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1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是其专业重要的教学课程,此课程主要包括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等两部分内容,但是其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且实践性也比较强,同时此课程中思政教学至关重要,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内容。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实现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做好教学改革和实践。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职业情感。通过将土木工程的行业发展历程和最新科技发展以及工程实例的教学,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专业的内涵,来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以及民族的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与信念。2)需要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将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周期进行教学,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原则,这样来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进而通过对一些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来促进学生工程智慧的启发,提高学生工程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和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对工程施工和管理中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工程施工责任性以及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使学生从其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以及对职业具有敬畏感,这对促进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和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案 2.1引进案例教学 在土木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案例进行教学,来促进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对土木工程发展和特征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本学科深厚的历史,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本学科的魅力和内涵;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工程案例,如以上海的中心大厦、都江堰和港珠澳的跨海大桥等当作载体,来对其进行科学原理和技术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工程具有的智慧和情怀,进而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专业的自豪感进行激发;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工程灾害以及事故案例等进行剖析,来将其产生的危害向学生进行阐述,并且从课堂和课后,不断引导学生对事故案例进行了解,分析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和影响,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2.2借助人物故事教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加深学生的思政感悟,教师可以借助人物故事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引入詹天佑人物故事,将其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壮举进行呈现,对此工程修建过程中的不易以及技术难题等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对大师不畏艰辛的职业精神以及追求卓越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影响学生能够对土木工程施工具有正确和客观的认识,能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对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对自己身边从事土木工程行业工作的人员和职业发展等进行观察,并将他们故事让学生进行相互的分享,对比不同职业素养人员具有的职业差别,从而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念进行引导,促进他们对自身发展的不断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观和终身学习意识,这对他们后期的成长以及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2]。 2.3强化职业规范教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专业,学生需要进行注册土木工程师的考取,而其职业和人民与国家的生命财产是密切相关的,他们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需要他们在遵纪守法基础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且严格遵守其职业道德规范,对社会和国家公共利益进行自觉的维护[3-4]。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注册土木工程师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来对他们的职业观念和思想意识进行不断的引导,促进他们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效统一。 3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和社会以及国家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木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做好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实践措施来加强思政教学的开展,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杨瑞英 齐琼 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建工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2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整合到各门课程当中去,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齐头并进,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优秀、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各教学单位都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工作者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思政”融入模式:“课程思政”=知识点+社会热点+升华点 找准切入点是“课程思政”融入的关键点,把控好合适的切入点往往能事半功倍。将课程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整合,并与社会工程案例和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再将之升华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具体参考表1。 2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思政”举措 2.1引进案例教学 在土木施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国内许许多多的优秀工程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推动学生培养思想政治观念,也可以对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自己本专业的深厚历史,也能了解到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大趋势,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的魅力与内涵。结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等优秀工程案例,分析这些建筑背后的建筑技艺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并学习,通过这些案例,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分析一些发生过的工程上出现的一些事故案例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分析这些事故对社会造成的深刻的、沉重的影响,也能从侧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特别是可以结合最新时事中的案例,例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讲解专业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2借助人物故事教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名人故事。例如,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梁思成参与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吴良镛设计的南京金陵红楼梦博物苑等,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这些建筑的故事和背后的艰辛,深入学习这些大师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不仅能提高他们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3优化教学内容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重组教学内容,以执业考试为抓手,把原本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重组和优化,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最好的状态,根据注意力曲线,把知识点的讲解尽量控制在15~20min。要把培养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作为重点,因为在毕业后会有执业资格考试,这也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可以搜集所需考试的真题和答案,发放给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可以提高日常作业的难度,让学生提前适应执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做到真正考试时也能和平时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由于与未来的发展相挂钩,所以学生会保持相当高的重视程度。 2.4强化职业规范教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专业,学生需要进行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等国家执业工程师的考试,因为他们的职业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所以需要他们不仅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国家执业工程师的责任、权力及其要履行的义务,不断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协调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4]。 3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未来所需的职业技能,也要肩负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责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典范,再转变成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材料,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指引学生的理想信念方向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做事。以《土木工程施工》的知识、能力和育人为中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齐头并进,把专业资源库充分利用起来,供学生们使用,认真研讨思政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对教学的内容及方式进行精确的设计。 (1)将课程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对专业资源库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使用,开展课前在线预览、加强课堂学习和纠错、课后多方面拓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在思政教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促进“课程思政”有效开展。 (2)梳理兼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标准》的学科特点,认真挖掘,深入研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思政教学目标。 (3)引入“成效为本”的OBTL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成效。OBT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初期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以及用何种方式可以达成目标,学生通过主动性的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梳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内容与知识点,精心设计学习产出目标和制定评估标准,以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目标为中心,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手段。通过OBTL教学,学生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并接受评估考核,从而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时的针对性和高效化[5]。 (4)注重“课程思政”融入方式的多元化。课上教师带领分析经典案例,小组成员就此案例发表意见和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启发为主,课后以学生自主进行社会调查、模拟案例设计制作。设置开放性的话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生现阶段的能力和这个教学活动想要达成的目标,在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时努力做到自然协调,具体参考图1。 (5)引进案例教学,借助人物故事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职业规范教学。在土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国内优秀工程案例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也可以对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深厚历史,也能了解到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大趋势,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的魅力与内涵;此外,还可以分析一些工程的技术灾害和事故案例,向学生说明其中的危害,分析这些工程事故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6]。4结语于土木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对与国家和人民密切相关的时事中所包含的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建立。将土木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与执业工程师的资格考试有机结合,重视与执业工程师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的职业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所以要重视“课程思政”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严于律己,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作者:张健 张焱 封士明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3 土木工程施工[1]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施工项目组织原理,以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结构复杂、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应用性广,并与现行规范、规程联系密切等特点。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大学教师们亟待解决的课题和不懈努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2]具有以下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根据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将“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代替“强制灌输式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促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1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3,4]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按照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并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会得到锻炼。老师的职责由教“书”转变成教“学”,同时,学生也从“接受学习”过渡到“发现学习”[5]。 1.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进度确定讲授的知识点或学习对象,就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设与此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的学习。 1.2启发思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学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取得成效,首先教师要确定学习对象,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3自主探究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得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大学生不再需要现成的知识和“张口吃食”的被动学习方式,他们更渴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获取信息,也可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从别的学生处理知识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别人对知识的解释中,获得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识由浅入深。在这种情形下,课堂讲授时间不断减少,相应地,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练习、实验、分组讨论等时间会显著增加。 1.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经历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后,才能搭建起为其他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才会有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或合作,有利于成员之间观点和感情的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1.5总结提高 在充分思考与高质量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对那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并联系实践,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1精选学习对象 扬州大学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是在本科3年级第1学期开设,理论授课40学时。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精心挑选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但是,教材在与时俱进方面往往会滞后[6],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现场施工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信息进行关注,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补充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又能了解社会实践中最新科技的发展。 2.2精炼探究性教学的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要指引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问题的质量关乎着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肩负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影响启发性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来满足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精炼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模板工程”这一章的探究性教学中,“如何支模才能使模板变形最小”比“模板是由哪些组成的”更具有启发性。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繁杂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技术要求等信息用文字、数据、图片、音响、录像等体现出来,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强学生对陌生的实践过程和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发挥了高校与社会的潜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实习。例如:2013年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到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实习,施工教研室教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并针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许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思考。这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团体协作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一个较小的工程项目都涉及很多施工工艺复杂、机械设备繁杂以及技术要求高,这需要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之间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建成。分组讨论或交流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讨论或交流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2.5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作为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手段,而且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应只局限于试卷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分组讨论成果、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回答问题等多方面,通过比重不同分配系数,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法,既全面考核了探究性教学的成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语 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教学探索适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与了解。 参考文献: [1]郭正兴.土木工程施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汪建军,刘青,毛长丹.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中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25(1):1-3. [4]杨志英.研究型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2(8):28-31. [5]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郭咏梅.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2):69-71. 作者:马洪伟 殷为民 单位:扬州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篇1 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工程虽然施工工艺相对不太复杂,但是由于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既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明,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地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质量和工期往往无法保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市政管道施工中的质量如何控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根据市政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可将施工的全过程分为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和施工场地恢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工程是: 1.管道铺设前的准备 1.1道路的拆除与恢复城区管道施工时,将有一定数量的既有路面被破除。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路基质量,施工时要求管道在道路上开挖时,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开口宽度,并用白漆标注出开挖线,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表层的破碎沥青面层及路基渣层,由挖掘机开挖,路基稳定砂层合理堆放以备回用,余土由自卸车运至弃土场。管道施工完成后,沟槽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功能。该工程管顶上500mm内回填素土,采用电动轻夯机分层夯实,以外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回填时每层虚铺土层控制在250mm以内。每层夯填完成时,专职实验人员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根据原道路结构情况,进行道路恢复。 1.2地上、地下公用设施的保护管道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土层情况及时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开挖边坡及支撑形式要交项目监理审查,得到认可后方能施工。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时应上报防止其下沉或变形的措施、加固工程计算书及图纸,并交项目监理审批。某些地段需要排水,以使开挖人员始终在干燥环境中工作。排水过程不得使地面产生过大的沉降,影响现场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采用钢板桩加固。在高压线下开挖时,挖掘机要求不在电线正下方工作,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在公路边上开挖沟槽,在靠近公路一侧设立安全和警告标志,如护栏、路障及危险旗,在夜晚悬挂红灯。开挖过程中,遇有电缆、管道或其他构筑物时,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会同处理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尽量临时迁移;如无法迁移,必须挖出使其外露,并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 2.管道施工 2.1沟槽开挖与支护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两台轮胎式挖掘机、一台75kW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两台自卸汽车。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2.2管道安装 2.2.1管材的选用和检查。管材及主要配件由选定的合格制造商提供,管材进场后,由施工方材料工程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验证。当外观检查不能确保管材的质量时,进行内、外压试验。进场的管子必须是经过专业实验室批量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的产品。 2.2.2下管。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采用8t轮胎式吊车下管,吊车沿沟槽开行至距沟边缘1m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入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 2.3管道闭水试验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 231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 2.3.2闭水试验的方法。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每3个井段由监理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施工场地恢复 3.1管沟回填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管道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检查井回填前先将盖板坐浆盖好,并通过测量保证标高准确后,井墙和井筒周围同时回填。管沟回填前清除槽内遗留的木板、草帘、砖头、钢材等杂物,且槽内不能积水。将所有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其最佳含水量附近。还土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管腔两侧也同时进行。工程完工后,迅速好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达到监理认可的程度。并维护上述地面直至缺陷责任期结束。 3.2路面恢复 3.2.1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h-3h,在水泥稳定砂基层上用汽车式沥青喷洒机浇洒透层沥青;在与路缘石、雨水口等其他构筑物侧面浇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液体慢凝1号或2号石油沥青或用60号石油沥青与汽油掺配而成。在路面接搓或与检查井、雨水口接触处应涂刷一层薄沥青。在铺筑过程中现场应设1人—2人来回检查,防止车辆、施工人员及其他机械碰撞支撑杆或钢丝。摊铺前将熨平板预热15min-20min,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应使高度为各层的厚度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使熨平板与路面横坡一致,然后在全宽度范围内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当接着已铺好的沥青层铺筑时,应量出横缝处新铺路面的实际厚度,再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确定在已铺路面上应垫的高度。再在全宽度范围内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开始摊铺时,逐车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应不低于130℃。调整摊铺机的振夯频率及振幅,使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80%以上的初始密度。 3.2.2沥青混凝土碾压。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壅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边缘、接头等,应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趁热压实。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驾驶员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检查。压实完成12h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作者:王志刚 单位:平顶山市新城区管委会建设部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篇2 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工程虽然施工工艺相对不太复杂,但是由于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既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明,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地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质量和工期往往无法保证。结合工作经验,对市政管道施工中的质量如何控制谈一些看法。根据市政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可将施工的全过程分为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和施工场地恢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工程是: 1管道铺设前的准备 1.1道路的拆除与恢复 城区管道施工时,将有一定数量的既有路面被破除。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路基质量,施工时要求管道在道路上开挖时,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开口宽度,并用白漆标注出开挖线,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表层的破碎沥青面层及路基渣层,由挖掘机开挖,路基稳定砂层合理堆放以备回用,余土由自卸车运至弃土场。管道施工完成后,沟槽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功能。该工程管顶上500mm内回填素土,采用电动轻夯机分层夯实,以外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回填时每层虚铺土层控制在250mm以内。每层夯填完成时,专职实验人员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根据原道路结构情况,进行道路恢复。 1.2地上、地下公用设施的保护 管道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土层情况及时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开挖边坡及支撑形式要交项目监理审查,得到认可后方能施工。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时应上报防止其下沉或变形的措施、加固工程计算书及图纸,并交项目监理审批。某些地段需要排水,以使开挖人员始终在干燥环境中工作。排水过程不得使地面产生过大的沉降,影响现场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采用钢板桩加固。在高压线下开挖时,挖掘机要求不在电线正下方工作,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在公路边上开挖沟槽,在靠近公路一侧设立安全和警告标志,如护栏、路障及危险旗,在夜晚悬挂红灯。