和农民工开放和普及,这个教育普及的空间真是太大了,当然,难度也是大的。如同一个来自农村的家长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后留言那样:“真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是外地农村的,如果我小时候,有人带我去这些地方,该多好啊!”。这位观众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颇具代表性。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博物馆在观众普及广度和范围上有所偏失,这同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博物馆来说,参观群体的数量和范围越多、越广,则博物馆的利用率和教育面则越高、越广。可以在馆内经常性的搞一些观众有奖现场主题观后感比赛;观众有奖博物馆调查问卷;还可利用特有的节日和纪念日,宣传、组织参观博物馆。例如每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就可以藉此大做文章,大势宣传,推出主题;还有诸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重阳”老年节、“七一”、“十一”等节日都可以利用之不同特点,提升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和关注度。应当拍摄国博系列影视作品,以国博本身、国博藏品、国博展览、国博特展、国博专家等为题材,拍摄系列影视作品,全面系统介绍国博。从而,“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承担起博物馆应有的社会教育责任。 2、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国家博物馆的建馆职能是,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博物馆要建设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接受审美教育与文明熏陶的生动课堂。 青少年是有待开发的潜能市场,这个群体关乎国家的未来。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留下“从未看过博物馆”的遗憾,国家博物馆和国博人有义务承当起这份社会教育的责任。为青少年开辟和利用好第二课堂。可以通过沟通学校、共青团、学生会渠道,等,来鼓励中小学生、大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文博知识竞赛方式等,来调动青少年关注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增强现有观众公共体验区资源的利用率,最好免去提前申请环节,如同电影院循环放映形式一样,直接和随时参加体验活动,这将大大方便参观者,尤其是外地参观者的参与;同时,通过开辟公众体验区,如同开辟了第二课堂,给青少年观众以趣味性、多样性的全新体验,调动青少年观众参观和参与的积极性,某些活动亦可尝试收费体验。一位从杭州来北京的老师看完国博后说:我觉得《瓷之韵》(大英博物馆瓷器)和《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非常不错,不出国门,就可看到外国著名博物馆的珍品。打算周六带学生来。 3、进一步塑造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国家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这为国家博物馆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国家博物馆品牌建设十分重要。努力缔造一条联系文化艺术、尘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纽带,使博物馆从传统意义中、从封闭中解放出来,是国博人特别是新一代国博人的愿望。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以后,充实了一大批充满活力并富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力量,新入职青年不能因为相对清静、稳定的工作环境而消磨了自身;博物馆内部也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使青年自身与国博共成长。可以开展国博知识竞赛或考试,促使青年熟知国博,熟知藏品,熟知历史,熟知职能。还可以开展如:《我与国博》、《我与观众》、《大师在我身边》等一系列座谈会、演讲和征文比赛,促使青年靠近学术,活跃思维,提高素养,回馈观众。 国家博物馆在无论收藏、研究、展示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应当看到,传统的浏览性参观和导览性讲解已无法完全满足观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促进并活化博物馆与观众多元的互动关系,研究观众需求,亦是未来博物馆发展趋势之需求。因此今后博物馆要进行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提供的服务可以考虑文化、知识与休闲、娱乐兼顾,可以考虑开发旅游、休闲等多种附加功能,使博物馆不再仅仅收纳展品,而成为文化休闲与消费的 综合场所。荟萃馆藏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钱币等种类的国宝精华为设计元素,开发一系列蕴涵着独特文化意味的文创产品。一位观众在微博上写道:7月9日是国博百岁生日。我第二天第七次去了那。很想买一件纪念T-shirt,但去了一看:175元。坑爹、伤不起…”这位观众的话或许说的有点过,但也提醒我们,国博纪念品要高端与低端兼顾,使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之成为“流动的博物馆”,“将国博带回家”多好。 致力打造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加强国内各地博物馆馆际间交流,形成以国博领军的文化产业群,打造“文博系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增进与世界各博物馆间的交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把更多体现中华魅力的藏品介绍给世界,把现代博物馆的管理方法与科技吸纳引进。力争使国家博物馆在世界上不仅面积最大,而且实力最强。最终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宏伟目标,让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平台传播得更远、更广、更久。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教育实践论文:论教育理论要靠教育实践去实施应用 教育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谈问题多,分析原因少”;“摆现象多,接示本质少”;“重经验交流,轻理论学习”;重实用技能,轻理论素养等现象,无不是教育实践脱离教育理论的反映。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有赖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的双重自觉。从教育学术界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论题进行的一系列探究看,由最初“中国现有的教育理论为什么总是脱离实践,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到“教育理论如何与实践相联系”、“不同层次的教育理论如何与实践相联系”及“教育理论如何成为可运用到实践中的理论”,反映出人们认识的深化,却也暴露出深刻的不足:从教育理论实践一方立论较少。教育远离教育生活,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这只是论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教育实践主体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得教育实践脱离教育理论也是论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1教育理论与教实践的联系 1.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联系将教育理论研究方向定位为解决所有教育现实问题:教育理论既然来源于教育实践,又最终指向教育实践,那么教育实践中的所有教育现实问题就应是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教育理论一方面不能直接解决教育现实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处方,另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育理论不能达到实践主体的期望,势必导致教育实践疏离教育理论。 1.2“教育理论不能拿来就用”拿来就用的东西就仿佛是医生开的处方,能够药到病除。而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而教育理论是无用的。这就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的逻辑。这一逻辑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做了片面、狭隘的理解。在他们看来,教育理论常是不便于操作的。因此,他们不愿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却愿意听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愿意学习操作技能。这种认识下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向背离的。 1.3“经验远比教育理论有用”这一认识认为教育经验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远比教育理论有用,从而推崇教育经验,用教育经验排斥、取代教育理论,否定教育理论的必要性。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淡化理论作用的教育实践。 1.4端正认识,走出误区认识陷入了误区,必然妨碍行动上的理性自觉。因此,必须端正认识。教育实践主体必须对教育理论及其功能有一个正确认识。从教育理论自身产生、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及规律,因而掌握了教育理论就拥有了一双从本质上、全局上透视教育实践的眼睛:一方面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看到其背后的症结所在,一方面可以根据教育规律预测教育发展趋势。这正是教育理论的认识功能。“理论的首要功能”正在于它的认识功能,“在于是否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价值”。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改造世界。教育理论用于改造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就是教育理论的应用功能。对教育理论的应用功能和认识功能不能做简单、片面的理解。事实证明,许多教育理论对当下教育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不大,但却从长远上对教育实践发挥了巨大作用。对这样的教育理论不应该由于暂时看不到其价值而予以否定。有的理论“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还有相当一部分理论“通过对实际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对实际工作发生作用。 2对教育实践主体之于教育理论的认识误区做出分析 2.1把教育理论研究的方向定位于所有教育现实问题显然是不正确的。教育理论既然对教育实践由具体到抽象的理性认识,那么其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关注就是必须的。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出现的?如何解决?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做出回答,答案确实也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教育现实问题毕竟是形形色色的、多变的,教育理论研究过去注重现实中单个的问题,就难于触到整个教育问题的实质。况且,诸多教育现实问题的表象后面,很可能反应映的是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实质,只是表现形式多样罢了。这就需要教育实践主体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增强鉴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去怪教育理论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继而放弃理论。同时,教育理论作为对教育实践抽象思维的产物,究其自身而言,是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教育实践较教育理论更为活跃,更为生动。当教育理论就现阶段教育实践有了一定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后,教育实践已经又向前发展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育内容、方式和教育手段发生质变的前提下,教育实践中新出现的许多现实问题将是原有教育理论体系所不能覆盖的。就这层意义上,指望教育理论解决所有现实问题显然不可能。 2.2教育理论不能拿来就用的认识,忽视了教育理论的认识功能,对教育理论的应用功能作了片面、狭隘的理解。“拿来就用“意味着一方可以直接对另一方发挥效用。但教育理论的抽象性和教育实践的具体性决定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只能是间接的。教育理论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抽象性是其特点。而教育实践是具体的,表现在:教育实践的目的是具体的:而教育理论则是前人的教育实践、现实的教育实践的抽象,更是对未来教育实践的预测,这些都是对教育实践起原则的指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实践主体自己的思考、选择、运用和创造。因此教育实践主体需要充分张扬自主精神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精神,加深对人的理解,从而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 2.3教育经验之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少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人,主要是靠经验的摸索和积累获得成功。相反,师院的大学生最初遇到教育现实问题也束手无策,缺乏教育经验。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具有直接现实作用。作为对教育实践的感性、直观认识,教育经验是教育理论的初级产品。 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结合,是实现教育终极目的之必须。教育实践失去了理论的作用,就会缺少对现实教育活动的内在批判,导致种种短视教育行为。功利主义就是短视教育行为的一种表现。教育实践本质上是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活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正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教育实践论文:对蒋梦麟教育思想与政治实践研究 一、校长是校园政治的领导者 蒋梦麟还设立了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和事务会议等完善北大的行政管理秩序。蒋梦麟将教务处改为课业处,将总务处改为秘书处,课业处与秘书处各设分组,设主任一人、事务员若干人,均有校长聘任。蒋梦麟将学系制改为学院制,由校长直接领导,强化了校长管辖权,并且在蒋梦麟指导下北大率先设立文、理、法学院,每院设一名院长,由校长直接聘任,负责学院事务的管理。此外,学院设院务会议按照计划审议本院一切教务事宜。院长在校长处备案后,有权自行从本系教授中聘任各学系主任,教授、副教授以及助教等职务。 二、教授是校园政治的参与者 蒋梦麟为营造北大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出了“教授治学”的方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环环相扣的制度改革,为北大学术积累提供了扎实的基础。1.推行研究教授制度。蒋梦麟身兼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能与该会进行密切合作,并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在该会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蒋梦麟在北大推行研究教授制度,被聘教授必须在每年年终的时候提出研究工作报告。蒋梦麟与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在协议中明确了教授聘任的原则和程序。教授应该在其所治学术领域中有突出贡献,并且有专着问世,教授的聘任应该由顾问委员会审定,最后由校长聘任。由于蒋梦麟的不懈努力,北大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每年聘任一次研究教授,北大给予研究教授每月高达400—600元薪水,因而吸引了当时国内大批优秀的学术人才。在蒋梦麟治校期间,平均每年聘请15位教授担任研究教授一职,这些人都是国内外各学科的一流专家,激发北大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有效地营造北大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2.实施教授专任制度。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北洋军阀政府内部争权夺利,斗争非常激烈,政府对教育的拨款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迫于生计,很多大学教授不得不在外校兼课,耗费了教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北大教授也无心向学,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程序,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北大学术质量连年恶化。1931年,蒋梦麟在北大开始实施教授专任制度,一方面要求教授只能够在北大任教,另一方面给予教授更高的薪酬待遇。蒋梦麟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有效解决了北大教授校外兼课问题,专任教授制度成为提高学术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有效举措。3.改善学术研究条件。1934年7月,蒋梦麟率先制订并实施了《资助助教留学规则》。根据规定凡事在北大服务满5年或是5年以上的勤干职务者,并且能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确有相当成绩的人员,学校可以资助其留学,学校不仅提供其薪水,而且保留其工作岗位。该制度对于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年底,蒋梦麟又制订了《北大教授休假研究规程》。根据该规定凡是在北大任教满5年的教授,均可以向学校申请休假一年。休假期间,学校支付其赴国内或是国外从事研究活动中的旅行费,并且支付全额薪水。对于已经申请过休假的教授,再连续服务6年后,可再申请休假。蒋梦麟所实施的这些福利制度,对于保障教授权益,改善学术研究环境,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是校园政治的局外人 1.学生应该专心求学。蒋梦麟倡导读书救国,认为学生应该以求学为职志。1919年7月,蒋梦麟初到北大的欢迎会上发表校长就职演讲,就苦心劝导学生研究学术救国,要求学生当以学问为莫大的任务。蒋梦麟在演讲中指出,救国之道在于从事能够推进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学生应该将学术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立足点,光是呐喊是没有用的。蒋梦麟一再强调学生应该专心学业,从自身出发,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学生的职责,如果自己都没有尽到职责,就不要去责备人家。因此,蒋梦麟对于学生的学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蒋梦麟在继承和发展蔡元培“通才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并且与胡适一同在校内进行了考试制度的改革,率先采用学分制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1932年12月,蒋梦麟为了确保学生专心求学,主持制定颁布了《国立北大学则》,力主推行严格管理学生的措施。通过开设基础课程和必修科目并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掌握专门化课程的要求,教学向精细化方向发 展。 2.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后,蒋梦麟对学生团体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蒋梦麟并不反对学生从事社团活动,并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完善学生团体,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蒋梦麟将学生团体的组织与校园政治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思考,认为学生团体之所以会存在问题,是因为学校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就此问题,1919年10月,蒋梦麟在北京高等师范的一次演讲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蒋梦麟认为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治精神。精神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一种公共意志,没有这个公共意志,就不会存在自治。没有这个精神,团体也就不能够成立。因此,蒋梦麟认为应该将学生自治问题作为校园政治活动的基本问题,让学生运动成为校园政治运动的基本形式,成为一种爱国运动,能够移风易俗的运动,培养学生健康精神的运动。其次,应该明确学生自治的责任。蒋梦麟指出学生自治应该落实到实处,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蒋梦麟看来民主若想实现,每个人就要担负起民主的责任,成为一个对自身,对社会负责的人。因此,蒋梦麟提出了四个基本责任:提高学术程度的责任;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产生文化的责任;改良社会的责任。第三是学生组织的管理问题。蒋梦麟认为学校应该将学生组织视为学校组织的一部分,应该将学生组织纳入到学校组织的管理范畴之内。学生组织的行为必须对学校负责,学校也应该对学生组织负责,共同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第四是学生与学生团体的关系问题。蒋梦麟在一次和学生代表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学生与学生团体之间是平等的,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团体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也应该以一种平心静气的态度去协商解决问题。总而言之,蒋梦麟履行了一个把学生的长远利益放在心头的教育者的责任,然而,在“国将不国”的时代背景下,蒋梦麟对学生强化自治的呼吁显得很不合时宜。 3.反对学生罢课。蒋梦麟对于学生罢课持保留态度,他并不赞成学生动不动就以罢课的形式发泄对政治的不满。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蒋梦麟指出罢课是一种最不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最无效的斗争武器,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运动才屡屡破产。在这篇文章中,蒋梦麟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学生罢课,不仅不能够起到积极的社会意义,反而会让学生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如无故逃学的坏习惯、倚赖群众的坏习惯、缺乏自控的无意识行为的坏习惯等。在蒋梦麟看来学生参与罢工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因此他努力劝诫学生要自我克制,教导学生将参与社会政治的精力用到对学校内外都有益和有用的学生活动上去。蒋梦麟在对学生培养和发挥自治能力进行劝勉之外,反对学生过多地投身于校园政治之中,因为虽然他认为学生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他不相信学生完全具备了积极参与学校政治的自治能力。在北大校长和正式担任北大校长的17年,蒋梦麟强化对校园政治的控制,提高北大学术水平,培养合格人才。蒋梦麟通过聘请优秀师资,推行教授专任制,设立研究所,组织学术团体,重视学术交流,继续大力发扬北大的学术传统,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学术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为延续百年名校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刍议历史对戏剧人物形象设计的重要性 一、论历史知识对我国戏剧人物形象设计的意义 (一)隋唐五代时期,《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中均有规定和记载。化妆出现了具体步骤,先扑粉、涂胭脂、描眉、贴花细、描斜红、画唇脂,眉型丰富,樱桃小口的唇形。除红妆外,还有黄妆、斜红、花细、面靥、点春、眉黛等多种化妆风格。隋代是简单发式盘编,唐朝注重华美的饰品,将头发向上梳理成高耸的刀形发髻。隋初服饰较朴素,唐代则袒胸、男装、高腰、明服、胡服、时世装等。以“武则天”为题材的舞台剧、影视剧各式各样,但都结合盛唐时期女性形象的特点,设计出武则天这个拥有美貌、智慧、欲望与权利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20世纪60年代李丽华版本的《武则天》,整体造型都是戏曲的扮相,戏曲妆的油彩,夸张的造型、浓重的色彩,戏曲中的“贴片子”,头发高高堆起,像是唐朝妇女高高的双环型发式。延续了唐代的眉黛和黄妆的化妆风格,浓眉大眼,在柳叶眉的眉心中一点朱砂,在戏曲中这种眉的画法是聪慧、易发怒、威严的象征,这与一代女皇的特征相吻合。 整体形象要突出她是一个风情万种、温柔似水的女人,又是一个权倾朝野,威严霸气的女人,又有母仪天下的形象,要将她塑造的极具风骨,尽显历史中的博大和张力,这与一代女王不可一世的地位特征相吻合。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上,影视巨星范冰冰身着明黄色“鱼尾”式龙袍礼服,佩戴卡地亚千万珠宝出现在红地毯上,其形象成为了众人的焦点。龙袍是每个皇帝的正装,是中国皇权的象征,是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盘领、右衽、黄色,龙数一般为9条龙,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上各1条,襟里藏有1条,这样的设计正背面各显5条,意为“九五之尊”,这种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而范冰冰的这次造型,龙袍礼服绣有两条高高跃起的飞龙,礼服下身长而拖地,绣有许多翻滚的似满耳波涛汹涌声,有“万世升平”的波浪。龙纹中绣有五彩云纹,寓意祥瑞之兆。加上半露香肩,左肩耸肩连袖,低胸、修身、包臀的西方设计概念,加上复古的盘发搭配,沉重典雅的妆容,使整个造型在追寻西方文化时尚的过程中,不忘中国文化特色,展现了华美的东方神韵。 (二)宋辽金元时期,民族大融合,汉族、西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人物形象设计也千姿百态,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争奇斗艳。《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等历史典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载和规定。“髡发”等民族装饰形式在许多戏剧影视作品中出现。中国戏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在对封建社会的礼教和腐败的批判中成功塑造了典型形象,《窦娥冤》中的窦娥被无赖诬陷,同时又被官府错判误斩的冤屈故事。我们今天要塑造好这个形象,就要了解当时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三)明朝时期,女性的妆面没有唐朝时期的艳丽,走清丽秀美的的造型,发型上出现了鹅胆心髻、盘龙髻、灵蛇髻等。男性的服饰依照唐宋的传统,穿着袍衫。官服、朝服依旧冠冕制度。女性服饰大多仿照唐宋的习俗,衫、背子、裙子、袄、比甲等。 (四)清朝时期,《清史稿》等历史典籍有丰富的记载。受西方影响,形象是柳叶弯眉、细眼、薄小唇部。满族女子将头发梳成长形的一字头,即旗头发髻。汉族女子梳有“荷花头”、“牡丹头”等。服饰上穿着旗袍、大褂、宽松口裤、宽褶裙、大衫、花盆鞋。男性露出前额,留有长长的堕马辨,穿着长袍衫。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造型主旨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清,雅。衣服装饰属于浅色调,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剧中角色的个性之纯澈。衣着装扮花样简单而不失优雅,梅花冷艳,兰花馨雅,所以选梅兰,体现黛玉性格倔强又整个人清新优雅。衣服料子纱,多数用的是绢,丝,绡等轻薄料子,体现人物角轻盈飘逸。发型饰品非常精致,样样都是精品。杨树云教授在曹雪芹的人物造型基础上,为每个人物形象化上了装。把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化好了,这个人物基本就成了。史料中只有《十眉图》中的含烟眉,曹雪芹有个好朋友诗中写道“遥看丝丝罥烟柳”,三四月份在西湖拍戏,看着柳树新出的柳芽,在远远的晨雾中呈灰青颜色,找到了感觉,试妆时化了淡淡的、虚虚的、轻轻的,补上她欠缺的那几根,把其它杂的拔掉,又做了一个轻轻的牵引,把眉毛和眼梢都牵上去,梳上头发,穿上服装,这个人物就活了。他分析过传世佳作《簪花仕女图》中五名宫廷贵人,一名宫女。大致一看全晕宽粗眉,但仔细观察能看出眉式为“垂珠眉”、“五岳眉”、“含烟眉”。王熙凤也是典型形象,但她的眉眼确实给杨树云一个难题。黄宗英的电影《乌鸦与麻雀》中侯太太的一对弧度很夸张很大的眉毛和《雍正十二妃》中第七妃上挑的眉毛给了他灵感,在王熙凤的脸上出现了一双高眉弓,弯度大的柳叶眉,将内眼角加强,外眼角拉长,并在鬓角两侧编织小辫子,来刻画出王熙凤对人不屑,傲慢的性格特点。在历史的启发下,忠于原著的思想下将《红楼梦》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再如《甄嬛传》中丽妃的形象十分显眼,她出身卑微,不受重视,不断隐忍,却能在深宫中独占鳌头很多年。在塑造戏剧中这一人物时要阅读大量的历史文献,掌握同类人物许多事件,加以概括集中。“缓缓一袅楚宫腰”,由一个少女当上了一国皇后。前段是一个少女少不知事,天真烂漫的爱情描写;中间则是知晓真相后失心的出走,并在此期间把心交付给另一个人;最后为了仇恨和责任,不得不放弃爱人回到深宫中,最后当上了皇后。甄嬛的性格在剧中的转变可谓相当鲜明,在初进后宫时的柔柔弱弱,避免纷争小心翼翼,离宫时的果断坚决,到最后与皇后斗智斗勇的果敢辛辣,都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华妃是年羹尧的妹妹,而年是社稷重臣,权倾朝野。华妃漂亮跋扈,由专宠、遇皇后对抗、残害莞贵人的孩子到被贬为答应,最后自残于宫中,暴露了雍正年间官僚的骄奢淫逸,勾心斗角,并延伸到后宫的荣宠斗争中。华妃的头饰,耳环、妆容以及服装的设计,鎏金凤彩,相相辉映,鲜艳明亮,手工精制,镶金滚边,针脚细腻,颜色考究。这些形象设计都烘托出了华妃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后宫中的奢华地位。戏剧人物形象设计是要依据历史背景,时代气息、剧情需要以及角色的性格等并结合语言、动作、神态、面部表情等全方位的创作结合,设计者在进行人物形象设定的同时也要考证历史。 (五)民国时期,随着进一步开放,传统服饰逐渐被西装革履所取代,各种官服、军服、警服、校服和行业服装,各种时尚的发型、头饰各领风骚。如电视剧《逃之恋》中的小凤仙,化妆师依据剧作家的提示,以“情貌并兼”手法,把年近半百的刘晓庆塑造成十几岁的如花似玉的少女,显示出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想象力和很深的艺术造诣。面部底色以粉红色为主调,酷似水蜜桃般肤色,深紫色口红,两腮用了极微妙的淡粉红色,发式上佩带一朵紫色肚丹花,服饰上以粉红、紫色为主调,以达到整体协调,既有风骚妖艳华贵的一面,又有温柔质朴富有正义感与激情的一面。再如《茶馆》里的王利发,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剧情的关键人物,继承父业,学习了很多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却又具有小精明与些许的干练。尽管他们小心翼翼,但是历史没有对他们心慈手软,恶势力并没有放过他们,最终他们也没有逃离破产的厄运。这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命运的真实写照。塑造这个人物形象,需要了解从清末到解放前,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时期的人民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的历史,才能再现历史人物。 二、论历史知识对西方戏剧人物形象设计的意义 (一)古埃及无论男女都会佩戴假发来保护头部,女性头发末端修剪得整整齐齐,和肩部平齐,与假发相结合。典型形象埃及王后,头部装饰有兀鹫,是最高权威的象征。男性也要描画眼线,涂抹油膏,穿戴假发。服饰在早期古埃及是奢侈品,王室和贵族才能穿戴,奴隶只是裸体。女性穿着紧身的丘尼克,男性上半身裸体,下半身穿着胯裙,款式根据地位制作。西方影视古装巨作《Cleopatra》(埃及艳后),描写克丽欧佩特拉七世,即克娄巴特拉,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法老,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一位利用美貌、情欲和智慧治国安邦的传奇女人,保护了埃及不被罗马帝国吞并。而好莱坞再现了古罗马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展现了埃及艳后的经典形象,验证了当时埃及的艺术文化:刘海和头发的末端修剪得整整齐齐,长发垂肩,假发是根据佩戴者的性别、年龄、地位以及不同场合,搭配不同服饰所用。 人物形象设计遵循了古埃及史,时人崇拜太阳神,喜爱带有光泽的饰品,化妆和服饰耗费了194,800美金,艳后有65套戏服,其中一套用24克拉的黄金布料制成。埃及艳后的造型在历史和1961年人们的审美观的基础上展现出来。所有的头饰、假发都镶有黄金装饰,如艳后劝说凯撒统领整个帝国时所佩戴的一顶深褐色波波头的假发是采用真发编制,辫子上有金丝和金色珠子装饰,显现出女王的地位和埃及人的喜好。浓烈粗黑的眉毛,浓黑粗重的眼线,突出双眼皮,使整体感觉强悍而高贵。在不同的服饰搭配下变换不同的妆容,但都以高贵,华美为主。这些都是以埃及史料中记载的化妆艺术为基础的。 (二)古希腊。上层女性开始使用化妆品和香水,画红棕色的眼影,一条翡翠绿的眼线延伸至眼角。眉毛描黑,将两条眉毛连接在一起,看起来是一条眉毛。脸颊两侧涂铁红粉,唇部为红色,妆面显得格外艳丽。男性系扎留有波浪的长发,或编发辫盘在头上,后以卷曲的短发为主。古希腊的服装是用布料绕过前胸,披挂、缠裹或系扎成悬垂褶皱的宽松形态,用装饰的扣针来固定,布料一边搭在左肩膀上,留出右手方便活动。面具则是古希腊戏剧中的象征,每个演员都会带有用亚麻或软木制成的独特面具,喜剧中所使用的面具的表情都是微笑的,或是带点邪恶的意味,而悲剧中的面具是痛苦或哀悼的表情。西方许多影视剧中出现的《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奥德修斯,《埃涅阿斯记》中的埃涅阿斯等,人物形象不胜枚举。 (三)古罗马。女性化妆技术已经成熟,脸部涂抹厚重的白粉,眼影、腮红,涂抹浓密的睫毛、鲜艳的唇色。为遮住面部的斑点,会粘贴月牙小片在脸上。发式起初非常简单,到帝国时期,女性将头发以缠绕的方式来变换,当时的发型以金属框架支撑最为流行,发梢做成短卷,前额的造型是棚架式,头发边缘卷成小卷紧密排列,在头顶将发髻盘成圆锥状。男性则烫成小短卷。罗马服饰延续了古希腊的服饰特点,面料为厚重的毛织物托加和丘尼卡。在服饰上缝两条紫色的带子,以鉴别身份地位。 (四)中世纪。5世纪—15世纪的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分为拜占庭时期、罗马式时期、哥特式时期。受基督教影响的中世纪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出现了掩盖形体和显露形体的两大倾向,认为自然才是上帝创造的杰作,人为的美则是出自恶魔之手。到哥特式时期,女性青春洁白的容貌是贞洁的象征。女性时尚的特性是将眉毛修成细线状和丰厚的唇部。留有长发,额头高秃,为了显现出额头的宽大,剪掉了遮住额头的头发,并拔掉了眉毛,男性而是留有体现青春的长发。人们为了体现轮廓美,男性是紧身的的衣服,裤子;女性是注重腹部,以达到上窄下宽的轮廓。人们很注重头部的饰品。 (五)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舞台上,人们在戏剧人物形象设计上开始对审美尺度有了标准化。女性妆容清淡,她们开始使用口红、胭脂、水彩化妆品、香水等。女性将头发染制成金色并梳理成心型。男性则剪成短发。贵族女性和男性一样,将一种褶皱的环状的领子戴在脖子上,来改变颈部的比例,束腰的紧身胸衣,下身是下摆宽大的裙撑架。而男性下身着突出下体的裤装。这一时期,人们会用大量的珠宝来装饰,陆续出现垂式耳环、阳伞、扇子、手表、手套、手绢、长筒袜等服饰装饰品。 (六)17世纪。人们热衷于化妆品,女性在脸颊两侧使用红色胭脂涂成圆形,脸上用树脂贴上黑丝绸和黑天鹅绒的不同形状的小片,称为“美人斑”。男性会在脸部涂抹白粉,留着“八字胡”。欧洲的发型师开始有了一定的地位。荷兰女性梳着整齐的发辫或者系装饰有蝴蝶结的发鬓,男性留有披肩发,也有人戴上了假发作装饰。服装开始初露个性,现代式的套装诞生,造型上也开始变得随意,宽松低领代替了环状领和紧身胸衣,领口有花边点缀。男性服饰较为朴素,将蕾丝和缎带装饰在服装上来突出柔性形象,男性的三件套服装的诞生奠定了现代男性礼服的基础。长臂手套、阳伞、扇子、耳环、戒指、胸针、领带、领结开始流行。 (七)18世纪。欧洲女性为了突出身份,白色白粉打底,脸颊到太阳穴的位置涂抹上棕色染料、将嘴部涂亮,红色的胭脂涂至眼部,面红也不仅限于两个圆形。男性开始剔除胡子,依然有涂抹白粉的习惯。女性的发型以最高达三英尺的夸张的假发高发鬓出现,也出现了许多特制的造型。男性普遍使用假发,以中分的长发为主,后来演变成两边卷发,后面长发梳成辫子并绑上发带。上流社会的女性穿着飘逸、宽松的波浪裙,后来演变成法式裙。18世纪末,随着巴士底监狱的瓦解,女性的红色胭脂也逐渐消失,开始强调雪白的肌肤和深邃的眼睛、淡红的胭脂、细长的眉毛、蓝色眼影、唇彩。女性发型也演变成不受拘束的形象。男性结束了假发时期。服饰也被革命解除,开始发展现代化的服装。 (八)19世纪。受社会的变化的影响,女性更加重视形象,用粉遮盖面部的疤痕或斑点,发型也出现了不同的款式,中分,头发紧贴头皮,在两边留有卷发并编麻花状的辫子,后来将发髻挽在脑后。服装普遍使用束腰、裙撑、臀垫来体现形态。男性则留有络腮胡来体现刚强挺拔的气概,穿上了笔挺的服饰,戴上高耸的礼帽。美国音乐剧《猫》的造型极为经典,被称为世界仿生造型设计的范本。在历史形象化妆的演变中得到启发,运用了面具化妆、戏剧化妆的原理使剧中的猫群形象各异,采用特制的染色毛发钩织出猫的头型,或连着身毛,面部用油彩根据角色的不同来画出不同的猫脸,头部装上耳朵,或佩戴有象征性的饰品,用合适的布料制作紧身服饰,使其形象栩栩如生。 三、论历史发展对戏剧人物形象设计的启发 戏剧人物形象设计需要历史知识的指导。影视剧人物形象的设计,作者依据历史资料进行塑造。我国戏剧人物形象设计经典的艺术形式是戏剧戏曲形象,是中国独有的。戏曲化妆、脸谱是中国戏剧戏曲上的象征。以涂面化妆和面具化妆为主,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而唐宋的化妆是从早期的面具艺术那里发展来的,戏曲化妆延续了古代的白粉、面红、勾画眉眼的化妆手法,每个形象都有自己的讲究,例如略施脂粉来达到美化的效果是生、旦;要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造型突出的是净、丑;包拯性格正直为黑脸;曹操面容忠厚内藏奸诈为白脸。戏曲的化妆分为美化化妆(扮俊)、情绪化妆(变脸)、性格化妆(脸谱)、象形化妆(动物象形脸)。戏曲舞台上的《大闹天空》,孙悟空的造型上延续了中国戏曲化妆风格,结合了脸谱和动物象形化妆的手法,用油彩在面部进行涂面化妆,将面部化成动物的面目,加上鲜亮戏曲服饰,将戏曲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形象设计有舞台妆、舞台剧造型、影视造型、戏曲造型、创意造型、T台造型、生活妆、新娘造型等,其中这些戏剧人物形象设计都是依照远古的形象演变成现代时尚元素。现代很多时尚的化妆手法就是根据中国的戏曲文化演变而来的,像腮红就是根据戏曲化妆的面红进行改变加上创意,红唇也是延续着远古人们的化妆习俗,眉毛的画法也是古代留下的化妆精华,发式也是通过以往历史的编制手法进行创意,服饰无论是在材质上还是款式上都仿照其特点,化妆品的研制成功更是历史遗留下的智慧。现代社会的人体彩绘艺术由文身演变而来,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和古埃及,被认为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随后发展成为一种原始的装饰、一种宗教的吉祥物、一个部落的标志。如今已成为世界文采艺术。历史知识是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发展的基础,历史发展是对戏剧人物形象设计演变的启发。人物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适合个人特点的发型、妆容和服饰的搭配,还包括内在性格的外在表现,如气质、举止、谈吐、生活习惯等。而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师针对演员与生俱来的人体基本特征,及人的面容、身材、气质及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通过专业诊断工具,测试出最佳色彩范围与风格类型,找到最合适的服饰色彩、染发色、彩妆色、服饰风格款式、搭配方式,并根据个人的社会角色需求、职业发展方向和场合规则要素来建立和谐完美的个人形象。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师需要具备色彩、风格、整体搭配等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文学修养。集美学、心理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美容、发型设计、造型设计乃至形体礼仪、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艺术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应运而生,成为社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历史剧中的某个人物的形象要表现出历史的发展与真实性,所以这就特别要求每个戏剧人物形象设计人员对这段历史有所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中国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例如:鲁智深、孙悟空、唐僧、霍元甲、这些艺术形象属于比较通俗的文学作品,如果我们戏剧人物形象设计人员对其人物的历史背景不够了解,是很难刻画出历史人物在当时所处年代的历史形象的。从最早的洞窟岩画可以知道,人对自身的关照,是最原初的本能。从最正宗文学艺术中看,史诗也好,小说也罢,多数作品均会以人物为核心,这也就是我国文学艺术界曾一度流行的“人物形象”说的源发。戏剧人物设计的要素包括服饰,化妆,灯光以及效果,这些都是构成一台好的戏剧的必备条件。对于这些要素,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进行设计,更不能凭空臆造。只能根据丰富的文史资料进行挖掘、提炼、筛选,从而设计出合乎历史事实的人物形象来。 首先了解剧本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和情景,拟定人物角色,认真读剧本了解编剧的想法。还要认真分析剧本,确定剧本里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故事讲述发生的年份(朝代、年、月、日等);故事讲述的地点(国内、国外、城镇、乡村、北方、南方、具体的某一地方);剧本中一共有多少角色(主角、配角、群众演员、男、女、老、少);剧本总共多少场戏(时尚、战争、宫廷、会议、劳动场面等);剧中的镜头(特写镜头,如愤怒的眼神)。根据那个时代情况,合理运用造型的技艺和专用的物质材料,画出所需的角色,使剧中人物更加真实化生活化。尤其是在跨年代的影片里,通过化妆造型,来改变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中性格、身份、年龄、民族、职业等重要的特点,又不能被看出人工痕迹。具有一定的绘画、摄影、以及色彩搭配、服装的流行趋势和发型整体设计,还有民俗学、历史学等等,都是剧作家和戏剧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作者:张红星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探求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的方法及步骤分析 1.分步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步骤分析 学生需要以教师的具体要求为基础,带有创造性的进行实践设计与训练(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发挥辅助操作只能);最后,教师需要选取学生练习当中的典型案例(可包括成功的案例、以及失败案例),对这部分案例进行单独分析(可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学生自述、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等方法)。 通过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对分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更加关注的接受能力较慢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使学生均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完成同等难度的人物形象设计任务。 2.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及其步骤分析 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方式,使学生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更大的激发,同时,此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当中的创新性能力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在人物形象教学课程当中,教授一些典型、成功的人物形象设计案例。 以眼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收集整理时下流行趋势引导下,比较典型的眼妆设计图案,分析设计方案与人物整体造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是学生能够着眼于人物特点,以此为中心的开展形象设计工作。同时,在案例分析法的作用之下,学生需要完成教师所规定的操作任务,并将此环节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操作任务完成程度、完成质量等指标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考核过程中的关键评估指标。 3.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步骤分析 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善于应用各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采取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结合的教学方式。除向学生阐述形象设计的操作要点以外,还应当尽量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将形象设计中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要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于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全过程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同时,也可实现对学生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结束语 当前存在于高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高校人物形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大多另行择业,真正从事该专业的人才数量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范围内对于人物形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且多以创造性、复合性人才为主。 这就要求,在开展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的培养原则,合理应用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本文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作者:赵泓森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小议人物形象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整体性设计原则 人物形象设计要切实遵循整体性的设计原则,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理念、行为与视觉上的整体性,人物形象设计理念是其中的灵魂,向行为与视觉设计方向不断扩展,以上三者彼此影响和作用,从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总体。然而,一些设计者在设计时将重点放在对外观所进行的设计上,却忽视了行为设计以及思想升华,这肯定会降低人物形象设计的总体表现力。二是人物内心活动与其对于周围环境所具有的整体性。由于人物形象设计是对个人形象加以改变与再创造,肯定会引起理念转变以及重新进行定位。人物形象设计将个人理念切实转化为外在行为以及视觉上的表现,这些均需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让人物形象以整体性概念出现。 (二)协调性设计原则 协调性主要是指有机整体中子部分的相互协调,这是通过各子系统彼此配合与共同作用之后的结果,因而具备了十分深刻的内涵。人物形象设计之中的协调主要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外观协调,比如,化妆与服装搭配等的相互协调,要依据个人自身条件来进行搭配,让人能够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有效弥补自己的缺陷,实现协调美之目的。其二是行为举止协调,这是指行为和思想上保持一致,从而体现出个人形象的最理想效果。当然,人物形象设计假如只注重协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努力促进和谐,让人物形象设计与自身所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保持一致,以实现和谐美。 二、人物形象设计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人物形象设计和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早在19世纪的法国,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就已被提出,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尚处在萌芽阶段。实施全面人物形象设计不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人物形象设计运用对个人外表所实施的重新修饰,融入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以及礼仪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让各类因素在整体中得到协调表现,让整体达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良好结合。人物形象设计不仅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而且又增添了自身的个性化内容,是社会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在如今的实际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是通过人的外在形象来决定是否值得与其进行交往与沟通。因此,对人的认知,往往取决于其外表形象设计,而人的外表形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色彩。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时,服装、化妆、配饰等均无法离开色彩。所以说,人物形象设计之中的色彩是展示人的个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施行外表形象塑造的重要前提。 三、设计者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把握色彩的思路 (一)设计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决定其用色之冷暖 色彩的主要属性由色相、明度及纯度等三个部分组成。色相为色彩的最基本相貌,是某一色彩有别于其他色彩的重要标志,和色彩名称直接相联,比如,红色、黄色与蓝色等。色彩相貌和色彩冷、暖感觉直接相关,红色、橙色和黄色等属于暖色,而带有黄色味道的黄绿色、丁香紫色等颜色也给人们带来较为暖和的心理印象,这些色彩系统称暖色系。同时,以蓝色为代表的颜色被称为冷色,给人们以遥远与寒冷之感觉,一切具有蓝色味道的蓝绿色、深紫蓝色等色彩则被统称为冷色系。 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之时,只要能区分出冷色和暖色,就能了解其性质与差异,并妥善处理其相互间的关系。一切具有黄色意味的暖色调都显得热情而活泼,因此可以在人物形象设计时把具备温暖、运动、活力、发展等心理印象的暖色系使用到相关人士身上,就能将其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产生理想的造型。一切带有蓝色意味的冷色调显得低调而内敛,因此可以将具备冷静、理智、平和、倒退等心理印象的冷色系使用到相似性格人士身上,也能较好地体现出这类人群的性格特点,实现较为理想的色彩搭配设计成效。 (二)设计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决定其用色之明暗 明度也是色彩十分重要的属性之一。明度主要是指色彩的明暗度。一切感觉到明亮的颜色均是在纯色之中加进了白色,而感觉到深暗的颜色则是在纯色之中加进了黑色。蓝色加上白色成为浅蓝或者淡蓝,红色加上白色成为粉红或者淡粉,以上色彩具有了比较高的明度值,因此可将此类型色彩统一称之为明亮色调。由于以上色彩为纯色加上不同白色来进行转化,所以也就具有了一致的心理象征意义。可见,明亮色调的象征意义源自于白色。比如,我国的观世音菩萨均披白纱,象征着初始和美好、理想与希望,而一切内含大量白色内容的明亮色调同样具有以上象征意义,故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明亮色调人士一般都是那些具备美好希望的青年人群,性格特点是对未来充满希冀,觉得今后充满了无限希望。 纯色一旦加进黑色就会变得较为暗沉,例如,纯红色如果加进了黑色会成为暗红色或者枣红色,而橙色一旦加进黑色就变成咖啡棕色或者深咖啡色,故此类色彩被称之为深色调或者暗色调。暗色调都是纯色加进程度不同的黑色而产生的,所以也具有一致的心理象征含义。暗色调的主要心理象征意义源自于黑色,象征着神秘、郁闷与尊严等。所有物质在消亡之后都会变成黑色,因此黑色又和虚无、死亡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暗色调给人以高贵、稳重的心理印象,另一方面则会让人觉得沉闷、僵硬与缺乏生趣。所以,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暗色调的人士主要是具备稳重、成熟、尊严等性格的,能够很好地把暗色调色彩的正面意义加以阐发,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一旦混淆了暗色调和明亮色调间的区别,把暗色调用于适合明亮色调的人士身上,那适合于明亮色调的人士就会展示出暗色调所具有的负面含义,显得十分沉闷。同理,一旦把明亮色调用于暗色调人士身中,则会出现轻浮与愚蠢等不良印象。有鉴于此,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假如错用了色彩群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不和谐感,以至于还丑化设计师所设计的对象。 (三)设计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决定其用色之艳浊 色彩的第三个基本属性则是纯度。纯度主要是指色彩所具有的饱和度,即鲜艳度。高纯度色彩尚未加入黑、白、灰等色彩,显得明亮而鲜艳;低纯度色彩加入黑、白、灰等色彩,所以也就变得不够纯正与饱和了,尤其是在加进灰色之后显得极其混浊,因而低纯度色又被称之为为浊色。纯色调由于纯正而艳丽,故被称之为鲜艳色调。高纯度、鲜艳色调色彩群代表了活力、动感与饱满等,在设计者进行人物形象设计时主要用在鲜艳色调人士身上,此类型人士主要具有精力过人、个性鲜明等性格特征。纯色由于加进了黑、白、灰等颜色而变得浑浊起来,其心理意义源自于灰色。灰色作为黑色和白色的中介,是一种黑、白间的过渡性色彩,因此,灰色显得顺从而又缺乏个性,让人们觉得郁闷而压抑,比如,灰尘就让人感觉到肮脏。灰色的象征意义会影响到全部浊色色彩群,所以,浊色不管什么具体颜色,往往会给人们以安静、陈旧和单调之感觉。设计者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浊色调人士主要具有宁静、保守及懦弱等气质特征,同时这些人也无法适用于鲜艳色调。一旦用鲜艳色调加以体现,就会让人觉得慌张而愚蠢,甚至产生弄巧成拙的反面效果。当然,假如把浊色调用在鲜艳色调人士身上,就会显得精神颓废。可见,对不同人士实施形象设计时一旦外在形象和其内在气质不符,不仅难以展示其内涵,反而会被曲解甚至被丑化,和设计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形象设计可谓是判断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某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物形象的好与坏,能够通过很小的侧面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总体文化素质以及当时人们对于生活所持的态度。人物形象设计是否取得成功,主要是看设计者对色彩之选择与把握是否恰如其分。有鉴于此,必须在对色彩进行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结合所要设计人物的个性特征灵活地加以应用,才能让人物形象设计展示出更为出色、更加完美的效果,以实现形象设计和色彩之间的和谐统一。 作者:张璎琪 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探求人物形象设计教育近况及发展 一、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发展概况 人物形象设计在国际发展较快,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也涌现出不少从事人物形象设计的人员,这些人员们大多逐渐从业余到专业,从擅长美容、美发、化妆等一门发展到整体,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业越来越热。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物形象设计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其相关教育层面的空白,这就给该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由于该设计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新兴专业,专业的教育和发展需要自身去探索。在不断摸索的途中,逐步完善培养方式,逐步转向更有特色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2005年我国成立中国形象设计协会,2006年国际形象顾问协会中国分会筹委会正式成立,这都预示着中国的形象设计行业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内的上海戏剧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高校在艺术系里设有相关学科,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还有待完善,需要时间在市场需求下共同进步。据网上最新调查,我国形象设计教育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师资等诸多条件的多种制约,使学生在毕业后所具备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这其中涉及以下发展瓶颈问题:如由于受到教学现状的制约,很多高校的人物形象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没有更多针对性的课程设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再如,由于该行业信息更新速度快,需要掌握及时的时尚前沿信息并及时地传道授业解惑,因此造成与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差异;最后,谈到其与社会的接轨问题,由于该专业和其他专业性质不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很强,对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很强。但是我国当前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环境上还有待完善,不能大范围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应用技术,以至于日后会发生与先进技术脱轨的现象。 二、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1.人物形象设计教育素质教育化 人物形象设计教育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家庭是困扰学生素质提升的主要原因,社会环境的因素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社会展现出繁荣、兴旺、向上的艺术文化,那么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会不断提升。这也将是我国未来人物形象设计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将素质化教育融会贯通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人物形象设计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的艺术,怎样去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在不断的鉴赏中提升境界,从而产生对设计艺术的一种追求,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便可拥有全面的内在素质;其次,应加强学生的整体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和能力。通过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有趣,通过寓教于美,为学生营造美的情景,通过寓教于德,全面育人。总之,要想在人物形象设计教育中融入素质化教育,就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激发欣赏艺术的热情,从而主动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2.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国际化 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一方面是面向世界,汲取先进理念和外国之所长来完善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另一方面是要立足于民族根本,发扬本土特色,走向世界,这是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内涵。在未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学生通过吸收先进的创新理念,结合本民族自身的特色,推出自己的设计品牌。通过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动人物形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3.人物形象设计教育民族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是具有自己国家情感的共同整体,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经济的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习惯、心理认知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将朝着民族化的方式迈进。通过自身设计,使人物形象设计更具本民族的特征,让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设计文化,这不但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也可以在国际交流中,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体会中国化人物形象设计的鲜活生命力。 这一切都反映出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追求,也正是人们的需求不断引导并催生形象设计教育的发展。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正在向素质化、国际化、民族化的潮流中迈进,不仅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形成行之有效且权威的体系观念和执行方法来解决大众的需求,更应紧随时代时尚发展潮流,勇据前沿,做艺术领域形象设计的排头兵。 作者:赵泓森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中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师资近况研讨 一、研究数据分析 1.教师基本信息 从性别结构来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女性骨干教师比例高达到98%,由此可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一个女性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专业。从年龄结构来讲,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占31%,其余均为35岁~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这主要是因为骨干教师在学历、经验、实绩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具备一定的学科地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相较其他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骨干教师的年龄结构更趋于年轻化。从学历结构来讲,该专业骨干教师的学历层次以大学本科为主,占到教师总数的8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以下则各占6%。从职称结构来讲,高级职称教师占19%、中级职称教师占73%、仍有8%的参培教师仅为初级职称。从教龄结构来讲,这些教师的平均教龄为14年;其中教龄5年及以下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6%;5到10年的有10人,占21%;占73%的35名教师的教龄都在10年及以上。可见他们的教学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从职务结构来讲,专业带头人比例占15%、教师比例占81%、还有4%的参培教师主要在学校担任行政管理职务。 2.教师专业背景 为了系统地了解教师的专业背景情况,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本人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对口就业行业企业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为主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2.1全日制教育专业结构情况 被调查的教师中,仅有4%的教师所接受的全日制教育专业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包括艺术、医学在内的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专业的整体比例也仅占25%;绝大多数从事该专业教学教师的全日制教育专业都与执教专业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见图1、图2)。 2.2参加专业相关培训情况 教师在岗期间所接受的专业相关培训总人次仅为56人次,其中1周的培训为7人次,占13%的比例,美发项目是为期1周培训的主要项目。4周的培训为16人次,占29%,在不同时长培训中位于第二位,美容师项目培训是构成该部分培训的主要项目,占该部分培训总人次的近一半。5~12周的培训位列第三,占26%,美容师项目依旧是人次贡献第一的项目,占该部分培训项目总人次的三分之一。12周以上时长的培训项目参培人次为所有时长培训项目中最多的,达32%,与之前时长的培训项目不同,美发师项目的培训人次最高,美容师项目位列第二。从所有专业相关项目的培训人次比例来看,按照降序依次为美容师17人次,占30%;美发师16,占28%;化妆师13人次,占23%;个人形象诊断6人次,占11%;美甲师3人次,占6%;美容指导师仅有1人次,占2%(见表1)。 2.3行业实践工作经验情况 数据显示,以人次为计量单位,有57%的教师具备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美容师岗位、化妆师岗位和美发师岗位是教师行业实践的主要岗位,比例相当。按行业来分类,具备美容行业岗位即美容师和美容指导师(美容顾问)岗位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最多(见表2)。 2.4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证情况 项目组根据不同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持证级别情况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上述数据显示,以人次为计量单位,教师平均持证比例达到85%,所持证书中高级以上证书的整体持证比例达到71%,这些都体现了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证书持证意识。美容师证书的持证比例依旧位于首位,占44%;美发师和化妆师各占34%和22%;其余工种则没有教师持证。 2.5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共有17人次的教师本人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奖项,奖项主要集中在化妆师和美发师的职业技能大赛上,越是高级别的大赛,获奖人次就越少,亚洲大赛仅一人获奖(见图3)。这与行业内组织技能大赛的主要类别有关,受观赏性的限制,目前来讲,技能大赛主要也是集中在美发师和化妆师这两个岗位上。 3.教师专业教学情况 (1)执教专业课程情况 教师执教科目情况显示,有37人(77%)的教师是由其它课程转至本专业课程教学。在现执教情况中,仍有38%的教师未参与到专业教学中,执教1门专业课的占19%,执教2门专业课的占25%,执教3门和4门专业课的分别占15%和3%,平均执教2门专业课(见图4)。 (2)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教师与学生对比) 相对于教师本人获得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的奖项人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获奖人次多于教师本人的获奖人次(见图5)。 (3)关于学生实习就业情况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倡导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学校中占54%。学生留在实习企业就业的占20%,对口行业就业(非实习企业)占20%,高达60%的学生毕业后改行。对口行业就业的主要方向为美容相关企业,占比高达60%,美发、美甲及婚庆企业各占10%。 (4)专业培训进修需求 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进修需求比例相当;整体造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比例较高;其他类别需求分布得比较平均。从开放性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希望增加在企业实践机会的教师人数非常多,且希望实践的目标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企业。 二、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以中年女性教师为绝对主体的,他们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2)现有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专业不对口问题。执教相关专业的岗前及在岗进修培训也存在时间短、系统性差的缺陷,培训集中在美容、化妆、美发三个工种。超过一半比例的教师具备行业工作经验,依旧集中在美容、化妆、美发三个工种。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的持证比例较高,但技师及以上等级的持证比例较低,专业相关技能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美甲部分是该专业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仅有3人次接受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其它项目均为空白。 (4)现有专业执教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其它专业转至本专业教学,专业教学时间短。执教的专业课程种类的均值也在2门以上。教师自身对每门专业课的掌握深入程度存在较大的不足。从教学结果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对于教师而言,参加大赛的获奖情况较好,说明教师借助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专业教学成果。美容行业是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但值得思考的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不高。 2.建议 (1)相关主管部门应重视引进专业对口教师,同时借鉴高校访问学者制 随着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院校人物形象设计、医学美容专业日趋成熟,也培养出了越来越多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人才,中职院校也应将专业背景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条件。同时,针对现有师资,可借鉴高校访问学者制,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专业研修。 (2)专业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分阶段达到岗位胜任力的要求 专业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师。基于对中职学校教师职责的观念转变,根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复合性较强、对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呈现多维度的特性,每位专业教师应该分层次制定自身阶段性的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分阶段实现岗位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更是一种实践层次上的提升,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不同阶段实际岗位胜任力的要求。 (3)相关部门应致力于架构具备一定柔性的专业教师分类培养体系 柔性的专业教师分类培养体系应该以“人性化”为标志,依据信息共享、差异互补的原则,为本专业教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以满足专业教师不断变化的培训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习、着眼未来作为培训的基本职能,从而适应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潮流性的发展特点,避免培训落实等于过时的局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不断加强师资培训,中国的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发展壮大。在这一体系中,除了现有的为大家熟知的渠道与方法外,借鉴企业培训设计,站在企业的角度获取最新的市场化信息尤为重要。 (4)师资队伍的培养应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专业教师培训课程内容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是教授者、也是指导者、还是学习者,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专业教师应主动了解学校与企业价值目标追求的差异,避免由于观念滞后而造成专业教师培训内容不切实际的现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在师资培养上应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加大产敎、校企结合的力度。作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把企业实践视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同时真正深入到企业岗位,以普通员工的心态来从事岗位工作,体会不同岗位工作的价值与困惑,掌握不同岗位工作的实践技能。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方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需要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安排困难,教师方面还是可以根据相关企业的运营特点,提出合理需要,并在为企业提供价值的基础上获得企业的最新经验与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得,只是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作者:宋晓蕾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茶元素服装在人物形象设计的应用 摘要:结合服装这一元素的价值作用看,融入茶元素的价值,其能够完善提升人物形象设计的品质内涵。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认知分析入手,结合茶元素服装的具体建设机制,通过融入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思路认知,从而具体探析茶元素服装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当然,也尝试性提出茶元素服装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机制。 关键词:茶元素服装;人物形象设计;表现状况;应用思路 人物形象在进行具体设计中,外在服装和内在精神都对整个人物形象有着重要影响和推动力。而茶元素服装作为一种融入了具体茶文化理念和生态绿色茶元素的服装,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能够被我们成熟、系统化融入到当前所开展的形象设计过程中。 1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认知分析 茶文化元素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其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传承和深度融入,其关键在于其中包含全面而系统化的文化要素,同时在于该文化艺术元素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其最大价值在于融入了时代化的特点和价值内涵,因此更有应用必要性。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茶元素服装的价值内涵与该设计体系全面结合,从而实现整个人物形象从内到外的全面提升。同时更关键的是,茶文化元素中所具有的情感理念和价值内涵,也让我们了解整个茶文化体系,形成了具体支撑,茶文化理念内涵对人们的影响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其能够对理解和认知该文化体系的人予以行为上的全面支撑。尤其是随着该文化体系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所蕴含的茶元素内容值得被我们应用,当然茶元素与服装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结合度也实现了具体而全面化的提升。 2茶元素服装的具体建设机制认知 茶元素服装作为融入完善茶文化元素基础上的服装设计活动,其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有着重要应用价值。而围绕茶元素所形成的一系列复合型元素内容,其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特征,同时,实际上也展现和诠释具体的理念内涵。茶元素服装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通过对茶元素服装的设计思路及制作工序和价值内涵进行具体剖析,可以看到在这一元素中,其中不仅是对茶文化理念的传递和表达,同时更重要的是茶元素服装的制作工艺和具体方法,实际上,也成为我们了解茶文化体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然,该服装元素在融合过程中,其不仅内涵上的关联和影响价值,同时也是具体情感的诠释和表达。事实上,结合当前人物形象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看,想要实现其最佳设计效果,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元素予以支撑,尤其是通过融入必要、合适的设计理念内涵,特别是精妙人物形象设计方案的整体融入,从而满足人物形象设计的具体化诉求。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形成的特征,以及其中所孕育的内涵,都表达了一种成熟的认知观念和文化思维,极具现实意义。茶元素服装在应用过程中,其从表面上看是具体元素的应用,但是从本质上看,实际上是茶文化与服装设计活动具体结合的中要求诠释。 3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思路认知 实际上,人物形象是什么?是具体的人物风格,还是其语言方式,乃至行为特点等等。客观而言,人物形象的整体内涵是复杂的,可以说,我们无法用某一种具体、客观的理念或者观点来对其形成全面、精准的概括。但是在整个人物形象进行外在展现和诠释表达时,其使用的服装特点,尤其是服装造型、服装的色彩搭配等等,都能对人们理解这一人物特点形成全面、直观的认知印象。在认知任何一个人时,其前提就是对其客观外在进行精准和直接认知。从服装的出现及应用状况看,服装实际上是人们生活理念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且在社会生活日益发展背景下,尤其是随着社会大众生活品质感不断提升,服装生产、设计水平也实现了全面而具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服装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元素,其在人们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而全面的应用。当然,虽然从表面上看,服装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元素,但服装从出现到如今的成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体而完善的文化体系。从服装设计到元素筛选,乃至客观、具体的搭配,实际上都是一种文化诠释和表达。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认知和理解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外在服装打扮与具体的人物形象形成全面而具体的关联。可以说,在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和传承思维中,其往往会将衣着服装状况,与人物形象之间形成直接关联。当然,对于人物形象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但是很多因素无法直接具体的予以变革,但是相对而言,只有做好服装设计活动,并且将其与人物形象搭配之间形成具体关联,从而才能实现整个人物形象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4茶元素服装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在服装设计与应用过程中,茶元素也有着合适完善的应用表现,无论是茶服加工制作,还是茶服元素的融入,都是传统茶文化应用优势的集中表现。尤其是随着当前茶叶产业科学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茶叶产业元素内容认知不断成熟,特别是很多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其将茶染技术和材料应用到整个服装设计过程中。正是茶元素内涵与服装设计活动的具体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元素服装设计活动的价值呈现。实际上,认知人物形象是从精神层面来具体认知该活动的具体过程,而想要展现良好的精神形象,离不开具体情感内涵的诠释和表达。当然,想要实现整个服装元素价值应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在选择合适的元素基础上,注重恰当情感的诠释和表达,通过多样化思维的集中融入,结合与人物形象具体展现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整个人物形象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服饰色彩,乃至服饰的具体款式,甚至是服装的特点和内涵都对整个形象设计有着重要影响,结合茶元素服装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理念看,系统化、全面化的服装设计思路,能够在展现独有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提升社会大众的具体全面认知。客观而言,人物形象设计是一种基于具体理念和价值定位基础上的活动,完善的设计理念不仅能够让我们品味到其中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茶元素服装设计活动中,所融入的生态理念和价值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人们准确认知整个设计背后所具有的独特内涵。 5茶元素服装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机制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不断成熟,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和价值元素,其中所应用的色彩搭配理论和价值内涵,甚至是服装设计方法等等,都有着系统化的价值内涵。当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服装对人物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就当前时展状况看,形象要求,尤其是良好的形象要求日益重要。可以说,做好形象设计,其不仅是服饰搭配的要求,同时也是从外在形象美与内涵精神美的全面融合。在现行社会中,人物形象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想要做好人物形象设计的妥善开展,外在服装的应用与提升有着重要价值。在人物形象设计活动中,服装元素有着重要影响力,服装中所表现的艺术张力和具体情感内涵,都发展成为人物形象表现过程中的载体,而在服装元素价值应用发挥过程中,其需要在注重设计定位的确定前提下,合理选择设计元素,特别是通过将具体的人物形象设计要求与整个服装色彩及内涵完善融入,从而传达出整个形象设计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内涵和价值特征。可以说,服装也是一种具有语言说服力和情感内涵的载体,而对于人物形象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应用好服装元素,也能帮助我们塑造更为丰富、立体化人物形象,进而实现价值元素之间的全面融合。 6结语 在茶元素服装应用到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服装的要求和价值认知,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外在服装,更重要的是服装中所具有的品质和内涵,更是具体设计情感的诠释和表达。因此,在当前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想要更好应用服装元素,就必须确保整个服装的品质内涵与具体的人物形象特点之间形成合理匹配和全面结合,只有气质与特性相匹配,才能确保茶元素服装应用与人物形象设计活动开展的全面结合。 作者:许阳 刘晓阳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摘要】在我国艺术设计中对人物形象的设计正处在发展的初期,对人物形象设计的改良和提升,需要我们进行创新和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元素与人物形象设计的融合能够满足创新的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融合 在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打造出具有传统元素的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妆型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人物形象设计中,可以充分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例如,在我国古代妇女对脸部妆型极为重视,已经形成了胭脂水粉、眉妆和红妆、粉脂妆等修饰方式,并且经过发展,又出现了花细、额黄和面靥等技术,其中,花细不管是修饰在脸部的额头上,还是在眉心处,都可以为人的脸上增添更多的光彩,体现出女子美丽的一面。这些传统的妆型元素,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可以进行借鉴和改进,使之更符合现代的审美。作为妆容设计的一部分,服装上的图案也是我们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之路的一个要点,在这方面,很多艺术类型都有可借鉴的珍贵经验,比如在黄梅戏电影《朱门玉碎》中,人物设计者就在传统的孝服基础上为女主角朱玉倩的孝服加入了霞帔造型以及云朵和莲花图案,使孝服变得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无疑是一个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妆容设计!再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对演员的妆型设计中,就很好地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显示出了中华儿女优雅的古典气质,并且透出我国多民族融合的韵味。对于传统的文化艺术散发出来的魅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设计师可将这些丰富的资源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努力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象征吉祥美满的图案设计,设计师可以选择祥云、凤纹等进行恰当的修正,然后呈现在人物妆型的设计中。如果使用得当,不但能够展现出人物的尊贵和高雅,对人物的性格展现也具有增光添彩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发型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人物发型的设计,如果能够恰当地结合传统的文化元素,将会是对人物形象设计的一个巨大提升。在我国古代,女性的发型和发饰种类繁多,而且呈现出的风格也不同。在汉唐时代,发饰以花朵为主,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丝绸和玉器,等到了明清年代,更多的是金银珠宝等发簪。当代的发型设计中,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仅发髻的造型种类就有近百种,并且配合不同发髻造型的发饰更是缤纷多彩。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风格的晕染、凤纹等造型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结合,符合众多群众的口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注重的是借助形象设计传达出美好的寓意,彰显出优雅气韵。因此,在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我们要充分体会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吸收其精华,去除与现代形象设计不相适应的部分。在这方面,传统戏曲人物造型为了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目光,而对剧中人物的发型设计进行改良,设计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在黄梅戏电影《龙女》中,龙女的发型设计就在传统女性发型特点上,特地增加了一条小小的银龙造型发饰,这无疑是一个绝妙的设计,使现代观众一下子就能从发型发饰上直观地辨认出龙女的身份和地位;而当龙女变化成人之后,观众又从堕云髻和凤钗上立刻了解了她身份的转变。对人物发型的设计,一方面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而定,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大胆尝试来寻找灵感,促使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大放异彩。除了对发饰的设计,我们对发型的设计也完全可以根据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我国自古代开始对头发造型设计就比较重视,尤其体现在皇家和富贵人家的发型设计中。特别是女子的发型,自古至今衍生的发型种类更是丰富,因此在现代人物发型的设计中,根据场合的要求和对流行趋势的考虑,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古代的传统盘髻、束髻的造型,同时对其进行创新,既要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又不失现代流行的韵味。例如有的人喜欢浮夸一些的发型设计,设计师就可以设计一些造型较为夸张的发髻造型。而有些人喜欢简练但是又与众不同的发型,设计师就可以结合现代的染发技术对传统的发型造型进行改造。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谨慎运用 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能够显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美丽,为现代人物形象设计增光添彩。但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需要我们进行谨慎的考究与选择,只有选取了合适的元素才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为此,我们要谨慎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传统文化元素中存在一些具有较高适应性的元素,例如汉字和图形。汉字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经过历史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候,汉字元素能够以其独特的形象魅力征服欣赏者的审美。而且汉字具有图形以及符号的特点,能够传达出一些特定的含义,并且能够激发人的思考,这是人物形象设计所表达的更加深层的含义。除了汉字,还有传统的图形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图形元素极为丰富,而且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在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准确应用能够提升设计效果,显示出设计师的独特眼光和能力。例如,彩陶艺术上的图形、壁画图形和瓷器上的图形,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中都可以进行应用,但是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应用最多也是最容易把握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汉字和图形了,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之下,一定可以让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人物形象设计得到充分的融合。比如黄梅戏当代题材电影《山乡情悠悠》中,环境背景中的“状元坊”牌坊,就运用传统的建筑文化元素——牌坊,向观众侧面展示和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男主人公方心龙就是新时代的农家“科技状元”。这个隐喻因为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而变得既委婉又贴切,实在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人物形象设计的完美结合典范!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人物形象设计的融合也是一个过程,需要经过设计师的潜心研究。而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灵感,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使用得当会给人带来惊喜,使用不当则会让人物形象大打折扣。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在与现代人物形象设计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设计。这样能够使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与现代人物形象设计融合在一起,也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例如,藏族和蒙族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加适合藏族地区和蒙古地区的人民,如果要将其运用到适应性更普遍的人物形象设计中,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地域的人物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造,设计师最主要的是要抓住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特点,这样才可以进行更好的改造。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也被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为人物形象设计带来新的血液,在设计师的努力下,人物形象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一定会呈现出更大的魅力。 作者:桂晓沁 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在动漫游戏的应用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动漫产业关注越来越重视,人们对动漫形象的设计有了更加立体和多元化的要求。由传统的简笔画人物持续发展延伸到如今更加生动形象的3D人物形象,动画师如果需要设计出优质的动漫和游戏形象,需要对动画脚本与人物性格有着全面的思考,对人物所处的地域特点也要考虑周全。早期的动画与游戏的制作过程中人物形象的设计通常都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动漫游戏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构思和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与多样化。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动漫游戏;现代;时代性 前言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为了缓解工作的疲惫,放松一天劳累的心情,游戏成为了现下十分受到大众青睐的解压和娱乐方式。作为动漫产业重要的构成部分,电子游戏有着空前巨大的市场发展和提升空间。随着国家对动漫游戏产业的扶持程度大力加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动漫游戏的企业单位百花齐放,在市场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核心地位。动漫游戏产业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中少不了人物的塑造,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是制作优秀动漫和游戏作品的重要基础。 1现阶段我国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发展情况 制作出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或一款优质的游戏作品,离不开美术设计。在动漫游戏市场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其市场方向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学习国外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的内涵变得非常必要。现阶段我国动漫和游戏产业发展所遇到的主要瓶颈问题是缺乏高水平高能力的人物形象设计人才。随着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方面原来越频繁,各行各业人员的往来也十分方便快捷,外来文化与专业动漫技术人员的引进为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推进了这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强了动漫游戏人物形象的创作技术水平,给国内动漫和游戏产业的进步空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虽然相对来说在我国起步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但在短期内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傲人成绩。以往的游戏多半局限在电脑端的网络或单机类游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主机游戏、手机游戏、街机游戏等游戏平台如雨后春笋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传开来,这些平台的游戏形式成为了电子游戏产业的主力,是人们茶余饭后、工作休息期间缓解疲劳和压力的必备产物。[2]随着电子技术越来越发达,动漫作品和游戏的画面质量也不断提高,大量3D动画作品和游戏作品诞生,让受众群体能够切身体验作品中的气氛,增强了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除此之外,动漫和游戏作品类型的多种多样也是当今动漫游戏产业的一大特色景象,以往的电子游戏种类单一,经过不断的开发和进步出现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游戏,增强了互动性和可玩性。动漫和游戏市场的人气让许多企业加强了这方面作品的开发制作,动漫游戏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变强,其人物形象设计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衍生出来了各种相关的周边产品,动漫游戏产业的持续进步依然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3] 2当代动漫和游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1人物形象的夸张性 动漫和游戏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分支,对卡通人物的形象进行制作和设计是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人物形象的设计蕴含了设计师丰富的创造和想象力,让动漫和游戏作品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极大地发挥了艺术性的创造。比如汤姆和杰瑞这对欢喜冤家,作为天然的对手,《猫和老鼠》的喜剧感非常浓烈,这正是由于作者在对汤姆和杰瑞这两个动画角色进行创作的时候给了它们人类的情感,让它们有了能够和人一样思考的能力,配上风趣幽默的剧情演绎出它们的喜怒哀乐。这种突破传统猫和老鼠的形象设定让动画作品具有充分的趣味性和可看性,让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会心一笑,忘却学习和工作带来的疲惫。在众所周知的网络竞技游戏《英雄联盟》(LeagueofLegends,简称LOL)中,设计者将符文之地作为游戏剧情的整体背景,加入了丰富的魔法元素,在这个游戏当中,魔法不再是神秘的虚拟能量,而是符文之地的生存法则。这种游戏之所以会受到当代青少年甚至中年人群的关注,正是因为在游戏中实现了现实生活无法做到的事,并且有着较强的竞技性,吸引了玩家的目光。[4] 2.2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在动漫和游戏作品当中,其剧情通常由善恶、美丑等矛盾贯穿起来,这决定了对作品当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条件。在动漫和游戏作品的剧情中,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派人物都是不能够被其他人所替代的。例如热门动漫作品《海贼王》(ONEPIECE,简称OP),在整部作品中出场的人物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超能力,每个人物说话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2.3人物形象的时代性 在对动漫和游戏作品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动漫游戏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剧情的需要,比如《真•三国无双》这款风靡全球的掌机游戏,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并配以音效,最大程度对游戏剧情进行渲染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可玩性与趣味性,让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代入角色,切身体会游戏的魅力。 2.4人物形象的文化性 在动漫和游戏产业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以特有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不同地域之间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信仰,那就是文化产业。[5]在《天涯明月刀》这款3D武侠题材的MMORPG(MassivelyMultiplayerOnlineRole-PlayingGame,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网络游戏当中,故事背景来自北宋年间的乱世,游戏角色所穿着的服饰与游戏内相关的虚拟道具都突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中华正统的武侠文化作为基本创意,完美地还原了中华文明的壮丽河山,让玩家在感受游戏玩法的同时欣赏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文明。 3结语 动漫游戏以其独特的个性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出现在各个角落。其中,动漫和游戏的主要受众群体多为青少年或青年,让这部分人群在动画作品的观看和游戏的体验中除了获得身心上的放松,还要潜移默化地体会动漫作品与游戏中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动漫游戏产业的工作者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发展精神,将加强国民精神修养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制作健康、积极的动漫游戏作品。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会有更多二次元爱好者加入到动漫设计与制作的队伍中,动漫与游戏产业的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赵越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以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对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整体优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选题、作品创作、过程管理、答辩和设计作品展出等环节进行创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1],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院团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多种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集产、学、研、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一,也是进行专业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对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创造性地解决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此外,还要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主动将人才培养与地方文化产业对接,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期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需要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崔宏巍等人[2]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化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崔苏卫等人[3]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一体化,形成了“产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特色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评分标准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单一、缺乏变化,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发展前沿脱钩;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的求职时间相互冲突;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和对外交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很多选题只是对往届作品和文献的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元素,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缺乏,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人物现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完整的设计作品,是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设计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教学任务。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人物形象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湖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产学研工作,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舞台影视化妆技术为特点,开设戏曲化妆、舞台影视化妆、配饰设计、立体剪裁、创意化妆等特色课程,构建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与地方文化企业紧密结合,通过解决企业在文化创造和形象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我们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首先,我们在毕业论文选题上要求必须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在课题的选择上采用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其次,我们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论文答辩。作品汇展,学生也要独立认真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调研和作品设计。院系两级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定期督查。此外,我们组织答辩小组,制定答辩评分标准,真实客观地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整个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习环节的总结性艺术实验活动,是学生对艺术思维、艺术表达以及艺术技法的一次最好的诠释。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自觉地将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到形象设计创作过程的实践中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在项目制作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及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无形中使得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经过毕业设计,学生具有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凝聚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4.开展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展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特有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鼓励学生以作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主题,既突出专业,又紧密联系生活,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展出。我们以实践实训案例作品露天展示及影像播放为主,配合用人单位校园现场招聘会以及教学研讨会,将教学成果展示、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展出现场公开考评作品成绩,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册在学院网站上,扩大毕业展的宣传工作。例如,2015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我们以“视•界”为主题,共展出120多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了武汉顶层全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相互广告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进行现场校园招聘,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目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立了新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虽然我们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为社会培养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晶晶 陈敏 单位: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探索 摘要:人物形象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包含文化修养、心理要素、外表设计、化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新时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文化交融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物形象设计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它在立足民族性的同时,还应该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文章探讨目前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内涵,以及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民族化;国际化;艺术;审美 人物形象设计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它结合了艺术、美学、设计、创意等多方面的内容,对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对人物形象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保持一种独立的审美姿态,实现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结合,是目前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仅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对设计者提出了考验。 一、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民族化和国际化 (一)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民族化 民族化,即扎根于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征。民族文化作为当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世界上不同民族原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将民族化的概念抽象出来,体现为一种包含独到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形式,可以是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符号等。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而言,民族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这对于集中展现民族风貌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1]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与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紧密相联,因此其形象设计必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这就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 (二)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国际化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从产品中抽离所有与文化相关的元素。国际化不仅仅是某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影响,而是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物形象设计实现国际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发展,通过结合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把握文化潮流发展趋势,实现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理念的创新和进步。[2] 二、人物形象设计中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 (一)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 从人物形象设计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来说,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而言,无论是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个性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等,它的出发点必然是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前提的,如果缺少了民族性的考究,就很难实现最有效的国际化交流。[3]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设计,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民族性。 (二)国际化促进了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 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从根本上促进了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人物形象设计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切磋和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文化多元化局面的产生,从而实现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审美的认知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认识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将此融合到人物形象设计中去,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三)民族化和国际化相互促进 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影响不同民族及文化背景的人们。民族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不可能固步自封,与世隔绝,不论是冲突还是融合,都必须做出一种选择。这一过程事实上是加快了文化之间互相流动的速度,扩大了民族文化的空间,使民族文化显现于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4]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的互相发展,对于人物形象设计内容的丰富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这对于社会发展潮流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发展的途径 (一)深入开发、挖掘本土化的民族元素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就要不断地深入开发、挖掘本土化的民族元素,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本土化的地域性、人们的审美特色、心理需求、价值取向等要素,从根本上实现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同时,善于实现人物形象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比如可以借助于绘画理念、戏曲人物设计等相关理念来进行合理化取舍,并将其成功运用到人物形象设计中去,不断实现真正具有民族性的人物形象设计,提升其价值品位和审美特色。 (二)结合时代潮流及审美趋势进行人物形象设计 实现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必须结合时展潮流及审美趋势,提升人们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的认同感。目前的人物形象设计主要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生活化特征明显。目前,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形象设计应用于生活中,生活化特征要求更加明显,相对来说较少关注创意化。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够合理设计,突出生活化的基本特点。第二,在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下,韩日文化、欧美文化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上流行,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流行趋势,对于人物形象设计来说,也应该加大重视度。 (三)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是实现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关键所在。人物形象设计其本质还是一种文化形式,要做到对于文化的把握,就应该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不断掌握人物形象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技法,具有独立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掌握美容、护肤的专业理论及技能;有较敏感的时尚流行感觉和较强的时尚分析、判断能力。除此之外,更要锻炼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地实现最有效的人物形象设计,从根本上促进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 (四)进行专业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培训 进行专业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培训是推动人物形象设计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强化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首先,设计者应该掌握人物形象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深入研究化妆、色彩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的设计能力和鉴赏力。其次,走专业化的道路,制定人物形象设计师培训制度,对于培训合格者给予相应的资质证明,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设计,提升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并将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推向国际化,设计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国际气息的作品。 (五)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设计创新 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要充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同时,它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设计,就要充分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进行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和创新。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趋势变化的,因此立足于民族化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化创新,不断地实现国际化发展,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新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实现,要想推进我国人物形象设计,就要立足于民族化基础,实现国际化发展。人物形象设计必须深入开发民族元素,结合时代潮流及审美趋势,不断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来进行创新设计,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推动人物形象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栀梓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关系分析 本文以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简要地阐述了人物形象设计和服饰融为一体是提高人物形象美的前提。详细地分析了只有具有一套完善的设计理论及方案,才能将人物形象表现的更为具体,揭示了人物形象与服饰之间紧密联系的关系,深入地探讨了和谐的人物造型给欣赏者带来的美感。本文将对人物形象设计对服饰的影响进行研究及分析。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人物形象设计已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服饰上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人们对整体形象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个人形象越来越注重的现代,更加注重服饰和形象的统一,人物形象设计也是对个人的评价和印象。只有将服饰风格与人物形象设计统一、协调,这样才能体现美感。 一、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风格 1.人物与服饰的风格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人物轮廓在服饰设计中起到很大作用,主要分为:脸部轮廓、体型轮廓;首先,虽然脸部轮廓的在身体比例中占很少的位置,但是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往往在第一印象中,对脸部是最为看重的,从此就可以看出脸部的重要性。在人物设计中,脸部决定了个人的主导风格,从而决定了个人风格的走向。在进行人物设计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脸型,从而决定搭配服饰的风格。服饰也是分为曲直,从服饰风格角度看,直线的服饰是通过直线裁剪环节进行裁剪,分割线也多为直线型。如:西装、军装等就是直线型;曲线型就是通过曲线的裁剪方式进行分割,有很多的褶皱,和叠加层。如:长裙、百褶裙。其次,体型轮廓就是真整个身体的曲线走向,可以分为直线体型和骨骼体型,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体型进行分析,看看人物是适合哪种着装风格。 2.人物质感与服饰风格 在人物设计中,人的体感是指脸的大小,及身体骨架的大小。在面部中五官与脸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设计的特点。主要是观察面部,给人是成熟还是幼稚的感觉,将一目了然。五官紧凑面部量小的,常给人一种阳光年轻的形象。服饰的量感主要是看服饰的款式,有领子、袖口、口袋、等决定,领口的深浅也决定了量感的大小。服饰面料方面的区别,就是看服饰是轻盈、柔软、飘逸来看区分。在服饰的花纹图案来看,大图案就代表图案量感大;小图案就代表图案量感大。从选择服饰方面来看,大量感的服饰将表现的比较夸张、醒目、大气,如果选择小量感的服饰,就显得比较小巧的感觉,如果穿错了服饰,将会给人一种不配的感觉。 3.人物体型与服饰风格 首先,骨架宽大的人,会给人一种量感比较大,给人一种成熟的印象,所以在选择服饰的时候要选择质感偏大的,量感大的曲线型服饰是给人一种干练、中性的感觉。其次,骨骼比较小、纤细的人,给人一种玲珑、小巧的印象。所以在选择服饰方面,就应该选择相对甜美、可爱的服饰。所以判断一个人可以通过穿着风格进行评判。 二、服饰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作用 1.服饰影响人物形象 人的穿着打扮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地位,对人第一影响是从穿着来判断,服饰成功塑造了一个人的形象。往往是从穿着开始描绘,然后就是表情。比如“看那个穿蓝衣服的女孩是谁啊”这就说明服饰设计在人物形象中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在对一个人物判断时,服饰首先成为被关注的点。从而可以看出服饰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形象。 2.人物形象设计中各个要素 人物形象设计中,不仅仅是服饰起的作用,还由其他条件决定,比如发型、妆容,也是共同制约人物形象设计的因素。人物整体形象设计需要从人身上不同元素进行协调,从而打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服饰要素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过不同的设计样式,对服饰的颜色、图案、做工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了人物的气质和内在美。在服饰的搭配上,还要注重对体型、款式、发型进行全面的考察及搭配。 3.服饰风格影响整体形象设计 一个人的服饰风格,直接表现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服饰的风格是人物自身意识的表现,即可表达人物的性格爱好,还可以判断人物做事风格。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设计风格来体现自己的独特。 4.性格定位影响服饰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将会直接影响到服饰风格,与性格相联系的内在特质将会在服饰中表现出来。在根据人物性格选择服饰中,人的性格特征决定了服饰的选择。在形象设计中,必须考虑内在因素、外在轮廓、量感等因素,结合人物的特点进行把握。 5.服饰风格定位 服饰风格定位是根据:时间、地点、对象进行判断的,也就是通过人物整体形象进行对服饰的判断。在人物待定的一个时间场合中,由特殊的事情和需要,对服饰进行特殊的搭配,在确定人物基本的风格后,将会根据时间、地点对人物进行服饰样式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风格是紧密联系的,社会特征将用人物形象具体的在服饰上展现了出来。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服饰风格是重要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形象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完美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需求,针对不同场合的需求,必须合理搭配服饰,提高个人整体形象水平,这将成为人们生活水平的重点需求。只有掌握合理的搭配技巧,人物形象才会鲜明地体现出来。 作者简介:许阳(1980-),女,汉族,籍贯:辽宁,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化妆造型设计、发式造型设计、皮肤美容学;刘晓阳(1970-),男,汉族,籍贯:辽宁,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化妆造型设计、发式造型设计、影视造型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融入 摘要:民族元素是一个国家文化与艺术的精髓。将民族元素融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能最大程度的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保护传承,更能实现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内涵化与特色化的发展。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改革;民族元素;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肖宇强(1985—),男,湖南长沙人,讲师,主要从事服装与形象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办专业,由于在我国存在的时间不长,所以其办学宗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等都还是依据国外的教学方案或是从相近的服装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化妆设计等专业借鉴而来,没有形成我国的艺术特色与体系,即没有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较好地结合。不可否认,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根基,是宝贵的人文资源,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科技与信息世界,尤其需要重新拾回我们的民族记忆。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来看,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人物形象设计的教学相结合,是人物形象设计教学追求的目标。 1人物形象设计与民族元素的亲缘性 人物形象设计与民族元素具有相当的亲缘性。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会使用兽皮、树叶、贝壳、兽牙等穿戴身上,装饰自身。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出现了氏族与部落,各个氏族与部落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一些部落的居民们会在脸上进行彩绘、在身上进行文身、刺青、刻镂、并用鲜艳的动物的羽毛或皮毛作为私密部位的装饰等。随后民族开始出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表现在形象上,即不同的民族会有自己独特的服装、饰品、发式和审美情趣。所以,形象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民族的演变所形成的,是原始艺术与民族文化的产物。 2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融入 从大多数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来看,其课程主要设置有: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图案等;专业课程,如化妆、美容、发型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2]此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写生、采风、毕业设计、实习等。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主要是建立以表现形和色的技术构成、培养灵感的思维构成和完善主题的概念构成的三大知识构成模块。[3]为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就建立起保护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观念,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少数民族的模特着少数民族的妆容、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头饰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此模特面部五官表情或妆容特征,并牢记这一民族人物形象中的细节标志等,以素描和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民族民间器物及服饰中色彩的配置要点及文化内涵,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民族服饰、头饰、手工艺品进行色彩写生,然后将完成的写生作业进行构成的练习转变,如提取民族服饰中的图案、色彩完成图案设计、色彩构成,提取民族服饰的造型和工艺品完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民族元素的中的形、色、质、点、线、面,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提取与重塑,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积累素材。 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民族元素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提炼,即探索民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及意义。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张艺谋导演就设计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进程展示。在这些展示中,一个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涌现,如汉服、唐装、书法、水墨画、卷轴等,让人目不暇接又记忆犹新。在《中华礼乐》篇章中出现的着半臂、襦裙、飘带的“唐代仕女”就格外引人注目,这一表演以中国唐朝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为元素,演员们圆润的脸庞、头上精致的花钿、小巧的红唇,把人们拉回到了大唐盛世。这种用现代方式塑造的古代人物形象为我们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即在中西方形象设计史、服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熟悉各个年代、不同地域环境的形象设计发展史,以及对不同民族的人物造型、服饰风格与色彩进行辨识与学习。教师还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少数民族聚集地进行实地考察与采风,让他们亲眼看见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的特点,拍摄相关素材,做出一些梳理和分析。如长角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女性的发型较有特色,她们把头发留得很长,然后系扎起来进行捆绑,形成中间宽两头尖的牛角型固定在头顶,并在牛角型的头发上缠绕白色布带作为装饰。为了对这一形象进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寻找当地捆绑头发技艺最好的人,讨教捆绑牛角型发式的方法与技巧,并了解这一形式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信仰,回校后引导学生对牛角型发式进行探讨,并以此为灵感,结合当代的流行趋势,设计一些新的发型创作。 毕业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终的实践课程,也是检验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包含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四个方面的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作品,并通过静态摄影和动态走秀的形式来展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意,但创意不是简单的假想和思考,以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创意应该是一个带有策划性的系统思维和结构体系,包含了设计师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素材的挖掘和感悟。我们身边的每一件民族元素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不断的激发创意灵感和创作热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化石”。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教师可以多用民族元素和文化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并尽可能将毕业设计选题细分,以点带面。例如,“侗族织锦色彩与纹样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土家族傩堂戏面具形象在舞台人物造型中的应用”、“传统发饰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价值研究”等选题都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某个特色元素,学生也能通过这些主题去搜寻和了解一个民族或一种造型元素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等,并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思想与创意。 3结语 民族元素与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深厚底蕴的体现,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资源。将民族元素融入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元素的创新设计的方法,还能借助高校文化传承的职能,充分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作者:肖宇强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色与实训模式分析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色 (一)实践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产生的一个专业,属于艺术类的专业之一,与美术、音乐等专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美术、音乐等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此来达到预想的效果。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也是如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色彩搭配的技巧,人物性格与发型、服装的搭配等,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亲身实践,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在授课时,应增加一定的实践操作内容,使学生知道如何才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课后,学生还应该举一反三,熟练实践内容,增大实践难度,强化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方面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成为综合型、全能型的人物形象设计人才。 (二)审美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还有一大特点,即对于艺术的审美要求。该专业对于人物的塑造,与艺术类其他专业对于作品的塑造一样,都需要给予人和谐、唯美的感受,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心灵上的碰撞与沟通。简言之,如果设计师审美能力极差,不仅不会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而且还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所以,审美性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极其重要,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审美性与时尚同步,并与当代的流行趋势紧密结合,持续发展,永不间歇。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引领学生具有艺术的审美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并使他们具有审美眼光,能够与时俱进,用开阔的眼光接受新的文化,将人物设计与时尚元素紧密结合。 (三)系统性 现在,我国的授课模式多集中于分模块授课。学校往往根据每位教师的优势进行课程安排,将化妆、发型、服装、佩饰等分开授课。一方面,这样的授课模式有其优点,每位教师都能针对自己的优势和长项进行授课,学生可以学到最精湛的化妆、发型、服装和佩饰知识。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问题。“穿衣、打扮”本是一家,这样强硬地将一个整体的流程分开,其缺点也不言而喻,即学生不能将整个流程融会贯通,在进行整体人物形象设计时,会出现无法将化妆、发型、服装、佩饰结合起来的情况。总之,分模块授课,让每个模块都各有特色,符合审美需求,但整体来看,就显得有些累赘和单调。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分模块授课时,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还要贯彻到整体的形象设计流程之中,培养学生整体的美感,使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具体。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训模式的类型 (一)名师工作室模式 现在,随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号召力,教师规模急剧增长,众多的形象设计工作室也相继成立,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有助于其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师。该平台能够将教师、学生和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由企业出资筹办,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形象设计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获得收益。这种新型的工作室模式是培养学生形象设计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项目体验式实训模式 另一个实训模式,是项目体验式的实训。教师通过项目体验式的实训,在真实情境下对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并在过程中贯彻相应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学有所获。具体而言,如“一场晚会的举办”就是一个项目体验式的实训过程。教师可通过对晚会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扮演,为他们设计最为恰当的舞台形象。主持人端庄大气,舞者青春活力,歌唱者或柔和婉转、或富有爆发力等,通过化妆、发型、服装、佩饰的合理搭配,产生晚会需要呈现的效果。 (三)顶岗实习式实训 除了以上几种实训方法,顶岗实习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训方法。顶岗实训与以上两种实训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表现出人物形象设计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表现出在岗位上处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的能力。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能够获得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对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产学研学生实训模式 当今,在高职院校人物设计专业实训模式中,最为全面的是产学研的实训模式。就学生而言,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增强竞争力。就学校而言,不仅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就企业而言,雇佣学生能够减少企业的开销,同时扩大企业收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产学研的实训模式具体措施是:双导师制和工作小组制。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都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适当加入实践部分,校外导师则是负责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授,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较好的独立完成一个对象的形象设计。工作小组制,指的是将学生分小组工作,可以通过比赛、奖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设计和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就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而言,在众多实训模式中每一种模式都是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一方面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了锻炼和检验,另一方面对学生管理能力也有了促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工作岗位的一系列流程、要求,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作者:熊雯婧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发展简述 “人物形象设计”这一专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最开始阶段人们的认识停留在把美容美发等同于“人物形象设计”,认为是影视、文艺等行业的专属,只有影视明星才享有这一特殊待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物形象设计”已被越来越多的寻常老百姓所接受,市场对形象设计需求不断扩大,个人用于形象设计的费用日益提高,集美学、心理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美容、发型设计、造型设计乃至形体礼仪、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人物形象设计应运而生。最新的调查表明:化妆师和形象设计师将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八大行业之一。2004年8月20日,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形象设计师这门新兴职业。200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形象设计协会,2006年国际形象顾问协会中国分会筹委会正式成立,这都预示着中国形象设计行业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对于形象设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并成为我国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热门专业之一。至今为止,许多中高职院校都设有相关的学科。由于这是一门新兴专业,发展时间短,再加上受到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软件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在刚步入社会时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正是当前我国人物设计专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该行业是一个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的行业,需要及时掌握时尚动态,设置更多针对性课程,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人物形象设计教育跟上时尚的变化,符合市场的要求。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理论素质。所以,它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生硬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兼顾整体造型知识的灌输以及沟通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一定要注重其系统整合性。 二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职学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应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来开展 从中职一年级的文化基础课到专业技术基础课,再到中职二、三年级的专业技术课,现在多数中职学校还在沿用这种三段式的课程排列,其后果是造成知识前后不衔接,学生容易在学了技术基础课程后一年再来学习专业技术课时,之前的学习内容都已经忘记而影响学习效果。这样的课程模式固有的缺陷在当前社会人才缺乏的环境中日益暴露出来。所以,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中职对文化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在对高职的调查中发现,中职毕业生相对普高学生来说,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主要集中体现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课程上。这种情况反映了中职学校对文化课程的不重视,同时也没有顾及到有升学需求的学生。由此可见,中职和高职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没有构建能有机衔接的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3中职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的中职课程重点培养中职学生的就业技能,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是设计类行业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就不能走在时尚前沿,无法推动行业的发展。而中职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审美能力也是该专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在课程体系制订时候的弊端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每年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设置教学课时,都希望每门课程能安排较多的学时数,让学生充分掌握每门课程所必学知识。可是总学时数是固定的,这就导致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课时很紧张。近几年似乎专业课时还在不断减少,学校只有从每门专业课程里面去挤压课时,压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无法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教学,学生也学不到完整的知识。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每门课都学了一点,却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2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程是紧跟市场需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关心时尚流行式样、市场的技术和材料的更新,根据这些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要有审美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又要具备造型技术能力,同时最好还能有经营管理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并没有紧跟市场,更新技术,更谈不上引领潮流,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 3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课程体系的建设最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为区域经济服务。在调查中发现,普遍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化妆、服装、发型课时安排比较平均。这样容易导致培养的学生技能方向都差不多,很难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课程体系要与地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针对我省电视湘军的优势,开设一些符合我省经济发展特色的课程,比如重点开设影视类的人物造型设计,为湖南广电的电视台和电视剧组输送人才,让学生能尽快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 4职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孤立单一 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设计技术人才。众多高校在强调应用型技术人才时,会考虑通过实训课程的安排来实现。于是就出现了某些高校在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的课程中设置一些就业实训课程要素,作为步入社会的前奏,来与社会的工作岗位进行对接。而实际上这种效果不好。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方式。实训项目课程体系就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若能将培养某种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组,构建新的职业实训课程体系并贯穿到整个高职学习当中,让学生能提前进入情境,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就能争取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三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脱节的原因 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从以上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对比观察中就可以发现,中高职院校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衔接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这一专业没有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及分类课程标准,在这种缺乏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中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沟通整合机制。高职院校在建立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上并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校同一专业的课程安排和实训项目,中高职院校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就存在较多的重复现象,造成了学生重复学习消费和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例如:中高职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里都开设了专业化妆、美发技术等课程,这些在中职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在高职又需要重修,这种重复学习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高职的教师也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对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课程专业技能实训项目上的重复支出又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消费。通过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进行比对,重复率达50%。 (二)中高职专业技能实训项目设置错位 一是高职院校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是在理论课程学习完之后,在短期实习中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训。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是在近几年才开设该专业,急急忙忙打着牌子开始招生,其实硬件软件都没准备好:实训设备不足,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这些都不能将一个技能型专业办好。相反,一些中职学校经过漫长的办学历史积累,将专业通用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三个模块组成实践技能实训,并贯穿到整个中职学习过程中,这种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的设置就导致了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错位。再者,中职与高职对于课程设置沟通太少,大家在专业设置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从自身出发,而没有充分调查市场需求,忽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没有从职业教育体系这个宏观角度去思考不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该如何衔接。由此可见,在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有必要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使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更具有操作性,让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能有效衔接。 (三)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从审美性来讲,如何让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审美要求的专业紧跟时尚的步伐,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中职学校在课程开设上更偏重如何适应就业岗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造成了学生审美眼光不高的后果。 2从实践性来讲,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设了化妆设计、服饰设计、美发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还需要学生多进行观摩,拓展视野,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学习前期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训的时间安排上比较集中在后期的短时间实习中,缺乏贯穿始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从整体性来讲,中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时候是将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发型、化妆、服装三大块进行分开教学,每门课程安排几十个课时分别进行讲授,有些学校甚至还细分出三个不同的专业。但实际上这些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为整体造型服务的,如果将其分开教学,培养的学生比较容易在设计表现作品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所以,在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在进行某一学科的教学时,还需要兼顾整体造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中高职院校教育体系衔接上来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一定距离,课程衔接的融入上存在一定的缺口。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高职课程体系建立上缺乏统一课程标准。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尤为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以及必修课上都没有形成科学化的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单纯的学历嫁接,而是有步骤、有目标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出色人才。 作者:何娟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构建高职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定位不清晰,过分追求全面 长期以来,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将美容、发型、化妆、服饰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同等比例部分,力求培养真正全面的人才。但是,一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实训实习模式等并不能完全达到对应要求;另一方面,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从早期的美容美发行业到现在的时尚产业、婚庆产业,乃至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与整合中,且不同区域间的格局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化妆品制造与销售份额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浙江省的影视基地带动影视形象设计产业链独具特色,江苏省的婚庆产业市场成为全国第二大市场。忽略行业的区域发展差异性,统一设置的“一把抓”和培养“面面俱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全符合市场的具体情形。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内涵与意义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涉及三个重要元素“,‘岗’指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课’指本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证’指获取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即三个重要元素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即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将本专业课程内容与所要求取得的资格证书内容相结合,三元素相互协调且互为贯通的课程体系。在整合该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设置各课程门类时,必须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岗位需要以及相关等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要求,实现三元素之间的有效对接和全面融通,使相关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最终让学生在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具备职业岗位能力,积累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十分契合国务院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改革原则,是切实“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1.建立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以行业市场需求为调节机制的课程开发体系。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且差异性十分明显。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贴行业市场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统筹开发和就业渠道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办学初期借鉴了北京、四川等地的化妆学校的课程,主要设置了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新娘化妆、影视化妆等,但由于常州乃至江苏省与北京、四川的行业市场差异十分巨大,主要是民用市场,而不是影视、明星的特定形象设计,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学生影视化妆等课程工学结合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在本区域经济圈就业后,所学影视化妆等课程的内容几乎无用武之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我校重新审视常州市乃至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的优势,对区域婚庆、美容市场进行调研论证,与省、市婚庆行业协会、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瞄准行业市场,紧贴婚纱影楼、化妆品公司、美容机构对化妆师以及美容导师的旺盛需求,开发与企业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相衔接,更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麦可思公司针对我校2009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对口率达85%,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到92.3%,且该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与就业竞争力指数均位居学院30多个专业之首。 2.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的新课程体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相关岗位工作中,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以人作为设计呈现的载体,服务性与实践性是其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区别于其他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核心岗位化妆师和形象设计师不仅需要较强的设计与操作专业技能,还需要有严格的个人仪表、服务礼仪与动作规范、安全卫生处理等详细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因此,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建立在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针对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和相关技术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培养能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一线人才。具体而言,应该根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领域对应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来设置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从而形成工作岗位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及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3.以职业资格认证为载体,建立课证融合的新课程体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发展初期,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仅美容师、美发师,而受当时行业发展的影响,这两种职业由于社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较低,加之其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局限在美容、发型方面,无法代表和体现人物形象设计涵盖的确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方面遇到障碍,无法深入推进。近年来,随着行业市场发展进程不断规模化与国际化,行业形象快速转型与提升,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推出的“时尚创意会”“时尚中国”等系列化妆与形象设计师电视大奖赛,使得化妆师、形象设计师、色彩咨询诊断师等新兴时尚职业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从职业资格认证的规范与质量提升层面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的大力推动也使得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新兴职业工种成为具有含金量和竞争力的就业砝码,得到了市场的宠爱。基于这样的发展转变,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要跟进发展,参照新兴的形象设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其相关要求内容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一边完成学历学习,还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将岗位需求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色彩咨询诊断师等核心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部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中,充分考虑课程与这些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关联度,针对有关证书的鉴定考核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与具体的岗位资格要求相一致,以考取该职业资格证书代替课程考核,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相认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使学生真正具备就业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江苏省在2010年出台了新兴职业工种——化妆师的职业资格鉴定统考标准以及要求,同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即在江苏省率先进行了化妆师职业资格的鉴定,参考一次性通过率达90%。根据我校对企业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化妆师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高,持有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更富有就业竞争优势,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经历初级阶段的个别院校的开创性时期、中级阶段的探索性成长,目前已进入理性思考时期。到2014年,全国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110所,专业方向也从最初的美容美发,扩展到化妆造型、形象策划等多个方向。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满足行业现有市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动力,势必要求课程体系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构建“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岗、课、证”三元素共融贯通,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办学目标。 作者:朱琴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促进作用及有效途径 摘 要 探究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促进作用及有效途径,确立与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社会特征的企业精神,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的实现发展目标的思想保证和企业改革。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 作用 途径 我党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关系,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推动企业本身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的新形势下,要想把企业发展壮大,必须把思想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形成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促进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企业的快速生长,国有企业面多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经营环境的改变,成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添加了一大堆的难题。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是促进企业经济生产经营的基础保障。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本身的生产经营模式来服务,企业文化就正好存在着这样的功能和作用。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深刻的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努力的做到把思想工作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贴近人民、贴近社会生活提高整体职工组织,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了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努力,从而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是员工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大的文化氛围,充实员工的文化活动,各种的文化活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群众交流思想,潜移默化的在特定的情景下形成特定行为和意识,致使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和净化。在这种轻松地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员工们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工作行为,摆脱员工的逆反心理,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职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做到这一步需要企业增加投资,改善职工工作和休息环境。所建造的设施是思想政治文化建工作的物质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条件。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文化设施,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4.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随着当前我国企业的深度改革和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政治工作难,政工干部难当”的问题。所以要求我们提高事情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应对问题的能力,增强政工干部整体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从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改革、提高职工素质的途径进行整改。积极的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和职工形象,这些顺利的完成发展目标和企业改革的基本保障。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必须进行企业改革。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企业要把解决员工思想上的问题和保证他们切身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职工消除理论上的不解、和思想上的疑虑以及心态上的不平衡,从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实力。 2.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必须提高经济效益。一个企业要紧紧的去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去实施工作,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企业来作为主线,同时,找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的着力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竞猜活动。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在企业制定计划和组织活动的时候要把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放在首位,争取突破、坚实企业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3.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必须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能够很好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企业自己本身也要为职工提供大量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职工的学习成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促使职工称为具有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主人,为建造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利的不断更新工作内容、提高搞作效果。通过企业文化活动方式,把思想工作开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使的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和创新精神。以上是笔者对思想政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促进作用及有效途径的研究,希望能对广大同行从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浅析: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 在时代变化与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企业得以升级改造,其内部结构得以调整。期间,不仅实施了文化再造,实现企业的规模型发展,还⑵笠档拇址判妥换为精细化发展方向,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发展效益。该现象主要是企业在新时期发展中,基于我党方针、政策,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好发展。 关键词 企业 政治思想 企业文化 在市场竞争下,企业的竞争演变为文化竞争,文化战略发展是一个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当今世界是经济与政治结合的趋势,为了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一定要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其一,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实现的一致性。根据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党对企业员工价值观指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大的工作热情。政治思想工作主要就是对人的思想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人在政治思想活动中的实践理念。企业文化在企业中长期发展,贯穿于生产、经营工作的整个过程。全体员工能够认识企业价值理念,并遵循相关原则,是企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概念。 其二,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政治思想工作内容主要是指我党政策、方针,是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主要代表,能够对企业员工实施教育与宣传工作,也能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并且,针对企业职工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还能通过交流来解决。企业文化中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外在条件以及内在条件,选择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念。在相关条件下,不仅能为企业实现合理的发展目标,还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三,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的一致性。对于政治思想工作,基于党的引导,实现领导与群众、专职与兼职之间的结合,为其建设统一的执行机制。在实践中,根据党的积极领导,实现组织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保证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将企业员工作为主体,通过企业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以及自我体验,保证在积极努力下,促进企业精神的形成。该工作在执行是一种正面发展方向,能够为现代社会的积极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企业文化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一)实现了与经营生产工作的结合 具有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进行融合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因为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够将企业的精神、发展理念等表现出来,是现代化企业实现价值建设的目标。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了促进发展,在建设期间,与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关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发展具体化、现代化,不仅要激发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员工的发展价值,还需要实现自身价值。基于这种情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促进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融合。 (二)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利用企业文化,还能将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时代感充分表现出来。为了使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需要实现企业文化的时代特点。当企业的精神与经营理念形成后,企业员工的意识也会形成。在该工作中,就会基于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工作的优化实施。所以,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的进步,也是发展与建设期间主要使用的能源。 (三)扩展政治思想工作内涵 利用企业文化,还能扩展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内涵。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要精神,也是发展期间执行的主要目标,所以,企业员工要认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将其应用到政治思想工作中,不仅增强了该工作的积极发展,还为政治思想工作提供较大动力支持。同时,政治思想工作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理念、传统发展方式,促进了现代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性,符合当前的发展要求。 (四)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群众性 利用企业文化发展政治思想工作,还具备一定的群众性。一个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为其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较大动力。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企业员工存在较大被动性,在现代化发展中,改变了传统方式,不仅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还使其主动参与到企业文化实践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对于一些优秀企业,经过相关的验证分析,企业文化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支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还是当前发展中的主要手段。 三、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企业要在市场发展中占有较大地位,需要实现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融合。因为政治思想能够为企业进行指导,促进企业的积极发展。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发展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浅析: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摘要】按照国际惯例,国有企业一般是指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参与的企业,在产业机构和市场经营中占据一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就国内而言,国有企业也包括地方政府参与投资与控制的企业。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国有企业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国际化领域,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矛盾,而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是摆在我国国有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念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 尽管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国有企业做出适应外部环境的转变,但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说,其内涵依然以党的政治任务为中心,以实现生产任务为目标,以宣扬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赋予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也是生产运营中的重要参照和生命线,是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表现出新的适应性,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政治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体表现,也是一个企业所有人员的集体价值观总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软实力”,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但又在各个方面体现出管理和生产的先进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中流行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从西方企业中衍生而来的,其形成是以西方先进的生产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等为基础的。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引入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就必须要考虑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的问题。 很显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优势,恰恰是弥补企业文化建设中更缺少的文化成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一项基本的体制和魍常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开始从国有企业向大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是存在可行性的,在相对成熟的条件下,既可以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满足适应性、创新性要求,同时又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中国化”改良,克服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弊端。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企业提升自我的要求。在确认两方面存在融合的可行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必要性的原因,对具体工作开展大有裨益。 具体来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需要 实施证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较好的成果,就必须与社会大环境(国内和国外)保持一致性。而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国有企业在内部体制方面的革新步伐明显较慢,已经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生存需求,改革创新实在必行。 两者之间的融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在以往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方式、工作内容都显得十分僵化、陈旧、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内容方面,往往是一些大而空的理论,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关的内容,和员工自身的收益没有直接关系,大多采取“走形式”的做法,存在价值不大。 两者进行融合之后,企业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管理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满足员工参与的要求,引入更多具有活力的内容。 2.2 企业提升市场地位的需要 相比民营、私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大,在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更加复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的关键则是有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资源的分配都是经过高度计划实现的,国有企业所涉及的资源大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而国有企业的建立,也是基于这种背景产生的。 因此,在现阶段也无法完全根除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弊端。但是,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生存压力,同样具有盈利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互作用,形成全新的市场格局,这是无法避免的。 2.3 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的需要 企业管理包括的内容角度,例如行政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但本质上来说,企业管理是“人”的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庞大的员工数量造成了管理的困难,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意识和思想也在不断的进化,企业管理必须针对人的变化做出调整;当这种调整趋于平衡和稳定之后,就形成了新的企业管理体制。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措施 3.1 发挥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融合主要通过员工的价值观来表现,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价值观与企业整体价值观的一致性。而融合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等;通过多种导向功能方式,有效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真正发挥两者的价值。 3.2 丰富活动形式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人是主要因素,“以人为本”即强调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在形式上,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员工主动参与,让其感受到自身位于一个价值丰富的环境,形成高效率的团队基础。 3.3 精简组织结构 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是潜移默化的,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完善,就是促使融合的最好工具。因此,无需设置大量复杂的岗位进行专门管理,这样只会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秩序,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 对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结构进行精简,只保留必要的党建部门即可,通过学习培训,在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具体的任务分配到车间、工段、小组以及个人,权责分明、各尽其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这种表现和得到的结果,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价值。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存在,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提高这种价值作用的动因,企业文化又反过来刺激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完善,而这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积极促进二者的融合,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促进作用及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就是企业的文化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企业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的员工团结一致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 1.前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凝聚力的体现,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或种种凝聚的力量和文化。企业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以及企业文化的引导。从整体上讲,企业文化大致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久的发展。在企业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企业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深入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正确的认识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联系,实现企业的发展。 2.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含义以及联系 2.1 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紧紧围绕着党的核心来开展,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思想准则。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经济工作开展的重要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注重以人为本,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在工作中实现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方式,在工作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2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代表了企业的整体思想和文化。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组织性的特点,并且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包含了企业中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制度、员工等各方面。企业要通过文化的建设来提高整体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立足根基,实现创新发展。 2.3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有利于员工形成正确的文化思想。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能够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企业作为城市重要的形象体现,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打造一流的企业品牌,树立优良的企业有重要的影响。 3.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3.1 利用企业文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企业中文化建设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能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员工中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精神、人文的重要体现。这些理念会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这样就会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这就证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内容。 3.3 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近些年砥笠档牟欢戏⒄垢企业的自身带来了变化,员工对企业的变化也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让员工可以生存,更要为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正式的发展平台。让员工可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 4.1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正确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发展空间,通过企业的精神文化素养,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此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水平。通过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让员工在工作中形成有效的工作方式。在企业的管理中适当的融入一些竞争因素,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各种专业的知识竞赛等,在增强员工认同感的同时,也能够开展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以此来实现员工的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4.2 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在城市中树立企业的文化实力和品牌 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形象对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同时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公司,打造企业形象,做好企业品牌推广和文化战略,能够有效的巩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要做好宣传的工作,宣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更能够让企业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向外界展示企业的发展优势。企业的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利于文化的积累。在社会的发展中企业要注重树立一流的质量标准,在公众中打造企业的形象品牌。 4.3 发挥企业中专业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 很多企业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导致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发挥企业中专业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企业员工无论是面对工作任务重、工作强度大,还是最苦最累的差事,都需要很好的完成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重视学习研究,在“早、全、深”上狠下功夫,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的做好后勤保障和外协工作是办公室的主要职责。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参与起草公司重要综合文字材料;在进行日常信息报送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及时、全面、准确以及实效的原则,对于企业信息工作的上报力度进行不断加强,从而使得企业信息的参谋功能以及服务功能得到显著上升。在年终岁尾时期,面对上级部门各项检查工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每一位企业员工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都不能对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标准进行降低,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日常的工作,以实际的工作展现优秀企业员工所应该具备的觉悟以及品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每一位人员的参与,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才能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朝着更加持续的方向发展。 4.4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建设载体作用 企业文化的出现以及发展为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也是对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中所进行积极倡导的竞争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群众精神等,不仅对企业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以及外延都进行了延伸,同时还对思想政治工作添加了新的活力。在对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培养、职业道德的树立以及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充分结合,实现了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作用的发挥。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设与企业相适应的文化,使得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发展理念在人文关怀中得到潜在灌输。其次,注重在企业内部树立典型榜样。在企业中树立典型榜样是发挥企业中带头引导作用的重要一环,在思想工作中需要对典型示范的作用进行充分重视,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新时期情况下,要想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就需要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机制进行完善,进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工作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两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联系,实现企业的文化品牌的树立,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浅析: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路径研究 摘要: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其内部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将企业的思想政治以及文化建设整体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研究重点。就此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地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结合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企业制度的不断引进,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受到很大影响。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而言,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利益,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开展,从而加强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有效地处理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从而研究出两者适当的结合途径,将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概述 企业文化也就是一个公司的文化,它包含着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整个企业的行为习惯,这都可以反映出这个企业的营销特征以及管理方式。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其文化建设就要以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等精神为基本目标,这也正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财富。 企业中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一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让企业的员工获得一定的爱国以及集体主义的精神;二就是对员工进行遵纪守法等教育。企业当中所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其生产经营的方式进行融合,将制度与政策都规划到工作当中,把握好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另外,在对一个企业进行思想政治的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将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才能使企业具有朝气,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结合的基本目的 企业中的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的基本工作都是就员工而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对具体而言就是这二者的结合有以下三个目的:一就是员工的认同感。一个企业中,只要员工对于这个企业绝对的赞同与信任,那么他就会自愿为这个企业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其实现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这二者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为员工树立一定的价值观,使其感受到企业的发展与自身是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斗志。二就是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可以使员工身心放松,全心权益的工作,同时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的结合,可以将本十分严肃的政治工作融入到愉悦的工作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员工处于工作中接受教育的环境中。三就是帮助员工增强其存在感。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及时对员工进行奖励,可以帮助其增强自我价值,然而政治工作的融入可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使其和企业具有一个的感情,这也是二者相互结合的目的之一。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根据一系列具有科学性的方法论对人进行不断的启发,从而使其可以更加理性、清晰地了解世界,以此进行实践。所以,政治思想的工作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就是企业十分需要思想政治的基本工作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企业的整体文化建设过程中,其创建、发展以及巩固都需要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政工作对于企业文化的创建、巩固与发展均具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思政工作对其他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助推力量,包括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大多数人认为。小型的企业都注重工作效益,中型企业重视品牌,而大型企业则是注重对于文化的建设,其实这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在一些小型的企业中,由于员工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样管理起来就十分方便,随着企业规格的不断增大,其中的组成结构也就会的越来越复杂,所以,要想将员工与企业一条心就需要对其进行思政工作,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企业文化为基本载体 企业文化就是思政工作的基本载体,它可以使思政工作可以有效地进行,同时与党政工团进行相对密切的合作,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一方面就是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有效结合。一个企业的思政工作就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服务的,所以,将二者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企业文化具有这二者之间的连接功能。企业的文化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同时企业精神、员工的行为准则等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完全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战斗力,也可以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的基本文化可以协助思政工作对员工产生一定的吸引性。思政工作以及文化建设的融合,可以将这二者的影响力都不断地提升。其实文化的基本活动就是需要员工之间进行不断的交流,这样了形成他们之间特有的默契,增强其行为意识,从而发挥出更具有感染性的思政工作。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一)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企业中要想实现思政工作c文化建设的结合,必须十分注重这二者之间在工作中的应用方法。这二者之间所进行融合的方法需要让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开展工作。所以,在企业中基层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充分地了解,包括员工的真正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融合方法,从而实现二者的融合。 (二)加强企业的理念建设 企业文化也就是“人的文化”。一个企业中的主体就是人,他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所以,企业中应当将员工的基本素养当做企业的根本,从而共同创造出其整体价值观,树立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员工进行一定的价值观宣传,增强基本素质,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享,同时在思政工作的促进下企业与员工之间逐渐达成共识,逐渐进步,为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三)建立健全企业制 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这二者进行结合,需要制度作为基本保障。企业的内部具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使二者之间更有效的结合。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制度,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 五、在结合中的注意事项 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重视员工的需求。从员工的基本角度来看,可以根据员工对于文化建设以及思政工作的基本认识程度,从而解决员工的难题,以此满足其需求。 其二,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当员工对企业文化以及思政工作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在是对文化建设以及思政工作时,就需要照顾其心理感受,采用员工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工作。 其三,注意工作的方向与方式。在对二者相互结合的同时,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从而确保员工可以接受与理解。另外,需要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千万不要偏离工作重点。 六、结语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思政工作均是一个企业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将这二者之间的结合,可以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需要将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确保同步开展,以此增强企业中的软实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与市场预测 摘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较快,同世界发展潮流相符合,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同我国的汽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以及做好市场预测。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前景;市场预测 引言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对石油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各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在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下,国家出台了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与鼓励政策,因此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1、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 像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这些新能源汽车除了使用汽油、柴油发动机、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及新型能源,从我国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来看,我国目前正在开发创新的新型能源汽车概括的来说有以下六大类: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汽汽车、燃气汽车、醇类汽车以及以拿生物质能作为燃料的车类等。氢燃烧热值高,且燃烧产物是无污染的水,这不仅有利于燃料开发。然而推广氢能汽车就必须解决廉价氢气问题、氢气的研制高效性、便宜氢气供给发动机等问题。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2.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现状 随着国家“863”计划的开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研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由弱变强,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实现了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已经形成的产业联盟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区域内联盟,一类是国家组织成立的联盟,另一类是国内外企业合资成立的国际联盟。国内很多汽车企业也都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中来,并形成了产业化基地,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2.1.1、管理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 新能源汽车系统庞杂,涉及能源、工信、科技、交通、地方政府、市政部门、电网、汽车制造、电池制造、商住物业等众多领域和部门,且各环节都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最终推广效果。国家已出台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发展目标制定、财政补贴及研发投入上,政策信号明确,但并未有效整合全部利益相关方。目前,个别城市为实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批量购入新能源汽车,但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而闲置;部分城市在郊区兴建大型充换电站却因当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而不能充分利用;一些城市有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案,但消费者在实际使用电动汽车时仍受到来自市政、物业、消防等部门阻力。 2.1.2、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就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的标准来看,侧重于性能和安全领域的比较多,而有关技术方面的标准还不完善,比如相关技术的考核、评定标准迟迟未出现。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会制约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技术研发滞后直接导致的就是企业资金的投入,产业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也就难以运作发展,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阻,根本问题还在技术标准的完善。 2.2、相关建议措施 2.2.1、建立新能源汽车相关部门间协调机制 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仍处在局部示范阶段,示范城市应整合国内外资源,加强政府各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设立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并设立日常工作协调机构和机制,研究和推进新能源汽车重大规划、重大投资、技术攻关、示范项目、市场推广等重要事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2.2.2、寻求技术创新,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实力是产业发展的首选行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技术能力,可以从选择合作伙伴入手,利用开放的组织形式发展自身,寻求技术创新。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来说,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既激进技术和增量技术的创新。把握好两者的区别,既要重视激进技术的突破,又要重视增量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选择适合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路线。 2.3、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 技术标准我国早在2007年就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过相关的管理规则,但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一些政策和财政支持状况来看,这一规则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原因何在?这要归结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的缺失。没有出台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秩序就会很难掌控,企业生产也无从下手,因此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3、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 专家们预测可能到2020年,我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LNG汽车和其他新能源车用于乘用车辆可达到10%~20%。因此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其他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是不可估量的。 3.1、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情况 目前市场上的多家汽车厂商都在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知名企业主要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但相对来说生产规模都不大,竞争并不激烈。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以2012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区域结构上三个地区的混合动力汽车占到了全国的65.1%,特别是华东地区的混合动力汽车占到全国的27.3%,其中安徽、浙江、福建省政府纷纷出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政策,促进了华东地区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华中和华南地区混合动力汽车别占到了22.9%和14.9%,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在此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在西部地区也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是比亚迪公司研发的新型能源汽车。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不言而喻就应用到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具备的优点就是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自由切换。其开发的e6纯电动汽车和同平台生产的F6,电池充电在15min左右可达电池容量80%,当其车e6和F6续驶里程都在60km等速的时候达到400km,e6可谓是世界上目前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在2010年3月已被在我国深圳进行试运行。e6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是全球首款采用铁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动力能源转化率高达90%,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动力强劲,最大功率为90kW,最大扭矩为450N.m。百公里能耗仅19.5度电,费用仅为燃油车1/4。铁电池使用寿命长,循环充电4000次后,仍有80%容量。汽车的混合度和动力系统结构是近年来国外混合动车技术展现出的一大亮点。电池的研发技术不断成熟,混合力已经不断的向着电气化转变。前期是混合动力为主,发动机和电机集成,后期偏向纯电力动力,传动系和电机集成为主。最终向纯电动化转型。 3.2、液化天然气汽车 储供系统气压力大大低于CNG,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发动机怠速稳定,具有良好的起步、加速和爬坡性能,与原柴油机相当;100%替代了柴油,经济效益明显;发动机噪音低,尾气排放可达到欧环保标准以上;气瓶自重轻,在同等装载能力下,重量只有CNG气瓶的1/4。 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缺点是1.LNG汽车安全性相对低;2.我国目前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主要以汽、柴油机为原机进行改造,改造后效果不尽理想;3.LNG的加注方式和LNG加气站的设备技术也需完善;LNG在气化时产生大量的冷能(860―883kJ/kg); LNG需要在低温下(-162℃)储存,气化后进入发动机燃烧(发动机与CNG发动机一样);滚腾现象会严重损害车体;目前关于LNG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缺少,需要完善;我国在LNG的生产方面发展比较晚,但这几年石油天然气部门正在给予规划。 3.3、整车续航里程改进 电池包数量层面,华骐LDev1开发之初,为从安全角度考虑,将电池包布局在整车底部。由于空间有限,所放电池包数量相对较少,致使整车一次性最大行驶里程欠佳。未来,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新考虑整车电池布局结构,尽可能的提升电池包数量短板。电池性能层面,因锂电池最佳工作温度是25度左右,电池包在快充或者持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电池温度会上升,当温度达到50度以上后,BMS会进行限功率保护,从而影响电池包性能。未来,为保证电池包使用性能的一致性,公司会要求供应商开发电池包降温技术,在电池包内部设计风道,进行风冷,或者水道进行水冷。 4、结语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过去主要还是以公交车为主,但近年来私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量逐渐增多,将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入快车道。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汽车防盗装置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偷车现象也随之出现,如今一些地区偷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对付不断升级的盗车手段,人们研制开发了不同方式结构的防盗装置。 关键字:汽车;防盗;现状;电子 汽车防盗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安装在车上,用来增加盗车难度,延长盗车时间,防止车辆被盗的装置。防盗系统按结构分可分为四类:机械式、电子式、芯片式、电子跟踪定位式(网络式)。 机械式防盗装置包括转向盘锁、变速手柄锁、轮胎锁、踏板锁等。这些装置都是利用专用锁具分别将转向盘、变速器手柄、汽车的一只轮胎锁住,以达到使汽车不能正常运转而防盗的目的。 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是电子式防盗系统。电子式防盗系统一般由车身防盗报警装置和发动机防起动装置两部分组成,具有声音和灯光报警功能以及锁定发动机控制电脑或起动系统电路的功能,通常装备有电控中央门锁、超声波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监控装置。当盗贼企图非法开锁或强行进入车内时,车身防盗报警装置将发出刺耳的声音和闪光,恐吓盗贼,同时也提醒路人和车主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盗贼企图非法起动车辆时,防盗系统使发动机或起动机电脑控制系统处于锁止状态,使其无法起动车辆,延长其盗车时间。 芯片式数码防盗器是现在汽车防盗器发展的重点。大多数轿车均采用这种防盗方式作为原配防盗器。芯片式防盗的基本原理是锁住汽车的发动机,电路和油路,在没有芯片钥匙的情况下无法启动车辆。目前进口的很多高档轿车,国产的大众,广州本田和派力奥等车型已装有原厂的芯片防盗系统。目前,芯片式防盗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最新面世的第四代电子防盗芯片具有特殊的诊断功能,即已获授权者在读取钥匙保密信息时,能够得到该防盗系统的历史信息,系统中经授权的备用钥匙数目,时间印记以及其他背景信息,成为收发器安全性的组成部分。。 电子跟踪定位式防盗系统是在公用有线、无线寻呼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科技电子通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它包括网络中心和车载装置两部分,网络中心监控联网中的各车辆并且管理整个网络,车载装置担任车辆的防范工作并且和网络中心保持联系。在网络区域内,入网的车辆与网络中心之间保持着联系,车辆若发生被盗、被抢等警情时,网络中心会通过跟踪、定位功能,能够使被盗、被抢车辆得到及时救援并对车辆实施追堵。电子跟踪定位式防盗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防盗系统,但由于联网系统普及应用的历史还不长,价格也相对较高,且其防盗抢的效果受经营网络厂商的实力、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的制约,该系统在市场上的应用还不多。 从我国目前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市场状况来看,车辆防盗报警系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机械式防盗装置虽然成本较低,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且安全性可靠性较差,也不能报警,现在已经很少单独使用,主要和电子式、芯片式联合使用。 2.电子式的防盗报警系统误报率较高,特别是大车经过、鞭炮响起后者雷雨天气时,刺耳的报警声会影响居民休息,而起报警声很容易被切掉,将车停到地下车库或停车距离较远时还听不到反馈信号。目前已有法规禁止此类产品。 3.车载防盗报警设备接口制约着联网车辆防盗系统的发展。目前,车辆上已有车辆防盗报警系统的因不愿伤车、车辆保修期限和价格方面的因素,一般不希望拆掉换成联网系统中的车载防盗报警设备;车辆上已有原系统又不能通过标准的接口成为联网系统中的车载防盗报警设备。并且,网络式防盗系统本身还存在着价格较高,需要经常支付服务费,系统运行的功率较大,用户隐私性会受侵扰,车停在树下、地下、大厦旁时系统不起作用等诸多问题。已建网的车辆防盗反劫报警系统发展困难。 4.对市场上销售的汽车防盗报警产品监控仍然不足。从市售汽车防盗报警产品的统计分析来看,未经检测、认证的汽车防盗报警产品超过总量的半数,该类产品的上市,远未得到有效的监控。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的有限检查结果来看,即使经过质检部门监控的产品,其防盗报警的各项指标性能良莠不齐。 目前各国的汽车制造商都在生产及研究各种各样的防盗装置。汽车防盗系统正在向多功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便捷化发展。最新开发出的有数码防盗装置、通讯防盗装置和影像防盗装置。比如P.A.T.S微晶辨识密码防盗系统,其独特的电子密码高达500多亿种,当装有密码发射器的汽车钥匙插入之后,钥匙孔内的受讯模组将密码传至控制模组进行判读,若吻合即可启动汽车发动机。还有数码防盗钥匙。通讯防盗装置主要有全球通信网络汽车防盗系统、电话控制系统和GPS车用卫星导航系统。影像防盗主要是利用微型间谍相机、秘密报像机拍摄闯入汽车盗贼的照片及动向,以便警方采取措施。 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采用电子及网络技术,可以预见指纹识别、声控识别等生物特征电子锁,防盗触发影像传递,防盗触发电话报警及防盗触发GPS定位跟踪这些先进的技术在不远的未来将会普遍运用到中高档车上。未来汽车防盗系统将向多功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便捷化发展。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论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 要:电动汽车电池的不断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电力工业和汽车行业能否快速有效的结合。文章在简要阐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对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有所益处。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 发展历程 应用现状 应用前景 电动汽车电池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起着关键作用,其发展程度和发展前景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发展电动汽车是对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巨大的现实选择。 1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历程 电动汽车行业是全球新兴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其无污染、节约能源的特性使其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重点,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的电动汽车电池,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对于整个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来说都非常关键,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最早启动电动汽车电池纳入国家计划的是德国,其在2009年鼓励德国汽车和能源行业加入汽车用锂电池的开发计划,希望在三年后实现德国电动汽车生产的系列化和批量化,并打响电动汽车商业化生产的枪声。美国也紧跟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步伐,提出在2012年实现投入运营的电动汽车要达到一百万辆,美国密歇根州政府拨付近十亿美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化发展。 世界上首辆以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是1837年由于阿伯丁制造的,当时掀起了用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热潮。但是由于当时电池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加之合适的电池材料发展缓慢,随着内燃机的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电池被迫退出行业舞台。近代第一台电池电动汽车是1996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制造的EV1,该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紧接着1999年通用公司开发了以镍氢电池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二代。与此同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利用镍氢电池技术制造了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相结合的第3代电动汽车,即混合动力车,但是由于竞争力非常低下均快速退出市场。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电池研究理论和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加之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代表的电动汽车电池逐渐受到关注,其安全性方面的大幅提高,逐渐成为镍氢电池强劲的竞争者。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油价攀升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各国对发展电动汽车达成共识,推动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快速发展。 2 电动汽车电池的研究应用现状 当前,电动汽车电池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三个方面。 首先,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板材料是氧化铅,负极板材料是海绵铅,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其电能释放过程是通过正负极板上的物质和点解液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当前,电动汽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铅酸蓄电池,是汽车内燃机电器和电子设备的电源剂,生产成本较低,技术较成熟,价格较低廉。在新电动电池不断发过程中,铅酸蓄电池仍在短途公交、旅游观光车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铅酸电池长期充放电致使两极板活性化学物质脱落,缩短电池使用寿命。铅酸电池要获得长远发展,急需解决比能量低的问题和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时寿命严重缩短的问题。 其次,镍氢电池由镍基和碱性溶液电解液构成,具有比能量较高并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在电动汽车运用方面竞争力较大。镍氢电池的阳极材料为氢氧化镍,阴极材料为钒、锰、镍等合金。其性能指标相对铅酸电池来说,比能体积和密度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比功率方面提高了十倍。镍氢电池的运行电压更高、比能量和比功率较好,过度充放电时的耐受性较好。但是镍氢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是电池的使用受限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昂贵而导致广泛运用受阻。另外电池储存的能量绝大部分没有被实际使用,但由于电动电池技术发展较慢,当前镍氢电池仍是将来电动车使用电池的重要选择。 最后,锂离子电池主要由阳极为石墨(主要为碳)、阴极为锂离子金属氧化物与电解液构成,具有轻巧结实、比能量大的有点。经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的工作电压和比能量都更大,而锂离子电池体小质轻、使用寿命长,电量损耗率地,对环境无污染等多项优点使其使用范围应更为广泛。当然,锂离子电池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循环寿命、电池原材料的成本、电池工作温度和材料大规模供应等等。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较小、功率较低,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批量生产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前景 3.1 锂离子电池 由于锂离子电池体小质轻、使用寿命长,电量损耗率地,对环境无污染等多项优点使其成为当今各国能量存储技术研究的热点。在在各国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下,锂离子电池发展较快,产业化生产和经营速度较快。当然锂离子电池正式作为纯电动汽车独立驱动电源,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提高。比如说比能量、电池性能、寿命和安全性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世界各主要车制造商,如丰田、现代、福特等汽车制造公司都致力于开发以锂离子蓄电池为电源的电动汽车,诸多汽车制造公司竞相宣布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将投放市场。其中尤以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此方面的研究最为显著,如采用新神户电机生产的高能锂离子蓄电池驱动的Altra纯电动汽车时速可达50 km/h;FTO纯电动汽车上使用的日本蓄电池公司生产的高能锂离子蓄电池完成了2000 km/24 h的考核。当然,锂离子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海必须完善性能指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3.2 超级电池 所谓超级电池,就是利用超级电容器为负极,具有组合型电极的新型设计电源,在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性能上予以改善,在镍氢电池的基础上提高负极充电效率,大幅延长电池循环寿命,适用于混合动力车等环保机动车。超级电池的符合电动车辆在加速与制动时能量快速吸收和提供的要求,其使用寿命长,大幅提高电动汽车动力源更换周期;其动力强劲,电流放电非常大,充电时间较短,同时超级电池还具有不需要并联额外超级电容器的特征,其未来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实质上来说,超级电池是传统铅酸蓄电池领域的新型复合能源,使得铅酸电池在小微型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仍有发展余地。 3.3 新电池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各新电池能源被发现,如德国公司研制的KOLIBR电池是一种锂聚合物电池,其在先进的膜技术技术基础上,结合阿尔法聚合物技术,大幅度提高电池性能。另外新电池技术中具有发展的还有锂硫电池,其由单质硫、金属锂和有机电解液组成,具有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比能量高的特点,美国Sion Power公司正在实验室研发阶段的锂空气电池就具有环境污染小、比能量高的特点。 4 结语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电动汽车电池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具有现实且重要的意义。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摘要: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运用显著提升了汽车的技术性能,为汽车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技术保障,增加了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本文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 发展前景 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概念 1、所谓电子信息类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车载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的车载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处理、语言识别、通讯、导航、防盗、图像显示和娱乐等功能。 2、所谓汽车本身功能性电子控制技术主要是指由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组成的,完成汽车自身需要的一定功能的自动化闭环控制系统,它与汽车本身性能密切相关。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悬架、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 二、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1、电子控制装置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主要指的是 “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其中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安全气囊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电控自动变速器等装置。 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中,可以利用空气流量计来检测进气量,也可以利用曲轴位置传感器来检测曲轴在转弯的时候需要的速度和角度,并将所测量到的结果转换为电子信号传输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电控单元中。电控单元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和修正汽车的实际喷油量,还可以根据汽车实际需要来使用不同的模式来控制喷油量,减少燃油消耗,并提高汽车发电机的整体性能。 2)电子点火系统 电子点火系统可以根据发电机转动的速度、在运作时的负荷、水温和进气温度来决定最佳的点火时刻,这样可以减少燃油消耗,而且也可以保护环境。 3)安全气囊系统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将电子技术加入到安全气囊的设计中去。这样就可以在汽车出现事故时,可以立即引爆气囊中的渗氮物,使其立即通过燃烧产生氢气来充满气囊,避免驾驶员因为碰撞而受伤。 4)防抱死制动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对车轮的制动力的调节,来确保车轮与地面形成了最佳的滑动率,让汽车不会出现抱死脱滑的状况,也不会让汽车的方向盘失灵。而且在防抱死制动系统中还包括驱动防滑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在汽车启动和突然加速度的时候,增强汽车的安全性。 5)电控自动变速器 电控自动变速器在选择最好的档位和最佳的换挡时间时,需要应用电子技术,来确定发电机的在工作时所产生的载荷、车速、转速、制动机的所有数据,以及驾驶员在驾驶时所控制的所有参数,再将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的详细计算才得出来的。电控自动变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速性能也非常的好,不仅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汽车行驶的负荷值,还可以反映出正在行驶的道路的路面情况,让驾驶员可以更加安全的驾驶。 2、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与汽车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人们为了在车上更加舒适,更加便利才加上去的一些装置,其中包括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1)汽车导航系统 汽车导航系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GPS,驾驶员通过汽车导航系统可以观察到交通路线和现在的交通状况。只要你将你要到达的地址输入到电脑中,电脑就为你规划出最好的行车路线,让你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而且如果你的汽车出现故障时,汽车导航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让你能够及时处理。 2)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系统 在汽车上安装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汽车之间进行通信,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共享。 3)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 就是在车上安装音响和电视等娱乐系统,让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可以享受影音娱乐,放松自己,让自己更加愉快的驾驶。 三、电子技术与汽车技术的相互融合 1、电子技术与汽车发动机技术的融合。汽车发动机技术是核心技术,发动机是整个汽车的心脏,如何保证其高效稳定的运转是我们的控制目标。汽车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内部划分为多个小的控制系统,对其实施优化控制有一定难度。应用了电子技术之后,由于电子技术有着小型化、快速化、智能化的优点,使得对发动机系统的优化控制成为了现实。 2、电子技术与汽车底盘技术的融合。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是在电子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底盘技术就是电子稳定系统,简称ESP。电子技术为底盘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实现了底盘功能的拓展,为汽车的整体安全性提供了保证。目前电子技术与底盘技术融合之后,孕育出了包含防抱死系统、自适应悬挂系统、电子转向助力系统等的综合底盘控制系统,提升了整车的技术含量。 3、电子技术与汽车安全系统的融合。目前汽车的安全系统主要是由电子技术支持的,电子技术为汽车提供了安全气囊控制技术、车灯照明控制系统、胎压监测系统、座椅调节系统以及碰撞预警系统等。这些电子系统的出现,为汽车的整个安全性提供了保障。这是电子技术与汽车安全系统融合后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的体会。 4、电子技术与汽车通讯系统的融合。目前汽车技术的发展融入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电子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诸如卫星定位导航、车载电脑、智能语音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极大的丰富了汽车产品的内涵,使汽车这一商品更富有人性化。 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1、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智能化上的巨大推动 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将环境感知、辅助驾驶和规划决策进行综合,获得一个全新的高度智能化汽车系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智能汽车系统中,其关键技术为雷达技术、导航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目前,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并向着实时性和实用性的方向发展。该项技术能够运用到道路识别与跟踪技术中来,其信息量上存在优势。EMS-Vision视觉系统在模拟人类眼睛上比较好,其可根据速度的变化来对摄像机的焦距进行自动调整。因此,该系统能够从容应对路况较差的行使环境,并对较大范围的物体感知较好,立体效果突出。雷达技术的运用则能够有效解决驾驶员视觉盲点的问题,获得高深度的信息,精确发现车辆周围障碍物等,其与视觉融合技术的结合比较受关注。 1)智能感知和预警系统 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相应的汽车车身信息、行使环境状况信息以及驾驶员状态信息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信号,及时作出预警。该系统主要包括驾驶人员状态检测系统和碰撞预警系统,前者包括车道偏离警示、换道警示以及前后方障碍物碰撞警示等;后者能够对驾驶员精神状态、驾驶位置作出判断,及时发出告警。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汽车的安全运行效果,保障驾驶人员和行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与自动驾驶系统 辅助驾驶系统是通过智能感知系统,对驾驶操作进行规划,为驾驶人员提供建议,或者代为行使部分驾驶操作,其囊括了巡航控制、跟踪控制、泊车控制等。自动驾驶系统是一种高度智能技术,通过车载微机进行车辆操控的全自动化。当然,该项技术比较适合交通状况较为拥挤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提高拥挤空间下的汽车行驶效率。 2、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助力汽车自动调速和自动化高速公路建设 汽车自动调速是通过汽车内和公路周边的电脑设施对运行中的汽车的速度进行有效调控,减少因为对驾驶环境判断有误带来的风险。该系统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例如,当有汽车存在超车行为时,我方车辆将会对汽车速度进行调节,避免两车距离过近。 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汽车移动化办公提供基础 随着未来生活的节奏加快,车内时间也变得更加珍贵,而驾乘人员在车内的时间利用效率较低。虽然,车内有车载电话和广播等,但是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时间进行高效利用的诉求。一方面,要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对驾乘人员进行解放,保障其安全;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完善汽车的智能功能,能够实现驾乘人员车内办公的需求。 4、多通道传输技术的运用 目前,多通道传输技术正在进入实用化。该技术能够帮助汽车传感器与执行机构间通过新式接口形成一个体系化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数据的传输与处理速度。还可以通过将相关信号传输至汽车中心计算机,实现远程调控。 结束语:汽车已经成为千家万户必备的家庭工具,而为了让汽车的销量增加,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加强汽车的电子化,将更多更好的电子技术应用在汽车制造中去,实现汽车的安全化、环保化、信息化,并努力研发汽车的传感器技术,让汽车更加的实用和美观。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发展前景探究 [摘 要]汽车机械电子工业是一门融技术性和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新兴行业,汽车机械电子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发展情况的探究,从而总结出我国汽车机械电子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简单解析与预测。 [关键词]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发展前景;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量和购买能力不断增加。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备品,由此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于是,汽车生产企业也因此不断增加,致使市场竞争加剧。那么,如何提高汽车的产量和质量,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成了每个汽车生产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这严峻形势的逼迫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制造企业已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使得汽车生产日益信息化、智能化,汽车机械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一、汽车机械电子化的概念 汽车产生于上世纪末期,刚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都是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的,运行速度非常的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这一百多年来无数发明设计者的探索,汽车工业的发展已获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工业也日益信息化、电子化。现在的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早已实现了电子化。所以,汽车机械电子化的概念一方面是指在汽车和汽车零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使得设计更为新颖、使用更为方便、生产更为高效,另一方面是指整个汽车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比如现在很多汽车都带有自动导航系统和自动定位系统,这些都是汽车机械电子化的标志。 二、汽车机械电子化过程中的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符合技术先进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使生产的汽车更加节能环保、运行速度更高、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因此无论是汽车零件的设计还是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都应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汽车机械设计制造的电子化。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探讨与分析,从而找出比较合理可行的方案。例如,现代许多汽车上已安装有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汽车提供最方便的行车路线和交通地图;汽车雷达系统可以预测远距离的障碍,并提前告诉驾驶员,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环保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也是如今进行汽车机械设计时应考虑的原则。所谓的环保性原则即指在汽车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以节约燃料、保护环境为目标。因为汽车使用数量多,能源使用量大,尾气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巨大,因此汽车机械设计既要考虑节能效益,又要考虑环保效益,使环保与节能达到双赢。 3.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进行汽车机械设计时也应考虑的原则。因为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民的消费水平还很有限,所以他们在消费的时候考虑最多的还是能否负担得起的问题。因而在汽车机械电子化过程中必须考虑我国目前的国情及经济效益,不能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设计和制造费用。 4.适用性原则 汽车机械设计的目的是满足购买者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考虑其他目标,如果汽车机械的设计人员只是一味地追求使用先进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对用户来说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而变成一种形式,那么这样的设计只会是增加汽车的制造成本,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效益。因此,在进行汽车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汽车机械的设计方案即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又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使汽车机械电子化设计的适用性更为普遍。 三、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发展前景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企业不断增加。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占领未来的汽车机械制造市场,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使得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已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许多人员纷纷投入了汽车机械电子工业。图1所示为近年来我国汽车机械电子业与西方国家汽车机械电子业的发展速度折线对比图: 上面的表格清楚的显示出,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机械电子化发展起步速度较慢,但由于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时间较早,所以后面的发展速度提升空间较小,而我国由于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起步晚、速度慢,因而空间巨大,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汽车机械电子化的发展速度已基本上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汽车机械电子化的发展如何呢?经笔者调查发现,我国汽车机械电子业的发展在未来将仍然呈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机械电子化研究机构的经费投入增加。 要设计出更为新颖、先进、环保的汽车,那么汽车和汽车所需相关零件的设计就十分重要。而与此相关的科研机构是则是设计的关键,能否使设计更独特先进,与该研究机构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资金投入越多,其研究成果也就越多,电子化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发展速度则越慢。我国汽车研究机构经费的增加正说明其研究成果的增加。 2.汽车机械电子化产品的生产企业增加。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因此,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汽车购买量也出现了骤增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纷纷加入汽车机械电子产品制造业。 3.从事汽车机械电子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近年来,从事汽车机械电子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技术人员不断增加。汽车机械电子制造业已成为许多高校里面的热门专业和毕业生就业的热门专业,这一方面是因为其较高的薪资,另一方面与其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也有一定的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机械电子化工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产业,在汽车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为影响未来我国汽车产业赶超西方国家的主要因素,而且它的发展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而我国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化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相关部分和企业应予以充分的挖掘。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论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文章通过对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办学优势和劣势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为专业办学、专业规划、专业建设、专业宣传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冷热不均 优势 困难 发展前景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是最近几年新设立的一个专业方向,目前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很少,只有十几所的样子,社会的认知度较低,每年的招生工作都非常的艰难。但与之相对应的,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却是异常火爆,而且学生就业后工资高,工作环境好,晋升空间广阔。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冷热不均的局面,主要还是由于社会对汽车定损专业的不熟悉。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对事故车辆进行维修费用估算的估价人员,这些人员一般就职于大型汽车修理企业、汽车4S店的售后维修部门,或是直接接受评估机构和车险公司的委托从事车险赔偿费用的核算工作。 前者由于事故损伤车辆一般毁损较为严重,维修费用高,历来是汽车修理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报价人员不仅需要快速的制定维修方案,列出更换零件清单,估算出维修费用和维修时间,还需要向客户详细解说维修方案的合理性,需要帮助客户向车险公司协调保险赔款,是个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职位。 后者由于现在国家规定车辆不办保险不准上路行驶,而城市道路拥挤,大量新增的车辆驾驶人员由于技术生疏,造成交通事故高发。每个事故都需要向车险公司索赔,具体金额需要由专业的的汽车定损评估人员核算,定损人员核算金额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事故车主的满意度和车险公司的利润率。 不管就职于什么机构,汽车定损评估人员从事的都是非常关键的岗位,直接影响到所在企业的实际收入和业务开展,因此企业往往会给出很好的待遇来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以目前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发生率,汽车定损评估人员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1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优势分析 通过多年的统计和分析,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有着许多其它专业毕业生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1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每年的就业又快又好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少,所以全国各个高校的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基本上每年都是第一批完成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的专业。各个开办有这个专业的学院,从放暑假企业招收实习人员开始,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当年所有学生的安置工作,而且基本都是与专业高度相关的岗位。 1.2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就业满意度高 由于汽车定损估价人员对用人企业的业务收入和成本支出影响比较大,所以企业在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从业人员都会予以照顾。根据统计,这个专业在就业后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满意度是非常高的,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 1.3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毕业后的平均收入高 由于汽车定损行业的人员缺口比较大,为了避免员工的过度流动,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员工工资水平都定得比较高,一般都是远高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并且同一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小。所以,在每年的毕业生的收入水平统计中,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毕业生对收入都是比较满意的。 1.4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毕业后收入非常稳定 由于汽车定损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从业人员只需要按时完成企业指派的估价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其它的额外要求,所以收入非常稳定,工作压力较小。后期收入的增加,也主要依靠不同技术难度的岗位变化,和行政职位的晋升来实现。 1.5 汽车定损与评估毕业后工作环境好 由于工作需要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考虑,企业一般会给汽车定损估价人员提供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以事故车辆现场损失鉴定为例,在毕业生工作的初期,企业就会给每个人配备专用的轿车、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平板电脑或大屏幕手机,报销汽油费和电话费,并在公司内部的办公区为每个人提供办公桌、专用办公台式电脑等常规办公设备。 1.6 毕业后最能体现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 汽车定损评估属于独立性工作,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掌握比较娴熟的汽车结构知识,汽车维修技术知识,有良好的汽车驾驶技术,准确清晰的语言、文字表达,娴熟的电脑操作,能够和事故车主、维修服务人员、车险赔款审核人员进行友好的沟通。所有对当代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在汽车定损评估工作中都可以得到具体地体现。 1.7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毕业后的晋升空间大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业于一些中、高端的合资汽车品牌连锁4S店,或是一些全国性的汽车评估机构和车险公司。这些企业规模庞大,分支机构众多,其从业经历、内部的考核认证,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中都予以承认。大型企业集团管理规范,机构健全,职位众多,毕业生进入这些企业后,调动、晋升都有很大的空间,这对于个人在行业里的持续性发展非常有利。 1.8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有利于个人创业 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大都以汽车修理厂、汽车美容改装、汽车配件产品销售为主,在这些行业里创业,除了汽车专业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了解、合理精准的报价、同业之间的友好协作,而这些都是汽车定损评估人员最擅长的。他们大量接触事故车,与车主、汽车修理企业、交通管理部门和车险赔偿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一旦开始个人创业,这些日常工作中接触的人群,会给他带来稳定的业务,这对创业初期的经营会有莫大的帮助。 2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面临的困难 汽车定损与评估作为一个刚开始起步发展的专业,在拥有多种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 2.1 社会认知度低,招生困难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是一个刚发起设立不久的专业,专业性又强,不为人们所熟悉。而高考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下意识的避开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毕竟这会影响今后几十年的个人发展,贸然选择一个不熟悉的专业,会带来许多莫名的风险。这种普遍存在的心态,造成了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招生非常的困难,与火爆的就业形式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2.2 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较高,师资培养困难 汽车定损评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与其它汽车相关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使相同的课程,侧重点也会有很大的不一样。因此这个专业课的教师需要重新培养,培训周期较长,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特色的显现也比较缓慢。 2.3 工作中需要面对客户的各种刁难,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汽车定损评估相关岗位大都涉及到修理费用和车险赔款的计算和办理,需要给客户进行细致地解释,每天所遇到的各种刁难和纠纷会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许多学生在这方面缺乏信心,并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了困惑。 3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依然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目前各个品牌的汽车4S店越开越多,各家汽车保险公司也纷纷在中小城市开设新的分支机构,这些企业对汽车定损评估人员的巨大需求,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随着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逐渐了解和认同,在良好的就业形式、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推动下,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也一定会逐步进入高速发展的春天。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快速,电子技术也随之引起了汽车领域的技术改造与变化。在汽车领域中,由于电子技术的迅速渗透,使得使汽车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汽车电子技术目前的状况,进而分析和研讨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技术 汽车 现状 应用 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行业也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汽车的电子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汽车的性能,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预测显示,在未来的10年内,汽车上的电子设备成本将会占到整个汽车成本的30%以上。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汽车已经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汽车整车与电子技术的整合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进入新世纪,汽车行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是:安全、环保、节能。这也是未来汽车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汽车电子技术主要有ABS、4WS、VDC、TPMS、TVS、CAN通信、X-BY-Wire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大都应用在汽车的电子控制程序上。并且还有为了提高汽车驾驶舒适性的电控液汽悬挂系统,以及自动防止碰撞系统、车载电子导航系统等等。 1 目前,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情况 1.1 CAN通讯 CAN通讯是指(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俗来讲,就是控制器控制下的局域性网络。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汽车总线就是CAN技术。在发展的初期,CAN技术往往都是被用来作为汽车微控系统中的微控制器,主要用来通讯,在各种车载电子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例如发动机管理体系、变速箱控制器、电子主干等等,这些装置内部都有内嵌的CAN控制器。在CAN的设计之初,就设置了CAN的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总线,并且主要是采用串行通讯的方式。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位速率,并且能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能够迅速有效的检测出错误,及时的给与信息的反馈。及时是距离较远的传输距离,例如传输距离大于10公里,CAN系统也能够给予较好的数据传输速率。因为CAN系统具有如此多的优势,所以在汽车行业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CAN系统具有的这些优势,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诸多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当中。凭借着其较好的技术、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及更加完善的功能,在制造业当中受到了很好地欢迎。自然,汽车行业当中,CAN技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2 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目前,大部分的汽车控制系统都是有电子装置组成的,控制系统的优化系统也包括一部分电子产品,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汽车的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和自动化,使得驾驶者能够更加安全地对整个汽车系统进行控制。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电子控制技术需要对汽车的发动系统进行控制,找出最佳点火提前角,同时还必须对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进行控制,并且与一些报警系统相互配合;第二,电子控制技术需要严格掌控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比例,才能保证发动机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相同的行驶距离时,更加节省燃油,使得汽油燃烧更加充分,减少尾气的排放量等等。 1.3 电子感应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整体来讲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系统,有着很多小型的系统组成,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次驾驶任务。汽车中往往配备了很多感应系统,这些感应系统也体现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例如:温度感应系统,汽车的空调系统就是一个大型的温度感应系统,汽车在密闭的状态下,温度感应系 统可以根据汽车内的温度,以及驾驶人员设置的温度,从而选择对空调系统的打开或者关闭操作;第二,一系列的安全感应系统,安全感应系统的使用范围比较广,例如:汽车的防盗系统在汽车未解锁的情况下,任何对汽车的触碰都会引起报警系统的启动;还有,如果驾驶人员或者乘车人员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汽车的感应系统也会给出一定的提示。 2 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现阶段的状况,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2.1 目前的汽车企业之间竞争压力比较大,各大汽车公司都在争相研发新的技术运用到汽车中,从而希望在未来的汽车行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网络技术的应有是汽车企业看重的一个竞争热点,这是因为:首先,网络技术可以说是目前汽车行业比较看重的一个应用;其次,很多其他的汽车应有的开发或者优化都可以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而进行。综上所述,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技术在未来能够满足乘坐人员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在漫长的驾驶或者坐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网络上的娱乐活动,例如:在线游戏、视频、音频等等,还可以满足一些商务人士的办公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网络技术可以被应用到汽车的实时路况介绍等方面中去,能够使得驾驶人员更加实时地、及时地完成驾驶任务。 2.2 众所周知,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中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未来的电子控制技术主要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控制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即汽车上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自动采集一些需求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整合,并根据驾驶者的设置和喜好,进而做出一系列操作,从而减少汽车对于人的束缚;第二,控制方式多样化,例如: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需要有自己的一些默认设置,在人为不干预的条件下进行自动选择,如果在人为干预时能够依照驾驶者的意愿进行控制。 2.3 电子感应系统也属于汽车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的一些高端汽车中,感应系统的各项参数都在普遍提高,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电子感应系统在汽车中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新的感应系统的开发,在传统感应系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改变感应系统的材料、感应原理、新的感应方法等开发新的感应系统,使得新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感应汽车的变化;第二,扩大感应系统的应用范围,感应系统不仅仅应有在一些温度、安全驾驶等情景中,还可以感觉其他的一些内容,扩大感应器的范围;第三,智能感应系统,所谓感应系统的智能化, 可以利用微机技术相互配合而成,充分组合电子硬件和系统软件,开发更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感应系统。 3 结语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不仅是自然探索和国防涉及,甚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而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总而言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研究、探索,为研判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有效信息,使之能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而尽一份力。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 要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能源和污染问题形式严峻,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主要对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问题;前景展望 1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多年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在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外,同时也产生巨大交通能耗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人、车、自然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要想使汽车行业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节能减排。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问题 2.1 配套设施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是必须依靠电才能完成它的整个运作,而此运作在应用体系和供应链的依托下完成配套工作的。作为电动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属于最热门的。在能源供应方面摆在设计者面前的最大障碍则首属电池/电池组、电控等技术瓶颈,电池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还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在应用体系这一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当属充电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所以说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性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顺利发展。 2.2 环保问题 电动车的电车回收成为环保最关心的问题。当电池达到使用年限后,电池怎样处理的问题就成为摆在眼前的最大困难,众所周知,电池的污染会持续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它的持续性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对我们将来生存的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需要研制出高能可回收的绿色电池。 2.3 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瓶颈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它的特性为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它的电化学和物理性能在国防应用和民用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它具有:1)储能大;2)重量轻;3)无污染;4)使用寿命长;5)无记忆效应五大特性。同时它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电池,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是目前最佳的能应用到电动车上的电池。但大量使用锂电池有它自身的技术瓶颈。第一锂电池价格贵。 锂算是稀有金属,价格降不下来,也就没法大量普及。第二电池性能问题。锂电池在各方面性能都很好,电容量大,充电接受率高,支持快速充电(普通锂电池最大支持2C,动力锂电池就更高了)但是有个致命弱点,就是过充过放性能不好,锂电一次过充过放就能永久降低性能,一次严重的过充过放就能报废,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发磷酸铁锂,磷酸铁锂比锂离子电池要耐过充过放,但是很明显电池容量降低,动力磷酸铁锂电池就比容量锂电池容量小的多,打个比方,18650容量锂电一般是2400mAH左右,最高见到过2800m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一般是1300mAH,最大也才1500mAH,容量差距快一半了。第三电池组管理落后,因为锂电池过充过放性能垃圾,而电池组放电有个特点就是,不均衡,有些电池放电完了,而有的还没放完,继续放电就会造成某些电池过放,甚至反极,降低容量,容量降低,那么在下一次放电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电池在出厂的时候要配组,尽量把容量一致的放在一起,但是使用环境还是有细微差距,比如温度,位置,电压,电池性能等等都会造成差距变大,最后是个别电池失效导致整组报废。现在关键的是要管理电池组放电,比如各种均衡器,来拉平单个电池,但是这种均衡是很复杂的,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不惜成本也许可以做到,但是仅限于实验室。电池组均衡是世界级的难题。 第四充电问题。锂电池支持快速充电,尤其是动力锂电池,但是没有快速电源,用普通的220 V充电的话,电流大的惊人,以亚迪E6纯电动汽车为例,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钴锂电池,配置电池容量200Ah,标称电压316.8 V(相当于96只充电电压3.3 V左右的磷酸铁钴锂电池单体串联电压)。正常的1C速度,用220V电压时高压侧的电流就是287 A,想快速充电比如2C,3C,电流还要翻倍,3C就是861 A,什么线可以承受?如果做慢速0.1C充电就是28.7 A的电流,那就得把车停在自己车库,插上充电器慢充,10小时满,电流也还有近30 A,你家电线需要改造,小区内多几个电动车,就要整体改造了,所以需要专用充电站,使用高压进行快速充电,比如1 kV,这时电流就能降低到63 A,3C速率是189 A,加上是专用的充电站所以无影响,但是成本极高,需要专业人员来给你插头,这可不是家用220 V想插就插,高电压大电流,需要经过培训的人员才能接线,高压对汽车本身和充电器都是一种考验等。 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前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率约为8.5%,如果免征该税收,将有效降低购车成本,有助于新能源车推广提速,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来说,是重大利好国务院近期有望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综合性配套政策,预计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快速发展。有关部门也在抓紧制订公布车型目录。让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为可持续发展增添能量。 2014年5月24日,在上海考察时明确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表态;5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报装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对于个人自建充电桩,需要满足个人有固定车位、小区物业同意等条件,自建充电桩享受5毛钱一度居民电价。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中汽协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政府正在逐步从政策扶持、打破地方保护等方面,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营造积极的市场环境。因此宽松的政策环境给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可横向行进与原地旋转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摘要:电动汽车主要包括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等,目前能源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汽车技术正经历着燃料多元化、动力电气化等重大技术变革。具有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优势的电动汽车重新获得了生机,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是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电动汽车。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状况,对可横向行进与原地旋转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动汽车;泊车难;横向行进;原地旋转 一、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分析 我国生产的电动汽车都在做常规车,没有新理念与新技术,更没有突破性的电动汽车新功能,这就给我们有特殊功能的电动汽车创造出了一个绝佳的商机,因本技术是全新技术(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在功能上优于其它常规汽车,即可以车轮旋转90度横向泊车,又可以车身为圆心360度原地旋转,还可以以车头为圆心,车身为半径的旋转,这种汽车是个以亿为单位的高附加值的浩大绿色产业,如谁能先占领市场,谁先拥有此技术,前景不可估量,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中国动力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但具有实用或人性功能的特殊车型,没有真正发挥到市场中为许多需求者服务。 纯电动汽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由于环保的要求,加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进人了发展高潮。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能源角度看,未来电动汽车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其发展将关系到众多工业的兴衰,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电动汽车更有着独特的市场,大都市都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交通问题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汽车是十分理想的,其在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背景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目前是黄金时期,国际能源价格飞涨,原油期货每桶最高接近150美元大关,这充分的说明能源的储量在一天天减少,资源的无度利用使得地球有限的石油存储额度濒临枯竭,但石油的消耗机器---汽车在无节制的生产(全球十几亿辆)使得大气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量增加,从而地球的环境以及温度都向快速恶化的程度转变,这就给国际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再生能源和新兴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加快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和重视,开发新动力新能源的形势非常迫切并且势在必行,所以在汽车领域的能源动力更新换代也是大势所趋,因为各种汽车目前所使用的动力来源全部依赖于石油这单一品种能源来支撑,国家的GDP的增长每上涨十个百分点就消耗石油、煤炭占2―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现在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在极力开发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动力汽车,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太阳能动力汽车等。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较容易实现,并且成本较低廉,现各种电动汽车设计生产还围绕着常规的设计模式和常规的运行理念,如在常规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具有“横向行进或泊车、车身可原地旋转”的功能,这对新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及替代起到了刺激和功能增强的作用,使汽车更加操作方便和人性化。 三、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现状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为敏感,更愿接受电动车每天充电的使用方式。中国每年有1千万辆的电动自行车销量,而其完整的产业链有望延伸到电动汽车领域。传统的燃油汽车终将被淘汰。石油是有限的,人类迟早要面临无油可用的一天。而价格震荡不定的油价,一再爆发的石油危机,也让有车一族忧心。燃油汽车还伴随着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环境。电动汽车可以解除这些尴尬,具有低排放、能源结构优化、驾驶操作方便等优点。 近年中国人对汽车的需求急剧增长,达到了用井喷来形容的程度,如今中国石油短缺,相当程度上依靠进口。可进口价格高涨不说,来源还没有保障。进口石油成了中国战略家必须考虑的军事问题。从长远看中国的四轮车必须要寻找非石油替代动力.对燃油车来说电动汽车就是一个最可能的替代。电动汽车没有污染,发展各种类型的城市用客车、中短途微型车和各种短途出租轿车等乘用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中央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还提出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4项政策措施:一是启动国家新能源节能和示范型汽车工程;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三是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速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四是在政府采购中对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 汽车工业由传统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这不仅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突破,而且会带动我国电子机械、精密加工、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实现一次飞跃和大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后,与电力汽车相关的产业链近期在A股市场上也刮起了一股上涨旋风。 四、可横向行进与原地旋转电动汽车技术特点及优势: 专利设计了电动汽车功能除能正常行驶和转弯外,具有颠覆汽车性能的特点,增加了“左行进”“右行进”“左旋转”“右旋转”四项功能;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10套《旋转飞车》在2011年10月30日至2012年9月多次播出了此车。 (一)技术特点 1.汽车在泊位空间只有一个车,而且前后距离有限在常规汽车难泊车的情况下(不能以常规泊车方式进入泊位),此车能把汽车轮子旋转90°横着停入泊位,,轻松泊车。 2.当塞车的路况下想调头但又不能移着出来,把车轮旋转一定角度,使汽车车身延原地可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车头调转自己所要面向的方向,而且还不占用另一条上行或下行线,在本道路上就可原地完成,还有在前后没有调头距离的情况下更为突显优势,然后再把车轮回归到正常位置,就可驶向目的地。 (二)优势 电动汽车无内燃机产生的噪声,噪声也较内燃机小,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电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向蓄电池充电的电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风力、潮汐等能源转化。除此之外,如果夜间向蓄电池充电,还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有利于电网均衡负荷,减少费用。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当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时,电机无需保养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纵,驾驶方便灵活低成本 电动汽车全智能化,能灵活的穿梭在马路之间,停车便捷。 五、可横向行进与原地旋转电动汽车的目标市场 此车的客户群体是便于城内交通的上班族、汽车初学者、老年群体,妇女群体等等,这个市场是庞大的,且对燃油汽车是个未来替代的竞争车种,成本使用上比燃油车大大降低,对于环境保护上是国家极力倡导和大力推广的新动力车型;在使用上操作简单方便。 结束语 电动汽车在将来的汽车行业发展中,肯定是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有特殊功能的电动汽车更是炙手可热的黄金产业,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为时不远,并且前景广阔的让人难以置信。只要企业能够把握机遇,拥有绝对性的技术资源,企业的发展与产值是几何倍数的增长。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论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及发展前景 摘要: 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具有使用价值并且已经被广泛推广的一种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造的汽车。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提高,各国不断的对汽车的能源使用方面进行呼吁,要求从替换能源的角度对汽车进行改革,混合动力汽车因此而生,也确实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汽车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关键词】混合动力 结构 原理 发展前景 引言 传统汽车的能源主要是燃油和柴油,这两种能源具有明显的不可再生性,是世界较为紧缺的能源,电力汽车等使用新兴能源的汽车也并未普及,其需要的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市场还不能广泛的接受。 而动力汽车的技术明显更加成熟,并且已经投入到了大规模生产当中,在市场的反响上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环境恶化的遏制,使之成为当下热门的汽车技术之一,本文因此为线索,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试论,希望能够给广大的汽车厂商以及消费者带来一些正确的认识。 1.混合动力汽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1.1什么是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又称之为符合动力汽车,以最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指拥有至少两种动力源,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动力源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动力的汽车。 以上是混合动气汽车被提出时所产生的概念,但由于目前汽车动力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限制,在市场上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多半是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统为汽车提供动力。 1.2混合动力汽车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私家车已经被极大的普及到了各个家庭中,更加上各种大型工业的开设,使得能源变成了更加稀缺的资源,特别是针对于石油资源。 汽车作为一种对石油资源主要的消耗产品,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世界的重视,加上石油燃烧所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恶劣影响,要求汽车工业在能源的替代上做出改革。 混合动气汽车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其目的是逐步的替代传统的单纯以燃油为能源的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和汽车对大气环境造成剧烈污染的现状。 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类,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串联式混合动气车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其采用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动机组成,并且这三种装置是按照串联的方式组成的驱动系统,故称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石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其中发电机又被普遍分为电动发电机和驱动电动机,这两种驱动装置则采用并联的方式组成驱动系统。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之前两种混合动力汽车的近一步发展,其结合了上述两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特点,由发动机、驱动电动机和电动发电机三大装置组成,并且采用混联的方式进行安装。 3.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 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是两种以上的动力源对汽车进行驱动,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根据驱动装置的调节,在不同的能源动力上进行自我调节,在此主要针对串联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做出讲解。 以当前主流的混合动力汽车装置为例,其基本采用电力和燃油两种能源,在汽车行驶之初,其速度较慢并且蓄电池电量充足,此时混合动力汽车依靠电力进行行驶已经能够满足车辆需求。 随着蓄电池的电量降低,在低于一定程度后,混合动力汽车的辅助动力系统自动启动,在这里通常指的就是燃油系统,此时的汽车则主要依靠燃油进行驱动。 当汽车能量需求较大,例如车速较快或者上坡行驶时,混合动力汽车自身所带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动力装置将一起为汽车提供充足的动力。 当汽车行驶平缓对于能量需求不大时,汽车自身的辅助动力系统在对汽车提供动力的同时,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混合动力汽车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多种动力系统间的转换,以蓄电池为核心,最大程度的节约其他能源,在保证汽车能够正常工作的同时节省能量。 4.混合动气车的发展前景 4.1降低成本更加大众化 目前来看,混合动力汽车虽然已经进入到了商业化量产阶段,但其本身的价格属于偏高,特别是在我国,人们对于汽车的选择更加偏向于经济型,混合动力汽车在同等级的汽车中价格较高,随意,大多数的民众还是选择传统的燃油动力汽车。 这是因为当前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其生产成本和技术成本都还较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成本必定会降低,带来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降低,才能够实现其大众化,真正的在市场当中普及。 4.2提高技术 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大多数是以蓄电池为核心动力系统,电力的清洁高效和可再生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但困扰当前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的主要因素也存在于蓄电池组上。 蓄电池组的技术不够成熟,达不到相应的水平,使得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于其他能源的依赖性较大,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燃油类能源的消耗,但其比例依旧不低。 这就需要汽车工业不断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技术,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技术,从其产生的能量强度和存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的做到以电力为核心的混合动力汽车。 4.3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大 未来的能源供应将会更加的紧张,这就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混合动力汽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各国政府必定会加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扶持力度,以此来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从而降低能源的供给紧张。 以我国的现状来看,政府主要针对于对混合动力汽车购买的补贴,但其力度并不大,以同等的汽车来看,即使减去政府的补贴其价格依旧过高,消费者很难做到以两倍的价格购买相同规格的混合动力汽车,从经济方面考虑,传统的燃油汽车依旧是首选,即使在能源方面上会节省也依旧无法弥补其间的差价。 所以,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必定会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扶持力度,使更多的人愿意购买混合动力汽车,从而缓解能源的问题。 5.结束语 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汽车,比之传统的燃油类汽车从能源和清洁的角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价格的高昂成为了目前对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并且提高人民的有关意识,站在能源供应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做出贡献。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浅谈我国汽车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的发展前景 摘 要:本文通过对汽车后市场平台概念的阐述,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汽保行业;国际竞争;人力资源 汽车行业从总体可以分为工程技术、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和销售服务四大产业链,销售服务即汽车后市场平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汽车制造已进入微利时代,汽车行业总利润的70%来源于汽车贸易的后平台市场。因此,分析汽车后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后市场的概念 按照美国汽车售后协会的定义,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在出售之后维修和保养服务及其所需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和材料的交易市场。”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七大行业: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又称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 二、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汽车后市场起步较晚。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国没有所谓的汽车市场,汽车是作为国家计划来调拨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始了轿车的合资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后,私家车开始放开政策,渐渐的,一些外资或合资品牌的汽车生产商出现,随之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市场营销模式。至此,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才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2012年仅售后维修市场就创利1900亿元,在亚洲的排名仅次于日本。同时,原有以维修服务为主要构成的机构也在不断变化,新型服务方式不断出现。显示出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发展不均衡。从经营渠道的角度划分,我国汽车后市场平台主要分为4S店,大型维修厂,小型汽修厂,汽车美容连锁店等。4S店和大型维修厂信誉度较高,所以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垄断某些厂家的授权,导致价格较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竞争的发展。而其他几类中小型的售后服务店近年来也不断兴起,但存在着信誉度及满意度不尽人意的情况,经营存在机会主义,缺乏有效的监管。 (2)行业基础薄弱。由于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较晚,目前行业基础较为薄弱,服务品种有限。目前的服务仍然以维修和汽车用品的销售为主,专业细分非常不明显。一方面,由于长期受政府行政干预,加之监督力度有限,行业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尽管大多数企业讲求信誉,手法经营,但也有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很多服务品种还是萌芽阶段,如汽车文化领域的开发,泊车服务的提升都还有较大的空间。 (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薄弱。“一块抹布一桶水,三个伙计一个店”几乎是汽车美容行业的真实写照。由于汽车销售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汽车后市场服务系统没有紧随其后,在一段时间内,汽车后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空缺,造就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大量小规模企业营运而生,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为薄弱,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都较为欠缺。即使厂商授权的4S店,也存在各部门沟通不畅,投诉较多的情况。 三、我国汽车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巨大的市场商机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和国内的高水平后市场服务行业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与国际的接轨的服务模式。总结下来有以下发展前景。 (1)竞争的加剧将导致市场分布的变化。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外资和国内企业将评分秋色。因此,目前以低价格为主的竞争方式,将逐渐被依靠自身生产力,依靠先进设备和管理的市场竞争模式所替代。原有依靠低价格取胜的小企业,将由于低价格导致的低利润,而是产品和服务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缺乏对客户的吸引力。而相反,具有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的企业,将逐步在经营中抓住客户,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未来的品牌战将代替价格战,市场的分布也会由现在小规模企业居多转变为规范的、有较高服务能力和品牌的企业居多。 (2)行业细分不断加强,市场职能不断完善。随着汽车用户的增加,客户对于服务的需求种类将日趋增加,也更趋于个性化。随着汽车后市场服务系统的发展,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也将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细分服务种类。市场将由现在的以维修为主,汽车用品销售和汽车美容为辅的市场转化为涉及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又称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等七大行业各种不同职能的市场模式。 (3)监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将不断加强。目前,政府在不断地改革以提高其行政职能,来自国际、国内的服务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外合作的机会也将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要求,面对这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发展机会,国家将在监管水平有着巨大的进步。同时,企业也会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总结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规模将不断扩大,尽管目前我国的汽车后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在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后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液化天然气汽车发展前景的思考 摘 要:本文主要就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前景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 汽车 发展前景 1 燃气汽车的发展 汽车的诞生,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日益加剧。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不断加大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力度,相继研发了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氢气汽车、乙醇汽车、甲醇汽车、CNG汽车、LPG汽车等。由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兼具资源丰富、安全清洁、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等优点,则成为首选的清洁汽车燃料,同时LPG汽车、CNG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全世界已有600多万辆。 但由于CNG、LPG作为汽车燃料及燃气汽车技术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燃气汽车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较慢。象CNG汽车存在着加气站不能脱离天然气管网建设,难以网络化布点,没有天然气资源的地区无法推广这一技术;车用钢瓶自重大,一次携带燃料少,汽车续驶里程只能达到150~300 km,仅能适用于城市内行驶或短途车辆;CNG加气站占地面积大(2000~3000 m2),噪音大,安全距离要求高,城市内建站选址困难;加气站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象LPG汽车存着车用LPG气质要求高,国内供应的LPG基本上都达不到车辆用气标准;汽车尾气排放难以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LPG价格高且波动大,经济性较差。那么,能否开发一种兼顾LPG、CNG共同优点且克服各自缺点的新型清洁燃料呢?这就是新一代绿色燃料――液化天然气(简称LNG)。 2 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及生产 2.1 国际上LNG发展现状 液化天然气发展始于60年代,主要是采取净化后低温制冷工艺,在常压低温条件下将天然气转化为液态,使天然气更方便于存储、远距离输送和使用。目前,世界各国已投产的大型LNG生产装置超过160套,年生产液化天然气能力超过10000万吨,且贸易量和生产量每年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其生产和消费的70%左右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2.2 国内LNG发展现状 自1995年以来,我国四川绵阳、吉林油田等单位先后进行了LNG的研究和开发,但均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996年,上海市为了满足城市天然气调峰的需求,全套从法国等国家引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建成了国内第一座LNG调峰站,其液化能力为10万标方/日(天然气)。1998年,中原油田中原绿能高科有限责任公司依靠油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进行了建设LNG项目的调研和论证,2000年7月开工建设,2001年9月建成并投产了国内第一家商业化LNG生产装置,其处理天然气能力为30万标方/日,液化能力为15万标方/日,现已向山东等地的用户供气。2001年10月,由国家规划的东南沿海进口LNG工程已进行招标,其中福建省LNG工程已在2010年建成,同时国内一些油田和企业也正在抓紧发展自己的LNG项目。可以预见,我国LNG的生产和应用将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 2.3 LNG的物理特性 LNG是低压低温下的液体,其主要成份为甲烷,含量高达90%~99%。其主要特性参数及与其它气体燃料性能指表比较见(表1)。 2.4 LNG作为汽车燃料的优势 (1)LNG加气站建设摆脱了天然气管网的束缚和限制,增强了天然气的辐射力、延伸力和市场占有率。 (2)能量密度大。LNG能量密度是20 MPa CNG能量密度的2.5倍。 (3)续驶里程长。每次加气行程可以达到400~600 km,解决了CNG汽车续程短的问题。 (4)LNG加气站占地面积小,站内无大型动力设备,噪音低,适合于在大中城市内建设。 (5)便于储运。一辆35 m3的槽车每次可以装运天然气2.1×104 nm3,能满足700辆轿车或40000户居民一天的用气量。 (6)经济效益高。LNG作为汽车燃料,可比汽油、柴油节省费用30%~40%,延长发动机寿命,减少维修费用。 (7)充装气方便快捷,车辆驾驶操作与使用燃油无区别。 (8)组份更纯,环保性能更优。LNG在生产中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过滤和净化,脱除了深冷过程中可能固化的物质,如水、CO2、H2S、C3、C4及C5以上的重烃类和苯,净化要求和程度远远高于CNG,加之LNG中甲烷含量高达90%~99%,组份更纯,因而其环保性能更优越。象中原油田生产的LNG中甲烷含量高达97.8%,其组份详见(表3)。 (9)LNG可直接汽化为CNG,实现对CNG汽车的加气。 3 液化天然气汽车应用技术 中原油田中原绿能高科有限责任公司从1998年开始,对LNG汽车技术即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和LNG汽车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成立了“北京首科中原清洁燃料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进行LNG汽车的开发和推广,也是我国首家开发和推广LNG汽车的公司。 3.1 LNG汽车加气站 LNG汽车加气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对LNG汽车加气的单一站,另一种是可对LNG汽车、CNG汽车加气的混合站(L-CNG站)。 LNG加气站的主要设备有LNG专用储罐、LNG低温泵、LNG售气机和控制系统,流程类似于普通的加油站。L-CNG加气站是在上述LNG加气站基础上增设了一套汽化系统,主要包括:高压LNG泵、高压汽化器、CNG瓶组、CNG售气机。高压LNG泵将罐内的LNG增压后注入汽化器,LNG吸收外界热量而汽化,汽化后的高压气体存于CNG气瓶组内,通过售气机对CNG汽车加气。汽化过程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无论单一的LNG加气站,还是L-CNG混合站,其占地面积均不大,数百平方米即可,并且可以和加油站合建,以减少运行成本。 3.2 LNG汽车技术 LNG汽车一般分三种形式:即完全以LNG为燃料的纯LNG汽车、以LNG与柴油混合使用的双燃料LNG汽车、以LNG与汽油替换使用的两用燃料汽车。这三种LNG汽车的燃料系统基本相同,都是将LNG储存在车用LNG储罐内,通过汽化装置汽化为气体供给发动机,由此均可在相应的CNG汽车基础上,通过更换LNG燃料系统和相应的控制系统而实现。LNG汽车燃料系统一般由车用LNG储罐、汽化器、减压阀、混合器组成(见图1)。 3.3 LNG汽车应用技术中的安全问题 LNG汽车应用技术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低温问题。 (1)要求与LNG接触的设备、零部件,诸如储气瓶、加气设施、气化器及管线、阀门、金属软管、零配件等必须具有良好的低温特性,对材质要求较高,通常选用不锈钢、铝合金或紫铜制造。 (2)储气瓶、管线等要进行保冷处理。 (3)由于LNG吸热后会发生体积膨胀,必须防止因阀门隔离开的各液体管段或低温蒸气管段出现超压现象,在各管段上需要安装热胀式安全阀。 对于上述问题,在LNG汽车技术应用推广中,从各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到设备安装调试、车辆运行、安全监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措施,确保LNG加气站和LNG汽车的安全运行。 4 LNG汽车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4.1 LNG生产成本分析 目前,国外流行的天然气液化工艺是将天然气压缩至50个大气压,通过净化、复合制冷,一次性将天然气液化90%~95%,其能量消耗为0.3~0.5 kWh/nm3;若用天然气作为动力燃料,成本较低,液化成本为0.20~0.40 元/nm3(原料气价格为0.30~0.40元/nm3)。 中原油田LNG工厂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气田自身压力作动力,采用分级制冷、部分液化(液化率为50%)的工艺,能耗较低。目前,液化天然气耗电为0.15 kWh/nm3,成本为0.3~0.32元/nm3(原料气价格为0.9 元/nm3)。 4.2 运输成本分析 LNG需要专用的储槽车运输,成本受车辆运行费用、维修费用、员工工资等因素影响。依据用户与产品供应地的实际距离,LNG的运输距离可分为近距离(200 km以内)、中距离(200~500 km)、远距离(500~800 km)。例如,从中原油田至山东省淄博市约400公里,如果以国产35 nm3柴油动力槽车运输,LNG与标准状况下天然气能量密度按625∶1计算,1 nm3天然气的运费仅为0.15元,即LNG运输成本为每百公里0.04元/nm3。 4.3 应用成本分析 LNG汽车直接用LNG作燃料,不需要做汽化处理,其应用成本为0.10~0.15元/nm3。 如果对CNG汽车加气,需将LNG用高压泵增压后自然汽化,转化为CNG,天然气的平均充装成本低于0.15 元/nm3,仅为CNG应用成本的1/3。 由此可以看出,LNG从生产、运输到使用,其成本受工艺、运输车辆、不同用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三个方面的合计成本约为0.44~0.51 元/nm3。如果加上0.90 元/nm3的原料气成本,LNG用于汽车燃料时的综合成本为1.34~1.41 元/nm3。 4.4 LNG加气站建设投资及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北京首科中原清洁燃料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当前市场开发情况来看,以建设一座加气规模为10000 nm3/日的综合式L-CNG加气站为例,如果主要设备诸如LNG泵、高压汽化器等从国外进口,其余设备采用国产设备,总投资约320万元(单一LNG站约250万元,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总投资远远低于CNG加气站的投资),动力不超过15 kW,需员工10人(与加油站合建时员工可以不增加)。以年售天然气300×104 nm3计算,年总经营成本约为60万元。当LNG进价与零售价差保持在0.4 元/nm3时,年利润约80万元,4年可收回投资。 4.5 LNG汽车的经济效益 如果1 nm3天然气的行驶里程仍等效于1.2 L汽油,90#汽油零售价按2.5~2.9元/L计算,液化天然气从产地分别运输到近距离、中远距离、远距离的零售价分别按2.2 元/nm3、2.4 元/nm3、2.6 元/nm3计算时,使用LNG作为汽车燃料比燃油分别便宜26.7%~36.8%、20%~31%、13.3%~25.3%。如一辆桑塔纳出租车每年行驶10万公里,可分别节省燃料费5300~8460元、3920~7120元、2580~5780元。 如果我国费改税的政策实施后,燃用汽油、柴油约需加征1.00 元/L的税,LNG汽车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使用LNG作为汽车燃料将比燃油节省费用达53%~38%(90#汽车销售价按3.5~3.9 元/L计算,液化天然气销售价按2.2 元/nm3~2.6 元/nm3计算)。 5 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前景 LNG作为汽车燃料,将以独特的优越性,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汽车的环保性、动力性、节能性和经济效益,可以使燃气汽车续程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大中城市内天然气管网稀缺、CNG加气站建设投资大、压缩机噪音大、征地难等问题,与CNG形成优势互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进,LNG汽车将会在我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分析 摘 要: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前景分析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能源问题得到重视,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等众多社会问题,紧逼汽车产业向节约能源的绿色汽车业转型。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而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差距。 3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对比见表中所示。 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中国汽车的发展前景 摘 要:文章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借鉴国外汽车后市场发展经验,分析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不足,展望了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汽车销售市场;汽车工业;发展前景 一百多年来,电动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中经历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发生在一百余年前。19世纪末期到1920年是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高峰。由于当时电池和电机的发展较内燃机成熟,而且石油的运用还没有普及,使电动汽车在早期的汽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 Davidsson)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比汽油发动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此后三四十年间,电动汽车在当时的汽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据统计,到1890年在全世界4200辆汽车中,有38%为电动汽车,40%为蒸汽车,22%为内燃机汽车。到了1911年,就已经有电动出租汽车在巴黎和伦敦的街头上运营,到了1912年在美国更有至少3.4万辆电动汽车运行。 20世纪70年代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启动电动汽车研发,日美德英政府规划并资助电动汽车研发,当时出现了少量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政府组织这些电动车在区域试运行。到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多国政府推出电动汽车推广计划,消费方面,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出现,欧洲部分城市加快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多数世界级汽车企业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具有实用价值的二代产品出现。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行业是必要的。一方面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的话好处多多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GDP增长等等。但是具体说到这个行业到底怎么发展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从产业链来讲,要早出好的汽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很高的投入,同时还有要大批高端人才的出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汽车销售市场除传统的汽车贸易市场外,出现了:超市式大卖场、汽车一条街、特许经销商、专卖店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特许经销商(或专卖店)。各厂商均对获受权的特许经销商(或专卖店)以4S店的建设标准、投资规模、开业时间等提出要求。眼下,随着新车型的出台,4S店还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增长。 1 4S店的含义 所谓4S是指:整车销售(sale),备件供销(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又将这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简称为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 2 “四位一体”与4S店概念的形成 国内市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汽车厂商在汽车销售市场上经过若干年的激战与磨练,并吸取国外汽车厂商的成熟经验,纷纷提出了可行的销售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如一汽轿车的“管家式服务”,认为用户是“主人”,厂方、销售服务人员是“管家”,“管家”处处事事要替“主人”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上海大众多年来实施了“用户满意工程”,提出“卖品更卖服务”的口号等;一汽大众提出了“一个中心,六个支撑”的理念,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领先的技术、国际水平的质量、有竞争力的成本、最佳的营销服务网络和最佳的合作与交流力;东风雪铁龙提出坚持一个服务理念:“麻烦自己,方便用户”。要求力争做到三个“百分之百”:服务及时100%,服务彻底100%,收费合理100%。从上述宗旨和理念不难理解,要树立良好的品牌,除对产品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外,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应对挑战的今天,“用户至上”将被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按4S的模式,实现四位一体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对进一步贴近用户,全面服务好用户,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4S店的优势在于:厂家与经销商的利益是一致的,减少了中间环节与责任冲突,易于实行策略互补,对于营销的推展、售后服务维修、配件实现少品种专业化管理极为有利。 尽管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上上下下的共识,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步履蹒跚,与国外的差距正在拉大。2012年下半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着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正式。这是三方自2008年以来第五次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性年度报告,而此次报告的主题是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当下,能源的紧缺,引导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保。电动汽车虽然备受看好,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配套跟不上、技术标准不统一”这一最大掣肘因素。电动汽车推出多年以来,不但推广难度大,商业前景也依然模糊,各大企业均处于摸索状态。终于,在2012年4月,旨在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普及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推出,确定了纯电驱动战略,重点支持29个任务方向,着力推进关键零部件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和公共平台技术的攻关与完善、深化与升级。 事实上,早在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专门针对纯电动车首次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提出电动车到2015年要形成50万辆产能的近期目标。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汽车发展前景论文: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浅析 摘要: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传统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本文从从环境保护和能源技术的角度,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环境保护; 新能源 1汽车与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年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统计,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至6年。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2009年初中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复苏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在所有出台的政策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最大,2009年该类车型销售为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增长贡献度70%。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在大大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2.汽车新能源的发展优势 2.1技术支持――国标立项中汽研目前正在研制单独的电动汽车碰撞标准,先进行正碰标准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侧碰和后碰等相关研究,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预计将在2年内完成。电动汽车存在高能量动力电池的潜在危险,电压、大电流的回路对乘员的潜在危害和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危险状况,而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具体条款过于简单、宏观,可操作性差,且仅局限于正面碰撞的要求。据了解,国内正在做单独的电动汽车碰撞标准工作,现已经完成了国标立项,并完成了对几十辆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碰撞试验将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提供更多数据支持,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正在修订,尤其针对电池技术方面增加了很多内容。 2.2政策支持――新能源补贴 据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去年汽车行业分化明显。乘用车方面,长城、吉利等汽车公司受益于出口市场的增长,利润增长明显,而一汽轿车、长安汽车等国有企业集团仍然未显现市场活力。商用车市场,大中型客车表现较稳定,校车、新能源车等受政策利好,市场进一步增长;而重卡行业虽然降幅收窄,但是回暖迹象并不明显。进入2013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新兴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客车企业将在校车、新能源公交车及公路客车等细分领域迎来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在混合动力公交车领域示范推广范围的扩大,新能源客车有望在政府的补贴扶持下进一步被市场接受。一份来自电动车领域的 《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消费报告》显示,受益于政策影响2012年新能源客车销量超过4800辆,其中包括宇通、中通客车等客车企业,都从快速爆发的市场中抢得不少红利。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客车示范推广范围的扩大,新能源客车有望在政府的补贴扶持下进一步被市场接受。从目前来看,新能源(含混合动力)客车在技术上已经渐趋成熟,而在市场保有量上也开始出现规模化效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性越明确,政府采购的新能源客车项目会越多,推广起来也会越来越容易。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3.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应该以政府的政策为先导企业、环保、公安、城建协调。在行动上应该从建站投资开始,只有从建站开始才能推动改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政府要尽快制定清洁燃料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配套管理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改车、建站、加快清洁燃料汽车的推广。发展清洁燃料汽车,既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对于清洁燃料汽车的产业发展,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让其按照市经济的规律运作。由政府颁布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投资贷款、税收、排污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改车、建站,同时政府还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 3.2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引进国外产品和独立开发相结合,不能仅仅把燃气装置作为一种简单的改装产品和简单的商业行为,要将市场改装和汽车制造厂开发相结合,并逐渐由市场改装转向生产厂定型生产。 3.3加强技术监督,制订有关标准。特别是对燃料要有严格的监督检验措施和标准,应指定有关部门实行定期检验制度确保清洁燃料的质量。制订改装标准,特别是随着电喷车的改装需修订和补充原改装标准,对改装车实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3.4改车、建站设备要尽快落实,在可能条件下,逐步实现国产化,在用车的乞讨造将影响到整车的动力和安全性能,应尽量在整车生产厂指导下完成,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监管体系。 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人民对石油的依赖,有利于抑制石油价格上涨,对于其他非燃料油的价格也有较好的干预,使其价格下降。从而使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有利于国家发展;我们国家因为汽车工业起步晚,实力、技术等等方面没有外国企业的实力,所以一直处于竞争劣势。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投放市场,可以使中国汽车工业以另一种方式向世界一流发展,这样发展更快,也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已经临近枯竭,发展新能源是全世界的共识,而且也不只是在汽车工业。大力扶持新能源的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国家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功的国家一样,实现快速现代化,为实现伟大目标迈进坚实的一步。