开挖过程中,遇有电缆、管道或其他构筑物时,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会同处理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尽量临时迁移;如无法迁移,必须挖出使其外露,并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 2管道施工 2.1沟槽开挖与支护 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两台。耐轮胎式挖掘机、一台75kW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两台自卸汽车。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22管道安装 2.2.1管材的选用和检查 管材及主要配件由选定的合格制造商提供,管材进场后,由施工方材料工程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验证。当外观检查不能确保管材的质量时,进行内、外压试验。进场的管子必须是经过专业实验室批量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的产品。 2.2.2下管 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采用8t轮胎式吊车下管,吊车沿沟槽开行至距沟边缘1m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入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 2.3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 2.3.1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 2.3.2闭水试验的方法 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每3个井段由监理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施工场地恢复 3.1管沟回填 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管道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检查井回填前先将盖板坐浆盖好,并通过测量保证标高准确后,井墙和井筒周围同时回填。管沟回填前清除槽内遗留的木板、草帘、砖头、钢材等杂物,且槽内不能积水。将所有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其最佳含水量附近。还土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管腔两侧也同时进行。工程完工后,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达到监理认可的程度。并维护上述地面直至缺陷责任期结束。 3.2路面恢复 3.2.1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3h,在水泥稳定砂基层上用汽车式沥青喷洒机浇洒透层沥青;在与路缘石、雨水口等其他构筑物侧面浇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液体慢凝1号或2号石油沥青或用60号石油沥青与汽油掺配而成。在路面接搓或与检查井、雨水口接触处应涂刷一层薄沥青。在铺筑过程中现场应设1~2人来回检查,防止车辆、施工人员及其他机械碰撞支撑杆或钢丝。摊铺前将熨平板预热15~20min,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应使高度为各层的厚度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使熨平板与路面横坡一致,然后在全宽度范围内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当接着已铺好的沥青层铺筑时,应量出横缝处新铺路面的实际厚度,再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确定在已铺路面上应垫的高度。再在全宽度范围内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开始摊铺时,逐车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应不低于130℃。调整摊铺机的振夯频率及振幅,使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80%以上的初始密度。 3.2.2沥青混凝土碾压 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壅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边缘、接头等,应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趁热压实。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驾驶员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检查。压实完成12h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作者:谢宜平 盛小平 单位:金华市金东新城区建设指挥部 金华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篇3 1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现存的问题 工程管理对于一个工程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通常由于管理给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闭水试验不合格、回填土沉陷等问题,这些和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有着直接的因素。 1.1给排水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现在政府越来越注重城市基本设施建设,排水管道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也由原来的分包企业向着总包企业发展。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总包企业往往不能够完全控制分包企业的施工质量,而且分包施工在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还不能完全保证,这样就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闭水试验不合格、管道位置偏移等问题。 1.2市场管理不规范 市政工程的业主很多都来自于政府或者主管部门,这样市政工程就和普通的工程有了很大区别,由于有些单位依据自身的权利不按照政府规定办事,忽视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甚至有的工程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工程就已经开工很久了。违背了先合同后开工的原则;有的工程要在检查时候才补办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以及施工许可证。 2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2.1沟槽开挖与支护 因为排水管道大部分都是深埋地下,所以在市政施工中土方施工占了很高的施工比例,这时候大多采用轮胎式挖掘机、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一些自卸汽车。在开挖之前要做一些调查防止开挖地下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审查得出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2.2施工测量 因为管道大多铺设在地底所以管道工程变得很复杂,地下施工也决定了工程要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在测量精度上面。施工必须要有确定测量技术人员,精确的测量数据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技术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确保每一个环节核实数据时测量数据的偏差比规定中允许偏差的精度,再提高50%,最好安排两位测量工程师一位专业测量施工的工程师进行初步测量,再由另外一个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核。 2.3管基制作 在管沟开挖已经完成并技术人员已经验收合格之后,施工人员就可以按照图纸设计尺寸、标号以及中心线等要求进行管基施工。管基施工时,土质基底不能裸落太长时间,同时还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保养、混凝土远距离运输、气候等不利因素,混凝土可以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采取添加早强剂等措旌,等管基达到一定强度之后才下管。 2.4管材安装 随着排水管道工程的发展,我国开始注重排水管道安装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并陆续出版一系列塑料埋地排水管道技术规程,规程详细制定了管材安装中的每一个环节对相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包括管道施工的沟槽、基础、管道安装及连接、沟槽回填等都有明确要求,尤其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很高。只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参考技术规程,在设计和施工遵循规章制度,将每一步做到位就一定能保证各种新型埋地排水管的正常使用。在管道投入使用之前要确保管道无裂缝和没有孔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闭水试验中成功进行,为以后的使用确保了安全,如果管道出现了上述问题,那么就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将其修补或者调换。为保证闭水试验的成功,管材进入工地时要仔细检查有无裂缝和孔眼漏洞,若有上述问题,应及时调换管材或予以修补。下管前,既要仔细检查管基中心线、边线及井基等尺寸和高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又要检查井位置、井距、各种部位混凝土基础的强度等级、接口防渗砂浆的调配足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安装两管结口处时,应及时处理因挤压造成的管内接口部位3cm的凸出接缝,否则会造成流水断面减少的现象,影响流速和排水的通畅,造成杂物的堆积和管道堵塞。每根管的安装都必须用拉草包法将挤出凸起的砂浆拉平。对D400mm以上的管材,可采用工人钻入管内的办法将接口挤出的砂浆抹平,将不严实的接缝部位填满砂浆,使其饱满不漏水,并清除管内杂物。 2.5砌检查井 在进行挖沟槽的同时,要对井中心桩进行检查,依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等管材放稳之后再调节直管线管口。管材与井筒砌筑完之后,应该立即埋入闭水试验的弯管接头。井底高程、管底高程以及井盖高程的设计必须要按照图纸,这样就提高了工程的精确度,避免了通水时出现积水、漏水、倒流水的现象。 2.6管道闭水试验 在进行闭水实验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工作,首先检查管道和井外观是否达到了标准,其次检查沟槽内是否积水;所有的预留孔洞都要封死而且保证不向外漏水,如果管道发生损坏出现裂缝,可采用细砂浆进行修补;如果出现渗水部位,可调制水泥浆把渗水部分修补。试验管段虑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每3个井段由监理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项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闭水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傍管混凝土的回填。对闭水不合格的管段,则应采取补救措施或尽快返工。 2.7沟槽回填 在隐蔽工作验收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项沟槽回填工作。胸腔部分还土时,必须在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如使用机械回填,则胸腔部分、管顶以上0.5m处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人工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靠近建筑物旁及排水管顶面需铺设路面的淘槽,到填土时必须分层压实,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冻土。不同地点沟槽的回填压实度是有区别的,如果管道上方是车辆行驶的路面,那么回填压实度最少达90%以上,如果是在建筑物旁变那么沟槽回填压实度也需要达83%以上。 结语 排水管道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工程本身很复杂,需要涉及多个单位而且需要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保障。所以在设计初期就应该采取科学方法来制定详细的计划,施工阶段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其实施工质量问题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所以要解决排水管道质量问题就要从管理中的细节出发,控制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监督等来提高质量。这样既可以节省政府开支又可以改善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对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均昌,胡正平.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2010,(10). [2]马晓颖,王小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作者:潘凌霄 单位:台州市黄岩区市政建设公司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DCS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要:DCS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等三部分构成,它具有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开关量、模拟量结合进行控制,即混合控制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人机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容易使用、便于维护、便于扩展和升级换代等特点。该系统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应用问题 1DCS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市场情况 基本控制器可以分散的设置,通过数据高速公路的数据总线把多台控制器与操作站连接在一起,形成各节点都有计算机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这类产品统称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能在石油化工系统中广泛应用是因为它能满足以下功能:①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②开关量的顺序控制;③开关量、模拟量结合进行控制,即混合控制。除此三项控制功能外,还有人机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容易使用、便于维护、便于扩展和升级换代等特点。 据估计,由于DCS在石化行业大中型自控装置中近五年内没有可替代产品,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要有一千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而设备更新改造扩容也需要扩大原来DCS系统,至於日常维护、备品备件,那也是很可观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DCS在石化行业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DCS的主要构成 DCS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等三部分构成。 2.1 控制站DCS系统中,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实际运行中可以暂时在不与操作站及网络相连的脱机情况下,完成过程控制策略,保证生产装置运行。从计算机系统结构来说,控制站属于过程控制专用计算机,其微处理器从8位发展到今天的32位甚至64位。控制站作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它的主要I/O设备为现场的输入、输出处理设备,即过程输入/输出(PI/O),包括信号变换与信号调理,A/D、D/A转换。在信号变换过程中采用隔离技术以防止来自现场的干扰信号,以及与现场连接的端子及输入、输出信号的物理位置的方便确认,这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主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电磁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 2.2 操作站和工程师站DCS系统形成初期操作站各工程师站合一,即操作站具有操作员功能、工程师功能、通信功能和高级语言功能等。其中工程师功能中包括系统组态、系统维护、系统通用(Vtility)功能。 DCS操作站是典型的计算机,有着丰富的外围设备和人机界面。目前大多数DCS操作站和工程师站已采用高档PC机或工控机,Windows NT(或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DDC(动态数据交换)或OPC(用于过程控制对象链接嵌入)接口技术,可通过以太网接口与管理网络相连。在采用通过监控图形软件(如iFIX、Intouch)这一点上,各DCS厂家做法不一,有的厂家以此为平台,形成“软DCS”操作站,这多用于中小型DCS系统,或以此类软件为核心,进行二次开发;有的厂家对原来的组态软件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上述特点,满足系统开放要求。操作站要实现其多项功能,必须完成数据组织和存储两方面任务,如与工位号相关的一些数据,在操作站中要对由某控制站某端子与现场仪表相连的,由物理位置决定的工位规定工位号(即特征号或标签Tag)各工位说明(可以用汉字),使之与工艺对象一致,以保证工艺操作人员的操作,工位号可以在整个系统中通用。其它还有系统配置、操作标记、趋势记录、历史数据管总貌画面组态、工艺单元或区域组态等,这些均组织成文件,最终形成数据库,存储在硬盘的相应区域,使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共享性、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DCS系统组态、操作站组态、控制站组态(上小节中已讲到)均有相应软件,为DCS用户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人机界面。 2.3 数据通信及网络上两节所述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均为通信网络的节点,DCS网络上的节点还可能有上位机(或称高级控制计算站)、与工厂管理网相连的网关等。DCS网络是DCS的生命线,在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DCS中通信功能的发展是与全厂管理网络(以太网)技术相融合,逐渐实现通信网络由多重结构向扁平化过渡,所以更具有开放性。 DSC系统的规模与通信能力有关系,而通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品的互联问题,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又保护了用户的初期投资。到目前为止,IEEE802.4令牌总线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和IEEE802.5令牌环网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在DCS系统中应用最广,又近年来因为采用以太网的互联网的普及以太网技术的提升,IEEE802.3办公自动化用局域网标准(人们俗称以太网标准)在DCS系统中已有多家采用。 3结语 到目前为止,用户对DCS所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即系统开放性问题;与现场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的接线问题;价格较贵问题。这些问题在第三代DCS中已开始得到解决。在21世纪,新一代的DCS应满足用户这方面的需求。下面谈谈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DCS两个问题。 ①选型问题。DCS选型应在标书中多列出国际或国外的各项标准同时,也要重视国内DCS相关标准。②服务问题。服务问题成了DCS厂家或系统集成商的新亮点。如何做好前服务、中服务、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DCS系统在炼化公司广泛使用,而且种类较多,主要有HONEYWELL公司的TPS和TDC300系统,横河公司的CS1000和CS3000系统等等,在今后即将投建的新装置中,将把这些系统各自的特点更好的加以总结,选择更好的DCS系统为炼化生产服务。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更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自动化仪表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帮助,本文就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石油化工企业;应用 1自动化仪表 石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无论是机动车还是其他的一些生活用品,都需要从石油中来获取能源和原材料,石油的需求量也是十分的巨大,因此石油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在石油的生产中,自动化仪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自动化仪表是石油化工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设备。 所谓的自动化仪表,就是由很多自动化元件构成的一种具备很多功能的工具,它能够检测一些参数,并且将检测到的内容通过传输系统输出,具备显示功能,并且对于检测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记录。比如在工业生产中,很多环节都有自动控制的仪表,有电动、气动控制的调节仪表。对于自动化仪表来说,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对于整个系统而言的一个小的环节,在整个工业生产当中,自动化仪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信息显示出来,让人们随时掌握生产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各种自动化仪表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自动化仪表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1温度检测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于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温度仪表中有一类是接触式仪表,这种仪表的构造一般比较简单,并且测量温度比较准确,但是温度仪表和被测物体的温度达到一致才能保证这种精度,这靠的是热传递的原理,被测物的温度变化之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让接触式仪表达到相同的温度,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时,而且如果温度过高的话,也会对仪器产生一定的影响。非接触式仪表,是通过热辐射的原理来进行测量的,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接触,可以有一定的距离,测量的温度范围也较广,反应速度比较快,但是由于其与被测物体有一定的距离,容易被其他物质影响,测量精度难以保证。在目前的温度仪表中,非接触式的有红外线式的和辐射式的,接触式的有热电阻式和压力式等几种。 2.2压力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压力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测量参数,压力如果不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话,会对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断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压力的测量中,有很多的类别,有绝对压力、负压力等等。压力测量的原理也很多,比如电容式、电感式、液柱式等。压力检测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针对不同的测量需求,有很多对应的压力仪表可供选择,选择合适的压力表来精确的测量压力值,对于生产来说十分的重要。 2.3流量仪表 石油化工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流体性质的,在生产中,流量仪表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仪表之一。它主要测量的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通过管道的流体的体积,这个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很多环节都要用到,比如石油的开采过程,运输过程以及最终的交易过程都需要流量仪表来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控制,来保证合理的生产,自动化的流量仪表在生产中可以对流量进行实时的检测,如果流量大于之前设定的值,那么仪表将可以提示控制系统,从而对阀门做出控制,减少阀门的大小,来控制流量,这样可以保证其他环节与生产相配合,保证生产的精度,自动化仪表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可以在一些分析软件中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调整,让生产过程更加的合理,生产更加安全,效率更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2.4物位测量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遇到大量的液体或固体物料,它们占有一定的体积,堆成一定的高度,对此物料高度的测量称为物位测量。物位测量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物位测量来确定容器中的原料、产品或半成品的数量,以保证连续供应生产中各个环节所需的物料或进行经济核算;另外通过物位测量,了解物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这两个作用无疑对于生产是很重要的,如果物料不足,难以保证下一步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整体的生产会有阻断,而如果物料过多,超过了一定的值,那么对于生产来说,同样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靠物位仪表来保证生产的进程和安全。物位仪表按测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读式、浮力式、超声波式、雷达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等。他们的测量精度高,反应迅速,测量数据可靠,石化企业中的物位仪表与阀门配合,当物位超出设定值时阀门会相应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保证安全的物位高度,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3结语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给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自动化仪表,它的应用使得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掌控之下,对于企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让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自动化仪表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创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动化仪表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实现更多的价值。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方向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试点思考与实践 摘要:学校化工专业2014年被列入“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试点”专业,本文结合团队教师及其他参与共建教师的经验,对本专业改革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如教师工程背景、企业参与力度、课程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等,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人才培育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重点突出适应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且与产业行业对接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充分依托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促进教学、强化英语教学、培养国际视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主要在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学校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专业,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加强专职教师的工程背景 本专业专职教师每年有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去炼油厂或润滑油厂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为年轻教师及学生提供接触企业装置和工艺的机会。我校联合茂名石化公司,针对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的年轻教师,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途径一:针对专业建立的课程群,定期聘请企业一线的有经验工程师为校内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比如,对《乙烯生产》这门课程,定期聘请茂名乙烯厂各个车间的工程师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主要针对每个车间(如裂解车间、芳烃车间、苯乙烯车间、丁烯车间、环氧乙烷车间等)的产品、装置、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讲解,一方面可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直观深入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为教师和企业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和企业人员的科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途径二:定期送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实习。学校会选派教师去参加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达到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目的。比如,学院曾经与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达成培养协议,选派三名新进教师去该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Aspen plus”软件应用专题培训。这几位教师均表示这类专题培训非常专业,能很快地掌握此软件的应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毕业论文”等环节得心应手,学生给出的反应都比较好!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社会服务功能。此外,学校也定期外派教师去国外大学(如英国知山大学)进行交流和培训。本专业教师队伍应积极走出去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扩宽视野,吸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构建课程体系的经验。 途径三:实施新进教师的“导师制”和“听课制度”。最近几年,学校引进很多新教师,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做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对这些新教师的教学把关,同时将这些教师引入学科团队,使其发挥所长。此外,学校建立了新教师的“听课制度”,成立学校或者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定时对新教师进行听课,与他们一起分享上课的技巧或方法,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角色,承担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改革服务。 二、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学校建立了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1.近两年来,学校依托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和广州石化公司等企业,获批三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使学生的化工认识实习、仿真实习及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得到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可共享资源,培养工程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取得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情况,由专家组采用现场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检查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 2.学校制定形成“企业参与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细则,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有关制度,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的权责,制定培训费用、兼课人员的酬金发放、学生的实习生活补助等事项。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协议”等,建立“以师徒定岗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的机制,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3.本专业以“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为契机,跟踪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了解市场和人才的双向需求。比如,本专业教师去北海炼化调研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学校某些课程及内容的设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用人单位也不例外,北海炼化人事部部长反映:现在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方向将可能侧重于“煤化工”,企业希望毕业生既具有石油化工的专业背景,也具有煤化工的专业背景,建议可在石油化工专业方向增加几门煤化工的相关课程,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而且,炼油厂工程师反复向学校教师反映:“现在既懂工艺又懂设备的人才太少了。”基于此,学校考虑为化工专业开设一些设备方面的课程,或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课程中,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学校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哪些教学环节,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但所有的课程设置都需要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服务。 根据学生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1.学校构建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主要改革内容为:①在学校完成3年的主要教学内容,第四学年主要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②化工设计课程结合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项目和学校化工设计大赛项目进行课程改革;③认识实习分散进行,为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并增设《化工导论》课程;④第七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生产实习(含仿真实习),分散到各个企业,以师徒定岗的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⑤第八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部分学生可在企业选题,由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 2.目前本专业建立“油类”课程群,如《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形成课程群网站,加强课程群中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划分、整合与衔接,使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和适应。 3.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入部分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广泛搜集、筛选和整理、编写涉及“油类”课程群的典型工程案例。