书籍设计论文:关于人文主义精神与书籍整体设计 论文关键词 :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 书籍设计 论文摘要:书是人所阅读的,人通过各种书籍得到不同的信息,书的设计必然要围绕人而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我们不要陷入某一方面的漩涡之中,迷失了方向。 《辞海》中对“人文主义”的解释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即“人文科学”;另一方面,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同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体系对立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古代中国作为礼仪文明之邦,对于“人文”有着独特的理解。《易·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化成”基本上是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等级关系的伦理概念。这时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注重人的文化教养的精神,即按当时社会的标准塑造教养有素的、多才多艺的人。同样的概念在西方社会也存在。在古希腊,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就开始为培养自由的成年公民而实行全面的文科教育。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驱散中世纪黑暗,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封建社会的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 上述历史语境下的人文精神之旨趣,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注重人的感性生活追求以及自由运用其理性的权利。现在,人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文主义在中国书籍形态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中国书籍设计历史就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最好例证。 装潢工艺的产生、自右向左的阅读方式、简牍装被卷轴装取代、卷轴装被册页形式取代等,都表明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其中得以充分体现。简牍始于周代,至秦汉最为流行,直到东晋末年才被纸取代。中国古代许多著作都是写在简策上的,如《诗经》、《礼记》、《春秋》等,但由于竹木的分量很重,长篇的文字翻阅和携带很不方便,并且时间长了编绳容易折断,易产生脱简和错简的现象,很难复原。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寻找其它用于书写的材料,这样就出现了写在“缣帛”上的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书籍形式——卷轴装。为了方便人们查阅,卷轴装的结构更加明确,分为卷、轴、、带四部分,并且每个结构上都进行充分设计,以满足阅读的不同需求。但卷轴装同样存在不易查阅中间部分的缺点,由此又产生了龙鳞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等,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与现代书籍形态结构几乎没有太大区别的包背装、线装。 从以上可看出,书籍形态的更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需求。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不可忽视,怎样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既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设计之源泉所在。在现代书籍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类发展的规律。人是社会的、自然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因此为人的设计不是一种片面的行为,而应充分总结前人经验,不能认为书籍设计是一个简单的包装过程,装个封面,美化了事,应充分考虑“为人的设计”,以人的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去创造和满足人的更高需求,创造出消费生态和观念的有序化。人文主义精神在设计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设计、创新,其创造性则更能够给人以启发,进而引导人们赋予生活以不断更新的内容。 成书的手段一般是通过印刷,而纸是印刷的载体之一,但不是惟一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印刷系统被桌面系统所取代,使以前种种不可能印刷出的效果成为可能,印刷方式的发展使得能够印刷的载体更加丰富,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内容选择纸、布、皮革、海绵、有机玻璃、塑料等。只要是能够运用于不同印刷手段,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所讲授内容的材料都可应用。在现代印刷中,单是纸的种类便十分丰富,要考虑诸多要素选择纸张、确定开本,不同的主题,都有其适合的纸张。 一本书不单单是几十张或几百张印有文字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是一个“活体”,并且是一个极富“表情”的“活体”。在这个活体中承载着写书人和做书人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合体”,可如君子之交般的淡然,可如暴风骤雨般的猛烈,可如清泉流淌般的平稳,亦可如浪花拍打岩石般的碰撞。写书人已运用文字将内容、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做书人则要充分运用书籍的要素,构成人们享受这些内容的特有空间。书籍是人们交流的平台,实现这种交流,就要使读者融入其中,而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书籍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设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走入这个“世界”。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些行为、动作使阅读成为一种互动,使读者的阅读方式成为主动接受。 在书籍这个“舞台”上,文字、图形、色彩都是其中的角色,它们的不同组合、搭配能够达到各种效果。在文字、图形、色彩的编排过程中,则要符合人的一般视觉习惯,并设计出与同类书籍不同的视觉流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读者接受信息的程度,营造该书特有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并在享受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把握。不同种类的书籍,视觉流程的特点是不同的,如文学类的小说,其视觉流程应具有连贯性,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其“单线条”的整体性 ;而信息较多的杂志,其视觉流程可以是多条的,可并列而行、可主次有别、可正反相对。这其中的种种变化,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提高人的阅读效率。另外还需考虑版面的调性变化,通过调性的变化使人的视觉得到调节,达到松弛有度。 书是人所阅读的,书的设计必然要围绕人而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我们不要陷入某一方面的漩涡之中,迷失了方向。如今“超文本”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颇具发散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相互沟通和多声渠道的性质,从而有利于对确定词语的多元对话,并使读者从作者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超文本的读者和作者被称为是互相学习者、共同创作者。由此可看出它同样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书籍”设计中永存。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 内容摘要:书籍装帧一词作为专业用语,在我国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但过去,书籍装帧被理解为封面设计的代名词,这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装帧本身一词在概念上存在局限。应该说,书籍装帧的含义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书籍设计是指对书籍进行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制作以及营销的过程,书籍装帧是其中设计与制作的部分。文章对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两个概念作了较全面的诠释。 关 键 词:书籍装帧 设计 书籍整体设计 书籍设计 书籍装帧一词作为专业用语,在我国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上个世纪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书籍装帧只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美化设计,这种理解使得书籍装帧变成了封面设计的代名词。过去在中国,书籍装帧之所以只停留在封面设计上,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以及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因认识上的局限,使得设计师无法参与书籍的整体设计。并不是装帧本身一词在概念上存在局限,应该说书籍装帧的含义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书籍的设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制作书籍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纸张以及新型的特种材料;其次,书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书籍逐渐被图文并茂的现代书籍替代,而且现代书籍的形式多了,有了电子书籍、游戏书籍、概念书籍等;再者,读者的观念变了,现在的读者更加讲究书籍的外在品质了。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书籍装帧从内到外都要有创新和变化。装帧概念的内涵也随之有了新的需求。本文对书籍装帧概念的认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通常意义上的装帧概念 装帧一词的使用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记载,装帧是丰子恺先生在上世纪20—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当时的“装帧”是指将纸张折叠制作成帧,由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的过程。而在更早的时期,中国的先辈们还没有将“装帧”一词合在一起使用。我们分别对“装”和“帧”进行认识:“装”在《大辞典》中有十四种解释,其中第十种是“书册装订的形式,如线装、精装”;“帧”在《大辞典》中有三种解释,其中第三种是指“量词。画一幅,相片一张,叫一帧”的意思。“今人以一幅为帧”。①这说明从明代就已将书籍的内页用帧来计算。通过以上的认识,可以感受到“装”“帧”与书籍的紧密关系。同时,古人常将装订作装帧使用。如清代《藏书纪要》中对装订这样陈述:“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大雅,厚薄得宜,精致端庄,方为第一。”②这里的装订就是装帧。 近现代的一些书籍都对装帧一词做出不同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中对装帧的解释:“指书刊的封面、插图等美术设计和版式、装订形式等技术设计。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豪华的装帧,是我有生以来,著作第一次穿上漂亮服装。’巴金《沉落》:‘而且每一本书的装帧都是很考究的。’”从这里就能看出,通常意义上的装帧已经包括了封面设计、版面编排、印刷装订等。《中国百科大词典》中对装帧设计也有非常翔实的解释:“装帧是对图书的整体形态的规划,即图书在成型前为其装帧活动提出的设计方案和草图。图书装帧设计分美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围绕封面,对书脊、扉页、插图及题花、尾花等方面进行艺术形式的创作;后者是指版面的排印格式,用料及装饰方式等,两者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一个完整的书籍整体设计过程。 最近30多年中,有一种观念认为,装帧一词已经不能适应书籍的设计与制作,要用“书籍整体设计”“书籍设计”等说法替代,因为这些观念认为书籍装帧的概念过于狭窄,这是对装帧概念的误解。正如前面看到的,装帧本身在范畴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局限,装帧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而且,频繁的更新概念名称虽可能会体现一些新的见解,但随着时代的更替,这种新意也会很快过时。而历史却会因为频繁的更新而消失痕迹,这不仅造成概念的混乱,也使得概念缺乏自身的历史特征及民族特性。可以通过重新定义书籍装帧的含义,来适应新时代书籍的设计的需求。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拘泥以往的装帧概念,而应时时更新它的内涵,这是书籍装帧实现自身进化的一个途径。 二、现代的书籍装帧概念 “书籍装帧”一词从《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中翻译过来为“book binding”。“binding”有多层意思,有捆绑和粘合之意;也指(书的)装订、装帧的意思。另外在《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还能看到与“binding”相关的词语如:“平装 paper cover binding、 精装 hard cover binding、活页装 loose-leaf binding”。因此,在英国给书籍做具体的设计,通常都使用“ binding”这个词。“ binding”和“装帧”这两个词汇都是具有行业特征的专业词汇,都恰当地表达了书籍的构想与制作的概念。 对书籍的装帧是不能与书籍分离开来经营的,装帧即是书籍的一部分,是书籍的脸面,并内含着身体的各部分,是浓缩书籍的精华内容并直观表现于装帧之上的。“书的脸即书的内脏功能的表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书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中表现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说是从外部看不见的部分,将它提取出来,赋予‘造型’,让它动起来,充满生机。这是第一张脸的意思;第二张脸触及更大、更深的东西,即文明和文化的根。寻觅今天文化底层潜藏着的文化古层,文化的根。这是第二张脸的意思。”③杉浦康平先生将书籍的第二张脸喻作书籍文化的根,这给书籍装帧以很深的内涵。同时,也是对书籍装帧提出的很高的要求。 现代的书籍装帧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书籍制作,更不是狭隘的封面设计,它是一种由内至外的书籍整体构想与制作行为,其范围既包括对未来书籍形态的探索,也包括对现代书籍工艺的创新。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等,都大大促进了书籍材料、书籍印刷、书籍装订工艺的发展,更触动了书籍装帧的文化底蕴的表现。 现代书籍装帧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并且更加具体。它不仅涵盖了最初的书籍形态的策划,还包括开本的选择、封面和扉页的设计、正文内的版式编排和插图设计,以及后期的印刷和装订等。同时,现代书籍装帧还大胆地更新以往的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面对现代的书籍,不仅要升华其外表形式,也要更新内在的气韵。在将书籍的信息内容文本转化为二维或三维(虚拟)视觉形象的时候,装帧不仅要赋予字体、图形、色彩等新的视觉元素,还要赋予书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现代的书籍装帧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不断发展更新,内在的气韵与文化底蕴也在逐渐延展与深化。 三、书籍设计的理解 设计(design)一词字面解释为设想和计划的意思。在《汉语大词典》中设计有两种解释:“①设下计谋。《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毒,重相设计。’②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定图样、方案。”从本质上看,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人类生活各方面进行规划和计划,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过程。设计是在各种条件和限制中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设计的大致内容包括计划、构思、传达、应用。所有的设计内容都基本如此,无论是复杂的宇宙航空器或飞机汽车等工业设计,还是简单的包装或广告设计。 自上个世纪以来,设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设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建筑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设计等);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礼品首饰设计等)、平面设计(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等)、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书籍设计就是其中的一项,它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一样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都是根据需要做创新的造型构想,并运用于社会实际中。所以它们在设计程序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需要经历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应用。接下来,我们试着对书籍设计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从中体会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区别。 最早提出“书籍设计”这一概念的是杉浦康平先生:“我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着手于书籍整体设计,包括内文编排、文字、字体、字号、标题、目录、扉页、封面、函套、腰带到版权页的设计,并对所有用纸、材料进行选择,设定印刷装订工艺,进而连书籍的宣传品种也成为设计的对象。以上‘书籍设计’概念的提出、实现和确立的过程,曾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理论上、技术上的争执,不过最终还是被大家理解了。”现在的书籍设计已经不是设计者或插画家个人所能承担的,还需要参与从选题策划到成书为止的整个过程的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因此说,书籍设计是指包括书籍选题、书籍形态、书籍版面,以及材料工艺等的一系列设计,是一种创造书籍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活动。 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三维的立体形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设计之中。这种书籍设计概念强调书籍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即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一般包括书籍形态、书籍视觉元素、书籍材料、装订形式以及书籍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 书籍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商业行为的造型艺术,它的概念中还包括了书籍的营销,这是从书籍作为特殊商品的角度去认识书籍设计的。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既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所值。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读者对象。“书籍设计就是以书籍的销售方式和读者为基础而进行的书籍设计活动。它也称综合设计,是关于书籍的性质、印制、销售等图书设计相关因素的协调和技术性规划的实现。”④可见在书籍设计中,是不能避开销售不谈的。书籍的目的是为了供人们阅读,人们读书是为了从书籍中得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信息和自信。因此,书籍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书籍的这一主要功能而设计。书籍设计不仅要将“人们的精神文化市场”作为书籍选题规划的起点,而且还要运用现实的商品市场需求来辅助书籍设计的具体构想。 书籍的营销活动是出版行业为满足读者心理以及掌握市场需求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市场的调查、分析、研究及预测,还包括书籍成型后的销售宣传。实际上,加入营销概念的书籍设计,更强调书籍设计的系统性。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对书籍的整体装帧,还有对书籍的选题定位和对书籍的宣传与销售,以及与读者的互动。对书籍选题的定位是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给书籍确定一个市场范围,并根据选题的需要确定书籍的装帧方向,寻找契合读者群体的书籍装帧风格,以此来带给读者细致入微的体贴与关怀。所以,在书籍设计的概念中,融入营销观念的模式之后,使书籍设计更具系统性,也更具功能性。在这种强调系统与功能的书籍设计中,随之而来地出现了更高形式的品牌化的书籍设计。 综上所述,书籍设计的概念是指对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书籍,进行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制作,以及营销的过程,而书籍装帧是其中设计与制作的部分。因此,书籍设计具有显著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它的过程包括:第一,选题的定位,这是书籍的策划部分;第二,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这是书籍的装帧部分;第三,书籍的宣传与销售以及与这本书周遭环境的协调,尤其是与读者的互动,这是书籍的营销部分。因此说书籍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书籍设计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通过设计这座桥梁嫁接起来。 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梳理它们的关系有利于对书籍艺术理念的认识。书籍装帧是书籍设计中的一部分,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随着时代的跨越,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概念都将不断地深化,并将不断超越它们原有的内涵。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的节奏设计 【摘要】书籍是文明的载体,书籍的形式要符合内容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内容的影响,这是产生设计节奏的基础,内容影响可以贯穿整个书籍设计史,我们把这种形态整理出来,并应用到的设计中去。 【关键词】书籍设计 版式 节奏 一、节奏的要素 在我们的印象中,节奏应该是专属于音乐或舞蹈的范畴。那么,什么是节奏呢?节奏是由相近的或相同的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连续或流动的状态,是运动中都带有某种规律性的韵律动感。在大自然中,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海浪拍岸,心脏搏动等等,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木匠锯木、船工划船、体育运动等等,就会发现他们是怎样有规律地一动一停,从而使他们的活动变得轻松自如。可以说,节奏能使从事活动的人和旁观者同样感到愉快。在书籍设计之中,对于节奏不同的把握,我们可以把每一本书都设计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读者阅读不在枯燥乏味,而是从节奏表现中积极引导读者,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愉悦,在视觉艺术中,节奏的表现性特征同样与其快慢的感觉有关,只是这种速度快慢的感觉主要是由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间隔来决定的。 书籍的节奏设计并不是单一运用哪一种元素,而是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共同发挥作用。插图、色彩、文字版式、艺术图形以及材料等这些要素的参与,那它们将会成这个乐章的重要音符!从而使节奏富有变换,对于形式的表现更有说服力。 二、书籍整体节奏的多元化表现形态 1.插图对书籍节奏设计的影响 历来对于一本好书的评价就是图文并茂,插图作为装帧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就得到相当的重视。《书林清话》中说道:“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应该说,插图和文字是“相依为命”的。合理使用插图,对插图如何配置,也是在整体设计中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过多使用插图或者过少的使用都会对整体的节奏产生影响,大量使用可以会使大调子失去变化,会增强作品的平稳感,节奏变化变弱;少量使用可以影响节奏的形成,让部分元素孤立又往往让节拍产生强对比。 2.色彩对书籍节奏设计的影响 色彩设计是一门学问,人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一幅设计作品时,最先被吸引的就是作品的颜色。所以对一本设计成功的书籍来说,色彩的表达是很重要的。在书籍表现形态中色调的运用和把握是节奏设计的主旋律,它可以影响整个设计作品的方向和艺术风格。色调的对比、协调、平衡等语言都是节奏所形成的重要语言。 3.文字和版式对书籍节奏的影响 文字和版式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它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文字版式设计中节奏感是由疏密、大小、多少、长短、高低、粗细等的变化产生。版式的疏密对比的美必须有聚有散,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形成虚实的节奏感。在排版中如何使它们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变化,有层次,主动活泼,富于节奏美感,这就需要疏密交叉处理得当,在书籍设计中每个页面所出现的疏密关系都不同,那么这种层次分明,互相之间关系明确后,在书籍的翻阅过程中也就产生了一种节奏感。 4.材料对书籍节奏设计的影响 材料是一种语言,设计师选用什么材料会让两本设计风格相同的书籍设计作品大相径庭。材料学对于设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同材料产生的肌理效果可以形成丰富的节奏韵律,这也是其他表现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所以要把握一本书的基调可能还是要从材料上做文章,这样对于整本书的设计语言表达就用更好的操控性,使节奏表达更趋于灵活。 5.辅助图形对书籍节奏的影响 辅助图形也在书籍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起到的是给主调作解释说明的一种补充作用,但其系列化、有组织的应用会形成一定旋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在声乐中“和声”。因此,辅助图形可以让节奏更富有韵味。它是书籍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 6.翻阅设计 翻阅设计是由书籍的装订形式所决定引起的,装订形式的不同则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翻阅形态,翻阅形态又可以影响人的阅读心理,从而产生节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读者和书籍之间的这种翻阅状态所引起的交流所形成的。 7.书籍整体节奏的形成 书籍设计的整体节奏形成是不同元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形成的,每一单元的强弱变化和其他元素相互协调,而形成对比、平衡、律动、舒缓、紧张等不同感受,从而使整体产生一种连续性的变化,那么插画、色彩、辅助图形、材料、文字版式、翻阅形态等等这些构成主旋律的基本元素,所以设计师是不可以忽略这些基本设计形态的。 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著的《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克莱夫·贝尔认为: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合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感情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它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是一种特别的情感;“形式”就是作品各种构成因素的一种纯粹的关系,即纯形式。那么我们认为节奏设计会是这种有意味典型的艺术形态。我们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点、线、面、色彩的某种组成方式或组成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造就装帧设计“有意味的形式”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有节奏的重复以及由强至弱、由粗至细、由大至小的渐变,都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另外,线的节奏、符号的节奏、黑白的节奏、形状的节奏,色彩的节奏也都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伊索寓言》的封面设计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封面的“有意味的形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强烈的色彩对比、鲜明的节奏、色块的张力、明快的曲线,这一切都成为该书封面“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这也是节奏表现的重要手段。 三、 谈吕敬人先生对书籍节奏的表现 吕敬人先生曾经说过:“最美的书是内容和形式统 一、审美和功能统一的书。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能够读来有趣,同时能够益,让你赏心悦目的书才是美的书。”那么我们可以理解正是内容和形式与翻阅过程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的节奏,才能真正和读者产生互动。吕敬人把这种境界看成是书籍形态设计的至高境界。那么这些都是节奏的表现方式。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可以看作吕敬人这方面追求的一个代表作。盒函书脊将陶艺家高振宇的青瓷器皿的归纳图形,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记号。此记号也渗透于文内、扉页、文字页、隔页、版权页中。全书的设计疏密得当,繁简有致,表现出浓郁的和谐之美和整体性。在每次的设计构想中,吕敬人总是在原著信息的理解基础上,理性地把文字、图像、色彩、素材等元素纳入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运用。即使是一个装饰性图形、一个页码或小符号也不能例外。这样,各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焕发出了比单体符号更强大的张力,并以此构成视觉节奏的连续性,引导读者以流畅连续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卷帙浩繁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是这种设计的典型例子。全书14卷均采用统一的书函底纹、封面格式、环衬纸材、分章隔页、板芯桓线和提示符号,而每个分卷则以分编色标、分卷图像、专色标记和内页彩底显示出共性中的个性,整体中的变化,从而使各卷既保持了横向的连续性,同时又具有纵向的连续性,造成了全书视线的有序流动。在借鉴传统和当代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并大胆地实验性创造各种新的视觉样式,采用各类材质,运用各种手法,从而显示出前所未有对节奏的实验,也是吕敬人设计的一个显著追求。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的书籍形态设计中,吕敬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这种节奏性的实验,这使他的书籍形态设计一直保持着创新特征。 四、 总结 近两年,书籍设计艺术发展很快,每次去书店,总能看到一些装帧精美的新书,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人们的设计意识普遍增强,同时,对书籍装帧理论方面的探讨也空前活跃不少人提出新的理论与见解。然而,一些设计师对书籍设计的理解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不能对书籍的节奏有较好的把握。 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书籍的结构和设计形态在不断演变、进化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多元化的书籍形式是书籍设计的发展前景。书籍设计具有桥梁作用,它应始终是优秀书籍的得力基石。书籍设计师将司空见惯的文字、图片融入新颖的形式、理性的秩序中去,从外观的开本到版心的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从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到触觉,全方位地纳入设计的想象和创意之中,用书籍特有的“身体”——封面、版面、图形、色彩、纸张、字体、油墨,来传达文稿内容的核心。只有掌握书籍设计一般规律特点与设计创作方法,并且结合印刷工艺、编排设计原理来进行书籍设计,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视觉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书籍设计论文:关于现代书籍设计与版式探讨 论文摘要:通过对书籍设计的要求:表达书稿,体现创意;合理引导阅读顺序;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等,分别阐述了版式在其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最终使书籍的设计具有可读性,可视性便利性。 论文关键词:书籍设计;版式 “书”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用来获取知识的载体。这个我们称之为“书”的载体一直伴随着我们,并随着读者对书籍设计更高的审美需求、愉悦需求等更高层次和更为人性化的需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书籍的设计已从构成形式单一枯燥发展到现在的设计风格自由多变,细观书籍设计的变化,发现除了字体、图案、色彩这些必要元素外,将这些元素合理整合在一起的构图版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对于一本书来说,版式设计的重要性仅次于文字,它影响着书的可读性、可视性甚至便利性,并存于书的每一篇每一页中,无处不在。 1 表达书稿,体现创意 装帧设计服务于书稿,在装帧设计中体现书稿的精髓、气质、文化感是装帧设计的第一使命。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区别于同类其他书籍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一本书稿包含的内容繁多,装帧设计前要从书稿中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深刻涵义,整合繁琐的信息,从中提炼出书稿的精髓,再以与书稿同样的主体旋律节奏来表达,将其图像化、视觉化,使读者通过设计直接体会出书稿的内涵。而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配图说明。 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又总是需要设计师具有创造力,突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体现现代艺术美,反映时代风尚,更体现设计者作为个体对于书稿的理解、与自身的意识、情感。 书籍版式设计应把握适度原则,避免设计过度.设计者应懂得用版式语言传情达意,在处理版面时注意合理安排各级标题层次、图文编排、色彩运用、装饰线条图案以及由疏密、大小、色彩的对比带来的节奏感等的版式语言,为更好地表达书籍内容服务。 2 合理引导阅读顺序 书籍是立体的,所以书中的空白页,扉页等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引导阅读的作用,在读者翻阅书籍的同时渐渐静下心来,层层进入到书的中心内容中去。而在对书的各部分做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解决的是在书籍的每一个平面中依据信息的重要性合理引导阅读顺序。 在确定了每页的图文信息后,需要设计师明确的排列出它们的信息等级,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来合理安排各信息占版面的大小,以求明确视觉顺序,使信息在同一个平明面内做到条理清晰。通常情况下占版面较大的图文会容易引起读者注意,最吸引读者注意的为视觉重点。当然,视觉顺序的产生与图文之间的颜色对比也有关联,通常以纯度较高在前,暖色调在前。 还应根据图文的内容进行分类,将有关联的图文安排在较近的位置使图文一一对应,做到信息整体、明晰。 明晰的视觉顺序引导,能使书中每一页的重点突出,内容顺序一目了然,便于读者阅读,以免含糊不清,无处着眼。 3 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书是立体的,而这种立体由许多平面所组成,同时每本书也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也是由许多小的独立的个体组成。仅看书的外封,我们整体的称它为书封,拿在手上时呈立体状,各个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当一本书排放在书架上时,我们看到的书封部分就只有书脊了,这时书脊就独当一面,作为一个整体传递信息。 书中的每个平面单独看是都应是一个整体,有着完整的信息和版式,而当作书籍整体看时,它们又应有统一的风格和紧密联系。设计者可以通过版式设计的统一达到整体与局部的视觉统一。我们或称它为“同一”,也就是将一种基本版式始终的运用在书籍的每一个单独的平面中,即使是左右页的整体效果,也至少可以达到基本对称。使整本书条理清晰,整齐统一。这种方法常用于理论书籍等较严肃的书籍。如果要在统一中又求变化,我们可以采用网格来完成,网格可以将各编排元素组织在一起,构成互相关联的整体。 4 点睛细节处理 版式的绝对统一常常会使设计显得呆板、没有生气,缺乏变化。设计者可以通过其他部分的设计和处理作为点睛,曾强视觉效果。 设计者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对材料进行一些创新,如书封的用料,可以根据书籍的的内容和性质适当进行改变,使书封能够更好的表现书籍的内容和气质。书籍的装订形式也可以根据书籍的性质进行一些改变,许多体现我国文化的书籍都会选择线装的形式,更有设计师将线装进行再设计,在线装的部分用线组成文字,使书籍即显古朴又不乏现代气息。 书口处也可以有变化,可以在书口上上色,来呼应书籍其他部分的设计,更可以在书口处印上有关书中主角的照片等,如《梅兰芳》的设计。书口的形式也可以有少许改变,如将书口设计为阶梯状,而不是我们常看到的切齐的书口。 现代书籍的风格更为多变,版式的设计也相对自由化了,但不能改变的是版式在书籍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它影响着书的可读性、可视性甚至便利性,作为设计者,我们应通过设计,使书成为真正实用的艺术品。 书籍设计论文:现代书籍设计与视觉传递 世界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丰富多彩,数字信息、快餐、广告天天涌入人们的视野,时代大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现代意识的观念逐渐加强,书籍装帧也赋予了新的概念,即图书的视觉传递。在现代意识观念的趋使下,审美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书籍装帧设计渐渐趋向于从情韵美、含蓄美、内在美、形式美和广告味到图书市场定位与读者心理分析等全方位的整体设计,并注意书籍传递的广告信息、陶治情操,以增强装帧设计的内涵。 一、市场意识与设计观念的转变 全球经济正走向一体化,整个社会思潮,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的高速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世界各国科技的创新与展现,生物工程、计算机高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对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起了巨大的影响。书籍视觉传递是一门艺术,是通过特有的形式、图象、文字、色彩、向读者传递图书的科学知识信息,设计者必须根据社会审美意识和视觉心理,市场需求,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在设计手段上进行创新,并掌握市场经济运畴规律,赋于创新意味,与时俱进。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外国早有定义,在国内今天也逐步为大多数人认同,对市场经济而言,图书是“商品”,就有一个商品形象的竞争,尤其在当今时代竞争激烈,节奏飞快,人们往往只凭第一印象决定事物取舍优劣的环境中,书籍商品的视觉传递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图书的生存。图书的视觉传递强化了商品的概念,研究了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市场消费心理、社会时尚、审美情趣等市场运畴规律,在市场中优胜劣态,竞争日益激烈中脱颖而出。而不象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不考虑市场需求,不研究读者心理,孤立地单纯从图书出发,书籍装帧设计只限于“从属性”、“书卷性”。现代设计观念以融进了市场意识的概念。设计者运用高科技电脑设计手段,表达图书内容,展现最佳视觉广告艺术效果,将现代、后现代、超现实等各种手法用尽用好,用最能发现图书内容需求的装帧材料,传递视觉新感觉。以广告设计的手法介入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将更有效地传递图书商品特性,使图书具有“广告味”,赋有更好的视觉传递效果。也可谓“笔墨当随时代”。作为图书商品,必须对图书从内到外整体设计视觉传递体现,充分体现了图书“文化与商品”的关系,让图书要在市场销售中醒目,图书的视觉传递正是体现了现代意识趋使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观念,是符合时代追求创新的特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优胜劣态,以质量取胜。创新是每家出版社所关注的问题,书籍的视觉传递,必须是图书整体创新,以提高设计视觉的冲击力, 给读者强力传递着新信息、新感觉,又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风格的现代设计,在浩如烟海的图书的市场中醒目。 二、书籍视觉传递的“商品”特性 书籍作为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陶冶人类心灵和精神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便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书籍视觉传递设计比书的内文更具有商品的特性,既保护图书,有传递信息。在国外,图书可在超市里销售,在国内,图书也进入了不少超市。书籍设计本身的辉煌,是经过人类几次工业革命而实现的,图书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制版印刷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不同于绘画艺术崇尚个性和艺术表现,它是现代设计的一枝,现代设计本身包含着商业性的功利、目的,存在市场促销的功能。如严格地把图书视觉传递设计与商品包装设计相比,图书的封面,护封、函套,腰封及环衬扉页,类似于商品的包装设计,职能是美化商品,促进销售,保护产品不受损伤。而版式、插图、开本、字体、纸张设计,类似于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书籍的视觉传递设计正是从这两点架构来进行考虑,仔细地研究不同层次读者的消费动机和需求,不同的图书有着不同的视觉设计要求。日本装帧设计家原弘先生说“尽管说书是文化产品,但只要在书店里出售,就必须把它看成商品,因此,有必要把书的外观设计作为商品包装来考虑,将重点放在书籍外观的装潢上”。书籍视觉传递设计的本身也有二重性,第一是艺术设计,第二是工业设计,作为商品必须进行工业方面的考虑,对装帧材料、制版印刷工艺、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即工业性复制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设计师三者之间,在整体上进行统一的认识和实践),把艺术设计与工艺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国外书籍设计质量高的奥秘所在。 三、现代意识对书籍视觉传递的定位 市场经济把图书出版推向了市场,人们不断接受新信息、新思想、读者的物质文化需求出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美国史坦福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把在社会活动中的人划为九种不同价值与生活型态的群体。即生存型、持续型、追随型、模仿型、自我中心型、试验型、成就型、社会意识型、完成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型态(一个人的态度、信念、意见、期望、偏见和对时间、精力、金钱的支配方式)。因此,读者价值观不同,物质文化需的不同,所以产生文化市场需求选择的多样化,这就决定了图书视觉传递的多元化趋势。人类已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也已全球化,各民族的文化加快了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于本国文化之中。电子计算的广泛的应用,对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与制版印刷带来了革命和繁荣,书籍视觉传递设计迈入了精细化和个性化、多元化轨道,设计师们利用计算机、光盘图库,运用不同制版印刷工艺、各种纸张材料,不同设计造型手法去表现新视觉空间,新的观念,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加快信息表述的传递,对于设计手法本身赋予了强烈的商品竞争意味。在设计手段上充分利用具象、抽象、半抽象,现代、后现代形式互相渗透,注重视觉传递设计,运用置换构成,将无生命与有生命合成;变异构成,将物体不合理地变形,产生迷惑;视动构成,利用计算机制作数字图形;断置构成,将物体进行不规则地错位与排列,造成碰力感等手段。同时,要注重书籍视觉传递的“广告性”,兼容“文化性”。图书封面设计是将广告的符号,如点、圈、角、线等来解释,视觉传递时给人以间隙与节奏感。书籍视觉传递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广告艺术,它必须是以图书内容作为统一协调的中心,设计上着重烘托主体和美与传达,注重设计定位,及对读者的定位,强调隐含价值。一件好的图书视觉传递设计,应具有视觉传递的广告性(商品宣传),正如鲁迅所说,一切艺术是宣传,但一切宣传不等于艺术。图书的视觉传递设计要借鉴广告设计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设计,首先,要做到作品欣赏性(艺术性),要调动读者的审美情绪,否则广告性也失去意义。因此,要调动一切营造美的手段、形式、风格、根据现代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市场规律,从单一到多元,从古朴到现代,从国外现代设计到中国民族风格,散发时代气息。其次,作品的保护性(物质性),用各种物质材料去体现它于广告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关系,同时,恰如其氛地表达思想内容和实用价值,并保护图书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书视觉传递的“广告性”与“书卷性”相互辨证统一,“广告味”具有一定的视觉传递诱导性,诱发人们去购买图书的欲望,它和图书视觉传递的“书卷性”(文化性)统一,能相辅构成,相得益彰。图书视觉传递的设计是对读者的诱导,是视线的流动和渗透,是图书内涵的再现。现代图书装帧设计注重视感、质感、手感三方面,它包含着造型设计、材料运用、印装质量。德国、美国、日本等,它们的设计风格各具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它最终是将设计通过工业生产来体现代设计风格,设计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懂得设计艺术如何过入工业技术先进设备去完善设计艺术思想,使艺术跨越工业性设计的障碍。 在市场经济中,对书籍视觉传递艺术我们必须要有现代意识,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手段与科学技术精益求精进行设计和印刷,制作高质量,创名牌效应,形成自己的风格,去赢得图书市场的青睐。实践证明,现代图书视觉传递的价值观,又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图书市场上,符合市场与艺术设计要求好作品的魅力决定了图书的销售量。图书视觉传递的价值,既可以推动图书经济价值的增值,时也可以提高图书装帧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作者:黄强博客斋)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装帧设计中互动性的探讨 【摘 要】书籍装帧设计的互动性是指在书籍装帧设计中,通过特别的设计让读者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使读者与书籍实现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书籍 装帧设计 互动性 一、书籍装帧互动性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 (一)可视性 文字传递明快,视像画质精良。书籍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文字和图形,它们是书籍传递信息的载体。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要保持的就是文字和图形的清晰传递,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表现,文字和图像都必须清晰和准确,模糊的文字和图像在书中不能传达任何信息的,更谈不上美感。 (二)可读性 翻阅轻松舒畅,排列节奏有序。书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阅读,设计应该是帮助阅读,方便阅读。对图像的随意分割,破坏图像的传达效果;把文字当成一种设计元素,为了视觉效果版式的完整好看,而一味的改变其正常的阅读大小和连贯性;过度的强调美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很大的障碍,使内容的正确理解面临巨大的困难,破坏了书本身所存在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三)便利性 方便传递,利于存放。书籍装帧设计中我们不只是要考虑到书在阅读和展示的过程。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它的运输和存放。所有标准书籍尺寸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印刷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存放。大胆打破了规格的标准,使用了很多的特殊开本和造型,虽然可以宣扬书籍的个性或是突出主题。但也增加了书籍的成本,并给运输和存放带了很多的不便。 (四)愉悦性 视觉形式有趣,体现五感得当(即书的视、触、听、嗅、味五觉)。书籍装帧设计反对那种纯粹形式化的、无灵魂的、简单构成游戏,也忌讳废话连篇不到位的牵强堆砌。美观和内容同样的重要。单纯的美观并不符合书籍装帧设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是将每一个设计元素当作附着在于设计中的灵魂,无论是静止的点,还是流动的线,给作品带来的不应该是表象的美感,更多是要表达出一种力量,一种与书相符合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才能使读者在读书中真正进入书中,去感受书中的感情,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 二、书籍装帧互动性设计中的要素 (一)开本 开本就是一本书的形态,幅面的大小。在开本的选择上要考虑到:(1)书籍的内容和性质;(2)书籍的容量;(3)书籍阅读的对象;(4)书籍的用途;(5)书籍的成本及价格定位;(6)阅读的方式。尽管我们可以用一些复杂的印刷技术来融合各种设计要素,从而做出独一无二富有创意的设计,但是对纸张和纸张尺寸的选择是任何一个设计的起点。 在互动性的设计中我们对于开本的设计要从封面和内页两个方面去进行。 1.封面设计中,对开本形式的处理上打破了平面而向三维立体 发展 。由于材料的不同可大致分为纸品类和非纸品类,对于纸品类多采用剪切、折、切折、模压、粘贴、插接等方式;而对于非纸品类结合材料本身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加工。例如对于金属材质可以使用切割、凿刻等。使之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增加审美层次感。 2.内页设计中,以纸张的运用为主,混合少量其他材料的使用。对于各种三维效果营造也要考虑到书籍的整体效果,应该多用折页、粘贴和裁剪等简单的处理手法。内页设计要方便读者的阅读,字体和图像要清晰准确并以服务主题为主,美观的设计不能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内页设计可以打破原来内页开本一致的模式,为了表现主题适当使用多种尺寸,产生不同的层次效果。但是无论是封面还是内页在设计中风格一定要统一,不能单独进行思考和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是种整体性的设计,必须要内外统一,表达同一种声音。 (二)材料 材料可以算是书承载信息的容器,器物之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美。虽然材料的种类繁多,其性质也是多种多样,但任何材料的使用都必须在书籍的主题之下,为表达内容服务。精贵不一定是最佳,质朴也不是最差,只有适合内容,材料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魅力。 互动性设计中材料以不局限于纸张,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材料,只要它适合主题就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在对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准确把握材料的视触觉感受;把握材料的个性,要把表达的内容用材料充分地体现出来;材料的多样化组合,要把文字潜在的表达力通过多种材料充分表现出来。 (三)版式 尽管设计师要依赖文字和图像元素进行版面设计,但是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要提供一个传达信息的气场,即使没有文字和图像元素,或者只有图像没有文字的场合,以精确的表达内容的设计视角来分解组合,并将原始元素解构和重构,重新合理配置各种元素与版面空间之中,其中包含着精心 计算 的数学式版面构成。在互动性的设计中对于版式的设计要有引导视觉动线,提高阅读兴趣,增强理解能力,表现说服能力以及引起认同感觉。在视觉传达上要表现出于内容相呼应的势态,使读者在阅读中如同在听 音乐 ,感受到书中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在对于连页、跨页、折叠页等的使用中,要和单页保持一定的整体和连贯。要在统一的形式构成上展开设计,以控制版面的结构状态及视觉次序。可从色彩、空间、空白等形式上构建连续的视觉印象。 (四)色彩 色彩是表达含意和传递感受的多棱镜,是书籍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在互动性的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必须根据书籍的主题,把握好色彩的个性情感与主题内容一致,掌握好色彩使用上一个度的问题,充分运用色彩联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在使用上也要考虑它在版式上的位置,混合使用时对画面的影响以及有序的排列。 (五)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单纯的文字只是起到传达作用,在互动性设计中其目的则是赋予文字既传达内容又能启示意念的双重功能,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使书籍产生出丰富的表情,增强书的内涵。在文字的编排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明确的阅读顺序。对于大段文字的要进行合理的隔离,为读者创造最佳的阅读条理。对于内文、标题、旁注、页码等要整体的秩序化运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细微感觉的运用,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组合的疏密节奏及导向性。 (六)图像 图像首要宗旨是对文字内容作清晰的视觉说明,同时对书籍起到装饰和美化作用,再则是对作品意思的读解,发现和挖掘。互动性的设计中适当的运用图像,可以丰富版面的层次,赋予书籍信息传达的节奏韵律、扩大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给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对于与主题相关的照片等在表达上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摄影照片、手绘插图等可以综合使用,在处理手法上也可以对图像进行适当修饰处理。只要是和主题相符,无论是图像本身的切割分解,还是局部的夸张都是允许的。 总之,我们在互动性的设计中必须结合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运用好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使它们能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书籍的内容和美感发挥到最好。书籍设计论文: 书籍设计论文:浅谈书籍装帧艺中的动态设计观 论文 关键词:书籍装帧 装帧 艺术 动态设计 论文摘要:把握书籍的当代形态,要求设计者把书籍看作是“一种紧凑连贯的活动或事件”的整体。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三维视觉概念的、立体的、动态的书籍装帧设计观,以使书籍装帧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精美的书令人赏心悦目,甚至会吸弓l你把书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玩赏。这是一种什么魅力在吸引你?是一种怎样的神秘内心体验?或是因色彩浓重,强烈绚烂;或是因风格隽永清丽、飘逸古雅;或是因构思巧妙,堪留百代之奇;或是因考究精致,有巧夺天工之妙。人们在为精美的书籍感叹不已时,往往更多的是注意书籍装帧的美给我们以直接感受的愉悦,并不深思这构成装帧美的一种潜在力量,而这种潜在力量实际上存在于缤纷满目、风格各异的精美的书籍之中.成为所有精品图书的一个共性,这就是书籍装帧的整体美。这种潜在力量——整体美,从审美主体来讲,来源于主体视觉活动的整体性特征;从客体来说,它又取决于书籍作为审美对象的客观整体性。 1美在整体的文化背景 我国先秦思想家苟子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苟子·劝学篇》)极为强调美的整体性。孔子说“《韶》尽美业,又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虽然包含了伦理内容,但“尽”字显然也表达了全部、整体的含义。 西方美学自古希腊始,各时期的美学家也都洞见了整体美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力图以 科学 的方法给以解释。古希腊 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在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体。”中世纪时,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更明确指出:“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断言:“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 现代 西方美学家对于整体美的研究更加深入。格式塔心 理学 的“完形说“认为“视觉思维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因此,视觉中的整体并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简单相加之和,而是一个具有新质的、全新的整体。这种整体的美虽然通过各局部之和“突现”出来,但它的特征与性质却是在局部成分中找不到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精美的书籍都有一个共性——整体美,而整体美这~要素却神秘地潜藏在“完形”之内,它似乎贯穿于各局部之问,游离于表里之外,却显现于人的主体视觉经验之中。 更使我们有兴趣的是,西方美学家深入研究了形的整体的三度视觉概念,认为“一个物体的视觉概念,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得到的总印象。”[2]一件雕塑或一座建筑只有从各个方面被观察之后,它们的整体美才会被我们感知。因此,所谓整体视知觉,完全是人的一种经验中的组织与构建活动,是与活动、运动密不可分的。人的视觉整体概念绝不是在静态下产生的,而是人与物相对运动的视觉结果。 所以,整体美是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动态系统.它绝不是一贴僵死的膏药。书籍装帧的整体的视知觉.既然来源于动态,那么,“整体美”与“动态”两者便如影随形,紧密结合在一起。 2动态的设计观 任何一本书都与任何一个立体物的视觉概念一样,只能以三度媒介加以再现,而且在动态中形成。因此,应该确立动态的书的设计新观念。 2、1动态的多侧面性 书籍的三度空间是形成书籍外部装帧视觉概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装帧设计中应对整体中的多侧面性有明确的认识。 雕塑家们往往对人与物在运动中的审美关系具有特别的敏感,他们的创作思维是立体的、连贯的和多侧面的。书籍装帧与雕塑艺术有共同点,书籍也是让人们从多方面、多侧面欣赏的艺术品;把书籍装帧艺术只理解为简单的、平面的封面设计,绝对是一个错误。书籍装帧设计者要确立动态的书的多层面设计观,并要具备把多层面的复杂的连续的相对独立的单位,转化为“完形”整体的能力。所以,设计者应该树立与雕塑家类似的多侧面连续的整体设计观。 2.2动态的多距离视点 人对书的注意是一个由远及近的过程。书籍的包封既要对几米以外的读者具有感召力,又要适应站在面前的读者欣赏,即便是读者把书拿在手中,也有任其抚摩品位的魅力。因此,人与书之间距离变化的运动性,产生了书籍审美合适视点的多元性。 合适视点距离的多元性,决定了装帧设计可视内容的多元性。如果我们把人与书的合适视点假设为远、中、近3种,分别为3m,1m和0.3m,设计者就应当为这3种距离都提供完美的视觉形象。当今的许多优秀的装帧设计,都特别注意大号、中号、小号文字在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特别注意装帧的大效果与装帧中精致图案要素的视觉互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书籍装帧多距离视点的心理感受。 2.3动态的视觉相继性 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在其所著的《巨鲸》中认为:人在审美活动中,“凡是在感觉中彼此直接衔接的运动在感觉后也还是联在一起的。”这就是“相继的视觉作用”1]]。视觉的相继知觉作用使我们形成对物体的整体把握。 人类的视觉总是不满足于只看到物体的一个局部,而要把握它的全貌。这就意味着,人类视觉上的不满足心理,总在引导人们去看暂时看不到的部分,去寻求整体的完整,甚至把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也要用想象加以补充,来满足追求整体把握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对书籍的审美活动中,书籍是在动态中使各个部分相继显现,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心理。反之,任何局部的中断或欠缺都会对整体美造成致命的破坏。 书籍是在动态中展示着三维空间。在动态中整体的各个部分相继显现,从而给人以经验中的“完形”。因此,设计者只有具备了把整体的书籍看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的能力,才标志着他把握住了书籍在动态中三维空间的整体特征。 2.4动态的视觉时间性 书籍与雕塑一样,在人的审美活动中,通常被感知是只涉及空间而不涉及时间的。但是,书籍的动态审美特征恰恰表明,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紧凑连贯的活动或事件”【4)。人的视觉特征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一开始往往只知觉到一个模糊的整体,随后便逐渐对其修正、润饰和细节加工。这时审美知觉选择的对象和重点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对象特征的逐步展现,主体的目的、需要、能力、情绪等发生的变化而不断转移。这种感知选择重点的不断转移,构成了书籍视觉的时间性。 读者的阅读,是一个时间的动态过程,充分表现在对图书翻阅浏览的每一个瞬间。从封面、环衬、扉页的欣赏,直到篇、章、节的细读,时间随着空间展开。设计者在文字与图像设计中制造的繁与筒、详与略、前与后,诱导读者的视线循序渐进,是阅读的空间过程成为时间的审美过程。 2.5动态的多层性 书籍是一个多层的形态,它决定了装帧设计的多层性,这是书籍装帧 艺术 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通俗地讲,书是供人一页~页翻看的,它在翻动中展示着动态的多层的美。而书籍的多层性,规定了书籍多层性的设计要求。这种多层性的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要求设计者把精美的封面、勒口、内锋、环衬、扉页、每页正文直至封底,依次在动态中展现在人们眼前。 18世纪法国美学家狄德罗在《论美》一书中提出的“美在于关系”这一著名论点,揭示出形式美的一个内在 规律 。在书籍中,层与层之间疏密的对比与和谐关系,图像符号的变化呼应关系,封面、环衬、扉页之间的色彩节奏关系,甚至之间质感与肌理的变化关系,都转化为“符合目的性的形式”(康德语),使书籍层与层在动态中展现出无限的魅力。 书籍设计论文:试论书籍设计新趋势电子书设计 论文关键词:电子书 书籍设计 网络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电子书作为此一种新型的书籍形式,与传统书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电子书的产生进行分析,并与传统书籍形式比较。对电子书的设计进行探索和思考。 现代所说的电子书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e-book,二是指专门阅读电子书的掌上阅读器。本文所说的电子书设计,是指区别于传统纸张为载体的静态书籍出版物。是通过将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并配以一定的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后,以数码方式记录在设备中,然后借助于特定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的新的书籍形式。 一、电子书产生背景及特点 电子书的产生,是人们步入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改变。互联网逐步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和人们获取信息的常用方式。 因此催生了电子书的产生。电子书的特点是其动态的多媒体信息和良好的交互性,能有效避免传统书籍只有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单一性,集多种感官刺激于一体,调动了读者的兴趣。并通过其可在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上阅读的便利性;网络传播,方便与人分享的优势;储存容量大、便携、使用方便;兼容性好,可以下载到电脑或手持设备上阅读,并且适应现代生活,无纸化传播,符合绿色环保要求,被认为是书籍未来的发展趋势。甚至有人预言,电子书籍是纸介质书的终结者。 二、电子书与传统纸质图书的比较分析 电子书区别于传统纸质图书,有如下特点: 1.书籍形态与内容呈现方式不同 传统书籍以纸张作为主要介质来记录文字和图片等信息,而电子书籍则是以光磁等新型介质作为书籍信息的记载媒体。传统书籍的形态比较固定,其开本,装订方式,材质纸张,虽也有创新。但大体上变化不大。都是以印刷输出为主,纸张作为主要媒介。而电子书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显示器,或手机、掌上阅读器等电子设备来显示其信息内容。和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籍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提供文字,还提供活动的影像和声音信息,通过专门的阅读器,电子书籍丰富的声音,图形,文字等信息即可以从显示器和扬声器中表现出来。有的电子书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生动的表现形式,还具有快速检索和查询的功能,使信息传播更快,电子书籍的诞生使传统的书籍概念被彻底地更新了。 2.人们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改变 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媒体,它的出现将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首先,传统书籍是由抽象的文字符号组成,读者阅读时,必须要通过对一定词语的理解、组织和选择,需要读者更多的逻辑和思考,难以从中获得直接的快感。而图像文本,非常直观。直接刺激着人的视觉系统,使其更易被理解接受。其次,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愉悦,追求新奇时尚和速食文化。而图像性内容更能满足这些需要。大量图文书的产生,引导了“读图时代”的到来,图书中配插图、照片的比例越来越大,绘画、摄影、插画越来越多。古典文学艺术、精英文化也不断地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文字似乎成为图片的辅助和注释。 但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最终会导致思维方式的改变。它将使我们面临阅读方式改变之后所带的阅读心理以及知识接受模式的转变。这一变化势必使人们,尤其是伴随视听信息成长的青年一代对于图像、视听类信息的依赖加大,而疏离文字类的逻辑表达。 三、电子书的新特点及其优势 1.电子书丰富多样的传达方式 电子书的出现,给书籍设计带来了风格和形式上的新变化。电视视频、网络动画、交互式设计等多种传达方式都能够综合应用于电子书的设计中,从而使电子书的有更强的可读性,趣味性。电子书的开本可以随意设定,设计不受纸张开本的限制,大小比例也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自由设定,版式灵活多样,能够充分体现书籍内容和风格。 2.电子书的信息量丰富、信息容量大、成本低 目前,电子书的储存媒介主要有:优盘、光盘、手机等移动储存设备,以及网络出版物等。电子书占用空间很小。但与此相对的是,电子书的信息容量却相当的大和丰富,集文本,视频,声频,图形,图像为一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步接收,使读者更易于理解书籍内容和体会整体的氛围和感受。 在成本方面,电子书更具有优势。传统书籍经过了排版、编辑、校对、印刷、出版、发行等多个环节之后。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增加;电子书籍的制作成本、使用成本都比较低。你可以在很多网站和共享空间里,找到供免费下载的电子书,即使有一些因为版税、知识产权等原因不提供免费下载的资料,它的收费情况相比印刷书籍也会便宜很多。这也使他与传统书籍相比更加具有优势。 3.阅读操作方便,用途广泛 电子书籍通过电脑屏幕阅读,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你仔细观看某一细部的画面,也可以全景观看一个整体的大画面,让人感受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设置了搜索或查询功能,能够让你快速检索需要查看的章节或你想要查询的地方,上次结束阅读的地方或随时调出注释,以方便你的阅读和理解,功能强大,便捷。 由于电子书的便捷性,它除了用于阅读之外,也可以用来作为引导和展示。比如,博物馆可以用它来作为整体介绍和内容引导,还可以用于商业,比如企业宣传画册、广告宣传和提案展示等需要,可谓是用途广泛,前景广阔。 四、信息时代电子书设计探索 可以预见,电子书籍的设计将是数字时代书籍设计的一个新方向。如何使用好这个电子书,这个新媒介对书籍设计者提了更高的要求。 1.信息传达是版面设计的重点 电子书虽然有不同于传统书籍的形态和信息传播媒介,虽然综合了文本,视频,声频,图形,图像等新的表达方式。但它呈现在屏幕,被人们阅读时,依然是以文字、图形、色彩这三大传统设计元素为主构成的,书籍设计者对电子书籍进行的文字编辑,图形、图像处理,动画的制作、版式的设计,都是属于视觉艺术设计。都应该遵循视觉设计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但特别要注意的是,电子书设计应以信息流程设计为主,视觉元素、色彩、图像都应该围绕信息传达来表现,视频、音频也是为信息传达服务,切不可干扰了信息的传达次序性和准确性。 2.通过交互式设计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在电子书籍设计上应充分利用交互体验的趣味性,给读者创造期待与好奇,使读者有机会感受到新颖的科技体验与特殊的情感体验,展现交互设计动态性与趣味性的特征。但交互式设计应当适量,突出人性化、实用性和趣味性。 3.适量设计,避免视觉混乱 有的电子书,为了博人眼球,采用个各种视频、音频,以及炫酷的视觉手段,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孰不知,过度的设计,反而会导致视觉流程混乱,造成视觉疲劳。有序设计,准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视觉手段的适度运用,才能达到好的传达效果。因此,优秀的电子书设计,应该是书籍内容表达准确,信息流程清晰,注重书籍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设计的人性化。 书籍设计论文:色彩个性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如何运用个性色彩,将各类书籍的特点展现出来,凸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就需要书籍装帧设计师对此进行深入思考,这也是受众对书籍封面设计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色彩个性;书籍封面;设计风格 书籍封面设计属于一种创作,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设计的关键在于学会创新,展现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封面设计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个性色彩的运用,色彩也是人们表现生活美的一种重要元素。因此,设计师应深入研究个性色彩的运用,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书籍封面设计。 一、色彩个性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性色彩在文学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 文学书籍的封面设计应以简洁明朗为主,颜色可以单调一些,而且搭配的色彩的纯度和色相都要相近,这样就可以凸显出书籍的品位。主用灰色和白色,再辅以一些绿色、蓝色和棕色进行搭配,就会让整个画面变得十分和谐[1]。比如说陆智昌在书籍封面设计方面就自成一派,他运用自己独到的语言表现出了书籍的简约雅致,比如《洛丽塔》这本书,他把主色定为鹅黄色,花和英文签名则是白色,吸管和可乐选用橙色,其余部分则是黑色。鹅黄色表现出了朝气和俏皮,橙色体现出了活力,白色象征了纯洁。我国古代的书籍大多是采用花青、胭脂红和宝蓝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近现代则是把现代元素和古代元素进行结合,比如《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它的主调是图腾纹样和淡宝蓝色,再结合现代的仿宋体文字,展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特点。再比如鲁迅先生的《夜秋•两地书》,它的主色调是灰蓝色,并插入了一张鲁迅年幼的照片,文字选用白色显得非常突出,表达出作者反抗社会制度的迫切愿望。现代的文学书籍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设计元素也更加丰富多彩,设计风格更加大气明快。比如中国画报出版的《四大名著珍藏精装版》,这四本书以灰白色为主,再以红、蓝、绿和黄为辅色代表《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四本书,从经典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独特的个人风格,色彩运用也十分和谐与灵活。 (二)个性色彩在历史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 历史类书籍一般都是运用黑、白、灰这三种颜色,主要是因为这类书籍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使用这几种颜色会给人带来庄重严肃的感觉,让人心生崇敬之感。读者在阅读时进入深刻思考,思考着生命的脉搏和智慧,体验着作者流露出的情感,现代的图像文字给人们带来了更美好的阅读享受。书籍装帧则是设计师帮助作者完成传达内容的任务,对一整本书进行细致的设计,让上下文的联系更加密切。比如《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吕敬人通过灵活运用木材、皮革和金属雕刻出一个完美的书籍装帧设计,木材的不同质地和雕刻形式的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感觉,让文字和图像显得愈发古朴雅拙。不论是书法字体,还是使用现代的设计字体,文字框架的文武线都是按照传统的格式设计的,只是注入了不同的文字符号,让文字和图像之间取得平衡,达到动静的和谐相处[2]。利用桐木面板进行反雕刻,字体也是采用印刷木刻的方式,全木材属于紧固带系列,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书籍装帧形式,呈现出一种质朴独特的风格。另外,吕敬人先生的《梅兰芳》和《共产党宣言》也都是成功的代表作。 (三)个性色彩在艺术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 艺术书籍的颜色需要更加丰富和富有个性,而且色彩是精神文化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是否能够成功,而书籍的好坏是交由读者来评定的。所以,书籍封面的色彩要以人为本,需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兴趣指向,不能只是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好的色彩不仅可以让画家和读者进行审美方面的沟通,还可以成为传达视觉艺术的媒介,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色彩与社会生活的快速融合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些都是人本思想对色彩创作提出的要求,色彩是无法与大众和市场脱离的,但是作者也不能过分依赖市场,而是要结合市场、社会和大众,然后把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表达出来。作为书籍封面设计师,要学会通过视觉印象去发现本质,并利用视觉语言与受众形成共通印象,达成视觉传达的效果。另外,色彩设计对于培养大众审美和引导大众消费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欣赏色彩作品,就可以领略到色彩艺术的魅力,达到愉悦精神世界的效果。 二、色彩个性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色彩个性对于书籍封面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义,也是传达书籍内容的一种途径。比如说蓝色,西方国家认为它代表着忧郁和悲伤,而在我国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色彩,代表着安详、沉稳和广阔。所以设计师要根据时代特征和消费者的偏好进行设计,对我国的传统色彩加强研究,把它带向全世界,这样可以扩大色彩领域,让色彩更具特色和个性,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设计师因为专业经验的积累,在设计书籍封面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设计师可以从颜色方面打开缺口,从惯性思维中跳脱出来,使用不同的颜色去装点书籍,因为色彩的变化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色彩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对书籍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借助颜色来传达种族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内容。个性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传达出书籍信息,还可以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获得双重感受。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事物的审美品位也在提升,所以设计者应该根据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创造出彰显时代特征的特色书籍封面作品。不同类型的商品有着不同的个性色彩,要想创作出好的商品,就要制定最好的配色方案,除了要符合商品性能的特点,还要考虑社会认可度和商品信誉,然后根据商品的销售面积和消费者喜欢的颜色,利用个性色彩传达出有关书籍的信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色彩的内容决定了形式,色彩就要为设计内容服务。因此,当书籍内容限制个性色彩的时候,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也会受到形式因素的影响,设计师只能在固定空间选择色彩,而且要达到形式和颜色的统一。因此,书籍封面的颜色必须要与书籍的主题和等级相契合,在设计之前设计师要先知道推向市场的书籍封面的设计特点,并针对书籍内容进行市场调查,从而确定封面设计的定位,达到个性色彩和设计内容的统一,正确地传递出书籍信息。 三、结语 书籍装帧包含的文字元素和设计元素都是包容性文化,对书籍封面进行设计也是一种文化印记。当读者第一次接触书籍,最先吸引他们的就是书籍封面的颜色和图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也在提升,所以对书籍封面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师会通过颜色来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通过运用个性的色彩来凸显书籍的艺术风格。当然,书籍也有不同的分类,针对不同的书籍类型设计师也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色彩,每种设计风格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个性,其关键在于设计师如何运用。 作者:汪伟志 单位:邵阳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艺术设计三维空间表现 书籍,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肩负着当代广大读者的审美修养和时代责任感,不同的时代气息引导书籍不同的设计动向,当代书籍装帧的形式开始从平面二维空间设计方式向立体空间设计方式演化,从单一印刷内容向视觉、触觉等一体化方式演化。因此,设计者需要开拓全新的设计思路,赋予书籍装帧艺术新的文化蕴含,带给读者更加舒适愉快的情感体验。书籍装帧设计是将零散的文字、必要的图形、恰当的色彩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流动的版式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以传递信息,呈现美感。 一、文字、图形、色彩等二维设计元素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 书籍的视觉元素组成主要有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几部分内容,精美的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这些视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有机组合,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1.文字在装帧中的二维表现 文字作为二维平面的视觉元素,是书籍内容的展现和表达,读者通过文字了解书籍的内涵和文化。文字设计的差异性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体验。例如,黑体粗犷厚实,形方字正,给人刚毅、稳重、坚强的心理感受;宋体严谨大方,体态端正;其他字体也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风格。在二维平面的表现中,设计师应该对所用的字体进行反复推敲,不断挖掘不同字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字体的形态、大小、色彩层次、空间关系等与书籍风格特征保持一致。 2.图形在书籍装帧中的二维表现 书籍往往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形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以增加内容的说服力。图形可以作为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形象,传递丰富的信息,具有不可忽略的审美价值;图形也是构成书籍形态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它的表现力可以填补甚至超越文字表现力本身,带给读者情感上的审美愉悦,有利于竞争和促进销售。设计不讲究奇异怪和过分的张扬个性而让人费解,在设计时,需要符合书籍的内容和主旨,通俗易懂的图形语言,以便于读者对书籍认知和理解。所以,图形的选择和使用无疑是给书籍设计的艺术构思装上了想象、腾飞的翅膀。设计者在进行图形创意时,可以通过对书籍内容深层次的挖掘,设计出贴合内容,深化主题的图形,这也是书籍装帧设计中必须把握的要点。 3.色彩在书籍装帧中的二维表现 艺术美离不开恰如其分的色彩运用,在书籍中,色彩有其自身的语言魅力,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色彩可以联系书籍装帧的风格特点,让两者在视觉上协调统一,并对内容上进一步的强调补充,强化视觉表现力。在二维平面表现中,运用色彩自身的情感表现,从色相、纯度、明度和冷暖关系上来考虑调和与对比,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色块的面积、形状、位置等因素,要恰当分析各色块的色彩关系,用色彩的性格、情趣来强调书籍内容的情感基调,或强烈、或柔和、或悲怆、或欢乐、或抑郁、或明朗。将书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倾注与色彩,用色彩的红、橙、黄、绿渲染书中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从图书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以及心理上的满足感。 二、书籍三维空间的视触觉互动体验 现代高科技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书籍的出现,对传统媒介形式来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体验,也对实体书籍的装帧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实体书籍以其独特的造型肌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书籍装帧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二维平面元素开始向三维立体的构造学的设计思路发展,它作为一种立体的形态结构,成为与人交流最为直接的信息载体,并叙述着书籍的情感。对于书籍的材料肌理、纹路、软硬程度、味道等的触觉感知,形成了对书籍多方位的认知把握、带给读者心理上的愉悦。 1.由书籍视觉设计中平面元素带来的三维表现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对于相同的物体,由于远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这种视觉效果运用在书籍装帧中,通过文字的大小、疏密;图片的位置、比例关系;色彩的虚实、肌理等使平面元素产生前进或隐退的三维视觉空间效果。传统美学讲究“计白守黑”,即黑白灰在版面中的层次关系,巧妙的运用黑白灰三色,可以使版面产生远、中、近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产生三维空间层次。 2.由书籍版式设计中视觉流程带来的三维表现 设计者有意识地把图片、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有机的联系起来,并适当配以渐变、大小、疏密等安排,为读者创造一种隐形的视觉流动线,诱导人们视线按照既定的规律进行阅读,从而形成一种脉络线,产生空间层次感,这条隐形的虚线即所谓的视觉流程线。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时,书的实体是静止的,随着视线不断的变化移动,距离的时近时远,连续性的视点留下运动性轨迹,在阅读中产生动静结合的视觉舒适度,从而产生视觉空间的节奏感。 3.由书籍触觉设计中造型质感带来的三维表现 书籍设计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设计行为,在造型中,选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表现书籍不同的情感特性,而不同的材料和造型给人不同的触觉感受,或平滑、或粗糙;或温暖、或寒冷;或奢华或朴素……通过触觉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共鸣、回忆或遐想,满足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是时下流行的电子书所不能代替的。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强调造型设计,他认为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是人们接受知识的媒介;它既是观赏阅读触摸之物,也是心灵感受之物。书籍的造型设计可以提供生动的形象思维材料,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获取外界的反应,以产生非平面的立体空间。 作者:闫会恩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封面设计影响 摘要: 本文探讨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思想对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陶元庆的书籍装帧的设计风格,剖析其内在的封面设计的审美理想和文化主张,同时将其与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风格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相似点,阐述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思想对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产生的重大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图案与寓意的结合及民族性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关键词: 陶元庆;鲁迅;书籍封面;设计;影响 陶元庆(1893~1929)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书籍装帧设计师。他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鲁迅先生相识,之后在鲁迅先生的鼓励下大胆创新,与鲁迅先生合作设计多个书籍封面作品。从侧面来说陶元庆是鲁迅先生发掘的一位封面设计师,他的装帧设计开启了我国书籍装帧设计采用新图案作装饰的先河,在中国装帧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鲁迅对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在民国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为人生”派艺术家创作的现代书籍封面设计风格因陶元庆逐渐发展壮大。因此,陶元庆的封面设计风格对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和设计形式的统一是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特征。“为了达到内容和设计形式的统一,设计者必须对原著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知晓著作者的文化心态及审美主体的审美标准。通过提炼书籍中的精神内涵,用美的形式使书籍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力。”[1]陶元庆对日本的图案颇有研究,这使他在创作《苦闷的象征》封面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支配各种设计元素,根据该书的内容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设计其封面:画中有一半裸女子,在红与黑及灰色线条交织的图形中展现出革命的思想性,设计师的目的是使物象与观者之间能够准确快速地沟。书的形式与书的内容完美契合,同时他也注意避免书籍内容的低级图解,在创造过程中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发挥和组织各种设计因素,从而使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陶元庆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风格。陶元庆为《苦闷的象征》设计的封面与鲁迅的翻译充分展现了厨川白村对文艺问题的见解。鲁迅从小热爱美术,留学日本归来后更是对日本的艺术有独特的情感。因此鲁迅能够理解陶元庆的设计的立意和基调,陶元庆也可领悟鲁迅翻译日本厨川白村一书的内容及感情。二者的精神素养和审美需求非常契合,在书籍封面设计方面相互促进,成就了《苦闷的象征》的诞生。随之,鲁迅对陶元庆的极大肯定使鲁迅的封面设计风格受到陶元庆的设计风格的影响,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例如,1931年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一书,鲁迅第一次用中国传统装帧方法装帧西洋画册,十分精美。鲁迅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认知及受到陶元庆设计风格的影响,在书籍装帧方面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法则运用自如,与陶元庆共同将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图案与寓意的结合 图案与寓意的完美结合是陶元庆书籍装帧设计的另一重要特征,更是陶元庆引领新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方向之一。《彷徨》的封面设计是陶元庆成功表现图案与寓意完美结合的著作之一。在《彷徨》中,他主观地调动各项设计元素,通过符号本身传达出一种在结构上与人的情感相似的信息,完成物质对象的形体结构与主体的心理情感结构相呼应的过程,与鲁迅想要表达的思想相得益彰。由此可见,陶元庆在鲁迅的鼓励下大胆革新,将书籍设计的图案抽象化并完美契合了寓意,这使他开始由美术家的身份向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家转变,影响范围也普及文学领域。由于文学家与艺术家其自身具有自主性,陶元庆对鲁迅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在两种不同思想的指导下书籍封面设计在图案与寓意结合方面存在冲突与平衡。因此,二者在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差异性使合作存在分歧。1926年10月29日,鲁迅在致陶元庆的信中还说到:“《坟》这是我的杂文集……可否给我作一个书面?我的意思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文字这样写:鲁迅《坟》1907~1925(因为里面的都是这几年中所作),请你组织进去或另用铅字排印均可。”[2]但陶元庆在设计时没有遵循鲁迅的意见,而是主观地采用高度概括的几何化造型手法,运用线条和形状等视觉传达语汇向大众传递书的情感和思想。或许在当时,陶元庆几何抽象化的图案与寓意及夸张前卫的表现手法还不能被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完全理解,但陶元庆的这种设计风格却对之后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陶元庆逝世后,二者在抽象几何化图案及寓意的契合方面慢慢由暗性的技法冲突转变为内部的思想平衡。在鲁迅的字体设计风格这一特点上我们可以找到陶元庆图案几何抽象化设计的影子。不得不说,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思想不仅对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鲁迅的文学艺术创作也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民族性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20世纪初,现代主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变革而登上历史舞台,众多海外学子纷纷回国促进新艺术教育及西洋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陶元庆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与中国民族气质相结合,其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具有浓厚的时代精神。《故乡》中采用绍兴戏中的“女吊”形象,是陶元庆表现民族性方面的典型案例。《苦闷的象征》用简洁夸张的线条描绘的半裸女子以及《若有其事》中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重叠交错的形体和动作,充分展现了陶元庆在结合西方现代主义手法的基础之上赋予作品的新的时代特征。与之相似的是,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中民族性和时代特征结合得也较为巧妙。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善于使用红色,这种红色近似于国画中的胭脂红。醒目而稳重,使古朴的封面更加清新和典雅。这与陶元庆对国画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陶元庆自小学习国画,对颜色颇有研究。因此,鲁迅在与陶元庆的密切交流中耳濡目染地提升了对颜色的视觉感受。1926年《呐喊》再版时,封面用枣红色书面纸,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中对民族性的批判继承也成为鲁迅书籍封面设计的一大特色。陶元庆的设计风格与鲁迅的中西结合思想不谋而合,二者对民族性与时代精神的融合问题达成共识,对当时的书籍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 简而言之,陶元庆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图案与寓意的结合及民族性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等设计特点方面对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自主性,陶元庆对鲁迅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二者的交流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互相影响的过程。合作中由于二者的文学思想与艺术追求不同,鲁迅与陶元庆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和平衡,也正是因为冲突和平衡的复杂交错造就了当时鲁迅与陶元庆的书籍设计风格,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的探讨时要时刻保持对立和相互的态度,这对当下的书籍装帧艺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唐也栋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装帧美术设计分析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书籍的质量要求与审美要求也随之改变,传统单一的书籍装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书籍的装帧设计中添加一些美术元素,在能凸显出书刊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风格的同时,使书籍更加美观耐看,内容更加充实。 [关键词] 书籍装帧;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一、创新书籍装帧设计思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一本书从最初的文稿到成品书的出版的一系列的设计过程,也是书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过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凸显出该书刊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阅读优势,还要适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考虑书刊的营销特点、适宜人群、媒体宣传等。书籍装帧其原则首先是保护书籍,使之不被一些外界的因素损坏;其次,将阅读功能与审美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单纯地用美丽的图画点缀装饰而已。书籍的装帧设计包含了艺术思维、创新思维、技术手艺、构思创意等设计思维,还包括开本、装帧形式、封面、封底、字体、版面、填色、插图、选纸张材料、印刷及装订等工艺流程,是一个整体性的设计,人们所了解的版式版面插图等部分设计,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者版式设计,属于装帧设计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书籍的形式也逐渐增多,比如电子书籍、游戏书籍、概念书籍等,所以读者对书籍的设计也开始有了新的要求,比如纸质材料,书籍形式等等。从传统的单纯文字叙述变成现在的图文并茂艺术形式,由单一的普通黑白印刷发展到现在的多色彩印,读者观念的改变推动着书籍装帧设计者的探索步伐,设计者在适应社会群体阅读的同时,也赋予了书籍装帧新的内涵。 二、将书籍装帧与美术设计完美结合 美术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事物进行美化的整体构想,以及把这种思维方式和构想用某种形式或方法表现出来,使其视觉化、形象化、具体化,帮助事物消除其不适用因素的同时,发展其实用性的功能。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书籍的装帧工艺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书籍装帧并不仅仅是给书籍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而已,它需要设计者结合社会因素、读者心理、书籍内容、营销策略等因素,与美术设计完美结合。根据书籍装帧要素与美术设计的特点,在原稿的基础上,赋予书籍新的灵魂。书籍装帧的设计要素主要是文字、图形、色彩和构图。在书籍的封面上看到的或简练或繁琐的文字,主要是书籍的名称、作者姓名或笔名以及出版社的名称,有的还包括书籍的丛书名和副书名等,这些文字向人们传达了这本书的一些基本信息,在封面的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籍中的图形包括照片、插图和图案,有属具象有属抽象,还有一部分有写意作用,相比于四四方方的文字,图像不会那么枯燥,对某些人物或事件的叙述也会更加直观,增加书籍的可读性。色彩可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易与读者内心的情感发生共鸣,所以书籍的基本色调要与内容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构图的形式也有多种,例如常见的水平、垂直、交叉、叠合等,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选择适合该书籍的构型可以使读者对书籍有一种源于细节的深刻认识。 三、应用美术设计,使书籍装帧艺术更加完美 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所以读书获得的是精神财富。对于读者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可以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由此对该书留下最初的印象并对该书的“好”与“坏”产生一个基本的判断。精美恰当的封面可以令读者赏心悦目,甚至爱不释手,这样便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在市场上的销售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这就是美术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影响,也是美术设计的魅力。书脊,顾名思义,其重要性就如人的脊背之于人,书脊在书籍的封面和封底之间,起着一种桥梁的作用,所以,根据美术设计的应用,装帧设计者们就应该把书籍的色彩、图案、字体字形等与书籍的封面和封底协调统一起来,不仅要做到将封面和封底有效地区分,还要使二者能够自然地过渡,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分界,影响书籍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封底的设计要简单明了,将封面的色彩、底纹等有效延伸、扩展,使之与封面相互呼应,同时又不可以相互重复,增加书籍的赘余感。在现代的社会,书籍装帧的美术设计已经不再是一成不变,需要设计者们发散思维大胆创新。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不仅要内容充实,知识准确,还要让读者培养出自主阅读即能使读者主动拿起书籍主动去学习的兴趣,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就要将美术设计融入书籍的装帧艺术,根据书中的内容,运用适宜的颜色、图案、条纹、字体、排版形式等,使书籍看起来或是简单大方,或是可爱有趣,或是恢弘霸气,为书籍增添一种独特的魅力,充分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再将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读者。这就是美术设计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即使一本书的内容很充实,故事很精彩,知识很全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装帧设计也难以吸引读者的眼光,让读者驻足详读,也难以将书中的内容以最好、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一个好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应该应用美术设计的思维,使之与美术设计相融合,展现出书籍的艺术风采,满足读者对书籍日渐增高的要求。 作者:和一星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书籍设计论文:书籍封面设计与符号学 1书籍封面的设计 1.1设计要求 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封面、书脊、封底、勒口、环衬、扉页、护封、开本、插图等,而一本书最为主要的设计点就是书籍的封面设计,一本书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封面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注意书籍封面设计的科学性,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设计技术与理念,提高自己的设计审美观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最新的设计手段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封面包装,另一方面也要有科学的构思,要充分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体裁、风格与所倾向的读者年龄阶段等,使所设计的封面能够切题、有感染力。其次,书籍的封面设计要有审美性。在所有的图像表达中,具象的图像能够表意明确,突出特征,准确表达书籍内涵,却缺乏感性与设计的元素,使画面枯燥无味。而与之相应的抽象设计却可以开阔读者的思维空间,增添美感。因此应当综合具象与抽象这两种设计理念,把具象简化至抽象的概念之中,用具象表达书籍的内涵,再用抽象引发读者的想象空间。最后,我们要考虑书籍的适应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及时转换思维,与时俱进,考虑国外读者的欣赏习惯。 1.2设计要素 书籍封面上的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书名是封面主要的设计点之一,根据书籍里的内容不同,作者可以改变字体的大小、空间、颜色或者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字体。对于说明性的文字(书号定价、责任编辑等)我们可以有机的把它们融入点线面的设计里面,使之更为出色。书籍封面的图像在封面设计里尤为重要,它在封面的比例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图像设计的好,可以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特点。就像摄影书籍封面会选择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一样,科普类书籍会更贴近自然与科技,新闻类杂志封面会选择有关人物和场面,图像的选择也要和书籍的内容相呼应才行。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必须和书籍内容与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相协调。要体现书籍不同的内容和思想的颜色对比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儿童的书籍封面一般色彩艳丽醒目,色调高,符合儿童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中老年人的读物封面颜色一般沉着、和谐、大方;专业学术杂志色彩端庄、权威;时装杂志色彩个性等。除了色彩的协调,作者还要注意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对比,来提高封面的质量。 2符号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开始,符号就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通过人们自觉或者无意识的肢体语言与话语来产生符号丰富促进人们的生活与发展。从甲骨文等的记载都能体现出符号对远古社会的秩序有着深刻的影响。“符号”这个词最早先出现于古希腊,而现代符号学的研究萌生在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最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来的,他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奠基人。索绪尔对符号的定义为“一种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理论的学科,现如今,它的研究已经穿插和交融于很多学科里面,如语言学、哲学、逻辑学、文学、艺术、宗教学、认识论和翻译理论等。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可认知性、继承性、可创造性”的特点。在书籍封面里的书名、标志、图案等都可以看做是有指示作用的图形符号,而这些图形符号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传达书籍内容上的实质,从普遍的研究领域将它分成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种不同的类型。张锦华等于90年代翻译过“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符号学是让人类了解宇宙与自然世界和人类本身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也将会更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里面。符号学对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巨大,为人们提供了对各种研究的多方面视角。 3书籍封面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 3.1书籍封面设计是将设计符号化的过程 书籍的封面设计是将符号视觉化、设计符号化的过程。符号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在书籍封面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字体设计、图像设计还是色彩的设计都可以说是一种符号的传递,每位设计者所设计出来的封面所包含的特色的符号,也都会以符号的形式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从另一方面来看,读者也是通过这些设计者所表达的符号来获知书籍的内容。比如一本书的书名字体设计是以水墨笔画来设计的,那么,对于这个图像就会以符号信息的方式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读者就会立刻联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而一本书的封面图像若是以可爱的卡通形象为主的,那么这个图像符号的传达也会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属于儿童阅读类的书籍。符号可以说是承载与传递信息的中介,是简化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书籍的封面设计就是这样的设计语言,设计者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使用非语言的符号,让读者理解到书籍封面里所表达的符号语言。 3.2书籍封面设计可以说就是符号 书籍封面的展现给人们视觉感受的整体效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图形符号,封面的图形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综合效果,而意指是两者结合的行为。书籍封面的图形符号可分为直接意指和蕴藉意指两个层面,所有的书籍所表现出来的意指系统都包含了一个直接表达平面和一个间接内容平面,意指的存在就相当于两个平面的相互关系。书籍封面的设计是以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主要途径的,这也说明了它肯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书籍封面设计的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也是用符号的方式与原理为根本依据的。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对于符号的如何运用,是否正确合理,对信息的传达最终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若设计者在运用图形符号的同时可以用一个符号A来正确地传达出符号B的信息,那么其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个封面的成功与否。 4符号学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 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里面是一种被运用的过程,能否合理准确地运用符号来转达信息,是一个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书籍封面设计包涵在符号这个大体系之中,对于符号的直接或者间接运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1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是很具有形象性的,每本书籍的封面设计都会选择用具体清晰的图形符号来展现主题的内容,封面的图形设计包括封面整体图形、标志、字体等因素。图像符号的使用就是将图形视觉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我们对于图像具有很直接的感知能力,图像符号也是专递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准确快速地了解书籍所表达的信息。回顾人类历史,最初的原始人类所创造的结绳记事和后来的图腾崇拜,都是图形符号的发展历史。在现在的很多杂志等读物里,标志设计在封面设计里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成为现代封面设计里的新亮点。标志的设计图形是基础,达意为生命,注重小而精致,能够包含所有被浓缩的语言符号,具有很强的认知性。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就很有标志性的特色意味,从古至今,铜钱这一形象一直以来都象征着财富,中国银行的设计融合了中国的特色元素古钱的外形与“中”字的结构基本形,从而形成一个简洁、稳重、寓意深刻、很富有中国风格的标志设计。 4.2书籍封面设计的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具有传达、命令指示性的作用,“所指对象与符号之间有时空上的关联,人们通过指示符号辨识符号的指示,它简略的图式具有直观的特性”。符号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而读者可以根据指示符号了解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在图像里面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两者具有高度的共性,能指是指读者可以从书籍的封面设计里面了解到书籍的内容,而所指则体现了书籍的指向性。指示符号不仅只是个符号,它所显示出来的内容是可以被大众一致所承认的、有意义的,能达到认知的目的,赋予书籍更多的含义。就像门的指示是建筑物的出口;商品标志图案指示商品;蓝色指示海洋和天空;剪纸指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春节一样,是从能指引出所指的过程。 4.3书籍封面设计的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是一门有规律可寻的学科,它与指示符号不同,它与所指的符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群体思维通化的结果,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很多人的联想感受集合而成的,简称社会习俗。比如在书籍封面设计元素的色彩里面,红色会让人联想到吉祥、春节或者革命;金色会让人联想到财富、皇权。象征符号往往是长时间的感受积累,读者见到一本书的封面,根据它的排版、形象处理、色彩的运用、纸张、开本,便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对书籍的属性进行大致的分类。这种归类大都是凭借读者长时间的个人阅读经验积累的,如精装代表高贵;封面风格活泼,颜色鲜亮的大多是儿童读物等。“符号的三种类型相互独立并存而不可取代,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从图像符号到象征符号,符号功能的表现逐步深化,整体信息传达的含量不断扩展,文化立场和行为态度持续得以延续。”图形符号、标志符号与象征符号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它们在符号这个大系统里面都有特定的功能,当所有功能相交一致时,才能发挥出来最强的符号效果。比如一种拉面的标志,从招牌看来它是一个商品标志图形,用来招揽顾客,也是一个商标,它又可以被看成一种象征性符号,象征拉面这一饮食名牌的传统符号。 5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发展 5.1挖掘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里的能动性 符号负载着书籍封面设计的内涵,是封面设计的灵魂,符号的能动性取决于人所具有的能动性。一方面我们要提升符号在设计里面的指代作用,使符号的传达思想更加丰富完善,如果设计里面需要和平的意念,就可以运用人们对鸽子的感受来用鸽子的形象或者代表鸽子的符号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在封面设计里面运用符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的划分,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年龄层次、历史传统都是不同的,如何在众多不同的划分里面求同存异达到最好的符号表达效果最为重要。就像代表公共厕所的符号,无论何种人群都能够轻易识别。 5.2使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对象社会化 正确理解符号与封面设计之间的联系,是使符号合理运用于封面设计的关键所在。时代瞬息万变,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越发丰富,书籍封面的设计更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忘推陈出新,与世界同步。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离不开人的能动性。探索符号的能动性,使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对象社会化。 6结语 书籍是一种载体,书籍封面是这个载体最直观的符号表现。日益完善的符号学原理运用在书籍封面设计里面,为书籍设计领域的创新不断提供新的元素。只有各书籍封面设计遵循符号学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效果,最终使书籍的封面设计的艺术形式内涵更加丰富多样,五彩缤纷。 作者:向世前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复杂网络理论在企业营销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摘 要] 企业营销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把企业营销网络看作复杂网络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以城乡私营企业构成的营销网络为研究对象,把该系统中的企业抽象为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抽象成边,以此建立网络模型,从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两方面来探讨复杂网络理论在企业营销合作中的应用,并通过分析统计参数中的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和平均聚集系数等参数,提出了对企业营销网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企业营销 复杂网络 统计参数 决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营销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不再作为单个实体而是作为营销链的一部分参与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成为营销系统之间的竞争。营销系统是在竞争、合作、动态的环境中,由厂商、各级销售和客户等成员实体构成的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销售网络。在竞争、合作和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复杂营销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身的经营策略,每个成员的目标都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可见,营销系统是一种复杂的自组织、自适应性网络系统,因而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其它方法不易揭示的该类系统的有趣而且重要的性质,而这些宏观规律对系统的运作管理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复杂网络的统计参数 复杂系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关系网络, 这个关系网络由一个个节点所组成, 这些节点之间依据一定的规则、相互关系而维系着系统整体的存在。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复杂系统的网络无处不在, 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资源共享网络、绿色经济网络、企业之间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竞争网络、国家内外之间的贸易合作网络等等。复杂网络研究是从统计角度考察网络中大规模节点及其连接之间的性质, 这些性质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网络内部结构, 而网络内部结构的不同导致系统功能有所差异。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系统中,我们将每一个企业主体看做是一个节点,而企业之间的博弈规则看做是连接节点的边,于是系统中存在的主体便构成了一个网络。 1.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 是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平均值, 表示为 (1) 其中表示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值。 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实际网络的节点数巨大,但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相对于N来说却很小,这种现象称之为“小世界效应”。 2.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 节点的聚类度的所有邻居节点之间实际的连接数与理论存在的最大连接数之比, 表示为 (2) 其中为节点的度。平均聚类系数C定义为所有节点的聚类系数的平均值, 表示为 (3)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复杂网络的集群系数都要比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的集群系数大得多。正如常言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描述的那样,社会经济网络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小集团集群的形态。 3.度及度分布(Degree and degree distribution) 图论中节点的度定义为与该节点连接的其它节点的数目,通常用分布函数 来描述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情况, 表示一个随机选定节点的度恰好为 的概率。节点度的分布特征是网络的重要几何性质,规则网络中各节点的度值相同,符合Delta 分布,随机网络的度分布可近似为Poisson 分布,大量的实际网络存在幂律形式的度分布,称为无标度网络。无标度网络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分布遵循幂律分布的网络,即节点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在这种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只有少数连接,而某些少数节点则拥有与其他节点的大量连接,即存在一些关键的中枢节点。这种网络对于随机性错误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人们的蓄意攻击或破坏却具有较强的脆弱性,疾病在这种网络上极易传播。 二、企业营销网络分析 企业的产品营销系统是由厂商、各级销售和客户共同构成。现实中的企业营销系统通常由于销售(制造商、商和批发商)的分布范围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往往形成一个庞大的复杂网状结构。企业产品的营销过程, 也可以看成是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各级销售, 最后扩散到用户中的扩散过程, 或者说是企业产品从厂商到销售, 最后到用户的传播过程。所以厂商、各级销售和用户就构成了企业产品在营销网络中的节点,节点之间的营销关系构成了网络中的边。 三、模型的建立 分析了企业营销网络中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模型来模拟其网络的演化过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源于局域世界演化模型,演化过程中考虑两种基本因素:增长和局域世界优先连接。 1.增长模型 考虑到企业营销网络的演化特点,新模型的初始条件与其他模型有些区别,它起始于个节点,条边,节点之间两两相连, ,第一次新增节点具有m条边,并且这m条边分别和每个已有节点相连。这样,在之后的每一个时刻便会添加一个新的节点,而该新节点边的条数m是从以概率选取,这里是选取边数为的概率。那么在时刻之后,该网络便有个节点,条边的网络。 2.优先连接模型 在该模型中,网络中原有的节点连接新的节点的概率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系: (1) 与节点的度有关系,这种关系是正比关系。 (2) 与节点的局域世界也有关系,节点优先连接机制不是对整个网络,而是在每个节点各自的局域世界中有效。随机地从网络已有的节点中选取m个节点,作为新加入节点的局域世界。新加入的节点根据优先连接概率来选择与局域世界中的m个节点相连。 四、仿真分析 1.仿真设计 为了验证统计企业营销网络的统计特性,以青海省城乡私营企业所构成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营销网络为例,基于上述网络模型构造算法的描述,利用VB语言编程实现模型的构建,构建出的模型如图1所示。实现时根据网络演化模型的构造算法,初始时先确定节点的总数,然后根据构造算法得到相应网络模型的邻接矩阵,最后再依据邻接矩阵计算网络的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和平均聚集系数。 2.数据分析 以大圆点代表批发商,小圆点代表销售商, 边代表它们之间所存在的营销关系,不同的节点代表不同的企业。 通过直观的观察可以了解到,在企业营销复杂网络中批发商和销售商的营销关系比较密切, 相对来说批发商或销售商之间的营销关系却较为缺乏。也可以看到节点之间的距离很小,是一个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各成员企业间的联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是由于成员的地位不同造成的。与核心企业的联系密集,节点度就大;而与小的非核心企业联系稀疏,节点度就小,即存在优先连接,新加入该系统的企业会优先选择与那些在社会中影响力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表现在网络中就是首先选择与度比较大的节点进行连边。 下面的仿真图只是仿真过程中的部分结果。从仿真结果可知,网络的平均路径较小,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增加的速度较为缓慢,以网络节点数 的对数成正比。如图2所示。网络的平均聚集系数较高,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不会随着网络节点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0,表明此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点,如图3所示。网络的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在网络中拥有少量度很大的节点,而大部分节点的却为2,相对来说,这些节点的度很小,满足无标度网络的第一个重要特性。 3.复杂网络统计特性对企业营销工作的指导意义 复杂网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现实网络模拟,仿真得到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的预测和控制相应的网络行为。本文中生成的网络模型较为真实的反应了现实网络的特性,因此在该网络模型中得到的统计参数也能反应现实网络的实际意义。 (1) 复杂系统理论中复杂网络具有自组织现象, 通过合理的运作, 企业可以扩大网络中已有节点之间的营销合作,即网络内部的演化。例如,生产商企业可以对其网络中某些中枢节点的商赋予一定权限, 使其进行低成本销售策略, 从而增加网络内部与其它节点连接比较少的节点与这些中枢节点的连接,从而使得营销网络内部边的线性增长。 (2)生产厂商或产品销售企业可以使用比竞争对手更具诱惑力的销售方式,一方面,稳定营销网络中已存在的合作节点, 增强节点构成者的满意度, 从而达到增强营销网络鲁棒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新企业加入到网络中,使网络规模不断增加。 (3) 市场销售对于企业而言具有信息反馈的作用,企业应重视营销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信息, 一方面研发能够不断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 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从而阻止竞争对手对合作客户的争夺,防止企业的退出。 (4)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必须要有不断的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将打破原有生产销售合作网络中的均衡。创新与竞争可能会导致网络中的某些企业破产,这些企业破产会不会导致网络的剧烈变动甚至整个结构的变更实际上依赖于这些企业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政府应对这种核心企业采取适当的政策加以保护。 五、结束语 本文以企业营销网络为例,模拟构建了网络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统计参数的理论描述和计算机仿真,初步探讨了统计参数对企业营销网络的指导意义。在进行仿真分析过程中也发现,由新模型所生成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和企业营销网络的真实数据还是有些差别,在上面所示的仿真结果中,平均最短路径要比真实数据大。当调整模型中的参数时,虽然能够使得平均路径趋于真实数据,但是此时,其它部分却又与实际的数据有些差别。因此,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其中的原因,来改进新模型,使其更加适合企业营销工作网络的演化方式。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浅议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 摘 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承担着繁荣经济、技术创新与劳动就业等重任。我国是一个中小企业大国,但又不是一个中小企业强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营销网络不力是其一大方面。由于营销网络不畅最终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利用环境机会,结合各种营销网络模式的优势,规避各种营销网络的劣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网络模式,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 关键词:中小企业 营销网络 构建 一、中小企业构建营销网络的现状 营销网络,也称为营销渠道、销售通路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转移到使用者或者消费者所经过的途径。在一个营销网络中,主要包括制造商、商、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营销网络增值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营销网络已由原来的物流作用向增值作用转化,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小企业要想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就必须对现在的营销网络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中小企业营销网络设计散乱,缺乏整体规划与把握。大部分中小企业创业时期都力求让产品多点辐射,所以在渠道选择和营销网络建设上随意性大,缺少科学性与整体统一规划,如区域规划不合理、层次安排不科学、价格安排不一致、营销网络资料不完善等等,直接导致了市场混乱、经销商内部的无序竞争、窜货、价格混乱、商朝令夕改等现象的产生。同时散乱的营销网络还直接导致了企业营销网络的变革和维护成本增大,将最终影响了企业形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给企业的成长埋下隐患。 2.中小企业营销网络冲突的规避和解决体系不完善。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盈利是其生存、发展和经营的最终目的。中小企业在营销网络结构利润的分配中,必然会产生冲突。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营销网络的掌控力度和管理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和营销网络成员之间始终没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和理念,也就没有能够建立起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度协同合作的营销价值链,导致营销网络成员各自为政,引起各种冲突。严重时,还会导致中小企业辛辛苦苦建设的营销网络毁于一旦。但是这些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却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营销网络冲突规避和解决体系,使中小企业与营销网络成员之间终究没有形成利益攸关的战略伙伴关系以规避冲突达到共赢。 3.中小企业营销网络的反应机制缓慢。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人员、资金和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不足以及预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在环境变化和市场变化时,反应缓慢,营销网络始终无法形成结构优势和渠道优势。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营销网络的反应速度,形成危机预警体系和危机处理体系。 4.中小企业营销网络的商业信用体系缺失。我国中小企业众多、交易频繁,但目前全国性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广大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十分严重,商业信用十分混乱,这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失信成本极为低廉,交易中存在严重的信用问题。信用问题也直接造成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营销网络模式的选择和营销网络的构建成本增加。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对现金流极为看重;如果现金回流不及时,将会造成中小企业严重的经营困境,因而恰恰成为了信用制度缺失的最大受害者。 二、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自身规模、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上的原因,每个企业都去自建营销网络肯定是不现实的。中小企业要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不能盲目模仿大企业已经成熟运作的现有模式,就像营销没有固定公式一样,营销网络的构建自然也没有公式可言,更何况大企业营销网络构建和维护的投入也不是中小企业可以做到的。因此,中小企业在考虑采用何种营销网络模式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前,必须对自身的营销网络进行客观的、完整的分析,进而构建适合自己的营销网络。 (一)中小企业自身营销网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 1.中小企业营销网络优势分析。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公有企业,其中60%是民营企业,虽然存在诸如规模、资产、流动资金和技术等许多方面的限制,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在竞争中都不及大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却也具有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中小企业很多属于业主或一部分业主亲自管理,经营者直接承担风险,没有大公司的等级阶层和浓厚的官僚政治色彩,管理层次少,组织机构简单,所以工作效率高、决策更加灵活、反应速度更快、更容易对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作出反应,并且更能够合理调度和配给各种营销网络资源,及时调整营销网络成员,形成自己独特的营销网络优势。 2.中小企业营销网络劣势分析。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坚持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指导思想,在创业初期只注重产品的多点辐射,鉴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将营销网络主导权拱手让人。中小企业往往最重视直接销售的那块,因此,销售部门在整个营销系统中便占据了重要位置,却并未单独设立营销网络管理部门,营销网络管理职能归位销售部门,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因此企业综合素质不高,市场观念落后。 3.中小企业营销网络机遇分析。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机遇期,电子商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消除规模劣势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尤其是相关政策、监管、国际接轨、支付与物流等配套环境正逐渐改善,这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中小企业营销网络建设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4.中小企业营销网络威胁分析。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目标市场有限且重叠,容易爆发价格战。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容易采取低层次的价格手段;低水平的价格战是单纯以产品成本为依托,企业业务层次单一,无法建立价格形成和利润产生的复合结构;全部利润来自销售价格和成本的差距,即使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也是有限的;最终导致价格战无以为继从而引发行业动荡。同时在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的时候,营销网络建设需要投入时间与金钱,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也难以达到,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外力,通过采用分销制进行网络建设,从而受制于某些营销网络成员,使营销网络后力不足,也容易形成营销网络冲突。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营销网络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企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对我国营销网络进行积极的扩张,利用我国的营销网络来构建他们的全球营销网络以实现他们在我国更大的产品和资本输出,这必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中小企业构建适合自己的营销网络 现在的营销网络模式有直销模式、借用大企业模式、模式、特许经营或连锁加盟模式等基本的营销网络模式,也有诸如关联营销等新型的营销网络模式,这些构建营销网络的营销网络模式都是经过市场的检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所采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选择营销网络模式来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优势,来促使企业的快速成长。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营销网络模式来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时,必须考虑各种模式对于自身的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 1.直销模式。一般而言,直销模式是没有中间环节的,生产商直接向最终客户供应产品,包括:直营专卖店、人员直销、邮购直销、网上直销和自动售货机等许多形式。直营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好处在于:它可以使企业无需大动干戈的情况下,节省营销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渠道的管理费用,从而为企业形成有保证的利润。它的实质是企业减少了成本,就能够形成更好的价格优势和性价比,真正让利给消费者。 2.借用大企业模式。大企业营销网络已经建立,而且是经过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已经拥有一大批固定的客户群。中小企业在创业时就必须做好战略选择,比如生产大企业的配套产品或者其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大企业的产品进行捆绑式联合销售,中小企业自己就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大量地卖出自己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就不如借用大企业的营销网络。 3.模式。经销、代销、销售统称为性质的营销网络,它们的共同点是生产企业都不是自己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和零售市场,而是通过营销网络成员的中介作用,借助于营销网络成员的力量及其丰富的下线网络将商品推向市场。制是当年流行的一种不错的营销网络模式。现今营销实践中,主要存在三大类的制营销网络模式,即总制,区域制,混合制。(1)总制营销网络模式是指企业指定一家商为全国总机构,企业只把产品卖给总商,而由总商组织营销网络一层层往下、往消费者方向输送。双方往往签订长期合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如果合作双方组合得好,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总制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营销网络的建设成本与管理成本,操作简便省事,在产品生产与质量改进及产品创新上可以有更多力量投入。(2)区域制营销网络模式则将市场按照区域划分范围,在每一块区域市场上都建立起自己的商,一般按省份划分区域。中小企业如果采用区域模式,产品流通的速度可以加快许多,在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覆盖面上,也占有一定优势。如果管理得好,中小企业的营销往往可以快速启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企业的产品送往各个目标销售市场,从而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优势和终端优势,有利于产品赢得营销竞争和市场份额的抢夺。(3)混合制就是对以上两大类制的混合与变通。混合制因企业营销网络模式不一,有时还互相交错,因此一般会面临较大管理难度,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关键是看企业如果加以巧妙组合,各擅胜场,形成优势互补的营销网络与通路。 4.特许经营或连锁加盟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或连锁加盟模式是使许多中小企业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迅猛发展的一种经营模式和企业营销网络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是指通过企业授权给另外的企业运用自己的品牌与管理经验,经营自己的业务,销售自己的产品的一种“复制”性质的经营方式和营销网络开拓方式。特许经营许给别人的是一种特定经营权利,特许经营一定有特许经营合同,并且会向被特许企业收取一定的特许费用。而连锁加盟模式在实质上与特许经营模式是一回事,即也是共享一个品牌与管理制度,并且也向主营企业缴纳一定的连锁加盟费用,加盟者也必须遵守加盟合同,维护共同的品牌资产和管理制度。两者区别只在于连锁加盟模式采用的视角是被授权方的角度,而特许经营模式则采用授权方的角度。特许经营营销网络模式尤其适用于商业模式明确但目标顾客分散而且单一经营者市场覆盖能力有限的许多商品与服务性中小企业。 5.关联营销模式。关联营销网络模式可以通俗的讲为“借鸡生蛋”,即借用他人的营销网络来实现自己的产品销售。比如某家电企业可以利用房地产交易会作为其家电的销售终端。关联营销网络的优势在于传播和销售上,该模式没有或很少有竞争者产品的干扰,短期内不会面临竞争的困扰,企业容易取得相对竞争优势。通常进入成本较低,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或品牌力不太强的产品迅速上量。这对于营销网络建设存在困难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成为中小企业撬开垄断市场的一种可能。关联营销网络模式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与大企业共享营销网络。 总之,中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成长为全国性的大企业甚至是全球性的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实力、行业性质、市场的竞争状况和外部环境的机遇等等诸多方面来衡量各种营销网络模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网络模式,从而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伴随外资大量涌入,一大批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不断壮大,开始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累计投资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企业超过7600家,中方投资额累计超过300亿美元,投资地域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不仅面临着当地公司的竞争,还要与其他跨国公司抢占市场份额。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间国际竞争的重点已越来越向研发和销售两端偏移。可以说,对渠道的控制就是对市场的控制,国际竞争力更多地开始表现为渠道的竞争。 因此,对于刚刚走入世界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拓展自身的境外营销活动,构筑一个高效、灵活、开放的国际营销网络,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 一、境外营销网络的概念及意义 境外营销网络是企业营销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是产品从一国生产者手中向另一国消费者手中转移所有权所经过的路径集合。其中,公司是渠道中的点,渠道是网络中的线,诸多渠道线之间的交织构成营销网络。建立境外营销网络作为一项跨国经济活动,其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传统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该过程不仅涉及到劳动、资金、技术等大量生产要素的转移,也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对接;不仅需要各种技术、信息、资金、外汇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也与国内外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市场规则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 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对培育壮大我国自己的跨国企业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是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纵观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营销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和促销竞争转化为网络的竞争,公司的快速成长与营销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行效率紧密相关,网络的规模和价值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规模和价值。 其次,发展境外营销网络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大裨益。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营销渠道已经成为公司降低成本的黑洞,是第三利润源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由于营销网络的形成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竞争对手在短期内很难模仿,因此比其他营销要素更能提供和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通过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价值;同时还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国外消费者需求信息,增进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为产品开发和定位提供导向作用。 二、我国当前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的实践 随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它们在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海尔、长虹等一批骨干企业以及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逐渐突破狭隘的区域市场概念,从单纯生产、销售向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当地化方向发展,积极构筑自己的海外营销体系。归纳起来,中国企业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通过与国际上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或采购商签订采购协议,促进和推动产品出售。这种方式对欲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构筑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借助外力更加便捷和省力。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麦德龙、百安居等每年在中国要采购几百亿美元的商品,通过其销售网络销往全球各地。这是中国产品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便捷通道。不过,从真正意义上讲,这不是我国企业自身的境外营销渠道,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人,利润的主体要被他人拿走。 第二,通过出口商或进口商进行分销。这种方式是指借助于中间商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以便充分利用中间商熟悉当地社会、市场和文化的优势,达到迅速占领当地市场的目的。这也是许多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普遍选择的一种方式。中国许多私营企业生产的轻工业品,如运动鞋、服装等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其中40%以上卖给了世界各地的中间商。这种营销渠道可以被视为“半程渠道”,即我国企业虽然没有面对他国消费者,但也不是完全在国内坐等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已进入了国际市场。 第三,中国企业在境外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例如,海尔与美国家电公司在美合资成立了海尔纽约贸易中心,同时相继成立了东南亚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8个海外贸易公司,依次构成了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这种方法可控性强,有助于严格执行公司的营销政策、降低运营成本、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但同时也存在建设成本高、速度相对较慢、初期投资风险较大等缺点,因而更适合被一些实力较强、海外经营经验成熟的企业所采用。这是完全自主的境外营销网络。 第四,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国际营销网络的共享。这种方式通过在海外市场寻找适当的企业作为战略“盟友”,彼此利用已经建立的销售网,共享销售资源。例如,中国海尔与日本三洋合资成立了“三洋海尔株式会社”,通过三洋健全的销售网络,海尔家电产品得以迅速打入全球家电业最发达、消费最超前的日本市场。这是境外经销网络建设的一种深化。 第五,通过OEM或ODM直接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这种方式也被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广泛采用,家电企业格兰仕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格兰仕通过为一些欧美跨国公司贴牌生产,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微波炉行业60%的市场份额和35%的世界市场份额。其他一些中国家电企业,例如海尔、康佳等在最早进入国际市场时大都采用过贴牌生产方式。这是发展境外营销网络的初级方式,在中国现阶段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第六,通过并购方式直接收购国外企业的现有营销系统。并购方式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途径,在帮助企业迅速进入海外市场方面也常能发挥奇效。2002年,TCL出资820万欧元全资并购德国名牌施耐德。这使得TCL巧妙绕过了欧洲对中国设置的彩电贸易壁垒,同时可以利用施耐德遍布欧洲24个国家的庞大销售网络,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迅速开拓在欧业务。这是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的高级形式,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拓展,这种方式将更为普遍地被采用。 第七,企业开展境外营销的其他方式。例如,海信集团为加强品牌塑造,在南非投资374.5万美元建造了六家大型连锁店;中国康奈集团实施“国际连锁专卖攻略”,在法国、美国、意大利、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城市开设了23家康奈皮鞋专卖店;上海广电与日本三井物产开展战略合作,三井物产对上广电开放全球营销网络;华为与美国3Com合资成立华为3Com公司,有效整合了华为的国内营销渠道和3Com的国外营销渠道,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势互补。 三、当前我国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许多中国企业缺乏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经验,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是观念上的障碍。尽管一些企业已经迈出国门,但是经营视野仍然局限在“生产什么,出口什么”的范围,参与竞争的焦点也仍然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领域,对营销的理解仍然局限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远远没有意识到全球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新变化。 二是拓展海外市场模式上的单一化。多数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往往通过进口商这种单一渠道。这种方式虽然在初期能够为企业节省资金和时间,但也常常将自身置于谈判的不利地位。尤其当中间商的实力与出口企业实力相比较强的时候,出口企业就可能会受到中间商的控制,利益遭到侵害。事实上,通过自建销售中心、并购海外销售渠道、开设品牌连锁店等多种方式,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推广产品。 三是企业往往对自身实力和海外市场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不够。对企业自身来说,在资金实力、技术领先度、人才培养、海外投资经验等许多方面差异很大。对海外市场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即使是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各有特色。但是一些企业往往对这些差别和风险估计不足,盲目跟从,导致投资失败。 四是现有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上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例如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可操作性不强,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国内行政监管“缺位”和“越位”;办理正常审批手续比较繁琐,导致个别企业丧失好的投资时机,甚至一些企业并未经过正式审批就直接进行海外投资;配套的金融服务、外汇保险等领域缺乏支持措施,不适应企业海外业务的发展,尤其对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快速扩张形成障碍。 四、关于推动我国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的思考 中国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管理模式和配套政策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要形成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首先,要逐步树立“国际营销、全球营销”的概念。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得国际竞争早已突破了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范围。中国企业家应当深刻认识到这种变化,在本土迎接海外企业和品牌挑战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摒弃那种只盯着与同行竞争、以低价竞销手段取胜的恶性循环,积极构筑和完善自己的销售、服务和增值体系。 其次,海外营销网络的构筑应当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应当认清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从企业发展的纵向思考海外拓展的定位;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特点,积极适应海外市场的特色,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商业流通模式,构筑高效的营销网络;企业还应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把握各种有利时机。例如,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对低迷时期,采用并购方式收购一些相对完善的营销渠道,可以实现低投入、高收益的效果。 最后,健全政府职能,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完善配套体系,支持企业拓展海外营销。要发挥驻外机构的信息提供职能,为企业决策创造更完备的信息环境;要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为支持企业探索以并购、合资等方式构建海外营销网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争取在金融、外汇、审批等方面适当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支持有实力的中国本土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总之,构筑境外营销网络不仅是中国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谋求更强竞争力和控制力的被动表现,更是企业不断拓展全球化视野,寻求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合作的主动行为。无论从企业角度还是从政府角度,这都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随着中国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的经验和实践不断丰富,必将涌现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同时这也会成为“走出去”战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面。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对石油未上市企业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 随着外部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经济规模的有效扩张,我国部分油气田未上市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市场开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外部市场开发管理的需要。但是,从整体情况和管理实效来看,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只是进行了市场营销管理模式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并没有建立起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也没有提供外部市场开发所需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如客户需求信息、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信息、目标市场信息等。从市场信息建设方面看,部分企业市场信息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不够,不能满足企业领导科学决策和基层单位市场开发的需要,从外部市场管理制度方面看,多数企业市场开发相关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欠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以客户为中心,立足国内外油气增储上产主要区域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一体化优势,实施整体进入,形成特色技术引领、重要装备支持、产品配套跟进、长期战略合作的市场营销管理新格局。 一、积极推进市场开发主导战略,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是石油未上市企业巩固、扩大市场领域和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 我国各油气田企业的外部市场开发工作大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开始的试探性踏入外部市场,到现在的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从当初迫于生存压力的无奈之举,到现在主动寻求发展的有意而为,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外部市场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扩展,收入显著增加,逐步实现了外部市场的规模化运作,外部市场已真正成为各油田企业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石油集团以全球视野审视世界能源发展格局,把握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从肩负的三大责任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出发,提出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把加快发展国际业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台,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国际业务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的战略部署。作为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和主要依靠力量,石油未上市企业必须积极推进市场开发主导战略,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为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巩固、扩大市场领域和市场份额服务。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是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场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的营销理念形成不同的营销模式,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营销理念,是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的根本。多年来,虽然部分油气田未上市企业一直致力于市场开发管理体系的建立,但目前大多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市场开发的主体仍然是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的二级单位,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未上市企业管理层的统一监管和协调职能,没有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未上市企业的整体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掘。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石油未上市企业的压力逐步增大,只有整合企业资源,构建“大市场、大营销、大贸易”的市场运作格局,按管理层、经营层、操作层搭建企业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立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流程,拆掉“篱笆墙”,才能使“五指变成拳头”形成合力,形成未上市企业整体市场运行和集中管理层以及二级单位项目组织操作滚动发展层协调运作的格局,发挥未上市企业的整体规模和资源优势,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三、市场信息平台是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运行的重要载体,是市场营销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目前,部分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市场信息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但是科学的、有效的市场信息平台并未形成,外部市场信息、内部市场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和有效整合。随着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和保持优势的必要手段。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信息平台,完善包括市场开发、信息反馈、客户服务等在内的市场信息网络,全方位、多渠道获取市场信息,才能实现市场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企业开发市场提供信息支撑,为领导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提供依据.为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大踏步“走出去”提供高速便捷的信息平台支持。 四、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油气田未上市企业拓展外部市场发展空间的内在动力。 市场营销网络能否健康、高效运行,建立科学,完善的市场营销考评体系和激励政策至关重要。目前,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的外部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外部市场开发管理工作还很薄弱,不能适应外部市场开发的需要。尤其是目前的考核激励政策还很不完善,还不能充分调动外部市场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依靠政策激励员工,才能留住人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软环境”建设,调整制定适合的、有效的考核激励政策,才能使外部市场职工安心扎根岗位。 五、高素质的技术和市场开发,管理人才,是实现外部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实力。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对外部市场十多年的开发,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外部市场运作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使自主开发市场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仍然不能满足外部市场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各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外部市场开发的重要瓶颈。为此,备油气田未上市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人才知识的更新与提高,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市场开发和项目运作中提高外部市场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为开拓外部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的需要。 总之,外部市场空间广阔,机遇与挑战同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油田未上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外部市场开发仍然是优势和劣势互显,机会和挑战并存。为了进一步增强总体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经济总量的有效扩张,石油未上市企业必须统一策划、统一管理,搭建起科学高效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资源共享、统一步调的“大营销”网络,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石油未上市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概念及问题 作者:严璋鹏 孔令夷 单位:西安邮电大学财务处 西安邮电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一、营销网络的概念 所谓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即建立在长期共同利益最大化基础上,采用现代化营销技术支持,集、配送和连锁经营于一体,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的的工商联合体。营销网络是一个体系,是销售网络、服务网络、商情网络、宣传网络、客户网络的有机集成,而这些也就成为了构成营销网络的各大要素。1.服务和客户网络。广告能建立产品、品牌及企业的知名度,对最终消费者起一种“拉”的作用,但最终需要通过企业营销网络去实现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良好服务功能,方能赢得消费者满意,进而建立消费者忠诚,将知名度转化为满意度。2.宣传网络。通过网络的宣传功能,方能近距离、有针对性地展开宣传,并进行双向沟通,这比单向的、无差异的广告宣传效果好得多。3.商情和销售网络。通过网络的商情功能,可获得更多、更准、更快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例如前些年白酒行业只懂得拼广告,以致广告开销不断攀升,广告收效不断下降。近年来,不少白酒厂家才悟出“与其拼广告,不如做网络”这个道理,因而纷纷实施网络建设。仅仅拥有知名品牌也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以我为主”的营销网络,就会逐渐失去对市场的控制力,迅速衰减名牌效应。 二、电信营销网络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1.电信营销网络的现状。1.1目前国内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内网点数量虽然多,但社会网络极不规范,鱼龙混杂其间,多数规模小,缺乏连锁的规模优势,管理难度大。1.2社会网络中各网点的自我约束能力弱,违规从事批发业务较多,“跨区”经营时有发生,价格战层出不穷。1.3电信企业缺乏对代办营销网络的有效管理和监控手段,网络成员的忠诚度很低,市场信息反馈慢。1.4社会营销网络的覆盖面比较单一,一般只针对个人客户;而对集团客户、商业客户和重要客户的社会营销服务网络匮乏。1.5社会营销网络的服务能力比较弱,成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成因分析。2.1缺乏主控网点。虽然目前电信企业比较重视自建网点的营业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此投入不菲,但很多电信企业的自建网点受理业务的数量与商相比,微乎其微,当社会网络出现问题时引发整个网络梗阻。2.2合作双方同床异梦。从电信企业的角度来看,关于佣金的制定和改变很少与商协商,没有视商为合作伙伴;对社会网络尤其代办网络而言,销售通信终端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电信业务的也是不太现实。2.3精确营销力度不够。这里的精确营销是指对特定的用户群进行的特别营销。由于市场和业务的急剧膨胀,电信企业还没投入更多的精力对集团客户、商业客户和重要客户进行精确营销。 三、营销网络建设的条件 1.现代化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营销网络体系的运作,不仅是个商流问题,还必须有物流、信息流的支撑,即必须拥有以信息网络和配送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支持系统。配送中心执行储存配送职能;信息网络使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沟通技术建立自动订货系统(CAO),通过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EDI)进行自动处理,利用电子收款系统(POS)分析销售情况,分析顾客类型。为此,迫切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营销的质量与效率,进而提高流通效率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益。2.市场需求较大且适销对路的产品。3.高素质的营销人员队伍。四、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1.建立高效的自营网络体系。1.1全面实施大客户经理制,构制大客户营销网络。(1)建立大客户经理制,积极开拓市场,服务于大客户。(2)建立和完善大客户基础资料,并使大客户经营分析制度化。(3)制定个性化的大客户营销策略。进一步对大客户进行市场细分,要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服务策略,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区别于公众客户的产品和服务。1.2实施“营维合一”社区经理制,构建商业及公众客户营销网络。“营维合一”是指将电信企业传统的终端客户营销体系和终端设备维护体系合二为一,实现电信营销网络和维护网络在终端用户的全面融合,由相对固定的机构和人员按分片包干的形式担当起电信企业营销、维护等综合服务的重任,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优质具极富情感色彩和个性化的综合服务。其核心内容是营维合一、用户至上、分片包干、亲情服务。1.3建设客户服务中心,构建电话营销服务网络。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建成电信企业综合、优质、高效、灵敏的营销服务渠道。它通过以电话为基础的多种通信渠道为客户提供有关电信业务受理、咨询、查询、申诉、营销以及其他社会化的综合性服务,它是以本地网为中心集中处理,具有人工/自动、被动呼入/主动呼出的服务平台系统。1.4标本兼治,完善营业厅窗口营销网络。营业厅是电信企业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要能体现电信企业的品牌、形象;营业厅应能办理电信企业的所有业务,确保客户在营业厅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服务;应该通过规范服务和提高窗口营业人员的素质来确保服务水平而提升销售能力;通过设立导购小姐、VIP室、业务资料以及常抓不懈的检查督导等方式来提升窗口营销渠道服务水平,及时纠正窗口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2.建立高效的代营网络体系。2.1推行城市代办,构建城市市场的代营营销网络。选择合适的营销伙伴作代办员。长期营销伙伴有专门的营销场所、长期的营销约定,如公话代办点;短期营销伙伴是指企业为了促销某种业务,依托公共关系开展的突击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合作伙伴,包括季节性经营活动主办单位或个人。2.2推行“三代合一”,构建农村市场的营销网络。“三代合一”(代营、代维、代收话费)是指农村支局的模块点将电话业务发展、电话的收缴、线路和模块设备的维护由社会代办渠道完成,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拓展农村通信市场、改善农村电话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主要目的。根据业务代办政策,电信部门按照模块点维护质量的好坏核定模块点的代维和代办酬金。3.建立高效的联营网络体系。首先电信服务“超市”应有齐全的业务和多功能的服务种类,客户能随手可得各种电信业务和服务。其次,结算便捷。客户能在此使用多种信用卡,并只需在一处结算,就像在日常的大型超市一样既能买到家用电器又能挑选针织服装那样,让进入“超市”的客户“一张单子敲定一批业务”。电信服务“超市”也应有“批零兼营”的功能。还可实行“会员制”,给予经常来超市消费的客户一定的优惠或待遇。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小议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营销网络日益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法宝,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盈亏。但目前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式阶段,对营销网络渠道的设计多基于定性估计而缺乏实证调查。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提高企业对营销网络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营销网络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企业转型中的中国,也毫不例外。根据相关文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经倒闭10万余家,其中大多数为出口加工制造业。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份外贸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仅1.0%,连续9个月回落;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处于货物囤积,流动资金匮乏的寒冬时期。因此,企业应以理性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并对已有的营销网络进行耐心管理,以帮助企业攻破时艰。 一、经济危机形势下企业营销网络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网络建设管理处于粗放式阶段,经济危机形势下由此导致的问题十分明显: 1.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营销阻力,营销网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明显下降,中小企业的营销后劲不足,特别对国外市场缺乏竞争力。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对营销网络的经济能力、管理能力缺少有效评估,而陈旧的营销网络自身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变经验和灵敏度,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企业缺乏科学设计营销网络的能力。企业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产品营销网络,对渠道的选择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在渠道选型时不将实证调查和科学计算作为设计依据,而靠主观臆断;也不根据产品的特性分析来设计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密度。一些企业对网络渠道设计企图一劳永逸,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营销网络。 3.企业疏于对营销网络的持续性管理。许多营销网络成员对目前企业的营销策略领会不够;多数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评估;在渠道激励、串货管理、赊账管理、促销措施、价格浮动等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管理体系,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没有选择一套先进、使用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管理实践,进一步说就是企业对营销渠道的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认识水平不高引起的。 4.营销网络中的成员营销意识落后,营销手段单一。目前营销界提出的战略思想是“4S”思想,即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和诚意(Sincerity)。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营销还停留在“我卖什么你买什么”的坐商思维层次,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品牌意识,不做客户关系建设,不搞终端维护,更谈不上区域经营的营销策略和计划。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企业对营销网络的激励和监督不够,对渠道的培训和提高意识不强。 5.营销网络中的不同渠道成员间跨区串货、争夺客户、不规范促销现象普遍,渠道间冲突不断。有的渠道为了争夺市场和客户,在本区内按规定价格销售,在别的区域压低价格来争夺非责任区的客户。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企业品牌力量减弱,销售网络铺设受阻。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销售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主观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销售网络的管控措施乏力。 二、科学合理地建设营销网络 1.严格遵循原则合理设计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是在一个以多因素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这些因素包含科技、政治、法律、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因此在建设营销网络时必须按照有关原则合理设计,避免这些因素变化对营销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一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原则。因为产品和服务最终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符合产品特性的原则。产品特性一般包含:产品识别、标准型、聚合性、受众范围、替代性、成熟度、客户购买风险、谈判需求等。不同的产品特性对渠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是坚持以盈利为基础的原则。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盈利;四是适应市场竞争状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原则。 2.把握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营销网络 根据斯特恩的“用户驱动分销系统设计”思路,现实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分析网络渠道形势。这一步骤的核心是比较本企业与目标竞争对手在货物周转、市场覆盖度和成本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差别。对于企业来说,在分析营销网络形势时,除了要搞清楚自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何种营销方式,以及每条方式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并将这些数据与自身的情况对比,以便通过分析了解对手。二是充分了解和区分顾客。不同顾客之间的差异程度很大,很难用整体划一的营销网络形式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可根据不同顾客群体对特定服务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进行顾客细分,并为每个细分群体确定能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网络渠道类型。三是营销网络渠道决策的经济性。企业在比较不同渠道选择的获利能力时,必须判断不同组合的收入、成本和资金需求情况。第四,战略适应性和可行性。理想的营销网络还必须在战略责任、可用资源、渠道战略的历史等限制条件下实施。如果确认某项选择适应当前的战略,是可行的,还必须看它是否适应将来的战略需要,并让竞争对手陷入困境。 3.认真规划完善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 明确营销网络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关注的重点以后,就要具体确定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用直接营销还是采用分销网络,这主要通过经济利润的角度来加以选择定。如果选择分销网络,就要设计网络渠道成员的结构。每一个分销网点的结构主要是长度结构和宽度结构,营销网络渠道的长度是指产品从企业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的环节个数,其宽度是指同一长度环节地位的商数目。各种渠道之间的制度关系被称为渠道网络。渠道的长度结构与宽度结构与企业的产品特点直接相关。渠道太长则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产生信息传导失真的现象;渠道过长,大量利润被营销商带走,出现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的情况。那么渠道太短就必然要增加渠道的宽度来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这将会使企业对渠道的管理产生困难。渠道过密则会导致经销商对产品打折和服务质量降低,从而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和消费者满意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形象;渠道过于单独则会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后来决定渠道的宽度结构。 三、加强企业营销网络管理的主要对策 1.要用积极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外市场占有率。由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无法使我国出口产品参与低价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营销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来占领国外市场份额。企业和销售网络应该提升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度,认真分析市场空隙,抓住一切机会占领市场。同时,要注重战略转型,要将营销重点从扩大出口转到拉动内需上来,以适应国家“出口转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2.要用发展的思维持续管理经销商 首先从营销环境的角度选择经销商;其次,应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对经销商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辅导,让他们接受企业的营销战略,明确企业的营销目标,并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危机环境下营销规律,并建立经销商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 3.要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网络渠道冲突 营销网络中的渠道冲突是指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阻挠或者干扰另一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可能伤害、威胁另一个渠道成员利益的活动;或以损害一个渠道成员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企业应该主要通过说服教育、谈判等手段来加以解决。但是,特殊形势下企业还应采取实质措施为渠道减负,例如联想对其渠道商采取了“准备过冬、二次创业、下调指标、延长保价”的16字措施;惠普则通过提高返利来激励渠道商与企业共度难关。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论析企业营销网络建构路径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营销网络日益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法宝,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盈亏。但目前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式阶段,对营销网络渠道的设计多基于定性估计而缺乏实证调查。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提高企业对营销网络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营销网络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企业转型中的中国,也毫不例外。根据相关文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经倒闭10万余家,其中大多数为出口加工制造业。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份外贸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仅1.0%,连续9个月回落;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处于货物囤积,流动资金匮乏的寒冬时期。因此,企业应以理性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并对已有的营销网络进行耐心管理,以帮助企业攻破时艰。 一、经济危机形势下企业营销网络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网络建设管理处于粗放式阶段,经济危机形势下由此导致的问题十分明显: 1.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营销阻力,营销网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明显下降,中小企业的营销后劲不足,特别对国外市场缺乏竞争力。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对营销网络的经济能力、管理能力缺少有效评估,而陈旧的营销网络自身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变经验和灵敏度,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企业缺乏科学设计营销网络的能力。企业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产品营销网络,对渠道的选择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在渠道选型时不将实证调查和科学计算作为设计依据,而靠主观臆断;也不根据产品的特性分析来设计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密度。一些企业对网络渠道设计企图一劳永逸,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营销网络。 3.企业疏于对营销网络的持续性管理。许多营销网络成员对目前企业的营销策略领会不够;多数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评估;在渠道激励、串货管理、赊账管理、促销措施、价格浮动等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管理体系,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没有选择一套先进、使用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管理实践,进一步说就是企业对营销渠道的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认识水平不高引起的。 4.营销网络中的成员营销意识落后,营销手段单一。目前营销界提出的战略思想是“4S”思想,即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和诚意(Sincerity)。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营销还停留在“我卖什么你买什么”的坐商思维层次,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品牌意识,不做客户关系建设,不搞终端维护,更谈不上区域经营的营销策略和计划。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企业对营销网络的激励和监督不够,对渠道的培训和提高意识不强。 5.营销网络中的不同渠道成员间跨区串货、争夺客户、不规范促销现象普遍,渠道间冲突不断。有的渠道为了争夺市场和客户,在本区内按规定价格销售,在别的区域压低价格来争夺非责任区的客户。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企业品牌力量减弱,销售网络铺设受阻。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销售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主观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销售网络的管控措施乏力。 二、科学合理地建设营销网络 1.严格遵循原则合理设计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是在一个以多因素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这些因素包含科技、政治、法律、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因此在建设营销网络时必须按照有关原则合理设计,避免这些因素变化对营销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一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原则。因为产品和服务最终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符合产品特性的原则。产品特性一般包含:产品识别、标准型、聚合性、受众范围、替代性、成熟度、客户购买风险、谈判需求等。不同的产品特性对渠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是坚持以盈利为基础的原则。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盈利;四是适应市场竞争状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原则。 2.把握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营销网络 根据斯特恩的“用户驱动分销系统设计”思路,现实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分析网络渠道形势。这一步骤的核心是比较本企业与目标竞争对手在货物周转、市场覆盖度和成本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差别。对于企业来说,在分析营销网络形势时,除了要搞清楚自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何种营销方式,以及每条方式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并将这些数据与自身的情况对比,以便通过分析了解对手。二是充分了解和区分顾客。不同顾客之间的差异程度很大,很难用整体划一的营销网络形式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可根据不同顾客群体对特定服务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进行顾客细分,并为每个细分群体确定能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网络渠道类型。三是营销网络渠道决策的经济性。企业在比较不同渠道选择的获利能力时,必须判断不同组合的收入、成本和资金需求情况。第四,战略适应性和可行性。理想的营销网络还必须在战略责任、可用资源、渠道战略的历史等限制条件下实施。如果确认某项选择适应当前的战略,是可行的,还必须看它是否适应将来的战略需要,并让竞争对手陷入困境。 3.认真规划完善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 明确营销网络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关注的重点以后,就要具体确定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用直接营销还是采用分销网络,这主要通过经济利润的角度来加以选择定。如果选择分销网络,就要设计网络渠道成员的结构。每一个分销网点的结构主要是长度结构和宽度结构,营销网络渠道的长度是指产品从企业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的环节个数,其宽度是指同一长度环节地位的商数目。各种渠道之间的制度关系被称为渠道网络。渠道的长度结构与宽度结构与企业的产品特点直接相关。渠道太长则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产生信息传导失真的现象;渠道过长,大量利润被营销商带走,出现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的情况。那么渠道太短就必然要增加渠道的宽度来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这将会使企业对渠道的管理产生困难。渠道过密则会导致经销商对产品打折和服务质量降低,从而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和消费者满意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形象;渠道过于单独则会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后来决定渠道的宽度结构。 三、加强企业营销网络管理的主要对策 1.要用积极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外市场占有率。由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无法使我国出口产品参与低价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营销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来占领国外市场份额。企业和销售网络应该提升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度,认真分析市场空隙,抓住一切机会占领市场。同时,要注重战略转型,要将营销重点从扩大出口转到拉动内需上来,以适应国家“出口转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2.要用发展的思维持续管理经销商 首先从营销环境的角度选择经销商;其次,应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对经销商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辅导,让他们接受企业的营销战略,明确企业的营销目标,并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危机环境下营销规律,并建立经销商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 3.要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网络渠道冲突 营销网络中的渠道冲突是指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阻挠或者干扰另一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可能伤害、威胁另一个渠道成员利益的活动;或以损害一个渠道成员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企业应该主要通过说服教育、谈判等手段来加以解决。但是,特殊形势下企业还应采取实质措施为渠道减负,例如联想对其渠道商采取了“准备过冬、二次创业、下调指标、延长保价”的16字措施;惠普则通过提高返利来激励渠道商与企业共度难关。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网络营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亏。但目前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管理仍然处于摆动式状态,所以要更重视提高企业对营销网络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营销网络;建设;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是企业对自己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的重要法宝,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能否通过产品占领市场。企业对网络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营销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1.营销网络建设目的 1.1企业营销网络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网站获得商业机会和新客户,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知名度,以求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地区市场的一张发展战略,然后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1.2把客户所需要的信息以最快最方便的方式提供给客户,让客户满意,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流失。 2.营销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企业中领导不能对网络营销有正确的理解,只认为是网上销售,特别看到网上商店亏损便失去动力;企业对营销网络的经济能力、管理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缺乏科学设计营销网络的能力、只注重产品的销售额而不注重产品的质量,也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调整企业的营销网络。 2.2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知识和培训估计,不能准确引导客户。 2.3大部分的企业家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创新意识,不做客户关系建设,不搞终端维护,更说不上在区域经营的营销策略和计划。 2.4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使人们对网上的信息等存有疑惑,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3.研究解决的方案与问题 3.1科学合理地建立营销网络 3.1.1严格遵循原则设计营销网络。每个区域需要不同的营销方案,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对市场不能进行单一的定位。营销网络是在多因素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科技、法律、文化、地理等方面,而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变化对营销状况所产生的影响,要遵循以下原则: 3.1.1.1以服务目标消费者为原则: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客户与公司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所以企业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便利、快速且正确、准确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得到客户的认可,也就相当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就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3.1.1.2以坚持产品的特性为原则:产品特性一般包含产品识别、受众范围、替代性等,一款产品能否受到客户的欢迎,产品设计都要建立在这些特性之上。 3.1.1.3以适应市场竞争状况和社会环境变化为原则:企业在建立网络营销之前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产品所属行业的市场状况,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客户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同行竞争的状况、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后的优势和劣势,还有企业的营销活动等等,当然,在这些基础上,最重要的还是遵纪守法。 3.1.1.4目前营销界提出的战略思想是“4S”思想,即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和诚意(Sincerity)。 4.营销网络管理 4.1营N网络的便利 网络营销能够节约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节约体现在企业和客户的两个方面。对于企业,尽管互联网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投资,但是相比其他销售渠道,交易成本已经大幅降低,降低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通信成本,促销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对于客户,无须销售人员主动寻找客源,而是让客户主动“送上门”,节约了人力资源以及成本。 4.2企业内部机构设立及管理 为建立和管理网络营销,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并由分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直接管理,主管领导有责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 4.3企业外部营销网络的准备 企业要事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竞争处以及广大消费者的产品需求的种类等。 4.4网络营销具有八项基本职能 4.4.1网络品牌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各种网络营销途径创建和提升品牌,包括网络品牌评价、网络品牌策略制定等。 4.4.2网站推广管理。网站推广的直接效果表现在网站访问量的增加、品牌形象提升、用户数量增长等多个方面。 4.4.3信息管理。信息包括网站的内容策略及内容管理、外部信息渠道管理、信息的效果管理等;同时信息要及时、准确。 4.4.4在线客户关系管理。在线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的行为的研究、用户资料管理和用户资料的有效利用、效果评价等等 4.4.5在线顾客服务管理。在线顾客服务的基础是有效的利用在线服务手段,对各种在线服务手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适合客户的服务策略,构成了在线顾客服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使在线服务向人性化发展。 4.4.6网上促销管理。企业营销人员针对不同产品和服务,制定不同阶段的促销目标和策略,并对在线促销的效果进行跟踪控制。 4.4.7网上销售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在线销售渠道建设,在线销售业绩分析评价,网上销售与网站推广、网上促销等工作的协调管理。 4.4.8网上市场调研管理。包括在线市场调研的目标、计划、调研时间的管理,以及调查结果的合理利用等。 总结 对于一个企业,产品营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发展,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在进行强力的广告攻势外,还要注重提升企业在当地的形象和知名度。企业还必须要有独到长远的眼光,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赋予新意,能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客户的眼光,勾起客户的消费欲望;并且要将当地的社会与经济生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融入产品中,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不断地传播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在客户心里的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是我竞争力。只有这样,营销网络的建设才能成为企业不倒的基石,是企业宝贵的资源财富。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营销网络建设与管理思考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营销网络日益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法宝,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盈亏。但目前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式阶段,对营销网络渠道的设计多基于定性估计而缺乏实证调查。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提高企业对营销网络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营销网络 建设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营销网络,即营销渠道、销售渠道和分销渠道,也被称为是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转移到用户或消费者者的通路。在营销网络中,主要包括制造商、商、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营销网络增值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营销网络已由原来的物流增值的作用,转变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的法宝,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必须正视目前的营销网络中的问题,对网络营销有明确的清晰的理解。 二、企业营销网络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营销网络建设管理大多数企业处于粗放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问题非常明显: 1、在当前经济形式下,营销网络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贡献率明显下降,中小企业的营销动力不足,特别是缺乏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其原因是这些企业缺乏有效评估营销网络经济能力,缺乏经验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企业家企业缺乏营销网络能力。企业不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产品营销网络,对渠道的选择只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在渠道选择上,没有根据的产品来设计分销渠道的长度。有些公司试图一劳永逸,试图用一种设计来满足所有的企业营销网络建设。 3、企业忽视了营销网络的持续性管理变化。许多营销网络成员在进行企业的营销网络设计时,对营销策略的理解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评估,在渠道激励、促销措施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往往制订的政策不系统。没有选择一套先进的方法,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 4、营销网络营销意识落后,营销手段单一。目前营销界提出的战略思想是“4S”的思想,即满意度、售后服务、速度、真诚。大部分中国的企业营销是不成体系的,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品牌意识,不以做客户关系的建设,不搞终端维护,对渠道的培训和提高意识不强。 5、营销网络中不同的渠道成员之间不规范促销现象普遍,渠道间冲突不断。有的渠道为了争夺市场和客户,在本区内按照规定的价格销售,在其他区域低价格竞争。这些最终导致了企业品牌实力被削弱,销售网络铺设受阻。主观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缺乏对销售的管控。 三、科学合理地建设营销网络 采用科学的控制措施,合理建设营销网络是企业是营销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网络营销模型即是对现有在营销网络模型的构建,包括直销模式、模式、特许经营或特许经营模式等。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营销网络模式,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形成企业的优势,可促进企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大中型企业在选择网络营销模式时,必须考虑各种模式对于自身的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 1、直销模式。一般来说,直销模式没有中间环节,厂家直接向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包括:直营专卖店、直销、直邮、网上直销和自动售货机和许多其他形式。直营模式可作为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较好的选择,优势在于可使企业省去不必要的费用,节省营销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其本质是企业降低成本,它可以形成更好的价格,真正让利给消费者。 2、模式。经销、、销售统称为性质的营销网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生产的企业本身并不直接向最终消费者和零售市场,而是通过营销成员的中介作用,依靠营销网络成员的实力和丰富的线网络产品推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营销网络模型。如今的营销实践中,主要存在三大类的制营销网络模式,即总制,区域制,混合制。 3、特许经营或连锁加盟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企业已迅速形成了商业模式和企业营销网络模。特许经营是指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经营自己的生意,“复制”业务的经验,推销自己的产品和营销网络的发展模式。特许经营许给别人是一个特定的经营权,特许经营是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收取一定的特许权使用费。虽然特许经营模式在本质上和特许经营是经营同一项业务,即还共用一个品牌和管理系统,并且会向被特许企业收取一定的特许费用。加盟商必须遵守特许经营合同的,要对品牌资产管理系统加以维护。区别仅在于特许经营模式是从许可人的观点的角度来看。从授权方的角度来看,特许经营模式的营销网络模式是特别适合的商业模式明确,但目标客户分散的行业,许多商品和服务,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能够推广到小型和中型市场,并且取得较高的覆盖率。 4、关联营销模式。关联营销网络模式可俗称为“借鸡生蛋”,即借用营销网络实现自己的产品销售。联盟营销网络优势即是在沟通和销售方面,很少或根本没有竞争对手的干扰,短期内不会面临竞争的问题,企业容易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企业要赢得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成长为全国性的大企业甚至是大型的全球性公司,应根据自己的实力、行业的性质及市场竞争情况,结合外部环境中的机会,通过衡量,选择适宜的营销网络模式,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春季班,市场营销方向)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营销网络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摘 要:竞争是进步的根本,随着市场变革的程度加深,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开始找寻生存的出路。营销网络在竞争中开始展现出其对于企业竞争力加强的重要作用,其决定了企业盈亏与否。但是企业的建设中营销网络的建设还存在有很多不足,在设计上大多没有相应的实证调查而过多的依据定性估计。文章着重对现代企业的营销网络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其建设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营销网络;企业;影响;对策 1 现代营销网络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中有关网络营销建设的管理在形式上过于粗放,而这种形式在现在的经济危机形势中开始显露出其缺陷。 1.1 由于经济危机对于营销的冲击,营销网络在利益的增长上的作用越来越小,使得在营销方面中小企业后劲不足,尤其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立足国际市场。 1.2 企业营销网络设计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企业对于产品的营销网络设计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只重视渠道的数量,而不重视渠道选择的质量。在对渠道进行选型时主要的判断依据仅仅为主观想法,而不依据实际的调查以及科学计算为基础,对于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的设计以及渠道营销密度的设计也脱离了产品的特性。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是随着市场行情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一些企图建立起一个完美的营销网络的想法是不可行的,企业的营销网络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的调整转变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环境。 1.3 营销网络管理的持续性不足。虽然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企业的营销网络成员自身对于营销就领会不足,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以及指导,没有形成相应的营销网络机制,在渠道的激励、赊账的管理、串货的管理以及促销和价格调整上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和沟通机制,因此在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工作上往往会捉襟见肘。 1.4 落后的营销意识使得网络成员营销手段过于单一。往往很多营销人员仅仅看到眼前利益,不注重品牌效应,不营造良好的客户关系,更不维护必要终端,因此无法形成区域性经营更加谈不上计划性营销。 1.5 不良营销冲突问题。营销网络中不同成员以及渠道之间都会有交叉之处,而为了赢得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就会在交叉点的争夺上产生矛盾。跨区串货以及争夺客户是常有的现象,并且促销的不规范也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因素。有些区域为了争夺客户,在本地区售价保持在规定范围中,但是却通过在别的地方进行压价用以争夺更多的客户资源,这些都会使得企业品牌效力降低,使得营销网络的后续发展受阻。 2 营销网络的科学性建设 2.1 严格根据原则设计合理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的存在是以经济环境中多种因素为基础的,涵盖了政治文化以及法律、科技、地理等因素,因此在对营销网络进行设计建设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用以保证营销状况不会受到该类状况的影响。首先是客户中心原则,一切都要以客户为中心。由于产品以及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营销网络的设计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其次是适应性原则,以产品的特性为基础。产品特性主要指的是产品的标准型、识别、聚合性以及成熟度、替代性以及购买风险和谈判需要。产品的特性不同对于营销渠道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第三,盈利原则。所有的营销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企业获得效益,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最后是应变原则,营销面对的是社会和市场,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以及社会的变化,需要根据其变化而改变。 2.2 把握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营销网络 根据斯特恩的“用户驱动分销系统设计”思路,现实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分析网络渠道形势。这一步骤的核心是比较本企业与目标竞争对手在货物周转、市场覆盖度和成本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差别。对于企业来说,在分析营销网络形势时,除了要搞清楚自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何种营销方式,以及每条方式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并将这些数据与自身的情况对比,以便通过分析了解对手。二是充分了解和区分顾客。不同顾客之间的差异程度很大,很难用整体划一的营销网络形式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可根据不同顾客群体对特定服务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进行顾客细分,并为每个细分群体确定能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网络渠道类型。三是营销网络渠道决策的经济性。企业在比较不同渠道选择的获利能力时,必须判断不同组合的收入、成本和资金需求情况。第四,战略适应性和可行性。理想的营销网络还必须在战略责任、可用资源、渠道战略的历史等限制条件下实施。如果确认某项选择适应当前的战略,是可行的,还必须看它是否适应将来的战略需要,并让竞争对手陷入困境。 2.3 认真规划完善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 明确营销网络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关注的重点以后,就要具体确定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用直接营销还是采用分销网络,这主要通过经济利润的角度来加以选择。如果选择分销网络,就要设计网络渠道成员的结构。每一个分销网点的结构主要是长度结构和宽度结构,营销网络渠道的长度是指产品从企业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的环节个数,其宽度是指同一长度环节地位的商数目。各种渠道之间的制度关系被称为渠道网络。渠道的长度结构与宽度结构与企业的产品特点直接相关。渠道太长则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产生信息传导失真的现象;渠道过长,大量利润被营销商带走,出现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的情况。那么渠道太短就必然要增加渠道的宽度来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这将会使企业对渠道的管理产生困难。渠道过密则会导致经销商对产品打折和服务质量降低,从而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和消费者满意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形象;渠道过于单独则会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后来决定渠道的宽度结构。 3 加强企业营销网络管理的主要对策 3.1 要用积极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外市场占有率。由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无法使我国出口产品参与低价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营销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来占领国外市场份额。企业和销售网络应该提升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度,认真分析市场空隙,抓住一切机会占领市场。同时,要注重战略转型,要将营销重点从扩大出口转到拉动内需上来,以适应国家“出口转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3.2 对经销商要用可发展手段管理 对经销商的选择要符合营销环境,并且在营销钱需要对经销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令其了解、接受企业的战略决策,对营销目标更为明确。并对其进行风险以及危险规律的培训,通过建立起具有激励效应的机制,为以后的营销发展做铺垫,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 3.3 冲突的解决方式要合理科学 往往营销网络中成员之间的渠道会有所较差,而网络中的利益是一定的,因此有些成员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就会对其他成员进行干扰或阻挠;甚至有些成员会对其他成员的利益造成威胁甚至是伤害;甚至有些为了获取稀有资源的成员会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进行营销活动。针对此类问题企业应当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是有些情况较为特殊时,企业应当实质性的对渠道进行减负。诸如有些企业会通过对渠道商提高返利措施使得其同企业联系更加紧密。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探索了多种的营销渠道,如何实现营销渠道的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营销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影响开始占据了营销体系的最顶端,各种企业都不会失去摸索这样的营销机会,都在进行网络营销大战,在网络营销体系的建立以及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成形的经验可以套用,只能是自己去探索,难免出现系列的问题,本文从此出发,对我国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企业营销 网络建设与管理 问题及对策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企业营销的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在对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了网络营销的基本现状,通过实践分析法、理论研究法以及访谈法等方法进行了深度思考,实现了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系统化分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深层次的进行研究,期待这样的研究能够对我国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及问题网络营销是21世纪营销领域的主导和发展趋向,无论是在任何领域,都存在着网络营销,任何产品现在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易,企业也正是对网络营销这一基本领域有着独特的亲睐,开始对我国企业上的网络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纵观企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网络营销具有市场广阔、成本降低、信息获取便捷以及公平竞争等优势,这也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个重要机遇。 在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这一问题对营销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促进,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是一种鞭策,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存在重大的问题,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我们企业营销网络建设中缺乏科学的设计基础。在企业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要实现网络营销以及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发展,需要有较为先进的设计能力,在这种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营销网络建设,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众多企业并没有对这种网络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请专业人员进行网站建设,至于为何则是由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这样由不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不能有效的进行网络销售监控,也不能进行充分的营销准备,抓不住市场的需求,造成营销滞后。还有的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销售,这种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其企业自身跟踪市场变化来说带来一定的障碍。 其次,网络营销专业的营销思路不能有效的拓展。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市场的掌控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工业化国家,不能对营销理念进行吸收和转化,对营销中的满意度、服务体系、销售速度和销售信誉不能深刻领会,并且对各种具体的营销理论也没有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网络营销建设存在单一化的现象,商业网思维欠缺,最终导致企业网络营销出现漏洞,营销公司企业整体营销效果。 再次,网络建设和管理缺乏持续性。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大多数表现出来的是跟风销售思维,对网站建设只是一时更随其他企业的模式进行模仿,或者进行一段时间的网络营销,缺乏持续性,这样就制约了企业网络营销效果的出现,同时在整个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缺乏对网络建设的理解,忽视了这一重要营销手段,这在现阶段的很多企业仍然是一个重要弊病,应该加以改善。 最后,网络建设和管理缺乏规范性操作程序。在企业实现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业务人员专门进行网络销售的网络建设和维护,众多企业的网络建设人员之间、销售人员之间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联系或者了解彼此的销售模式和弊端,随即产生了一定的争抢客户的现象,甚至在同地区之间产生恶性竞争,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营销策略的深入。 二、强化我国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要实现良好的企业网络营销效果,实现企业营销利益最大化,就有必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企业营销网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重建,实现网络营销机制的建立健全,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强化我国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合理设计企业营销网络。 我们知道,在虚拟的销售过程中要实现网络的作用,必然要通过网络实现实物的价值外现,这就是网络营销的基本程序,营销网络是一个多元素环境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虚拟策略,它包含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建设营销网络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思考,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营销网络。要坚持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特色等基本原则,在盈利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销售,这样才能实现网络营销的利益最大化。 (二)优化营销思路,加强网络管理。 要使企业的营销网络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就有必要对营销思路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营销思路进行重新定位和应用,实现网络营销普遍化,在建设网络的过程中,要保持网络的更新速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网络管理,并对此进行监督管理,使网络运营环境做到最大优化。 (三)加强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监督和管理。 在网络营销大战打响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营销人员对网络的应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各类企业进行监管,防止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企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规划的实现。 三、小结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时代一个重要的烙印,如何在企业网络建设中实现环境和基础的良好铺垫,这决定了企业网络营销的成败,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细微的研究,实现企业发展科学化、规范化。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电信企业建设多元化营销网络 摘 要:电信企业营销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运营商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发展;运营商重视大客户服务和人员促销;营销网络成为运营商的核心价值;营销网络立体化;营销渠道扁平化。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可以从自营、代营、联营三个方面来建设,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营销网络的功效。本文分析了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电信企业;多元化;营销网络;建设 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是指使用先进的技术,基于长久利益最大化,集连锁、配送和为一体,目的在于充分实现商品价值。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包含了网络的宣传、网络的销售、网络的服务、客户网络的形成以及网络的商情等,这一系列要素同时作为现代营销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先进的营销理念 传统中的生产、推销以及政策型的营销方式依然存在,我们通常还在使用着过去的这些营销方式;没有根据市场特征做好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针对营销网络,也没有做好以后的计划和长期的规划,只重视营销网点数量的增加,集约化意识并未体现出来。 (二)营销网络不够健全和规范 当前,电信的网点分布极其广泛,然而,在网络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难以管理、参差不齐、规模较小。每个电信网点难以实现自我规范化约束,涉及业务数量多、范围广,经常有违规和跨区经营的现象出现,服务质量低、能力弱,价格不一。点的业务重点面对个人,忽视了商业、集团以及重要客户,网络态势呈畸形化发展。如福州电信公司于2011年才开始建立商制度,至今商还仅涉及公众类业务。 (三)缺乏完整高效的营销网络激励机制 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激励机制并未健全,难以高效的激励商从事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工作,商缺乏主动性,因此多数市场营销工作进展缓慢。 (四)缺乏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和监控 电信企业缺 乏对代办营销网络有效管理和严格监控的手段,网络成员的忠诚度很低,市场信息反馈时间较长。 二、电信企业建设多元化的营销网络条件 1.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发生变化,要求电信企业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必须从实体、网络等方面建设多元化的营销网络,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稳住存量客户,发展增量客户。 2.宽带、3G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求电信企业必须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实现高效营销的目的。 3.开发市场需求较大且适销对路的产品,包括了套餐的整合,产品的组合、新产品的开发等。 4.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员队伍。 三、电信企业建设多元化的营销网络具体措施 (一)实施客户资料的动态维护机制 目前我国电信企业客户资料的动态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客户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还没有达标,客户资料的三层关系不明晰,直接导致了渠道部门绩效考核难以落实、渠道部门之间重复营销、针对性营销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中国电信企业应制定客户资料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整治、检查、通报工作。 (1)继续提高客户资料完整性和准确率,加强和完善客户资料归并和整理工作;(2)加强属性管理,提升存量、增量管理;(3)针对高值、竞争性重点客户,注意使用其它竞争对手业务等扩展信息的收集,关注客户整体电信消费情况,关注中国电信企业所占的“钱包份额”;(4)建立完善客户资料动态更新、维护机制。 (二)精确管控营销过程,提高营销成功率 在策划环节,要准确进行各类客户群的细分(包括按信用度进行的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客户群设计针对性的套餐和产品;在执行环节,必须准确选择渠道组合、同时要明确不同渠道的目标客户、职责分工和营销策略,实现销售执行过程中的渠道区隔;在评估环节,要对派单量、客户有效接触率、销售成功率等数据进行跟踪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准确评估并找到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在各渠道间进行优化配置。对重点的部门和岗位,以及相对薄弱的部门和岗位,要通过人员补充或人员调整等形式,实施渠道间的人员调整,实现人力资源在各渠道的优化和有效利用。 (三)加强有效覆盖,提升聚类客户渠道能力 加强重点客户群和重点区域覆盖。重点加大对流失严重的客户群体特别是门店客户的覆盖,可按照行业聚类客户的覆盖模式,组织开展营销活动。利用社会渠道作为重要补充,完善对聚类客户的有效覆盖。重视农村商业客户市场,不断完善农村聚类市场覆盖,在政企用户较多、收入比较大的区局、分局等增加客户经理,协助分局长做好政企客户的营销。提升聚类客户渠道能力,完善客户经理和电话营销的组合,明确客户经理和电话营销的职责与分工。在销售环节上紧密配合,电话营销热线要协助客户经理进行前期销售、协助客户经理处理订单和服务工作,客户经理主要负责谈判签约和高端客户巩固工作;下达发展指标时要将客户经理和热线代表进行捆绑考核,避免在发展新量上的冲突。发展普通渠道负责部分低端,且较分散的聚类客户;发展楼宇物业、专业市场(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引资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宾馆、网吧)行业管理机构等资源型渠道,覆盖特殊客户群体。 (四)提高营业厅渠道的营销服务能力 (1)布点规划及分等级定义管理。做好城区、农村地区营业厅的布点规划,可以自建和合作等方式,完善竞争激烈地区和商业繁华地区的覆盖;(2)与直销渠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营业厅作为各客户群公共渠道或平台的作用,在主要营业厅内,可针对聚类客户,开设对公业务的专区、专台或优先服务窗口,体现差异化的服务;(3)加强促销、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建设。结合营业促进销售,抓住客户在营业厅咨询、服务和业务受理的过程进行交叉和向上销售,在中心营业厅开辟业务展示区和体验区,增加体验销售,积极与终端厂家合作开展主题促销;客流量大的中心营业厅可以设专门的销售代表,进行现场销售;在营业厅隐蔽区域(不设明显标志)设立拆机挽留的专席或专门区域,有专人进行引导。 (五)深入拓展社会渠道 (1)落实社会渠道管理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部作为社会渠道的管理主体,市场部设立社会渠道专(兼)职管理岗位,并把社会渠道的经营和管控指标与岗位绩效关联,负责社会渠道发展策略的研究,拟定发展规划,明确社会渠道的职责和发展政策,尤其是要根据竞争状况、产品特性制定恰当的社会渠道激励政策,尽量将社会渠道的酬金与发展规模、客户在网时间、客户贡献等紧密结合,提高酬金使用的有效性。各客户部门在市场部规定的范围内负责对特定社会渠道的具体发展和日常管理工作;(2)实施分类分层管理。电信企业应该对社会渠道实行分类管理,按照普通、合作伙伴和资源型三种类型对所有社会渠道进行分类。要依照社会渠道的重要性、规模等因素综合确定每一类社会渠道的层次结构及对应的标准,落实分层级的差异化管理;(3)推行筛选和动态调整制度,培育优秀商。各地要综合销售能力、经济实力、技术和服务能力、合作态度、管理素质、客户资源等因素,定期评估、筛选和动态调整,培育和发掘优秀商;(4)围绕重点进行拓展。社会渠道重点拓展小区(楼宇、市场)的物业渠道、能带来服务增值的信息IT合作渠道。电信企业尤其要加强天翼代销渠道建设,提前做好计划、制定方案,明确自有与社会渠道分工、降低串货风险,利用天翼应用多、网络快、服务好、资费省的优势,促进天翼业务及行业应用的发展。 (六)深入拓展电子服务渠道 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长,电信公司应当着眼打造网络营销服务渠道,通过电信网上营业厅及淘宝网、拍拍网等知名电销渠道,可以推出业务咨询、电信费用查询、电信业务网上受理、电信业务网上销售等便民网上服务,充分利用源于电信的网络,服务于电信自身,拓展网上服务渠道,创造新需求,方便用户。促进新发展在创建和推广新渠道的开始阶段,可以适当优惠,为网上申请电信业务的用户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客户采用这种便利的方式办理业务。在运作成熟和客户群规模化以后,可以将业务过渡或拓展到网上商务应用。 (七)提高销售队伍人员素质和渠道执行能力 要针对不同营销渠道、同一渠道中的不同层面员工实施不同的培训课程和方式,现阶段重点提升销售队伍三个能力: (1)提升客户群和渠道部门经理的带队伍能力和营销指导能力;(2)提升销售骨干的实际营销能力;(3)通过岗位认证,提高一线销售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营销能力。电信企业应该在公客、政企等部门广泛组织营销管理、队伍管理培训;还应该通过举办客户经理营销服务技能大赛、营销经验交流和推广会以及岗位认证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素质。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进入我国电信市场,既能推进电信运营改革,扩大融资渠道,也会动摇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地位。竞争环境的形成和演变给电信企业产生了很大压力,电信市场的利润空间在不断减小,客户需求在不断变化。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和保持用户资源,提升客户忠诚度,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必须建立和发展有竞争力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中国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创建模式比较 内容摘要:创建境外营销网络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出现的五种创建境外营销网络的主要形式,并对其网络特征以及不同营销网络对销售规模、营销控制力、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竞争格局等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境外营销网络 营销控制力 品牌竞争格局 中国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创建的主要模式及特征 通过对一些典型企业创建境外营销网络实践的分析,本文认为目前存在五种较为常见的创建模式。这五种模式形成方式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方式、遭遇贸易壁垒可能性、品牌策略、营销渠道长短、网络建设周期及费用承担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OEM模式——通过OEM订单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严格意义上说,该境外营销网络不是出口企业自行建立的。在该模式下,企业只需负责在境内完成委托加工任务,境外销售全部由境外委托方负责。每一张订单,都有明确的销售渠道;众多的订单,构成了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出口企业不承担任何营销网络的构建费用以及OEM订单品牌的推广费用,只要能获得订单,就有市场的保障。 该模式的优点很明显,出口企业无需担心市场销售环节。在浙江的很多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出口中,都是通过这一方式。但该模式的缺点是营销网络过度依赖OEM委托方,企业存在较大经营风险,而且产品所用品牌为外方指定,出口企业无法打造自主品牌。 (二)模式—通过出口商和经销商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该模式下的境外营销网络主要由商、经销商创建,但出口企业可自主选择市场以及商,从而间接影响营销网络的创建。出口企业不承担境外营销网络创建以及相关的品牌推广费用。 该模式下出口企业有权选择使用自主品牌,而且按佣金付费的方式也促使商积极推销产品,但不足之处是产品仍属于间接出口,生产与销售脱节,且遭遇贸易壁垒可能性较大。 该模式的典型企业有波导公司等。波导公司早期在进入俄罗斯市场时,就是通过与当地知名的手机经销商合作,借助经销商的分销和销售渠道推广自主品牌。 (三)合资经销模式—通过建立合资经销公司创建境外营销网络 该模式下的出口企业,通常先期已经与OEM委托方或商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上下游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合资成立专业销售公司,专事境外销售。与前两个模式相比,企业开始直接面对境外的消费者,有了一定的销售自主权,但也需按比例承担相应的境外网络建设费用。 在该模式下,合资双方根据协商,可推广自主品牌,也可采用合资外方原有经销品牌或是推出新品牌。产品仍通过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仍可能遭遇较大的贸易壁垒。 如中国海尔与日本三洋合资成立了“三洋海尔株式会社”,通过三洋健全的销售网络,海尔家电得以迅速打入日本市场。 (四)并购模式——通过跨国并购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该模式是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取被并购方现有的营销体系(包括品牌以及销售渠道),从而建立自己的境外营销网络。该模式下显然企业能迅速获得被并购方已有的销售渠道、销售网点以及知名品牌,境外营销网络构建时间短、成效快。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并购成本较高,而且并购后双方存在经营理念、管理文化等的差异,沟通协调需要一定时间;在从被并购品牌向自主品牌的转换过程中,也仍需支出较高的品牌推广费用。 若按并购对象进行区分,该模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仅对零售型企业的并购,另一类是对生产型企业的并购。显然前者只获得销售网络以及零售企业的品牌,而后者除了获得销售网络外,还拥有了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研发团队、生产场地、产品系列品牌等更广泛的内容。两种细分模式下中方企业的出口也存在差异。前者仍需要通过直接出口的方式,因而仍会遭遇到较大的贸易壁垒,而后者可在境外布局生产,从而能规避贸易壁垒。 采用并购零售企业模式的企业目前在资金相对富余的浙江发展较快。例如浙江卡森集团公司在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时,最初通过参股形式参与了15家外方门店的经营,之后并购了当地两个本土品牌以及下属所有门店,使得该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门店迅速扩大到121家。又如浙江海宁的蒙努集团于2011年收购了美国杰妮芙有限公司。杰妮芙公司是美国沙发床专业零售店和皮革制品专业零售店集团,旗下拥有2个著名品牌、73家家具门店。中方企业通过对这些本土品牌以及所属门店的并购,完成了在境外的营销网络的布局。 采用并购生产型企业模式的典型企业是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TCL全资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股份公司,其中包括施耐德的销售渠道以及施耐德与杜阿勒两个著名品牌。当时,欧盟对中国彩电进口设置了进口配额以及规格、价格的限制。TCL的这一并购,既有效规避了贸易壁垒,又迅速通过施耐德庞大的销售网络扩大了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 (五)新建网络模式—在境外投资新建营销网络 该模式是由企业自行在境外投资建立零售网点、仓储中心、销售中心及分销渠道等,自行在境外进行产品销售。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直接通过境外专卖店、分销商销售自己产品,可积极推广自主品牌,但劣势是初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 这一模式按照产品生产地点的不同也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生产场地仍在国内,通过直接出口的方式在境外销售。此类模式销售渠道长,产品出口还易遭受贸易壁垒的影响;另一类则是生产场地在境外,企业已先行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围绕直接投资构建营销网络。此类模式下生产与营销相对集中,营销渠道短,而且很好地规避了贸易壁垒。 采用第一类模式的典型企业是浙江温州的康奈集团。康奈集团从2001年在法国巴黎开设第一家专卖店起,目前已在法国、美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30多家专卖店,在境外市场建立了庞大的营销网络。但与此同时,境外专卖店的所有产品仍需通过贸易出口方式进入该市场,因而康奈集团仍然面临着国际贸易壁垒的困扰。如2008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产皮鞋进行反倾销措施的“日落复审”,这也包括了康奈集团,为此康奈集团不得不花费精力应对复审调查。 采用第二类模式的典型企业是海尔集团。海尔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均采用了当地制造、当地销售的营销模式。在美国市场,海尔的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来纳州、营销总部设在纽约;在欧洲市场,海尔的制造中心设在意大利、营销总部设在意大利米兰,另外还在西班牙、英国、荷兰和意大利分设四个分销中心,通过这四个分销中心向欧洲各国市场进行销售。 上述几种境外营销网络模式的比较,详见表1。 不同营销网络创建模式对中国企业境外市场营销的影响 不同的境外营销网络创建模式,对带动产品的境外市场销售以及自主品牌营销等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境外销售规模 总体而言,在上述几种营销网络创建模式中,并购模式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也最为迅速。该模式下,企业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对销售品牌的信赖,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销售。如TCL集团在完成并购后的第二年,海外家电销售收入达20.4亿元,同比增长了94%;卡森集团在并购澳大利亚当地品牌和所属门店后,2009年在澳大利亚家具零售额排行榜上迅速上升至第三位,并获得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新建网络模式尽管在网络建成后,预期也能促进境外销售的大幅增加,但由于网络建设周期较长,市场开拓较为困难,短期内销售增长相对缓慢。 (二)营销控制权 营销控制权主要指企业对市场营销策略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包括目标市场选择权、产品策略权、定价权等。 在上述几种网络构建模式中,显然OEM模式下出口企业几乎不拥有任何的控制权,只是负责按规格、时间要求进行交货而已;模式下企业只具有一定的产品策略权,但由于信息不畅通,企业无法及时获知所出口的产品是否能获得市场的青睐,而且这也与商的努力程度相关,因而在两种间接出口模式下,出口企业对营销控制权都非常弱。 在并购与新建网络模式中,企业拥有绝对的营销控制权。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随时调整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目标市场策略等。如TCL在越南彩电的销售基本属于新建模式。1999年TCL开始进入越南市场,但当时越南彩电市场日本品牌和韩国品牌独霸天下。为了避免与这些先入品牌产品的正面冲突,TCL在目标市场选择上,选择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从产品策略上,推出了针对中低端市场的产品;在定价策略上,定价低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同类型彩电价格,以创造高性价比优势。企业通过强化与经销商的关系并加强售后服务,有力地推动了TCL品牌彩电在越南的销售。又如康奈集团在海外专卖店的零售,都以中高档产品定价,甚至接近意大利同类皮鞋的平均价格。正是这种对营销权的掌握,才使康奈集团在境外市场摆脱了传统皮鞋出口价格低、形象差的状态,以中高档产品、中档价格,形成了国际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 严格而言,尽管并购模式与新建网络模式两者都具有强的营销控制权,但并购模式下由于在并购初期双方可能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或是管理文化的差异,并购方管理层的意图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因此在初期可能控制权受到一定影响。 (三)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 品牌知名度包含品牌认知和品牌记忆两部分内容。品牌认知主要涉及某品牌被消费者了解的程度、消费者能否在不同的品牌中正确区分该品牌特征;品牌记忆则涉及到消费者回忆起该品牌的难易程度。显然,营销网络的市场渗透越深、越广、越快,越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的渗透深度指在一个特定地区营销网点、分销渠道的分布范围以及数量;渗透广度则指在东道国或全球范围内营销网络的数量;渗透速度则指在境外完成网络布局的时间和周期。 在上述几种网络模式中,并购模式下网络渗透最深、速度最快,合资经销模式次之;而新建网络模式下网络渗透的速度相对较慢,渗透深度、广度在短期内也都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在并购模式下,并购对象往往都已经在东道国市场具有较广阔的营销网络,有稳定的客户群,其原有的品牌在市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而通过并购模式建设网络,能迅速获取对方强大的营销网络以及客户关系。而新建网络模式需要依靠企业在陌生的市场环境、迥异的社会文化中逐步建设网点和渠道,难度大、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在境外市场宣传推广自主品牌、让消费者接受自主品牌更需要较长时间。就网络渗透广度而言,、合资经销等模式要相对强于另外几种模式。因为这两种模式可通过商、经销商同时进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能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在更多国家或地区建立销售网络;而其他几种模式通常在短期内只针对某一特定市场。 品牌形象除了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外,还涉及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喜好和唯一性。并购模式、新建网络模式都属于“境外存在”,通过专卖店、店中店、大型连锁商场等形式,由销售人员向当地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周全的售后服务,消费者则能够真切地触摸、感知产品的质量。这种“境外存在”,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感知,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从而会提高品牌形象。2006年,康奈公司在法国巴黎商业黄金地段开设了康奈旗舰店。尽管选择这一地点开设增加了成本,但此举不仅让康奈产品直面消费者,而且让康奈产品挤入了巴黎的主流商圈,有力提升了康奈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四)品牌竞争格局 市场品牌竞争格局指市场品牌的数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产品的档次等。不同的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模式,对境外市场的品牌竞争格局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上述几种构建模式看,采用OEM模式基本不会造成品牌格局的变化,而模式和新建网络模式都属于在东道国新增品牌,都需打破市场原有的品牌格局。市场新增品牌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一方面会遭遇先入市场的品牌产品的剧烈竞争,另一方面要吸引消费者也需要更多的宣传投入,因而市场开拓存在一定难度,尤其在初期,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企业要快速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十分注重营销方式,在营销方式上另辟蹊径。如TCL在越南市场为了与先期进入的日韩企业竞争,在营销手段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越南,一般彩电保修期最多两年,TCL则率先推出了“三年免费保修、终身维修”的服务承诺;与越南大使馆、越南团中央一起成立了TCL越南青年基金会,声明每卖出一台彩电,将提取5元人民币给基金会,用以资助越南优秀青年到中国学习考察。正是由于措施得力,自1999年在越南开始业务后,到2005年,TCL已拥有19.3%的市场占有率,位列所有品牌第二名。 相对于模式和新建网络模式,并购模式尽管也会新增自主品牌,但由此造成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因为在并购模式中,被并购方往往是知名品牌,因而首先仍会继续沿用该品牌,之后逐步推出新增品牌。如TCL在2002年10月并购德国施耐德后,到2003年8-9月间,不到1年的时间,新施耐德就全面恢复了原施耐德品牌产品重要的客户关系,而且带动了TCL品牌产品的境外销售。 合资经销的情形相对较为复杂,与品牌策略高度相关。如果采用的是外方品牌,则类似于OEM模式,对竞争格局的影响不大;如果采用的是新品牌或自主品牌,则会导致市场新增品牌,但由于合资外方往往已经具备较好的营销网络,因而情形又与并购模式下相似。借助于合资方原先建立的客户关系,新增品牌相对容易为消费者接受。 (五)获取当地营销资源 如果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有效获取当地营销资源,则必然有助于提高自主品牌的营销。营销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市场信息,如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文化、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细分;包括营销渠道、品牌资源以及营销人才等。 在上述几种境外营销网络创建模式中,并购模式最能直接地获取外方品牌及原有销售渠道、销售人才,直接获取品牌收益;在合资经销模式以及OEM模式中,也能相应地利用外方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品牌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在并购模式和新建网络模式中,由于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直接见面,随时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及市场变化,因而相对于其他几种模式更易获取市场信息。在东道国当地生产情形下,市场信息又能及时反馈到生产部门,以便于生产符合当地市场所需的产品,有助于品牌产品在当地的进一步销售。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海尔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海尔的市场人员发现美国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喝少量葡萄酒,为此专门设计了外形美观的、可放在客厅的自由式酒柜。海尔在进入美国市场初期就是通过这种对市场信息的搜寻,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逐渐使当地消费者和经销商接收海尔品牌。 不同境外营销网络构建模式对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影响的比较,详见表2。 结论 中国企业创建境外营销网络是促进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当前常见的OEM模式、模式、合资经销模式、并购模式、新建网络模式五种创建境外营销网络的形式,在网络特征上各不相同,由此也导致了对产品营销能力的差异。无论是销售规模、营销控制权、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格局都会受此影响,企业获取当地营销资源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企业在创建境外营销网络时,需综合考虑产品因素、市场因素、竞争因素等多种因素,采取适宜的模式。 与此同时,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创建境外营销网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市场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即使在同一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营销网络的创建方式可能也会随之改变。如同在文中提及的,TCL在越南市场采用的主要是自建网络模式,而在德国市场采用的则是并购模式;海尔在美国、欧洲市场采用的是并购模式,而在进入日本市场初期,则采用了合资模式。浙江卡森集团在澳大利亚的营销网络,最初是合资形式,而后逐渐发展为并购模式。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营销网络日益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法宝,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盈亏。但目前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式阶段,对营销网络渠道的设计多基于定性估计而缺乏实证调查。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提高企业对营销网络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营销网络;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1 经济危机形势下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网络建设管理处于粗放式阶段,经济危机形势下由此导致的问题十分明显: 1.1 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营销阻力,营销网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明显下降,中小企业的营销后劲不足,特别对国外市场缺乏竞争力。 1.2 企业缺乏科学设计营销网络的能力。企业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产品营销网络,对渠道的选择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在渠道选型时不将实证调查和科学计算作为设计依据,而靠主观臆断;也不根据产品的特性分析来设计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密度。一些企业对网络渠道设计企图一劳永逸,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营销网络。 1.3 企业疏于对营销网络的持续性管理。 许多营销网络成员对目前企业的营销策略领会不够;多数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评估;在渠道激励、串货管理、赊账管理、促销措施、价格浮动等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管理体系,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1.4 营销网络中的成员营销意识落后,营销手段单一。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品牌意识,不做客户关系建设,不搞终端维护,更谈不上区域经营的营销策略和计划。 1.5 营销网络中的不同渠道成员间跨区串货、争夺客户、不规范促销现象普遍,渠道间冲突不断。有的渠道为了争夺市场和客户,在本区内按规定价格销售,在别的区域压低价格来争夺非责任区的客户。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企业品牌力量减弱,销售网络铺设受阻。 2 科学合理地建设营销网络 2.1 严格遵循原则合理设计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是在一个以多因素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这些因素包含科技、政治、法律、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因此在建设营销网络时必须按照有关原则合理设计,避免这些因素变化对营销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一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原则。因为产品和服务最终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符合产品特性的原则。产品特性一般包含:产品识别、标准型、聚合性、受众范围、替代性、成熟度、客户购买风险、谈判需求等。不同的产品特性对渠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是坚持以盈利为基础的原则。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盈利;四是适应市场竞争状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原则。 2.2 把握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营销网络 根据斯特恩的“用户驱动分销系统设计”思路,现实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分析网络渠道形势。这一步骤的核心是比较本企业与目标竞争对手在货物周转、市场覆盖度和成本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差别。对于企业来说,在分析营销网络形势时,除了要搞清楚自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何种营销方式,以及每条方式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并将这些数据与自身的情况对比,以便通过分析了解对手。二是充分了解和区分顾客。不同顾客之间的差异程度很大,很难用整体划一的营销网络形式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可根据不同顾客群体对特定服务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进行顾客细分,并为每个细分群体确定能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网络渠道类型。三是营销网络渠道决策的经济性。企业在比较不同渠道选择的获利能力时,必须判断不同组合的收入、成本和资金需求情况。第四,战略适应性和可行性。理想的营销网络还必须在战略责任、可用资源、渠道战略的历史等限制条件下实施。如果确认某项选择适应当前的战略,是可行的,还必须看它是否适应将来的战略需要,并让竞争对手陷入困境。 2.3 认真规划完善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 明确营销网络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关注的重点以后,就要具体确定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用直接营销还是采用分销网络,这主要通过经济利润的角度来加以选择定。如果选择分销网络,就要设计网络渠道成员的结构。每一个分销网点的结构主要是长度结构和宽度结构,营销网络渠道的长度是指产品从企业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的环节个数,其宽度是指同一长度环节地位的商数目。各种渠道之间的制度关系被称为渠道网络。渠道的长度结构与宽度结构与企业的产品特点直接相关。渠道太长则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产生信息传导失真的现象;渠道过长,大量利润被营销商带走,出现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的情况。那么渠道太短就必然要增加渠道的宽度来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这将会使企业对渠道的管理产生困难。渠道过密则会导致经销商对产品打折和服务质量降低,从而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和消费者满意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形象;渠道过于单独则会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后来决定渠道的宽度结构。 3 加强企业营销网络管理的主要对策 3.1 要用积极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外市场占有率。由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无法使我国出口产品参与低价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营销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来占领国外市场份额。企业和销售网络应该提升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度,认真分析市场空隙,抓住一切机会占领市场。同时,要注重战略转型,要将营销重点从扩大出口转到拉动内需上来,以适应国家“出口转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3.2 要用发展的思维持续管理经销商 首先从营销环境的角度选择经销商;其次,应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对经销商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辅导,让他们接受企业的营销战略,明确企业的营销目标,并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危机环境下营销规律,并建立经销商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 3.3 要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网络渠道冲突 营销网络中的渠道冲突是指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阻挠或者干扰另一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可能伤害、威胁另一个渠道成员利益的活动;或以损害一个渠道成员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企业应该主要通过说服教育、谈判等手段来加以解决。但是,特殊形势下企业还应采取实质措施为渠道减负,例如联想对其渠道商采取了“准备过冬、二次创业、下调指标、延长保价”的16字措施;惠普则通过提高返利来激励渠道商与企业共度难关。 营销网络企业论文: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电信南北市场的拆分及电信业务领域的对外全面开放,使得电信市场烽烟四起。为了能在电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电信企业必须建设和发展有竞争力的营销网络。本文分析了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现状,指出现有营销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 电信企业 营销网络 关系营销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进入我国电信市场,既能推进电信运营改革,扩大融资渠道,也会动摇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地位。竞争环境的形成和演变给电信企业产生了很大压力,电信市场的利润空间在不断减小,客户需求在不断变化。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和保持用户资源,提升客户忠诚度,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必须建立和发展有竞争力的营销网络。 一、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现状 1.电信市场营销环境 电信市场营销很重视研究市场营销环境,因为,电信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的经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的营销环境是由企业营销管理职能外部的因素和力量组成的,这些因素和力量影响营销管理者成功地保持和发展同其目标市场顾客交换的能力。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的营销活动会带来机会和威胁。我们可以运用PEST方法来分析电信市场营销环境。 (1)政策方面。我国电信运营业日趋开放,尤其是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行业政策发展的总趋势是降低限制,努力给各大运营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的行业管制不可能消失,在本地网等业务上,垄断仍然明显,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2)经济方面。虽然电信业竞争加剧,市场趋于饱和,但是电信市场广阔,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之电信业务不断创新,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较高速发展。各大运营商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注重提高投资效益。 (3)社会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同时,人们对于电信服务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服务,对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准确性要求大大提高。电信用户的需求将呈现普及化、全球化、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特征。 (4)技术方面。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机会。今天,新创意在商业运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电信业同许多最新的技术结合紧密,这是电信行业的一大优势,却也是运营商在推广服务时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电信服务虽然已经越来越大众化,然而,GPRS、WAP、3G等,这些业内很熟悉的技术用语在大众看来却是一头雾水。 2.电信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可以使电信企业明确自身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扫描电信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并通过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获取竞争优势。电信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其价值链具有了不同于垄断时期的特征: (1)随着电信企业的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下降,即价值链创造价值总量还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己明显放缓。由于利润率下降,作为价值链主导力量的运营商会将竞争和成本的压力转嫁给价值链下游的服务商,直接造成价值链其他成员竞争压力加大,利润率下降。 (2)客户需求趋于个性化,这就要求运营商从面对点的服务转变为点对点的服务,服务更加专业化,以此赢得客户。部分运营商通过业务的外包使其价值链更加多样化,达到迅速发展和占领市场的需求。价值链的延伸使运营商加速业务到达市场,将部分利润小的客户由商进行多样化服务,实现转移服务成本,降低开拓市场的风险。 (3)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大运营商对于价值链成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电信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客户保持率的逐年下降以及上市的需要,将使营销网络更加规范,市场化进程加快,网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3.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竞争分析 建有较完善营销网络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是电信、移动和联通。电信由于历史原因,出于普遍服务的目的,营销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深度都相当高,但同时承担的渠道成本也较高。移动对营销网络进行了革命式改造,在提高销售能力的同时保证了服务质量,营销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深度虽然不及电信,但销售效率高于电信。联通的营销网络与前两家相比,自有的部分所占比重较小,更多依靠的是网络的力量。其他运营商则主要依赖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电信企业的营销网络主要有自营网络、邮政、连锁加盟营销网络、虚拟电信运营商。 (1)邮政。邮政作为老牌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业务服务商,拥有点多面广的营销网络。突出的品牌“中国邮政”,在广大用户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从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经营多年,形成了一整套流畅的业务操作流程。 (2)连锁加盟营销网络。以中域电讯为代表,以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经营为战略核心,抓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移动通讯产品消费日趋大众化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 以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特许加盟方式迅速膨胀,在全国迅速渗透, 占据了各发达城市的重要商业位置,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电信连锁加盟营销网络,是电信企业营销网络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3)虚拟电信运营商。虚拟电信运营商, 通过和电信企业合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经过几年对电信市场的拓展,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的营销网络和提供电信增值服务的能力。 他们所具有的资源: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多年从事电信服务形成的提供电信增值服务的能力和经营经验、与运营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良好的品牌知名度。 通过对现有业务的整合,将使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战略能与电信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使他们已有的业务资源能够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相结合,从而能够把握中国电信市场在开放后的机遇,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现有营销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先进的营销理念 政策型、生产型和推销型营销理念“根深蒂固”,往往仍习惯于沿袭过去的营销方式;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在营销网络的发展上没有长远打算,过分追求营销网点数量上的扩张,集约化经营意识淡薄。 2.营销网络不够健全和规范 目前国内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内网点数量虽然多,但营销网络极不规范,鱼龙混杂其间,多数规模小,管理难度大。各网点的自我约束能力弱,违规业务较多,“跨区”经营时有发生,价格战层出不穷;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营销网络一般只针对个人客户;而对集团客户、商业客户和重要客户的营销服务网络匮乏。 3.电信企业缺乏完整高效的营销网络激励机制 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激励机制并未建立,难以激励商从事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工作,商缺乏主动性,因此多数市场营销工作进展缓慢。 4.缺乏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和监控 电信企业缺乏对代办营销网络有效管理和严格监控的手段,网络成员的忠诚度很低,市场信息反馈时间较长。 三、中国电信营销网络体系的发展构想 电信营销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运营商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发展;运营商重视大客户服务和人员促销;营销网络成为运营商的核心价值;营销网络立体化;营销渠道扁平化。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可以从自营、代营、联营三个方面来建设,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营销网络的功效。 1.建立高效的自营网络体系 (1)加强大客户营销服务队伍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大客户机构在电信企业中的地位, 提高客户经理的各项待遇,充分授权,必须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客户服务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除了客户经理之外,还可包括运行维护、工程建设等各部门人员。运维等后台支撑部门要树立“大营销”、“大服务”的理念。 为保证大客户营销队伍的高素质,电信企业应进行严格的营销人员选拔、培训和考核。对营销人员实行“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增强他们永不满足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他们的收入实行“年年浮动、稳中调整、比例提成、费用包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行严格有序的监督约束机制。对营销人员履行“保护、教育、监督、惩处”四项职能,同时明确营销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公司的不良倾向。 (2)实施“营维合一”社区经理制,构建商业及公众客户营销网络。“营维合一”是指将电信企业传统的终端客户营销体系和终端设备维护体系合二为一,实现电信营销网络和维护网络在终端用户的全面融合,由相对固定的机构和人员按分片包干的形式担当起电信企业营销、维护等综合服务的重任,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优质具极富情感色彩和个性化的综合服务。其核心内容是营维合一、用户至上、分片包干、亲情服务。 (3)完善自建营业厅和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厅和客户服务中心是电信企业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 要能体现电信企业的品牌形象;应确保客户享受到丰富的服务;应该通过规范服务和提高人员素质来确保服务水平;通过常抓不懈的检查督导等方式来提升服务水平,及时纠正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2.建立高效的营销网络 (1)完善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是在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电信企业应定期考察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商业信誉、市场开拓能力等因素,合格后才能经销电信产品,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对经销商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不断优化。经销商不可逾越,只要经销商能覆盖的地方,运营商就不能直销。对经销商的数量应进行严格的控制,数量多少以能覆盖终端且不留空白、减少重复为原则,避免运营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以维护电信企业的形象。 (2)推行城市代办,构建社会营销网络。选择合适的营销伙伴作代办员。长期营销伙伴有专门的营销场所、长期的营销约定,如公话代办点;短期营销伙伴是指企业为了促销某种业务,依托公共关系开展的突击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合作伙伴,包括季节性经营活动主办单位或个人。例如,有的地市分公司依托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创建校园营销网络,收到良好效益。 (3)推行“三代合一”,构建农村营销网络。“三代合一”(代营、代维、代收话费) 是指农村支局的模块点将电话业务发展、电话的收缴、线路和模块设备的维护由社会代办渠道完成,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拓展农村通信市场、改善农村电话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根据业务代办政策,电信部门按照模块点维护质量的好坏核定模块点的代维和代办酬金。 3.建立高效的联营网络 电信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高效的联营网络,促进业务的快速增长。例如开设电信服务超市。首先,电信服务超市应有齐全的业务和多功能的服务种类,客户能随手可得各种电信业务和服务。其次,结算便捷。客户在此能使用各种银行卡。最后,电信服务超市也应有“批零兼营” 的功能。还可实行“会员制”,给予“常客户”一定的优惠。 4.开展关系营销 成功的营销人员都重视同顾客、分销商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而这些关系要靠运营商不断为对方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来实现,靠双方加强经济、技术及社会联系来实现。关系营销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和时间,最好的交易就是使协商成为惯例。处理好企业同顾客、分销商之间关系的最终结果就是建立营销网络,而营销网络也正是电信企业同市场营销中介人以及顾客建立起的牢固的业务关系。
文学研究论文:古代戏曲文学研究 研究述评 戏曲文学在国际国内都因戏曲艺术的独特表演形式而备受关注,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阐释,形成了相对厚实的学术积淀,成为我们提出“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的学理基础,并对我们开展这一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西方,戏曲文学起源早,影响深,并且对西方哲学、文学、绘画以及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受到西方社会的普遍认可,特别是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使得文化全球化及其应对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像斯坦利霍夫曼的《全球化的冲突》、约翰汤姆林森的《全球化与文化》等论著,让我们联想到从本土文化艺术研究可以获得应对外来文化入侵的应对策略。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邓启耀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鸠山弘一教授和柳生次郎教授、韩国李夏成博士等更是在较早些时期便对云南戏曲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先后到昆明、大理、楚雄等地进行考察,对云南戏曲走向世界起了重要作用。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月》、马丁艾斯林的《戏剧剖析》、莱辛的《汉堡剧评》、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乌格里诺维奇的《艺术与宗教》等对我们关注和讨论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相关问题提供了全球化的这一全新的视角和间接材料。 在我国,戏曲与诗歌、散文、小说一起并列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学样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东方化的审美取向和综合众多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自20世纪初期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开启了古代戏曲文学的研究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国戏剧史》《元曲家考略》《南戏拾遗》《古剧说汇》等著作,无论是在剧目整理、作家考辨、戏曲史等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化学、艺术发生学等深层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戏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戏曲志云南卷》对云南的戏曲历史以历史性观点作了梳理,列举了云南戏曲史上的重要事件,流行剧种等,是一部较为翔实的对戏曲艺术进行整理的著作;《云南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系列丛书按剧种、剧目、音乐、艺人等系统,分别对云南地方戏曲中24个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史况以及音乐特色等作了详略得当的介绍;李安志、徐志强等主编的《西南文化史》把云南戏曲史作为其文化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元代昆明水浒戏、明代关索戏、少数民族杂剧作家作品,但该书并未以云南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王胜华的《云南民族戏剧论》,从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此外,尚有对某些具体的剧种,如白剧、傣剧等戏曲作品、流派群体的研究著作、论文等,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我们深入研究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显然我们从以上对国际国内研究现状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更为关注的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戏曲,从其剧种、剧本、表演及传承等方面有所研究,但忽视了从文学样式的角度探讨其文本文化、文本创作、文本发展历程及其与地方、民族的关联。 讨论分析 从目前来看,在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中,研究范围狭窄和文献资料不足这两大问题严重困扰云南戏曲文学研究的深入。尽管我们在整个戏曲研究层面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云南地处边陲,相对于发达的中原文化而言,云南的文化则显得封闭和落后,广大研究者在云南戏曲文学研究中很难找到切实可靠的研究资料,缺乏可以示范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导致文学研究与民族文化研究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故而关于云南戏曲文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亟待提高。所以从长远看,选取云南戏曲文学的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为视点,有利于从内涵方面和外延两方面促进云南戏曲文学在云南经济文化建设中趋向能力发展的均衡、公平,促进云南戏曲文学在云南文化建设及教学科研中的实效性。开展“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应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重在对云南古代戏曲孕育、形成、发展的系列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文化和比较的方法,针对云南戏曲文学研究中的缺漏与不足以及云南地处边陲、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等现实,结合西部大开发及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选取文学研究中地域与民族文化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对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的系统研究,解剖各个时期、不同民族的作品,分析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发生的一般现象、基本条件、规律与特点,着重阐释云南戏曲文学的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探索云南戏曲文学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反映云南本土文化的发掘与构建、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普遍需求、困境与出路,为云南戏曲文学的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为地方文化教材开发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应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关注云南古代戏曲作家与作品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传统的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是非常细致的事情,短时间内不容易见成效。”[2]111在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发展中,从公元前3世纪楚人庄蹻率兵入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云南的戏曲艺术活动见诸典籍多是“征巫鬼,好祖盟”的巫术礼仪活动。公元738年,唐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唐赐南诏胡部、龟兹音声各一部,794年南诏遣使到长安演奏《夷中歌曲》和《南诏奉圣乐》以及1116年大理国随使艺人到宋朝表演“五花爨弄”,是云南与中原进行戏曲表演艺术活动交流及云南早期戏曲活动的痕迹。此后,在中原戏曲发展的繁盛时期,历史文献中却没有关于云南戏曲活动的记载,只有一些诗句中提到了傩舞和梁王府蓄养的优伶,即便在后期云南戏曲逐渐繁盛并奠定了“滇剧”的地位,但作为文献研究的云南古代戏曲仍然显得十分单薄。因而,作为戏曲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内容的云南古代戏曲作家与作品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通过对云南古代戏曲作家与作品的梳理,我们才能进一步厘清戏曲文学发展线索,重建云南古代戏曲文学体系。具体来说要重视对云南戏曲文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变化分析,重视对云南古代戏曲作家梳理与分析,重视云南古代戏曲作品与同时期中原文化的渊源及比对,重视对云南古代戏曲不同剧种作品的归纳与整理及其深入分析。 二是关注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的地域文 化特征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中区域文化产业只有以本民族的、本土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的东西才能吸引世界注意并且推向全球。”[3]33在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到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军队及大量移民进入云南,加之在云南大规模开矿后带来的经济繁荣,各种戏曲声腔也纷纷传入。清初,一方面省外各种声腔、戏班继续进入云南;另一方面,云南的戏班和艺人刘二官等也出外演出,出现了著名的祥泰班,雷家班等,他们熔合石牌、楚腔、秦腔等声腔表演艺术并使之地方化,形成了滇剧三大声腔中襄阳、二簧两种,至此之后云南戏曲文学得到逐步丰富,为“滇剧”的形成繁荣奠定基础。可以说,每一种文化艺术都是植根于一定的地域环境中,都具有地方性特征。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对外来戏曲艺术的接受也有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继承。因而,研究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就不能忽视对其植根的地域文化特征的研究。具体来说要关注对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地域分类的调查与分析、关注对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地域性特征分析、关注云南古代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关注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的地区、时间差异、关注对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地域性特征的现代启示的研究。三是关注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的民族文化特征研究。云南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也是云南这一区域范围内最为传统、最为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在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发展历程中,正如民间的社火观灯活动渐趋与云南民族民间原有的“祭土主”“祭本主”风俗融合而成为祭祀性的花灯歌舞活动并演出《瞎子观灯》《包二回门》等剧目一样,地方原生性的民族民间传统祭祀仪式、节日礼仪、民族歌舞等在一定程度上与云南古代戏曲走向了融合。特别是在康熙道光年间,出现了一批“民家曲以民家语为之”、“静夜华灯演苗戏”的白剧、苗剧等少数民族戏曲表演样式;以“哎咿呀”腔流传的壮剧;把《封神演义》译成傣语演出的傣剧;从语言到音乐等都彝族化的彝剧花灯《打花鼓》等,标志着白剧、苗戏等少数民族戏曲的出现。到咸丰同治年间,更有张铭斋等在杜文秀帅府演出了《二进宫》《绝缨会》《取高平》,这三部剧在滇剧中分属“胡琴”“襄阳”“丝弦”三个声腔的剧目,这既说明滇剧声腔的成熟,也说明云南民族文化与戏曲文学发展的结盟。我们始终坚信“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深受民族文化的浸染,作为一种符号它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因此,要了解每个民族的艺术,首先就要了解它的文化。”[4]13故而,探索云南戏曲文学发展与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旅游文化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普遍需求、困境与出路,必须深入挖掘置身民族文化海洋的云南戏曲文学的民族文化特征,特别是要加强对云南古代少数民族戏曲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梳理、少数民族戏曲文学对主流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戏曲文学作家的身份认同及创作研究、对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的民族性特征分析、对云南古代戏曲文学民族性特征现代启示的讨论。 四是关注少数民族特色剧种剧目的研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汉、彝、白、拉祜、哈尼、壮、傣、纳西、傈僳、佤、回、瑶、苗、藏等26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滇剧、傣剧、白剧、彝剧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剧种,它们和川剧、评剧、京剧等外来剧种共同构成了云南的戏曲系统。但各民族剧种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造成这种不均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地域、文化、民族特性外,长期以来我们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学术界重视和研究程度不够。另外,从现有剧目资料来看,不管是彝剧、云南壮剧,还是白剧、傣剧等都和中原戏曲剧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我们缺少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对其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讨论不甚了了。再次,我们在讨论戏曲文学民族性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不够,导致在翻译中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舛误。尤其是古代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的翻译整理工作,几乎没有突破和进展。 结语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聚集的地方,与其他地方的民族文化和外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和汉文化、藏文化,甚至和整个东南亚、南亚文化都有关系。“文化特色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从文化自我植根的土壤去挖掘资源,获得活力,形成文化的地方特色以赢得发展机遇。”[5]86云南戏曲文学作为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云贵高原足量的文化特征和鲜明的边疆色彩,探讨云南戏曲文学的创作状况、发展历程,可以使其艺术、文化价值得到新的阐释,从而揭示云南戏曲文学在民族文化大省形象和弘扬民族文化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学景象与时代价值,通过对云南戏曲文学在民族认同、冲突、融合、互补中的现象梳理与分析,可以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启迪民族和谐意识,促进云南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全球化背景下戏曲文学的发展寻找可资借鉴的理论材料与创作经验。这对于云南增强竞争软实力乃至其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强一堡”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作者:吕维洪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文学研究论文:关爱和的近代文学研究 关爱和先生是已故的近代文学研究学者任访秋先生的开门弟子,也是我国最早的近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之一。他是我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至今20年左右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总体来看,他研究的领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全面奠基层面,二是文学思潮论层面,三是文学流派论层面。当然,这三个层面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贯穿这三个层面的是作家及其创作研究,这里的创作研究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政治思想、文学理论等内容。第一个层面作为基础,多表现为显在的作家创作论,而第二、第三个层面则作为一种底蕴,更多地表现为内在的精神把握。其实,这种内在的精神把握在第一个层面中不管是文学史论文学思潮论、文学流派论还是作家作品论都已经表现出来了,有的篇章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剑气箫心龚诗魂》对龚自珍诗作精神的领会,《论老残》对刘鹗笔下的人物老残内心的把握,都明显地表现出关先生深邃的穿透力。 奠基层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近代文学史及史论、文学思潮论、文学流派论和作家及其创作论。关先生在近代文学史的建设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他第一个建议编写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教材,任访秋先生极力赞同,并着手编写。关先生任上编的主编,并在全书中撰写了《桐城派的中兴与复归》、《清末常州词派》和《近代戏曲》三章,这三个领域关先生都有独到的研究和深切的体会。由他主笔的《〈近代文学史〉绪论》(三人合作)是一篇提纲挈领的史论,既宏阔又精辟,既晓畅又深刻,充分体现出论者敏锐的洞察力。教材问世以后,反响强烈,被国家教委评选为优秀教材,并被推荐为全国高校近代文学课程通用教材。作家及其创作论的成果主要有《龚自珍文学思想散论》、《蒋湘南文学略论》、《嘉道时期的桐城派—姚门弟子思想与创作述略》、《陈衍的诗论及诗作》、《谭嗣同文学略论》、《柳亚子简论》、《辛亥革命烈士宁调元诗文简论》、《苏曼殊译作述评》(均见《从古典走向现代》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剑气箫心龚诗魂》(《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论老残》(《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这些论文做得很规范又很扎实,从作家的年谱、思想发展过程、文学思想以及创作的内容与特点等诸多方面作了充分的考察和论证,资料详实,论述精当,这些被关先生谦称为早年“习作”的论文给人以成熟之感,这是关先生受任先生巨大影响和严于律己、刻苦钻研的结果。关先生在文中曾说任访秋“先生十分注重研究生的基本学术训练。入学之初,先生曾提议我从近代作家的年谱与诗文系年做起,我试着做了龚自珍等一两位作家,……所写的论文《蒋湘南文学略论》受到先生的好评。”后来的《剑气箫心龚诗魂》和《论老残》两文可谓炉火纯青,前者用“剑气箫心”四个字概括了龚自珍诗歌的灵魂之所在,关先生精辟地论述道:“在气象万千的‘剑气箫心’中,包蕴着处在封建社会濒于崩溃之历史时期,渴望变革风雷而又黯然神伤与秋气暮霭,怀抱幽怀孤愤而又充满奇情逸气诗人的人格期待,人生态度和诗美追求。”后者用四个形象不同的老残把老残解剖得淋淋尽致,在老残身上“集中地体现着作者试图赋予作品的思想意义,老残的性格、情趣、见识、议论,无不在作品中代表着作者的声音。老残不仅是一个手摇串铃、流浪江湖的行医者,还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纷乱与艰难时局的亲历者、先觉者及预言者。走方郎中之老残与哭泣扶危之老残、形体流浪之老残与灵魂惊惶之老残叠印重合,浑然一体。新旧裂变的时代与忧思深广的刘鹗创造了老残,老残记录着时代的裂变与作者的忧愤。”这样精练的理论概括,没有深邃的思想穿透力是难以达到的。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论与文学流派论为此后这两方面的专着作了坚实而有力的铺垫。 第二个层面的成果主要有专着《悲壮的沉落》和论文《近代文学观念的变革》(载1986年)、《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未定稿》1986年)。《梁启超与近代文学启蒙》(《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等。 在《悲壮的沉落》一书中,关先生从晚明人文主义的昙花一现到清末古典主义的逐渐式微,从嘉道之际言关天下与自做主宰的文学精神到惊秋救敝与忧民自怜的文学主题,从鸦片战争时期民族灾难与诗海潮汐到诗潮的情感流向、意象群与客体形象系列,从宋诗派自立不俗与学问至上的双重期待到桐城派立诚求真与道统文统的两难选择,从太平天国与曾国藩集团对峙的观念冲突与文化论战到功利实用的文学价值趋向与战争背景下的情感世界,从侠邪小说的忠义观念与英雄驯化现象到情爱旨趣与狭邪心理等等都作了十分充实的论述。关先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意避免机械化倾向,运用辩证的眼光审视研究对象,在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认真揣摩体悟,不作空疏的议论,不下大而无当的断语。他的论断自然贴切,符合理论与创作实际,而且鞭辟有力,入木三分。以太平天国和曾国藩集团两个文学空间来说,虽然双方的观念相互对峙,相互冲突,但是文学的价值取向仍然是一致的,都持实用功利的价值观。以19世纪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侠妓题材的小说来说,关先生避免对其作片面的价值判断,而是置之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从当时的文化变动与小说主旨的表达,到侠妓题材形成的原因与其主题模式的建构,论证了侠妓小说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这样得出的结论便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也必定令人信服。 第三个层面的主要成果有专着《古典主义的终结—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以及论文《桐城派的中兴、改造与复归—试论曾国藩的文学活动与作用))(《文学遗产》l 984年第5期)、《嘉道时期的桐城派—姚门弟子思想与创作述略》、《桐城派的立诚求真与道统文统情结》、《姚鼐的古文艺术理论及其对桐城派形成的贡献》、《守望艺术的壁垒—论桐城派对古文文体的价值定位》(《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清末常州词派概说》,而宋诗派、常州词派和选派等流派有待完成。 《古典主义的终结》一书从桐城派的历史承续、发展轨迹、古文理论、古文创作、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之关系以及五四先驱眼中的桐城派等六个方面展开全面而详细的论述。论者开篇就从唐代古文谈起,勾勒了古文一派的发展脉络,直追桐城派,继而描绘了桐城派兴衰嬗变的轨迹,并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在初创期,桐城三祖—方、刘、姚分别创立义法说、神气说、刚阳阴柔与神气律声说;在守成期,姚鼐晚年讲学江南,广传弟子,守望门户;在中兴期,曾国藩私淑姚鼐,雅好古文,融义理、考据、辞章和经济于一体,以坚车行远为目标,别创湘乡派;在复归期,吴汝纶重提方、姚传统,抑闳肆而张醇厚,黜出雄奇而求雅洁,倡导恢复以气清、体洁、语雅为特色的桐城派文。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研究,论者抓住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限制性因素,桐城派既追求理论创新,又有道统、文统情结;既讲究义理与考据,又注重辞章; 既重视实用价值,又要求审美功能,这些矛盾使桐城派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异常复杂和艰难。同时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艺术范畴及其构成作了十分简洁的概括,即义与法、雅与洁、神气与音节、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阳刚与阴柔。桐城派的古文创作,关先生用由狂悖不驯而至清真雅正,因时 立言与立诚求真,扩姚氏而大之与并功德言于一途分别概括了初创期、守成期与中兴期的古文创作。后期桐城派像一根脆弱的联结母子的脐带,无力地粘连着古典文化和文学与五四新文化和文学。关先生对桐城派的研究可谓得桐城派之精髓,从桐城派诸家的理论实质、创作精神、流派的发展以及论者的行文都具有一种桐城派古色古香的气息,而且深深窥见桐城派理论与创作的精髓和实质,达到这种境界,非智者不能为也,也非一日之功所蹴就,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习得缺一不可。 关爱和的近代文学研究,从形态上来说,有作家及其创作论、文学史论、文学思潮论、文学流派论;从文体上来看,有小说研究、诗歌研究、散文研究以及戏曲研究;从时间来看,从晚明到清末再到现代,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他的《悲壮的沉落》和《古典主义的终结》两部着作可以说是近代文学研究的两座高峰,前者是对文学思潮的研究,后者是对文学流派的研究;前者对不同时期的文学潮流、文学思想和文学精神做了系统的梳理、辨析与整合,后者对桐城派古文作了全面的客观而公正的审视与剖析。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研究成果,就会损害其学术价值,只有放到文学史的大背景中去,这些成果就会熠熠生辉。我们知道,五四文化先驱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肩负着特定的文化和政治任务,他们彻底地摧毁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近代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横向移植西方的现代文化,把桐城派和选学派批判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在当时以至于现在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因为他们为近代文学做了不切实际的定性论断,再加上后来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和文化学者思想意识与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使得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文学与文化具有了十分偏颇的认识。他们认为五四新文化时期是中国文化的断层时期,在此之前,中国文化已经断层,几千年的古典文化发展到近代便断然终结,五四新文化只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横向移植,这就全盘否定了中国近代文学应有的历史地位。如何评价近代文学与文化,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就摆在中国学者的面前。关爱和先生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古典与现代这一天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毅然断言中国近代文学是古典向现代的过渡与转型,虽然这一断言并非为他一人所提出。特别是他的《古典主义的终结—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这一着作从侧面说明了五四文化先驱批桐城派为“桐城谬种”的偏激与偏颇,五四文化断裂论断的虚妄,从正面论证了桐城派肩负了中国文化与文学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没有什么比观念的改变更迅速的,如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现代文化的认同;也没什么比观念的改变更缓慢的,如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学术界对近代文化与文学在观念上的改变不知是属于前一种状况还是后一种状况,不过关先生以其研究试图扭转学术界对近代文学的误解与盲视,极力恢复近代文学的历史面目,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也是关先生作出的杰出贡献。 文学研究论文:对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辨析 一、文学研究·文化研究 (1)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究竟是什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所指的“文学”一词对应的是西方的literature,意指在某一特定的研究领域内所出版的书籍和文章。也可翻译为“着述”,即“二十五个世纪以来人们撰写的着作。而literature的现代含义:文学,才不过二百年。1800年之前,literature这个词和它在其他欧洲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着作’,或者‘书本知识’”。[1]此处的文学指普遍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文学,而尤指我们当今所说的经典文学作品。顾名思义,文学研究指的便是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 (2)文化 文化研究 关于文化的定义却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西方学者的解释中,尤以泰罗尔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智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其他的一切的能力与习惯”[2]为代表。 乔纳森·卡勒更加认为因为文化研究是“理论”的实践,由于理论本身的难以界定性,这显然也不是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乔纳森·卡勒进一步解释,文学研究是包罗万象的:莎士比亚和打击乐、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关于过去的文化和关于当今的文化这都是属于文化的范围,有学者指出:“文化研究是一种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趋势,而不是一门学科本身”,所以它“拒绝界定,坚持差异,维持传统的系别资格”。[3]同时,在人文学科的多种理论中,如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殖民理论以及酷儿等理论中,也分布有文化研究的身影。 由上得知:首先,文化研究拒绝成为一门确定的学科,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其次,文化研究关注的是边缘性问题,具体到文学研究中,文化研究关注的就是在文本自身以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文化研究把打击乐、低俗文化等非经典文化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所以说文学研究尤其是经典文学研究,只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被文化研究所涵盖。 二、文化研究何以在文学研究中出现 就文化研究本身来说,它的发展源自于传统的英国文学,二十世纪初,英国的文学研究界被“利维斯主义”统领,这一学派主张文化指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学和艺术。至五十年代,由于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和雷蒙·威廉斯(R.Williams)对工人阶级生活的关注,提出了:“‘文化研究’作为新的研究方向,有着直接的反学科动机:一方面要与过去以细读文学文本为衷心地旧文学学科决裂,另一方面还要与坚持经济化约论的庸俗马克思主义学说决裂。”[4]文化研究在九十年代迅速进入学术前沿,引领文学研究的风潮,随着大众文化地位的日益提升,原有的学科界线被打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界线也愈见模糊。 英国的“伯明翰学派”被公认为当代文化研究的起点,同时我们也需注意到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理论起点就在于它的文学研究,另外,伯明翰学派的着名学者在进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排斥文学研究,反而有利于扩大文学研究的范围,所以,从另一个方面上“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是方法完全可以引进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从传统的诗学研究走向开放的文化研究也是可行的,其前景应该是广阔的。”[5]由此可知,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相互依顿,相互促进。 三、文化研究会导致经典文学的毁灭? 由于文化研究是随着当代的各种新兴的大众文化而兴起的,面向的研究对象也多是精英文化、经典文学范围之外的边缘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伴随着人们成长的已经不仅是书本读物,更为广泛的是电视、电影、网络。我们不禁扼腕,难道时代必然要使文化研究将经典文学逐出研究范围么? 首先,文化研究脱胎于经典文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化研究便伴随着利维斯主义的产生而出现,作为一个跨越多种学科、文化、艺术门类的研究领域,“文化研究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开列一个经典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单,试图以经典文学来向读者大众进行启蒙,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6]由此得知,文化研究兴起的初衷是为了普及经典文化,促进经典文化在大众中的发展进程。 其次,文学研究(包括经典文学研究)只是现在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关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关系,卡勒说“文化研究包括并涵盖了文学研究,它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实践去考察。”[7]在关于是何种类型的包括中,卡勒又进行了分析,我们这里暂且不论。由以上两点我们得知,文化研究脱胎于文学研究,从文学研究中生成,后来又由于文化研究自身疆界的不断扩大从而使文学研究只是属于自身的一个方面,所以二者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对立,反而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对于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造成的冲击极具毁灭性这一点来说是不成立的。 再次,文化研究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范围,为文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文化是理论的实践,又由于文化研究本身不是一个可以界定的学科,所以,当今中国的文化研究大致包含有“后现代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大众文化研究、消费文化研究等等。”[8]正因为文化研究涵盖了众多的学术领域,有着多种理论的支持,当应用到文学研究中时,便可以有多样的视角和维度。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研究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称作“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且,这只是文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朱寿桐指出“作为方法论的文化研究其实不过是文学研究所不可缺少的一路,或许是文学研究历史中固有的一环,甚至可能是最为基本的一环。”对于文学研究来说,文化研究是研究文学现象和内涵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可以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来研究经典文学作品,有新的研究方法的介入,必然会给文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领域,从来能够促进文学研究的多方面、全方位发展。文化研究的这一点又带动了文学研究的发展,更有利于经典文学的发展。 文学研究论文: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古代文学史料 古代文学研究 论文摘要:古代文学史料作为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具有着其自身重要的作用。文学史料与历史实际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不可将文学研究与文学史料相等同。本案主要阐述了古代文学史料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因素以及新史料的发现对古代文学研究所产生的意义,旨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文学史料 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就结构方面而言,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 (一) 史料的确认 史料的确认仅仅只限于史料本身,其主要内容是对史料的有无进行全面查询,以确认文学史料的作者、时代与真伪等。此外,对古代文学史料的确认实际上应归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之内。对于研究方法来说,古代文学研究在这一阶段,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相比,是具有相同特点的,其尊重客观事实,摒弃主观思维意识,在确认上采取的是形式逻辑的方法。 (二) 体悟分析层次 所谓的体悟分析层次是在对史料确认的基础上,通过人们个人思想中所蕴含的感情体验,对史料的一种丰富、完善的过程。人都是具有思想的,所以在史料确认方面,不会仅仅满足于文学现象呈现出的那种史实,他们将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体悟分析层次,进而产生一种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悟主要表现为对史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总结史料的一些规律变化、探析史料出现的原因等。因为人们的看法观点不相同,所以分析理解的体悟也寻在不同。体悟分析层次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过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文学史料价值评判 对文学史料进行价值评判的基础建立在体悟分析层次之上,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史料进行科学的价值评判。之所以产生价值评判这一阶段,是因为文学研究者对自身的定位高于体悟分析层次,他们一般按照某些组织、社会、集团以及个人等需求,制定合理的文学史料评判标准,进而对自身所掌握的文学史料的意义、地位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减值评判。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学现象会形成不同的评价,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评判的过程中文学史料的意义得以实现。由此可以得知,文学史料一旦失去了人们的评判便会丧失其存在的意义。 (四)表述 古典文学研究经过对史料的确认、体悟分析、史料价值评判三个阶段之后,最终是以表述的形式对其进行传播与体现的。因为缺少了表述这一阶段,单靠以上三个阶段是不能将其完整的传达给大众的。其中关于表述的形式主要是凭借文字进行表述的。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实践之中,对其进行划分是具有侧重点的,很难将它们明显割裂开来。 二、新史料的发现对古代文学研究所产生的意义 通过对从古至今的文学研究历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史料的发现,尤其是有关地下埋藏的文物史料的出土,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对研究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了研究古典文学的史料 就已出土的古典文学史料来说,有诸多能够让现代研究者清晰察看到古代文学所产生的背景以及文学现象。在出土的大量文献中,有大量先秦时期的文献,在马王堆、信阳长台关、荆门郭店等出土的帛书中,较为明确的显示出了诸多经书与子书原始风貌,这些都与当代社会看到的一些转本存在不同。尤其是一些墓碑的发现,为研究者们提供了珍贵的专辑资料。另外,新史料大大丰富了研究古典文学作品的史料。以《诗经》作为例子来说,新世纪以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了1200多枚战国时期的竹简,在这么多的竹简之中有31枚是讲述孔子向弟子们讲解《诗经》的记载。这为当代社会的人们阐明了孔子论诗的内容并为包含今本《诗经》的小序中所涉及的“美”与“刺”等内容。另外还表明了《诗经》的篇数远要超出300篇,孔子当年删诗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 (二)新史料对先前研究结论的修改补充作用,且提出了新观点 主要表现在先秦诸子、《诗经》、辞赋以及俗文学等方面,其中在安徽阜阳出土的有关《诗经》的竹简是汉代的,韩自强与胡平生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说明了《诗经》在汉代广为流传的状况,并不像文献所记载的一样。而有些出土的史料岁与文献中的不足也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例如,汤炳正以安徽阜阳所出土的汉简《涉江》、《离骚》残局,否定了《离骚》是淮南王刘安所作。 (三)影响了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李学勤提出了“走出疑古的时代”的理念,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自明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古书产生怀疑,至清末,康有为也开始对古书质疑。后,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已经形成。疑古学派有贡献的方面,但也有不足之处,他们思想易走极端,对现当代学者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形成了妨碍。总之,新史料的发现对于研究古典文学方面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文学研究论文: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 内容摘要:谢天振的《译介学导论》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为研究本体,以文化意象传递、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为研究客体,标志着一门新型学科译介学的诞生。译介学以不对文本作价值判断为理论恪守,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增加了翻译研究的对象,丰富了翻译研究的方法,成为学术创新与学科开拓的典范。 关键词:译介学 新型学科 谢天振 作者简介:贺爱军,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翻译学研究。方汉文,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化研究。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英美海洋文学与人类核心价值观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C751076]成果。 1993年,苏珊·巴斯内特又提出了“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这一论断。她认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气数已尽,女性研究、后殖民理论和文化研究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貌。从现在起,我们应当把翻译学视为一门主导学科,比较文学只不过是它下面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而已”(Bassnett 161)。他们最早倡导“翻译学的文化转向”和“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然而怎么转,转向后这一学科与传统的翻译研究区别何在?这一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研究的客体、研究方法是什么? 《译介学导论》是北京大学推出的“21世纪比较文学系列教材”中的一部,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译介学的本体研究方面,作者是从译介学的定义以及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理论的区别性特征切入的。自从英国比较文学家苏珊·巴斯内特提出比较文学应该成为翻译学下面的一个子学科以后,在比较文学界和翻译界中引起了学科概念之间的混淆,造成了学术理路的混乱。基于此种考虑,作者论述了译介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区别,以及译介学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新视野和新领域。“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的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其实质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不参与评论其翻译质量的优劣,它关心的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展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谢天振10)。它与传统的翻译研究在研究角度、研究重点、研究目的方面不尽相同。它是一门以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以文化意象和翻译文学为其研究对象,吸收了解释学、结构主义、多元系统论等文化理论的比较文学研究。 “创造性叛逆”构成了译介学本体研究的第二个维度。埃斯皮卡指出:“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137)。创造性叛逆是译介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本体,“翻译文学不同于外国文学”“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译作具有独立价值”等命题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该书作者认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性质“使一件作品在一个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历史环境里获得了新的生命”。而“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在多数情况下就是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谢天振72)。 在译介学的客体研究方面,作者首先探究了“文化意象的传递与文学翻译中的误译”。“文化意象的传递,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译中如何碰撞、转换、交流、接受的问题”(谢天振96)。“误译可以分为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种”(谢天振111),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尤其是误译,“因为在有意误译里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表现出一种更为紧张的对峙,而译者则把他的翻译活动推向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为了迎合本民族的文化心态,大幅度地改变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学形象、文学意境等等;要么为了强行引入异族文化模式,置本民族的审美趣味的接受可能性于不顾,从而故意用不等值的语言手段进行翻译”(谢天振117)。 译介学客体研究的第二个维度是翻译文学史。长期以来,学界对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聚讼不已,争论不下。有些学者认为翻译文学属于外国文学,对相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难道英国的戏剧、法国的小说、希腊的拟曲、日本的俳句,一经中国人(或外国人)之手译成汉文,就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了‘中国文学’”(王树荣12)?“没有一部文学史会把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说成是本国文学作品”(施志元28)。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与原作相比,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的译作,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它可以介绍、传播和普及原作;它可以帮助作者认识原作的价值;也可以帮助源语国的读者重新发现被忽略作品的价值。翻译文学不能等同于外国文学,其原因在于:第一,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决定了原文与译文之间必然存在差距,从而决定了译作不可能等同于原作。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翻译家和作家一样,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深入认识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也要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然后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这一切表现出来。第二,从写作的语言和作品的接受者来看,译者使用语言翻译与民族文学家使用的语言创作面临大致相同的问题,译作和原作一样,都要面临读者的检验。第三,翻译文学不仅与民族文学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和影响,有时候它的作用和影响甚至还大大超过了民族文学的作品。对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的厘清,意义重大,它为翻译文学这个“弃儿”找到了家园,也为文学翻译研究开拓了一片巨大而又相对独立的研究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国别文学史的书写。 该书是作者在大量调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智慧结晶。全书纲目清晰、新意迭出、语言畅达淋漓、论述通透可见。学科学认为凡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所研究的对象与其它知识系统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任务并能据此产生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这样的知识体系就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译介学以“文化意象”、“文学翻译史”、和“翻译文学史”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为研究任务,并且以“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对译本不作价值判断为理论恪守,具备了独立学科初步形态。全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丰富的实例,把翻译文学作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和评述,从而揭开了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角度研究翻译的一个窗口,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为探究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书把翻译文学定位于民族文学的范畴,这种合理定位刷新了民族文学史的书写,为民族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文学研究论文:论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研究 一、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文学史料 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就结构方面而言,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 (一) 史料的确认 史料的确认仅仅只限于史料本身,其主要内容是对史料的有无进行全面查询,以确认文学史料的作者、时代与真伪等。此外,对古代文学史料的确认实际上应归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之内。对于研究方法来说,古代文学研究在这一阶段,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相比,是具有相同特点的,其尊重客观事实,摒弃主观思维意识,在确认上采取的是形式逻辑的方法。 (二) 体悟分析层次 所谓的体悟分析层次是在对史料确认的基础上,通过人们个人思想中所蕴含的感情体验,对史料的一种丰富、完善的过程。人都是具有思想的,所以在史料确认方面,不会仅仅满足于文学现象呈现出的那种史实,他们将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体悟分析层次,进而产生一种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悟主要表现为对史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总结史料的一些规律变化、探析史料出现的原因等。因为人们的看法观点不相同,所以分析理解的体悟也寻在不同。体悟分析层次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过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文学史料价值评判 对文学史料进行价值评判的基础建立在体悟分析层次之上,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史料进行科学的价值评判。之所以产生价值评判这一阶段,是因为文学研究者对自身的定位高于体悟分析层次,他们一般按照某些组织、社会、集团以及个人等需求,制定合理的文学史料评判标准,进而对自身所掌握的文学史料的意义、地位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减值评判。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学现象会形成不同的评价,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评判的过程中文学史料的意义得以实现。由此可以得知,文学史料一旦失去了人们的评判便会丧失其存在的意义。 (四)表述 古典文学研究经过对史料的确认、体悟分析、史料价值评判三个阶段之后,最终是以表述的形式对其进行传播与体现的。因为缺少了表述这一阶段,单靠以上三个阶段是不能将其完整的传达给大众的。其中关于表述的形式主要是凭借文字进行表述的。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实践之中,对其进行划分是具有侧重点的,很难将它们明显割裂开来。 二、新史料的发现对古代文学研究所产生的意义 通过对从古至今的文学研究历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史料的发现,尤其是有关地下埋藏的文物史料的出土,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对研究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了研究古典文学的史料 就已出土的古典文学史料来说,有诸多能够让现代研究者清晰察看到古代文学所产生的背景以及文学现象。在出土的大量文献中,有大量先秦时期的文献,在马王堆、信阳长台关、荆门郭店等出土的帛书中,较为明确的显示出了诸多经书与子书原始风貌,这些都与当代社会看到的一些转本存在不同。尤其是一些墓碑的发现,为研究者们提供了珍贵的专辑资料。另外,新史料大大丰富了研究古典文学作品的史料。以《诗经》作为例子来说,新世纪以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了1200多枚战国时期的竹简,在这么多的竹简之中有31枚是讲述孔子向弟子们讲解《诗经》的记载。这为当代社会的人们阐明了孔子论诗的内容并为包含今本《诗经》的小序中所涉及的“美”与“刺”等内容。另外还表明了《诗经》的篇数远要超出300篇,孔子当年删诗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 (二)新史料对先前研究结论的修改补充作用,且提出了新观点 主要表现在先秦诸子、《诗经》、辞赋以及俗文学等方面,其中在安徽阜阳出土的有关《诗经》的竹简是汉代的,韩自强与胡平生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说明了《诗经》在汉代广为流传的状况,并不像文献所记载的一样。而有些出土的史料岁与文献中的不足也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例如,汤炳正以安徽阜阳所出土的汉简《涉江》、《离骚》残局,否定了《离骚》是淮南王刘安所作。 (三)影响了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李学勤提出了“走出疑古的时代”的理念,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自明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古书产生怀疑,至清末,康有为也开始对古书质疑。后,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已经形成。疑古学派有贡献的方面,但也有不足之处,他们思想易走极端,对现当代学者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形成了妨碍。总之,新史料的发现对于研究古典文学方面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文学研究论文:国内古英语文学研究30年述评 一、引言 相比于文艺复兴之后和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研究,古英语文学研究在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算是冷门。但是,国人对于古英语文学的兴趣却可以追溯到新文学时期。周作人在其1918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中分析了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Beowulf)中“委心任命(wyrd)”的异教思想。另外根据冯象的介绍,周作人在《知堂随想录》中提及他在日本时曾试图翻译《贝奥武甫》,后因兴趣转向古希腊悲剧,未能坚持。自周作人以来,国人对于古英语文学的兴趣有增无减,这一点仅从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Beowulf)的中译本就可见一斑。据笔者现有的资料,目前国内《贝奥武甫》的翻译和编译版本有四个:《裴欧沃夫》(1959年,陈国桦译),《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1992年,冯象译),《贝奥武甫:英格兰史诗》(1999年,陈才宇译),嘲《贝奥武甫降妖记》(2003年,史雄存编译)。除此之外,梁实秋,李赋宁坯节译了《贝奥武甫》。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学者的翻译和研究还没有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依据是国际上最重要的两个古英语文献检索工具“盎格鲁·撒克逊研究目录”(Anglo-SaxonEngland Bibliography)和“古英语研究通讯目录”(0ldEnglish Newsletter Bibliography),均未收录国内学者的文章。但国内学者在古英语文学研究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这应该是国际古英语文学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拟从文学史中的古英语文学评介、古英语诗歌与散文研究、古英语文学译介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引起国际同行对国内学者研究的关注和重视。国内最早的古英语文学评介现于国内学者编写的文学史着作,这种评介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针对具体古英语文学作品的评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是《贝奥武甫》,对于其它古英语诗歌和散文则关注较少;相比于前两个方面,国内的古英语文学译介是最活跃的,几乎所有的古英语诗歌和主要的古英语散文都有中译本。 二、文学史中的古英语文学评介 国内学者对于古英语文学的介绍和论述最早现于国内学者编写的文学史着作之中。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有编写文学史的传统。谈及古英语文学的文学史分为三类:一是欧洲或西洋文学史;二是英国文学史;三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和中世纪英国文学史。在古英语文本翻译为中文之前,国内读者主要是通过这些文学史认识和了解古英语文学的,因而文学史在国内的古英语文学研究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欧洲或西洋文学史中对古英语文学的论述一般比较少,一般只提到《贝奥武甫》,把它作为欧洲中世纪早期文学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来加以论述。如周作人把《贝奥武甫》放到“异教诗歌”一章下论述;杨周翰等人编写的《欧洲文学史》则把《贝奥武甫》归入“英雄史诗”一类,与《罗兰之歌》等放在一起加以论述;李赋宁主编的《欧洲文学史》第一卷也把《贝奥武甫》归入“中世纪英雄史诗”的范畴。在欧洲文学或西洋文学这样大的图景之下,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自然未能得到完全地介绍与论述。 古英语文学的发展缩略为《贝奥武甫》的情况到了国内学者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发生了变化。1947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国外学者莫逖(William Vaughan Moody)、勒樊脱(Robert Morss Lovett)编写的《英国文学史》一书,该书由柳无忌、曹鸿昭翻译,且被指定为部定教学用书,由于该书是国外学者编写,所以对古英语文学介绍比较详细,除了重点介绍《贝奥武甫》之外,该书还论述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基督教化进程、宗教诗歌、哀歌等。1949年以后,大陆和台湾出版的英国文学史着作中都有对古英语文学的论述,但其中只有陈嘉编写的四卷本《英国文学史》(1982)的第一卷,梁实秋编写的三卷本《英国文学史》(1985)的第一卷,李赋宁、何其莘主编的五卷本英国文学史第一卷《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史》(2005)对古英语文学有较多的评论和介绍。虽然陈嘉和梁实秋的《英国文学史》都出版在上世纪80年代,但陈嘉侧重于介绍古英语的世俗性文本,对于宗教文本则较少着墨;而梁实秋的文学史则较为详细,除了《贝奥武甫》之外,其它主要的古英语诗歌、古英语散文都有涉及。由于文学史的主要功能是在于普及,所以陈与梁的文学史主要篇幅还是集中在对古英语文学作品的介绍上。相比于梁和陈的文学史,李赋宁等主编的《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史》则更多带有研究的性质,该书用了三章的篇幅论述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英国文学,内容涉及古英语的发展、古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各类体裁的古英语文学作品。虽然只有三章,但=三章的篇幅大概占了全书的一半,这也说明古英语文学在英国中古时期英国文学中的分量。现在保存下来的古英语文本的创作时间及作者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所以该书作者从古英语体裁分类角度,分别介绍了古英语宗教诗歌、古英语非宗教诗歌以及古英语散文,此外还重点介绍了《贝奥武甫》(Beowulf)和《马尔登之役》(The Battle ofMaldon)、《布鲁南堡之役》(The Battle of Brunanburh)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The Anglo-Saxon Chronicle)。1949年后出版的其它单卷本英国文学史,如吴伟仁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王佐良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刘炳善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高继海编写的《简明英国文学史》,对于古英语文学的介绍都比较简单,把将近500年的古英语文学的发展历史简化为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忽略了古英语文学发展的内在张力和变化。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学者研究的深入,国内还出现了专门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和中世纪英国文学史。从性质上来说,前者是外国文学断代史,后者是国别文学史中的断代史,二者对于古英语文学的剖析各有利弊。前者的优势在于把古英语文学的发展放在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大背景之中,有利于横向对比和阐释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这符合国际上把古英语文学的发展作为中世纪研究一部分的趋势,也突出了古英语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但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系统论述古英语文学的发展。比如说杨慧林和黄晋凯共同编写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就把古英语文学纳入到中世纪文学发展的语言形成时期,从早期英雄史诗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两个方面论述古英语文学的发展。后者的优势是可以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古英语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体裁分类等,但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如陈才宇从史诗、战歌、决术歌、箴言诗、哀歌、谜语诗、宗教诗、寓言诗、散文叙述古英语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肖明翰则从宗教诗篇、英雄传说与史诗、抒情诗歌三个方面专门叙述古英语文学的发展史。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有修史的传统,而文学史在向国内读者介绍古英语文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文学史中的古英语文学评介在国内古英语文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三、《贝奥武甫》及其它古英语诗歌散文评介 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是《贝奥武甫》,对于其它古英语诗歌和散文及关注较少。根据中国期刊网提供的检索结果,1949年到2011年,期刊网上共有95条关于古英语及古英语文学研究的文章,从数量上来说,这不到国内英国文学研究文献总量的1%。在这95篇期刊文献中,发表于1949年到1979年间的共3篇。分别介绍和研究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国王赏赐土地的问题、多伦多大学正在编写的《古英语词典》和英语发展的历史。整个20世纪80年代(1980年到1989年)发表的古英语文学研究文章也不多,总共只有6篇,其中江泽玖发表的“英雄史诗Beowulf中的妇女形象”一文可以算是国内学者写的第一篇关于古英语文学研究的文章。 这一情况到了20世纪90年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90年到2011年间,期刊网上共有87篇关于古英语文学研究的文章,其中发表于1990年到1999年间20篇,2000年以来57篇。除此之外,国内还出版了第一部古英语文学研究专着。在此期间 ,国内一些主要的古英语文学研究学者都开始崭露头角,如在冯象翻译《贝奥武甫》后的第二年,《外国文学评论》重刊了他在海外发表的“‘他选择了上帝的光明’—评罗宾逊《贝奥武甫与同位文体》”一文,该文详细介绍国外《贝奥武甫》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王继辉开始发表他的系列《贝奥武甫》研究文章,’并于1996年出版了他的专着《论盎格鲁撤克逊文学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王权理念:与的比较研究》(The Coneept of Kingship in Anglo-Saxonand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A Comparative Studyof Beowulf and Xuanhe Yishi);陈才宇也开始对他发表他古英语文学体裁研究的系列文章。 《贝奥武甫》研究在国内的古英语文学研究中占据了首要的位置。中国期刊网上的95篇文章中,有42篇是关于《贝奥武甫》研究的。1982年江泽玖的文章“英雄史诗Beowulf中的妇女形象”揭开了国内《贝奥武甫》研究的序幕,该文分析了诗中威尔弗欧(Weahheow)、海德(nysd)、恶魔格伦特尔的母亲(Grendel’s Mother)等女性形象,认为“《贝尔沃甫》中的妇女虽然不占非常显要地位,但他们的穿插,使这首英雄诗刚中有柔,粗中有细,更有人情味,更富于诗意”。江泽玖之后,国内学者的《贝奥武甫》研究涉及到该诗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贝奥武甫》文本涉及的各类主题,如王权理念、魔怪传统、英雄与怪物的对立、《贝奥武甫》的思想与艺术(陈才宇1992)。其次,对于国际《贝奥武甫》研究界经常讨论的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传统问题,国内学者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如王继辉(2002b)认为《贝奥武甫》的成书时间、传播方式等因素造就了该诗非基督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共存于一体的“民间史诗风格”,因而该诗既不是“纯粹的日耳曼英雄轶事”,也不是“简单的基督教故事”,而是一部“充满基督教精神的独特的英雄史诗”。肖明翰则认为,《贝奥武甫》是在基督教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语境中,“日耳曼异教术语基督教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再者,对于国际《贝奥武甫》研究界关心的诗歌结构问题,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刘乃银(2002)考察了《贝奥武甫》结构元素的重复与变化,认为这样的重复与变化“有力地丰富了诗歌的主题。巧妙地帮助构成一种粗犷雄浑的风格”。 国际《贝奥武甫》研究另外一个重点是比较研究。《贝奥武甫》的比较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比较,即《贝奥武甫》的来源问题(source study),这种研究探讨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都借用了哪些先前已经存在的素材。或者说那些先前已经存在的作品对《贝奥武甫》产生了影响。可能是由于来源问题的研究需要懂得多种中世纪的语言的缘故,国内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这样的研究。另外一种是横向比较,即平行研究,这是国内学者对《贝奥武甫》研究做出贡献的地方,也是国内《贝奥武甫》研究的最新动向。王继辉在1996出版英文专着《论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王权理念:与的比较研究》,开了国内对《贝奥武甫》进行比较研究的先河。此后,陆续有比较研究的文章出现,如《贝奥武甫》与苗族史歌《张秀眉》的比较研究(王家和2007),贝奥武甫与羿的比较研究(王法昌2007)和《贝奥武甫》与壮族史诗《布洛陀》的比较研究(陆莲枝2010)。除此之外。国内学者还对贝奥武甫的葬礼、贝奥武甫的身份、《贝奥武甫》的译本、《贝奥武甫》电影改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除了对《贝奥武甫》的研究与评述,国内学者对于其它古英语诗歌的研究不多。目前进入国内研究者视野的文本还包括古英语《创世记》,《创世纪B》,《妻子哀歌》。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陈才宇的研究,他从1989年便开始研究不同体裁的古英语诗歌,如诀术歌、箴言诗、宗教诗等,而他2007年出版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文学通论》一书则是他这一系列研究的汇总。至于古英语散文,国内学者除了翻译部分散文作品之外,并没有从文学批评角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四、古英语文学作品的译介 虽然说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古英语文学研究始于90年代,但国内对于古英语文学作品的译介却起步较早,最早的《贝奥武甫》。国内对于古英语文本的翻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的翻译;另一种是文选选读中的翻译。翻译的文本也比较多,除了《贝奥武甫》,主要的古英语诗歌,如“凯德蒙的诗篇”(Caedmon’s Hymn)、“关于十字架的梦”(The Dream 0f the Rood)、“漂泊者”(The Wanderer)等和一些主要的古英语散文文本《英吉利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0f the English Peoole)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都有中文译本。根据笔者目前所收集的材料,国内至少有三个完整的《贝奥武甫》译本。最早的一个译本是由南京师范大学的陈国桦根据大卫·乌莱特(David Wright)1957年的现代英语散文译本翻译成中文,最初的中文译名是《裴欧沃夫》,该中译本1959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个译本是冯象先生翻译,译名为《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该中译本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第三个译本《贝奥武甫:英格兰史诗》由陈才宇翻译,1999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除了上面三个完整的译本,梁实秋用诗体节译了《贝奥武甫》三分之二的内容,李赋宁在《中古时期英国文学史》中把《贝奥武甫》精彩部分翻译成散文。另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还编译出版了《贝奥武甫降妖记》,作为儿童读物。 其它主要的古英语诗歌也都有中译。如梁实秋在他的《英国文学选》中翻译了“戴欧”(Deor)和“闺怨”(AWife’s Lament)两首古英语诗歌。李赋宁先生在《英国中古时期英国文学史》翻译“凯德蒙的诗篇”(Caedmon’sHymn)、“关于十字架的梦”(The Dream of the Rood)、“漂泊者”(The Wanderer)等古英语诗歌。嘲陈才宇还在2007翻译出版了《英国早期文学经典文本》,该书算是国内最齐全的汉译版古英语诗歌集。在古英语散文方面,国内学者翻译了《英吉利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English People)和《盎格鲁一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Chronicle),这两个译本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中的一种。 国内学术界除了翻译古英语文献,还引进原版的古英语语言及文学研究论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引进出版了《古英语入门》(A Guide to Old English)一书,作为“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对国内学习和研究古英语语言和文学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书选了很多古英语文本,国内读者可以利用该书提供的词汇表直接阅读古英语文本。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还于2007年影印出版了《牛津英国史》(The OxfordHistory of Britain),于2008年出版了双语版《盎格鲁一撒克逊简史》(The Anglo-Saxon Age A Very shortIntroduction),中文由肖明翰翻译。 由于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相去甚远的缘故,国内的古英语文学译本大多译自现代英文。如陈国桦的《裴欧沃夫》译自大卫·乌莱特(David Wright)19 57年的现代英语散文译本,《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由《英国历史文献》(EnglishHistorical Documents)第一卷的现代英文译出。直接由古英语翻译而来的只有冯象的《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译本。针对这个问题,梁实秋在翻译《贝奥武甫》时,也表现出了无奈:“字辞多重复,对现代人说,古英语无异于外国文,非专家难以读懂”。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贝奥武甫》的中文注释读本,而一般的英国文学选读中也没有选入古英语文学作品。 至于台湾地区的古英语文学研究。笔者没有获得一手的资料。但根据台湾学者苏其康(Francis So k.H.)的介绍,台湾的中世纪研究以历史研究为主导,文学居于其次,而文学研究又主要是以中世纪后期为主,古英语文学只是在文学史中略有提及。 五、结束语 如果从江泽玖1982年发表第一篇古英语文学研究文章算起,国内的古英语文学研究也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其间,国内学者在编写古英语文学史,翻译古英语文本,评论和解读古英语文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些年来,国内学者还不断走出去,与英美国家的学者直接进行交流。根据沈弘在《古英语入门》导读中的介绍,1981年在李赋宁到康奈尔大学访学期间,遇到了《古英语入门》一书的作者布鲁斯·米切尔博士(Bruce Mitchell)。在李赋宁的推荐之下,沈弘还于1988年以访问研究生的身份去了牛津大学,学习古英语。之后,沈弘于1996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世纪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evalStudies)做博士后研究。王继辉是在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古英语,他的博士论文《论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王权理念:与的比较研究》后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乃银于2003到牛津大学英语系访学,进行中世纪英国文学的课题研究,后来还邀请了牛津大学的戈登(Malcolm R,Godden)教授来华东师范大学讲学。然而这些与国内学者的交流并没有推动国内古英语文学研究朝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国内迄今为止,也没有专门的古英语文学或中世纪英国文学学术团体,或者召开专门的学术会议讨论中世纪的英国文学。 国内的这一情况与日本和韩国的古英语文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国内学者石小军的考证,日本的古英语文学研究始于1906,这一年牛津大学学者约翰·劳伦斯(John Lawrence)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任教,此后便带动了日本的古英语文学研究;日本于1954年就成立了“早期英文学会研究会”的学术组织,后来发展为“日本中世英语英文学会”(The Japan Society for MedievalEnglish Studies);此外日本还有专门的古英语文学研究学术期刊《中世英语语言文学研究》(Studies in Medieval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IMELL)。韩国也于1991年成立“韩国中世纪和早期现代英文学会”(TheMedieval and Eadv Modem English Studies Associationof Korea),并出版专业学术期刊《中世纪英语研究》(Medieval English Studies),后更名为《中世纪和早期现代英文研究》(Medieval and Early Modem EnglishStudies)。日本和韩国的学者还积极参与国际上的古英语文学学术研究活动。如日本学者承担了多伦多大学《古英语词典》词条的编写工作(石小军2008);韩国学者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参加在西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Western Michigan)举行的国际中世纪研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dieval Studies)和在英国利兹大学举行的国际中世纪研究大会(IntemationalMedieval Congress)。而国内学者无论是在组建学术研究团体,创办学术期刊,还是参与国际学术界的讨论方面,与日韩的学者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或许日本和韩国学者的古英语文学研究已经给国内学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式和努力方向。笔者衷心希望通过总结和回顾国内古英语文学研究走过的历程,让国内的研究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也期待有一天国内的古英语文学研究者能有自己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 文学研究论文: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遇并存。多元共生、相互对话、相互交融的文化多元主义时代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需要一个更为广阔与充满活力的、跨文化的“世界文学”视野。同时,许多语文教材不同程度所体现出的比较文学的思维框架和思维特质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需求,有着较大的比较空间。再者,就是教学对象的自发需求。通过培养比较文学意识,引导学生用比较思维去观照世界,用更宏大的人文情怀去创造和感悟生活。尽管现有体制下的语文课程一定程度融会了比较思维,如有的版本教材在单元的组合上已经显示出学科整合的倾向,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提升和更大范畴的比较文学视野。鉴于此,将语文教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在语文课程中开拓比较文学视野,对于改进语文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是一门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独立学科,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文明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以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一)影响研究法 影响研究法是比较文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方法之一,由法国学派所提倡。其目的在于考察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之间互相接触、渗透和影响的“实际联系”。注重材料,讲求考据,实证法是其核心操作手段。它综合运用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方法,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影响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题材、主题、文类、形象、风格、技巧等文学因素。影响的类型分为正影响、负影响、反影响、回返影响、虚假影响、超越影响。 (二)平行研究法 由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法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对作家、文体、主题、题材、情节、人物、风格、艺术手法、思潮流派的类比或对比研究。求同变异,经由对于精神契合的探寻和对于异质元素的离析,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沟通寻找平台,达到互证、互识。 (三)跨学科研究法 跨学科研究法又称“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或“超文学学科研究”(extraliterary study),是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关系的研究,旨在揭示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共通性,彰显文学之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它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其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1)移植理论,即运用其他学科理论或艺术理论来阐释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2)平行比较,即研究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在结构因素、创作规律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异同;(3)追溯影响,考证事实,探讨文学与科学、文学与艺术间的孕育、融合、影响等关系。 (四)跨文明研究法 跨文明研究法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运用生成于一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另一文明中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文明之间。其核心是跨越文明界限的文学理解,包括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等。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度:(1)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阐发;(2)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对西方作品进行阐发、解读。事实上以西释中常多于以中释西。 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 (一)拓展思维,培养自觉的比较意识和批判鉴别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法“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跨国或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1]这种“比较”并非表面的类比和比附,而是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联系起来做跨文化的比较,是开放、开阔、开拓的比较,避免了传统语文教学仅限于同类文体、相同主题、相似情节等的狭隘、封闭、保守的比较。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借鉴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法,抓住一些典型的篇目或单元适当开展比较式教学,改变对作家、作品封闭、孤立的一元解析,认识文学异中之同,辨别其同中之异,以把握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和不同民族作家的创作个性,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科学性,提供给他们新的视角和开放的意识,培养自觉比较的思维能力和世界文学眼光,从而更深刻地去认识作品的特点与价值。 在讲解初中语文的《威尼斯商人》和高中语文的《守财奴》两篇课文时,可将中西文学史上的五大“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某些规律性和一定普遍性的文学形象——“被金钱扭曲的奴隶”。但同时,又因时代、民族和作家创作个性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夏洛克的凶狠,葛朗台的狡黠,阿巴贡的多疑,泼留希金的迂腐,严监生的薄情,构成了他们各自最显着的气质与性格。相似的人物形象体现着作家们各自不同的匠心,各吝啬鬼身上体现的不同时代特色又折射出作家对所处时代的敏锐把握。这种打破民族、地域的界限,重新组合起来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横向比较的知识平台。同时,将外国文学中类似人物置于跨文化的语境下去进行对比阐释和理解,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社会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既发现人物的普遍共性,又看到他们的个性差异。 比较文学研究不只局限于文学文本比较,还强调通过比较,从文化层面来理解和阐释文学现象,探讨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譬如,将《愚公移山》与《老人与海》进行比较,《愚公移山》讲“挖山”,是关于山的文学;《老人与海》讲“闯海”,是关于海的文学。两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作品体现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性。中国古代文化属于内陆文化,思维相对保守,精神乐观,讲求安稳,崇尚力量;而西方文化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思想开放,追求冒险,充满激进,崇尚智慧。不 同的地理生存环境导致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得到体现。比较学习让学生学会思索,将自己融入到多样性的文化当中,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体验文学的乐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准确把握作品所蕴涵的深意。这种跨文化的研究无疑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们从更广阔的比较视域来看待中外文学、文化现象。通过文学比较学文化,这既加深了他们对外国文化特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平行研究法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研究。透过现象,深入辨析同异。这样的比较学习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的思辨方法和鉴别能力,还丰富和充实了知识系统。当然,对任何文学实体、文学现象的科学对比与分析都必须是从相互联系的观点出发,切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顾中西文学特质的迥异的为比较而比较的硬性比附。譬如,李白因有几首写饮酒之乐的诗,而“常常被称为浪漫诗人”,杜甫可能由于博学,而“总是被贴上古典诗人的标签”。[2] (二)置换视角,打开文本多重解读的审美空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除其人文特性外兼有工具作用。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其他学科知识呈现的载体及进行学科性思维的必备工具,这就使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语文教学的跨学科研究中要特别注意文学系统的开放性,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纵向的融合与沟通,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表达工具的作用,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强化思维训练,通过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鼓励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作品,不断尝试换一种角度去解读作品,建立起文学审美的多元视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新的方向是语文课改所倡导的。譬如,最为传统的课文《项链》一文的教学往往是从阶级论等出发的冷峻的道德评判:所谓尖锐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这种对主题理解的偏颇及过于简单化难以让学生对作品产生认同,无法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但若转换视角,采用比较文学跨学科和跨文明研究法,从接受美学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人格结构理论角度出发,关于《项链》的许多新见解得以生成:玛蒂尔德的幻想不乏自身的审美诉求;尽管她无法超越她的阶级,但她超越了自己,实现了一种生命价值的嬗变,成为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玛蒂尔德的这一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的广博而深厚的人文情怀,为爱慕虚荣的妇女指明了一条拯救自身的道路;作者在小说中借玛蒂尔德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人性欲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格三重结构在现实环境中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证实了“道德在拯救人性危机时的力量”。在跨学科研究的范围内,以别的学科理论对文学做出阐发,从非文学的角度解读作品,让作品获得多元化的诠释,展现另一种形式的生命价值,更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如,沪教版以“爱情如歌”命名单元的选文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普希金的《致凯恩》、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节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舒婷的《致橡树》、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以及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这种既跨学科又跨文化,以主题为主、突破文体的限制来结构的单元,要求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爱情与心理学、爱情与教育学、爱情与青春期教育、爱情与人生观教育、爱情与生命教育等。跨越文学内外之分的障碍,构建穿越文学内外的桥梁,使学生沉浸在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多门类艺术之中,以达成对文学的整体把握。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既还原了阅读的真正本质,又注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于受到僵化思维模式的禁锢,语文教学常常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文学作品的讲解缺乏对其文学特性的真正把握,往往是强调作品的现实批判价值及其阶级和时代局限。这种功利性讲解,无法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作品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更无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譬如,着名汉学家奚密就曾专门针对何其芳《秋天》中的隐喻在现代诗歌中的某些独特表现展开过论述,“这首诗表达了对主题的意象性模仿。就像F.奥康纳,她说她的故事的意义就是故事本身,在何其芳那里,诗的意义就是诗本身。”[3]国内大多学者却认为,“这首勾勒秋天景象的诗,把农、牧、渔都描绘得诗意盎然,显然是美化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中国农村”。[4]同样的《秋天》,中西学者不同的解读反映出二者在评价取向上的差异,前者更符合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西方学者在讨论文学作品时,角度多而新颖,有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展开的,有的甚至将作品视为研究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但总体来看,他们更关注作品的艺术性。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决策的思维方式,它从另一角度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方式,在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教学中,建立各学科知识、能力之问的横向联系与整合,培养起学生的学科共通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同时,也鼓励学生站在世界文学高度,以多维视角去进一步挖掘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情感美,而不应以实用性、功利性的眼光来审视作品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体会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才会获得一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全新感觉。 (三)扩展和延伸文化视野,认识中外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及其意义 文学的传承和交流是保证其生命力的前提。比较文学在本质上就是其跨越性,主要体现在跨文化、跨语言。它强调联系、关系、交叉与汇通,寻求世界文学构成的基本规则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任何文学实体、文学现象要做到科学的分析,都必须从相互联系的观点出发。不同国家及民族的文学虽无直接联系,但也可能包含着某种“一般通行的原理原则”,世界文学正是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中共同向前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法。在讲解作品时,穿插介绍对该作家产生一定影响的外国作家及作品,使学生的认识从单一走向多维,在“求同辨异”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众所周知,“五四”以来的中国许多着名作家,如鲁迅、巴金、郁达夫、沈从文等,都是沐浴着“西风欧雨”成长起来的。可以说,“西方文学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一种‘形成性影响’”。[5]鲁迅的小说创作就是最好的影响研究的范例。他曾公开承认,“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6]他的《拿来主义》蕴含着比较文学的精神,他的《狂人日记》有着俄国小说家果戈理和德国诗人与哲学家尼采的影子。他的短篇小说《药》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外国文学的例证。受西方小说的叙述手法的影响,《药》采用了第三人称的限知叙事视角;小说的思想内容、主题意义、行文安排则主要是受俄国作家安特莱夫及其作品《谩》《默》《齿痛》的影响;小说的结尾,也分明留着“安特莱夫似的阴冷”。[7]当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往往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国文学既可能播入他国而产生影响,又可能受他国文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追溯这些文学间的因缘关系,自然要采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法。中国文学和文化自古以来就播入了邻国,其影响既久且深,近数百年也影响到了西方国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威廉·琼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歌德、艾兹拉·庞德、艾米·洛厄尔、布莱希特等。美国诗人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在地铁站》就有着日本俳句的痕迹,其间更多的是对中国古典画作的借鉴,庞德成功地将中国古典画作的美学思想融进其诗歌创作技巧、审美理论和主题中。中国古典画作讲究意境及对意境的渲染,以典型的意象和巧妙的构图为背景来烘托主体。诗的两行相互依存,诗人将在车站上看到的过往人群的一张张脸与湿润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前者逐渐变成一片片彩色印花色底,后者成为前者要烘托的意象。花瓣随意四散,悠然落于地铁车站,花瓣传递了美的信息。这一信息由于有深色而又带湿气的树枝的反衬而变得突出鲜明。模糊重叠的意境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较文学不仅要研究各民族文学的相互融通,也要研究异质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变异。文学作品与作家之意义与价值,往往就体现在这种“变”与“异”里。例如,“最初读到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还好像一见如故”[8]的卞之琳就有所选择并创造性地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与民族审美传统进行了有机融合。他的《断章》摈弃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晦涩的特征及其“出世”的超验色彩,表现的对主客体相对关系的探究有着中国道家哲学的思考。他将审美的触角伸入现实生活的情趣中,从最常见的行为和关系发掘复杂精微的意义,呈现“人世”的风貌和含蓄的审美特质。“他在选择和营造智性诗美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象征主义等西方现代诗学的创造性转化”,[9]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通过阅读比较,让学生明白文学创作中传统继承与借鉴他山之石的辩证关系,以及各国文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道理,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从世界文学的高度来阅读、审视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从多元文化角度分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现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人类文明发展的无数事实已经表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互补与互渗会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和完善 文学研究论文: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一 残叶的时代 《三国志演义》现存的刊本以嘉靖壬午本(注:“嘉靖壬午本”即学术界习称的“嘉靖本”。严格地说,“嘉靖本”的简称是不准确的。因为刊行于嘉靖年间的《三国志演义》刊本不只一种。例如,叶逢春刊本即刊行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因此,改称其为“嘉靖壬午本”,比较合适。该本卷首有修髯子嘉靖壬午《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一般认为该本即刊行于此年。壬午是嘉靖元年(1522)。)为最早。在它之前,有没有更早的刊本?——这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三国志演义》残叶的发现,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所谓“残叶”,指的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某个明刊本《三国志演义》的残叶。 此残叶保存于《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之中。《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八卷,共两册,其前后衬叶恰恰是《三国志演义》某个版本的残叶。 怎样判断此残叶的刊行年代呢? 首先,可以确定,残叶所附存的《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刊行于明代嘉靖八年(1529)。 这就有了三种可能性。 可能性一:现存《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的装订并非原来的面貌,它经过了后人的重新装订。这里所说的“后人”,是指嘉靖之后(例如,万历年间)的人。换句话说,残叶不是刊刻于嘉靖年间,而是刊刻于万历年间、明末;甚或是刊刻于清代,也说不定。 可能性二:现存《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的装订并非原来的面貌,它经过了后人的重新装订。但,这里所说的“后人”,是指嘉靖八年至四十五年(1529~1566)之间的人。因此,残叶有可能出于嘉靖八年至四十五年之间刊行的某个《三国志演义》刊本。可能性二实际上派生于可能性一。 可能性三:《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本的装订保持着原先的面貌。换句话说,残叶是在嘉靖八年被当作衬叶使用的。因此,残叶必然出于嘉靖元年至八年之间的某个《三国志演义》刊本,甚或是嘉靖元年之前的某个刊本。 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极小,甚至几乎没有;第二种可能性也很小;只有第三种可能性方能成立。 这是因为:第一,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那个《陶渊明集》,看不出有改装的痕迹。它无疑是原装原貌。第二,从纸张、字体、版式看,残叶断非嘉靖之后的产物。 最早发现残叶的沈津认为,残叶为成化、弘治年间刻本[1]。魏安的看法和沈津略有不同。她一方面指出,残叶“虽然仅存五百余字,但从版式及字体来看,好像出于一个很早的刊本,其刊行年代很有可能是早于任何现存版本(包括嘉靖本)”[2](P5);另一方面,她又说,“《三国演义》到嘉靖元年才有刊本问世,残叶大概是出于一个嘉靖间的刊本,可能就是嘉靖元年修髯子引原本或其直接子孙本”[2](P12)。 关于残叶的刊行年代,我基本上同意沈津的判断。 魏安还说,残叶“或许就是刘若愚所记录的经厂本”[2](P12),“我认为上海残叶可能就是司礼监刊本的残叶”[2](P92)。张宗伟也说,“我同意魏安的推测:上海残叶所出的版本可能就是刘若愚记录的经厂本。”(注:张宗伟:《〈三国演义〉版本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第17页。) 关于残叶是否经厂本或司礼监刊本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论文中加以探讨(注:请参阅拙文《明人书目著录〈三国志演义〉刊本五种考略》。)。 本文拟着重探讨:残叶与几个现存刊本的关系,残叶与几个已佚刊本的关系,残叶的出现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二 残叶全文 兹移录残叶全文于下: “……复兴故父之基,即当重修庙宇,四时祭祀。”祝毕,出庙上马,回顾众将曰:“吾欲过岭去看刘繇寨栅。”众将皆当不住,遂同上岭,南望村林。 伏路小军飞报刘繇云:“孙策自领十数骑,径过岭来看寨栅。”繇曰:“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不可追之。”太史慈踊于前曰:“此时不捉,更待何时?”刘繇阻当不住,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赶去,众将皆笑。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程普向前曰:“可以早回。”正行过岭来,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策回头视之,见两匹马飞下岭来。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那个是孙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策笑曰:“我便是,你两个齐来bìng@①我,吾不俱你!我若怕你,非英雄也!”慈曰:“你便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你也!”纵马横抢,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程普等暗暗称奇:“好个太史慈!” 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佯输败走,引入深山,急回马走。孙策赶来,太史慈暗喜,不入旧路上岭,却转过山背后。策赶到,慈喝策曰:“你若是大丈夫,和你bìng@①个你死我活!”策叱之曰:“走的不算男子汉!”两个又斗三十合。 慈心中自忖:“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每没寻处。”又诈败走,而大叫曰:“休来赶我!”策喝曰:“你却休走!”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来,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 三 残叶与嘉靖壬午本 在嘉靖壬午本中,和残叶相对应的文字,处于卷三第九节。 残叶和嘉靖壬午本的行款不同。残叶为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而嘉靖壬午本为每半叶九行,每行十七字。 这个差异是相当明显的。 残叶有句读,嘉靖壬午本也有句读。但是,二者的句读不同。 例如,残叶(在下面的引文中,句号以“。”表示,读号以“,”表示): 太史慈暗喜。不入旧路,上岭,却转。过山背后。 一共五个句读号。“上岭”二字之后是个读号,位于“岭”字和“却”字的中间。其他四个是句号,都在该字的右下侧。而嘉靖壬午本只有三个句号,没有读号: 太史慈暗喜。不入旧路上岭。却转过山背后。 比残叶少了“路”、“转”二字右下侧的那两个句号。 其他的例子还有: 例二,残叶:“众将皆当不住。遂同上岭。南望村林。”(三个句号)。——嘉靖壬午本:“众将皆当不住。遂同上岭南望村林。”(两个句号。) 例三,残叶:“大叫曰。有胆气者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五个句号,一个读号。)——嘉靖壬午本:“大叫曰。有胆气者,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五个句号,两个读号。) 例四,残叶:“却说,孙策看了半晌。程普向前曰。可以早回。正行过岭来。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五个句号,两个读号。)——嘉靖壬午本:“却说,孙策看了半晌。程普向前,曰。可以早回。正行过岭来。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五个句号,三个读号。) 二者句读的不同,表明残叶既不是嘉靖壬午本的母本,也不是嘉靖壬午本的子本。 当然,不能排除一种例外的情况:子本在抄录、翻刻母本的时候,文字没有改动,句读却作了调整。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极少数。一般来说,书商、工匠们是不愿意在这些方面多花时间、心思和精力的。 残叶和嘉靖壬午本,不但行款不同,句读不同,文字也有不同。 试举五例如下: 例一,残叶“众将皆笑”,嘉靖壬午本作“众皆大笑”。字词的搭配起了变化。 例二,残叶“你两个齐来bìng@①我”,嘉靖壬午本作“你两个一齐来bìng@①我”,比残叶多了一个“一”字。 例三,残叶“也吃众人夺去”,嘉靖壬午本作“也叫众人夺去”。“吃”和“叫”意义相同,只不过“吃”字更接近于宋元俗语。 例四,残叶“策一枪搠来”,嘉靖壬午本作“策一枪搠去来”,多了一个“去”字。 例五,残叶“都滚下马来”,嘉靖壬午本作“都滚下马”,没有最后那个“来”字。 文字的不同,同样表明,残叶既不是嘉靖壬午本的母本,也不是嘉靖壬午本的子本。 但,需要指出的是,残叶和嘉靖壬午本这种文字的不同,毕竟只限于个别字词的歧异,无妨大局。不妨说,它们倒有可能列身于同一个版本系统之内,因为在《三国志演义》不同的版本系统之间,从内容到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四 残叶与周曰校刊本 以上说的是残叶和嘉靖壬午本的比较。 周曰校刊本和嘉靖壬午本同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周曰校刊本和残叶之间有没有母本或子本的关系呢? 周曰校刊本现存三种:甲本、乙本和丙本(注:请参阅拙文《〈三国志演义〉周曰校刊本四种试论》,《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甲本是个残本,没有残叶那一节;丙本文字基本上和乙本相同,——姑且不论。仅以周曰校刊本乙本(以下简称为“周曰校刊本”)与残叶作比较如下: 在周曰校刊本中,和残叶相对应的文字处于卷二第九节。 残叶和周曰校刊本的行款不同。残叶为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而周曰校刊本甲本为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四字,乙本、丙本为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六字。 若将周曰校刊本和残叶、嘉靖壬午本文字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可以举出三类例句。 第一类,周曰校刊本异于残叶,而同于嘉靖壬午本。 例如,残叶“众将皆笑”。周曰校刊本作“众皆大笑”。“众”下加“将”,缩小了范围,表示不包括士卒;“笑”上加“大”,强化了笑的力度。嘉靖壬午本同于周曰校刊本。 第二类,周曰校刊本异于残叶、嘉靖壬午本。 例如,残叶:“孙策赶来”。嘉靖壬午本同于残叶。周曰校刊本则作“策赶来”,只有名,而没有姓。 第三类,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异于嘉靖壬午本。 例一,残叶:“这厮有十二从人”。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嘉靖壬午本作“这所有十三从人”。(关于这个例子,在下文第七节还要细说。) 例二,残叶:“也吃众人夺去”。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嘉靖壬午本作“也叫众人夺去”,“吃”变成了“叫”。 例三,残叶:“策一枪搠来”。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嘉靖壬午本作“策一枪搠去来”,多了一个“去”字。 例四,“都滚下马来”。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嘉靖壬午本作“都滚下马”,没有那个“来”字。 文字虽有出入,毕竟是细微的。这不妨碍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属于同一个版本系统。 五 残叶与叶逢春刊本 试再比勘残叶和叶逢春刊本的文字。 (在比勘中,凡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之处,都一一注明;余象斗刊本独异之处,则在下文第六节加以论述。) 叶逢春刊本和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个版本系统。 因此,残叶和叶逢春刊本文字歧异的程度,要远远地大于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 在叶逢春刊本中,和残叶相对应的文字处于卷二第五节。 不难发现,残叶异于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而同于叶逢春刊本的,仅有一例。即上文第三节、第四节所说的“众将皆笑”四字,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作“众皆大笑”。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则同于残叶。 此外,叶逢春刊本异于残叶、嘉靖壬午本或周曰校刊本的例子,比比皆是。 试举三十六例于下: 例一,残叶:“复兴故父之基”。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兴复故父之基”,“复”、“兴”二字颠倒。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残叶:“吾欲过岭去看刘繇寨栅”。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吾欲过岭行看刘繇寨”,“去”变成了“行”,似乎欠通;另外,又没有那个“栅”字。余象斗刊本全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三,残叶:“遂同上岭”。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遂同下岭”。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上岭”和“下岭”,其中必有一误。 按:上文叙述:刘繇在“神亭岭南下营”,孙策则在“岭北下营”;孙策不听张昭的劝阻,欲去光武庙烧香,于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人“出寨跟策上岭,到庙烧香”。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结论一:光武庙位于岭上。结论二:孙策此时已在岭上。 如果孙策要“过岭去看刘繇寨栅”,那么,他下一步的行程必然是“下岭”,而不会是“上岭”。因此,从叙事的角度说,当以“下岭”(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为是,而以“上岭”(残叶、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为非。 例四,残叶:“南望村林。伏路小军飞报刘繇”。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南望村林中,伏路小军飞报刘繇”(或可标点为:“南望,村林中伏路小军飞报刘繇”),多出一个“中”字。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五,残叶:“孙策自领十数骑,径过岭来看寨栅”。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孙策亲引十数骑,直过岭来观寨”,没有那个“栅”字;“亲引”和“自领”,“直过”和“径过”,“观”和“看”,意义基本上一样。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六,残叶:“繇曰”。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刘繇曰”,把姓添上了。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七,残叶:“太史慈踊于前曰:‘此时不捉,更待何时?’”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太史慈踊跃于前曰:‘此时不擒,何待?’”“踊”下补了一个“跃”字;“擒”和“捉”是一回事;从语气上看,“何待”不如“更待何时”铿锵有力。余象斗刊本全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八,残叶:“刘繇阻当不住,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无此三句。余象斗刊亦无此三句。 例九,残本:“诸将不动”。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诸将皆不劝”。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十,残叶;“太史慈真猛将也”。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史慈真猛将也”,“太史”本是复姓,却变成了单姓“史”。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十一,残叶:“拍马赶去”。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拍马跟去”。“跟”与“赶”有出入。“跟”表示太史慈刚刚出营,紧随于其后即可。“赶”却意味着太史慈的出营在时间上已有了一定的距离(哪怕是极小的距离),所以要追赶。“赶”字再配上“拍马”二字,无疑是加强了紧迫感。 例十二,残叶:“程普向前曰:‘可以早回。’”。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程普曰:‘可早回。’”既没有“向前”二字,也没有那个“以”字。余象斗刊本全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十三,残叶:“正行过岭来”。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正行过岭北山坡下”,一个“来”字变成了“北山坡下”四个字。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十四,残叶:“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只听得岭上有人大叫:‘孙策休走!’”。只要是叫出了“孙策休走”,那就必定是有人在叫,而不是有别的动物在叫。加不加“有人大”三个字,其实是无所谓的。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十五,残叶:“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策将后十三骑一字摆开”。“一字”是形容摆开的队形,“一齐”则不过是形容摆开的动作而已。余象斗刊本全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十六,残叶:“战五十合,不分胜败”。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约斗五十余合,胜负不分。”“五十”是举成数而言,“五十余”则肯定说是比“五十”多,而不是比“五十”少,“斗”就是“战”;“不分胜败”和“胜负不分”,正好倒了一个过儿。 例十七,残叶:“好个太史慈!”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则无此句。 例十八,残叶:“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太史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补出了太史慈的姓。余象斗刊本也作“太史慈”。 例十九,残叶:“佯输败走,引入深山”。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诈败,引入深山捉他”。其实上一句已有主语“慈”或“太史慈”,此处句首再度出现“慈”字,显得累赘。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十,残叶:“急回马走”。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回马”,“慈”字仍然是多余的。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十一,残叶:“孙策赶来,太史慈暗喜”。嘉靖壬午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策赶来,慈暗喜”,二人都不带姓。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十二,残叶:“慈喝策曰”。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回头喝策曰”,“回头”二字比较形象、生动。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十三,残叶:“你若是大丈夫,和你bìng@①个你死我活”。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叶逢春刊本则把“你”字换成了“我”字。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十四,残叶:“两个又斗三十合”。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两个再斗三十合”,“再”和“又”,半斤八两。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二十五,残叶:“慈心中自忖”。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心中暗忖”,“暗忖”和“自忖”,区别不大。 例二十六,残叶:“这厮有十二从人”。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这厮有十二个从人”,多了一个量词。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关于这两个例子,下文第七节还要细说) 例二十七,残叶:“我只一个”。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无此句。余象斗刊本亦无此句。 例二十八,残叶:“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便活捉得他,也夺了去”,谁“夺了去”,说得不明确。 例二十九,残叶:“教这厮每没寻处”。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交这厮每无处寻”。“交”等于“教”;“没寻处”比“无处寻”更合乎口语。 例三十,残叶:“而大叫曰:‘休来赶我!’”。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口中在叫:‘休来赶!’”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三十一,残叶:“策喝曰:‘你却休走!’”。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策叫曰:‘你却又走!’”“叫”换“喝”,无甚大碍;“又”换“休”,却伤了文意。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三十二,残叶:“一直赶到平川之地”。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又赶,一直到一平川之地”,“又赶”二字夹在当中,比较牵强,两个“一”字也未免离得太近。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三十三,残叶:“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慌忙兜马回,两个再战到五十余合”。太史慈的本意就是诈败,引孙策来追,何有“慌忙”之可言?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三十四,残叶:“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慈闪过,挟住,慈一枪去”。余象斗刊本“过”、“挟”二字模糊不清。 第三十五,残叶:“策亦闪过,挟住枪”。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策也挟住”。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例三十六,残叶:“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叶逢春刊本作“两个只一夹,都滚下马来”,“拖”变成了“夹”。余象斗刊本同于叶逢春刊本。 以上一共列举了三十七个例子。叶逢春刊本同于残叶的只有一个例子。相反的,它异于残叶的却有三十六个例子。36:1,这表明,第一,残叶既不可能是叶逢春刊本的母本,也不可能是叶逢春刊本的子本;第二,残叶和叶逢春刊本的关系比较疏远,它们根本不属于同一个版本系统。 残叶和叶逢春刊本的疏远,反证了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的亲近。 六 残叶与余象斗刊本 余象斗刊本(注:余象斗刊本有甲本与乙本之分。甲本(有的学者称之为“余象斗刊本”)封面题“按鉴批点演义全像三国评林”,“桂云馆余文台新绣”,并有余象斗识语;卷首题“音释补遗按鉴演义全像批评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版心题“三国”、“三国志传”。书末有木记:“万历壬辰仲夏月,书林余氏双峰堂”(壬辰即万历20年,1592)。乙本(有的学者称之为“评林本”)卷首题“新刊京本校正演义全像三国志传评林”、“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版心题“全像三国评林”。本文所说的“余象斗刊本”系指甲本。)和叶逢春刊本都属于闽刊本的行列。 余象斗刊本的修订和出版都在叶逢春刊本之后。因此,它和残叶的关系比叶逢春刊本更为疏远。 这从下列五个独异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例一,残叶:“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叶逢春刊本同于残叶,而余象斗刊本作“此必是诱敌之计”,没有“孙策”人名。 例二,残叶:“战五十合”。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余象斗刊本作“约战五十余合”。叶逢春刊本则作“约斗五十余合”。 例三,残叶:“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叶逢春刊本都有其中的“儿”字,惟独余象斗刊本无此字。 例四,残叶:“慈心中自忖”。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而余象斗刊本作“慈心暗忖”。叶逢春刊本则“心”下有“中”字。 例五,残叶:“教这厮每没寻处”。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同于残叶。叶逢春刊本作“交这厮每无处寻”。而余象斗刊本却作“交这厮没无处寻。” 例五值得注意。关键在于残叶的那个“每”字。“每”即“们”,这出于宋元俗语,在小说中常见。余象斗刊本的整理者或出版者显然不了解此字的含义,大笔一挥,妄改为“没”字。这足以证明,在余象斗刊本的底本上,此字应是“每”,而不是“没”。因此,存在着下述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一:余象斗刊本的底本是叶逢春刊本(或其母本)。它沿袭了底本的“交”字和“无处寻”三字,而把“每”臆改为“没”。 可能性二:余象斗刊本的底本是残叶(或其母本)。“无处寻”三字和叶逢春刊本相同,只是偶合。它重新组合了残叶的“没寻处”三字,又在其间添上了一个“无”字。 但从总体来看,第二种可能性极小。 七 “十二”与“十三”之谜 这里有个小插曲。 在对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的文字作比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残叶“这厮有十二个从人”,嘉靖壬午本作“这厮有十三从人”,叶逢春刊本作“这厮有十二个从人”,余象斗刊本亦作“适(这)厮有十二从人”,周曰校刊本则同于残叶。在它们之中,有“十二”(残叶、周曰校刊本、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和“十三”(嘉靖壬午本)的异文。 为什么会在此处产生数字的歧异呢? 原来原书上文有云: 策问土人曰:“近山有汉光武庙否?”土人曰:“有,庙已倾颓,无人祭祀。”策曰:“吾夜梦光武邀我相见,当以祈之。”长史张昭曰:“不可。今岭南是刘繇寨,倘有伏兵,奈何?”策曰:“神人佑我,吾何惧之。”遂全妆惯带,绰枪上马,回顾众将,引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共十三骑出寨,跟策上岭,到庙烧香。 以上引文出自嘉靖壬午本。其中“共十三骑”四字,周曰校刊本、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均同。 “十三骑”究竟包括哪十三个人?那个“共”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仅仅涵盖孙策所“引”的部从,还是也笼罩着孙策本人?——这些,原文的叙述比较含糊,模棱两可。 因此,遂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它指的是,孙策的部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五人,再加上士卒七人以及孙策本人,一共十三人。即:1(孙策)+5(部将)+7(士卒)=13;或曰:1(孙策)+12(从人)=13。 第二种理解:它指的是,孙策的部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五人,再加上士卒八人,一共十三人,并不包括孙策在内。即:5(部将)+8(士卒)=13(从人)。 两种不同的理解的区别在于—— 1)孙策本人是在“十三骑”之内,还是在“十三骑”之外? 2)士卒是七人,还是八人? 第二个区别是从第一个区别派生出来的;因此,第一个区别是主要的区别。 然而无论是残叶的“二”字,还是嘉靖壬午本的“三”字,在字体上,看上去都很蹊跷。 残叶“十二从人”的“二”字,其位置为第八行第八字。正巧同一叶中第七行第十八字也是一个“三”字(“两个又斗‘三’十合”)。这两个“三”字的结构迥然不同。第十八行的“三”字是正常的,和其他的字保持着一致。而第八行的那个“三”字,却呈现异常的状态;如果把整个字位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则此字仅仅占据中部和下部,上部空缺。显而易见,它原作“三”字,有人把“三”字最上面的一横挖去,使它变成了“二”字。这一点和残叶同一叶中的其他任何字比较便可了然于胸。 同样,嘉靖壬午本“十三从人”的“三”字也呈现异常的状态。其位置为卷三第七十八叶上半叶第二行第四字。同一叶中,也有两个“三”字和一个“二”字可资比较。一个“三”字位于第一行第九字(“两个又斗‘三’十合”),另一个“三”字位于第九行第八字(“慈年‘三’十岁”);“二”字则位于第九行第十三字(“策年‘二’十一岁”)。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十三从人”的“三”字和“三十合”的“三”字、“三十岁”的“三”字一比,立刻显露出后改的痕迹:原作“二”,当中一横是后加的。如果去掉了当中的一横,正和“二十一岁”的“二”字在字体结构上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残叶的“二”和嘉靖壬午本的“三”,有同有异。相同的是,它们的改动都是在木版上进行的。相异的是,残叶把“三”改成了“二”,嘉靖壬午本则把“二”改成了“三”,正好相反。 不难看出,残叶原文持第二种理解(十三从人),改文持第一种理解(十二从人);嘉靖壬午本原文持第一种理解,改文持第二种理解。 若问:“十二”正确,还是“十三”正确?“十二”和“十三”,哪一个符合书中叙述的实际?这就要从上下文的叙述来判断了。 我找出了三个证据,一个在上文,两个在下文。兹列举于下: 证据一:“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 证据二:“策正慌,程普领十二骑到”。 证据三:“策取枪上马冲杀,一千余军和十二骑混战”。 证据二是最主要的证据。它明白无误地指出,孙策不在“十二骑”之内。换句话说,“从人”的数目正好是十二,而不是十三。 证据二和证据三属于次要的证据。它们的叙述都和证据一并不矛盾。证据二告诉我们,两军对阵之时,“一齐摆开”的“十三骑”,当然包括孙策自己在内。证据三表明,孙策“上马冲杀”的对象是太史慈,孙策手下的“十二骑”则和太史慈手下的“一千余军”展开了混战。 因此,“十二从人”是正确的,“十三从人”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第一种理解是正确的,而第二种理解则是错误的。或者说,嘉靖壬午本的原文和残叶的改文是正确的,而残叶的原文和嘉靖壬午本的改文则是错误的。 这从侧面说明,残叶刊本和嘉靖壬午本,在刊刻之时,并没有以对方为底本,甚至可能并没有以对方为参考本。 为什么说“可能并没有”,而不直接说“并没有”呢?那是因为,现在只能证明:它们各自在刊刻这一句、这一节甚或这一卷时没有参考过对方;而不能排除例外的情况:他们各自在刊刻其他句、其他节甚或其他卷时也许曾参考过对方。 八 残叶的启示 残叶的出现,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残叶被用作《陶渊明集》的前后衬叶,这个事实反映了,在当时某些人(主要是一些文人学士和个别的书商)的心目中,和正统的诗文集比较起来,《三国志演义》之类的通俗小说并不受到真正的重视,它们显然被认为是所谓的闲书,只有阅读的价值,而没有保存的价值。 这个事实还反映了,在当时,《三国志演义》是一种易得的印刷物。它被大量地印制,适应着市场的需求。用今天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所谓的畅销书。和它相比,《陶渊明集》之类的书籍的需求量要小得多,印数要少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个事实更打破了明初以来一百五十年间通俗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空白”,祛除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两部伟大作品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于明代中叶的疑惑。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都是元末明初人。但是,他们的作品,在他们生前却没有出版的机会。直到很晚的时候,他们的作品方才得以公开出版。以往学术界公认的《三国志演义》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壬午本;《水浒传》最早的刊本,个别的学者认为是嘉靖本,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是万历本。为什么作者生活于明初,他们的作品却迟至明中叶方有刊本问世?为什么作者生活的年代和作品出版的年代相隔得这么的遥远?其间,只有手抄本流传,还是印刷业普遍不发达?明代,在嘉靖元年之前,到底有没有《三国志演义》、《水浒传》或其他的通俗小说作品创作和出版?这,一度成为困扰在当代学者们心头的谜团。 一部分学者对此一直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他们举出的书中的个别的证据(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孤立的证据,或者似是而非的证据),用以证明《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是明代中叶作品,直接地或间接地否认它们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和施耐庵。这不妨称之为“明中叶说”。 也有很多学者维护传统的见解,坚持认为《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分别出于元末明初伟大作家罗贯中、施耐庵的笔下。这可以叫做“元末明初说”。但是这些学者又苦于一时举不出具体的、坚硬的证据。 于是,从洪武元年(1368)到嘉靖元年(1522),一百五十余年之间,究竟是不是“空白”的状态,争执不休,饶费口舌。 而残叶的存在,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实物的证据,而且还不是孤立的证据。 因为残叶有两个。除了《三国志演义》残叶之外,还存在着《水浒传》残叶。后者也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它有可能刊行于正德(1506-1521)年间(注:请参阅拙文《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小说戏曲研究》第四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年,台北)。)。而这个《三国志演义》残叶则有可能刊行于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间。 两个残叶的存在无疑成为“明中叶说”不得不面对的反证。 文学研究论文: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研究浅析 摘要:在我国的古代文学研究中,通过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与探究,可以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文学研究的素材,它能够对片面或模糊的历史记载进行修正以及补充,有时甚至可以推翻以往的研究结论,所以说古代文学史料对古代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学史料又不能等同于文学研究,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学史料,古代文学史料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发掘古代文学史料对研究古代文学的意义,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古代文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料文学研究分析 研究古代文学史,必须以文学史料为基础。否则,就会陷入到意图哲学和相对主义的误区之中。可是,被发掘出来的文学史料相对于全部的历史真相而言,又是局部的、片断的,虽然具有强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却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史研究。所以,在研究文学史的过程中,不排除某些结论中含有研究者的个人情感、经验积累、专业学识等主观因素,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承认并重视研究者主观作用。但是,通过对史料不断的体悟与分析,又会出现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来推翻之前的观点和结论。所以说,文学史料与文学研究具有同构性和统一性,文学史料是文学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 1文学史料是文学研究的基础 对一份文学史料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史料的确认、体悟分析、价值评判、表述四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的衔接紧密,属于一种层层推进的关系,很难明显的割裂开来。 1.1确认 文学史料的确认阶段主要是针对史料的真实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真伪性、著作者、朝代背景等方面。文学史料的确认过程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建立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判断与甄别,摒弃主观因素的干扰。所以说,也可以将文学史料确认环节归属到实证研究的范畴。 1.2体悟分析 所谓的体悟与分析,是在对史料进行过确认完毕之后,通过研究者个人的思想感受及情感体验,对史料进行丰富与完善的过程。在对史料进行发掘与研究时,研究者们不仅仅满足于史料表象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史实,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产生出一种审美感悟。这种审美感悟主要表现在分析理解史料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探析史料的一些历史变化规律、探究史料形成的原因等等。因为每一位研究者的看法与观点不尽相同,所以体悟分析也的结论也有所不同。体悟分析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1.3价值评判 对文学史料进行价值评判是建立在体悟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之所以会出现价值评判这一环节,是按照某些文学研究社团组织以及文学研究爱好者的个人需求,先由他们制定合理的文学史料评判标准,然后从文学史料的意义、作用以及地位等几方面对其进行价值评判。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文学史料会给出不同的评价,这种差异性也正是价值评判这一过程的直正意义所在。也可这样说,一份文学史料如果没有人愿意对它做出价值评判,那么它也就不具备存在的意义了。 1.4表述 当一份古典文学史料经过确认、体悟分析、价值评判三个阶段之后,最终将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对其进行体现与传播。所以说,如果文学史料缺少了表述这一环节,是不能将其完整的传递给大众的,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它在文学研究中的参考价值。 2新的文学史料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从以往的文学研究发展史来看,新史料的发现,尤其是那些地下埋藏的文物史料的出土,很多都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丰富了研究古典文学的史料 从已经发现的那些古典文学史料来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能够帮助古代文学研究者们清晰地推断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它形成的文学现象,尤其是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文学史料,它们发现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更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在马王堆、信阳长台关、荆门郭店等地出土的帛书中,较为清晰地展示出了经书与子书原始风貌,与后期大家看到的转本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另外,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使研究古典文学的史料宝库变得越来越丰厚,对于当代的研究者们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 2.2新史料对于先前研究结论的影响 通过新史料的发现,能够对当代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们的观点进行修正及补充,甚至还可以改变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了新的观点。著名古典文学研究者胡平生和韩自强曾在《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中指出:从总体上看,阜阳汉简《诗经》并不属于鲁、齐、韩、毛四家中的任何一家,极有可能是未被《汉书•艺文志》著录,而后又流传于在民间的另一家,说明了《诗经》在汉代的流传的真实情况未必像文学史料中记载的那样,而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对其它文史资料的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2.3文学史料对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史料进行分析便可看出,自明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古书产生了怀疑,直至清末,康有为也开始对古书产生质疑。之后,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派便已经形成。然而,疑古学派对于文学研究有其积极贡献的一面,但也有不足之处,这种不足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较为极端,以至于对现当代学者研究古典文学形成了一种妨碍。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渴望通过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及审美的情趣。然而,当前大家可以阅读得到文学论著全部是以客观、真实的古代文学史料作为写作基础的,只有这样,才有阅读的价值,达到博古通今的目的。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料的价值不相上下,缺一不可。古代文学研究者们应当把文学史料帮为重要参考,与实际相结合,再介入个人偏爱和侧重,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局面,打破文学壁垒,为人们提供源源不尽的精神食粮。 作者:高媛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论文:现代传媒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主要受到西方影响、社会变革以及媒体三个因素的约束,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关联促成了现代文学的诞生、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现代文学的文学特质。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社会革命的环境推动下所诞生的一种不同于古典文学的新的文学形式,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并不是文学发展的现代化必然进程,而是社会发展变迁对文学的需求。 一、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关系 “现代”是一个对于时间的定义,当前学术界对于“现代”的分类多样化,本文的论述则是以“传统分类”的角度,将“现代”的时间定义为1917-1949年。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巨变,促使了文学变革。中国现代文学几乎是与现代媒体同时出现的,甚至在最初的社会环境中,新文学等同于新媒体,但真正要深入去探讨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传媒是文学的载体 文学的表现形式是文字,文字往往又依托于具象的载体进行表现,在中国古代,文字的载体经过一系列的演变,从石头、竹简到纸张,这些具象的物体都可以被称为文学的载体。现代传媒是文学的重要载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代传媒并不是客观接受现代文学的载体,它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发展应该是相互的,甚至现代传媒是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的。现代传媒的主要形式为报刊、杂志,作为有形的物体,在有限的承载能力下,现代传媒对于现代文学就具备一定的筛选能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现代传媒的表达是极具社会目的性的,所选择的文学作品必然是能够反映现实、抨击现实的。这时媒体承载着作家的社会理想、文化追求、个人情感,或者说,作家的人生诉求、社会使命、情感世界,以物质化的方式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中,作家的写作不再是个人化的写作,作家的隐秘世界也随着载体的社会化而不再是个人的秘密。 (二)传媒是联络文学与受众的传递者 现代传媒的“传播”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文章一旦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就必然会被大量读者阅读、评鉴。现代传媒加速了现代文学的流通和传播,但同时也加强了读者对现代文学的选择性。现代文学能够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社会现实也必然给予文学的发展一定的反作用力。现代报刊的销售情况、读者反映情况、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都会成为作家创作时将要考虑的因素,而现代媒体,为了加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往往会更倾向于邀请知名度高的作家,从而造成现代传媒对作家的多样性选择。现代媒体的“中介性”也是其传播功能下的一个隐形的表现,报刊媒体的中介性成为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主要动因,由于中国社会缺少沙龙文化,知识分子缺少参与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因而几乎现代文学的每一家社团、每一个文学流派,无不与报刊密切联系在一起,即使如京派文人常常有下午茶一类的沙龙聚会,但他们真正发生文人间的联系,仍然需要报刊这个媒介。 (三)传媒构造了现代文学的语境 传媒能够将文学转换为一种影响力,它的本质是文化产物,是一种对文学的实物表现,但现代传媒实物的自身发展,又构建出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语境,甚至报刊、杂志这些具象的物体也成为了一种文学的素材,而被放到许多现代文学作品的叙事语境中。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语境关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媒被社会大众广泛接纳,促使了一种基于报刊、杂志的新的文体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新的语境。报刊、杂志均有一定的出版周期,均受到一定的篇幅限制,在有限的表达范围内,作家想要准确表达自身的思想与观念,就必须要在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进一步调整作品的叙事结构。二是现代传媒所形成的时代风尚,引导了市民社会的生活、艺术的观念变化,影响到整个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种文化氛围形成为文学的传媒语境。 二、现代传媒事业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特质 (一)现代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系统的文学体系,无论是在文学的文化精神方面还是文体表现方面都十分成熟,其文学创作机制也是十分完善的,其本身并没有出现需要改革的地方。现代文学并不是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上改革而形成的,它是根据现代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现代人们文化及精神需求转变而诞生的。但中国古典文学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只能说,中国古典文学在艺术技巧、审美经验上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影响,而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超越却是根本性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当下的社会环境的多元化表现,它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典文学“自赏”“自怜”“自享”的创作心态,通过报刊、杂志放下“文学”高贵的身段,将其深入民间,传播至各个阶层。这种现代性是现代传媒视野中现代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是完全超越古典文学的。 (二)文学性 古典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其创作机制、文体表现形式以及思想表现上,古典文学对于精神层面的体现是专一的,它仅仅将高雅的称为文学、艺术,而对于“俗”的作品是不接纳的。但现代文学则是处于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状态,更具有包容性。与此同时,在现代传媒视野中的现代文学还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雅俗转换”现象,形成一个关于“雅”和“俗”的综合辩证体系,形成一个综合整体。当现代传媒主要面向市民为主体的读者大众时,所有的文学都表现为面向市民的“通俗”文学。文学最终的受众产生了变化,这也是现代文学特质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中国古典文学是服务于“贵族”的,它追求的是文化底蕴的体现,更重视艺术表现手法,将雅俗划分出了明显的界限,而现代文学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更多的读者是“平民”,这也就使得现代文学必然朝向通俗的方向发展,模糊了雅俗界限,既沿袭了对文化底蕴的追求,同时也追求更加平实的描述手法。 (三)理性 周作人在阐述“五四”新文学时说:“古代的文学纯以感性为主,现代却加上了多少理性的调剂。”与古代物质文化条件下的理性相比,现代传播媒体支持下的理性是以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为主的现代科学理性。新的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从封闭保守的狭小圈子中走出来,获得了与“世界”进行直接对话的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理性”,让人们逐渐形成了以科学去认知世界的思维习惯,借助于现代媒体,他们能够接收到社会的各种信息,延展人的精神空间,丰富人们的思想。 三、结语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种基于社会环境变革而产生的新文学形式。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是共生的,现代传媒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科学性以及文学性的系统化发展,而现代文学让现代传媒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从而有力促进文化运动的开展,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到思想启蒙的运动中,向民众传播更多的先进知识和文化,让读者了解社会、国家的大事。 作者:刘科均 单位:成都七中高新校区 文学研究论文:综合演化教育学与文学研究 【摘要】 本文简述了生物学现代综合演化论,探讨了社会综合演化论的基本观点。从社会综合演化论视角出发,分析了教育学与文学的研究主体和理论流变,论证了其演化特性。 【关键词】 演化;现代综合演化论;社会综合演化论;教育学;文学 1生物综合演化论简述 现代综合演化论(也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1)种群(而非个体)是生物演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突变为生物演化提供材料。(3)自然选择主导着演化的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适应环境的基因类型不断地被淘汰掉,这就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此外我们认为物种所处环境多是渐变的,短期稳定,长期多为周期性变化。环境的稳定性需要稳定的基因遗传,突变所带来的变异往往不适应环境,多为有害性。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和自然选择造就了物种螺旋式演化。 2社会综合演化论概述 拉兹洛认为,广义进化是一个“有序而连续的过程”[1]。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受现代综合演化论的启发,我们主张社会综合演化论(简称社会演化论),其主要内容是:(1)社群(而非个人)是社会演化的基本单位。(2)社群中的变异和突变为社会演化提供原材料。(3)社会环境的选择性主导着社会演化的方向。(4)对某一特性的固着,是形成社会思潮流派的基本条件。(5)社会思潮往往是多种思潮并存,螺旋式周期性演变。 3综合演化论在教育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教育活动体现着综合演化论的规律。从综合演化论视角看,学科教学是以学科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教学环境为条件,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教学内容,而这“只是教学的表层价值和工具价值,过好的教学生活才是其深层价值和本体价值”[2]。教育者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创新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则促使课程和教学向适应社会变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演变特性要求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研究教育活动。例如,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教学艺术,“同时,教学艺术本身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3]。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契合综合演化论的特征。如关于学习过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获得新的经验,这最终符合演化论“适者生存”的规律。苛勒、桑代克、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认知派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过程跟基因组合形成新的基因链相似,都是主动构建新结构的过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强调“学习者中心”,提倡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意义学习。他们强调学习者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体现了“有机体要适应环境”这一规律。建构主义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在互动中学习)和情境性(在情境活动中学习),重视内部要素和系统环境的影响,这些都跟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类似。作为学习理论的变式,这四大理论在竞争中共存。另外,“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4],教学方式也是这样。例如,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5],这也符合“有机体要积极适应环境”的演化规律。教育学的理论发展也多是螺旋式演变的。例如,关于人的发展,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等,环境决定论的主张者则有荀子、洛克、华生等。古往今来,同一时期内总有学者过分强调遗传或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在不同时期,跟以往理论相似的理论不断地被提了出来,这符合综合演化论中的“多种变异共存、周期性演变”的规律。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人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类似于综合演化论中的“主体的自身变异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相结合”的理论主张。 4综合演化论在文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综合演化论的规律也体现在文学活动中。文学文本体现着作者的思想,作者思想和写作技巧的变化为其文学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可能,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作家创作的方向。这都符合综合演化论的基本模式。文学流派的发展具有演变性。文学文本为文学流派演化提供材料,而社会环境主导着文学思潮演化的方向,同时期内多种思潮并存,长期多表现为螺旋式演化,社会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使得文学思潮具有这种周期性特征。下面我们以中国现代诗歌为例,来谈谈文学领域里的演化现象。如同物种演化那样,诗歌的演变有其偶然性。“语言的使用本质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6]。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发展具有偶然性。敬文东教授认为“诗歌直面事境,……只是偶然的产物”[7]。事实上,中国新诗走过了一条螺旋式演变的道路,展现出综合演化论的特征。中国新诗具有现代性,但也遗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因。王泽龙教授曾从自然的意象、感物兴会的意象、意境化的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影响[8]。历时角度看,从奠基时期郭沫若的自由诗到拓展时期新月派的格律诗,再到戴望舒等人的自由诗,中国新诗在扬弃中逐步发展。共时角度看,中国新诗多呈现出浪漫派、写实派、现代派诗歌多种共存、一种居于主流的局面。何种流派居于主流,这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的选择。例如,关于诗歌杨四平教授曾指出“黑暗的时代可能产生光彩的讽刺”[9]。 5结论 生物学中的现代综合演化论强调了突变、选择和隔离在演化中的作用,据此提出的社会综合演化论,注重了对社群变异、社会环境的选择性、社会思潮的竞争合作共存性、社会螺旋式演变的研究。在此视角下本文简要分析了教育学与文学的研究主体和理论流变,发现了其符合综合演化论的演变特性。 作者:武文刚 单位: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 文学研究论文:时间意识与古代文学研究 摘要: 时间是与人类共生的哲学存在,时间意识也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重要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由于主体与时间意识之间构建的紧张对立,从而表现出动人的情感力量。这种抒情模式,在怀才不遇、送别、思念及追忆等几种文学母题中已经形成传统。这些母题下的很多古代文学经典,其艺术魅力皆得力于其对时间意识的运用和强调。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 时间意识;文学经典;母题 时间意识和古代文学经典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课题。时间,是人类在漫长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它的存在帮助人们界定了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对于时间的感受和意识是人类共有的行动内驱力。它督促人们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创造人生价值,所以,时间又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一把利剑。文学是人类艺术加工过的、并用于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那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典呢?真正能够打动人心并在人们的记忆中历久长存的作品,往往是最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并形成情感共鸣的东西,这样的作品也很容易在流传的过程中成为经典。童庆炳先生曾在论说文学经典的问题时谈到,构建文学经典的文本内部要素是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作品艺术价值上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属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1]。纵观中国文学史,古代大量经典作品意义的生成,都与时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时间意识正是上述童先生所说的一种“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2]693陆机在《文赋》中也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3]1两位大文艺思想家的理论总结都谈到了时间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到文学作品艺术效果的达成,更是在人与时间的矛盾模式构建中实现的。总体来看,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至少有怀才不遇、送别、思念及追忆等几种母题都与时间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分别加以分析。 一、怀才不遇 人作为主体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之中,只有在对世界的作用中才能体认自身的存在价值。就像谢林所说:“时间原本是内在智能的直观形式”,“它只是存在于我们之内”[4]173,而不是像实体的同时并存性(即空间)那样能在我们之外加以直观。是的,时间的有限性带来的压力是人自身给予的。同时,人又希望超越这种有限性从而以外在的事功实现自身价值的无限。由此,千百年来的有志之士皆为能够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努力奋斗。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许多文人在现实的世界中只能遭遇残酷的冰冷,而怀才不遇自然成了他们热衷的主题。这类母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经典。先来看一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短短22字的古诗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其艺术魅力正来自时空与人形成的紧张关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所凸显的不仅仅是作者被权贵排挤后的失落感,更重要的是身处盛唐,满怀雄心壮志的知识分子在时间催促之下的内心恐慌。中国古代自《左传》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所谓三不朽的理念,而这种意识在陈子昂内心激起了情感波澜。时光易逝的忧虑,让置身于无限辽远的时间概念中的作者变得无比渺小。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老实说,人是什么?试将地球置于无限黑暗的太空中,相形之下,它只不过是空中的一颗小沙,在它与另一小沙之间存在着一英里以上的空无。……在这万万年的时间之中,人的生命、其时间的延伸又算什么呢?只不过是秒针的一个小小的移动。”[5]3—4可见,人类是渺小的,而这种渺小感反过来又刺激作者,他必须努力在当世的短暂时间内建功立业以实现自己的不朽。如此,主观的有限性与客观无限性之间的对立造就了这首诗歌的主题。然而,这首诗歌表达的不是置身历史时空某一具体方位的个体的困境,而是千代、百代之下,一直到无限的未来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由此,这首诗歌就必然会变成经典。因为每当人们在仔细体味它时,虽然看到的是作品中的陈子昂,但联系到的是现实中的“我”,“我”的情感体验不自觉地已经参与了对作品的理解,这就产生了共鸣。陈子昂的这种由时间意识激发的对个体存在的思考,变成了整个中国古代文人志向的集中表达。我们可以就此话题在中国文学史上追溯一番,早在《庄子•盗跖》就曰: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6]1000这里只不过是庄子借盗跖之口对儒家立德以求不朽的思想进行嘲讽,表现出深沉的悲观。诚然,人类在将自身生命的有限性与外在时间引发的宇宙无限性的对比中,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自卑,这足以将自身的灵魂抛向绝望的深渊。然而,人的伟大之处在于,面对绝望时,不是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努力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而这,正是中国古代立德立言以成名后世的传统之由来。面对这种与生俱来的“悲惨”命运,中国的文人一次次用文学发出了感天动地的呼号。这种情感,我们至少从屈原的《离骚》就能看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7]24屈原含冤被贬,他所焦虑的,正是因为自己远离朝政,功业难就。楚国君王受到奸邪蒙蔽,人民身陷重重危局。他敏锐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之速,抒发了自己的满腔忠愤,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屈原这种由时间意识而产生的宇宙无穷感,使得个体的存在过于渺小。正是在这种大与小的对比中,人类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和失落之中。其后,在《古诗十九首》等大量作品中都有这种时序意识的表达。而到建安文学时期,这种时间意识在诗歌中的体现基本定型和成熟。建安文学以其慷慨悲凉的风格表现了一批身处历史风云际会中的文人所共有的英雄情怀。他们希望在历史的中乘风破浪,建立不世之功。这样,时间自然就成为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曹操在其《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8]20这样一种情绪不仅在曹操周围的曹丕、曹植诗歌中,即使在当时的建安七子诗歌中都成为一个永恒的母题。降及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在经历中国最动荡也是最混乱的一段历史的同时,皆在不断传唱这一主题,而时间意识也成为文人在慨叹自己功业难就时势必会提到的一个最大的敌人。在唐诗中,更有大量的诗歌经典是借助于时间意识的描写从而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慨叹,便是对人类在时间问题上所面临的普遍困惑的又一次重申。类似母题的的文学经典不胜枚举。萧驰先生曾言:“时间忧患本身正是社会现实忧患富于哲理意味的表达,是现实忧患向人生和宇宙意识的升华。”[9]241诚然,怀才不遇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普遍苦闷,而加剧和凸显这种苦闷的,正是光阴有限的时间意识。对时间的敏感和思考,不仅玉成了这类文学作品的情感表现力,而且增强了其思维的深刻性。 二、送别 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深层根源,由此决定的是中国人普遍的安土重迁观念。正如古人所言,“多情自古伤离别”,自然地,送别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重要母题。每当亲朋由于种种原因要与我们分别的时候,总会有强烈的情感被激发,因此就产生了大量的抒情性作品。这些作品中,时间意识对抒情效果的达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江淹在《别赋》中言:“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10]238这两句看似写景的话,其实正好提示了时间。临近离别,无论是送人者还是远行者都会在主观的情绪上产生一种紧张。而日月这种极具时间意义的意象的出现,凸显了时间的存在,送者和行者的情感正因时间意识的驱使而被逼迫出来。说到送别,柳永的《雨霖铃》不可不提,它也典型地反映了时间意识对送别情感表达的巨大影响。其词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1]88柳永这首描写离别的词作,历来为人称赏。作家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都让人为之动容。整个作品意境的达成,皆有赖于对时间意识的强调。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突出了离别时主人公的恋恋不舍。正因心怀留恋,所以送别的酒实难下咽,因此才有下文的“都门帐饮无绪”。但是“帐饮”本身所体现的也是一种时间意识。这种中国人离别时经常会有的宴饮活动,本是用来表达对远行者的深情,但在这首词作中却成了提示时间的重要表征。“帐饮”提醒了离别的临近,加剧了时间在主人公内心所造成的紧张情绪。然而,这一切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兰舟催发”无疑是在这种人与时间的紧张对立之上加上的又一重魔咒。就是说,如果“帐饮”还只是抒情主人公对时间的一种敏感意识的话,那“兰舟催发”就变成了外在因素对这种紧张感的确认和追加。由此,整个作品的紧张情绪达到了极致。这时,作者再写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诗句就非常自然而且易于打动人心。柳永的《雨霖铃》对时间意识的强调成就了送别文学的经典,它的写作模式和技法也被此后深受其影响的《西厢记》故事所继承。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里,同样最精彩也是最感人的是张生与莺莺离别的一段描写。在这一说唱文学经典中,对崔、张长亭送别的表现,几乎就是对《雨霖铃》送别意境的再次演绎。作者在描写崔张依依不舍、难解难分的同时,不断强调“仆人”的存在。而这位仆人每一次出现,皆是为了打破两人缠绵的意境,提示时间的存在。很明显,董解元在故意制造时间与主人公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整个作品中,外在环境(太阳的西落等)对时间进行了足够的暗示,仆人的出现又一次次加剧了这种紧张的情绪,最后又专门安排老夫人来促成了离别。所有这些,都是在努力建构主人公与时间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在这种紧张关系的一步步强调中,人物的情感也随之一步步加深,即离别在即,由离别的宴席到莺莺的嘱咐,再到最后狠心的红娘将莺莺扶上车。可以说,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崔张的情感之深,不足以也不能够真正地打动读者。其后王实甫的《西厢记》,同样沿用了这一经典的抒情模式。郑传寅先生在论及古代戏曲的时空观时,曾认为中国传统时间意识存在明显的对未来指向的忽略。他说:“以我为中心来把握时空的我国古人对未来似乎缺乏兴趣,这与西方人的时间意识是不太一样的。”[12]然而我们认为,在离人的眼中,时间的存在是最大的威胁。这一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人的愁怨而有些许停留。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在处理送别母题时,经常就要凸显时间存在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正是由时间的未来指向所引发的忧虑。所以在作品中或者会以太阳的西落作为提示,在戏剧或小说中则会安排旁观的第三者强调时间的存在,这样又构成了旁观者的漠然与主人公的深情之间的一重对比,从而达到了非常强烈的情绪感染力。相似的抒情模式,我们尚可在《古诗十九首》等文学经典中找到大量例证。这一经典抒情方式也成为了中国古代送别文学的一大传统。 三、相思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相爱的人却要相隔异地。由此,相思之情就必然成为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母题。相思之作所以能打动读者,从而构筑整个作品流传千百年而不衰的感召力,时间意识的存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相思母题集中体现在中国古代描写游子思妇的一类作品中。或者说,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的闺怨诗抒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时间意识来完成的。先来看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闺怨》,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3]1446这首历来脍炙人口的闺怨诗正是利用了时间意识在女主人公内心的变化来巧妙抒情的。诗歌先明言少妇“不知愁”,由此才会在初春时节精心打扮一番登楼赏春。然后,杨柳之色的变化并没有让她得到欣赏美景的精神愉悦,反而受到年华易逝的内心刺激。“杨柳色”所激荡起的正是女主人公的时间意识。它提示随着时间的迁逝,再美的景色都会凋残,这种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流逝之速令人不安。正是诗歌这种巧妙的构思使它成为历代称赏的名篇。同理,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红楼梦》中为人熟知、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葬花吟》,其感人效果的实现,主要也是得益于对时间意识的敏感把握。无论是黛玉“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的感叹,还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4]323—324的神伤,无不来自于时间意识在主人公内心造成的恐惧。以上两例都是因感受到时间之“快”而让人不安,从而使作品表现出动人的情感。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艺术绝不限于此,其他同类作品还有更加深刻而细腻的描写。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而思念中的人对时间的体验更是敏感而纠结。通过这一角度的分析和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抒情主体复杂精微的情感波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古诗十九首》。在这组诗歌中,我们经常看到抒情主人公对时间的感受出现了既“快”又“慢”的现象,这可以说是时间意识与相思母题结合模式的升级版。其《行行重行行》言: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无复道,努力加餐饭。[15]105思念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游子身处远方,给家中的思妇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时间的流逝造成的紧张时序感,是主人公不能忍受的。首先,思念本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古诗词中经常看到主人公说日月难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主体所感受到的时间应该是“慢”的。所以她说“思君令人老”。然而,与此同时,奇怪的情感也出现了。在“岁月忽已晚”一句中,分明又发现有一种心中一惊的感觉,所以他说“忽”。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时间于她而言似乎又过得太快了。那主人公到底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呢?还是难以忍受的慢慢煎熬呢?其实,无论快慢,时间的存在,于她而言,都是一种痛苦。说时间过得慢,当然是因为苦苦期盼远人回归而不得的一种真切感受;而说时间过得快,则是因为担心时间的流逝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在漫长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的容颜渐失光华,她实在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袭,难以为远人留住她最好最美的容颜。而这,恐怕又增添了她的愁绪,也更足以见她对远人的深情。前者在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心理时间,突出的是抒情主人公对时间的感受;后者则更加侧重于实际的物理时间。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是共存于女主人公的内心的。在这样的一首作品中,女主人公思念的情感正是依靠内心想法与时间之间构成的这种看似矛盾的交互模式,使得简单朴实的语言之中饱含深情。作品深层意蕴的最终达成,正是借助于对时间意识的集中描写。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十九首》何以会被评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16]45了。无独有偶,相似的例证,我们可以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描写送别后莺莺思念张生的一节中看到。其描写莺莺内心曰:“年年的光景如梭,急煎煎的心绪如火。”[17]67此处,“年年的光景如梭”分明是莺莺意识到了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但是,“急煎煎的心绪如火”,正说明思念本是一种对人情感上巨大的煎熬。所以莺莺又觉得时间过得是很慢的。这样,莺莺同样是在这种对时间感受的快与慢的紧张对立中煎熬。而这,正是秉承了自《行行重行行》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借时间意识而抒发相思之情的情感建构模式,从而使得作品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然而要是这种事物在我们看来不是永久的,而是要毁灭的,那么我们就会产生这个念头:时间,这是无穷的奔流,这是吞噬一切的无底洞———这正是时间方面消极崇高的形式。”[18]53时间意识的存在让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过于短暂。而在这些抒情主人公那里,这种意识主要还在于对明天的明确意识,同时因这种意识而产生了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作家们通过作品将这种焦虑传达给读者,从而引发在文学接受层面的再次焦虑。读者在焦虑和恐惧过后,所产生的就是一种崇高的审美享受。正是这样一个原理,许多作品通过时间意识的强调和重现获得了感染千古的共鸣,也使相思变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母题。 四、追忆 人与动物的重要差别在于,人是一种有情感、有记忆能力的动物。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19]然而,对于有情人来说,记忆的存在是残酷的,因为它如悬在抒情主体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斫伤其灵魂。更有甚者,这种伤害不是一刀毙命的斩首,而是千刀万剐的凌迟。回忆与现实构建的对照关系,会将主体置于难以自拔的痛苦场中,让其灵魂经受长久的煎熬和挣扎。于是,这就产生了中国古典文学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母题———追忆,亦即“回忆”。于此,我们可先就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略作分析。诗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0]2060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唐人诗歌,但是其诗意到底何在呢?我们发现,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江南逢李龟年”,这不难理解。作者为何在仅有四句的诗歌中,却有两句谈了自己曾经与李龟年的交往呢?他似乎只是一再强调,我和你(李龟年)曾经在岐王府上见过面,也在崔九那里见过你几次。但一首描写他乡遇故知的诗歌何以会成为文学经典呢?看来,要在这首看似平淡无奇的作品中读出味道,首先要搞清楚李龟年到底是个什么人。据《明皇杂录》载: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院北,上素晓音律,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皆洞知律度。安禄山亦献白玉箫管数百事,皆陈于梨园。自是音响殆不类人间,而龟年特承恩遇。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上闻之,莫不掩泣罢酒。[21]27原来,李龟年是盛唐时非常著名的艺人,是最受唐玄宗宠信的乐工。而现在,在这个落花时节的江南,当他再一次见到李龟年的时候,时过境迁,李已经是风烛残年,流落在江南,靠在宴会上给人演唱为生。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作者实际上在这里回忆的并不只是李龟年其人,而是从李龟年的身上看到了当年唐王朝的繁华。更有,从李龟年的身上还看到了杜甫自己在安史之乱前后颠沛流离的改变。所以才会有最后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感叹。如此来看,整个诗歌意境的达成和情感的表达,主要依靠的正是由追忆而造成的今昔对比。可以说,对过去时间的强调,很好地完成了整个诗歌情感的表达。对此,宇文所安先生曾有过非常精到的分析:这四行诗的诗意究竟在哪里?在说出的东西同这两个人正在感受和思考的东西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诗意不单在于唤起昔日的繁华,引起伤感,而且在于这种距离。让我把这一点阐述得更清楚一些:诗意不在于记忆的场景,不在于记忆它们的事实,甚至也不在于昔日同今日的对比。诗意在于这样一条途径,通过这条途径,语词把想象力的运动引导向前,也是在这条途径上,语词由于无力跟随想象力完成它们的运动,因而败退下来。这些特定的语词使失落的痛苦凝聚成形,可是又作出想要遮盖它们的模样。这些词句犹如一层轻纱而徒有遮盖的形式,实际上,它们反而更增强了在它们掩盖之下的东西的诱惑力。[22]5—6这首追忆式的诗歌,本身也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搜寻诗歌的建构材料。杜甫此处的回忆,亦即时光回放即是借李龟年这一特定人物开启的,而这种记忆的存在,让整首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蕴得以展开,而不仅是一首干巴巴的久别重逢之作。对往昔的怀念与今日的痛苦之间架构起时间的通道,由于两种时空场景的叠加,使得抒情主人公在对比中更强化了悲剧意识,以此来实现诗歌强烈情感的表达。这里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正好体现出中国人在时间意识方面的“非线性”结构。也就是说,古人的时间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空间认知的,正如赵奎英先生的研究所说:“中国古代时间观的总体倾向,由于它在四个空间方位上铺展开来,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永恒地延伸下去,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之箭”,而是不断地返回原点的、具有可逆性的、追求对称和稳定的封闭圆环。”[23]我们部分同意赵先生的观点,然而,正是这种对时间周而复始的认识,才让中国人在文学中表现出自身命运与历史经验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将历史的阴影笼罩于当下的处境,从而形成对比。这便使得诗歌中的抒情脱离了一时一地的个人抒情,从而染上了历史的沧桑。诗歌也进而更具有感人力量,进而穿越时空隧道,打动不同时代的读者。这种范例,在我们的古代文学经典中很常见。如大量的咏史怀古及弃妇诗的描写。当然,这一方面的时间意识显得就有些宽泛了。然而,究其根本,这种与历史经验的有意识对比,还是来源于对自身命运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却来源于对时间的“线性”结构的认知和意识。 五、余论 时间是人类在世界上生存无法逃避的监视者,它无情、无欲,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快、变慢,正如海德格尔所言:“随着其世界的实际展开状态,自然也一道对此在揭示开来。在被抛境况中,此在委身于日夜交替。日以其光明给予可能的视;夜剥夺这视。此在寻视操劳着期备视的可能性,此在从其白日的工作领会自己;如此期备着领会着,此在借‘而后天将明之时’给予自己时间。什么在最迫近的周围世界中与天明有着因缘联系呢?———日出;操劳所及的‘而后’就从这日出来定期。而后日出之时,便到作……之时了。”[5]466从古到今,时间在人类心灵上留下的痕迹是相同的,人类的感情和情志也在时间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共同的对于时间的感悟,才导致了我们在读古人的文学经典时能够切身体会其中包含的时间意识,而在这种阅读的情感参与中,才真正成就了这些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我们此处所说的经典,不仅有阅读古人优秀作品并对其精神价值的把握,从而推崇和传承其文化精神,同时也包括当下及将来的阅读者对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阐释。正是由于具有了相似的对时间的感悟,才有了这些古代文学经典的备受推崇和不朽价值。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中,以上所举的几类作品往往并不是单一情感的流露,很可能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母题和情感的结合体。也就是说,如一首诗,诗人们往往是借怀古而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上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即是这样。然而,明显的是,这些情感的凸显都和时间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了主体对时间的自觉意识及由此而来的情绪紧张,才构成了作品独特的情感魅力,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最终达到了感人的效果。 总之,时间意识的存在,参与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经典作品抒情的达成。这种意识,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对时间线性认知的强调,同时又表现出对时间“非线性”认知的感受。时间意识的问题,当然也不是成就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唯一因素,但它却应该能够成为现代人解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一个视角。 作者:李晓敏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研究论文:文学研究的涵义 一、“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 严格意义上讲,“民国热”是一种大众文化潮流,不是学术研究。但客观上,这种大众文化潮流催生了“民国文学”研究的理性回归。“民国热”的出现,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这段历史以前的标签是“旧中国”、“军阀统治”、“落后与愚昧的代名词”,这些关键词是我们多年形成的“历史体验”性认识。但是随着我们阅读了唐德刚的《袁氏当国》、余世存的《非常道》、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等历史文化著作后,发现了一些历史鲜活的细节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这个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时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激发起了解、阅读、研究的趣味。一些具有“民国见证人”味道的作品的出现,也让人们走近了“民国”这个“敏感”的历史“禁区”。如陶菊隐的《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大上海的孤岛岁月》、《记者生活三十年:亲历民国重大事件》,傅国涌的《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杨天石的《找寻真实的: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真相》,智效民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八位大学校长》,邵建的《瞧,这人》(新版改为《胡适的前半生》)等,这些作品撕开了民国历史的面纱,“制造”了许多鲜活的“民国话题”,让我们似乎触及到了“真实”的历史脉搏。何兆武、李辉、孙郁等学者的民国历史文化散文、随笔等,更让人们以一种反思性的姿态面对这一历史阶段。在反思中比照今天的某种不足,激起知识分子的某种追问和思考。关于民国历史文化的这些研究、书写,看上去似乎触摸到了历史真实,实际上还是大众文化的流俗,还是“民国掌故”的演绎,“民国百态”的展露。面对这些民国文化的研究与书写,我们的“民国文学”研究又该如何?我们的研究不能流于“猎奇”与“热闹”,而是应该进入民国的细部,回到民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反观我们的“民国文学”。这就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如何回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倡导回到民国历史文化语境之中,但关键是如何回的问题,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一个关键词“民国性”。“民国性”是民国历史文化语境的一个基本特性,我们一切的研究都离不开这个特性。 譬如,今天研究鲁迅,很多时候都基于一个基本的习惯性认识,认为当时社会是黑暗的,是没有人权的,是充满暴力的,是封建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仔细研读民国社会历史,发现民国并不是像我们认识的那样,鲁迅对民国的宪政理想还是抱有希望的,所以才有先生的那种“坦荡”的行为。此例说明,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民国真实的历史文化,才能在民国文学的研究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的研究才有价值和意义。关于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发表了一组笔谈《宪政与法制视野中的民国文学》。编者按中说:“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政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鼓舞和对统治者的某种抗拒都不容忽视。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为现代文学艰难地开辟了生存空间,其中的启迪值得我们深思。”民国时代的矛盾、困苦和艰难是不争的事实,但“也是在禁锢挤压的生存现实中,鲁迅、胡适、茅盾、巴金、曹禺、胡风等一大批现代知识分子不屈抗争,以‘魔罗诗力’的意志、普鲁米修斯的勇气,以对现代政治与法律文化‘空隙’的敏锐把握,努力撑开了一片崭新的写作天地。”“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品格。这既是我们坚持学理依据的“守正创新”,也是对民国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语境变迁重新审视的结果。我们研究民国文学,必须借鉴现代文学研究的得失。现代文学研究强调文学研究的“现代性”,而忽略了文学的历史性生成。我们应该反思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思维方式和具体的学术研究理念,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来激活民国文学研究。 二、“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 民国文学的研究虽然在近年来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但如果要从学理性上来讲,还得有一个理论视域,这样的研究才能得到合法性认同。民国文学概念的合法性及其历史依据,民国文学史概念的合法性及其历史依据都需要理论的支撑。缺乏理论视域的民国文学研究很难得到深化和推进。当前的民国文学研究如何与“民国气氛”、“民国语境”、“民国范儿”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有一种理论维度来拓广。这个理论的基础和关键词就是“民国性”,我们的研究只有建立在“民国性”这个最为根本的基础之上,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民国文学的研究。应当承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比以前宽广多了,学术空间也比以前大了,在这种多元化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民国文学的研究视角应运而生。一批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和著作涌现出来,令人欣慰。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往往还停留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思维模式之中,真正关注民国文学“民国性”品格的意识不强,导致了只是把中国现代文学换成了“民国文学”这个说法而已。因此,必须指出,民国文学的研究旨趣并不在概念、范畴的转换,它的研究落脚点应该是“民国性”品格的确证。民国文学研究的另一个理论场域应该是民国文学史。近年来有关民国文学史的研究著作和文章也比较多,代表性的著作有魏朝勇的《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象》,汤溢泽、廖广莉合著的《民国文学史研究》,张堂会的《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与现代文学书写》,李怡、布小继的《民国经济与现代文学》,以及李怡主编的在大陆和台湾出版的两套丛书;代表性的文章有李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张桃洲的《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野的“民国文学”》,王学东的《“民国文学”的理论维度及其文学史编写》,刘勇、张弛的《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秦弓的《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等。这些著作和文章从史的角度对民国文学进行了展开和阐释,是对民国文学生态的还原。这种“‘民国生态’的还原,从根上触动现代文学真正的民国政治意识形态内涵,因此就可剥开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多重纠缠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理解和解读延安红色文学、解放区文学,乃至左翼文学都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被中国现代文学遮蔽了的一些文学现象、文学期刊、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区域文学等都可以在民国概念中得以重生,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 这种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生态”还原,既是文学本身的回归,也是文学史的回归,同时具有明显的“民国性”印迹,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为了能够从理论上支撑民国文学的研究,李怡先生提出了“民国机制”这一重要的范式。他认为:“民国机制就是从清王朝覆灭开始,在新的社会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推动社会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诸种社会力量的综合,这里有社会政治的结构性因素,有民国经济方式的保证与限制,也有民国社会的文化环境的围合,甚至还包括民国社会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导向,它们共同作用,彼此配合,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包括它的优长,也牵连着它的局限和问题。”李怡还说:“对于民国时期文学值得挖掘和剖析的‘民国性’,我称之为‘文学的民国机制’”。李先生注意到了文学的“民国性”问题,提出了“文学的民国机制”。这就给民国文学研究赋予了理论品格,让民国文学研究获得了自己的研究范式。此外,张中良先生提出了民国文学研究的“民国史视角”。这种“民国史视角”有着中国现代文学无法逾越的优势,它可以直抵文学本身,还文学史以本来面貌。“以‘民国’来命名文学史,是一个更能深入‘真相’的文学思考。”张先生试图在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民国文学的发生发展、作家的生存状态、作品的内涵,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解蔽正面战场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让这些文学存在得到真实的反映和准确的评价。张先生的“民国史视角”实际上也是基于“民国性”而提出的一种理论视域。 三、“民国性”能激活历史与文学的关联性,形成学术研究的正能量 历史与文学从来就是分不开的。研究文学离不开历史,离不开文学发生的历史环境。当然,研究民国文学,也离不开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环境。我们只有深入到了民国历史文化的细部,才能真正理解民国时期的文学,也才能有效地解读和阐释民国文学。民国历史的底色就是“民国性”,我们只有对民国历史的“民国性”加以准确把握,才能激活民国文化语境中的民国文学。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激活民国历史与民国文学的关联性。首先,我们必须返回到民国社会历史的具体场景之中。这种返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回到历史中去,而是回到历史现场、回到历史细节,最大限度地贴近历史真实。正如陈国恩先生所言:“这不是说研究民国文学应该按照三民主义的思想来进行,相反,我们应该超越三民主义,站在更高的历史点上来对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出评判。”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民国文学框架下研究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可能得出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结论。正如秦弓先生所言:“乍看起来,民国史与现代史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大致重合,似乎没有给予特别关注的必要。然而,当我们仅仅以现代史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视角来考察鲁迅时,一些在民国史视角看来成为问题的问题就无法获得清晰的认识,甚至完全被遮蔽掉”。还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因为它赋予民国文学起点的意义,所以可能评价更高。其实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强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就是为了给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发生寻找更为合理可靠的理由。这就说明,我们要激活民国历史与民国文学的关联性,“民国性”问题的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民国立场”、“民国姿态”这种带有“民国性”符码的研究趋向,是开掘民国文学研究的有效性策略。其次,我们要充分返回作家的精神世界,发掘其创作的机能,将“文学的内部”和“文学的外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以前读鲁迅的小说《药》,认为小说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换汤不换药的失望。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对“五四”启蒙先驱是充满希望的。他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文章。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凡是自承为民国的国民,谁有不记得创造民国的战士,而且是第一人的?”可见,鲁迅对民国是满怀希望的,只是对那些有意破坏民国者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这种历史与文学关联性的建构,既有利于我们对文学文本的准确理解和判断,又凸显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根本特性“民国性”。我们要研究抗日根据地内孙犁的小说创作,就必须了解白洋淀的经济、文化状况,了解那个时期白洋淀的家庭、婚姻与乡土秩序。只有深入了解了白洋淀的“民国性”,我们才能破解“与孙犁的矛盾”。回到民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充分尊重民国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现代文学研究或许能够获得一次新的生机”。 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习惯于“现代性”话语系统,而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回到历史细部,缺乏学科的自我研究体系、概念、范式的建构。我们如果能够跳出“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回到民国历史的现场,就会发现很多被遮蔽了的历史事实,诸如民国时期的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文学与法制的关系等,这对我们理解像茅盾的《子夜》这样的作品很有帮助。再比如1920年代,鲁迅起诉教育部事件。鲁迅为什么敢起诉教育部?这背后有何历史因由?还有1930年代,胡适、罗隆基等人的《新月》杂志抗争事件,这个事件背后的民国历史生态究竟是怎样的?值得深思。发掘历史细节,在新的历史架构中展现文学发展自己的逻辑,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被遮蔽的内容敞开,一些新的、鲜活的研究命题将会不断涌现,这有利于反思、反观今天的学术研究,推动自我批判和自我认识。把民国的历史细节和文学自身关联起来,我们将会有一系列的新的洞见,形成学术研究的正能量。总之,“民国性”是民国历史文化与民国文学得以展开的一个根本和基础。研究民国文学离不开民国历史文化,民国文学是在民国历史文化的场域中显现的。我们只有把握住了民国文学的“民国性”特质,才能真正叩启民国文学研究的大门,才能解蔽民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民国作家的生存状态、作品内涵,以及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作者:韩伟 单位:甘肃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研究论文: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一、现代文学作家、社群与思潮 (一)战后以至1950、1960年代的作家与文艺社群 1945年以后,大陆学者文人随国民政府来台者众,当时进入台大任教的几位师长,带来了“五四”文学的精神,也开启往后的现代文学之路。最具代表性的,在中文系有台静农,他是鲁迅的学生,来台后虽然转向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但他的小说集《建塔者》、《地之子》,后来也出版了,使读者一窥“五四”遗风。在外文系则以夏济安为代表,他创办《文学杂志》,带动写作风气,影响了当时仍是学生的白先勇等人,也缔造了学院派文学杂志的成果。当时的青年学生辈,有来自大陆的学生,也有台湾本地出生的青年,他们因为进入台大就读,受到这些老师前辈的启发,以及同侪间的鼓舞,纷纷崭露创作的才华,终于成为台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学生包括中文系的林文月、叶庆炳、张健、吴宏一、柯庆明,外文系的余光中、白先勇、陈若曦、王文兴、欧阳子、王祯和、杜国清、叶维廉等,各自在诗、散文、小说创作方面留下可贵的成果。林文月、叶庆炳以散文著名,余光中参与蓝星诗社的创立,张健亦为蓝星主要成员,杜国清、叶维廉则是笠诗社、创世纪诗社的重要成员。而以白先勇为主的《现代文学》杂志在1960年代创办,陈若曦、王文兴、欧阳子、王祯和等人,都是创始社员,共同推动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 (二)文学杂志对现代思潮的译介 由夏济安主导的《文学杂志》创办于1956年9月,而在1960年8月结束。但这份刊物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代表台湾战后初期的文学潮流中,一群学院里的师生对于文学的喜好和坚持,并开辟另一个有别于“战斗文艺”的园地。他们刊登的文稿,除一般创作,文学理论的译介、中西文学的相关论述也相当多,这个现象可以说开创了一种风气,也就是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文学理论、西方文艺思潮连结,提供给创作者和读者新颖的观念。以白先勇为主导的《现代文学》深受其师长辈创办的《文学杂志》之启发,该刊在1960年3月到1973年9月共发行51期,由白先勇负责筹措资金,而外文系的几位同学一同写稿、译稿和拉稿。比起《文学杂志》,《现代文学》更强调创新的精神,他们努力介绍各种西方的思潮、创作观念,以便所写的作品可以表达属于现代人的艺术情感;对于西方文学与理论的介绍,《现代文学》更以“专号”的形式推出,除作品翻译外,往往也包括作者生平介绍,并附带加以评论。除创刊号推出“卡夫卡专号”,也曾刊出多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专号,对于艾略特的诗作与诗学,更前后刊出多期。《现代文学》编辑群对文学充满热情与执着,而这些译介,为创作者与读者带来不同的视野,开拓更多元的文学品味。 二、比较文学的学科成立与研究扎根 如上所述,《文学杂志》、《现代文学》以译介外国文学与理论为宗旨,进而启发作家的创作以及解读作品的角度,其实已略具比较文学的雏形。进入1970年代,台大文学院更以三轨并进的方式———成立比较文学博士班、成立比较文学会以及结合《中外文学》,促进了比较文学在台大扎根与茁壮。1970年,台大外文系成立比较文学博士班,推动者是当时文学院院长朱立民与外文系主任颜元叔。但这个博士班不打算走英美文学博士班的路线,反而希望结合外文系与中文系的学术资源,使学生可以同时接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进而可以建立具有中国/外国文学双重视野的比较文学研究。纪秋郎、单德兴、李有成、高大鹏、陈昭瑛、古佳艳等,都获得此博士学位,成为外文、中文学界的优秀学者。近年台大外文系虽已将比较文学博士班并入一般博士班,但比较文学仍是其修业与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1973年7月,朱立民等八位外文系学者与叶庆炳等四位中文系学者发起成立“中华民国比较文学会”,并藉此在《中外文学》开始介绍比较文学的观念和发展;譬如《中外文学》创刊号(1972年6月)即刊登李达三著、周树华与张汉良译的《比较的思维习惯》,仿佛已经有所预告,2卷9期则有Al-dridge,A.O.著、胡耀恒译的《比较文学的目的与远景》(1974年2月);其后则陆续有袁鹤翔《中西比较文学定义的探讨》,李达三著、许文宏与冯明惠译的《东西比较文学史的检讨》等文章,一路推进,颜元叔、胡耀恒、朱炎、叶维廉、张汉良、陈慧桦、古添洪等,都是比较文学的旗手。古添洪与陈慧桦编著的《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李达三的《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8年)二书,可说是最早结集的相关著作。而叶维廉、古添洪与陈慧桦在东大图书公司主编的“比较文学”丛书,更可说是具体的成果。此外,结合外文、中文两系教授的“中华民国比较文学会”,自1974年8月起对外扩大征求会员,凡大专院校教师和研究生有志于比较文学者,皆可申请入会。而学会也每年度主办国际或全国比较文学会议,开放对外征稿,相关的征稿主题、研究论文也都以专号的形式收录在当期的《中外文学》或另一英文的比较文学刊物《淡江评论》(淡江大学外语学院出版);譬如第4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主题为“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1983年8月),第5届主题为“现代主义与中西比较文学”(1987年5月);第25届全国比较文学会议主题为“灾难、创伤与记忆”(2001年9月)、第30届主题为“认同的变向:全球化时代的主体生成与转化”(2006年5月);无论其主题是企图与中国文学对话,或是呼应世界文学脉动,或是跨领域研究、文化研究,都在带动台湾学界的研究潮流,累积丰富的学术资源。外文系主导的比较文学博士班、比较文学会,再加上《中外文学》,形成了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铁三角。我们也可以发现,就在《现代文学》即将衰退之际,1972年6月,外文系与中文系多位教授共同发起创办一份新的刊物《中外文学》。这些学者包括外文系朱立民、侯健、齐邦媛、颜元叔、胡耀恒与中文系郑骞、叶庆炳等人;而该刊自创刊以来,迄今一直稳定出刊,在台湾学术界已占有关键性的位置。《中外文学》创刊初期,系以颜元叔为主导人物,他引进新批评,在第一期至第四期,藉由《细读洛夫的两首诗》,掀起一串现代诗论战;而后又连续登载王文兴小说《家变》,并举行座谈会,引起各方注目、论辩,具体呈现学界与读者大众对这篇小说褒与贬的两极化情形,也为现代主义小说的读者反应留下珍贵的纪录。《中外文学》也曾连载林文月翻译的日本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书,引起很大的回响。该刊既命名为“中外”文学,除了对外国文学以及理论的译介,当然也兼纳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论文。除现代文学研究外,也有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属于中国文学本身的研究模式,例如作家传记考述、作品流派、文学史研究,另外更为突出的则是以西方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例如张汉良的《“杨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结构》(1975年4月),系以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研究古典小说“杨林”、“枕中记”系列故事,这种研究视角深深地影响了此后台湾学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综览《中外文学》的文章,可知其编辑和登稿的方向,和“比较文学”在台大外文系的扎根与开展着实有密切的关联。《中外文学》在1980年代以后,逐渐聚焦在对当代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的介绍,例如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后殖民等理论,透过专题邀知名学者撰稿,无论是就理论观念加以译介,或是以文学作品为例实际操作,都成为后来者追摹的范例,也大大助长了现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风气。 三、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作家的培育,本不限于任何科系,但因为小说家白先勇、王文兴等人的光环,“作家都是出自外文系”的说法也流传一时。然而随着中文系现代文学课程的增加与写作风气渐盛,出身中文系的作家,以及投入现代文学研究的中文系学者,也日渐增多,“现代文学”遂形成中文系学术传统的脉络之一;这方面,曾任系主任的叶庆炳教授实有开创性的贡献。而当代年轻一辈的作家譬如散文家陈幸蕙、简,小说家郝誉翔、黄锦树,诗人陈大为等,都是台大中文系毕业。在外文系方面,虽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主,但中文、外文两系常有合作开课的例子,如外文系王文兴所授的现代小说、王建元所授的文学批评、齐邦媛所授的高级英文(讲授英美小说与诗)等,系为中文系而开;中文系也长期为外文系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因此除了在文学杂志上的通力合作,在课程、师资的援引上,中文与外文两系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担负文学教育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8月,台大成立台湾文学研究所(简称台文所),因为课程设计与发展方向的关系,进入台文所的学生,不乏已经有现代文学作品集出版,或是已在文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加上各教授的专业取向,台文所加入了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的阵容。按,台湾文学的发展,于史可考者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除1930、1960年代是现代主义兴盛时期外,台湾文学的多元性,以及与日本文学、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关联,都可以从中发掘比较文学的议题。是故,台大教授对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除了前文所介绍外,近年可以看到的是,中文系何寄澎的现代散文研究、陈翠英的现代小说研究、外文系廖炳惠的后现代研究、廖咸浩的文艺/社会思潮研究、张小虹的性别/同志文学研究、流行文化研究,刘亮雅的台湾后殖民小说研究、朱伟诚的同志文学研究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台文所教授对于现代文学研究可说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柯庆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郭玉雯的张爱玲小说研究,王文兴小说研究,梅家玲的现代小说研究、眷村小说研究,以及洪淑苓的现代诗、女性文学研究,都已出版相关的学术论著。另外,黄美娥的日治时期台湾通俗文学研究、张文薰的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研究以及苏硕斌的台湾都市文化与文学研究,也都为现代文学研究扩充了领域与视角。 四、结语 展望历年来的台大师生藉由现代文学创作、译介与发行文学刊物的成果,和台湾文坛产生密切的互动,在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上更有开创性、主导性与关键性的位置。现今,为了促进现代文学研究,总图书馆也积极展开作家手稿资料的典藏工作;目前已有王祯和、王文兴、林文月与叶维廉等作家的手稿典藏。而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也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常模,相信台大教授与研究生将秉此深厚的人文传统,在新世纪共同勾勒出台大、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以及文学史的复杂网络。 作者:洪淑苓 单位:台湾大学 文学研究论文:现代文学研究性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推广研究性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培养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但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现状,却令人堪忧,其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迫切要求大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两种普遍的情况特别应引起重视:一种是涣散型,具体表现为无所事事、不看书、不学习、考试前突击复习甚至违反考试纪律。根源在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中学时被迫于题海战术、应试学习的学生,内心已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大学时如果没有老师严格督管,很容易无所适从,缺乏独立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大学的教学、考核体制僵化死板、只是背书———做题的模式,更会让他们失去兴趣,不能领悟到学习的真谛;一种是很认真、很用功,但是只会背笔记、背教材,虽然答卷和笔记、教材几乎一字不差,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试想,无所事事地度过大学时代,毕业时腹内空空,又有什么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工作呢?如果大学里照本宣科、只会背教材、背笔记,工作之后照旧这样教孩子们,又培养出一批“学习、考试机器”,这样陈陈相因,只能形成教育培养的恶性循环,压抑了创造性,也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是承载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地方高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基于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 二、如何推行研究性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改变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已形成了的一定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单调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一上课,教师便沿着自己的思路和准备的教学内容开讲,学生只是聆听和埋头记笔记,一味跟着教师的思路,然后课后背诵,这样只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现代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探究,能提出问题、形成研讨,并逐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转变了课堂的中心角色意识后,要明确引导的作用和怎样引导。实际上,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发挥引导的作用,看起来讲得似乎少了,却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教师要琢磨每次课引领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驾驭课堂、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又怎样总结升华,这需要既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又需要提升自己的学养积累和科研能力,不断开拓自己的创新精神,才能引导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自主性、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现代文学教学也应把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改变“教学局限于教书,教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文本研究与分析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走进作家的心灵深处,用鲜活灵动的审美感受来细读文本,和作家作品产生灵魂的交流与碰撞,才能真正走进文学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中去。很多学生毕业时连基本的名家名作都没有阅读过,这是中文专业学生的很大遗憾和知识欠缺,所以,主动阅读、带着兴趣阅读、带着思考阅读,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第一步。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终日埋首于清华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做摘录,写下感受和启发,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奠定了深厚的学养基础。教师若能指引学生钟爱读书,甚至把读书作为保持终身的爱好和习惯,无疑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教师还要引领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正如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对文学作品有了初步的文学感受只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和基础,要对作品有更深入的思考,还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提升。中文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理论的掌握是必备的学养基础,一定要与文本细读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独到、深入的阐释。在课下引领学生做充足的文本阅读与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的引导也很关键。教师可采用组织学生发言、研讨、辩论、归纳总结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可在课前预习中设几个小专题,预先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既加强了学生间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又练习了口头表达、语言组织、独立思考能力;还可组织课堂讨论,甚至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学生会被激发起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促进提高。比如,在讨论中,同学们通过对周朴园性格的分析及对他和侍萍之间情感的探讨,加深了对这一人物在人性方面的理解;通过对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的细读与阐释,走进这位颇富才情的女作家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命运和矛盾性格的所思所感,更深入地理解萧红创作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当然,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绝不意味着教师的担子轻了,相反,教师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能不偏离课堂教学目标,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不松散,并能及时总结,把自己的学术研究积累和学术界相关的前沿成果梳理归纳后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学界大师的研究中捕捉到最新的学术信息。在积极高效的课堂教学之后,还要再做好课下学习的延展。做好课程网站是将课程学习进一步丰富并可和学生在课下继续交流、互动的很好方式。在课程网站中,教师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文学创作在网站上展示,师生交流评析;还可设置在线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促进学生在课后继续主动学习,拓宽知识面、拓深知识层次。另外,可以布置学生写小论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研究意识;还可结合中文专业的特色,引领学生由阅读文学作品到创作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散文、诗歌、小说的写作中进一步领悟文学创作的规律、方法、内涵;至于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学活动,如配乐诗朗诵、话剧舞台表演等等,更能增加学生对文学的爱好,也可增强审美、表达等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注重能力培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出一些固定的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学生按背熟的答案答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真正考察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教学改革推行以考查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考试环节方面,采取平时课堂发言、课程小论文、文学创作各占一定的百分比,期末试卷以论述、写作题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摒弃背诵固定的答案的复习模式。文学是人学,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说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形象,当我们用一般的女性文化视角来观照这一形象时,可发现虎妞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老舍对妇女地位的思考,也透视了老舍在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交织渗透下的女性观。但老舍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首先要遵循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忠于生活,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这又使老舍对虎妞这一人物的描写在较大程度上冲破了他那种过分传统的女性观,而能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写出一个有着奇特的身世背景和生活经历,原本也不属于那种有教养的上流社会,并且最终也沦落到生活底层的女人的悲惨的一生。这就使虎妞这一形象的表层意义与其深层意义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从而赋予这一人物以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如果仅仅把虎妞看成是一个老、丑、泼辣、厉害的“坏女人”,那就根本未曾理解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的复杂构成,实际上只停留在对这个人物极为表层的理解之上。已经有多位学者指出:过去学术界对虎妞形象的认识长期以来止于其言语和行为的直率与粗俗之上,而未能触及其人生的深层与整体。正因为这样,我们有必要对虎妞这一形象作出更符合文本实际的新的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名流行的名言:“说不尽的阿Q!”这说明一部伟大的、经典的作品,其思想内涵是丰富多元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并且具有不断地被人们作出新的阐释的意义空间。所以对文学的理解应是多角度、深层次、多向度的,如果对作品的创作特色、形象分析千人一面,那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就成为枯燥乏味且单调无趣的照本宣科,这样即使答卷是满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言也没有多少意义。如果考核侧重于思考和研究,学生可写下自己对作家作品独立、深入的理解,那么复习就不再是机械的记忆和沉重的负担,而成为了快乐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可考察出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平时的学养积累。 可以说,无论课前的主动阅读预习、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思考、课下的第二课堂的开拓、还有考核形式的改革,都贯穿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理念,都凝聚着教师的悉心指导、用心引领,主旨都是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作者:傅晓燕 单位:山东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研究论文: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检讨 一、学术范式与主要成果 古代文学世家研究是以家族为视角探讨“文学的家族”与“家族的文学”的历史发展、家族个性、家学本质和社会地位的文学研究。其学术范式或者以文化为本位,或者以文学为本位。前者立足于家族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文学世家是家族文化研究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后者立足于文学世家的特定性研究,家族文化作为文学世家的重要背景而受到重视和研究。两种学术范式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家学”独特性的择微,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并没有优劣之分。不过就文学学科的属性来说,采用以文学为本位的学术范式更为切合古代文学研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文学世家研究是基于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西化”反思和学术创新需求的结果,体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本土话语回归和学术范式创新。古代文学世家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从以个案研究为主走向以朝代为主、区域为主和专题为主的多样化研究。以汉族文学世家研究为主体,也有少数民族文学世家的研究。 1.个案性研究成果 文学世家的个案研究成果最多,主要集中在六朝、宋代和明清三个时段上。六朝的个案研究,主要聚焦于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东海徐氏等。其中陈郡谢氏文学世家研究最突出,有程章灿《陈郡阳夏谢氏:六朝文学士族之个案研究》、丁福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周昌梅博士论文《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等论著。宋代的个案研究主要涉及到昭德晁氏,东莱吕氏,临川王氏,鄱阳洪氏,墨庄刘氏,眉山苏氏,浙东高氏,四明史氏等。其中昭德晁氏文学世家研究最显著,有刘焕阳《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何新所《昭德晁氏家族研究》、李朝军博士论文《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滕春红博士论文《北宋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等论著。明清的个案研究主要涉及到吴江沈氏、叶氏,常熟翁氏、冯氏,海宁查氏,三山叶氏,滨州杜氏,临朐冯氏等。其中吴江沈氏和叶氏文学世家研究最突出,前者有李真瑜《明清吴江沈氏文学世家论考》、郝丽霞《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等著作,后者有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朱萸《明清文学群落:吴江叶氏午梦堂》等著作。个案研究以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较有代表性,该著未停留在家族血脉关系、家族文化和作家作品的简单梳理上,而是注重从家法意识、家族成员主观性和后天因素不确定性等方面来探讨世家文学发展的继承性与变异性,同时又重视家族成员文学创作的分析来探讨世家文学的典型性及与时代的联动性,对“个体—家族—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研究有着较为自觉的意识。 2.断代性研究成果 此指对某个朝代的文学世家作整体的断代研究,以六朝和宋代的研究较突出。前者有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吴正岚《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周淑舫《南朝家族文化探微》论著,后者有《宋代文学家庭》、张剑等《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张兴武《两宋望族与文学》、刘学《词人家庭与宋词传承》等论著。其中,对宋代的研究较突出,王著对宋代二代至十代以上的文学世家都作了梳理,有较强的资料性;两部张氏著作都注重从宋代的时代变迁、地域文化、政治党争、科举制度和家学意识等方面来探讨,基本上揭示了宋代文学世家发展的时代特征;刘著则重典型文体与典型家庭关系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3.区域性研究成果 此指以某个地域为主的文学世家研究,其中江南地区是最突出的区域,时间跨越六朝至清代。主要成果有朱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凌郁之《苏州文化世家与清代文学》、邢蕊杰博士论文《清代阳羡文化家族文学活动研究》、顾世宝博士论文《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等论著。由梅新林、陈玉兰主编的《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已于2010年陆续出版,计划出书50种,其中有不少是江南文学世家研究的成果。此外,中原、关中、河东、山东、江西、广西等地文学世家也受到一定关注,有相关文章发表。区域性研究普遍存在对文学世家的地域性特征揭示不够的缺憾,往往是某一区域内文学世家个案的“组合体”。 4.专题性研究成果 此指围绕某个专题内容对文学世家进行研究,包括政治、经济、科举、出版等专题,都有相关文章发表。其中,女性专题研究最突出,一些论著往往会涉及到,如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郝丽霞《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都设有专章来论述世家女性的文学意识和文学创作。此外,还有一些单篇论文,如陈水云、王茁《文学女性从闺内到闺外———以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为例》等。徐雁平编著的《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广涉资料,对清代文学世家姻亲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是专题研究中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以上主要是汉族文学世家的研究情况,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少数民族的文学世家研究也开始涉及。如刘达科《金元耶律氏文学世家探论》、杨镰《元代江浙双语文学家族研究》、陈友康《古代少数民族的家族文学现象》、李小凤《回族文学家族述略》、王德明《清代壮族文人文学家族的特点及其意义》等。 二、学术检讨与未来前瞻 经过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无论是涉及的家族数量,还是家族时空分布的广泛性,古代文学世家研究都取得极为突出的成就,呈繁荣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检讨和反思的地方。 一是重个案研究轻系统考察。个案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并且有些家族还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典型者如六朝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和颜氏,宋代昭德晁氏和东莱吕氏,明清吴江沈氏和叶氏等都有多部研究论著或博士论文。但对特定区域、特定时代或通代文学世家的系统研究则较少。个案研究固然是基础,但只重个案而轻整体,往往会挂一漏万,见木不见林,且易造成研究模式化和雷同化。张剑等《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张兴武《两宋望族与文学》和梅新林《文学世家的历史还原》等在系统考察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前两部论著重横切面的系统研究,紧密联系时代社会、地域文化来研究文学世家;后一篇长文重纵向性的系统研究,对中国文学世家的“经学—文学世家”、“门阀—文学世家”、“科宦—文学世家”前后相承的三重形态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历史还原,气势宏阔而又鞭辟入里。 二是重南方家族轻北方家族。古代文学世家研究所涉及的家族绝大部分是以江南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特别是两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的文学世家研究更是如此。这与古代江南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和家族兴盛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易为研究者所关注。但北方同样也不缺文化望族,而且历史更为悠久,缺少北方家族的参与,对于完整的古代文学世家研究来说是一个残缺,也不符合古代文学世家的实际情况。 三是重汉族家族轻少数民族家族。古代文学世家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汉族文学世家当中,少数民族文学世家研究只有廖廖几篇论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大量的文学家族诗书传家外,也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学世家留名青史。只有把少数民族的文学世家也纳入到研究视野内才能真正完整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世家,并且激发杨义所说的“边缘活力”的少数文学世家研究。 四是重作家梳理轻作品辨析。由于作家是文学世家的主体和核心,古代文学世家研究当中,一般首先关注的是对家族中具有文学特性的成员进行梳理,由此构建起具有血缘关系的文学世家网络,而作品附属于作家分布在网络各个节点上。这一方面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文学世家网络图,但另一方面也舍弃了作品的文献考辨、文本阅读和文意理解的文学本位研究。这种文学世家研究既偏离了回归文学本位的学术反思和要求,也不利于对家族作家及其文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文学世家研究应该加强作品的考辨和分析,并坚守文学为本位的多元化研究。 五是重现象探讨轻理论归纳。由于只重作家梳理而缺乏作品考析,因此文学世家研究只能对以作家活动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探讨,简单地勾勒出文学世家成员血缘关系的网络图及其文学世家的表面性比较,而难以对文学世家传承的深层规律与外部影响、传承共性与个体变异、成员特性与家族共性等一系列文学现象作出理性描绘和区分,并作理论上的阐释和研究,从而影响文学世家的深层研究。同时又由于指导文学世家研究实践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学界虽然有所关注,但总体上还很欠缺,这也必然也影响到文学世家的深化研究。所以,无论是内在理论归纳还是外在理论指导,文学世家研究都显得缺乏而又迫切需要。 六是重家族封闭考察轻家族开放关注。古代文学世家研究总体上来说是局限于家族内部考察,包括家族内部成员关系的梳理、家族作品的排列和文学世家现象的描绘等内容,而很少以开放态度和视角来考察家族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家族与地域之间的关系。这种封闭性的文学世家研究势必影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很难看出研究对象在特定局域或整体文学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也势必影响到研究成果的学术作用和社会效果。 鉴于以上的学术检讨,未来的文学世家研究在强调个案研究的同时也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拓新和深化。其一,加强贯通性研究。贯通性研究包括时代贯通、地域贯通和民族贯通,时代贯通是对特定时代或通代的文学世家作贯通性研究,地域贯通是对特定区域或整个中国的文学世家作贯通性研究,民族贯通是对特定少数民族或所有少民族的文学世家作贯通性研究。其二,加强文学性研究。文学性研究包括文学世家作品的文献考辨、文本理解和文化分析。文学性研究的强化既可以深化作家主体意识、家族独特个性和文学传承基因等文学世家深层次内容的研究,也符合文学本位的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需求。其三,加强理论性研究。理论来源于学术实践又指导学术实践,文学世家的理论研究对于文学世家的学术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作用和意义。文学世家的理论研究一方面要对个体、局域和整体的文学世家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定内质和发展动态作理性归纳和升华,以突显“文学的家族”和“家族的文学”的独特个性和整体共性;另一方面则要从哲学层面探讨文学世家的概念、内涵、范畴和研究方法等抽象的理论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文学世家研究实践。其四,加强开放性研究。开放性研究就是要跳出封闭的家族内部,放眼于家族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家族与地域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同时在文学本位的基础上重视文学世家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作者:曾礼军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文学研究论文:论文学研究人类学转向趋势 作者:苏永前 单位:漳州师范学院 20世纪后期,受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冲击,西方思想界出现“人类学转向”的潮流,其影响在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中国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也出现人类学转向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拟以近年来的几种个案为中心,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作一考察。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人类学转向”并非当下文学研究的惟一趋势;在人类学转向之外,并不排除其他转向的存在。此外,文中论及的仅仅是上述转向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个案,因篇幅所限,对其他与人类学转向有关的研究无法逐一论述。① 一、文学人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 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艺学界,文学人类学是一支非常显著的力量,其麾下聚集了叶舒宪、萧兵等一批学者,他们立足于中国本土传统,以跨文化、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对中国文学进行重新审视,在学界引发了广泛影响。中国文学人类学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作为西学的人类学,如何与中国本土的学术传统相对接,从而实现中国古典学术资源的现代性转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一种是诗文、小说评点,一种是训诂考据。20世纪初,受西学东渐的冲击,上述两种范式均面临挑战。就前者而言,由于主要建立在文学接受者的主观感悟之上,缺少系统性与理论自觉,因而在西学的冲击下难免式微。相对而言,在清代乾嘉时期臻于极盛的考据学则由于秉持“求实征信”的原则,因而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品格;在20世纪初,当以实证主义为主调的西方学术范式传播到中国时,便有了向现代性转化的可能。不过,传统考据学自身的局限也是非常突出的,正如有论者所言:“清代中后期不少治诸子的学者擅长文献考辨和文字训诂,但他们除了盯着文字文献之外,对民俗民风基本不屑一顾,对口头传说也不加采信,他们只满足于‘四部之学’而轻视‘四野之学’,这束缚了他们的胸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②此外,由于科举制的废除,旧式的读经教育被新兴的西式教育所取代,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与传统的考据学也因此发生了断裂。当然,相对于乾嘉诸老而言,现代学者也自有其优势:“尽管从总体上看,乾嘉学者式的渊博和小学功力已经不可再得了,但是新时代的学人自有超越前贤的优越之处,那就是新材料、新视野和新方法。”③针对传统考据学的局限与今、古人知识结构上的断裂,叶舒宪、萧兵等学者一方面在古典文学的重释中增加了文化的维度,从宏观的文化背景中对种种文学现象作出解读;另一方面,又不断拓展证据的疆域,在20世纪初王国维所提出的以地下出土甲金文为主的“二重证据”之外,又增加了“第三重”和“第四重”证据,前者指广义的民族学资料,后者指考古出土的实物、图像,从而真正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的“人类学”视野。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些聚讼不已的难题,借助于“四重证据法”所提供的全新视角,便有了重新“破译”的可能。 二、文化诗学:回归文学的文化维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兴起了文化诗学,主要倡导者有童庆炳、李青春、顾祖钊、刘庆璋等学者。在文化诗学的发祥地北京师范大学,目前已推出“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渊源”、“文化与诗学”等系列丛书,此外还主编有《文化与诗学》辑刊。这种现象标志着中国文学研究在经历了短暂的“审美转向”之后,开始向文化维度自觉回归。关于文化诗学提出的原因,据童庆炳先生的表述,首先是出于中国当下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与消费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消解。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审美批评,转向对文学所由发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把握和分析。①笔者以为,除上述原因外,中国文化诗学的崛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来自于人类学领域的影响。对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学界而言,如何在摆脱意识形态干预的同时,又能打破“内部研究”的褊狭,无疑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文化”,正是走出这一困境的有效参照。因为“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容纳比意识形态与审美判断更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还原文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尽管国内文化诗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特色,不过,这一研究取向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种种契合仍然有迹可循。 第一,对于“文化”的理解。国内致力于文化诗学研究的学者也对“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在《文化诗学是可能的》一文中,童庆炳将“文化”的定义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泰勒、马林诺夫斯基等所持的“广义的文化概念”;第二种是《现代汉语词典》等所界定的“狭义的文化概念”;第三种是卡西尔从符号学角度界定的文化概念。尽管作者认为“以符号义的文化概念来审视文学是最为可取的”,却又对第三种概念进行了扩充:“按符号义的文化概念,文化的样式主要有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六类。我想还可以包括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民俗等。”②其实,这种经过泛化后的文化概念,与其说是卡西尔式的,不如说更接近于人类学。 第二,寻求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解释。李青春曾经谈到:“我们借用‘文化诗学’这个概念是为了倡导一种阐释方法。这种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将阐释对象置于更大的文化学术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就古代文论(或古代诗学)而言,就是要将文论话语视为某种整体性文化观念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因此在考察其发生发展及基本特征时能够时时注意到整体性文化观念所起到的巨大作用。”③对于文化诗学的这种认识与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所谓文化诗学,正是试图对这些文学现象作出“深描”,以实现对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作家、作品的深度理解。④ 第三,文学观念的起源研究。文化诗学不仅重视中国正统的儒家文化等精英传统对文学的形塑作用,而且深入到史前文化,对中国文学观念的生成作纵深考察。这种取向比较典型的是顾祖钊的研究。在《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一书中,作者深入到中国文学观念所由产生的华夏原始文化背景中,对中国文学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范畴作了文化探源。比如对于“诗言志”的产生,作者先从古代巫术文化演变的角度,论证了《尚书•尧典》的真实性,进而联系当时的巫文化语境,确定“诗言志”的“志”并非“人的意志”,而是“天的意志”,从而对这一古老的诗学命题提供了新的解释。再如,作者通过跨文化比较,认为《易经》的爻辞之中有许多原始诗歌,可以说是《诗经》作品的源头。这种研究思路其实正是早期文化人类者的典型风格:“初期的民族学⑤研究,都是以‘原始’、‘简单’、‘无文字’的‘初民社会’为研究对象。那个时候,直至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前,民族学热衷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宗教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婚姻的起源等。”①在具体的个案解析中,作者也援引了许多考古学与民族志资料并运用图腾、巫术等理论进行参证,体现出明显的人类学取向。#p#分页标题#e# 三、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借用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由汉民族文学研究的一枝独秀到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广泛开展,本身便是对当下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的一种折射。作为汉民族“他者”的众多少数民族,其创作往往并非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作为族群历史记忆的载体代代相承,其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因而不断有研究者采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解读,“神话思维”、“文化功能”、“仪式”、“图腾”、“结构”成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频频出现的术语。 (一)人类学理论的引入 1.仪式理论 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来看,诸如民歌、神话和史诗等文类本身往往并非纯粹的文学文本,许多都是作为仪式活动的伴生物而出现,因而很有必要从仪式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比如,徐斌《格萨尔史诗说唱仪式的文化背景分析》一文,便是从史诗演唱前艺人举行的仪式入手,对史诗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②需要指出的是,仪式不仅仅呈现为当下性的展演行为,还会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在一个族群的文学传统中不断再现,从而衍化为一种“仪式原型”。当下许多研究者正是通过对文本中情节元素的分析,来构拟文本背后的仪式原型。这种研究取向已经成为一种“范式”,被不同的研究者反复采用。蒙古族学者乌日古木勒的专著《蒙古突厥史诗人生仪礼原型》可作为这种范式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蒙古—突厥史诗中求子、英雄特异诞生、英雄接受考验和英雄再生四组母题的研究,阐明了史诗背后潜在的共同模式。这一模式的原型,正是人类历史早期或当代土著部族中仍在盛行的成年礼仪。 2.族群理论 人类学中的族群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形成了“根基论”与“工具论”两种主要的理论范式。作为人类基本的存在属性,族群身份总会经由某些符号系统表达出来,文学便是人类表达自己族群归属感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国各少数民族作家一方面从属于特定的族群,许多作家甚至有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他们又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多数人也在从事汉语写作。这种矛盾处境决定了少数民族作家处于汉/非汉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带。正是由于少数民族作家族群身份的这种特殊性,族群认同问题成为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在刘华《谁是少数民族作家?———对作家“民族身份”的文学人类学考察》一文中,作者将中国作家的“民族身份”问题放置在现阶段的中国语境以及多学科的背景之下,通过对作家的个体书写与整体性各层面之间的矛盾、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与作家之间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的考察,分析其“身份”问题的历史性、可变性和情境性。③周翔在《当代台湾原住民作家的身份认同》一文中,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的仔细分析,就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族群认同问题进行了考察。④由于台湾族群关系的复杂,每一位原住民作家都处于多层次认同场景之中,因而对台湾作家族群意识的分析,也便具有了重要的人类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说,阅读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次田野体验过程,这与王明珂等学者所提出的“在文献中作田野”自然有着某种暗合。⑤ 3.图腾理论 20世纪初,一些学者将图腾理论运用到中国的神话研究中。正如有学者指出:“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无不充斥着神异动物和半人半兽形象、人兽婚和人兽变形之类的母题等令科学理性尴尬的内容,由于图腾学说提供了一个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理论桥梁,因此,从其产生之日,就成为神话学家手中的利器。”⑦在当下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有不少学者也采用图腾理论,对其中许多今人难以索解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比如,始见于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的“九隆神话”,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最著名的神话之一,讲述古哀牢国一妇人“于水中触一沉木,遂感而有娠”的故事。对于这一神话的研究,除从历史的维度对其演变的微观过程进行梳理外,另一主要视角,便是援引图腾理论对其中的神异诞生母题进行解读,石钟健、萧兵、李炳海等学者都做过这种尝试。①类似的研究如王雅荣《“猴玃抢妇”故事渊源新探》、刀承华《傣族古代文学中的动物图腾崇拜》等。前者在对汉语古典文献中所载“猴玃抢妇”故事进行追溯的基础上,认为该故事反映了汉晋时期生活在蜀南及西南地区羌族的猿猴图腾崇拜及抢婚等社会习俗;后者则通过对傣族古代神话、传说等多种文本的分析,揭示出这些叙事后面所隐含的图腾崇拜观念。 (二)田野方法的借用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间,由于至今传承着大量“活态文学”,因而人类学意义上的“参与观察”自然成为研究者的主要方法之一。与20世纪50年代全国性的民族文学调查相比,当下的少数民族文学采录更加注重田野方法的规范。乌日古木勒就曾以田野方法为主要标志,将国内蒙古史诗的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个阶段基本从文学的视角搜集、整理和研究蒙古史诗;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蒙古史诗的调查研究中借鉴和引进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和口头程式理论以及表演理论。②近年来,中国史诗研究界涌现出一批有分量的田野报告性质的著作,比如黄中祥《传承方式与演唱传统: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人调查研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哈拜《哈萨克阿肯》、朝戈金《千年绝唱英雄歌———卫拉特蒙古史诗传统田野散记》、杨恩洪《民间诗神———格萨尔艺人研究》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还对民族文学调查与整理中的缺失作了深入反思。彝族学者巴莫曲布嫫的长文《“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正是这种反思的代表。作者认为,国内外学者对彝族史诗的研究长期存在两种偏向:一种是将史诗作为研究彝族历史、社会等的旁证材料,一种是单纯作为文学作品来看待。这些整理过程忽视了史诗本来所属的彝族传统的内部规定性及演述场景。作者所要表达的学术诉求,正是回归史诗的田野现场:“通过田野研究,从民间鲜活的口头史诗演述活动去复归文本背后的史诗传统,并建立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史诗文本观和文本阐释。”③突厥语民族文学专家郎樱在《田野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年史诗田野工作回顾与思索》一文中则以自己多年的田野经历为个案,对少数民族文学调查采录中的田野规范与困境进行了思考。不难看出,文中所提出的“亲身体验”、“参与观察”、“点面结合”、“追踪调查”以及进入田野前的“学术准备”、“理论预设”等具体要求,与人类学经典民族志的生成过程无疑有着种种契合。④上述反思表明在人类学影响日益显著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田野工作也在自觉向人类学规范靠拢。这种“田野自觉”,也正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人类学转向的一个重要表征。#p#分页标题#e# 文学研究论文:杜威社会历史文学研究 本文作者:毛崇杰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17年杜威在《必须矫正哲学》中提出,知识的增长是通过对旧概念的重构而实现的。杜威对旧哲学的改造分为对象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他认为首先必须打破学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改变哲学的保守性。他说:“科学和政治在过去一百年内所取得的智力进展以相似的方式被浓缩和固定在教材之中,拒绝做进一步的改造。”[1](P.62)旧哲学以世界的真实存在(实在reality)为对象,这种僵硬的“终极实在”是束缚进一步开拓思想的东西。在杜威看来,哲学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时代精神的产物。这种哲学的改造旨在把哲学从哲学家的头脑转向现实的生活,从传统的学院式封闭教条转向开放的未来,主张哲学面对自然、人生,干预政治、文化、道德、审美和教育,最终落于社会的变革、发展和进步。杜威指出,对于当代社会,哲学改造的最为紧迫的使命是协调现代自然科学作为价值中立的体系与道德的和政治的制度作为价值体系的关系问题。杜威关于文艺的思想是与他的哲学的改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以人文的精神关怀着政治的改革与社会的进步。他一方面与启蒙时代的科学和理性精神有承接性关系;另一方面在反学院式精英式的形而上学以及平民主义精神上对后现代主义又有着开启作用。在杜威看来,艺术是现实的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他的艺术观念在对科学技术带来负面影响(如战争)的危机并对人性的悲观和非难中,“理解并陈述产生于由新科学完成的革命的对于人的未来的积极意义”。[2](P.18) 一 文学的本质———“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詹姆士•卡因洛指出,杜威的科学观和自然观是建立在“设定关于自然之本质的一系列新假定”基础之上的,“它在杜威的形而上学中得到了系统化”。[3](P.121)在文学观念上,杜威与后来的罗蒂相反坚持文学的本质论,他从文学艺术的不同“类别”出发展开文学的本质论,指出,每一个文学类别“成其为自身”,是因为存在“某种不变的准则将每一类划分出来”之“固有本质”。[4](P.226)由此引出他的再现与表现统一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的,都与对象本质有关,“所有的真正(艺术的)表现,都走向‘本质’”。在这里,本质所指的是“对一种本来是分散的,被伴随的多种多样的经验的事件弄得多少有些模糊的意义的组织。本质的不可缺少的东西也都与一个目的有关……一件艺术作品也许确实传达了众多经验的本质,并且有时会以密集而惊人的方式来传达……小说从偶然中抽取本质的东西”。[4](P.294)由此可见,杜威把关于文学再现与表现的问题看作文学的真正本质。 自古以来,文学理论在其发展历史中贯穿着表现与再现的争论。众所周知,再现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反映论,被古典作家们普遍概括为“文学艺术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而相反的观点强调文学艺术作为艺术家自我的表现。这两方面各执一端,在激烈的争论中难免有相互妖魔化的问题,致使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近代甚至现代并未休止。在后现代的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消解中,艺术被认为既不再现什么也不表现什么,这场古老的笔墨官司不再热烈,但是,这个问题被转移并散发到其他方面,如艺术生产(复制)与消费,艺术生产中的“类像”问题,还有后现代文化阐释的“深度模式消解”、“意义链断裂”,以及在艺术哲学层面上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等。一般说来,艺术的“表现说”注重于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主观的情感;“再现说”注重艺术家所生活的对象世界的实在。实际上,如果各执一端,只承认表现否定再现,或相反,都存在着各自的片面性。这种争论在意识形态上的情绪化使各自的片面性更走向极端。在这个问题上,晚近的一场重大的笔墨官司发生在普列汉诺夫与列夫•托尔斯泰之间,众所周知,前者对后者的唯情论进行了批判。如果说,再现说承袭着古希腊关于摹仿的理论,以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生活的再现作为一条现实主义红线的话,到了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则把自我内心世界的情感表现作用推向了一个新的极端。 与创作实践相应,在美学上出现了意志论、生命哲学、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以及非理性主义哲学流派有关的“直觉表现”“使情成体”“欲望升华”等,表现论占压倒优势,而在创作实践中,再现并没有因为理论的倾斜而废止。再现与表现,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之所以应该而且能够统一在于:任何再现都是主体对客体的再现,总是脱不开主体性的问题,同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在作为“镜子”的不同创作个体那里得到的反映———再现都不是同样的。而忽视个性的机械反映指导下的创作有公式化雷同化之绌。对于表现来说,任何进入艺术表现的个体自我都不是孤立于社会客体的“单子”,而是其中的一员,存在主体间性,因此任何个性化的自我表现总离不开那个时代所规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某些特征。杜威在这个问题上有他独特的看法。他从人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的经验的整体性出发,试图纠正表现论和再现论各自的偏颇,将两者统一起来。在他看来,表现是在主体自我与对象/环境相互作用关系中的审美情感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有艺术对于“表现的对象”的再现,所以,“再现必定具有几分表现性”。他批评了再现理论的片面性,指出其“致命的缺陷”在于,它只是将“艺术的质料等同于客观对象”。它忽视了“客观材料只有在它被转化,进入到具有其所有的性格特征、特殊的视觉方式与独特的经验的个人的‘做’与‘受’之关系时,才形成艺术质料的事实”,那就是创作从生糙的生活“原型”,经过筛选提炼的上升到艺术“题材”。 他认为,一般地说艺术品是不是再现的,没有什么意思,不过他并没有一概否定“再现”,他指出,再现这个词具有许多意义,“对再现性质的肯定也许会在一个意义上是假的,而在另一个意义上讲,则是真的”。他反对艺术对现实的翻版(再造reproduction),指出:“如果字面意义上的‘再造’被说成是‘再现的’,那么,这并不是艺术作品的本性。”他认为:“再现也可能意味着艺术作品将某些东西说给出这样一些人听,这些人对它的兴趣是他们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经验的本性;这些作品把世界在他们所经历的一个新经验中呈现出来。”[5](PP.83-84)由此可见,杜威对创作个性重视的程度,这种个体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在艺术作品中出现的是一种不完全等同于世界的“新经验”。这样就避免了再现说通常易于陷入机械论。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杜威把表现与再现统一起来的意图,这与他在人与自然环境之主客体关系上有机统一的主张是分不开的。正是从这种统一的辩证关系出发,他在否定忽视主体创新的再现说之同时,也批判了托尔斯泰片面的表现说。老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通达的共同感情的基础之上的。而人的最本质的感情是道德情感,所以在他看来,对事物的正确的道德态度与情感是决定一个“真正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他的这种被视为“唯情论”的艺术观念的世界观基础是俄国农民式的人道主义,即以自我道德完善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它在政治上指向理想化的农业村社,在日常生活层面上流于泛爱。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现这样一种基于爱的崇高的人道主义感情。#p#分页标题#e# 杜威批评这种“唯情论”认为:“托尔斯泰关于直接的道德感染性来检验艺术的实质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他所说的只有那种材料才能被传达也是狭窄的。”不过,杜威对托尔斯泰的表现说并没有全盘否定。在他看来,事件所承载的道德感情不可能立即直接得到艺术表现,作为总体的艺术的情感表现却是不容否定的,“如果时间跨度被延长的话,确实,除了人被所听的东西感动时,没有人会被感动。正如托尔斯泰所说,那些被感动的人会觉得,作品所表现的东西仿佛正是某人自己渴望去表现的”。杜威强调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与艺术所表现的道德情感要拉开适当的距离。而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不单单在于他的作品直接表现了他所执著的信念产生的情感,也在于由这种情感所再现的俄国现实状况的历史画卷。 二 艺术表现与审美情感问题 在再现与表现之统一中,杜威突出了艺术的交流作用,他说:“艺术家是在创造他所与之交流的一个观众。最终,在一个充满着鸿沟和围墙,限制经验的共享的世界中,艺术作品成为仅有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完全无障碍交流的媒介。”[5](P.105)这种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流,也就是他所说的再现意味着艺术作品将“艺术家自身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的性质”告诉那些欣赏它的人;“它提供给这个世界它们所经历的一个新经验”。艺术来自主体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并再现生活,也就是源于生活,由于这种再现是通过艺术家自己人生的经验,也包含着个人的情感和想象(按:杜威对经验的扩张式的界定),那就应有表现主体自我情感的问题。在杜威看来,艺术中的表现媒介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这是之所以一种新的经验,在于其中主观与客观密切合作,“两者自身都不再成为独立存在”。 由此可见,杜威用来突破再现说之机械性的东西正是突破他“艺术作为经验”之经验限制的主体情感的东西,也正是主体情感成为能够沟通再现说与表现说的东西。艺术总离不开创造者自我的情感,因此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是一种普遍的说法,在这里杜威纠正了情感的封闭式内向性的偏颇,进一步把主体的内在世界与外部的对象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指出,所有关于表现的错误观点都源于这样一个观念:“一个情感是在其内部完成的,只有在其吐露出来以后,才会对外在的材料施加影响。……实际上,一个情感总是朝向、来自或关于某种客观的、以事实或者思想形式出现的事物。”这样,就把表现与再现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上联结起来了。表现总在某种程度上是再现的,再现总是通过某种无法避免的表现得以完成的。杜威正如他把审美经验归于自然,他以对情感的客观来源纠正了唯情论的偏颇。情感表现说的本质是“自我情感表现”或“自我表现”,其核心是“自我”,由此引发的一个关联问题是艺术家创作的“个性(个体主体性)”与“个性化”,正如杜威指出,那种表现是“在自身之中完成的情感的直接喷发”,从逻辑上导致个性化是“表面而外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念,“害怕就是害怕,兴奋就是兴奋,爱就是爱”,而在杜威看来,任何具体情感都与激起这种特定情感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存在着脱离对象情境的孤立的“害怕、仇恨、爱这样的情感的东西”。艺术家“建立起一个具体的情境,并由它来激起情感反应”。[5](P.67)在这里杜威否定了对情感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看法,唯物主义地揭示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根源。这也就是说,任何情感不是这种情感的自身原因,也就是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情感,只有在主客体交互关系中产生的具体情感。杜威既反对心理学把感觉、知觉、需要、欲望、冲动和情感与对象世界隔离开来,同时也反对并把这些心理要素相互分离开来加以考察研究。他认为,美学上的“无利害”“超然”“心理距离”,这些说法都适用于“生糙的原始欲望与冲动”,而与“艺术地组织起来的经验无关”。杜威也把参与到审美经验之中的激情与“朴素的情感”加以区分:“没有情感,也许会有工艺,但没有艺术;如果情感直接显示,尽管很强烈,其结果也不是艺术。” 他把情感分为“天然情感”或“生糙的情感”,或“最初的情感”,以区别于审美经验的情感或艺术中的情感。他指出,因为“艺术不是自然,而是进入其中带有一种新的情感反应的新关系中改造了的自然”,所以我们要想成为艺术家,绝大多数人所缺的“不是最初的情感”,也不仅仅是处理的技巧。而是“将一种模糊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某种确定媒介的条件的能力”。因此,他认为正确的定义是:“情感当附着在一个由表现性动作构成的对象之上”,而“一个表现性动作”被定义为“对媒介的创造的活体改造时,它就是审美的”。杜威指出:“表现是混杂情感的清晰化;我们的意欲在通过艺术之镜中反映出来时认识到自身,正如它们在被变形时认识到自身。这时,独特的审美情感就产生了……它由变形了的自然所构成”,“审美情感是通过对客观材料的发展和完成而变化了的天然情感”。[5](P.77、79)杜威的时代在艺术史上正是现实主义与后期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之时期,唯情论、非理性主义等形式主义唯美主义在西方美学中占统治地位,杜威的美学没有追随这股风气。他既重视经验、情感,也没有忽视思想、理性;他重创作个性,情感表现,同时也没有摒弃“艺术之镜”。 特别是他的“艺术即经验”命题并没有否定思考对创作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那种认为艺术家的思考不如科学研究者那样专心致志而敏锐透彻的想法是荒谬的,“一位画家必须有意识地感受他画的每一笔效果,否则的话,他就不会明白他在做什么,他的作品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此外,他必须联系到他所想要产生的总体来看‘做’与‘受’之间的每一个特殊的关系。要理解这样的关系就要去思考,而且是最严格的思考”。“任何在艺术作品的生产中忽视理智的不可或缺作用的想法,都是以思维与使用某种特殊材料,如语言符号和词语等同为基础的……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产可能会比绝大多数傲慢地自称为‘知识分子’的人进行的所谓的思考要求更多的智力。”[5](PP.48-49)由此可见,杜威的艺术观不仅超越了经验主义,突破了唯情论,更驳斥了无意识等非理性主义。#p#分页标题#e# 三 艺术的社会性与文明的关系———艺术的统一与解放的作用 在《哲学的改造》中杜威就认为,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能力的解放”与“社会的创造力量”起作用时,艺术不是“一种奢侈的,与日常生计毫不相干的东西”。而社会的人的“谋生”的经济与“谋求有价值的生活”的艺术相“一致”。[2](P.120)这个思想在《艺术即经验》中展开为反对艺术在博物馆中的封闭,以及反对少数人垄断之“为艺术而艺术”。由于杜威强调审美经验不是自然而源于自然,艺术与自然的这种区分与整一性关系,使他对“自然”一词的意义加以美学的调整。“自然”包含了“事物的整体组织的意思———其中具有想象性与情感性的‘宇宙’一词的力量”。正如经验向非经验的“上层结构”超越那样,自然在其超越的博大性中便与人的社会生活打成一片,这个意义的“自然”就不是“外在的”,它“在我们之中,我们在它之中”。面是源于自然超越自然的艺术便成为联接自然与社会的中介,“艺术作品是手段,借助于它们所唤起的想象与情感,我们进入到我们自身以外的其他关系和参与形式之中”。在这种艺术观中,自然主义与经验主义在人本主义上得以统一,并进而上升为社会的和历史的观念。“属人的审美经验的质料是社会的,人在同自然的联系中成为其一个部分。”[5](P.326、333) 艺术在历史中的变化与“人类历史的大节奏联系在一起”。艺术一方面作为自然经验与自然界的进化同步,同时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和交流的社会经验之共进。因此,在杜威看来,“文化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以及在该文化之中传递的连续性,是由艺术而不是由其他事物所决定的”。在其中发生着民族文化的群体性和人类在审美文化上的共性。对某种文化有外来艺术对本土文化的独特的经济意义的问题。杜威认为,人类不同的文明,无论其差异如何巨大,然而共同的审美经验把它们凝结在一起,并通过艺术的审美形式方保存下来。他指出,历史上推动进步的伟大政治事件对文明“被组织成意义,形成心灵”,而“艺术是实现这种结合的伟大力量。思考的个人一位一位地离去,承担他们思考意义的作品客观地留存着”。[5](P.327)关于艺术与文明关系问题,在杜威“艺术作为经验”这个定义中,展开为个体自我与民族群体性的关系,在被他扩张了的经验范畴之下,艺术作品作为个体自我相互作用的东西,把不同民族文化的“集体个性”,在各自情况通过“有秩序的经验内容运动达到一种满足”,熔铸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状态”。这就是民族审美文化,不同民族的审美文化既有自身独特的群体性,又有相互之间的共通性。杜威认为,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并非文明与艺术的唯一源头,“埃及文明与艺术并不只是为希腊人作出准备”,而希腊思想与艺术也不仅仅是其所借用的其他文明的“改编本”。 在这里杜威表现出一种多源而非单线的文明和艺术发生和发展的观点,这是因为社会生活和经验本身就是多源的。他指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群体性),也具有一种将其他各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图式。从根本上讲,这种审美性质“对希腊人、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是相同的”。[5](P.331)作为一种文明特征的艺术是“同情地进入到最遥远而陌生的经验中最深层的成分的手段”。这说明了所有真正与其他民族所创造的艺术接触时所产生的效果。“当我们进入到黑人和玻利尼西亚人的艺术精神中时障碍被清除了,限制性的偏见消解了。这种感觉不到的消融比推理所产生的变化要有效得多,因为它直接进入到态度之中。”[5](P.334)这里透露着今天被称为“全球主义”或“大同主义”的东西。由于把艺术作为与社会生活共存共在的经验,使杜威对艺术史发展中的创作方法、风格与流派的问题,表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宽容和开放。他纠正当时种种与艺术自身发展不合的艺术批评的偏颇为现代艺术辩护,尽管《艺术即经验》一书中引用的大量艺术作品例子多为已经得到艺术史确认的传世经典,但他反对以艺术史上某些大师或某种传统为永恒不变的典范和规则所谓“司法式批评”。他指出,甚至最好的司法式批评失败的根源在于,“不能应付新的生活模式的出现———要求新的表现模式的经验的出现”;在任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新运动的意义本身,在于它表现了“人的经验中的某种新东西,某种新的活的创造物与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先前受钳制或迟滞的力量的解放”。[5](PP.301-304) 在这种历史和社会的观点中,杜威表现出了阶级的观点,他说:“文明是不文明的,因为人类被划分为不相沟通的派别、种族、民族、阶级和集团。”[5](P.337)这个话很像本杰明说过的“任何文明史无不同时是一部野蛮史”。杜威没有全面展开关于艺术阶级性问题的探讨,但他谈到艺术家带着某种真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素材时,说托尔斯泰以普通人、工厂的工人、特别是农民的生活为文学主题时,无论这样的艺术素材的范围看来是如何狭窄,由于包含着“艺术家的真诚”,使其描绘的人生图画中也展现出“足够的真理”。在论及关于无产阶级的艺术题材时,杜威指出,无产阶级题材的创作兴趣标志着“一个新的注意方向”,是对“过去没有意识到的界限的突破”,确实调起动起人们“前所未有的审美积极性”。[5](P.210)虽然他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并没有表现出那种意识形态的自觉性,而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就好像托尔斯泰从一种贵族知识分子的良心出发,带着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对于人间苦难的同情心来描写农奴那样。这一思想看似简单但在实用主义的艺术理论体系中是进步的顶点。 杜威把人类审美经验性质的改变和修正不是看成孤立于主体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劳动和雇用这样一些社会问题也不仅仅通过工薪、工时和卫生条件的改变得以解决,除了“社会的彻底改造”,没有持久的解决办法。这个改造涉及“工人在生产中的参与程度与类型以及他生产品的社会分配”。他认为,那种认为仅通过增加休闲时间就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想法是荒唐的,这种想法只是停留在“古老的劳动与休闲的二元论区分上面”。虽然,在这里杜威没有直接涉及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但是他不无深刻地指出,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寡头”控制,“是阻止工人从他所从事和所制造的东西之中获得最终利益的主要的力量”,而这种利益是“产生审美满足的基本前提条件”。[5](P.343)他指出,一种“为私人占有(财富)对他人的劳动进行控制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是为对伴随着生产过程的经验中的审美性质进行压抑与限制的力量;如果人们不能从“使用性生产过程行为中摆脱出来”,不具备有“充分欣赏集体劳动果实”的能力,艺术本身就没有可靠保证。这样一些重要思想显然是来自马克思对于私有制度的解体与人的解放及全面发展在美学上的关系的有关论述,如劳动从谋生的手段转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等等。杜威还指出,艺术的材料应从来自所有的源泉,艺术的产品应为所有人所接受,与所有人的需要相比,“艺术家个人的政治意图也就微不足道了”;艺术对社会改造的作用在于,人类“最初的不满的骚动和最初的对更好的未来的暗示总是出现在艺术作品中”。[5](PP.334-346)在杜威看来,显然审美与艺术对于人的解放既有手段意义又有目的意义,这双重意义是在艺术与文明的整个发展关系中展开的。#p#分页标题#e# 舒斯特曼将杜威的社会和历史的艺术观与分析美学提出的概念进行比较,如阿瑟•丹托的“艺术界”以及迪基的“制度(institution或释为‘习俗’),认为后者对艺术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分析与杜威的理论相比,就显得“非常狭隘、主观和稀薄”。他指出,对杜威来说,“艺术界”不是一个抽象的、独立的美学概念,而是在真实世界“被物质所缠绕”,是“被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在意义上结构起来的东西”。[6](P.22)杜威是从一种改良主义进步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观来看待艺术的功能和作用的,由此产生出艺术对人生的道德评价作用。艺术以道德评价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教育”,而是通过想象、情感和欲望,通过以“未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状况”参照对现状起批评和改造作用。艺术中的道德不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是被审美经验包裹起来的道德,因此,在杜威看来,艺术甚至“比道德更具有道德性”,并且道德被理解为“等同于在经验中所共享的每一个方面的价值”。 舒斯特曼还对杜威的黑格尔主义总体论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使他的思想与欧陆美学中的“马克思传统结成了联盟”。这使杜威批判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压迫、社会的瓦解以及劳动的异化,使艺术变成“文明的漂亮客厅”,成为“以华丽的审美外表来掩饰其令人憎恶的丑陋和兽行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主题。这也使阿多诺把杜威抬举为“一个真正解放的思想家”。舒斯特曼甚至认为,在阿多诺“坚持艺术与生活分离,以维持对于罪恶社会的神圣的独立性”这一点上,他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以其雄心勃勃的实证思想似乎更接近马克思”保持完全的一致性,他写道:“艺术的作用(像哲学一样),不仅是批评现实,而是改变现实;如果艺术保持一个封闭的领域,就几乎不会实现什么改变。”[6](P.20) 关于艺术改造社会的作用,杜威不无深刻地指出:“在一个不完美的社会(没有社会是完美的)之中”,美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从“生活的主要活动中逃脱”,或成为对它们的“外在装饰”;另一方面,艺术在一个比我们现今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更好地组织起来的社会之中,一个比起现在来要大得不可比拟的幸福将会参与到所有的生产方式里”。艺术就不是逃脱而是参与,从博物馆出来,到广泛社群中去,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在杜威看来,就艺术起作用的程度而言,“它是朝着更高的秩序和更大的整一性的方向去再造社群经验”;艺术的“解放与统一的力量”就是从这样一种艺术与道德关系之中开始的。[5](PP.81-349)总之,杜威的这些美学,思想在冷战时期长期被淹没,既在本土默默无闻,在外域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如果实用主义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亲和而一度遭到冷遇的话,我们更没有理由拒之于人类美学思想遗产之外。 文学研究论文: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调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文学是由“西方”催生的,创作实践和批评理论都离不开“西方”这个意旨丰富的概念。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西方理论甚至一度成为唯一切实有效的分析工具。随着东亚系在西方学院中的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海外汉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而国内学界在重视西方理论译介的同时,也着手进行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翻译。作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王德威教授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总序》(1)中详尽耙梳了西方学界自1950年代以来,由旅美的夏志清和捷克的普实克两位教授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这些研究涵盖了从晚清到19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个历史阶段,涉及晚清小说、鸳鸯蝴蝶派、左翼文学等诸多文学群体和文学流派,对鲁迅、茅盾、丁玲、老舍、莫言、余华、王小波等重要作家做了详尽的个案研究,并且将文学研究的领域拓展至电影、流行歌曲、美术作品、大众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一方面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复多姿,另一方面则是经由文学与文化研究讨论现代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西学热”后着力倡导“重写文学史”,这一工作迄今尚在继续。无论是批判以社会主义文学标准评价现代文学的“左”的倾向,还是建构以鲁迅为代表、以五四启蒙为主导的评判模式,甚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在文学领域的争论都可以看做是在“重写文学史”的背景中,各种文学史观的对立冲突抑或协商共存。文学史观的变化体现在对作家作品的重读中,也体现在对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重新审视上,比如“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和“重返八十年代”(2)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同时还体现在当代学者的理论建构中,比如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潜在写作”、“民间意识”等试图创新文学史论述的概念的提出。另外包括对作协制度、出版发行、评奖机制等文学制度和文学生产过程的研究,也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疆域。当然,这些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叩问的也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随着海外与国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日益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3),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追寻和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也日益显现出对话和交流的巨大空间。当然,从宏观上对中西学者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有着诸多困难,因此,本文拟选择双方研究所涉及的性别、历史建构和中国经验三个话题展开论述,力图呈现研究中的差异和互补,促进学术交流。 一自Feminism在西方理论界兴起以来,“性别”成为一个始终受学者重视的理论视角被广泛应用。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中,“性别”常常成为考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中介或者切入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颇具代表性。她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边缘性、否定性和反异化的立场来质疑或曰挑战“西方”的阅读成规和中国文学界某种根深蒂固的诠释方式。在周蕾的研究中,性别是呈现“权力关系”的主要方式,因此“‘女性’作为形式分析的方式,不只是处理性别,也处理涉及文化解读的富含权力意味的阶层化与边缘化过程。尤其就后者而言,‘女性’能够显现出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根深蒂固的问题”(4)。她借助“性别”讨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容涉及电影(《末代皇帝》)、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和诸多新文学作品(当然并不局限于女性写作),从女性/阴性的性别经验、性别规范和性别特质中找到了其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连接点。比如在西方导演的摄影机中,《末代皇帝》如何被生产成一部描写中国的阴性影像;鸳蝴派如何通过“女性”传达出都市化、商业化和某种保守主义信息;新文学作品中那些注重感官的琐碎细节和受虐/幻想结构中女性自我牺牲的力量是如何呈现非西方受西方影响的现代性。这些讨论并没有局限于女性主义,也没有局限于女性文本,甚至也并不只讨论性别本身。 事实上,当“性别”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时,它所包含的意义就不再局限于性别本身,而是某种功利性的理论借用。刘剑梅在《革命与情爱》(5)中就融合了朱迪•巴特(JudithBulter)将性别视为具体的权力关系的集合体和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对女性欲望和自然属性的肯定这两种相悖的理论资源,这样的融合为她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政治与性别的关联提供了方便。作为考察20世纪“革命”与“情爱”互动关系的切入点,“女性身体”因此同时具备了社会和自然两种属性,具有了对政治话语包容与非包容两种特质。这样一来,论者便可以游刃有余地使用这一工具讨论左翼文学如何赋予女性身体以性感形象和革命意识;女作家如何通过女性身体在革命与情爱之间确立性别认同、寻找性别真相;海派作家如何通过女性身体的话语实践来摹写“革命+恋爱”的文学公式;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借助女性身体的流动性来传递对政治的多种表达等问题。由于论者赋予了女性身体的双重属性恰好契合“革命+恋爱”这一文学公式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不断变动的特征,女性主义理论因而成为分析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有力工具。 王斑在讨论现代中国政治与美学体验之间的关系时,性别同样也成为一个有效的介入点(6)。借助性别特征,两个美学概念:崇高/阳刚与优美/阴柔得到了最为清晰具体的表达。作者在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追根溯源的同时,也呈现两者在中国现代政治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种表达,并以此讨论革命影片如何呈现被政治激情包装着的欢愉;1980年代后期的文化生产如何借助“阴柔”来表达反“崇高”的文化意旨等话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没有讨论性别本身,甚至也没有借用女性主义理论,“性别”在此只是一个进入问题、帮助呈现问题的角度。在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中,“性别”也曾是一柄攻城略地的利器。一部部鲜活的女性文学史从线性的主流文学史中剥离出来;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女作家,如陈衡哲、苏雪林、沉樱等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几位文学史上已有定见的女作家,如冰心、丁玲、萧红等则被重新赋予了女性主义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收获证明了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效性。#p#分页标题#e#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研究者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借助有明显的窄化倾向,这或许是由于研究者对理论本身缺乏持久的关注,而是将其作为批评实践的操作工具,只要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为我所用,便不愿花费精力再去探源;也可能是由于舶来品需要长途的理论旅行,而且要借助翻译的中介,国内的研究者不大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庞杂的理论体系的全貌,只能就已经了解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研究。这样的窄化,优点在于可以专注于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分析和建构,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容易忽视女性文本产生的社会语境,而将其视为女性主义理论操练的孤立存在,从而削弱了文本自身的复杂性。例如有学者在分析五四时期女作家描写同性情谊的文本时,只强调女同性恋这种女性结盟方式表达了反抗传统主流文化,反抗礼教制约下的性压抑的书写策略(7),却忽略了女校是五四之女必经的成长阶段特征。出于交往的需要,这些女生往往会在同学中找到情趣相投的朋友,结成相互体恤的精神共同体,这不仅是她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她们寻找自我认同的必然途径。其次,在文学史研究中,预设的性别立场容易给研究者带来判断上的偏差。比如有学者在论及张爱玲、苏青以及延安时期的丁玲在1980年代编写的文学史中的缺席时,认为是由于她们以女性为本位的“独立”话语不符合文学主流(8),这样的判断显然放大了“性别”的作用。相对而言,黄心村的《乱世书写》(9)虽然讨论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沦陷区的女性写作,但视野要开阔得多。她将张爱玲们放入战争的具体语境,讨论女性如何在一个行将倾覆的大都市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契机,并创造出一份独特的市民文化,从而延续了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对现代都市文化的反思。这样的研究立足于性别,但不局限于性别,其开放的研究空间可以为战争叙事、通俗文学以及日常生活的书写等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另外,对女作家只做女性主义的解读,会遮蔽作家本身的复杂性。比如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戴厚英《人,啊人》、王安忆《小鲍庄》等等,这些文本虽然得到女性主义的解读,但它们在当时引起的关注基本与女性问题无关。同时许多女作家,比如张洁,不愿意被冠以性别的标志,在她们看来,有了性别的标志便意味着失去了广阔的社会视野,放弃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和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由此可见,国内文学研究中“性别”研究的式微之势既是女性主义理论之于中国语境的局限,也是中国研究者理论视角的局限。 事实上,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对于任何一种西方理论,即便是西方研究者,在“借用和批判之间做出平衡并且自圆其说”也绝非易事。正如有学者在论及《妇女与中国现代性》时指出,周蕾“虽然尖锐地批评了西方汉学,但她对西方理论的过度倚重和对史料的忽略,使得她的批评有共谋之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面临的矛盾”(10)。 二“重写文学史”是1980年代末以来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共同努力的方向,时至今日,这个“学术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已经呈现出互补的态势。“20世纪中国文学”命题的意义已经无需赘言,但如何切入“20世纪”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也是对文学现代性起源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重写文学史”的历史逻辑。王德威与陈平原皆以晚清小说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切入点,他们的研究不仅呈现了“华丽的世纪末”的文学景观,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创见。 在《被压抑的现代性》中,王德威重新界定了“现代”的含义。在他看来,晚清得称“现代”是由于“在19世纪西方扩张主义后所形成的知识、技术及权利交流的网络中”,在不平等的对话情境下,文人体现出的“求新求变意识”和“贵今薄古的创造策略”。因而,其文学的现代性不应被理解为西方的迟到的翻版,也不应被局限于西方视域中的东方奇观,而应该将对它的研究落实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正视现代性出现的迂回道路,正视现代性的多重表达。(11)在这样的理论思路中,王德威重新清理了晚清文学的谱系,重新检视了晚清、“五四”以及1930年代种种不为主流认可的文学实验,并且在晚清小说与当代小说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重现另一套被以“五四”为基准的现代性话语所悬置却影响深远的现代性文学谱系,这是一条经由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张爱玲等一路发展下来,并且在1990年代得以再度浮现的文学谱系。事实上,国内学界对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海派、京派、通俗文学(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种种“被压抑”的文学现象的研究,自新时期便已开始,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只局限于对具体文本的审美分析或者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史料耙梳,而没有将其置于现代性的视野和语境中。王德威的研究虽着力在晚清,但是由晚清而勾勒出一条另类的现代性谱系,从而不仅呈现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性,也为研究者于宏观处把握文学现象的关联,于微观处解读文学现象本身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如果说王德威对晚清小说现代性的研究是基于小说的思想层面,那么陈平原则是从小说的形式转变进入这一“现代化”论题。他借助的虽然是西方叙事学理论,却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小说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路向,博采众家又融合自我设计,对西方理论做了创造性的转化。在这种“博取杂用,守旧出新”的理论视野中,他选取“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三个层面以呈出1898年-1927年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过程和转变规律。但陈平原的讨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形式研究“历史化”,使形式变成一种“形式化了的内容”。由此“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就不单是文学传统嬗变的明证,而且是社会变迁(包括生活形态与意识形态)在文学领域的曲折表现”(12),因此对小说形式的研究也成为探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角度。陈平原在具体的形式研究中引入历史和文化因素,讨论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关注影响艺术形式发生变化的文化氛围,因而赋予形式研究以意识形态性,也因此接通了形式研究与现代性论题的连接点。这一研究方法上的创见若要落实在整个20世纪小说史的研究中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但它毕竟生发出了一条新的进入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的路径。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启蒙”、“救亡”、“民族”、“阶级”等意识形态语码紧密缠绕。笼统地为中西方学者划定研究疆界难免偏颇,但相对而言,学术兴趣的差异还是存在的。以1940年代为例,在这个中国大陆被划分为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三个地缘政治空间的特殊历史时期,中西方学者的研究着力点有所不同,从而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彼时相对完整的文学地形图。大致而言,国内学者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研究方面有相当的基础,成果也比较丰厚。#p#分页标题#e# 钱理群在对1940年代文学的研究中力图呈现出小说多元化的格局:既有以唤醒和振奋民族精神为目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小说(解放区和抗战初期的国统区),也有力图展示无情节、无波澜、无结构的平凡人生的散文化/诗化小说(国统区,以废名、沈从文等为代表),还有以“参差的对照”来书写不彻底的软弱的凡人的小说(沦陷区的张爱玲)。(13)不过,就钱著选择的研究对象来看,研究者显然偏重国统区。李书磊对1940年代的研究与钱著形成了一种互补(14),《1942:走向民间》一方面讨论了国统区的创作,比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和《虎符》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意义;另一方面,则着重论述延安的文化生活和文人文事。李著最鲜明的特点是他将思想文化史和文化制度史纳入了研究视野,加重了文人生活的部分,呈现出文学生产中复杂的精神和生态,从而使延安文学更全面更清晰地得以呈现。这种研究方法在关于延安的其他研究成果中也有体现,如朱鸿召和吴敏对延安文人生活、文人心态的研究;王培元围绕延安鲁艺展开的对延安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分析;李洁非对延安时期文学、知识分子和文化的研究等等。(15)李书磊曾憾于没能论及沦陷区(特别是北平和上海)的文学,2006年翻译出版的《被冷落的缪斯》对此有所弥补。著者在前言中已经明确表示要将鲜有论及的沦陷区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16)。这项研究成果虽然早于1980年面世,但著者讨论的沦陷区的古装戏、随笔性散文以及对文载道、纪果庵、吴兴华、杨绛的分析今天读来仍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黄心村的《乱世书写》,则更为详尽地讨论了沦陷时期上海的文学景观。 一直以来,海外学者对1949年之后的“当代文学”研究相对薄弱,认为当代文学有待“经典化”也影响了海外学者对其作出学术反应(17),因此,国内学者对1950-1970年代文学的研究更显突出和重要。尤其是近些年来,当代文学的研究开始摆脱对西方概念和理论的依赖,形成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文学史论述。陈思和提出“战争文化心理”、“潜在写作”、“民间隐形结构”等概念,力图呈现出时代“共名”下的文学的多个层面。(18)在这种文学史观的观照下,1950-1970年代那些能够表达出民间讯息、彰显出新的社会矛盾、体现出时代多层面性以及能够被纳入“潜在写作”和“地下文学”的文本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洪子诚则重视对1950-1970年代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的描述,对文艺界矛盾和冲突的呈现,对作家群更迭、题材转变的分析,这成为进入历史的另一种角度。(19)李扬选取1950-1970年代被确认为经典的文本,如《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等进行再解读,他通过具体文本进入历史,讨论文本如何“生产”历史和意识形态,从而对文学史写作中的相关问题,比如左翼文学的现代性意义、文学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提出另一种解答的可能性,同时也质疑以“一体化”、“文学生产”这样的范畴来描述或阐释1950-1970年代文学的有效性。(20)或许是受文化研究的影响,国内学者也注意到了与文学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在1950-1970年代文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歌剧和芭蕾舞剧的《白毛女》、革命样板戏(21)《红灯记》、电影《青春之歌》等都曾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海外学者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比如钟雪萍通过追述“青年”、“青春”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话语谱系,分析1950年代开始主流话语将“青年”置换成“青春”的意识形态诉求,并以电影《女篮五号》为例,解读出文本在宣传“青春万岁”,追求无私、律己、拼搏、向上、男女平等的时代主题的同时所泄露出的个人欲望和幻想,而电影镜头对精致考究的物质细节不经意的描述冲淡了电影承载的政治信息,成为电影最大的“反讽”(irony)(22)。TinaMaiChen将电影放置在1950-1970年代现代化、民族建构和个人改造的语境中,讨论如何建构起反映现代化、解放、国家统一、男女平等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实践,这其中除了对电影创作、电影评论的直接介入外,还包括通过纸媒(如《大众电影》这样的电影杂志)来解析电影,以塑造理想的观众/国民;通过组织起农村放映队(“白天是社员,晚上是放映员”),将宣传意识形态的影片带到广袤农村的角角落落等众多宣传电影的方式。(23)除了电影之外,海外学者也关注美术领域,比如JamesFlath将建国初年的年画和月份牌作为研究对象,讨论民国时期颇具家庭性的年画和商业性的月份牌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改造成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宣传画,而在这场从形式到内容,乃至身份的脱胎换骨中,旧有的年画和月份牌如何借助自身传统和审美经验有限度地中和因政治话语的介入而带来的紧张关系。(24)海外学者在其他艺术领域的批评实践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的领域,也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时代的文学。(25) 三在王德威教授看来,“重写文学史”至少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追问中国现代的开端,二是讨论“什么是文学”。前者是如何切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问题,而后者既需要参照西方的文学定义又需要面对和正视中国的文学传统。20世纪的中国文学虽然基本延续了西方定义的文学,但也同时在直接或间接地回应自己的文学传统,那是“一种符号、一种气质、一种图像、一种文明”(26)。换言之,后者所涉及的是如何处理受西方影响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中国经验”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学理基础是它与中国现代化历史、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现代性带给中国社会或者中国现代文学的不仅仅是问题,还包括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对自身生存形式的认知,它深植于我们的经验和体验中。因此,对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不能只关注知识话语的建构,还应立足于切实的中国经验。1985年中国小说界出现的寻找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思潮和模仿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进行的先锋创作实验便是两种殊途同归的回应方式。 然而精心装扮过的民族性容易成为西方视域中的“东方奇观”,这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满足了西方的阅读期待,而无法建构出民族认同;刻意学习并模仿出来的现代感在令国人感到陌生的同时也未见得到西方的认可。因此周蕾在其中国文学研究中赋予自己“同时批判西方理论思想的霸权地位,以及中国文学领域中根深蒂固的诠释方式”的双重任务,并借用三好将夫讨论日本文学的观点来阐明自己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即:中国文学与其他任何国族或地域的产物一样,只有与具体的时间空间相联系才能够被定义,即便它特别显著地被当做是“中国的”,也并不具有形而上的绝对意义(27)。周蕾的理论预设的确开创了一种重新阅读现代中国书写的方式,是希望将她的研究对象(西化了的中国主体性)放置在具体的时空中,借助“中国”与“西方”之间辩证的摇摆的不稳定性来呈现。不过周蕾本人的成长和学术背景决定了她不大可能采取这种中西之间的辩证立场来阅读中国文本,她在津津乐道于众多的西方理论并将其层层叠叠地覆盖在冰心、丁玲、巴金、茅盾、萧红等人的文本上,显现出中国经验的匮乏和误读。虽然有学者指出,在民族国家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中,所谓“中国性”、“中国问题”乃至“中国方法”都是“假问题”,而对“民族主义”的声张则往往让我们以反西方的方式不断落入西方主义的陷阱,因此,“在文学研究中,无论怎样刻意规定,中国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判家都已经不可能依靠纯粹的‘中国方法’研究‘中国问题’了”(28)。这样的观点有其理论背景和论述语境。但是只要我们承认存在承载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物质外壳,存在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之外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存在属于我们的历史片段和集体记忆,那么这个与西方存在差异的“中国”问题就会显现。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不满于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实践的简单嫁接,希望找到研究中国文学的新方法。事实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考量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这便要求我们回到历史/史料中去,重新追问中国文学为何“现代”,又怎样“现代”,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做历史化的处理。如果我们不否认在西方现代性之外还有其他现代性表现形式存在的可能,那么就完全可以抛开既定的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进入历史,在饱满而非单薄的历史语境中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状况,或者正如王德威所言:“文学和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应该是建构和解构文学(后)现代性的最佳起点。”(29)#p#分页标题#e# 此外,就具体的创作实践而言,中国现代小说虽然在“西方”的影响下催生,但其对传统叙事资源的择取却从未中断,鲁迅之于神话,沈从文之于唐传奇,废名之于六朝散文和唐人绝句,汪曾祺之于明代小品,阿城之于笔记小说都是很好的例子。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作家都经历了对中国传统再确认的过程,格非的《人面桃花》、莫言的《生死疲劳》和王安忆的《天香》等都是这种实践的典范文本。文学创作是“中国经验”的呈现,相应地,文学理论也可以尝试从解读“中国经验”的古代文论中汲取养分,以弥补单纯依赖西方理论所造成的“水土不服”。所以,中国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换,既面对西方,又从传统出发,呈现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并揭示这种经验在“世界文学”中的特性,依然是一个艰巨的问题。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摘 要:本文介绍了文物古建筑的特点、火灾危险特性、以及火灾原因。并在文物古建筑火灾预防技术方法、管理对策、消防设施选择和设置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阐述。以说明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火险因素 火灾预防 管理措施 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也像其他有建筑物的地方一样,具备可燃物、易燃物和火源。我国的古建筑中木质结构建筑居多,其他砖木结构建筑中,除了砖墙和瓦顶是非燃烧体外,大量使用木质的梁、柱、屋架、楼板、隔墙等可燃构件。如故宫中的高大宫殿,使用木料达数千立方米,稍有不慎,此类建筑难免发生火灾,如果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就能防止火灾。反之,一旦疏忽着火,就可能酿成巨灾。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之多的: 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火灾是改革开放后宗教文物场所最大的一把火灾。常年不熄的酥油灯燃着了干燥的木质经堂,火势迅速蔓延。这次火灾是我国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状。这些无价之宝烧掉就再也没有了。 早在1984年2月28日文化部、公安部颁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这是文化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古建筑和文物单位防火安全工作的可靠依据。本文的写作意图也正是由此出发,详细阐述古建筑火灾的预防对策。 1.古建筑和文物单位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火险因素,不但具备一般木质建筑的共同特点,而且就其使用和地位的特点而言,其火灾危险性更为突出和特殊。而且没有消防通道,缺乏防火安全间距或防火墙。因此,古建筑文物单位的火灾危险性更大,火灾后的损失更为惨重。以下本文列举出古建筑的主要火灾原因: 1.1生活用火 包括炊事、照明、取暖、热水、砌茶、吸烟、驱蚊虫等生活方面用火、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的约占建国以来古建筑火灾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1.2电气火险 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使用电气极为普遍,不仅用于照明、做饭、烧锅炉,有的还用于宗教活动。洛阳白马寺在仅200平方米的大佛殿内,装有9盏灯、2台电扇、电线全部明敷在梁架上、闸刀开保险丝盒全部钉在柱上。有的在展室展厅装置电动设施,有的在殿堂之中装设彩灯、霓虹灯……而且一般线路较长,火灾危险性极大。电气引起的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1.3宗教活动用火 长期以来在民间流行的烧香拜佛活动极为普遍,正所谓人靠饮食佛靠香。宗教活动常见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烧香化纸、燃点蜡烛、供龛上的植物油灯,喇嘛庙宇中的酥油供灯,灯节等大型用火活动。此外,还有定时的庙会,临时性的超度道坊等宗教用火活动。此类型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百分之十以上。 1.4雷击起火 由于古建筑的特定条件,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单位或建筑群屋体高大,周围古木参天,处在平原河湖岸边和崇山峻岭之上的古建筑大部分单独耸立,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雷击引起的古建筑火灾约占白分之十五左右。西藏的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江山上,是一组宫堡建筑群,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在赤松德赞时期遭过雷击失火。 1.5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 主要是柴草堆积时间过长引起的自燃。集会、还愿时燃放烟花爆竹,小孩玩火,报复纵火,危险品引起的爆炸。 2.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火灾危险性 2.1木质干燥,含水量低,火险更大 新进仓库的木材,含水量在60%左右。经长期自然干燥的木材,含水量一般稳定在12―18%。古建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同时多选用含油脂较多的柏、杉、松、樟、楠木等优质木材建造。有的用油漆涂刷,极易燃烧。 2.2火灾负荷量大 现代建筑中,要求火灾负荷量平均每平方米不宜超过20公斤(木材)。按每立方木材平重630公斤计算,即现代建筑中木材的用量每平方米不应多于0.03立方米,包括其它可燃物折合木材的用量。以此标准来衡量古建筑,不难看出它的火险性大。在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含有木材1立方米,那么古建的火灾负荷量比现代建筑大31倍。 2.3燃烧速度快,轰燃现象出现迅速 从火灾现场得出结论,松木大料,如用松木做成的柱、梁、檩等,在发生火灾时的燃烧速度为每分钟2 cm。由此推算,木构架建筑在起火以后,如果在15―20分钟内得不到有效施救,即会出现大面积燃烧,温度高达800―1000℃。古建中的木材,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由于长期的干燥和自然的侵蚀,往往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有的大圆柱,并非完整的原木,而是用几根木料拼和而成,外面裹以麻布,涂以漆料,发生火灾时,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途径,从而加快了燃烧速度。另外,古建的屋顶相当坚实,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失散,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的出现。此阶段是古建火灾难以扑救的主要原因之一。 2.4烟雾生成量大,扑救难度大 1公斤木材燃烧时生成20立方米烟雾,体积相当于木材体积的300倍。一座1000平方米的大殿,如在其中20公斤木材燃烧,五分钟内,整个大堂将会充满烟雾。而且对于古建筑不宜施展破拆手段,人员很难进入,扑救难度非常大。 3.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火灾预防 3.1开设防火线 坐落在森林区域的古建筑,周围应开设防火线,宽度在30到50米,以免在森林发生火灾时威胁古建筑。在郊野的古建筑,即使没有森林,在秋冬枯草季节,应将周围30米以内的枯草清除干净,以免野火蔓延。在古建周围的绿化,应考虑树枝不宜与古建相交。 3.2生活用火的预防和管理 对于炊事用火的预防主要考虑炉灶的选址和筑造。灶房地址一定要远离古建筑或文物集中的库房,做饭时油汤不宜过满,防止浮油过溢引起火灾,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应迅速盖上锅盖,端离炉火使其窒息。 照明用火虽不多见,但较远的祀观庙宇中经常使用,对其使用油灯、蜡烛照明时不能直接靠近可燃物质,应在油灯上设置灯罩,灯罩上不能再套纸罩。油灯、蜡烛应固定在四周没有可燃物的地方,并即使清除油垢。添加灯油时应将灯火熄灭。 取暖用火,取暖方式主要有火炉、火坑、火盆、手炉等。对火炉设置的要求: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或土坯垫成不低于14公分厚的隔热层,炉口上部须垂吊一定厚度的隔热板。使用火盆取暖不得直接将火盆放在木架或木质地板上,应放在较厚的不导热的台基上。使用手炉时,不能任意放置,更不能使用手炉烘烤被褥。 对于其他用火,例如驱蚊、诱杀虫害、燃放烟花爆竹等应予以杜绝。 3.3宗教活动明火的管理和预防 我国教派较多,除伊斯兰教外,佛教、道教在我国极为盛行,它的派系较多,各大派系又有自己的参拜、信奉的对象,因而活动也各有区别。但任务朝圣和参拜活动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任何活动都有火的存在。寺院、道观中宗教职业者常年坚持供奉活动,在殿堂、佛堂之内的供台、供桌上设置香炉、香盆、蜡烛、长明油灯,常年累月,昼夜不熄。香客盛行时殿堂内外几乎成了火的世界,对此,必须加强规范。 改进在殿内烧香、点蜡和燃点油灯,应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带设置焚香炉亭,并设专人看管,做到火熄人离,不得将明火引入殿内,在距殿堂较远的安全地带,深掘安全坑,口小底大,将每天清理的蜡烛残枝、香头彻底倾倒其中,防止死灰复燃。 3.4易燃及可燃物质的管理措施 (1)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不允许设立汽车库、存放石油产品以及充电设施,已经建立的应立即迁出。 (2)宗教活动场所使用的佛香、蜡烛、酥油、植物油等易燃物质,不能存放在古建筑物内,当天用不完的上述物品,应放置在安全地带。 (3)集体颂经、礼拜时用的地毯、坐垫、跪垫用完后不能堆积在古建筑物内,应放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带。 (4)殿堂内佛龛前的幔帐、垂帷、天帐、挂毯、布质壁画必须远离明火,并有专人看管。 (5)古建筑群中的修葺工程,应在四周筑墙隔离。修葺中所需要的易燃、可燃材料,应远离施工现场和古建筑群。 3.5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电气火灾的预防 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十四条规定:“在古建筑中安装电灯和其他电气设备,须经文物行政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这一规定显示了在古建筑和文物单位、安装电气设施的严肃性,要安装必须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且必须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电气火灾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电气设施工程,须由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电气工程部门承担。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 (2)古建筑物下、文物集中的库房、展室内的电线,必须穿管敷设。照明应用60瓦以下的白帜灯泡,严禁使用日光灯、水银灯照明。 (3)建筑物群内的各个殿堂、庭院、文物集中室,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人离电断,其保护(险)装置,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金属代替。 (4)严禁在古建筑和文物单位内乱拉乱接电线,或增设照明设施,确有需要拉线时,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安装时采用合格器材,不得架设在可燃、易燃物质的上方。 3.6避雷设施的安装与检查 古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接触点高,雷雨季节易受雷电袭击,按《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要求: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因此,不论安装何种形式的避雷针,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更重要的是要有必要的维护检查和保养制度。 (1)对于装有防雷设施的古建筑物,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检查各个明装导体有无因锈蚀或损伤而折断的情况,若发现锈蚀在30%以上的要及时更换。 (2)查看接闪器有无因雷电发生熔断或破损。 (3)全面测量接地装置有无变化,电阻和电阻值超过10欧时,在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4.结束语 我国虽然已经在古建筑和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火灾案例还在不时地发生。这些民族遗产不应该就这样轻易地被火魔吞噬。我们只有立足于防,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起火的因素,不让火灾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我们才不至于成为民族的罪人,才能让这些民族遗产永远地流传下去。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浅议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 【摘要】: 古建筑是消亡历史的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文章就针对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安全;规划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1. 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扑救。 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部分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余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如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的文庙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 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相当紧张的实际,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以下特点: a 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平方公里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择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分钟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 b 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 c 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 d 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和一致。 2. 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是消防车辆要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情况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消防车辆,应配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对这类型的古建筑,火灾扑救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3. 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少,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灭火的需要。 (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这样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4. 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座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的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就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 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搭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5. 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的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规》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2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势必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的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这类事故也多有发生。2004年4 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6. 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三、结论 1. 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2. 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编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3. 消防规划编制后,应组织城建、消防、文物等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家论证,以确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4.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法规,推进法制化管理进程。启动古建筑消防保护的课题研究,科学合理地保护好人类的瑰宝。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甘肃天水文物古建筑楼群消防安全状况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天水市明清古建筑楼群消防现状,总结当地该类型火灾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期为消防部门解决古建筑楼群火灾隐患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古建筑楼群;火灾危险性分析;概况;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一、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概况 天水古楼群建筑,分布在天水市秦城区,是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现存的古建民居共分为6个片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通过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小组对古民居建筑群进行的详细普查,最后认定161处院落为明清古民居庭院,并且有了以下结论:天水民居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的居民院落群,名气较大的有明中宪大夫胡来缙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时期当地名门望族的私宅:张氏民居、何家大院、赵家祠堂等。这些庭院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设计精巧、布局严谨、古朴典雅。文史专家认为: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古建筑的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巧秀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的三星巷古建筑群的修建年代至少比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山西平遥古城早数百年,并有专家称这里是“东方木雕的艺术馆”。 二、明清古建筑楼群特点 (1)建成时间长,均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 (2)除去建筑研究价值,更多的则是历史人文价值; (3)众多民居为多户人家合居或独门独院; (4)古民居区院落纵横交错,消防疏散通道狭窄; (5)古民居居住人群以老龄人为主,建筑位置靠近市中心。 调查发现,天水市城区仍有部分居民世代住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危险性非常严重的古民居之中,且多以老龄人为主,随时都有发生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危险。 三、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存在火灾隐患 分析古建筑楼群存在的火灾隐患,主要为: 1.建筑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易发生大面积火灾 明清古建筑楼群绝大多数以砖木结构为主,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这些建筑基本上建设于明清年代,建成时间较长,木质房屋已风化、疏松、断裂,木质十分干燥,没有进行防火分隔。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低,质地疏松,这些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尤其每年秋末冬初,是北方寒冷而干燥的季节,屋顶门窗严实紧密,木材构件遇到火星也可能被点燃,一旦起火,封闭的建筑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极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2.电线老化、超负荷现象严重,居民私拉乱接临时电气线路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家用电器设备进入了家庭,致使用电量增大,这些建筑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且世代居住,原有配置的电线多为铝芯线,电力负荷较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现在生活的需要。有些居民违章私拉乱接临时电线,使电线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存在火灾隐患。这些古建筑内部电线绝缘层已老化开裂,多处电闸有因电线超负荷、短路、放弧的痕迹,隐患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此类古建筑大多仍为私宅,不能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使电气造成的火灾隐患整改不能落实。这些问题也是发生电气火灾的主要致灾因素。 3.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占用、堵塞消防通道严重 调查中发现,古建筑楼群成片连接,往往一个院落内住户为几家,有些住户在院落内用可燃物随意搭建厨房和储藏室,占用或堵塞疏散通道。检查中还发现,有些居民住户在原来住户之间的过道中私搭乱盖违章建筑,占用消防通道,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秦州区务农巷大院落被各住户分隔为若干小院落,过道则被有些住户用可燃纤维搭建储藏室,存放生活杂品,致使原来的疏散通道被堵。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疏散和消防车通行,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严重不足 除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检查中发现其他古建筑楼群基本未配备任何灭火设施,只有生活用水,无市政消火栓,距离市政水源也比较远,有的即使附近原来建有消火栓,也因压力不足而无法正常使用。这些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在火灾初期阶段将其控制消灭。 5.居民群众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自救逃生能力差 古建筑楼群居住处居民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私拉乱接临时电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私搭乱盖违章建筑,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在炉灶周围堆放可燃杂物,躺在床上吸烟等现象比较突出,在发生火灾时,不懂自救逃生。尤其是冬季,在用火用电高峰期,老年人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在无外人帮助的情况下,很难逃离火灾现场。 6.人口密集,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该类古建筑多采用“四合院”的庭院布局,以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式各样的庭院,有的又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庞大的古建筑群体。由于受当时建筑设计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其中一处一旦起火,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扑救,毗连成片的建筑群体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势必会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火灾隐患分析 近5年来,天水明清古建筑楼群未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也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全市发生3起古建筑楼群火灾,且均为古民居院落用火不慎所造成,因建筑结构为砖木,火灾蔓延迅速,引燃周围大量可燃物品,所幸发现和扑救及时,但建筑本身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天水市也在积极对部分重要古建筑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但即便是已经整修完成的建筑,其消防措施落实情况,也令人十分担忧。 目前,天水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资金对单独坐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和南宅子进行了消防改造,而坐落于城区各个街道的古民居在历史上为独户使用,现大多为群众多户伙住,超负荷使用,房屋存在不同程度损坏,内部消防设施、器材、水源缺乏,消防通道狭窄,防火间距不足,容易“火烧连营”,尤其是每年进入取暖期,用火用电问题提出,是居民火灾高发期,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北方冬季风干物燥,住户门窗紧闭,加之建筑本身以木质构件为主,取暖又主要是炉火,一旦用火不慎,点燃起火,极易发生轰燃,成片布置的古建筑楼群更容易发生引发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 随着天水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数量的古建筑楼群正面临改造拆迁,而典型古建筑楼群改造工程中的消防整改对策又不能完全依照现行的国家防火规范去制定,主要表现在: 1.耐火等级方面:典型古建筑楼群一般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而其建筑结构又属于文物保护范围,不允许随意改变,所以不能按照现行规范的要求以耐火极限较高的现代建筑材料来替代木材构件。 2.消防设施方面:缺少固定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匮乏。且典型古建筑楼群建筑本身由于耐火等级,防火间距与现行规范要求存在先天不足,就更需要增设和加强消防设施来弥补,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设置消防设施,如何使消防设施的增设不会影响建筑历史风貌和内部结构,又使改建后的建筑达到消防上的安全要求,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丽江古城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及加强火灾防控体系的思路及对策 摘 要 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安全,是各地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笔者从丽江古城建筑防火的现状、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古建筑火灾的防控对策四个方面阐述古建筑火灾的火灾防控。 关键词 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 2009年至2013年,丽江古城遗产保护区内共发生5起火灾,分别是2009年“3·31”古城南门新疆饭店火灾,2010年“2·13”丽江印象古城文苑火灾,2010年“4·26”三分地客栈火灾,2011年“7·21”北门金虹巷火灾,2012年“2·22”火灾及2013年“3·11”光义街火灾,这5起局部民居火灾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惨痛教训。 1 古建筑中存在的火灾隐患 1)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古城火灾隐患突出,极易发生火灾。一是历史造成的先天隐患。丽江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文化、建筑、交通等特征,给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丽江外来人口较多,流动性强,自防自救能力较弱,生产、经营、生活住宿、储存等“三合一”、“多合一”现象普遍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三是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古城内用火、用电、用气管理不规范;四是消防水源匮乏。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消防管网为枝状布置,供水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 2)群死群伤火灾风险系数高。旅游导致古城内公众聚集场所、歌舞娱乐场所、超大规模与复杂建筑增多,以丽江古城为例,仅3.8平方公里大研古城内共有经营性场所5160家,其中客栈1980家,其它类经营性场所3182家,居民户4464户,其中重点保护民居46院,一般保护居民105院。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投入市场,用于装修,“三合一”、“多合一”和“九小场所”等问题凸显,火灾隐患“存量”难减、“增量”难控,发生重特大火灾乃至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的概率和风险急剧增加。 3)立法方面的缺失,导致消防监督执法无法可依。1984年2月28日文化部、公安部颁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6)也针对古建筑提出了初步规范要求,2013年丽江政府出台了首部针对丽江古建筑《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对整个丽江古城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办法对古城内居住人群的消防行为进行的法律层面的规范,提高全民参与消防创造了有力依据,但由于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单靠一个部门或一家单位是很难建立健全古城的保护,2005年3月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4)社会化消防体系不健全。古城内共有7个社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已成立了9支志愿消防队,配备了一些灭火器材。但是由于保障机制不完善,器材装备老化,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训练,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体系,无法对初期火灾进行有效控制。 5)装备不能满足古城灭火的需求。目前消防部队适合古城火灾扑救的消防装备数量少、品种单一、规格型号不匹配等问题十分突出。在消防车无法达到情况下,消防部队只能利用手抬机动消防泵、车辆串联耦合供水和手抬机动消防泵消防车接力供水等方式进行灭火,按照1台机动泵出1支水枪、每支水枪保护面积50平方米计算,要3台泵占据水源同步出水,方能扑救150平方米以内火灾。 2 当前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为积极探索做好古城消防工作,把古城的消防安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形成有效“政府领导、行业主管、综合执法、社区负责”的工作思路,走出一条“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以人防为主”的古城消防社会化之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出台科学、合理地针对丽江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规划。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 2)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做出规划,予以完善。 3)加强执法人员编制。为更好落实消防工作,应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做到全覆盖、全方位。首先应增加消防执法人员的编制,从根本上解决消防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次,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通过学习、培训和职业鉴定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水平。 4)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一是在大研街道和束河街道分别设立消防安全督察办公室,由街道分管消防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3名专职督查工作人员;二是在现有志愿消防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志愿消防队的装备建设力度;三是每个社区选配3名专职消防工作人员,工资和“五险一金”由区人民政府落实,主要负责处置古城、束河消防安全事故及日常消防巡查;四是每年由区政府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区消防大队每月对大研街道、束河街道、祥和街道、古城管理所配备的消防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并对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5)强化全民消防宣传教育。一是完善政策依据,宣传部门要负责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建立完善齐抓共管的消防宣传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业协会在一定规模经营性场所内设置消防宣传牌(栏)、橱窗等。 6)加强科技强消战略工程。建设现代保护网络,提高古城保护的科技含量。积极开发《丽江大研古城消防基础应急平台》,建立丽江大研古城的基础地理信息(GIS)系统,对丽江大研古城数字地形图、数字遥感影像图(DRG)及空间属性信息和地名数据等进行统一管理。 3 结论 1)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2)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法规,推进法制化管理进程。启动古建筑消防保护的课题研究,科学合理地保护好人类的瑰宝。 3)加强政府和志愿消防组织的火灾防控演练频次和规模,切实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增强文物古建筑场所人员自防自救能力,筑牢文物古建筑“防火墙”。 4)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从人、物、环境三个层次对古建筑起火概率及火灾危害度大小分别进行评估,最终建立起完整的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框架体系。