将整理收集的“油类”课程群中的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工程师的角色去体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理论知识运用、设计过程、工艺操作等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编写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高质量工程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案例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四、加强机制建设 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保障机制进行研究与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逐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学生管理与考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系统建设,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只有建立好这些保障措施和监控机制,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 五、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上述若干层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思考,或许存在片面性,仅供参考!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表控制系统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我国的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工仪表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石油化工仪表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精密化及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仪表是检测、显示、记录及控制工艺参数的基础。随着自动化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加大仪表控制系统的力度,实现数字化电动仪表的目标。 1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 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中,仪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与完善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 1、新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仪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仪表系统也逐渐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这种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是由化工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水平。现场总线型变送器为满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场总线型变送器作为新型自动化检测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全数字式、结构简单、高可靠性与操作性,与其他智能型变送器相比,现场总线型变送器具有较高的分辨力、稳定性,基于此,在石油化工事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线分析仪表的广泛使用及推广,在提高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对石化企业产品质量及先进控制应用水平提升的同时,石化系统也逐渐完善。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线油品质量分析仪、在线气相与液相色谱仪等。在石化企业炼油调合系统中在线多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这种新型分析仪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中石化杭州炼油厂等企业内新一代实验室低成本汽油质量指标快速测定仪已经开始使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 2、先进控制的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石油化学工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自动化仪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自动化仪表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石油化学工业的需求,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使之实现网络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选用先进控制作为石化企业生产装置,不仅可以对装置运作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起到产品质量及收益提升的作用。同时先进控制的应用可以达到运作成本降低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现阶段石化企业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内部分先进控制技术已经日渐完善,如多变量预测控制技术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与推断控制等。现阶段智能控制与模糊控制主要为知识控制的范畴,这也是今后先进控制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次,一般情况下先进控制都是用于复杂多变量过程控制问题处理中。如多变量耦合等。作为在常规单回路控制以上建立的动态协调约束控制,先进控制必须符合具体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特点及操作规定。最后,实现先进控制必须具备较为强硬的支持平台,如计算能力。其主要实现工具为上位机、DCS、FCS。目前我国石化系统和美国Honeywell公司合作,实现了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控制的应用。 2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质量控制 为有效提升石化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能力,必须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保证关键仪表系统质量时,应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点和共检点的设置,在石油化工仪表系统安装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才能实现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预控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安装就位变送器后,为确保仪表系统导压管线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应选用2.5到5倍的工作压力用水对一次阀后的仪表导压管线进行试压作业,这样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因焊接不牢及安装不正确等原因,导致泄漏等问题的出现。 2、检查仪表接线。在确保端子接线符合相关规定后,必须对线路电阻进行准确测量,并对各线末端标记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导线屏蔽接地线必须连接到计算机房一侧,同时确保中间端子箱的防爆接头等不存在损坏情况。 3、检查与确认计算机系统送电前的相关条件。作为整个安装过程的中心环节,计算机系统送电前检查结果是否真实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使用状况。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其检查内容主要含有:检查中央空调、UPS不间断电源与计算机接地系统等。 4、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测试及软件组态。遵循相关设计要求,检查其基本功能测试内容,组态任务主要由设计代表和软件组态单位一起完成。自控仪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由监理组织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完成。在对设计图纸与设计文件认真审核的基础上,进行仪表安装作业。在安装前期应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要以会议纪要为主要依据。安装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尽可能降低失误与危害。同时校验仪表单机,对仪表元件进行测试检查。对其仪表的质量及精准度进行检测与确定。如不符合相关规定,由有关单位以书面形式通知制造厂商进行处理与更换。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5、在仪表工程设计施工图中未作出具体规定的部分应执行《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352―2007;对引进装置的仪表工程,施工应执行有关国外标准规范和参照安装手册;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好各类仪表调试安装记录,应填写仪表工程交工资料记录表,要求做到数据真实,字迹端正,各级签署完整,按照规定上报。为了保证电缆敷设顺利进行,应在汇线桥架完工合格的基础上,对全部待敷设的电缆进行现场清查、核对型号、规格、实际长度、绘制电缆作业表,并测其绝缘电阻值,做好各种位号标记,以防混错。特别应注意的是室内外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应分开敷设,不得混放以防信号干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化工仪表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其控制系统也愈加完善。逐渐向着数字化与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新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仪作为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为确保仪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石化企业必须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规范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并且该行业在最近几年中的总产值在不断的上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该行业在各类产业技能方面也不断发展改进,以此不断适应行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催化精馏技术来分析其特征、作用及应用探究。 关键词:催化精馏技术;石油化工;应用探究 催化精馏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普遍应用的一项科技,由于催化精馏技术便于实践、应用性较强且相比其他技术拥有生产效率等的优势,所以该技术得到了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视,并加大了该技术的利用领域。催化精馏技术之所以能到的广泛引用,是由于该技术具有应用价值高、投入资本较低、温控技术便利、反应速度快等优势特点。所以本文就催化馏技术的特征及其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及贡献,并对应用技术进行总结,以此归纳催化精馏技术的应用经验,为该技术的发展革新提高文献资料。 1 催化精馏技术的认识及特征分析 1.1 对催化精馏技术的概念认识 催化精馏技术是从其形成原理的角度来书是指由化学工程中通过合成或者分离耦合的方式来促进催化精馏塔性能的一种技术。而从根本上来讲,该技术的整个过程是较为复杂且对于技术应用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我们从其采取固体催化物质的方法可以看出,其原理是较为新颖且高效的,而且,该技术在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催化物质用科学的方式在塔内进行布设,以此使得催化作用更加高效安全,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化学反应与精馏分离相结合进行协同操作,由此可见,新颖操作理念和高要求的操作是该技术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1.2 催化精馏技术的特征分析 催化精馏技术之所以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是由于其在传统的催化反应和精馏分离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使得两种技术合二为一。催化精馏技术作为反应精馏中的一种,将催化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过程两个独立的过程结合到一起,并进行了设备的结合,以此大大提供了催化效率。从其具体特征来看,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选择性优良、转化率较高、耗能较低、设备投资成本较低等特点。从选择性优良方面来说,其主要优势是能够极快的将连串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目标产物清离,使得后续反应得到高效、高质量的反应效果。转化率较高则能提高难分离物质的分离效率。耗能较低则体现在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可持续利用并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投资成本较低的则是由于催化精馏技术本身为石油工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资金设备,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此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成本。 2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1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应用的作用 上文中我们就催化精馏技术的们就催化精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得出了催化精馏技术的一些先进性的特点,而且,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也常常运用依稀装置,并且近年来依稀装置已经成为了石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对石油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催化和分馏技术,并且,需要不断的改进装置,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各个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效率、成本成为了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从催化精馏技术的几个特点来看,它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也能节约能源和降低投入资本,以此使得石油化工的原油分离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在石油行业中引进依稀装置汽油催化精馏塔催化技术是及其必要的。 2.2 通过催化精馏技术提高石油化工效能 基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一些生产问题,我们将针对性的将催化精馏技术应用到其中,以此改进石油化工生产环节的生产装置,从而起到提高生产效能的作用。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依稀装置在高温环境下运作,而催化精馏技术本质上也有热能传导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引进催化精馏塔装置来改进石油化工生产环节的一些生产装置。此外,催化精馏技术本身集催化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过程为一体,并且将这两个过程放入同一个装置中运作,所以这在无形中便减少了许多环节,从而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能。 2.3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总和考虑 从现今情况来看,由于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该行业现今最主要的是技术革新和设备换代,而催化精馏技术虽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不足,但其生产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若能将该技术应用到石油化工生产中,将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能,而节约下来的资源可以用了扩大产业规模,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形成。所以,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效能,还能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的安全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生产行业面临挑战,而催化精馏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可以改善行业内部资源利用情况,是石油化工生产行业改革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石油化工行业引进催化精馏技术,可以为行业内部生产提供新的技术力量,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此外,面对国内外行业间严峻的竞争压力,石油化工行业必须及时的抓住机遇,推进技术革新,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生产设备,在谨慎决策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科技,在发展、创新科技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摘要】油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污染物浓度高且难降解,污染物多为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对不同种类的石化废水,往往需要不同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石油化工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成为热点,以化学法、物化法和生化法为主的大量新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 一、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高效絮凝浮选技术 随着我国煤油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规模也需要及时扩大。而废水回用目标对废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更高。气浮技术是利用微气泡捕捉并除掉水中的细分散油、乳化油、胶质及悬浮物,既为生化处理提供水质保证,也常用于生化后处理,是煤油厂废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单元。其中叶轮气浮由于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投资省、占地少、能耗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发展得更快。在叶轮气浮除油技术中,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是关键之一。针对现有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开发了一项能有效去除含油废水中的油和COD的技术-FYHG-DO型叶轮气浮除油技术。该技术的叶轮真空度和吸气量均明显高于对比叶轮,很好的解决了吸气量和吸液量的协调问题,肯有良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实际结果表明,隔油池出水经叶轮气浮除油技术处理后,今油废水中的油去除率为67%COD去除率为31%。专家建议尽快进行工业应用试验。 (二)光催化技术 目前Tio2,纳米颗粒光催光催化处理废水的先进性已被公认,但如何将TIO2应用于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的产业化处理过程,却是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完成的TIO2晶须光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该项目通过烧结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地俣成出外部具有微米级尺寸、而内部具有纳米级的连续光催化废水处理剂。采用TIO2晶须催化剂的连续光催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水处理效率与小试相比难以分离、回收及工业化困难等问题。以TIO2晶须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可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印染废水的COD降至50mg/l以下,色度小于40倍(稀释倍数),并可将苯环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烯烃类的化合物。 二、石油化工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菌种选育技术 用用生物自固定化技术分离选育出了株油脂化工废水高效降解菌、1株制药废水高效降解菌和2株焦化废水高效降解菌,工程应用发明高效菌对污染物降解能力强,以自固化后可有效地截留在反应器中并保持其降解活性。他们还分离筛选了降解石化和化纤废水的高效菌8株,开发了适合高效菌种附着的特殊生物填料。此外,他们对高停职硫有机工业废水建立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筛选和培养技术,分离了5株可提高废水打中生化性并达到理想脱硫效果的厌氧脱硫菌。工程投运后解决了企业废水的处理问题,并指标均优于废水排水票准,降低了建设与运行成本。 (二)生物强化(QBR)技术 炼油碱渣废水是炼油厂在油品电精制及脱硫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高浓度、验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含大量的中性油、有机酸、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含大量的中性油、有机酸、挥发酚和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由于污染物浓度高(COD约为2×105 mg/L,挥发酚和硫化物约为3×104 mg/L,含盐量为150 mg/L以上),采用常规方法验以达到处理要求。QBR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高浓度、验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是将现代微生物培养技术应用于好氧废水处理技系统中,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将专一性、活法10倍以上的容积负荷,将传统生物法验以处理的高浓度、高毒性废水进行生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成本。采用QBR技术的设资、运行费用只有湿式催化、焚烧法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而且不产生废气和废渣等二次污染。 (三)4MBR技术 MBR技术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他离作用结合而成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几科能将所有的微行物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使出水的有机污染含量降到最低,具有流程简单、效率高、操作简便、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投资少、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在废水处理与回用中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MBR的废水处理工艺在美国应用以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应用规模也不断增大,处理量从103 mg/L扩大到100003 mg/L,处理对象出不断拓宽,除了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外,还在工业废水如食品工业废水、水产加工废水、养殖废水、化妆品生产废水、染料成本、石油化工废水及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获得成功。 三、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组合技术的应用 (一)电-生物耦合技术 硝基苯类、卤代酚、卤代烃、还原染料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或产品,但它们都很难被微生物所降解。以前这类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企为业面临的一项难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经过深入研究发明了电-生物耦合技术,利用电催化反应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催化还原(或氧化)成生物易降解的有机分子,微生物则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将它们彻底去除。以含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为例,经过10h的处理,硝基苯去除率大于98%,COD去除率大于90%,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化学模拟生物降解处理技术 该技术采用微生物法与降解废水处理综合技术。该技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可逆氧化还原“活性物”,在化学模拟生物降解池中的有机物降解,然后现利用电化学技术再次将废水进行有机降解,然后再利用电化学技术再次将废水进行强制处理和脱色,从而取得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石油化工发展的动态,深入探究了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指出清洁生产、组合工艺、污水回用是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传统反应和分离单独进行的过程相比,催化精馏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节能、收率高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研究与应用日趋广泛。 关键词:催化精馏;石油化工 1 催化精馏技术的概况 催化精馏是将固体催化剂以适当形式装填于精馏塔内,使催化反应和精馏分离在同一个塔中连续进行,是借助分离与反应的耦合来强化反应与分离的一种新工艺。由于催化剂固定在精馏塔中,所以它起到了催化和促进气液热质传递的作用。其优点如下: 1、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生产、高收率的能力。这是因为通过可逆反应的利用这种方式,产物能够得到不断地生产,从而有效增加了反应速率,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原料的转化率还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该技术的生产及收率能力较高。 2、催化精馏技术具有低消耗、低投入的优势。在精馏塔中催化反应与精馏可以共同进行,这样既使流程得到简化,又节省了能量,减少了资金、资源等的投入与消耗。 3、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选择性。这是由于可逆反应大多是平衡移动的,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副反应或是逆反应的发生,进而使选择性得到提高。 2 催化精馏催化剂装填技术分析 由于催化精馏过程中,催化剂起到催化和促进气液热质传递的作用,所以不仅要求催化剂结构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同时又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目前,用于催化精馏的催化剂主要是离子交换树脂和分子筛等,催化剂必须采取特殊的装填方式,满足反应和精馏的基本要求。肖剑等圆将催化剂装填方式分为两类,即固定床式和规整填料式,这两类装填方式中均有成功的应用实例。规整填料型催化剂装填方式更适宜于精馏操作,气液接触好,塔内不需要特殊构件,催化剂利用率高。但这种装填方式中的催化剂更换困难,需要停车后人工进塔更换。Sulzer公司采用新型催化精馏填料是Katpak型填料,有流体力学性能测试和热模实验的研究报道 。反应段采用特殊的催化剂装填方式,一般有3种方式: 第一,将粒状催化剂与惰性填料混装,该法的优点是催化剂装卸方便,但细颗粒催化剂堆放在塔内导致上升蒸汽阻力过大。 第二,将粒状催化剂置于多孔容器中形成催化剂构件,多孔容器可以是尼龙丝等编织物,也可以是铝、不锈钢等材料的丝网。这种催化剂构件又必须和弹性构件相连形成催化精馏元件,并具有较大的开孔空间。这种放置方式应用较广,但因催化剂置于多孔容器中,扩散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构件复杂。 第三,催化剂颗粒放入金属波纹丝网或平板丝网的夹层以及多孔板框的夹层中。这种放置方式传质效果好,但装卸麻烦。 3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催化精馏技术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乳酸正丁酯在食品、医药、燃料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乳酸正丁酯合成采用间歇反应釜,操作复杂,催化剂分离、净化等工序繁琐。杜海明研究了用Hβ沸石催化剂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酯化工艺。他们发现,催化精馏技术的引入,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而且可以进行连续化生产。 2、催化精馏技术在醚化反应中的应用 迄今,催化精馏技术在MTBE和ETBE的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其他的过程也逐渐发展起来,如用于异戊烯醚化和二醇醚的生产等。异戊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农药和香料。目前,广泛采用甲醇与C5馏分中的粗异戊烯醚化制取甲基叔戊基醚再分解为高纯异戊烯的方法。该工艺的核心是粗异戊烯的醚化。范存良等在外循环固定床反应器、中间取热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反应器。 3、催化精馏技术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在加氢反应中,应用催化精馏技术可以降低投资费用,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延长催化剂寿命等。目前,催化精馏技术在选择加氢、苯加氢、加氢脱除含硫化合物中都有应用。选择加氢主要用于C4,C5原料的预处理,以除去对某些深加工过程和产品均有负面影响的有害杂质,应用催化精馏技术有利于不需要的烯烃杂质选择加氢,并减少发生连串反应。渠红亮等采用氧化铝粉末制备了镍基拉西环催化剂填料,用于MTBE装置C4原料的催化精馏预处理工艺中。 4、催化精馏技术在水解反应中的应用 在工业中,乙酸甲酯常以副产物的形式出现,将乙酸甲酯水解成甲醇和乙酸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传统乙酸甲酯水解工艺系采用固定床水解工艺,其水解率低,回收系统能耗高、流程复杂,而采用催化精馏技术可提高水解率,实现节能降耗。苏文瑞采用催化精馏工艺实现了乙酸甲酯的水解。结果表明,催化精馏工艺的水解率比常用固定床工艺高出一倍以上,处理能力比固定床水解塔大得多,且其反应温度低于固定床工艺,催化剂的结垢现象比固定床少,催化剂的寿命较长,回收能耗比固定床节省27.8%。 5、催化精馏技术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乙酸正丁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近些年,文献报道了酯交换法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甲醇、乙酸正丁酯,且丁醇的转化率有很大地提高。其反应系统主要由再沸器、催化精馏塔、冷凝器、进料泵和回流比控制器组成。其中催化精馏塔有由集液板、升气管、催化剂包、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的催化反应段;在集液板下端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溢流孔,其高于催化剂包;在底板上有泪孔;在支撑板上有催化剂包和筛孔;位于支撑板和底板之间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漏液孔;将物质的量比0.5∶5的乙酸甲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催化反应区的顶部和底部加入到塔内,反应温度50~90℃,回流比0.5~30,常压下进行操作。该工艺提高了乙酸甲酯的转化率,简化了操作步骤,克服了设备腐蚀等问题。 6、催化精馏技术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乙苯是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加在汽油中还可以提高抗爆性能。目前,大量生产乙苯仍然是靠在酸催化下苯与乙烯的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工艺相比,采用催化精馏技术时,该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不受泡点温度制约,避免反应区热点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消除了大量苯的循环,使反应放热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操作压力较低、乙苯选择性高、副产物生成量少。研究表明,采用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足,实现了高收率、高质量地合成N-异丙基苯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催化精馏是一种改进工艺的重要手段。但只有当反应与精馏的条件相适合时,二者才能耦合。另外,催化剂的类型及装填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发展重点在于如何制备高效适用的催化剂及开发合理的催化剂装填方式。催化精馏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过程的模型研究及模型求解,试图通过数学模拟方法获得工程放大所需的参数。但催化精馏过程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外延性较差,用于工程放大时与实际生产有一定差距,这方面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意义,提出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项目设计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 卓越工程师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东北石油大学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对该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出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试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对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进行项目设计教学研究和探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促进构建具有鲜明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进行专业认证奠定良好基础。 一、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意义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紧贴工程实际,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设备专业及相关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引进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项目设计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实际案例设计,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专业培养模式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在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设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核心知识点与典型设备设计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掌握,从而以一个未来工程师的角色定位面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二、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 针对学生设计能力差、对课程中学习到的典型设备设计不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绘图能力差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从2013年开始,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中增设了项目设计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典型设备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它通过实际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典型设备设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一)项目设计教学环节培训目标。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是配合学生在学习了有关设备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后,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本项目设计教学环节,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的学生掌握过程装备中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以及工艺流程类图的阅读和绘制等。 (二)培训对象。