探究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浅论新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 摘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第二条,既有利于彰显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有利于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人权保障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事诉讼法有“公民权利小宪法”之称,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在增加了技术侦察等有利打击犯罪的措施的同时,更加关注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 在人权的各种保障方法中,法律保障是人权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具权威性的。新刑诉法在以下具体规定中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一、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 原则性规定彰显刑诉法之价值 保护人权是宪法中非常重要的法律理念,新刑诉法为了充分体现了这一重要理念,把惩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处理得当,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第二条,突出保障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多项具体规定中贯彻这一原则。 能否正确处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国家人权保护的状况,不光要看对其是否尊重和保障“无罪的人”的人权,更要看其“犯罪分子”的人权是否得到尊重和保护。这次对刑诉法的修改,既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价值之彰显,也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重视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人权事业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进步。 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强化对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 在辩护制度中,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完善律师会见和阅卷的程序,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在强制措施当中,完善逮捕条件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在侦查程序中,增加规定口头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完善询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完善人身检查的程序,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等等,这都表现出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 采取强制措施客观上会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及时通知家属是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新刑诉法删除了逮捕后有碍侦查不通知家属的情形,增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通知家属的规定,严格限制拘留后不通知家属的范围,并规定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之后应立即通知家属。这是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是刑事诉讼立法上的重大进步,这一变化最大限度平衡了“通知家属”与“侦查需要”之间的矛盾。 三、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不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新刑诉法补充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指,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告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宣示了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法律原则,意义重大。为从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新刑诉法在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后,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这次修法对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是很大的进步。从制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及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提供保障。 四、补充完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进一步保障被害人合法权利 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是国际上近期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太多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内容,特别是没有赋予被害人以刑罚执行阶段的参与权、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权等重要诉讼参与权。实际上,进一步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同样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刑诉法修改应兼顾对被告人与被害人两方的权利保障问题。而且,被害人权利保障与被告人权利保障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不会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 此外,新刑诉法进一步完善了附带民事诉讼程序。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证被害人及时得到赔偿,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刑诉法加强对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增加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保全措施,明确赔偿标准等。 五、审理未成年人案有专门程序 ,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 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新刑诉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点,增设了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一章,对办案方针、原则、诉讼环节的特别程序作出规定,对办案审案人员要求、保障辩护权、审前调查、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为有利于未成年犯更好地回归社会,设置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社会矫正。这些特别规定,体现了进一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些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刑事诉讼的规定,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提供了程序保障。 探究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 【摘 要】 本文对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人权保障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待完善的部分:应规定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机制;应赋予被告人享有相对沉默权;应建立证据展示制度;应规定专门机关调查取证时辩护律师在场权。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 一、人权的历史发展及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必然产物。人权包括人的生存权、政治权、经济和文化发展权等几个基本的方面。最早提出人权这一概念的是意大利思想家但丁。他提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得做出违反人权的行为。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对人权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强调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身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对抗霸权主义和强权的热情和呼声愈发高涨,这一时期集体人权、发展权等新的人权概念得到了发展和推广,并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现代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人权的内容就是在这些概念上建立起来的。但是现代刑事诉讼法中对于人权的保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现代刑事诉讼中,起诉和审判的职能分别是由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来执行的,辩护的职能则由被告人和辩护人执行。与属于国家部门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相比,被告人和辩护人的辩护能力显然处于劣势。要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辩护人的辩护能力,这也正是刑事诉讼中遵循的一个原则,越弱势的一方得到越多的保护,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以及公民的人权。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具体体现 1、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收容审查制度 我国于1997年对原有的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部分修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收容审查制度,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人身安全保障。根据《世界人权宣言》,每个公民都具有人身自由权,没有法律的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得对公民进行随意的逮捕和拘禁。但在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前,我国的公安机关却有权对身份不明或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强制扣押,这就是收容审查权。收容审查不属于刑事诉讼的范畴,因而不受刑事诉讼监督机制的制约,容易出现随意逮捕和拘留的现象,对公民的人身自由造成侵犯,曾经引起了公众强烈的不满,也影响到了司法行政机关在公民心中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为了给公民提供更好的人身权利上的保障,使每一个公民更好的享受法律的保护,我国取缔了收容审查制度。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我国将原本属于收容审查范围的对象,即身份不明或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纳入了刑事拘留的范畴,并将对这一部分人员的拘留时间延长到了一个月,这样就能有效的改善原先收容审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避免了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随意性,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提供了更好法律保障。原来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拘留的时间范围为三至七天,侦查部门必须在这个期限内确定犯罪事实,否则一旦超过拘留期限就必须释放犯罪嫌疑人。但是,在实际的侦查过程中,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查清犯罪事实,这就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不利于维护社会治安,也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为了避免这一弊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在有效期限内确定犯罪事实改为了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这样更加符合实际办案过程中的进度和情况,因为要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证据证明其犯罪行为,与此同时,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证据也要有真实性的保障,这也是对犯罪嫌疑人人身权利的一种保障。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加适用于监视取保候审以及监视居住这两类嫌疑人对象,由于对监视的对象、时限、条件等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嫌疑人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2、吸收无罪推定原则基本精神,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无罪推定的思想最早是由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的。所谓的无罪推定是指在被定罪之前,任何人都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并且还要为其提供法律上的保护。法国首先将无罪推定的思想吸收进了其《人权宣言》中。该宣言中提到,任何人被判定为罪犯前都是无罪的,而要对一个人定罪必须要经过法院的依法审理和判决。但是在原有的刑事诉讼中包含免予起诉制度,这给予了检察机关自由裁定被告人有罪并免除其刑罚的职权,这从一定程度损害了法院的审判权,也侵犯了嫌疑人上诉的权利,不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为了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人民法院没有依法判决前,任何人都不能被定为有罪。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规定,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思想中的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检察机关在进行公诉前对被告人的称谓统一改为犯罪嫌疑人。其次,举证的职责由控方承担,而不是由被告人自己承担,也不能因为被告人无法给出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就判定被告人有罪。第三,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中“疑罪从无”的原则,当案件中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是罪犯时,控诉方可以不予起诉。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要指出由于证据不足或指控罪名不成立的原因做出无罪判决。无罪推定思想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吸收和应用是我国人权理念上的一大进步。 3、改革和完善刑事辩护和制度 犯罪嫌疑人能否有效的行使辩护权是刑事诉讼法是否科学完善的重要衡量标准,而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主要通过律师的法律援助来实现。我国原先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可以在开庭审批前的七天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则将这一时间提前到了案件的侦查阶段,也就是案件转移至审查起诉的阶段。这这一阶段,律师可以全面的参与到被告人的辩护和诉讼中。受被害人委托的律师还可以对案件侦查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复印和摘抄,还可以在嫌疑人被拘留的过程中对嫌疑人进行探视。这些调整都体现了我国对被告人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此外,我国在加强被害人辩护制度的同时,也为被害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援助。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告人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对其自身进行辩护时,人民法院可以为被害人指派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为其进行辩护。当被告人是残障人士或未成年人且有可能被判处死刑时,若被害人没有辩护律师,人民法院有义务承担法律援助的责任,为被告人指派辩护律师。联合国的公约中也包含了相似的内容:被告人有权利出庭为自己辩护或选择相应的法律援助为自己进行辩护;若被害人没有选择法律援助,应当告知被害人享有接受法律援助的权利;在司法案件中,当被害人接受了法律援助而没有偿还法律援助相应的费用时,这部分费用不需要被害人自己承担。我国确立的法律援助制度不仅体现了对被告人的保护,还体现了我国对所有公民人权的尊重,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向着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 4、改革我国刑事审判方式,保障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审判和惩罚 公正合理的审判是确保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这也是联合国人权保障制度中所强调的。《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规定,在任何一个刑事案件中,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公开的审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也十分重视公正审判的问题,并将刑事诉讼过程中实现人权的保障作为最高的原则和目标。为此,在审判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合议庭对案件具有独立的审判权,只有当出现难以做出审判的重大案件和复杂案件时才能将案件交由审判委员会进行讨论并做出最终的决定。其次,必须严格遵守审查的程序,将原先的实体性检查转变为程序性的检查。检察院需要向法院提交完整的诉讼状、证据、证人名单、相关材料的复印件或照片等,帮助法官做出客观公正的判决。第三,在开庭审判的过程中可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的制度,通过控方和辩方的对抗来增强审判的公开性和客观性,还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我国在刑事诉讼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受到传统刑事诉讼法的影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多缺陷的,与联合国规定的人权保障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未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应规定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机制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行使对嫌疑人的逮捕、拘留权,但逮捕和拘留的时限为48小时,在这一有效时限后并没有一般西方国家具备的司法审查制度。若在逮捕和拘留的过程中发生了错捕或错拘的现象,只能通过行政复议或申诉的方式进行维权。这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是不利的,也不符合联合国关于人权保障的规定。为此,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应当尽快建立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当被逮捕和拘留人员认为逮捕或拘留的理由不充分时可以及时的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根据逮捕拘留的程序和材料来判定逮捕或拘留是否合法。若法院的判定结果为不合法则要在第一时间释放被逮捕或拘留人员。 2、应赋予被告人享有相对沉默权 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于案件调查人员的提问要如实回答,但这与联合国规定的《少年司法标准规则》有所冲突。在该标准中明确指出,少年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接受侦查审问时有权保持沉默。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被告人的人权,转变被告人的不利处境。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应当尊重被告人的相对沉默权,防止在侦讯的过程中出现刑事逼供的现象。 3、应建立证据展示制度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律师要获取案件调查过程中的证据和资料是需要经过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部门的批准的,甚至还要得到被害人和证人的许可。这不仅会增加律师取证的难度,延误调查诉讼的进度,还会造成控辩双方在证据资源上的不平等,将被告人置于不利的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证据展示制度。这样可以帮助律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出庭时可以使用的证据,并将所掌握的证据展示给诉讼方。但案件的证据不能提前告知法官,以免使法官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建立证据展示制度后不仅能提高证据提出的有序性,还能缩短审判的时间,提高控辩双方证据资源的平等性,更好的保障被害人和被告的人权。 4、应规定专门机关调查取证时辩护律师在场权 在以往的刑事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刑讯逼供的现象,这严重的侵犯了被告的人权。为了杜绝刑讯逼供的现象,应当在审讯的过程中确保被告律师的在场。从诉讼的机制上来看,被告辩护律师的在场权也是对取证机关权利的一种制约和监督方式。在取证的过程中既要对嫌疑人的犯罪证据进行收集,也要对这些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判定和检验。由于侦讯部门的特性,他们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收集被告犯罪证据上,而忽视了对犯罪证据真实性的检验。而当被告律师在场时,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探究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刑事诉讼法修改对人权的意义 【摘 要】法律体系中,刑事诉讼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它被称为小宪法。两次人代会审议最终通过,对于过去十六年的法律进行了意义深远的大规模修改。引起国内外的广泛议论。本文在阐述新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结合宪法人权等内容,重点阐述新修订的法条对人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被害人;律师 一、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候,应当保证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实践中,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在传唤和拘传中,总是受到不公的待遇不让吃饭不让睡觉,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也是精神上的折磨。刑诉法吸取了律师法的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一改原来公诉案件中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才能委托辩护人,按照律师法的规定能更好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第二百一十条规定简易程序检察院也应派员出庭,更加重视了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的权利,保证了庭审的公开公正公平。 二、保障律师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辩护人和诉讼人有权要求回避,申请复议的权利。将行诉法中的权利保障机制引入。第三十六条明确了律师可以以辩护律师的身份在侦查期间介入案情提供服务。省去了身份转变的手续。第三十八到四十条,律师可以主动申请司法机关调取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证据资料。律师的主动性增强,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操作中,律师的尊严也得到了维护。律师的意见侦查机关应当听取,并且律师的书面意见应当附案。移动案件,判决书送达的同时,司法机关都应将其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律师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受重视程度越高,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才能更加得到保障。 三、保障相关案外人的权利 援引民诉的制度,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保护了相关其他案外人的权利,商业秘密得到合理保护。在对待没收财产上,法院重视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其可以参加诉讼,法院应当开庭审理。证人的在守法义务之外还规定了应当出庭的条件,以及其他人报复证人及家属的保护措施,证人的经费是单独从司级政府支出。并且在询问证人的地点上,证人有权提出新的地点。在原来监视居住的情况外,新增了“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这条在中国司法制度上迈进了一大步,说明我国立法者开始重视我国古老诉讼制度中精华的部分。南北朝时期的存留养亲,亦称“留养”,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人犯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 四、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按照新的刑事诉讼法要求,法院对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就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不需要原来必备的证人目录等,节省了不少司法资源,同时最大最快程度的保障了被害人利益。在被害人没有或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中,法律赋予其法定人或近亲属提起附带民诉的权利,保护了被害人应有的利益同时减轻了其家庭的负担。并且可以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的财产增加了债券、股票基金等,这些变化是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更新的。从以上措施不难看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保护是有所增强的,这体现了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五、保证司法机关权力的实施 行政机关在执法和办案的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节省了重复查找证据的时间。第二百条规定在案件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审理。同时除再审的时效没有增加外其他各个时效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限内等规定,缓解现在案件积压的困境的同时也保障了司法工作人员的健康权和休息权。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了二审法院不得二次发回重审的规定,大量节约了司法资源,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司法循环没完没了的困境。 综上所述,笔者在通读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过程中,深感我国对基本法修改的重视,风风雨雨这么多的修正案,最终十六年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外国的经验融合在修正案中。法律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产物。社会不断在变化,信息革命,数字现代化的更新,法律需跟上脚步才能作为良法。就像杰斐逊说过的,“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新修订的刑诉法在条文上去粗取精,整合了很多其他相关的法律,又增加了处理现实遇到的新情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是一部集大成者。作为法律人笔者期待将来民事诉讼法在此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农村金融及农业发展的联系 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研究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向关系。金融体系越完善,就能更好地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得也就越快;反之,经济发展就越缓慢。同样,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由此看出,努力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将有碍于经济增长。将上述金融发展理论应用于农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理:农村金融发展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为农村生产经营提供一切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动员和金融资源配置,从而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国外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它并没有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国内对整个中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对区域性的某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的不同可能与学者采用的实证检验方法和度量指标不同有关。尽管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不同的观点,但主流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体系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是连接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对农村经济增长应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存在金融抑制,需要对农村金融实施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也大多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我国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农村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河北香河县成立我国近代最早的信用合作社。新型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完全由市场主体自愿参股,政府主要发挥监督、管理与引导作用。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也给农信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其改革。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处于劣势状态,函待提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几经改革,但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我国贷款几乎全数投向了工业和服务业,而农业仅仅占据了极小的比例。这些现象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在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上效果并不显著,即农村金融存在抑制。研究显示农业并不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金融并不存在抑制,与前面进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规模时得出的结果相反。但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农业贷款的余额大于农业存款,只能表明它相对于农业存款是有效率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农业的发展上,农业贷款的供给就是充分的。很可能是因为农业存款余额本身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农业贷款与存款相比才具有相对优势。 3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农业方面存在抑制在本文中这种抑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贷款的供给不充分,尤其是真正用于农业的农业贷款不足,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那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为何存在抑制,即农业贷款为何不足。我国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即我国农业贷款不足,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不足。需求性抑制,即农户对该部门资金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农业贷款规模小也存在,但它只是从属现象。 (1)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资金的供给不足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所,但是它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向农村尤其是向农户提供充足的资金。 (2)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管制,减少了农业资金供给来源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往往是官方金融组织的数倍,使借款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后劲。同时它的组织行为不规范,部分经营混乱,容易产生金融欺诈,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甚至扰乱金融秩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另外,由于农村地域范围广,交通不便等原因,政府对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的运营成本较高,难度很大,因此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比城市金融更加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来源。 (3)农业贷款风险高,农户缺少贷款抵押物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且风险较大,因此农业贷款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收入低,借款之后还款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从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设置了繁杂的抵押担保等手续。由于农户本身资产较少,其拥有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并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机构缺乏放贷必需的担保物,再加上服务对象较为分散,大大提高了放贷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现象相当突出,甚至很多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这样一来,农户无法进入融资环节,严重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4)农户融资需求不足 市场交易中,风险大成本高。面对这些风险,在缺乏克服风险的政策工具的条件下,多数农户选择经营传统农业,不敢也不愿意改变,如改种植经济型农作物,发展牧业渔业等,从而减少了农户对资金的投资性需求。 3.2对策分析 3.2.1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收益考虑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农户的借贷能力等原因,贷款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然而在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解决当下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型支持,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收益,使其将资金投入农业领域,促进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农业结构调整。 3.2.2减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成本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以后,面临一个收回贷款的问题。如果贷款不能如期足额收回,必然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长此以往,金融机构便不愿意再提供农业贷款。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让金融机构能够如期足额收回农业贷款。 3.2.3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增加资金供给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官方正规金融而言的一种金融活动或组织。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农村民间金融让渡出越来越多的空间。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可以增加供给农业资金的金融机构,使农业信贷资金增加,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特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然而就总体水平而言,依然存在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因而难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持续增长的物质以及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十分需要采取新的发展形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此,各地均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成效显著。事实证明,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民群众增收与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特色农业概述 所谓特色农业,主要是指各地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其目标,依靠富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资源以及农产品加工手段,生产出具备良好区域特色以及强大市场竞争实力的农产品,并且实施产业化生产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是,特色农业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由历史加以认定的且具备了地域或者品种特色的农产品的特色产业。例如,利用本地资源所实施的荷兰花卉特色种植等;其二则是依赖于本地的特殊气候、地形、地貌等发展起来的创意农业,主要包涵了旅游农业和景观农业等。在此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之中,特色农业资源为其基础,而特色农产品生产则是其依托,特色农产品成为了其中的核心环节,农产品市场是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特色农业的开发均在新、奇和特上下功夫,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品牌。 2当前我国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一)能够解决农民群众增产却减收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其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进入到万亿斤的新台阶。然而,就全国而言,丰年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农产品滞销以至于谷贱伤农的状况,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种地的主观能动性。如今,诸多关于农民增产却不增收、种地难以收回成本的新闻报道让此问题成为了农业领域所面临的一大困境。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能够依据当地土壤与气候等各自特点,积极发展和农业有关的特色产业,运用深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长点或者主导农产品,以实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之目的。 (二)能够实现广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所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至今已沿用千年,尽管已经实施了数次调整,但是就总体而言依然缺少针对当前市场需求所开展的调研,以至于农产品的种类十分单一,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甚至产生了恶性的价格竞争。这就迫切需要持续调整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而开发出具备当地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防止产生一哄而起争相种植某种农产品,以至于产量过剩的状况。 (三)能够提升农产品抵御市场竞争之压力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消费需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当前,各西方发达国家均十分注重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特色铸造品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所具有的竞争力,从而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鉴于中国农业市场的渐趋开放,国外质优价廉农产品大量涌入的压力也随之而产生。只要能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特色以及产品竞争实力,在农业产品的特色化与产业化上有所发展,不仅能够降低国外农产品所造成的冲击,而且还能提升国际市场所具有的竞争力,让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真正走到国外,更好地占领国际市场。 3运用特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认真细致地抓好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业可以说是牵涉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是要精心选择特色化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的确定应当以各类自然资源为其基础,以市场化为其导向,切实尊重自然经济的发展规律,更加尊重农民群众之意愿。其次是要实施产业与市场风险分析。因为特色农业之发展需要有非常强的区域性以及特定性,这样一来,产业风险就显得十分突出,这就要求决策者们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风险能够有更加明确而清晰的把握。再次是特色农业产业的定位以及发展的目标。特色农业往往具备了市场性以及持续性之特点,这就需要其具备更加合理的市场定位以及更加清晰的发展目标。市场定位主要有目标客户的定位和特色农产品的定位等,从而显示出农业产业发展之规律。最后是要有特色农业发展之帮扶政策。资源优势唯有切切实实地结合体制性优势,才能最终形成经济发展之优势,各类支农政策更要往特色农业加以倾斜,从而推动我国特色农业的新发展。 (二)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质量可谓是特色农业之生命,这就需要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是一定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指导工作,积极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生产责任感。要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利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诸多环节中生产标准之设立和实施,将先进技术以及成熟经验推广至生产领域,从而打造出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都能叫得响和信得过的特色化农业产品新品牌。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健全完善农产品的检验与检测体系。要通过完善我国特色农产品以及农用生产资料的检测体系,强化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施全过程检测,特别是要强化对特色农产品以及加工品的质量检验、农药残留检测等,从而致力于提升我国特色农产品的质量。 (三)立足科技推广提升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开发特色农业一定要强化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积极推广实施新型农业技术。要通过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研机制,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更好地培育特色化的农产品新品,大力解决特色农业产业链之中的重要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形成特色化的农产品科技推广机制,重点是积极推广一大批适合于本地区域发展的新、优、特农产品品种。要使用国际标准,积极参照国内农业产业同行的先进水平,着眼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积极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绿色有机农食品生产活动,从而大力提高特色农产品之品质。 (四)努力提升广大农户的组织化水平要将培养与开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视为效益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的重点内容来抓。要全面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强化引导与扶持,真正做到引导却不强迫,积极参与其中而不加以包办。要与扶持我国农业龙头企业一样积极加大帮扶合作组织的力度,大力规范对农业专业合作社之管理,对相关人员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培训,有效提升其素质、管理能力以及市场经营之水平。要利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延长特色农产品所具有的生产与加工链,提升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所具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提升农民收入之目的。当前,全球农业发展正在进入到崭新的阶段,农产品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正在变得愈加激烈,而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显得难度更大。在此情况之下,特色农业依靠其所具有的地道、营养等特色,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中展示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实力。积极开发我国的特色农业,可以说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出口规模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农业增效与农民群众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五)形成特色化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工业产品的经济效益之所以大大超过农业产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业企业极为注重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在当前买方市场愈来愈发达的当下,市场营销已经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主导性地位。我国特色农产品为了实现比别的农产品更加高的效益,一定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一是要用差异和优质开发来占领农产品的高端市场。差异化营销可以说是切断市场跟随者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特色农产品具备了天然差异性,这也是其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之重要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运用产品技术创新以开发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二是要切实把握价格定位以及消费市场的定位。因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属于稀缺资源,其产品的替代性非常小,这样一来市场跟随者也就很难进入到其中,所以,在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定位上,完全可以采取高价化的策略,其市场主要定位于大中城市的中高高端消费人群上。在渠道营销策略上则要更加积极地适应于大中城市,比如,依托大型商场、超市进行销售,或者是建立专卖店与连锁店等进行销售。 (六)注重培训工作积极培养新型现代农民积极开发特色农业,最终还是需要有文化、掌握技术、熟悉经营的新型农民人才。这就需要下大力气积极实施农村职业教育以及培训,形成以县、市农民培训中心为主体,以乡、镇科普阵地为基础、以村级农民夜校为抓手的综合化培训网络。要积极聘请农业领域专家以及农业科技人才,依据当地各自不同的农民群体以及具体生产实践之所需,分期、分批地举行多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从而让农民群众能够掌握特色农产品在培育、栽培以及加工等多个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类现代媒体,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进行宣传的力度,提升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与市场意识,进而为特色农业的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作者:陈汇才 单位:潍坊学院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新农村农业发展工作意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深入推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本街道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街道实际,特制订如下政策意见: 一、扶持都市农业的发展 (一)扶持粮食生产,确保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种粮面积。凡辖区内承包种植早稻面积在20亩以上的种粮农户;承包土地面积100亩以上,且全年水稻多种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经公示确认后每亩补助10元。 (二)扶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竹笋、茶叶(有机茶)、蔬菜(瓜果)、水产等主导产业,建立从基地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管理,面积在50亩以上的,并被评为当年度市星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每个基地一次性补助1万元。 (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凡新建集中连片面积在10亩以上的蔬菜(瓜果)、茶叶采用毛竹大棚设施栽培的,每亩一次性补助500元;新建单体钢架大棚面积连片集中5亩以上,每亩一次性补助1500元;新建钢架连栋棚1000平方米以上,每50平方米(含零取整)补助1500元;对大棚特色基地推广应用防虫网、遮阳网以及棚内喷滴灌、温湿调控等配套设施,给予投资额的20%以内补助;新添置钢架大棚进行三园(竹园、茶园、果园)及其它地方养禽,每只一次性补助1500元;新添置大型农业机械并用于农业生产者,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四)大力扶持模式栽培和养殖示范户,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发展。对新兴特色套种连作作物面积10亩以上大户,年亩产值达1.5万元以上,并有明显的示范推广作用,给予每亩补助300元;对采用大块状整地种植杨梅每亩20-25株,面积连片20亩以上,当年成活率85%以上,1-3年生每亩补助100元,4年生以上每亩补助300元;对坡度25度以下的低产茶园,采用全垦整地,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连片面积10亩以上,每亩种植4500-5000株,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每亩补助200元;对当年春茶结束后进行中低产茶园改造,用修剪机进行重修剪,修剪高度离地面45厘米左右,改造后能恢复茶叶产量,连片面积30亩以上(以制作名茶为目的,每年春季修剪除外),每亩补助100元;对在禁养区外常年存栏家禽0.5万羽,达到市标准化养殖示范户,并未发生规定疫病的养殖户,给予1万元的奖励。 (五)注重新品种、新农技项目的引进和农业品牌建设。对于茶叶、畜禽、蔬菜(瓜果)、花卉、水产等名特优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杨梅高位嫁接新品种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于本街道主导农产品进行品牌注册的企业和农户,每注册一个农产品品牌一次性补助3000元(以批准手续为准),已注册品牌被评为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 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六)鼓励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加快技术改造。积极鼓励本地工商资本和外资开发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对当年兴建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原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包括农业基地建办),办事处按其实际投入(厂房、设备、设施)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按2.5%进行补助,最高不超10万元;对兴办新、特、优加工企业另行拟订补助政策;对村级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补助所在村1万元。 (七)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上等级、上规模。凡当年度评为国家、省、和市级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办事处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5万元、1万元的奖励(不重复奖励)。 三、加强流通体系和农业新体制建设 (八)鼓励发展“订单”农业,重视购销员队伍建设。对工商企业和农业企业(包括购销大户)通过定向投入、服务、保护价收购、分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形式紧密的利益机制和产业链,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补助1万元;当年度实际收购种植业农产品面积在300亩以上,以每100亩奖励1000元。 (九)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机制。鼓励各村、工商企业(含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基地负责人按照“民办、民营、民享”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农户为基础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每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组织(有批准依据)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当年度经工商注册登记,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家庭或合作加盟等各类新型农场,每家奖励1万元。 四、加大农业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十)继续扶持农田水利建设。凡列入办事处计划的标准江塘石砌、大型抗旱排涝泵站建设,经验收合格后,按投资总额补助30%;对村级河道疏浚每立米补助3元;对老泵站(闸)、三面光渠道改造及山塘水库维修按改造资金总额补助30%。 (十一)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对畜禽养殖(场)大户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沼气设施建设(应在畜禽养殖禁养区以外),按实际建设资金投入总额给予30%以内的补助;对水环境整治试点示范村、园林式村庄建设列入上级项目的,按投资总额分别补助30%、5%。今年办事处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二、三类河道保洁(村级河道包括市补助每米补1.5元)、绿色通道和生态公益林建设。 本意见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办事处下发的农业扶持政策文件以本文为准。本意见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具体实施由街道农经办在年终按项目经验收考核,报办事处审核兑现。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调研 一、存在问题 1.种植和经营中存在问题 目前,种植水八仙的农民大多都是承袭传统的自产自销,缺乏“领头羊”大规模种植水生蔬菜。调查发现,该地鲜有大规模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虽然也有部分农民田地被集体承包来集中种植,但通常种植传统水生蔬菜的本地农民只种三五亩小地,自产自销,补贴家用,而其生产还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产量有限,收益低下。因此种植者越来越少,人们不断走向城镇寻取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农村的一部分劳动力流失,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2.技术问题 一方面,种植水生蔬菜采取的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的模式,缺少种植技术性和抵御气象灾害、虫害的能力,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也缺少施用于水生蔬菜的机械,现在水生蔬菜在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中是纯人工进行的,费时劳力,效率低下;另外,研究领域也缺少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开发,例如上面提到过的含菊酯类农药造成养殖业鱼类死亡的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缺乏品牌优势 苏州的水八仙虽然有名,但是在整个销售市场链条上却缺乏品牌性,外人无法识别到底是否为当地所特有的品牌和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效益的低下。另外,水生蔬菜大多是保健食品,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出现营养过剩的今天,食用水生蔬菜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而经营销售者却没有以此来加大宣传产品并开拓市场的观念。 4.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在工业方面,大量的工业污水,废物被企业就近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湖泊中。在畜牧养殖方面,畜禽粪便直接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农业方面,大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合理使用农药直接污染了河流,同时,大量的农膜残留物散落到水体中,使水体发黑散发恶臭。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了水生蔬菜种植的环境条件。 另外,水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农药,这些农药的毒性会直接杀死某些生物,破坏该水域的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农户会施用更多的药物,这进一步恶化了该水域的生态环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应对举措 苏州不仅拥有种植水生蔬菜的天然优势,土地里还深埋着水生蔬菜的文化底蕴。随着人们思想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特色的意义,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特色农业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所以要充分联系环境因素。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使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地农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所以只有坚持并发展独具特色的水生蔬菜种植才是长远发展之计。 (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和管理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引进先进措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可以降低成本,才是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之路。而只有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才能提高种植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生产效益,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打响品牌优势,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不仅是用来识别生产或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更是产品的无形财富,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当地的合作社应该建立统收统销系统。运用一定的市场策略和营销策略拓宽市场销售渠道,解决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水八仙”这优势产品的知名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共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 (四)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全面统筹 苏州经济富庶,土地富饶,是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排头兵,更应该从长远考虑,在发展工业和高新产业的同时,也重视农业的持久发展。在结合苏州丰富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定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种植属于苏州才能种出来,才能种的好的特色农产品,只有这样的生产才能有生命力,才有持久的发展前途,才能以自己的特色走现代化之路。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苏州为个案研究”的初期成果。 作者:王鹏飞方洲李苏雯单位: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社会发展学院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建设新农村推动农业发展新规划 三农需要系统的改革,离开了系统我们单独谈农业生产,那显然会有许多让人感觉莫明其妙的地方,为此,要对新农村的农业发展规划有透彻的认识,那我们还是必须回到系统中去。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以农业为传承的农业大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家和农村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态度是一致的;在那时,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当然农业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那时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同样是那时,农业生产的收入也是我们农村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他们也非常重视农业。回看历史,我们会惊人地发现,国家和农村劳动者都重视农业的这种状况持续了数千多年。 可现在,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随着国家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急剧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下。如果单独讲GDP,那么我们国家对农业这个产业是完全可以忽视的,可是社会再怎么发展。人们还是要吃饭,如果没有农业,这饭从哪里来?所以在今天,农业作为国家和社会稳定基石的作用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的国家也仍不得不重视农业。而在农村和农村劳动者方面情况却大有变化;也正是由于国家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原故,我们农村劳动者有了大量外出打工,经商等机会。也就是在这打工和经商的过程中,我们农村以前的所谓副业收入,已大大超过了主业——农业生产的收入,另外,我们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我国城市的急剧扩张,而这扩张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征地,那么,这时我们的许多沿海开发区农村和城市周边农村也就有了转让土地得以分享工业成果的机会,在这丰厚的土地转让收入面前,农民的农业收入那更是少得可怜。所以自温饱以后,我们的农村劳动者就普遍不再重视农业,这在农村的具体表现就是。今天,我们的农村出现大量的土地抛荒的现象。 那现在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当前农业生产这个问题上,国家和农村劳动者的态度已不再一致。而为了实现一致,所以国家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制订了农业补贴政策,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业补贴支出还会大量增加。 在当前,我们国家仍然重视农业,而农村劳动者却普遍不再重视农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来谈新农村的农业发展规划,那当然我们既要保证国家农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村社会情况的实际变化。那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现在我们还是先回到普通农村(庄)的系统改革方案中来。当普通农村初步完成村居点的建设任务后,村集体就必须马上重新划分承包地(方案应早定,早公布),同时也要根据情况进行新的农业发展规划。其具体举措是: 第一.原则上全村土地,集体所有;在集体面前,人人平等。但对多年土地承包过程中遗留并产生的某些个人既得利益,集体仍保证村民十年以内收益。 第二.在土地重新承包之前,集体将每家每户的宅基地,自留地,现有承包地全部丈量登记,同时还要将各生产队的水库,山林等公共用地重新丈量登记并折算到户。在这里,宅基地,自留地是当作承包地来丈量,而重新土地承包时,这些地仍会优先承包给该村民(除非自己不想要,如自留地就可能会这样;另外是水库,水库应按水面积丈量,但在折算到村民时,就可变成承包田。至于山林,除了有石头,有树木的山林外,山林其它未垦的土地做为承包土地折算到个人(折算标准应可协商)。 第三.集体将村民的所有承包地收回,然后,根据当前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能力和承包意味,同时也考虑到村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需要,集体在重新分包土地时,并按村民承包权的百分之七十的标准返包给村民。余下的百分之三十,由集体在距离村居民点较远的地方一次划出,经集中整治,并改造成若干个集体农场,然后再公平发包给部份村民,目的就是;集体要在村内建设农场,把小数村民培养成农场主,然后在他们的带领下,实现全村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另外讨论).莲山课件 第四.集体重新分包土地时,集体可将村内土地分近地(即离村距民点较近),远地和村农场用地这三类,而在远地方面又分远地,远田。经协商后,距村居民点较近村近地,所有村民承包量一致,且不论田与地,一律当田来承包(因为土地分包后,近田也大部份会被村民当地种菜)。至于远地,远田,则大家也是一样多。对于多交地给集体的农户,在集体承包村农场,山林时可多按比例多分承包费(至于多收年限,侧应在十年左右加以讨论)。 第五.需要注意的是;1.短期不打算入住村居民点的农户,集体可视情况,将该农户应有的承包地,尽量全部划到该农户的房前屋后。2.有村民土地抛荒时,集体除通过土地调整将抛荒地转给村农场承包外,集体也可考虑将村承包地让给其它村民承包3.村水库以及一些水塘周围水田,一律应当村农场用地优先一下性划出来,以便建设村的水库农场,这对水库的立体开发,水库的扩容,水库堤坝加固都有好处,另外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农田水利工作。4..每个农户承包地按面积,尽量只分四块地。5.这些年有的农家人口增加,有的农家人口减少,集体应一并清算,但前提是,这些数目应按原规矩先在各自的生产队算好,摊匀。6.非本村居民入住村居民点,在有村民抛荒的前提下,也有机会承包村的近地,但必须交纳相应的承包费(农民自己承包却有补贴)。7.在村居民点外,村集体应划出若干土地供村老人协会使用。8.村民在村居民点的建房面积和公摊面积都按水田面积来冲抵村民的承包权。但这些面积可完全市场化,私有化。9.村民土地抛荒一律交集体处置。 当我们把农村土地规划承包好后,那现在我们回看农村的农业生产状况,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村,绝大多数的村民在村居民点外都会有自已的菜园,而在离村居民点较远的地方侧另有承包地和田。但在离村居民点最远受村民关注较少的地方却有村的农场。另外村的山林和水库也被改造开发成集体农场。而这些农场也被公平承包给了部份村民。这样一来,承包农场的村民就会主动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主动购买农机产品,主动联系或组建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即“公司加农场加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而与此同时,农场主动将技术传授给村民,会出租机械设备给村民,会(按公司要求)以比较公平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农副产品,而这同时也可以减少自己的生产风险和减轻自己的生产成本,而与此同时,农场主还可以增加自己农业生产之外额外的服务性收入。至于分散的农户,他们减少了承包地,但却有机会承包村农场和在村农场打工,而减少的那份地也有承包费补偿,另外,这还不影响农业补贴(但那时国家农业补贴对象可能只限农场,而分散农户只有多交地给集体,才能多得农业补贴,多收土地补偿金。另有的农民为了这两金,他们可能会多退承包地给集体。而集体侧又将地转包给村农场,这样,村的农场就会越办越大。而这一土地变化过程也是基本符合市场规则的)。 这是一种国家,社会,市场,市民,农村非农民和农村分散经营农户都能从中受益的农村农业发展规划方法,它的推广和实施必定必写我国农业的历史。并从此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简 从2001年开始的“十五”时期,是新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农业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一个关键时期,农业面临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为加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精神,编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一、发展进程和环境条件 (一)“九五”期间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九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央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九五”期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除2000年减产幅度较大外,其它年份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达到或超过400公斤,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64%,比1995年提高9.2个百分点。到2000年底,农村从事 二、三产业的人员已达1.75亿人,比1995年增加1100多万人。三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第二轮家庭承包顺利完成,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开始起步,试点工作已取得成效。四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五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九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7%,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6500万人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人,基本完成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58.6%下降到2000年的50.1%。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贡献,也为“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五”期间发展的环境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激烈,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是比较有利的。一是我国正处在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需要有更加稳固的农业做支撑,农业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二是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将继续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将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国际市场。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潜力很大。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四是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将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五是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既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为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九五”期间,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十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九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由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近几年一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有所下降。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影响扩大内需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农民负担比较沉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人均耕地资源减少,干旱缺水日渐加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已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灾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农业科技应用总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比较弱,科研与市场脱节、成果转化率低、推广机制不活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压力将会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分析 “十五”期间,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将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关键因素。据有关方面测算,2005年我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预期为7%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将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局部地方将向富裕型过渡,居民的营养水平将不断提高。预计到2005年,恩格尔系数将下降到46%。到201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为2300千卡,蛋白质77克(其中30%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70克。 受上述因素影响,“十五”期间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平稳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粮食中口粮消费将会减少,饲料粮、加工专用粮的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对畜产品和水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消费水平也将逐步提高,逐步从初级的原料产品向精包装、精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从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需求量将呈增加的趋势。 二、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方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依靠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十五”期间要突出贯彻以下指导方针: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加快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精神,坚持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领域,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二)主要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扭转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趋势,力争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把农村小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2005年,全国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6.2亿千瓦。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左右,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44%。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三、发展任务 (一)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种养业全面发展 在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使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55.7%、29.8%、10.9%,调整为50%、33%、13%。 1.种植业。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继续全面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稳定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突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逐步形成"三元"种植结构。推进农作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总量平衡和效益不断提高的目标,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业新格局。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生产科技储备,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确保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不低于19.2亿亩,“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2.畜牧业。要抓住粮食供应比较充裕、人们对动物性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利时机,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吸纳农业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到2005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畜产品加工程度大幅度提高,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发展畜牧业,必须依靠科技,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要加快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建设。开发饲料资源,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强草原建设,大力发展饲料工业。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改进分散户饲养技术,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提高专业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现代化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我国畜产品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3.渔业。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进一步优化渔业结构。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方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养殖,发展休闲渔业。到2005年,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7%。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保持海洋捕捞产量负增长。调整海洋捕捞结构,重点发展远洋渔业,在稳定发展过洋性渔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提高我国在公海生产的比重。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到2005年渔业加工产品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0%。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兴渔,增强渔业发展后劲。到2005年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渔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重大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防治。加强渔业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新的渔业管理制度。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我国渔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基本形成健康的捕捞业、发达的养殖业、新兴的休闲渔业和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的产业体系。 (二)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大力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在“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全面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按照口粮、加工专用粮、饲料粮对粮食品质的不同要求,扩大优质稻谷、加工专用小麦和玉米、饲用玉米、优质小杂粮生产,力争到2005年早稻优质品率由2000年的50%提高到70%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进一步扩大,加工专用小麦基本实现自给。棉花要以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三大棉区为基础,稳定发展集中连片的优质高产棉田,加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按照纺织业对棉花质量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积极扩大"双低"油菜比重,建设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到2005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占油料作物总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的50%提高到70%。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实施东北地区大豆玉米轮作计划,发展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生产,主攻单产,改良品种,重点发展高油、高蛋白大豆生产,满足不同用途对大豆质量的需求。稳定发展糖料生产,大力推广高产高糖优良品种,提高糖料单产和含糖量。积极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增加加工专用型品种的比重,提高加工、保鲜水平。 养殖业要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优质禽肉生产,2005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到65%,瘦肉型猪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牛羊禽等肉类产量所占的比重上升到35%;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大力增加液态奶生产;结合毛纺工业对优质细羊毛的需要,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生产,重点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进一步优化水产品品种结构,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品种的比重,提高水产品的加工保鲜质量。 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到2005年,力争大多数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质量安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初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初步控制种植业产品生产基地的外部污染,基本控制农业自身污染,力争50%左右的农产品按标准组织生产,50%左右的农产品实现包装上市。基本解决畜产品中违禁添加剂和兽药残留超标以及激素类药物残留问题,主要畜禽产品检疫合格率达到l00%,质量安全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初步缓解渔业水质污染状况,基本解决渔药残留、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危害问题,力争75%左右的主要水产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主要水产品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步伐。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各环节的管理。 (三)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住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打破农产品短缺时期形成的"小而全"生产格局,促进主要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培育支柱产业,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逐步确立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域分工格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积极发展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加强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调整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模式,切实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出贡献,为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物质基础。西部地区在发展目标上,既要大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着力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在发展重点上,要切实抓好草原保护和建设,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形成区域经济支柱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在发展模式上,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坚持走依靠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的状况,走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灌区节水和旱区节水并重,加大田间节水的力度,坚持工程措施与农艺、农机、生物、化学等措施相结合,采取多种节水技术模式,建立与当地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促进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重点发展粮食、油料、肉类的精、深加工,把蔬菜、水果和奶类等产品的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增长点。农产品的加工品及制成品要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主要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当前水平,部分特色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在巩固和提高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农产品加工业水平的同时,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坚持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全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这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组织、中介组织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五)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城镇化水平,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继续优化乡镇企业结构。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引导乡镇企业继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新的发展。“十五”期间,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率保持在10%左右,出货值年均递增率达到8%,到2005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7亿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加强带动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争取到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稳定在l%左右,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到74%左右,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达到25%左右。 优化乡镇企业区域布局,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提高,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中部地区乡镇企业要发展与提高并重,有选择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继续推进乡镇企业东西合作。把乡镇企业发展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中,支持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继续推进体制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改革,实现科学管理,从实际出发,探索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广辟融资渠道,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制定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继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扩大农业内部就业的同时,发挥乡镇企业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十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l000万人左右。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发挥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功能。“十五”期间,农村小城镇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500万人左右。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剖析农村农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摘要:在对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构建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模式,从转变农村生产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激励和约束相容的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决策与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进行创新。 关键词:农村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3O年以来,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共同带动了农村的快速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7%;农村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006年的2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5.0%以上,2007年达到了4140元。农村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五”期间农村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 但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取得的,产生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对农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客观上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首先分析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政策进行创新。 1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辨析 1.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特征:城乡环境二元结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正逐步成为人们思考和行动的指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出现了新的特征:大中城市的环境逐步改善,而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见,与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相对应,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环境二元结构,即不断改善的城市环境质量与逐步恶化的农村生态环境.-,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在城市环境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普遍呈现恢复转好的态势,一些大中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在水污染控制方面,有些城市近十年来COD降低了近一半。截止2006年已经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51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16个,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等日益增多,可见,城市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崭新面貌。而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农村工业污染、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态资源退化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农村生态资源退化由局部向更广阔的区域扩展,概括起来主要是农村生态环境复合污染和农村生态资源退化。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不仅类型多样,而且来源广泛,表现为日趋严重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从污染类型来看,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同时存在。水污染方面,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Ⅲ类、Ⅳ~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V类和劣V类水质的湖(库)分别占l8%和43%,其中太湖、滇池和巢湖等我国重要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土壤污染方面,酸雨污染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重金属污染面积至少2000万公顷,农药污染面积约1300~1600万公顷,据第二次全国1403个县土壤普查来看,84.7%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空气污染方面,伴随着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以及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气污染也更加普遍和严重。从污染来源来看,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农村工业污染。农村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烟尘、废水中COD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2003年农村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世界银行已经将我国农村工业污染列为三大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之一。②农业面源污染。据调查,我国集约化农区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现象非常严重,而利用率低下,仅在30%~35%之间,同时每年近20亿吨的畜禽粪便和100多亿吨的养殖污水有90%以上未经过任何处理或简单处理后直接排人河流、湖泊,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在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和中部的重要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工业点源污染。③农村生活污染。近年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污染加剧,仅2000年的垃圾产量就达1.4亿吨,并继续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10年垃圾产量约达2亿吨。另外,据陈敏鹏、陈吉宁等(2006)测算,农村生活产生COD、TiN、TP等污染的年排放量分别达到了5.29、1.36和1.02万吨。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主要表现为生态资源尤其是关键资源存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并逐步由局部向更大的范围扩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大量减少,1996~2003年间共减少耕地826.7万公顷,年均减少1l8万公顷,其中86.7万公顷是灌溉条件良好的优质耕地;森林资源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30%;草原生态目前仍呈“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全国已有退化草原面积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分布在陡坡山区和黄土高原。据统计,西部12个省(市、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93.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比例达到82.5%?。 2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2.1农村发展模式粗放及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农村经济增长的特征是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低下,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2.1.1农业生产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农药、化肥等物质投入的依赖性还很大?,农业产量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靠化肥等化学物品取得的。我国农业增长伴随着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量的急剧增加。以化肥为例,200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到了4766.2万吨,占全世界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化肥施用强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上限。过量的农药、化肥投入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并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对致污性农药、化肥等过度依赖增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①种植结构的变动。不同种植业结构表现为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通过“源”、“汇”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作用,控制或导致养分流失。我国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动,1961~2005年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连续下降了1717万公顷,而经济作物,特别是蔬菜、果树和花卉等种植面积增长显著,最近l0年中中国菜果花种植面积增长了近3倍,常年播种面积已超过3×10公顷。种植结构变动导致了施肥总量和施肥结构的变动,传统的粮食作物施肥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很多新兴的经济作物(如菜果花等新型产业)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和化肥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化肥施用水平和化肥流失率具有正相关性,可见,种植结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潜在危险。②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在农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并且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由于设备落后,不能及时、合理地对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进行处理,造成大量养分流失,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③盲目的调整行为造成外部不经济。受比较利益的驱动,态脆弱地区的大量林地、草地向耕地转化,但这些土地并不完全适合耕作,可能引起土地退化,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附在其中的营养元素也可能随之流失,造成水体污染;另外,林地、草地大量减少也会致使农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其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大大降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扩散形成面源污染。 可见,我国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已逐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的农业发展格局,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 2.1.2农村工业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经进入生态环境与经济的敏感时期。农村工业增长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水平和污染水平均明显高于城市工业,例如,单位产值的废水排放量为城市的2.55倍。 因此,一定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农村工业经济总量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快,环境污染排放越多,施加于环境的压力越大。另外,农村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也增强了整体污染水平。在工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存量污染产业和新增污染工业大都在广大农村地区“安家落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严重。从农村工业结构来看,即使在农村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呈现出明显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重工业增长相对于轻工业呈现加速趋势。重工业是大耗能、耗材、耗水、大污染型产业,同样的工业规模中,重工业比轻工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工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村工业大都是以浪费资源、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特点的企业。农村工业重型化与低端化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2生态环境管理和政策设计的二元化 与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相对应,生态环境管理政策设计也呈现二元化,主要表现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设计和政策工具供给严重滞后于城市,污染防治投资绝大部分投放在城市,农村环保设施非常少且利用率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长期处于“没法(律)管”、“没人管”、“没人能管”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明确、权威的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农户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模糊不清,并最终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效率不佳。另外,农村生态环境政策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主要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不同于城市污染、工业污染的特点,而我国的环境管理中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建立的,主要是“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防治”的污染控制模式,不适应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无法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发挥作用。 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法制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环境立法很少涉及农村生态环境。目前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却很少涉及,基本上被排除在立法之外。②环保执法力度不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比较滞后,执法主体不明确,环境执法部门没有执行权,执行力度远远不够,影响了法律效力。 环境法律的有关规定操作性差,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强,禁则多,罚则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环境执法工作的进行,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John和Pecchenino的计量结果表明只有当需要用于环境改善的投资充足时,环境质量恶化才会停止。环境保护投资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真正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却是非常有限,每年占GNP的比例还不足0.1%,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环保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另外由于疏于管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非常有限的污染防治设施利用效率非常低下,大部处于闲置、停运、报废等状态,共同造成环境污染防治速度远远赶不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可见,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不适应性、法律体系不完善、资金不到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乏等导致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效率低下,并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存在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如果相应的经济体制有利于调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民、农村工业企业等经济主体高效利用资源,这样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市场机制将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农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但必须看到,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配置上出现无效率,其主要原因是外部性的存在和市场机制不健全。 农村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外部性,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造成水体污染构成的面源污染,农村工业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等是典型的负外部性。使用农家肥或者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公害的有机食品,保护了环境,但可能减少产量;另外农村工业生产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典型的正外部性。在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价值没有通过市场得到体现,并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当一个经济主体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完全忽略外部性对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效益影响时,这可能使生态资源配置不当,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或者行为,生产者并没有将其视为生产成本,造成生产者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之间的差异,而生产者按照自己对成本的预算和对收益的预期来安排生产,这就使得负外部性的生产过剩,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的过度产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较为负面影响。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或者行为,可能带来收入和产量的减少,造成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差异以及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等,如果生产者按照自己对成本的预算和对收益的预期来安排生产,可能导致良性产品的供给不足,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环境资源使用成本扭曲,不能真正反映其成本。当生态资源低价或免费进入生产领域,根据生产资料相互替论,就会用低价的生态资源替代其他生产资料,造成对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综上,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可能会使环境资源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运作状态,导致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负的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污染物过度排放。正外部性很强的农村生态保护环境行为,使生态环境保护这种有利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严重不足,甚至出现零供给的局面。当市场机制不健全,生态资源的价值不能得到应有反应时,可能出现生态资源对其他生产资料替代,造成生态资源的过量消耗。 生态环境因素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具有外部性,为了维护和扩大它的正外部性,减少和消除它的负外部性,需要实行适当的政府干预,这也是传统的、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途径。但如果干预不当,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现行的农村生态环境干预体系难以应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激励错位等方面的缺陷,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态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且不具有可执行性、农村环保机构数量有限,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2.4社会机制不健全 社会机制作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补充,主要是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宣传教育等方面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社会机制还处于萌芽阶段,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社会机制有效运行的生态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培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其次,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不能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第三,公众参与程度有限、形式单一,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大部分限于宣传教育层面,难以影响政府决策,再加上公众的力量有限、层次不高,没有形成整合的集团力量,参与效果不明显;第四,政府对于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营造的氛围不够,公众参与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这些限制了社会机制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作用的发挥,不能遏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创新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农村发展中;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激励和约束相容的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决策与管理体系。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以期通过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政策、规制的调整和改革缓解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改变城乡环境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依据。 3.1适时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进行战略定位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显得非常必要。发达国家成功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共同点是:非常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将之视为环境管理的重要部分,非常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因此,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重新进行战略定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将之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和核心部分,并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加强对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重点区域农村工业污染状况的科学评估,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监控体系,将环境检测结果作为制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可执行和有效性。 3.2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粗放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因此,关键问题是通过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来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和农村工业生产过程的差异性决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差异。 目前我国农业正面I临着农业资源紧缺与农产品需求急剧增长的矛盾,同时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日趋明显。在这双重压力之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经验和大量研究表明,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Blackburn认为,种养结合和种养平衡可以通过土壤原始的循环,更好地利用各种畜禽废物和作物残留,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可见,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和恢复中断的农业内部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减少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失。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思路正好与之相吻合,能够形成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系统,为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应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循环农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利用”的要求,从投入端、中间过程、输出端三个有机的过程构建农业发展模式。并通过新的组织安排和政策、适当的产业链、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把专业化的种植活动和养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种植和养殖两部门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区域性的种养平衡,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农村工业来说,应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做为农村工业增长方式转变考虑的重要因素,纳入到经济决策过程中,在农村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是优化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以及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在农村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应转变经济发展理念,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走新型的农村工业经济增长道路。未来农村工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逐步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结构,并实现农村工业的适度集中,实现集聚经济和基础设施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产生量和污染治理成本。 3.3构建完善的农村生态环境公共政策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复杂,来源广泛、分散,种类繁多,表现为复合型污染,因此,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必须影响众多行为者,以减少相对小的、不能观察到的污染量。这就需要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并通过“连锁” 机制来激励相关行为主体减少污染排放。结合我国实际,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公共政策体系重点包括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产权制度、价格政策、税费政策、财政政策,对政府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环境准入门槛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管理的政策工具是多样的,包括市场交易机制、补贴、教育、激励和行为标准等,经验研究表明,不能简单地判断哪种政策工具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最有效,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选择取决于环境质量问题的性质、管理机构获得有关农村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关联关系的信息可得性以及关于由谁承担治理成本的社会决策。因此,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政策工具,需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税收一补贴政策工具、命令一控制政策工具(主要是法规/标准)、教育与技术推广工具等,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机制。 3.4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 制定较为完备的、可执行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对农村工业污染,农药和化肥的生产、施用,农村环境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根据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逐步完善和修正。同时还要按照生态利益优先、共同发展、负担与收益相一致的原则,规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构的责任与义务。①应明确相应管理机构及其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针对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制度、农村环境规划制度、农村环境整治制度、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及施用管理制度、流域点源和面源污染交易制度、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公众参与监督制度等的任务与地位等。②对省市级、市(县)级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实施监督主体、主要内容、控制指标、考核办法等专门规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③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的行政法律责任制度、民事法律责任制度、刑事法律责任制度。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剖析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指导思想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农业发展;新农村 〔论文摘要〕邓小平关于农业应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农业发展要实现“两次飞跃”、农业发展关键要靠科学技术与教育,以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等一系列论述,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始终把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首位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选择的是一条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长期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工业和城市的加快发展上,对农业的投入一直严重不足。特别是长期实行的缺乏激励机制的“”制度,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导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始终无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邓小平吸取了这一历史教训,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程。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问题,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首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指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1〕他一再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2〕,“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3〕。如果农业不能健康发展,特别是粮食问题不能解决,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邓小平还从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出发,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稳定;农民不能摆脱贫困,我国就不能富裕等思想。纵观邓小平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大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必须重视农业的作用,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快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第二,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第三,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前提。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以邓小平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首位的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农业的地位,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性投入,增加农业、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促使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度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就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高度,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等地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土政策”,对粮食快速增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土政策”与当时的中央政策是相违背的,因而这一做法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不可能全面推广。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粮食增产,邓小平对以安徽凤阳为代表的农村经营制度改革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指出: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他还指出,农村工作在集体化的组织形式方面应该大胆地解放思想。根据邓小平谈话的精神,1980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这个文件首次认可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使之成为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在中央的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扩散至全国。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第一次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3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终于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名正言顺,走出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单干、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传统理论误区。正是由于邓小平的支持与肯定,广大农民探索出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并因其符合生产力水平的现状与最优地解决了生产激励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使我国的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粮食与其他农产品全面丰收,使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并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目前,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支撑这一发展的基础仍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广大农民的预期,保持农民对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信任,这是中国新农村建设能否真正成功的基本前提。 三、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邓小平高度肯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认为它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农业发展的实际,邓小平又不失时机地指出,到了一定时期,又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将其视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他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4〕邓小平认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其根本目的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规模经营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高效率配置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能仅凭人们的主观意愿,必须在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进行。邓小平强调指出:“这种转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的,而是生产发展本身必然提出的要求。”〔5〕因此,实现规模经营,不能否定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经营责任制,更不能简单地把农民承包的土地收回来,由集体统一经营。而应在稳定家庭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具备可能性;同时也需要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上述两个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关于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在条件具备的时候逐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表明,农业制度创新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相信农民自己有能力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逐步发展出更有效率的农业经营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拔苗助长,强制采取一些与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做法,这样就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严重损害。 四、指出农业的发展关键靠科学技术 邓小平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农业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好意见。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7〕,“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8〕。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关键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而顺利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则是科技进步。特别是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已定、投入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自然成为潜力最大、效益最高的决定性因素。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中央和地方都要逐步增加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在科技经费投入和手段上要加大支持力度,力争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由目前的30%-40%提高到50%以上。第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这是科技兴农的关键。为此,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水平。 五、倡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邓小平就提出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如通过增加肥料、改良种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防治病虫害、改进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他也敏锐地看到,要实现农业翻番的目标,光靠粮食生产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多种经营。他说:“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9〕从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现状来看,依靠单一的粮食生产,不可能实现农业翻番的目标,更不用说实现农村的繁荣、富足的目标了。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实现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应该走多样化经营的道路。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有利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而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因此,邓小平关于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作用分析 摘要:水保淤地坝工程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措施。定西市安定区从1986年被黄河上中游局列为淤地坝建设试点以来,通过多年的由单坝到坝系连续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6条坝系工程,为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为生态环境文明建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键词:淤地坝;农村和农业;作用;安定区 1基本情况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系黄河流域祖历河水系,流域总面积3638.7km2。总人口47.4万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380mm左右,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均气温6.3℃,无霜期141d。多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640T/km2,径流模数2万m3/km2。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素有“十年九旱,苦瘠甲于天下”之称。全区境内共有大小支毛沟2.4万多条,平均沟壑密度2.4km/km2,平均沟道比降8‰~59‰,沟谷深而狭长,横断面多呈“v”字型,沟道两岸均为黄土层覆盖,且土层深厚,筑坝土料十分丰富,沟道均适宜骨干工程和淤地坝的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共建成淤地坝155座,其中骨干坝81座,中型坝37座,小型坝37座,分布在全区12个乡(镇)的20多条小流域。是全省淤地坝工程数量最多的县区之一,约占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全市总数的二分之一。工程布局上主要呈两大类布设。一类是单坝布设,这些工程大多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目前大多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年限。另一类是以坝系布设。主要以花岔、官兴岔、石门、九华沟、称钩河、李家河等流域为典型,共建成各类淤地坝124座。截止目前,超过设计淤积年限的共91座(其中骨干坝45座,中小型坝46座),达到设计淤积年限的有13座(其中骨干坝3座,中小型坝10座)。骨干工程与淤地坝相间分布,主沟与支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沟道防护体系,这些淤地坝在流域内所形成了具有一定系列的特殊功能,其中以蓄水、防洪、灌溉、拦泥、淤地和生产最为显著,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生态建设与修复、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淤地坝的重要性 宏观上来说淤地坝之所以能在安定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最核心的还在于其拦泥作用,并且削减了入黄泥沙,防止下游河床抬高,有效地拦蓄泥沙,制止沟床下切,抬高侵蚀基点,控制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淤地坝建设可为安定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支持;淤地坝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入黄泥沙,而且可以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据统计,1亩坝地生产的粮食是坡耕地的6~10倍,并且可以促进6~10亩的坡耕地还林还草,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微观上来说一是增强了流域的抗蚀稳定性。二是淤地坝在我区的村村通道路建设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及大的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 3淤地坝在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拦泥保土,滞洪减沙,淤地坝的建设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和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既能抬高侵蚀基准面,有效制止沟道下切、沟头前进和沟岸扩张,减轻沟道侵蚀,又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调查统计。骨干坝每淤成1hm2坝地,平均可拦泥沙8000t,中型淤地坝6000t。小型淤地坝3000t。定西市安定区已建成的155座淤地坝累计拦泥沙105万t。布局合理的6座坝系工程拦泥沙效果更为明显。花岔和石门坝系基本实现了泥沙不出沟。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对黄河安澜起到了极其生要的作用,见表1。利用库容直接拦减入黄泥沙,并在拦沙后,抬高沟道的侵蚀基准面,遏制沟道侵蚀。2)利用拦减的泥沙造地(称为坝地),这类土地的亩产量相当于坡耕地亩产量的8~10倍,群众围绕坝地居住,不但改善了在坡地上耕种的生产条件,还解决了吃水问题,坝顶还可以作为跨沟桥梁,改善交通条件。3)利用坝地代替坡耕地和一部分梯田,可保障坡耕地稳定地退耕还林草。在淤地坝拦减泥沙达到一定程度后,坝地即可投入运用,在拦减泥沙完成以后坝地面积达到最大。由于坡面径流和其侵蚀携带的坡面土壤有机物汇集在沟道内的坝地中,其中水量沿坝地土壤下渗,致使坝地的土壤水分远大于坡地土壤水分,且蒸发较小、土地肥沃,可以给当地居民提供长期、稳定、优质的粮食生产基地,保障粮食供给。这时,被淤地坝所替代的坡耕地和一部分梯田,可部分用于发展经济林,解决当地长期的经济发展问题,其余全部自然封育,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4)解决人畜饮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安定区是黄土高原地区干旱较为严重,素有“十年九旱”,水资源极度紧缺,淤地坝在运行前期,作为水源工程,通过集蓄、利用地表径流,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花岔、道回沟、称钩河等5条流域坝系多年靠窖水和几十里外人担畜驮解决人畜饮水,通过坝系建设,不仅彻底解决了水荒,而且每年为安定区中西河灌区补充水源350多万m3,新增灌溉面积850hm2。同时发展蓄水养鱼,目前已有21座投放了鱼苗30万尾,正在推广,进一步为淤地坝的水面综合利用积累经验。5)坝路结合,便利交通;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安定区千沟万壑造成的极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安定区实施的马玲薯产业,在依托水保流域治理坡改梯工程的基础上已成为安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年均增加农民收入近400元。这些马玲薯的种植都在山区梯田地里,要使其变为商品必需要运送到山外进行交易。淤地坝的建设,使坝路结合,坝顶成了连接深沟两岸的桥梁,形成了坝系经济区的骨架,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发展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安定区建成的淤地坝有90%成为重要的交通道路。称钩河坝系工程已建成的21座骨干以在当地形成了65km的交通道路网络,彻底改变过去人担畜驮的历史,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结语 水保淤地坝的建设为安定人民的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改变了安定农村面貌,为安定支柱产业马玲薯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安定发挥它的作用。 作者:王统 董俊天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局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周边农村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摘要:目前,“互联网+农业”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015年以来,国家将“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改造传统农业。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目前济南市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障碍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对于“互联网+农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物流体系问题、思想意识问题、品牌化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整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销售、物流、思想意识、品牌运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结合“互联网+”思维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济南市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品牌化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部署了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4项具体任务。济南市目前还存有27万农村贫困人口,且大多靠种植农作物为生。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体系,本文对传统农户在销售、运输、思想观念、品牌运营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性的相关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济南市周边农村作为调研范围,以种植农产品的农户及农村合作社作为调研对象。作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户在销售、物流、观念、品牌化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传统农户以及各农村合作社给予了一些建议与设想。 1.1.1济南市周边地区农业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且在种植规模、质量提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花生、油菜、山芋8种主要农作物。并且依靠济南的地势气候特点,农作物的每年产量可观。济南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享有“中国精品菜篮”的美誉。 1.1.2济南市政府关于“互联网+”的战略部署 2016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济南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作用,积极实施开放、融合、聚焦战略,着力加快产业更新和动力转换,着力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着力激发自身优势,打造济南泉城特色,努力形成全省引领、全国先进的“互联网+”发展格局。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检索,总结出相关知识,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济南周边农村的农户及农村合作社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主要通过现场问答、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完成问卷内容的填写。在收回的178份调查问卷中,有150份为有效问卷。 1.2.3数据统计法 在问卷回收后,进行资料归类整理并深入地分析研究,结果作为本文的论证依据。 1.2.4访谈法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当面问询等方式向济南市周边地区农户及农村合作社员工询问有关销售、物流、品牌化及观念等问题,并进行沟通,为撰写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2济南市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不健全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发现,有14%的农户选择自产自销的模式来销售农产品,有33%的农户将农产品售卖给了收菜小贩,有40%的农户及农户组成的农村合作社选择将农产品售卖给大型批发商或当地龙头企业,只有9%的农户组成的农村合作社将农产品售卖给零售终端超市,占比最少的互联网电商模式只占总比例的4%。通过上述的情况整理得出,济南市周边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集中,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收菜小贩、大型批发商、龙头企业占据73%,而这种模式的中间商成为了最大收益获得者,农民并没有获得最大的收益,无法改善农户的经济状况。除此之外,自产自销的销售模式占据总比例的14%,这种模式具有农产品附加值低,不易保存,流通成本高等特点,一旦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在市场中价格下降,将会面临令农户“白忙活”或“血本无归的情况,严重伤害到农户的利益。以超市为销售媒介的农超对接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面对相对分散的农户,超市面临着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 2.2济南市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不完善 通过调研及问卷调查显示,有38%的农户认为物流成本过高是农产品销售价格低的主要因素,认为销售渠道单一为主要因素的有28%,中间商过多的占21%,种植水平低的占总比的13%。经过调查,农户反映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中间环节过多,农产品物流设施落后以上三方面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2.3思想保守,缺乏市场意识 济南市农户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思想理念都较为中庸保守,大多数人还保持着靠天吃饭的想法。农户只关心自家土地的农产品经营,跟风现象严重,对市场变化不敏感。而在信息获取方面,大多数农户主要依赖于以往的生产经验、周边市场价格以及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去研究农产品的来年市场走势及发展趋势。这导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到头来因集中上市,而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最终大量积压,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减少,利益受损。 2.4合作社、农户的品牌意识薄弱 由于受到目前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的影响,济南市周边地区农户的小农经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不少人都习惯了粗放式经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农户都认为农产品品牌化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87%的农户并没有兴趣将自家农产品品牌化。 3发展济南市现代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3.1利用多渠道 对农产品进行销售,着重发展互联网电商模式(1)积极、深入地开展“农超对接”活动。通过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来满足现阶段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超市通过拥有的资金、技术等条件为农户进行科学的生产规划以及技术支持。(2)随着现代人消费习惯的改变,通过互联网电商模式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而济南市政府支持的各农业示范园、农业服务平台也纷纷试水互联网电商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济南市政府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监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也将有利于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发展。 3.2完善物流体系建设 (1)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应不断完善物流的运作,建立规范的流程体系。在物流发展中,从仓储配货到装货、运输,每一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情况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运输的效率。要建立高效的物流流程就必须使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在一起,减少中间的冗余环节,降低不必要的消耗。从而起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效应。(2)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依托如济南市农科院等院所建设的物流信息化平台推广农业互联网监控体系,获取更多的物流信息。同时加大建设农产品物流可追溯体系,降低供应链成本。从而实现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控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3)提升农产品物流技术,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等相关技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4)由于农产品自身种植的特点,其季节性的表现非常突出。济南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例如苹果、梨、杏、大葱、鲍芹等,都是大面积种植,集中上市,而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本地储存条件差,储备能力不足,于是产生大量的积压,这几乎成为每年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扩大地方果库的储备能力,形成农产品的全年销售,这是济南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3培养市场意识,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1)利用广播电视、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户宣传市场经济知识,增强农产品经济观念,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户积极生产,使农户真正获得实在利益,让其亲身感受到收益的提高,增强信心,逐步树立市场意识。(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加强信息引导,使用加强农民和市场的信息对称,鼓励高校建立农民互助的帮扶服务队,更有效地帮助农民了解信息。增强农民获得市场价格信息的渠道。 3.4利用济南市历史文化资源,深化挖掘农产品品牌形象 (1)深挖成熟品牌的文化内涵,树立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形象,将农产品故事化、形象化,同时以成熟品牌带动地区特色农产品,强化品牌理念,增强品牌意识。重视农产品经营中的品牌维护,加强推广济南周边地区特色农产品,例如章丘大葱、鲍芹、高官寨甜瓜等知名品牌的同时,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将区域农产品打造成完整的品牌体系。(2)强化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同时提升农户经营意识,培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整体观念。做到用文化理念包装产品与品牌,增强对消费者的文化吸引,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将原来满足物质需求转变为满足精神需求。(3)济南市政府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济南市周边农产品品牌建设予以支持,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户开展品牌及文化方面的相关培训,利用多种机会,例如农博会、招商会、推介会、宣讲会等加大济南周边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对区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做好文化引领,为农产品走出济南,走向全国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者:陈鹏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城市近郊农村农业发展的思考 我的老家库前村,原为南昌县所辖,后划入南昌市高新区,地处风光旖旎的万顷瑶湖之滨,为麻丘镇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在省城的东南方向,新航空城范围内,距南昌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约25公里,距赣江新区约39公里。每年春节,我与家人一道回家祭祖、拜年,带着调研任务,对老家农业生产发展进行了一番调研和思考。 库前村的现状 据村民们介绍,村里土地面积约2500亩,耕地约1580亩(水田约1181亩),总人口达1348人。据历史记载族谱中有文字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宋代时期,曾有鄱湖平原地区“鱼米之乡”之美称。目前,以种植水稻、萝卜、红薯等为主,个别老乡家散养有鸡、鸭、耕牛(黄牛),以自食和役用为主,畜牧和渔业养殖目前没有规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村集体曾种过橘子树,创办了一个橘园,但遗憾却没有跟上市场前进发展的步伐,最终被淘汰。唯一的亮点是村里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依托“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的良好灌溉条件,种出的白萝卜大、粗、甜,在周边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通过与乡亲们交流、沟通,总的说来全村农业仍以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特色不明显,也谈不上规模,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比重较低,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给人的印象是,近城无市,在乡无农,年节人聚,平日房空。这种既不象城中村因征地开发而大步转型、也不像农产品主产区搞大规模农业产业升级的城市近郊中间地带,我感觉,在农业发展中,都有类似的问题。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一部分农民无心耕种,即有担心投入农业,短期见效慢,今后如土地征收将不可持续,还有的一心在外务工,等待征地拆迁;二是地处城市近郊,外出务工较其他农村更加方便,在乡务农人员更少;三是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虽有收入,但没有规模效益,收入占比较低。 展望库前村未来 如何充分发挥城市近郊农村的区位优势,搞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与都市产业相融。我认为,一是明确土地政策,给近郊农民吃上“定心丸”。实行严格城市发展规划,保持规划时间内的稳定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落实,让农民定心;二是加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壮大现代农业。紧紧围绕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有吸引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网上农业、订单农业、农业电商等;三是对个体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土地,转变成农场主,发展农村服务业,让其中一部分个体农业生产者成为农业服务业成员;四是加大模式创新,建设让城里人羡慕的乡村田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生态休闲农业为主,探索PPP项目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村集体、村民多方参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场主的利益,让农民变股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自愿回乡投身农业,实现农村城市化与农业发展齐头并进。 作者:郑艳红 农村农业发展论文: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污染日益严重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现实,呼唤着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的农村沼气生态技术。近几年来,沼气事业一直被国家当作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一件大事来抓。先后安排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农村能源项目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投资逐年加大,从"十五"初期的上亿,到"十五"末的十个亿,到今年的25个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我市抓住机遇,加快沼气发展速度,截止去年底,全市户用沼气保有量超过6万户、中小型沼气工程104处。沼气因其清洁、高效、制备容易且原料充足等特点而备受农户的欢迎。随着沼气池的增多,沼气发酵产物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沼气综合利用的范围也不断被拓宽。实践表明,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控制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有力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技术 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是一种综合技术,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充分结合起来,将种养技术、能环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植物生长、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克服了农业生产实际中普遍存在的种养分离,能环分离所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具体的运行模式是:养猪的粪便(其他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生产沼气和沼液沼渣。沼气作为农村新型的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而粮食、蔬菜等又可成为养猪的饲料。简称“猪—沼—果(粮、菜、茶、鱼等)”生态农业模式。 二、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农村沼气生态技术能够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如沼气替代了石油液化气、电力照明等常规能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调查,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一年产的气,可基本满足3—5口之家的生活用能,这些沼气相当于650元左右的液化气。潜山县黄柏镇陆河村,地处偏远山区,这里海拔高,气候冷,群众对生活用能要求非常迫切。农户陆晓明家养了6、7头猪,猪粪便的处理非常麻烦。前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安排到他家,县农村能源办利用沼气生态技术,帮他新建了猪圈和2个8立方米沼气池(其中一个自己投资)。现在好了,猪粪自流进了沼气池,一天产气可烧4小时,烧水做饭用不完,全年的炊事不用液化气和柴,家里原来烧柴的伙房也不用了,烧料一年至少要省下1000多元。 (2)沼液、沼渣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十分巨大。沼液和沼渣统称沼肥。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锌等微量元素,而且这些营养元素基本上以速效养份形成存在的,能够迅速被作物吸收。沼渣中营养元素种类与沼液基本相同,但其含量远远超过沼液(碱解氮占全氮的29%,有效钾占全钾的52%),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改造成腐殖酸类物质,是一种具有改良土壤优质有机肥。据测定,经过发酵30天的沼液沼渣,同未经发酵的粪便相比,全氮高出14%,铵态氮高出19.3%,有效磷增加31.8%。因此,沼液沼渣具有营养成分齐全、肥效稳定、缓速兼备、成本低等特点,它不仅供给作物营养元素,还把土壤中难以吸收营养元素变成可利用状态。长期的嫌气,绝(少)氧环境,使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中大量病菌、虫卵窒息而亡,同时由于缺氧沉淀和大量铵离子产生,使沼液不会带活病菌和虫卵。沼液本身含有吲哚乙酸、赤酶素和较高容量的氨和铵盐,这些物质可以杀死或抑制种谷面的病菌和虫卵。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沼液可预防稻飞虱、棉铃虫、枯萎病等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下降45—67%,而其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还有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连续5年实验结果证实,作物用沼肥后,土壤的有机质增加,透气性改善,保水肥能力增强,为农作物增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沼液沼渣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和降低了农产品中残留,提高品质,已成为了人的共识。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方元胜家,过去把猪粪堆在圈门外,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去年他家修建了一个“养猪—沼气—大棚种植”相结合“三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池,当年见效。猪粪直接排到沼气池,用发酵产生的沼气来做饭炒菜,烧水洗澡,既卫生又干净。塑料大棚紧挨着沼气池,每年种两季菜和一季草莓。他算了一笔帐:利用这口沼气池每年为他节省燃料和电费约70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节支150—200元,养猪增效150—200元,因种菜和草莓无公害、品质好,价格高,增效3000元左右,一口沼气池给他家节支增收在4000元左右。 三、推广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不仅克服了农业经济效益低的特点,还具有实现农业生产无污染的特点。技术模式中的沼气是解决我市农村能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免受人为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中间产物沼液沼渣既具有优质有机肥与优质化肥所具有的特征,又具有高效生物农药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实践证明,用沼肥替代化肥,作物的产量不仅没降低,反而增加,其原因是沼肥克服了有机肥迟缓和化肥容易流失的不足,同时具备化肥肥效快、有机肥养分全面及缓慢释放的优点,是一种速缓兼备的无污染肥料。农药在农产品的残留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恐慌的程度,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且着手花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为了降低农药的残留,有关部门一直极力倡导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与使用。由于受到涉及部门、农药品种较多,作物种类繁杂、农民素质差等因素制约,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工作十分艰难。沿用已有方式很难在农药残留控制方面出现突破性进展。调查表明,用沼液沼渣来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果树、花卉、蔬菜农药使用量80-90%,是控制农药残留的好方法。沼液沼渣抗病杀毒原因在于其含有大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能够提高作物免疫力,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农村沼气生态技术不仅解决了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也有效解决了禽畜粪便污染问题。人畜粪便及时经过沼气池厌氧处理,杀灭了许多寄生虫,病原体,减少了蚊蝇孽生,切断了疾病传播的污染源,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沼气生态技术,推广使用沼肥,是防治我市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净化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四、推广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的建议 (1)充分认识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重要性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是种养技术,环能技术的集成,沼气的综合利用,可使废弃物资源化。在农村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保证有足够的发酵原料投入,就不断产出沼气和沼肥,沼气用来照明炊事,还可用来保鲜水果,储存粮食等,沼液沼渣作为肥料施用可防作物病虫害,也可作为养猪(鸡、鱼等)添加料,用于种植,不但增产还能提高品质,且没有化肥、农药的毒害和污染。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优点不仅表现在高经济效益上,还突出表现在对农作物污染的控制方面,对农业污染控制得如此彻底是其他任何技术无法相比的。近几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同时,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如市农村能源办为全市建池农户配套发了一张“农村户用沼气的安全管理和利用”的明白纸,让农户张贴在醒目地方,各县(市、区)农村能源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印刷一些沼气综合利用宣传手册发给农户。 (2)要加大对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的资金投入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核心是沼气,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同时配套改圈、改厕、改厨,农户一般需投资3000—5000元,建设标准高一点,投资更大。初始投资过大是农户无法实现自发建设能源生态模式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农村沼气生态技术,至今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的首要原因。近几年,我市实施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中央财政补贴每个建池户800元,虽然缓解了部分农户的资金压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各级政府要帮助农民多渠道筹集资金,应对农村户用沼气进行部分补贴,并对补贴不足部分提供小额信贷。 (3)要加强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培训应该看到,由于部分沼气用户自身的文化素质原因,导致有的农户只知道沼气有许多用处,但不知道如何去掌握,有的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掌握了一些,但不全面,凡此种种,使得沼气应有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无形消弱了我们鼓励农民建设沼气的初衷。我们要加强对农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培训,做到“既授之鱼还要授之以渔”,发挥沼气潜在的多功能用途。为此,笔者认为各相关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利用农村广播电视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讲座,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每个建池户一册;二是组织有关人员下乡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经常性开展科学技术下乡活动,普及和推广沼气综合利用生态模式;三是要因地制宜帮助农民选择出当地所适应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授之以渔”。
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样相对的工程建筑越来越多,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所以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地质勘察工程中水文地质工作起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勘察;危害措施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存在着重大的危害性。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的达标情况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工期延长性。工程中地下水是影响地质土壤环境和基础岩石环境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危害问题仔细分析,做好预测研究,把有可能带来的危害扼杀在摇篮中,确保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对水文地质危害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建设。 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性质问题勘察的内容 1.预测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存在的水文地质的问题情况,正确的科学分析预测地下水对整个工程及岩土方面的影响。从而有效有预防地下水可能对工程带来的危害,并且做出应急方案。工程地质对水文问题的勘察要因地制宜,根据其岩土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实际的给予预案。还要考虑到表层水给工程带来的危害问题。所以,无论是地下水还是表层水都会对工程带来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危害影响,确保工程能顺利完成。 2.预测工程地基承受地下水压问题 勘察工程中水文地质给工程下部地基带来了危害现象。这种危害现象有可能工程地基受地下水压直接造成不同程度的下沉或毁坏,所以在地质勘察中因水文承压水对工程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和预算。施工前如不进行实际承压方面的数据,地基建设时承受不了地下水对基的压力,影响施工进度。 二、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 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程,其水理性质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直接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前,要对工程水文地质中带来的危害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勘察。 1.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 工程中地质勘察水文问题的基本危害是地下水。地下水无论是上浮或下降都会对工程带来影响,造成工期的延长和经济上的损失。危害性质有以下几个方面:(1)腐蚀性:整个工程中管道、钢筋、水泥都会受到地下水的腐蚀,使整个工程遭破坏。(2)渗透性: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作用,水就会对土壤和岩土进行渗透和破坏,至使整个工程出现不稳,表面水会对基础物、地下室进行淹没。地下水的下浮会对建筑物造成地裂,倒塌等危害性问题。(3)膨胀性:岩土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会对其造成裂缝、表面膨胀,因为吸水后的岩土会发生变化造成体积扩大,对工程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造成危害。 还要预防工程周边的因素带来的危害如:山坡、边坡等。周边地理因水文因素带来的山体塌方,岩土下滑等。地下水的下降也会难工程带来危害,造成地裂,工程整体下沉使建筑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所以必须建立科学的预防方案。 2.地下水压力给工程带来的压力 地下水是自然的成品,地下水压一般情况下不会给工程带来影响,很多情况是因人为问题造成的,在施工中不按作业标准,就直接破坏了自然地下水的平衡状态,造成地下水压力危害,在地下水的压力作用下可能引起工程倒塌,使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地基是工程的核心,是承载整个建筑的基石,如果地基没有打好,整个工程就没有质量保证,大大降低了工程的使用期限,所以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施工中高度重视因水文地质问题及地下水压力带来的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措施 1.工程中给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制定标准。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工作,具有专业知识性,在我国现在已经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方案和规章制度。这样有效的保证地质勘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勘察水文地质时出现的各种情况都会做出预防,是工程勘察中的依据,在工程勘察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工程勘察地质工作中工作人员对工作地质勘察规章制度并不专业,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工作只是凭经验,直接给工作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带来了危害性问题,知识的不专业性,规章制度的不掌握性,阻碍了作用的发挥。所以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高度加强对地质勘察中规章制度的掌握,从而全面提高勘察地质水文工作中的技术水平,保障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安全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以实现预防工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的危害性。 2.工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状态的掌握和监测 工程中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核心工作是地下水全方面的因素。勘察中确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适时适地的勘察。监测地下水的状态,确定地下水的位置,测量地下水的压力和它的变化规律及腐蚀性等。从而全面预防因地下水给工程带来的影响,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质和地基的承压力是多少等,以便做出对地基塌方和管道断裂的判断,制定防治措施,可采取,控制地基的深度,使地基做到保持一定的隔水标准,避免发生突涌的危害问题。还要采取降低地下水的压力和提高建筑物的承受压力,如加设排水孔,使承受水压的水位有一定的降低等。 3.工程周围地质情况的危害措施 工程勘察中周围水文地质的危害也要高度重视。在工程勘察中除了要加强对工程自身的安全做到保障,还在对其周围的地质水文问题做出有效的措施。有山体的地方要加强对山体滑落制度措施,做出有效正确的实际数据等。 总之,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是地质勘察中的核心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保证性作用,建筑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利用专业的技术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对工程的危害进行控制,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和全面性的工作,因此要求工作者对其要全面正确的认识,认真的学习新技术知识,不断的创新和积累经验,提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建筑安全提供安全性保障,在真正意义上做的防患于未然,为人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 [摘要]本文主要对工程地质勘察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并分别从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察 1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各种工程地区的地质状况,评价工程地区内的各种地质问题,预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以及对工程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施工地点,并对针对施工地区的不良地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及正常使用。 而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一个重要板块,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8》中,明确了地下水的勘察要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地下水作用的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常被忽视,勘察人员都注重工程条件、地基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勘察,而忽视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水文地质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只简单对水文地质条件做一般性评价。 2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项基础性的调查工作,主要是通过野外填图来完成。(1)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的基本特征;(2)确定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含水性质,地下水类型,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3)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地下水动态一般将征;(4)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区内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其开采条件;(5)初步阐明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情况。 2.2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面物探方法有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浅层地震法、α―径迹法等。 2.3水文地质钻探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水头,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验证测绘与物探的成果;(2)进行各种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各种水文地质参数;(3)采取岩土样和水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测定岩土物理和水理性质;(4)利用钻孔可长期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开采井。 2.4水文地质试验 在野外条件下,对地下水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水文地质试验的种类有: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流向和流速的测定等等。 2.5地下水动态观测 作为水文地质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地下水动态观测是在布置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时,就要考虑到保留一部分钻孔用来进行长期观测,定期测定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和水温,以便为以后地下水资源评价或其他水文地质计算提供资料。 2.6实验室分析 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要选取水样、岩样或土样进行实验室的水质分析、粒度分析、孢粉或微体古生物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等。 2.7编制水文地质报告和图件 地质报告应正确地反映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要求解决的问题给出答复。图件即一系列的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根据勘察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综合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岩石含水性图等等。 3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3.1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2)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3)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4)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3.2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其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干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3)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4)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3.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的大幅度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2)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有: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造成的危害。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强烈交替,会将土层中的易容物成分淋失,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4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应对措施 4.1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 在调查中,要明确调查的重点,设置必要的调查指标体系,弄清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评价,涉及到基坑工程的还应做抽、压水试验,调查土层的渗透性质等。预估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突涌、流沙或管涌等潜在的威胁,制定出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 4.2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规程学习 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规范、规程,了解和熟悉其要求,这样才能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时做足工作量布置,设置足够的原状土样测试数据、及时划分抗震地段。通过研读规范、规程,工程地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吸收文件的相关规定后,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5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工程地质勘察以及地质灾害防预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摘要]一直以来,水文地质问题都是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施工的重要环节,但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岩土体工程特性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工程地质环境。因此,本文在认真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查要求,找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基坑地下水的控制为例,具体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关键词]工程地质 勘察 水文地质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除开水文物质性质之外,水文地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其岩土水理性质,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果不重视,必定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寿命周期。所以,针对水文地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满足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1工程地质中勘察水文地质的要求 1.1自然地理条件 这里主要指的是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特征等,地形地貌包含了工程共区域内的水系、平原、高原特征、地貌侵蚀以及堆积等情况;气象水文特征则指的是工程所处的区域是热带还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程度等情况[1]。 1.2地质环境 这里主要指的是区域内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 1.3地下水位 这里指的是最近2-5年之内,区域内最高地下水位和水位的实际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的实际条件、地下水和地表水补排的关系对地下水位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一直都是重要的工程勘察内容。 2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产生的影响 2.1工程受到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分析 由于工程施工单位作业人员缺少安全意识,或者是安全意识落实程度不足,施工区域之内,频频出现不合理地质利用等情况,由于过度的开采、地下水抽取频繁或者是上游水库不合理的修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区域之内的地下水补给状态,这是地下水位下降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这样很容易让工程施工作业受到地面下沉或者是地面塌陷等质量问题的影响,无法有效地应用地下水资源,就无法保障工程项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2工程受到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影响分析 在地下水水位出现上升变化趋势中,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施工区域土壤盐碱化,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工程项目就可能因为上升的地下水出现腐蚀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岩土工程体硬度指标与整体结构强度的发挥。最关键点在于:由于地下室保持长时间的充水状态,必定会出现工程项目地基基础上浮的趋势,大量管涌、流砂等质量问题的出现,也会破坏工程项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2.3工程受到多地下水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波动的影响分析 频繁地地下水位上升或者是下降,不仅会对岩土质量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后续的建筑物运行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地下水水位频繁的波动,在岩土土体之中必定会有一种类似于胶体的胶结物物质产生,从而出现岩土土体中铝元素、铁元素大量流失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岩土基本的承载能力,最终加大工程的施工难度。 3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对于工程地质而言,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岩土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岩土的稳定性与强度受到影响,导致其性能变差,最终出现诸如流沙、滑坡、地基沉陷等多种不良厚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的运用,甚至还可能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在地下水中,还有C02.S04-.Cl-等有害的化学成分,对水位之下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与侵蚀作用,大幅度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2]。 3.1基坑地下水对工程带来的影响 一般来说,基坑工程都位于地下水位之下,一旦地下水问题突出,必定会对基坑工程带来影响,主要在于: 第一,基坑开挖施工条件恶化。当地下水深入到基坑之后,会将工作面淹没,从而影响开挖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坑内的排水还会影响到基坑周边地面的变形与神将,直接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开裂、下沉等诸多问题。 第二,出现管涌、流沙等不良现象。如果基坑开挖处于颗粒细小的非粘性土当中,由于坑内外存在水头差,所以,当地下水渗流入坑内,就可能出现管涌、流沙等破坏,从而影响到基坑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三,基坑周边的土质被软化,会降低岩土体坑底与坑壁的强度,出现侧壁变形、底部鼓起等问题。 第四,支护结构上方的压力被增大。由于存在地下水,所以,挡土比水结构上的水土压力会持续增大,相应的,就会增加基坑支护施工难度与成本。 3.2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措施 控制基坑工程的地下水主要由明沟排水、降水以及隔渗等集中方式。 第一,明沟排水。利用明沟排水法是在基坑内部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通过抽水设备在集水井中抽取地下水,已达到坑内无水的效果。这一类方法主要适用于潜挖基坑,地下水位高出坑底不多,并且在坑壁上不会轻易出现坍塌、管涌以及流沙等问题。 第二,降水。这里说的降水指的是井点降水,主要是在抽取基坑周围地下水时,将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面之下的一种降水方式。一般最常用的有深井井点、电渗法、喷射井点和轻型井点等方法[3]。 第三,隔渗。基坑的隔渗又包含了侧向与封底两种隔渗法。侧向隔渗法分为冻结法、截水墙以及节水帷幕等。基坑侧向隔渗设施需要穿过相应的透水层,并且进入到下卧隔水层一定深度的区域之内。如果透水层厚度大、埋藏深,那么利用侧向隔渗设施不经济,且难度较大,这时就可以利用悬挂式的侧向隔渗与基坑封底隔渗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地下水处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作业的开展而言,工程地质的勘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更倾向于复杂、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在现场的作业环节中,应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区域之内的岩土体和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做好系统化分析,为项目施工提供第一手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而确保各个施工区域之内的水文地质因素对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都能够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这样才能满足项目施工的需求。 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 摘 要: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当中,水文地质问题显得非常的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勘察的质量,在进行勘察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做好水文地质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于地下水引起岩石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推进地质勘查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勘察和施工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却往往忽略水文地质勘察的问题。水文地质不仅是构成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同时也是工程中重要的环境要素,成为改变岩土层特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不深入以及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所以,一定要注重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1、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的耐久性,对地下水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明确建筑使用期限,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它可以分析地下水对建筑工程地区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和预测。所以,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十分必要的,意义重大。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主要内容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与正常使用提供解决方案。 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主要内容: 1、调查河流及小溪的水位、流速、流量、洪水标高及淹没情况; 2、调查水井的水位、水量、变化幅度及水井结构和深度; 3、调查泉的出露位置、类型、温度、流量和变化幅度; 4、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律、变化幅度; 5、了解地下水的流向和水力梯度; 6、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和补给来源; 7、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水文地质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工程勘察设计的过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应评价水对钢筋的腐蚀性。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工程勘察设计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4)在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预测未来人为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 3、分析由地下水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一般来讲,工程勘察的重点主要是岩土工程的损害程度,而由于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及动水压力两方面造成的岩土工程危害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正因如此,我们在研究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时,重点掌握以下三个层面: 3.1因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研究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来讲是首要任务。大家都知道,水位的升降一般会受到季节和雨水的影响,这些属于天然条件下的水位变化,往往边幅不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很大程度上会感受到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而且这个幅度较天然因素是比较大的,当然,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也更为严重一些。 一方面,先来看一下因水位上升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降雨量增多,气温变化及人为灌溉施工等都有可能导致水位的快速上升。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是水位上升将会给岩土工程造成什么样严重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水位上升可以导致土壤沼泽化和盐渍化,这样增强了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作用,导致工程地质潜在危险状况加强。而且水位的上升还有可能使得河岸,斜坡等岩土体产生崩塌等严重的地质现象,这一点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一些特殊的岩土,由于水位上升很有可能造成结构破坏,软化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水位的关系造成的岩土工程危害。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因为水位下降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情况。很多情况下地下水位的降低都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像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修建水库是对下游地下水过分的截取等都是导致地下水位骤然下降的原因。一点地下水位下降,地裂,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就会源源不断,水质恶化也将接踵而至,对于岩土体,建筑物的威胁程度将大大增强。 3.2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但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一定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综上,地下水对于岩土工程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水位地质在工程勘测中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只有掌握好水位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才能给工程勘测工作提供帮助,达到预防危险状况发生的目的。 4、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措施 4.1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增强工程安全意识 领导带头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层层管理,提高全体人员工程安全意识。宣传水文地质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范围。 4.2完善评价机制,降低工程危害程度 地下水位的评价机制需要不断地完善,跟上工程的需要,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建筑物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中,要对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采取分别对待的措施,从工程建筑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和作用,并提早做出预测。 4.3跟踪调查水文地质变化,全面掌握变化规律 对工程的相关情况要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地基的基础类型,并且对水文地质问题与地基基础类型相关的问题调查情况,以备工作中的不时之需,提供充足的资料。 不仅要掌握地下水现在的状态,更要掌握随着工程的施工,实时跟踪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提早做出应对举措,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4.4从实际出发,落实施工要求 结合地区和工程实际,以辩证法的角度,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探明相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参数,同时积极检测地下水位,确保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安全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相关部门有必要切实的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以及对其技术的发展赋予高度的重视,并从建筑物基础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下工夫,并结合地区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目的是使工程地质勘察的成果可以更加的实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发展。
工程机械再制造篇1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施工和道路施工中。几十年来,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速,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要,很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工程机械的使用期限约为10年,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将大部分进入报废高峰期,如何妥当处理这些设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制造的提出,为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道路。本文以我国的工程机械为研究对象,对该行业的可再制造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工程机械在开展再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工程机械可再制造性分析 1.1工程机械再制造概述 工程机械的再制造是以机器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提升废旧机器的性能为目的,并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采用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方式,对即将报废的工程机械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1]。传统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以机器的报废而终止,而工程机械的再制造是以机器的报废为起点,使得该产业链进一步得到延伸,符合先进、绿色和环保的要求。工程机械再制造具有以下特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特性不能低于新产品,与新产品制造相比,成本只有新产品的50%,节约能源60%、节省材料70%,再制造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降低80%以上[2]。工程机械再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在工程机械的再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整机拆解至单个零件,并设法将零件上的污物除去,这些工艺过程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对于受损的零件,需要评估其使用性能并使其得到恢复。做到无损拆解、绿色清洗、高质量修复和高精度检测,是工程机械再制造成功的关键。 1.2我国工程机械可再制造性分析 首先,巨大的保有量确保了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原材料的来源。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总保有量约为886万台,且产量与销量均在不断增长,保有量将会持续增长。目前,这些设备已陆续到达使用年限,它们将会成为工程机械再制造对象的主要来源。其次,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再制造产品以报废的旧机为原材料,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但性能却能够与新产品媲美,因此在价格上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环保、节能、绿色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再制造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后,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为再制造提供了便利。常用的工程机械中,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同一品牌的产品在结构上具有很多类相似的地方,很多零部件都已经做到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好。因此,不同产品的再制造工艺流程差别较小,通用性好。 3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整体规模和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有广西柳工、徐工等品牌企业从事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存在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特点[3]。近年来,我国的再制造技术虽然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再制造技术的研究以政府投入经费、科研机构参与为主,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在再制造技术的研究方面投入大量成本,导致我国的再制造技术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先进再制造的要求。 3.2再制造配套政策法规和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文件,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在各个地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很多并不符合再制造条件的机器进入到产业链中,尤其是冒牌产品的进入,给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阻碍。此外,很多工艺流程并未标准化,同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导致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得到保证。 3.3社会各界对再制造产品认可度不高 再制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消费者对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甚至直接将其看成“二手货”[4],因此购买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有些企业对再制造认识不深,将其与维修混为一谈,简单照搬国外技术,却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再制造产业。 3.4工程机械生产厂商与再制造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目前,模块化、标准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能够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加快产品零部件更换的速度。为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产品的零部件在受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厂家多会提前采购一批配件并将其安置于库房中。然而,这些零件很多情况下并未得到真正的利用,有些零件甚至还未被使用就已经过期,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再制造企业常常因为零件的供应问题而使整个工期受到影响,工程机械生产厂商与再制造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对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的建议 4.1构建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体系,促进产业化发展 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不同设备的结构都有其特点,再加上设备的使用工况存在较大差异,零部件的损坏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对再制造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样复杂的再制造对象,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再制造技术体系,以促进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化发展[5]。 4.2注重再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 工程机械的再制造工艺涉及零件的拆装、焊接、修复、检测、材料等多个学科,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为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再制造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未来应注重对相关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使相关基础学科教学与智能领域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4.3提高社会对再制造产业的认知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消费者将会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后期服务。再制造可以使消费者以较少的成本获得不亚于新机的性能,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应加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的宣传,使工艺流程规范化,从而消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质量的疑虑,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开创更加广阔的市场。4.4完善和实施工程机械再制造政策法规及措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对报废的产品或拆解后的重要部件,应从法律层面强制要求用户将其移交给指定厂商进行再制造处理。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再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新技术,并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要求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考虑产品的可再制造性,包括材料的选用、结构的设计、整机组装等,使工程机械的制造产业与再制造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蓬勃发展。 4.5建立网络化再制造生产模式结合 “互联网+”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使零星的再制造单元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基于网络化的工程机械再制造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再制造产品市场快速做出响应,使企业加快对再制造工程机械的开发步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网络化再制造系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模式,如有的系统负责收集再制造工程机械的原材料数据,有的系统负责报废工程机械的回收等。 4.6搭建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安装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工程机械零件的可互换性和标准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后,还会为客户提供备品备件,包括易损易耗件、标准件等。这些零件大多被放置在企业的库房里,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零件甚至还未被使用就已经过期,如密封圈。搭建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如图2所示,不同品牌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零部件库存信息,再制造企业通过平台可以轻松获得该信息,迅速定位所需零部件,最终与库存厂家联系,购置所需的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再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解决库存零件过期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符合工程机械绿色发展的理念。 5结语 工程机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保有量大。如果对数量庞大的报废工程机械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再制造为报废工程机械的回收利用指明了方向。本文对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必须从技术、人才、社会认知度、法规政策及互联网等多方面着手,建立工程机械再制造系统,创建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才能使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姬文晨 杨雷 陈有俊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机械再制造篇2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再制造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国内再制造产业尚仍处于探索阶段。行业各界对再制造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企业的技术积累仍然不够,再制造的表面修复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资质管理等方面标准缺乏,制约了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对再制造的概念和认知也要进行宣传。笔者通过近十年的对再制造的关注和认知,以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为例,重新对行业再制造的发展进行一次梳理和探究。 1再制造定义、政策、特征 1.1再制造定义 再制造定义众多,大家对再制造的理解亦不同。但统一命名,统一概念,利于再制造推广,利于再制造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按照国家工信部对再制造的标准术语:再制造(GB/T28619-2012):对功能性损坏或技术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的过程。此外,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小组在2018年发布了《重新定义价值-制造业革命:循环经济中的再制造、翻新、维修和直接再利用》报告,指出再制造可节省80%~98%的新材料,采用这些“价值保留流程”还有助于将某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9%~99%,具有极大的潜力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消减。 1.2再制造产品的特征 按照工信部定义,通过再制造的产品,其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降低排放80%。再制造既有装备维修的特色,即“以废旧件为加工毛坯,以恢复旧件工作性能为目的”。再制造又有产品制造的特色,即“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以流水线加工为标志”。再制造还具有资源再生的特色,即“以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为手段”。 1.3工程机械再制造的流程和标准 目前,针对工程机械再制造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见表1。工程机械核心件的再制造流程见图1。 2再制造的国家政策 我国再制造政策法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自2005年起到2021年,已先后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30余项,有效规范和引导着产业有序的发展。 2.1国务院等国家部委历年颁布的再制造政策 2010—2020年颁布的再制造产业相关主要政策法规见表2。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提出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在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中,再次提到要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2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基地 为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我国先后批准了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基地,见表3(截止2017年12月)。 3再制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1企业方面对再制造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再制造的认识不统一、不深入。对再制造和制造、修理的概念及关系不明确、相混淆,有些企业简单的将维修模式移植到再制造,认为扩大规模就是再制造;还有的制造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再制造工艺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次,实施再制造质量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企业在旧件检测、再制造毛坯修复等关键环节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废旧零备件质量检测技术,产品的再制造加工水平低,一是难以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二是再制造率低,节能减排和经济性差。最后,再制造体系不健全,需要建立从旧件(核心件)回收、批量修复、再制造产品销售等体系,见图2。 3.2再制造发展瓶颈 3.2.1修复效率偏低 国内再制造核心件虽然保有量大,但是由于原产品设计没有考虑再制造需求,造成回收核心件质量不高,修复率低。我们了解到的数据,国内一些企业的核心件修复率不到50%。相比而言,卡特彼勒数据显示修复率为80%。 3.2.2跨境流动障碍 具体来说,在海关进出口目录上,美国几十年前就有了再制造项(remanufactured),但目前在国内海关名目中没有。3.2.3增值税的结构要调整由于增值税种的存在,使得非一般纳税人类型的客户在消费再制造商品并返回旧件的交易链中,无法按适当的增值税处理规则,处理与旧件押金相关的增值税,结果过度负担了旧件押金部分的增值税负,直接影响了客户采购再制造产品的积极性,特别不利于再制造有效回收旧件。 4再制造表面修复技术的类型和代表企业 4.1热喷涂 北京联合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是热喷涂的代表企业,拥有进口等离子喷涂设备、熔射设备、爆炸喷涂设备、电弧喷涂等等,是卡特彼勒、康明斯等工程机械企业的再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 4.2激光熔覆 激光熔覆代表企业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建能大族激光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4.3镀液 镀液代表企业是大连海事大学董氏镀铁有限公司,该企业在无刻蚀镀铁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了铁基合金镀铁再制造技术。某主机2012年曾委托董氏铸铁对挖掘机曲轴进行了再制造,装机后跟踪3年,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4.4电刷镀 电刷镀技术(见图3)在失效零件的修复和强化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刷镀液中添加纳米颗粒以进一步提高涂层效果的电刷镀技术。电刷镀已经是行业普及的技术,但是受环保政策影响,从长期来看该技术将会被取代。除了表面修复技术,精良的再制造设备,严格的再制造标准也是保证再制造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另外,通过专业的再制造清洗设备和清理工艺,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清洗效果,降低清洗成本并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磨削设备、车削中心等高精度的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性能优异的检测和试验装备也都是再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保证。 5卡特彼勒再制造模式 美国的再制造企业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①原制造商投资、控股或授权生产的再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只生产自己的产品,再制造后的产品直接进入原制造企业的备件和服务体系中流通,并使用原制造企业的标识,例如卡特彼勒再制造集团。②独立的再制造公司。这样的公司不依附于任何一家原制造厂,完全依据维修市场的需求生产再制造产品,只需对所生产的再制造产品进行负责。③数以万计的小型再制造工厂,他们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再制造服务,客户在他们那里进行再制造,再制造核心件的所有权一般不发生变更。卡特彼勒作为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它认为:没有核心件,就没有再制造。核心件是再制造的血液和根本。卡特彼勒再制造的理念和做法如下:①没有再制造核心件等于没有再制造;②卡特彼勒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件管理系统来跟踪所有再制造核心件的流动;③再制造核心件处理每单不超过48h;④逆向物流不是孤立的,与传统物流体系是结合的,也是并行的。 6结语 整体上,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商业模式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再制造商业模式还属空白。再制造不只需要技术、运营和社会三个维度的研究探讨,也迫切要求在经济学上的供需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关于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业务谁更适合主导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试错,美国企业的三种再制造模式无疑可以作为他山之石,为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提供了尝试的方向和路径。 作者: 杨君玉 张丹丹 冯刚 单位:北京卓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中机标准(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再制造篇3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工程机械的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对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得以迅速复苏。2018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实施家电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家电下乡补贴纳入汽车消费补贴范围。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鼓励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新能源技术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的应用。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促进汽车零部件、办公设备、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随后,据2022年中国及31省市工程机械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可知,从建国初级规划的“40%左右达到或接近国际较先进水平”,到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已发展至全球第一,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崛起。可见,国家在税收方面对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给予了政策倾斜,为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与此同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产业升级与再制造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产品质量却良莠不齐;再制造产品质量制定及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化可为工程机械质量、节约资源与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提供技术准则、依据,有益于行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制定与完善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体系,对于规范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系统有效地提升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所以,对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进行研究,能够增强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能力。在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的实践中,企业要主动顺应变革,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以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水平。 1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概述 1.1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定义 所谓工程机械再制造是指将已报废的或报废前被淘汰的产品按照原设计或原工艺制造出来,以满足实际生产和使用需求。在工业产品制造领域,再制造也属于产品制造方式,但由于工程机械产品制造特殊,其再制造必须满足GB/T28618-2012标准才能定义为再制造。在再制造领域中,将旧机械用于生产设备本身也是一种再制造方式。例如,生产工程机械或者修理工程机械时,将机械以一定数量为单位直接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将一定数量机械直接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而取得一定成效。而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为达到对工程机械产品设计或制造的可靠性要求而对工程机械进行的技术检验、设计评估等标准活动的总称,其包括:质量控制标准与试验规程、试验方法与鉴定方法、质量保证与检验能力。再制造标准旨在保证与改善工程机械零件的质量性能,提高工程机械性能参数,延长零部件寿命。另外,再制造标准还可提高再制造机械生产厂家、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与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 1.2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政策背景 就目前国家对于工程机械再生制造业标准政策鼓励而言,主要集中在再制造产品研发、再制造技术提升、资质认证及相关税收等方面。例如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法规,加大了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支持力度。对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如山东临沂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工程机械再制造质量标准工作组。另外,我国在2019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陆续发布的《再制造机械产品质量评价通则》GB/T41352-2022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再制造产品应具备技术性能试验能力、检验项目以及合格评定等要求;参评的再制造生产商对所提供资料数据真实性负责;再制造产品应具备整机性能检测等性能指标。 2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主要由中联重科、柳工、山河智能等大中型再制造企业发展而来。目前,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再制造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低下、设备更新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均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再制造行业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1再制造发展起步较晚,行业整体规模小 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起步较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才逐渐进入成熟期。当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平均保有量为1万台,仅为美国的1/10;平均年生产能力为4000~5000台。在工程机械产品中,挖掘机的保有量达到了8万台,起重机的保有量达到8万台。而我国平均年生产能力仅为2000台,每年国内挖掘机更新需求达到6000台左右,保有量还远远大于其总量。 2.2再制造设备更新周期长,行业资金压力增大 目前,再制造行业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小的企业经营范围有限。再制造行业中的大企业主要以大型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为主,其再制造的设备多为进口和国产设备,这些机械更新周期长、配件供应不足、售后服务跟不上、价格昂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再制造企业自身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中,资金压力较大。再制造行业中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贷款,其中贷款额度一般在20~30万元。而一般贷款都需要由再制造企业提供担保,因此加剧了其贷款的压力。 2.3再制造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维修费用成本较高 再制造产品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设备。目前,国内外许多再制造企业采用表面贴剂的传统检测手段以及利用红外、热成像等新技术对再制造设备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手段不全面,对设备产生的故障无法做到全面检测,所以其故障检出率较低。二是使用的材料、设备等产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再制造产品性能指标与原设备相比差得很远。例如,一台二手挖掘机由于机械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等原因导致修复成本较高、维修周期长。三是再制造设备维修费用高。由于再制造技术水平高低不等、设备损耗不同、维修周期不同以及各零部件工艺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再制造成本差异较大。 2.4再制造产业扶持政策滞后,制约工程机械企业深度发展 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其涉及的领域广、利润空间大,但对技术要求较高、资金需求量大,同其他行业存在极大差异。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完善,限制了再制造行业的发展。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再制造行业尚不能全面满足对废旧工程机械修复和再制造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3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的具体措施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步入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阶段,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价格等方面将会出现明显上涨,为满足用户多元化服务需求、保障用户利益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与售后服务体系,以此来促进工程机械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完善顶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与引领,离不开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不断涌现。而对于建设工程机械再生制造业而言,必须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发展规划,但是相关政策大多是针对行业内部的企业或个人,缺少对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的顶层设计。在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中,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再制造工业发展指导目录》和《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分级标准》中进行规范。这些标准均未对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务进行明确规定。为规范行业发展,应加强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引导性标准及推荐性标准及指导性标准四类。 3.2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加快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体系,以满足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是实现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再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制定组织机构、标准制定技术委员会、标准协调机构和标准协调委员会委员等多个部分。目前我国已建立再制造标准管理组织机构和标准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已有20多个代表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各利益方和相关利益群体的团体。再制造标准制修订工作已进入新一轮的增补完善阶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背景下,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标准建设将更符合国际市场发展需求对产品技术要求和检测要求以及国外技术标准制定情况。因此,需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和用户需求制定不同标准和规范。 3.3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整合资源提高再生利用率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对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机械再制造方式是由专业化回收企业完成报废回收废旧机械的加工、拆解和组装。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存在着回收利用不合理、拆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快形成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工程机械再制造的规模化、集约化。此外发挥工程机械再制造的集群效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该优势可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推动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再制造企业如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以及三一重工等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再制造行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且工程机械行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再制造水平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工程机械再制造是将废弃的工程机械进行再制造,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来说,在进行废弃工程机械回收再制造过程中如何把握再制造标准制定思路对再制造业务开展至关重要。从技术角度分析:首先要掌握再制造机械设备结构原理、零部件再制造工艺等技术基础;其次要把握再制造的技术要求;最后要关注市场动态及售后服务需求,把握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易新乾.盾构/工程机械再制造推进中14个问题探讨[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07):1079-1086. [2]姬文晨,杨雷,陈有俊.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11):130-132. [3]龚晨.工程机械发展现状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09):83-85. [4]彭刘阳,郭宇,张海军,等.工程机械可靠性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工程机械,2022(04):104-108,13. [5]郭佳朋,方海婷,国敬轩,等.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国际化助推产品“走出去”研究[J].标准科学,2021(S1):212-221. [6]杨春永.浅析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对润滑油的新需求[J].润滑油,2020(06):1-8. [7]杨彬,崔玉鑫,杨洋,等.以标准导向的工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S2):35-37,42. [8]辛明哲,王云锋,肖承翔.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标准体系的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30(03):23-25. 作者:杨履冰 单位:徐州中煤力特重工有限公司
美术教学论文:谈美术和科学交叉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有抽象逻辑思维,又有空间形象思维,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表表达。美术的形象表达具有语言文字不可代替性,如果没有美术形象表达,人脑中抽象逻辑思维往往就无法输出和传播,人类文化可能就只有诗歌和散文,而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自然科学。所以,教师组织开展美术教学,除了美术基本原理、表达技法、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只有把美术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形象表达能力充分运用到自然科学中,才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全面、真正的内涵和目的。广大青少年能在美术活动小组和科技活动小组中交叉活动、交替学习,对他们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有很大裨益。 从美术原始起源看,古代美术研究认为是石制工具的制造,石制工具是原始的造型艺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自身智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学会了简单地勾画动物和植物的外部形态,这一切原始美术活动,还仅限于生活中的需要。随着劳动产品剩余量的不断增长,原始起源的实用美术活动,上升到追求表现妇女的外表形态特征,实用美术逐渐转向以满足人们情感享受为目的欣赏性美术。此后的美术工作者,往往偏执于美术自身的基本规律的思维,全力投入于欣赏性美术的创作与欣赏。美术的真实价值不只是在于欣赏,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在于它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广阔空间领域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表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除了一般的文字表达之外,还可以利用符号(如表示雌性,表示雄性)、字母、数字、图表等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但是任何一部人体解剖学、天文学、地质学、无线电学等,如果没有由美术形象表达技法诞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图画”(有学者称为“科学画”)则是不可想象的。美术的表达方法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强大作用无处不在,却不太为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所注意和重视,甚至被忽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培养美术队伍的后续力量固然重要,但是,美术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具有更加深远的、不可估量的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美术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表达能力,人类社会就只能有诗歌和美文,而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自然科学,欣赏美术并不是美术的全体,甚至也不应是美术的主体,美术的形象表达能力最大量、最重要对人类自身最为需要的是在自然科学之中。我们应当纠正把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到博物馆里的“维纳斯女神”的欣赏上面的习惯性倾向。 二、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类,这是以具有“审美价值”为主体范围内的涵盖。其实,广义上说,美术更多的包含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所有自然学科和工程设计创造之中。美术教学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走向创造的道路,不仅是美术创造的道路,更应该注重往科学技术的创造方面扩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互作用构成的综合表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大小最为密切。观察能力主要指对具体事物(物体)整体内外在特征、性质的识别、辨别和记存的能力。思维能力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平面想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有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形象表达能力之分。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单纯的过度记忆能力强化,致使众多学生造成“记忆疲劳”(容易遗忘,只形成短时强硬记忆,难以形成长久记忆),而对人的创造性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极为淡化,这是对人的创造力的扼杀。 大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在交叉活动过程中,进行形式多样的美术创作练习,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型工艺品练习、剪贴画制作、小型雕塑制作、贺卡设计制作等,从中引导学生努力保持各自“特色”(写实、现代、夸张、变形等),并指出不同风格,不同艺术观点,不必强求统一。这些训练,极大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空间,同时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美术教育协会把1984年大会的主体确定为“社会文化变革的挑战与创造性教育”,足以使我们明白美术与创造力具有不可分割的内涵性。 三、美术教学与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人们认识世界可采用科学的方式,也可采用艺术的方式。美术就是人们用艺术的方式认识世界的,它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具体性、形象性、可感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与其他科学方式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而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进行科学技术创造的能力之一。通过美术户外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就是一种有效方法。在户外训练过程中,采用整体—局部—整体和比较法的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中生动有趣的物象,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分析,从花的比例、结构、形体、色彩等方面,采用上述原理进行多角度观察。由于物象直观、生动,因此容易掌握花的各种属性的认识,同时在自觉不自觉中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校部分学生在美术小组和创造发明科技小组之间交叉活动,利用美术小组活动时学习和培养形成的观察的基本方式和形象思维能力,对日常生活中门窗清洁工作作了广泛的观察,通过对不同种类清洁器对比分析,联想某些机械臂原理,创造了“J12无烦恼门窗清洁器”。着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太重要了,它可以使科学家们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点,活一点,如果缺少了形象思维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美术小组和科技小组之间的交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学生从理论到创造性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四、美术教学与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培养 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是科学创造必备的前提条件。在交叉活动过程中,以美术活 动,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有巨大作用。化学家戴安邦说:“现代自然科学要求具备高度的想象力,没有绘画能力,就没有想象力和用形象来表达示意的能力。”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是空间相信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在解决科学问题的作用中最光辉的典例。1953年,威尔金斯拍摄了DNA定向行纤维X射线衍射照片。此后,沃森和克里克凭借他们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并根据威尔金斯的照片,最终提出着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生命科学从此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从而产生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农业生产也从杂交育种跨进基因操作创造新品种的时代。 参与科技小组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交叉活动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方面,采用默画练习、添画练习等方式,促使学生初步掌握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的培养,着重从分析造型概念临摹作画入手穿插简单的写生练习和速写练习。(1)对各造型因素、概念的分析介绍,如形体、结构、透视、比例,等等;(2)基本作画技法介绍,如用笔、用纸、明暗、色彩,等等;(3)写生训练,如几何形体、静物的写生,一些动植物的速写训练等。通过上述实际训练,学生大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在具体科技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水利科学家徐芝纯所说:“有绘画基础,在造型时就能用短短的几分钟把你的设想画出来,这比用语言来表达好得多。”例如,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在设计一个生态环境与降雨过程水的运动定量说明的实验时,得益于美术教学和科技教育交叉活动中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的训练,就能较容易地把实验设计的方法用图形表达出来。 五、结语 科学不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而且离不开形象思维作依托。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通过美术形象表达进行输出才能传播。青少年在美术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交叉活动,对创造力的形成极有裨益。用郑胜天先生的话语结束本文:那种认为只有美术天才的儿童才需要上美术课观念已经过时了。美术教育不应以为社会培养输送一代代艺术家为其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发掘个人的创造性资源。 美术教学论文:关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摘 要】美术课是中小学所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然而,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诸如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等。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美术教学论文: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工艺美术的探究 近几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鼓励草原文化艺术的研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理应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这一有利优势,把散落在民间的民族工艺美术整理出来并开发出有益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把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其中,使专业课程与本土工艺美术相结合,对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进行发掘、利用、整合、创造,从而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选择和创新功能。 一、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与特色 民族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内蒙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这些都是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内蒙古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因此,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品种。 (一)绘画工艺美术 绘画工艺美术主要包括皮画、毡画、沙画、树皮画和木浮雕画。皮画选用优质天然牛皮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艺技术手法,经手工多次绘制、刻画、雕塑而成,题材多为草原风情和蒙古族传统图案,风格淳朴、粗犷。羊毛毡是游牧民族的特有产品,当代毡画继承了蒙古包用毡绣的传统,又吸收了木板烙画工艺,产品充满了异域风情,且容易携带,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二)雕塑工艺美术 雕塑工艺美术包括牛角雕、驼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兴安石雕、麦饭石工艺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丰富高雅,深沉润泽,内容丰富,俏色取意,深浅皆宜,是观赏石中的精品。 (三)金属工艺美术 金属工艺美术主要包括金银制品和铜制工艺品。蒙古族的金银制品不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银碗是蒙古族传统的餐饮用具,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角镶嵌银质的牛角结盟杯、镀金的马等金银摆件及蒙古族银餐具系列。手工錾花工艺铜制火锅纹样细腻、工艺精湛,极具民族特色。(四)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姿,别具一格。蒙古族服饰艳丽美观,有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饰是最受人瞩目的装饰。诸如鄂伦春、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均由兽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鱼皮衣的古老传统。蒙古族刺绣源远流长,应用范围广泛,色彩丰富艳丽,具有强烈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艺美术 其他工艺美术主要有皮革工艺品、牛角工艺品、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品、艺术挂毯、剪纸、仿辽瓷等。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发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当我们在庆幸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快捷便利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民族工艺美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发生了极大的动摇。现代工业文明对民族工艺美术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无数珍贵的民族工艺美术正在逐渐消亡,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品种进行保护已十分紧迫。然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一些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和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四是民族工艺美术资源流失严重。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刻不容缓。而民族工艺美术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利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新的传承模式。为此,把民族工艺美术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和代表性的传承人进入到相关院校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充分发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加强民族工艺美术教育,办出自己的区域民族特色,对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意义重大。开展民族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将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实施于专业教学中,通过有效而多样的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方式,将其文化内化,使学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后,从而更加珍视工艺美术文化瑰宝,产生传承、保护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使其发扬光大。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总之,民族工艺美术要得以系统的传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美术师资队伍去探究民族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艺;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基础来支撑高校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编写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的课程教材资源。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平台,播下民族工艺美术的“种子”,使高校成为传承民族工艺美术的前沿阵地。 (二)有助于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设计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地区传统的民间美术和色彩意识知之甚少。民间造型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民族工艺美术以其质朴的造型、深厚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通过收集、挖掘、整理、选择优秀的内蒙古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把这些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习和掌握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感受和了解内蒙古地区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深化、补充、延伸专业知识,让学生熟悉和热爱本地区的民族工艺美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和创作实践水平。在教学中要将内蒙古工艺美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现,让学生们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术思维方式,培养和树立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调查与采访、设计与制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学习的多样性,从而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主体。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生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关注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在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保持地方资源特色,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是传承、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将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到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使民族工艺美术得以更好的传承,现针对我区的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有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答疑、考察与调研以及实践与创作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为课堂理论教学,而后两个部分属于实践教学。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来使学生了解其品种、艺术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概貌。最后,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可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 (二)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实地的参观、采访,进行人文内涵考察,了解那些民族工艺美术的文化背景,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的理论和技艺,积极向老艺人请教、向民间艺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其精髓。最后,选择其中感兴趣的民族工艺美术品种进行技法学习和实践制作,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的体验、感受。本阶段重在学生的参与,教师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指导,侧重于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资源为素材,以艺术设计教学为载体,搜集、筛选、开发、整理适合教学的民族工艺美术,结合本地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建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把工艺美术素材性课程资源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形式,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学资源,探索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民族工艺美术传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在课堂中得以弘扬和传承,真正的促进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 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 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 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 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 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 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因为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 程而不重结果。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 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儿童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意义外,还对儿童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 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给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们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 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有放弃后者,我们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 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这样的价值定位,使我园的美术教育有了基本立足点。 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 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 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以前,我园教师教幼儿画画,往往先自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待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 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画头饰,给幼儿 示范的是小鸡、小鸭、小猫、小狗4种,让幼儿任选一种, 但是必须按教师示教的方式画,不允许幼儿超出此 范围。改革后,同样是画头饰,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幼儿可 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幼儿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 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每个幼儿都画出与别人很不一样的头饰,如房子、 汽车、葡萄、螃蟹、太阳等等。我们体会到这一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 教师要他做的事。 过去,教师们常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不想画了,或者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教师说:“我画错了! ”“我不会画!”如果教师在此时批评或责备了幼儿,那么其手脚越来越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了。现在,放 手让幼儿自己画画,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教师看到一个 幼儿在一个螃蟹的标本旁画螃蟹,她先画了一个圆,又在圆的周围画了8个扁扁前椭圆,这8个椭圆的位置显然 与标本不一样。这时,教师没有立即去纠正这个错误,在她画完时,教师对她说:“你画的是个海葵,是吗? ”那个幼儿点了点头,又在那个“海葵”的边上兴致勃勃地画螃蟹了。这次,她吸取了经验,比上次画得像多 了。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我们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 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御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 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 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例如,为了让幼儿练习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我们设计了“为小动物造笼子”的美术活动。以往的教学,要 求全体幼儿在一个小动物前各画6条横线和垂线,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这种做法, 使已会画的孩子兴趣索然 ,依样画葫芦般地再画一遍;而对那些还没有很好掌握画水平线的幼儿,常常把线画斜了,或者不是画不到边 ,就是画出了头,几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教学 要求。对已会画笼子的幼儿,我们启发他们画更漂亮的笼子(如图一);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先帮助他们“ 钉”个框架,让他们用连接短线条的方式去替代用长线条画笼子,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取成功,求得经验 美术教学论文:对聋校美术多元化教学评估探索 一、什么是多元化教学评价 多元化教学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首先,主体多元化评价是指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组成的评价主体,在美术教学中尤其注重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对知识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特别是聋人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因为生理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过去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是认可了聋人学生对事物感观认识的优越性,忽略了学习美术知识需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的有效结果。自我评价是再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做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指评价学生作业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这种评价方式就是把过去纯粹的量化评价转化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过去的学生作业中看到的只是分数的等级,一个学期下来看到的也只是作业数量的积累,缺少质的分析,最终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学习的目的,提高不了学习的兴趣。聋人学生本身在学习上就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就完全以应付形式、任务形式来完成学业。聋人学生的生理因素决定他们需要更大的成功感,需要增强自信。美术作业能够体现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操作能力,成功作品的展示更能让学生体验喜悦,同时,美术学习结果本身又是通过研究、设计和制作解决了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正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生生存、学会发展”的体现。 二、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践与作用 1、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体现。让聋生站上讲台面向同学评价自己的作品,就这一行为而言,对聋人学生本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与肯定,我们尚且不去评价他所阐述的语言词汇是否丰富,词藻是否华丽,就这一行为已是对聋生克服自卑心理的一个有效措施。从更深意义的理解,聋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会了系统语言的使用,掌握了正确的专业术语,这对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与正常人进行交流有极大的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展示,重新认识了自我,肯定自我,加强了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2、互评是学生相互学习与肯定的体现。认识自我、肯定别人、欣赏别人是改变聋生心理孤僻的有效途径。由于听觉和语言障碍,导致聋生社交面窄,获得知识的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听觉障碍也对聋生整个神经系统的分析活动带来了影响。聋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孤立性,同时引发出人际关系冷漠,多疑、合作意识差,不轻易肯定别人、欣赏别人。聋生的生理因素造成他们性格的自我封闭,形成了极不完善的自我世界观、价值观。通过相互评价可以使学生真正懂得认识事物,懂得辨别真善美丑,学会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增强学习的信心。 3、教师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引与动力。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是有权威性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学习的信心与激情就会倍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作品,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作品的优缺点。改变以往单一教师评价为教师集体评价,综合不同意见,指出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4、家长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支持与延伸。聋校目前开展的专业是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决定的,但聋生在选择学习专业种类时大多数采纳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参与评价,就是家长一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了解学校专业的设置,关心孩子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关心与重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是对家长意见的肯定。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通过参与评价,更深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增加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大的支持。 5、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保证。多元化数学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前纯量化评价方法.更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等级、分数、评语、展览多形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状况,改变以往一拿到试卷就看成绩,看到成绩就或喜或忧,或卑或骄,并不能体会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上的成长与进步,不能正确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多元化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构成一幅优秀美术作品所要具备的元素(构图.透视.线条.色彩等…),认识到这些元素的有效组合。教师通过画面评语解说指出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作业修改,多角度肯定学生的进步,展示学生不同时期的作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与别人的差距,认识到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多元化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评价。实施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是聋校近期开展的一项教学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从多角度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希望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心理发展、语言发展与专业知识掌握等多方面更加贴近主流社会。当然,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我们会面临许多困惑与不解,但我们会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做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快乐、高效的学习环境。 美术教学论文: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美术绘画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经过多年来教学的实践,我制定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确定"创境探究,个性表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育人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小鸟的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设置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使学生明白鸟与大自然的关系,并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 如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画面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等,在我给学生讲清楚人物大比例后,我又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同时我又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愉快的课间活动》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如在三年级教学《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时,运用电脑教学,引出童话人物“豆豆”,在整个电脑演示过程中,都是由“豆豆”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比如说,三原色有哪些?三间色有哪些?怎样调和出三间色?答案在书中,看哪一组回答的快;电脑中“原色和间色”的动画演示,以及精美的范画等等,通过教师的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互变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分组讨论决定,并自己动手尝试调色,从中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为自我表现创新打好基础。 三、表现发挥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图画,要求学生描绘形态各异的鱼放在其中。随即,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鱼,有小鱼有的局部是一条光怪陆离的鱼妈妈身后带着一群漂亮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鱼围成圈像绽开的花朵;两只大螃蟹挥动铁钳正在比武。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迷人的“鱼乐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海之诗”音乐吸引了全班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 又如,教学《反转构成》一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方面,为了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通过旧知识的《切割移位》导入新课《反转构成》,用电脑演示翻转的过程、我的制做演示过程,以及《切割移位》与《反转构成》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使学生的表现得到发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现代学生具有的重要素质,同时也是创造意识的组成因素,让学生去讨论、发现、总结。这种表现发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讲评拓展 这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反转构成》一课,对照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做是否好,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让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同时给学生讲美育教育。如反转构成的图案可运用到广告、装潢设计、马路边的花墙等,都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内容。 总之,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 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己掌握,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起到了把具体思维阶段过渡到形式思维阶段的桥梁的作用。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能使独创性思维进一步升华。 美术教学论文: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 低年级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教者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明度推移的美丽。可是由于绘画知识的限制怎么也搞不懂其原理。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度推移》及绘制过程。”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分析音乐教学与语文美术关联 音乐、语文、美术三学科关系非常密切,象带有血缘关系的“三姊妹”抓住这种联系进行教学,能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此“三姊妹”虽自古以来,早已各立门户,但古今中外艺术家集此三艺或两艺于一身者,不乏其人。华西里?康定斯基是画家,他会弹琴,但他绘画力图体现音乐情趣,他的作品经常利用音乐标题,如《雄伟的赋格曲》、《即兴》;而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歌剧《幸运的手》直接受到了绘画作品《黄色的音响》的影响;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家十分懂音乐和美术。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认为欣赏名画,可在无声中听有声。“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认为聆听名曲,可在无形中见画面。“喧啾百鸟群,忽见孤风凰、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和美术色彩早已结合。宋祁《玉楼春》“绿扬烟里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是最好之例。苏轼、王维、蒲松龄等留下了留芳百世的美术之作。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颜文梁先生可谓音美教育联姻的祖辈.他虽是画家,但也能作曲,此等事例举不胜数。下面我们把音乐教学与语文、美术相联系之己见浅谈如下。 一、音乐、语文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准确掌握音乐语言的重要手段 音乐是用音响塑造形象。对没有训练的耳朵(这里叫音乐耳朵),在听音响时,让他说乐曲表现了什么,他会感到非常困难。从这一点看音乐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听懂抽象音响,除教他们必要音乐知识外,还必须挖掘内心深处情感这一主要因素,让喜、怒、哀、乐真正和乐曲发生联系,才能在音响和学生心灵之间搭起一座无形桥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就给了他们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这是学生学习表演、创作的最好捷径。而音乐课和语文学科相联系是挖掘情感的重要手段.因为语言表达情感最直观,让学生了解歌词后,再和音乐曲调结合,效果就有质的变化,学生能立即抓住音乐整体,具体做法如下: 1.朗歌词,划段落,总中心,感乐情。教学中,学习每一首歌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语文水平,引导他们分析、朗读歌词,不识的字,老师要标好音,不懂的词老师要解释。在朗读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歌词,进一步分析、处理歌曲,掌握歌曲整体情感。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让同学反复朗读歌词,老师提问:此歌曲由几段构成?中心表达什么?乐曲情绪怎样?同学们很快划出了段落,我紧接着讲:第一段由三小段构成,通过荡双桨、推波浪,迎太阳等动词,展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向上的心理,而“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抓住了儿童的特点和倩趣,好象鱼儿就在面前,欢笑望着我们,这样美好景象,是谁给我们安排的幸福生活?这一问就引出中心,同学们都恍然大悟。此歌表面看很优美、轻快,实质借用写景来歌唱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同时,暗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同学此时把握了中心思想。又讲第二段只有两句歌词:“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读这两句时,令人心旷神怡,凉爽的风是什么呢?“社会主义优越性“,“美好的生活”,“大家庭的温暖”,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此曲情绪应是怎样的?我提问。“应欢快跳跃”,“应深沉抒情”,“应活泼跳跃,同时委婉抒情”,又有许多同学发言。这样,同学们把握了情绪,在学唱时能掌握音乐形象。相反,即使歌曲学得再快,势必造成有声无情,长此下去,怎能培养出好人才呢? 2.歌词与曲调的联系.在朗诵歌词、掌握歌曲整体情绪基础上,再细致给学生讲歌词与曲调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及时掌握曲调情绪,也能掌握一些音乐规律,使之变得浅而易懂。我在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让学生朗读歌词,然后问他们歌词是什么样的情绪?回答:“坚定、有力”教师说:“有力歌曲一般都是一字一音,这样显得有力,同时歌曲一般都是大调式”。说后,把歌词和曲调一起写在黑板上。在教唱《洪湖水,浪打浪》时,首先朗读歌词,然后我间:“这曲子是什么样情绪?”同学说:“是抒情。”我紧接说:“抒情歌曲一般一字多音,并且多用圆滑线。”我又把一字多音上的连线和圆滑线以及切分音对照讲,使学生立即就明白了。整体情绪掌握了以后,我告诉学生,有力的歌曲,在曲子进行到一定程度,也会有抒情,而抒情的歌曲,进行到一定程度,其乐句也会有力。 3.歌词内容情绪与曲子速度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内容,了解音乐语言是个最好办法。歌词内容有力、活泼、喜悦,曲子速度则快,而歌词内容抒情、诉说、哀伤,曲子速度则慢。我在教学生唱《我们是快乐的好儿童》这首歌时,让学生朗诵歌词,通过朗诵感知了少年儿童活泼、欢乐的情绪,所以,我告诉同学此曲速度不能慢。最后,我在课堂上总结:曲子速度快,表达的情绪则热烈、欢快、跳跃、有力等,而曲子速度慢,则表现抒情、优伤、悲哀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音乐表现手法。 4.歌词朗诵语气与歌曲旋律高低强弱的关系。让学生运用语文课所学的知识,掌握歌词哪里是语气读重,哪里读轻。语气重的地方,往往也是歌曲曲调音较高之处,而音调最高之处也是歌词内容最激昂之处。我告诉学生曲调激昂是通过音调越来越高、音量越来越强表达的。曲调悲伤,则是通过音调越来越低,音量越来越弱来表达的。我在让学生欣赏《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歌时,让学生逐句朗诵和曲调对应着看,使同学一目了然。歌词的前半部分,音调都比较小,语气深沉。所以,曲调平稳。音以级进为主,曲调力度弱,好似面对母亲,深情、亲切地细语。而到“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朗诵也增加了最大力度,曲调由原来的级进,变成了跳进,音量到了最大程度。然而,我告诉学生歌曲中最强的一句,还要根据歌词的意思,再细分强弱,如上句“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这句话反复多读两遍会发现,如果把亲爱的祖国读得强,而慈祥的母亲比前一句弱,慈祥的母亲,深情地、加重语气地读,虽然音量比前一句小,效果会更好,把这种朗诵的感觉唱出来,就成了有血有肉的音乐。 5.音的连、顿与歌词抑扬顿挫的关系。音乐上连音、顿音、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怎样使同学更好地了解掌握这个问题,必须在朗诵歌词上下功夫。我在教唱仗唱支山歌给党听方时,学生在朗诵.‘鞭子抽我身”时.我启发学生把鞭子抽我身,朗读得有力、顿挫,这样才能表现出地主的凶狠.我们好似已听到”啪啪”的鞭声,感觉到身仁隐隐发痛。学生朗诵’‘母亲只会泪淋淋’.的时候,我启发学生用柔弱,拉长音调朗读,这样,我们仿佛看到母亲无能为力的样子,从而更加突出了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所以才要《唱支山歌,给党听》。然后我又告诉学生“鞭子抽我身”的旋律,有力顿挫是用休止符和演唱顿音来表现的。“母亲只会泪淋淋”,是通过连音来表现的。这样曲调一强一弱,一顿一连,就对比出了地主和母亲,一个凶狠惨忍、一个软弱无力,这样学生准确地掌握了音乐形象。 除以上几点外,我在课上还给同学们总结过歌词段落与曲式的关系;歌词表达的内容与调式的关系,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课中运用语文课中的朗读知识和音乐发生联系,能使音乐形象变得浅而易懂,能使学生清楚地知道音响表现的是什么。我想,这是学生在欣赏没有歌词的器乐曲、及大型音乐作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语文有促进作用。文学素质的培养,文学知识的积累,一定能给艺术人材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音乐课中,运用美术知识及挂图,使音乐课更加形象、直观、具体 在音乐课上根据歌曲内容,借用美术知识及绘制彩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图画给人视觉是直观的,学生一眼就能看见。根据图画所描绘的内容,结合朗读歌词,音乐形象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美术、音乐艺术表达很相近,美术靠视觉,音乐靠听觉。如在教学中搞好两科渗透,对于理解学习任何一科都是非常必要的。如在音乐和美术中都讲究色彩的运用,而在美术中色彩是最直接的表现手段。画家常把色彩看作一种象征物。现代抽象主义画派的鼻祖康定斯基认为:蓝色是高贵的;绿色象征自我满足和平静;红色表示力量、胜利,白色代表沉默……在音乐中,作曲家也常利用特定的色彩表现人们的具体感受和情绪反映。英国作曲家勃里斯1921年创作的《彩色交响曲》其第一乐章《紫色》,代表紫水晶,象征高贵、死亡。第二乐章《红色》代表红宝石,象征勇敢、欢乐。第三乐章《蓝色》代表蓝宝石,象征华贵、忧伤;第四乐章《绿色》代表绿刚玉,象征青春希望。所以要想听懂音乐中的色彩,运用美术中的色彩,来比喻音乐就更直观.外国音乐家梅酸说:“要理解我的音乐中的音色、和声及声音的结合,你就必须热爱色彩,必须对色彩敏感,并懂得声音与色彩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不把音乐的色彩和美术的色彩相互渗透,我们就无法理解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歌剧《圣诞节前夕》第六场序曲中所描写的,寒冷的夜晚,天空中白云飘浮星光闪烁的景象;无法理解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第八曲《墓穴》阴森森、冷清清的气氛中,闪烁着骼镂的莹光;无法理解普罗耶夫交响组曲《冬日的髯火》第四乐章的《簧火》那风声呼呼、髯火熊熊的景象……当然表现音乐的色彩,也是有一定手法的。如:调性色彩;调式色彩;和声色彩;配器色彩等。但无论如何这些色彩和美术中的色彩直接渗透,才能做到更直观、形象,使学生更易于掌握音乐形象。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美术挂图,使学生了解音乐的整体感觉。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美术挂图。我觉得音乐的语言在孩子理解起来是困难的,而根据音乐形象和歌词中心思想,概括起来用一个或几个彩图,把它表现出来。会使学生及时掌握歌曲内容、演唱情绪、演唱风格。我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之前,就绘制了几幅彩图:(1)群山近景处,画了一群牛在地上吃草。(2)一群鬼子气势汹汹地沿着山路进山扫荡。(3)敌人抓住了王二小,他从容对答鬼子提出的问题,并表示给他门带路。(4)鬼子被带入我军的伏击圈,被打得人仰马翻。(5)我们的王二小惨死大石旁。身仁被[I本鬼一子的刺刀刺了无数f1j口。(6)无数群众眼含热泪.怀念王二小,在蓝天的背景1几.王二小含笑讨着群众。当把挂图挂在墙上,同学按挂图的意思.就获术知道了歌曲内容。通过挂图也培养了学生形象记忆,使他们闭上眼睛通过图画就能想起歌词。按图的顺序记歌词,段落不会颠倒。演唱的时候,让学生感情和图画的场景发生联系。画面是景色优美的,就让学生演唱的美妙、轻淡一些;是激烈的,就让学生演唱的高昂、有力一些。可喜的是学生在演唱第5段“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时……面对着画面王二小浑身血迹斑斑的景象,同学们竟把歌曲的速度放慢,语气加重,有的同学甚至没唱完已泣不成声了。我想这是视听的最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住了音乐,了解了音乐。 2.在具体的歌曲中,用美术的色彩与音乐的色彩相联系。在图画中色彩是直观的,它能给我们留下各种感觉。而在音乐中,根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及时给学生以启迪,是掌握音乐的一个手段。我在教唱河北民歌《小白菜》时,用一张纸画了一个大大的黑正方形,然后对学生说:“黑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是悲哀、伤感。那么我们就把小白菜这首歌唱成黑色的吧。紧接着我给学生讲在音乐中怎样表达色彩,并讲了大小调式。我说采用大调式写成的歌曲,色彩明亮、热烈,在美术的色彩上象红色、桔黄色等;小调式则暗淡、柔软。在美术色彩上象黑色、蓝色等;大调式在美术上可以说暖调子,而小调式则是冷调子。在音乐中还有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如表现暖的调子,在旋律线上音越高,则色彩越暖,音的进行往往是跳进,甚至是大跳。而表现冷调子,则旋律线就越来越低。音调下行级进。《小白菜》每句的尾音,都是越来越低的,到“亲娘啊!亲娘啊广这两句时,已带有无可奈何的哭腔了。 3.歌曲中强弱、快慢与美术绘画用笔轻重缓急相互联系。音乐中的强弱、快慢,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要使学生正确、直观、清晰地掌握快慢、强弱的规律,运用美术用笔的轻重缓急(或浓淡干湿)最能说明这一点。如欣赏《我爱你,中国》,讲到此曲的强弱、快慢时,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结合此曲的强弱、快慢、音高变化,高低不一、轻重不一的曲线,把相对应的歌词写在曲线下面,然后再放录音。让他们看着词,对着曲线,掌握音乐形象相当快,此时,如果学美术的学生看见我们把音乐旋律用笔画出来,他也一定会受到很大启发。那么,他所画出的线也一定具有音乐的旋律感.所以,我们如此上课,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方面的能力,而是且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艺术中,音乐、语文、美术三者关系太密切了。因而在教学中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仅对一门艺术有益处,同时也对其它两门艺术起促进作用。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艺术院校一定会重视这一点,而对艺术人才同时进行此三门艺术的教育和培养。我们现在从中小学开始,有意识、有方向地把这几科互相渗透地进行教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音美教师要多学、广学,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它两门艺术学科的艺术造诣,这样我们就能在艺海天涯中“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这样,才能早出、多出人才 美术教学论文:少儿美术教学的误区与思考 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目标学研究还很朦胧,整个美术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市场经济大潮来临,泥沙俱 下,鱼龙混杂,便经不住冲击,乱了阵脚。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 ;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 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 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 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 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 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 国际级的、国家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 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 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 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 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 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 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 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 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二、个人名利思想严重,影响少儿美术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 、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 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利用教学为自己服务,很多美术辅导教师这几年就是靠儿童 画起了家。 以上问题不难见出,主办少儿书画大赛的发了财,教儿童画的教师得到了实惠,受害的是少年儿童——我 们的下一代。他们真正的美术知识没学到,由于赛事多、压力大,文化课学习还受到了影响。 学校历来是传授知识的圣地,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美术教学更不例外,它不应该受到 经济因素的冲击与干扰,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会使整个美术事业走向衰退,会成为提高我们整个民族文化 艺术修养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对事业负责,不为下一代着想,总让学生画简笔画、儿童画、或是为参赛而画 画,不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势必要把少儿的美术学习引到死胡同。那些只顾个人名利的做法,那些不正确 的教学内容会误人子弟,那些不正规的教学会给少儿以后真正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使少儿美术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少儿美术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 2.禁止使用非科学,不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简笔画、儿童画、儿童国画等内容。 3.要按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讲课,特别是素描写生、色彩写生、色彩原理、物体比例、结构、透视等美 术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 4.要理清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大专美术教学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 5.要提高美术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6.领导要懂得艺术教学,不能以获奖证书的多少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 美术教学论文: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 低年级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教者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明度推移的美丽。可是由于绘画知识的限制怎么也搞不懂其原理。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度推移》及绘制过程。”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在美术新教材中的教学实践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学习空间,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所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例如在讲《我的故事》时,可以在课下动员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卡通的资料图片,预习一下关于卡通绘画的方法,在课上尝试互相之间以游戏的性质实践如何把现实的面貌转绘成卡通的人物面貌,尝试一下创造自己身边的卡通故事;课上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卡通作品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卡通,让学生更主动地以主体的方式去创造身边的卡通故事,体验在实践中创造的乐趣!在一些创作性的绘画课中,可以同时出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画出符合自己性情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会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使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主动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我在讲《傲雪梅花》一课时,除对课本内容作适当讲解外,为提高学生对国画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的梅花图局部临摹练习。并注意让学生采取如下的步骤:1、从主干的力度, 2、梅枝的结构, 3、墨的浓淡干湿, 4、布局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整体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练习。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以优点为主,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通过这样一番练习,学生对国画的认识和印象会比教师平淡无奇的讲授强出许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就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美术。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艺术意义的体验和对艺术价值的体验。 美术教学论文: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改革给我国教育机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不断完善其他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的和谐关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也是新课改革的目标。我们并不是要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不朽之作,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如果我们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不去帮助他们树立创新意识,忽视创造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作为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美术学科也将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 正确的文化心态对美术老师很重要,我们要更多地去读懂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现代文化心态对美术老师要求也很严格,包括对待不同个性风格的学生作品,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心态。这种观念,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是现代价值观的体现,它将有利于美术老师广泛地吸纳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一次,我正在上欣赏课时,正分析油画的颜色、动态、用笔,写意花鸟的着色、意境,突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用漫画更有意境……”当时,因为还要给其他学生上课,我只让这位同学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课后单独找他谈话,了解这位学生的想法后,我们就共同分析了怎样构图和情境设置。第二天他就把作品带来了,他可以把水画成红色,山只用简单的线条画几下。那不受约束的线条和想象力,一般人都很难想到,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是以专业与技能的训练为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示范,学生学画、学做的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评价以“像”或“不像”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现在的美术课堂就要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现出个性的一面,放飞学生的梦想。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搜集资料自行创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争取与众不同。同学们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胆地再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创新——生活中的体会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他们对生活细心的观察记忆与情趣想象。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创造和思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我给初一学生上课时,有一节是取景框,为了激起学生的激情,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手抬起摆成八字形,然后旋转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取景框了。同学们想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什么,就可以通过自己小小的取景框去观察了。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而且还兴趣十足。让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去学习,只有让学生乐学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容易被激发。老师应多提供学生参与生活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维,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解决“思路障碍”,提高他们掌握学法的成功率,促进学生情感和创造性的发挥。我在给学生上“透视”这一课时,就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引领他们主动去观察路、人和树的变化。远处的树和近处的树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近的清晰、远的模糊。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路上行人的变化,学生自己发现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小、路越来越窄。从而得出透视的基本原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我们要发散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记忆力。用心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其主动性得到提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课题的编写研究中要有激励作用和强化个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承认个性的差异,立足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美术教学论文:园林美术生态式教学综述 教师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不以单纯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而是从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和设计基础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习、分析、实践造型表现活动,最终达到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的水平。根据协同进化的原理,素描课程应适应园林专业的课时要求,删减传统教学中丰富的明暗调子的静物素描,从专业所需的空间和结构入手,多切入石膏体结构、空间模型结构的表现素描,并且可以和平面构成课程相平行,运用平面构成相对抽象的、具有创造性、理性设计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补充,使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水彩课程也应减少静物色彩的课时,应以写生风景为主,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可操作的园林要素的表现方法。如果和色彩构成课程相平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的属性及色彩搭配的原理,了解色彩在写生中的变化规律,以达到相辅相长的教学目的。园林美术的适度调整可为后续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可直接利用的基础。 一、努力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生态目标 “美”是园林艺术的生命,实现环境美是园林专业人才的目标之一,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即是园林美术专业教学的生态目标。园林美术教育在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园林美术在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实践,如组织学生到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进行风景写生的实践。这种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各种雕塑、建筑、景观等立体形态的介入,能使置身其中的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更加充分地理解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所创造的整齐一律美,通过各种比较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训练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要尊重审美的差异性,也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兴趣,帮助学生不断发挥个性特点,这有利于在训练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培养其想象创造能力。“雅”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艺术风格。中国园林设计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也应该培养这种.‘雅”的气质。园林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雅”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在绿色的、生态的、良性的环境中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培养。“雅”是“美”的生态目标的延续,也是一种创意的延伸。园林美术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追求它、实现它,为园林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在园林美术教学中突出生态自然美 学科会因为交叉而滋生新的学科,因异质化导致多样性。园林美术是园林专业与美术专业的结合,因此突出其生态自然美是一个潜在的教学任务。生态自然美是未经改造的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在园林美术的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授构图、黑白关系、色彩关系等,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感知自然美的纯净、和谐。康德曾说:“那单纯的形式本身就可以构成美感,它的美均来自生命自身的蓬勃生机。’,②在培养未来的园林设计师时,通过美术教学让他们认识自然美的特性,了解生态本身的强大魅力,在其后的设计课程中,这种潜意识里的自然美的利用会以最本真的状态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自然的回归,在设计中提升其精神境界。美术专业教师应把握住美术与园林的联系,赋予课堂新的生态意义和生命活力,求得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三、结语 园林美术的生态式教学探索是为了促进学科生态系统平衡,增加学科的竞争力,突出学科的特色,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生态教学资源,期待它可以在学科发展进程中产生“正能量”,能实现园林专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智力培养 一、课题的确立 一九九八年,党中央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上下重教兴教,教育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形成了共识,并取得一定成效。科研促教育,教育要科研已势在必行。为了配合省教厅的《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总课题的实验,大良镇教办组织了镇各科中心教研组,制定相应的科研课题,美术中心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一科研课题。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重点,开展美术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在《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总课题的基础上,再分几个子课题,如《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发挥想象力、诱发创造思维》、《记忆力、写生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用三年的时间分层次、不同形式地发开展美术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要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3、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4、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 三、课题的实验和策略 1、 遵循四大原则,开展教学实验。美术教学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 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四项原则: ①、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 ②、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③、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胆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④、创造性原则,这是研究的重点,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襄括世界。”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开展第二课堂,依“纲”还需靠“本”,三年来我镇使用的是岭南版美术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点,有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对家乡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还增设了陶艺、电脑美术等课程。各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往往是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发掘,综合素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3、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平等,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4、实验形式灵活,体现民主与集中。 几年来,我们实验的教研活动持之以恒,制定了详尽的教研 计划,各组员分别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实验的研究分集中研究和个人研究两种形式,个人研究,就是平时组员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方法。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集体研究,每个学期都有三、四次全体组员集中研究活动,进行观摩教学、互相评课、技艺切磋、交流教学体会、参观学习等。尤其是观摩教学,我们力求有专题,并有针对性,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目的,解决教学教研中碰到的问题,在评课交流中,大家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出发点,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气氛民主和谐,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教研出成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镇的美术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会辨别区分美与丑,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 近几年,美术教师在参加省、国家级的美术课调教评比中,获得4个奖项,教师的美术教育论文6篇获省级、国家级的奖项或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名列市的前茅。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活动和书画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获国际奖90多人次、全国奖220多人次、省级奖160多人次、市镇级奖约330多人次。 五、探讨的问题 1、我区的美术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取得较好成绩的相对集中在几所学校,特别是集中在上规模上档次的学校,一些偏远的学校,还没有配备美术教师、美术室也十分简陋或没有美术室。也谈不上美术教学研究。今后应该提高学校管理层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此外,美术中心教研组也尽可能把教研活动普及到美术教育薄弱的学校去,促进全区的美术教育的发展。 2、面对21世纪教育形势的迅猛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校园网络化。要使自己不掉队,与时代同步,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前段,我们绝大部分的美术教师已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促进了大家的计算机学习,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有关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根据教学教学的需要,设计制定相应教学课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新的学年,我们在安排教研活动时,就注重开展有关美术CAI课件设计制作的讲座学习。同时也要加强美术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踏踏实实为美术教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及监督对策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路桥梁的建设和使用逐渐增多,公路桥梁在交通运输中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但是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公路桥梁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为了减少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隐患的出现,避免人民群众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应努力做好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监督工作,维护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文章就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中,公路桥梁工程是一个比较重要分支,公路桥梁施工是外部作业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施工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大,施工管理难度也相对增加。当前公路桥梁施工的企业越来越多,彼此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大,很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减少成本支出,造成公路桥梁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进而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努力做好施工的质量监督工作,促进工程高质量建设。 1 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由于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因此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比较大,公路桥梁施工现场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管理人员自己决定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依据,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1.2 人的因素 公路桥梁施工建设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是对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首先公路桥梁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导者,管理者的决策、计划将直接决定着公路桥梁施工的方案设计、材料采购以及施工管理等,如果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能力较差,将会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施工技术人员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能,公路桥梁的整体建设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反之,则会造成公路桥梁施工出现质量隐患[1]。此外,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也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负责施工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1.3 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的质量将决定着整个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材料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行为,而且工程建设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些复杂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材料的选择,造成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材料质量不高,对今后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公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1.4 施工环节间的衔接不到位 由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质量监督不到位,导致公路桥梁工程各施工环节之间存在着衔接不到位,施工建设出现空期[2],影响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体进度,造成施工资源的大量浪费,施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到位也会对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工序错乱,不利于公路桥梁整体效果的实现。 2 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公路桥梁建设标准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就应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使公路桥梁工程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工程建设标准,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能够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促进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根据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勘探、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工程建设标准[3],使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能够使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建设标准的要求。 2.2 强化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材料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强化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在采购材料前,需要全面调查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了解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实力、材料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情况,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采购完毕进入施工现场前,还需要再次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做好材料的放置工作,根据不同种类、型号的材料进行区别放置和管理,避免材料受潮、变质,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2.3 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 近年来,各种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贪污腐败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强化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应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和资金管理机制,要求财政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对工程建设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了解工程建设资金的流向,为今后的资金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4]。在监督管理中,如果发现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存在违法或违规操作的行为,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工程建设监督的效果。 2.4 加强对人员的监管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应努力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强化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质量建设标准开展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开展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质量监督的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认真对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5 做好工程衔接工作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还经常会出现工程衔接不到位的情况,给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工序的顺利交接,减少工程衔接中的失误,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能够在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安全性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减少工程建设成本的支出,避免资源的浪费。 3 结束语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不佳将会对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应努力提高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为人民的出行提供安全的环境。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措施 【摘要】:钻孔灌注桩基础以其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耗材少、适应性强、成本适中和施工简便而广泛用于公路桥梁工程中。本文从目前公路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水下清基难以彻底、孔壁坍陷、护筒冒水、缩颈、成孔偏斜、卡管、钢筋笼上浮、断桩、桩身倾斜、桩身纵横向偏位较大等通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桥梁 灌注桩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前言】:钻孔灌注桩适应于各种地质条件,且方式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入不是很大,因此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在水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不能进行开挖验收,只能进行声测和动测验收(不合格时进行抽心),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安排不周或处理不当,都将导致钻孔灌注桩出现质量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桩体报废。 一、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1孔壁坍塌造成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1)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密而漏水或护筒埋深不够,致使护筒周围水分渗入孔内,水流冲刷孔壁造成塌孔。(2)钻孔作业过程中未及时向孔内加泥浆,或泥浆大量损失,使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泥浆密度不够而造成泥浆护壁不好,使地下水在渗入孔内的过程中冲刷孔壁。(3)在提升钻头、下落导管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造成塌孔。钻具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使松散的孔壁受扰后造成塌孔。(4)施工组织安排不周致使工序衔接不紧密,成孔后空置时间过长,泥浆发生沉淀,造成上部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遭到破坏。 1.2钻孔偏斜产生钻孔偏斜的主要原因:(1)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晃动不稳,或钻头磨损、部件松动、钻杆导架不垂直,或钻杆弯曲、接头不直均可造成钻孔偏斜。(2)钻孔施工时地面松软或软硬不均匀,或土层呈倾斜状分布,或施工时遇到较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乱石层中钻进时钻头所受阻力不均而造成。 1.3钻孔漏浆产生钻孔漏浆的主要原因:(1)护筒埋设过浅,或护筒四周回填粘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在护筒底或护筒接缝处发生渗漏。(2)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遇到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而引起泥浆向外渗漏。孔内水头过高,使孔内水压高于孔外水压,孔壁发生渗漏。(3)地层地质情况不良,钻孔穿越岩溶层或裂隙带,使孔壁周围有大量裂隙或孔洞而导致泥浆渗漏。 1.4钢筋笼偏位、变形或上浮 (1)钢筋笼过长,箍筋未起到作用,使得钢筋笼的刚度不够,吊入孔内后钢筋笼发生变形。钢筋笼上未设垫块或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或桩孔本身偏斜或偏位。 (2)钢筋笼吊装时未垂直缓慢下放,而斜插孔内使保护层厚度不够而使钢筋笼偏位。 (3)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部距离钢筋笼很近,由于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 (4)当灌注的混凝土超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若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过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浮。 1.5断桩出现断桩的主要原因: (1)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由于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不足,混凝土的翻涌力不够,无法将顶层泥浆持续上推,导致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中而使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局部混凝土不凝固。 (2)封底混凝土数量不足,未能将桩底残渣全部翻至混凝土上,形成泥浆夹层。在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量过多,露出混凝土面造成沉渣沉积成层。 (3)在灌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使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 二、防治措施 2.1孔壁坍塌 (1)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钻进时,应适当埋深护筒,并用粘土密实填封四周,防止护筒周围水分渗入冲刷孔壁。 (2)钻机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添加新鲜泥浆,使孔内泥浆面高于孔外水位。同时还应随时观察土层变化。 (3)在提升钻头、下落导管时应保持垂直,避免碰撞孔壁。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 (4)按照正常的速度钻进,不要进尺太快或避免在一个地方钻进时间太长,以免对孔壁产生过大扰动。 2.2钻孔偏斜 (1)施工场地应夯实平整,确保钻机平台稳固。安装钻机时应对导架进行水平或垂直校正,钻杆位置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孔设备,发现钻杆弯曲时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2)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应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或软土层时,要控制钻进速度,应低速钻进。 2.3钻孔漏浆 (1)在埋设护筒时坑底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并控制孔内水头高度,不要使压力过大。 (2)钻进时钻头起落应准确、小心,防止碰撞护筒。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或向孔中倒入粘土,钻机慢速转动填糊孔壁,或在回填土中掺入片石、卵石并反复冲击,增强护壁强度及护筒周围和底部接缝处密实度。 (3)施工中如发现护筒冒水,应立即停止钻孔,并用粘土在护筒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应重新安装护筒。 2.4钢筋笼偏位、变形和上浮 (1)钢筋笼过长时应分多节制作,并应焊接或增设箍筋以增加钢筋笼刚度,在钢筋笼主筋上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垫块或焊接耳环控制保护层。钢筋笼搬运和吊放过程中要防止变形。 (2)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灌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2.5断桩 (1)成孔后应认真清孔,一般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必要时应多次清孔。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以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定。 (2)孔口护筒埋深一定要符合规定,以防孔口塌方。吊放钢筋笼过程中不可碰撞孔壁,以防孔壁坍塌。 (3)导管接头用方丝扣连接,并设置橡胶圈密封严密,确保导管的密封性。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4)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结语】: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存在的通病是在桥梁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防止通病的产生,只有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和确保每一环节、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桩基质量,并最终保证桥梁工程的百年大计。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浅析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快速进步,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满足规定是保证人民在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公路桥梁施工中的管理及控制对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本文首先分析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建议,为今后相关人员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控制措施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快速进步,使得大量的公路桥梁得以兴建,完善着我国的路网结构,公路桥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满足规定是保证人民在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影响我国公路桥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有很多是由于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不到位、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系统的分析这些影响公路桥梁质量的因素,从而为掌握更加高效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提供途径,使得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可以到保证。 1 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 1.1 对隐蔽工程质量疏于重视。隐蔽工程由于其本身隐蔽的特性的,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评估、检查和验收的过程中更注重于表面的质量问题,对于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疏于重视,而若隐蔽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民心工程,其质量好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 1.2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我国一些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有些甚至没有受到过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限制,而影响对于相关施工规范的理解,使得施工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这样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为以后的投入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2.1 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混凝土的使用在我国公路桥梁施工中所占的比率相当大,是公路桥梁施工中非常重要而且常见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能否满足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从而却保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首先是施工准备阶段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包括水泥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砂石含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比例是否满足要求等等这些关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质量管理,从原材料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在投入使用前,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检验,校核施工现场实际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满足施工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对于满足要求的才可以投入使用。(2)其次是在施工阶段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包括控制浇筑体和模板的质量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等,这样可以保证公路桥梁中的混凝土结构不会出现空洞和裂缝这样的质量问题。 2.2 公路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公路桥梁是大型构造物,其结构形式有着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施工中需要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更为严格的施工工艺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对公路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施工前测量和放样工作应该却保准确无误,这是公路桥梁结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2)施工过程中应该却保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篡改设计意图,这样可以使得公路桥梁结构承载力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3)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混凝土的振捣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4)公路桥梁结构表面要具有足够的平滑性,这样共有于结构质量的保证。 3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公路桥梁施工需要的材料种类繁多,市面上销售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而公路桥梁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用于工程施工,为以后公路桥梁投入使用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应该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选用,避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公路桥梁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保养,却保设备高效运行时公路桥梁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单位还应该设置专人负责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保证施工质量。 3.2 规范整个施工过程。公路桥梁施工过程是由很多分项分部工程组合起来的一个复杂的整体工程,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控制施工中的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若出现施工中不符合规范或者图纸的情况,严格进行处理。规范整个施工过程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施工高效、有序进行的前提。 3.3 保证施工团队的技术和素质。公路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复杂性决定其施工团队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的性质,只有保证施工团队的技术和素质都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对施工工团队的技术和素质进行控制,才能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和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的突发情况可以及时正确的应对,使得损失减少到最少。所以应该对施工团队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结语 公路桥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满足规定是保证人民在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及控制对于公路桥梁的运营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本文首先分析隐蔽工程质量疏于重视、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这些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建议,为今后相关人员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析 摘 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阐述了一些加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对于是施工全过程所采取的各项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公路桥梁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质量是工程的根本。因此,了解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析加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举措,以提高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日常管理不善。我国很多公路桥梁工程材料检测不及时,检测时也不够严格,经常出现漏检、错装,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而对于填筑路基时使用的土质材料也缺乏必要的土壤调查,导致判断失误,使得CBR值达不到规范要求,施工的钢筋未能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采购在施工时焊接的焊缝也不合格且未及时监测就直接使用安装在建设工程构造上了,造成质量事故。工程材料是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材料的质量就直接关系了工程的治疗,如果材料供应没有一定的计划,堆放时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管理时又不善而导致材料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材料不合格,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机构安全,轻则妨碍工程使用以及使用寿命,重则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控制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施工企业的重心所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或者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却很淡薄。经常会为了赶工期,存在着重视进度、轻视质量的倾向,在施工人员具体的操作时对于工艺控制不严,违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存在众多工程隐患。 1.3 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强。近些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速度加快快,公路桥梁建设工程项目增多,工期紧,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距较大,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施工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监控,影响施工质量。 2 造成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上可以从四方面分析,首先就是在公路桥梁建设之前缺少充分的准备。对于施工现场了解不够充分,对于施工突发状况难以有效应对;其次是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建筑施工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巨大,但是由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项目多,工期紧,很多施工企业降低对人员要求,导致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施工质量;再次,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不高,很多施工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最后,很多施工企业缺乏一套有效的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导致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随意,管理不够严格,影响施工质量。 3 加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建议,具体有: 3.1 加强材料管理。作为组成工程的基本要素,工程材料的质量是首先应该要确保的,保证工程材料的按质、按量供应,对于材料的采购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材料采购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以及使用人员再把关这三把关,还有检验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这四检验。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使用进行检查验收,在堆放储存时加强管理,分别堆放,避免变质。 3.2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及控制制度。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长住在施工现场,对于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以及必要的业务指导,随时进行监督单位的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查验收活动,以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 3.3 加强技术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交底,这是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对于隐蔽工程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的采用都需要特别强调技术交底,以确保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对于工程图纸设计意图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及具体操作工艺也心中有数;同时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这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根本所在,施工质量必须按照施工设计要求、相关规范以及工程合同来,加强对施工工艺质量的把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成本的管理,这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条件,也是减少工程开支,提高工程效益的先决条件。 结语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以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公路桥梁施工相关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技术 公路桥梁是保证人们日常出行的载体,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大幅提高,行车密度及车辆的载重也越来越大,公路桥梁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公路桥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公路的畅通,而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关键在于施工技术的提高。 1.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1.1桥梁施工所用材料 每一道桥梁都是用人们用建造材料架设起来的, 只有使用质量符合规定的建造材料才能够保证桥梁的质量, 真正满足人们当前对桥梁的需求。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追求眼前的利益,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 购买一些性能和强度不符合规定的劣质材料, 虽然最终施工方还是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桥梁建设,但是其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在桥梁将来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这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2工作人员 从目前的众多的桥梁施建设事业中普遍看到的是设计、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责任意识也不强,有的施工单位用人唯亲,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拥有专业技能的施工技术人员也可以上岗工作, 在桥梁的建筑过程中, 也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事件的发生, 进而延误施工工期,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 无法保证桥梁质量,即使建成,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较低。 1.3施工质量控制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桥梁施工单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体制, 由于体制的缺乏助长了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的侥幸心理, 并且让施工人员缺乏应该具备的责任心, 对桥梁的上一道工序不会进行认真检查, 最终使得桥梁的最终质量不高。 2施工的规划设计 2.1资料调查收集 要想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做出完善的施工规划设计,资料调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①明确调查桥梁的使用任务。简单说来,就是要清楚将来要在桥梁上行驶的交通种类以及行车密度等。明确桥梁上通过的各种管道线路等。②施工单位派遣专门人员测量所建桥梁附近的地形条件,并将其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详细的地形图以供施工需要。③要明确所建设高速公路桥梁附近的地质条件,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地质剖面图,以便施工的使用。 2.2施工要符合经济的要求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必须要保证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且在施工设计中要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对比,保证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总造价和材料损耗等达到最低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所有涉及到的经济要素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往往是不可能的,在技术经济对比过程中,应该详细考虑高速公路桥梁在交付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等问题,与此同时,必须使得施工工期达到最低,以满足快速施工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程总造价。 3.公路桥梁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组织参加本工程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认真会审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变更与补充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踏勘,理解设计意图。调配地下管线及交通状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并按分项工程的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前做好机具、设备、材料计划。 3.2测量准备 开工后组织测量人员对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基点及桥位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复测,复测时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水准点及桥位控制点应符合规范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联系解决。复测无误后进行钻孔桩定位,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3试验准备 开工前对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砂、石、水泥、钢筋等材料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要求进行检验,选定厂家,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选定厂家进行检测,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场。 3.4配合比制定 在施工前,对该桥所需的桩基砼、桥台砼、板梁砼、桥面砼及砂浆的配合比进行试配,确定适合本工程施工要求的配合比于砼使用前一个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使用。 3.5材料贮存及供应 砂、砾石、碎石等地方材料按工程进展分批进场,堆放在指定场地,钢筋在桩基、承台、台柱系梁施工前半个月进场进行加工。板式橡胶支座在使用前一个月进场,各类材料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进场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才能作用,确保工程材料满足规范要求。 4.公路桥梁施工相关施工技术分析 4.1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 混凝土是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主要材料,而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中材料的配合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因而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合适的配合比,控制好水灰比以及塌落度。就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控制而言,一般为七小时左右,同时含气量应确保在1.7%的范围内。要根据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需求来确定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调试,一般来说应选择高强度、颜色相同和级配连续的碎石作为骨料,并确保骨料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一般以中粗砂作为细骨料,含泥量应控制在2%范围内,吸毒模数大于2.5,不得有杂质出现,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细骨料的颜色、细度和出产地。一般选择高效能的材料作为减水剂,确定外加剂的掺入量时要根据工程质量的需要。通常选取矿物掺合料作为掺合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掺加细度模数大于二级、不含杂质的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 4.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工艺较复杂,因而较难控制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的充分准备,为确保施工质量,严格规范施工操作的顺序。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审核工程设计、编制施工方案、检验和校正测量仪器、施工现场的排水和便道设置、调试安装施工设备、检验和取样施工材料。在灌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集中拌合,使砼不会出现离析现象,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工程质量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使用钢导管前应该测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 4.3预应力技术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抗渗性能和抗拉能力。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小结构界面尺寸和结构自重,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减小挠度,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低松弛的钢绞线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中,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施工材料,具有高效益、高实用性和高灵活性等优点,可以满足公路桥梁结构的美学标准。在预应力技术施工的预埋阶段,应准确地进行曲线定位,曲线形状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在张拉和灌浆的施工阶段,应该严格控制张拉应力,将伸长值变化限制在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内,要保证灌浆计量的准确性,孔道浆体应该饱满;在进行钢筋绑扎时,不能猛放或者猛扎,以防止刺破预应力筋外皮;对施工操作水量要严格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施工完毕后进行质量检验。 5.结束语 随着公路桥梁施工的不断发展普及,很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要对公路桥梁质量更加重视,为了将来公路桥梁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同时也能更好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进而导致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将以高校会计专业作为研究切入点,着重分析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不可忽略的价值。 一、清晰会计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在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会计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企业的日常管理的情况下,帮助教师、学生明确会计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会计信息作为实践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最为重要、直接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会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未来能够承担相应地工作职责。因此,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系统性地讲授会计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让学生不仅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拥有具体操作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基于会计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清晰了解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共同地配合和努力,真正达成教学培养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积极改革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在进行变革和创新,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吸收新鲜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这也就到导致企业对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种情况,为了能够让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更加匹配,高校也需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进行教学的调整,具体来说,在高校会计专业中,需要根据市场中的主流信息技术变革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尽可能为学生们讲授新知识、新理念,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更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运作,避免由于知识陈旧而带来的实操能力不强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切莫出现让学生们盲目学习新技术的情况,学生们的学习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化的知识,只有真正理解知识体系的内核,才能够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变化中牢牢掌握精髓。 三、注重多样化教学实践课程的设置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课程 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较为枯燥,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较为困难,并且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会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用,另外一方面来说,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展现的更加直白生动,让学生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具体举例来说,在高校会计中讲授关于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利益和自身发展中的利益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阿里巴巴退市的案例介绍的更加清晰生动,并且通过案例来讲授关于上市和退市的相关课程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更多的时事内容,有利于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 (二)关于网络教学的实践课程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产品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在高校会计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台式电脑、个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进入网络学习,并且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突破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更加便利,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丰富,最终提高教学效用。另外一方面来说,在网络教学中可以采用“WEB电子记账”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网络电子记账”,通过此种形式可以直接将网络交易的具体信息录入到会计部门利用的网络平台中,进而提高效率,并且保证会计信息本身的准确性,另外,此种方式本身在运算中更加智能和灵敏,能够让会计信息技术的工作更加便利和科学。因此,教师通过网络来讲授“网络电子记账”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未来学生在工作中的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中的流程和环境。 (三)关于模拟实验室系统教学的实践课程 高校会计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为了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训练,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系统,在此系统中,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平台,为学生仿真模拟未来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会计信息技术操作系统,通过仿真的经营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实践的方式,并且适应不同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的差别,真正从内核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技术的精髓,切实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数据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符合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未来社会的基本需求结构。 四、总结 高校会计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在关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中,首先需要会计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并且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进行积极地调整,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实践课程,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教学,真正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高校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特征。
园艺毕业论文:城市园艺绿化苗木养护管理论文 摘要: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绿化树木生长的养护管理,应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生态环境要求进行。在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中,一方面通过加强土壤、水分、肥料的管理直接为树木生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光照、温度和空气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并从多角度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以供园林部门养护管理城市园林树木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一、树木的养护 1.树木的修剪 树木是依赖在叶片上进行光合作用而获取能量的.因此对树木过量的修剪,会削弱整个树势。修剪次数愈多.修剪愈重,对造成树木的伤害也愈重,从而也为大量真菌和细菌提供了侵染通道。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对树木的修剪。常规修剪树冠,无论全部剪去分枝或分枝重截,都会发出较修剪前更为旺盛和密集的枝丛。出于减少遮荫的需要或由于树木根系受损或其他类似原因必须去掉大部分枝时应进行疏剪。这样较通常将树修剪得残缺不全的方法效果要好.并且省工。修剪方法以在嫩枝或分枝基部剪截为宜,因为这个部位营养供应充分,伤口易于愈合,而且不会留下轮痕。 2.修剪整形 修剪整形是通过人工手段对枝条的保留、疏剪或短截,培养出优美、理想的树形,具有更好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还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树木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3.修剪按苗木的生长与休眠时期,修剪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前者也叫夏季修剪,后者则称冬季修剪。夏剪在4~l0月,冬剪则在l0月~翌年4月进行。一般落叶树种适宜冬剪,伤流严重的应早剪或伤流过后再剪;常绿树种既适宜冬剪也适宜夏剪。修剪的技法有截、疏、伤、变、除蘖等多种,一般休眠期以截、疏为主,而生长期修剪各种技法均可采用。 4.整形整形结合修剪进行,其形式有自然式整形、人工式整形、自然式与人工混合式整形等。 5.灌水休眠期灌水在秋冬和早春进行,秋末或冬初灌水可提高树木越冬能力,并可防止早春干旱;早春灌水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并有利于开花坐果。生长期灌水有花前灌水、花后灌水和花芽分化期灌水。就不同季节而言,夏季是树木生长旺盛期,尤其是新植树木、小苗、灌木的树根较浅,抗旱能力较差,树叶蒸发量大,需水多。应勤灌溉。灌水量与树种、品种、砧木以及不同的土质、气候条件、植株大小、生长状况等有关,耐旱树种灌水量要少些,不耐旱树种灌水量要多些。灌水沟应开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不要开得太深以免伤根。沟壁培土要紧实以免伤根及被水冲坏,沟底要平坦。保证灌水均匀。水量足、灌得匀是最基本的要求,若发现漏水现象应及时用土填严。再进行补灌。水渗透后及时封沟中耕,通过中耕、封沟可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夏季可早晚进行灌溉。冬季可于中午前后进行。 二、施肥管理 施肥是通过人工补充养分来提高土壤肥力,可供给树木生长充分的营养,并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透水、通气和保水性能,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 同时还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肥料分解,使土壤盐类成为可吸收状态,有利于树木生长。 1.根据不同的物候期施入不同种类的肥料 早春和秋末是根系的生长盛期,需要吸收更多的磷素,根系才能强大、伸入土壤深层。抽枝发叶期,细胞分裂迅速,叶量增加,树体扩大,此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肥,建造细胞和组织。 2.根据不同树种,在不同时期施入不同种类的肥料 早春开花的树木在休眠期施肥,对花芽萌发、花朵开放有重要作用。花后是枝叶生长盛期,应及时施入以氮为主的肥料,促进枝叶形成;在枝叶生长缓慢、花芽形成期,应施以磷为主的肥料。 三、防止建筑工程伤害树木 每当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常常发现附近的树木死亡,这是由于树木生长的环境受到干扰破坏的结果。采取某些措施可以消除这些伤害,特别是对树木根区的伤害。 1.水泥和其他铺装地表处树木的养护 水泥、沥青和其他铺装地表,都可能对树木产生与埋土过深相同的影响。处理办法是取走不透气层,并在树冠范围内铺设厚层沙子,使土壤保持通气、透水。在街道和广场,采取的办法是用铺石或有孔洞和缝隙的石料铺装地面,下面垫一层沙子。 2.对树木根区采取的措施 人行道上往往要在行道树根区附近铺设通信、燃气、电缆和下水道,这些都属于对树木危害很大的工程。原则上应在树木分枝分布范围以外铺设管线,但由于施工过程中树木总会丧失一些根,而且树木根系范围的变化幅度也很大。 四、防治病虫害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容许为害范围之内。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1.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树木带来更大的损失。公务员之家: 2.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重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加强养护管理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弱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五、结语 总之,如何进一步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目前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园艺毕业论文: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分析论文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园艺毕业论文:我国设施园艺建设管理论文 摘要该文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宏观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包括管理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设施标准的制定;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几个方面。 关键词设施农业宏观管理方针原则 1、概述 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90年代中,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据有关资料,1995年至1997年已签订引进合同达80hm2,价值3亿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应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涌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已面临新的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同时,也在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成套设施与栽培技术;设施园艺生产多样化,不仅生产蔬菜,包括大宗菜和特菜,也生产花卉水果,但也暴露出在宏观管理上无序状态的问题。各地在纷纷上马,纷纷引进的同时,也不乏盲目性,缺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为主管部门制订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宏观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决策,疏通信息渠道,规范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素质实行名牌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创造条件。 我国温室中95%以上为日光温室,普通加温温室和大型现代化温室,因能源问题,运行效果不经济而难以大面积发展。全自控现代化温室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进至今。估计将近1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60%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90%为简易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只有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目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原有单栋大棚也向连栋大棚发展。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6年底统计资料,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 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是引进温室,从1985年至今,我国大约引进了近100hm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郊区。在1979~1994年期间,引进了21.2hm2,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大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由于能源消耗大,管理不善,入不敷出,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基本上是失败了。如1979年北京的四季青园艺场最早从日本引进的3hm2现代化大型温室,现已改作贸易市场。1995年北京中以农场率先引进以色列温室1.2hm2,开始了新的引进高潮。1996年引进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l5hm2,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分5处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深圳市1997年从法国引进6hm2薄膜温室,现已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省城如广州、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北京、重庆和银川等都有新引进温室,或正在洽谈引进事宜。这次引进的特点是: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除主体骨架外,包括环境调控设备、灌溉设备、全套栽培技术措施(从种子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甚至授粉技术等),并有引进国派驻专家指导,即不单纯引进硬件,也引进软件。但大多是政府行为,也有部分是企业行为。 2、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很快而质量水平较低。以设施栽培86万hm2计,城乡人均占有面积已达7.l7m2,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19倍,所以发展方向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单一生产蔬菜转变成以生产蔬菜为主,辅以生产花卉、瓜和果。从单一生产大宗菜,转变成生产大宗菜为主,辅以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特菜,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出口创汇。其次是提高现有设施水平。现在设施质量普遍较低,日光温室中绝大多数为80年代中期形成的普通类型,结构较简单,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坯墙体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仅40%~50%;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保温、采光性能差,每年雨季过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结构;抗灾能力差,易被大雪压塌、大雨冲垮,如1997年12月一场大雪,江苏、山东不少普通型日光温室因承受不住雪压而倒塌;灌溉技术,仍以大水漫灌,有些地方每667m2日光温室灌水量达500m3/年。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温室内病虫害严重而不得不依靠经常性打药来维持生产,这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很不协调。所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设施农业的二次创业,不仅要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要改进设施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对于塑料大棚的发展,同样存在结构和栽培技术两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 所有新建的设施,应该具备更高的质量水平,不应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应能够生产高品质产品,借鉴引进温室的一些经验,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能源清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冬春季节在蒙古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国的三北地区、青藏高原、云南高原晴天多,日照百分率超过50%,光照充足,是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发达,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很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而且愈向北方,偏低愈甚。例如1月份,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国家气温偏低14~18℃,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除沙漠地区以外,我国又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月份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平原偏高2.5℃,长江中下游偏高1.5~2.0℃。根据计算我国北方各地冬季日平均气温≤5℃负积温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高出1~4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设施生产冬季加热所需能耗比欧洲国家要高得多。夏季比同纬度其它国家炎热,必然增加降温所需的能耗,而且夏季又是雨季,空气相对湿度大,湿热同季使藉助于蒸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率下降,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其降温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各地气候特点,发展设施生产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节能是中国设施园艺生产的重要课题。 2.3引进和国产化 1979~1994年引进的20hm2大型现代化温室,由于高能耗和经营管理跟不上,高投入、低产出,至今几乎全部停止运营。1995年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6年上海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15hm2微机全控制加温温室,进行蔬菜、花卉栽培。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为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高科技设施园艺经营提供了经验。 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大。以上海1996年引进的15hm2温室来看,引进费用加配套设施设备费用,平均500~900元/m2,投资太大,每年的折旧费、维修费太高,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影响温室引进的一大因素。 2)运行成本高。从上海5个基地在1996~1997年度运行成本看,平均每1/15hm2(亩)为3.48万元,其中30%~40%是燃料成本。从上海各引进温室使用效果来看,冬季加温使用燃煤最经济,比用电或燃油热风的效果好、成本低。即使燃煤,在上海的荷兰温室中要保证果菜的生长温度,每天每公顷,仍需燃煤3t(每亩0.2t)。在济南,每1/15hm2(亩)每天需燃煤0.4t。在北京,则为每天每1/15hm2(亩)0.8t。有些引进温室(也包括部分国内设计的温室)的通风设计没有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同季的情况下,降温依靠湿帘风机系统,不但降温效果差,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甚至不比冬季加热能耗费用少。能源消耗费用太高,使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成本持续偏高,最终可能变成亏本经营,成为温室引进的又一大障碍。 3)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既然是引进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定位必须有高起点。高投入,必须有高产出,才能充分显示现代化、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达到高效集约栽培目的。上海的东海荷兰温室,种植的彩色甜椒,市场定位于大宾馆和大饭店,价格可达24元/kg,其他产品市场定位也大都在宾馆饭店或超市,因其能保证优良的品质和周年供应,价格优势明显,所以其经营效果,已经突破了以前引进温室不计折旧,勉强保本的经营状况,在合理扣除折旧和经营成本后,仍略有盈余,并且会越来越好。南京市蔬菜所,80年代中期,引进一栋荷兰温室,一直种植番茄等大宗菜,年年收入不抵运行费用,从1995年开始,改成一半种菜,一半种花,当年收入与运行费持平,1996年1/4菜(番茄和樱桃番茄),3/4为切花和盆花,当年收入高于运行费用。所以功能定位不准确是许多引进温室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优质花卉、蔬菜、瓜果和种苗,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规模小经营单一。目前各引进单位引进的温室面积一般为1~3hm2,绝大多数为1~2hm2,规模都不大,并且往往还种植多种作物,因此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作物种类都形不成规模,这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如荷兰,一个农户就有二、三公顷以上的温室,只种植一种作物,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利于种植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保证履行市场合同,它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目前的引进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3hm2种植三种作物所需的技术指导同样能指导15hm2种植同种作物的生产。 5)引进不配套。只引进温室设备而不引进内部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设施生产。现代化的设备加上现代化的观念及管理方式,才能保证高产出、高效益,达到引进温室的示范目的。 随着引进温室的不断增加,国产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仍需认真学习。对于国产化,业内人士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要求加速国产化进程,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另一种态度则认为,先当学生,虚心学习,先吃透外来的东西,逐步缩小国产与引进之间的差距,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认为有关国产化的问题,硬件在短期内容易实现,软件特别是微机管理、生物技术(品种、授粉技术、定量化肥水管理等),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主体结构的国产化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简化改进设计,即使如此,也因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往往高于外商报价;没有温室专用的材料,或者有而精度不够,不能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影响设施生产的效果;内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还有一定问题,产品不齐全,不配套,性能达不到要求,有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引进温室的质量、性能和种植要求,再加以改进,逐步实现国产化。 以上海、江苏为例,仅上海周围,经营温室骨架约有5~6个厂家,有些地方还在盲目建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名牌战略,有序建设,有序竞争。 2.5关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出现发展大型温室的热潮,首先是因为资金有了一些积累,包括一些大企业也投资设施农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原有的设施技术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节能力有限,而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后,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大企业于是将视点转向设施生产。我们认为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可以适度发展:(1)资金实力允许(当地政府有补贴,或有企业参与。);(2)有良好的市场,包括消费者观念,优质、优价;(3)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包括经营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4)形成规模,不搞分散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更应如此。 3、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上应采取的方针和管理原则 3.1管理的定位 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定位,首先应是宏观管理,起指导作用。要实现宏观管理,必须了解设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对全国的设施农业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各级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各种设施规格及技术参数,同时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改变现有生产厂家各自制定规格,无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建立固定的监督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各级管理机构应同时承担技术咨询的任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 3.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应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建议按大区划分,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各种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关于设施栽培的区划问题,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不少探讨,近年来各省市也认识到,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布局设施栽培、设计种植制度(品种、茬口等)和制定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较分散,并基于经验,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区划指标体系和区划体系。有些地方因设施栽培比较效益高,盲目上马,结果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失败。规范各区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改善以前的盲目性和过于分散状况。 3.3设施标准的制定 各地区应有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对农民自制设施提出指导建议,规范农民的自发行为,使建成的设施经济适用。 "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设施的生产厂家不仅要制订一系列质量标准,还必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方能进入市场,为此也需要制定检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测试标准和方法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劣质产品的侵害。 3.4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 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相对投入较高,农民是自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应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较准确的各种产品供求信息,并做一些科学的预测,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以获取较多的收益。农业部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重视 技术咨询具有同样重要性,技术的提高是设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先进的技术必须由农民掌握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可作指导和监督。 3.5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从而要求加强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也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设施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1)面向21世纪中国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 3)高效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专用品种培育、定量化水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4)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设备设施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及经营管理模式; 5)现代化设施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 6)从中央到地方的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园,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图书音像制作出版和培训计划等)。 3.6关于小型机械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的塑料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基本上没有使用机械,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均建立了工厂化育苗设施,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推广的范围和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在现有的大部分现代化温室内,常规的农机具也很少,尤其是采用了无土栽培种植方式,设备配置主要是灌溉设施、采摘车及采摘工具、喷雾设备(喷雾车及喷雾器)运输车、嫁接机、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育苗设备、冷库等。其中不少设备在我国还是个空白。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本着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的农业设施的水平。 园艺毕业论文: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从艺术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作用和渗透途径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园艺毕业论文: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论文 摘要: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从艺术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作用和渗透途径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园艺毕业论文: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论文 摘要: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设施园艺工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蓬勃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表现在: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至1998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年增长了1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o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240吨-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到了33kg/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kg/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如何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北京的"朝来农艺园"、"锦绣大地",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孙桥园艺试验场。东海农场等,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据统计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十多处,成为大城市周边的新景观。 5、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到县乡等基层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的现代化温室于1995年建成投产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少农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6、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以北京"锦绣大地"为例,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额已近亿元,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畜牧业,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从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7、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国家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此项目已于1996年正式启动,2000年完成。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 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证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 8、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二十年来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梯队,为设施园艺的宏观决策,生产、科研、教学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本领域的支柱力量,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46个蔬菜研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有从事设施园艺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部分农业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了"设施园艺"课程,有的还开出了硕士、博士学位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止到97年全国蔬菜设施面积为84.11万公顷,其中中小拱棚面积为42.42万公顷,占到50%,这些都是很简易的设施。档次较高的塑料大棚为19.04万公顷,在冬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能进行生产。塑料薄膜温室是冬季生产的主要设施,但以不加温为主。有加温设备的只有0.68万公顷,比例不到1%。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全国总面积仅仅有170公顷左右,微不足道;而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荷兰,现代化温室面积却是我们的100多倍,可以全天候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产品行销全世界。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无论蔬菜还是花卉,平均产量往往是我国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中等水平即可达到60万kg/ha(即4万kg/亩),是我国的4-5倍。从专用品种到配套技术都很完善,设施的光、温、湿、气、肥各个环境因子,全可根据作物需要进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3、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我国还是分散的,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因质量好,工艺精湛,还是受到欢迎,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 4、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但内容雷同,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而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出发,盲目模仿别人,不惜重金进口外国大型温室,甚至还有个别领导把园艺设施建设做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顾建设而没有明确的生产目的,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效益很差。这些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夏季还需降温,耗能多、运行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国情,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还严重亏损,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以持续发展。从本专业委员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l、大力扶植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尽快形成相关产业,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以具体支持。 2、大力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国家级的科研队伍,与地方密切合作,抓住关键问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联合攻关,边研究边开发,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3、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搞花架子,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关键要提高品质,增加花色品种。 4、设施园艺是一种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所以必需注意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千万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其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充满希望的未来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将达到170万公顷,是目前总面积的两倍,足以看出发展势头之强劲。到那时设施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将达到50kg/年,占蔬菜人均占有总量的20%,比目前将提高51.5%。这意味着我们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生产者肩上的担子还是不轻的,任重道远。我们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倍感兴奋之余,更感到责无旁贷、压力沉重。中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未来,之所以充满希望和活力除了文中罗列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而设施园艺工程做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犹如激流中一朵绚丽的浪花,不断地汇入洪流,也将川流不息。 园艺毕业论文:我国设施园艺建设管理论文 1、概述 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90年代中,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据有关资料,1995年至1997年已签订引进合同达80hm2,价值3亿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应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涌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已面临新的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同时,也在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成套设施与栽培技术;设施园艺生产多样化,不仅生产蔬菜,包括大宗菜和特菜,也生产花卉水果,但也暴露出在宏观管理上无序状态的问题。各地在纷纷上马,纷纷引进的同时,也不乏盲目性,缺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为主管部门制订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宏观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决策,疏通信息渠道,规范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素质实行名牌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创造条件。 我国温室中95%以上为日光温室,普通加温温室和大型现代化温室,因能源问题,运行效果不经济而难以大面积发展。全自控现代化温室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进至今。估计将近1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60%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90%为简易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只有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目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原有单栋大棚也向连栋大棚发展。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6年底统计资料,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 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是引进温室,从1985年至今,我国大约引进了近100hm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郊区。在1979~1994年期间,引进了21.2hm2,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大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由于能源消耗大,管理不善,入不敷出,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基本上是失败了。如1979年北京的四季青园艺场最早从日本引进的3hm2现代化大型温室,现已改作贸易市场。1995年北京中以农场率先引进以色列温室1.2hm2,开始了新的引进高潮。1996年引进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l5hm2,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分5处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深圳市1997年从法国引进6hm2薄膜温室,现已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省城如广州、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北京、重庆和银川等都有新引进温室,或正在洽谈引进事宜。这次引进的特点是: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除主体骨架外,包括环境调控设备、灌溉设备、全套栽培技术措施(从种子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甚至授粉技术等),并有引进国派驻专家指导,即不单纯引进硬件,也引进软件。但大多是政府行为,也有部分是企业行为。 2、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很快而质量水平较低。以设施栽培86万hm2计,城乡人均占有面积已达7.l7m2,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19倍,所以发展方向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单一生产蔬菜转变成以生产蔬菜为主,辅以生产花卉、瓜和果。从单一生产大宗菜,转变成生产大宗菜为主,辅以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特菜,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出口创汇。其次是提高现有设施水平。现在设施质量普遍较低,日光温室中绝大多数为80年代中期形成的普通类型,结构较简单,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坯墙体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仅40%~50%;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保温、采光性能差,每年雨季过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结构;抗灾能力差,易被大雪压塌、大雨冲垮,如1997年12月一场大雪,江苏、山东不少普通型日光温室因承受不住雪压而倒塌;灌溉技术,仍以大水漫灌,有些地方每667m2日光温室灌水量达500m3/年。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温室内病虫害严重而不得不依靠经常性打药来维持生产,这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很不协调。所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设施农业的二次创业,不仅要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要改进设施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对于塑料大棚的发展,同样存在结构和栽培技术两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 所有新建的设施,应该具备更高的质量水平,不应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应能够生产高品质产品,借鉴引进温室的一些经验,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能源清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冬春季节在蒙古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国的三北地区、青藏高原、云南高原晴天多,日照百分率超过50%,光照充足,是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发达,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很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而且愈向北方,偏低愈甚。例如1月份,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国家气温偏低14~18℃,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除沙漠地区以外,我国又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月份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平原偏高2.5℃,长江中下游偏高1.5~2.0℃。根据计算我国北方各地冬季日平均气温≤5℃负积温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高出1~4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设施生产冬季加热所需能耗比欧洲国家要高得多。夏季比同纬度其它国家炎热,必然增加降温所需的能耗,而且夏季又是雨季,空气相对湿度大,湿热同季使藉助于蒸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率下降,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其降温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各地气候特点,发展设施生产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节能是中国设施园艺生产的重要课题。 2.3引进和国产化 1979~1994年引进的20hm2大型现代化温室,由于高能耗和经营管理跟不上,高投入、低产出,至今几乎全部停止运营。1995年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6年上海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15hm2微机全控制加温温室,进行蔬菜、花卉栽培。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为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高科技设施园艺经营提供了经验。 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大。以上海1996年引进的15hm2温室来看,引进费用加配套设施设备费用,平均500~900元/m2,投资太大,每年的折旧费、维修费太高,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影响温室引进的一大因素。 2)运行成本高。从上海5个基地在1996~1997年度运行成本看,平均每1/15hm2(亩)为3.48万元,其中30%~40%是燃料成本。从上海各引进温室使用效果来看,冬季加温使用燃煤最经济,比用电或燃油热风的效果好、成本低。即使燃煤,在上海的荷兰温室中要保证果菜的生长温度,每天每公顷,仍需燃煤3t(每亩0.2t)。在济南,每1/15hm2(亩)每天需燃煤0.4t。在北京,则为每天每1/15hm2(亩)0.8t。有些引进温室(也包括部分国内设计的温室)的通风设计没有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同季的情况下,降温依靠湿帘风机系统,不但降温效果差,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甚至不比冬季加热能耗费用少。能源消耗费用太高,使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成本持续偏高,最终可能变成亏本经营,成为温室引进的又一大障碍。 3)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既然是引进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定位必须有高起点。高投入,必须有高产出,才能充分显示现代化、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达到高效集约栽培目的。上海的东海荷兰温室,种植的彩色甜椒,市场定位于大宾馆和大饭店,价格可达24元/kg,其他产品市场定位也大都在宾馆饭店或超市,因其能保证优良的品质和周年供应,价格优势明显,所以其经营效果,已经突破了以前引进温室不计折旧,勉强保本的经营状况,在合理扣除折旧和经营成本后,仍略有盈余,并且会越来越好。南京市蔬菜所,80年代中期,引进一栋荷兰温室,一直种植番茄等大宗菜,年年收入不抵运行费用,从1995年开始,改成一半种菜,一半种花,当年收入与运行费持平,1996年1/4菜(番茄和樱桃番茄),3/4为切花和盆花,当年收入高于运行费用。所以功能定位不准确是许多引进温室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优质花卉、蔬菜、瓜果和种苗,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规模小经营单一。目前各引进单位引进的温室面积一般为1~3hm2,绝大多数为1~2hm2,规模都不大,并且往往还种植多种作物,因此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作物种类都形不成规模,这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如荷兰,一个农户就有二、三公顷以上的温室,只种植一种作物,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利于种植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保证履行市场合同,它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目前的引进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3hm2种植三种作物所需的技术指导同样能指导15hm2种植同种作物的生产。 5)引进不配套。只引进温室设备而不引进内部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设施生产。现代化的设备加上现代化的观念及管理方式,才能保证高产出、高效益,达到引进温室的示范目的。 随着引进温室的不断增加,国产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仍需认真学习。对于国产化,业内人士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要求加速国产化进程,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另一种态度则认为,先当学生,虚心学习,先吃透外来的东西,逐步缩小国产与引进之间的差距,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认为有关国产化的问题,硬件在短期内容易实现,软件特别是微机管理、生物技术(品种、授粉技术、定量化肥水管理等),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主体结构的国产化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简化改进设计,即使如此,也因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往往高于外商报价;没有温室专用的材料,或者有而精度不够,不能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影响设施生产的效果;内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还有一定问题,产品不齐全,不配套,性能达不到要求,有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引进温室的质量、性能和种植要求,再加以改进,逐步实现国产化。 2.4建厂生产问题 以上海、江苏为例,仅上海周围,经营温室骨架约有5~6个厂家,有些地方还在盲目建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名牌战略,有序建设,有序竞争。 2.5关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出现发展大型温室的热潮,首先是因为资金有了一些积累,包括一些大企业也投资设施农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原有的设施技术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节能力有限,而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后,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大企业于是将视点转向设施生产。我们认为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可以适度发展:(1)资金实力允许(当地政府有补贴,或有企业参与。);(2)有良好的市场,包括消费者观念,优质、优价;(3)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包括经营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4)形成规模,不搞分散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更应如此。 3、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上应采取的方针和管理原则 3.1管理的定位 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定位,首先应是宏观管理,起指导作用。要实现宏观管理,必须了解设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对全国的设施农业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各级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各种设施规格及技术参数,同时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改变现有生产厂家各自制定规格,无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建立固定的监督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各级管理机构应同时承担技术咨询的任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 3.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应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建议按大区划分,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各种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关于设施栽培的区划问题,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不少探讨,近年来各省市也认识到,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布局设施栽培、设计种植制度(品种、茬口等)和制定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较分散,并基于经验,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区划指标体系和区划体系。有些地方因设施栽培比较效益高,盲目上马,结果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失败。规范各区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改善以前的盲目性和过于分散状况。 3.3设施标准的制定 各地区应有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对农民自制设施提出指导建议,规范农民的自发行为,使建成的设施经济适用。 "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设施的生产厂家不仅要制订一系列质量标准,还必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方能进入市场,为此也需要制定检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测试标准和方法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劣质产品的侵害。 3.4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 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相对投入较高,农民是自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应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较准确的各种产品供求信息,并做一些科学的预测,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以获取较多的收益。农业部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重视。 技术咨询具有同样重要性,技术的提高是设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先进的技术必须由农民掌握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可作指导和监督。 3.5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从而要求加强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也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设施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1)面向21世纪中国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 3)高效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专用品种培育、定量化水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4)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设备设施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及经营管理模式; 5)现代化设施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 6)从中央到地方的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园,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图书音像制作出版和培训计划等)。 3.6关于小型机械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的塑料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基本上没有使用机械,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均建立了工厂化育苗设施,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推广的范围和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在现有的大部分现代化温室内,常规的农机具也很少,尤其是采用了无土栽培种植方式,设备配置主要是灌溉设施、采摘车及采摘工具、喷雾设备(喷雾车及喷雾器)运输车、嫁接机、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育苗设备、冷库等。其中不少设备在我国还是个空白。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本着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的农业设施的水平。 园艺毕业论文:校园艺术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由于DV摄像机相对于其他的摄像机,具有成本低、轻便灵活、辅助设备少等特点,而广泛的被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集聚在大学里的学生们,DV可以说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大学生活里的故事很多,种类很多,多的让我们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是DV这只眼睛发现了我们一些朴实无华,但又让生活更为感人的画面。因为那些画面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无论好与坏那都将值得我们回忆。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化,DV开始平民化。他们用自己手中的DV,以个人独到的视角去扑捉周围生活中最质朴、最平常,最细小的片段,这也正是他们用心去感受到的生活。我相信DV艺术将会成为人类文化以及精神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DV艺术、校园文化、校园电视台、发展。 1.DV艺术的概述及校园DV艺术 何为艺术,所谓艺术无非就是独特,很多人一直以来就是怀着这种认识来理解艺术,甚至我也不列外。当然这样并没有错,艺术本来就很独特。但是艺术还是源于生活,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再加工。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弄的疏远,如果你有让生活给别人带去另一种享受,那怕只是一种想法,那么你就有可能接近艺术。然而所谓DV艺术那就更离不开生活了,因为他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DV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我们所设计的主题,就需要对生活时间进行拉伸,重新安排节奏,再加上音效等各种我们所谓的剪辑。这就使生活更加艺术化,使作品更具有审美的价值,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艺术的本质在于展现生命力,恰恰DV艺术就本身具有生命,所以我想说DV艺术是我们生命中的活体艺术。DV艺术解释了这么多,我想对与校园DV艺术就不会太难理解了吧。在DV艺术前面加了个限制词“校园”,无非就是进入校园的DV艺术。当然校园DV艺术还是与其他的DV艺术有区别的,我所说的区别并不是DV上的本质区别,而是一些表面形式上的区别。比如校园DV艺术他就会涉及到各种关于学生以及学校的因数,我个人总结了几点: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一些基本的视野、学校的艺术文化宣传、还有就是学生的专业问题。尽管有那么一点区别,但是艺术的思想是没有界线的。 2.DV艺术、校园DV艺术的现状 就目前具体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DV的普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明显的变化主要与人们对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向往,当然还与时代的变迁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1996年,DV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用来拍摄家庭式的影像,也就是可能一些技术和设备方面还不是很成熟。随着DV本身性能的改进和电脑配套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很好的掌握运用。直到我们现在DV机已经成为当前个人影像制作甚至专业媒体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摄像设备,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选择DV进行自己的影像表达。DV承受生活之轻的同时,也承担起艺术的重。为什么这样说,虽然人人可以玩DV,人人都可以创作。但是我上面提到了“DV艺术”,最基本的艺术前提是你的创作可以给别人带去美感,带去一种享受。因为影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如果你拍一部电影,必须有专业知识,必须有设备,还必须要有创作精神。说这么多,也并不是好像在要求什么,主要的还是创作与审美在生活中融为一体。值得我们大学生注意的可能就是校园DV艺术了,校园DV艺术与社会民间以及其他的DV艺术不同之处还是比较的多,上面也谈到了这一点,这跟DV所处的环境有关。2005年,北京大学团委等展开“北京大学青年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调研,其中“哪种原创文艺样式的影响更大”专项调查,选项包括文学作品、原创歌曲、校园DV、舞台剧、曲艺作品、原创动漫六类,结果分别是32.3%、53.1%、41.5%、21.6%、10.5%、7.6%,校园DV占41.5%,可见校园DV已成为继文学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成为了重要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还有国家教育部对校园DV艺术的支持与鼓励,比如各个省份都会相应的开展校园DV艺术节,还有全国性的艺术节。还有一些校内关于DV艺术文化的宣传和建立,以及学生自我培养的本身爱好。加深文化多样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校园艺术文化的水平,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艺术的舞台。 3.DV在校园中的影响及用 3.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DV艺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内发展还是外宣传都与DV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校园文化的元素有很多,比如说学校里的晚会演出、各类比赛、等各种活动。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值得珍藏的东西,又不可能始终的停留在精彩活跃的那一刻。那么DV就可以帮我们把那一刻的所有记录下了,美好的回忆就再是梦想了。重要的并不只是在这里,因为校园DV艺术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DV艺术的发展下,相应的校园文化也得到了发展,还有就是校园DV艺术文化可以传递式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 3.2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 2004年4月,当校园DV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名词时,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本着“大学生办、大学生拍、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的原则,创办了首届大学生DV电影节,开创了高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DV的先河,其参赛作品以完美的镜头和精彩的剧情将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有机结合,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应该说与校园DV走的比较紧密的还是学生,因为大多数情况都是学生持有DV。这也就说明了校园DV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能力方面能起到明显的变化。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影视文化的高度认识,也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体会。还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谈到了两个引导引导大学生和谐成长、引导校园文化氛围,落实中央16号文"四项教育。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对艺术的追求时,借助DV反应现实生活的美感,又会对生活有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对学生自我艺术能力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专业的话,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事业生涯做好准备。可以想象得到在我们拥有的美丽的校园里,因为有DV艺术文化的存在,而使得我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一种新生艺术的气息。 4.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 谈到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首先要提出的是DV改变了生活当中的艺术形态,同样也增加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我们知道现实生活的竞争,无非就是市场的竞争,再想一下市场是一个消费的市场。要想收益就要促进市场的消费,而消费者正是我们的那些对艺术有美感的人。这样一个很现实的市场推导就间接的告诉了我们,DV艺术改变了竞争的市场。说了这么多 其实就是回到属于DV的一个世界,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影视文化行业。最近一些年来,国家一直对校园DV文化比较重视。就好比说一些学生的DV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并给予鼓励的方针。就比如说在电视上看到的学生DV作品,还记得一次在CCTV-3上看到了一系列的校园DV作品的播出,有《毕业了我的大学》、《大话三国之校园大战》、,《校园花工》和《仙湖的化石森林》......。还有目前,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已经与新浪网、三杯水、《大众DV》、《DV@时代》等多家媒体达成全面合作,并且DV节组委会正在积极寻求相关电视媒体进行纵深合作。目前,已经有众多网络、报刊媒体对DV节进行了密切关注。比如还有些学生自己的作品直接的推销到影视行业当中去,而且有的能够站住一定的位置。这些其实就在激活影视行业,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除了经济效应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校园DV艺术对人们的各种素质培养的提高。就好比一些拍摄的教育性片对人们的思想觉悟有着很重要的效果,还有教育意义。 5.校园DV艺术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改善 虽然说校园DV艺术发展的还可以,但是那只是对局部的一些,总体情况还是有些不足。第一方面是DV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这也可以找出诸多因素。比如说学校的规划力度不是很好,还有就是设备的不到位,技术上存在问题.......等,导致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机会。这些就使得作品的艺术化难以实现,水平上不去。当然也会存在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DV。要知道创作是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就必需要求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第二方面我觉得还是学校的一些教育体制没有完善,说简单一点就是DV艺术产生和表现的形式还处在普通的化的阶段。就比如说一些校园DV很简单,他的产生过程还有一些技术方面都很粗糙。就是纯粹的用找一个人拿着一个DV去拍摄,艺术的产生过程中没用去策划。还有就是在宣传的形式很单一,处于被动的状态。就比如说把作品拿去参赛吧,还好有一些大学生艺术节,可以进行宣传一下。但艺术节毕竟是一个在有限时间里进行的,这样我们就好像在等待中......。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转变。DV整体水平不高,学校可以请些比较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督促,还得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开发他们的内在艺术潜能。在宣传自己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在学校创建一个体系结构,比如现在比较好的学校就有自己的校内广播电视台。校园电视台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中实施各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点缀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舆论阵地的作用,积极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可想而知应该提倡校园电视台的发展。校园电视台要认清外界电视台的形式,要有自己的策划和体制。比如在自己的电视栏目这一块要做到不同于其他电视栏目的特点,努力的寻求自身的创新发展(校园电视台由学生台长负责,下设宣传部、编辑部、记者团三个职能部门。各部各团由部团长负责,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结束语:校园DV艺术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当代大学生风采的同时,还将近一步推动大学生文化建设,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我相信我们的青年人才在以后的校园DV艺术发展建设中做出更好的业绩,把我们的校园DV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我也坚信校园DV艺术未来发展得更成熟,更辉煌。 园艺毕业论文:农业设施园艺工程管理论文 摘要: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设施园艺工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蓬勃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表现在: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至1998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年增长了1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o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240吨-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到了33kg/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kg/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如何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北京的"朝来农艺园"、"锦绣大地",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孙桥园艺试验场。东海农场等,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据统计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十多处,成为大城市周边的新景观。 5、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到县乡等基层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的现代化温室于1995年建成投产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少农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6、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以北京"锦绣大地"为例,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额已近亿元,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畜牧业,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从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7、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国家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此项目已于1996年正式启动,2000年完成。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 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证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 8、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二十年来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梯队,为设施园艺的宏观决策,生产、科研、教学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本领域的支柱力量,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46个蔬菜研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有从事设施园艺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部分农业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了"设施园艺"课程,有的还开出了硕士、博士学位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止到97年全国蔬菜设施面积为84.11万公顷,其中中小拱棚面积为42.42万公顷,占到50%,这些都是很简易的设施。档次较高的塑料大棚为19.04万公顷,在冬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能进行生产。塑料薄膜温室是冬季生产的主要设施,但以不加温为主。有加温设备的只有0.68万公顷,比例不到1%。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全国总面积仅仅有170公顷左右,微不足道;而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荷兰,现代化温室面积却是我们的100多倍,可以全天候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产品行销全世界。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无论蔬菜还是花卉,平均产量往往是我国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中等水平即可达到60万kg/ha(即4万kg/亩),是我国的4-5倍。从专用品种到配套技术都很完善,设施的光、温、湿、气、肥各个环境因子,全可根据作物需要进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3、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我国还是分散的,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因质量好,工艺精湛,还是受到欢迎,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 4、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但内容雷同,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而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出发,盲目模仿别人,不惜重金进口外国大型温室,甚至还有个别领导把园艺设施建设做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顾建设而没有明确的生产目的,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效益很差。这些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夏季还需降温,耗能多、运行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国情,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还严重亏损,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以持续发展。从本专业委员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l、大力扶植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尽快形成相关产业,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以具体支持。 2、大力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国家级的科研队伍,与地方密切合作,抓住关键问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联合攻关,边研究边开发,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3、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搞花架子,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关键要提高品质,增加花色品种。 4、设施园艺是一种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所以必需注意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千万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其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充满希望的未来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将达到170万公顷,是目前总面积的两倍,足以看出发展势头之强劲。到那时设施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将达到50kg/年,占蔬菜人均占有总量的20%,比目前将提高51.5%。这意味着我们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生产者肩上的担子还是不轻的,任重道远。我们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倍感兴奋之余,更感到责无旁贷、压力沉重。中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未来,之所以充满希望和活力除了文中罗列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而设施园艺工程做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犹如激流中一朵绚丽的浪花,不断地汇入洪流,也将川流不息。 园艺毕业论文:设施园艺建设管理论文 摘要该文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宏观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包括管理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设施标准的制定;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几个方面。 关键词设施农业宏观管理方针原则 1、概述 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90年代中,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据有关资料,1995年至1997年已签订引进合同达80hm2,价值3亿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应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涌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已面临新的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同时,也在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成套设施与栽培技术;设施园艺生产多样化,不仅生产蔬菜,包括大宗菜和特菜,也生产花卉水果,但也暴露出在宏观管理上无序状态的问题。各地在纷纷上马,纷纷引进的同时,也不乏盲目性,缺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为主管部门制订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宏观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决策,疏通信息渠道,规范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素质实行名牌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创造条件。 我国温室中95%以上为日光温室,普通加温温室和大型现代化温室,因能源问题,运行效果不经济而难以大面积发展。全自控现代化温室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进至今。估计将近1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60%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90%为简易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只有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目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原有单栋大棚也向连栋大棚发展。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6年底统计资料,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 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是引进温室,从1985年至今,我国大约引进了近100hm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郊区。在1979~1994年期间,引进了21.2hm2,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大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由于能源消耗大,管理不善,入不敷出,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基本上是失败了。如1979年北京的四季青园艺场最早从日本引进的3hm2现代化大型温室,现已改作贸易市场。1995年北京中以农场率先引进以色列温室1.2hm2,开始了新的引进高潮。1996年引进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l5hm2,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分5处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深圳市1997年从法国引进6hm2薄膜温室,现已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省城如广州、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北京、重庆和银川等都有新引进温室,或正在洽谈引进事宜。这次引进的特点是: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除主体骨架外,包括环境调控设备、灌溉设备、全套栽培技术措施(从种子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甚至授粉技术等),并有引进国派驻专家指导,即不单纯引进硬件,也引进软件。但大多是政府行为,也有部分是企业行为。 2、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很快而质量水平较低。以设施栽培86万hm2计,城乡人均占有面积已达7.l7m2,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19倍,所以发展方向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单一生产蔬菜转变成以生产蔬菜为主,辅以生产花卉、瓜和果。从单一生产大宗菜,转变成生产大宗菜为主,辅以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特菜,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出口创汇。其次是提高现有设施水平。现在设施质量普遍较低,日光温室中绝大多数为80年代中期形成的普通类型,结构较简单,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坯墙体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仅40%~50%;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保温、采光性能差,每年雨季过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结构;抗灾能力差,易被大雪压塌、大雨冲垮,如1997年12月一场大雪,江苏、山东不少普通型日光温室因承受不住雪压而倒塌;灌溉技术,仍以大水漫灌,有些地方每667m2日光温室灌水量达500m3/年。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温室内病虫害严重而不得不依靠经常性打药来维持生产,这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很不协调。所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设施农业的二次创业,不仅要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要改进设施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对于塑料大棚的发展,同样存在结构和栽培技术两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 所有新建的设施,应该具备更高的质量水平,不应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应能够生产高品质产品,借鉴引进温室的一些经验,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能源清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冬春季节在蒙古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国的三北地区、青藏高原、云南高原晴天多,日照百分率超过50%,光照充足,是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发达,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很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而且愈向北方,偏低愈甚。例如1月份,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国家气温偏低14~18℃,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除沙漠地区以外,我国又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月份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平原偏高2.5℃,长江中下游偏高1.5~2.0℃。根据计算我国北方各地冬季日平均气温≤5℃负积温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高出1~4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设施生产冬季加热所需能耗比欧洲国家要高得多。夏季比同纬度其它国家炎热,必然增加降温所需的能耗,而且夏季又是雨季,空气相对湿度大,湿热同季使藉助于蒸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率下降,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其降温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各地气候特点,发展设施生产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节能是中国设施园艺生产的重要课题。 2.3引进和国产化 1979~1994年引进的20hm2大型现代化温室,由于高能耗和经营管理跟不上,高投入、低产出,至今几乎全部停止运营。1995年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6年上海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15hm2微机全控制加温温室,进行蔬菜、花卉栽培。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为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高科技设施园艺经营提供了经验。 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大。以上海1996年引进的15hm2温室来看,引进费用加配套设施设备费用,平均500~900元/m2,投资太大,每年的折旧费、维修费太高,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影响温室引进的一大因素。 2)运行成本高。从上海5个基地在1996~1997年度运行成本看,平均每1/15hm2(亩)为3.48万元,其中30%~40%是燃料成本。从上海各引进温室使用效果来看,冬季加温使用燃煤最经济,比用电或燃油热风的效果好、成本低。即使燃煤,在上海的荷兰温室中要保证果菜的生长温度,每天每公顷,仍需燃煤3t(每亩0.2t)。在济南,每1/15hm2(亩)每天需燃煤0.4t。在北京,则为每天每1/15hm2(亩)0.8t。有些引进温室(也包括部分国内设计的温室)的通风设计没有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同季的情况下,降温依靠湿帘风机系统,不但降温效果差,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甚至不比冬季加热能耗费用少。能源消耗费用太高,使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成本持续偏高,最终可能变成亏本经营,成为温室引进的又一大障碍。 3)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既然是引进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定位必须有高起点。高投入,必须有高产出,才能充分显示现代化、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达到高效集约栽培目的。上海的东海荷兰温室,种植的彩色甜椒,市场定位于大宾馆和大饭店,价格可达24元/kg,其他产品市场定位也大都在宾馆饭店或超市,因其能保证优良的品质和周年供应,价格优势明显,所以其经营效果,已经突破了以前引进温室不计折旧,勉强保本的经营状况,在合理扣除折旧和经营成本后,仍略有盈余,并且会越来越好。南京市蔬菜所,80年代中期,引进一栋荷兰温室,一直种植番茄等大宗菜,年年收入不抵运行费用,从1995年开始,改成一半种菜,一半种花,当年收入与运行费持平,1996年1/4菜(番茄和樱桃番茄),3/4为切花和盆花,当年收入高于运行费用。所以功能定位不准确是许多引进温室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优质花卉、蔬菜、瓜果和种苗,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规模小经营单一。目前各引进单位引进的温室面积一般为1~3hm2,绝大多数为1~2hm2,规模都不大,并且往往还种植多种作物,因此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作物种类都形不成规模,这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如荷兰,一个农户就有二、三公顷以上的温室,只种植一种作物,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利于种植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保证履行市场合同,它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目前的引进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3hm2种植三种作物所需的技术指导同样能指导15hm2种植同种作物的生产。 5)引进不配套。只引进温室设备而不引进内部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设施生产。现代化的设备加上现代化的观念及管理方式,才能保证高产出、高效益,达到引进温室的示范目的。 随着引进温室的不断增加,国产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仍需认真学习。对于国产化,业内人士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要求加速国产化进程,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另一种态度则认为,先当学生,虚心学习,先吃透外来的东西,逐步缩小国产与引进之间的差距,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认为有关国产化的问题,硬件在短期内容易实现,软件特别是微机管理、生物技术(品种、授粉技术、定量化肥水管理等),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主体结构的国产化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简化改进设计,即使如此,也因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往往高于外商报价;没有温室专用的材料,或者有而精度不够,不能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影响设施生产的效果;内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还有一定问题,产品不齐全,不配套,性能达不到要求,有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引进温室的质量、性能和种植要求,再加以改进,逐步实现国产化。 2.4建厂生产问题 以上海、江苏为例,仅上海周围,经营温室骨架约有5~6个厂家,有些地方还在盲目建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名牌战略,有序建设,有序竞争。 2.5关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出现发展大型温室的热潮,首先是因为资金有了一些积累,包括一些大企业也投资设施农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原有的设施技术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节能力有限,而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后,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大企业于是将视点转向设施生产。我们认为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可以适度发展:(1)资金实力允许(当地政府有补贴,或有企业参与。);(2)有良好的市场,包括消费者观念,优质、优价;(3)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包括经营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4)形成规模,不搞分散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更应如此。 3、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上应采取的方针和管理原则 3.1管理的定位 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定位,首先应是宏观管理,起指导作用。要实现宏观管理,必须了解设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对全国的设施农业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各级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各种设施规格及技术参数,同时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改变现有生产厂家各自制定规格,无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建立固定的监督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各级管理机构应同时承担技术咨询的任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 3.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应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建议按大区划分,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各种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关于设施栽培的区划问题,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不少探讨,近年来各省市也认识到,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布局设施栽培、设计种植制度(品种、茬口等)和制定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较分散,并基于经验,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区划指标体系和区划体系。有些地方因设施栽培比较效益高,盲目上马,结果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失败。规范各区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改善以前的盲目性和过于分散状况。 3.3设施标准的制定 各地区应有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对农民自制设施提出指导建议,规范农民的自发行为,使建成的设施经济适用。 "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设施的生产厂家不仅要制订一系列质量标准,还必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方能进入市场,为此也需要制定检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测试标准和方法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劣质产品的侵害。 3.4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 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相对投入较高,农民是自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应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较准确的各种产品供求信息,并做一些科学的预测,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以获取较多的收益。农业部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重视。 技术咨询具有同样重要性,技术的提高是设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先进的技术必须由农民掌握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可作指导和监督。 3.5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从而要求加强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也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设施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1)面向21世纪中国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 3)高效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专用品种培育、定量化水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4)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设备设施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及经营管理模式; 5)现代化设施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 6)从中央到地方的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园,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图书音像制作出版和培训计划等)。 3.6关于小型机械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的塑料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基本上没有使用机械,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均建立了工厂化育苗设施,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推广的范围和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在现有的大部分现代化温室内,常规的农机具也很少,尤其是采用了无土栽培种植方式,设备配置主要是灌溉设施、采摘车及采摘工具、喷雾设备(喷雾车及喷雾器)运输车、嫁接机、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育苗设备、冷库等。其中不少设备在我国还是个空白。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本着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的农业设施的水平。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篇1 0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蛋类和奶类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高产奶牛的日常养殖工作与其自身的泌乳量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奶牛养殖企业需要重点意识到高产奶牛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1高产奶牛生产特点 在畜禽领域中,可以将饲料中含有的营养元素转化为畜禽产品效率较高的是蛋鸡,仅次于蛋鸡的便是奶牛。奶牛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等其他能量元素的转化效率可达到肉牛品种的5倍左右。我国高产奶牛每年生产牛奶的数量高达8000kg,所产出的产品远超过相同自重的肉牛品种,其为养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在肉牛之上。与普通奶牛品种相比,高产奶牛的泌乳高峰形成时间较长,通产在诞下犊牛后的40d左右会产生泌乳高峰期,少数奶牛会在此基础上向后拖延10~20d。高产奶牛的泌乳曲线呈现出较大的抛物线型,整体倾斜度相对较小,高产奶量的维持时间比较长。但是想要获取良好的泌乳量就要为其提供一定的营养元素和成分。因此,与一般奶牛品种相比,高产奶牛对于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要求较高,如果不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便会对高产奶牛的能量转化造成影响。 2现阶段高产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1种类筛选不科学 养殖行业需要筛选出具有足够泌乳量的高产奶牛,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很多高产奶牛的养殖企业并没有充分考虑此项标准条件。而且很多养殖管理人员为了减少成本,往往会选择品种低级、品质较差的奶牛,导致奶牛在后续的养殖管理期间出现体弱多病和生殖受限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奶制品的数量和质量,为养殖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2管理不足 目前,很多高产奶牛的养殖企业对奶牛养殖管理不足,没有意识到奶牛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导致整体养殖环境卫生状况不达标、活动范围较小,直接对奶制品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而造成奶制品的加工生产及销售环境难度较高。除此之外,高产奶牛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获得适当的活动时间,这样对高产奶牛全面吸收营养及产量提升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 为了保证高产奶牛具有充足的泌乳量,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喂养和管理。如果饲料营养搭配不均匀或不合理,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泌乳量不足,还会对高产奶牛自身的消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阻碍高产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部分养殖企业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品质,滥用能量饲料进行喂养,严重危害了高产奶牛的健康。 3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3.1品种选择 不同品种的奶牛所展现出的乳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有区别。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品种为荷斯坦牛,是一种泌乳量相对较高的奶牛类型,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情况下,每年可产乳约7000kg。但是荷斯坦牛与娟珊牛相比,前者的乳分指标相对较低。例如新疆地区饲养的褐牛生产水平远远低于中国荷斯坦奶牛整体水平,但是新疆褐牛可以生活在酷暑和严寒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更适宜在牧区范围内养殖。除了奶牛品种方面的区别性,在个体方面,可以结合体系外表、胎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及初配年龄等方面展开科学筛选。①根据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进行合理判定,重点探析奶牛的乳脂率、母乳量等重要指标的维持时间。②根据奶牛外表特征、体型品质等进行有效筛选,高产奶牛普遍展现为体格高大、乳房结实、后肢有力等特点,高产奶牛的体型外貌为三角形状态。③按照奶牛的胎次和初配年龄加以选择,奶牛通常在8~12月龄便已步入性成熟时期,但整体发育程度不足,如果提前配种会大大减少奶牛的泌乳量,最佳适宜的配种时期是16~18月龄,在此期间奶牛自重占据成年奶牛的70%左右,并完全达到性成熟状态。1~2胎奶牛与3~5胎奶牛相比,前者的泌乳量会减少15%左右。 3.2科学规划牛舍 牛舍在建造选址期间,养殖人员需要选择地势环境高、阳光直射范围广且远离直风的位置。牛舍在建设期间需要秉持着“坐北朝南”的基本原则,确保每一头奶牛都可以获得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并科学采用养殖场中的闲置空间,有效减少牛舍建造及选址环节所消耗的资金。结合高产奶牛的养殖数目,可以在养殖场的周围创建出大范围的奶牛活动区域,并在活动区域内提供大量的饲料槽和饮水槽,保证高产奶牛在饮食、饮水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及干扰。 3.3牛舍环境建设 高产奶牛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的多重变化,而且会因外界条件因素的动态改变产生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甚至造成大批量奶牛死亡等状况。虽然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所增长,但是酮病、蹄病等疾病的产生概率也随之提升,产奶质量及数量也有所下降。结合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当高产奶牛生活在环境恶劣、活动范围小的牛圈中,牛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损坏,而且高产奶牛更倾向于躺卧在柔软的垫料上方。另外,在高产奶牛的养殖过程中,由于高产奶牛的排泄物会引来过多的飞虫,如果不及时做好牛舍的环境清洁工作,不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影响奶牛健康。所以,在高产奶牛养殖期间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在外部的卧栏位置铺设细沙,内部铺设橡胶垫,及时清除牛舍中存留的奶牛排泄物,为其营造出健康、舒适、易于生产的养殖环境,切实提高高产奶牛的奶量品质。高产奶牛对高温比较敏感,炎热的天气条件会对奶牛的热平衡产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并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能力。据相关数据统计,高产奶牛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确保牛舍的温度维持在12℃~15℃,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可以通过开启门窗等方法促进牛舍内部空气的有效流动,并有效降低牛舍温度。另外,可以在饮食通道的适当位置上设立喷淋器,在环境温度上升至30℃左右时,可以利用水压0.2MPa的喷淋器开展物理降温,保障喷淋时间在10min/次左右。并在运动区域增设遮阳装置,减少过度阳光照射而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 3.4喂养要点 3.4.1普通喂养 高产奶牛的日常粮食需要充分满足多样化特点,以青粗饲料为主,适量精料为辅,为其提供科学化的饲料喂养方式。养殖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粗饲料的整体品质,并为其提供具有平衡性的青绿多汁型的饲料。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适当提高奶牛日常饲料的营养成分,为其提供足够的水源,并在日常喂养过程中增添适当数量的能量型饲料。饮用水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2℃~16℃。高产奶牛喂养期间应严格按照少给多添、定量定时的基本原则,不可向牛舍中投喂发霉变质饲料。 3.4.2围产期奶牛喂养 处在围产期的高产奶牛需要精心呵护和科学喂养,主要以高质量青干草为主。在分娩前15d左右为其提供适当的精料。生产完毕后的牛应提供干净适宜的温水,并向其中添加2kg红糖和少许食用盐。分娩后1~2d喂养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分娩3d后可以增添一定量的精料,保证为高产奶牛提供0.5~0.8kg/d的递增量,严格掌控块根和青贮的喂养数量。3.4.3泌乳期喂养养殖人员需要为高产奶牛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并促使奶牛可以长时间维持较好的食欲,尽量让其食用饲草料,青干草和其他相似饲料可以自行食用,精料营养需要按照奶料比3∶1进行喂养。 3.5强化奶牛的清洁护理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针对第一次怀孕产奶的母牛而言,养殖人员需要在母牛产生妊娠现象的300d内对其进行全面乳房按摩,并按照1次/d、3min/次的标准进行按摩,在奶牛分娩前15d左右停止乳房按摩处理。在高产奶牛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定期对奶牛的身体表面进行全面刷拭,针对即将产奶的高产奶牛需要在产奶前1h左右进行刷拭处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牛舍展开清洁处理和消毒防虫处理,保证牛舍整体环境的清洁程度和高产奶牛的卫生健康情况,避免产生各类疾病和安全隐患,为高产奶牛的健康发育提供更多的保障。 3.6科学挤奶 3.6.1挤奶前操作 1)挤奶前应采用干燥且无菌毛巾对高产奶牛的乳头进行干擦处理,清理其表面残留的污渍或杂质。2)对高产奶牛的产奶品质进行全面检测,在正式挤奶操作前需要提前挤出3把奶,并对挤出的奶品质展开深层次检查和探析,如果察觉奶分中含有凝块,便要继续挤出9~10把奶,如果存在乳房炎等症状,便可断定此高产奶牛患有乳房炎,并停止挤奶操作展开药物治疗,直至无乳凝块后再进行挤奶操作。在检验奶品质期间,需要时刻查看奶牛的乳房和乳头是否存在损伤,在检验阶段尤其不可忽视乳房炎症状的奶牛。3)全面消毒。运用碘甘油溶液清洗奶牛的乳头位置,有效去除乳头表面存留的病原菌,防止后续挤奶工作产生严重的交叉感染,除了对乳头展开有效消毒后还要对附近表皮进行喷洒消毒。4)擦拭。消毒工作结束后利用无菌干燥毛巾对高产奶牛的乳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展开擦拭处理,擦拭第一次后应及时翻转毛巾并擦拭第2次,通常情况下,一头高产奶牛单独使用一条毛巾进行擦拭处理,不得交叉使用。 3.6.2挤奶操作 1)上杯,需要将高产奶牛的乳头按照一定顺序套在集乳器的奶杯当中,上杯期间需要保证速度满足挤奶操作标准,避免吸入过多的空气。因牛奶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如果与大量空气相接触会产生难闻的异味,也会影响到整体牛奶品质。上杯过程需要维持在60s内。2)看杯,吸奶期间需要时刻观察奶牛的具体状态,防止出现过度挤奶或抽空漏气等状况。 3.6.3挤奶后操作 做好高产奶牛的乳头消毒,并及时进行擦干处理。通过药浴等方法进行泡杯,减少严重的交叉污染,高产奶牛完成挤奶工作后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奶杯消毒,可以将奶杯用清水冲刷后放入0.3%氯酸钠溶液中进行药浴消毒。 3.7强化夜间管理 目前,很多高产奶牛的养殖企业更注重白天的管理工作而忽视夜间管理的重要作用,便导致高产奶牛的泌乳量逐渐下降。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产奶牛的夜间管理质量与产奶量息息相关。养殖人员可以在晚上10:00左右向奶牛提供适量的草料和清水,这样不但可以满足高产奶牛体能消耗的各项要求,还可以切实提升高产奶牛的抗逆能力,促使产奶量实现最大化效益。另外,还可以在夜间增设荧光灯照明,结合高产奶牛的生长情况为其提供固定时间的光照效果,加速高产奶牛的新陈代谢,切实提升喂养饲料的消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产奶牛的产奶量。除此之外,高产奶牛更愿意生活在安静和谐的环境氛围下,而且夜间时期奶牛的警惕性相对较高,一旦发生惊吓便会降低产奶量。养殖人员还需要严格掌控后半夜的管理时间,全面关注奶牛的发情状况和休息状况,并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性问题,避免因检查工作欠妥而造成高产奶牛空杯期的延迟,影响高产奶牛的产奶品质。 4结语 为了切实提升我国高产奶牛的产奶品质和数量,需要在高产奶牛的养殖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各项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避免各种疾病的产生,致力于实现高产奶牛产奶量提升的基本目标。在实际养殖工作中,养殖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奶牛乳头保养并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大力推动我国高产奶牛养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奶制品。 作者:杨红卫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篇2 0引言 随着乳制品市场的逐渐扩大,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规模化奶牛养殖产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发展奶牛养殖业,达到增产增效和乡村振兴的目的。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品种生产性能低下、日粮搭配不合理、养殖环境不良、疾病高发的情况,造成奶牛的泌乳性能显著下降,各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养殖场中频繁出现,奶牛的利用年限缩短,无法发挥高产奶牛的生产特征,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需要定期做好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充分掌握奶牛的生产特征,并加快优良繁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注重科学搭配饲料,科学生产牧草,构建健康化的养殖管理方式,保障奶牛能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中更好的发挥生产性能,为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1做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1.1样本采集 首先,测定牛的科学选择。参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养殖场,应具备一定的养殖规模,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挤奶技术,并且能配置流量计或者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奶装置。保证牛进行有效的标识处理,系统繁殖记录比较完善,保证牛的出生日期、父本和母本、外祖父祖母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养殖档案中要详细记录母牛的分娩日期和犊牛的生产情况,在测定之前应该随样本同时送达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其次,样本采集。在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对测定养殖场的所有生产阶段的奶牛采集乳汁,要求相邻2个月参测牛头数变化不超过10%。按照生产性能检测中心制定采样计划时间送样,同时报送有关电子档案等资料信息。对每头泌乳牛1年测定10次,最少不得少于6次[1]。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1次,2次测定间隔为26~33d。最后,样品保存与运输。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布罗波尔防腐剂1粒,并上下摇匀使防腐剂充分溶解。采样结束后,应将样本放置在2~7℃的环境中进行,保持这样能维持乳汁品质1周左右。采集样本结束后,及时送到检测实验室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在接手组织样本过程中应该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样本采集材料是否齐全,是否存在破损情况,采样的标号和样品箱是否一致,如果资料不齐全或者组织存在不同程度损坏,应该及时通知牧场进行重新采样。 1.2样本测定 首先,检测设备的配置。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尤其是在实验室测定中主要选择使用乳成分体细胞联用检测仪、恒温水浴箱,冰箱采样瓶、采样袋、采样仪器设备。其次,检测原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一般选择使用红外原理的手段,对乳汁中的乳脂率乳蛋白进行进一步检定。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监测主要是选择使用相应染色剂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处理后,选择使用电子自动计数器来检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然后确定检测结果。再次,测定内容。主要测定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全乳固体、非脂全乳固体、尿素氮、体细胞数、丙酮和β~羟丁酸等。最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2]。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和养殖场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制作关于奶牛繁殖配种、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乳房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检测报告,并将最终的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养殖场,养殖场根据检测内容和相关问题,及时对养殖管理方案做出有效的调整。 1.3注意事项 首先,在操作过程中,采样人员如果不能保证充足采样,在采样管或者采样袋上没有详细的标注牛的编号或者信息记录不清晰,采集过程中样本出现不同程度的腐坏,都会影响最终的生产性能检测结果。当遇到不合格的样本后,检测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合格样品和可疑样品的具体来源,对牛场的采样操作进行针对性的监督指导,并且在采样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流量计校准技术生产测定中心的技术人员应该对测试的牛场流量计进行针对性的校准和维护,一般每年进行1~2次。其次,实验室检测要严格规范生产性能检测实验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样品检测工作。①培训专业测样员,要保证专业,检测工作人员能详细的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测方法,尤其是要详细的掌握乳汁成分及体细胞检测工作原理,熟悉各种设备的安装操作,日常维护要求,当出现故障后,能第一时间排除故障,切实提高仪器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处理。在生产性能测定中,应定期对检测使用到的仪器进行进一步的矫正,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合理。③使用控制样确保仪器稳定。再次,在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所获得的各种基础数据比较完整,详细的记录牛的胎次、系谱、产犊日期及泌乳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这对构建完善的生产性能检测报告有很大帮助。如果涉及的各项日期提供不完善,不仅影响对牛生产性能的总体评估,还会影响数据对种公牛遗传评估的效率。最后,确保测定工作的连续性。间断参加测定的牛场,由于不能紧密的跟踪牛的产乳汁的变化情况,更不能对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进行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分析,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能直接反映牛的实际生产性能,最终对牛的生产指导产生较大影响。在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涉及多种内容,多项指标包括奶牛生产持续周期、产奶高峰期、产奶时间和产奶量,如果养殖场的牛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完成检测工作,势必影响上述指标的准确表达,进而对生产性能测定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产生影响。 2高产奶牛良种繁育技术 按照引进国内外优质冻精→提供优质奶牛基因→规范奶牛改良站点→奶牛养殖场、小区、农户(选种选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生产性能检测)→奶牛体型线性评定→选育优质奶牛→组建核心群。根据《全国奶牛体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和育种规划,对地区奶牛养殖场的品种改良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制定中长期的改良计划,保证改良计划的可执行性,确定改良和选育目标,开展平衡育种。对于规模化养殖的奶牛,应将生产性能测定纳入日常养殖管理中,并且将该项技术逐渐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中小规模养殖户推广。根据测定反馈的信息,对牛建立5年的遗传改良选育方案。对不同的牧场,提出各自的奶牛改良方案。全面开展奶牛品种登记[3]。根据中国奶协所制定的关于荷斯坦母牛品种登记实施方案,针对性的做好母牛的登记处理工作,加快构建科学的种植资源库和遗传感染库,保障品种选育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有序管理奶牛养殖业的生产,增加效益。引进国外优质高产奶牛冻精及性控冻精,加快遗传改良进展、加速扩大优良奶牛体。做好繁殖母牛个体和群体的针对性选育,引导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或者养殖户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能的后备牛作为繁殖母牛,及时将生产性能下降,老弱病残带病的奶牛淘汰处理,组建高产优质核心群体。 3奶牛优质饲草生产及日粮平衡配套技术 按照优质牧草品种筛选→科学合理种植→适于本地气候特点的收储加工→平衡日粮调制→全混合日粮饲喂(TMR)→提高奶牛单产。第一,实施地方饲料资源开发与科学高效利用技术,针对反刍动物营养特点,开展地方饲料资源营养价值评定。根据奶牛可吸收饲草饲料营养需要量,建立日粮高效利用配制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第二,以当地饲草饲料资源为基础,饲料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发与当地饲料资源相匹配的配合饲料产品。根据饲料营养成分特点和奶牛饲养标准,采用科学的配方软件,研制出价格适中、适合奶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产性能需要的系列安全高效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犊牛代乳料等高效饲料配方,开发出相应的奶牛饲料产品,普及推广科学的奶牛配方饲料[4]。第三,推广冬闲田种草和饲料青贮技术。冬春季节缺青时间长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试验测定在原日粮基础上每日供给苜蓿和黑麦草鲜草20kg,产奶量提高28.6%,根据地方气候特点科学合理进行牧草的生产和种植,积极推广应用青贮技术。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要求,每养殖一头奶牛应该配置333.33~666.67m2生产地作为饲料专用地,发展人工种草和积极推广青贮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奶牛冬春季节青旅饲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饲料供给均衡。 4奶牛健康养殖技术 以维护消化系统健康、生殖系统健康、乳房健康为重点,开展奶牛疾病综合防控,达到保障奶牛健康的目的。 4.1奶牛消化系统健康与营养调控技术 依托当地饲草资源、应用先进营养调控技术,建立基于当地饲料原料、适合奶牛场规范化和农户实用化的奶牛日粮平衡、专用饲料调配的营养调控体系,对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生产状态的奶牛进行平衡营养饲养,充分发挥个体遗传潜力,提高单位个体的生产性能[5]。 4.2奶牛生殖健康 通过兽用B超仪、发情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开展发情鉴定、早期妊娠诊断、性别鉴定、卵巢检测、生殖系统疾病检测试验研究,提高奶牛子宫健康水平,提高繁殖率,降低早产率。 4.3奶牛乳房健康 通过乳腺检测仪、体细胞检测仪等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检查亚临床乳房健康、炎症或感染,快速测试牛奶体细胞含量,提高牛奶质量。 5高产奶牛异位发酵床养殖技术 5.1养殖设施配置 利用异位发酵床养殖技术,应该加快建立粪便蓄积池、喷淋池、微生物发酵池及阳光大棚,等同时还应该设置水泥将切割泵、搅拌机、自动喷淋设备、自动翻搅设备和变轨移位机等。 5.2发酵原料添加 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发酵原料主要包括发酵基质和发酵菌种,一般在发酵床中,使用的发酵原料是由木屑、谷壳花生及玉米粉制作而成。一般按照谷壳和木屑4∶6的比例进行搭配[6]。在发酵处理中,要保证所选择的菌种能耐高温,使用专用的菌种,首次添加量一般控制为0.33kg/m3。 5.3粪便处理 发酵床中的发酵原料填装高度一般控制在1.5~1.7m,当原料填充完毕后,可按照发酵床的处理能力,将储存在储粪池中的粪便,通过喷淋机一次性或多次性的喷洒到发酵池的表面,并及时将搅动设施打开,轮换交替的对发酵原料进行搅拌处理,确保粪便和发酵原料能有效结合,处理后混合机室的水分能达到55%~65%。一般每间隔1~2d对发酵原料进行翻堆1次,每次喷淋粪便经过24h发酵处理后,确保发酵池底部35cm处的温度能达到45℃,48h后温度能达到60℃以上,在此温度下应该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处理后再一次喷洒粪便,整个发酵周期通常为3d,当发酵池中的发酵基质沉降量下降到15~20cm时,应及时补充发酵基质,维持发酵池中的菌种数量。发酵基质原料一般能连续使用1~2年,腐熟后的发酵混合物能生产有机肥或者食用菌专用的培养基质,也可在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应用一举多得。 6结束语 畜牧产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极大推动了奶牛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奶牛养殖业发展进程中,为更好地保证乳汁品质,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特征,则需养殖户树立健康养殖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手段。尤其是在高产奶牛养殖管理期间,应对养殖要求有所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严格落实日常养殖管理方案,注重做好奶牛生产性能的有效监测,保障奶牛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产稳产的特征,并延长高产周期。加快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加强对奶牛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牛养殖管理技术要点进行科学饲养,注重做好环境的有效清理,及时发现患病牛,及时对患病牛处理,妥善做好粪污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切断病源的传播渠道,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切实延长奶牛的生产周期,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娜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奶制品的数量要求更大,并对奶制品的质量要求更高。高产奶牛的养殖过程影响奶制品质量,饲养工作者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状况,优化养殖管理,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奶产品。 1高产奶牛简介 高产奶牛是本土母牛与纯种荷兰牛的高代杂种,通过长时间的选育而产生的,是当前我国唯一的乳用牛种类。现阶段,我国有近300万头荷斯坦牛,其中品种牛各胎次的产奶量高达6359kg,乳脂率达到了3.56%,良种牛在305d内的产奶量可达7022kg,乳脂率达到了3.57%。而且我国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分为南方型与北方型2种,生产质量与产量日益提升。发情判定是奶牛养殖最重要的环节,奶牛唯有通过配种、妊娠以及产犊后才可产奶。奶牛理想化的繁衍周期便是“一牛只生产一胎”,也就是每胎之间的时间差距为365d,去掉60d的干奶期,泌乳时间为305d。低产奶牛的胎间距能一定程度地减少,由于低产奶牛的泌乳时间相对偏短,泌乳末期的产奶量相对较少。高产奶牛的胎间距能合理推延,由于高产奶牛的泌乳时间较久,泌乳末期的产奶量较大。如果胎间距较小,便会影响产奶量;如果胎间距较长,会影响奶牛的终生产奶量。若奶牛缺失了繁衍能力,便无需再进行饲养。所以,完成好高产奶牛的发情判定工作对于提高牛奶质量和产量意义重大。如果发情鉴定工作完成质量较差,便会造成牛群漏配问题,进而导致产犊时间间隔的增加,养殖成本大大提升,繁殖率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企业的经济利润。精准的发情判定更是顺利实施超数排卵、人工授精以及移植胚胎的核心所在。 2当前高产奶牛养殖中存在的不足 2.1高产奶牛种类选取问题 需选取具有更大泌乳量的高产奶牛,但是多数高产奶牛养殖企业在品种选择环节往往忽略了此需求。此外,一些管理者出于成本考虑,通常会选择种类相对较次的高产奶牛,导致奶牛出现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以及生殖受限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奶制品的品质,最终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巨大。 2.2饲料方面的问题 为确保高产奶牛能有足够的泌乳量,需科学喂养高产奶牛。如果饲料搭配不合理,就会导致高产奶牛的泌乳量不足,甚至影响高产奶牛的消化系统,从而严重危及高产奶牛的体质健康。此外,不得随意运用能量饲料实施喂养,保证饲料配置的合理性,高度关注微量元素的掺入比例,以免高产奶牛发生疾病。 2.3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多数高产奶牛养殖企业在高产奶牛运动与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正常状况下,高产奶牛养殖企业有关管理与技术工作者未充分考虑到奶牛养殖的卫生状况以及环境等,导致环境卫生不达标、运动管理相对较差,间接影响奶制品的品质,从而导致加工奶制品销售困难。同时,高产奶牛日常情况下需适量运动,有助于高产奶牛的食物消化、营养吸收,促进牛奶产量的提高。 3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3.1科学规划牛舍 牛舍建造地址需尽可能地选取朝阳、背风以及地势环境较高的区域。对于牛舍的建设,需做到“坐北朝南”,需确保每头牛都能有3~4m2的充足活动空间,科学有效地运用养殖场中的全部空间,尽可能地降低场地建造的成本费用。按照高产奶牛养殖的具体数量,在养殖场外部规划出面积充分的奶牛活动场,同时在活动场周围需配套建设饮水槽和饲料槽等,以确保高产奶牛的饮食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3.2选择优质的奶牛品种 现阶段,我国养殖数目最多的高产奶牛种类是荷斯坦奶牛。此高产奶牛来自于荷兰等国家,通过我国饲养工作者的养殖、繁衍,并将其与传统黄牛实施杂交,产生了国内独有的荷斯坦奶牛。养殖该类型高产奶牛,可获得非常高的产奶量,且产乳质量较佳。 3.3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高产奶牛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往往难以短期适应,极易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遭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造成各类疾病的出现,严重时导致其死亡。虽然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较大增长,但是蹄病、乳房炎以及酮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长,产奶质量和产奶数量不同程度地降低。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高产奶牛生活在相对狭窄的牛栏以及不舒适的牛圈中,躺卧时间偏短,牛蹄便会受到巨大损害。同时,高产奶牛习惯躺卧于比较柔软的垫料上,以免肩关节疼痛和皮肤破损。高产奶牛所排出的粪便气味较大、蚊蝇乱飞,如果不第一时间清理干净,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生产。因此,高产奶牛养殖时,需确保奶牛有足够的空间,需在外部卧栏上铺一层细沙,在内部卧栏上铺一层橡胶垫,并及时清理掉高产奶牛排出的粪便,以创建舒适、健康的养殖环境,加强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与品质[1]。与西方奶牛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对比,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行业依然保持着人力投入大的特征,因此需发展自动化、智能化高产奶牛养殖业,不得过于寻求机械化和规模化。需在确保牛奶质量和高产奶牛体质健康的基础上,尽量加强高产奶牛的平均产奶量。需全面认识现阶段我国奶牛行业的具体态势,以推动高产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3.4喂养要点 3.4.1普通喂养技术。高产奶牛的日粮构成需满足多元化要求,以青粗饲料为主体,辅以适量精料,科学配置饲料。确保粗饲料的品质,长期平衡性地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夏季,需合理提升高产奶牛日粮的营养浓度,确保饮水量充足。夏季,高产奶牛的日粮需做到营养丰富,掺入适量的能量型饲料。饮用水的温度维持在12~16℃。高产奶牛喂养过程中,需严格遵守“以精促粗、先粗后精、少给多添、定量定时”的基本准则,不得喂养冰冻、发霉变质以及毒素残留较多的饲料。 3.4.2犊牛的喂养。对于犊牛,需尽早断奶。现阶段,我国多运用二三月龄断奶的方式,即在犊牛出生后喂养初乳,1周龄后锻炼其食用高质量的青干草与犊牛料。1月龄内主要喂养牛奶,1月龄后渐渐缩减牛奶喂养的次数与数量,逐步提高青粗饲料与犊牛料的喂养数量,同时确保饮水的干净、足够。同时,在犊牛长至70~90日龄、体质量为70~80kg且日采食量达到1kg精料时断奶[2]。 3.4.3围产期牛的喂养。高产奶牛处在围产期时,即母牛产前、产后15d,需细心喂养,草料以高质量青干草为主。分娩前15d能适量掺入精料,合理削减糟渣类饲料数量。刚生产的牛需即刻提供一桶干净的温水,同时掺入约1.5kg麸皮、2kg红糖以及极少许的食用盐。分娩后一两天需喂养极易消化的饲料,分娩3d后适量增加精料的喂养,保持每天0.5~0.8kg的递增量,严格把控块根、青贮的喂养数量。 3.4.4泌乳盛期的喂养。喂养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并使奶牛维持较好的食欲,尽可能地食用饲草料,此时青贮料和青干草等可自行食用。精料喂养的数量需根据奶料比3∶1提供。 3.4.5泌乳中后期(产胎后101d至干奶期)的喂养。泌乳中期阶段,产奶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相对较低,各类饲料的喂养数量需维持相对平稳。泌乳后期阶段,产奶量快速降低,需按照相应的产奶量合理减少饲料喂养量 3.4.6干奶期的喂养。需严格调控精料的喂养数量,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并加入适量的矿物质饲料。 3.5强化夜间管理 当前,多数高产奶牛养殖场仅关注白天的日常管理,对夜间管理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最终造成高产奶牛产奶量的日益降低。大量实践表明,高产奶牛夜间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奶量[3]。 3.5.1合理增加夜间喂食量。夜间10:00左右,需喂养合适数量的草料,数量不得过大,避免导致消化问题,提供足量的清水。这不仅能有效达到高产奶牛的体能耗费需求,而且能提高高产奶牛的抗逆能力,增加产奶量。 3.5.2增加光照时间。夜间能运用白色荧光灯进行照明,光照从以往的9~10h增加至13~14h,以加速高产奶牛的新陈代谢,提高饲料的运用率和消化率,产奶量显著增长。 3.5.3夜间需维持绝对安静。高产奶牛喜好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在夜间,若遭遇突发性惊吓,或许会造成牛奶酸度的提升和产奶量的减少。 3.5.4铺垫好睡床。高产奶牛在夜间长期保持趴卧位,若长时间趴在湿硬地面上,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极易造成各类疾病的出现。因此,需在高产奶牛趴卧的位置铺上软草,潮湿位置需铺上一层草木灰,以确保高产奶牛的睡眠质量。 3.5.5适量的夜间运动。夜间需将高产奶牛赶到场外进行约1h的活动,能增强高产奶牛的消化能力,提高奶牛的食欲,促进产奶量的增加。 3.5.6强化夜间观察工作。大部分高产奶牛均会在夜间发情,养殖工作者需牢牢把握后半夜这个主要时间段,严格观察高产奶牛休息、发情以及反刍等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因检查不到位造成高产奶牛空怀期的拖延,严重影响高产奶牛的产奶量[4]。 3.6加强奶牛的清洁与护理 高产奶牛养殖过程中,对于首次怀孕的母牛,饲养工作者需在妊娠300d时对其实施乳房按摩,需保持每天1次的频率,时间3~5min较为适宜,在分娩前15d终止按摩。管理高产奶牛时,每天均需对奶牛的身体实施充分的刷拭,需每天进行2次刷拭,对于将要产奶的高产奶牛需在产奶前1h进行刷洗。定期清洁牛舍,以确保牛舍足够干净。确保高产奶牛的卫生清洁情况,能有效避免各类疾病的出现,并保障高产奶牛的体质健康[5-6]。 4结语 为有效提高高产奶牛的产奶量,需完成好高产奶牛的养殖工作。增强高产奶牛的体温控制能力,以免各种疾病的发生,确保高产奶牛的产奶质量和产奶量。高产奶牛具体养殖环节,需强化日常管理、加强乳房保养工作及喂养合适的饲料,以推动高产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义杰.浅谈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5):151. [2]热比亚木•肉孜.高产奶牛饲养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7):90. [3]弓瑞娟,张鹏.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4(11):100-101. [4]孙波,姜婷婷,王连波,等.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3(7):53. [5]刘俊兰.绿色养殖技术在高产优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9):93-94. [6]刘海涛,张永强.高产奶牛的养殖技术[J].当代畜牧,2013(35):73-74. 作者:徐志汉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探析: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下,尤其是工业,市场对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比如煤炭、铁矿、铜矿等,从而极大促进采矿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哪一种生产活动,安全问题均应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做好安全问题,才能确保生产活动的继续开展。本文从采矿工程的通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先分析其重要性,然后阐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采矿工程 重要性 通风安全管理 在采矿工程中,“采矿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如果缺乏良好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会影响井下采矿作业的有序性,而且还为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1]。近年来,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采矿工程的安全性随之提高,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基本的安全措施中,安全通风管理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在采矿工程中,需重视并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 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排除有毒气体 矿石深埋地下,在开采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气体,如果未能将其及时排出,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后,会出现中毒情况,甚至还会导致死亡[2]。除此之外,一些有毒气体属于易燃易爆气体,进而引发爆炸。实施通风安全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通风系统,实现井下与井外空气的交换,排出有毒气体,将新鲜的空气送至井下。 1.2供应氧气 氧气是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元素。实施通风安全管理,维持矿井通风的正常性,可以确保井下氧气的充分供应。 1.3确保安全生产 在采矿工程的开展中,要想其高效生产,安全问题是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步骤,则会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积累,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将通风安全管理用于采矿工程中,可以改善矿井的通风能力,调节井内的气候环境,建立安全生产的作业模式。 1.4完善自动化管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采矿区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完善自动化管理机制,井下通风管理体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可以有效反映出采矿业的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在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下,井下通风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加快自动化管理的步伐。 2 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的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施工人员问题。与其他工作相比,采矿工作的难度较大,且风险性较高,属于一项苦力活。因此,从采矿人员来看,大多是一些农民工,他们缺乏良好的业务素质,且未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在采矿工程的开展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综合业务能力较低,进而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机械设备问题。要想保障安全通风,高效的机械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煤矿企业资金有限,在通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的通风机械设备比较落后,且缺乏维修,出现老化现象,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安全理念问题。在采矿工程的开展中,一些企业将目光一味放在生产方面,只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安全问题。如此一来,在采矿作业中,重视施工进度和效益,没有做好通风安全措施,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针对目前采矿工程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采矿安全,推动我国采矿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提高安全意识。第一,采矿企业领导需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重视通风安全管理问题,保障通风安全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第二,采矿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时,需聘用专业的挖掘人员,在施工前,需开展针对性地培训工作。第三,建立紧急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2)建立相应的通风标准。在采矿工程中,由于每个矿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4]。具体来讲,需要适当调整作业的方式、标准,从而有效提高井下活动的安全指数与标准。对于特殊的区域,则需要在施工前做好现场探测,了解其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来建立相应的标准,降低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3)建立自动报警机制。据调查显示,在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中,缺氧、中毒、有毒气体爆炸的比例较大。因此,在采矿工程的通风安全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力度。 在采矿区域内,需编制安全系数较高的采矿作业流程,比如安装自动报警器感应装置,一旦出现问题,则立即发出警报,告知施工人员危险状况的降临,从而可以及时逃离危险区域。 (4)重视采矿施工的质量。在采矿工程的开展过程中,要想提高其安全性,还要重视并加强井下通风设施的质量检测。必须是由专业化人员组成的团队,可以及时发现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质量问题,或是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据相关的讨论、研究,形成相关的检测报告,并将其及时上报,然后再派遣专业化的人员进行调控,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来操作,一旦出现违章检查或是敷衍了事的情况,则需根据情节的严重性,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追究。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通风安全管理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比如应用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先进的设备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可以排除有毒气体、供应氧气、、确保安全生产、完善自动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采矿工程通风安全管理中,还存在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机械设备落后、忽视安全生产等问题。鉴于此,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提高安全意识、建立相应的通风标准、建立自动报警机制、重视采矿施工的质量,促进我国采矿行业的良好发展。 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探析: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在快速发展,煤矿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源保障。然而在采矿中,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采矿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煤矿采矿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出一些加强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采矿工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能更好地应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安全管理 采矿 工程 问题 对策 为了加强采矿安全管理,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避免安全隐患或者是施工事故发生。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生产的生产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整个采矿过程顺利进行。因此,探讨、分析煤矿采矿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安全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对策,从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煤矿采矿施工中的效率,推动煤矿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必要性 由于安全管理问题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提倡“安全第一”,避免由于安全问题给煤矿带来经济损失以及不良影响;另外由于煤矿现场管理的难度比较大,采矿过程中难以预知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这就使得在制定安全应急措施中不能全面考虑到各个影响因素,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来积极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安全隐患。最后由于采矿一线技术人员整体素养不高,缺乏理论知识而无法确保采矿工程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在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同时,确保采矿进度的安全性。 二、煤矿采矿工程中不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层缺乏安全意识 煤矿企业具有特殊性,只有注重安全问题,才能提高采矿的质量和进度,但是由于目前煤矿企业中,更加注重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问题,虽然在施工现场,以横幅“安全第一、管理第一”但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却只是为了加快生产进度,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最终造成煤矿安全隐患屡屡不断。 2.缺乏安全知识的培训 由于一线采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低,这就为安全问题带来了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安全问题,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没有应对措施,这就给工程以及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些原因是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安全培训知识造成的。 3.施工现场缺乏安全组织 煤矿采矿现场施工中,呈现的是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的场面,另外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配备不足,造成管理混乱,在出现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足时,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利于煤矿采矿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的应对措施 目前,煤矿采矿工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整个煤矿的正常生产,笔者通过上述介绍和研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一些解决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具体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大安全设施和技术资金保障 为了确保整个煤矿采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企业必须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引进高科技技术,对矿区进行改造规划设计安全井下环境。在新技术的应用下每增加煤矿采矿工作的安全系数就会使得煤矿采矿的安全管理能够更有效率,另外还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针对采矿的设备、技术参数等方面分析,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加强安全宣传,严格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 要求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安全准则进行操作,要求煤矿企业必须要增强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宣传,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管理第一”的理念,构建安全宣传机制,为工人普及安全知识,确保整个企业在安全生产机制以及规范现场操作人员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细则以及安全应急措施,为采矿工程提升安全系数。 3.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 针对煤矿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建立安全责任制,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要求煤矿企业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将工程的责任进行层层分解,明确个人责任,另外企业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责任制,需要与员工签订相应地责任书,每个员工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前提下,能够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操作,有助于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从整个矿区的实际状况出发,阐明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时针对采矿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本文具体从加大煤矿采矿区的安全设施以及资金保障上加大宣传,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以及采取有效地激励机制来实现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真正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采矿区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采矿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提高矿区生产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煤矿采矿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探析: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摘 要:由于矿石埋藏在地下数年,结构成分复杂,所以在地下采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毒性很大和危害身体健康的气体。有时可能还会遇到易爆炸易燃烧的气体。因此,必须加强煤矿资源开采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而保证煤矿资源开采安全的重要措施就是煤矿资源开采作业区要时刻保持通风。安全通风不仅可以排出有毒气体,降低有毒气体浓度,还可以为煤矿资源开采作业区带来新鲜空气,保证施工人员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关键词:采矿工程;通风;安全管理;重要作用 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只有工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了,才能继续活动的开展。采矿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备受关注的话题,良好的安全管理措施不仅可以保证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避免意外安全事件的发生。随着世界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基本的安全措施还是安全通风管理。在煤矿资源开采作业区进行良好有效的通风操作,不仅可以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排出危害身体健康的气体异味,还能时刻向工作区注入新鲜有利的空气,使工作开采人员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这样不仅保证了施工开采人员的自身安全,还提高了煤矿开采的进度与效率,促进了我国煤矿资源的发展。所以,通风管理的相关有效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设备落后。高效的机械设备是保证安全通风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一些煤矿企业资金力量不够雄厚,导致所用的通风机械设备落后,甚至多年不换不检修,出现老化现象。通风设备的不先进致使通风管理也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1.2 施工人员技术欠缺。由于采矿工作艰险,是一项苦力活,所以从事采矿开采工作的大部分是农民。这些农民大多是直接就上岗,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有效的技术培训。所以,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精湛造成的安全问题也是比比皆是的。 1.3 重发展,轻安全。有的煤矿企业急于求成,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而重视煤矿开采的进度而忽视煤矿开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种观念导致的煤矿安全事件也时常发生。因此,不论是煤矿企业,还是国家政府部门,都应该时刻大力地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 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1 提供氧气。氧气是保证人们正常呼吸的重要物质,但是在采矿过程中随着挖掘深度的增加采矿作业区的氧气浓度降低,施工人员一旦缺氧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矿井中进行通风处理就会使采矿作业区的空气流通加快,这样施工人员就会得到充足的氧气进行正常呼吸。 2.2 排出毒气。在采矿过程中会出现有毒气体,通风体系可以使有毒气体向外扩散,这样就避免了有毒气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对于易燃易爆的气体,通风操作还可以使采矿作业区的温度降低,使开采区的温度降低到易燃易爆气体的着火点,从而避免了气体爆炸所造成的危害。 3 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符合施工现场的通风标准。各个采矿区以及一个采矿区的各个位置的地理特征和环境性质都不相同,所以,在建立通风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采矿区的不同特征来确定,不能盲目地制定统一的通风标准。当然,某一采矿区的通风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采矿区的地理特征发生变化时,其制定好的通风标准也要随着变化,总之,通风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施工现场的特征。另外,在建立通风标准之前一定要对采矿区进行全面仔细的勘测,只有对采矿区的地理特征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了解,才能根据采矿区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通风标准,从而避免采矿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3.2 建立自动预警和报警系统。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施工人员中毒或是易燃易爆气体发生爆炸,若安装预警和报警机制则能有效预防爆炸事件的发生。对采矿区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进行含量检测,当有毒气体的浓度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时,检测系统能够发出预警,及时对采矿区的浓度进行通风处理,减小有毒气体的浓度,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易爆炸的气体能够进行时时监控,当温度达到易燃易爆气体的燃点时预警机制应发出警报,使施工人员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及时对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通风系统安装好之后不能不管,一定要随时对其进行专门仔细的检查。检测人员一定要是专业人员,检测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仔细,不能随便糊弄。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施工标准,不能自作主张随意更改。发现任何通风安全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并请专业人士针对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对通风系统的安全检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半点差错。 3.4 重视通风安全隐患的管理工作。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对任何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记录和上报。对于违章操作,忽视安全管理规定的事件要进行严格的处理。重点是对通风系统的检查,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完好;检查通风筒是否抗静电,是否阻燃;检查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并记录;检查挖掘程度和通风强度是否适应等。对于一系列的通风情况都要全面仔细的检测,对于其中的任何问题都要时刻记录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努力将通风安全隐患概率降到最低。 3.5 提高工作人员的通风安全意识。采矿企业不仅要尽可能地聘用专业挖掘人员,并且还要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在施工人员正式入岗之前要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挖掘技术,管理,安全,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和紧急事件的辨别能力等。另外企业领导要时刻提醒施工人员通风安全的意识,将安全牢记于心。 3.6 落实四方安全责任制。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责任。建设单位和施工项目部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同关系,各自对自己的员工负责,同时对公司和上级部门负责。建设单位与施工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之间均是一种安全制约互利关系,无行政隶属关系。围绕项目建设这个中心,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上具有综合协调的职能。各施工项目部接受工程所在的建设单位的监管。 3.7 定期更新通风安全设施与设备。在检测通风设备时,若发现设备老化或安全功能减弱的一定要及时替换与更新。对于高科技的强有效的通风系统设备,煤矿企业要及时引进,不能因为投资费用大而拒绝使用,这样不仅会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还会造成重大的不可弥补的安全问题,这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会更大,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所以煤矿企业一定要不惜重金引进高技术的通风设备。 4 结语 通风操作是保证采矿施工能安全进行的重要方法措施,但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通风系统的操作,努力将通风安全管理有效的应用到采矿工程中,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相关的采矿研究机构应继续努力地对通风系统进行深入地研究,将通风管理系统更好地应用到采矿工程中。随着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风管理系统会更加强大,会更好的服务采矿工业,为我国的采矿工程做出巨大的贡献,促进我国煤矿工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探析:采矿工程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矿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机电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从影响矿产安全生产的要素着手,重点做好从业人员的管理、机电设备的管理、作业环境的管理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采矿机电管理;安全生产;对策 在矿产企业素有“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这种说法,可见矿产机电管理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矿产机电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更为重要。机电管理在矿产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机电设备管理、机电技术管理、电气防爆管理、配件及材料的管理、技术资料的管理等方面,管理范围从地面到井下,从大型设备到小型电器,几乎覆盖了矿产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企业近2/3的人员直接参与机电管理和设备现场操作,如果机电管理某个环节稍微出现漏洞,极易引发机电事故,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矿产机电管理进行对策研究,进一步做好机电管理文章就成为矿产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 1机电管理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矿产机电管理,有效保证操作人员安全,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笔者认为应从影响矿产安全生产的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着手,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机电管理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矿井机电管理水平。 1.1从业人员管理 1.1.1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是维护矿产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大局,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从业人员是矿产生产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在机电管理和设备操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业人员能否重视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机电管理的成败,赋予从业人员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创造一个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平台,使其在机电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并不断提高矿产机电技术水平和机电管理安全意识,全心投入矿产机电管理之中去。1.1.2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规范专业组管理,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规范专业组管理,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并落实到机电管理的全过程。例如:①实行机电设备包机制度,在设备安装地点,悬挂包机、责任牌板,从设备的使用操作,到维护保养,直接责任到人;进一步落实关键地点、关键人员的责任,建立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实行机电管理与从业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加强对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的管理,如矿井提升运输、供电、通风、排水系统等的机电管理,有效的保障矿产核心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1.1.3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机电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结合矿产机电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矿产机电管理、维护、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术、业务管理知识培训,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依托矿产安全培训中心,完成对机电管理和操作、维护人员的岗前教育、特殊工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机电管理业务素质,使矿产机电教育培训工作行之有效。 1.2机电设备管理 1.2.1设备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矿产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搞好矿产安全生产的永恒主题,矿产机电管理也不例外。机电管理就是要从全局出发,认真做好预防性巡查、检修、试验、测试等工作,及时发现并排查机电安全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维修处理,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采取有效安全超前预防机制,来保证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1.2.2做好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工作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利用机电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机电管理水平。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机电前期管理、机电设备管理、机电现场管理、机电维护管理、机电维修管理、工单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机电技术管理、供电管理、机电培训管理、机电管理分析、系统管理等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涵盖了公司管理层-职能科室-现场三级管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彻底改善了设备多,种类繁杂,流动性大,设备管理处于台帐、卡片、牌板等较原始的管理状况,实现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解决了设备管理手段落后、状态信息不准确、资源不能共享、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决策层和相关技术科室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共享,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促进设备经济、合理运行,更好地安全生产服务。1.2.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鼓励矿产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机电装备水平,加快对机电设备和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相关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确保机电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例如:我矿积极采用“绳带绳”换绳新工艺,完成对副井摩擦提升系统首绳的更换;改进、完善副井安全门闭锁,实现液压自动控制;积极采用变频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购置真空智能型馈电开关,替换井下中央、采区变电所低压配电开关;更换井下油浸式变压器为干式变压器,实现了采区供电的本质安全化等等。 1.3现场作业环境管理 1.3.1抓好“双基”工作,全面开展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抓好机电管理“双基”(基层和基础)工作,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按照矿产企业《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中的内容,逐条进行机电标准化管理和进行安全评价。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不具备和不足的条款,拿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完善,并进行复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限期处理,直至完全符合评价标准;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规范安全操作行为,坚决杜绝“三违”和井下机电设备失爆、漏管、脱管等现象,从而实现了机电管理安全化,有效避免机电事故的发生。1.3.2进一步做好作业环境的整治,营造安全作业环境通过加强现场作业环境整治,逐步改善作业条件,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改善设备操作人员作业体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使机电设备操作更简便、效率更高,运行更安全,更好的为矿产安全生产服务;不断提升现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从业人员感知现场作业环境更舒适、更有安全感、更具人性化。 2结语 通过对矿产机电管理对策研究与分析可知:矿产机电管理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全员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只要积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科学的管理办法,深入到矿产机电管理的各个环节,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进一步做好矿产机电动态管理,机电管理水平就会得到稳步提高。 作者:杜中军 马世伟 杜斌 单位:微山湖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永胜煤矿 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探析: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煤矿采矿工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严重威胁到了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原因就是因为开采技术落后、管理人员没有安全意识,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来确保煤矿的正常发展和职工的人身安全。 1煤矿采矿工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1开采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社会对煤矿行业都有错误的认知,人们普遍觉得开采人员需要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对开采人员没有专业知识上的要求。所以很多煤矿企业在对开采人员进行选择的时候,都没有了解施工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反而过多注重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管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到位,在煤矿采矿工程开采前就不能预期做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对于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准确进行判断、没有应对的方案,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有直接影响。 1.2生产管理和执法部门之间没有清晰明确的界线 虽然国家已经规范了煤矿开采安全相关的制度,但是由于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者存在朋友亲属关系,对司法的公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人员开支,就会出现煤矿监督和煤矿生产管理集于一人,这样就不能够公开公正的进行法律和体制的决断。执法部门的形象也会遭到人们的怀疑,检查结果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得到怀疑。一些地方鱼龙混杂,工程管理人员为了增加中标的机会,就对相关的政府行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就会不断出现[1]。 1.3开采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开采人员对煤矿施工的危险性不了解。煤矿施工这个工作的危险性是很高的,根据据统计得出的结果,每年施工工程类伤亡人数最多的其中之一就是煤矿行业。但是煤炭行业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人员也没有形成很强的风险意识。煤矿采矿工程施工之前,开采人员的风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告诉施工人员该如何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器具,这就导致了施工地区安全事故的经常发生。一些开采人员对于新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无视劳动法律,靠着以往的经验以自己为主对施工进行违规的操作和指挥,从而不能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一些煤矿采矿负责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对施工人员安全的设备不重视,对一些出现问题的设备也照用不误,对设备的性能没有及时检测,不能及时更新,这样会加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开采人员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2]。 1.4管理的法律制度存在问题 1.4.1法律管理的落后我国现如今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相比于其他的发达国家而言,法律管理起步比较晚,思想比较落后,理论知识没有基础。煤矿采矿工程相对于其他的工程来说更加复杂,更加危险,所以安全问题是煤矿行业最需要重视的,但是我国在《矿山安全法》仅仅只有50条规定,对于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在理论上的制度很少,实际可以操作就更少了。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条文中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问题,这样就会让煤矿企业产生不良想法,趁虚而入,钻法律的空子。而且,由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条件,传统的法律条文已经不能实际进行运用了,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就不能进行好的的处理。 1.4.2对煤矿事故的处理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每年发生的煤矿事故越来越多,对于煤矿事故的处理,不够严谨。太放松,对煤矿事故的负责人没有严格的惩治,遇难家属得不到相应的赔偿,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相关政府部门对煤矿采矿的安全管理依然不够重视,还是没有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 2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2.1加大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罚力度 每年都会发生很多的煤矿事故,发生事故之后很多人就会互相推诿,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由于我们对相关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煤矿安全管理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意识不明确,没有明确了解自身的负责,致使事故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要加大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的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人的责任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对于负责人的职责可以在布告栏中展现给大家,这样出现问题直接找相关的负责人,让他们没有机会推卸责任。 2.2增强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可以安全的进行煤矿采矿工程,提升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风险意识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位,可以开设一些有关课程,让开采人员了解施工期间存在的潜在危险、明白该如何去防范危险、遇到危险时该如何去做。在煤矿采矿工程进行开采之前,开采人员必须要带好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具,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的检测和更新设备,对于有问题的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及时更新。对于安全知识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开采人员意识到工作的危险性,并做好相关的防御。 2.3提高管理和开采人员的专业素养 由于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不够专业,煤矿企业必须要对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制定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定期的进行培训和检查,提高煤矿管理和施工的专业知识。煤矿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的时候也要对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选择相关人员的时候,不能只看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对他们基础的文化知识也要进行考核,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企业必须要选择有才华、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的青年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2.4完善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矿企业是比较混乱的,在管理方面没有一个有效、全面的体制系统[3]。基于此,我国必须要完善煤矿行业的法律法规,不能在法律上出现漏洞,让煤矿企业出现不良竞争。首先就是要将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者分开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责,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样执法不严、徇私舞弊的状况才不会出现。加强执法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严格法执法。 3结语 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占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将它重视起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提高相关的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可以保障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使煤矿行业健康的发展下去。 作者:梁永昌 单位:神华宁煤集团公司安监局驻灵新煤矿安监处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衣橱服装个人形象设计论文 一、个人形象设计 1.个人形象设计概述 形象设计主要有三大分类,分别是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即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等、把人作为核心参考的外在景观。首先,个人在形象方面设计并不是近年来摩登社会的产物,事实上,我们常为之津津乐道的形象设计已有许多年的历史。只不过,它作为一种非普遍化被人们接触的项目。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的大程度开放化、与国际的紧密接轨,我们需要面对大量的社交关系和交际应酬活动。自然而然,对自己的个人形象的塑造与美化也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人对自己职业及生活的一种负责。形象设计从概念角度来说,是精神以及物质紧密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人形象设计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当人们进入了商品社会时,竞争不仅会导致商品的外在形象变化,也会使得人们开始注重社会人由内到外的形象塑造,由此,也就让形象设计本身必须满足更多的需求。 2.个人形象设计的实际意义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特有的外型和气质,这与其说是一种区别性差异,倒不如说是一种个人特色。就个人形象而言,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以个人特质为前提出发点,对个人的服饰、发型、妆容等方面加以设计,进行恰当好处的渲染,力求通过这些外在的附加因素将个人的外型及气质更好地呈现出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渴求的强烈化,人们在审美方面早已从最初的追求第一特性和后来的第二特性进化到了对第三特性的追求即注重于个人气质与品位的突显。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个人形象设计不单单是对外在个人形象的美观化提升,更加是一种帮助人们追求自我和真我,形成足够的自信心和个人品位的方法。人们都知道,个人形象的好坏会给他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第一印象在很多时候都可能会成为能否带来进一步机会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过相关总结——即形象沟通的“55387”定律。这个定律具体是指:决定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因素中,有55%体现在外表,穿着打扮、肢体语言和语气语调占了38%,而剩下的7%才是谈话内容。由此可见,对我们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多加优化,也就是说对我们的个人形象进行优化,是不可忽视且非常有必要的。 3.外在设计与内在气质相协调的重要性 就个人形象设计来说,设计师需要从形式美和情感美这两方面来完成。简单来说,形式美是将具体形态与美的原理和法则相结合,达到具体形象和细节的协调。而情感美则是强调在言行上与道德相协调,使个人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因此,在设计师对个人形象进行设计和塑造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外在设计与设计对象内在的气质必须相互协调,才能达到令人称赞的效果,而非是生硬地形式化改造。如若一味追求外在的改变,与其内在气质相悖,这样的个人形象设计不仅不能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会在某些层面起到反作用。而就设计对象而言,由于各方面的进步,人们自身也就对个人形象设计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能够帮助每个人将内在的个性、审美等各要素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够真正地满足现在的大众消费群体。 二、个人形象设计与衣橱服装优化 1.个人形象设计与衣橱服装优化的关联性 在个人形象设计这一项目当中,包含了很多方面,例如发型、妆容、服装、配饰、谈吐、形体等等。可以说每一方面都是有着关键的作用,可以为个人形象增光添彩。而就这些方面来说,服装方面的优化则是能最快见到成效的。设计师在进行衣橱中服装的挑选、整理、处理、添置等步骤时,也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性价比以及实际的穿用。有许多人虽然衣着不乏美观,却并不能使人对其整体形象产生好感或是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现象有相当程度是由个人形象不鲜明或穿着打扮与个人本身不匹配所造成的。并且,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因此,设计师对设计对象的衣橱进行优化时,并不是单纯地从款式的美观度、时尚度去进行挑选整理。而应将个人形象设计的一大要点——更好地突出及优化设计对象自身的外在样貌及内在气质——作为前提,再进行具体的行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设计对象的风格特色更明晰,拥有的服装更具有实穿性,衣橱的空间更好地被利用,往后购入的服装款式及风格更为合适。经由这样的衣橱服装整理,则可以使个人形象的提升快速得到明显的提升。 2.衣橱服装优化的主要环节 a.对设计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对设计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经济状况、社交圈、一般需出席的场合、日常生活、个性、年服装预算、穿着上的禁忌及其对个人形象设计后效果的自我诉求这些项目进行询问和调查。b.对设计对象的现有服装进行信息采集:对设计对象现有的服装进行照片拍摄、材质和大致长度的记录、最常穿款式和最喜爱款式的标记。c.对设计对象的现有服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信息采集的结果,将设计对象拥有的服装品类和数量进行归类记录,并进而分析出设计对象对购买服装的实际需要、实际喜好、能接受的风格范围。d.对设计对象的现有服装进行整理:首先将设计对象现有服装中已有明显瑕疵或时髦性极强却已过时或与设计对象的体型不合的款式挑出归到一起作为“需处理一”;再将余下衣物中最常穿的款式保留;然后将特殊场合必要的着装款式挑出保留;在前三步骤执行后余下的衣物里挑出设计对象不太穿甚至不穿的衣服归到一起,再从中挑出较为昂贵及设计对象很喜欢的款式保留,其余的归到一起作为“需处理二”;将剩下款式衣服中与为设计对象所设计风格明显不符的挑出再归到一起作为“需处理三”;将“需处理一”、“需处理二”以及“需处理三”交由设计对象处理;最后再次统计经过整理后的各服装品类及数量。e.对整理后的设计对象现有服装进行搭配:根据为设计对象所设计定位的风格和出席场合及活动,将其现有服装进行搭配分类,尽量让一定数量的服装搭配出多种的穿法。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试穿效果检验以调整。f.列出明显缺乏的服装品类以及款式重复太多的品类,以便设计对象后期购入。并在归纳整理后给出设计对象建议购买的服装款式图片成册,以供其参考。g.在进行过衣橱服装优化的一个月后进行效果、满意度、建议、不足等各方面信息的反馈调查。 3.二者结合之相关产业的挖掘与发展 衣橱设计师在我国仍是新兴产业,正处在于被国人逐渐了解认识的过程中。当代中国在国际上各方面飞腾的同时,中国社会的人们对于着装打扮方面的品位也相应地不断提升。就人们于外在形象的讲究和美的渴求逐渐强烈的现况下,衣橱设计师这个职业的市场需求度便也在不断扩大,可谓是前景广阔。 三、结语 众所周知,新兴产业在拥有广阔前景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衣橱设计师这个行业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同样的情况。例如,市场需求的巨大和从业人数的稀少形成的明显的供求不平衡状态。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市场通常会迫于供求不平衡的压力,从而积极创造培养此类专业人才的从业以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再比如,基于该行业的市场需求巨大的情况,放眼到社会人群中,人们不难发现客户群体主要是30岁以上,经济条件较为优渥并对个人形象要求较高的女性和少量男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个现象说明该产业的兴起所满足的群体并非为大面积群体,因此,为谋求市场需求对应群体范围的更大化,商家与设计师们也应注意到还有另一个商机,即将该行业进行适当调整以向大部分人群开放,就对应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相应服务是另产业多样化的基本方法。处于现今我国大环境中的设计师人才们,在致力于艺术与设计方面开发的同时,也应具备着眼于对相关产业的新商机把握及开发的能力,以注重满足人才的就业需求,更注重满足市场、满足广大社会人群的需求。 作者:范晓韵 郭建南 孙虹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简述个人形象设计的要领 一、个人形象诊断 1.个人形象诊断的方法 1.1个人资料分析 通过个人的资料了解对象的年龄、爱好、文化修养。 1.2个人性格分析 通过拍照、录影、TPO定位设定了解对象的脸部、体形、个性、心理等,帮对象选出最适合的款式风格类型。 1.3时间、场合的分析 通过与对象语言交流了解对象是去做什么事?去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如去参加豪宅或者高档餐厅的社交活动的个人形象妆容可以艳丽些,服装可以采用一些高档的服装,佩戴一些高档首饰,但是如果你去乡村参加社交活动如果也用参加豪宅的这个形象去参加的话,那你肯定会给人一种让人很难接近的形象,那么大家就会把你孤立了,那样的感觉你会喜欢吗?所以在对象设计前一定要了解对象时间、场合的分析。 二、色彩 1.色彩与个人形象设计的关系在个人形象设计过程中,服装离不开色彩、化妆离不开色彩、配饰离不开色彩、发型离不开色彩,由此可见,在个人形象设计中,色彩是人们展示个性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进行外表形象造型的前提基础,是个人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符号。 2.色彩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2.1服装色彩的选择。在个人形象设计中,服装的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的肤色不同,适合服装的颜色也有所不同,如肤色暗的要选择一些亮色的服装穿,肤色偏黄的可选择一些偏红色、蓝色的服装穿,这样能使皮肤衬得白些,正确调和肤色与服装的关系。由于人的体形不一样,可以通过色彩在视觉上的错觉来弥补体形的缺陷,如体形瘦小的我们选择鲜艳的色彩使人看上去饱满些,相反,体形胖的人则选择暗色调的服装。服装的色彩除了服装本身的色彩要统一协调外,还要与设计对象年龄、社会背景取得协调,这样才能得到整体协调。 2.2化妆色彩的选择。在形象设计中,化妆色彩的选择十分重要,由于不同的人肤色也不同,因此选择化妆品的色彩也不一样,如皮肤偏白的可选择淡粉色的粉底修饰,皮肤偏黄的可选择淡紫色的粉底修饰,皮肤偏红的可选择淡绿色的粉底修饰,妆容的色彩选对了才会使个人的形象锦上添花。 2.3配饰色彩的选择。配饰的色彩在个人形象设计之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配饰色彩选择合适在整个形象设计中起到和谐的作用。如一套黑色的裙子,配上一条红色的腰带或者黄色项链或者橘黄色的皮包等就可以打破一个黑色给人带来的沉闷,给人带来生机与活力。 2.4发型色彩的选择。色彩在发型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效果,所以在色彩运用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如肤色、发质、颜色的搭配等因素,如暖色肤色可以选择比自己肤色更深的暖色系,冷色系皮肤不应采用暖色系的色调,如金黄色、古铜色、红褐色等,如干性受损的发质则可以选择深色系的色彩来掩盖发质的缺陷,消除发质干枯的质感。 三、造型 1.造型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在形象设计中造型是一个重头戏,在形象设计中服装离不开造型、发型离不开造型、配饰离不开造型。只有这三个造型和谐了才能设计出一个完美造型。 2.造型的方法 2.1服装的造型 服装在造型上有A字型、V字型、H型、S型;在比例上有上紧下松或下紧上松;在类型上有传统的含蓄典雅型、现代的外露奔放型。这些在形象设计中运用得当、设计合理,服装将会使人的体形扬长避短。如体形偏胖的人我们可以选择H型服装的造型,H型的造型有拉伸的作用所以会在视觉上让胖人显得瘦些,臀部小的可以选择A字型的造型来,使其臀部看上去丰满一些,溜肩的人可以选择泡泡袖的服装造型来弥补它的缺陷。 2.2发型的造型 发型的造型通常是在脸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同脸型可通过发型的造型来使他达到和谐的美。如长脸型的人可选多层次,两侧蓬松的发型,前额处留刘海可缩短脸的长度,两边修剪少许短发盖住腮帮,这样的造型就会使脸不显得长了;方脸型的人可选择顶部尽量蓬松,有自然弯曲发梢的偏分发帘,两侧的头发向内收拢的造型,使整个脸型看起来变窄。 2.3配饰的造型 配饰的造型直接能影响整个个人形象设计的效果,如圆形脸的人可以选择长形、菱形的配饰来调和,如果选择圆形的配饰就会使此人的脸型显得更圆;长脖子的可选择圆形,短形的配饰来调和脖子的长度,使之达到和谐美。 四、面料 1.面料在形象设计中的关系面料在形象设计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对面料没有掌握好,那你设计的个人形象就不可能成为万人中的焦点。同一色彩的面料因材质不一样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心理感觉,如白色丝绸面料做的服装给人飘渺、浪漫之感,白色的皮草做的服装给人温柔松弛之感,白色的麻布做的服装给人自然、质朴、粗犷之感。 2.面料选择的方法在个人形象设计中选择面料时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去选择不同的面料,如去高雅的场合:就应选择罗、绸、缎、皮草、丝、纱、绒、精纺毛、高档棉布、细麻等高级面料制作的服装,普通场合:一般选用牛仔、粗布、卡其布、劳动布、粗纺毛等面料制作的服装,休闲场合:一般选择有弹力的针织面料制作的服饰,否则,你的个人形象设计的再好也会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在个人形象设计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只有这四个方面达到统一和谐了才会得到一个完美的形象。 作者:雷丽芬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个人形象设计的影响因素 展示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每一个从业者的基本礼仪需求。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匆促的今天,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想做出改变时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时恰恰还会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我们应该接受设计需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需求不仅只是浅显的研究其技巧,而更应该注意掌握的是系统性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会找到真正开启形象设计大门的钥匙,个人整体形象设计也将向生活化、实用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空间发展。 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要素 1.发型要素发型设计是整体形象设计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染发剂、定型液出现的速度令人应接不暇,满足了年龄、职业、个性等各方面需求。发型在个人形象设计要素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与脸型、头型、气质相互融合,能使整体形象更加完美,也突显出人物的性格,同时表现出整体形象创作最能表达主题的要素。2.化妆要素化妆是上了年纪人的需求是过去人的想法,而在人们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化妆的重要性也越发清晰。与美丑无关,化妆是一种你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尊重。此时,化妆也不仅仅是作为传统、简便的美容手段。根据个人脸型和个性的不同,化妆的技巧和类型也越来越多,男性也逐渐开始注重对于脸部的保养及美容化妆,由此可见化妆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化妆文化起源以来,为了使其整体形象达到最为完美效果,用化妆来“添彩”当然为不同的形象塑造了不同的风格,与服饰、发型从色彩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搭配,会使人们各加自信,大幅提升个人魅力。3.服装款式要素人物形象设计视觉空间方面不可或缺的就是服装搭配,从而,形象设计中服装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服装不是单一性的不仅需要从款式、比例、颜色、材质等方面考虑选择,还要以人为本通过考虑感官与人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反映从而具备服装的使用及实用功能。一个人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特征可以通过服装得到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可以通过服装得以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装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社交方面合理的着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自他人的评价也根据人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丰富多的审美因素更是不可或缺。