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典型过程设备包括换热器、塔设备和反应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3个班,90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成30组,每组3个人。30组对应30个设计题目,其中10个换热器题目,10个塔设备题目,10个反应器题目,每组3个人的部分设计参数不同。学生通过课下以完成大作业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课上配比4个学时供教师与学生研讨,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计划,规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更好地保障设计任务的完成。 (三)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具体如下: 1.化工工艺图。为了促使学生熟练阅读工艺流程图、掌握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原则,在这部分实训内容,需要每名学生绘制1张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并撰写工艺流程;绘制1张辅助管道系统图。 2.典型过程设备设计。完成一种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计算。以苯-甲苯连续精馏塔设计为例。 设计条件如下:在常压连续筛板精馏塔中精馏分离含苯41%的苯、甲苯混合液,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甲苯不大于4%,塔底釜液中含甲苯量不低于96%(以上均为质量分数)。苯、甲苯混合液处理量6t/h;泡点进料;操作回流比取为最小回流比的1.8倍;塔顶压强,4kPa(表压);热源,低压饱和水蒸气;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设计步骤如下:(1)工艺计算。运用给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工艺计算,采用图解法求得理论塔板数,如图1所示,图解得NT=12-1=11(不含塔釜)。其中精馏段NT1=5块,提馏段NT2=6块块,第6块为加料板位置。并得到部分塔的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数据。根据工艺计算数据,然后进行结构设计。(2)设备的结构设计。根据塔设备的常用结构,参考有关资料和规范确定塔的各零部件的结构类型和尺寸,并进行塔板上的流体力学验算,得到塔板负荷性能图。(3)设备的强度计算。根据规范和相关标准对设备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设计和校核计算。(4)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绘制设备的总装配图。通过前面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每名学生撰写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并绘制相应设备的装配图。 图1 苯-甲苯气液相平衡曲线及图解理论板层数 3.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应用。利用化工流程模拟系统ChemCAD对塔的工艺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辅助设计和操作性能的验证。首先选择精馏单元的Shortcut模块,算出最小理论塔板数及相关数据,然后用SCDS模块依据此塔板数,计算出塔顶、塔底组分是否满足给定的工艺条件,得到相关数据,模拟得到塔顶苯的摩尔分率95.999998%满足要求,模拟得到塔板数为15块,进料板位置为第8块。最后采用了最优化方法中的灵敏度分析,以进料板位置为自变量,以再沸器负荷与回流质量流率为因变量,分别得到再沸器热负荷、回流质量流率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看出,第10块塔板进料时,再沸器热负荷最小,第8块塔板到底11块塔板进料,热负荷变化较小。由图3可看出,第10块塔板进料时,回流量最小,第8块塔板到底11块塔板进料,回流量变化较小。通过对比,软件模拟和计算稍有差别,软件模拟对过程进行了优化,找到最优的进料板。 图2 再沸器热负荷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3 回流质量流率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 4.成绩组成。项目设计环节占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成绩的30%,这30%组成包括4个部分,化工制图部分占30%,工艺设计计算部分30%以及设备设计与制图部分占40%。 经过以上项目设计环节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设计化工过程设备能力;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装配图等化工制图的能力;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进行设备设计模拟与分析,学习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成本的能力。同时,由于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组学生的设计条件相近,经常在一起研究设计,因而也可以提升团队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进行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也为学生从事石油石化设计工作打下基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有利途径。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浅谈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 摘 要: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石油化工中涉及到的生产流程是非常多的,这样就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换热,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流体温度的转换,这样就可以满足石油生产的需要。本文就是对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进行具体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换热器;石油化工;应用及维护 石油化工的生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极为复杂的,如果没有将这些环节中的换热工作做好,就会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换热器主要的作用进行进行温度的转换,将温度比较高的流通传达给温度比较低的流体,这样就可以保证受热的均匀性。换热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否则就会产生泄露,造成的危害是无法预料的,因此在使用换热器的过程中,要做好应用维护工作。 1 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和原理介绍 在石油化工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换热器是单相流换热器,这种换热器一般是用在气体到气体、液体到液体和液体到气体的换热中,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变的现象,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主要的形式是对流传热,利用对流传热的方式需要使用螺纹管、内波外螺旋管和波纹管,波纹管和内波外螺旋管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壁面的扰动,而螺纹管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表面传热的效果增大。厚壁波纹管和内波外螺旋管在加工方式上是比较相近的。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换热器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换热,加热、预热、蒸发、制冷和过热,换热器就是在温度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温度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有着多种方式进行操作,例如复合型换热、蓄热式换热、表面式换热和流体连接式换热,这些方式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都是离不开换热器的,换热器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按照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划分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U形管板换热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否则会给具体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1)要保持网管的清洁,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后都要将网管清洁好,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网管堵塞的现象,这样换热器就无法正常的使用。(2)在软化水的使用上要严格的把关,在对软化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软化罐和水质的检查工作,这两者都会影响着软化水的质量,在确定合格之后,才能够使用。 2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 2.1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2.1.1 结构特点 这种换热器主要是对管束、壳体和中芯管构成,在管板与管热管相连接之后,就要使用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在壳体和两端的接头上会有流体进出。除此之外,还有缠绕管束的影响,缠绕管束主要是由螺旋管缠绕形成的,必须要保证层与层之间是保持着一致的,在缠绕方向上也要是相反的,最大程度的保证流体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短流的现象,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很多的危险性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1.2 性能优势 这种换热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质量,对应力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消除,如果是大温差的一些工艺,使用缠绕管束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螺旋缠绕管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污垢的降低率,在沉降速度上也会加快。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是极为简单的,重量也较轻,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这样就会节省大量的费用,在维护费用上也会大量的减少。 2.2 浮头式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是由浮头部分构成的,这一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壳内自由的浮动,保证管束和壳体是绝对自由的,这样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壳体和管束之间就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浮头端也可以自由的进行拆卸,这样管束既可以设计成为可拆卸的,也可以设计成为不可拆卸的,在检修的过程中也是极为便利的,清洗也十分的方便。 浮头换热器的浮头部分结构,按不同的要求可设计成各种形式,除必须考虑管束能在设备内自由移动外,还必须考虑到浮头部分的检修、安装和清洗的方便。钩圈对保证浮头端的密封、防止介质间的串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使用经验的积累,钩圈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不段的改进和完善。钩圈一般都为对开式结构,要求密封可靠,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拆装方便。浮头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受到不断涌现的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不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故迄今为止在各种换热器中扔占主导地位。 2.3 泄露问题 焊接质量是换热器制造上的关键。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时,在焊缝两侧形成热影响区,这是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容易产生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即容易形成应力腐蚀的基本条件。若遇到腐蚀环境的影响,例如在H2S、OH-等环境中,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造成换热器管接头处泄漏。管子与管板之间的缝隙处存在不流动液体,与缝隙外液体形成浓差电池,引起缝隙腐蚀,也会造成换热管接头处泄漏。管子与管板焊接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排列紧密的小圆形单道焊缝,如果焊接工艺不当,就易造成焊缝根部夹渣、熔合不良、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缺陷受到交变应力的影响便会扩展,使泄漏通道扩大,导致泄漏。 2.4 维护 2.4.1 清洗 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或一个周期,就要进行清洗,换热器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腐蚀产物和各种微生物,由于未对其进行水处理,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侧会结有大量的钙镁碳酸盐垢及藻类、微生物淤泥、粘泥等,这些污垢牢固附着于内表面,导致传热恶化、循环压力上升、机组真空度降低,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2 注意事项 ①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戴好劳保用品,需要穿胶鞋、胶皮手套、口罩及眼罩;②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通风,操作现场要有方便、充足的水源。③在搬运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尽量采用叉车等专用搬运工具。严禁溅入眼、口、皮肤上。如误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请立即就医。④施工药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做好"危险品勿动"等醒目标记。 3 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人员应当加深对换热器的了解研究,掌握正确的换热器应用方法与维护策略,以保障换热器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充分节约能源,提升生产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即罐区监控系统)中PLC技术应用极其广泛,其重点实现数据采集功能,以及监控现场执行机构功能,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油品储运 自动化系统 PLC技术 数据采集 监控 针对所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言,如何做好油品储运工作都是其必须认真面对的关键工作环节之一。应该说油品储运属于综合性工程科学领域范畴,其涉及范畴广泛,并且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及部门其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说军用和民用油品储运存在差别,矿场和炼油厂油品储运也存在较大差别,尽管其从理论上差别较小,然而设备以及技术措施却各具特色。并且,其涉及业务较多,包括的内容较广,比如油品的存储、核算和计量以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均有所涉及。实践表明:实现油品储运自动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损耗的减少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简介 该系统主要包括装卸车控制及其销售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及罐区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油品在线调合功能),部分还有储运污水处理监控管理系统等几个系统组成。由于对储罐甚至全部罐区进行监控与管理工作是油品储运的核心工作所在,所以这里的罐区自动化技术直接决定了油品储运系统的总体自动化技术水平高低。本文主要对PLC技术在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即罐区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2、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通过PLC技术重点实现的就是罐区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再把采集数据向上位机进行传递,与此同时按照上位机所发指令要求,进一步控制罐区现场执行机构工作,执行相关指令。这里需要的罐区现场数据采集信号包括很多类别,其中有开关量信号(比如电磁阀回讯信号、输出的各种报警信号等等;模拟量信号(比如可燃气体报警器等等);以及脉冲信号(比如刮板和涡轮等流量计);还包括数字信号(比如质量流量计和液位计等)。其中控制输出信号包括开关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及PID调节模拟量信号等组成。 2.1 关于PLC的重点技术指标要求 (1)输入指标要求。这里的检测精度全部针对系统本身而言,而传感器、变送器等并不包含在内(下同)。 1)字检测要求:不能有附加误差产生。 针对质量流量计和钢带液位计等具有各种通讯协议功能的数字输出变送器可以实现兼容。 2)模拟量检测要求:其精度必须±0.1%以上。 要求输出变送器为:4-20mADC、0-20mADC、1-5vDC、0-10VDC。 3)脉冲量检测要求:不能有附加误差产生。 要求计数频率50KHz以下,输入电压5-24VDC以下,比如涡轮、齿轮以及腰轮和刮板等流量计。 4)开关状态检测要求:必须全部采用开关量读入模式,具体无触点开关容量在24VDC500mA。比如阀位、泵开关、液位开关和气体报警开关等。 (2)输出指标要求。针对输出的控制信号,要求无触点开关的具体容量是24VDC500mA。采用4-20mADC、1-5vDC、0-10VDC进行模拟量输出,以及通过比率PID进行调节输出。 (3)PLC数据采集要求。1)定时采集。即根据确定的采样时间对被控对象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同时在数据区进行存储。2)变化采集。就是在采集量变化超出精度范围时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对采集时间也要记录下来。当采集量未超出精度范围时不采集实现数据区的节约。针对本系统定时采集主要在现场模拟量信号应用,其采集周期一般以500ms/次。而针对来自现场仪表脉冲量而言,PLC通过高速计数单元完成采集操作,可能通过PLC的定时中断功能获得采集信号频率信息。而针对液位计、质量流量计等数字信号而言,其是以通信形式传递的,因此可经过通讯口与PLC的专用高级语言模ASCII进行连接,能够避免采集数据和现场测量仪表没有误差产生,实现PLC下(数字信号与I/O信号)的统一采集和控制管理功能。为了预防采集数据时可能产生的干扰,针对脉冲量可执行定时中断采集子程序的方法,确保脉冲不会有丢失现象。针对模拟量可运行数字滤波技术(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等)预防干扰问题。 针对本罐区监控系统来说,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实现罐区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执行以及过程监控功能,针对各储罐的收付油、循环以及注水等尤为重要。 通过PLC监控现场执行元件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为“看门狗”监控,其二为动作反应检测的方法,分别是看设定时间内的动作完成情况,以及在不考虑延时时的动作执行情况。他们的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只是其一不读取回讯信号,PLC不增设I/O点,实现相对简单;另一对回讯信号进行反馈,PLC增调了I/O点,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功能。 为了实现隔爆功能,针对储罐控制阀门通过以气动阀门为主,并经由电磁阀实现控制操作。因此监控罐区储罐阀门需要“看门狗”检测与动作反应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如果开关气动阀,就可以检测到两点的回讯反馈信息。再经过PLC编程后,能够让气动阀两点回讯之间有逻辑关系产生,这样控制执行与监控就变得可靠性更强,基本不会有失误现象。上述都为开关量检测,通过PLC也可实现模拟量监控功能。具体需要同时对两个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对比他们的测量值,看偏差范围的大小确定,如超过规定范围时,对时间再行判断,一旦超过误差时间和范围的情况,则表示存在问题。 3、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PLC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控制执行等操作,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纵然与上位机脱离也能根据预定程序执行相关操作,尤其是新型PLC拥有更大的数据存储区,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信息,因此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迅速得以推广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摘 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进行石油化工的生产时,对科技的要求的是非常高的,石油化工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对化工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化工的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整个石油化工的生产中,需要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就需要进行改进,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智能化的仪表,也就是仪表自动化系统,这样的系统在整个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还在效率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仪表,仪表系统在整个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已经逐渐的走向了现代化和数字化,数字化的应用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在仪表中除了使用数字化,还使用了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工仪表的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仪表进行了改进,尤其是自动检测仪,自动监测仪在性能上的改进是十分大的。 从现场的总线上来说,可以更好的适应了工业的生产,在性能上的提高使变送器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样对整个变送器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现代化的自动化仪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得到提升,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仪表系统的使用上,因为自动化仪表的改进可以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侠效率,对整个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数字化仪表的出现不仅仅在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结构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数字化仪表在操作的时候变得更加便捷,因为现在的很多货物都是进出口贸易,这样对整个生产的要求就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产品的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整体性上,需要将整体性总合的运用到仪表控制系统中,还要将在仪表的管理上加强,使用性能和结构较好的仪表,对生产的产品也是非常有利的,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证,这样出口到过国外的产品就会更加的受欢迎,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要使用较为先进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样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2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系统的介绍 2.1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中,使用的较为频繁的系统就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和集中式控制系统,这两大系统在石油化工产业中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的都是DCS系统,DCS系统在性能和结构上都有着一定听的优越性,相对于传统的仪表自动化系统来说,DCS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兼容性上是非常好的,这样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就有了要求,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有着足够的重视,兼容性的体现是DCS系统在功能上有着优越性的体现,在整个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将整个企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因此兼容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在企业的发展中,可以将本企业不同的型号的系统与厂商的DCS系统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控制体系,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控制的时候也是非常便利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的沟通,这样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2 新型DCS系统 DCS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炼油的时候,炼油是不能够离开DCS系统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生产出半成品和成品,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DCS系统可以增加其控制能力,提高自动化的性能,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可以利用DCS系统进行石油化工的生产,应用DCS系统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利用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无法更好的利用DCS系统的所有功能,导致自动化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情况复杂的问题。我国在DCS系统生产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软件开发更加适合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这样在功能方面也出现了更好的情况,同时在使用的时候可靠性也是非常高的。 3 具体分析 3.1 检测执行仪表方面 石化现场设备或者管道内界质温度一般都在-200~1800℃之间。现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都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都会直接进入DCS中。在所有仪表中压力仪表是最受重视的,因为它是与人们的安全联系最紧密的仪表。压力传感器和特殊压力仪表都是采用很多原理生产的,能抵御住高温,能在脉动介质、粉状和易结晶介质中测量压力等。再从物位仪表来讲,石化行业都以液位测量为主,并且除了浮力式仪表外,物料仪表都没有通用的产品。但从测量方式可分为浮力式、静电式、超声波式、电容式、磁致伸缩式和雷达式等等。仪表中还有流量仪表、分析仪器、在线过程分析仪和执行器等仪表。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都是工艺参数的保证,对生产过程中物料成分的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分析都是非常必要的。要对排放的物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3.2 控制策略 从如今的新一代DCS系统的变化可以看出,石化工业在自动化连接控制、批量控制和顺序控制等基本控制策略还是没有改变。智能化算法如智能PID控制器和多变量控制等都已经开始普遍采用,其都是以DCS为基础的控制,但也都可以独立控制。传统的生产过程都是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但现在几乎都是多个装置一个控制室或全厂都由一个控制中心进行控制,并且都是以LCD屏幕或CRT显示为主。现在人机界面方面都在以DCS操作站屏幕为主,这样能让公益操作人员轻松地进行操作。 石化装置的工艺过程复杂,很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等。因此对安全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若仅由DCS设备完成,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了,如ESD系统就会在DCS之外单独运行。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仪表不仅使得安全生产成为现实,而且现在应用的SIS系统都是以人性化和安全性为主的生产系统。不仅要紧抓安全生产,还要在生产线的危险场所设置警报系统,一旦有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泄漏后能及时得到提醒。全厂的每个角落都要在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监控下,对重要的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和检测。 4 结论 石油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安全生产,同时在控制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策略及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 摘 要:石油化工行业受到能源短缺的严重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实行节能策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节能策略在间歇性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节能策略;石油化工行业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石油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策略,提倡节能降耗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节能策略:能量回收、工艺利用、能量转换和传输。3种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先进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1]。 (一)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余冷、余热和余压资源,要实现节能策略就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回收和充分利用,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具有较高品位的低温余热资源可以用于制冷,用以替代电能或者蒸汽。余压资源也可以拖动机械设备,用以替代电能。当前还没有对余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使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得以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前有4种途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①通过自发的装置对废水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蒸汽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80%的综合利用效率。②通过窄点技术来对患者网络进行优化,使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减少。③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再生器中排放出的烟气用于发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主风机。④通过热电联产来利用燃气透平发电的排放气体,使其成为加热炉中的燃烧空气加以利用[2]。 (三)先进工艺的开发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炼油行业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应用新型的助剂和催化剂、新型节能蒸馏技术、新型过程控制技术和大型延迟焦化装置、内部换热型蒸馏塔等等,以及加热炉和新型换热器等节能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二、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一)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立足于我国炼厂气资源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在高效催化剂体的作用下,精丙烯中的分子量调节剂为H2,在液相丙烯中分散催化剂颗粒。该工艺的压力范围为3.2-3.6Mpa,控制反应温度范围为72-76摄氏度,反映具体时间为3-5小时,该工艺得到的产品为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产品[3]。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建设快、投资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该工艺也具有加工损失大、装置能耗高、丙烯单耗高的缺点。 (二)工艺优化技术。1、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中催化剂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为得到合适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高定向性和超高活性。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是第四代 DQⅢ型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我国中石化公司研发的。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产品加工性能优良、分布窄、产物粒子大、立构性好,是一种高抗冲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均聚物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2、运用智能控制。平滑衔接问题一直存在于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升温到恒温过程之间,在加热升温之后、开始反应之前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一旦停止加热,反应温度仍然会急剧上升,为了将多余的反应热量带走必须使用冷却水进行及时降温,这样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该阶段的控制并不容易,其具有扰动因素多、聚合反应速度快、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聚合釜容积大特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和仪表进行控制,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预测性控制技术能够使聚丙烯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同时使生成过程中冷凝水的用量得到极大的减少。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前,冷凝水的月使用量约为70万吨,在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后使用量仅需52.4万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三)做好能量利用率传输工作。1、使用高效换热设备。如果产生了激烈的聚合反应,必须对气相聚丙烯进行回收,从而使反应的温度得以降低。在结束聚合反应之后进行间歇的冷凝套和丙烯气体操作。回收和冷凝操作具有不确定的时间,而高压丙烯冷凝器需要连续使用,造成循环水的极大浪费。使用双台冷凝器冷凝可以使应急回收的工作效率和冷凝能力得到提高,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凝套的能耗得以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指形内冷管换为U 形冷却管,使操作弹性得以提高,也能够起到提高担负产量、,提高各釜车辙能力的作用。2、维护和清洗传热设备。夹套中的冷却循环水会带走正常聚合反应中的热,因此循环水的利用率和聚合釜的生产效率都会受到撤热能力的影响。夹套内壁受到较高的釜温的影响容易出现结垢,温度越高的地方结垢程度越高,会对聚合釜的撤热效果造成影响。可以使用超声波除垢技术或者酸洗的方式来清洗夹套,降低循环水的使用量。 (四)回收丙烯。会有很多惰性气体氮气在聚丙烯闪蒸过程中随着丙烯气进入到气柜之中,这些氮气的压缩之后又会被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以使用有机蒸汽膜法来降低丙烯资源的损耗,提高丙烯的回收率。 