服装在造型上有X字型、O字型、H型、V型等,将这些在形象设计合理得当地运用在日常着装中可以起到将体型扬长避短的目的。4.饰品配件要素服装配饰在形象设计中具有多样性,从而使得人们在对此的选择上产生选择空间,常用的配饰如首饰、帽子、包袋、鞋子。不同的装饰配饰增加整体着装形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突显人物风格以及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通过追求服装的外观装饰性来赋予服装丰富的内容和变化从而使得整体形象变得是以独特是现代个人形象设计的创新方法之一,也是体现个人的服装品味和艺术修养的途径。5.个性要素整体形象设计是展现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整体形象设计是使人拥有和谐健康的自我形象。个性要素是指必须意识到美是因人因事而异,真实的美丽来自和谐的美,并且是健康美丽的自信反映。6.心理要素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与生活环境促成了不同的个人性格,心里要素取决于个人学习工作中的培养和完善。合适不同环境场合的服装可以为个人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充分的自信锦上添花,在融洽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助力。7.文化修养要素个人的个性和心理要素也是要要建立在文化修养之上。一个人唯有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在社交中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这点和外在形象是同等重要的,因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联系不仅仅取决于良好的外在形象,更偏重于优秀的文化修养。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外在条件相辅相承才能体现出丰满完善的个人形象。 服饰、体型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人的体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O体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腰部圆润、臀部肥大,体型呈圆形。搭配服装时宜穿拉长身型并且简介的衣服,强调延伸感。不宜搭配细小的配饰。适合H型服装。2.H体型:俗称丝瓜型,H体型的人腰臀同宽,没有S的曲线,宜强调衣服的比例。注意多加入肩部和臀部的设计来修正体形,适合A型服装。3.A体型:俗称鸭梨型,A体型的人臀大肩窄,明显的特征是腿粗,搭配服装时不宜穿短裙、短裤、紧身衫、直条纹衣,臀部不宜有过多设计。适合A型服装。4.X体型:俗称沙漏型,X体型的人肩臀同宽,腰部纤细,搭配服装时应穿着简洁的款式,以软料的X型服装为主,适合佩戴各种饰品。常理上说,身材匀称的人无论穿任何行的服装都会有完美的效果,而体型不完美的人则相反。所以体型不完美的人应该在服装搭配上多动心思,多做功课。通过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弥补自身身材的不足,并为自身的优点加分。一个成功的形象设计应该满足这个等式:服装+饰品=服饰+人体=外观形象。综上所述,个人形象设计不仅需要发型,化妆,服装,饰品的一致性,更要考虑到被设计者的体型特点,肤色,年龄,个性,心理和文化要素,并且符合被设计者的社会身份的形象设计才是最为天衣无缝的个人形象设计。 作者:张碧菡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个人形象设计发展及重点思考 一、个人形象设计发展现状浅析 1.个人形象含义 个人形象设计主要是分析人的外观和造型的关于视觉传达的一种设计,处于设计和艺术的学科交叉地带,也被叫做形象塑造。在不少西方国家,形象设计属于实用美学范畴,是塑造人整体形象的一门理论学科,它涉及化妆、服饰、发型、美学、礼仪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源于1950年美国的舞台美术,最初被应用于时装表演行业。在被用于时装表演时,它是模特发型、服饰设计以及化妆的整体组合。 2.个人形象设计发展现状 个人形象设计发展现状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即个人形象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在我国,随着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升,社会分工愈加精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希望可以在频繁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借助自身的完美形象来体现自我身份和赢得自我优越感,所以个人形象设计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惊人。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事个人形象设计工作的服务人员与日俱增。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从美容、美发、服装、化妆、饰品设计等行业中分流出来的,而且由擅长一门技能逐渐转变为注重整体,从业余逐渐走向了专业,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形象设计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国外,形象设计行业主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被称做“反文化”的10年,同时也被叫做“新发现的自由时代”,因为一些新的艺术模式和思想、文化形成于这个时间段。一种极富个性化的穿衣风格和打扮不但对整个西方时装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推动。激进的发型、暴露的着装、夸张大眼睛的刻画以及刺青等,表现出来的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颠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社会上渐渐流行起富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服装款式——直线型宽大服装。这种崇尚健康自然的造型理念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方向。最为激进的还要数“朋克”了,他们文身、光头,在身体的各个地方带环穿孔。这个阶段总体反映出来的是当时设计水平的提升和缺乏对整体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形象设计行业在西方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了整体而系统化的形象设计服务行业。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有选择性地吸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所呈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设计元素。在人们不讲究反叛力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时代偶像,如流行歌后麦当娜、体育明星乔伊娜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美的思考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迈向多元化。 二、个人形象设计发展要点 1.塑造良好形象,注重对独特性形象的表达 对于个人形象设计而言,不能对具体环节制订一定的规则,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寻求统一的分析方案。如,就造型来讲,如果造型设计没有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那么就不会为不同个体所认可和接受,尽管其在大体上是符合大众审美标准和要求的。设计师在进行个人形象设计时必须确保知识的迅速更新。从某种角度来说,形象设计传达的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创造和规律,而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所以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需求,承认个人感受、环境和形象之间存在着的复杂联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注重对被设计者个性的突出和强化十分关键,也就是设计师要善于发掘被设计者的形体特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身体语言等,力求彰显和突出被设计者的个性,甚至不规避其个性中的不足,这样被设计者独特的个性愈加可信赖,特定魅力也得以体现。有个性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形象的独特表达,既要让人容易识别,又得使被设计者与众不同。此外,设计师还要适当了解当前行业信息,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对整体形象的塑造,构建和谐美 设计师只有协调好整体和部分的设计关系,才可以确保个人形象设计具有时代感,达到个性超越和完善的效果。此外,设计师还要使被设计者的形象和其社会身份以及集体形象相协调,与其气质和精神相一致,与其发展目标、时代环境以及所处的人际网络保持和谐,唯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和谐美的创造。结语形象设计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设计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消费趋向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全球知识经济产业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体育老师个人形象设计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而今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以往在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自我约束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识等方面没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多给人们以“蹦、跳、肌肉发达”的印象,这与一名当今体育教师应有的形象相差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落实。本文就体育教师形象设计进行一定的探讨。 1.体育教师的内在美 1.1内在心灵美 教师应以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在学生中发扬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另外,根据体育课的复杂性特点,体育教师更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吃”透教材,钻研教法。 课中,对运动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要严格要求,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课后,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1.2知识智慧美 知识智慧是教师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从技术专长、教学能力、文化知识、裁判水平等多力一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一个体育教师,无论他怎样地品德高尚、热爱学生,但如果知识贫乏、运动技术水平较差,是得不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的。所以,教师必须富有真才实学,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1.3体育教学的情感美 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活动,教师就要对每一个练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如在做游戏时,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兴致勃勃地一起呼喊,欢乐地投入活动,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在保护帮助时,教师要热情地、一个接一个地保护学生,并不失时机地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加以讲评。如果教师情感上与学生格格不入,本身情绪不高,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1.4教风教法美 教风教法是教师知识智慧的再现,也是直接显示体育教师形象美的形式因素。教师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术技能,必须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对场地器材的设置与布局都要有充分的考虑;课堂上要沉浸、陶醉在教学之中,激发学生进入角色的欲望。总之,教师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2.体育教师的外在美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何等重要。教师的外在美是学生直观感受到的形象美,它将永久地留在学生心中。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形象美的魅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钻研兴趣。 2.1仪表风度美 2.1.1服饰美 服装是心灵的镜子,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体育教师的服装要与自己的年龄、性别、肤色相称,既要高雅大力一,又要适身合体,给学生一种端庄利落、精神抖擞之感。另外,体育课又不同于其它课,它要求课前对学生进行服装检查。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教师上课时衣冠不整、形体粗俗、油垢沾身,学生见此师容貌会顿时失去敬意,进而厌烦承教。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服饰打扮得体,恰到好处。 2.1.2形体美 体育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科学锻炼,保持形体美,给学生以美的感觉。黑格尔说过:通过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体育教师应有健美的形体,力求通过外观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一个大腹便便的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轻松、漂亮的示范动作的,更不可能给学生带来美的视觉享受。由此,教师的形体、服装、姿态和内在素质构成了自身特有的风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好的第一印象,将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健美的形体、得体的服装、高雅的气势、潇洒的风度,都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力;相反,动作拖沓、作风散漫、不拘小节、优柔寡断,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2.2讲解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力一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倍。语言能力是体育教师的一大基本素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文雅的谈吐、幽默的讲解和较高的语言艺术,能表现出体育教师洒脱的风度。在教学讲解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轻缓诱导;在队列练习中,教师的语言要短促宏亮;在课余时间里,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幽默。通过清晰、准确、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教师不仅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美化学生的心灵,获得育体、育人的双重效果。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体育教师的自身动作和示范能力越来越差,这就要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2.3动作示范美 体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以教为主,教学中的许多技术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的优美动作传授给学生的。教师的优美示范动作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动作标准,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通过准确、熟练、优美的演示,使学生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应:欣赏一一羡慕一一向往一一主动实践。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掌握好动作要领,注意经常参加锻炼,使自己的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协调、熟练。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探析个人形象设计影响因素 一个人的修饰打扮是个人外部形象的构成部分,反映了人的审美观、文化修养及内涵。保持良好的我形象,不仅仅是尊重自己,更是在尊重别人。个人的形象往往会对个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产生影响,对即将走入社会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本文从发型、服饰、体型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个人形象设计。 展示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每一个从业者的基本礼仪需求。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匆促的今天,一个很好的第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想做出改变时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时恰恰还会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我们应该接受设计需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需求不仅只是浅显的研究其技巧,而更应该注意掌握的是系统性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会找到真正开启形象设计大门的钥匙,个人整体形象设计也将向生活化、实用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空间发展。 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要素 1.发型要素 发型设计是整体形象设计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染发剂、定型液出现的速度令人应接不暇,满足了年龄、职业、个性等各方面需求。发型在个人形象设计要素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与脸型、头型、气质相互融合,能使整体形象更加完美,也突显出人物的性格,同时表现出整体形象创作最能表达主题的要素。 2.化妆要素 化妆是上了年纪人的需求是过去人的想法,而在人们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化妆的重要性也越发清晰。与美丑无关,化妆是一种你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尊重。此时,化妆也不仅仅是作为传统、简便的美容手段。根据个人脸型和个性的不同,化妆的技巧和类型也越来越多,男性也逐渐开始注重对于脸部的保养及美容化妆,由此可见化妆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化妆文化起源以来,为了使其整体形象达到最为完美效果,用化妆来“添彩”当然为不同的形象塑造了不同的风格,与服饰、发型从色彩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搭配,会使人们各加自信,大幅提升个人魅力。 3.服装款式要素 人物形象设计视觉空间方面不可或缺的就是服装搭配,从而,形象设计中服装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服装不是单一性的不仅需要从款式、比例、颜色、材质等方面考虑选择,还要以人为本通过考虑感官与人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反映从而具备服装的使用及实用功能。一个人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特征可以通过服装得到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可以通过服装得以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装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社交方面合理的着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自他人的评价也根据人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丰富多的审美因素更是不可或缺。服装在造型上有x字型、0字型、H型、V型等,将这些在形象设计合理得当地运用在日常着装中可以起到将体型扬长避短的目的。 4.饰品配件要素 服装配饰在形象设计中具有多样性,从而使得人们在对此的选择上产生选择空间,常用的配饰如首饰、帽子、包袋、鞋子。不同的装饰配饰增加整体着装形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突显人物风格以及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通过追求服装的外观装饰性来赋予服装丰富的内容和变化从而使得整体形象变得是以独特是现代个人形象设计的创新方法之一,也是体现个人的服装品味和艺术修养的途径。 5.个性要素 整体形象设计是展现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整体形象设计是使人拥有和谐健康的自我形象。个性要素是指必须意识到美是因人因事而异,真实的美丽来自和谐的美,并且是健康美丽的自信反映。 6.心理要素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与生活环境促成了不同的个人性格,心里要素取决于个人学习工作中的培养和完善。合适不同环境场合的服装可以为个人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充分的自信锦上添花,在融洽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助力。 7.文化修养要素 个人的个性和心理要素也是要要建立在文化修养之上。一个人唯有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在社交中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这点和外在形象是同等重要的,因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联系不仅仅取决于良好的外在形象,更偏重于优秀的文化修养。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外在条件相辅相承才篚体现出丰满完善的个人形象。 服饰、体型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人的体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0体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腰部圆润、臀部肥大,体型呈圆形。搭配服装时宜穿拉长身型并且简介的衣服,强调延伸感。不宜搭配细小的配饰。适合H型服装。 2.H体型:俗称丝瓜型,H体型的人腰臀同宽,没有S的曲线,宜强调衣服的比例。注意多加入肩部和臀部的设计来修正体形,适合A型服装。 3.A体型:俗称鸭梨型,A体型的人臀大肩窄,明显的特征是腿粗,搭配服装时不宜穿短裙、短裤、紧身衫、直条纹衣,臀部不宜有过多设计。适合A型服装。 4.X体型:俗称沙漏型,X体型的人肩臀同宽,腰部纤细,搭配服装时应穿着简洁的款式,以软料的x型服装为主,适合佩戴各种饰品。 常理上说,身材匀称的人无论穿任何行的服装都会有完美的效果,而体型不完美的人则相反。所以体型不完美的人应该在服装搭配上多动心思,多做功课。通过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弥补自身身材的不足,并为自身的优点加分。 一个成功的形象设计应该满足这个等式:服装+饰品=服饰+人体=外观形象。综上所述,个人形象设计不仅需要发型,化妆,服装,饰品的致性,更要考虑到被设计者的体型特点,肤色,年龄,个性,心理和文化要素,并且符合被设计者的社会身份的形象设计才是最为天衣无缝的个人形象设计。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浅谈个人形象设计要点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人形象设计行业也随之崛起。个人形象是向他人展现自我的一个综合印象。个人形象设计已经覆盖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们的衣着、形态、妆容上面,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形象设计的差异化,使得设计师要针对不同的人设计符合个人的形象,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文章着重于了解个人形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阐述个人形象发展现状及其个人形象设计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个人形象;个人形象设计;个人形象设计要点 1 个人形象设计概述 1.1 个人形象概括 理解个人形象我们先从“形象”一词入手,形象是指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活动或姿态。在中国历史上,“形象”开始是指人的外貌形状,后来有了文学、绘画上的含义。个人形象是一个人的外表或者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1]社会学者上认为一个人的形象在人格发展及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心理学角度上,它是通过观察、聆听、气味和接触等各种感觉形成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2] 1.2 形象设计的起源 形象设计源于最初人类对自身的装饰,起源于人类对实用和审美的双重需要。 人类对自身形象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美观,同时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伴随着物质文明和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人类对自身形象设计的意识也在不断地觉醒和增强。人类不断运用身边周围的事物、材料等装饰身体,增强自身美感和认同感。从原始社会一直至今。 1.3 个人形象设计发展现状 个人形象设计在国内外有不同的发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新思想潮流的兴起,开始了形象设计的行业,发型上的时尚、衣着上的暴露等对传统的审美观念以巨大的冲击。1975年左右,直线型的宽大服装款式开始盛行,随之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形象设计逐渐完善,追求美,追求健康自然的造型理念引领时代的发展。现在,形象设计潮流的发展与明星效应紧密相连。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形成形象设计,在美容美发、妆容设计、服装搭配等行业的从事人员与日俱增。但其与专业的形象设计还有一定的差距。现今,我国专业的个人形象设计公司越来越多,他们注重整体,设计方面全方位,不仅仅只是外形设计,也注重内在设计。 2 个人形象设计的影响因素 2.1 视觉方面 一个人的形象外表,影响着别人对你的感官。适当的形象是你内在的表现,它可以直观地让他人解读出你的教育、气质、品质、自信心、职业经济水平,对自己的关爱程度等。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从视觉上影响着与他人的关系。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现自我,我们要优化社会交往中的个人形象。 良好的个人形象设计首先要打造完美的第一印象,即视觉印象。第一印象是根据对方的外貌而产生的感觉,它包括妆容、服装、发型等。心理学家指出人在交往中别人给你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关键的几分钟,短短的几分钟几乎不可能展示你的学历、文化程度等。所以社会中人在交往过程中给人留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即通过妆容、服装来提升个人形象的视觉印象。 2.2 心理方面 良好的外在个人形象是建立在自身文化修养的基础之上,人的礼仪个性与心理素质是要靠文化修养来调节的。那么,文化程度、礼仪个性、心理素质是个人形象设计的心理影响的重要因素。在留下良好的第一外在个人形象后,深入了解时要给对方以心理上的认知感,就要注重个人形象设计的心理影响。 高尚的品质,优雅得体的举止,健康的心态,充分的自信,这是个人形象设计心理指导的结果,它更好地巩固融洽了人际关系的交流,不嗵岣咦晕倚蜗蟮耐蹲剩全方位打造出自身的人格魅力。 3 个人形象设计要点 3.1 服装搭配 古人云“人靠衣装马靠鞍”,由此可知,服装搭配在个人形象设计中占据着很大的空间,服装搭配也是个人形象设计中的重头戏。服装搭配的款式、风格、色调、比例上都有很多的注意细节。服装搭配可以展现出每个人的职业、年龄阶段、性格以及个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地搭配服装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个人的个性与特征。我们在搭配服装中不仅仅要考虑个性化的搭配,还要注意服装在视觉上、触感上、心理上给人的影响。服装的风格有优雅型、古典型、保守型、前卫型等;服装的比例上要注意上衣与下装腰线分割、衣长和领长领宽和肩宽附件之间的关系,其中最美的视觉比例是黄金比例,即3∶5或5∶8比例;服装在色彩上要注意突出主色、辅助色点缀,要注意自然色系搭配,要分清暖色系和冷色系,要有层次地运用色彩的渐变搭配。现如今,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是干净舒适,而是更多地注重审美与潮流。所以,我们在服装搭配上要了解服装搭配的技巧与设计原理,要结合每个人的形态特征,为不同人群设计自己的穿衣风格,还要充分地结合美学和时尚界方面的知识,要使搭配在形体上取得扬长避短的作用。 3.2 发型设计 发型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型的整体设计是形象设计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一个设计成功的发型,必将设计对象的头部、脸部优点显露出来,缺点遮盖起来;设计优秀的发型,可以使人自我感觉良好,让他人耳目一新,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情趣。[3]发型设计的水平,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审美意识水平。影响发型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头型、脸型、五官、年龄,其次有职业、肤色、着装、发质、个性嗜好、适用性和时代性。 人的脸型主要有圆形脸、方形脸、长型脸、瓜子脸、菱形脸。通常圆形脸给人的感觉是婴儿肥的可爱感,有天然的亲和力,其发型设计都通吃,但想显瘦的女孩可以利用空气刘海、中分等发型来巧妙地修饰婴儿肥。方形脸的女孩为了遮住方形脸往往披发挡着脸,这样不仅给人很闷的感觉,还会放大脸型。在发型设计上应该额头上方有立体感,加上刘海波浪,既遮住了脸型,还显出女人味,扎发、披发都没问题。菱形脸要避开齐刘海,齐刘海只会凸显脸颊和颧骨,可以选择斜刘海或中分遮盖住颧骨。蓬松之类的发型可以很好地修饰长脸,使用空气刘海可以缩短整个脸的长度,更显青春活力。瓜子脸是现代普遍追求的脸型,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是比例协调的,这种脸型比起短发更适合长发和扎发。 发型设计要结合每个人的整体形态,只有梳理适宜的发型,个人形象设计才能趋于完美,才可展现出个人的形象优势。 3.3 妆容设计 化妆的起源有几个方面。在装饰学上,原始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把花、动物等图案以文身的形式画在皮肤上装点皮肤。在伪装学上,古人用动物的羽毛或尖嘴、动物骨头、植物色素来修饰脸部和身体。在追求异性学上,为在异性面前展现自我魅力而装饰身体。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不同,化妆的发展也开始趋于专门化,针对脸部的妆容设计也开始发展起来。 化妆是人们追求自身美的一种手段。化妆是视觉和感官上的行为艺术,向他人展示着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生活中多数人的面容都会有着不同的缺陷,只有经过化妆的修饰,才可以弥补脸部的缺陷。妆容的设计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原则。不同时间要设计不同的妆型,如职业妆,要妆面整洁、用色单纯、粉色自然,注重棱角及眼部用色,唇形描画注重轮廓清晰,唇色与妆容协调。不同场合的妆容也不一样,如晚宴妆,要妆色淡雅,妆型要华贵高雅,眼影色彩丰富。 3.4 礼仪个性 优雅的举止、得体的姿态,是人们形象设计的要点。一个人的外貌形态漂亮,但其行为举止不美,那么个人形象将会受到影响,甚至破坏了整体个人形象。 举止是一个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优雅合体的动作之美,又高于相貌之美,这是美的精华。”[4]古往今来,大凡修养好、注重仪表的人,姿态举止优雅。而人的礼仪个性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一颦一笑、一站一坐,甚至一个眼神。 礼仪个性的表现要长期的培训与锻炼,具体在站姿、坐姿、走姿上。站有站相是展示一个人的形象的自信的表现,要求我们要头正、挺胸收腹、双目平视,站立时,要有良好的精神容貌,双目有神。正确的坐姿利于健康,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人的坐姿是有讲究的,坐落要轻缓,上身要挺直,双膝要自然合并,起立要从容轻缓。优美的步态是形象设计的一大部分,不同的步态展现出不同风貌,良好的步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正确的走路姿态要头正、i直、双目自然平视,步幅适当。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举手投足,都富含着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运用礼仪个性,是设计个人形象不可忽略的因素。 4 结 论 个人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它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所接受。形象是某人对某事、某物的视觉记忆、印象、评价等态度的综合,是人们对事物和人抱有特定感情的影像。根据其个性、职业和身份进行形象设计,从而塑造良好的形象以赢得他人的好感并提升自我能力的价值。良好的个人形象设计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转化成个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和优势,让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提升自我。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洛阳市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比较快,个人形象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作为新兴的行业在不断地发展,然而不同地区发展速度和程度也不一样。洛阳市个人形象设计专业人士不太多,经济发展不快,政府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健康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培训机构以及专业人士应通过实施人才培训的策略致力于洛阳市个人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形象设计;行业持续发展;现况 个人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逐渐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化妆。主要表现在发型设计、服装搭配、及仪表。个人形象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在理论指导下来实现的设计创作。洛阳个人形象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洛阳人的满足感,更对洛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洛阳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有一句比较古老而不过是的话叫"人靠衣装”,可以看出衣服对人的重要性,除了衣服,一个漂亮的妆容、合适的发型、整洁的仪表,让人人都像走在T台的男女,充满自信并且又有魅力,启发人的生命活力,传达着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1]为了更好的研究洛阳个人形象设计行业,下面从个人形象设计的概念、发展概况及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一)个人形象设计概念 形象设计是研究人的外观与造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与设计的交叉学科,又称形象塑造。[2] (二)个人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概况 国外的形象设计行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很多新的思想、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妆容上,通过夸张的画法,暴露的着装等法师来彰显自己的特征,个性。[3]作为新世纪的人们,多自己的外在要求越来越多。[4]从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个人形象设计这个行业,开始在我国慢慢萌芽发展。 1.个人形象设计行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工作中的白领,还是待工作的白领,大家对个人形象设计都充满好奇、向往和热爱。大家对色彩的向往,对个人形象的期待,都是个人形象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也是这个行业空间非常大的空间和市场。 2.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形象设计文化 由于个人形象设计包含服装、彩妆、仪表等,通过对人的改造,面向社会全方位表达自我而形成的一个综合印象,个人形象设计是对于表达方式的探讨,依据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通过全面的分析、合理组织、规划和设计的恰当表达方式。[5]有自己特征和特色的整体形象,吸引人们对这种文化的喜爱和崇尚,从而形成一种形象设计的文化,从而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6] (三)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特点 "形象设计”(ImageDesign)一词,起源于1950年的美国。但是,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才开始出现不少从事形象设计工作的人员。然而,中国的形象设计人员一般是从比较传统的美容、美发、化妆、服装(饰品)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概况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200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形象设计协会,2006年国际形象顾问协会中国分会筹委会也正式成立,预示着中国形象设计行业将渐渐向规范化发展。但由于形象设计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还不完善,需要时间在市场需求下共同进步。 2.产生行业聚集效应 由于个人形象设计行业涉及很多方面,从而使服装、彩妆、礼仪培训等相关行业产生聚集现象,从而能形成规模经济、产生创新效益、竞争效益。这给本行业增加了生存发展的"筹码”。 3.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作为传统的东方人,大家接受能力不断提高和进步。洛阳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孕育着很多对个人形象设计充满期望的人们,从十三四岁的少年,到工作中的白领,再到时尚的退休人员,都是个人形象设计行业的潜在客户。并且洛阳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给人们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都是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保障。 二、洛阳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1.缺乏较多专业形象设计师 因为缺乏比较专业的进修、学习,目前洛阳大多数的形象设计师整体策划的能力不是很高,可能会从自己的技能角度去理解和操作,将形象设计简化为化妆、换衣服、拍照片的模式,其实形象设计远远不仅如此。 2.行业缺乏楷模的示范作用误导消费者对形象设计的理解 目前在洛阳,一些婚纱摄影机构、发新社美发店、美容养生等机构,为吸引顾客,大多改成某某形象造型、形象工作室之类的名称。这会给顾客一种错觉,成了一种为提升店面形象的宣传手段,给大家对个人形象设计带来了误导的作用。 3.各方面的支持不够 首先是政府对个人形象设计这个行业支持不够,关注的不太多,所以投入也不太多; 其次社会上对个人形象设计的认知度不高,关注度不太高。 三、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个人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洛阳经济的发展,对洛阳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健康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培训机构要多培养形象设计师 1.让形象设计师学习更多专业相关知识 形象设计师首先要学习关于形象设计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对人的整体形象进行再塑造。 2.多给形象设计师实践的机会 形象设计师在学习一定的理论后,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多找模特进行练习,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水平,这样才能使自己掌握的更加全面。 (二)政府要加大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 1.政府应该对该行业给予政策优惠 政府可以适当多关注个人形象设计这个新兴行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优惠的税收政策,增加一些对该行业的投入等方式,来增加该行业的活力。 2.政府应在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环境发展 例如,政府首先扶持一些具有良好声誉、较大潜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并使它们做强做大,然后这些成长壮大后的企业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引领中小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 3.完善个人形象设计市场监管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个人形象设计行业目前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灰色现象,这就需要相关部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其发展。 (三)规范个人形象设计行业 由于许多非个人形象设计机构打着个人形象设计的幌子,致使顾客产生错觉,所以有必要对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和机构惊醒规范。 1.对机构成立标准进行规范 规范的机构成立标准使机构成立更加规范和严格,从而也规范了机构的很多很过方面,也减轻了对顾客的迷惑程度。 2.个人形象设计行业进行整顿 本行业中大的企业,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给中小企业树立一个典范,规范好本企业内外的各种活动,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加大资金的投入,从而带动其他中小企业,进而使个人形象设计这个行业得到规范和整顿。 3.改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 企业应该不断进行学习,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市场发展和市场需要进行发展模式调,以达到适应市场发展的目的。传统的发展模式,只会引导企业被淘汰。 四、结束语 个人形象设计作为一个新兴起的新兴行业,正逐步市场中不断发展、成长,越来越被公众所认可和喜爱。这就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形象的不断追求。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需要因环境而异的个人形象设计。[7]个人形象设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着巨大的社会发展空间,但该行业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去解决社会的需要。个人形象设计也将会向更好的方向以及更深的层次发展。 作者简介:顿早早,性别:女,民族:汉,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11级工商管理。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浅析色彩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色彩是一个人身上首先最吸引人注意的地方,在斑斓的色彩中各自对号入坐才能穿出风采我们双眼天生寻找平衡。如果能找到自己得色彩季型就可以相应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了。本文主要就色彩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技巧和运用做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形象设计 头部 色彩服饰 色彩选择 搭配 形象设计是有计划的对艺术物象进行创作与加工,形象设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不仅与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有关,还与工艺、美术等也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仅仅从个人的形象角度考虑,形象设计师主要承担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与加工,使之呈现出整体的美感。形象设计主要分为两大块:色季、风格。在这里只选取色彩在个人形象中的体现和运用。 1 头部色彩的分析 发型设计作为形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发型设计的时候,尤其需要重视色彩在其中的应用,优秀的色彩应用能够显著的提升人物整体视觉效果。因此在确定发型设计中色彩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诸如人物穿着搭配、肤色、发质等。 1.1 浅色型人的分析 浅色型人如发色偏黄,发质柔软细腻,瞳孔色棕到浅棕等看起来很柔和的感觉,肤色浅而薄带点透明的感觉,此类肤色就叫浅型色季的人,他们穿衣服的色彩范围一般以浅淡色系为主,清新系列的服饰,当然浅型色季又分两种:浅春和浅夏,区别于冷暖调子。 1.2 深色型的分析 深色型的人刚好与浅色季型的人相反,他们的发色一般是乌黑浓密的,主要表现在乌黑。瞳孔也一定是乌黑发亮的,但肤色不一定很黑,整体看起来有种厚重感,于是他们在穿衣服的时候就要想到,衣服的颜色要与自己的基本调和谐一致,当然各种颜色都轻重之分,并不一定要黑色才算,如深蓝红、勃艮第酒红、深海军蓝、森林绿、铁锈红、芥末黄、巧克力色、茄紫、赤褐色等。深色型人也分两种:一种深秋,一种深冬。它们的区别在于冷暖调子。 1.3 冷色型的分析 冷色型人群顾名思义就是指他们的基本色调是笼罩着一种冷调子,一般有着青黑的头发,玫瑰粉的肤色,也有一部分人为蜡黄色、黎黑色或青白色中带玫瑰粉红晕,于是穿衣服的色调一般以冷调的色更为适合他们,如雪白、青椒绿、玫瑰红、紫罗兰色、宝石蓝、木莓红、蓝绿、柠檬黄、皇家蓝等,色调偏冷的都可以尝试,不过这里的色分类还是算笼统的,因为冷色型人也是分两种,一种冷夏,一种冷冬,他们的区别在两个感性词:蜡黄和冷艳。 1.4 暖色型的分析 暖色型人的色调是与冷色型人的基调是相反的,他们整个头部都笼罩着暖气,头发和瞳孔基本是棕色到整体感觉暖黄色,肤色常是瓷器般的象牙色或是血色不太好的金橘色,脸颊多为黄橙色。暖又分暖春和暖秋两种,具体看个人的色彩偏向。 1.5 净色型的分析 净色型人最大的共同点有着强烈的对比,那就是头色、肤色和眼睛的颜色三色鲜明。黑色到棕色的头发、黑黑的眼睛、偏白的皮肤,有些人的肤色有象牙色的底调,有些人像白雪公主一样有着雪白的肤色,特征是眼神明亮清澈。在服饰用色上,要用色彩分明,纯度高的颜色,在搭配上也要大胆分明、对比强烈。适合鲜亮、清浅的色系,艳丽的颜色会使净型人熠熠生辉生辉。也分两种,净春和净冬,区别在偏黄和偏青。 1.6 柔色型的分析 柔色型人是一种比较难穿衣服的人群,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穿衣服,因为他们的脸色不那么白,也不是暖黄,而是青底调带灰的黄,说不上是什么颜色的肤色。不过也不是说不好看,只是肤色没那么明朗,是那种朦胧美,发色和瞳孔还有肤色,三者间色彩关系含糊不清,通常也比较适合一些浅淡的复色,就是三种颜色混在一起的说不清的颜色,柔色型人很适合柔和、雅致的中等色彩,每种颜色中有灰色的底调,也就是生活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浊的颜色。如果这类人上妆和穿衣得当的话,是一种低调的柔美。 2 服饰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肤色不是划分个人色彩的标准,而是按照三个基本色来决定的。红黄蓝作为三基色,也是人物形象最直观的表现,例如亚洲人的黄色皮肤、欧洲人的蓝色眼睛等。在三基色上衍生出的一系列色彩,诸如西方人棕褐色、亮黄色的发色等。三基色确定了人物头部与面部的整个色彩印象,对形象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对比色配色 一般是指深色型人和净色型人他们比较适合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搭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这是―种比较强烈的搭配,是为了突出哪一部分的衣服装饰,不要把沉着的色彩出来抢色。 在色彩搭配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凸显反差,例如一个人拥有者乌黑亮丽的头发以及黝黑的瞳孔,配上其洁白如玉的皮肤就可以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如果这个人眼睛并非黯淡无光而是充满了神采,那么势必这个人就可以在色彩搭配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亮蓝色、西瓜红、柠檬黄等。一般来说,不同的人穿什么颜色的服装基本上是固定的,不过服装色彩的搭配实际上与此人的肤色深浅没有较大的关系。 2.2 补色配色 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搭配,如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通过补色、配色能够使形象设计具备更强的活力,具有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性。 在配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同颜色明度与艳度的相似性,如果不同颜色的明度与艳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势必会影响配色的质量。这是生活装上比较鲜活的搭配,也是很少人去触碰的搭配。 夸张的花样翻新地在一件衣衫上运用同明度同纯度色系对比色的大色块。而这种互补色和尺寸上的变换带给衣服全新轮廓感,大块色彩的撞击产生的效果绝对可以提升你的自信心,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有绝对的信心。此类强烈的对比比较适合五官突出、脸部色彩明朗的人群。 2.3 类似色配色 类似色相配是指两个比较相近的颜色,同类或近似相配,类似色的搭配冷调子偏玫瑰色的肤色,比较适合柔和淡雅饱和度偏低的颜色,在配色原则上也适合近似色的协调搭配。 3 服饰配饰的搭配 3.1 包包的搭配 包包与服饰的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例如穿着传统服饰的话尽量避免搭配颜色较为流行的包包,应该选择色彩较为传统的包包,穿着流行服饰的时候搭配色彩鲜明、款式新颖的包包势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尚不断更新,也没有规定的法则,只要看得舒服和大众接受和喜爱,它就变得流行了,淑女的黄色小套群也配起了撞色漆皮黑包包。如果穿着的是较为干净、不存在较多色彩搭配的纯色系衣服,那么可以适当的搭配色彩艳丽的包包,突出二者之间强烈的反差,如果爱穿淑女风格小洋裙也可以配上一些个性嬉皮的粉色包包。 3.2 围巾的搭配 围巾通常是服饰的点睛之笔。在个人用色范围里选择自己想穿的独特效果。一件简洁的衣服上配上一条围巾,一些女性喜欢穿蓝灰色服饰。但穿蓝灰色衣服很挑人穿,一般不适合暖色型人穿。这个除了浅色型人外,其他人都可以尝试效果。如果穿上一套藏青色的西服,那么围一条白色的围巾,就能衬托出一个女性的敏捷和果断。有一些女性,喜欢穿银灰色的衣服。银灰色是知性、高雅、大方的色调,但如不注意搭配合适的围巾,就可能变成呆板、平淡。选配围巾时,稍丰满的人比较适合用冷色调的围巾,苗条点的人比较适合用暖色调的围巾,让人视觉有种抢眼的感觉。身材娇小的人比较适合穿一些明度高纯度高的色,显得更有存在感。 3.3 鞋子的搭配 在色彩选择上与身上最大块面积的色调相应,不仅显得色彩协调,最重要的是可以使人看起来显修长、高雅。穿浅色服装大多用浅色的鞋子,深色服装一般配深色的鞋子,或不同色相与整体色调同明度或同纯度的搭配。具体搭配还是要看整体风格来打配。 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的运用对于形象设计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形象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充分掌握色彩搭配、服饰配饰搭配等相关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色彩、装饰提高形象设计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论个人形象设计与服饰运用 内容提要:个人形象设计与服饰设计关系十分密切,即个人形象设计在服饰设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服饰搭配对于个人形象设计的效果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就要求我们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服饰搭配与个人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以设计出质量更优的作品。服饰对个人形象设计在思想上、在形式上均发挥着重要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努力做好服饰搭配工作,以重塑个人形象,这些工作包括增强服饰的表现力、提高服饰的视觉比例、丰富服饰的色彩搭配等。 关键词:服饰设计个人形象设计 从服装诞生于人类文明以来,每个地区都产生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并在当前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影响。在个人形象设计中,服饰搭配已经成为人们重塑自身的重要手段,即个人形象设计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服饰的强力支撑,而服饰设计则需要个人形象设计来进行表现。因此,服饰搭配与个人形象设计关系十分密切,我们需要通过运用服饰设计来提高个人形象设计的水平,来塑造个人良好的外在形象。 一、个人形象设计与服饰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个人形象设计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动物自身增强对异性的吸引力而将各种颜色的材料描绘于身体之上,或者通过采集植物来将自己变得更为个性等,这些都可以看作个人形象设计工作的渊源。服饰设计在人类文明长河中出现之后,人们不仅能够更为舒适的开展各种活动,还在活动中获取了审美情趣。对于个人来说,其想使自己气宇轩昂、光彩照人,所能采取的便捷方法则是穿上一身很具活力、很有气质的衣服。因此,我们如若想提升个人形象,就需要充分发挥服饰在个人设计中的作用。 在设计工作结束之后,衣服还需要在模特身上进行试穿,即才可以称之为服饰。但是,服饰设计者们经常发现,在设计中十分完美的衣服并没有给受众以很强的视觉感受,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是希望看到那种得到精雕细琢之后给人以情感震撼、以韵味共鸣的服装,这就要求服饰设计者们再次进行创作,以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享受。实际上,形象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二者需要相有机结合,即要通过形象设计来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增强服饰设计的良好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衣服穿上之后老气意味较重,并在款式上并无新意,而有的服装却能够将人的整体面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获取愉快的心情。 个人形象设计与服饰设计关系十分密切,即个人形象设计在服饰设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服饰搭配对于个人形象设计的效果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一款优秀的形象设计作品,需要服饰搭配来作为支撑之处,否则即使是再精致的妆扮与头发设计也不能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就要求我们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服饰搭配与个人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以设计出质量更优的作品。 二、服饰对于个人形象设计的影响 服饰对个人形象设计发挥着重要影响,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思想上。服饰设计对个人形象设计的影响在思想上主要是指有助于后者恰当地把握设计灵感,并在创作过程中真切地反映出来。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其进行设计创作时需要酝酿出属于自己的创作灵感,需要将其反映在自己所设计地每一件服装之中。因此,服装设计师在看到服装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感情,这种感情又往往对设计师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一个服装设计师的灵感源自于非洲大草原,其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充分运用到这些元素,并在服装设计中体现中非洲大草原式的风格。一旦我们在设计中形成个人风格,那就意味着服装设计中出现了这些词汇:纯洁、灵动、自由、活泼等等。假如一具有个人风格的服装被设计师看到,并发掘服装所蕴含的感觉,其就会受到心灵上的冲击,并接着会在自己设计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服装的风格源自非洲大草原,有些服装的风格则源自《天鹅湖》所带来的冲击等,同时也发现市场上存在很多具有这些风格的服装。 在形式上。服饰在形式上对个人形象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人形象设计过程中需要强调服饰的有效搭配。在文明社会,人们不可能摆脱服饰而存在。我们经常所说的“衣、食、住、行”就将“衣”放在第一位,这也反映出人们在潜意识中对服饰的看重。我们不可能再次返回原始社会,不可能再单纯地依靠涂抹色彩来完成个人设计,所以我们需要注重服饰搭配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作用。在个人形象设计过程中,形象设计师需要在事前就完成对服饰的挑选和搭配工作,而不是在妆扮之后才开始进行,并需要将服饰设计与装扮相有机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的服饰在设计之前就已经存在,设计出来的服饰仅仅只是设计师脑海中的服饰向现实中服饰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服饰设计师往往把服饰设计当作自己追求完美的工作来看待,并在这一工作中将服饰转化为个人形象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因此,服饰便在形式上对个人形象设计带来巨大影响。 三、服饰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恰当运用 鉴于服饰对个人形象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努力做好服饰搭配工作,以重塑个人形象,这些工作包括增强服饰的表现力、提高服饰的视觉比例、丰富服饰的色彩搭配等。 (作者单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个人形象设计的人群经济宏观分析 [摘要]文章从个人形象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在现代经济学中的意义。个人形象设计的宏观经济学呈现了人的历史社会的新的机制。现代“人”的形象设计与经济学存在着“隐喻”关系,个人形象设计成为一种经济学方法,通过绘画、诗歌、建筑、仪式等为背景的产业进行分类,并依据现代产业、人群、交流,形成宏观经济视野。因此,形象设计是经济学的属性回归,也是一种人的经济学行为模式,更是将形象作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生动传播。 [关键词]形象设计;新经济学;个人形象设计产业 一、个人形象设计的宏观经济学属性 个人形象是在一定的文化平面上人对文化模式的介入。经济学从人本身出发,发现文化载体本身也可以产生叙述的功能。我们知道,企业的基础是社会沟通,人们的经济生活正是社会沟通本身,且都具有服务性。当个人接受了自身的形象设计,其自身也就获得一种经济学的价值。因此,企业通过服务扩大来改变人们的沟通经验,使得个人愿意分享他从企业中所感受到的东西,这样,消费者的态度也就会或多或少愿意接受企业介入。在个人形象设计活动中,比如美发、美容、美甲、瘦身等,这些行为只有通过社会沟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才能显示价值,使人们达到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个体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才能得以确证、生成和发展。 今天,个人形象设计涉及企业文化领域的拓展,在企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沟通与媒体的双重平台的背景下,一个地区的个人形象设计的叙述会改变其传统形象设计叙述的含义,并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影响——比如日本(哈日)、韩国(哈韩)的形象行业,这些形象产业赋予了人群消费逐渐朝着人群设计转型的趋势,使得产业人群与消费人群对个人形象需求逐渐体现其经济学的主流属性。因此,“形象产业”与“个人形象叙述”的“哈”(哈日、哈韩等),其本质更加说明个人形象设计的机理已经成为了今天时代的“人群经济学”模式的命题依据。 二、个人形象设计与人群经济宏观策略 个人形象符号如何转化为新的人群经济模式呢? 首先,个人形象设计的经济属性中,处处体现了人的情感,意志和关怀(或生命关怀),在个人形象设计的平面空间中经济学价值的回归有许多种形式,包括连锁经营(家庭美容院)、直销公司介入美容市场、美容院经营电脑网络化、导人心理美容(美的观念)、整合性服务、美容与保健、美容造型整体流行化、美容专业化、个人化、提供美容环境及资讯的高附加值等。经济学展示了日常生活的构景,有强烈的产业连续性,而个人形象设计呈现了经济学全方位的“组合”,通过设计理解去认识形象,全方位看待“个人形象产品”,这就是个人形象设计经济学所确定的设计法则(观念)。 其次,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进行人群形象设计,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演示形象经济学。众所周知,美容机构一个短短的广告往往就耗资几十万元,而且美容行业的网站多是原创文章或者是科普文章,具有极强的导购潜力,很容易使个人形象设计美容转型为电子商务模式,实现清晰的商业盈利模式,也可以成功地将广告盈利模式转化为实业盈利模式。个人形象设计经济学体现了人的象征,使那些形象叙述能够让顾客驰骋幻想。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学具有双重意义,它首先是用庄严、崇高的形象来歌颂经济的神圣。同时,形象设计也是克服经济的巨大膨胀,人通过这种形象设计活动得出形式场所,赞美超尘绝俗的产业精神,颂扬飞黄腾达的幸运者。可以说,形象设计是经济学的新的所在,是产业人群的归宿,它有着极强烈的经济学内蕴。经济学似乎受到一种更高级力量——人的形象的影响而运动,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志活动的,这是经济学所依存的精神寄托,它使经济学有了原则和意义。 再次,个人形象设计对现代消费行为的影响。经济学本身不是用“准确”或者“精确”而构建起来的产业模式,而是通过“形象”来描述整个人的世界。经济学,只能用“心理的”图式去解读,因此,个人形象设计就好比“经济学图式”,按其心理图式接受修正经济学的模式。我们很多经济学家试图用“强大的、来自主体的(心灵的、情感的)设计”来改变经济学的属性,试图建立经济学主动的操作模式,不管产业或者经济,“世界的意义是由人命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之于他们包含了时间和空间,即形象与产业合一。形象设计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人生观也就是经济观。现代行为设计在这方面上走到了极端,设计只是行动(存在)的痕迹而已。因此,形象设计必然采取延伸拓展,形象设计为个人提供了全新的生活的世界图景。 三、个人形象设计宏观经济学路径 在讨论产业族群叙述的人群策略导向上,经济学宏观上逐步分化出人群、消费、策略。但是,目前关于个人形象设计的宏观经济分析却存在某些不适应,个人形象设计只是隶属于文化、体育、娱乐业。也就是说,宏观策略的一、二、三产业人群消费与生产、盈利这个分析模式关注的是就业比重与收入情况,而不是以拉动内需的模式认识到人群经济学策略。从个人形象设计看,人群消费不可以简单地进行产业分层,而要具体分析人群本身的对“经济结构”或者“产业模式”的影响,而是采用人群经济的分析方法讨论人群评价,这样就可以研究个人形象设计与产业人群相关度。 (一)符号设计路径 产业人群分化在现代工业化以来,最大的形象产业经济现象就是电影时代的符号化设计。传统形象设计满足了人的内在制度——道德的需要。古代社会,经典设计表达了内化的文化机制,人们通过礼仪形式来构建社会体系。现代产业呈现了人群能力以及外部需求的自我特征——符号。人群本身呈现了一种回忆和向往。而电影形象设计表达了这种行为,银幕打破了一维空间的限制,个人形象设计开始介入人群视觉空间,赋予人群记忆新的符号。因此,经济学的人的力量滋生了勒·柯布希埃“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的“归帆”,也滋生了现代都市形象的产业化工作体系。诚然,影视叙述传达就“人”的意志世界与视觉形象的隐喻,重新界定了个人形象和身体表述,在这个形成新的人群产业关系,身体活动和时间存在问题成为了新的人群定义——人群需要一种自我叙述与人群分化之间的产业策略。这时,影视形象就成为了最好的产业导向。人群作为产业族群集聚具有产业的族群背景和经济区域的使命。个人形象时尚设计就是解决人性平面与经济平面的相互转化问题,成为产业平面上获得的自我介入,因此,产业平面与形象符号就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影视形象或者说影视人物的衣着体态,因此就成为是一部关于“个人的殿堂”,凝聚着一种“自我发现”、“身体操控”和“时间意象”,因此,“影视设计充满了人——关于存在、关于爱、激情、关于在世与彼岸的祈求诗意。由此,形象史成了一部人性的历史,成了人逃避存在痛苦、寻找意义的历史。教育正是基于人存在在这个世界空洞的时间中是可以赖以存在的,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丈量自己尺度的,是活着的环境。”电影形象设计体现了一种人群经济学价值,正是人们关于寻找形象存在的具体形式。我们说的影剧院、画展、住宅,意味着产业人群的“经济学精神”。个人形象的任何活动都不再强化社会人的身份,个人形象设计开始将关注投射给经济的平面。影视构建成为了一种形象关注,涉及空间与时间,更涉及产业人群的情境形象——潮流、时尚、流行。 (二)实体设计路径 研究个人形象设计宏观问题,在于产业人群具有最大的人群影响力。形象设计的色彩测试、风格测试、发型设计、优雅妆面、陪同导购,反映了所有的人群空间中的人群风格导向。宏观经济学时刻将人群视为主体。个人形象设计首先是美容行业逐渐成熟的过程,目前,美容整形观念走进中层收入家庭构成了设计产业化的基础,拉动行业相关产业的消费:美容院,整形医院,化妆品,美容整形广告,网络网站等,整个形象产业推进形象设计,人们将自我形象设计作为回归自我的确认,开始寻求经济平面的一种形象展示,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平面,因此,个人形象设计开始在多元化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新趋势。 个人形象设计最后体现为多重的艺术境界。这个时候,经济学赋予了形象设计以全新的象征性意义。形象艺术用象征寓意的方法,体现了经济学神秘的象征性,这时,是人类借助经济学催生文化复兴的历史时期。历史上,美术、音乐、文学都曾经作为一种产业模式达到很高的成就,因此,经济学在概念范围上有了大大的拓展。经济学的价值在于实现了人的象征化,经济保证了概念或思想转化为一种形象,同时,在混乱的商品属性中,经济学正像将产业与舞蹈音乐,生活行为融汇一体。“达达”(Dada)主义到迪尚的实物展厅,象征存在于各种实体、光电音色、速度机械、视觉质材等,因此,这就将商业化、广告化、招贴化走向了世俗社会,形成人群欢愉的、轻松的系列活动,这就是象征——经济学所给予我们的人的形象表述方式。因此,形象成为一种经济学方法,凝聚成以绘画、诗歌、建筑、仪式等为背景的产业精神以及分类,依据现代产业、人群、交流,形成宏观经济视野。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浅谈个人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的关系 [摘要]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个人形象的重要性,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掀起了学习礼仪的热潮,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规范的形象成为顺应时代进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并很好地达到了对个人的职业塑造和对企业形象、品牌塑造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而体现出现代社会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关键词]个人形象;企业形象;形象设计 一般而言,人们习惯性地把个人形象总结为容貌、气质、化妆、服饰等直观的外在表象,模糊了形象的可发展、可利用方面。单纯地在乎外表或者单纯地注重内在的美,都是对个人形象概念的片面解释,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良好的形象能适应各种场合,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获得社会的好评。 一个人的形象关系到生活、交际、工作等方方面面,能否掌握住个人形象的尺度,能否在不同场合将适合的形象展现在众人面前,甚至因为良好的形象带给企业更好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平日的锻炼。本文仅从个人形象的设计和与企业形象的关系入手进行讨论。 一、个人形象释义 首先,在说个人形象之前要先明确一个问题,个人形象不是单独的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中的,而以辅助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形象设计是受环境因素制约的,不同的环境要求不同的形象设计,这样的形象设计才能完全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修养。 个人形象是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的结合体,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现代社会更是必不可少。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既是对自身的关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企业形象外在表现的关键。 组织形象常被看作组织的生命线。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个人形象也同样至关重要。很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具体地表现为一个组织或特定个人在社会公众中的具体形象或信誉。因为只有这样,公众才可能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表示支持或表示反对。个人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通过传播手段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必须有效地采用各种公共关系和方法对公众施加影响。但是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开展公关活动,还要视其工作性质、社会地位和努力目标而定。 二、个人如何展现自身形象 首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特质以及外在的优缺点。如果不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适合自己,就很难恰到好处地展现自我。 第一,个人人格气质测量。气质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 第二,个人色彩、风格诊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装扮,充分考虑服装用色、款式、质地、图案、鞋帽款式、饰品风格与质地及眼镜形状与材质、脸型与发型等具体形象细节。 第三,个人体形分析。通过测量身体比例,计算出身体各部位的优点和缺点,利用衣服的款式表现身材的优势,重新打造完美身材。 其次,结合实际,改变观念,换一个角度,放下自我主观意识。不要让心理暗示影响自己的形象塑造,慢慢地了解、接受真实的自己。 再次,逐步实践,展现魅力,以轻松的态度来尝试为自己转换不同的造型,通过不断验证,树立信心,积累经验,使自我形象不断趋于完美。 将自信作为形象的基础,在基础之上完善自己,这样就可以通过变换形象应对各种场合的需要,带给周围人不同的感觉,并且得到公众的认可,也会使生活、工作更加容易轻松。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又被称为“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没有留给他美好第一印象的人。尽管有时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准确,但第一印象总会在决策时对人的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这就更加说明自身形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印象就是效率,就是经济效益,只有留给人们好的第一印象,才能开始第二步。在信息社会,如何通过成功的形象规划,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迅速创造更多成功契机,已经成为商务人士所关注的焦点。其实,成功的形象规划也包含了成功的人生设计,它不仅是应用时尚、色彩、礼仪的知识,更多的是容纳了成功学、社会心理学、哲学、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知识。买衣服人人都会挑,但是买回来的衣服如何搭配才是可以展现自身形象的关键。 三、个人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形象概念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的基本形象,二是企业的辅助形象。用简要的语言来表述,基本形象概念如一流的企业、先进的企业、大企业、可信赖的企业、有前途的企业、有实务的企业、正在成长的企业、可靠的企业等;所谓辅助形象概念,是支持基本形象概念的具体内容。 企业形象是员工形象的总体反映。员工形象反映的是公众对组织员工的总体素质、能力、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方面的评价和看法。它是员工的集体形象,也是企业所带给外界的形象。员工形象是个人与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员工的具体形象表现出来。组织内每个员工,尤其是与外界联系较多的员工如公关人员、销售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的形象,通常具有更令人关注的意义。特别是组织领导者,是员工的代表、集体形象的浓缩和镜子,这些都是以个人形象为基础展开的。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其行为举止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形象,其素质、水平、能力、凝聚力都决定了企业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个员工如果语言粗俗、举止不文明,人们会认为组织对其教育失当,把他跟整个组织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整体组织形象。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水平、勤劳敬业的程度、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对组织的关心和热爱程度等都体现出一个组织员工的素质高低,通常是公众评价员工形象的主要方面之一。一个高素质的组织,必然为良好的员工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常是评价员工形象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组织的员工缺乏凝聚力,彼此人际关系不和谐,缺少必要的沟通氛围,那么人气就会大受影响。在公众心目中,这样的组织是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特别是在组织处于困难时期,如果员工凝聚力不足,组织很快就会松散。 上述这些问题在许多人看来也许是企业的责任,但是这些却是每一个员工所要具备的条件。一个企业用人时就是在以上各个方面来考察这个应聘者是不是符合要求,然后才会考虑是否录用。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个人自身形象对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良好的员工个人形象和高度的内聚力,企业整体形象就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企业形象的概念来自于对自己的定位。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企业未来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在行业中的排名和座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目标,这些是企业的宏观定位。要把握好大的定位,离不开各个细小环节的定位,涉及企业的每一个行为。 了解了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密切关系以后,不难发现在提到企业形象的同时会涉及个人形象,这也就是说企业的形象是在每个员工的个人形象基础上更好地展现在公众面前的,这更加表现出个人形象在企业中的地位。只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带动着企业的形象,才可以使这个企业在其他企业中突显自身的与众不同,使企业更加发展壮大,这样也可以使每个员工在这个企业中展现自身的魅力。由此看出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离开哪一方都无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四、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结合的重要性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形象完全是每一位员工形象的综合体现,每个人的自身形象不只是代表自己,还代表所处企业的形象,以及自身的公共形象。这使得我们更要注意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使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个人形象设计在大学生求职面试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 要: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技能固然重要,个人职业形象也成为了我们能否面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了。但是目前很多的求职形象设计还都只是停留在包装外表为主的指导中,由于缺乏对于职业形象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与训练,忽略了求职岗位职业素质的内外结合,让我们的职业形象设计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了。 关键词:个人形象设计;大学生求职面试;应用与探索 美国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曾经说过:得体的服装、合适的发型、淡雅的妆容能为你开启机会之门,让你得到成功和赞赏。可见作为一名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是继学历、证书、分数、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后又一项对面试的成功率都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那么我们来介绍一下大学生求职面试中个人形象设计的技巧与应用。 一、首先分析一下影响大学生自我形象的因素 1、家庭因素:据社会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会充满关爱和无边的容纳心理,有利于大学生良好自我形象的塑造,反之则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产生负面的影响。 2、与人交往能力:大学生在学校中每天只会面对与自己老师、同学等等,他们容易对自己形成不同的心理印象。广泛的交往,开心的交流,成功的表现则会使自己更加充满力量与自信,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3、外貌仪表:在当今的众多文化中,最受推崇的个人特征就是外表的吸引力。如果一个人外表好看,他就会有好的自我感觉,如果一个人达不到这样的社会标准,他就会有被排斥的感觉。那么我们该如何塑造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呢? 二、当代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塑造自我形象需要注意的方面 1、注意语言:语言是人类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工具。声音的塑造也是人物整体形象设计的一部分,而语言的表达更是需要大学生们在面试前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模仿,需要有自己自信的声音来解答面试官的话,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冷静和沉稳。 2、注意风度:风度是指风貌仪表和举止态度。同时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气质好坏、品格特征的外显表现。因此风度实际包括精神状态、仪表礼节、行为态度和言辞谈吐。它实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性格气质、学识修养、处世态度等。这是每位希望成功择业的大学生朋友都值得拥有的品质和特征。我们在大学接受了4年的素质教育,正确的举止仪态也是我们每个求职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3、注意仪表:仪表是大学生个人形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仪表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仪容仪态和体形。它是由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服饰共同构成的一种直观的外在形象。初次见到陌生人你对他印象的好坏,有55%的比例是视觉的仪表产生的,所以可见仪表的重要性。希望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对自己的服装、化妆、发型进行正确的选择。 4、注意具体行为:在面试现场,很多的大学生认为求职面试中每一个面试者的形象看起来似乎是主观的东西,那是招聘人的主观印象,实际上不是的,而是客观形成的。是大学生在面试现场所产生的行为效果。从生理学角度说,行为就是包括脸部在内身体各部位做出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人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给人持久的印象,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行为动作,对人的造型是不可等闲视之。 很多的大学生在面试阶段都没有关注这次,而自己平时的一些行为习惯都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评委面前,如果你是评委,还会录取这样的大学生吗? 三、提高大学生求职形象设计能力的方法 (一)全面了解什么是求职形象设计 很多的人认为个人形象设计就是找到合适的服装、合适的发型、合适的妆面进行视觉的包装,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其实形象设计中的概念远远不止这次。其实形象设计应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共同来感受才能算是比较完整的形式。 (二)调查和分析相关的面试岗位,进行岗位求职形象设计的辅导工作 大学生的求职形象设计还需要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结合求职的岗位进行个人整体形象设计:根据求职岗位的办公环境去选择合适的服装,判断岗位中对发型的特殊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发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脸型、肤色等来选择适宜的妆面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个人形象设计养成性的训练 平时训练大学生对审美的认识,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找工作时对于适合自己的服装没有概念,虽然选择了很多的黑白灰这种安全色系但是在评委看来很没有大学生的朝气,反而感觉很土气;虽然化妆了,但是眼影的颜色用了紫色和闪亮的颜色,让面试者感到你一点都不正式,像晚上要去参加聚会一样;发型虽然很适合你但是你在头发上带了一个很幼稚的发卡,等等。希望大学生能够在平时积累个人形象设计的知识。 以上是对当代大学生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面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总结,主要也个人整体形象设计为主,希望能对大学生有所帮助。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如何做好个人形象设计 摘 要:一个人的修饰打扮是个人外部形象的构成部分,反映了人的审美观、文化修养及内涵。个人的形象往往会对个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产生影响,对即将走入社会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做好个人形象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从发型、服饰、体型、环境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个人形象设计。 关键词:发型 服饰 体型 环境 形象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什么职业,不论什么人群,无论性别如何、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青春靓丽,仪态大方。在日常生活中,合体的服饰打扮,妆型设计都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本文试从发型、服饰与体型、环境这三方面阐述一下如何做好个人形象设计。 一、发型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发型是构成人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型的整体配合是形象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梳理适宜的发型,才能使形象设计趋于完整,表现出美容师的整体设计意图和整体美感。 1.发型的分类及适用对象 发型可分为曲发和直发两种。长卷曲发的发型给人成熟之印象,适合于身材修长的女性;短曲发给人活泼之印象,适合于身材矮小的女性;长直发的发型给人流畅飘逸之印象,适合于文静、身材较修长的女性;短直发则给人动感、青春之印象,适合于任何女性。 2.发型与脸型的关系 人的脸型大致有:长脸型、圆脸型、方脸型、正三角形、倒三角形、菱形脸、椭圆形。发型与脸型的搭配原则,是使各种脸型接近比较标准的椭圆形脸型。 (1)长脸型:其特点是额头较宽,鼻长,两腮消瘦。在搭配发型时,要使脸颊两侧的头发蓬松,并留刘海遮住额头,缩短脸的长度,使脸型略显丰满。 (2)圆脸型:其特点是额头宽大,两腮丰满。在搭配发型时,两侧头发要尽量服帖,顶部蓬松,并露出额头,使脸型略显瘦长。 (3)方脸型:其特点是额头宽大,两腮突出。搭配发型时,要使头发略微卷曲,弯曲的线条可以掩饰宽大的额头与两腮。 (4)正三角形:其特点是额头较尖,两腮突出,视觉上上窄下宽。在搭配发型时,要使发型的顶部蓬松,两侧适当地遮盖腮部。 (5)倒三角形:其特点是额头宽大,下颏尖,视觉上上宽下窄。在搭配发型时,顶部服帖,两侧或发梢可略为蓬松。 (6)菱形脸:其特点是额头窄,颧骨突出,下颏窄。在搭配发型时,两侧头发蓬松,耳朵附近的头发线条自然,这样可以减小视觉上凸出的颧骨。 (7)椭圆形脸:此脸型是比较标准的脸型,适合各种发型。 二、服饰、体型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1.服饰与体型的关系 人的体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O体型:O体型的人臀围较大,胸与腹部突出,外观体型呈圆形。这种体型在搭配服装时,要穿着有延伸感的服装,以拉长体型,衣服的下半部不能膨大,不宜穿着紧身的服装。不宜穿着各式短裤,尤其是印有图案、方格、花卉的裤子。搭配饰物时不宜过小过细。 (2)H体型:H体型的人直腰臀高,缺乏凹凸的曲线,搭配服装时要强调衣服的比例,避免突出粗直的腰部,饰物佩戴不宜过多过繁。 (3)A体型:A体型的人上身较瘦,臀部较大,腿粗,搭配服装时要强调女性的成熟与典雅,不宜穿短裙、短裤、紧身衫、直条纹衣。 (4)X体型:X体型的人胸部高、腰细,宜穿着软料的服装,服装款式应简洁大方,饰物的佩戴应配合服装款式。 总之,身材匀称的人穿各式服装都有良好的效果,而对体型不完美的人在服饰搭配上,可借助不同的服饰弥补体型的不足。 2.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服饰的穿戴要与形象设计的风格保持一致,搭配得当的服饰会使形象设计更加完整。不论是服装、服饰还是服装颜色、款式,都应与被设计者的体型、肤色、年龄相吻合。 作为整体的外观形象,可用以下组合表示: 服装+饰物=服饰+人体=外观形象 从这个组合可以说明一个成功的形象设计涉及诸多方面。 (1)服装的搭配。第一,服装的色彩与肤色的关系。服装的主体是人。服装的色彩给人以第一感觉,所以服装色彩要结合肤色、职业、年龄等因素。人的肤色有白、黄、黑三色,一般健康的肤色均属暖色系。肤色偏黄,服装要选择黑色或纯度更高的黄色;肤色偏黑,服装选择浅黄、米黄等柔和浅淡的颜色;肤色较白则选择服装颜色的范围比较广,深浅皆可。一般说来,红、黄、白等色彩不宜穿在身体浑圆人的身上,因为红、黄、白属于明调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扩张感。身体纤细的人也不宜穿深暗色调的服装,因为深暗色给人一种收缩感,会使形体更为纤细而感无力。 第二,服装色彩与职业的关系。?唐明志?中记载:“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以绿,八、九品以青,妇人从夫色,庶人以白。”这是唐朝冠冕制度所规定的服装色彩,显示了封建等级制度。如今这些都已被废除,但是作为服装色彩对职业的功能似乎仍有约定俗成的非明文规定。如饮食业的厨师,身穿洁白的工作服给人一种洁净卫生的感觉,食客会感到很放心;邮政人员着绿色制服,给人以安全信任感;法官的深蓝色制服,可使人感觉到法律的尊严;美容师的浅色工作服,给人一种干净放心的感觉。这一切都是服装色彩表现职业特点的威力。 第三,服装色彩与年龄的关系。一般说来,儿童服装色彩可丰富多彩,适合各种颜色;青年人的服装色彩可鲜艳可素净雅洁,反差也可较大些,但不宜太过深沉,中老年人容貌体型因衰老而呈现松弛或消瘦等缺陷。服装色彩应略淡雅,避免太过于花哨,有失稳重神态。 (2)饰物的佩戴。饰物包括佩戴的首饰和装饰品等,主要包括耳环、项链、手镯(链)等。以耳环为例。耳环虽小却戴在一个明显的位置上,它的色彩、造型对人的面部形象、气质风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耳环的造型应与全身着装风格统一。如牛仔装、夹克装等与方形、三角形耳环相配可突出帅气、刚柔,有巾帼英雄气派;毛衫配圆形大耳环可显示女性的温柔妩媚;旗袍配以水滴状耳环,大有古典风味;连衣裙配上环形耳环则透出了一股清秀娇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耳环与人的脸型要协调,比如下额较宽方脸的人,就不宜戴耳坠或面积较大的扣式耳环,这会增加脸下部的宽度;而下额较尖的脸型也不适合戴耳坠,戴大面积的扣式耳环能弥补其缺憾。 项链的材料有多种,在造型上亦有不同的风格。细小的金项链应配无领连衣裙或春秋季节时佩戴,使人显得清秀;秋冬季穿着宽大的毛衣可佩戴景泰蓝、珐琅项链,使人显得深沉、古朴。夏季穿着连衣裙,配红玛瑙的项链,可与雪白的颈部肌肤相映,有“白雪红梅”的幽雅清冷之感;如果用贝壳、菩提珠等材料制作的民间工艺项链,配以简洁单薄的夏季衣衫,则更有一番风味;如果在黑色的天鹅绒旗袍上缀一串名贵的珍珠项链,立刻会显示出雍容华贵的气派。总之,项链的色彩要注意与服装的色彩及风格相协调,如果项链与衣装颜色过于接近,不易分辨,便会失去其装饰功能,但对比过于强烈,以至刺眼,会适得其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衣服上缀有金属饰物不宜佩戴金项链。 手镯(链)的地位比起耳环、项链要差一些,但使用得当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一般来说,夏季宜佩戴翠玉、景泰蓝的手镯;金银镯在秋冬季配以毛衣、皮衣,可较好地体现人的个性。纤细的手镯秀雅玲珑;气质文静、粗阔的手镯不仅显得人沉稳,而且可以反衬出女子的皓腕纤手。单一手镯简洁明快,多层手镯则豪华高贵。 三、环境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环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自然气候环境,二是社会环境。自然气候环境,即春夏秋冬各季节不同的气候的自然变迁。社会环境是强调人为原因的场合。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在形象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被设计者的个性特点,设身处地地为被设计者考虑。既然要强调个性特点,也要符合T.P.O原则。T.P.O是指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 妆型设计是整体形象设计中的一部分。妆型设计的时间原则,首先是要区分不同时间,设计合适妆型。如职业女性,白天上班化职业妆。妆面应整洁得体,用色单纯,妆型略带棱角,妆色以中性色为主。粉底应选择与肤色接近的颜色,薄薄涂一层,要强调皮肤的自然光泽,然后用透明蜜粉定妆。眉形的描画要自然,边缘不能过于生硬。眼影可用咖啡色或浅棕色配象牙白或米白色,强调眼部的凹凸结构,但用色不宜过深。眼部的晕染范围不宜过大,重点在上眼睑外眼处。眼线的线条整齐、干净,不宜过于夸张。腮红色宜浅淡且柔和,描画唇形时注意轮廓清晰对称,并注意唇形的完美,唇膏色与妆色协调一致,可使用防水唇膏,以保持唇色的牢固持久。如出席盛大晚宴,妆型要求高雅、华贵,富有女性魅力。妆色淡雅,不宜过浓,妆面洁净。 地点原则,也可称之为环境原则。在豪华的宾馆,在绿草丛生的林荫下,曲折狭窄的小巷中,或是宁静的海边,或是喧闹的游乐场,形象设计应与之相协调,如果都是一味的“素面朝天”,是不是让人有一点小小的缺憾呢? 场合原则是形象设计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如穿着牛仔裤、T恤,佩戴新潮饰物,浓妆艳抹,进入五星级宾馆参加盛宴,一定会让人产生错觉,你自己也一定会局促不安、无所适从。如果你是公司机关的上班族,穿着合体、庄重的职业装,妆色淡雅含蓄,佩戴与工作氛围协调的饰物,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工作干练的感觉。再如运动员在赛场上穿着各式运动服,是为了进行体育比赛,四肢活动便利,减小阻力;巡警身着警服执行公务,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给坏人以一种威慑力;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穿得花枝招展,佩戴叮叮当当的饰物,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大方得体的形象设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自己心情舒畅,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假如参加应聘面试也会给自己加分,给用人单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个人形象设计新概念新商机 中山人乃至广东人素有重吃不重穿的传统。不过,随着职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主和白领们开始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服饰、发型、化妆、饰物的得体与否,居然会影响自己的成功几率和职场前景。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色彩形象顾问业是中山的第366行,这门有关色彩诊断、形象管理的行业在国外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伴随中国经济起飞,该行当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在北京扎根并辐射全国。目前,色彩形象顾问行业在中山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容量远远未达到饱和程度,可谓另类掘金的良机。 案例:焕然一新添自信 本土企业家A先生,穿着极度随意,可谓典型的“广东老板”形象。 个人形象挑刺:A先生喜欢将头发往后梳,影响其在生意场上的硬朗形象。衣服搭配无论喜庆场合还是悲情瞬间,领带一律用黑色;西服款式老旧,衣领更被头发磨出毛边,显得不修边幅;黑色的皮鞋尽管擦得油光可鉴,却穿上一双白袜子;眼镜极具“怀旧风格”。 改善形象:毛小姐为A先生提供了“形象改革三步曲”。第一步,设计新发型,将头发剪短,显示出生意人应有的力度和气度,让A先生的外表年轻了10岁。第二步,更换眼镜,根据脸型和职业买了一副梯形眼镜,体面而知性。第三步,给A先生上课,主要内容是根据四季、地点及场合,做好西服、衬衣、领带、皮鞋、袜子之间的搭配。大改形象后,A先生在生意场上立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全新的个人形象为我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穿着以前的旧衣服,连自信也输了,谈判时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如今穿上新衣服,底气足了,居然能控制谈判对手的思路。” 色彩形象顾问还告诉记者,男士的着装颜色要遵循“三色搭配”原则,即不管穿多穿少,全身衣物的颜色数量不能超过3种。 新概念,新商机 这年头,卖萝卜、青菜之类的实物能发家,提供咨询、解决方案等概念性的“虚物”也能赚钱。找准商机,小投入也可赢得可观利润。 社会精英们花费巨额金钱买来堆积如山的华衣美服,还将自己的旅游预算赠送给鞋店或发廊;代价沉重,却发现自己仍是一只“丑小鸭”。天啊,咱们该怎么办?此时,第366行在国内应运而生――那就是色彩形象顾问。 人靠衣装,散发个人外在魅力,往往与服饰的颜色选择、款式的搭配、妆发的技巧、时尚讯息的纳入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色彩印象所占权重约60%至70%。在国外,有关色彩诊断、形象管理的全新行业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此后,以色彩形象为核心的个人形象咨询机构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引入CMB理论,并根据亚洲黄种人的特点改造了基于白种人形象的CMB理论。1998年,早年留学东洋的于西蔓在北京以色彩搭配顾问的身份创业。随后,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先后出现了类似机构。在佛山顺德,一家成功的色彩形象顾问机构每年能有百万元收益。而在广州,色彩形象顾问机构从无到有,数量已发展到十几家。。。。。。。卖概念,服务要全面 2006年初,色彩形象顾问业进入中山市场,如今约有两三家机构在经营此项目。 色彩形象顾问的职责,是根据个人的五官、脸型、神态等外在元素,结合职业、年龄、性格等内在特征,总结出服装、饰品、鞋包、发型、彩妆的搭配方案。色彩形象顾问业说到底跟个人形象密切观念。卖概念性产品,让特色服务多样化、全面化是建构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以毛玉霞的创业为例,她的服务项目包括个人色彩诊断,个人形象全面指导。店铺内摆满色块展板、脸型模板、领型模板、男士领带和女装色布,还有风格各异的女士首饰、发饰、丝巾等。配合这些道具,工作人员可向顾客形象地讲解色彩形象的选择和搭配。 毛玉霞觉得小店的发展还算迅速,并打算开设连锁机构。 点评: 概念创新手段多样 现阶段,色彩形象顾问业在中山是面向中高端人群。愿意接受服务的个人,多为企业负责人以及高层白领。他们深谙个人形象对职场生涯的重要意义,敢于对衣服、发型、化妆、饰物进行消费支出。与每年庞大的形象花费相比,色彩诊断、形象指导的价格显得微不足道。 光顾色彩顾问服务的男女比例约4比6,可见“扮靓”不再是女士的专利。从毛玉霞的个案还能看出,这个第366行的运营关键是概念创新、手段多样,如“两条腿走路”现象。她不是坐等个人消费者前来光顾,还担任上门服务的讲师,赢得一批机团客户的青睐。色彩顾问服务是以时间换金钱的行业,接待个人消费者的时间约两个小时,完善预约程序尤为重要。
政府收支分类目的在于使政府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能够被准确识别,其本质上是由政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清晰的反映政府各项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是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政府收支分类是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关键环节,保证政府的各项收支活动规范性。政府收支分类有利于形成层次分明的财务信息,是财政部门汇编预、决算的前提条件,也是实施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从历史发展变迁过程来看,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二元经济社会下的收支分类管理体系面临产权制度不完善、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现状,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突出地体现为国家意志,科目主要划分为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类两列,由大到小依次划分为“类”、“款”、“项”、“目”、“节”。从1998年开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被提上日程,财政部门在2000年在中央本级预算试行部门预算,2002年我国财政部门《政府采购法》,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推进收支分类改革奠定了基础。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铺开,从2006年开始,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正式启动迈进全面实施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提出从根本上逐步规范了预算管理并强化了预算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开启了我国财政管理走向科学化之路。 一、收支分类改革的变化 (一)传统收支分类的弊端 我国传统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传统政府收支分类由于受限于涵盖范围偏窄的弊端,使得国家控制金融资源的成本增加、不能体现经济活动和收支活动的变化,收支审查制度难以落实,影响财政预、决算工作。传统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过于凌乱,有的按照部门设置,有的按照预算资金性质设置,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收支分类框架,产权关系不明、约束机制不足、无法适应政府各项预算改革的需要。 (二)收支分类改革的内容 1.收入分类收支分类改革下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个层级,四个层次的收入划分形式具体有层次性和规划性。类、款两级科目的设置:税收收入分设20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非税收入分设8款,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4款,转移性收入分设8款,债务收入分设2款。项、目两级科目设置: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款类设置项、目两级科目,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款类没有设置目级科目,转移性收入、新增的科目只是设置了款、项两级科目。2.支出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主要是反映每一项的具体经济性质,我国政府支出范围广阔、种类繁多,传统的政府支出分类不利于对各项政府支出经费进行准确归类。收支分类改革后采用类、款、项这三个级别设置科目。类、款两级科目的设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设32款,国防支出分设3款,公共安全支出分设10款,教育支出分设10款,科学技术支出分设9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设17款,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设6款,医疗卫生支出分设10款,环境保护支出分设10款,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设10款,农林水事务支出分设7款,交通运输支出分设4款,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分设18款,其他支出分设4款,转移性支出分设8款。项级科目的设置:项级科目按照职能设置,着重于相关单位,如机关服务中心、小学、初中、高中支出的完整反映。项级科目按活动设置,侧重于相关单位支出的细化。项级科目按分行业设置统一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设置。项级科目按资金用途设置分别在相关功能分类、款下设置项级科目。 二、收支分类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一)对会计科目产生的影响分析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增加“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且“项”“款”进行细化,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来监督财政拨款结余。看起来是简单的会计科目的变化,从操作层面来看,加强了会计核算的明细账管理,解决了过去的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核算两张皮的问题,有利于正确反映不同类型的项目支出,促进了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也更加细化。 (二)对会计基础产生的影响分析 改革前,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可能出现收支不实的情况,如应付设备款、贷款利息等采用备查登记而暂不做收支账务处理,从而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收支的实际情况。收支分类改革基于收付实现制存在的缺陷,要求修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逐步向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转变。 (三)核算方法影响 伴随着科目变化、预算体系的变化,围绕新的分类系统要重新调整报表,全面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活动,修改后记账凭证的格式要符合支出功能性和经济性,明细帐体系更加清晰、细致和层次分明,同时部门决算报表由原来的44张精简为38张。(四)预决算测算影响财政预算决算是充分反映政府职能的重要标准之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下为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科目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参照政府的预算、收支分类引导长期规范、系统化的进行运作,消除了预算、核算和决算相互割裂的障碍,为预、决算的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预算与会计核算口径的一致。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革新制度的尽快完善 支分类改革的背景下,各事业单位亟需切实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仍有部分配套制度和会计业务相对较为落后,导作用发挥也不明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革新制度应尽快的出台,以发挥出指导作用。 (二)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单位内部应该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设置相应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核心岗位,想要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应该加强对于关键业务的内部控制的力度,提升关键业务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内部控制方面,对于关键性的业务应该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责任体制。想要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企业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地作用,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追究行为人的责任,为行为人的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保证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保值增值。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 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改革机遇,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内审制度,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力度,降低监管风险,提高监督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稳固的预算管理体系。针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从观念到内容做到深刻领会内涵,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 四、结语 传统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弊端在新的改革背景下逐一破除,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环境等问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收支分类改革指引下不断完善,但仍然有薄弱之处。改革是事务发展的动力,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之一,在顺应改革浪潮下,依然要不断的完善核算工作,为事业单位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逐渐深化,社会经济迅速由短缺型向过剩型转换。办电渠道日趋多元化,我国的电力也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在部分地区卖电也逐渐变得困难。因此本文对电力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本文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推动和指导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 【关键词】电力营销 目标市场特点 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 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1.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念。供电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输变配售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这一业务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具有全员参与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树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与销售理念,即全体员工营销观念。 (2)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供电企业开发市场应该立足于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个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它应该包括:①观念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竞争意识、优质服务、品牌价值观念等;②信息方面:市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市场报告子系统、市场决策子系统等;③人才方面: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④客户管理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 (3)开拓潜在市场,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供电企业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源泉。目前虽然我国普遍存在电力供应小于需求的矛盾,但这只是低用电水平下的不平衡。从长远看,电力产品最终会像其他商品一样走向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有“等”的思想,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培育和扩展电力市场,及时调整电力市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如何用好人才、网罗人才以及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层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人的能动性是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障。 2.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3)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电力优质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2)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4)电力优质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誊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需要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入手。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活动过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营 销体系,以市场营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体系,加深营销深度,进一步渗透目标市场,增加营销宽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增强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因此,必须对电力市场营销加以重视。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组合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经营模式也从以前的分配用电和限制用电发展到了现在进行市场营销销售电力产品。本文主要是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及其组合策略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特点;组合策略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及地位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电力行业也走向了市场化,营销成为了电力行业生产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电力营销现在已经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因电力产品产销一体化的特性,电力营销贯穿于电力企业工作的整个过程。电力企业通过营销策略发展客户,实现产品的销售,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现在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作用已经日渐明显,其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营销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 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整个行业中,资金与技术才是最主要的资源。但是现阶段,市场的供求形势开始产生变化,电力企业不会一直处于卖方市场,而且整个供电行业现在正从发展期迈向成熟期。因此,可以预计到,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电力企业能够获得的资金技术与政策的支持将会越来越小。而且随着市场地位的转变,电力产品的销售也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即使是现在,供电企业的行业吸引力就已经在减弱,市场的增长率和企业的相对获利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现在中国已经处于市场经济,各种形式的行业保护都将失去作用,所以,现在供电企业必须要改变经营模式,重视市场营销,加入到市场的竞争中,这是供电企业能够逐渐严峻的大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必要手段。 (二)市场营销能帮助电力企业规划企业发展方向 进行市场营销,营销的结果能够直接反馈当前市场接受情况的信息。供电企业能够通过营销信息的反馈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并且能避开行业威胁。通过营销的进行,企业可以了解市场的反映情况,可以发现自身内部的经营运行的不足之处与优点所在,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且通过进行市场营销,企业可以直观的了解到需求市场的情况变化,企业能够很清晰的明了是工业用电的增长大还是民用数额增大、是第一产业用电增大还是第二产业用电增大、是城市用电的发展空间大还是农村的发展空间大……这些情况对于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市场营销能够决定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营销市场特点 电力销售的的市场指的是一切使用电力的企业和用户,它具备有以下特点: 1范围相对稳定 一般商品的交易都有很大不稳定性,客户群的流动较大。但是电力产品与其它产品不同,电力的使用要通过相应的配电设备网络,而配电设备的建设时间长投入大,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什么改变。所以,也可以说,配电设备的覆盖网络决定了电力产品的客户范围,如果配电设备没有发生改变,那客户的群体范围也就没有变化,稳定性较强。 2销售市场具有整体性 正因为电力产品要通过配电设备实现交换,所以电力设备网络覆盖区域的整体范围就是一个市场。电力设备无法轻易做调整与改变,电力设备的规格和使用都是统一的,在一个区域内,即使客户会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电力销售部门也不能为此而采取什么措施,电力销售部门只能将一个区域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整体的销售服务。而不同的电力市场又会由上一级的电力设备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 3不同市场具有差异性 虽然电力产品一个市场具有整体性,各个不同的市场间产品类型和客户情况也都有相同的性质,但是电力市场的各个目标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第一是计划安排不同。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方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有人是短期需要,有人需要长期供应;有人需要之间供电,有人却需要间接供电等等;第二是客户的需求量不同。电力产品的客户需求量有很巨大的差异,一般的居民一个月只需要几十千瓦,但是大型企业一个月通常需要十几亿千瓦;第三是客户的需求时间不同个。举例来说,医疗行业需24小时供电,不然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但是一般的公司只需要白天供电。第四是消费方式不同。照明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电能的热转化消费等都是不同消费方式的目标市场。 4具有不可放弃性 电力对对于国家和每个居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国家的正常运转和百姓的正常生活都建立在了电力正常供应的基础上。电力市场要考虑的不仅有盈利情况,更重要的是对生产经营生活的影响,电力企业必须要满足供电企业专营区域所有区域的用电情况,不能因利润的多寡和设备建设的难易程度而有所放弃。 5交易方式特殊 电力产品与其它的商业产品不同,它具有产、供、销一体的特性。电力产品是无形产品,交易过程也是时空分离,电力商品的计算要通过特定的仪器,而且在用户使用后才能显示出来,所以电力产品的交易是一种先消费后付费的方式。 6电力销售市场现阶段竞争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处于垄断地位,销售市场也是卖方市场。现阶段,虽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电力市场在逐步走向市场化,但是短时间内这种步伐不会很快,而且供电企业一般是国家掌控,国家投以政策、资金与政策上各种支持。我国进行电力销售的民企较少,而且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国家也不会有这方面的政策支持,供电企业的竞争对手有限。另一方面,我国能与电力产品在使用功能上进行竞争的有石油、天然气、太阳能这几种,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在高效与环保上不如电力有优势,太阳能的使用局限性又比较强,电力企业在功能产品的竞争上有绝对的优势。综合来说,接下来一段时间,电力销售市场的竞争有限。 (二)电力营销产品特点 电力产品和其它产品不同,具有很多的特性: 1电力产品产、供、销一体,且产品不可存储,进行销售的中间环节较少。 2电力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品种比较单一。电力产品不可加工所以产品单一,但是电力产品的使用和计算却需要有相应的设备,所以进行电力产品的使用时一定和其它产品相配用。 三、电力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电力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是电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采用的、能够市场目标实现营销规划的一整套营销策略,它主要包括: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服务策略等。下面我们将对其做出分析: (一)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 让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起营销观念 不论是哪个企业,营销工作都要有整个企业的配合才能够顺利进行。更何况,供电企业具有产品产、供、销一体性的特点,产品的生产即销售。所以,可以说,整个供电企业就是一个大的营销部门。在这个大部门中的每一个分部门都要协同运作才能将营销工作做好。所以供电企业要让全体员工都树立起营销的观念。 2 建立起完善的电力产品市场营销体系 电力市场的开发应该兼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营销体系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为市场的开发提供必需的帮助。一个完善的营销体系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并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人才的招募与培训等。 3 开发潜在市场并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开拓市场是营销活动永远的重点,而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则是供电企业能够开拓市场的源泉。现阶段,我国的供电还存在着供小于求的状况,但是从长远看,电力产品也必然向其他的产品一样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供电市场将会走到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坐等这一天到来后处于被动状态,而要从现在开始积极是拓展市场,调整市场结构,争取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4 建立起科学的鼓励约束机制 人才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企业将来能走多远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要认真思考人才的招募与培养,同时还要建立起科学的鼓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产品策略 现在,电能在和替代能源的竞争虽处于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替代能源的不断发展,这种优势在被削弱。所以供电企业要提高电能的产品质量,并不断的增加电能产品的组合深度,还要创造出电能产品的特殊之处、形成品牌效应来增加市场的占有率。 (三)价格策略 现阶段,电力的价格仍属于国家管制。国家在给电力产品定价时一般遵守成本为主、合理利润的原则。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当前的电价水平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还是较高,民众降价的呼声很大,同时电网的负荷峰谷差很大。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在分析了成本做过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适量的减少管理中间层、整顿不合理收费、对低耗电进行优惠、实现阶段收费等措施,将电价做一个适当的下调。 (三)服务策略 在之前,电力是以一种垄断的行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企业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随着供电企业成为市场企业,企业的服务水平也要尽快的被提升。优质的服务水平能够帮助营销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果,也是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 结语 市场的发展、电力的改革使得电力产业更有生机,在现阶段的市场大环境下,电力企业也需要发展与变化,通过生产与营销各方面的改进来迎接将要到来的市场冲击。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近年用电需求迅速增长,电荒、拉闸限电频出,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更重要的是阻碍电力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中心,电力市场营销是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它对电网企业本身发展,对各行各业、各类用户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为了求得生存,谋得发展,进而在国民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在电力企业中,如何对市场进行开发、占领,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笔者对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特点;策略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将会打破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市场将会发生彻底改变,并且逐步转为买方市场。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国有电力企业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市场。 1 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电力市场营销是指电力企业通过对电力产品的生产、输送、销售等工作进行指导,从而满足电力客户对安全、合理、可靠、经济的使用电力产品的需求,以实现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电力企业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电力市场营销通常包括对电力市场的预测、细分、选择,以及电力产品的服务策略、销售策略等。 1.1 特殊性 无论是产品的类型,还是客户的分类,各电力目标市场具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其他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目标市场的特殊性。首先,在计划安排方面,对于电力的供应方式,不同的客户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在需求量方面,对于电力需求,因消费者的用电规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再有,在用电时间方面,不同性质的用户对于电力需求同样存在差异。最后,对于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动力转化,以及照明等消费隶属于不同的目标市场。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为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电力企业的目标市场提供了参考依据。它们也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依据。因此,划分与研究电力目标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1.2 长期性 一般说来,电力市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但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不过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而是有规律、有步骤逐步实现的。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各个电力目标市场也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为了全部满足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2.1 明确思想,树立营销意识 ①全员营销。输变配售过程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都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运作才能完成整个业务过程,该过程具有全员参与的性质,所以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供电企业需要统一思想,树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销售理念。②建立和完善运营体系。供电企业的市场开发既要满足短期收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电力营销的关键。应该以市场为主体、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完善服务质量、树立品牌价值观念等;建立市场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市场报告、市场决策等四个子系统。此外,在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③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永恒的话题,同时为开拓电力市场提供动力。目前,在电力供求关系方面,我国普遍存在矛盾,这是由用电不平衡造成的。从长期来看,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产品最终会走向买方市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对市场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培育新的增长极。④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供电企业必须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进一步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尽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未来电力市场竞争中,为了确保供电企业永续经营,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奖惩制度与约束机制,以此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2.2 实施电力产品策略 在市场环境下,电能与可替代能源之间存在着竞争,在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份额,供电企业需要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用电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开拓用电市场,进一步深化电能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高新技术、冶炼等特殊企业,在供电的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方面,对电能技术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需要为其供高质量的电能产品。与其他替代能源展开竞争时,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在行业内展开竞争时,供电企业需要将电能产品放在核心产品上。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由于不同的供电企业之间差异,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2.3 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质量作为重要的标尺,可以对企业的生命力进行衡量,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方法,是树立供电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信誉与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地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搞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才能切实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 2.4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培育消费者,增加售电数量。在厂网分开的形式下,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发生变化,重视分析电力市场的营销情况,积极拓展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好、适销对路、有盈利的电能产品,供电企业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其次,采取促销手段。电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的供求关系,电力市场的需求数量随着电价的上涨(下降)必然会出现减少(增加)。因此,需要对电价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电价政策。对于个别地区的用户、个别时段供大于求的情况,供电企业需要确保电力供求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价格优势。再次,对电网加强改造。输电电网和配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载体,借助这些载体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拥有现代化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才能为电能销售疏通渠道。最后,采取价格策略。围绕消费者的需求适当降低成本,避免发生搭车收费、乱加价现象,这是扩大电力营销的举措。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当采取灵活办法,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用电的积极性,例如,在本区域内,依据产权界限,对已办理增容的消费者闲置配变进行调节管理。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除了要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稳定,还必须具备先进的营销理念,运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及配套法律建设长期滞后、供电质量和服务低于客户要求、营销队伍水平较差是目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积极的从市场与服务策略、品牌和资源策略、内部管理策略方面加以改进。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 摘 要: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快慢。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建设,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施工企业市场营销营销特点 营销策略 任何企业都需要进行市场营销,及时地了解市场上顾客的需求、欲望、购买能力及产品售后服务等,并且对此进行研究、发现不足,在今后的建设中不断完善产品建设,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需要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特性来实现市场营销能力的建设与发展。 1、何谓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 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一般认为主要包含“报价、能力、关系以及形象”等四个方面。 “报价”主要指企业的报价策略,根据对竞争对手及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企业自身控制和抵抗风险能力、资源组织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报价水平。“能力” 则是指企业资质(资信)等级、人力资源素质、财务能力、设备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 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如何建立、跟进、保持并加深各种关系,成为获取工程信息、发现潜在客户、建立客户信任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分包商、监理、业主、投资人、咨询机构、行业管理部门、政府等的关系。“形象”指施工企业在业内,乃至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的社会信誉度和品牌形象。 2、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 2.1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是全过程营销 建筑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它商品的工厂化封闭生产方式明显不同,一般顾客购买商品以后,只是针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验,生产过程中则不需要直接面对客户。而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不仅存在于项目开工前,而且存在于施工现场生产全过程,乃至竣工后的售后服务。施工企业会把自己生产的全过程都完全地呈现给业主,需要接受很多的组织如行业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监理、业主的全过程监督检查,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工期、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等方面严格管理,把生产环节视为营销工作的一部分,严格要求、信守承诺,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优良的售后服务也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在竣工之后,要注意售后营销;如果对售后服务不负责任,不重视,给业主以不良的印象和影响,将会失去继续合作和潜在合作的机会,影响了潜在客户的到来。 2.2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是全员化营销 一般的商品生产企业中,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是分开的,作为施工建筑企业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这是一种开放式的生产和全员化营销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业主等单位随时可以检查或参观企业的生产过程,这样每个正在施工的员工,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成为了企业营销的代表。整个施工过程中员工的技术水平、工作质量,乃至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服务水平都会给业主以不同的感知认识和评判结果,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工作。 2.3 建筑施工企业营销工作具有系统化、复杂化 企业投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周密的策划,每一个环节都有细致、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导致营销工作的失败。企业从获取工程信息开始, 到项目调查、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信息跟踪、报名、资审、投标、开标、签订合同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这不是仅靠几个营销人员就能够简单完成的,需要企业多个部门如经营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物资与设备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质量、行政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和密切的配合。因此在这营销过程中就需要营销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科学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并随时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才能够搞好营销。 2.4 生产过程程序化、规范化 建筑产品是事关消费者终生利益的,也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生产活动非常的严格,具有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国家为此制订了《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各地方政府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也为此制定了各种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筑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研究和熟悉住建部和国家其它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关于招标投标管理、市场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招投标活动,才能够确保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 2.5竞争手段及竞争方式具有多变性 为了使建筑市场的招投标活动能够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住建部曾经多次修改市场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从综合评分到合理低价中标,从施工图预算到清单报价,来弥补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成熟。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和招投标活动,需要建筑企业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度及法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研究并运用最合适的竞争手段和方式,使企业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市场营销体制, 牢牢把握企业信誉、履约、实力、社会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要素。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 要在制度、规章、程序上搭建与市场营销工作相互融洽的互动平台, 从源头上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使得市场营销活动按章有序展开。 3.2注重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企业基础营销能力市场营销人员是市场营销要素中的主体,是其它各种市场营销要素的支配者。因此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品行好的营销投标队伍,是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一是营销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营销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深入了解社会、行业、客户需求, 掌握更为先进的营销方法和技巧。二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营销人员不仅要对报价、方案编写等投标业务能力进行培训,还要对各种相关的政策法规、人际交往、营销技巧以及成本管理、施工技术等各方面系统知识培训。三是完善营销人才选用和激励机制。通过竞聘择优、考核择优、推荐或者自荐等方式,把一批业务能力强,有热情、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进一步壮大企业的营销队伍。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下搭建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 3.3加强信息收集,做好评审和决策工作 信息是营销之源,企业要广开信息收集渠道,特别是新领域、新区域的信息。除了通过安排专人每天对各地工程信息招投标网等相关网站收集信息之外,还要鼓励全员提供营销信息;综合公司与专业公司之间加强信息交换和沟通,互相协作;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各大设计院、监理单位、政府有关部门等各种社会资源来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企业对收集的工程信息须加以评审和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项目投标的风险性与盲目性。工程信息评审必须坚持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原则,主要包括(一)工程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二)建设程序手续是否齐全及设计图纸是否完备;(三)招标人的身份,资金情况和信誉度以及投资主体;(四)项目的招标方式及运作模式(五)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后续时间表等等。对于工程信息是否继续跟踪的决策必须是在了解工程全面情况和听取广泛意见基础上做出的决策。 3.4做好目标市场细分和定位 现代营销的经典理论是依据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竞争力, 选择目标市场, 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和计划, 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工程项目的单件性特点决定了建筑业的产品不能像消费品那样批量生产,每个顾客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企业只有知道不同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针对不同顾客和不同项目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果。例如, 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业主追求的是可靠的质量;公共建筑,业主则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标准、先进的技术和完美的外观;住宅建筑,业主则一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追求较低的价格。不仅如此, 同类的建筑产品的结构功能要求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企业应对建筑业市场进行细分, 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行业或地区的特点、国家政策的投资方向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等对目标市场进行选择和定位,进入最有优势的市场, 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5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价格竞争能力 成本领先策略也称为“以廉取胜”策略,其核心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来取得竞争优势。一是做好成本测算,科学确定投标报价。应科学编制各种类型项目、各经营区域实际消耗的工、料、机等内部成本预算定额,使企业营销成本测算更具科学性。二是推行二次经营理念,抓住现场管理效益。提高现场成本控制水平,在签证、索赔、收款和结算等环节搞好策划与实施,积极寻求变更,在变中获利,在变中变不利为有利,打造项目制造成本过程的领先优势,以增强一次经营的市场竞争实力。三是搞好成本策划。依据成本分析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竞标策略,按保守型、温和型和冒险型分别设计自己的报价方案,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策划竞争水平。 3.6推行客户关系管理,不断增进客户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需设法建立、加强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这里的客户不仅指业主、还包括协作者(包括政府机构、设计公司、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分包与供应商、竞争对手等。一方面必须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客户信息进行跟踪收集,建立客户档案。 并通过满意度调查、邀请参观、定期拜访、举行活动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互动, 与其建立持久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 尽量保持营销人员和项目部的稳定性。 公共关系是通过有计划地、持续地努力建立并维持企业与公众之间良好相互理解的行为过程, 目的是与这些公众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施工企业可通过公司重大事项新闻、企业业绩媒介宣传、政府关系协调、组织产品推介、组织顾客观摩等大型活动策划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社会形象,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通过公关策划, 配合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向业主等营销对象施加公众影响, 取得良好的公关效果和营销成果。 3.7创新营销理念,树立品牌营销观念 施工企业应创新营销理念, 使质量营销、服务营销等现代市场营销文化观念成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自觉的理念、行为的准则, 充分利用项目的诚信履约、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完善的售后服务取得良好的信誉赢得市场,使市场营销迈向更高层次。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品牌营销观念,以精品意识保证产出质量优良的工程, 以高质量赢得用户, 争创优质工程、样板工程, 形成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块宣传阵地, 体现“精品效应”, 成为被公众和社会认可的品牌,使之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栏目包装论文:平面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摘 要】平面设计对电视栏目包装有重要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电视台追求高收视率,也必然注重对电视栏目的包装。就电视栏目包装的平面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平面设计 电视栏目 包装 作用 在电视栏目包装过程中,平面设计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贯穿于电视栏目包装过程的始终,而具备良好平面设计效果的电视栏目也能带给广大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艺术感染力。现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追求电视栏目的高收视率,我国各电视台都重视对自身栏目进行包装,从而使电视栏目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提升观众对电视栏目的识别能力,确立自身栏目的品牌。本文就电视栏目包装所必然涉及的平面设计展开论述,期待能起到借鉴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栏目包装中平面设计所应有的作用。 一、电视包装和平面设计的概述 (一)电视包装 电视包装是当下电视台、电视节目公司以及广告公司所常用的概念,可将其理解为对电视节目、电视栏目、电视频道,乃至电视台的整体形象的外在要素的规范与强化。一般而言,上述外在要素有声音、图像、颜色等。 (二)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遥远的拉斯考克山洞,到现代的城市霓虹街景,都可以找寻到平面设计的影子。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指采用多种方式将图片、符号、文字等元素结合起来,并借此来传达特定讯息或想法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平面设计人员可运用视觉艺术、字体排印、版面安排等专业技巧来实现创作目的。一般而言,平面设计既可以指设计的过程,也可以指设计最终形成的作品。 二、电视栏目包装实施平面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电视栏目包装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平面设计为当下电视栏目包装的必要环节,实施平面设计时,应与电视栏目包装原则相统一。主要遵循如下五项原则: (一)统一原则 平面设计必须遵循统一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对电视栏目进行包装的意义。该原则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与整个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设计相统一;二是实现电视台各频道的统一,这是因为整体形象高于频道形象,而频道形象又高于电视栏目形象,虽然一个电视台的各个频道在内容定位上有所不同,但在电视台形象标识上应实现统一,各频道在此基础上实施频道特色定位;三是与本频道其他电视节目、电视栏目在包装要素上相统一,如形象、声音、色彩等;四是当个别频道、个别电视栏目的包装与全台形象设计发生冲突时,即使其平面设计与包装效果不错,也应以电视台形象设计为准,无条件地服从统一原则。 (二)规范原则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电视栏目包装中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二是实施平面设计时,应用强制性手段推行平面设计规范;三是设立制定电视栏目规范及推行上述包装规范的部门,一般为总编室。 (三)渐变原则 电视栏目包装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渐变过程,而平面设计也需与之相适应,遵循渐变原则。应注意以下四方面:一是电视栏目包装在原设计模式基础上进行,是一种渐变式的更现代、更醒目的变形;二是新设计方式和设计手段能使电视栏目更趋于时尚,但这种因包装而产生的更换不能过于频繁;三是在电视栏目包装全面推出之前,可以将新旧平面设计交替并行使用,直到新设计获得观众的认可,再彻底将旧有设计废除掉;四是电视栏目包装的特色要素基本保持不变,获得改变的只是这些特色要素的组合形式、节奏及次序。 (四)特色原则 电视栏目有其自身定位及特色,良好的平面设计有助于电视栏目形成自身特色,树立起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五)超前原则 电视栏目包装是电视栏目制作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电视栏目的门面,实施电视栏目平面设计应遵循超前原则,这种超前主要是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两方面的超前。超前的设计创意、现代的技术设备和擅长电脑非线性编辑的人才都是做好电视栏目平面设计的基础。 三、电视栏目包装中对平面设计三要素的应用 平面设计三要素为图形、文字及色彩,而这三要素在电视栏目包装的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对该电视栏目的成功有促进作用。现将上述三要素简要论述如下。 (一)图形设计方面 图形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具有创意的图形设计往往能带给人们新鲜感,但不可否认,图形设计与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有密切联系,很多电视栏目的包装思路就源于对点、线、面的运用。如CCTV-2曾做的小红球设计,设计中对小红球运动做了简单有序的运动,既营造出清新的氛围,又体现出CCTV-2频道的经济性宗旨,具有极强的栏目品牌宣传效果。 (二)文字设计方面 在电视栏目包装过程中,文字设计可以鲜明地表达电视栏目的主题思想,通过文字设计表现出视觉动向感,进而深化电视栏目的设计主题。如CCTV-12频道的《天网》栏目,其栏目定位为深入解读案件故事,所选取的案件多为国内外在经济、刑事、反腐领域存在极大影响,且具备很强故事性的案件,栏目不但记录了案件的侦破过程,也融入了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而在该电视栏目的文字设计上,有两个方面颇受肯定: 一是《天网》这一栏目名称适合该电视栏目的主题思想。“天网”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他认为天道是一张广阔的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恶者终将受到惩罚。该电视栏目选用“天网”为名,可以反映出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心,也能够反映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必然结果。 二是能够很好地体现该电视栏目的创作风格,客观真实、厚重大气之余,又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三)色彩设计方面 色彩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和谐的电视画面能更好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能更加符合群众的情感倾向。应根据电视栏目内容来设计其色彩,如新闻类和辩论类电视栏目,既可以采用以蓝色、绿色为主的冷色调组合,营造出平和、恬静而真诚的视觉效果;也可以采用中性的色调组合,营造出平和、典雅、亲切的视觉效果,进而拉近电视栏目与观众间的心理距离。除此之外,科教类电视栏目可以选用与之相似的冷色调组合,给观众以清新淡雅的印象,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再如公共服务类电视栏目,可以选用色彩鲜明的、具有较高饱和度的暖色调,从而增强电视栏目的亲和性,缩短电视栏目与广大观众间的心理距离。最后是娱乐类电视栏目,其色彩设计较为灵活,色彩搭配上也丰富多彩,能够彰显电视栏目的个性特征。如广东卫视自2012年2月25日开始播出的品牌栏目《结婚也疯狂》,是全新的婚恋栏目,也是一个快餐时代男女情感热点的秀场,其色彩设计为明亮色,给人清新亮丽的视觉印象,也凸显广东卫视富有活力而清新的设计理念及风格特色。 四、电视栏目包装中对平面设计元素的组合应用 (一)电视栏目的画面构图 电视栏目包装时实施平面设计,其画面构图方面需满足三项要求:一是运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组织电视栏目画面中的视觉元素,从而传达出明确的信息;二是讲究平面设计构图的均衡,进而实现电视栏目的艺术表现及观众心理期待间的均衡;三是突出平面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如图案、形状、色彩等,呈现流畅的阅读画面,使观众能够很好地理解电视栏目所呈现出的信息。 电视栏目包装是一个艺术化设计创作过程,为满足电视栏目表现主题的需要,应根据画面创意需要合理进行平面构图。如广东卫视《赢遍天下》栏目,其金龙设计将平面构图因素合理运用其中,讲究构图与色彩的搭配,追求金龙华丽的动态轨迹,使画面构图呈现优美的视觉效果,受到了观众的青睐。 (二)电视栏目明暗与光线的运用 电视画面明暗区分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层次感,一般而言,电视栏目包装中平面设计对明暗关系的处理,运用两种基本方法制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即弱化或强化图像间的阴暗反差,以及弱化或强化图形边界的锐化程度。而平面设计中对光线的运用,是通过改变光线强度来实现对画面的艺术调整,为营造气氛、表现情感、增强视觉效果创造出有利条件。如CCTV-2《经济与法》栏目的片头,运用高光点来烘托小球的冰冷金属质感,体现出法律的光明正大和铁面无私,而小球在流畅的运动中,其高光点始终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也显示出法律世界的规矩和方圆。 五、平面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平面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平面设计,能够实现电视栏目与整套频道、整个电视台包装设计风格与识别形象相统一;二是能够将包装形式与电视栏目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电视栏目包装的作用;三是优良的平面设计可以使电视栏目具备精美的画面、优质的音效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提升电视栏目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使电视栏目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给观众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四是平面设计可以更加突出电视栏目的个性化特征,从而增强观众对栏目的识别能力,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五是强化电视栏目在电视事业激烈竞争中的品牌地位,提升电视栏目的收视率。 现阶段,电视观众有了自我选择权,有时甚至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就增加了电视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难度。其实,电视栏目就有如商品,加强对电视栏目的包装,能大幅提高观众认可该电视栏目的机率。电视包装是由电视频道、栏目数量增加所催生出的行业,也是当下电视事业竞争激烈的产物。进行电视栏目包装必然会应用到平面设计,电视栏目包装将电视艺术与平面设计艺术相结合,将技术制作因素与艺术审美因素相结合,综合利用电视栏目包装中平面设计所涉及的各种元素,创造出良好的电视栏目效果,能够使电视栏目甚至是电视台更符合电视观众的审美需求,体现出电视栏目设置的应有价值。 栏目包装论文:电视栏目包装中数码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文化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其中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在电视的品牌宣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电视节目包装从无到有,发展到现今大量的需求,其中包括了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整体的;为了生存在这个多频道竞争的新传播时代中,并发展起来,各频道无不动足脑筋,为了让自己的栏目能留住观众的视线,各个频道煞费苦心从节目改版到频道包装,每个环节都精心策划。在制作中也从有感而发的个体的创作和制作,发展到精心组织策划和实施的集体生产形式。 关键词:栏目包装;收视率;形象标志;画面设计;整体形象 1.1电视栏目包装概论 1.1.1 电视栏目包装基本概念 按照国际广播实际者联合会和国际电视宣传与营销联合会的定义,电视频道的整体包装是指包括电视频道的全面包装设计,其中包括在播包装和离播包装两个部分。简单说在播包装是在电视节目当中对频道内容的包装,离播包装是指在电视媒体外的宣传是传统VI的非电视应用。 目前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就是电视包装。虽然说大家似乎都知道包装的意思,但是却很少有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电视包装的定义、对它的内涵和外延、作用等。其实,包装是借用的词,一般意义的包装是指对产品进行包装而言的。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所以在电视栏目或频道上也把包装拿来使用。它的定义是用一种外在形式要素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规范和强化。其中,包括声音、图像、颜色等这些外资形式的要素。 随着当前电脑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一系列的动画和后期合成软件,使得电视制作手段得到了丰富。现在电视设计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图形图像软件对视频和图形进行编辑和设计,制作出绚丽多姿的视频效果。 电视节目的包装的目的是对对电视节目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建立和维护整体形象,树立品牌。所以在制作的过程除了要采用新颖和鲜明的形式,还应该符合节目的内容和特色来进行元素的整合,从而有效的提升电视节目品牌化形象体系。 电视节目是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正是因为要把节目、频道推广介绍给观众,所以才需要通过包装的形式来树立电视频道或栏目的品牌化形象。而进行电视节目的总体包装的前提就是要求栏目的个性化、节目的精品化,促进电视频道品牌化体系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电视栏目包装。同时,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说白了就是电视栏目包装的竞争。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文化事业也在不断进步。电视节目包装从无到有,发展到现今大量的需求,其中包括了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整体的;为了生存在这个多频道竞争的新传播时代中,并发展起来,各频道无不动足脑筋,为了让自己的栏目能留住观众的视线,各个频道煞费苦心从节目改版到频道包装,每个环节都精心策划。 电视频道或栏目整体包装在技术上正在日新月异,在概念上也推陈出新,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频道或栏目整体包装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又厂家来播放广告,而电视包装的最终目的就是广告的收益上。国外的电视频道是社会监督的利器,市场观念强,在频道包装上重视电视受众的心理需要 ,表现手法多样,显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 从目前中国国内的整体情况来说,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几个省级电视台外,其他的电视台频道包装的收益是远远落后的。 国内电视频道包装在技术细节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声音与音效环节的薄弱;色调与栏目性质、季节特征不够协调;动画过于生硬、平面与三维、实拍之间不能充分融合等等。 1.1.2 质感时代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由一批相对比较成熟的电视包装制作团队兴起一阵风:追求电视包装中的质感。那个时候,不是创意确定片头的质量,而是由标志、片头元素等的材料质感决定的。而大部分的公司客户和创作人员判断一条片头的质量也是凭着物体元素的质感。在当时,这些电视包装制作者中基本上都是由摄影师、制片或导演等兼任,并没有学过美术,也没有学过设计,构图等,所以直接造成制作出来的作品都很空洞,缺乏艺术感和人文思想。 1.1.3 设计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意识到艺术感的匮乏,引入了许多从事平面设计创作的设计师。他们带来了成熟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人文思想,使得在电视栏目包装中色彩搭配合理,构图上也完整协调。同时,创作手法上也丰富多彩,给电视栏目包装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1.2.4 未来趋势 电视频道或栏目整体包装在技术上正在日新月异,在概念上也推陈出新,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频道或栏目整体包装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又厂家来播放广告,而电视包装的最终目的就是广告的收益上。 从目前中国国内的整体情况来说,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几个省级电视台外,其他的电视台频道包装的收益是远远落后的。 面对传媒竞争,频道求存求发展需要品牌,要赢得市场,就要建立品牌形象。频道品牌形象体系,有利于竞争发展的诸多元素总和。媒体呼号、台标造型和色彩、媒体形象宣传片、节目整体形式、编排风格……频道整体宣传包装的目的,在众多频道充斥荧屏的情况下将频道的识别元素和品牌形象系统明确表达出来,有效地显示本频道与其他频道的区别,使观众对整个频道产生品牌认知。栏目是频道品牌经营最有效的竞争武器。 1.2 电视栏目包装分析 在策划包装一档节目之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分析现状。受众分析、地域分析和现状分析都是在分析阶段需要分析的内容。这三个重要因素是在创作整体包装前就必须考虑的,不但能影响收视率,也能体现和决定整体包装核心理念。 1.2.1 受众分析 影响欣赏兴趣和评判标准,就是电视整体频道包装所面对的观众。这些观众除了不仅是在年龄、身份、性别有所不同,差异更大的一点就是在观众的文化程度和他们的审美观点上。在包装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不同的包装,符合不同的收视对象。 电视包装中应该避免与别的电视台在风格、元素、声音等元素上的相同,应该突出自己的特性。 1.2.2地域分析 区别于其他台的包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地域,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个性化包装。将地域文化和整体包装的风格相结合是塑造栏目个性化风格中最有效的工具。例如个省市级台栏目包装中地理位置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的不同都是制作的亮点。像黄山、泰山、孔雀、牦牛、凤凰、大象、黄河等这些元素都可以成为一个省市级区别其他台的包装特色。 如何能改变栏目走向,使特色性栏目增加收视,同时也能满足更多的观众群体呢?分析研究栏目的地域性特色是首当其冲的。而让地域性栏目风格主体化则是地域性的文化包装种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每个包装的作品会不同呢?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生长的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文化来源于不同的地域,而每个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入文特色和自然文化特色,而来个全国各地的制作人把当地著名的人文或自然文化浓缩的展示在栏目包装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引起强烈的想了解地域文化的欲望。当然色调、音乐、画面、文字的整合,再演绎着当地特有的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才更能装扮自己的栏目。 1.2.3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当前整体包装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对目前正在播放的包装进行分析,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要想在以后的包装中把握的更好、更准确,最好的方法就是具体分析透彻。这里仅对主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声音、图像和动画是栏目包装的三要素。 整体包装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现状分析中重点分析的部分就是包装三要素的应用。如果对这三要素的把握能力不够,那应用中就会比较混乱,这样这个包装的案例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目前,急需重新包装的电视栏目中主要存在着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是“元素”运用的不协调,包括主次不分、反复堆积的情况,其中包括标识、色彩、字体和辅助组织性元素等有形元素;第二点就是欠缺对“运动”节奏上的掌握,包括元素的动画、镜头的运动以及各种特效动画等;最后一点就是 “声音”的表现力不强,而导致整体画面与动画的节奏不吻合、不默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整体音乐的选择失误、部分音乐的组织和音效的混乱运用。 在制作新的包装之前,一定要准确定位栏目整体包装的理念,把握好总体的品味和风格,对地域文化特色一定要强调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吸引观众。 1.3电视栏目包装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在频道形象定位完成的基础上,强调整体包装的统一性和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的整体风格一致,以及制作上规范和统一是最根本目的。 电视包装的统一原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体现: 1)形象标志的统一 围绕一个台的形象标识进行包装,是整个电视包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电视台带给观众以整体感主要就是体现在形象标志的统一应用上。同时,在推广和强化频道作用的同时也能增强栏目或节目的段落感和节奏感。 2)风格的统一 从运动、声音、画面等要素上能体现电视包装的风格。只有形成个性化和风格化,这个频道才是一个有特色的频道。节奏、音调和基色的统一能表现整个电视栏目包装中的风格。而这三个方面也是统一运动、声音、画面的关键点。 3)节奏的统一 电视包装中的运动节奏感的谐调、音调的统一就是节奏的统一。即整个包装中的音调呈现一种调和状态;用一个基本的色调来设置电视画面的色彩就达到了基色的统一。 电视包装时间有限,最长不过30秒。如何在30秒内抓住观众的心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编辑,就需要制作人员有很好的电视 语言的具有冲击力的经典镜头。把最新的电视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体现出来,尽量汲取节目和广告制作的最新趋势,有超前的意识。 电视包装品牌形象的推广是最有效的推广手段。因为电视台是一个很特殊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市场,还要担负着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教化的功能。所以并不是纯粹以商业为目的的宣传。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媒体利益,观众利益还要注重收视率。一方面要规划频道的整体形象运作,一方面要协调频道丰富多彩的节目,把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传达出电视的文化,注重整体的品味和格调。 整体包装的传播核心就是是电视台的栏目有自己的品牌形象、标志、名称、标准色等成为品牌的主视觉元素。 栏目包装论文:栏目包装在电视经营中的运用 摘 要:这几年,电视产业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逐步走入了市场竞争,如何进行包装推广、寻求最大观众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电视栏目包装的必要性、电视包装对有效提高栏目形象、电视包装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视栏目;节目包装;发展趋势 一、引 言 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客户的注意力,目前我国各家电视台都在电视节目上用到“包装”这种电视运营手段,通过电视包装,使观众增强对电视栏目甚至电视频道整体形象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因此电视栏目的包装不仅要大气、美观,有视觉冲击力,此外还必须要有栏目的个性,反映特定的电视理念和文化内涵,应使其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丰富多彩,能对栏目、对频道形成鲜明特色起到重要装饰作用。 对一个电视栏目进行包装,首先要确定该栏目的定位,然后再对电视受众进行分析,最后才能对整体的创意设计进行策划建构。但目前各家电视栏目的内容都较为相似,这在一些娱乐性栏目中尤为突出,因为目前很多栏目都是保留在对国外节目的克隆、模仿和抄袭的层面上,创新水平层次比较低。因此,系统地分析策划电视栏目的包装流程,对电视栏目的制作有着指导意义。所以我认为,电视制作人只有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去转换思维,改变观念,立足创新,更新机制,才能够打造出让观众满意的精品栏目,创意出别致的电视栏目包装,让电视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增强电视栏目的竞争力。 二、电视栏目包装案例解析 (一)《超级女生》解读 娱乐性强是选秀类栏目的最大特点,可是现在很多选秀类栏目的包装都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包装元素的区别也不大。湖南卫视的娱乐选秀栏目《超级女生》设计制作人员的想法大胆、灵活,富有创新意识,在注重栏目包装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以突出栏目标识达到醒目的效果,同时它还有效吸收了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元素和创意理念,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以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价值标准和收视习惯,在节目中以一种更为隐蔽和含蓄的方式表现着,以更好地迎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这种运作也为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二)《中国好声音》解析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联合星空传媒打造一档选秀类节目,开播仅两个月就红透全国。精美的设计、华丽的场景,选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出,评委用独特的考核评选,尤其是栏目片头的包装,用破镜而出的“拳头握麦克风”,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点明了栏目的核心——冲出局限,寻找全国的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用栏目的整体策划、设计和包装,成功地体现了特色和形象,栏目制作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和力。这种贴近观众的“大众文化”创造出了奇迹,也是栏目制作包装中的一种全新的尝试,既迎合了观众的寻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商业收获。 三、电视栏目包装的必要性 电视栏目是频道组成的一部分。在目前的各种媒体竞争受众市场的情况下,电视栏目也从原来的“做了什么节目,受众就看什么节目”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因此,如何进行包装策划,吸引受众的眼球就成了电视栏目创办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一)包装是电视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多种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电视栏目也要顺应形势的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栏目定位、选题划定、节目内容、外在形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包装,使其作为一种面向受众、面向市场的文化精神产品。同时,由于现在的受众群体细化情况也较为普遍,通过不同的包装方式,能够彰显该电视栏目鲜明的特色,增强栏目的质量和品味,吸引一批忠诚度高的受众群体,以满足受众需求的买方市场,扩大栏目知名度、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包装是突出栏目特色的有效途径 既然是包装,它首先体现的就是栏目的特色,突出栏目的定位和形象。比如央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几十年来一播放就可以让受众知道这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新闻栏目开始播出了。因此,包装要突出栏目的特色,就要具备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电视栏目娱乐化、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在节目形态和制作手法上进行包装,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是突出栏目特色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包装是电视栏目成熟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观众可以选择收看到的电视频道的数量往往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可以选择。而电视栏目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形态的商品,也必然要进行市场推销,包装就成了电视栏目走向市场的必要手段,因为栏目的推销与商品的推销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同样要通过包装来作为吸引客户的必要策略。因此包装是让观众在众多的电视栏目中作出第一抉择,培养忠实观众群体的最直接手段。 四、电视栏目包装存在的问题 随着包装在电视栏目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各电视媒体和节目制作人也绞尽脑汁、出尽奇招对电视栏目进行包装。虽然有一些栏目包装非常出彩,但从大多数电视栏目的包装来看,仍然存在着缺乏定位策划、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形式过于雷同、内容难以理解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栏目包装缺乏整体定位策划 栏目包装的前期策划对栏目今后的收视率极关重要,在对一个电视栏目进行包装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栏目该如何定位,这个栏目是娱乐性栏目,还是新闻性栏目,不同风格的栏目在音乐、动画、色调、节奏等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另外,节目的内容、画面的表现形式、文稿的撰写、字幕的设计 、主持人的出镜方式和说话语调,都得围绕栏目的定位来进行策划创意。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电视栏目包装的专业人才,很多包装策划制作人员都是从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转行的,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缺乏从行业角度去考虑问题,基本只围绕电视栏目片头进行制作,没有和频道的整体风格挂钩,也缺少对栏目的整体创新意识,栏目的品牌形象化很难被受众所接受。 (二)栏目包装过于追求视觉效果 绝美的风景、先进的工业、繁华的城市,这些雷同的画面我们经常会在不同的栏目包装中看到。随着3D STUDIO MAX与 PHOTO SHOP 等软件在电脑三维效果制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视包装也日益采取三维动画这类高科技手段来提升视觉效果。虽然这些效果能让受众暂时耳目一新,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凸现的弊端——就是过多地运用复杂的视频,忽略了栏目的定位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容易使电视包装陷入一种误区。而且这种视频由于过多运用三维动画,缺乏本土性的内容,受众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久而久之,反而容易排斥这类视频效果。 (三)栏目包装形式内容过于复杂 由于栏目包装缺乏专业的策划制作人员,导致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电视栏目包装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过于追求高科技含量的制作手段,也造成了包装的形式内容过于复杂,受众难以在第一时间里理解该栏目包装所要表达的含意,只看到了缤纷绚丽的画面在眼前一一闪过。这种缺乏单纯、简单、轻松的画面元素往往会起到一个反效果,也不能给电视栏目的形象和定位起到推介和宣传作用。 五、我国电视栏目包装的发展趋势 (一)重视、突出个性和特点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电视栏目日益把包装和栏目的定位、个性结合起来,通过确定自己栏目的特点增强让受众对该栏目、该频道的识别感和认同感。因为栏目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只有受众认同了你,选择了你,这才能表明你获得了成功;反之,你再努力的结果也只能是零。所有我们就必须通过突出包装这种电视栏目的推销手段,让受众去真正了解你,在众多的频道和栏目中选择你。 (二)采用全新的策划理念 在多种新媒体参与电视媒体竞争的今天,电视栏目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竞争危机,包装的策划制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比如网络的FLASH动画风靡一时,同样,电视包装中也可以采取这种简单明了的形式让其面貌焕然一新;再如可以引入网页中的导航图样,分段标明栏目的内容。这些融入新媒体运用技术的形式和理念,在让受众感到设计简约又可以接近电视栏目或频道与新媒体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电视这一媒体也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 (三)采用全新的推广理念 在多种媒体同步竞争的时代,如果电视栏目还仅仅在电视频道上播放,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范围中,那等待它的就是失去自己的市场。而各种新媒体出现后,如何拓展新媒体业务,展示电视包装的理念,提升电视栏目的形象,成了新一代电视包装策划制作人的思考的新趋势。电视的优势在于它的声画效果,而它的劣势就是瞬息即逝,象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形式的出现,恰好弥补了电视栏目播放的缺陷,把电视栏目融入新媒体的播出形式,可以更大范围地拓展受众群,更大范围地提升影响力。 (四)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 电视这种媒体之所以在短短几十年内超越了报纸和广播成为第三大强势媒体,靠的就是日新月异的电视传播技术,但在信息时代极度发达的今天,电视媒体要在众多媒体中生存,电视栏目要在众多栏目中求得一席之地,就要充分创新技术手段。我们都知道,企业都是靠科技创新来超越对手,求得更多的市场分额。同样,一个媒体或栏目也可以靠自己的技术创新对自身进行全新的包装,从而在竞争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例如象今天流行的3G直播、卫星连线等传播方式,都是电视媒体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便讯息更加快捷地传播到受众,增添了权威性和可信度,这种手段往往也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把握对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五)采用全新的内容定位 我国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目前已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要在这众多的频道中脱颖而出,就得考虑到受众市场的多层次性,了解电视栏目发展的趋势和动态,从而确认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确定电视栏目的内容定位,找准目标受众欣赏的兴趣和需求,最大程度地获取受众市场的份额。一个具有定位新颖、内容好看的电视栏目,就越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发挥栏目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这也是支撑栏目在现在和将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电视包装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挑战,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电视传媒业,要想继续在与各种新兴媒体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只有通过培养出出色专业技术人才,才能让电视荧屏更加精彩纷呈,电视行业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总之,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电视栏目要想占稳脚步,靠的不仅仅是让受众自发地选择,还需要通过包装来宣传和推广自己,获得受众的认可。在我国,电视栏目包装这一行业还处于研究和起步的阶段,各种标准、技术和理念都是仿制国外的一些电视栏目,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创意都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我们要在探索国外电视栏目的先进包装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和借鉴它们的成功之处,再从设计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角度进行了具体的、综合的分析和继承,并致力于使电视频道、栏目的包装真正走入市场,使我国的电视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栏目包装论文:电视栏目包装的数字化创新研究 摘要: 栏目的改版,为媒体经营提供了一种创新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要响应时展步伐,从而保证观众对电视栏目忠诚,保证栏目频道收视率的相对稳定。本文从业务实践和变革反思的角度深入分析电视栏目包装的创新,将会对理性改版和电视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栏目包装;创新;改版 1 数字化栏目包装的现实动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电视台电视栏目数量也在的急剧膨胀,加上各电视媒体之间的激烈市场竞争,使得电视栏目的改版、专业化成为当前电视发展的大势所趋。栏目的专业化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如何走,是摆在传媒面前的一件大事。20世纪90年生的电视栏目包装改版热潮,不断引发了中国电视领域的全体改版。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的情形是,不少数字电视栏目改版没有从真诚的创新出发,却往往走向了务虚的“改版秀”,也就是看起来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本质还是老样子。[1]就一般而言,在现实的电视栏目改版中,主要的动因有四个: 1.1 内部动因 也就是电视栏目团队对自己栏目不满意,这是自我发现的结果。这在电视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栏目的团队对栏目执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要素不满意,从而自身提出了改版的需求。二是最初的栏目定位出现了偏离,需要重新调整定位或是回归定位;三是在新的形势变化下,原有的栏目基本定位与栏目的团队创作的理念发生冲突,需要进行调整或是创新栏目模式。[2] 1.2 决策动因 栏目的决策者大多数都是从舆论导向、社会效益、风格格调等角度提出改版的相关问题。随着社会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变化与工作思路、重点的转移,也会从决策层的高度和角度发现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电视栏目的改版需要。这是我们国家电视栏目改版的最直接、最表面的原因。 1.3 市场动因 市场总是优胜劣汰的,市场动因主要表现就是广告投资者对电视栏目给广告公司的不满意。在当前我国电视化产业热潮当中,如果没有广告商赞助的电视栏目是很难顺利播出的,广告商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电视栏目生死存亡的大权。不同的广告商对电视栏目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对栏目创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电视栏目的改版或者创新实践中,市场条件与观众条件会产生各种矛盾。如果一味的强调市场作为电视栏目的主导,也会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长期持久的负面影响。 1.4 观众动因 观众是一个电视栏目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没有观众的栏目就没有生存的必要。观众动因就是观众对电视栏目不满意,不喜欢收看某个电视节目,导致该节目收视率不断底下。 伴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文化层次的提高和观众素质不断的提高,观众对电视栏目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数字电视节目实现栏目创新化,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栏目的编排及每个栏目中的节目构成、顺序来安排和组织观众进行相应的收看。当前社会正处于改革的巨大转型期,广大公众的社会的认知、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再加上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导致了电视栏目收视率的不断下降,观众对电视栏目的满意程度也随之下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大背景下,如果观众对电视栏目不满意,显然随时可以成为电视栏目频道改版的正当理由。 2 数字化电视栏目包装的主要特点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栏目频道技术的老化和版本的成就,促使了改版的需要,电视剧频道作为大众化的专业频道,受其专业传播内容所决定,其传播对象客观地具有大众化的取向。 创新数字化电视栏目包装有一定的历史递进,创新动因的历史性由行政主导型、自我主导型,日益进化发展成为观众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配合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进程。 行政动因的背后有执行力对电视栏目的评判,栏目内部动因的背后大多有业务式的评判,观众动因的背后又有公众兴趣的评判,而市场动因的背后却是金钱的评判。评判标准的混乱导致栏目包装创新改版动因的复杂,和改版后栏目走向的茫然导致了栏目频道包装评判的标准陷入了困惑。 观众和市场主导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行政动因和自我动因的作用变小。行政动因和自我动因要借助于观众和市场来发挥作用,观众和市场要通过行政动因和自我动因实现改版需求。这也说明了传播格局中公众力量的日益增长和市场经济中栏目的商品属性,说明了电视栏目兴衰背后的重要力量。 3 如何做好数字化电视栏目包装的创新 3.1 明确电视栏目的定位 经过电视栏目化改造,实际上是找到了通过电视栏目实现电视宣传的基本功能。电视栏目如何定位,怎么定位,是一个电视台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视栏目的成败。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一个电视台的所有播出的栏目进行分类的话,一般包括新闻类栏目、文艺娱乐类栏目、社科类栏目、法制类栏目、青少年栏目等。由这些传统的栏目,又可以不断衍生出新闻评论类栏目,如有报天天读等;普法宣传类栏目,如法治在线等;农业类栏目,如新农村等;娱乐类栏目,如中国好声音等等。[3]由于电视传播的特殊重要性,观众的要求和外部文化的不断冲击,共同推进了当前电视栏目的集体改版,在客观上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宣传力度。 一般而言,电视媒介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社会的监督。这些功能在价值观的把握下,有严格地正与错的区别。同时,电视栏目中这些功能会常常被综合的体现。在电视栏目的改版中,重视功能规范的定位,就是要在对电视栏目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时,创造出发挥正向功能的优势的栏目频道,禁止负向功能电视栏目的出现,防止那些方向模糊的电视栏目。正确的定位就是要充分了解电视栏目自身的受众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办出大众喜爱的,有自身特色的电视栏目。 3.2 合理的科学安排栏目的结构比例 一个电视频道,主要是侧重娱乐还是侧重新闻,还是侧重其他的方向,我们一看它的栏目结构比例就一目了然了。如湖南卫视,通过它的栏目结构比例,就是一个侧重娱乐。而以前的重庆卫视,就是侧重于革命宣传。对于电视栏目而言,有异类栏目组合编排的综合类电视栏目,有同种栏目编排而成的专业化电视栏目。两种编排各有各的理由,异类结构编排能够体现宣传的泛化诉求和大覆盖的追求,是传统的“最少反感节目理论”的实践;对一个电视媒体而言,则表达了这个媒体宣传的重点和目标。所以,合理的安排栏目的结构比例,是一个电视频道的主导思想的体现的基础。 3.3 个性特征的鲜明凸显 一个本身毫无特点和侧重点的电视栏目包装,要想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何凸显电视栏目的自我个性就极为重要了。在某电视台的学习戏曲电视栏目,为凸显“戏曲”学习的特点,在片头制作时,就以中国传统乐器作为流动背景出现,前景则是戏曲人物脸谱、喜剧人物、喜剧角色等。配以古典戏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主持人穿着中国传统服装等,别具艺术个性。而正是由于这个电视栏目的鲜明个性特色,很快成为戏曲爱好者乃至大众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所以,栏目的个性化包装,是一个栏目区别于其他栏目的自然标识,也是一个栏目凸显个性的重要条件。[4] 3.4 科学的调整栏目 科学的调整栏目,就是要尽量做到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在电视大众化、对象化传播,把小众的需求做大,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电视媒体的应该有责任。同时要真正的研究群众需求,按照大多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需要来开办栏目频道。例如,就我国民众目前的法制意识而言,还很淡薄。法制社会中大众的法律意识是一样非常重要支撑条件,但有的电视台对法制节目不是没有,就是很少,有的台即便有了法制节目,又总以揭发他人隐私和挑战伦理来赢取观众的一时兴趣,难以从正面做到学法、普法教育。[5]只有合理科学的编排,把合适的栏目放在合适的时段,实现栏目的对象化,才能取得最好的栏目的宣传效果。这也是我们各电视栏目在数字化环境下,电视栏目包装做的各种改版的动因、特点,也是改版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 3.5 适当引进国外成功的电视栏目设计 《中国好声音》是完全引进国外的版权的电视栏目,它的成功,无疑是这方面的典范,它走出近几年来选秀节目的低迷,一举成功,一炮走红,获得老百姓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让“公平正义、平等对话、能力认可”这三个观众最渴望的选项融入了节目中,所以才使得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一鸣天下知,取得中国近年来选透节目的最大成功。我们在改版国内电视栏目的同时也可以考虑适当的引进国外的成熟的而电视栏目,并试着使其本土化,这样也就完成了改版或者创新的需求,也能过满足观众视觉心理的“新颖”需求。 栏目的改版,为媒体经营提供了一种创新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要响应时展步伐,从而保证观众对电视栏目忠诚,保证栏目频道收视率的相对稳定。同时,栏目的改版还可以给观众提供明确的舆论导向,培养观众在电视栏目选择上的潜在收视习惯,促使栏目具有长期规划,有目标有活力地发展。 栏目包装论文:浅析电视栏目包装的作用及其发展 [摘要] 随着国内传媒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频道数量激增,受众市场容量饱和的双重高压下,必然会导致电视频道激烈的品牌之战。包装的作用日益凸显。大部分电视台都意识到要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仅仅依靠节目内容层面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个优秀的节目只能从点上拉动收视率。要想提升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就必须从整体营销的角度出发,利用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频道品牌,从而拉动整个频道的收视曲线。 [关键词] 影视 栏目包装 CIS 设计 一、包装能起到提升栏目品牌的作用 随着国内传媒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中国电视媒体开始脱离粗放经营模式,走上提升品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道路。在频道数量激增,受众市场容量饱和的双重高压下,必然会导致电视频道激烈的品牌之战。包装的作用日益凸显。大部分电视台都意识到要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仅仅依靠节目内容层面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个优秀的节目只能从点上拉动收视率。要想提升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就必须从整体营销的角度出发,利用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频道品牌,从而拉动整个频道的收视曲线。 电视栏目包装的作用:突出自己节目、栏目、频道个性特征和特点。增强观众对自己节目、栏目、频道的识别能力。自己节目、栏目、频道的品牌地位。包装的形式和节目、栏目、频道融为一体。现阶段,电视机构的经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节目内容、节目资源的竞争,从而更重视电视机构形象和品牌竞争,起源于国外的CIS(企业形象系统)商业理念为电视媒体塑造良好品牌形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构架和动作模式。电视频道包装正是导入CIS之后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频道宣传体系。 理念识别系统的导入是对企业理念的定位来传达企业的宗旨、精神和目标。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独特形象的基础和原动力。有时这种理念被浓缩在一句广告语里,如CCTV的“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等。视觉识别系统VI的导入:在企业理念、战略范围和经营目标支配下,运用视觉传达手法,通过企业识别符号来展示企业独特形象的设计系统。作为电视媒体,在片头、台标、频道包装等电视作品中形象地体现,包括频道LOGO、频道宣传片、频道ID、节目导视菜单、收视宣传片以及传统的企业VI系统。 电视频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是企业实现其CIS战略目标的重要平台,必然需要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具有现代意识的电视频道应及时导入CIS理念,及时转变国内电视媒体的经营理念,扩大频道知名度、提高品牌含金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尽可能锁定观众的收视选择。可以说它的导入是中国电视事业走向国际规范的必然选择。 二、电视栏目包装的市场预期 现在电视人都在讲什么时段是最好的时段,我认为作为时段今天已经没有最好的,只有唯一的,即使是黄金时段也是相对的。因为所谓的黄金时段只是在规避原则下相对的黄金时段,有些次黄金时段能被逐渐开发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如中午时段的有效含量正在逐渐提高,它恰好是人们在职业场合午休的那段时间,各个办公室都开着电视,这时候一些社会化问题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最早拉动这个时段的是央视的《今日说法》。后来各个台的法制节目基本上都趋向于向中午时段靠拢,因为这个时段不可能是娱乐和情感话题的时段,娱乐和情感的东西必须是观众处于自然的角色,也就是所有家庭成员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聊着天看的节目,而不是在社会角色的公众场合中。所以,栏目在播出时段上要找准收视心理的牵动性,这比盲目竞争所谓的黄金档要有效得多。而且一个好的栏目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重播时间,也应该是对此栏目的一个很好的连动。现在有不少重播时间在编排上还存在不够科学的随机性,哪有空就往哪填。 国外节目编排有个概念叫集装箱框架,所谓集装箱框架就是不管你有什么节目,由我制定节目编排,这个制定节目编排的部门在电视台一般是总编室。先由总编室拿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像火车皮里的集装箱,先给它打上标签,如在早间、上午、午间、下午、晚间五个时段,可能根据收视市场分析,会指向性地有一些栏目的标签,再来安排节目,把节目放进去。在整个集装箱框架里面还有一个规则,即整点拉动原则。我们现在看电视报,经常有播出时间为15:04、18:23等零碎的时间概念,这不要说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是不是真的遵守这个时间,起码对于观众来说是很难记住,无形中也就影响了收视率。实际上所有重要的栏目都应该放在整点或半点,最方便观众记忆的时间,这是一个收视习惯。到了整点的时候观众一般会整个搜寻一遍台,这时一个好的栏目如果开始的话,就会拉住他,所以在节目编排上要在时段上、对象性上去做调整。 栏目包装论文:谈数字化发展进程下的电视栏目包装 摘 要:近几年来影视动画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最快的方式,一幅图像包含了无数的信息点,而通过看图的方式获取这些信息,只在一瞬间即可完成。如用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述,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容易产生遗漏和误解。因此,影视栏目包装所展示的是利用视觉图像建立起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沟通的高速通道。栏目包装展示具有丰富的展现方式,可带来深刻的体验。本文就栏目包装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与业内学习者们做些探讨。 关键词:影视;电视栏目包装;设计 一、电视栏目包装的概念及其功能性 电视频道包装是指频道主管部门根据电视媒体发展规律,观众收视需求、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新颖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 包装是电视台的日常维护系统。一个媒体最经常给观众看到得其实是它的包装,通过诸如5秒的标识演绎,30秒或60秒的主体形象宣传片,系列的主持人宣传片等等,这其中传递的会是它给观众的承诺,以及它自己的宣传理念。任何一个包装系统里面都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基本的标识logo;二是识别颜色;如CNN非常理性的蓝调,凤凰卫视的金色,四川卫视的大红配大绿,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台区别于其它台的基本识别色。日常包装是在一个栏目化播出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是一个常态栏目必须的常态包装。 栏目包装面对传媒竞争,频道求存求发展需要品牌——要赢得市场,就要建立品牌形象。频道品牌形象系统。有利于竞争发展的诸多元素总和。媒体呼号、台标造型和色彩、媒体形象宣传片、节目整体形式、编排风格……频道整体宣传包装的目的。在众多频道充斥荧屏的情况下将频道的识别元素和品牌形象系统明确表达出来,有效地显示本频道与其他频道的区别,使观众对整个频道产生品牌认知,栏目是频道品牌经营最有效的竞争武器。通过对栏目标识、宣传语、片头片尾、主持人形象、演播室装饰、声音造型、音乐节奏、色彩、色调、字型等等,进行一系列的规定和定位,使之与栏目内容相融合,以致更加凸显品牌栏目的个性特色。 栏目包装的功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纵观当前在观众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电视频道,无一不是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品牌形象的频道,作为以塑造频道品牌为第一要务的频道包装设计,其精准的品牌策划和精彩的创意表现将使电视频道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亲切而清新的人格化形象。 二、节目包装的原则和特点 1.统一的原则。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包装一定要遵循统一的原则,不统一就失去包装的意义。统一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与全台整体形象CI设计的统一;第二,频道中各个节目、栏目的包装要素无论从声音、形象、色彩应该相对统一;第三,全台各频道的统一,一个台可能有几个频道,各频道的内容有不同的定位,但代表全台形象的标志、声音等各频道应该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各频道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定位来突出自己的频道特色。台的形象永远大于频道形象,频道形象大于栏目形象。 2.规范的原则。分三个方面:第一要有相对科学、规范的设计。各方面都要有具体细致的规范性要求。第二要强制推行设计规范,全台要有必须执行规范的强制性手段和明确要求。第三要有制定和推行包装规范的机构和强制实施的部门,这个部门一般都设在总编室。 3.特色原则。各台有各台的定位和特色。突出自己的特色,打好特色牌,才能在众多的台中站住脚。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台,它代表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突出庄严、大气、恢宏的特色。国旗、国徽、国歌、天安门必然成为突出国家形象的首选图形。而各省市台,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民风来包装自己的台。总之,突出特色、突出个性,区别其他台是包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电视栏目包装的特性:功能性:电视栏目包装片作为电视播出物,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包装片的功利——拉拢观众、提高收视率。原创性:电视栏目包装片作为电视作品,同其他艺术品一样,要讲究原创性。包装片没有原创就等于没有生命。包装片的原创性源自包装设计师对生活的感悟。艺术性:电视栏目包装片同样具有艺术性。艺术性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对于包装片无论从形象到结构来说都有很高的要求。技术性:电视栏目包装片把电视制作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电视包装技术制作水平就代表了电视的技术制作水平,其软硬件水准的日益提高,使电视包装的很多高难度创意变得简单和容易。 栏目包装论文:浅议电视栏目包装 21世纪的今天,包装越来越重要。小到一本书的封面,大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形形色色的包装无处不在。 如今,随着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迅速发展,电视业多台多频道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打造精品栏目,并为其量身定做精美的包装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从先声夺人的宣传片,到新颖生动的栏目片头以及风格各异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字幕处理,乃至色彩、节奏、动感、形式等等,无不体现包装的魅力。所以,包装不但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精致的包装可以使栏目锦上添花,处理不好的包装也会给栏目造成表里不一之嫌。 如何做好电视栏目的包装呢?下面谈一下笔者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一个好的栏目包装,从宣传片、片头到背景音乐、字幕、节奏等都应该和栏目本身浑然一体,给人视觉上的流畅、和谐、自然感。渑池县电视台专题栏目改版时,笔者曾为《边走边看》栏目制作包装片头,由于和栏目制片人之间缺乏沟通,片头制好后,虽然看起来色彩斑斓,节奏明快,视觉冲击力很强,但和栏目本身委婉舒缓的风格却大相径庭,连在一起也还是片头是片头,内容是内容,十分别扭。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和探索总结,我逐渐认识到栏目包装系统化的重要性。后来,在为《渑池新闻》制作宣传片时,为与整体形象设计相吻合,就以锐气逼人的年轻记者采访、工作镜头为主线,慢节奏将其叠化于新闻画面上。栏目片头为体现新闻冷静、客观、真实的特点,主体色调以沉静的幽蓝色为主,同时也把记者采访、工作画面贯穿其中,但以剪影形式出现,渑池新闻四个大字,以银白色美黑体飞光飞入,给人的整体形象就是和谐、完整、庄重、沉稳,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喜爱。所以栏目与包装之间整体形象的统一,是一个栏目完整化、一体化的需求,也是得到观众视觉认可的首要条件。 二、个性特征的鲜明凸显。目前渑池电视台开设的新闻、专题、综艺栏目有10多个,而渑池县观众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多达30多个,粗略算来,观众每晚可选择的栏目近百个。可以想象,一个毫无个性的栏目,就像一个毫无特色的人,一走入人群,就再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所以要想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夺人眼珠、凸显个性的包装也就至关重要了。在制作《新闻快餐》片头时,为体现其特色,我们选择了蓝天白云下快镜头的人流和车流为背景,前景则是各行各业及各种人物的特写大幅度跳跃式出现,最后“新闻快餐”四个金色材质的字在天蓝色的背景上定格,一串空灵的气泡在字的四周缓缓上升,折射出五彩的光。这个设计,不但体现了该栏目报道社会性新闻为主,具有新、奇、趣的特色,而且从线条、色彩到音乐都极富个性和生命力,静谧悠远的意境,舒缓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突出的主题,很快抓住了观众,充满隽永恒远的魅力,和栏目主持人快节奏的新闻播报方式更是相得益彰,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农业、农村、农民》是一档以农村题材为主的专题栏目,为凸显“农”字特色,在片头制作时,就以碧云天、黄土地、南飞雁、耕作人为流动背景出现,前景则是鲜红的辣椒,澄黄的稻穗,老农的笑脸,晚归的牧童,以胶片方式,呈三条带状交错飘动。农业、农村、农民几个字则以淳厚朴拙的美黑体贯穿始终,配以热闹而有丰收气息的农家乐音乐,使人入眼便感受到亲切质朴的农家气息,别具艺术个性。而正是由于其鲜明的个性特色,三农栏目也很快成为农民朋友们最喜欢的栏目,也是渑池电视台专题栏目中办得较成功的一个。所以就像看见红绿蓝三条飞光带围绕地球旋转就知道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听到“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歌声,就知道是《夕阳红》栏目一样,栏目的个性化包装,是一个栏目区别于其他栏目的自然标识,也是一个栏目凸显个性的重要条件。 最后,就是栏目包装中文化底蕴的体现。现在观众普遍反映“电视多了,好看的节目却少了,每晚频道要不停地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由于观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了,选择的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也要求电视人应雅俗契合,努力推出精致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像一条主线,隐约于图像、文字乃至音乐中,贯穿始终;这种文化应该是多层面的、复合性的,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游离于包装之外的一种思考,一种启迪的力量,从而在潜意识里留下文化的烙印。单就栏目包装而言,作为电视栏目形象战略,它是技术与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仅仅依靠画面语言,仅仅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生动鲜活的文字语言,简炼独到的画外音解说也是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名牌栏目,其艺术别致的包装,除了制作精美的特技画面、广泛深刻的思想内涵、张扬个性的艺术形式、体贴入微的人文以外,精辟的文字解说更是如龙点睛。“同一首歌,精彩不容错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等琅琅上口、耳熟能详的画外音,早已伴随着精致的画面,深深地烙在观众的脑海里,让人们从包装之外,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感动和艺术的启迪。渑池电视台尝试为栏目包装之初,由于只重视画面特技和三维动画的应用,结果使包装的片头、宣传片等看起来眼花缭乱,却由于缺乏文化的主线,看后留给人印象中的也只是一堆支离破碎的画面印象。后来,又借鉴了大台的制作经验,注意加重了栏目包装中文化内涵的体现,不但使栏目包装更加精致,也提高了栏目的档次和品位。 总之,电视栏目的包装,应该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融欣赏性、文学性于一身,只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能创意出别致,打造出精品。随着技术设备的日益更新,特技功能的日趋多样化,包装也会随之越来越精致,它不但使栏目的特色更加鲜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栏目内容也得到升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包装好并不等于节目精,就像一包点心,盒子再精美,如果口味不好,仍然得不到大家的首肯。所以精品的栏目,不仅是外观的包装,更应从栏目的创意、拍摄、制作、播出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包装”,才能表里如一,具有永久的魅力。 栏目包装论文:电视节目包装对电视栏目品牌的影响 摘要:随着电视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电视包装已成为提升电视媒介价值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运用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品牌学和传播学原理,对国内某些电视栏目的成功包装运营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 电视品牌 品牌构建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经典论断:“一个公司不仅要创造优质的商品,它还应当把产品的优点告诉给顾客,认真地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产品的形象,好的包装和广告能够引起消费者对企业或其品牌的立即确认。”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巨大的电视媒介市场。在这个媒介市场中,各媒介发挥自身优势,已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向企业化、综合化生产发展,形成了大型的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媒介已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区别不是很大了。 由此,我们大可以“电视媒介”来替代科特勒所说的“企业”,将上述论断改为:一个电视媒介不仅要创造优质的电视产品,它还应把媒介产品的优点告诉受众,认真地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电视产品的形象,好的电视包装和媒介宣传能够引起受众对电视媒介及其品牌的立即确认。 因此,无论是对于电视媒介还是传统的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其品牌的力量决不可忽视。这一点从可口可乐、NIKE、麦当劳、IBM等国际大型企业的成长和成功中足以看出品牌的力量。目前,国内媒体已经有意地将品牌的概念融入其媒介经营管理中,在国内也出现了像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拥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媒体。但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电视媒介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构建能力还有待提升。那么,如何构建电视媒介品牌?我们的回答很简单――包装。 CIS系统导入 电视媒介品牌的建立是一个复杂且具有系统性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然而这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在此,必须要指出的是:电视媒介品牌的树立并不仅仅是设计一个台标、喊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更需要将电视媒介品牌建立在为营销媒介产品服务的目的上。而媒介产品能否顺利地被受众所接受则对电视媒介品牌的成功树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CIS的角度来综合性地看待电视节目的包装。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以民族理念和企业精神为内蕴,包含了理念识别(MI)、活动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TIS(Television Identity System),其实质是对CIS理论的借鉴和扩展。 理念识别。理念识别是指电视媒介在包装制作过程中要有一个能贯彻始终的宗旨,是频道/栏目的自我定位,主要包括频道/栏目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价值观等的设计。湖南卫视官方网页有这么一句话:“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简单地说,理念识别要求电视媒介要对自身以及生存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确立一个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大政方针”,并以此作为制定今后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电视媒介的办台理念要始终贯穿所有节目、活动之中,并在保持各个节目有不同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彼此基调相一致。 活动识别。电视媒介的活动识别对于频道来说就是频道播出格式,对于节目来说就是节目流程。2003年5月1日,中国第一个专业的24小时连续播出的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它在为中国观众打开24小时持续开放的新闻窗口的同时,也用固定化的播出时间和模式化的栏目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栏目形态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某种媒介或信息被受众选择的或然率=预期能获得的报偿/付出的代价 该公式表明,某种媒介或信息是否会被受众选择,由预期能获得的报偿和付出的代价这两方面决定。预期能获得的报偿指媒介或信息的价值对选择者而言是高还是低,而代价则包括时间、开销、方便程度等方面。营销学家亚历山大・比尔曾说过:“在实际操作层面,消费者喜欢品牌,品牌将‘意味’着打包,这些‘意味’形成了一套快捷方式,使选择变得简单。”也就是说,电视媒介品牌的构建能减少受众收看电视的代价。而从上述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便利性(或称方便程度)对电视媒介的收视率有重要影响。“人们总是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报偿”,因此,电视媒介要竭力使目标受众最便捷地收看到最满意的栏目,其中节目的编播格式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个20分钟的节目,可以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三个或四个部分,把每一部分的精彩内容在片花中体现出来,既起到提示的作用,又为下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对于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的编排工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整点播出。避免出现像19:21、23:42等播出时间,尽可能以整点为分割点,抑或是方便受众识记的时间点,比如19:19。第二,时段固定。一旦确立了节目或是栏目的播出时间,就不要轻易更改。如真有必要更改,则务必通过宣传片或是其他方式使受众了解到更改信息,防止受众流失。第三,编排多样。在确定频道播出格式时,要从传统的“频道=节目+广告”转换为“频道=节目(片头、片尾、片花、预告)+广告+宣传片”的新模式,甚至设计出更多的能够吸引受众的编排方式。 视觉识别。电视媒介的视觉识别不同于平面媒体的VI设计,它除了包括频道识别、色彩以及文字之外,还包括诸如听觉识别系统、美术风格、视觉资产、运动方式和代言人等。也就是说,电视媒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视听优势,传播其品牌形象。 第一,美术风格。事实表明,简单的色彩体系能降低受众的识别难度,如浙江卫视的中国“蓝”、黑龙江卫视红色的龙。 在电视节目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用应从节目内容的角度出发,依据大众的视觉心理习惯,使节目主题色彩带给观众的联想和视觉心理感受与节目内容相吻合。此外,频道的色彩体系不仅体现在台标上,它在整个频道的形象中都应该协调一致,包括片头、片尾、形象宣传片等。 湖南卫视选择鲜亮的橙黄色作为自己的色彩。这种色彩能给人以明快、欢乐、充满活力的感觉,符合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品牌定位。不仅如此,湖南卫视还将“橙黄色”进行到底,不论是节目宣传的片花还是频道自身的宣传片,甚至连湖南卫视的官方网站的色彩也是橙黄色,营造出一种明堂堂的氛围,彰显了蓬勃的生命力。 总体来说,频道的色彩识别体系原则上要求简约,尤其表现在标识中的色彩,但并不排斥复杂色彩体系的使用,具体视各电视媒体需求而定。 第二,听觉识别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群将电视视为一种背景声音,电视是一种伴随行为,这主要是利用了电视媒体中的声音元素。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电视包装中的听觉识别系统。 频道的听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主题音乐、人声和效果声。主题音乐应当符合该频道的风格,如以娱乐为主的频道,其音乐节奏应较快且凸显快乐元素,而新闻频道的音乐节奏应保持简洁明了。一个持续很久的主题音乐能使受众对该频道或节目产生归属感。长久以来,每晚7点整响起的新闻联播片头曲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闻节目,而是一种“满足”感。 第三,视觉资产。所谓电视频道的视觉资产(Visual Property),指的是一种被某电视频道率先使用,并垄断性独占的视觉资源。它可以是一种几何图形、一种颜色,抑或是一个卡通造型;它是电视媒介品牌视觉识别的催化剂、视觉激活器。需要强调的是,视觉资产必须要具有独创性,要不断被重复来加深观众印象,要进行多媒体暴露。 如果从视觉资产这一概念出发,那么就必须要对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在电视媒体中,电视频道版权页是保护视觉资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电视频道版权页起着保护频道和节目版权的作用。 媒介定位 USP理论及其应用。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是由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于1961年首次在《广告实效》一书中提出的。USP又被称作独特销售主张,该理论主张从消费者的角度在产品中寻找一个独一无二的利益诉求点。在电视媒介整体包装中的独特“卖点”指的是电视栏目、频道、节目对应于竞争对手独有的某种特性。这对于一个“综合性”电视台来说绝非易事,不过一旦找到独特“卖点”,媒介就能将其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 2004年,湖南卫视打出“快乐牌”,喊出“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娱乐品牌”口号,这在当时中国大陆地区是没有的,这显然是个清晰的电视品牌定位。此外,安徽卫视经过调研分析,了解到电视剧在中国电视收视群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对此,安徽卫视调整品牌策略,通过整合全频道资源,不同时段不同目标观众,设置了8档电视剧场,并迅速展开了围绕以电视剧为主体节目的频道品牌构建,从而把安徽卫视打造成了中国首家专业电视剧频道,拥有了自己鲜明的频道定位和市场诉求。 定位理论策略。定位(Positioning)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尔・列斯(AlRies)与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的。按照艾尔・列斯与杰克・特罗的观点:定位,是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你自己。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情,定位是你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在具体定位策略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第一,领导者定位。即将企业或品牌定位于同类中的领导者地位,如“第一”定位。在电视媒介定位中,湖南卫视的“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娱乐品牌”和安徽卫视“中国首家专业电视剧频道”的定位都属此类。 第二,消费者利益定位。强调企业或品牌能给予消费者的利益点定位,一般以独特的利益说辞作为定位进行沟通。众所周知,凤凰卫视地处香港,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了凤凰卫视更多的可为空间。由此它的定位便是立足香港,为全球华人提供最优质的资讯服务。从消费者对资讯解读渴求的角度,做了一个“你无我有、你少我多、你慢我快、你板我活”的媒介内容定位。 第三,消费阶层定位。指消费者定位,属于细分市场定位。在个性化消费时代,这种定位战略显示了越来越高的价值。这种细分市场定位策略应用到媒介中就是分众传媒,具体体现在电视媒体的频道专业化上面。 整合营销全方位构建媒介品牌 1990年丹・E・舒尔茨在《“新广告”运动》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在混乱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再没有比此时更需要整合营销传播了……对消费者、经销商或零售商做整合性单一讯息传递是很重要的。唯有经过通盘性的统合后才可能让讯息一致地传达给目标对象。”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为传播对象,综合协调、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以最佳的传播方式组合来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促进广告主与消费者联系和沟通的系统传播活动。 我们将整合营销的理论引入到媒介品牌的构建当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一个媒介品牌的建立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内容,还要注重媒介内容产品之外的东西。即一个电视媒介无论是节目内容、形式,还是单独策划的大型活动,它们在“理念”上总要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要用一种声音说话”。 结论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电视品牌构建的影响因素之一的包装进行了研究,在其中运用了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品牌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通过本研究,加强了电视媒介对节目包装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具体的包装制作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制作技巧,达到提高电视节目产品质量、提升媒介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目的。 栏目包装论文:浅谈电视栏目的包装 [摘要]精美的包装可以帮助栏目升华内容,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电视栏目的包装越来越引起电视工作者和观众的注意,本文从电视栏目包装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化等角度分析说明电视包装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电视栏目 包装 整体风格 个性化 引言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视栏目的包装也会随之越来越精致。包装的魅力无处不在,先声夺人的宣传片、新颖独特的栏目片头以及别具一格的栏目音乐、独具匠心的字幕处理、切合主题的色彩,不但增强了栏目的鲜活特色,丰富内涵,而且升华了栏目的内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栏目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观众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又有非常大的盲目性。精美的包装可以帮助栏目吸引观众的眼球,包装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电视栏目品牌经营已经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行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电视栏目的包装与经营,体现了创优与创收的统一,为频道带来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电视栏目的包装成为了电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说明电视包装的几项基本原则,希望能对致力于电视栏目包装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可以想象,在当今这个追求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毫无个性的栏目,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吸引观众的眼球。要想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凸显个性的包装尤为重要。个性鲜明的栏目可以以独特而又深刻的感染力吸引和感染观众,在观众和栏目之间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系。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及电视台之间、频道资源之间的竞争,电视的栏目化特征日渐突出,栏目的类型也越来越广泛,新闻类、财经类、娱乐类、音乐类、体育类栏目层出不穷,众多的栏目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栏目的个性化成为了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特征。栏目可以根据所在频道的特点、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来进行包装。 个性化的创意则是整个栏目包装的灵魂,没有对艺术的感悟,很难会产生出色的创意。好的电视栏目包装同样需要突出个性的色彩,需要根据栏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主色调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复合色。综合类或新闻类栏目的主色调大多为蓝色,从而凸显一种冷静、客观的形象,例如中央台一套和CNN的其主色调基本是蓝色;文艺性的频道和栏目大多数都是暖色调。好的电视栏目的音乐形象,还应注意突出地域、民族、人文特色。总之,突出特色、突出个性是包装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则。 栏目所涉及的内容同样应该强调个性化,因个性化而引人入胜。内容的个性化主要取决于栏目的定位。抓住观众关心的热点栏目很容易成功上位。例如,《焦点访谈》栏目敢于触及社会热点问题,现场纪实采访进行真实而生动的报道。由于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的独特定位,吸引了许多观众、拥有稳定而庞大的收视群体。 个性是区分同一题材栏目的标志。突显栏目的个性为的是使该档电视栏目与其他的栏目区别开来。目前,电视栏目趋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模仿之风气盛行,甚至有些电视栏目有“克隆”之嫌。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随后,许多家卫视跟风而上,个性化的婚恋交友模式和精良的节目制作以及精心的节目包装使得《非诚勿扰》任由其他电视媒体复制模仿,一时间婚恋交友节目风起云涌。 二、和谐统一的整体风格 一个电视品牌栏目,不但要具备个性化特色、文化品质,还必须具有一个比较完整又完美的整体形象呈现给观众。栏目的形象包装,从音乐、主持人、节奏、色彩等进行一系列方面的定位,使之与栏目内容相融合,从而更加凸显品牌栏目的特色。 品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个性特色、文化品质等的总和。电视栏目的包装主要是对宣传语、片头片尾、主持人形象、演播室装饰、背景音乐、节奏、色彩、字幕等等进行一系列的规定和定位,使之与栏目内容相融合,从而突出栏目的特色。一个栏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好的栏目包装应做到各个部分浑然一体,无论是栏目的宣传片,栏目片头、背景音乐还是字幕都应该和栏目本身具有统一的整体风格,让人感觉到视觉上的和谐、统一。栏目包装一定要遵循统一的原则,不统一就失去包装的意义。如果电视栏目本身较为严肃,节奏却过于明快,视觉冲击力极强,这种包装就是失败的。栏目与包装之间应该有整体的统一,包装应强调一个栏目的完整化、一体化,使包装的形式和栏目融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三、结语 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谐统一的整体风格有助于突出栏目的特征和特点,有助于确立并增强观众对栏目的识别能力以及栏目的品牌效应。好的栏目的包装能赏心悦目,为观众呈现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赢得观众的喜爱。 栏目包装论文:电视栏目包装元素分析 摘要:电视包装,如同其它产品的包装一样,是为了让受众在美感享受中了解电视产品,电视品牌,它虽然是在辅助的位置上,但却不可或缺。电视栏目包装在整个频道(栏目)中不仅仅是外在的点缀和装饰,更是一种深层次理念的传达和阐释。电视节目的包装对于电视台节目的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各地电视台对节目包装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投入也越来越大,制作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本文大致归纳栏目包装的前期流程包括分析,创意、包装方法、整体设计、艺术风格和理论指导五个主要流程,并对这五个部分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电视包装;流程;标识 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这个多频道竞争的新传播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各频道之间从节目改版到频道包装,每个环节都精心规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自己的频道留住观众的视线。要作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改善电视频道(栏目)包装。之所以把包装拿过来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它的定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为此,研究栏目包装成为电视界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而各个频道的包装方式各有不同,主次先后不明确,从而引起了在各个环节上把握不足。如栏目的设计部分对栏目内容的体现的不够充分,栏目的走向不够鲜明,栏目受众定位不清等。 一 研究现在的电视栏目的包装策略,在包装前期决策上包括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了受众分析、地域分析和现状分析三部分。这些分析部分是创做整体包装前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了频道收视的关键因素。而这一步甚至可以说是整体包装的灵魂步骤,它直接决定了整体包装核心理念的体现。 栏目包装的受众分析,就是研究整体栏目包装所面对的观众,为电视栏目量体裁衣地进行包装。地域性分析,是分析了地域性栏目的风格和走向,以特色文化为载体,研究振兴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地域性栏目往往是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所面对的是不同文化下的受众群体。现状分析是指研究整体包装改版之前已有的一套包装,也就是目前正在运作的包装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当前整体包装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受众分析和地域分析只是外在因素,这里仅对主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二 研究电视栏目的创意是研究电视栏目的灵魂,一个成功的电视栏目必然会有它的灵魂,而这个灵魂的所在就是前期策划中整体创意的构成,栏目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在栏目创意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栏目的创意主要是研究栏目整体包装核心理念,以及对栏目多方面信息的提取和设计的整体创意过程。通过前面对影响整体包装的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后,再对整体栏目包装拟定一个整体的创意策划文稿。也就是经过前面的分析阶段,总结出新的整体包装核心理念和突破口的解决方案,将其表述为一份文字方案,即创意方案。 而研究栏目整体包装的定位基本上在第一步的分析阶段就已经得到初步的总结,这一步主要是将其浓缩为一个新的核心理念,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整体包装策划,目的就是能让电视观众从中得到共鸣,能了解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信息,逐渐养成对节目的忠诚度,把握更多的收视群体。 三 我们所研究的电视栏目包装主要是研究电视栏目整体风格走向,通过对电视栏目风格走向的深刻认识,确立对电视栏目的包装形式,制定相应的制作方法,成为我们研究整个电视栏目包装的一个方法,也是创意所体现的方法。[1] 1.头尾呼应式。指片头和片尾也是电视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片头就像一个好的衣服,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深观众对栏目的印象,这一点毋庸置疑。例如《快乐大本营》和《足球之夜》等,这些栏目的片头和片尾都很好的体现了节目的本色。 2.珠联璧合式。就是指电视栏目制作的各个环节都统一在栏目的整体走向和风格上,制作任何电视栏目首先都要确定其主线,受众,风格。那么我们制作的栏目片头,片尾,片花等等都是围绕这这个整体,为整体服务的。以《超级女生》为例,一切都围绕着“超级”这个词,在宣传突出参与超级女生,你就是超级女生。从而引起广泛的海选,从各个赛区到全国总决赛,每个参与了的女生都会认为自己是超级的女生。 四 设计阶段就是一个整体包装创意的实现过程,往往实现创意之前就需要对整体包装进行初步的总体设计。在总体设计中包括对标识、色彩、画面运动、声音、字体、人员资产、态度等因素的设计和把握,这些元素也是构成整体包装,并控制着整体包装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下面来谈谈这些因素中直接影响整体包装设计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也是总体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1.标识。总结为由标志(logo)、字标、口号及音频标志构成。标志和字标是用于画面中直接展示、直接沟通的,而后两者往往结合标志的出现比较多,是进行一种口头的朗读宣传。平时我们经常能够在电视的画面一角看到标志图形或文字,这些就是角标的应用,用来提醒观众正在收看的节目。[2] 2.颜色。颜色的研究是出现在各个领域中的,对电视栏目包装研究中,我们所阐释的颜色是指在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栏目的色系包装可以得出,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整体包装色彩定位的不同,色彩在人们心里的感知中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接受效应。所以确定栏目的整体包装的基色,在考虑栏目本身定位同时,要考虑观众对色彩的接受程度。 3.声音。一般电视包音装中的声音大概由主题乐、人声和声效构成。主题音乐就是用来塑造栏目形象的主旋律,应尽可能地简洁,力争动听好记、过耳不忘。人声在包装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宣传口号和解说,一般使用固定的播音员,主要是为了风格的统一和规范。声效就是平时生活中的敲击撞打、风雨雷电等自然界的声音,也是包装中的一种点缀。 4.画面的运动。画面的运动是指构成整体合成效果的栏目包装画面,对画面的掌控能力也就是对电视栏目画面的包装设计能力。通过对它的设计研究,更全面地理解电视画面的构成,是节目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字体。字体的设计也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尤其是在整体包装中的应用,它是在以往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感化。包装中的字体一般包括中英文字体和他们的组合。中国的汉字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含义,加上文字的多种多样,应用到包装中,体现其含义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感。[3] 五 根据不同的受众,奠定其基本的艺术风格。若实现对当代电视栏目风格走向的实验性,则可以参考多风格的艺术理论,经过整体包装的设计确定自己栏目的走向,也是艺术原理在实际中的具体实施和多元化的体现。每个节目的创办,发展,以至于产生社会经济效益,都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指导。依照节目所遵循的艺术理论塑造栏目风格,栏目创意的新颖是需要社会大众对电视栏目通俗化的认同。 目前,对电视栏目包装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稀少,急待我们去研究整理,在各类型栏目中的运用不同的包装体系,使得栏目包装在多样化的发展面上能进一步多元化,相互融合发展出更多的包装理念振兴我们民族的包装体系和风格。电视栏目包装是个集体的工程,也是对一个栏目美感的直接认识,它关注的多方面的内容,让我们多多的走进它,了解它、关注它。 随着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包装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一年前的片子现在再去看很可能感觉漏洞百出。激烈竞争要求业内的每一个电视工作者都迅速的提高自己的水平,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修养。电视包装还是一个美丽而年轻的行业,真切的希望每一个热爱这个行业的包装设计师,都能制作出更多被大众欣赏和喜欢的包装,将美丽带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栏目包装论文: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形象包装和品牌推广策略 摘要 民族文化类栏目在包装推广,形象宣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将传统的文化命题和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化目标。 关键词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 形象包装 品牌推广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是西部省级卫视的特色栏目,是西部省级卫视利用区域性文化资源优势,在竞争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首选栏目类型。一些颇具影响的民族文化类特色栏目逐渐形成品牌,在提升频道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广西卫视的《唱山歌》、《寻找金花》,内蒙古卫视的《蔚蓝的故乡》,新疆卫视的《丝路新发现》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族文化类栏目在包装推广、形象宣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加强自身品牌推广,扩大栏目影响力,是民族文化类栏目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西部省级卫视急需改进的地方。只有将传统的文化命题和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化目标。 一、建立特色鲜明的栏目形象识别系统 西部省级卫视的民族文化类栏目大多已经具有一定的电视包装意识,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应该导人cI设计,建立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栏目形象识别系统,突出栏目理念,提高观众对栏目的选择率与使用效度。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往往以传播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情为特色,个性色彩鲜明。建立栏目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将栏目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以视觉化、系统化的形式传达给电视观众,使栏目形象突出易记。栏目的形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栏目标识、色调、音乐、片头、题花、图文字幕等。 栏目标识是栏目理念、风格特征以及整体形象的抽象与概括,能够对栏目起到推广和强化作用。栏目标识制作的基本要求是醒目、简洁、特点突出、有时代感。内蒙古卫视《蔚蓝的故乡》栏且以“传播人文韵味的草原文化、展示时尚魅力的民族风情”为定位,以现代视角和都市人的欣赏习惯对原生态民族文化加以时尚包装,满足受众探奇、求美的心理需求,舒缓紧张工作中的焦虑,拂去都市生活的浮躁与喧哗。栏目名称富有诗意色彩。蔚蓝寓其高远。故乡代表眷恋。名称字体隽永浪漫,人文气息浓厚。栏目的标识设计,巧妙地体现出内蒙古特有的草原文化意境,基本做到了与栏目定位一致。传达栏目理念,形成鲜明的栏目形象。 色调是栏目的表情,使用恰当能够切合栏目主题并展示出丰富的意境,准确传达出民族文化类栏目的整体风格。《蔚蓝的故乡》栏目主体色调使用蓝色,通过片头色调、演播室色调和细节色彩的有机聚合形成视觉上的主体风格,使蓝色成为节目标识系统中的基础色调。蔚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而“长生天”是蒙古民族崇拜的对象,神圣崇高;蔚蓝色意味着高远辽阔,就像蒙古民族博大开放的胸怀;蔚蓝色又是现代、时尚的颜色,代表着理性、睿智。蓝色色调的使用有效地传达和巩固栏目的品牌特色,与栏目名称和栏目定位相一致。 栏目音乐是栏目的声音表情,应与栏目风格协调,达到视觉与听觉的统一。《蔚蓝的故乡》栏目音乐采用时尚化了的女声长调,悠远、明亮的歌声与现代电声乐器合在一处。剔除了原生态长调的忧伤,传达出自由的意境,旋律既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有现代时尚的气息,能够为观众所喜爱和接受。 精美的电视栏目片头是传达栏目宗旨的导视窗口,在美化电视屏幕的同时,能够使电视屏幕变得活跃。使画面主题得到深化。《蔚蓝的故乡》栏目统一制作了大片头,画面是意象化了的草原,流动的乐谱和飘扬的野菊花突现了草原的神奇与优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比具象的画面更具艺术魅力。栏花采用抽象化的云饰图案,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统一了字幕播出规格,栏目个性更加突出。 电视栏目的形象包装应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包装之外的一种思考,一种启迪。《蔚蓝的故乡》在栏目名称、标识、色调、片花、栏花等方面的包装是值得肯定的,栏目内在的人文理念和精神基本得到了体现。 二、合理规划栏目的编排和播出 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的实质是寻找频道、栏目和目标受众群的结合点。在栏目的编排规划中,节目预告、节目导视、栏目形象宣传片的科学、合理编排是一种隐形的栏目包装,对栏目具有预告、提示、宣传、推广的作用,可以强化观众的识别和记忆,扩大栏目的品牌效应。民族文化类栏目在节目编排方面应该加强自我宣传,强化节目预告、节目导视以及栏目形象宣传片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实现与目标受众群的有效沟通,促进民族文化栏目的品牌推广。 “节目预告”和“节目导视”提示栏目内容和播出时间,是频道整体节目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省级卫视在强化传统节目预告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先进的电视编辑手段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栏目预告”,以科学合理、承上启下的编排和高频次的播出,增强受众的收视心理期待。制作精良的节目导视多由冲击力强的画面、打动人心的音效、精致的制作手法剪辑而成,有的强化节目中的精彩片断,有的通过悬念设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由于播出频率高,既能够起到引导观众收视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栏目形象的宣传功能。它是抢占节目市场,提高收视率的强有力的手段,也是树立品牌栏目的有效途径。《蔚蓝的故乡》栏目在上午、下午、晚上以及播出结束前都有不同版本的节目预告信息。并通过见缝插针多次播出的方式来加强预告,起到了引发收视欲望的效果。 栏目形象宣传片是栏目形象的展示窗口,是自我宣传的广告。栏目形象宣传片不对具体某一期节目内容进行宣传,而是着力于推介栏目的整体定位和风格特性,重点凸显本栏目与其他栏目的差异性。栏目形象宣传片需要遵照受众收视规律进行编排播出,保证播出频率及时间,实现合理布局。《蔚蓝的故乡》栏目制作了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栏目形象宣传片和间隔片花,贯穿在频道的整体播出之中,让观众看到特色鲜明的栏目形象。 民族文化类栏目的播出时间应考虑目标受众群的生活规律和收视习惯,最大可能地按照目标受众群的收视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播出安排。同时还要了解竞争对手的节目编排方案,做到知己知彼,安排有序,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合理摆布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品牌栏目与影视剧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张弛有度。 在不同时段循环播出和适当重播以前的节目内容。能够最大可能地覆盖目标受众,是民族文化类栏目加强栏目推广的有效做法。一些制作精良、反响良好的节目,不要播出之后就束之高阁,适当重播仍会有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避免节目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强化栏目形象、扩大栏目影响的作用。民族文化类节目的选题往往不受时效影响,好的片子历久弥新。可以对以前的节目进行同类项合并、板块式安排,冠以某某栏目“集锦”等名称,对栏目形象的强化作用非常显著。民族文化类栏目往往是西部省级卫视的品牌栏目。加大播出频次,适当重播以前的内容,以及对节目加以重新整合编辑,既强化了频道的定位和特色,同时 有利于栏目本身的品牌推广。《蔚蓝的故乡》栏目晚上21:00首播,次日早晨7:00和下午17:00重播,不同时段循环播出增加了受众接触栏目的机会。 三、进行跨媒体联动的立体化传播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品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鲜明的栏目形象识别设计基础上,在科学的编排播出的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传播资源进行跨媒体联动的立体化传播,最大可能地扩大栏目的影响力,为创建优秀品牌做好准备。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品牌推广应该首先着眼于台内频道资源的充分调动。栏目形象宣传片、节且预告、节目导视不仅应在卫视频道播出,也可以在台内其它频道播放,整合传播资源,扩大栏目影响。内蒙古电视台调动台内传播资源,除卫视频道外,还在各地面频道对《蔚蓝的故乡》栏目进行及时宣传,在固定时段,有计划地进行插片式自宣导视,分段预告常换常新,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自宣导视格局。 此外。可以利用报刊、网络等其它媒体,对栏目形象进行立体式的推广传播,丰富栏目传播方式,实现整合营销传播。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方式可以优势互补,对电视媒体生产的信息产品进行重复利用和开发。报刊方面,可以将民族文化节目的内容进行改编后在广播电视报上刊登,或者提炼出嘉宾的精彩观点及拍摄花絮等,以专门的栏目加以发表,用平面媒体辅助打造品牌栏目。还可以将节目内容放在各类相关网站上,供网友在线收看或点播。报刊传播和网络传播可以开辟栏目和观众之间另一条沟通渠道,扩大栏目的影响,也使有收视兴趣但收视时间不允许的群体,有接触栏目的机会。当然,网站上还可以增加栏目理念、主持人感言、节日制作过程中的故事、栏目的幕后人员介绍等内容,使收看了电视栏目的受众仍然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增加对栏目的了解。另外,强化网络互动环节,让受众进行栏目评点、留言,提供选题线索,使网站有平等热烈的讨论气氛。还可以把主持人的个人博客链接其中,与受众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沟通。《蔚蓝的故乡》栏目在内蒙古电视台网站有专门的栏目,介绍了栏目理念、主持人感言,以及编导们的情况。使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对栏目有所了解。 第三,以栏目为依托。精心策划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强化栏目定位的同时,扩大栏目影响。事件营销、活动营销作为媒体竞争的一种新现象、新形态,正逐渐被媒体经营者所认同,成为媒体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媒体社会影响力,增强媒体竞争力的有效武器。西部省级卫视频道可以组织一些以民族文化类栏目名称命名的大型活动,使其在短期内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借此搭建新的传播平台,树立栏目的品牌形象。广西卫视《寻找金花》“一个栏目两套思路”的举措值得借鉴:一套思路是常态节目的制作播出规划,另一套思路是通过活动、晚会和推广策划来提升品牌。常态节目培养观众,晚会或大型活动拉升人气,完成品牌栏目的指认,两者互相促进,保证节目资源的再生运用。内蒙古电视台在策划大型民族文化类活动方面也有很多好的做法,针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组织过“晋蒙陕冀二人台电视大赛”、“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颁奖活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博克大赛”、“八省区蒙古族歌曲电视大奖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颁奖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采用事件营销,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五、六月份期间,内蒙古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策划的“世界lO名志愿者穿越内蒙古”大型电视活动经过志愿者电视选拔大赛和历时一个月的穿越、探险活动,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资源,活动本身引起了广泛报道,拍摄的节目在《蔚蓝的故乡》播出,反应非常热烈。这些大型活动与卫视频道的定位相统一,与品牌栏目对接,成为频道整合营销的组成部分,以合力服务于频道的品牌化建设。 栏目包装论文:浅析电视栏目包装 如今随着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迅速发展,打造精品栏目,并为其量身定做精美的包装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从先声夺人的宣传片,到新颖生动的栏目片头以及风格各异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字幕处理,乃至色彩、节奏、动感、形式等等,无不体现包装的魅力。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传输手段的改进和电视频道的增加,观众每天面对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电视台和各节目的收视率,各媒体不但注重传播内容,而且还意识到电视包装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眼球经济时代,好的电视节目包装对于电视节目的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引起观众注意,甚至给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目前电视包装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包装如同让频道穿上一件漂亮且合身的衣服,在频道包装上,长相可以比做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打扮则是频道的包装。如果这件衣服维护得好,它会越穿越合身,这也就是说电视媒体不但要重视节目内容,也要重视节目的包装。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现在许多媒体从各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整体宣传风格。比如湖南卫视的包装推行“橙色与灰色”系列的组合,无论是频道各种版式,还是宣传片,都是一贯坚持这种“时尚、年青、靓丽”的风格组合。 如何做好电视栏目的包装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彰显频道和节目的个性 1.一个成熟和有影响力的频道或节目,它的标识系统、节目编排形式、主持人形象设计以及片花、音乐、演播室背景等等都有其独特的张力和内涵。这种个性化的差异显现出频道和节目与众不同的形象,使观众对其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电视台的频道、节目包装应该突出个性、避免趋同,以免在五光十色的频道海洋中淹没自己。比如,CCTV-3综艺频道的宣传片就非常有特色,片中交替使用大场面的舞蹈镜头和舞蹈演员的特写镜头,通过特技将舞蹈演员手中的红色绸带演化成“3”字落幅,与综艺频道的特色非常吻合。 2.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一个好的栏目包装,从宣传片,片头到背景音乐、字幕、节奏等都应该和栏目本身浑然一体,给人视觉上的流畅、和谐、自然感。南阳电视台专题栏目改版时,我也曾为《宛都播报》栏目制作包装片头,由于不了解栏目的主要内容,片头制作好后,虽然看起来色彩斑斓,节奏明快,视觉冲击力很强,但和栏目本身的风格却大相径庭,连在一起也还是片头是片头,内容是内容,十分别扭。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和摸索总结,我逐渐认识到栏目包装系统化的重要性。也知道栏目与包装之间整体形象的统一,是一个栏目完整化 、一体化的需求,也是得到观众视觉认可的首要条件。 3.突出其个性。电视频道的包装不仅要定位准,还要有表现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打好特色牌,才能在众多的频道中站住脚。因此各频道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民族民风来包装自己,这样才能避免电视频道包装相互间的雷同。中央台作为国家台,代表党和国家的形象,它必须突出庄严、大气、恢宏的特色。凤凰卫视的两只挥动双翼旋转燃烧的凤凰图案构成了凤凰卫视最核心的形象标识,红色、黄色和橙色是凤凰卫视最显著的频道颜色。 4.坚持“变”与“不变”的原则。这里的“变”指的是频道宣传片、ID、节目导视菜单、收视宣传片可以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更新与包装,以激发观众的新鲜感,保持频道包装对观众的吸引力。对于频道的LOGO,则要保持长期不变,由于频道包装的目的是为了树立频道品牌形象,所以应该确立长期稳定的标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色彩风格和音乐也应是保持稳定一些。 5.加强统一性和规范性。电视栏目、频道包装一定要遵循统一,否则看起来就显得杂乱,那就失去包装的意义。频道中各个节目、栏目的包装要素相对统一。CCTV-5作为中国最大的、最权威的体育频道,为成为最权威的奥运平台进行了改版。改版思路的其中一条就是“统一风格“。规范频道的标准呼号,统一字幕系统,淡化栏目的个性而突出频道的整体感,使频道整齐划一。 6.注重形象化和生活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可使观众产生直接的联想,拉进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观众似乎身临其境,融入到电视频道中。所以在电视频道包装中应去掉纷繁的非主题元素,突出形象化、生活化的主题元素。CCTV-2的包装别具一格,众多的红球,跳动在人行道、楼宇间、铁路、公路、鸟巢或麦田中,整个包装简洁明了、直截了当,与话外音“经济频道,就在您身边”不谋而合。 二、优化节目编排,使节目和频道整体化 近年来的频道整体包装中,节目编排已经被纳入了电视包装的范围,树立“大包装”的概念已经成了电视包装发展的趋势。据专家的观点,高收视率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可看性。二就是电视节目的编排艺术。利用电视包装,可以吸引观众、争取观众、留住观众。 电视包装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针对目标观众编排节目,最近非常流行的“无缝编排”就是让两档节目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使前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以防止观众转台的一种编排策略。还可以在前一档节目结束后,先播放后一档节目中一些快节奏的、吊人胃口的片段,吸引并留住观众。比如,湖南卫视在晚间连续剧的时段内,往往要插播一些广告,但是他们做得很巧妙,在插播广告时,右下角角标醒目地提醒观众现在正在播放的是什么电视剧,将本来想离开的观众拉回屏幕前。同时在插播广告时,将节目预告结合起来,把明天或今后几天的精彩节目做一简单介绍,这样既减轻了观众的收视疲劳,又吊起了观众收看其他节目的欲望。此外,一些频道还在广告时间段里制作“倒计时”,让观众知道在数秒的广告之后,精彩节目仍将继续,稳住了可能流失的观众。 三、确立节目、频道的品牌地位,推动营销 包装对节目的生存、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今的观众可选择的节目成千上万,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视觉冲击、形象刺激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是否选择收看节目,基本上是在看到节目的几秒内做出决定的。在这个极短的时间内,是否精巧的包装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观众的选择。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广告商对于电视市场的选择,目前的电视节目的包装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栏目包装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可供我们参考学习。比如各电视台普遍都有的新闻节目,在包装上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当地特色、反映当地百姓生活,讲述当地百姓的故事,才是吸引观众的法宝。将这些内容重点包装、强势传播,才能使观众对节目、频道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四、创建一支业务精湛的形象设计队伍 国内电视包装行业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不少专业电视包装制作公司。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包装作品。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要进行到位的包装,办法有两个:一是与外部的专业电视包装公司联手,包装节目和频道;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视台内部扩大并优化包装队伍,充实包装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之能适应全台节目包装制作的需要。 近年来电视频道包装作为电视媒体营销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业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电视工作者都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充分认识和掌握最新的电视手段,尽量汲取节目制作的最新趋势,使频道包装在电视理念上站在电视制作的最前沿。真切的希望每一个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都能制作出更多被观众欣赏的包装作品,将美丽带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电视栏目的包装,应该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融欣赏性、文学性为一身,只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能创意出别致,打造出精品。随着设备技术的日益更新,特技功能的日趋多样化,包装也会随之越来越精致,它不但使栏目的特色更加鲜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栏目内容也得到升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栏目包装论文:浅析电视栏目包装的演变路径 【摘 要】 本文从质感时代开始,经过设计时代再到整合时代,分析了电视栏目包装的演变路径,说明了电视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视栏目包装经历了一个从零碎到整体,再到个性化、人文化的发展过程。但从目前国内整体情况来看,电视栏目包装的营销力还普遍不足,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关键词】 电视节目;包装;演变路径;设计;趋势 一、质感时代 早期的电视栏目包装比较重视展现“介绍”、“节目导视”等实用功能,仅仅只对将要播出的节目进行部分内容的简单介绍和宣传;另外,从制作来看,手段也比较单一。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电视节目包装制作人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是“质感”。在当时,标志、片头元素等的材料质感基本上决定了一条片头的质量。大部分的公司客户和创作人员也是凭着物体元素的质感来判断一条片头的质量。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首先,简单的评判标准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单一的技术手段和并不专业的人员素质。那时的片头制作以三维软件为主要工具,较少采用特技摄影和后期特效,而创作人员中的大部分又是从电脑专业人员转行而来。因为学电脑的总是最早掌握软件的使用,三维软件的使用也不例外。 其次,广告界学美术出身的人基本上都在从事平面设计,很少有人从事影视广告制作,这就直接造成了当时许多电视片头缺乏艺术感和人文思想。 当然,纯三维制作的片头精品在这个时期也在不断涌现。一些有相当深厚摄像基础的创作人员充分利用被电脑彻底“解放”了的摄像机,以及不受制作成本制约的“道具”(这里指三维制作的元素),完成一批批大气、富有冲击力并且质感丰富的三维片头精品。这些片头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充分发挥了三维动画在镜头、空间及道具上的长处,并且借鉴了传统电视摄像在镜头、布光及舞美上的有用技法。 二、设计时代 相比之下,近些年的电视栏目包装,除了具有实用性之外,还同时强调了艺术性和观赏性,使频道得到更大限度的宣传,更有效地打动并影响受众。 在这个时期,许多原来从事平面设计创作的设计师改行投入影视广告及电视媒体包装制作领域。 早先,宽泰以及FLINT(FLAME)在电视包装制作的应用中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而很难在制作群体中普及;此后,After Effects这一基于PC平台,相对廉价的软件诞生和成熟起来,这才使最广大的制作群体有了一个在广告及电视包装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其设计才华的舞台。 随着从事平面设计创作的设计师加盟影视广告及电视媒体包装的制作,带来了成熟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人文思想。使得电视包装更富于艺术想象和人文内涵、更漂亮和更富有亲和力了。使作品更象一幅生动的油画,或者象一幅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国画,片头也可以象一幅设计思想前卫的海报。丰富多彩的创作手法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大气、质感及冲击力”等名词不再被整天挂在嘴边,“有内涵”经常被用来形容制作精良的、成功的片头。 三、整合时代 电视栏目包装发展到今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整合时代”。 现在,在电视台的经营模式中,一个个栏目被看作产品,而整个频道则被视为品牌。电视包装的理念也从以往的概念创新和技术研发转移到概念整合及技术整合上来。 频道在经过整体包装后,形成完整的品牌形象。此时,单个片头的美观及单个宣传片的创意不再成为包装成败的评判标准,而包装的统一协调,主视觉元素的传达力度,以及频道品牌形象的传播能力成为评判电视栏目包装成败的最主要依据。 既然将栏目看作产品,将频道视为品牌,那么就必须用研究品牌的方法来研究媒体。通过对已经树立起来的强势品牌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经过提炼的品牌核心价值,而这个核心价值又会以品牌口号(广告语)的形式成为品牌形象传播的主体。确立了传播主体后,需要确立的是传播载体。 频道的标准色、名称、标志等主视觉元素是以往传统的传播载体,但是在中国的特殊媒体环境中,由于电视媒体庞大的数量,使得主视觉元素的识别能力大大降低,如果一味地依赖传统的传播载体,传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2000年的一次观众调查表明,对于许多中小电视台而言,20%左右的正在收看该频道的观众不能够清晰准确地回答自己看的是什么频道、什么台,这就造成了收视率的大量流失。而作为现在的广告主,是以收视率作为投放电视媒体的主要参考依据的。品牌概念的不清晰给电视媒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见一斑,而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传播载体的识别能力正在变得弱化。因此,寻找新的频道品牌形象载体是提升电视整体包装品牌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技术整合实际上就是创作资源的整合。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日新月异的创作技巧和手段作为创作资源的形式,不仅存在于公司的内部,还存在于相关合作的公司中。因此,整合技术的定义已不再是整合公司内部的创作资源了,确切的定义应该是整合所有能调动的创作资源。 有责任感的影视制作公司在完成整体包装时,为了最理想地完成包装的整体构思,即使在损失部分利润的前提下,也会将部分自己不擅长的制作镜头交给相关的合作公司去完成,然后再由公司自己的艺术总监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整体包装中去。那些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制作公司,终将因为整合技术能力的缺乏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未来趋势 电视媒体包装的技术与概念正在飞速发展,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革命性的变化正在发生。 如果说提升频道形象是电视整体包装的直接目的的话,那么,提升电视产品营销力是电视栏目包装的最终目的。 从目前国内整体情况来说,电视栏目包装的营销力普遍不足。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众割裂的原因。我们知道,频道包装是放给观众看的;而电视台广告的直接客户却是企业,企业投放广告的最主要参考因素是权威调查机构的收视率调查以及覆盖范围。二是目前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所习惯的包装结构中,具有直接营销力的只有广告部广告一条,显得力量单薄。 所以,电视台除了做一套好的包装以外,也需做一些平面广告、海报等,甚至还可以搞一些类似“路演”这样的推广活动。但这种整体的营销活动涉及多家不同的公司,在缺乏统一协调的情况下,完成这些工作会碰到一些实际的、现实的困难,这会使得最终的品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执行整合营销传播。要求每一个传播主体必须传达协调一致的品牌声音,这正是目前国内各电视台在自我营销推广活动中最欠缺的,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栏目包装论文:浅议传统元素在栏目包装中的运用 摘 要:栏目包装是频道整体形象包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电视栏目通过具体的内容、风格来实践频道的利益承诺,塑造频道的整体风格。其中传统图形元素随着频道创作艺术的提高,在栏目包装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立足于中国的本土文化特色,形成出了别具一格的栏目包装风格。 关键词:栏目包装;汉字元素;传统纹样;民族性 电视包装,就是做电视媒体的CI。近几年有学者提出TIS理论,即电视形象识别系统(Television Identity System),这由CIS理论借用而来。电视栏目作为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的风格和内容来塑造频道的整体风格,其中包括有:栏目形象宣传片、片头、间隔片花、片尾等,根据栏目类型定位、品格和理念的不同,栏目包装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按类型分,栏目分为:新闻、体育、财经、军事、法治、社会、资讯、综艺、娱乐、生活、健康、科普、人文、饮食、少儿、访谈、音乐等等,由此呈现的艺术风格也有很大区别。 1 栏目包装的特点 支撑频道品牌的关键就是栏目,一般一个频道下面会有几个品牌栏目才能使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视频道。要打造品牌栏目,栏目形象宣传片着力于推介栏目的定位和风格特性。我们需要了解下面几个方面:栏目的目标受众是谁?栏目风格怎样?针对观众的收视利益点有哪些?栏目主要播出哪方面的内容?在栏目包装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出包括栏目定位、内容、品格、目标观众等众多信息,我们需要利用具体的相关画面元素才可以充分传达栏目的理念和风格等。 在栏目包装设计中,片头一般时间长度为10到15秒不等,间隔片花会相对较短。片头取舍元素的原则是:要与栏目内容风格相吻合贴合、与频道整体包装风格相统一。如果片头、预告片等包装产品个性十足且非常精彩,但是风格跳跃反差太大,会影响了频道整体形象的建立和识别。所以,在栏目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考虑在每一类别的栏目的片头和片尾,在落版构图、落版字体和落版动作上保持相对的统一,力求频道整体形象与栏目个性的兼顾统一。 此外,在栏目间隔中的间隔片花,时长多为3到5秒,常常是栏目片头的浓缩版,在栏目间隔片花的设计,通常考虑图形表达需要突出栏目名称和栏目标识上。因为间隔片花是控制节目内容播放段落和节奏的重要手段,可以让观众在收看时能够条理清晰、逻辑准确。而且,间隔片花是控制频道编排结构和商业广告播出的重要手段。 2 运用传统元素进行栏目包装 2.1 水墨元素由形到意的处理 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中央电视台2001年推出戏曲频道,2003年创作出频道的形象片,统一的水墨风格,浓重的中国味道,水墨和戏曲的神韵,由形到意,完美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之美。重庆电视台的《书香》栏目是一档读书学习类的周播栏目,每周六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走近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选取古今中外经典书籍,摘取其精美章节,并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及人物背景。栏目片头使用水墨元素和祥云图案,也起到了很好的契合栏目主题的作用。由于水墨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如中央电视台三套栏目《文化大百科》是一档文化类电视栏目,栏目以“探寻文化轨迹、索引中国文化精髓”为宗旨,栏目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服务性于一身,犹如一座包罗万象、博古通今的文化宝库,是一档具有良好口碑和强大号召力的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其栏目包装使用红色与黑色为主要表现色,辅助水墨特效与二维动画制作,画面中出现小船、牛羊、鱼等灵动的元素,画面纯粹简洁和丰富,磅礴大气则又飘逸非凡,大面积的白与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不同层次的黑制造出脱俗灵动的意境,将中国画笔墨的灵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画面显得活泼生动。 2.2 汉字元素在栏目包装中的运用 汉字艺术首先是一种形的艺术,汉字艺术所表现的形,是线条、点触的表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汉字形象塑造引起了设计师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在商品形象、招贴、包装中强调的字体设计,现已更多地出现在影视片名、电视栏目包装、网络界面等视觉媒体的视觉表现应用中。中国的国粹书法使得汉字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如:大篆笔势圆整,写实豪放;小篆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行书活泼欢畅,气脉相通;隶书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楷书工整秀丽;草书纵任奔逸。在运用书法艺术元素进行影视包装的过程中,应注意书法在画面中的特殊作用,应该吸取书法的神韵,笔法墨色等去进行创意和设计,辅助视频编辑或后期处理中的特效,做到书法在影视创作中的表现不仅有结构,更有笔势。巧妙运用中国汉字,可以用传统文字作为广告的切入点,也可以对中文汉字偏旁部首进行重新组合,或者对文字进行动态的组织和运用,追求文字的寓意和文字形象的突破,进行创新运用。结合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传递着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同时也能很好的阐释栏目的文化内涵,通常在健康、科普、人文、饮食类的栏目中使用较多。如中央电视台四套《国宝档案》栏目,天津电视台的《拾遗》栏目等,都运用各种字体表现主题,使得作品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与审美情趣。 2.3民俗艺术纹样在栏目包装中的运用 人们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并与青松相提并论,象征长寿;牡丹表现富贵,红鲤鱼表现丰收有余等等。从符号学的观点看,民俗艺术符号是一种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的意象,是人们对图形、文字以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其中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在影视栏目包装中要把握好对中国民俗艺术符号的图形、文字、色彩等方面的运用,从传统的民俗艺术中汲取精髓,着重创意、推陈出新。民俗艺术符号的造型和意义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民俗纹样本身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化或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将传统图形艺术运用在栏目包装中,可以达到包装表现和内在内容和精神的和谐统一,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单纯复制传统不注意它的合理运用,会导致设计素材的简单堆砌,杂乱无章。 3 小结 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建筑、室内设计、标志、包装、服装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传统元素,继承和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会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和社会化。电视栏目包装的审美理念大体来说不外强调两点:一是突出栏目主题的意境基调;二是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构成。所以,栏目包装应该强调传统元素意境的渲染和烘托,使其能有效地调动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更好地为频道、栏目品牌主题服务。要在强调作品意境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作品基调的把握,从而才能更好地挖掘传统元素极其细节与艺术表现力,从而使作品出现更多的鲜活亮点。栏目包装作为数字艺术的一个小分支,虽然需要依托电脑技术作为载体和媒介,但是其创作精髓还是源于艺术,而传统艺术它既是传统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它必须在本民族的传统中去寻找,结合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创造出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影视包装风格。 栏目包装论文:动画在栏目包装中的运用 摘要:动画是艺术家运用技术手段,使静止的造型活动起来,并赋予生命的电影艺术。本文通过对电视栏目动画的包装趋势的分析,叙述了动画栏目包装的意义,从而总结了动画在栏目包装中的运用。 关键词:动画;电视栏目;包装 栏目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说到包装,似乎都知道它的意思,但对电视包装的定义、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对它的作用却很少有人作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实,包装是借用的词,一般意义的包装是指对产品进行包装而言的。之所以把包装拿过来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它的定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 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突出自己节目、栏目、频道个性特征和特点;确立并增强观众对自己节目、栏目、频道的识别能力;确立自己节目、栏目、频道的品牌地位;使包装的形式和节目、栏目、频道融为有机的组成部分;好的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能赏心悦目,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 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如今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是几十种类型的节目和栏目。各台、各频道、各栏目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观众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又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包装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重视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推介是商家们的必要策略,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应该和商品的发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作为同时播出的几十个频道来说,电视观众选择了你,是你的成功;而没有选择你,你的一切辛苦和投入就等于零。要观众选择你的重要条件是了解你,包装则是了解你的最直接的手段。 总的来说就是对该节目进行修订推广,比如电视台或电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可以更突出自己的特色,打好特色牌或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使原有的包装形式更现代、更时尚,吸引观众眼球。 1电视栏目动画的包装趋势 包装是现代商品生产和营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包装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商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价值。最初的商品包装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携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商品包装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工具,决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商品的脸面,现代商品包装正以其简单、明了的造型成为商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包装不仅赋予了商品独特的个性,而且也为商品建立了完美的视觉形象。当前,包装已经成为商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一种最直接的竞销手段。包装是商品向顾客的自我展现,业已成为消费者判断商品质量优劣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入世的不断深入,商品包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突现。人们不断深刻体验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精美的商品包装和优质的商品才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动画在栏目包装的过程中,在当前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技术元素的加入,也起到了对整个节目品质的提升。 动画在电视栏目中的运用,是顺应了科学发展与时代潮流的趋势,与时代同行。利用更为丰富的动画元素,在电视节目中,丰富其内容,得以更为活力的展现,最终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动画包装是通过现有的电视节目中的有趣环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节目中的部分元素,创造出活灵活现的动画角色、场景等。在节目中进行有趣合理的穿插,使之更能让观众理解节目本身想表达的意思,并传达快乐。 动画栏目包装一般没有太大的包装形式界限,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泥偶动画、剪纸动画、二维手绘动画、三维动画、flash动画等等。其中flash动画比较常用。 2动画栏目包装的意义 动画电视栏目包装是商品化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是需要一些新鲜的事物融入电视栏目包装中的,并且创新最重要。动画作为一种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学科,并且无任何限制的就可以实现大脑中所有可以想到内容,完全加以实现。这就可以充分地展现创新性。 动画电视栏目包装是当今电视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下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电视栏目的种类众多,虽多但每一档栏目都离不开后期的包装,因为它可以让观众更好的达到收视效果,给人以美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动画包装在当下,占有的包装比例不算少数。因为它可以无界限的完成前期所想要表现的一切。表现方式没有局限性,表达内容可以完全的遵照想象加以实现。 动画电视栏目包装是提升电视栏目品牌化形象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栏目的品牌化,是通过各个方面加以展现的。包装在节目的制作中占有相当大比重,尤其是在《乡约》这个极具快乐访谈的节目中,显得尤为突出。利用动画包装的手段,充分传达现场语言、动作甚至是表演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搞笑与快乐。 例如:在《孵化梦想》这期节目中,我主要利用的是现场互动与动漫特效包装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能够烘托与节目主题相关的包装元素来设计。如这期节目主题是讲了一个靠养鸡发家,产业越做越大的三农人物,节目中大量涉及到了鸡蛋、小鸡这样一些可以延展为灵动、俏皮的包装元素,我就此而制作出手指动画,flash动画并搜集一些相关电影片段重新组合剪辑,使节目达到了整体比轻松活泼,寓庄于谐的包装效果。 所以,动画电视栏目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标志的一部分。 3浅谈电视品牌栏目的动画包装 人类每一次的科技创新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次飞速的发展,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以其崭新的传播形式和节目样式使得整个传播领域显得更加色彩斑斓,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取得了长足发展,面对传播媒介的发展,我们需要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理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电视品牌栏目的包装中锐意进取,打造既适应观众需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电视节目品牌。动画在这个时代同时也具有它的历史使命。 动画是艺术家运用技术手段,使静止的造型活动起来,并赋予生命的电影艺术。在当下电视包装也运用频繁。动画可以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生活、理想和愿望,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在《乡约》栏目中,动画的包装运用比率很高,不但起到传播快乐还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例如:在《点草成金》这期节目中,谈到选择麦秸秆内容部分时,只简单靠对白是没有办法让观众理解具体是什么样子的麦秸秆。但通过动画麦秸秆示意图,就可以在视觉上充分的表现对白中所讲到的麦秸秆是什么样子,真正的达到视听的统一。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试论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及跨国管理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商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交融与冲突,对国际商务和跨国公司的管理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以来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很多情况下,跨国文化的差异性正是跨国公司在内部整体管理上的巨大问题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在跨国公司的国际商务层面运用对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里文化差异性作为研究重点,对其公司的管理和国际商务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 国际商务 跨国公司 跨文化管理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意义 首先,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为各国企业在更广领域中利用国际市场空间进行更深度的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竞争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形成,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行列的企业,在面临更大挑战,更多风险的同时,意味着更多市场份额,更大成长机会和更多利润。 第二,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叉利用,国内外资源更大更多更好的共享和应用机会。增加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国际合作与分工关系,开展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部贸易,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的一条有利捷径,同时有利于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经济的作用。 第三,企业走出国门大大有利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阶段。技术和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和在市场上所能占有的地位。企业在自身努力的同时通过国际商务手段借鉴、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为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是融资的困难,而国际市场上金融机构很多,融资渠道多且畅通便利,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可以中外合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也可以产品和劳务出口方式获得利润赚取外汇。 除了对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发展有帮助以外,企业的跨国经营对缓解我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就业问题也具有很大意义。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国有90%的企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此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中,往往企业规模小,且呈分散经营的方式。与我国企业不同的是,国外的大公司由于相互间存在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为了竞争,这些大公司纷纷进行行业内或者跨行业的兼并与重组,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竞争力。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太小,经营又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我国沿海一带走出国门的企业较内地多,而在走出国门的这些企业中,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企业都少之又少。同时这些小企业相互之间和大企业之间又缺乏一定经济联系,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融和组合。由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资产规模小,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往往难以与国外大企业抗争。 第二,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普遍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途径通常是采取国际分包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制造网络,事实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国门。并且,在国际分工过程中,国外大企业往往只会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即使得到分工,也总是处于产业供应链的最低端,无法接触到真正的技术研发,从而无法在高端市场上立足。加入WTO以后,国外企业对我国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更高,在技术转移和引进方面困难比以前大,一方面大大提高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成本,另一方面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国外产品专利压力和知识产权侵犯,竞争更加被动。 第三,低价营销策略是我国企业营销战略的特点,但在国际市场上,这种策略则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和恶性竞争。我国企业低成本销售的优势本来就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过度依赖价格战获取国际市场份额则引起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加大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策略的严重性,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制造”在全球的越发盛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增加进口关税,或者以技术标准和其他理由,比如环保指数限制中国产品进入他国。这一问题同样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带来极大困扰,使企业国际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从而导致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四,我国企业缺乏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问题为国际商务带来的限制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对外公共关系的管理不足还是跨国交流之间的障碍,或者是针对国外经营过程中经营程序和技术的不相适合等等,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做出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决策,无形中为企业带来极大财务风险。 第五,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比国外大企业还相当落后,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与网络化,还是企业对外跨国经营中的信息搜集与传递,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都还非常低,对于国际间的企业宣传,企业管理,企业营销这几个重要方面都很不利,同时也会严重阻碍企业国际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第六,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也正在恶化。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对外国际贸易的影响;亚太地区周边小国家同样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出口贸易发展对我国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贸易的冲击;我国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对象经济增长的放缓等等,这些因素都在降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力。 (三) 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除了基于国际市场容量、市场竞争、市场资源状况、市场基础设施和宏观的投资环境因素等,还包括不同国家背景的社会文化差异性、政府对于国际化经营的政策等外部问题。内部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无论是管理人的国际社会网络还是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经营经验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经营中的效果。 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商务管理重点 国际商务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实施。在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企业为国际化而制定和执行战略,建立和实施战略是复杂而重要的。企业必须同时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多样性,第二是对国际环境中行业竞争者的客观而详尽的分析,第三是企业在国际化运作中无法避免的非市场问题,第四是在进入国外市场是应该采取的经营策略选择,第五是企业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第六是企业的国际职能战略和国际甚至全球经营中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采取必要的策略。企业一旦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中,必须明确意识到,企业自身不仅仅是国内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国家之间相对优势发展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力量,从这个层面出发,企业应首先将研究国内经济环境与国际经济环境作为建立国际竞争策略的必修课,从而考虑跨国企业在制定和完善相应策略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收购、合并、兼并、重组。 企业在国际商务管理中应重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营销管理中产品和商标的管理,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和产品广告。此外还有市场调查,对国际市场中市场组织的研究,对全球范围内竞争对手的分析等。根据调查研究的信息,制定市场切入点和企业定位战略,拟定市场竞争对手和战略同盟对象。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企业管理 (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1.全球市场贸易进入模式: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根据经营方式不同,出口模式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 2.契约进入模式:指以合同安排或契约签订为基础的一种跨国经营进入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企业通过契约转让一项或几项无形资产进入贸易主国的方式。具有进入浅,灵活性大和风险较低的特点。 3.投资进入模式:即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进入模式,公司通过在贸易主国占有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将技术、人力、管理经营和其他产权转移到贸易主国。公司可采用合资经营的形式,与贸易主国国内本土企业分享所有权和控制权,另外也可采用独资经营形式,享有完整所有权和控制权。 (二)我国企业的国际跨文化管理 国际商务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管理、跨文化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与政府关系管理,本文主要以企业国际商务在跨国经营中进行的跨文化管理为重点来做探讨。 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成本和适应性。通过实践研究表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四个跨文化基本策略是:多国本土化策略,国际策略,全球性策略和跨国性策略。 1.多国企业在追求本土化策略时,将重点放在本土反应能力上,采取全球性区域组织结构,决策分散和海外子公司独立自主的方式。 2.全球企业所追求的是全球策略重点的实现标准化,对于资产,资源和责任的中央集权化,海外分公司是最为达到全球规模而指派到海外市场的辅助工具。 3.国际企业在追求国际策略的同时,通过由母公司转移核心能力到海外子公司来创造企业价值,采用全球性产品部门结构。总部集中控制核心能力的来源,母公司只在宏观层面进行监控,利用知识,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来整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与多国企业比较,国际企业的子公司更加依赖于母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因此母公司往往通过大量运用正式制度对子公司加以控制,加强总部与分支的连续。 4.跨国企业有着同时兼顾降低成本和提高环境适应力的特点和难处,所以管理需要更大力度和技巧。 不同类型的国际化企业根据不同的经验策略,在本国和贸易主国之间文化出现差异性时采取不同跨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解决文化冲突有三种主要方案:第一种是本国和贸易主国的其中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扮演统治者的角色。第二种是不同文化间采取相互妥协于退让的折中方式,求同存异以实现组织内部和谐与稳定,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潜伏管理危机。第三种是不同文化在相互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全新组织文化,这样的管理具有较强稳定性,还具有多元化优势。 通常来说,多国企业适合本土化的跨文化管理方式。全球化企业同时能够实行文化移植模式、文化渗透模式、文化规避模式以及借用第三方文化模式的方式进行管理。国际企业则适用于文化嫁接模式、文化相容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和第三方文化模式管理。跨国企业适用于文化的多向交叉模式,文化相容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和第三方文化模式。可以看出,文化相容,文化渗透和第三方文化借用是适用于大多数国际化企业的市场进入方式的。 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接受更多挑战和机遇,更加快速,更加曲折的成长不仅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之一,也是我国企业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局面下必须面临的考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在极其不稳定的国际市场中成长并完善的任务也非常艰巨,这要求我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拥有充实的资金准备和战略准备,同时在进入市场后能够扎实地搞好各方面管理,沉着冷静地面对必然遇到的文化冲撞,步步为营,在稳健中取得逐步发展。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国际商务中如何管理跨文化冲突 摘要:国际商务中跨文化冲突随处发生,所有跨文化冲突都涉及到认知模式的差异,为此本文讨论了3种常见的冲突类型,即关于客体意义的冲突、关于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意义的冲突以及关于在价值观、行为规范方面孰轻孰重的冲突。然后分析了几种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即克服种族成见、承认对方合理性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化原则,以及设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关心诚意。 关键词:跨文化冲;冲突类型;管理策略 一、跨文化冲突的主要类型 根据霍克和威尔莫特的观点,冲突为“发生在至少两方之间的公开斗争,这其中当事双方都认为彼此的目标不可调和或者一方的目标妨碍着对方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冲突是对可能存在的不可调和性的表达。如果是跨文化冲突,那么这种不可调和性至少部分地产生于一种差异,即表现在如何生成或读解意义的方式上的差异。文化是一个读解意义的共享系统(霍尔,2003)。当不同的共享系统之间出现冲突时,就产生了跨文化冲突。全世界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发生。这些冲突影响着不同文化中商务活动的成功或失败。 跨文化冲突有3种主要类型: 1. 客体冲突这里用的客体是很宽泛的,它可以指人们所认识到的任何具体或抽象的东西。也就是说,客体冲突指的是关于某个事物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分歧和误解。从本质上讲,它围绕的是某个事物正确与否的问题而不是道德判断。此类是非问题类似于学校考试的对错题。能不能拼对一个单词并不能说明道德上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讲,客体冲突更像一个文化知识问题,是对同一个试卷作出的不同答案。 比如说,滨田对一项美日公司联合投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美国公司希望向亚洲市场拓展,而日本公司则希望扩大技术。在投资的最早几年间,双方产生了许多冲突,其中有一种冲突是围绕该产品在日本市场很不受欢迎的问题展开的。美日公司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反应是一个跨文化冲突的很好例证。美国公司认为问题在于工厂经理的错误,他必须负主要责任。所以,美方要求解雇他,另聘一位更有魄力的经理。而日本公司则认为责任不在他的身上而是产品的外型,他们希望把产品设计得更美观。美国人觉得美观跟产品的性能毫不相干,所以不想按日本人的建议花那么多钱来改造产品的外观。 在这个案例里,客体是销售不好这样一个事实,而冲突的核心是对造成这一客体的原因所做出的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解释。日本人看重外观审美,而美国人则强调功能实用。只要胜出,丑有何妨?如果落败,美有何用?美国人希望经理有个人责任感,是优秀的个体。而日本人则看重年龄和任职资历,突出群体和谐而不是充满活力的个人领导才能。在这里,两家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合作的产品取得市场成功,但不同的文化体系使彼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突,都是围绕着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读解,其中的一方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则是错误的。 2. 关系冲突关系冲突与客体冲突的差别在于关系冲突侧重的是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客体冲突注重的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差异,关系冲突则强调人们的行为对彼此的不同意义。跨文化关系冲突的标志是冲突各方在各自所属文化的认知框架内对权利和责任拥有不同的观点。这些权利和责任的基础则是人们对关系身份所具有的概念。 比如说,张明是某个领域颇有建树的中国工程师,他和加拿大工程师Mike 有一个大型合作项目。Mike已到过中国3次,每次张明都对他照顾有加,从安排住宿到派人陪他出去办事都很周全,还时常请他到家里或外出用餐。Mike心怀感激,多次表示很多事他可以自己做,但张明对他关照如一。不久,张明到加拿大与Mike共事半年。Mike把他从机场接到安排好的住处,很抱歉地说自己要回去照顾两个孩子,改天再请张明吃饭。初到加拿大的张明觉得一切都很陌生,他很希望Mike能像自己在中国照顾他那样至少派其他人帮点忙,但Mike没有那样做,只是请张明到自己家里一次,请他到一个好餐馆吃过一次饭。张明以为Mike会给自己更多的照顾,尤其是自己在中国对他曾经那么面面俱到之后。相比之下,张明感到的不仅仅是失望更是伤害,他觉得Mike至少应该回报自己在中国对他的帮助。实际上,张明对Mike的看法已经糟糕到和他一起工作都有不舒服的地步,Mike察觉两人关系的紧张却不知道个中的原因。 这里的差异不在于客人是否对主人表示感激的问题,因为两种文化都注重对他人的感激。冲突源于客人对主人的感激程度和表达形式。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是很好客的,他们细致入微,几乎什么事都为客人想到。而当他们在别处做客时,也往往希望别人如此对待自己。作为客人,则会对主人深怀感激,并在有机会时回报对方的好意,否则就会被看作是不知恩或是不尊重人。这正是张明对Mike的感觉。从北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崇尚自立和独立,张明的悉心照顾可能让Mike产生被困的感觉。北美人重视隐私,这包括独处的时间。Mike 以为张明对这方面的观念跟自己是一样的,他不了解中国人的好客和回报观念。另一方面,北美人在时间上承受很多压力。他们有时把那些需要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才能维持好的双向关系称为“维持费昂贵的关系”,他们并不欣赏这种关系。虽然北美人也崇尚人与人之间双向的关系和及时的帮助,但他们同时认为每个人都希望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在上面故事的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文化误解是围绕着对于相互关系的不同期望。他们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各自的身份、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与这种关系相一致的权利和责任上。我们所共享的用来读解意义的各种系统,对于那些跟各种各样的关系或关系行为相一致的权利和责任,并非总是有同样的看法。 3. 权重冲突权重冲突与其他冲突类型的不同在于,权重冲突涉及的是从道德层面对既定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权重冲突的特点是情感性,它往往揭示着个人和群体对于各种不同的行为以及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观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权重冲突都涉及明显重大的道德问题,有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关心。 如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新娘是德国人,新郎是中国人。有一个深夜他们接到一个电话,是新郎的母亲打来的,要他明天带一张8 000元的支票去,因为他弟弟买新车需要这笔钱。新娘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先生的父母会跟他们借钱。他们刚新婚不久,还远谈不上富有。她只听说一般是子女向父母借,父母向银行借。为此,她心里很不痛快。 夫妻婚后在经济问题上以及与双方家庭成员的关系上发生冲突是不足为奇的。不过上述案例有一点复杂,因为冲突的焦点涉及到在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符合道德规范这些问题上的文化差异。按照德国人的习惯,人们很少借钱,除非绝对必要,而且总是向银行借,借了尽快还。除了在极个别的情况下跟父母借钱外,很少有人跟家里的其他成员借钱,因为各有各的困难。相比之下,对中国人来说,借钱是自然而然的,是生活之必需。 以上讨论了跨文化冲突的3种类型,这三者互有差异,但不会彼此孤立。生活和社会是复杂的,并不总是机械地满足我们设想的基本类型。而对冲突进行分类的目的并不在于给它带上一个特别的标签,而是在于明确在寻求有效管理跨文化冲突时应考虑到的问题。 二、管理跨文化冲突的策略 冲突的表现方式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给人一假象,使人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分析讨论这些不同冲突类型所涉及到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冲突的性质,以便能够找到管理这些冲突的办法。以下介绍4种对跨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管理的一般策略。 1.克服种族成见跨文化关系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即种族成见。种族成见就是特征归纳,它掩盖个体差异,并把某些特征赋予整个群体。种族成见的根源是特征归纳和人解读世界的愿望。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很复杂的环境,通过分类我们才有可能管理它,并且至少部分地认识它。分类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的品质(Mischel Schwartz, 1982)。没有分类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思维,也谈不上什么知识,因为缺少了把信息从一种经验传送到另一种经验的基础。人类一直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而归类、分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个社会所孕育的知识和范畴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与另一个社会的知识和范畴大相径庭。然而,每个社会的人们都孕育出他们每天赖以生存的各种知识,而我们一旦根据人的行为、信仰、情感进行归纳,我们就有了对这些人的成见,我们依据某个相似点 (真的或想象的)把他们放在一起,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解释 (正确或不正确)。与此同时,我们实际上在掩盖或忽视在那类人中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别。 成见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些成见,比如“西班牙人脾气很坏、”“英国人的厨艺很糟糕”很明显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像“日本人擅长数学”显然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后者可能给那些不擅长数学的日本人带来麻烦。成见限制了我们正确认识他人的视野,因而成见总是隐含着危险。 2.承认合理性 当我们承认我们的确处于冲突之中并且愿意接受双方都可能是有道理的,那么,下一步就是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以最终接受对方的合理性。承认对方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认彼此的冲突身份(霍尔,2003)。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采取某种相对身份。这些身份涉及到诸如谁有某种特别的能力、谁有权做出某些决定、是谁挑起的冲突、谁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所有的人都会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对对方以及对对方如何看待自己有某种看法或某种感受。这听上去很复杂,但是,如果拿一次跟自己有关的冲突来作具体分析,问问自己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对对方有什么看法、自己认为对方对自己有什么看法,那么,你会发现,我们对冲突中的这些基本问题是有答案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去考虑它们。 承认并接受对方合理性的努力会取得两方面的效果。一是我们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冲突,这种视角能使自己对对方产生同情。这样,我们往往会发现新的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我们建造沟通之桥,而不是分隔之墙。二是对方为我们新的理解和良好愿望所感染,因而抱以积极的响应,那就是伸出手来与我们一起共同搭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分隔的壁垒。 3.问题具体化如果冲突的焦点总是集中在某些抽象的概念上,那就难以找到有效解决的办法。概念越抽象,出现意义分歧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意义和行为越具体,分歧就越小,人们也就越有可能找到有效管理冲突的措施。 使冲突问题具体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简要介绍3种。第一,冲突双方都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说明各自希望的结果。这要求每个人的积极配合。第二,要求在发生冲突时或在讨论冲突时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如在谈到某一冲突时,我们需要采取细致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某人或某群体“懒惰”、“傲慢”等等。第三,是利用调解人。在跨文化冲突中,调解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调解的做法就是让一个中立的第三者帮忙,以具体客观的方式把冲突双方关心的具体问题讲出来。这种干预给了双方相互倾听的机会,而少了像在直接、公开发生冲突时会丢面子的风险。 4.表达关心和诚意传达关心就是要考虑对方的愿望和习惯。这不等于说我们永远不生对方的气,也不会跟对方发生严重分歧,而是表示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尤其是在发完脾气、表达完分歧之后,我们必须设法表达我们的善意和关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设法让对方知道,我们十分重视对方、重视相互间的关系,而不只是在乎我们自己的益处。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论文化价值观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文化价值观在国际商务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至关重要。分析判断不同文化碰撞时会出现的问题。商务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文化因素以至成功地处理日常商务并避免跨文化冲突。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文化差异;国际商务管理 0 引言 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的经济运行中反映出来,甚至形成商业冲突。因此,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国际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过程中,不仅适应国际商务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环境,更能适应相互之间的文化环境,并且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得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是企业在跨文化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问题。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全球化经营企业只有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运转,竞争力得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跨文化管理是二十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应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主要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中的管理绩效。中国人是“曲线思维”,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思维模式的差异无疑给跨文化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曲线思维是一种曲线式的形象思维和定性思维,先考虑建立一般原则上的共识,再降至具体细节层次。反映到具体的商务实践与习惯上,就是“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方式。直线思维的特点是,缺乏耐心,单刀直入。 1 文化价值观与国际商务管理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领域里一些现代和历史被重视和被否认的理论及言行所引起的感想!价值观是有生命的。是因时间段的游走,而引起的壮观或低迷的思潮。价值观是有年代作用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而价值观的确立,属于自然人本身的认可和衡量的,一个人经历的年代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文化价值观也是一样。文化价值观不分等级,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没有阶级性,所不同的就是在某一阶段是否有利用的价值而已!通俗来讲,所谓文化价值观,即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取向。 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国际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国投资等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商务活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国际商务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2.1 时间意识差异 中国人相对来说更重视过去,珍惜老同学老朋友,喜欢以孔子和四大发明为自豪。如果去一个地方旅游,一定要挤时间看望朋友。而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喜欢展望未来。美国人是任务导向型的民族,无论明天会怎样,先把今天的事做好。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不管有多难解决,一定要在今天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他们认为只有更好地适应现在,才能把握将来。而中国人是感情导向型的民族,对于计划安排或已决定的任务完成期限可以随意推迟。比如:到时间该交报告了。问:“Where is the report?”答:“It will be ready tomorrow.” 中国是典型过去时间取向为主的社会,而美国则是未来取向的社会。这种差异是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对比霍尔提出的人类时间观念的两种文化模式,中国人采用的模式与多向记时制相近,而美国属于单向记时制的范畴。但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开始从多向制向单向制过渡。而且在中国,圆式时间观念和线式时间观念并存,而采用单向制的美国人属于线式时间观念。 2.2 自我概念的差异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谦虚,而美国人强调自信和自由。在语言上体现为,美国人经常爱用“I think..., I believe...,in my opinion...”这样的开头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以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与我们汉语的习惯有差别,我们总是在引用别人的语言,表现出谦虚,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从汉语中很少能体现出个性。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西方传统道德观念在对“谦虚”、“面子”和“人言”上的态度不同。谦虚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一种美德。汉语中有许多有关谦虚的习语,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反讽俗语“老王买瓜,自卖自夸”等。而“自知之明”则是对谦虚这一美德的赞颂。此类习语反映了谦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美国人注重个人行为、个人成就的获取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谦虚”被认为是“自信”的反义词,在许多习语中,对“自谦”都是持否定态度。例如: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谦虚的狗没有肉吃)Where there is fear there is modesty.(谦虚源于胆怯)An excess of modesty obstructs the tongue.(谦虚过分束缚舌头)美国人一般会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比较看重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国际商务背景下跨文化管理初探 摘要: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管理职能成为了当前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国际商务活动中关于跨文化管理的理论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掌握识别文化冲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宜的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才能够推动跨国经营走向成功。 关键词:国际商务活动 跨文化管理 文化冲突 文化差异 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迅速崛起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处在一个异质的、多元的文化环境之中,基于这种情况,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了能够影响国际商务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以跨文化管理为基础来分析其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的结果来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能够很好的缓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退,提高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几率。 一、跨文化管理 文化能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国家、地区中的商务活动其文化的特性也不相同。企业的跨国经营就是将经营活动从一种文化环境转入另一种文化环境,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下,必须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基于这样的情况,跨文化管理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指导,跨文化管理包含两个方面: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供应者、顾客以及竞争者的管理;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管理。当前的国际商务活动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寻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效超越文化冲突的发展目标,继而以此为基础,改革或重新设计管理机制,以此来增强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同时企业也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才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进行约束和管理,确保其行为方式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再实施跨文化管理时,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文化冲突问题,下面就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 (一)企业内部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企业的主文化就是指以母国文化为基础、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形成的居于管理首位的文化。亚文化则是指带有东道国特征的文化形态,具有十分特定的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的次级文化。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健康的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两种文化都是健康的但是其存在形式以及表现意识有所不同两者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其次,主文化可能会凭借母公司的措施来扼杀亚文化,亚文化亦可侵蚀、瓦解主文化,这样的情况都是使企业的整体文化走向衰败,造成正常的国际活动无法进行。 (二)跨国企业和本地员工之间的冲突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往往侧重于道德层面,讲究“人情关系”,而西方人则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其在实施管理是往往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仅仅是对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的补充以及约束;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则是注重规章制度,而不讲究“人情”,企业和员工必须要注重维护规章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以及义务。这样的情况势必会造成诱发沟通上的障碍,引发文化冲突。 除了上述的两种文化冲突之外,还有东道国文化与母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员工个体观念与群体本为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三、国际商务活动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 首先,要识别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要了解自身的文化,全面掌握母国文化是如何对外排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革新观察事物、评价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行为准则;要掌握东道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例如宗教习俗、法律制度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要素可能对经营造成影响;要克服民族中心论,正式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领域的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并且能够为企业的全体成员所用。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价值观念的重新整合,并改变其行为。在这方面,企业必须要开展面向全体职工的讲座,通过讲座让职工明确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认识;要让员工全面的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宗教背景等方面,只有全面了解和尊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跨文化管理的实施,保证国际商务活动正常进行。 最后,要树立思维全球化,行动当地化的思维模式,即,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必须要全面的考虑管理的理想是否能够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是否能够符合所处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环境。企业在进行跨国经济活动时,必须要适当的雇用当地的给员工,增加当地员工在整体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背景,深入消费者之中,有利于拓展市场。 四、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跨文化管理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基础,以实施跨国商务活动的企业作为载体,实施的文化介入和融合。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实施跨文化管理,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时候跨文化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表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这些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实施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探析国际商务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地发展,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的更加紧密,国际分工进一步的加深,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业务外包”成为企业流程再造发展的趋势。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世界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所以在国家商务企业中必须加强危机的控制意识。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管理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从企业各个管理阶段内存在的风险进行论述,并且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国际商务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目前最为热门的管理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优化企业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但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管理思想发展以来,虽然能为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其管理方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所以在企业中的运用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得企业外包项目管理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对经济风险做好防范意识,对外包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谨慎,并且做好面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Juliana David Meghn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其行为方式得出结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由外部服务商为组织,实施一整套人力资源活动(比如培训、薪酬等)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被全球各国企业所接受,并且在国际上还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其中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工作中的基础性、实用性以及重复性。这些特点使得企业业务外包能够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也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般来说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决策阶段、供应商招投标阶段、签订合同阶段。而主要的管理内容则是决策和合同签订这两个阶段,只有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风险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缓解企业面对全球经济化的压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为企业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二、人力资源外包流程每个环节的风险分析 (一)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根据牛津大学信息管理学会8年来对市场26宗国际商务贸易的调查研究中表明,企业在外交业务失败的原因,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因为企业在前期决策阶段出现了失误,而导致企业外包交易的失败。所以企业必须要在前期决策阶段做好对风险的分析,结合自身内部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决策。首先企业在决策前应该做好对本公司的自我评估,然后人力资源管理从前期成本和每年成本这两种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前期的成本中只需要评估出外包管理中对项目研究、开发到施工的投资费用。而每年成本中自行管理的部分有员工的工资、福利,企业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外包管理则包括外包服务费以及企业与投资商沟通成本。最后还要分析企业在进行外包业务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分析阶段是最容易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这个阶段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内部商业机密的泄露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所以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必须要做从外包内容中考虑,在确保核心机密不流失的情况下,恰当的对外包业务资料作出调整。面对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高层管理人员应及时与员工沟通,安抚员工情绪,稳定员工心理,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 (二)签订合同阶段的风险分析 在签订合用阶段不论是从准备前期还是签订后期都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合同中的内容要包括商务服务内容、项目的合作时限、商务服务的目标及价格、双方企业的机密保护协定等。同时在合同中还要将每个服务项目、内容的基本收费标准详细的在合同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在针对双方企业的机密信息的协定中,应当细化保密的详细内容、期限以及泄露机密后的双方赔款措施。保证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 而在面对合约签订后期的风险中,应该加强对合约履行的人力资源监管工作。合约的签订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果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监管不力,有可能使外包商获取信息中出现遗漏,从而影响到外包公司的生产进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又由于管理过严,会让外包商在工作中因为福利待遇过小,而影响到合作的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双方合约的终止。所以企业应该在内部专门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与外包商的交流沟通,以双方互利互惠为标准,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在合作阶段,派遣本公司的专业人才到外包公司进行经验交流,确保工程的质量。另外,还要注意合作期满并不代表合约解除,所以企业还要注意与外包商的合同保密工作,确保商业机密不外露,避免信息外泄风险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中人力资源管理从决策到供应商的选择,再到合同的签订都存在风险。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并且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工作流程做好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只有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概况,才能够从内部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的发展。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管理 摘要: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跨越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谈判双方的文化差异可能引起对对方言语、行为方式的误解,导致谈判人员不同的谈判风格,跨文化冲突现象不可避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必须了解对方文化,了解双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刻板印象,尽量缩小文化差距,并在谈判中有效管理跨文化冲突,才能赢得谈判的成功。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冲突管理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1.文化的本质和要素 许多学者试图从各自研究的角度为文化下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公认的定义,但人们都认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研究中,Salacuse将文化定义为“一种行为方式、标准、信仰和价值的社会性传递”。 如果将文化的社会传递比喻为一个洋葱,可以得到一系列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圈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行为方式,包括谈判者的话语、动作等是他们文化背景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谈判双方对彼此最直观的印象。第二层次包括谈判者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态度。第三层次是文化标准,即谈判者在特定情境下遵循的原则。第四层次——核心层次即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差异会造成文化标准、态度的不同,进而体现在谈判行为层面。 2.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引起的跨文化冲突 首先,文化差异可能引起言语的误解。例如,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在谈判中重视维护与合作方的良好关系和谈判双方的面子,多采取间接的策略,拒绝对方要求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不”,而以其他委婉、间接的话语如“这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来表达;而在属于个人主义文化的西方文化中“太困难(It’s too difficult)”则表示还有商量的余地,多做努力或让步仍有机会达成一致。 其次,文化差异会引起对行为的误解。谈判中的行为方式是文化价值观的反映,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大多数西方谈判者希望对方能马上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如果对方沉默,他们往往会继续提问,对问题做出解释或者重复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在他们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沉默被认为是十分粗鲁、没有礼貌的行为。而日本人则认为一段时间的沉默非常重要,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思考。拉丁美洲的谈判者在对待相同情况时口头反应非常快,他们一旦了解了情况和问题所在,即使对方还没结束话题,也会打断对方做出回应。 最后,文化差异导致不同的谈判风格。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将世界文化抽象为从高语境到低语境的文化连续流。笼统来说,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常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意义,信息的很大一部分隐含在心照不宣的、大家早已达成共识的非语言代码中;低语境文化偏爱以明确的、直接的方式表达意义,信息基本包含在语言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很好地概括了东西方文化谈判人员的谈判风格:东方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喜欢把人和事联系在一起,注重面子的维护,能够在不确定中处理信息,交际方式较为间接,关注群体的和谐,喜欢选择柔合的谈判策略;而西方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鼓励人、事分开的交际,宁愿损害人际关系,不喜欢做他们不理解的事情,急于规避不确定性,交际方式较为直接,着重理性分析,使用计谋进行谈判。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 1.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和文化冲突管理模式 Weiss认为谈判者对对方文化知识了解的程度将影响谈判策略的使用。如果谈判者非常熟悉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他将在谈判中使用对方文化的谈判方式和策略,取得谈判成功更大的把握。谈判进行之前的准备工作事关谈判的成败与否,谈判者不仅要了解对方企业的情况,对方对谈判的预期和目标,还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以及对方处理冲突的模式。丁允珠的研究将冲突管理类型分为8种:竞争/控制、规避、施惠或谦让、妥协、协作、情感表达、第三方帮助、忽略。竞争/控制互动中谈判者固执己见,企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调自己的利益高于对方;规避式互动中,谈判者对冲突避而不谈,回避对方或冲突的情境;施惠/谦让互动中,谈判者高度关注对方的利益,把对方的得失放在比自己得失更重要的位置;妥协互动中谈判者在利益得失上作权衡、相互让步,最终达成协议;协作互动指谈判双方都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本着既为自我又为他人的态度来化解冲突;情感表达指谈判者在冲突中用情感来指导谈判行为;第三方帮助指利用谈判双方以外的人进行调解;忽略指谈判者主动或被动地回避冲突,但同时又间接地获得对方反应的冲突管理模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个体主义文化的谈判者较多采取自我防卫、控制/竞争的模式,把施惠与回避等行为看做消极的回应方式,而集体主义文化的谈判者较多采取通判考虑和妥协的模式,冲突管理模式同时还受到谈判者个人风格的影响,如以独立自我为定位的谈判者倾向于选择主宰和控制的方式应付冲突,以相互依赖自我为定位的谈判者则倾向于选择回避、包容和妥协。以双重自我,即具有两面性的自我为定位的谈判者调整能力较强,能灵活应付各种冲突。因此,在了解谈判对方的文化和跨文化冲突管理类型时,不仅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了解,还要尽可能地从谈判者个人风格方面进行了解。 2.避免文化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过度简单、过度概括或夸张化的看法。刻板印象有三个特点:以人们最为明显的特征加以归类、以一组特征概括全体特征、以同一种方法对待整群人。由于刻板印象过度的简化与夸张,往往扭曲一种文化原本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变成负面的印象。当人们开始建立刻板印象时,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模糊一个群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或特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这种扭曲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导致谈判失败。谈判人员在准备阶段要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了解到的这些很有可能是刻板印象的知识。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东方文化的谈判人员都采用间接、委婉的拒绝方式,也并不是所有西方文化的谈判人员都采用竞争/控制的冲突管理模式,文化刻板印象可能误导谈判策略。有时候,由于文化以外的其他原因如谈判对手的性格、他所代表的机构的文化导向、谈判的具体情况等,谈判对手可能采用与从书本、文章或谈判顾问了解到的完全不同的谈判方式。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在了解谈判对手文化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刻板印象,根据谈判的具体情况制定谈判策略。 3.缩小文化差距 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常被看做沟通的障碍。事实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智慧的谈判者尽力缩小文化差异,建立起逾越文化鸿沟的纽带,将文化差异变成有效的谈判策略。在谈判者充分了解对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文化纽带的技巧之一是,利用对方的文化获得对方的身份认同,取得信任感,拉近双方关系。技巧之二是用对方的方式对待对方。在与西方文化的谈判者进行谈判时,中国人要调整谈判策略,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规避问题。而与日本人进行谈判时,则要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维护双方的面子。 三、结语 国际商务谈判是涉及企业核心利益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方式和沟通过程,谈判的成败事关企业的根本利益。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可避免,谈判人员必须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冲突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有效处理跨文化冲突,就能在谈判中出奇制胜,扭转局面,赢得谈判的成功。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不断的发展,国际商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世界上各个国家中的文化在国际商务的活动中,在不断的交融,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国际商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比较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员工对于文化的差异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世界各地进行商务活动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不同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企业之间的冲突也在频繁的发生,所以,了解国际商务中存在的跨文化管理工作情况,也成为跨国公司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本文在文化冲突和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了解企业中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国际商务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因此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已经出现了软件和硬件逐渐背离和分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的范围中,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方法等内容也在全面趋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软件影响因素,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并且很多国家或者地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逐渐开始重视在文化内容中体现自身的不同。因此本文在国际商务文化领域的角度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期能够利用现阶段已有的文化领域研究成果,对于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内容进行简单的研究,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文化冲突的内涵 在国际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冲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文化商务交流和沟通中所造成的误解,也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的文化企业在建设和整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同时很多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也会面对着不同文化情况所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石油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在与日本的石油公司负责人进行谈判的过程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给西方企业的负责人赠送了一盒贵重的茶叶,但是西方的负责人就由于西方国家不能够受贿的强制条件,宛然拒绝了。但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又送给西方负责人一台小型冰箱,西方的负责人再一次拒绝了。到了第三次,日本负责任人直接送给西方负责人一个著名的古董。经过对两个国家文化的了解才明白,日本人在谈判的时候本来就有送礼的传统,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建立起两个国家或者是两个企业的友好关系。而西方的负责人一再拒绝就是想直接进入谈判的正题,不想出现受贿的情况,但是日本负责人却以为是礼物不贵重导致的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对于两个国家中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文化研究的层次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员工突然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由于对于最新的社会交流方式并不适应,或者是并不认同,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抗拒的情绪,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会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归属感产生比较强烈的渴求,以及一系列不安以及焦虑的情绪,甚至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文化休克的情况。而企业中的员工如果想要战胜文化变革过程中心理上的恐惧感,首先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他国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想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中文化差异的内涵,还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在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感受,看待自身的文化,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自身文化出现的劣势,但是在这期间还需要保证自身文化的底线,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层次[3]。 二、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国际商务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想要进行跨国方式的经营,不仅仅是其中扩张的一种非常有利的发展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经营活动中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以及对产品发展理念最终使业务开展,这就是企业需要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中交通运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也呈现出不可阻挡放的发展趋势,生活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群,在政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情况中也逐渐在了解的程度和认同的程度上逐渐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与此同时,每个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相互依偎的,并没有一个经济主体能够独立的生存下来[3]。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信息和成果共享的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的产业链,给各个国家的人们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因为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的业务也需要不断的扩张,因此跨国公司的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经营方式,这一点情况也明显的看出跨国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二)信息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产生变化 在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且这一方式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改变,因此国际商务的发展情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谈判和会晤工作中,网络交涉和其中产品的研发都是其中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且在这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在产品或者电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韩国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解决,并且通过使用数字加密的系统把详细的解决方案发给美国。在这种网络交涉的情况下,对方无法观察到相互之间的动作和表情,因此也不能判断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否符合对方的文化诉求。例如:日本品牌的方便面为了能够在美国推广,进而提出了杯子形面,这就是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也能够良好的拉近双方的距离,表现出对其他国家的尊重,这一点也表示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文化差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企业在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文化引导方式,由于企业的子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发展,因此还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美国公司想要在日本国家发展子公司,还需要关注到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日本的工作人员习惯每天吃三餐,而美国人喜欢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但是美国子公司的领导不能够强迫子公司人员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这也是跨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跨文化领导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导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话题,并且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就存在着领导的作用,但是社会上对于领导却没有普遍的认可,因此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对于领导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还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特点,临到的活动还受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领导的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目的。同时企业中的领导的作用在于通过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而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 四、跨文化管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应用策略 由于各国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并且在这些差异中也体现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现代国际商务发展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也给赋予了最新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还需要在企业的不同文化氛围中展现出来,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良好交流。企业只有实现跨文化的管理,才能够约束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工作情况,使所有员工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认识和尊重文化的差异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并且是不能够被消除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客服狭隘的思想情况,承认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并且尊重现有的文化形式,良好的树立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跨文化并不是为了改变他人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能够使文化相互融合的解决方式。同时还需要国际商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发掘不同文化之中的可取之处,并且思考这些跨文化交流最终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保证员工在企业中认识和尊重文化中的差异。 (二)国际化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 跨国文化中的管理,主要就是针对企业中员工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的接受人员也是企业中的员工,并且企业中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员工。企业中跨文化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最新的文化发展方向,这一点也适用于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并且这种文化发展方式也能够被所有的员工接受,同时也成为员工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实行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思维方式进行良好的整合,但是在企业中如果没有日常的交流和沟通,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就不会消除。所以在企业中想要实施跨文化管理还需要兼顾对人员的管理和跨文化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新的文化发展的更加长久。 (三)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现代西方的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模式一般呈现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直接把总公司的文化灌输给子公司,国外子公司只能够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总公司给予的文化。第二种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总公司的文化,同时也保留着本土的文化,使两种文化能够共同生存。第三种就是把总公司的文化和国外的子公司文化进行融合,并且在总公司文化和子公司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罪行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管理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还带有总公司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以上内容中第二种管理模式的相互融合。 (四)国际化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不同类型的国家文化企业还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母国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想要解决这种文化冲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可能性凌驾,主要指的就是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还需要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之上,最终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因此组织的决策还有行为都受到文化的支配。第二种的可能性就是折中,折中方式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采取的妥协和退让的方式,优异的忽略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求同存异。第三种可能性就是融合,所谓的融合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承认和重视彼此之间的查体,并且在互相尊重、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文化。 五、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一个比较重要并且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很多领域中的企业和文化都需要进行最新的整合,因此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环境下,其中出现的冲击,依然值得我国在发展的情况下好好的利用起来。但是在这其中跨文化管理工作也是最新时期企业中所需要面对的强大挑战,这也是我国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内容。在这其中,还能够把文化上的差异当成是一种优势,最终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下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跨文化管理的最新模式,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达到文化的融合,以便于产生一种最新的文化形式,这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基于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的再探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国际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况虽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该种形势也为文化管理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强化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跨国企业的综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国际商务 跨文化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与我国跨国企业的壮大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实现跨文化管理成为了各个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若该方面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极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甚至会渐渐丧失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这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二、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各方面的人才,而此方面人才的选拔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具体的考量指标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语言能力,鉴于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各国人们的交流,如我国的人员在掌握本国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则会为其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二是文化适应能力,虽然很多人在刚刚接触全新的文化时新鲜感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文化休克”的情况,此种情况一旦出现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三是独立工作能力,国际企业中的人才往往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应具备的则是独立工作的能力,其在国外工作时很多事情只能自己独立完成,很少能够接收到有价值的帮助;四是工作动机,鉴于员工到国外工作的动机不同,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此方面也被列入考量中。[1] (二)跨文化领导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能够轻易决定人员的去留、企业发展规划等,但是每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不同,员工对于领导的指示的遵守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也是跨文化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如专制式集权领导,此种领导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其他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制定中;仁慈式集权领导,此种领导对于员工有一定的信任,其可以将部分决策内容交给相关人员负责,但在正式作出决定之前,仍然需要由该领导过目、决定;参与式领导,此种领导在企业发展中并不全权决定发展策略,其能够给予员工足够的发挥空间,其将重要决策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较为低层次的决策则可以由部门领导者独自决定;民主式领导,该种领导的管理理念较为前卫,其能够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并且很好地在企业中实现了分权化。不同国家的领导之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跨文化管理中也会在管理员工方面发生冲突。[2] 三、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方面的影响 (一)沟通方式与风格 人类的沟通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语言交流,另外一种是非语言交流,然而在国际商务沟通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交流方式均会造成歧义和阻碍。人体语是非言语交流中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但不同的国家对不同的人体语言有不同的认识,如美国人民认为,在交谈中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代表礼貌,也代表对谈话内容较感兴趣,但在中国人民看来此种行为属于不礼貌的行为;语言交流占据着主要方式的重要地位,其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交流,第二种是书面交流。在语言交流中往往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即使两个国家在进行贸易活动时聘请了专门翻译,但鉴于翻译能力、各国文化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翻译官翻译的内容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3] (二)跨文化商务谈判 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因两者在合作中无法达成共识;二是两者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向需要进行交流、谈判来确定合作内容等。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谈判技巧,也要加强对对方国家文化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谈判小组成员。不同国家对于谈判小组成员的认知也会存在差异,如有些国家认为谈判小组应由企业高层组成,显得较为重视,而有些国家认为任人唯贤,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利益的人员才能够代表本企业进行谈判;二是谈判策略。目前已经形成的谈判形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竞争;二是让与;三是不活动;四是解决问题;五是折中。不同的国家面对谈判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的选择也会对最终的谈判结果产生影响。[4] 四、强化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确立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整体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也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规范员工思想、行为的重要标杆。国家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有所差异,当面对其他国家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时,多数人均会出现排斥的心理,此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双方合作。鉴于此,跨国企业之间应善于寻找文化的共通处,并将其无限放大,使优秀的文化能够得到整合和发扬,或者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使员工能够了解除自己国家外的文化魅力,做到保持本心的同时,积极汲取优秀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如此一来整个企业的人员也会更加团结。[5] (二)正视并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必然的,各个国家的人员均应正视此种情况,在合作中,员工应善于发现自身文化的优势,并主动与其他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并就两国或多国较为常见的现象进行探讨,使对方能够明白各种语言、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以免在工作中因误会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发生。另外,员工之间也可以就国家文化展开讨论,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将本国文化进行传播,也可以充分地开拓自身视野,此种方式也是加强各国员工交流、促进感情的方式之一,可谓一举两得。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员工,其必须做到尊重文化,理解文化;切勿随意批判其他国家的文化,否则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不和,甚至会对商务活动产生影响。[6] (三)优化人才队伍 跨文化管理中,被管理者是人,而管理者也是人,因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发展中应加强相关人员语言能力方面的培训,并不断提升其谈判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积极将各个国家的员工集聚在一起,若员工之间缺乏交流,无论何种培训均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不难发现,我国跨国企业中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往往过于片面,其将重点放在技术培训中,虽然此种培训方式无可厚非,但对于促进商务活动进展方面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却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今后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均要完成思想的转变,同时也要提升各方面的技能。[7] (四)优化人力资源机构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适地当实行本土化管理模式,企业众多人员中并不是所有人均适合在跨国贸易中担任重要角色,此种情况下即可以使其留在本土企业中,如此一来既不会造成文化冲突,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企业的基层人员应尽量聘请本地人,因为本地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工作理念等多个方面均很契合,也能够轻易在工作中培养默契,但外来人员则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很难做到;而中层管理者则可以适当进行综合管理,其可以由本土员工与外来员工共同构成,中层管理者各个方面的能力均较为相近,也容易接受彼此的文化熏陶。 (五)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即已经出现了中外合资企业,而如今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多,但其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后中外合资企业可以从遵守如下原则入手:第一,因地制宜原则,其应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相符合,尽量提升员工自身的适应能力;第二,系统性原则,文化若被分割很可能会造成片面反应,不利于文化差异的整合工作;第三,平等互利原则,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因此在进行文化差异的整合时也应将此方面重视起来。 (六)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熏陶势必会对文化管理模式造成影响,此种情况下我国应善于理解和借鉴优秀的管理理念、模式,并与我国目前的管理模式相融合,如此一来则可以使我国的文化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如目前很多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第一,总公司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迫使国外子公司接受总公司的管理理念;第二,总公司管理理念不作出变动,但本土文化也不应抛弃,而是通过制度或是措施来实现两者并存;第三,充分挖掘总公司与子公司中的优秀文化,并将其进行综合,使其成为全新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依据来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五、结语 研究关于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各个跨国企业自身的利益,更与我国发展息息相关。鉴于跨文化管理的特殊性,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尤其是文化的差异使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出现了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大跨国企业针对此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但似乎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贸易分公司)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国际商务管理中的文化观探讨 摘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国际商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在整个的世界经济范围内实现了组织结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成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在同一公司内工作,但是原有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消失,并且已经对于国际商务管理的资源配置、人际关系以及组织沟通等方面产生了影响。为了实现国际商务管理的目标,需要τ谄淠诓康墓芾砦幕观进行探讨,提升国家商务管理中文化观的作用,促进国际商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国际商务;管理;文化馆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实现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国际商务管理来说,已经开始重视其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跨文化的商务管理中,不同的文化观对于管理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现有的国际商务管理中,管理者对于这种文化观的认识程度不够,容易影响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畅通交流,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行。因此,在国际商务中的管理者应该树立跨文化管理的观念,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文化观的分析,并针对每一种不同的文化观给与相应的尊重,这样才能促进国际商务管理的有效进行。本文针对于文化观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提出促进国际商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一、文化观与国际商务管理的关系 文化观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极具生命力,对于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的,并且是在时代对于人们衡量和认可的基准之上,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下回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值得一说的是,在不同的年代文化观也是会有所不同,主要的原因是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了变化,人们对于社会认可的基准也是随之变化。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的历史中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观,但是所有的文化观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可能会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但是整体的文化观还是在成年之前形成的。 现在全球经济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商务活动将会更加频繁的出现。所谓国际商务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文化的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主体是不同的国家,并且交流的内容涉及到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管理者要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的机会与风险,并且能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做成符合文化观的决策,实现企业的发展,避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出现管理较大的风险。 二、文化观影响国际商务管理的方式 (一)文化观不同影响管理的沟通效率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各国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观,更是会影响到在此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语言是在国际商务管理中交流的工具,但是由于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人多数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在语言中也是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人员之间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对于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后果也是有所区别,并可能由于表达方式的问题产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误解,并影响到实施的效果,更是影响管理的效果。 (二)文化馆不同影响决策的方式 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方式也与文化背景有关系,企业的管理者在长期的发展中,文化观已经深深地烙印在灵魂深处。举例来说,我国的管理者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管理中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会比较具有决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太大的波动。但是对于管理细节就比较宽松,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于西方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受到的文化熏陶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比较注重于具体的事物,在管理细节之处更为注意,习惯于主动出击,并且对于管理的原则问题上比较自由。 (三)文化观不同影响管理风格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管理者更习惯于人情导向,对于时间的概念反映较慢,往往会出现超出规定期限的状况,没有明显的时间观念。但是西方的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与国内的管理者则有很大的区别,在管理过程中更为注重对事不对人,时间观念相对较强,而且有着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希望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能够是用最少的成本。所以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不同文化观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国际商务活动中管理的技巧 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管理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管理的源动力。 (一)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观 在对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第一就是要清楚的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观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了解管理者所处的文化氛围,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还是企业的员工都生活在一定的管理文化中,所以要了解到企业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与管理者自身文化观的差异,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大多数的员工的文化观给与相应的尊重,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用员工的文化观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二)对不同的文化观整合 国际商务活动一般是发生在跨国企业中,必然是会由于文化观的差异产生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消极作用,所以需要在内部管理中降低文化差异冲突的可能性,实现文化观的整合。具体来说,可以在不同的管理文化基础上,针对于企业现在所处的文化环境背景为跳板,对于员工进行文化的熏陶和培训,实现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培养对于彼此之间文化观差异的了解,尽可能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理解,保证企业正常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进行。除此之外,企业是为了实现其经济目标而展开各种活动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企业的内部设立共同的利益目标,并将企业员工的未来发展计划与企业的发展远景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合力,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有技巧的处理由于文化观传统产生的矛盾 在国际商务管理中,难免会由于文化观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冲突的影响,实现企业的发展。具体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一是凌驾于弱势文化之上,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势文化为主的管理方式,但是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容易发生更大的问题。二是对于冲突采取妥协和退让的态度,忽略文化观中的差异,尽可能做到为了同一目标而忽视差异。但是这种冲突的解决方式容易出现潜在的危机。最后一种是融合,承认彼此之间的差异,并给与足够的尊重,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 四、结论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应该注意到不同的文化观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不同的文化观给与一定的尊重,并充分认识和利用其中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部分,降低其中不利的因素对于日常管理的影响,保证企业在文化差异中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产生冲突时也要采用必要的解决技巧,不能任管理者依靠自己的文化观处理,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摘要:国际商务管理及相关活动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也将其十分自然的规划为不同的群体,同时也造就了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相疏远,若管理意识未到位或缺乏深刻妊娠,则很容易导致交往及沟通障碍。本文以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国际商务管理中突显的文化要素,指出国际商务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体现,分析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旨在促进管理人员在跨文化管理方面的意识加强。 关键词:国际商务管理;文化价值观 步入新年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化的时代相应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与之相关的管理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商务活动中重要环节。国际商务活动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种,也是文化活动的一种。而国际商务管理可以看作是跨越国界商务活动中用以人际交往特殊的形式,属经济领域合作,还是文化间的碰撞及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与地区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反映在国际商务经济运行中,甚至可能导致商业冲突[1]。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管理办法,将存在于国际商务活动中文化冲突最大程度降低,保障企业在参加国际经济的竞争时适应活动主体经济环境,同时能够融入各自文化环境,还能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得主动权,是一家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的大形势下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国际商务管理与文化价值观的概念 在文化领域中文化文化价值观属一些被当代及历史所重视及被否认的言行、理论而引发的感想。从中可以发现,价值观有其自主的生命力,是虽时间段游走所触发的或低迷或壮观的思潮。同时,价值观还存在有年代作用,并在不同年挥不同价值所在。一种价值观被确立,是被人自身所认可及衡量的,固一个人所处的年代不一样其拥有的价值观也并不相同。文化价值观同样如此,它不存在阶级性、不分高低、不分等级、没有贵贱,唯一不同的在于一个人在处于某阶段时是否存在能够被利用的价值。也就是说,文化价值观是什么,通俗些说,就是一个人觉得怎样的文化好,怎样的文化坏而已。在文化中价值观是最深处部分,辅助支配人们态度、行为及信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区别与其他国家、民族的特殊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素质、道德规范、价值尺度与情感取向。国际商务主要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和商品、技术、服务、知识产权、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交流或交易活动。而国际商务管理则是指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市场有利的机会及对市场不利的风险来分析、寻找、评价的方式,从而以此探讨决策、有效落实的管理过程。随着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向一体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包括有国际服务贸易、商品贸易、跨国投资等形式国际性的商务活动也在获得了长足发展[2]。 二、国际商务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体现 1.沟通过程被文化差异所影响 语言是用来在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实现沟通的枢纽和桥梁,虽然当前商务管理的相关人员所使用语言能够较高程度的在不同的文化中适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从事国际商务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仍能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语言所存在的差异,并且是显而易见的,在国际商务管理进行时有不同文化及语言的双方,理所当然的会选择各自所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打个比方说属文化内涵程度较高的国家,群众就往往在Z言运用方面相对含蓄,相关的管理人员常常会已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身想法,所有只有结合沟通时实际情景才能准确的理解其语言含义;而管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偏低则更加偏爱运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观点、陈述事物。而这两类拥有不同文化修养管理组在商务管理时,往往表现出一类觉得对方太过粗鲁,而另一类觉得对方没有诚意或将其沉默误认为是承认,导致双方需要深入沟通就会遇到障碍[3]。 2.管理风格中文化差异体现 总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风格与欧美国家存在的西方文化及管理风格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已美国人为代表,时间等于金钱,用金钱来决定、衡量事物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管理标准。他们常认为生意是生意,也就是说做生意就应六亲不认,行事必须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因此他们更重视经济效益的获得,已最低投入来获得最大收益。在商务活动进行时美国这一国家的商人就往往表现的有些急于求成,做事方法直截了当,阐述观点时更加的开门见山,善于单刀直入,却不喜欢通过人或是要顾问来参与管理,在人们的印象中常感觉他们能够代表公司决定[4]。 3.决策方式中存在文化差异 思维差异往往是客观存在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的管理人员在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导致在通盘决策和顺序决策等方式上表现出有所冲突的状况。一般来说西方人特别是其中的英美人更乐意采用顺序决策,给予具体事物切入,更多的认定是问题本质应注重细节,若他们觉得只有在某一方面、某一问题中占有一定优势,才可有主动权,他们常会先从这一方面、这一内容着手,但对与原则性问题的把控则相对宽松;另一方面,在东方文化熏陶下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往往是原则性的问题一旦被确定,就坚定不移且很难让步,但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方面则具有较大灵活性[5]。 三、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文化差异属进行商务管理时跨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影响着在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和步骤,产生这种影响的因素往往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空间的概念、思维的方式和价值的观念等。 1.价值取向影响着管理者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文化来对人们所做的行为与后果进行衡量,而人们在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时选用的方式也会受此影响,同样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比较剧烈的情感方面冲击。我们应当了解每种文化在传承中都会有着较为独立的价值体系,而在价值观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所产生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其拥有的客观性,能在商务管理中将人与人或人和事物等各方面的区分程度更加客观的反映,在西方人中特别是美国人,通常客观性较强,提倡公事公办且不会徇私情,能够在从事商务管理时左右他们的一定是冷酷事实,并会以此做出评价与决策;而中国文化背景下决定了群众更加的知礼、谦虚,不是很乐意争强好胜,也不突出个人,固市场主导地位更倾向于集体,认为个人发展的追求属严重个人主义,会被谴责。由此可见,国际商务管理进行过程中存在不同价值观碰撞不可避免。 2.思维差异影响国际商务管理 所拥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认识外界事物、使用话语的规则及相关的管理行为。通常情况下西方文化背景主导的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注重更多的是在逻辑方面的分析,线性思维就是如此,而东方文化背景为主导的管理人员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在直觉上的整体性,也就是综合性更强的思维。受到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国人会多多的倾向于从总体上去了解事物的特征。不同的思维方式还会反映出在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比如在以往商务活动中,我方代表对遵循“先谈原则在谈细节”的管理策略,首先向对各方面所共同承诺、遵守的原则及利益开始讨论。而西方线性思维为主的管理者多会在开始时就从正题出发,对相关的细节也更加的重视。 3.风俗习惯存在的差异影响商务管理 风俗习惯方面涉及最多的常常是宗教上一些相关禁忌。打个比方说,泰国人民认为左手乃不洁象征,我们在与泰国人初次相加需要交换名片时一定要记住不能将名片用左手递出;美国则认为一些数字不吉利,在礼拜五通常不举行商务获得,甚至会关注其酒店房号、楼层号、门牌号、餐桌号;柠檬香在菲律宾代表疾病相关而在美国则表示活泼、清新;在比如说阿拉伯国家,与其交往时应当避免妇女问题,也不能派遣女性商务代表,还需注意管理应当含蓄。 4.商务管理受到时空概念的差异影响 有学者将时间利于方式分成单一时间利用和多种时间利用两种方式,德国人、瑞士人及北美人的时间利用特点是单一利用,注重专时专用,善于将时间按小段小段进行规划,也被大很多属低语境的国家所采用。高语境的地区与国家会采用多种时间的利用方式,强调多人参与、一时多用,这些地区人们多拥有较宽松时刻表,做事并不完全的按照时刻表来进行。由于所持不同的时间观念,管理者会就会用不同的时间管理方式。比方说美国人竞争意识相对强烈,效益和效率被认为是核心观念,也就使得美国商人的作风雷厉风行,会在每各环节上予以重视,将管理时间尽量缩短,做到每一项管理速战速决。而在某些还存在封建意识或有浓重传统观念的国家当中,人们在时间重视方面会出现偏差,甚至于有时会有意识的将时间拖延,期望显示出尊贵的低位,最突出的体现是南美商人在商务管理活动中迟到各一到两小时都有可能。中国人把时间看做是能够随意支配且分散的,通常会在同一个时间短内伴几件事情或和几个人谈话,很容易使得西方人产生不适宜的感觉。 四、结语 总之,国际商务管理中跨文化的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对此问题研究愈发深入,无论对跨文化交流还是对商务管理的实践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管理人员语言行为代表着企业、个人甚至整个国家,哪些因素能够影响管理,更多的趋向与于管理人员文化取向。管理人员只有能够得体处理在商务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才可实现高效常务沟通。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其中男生76人,女生184人,年级分布为大一30人、大二25人、大三131人、大四74人。 2.研究工具。一是采用Luthans等编制的《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测量,共24题,分自我效能感、希望、坚韧性、乐观四个因子,每个因子6道题。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6级计分。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二是参考赵冬、谢娟自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30道题,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5级计分方法,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均值、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分析。本次研究中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均值分别为100.53、104.47,都处于较高水准;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均值分别为自我效能27.15,希望25.03,坚韧性26.12,乐观26.18。对性别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各变量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年级因素F检验发现,就业能力、心理资本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四个因子中仅有自我效能因子在年级上存在差异,p<0.05,其他因子无差异,p>0.05。两两比较发现,主要是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学生,而其他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2.相关分析。针对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及其四个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66,p<0.01;与此同时,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乐观四个因子都与就业能力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7,0.59,0.46。 3.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的哪些维度可以有效预测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乐观为自变量,以就业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坚韧性和希望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R2值为0.46,F值为53.71,p<0.01。 三、讨论与建议 1.研究结果讨论。 第一,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在性别和年级维度的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水平均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就业能力反映了大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的综合素质;心理资本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性别因素和年级因素并未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产生显著影响。这与谢娟和王尧骏研究结论一致,说明性别和在校时间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发展并非决定性因素。同时,此结果凸显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并未因为在校时间增加而发生质的提升。进入大学后,在校大学生与求职相关的综合素质并未得到较好培养。这也表明了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学生素养提升上存在需要关注的空白地带,还需要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引导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培养中,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第二,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表明,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以及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都存在高度相关。就业能力问卷测量的是大学生适应就业要求的综合能力,考察方面主要是围绕求职行为能力、自我成长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计划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担当能力等几个方面。就业能力得分体现了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和适应未来就业的可能性。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心理资本得分体现了在校大学生内在的积极适应环境的状态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心理资本水平得分高的人,就业能力得分也高,两者具有较高相关系数,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可以看出,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两个因素分别从外在的行为潜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两个角度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基础,有着实质的密切联系,即使采用不同问卷仍能得到验证。 第三,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影响的讨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坚韧性及希望三个因子能够预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心理资本作为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大概念的延伸,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尤其是就业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让在校大学生面对挑战性任务时有信心,愿意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自我效能);能在遭遇逆境和挫折时坚持努力,迅速复原并采取新的途径和方法来取得成功(坚韧性);与此同时,相信自己能够设置目标,能想出实现目标的途径,并激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希望)。这些积极心态必将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具有“乐观”取向的个人能够把好的事件归因于内部、持久、普遍深入的原因,把坏的事件归因于外部、暂时和特定情景中的原因。有研究发现“乐观”会帮助个人积极面对求职中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使自己求职成功。本研究虽然已发现乐观因子与就业能力有显著相关性,但本研究认为,由于在校大学生还缺乏足够求职经历,所以乐观因子并未对其产生作用。 2.依据本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性别和在校时间上的差异,高校应发挥更大作用,引导不同性别和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引导大学生摆脱性别歧视的影响,鼓励女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找寻适合的就业目标,并保持乐观态度应对就业压力。其次,针对不同年级,高校应结合其心理发展的阶段,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活动。入学适应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寻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在校大学生克服学习无动机和能力培养无意识两大问题。进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阶段,应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未来职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树立“就业靠专业,专业化就业”的就业理念,强化专业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毕业前阶段需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学以致用,以练促成;针对求职方法、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及创业技能开展实战模拟培训。 第二,在校大学生和高校都应重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增加针对性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就业能力从行为潜在表现角度探讨了个体的发展可能。心理资本则体现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两者又都和人才培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校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良好的教育环境,重视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以实现职业理想。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样应当促进大学生转变就业思路,重视大学生心理成长,分阶段有针对地引导和教育,避免只重视求职技巧,不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的状况。 第三,重视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和希望等方面的培养价值,通过强化心理资本的相关内容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能力。对于就业能力的培养,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为避免相关工作的盲目性和功利性,让学生自我能力真正成长,就业能力的培养方案应该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大学生需要学会做好自我评估,培养自我效能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坚韧性,减少消极心理,克服功利和索取心态;设置合理目标,及时调整方案,保持对未来的希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富有发展潜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中,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坚韧性和希望等内容为核心,依据不同阶段发展主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心理资本相关内容的学习和锻炼。有目的、有规划、有递进地开展系列教育,综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促进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作者:李晓鹏李娟娟单位:长治医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视角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理论基础 1.心理资本概述Luthans等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有效地引导个体积极的行为方式。[1]它可以被测量和开发,涵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心[2];希望即对实现目标所具备的坚强意志与途径交互认知下的积极心理状态[3];韧性即从挫折逆境中迅速恢复甚至实现超越的能力[4];乐观即对消极事件倾向外部归因,对积极事件倾向内部归因。[5]国内多数研究者接受Luthans的结构划分方式,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重新划分。例如,柯江林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将心理资本分为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6];张轩辉将大学生心理资本划分为为乐观、希望、韧性、自信和成就动机五个维度[7];周利霞将大学生心理资本界定为愿景、自信、合作、乐观、韧性和感恩六个维度[8];王蓓、苗元江和蒋苏芹将大学生心理资本划分为成就动机、自尊希望、乐观幸福、责任意识、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坚韧自强、包容宽恕以及创新能力九维度。[9]本文借助于较为公认的Luthans的心理资本结构划分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2.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研究伴随着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国内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呈现激增状态,但对心理资本前因变量的探究仍相对匮乏。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众多,涵括个体的生理特征、家庭、组织和社会等环境因素,而大学生并未进入社会生活,其学习成长环境多为家庭和学校,因而个体、学校和家庭因素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国内有关心理资本的文献也验证了这一点。在个体因素方面,饶从权的实证研究表明女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男生[10],但付立菲和张阔却发现在心理资本分维度自我效能上,男生要优于女生。[11]在学校因素方面,国内学者多在年级、专业和学习成绩等背景变量下考察心理资本差异。在年级上,和彭燕等研究者皆发现心理资本存在显著性差异[12],付立菲和张阔进一步证实乐观维度也呈显著性差异。[13]在专业上,饶丛权发现文科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理科[14],但也有学者发现理科生韧性、乐观水平高于文科生。[15]在学习干部经历和实习经历上,饶丛权、戴雪珂、陈俐等学者一致证实这些经历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分维度产生积极影响。[16][17]在学习成绩上,诸多学者发现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19][20]此外,陈学军和章倩的研究表明职业辅导对心理资本存在积极影响。[21]在家庭背景变量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王蓓发现心理资本并无显著差异[22],但吕兆华发现独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3]在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方面,杨国欣从理论上阐述了民主家庭教育氛围利于大学生自我效能提升[24],马伟娜和秦艳发现父母养育方式与中韩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皆显著相关。[25]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曹杏田和励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26],但潘清泉和周宗奎发现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及分维度自信、希望、韧性和乐观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27]在家庭所在地方面,吕兆华发现城市大学生心理资本和自我效能感高于农村大学生[28],而李力、廖晓明发现农村大学生韧性高于城镇大学生。[29] 3.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研究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多发生在工作场所范畴内,也已证实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侧面表明心理资本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诸多学者开始探究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例如,林萍从理论角度阐述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息息相关。[30]励骅、曹杏田和吕兆华则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1],张玮等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信心存在显著正相关。[32]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而其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仍存在分歧,亟待进一步研究。且当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仍多属消极导向型,聚焦于贫困大学生或女大学生等特定弱势群体,多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违背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另外,如前所述,心理资本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是代际间物质生活条件差异在精神领域的折射。以前的研究侧重于“80后”大学生这一主体,而目前高校的教育主体和未来10年的就业主力将是“90后”高校毕业生。本文顺应这一变化,超脱固定群体的局限性,希望通过在明确“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其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关系的基础上,厘清心理资本的驱动因素,设计促进心理资本培育、提升就业能力的相关策略。 二、理论模型和调查设计 1.理论模型根据对文献的梳理,我们构建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模型。该模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理资本及其维度,用来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及其构成;第二部分为心理资本与就业状态关系,用来考察心理资本对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的影响;第三部分为心理资本与相关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来提炼影响心理资本的关键因素,为设计“9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提供依据。具体如图1所示。依据概念模型及相关的文献观点,本文的主要假设如下:H1: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H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校层面背景变量(学习层次、年级、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与实习经历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H3: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家庭层面背景变量(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方式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H4:毕业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过程(就业决策、就业心理状态、就业困扰等)具显著性正向影响;H5:毕业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结果(就业状态、就业速度、就业满意度等)具显著性正向影响。 2.研究量表本研究采用Luthans开发的心理资本量表作为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33],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修订。采用Liket五点计分法进行测量,无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者心理资本水平越高。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因子负荷量较低的第4题、9题、10题、14题和21题逐项删除。删除5个题项后,心理资本量表整体及各维度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900、0.787、0.755、0.770、0.735,分半信度分别为0.821、0.768、0.748、0.735、0.761,均在0.7以上,内部一致性良好。经适合度检验得到KMO值为0.920,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较高,因子结构清晰,结构效度良好。 3.调查设计与实施本次调查从2013年5月20日开始到6月10日结束,以河北省某综合性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样设计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学生来源广泛。该高校在河北省高教系统有较高知名度,生源分布全国各地,有较高代表性。第二,学科设置齐全。该高校学科涵盖了国家除军事学之外的所有门类,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抽样与比较相对便利。第三,服务调研目的。之所以把调查对象在大一到大四之间进行分配,与分析的目的密切相关。如前所述,本次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探索“90后”心理资本状况对其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的影响,这需要对正在寻找或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对大四学生来说,很多人从大四学年的10月份开始寻找工作,签约高峰主要出现在下一年的四、五月份。没有签约的同学也经历了若干次的简历投送和应聘体验,对就业过程和结果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同时,5月份也是该高校要求学生返校进行论文修改与答辩的时间,学生集中返校,调查实施比较容易。本次调查的第二个目的是了解“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水平、构成以及探讨影响心理资本的前置因素,为设计“9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提供依据。这就需要将样本范围扩展到涵盖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在校大学生,以便使其更具代表性。第四,办学层次完整,涵盖了一本到三本的所有类型。调查采取携带问卷访谈的调查方式,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87份,回收率为97.4%。其中有效问卷475份,有效率达到97.54%。 三、研究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编码和录入后,运用SPSS21.0作为统计工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在此次有效调查样本中,男生共234名,占样本的49.3%;女生共241名,占样本的50.7%。一本学生共215名,占样本总量的45.3%;二本学生共24名,占样本总量的5.1%;三本学生共236名,占样本总量的49.7%。大一学生共103名,占样本总量的21.7%;大二学生共116名,占样本总量的24.4%;大三学生共95名,占样本总量的20.0%;大四学生共161名,占样本总量的33.9%。文科学生共235名,占样本总量的49.5%;理工科学生共240名,占样本总量的50.5%。 2.“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状况数据显示,当前“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较为富足,其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略上(大于理论中值3)。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中,韧性得分最高,希望得分最低,即大学生韧性水平最高,希望水平最低,具体见表1。 3.不同背景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我们把背景变量分为性别、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学校层面包括学习层次,年级,专业类别,成绩排名等;家庭层面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方式等。具体见表2。(1)性别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分维度均未在性别上形成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H1不成立。(2)学校层面背景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希望、韧性、乐观分维度均在学习层次上呈显著性差异,心理资本和希望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H2部分成立。通过Tamhane’sT2事后检验,一本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希望、韧性、乐观分维度水平显著高于三本学生。经过LSD事后检验,发现成绩前5%的学生希望水平和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成绩处于6%-25%、26%-75%的学生和最后25%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6%-25%的学生希望水平显著高于最后25%的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生干部、实习经历上并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但在个别维度分析上亦形成显著性差异。“90后”大学生自我效能在实习经历和担任学生干部尤其是班干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在实习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担任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水平(M=17.8311)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M=16.5475)。具体分析学生干部类型后发现,担任班干部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M=18.0391)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M=17.0922),但在学生会干部和社团干部上无显著差异。最后,经过LSD事后检验,发现有非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的自我效能(p=0.011)和希望水平(p=0.021)显著高于无实习经历的学生。通过图2可以发现自我效能在专业无关的实习经历上达到顶点,而希望则在专业相关实习经历上达到顶点。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所授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获得专业实习岗位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现自身所学知识难有用武之地,导致自我效能感下滑。但与非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相比,专业相关实习经历更能帮助“90后”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形势和自身职业期望,从而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并掌握实现该目标的方法。因此,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的“90后”大学生希望水平更高。此外,“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专业和接受学校就业心理辅导与否上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当前多数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形式化泛滥,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有效建立解决方案,从而在积累心理资本上功能弱化。(3)家庭层面背景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在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教育方式上皆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H3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90后”大学生备受家庭关注,皆从家庭获到巨大的力量与温暖,在心理资本形成过程中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 4.“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分析本次研究将有效样本的心理资本按降序排列,将前后30%的被试样本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代表心理资本水平的高和低,进而运用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探究心理资本高低对就业的影响作用。(1)“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过程的影响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心理资本处于不同水平的“90后”毕业生,其就业决策倾向性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89),但在就业过程中心理状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研究假设H4部分成立。高分组和中分组的“90后”毕业生的求职心态多为信心十足,而低分组的相对消极。具体表现见图3。此外,通过对不同心理资本组别与就业困扰进行交叉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低分组的就业困扰更倾向于自身原因,高分组倾向于社会因素。这也反映出心理资本高的毕业生归因风格更为积极,而低分组毕业生本身的心理状态略消极,自信心不足,遭遇就业困境时更容易将其进行内部归因。(2)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可以发现心理资本处于不同水平的毕业生,其就业状态(p=0.176)及就业速度(p=0.30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进一步进行分析,仍旧有一些有价值的所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将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也纳入就业率的统计中,而本研究仅考察心理资本对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关系。剔除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后,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的就业率分别为45%、56.1%、31.4%,说明心理资本居中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心理资本偏低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就业速度上,高分组和中分组的毕业生就业速度多为一个月内,低分组的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速度多为三个月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心理资本高的毕业生,其就业更为迅速和顺畅。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分组一个月内寻找工作的比重高于高分组,低分组在半年以上寻找工作的选择上没有样本分布。形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被试样本容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心理资本偏高的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较高,对未达心理预期的工作单位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就业。而心理资本偏低的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一开始就对工作地点、单位性质、收入水平等期望值不高,珍惜每一个到手的工作机会。此外,以心理资本组别转化的虚拟变量作为自变量,就业满意度为因变量,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通过F检验(F=8.508,p=0.001),两组虚拟变量都就业满意度形成显著解释力。其中,高分组&低分组标准化系数为0.761,中分组&低分组标准化系数为0.584(见表3),表示高分组和中分组的就业满意度皆高于低分组。综上,“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客观就业结果(就业状态和就业速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主观就业结果———就业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研究假设H5部分成立。 四、结论讨论与政策建议 1.“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结论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较为富足,其分维度中韧性水平最高,希望水平最低。心理资本及其相关维度在学习层次、学习成绩、学生干部、实习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一,一本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分及分维度希望、韧性和乐观水平显著高于三本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本和三本在社会认同度、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三本学生初入学后心理压力较大。同时,由于中国文凭“等级”观念的影响,三本学生的就业机会明显低于一本学生,这也对三本学生心理资本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三本校方要重视其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优势。第二,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希望水平也显著提升。这可能由于校内师生较为重视成绩,学业优良的学生受到外界的肯定和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成长过程相对顺遂,造就了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反过来又促进学习优良者的学习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而学习不良的学生可能由于多次的失败经验而产生自暴自弃等消极心态。这要求学校打破习得性无助,帮助学习不良的学生积累心理资本。[34]因此,学校急需帮助学习不良者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熟知自身优势劣势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引导其形成正向思考方式,提升心理资本尤其是希望水平。第三,学生干部尤其是班干部经历可以帮助“90后”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水平。这可能由于学生干部尤其是班干部承担着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沟通协调等工作能力,较易获得师生的赞扬和肯定,通过持续的成功体验保持自信心。第四,实习经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水平和希望水平。这是由于在实习过程中,“90后”大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积累工作经验。这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办事效率,通过成功的工作经历提升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坚强意志,了解自身职业期望并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升自我就业希望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与学生管理岗位,帮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成功经验,养成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第四,心理资本对毕业生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心理资本高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心态和行为更为积极主动,归因解释风格偏于外部归因,就业速度较快,就业质量更高。这表明心理资本对个人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及就业质量产生积极深刻影响,可以作为改善“90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2.政策建议尽管数据显示高校在“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上起主导作用,但现实中的心理资本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90后”大学生没有生活在真空中,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上,需要在突出高校作用的同时,加强多方配合,借助多方合力,更好地实现心理资本建设的目标。第一,“90后”大学生要自我完善。每个学生要意识到心理资本对自身就业的显著预测作用,在校期间除了要努力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外,还要善于累积自身心理资本。一方面,“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创造机会提升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就业过程中,要提高自信心,善于把握就业机遇;端正就业心态,正确认知自我和就业环境,设置合理的就业目标,并为之进行积极的职业准备;构筑积极心理应激机制,以就业过程中的挫折为契机,寻找自身的短板加以完善,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二,学校要构建良好的心理资本培育氛围。首先,高校应将心理资本培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帮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更为直观地掌握积累心理资本的方法,并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加以迁移和巩固,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积累心理资本的习惯。其次,要针对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训及问题解决机制,着重改善本三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各维度水平、成绩不良者的心理资本和希望水平以及非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再次,定期组织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和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心理档案,及时诊断疏导“90后”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后,学校要净化校园环境,构筑积极校园文化和人际氛围,为“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第三,父母要发挥好后盾作用,为子女心理资本提升提供情感支持。家庭对个体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父母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为子女做好榜样,引导子女形成积极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子女的心理状态,在鼓励子女开发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同时积极积累心理资本,拓展综合素质。第四,社会要构建全方位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大力倡导心理资本之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鼓励高校和家庭企业有效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其次,通过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等手段,增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空间,帮助其通过成功经验建立心理资本优势。再次,确保心理教育资金投入,为学校优化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及相关配套机制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受限于研究者人力物力的限制,本研究在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与就业关系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首先,本次调查样本来源较为单一,均来源于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样本容量偏小,样本代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加之本研究通过被试样本的自我认知来评估其心理资本状态,可能由于个体认知失衡或主观故意,造成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产生误差。希望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取样范围,增强抽样的规范性和研究的科学性。其次,人的心理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心理资本可能会发生变化。受限于研究资源和条件,本次调查研究仍旧属于横断面研究,样本均来自同一时点。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展开长期的纵向研究,跟踪样本心理资本的变化,深挖心理资本与就业的关系,为心理资本培育和就业体系的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总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具有积极作用。大学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资本积累的关键时期,关注并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尤为重要。鉴于心理资本建设的复杂性,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构筑心理资本培育机制,并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资本优势来拓展其就业机会和提升就业质量。 作者:杜晓静李慧娟王智红沈占波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教育心理分析论文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基本走向市场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下各种因素的影响,转变就业心态,正确认识市场化、端正就业意识,多样化就业、就业重心下移,积极谋业、甚至多次就业,努力实现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 一、大众化教育下的就业现状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英才教育、大众化憝育、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普及教育三个阶段。姑且不论特罗的理论是否真的适合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际,但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和社会面临的大问题。 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路,到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达到33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l5%,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因为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加起来所有的就业岗位是4.3亿个。中国现在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7.4亿个。很快就要达到7.5亿个。等于说,中国用7.5亿个就业岗位提供的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0%都不到。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仅用4.3亿个岗位就可以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0%,甚至70%。从这个反差中看出:我国现在要么是充分就业。但是平均从业人员的收入肯定不会太多,而且有可能出现高学历向下积压;要么不就业,不就业使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这几年教育的大发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大大增加,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下降,产生了岗位和人才学历的不对等,用人单位呈现出人才“高消费”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教育大众化下的人才浪费,从整体上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 二、就业市场化的选择 有的学者提出“教育市场观”的观点。认为教育市场观是调节教育内部分配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有用的观点,是一种激发教育活动效率的有效思路,它包括教育在市场中、教育成为市场、教育遵循市场规律。 就业是学生从入学到完成学业的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学生从学校生活进入社会劳动生活,开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还是毕业生的就业标准,亦或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其市场化趋势愈发明显。 (一)毕业生就业由政府行为过渡为市场行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过渡为市场行为。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的主导作用。收入期望在调节毕业生就业流向、就业观念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之就业专题调查(2002—2003)》指出,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收入。“大学生期望最低月收入平均约3200元。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提高了700元。’’“很多大学生宁愿到收入高但随时可能下岗的单位(占84.9%)。”西南师范大学团委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经济收人的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其对收入的要求与社会实际情况相比,期望值偏高,大学生群体对于最低收入的期望差别较大。 二是双向选择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最主要的方式。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就业市场化即大学毕业生全部进人人才“市场”.企业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是必经之路。各类人才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要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里。 三是部分高校学生一毕业即待业成为可能。部分同学成为就业大军的“校漂族”,部分人无业可就,部分人则有业不就。这也是市场调节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杠杆。面对市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经受严峻的考验。校方也在为就业率的高低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社会效益,关系到学校下一年的生源。这就是市场规则.这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主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主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直接进人个人创业阶段。 (二)就业市场化过程中要注意处理的几个矛盾 (1)就业市场化与人事制度改革之间的矛盾。现行的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能与毕业生市场化的择业机制相协调,毕业生落户、档案划转等方面还约束着毕业生就业.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社会保障措施尚不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毕业生的流动。 (2)就业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缺乏前瞻性,没有与就业市场化实现互动。专业设置上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是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还没有准确把握,盲目设置专业,一拥而上脱离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 (3)就业市场化与大学生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社会、高校及学生在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形势,主要是就业观念落后。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缺乏就业主动性。 (4)就业市场化与人才信息不畅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需要良好的就业信息流通.但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着信息不畅,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以区域就业为主,还是围绕着接收大学教育的区域打转。 三、市场化就业的对策思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各种就业因素的影响,多次就业,自谋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转变就业心态,积极就业、谋业,以我为主,并努力完成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 (一)正确认识市场化,增强就业意识是前提 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压力突增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解决是我国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大问题。(1)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人世”的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人世”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短期冲击。 (2)我国就业压力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城市劳动力就业:其次。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找工作.使得城市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就业形势日趋严峻。(3)高校连续扩招,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域不平衡性。这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二)多样化就业、就业重心下移是方向 教育的“大众化”使很多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的同时也使“精英化”就业转为“大众化”就业。这就需要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用大众化的观念来对待就业。要逐步让人们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提高其素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然和所谓的“高尚职业”联系在一起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平晾长仍然希望到传统受尊重的岗位就业,如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而现实的状况是这些传统的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接收能力在不断减弱;传统观念中所谓的“好工作”、“好岗位”越来越少,也正是这样的观念使他们白白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但是。当我们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时就会发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以及加入WTO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的职业甚至新的行业在不断涌现出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创业的可能。 (三)积极谋业、甚至多次就业是选择 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就业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国家“统、包、管”一条龙服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因此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有意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机会多接触社会,主动了解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特别是要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缚.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毕业生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及社会的选择。 (四)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是趋势 现在的教育模式将从职业培养人才转向创业培养人才。传统的高等教育只强调按照现有的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培养,而没有看到社会发展对职业变化的需要。在未来,创业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创业教育的凸现,成为高等教育的新任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人才就业的主导方式将不再延续传统的就业模式,即不再是先由社会出现一个职业位置的空缺,然后个体去应聘.而是转变为人才自己预见到社会发展需求.然后组织成一种适应未来需要的知识模式和能力模式,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工作模式,从而创造出一种职业模式来。这种对社会发展的预见能力和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高超的组织能力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是一种创造能力。未来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进行这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也将成为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超级秘书网 (五)培养目标的再确认、反思大学教育是延续 传统的大学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直接为企业培养有用的人才,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并不是体现在学生毕业后的即时就业,而是反映在学生就业若干年后的工作与大学所学的知识技术相关联的潜在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改变了以往学历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格局,必然导致在就业地位上大学毕业生的非特权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使大学学历在社会职业分配上的地位开始动摇,大学生就业的学历规定力在弱化。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加快了大学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分离,呈现出劳动多极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整个教育与培训体制,包括传统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内的教育、培训目标进行重新调整,要求大学教育改变以往以完成学业程度为唯一判断标准的传统,转为关注劳动就业。引入部分职业教育的要素。重视学生在学期间职业观的形成,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业生活,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策略分析论文 文章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一个既有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又不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其供需关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波动。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就必须从市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出发谋求解决策略。 如果将大学毕业生所能提供的专业技能服务看作是类似于商品使用价值可供消费的服务,那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则可以看作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是该服务的供应方,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则是市场中对这种服务的需求方,三方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供求不断变化的市场。但由于高校一般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与其他市场中的商品供应者相比,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具备完全市场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它们在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的情况下,因为不能随意变动其供应量而时常处于被动的境地。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波动的因素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从以往的供小于求到现在直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供大于求,其始终难以处于一个理想的均衡状态,究其原因,除经济大气候、就业市场机制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外,更多地是受种种微观因素的影响。 1.成本因素。学校培养成本。在供小于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学校的成本收回能得到保障。但在扩招后,由于持续的供大于求的市场只给予大学毕业生们比较低廉的平均价格,与看涨的学费相比,家长们开始抱怨和质疑学校收费过高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影响着学校培养成本的收回,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刺激市场需求,扩充市场容量,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培养成本和学生接受教育成本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主要为受教育的)成本。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对月薪的平均预期在1200元左右,百分之二十在1000元左右。我们以一年为期限考察损益平衡下单个毕业生在校所费的全部成本,其中:单位固定成本用在校本科生一年学费的大致区间3500-6500元表示,目标利润期望值区间1000-1500元,单位变动成本用估计的生活费、书本费、其他杂费之和的区间5000-1000()元来表示,那么计算出来的单位“商品”价格区间在9800-18300元。在这个基础上乘以四,得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就读四年后就业的成本区间为39200-73200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衡损益的最低成本也难以在毕业生找到工作之后的两至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通过他们的薪酬得以回偿。 用人单位的取才成本。用人单位的取才成本指的是用人单位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获得所需人才所支出的一系列费用,其中包括获取相关人才信息的成本、招聘筛选成本、培训成本、机会成本、人才短缺成本及对方违约风险成本。理想的市场状态下,各用人单位都能从市场中各取所需,不存在人才短缺成本和违约风险成本,其他成本的支付也相对较少。在供大于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似乎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人才短缺成本和对方违约风险成本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仔细估量,用人单位要在参差不齐的大学毕业生中寻找到对口的人才,其获取人才信息的成本和招聘筛选的成本其实也并不低廉。 2.价格因素。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整体平均价格是随着供求关系的波动而变动的,虽然其价格受到市场因素的作用,但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市场最终还是会给毕业生一个量身而估的价格的,这不仅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更是市场选择的显著体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类似于商品价格的毕业生的身价(薪酬)并不能完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还受到专业(行业)、具体单位、个人不同预期的影响,毕业生的市场平均薪酬不能灵敏地波动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状态,价格作为商品服务市场一个最明显的因素在该市场中受到约束。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状态决定了毕业生一跌再跌的身价。这是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的一个极端体现。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种“活的”具有永久增值潜力的商品,也不肯完全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 3.价值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作为商品的大学生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二是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三是再发展的潜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是其用人的首要标准,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大学生的成绩、证书、学历与相关测试等对此加以衡量,而单个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以及再发展的潜力一时无法用面试或其他简单形式度量。排除造假的可能性之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难以全面测定每一个应聘对象的真实价值,或者说做这种测定不具有经济性。然而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整体价值却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平均价格得以反映。理想的市场状态中,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工作体现其人生价值,用人单位也可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商品价值属性,市场给出的是一个与其整体价值相称的平均价格水平;在供小于求的态势下,市场会提供一个较高的平均价格,这个价格超过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价值。就目前而言,大学就业市场的平均价格是远低于其整体价值的。 二、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主要策略 我们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供需均衡问题时要从市场的国家和市场各相关主体两个层面来加以思考。 1.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鉴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当前态势,政府应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来促进市场按其规律有效运转,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和服务者,应制定相关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服务,确保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创建平等的交易机会与就业平台。交易机会与就业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各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自由流通,使大学生这种商品能够按照自身的价值和价格顺利交易,形成一个良性的全国范围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适度扩大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比例;给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更多的用人自主权,使企业敢于用人、公平用人;改革户籍、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毕业生解除跨区跨省就业的后顾之忧。 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治建设,维护就业公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法律手段是政府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手段。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各个相关者的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的秩序与效率。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要从立法的高度来保障他们公平就业的权利。 2.大学生就业市场各相关主体优化自身素质。需求方—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以较低报酬扩大比例的形式多试用应届毕业生,在合理的期限后择优录用。这种方式有利于用人单位低成本利用人力资源,也给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上岗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对于所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员,用人单位可在人力资源部建立人才档案,以学校或专业为类别,结合他们实际工作的表现情况,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其质量和差异,从而在以后的招聘中有的放矢;用人单位应与所在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高校保持联系,交流信息,有侧重地寻找适合本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减少招聘筛选的成本;各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在统筹本单位人力资源基础上制定中长期人才吸收培养计划,特别是针对特殊的领域和未来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技术项目,定时或不定时的向社会公布其所需人才的类型和岗位不仅可以保证人才供应链的持续循环运转,还可以为大学新生提供择业风向标,向他们透露未来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供给方—高校。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必须随社会用人机制(或谓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出现高校育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在如今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下,高校只有适应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培养出“畅销”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一要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目前和将来几年,市场上大学生这种商品都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用人单位因此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苛刻条件,再加上我国地区经济的差异和新兴行业、朝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而深化市场细分,剖析市场需求,找准学校定位是保证产品畅销的前提。二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进行差异化经营。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之中,不仅具备与他人同等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而且还拥有他人一时难于逾越的特质与优势。这种特质与优势即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产品进人市场的突破点。高校积极进行差异化经营,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其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与接纳。超级秘书网 商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大学毕业生必须树立起自己是产品和商品的意识,积极营销自我。一要低价人市。按理来说,大学生在输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人市场时应考虑成本回收,但是由于其非市场主体地位和目前市场的低价趋势,其不可以也不能够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擅自调高价格。所以,对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在当下一个整体低迷的就业市场下,走低价切人再求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现实而理性的选择。二要资源整合。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资源整合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资源整合,因为信息往往存在不对称、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毕业生谁先占有了市场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谁就能取得就业主动权。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必须主动出击,冲破信息的障隔,利用各种途径比如网络媒介、老师、同窗、亲朋、人才交流中心等整合信息为自身所用。三要价值营销。商品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营销其品质。大学生除提高自身进人市场的内在品质外,还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品质,务必做到“形、态、礼、言”的完美统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摘要:就业形势一年严峻一年,且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就业形势空前的严峻。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极大落差和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女大学生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所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调适方法对促进其顺利就业尤为重要、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困扰调适 一、女大学生就业困扰的表现 (一)女性生理特点产生“女性就业歧视”的困扰 例如某师范大学的小雯在大学生城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单位需要新闻专业毕业生,就凑过去看,发现自己的条件完全符合。于是她必恭必敬地将简历递给工作人员。可是,对方根本不看简历,只是面无表情的摇头。“是不是只要男的”,她忽然想起以前说的某些用人单位的性别要求,果然工作人员很不耐烦地点了头。小雯的这种求职遭遇,被很多专家定义为“女性就业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的年龄段,又是她们结婚与生育的年龄段。用人单位招收女性职工承担的成本较高。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女职工特殊的胜利现象和所承担的人口再生产劳动,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少招聘单位认为最头痛的是,好不容易招到一名出色的大学生,并且进行了培训,但没多久就结婚生育。女大学生工作后遇到的这些问题,必然会对企业正常的工作造成影响。现在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精兵简政,一个萝卜一个坑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而男大学生上岗后却不存在这些头痛的问题,所以用人单位还是会首选男大学生上岗工作。由于我国现有的福利政策。女职工的生育费用和生育带薪产假增加了所在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企业不愿接受女大学毕业生。我国有学者认为,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会增加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减少女性劳动力的市场需要。当问到女生就业难于男生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是多种原因形成的,根据女生们选择的多少排序,认为是“性别歧视”、“女生的生理特征”、“女生不及男生优秀”等原因造成的。 (二)女性心理特点产生不良就业心理问题的困扰 女生在求职是对学校、父母和亲友方面的依赖性高于男生,依赖学校推荐、父母帮助、亲友帮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的女生认为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首要是靠家庭及社会关系,仅有10%的男生是如此看法。自卑心理也是影响女生就业的是一个重要因素,女生就业难已经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求职前已经想到招聘单位不会要自己,增加了自卑感,打击了自信心。此外,有专家认为,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底,这都严重影响到她们顺利就业。具体影响表现如下: (1)自负与自卑心理 大学女生往往存在自负心理,就业时易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 (2)依赖与从众心理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困难,依赖心理较大。有些女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盲目从众,追求大多数人特别是同性选择的“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等企业,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分析。 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及心理调适 (一)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 国家和社会应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 (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女大学生的求职技巧 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三)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 (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女大学生的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总上所述,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暂时无法根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得到完善。女大学生只要知识、能力和终合素质全面提升,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就业也不再困难。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女大学生就业心理 【摘要】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社会现实中依然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女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普通高校女毕业生占总人数的44%左右。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准确把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及归因,重视女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和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 1.1安稳与实惠心理 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就等于捧到了“铁饭碗”,不会有“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风险,这些思想导致了女大学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偏爱心理。实惠也成为女大学生的普遍价值取向,有部分女生在“大款”、“大腕”面前,放下清高,挽起“款爷”的手臂,把金钱实惠作为人生目标。 1.2自负与自卑心理 大学女生往往存在自负心理,就业时易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 1.3依赖与从众心理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种种困难,依赖心理较大。有些女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盲目从众,追求大多数人特别是同性选择的“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等职业,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分析。 1.4焦虑与恐惧心理 就业前的一段时间内,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奔波于用人单位之间,心里非常疲惫。加上就业市场上男女机会的不平等,使女生就业受挫的经历更多,造成女大学生精神上紧张,烦躁不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有些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女生甚至出现“就业恐惧”。 2产生心理困扰归因 2.1社会因素 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后果。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己被现代社会所摒弃,但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仍左右人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 2.2学校因素 高校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还显得比较被动,就业心理咨询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不够广泛。 2.3自身因素 (1)不正确的自我定位走入心理误区。有些女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而是盲目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2)低职业成就动机导致行为偏差。女大学生虽然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但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职业成就动机却较低,有些女大学生将人生幸福寄托在“找个好丈夫”上,将很多精力放在身材、美容、穿着打扮等外在的形象上,而忽视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引发心理危机。 3措施与对策 3.1国家和社会应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 3.2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3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角色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女大学生在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写作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1)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2)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这使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同时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 (3)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二、对策与措施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四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取得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报关员、营销员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3)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4)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职业生涯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2)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3)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关键字:心理健康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活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关键字:心理健康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活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关键字:心理健康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活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摘要】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内在积极心理资源,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起到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中的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能够促使大学生设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增强对求职情境的掌控,有效抵御焦虑反应,尤其在面对就业压力、求职挫折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合理归因,保持积极心态和持续的就业动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通过全程生涯规划、导师制学习、实践创新、职业体验以及结合就业心理辅导方式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心理资本;自信;乐观;韧性;就业能力 有关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研究最早出现于英国,着重个体劳动者潜在可雇用性方面的研究,虽然目前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丰富,然多以在职人士为研究对象。国内学者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虽然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都比较一致地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获得、保持、发展工作的综合能力(陈勇,2013),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上的集中体现。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兴起以后,FredLuthans等人(2004)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组织行为领域,形成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的概念,随后有关心理资本研究大量涌现。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包含了自信、乐观、韧性和希望四个维度,具有可测量、可开发、可培养的特性。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作为个人内在潜在素质,具有很大相关性,心理资本的可测量、开发、可培训的特性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1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内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就业能力的研究逐渐丰富,沈晓梅(2013)、马亚静(2014)、李晓娟(2014)等对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展开了理论方面探讨,李金地(2013)王尧骏(2013),师玉生、安桂花(2014)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和乐观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吴旻(2015)等人研究也发现大学生事务型心理资本(自信、乐观、韧性、希望)对其就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韩菁(2016)等通过实证研究,均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心理资本干预将有助于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提升自我效能感,树立大学生就业信心 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度,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减轻压力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提升又将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在现实中,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人往往能确定较高的工作标准,并能主动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将有助于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追求,成为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就业过程的主动性增强,体现在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和外在就业压力时,依旧有充分的自信去面对和克服阻力,寻找与自身条件和生涯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职业目标,避免盲从或者“高不成低不就”的消极就业状态。此外,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意志努力和坚持度,面对就业压力和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在求职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大学生会确信对求职情景的控制力,从而减少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专注于问题和困难上,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并利用情景激发出更大的能量来发挥潜能,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1.2开展心理资本开发,增强大学生就业韧性 韧性是心理资本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又称心理弹性、复原力,是个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常常遭受拒绝。研究发现,韧性好的学生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肯定自己的努力,有所作为。韧性有助于压情境下的情绪控制和坚持不懈,能有效缓解焦虑,保持心理健康,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比如调整职业期待,改变认知、运动宣泄、重新规划、接受培训等有效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和提升就业能力的积极途径。而韧性较低的学生在面对求职失败等挫折情景时,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暴自弃、逃避、攻击等。因此,培养高韧性的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困境突破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1.3保持乐观,帮助大学生正确求职归因 在面临失败和成功时,人们往往会自我去寻找原因。积极心理学家马丁•斯林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具备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个体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通常会做外部的归因,认为失败、挫折都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等外部的因素引起的,而在面临成功和成就时,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个体会认为成功和成就是自我的内在原因所致,而且是长期的,并会影响到其他活动。因此,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个体,在面对外在的就业压力时,会采取幽默、升华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避免压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求职中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逐步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帮助他们摆脱求职挫折感,保持积极心态。 1.4体验积极,保持对就业目标的不懈追求 希望作为心理资本的另一重要维度,指的是人的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表现为对目标的锲而不舍;体现在对目标追求过程中的积极状态,从总体来看,希望品质能够促使个体长期维持兴趣、高兴、自豪等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就业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促使大学生个体获得更多的人际支持和就业资源;同时,良好友善、积极健康的持续状态和坚持有序、路径规划的行为特征,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会逐步稳定内化,构成大学生内在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从就业具体情境来看,“个体在遭遇就业失败挫折等负面影响时,对目标坚持不懈的积极状态和锲而不舍能帮助个体更客观地看待失败和挫折,从而更快地调整好培养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貌主动出击”,体现出百折不挠的品质,克服阻碍达成就业目标。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就业心理资本 2.1全程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希望感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势必要注重对心理资本的开发,做好大学生的全程生涯规划就是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希望感,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我、用专业方法评估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职业性向等,充分发掘内外在资源,和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就业政策环境等基础之上设立合理且富有一定挑战的生涯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将目标分解,帮助寻找发掘达成目标的不同路径,可能出现的挑战、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解决预案等,当小的子目标达成后,就会产生积极体验,一方面会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认可,提升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会巩固达成下一个目标的期望,增加希望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2.2实践创新开发大学生自信品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让他们在真实而可行的任务中增加经历和见识,“让他们了解职场环境和岗位要求,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交往技能,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创造价值的困难与快乐,培养良好职业素质”。 2.3导师制培养方式促进自主探索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提供一种创新性的途径,一方面,专业导师能够提供榜样和重视他人的力量,提供大学生模仿和替代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导师可以提供实践的情景和真实体验,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研究专题,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进行结果检验和过程总结,有助于自主探索,保持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韧性,导师在这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提升自信。 2.4职业生涯体验开发大学生职业韧性 职业生涯体验周、岗位实习等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多次的演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内心的职业安全感,将这些情景中学习成果可以内化和迁移到以后的就业情境,有助于就业能力提升,另外,帮助学生通过对演练中问题和困境的解决,学会积极的归因模式,改善对自我和就业的期望、动机和外在行为反应,提升职业韧性。 3设计就业团体辅导方案全面开发就业心理资本 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除了从总体上融入心理资本开发方法,还可以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干预方法,基于某个小的就业团体的开展就业潜能开发的方式,通常显得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就业团体心理辅导是常用的一种干预方式,基于积极心理资本理论的就业辅导团体方案设计可以运用心理测评、游戏、互相评价、个人反思、视频观看、制定计划结合的方式,设计游戏导入、自我探索、叙事重构、建立计划等环节设计进一步开发积极就业心理资本,适度设置就业相关的障碍和挫折情境,允许体验失败,并引导个人反思和内省,引导大学生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心理舒适区以外选择最想完成的事件且制定计划,帮助大学生们分析实现的步骤和找寻有效资源,重点训练学会延迟满足,选择更有韧性的做法以应对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弹性,提升就业心理资本。 作者:阮小燕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ABC心理教育运用 一、ABC理论简述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一种理论,埃利斯认为,人们通常的情绪困扰,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BC理论是心理学上认知疗法的一种,它是通过纠正人们的认知来改善咨询者的情绪体验,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有两个同事一起逛街,恰巧看到另外一个同事迎面过来,但是对方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直接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可能有一个人是这么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又没带眼镜,没看到我们,也可能有别的原因”,但是另外一个可能会想:“他是不是还在为前几天的吵架耿耿于怀呢,他现在故意不理我,下一步可能就要找我茬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想法造成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下一步可能前者该干什么干什么,而后者的这种情绪会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信念中,就有可能产生情绪障碍。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大学生的部分不良的就业心理状态等都是由于认知错误造成的,如果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会有促进作用。ABC理论虽然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是理论掌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笔者认为,如果能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进行融合,将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心理辅导的老师是不可行的,辅导员通过掌握ABC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将会大大增强学校就业工作的力量。 二、ABC理论子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学生出现的不良就业心理,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在这里不再论述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仅仅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普遍的就业心理不良现象以及辅导员如何运用ABC理论进行教育和引导进行探析。 1、自卑 自卑主要表现为脸红、低头、出冷汗,这些大学生胆小、萎缩,面对就业单位不知所措。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分为重点大学、普通本科、独立学院、高职院校等,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面对毕业院校比自己好的大学生或者条件比自己好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缺乏信心的现象,这些大学生勇气不足,瞻前顾后,缺乏主动争取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学历相对比较低以及农村的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多,女性出现的比例也比较大。自卑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辅导员在面对这些大学生时,要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因为大学生的B(信念)出现了不客观,所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的结果C就出现了问题。面对这些大学生的B,辅导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通过自我认知,帮助大学生认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长、优势在哪里,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去比别人的长处;另外,还要认清楚现实情况,对于应聘的岗位自己符合的条件有多少,不打无准备的仗,对于条件高的岗位不要贸然去应聘,否则失败的次数多了势必打击自信心,而对于符合条件的岗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全力出击,并及时总结应聘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等。 2、焦虑 焦虑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长期担心、心烦气躁、心神不宁,思想压力大,睡眠不好等,严重的甚至对就业表现出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工作等。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首先让他们认识到,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地焦虑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学生过度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B(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有的大学生感觉自己没有竞争的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焦虑。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的信念B——“没有竞争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行纠正,通过自信心的塑造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纠正学生的认知。 3、从众 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表现为:选择大家都看好的热门职业;就业地区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或者大城市;趋向于选择工资高的单位等。这是因为大学生很多人把别人的就业选择作为自己的参考标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盲目从众。这种从众往往导致大学生扎堆找工作,造成很多人失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等后果。辅导员针对这种情况,同样要纠正大学生心中的B(不合理信念)——“别人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辅导员要通过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自己适合的工作和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来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求金钱、大城市和工作轻松等条件。而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刚开始起点的不同并不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只要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早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4、自我定位过高 这种大学生也体现为自大的心理,他们认为自身条件很好,自我估计较高,在职业的选择上表现为职业取向太高,脱离现实,心态上自高、自傲,盛气凌人。这种类型的很多大学生往往自己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就业单位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十全十美,对于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但是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这种单位是否能够招聘自己。而这种大学生一旦未能如愿,则容易出现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这种好高骛远的心理对于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很大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利用ABC理论纠正学生的不合理信念——“我的条件很好,我就应该去那些大型企业”。纠正这种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很多,辅导员可以利用清单法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人外有人”,帮助他们认识到找工作不是要找所谓的“好”工作,而是要找自己适合的和适合自己的工作等。 三、辅导员运用ABC理论的注意事项 现实中,大学生的就业不良心理现象不仅仅只有以上分析的四种,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四种是受大学生认知因素影响比较大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就业认知因素是指由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主客观因素推理与判断是否正确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而ABC理论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针对以上四种心理现象最为妥当,因此本文不对其他心理现象进行分析。ABC理论本身是心理咨询方法的一种,笔者认为辅导员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讲求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逐步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只有这样的前提下,辅导员进行的关于认知等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产生效果。当今国内众多学者对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疏导者,但是具体怎么疏导谈之甚少,辅导员还是要经过实践总结掌握方法。 2、ABC理论是通过纠正学生的认知来达到调整学生心态的目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要认识到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一些客观现实条件等的不可改变性。如,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时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大学将近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确定,每个人的素质是不同的;大学生的性格经过社会化的过程也已经是基本稳定的状态等。只有认识到这些,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瓶颈或者分析问题时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如一位辅导员在进行一名自卑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他要通过交谈认识到这名学生的自卑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家庭、自身素质还是其他原因,而家庭条件等是老师不可改变的,这时在利用ABC理论进行疏导时应该把分析的重点转移,而不应该局限于不能改变的现实情况。 3、虽然本文研究的是ABC理论对于辅导员就业工作的帮助,但是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辅导员在运用这个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该理论的使用也是因人而异,不一定所有的辅导员都适合使用本理论,辅导员在与大学生交流前,务必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要生搬硬套理论,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 四、小结 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可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和人生过程中的抗挫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在逆境中,控制负面影响,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仅仅对心理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这些就业心理的教育和指导需要和学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其他工作如就业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员,就业指导课程等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探讨 摘要:高职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高职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和需求相对较窄,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增加,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多方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就业教育;岗位选择 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模式变化多样,高职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辅导学生,以宽容的心与企业合作,增强耐受力和自信心,正确定位职业的选择。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意义 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是高职大学生人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转折点,需要不断完善心理素质,就业指导老师或辅导员老师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开展咨询和辅导。 (一)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不仅关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当前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有更大的困难,许多学生存在就业心理困惑,迫在眉睫的是探讨健康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人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调整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三)就业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有利于缓解高职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有利于采取相应策略来服务与大学生就业择业,助推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选择的探讨 (一)大学生求职的态度。据调查,大多数毕业生都谨慎,当前就业形势下占54.47%,需要动员相关力量,聚集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健全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具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建立人才市场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发展调控机制,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专业群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专业和工作关系时,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工作希望尽可能是专业同行,但是不坚持,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可接受,专业倾向于身份,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意识,男性大学毕业生在此表现更加明显,39.59%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就业市场没有对应的专业,85.41%的毕业生认为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是盲目的去企业,到主动了解他们自己的和客观的了解当前图1的就业形势。 (三)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困难。大部分的毕业生仍然选择克服困难,占40.18%,有33.03%的毕业生遇到的困惑,会抑郁,14.29%的毕业生将继续抱怨没有行动,除了12.5%的毕业生选择逃避现实。 三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就业认知的偏见。自我意识偏差是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需求、价值观和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定位,主要表现为自负和自卑情绪,职业偏见主要为偏执心理、盲目屈服心理。当前就业竞争加大,一部分毕业生决定“先就业,然后选择职业”,降低就业期望值,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公司雇用,就甘愿屈从就业,因此一定程度增加了就业压力的盲目性。(2)情绪困扰。包括悲观、不满、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如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状态,沮丧的职业生涯中,会感到无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3)适应社会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盲目从众和比较心理。①功利主义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心理上和其他人比较,毕业生的心态往往盲目地追随或遵循他人的建议,职业生涯中盲目的追求高薪的起点,强调职业的功利主义价值。有的大学生往往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状态出发,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过多关注其他就业方向,一直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条件的单位,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就业失败。②依赖心理。依赖是指个人长期由依赖习惯形成的心理状态。学生就业的这种心理往往缺乏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责任,没有个人独立决策能力,没有创业精神,但依赖父母或老师、学校,甚至是他人,而不是积极的。这些毕业生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经常有逃避心理和阻力。③个人完美主义观。由于各种社会趋势和概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个人的经济利益,经济薪酬和工作环境作为主要条件的工作,不考虑他们的理想和社会的需求,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就业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追求完美的工作,要求雇主满足工资、住房、地理位置的所有要求,要求有完美发展的空间需求。一些学生雄心勃勃;在求职的过程中,他们的就业预期和力量的定位过高,过于理想主义,导致重复的挫败;在求职的过程中,或因为他们不能适应这份工作,必须再就业。④寻求稳定心理。大多数毕业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工作倾向于选择一个稳定的职业,盲目追求简单、稳定、高工资、好工作,而不是选择冒险、富有挑战性的职业,缺乏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然只有稳定,人为地为就业路径增加设置障碍,导致就业困难。⑤侥幸和懒惰心理。一些毕业生缺乏完整职业规划在找工作,主要依赖侥幸和懒惰心理。一些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可以不去验证;不能进行综合研究和自己的理解,依靠假简历提供虚假信息。一些毕业生虚构获奖证书和等级考试证书、社会实践经验和干部经验,一些毕业生在采访中吹嘘自己,在实践评估或试验的结果显示了原型。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为新大学生就业心理导致一些心理问题,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要培养他们吃苦耐老,到基层边远地方就业的准备。(1)树立继续学习心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未来的社会注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因此,一些高职毕业生为了有一个高起点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会选择升级本科或研究生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一些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选择继续学习,以适应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需要,希望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2)明确“就业优先”的心理。所谓的就业优先,是找到一份工作,自力更生,也就是说,第一次就业是职业选择。这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的现实选择,是最理想的心理反映。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尤其是非专业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由于专业限制、工作经验和其他因素,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要求大多数的毕业生有就业优先心理,找一份工作,自力更生,所以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经济形势改善,然后实现第二个就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成为关注的焦点,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是注重个人人格发展的。 (四)关心爱护学生,妥善分析学生就业创业心理 有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来满足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心理需求,以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通过网络等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学校,一些政府和社区提供一些帮助,为实现自己的事业,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加强学校就业心理健康机制建设 如辅导员要管理好一个年级,管好年级里的每个班级的就业心理健康,要培养这个集体的凝集力,一直不断前进,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对学生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真正融入学生中间,理解他们,他们才会信服你,把你当作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以做一名幸福感与责任感并存的辅导员。总之,通过对高职学院的毕业生对就业去向、就业态度、就业地区和单位的选择、就业压力、就业心理指导等方面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需要积极引导。高职学院的毕业生需要积极了解人生和未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先就业,后择业。学校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辅导员需要将就业心理素质培养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在就业问题上,学校、家长、企业还有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正确感官,这个问题也需要四个当事人的努力使之更加完好。 作者:刘萌萌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分析 摘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入手,在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系统地分析数据来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这些心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后果,旨在通过科学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为了避免未来新型问题的发生,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三个方面开展大学身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案:一是社会方面,二是家庭方面,三是个人方面。 关键词就业压力;心理问题;职业价值 1概述 1.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就业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社会、家庭、个人都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只是在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父母的儿女不切实际的期望太高,学校家庭分配的作业太重,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1.2研究内容和意义 运用实证科学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应当如何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如何为获得就业的顺利做好心理素质上的准备,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并对今后的社会就业的趋势发展作出预估,以防将来出现更多的问题,并提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统计调查分析 2.1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于2016年2月20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随机发放,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问卷共发放52份,全部为网络调查问卷,实际收回5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2份,无效问卷为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2统计调查的基本分析 根据表1和表2调查表明,80%的人选择了就业,28%的同学想要创业,9%的同学想要出国,总的百分率已经超过100%,说明很多人想要尝试不同的道路,表明他们已经做好了自己毕业意向失败的心理准备。也侧面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毕业意向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根据表3所示,“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一项有63%的同学都选择了,“自我期望太高”也占答题人数的44%,而“看见同学朋友找到了工作,自我感觉受挫”的同学也占了答题人数的30%,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承受力对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的培养对策建议 3.1接受客观现实、正确定位自己 在表3中显示,“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一项有63%的同学都选择了,“自我期望太高”也占答题人数的44%,而“看见同学朋友找到了工作,自我感觉受挫”的同学也占了答题人数的30%,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承受力对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要从长远的发展去看,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现在的社会看似就业形势很好,也有很多的新机遇和机会摆在大学生面前,但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把握的不够到位,总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到现实就业形势的残酷。任何人不会一开始就立马获得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因此一定要学会接受客观事实,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今的就业形势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一开始就期望太高,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当你有职业可供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职业,在职位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拓展视野,最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适当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将自身的价值实现。一部分大学生还可以放开自己的眼界,在一些冷门的产业或者地带,发现新的发展机会,并为之努力奋斗,说不定就成为了以后新兴产业的先驱者,取得自身事业的成功。表3表明,“自我期望太高”占到了答题人数的44%,这已然不是一个小比例,说明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上依然有很大的问题。 3.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出击,抓住机遇 在表5中,依然有32%的人在“你觉得你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吗”这一问题上选择了“说不好”这一选项,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质疑。传统的观点认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就是人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但是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基本生活需求早已满足,转而满足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成为了工作的目的,例如满足人们的交往、归属、责任的需求,因而在职业价值观的建立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位职业发展道路,应当看到职业价值对自身发展的重大影响。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学会了解自身特点,多收集相关招聘信息,多去一些招聘的现场,根据招聘条件认识自身不足,再次做好充分准备之后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表4表明,约60%的人认为自身的能力还有欠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认识到欠缺就需要我们去改善欠缺,以便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机遇总是稍纵即逝,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错失良机。要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发现就业机会的时候主动出击,不能优柔寡断,要有不怕失败的闯劲。 3.3直面求职挫折,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求职路大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比如自身能力不够,所学专业不对口等,这时候委屈的情绪就会涌上心头。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只委屈或者发牢骚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调整好心态,直面就业过程当中的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其实就业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大学生可以在就业遇到挫折的时候重新认知自己,找出之前认知的偏差,通过求职过程完善自己的性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求职中难免遇到挫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冷静地对待遇到的问题,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改变求职策略,学会自我安慰和调整。 作者:左小利 母巽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传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心理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积极潜能的开发。本文基于就业心理调查问卷,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视角,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从而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被广大网友热议,国内最早系统论述“幸福”的理论源于《尚书•洪范九畴》中的“五福”“六极”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阿瑞斯提也对“什么是幸福”做了详细的阐述,可见幸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近年来,西方的科学家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有关幸福的科学,即:积极心理学。2000年1月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积极心理学这门新的学科形成。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传统心理学将焦点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丧失上,较少关注个体的韧性、资源和更新能力。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给出了积极心理学理论概念的“精髓”,即:“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困扰做出新的解读,同时主张以个体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个体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它的研究目标是,实现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实现从修复心理疾病到构建人类的积极品质的转变。它倡导用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好的帮助个体积极、幸福生活。 三、国内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 为了解国内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观念,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对江苏省部分本科高校2016届、2017届毕业生1200人进行问卷调查,涉及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生。问卷从个人基本情况、就业心态、就业认知三个部分展开,共计包含50道题目,主要从自我认知、就业观念、求职方式、就业心态、就业服务等方面维度综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调查结束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092份,有效率91%。本次调查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可以反映江苏省内多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结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下面从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即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观和就业心态进行解读。从认知层面上分析,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动机较为功利和现实,缺乏奉献意识,就业过程中不能精准定位,但同时一部分大学生能准确认知,注重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整体就业观念呈现多元化。[1]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积极主动查找就业信息,参与各类招聘会和网上求职,少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就业意识,存在“依赖”和“从众”心理;[2]从情感层面上分析,即将走出象牙塔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大学生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面临着多种剧烈情感层面的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会伴随着就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部分大学生在情感层面上存在焦虑、自卑与自负并存、攀比等现象;[3]就业层面的意志是指毕业生自觉地确定目标,积极求职,克服困难,实现就业目的的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毕业生时刻充满朝气与活力,能在遇到挫折与压力时从容应对,不断拼搏,最终成长成才。[4]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不善于应对挫折、缺乏恒心、存在惰性等方面。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策略 传统型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问题为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部分同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上,而忽视了更广大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变思维,由“消极”走向“积极”、由“解决少数问题”向“注重多数发展”转变。第一,心理健康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大学生开展情绪调节。随着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更应把握好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大学生情绪体验,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认知。首先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心理健康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引发大学生开展积极认知和心理活动的“钥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令学生充分信任的引导者角色,充分保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流露,敞开心扉,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和情绪体验。其次教学环节设计是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应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列为同学们创设情境,通过启发式、感悟式、互动式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助人、自助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充分自主探索、与同伴协同探索的“学习空间”。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摒弃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灌输、说教等显性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课程环境有机融合。第二,积极心理学专家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积极情绪的有效活动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贴近大学生活、贴近就业实际,在实践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高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模拟招聘、专题讲座、团队讨论、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积极体验,提升技能,同时遵循“隐蔽教育的原则”,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体验中心理得以升华。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活动反馈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态,及时向学生反馈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情况,有目的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体验。第三,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在团体氛围内个体通过人际交互,与团体成员开展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索、调整改善等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个体在团队中良好的适应与发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有关就业知识和社会体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大学生在就业时树立正确的目标,对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充分认知,从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塑造积极心态。第四,积极心理咨询注重对积极的培育和不断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传统的心理咨询中,治疗的目标在于症状的缓解和消除,而积极心理咨询重点在于发现个体身上的潜力和自助能力。积极心理咨询常利用一些故事与求助者沟通,这些故事一般不与来访者内心观念产生直接冲突,而是从另外的角度作出积极的解释,目的使来访者在积极想象中重新思考自身的行为和观念,并进一步建立新的积极观念和行为模式。 作者:孙文静 罗俊
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银行保险业务在我国十分流行,银行和保险公司都争相地开展了这项业务。但是我国银行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现状。根据我国银行保险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实现我国银保深层次合作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 合作 模式 一、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是在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一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银行保险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较权威的解释是:保险公司和银行通过一体化的形式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从而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要求,并通过销售渠道、客户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实现双方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战略。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银行保险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从销售角度讲,银行保险是行业间的交叉分销,是银行通过向其零售业务消费者提供保险产品而渗入保险业;从统一机构的角度讲,银行保险是一种业务策略,它由银行或保险公司发起,把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统一到一个组织下领导,向共同的消费者更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更广泛的角度讲,银行保险是银行或保险公司以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运行于金融服务市场的一种策略。 根据国外银行保险发展历程,一般认为国外银保合作经历了以下四个不断由浅入深的合作模式。 (一)分销协议模式:这种是最基本的银行保险模式,即银行和保险机构达成一个销售协议,利用各自的网络、机构、人员优势,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按照国家及行业规定或协议约定的标准,支付给银行手续费用。 (二)战略联盟模式:这种方式仍然是以协议委托业务为主,但双方合作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广泛,而且双方对于银行保险的战略意识、战略思想、战略部署和战略行动都取得比较一致的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推动共同的发展,实现银行、保险、客户三方共赢。 (三)合资企业模式:即银行和保险机构合资建立一个公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形成了资本纽带关系,在这种模式下,银行提供品牌、客户和销售网络,而保险公司则提供产品和负责客户服务和管理。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银行通过收购直接控股或成立专业的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实行混业经营,将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展到保险领域,经营内容渗透到保险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客户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银行保险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二、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 由于银行保险能够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实现业务的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带来的收入波动。而且,通过银行保险业务可以实现银行和保险机构对自身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因此银行保险业很快进入到中国,而且其保费收入也在这几年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1-2005年我国总保费及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表(单位:亿元) 保险业总保费收入 银行保险保费收入 银行保险保费所占比重 然而,我国现阶段银行保险发展模式仍主要采取“分销协议”合作方式,尚未实现银保业务的充分融合。由于受政策与持股比例的限制,银行难以实施自身合作战略,而保险公司利用与国内银行的资本纽带关系,更多地透过银行完善的经营网络拓展国内业务,仍未摆脱一般模式。并且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自身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1.产品类型单一、保障低 随着银行保险的发展,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便于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但产品种类还比较单一,各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满足不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价格恶性竞争。 2.银行主动性不强 银行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保险公司主推的投资分红类险种容易引起客户对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的比较,使银行担心其中长期存款大量流失。因此,银行在银保合作中表现得不够重视,对银行保险在人员、网点和技术上的投入不足,银行柜员也没有接受正规的银行保险方面的培训,致使他们不了解保险产品,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 3.银行重手续费高低、轻分配 现有的银保合作关系中,银行掌握着大量的网点资源,在销售渠道上占有主导地位,因此,银行可以按照手续费的高低选择合作伙伴。这就迫使保险公司之间展开手续费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无法实现长期的业务发展,更不利于银保合作达到双赢。 4.短期行为 当前,银行利用保险公司争夺销售渠道,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心理,采取“一对多”的开口协议合作方式。在银行与一家保险公司的合作中,若其的保险产品不受市场的欢迎,或者是出现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时,银行就会转向同其他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因此,银保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利益,而令双方的合作无法深化。 三、银保深层次合作的建议 1、我国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 国内银行保险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开放式的销售协议这种初级的合作模式。国外银行保险的成功经验表明,银保合作必须从协议合作走向战略联盟最后到金融服务集团。在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的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显然是一种理想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其一、战略联盟的建立能有效地促进银保双方深层合作,有利于双方在业务、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综合咨询、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可以帮助银行为客户提供保险建议,有利于银行客户接受保险保障,提高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有利于实现银行保险双方利益的均衡。 其二、目前国内银保合作所存在的各种障碍的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利益的失衡,银行在获得高额手续费的同时,保险公司则处于微利甚至是无利的地位,这有悖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若双方达成战略联盟,实现银保长期化合作,就可以保证相对公平条件下双方的互惠性。 2、银保深层次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深化改革,加快保险业自身的发展 国外银行与保险的深层次合作是在保险业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深化保险体制改革,加快保险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加强保险宣传力度以提高国民保险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发挥银行保险的战略优势,达到银保双方利益的双赢。 其次,维持并深化协议关系 银保双方通过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开展保险产品分销业务,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对彼此的企业文化,市场战略以及经营理念进行深入地了解。双方逐步实现从简单的业务到产品、技术、管理的融合,再到资本、客户资源的融合,使银保合作不再局限于表面的分销协议,而是逐步形成长期的市场合作战略联盟的局面。 再次,加强监管,立足长远 保险监管部门在当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应该积极为银保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创新能力,降低金融风险,通过银保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克服银行短期行为。而银行与保险公司必须立足长远,树立全方位现代化的经营观念,避免短期行为,实现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双赢。 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浅谈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论文 关键词:保险业 经济 效应 社会效应 山西 论文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的稳定协调 发展 ,还是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适应,都离不开保险业的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稳定及协调发展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对山西保险业发展的功能进行了评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第一,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障,保险可以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 自然 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 企业 、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 旅游 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 金融 通效应。金融是 现代 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 计算 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 发展 ,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 教育 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 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 [内容摘要]在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诚信状况却令人堪忧,诚信缺失已成为保险业不容回避的严峻挑战。本文将保险学与经济学、伦理学相结合,探索了市场经济中处于伦理道德与经济利益冲突与摩擦下的保险诚信问题,认为构建以诚信为本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对于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保险业;伦理;诚信;制度 保险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概念。由于在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上,诚信缺失已成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因而,将保险学与经济学、伦理学相结合,探索在市场经济下处于伦理道德与经济利益的冲突与摩擦中的保险诚信问题,并进而思考如何推进诚信制度建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业发展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当前我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及社会根源 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已达4927.3亿元,同比增长14%。截止2005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15225.9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240.1亿元。①然而,保险业的诚信状况却令人堪忧。2005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04年度十大不平等格式条款”,并对其进行了点评,在这十大不平等格式条款中,保险条款就占了两项。2005年 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以“577份保险公司合同隐含‘坑人’条款2100多”②为题,报道了浙江省保险合同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此,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条款是否真是“不平等格式条款”或“坑人”条款,这起码说明保险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诚信形象绝对不容乐观。 我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既体现于保险中介者,又体现于保险供求双方,其主要表现:(1)设计保险条款时,用晦涩或所谓专业性的语言设置陷阱,在保险标的出险或被保险人索赔时逃避保险责任;(2)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侵害被保险人权益;借助政府机构等部门的行政权力,以联合发文、会议纪要、口头命令等方式发展业务;(3)通过协议或借助行业协会名义联合限价、划分市场进行垄断经营;(4)违规经营,支付过高的手续费、给回扣、采用过低费率等恶性竞争行为,损害了保险公司的社会声誉;(5)对保险人的选择、培训及管理不严,有些公司误导甚至唆使保险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严重危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6)向保险监管机构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较多地表现为保险人的诚信缺失;(7)在获得更多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保险人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甚至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进行误导宣传,为获取业务不择手段,扰乱市场秩序等。保险消费者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是:(1)在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使保险公司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确定是否承保以及承保条件;(2)故意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夸大损失程度或者伪造索赔单证骗取保险金;(3)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增大保险人理赔的成本等。 诚信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经济、法律等制度基础,同样,中国保险业诚信的缺失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些不足和缺位累积而成的,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等密不可分。 1.传统文化的局限性。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传统文化既有强调诚实守信的积极意义,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儒家的伦理思想一方面倡导诚信,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诚信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隐含着愚民的思想和主张,带有政治伦理的色彩,主要是“地位卑微者”对“地位尊贵者”单向而特殊的诚信。中国传统文化中单向而特殊的儒家伦理及个别主义的宗族伦理观,长期主导并影响着社会诚信观念的形成,这是与市场经济下双向甚至多向的超亲缘的普遍性信用精神不一致的,是对诚信理念扩展的限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适应的信用关系和法律制度还没有充分发育。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导致众多经济规则的变动,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难免带来行为的偏差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由此引起信用的社会文化、经济及法律基础的重构。在此背景下,保险运行规则的形成以及诚信制度的构建,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认识到适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就难免出现保险业及其市场主体的诚信缺失问题。 2.产权不明晰。信用关系的制度基础在于合理的产权制度。诚信状况往往与长期利益成正比,与短期利益成反比。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行为者往往会从长远利益出发诺守诚信。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前提,无恒产者无恒心。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成为了诱发保险企业短期行为、失信行为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保险行为,在保险一方不守信的情况下,一方受损,另一方获得利益最大化,使总体利益趋于小化;在保险双方都不诚实守信的情况下,双方均难以获利。即产权制度的不明晰以及软约束,会使保险行为主体产生追逐短期利益的心理,陷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3.保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保险诚信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保险经营机构自身的规范管理。保险公司的业务运作是保险公司的员工及保险人行为集合的结果,员工及保险人的忠诚度、能力及协作精神是保险公司诚信状况的基础,当保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时,员工及保险人的诚信状况就会失控,进而危及到保险业的信誉度。 4.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及约束机制软化,信用的保证主要是基于人的伦理道德要求,当社会性与“经济人” 的人性相冲突时,“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可能使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出现利己主义动机,产生违反诚信原则的道德风险,这也是保险领域产生诚信缺失的重要根源。 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需要构建以诚信为本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 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中有不少诚信思想,体现出诚信对国家、社会、事业乃至个人的重要意义。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民无信不立”,认为“信”对国家和社会而言,是比“食”和“兵”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我国古代,往往“仁”包含了“信”,“礼”则体现出对“信”等概念的制度规范。老子的信用观是:“轻诺必寡信”(《道德经》)。庄子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又诠释了信用与法的关系。墨子亦言:“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纵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的言论及思想,尽管对“诚”的解释有其阶级性的内容,但也赋有民族性的精华,其积极意义是成就道德人格、造就良善人伦所不可或缺的。而且他们都肯定了“信”的治人、治国、治世之功。正是由于诚信之德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历代思想家都在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它,统治者也在不断地弘扬和强化它,使之居于社会道德的主导地位;在社会心理层面,崇尚明礼诚信逐步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这就使诚信之德在中国社会实际上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意义上的诚信思想,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诚信应该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之本。(1)诚信是保险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保险产品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保险公司的信誉度,在保险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诚信才能为保险公司及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诚信是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入世以后,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诚信已成为了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3)诚信是保险市场活力的信心指数。保险市场上失信行为的扩大化以及诚信制度的缺位,会增加保险交易的风险,使保险行为主体对保险市场缺乏信心,阻碍保险交易向纵深发展,甚至使保险市场在较长时期处于低迷状态。(4)保险经营活动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双方最大诚信。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一方面,保险人承保的风险是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在保险人承保后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保险合同的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投保人、被保险人难以准确地理解,相对于保险人,被保险方对保险条款的信息也是不充分的。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增大,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并直接损害保险合同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只有最大限度地诚实守信,才能降低保险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保险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推进诚信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构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 (一) 保险诚信的制度推进 1.明晰产权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明晰的产权关系是规范经济行为主体的诚信行为的制度保证,在产权制度明晰的条件下,交易者的诚信行为有助于其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我们需要通过明晰产权,推动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推动股份制保险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保险公司为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诚实守信。明晰的产权制度是维护保险诚信的基础。 2.完善诚信法律制度。只有法律保障产权的明晰,才能真正奠定诚信的约束基础;只有通过法律约束,建立和完善诚信者的利益保障机制,强化失信者的惩戒机制,才能使当事人诚信行为的收益大于不诚实守信的收益,诚信的成本小于不诚信的成本,促使保险市场主体的行为更加规范。 3.健全保险监管及失信惩戒机制。中国保监会作为政府实施保险监管职责的主体,在整个保险业的诚信制度建设中,既要通过自身的诚信起表率作用,又要充分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治理保险机构及个人的诚信缺失行为。应从法律约束、道德约束等方面构建失信惩戒制度,并通过健全监管机制,使守信者得到保护,失信者受到惩罚,增大失信者的利益成本、道德成本乃至政治成本。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制度的科学化应该以完整的信用记录为基础。应该探索制定保险业的诚信手册和信用标准体系,量化诚信标准,为进行信用评估、规范诚信行为提供指南。逐步开展保险业界的企业及个人诚信的评级工作,对保险市场主体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分类。提高保险诚信信息的透明度,扩大保险信息的披露范围和频度,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将保险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财务数据、偿付能力、受表彰及处罚的情况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要逐步建立、健全保险从业人员及保险消费者的信用档案。应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培养信用评估师,成立评估中介机构,参照国外建立社会公共征信系统和民营征信系统的做法,建立信用评估体系,要注意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实行的评级标准、技术等方面的对接,吸收国外先进的评级办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形成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 (二)保险诚信的道德建设 1.规范构建。黑格尔认为,“德”作为人的第二天性,是“伦理上的造诣”。一个人究竟应当做什么,只有在伦理实体中才能被规定。中国保险业的诚信道德建设,首先需要构建一套诚信道德规范,使保险市场行为主体明了符合保险发展要求的诚信行为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等等,使市场行为主体的保险行为有德可依。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顺应这一变化,要使传统文化中单向而特殊的儒家伦理及个别主义的宗族伦理观,扩展为与市场经济下双向甚至多向的超亲缘的普遍性信用精神相适应的诚信理念,使传统“诚信”普及为对规则的尊重和诺守。从总体上讲,中国保险业的诚信道德规范应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具有保险特色的诚信道德体系。 2.教育内化。保险业应高度重视诚信的教育与宣传,将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宣传体系,培育诚信理念,使以道德为支撑的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渗透到保险各方的意识中,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业氛围及社会氛围,为保险诚信行为奠定思想基础。在保险机构的培训中,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增加诚信内容,使保险市场主体明了哪些行为属于失信行为,不诚信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使诚信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应利用各种教育工具及手段,宣传诚信对保险企业及从业人员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各种管理措施的采取和加强道德约束,强化诚信意识,崇尚诚信观念,使诚信内化为保险市场行为主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 3.实践养成。道德品质不仅是主观意识范畴,而且是实践范畴。③作为一种实践理性的保险诚信,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和提升。没有保险诚信的道德实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保险诚信的道德主体。加强保险诚信的道德建设,必须积极推进保险诚信的道德实践。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的信用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诚信既是一种道德追求,又具有经济意义。市场经济与诚信道德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保险市场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应该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伦理道德理念,重新认识企业及个人利益与诚信的关系,诺守诚信,使诚信成为保险双方当事人在实践中的自觉行为,并以拥有良好的诚信度及较高的信用等级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保险业监管发展的几个方向 [摘 要] 2008年8月我国保险法进行重新修订,其中对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做了重大修改,大大地扩大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新的保险法实施后,我国保险业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在金融危机还在延续之时,我国保险业监管将面临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我国保险业监管发展应该把握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 危机 保险业监管 方向 一、引言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从美国财政部托管“两房”,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到关系数千万人生命与财产保障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下同)被美国政府出资8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获得该公司79.9%的流通股份进行接管等。仅仅半月,在历史上辉煌百年的金融巨头一个个相继倒下,使危机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几乎与此同时,于2008年8月我国新保险法修订草案诞生;新保险法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作了重要修改,其中第109条规定:“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证券、股票、证券基金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即将原先保险法规定的“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修改为“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并增加了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并且,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保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虽然,先前已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在实务中也早已实行,但现在已上升为法律而存在,这是对保险公司资金管制的进一步放松。新的保险法实施后,我国保险业将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风险。再者,无论是保险巨头aig还是其他金融巨头的危难,都验证了监管对其的重要性,更何况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发展都还不是太成熟的我国保险业。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出我国保险监管将应把握的几个方向。 二、我国保险监管业应把握的几个方向 1.加强事前监管 所谓的加强事前监管,就是在保险公司各个方面行为发生之前加强规范,主要靠法律及规定。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保险法》最核心的三大变化是突出了保护被保险人,突出了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突出了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对保险业的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应该说是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修改,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主要是认真执行保险法所规定,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我国保险业在各个方面规范经营。但保险法只能在原则上规定,具体的细节就需要相关规定的出台作为保险法的补充,严格职守促进保险发展,监督保险资金准确、合理的利用,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要求规定,一定要认真考虑保险的特点,吸取美国保险的教训,严格执行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三原则;另外,相关规定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的作出相应调整,做到松严得当,促进我国保险健康、顺利的发展。 2.加强过程监管 所谓的过程监管,就是引导保险公司各个方面行为,并且错误发生后给予及时纠正,加强规范保险公司运营,这主要靠监管机构以及第三方监管。 我们国家保险监管机构主要是保险监督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虽然保监会对其职能的履行还算严格,但在关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关于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保险保证金;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方面,应该继续并且加强监管,使问题不发生或发生后及时发现并制止,不要象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少提、漏提准备金及相关负债的情况 (这仅仅是众多违规操作行为中的一个)到严重时才发现,我国监管机构做到这一步可能还需要一个艰难并很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做到,首先,要建立一个以非现场为主的功能监管信息体系,促进保险监管机构与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建立制度性的信息共享机制,克服机构监管带来的信息封闭导致的效率低下和监管空白;其次,在现行机构监管体制下要强化保险监管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已建立的高层定期会晤制度,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对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经营的业务要加以引导和监控,并建立一定制度使其向功能性监管过度;最后,对从事混业经营的保险集团,对出现混业经营特征的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如aig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9.9%的股权,美国和中国的保险监管部门要达成联合监管协议,逐步向统一监管过度。 同时,我们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健康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一方面引导保险资金投资;另一方面,也可监督保险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评级对保险公司的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拥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实际上是向投保人传递着其管理先进、财务安全、流动性好,以及较高的市场地位等信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中,拥有较高的信用等级的保险公司往往处于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由于一些投资产品的复杂设计,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资料和能力来评估这些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风险,因此,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者购买相关产品的主要依据。中国的信用评级结构还比较弱小和稚嫩,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是,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逐步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在平衡金融市场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将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应该建立健全恰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且引入适当的竞争环境,促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有效的预警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市场风控定价和风险控制的核心部门,从而对我国保险监管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3.增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公司内部监管 每个保险公司为了发展,有可能进行盲目竞争、盲目投资,从而阻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来就弱,何况增加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后,面临的风险更大,这需要我国保险公司大力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学习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技术。虽然金融危机使得国外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倒下,但他们本身的风险管理技术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同时也得防范具有精湛技术的精算师为了公司竞争进行违规操作,使得精算师真正的发挥其技术,引导保险公司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或监督委员会,主要靠保监会统一监督,这就有可能对不同条件、不同情况的保险公司实行统一的监管方式及监管规定,所以各保险公司本身也应该成立自己的监管部门或监督委员会,使得各保险公司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及进行自己风险控制范围内的投资,与监管机构共同推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三、结论 我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能力及监管方面都还很弱,当今全球化日益明显,投资全球化也逐渐广泛,我国投资不仅面临本国的风险也面临国际风险;在这时我国为了保险公司更好地经营发展,扩展其投资范围,这使保险公司有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目前,金融危机日益蔓延,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更要吸取aig的教训;在这风险加大之际,我们惟有加强监管,也就是促进我国保险发展的同时,做好坚强的保护后盾,控制好风险,把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建立和健全我国保险业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监管水平。 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金融一体化和保险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保险业;宏观经济;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1980年,我国恢复开展国内保险业务,至1986年,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这一时期,保险公司的发展或者说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意志,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1986年,新疆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结束了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历史。此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于1988年和1991年成立,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主体不断增多,截至2008年底,我国保险机构达到120家。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仍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在众保险寡头中,国有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供给的第一集团,控制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平安和太保是供给的第二集团,控制着30%左右的保险市场。其他保险公司则是市场供给的第三集团,市场供给量低于10%。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密度不断增长,保险深度不断提高。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实现第一个500亿元用了15年,第二个500亿元用了3年,而2001年保费1年实现增长500亿元,2008年全国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9 784.10亿元,同比增长39.06%,应该说,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 (一)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保险业发展的契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这是我国保险业恢复和发展的直接契机,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预期损失补偿的需要刺激了保险需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有财产,政府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企业并不需要承担风险,个人也几乎没有财产和人身风险来让保险公司经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同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们意识到许多风险难以避免且个人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因此,企业和个人不得不考虑风险的分散及转移问题。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保险业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起来。 (二)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利于保险业日益发展 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对保险需求的增加。从个体来讲,人们对财产和自身安全进行投保,只有人们的财富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为已经积累的财富支付保险费,而这部分保费的支出,来源于新增收入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寿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企业生产来看,根据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投资的增长,人们为扩大再生产中追加的投资部分支付的保险费,也同样出资于新增收入部分。扣除物价因素,我国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10%左右,而保费增长速度平均在30%左右,保险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三)积极的政策促进保险业繁荣发展 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保险监管政策对保险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近几年,为了应对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采取了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保稳定等一系列目标,2009年初推出四万亿刺激内需投资,2011年新四万亿投资又将投入,民生工程和基础建设拉动了对工程险、财产险等险种的需求,汽车振兴计划拉动了车险的需求。中央加大了对“三农”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直接推动了相关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的发展。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仍是根本性的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小农经济社会重实物而轻货币,重个人情感而轻法律契约,重近轻远,这些历史积淀无疑与保单契约性等典型特征相冲突。从中国的文化来看,中国文化推崇“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这些文化基因无疑与保险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担损失的社会机制特性相矛盾。从体制因素来看,自解放以后,中国搞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从保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而以政府保障为其基本特征的。保障程度虽然不高,但范围广泛,政府对国有部门的职工实行几乎“从摇篮到墓地”的全方位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即使理论和实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但传统体制对人们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这一影响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保险公司发展商业保险的挑战。 (二)保险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近几年,保险业不断发挥这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功能,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但总的来看,全行业基础较差,底子较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保险还未渗透到经济各领域、社会各行业和人民生活各方面,覆盖面不宽,很多重点领域的投保率不高,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些迫切需要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险保障的层次也较低,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的赔付率较低,以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为例,保险业分别赔付55亿元和10亿元,进展直接经济损失的3.6%和0.1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30%的水平相比差距较明显。 (三)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日益严峻 随着wto承诺的兑现,近来保险监管部门大大放松保险公司的进入政策壁垒,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只是时间顺序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国外保险公司从资金实力、产品开放技术、展业方式。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大大强于国内保险公司。已在中国开业的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48家外国保险公司,以及目前在中国设有几百家代表机构,申请等待营业执照的有上百家外国保险公司,其经营历史和资产总额条件均大大超过保险公司设立的基本要求。许多公司的经营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资产总额大都在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在中国开放保险市场以后,中国的内资保险公司要与这些十分强大的外资保险公司进行竞争,其严峻性是显而易见的。 (四)保险供给能力不足 从现在情况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仍表现在对现有保险市场占领上,即由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保险供给能力,满足市场已出现的保险需求。例如目前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财产保险上,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市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寿险上,意外险和已出现的寿险市场占据了大半江山。要改变这个现状,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要开发潜在市场,如责任保险市场、健康市场保险、养老保险市场等。 四、发展策略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整体效率,提升保险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 近几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监管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保险监管要根据保险机构风险程度的高低,实施分类监管,防范风险,扶优限劣,优化监管指标,对不同等级的保险机构采取差异化监管,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执行力,防范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和对保险资产的监管,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作为监管的根本目的。 (二)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在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险机构相继设立,保险业务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格局,市场运行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若要保险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规范市场运行中出险的这些问题,确保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杜绝数据不真实和损害被保险人权益等违法违规问题,规范竞争手段,杜绝靠高手续费、高返还和变相降费等等恶性竞争现象。 (三)提高保险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保险市场上,产品同质性严重,开发策略相似性极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保险公司要形成核心优势,必须尽快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经营方式从粗放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例如,人保这样的大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覆盖全国的网络优势,不断向综合性发展,以综合优势占领市场。而对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宜实行专业化的产业政策,例如市场上已经出现的长安责任保险公司。各保险公司在发展中要始终集中于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战略,不断推出各种服务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可替代产品的自由进入、消费者投资意识的增强,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资金运用的效果才是保险企业竞争的关键,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才是符合保险公司职能的定位,因为产品体现保险公司对客户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而资金运用则体现出公司对客户利益的保护。因此,保险公司最重要的首先是做好产品开发,也是公司资金运用的基础。其次是客户服务,维护已有的客户,并通过带动效应,扩展新客户;同时稳定的高收益的资金运用可以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