在石油化工行业实行节能策略势在必行,化工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和原料。因此通过3项策略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节能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管线试压技术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管线是石油化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企业可以通过运输管线完成对各种原材料的运输工作。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大部分危险品的运输和存储都是由管线完成的,因此,管线在石化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保证管线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提高管线试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石化生产的正常运行。本文将对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管线试压技术;石油化工;工艺设计;应用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材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为了保证这些材料的安全,企业通常采取管线运输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材料的运输和存储。在材料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一旦管线中出现了某些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材料运输过程,导致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降低生产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线试压技术则能够对管线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重视管线试压技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 管线试压技术的概念 管线试压技术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其检验的对象是石化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材料运输管线,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运输管线的完整性、密封性、管道强度以及管线支架稳固性等指标,进而掌握运输管线的实际质量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应用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将此项技术贯彻落实到石化工艺中的所有环节中,并在这些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石油化工工艺设计水平,有效的控制石油化工工艺的实施质量,保证石化企业运输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应用管线试压技术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准备工作是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管线试压技术应用中各环节的有效性,确保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效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3.1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根据石化运输管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这些具体的计划完成后,要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通过审核后,才能正式的形成相关文件,用于指导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此外,技术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安装计划,安装计划的制定要以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为依据。只有这些技术准备工作都按时完成,才能够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强有力的供技术支持。 3.2 做好试压材料的准备工作 试压材料是管线试压技术的关键因素,是保证管线试压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保证管线施压技术的合理性,必须选择符合管线实际情况的试压方法,通常情况下,试压方法主要分为液体试压与气体试压,其中气体试压的材料为具有较低成本的气体,一般使用氮气作为试压材料。而液体试压的成本投入则相对高些,需要使用纯净的水作为试压材料。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试压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压材料,保证这些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实施要求,并确保材料数量充足,不会出现试压过程中材料短缺的现象。 3.3 做好试压管线安全性的检测 在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试压操作与管线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试压技术应用前对整个管线的状态以及附属的安全附件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环节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试压管线的安全性,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供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降低管线试压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 做好管线的完整行检查工作 运输管线的完整性是保证管线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完整的管线系统才能够完成其在生产系统中的运输和存储功能。在管线试压技术实施前,我们有必要对管线的完整性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管线具备完整的运输与存储功能。 4 管线试压技术在石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4.1 在塔装置与容器系统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塔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塔装置的类型主要为分馏塔和气体塔,塔在进行石化生产时还要有与其配套使用的各种容器。在工艺设计中,塔与容器之间的运输管线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铺设。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杜绝管线中存在位置不稳定或产生振动的现象。为了保证这些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必须要采用管线试压技术对塔与容器之间的管线进行管线实施试压检验,工艺设计人员则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确定汽液两相流的布置,保证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 在泵装置管线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泵装置是为石化材料运输与存储提供动力的主要装置。想要确保材料运输与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确保所有泵装置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泵装置入口处的支架、管道柔性以及汽阻等进行检查。利用管线试压技术检查并控制管线中的汽阻状态,获取并分析与泵装置连接管线的内部所受压力的装填,确保泵管线的稳定性,提高石化材料的运输和存储效率,减少因管线质量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 4.3 在管线支架装置中的应用 在管线试压技术中,对于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管线支架进行工艺设计时,必须保证弹簧支架设计的合理性,为管线的稳定性提供基础支持。但是,弹簧支架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应用中需要对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减少支架的使用数量,控制成本投入。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完成对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验,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优化管架设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合理的应用管线试压技术。通过试验技术的检验提高管线的稳定性,保证管线在石化生产中做好材料的运输与存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研究在许多工业领域上都得到了应用,同时也成为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HPLC技术优势有很多,尤其体现在在难挥发化合物、复杂混合物以及多环芳烃的分离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石油化工 分离 应用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 ( HPLC )的分离能力具备高效、迅速、高灵敏检测的优势,因此受到各领域的青睐,在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环保以及检疫等等不同领域上均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跃居成为当今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分析技术。色谱甚至贯穿了石油化工的整个生产流程,从石油开采、炼制、成品、质量检测监控,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本文将简要论述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 原油是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化工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它的族组成与加工工艺的方式有着紧密的关联。原油的简单族组成是通过将其组分分离进行分析,主要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种,而较重的原油组成也相对复杂。传统方式是通过常规四组分法对原油中沥青和重质油族组成进行分析,但类似这种传统的柱色谱法,除了分析流程长之外,还要耗费许多溶剂和吸附剂。 HPLC初始是借助于硅/矾土柱来对轻质石油组分进行分离,通过不断发展后开始通过键合相 HPLC柱来对重质石油组分进行分离。相比ASTM 方法来说,此法在分析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重复性好,自动控制较为容易、稳定。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早已引入了HPLC技术来进行原油组分分析,并出台了相应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进程也越发深入,使油品陷入不断重质化、劣质化的趋势,给催化裂化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重质油组分的分析也成为了控制流化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条件的基础,此时,HPLC技术开始得到认可与推广。 一方面,清除沥青质是色谱柱进行分离前的重要步骤,因为沥青质会对饱和烃洗提过程中的吸附和沉淀对定性定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干扰。另一方面,HPLC解决了上述挑战性难题,其切换反冲阀反冲技术在氰基柱上使原油中的重质组分分析得到了实现,特别是胶质含量的分析,借助比较法对使用极性和非极性不同溶剂反冲洗实验研究来确定极性溶剂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此外,成跃祖等人还对化学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和反冲技术分析原油烃族组成的色谱条件相结合进行研究,对四种国产原油进行了烃族组成分析。 而后,俞鹏程等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典型分子的测定校正因子和切片进行分类后,成果的实现了用 HPLC技术来进行含有渣油的催化裂化原料油中的芳烃类别的监测,并得出了最为理想的催化裂化原料油为饱和烃、一环芳烃以及二环芳烃。在这之后,国外研究人员对HPLC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对示差折光、紫外检测器进行了结合,借助质谱来进行数据的比较,最后得出了饱和组分的含量会随着馏分的变重而逐渐减少,而芳烃组分的含量则会随着馏分变重而逐渐提升,并得出了在利用紫外检测来进行单环芳烃的测定时,最理想的波长是210 nm。 HPLC技术除了可以使用在原料油的族组成分析上外,还可以运用在沸点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上。如果将HPLC的模拟蒸馏与ELSD法进行结合,则可以进行重油中的从中到高沸点馏分的测定,而且这样的方法可以直接进行不可蒸馏组分的测定,省去了内标的需要,并且该方法与GC模拟蒸馏测定的结果是完全相符的。在HPLC的测定方法中,以正构烷烃为标准物来建立的重质馏分油的分子量分布校正曲线,并进行面积归一化,则可以清楚的知道实际油样中每个分子量分布范围的百分比。不仅如此,HPLC技术还是石油炼制过程中分析抽提溶剂质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1)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汽油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在汽油产品分析中,GC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烃族组成和单环芳烃的检查分析中,使用的频率更高,在这一点上,HPLC同样有着一定的效果。在进行汽油中芳烃的测定是,HPLC技术的使用不仅有着更高的效率,而且操作简单,同时还可以清楚的知道C6到C10芳烃的含量以及部分异构体的含量。如果利用硅胶柱串联氨基柱来作为固定相,正己烷作为流动相,再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来进行石脑油中烷烃、芳烃的含量测定,不仅可以有的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还可以简化测定过程,同时情况下只需9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测定,这样的HPLC测定方法比GC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进行较重油品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测定时,HPLC技术同样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法。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润滑油、柴油中也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目前,HPLC除了应用在石油产品的烃族组成分析外,在石油化工产品添加剂中也同样运用到了HPLC法。在润滑油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氧化、缩聚等情况,导致润滑油的质量变差,如果在其中适当的加入抗氧化剂则可以有效的防止润滑油氧化反应的发生,使其抗氧化性得到更换的提高能。而在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过程中,HPLC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3)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运用外,在许多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的使用到了HPLC技术。在聚合物的生产过程中,都需加入相应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染色剂等。而HPLC在添加剂的分离、分析中,可以在不破坏分析物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相对于GC有更更明显的优势,灵活性更大。除此之外,运用反相 HPLC进行PVC塑料中光稳定剂的提取与分离检测同样有着效果高、结果准确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已经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技术之一,尤其是HPLC在复杂原油、重质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组分的分离、分析上的突出贡献,能够使样品结构、性质不受破坏的同时,还能将样品进行无损回收,完全将传统的 LC法整体比下去,达到高效迅速分离分析的目的, 体现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将HPLC技术与其他先进的检测技术、多维分析模式进行适当的结合应用,还能够大大提升HPLC定性、定量的准确率,将实现其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逐渐趋向最大化。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浅谈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摘 要: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很缺乏,燃料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油浆特有的价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本文将对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做出明确的分析。 关键词:催化油浆 应用 软化剂 溶剂 对于石油化工产业来说,能否拥有高产量的油浆就意味着企业的经济形式的好坏和资金运转的好坏。一般催化,裂化过程中能够产生高量的油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效益,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如今,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很缺乏,燃料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油浆特有的价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本文将对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做出明确的分析。 1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据专家所了解,催化油浆里面含有一些碳氢元素,尽管其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整体的密度却是比其他石油的密度大。由于其含有的碳氢元素形成各种芳烃,便具备了这类化学物品的特性。就当前情形来看,我国专家对它们进行了猜测和研究,能够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它们是各种附加化工商品的重要原材料。例如,能够软化橡胶的试剂,填充油制品,纤维材料的生产,增加塑料可塑性的试剂等,我国需要采用高科技进一步对催化油浆的应用做出研究与探讨。 1.1在石油化工方面可以作为软化剂 软化剂一般被用于改变橡胶等产品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改变塑料的可塑性,减少塑料的粘性,降低时间等。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芳烃软化剂,而催化油浆中含有的芳烃化学物品就是很好的一种软化剂,对改善橡胶产品性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橡胶软化剂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催化油浆中的原料所含有的密度非常大,且碳氢元素所形成的化学物品含量非常高,粘度也比较高,就能够很好的参与到橡胶的加工过程中去,软化橡胶的功能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油浆资源的使用功能,对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制造带来了巨大的便捷。 1.2可以作为改善沥青质量的溶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道路沥青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因此,生产沥青的企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我国往年沥青的生产等级都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石油的质量问题,以往生产沥青时都采用的是含蜡程度比较高的油,用此建造的道路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问题更是遭受危险。而今可以采取催化油浆来对沥青的性能进行改善。过去使用沥青的质量不达标,很难生产出比较高质量的道路,所以目前油浆根据自身密度较大,含蜡比例较低,粘度较小的特点,可以将自身的芳烃化学物品和其他物品保留在沥青中,使沥青的品质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进而修建出高质量的公路,且降低了道路修建部门的成本,解决我国的道路沥青含蜡量较高而带来的道路质量问题。 1.3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石油焦 油浆在化工企业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作为普通的日常燃料油,还可以进行优质石油焦的提炼。石油焦的生产工艺非常繁琐,精准,它需要大量的芳烃化合物和较少的杂质,而其他原料油不包含这些高价值的原料,另外,优质石油焦的产生需要许多较复杂的程序,对各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如在提炼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等,这些工艺过程导致难以形成针状焦。而催化油浆很好的解决了针状焦生成原料不足的问题,达到了油浆的合理利用。另外,优质的石油焦可以用来制作纯度非常高,结晶度也很高的石墨产品,它被广泛的应用于钢铁等行业中。 1.4可以作为废油的蒸馏活化剂 在石油工业企业中,进行废油的提纯和循环利用是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需要通过蒸馏体制的完善进行废油的提炼。然而提高蒸馏的出馏率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作,但如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通过活化剂进行蒸馏体系的强化。工业企业目前采用催化油浆作为基本的活化剂,主要根据是油浆中含有很多数目的芳烃化合物,它是蒸馏活化剂的一种,能够非常有效的将原料中的物质放入到工业原油中去,进而快速的提高蒸馏出率,增强企业资源利用的程度。 2结语 石油化工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为了能够长久的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开发新能源,进行催化油浆的充分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家通过将油浆与石油化工企业中不同工艺的正确结合,研究出了一些新型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改进原有产品的特性,减少企业的综合成本。因此,对我们国家来说,进行催化油浆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需要广大石油化工企业和人员的共同努力。
0引言 路基施工是公路施工的基础核心内容,路基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平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路基施工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环节复杂,管理难度大。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寿命。因此,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下,有必要迅速提升路基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公路过程施工建设的发展。 1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路面的平整度,而路面的平整度是行车环境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路基工程是路面强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不容忽视。路基稳固才能保证路面的强度,稳定可靠的路面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和事故伤亡率。 1.2降低后期保养的成本 随着公路的频繁使用,各种外力的因素会给公路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坏。物流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公路行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公路建设质量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公路的路基是整个公路的基础和核心,路基质量提高了,道路整体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路基质量过硬,在公路投入使用后的损耗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后期道路的养护成本也能有所控制,公路的整体经济效益相应得到提升。 1.3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公路的施工质量,进而关系到公路的整体使用性能。路面缺陷和病害的发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较大的路面病害发生通常是由细小的路基质量缺陷引发的。路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得当,能够有效减少路基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提升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2路基施工基本要求分析 路基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明确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具体如下。 2.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路基施工要求稳,公路建成之后,要经过长期的碾压,长期的外力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对路基产生重大影响。路面可能因为这些作用力的影响发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重则危机行车人的生命危险。所以,路基施工稳定性是第一位的。 2.2具有足够的强度 强度也是路基的重要施工指标,强度达标,路面不易发生变形。 2.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水温稳定性就是其中之一。路基在路面之下,难免会受到路面水和地下水的影响,水会降低路基的强度,保证了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就能够有效防止路面翻浆或者乱冻胀,从而有效提高路基强度。 3公路路基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 公路路基施工作为公路施工的常规项目,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准备,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施工成本的控制。 3.1施工人员和设备 施工人员和设备是一项工程的核心要素,调度和管理人员设备直接关乎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工程路况条件不尽相同,在施工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实际勘察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场施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配备人员和设施。机械设备要做好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要确保机械设备在公路工程中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此外,做工程预算时要做好设备的维护费用和保养费用以及必要的故障排除费用,尽可能避免设备故障排除导致的预算超额问题出现。 3.2施工原材料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公路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要想做好路基工程质量,就必须从根本入手。施工材料的管理应当从采购和储存两个方面着手。采购方面,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筛选原材料的供应商,确保采购到达标的原材料。储存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材料特性对储存环境的要求。路基施工对于材料要求比较高的,施工中必须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做好充足准备,反复检查,确保材料符合工程的要求。 3.3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管理是路基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任何一项公路工程项目都需要面对工期紧的难题,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也希望缩短工期。然而,一味追求工期很难保证路基工程质量,还可能导致返工情况的发生,反而增加投入成本,情况严重者还可能对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威胁。路基工程的进度管理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是路基施工管理的核心要点之一。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进度管理,制定进度计划表,在与进度计划出现出入时,还需要及时沟通,找出原因积极调整和补救,在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进度。 3.4施工成本 成本问题是施工企业最为关心的重点问题,成本的控制要从前期设计、招标、施工等各个角度出发,而企业的管理方还需要加强这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监督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是否符合计划安排,是否可以更好地把控成本。 4强化路基施工管理的对策 4.1完善路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完善的路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应当充分理解和认识施工智联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组织专人负责管理体系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安排专业质检人员负责土质质量的检测,确定土质符合路基施工基本要求,为参与路基施工的各方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这样,一旦在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追责和补救。此外,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也需要进一步职责明晰化,以期各方配合共同开展路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4.2控制路基填筑材料 路基土质检测过程中,质检人员要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土质进入施工现场,比如含有腐蚀性物质的或者含水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再将符合工程要求的优质自然土回填,回填后再进行开挖路基等施工操作。此外,分层处理可以更好地保障排水的便利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平整度。路基材质的管理是关键,路基填筑材料是路基质量的前提保证,也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 4.3合理设计路基边坡路 基边坡高度和坡度的确定是技术难点,设计之初,就需要综合考量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预见未来的施工矛盾。要注意确保公路路基边坡有足够的缓坡,否则过高的缓坡高度会对公路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公路路基施工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公路路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路基边坡高度和坡度。此外,不同的建设场地,需要配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坡面角度。例如,冲刷保护过程中,可以改变砌体模式,对工程基础做进一步的加强处理。锥坡、护坡的坡角嵌入时,要根据设计图纸的深度嵌入基槽,混凝土、砌石与坡角相接的基面必须做好施工处理,毛底座必须落实到位。外漏面以及边部顶部等位置要尽量平整。石材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完整的大型的,一方面砌体工程整体会比较美观,另一方面防护效果和整体工程的稳定性都会更好。 4.4精细化管理开挖过程 路基开挖的全过程应当实施全方位地实施精细化管理。计算挖掘土方量、运输过程以及处理挖掘的土方量、路基回填等等工作都可以渗透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土方开挖时涉及到土方的运输和二次处理工作,都会直接影响施工成本和施工环境。精准的计算,有助于控制挖掘工作的成本,还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挖掘量,是整体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回填路基时,除了根据现场图纸条件和位置选用不同回填材料分层夯实和回填以外,我们还需要精细计算和检查夯实层的排水性和密实度,从而有效预防渗透等因素导致的公路路基结构破坏。 5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施工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内容,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必须强化管理的力度。路基施工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明确路基施工中的各项管理要点,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障路基施工顺利高效地展开。