网络直播论文:浅谈播音员主持人如何适应网络直播环境 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风头日盛,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直播走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目前网络直播发展迅速,传媒界也有许多有志之士开始研究直播产业,但就我们现在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都立足于观察,没有真实的体验。本人将以自己9个余月的直播经历和3年的于传媒大学学习的播音主持学习经历为基础,深入探讨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兴网络直播行业中有何有优势。 一、网络直播概况 随着大众传媒预科节目的出现与发展,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异常火爆,各个平台各种主播百花齐放,YY直播,花椒直播,映客直播,一直播等各色直播平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成为网络主播们的秀场。互联网演艺经纪平台得到长足的发展,在2010-2011年呈爆发式增长,至今仍有发展空间。而泛娱乐直播作为网络直播平台的一个新现象出现,主播表演表演才艺,甚至只需要化好妆坐在那里唠嗑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就像《娱乐至死》中提到的:“赫胥黎担心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泛娱乐化直播就像是歌舞升平一样对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主播是网络直播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受众来到直播游戏中看到的“门面”,他们一般都拥有姣好的面容,较为吸引人的才艺,以及明确的个人风格。主播质量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质量的体现。在网络直播平台主播类型越S富,能够吸引的玩家就越多,满足大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要求。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也与主播个人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直播的灵魂――互动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它通过留言和送礼物的方式实时反馈受众的体验。这与传统媒体当中主播有所不同。一般在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只需要预想受众的反应来进行节目内容的策划,在节目中也只有少量的留言互动。在传统媒体中,接收到受众反馈一般要绕一个大圈,才能传递到节目制作人手中。而在网络直播中,播音员主持人不再是独角戏,公屏上随时在进行着真实有效的互动,这其中有许多可以抓取的信息点,这就对主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机应变。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以镜头为媒介,进行传播,不需要与受众进行过多的互动。而网络直播因它的实时性,也就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内容顺利的进行下去,还要学会摘取公屏上的信息与大家进行良性的互动。 三、播音员主持人如何适应网络直播环境 在2017年上半年,本人及同学于口语课上进行了网络直播教学实践,每次课上的主题作业需在小米直播平台上以直播的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直播与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主持形式相碰撞,使我们了解了网络直播的形式,并且对这种形式所需要的播音员主持人素质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播音员主持人如何适应网络直播环境,总结如下: 1.提高信息筛选提取能力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大家在网络中畅所欲言,但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盲目传播。播音员主持人在网络直播中,有无数的网友留言互动,在这些留言当中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质疑,肯定,否定等等,面对这么多的声音,播音员主持人在网络直播当中一定要提高信息的筛选能力,选择能够服务于内容服务于传播的。这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好,在网络直播的环境中,网友的评论就如同洪水一般袭来,在这堆积如山的评论中,播音员主持人很容易被“带节奏”即在回答网友问题的过程中没有了内容主题。在网络直播中,播音员主持人应做好信息筛选,防止此类问题。 2.提高互动能力 在网络直播环境中,要与网友进行互动,有一定的难度和技术含量。网络用户的文化教育水平层次不一参差不齐,在互动当中,播音员主持人应尽量控制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在互动当中尽量避免抛出艰涩的问题,而是要抛出用“是”“不是”“会”“不会”这类简单词汇能回答的问题,这样受众也就更有参与性。 3.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网络直播是有风险的。因它的实时互动性和公开性,所有人能同时看到公屏上的评论。这时要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需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 随着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发展,直播将有可能引领一个新纪元。现在各大主流传统媒体都开始尝试直播这种新的方式,央视《中国舆论场》也在做着相应的努力,今年破格招应届大学生想发展直播领域,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传统媒体进军直播,将会掀起惊涛骇浪。而直播市场对主播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毕竟直播领域的蛋糕,每一个平台都想分一杯羹。网络直播环境中,播音员主持人需接受更大的挑战,这其实对语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追随潮流,主动出击,以新媒体传播要求为标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趋势,丰富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媒体发展的大浪潮。 网络直播对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分析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新型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流思想的、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愈发提升。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以其开放性、实时性和群众优势,成为最火热的新媒介形态。可网络直播体系的不规范、内容低俗、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也为大众所诟病。本文主要从网络直播的发展、网络直播的特点、与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相互影响、三个角度来分析。 关键词:网络直播;新型主流媒体;发展 一、网络直播的发展 网络直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从文字直播到vr开启直播想想空间的VR/AR直播。直播内容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可视性、互交性、实时性、沉浸性越来越强。从长视频、录播、pc端到短视频、直播、移动端,移动直播迎来爆发,逐渐成为网络社交和粉丝经济的超级入口,视频网站、传统秀场到移动直播,内容越来越碎片化,轻悦化、娱乐化、生活化,互交性越来越实时化、丰富化。 2006年六间房直播平台成立,至2016年斗~TV、战旗TV、虎牙TV等移动平台相继上线,全名直播时代到来。斗鱼TV以876w的日均UV占据国内直播平台榜首,其日均PV为6974w。截止2016年年底,国内直播平台的数量在200个以上,直播用户数达到了3.12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同期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直播用户占据了43%。(PV:页面点击量,UV:独立访客量) 二、网络直播的特点 1.直播种类丰富,内容跨度大 以熊猫TV为例,直播的频道选择以游戏为主,如网络游戏,棋牌游戏,格斗游戏,综合手游等三十余个游戏频道,科技教育、金融理财、音乐、二次元、美食、熊猫星颜、户外直播等生活相关类直播频道。直播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可以说除受道德、法律约束的事件外,任何直播都可在各类直播平台找到。 2.从业门槛低 大多数的直播平台只需通过简单的身份验证,便可注册成为主播。只要有信息网络的装载了直播APP的手机,便可开始直播。播出成本低,迅速扩张的市场与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了从业人员平均素质水平不高,相对应的直播受众的素质水平高低也有明显差异。 3.及时性与互动性强 网络直播平台使用国内服务器骨干节点,视频由传者实施录制上传服务器,受众通过浏览服务器获得传播资源。直播过程中,受众通过弹幕留言、电话连线和网络语音连线等方式,直接参与互动,甚至传者直播走向,成为直播传者主体。这从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直播体验,增加了粉丝粘性。 4.监管举报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备 在“换衣门”、“黄鳝门”等各类直播门事件不断发生之时,网络直播的无监管、无规范的乱象也为人诟病。与监管制度不健全对应的是,网络直播相关法律的内容不够完善。网络直播节目是否是具有著作权的作品,在我国司法界和国学界仍没有统一意见。因此,网络直播产业缺少投资保护。 还有,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就将其他人至于直播镜头下,是否是一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呢?直播色情暴力的内容,播放引起社会舆论纷争的内容,在直播中进行一系列的广告行为,这些都包含隐藏的风险。 三、与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相互影响 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形式,传播力强调传播渠道,平台融合性。媒体的首要因素提现为速度、到达率。以网络直播为媒介的传播方式有其特有的及时性与互动性,主流媒体强化塑造权威媒体形象,传递主流文化的同时,更好的接收到了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更快速的对舆论做出监督,对其不良内容做出正确引导,更大程度的实现了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效用。 信任感是获得印象力的首要条件。以主流媒体的自律性与强大社会认可度中和受众对网络直播的认可度,同时反向而言,以网络直播的受众范围之广,来使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的到更广泛的认知,且使主流媒体得到更全方面的监管。有利于有效规避用媒体公权力换取“有偿沉默”的错误行为。信任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建立媒体的自律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坚守媒体责任,强化社会担当,才能获得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活力。 吸引力是影响力的关键途径。新型主流媒体善于从资源中获取与整合赢得吸引力,吸引力的关键是认同感,从网络直播种类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角度看,越是贴近生活的直播内容,越对受众具有吸引力。吃播的受欢迎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受众通过传者的行为和直播内容,从心理层面可以获得满足感,而认同感就是满足感产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 言而总之,新型主流媒体一方面具有传统媒体品牌价值和权威性,坚持主流,坚持品质内容;另一方面,也具有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与快速性。结合网络直播模式,传统与新型优势互补,形成了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传播力。目前对于网络直播体系来说,最主要的是先完善自身客观缺陷,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监管和规范,克服其公信力不足的缺陷,为更好推动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网络直播论文:网络直播乱象治理后何去何从 风投资本竞相涌入,全民参与狂欢盛宴,乱象质疑催生监管……网络直播,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在京成立了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并了相关报告和计划,为“网络直播”这一新生事物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和蓝图。 井喷式发展 我国网络直播兴起于2005年,但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整体营收达到 218.5亿元,平台数量250多家,用户规模3.44亿。网民总体渗透率达47.1%,其中30岁以下网民渗透率73.6%。 “网络表演(直播)在经济收入、用户人数、影响力等方面都呈现极高的增长趋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说。 该报告显示,2016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直播也从传统秀场、游戏直播、体育直播发展到泛娱乐直播、直播+垂直行业(电商、音乐、旅游、教育、财经)等更多领域。 同时,网络直播业也成为拉动文化消费升级、促进创业就业、助推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 2016年12月,重庆两名“网红”通过直播推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排杉村的柑,一天内就吸引了12万人次在线观看、10653人次下单,助力当地销售柑25万余斤,销售额31万余元。 “直播的技术浪潮刚刚兴起,行业的发展不可限量,‘直播+’将对社会各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当选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会长的欢聚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洲说。 负面影响制约行业发展 在贫困农村做假慈善,直播殡仪馆火化过程,大尺度涉黄、暴力、“奇葩”镜头……网络直播火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一些问题:内容同质化,持续创作能力差;内容低俗化,个别主播为博人气,不惜用“出位”表现哗众取宠等。 针对网络直播乱象,自2016年12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实施《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于直播资质、内容管理、信用体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给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划定了底线。一些直播平台也陆续出台管理规则,对主播和用户的行为进行规范。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的《促进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行业起步阶段,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和乱象屡屡出现,给行业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成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行动计划指出,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将通过建立内容审核、行业培训、信用体系、信息共享、行业评优、行业调研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 “网络表演(直播)行业,要以传播正能量、传播真善美为立业之本,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同时要不断增强直播内容的专业性与原创性,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直播a品,逐渐改变人们对直播的固有印象。”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马峰说。 发挥更大公益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乱象整顿后,网络直播的未来发展存在无限潜力。事实上,网络直播并不只是“秀场表演”,其在政务、公益等方面还有极大的价值空间有待挖掘。 在政务领域,“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庭审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司法公开的创新探索;腾讯联合多家传统媒体实现全国两会报道40路记者全景直播;地方高新区通过直播打造阳光政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展开视频直播。 在公益方面,2017年2月,熊猫直播与央视网开启专属直播间,24小时直播国宝大熊猫的生活,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2016年7月,花椒直播携手24名主播开启48小时南方水灾公益接力直播,收入全部捐给灾区;日前,新浪微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变废为宝大挑战”活动,数十位主播参与改造生活废弃物加工,赋予废品新的价值,吸引超过500多万粉丝围观…… “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和强大感染力,为公益活动的传扬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报告项目负责人、腾讯文化产业办公室高级政策专家王一说。 另据介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文化部非遗司也将推动开展“网络直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得网络直播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网络直播论文: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提高电台现场直播音频传输质量 摘 要: 随着广播电台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目质量越来越高、传输效率越来越快,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促使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音频质量越来越好,可以及时给人们传输清晰的音质。本文对现代通信网络在电台现场直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广播电台节目质量。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络 广播电台 现场直播 音频传输质量 引言 对于广播电台而言,现场直播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台的节目质量以及收视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过现场直播可以直接连接节目现场,实时传回信号,再将信号解析之后传给听众。目前,电台现场直播可以利用现在通信良好的网络技术传输音频信号,充分利用电话线路、无线音频传输器(内置GSM模块)、互联网、3G、4G网络、调频广播等多重技术传输体系,实现音频信号灵活、可靠的回传。现代通信网络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信号的传输质量。 一、电台户外直播的特点 电台的户外直播节目可以给人们及时传回各种广播节目信号,让受众人群在第一时间收听相关信息。但由于户外直播节目经常要更换地点,不同的地方信号质量不同,如何将节目信号顺利地传输回直播间进行解码播出,是广播电台考虑的重点问题。在直播节目中,必须找到合适的传输方式才能将音频信号高质量的传回直播室进行现场直播,户外直播节目的信号也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双路数字电话传输器拨号回传音频信号,发展到现在的通信传播,利用光纤、调频无线、微波、互联网等进行信号回传,加上互联网音频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直播节目的信号传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大多数户外直播中广播电台保留数字电话传输和互联网ip音频传输,这种传播方式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可靠。 二、现代通信网络在电台现场直播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台现场直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传输效率,减少设备传输故障,当前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中常用的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数字音频信号 国内大多数地区,电话通信都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程控通信系统,构建了高质量的通信网络,这也为广播节目的音频信号传输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将电话通信线路应用到电台节目的传输过程中,是在普通电话线上进行数字化编辑而成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是利用整个编码终端,采用特殊算法,对音频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同时传送和接收音频信号的过程。在这种传输线路中,通过一条标准的电话线路对节目现场的音频信号进行传输,而且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双向传输,频响可达30Hz~15Hz。通过电话线进行信号传输的优势在于传输信号的音质好,操作简单。但是在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数据压缩,而且要求电话线路必须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压缩率太高,传输就不稳定,需要降低传输速率,但传输效率太低又会影响节目的播出,所以要确保信号传输路线即使在最低传输速率下,也有30Hz~7Hz超过模拟耦合器的传输带宽。当前昭通广播电台使用COMREX和Lieline音频信号传输器作为户外直播信号传送到直播室的备份信号,这些传输器操作简单,传输效果好。 2.采用多种传输方式 在实际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现场以及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例如在移动直播过程中,由于需要随时移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调音台的输出信号直接送入300W调频发射机,经圆极化、吸盘式鞭状天线发射,车队车辆通过车载接收机收听,有效覆盖半径达2Km。在远程现场传输过程中,现场信号经数字压缩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器进行回传,电台播出机房进行信号解压处理还原后进行转播,信号回传距离不受限制。 3. 3G和4G网络的应用 3G和4G网络是电话通信领域中的创新,相对于传统的2G网络,3G和4G网络的传输更稳定、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效果更好。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信号传输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及3G、4G无线传输系统进行音频编码传输,可以极大地提高信号传输水平。当前昭通广播电台对3G和4G网络的应用较多,例如某次户外现场直播中,该台采用的主要传输方式为4G传输报道系统,利用无线和互联网回传给节目直播间。在信号的传输上,充分利用了4G良好的语音、信号稳定、移动性能和高速数据传输性能技术,提高了现场直播效果。通过这次大型的户外直播活动,3G和4G网络在应用4G技术传输电台节目信号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也给电台广播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3G和4G网络的户外直播活动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4G网络普及的时代,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GUI)设置,使得直播间节省了很大的空间。4G传输网络的应用,必须要有车载调频发射机,实现移动传输,车载调频发射机由两个调频频点单独或互为备份发射设备,供随行广播移动接收,在车顶安装天线馈线插座,用于连接圆极化和小型吸盘式天线,吸盘式天线用于移动直播发射以及无线话筒、调频接收机接收信号。为了将现场的信号及时传回直播间,每个传输器还带有两个扩展槽,能够兼容POTS、ISDN或GSM模块。它们也可以通过设置IP并通过RJ45 接口进行LAN连接。因些,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简便的选择通讯媒体方式。 4.使用特定的IP或MAC地址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特定的IP或MAC地址的无线网络进行现场直播信号的传输,其传输过程更稳定、传输效果更佳。利用特定的IP或MAC地址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的时候,首先将一个静态私人IP地址编入到传输器上,启动无线网络的时候使用这个IP地址,或者编入独一无二的Tieline传输器的MAC地址。在使用无线网络传输的时候,有一部分因素会影响无线的传输质量,例如很难在使用无线协议的时候提高网络速度,网络传输速度一般都不会达到最高状态,影响网络传输速度的因素有适配器界面、与无线网络的距离、连接到网络的用户数量、信息长度、信息包冲突的数量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广播电台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现场直播音频传输质量,在现场直播过程中要及时将节目现场的信号传输回直播间,进行解码之后及时让听众收听。在现场直播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通信网络进行传播,提高传播稳定性、传播速度和效率。 网络直播论文:大学生群体网络直播使用情况与影响研究 摘 要 网络直播是目前最具社会争议的新兴媒介形式。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严等问题,其带来的负面现象引人堪忧。作为新兴事物的追捧者,大学生群体难免与网络直播相关联,大学生的网络直播使用情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此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以哈尔滨市在读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直播;大学生;自媒体 网络直播由来已久,广义的网络直播就是同电视直播一样,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对于信息的实时播放。广义的网络直播可以分为3种类型:信号转播、平台自制以及自媒体自制这3类。自媒体自制的网络直播,也就是狭义上的网络直播。通过非专业官方的个人或者机构进行的小成本低门槛的直播形式。本文所提网络直播即狭义的网络直播。 正是自媒体式的网络直播的出现,使得网络直播成为大众争议的焦点。自媒体式的网络直播在2015年和2016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苹果应用商城中网络直播类的应用数量如井喷式出现与网络直播为话题的舆论热度持续升温。网络直播顺应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特色,成为民众掌握话语权的又一工具,并且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应。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初步发展中的网络直播缺乏监管,行业乱象丛生,引人堪忧。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因此他们对于网络直播的接受度更快,这也使得网络直播对他们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 焦点。 1 哈尔滨市大学生的网络直播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哈尔滨市的在读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采集了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其他哈尔滨市高校的大学生的信息,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实地拦访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到了535个有效样本,样本构成:男女比例为43:57,大一学生为24.3%、大二学生为7.29%、大三学生为13.46%、大四学生为27.66%、研究生为27.29%。 1.1 网络直播普及度广,但是自媒体类的网络直播使用度不高 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知道网络直播,比例高达97.76%。近年来网络直播产业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使网络直播在人群中耳熟能详。在全部的调查对象中,53.64%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使用过网络直播,其中3种广义上的网络直播的使用比率基本持平,信号转播式的网络直播使用相对较多,但是没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狭义上的网络直播――自媒体自制的网络直播的使用程度并不高,信号转播式的网络直播依旧占据 主流。 1.2 网络直播观看平台重心逐渐转移到手机移动客户端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网络直播手机App客户端来观看网络直播占据主导,达到49.91%。其次就是传统的PC端观看,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传统网络直播网站如YY、斗鱼、战旗、网络电视、其他类型网站和手机App的直播 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成为人们接触互联网的重要工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公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主导①。2015年,网络直播App软件出现手机应用商店,创造了上市不足两个月50万用户下载的盛况,从此网络直播的手机App客户端开始井喷式的出现,并且下载量居高不下。只要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网络直播节目。由于视频网站拥有其自身的优势,有独有自制的直播节目,对于受众粘性较大,受众要想观看这个节目,观看平台具有唯一性,因此视频网站的比例也很大。选择PC端的网站来观看的样本主要是受习惯影响,而且经过长期发展,这些网站也拥有了自身影响力很大的节目 主播。 1.3 观看网络直播选择“内容为王”,强互动性是主要优势 调查显示,哈尔滨市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在选择上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超过73%的调查对象表示并没有观看固定的网络主播主播的节目,同时有超过60%的调查对象表示搜索过直播节目进行观看。大学生选择直播节目进行观看的原因主要是“有感兴趣的内容”,比例高达60.93%,其次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在节目选择上,大学生理智选择,根据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看,可见网络直播的发展也逃不开“内容为王”的战略。“有喜欢的网络主播”的比例只有24.3%,低于因为家人朋友观看(25.98%)和直播节目的类型(25.79%)。网络直播最吸引用户的原因在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强互动性,在{查中,对于网络直播优势的选择上,有73.4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强互动性。在网络直播现有的互动模式中,最受欢迎的是点赞;其次是评论和弹幕;之后是订阅和收藏;送礼物这种需要消费的互动模式使用过的人 很少。 2 网络直播对哈尔滨市大学生的影响 虽然网络直播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据本次调查显示,结果却不如某些报道所说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网络直播的观看频率很低,有54%的调查样本表示观看网络直播的频率为偶尔一次。与此同时,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直播的时间也很少,有58.32%调查样本平均每天花费少于20分钟,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直播的依赖度不高。由于学业繁重和社会活动,他们并没有养成每天观看网络直播的习惯,更体现出他们对于直播选择的随意性与自由性。网络直播属于半碎片化的观看形式,需要长时间连贯地观看,如果中途停止观看不能再完整体验 直播。 对于是否会制作网络直播的问题上,进行过或想要进行网络直播与拒绝进行网络直播的人数基本持平。生活分享类和娱乐类是有兴趣进行直播的同学最希望进行的直播内容,依然是以兴趣为主导。对于网络直播的看法,本次调查显示,60.37%的调查样本对网络直播的看法是良莠不齐。他们既感觉网络直播的环境乌烟瘴气,令人堪忧,同时也认为这种媒介形式十分有趣,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3 结论 网络直播产业蓬勃发展带来很多社会现象,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几乎对于网络直播人人都能耳熟能详。在哈尔滨市大学生群体中,狭义的网络直播也就是自媒体自制形式的网络直播使用的普及率不高,信号转播类的网络直播形式依然占据主流。观看网络直播平台以手机为主,但是传统方式依旧占据一席之地。感兴趣的内容是大学生选择观看网络直播最主要的原因。他们会进行主动的搜索查找来观看直播节目。网络直播具有强互动性,主播与粉丝在直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体感亲近感是网络直播的最大优势。使用最多的互动行为是点赞,其次是评论和弹幕。网络直播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影响不大,网络直播的观看呈现出频率低且时间少的特点。虽然对于网络直播的看法褒贬参半,但是对于这种新兴并且正火热的媒介手段,大部分人对于其还是很包容的,对其发展感到乐观。 网络直播论文:网络直播内容著作权的法律行为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平台日益风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直播平台内容著作权的法律行为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直播平台面临的法律风险;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现在直播平台存在的两种主要的有关著作权的直播行为,为网络直播平台能够正确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网络直播;著作权;法律行为分析 0 引言 近年恚网红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平台日益受到线上用户的追捧,网络直播平台作为线上网红的重要载体,在传播相关内容时必须重视从法律的角度规范相关行为。从学术角度来看,近年来,相关学者从法律或者法治层面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网络直播平台健康发展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色情直播、暴力直播等方面,主张加大对网络直播平台行为的预防、规范和约束[1-3];另一个方面的研究是关于股权资本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有资本独资或控股网络直播平台等方面,主张网络直播平台在股权资本方面不能忽视和触碰法律底线[4]。内容著作权是作者或著作权人应当享有的权利,网络直播平台在发生直播行为时也会涉及到内容著作权方面,无论是翻唱歌曲,还是直播游戏都涉及到了内容著作权的问题。而现有研究缺乏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和研究直播行为与著作权的关系问题,因此,研究直播平台内容著作权的法律行为,对健全完善网络直播的法律规范及管理,促进直播红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 网络直播最早源于电子竞技游戏的比赛直播[5],网络直播平台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网络直播只是一种简单的休闲娱乐行为,但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直播逐渐职业化,众多直播平台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网络直播走向产业化。2016年被誉为直播年,资本力量推动了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以游戏直播、泛娱乐直播、平台自制综艺节目等为主的多家大型直播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根据中投顾问的《2017-2021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基于2015年数据显示[6],30岁以下关注直播人群占比60%,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直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维持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加强监督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从法律层面来讲,必须加大对网络直播的规范力度。 2 网络直播平台面临的法律风险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由于发展过于迅猛,在监管技术、手段、政策和法规等方面还不健全,因此,网络直播平台还存在三个方面的法律风险。 2.1 传播低俗不健康内容等方面的风险 网络直播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网络主播,而网络主播通过吸引众多粉丝关注等手段,来提升人气,推动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为了能够吸引受众,进而提高人气,许多主播往往通过口无遮拦、言语低俗等不健康的方式来与受众互动;甚至有的主播在平台上直播吸毒、赌博、飙车等触犯法律的行为。而对于网络直播平台来说,主播的高人气值也能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因此,许多平台往往放松监管,甚至有包庇和纵容之嫌。根据我国现有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上述直播行为都存在触犯法律的嫌疑,必须引起互联网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直播平台也要引以为戒,避免因传播低俗不健康的内容而触犯法律。 2.2 侵犯他人肖像权和隐私权的风险 网络直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除了经常出现的一对多的聊天直播外,还有其他很多形式的直播,例如户外直播,探险直播,吃饭、健身等日常行为的直播等等。这些直播往往在播出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不知情的人或者其他事物,如直播健身运动,健身房里的其他人可能在直播过程中一点都不知晓。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种未经授权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在直播平台公开的做法,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 2.3 知识产权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由于在直播过程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作品而存在发生侵权的可能性,该类风险也是本文要重点进行分析的一种直播行为。例如,翻唱当红歌手的歌曲是现在直播平台的部分主播赖以成名的手段之一,虽然其中某些主播展现出了极大的音乐潜力,但仍不能否认其翻唱行为,如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可能存在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法律风险。虽然,就目前情况而言,还并未出现因直播版权问题产生的网络直播纠纷,但专家提示,这种直播行为存在着较高的法律风险,也应该努力避免。 3 网络直播行为的法律分析 根据以上描述,网络直播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而网络直播翻唱和电子游戏是现有直播平台的两种主要形式,本文重点讨论这两种有关著作权的直播行为,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和研究直播行为与著作权的关系问题。 3.1 网络直播翻唱行为的法律分析 翻唱是指将已经发表并由他人演唱的歌曲根据自己的风格重新演唱,不改变原作品的行为。通过网络实地调研发现,某大型网络直播平台在固定的时间段内的直播内容,都是依靠音乐播放器软件或电脑录音软件,有少数辅以吉他、钢琴等乐器,翻唱他人已的音乐作品,观看者少t几千人,多者可达数十万。翻唱当红歌手的歌曲是直播平台部分主播赖以成名的捷径,但是如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的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另根据《著作权法》第37条的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由演出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表演者方可进行公开表演。一般情况下,主播直播的内容并不是由平台规定的,而是由其自行选择,多数主播也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直播内容,如游戏、翻唱、舞蹈等,部分主播的翻唱行为因其在一个面向公众的直播平台上公开表演他人作品,其直播受众亦不固定,只是形式较为新颖,由常规的公共场合表演转为互联网直播表演,应当取得作品创作者的许可。直播平台本身也会定期举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来吸引观众,如组织翻唱比赛,在这种情况下直播平台成为了表演组织者,参赛者的曲目也应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在现实生活中,网民观看直播,往往不需付出费用,只需要登录网页即可观看,表面上这种直播是不盈利的,那么这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所规定的法定许可使用情形?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第九款规定,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可见该法条的核心要件是表演者进行表演,既未向观众收费,表演者也未取得报酬。 网络主播分签约主播和未签约主播两种形式,签约主播与直播平台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由直播平台向其发放报酬;未签约主播则只能以虚拟礼物向平台兑换报酬。同时直播平台本身可以通过从观众购买并赠与主播的虚拟礼物中抽取分成,其巨大的观看量也可进行流量变现,植入广告或者引导分流等都可以为直播平台带来许多收入,某些宣传方式较为前卫的企业甚至选择以直播方式进行新产品的。由此可以看出,至少从直播平台的角度来讲,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主播进行对他人作品的公开表演(翻唱),并不符合《著作权法》第22条第九款规定的情形,仍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即构成侵权行为。当然,若是有主播借助直播平台表演由自己创作的作品,或是经著作权人许可表演作品,则当然不属于侵权行为。 3.2 游戏直播行为的法律分析 电子游戏相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得到了颠覆性的发展,无论是从其画面表现力还是游玩形式、系统机制,都出现了巨大革新。当下电子游戏的一大特点便是与互联网联系紧密,在线游戏完全依靠互联网运行,而单机游戏也往往具有在线模式,其次要内容也需要互联网进行游玩。许多游戏更是开发了视频录制系统,使玩家可以上传、分享自己的游戏表现,增强互动性,提升游玩乐趣。与此同时,随着直播大潮来临,许多玩家通过视频直播软件,摇身一变成为游戏主播,提升自身知名度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 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电子游戏作为作品的一种,是不是应该赋予其表演权?过去并不会有针对该问题的讨论,因为当时的电子游戏,难以进行向公众展示的游玩,仅存在极少数的面向公众的电子竞技比赛,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但如今情况不同,每个游戏玩家,尤其是技术优秀的玩家,都可以轻易通过上传视频、直播等方式在网络上向他人展示其技术,该行为也并不是单纯的游玩行为,具有表演的性质。在传统观念来看,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才可以被表演,而游戏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何谈表演一说。 从表现形式来看,音乐是通过一定的乐器或人声或二者结合,以特定的曲调进行演奏或演唱,从而带给人们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而戏剧、电影等,则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台词念白等,带给人们享受和思考。笔者认为表演的核心要素在于将作品以一定动态形式表现出来,并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几种作品。我们可以将游戏形式的表演与演奏乐器进行类比,游戏就类似于特定的曲谱,玩家通过计算机进行表演,为人们提供欢乐,至于表演水平高低则不关心。在这里必须指出,许多游戏玩家开发出的某一种特殊游戏方法,可以为游玩带来优势,这种并不属于对游戏的再创造,而是利用系统机制产生的效果,换言之,该方法都在游戏的设计之内,只不过处于一种等待发现的状态,该特定玩家只是发现了这一个机制而已。因此笔者认为,以当下电子游戏的发展程度而言,对于一切游戏,都应被赋予表演权,网络技术的极大发展导致每一款游戏,无论是单机还是在线游戏,都有被玩家公开展示的可能性,而且从游戏系统的设置上看,许多游戏本身就包含了录制系统,这也在实质上鼓励玩家对游戏内容进行公开展示,那么表演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赋予了电子游戏表演权,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可问题,游戏开发组织自然是拥有对该作品的表演权,那么玩家公开展示其游玩技术,是否需要得到开发组织的授权?笔者认为从开发者对游戏的设计意图来讲,可以推定开发者在游戏发售时,一并将表演权赋予了购买的玩家,允许其自由表演。该推定的理由如下:其一,如上文论述,开发者设置录制系统就是为了满足玩家向朋友、亲属甚至公众展示的需求,这样的推定在其合理设想范围内;第二,赋予玩家表演权有助于游戏的宣传,以此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电子游戏在现在也属于一种常见的虚拟商品,但是由于诸多社会偏见以及游戏开发组织本身的财力限制,导致该类作品很少以常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电视广告、电台广播、公开放映等等,电子游戏更加注重实际展示和口碑宣传,所以依靠玩家本身作为宣传载体就很重要,玩家向他人展示自己游玩技术的行为可以吸引更多的玩家购买该游戏,所以当然要授予玩家表演权。那么随之而来的,则是玩家在其进行对公众展示的表演行为,也就是游戏直播,是否应该给予其表演者权。《著作权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 (一)表明表演者身份; (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 (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 (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被许可人以前款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方式使用作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部分玩家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并非仅仅直播游戏内容,而另外在画面中插入自己的形象,以类似于视频聊天的形式与其观众进行互动,他们之中不少人也因其外形、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得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那么这类既包括游戏内容、又包括玩家个人形象的融合一体的表演,相比单纯的游戏表演而言,更值得保护,这类表演不仅展现了游戏本身的内涵,而且加入了玩家个人作为表演者的智慧劳动,让该表演更具有吸引力。 直播行业的火爆,造就了另一批直播行业从业者,即依靠游戏主播的直播内容,通过对其进行剪辑或艺术加工,制造喜剧效果,从而获益的视频制作者,他们属于直播行业的次生现象。部分该类制作者可以与主播形成良性循环,一方提供内容素材,另一方提高主播本身的知名度,两者互惠互利。但也有部分人仅仅通过盗播、偷录等方式,直接`取主播直播内容,获取利益。因此赋予游戏主播表演者权,有助于其在未来通过适当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也能对直播主行业和视频后期制作这一次生行业进行更好地区分。虽然直播行业前景尚不明朗,但在司法层面也应对其进行保护,更何况现行法律完全可以在框架内对其进行规制,没有创设新法的必要。 4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当下直播平台存在的两种主要的有关著作权的直播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目前还没有出现被媒体报道的直播平台侵权案件,希望本文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纠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网络直播论文:国外网络直播监管掠影 2017年4月,对于网络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来说,可能是“水逆”的一个月。这个月中,北美和亚洲两起通过Facebook的直播功能(Facebooklive)直播的恶性刑事案件,被冠以“杀人直播”,将Facebook推上了舆论的风暴眼。 风暴眼:杀人直播 2017年4月16日,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37岁的史蒂夫・斯蒂芬斯因为与前女友之间的矛盾,随机射杀了七旬老人罗伯特・歌德温,并在Facebook上直播,随后逃跑。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全美一片哗然。警方之后展开全国搜捕,4月18日确认斯蒂芬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自杀。斯蒂芬斯在Facebook上说,自己随机杀人的原因是和前女友分手,“失去了一切”。根据Facebook 后来披露的数据,斯蒂芬斯杀人的视频上周日在Facebook 上流传了两个多小时,随后才被删除。 2017年4月25日,泰国布吉岛,21岁的武迪桑・翁塔里与女友吵架后,将11个月大的女儿吊死,之后再上吊自杀,整个过程通过Facebook直播。24小时之后,视频才被删除,此时点击量已经超过30万人次。该视频同时也被上传至YouTube网站,虽然在BBC报道后,YouTube立即移除了该视频,但在短短的15分钟内,该视频已经被播放了超过2000次。 短短10天时间里,两起恶性刑事案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迅速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也让网络直播的监管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发现,各视频平台在2016年间至少放出了40部包含严重不良信息的直播内容,涉及敏感事件、暴力活动或犯罪行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目前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9亿,但其全面开放直播功能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4月7日,Facebook新增直播功能(Facebook live),向所有用户开放,并增设发送邀请功能,直播者可针对个别用户或组群进行直播。但一年多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暴力、自杀等事件已经多次让Facebook处于风口浪尖。 2017年1月22日,瑞典警方接到报案,称瑞典中部乌普萨拉市某公寓发生一起“轮奸事件”,几名嫌疑人在侵犯受害者的同时,还将整个过程在Facebook的一个群组内进行视频直播。视频显示,一名嫌疑者压在受害人身上、强行撕扯掉她的衣服。在直播临近结束时,三名嫌疑人还对着镜头得意洋洋地说:“你被强奸了……3对1。”观看视频的网民反映,当时受害人已经几近失去意识。1月23日上午,“轮奸视频”的几名嫌疑人很快进行了第二场直播。这次直播中,女受害人对镜头表示,自己并未遭到奸。就在这段直播进行当中,警方已经抵达事发现场关闭了直播设备并逮捕涉案人员,终止了这场罪恶的直播活动。这起犯罪嫌疑者均为90后的“直播轮奸”事件震惊了瑞典,Facebook也被批监管不力。 Facebook的应对策略 对于包括直播视频在内的不良内容,Facebook 目前采用的是多管齐下的解决方法。任务前端是 Facebook的用户,公司根据用户对视频的浏览和标记来跟踪不良视频。利用一些人工智能算法,挑选出潜在的不良视频(如儿童色情等)。此类视频被标记后,会送到Facebook 的内容审查部门,该部门有上万人每天观看数小时的视频,人工决定视频是否被删除。2017年5月3日,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更在财报会上宣布,Facebook计划2018年雇佣超过3000人来移除Facebook不恰当的内容,其中包括杀人、自杀以及其他暴力行为的视频。 扎克・伯格解释到,就目前来说,机器和自动化软件并不能完全解决负面内容的影响。Facebook直播业务是开放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但现在直播的价值已经被一些用户的不恰当使用、流媒体暴力事件破坏了,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力来进行实时监控。 美国:重点保护 未成年人和著作权 与国内专门出台网络直播规范不同,美国并没有对网络直播进行特别监管,网络直播的监管被以往的判例、成文法所约束,重点是保护未成年人。受到《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 of 1998,简称COPPA,2013年修订)的规制,谷歌、推特和脸书均不向13周岁以下的儿童开放。美国政府对网络管理的重点,就是通过立法防止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淫秽信息。譬如国内网络直播中经常会涉及的网络色情内容,在美国,针对成年人的色情内容受到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即言论自由的保护,成年人可以浏览色情材料――1969年,联邦最高法院在斯坦利诉佐治亚州案件(Stanley v. Georgia,394 U.S. 557)的裁决中指出,“人们可以在自己家中秘密地观看任何他们想要观看的物品。”儿童则不可以,淫秽与儿童色情材料是所有人绝对禁止的,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均不得阅读――联邦最高法院在1982年纽约州诉菲波案件(New York v. Ferber,458 U.S. 747)的裁决中指出,“即使儿童色情物品不具有淫秽性,也不属于受到法律保护的言论。”有害于儿童的网络色情内容受到《儿童互联网保护法》(Children's Internet Protection Act)的规制。2000年通过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把在网上向未满18岁的青少年传播色情内容视为犯罪,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必须在其网络服务程序的目录上提供过滤器,确保未成年人不接触到有色情内容的成人网站。同时,如果在网络直播中有违反《梅根・梅尔网络欺凌预防法》( Megan Meier Cyberbullying PreventionAct) 界定的“任何人在跨州或跨国交往中,出于强迫、恐吓、骚扰他人或对他人造成实质情绪困扰的目的而使用电子手段传播的严重、重复的恶意行为”,受害人可以提起诽谤诉讼、“故意致人精神损害”的侵权诉讼甚至构成骚扰罪。 同国内一样,美国的网络直播中电竞游戏直播也是重要的内容,而电竞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也同样存在争议。早在1982年的Stern Electronics 诉Kaufman宇宙飞船游戏著作权侵权纠纷案(Stern Electronics, Inc. v. Kaufman)中,原告指控被控游戏画面和操作理念与其高度雷同,尽管其为实现同样的效果而使用了不同的代码。被告则认为,游戏软件系记载在电路板上的计算机程序,玩家通过操作该程序,形成能够被视听的画面和音效,因此玩游戏不是纯粹地播放视频影像,而是游戏中的影像随着玩家的操作而变化。基于此,原告主张的涉案游戏画面并非艺术创作。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则认为,虽然原被告游戏软件程序代码不同,但当游戏表现形式雷同时,游戏中不断出现的画面以及声音的聚合可以成为受著作权保护的视听作品。 韩国:推出多项法案予以规制 网络直播行业在韩国同样是新兴行业,游戏和“吃秀”都是韩国网民喜闻乐见的直播形式,但处于号称最严厉的互联网监管体系中,网络直播行业的从业者受到的约束也不少。2007年7月韩国通过了《信息通信网法》,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这一制度规定,网民必须经过本人真实身份认证,才能在每日访问量大于20万人的媒体和访问量大于30万人的门户网站留言。之后几年里,日访问量1万以上的网站都需实行网络实名制,实行实名制的网站就有数百家。虽然2012年8月23日,韩国宪法法院认为“控制上传非法信息、在造成损失时能获知加害者的立法目的完全可以通过IP(网络地址)追踪和刑事处罚、损害赔偿等得以实现”,裁定网络实名制违宪(2015年,韩国宪法法院裁定,《公职选举法》关于“在选举活动期间,如果有人要在媒体官网等网站上发表对候选人或政党的相关意见,相关网站必须要进行实名认证”的规定合宪),但对于网络主播们来说,实名制仍然是必需的。2014年,韩国国会通过《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使用及保护信息法修正案》,不仅对网络主播和用户实行严格的实名制,而且对网站也实行严格规定,对违规的网站处以最高3000万韩元的罚款。另外,根据规定,如果韩国网站不主动屏蔽有关淫秽、违法和涉嫌诋毁他人名誉的网络文章和影像资料等,网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政府还成立“有害信息举报中心”,24小时监控网络色情。韩国媒体GameMeca2016年9月报道,新国家党议员李殷权针对网络个人直播提出了“关于促进信息通信网利用及信息保护等修订案”,要求个人直播经营者应当断绝本公司运营网站上的违法信息传播,应当实施实时监测以断绝违法信息传播,同时还应当建立有关个人直播的准则。 欧洲:实行未成年人保护与网站内容监管双管齐下 Facebook的全球用羰量超过10亿,其中3亿在欧洲,前面提到的瑞典90后的“直播轮奸”事件也引起了整个欧洲的震惊。目前欧盟在网络直播监管中,实行未成年人保护与网站内容监管双管齐下。早在2011年,欧盟委员会就在一个报告中指责12家社交网站保护未成年人不力。2016年通过,将于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一般数据保护法案》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必须获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签约,才能在社交媒体网站上进行注册:“关于直接向儿童提供信息社会服务的,对16周岁以上儿童的个人数据的处理为合法。儿童未满16周岁时,处理只有在征得父母责任的主体同意情形下,或授权儿童同意的范围内合法。”同时欧盟要求数字内容运营商、网络直播平台肩负起加强内容安全审查、上报网络舆情等方面的责任。 2016年5月,欧盟出台了最新的《视听媒体服务指令》,旨在强化视频分享平台的责任意识:提供视频和类别标注的平台必须保护未成年人,使其免受有害内容(如色情和暴力内容)影响,并保护所有公民免遭煽动和仇恨。具体措施包括,为用户提供能报告和标记有害内容、年龄验证或父母监管系统的工具。为了确保各类措施的持续有效性,欧盟委员会将邀请所有视频分享平台遵照《更好地保护在线未成年人联盟》的相关规定,为该行业制定行为规范。 除了企业自律之外,国家视听监管方有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强制执行规定,有权处以罚金。欧洲视听媒体服务监管机构(ERGA),由欧盟28个成员国的视听监管方组成,其角色定位将在欧盟法律中列出。该机构将评估共同监管的行业规范,并向欧盟委员会提供建议。 网络直播论文:揭秘网络直播掘金者 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男主角楚门是一档直播真人秀主人公,他的生活被窥探。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选择走出这个虚拟世界。 如今,剧情在现实中反转,大量年轻人争先恐后,将自己的生活通过摄像头直播出去,直播内容也不再仅限于游戏,而是包括外出聚餐、相亲、泡温泉、街头搭讪等。很多主播开始另辟蹊径。 有些主播月入数万元 直播平台的兴起,需要大量主播源源不断输出内容。2015年4月,电子游戏职业玩家曾昱霖注册成立公司,成为一名“星探”,培养主播,并与各大游戏直播平台签约。“投入并没多少,跟在西安开家面馆差不多。” 此前在市政公司工作期间,曾昱霖经常在夜间去网吧打游戏。“有次我在别人的直播房间里看到王思聪(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在打游戏,我看了足足四五个小时。” 成为一名职业主播便成了曾昱霖的目标。在一次和朋友观看游戏比赛的过程中,一名玩家不到0.5秒连续操作两次键盘一次鼠标,成功躲避了伏击。朋友问曾昱霖是否也能这样操作,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朋友嘲笑他:“连这点能耐都没有,还想当主播?” 这话对他造成巨大打击。职业玩家的巅峰期往往在25岁前。“年龄大了,反应就慢了。”曾昱霖说,职业选手更新换代就是一夜之间。于是,他做起了培养主播的生意。目前,公司旗下已与30多名主播开展合作,5名固定主播,其中2人兼职,3人全职,收入最高的主播月薪已达到6位数字,兼职主播中,情况较好的每月也有4到5万元收入。 靠“审丑”成网络红人 2015年11月初,一个名叫“兰落无声”的主播突然出现在斗鱼直播平台,吸引了近百万网友的围观。出生于1994年的“兰落无声”造型略显乡土,直播的地点就是一间隔间小木房,话筒是蓝色和金色搭配,被网友形容为“土得掉渣的洗剪吹专属”。凭借着观众间相互传播,大量观众涌入“兰总”房间。 “兰总”自称以前做过服务员、服装类的生意,目前靠摆地摊为生。因为收入不高,经过网络搜索,得知主播可以快速致富,于是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在“兰总”的直播过程中,大量观众交流产生的弹幕甚至会完全遮盖直播画面,只留下“兰总”忘情又略带跑调的歌声。“非常喜欢这种嗨到爆的感觉,能带动大家一起嗨,感觉很棒。”“兰总”说,“观众数量能超过一些韩国职业主播,我觉得我真实,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在曾昱霖看来,“兰总”背后必然有着一支能力相当强的包装团队。在观众们追求主播“颜值”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这个时候,第一个打出“审丑”招牌的主播,必然会吸引大量好奇的目光。 主播背后或都有推手 在业内人士眼里,游戏打得好并不一定适合当主播。为吸纳更多主播,曾昱霖曾在校园宣讲,“想当主播的挺多,但符合条件的太少。”他表示,会挑选一些性格开朗擅长沟通的人培养。“如果根本不会打游戏也没关系,公司会从头教起。” 19岁的小悦在成为主播前甚至没玩过游戏。从学校毕业后,她在西安北客站从事勤务工作,半年后辞职成为全职主播。公司为其选定一款节奏较慢的卡牌类游戏,联系了国内顶尖的职业玩家辅导。“大概半年后,我在游戏里的排名就到了传说级,这是职业玩家才能达到的段位。”小悦说。 在游戏直播平台的房间里,每个主播背后可能都有一支专业化的推手团队。灯光的角度、服装的挑选、话题的选择,都有可能是团队指导的结果。 每晚8点后,曾昱霖和同事进入到最忙碌时刻,并不需在公司碰头,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的数个手机进入主播房间,监控有无异常情况即可。“比如主播跟男朋友吵架了,情绪低落,只玩游戏不说话,这样观众就会流失得很快。”曾昱霖说,除了提醒,管理人员还会假扮观众在直播间一些互动话题,提醒主播“躁起来”。 直播文身也能吸引人气 2015年5月底,曾昱霖萌生了进行户外直播的打算――将直播摄像头带出房间,让观众以第一视角观看一些另类的体验。目前,曾昱霖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到线下商家的直播当中。“你可能觉得直播一群人在酒吧喝酒没什么意思。但总有一些人,看到之后就想来到这个酒吧,和别人一起喝酒。” 在西安酒吧驻唱小有名气的王凯是曾昱霖的合作伙伴之一。在直播驻唱期间,他通过手机观看弹幕,和网上观众互动、点歌。每首歌唱完之后,王凯都会花费4到5分钟的时间,和网友交流,聊音乐,也谈人生。 曾昱霖还尝试过直播文身。在文身店,直播的设备包括4只摄像头,1只麦克风,以及1台笔记本电脑。店主通过优惠折扣等方式,说服顾客接受直播。 在餐厅内直播一场饭局设备则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带有4G功能的手机即可。两位主播在饭桌前对菜品评头论足,就能吸引近千人观看。“如果主播是网络红人,一会儿就有人赶到餐厅了。” 摘自《华商报》 网络直播论文: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综述 摘要:网络直播作为一种高互动性视频娱乐,带着机遇和挑战闯入大学生的视野,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学界对大学生价值观以及网络与思政教育相互联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由于网络直播是近两年来才开始蓬勃发展的新兴直播方式,专门研究网络直播的文献资料为数不多,而将网络直播与大学生价值观联系起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从国内学者对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和网络直播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网络直播;研究综述 一、研究综述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在多种传播媒介中,网络对大学生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目前我国在线直播的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平台的数量众多,而且平台的用户数量十分巨大,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直播平台在每天的高峰时段的在线人数甚至达到600万~700万,房间数也能轻松突破4000。网络直播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最新现象级存在。 与此同时,笔者作了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84.3%的人会看网络直播,其中63.2%为偶尔看,而21.1%为经常看,所有人中只有15.8%从来不看网络直播,此外38.2%的人做过网络直播的主播。这些数据表明网络直播与大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它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和青睐的交流和休闲方式之一。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大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意识形态会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趋于成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这一时期他们接触的是优秀的网络直播,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涉世未深,大学生往往不能辩证地、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易沉迷于网络直播中夹杂的不良成分,此时若不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大学生就会受到这些不良成分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学界深入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并积极研究对策,通过一些给大学生的针对性的建议来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积极的引导。 探讨如何发挥我国网络直播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克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从网络直播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无论对中国的网络直播发展,还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该研究有利于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不仅丰富了价值观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 二、关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探讨。在概念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价值观是人的一种主观观念,用它来判断事物的善恶、美丑、正确与错误等,它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是判断一种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总体来说,学者们比较认同的价值观定义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正信仰什么、需求什么,是否觉得做这件事有用亦或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满意的一种主观观念,是判断一种事物或事情是否有积极意义时所持的观点态度总和。 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文献越来越丰富,价值观的研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点。从中国期刊网统计的数据来看,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论文已达上千篇。论文大多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现状研究 大部分学者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持乐观态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整体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大多数大学生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但是研究也指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自私、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精神萎靡、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的价值取向。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理解为大学生对自身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客体角色的一种考量,是大学生对自身追求的一种主观倾向。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研究 学者们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概念范畴进行定义研究的同时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进行了大量总结,有学者将大学生价值观特征概括为价值取向趋于理性化,价值判断偏重务实化,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价值追求突出个体。有学者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有价值多样化、功利化、实现过程差异化、发展过程不成熟等特点。总之,大学生价值观整体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基本相符合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私自利、崇尚金钱、追求享乐、道德滑坡等问题。 (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研究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产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比如,一些学者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科技的角度从宏观上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学者用实证数据说明文化、性别、专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有学者指出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失败。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寻求新型价值观教育,例如利用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总结学者们的研究观点,一般来说,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比较直接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本人的性特征、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良莠不齐的新兴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 学术界对如何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对策。有学者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形成阶段的基本特征、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原因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阶段性特征几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对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影响大学生等三大措施来引领大学生价值观。一些学者提出了三大对策:以大学生为对象,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指向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总之,学校层面要优化校园环境、组织丰富活动;家庭层面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言传身教水平;社会层面要加强大众传媒的合理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关于网络直播的研究成果 目前对网络直播的研究尚未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侧重于实践运用。 (一)着重探讨网络直播的优势 学者们研究了网络直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的区别,相对于其他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具有开放性强,互动性强、实时性强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名人、企业、新闻媒体、社交等都比较喜欢在进行精心的自我包装之后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自我宣传的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网络直播既有互联网受众面广的优势,同时又通过视讯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可以突出产品推广、对话访谈、在线培训等内容交互特点,增强的推广效果。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直播与其他网络媒体相比的独特性,在于网络直播的视觉冲击效果,使得这种社交方式比文字、图片的交互效果更强更有吸引力。一般来说,网络直播可以使交互的双方看到更真实生动的对方,其优点比较多:网络直播更加直观,交流速度快,表象形式好,能够最大程度地超却时空的限制,交互受众容易划分等等。同时,借助网络交互软件,还可以对交互过程进行录制。使直播之后,交互内容还可以进行重播、c播,这就大大发挥出了这种交互方式的价值。 (二)网络直播中的乱象研究 网络直播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整个行业还不是很规范,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有学者指出,网络直播本来是一个网络交互的很好的形式,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传播“黄、赌、毒”等信心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背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而且这种乱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网络生活由于直播网站的访问者多数为青少年,这些“乱象”会误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视听行业发展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网络直播乱象光怪陆离,其形成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有学者指出不仅仅是主播个人的问题,网络推手的推动、网络直播平台的松散管理、粉丝素质的良莠不齐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直播环境的稳定。不少学者一致认为网络直播平台管理难度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三)如何监管网络直播研究 对网络直播乱象,许多学者提出监管策略,有学者认为应该对网络直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与归类,并纳入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研判,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从而促进网络直播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与网民的交流,在实践中对网络直播进行规范地引导,使之逐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建设、加强集成平台管理、规范网络主播管理、建设技术监测系统、完善网民举报机制等是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研究述评 国内学界对价值观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教育方式都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提供有益的借鉴,但纵观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虽然学者们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众多对策,但是这些对策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撑。二是,价值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哲学层面。一些专注论文也大都停留在哲学层面,缺乏与具体科学的结合,可操作性不强,与网络直播相关联的研究更是未见。从国内现有关于网络直播的文献看,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研究,缺少学理性分析和有深度的理论成果,更鲜见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总体比较深入,其中既有理论思辨,也有实证研究,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而“网络直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不过现有的研究能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运用网络直播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方面缺少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虽然新媒体环境兴起,但学界还未关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的研究将研究视角放到当今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上,以期充实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直播论文:网络直播对现代广告发展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国是最大的手机市场,同时,智能手机用户量已超过5亿,从而催生了一些“网红经济”“网络直播经济”,而这些的发展对广告的发展,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同时对传统广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网络直播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进而分析现代广告应如何发展。 【关键词】网络直播 现代广告 影响 近几年,在互联网大力普及的大背景下,网络直播这把火被点燃了。越多越多的人群涌入网络直播行业,资本看到网络直播市场的潜力后,开始进场大肆撒钱,短短几年时间整个网络直播行业便迎来一片昌盛繁荣的景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一些大型的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过亿、月活跃用户超千万。面对庞大的市场,在近一年内,腾讯、网易、YY、陌陌、小米、优酷等数十家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直播领域。目前,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已达200余家,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同时,对于营销而言,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网红的发展,网红爆火的背后也酝酿着一定的商业机会。“直播+电商”更已成为垂直类电商开启流量和流量变现的双重触点。 一、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直播的含义及特点 直播是一种实时性、互动性显著的互联网传播内容的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直播紧密的将用户与直播内容交互在一起,用户本身也是内容生产的一份子。 W络直播是新媒体发展、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产物。 目前在线视频直播大致分为三种,一种以产出游戏为主的视频平台,例如斗鱼TV、战旗TV、虎牙TV等,主要以各种网络游戏直播为主;另一种以美女主播唱歌跳舞等为主,例如网秦旗下的秀色秀场、YY,六间房等,因其娱乐性质浓厚,又称其为秀场;第三种则是蘑菇街等具备电商属性的平台正在投入的“直播+电商”。 直播具有高互动性、强社交性;随时、随地、碎片化;内容具有丰富性等特点。 (二)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一些大型的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过亿、月活跃用户超千万。面对庞大的市场,在近一年内,腾讯、网易、YY、陌陌、小米、优酷等数十家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直播领域。目前,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已达200余家,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1)市场规模增长迅猛。秀场直播的数据市场规模在2013年为36.7亿元,2年后达到74.6亿元,翻了一番,背后是其长期的用户沉淀和盈利模式的不断完善。游戏直播增长更为迅猛,自2014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后,市场规模从最初的2.7亿变为2015年的11.7亿元。泛娱乐直播在2015年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目前没有机构给出可信的市场规模数据。 (2)付费体验者数量不段增长。付费人数从2011年到2015年短短4年间,人数翻了近十倍。 二、广告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一)广告的含义 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信息传播活动,通过改变或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广告的形式对消费者而言是直观的,现代广告更是加入互动等因素来满足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表达。广告在商品和信息被人所接受的过程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 广告的传播形式是多元化的,主要分为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手机广告等。 (二)广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广告市场规模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我国广告市场规模持续发展。201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达到5,606亿元,较上年增长 11.67%,在GDP中的占比达到0.88%。广告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广告业经营单位快速发展。随着广告市场规模的增长,广告经营单位数量及广告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一方面繁荣了广告市场,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竞争。 2015年,中国市场广告支出逐渐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消费市场地位的日渐提升,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广告投放力度都将进一步加大,未来我国广告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我国广告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现代广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现代广告的发展正在处于市场急速上升期,市场空间较大,同时消费者、广告主以及广告商们的广告意识不断加强,从而使得广告行业产值不断上升;广告行业技术发展日臻成熟,同时广告行业日趋完善,法律法规日趋健全,为广告业的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更新,媒体渠道的丰富,以及广告宣传成本的降低,使得广告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同时增强了广告行业的盈利以及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精准营销成为营销的潮流,仅有宣传更具有针对性,降低了广告宣传的成本,使得广告宣传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广告的推广形式多元化,同时推广对象精准化,使得广告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2)挑战。广告门槛的不断降低,使得广告行业的进入壁垒随之下降,广告行业竞争加剧,广告价格受到巨大影响;广告技术的成熟,从而使得对广告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广告制作的难度随之增加,创意成为广告制作的重点及难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自媒体成为现在的主流媒体之一,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更加稀缺,进而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成为提高广告效果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加大了广告推广宣传的难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告行业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新媒体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进而广告的技术成本、创新成本不断提升,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也加剧了广告精准推送的难度;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告行业中一些世界知名广告公司掌握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进而压榨现有广告市场空间。 三、网络直播对广告的影响 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当前,虽然移动端网民规模还不及PC网民,但是手机端App、pad端App月度使用时长比例已超过PC网页月度使用时间比例。 网络直播对广告行业的发展将产生以下影响: (一)丰富了广告传播的渠道 网络直播主要是对消费终端控制,同时,现在市场进入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从而谁掌握了终端控制权,也就最大限度地掌握消费动向。 网络直播将传播载体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扩大到了手机等移动客户端,通过网络服务,4G服务等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消费引导,同时,网络直播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进而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 广告商的营销渠道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和经济性。将移动互联网与广告进行完美的结合。 (二)推动广告行业的转型――内容为主,社交为纲 网络直播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心理,通过有趣的、幽默的方式来展现更懂的生活技巧及内容,对创意的要求比较高,从而实现更多的点击量和转发量。对于现代广告而言,广告更多的需要去思考,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使得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加深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即得到了需求满足,又得到了购买的快乐。 进入网络电视时代,面对的是越来越稀缺的消费者注意力资源,面对这种消费者有众多选择,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的现状,怎样引起受众注意?就需要创意性内容,以内容为纲,创意为载体,来进行信息传递,实现消费目的。另外,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譬如微博、微信等公众社交平台,进行病毒式传播,完成口碑营销。 (三)强调了广告的交互性 网络直播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与受众随时、随地互动,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因此未来互动参与式广告会成为主流,及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网络直播最大的目的在于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而这是对传统广告中,受众只是信息接收者的一种改革,这种方式会使得消费者主动参与到广告宣传中,通过互动,更加全面、及时的了解产品信息。 网络直播通过与网友互动过程中,运用植入式广告方式,全方位地介绍产品的特点、功能,使得产品更具有信服力,提高消费者的满足感。 (四)降低了广告传播的成本 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生活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包括接触媒体的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因此网络直播广告方式的推广使得广告产品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使得广告投放也愈加精准,从而提高广告效果,提升广告收益。 另外,网络直播依托大量的数据,依托于大数据时代,强大的数据库信息,从而为广告投放圈定范围,消费用户群体界定更加准确,,进而在合理方位内投放广告,既确保了广告效果和广告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告成本。 然,网络直播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监管制度不够全面和健全,另外,网络直播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等,对于广告而言,既要参考其存在的价值,同时还要结合产品实际,比如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产品的性质、产品的特点等,有效、针对的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 网络直播论文:网络直播行业现状及管理动向分析 摘要:视频直播不再是专业媒体机构所专有,网民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即可在家中、行走途中或聚会间随意进行网络直播。网络直播为信息、娱乐等资讯提供了更为迅速而便捷的传播方式,与此同时也为低俗、色情等有害信息传播提供了平台,给我国网络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的出台,将有效改善网络直播现状,推动互联网环境治理。 关键词:网络直播 现状 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视听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行业发展自身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热点不断涌现。2014年被称为网络自制节目的元年,一批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网络自制节目大量推出。2015年,网络综艺栏目冲破了过去娱乐至上、歌舞当家的电视综艺环境,亮出了网络媒体的新品牌。而2016年,随着“网红”的兴起,网络直播又迎来了开局之年。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开设网络直播网站及移动客户端,以游戏为特色的斗鱼、熊猫,为网民提供弹幕交流的bilibili,以视频节目为主的乐视、优酷网、爱奇艺,以及以秀场为核心的9158、六间房等各类网络直播平台迅速涌现。据相关统计,目前开办网络视频直播的企业已近300家,直接参与网络直播或是观看网络直播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网络直播的兴起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网络主播,即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时与线上网民交流互动,积累粉丝获取收入的网络主持人,亦被称为“网红”。《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显示,中国的“网红”人数超过100万,其中,作品创作网红占11.6%,视频直播网红占35.9%,新闻事件网红占18.2%,自媒体网红占27.3%,其他类网红占7%,视频直播网红作为2016年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占比居首。二是网络直播平台对社会热点事件、科技产品会、体育音乐娱乐节目的视频直播。随着网络直播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平台通过粉丝埋单、商家投放广告获得收益,形成“网红经济”。 移动互联和实时社交技术赋予了直播极强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可以打造网民身临其境般的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载体。正如业内人士的共识,对于传统媒体、电视台而言,直播的颠覆魅力体现在,人人可以成为直播的主角,直播间的观众不一定追求很多,但以主播为核心,可以形成非常分众的社群。 目前,网络直播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突出体现运营资质和节目内容两个方面。 一、大量网络直播平台缺乏相应资质。网络直播的行业管理部门包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部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继管理文件,厘清了他们的管辖范围。国家网信办负责全国互联网直播服务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重点依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机构是否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以及开办情况进行监督;文化部依据“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要求从事网络表演的经营部门应具备“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依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要求通过互联网提供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由于网络直播行业在2016年爆发式增长,监督管理相对滞后,造成大量运营服务机构没有“购票”即簇拥着挤上了这趟快车。相关媒体调查发现,对于文化部要求的自2017年1月1日起,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许可证编号这一规定,斗鱼、战旗等主流直播平台都在主页面标注了许可证编号,而像ME直播、一起秀、来疯等新兴移动直播APP官网则未挂出许可证编号。许多新兴直播APP未经审核便偷偷上架运营成为违反此项规定的重灾区。而对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的提供网络直播服务的机构应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规定,在对包括斗鱼、虎牙在内的10家具有代表性的直播平台进行调查发现,标注许可证编号的网站不足一半。除战旗直播、虎牙直播、bilibili、映客四家平台在网站底部标注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编号,其他六家包括斗鱼直播、熊猫直播、龙珠直播、火猫直播、花椒直播、直播TV均未在网站首页标注许可证编号,同时经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提供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名单》核对,部分网站标注的许可证信息与备案不符,涉嫌虚假标注,按照规定对未取得许可证的直播平台将面临关停的处罚。① 二、部分节目内容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直播内容方面,从最初的电竞比赛扩展到泛娱乐,再到教育、电商,最后到“直播深夜u大饼”“直播睡觉”,千奇百怪,无所不能直播。只有想不到,没有播不了。网络直播内容中包含大量的网络表演、娱乐和竞技,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文化市场快速发展,在促进网络文化行业创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网络文化经营单位责任缺失、管理混乱,一些表演者以低俗、色情等内容吸引关注,拜金风气盛行,虚假广告危及网民财产安全,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恶劣,严重危害行业健康发展。 2016年元月,斗鱼平台直播“造人”事件轰动一时,引发大量围观群众和监管部门的强烈关注,直播低俗化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为网络直播元年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开端。在“粉丝经济”的巨大红利下,网络主播往往剑走偏锋,直播过程简单粗暴。吸毒、自杀、偷拍等恶性事件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吃饭、睡觉、黑屏等无营养的网络直播内容更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某殡仪馆工作人员居然将遗体火化过程搬上了直播平台。这种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有悖道德伦理的内容给“网红”们带来了超高人气和丰厚收入,网络主播也变得越来越“任性”。诱人的经济利益让渴望迅速成功、成名的年轻人看到了“曙光”,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浮躁风气,极易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 网络直播乱象丛生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疯狂追捧下的野蛮生长。无序的网络直播增加了互联网内容风险。网络比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更快,参与程度更加广泛。网络直播的低门槛,使得灰色内容传播更容易并形成群体化,所引发的网络舆论效应也更加巨大,给监管带来挑战。 2016年以来,网络直播领域相继出台多项新政,无法可依、混乱无序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改观。4月14日,文化部公布了第25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23家网络直播平台被查处,关闭严重违规表演房间4313间,整改违规表演房间15795间,解约严重违规网络表演者1502人,处理违规网络表演者16881人。4月18日,新浪、优酷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共同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7月1日,文化部印制《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现场文艺表演、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技法展示或解说的行为进行规范。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加强网络直播监管,强调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依法开展直播服务。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对于引导和规范目前网络直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月4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成为网络直播管理的重要法律政策依据。中央、地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均对《规定》进行多角度、多形式报道和解读。网民对《规定》落地普遍表示肯定和支持,认为将有效保障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年时间的政策颁布和执行,12月底,为加强互联网直播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网信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本次专项检查,三部门联合开出“处方”,对YY、花椒、映客、斗鱼等主要网络直播平台封禁违规主播账号3万多个,关闭直播间将近9万间,删除有害评论弹幕近5000万条。多家网络直播平台负责人表示,当前网络直播乱象频出,只有依法依规加强监管才能推动网络直播行业不断走向规范,这不仅切合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就网络文艺发展提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内容的传播也有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合理边界,不能任性而为,要在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允许的范围内享受表达自由。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明确管理部门和直播平台职责,杜绝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的现象,建立一套长效的运行机制,依靠政府部门监管、互联网企业平台自我监管、政府和企I联合监管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注释:①《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及《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标注情况统计截止至2017年1月10日。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建 摘要:智能化养殖是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标志,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家禽养殖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有机结合,系统性地进行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研建和示范应用,实现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管理现代家禽生产,对提升家禽生产者生产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 关键词: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建;示范应用 山东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养禽大省,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2011年禽肉总产量607.69万吨,禽蛋总产量528.56万吨。山东省家禽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淀和发展,在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家禽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体现在信息渠道闭塞、信息量不足、信息准确性差、信息时效性低、信息公益性服务意识差等,缺乏准确、权威、及时、高效的家禽信息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家禽业的需要[1]。开展家禽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我国现代化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必将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建,并将家禽信息技术进行了示范应用,现将研建和示范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 1.1综合性 针对家禽生产者差异性的需求,系统提供了家禽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动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预警信息、科技信息、养殖技术、会议会讯、政策法规等,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家禽生产者及其他相关用户浏览和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 1.2时效性 在信息网络时代,及时获取家禽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是赢得市场和先机的前提。家禽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更新和补充各类信息,特别是国内外新闻的及时报道、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的及时,以及预警信息的提前告知,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1.3准确性 系统自动抓取和采集信息后,家禽科技专家逐条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甄选符合事实、符合行业常识和规则、确认无误的信息,由运维人员推送前台。省内各地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员提交到系统后台的信息、报价行情等,也须由专家审核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4便捷易懂性 现代家禽生产的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农村养殖基地或养殖合作社仍然有大量没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年龄居大的养殖专业户,所以研建的系统要易懂、使用方便。本系统的门户网站设计风格简洁、清新,图标按钮形象易辨,文图并茂,用户一看就懂;主页面设置有“一键式”服务,用户操作方便、快捷,点击一次即可进入所需浏览的网页。 1.5互动性 该系统用户和专家之间互动性强,通过互动论坛、在线咨询、给我留言、专家微博等实现了用户与系统平台专家远程交流与技术咨询、禽病视频诊断、专家授课培训等。用户可实时与平台在线的值班专家交流,也可留言给自己需求的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提醒该专家上线答疑。同时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博客、群组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学习。 1.6服务性 系统体现了多类用户的服务性,包括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养殖协会(学会)组织、基层养殖合作社、畜牧职能部门,以及家禽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和从业者,为他们生产决策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 2.1门户网站 2.1.1信息采集与加工信息获取采用系统自动抓取工具采集信息、网站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获得资料以及基层信息员提交信息三种方式相结合。获取信息后交由家禽科技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与加工。 2.1.2信息分类技术人员对审核加工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新闻类,包括文字新闻、图片文字、视频新闻等;市场行情类,包括禽苗、禽蛋、禽肉及饲料原料等市场报价及其市场分析预测等;供求信息类,包括雏鸡、兽药、疫苗、饲料及其原料、养殖设备等供应和求购信息;养殖技术类,包括养殖品种、饲养管理、禽病防治、饲料营养等科普信息;预警预报类,包括天气预警、 疫情预警、市场预警和盈亏预警等。信息分类后在网站相应的板块予以。 2.1.3信息及时更新对门户网站内的综合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模块内容进行每日持续更新,对突发事件新闻、预警预报信息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家禽行业的新动态、新信息。 2.1.4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基于sql server开发了家禽信息专用的数据挖掘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家禽养殖基础知识数据库、家禽疫病数据库、山东家禽业专家与人才数据库、家禽企业产品信息库、家禽信息服务站点数据库、家禽生产决策数据库等。 2.1.5构架图见图1。 2.2专家服务队伍 家禽专家服务队伍是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吸收育种、禽病、营养、管理及环控等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平台的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山东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省畜牧行政职能部门组建了省级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地市级畜牧行政单位、各地龙头养殖企业技术部门组建了地市级专家服务队伍。专家服务队伍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能满足不同水平养殖场户的需要。用户进入系统网站后可在线咨询专家,或查找并留言所需求的专家。而且,根据养殖场户的需要,系统平台自动适配地市级专家现场查看指导,帮助用户现场解决问题。 2.3基层信息服务站 基层信息服务站也是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对接系统平台,是山东省各地的养殖场户与系统平台互动与沟通的桥梁,同时为系统平台提供当地家禽信息、市场报价等。在山东省17个地市,选择有代表性、规范性、辐射性的国家和省级体系家禽试验站或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科技开发经营单位作为信息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省的家禽信息基层服务站点网络。通过信息服务站点,可将家禽信息传输至农村偏远地区,尽可能扩大山东省家禽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范围和信息覆盖率。 2.4养殖示范基地 将山东商河某蛋鸡标准化养殖场设为示范基地。主要是利用传感技术对鸡舍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并通过环境控制器达到自动控制环境的目的。主要监测对象为温度、湿度、氨气三项指标。该示范基地与系统平台衔接,通过网络将各项实时数据间隔定时传输和记录到系统平台,系统专家可根据数据情况直观地分析和处理,形成生产决策。 3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 3.1和传播信息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及时、规范、准确地和传播各类家禽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用户具备电脑和网络等条件,即可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海量信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养殖生产提供决策和指导。 3.2关键词搜索 系统网站具有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功能,根据关键词检索,方便用户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2]。对信息受众的兴趣点、关注点、投放地域、产品定位人群等进行精细分析,运用seo关键词挖掘逆向思维设计出关键词,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搜索需求,如在“咨询专家”模块,用户在关键词搜索框里输入禽病、管理、营养或姓名,即可搜寻相关的专家;在“供求信息”模块,养殖场户需要购买禽流感疫苗,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购买禽流感疫苗”,即可弹出多家有生产禽流感疫苗资质的企业,可显出该企业的简介、相关产品及其联系方式等,供用户选择购买。 3.3传授养殖技术 系统网站承载了大量的科学养殖知识,分别有家禽主要品种介绍、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饲料配方技术、孵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具备视频播放功能,用户可在线观看养殖技术视频;承载了《家禽科学》和《水禽世界》每期的电子期刊,用户可在线浏览杂志里的重要文章。用户能够以多种方式学习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3.4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 该决策平台包括家禽疫病自诊系统、家禽产蛋自测系统、家禽生长发育自测系统、家禽饲料营养决策系统和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养殖户点击进入界面,根据所标识的选项选择,可自行诊断禽病,或“检验”鸡群生长发育和产蛋是否正常,系统自动给出防治和处理的建议;养殖户根据就地的饲料原料,按照系统建议,科学地配制饲料;在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的界面上,选择所饲养的品种和日龄,即可给出该品种、此日龄段的免疫接种事项、饲养管理要点等。 3.5禽病远程视频诊断 系统安装xview v ideo conference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山东省各地信息服务站点开通视频会议服务终端30个。系统平台(即主会场)安装会议专用的广角高清摄像头,服务终端(即分会场)配置高清摄像头,实现了禽病远程视频诊断功能。养殖户就近到信息服务站对病死禽解剖,病理变化可较清晰地实时传输到平台专家桌面,并与专家语音交流,从而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有效地防治禽病。 3.6远程专家视频授课培训 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养殖专家在平台的专家桌面上讲授饲养管理和禽病防治等新技术、新方法,各地服务站点组织当地养殖户收看与学习,培训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技能。同时,系统平台组织相关专家对家禽养殖业近期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剖析。如日前被媒体炒作的“速生鸡”事件,系统平台聘请育种专家对“速生鸡”进行了科学解释和正名。 3.7禽舍环境远程监控 系统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异地示范基地鸡舍内的环境指标。在示范基地鸡舍内,根据鸡舍面积合理布局安装温度、湿度、氨气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这三种环境指标数据,通过internet传送至系统平台,平台将检测到的各项指标自动生成曲线图,专家能够随时监控鸡舍环境参数。当指标出现异常时,监控页面报警,并通过通讯手段自动向示范基地的生产管理者发出警报,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家禽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性能正常发挥[3]。 4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展望 4.1制定山东省家禽业信息采集与分类标准 进一步开展对山东省家禽业综合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分类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提高家禽业信息采集、加工和的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4.2开发手机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随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的移动应用固有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家禽信息服务系统应着力开发手机服务功能。安卓手机价格低廉、普及程度高,先期开发安卓版手机应用,有稳定的客户群后将移植到ios平台。手机应用将实现家禽信息服务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机端将实现pc端的全部功能,如:个性化定阅热点新闻、市场行情、专家决策、预警预报等相关信息;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平台的完整服务;基于地理信息的产品、服务搜索功能;专家在线的自定义提醒功能;示范基地在线管理和报警功能。 4.3普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 一般的养殖场户均有上网条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尽量覆盖更多有上网条件的养殖户。系统要扩增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容量,在山东省各地基层养殖户开设更多的服务端口,尽量让更多的养殖户足不出户即可咨询专家和学到养殖技术。 4.4研建家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 目前系统平台仅对禽舍内环境实现远程监控,但现代家禽养殖应在家禽生产中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监控禽舍内环境除现有指标外,还需对影响生产性能的有害气体指标如co2、h2s及粉尘、风速等进行监测,并联动到控制设备。同时还应监控供料、给水、喷雾消毒和光照等重要的管理项目,在家禽生产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并研建养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家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效率。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护特色家禽产业安全急切性探讨 一 市场不确定性影响家禽业稳定发展 最近,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由于美国鸡肉对我国市场低价倾销,致使我国鸡肉产品价格大幅下行,整个行业陷入低谷,普遍经营困难。由于肉鸡产业链比较长,肉鸡行业陷入困境,必然影响玉米、大豆种植业,继而影响饲料加工业、进而影响鸡肉屠宰加工业,还会影响农民通过养殖家禽增收,同时会扯内需拉 动经济的后腿。 一年前,我国鸡产品价格曾激烈上升,今天又大幅下降,短短一年时间就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鸡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涨价与跌价轮番表演,一会儿唱喜剧,一会儿演悲剧。这种不断大起大落过山车般的行情,已成为家禽业生产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是我国家禽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市场一惊一乍如此多的变数,让我国从事养鸡的农民无所适从,让整个行业苦不堪言。市场不确定性既给企业和农户的微观决策带来困扰,也给政府的宏观调控造成困难。当前,我们需要对家禽业的市场不确定性做深入研究,努力寻找其产生的根源,有的放矢地构建防御工事,保护我国家禽产业安全,促进养鸡农民持续增收。 在市场机制下,价格是调控产量的指挥棒,短缺与过剩都是市场现象,主要由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操纵。鸡产品价格体系紊乱,会导致生产体系紊乱,进而引发生产和销售生态系统紊乱,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信心紊乱。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调整,迫使产业的上中下游,从原料成本到终端产品,都围绕价格变动进行调整。产业链成员之间围绕成本价格进行的互动博弈,致使整个产业链发生动荡,不确定性增加,发生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鸡肉终端产品价格体系发生变化,如同飞机场一个航班延误,引发整个飞机场运行紊乱。所有航班的起落时间都要打乱重来,根据情况动态地进行调整,不论是准备起飞的飞机,还是等待降落的飞机,统统都要延误晚点。而且起飞降落的时间无法准确,需要折腾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到正常状态。对肉鸡产业而言,针对价格体系变动而采取的调整措施,无论数量调整还是品种更新换代,都需要持续一个或长或短的周期,生产主体要为调整花费成本付出代价,甚至需要国家买单救市。 二 家禽业市场不确定性根源来自国际化因素 我国包括家禽业在内的整个农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已连为一体,引发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因素,会或迟或早传导到国内来,引起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震动,甚至引发“蝴蝶效应”。现在,作为家禽饲料的玉米大豆,其信息披露话语权由美国农业部掌控,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掌控着定价权。美国跨国粮商主导着玉米、大豆的经销权。我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资本的操纵。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的价格波动,会影响我国大豆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豆粕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猪肉鸡肉价格的高低。鸡肉与猪肉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强,二者价格高度互动。当猪肉价高时,消费者会转向购买价位较低的鸡肉等替代品。致使鸡肉消费量超常规增加,原有的产销量平衡状态被打破,鸡肉在阶段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迅速涨价,反之亦然。国际资本通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联动,通过油价与粮价的互动,通过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的联网传导,主导我国大豆玉米的价格体系,在玉米大豆占据饲料原料比例80%的情况下,间接主导控制我国家禽业肉蛋食品的价格。 饲料原料产品市场大起大落的原因来自外部,来自国际化因素,来自于玉米、大豆产品能源化和金融化,来自于美元和石油的杠杆化,来自于国际资本的投机炒作,来自美国家禽产品的冲击。在石油农业的背景下,石油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原料,还是农用机械的燃料。除此而外,美国联手巴西大力实施生物能源替代战略,用玉米乙醇和大豆柴油替代石油,这样,玉米和大豆能源产品的属性更为突出,玉米大豆不仅仅是粮食,不仅仅是饲料,还是供汽车消耗的石油产品,玉米和大豆价格不仅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受年景好坏产量丰欠因素的影响,还由于农产品能源化因素,石油价格波动也影响大豆、玉米价格的波动。 由于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这样,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就成了金融衍生产品,具备了金融产品的属性。由于投机资本对期货市场上的金融产品频繁进行炒作,高抛低吸买空卖空,引发了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由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互相联网,期货市场价格的起落,也影响带动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由于玉米大豆既是粮食品种,也是饲料原料,还是酒精及食品添加剂等化工原料。玉米大豆价格波动,会引起以大豆为原料的豆粕价格波动,豆粕价格波动,会影响饲料价格,饲料价格的高低影响猪禽养殖成本,影响肉蛋价格,影响农民收入,影响消费者生活水平。由于大宗农产品的金融杠杆作用,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放大效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增大 现代农业是社会化大生产,从产业链角度说,种养加、产供销是一条龙的整体。是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相连,是一个整体系统,其中任意环节出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都会影响整体,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由于是社会化大生产,产业链上的成员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位于上游原料的大豆价格上涨或下跌,通过饲料豆粕影响养鸡成本,进而影响鸡肉价格,影响养鸡农户的盈亏,影响养鸡户的生产决策,他赔钱了就会放弃养鸡, 农户不养鸡了,鸡肉就会短缺,鸡肉短缺就会涨价。但是,有高峰就有低谷,涨高了就会跌下来,跌深了还会出现报复性涨价,不断地大起大落重复循环。 三 不建防火墙就与国际接轨会威胁家禽产业安全 由于我国农产品大起大落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国际方面,为促进家禽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针对国际化风险构建防御工事。在防火墙建成之前,不论是价格接轨,还是标准体系接轨,都不可行。所以,不能轻言与国际化接轨。一方面价格接轨是不可能的,如果国际市场价格处在高位上,我们难以接轨,因为高粮价、高肉价我国消费者承受不了。在低价位时,则无法接轨。如在目前情况下,就无法进行农产品价格接轨,因为过低的粮价农民接受 不了。国际市场的高粮价、高肉价同高油价一样,是炒作出来的,并不完全反映实际供求关系,也不会长久。国内粮肉价格如果被动地同国际粮价接轨,就等于被绑架,跟着一起做过山车游戏。国际资本在期货市场对玉米,大豆的价格每年炒作一两次,就足以给我国农产品市场制造出一次次地震,引发出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不得安宁。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动物类食品所占比重已超过粮食,成为餐桌食品的主角。在猪禽全价饲料中,玉米、大豆占据80%的比例。中国是全球猪禽生产大国,也是肉禽蛋消费大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的重要目标市场。主导中国猪禽业,就能掌控中国玉米、大豆的市场需求。现在,美国已经控制了我国家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肉鸡业中,我国的快大型肉鸡业已被美国主导。种鸡是从美国引进的,饲料豆粕主要从美国进口,鸡爪鸡翅到美国采购,吃鸡到肯德基麦当劳。在蛋鸡业中,采用海兰、罗曼等国际化品种,采用国际通用的舍饲笼养方式。饲料标准是高度依赖玉米、豆粕的美国模式,所需大豆(粕)从美国进口。在生猪品种上,中国多样化的乡土品种已换血为美国模式的“洋三元”,“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占统治地位。在饲料结构上,标准化的“玉米+豆粕+添加剂”饲料配方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美国大豆已占中国市场70%份额,美国人预期在三、五年后,中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 我国家禽业正在亦步亦趋地落实美国模式,已对美国的“玉米+豆粕+添加剂”饲料标准产生依赖,顺理成章地对美国大豆(粕)产生进口依赖。在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口号下,正在大张旗鼓地消灭小规模农户饲养方式。在食品安全的旗号下,正在把小型猪禽屠宰加工厂排挤出局。还以防控禽流感为名,企图把中国特色三黄鸡活鸡交易市场封闭。这样,就为跨国公司整合中国猪禽业扫清障碍。产业集中度提高之后,我国的小农户就会被淘汰出局。少数几家规模化大型饲养加工厂(场)容易被整合,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全球产业体系当中。产业集中度提高之后,跨国公司就可以采取牵牛鼻子控制整头牛的办法,主导操作我们的产业链。把方向盘抓到手就能操纵整台车;把红旗插上山顶,就等于占领了整个山头 由于国际化因素制造了大起大落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也由于我国家禽业在体系、模式和标准上已与美国接轨,我国家禽产业已面临巨大风险。现在,玉米、大豆已经能源化和金融化,具有能源属性,还是金融衍生品,已经杠杆化。在国际金融资本的操纵下,家禽原料与产品必然频繁波动。在金融的杠杆作用下,必然造成玉米、大豆价格的大起大落。玉米大豆的产业链长,关系到种植业的盈亏,也关系着养殖业的成本高低,还关系着肉食品加工业的兴衰。国际资本利用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产业链较长、系统性较强的特点,通过能源化、金融化等现代化手段,实施远程打击,是我国农业安全的真正威胁。如果我们选择规模化、专业化等美国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照搬美国现代农业模式标准体系,对我国农民进行削足适履的现代化改造,就是误入歧途,就会被套牢。在涉及国家粮食食品安全的主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外资掌控的前提下,包括鸡肉产品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就会不断大起大落,包括家禽业在内的我国农业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无法稳定,农民也不能增收。 四 用中国特色饮食文化资源构建我国家禽业的防火墙 我国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气候多样、生态多样、物种多样,可以形成数量众多的地域生态型家禽产品,每个地域生态型产品都是一个产业链;我国民族众多,饮食文化多样,而且源远流长,可以生产风味多样的特色禽产品。多样化消费是未来的大潮流,个性化消费是未来的大趋势。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个性化的消费偏好,都是与众不同的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都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不同地域具有各不相同的消费文化,本土化的特色多样禽产品,更能适合我国各地居民的消费心理习惯,更能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我国南方喜食本地土鸡以及现场宰杀吃鲜鸡的消费习惯,可以用‘以鲜克冻’,‘以近攻远’方式保护我国家禽业的市场资源。利用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要素构建防火墙,对国外同质化冻鸡产生挤出效应,形成一道道无形防御工事,形成进入壁垒。 五 轻率关闭城市活禽交易市场是因噎废食 日前有报道称,农业部为防控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拟在全国大中城市关闭全部活禽市场。为避免造成恐慌,危害家禽业稳定发展,农业部及时出来进行辟谣,“称从未宣布关闭全国大中城市的活禽交易市场”。这个事件虽然及时平息,没有扩大化造成重大影响。但是,无风不起浪,我们应该引起警觉,要认识到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近几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利用禽流感作题材炒作‘整事’,企图把中国禽流感问题扩大化,进而达到唱衰中国家禽业的目的。三聚氰胺已经把中国奶业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别有用心的人企图让乳业的悲剧在肉鸡业中重演,他们盼望禽流感也能够充当三聚氰胺那样的角色,成为炸毁中国家禽业的雷管炸弹。当然,防治禽流感很重要,食品安全也非常重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让国际竞争对手钻我们的空子,我们不能被人家‘忽悠’了,让 人家利用禽流感来炸毁中国的家禽业。 我们的担心并不多余,因为二月份时,卫生部一位官员在中国政府网的一次访谈中表示:希望在大中城市尽可能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以减少人们和活禽以及携带病毒禽类的接触。卫生部这个表态,可能是吸取了奶业三聚氰胺的教训,不愿犯国家质检总局那样的错误。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就轻率地提出封闭活禽交易市场。保护民族家禽产业人人有责,政府是全球化的参与主体,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才能保护民族家禽产业,而企业与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的政府官员要能够勇于为民族产业负责,要敢于为人民利益扛事,绝不可以为推卸责任就对活禽市场一关了之,让中国特色家禽业陷入灭顶之灾。 三黄鸡是中国特色肉鸡产业,它以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为支撑,它拥有自己的产业体系。‘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要理解它,尊重它,保护它,与时俱进地发展它。不能激进地认为活鸡现场宰杀吃鲜鸡,就是落后的陋习,也不能片面地认为活鸡交易市场是传播禽流感的渠道,一定要对它采取‘革命行动’。要知道,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就等于消灭了中国特色肉鸡产业。因为,关闭了三黄鸡活禽交易市场,三黄鸡就要通过工厂化屠宰,变成工业化光鸡产品。不论是以冰鲜鸡形式,还是以冻鸡形式销售,三黄鸡身上的黄毛脱掉了,等于把身份证明丢掉了。脱了毛的三黄鸡同白毛鸡外观差不多,就是说,让三黄鸡脱了毛,它的差异化丢失了,特殊点丢弃了,没有了特色,没有介绍信和身份证,消费者的信心就会动摇,消费量就会减少,产业就会萎缩。经过一段时间的苟延残喘,逐步地三黄鸡产业就会萎缩消失,被美国的鸡产业和鸡产品所取代。 三黄鸡是中国特色的肉鸡产业,它与美国快大鸡产业模式不同,它们之间是‘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结晶。不能因为三黄鸡生长速度慢,就简单化地认为三黄鸡落后。因为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就会把我们自己比得一无是处,就容易发生错杀悲剧。实际上,三黄鸡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在保持黄毛与新鲜等特色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已经通过品种的土洋结合,创新了快大型三黄鸡。这种带黄毛的快大鸡,保持了黄毛的特征,仍然沿袭了活禽交易现场宰杀的销售方式和产品形式,也保持了新鲜这一产品卖点。快大型黄羽鸡的料肉比也在降低,生长速度在加快,饲养周期在缩短,生产性能与白羽快大鸡已经接近。这个三黄鸡的衍生产品,是三黄鸡多样化发展的结果,提升了三黄鸡的生命力,拓宽了三黄鸡的生存空间。 如果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农民养的鸡只能卖给屠宰场。在我国,养鸡农民不掌握屠宰厂资源,我国也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屠宰场的制度安排。屠宰加工厂由工商资本主导,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在工商资本介入了产业链关键的加工环节前提下,由于工商资本与农民不是一个利益主体,必然对位于养殖环节的农户产生垄断,对农民增收形成制约。保留农贸市场活鸡交易,农民可以利用这个渠道销售自己饲养的活鸡,使之能够摆脱屠宰厂在加工环节上的制约垄断。由此可见,维护这种家禽产销体系对农民增收是有利的。 美国模式的快大鸡是纵向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生产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在加工环节实行工厂化集中屠宰。而三黄鸡则是活禽交易现场宰杀。值得说明的是,这样的产销组织形式,并不是落后的,它也有自己的优势。采取活禽交易方式,农民在农贸市场现场宰杀,是化整为零的屠宰加工方式,是变大为小的屠宰加工方式,生产加工成本低,比工厂化屠宰杀一只鸡的费用低得多。同时,宰杀加工与现场销售无缝对接,降低了家禽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养鸡的盈利能力。 我国的优质型黄羽肉鸡是中国特色的肉鸡产业,它生存的土壤是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中国人吃鸡讲求新鲜,追求以鲜活为主。如果以防治禽流感为名,取缔封闭活禽交易市场,就等于对中国特色肉鸡产业做‘结扎绝育手术’。中国人认黄毛求新鲜的饮食文化,是三黄鸡赖以生存的土壤。优质三黄鸡借助活禽交易现场宰杀这个平台,获得了新鲜这个附加价值,加之持有身披黄毛这枚身份证,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这样,就弥补了生长慢成本高的弱势,使产业能够持续发展。如果轻率关闭城市活鸡交易市场,把三黄鸡送入工厂实行集中屠宰,把它的黄毛特征废掉,产品变得不再新鲜,让它去同洋鸡比成本、拼价格,它肯定不是对手,也必然死定了。如果把鲜鸡变成冻鸡,就把三黄鸡‘新鲜’这个卖点消灭了。失掉了新鲜这个卖点,三黄鸡就丢掉了给予消费者的利益点,就会遭到消费者的无情抛弃,三黄鸡就失掉了生存基础。大中城市活鸡交易市场关闭与否,关系中国特色肉鸡产业的生死存亡,此事不容麻痹糊涂,不可暧昧折中。三黄鸡是中国特色肉鸡产业,保护三黄鸡产业安全,就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农民持续增收社会稳定做贡献。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介绍了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 2013年3~5月,随着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并致死亡事件的发生,恩施州家禽及其产品消费迅速下滑,家禽产业遭受重创。6月以后随着气温回升,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减少,家禽产业有所回升。为了促进恩施州家禽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效益和满足市民菜篮子的需要,笔者就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 提高认识,确定家禽产业地位 家禽产业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禽产品是市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恩施州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会进一步增加,家禽产业正好符合这种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家禽产品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家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家禽产业在恩施州还是弱势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恩施州2012年出笼家禽1 108万羽,禽蛋产量27 318 t,产值5.08亿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6.49%,家禽屠宰加工厂1家。家禽的养殖数量不及国内的一个大型养殖场,家禽业的产值不及一家大型企业。恩施州的禽产品自给水平低,禽分割产品基本上靠外进、消费旺季的禽蛋供应也主要靠外进。恩施州的家禽业存在对产业地位认识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业服务不够和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太少太小等问题。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都应该重视家禽产业发展,将家禽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来培植,把家禽这一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2 完善措施,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2.1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有关扶持家禽产业生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用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建议建立家禽产业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的扶持机制,在禽流感易发时期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临时性扶持政策,同时为了家禽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家禽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家禽业发展增加科技动力。重点建设一批种禽场,特别是要加强地方优良家禽品种(景阳鸡、恩施麻鸭)的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优质遗传资源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系)。大力推广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业主更多的投资,着力解决制约家禽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 2.2 加大产业链延伸力度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按照“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建设一批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通过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促进恩施州家禽养殖上新台阶。二是加大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力度。要充分利用恩施州生态优势,抢抓人们喜欢绿色产品的特点,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恩施麻鸭养殖、土鸡养殖、土鸡蛋生产、原生态皮蛋盐蛋生产,积极向国内国际市场推销恩施州的绿色原生态优势。三是加大发展适宜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的专用饲料力度。四是加大家禽产品深加工力度。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加粗延伸产业链条。 2.3 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稳定州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二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树立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思想,加强规模养殖场封闭管理,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是加大家禽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建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市场监管等重点环节。四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引导,认真研判家禽产业走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家禽业相关信息。在禽流感易发季节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大力宣传加工食用经检疫合格的禽产品是安全的,以避免“人得病家禽产业遭殃”的局面发生。五是加大生产性服务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家禽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培育。 2.4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一是加大加工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要尽快培育1至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禽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带动家禽产业大发展,加速推进家禽产业化经营步伐。二是加大家庭牧场培育力度。积极发展以家禽养殖为主的家庭牧场,尽快扶持一批年出笼肉禽1万羽以上、10万羽以上、年存笼蛋禽5 000羽以上、5万羽以上的家禽养殖户。三是加大家禽类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四是加大订单生产力度。积极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订单生产模式,用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家禽产业,将养殖者作为产业链的一个车间,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平衡。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国家湖北省支持恩施州发展的机遇,积极围绕家禽产业链和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多招商、招大商,积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来恩施州投资家禽产业,提高家禽产业化水平。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 介绍了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宣城 近年来,作为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家禽产业继续突破升级。产业链向两头延伸趋向完整,已形成了集种禽饲养、苗禽孵化、肉鸡生产、屠宰加工、熟食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规模持续壮大,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市拥有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集中在家禽产业,占全省家禽业“国”字号龙头企业的55.6%,显示了宣城市家禽业的雄厚实力。 1 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宣城市家禽产业开始异军突起,并逐步呈现出一枝独秀的良好局面,在全国同行业内处领先地位。 1.1 家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宣城市积极推行禽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转变了粗放、分散的散养方式。全市家禽饲养量达2.5亿只,建成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国家级10个,省级21个,市级300余个,规模饲养场户逾4 000户,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家禽饲养场建设标准显著提高。 1.2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 全市禽产品加工企业4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 000万元的有30家。其中国家级家禽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规模以上禽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已初步形成种禽养殖、苗禽孵化、商品禽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禽产品流通等配套产业体系。 1.3 组织化水平提高,市场渠道逐步拓展 全市已建立家禽专业合作社130个,产业农户5万户,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与生产基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能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冰鲜、冷冻系列产品质量可靠,近年来新开发“溜味族”“未来味”“刘郎”等熟食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禽产品在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市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销售网络,有的已进入沃尔玛、华联、麦德隆等超市[1-2]。 1.4 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日益完善,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已经建立,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管理体系。完成了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其中市级兽医实验室达全省一流水平。全市98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94个乡镇兽医站或区域站,789个行政村配备了具有资质的动物防疫员858个。特别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健全市、县、乡三级禽业协会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形成覆盖全市、服务到户的防疫网络。基本形成了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协作共建的动物防疫运行机制。连续多年被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评为先进市或第一名[3-4]。 1.5 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升 全市以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建的形式建成家禽技术研发中心5个(和威、五星、华卫、荣达、刘郎),近年来,研发新产品30余个,多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培育鸡新品种(品系)8个,其中有5个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基本建立起“原种场―祖代场―二级扩繁场―商品代场”四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种用家禽繁育场60处。为加快科技入户,建立了市、县(市区)、乡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禽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重点推广8个家禽品种和15项实用技术。 1.6 家禽产业投入机制逐步调整 5年来,依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项目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奖补资金近10亿元;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等部门对家禽业的支持;引导带动家禽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农户投入资金逾20亿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财政和金融支持,企业和社会化投入的多渠道投资机制[5-6]。 2 发展目标 针对宣城市家禽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家禽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家禽业转型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任务,积极面向市场,突出禽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断改进物质装备条件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家禽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环保养殖模式,依法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禽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实施禽业“652”提升工程,即培育6家企业上市,开发50个新产品,建立20个研发和技术中心,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家禽繁育中心、禽产品加工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家禽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培育家禽产业集群,实现家禽大市向家禽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 3 存在的问题 宣城市家禽业发展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禽产品精深加工仍显不足,加工业徘徊在初级产品加工环节上,深加工、熟食加工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品牌,影响力较小;二是重点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框架基本完成,但在商品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上受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发展不够、市场运行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满负荷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投入浪费、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的后果;三是尽管家禽养殖总量大,但能真正作为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原料供应基地的不多,很多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和养殖农户直接面向市场,一方面在市场形成低端产品竞争,另一方面使重点龙头企业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产业链不畅。 3.2 禽产品品牌不够突出 虽然宣城市多数家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已形成自己的品牌,但是品牌多、杂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大品牌;多数企业尚无定型的产品,也很难形成一定规模,多年来在低端产品上徘徊,影响了品牌的塑造。因此,如何根据丰富的品种资源及优越的地理环境,进一步调整结构、错位发展,发挥每个企业的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家禽产品品牌尤为重要。 3.3 现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的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企业内部的职能界定、工作流程、专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制度建设不完善;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层次感,高端人才匮乏、中坚骨干人才不稳定、基层队伍缺乏凝聚力,管理层忙于事务,战略思考不够;在技术体系建设上,存在投入不足、拿来主义思想较强、缺乏技术储备系统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 3.4 环境压力逐步加大 宣城市是家禽养殖的高密度地区,家禽养殖造成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近年来,在部分养殖企业建设了一批沼气工程项目、有机肥生产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与理想中的愿望相差甚远,由于运行成本高、缺乏政策性补贴,造成运转困难,甚至一开机就亏损,因此废弃物资源的利用问题在今后工作中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4 发展对策 4.1 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到2015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500个,其中肉鸡养殖小区350个、肉鸭养殖小区100个、蛋鸡养殖小区30个、蛋鸭小区20个,力争养殖总量突破5亿只。依托产业基础,在家禽养殖企业集中的宣州、宁国和广德,率先建设出口养殖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养殖技术员,组织制订保障出口家禽质量安全要求的养殖标准化技术规范,在出口家禽养殖环节严格落实进口国家(地区)质量安全和卫生技术标准要求。一是依托重点企业,推进家禽养殖小区建设。县(市、区)政府要抓好规划,整合政策和项目资源,积极做好服务,集中扶持一批高标准家禽养殖小区,争创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二是打造禽业发展强乡(镇),建设一批禽业发展重点乡(镇)。重点乡(镇)要把禽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抓好落实,明确目标和责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齐心协力推进发展,力争“十二五”末重点乡(镇)家禽出栏1 000万只以上。三是建立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养殖条件和分散饲养的养殖户进入家禽养殖行业。农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制定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养殖小区能真正成为禽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4.2 大力发展禽产品精深加工业 围绕禽产品加工业,尽快谋划出一批重点加工业项目进行突破。一是突出核心竞争力。已具备一定基础的龙头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调整规划,在完善产业链条的基础上,找准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核心竞争环节上谋划加工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从而使产业链运行通畅,提高综合效益。二是加强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薄弱环节上要加强同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合作共建,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通过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市场,尽快形成生产规模效益。同时,市内禽业企业要创造条件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合作发展的新思路。三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禽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要有准确定位,根据产品定位,建立具有特色的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场中塑造品牌,品牌建设要有一定的内涵,注重产品的独特品质、科技内涵、外包装形象以及宣传推广,企业要加大投入,精心筹划,以品牌建设拓展市场。市、县(市区)工商、质监、财政、商务等有关部门对品牌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强化管理。禽业加工企业应注重培育和引进企业管理人才,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3 提升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家禽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机械装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现代家禽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先进的机械装备能提高生产加工效益,提升产品质量,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提高产品的优势,必须把眼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新建一批环境良好的加工厂房,引进一批先进的加工设备,有条件的企业要力争改造现有的生产条件,使全市机械装备水平得到整体改观。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在标准化、自动化、工厂化的饲养等综合技术上提高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着重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科技新成果,建立科技储备制度;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科技人才梯队,始终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科技领先地位。 4.4 做好禽病控制与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重点禽病的防控和禽产品质量安全将是禽业发展中影响存亡的关键点。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对区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政府、农业部门的双向双轨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保证防疫密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保证防疫质量,切实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二是把好检测检疫关。定期开展抗体检测和饲料添加剂的检验检测,严格控制重大禽病的传播和饲料、药品、添加剂等动物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三是把好加工关。家禽屠宰和熟食产品加工生产线要坚持标准化生产,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到位,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放心,逐步建立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4.5 推进禽业组织化建设 龙头企业、禽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已构成宣城市禽产业组织体系。为规范行业发展的秩序,创建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生产主体在产业布局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推进禽产业组织化、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要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一种责任,从规划、建设、管理上要统筹做好安排,把小区建设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使小区养殖基地真正成为原料供应基地;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禽业合作社,禽业合作社要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服务的功能,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其他没有龙头企业参与的禽业合作社,要主动加强同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合作,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专业农户要积极参与农业部门、龙头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要加强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引导其向现代职业农民发展。 4.6 发展低碳禽业 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一是利用生物质发电。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发电厂,对全市家禽养殖业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理,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二是推广有机肥生产工艺。目前宣城市已有5家企业兴办了有机肥厂,年处理禽粪能力20万t,由于养殖规模大,有机肥加工不能满负荷生产等原因,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的不到禽粪总量的10%。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机肥生产补贴,加大生产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工艺改造和技术关键点的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投入使用。三是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充分利用宣城市的山场面积大的有利条件,把禽粪堆积发酵和沼气工程的沼液直接作为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的肥料,实行就地利用。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低碳禽业,并争取省级以上政策扶持。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 一、核心能力与财务战略目标的确立 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或者企业整体战略不是建立在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这就导致财务战略目标不合理,不具有稳定性。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源泉,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应当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潘汉尔德(Prahalad)与哈默(Hamel)首先提出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他们将企业组织描述为“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业务单元的组合”,三者的关系如同一棵“树”,核心竞争力处于根部,企业若要使处于树冠的业务单元维持长期盈利能力,就必须要有雄厚的核心能力作为根基。 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首要的是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优势(S)、劣质(W)、机会(O)、威胁(T),然后依据以下三条标准来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1.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延展性,即能够不断创造新产品,可以使得企业进入一个潜在的广阔的新市场。 2.必须具有独特性,即难于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3.能为顾客实现其价值做出关键性的贡献。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并且长期保持不变,因此依据它建立的企业和财务战略目标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 二、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问题,即如何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如预算)的关系。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详细和程序化,与短期财务计划的连接不能过于紧密,以避免财务战略管理成为日常控制的系统,违背了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空洞,与企业短期财务计划的连接过于模糊,导致财务战略不具有可执行性。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将企业财务战略分为以发展为中心的财务战略和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战略。安德列·A·德瓦尔认为企业战略应当分为战略发展计划和战略运营计划。其中,前者是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关注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其主要的行动包括新市场的开拓、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以及新分销渠道的建立,它将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后者是以企业当前利润为中心,关注的是企业现在经营的改善,其主要行动主要是在现有产品和分销渠道的基础上减少成本,增加销售,它将有助于企业当前业绩的提高。 为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亦应一分为二,一个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发展计划的实现;另一个是以利润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运营计划的实现。依据与日常经营关系的清晰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有助于其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协调。 2.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系统分解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规划和短期财务计划三个部分。为避免企业财务战略过于空洞导致的战略不可执行性和过于详细导致的短视行为,可以在长期财务战略和短期财务计划之间设置一个联系两者的桥梁即中期财务规划。其中,长期财务战略是整个战略规划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中期和短期计划具有战略指导作用,它应当是在对企业未来环境和核心能力进行全局性和长期性思考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提出原则性和方向性的目标;中期行动计划则是依据长期财务战略,在对近期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在最近几年中的具体财务规划,它是长期战略在近期的具体实施方案;短期财务计划(如年度预算)是对中期规划的分解,提出企业在短期(例如一年)的具体计划,其目标一般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描述,从本质上而言,短期行动计划是一种控制和运行系统,与前两者所具有的战略规划性质不同。 三、协调财务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关系 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要达到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的目标,财务战略就必然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战略配合,但传统的以职能划分部门的方式导致了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现实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设立战略协调委员会,为各种职能战略的开发提供指导。该委员会的成员应是来自被协调的各职能部门的代表,这有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战略的有效实施。 2.由总经理或由他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负责各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协调。这一方法由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其权威性很强,有助于战略的有效执行,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没有参与战略的协调,有可能严重挫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导致战略管理的官僚化和程序化。 3.为了有效地协调各职能战略,企业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职能战略只能由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制定,而不能完全由企业单一的战略规划部门统一制定,这既可以保证各职能部门参与战略规划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减少各部门的冲突。(2)由于各职能战略之间的关联度不同,所以只应整合那些必须协调的职能战略。试图将所有的职能战略完全协调到一份整合的计划之中是有局限性的。(3)除经理人制定企业整体战略外,某一职能部门的计划不应包括其它职能部门的活动,这有助于把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清楚,从而保证战略有效执行。(4)各种职能战略应当只包括最重要的问题,应不含过多的细节,这既可以减少各职能战略的冲突,又使得战略协调人员只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 四、战略评价中协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关系 平衡计分卡是把非财务的、先导性的指标和财务的滞后的指标合并在一起,得出公司平衡的绩效,从而检查公司战略执行情况是否误入歧途。平衡计分卡的中心工作是开发一套财务和非财务关键成功因素(CSF)和关键绩效指标(KPI)。一个关键成功因素(CSF)是对公司擅长的、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关键成功因素的定量分析。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以下优点: 1.相对于财务指标所提供的历史的滞后的财务信息,非财务指标能够提供未来的先导性的信息,这有利于企业预先采取措施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2.由于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根源,它不但能提供定量的信息,而且还能提供定性的信息,因而可以使得管理人员看到问题的本质。 3.非财务信息不但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包括外部信息,因而管理人员可以将内部业绩和外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五、结论 笔者认为财务战略管理的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核心能力为基础有助于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将企业财务战略重点分为战略发展计划和战略运营计划以及将财务战略系统分解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规划、短期财务计划,有助于解决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的矛盾;财务战略与其它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应当遵守一些指导性的原则;最后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的优点。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是合理确定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基础,随后提出了两种思路以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关系,并对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最后分析了平衡计分卡综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战略评价的优点。 关键词:财务战略核心能力平衡计分卡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备受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运用,其内涵是如何认识企业外部理财环境,如何认识企业内部理财能力,如何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其目标是追求长期盈利能力;其本质是建立竞争优势;其重点是分析战略环境因子。 关键词:财务战略;财务管理;战略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自产生至今,随着环境的要求,不断向着完善与全面的方向转变,己经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而另一方面,战略管理由于其全局性、前瞻性和长远性等优势明显,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备受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运用。但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真正内涵,其目标、本质、重点是什么,一直存在分歧。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1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前,理论界对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研究一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假设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是否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抑或两者在本质上根本不相关之类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进而也使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受到局限而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战略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它已逐步向营销、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等企业的各个职能领域延伸和渗透。因而也就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出了按照战略管理进行适应性变革的要求。 进入90年代后,学者在财务战略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对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管理内涵的解释产生了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财务战略就是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为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财务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使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的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还有观点认为,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但目前理论界对究竟什么是 “财务战略”并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对财务战略管理也缺乏系统的研究。 笔者认为,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进行正确的界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战略首先应具备一般战略的优势和特性,即应该是站在战略高度上看财务,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它的目标应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通过全面的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找到自身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制订资源分配和一系列行动的方案,以使企业不仅能够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还能对其产生影响,并能够赢得一个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持续的竞争优势。 (2)财务战略必然是围绕资金的运作展开,涉及到融资、投资、股利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即通过对资金从流入、运作到流出制订和实施战略,从而实现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3)财务战略管理特别强调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财务战略管理就其本质上是企业与变化着的背景或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背景不同,财务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方法、范式及其应用都将随之改变。 因此,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如何认识企业外部理财环境,如何认识企业内部理财能力,如何确定目标 和如何实现目标。财务战略管理不是空谈,它必须解决企业现在和未来在理财方面应当怎样做的问题。 2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追求长期盈利能力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直接相关的,其目标应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相协调一致。 目标是战略制定的首要和关键的问题,从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到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市场增加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各位学者众说不一,这一直都是理论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 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莱德.P.斯隆指出:“一个企业的战略性目标是赚取投资收益。如果在较长的时期内企业不能创造满意的收益,它将无法存在。”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得以生存是一切收益的根本基础。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能否维持生存取决于其赚取的收入能否补偿其付出的全部成本。如果企业要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增长和发展,就必须使其赚取的收益在补偿其成本时候能够有所剩余,一方面满足利润分配的要求,另一方面补充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事实上这也就是企业存在的本质意义,即要获得长期的盈利能力,为企业所有者及其相关利益群体谋求长期的收益。学者们提出的诸多企业战略的目标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着追求长期盈利能力这一中心而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而且企业战略目标与财务战略目标也应该是长期协调一致的,因而无论具体战略目标如何制定,追求长期盈利能力都应该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不变的总的目标方向。3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建立竞争优势 所谓的竞争优势是指当多个企业处在同一个市场中时,面对类似的顾客群,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利润率,或者能够赢得潜在更高的利润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了某种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应当满足三点要求,即首先必须具有独特性,其次必须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再次就是必须能够最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 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企业管理者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重大经营问题制定的行动规划。而战略管理就是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并管理、监督计划的实施,还要检验结果的动态过程。如上所述,企业战略的目标方向就是要追求长期的盈利能力,而从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看出,只有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够持续获得比同行业更高的利润率,也就是说具有竞争优势就获得了长期的盈利能力,竞争优势是长期盈利能力的基础和根本。所以,企业战略的本质就在于不断的创造和变革以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是协调一致的,这说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也就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而且是管理、策划企业的资金全面围绕建立企业竞争优势这一中心来运营,完全为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服务。 4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重点——分析战略环境因子 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其中,战略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在现在和未来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对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那些关键性因素形成一个概观,它是属于预测分析的范畴,是企业进行战略选择的基础,更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其分析的全面与否、深入透彻与否,预测的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着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制定,即影响着企业经营决策的方向。因此,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的首要重点必然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动力分析两个方面,可统称为战略环境因子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一个“知彼”的过程,重点是行业环境分析,即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以及企业打算进入的行业的环境。行业环境具体包括总体市场因素、行业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除了行业环境因素外,企业还需分析那些不被企业和其所在行业所控制但同样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因素,如社会技术进步因素、政治法规因素、经济因素、金融因素等等。 企业内部动力分析是一个“知己”的过程,重点是企业的资源分析和能力分析。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动力,也可以称之为企业的内部环境。其中,资源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关系资源等。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投资能力、融资能力等。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核心能力是合理确定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基础,随后提出了两种思路以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关系,并对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最后了平衡计分卡综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战略评价的优点。 关键词:财务战略核心能力平衡计分卡 一、核心能力与财务战略目标的确立 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是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或者企业整体战略不是建立在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这就导致财务战略目标不合理,不具有稳定性。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源泉,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应当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潘汉尔德(Prahalad)与哈默(Hamel)首先提出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他们将企业组织描述为“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业务单元的组合”,三者的关系如同一棵“树”,核心竞争力处于根部,企业若要使处于树冠的业务单元维持长期盈利能力,就必须要有雄厚的核心能力作为根基。 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首要的是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优势(S)、劣质(W)、机会(O)、威胁(T),然后依据以下三条标准来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1.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延展性,即能够不断创造新产品,可以使得企业进入一个潜在的广阔的新市场。 2.必须具有独特性,即难于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3.能为顾客实现其价值做出关键性的贡献。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并且长期保持不变,因此依据它建立的企业和财务战略目标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 二、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问题,即如何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如预算)的关系。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详细和程序化,与短期财务计划的连接不能过于紧密,以避免财务战略管理成为日常控制的系统,违背了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空洞,与企业短期财务计划的连接过于模糊,导致财务战略不具有可执行性。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将企业财务战略分为以为中心的财务战略和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战略。安德列·A·德瓦尔认为企业战略应当分为战略发展计划和战略运营计划。其中,前者是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关注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其主要的行动包括新市场的开拓、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以及新分销渠道的建立,它将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后者是以企业当前利润为中心,关注的是企业现在经营的改善,其主要行动主要是在现有产品和分销渠道的基础上减少成本,增加销售,它将有助于企业当前业绩的提高。 为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亦应一分为二,一个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发展计划的实现;另一个是以利润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运营计划的实现。依据与日常经营关系的清晰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有助于其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协调。 2.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系统分解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规划和短期财务计划三个部分。为避免企业财务战略过于空洞导致的战略不可执行性和过于详细导致的短视行为,可以在长期财务战略和短期财务计划之间设置一个联系两者的桥梁即中期财务规划。其中,长期财务战略是整个战略规划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中期和短期计划具有战略指导作用,它应当是在对企业未来环境和核心能力进行全局性和长期性思考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提出原则性和方向性的目标;中期行动计划则是依据长期财务战略,在对近期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在最近几年中的具体财务规划,它是长期战略在近期的具体实施方案;短期财务计划(如年度预算)是对中期规划的分解,提出企业在短期(例如一年)的具体计划,其目标一般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描述,从本质上而言,短期行动计划是一种控制和运行系统,与前两者所具有的战略规划性质不同。 三、协调财务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关系 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要达到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的目标,财务战略就必然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战略配合,但传统的以职能划分部门的方式导致了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现实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来解决这一: 1.设立战略协调委员会,为各种职能战略的开发提供指导。该委员会的成员应是来自被协调的各职能部门的代表,这有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战略的有效实施。 2.由总经理或由他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负责各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协调。这一方法由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其权威性很强,有助于战略的有效执行,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没有参与战略的协调,有可能严重挫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导致战略管理的官僚化和程序化。 3.为了有效地协调各职能战略,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职能战略只能由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制定,而不能完全由企业单一的战略规划部门统一制定,这既可以保证各职能部门参与战略规划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减少各部门的冲突。(2)由于各职能战略之间的关联度不同,所以只应整合那些必须协调的职能战略。试图将所有的职能战略完全协调到一份整合的计划之中是有局限性的。(3)除经理人制定企业整体战略外,某一职能部门的计划不应包括其它职能部门的活动,这有助于把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清楚,从而保证战略有效执行。(4)各种职能战略应当只包括最重要的问题,应不含过多的细节,这既可以减少各职能战略的冲突,又使得战略协调人员只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 四、战略评价中协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关系 平衡计分卡是把非财务的、先导性的指标和财务的滞后的指标合并在一起,得出公司平衡的绩效,从而检查公司战略执行情况是否误入歧途。平衡计分卡的中心工作是开发一套财务和非财务关键成功因素(CSF)和关键绩效指标(KPI)。一个关键成功因素(CSF)是对公司擅长的、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关键成功因素的定量。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以下优点: 1.相对于财务指标所提供的的滞后的财务信息,非财务指标能够提供未来的先导性的信息,这有利于企业预先采取措施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2.由于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根源,它不但能提供定量的信息,而且还能提供定性的信息,因而可以使得管理人员看到问题的本质。 3.非财务信息不但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包括外部信息,因而管理人员可以将内部业绩和外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五、结论 笔者认为财务战略管理的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核心能力为基础有助于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将企业财务战略重点分为战略计划和战略运营计划以及将财务战略系统分解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规划、短期财务计划,有助于解决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的矛盾;财务战略与其它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应当遵守一些指导性的原则;最后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的优点。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 公司收购与兼并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它公司控制权,以增加自身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放眼当今世界,几乎每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过程就是进行购并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说,这些大公司所取得的市场优势地位就是它们在过去进行购并活动的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购并活动也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也开始注重通过外部扩张的方式来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来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实现快速发展。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 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围绕着这个目标,企业使用各种财务手段和开展工作。具体说来财务战略管理主要包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这二者是相互作用的,都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服务。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明确企业理财的基本方向与思路,提高企业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能力。 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其联系是必然存在的。首先,企业的投资规模取决于自己的融资能力。投资活动往往表现为对资本的需求,企业通过内部融资解决一部分,剩余的部分企业必须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能力的大小着企业对资本需求的满足程度。其次,投资活动的结果,又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投资活动的收益通常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红利分给股东,另一部分留存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企业的内部资本。而内部资本的多少,又决定着企业融资能力的大小。因为内部资本是权益资本,在企业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下,权益资本与负债是按固定比率同时增加的。 二、公司购并的财务战略规划 购并活动的财务战略规划是指在实施购并前,对目标企业的发展前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策划筹资方案,从而决策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同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具体应该包括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确定融资结构及购并后的一体化管理。 1.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分析 外部环境要重点分析收购者所处产业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了解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产业变动和经济发展趋势对本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购并活动中侧重公司外部成长的机会,并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筛选这些机会,确定对企业最有利的发展机会。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在于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重点应该研究企业如何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劣势。如考虑是否能从实际规模经济,技术转移中得益,能否通过购并活动来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此外,对企业进行内部分析时,要了解企业的各方面的能力,如企业的融资能力、目标资本结构的灵活性、管理能力和反收购的能力。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充分了解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选择合适的购并对象。 2.目标公司价值评估 首先,收购公司应利用所有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和目标公司提供的资料,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目标公司进行评估。价值评估是整个收购活动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它是收购公司在谈判中出价的依据。另一方面它决定着收购者可接受的收购价格范围。 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折现现金流法、市盈率法、重置成本法等等。在具体的购并活动中应根据目标公司的客观状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而且通常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估 计目标公司的价值。如收购者看中目标公司经营状况很差,收购者采用重置成本法会更加合理的反映目标公司的价值。 3.确定融资结构 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关键性的因素有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大股东对企业控制权的要求,以及购并完成后企业现金流量的均衡。企业在购并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对融资结果的制约,确定相应的最佳融资结构。 目标资本结构是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负债价值与权益价值之比。它要求企业的融资结构应符合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即融资对资本结构造成的影响,应保持在目标资本结构许可的范围内。其次,应该考虑企业控制权的。企业发行普通股筹资,拥有控制权的股东持股比例下降,此时有可能造成公司控制权旁落。因而通过普通股筹资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融资决策要考虑企业购并后现金流出与流入的平衡。如果企业购并规模较大而且大部分资本需要融资解决,这样收购者将支付大量的利息,而目标企业可能处于购并后的调整阶段,其现金流入有可能下降,现金流出与流人就存在不平衡,这将极大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4.一体化阶段应着重考虑企业资产的调整 企业完成购并活动后,必须依照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要求,调整企业内部现存的资产,将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资产出售或者分离。此外,在杠杆收购中,收购者通常会将企业内部的某些资产出售,它们的价格现金流比率高于公司整体的相应比率,而将获取现金能力高于收购价格的部门保留,这样,能满足公司偿债的要求。此外,购并过程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过程,资源整合的目标是要求公司拥有的各种资源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这样对于公司闲置的资产可以出售以便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 三、公司购并财务战略的重点 财务战略管理在购并活动中的重点问题是购并价格的确定、资本结构的管理及购并后的资产重新组织整理。之所确定这三个核心问题,是由于财务战略管理的对象——购并活动有不同于其它行为的特殊性引起的。 1.定价问题 购并活动中收购者的投资额就是购并的成交价格。要做一笔成功的交易,你就要找到合适的价格,找到买方能支付的最高额与卖方能接受的最低额之间微妙精确的价值。交易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它是指目标公司对收购者而言的价值。目标企业的价值对于收购者和原公司股东来说是不同的。对原公司股东而言,目标公司的价值是由公司未来预期盈利能力决定的,包括公司未来获得的机会价值。对收购公司而言,目标公司的价值是由公司未来价值加上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协同创造的新价值。收购机制配置,能更大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显然,目标公司对于收购者的价值要高于对原股东的价值。 对公司未来价值的不同预期是公司进行购并的基础,而且也是交易价格的确定基础,交易价格的上限是收购公司对购并活动价值的判断,其下限是目标公司价值加上一定的溢价。由此可见,交易价格是由企业价值决定的,定价问题的主要是对企业进行价值判断。 购并活动中的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根据具体的购并活动采取合适的评估。在进行估价时,要考虑收购公司的目的和特殊能力。如对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企业来说,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收购者的收购目的是不同的,因而他们对目标公司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行业内部收购者是为了获取目标公司的生产设备,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行业外部收购者出于多角化经营的目的进行收购,他会考虑通过购并克服进入障碍,出价会高于同业收购者。 价值评估体系要求对多种对象进行价值评估。评估对象包括目标公司及其业务部门、收购公司和购并后的整体公司。 购并活动中的目标公司价值评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应该建立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来进行研究。使用单一的评估方法容易将评估引入歧途,因为还没有一种评估方法对所有的购并活动都适用。就最常用的折现现金流法来说,它的迷人之处在于逻辑上的严密和完美,当然它有非常严格的假设,但是它让人失望的地方也在于前提假设过于严格,如它没有考虑投资被推迟的价值,而且它认为投资过程是可逆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增长率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因为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那些所处市场环境波动比较大的企业,对其进行预测更加困难。因此,只有使用多种评估方法才能全面的认识目标公司的价值。其次,收购者对目标公司的价值判断,是将目标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对于拥有多业务部门的公司来说,有些企业由于协同经营效果差,公司整体的价值只是分离的业务部门的价值简单的相加,有些部门的价值甚至比整个公司的价值都高。如果使用清算价值法能更合理的反映企业各部门的价值,这样收购者能更加明确自己的购并目标,增加企业的潜在价值。价值评估体系能从多个方面综合反映公司的价值。 2.资本结构的问题 购并活动往往需要进行外部融资,筹集足够的收购资本。在确定融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融资结构。而融资结构是由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决定的。这样问题就归结到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层面。我们通过对购并活动中资本结构的研究,最终能确定合理的融资渠道及其结构。 首先,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在不同行业中是不一样的。如美国医药业中企业的负债比例为9%,电力为53%,工业为15.8%,资本结构的差异较大。如果企业通过购并活动进入新的行业时,其目标资本结构也应相应变化、其次,企业完成购并活动后,应该保留适当的负债筹资能力,以满足后续追加投资的要求。因为企业在进行一体化整合时,往往要追加投资,才能消除企业合并的障碍,充分发挥合并的协同效应。第三,企业购并结束后,往往要出售一些次要的和过剩的资产,来重新调整资产结构。出售资产的收入可以抵补一部分债务,企业最终目标资本结构应当是收购整合完成后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管理的基本思路:以目标资本结构确定外部筹资中的债务比例和权益比例。获得公司控制权是收购者的主要目的。如果普通股筹资数量过大,将威胁到大股东的控制权,因而权益融资部分是由目标资本结构和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要求共同确定的。最后,剩余筹资部分由债务融资来补齐。如果债务融资超过了目标资本结构的许可范围,这时应对购并活动进行重新考虑。 3.一体化阶段的资产调整 企业的资产具有整体性,在购并活动过程中通常以企业为单位进行交易。这样收购完成后,收购公司内部的资产配置往往不能突出公司的战略意图。另外,许多资产存在重复,这是由于企业整体对不同资产需求的数量是有一定比例的,如企业中不同零部件的规模产量是不相同的,这时应将富余的生产能力出售套现。企业通过对资产进行调整,将闲置和不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资产出售,以换取现金,增加企业的流动资产。如果出现了好的投资机会,企业有能力进行投资。资产调整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有些时候,企业的债务融资往往要突破目标资本结构的约来才能满足收购者对资本的需求,如果轻易放弃收购,收购公司有可能会丧失良好的发展机会。这时收购公司应认真研究目标公司的资产情况,确定哪些资产可以出售,能获得多少现金流入。这样债务融资额能够适当扩大,企业购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是合理确定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基础,随后提出了两种思路以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关系,并对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最后分析了平衡计分卡综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战略评价的优点。 关键词:财务战略核心能力平衡计分卡 一、核心能力与财务战略目标的确立 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或者企业整体战略不是建立在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这就导致财务战略目标不合理,不具有稳定性。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源泉,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应当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潘汉尔德(Prahalad)与哈默(Hamel)首先提出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他们将企业组织描述为“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业务单元的组合”,三者的关系如同一棵“树”,核心竞争力处于根部,企业若要使处于树冠的业务单元维持长期盈利能力,就必须要有雄厚的核心能力作为根基。 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首要的是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优势(S)、劣质(W)、机会(O)、威胁(T),然后依据以下三条标准来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1.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延展性,即能够不断创造新产品,可以使得企业进入一个潜在的广阔的新市场。 2.必须具有独特性,即难于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3.能为顾客实现其价值做出关键性的贡献。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并且长期保持不变,因此依据它建立的企业和财务战略目标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 二、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问题,即如何协调长期财务战略与短期财务计划(如预算)的关系。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详细和程序化,与短期财务计划的连接不能过于紧密,以避免财务战略管理成为日常控制的系统,违背了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空洞,与企业短期财务计划的连接过于模糊,导致财务战略不具有可执行性。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将企业财务战略分为以发展为中心的财务战略和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战略。安德列·A·德瓦尔认为企业战略应当分为战略发展计划和战略运营计划。其中,前者是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关注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其主要的行动包括新市场的开拓、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以及新分销渠道的建立,它将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后者是以企业当前利润为中心,关注的是企业现在经营的改善,其主要行动主要是在现有产品和分销渠道的基础上减少成本,增加销售,它将有助于企业当前业绩的提高。 为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亦应一分为二,一个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发展计划的实现;另一个是以利润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运营计划的实现。依据与日常经营关系的清晰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有助于其与短期财务计划的协调。 2.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系统分解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规划和短期财务计划三个部分。为避免企业财务战略过于空洞导致的战略不可执行性和过于详细导致的短视行为,可以在长期财务战略和短期财务计划之间设置一个联系两者的桥梁即中期财务规划。其中,长期财务战略是整个战略规划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中期和短期计划具有战略指导作用,它应当是在对企业未来环境和核心能力进行全局性和长期性思考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提出原则性和方向性的目标;中期行动计划则是依据长期财务战略,在对近期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在最近几年中的具体财务规划,它是长期战略在近期的具体实施方案;短期财务计划(如年度预算)是对中期规划的分解,提出企业在短期(例如一年)的具体计划,其目标一般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描述,从本质上而言,短期行动计划是一种控制和运行系统,与前两者所具有的战略规划性质不同。 三、协调财务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关系 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要达到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的目标,财务战略就必然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战略配合,但传统的以职能划分部门的方式导致了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现实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设立战略协调委员会,为各种职能战略的开发提供指导。该委员会的成员应是来自被协调的各职能部门的代表,这有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战略的有效实施。 2.由总经理或由他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负责各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协调。这一方法由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其权威性很强,有助于战略的有效执行,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没有参与战略的协调,有可能严重挫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导致战略管理的官僚化和程序化。 3.为了有效地协调各职能战略,企业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职能战略只能由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制定,而不能完全由企业单一的战略规划部门统一制定,这既可以保证各职能部门参与战略规划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减少各部门的冲突。(2)由于各职能战略之间的关联度不同,所以只应整合那些必须协调的职能战略。试图将所有的职能战略完全协调到一份整合的计划之中是有局限性的。(3)除经理人制定企业整体战略外,某一职能部门的计划不应包括其它职能部门的活动,这有助于把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清楚,从而保证战略有效执行。(4)各种职能战略应当只包括最重要的问题,应不含过多的细节,这既可以减少各职能战略的冲突,又使得战略协调人员只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 四、战略评价中协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关系 平衡计分卡是把非财务的、先导性的指标和财务的滞后的指标合并在一起,得出公司平衡的绩效,从而检查公司战略执行情况是否误入歧途。平衡计分卡的中心工作是开发一套财务和非财务关键成功因素(CSF)和关键绩效指标(KPI)。一个关键成功因素(CSF)是对公司擅长的、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关键成功因素的定量分析。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以下优点: 1.相对于财务指标所提供的历史的滞后的财务信息,非财务指标能够提供未来的先导性的信息,这有利于企业预先采取措施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2.由于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根源,它不但能提供定量的信息,而且还能提供定性的信息,因而可以使得管理人员看到问题的本质。 3.非财务信息不但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包括外部信息,因而管理人员可以将内部业绩和外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五、结论 笔者认为财务战略管理的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核心能力为基础有助于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将企业财务战略重点分为战略发展计划和战略运营计划以及将财务战略系统分解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规划、短期财务计划,有助于解决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的矛盾;财务战略与其它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应当遵守一些指导性的原则;最后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的优点。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下财务战略管理的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企业不仅面临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更要面临国际企业带来的挑战,想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科学落实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财务战略管理成功与否,关键在与是否能够准确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直接影响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具有较强研究价值。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直接影响这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度及实施。企业任何财务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企业运营、效益、风险、资金的取得、资金的配分等。因为财务战略管理就是建立在企业财务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源筹划和配置活动谋划的行为,可以说是财务管理功能的延伸。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经济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经营规范化的象征,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新发展趋势下,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概念,但财务战略管理制定和实施受财务管理环境影响较大#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要遵循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以保障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为目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实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以此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来自各个方面的,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环境 任何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经营及生产和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法律维护着市场经济秩序,约束着企业行为。企业经营生产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企业活动受国家政治环境影响较大。不同时期的政策和法规对企业的约束是不同的。政治环境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产生着巨大影响,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策略时应根据国家政策变动实时变动对策略进行调整,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另外,法律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的约束范围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必须对国家法律做到充分了解。 (二)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对财务战略管理影响是最大的,市场环境更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动态,如果需求大于供应,那么无疑企业将获得理想的效益,但是如果是供大于求,那么无疑会造成企业亏损。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环境,才能正确分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 二、财务战略管理制定的重要性 财务战略管理关系着企业运营和生产,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够起到规避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现代经济环境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越来越突出,财务战略管理不仅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生产成本的控制,更实现了企业资源科学配置。成本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对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财务战略管理就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财务战略管理实现了对企业资源进行分析和配置,并准确计算出在本期成本中应计入的费用额和生产资料转移的应有价值,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还能够起到对企业成本计划和企业成本管理合理性,检查和监督的功能。更能够对企业运营控制体管理体系进行评估,验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守旧,缺乏对现代技术的利用 多数企业的管理思想过于守旧,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较深,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实施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人工进行财务战略管理容错率较低,局限性较大,容易受到环境及技术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施中更是易受个人主观影响。 (二)理论不成熟,重视度不够 目前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并不够了解,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所以很多企业在展开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时缺少相应的财务战略控管理机制和策略,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导致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这导致了企业领导对财务战略管理信心不大,所以实施中并不重视。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其对财务战略管理的执行与实施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质量及实施力度。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核心理论多借鉴于发达国家企业成功案例,自身理论知识并不成熟,缺少与企业自身运营情况结合的实用型理论,如此情况下制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我国企业间缺少实用性,致使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困难重重。 (三)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缺乏风险控制 很多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中缺乏对风险的控制。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中,处处存在风险,这些风险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很多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时往往只注重现有资源控制,忽视风险控制,这使得财务战略管理无法挥发真正的职能。 四、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强化策略 (一)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度建设 企业想要将财务战略管理有效的实施,并取得想要的结果,那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机制和制度,通过制度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但制度和机制在制定和实施中,必须保障实施力度,目前很多企业往往在制定制度和机制后却没有切实的落实下去,在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无法靠制度和机制进行解决,因此,强化制度和机制的执行力是强化财务战略管理实施的关键。 (二)全面考虑强化风险控制 财务战略管理制定实施中,必须将所有的因素和所以管理对象都进行全面的考虑,细致到企业采购、合同签订、物资验收、资源保管、资金使用、报销、报废等多方面,只有全面的进行考虑才能使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风险是企业日常运营及产生中的最大隐患,重大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全面的考虑能够强化财务战略管理的风险控制功能,使企业处在良性运作中。风险的降低,就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三)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自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很多企业实现了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现代办公及企业管理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财务战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现实了无纸化办公,使财务战略管理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更实时,更精准,真正打破了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四)培养专职财务战略管理团队 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定、开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是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企业间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人才,缺乏理论知识指导。培养专职财务战略管理团队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丰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知识和技能,专职财务战略管理团队将成为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力量。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和制定显得更加关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有效降低企业风险,控制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应用财务战略管理意义重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经济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经营规范化的象征。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度和实施,企业财务活动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文章从政治、市场两方面介绍了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接着以历史悠久的企业、大众化企业和高风险企业为对象,分析了其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环境;财务战略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企业间激烈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企业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的威胁和挑战。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科学落实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管理对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企业运营状况,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前景。科学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一、企I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环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也就是说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任何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企业的经营及生产和管理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的行为才能得到约束,也能在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快速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环境的影响,甚至政治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使巨大的。不同时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定企业的约束是不一样的,企业制定财务战略管理正确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寻求政策帮助,发挥企业优势,并且要随着政策的改变而不时地更改方向,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上法律对不同企业进行的约束范围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必须对国家每个时期法律有充分的了解。 (二)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也逐渐复杂,市场环境又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因此,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分析市场的变化,把握市场的动态。如果需求大于供应,那么企业就要抓住机会,快速研制产品占领市场份额,对于生命周期短的商品,就要在短期内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供大于求,那么企业就会出现亏损,就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环境,才能正确分析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管理方式。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守旧,缺乏新时期财务战略管理人才 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是很守旧的,他们追求现在的稳定,不愿意承担任何的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定时也会受到这种传统财务管理念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要适应快节奏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战略的时候,缺乏都现代高科技、先进技术的使用。财务是保证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财务没有管理好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上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样化,产物管理的工作也是日趋复杂,人工进行财务战略管理容易出现错误,局限性很大,还容易受到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较大,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青青稞酒公司是青海著名的酒业公司,注册资本4.5亿元,拥有3个全资子公司,是全国青稞酒行业的龙头,这样的公司在财产战略管理上也存在着管理人员思想滞后,没有发挥出现代新技术的最大优势的现象。青青稞酒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其财产战略管理上人才不足,加上国内同行业竞争加剧,财务战略人才的缺失对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理论体系不成熟,缺乏战略定位与规划 目前企业对财务管理战略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没有想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战略定位和规划就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当然,很多企业的领导层都已经认识到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理论体系的不成熟,导致很多企业在展开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时缺少相应的财务战略控制管理机制和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导致财务战略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得到了一个不够理想的结果,这就导致企业高层对财务战略管理的信心不大,也就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定位和规划。通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资产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次按住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第一,缺乏有效的战略定位与规划。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初期就已经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在目标时称、目标客户、市场群体和服务方式上缺乏清晰的规划,对自身过得优势和劣势分析得不够清楚,同质化的现象很严重,加上特曼不愿意放弃当前的模式,在加快转型上还保留着等待、观望和依赖心理。第二,银行财务管理和发展战略不匹配。多数商业银行接受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分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依然习惯追求报表理论最大化,用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存款、贷款增长等规模指标,过分重视时点的规模,导致冲时点现象严重,忽视了银行长远发展的能力。 (三)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缺乏风险控制 在现实中,我们就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处处都粗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也是财务管理环境中的组成部分。但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错正中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对资源的控制,而忽视了去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导致财务战略管理无法发挥出真正的职能。房地产行业是高投入高收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景气指数持续上升,国家政策的调控下才能稳定当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然而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了许多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形势负面深度影响依旧存在的情况下,还出现了行业替代品增多的威胁,产业链已经发生了资金紧张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企业发展中的风险程度不够重视,对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风险的控制也是不够强的。当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不可控的因素,那整个公司的运转机制将会瘫痪,资金紧张对房地产公司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试论对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的竞争趋势越来越严峻,这种形势下,合理科学的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成为施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目前还是比较新的课题,本文首先对财务战略管理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对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展开了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战略管理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及经济结构转型的约束,同时还受到以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促进了价值转移及方式转变,并带来了战略变革、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战略是协调企业和环境关系的系统,企业环境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提出变革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一、财务战略管理概述 (一)财务战略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了与总体竞争战略相适应筹集资本,在企业内部展开管理的方略,企业财务战略实际上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战略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因为资金的流动情况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且在资金均衡上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保护企业资金的均衡,同时保证资金的有效流动。 (二)财务战略管理的特征 财务战略本身具备整体性、长远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同时出于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象的考虑,财务管理又存在属于自己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1、风险性 因为企业财务环境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这无疑为企业制定战略带来了困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的风险性也大大增加。在适应不确定的理财环境方面,企业财务战略需要依靠财务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判断力,因此,科学的企业财务战略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支持性 企业经营战略在现代企业理财实务中体现了一系列的职能性战略,例如企业营销战略、人才储备战略以及企业财务战略等。企业经营战略和财务不仅可以为制定其他职能战略提供整体规划的指引,同时还能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能推动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及实现。 3、动态性 在企业财务战略中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对长期的规划进行考虑。制定企业战略的基础在于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研究和评价,按照相同的道理来看,企业财务战略是通过资金运行分析才得以制定的,一旦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其财务战略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二、我国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分析 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分析可以从其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分析。 (一)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优势 第一,人力资源优势。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各项基础工程建设,为此,专门针对施工管理方面人才进行了大力的培养,此外,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第二,管理优势。施工企业经过多年来的自我摸索以及对国外先进管理经营模式的学习,目前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已经非常强。第三,技术优势。因为我国非常重视基础工程施工建设,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针对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和研究,此外,加上施工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使得我国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很多施工企业都拥有相对较强的施工技术。 (二)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劣势 我国施工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劣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首先,缺乏风险意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市场环境,这种情况下多数施工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风险,因为风险意识的缺乏,面对这些市场变化没有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施工企业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中。其次,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开始重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但是却忽视了财务管理,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因此财务惯例的控制得不到加强。 三、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 概括性来说,施工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应进一步明确财务战略目标,然后对施工企业财务战略进行选择,注意从经济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等角度对扩张型、稳健型还是防御型财务战略中进行合理选择。 (一)企业投资战略 企业投资战略是按照企业总体的经营战略要求,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针对企业相关投资活动展开的全局性谋划,利用企业投资资金,对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以获得最佳的投资效果。具体来说,国家的经济形势、企业自主权大小、经济政策等因素均对企业投资战略产生了影响,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应对以上因素加以考虑和分析。在企业战略选择过程中,应针对企业的自身能力、资源以及投资环境展开透彻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确定。目前广大施工企业在投资战略中开始使用一些先进模式和策略,例如PPP模式,这种公司合营模式以期全过程经营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模式下,部分政府责任利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将其转移给企业,然后企业和政府共同构建起共同体的利益关系,这种模式中政府的财政负担相对轻一些,企业等社会主义的投资风险大大减小,目前这种投资战略模式已经被很多施工企业所使用。 (二)企业融资战略 施工企业要想实现企业融资成本的最低化以及融资风险的最小化等战略目标,就要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政府财政税收、筹集资本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首先,施工企业可以在多种融资渠道中选择内部积累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具有保密性好、融资阻力小等优点,可以为企业保留大量的资金优势。企业如果选择外部融资的方式,可以对银行贷款、租赁融资等方式进行选择,这是因为银行贷款和租赁两种方式本身具有企业融资成本低、弹性大等特点。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施工企业,可以考虑选择发行有价债券的融资方式,首先发行一般有价债券,然后发行一些复合型债券,例如转换债券等。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开始实施一些先进的融资战略,例如集团授信、债券融资和企业集团的资金池管理等,其中集团授信是指商业银行为非金融机构用户提供的资金,具体来说包括贷款、票据融资以及贸易融资等形式;债券融资是企业利用借钱的方式来融资,企业通过债券得到的资金要承担其利息,还要偿还本金,这种方式主要在解决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问题上;而资金池管理是跨国公司与国际银行共同开发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具体业务包括集团成员企业日间透支、成员企业之间委托贷款等方面。 (三)企业收益分配战略 资金投放的目的在于为企业获得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各项经营项目活动中。施工企业收益分配战略主要是指用战略的严管对企业净利润留存和分配之间的比例进行确定,这样才能对企业的长远利益进行保证,收益分配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分配社会剩余产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资本收益的管理以及股利分配等相关政策等。制定收益分配战略必须以投资与筹资战略为依据,从而为企业提供整体的战略服务,企业不仅要满足产品质量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对企业扩展型发展战略进行支持。在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股利分配战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核心问题在于具体分配与留利的比例,施工企业股利政策的选择会受到投资机会、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按照预测现金流量对财务战略进行制定。从企业战略扩张的角度来看,施工财务战略管理应对企业内部财务资源展开优化整合,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在资金上对其进行保证,形成产品差异化投资战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完善的、合理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企业各项具体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有色金属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容及实施 摘要: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最先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多年来一直面临着国际矿业巨头的竞争和打压。在长期磨练和考验之下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对于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不过我国在贸易服务方面的实力薄弱,经贸与金融、保险缺乏紧密联系,并且企业内部对于金融创新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有色金属企业在发展中屡受挫折,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已是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提出了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期对有色金属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有色金属;财务战略管理;财务分析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战略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企业战略管理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和延伸。具体来讲,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财务进行前瞻性、全局性规划,为企业财务行为提供科学指导,它影响着企业今后的财务发展方向,关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能否顺利形成。在财务战略理论下,企业无论是资金的筹集、投入还分配,都应该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逐渐向战略管理层面靠拢。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臻激烈的今天,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管理能力,才能妥善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财务谋划和财务设计,推动企业稳步发展。另外,仅仅制定了财务战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必须对财务战略实施有效的管理,以确保财务战略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容 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所潜藏的风险与经济的周期变化有很大关系,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可帮助企业制定出弹性化的财务战略,以减弱经济震动造成的影响。比如,在经济复苏时期应加大融资力度,扩大企业规模,抓住时机来实施扩张型财务战略;而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在发展之余需要适当采取相对稳健的财务战略。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各阶段的风险要素不同,企业需要借助企业财务管理来制定出与自身发展阶段相契合的财务战略,以防财务战略背离企业发展实际。 三、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意识 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首先需要增强财务人员的分析意识。企业领导应将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通过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水平来落实企业的管理活动。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认识到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坚实保障。 2.完善财务分析制度 有色金属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明确财务分析的任务和目的,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企业应通过制度来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明确财务分析的指标和方法,使财务分析工作具有明确统一的规范。 3.开展实际调研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全面、科学、合理、实用的财务分析报告。有色金属企业应通过开展实际调研活动来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注重事前预测环节 企业应从传统的事后监督模式逐步向以事前预测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科学性决策。科学决策是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细致的事前预测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保证。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应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会计资料,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财务人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地适应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新要求。有色金属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不断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其财务分析能力和修正会计数据的能力,财务人员只有具备综合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才能使财务分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实现。 四、有色金属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途径 1.科学实施财务管理 有色金属企业应针对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现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使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企业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不断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企业还应从根本上调整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集体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化。 2.严格进行资金管理 有色金属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子公司私设账户等现象,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各种违规现象,还要对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严格处理。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投资的方向、投资的项目、投资的数额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只有一致通过之后才能执行,防止个别人和个别部门滥用投资权的情况发生,从源头上杜绝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 3.加强内部财务监管 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管是确保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完善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制度作为企业的财务法规,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监管水平,有色金属企业应明确财务监管活动的必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将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管活动落到实处。 五、结语 有色金属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并使这项活动得以顺利实施。有色金属企业应从提高财务分析意识、完善财务分析制度、开展实际调研工作等方面努力使财务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落实。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大小型企业,还是国企、私企、甚至外企,准确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内外的财务环境和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对企业的总体资产全局、长期的流向进行创造性的谋算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平衡企业资本的流向和各种项目投资,增加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经营质量,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经营优势的目的,适者生存,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立足并长期发展。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目前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目标 黑龙江农垦农场自1947年开始建立,建立发展近七十年以来,共经历两段创业时期:第一次创业经历艰苦创业、快速发展和曲折前进三个阶段,第二次创业经历试验探索、深刻变革和开拓前进三个阶段。1947年响应“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第一批垦区开拓者来到黑龙江垦区,开始垦区艰苦创业阶段;1957-1966年掀起黑龙江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农垦农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67-1978年,由于“” 的影响,农垦农场进入曲折前进阶段。1979-1984年:实验探索,调整经营模式,改革经营管理制度,为实验探索阶段;1985-1995年: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体制,黑龙江农垦农场生产力明显提高,为深刻变革阶段;1996年至今,黑龙江农垦农场进一步进行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称为为开拓前进阶段。黑龙江农垦区经历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熟,其农场企业每年为我国提供大量商品粮食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被称为“中华大粮仓”。 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是指黑龙江地区使用农耕机器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活动的农场企业单位。黑龙江农垦农场经过大批中国知识青年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不断艰苦奋斗,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现在共包括113个农牧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出产基地。由于黑龙江农垦区下的农场属于国有企业性质,并且自1990年以来,逐渐改变以城镇为单位,使用农耕机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部分农场还包括旅游业。正因为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政收入的复杂性使得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而决策者在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也要面对很多问题。 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指农场决策者在理性理财和了解理财环境的基础上,在服务于并且为了实现农场企业战略的前提下,对农场财务资源的筹集和支配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期的谋划过程。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黑龙江农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特征 (一)动态性 由于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断变化而需要不断改进,从而具有不定性,即是动态性特征,正是企业的具体理财环境和企业战略的这种特征共同决定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由于企业从创业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到逐渐走向成熟,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农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以农场的发展战略为基础,所以农场的财务战略管理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农场财务战略的发展成长过程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具有适时性;但是在我国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许由于市场需要,而制定循环的财务战略管理措施,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制定相同或相似的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具有循环性。 (二)全局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面对企业内外复杂、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和市场环境,从长期企业战略管理的全局出发,在考虑财务战略管理相关问题时,需要考虑包括企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各种有形、无形资产在内的广泛的企业资源的总体支配,影响了企业的全局发展。 (三)长期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决策者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财务决策者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具有长远财务目标,从企业战略角度制定长期的理财管理目标,管理企业财务,充分发挥企业理财能力,制定长期理财目标,加强企业的资金风险应对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四)外向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外向性是指企业通过理财分析将企业财务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平衡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与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内部资产的估价,在外界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理财活动中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发现阻挠企业发展的威胁,提高企业应对外界多变的理财环境的应变能力。 二、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类型 (一)快速扩张型 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为目的。在这种财务战略中,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使得农场企业要预留绝大部分利润,同时向外部筹备大量资金,利用负债弥补因为扩张导致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农场规模不断扩张,生产链不断增加,使得农场的净收益在一段时间内相对较低。这适合于新建立、规模较小的农场,对于已经相对成熟,规模较大的农场并不适用。 (二)稳健发展型 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主要是以提高农场现有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率和农场净总收入为目的,为防止外债利息过重,不再扩大规模,农场负有外债低甚至没有外债,收益高,适用于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农场企业。 (三)防御收缩型 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发展为目的。主要是以减少现金投入,降低成本,集中农场所有力量用于主导项目,并不扩大规模或其他项目开发,负债低,但是由于投入低,项目少,收益也相对较少,适用于农垦农场企业中曾经遭受过重创或是已经经历过快速扩张的农场。 三、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影响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表示一个企业逐渐走上正轨,达到了规范化经营,但是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依然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依附国家存在,受国家法制法规的制约,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更是如此,它们是在五六十年代响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建设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所有的农场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的影响。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经营组织,而是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为一体的的特殊经济组织,在2016年上半年国家政府提出农场改革方案,坚持社企分离,农场也将响应号召进行改革。 (二)市场环境影响 市场环境影响企业的发展,对于农场企业来说,市场需求与供应更是影响农场的最大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农场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场环境也影响着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农场企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场的粮食、奶制品或肉制品等农产品,少量农场还包括了旅游收入,农场的这些收入绝大部分取决于农场的供应量与市场的需求量,只有当市场需求大于农场供应量时,农场企业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所以,农场企业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按需求量控制农场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正确分析农场企业理财环境,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才能使得农场获得最大利益。 (三)农场企业财务环境的影响 正确的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关系农场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能够起到避免农场遭遇风险的作用,为农场决策者的判断和决定提供有效依据,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场企业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是对农场有效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分析的依据,起到监督农产生产成本合理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农场的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农场的生产成本是实现农场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农场企业中,农场财务环境是影响农场利益的重要因素,根据农场自身的财务环境制定适合农场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选择 (一)农场利益最大化 在企业中,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满足企业工作人员生活保障的目的。而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其性质属于国有企业,是政府参与投资、控制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国有企业中,工作人员所得酬劳按劳分配,只有实现农场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保证工作人员最终所得最大化,因而制定准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实现农场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场价值最大化 有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粮食总产量为424.2亿斤,比2012年增加3.2亿斤;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436.1亿斤,比2013年增加11.9亿斤;2015年黑龙江农垦农场粮食总产量达到441.3亿斤,比2014增加5.2亿斤,直到2015年,黑龙江农垦农场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2年喜获丰收,总产量连年增加。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每年向我国市场投入大量绿色、无害商品粮食,满足了我国市场中的粮食需求,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此外,在黑龙江农垦区的大量农场以实现完全机械化操作,需要购买大量农耕机器,同时也需要大量技术操作人员,因此,农场企业不仅向农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提供培训机会,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所以,为了推动农场自身发展,农场企业也间接带动了其他经济发展,实现了农场价值最大化。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都要面临复杂的环境情况,农场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准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对于农场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农场企业应选择正确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实现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红旗农场)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引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能够增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能够根据企业在市场中实际的运营状况,建立合理的发展手段,从而为实现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由于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市场发展中面临较大挑战,要实现良好的发展现状、创造积极的社会地位,就要建立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实现企业财务严谨性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经济效益水平上的提升和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环境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经营、生产以及管理等方式中都要遵循国家的基本利益和相关法规。因为法律法规的建设能够保证企业在建设期间行驶规范的行为建设,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实施,所以说,一个企业的不断发展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国家在不同时期发展下,企业所体现的约束效果和约束力也不同,例如:一个企业对税率的影响,国家在税率政策上的上调还是下调都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变化,特别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管理和实施。所以企业在保证财务战略在管理方向上的科学性,就要根据国家在政策上的变动和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积极的创新方式。 (二)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实现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下,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复杂化,所以企业在发展建设中就要不但对市场的变化需求进行了解,掌握市场的变化形式。如果在市场变化方式上,出现的需求量比较大,说明企业在发展中会获得积极效益;如果市场中出现供应量比较充足,企业在建设和经营方式中就会存在较大的亏损现象。所以,掌握市场在社会中不断变化和动态发展形势,确定出企业在财务管理环境中的积极性,才能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实施。 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思维的缺乏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很多企业在建设期间的思想意识还比较薄弱,在财务战略管理方式中还只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新时代不断发展下,传统的管理思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而且,根据市场上的调查显示,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战略中也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支持。在市场竞争不断复杂的现代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仅越来越复杂,不能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利用人力在管理方式中的形成和发展也减低了一定的工作效率,受到的局限性也比较大,在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形势下,企业受主观力量引导性比较强,从而实现更大的滞后性。 (二)理论行为的不成熟 企业在建设财务战略管理方式中,对相关的理论指导行为认识不深,所以企业在建设财务战略管理中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在实际实施期间,不仅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实现的财务战略管理效果也比较低。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企业领导在建设财务战略管理期间并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和重视。因为一个企业的主要决定力量是领导者,它在发展中的建设和实施发挥重要地位,所以一个企业在财务战略实施中的质量和力度都具有较大影响。领导如果没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方向上不仅不能积极进行,产生的恶性发展现象也都会导致一定的影响条件。而且,由于我国企业对理论知识的不成熟,很多企业在发展财务战略管理上是借鉴外国的成功案例来实施的,在这种情况变化下,并没有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发展,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期间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没有风险性控制 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战略实施期间,没有对企业发生的风险性进行进行合理控制。企业在社会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所以企业在建设和实施期间,就要掌握企业在发展期间的风险性,保证风险性在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一个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国在经济不断变化发展形式下,很多企业在建设期间都存在投资方式的较大利用,在长期运行期间,一旦发展财务的风险性问题,就会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现象。虽然企业在扩展规模方式上是积极的发展趋势,但投资是具有双面性的发展现象,投资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变化都具有直接影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期间,如果没有对企业的风险性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相关的投资行为就会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从而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有些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只重视资源控制,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导致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市场发展中不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 (一)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个企业要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实现科学性、合理性的有效措施,并获得积极的进行效益,就在财务战略管理方向上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并能根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相关体制来实施。制度在财务战略管理方向上的实施和建立是一种保障性作用,它能够增强财务在战略管理方式中的积极性和严谨力度。不仅仅要建立相关制度,还要保证一定的实施机制,建立合理的实施机制,才能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期间创造一定的协调性,才能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细致化,从而实现企业在发展期间的完整性和创造性发展。但为了保障相关体制和相关制度的严谨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必须要增强一定的实施力度。因为企业在发展建设中也会存在制度的机制无法满足的相关问题,所以在企业不断发展和实施期间就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创新和体制的更新方式,这样才能实现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强化相关的风险控制 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期间,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形式,就要对企业中存在的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在管理期间针对各个因素中的变化特征和表现形式积极发展,实现全面性的考虑形式。例如企业在采购期间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性、企业合同在签订期间的风险问题、资源的保管问题、资金的使用有机物资在验收、报销等方式进行考虑,只有将企业中各个因素发挥到最大程度,才能保障企业在风险性的降低条件。因为企业在日常发展中,风险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影响着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在这种风险性建设下,要不断加强企业风险的控制功能,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还要降低企业在发展期间的风险性,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质量。 (三)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利用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为信息技术时代,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都已经创造并利用。无论在企业经营中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都需要信技术的支持和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管理和经营方式中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造和发展,并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造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积极力量,一个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地位和积极创新趋势,就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实现了科学化的创新方式,不仅改变了纸质化的办公条件,也使财务战略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更高效、精确,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创新方式。 (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方式离不开人才的发展和需要,因为人才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和建设中主要实施的动力。只有保证人员的基础建设和团队建设,才能实现更好的创造形式。在社会地位发展中,一个企业要不能实现财务战略管理的积极意义,形成的发展效果也不理想,就是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方向上没有做好一定的保障。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也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方式上主要研究趋势。企业在这种发展方向上,要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和培养,不断更新企业在创建和发展中的相关知识,使高素质的财务战略管理团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的不断形成,企业在财务管理环境中已经不断发展。在这种变化方式下,要增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的良好竞争力,就要利用科学化的创建手段来完成。不仅能减低企业在发展形势下存在的较大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还能满足社会在发展形式中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财务战略管理的积极性。(作者单位:北京首都机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在坚持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财务管理行为。先通过了解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概念,并且分析确立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最终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以进一步优化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关键词】财务核心战略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策略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坚持核心战略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核心战略能力,改变以预算为主,片面强调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是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和规划现有的资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使企业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认识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概念 (一)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含义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个新名词也是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和企业发展变化而出现的。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它相较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坚持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并且坚持以回收期和净现值等指标的财务会计绩效评价制度,使企业可以更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现有资源,使企业能够持久的发展和获利。 (二)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特征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型四个特点。其中核心战略管理的整体性主要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内部和外部的整体管理,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战略相统一,并且使财务管理分析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最终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主要是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预测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还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动态性则是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时,学会以变制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财务战略计划,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行为。最后,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外向性是使企业要加强财务战略系统内部环境的同时,还有切实的了解财务战略系统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积极意义 目前,为了使我国企业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不一样,它比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更宽泛一些,不仅能够注重企业的内部环境,还能有效地关注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全面的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扩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视野,从而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财务信息和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发展定位和竞争能力,分析出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使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来更好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现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使企业也必须要紧随时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企业要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坚持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空间,使企业充分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和实现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要坚持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财务管理行为,才能使企业有效的规划和安排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起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并且能够使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企业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 当前,虽然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但是,我国企业在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没有使企业形成完善的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抑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就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等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 国家政府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颁布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要约束和监督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也应该根据外部财务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条件来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使企业要认真分析财务关键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且根据财务环境来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决策并且要适时地调整,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得到长期性,全局性的稳定发展。 (二)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监督和执行者,对于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的积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能力的培训,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其职业能力,使会计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防止会计人员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随时展树立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相关的资源,而且还应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能够使企业适时调整战略目标依次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克服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使企业实现最终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符合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治理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就要建立并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五、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企业改变以往传统的财务战略管理,而是坚持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但是,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核心战略管理,就要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提高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应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符合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治理结构,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以及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简介:施荣开(1978-),男,汉族,广东阳江人,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增强竞争实力,必须加强管理,尤其财务管理,良好的财务状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财务管理功能的延伸,影响企业资源配置,债务结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效益取得等多个方面。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必然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实施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确保财务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有效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利润,合理对企业资源筹划和配置活动谋划。本文将针对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竞争力 纺织企业 财务管理 战略管理 财务战略管理是有效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分析企业运营状况,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利手段,对财务决策、控制有着重大影响,发挥重要管理职能。近些年来,纺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纺织企业数量不断增长,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显示行业五百万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七千七百九十三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激烈的市场竞争局势,使纺织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纺织企业想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科学落实财务战略管理,以保证企业能有稳定财务状态。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财务状态、资源配置结构有着直接影响,是企业新发展趋势下全新企业财务管理概念。财务战略管理制定遵循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以保障企业根本利益为基础,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为目的。实践证明,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对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便可实时调节财务管理策略,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任何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的一部分,自然会受到市场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影响。自二零一二年后,纺织行业市场行情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能起到规避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财务管理状况。 二、当前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状态 通过前文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的分析,不难看出财务战略管理发挥的重要职能。近些年来,纺织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且面对国际竞争,我国纺织产品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下降,加强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纺织企业应通过有效财务战略管理,提高生产成本控制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从而增强竞争实力和战斗力。然而,当前很多纺织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很多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守旧,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无法满足新时代纺织企业管理和运营要求,管理效率低,效果差,无法有效发挥管理职能。现如今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的财务信息量非常大,传统财务战略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此外,很大一部分纺织企业缺少相应财务战略管理机制和策略,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流程不规范,缺乏针对性,只是在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另外,很多纺织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缺乏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只注重现有资源控制,这很容易造成风险扩大,十分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对当前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状态的分析可以知道,多数纺织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功能发挥不明显,取得效果不理想,这十分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基于竞争力的增强,结合市场环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的落实,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支持。只有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才能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实施的流畅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有序性。因此,纺织企业要制定具有可信性、可操作性的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度。制度的制定能够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指明方向,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另外,制度还能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实现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工作细化,减少工作漏洞,保障整个实施过程更流畅,提高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全面考虑强化风险控制 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伴随着风险,并且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风险扩大。只有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企业利润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制定实施中,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考虑,针对各项不稳定性因素,构建全面的风险预防机制,使财务战略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合理降低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处于良性运作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从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具有一定滞后性,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且当前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完全适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融入财务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财务信息精准对流,使财务战略管理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更实时、更精准。纺织企业想要发挥财务战略管理职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 纺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纺织企业想要增强实力和竞争优势,必须加强控制,尤其是财务战略管理控制,从而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控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以有限资源,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增强竞争实力,必须加强管理,尤其财务管理,良好的财务状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财务管理功能的延伸,影响企业资源配置,债务结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效益取得等多个方面。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必然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实施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确保财务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有效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利润,合理对企业资源筹划和配置活动谋划。本文将针对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竞争力 纺织企业 财务管理 战略管理 财务战略管理是有效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分析企业运营状况,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利手段,对财务决策、控制有着重大影响,发挥重要管理职能。近些年来,纺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纺织企业数量不断增长,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显示行业五百万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七千七百九十三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激烈的市场竞争局势,使纺织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纺织企业想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科学落实财务战略管理,以保证企业能有稳定财务状态。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财务状态、资源配置结构有着直接影响,是企业新发展趋势下全新企业财务管理概念。财务战略管理制定遵循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以保障企业根本利益为基础,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为目的。实践证明,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对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便可实时调节财务管理策略,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任何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的一部分,自然会受到市场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影响。自二零一二年后,纺织行业市场行情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能起到规避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财务管理状况。 二、当前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状态 通过前文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的分析,不难看出财务战略管理发挥的重要职能。近些年来,纺织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且面对国际竞争,我国纺织产品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下降,加强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纺织企业应通过有效财务战略管理,提高生产成本控制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从而增强竞争实力和战斗力。然而,当前很多纺织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很多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守旧,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无法满足新时代纺织企业管理和运营要求,管理效率低,效果差,无法有效发挥管理职能。现如今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的财务信息量非常大,传统财务战略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此外,很大一部分纺织企业缺少相应财务战略管理机制和策略,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流程不规范,缺乏针对性,只是在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另外,很多纺织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缺乏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只注重现有资源控制,这很容易造成风险扩大,十分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对当前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状态的分析可以知道,多数纺织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功能发挥不明显,取得效果不理想,这十分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基于竞争力的增强,结合市场环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基于竞争力的纺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的落实,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支持。只有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才能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实施的流畅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有序性。因此,纺织企业要制定具有可信性、可操作性的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度。制度的制定能够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指明方向,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另外,制度还能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实现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工作细化,减少工作漏洞,保障整个实施过程更流畅,提高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全面考虑强化风险控制 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伴随着风险,并且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风险扩大。只有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企业利润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制定实施中,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考虑,针对各项不稳定性因素,构建全面的风险预防机制,使财务战略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合理降低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处于良性运作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从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具有一定滞后性,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且当前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完全适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融入财务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财务信息精准对流,使财务战略管理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更实时、更精准。纺织企业想要发挥财务战略管理职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 纺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纺织企业想要增强实力和竞争优势,必须加强控制,尤其是财务战略管理控制,从而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控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以有限资源,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的环境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急需根据自身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战略认识不足。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落后的低级阶段,导致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一直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财务战略管理意识没有得到普及、战略管理机构还没有强大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等问题。经营者和员工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很容易使企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由兴盛变为衰败,所以落后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很大的阻力,这种阻力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存亡。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匮乏会使企业过于低估竞争企业,从而在产品的生产及营销中处于不利地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同性质企业最后被社会所淘汰。另外,因为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够重视,一些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财务部门在经济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使管理层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从而导致这些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方向,使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忽视内外部战略环境分析。财务环境分析是财务管理战略实行的前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进行。企业的财务环境分为内外两种环境。内部环境是指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外部环境则是变化着的市场环境。世界上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战略,也不会有完全合适永久有效的战略,所以这就要求各个企业的经营者时刻把握经济形势紧跟时代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所处的大小环境的变化来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由于缺乏环境的分析,就使得一些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虽然看起来有很大的盈利价值,但是并不适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具体措施是不可行的,让财务战略的实施落不到实处,从而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只有企业制定适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战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协调性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因此金融部门与其他生产和管理部门职能的交流和对接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职能不能很好的对接,就会导致一些部门不能紧密配合,不仅使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真正落实。公司战略注重从整体出发更好的计划、安排、操作以完成企业的任务;职能战略则是由开发、制造、销售、财政等工作部门按照公司战略的要求来决定该部门的方针和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战略。部分公司的财务战略与总体战略、其他职能战略不能很好的配合使得在工作中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四)财务战略缺乏财务激励机制。如今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激励效果差。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依然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使用,所以致使企业对某些部分不够重视,不利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更好的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财务激励机制,它对企业管理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也在企业步入成功的路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开始重视财务战略管理,但是财务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使得职工的工作效率低、没有干劲儿、懒散懈怠、缺乏追求,对公司的进步带来阻碍。一些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机制的时候,经常忽略财务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解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的财务战略管理观念。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部门应具备财务战略管理意识,管理人员需要在顾全企业大局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管理策略,并且确保这种管理体系在统一全局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尽到自己的责任。其次还必须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企业的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选拔财务工作者的时候要提高选拔要求,招纳一些有工作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战略管理的良性循环。只有加强意识建设,才能够使之前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稳固地位继续进步,使那些落后的企业加快步伐慢慢追赶上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二)注重财务战略环境分析。财务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对环境的分析,因此公司若要有良好的发展应注重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剖析,总结出企业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从实际出发挑选正确的财务战略,增强财务预算管理,分析在财务战略实施中会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恰当的战略措施,以保障财务战略的实施。环境的分析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在准确的剖析环境之后才会制定出正确的企业管理标准,近而合理地安排资金的用途,使企业的钱投入到该投入的地方使企业提高获利的机会。只有企业在严格遵从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企业自身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建立,才能使会计工作有一定的规范和工作效益的进步。 (三)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其他职能战略相协调。首先,各个部门可以推选部分职工来成立一个协会,从而使这些部门更好的讨论交流,使各个部门都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其次,企业领导或相关主管负责人应认真分析评价各个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安排各部门行使相应的方案;最后,为了保证战略能够平衡各职能部门,该部门的主管应制定自己部门的战略并且协调必须整合的职能战略,从而降低各部门的矛盾。除此之外,各部门只能策划本部门的活动,不得参与本部门之外部门的活动以确保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各职能战略最好只涉及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不要增加过多毫无意义微不足道的问题,从而使员工之间更好的沟通合作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以解决企业最棘手的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价激励机制。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财务战略业绩评价可以提高企业的判断水平,也可以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把企业评价体系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另外,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是现代管理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企业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是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实施股票期权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原先薪酬分配方式的不足使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同时,要细分工资的发放类别,从而使员工能够提高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陈旧的财务管理显然已经很难顺应当前的社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是不可或缺的。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思考财务战略管理的问题并且迅速制定科学的策略,使企业一步一步迈向成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炼油化工企业要想照常生产,首先要让电气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伴随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炼油化工企业电气化水平随之提升。保障电气管理工作科学性可以让安全事故出现几率大大下降,使炼油化工企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减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所以炼油化工企业管理者应对电气管理工作价值有所认识,不断提升电气管理效果,改善企业生产环境。 1炼油化工企业做好电气管理工作的作用 企业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可对其经济收益产生直接影响,电气设备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让企业电气管理工作得到强化,能令电气设备在安全稳定状态下运转,防止发生电气安全事故,为企业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对炼油化工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来说,电气设备是其关键工具,同时是其重要资产,此设备能够让企业竞争实力和生产效益得到提升,提升电气设备管理水准将对企业稳定发展十分有利[1]。保障电气管理工作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让企业在安全稳定状态下生产,降低生产环节风险要素,使设备在运转时的隐患得到消除,降低安全事故出现几率。假如企业出现电气事故,会让企业遭受重要伤害,除损害企业经济收益外,还会导致火灾出现,使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强化电气设备管理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顺利进行电气管理工作能让企业经济收益有所增多,使电气设备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始终在高水平状态下运转,同时提升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做好电气管理工作能让设备在使用时的性能得到改进,使电气设备使用更长时间,减少炼油化工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成本支出,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2炼油化工企业在电气管理方面的标准 对炼油化工企业的具体生产环节来说,应该通过电气设备实现提升工艺技术水准目标,不但让炼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更加高效和经济,还能够提升生产活动的安全与稳定性,帮助炼油化工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在企业生产过程应用电气管理,需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目的,以促进炼油化工企业发展。此外,炼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具有长时间和持续不间断特点,安全标准很高。电气设备能够达到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化生产效果,满足现阶段炼油化工企业生产需求,于是,炼油化工企业普遍应用电气管理工作。 3炼油化工企业在电气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1电气管理的意识不强 对炼油化工企业来说,电气管理工作人员在安全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多数电气管理人员没能充分了解炼油化工企业在电气管理方面的制度,在具体工作环节无法依据规范完成管理,只依据自身主观意识开展工作,电气管理工作缺少条理,出现疏漏情况在所难免。与此同时,炼油化工企业电气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只在领导检查电气管理效果时努力工作,其余时间较为懒散,电气管理工作职能无法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企业基层员工没能深刻认识工作,不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安全隐患出现提供条件,让炼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2]。此问题解决对策是使电气管理人员具有更好的责任意识:出于提升炼油化工企业电气管理效用目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责任意识,从源头出发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在改变领导者电气管理理念和充分发挥管理层领导效果前提下,基层电气管理人员可对自身工作价值有所意识,能做好本职工作。对炼油化工企业来说,应该强化员工培训教育工作,让他们的总体素养得到提升,对专业人才团队进行建设,使团队成员均拥有较强专业技术,确保电气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举例说明,企业能够召开专题讲座,在讲座中研讨电气管理环节发生比较频繁的问题,使企业员工能够主动参加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电气管理人员了解有关工作详细流程,掌握足够基础知识。同时,炼油化工企业能够开设相关培训班,以此培训员工专业技能,提升其实践水平。企业能够在工作人员年终考核中增加培训内容,如果相关员工在培训工作中具有优异表现,企业除需提供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还要在员工升职考量时首先考虑相关人员。如果有关员工在培训活动表现不佳,企业应明确指出他们的问题,给予正确指引,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水平。 3.2缺少健全的电气管理体系 部分炼油化工企业未能对电气管理工作价值有正确认识,导致电气管理工作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限制企业建设电气管理体系。部分炼油化工企业建设了基本电气管理制度,然而该企业电气管理基础较弱,让电气管理工作在科学性及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对电气管理环节来说,电气管理执行力很难得到保障。该问题解决对策是对电气管理的体系进行不断完善:炼油化工企业的电气管理体系和许多内容有关,除管理制度方面和人员安排方面外,还有检修报告方面。电气管理体系和企业各部门存在密切关联,部门和部门需要彼此合作与牵制,以此为前提建设电气管理制度,不但能确定管理人员职责,还能够尽快把电气管理信息传递至有关部门,对电气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企业管理者在建设电气管理制度过程中不仅应依据自身具体状况,还要在其发展环节持续改善电气管理制度,使制度可以和企业具体工作需要相符。举例说明,某炼油化工厂引入先进防爆电气管理设备,针对此情况,企业应对电气管理设备在工作时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依据炼油化工企业已有设备,对设备管理事项进行增加,让电气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够拥有理论凭证[3]。 此外,炼油化工企业应该对电气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伴随电气设备技术水平与电气装置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电气管理维护任务的标准越来越高,出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尽快将其解决目的,炼油化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电气管理模式,可以建设日常的巡视和监管制度。将监控装置设置于易发故障部位,让技术人员可以尽快处理反馈问题,让电气设备的安全损耗有所下降。炼油化工企业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管控,让所有流程环节在规范状态下依序进行,对电气管理的细节部分多加关注,确定电气管理方面的框架与流程,对操作人员在作业时的顺序方法进行规范,对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工作人员能够依据过去的运行实例对有一定概率出现电气设备故障部位进行判断,尽快使用相应举措,完成好维修配件的准备工作,使维修时间得到缩短,防止设备故障给炼油化工企业生产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相关人员应对电气设备的维修计划与理论进行创新,按照电气设备故障出现规律来设定维修周期,让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成本投入有所减少,使电气设备在使用环节的效率得到保障。 4结束语 炼油化工企业工作环境不但温度很高,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还具有有毒有害特点。企业内部拥有大量电气设备,假如运行环节存在问题,将有很高概率导致安全事故出现,严重威胁员工的生命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针对此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应提升相关员工的责任意识,对电气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确保设备在正常状态下工作,为企业顺利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冬,刘哲,郭志佳,等.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趸船防爆电气管理要点[J].天津科技,2022,49(03):4-7. [2]余伟淳,李玎.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电气设备质量管理应用[J].电工电气,2021(09):72-74. [3]刘红强,卢烈时,李冬.LNG接收站项目防爆电气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防爆电机,2020,55(06):37-40. 作者:王超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化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