摘要: 随着近些年地质雷达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测试的准确性被交通行业所承认。部分省份交通主管部门已经把地质雷达测试高速公路质量列为施工管理及交工验收的必检项目。地质雷达物探技术在隧道质量控制、桥梁钢筋数量及混凝土裂缝、路面厚度等中都有应用,可以精准确定质量隐患的程度及具体位置,该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使得质量缺陷无所遁形,是建设方质量监督的重要检测手段。 关键词: 地质雷达;高速公路;质量监督;建设交通 行业对地质雷达测试高速公路质量认可度较高,其常用于隧道质量控制(管棚数量、钢筋数量、拱架数量、衬砌厚度、背后空洞、仰拱厚度)、桥梁钢筋数量及混凝土裂缝、路面厚度等,并且在交工验收和超前地质预报中也经常使用,地质雷达物探技术属于无损检测技术范畴,其在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日常或专项质量督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质量缺陷、质量问题及违规行为无所遁形,是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中极其重要的检测手段,行业内已经有不少建设单位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质量直接纳入第三方中试检测工作内容,同时作为随时开展督查的利器。 1地质雷达技术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探地雷达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最初用于军事地雷的探测。经过十几年的研制攻关,在雷达硬件设备、信号处理、目标成像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1]。特别是最近10年,通过大批引进国外技术同时进行国内改造孵化,我国的地质雷达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及三维层析成像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准,设备使用率及普及率大幅提升。地球物理高新技术方法是经过十余年而发展起来的,地质雷达以其分辨率高、定位准确、无损快捷、方便经济、实用性强。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质量检测、文物考古探测、水文地质调查、地质勘察、生态环境检测、矿产资源调查、城市地下管网普查等众多领域,在工程质量检测及物探领域应用不断被拓宽深耕,得到广大工程建设者的认可,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住建部等多部委均在不同规范中引入该测试方法用于质量控制。 2地质雷达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近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已经普及,在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隧道质量检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路面厚度以及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中都有广泛应用。由于地质雷达这种无损检测技术测试准确,能有效判断隐蔽工程中已经覆盖的质量问题及缺陷,在全国交通系统范围内得到极大认可,该项技术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手段。 2.1地质勘察 可以施工地质雷达物探技术调查覆盖层和松散体的厚度及分布,岩层风化层界面及分布,岩层节理夹层和断裂带,地下水、溶洞、空洞、塌陷区状况普查,城市地下洞室、排污巷道、排污管道及地下管线的调查。地质雷达做物探虽然物探距离不如较其他物探方法,但其准确性要优于其他方法。 2.2隧道质量检测 检测隧道支护的厚度、混凝土不密实、杂物、背后空洞、层间脱空及钢筋和钢拱架分布和隧道围岩裂隙、破碎、管路定位,也可以利用地质雷达开展初支超欠挖和隧道仰拱厚度及回填质量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检测初支厚度、二衬厚度、衬砌背后密实状况已经列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中,属于强制性实施条款,后续新开工公路项目均必须实施雷达扫描检测。仰拱回填质量检测是交通运输部桥隧专项督查必检项目,也是影响隧道整体质量的较大隐患,仰拱厚度不足回填不密实,会造成隧道仰拱及二衬开裂、地表下沉及界限受侵等严重危害,极大影响通车后的行车安全,明确的检测方法就是地质转取芯及地质雷达检测。地质雷达用于隧道质量检测意义深远,提高了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震慑了施工队伍的侥幸心理,使问题无所遁形[5-6]。 2.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设计地质勘察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压环节和重要技术手段。在可预测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50m范围内的断层、溶洞、裂隙带、含水带等地质构造。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测试,预测判断工作面前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状、位置、规模、风险等,并做出预报结论和提出技术建议。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因地质不明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或经济损失。 2.4路面厚度检测及结构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 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场检测指标包括板厚度、抗滑构造深度、中线偏位、路面宽度、平整度、横坡、相邻板高差、纵断高程、纵横缝顺直度,还需对外观检定进行系统排查,以便于交工验收。板厚度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直接量测法或水准测量法,在交竣工验收时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结构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主要是不密实、背后空洞、有杂物、预埋构件缺失及位置偏移、钢筋及钢架数量不足、较大较深结构性裂缝。 3工程应用实例 3.1隧道初支背后空洞 2019年7月在四川某高速公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检测实例。现场抽检隧道初期支护质量,现场随机抽取一个段落180m左右,拱顶部位出现大面积的空洞10条,共计长度达16.6m,从地质雷达图像可以清楚看出隧道初支缺陷的位置、大小、分布,便于业主鉴定工程质量状况和及时采取补救整改措施,同时警示施工队伍及施工质量管控人员。探地雷达测线布置示意图见图1,隧道进口段初期支护质量检测结果见表1,隧道进口拱顶初期支护见图2。 3.2混凝土不密实 湖北某高速公路隧道交工验收测试,采用的是500MHz屏蔽天线,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比对,从雷达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衬混凝土中存在多处不密实区域,图3中5m长的混凝土出现3处不密实,4图中5m长的测试长度中大部分均不密实,测试时该隧道喷涂完防火涂料,在外观上已经看不出缺陷,但在地质雷达的测试下无所遁形。不密实现象常出现于仰拱回填区、边墙超挖回填区,拱顶拱腰较少出现,在钢筋较密部位也会出现混凝土不密实。调查其形成原因为混凝土和易性不佳,振捣不到位造成。 3.3路面基础脱空 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水灾,因郑州地区表层土层大多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雨水后很出现大规模湿陷、路基沉陷,影响高速公路的本质安全,水灾过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对郑州境内所有被淹高速公路及地方道路进行病害普查,主要针对路基基础沉陷造成的脱空,所测试的3条高速均不同程度出现大规模基础脱空,数据完成上报后,地方政府根据地质雷达测试的精准数据,迅速确定施工补救方案,组织设计及施工开展施工,保障了高速公路的本质安全,挽回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对选取两段大规模脱空的地质雷达测试图如图5所示。 3.4围岩等级变化 图6为围岩等级变化的实例,在福建龙岩某高速公路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采用瑞典RAMAC/GPR探底雷达800MHz屏蔽天线进行的隧道衬砌检测,设计隧道洞口段为浅埋破碎Ⅳ类围岩,进洞174m后为Ⅲ类围岩,围岩不同对应二衬的设计也不同,洞口段设有钢筋,Ⅲ类围岩是素混凝土。从雷达测试图上可以看出在进洞174m处图像有明显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钢筋至布置到进洞174m处,可以看出本段隧道的超欠挖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隧道洞口段的浅埋破碎Ⅳ类围岩和Ⅲ类围岩区域分布。 3.5仰拱厚度 在山东某高速公路例行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该隧道仰拱厚度不足,仰拱厚度仅为设计厚度的1/2,仰拱与仰拱回填分别浇筑,在两层混凝土交界面处会出现一波反射信号,测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岩层与仰拱、仰拱与仰拱回填的界限、仰拱底部存在一定厚度的沉渣。后经取芯验证,证实该部位仰拱厚度不足,仰拱底部存在较厚洞渣料,项目建设方责令全线复查停工整改[7]。仰拱地质雷达结果见图7。 3.6桥梁结构混凝土缺陷 对湖北省某高速公路在施工建设期进行第三方监督巡检时,发现空心薄壁墩主筋数量与图纸不符,立即上报公司及项目业主单位。起初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进行检测,由于空心薄壁墩钢筋层次多有密集,钢筋位置测定仪无法有效测定钢筋数量及位置。质监局调集地质雷达从上到下,每一模进行一次地质雷达测试,最终确定共计12模中最上边11模、12模有偷主筋行为,11模偷主筋8根,12模偷主筋14根,业主单位立即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并责令其对问题部位进行返工处理。单根钢筋在雷达图像上一般表现为有规律的小双曲线强反射,波幅较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双曲线变缓。空心薄壁墩中钢筋一般为双层钢筋网,表现为多次反射、两层钢筋走势一般不同。通常情况下,当钢筋埋藏深度小于50cm时,800MHz天线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隧道衬砌内部的钢筋分布情况。 3.7隧道二衬厚度测试 广东深圳某水源地水库隧道交竣工验收时采用500MHz屏蔽天线测试,设计二衬厚度30cm,经过测试并分析,发现初衬和二衬的界限明显,从雷达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衬存在两处连续欠厚的部位。查阅施工监控测量及施工记录,并对已经施工完成的二衬进行破坏验证,实际厚度与地质雷达测试数据吻合,业主单位以隧道二衬厚度存在较严重质量问题为由,要求施工队伍进行质量问题处理。分析该问题原因,施工队伍未意识到现有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准确地测试出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为追求施工利润最大化,刻意去欠挖,以致造成二衬厚度不足问题。二衬厚度不足案例测试图如图8所示。 4结语 地质雷达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越来越广,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时实成像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近年来倍受交通行业的追捧。地质雷达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质量检测中的意义非凡,除无法测试系统锚杆数量及长度外,隧道质量控制(管棚数量、钢筋数量、拱架数量、衬砌厚度、背后空洞、仰拱厚度)、超前地质预报都可以采用地质雷达技术进行测试。国内很多省份都要求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协助施工质量控制,及时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排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作用明显。地质雷达技术也应用在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路面厚度、结构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中,比如:该文列举的混凝土不密实、路面脱空、结构混凝土内部缺陷等质量问题,都是实际工程中发现的,地质雷达技术俨然成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监督、交竣工验收及交通行业质量督查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督查,对施工队伍的威慑作用极大,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提升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 作者:殷慧茹 熊绍鑫 单位: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关于石油化工设备安装控制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石油化工装置产品的单套产量不断提高,大型塔器作为石油化工装置中完成汽提、精馏、萃取、吸收、闪蒸等单元操作的核心设备,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 超高、超重、超长设备的安装要求和难度较高,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以石化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流程和要素。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安装;控制管理 前言 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才能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设备的安装特点 在石油化工重点建设项目中,一些关键设备在交货验收、安装调试过程中组织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不及时进行验收和解决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甚至有些设备质量问题在开箱检验交接时没有发现,失去索赔证据,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现就设备(包括进口设备)安装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要点谈一些看法。 2.1设备安装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大型关键设备安装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多个专业协作配合,多项作业交叉。 2.2涉及电气仪表、机械、工艺安装及土建多个专业,需要建设单位、监理方、施工单位以及设备生产厂家和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综合性强。 2.3设备技术含量高,安装调试和操作程序复杂,安装质量对建设项目能否按时投用及装置平稳运行影响大。 2.4设备采购合同一旦涉及对外贸易,金额较大。由于合同争议的解决不同于国内买卖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处理时间长,会影响整个项目建设。因此,要重视合同管理和设备检验验收工作。 3 熟悉技术协议、技术资料和相关技术合同 技术协议、技术资料和相关技术合同是设备验收和组织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处理合同索赔的重要依据。因此,参与设备安装的管理人员必须提前仔细阅读技术协议等有关资料,熟悉供货范围、性能保证、质量要求、交货条件以及合同条款等。为设备进场验收和安装管理、组织协调等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4 认真做好设备检验工作 设备的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工厂验收、商检用户开箱检验,工厂验收是厂家制造完成时进行,主要检查验收设备制造质量和装配质量,了解制造质量控制等情况,有条件试车的设备必须进行性能测试。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记录,并要求制造商解决,但不能作为买方验收认可的依据,也不能替代用户开箱检验。工厂验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设备制造质量等情况,预防现场验收发现重大问题而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例如,乙烯扩建项目部选派技术人员依据技术协议鉴证了裂解气压缩机组等重要进口设备的出厂性能测试试验,只做相应的记录,不能成为接受的条件。开箱检验和商检通常合并进行,是在设备到货后,买方应立即联系设备厂商、保险公司和商检局共同验收。首先,共同对设备外包装箱检查,发现包装有问题的箱子要先开箱验收,及时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接着检查其他箱子。开箱验收要严格按装箱清单核对实物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要认真做好检验记录并由参与验收的各方签字认可。检查发现的缺件、错供件及存在缺陷的零部件要通过商检局出具正式的商检证书,作为索赔依据要求外商尽快解决,以免影响现场安装及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如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两聚装置挤压造粒机组等设备由厂商代表、保险公司和商检局、海关(对于进口设备)、报关(对于进口设备)、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及配件的外包装、外观,核对包装上的唛头、件数和发票提单、装箱单等是否相符,包装方法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开箱检查包装内部如发现残损,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锈蚀,尽量保持原样,对残缺部分照相进行取证。设备开箱后根据装箱单逐一清点数量是否缺少,件号是否相符,设备有无缺陷、损环、锈蚀、弄错等现象,检验记录由参与验收的各方签字认可。汇总检查发现的缺件及存在缺陷的零部件通过商检局出具证书,及时向外商索赔。因索赔及时、证据充分,外商采取了较快的补救措施,没有影响工程质量进度。 5、做好设备安装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裂解气压缩机组、挤压造粒机组等进口设备安装质量,参与乙烯扩建项目关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各方在实施前设立了统一的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周密组织,制定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注重检查、协调各方工作,实行动态控制。抓好设备安装质量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5.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督促安装单位建立健全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班组由专职和兼职质量人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上述保证体系实现对安装质量的管理,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5.2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监理工程师要以规范、规程为依据,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质量控制,每一单项工程均要提出具体监理职责,深入现场、严格把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5.3做好工序质量检查,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各工序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6、做好与外商专家的协调工作 如果是进口设备,则按合同约定,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外商技术专家应到现场指导。因为涉及外事工作和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时间天数限制,所以安装管理任务复杂而繁重。应做好现场协调管理工作并遵循以下原则。 6.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安装方案、安装进度控制计划和外商技术人员现场安装指导时间计划。翻译好技术资料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做好安装准备。 6.2双方互相配合,建立友好关系,充分调动外商现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顺利完成进口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例如,安装调试裂解气压缩机组,中外双方技术人员存在不同意见。但是,双方态度诚恳,协商解决争议,问题很快得到处理,促使了设备安装的质量提高、进度加快。 7、结语 总而言之,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尤其是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与控制。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有效控制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论石油化工设备用材的基本要点分析 [摘要]石油化工设备在生产时会遇到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特点,为了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全面了解石油化工设备在加工工艺时对材料的要求,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它的耐腐蚀性、可焊接性以及常用金属的牌号及意义,对石油化工设备操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 高温 高压 钢材的各种性能 石油化工设备操作具有多样性,使其用材种类繁多,既有金属材料又有非金属材料,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是设计石油化工设备的重要环节,根据设备的具体操作条件,本文专门对石油化工设备用材中的金属材料做专门研究。 1石油化工设备用材的要求 根据石油化工设备操作的特性,合理选用石油化工设备材料,一般选材的基本原则是,材质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一定的塑性和韧性,耐腐蚀,具备良好的加工制造性能和焊接性能;保证其使用寿命;经济合理;供货及时。对于特殊的设备还有特殊的要求,要具有较高的室温强度,足够的蠕变强度、持久强度;组织的稳定性、较低的敏感性、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2石油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及性能参数 2.1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 钢材做为石油化工设备常用的金属材料,按元素组成可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按含碳量多少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另外一类按有害杂技含量分为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高级优质碳素钢。合金钢按照含合金量的多少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刚、高合金钢。 2.2金属材料的性能参数 常用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等。以及了解伸长率(6)、断面收缩率(φ)、冲击韧性值(ak),硬度: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HRC)、维氏硬度(Hv)等。 3石油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的耐蚀性分析 常用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具有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物理性能、加工工艺性能等。耐腐蚀材料一般认为腐蚀速率在0.1mm/a以下的材料。 金属被腐蚀破坏后的形态有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造成腐蚀的原因有两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例如金属的高温氧化、钢的脱碳、氢脆、氢腐蚀、腐蚀原电池、微电池等都是造成钢材腐蚀的原因。所以石油化工设备常用的金属材料要选用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钢材。18―8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对于浓度为65%以下,温度70℃以下的硝酸以及硫酸盐、硝酸盐、硫化氢等化学物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氢、氮的腐蚀。但在盐酸、稀硫酸、氯离子溶液中易受耐蚀。为了防止晶间腐蚀,采取的办法:对钢材重新进行淬火处理,以便于cr、c溶入奥氏体中,这样减少了钢中的含碳量,还可以加入Ti、Ni等元素。 4石油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式 将固态钢、铁高温下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保温,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将其降温,从而改变金相组织,来满足石油仪器所要求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能,被称为热处理。生产中的热处理主要有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热处理的技术。 退火:将金属材料缓慢加热,当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某一温度时,保温,过一段时间以后,缓慢冷却。这样可以提高力学性能;硬度降低,提高塑性,便于进行冷加工;同时还可以消除内应力,防止仪器变形。 正火:将金属置于空气中进行冷却。使晶粒变细,提高金属韧性。锻件、铸件切削加工前都要进行退火或者正火。 淬火:对金属加热至30℃―50℃时,为淬火温度,将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投入淬火剂中使其冷却。得到马氏体,增加了家属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空气、油、盐水、水都属于淬火剂,冷却能力在盐水中最强。 回火:淬火后,进行的一种更低温度的加热和冷却热处理工艺。回火可有效降低零件在淬火后的内应力。在150℃―250℃范围内进行回火称为“低温回火”。低温回火可使马氏体提高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内应力和脆性。量具、刃具要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在300℃―450℃范围内进行回火称为“中温回火”,轴类、轴套、刀杆等工具需进行中温回火。在500℃―680℃范围内进行回火称为“高温回火”,高温回火后综合性能较好。如果淬火和“高温回火”一起进行被称为“调质处理”。可用于轴类零件、齿轮、连杆、螺栓等的加工。 表面淬火:对金属进行快速加热后立即进行淬火冷却,热量还未传至中心时,迅速予以冷却,表层被淬硬变为马氏体,而中心仍是未淬火的组织。 化学热处理后,渗碳可提高零件的硬度;渗铝可提高金属的耐热、抗氧化性;渗硅可提高金属的耐酸性。 5石油化工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例进行选材分析 根据压力容器的特性选用不同的钢材,常温下压力容器要求其材料的冲击韧性值不得低于50J/cm;低温操作时,要求其材料的冲击值不得低于30J/cm。根据这一特性,压力容器选用的钢材有:09MnNiDR、15MnNiDR、16MnDR、09Mn2VDR等钢板;16Mn、09MnD、16MnD、20MnMo、09MnNiD等钢管。压力容器和多层高压容器一般选用16MnR钢材;低温压力容器选用16MnDR、 15MnNiDR、09MnNiDR钢材;15MnMoR用于制造壁温不超过560℃的压力容器;20MnMo用于制造-40℃―470℃的重要锻件;09MnNiD用于制造-40℃―-60℃的低温容器;12CrMoV用于制造高压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选用高合金钢:压力容器和它的内件钢号有0Cr13、1Cr13、2Cr13、0Cr18Ni9、00Cr19Ni10、0Crl8Ni10Ti、0Cr17Ni12M02等。如制造轴、活塞杆、螺栓、阀件一般选用0Cr13、1Cr13、2Cr13等钢材;抗腐蚀性较强的设备一般选用0Cr18Ni9、00Cr19Ni10、0Cr18Ni10Ti、0Cr17Ni12M02等钢材。 6小结 根据石油化工设备操作时的多样性,结合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能及其应用范围,合理选用化工设备材质,值得研究。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浅谈如何提升石油化工设备运行可靠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石油化工企业其设备水平大幅度提升,其硬件设备配置向着精密化、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对石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提升设备管理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接下来,该文将站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上,以设备管理、运行为研究对象,对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 设备运行 可靠性 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良好的设备运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站在生产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加强以生产设备为中心的对象管理,对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属于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行业,一旦生产设备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安全事故。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性、高质量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运营特点分析 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遍布石油原材料的生产。比如说,机械制造使用的机械材料,在服装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划线原料,运输过程中需要的燃料等等,几乎各行各业的生产都离不开石油化工行业。在本质上来说,石油化工行业属于连续性的生产行业,具有下面几个重要特性:第一,石油化工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需要各个方面的技术性人才。生产工艺非常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与此同时,石油化工行业多使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剂技术,属于高危行业。第二,石油化工行业所需要的介质非常复杂,这些介质的毒性比较强,易腐蚀、易燃易爆。第三,生产设备的规模种类繁多,生产条件比较苛刻,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下需要不同的生产设备。另外,大部分的作业都是在密封的系统中,进行高温高压作业。第四,石油化工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在复杂的设备以及复杂的生产工艺环境中,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运行。第五,石油化工企业属于投资巨大的生产行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以及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量非常大。 1.2 石油化工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性 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包括固有可靠性以及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指的是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使用可靠性指的是产品在运输以及保管作用下,使固有可靠性更加充分、切实的发挥。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的生产环境以及生产工艺,其对于生产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良好的生产设备,是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与运行的前提条件;设备运行质量无法保障,石油化工就无法安全运行,更何谈经济效益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石油化工的安全运行。由设备缺陷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生产事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进而导致企业停工,影响其正行的生产、运营。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有效性。通过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以及设备选型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促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健康运营。 1.3 石油化设备可靠性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一,石油化设备可靠性运行管理,必须适应该行业连续性生产的需要。从而保障各项生产设备的顺利、正常运行,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与维护保养制度。第二,尽可能降低石油化工设备与腐蚀性材料的基础,及时清除设备表层的污物。保持设备运行的清洁性,为石油化工的健康运行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尽可能降低物料损失以及能源消耗,尽可能减少物料泄露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爆炸等重大事故。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对于管理连接处进行严加控制,积极采取措施,将危害降到最小。第四,一旦石油化工设备发生故障,必须进行及时维修,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设备的正常恢复。与此同时,完善设备管理与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石油化设备可靠性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石油化工行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有效管理,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企业的生产实际来看,设备投入在石油化工企业投入中的比重非常大。为了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与连续,必须对设备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与制度化。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主要涉及到设备的运行与保障,设备的剪修,设备的技术创新等环节。进行设备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优化配置设备要素、人力要素等相关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要素协同的积极性。另外,通过设备管理的加强,还能在环境恶劣的前提下,保障生产设备的稳定、高效生产,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近年来,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就是设备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这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各种新型的技术、生产设备积极投入运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设备处于高压、高负荷状态,设备故障与问题的发生几率大幅度上升。具体来说,石油化工设备管理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站在设备投资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目前来说,在选取石油化工生产设备的过程中,主要以设备的价格以及生产的需求来决定的,对于指标的考虑不完善。也就是说,在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保障费用、维护费用以及生产消费费用,导致实际的企业生产与设备性能、指标等出现脱节现象。 第二,在设备的管理角度来分析,在选择、确定预算设备维修资金的过程中,对于预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往年的经验与数据,缺乏完善、标准的设备预算方式。另外,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经常采用折旧计提的方式,这会导致部分设备虽然提满折旧,但是,仍然可以持续且完好的运行。而部分老化的生产设备虽然没有折旧计提,但是,在不良技术性能的影响下,会严重影响其使用价值,进而出现多种问题。从整体上来分析,设备实际状态与折旧计提不相吻合。 第三,站在设备管理范围立场上分析,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学科与内容,涉及单位非常广。专业的横向性发展与纵向性发展继续深化。目前来说,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经常采取专业化、职能化的目标进行划分。在质量管理措施以及人员配备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具体生产过程中,设备管理环节的脱节。 3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提升石油化工设备运行可靠性策略分析 3.1 石油化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1)对化工设备的日常维护 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产生情况,制定比较合理、完善的设备维护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每班操作工人必须对设备的各个环节、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是否需要加注润滑油、能否正确使用。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对于处理不了的故障必须上报相关解决部门备案。 (2)技术改造 综合利用先进经验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的设备结构进行变化,更换或装上新附件、新装置,从而对设备的磨损进行有效补偿。通过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能够进一步优化设备的使用性能,使设备达到更优的水平与标准。技术改造的针对性比较强,现实性强、经济实惠,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整体功效。 3.2 石油化工设备维修机制 (1)制定完善的维修计划 首先,定期维护。结合设备的固定使用周期进行维修。通过固定维修,大幅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等优势,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维修效率。但是,这种维修方式不适合无时间规律的故障以及复杂成套的故障。 其次,视情维修。结合设备的检测状态,来决定故障处理模式的一定维修策略。 再次,机会维修。实际上,机会维修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是建立在定期维修、视情维修基础上的有益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费用有效度。需要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掌握维修时机。若频繁发生,则必须定期维修,视情况选择后两种维修方式。 另外,还有一定比较笨的维修方式就是时候维修。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等到一切条件准备完备后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成本较低,是最后考虑的维修方式。 (2)加强维修机构的改革力度 一方面,积极提高所有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打造一只团队合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维修团队。比如说,理化检测团队、冷却设备清洗队伍、机组检修团队等等。与此同时,在化工系统中,还应该积极成立备检中心、预防中心、维护中心等专业化队伍。 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的检修机构也必须进行深入变革。尤其是对企业依靠性较强的维修机构,必须积极转变思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更好的面对市场进行独立核算与经营,进一步提升维修团队的市场竞争意识与独立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传统的依靠经验、感官方式进行的设备检查方式,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工作环境的需求。所以说,积极打造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维修团队,是进一步提升维修质量的关键。必须积极引入高技术维修人才,为维修团队积极引入新鲜血液。对在职维修团队成员进行全面培训,积极打造一批能够及时排除故障、准确判断设备异常、掌握新型检测方式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训方案的实施,必须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增加磨损规律与设备操作等相关知识,提高维修人员的设备保养、维护技能。维修人员必须懂得设备正确操作规程,懂得设备性能以及结构原理。快速、准确的判断设备故障,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采取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障设备运行质量。 (3)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维修水平,必须提高团队工作人员的现代化知识水平,在加强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与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的维修技术。比如说,氩弧焊技术、热喷涂技术、粘接技术、离子焊接技术等先进的修复性技术。比如说,高压清洗、液压吊装等自动化、机械化的维修机具等。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了维修的质量与水平。 3.3 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检测与处理 设备的点检主要分为定期点检与日常点检两种方式。日常点检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人的感官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查与判断。现阶段的设备状态监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在人工检查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二,通过计算机以及现代化监测仪器进行精细检查。通过计算机接受检测信号,会定期显示设备的压力、震动等参数,大幅度提升了设备状态监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 要进行设备在线监测,必须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加强在线监测软件以及状态监测项目的开展。上述准备工作充分完成之后,进行故障诊断与设备监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基本的设备诊断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技术、识别技术、信号处理、检测技术等等。在实际的运营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决定了其定量检测的信息以及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在设备使用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应用诊断技术,与此同时,加强各种资源、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而提升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问题,不能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而疏忽设备管理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石油化设备可靠性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石油化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石油化工设备维修机制,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检测与处理,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提升石油化工设备运行可靠性策略分析。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谈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分析和寿命评价 【摘要】在石化企业,设备的腐蚀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企业安全生产和设备长周期运行的一个重要难题。因腐蚀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设备跑油、漏油、冒油以及设备的非计划性停工,我们应当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蚀管理,并通过做好石化设备的腐蚀分析及相关寿命评价,使设备的腐蚀问题能真正处于可控状态,以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就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所面临的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和探讨了设备寿命评价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腐蚀分析;寿命评价 石油本身对设备并不产生腐蚀作用,而导致设备出现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油中含有少量杂质,如硫化物、无机盐类、环烷酸、氮化合物等,这些介质在化学作用或者电化学作用下对石油化工设备产生腐蚀;另一方面则是在石油的炼制工艺中,所添加的溶剂、氨以及酸碱类化学药品所形成的腐蚀性介质,加速了设备的腐蚀进程。对近年来不同石油化工设备类型及泄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图1所示),其中管道泄漏占据总故障问题的61%,其次为冷换设备占据了16%。 一、石油化工设备中常见腐蚀问题分析 1、湿硫化氢腐蚀 加工含硫原油的所有装置和设备系统均存在着此类型的腐蚀。湿硫化氢腐蚀包括了减薄腐蚀和应力腐蚀这两种形态,硫化物腐蚀过程中生成氢并渗入金属中,造成氢致开裂和使钢材分层、鼓泡。其中,氢致开裂有多种形态,包括了氢致开裂(HI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以及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OHIC)。湿硫化氢腐蚀问题的机理是由于硫化氢与液相水共存时,由硫化氢所引起的设备腐蚀,当设备容器承装的介质含有H2S且符合以下条件时,即为湿硫化氢应力腐蚀环境:当H2S分压≥345Pa;介质中含有液相水或操作温度处于露点以下;介质pH值 2、氯离子腐蚀 氯离子腐蚀主要发生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初馏、常压塔顶冷凝冷却器中,容易导致冷凝冷却器的管束出现堵塞,不仅影响管束的正常使用寿命,而且影响到装置的满负荷生产。其腐蚀机理是由于原油中含有氯盐组分,其中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容易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受热水解,并生成具有较强腐蚀性的氯化氢。而在脱盐装置中无法去除的有机氯化物在高温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也会分解产生出HCI,并随之进入分馏塔顶部,再进入冷凝冷却系统中。且由于初凝区的水量极少,导致盐酸的浓度可达到1%~2%,成为一个腐蚀性非常强烈的稀盐酸腐蚀环境,引发塔顶系统出现严重的腐蚀。对于氯离子腐蚀问题的防治,其重点应当是控制氯离子等腐蚀介质的含量。一方面可采用低含硫原油与高含硫原油混炼的方法;另一方面则应强化装置的“一脱三注”管理,即深度脱盐、注水、注缓蚀剂和注氨。 3、胺腐蚀 胺处理装置中,包括气体与烃脱硫装置、酸性水处理装置等均存在胺腐蚀。其腐蚀的机理是由溶解在溶液中的酸气(H2S、CO2)、胺的降解产物、热稳定胺盐(HSAS)以及其他杂质作引起的。由于胺处理中含有H2S、CO2、氰化物等腐蚀介质,也带来了应力腐蚀问题。胺腐蚀的情况和胺类型、腐蚀介质浓度、温度、流速等相关。对于胺腐蚀问题的防治,主要是通过选用耐腐蚀材料以及对设备结构进行重新合理设计等方式进行。 4、高温硫腐蚀 对近年来石化企业设备的腐蚀调查表明,高温硫腐蚀问题存在较为普遍,在重油高温部位的腐蚀平均速率为0.5~1mm/年,而在流速流态交变的部位,腐蚀速率甚至达到1~3mm/年。高温硫腐蚀的机理是:在使用温度大于240℃和工业介质中含有活性硫化物,例如单质硫、硫醇、硫醚、二硫醚、H2S等时,能形成高温硫腐蚀环境,并可直接与金属设备发生反应,对设备会产生严重的均匀腐蚀。其中,在240℃以上时,H2S与硫醇可直接与铁发生反应;在340~430℃之间时,H2S的腐蚀率最大,在340~460℃之间时,单质硫可直接与铁反应;当温度在430℃以上时,高温硫腐蚀有所减轻,在480℃以上时,H2S几乎完全分解,高温硫的腐蚀率下降。对高温硫腐蚀问题的防治,主要是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如含有Al、Cr、Si等元素的合金钢材料。 二、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寿命评价 本文以输油管道的寿命评价为例,分析了石油化工设备在腐蚀寿命评价时的方法及相关内容。 1、设备寿命评价的目的 对输油管道的寿命评价,主要是基于可靠性理论和腐蚀理论,以给定管道的目标可靠度,并评估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 2、影响输油管道寿命的因素 根据历年来输油管道失效原因的统计分析,腐蚀问题是引发的管道失效的最主要因素,并约占据了80%以上的比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管道输送液体所引发的内腐蚀,其次是土壤等因素引发的外腐蚀。 3、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评价方法 总结 本文首先就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所面临的主要腐蚀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系统阐述了石油化工设备寿命评价的目的及具体应用方法。随着当前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中高硫、高酸原油总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升,都对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技术提出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而做好对石油化工设备腐蚀问题的分析及设备腐蚀剩余寿命的评价工作,不仅可使得设备腐蚀问题的防治与修复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还能综合性的提升石化企业在设备防腐中技术水平,从而为企业取得更好的防腐效果。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论石油化工设备防火措施 [摘要]石油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使之成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它可谓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的发展、能源的发展、交通业的发展、还有电子机械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它都有着无可厚非的作用,同时为人民的生活也提供了服务与方便。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璀璨光辉的业绩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它的负面的影响,石油化工产业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产业,一不小心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造成的人民的健康伤害还有财产安全问题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爆炸还有火灾,都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如何有效的预防,减少甚至说可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每一个人所希望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本文通过一些常见的化工安全隐患还有引发的原因来探讨如何的有效的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出现。 [关键词]石油工业 化工设备 安全 防火措施 1石油化工安全隐患的特点 在石油化工中最为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爆炸问题,并且爆炸的可能性十分的大。一般石油化工设备容易在发生火灾后受热从而引起爆炸,而且伴随着一些可燃性的气体的泄漏极易出现化学爆炸,这种爆炸造成的危害是十分的巨大的,轻者建筑物倒塌设备损害,严重的还会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尤其在化工厂这种特殊地方,由于一些可燃性燃料的泄漏使得事故现场十分的难以处理,对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第二个方面便是燃烧的面积十分的大,大家都知道,燃烧的特点,那就是十分的容易串燃,当一些化工设备内部泄放的时候,可燃气体便会瞬间向着四周不断蔓延,一旦遇到一丁点的火源便会产生燃烧,并且立刻大面积蔓延。化工设备还有一些化工容器容易会爆炸,明火四散,这也会造成大面积的火灾情况的出现。再加上化工设备中经常有可燃物或者可燃液体的存在,这就十分的容易出现立体火灾,火势一旦向着四面蔓延,十分的难以控制。 特点三就是化工业中出现的火灾十分的快速蔓延,燃烧的速度比较的快,令人防不胜防。因为一般的化工厂出现的火灾十分的容易爆炸,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形成一些高温的燃烧区域,加上一般的化工物质的热值都比较的大,这样一旦燃烧起来,产生的热辐射将会把周围的物体等迅速的加热,这样就会造成化工设备的内部压力迅速的增加,一些化工物质迅速产生分解反应,这就会造成二次爆炸,使得大火得到更有利的蔓延助力。 特点四便是一般的化工厂出现火灾,它的救援成功率比较的低,及时参加救援的消防人员十分的多,但是带来的救援效果却不是十分的明显,因为火灾的扑救难度系数太大。首先是石油化工火灾中十分的容易产生爆炸,这样的火灾救援人员如果稍有不当,便也会陷身与危险之中;还有就是一般的化工设备中的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这样一旦化工设备损坏的话,有毒气体的扩散就会提高救援人员的扑救难度系数,加上化工设备中的可燃物质的不同类型,就需要使用各种对应类型的灭火剂,这增加了扑救的难度系数,而且当遇到化工火灾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战略战术,需要专业人员的巧妙配合,这样的话也会增加救援难度,并且由于化工火灾十分的容易蔓延,所以如果在前期救援工作做不到位的话,那么火势一旦加大,就会更加的不容易控制住。 2引发石油化工设备火灾的原因 (1)首当其冲的便是化工设备的隐患问题,化工设备中才能在的化工物质都有着腐蚀性和可燃性,十分的危险,在反应的过程中都会有温度压力的参与,一旦化工设备的气密性和完好性有任何的纰漏,都会造成火灾或者是爆炸现象的出现。 (2)其次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现象的出现,比如说温度或者加压拿捏不准或者失误,就会使得化学反应出现不正常化,当反应产生的后果使得化工设备不能够承受,也就是说超出了化工设备的承受范围,那么就会出现爆炸或者火灾问题。 (3)第三点便是一些电器设备引发的问题,由于化工生产离不开电气设备的支持,所以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电弧等都会使得一些可燃性气体或者是可燃性的粉尘等可燃物燃烧,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 (4)还有就是静电引发的火灾事故,由于大多数的化工物料都具有带电性,在生产的过程中,一些固体物料产生摩擦,这样就会产生静电,进而引发火灾爆炸现象。 此外就是主观的原因了,化工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过低,还有安全消防素质过低,违章操作等,都会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现象的出现。 3石油化工设备防火措施 (1)必须要做好防雷设施,由于雷电而其发的化工厂的火灾事故十分的频繁,所以在设计化工设备的时候应做好防雷设施的设计问题,对于一些化工设备要做适当的接地措施。 (2)防止静电的产生,油品与固体或者油品与气体等之间不断相对运动的时候都会产生静电,所以化工设备都要做好静电接地,接地点必须要牢固,如果丝扣连接的部分电阻值过于大的时候,那么就要利用跨接,这样才能够保证生产设备和管线接地的店主只不小于规范的要求。 (3)对于电气设备还有电器防爆设备都必须慎重选择,一定要注重质量,合理的使用电气设备,并且要按照说明规定使用,这样是减少火灾的危险现象的有效途径。 (4)对于化工设备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的减少热辐射对化工设备的损害,在一些必要化工设备上图上防火的隔热涂层,这样就会形成一层隔绝热辐射的保护膜,这样便会十分有效的增加了化工设备的寿命,减少了灾害的出现。 (5)对于一些必要的设备一定有良好的水冷却系统,对于一些化工设备而言,它是十分的必要的,它可以对着火的设备立刻进行冷却,这样的话可以减少产生爆炸危险的系数。 加强安全检测的力度,对于化工设备一定定期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一些有问题的设备,进行仔细的观测实验,消除安全隐患的出现,对于员工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时刻谨记安全第一,杜绝操作不当或者违章操作现象的出现,这样也有利于减少化工设备火灾的出现。 4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一定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宗旨,时刻保持警惕,对于化工设备一定要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加强设备的保养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可用性可安全性,操作人员一定要有职业责任心,有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只有安全达到了,才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建设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型、超大型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工程越来越多,标准不断更新,施工技术、施工手段也越来越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原理、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质量管理指挥系统的管理者也要掌握这些新的理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从而在新的形势下,建造出一个优质工程。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引言 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是机械设备正式运作前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石油化工设备通常都是大型的重工设备,不论运输还是安装,工程量都很庞大,技术人员需要借助特定的仪器和工具,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施工,安装程序,将石油化工设备正确的安装到预定的位置上,安装完毕后,技术人员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试,使其能够正常运转。设备安装工程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第一环节,企业生产运行质量的好坏,就在于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质量,石油化工企业所用到的大多数机械设备都是承压设备,此类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设备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温度居高不低,空气中易燃易爆的气体含量很高,稍有不注意,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发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一、石化设备安装的特点 石油化工行业有其特殊性存在,石化设备往往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作,这就要求石化设备的安装有一定的规范和独特性。笔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分析,得出石化设备主要包含如下几个特点: 石化设备大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就造成了它们的操作程序和安装调试都比较繁琐和复杂,处理不当往往会出现质量问题,影响设备的投入使用和具体功能的实现;石化设备的安装要涉及到很多相关环节,实施周期长,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还涉及到了仪表、电器、土木建筑、工艺安装和机械等不同工种专业之间的交叉,需要各个部门做好配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般的石化设备具有很大的重量,这些笨重设备安装不仅关系到石化技术的实施成果,更会影响相关人员的安全。 二、PDCA循环理论 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计划P (Plan)包括质量管理指挥系统制定的工程质量目标,例如某石化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单位工程交验合格率100%,设备试车一次合格率100%,工程材料正确使用率100%,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100%。 实施D (Do) 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例如,某石化工程 项目800t重反应器的安装需要1000t履带吊车的进场到位,需要吊装道路的压实和索具的准备,这些具体的事项的实施都直接关系到反应器的安装质量,这些步骤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为这台反应器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质量管理指挥系统给予了严密的关注,抓住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重点设备反应器的安装质量。 检C (Check)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査,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例如,反应器安装的检查,索具是否符合方案的要求,吊车性能是否良好,吊装前是否进行交底,所有这些检查都是确保反应器的安装质量,保证一次吊装成功。 处置A(Action)是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例如反应器安装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发现地脚螺栓距离有一定偏差,安装时要出现干涉现象,在安装前进行处置,将地脚螺栓调整到适合的位置,从而保证顺利安装。 三、石化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对于石化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按照安装的工序流程从设备安装工程前的质量控制、设备安装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设备安装工程实施中的质量控制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要在现场时刻观察安装情况,并对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及时请教专家予以解决,对于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安装实施,一定要在专家的监管下进行,保证一次到位,避免隐患。同时还要做好各安装工序之间的衔接,保证衔接部位的安全可靠。另外,要采用测量评价、技术例会等有效手段对安装现场给予质量控制。 (二)、设备安装工程前的质量控制 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制定合理的设备安装计划和质量规范,确保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便后期有统一的标准对设备安装进行检测。另外,也要做好安装技术的交底、待安装设备的检验和复查、所用材料的质检、相关人员的分配及培训等直接影响石化设备安装质量的工作。 四、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一)、培训、优选施工人员 要控制石油化工设备的施工质量,化工企业就必须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挑选技术过关、责任心较强的员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质量意识。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在设备安装工程开始之前,必须对施工单位设备安装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安装。 (二)、加强对安装材料的管理 在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工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对机械设备的组件材料进行严密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设备组件的质量完好,而对于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组件,必须给予特别处理。在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工程中,由于安装材料的监检工作是现场进行,而安装现场环境十分凌乱,因此,技术人员应当加位小心对材料实物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证,注意证明资料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具有相应有效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或压力元件产品安全注册证,是否具有可追溯性,加强材料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用于特种设备工程的材料质量,对不合格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坚决清除出施工现场,确保工程的质量。 五、石油化工设备安装阶段 (一)、设备调运 这一阶段,要先安装好车间的桥式吊车,再利用桥式吊车来安装其它的设备。在吊运设备时,应保证绳索固定在设备适应受力的部位,并且要在绳索与设备表面接触部位垫上木垫板,进而防止损坏设备油漆表面以及已经加工过的表面。 (二)、设备找正 所谓设备找正,就是指使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纵横中心线相互之间对正。在安装之前,要综合考虑设计、安装以及将来进行设备检修的需要,并结合设备布置图,绘制永久基准点布置图和永久中心标板,并且要在图中标明永久二者的编号和设置位置。埋设永久性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以供设备安装调整使用,与此同时,还要在整个机组的基础和主要设备附近埋设基础沉降观测点,以便于观测设备基础的沉降情况。在进行埋设时,要注意在同一块基础的四周至少埋设四个基准点,以检查同一块基础的沉降情况。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定位基准会在设计规范或说明书中加以规定。如果未对其进行规定,通常要采用几何作图法在设备的加工面上确定设备的中心点。 (三)、设备的定位与调整 为了保证设备在基础上准确就位,在设备吊装就位后,需要根据已设置的中心标板挂设基准线。挂设基准线必须要满足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挂设跨距选用直径为0.3 mm~0.75 mm的整根钢线 ,其拉紧力一般为钢线破断拉力的40%,80%,水平或倾斜挂设的跨距不宜超40 m。基准线一般要挂设在便于调整的线架上,用线锤对正中心点,当对正中心后用调整螺母锁定钢线,保证其在使用时不发生位移,但是要注意在使用期间要定期进行复检。 结束语 石化设备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进度控制中要预留出质量控制的时间,二者又都涉及到成本控制,进度快、质量好,那么成本就低。另外,质量控制中强调了工序衔接时的质量检测,而进度控制也是按照衔接部位来合理控制各工序的起始和终止时间的。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作建议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的不断发展,对于化工设备安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石油化工业的大力发展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是进行石油化工生产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所在。那么如何做好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作则是关键。本文主要就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石油化工石油化工设备安装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石油化工生产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设备安装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倘若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出现问题就会给后期的正常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应的合理科学的设备安装工作则有利于石油化工的生产,促进石油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由此看来,石油化工设备安装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机械安装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石油化工设备正常运行。 一、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重要性 1、设备安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适应市场需要,产品物美价廉。产品的优劣受生产设备的影响,生产设备工作不良,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还浪费了时间,从而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 2、设备安装影响企业安全生产。产前设备安装质量差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的重要原因,也是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消除事故、净化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坚持按照标准安装设备,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减少人身伤害、伤亡事件的重要一点。 二、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特点 1、工种交叉频繁 石化设备在安装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很多很复杂,如设备、管道、土建、仪器等等,几乎每一个石油化工生产设备与其设备安装系统是分不开的,在安装的过程中,仪器、电器、管道、设备、土建等专业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彼此之间是需要相互协调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生产、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共同努力,所以,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处于一个更复杂的集成项目中,由于其涉及的设计专业诸多,那么各个工种相互交叉呈现出复杂多样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2、技术含量高 不同的产品,它的生产设备有很大的区别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大多数能够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等等,从而使技术含量增加。石油化工设备具有超级大、超量以及高自动化的特点,使安装和调试和操作程序都变得非常复杂,而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如期投入运营,并对其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过程容易出现问题,如果设备的各个组件的定位误差,替代材料和设备偏差的大小不合格,而且这些问题没有有效的控制,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地方就会出现问题,从而造成更多的麻烦。 3、风险大 石化设备具有加工周期长,设备的采购和合同涉及的金额大的特点,所以,在测试的过程中,施工和调试人员的每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一些超级高,超质量和大型设备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较大,如果在发现问题时,维修很困难,处理时间长,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建设项目进展,因此,在石油化工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的过程中各阶段验收的设备。 三、有关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作的几点建议 1、石油化工设备装置的安装要符合一个厂的总体的规划要求和步骤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符合厂子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步骤主要体现在全厂的整体建设规划上,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设备都有它适当的安装时间,不能本末倒置,安装要有阶段性,不可无顺序地安装;另外,为了设备安装更合理化,这一过程还应遵循一个厂的总体的流程设计,可以根据设备的用途及性质将它们进行合理的组合时期发挥更大的价值。最后,在安装时也应符合一个厂的平面的设计风格,设备的安装位置不能毫无规划,应将它们按一定的风格布置,从而彰显规划内涵。 2、石油化工设备安装要能够满足方便之后的维修,检查和施工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设备的安装要为以后的检查提供方便,这样有利于设备的更好工作;其次,在检查出问题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维修和施工,因此,在安装的环节就应注意这一方面,确保安全施工,做到这些才能防患于未然,从而做到从安装到使用整个环节的合理,提高总体效率。 3、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要充分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的进行安装。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安装石油化工设备,这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没有进行实地的研究,怎么能够知道这个地区到底适不适合呢?当地的气候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安装。如果当地风沙很大或者雨水较多,这些设备就应该安装在厂房里面。现在比较流行设备露天安装,但要进行设备的露天安装就需要考虑当地的雨水量、温度、地形以及地质情况。做到符合实际,进行有效安装。 4、设备的安装应该充分满足用户的普遍要求 每个用户都会因为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提出符合他们利益的要求,所以设备的安装就应该为用户服务,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做出适合用户的安装计划,对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率的安装,充分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得到充足的发展和进步。 5、设备的安装要经济合理 经济合理不仅体现在资金方面,还有资源方面。在资金方面,安装设备之前就需要做好计划,做出预算,以最节约但也符合设备安装需要的预算对设备进行安装。在资源方面,一方面表现为要减少占地面积,最好能做预估,对设备进行整体安装,又能使占地面积减少到最小化。另一方面就是要合理利用能源。在我们国家,能源虽多,但是人口所占比重大,能源分到每个人时,已经没有多少了能源是珍贵的,用了就不会再有,所以在安装设备时要合理的利用能源。 6、设备的安装要有一定的外观美 设备的安装有一定的外观美,这将是设计人员、设计部门实实在在的广告。在这个经济社会中,任何一样事物都需要打广告。有的大公司甚至不惜血本也要请到大牌明星为他们的产品公司代言,因为这样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广告的力量是强大的,有广告效果的外观更能引人注意。安装的设备具有外观美,是很重要,如果安装的设备内在的质量也不错,这个设备将是值得人们信赖的产品。所以,外观美在设备安装的时候需要注意。 7、在安装设备过程中要根据工艺设计及流程进行,对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与之对应的流程图和设计图,分门别类,但又要适应总体要求。对于性质相当的设备或是性质特殊的设备要考虑集中在一起另行考虑安装的途径与方法,比如对于有毒的设备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比如设置围堰就是一个见效的方法。总之,在安装这些设备时遵照工艺流程图是进行工作的前提,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结束语 总之,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作对于石油化工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质量与效率,提高石油化工设备运行的效率,从而促进石油化工业的不断进步。因此,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工作,一定要充分重视对各种设备安装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同时还要结合化工设备的安装特点,在不断的对化工设备安装的技术经验的总结中,提高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的效率以及质量。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石油化工设备的修理与维护保养措施探讨 摘要:石油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就是石油化工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使用以及维护修理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市场竞争能力挂钩,设备自身就需要维护保养,这是不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石油化工设备的修理与维护保养过程进行剖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剖析,以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提供简单的理论借鉴与指导,为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 修理与维护保养 相应措施 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动力来源。石油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就是石油化工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使用以及维护修理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市场竞争能力挂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同时设备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并且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数量、以及生产成本等一系列因素产生了影响,最终对企业的竞争以及生存产生影响。化工设备的分类很多,简单的可以分为反应、传热、混合、以及干燥等设备,这些设备对于精确度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对于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措施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石油化工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石油化工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设备在设计、制造、装配过程中存在先天缺陷;不合格的原材料因为实验以及化验环节把关不严被使用在了设备上;操作的不规范,当设备出现磨损、变形以及疲劳等状况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导致设备受损的现象出现;设备维修的方式不正确,存在失误;设备的保养没有按时进行,长时间的却反保养。设备初期故障期和偶然发生故障期组成了设备故障。石油化工设备初期故障期的时候,往往是由于设备存在缺陷、安装时未按照要求进行或者操作者操作不当造成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偶然发生故障期,设备在进行磨合之后,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设备的零部件磨损严重或者老化所导致机械故障。 二、石油化工设备故障问题的解决措施 1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 化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要通过全面检查及时掌握,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为了保证设备能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消除设备的故障或者隐患,进而有效提高维修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大幅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期限。 2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内容 2.1为了减少故障停工率以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以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及良好的润滑状态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安全运行,维修费用减少,产品质量提高,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设备运行过程中如磨损规律,故障规律等技术规律,运用先进的检测、维修手段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维修方法和措施来维修保养所用的设备,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按生产特点和要求,实行设备包机制,作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专人负责,严格按化工工艺操作规程正确合理使用设备,按维护保养规程精心维护设备,使设备达到应有的使用寿命,发挥其最大的综合效率; 2.2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及时的巡回检查可以有效及时的的发现生产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巡回检查可以采用古老的人工巡查手段;或者是采用精密的仪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精密仪器的监测对生产设备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以此为依据,发现设备存在的某些局部问题和细微的异常状况; 2.3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设备正常运行状况,然后再对实际设备进行充分观察,最后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异常状况并且予以调节和修理,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设备未进入磨损期时提前对设备进行预防性质的维修,设备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这项工作。维修工作应正确判断设备技术状况和吃透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这应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的维修保养措施。无论是定期的或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的,还是故障发生后安排的设备维修,维修人员都必须做好维修记录,特别是设备重要参数的测量和调整记录,作为设备以后检维修的重要依据。 三、化工设备在投产前和使用中一般的维护保养 化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和化学腐蚀作用,必然带来设备零部件的机械磨损、腐蚀磨损和性能的不断减退。设备劣化,并不单纯指发生故障而使设备停止工作,即使设备仍在工作,然而产量、质量和收率下降,或者效率过低,消耗增大等均应看成是设备劣化。化工设备维护保养的任务就在于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各种因素对设备使用中的影响。根据设备劣化现象的分类,我们分析了设备劣化的具体原因和技术对策。对设备要作到以“维护与保养为主”的原则,努力对再用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与保养,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基本做法: 1.设备在投产前必须作好维护保养的管理准备工作 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规程;绘制设备润滑示意图;对工人进行培训,指导工人学习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可操作该设备;准备维护设备的工具和设备用的润滑油、脂;准备设备易损件;对设备安装精度、性能、安全装置、控制和报警装置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所有附件进行核对,一切就绪后,操作者方能使用设备。 2.在设备使用中,必须严格执行岗位工作标准,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并填写记录。使偶发故障苗头及不正常状态及早发现并处理。尽快使设备恢复正常功能及安全运行。认真搞好设备润滑,执行润滑标准和规程,严格按“五定”“、三级过滤”的要求又引没备进行润滑;贯彻维护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为了保证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任务能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还需制定了各类人员的维护保养责任制,通过制度加强管理。 3.化工产品的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即生产上的连续的多系统协调运作的过程,不同的生产设备或者不同操作系统间子系统、子设备构成的完整系统设备通过管道的形式进行连接,生产的系统化和一体化进行了有效实现,这是批量化生产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求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同步的维修护养的同时,对于某一设备中子系统或者子设备存在的异常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该种维修护养的实现要根据化工产品生产运作周期及设备运行特点,充分利用设备的停车机会等,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的同时也保证生产的持续性。 结语 要提高化工设备维护保养水平,提高有关人员的技术素质也是很重要的。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石油化工设备日益现代化,日常化工生产中维修和保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延长石油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深入探索和研究石油化工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以保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从而提高石化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不断使操作工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保养设备,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浅谈石油化工设备防腐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发展,设备的逐渐向规模化、精密化和智能化发展。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中所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对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实现石油化工设备管理质量的发展与提升,此问题备受各方 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字:石油化工 化工设备 防腐对策 化工机械设备在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存在着易腐蚀的问题,这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地研究,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预防机械设备腐蚀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的选用和生产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不但可以增强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蚀能力,而且对延长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有重要的帮助。 一、设备腐蚀的原因和种类 腐蚀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是由于物体与化学物质接触,而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该物体被损的情况。机械化工设备是一种较易被腐蚀的物体,发生腐蚀现象后,设备的外表和性能都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的腐蚀原理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设备被腐蚀的程度,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 1、设备腐蚀原因及分类 ①设备腐蚀原因。由于机械设备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的结构使其在外界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蚀,这是机械设备发生腐蚀的根本原因。在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充斥着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加上工作车间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使得金属机械设备更容易和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被腐蚀。②腐蚀的分类。根据腐蚀发生机制分类,腐蚀被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主要是由于金属所处环境的温度过高且较为干燥引起的,使金属表层与环境中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被损坏。电化学腐蚀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环境较为潮湿引起的,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后,出现了电极反应,导致金属遭到破坏。 在工业环境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含量较高,还存在着一些挥发物质和一些粉尘,这些介质都会导致环境中金属被腐蚀。如果周围的环境比较潮湿,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就会在水的作用下合成无机酸,这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物质。在工业气体环境中,机械设备的腐蚀主要是由于直接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导致的。这两种化学腐蚀都是一种氧化过程,只是发生的背景有异,化学腐蚀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在超市的环境中发生。 二、设备腐蚀的防护措施 1、设备的防腐结构设计 防腐蚀结构设计指的是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如何防止设备的腐蚀,它不仅包括单个设备的设计,还包括设备间安装情况以及管道系统的布置,也就是系统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避免间隙的产生,许多设备都容易存有缝隙,液体流通不畅的地方易形成缝隙腐蚀,如碳钢、铝、不锈钢、低合金钢等设备都有这种现象。缝隙腐蚀产生后又往往引发孔蚀和应力腐蚀,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良好的结构设计是防止缝隙腐蚀最好的方法。经常存在问题的部位是密封面和连接部位。由于焊接能避免连接部位的缝隙,因此比螺栓连接要好。 避免死角的出现,设备中局部液体残留或固体物质沉降堆积,不仅会在设备操作时局部浓缩或聚集、引起腐蚀,并且会在设备停车时引起腐蚀。设计时要尽量避免死角和排液不尽的死区等。 2、合理使用防腐涂料 防腐涂料法是目前石油化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预防腐蚀的另一重要方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将腐蚀介质和材料之间的接触能够有效的进行阻止,而且将腐蚀电池的通路也能够进行有效的阻隔,对于电阻就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其二,防腐蚀涂料具有一定的缓腐蚀作用,例如一些颜料和其它与之成膜或者水分的反应等,对于化工机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有着缓解的作用。其三,具有相应的阴极保护作用。漆膜的电极电位较底材料金属低,在腐蚀的电池当中可以将它作为阳极进行“牺牲”,这样对于底材金属就有一种保护作用。 3、“一脱四注”的措施 “一脱四注”是脱盐、注碱、注氨(胺)、注水和注缓蚀剂。这种方法能有效的缓解常减压蒸馏设备低温轻油系统腐蚀。因氯化物盐类物质的存在,导致石油化工设备常减压塔顶冷凝冷却系统面临较大的腐蚀风险,降低腐蚀的最根本方法是对石油化工的原材料进行深度脱盐,达到腐蚀介质数量最小化的效果,可延长设备的运行的周期。同时要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腐意识。 三、化工机械设备防腐蚀设计 1、材料选择 碳素钢是机械制造业使用较为普遍的设备材料,其价格较同类材料较低,而且购买较为方便,同时具有易加工的特点。此类材料在普通的环境中不容易发生腐蚀,如果机械设备采用这种材料,也较能满足设备的防腐蚀需求。但是在化工行业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这种材料则不能满足设备防腐蚀要求,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腐蚀现象。因此,在化工企业中,需要选择耐腐蚀的材料才能保护机械设备免受强烈的腐蚀,普通低合金钢则是一种合适的制造基材。 2、机械结构与工艺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机械设备结构设计太过复杂或者设计不合理,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热应力、积尘和积液等,从而设备的某些接合部位发生腐蚀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对机械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防腐蚀能力。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以下要求:①机械部件的形状应该尽量简单。②机械部件表面不能有缺陷或损坏。③机械部件尽量使用一样的金属材料。④机械部件中尽量不要有缝隙。⑤机械表面要使用较好的防锈漆,这样可以避免机械部件和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起隔离作用。在对焊缝涂漆时一定要注意,要保证机械部件的每一个部位,包括接缝处,都要涂漆。⑥在机械设备的设计方面,要尽量避免凹形状的出现,或者在设备上设计排水孔,预防水分在设备上滞留所导致的金属腐蚀。⑦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连续焊接技术,且对焊接处的夹缝要进行合理设计。 3、设备防腐蚀方法 机械设备的防腐蚀方法有很多种,但大都是从金属本身特质方面考虑,尽量减少金属和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的接触,或者是在金属的表面涂上防腐蚀的材料等。电化学保护法主要是利用电化学机理,对设备进行改进,使金属设备变为腐蚀电极中的阴极,从而对设备进行防腐蚀保护,一般主要采用外加电流法和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是指,将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电池的一极,将另一种附加电极作为电池另一极,而且把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然后外加电流,对作为阴极的金属进行保护。牺牲阳极保护法,是指将与被保护的金属材质相同的金属作为阳极,固定在被保护的金属上,作为腐蚀电池,被保护的金属则作为阴极被保护起来。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被很多企业采用,且效果很好。 腐蚀现象的存在给化工企业造成了困扰,因此,防腐蚀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设备发生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腐蚀产生的化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蚀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选择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防腐蚀的两种有效的方法,对化工企业解决机械腐蚀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现场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机电一体化的进步,各行业的生产活动越来越依赖与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在市场需求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石油化工设备的构造与运行也逐渐变得复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的可靠性及其作用以及设备安装现场管理对石油化工设备的影响进行以下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 设备安装 现场管理 化工设备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将原料进行多次加工,经过各种工序最终形成成品,所使用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化工设备在合适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发挥应用功能的能力被称为化工设备的可靠性。 一、石油化工设备科学安装的意义 1.石油化工设备的科学安装直接决定了企业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产品的使用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大量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上得到建设。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石油化工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石油设备构造越加复杂,石油化工生产对于设备的依赖性及设备的可靠性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石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有利于产品的产量与效率的提升。设备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可高效率的发挥设备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二是可有效的避免停产问题。石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能够使其长时间的正常运行,进行生产,降低设备闲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正确的安装石油设备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反之,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维修资金进行设备保养维修等不必要的支出[1]。 2.使施工人员与环境得到良好的安全保障 加强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现场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规章,并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不断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要求,特别对于化工行业更为重视。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可能具备一些危险的性质,若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对社会对人民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了有效的进行安全生产,应从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阶段加以重视。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加强管理,使设备正确组装并运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设备问题导致的爆炸或火灾事故,也能降低工作人员患职业病的机率。企业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过程,是安全管理应重视的环节,应提高设备安装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二、加强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制定标准,扎实基础,构建体系 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应从基础做起,首先应将设备的安装及保养的标准进行量化。其次应合理制定工作标准,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怎样进行设备保养指标的量化,应致力于做好设备安装管理的“四率”,即保证设备安装的完好率、运行率、泄露率以及保养率。安装管理以设备运行率为核心内容,确定各项考核指标,以保证石油化工设备正常投入生产。在指标进行量化后,结合设备的安装及维修制定后续的保养措施,采取工作责任制,制定谁操作谁负责的体制,并建立班组、车间及企业的多级考核体系[2]。 2.安装细致化,管理日常化,保养固定化 在进行制定体系的基础上,把设备维修保养落实到设备的管理活动中去,做好的安装、管理、保养等工作,以高质量、高效率为目标进行施工,并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可在车间采取责任范围的方式进行“机组承包活动”根据生产岗位与维修人员的分配情况,对设备的维修责任区进行划分,可成立以“机、仪、电、操”等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三包”策略,即“包保养”“包检验”“包整改”等机组承包活动。合理的分配小组的职责,使职责明确将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定期举行设备故障检测分析活动,使工作人员进一步的了解设备的相关技术性能。 设备的完好率是直接体现石油化工设备技术素质优劣的指标,也直接反映了设备安装与维修保养的质量。对此,可在车间定期举行设备状态故障检查活动,由车间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成立设备状态故障检查小组,对石油化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对设备的运行与故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致力于加强“三级四检”从根本上降低设备故障。“三级”是指班组、车间及企业对设备的三重检查。“四检”是指企业机动部的月检、车间的周检、专业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的日检、施工人员的巡检等。机动部的专业管理人员应每日到车间,对专业管理人员等的日检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正确引导员工按照操作规章等进行作业。在施工人员的巡检时,主要采取人体的感官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分析,着重对重点部位与易故障部位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及时上报。用这些方式来判断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正确性,并分析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等,将化工设备的隐患在安装过程中就做好防护。此外还应做好设备的润滑,并满足“五定”与“三过滤”。润滑是石油化工设备安装与保养的重要步骤,在石油化工设备安装与维修中,相关人员应重视其中三点:一是将施工人员职责细化并制定详细润滑标准,做到定时、定人、定量、定点、定质等“五定”。使施工人员对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油类别得到明确的认识,并采取图表的形式做好记录,使石油化工设备每个安装工序都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监管;二是针对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多个润滑点,配置适当的润滑工具,做好过滤工作;三是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巩固设备的安装与维修。 3.加强人本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 在石油化工设备安装中,认为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使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取得优秀的结果。因此,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中,应始终把更新施工人员的思想观念以及提高综合素质为重要工作进行狠抓。并在石油化工设备安装时举行“降低设备故障,便是获取效益”的主题讨论会议。使员工在进行设备安装时从被动做好安装转变为主动做好安装。对于设备安装现场的管理,不仅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理念,也应不断加强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与维修技术,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员工在设备安装与保养的工作上具备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设备的安装现场的管理中,领导层的重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各级领导应共同协作,将设备的安装列入企业重要的工作日程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石油化工设备在安装现场的管理工作,做到最好[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现场管理,对设备后期的正常运行及企业的盈利,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现场管理中应重视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以加强设备的效率重点,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管理思路。结合石油化工设备的实际情况与上诉观点,了解石油化工设备科学安装的意义,制定合适的标准,构建完善的体系,将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列为工作日程,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使石油化工设备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强化石油化工设备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发展,设备的逐渐向规模化、精密化和智能化发展。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中所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对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实现石油化工设备管理质量的发展与提升,此问题备受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以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研究对象,针对设备管理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维修;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离不开设备,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水平高,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装置停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化工设备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1、化工设备的管理概述 1.1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 (1)设备种类繁多,规格复杂。化工生产工艺复杂多样,生产条件苛刻,化工生产大部分是在高温、高压及密封系统中进行。必须由各种各样的设备来适应。 (2)石油化工装置的介质复杂。石油化工生产接触到的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特点。 (3)石油化工行业属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需要多学科合作,集中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工业更多的利用催化、高温、高压等技术。 1.2石油化工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性 化工企业复杂而又苛刻的生产工艺条件对设备有很高的要求,设备是一个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化学反应过程的连续稳性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如果由于设备的缺陷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事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设备缺陷造成装置停工,也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从整个设备管理过程来看,设备选型可靠性和维修可靠性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中是相当重要的。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这两部分带来的费用投入。 2、化工设备管理措施 强化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寻找新新思路,探讨新方法,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管理,提升预知维修设备的水平,设备全年检修时懂得取舍,设备管理制度要注重实效,注重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 2.1全员参与管理。设备真正的使用者是一线的操作人员,因此,要想强化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设备管理部门的任务,也要让全体的工作人员参与。一线工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石油化工装置一般要求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防护和消防器材,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2.2提升预知维修设备的水平。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化工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为了提升设备的利用率,我们不能等设备处理问题才进行维修维护,要做到提前预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工作。例如,石油化工企业里面的仪器仪表要定期进行检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要严格按照规程由专业队伍进行定期检验。这样提前对设备进行保养,对于设备和安全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 2.3设备管理制度要注重实效。石油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高危的生产行业,其设备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明,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一定要注重实效。设备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出来的,制度要随着生产条件的技术改进而不断的革新,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效果,对制度进行相关的改动,以期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设备使用人员一定要在使用设备的时候,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使用,不能只对制度当作一种形式。同样,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也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对于那些不按照制度违规使用设备的人员,要予以相应的惩罚,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2.4注重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培养良好的管理人员是非常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作为石油化工企业,一定要挖掘人才潜力,定期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在管理中学会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比如在线监测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等。同时,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个人来说,一定要不断的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寻找相关资料补充最新的设备管理工作,这对于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关部门的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要多加强交流,通过相关的交流,学习更多的设备管理知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企业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 3、石油化工企业维修措施 3.1制定维修策略的维修方式 定期维修。通常也称计划维修,是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维修的传统体制。这种维修体制的优点是可以有计划地利用生产空隙离线操作,人力、备件均有充分的准备。对于故障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设备,这种维修方式仍不失为一种可利用的方式。但对于复杂成套、故障无时间规律的设备,这种维修方式就不适合;视情维修。通常也称状态维修,是根据状态检测出的故障模式决定维修策略;事后维修。是无需任何计划的维修。但必须在人力、备件、工具上有一定的准备和保障。成本较低,可以当作最后考虑的一种维修策略。 3.2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先进的维修技术,诸如氩弧焊、等离子焊、电刷镀、热喷涂、镶嵌、粘接等修复技术已在石油化工企业得到应用;各种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维修机具,诸如各种液压吊装、 高压清洗,机械抽芯等维修施工机具广泛得到应用,既提高了效率又 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维修施工质量。另外,X射线、γ射线、超声波、磁粉、涡流、表面着色渗透等探伤及金属光谱鉴别和现场快速分析等手段也在设备维修施工中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加热炉内衬耐火纤维喷涂及油罐表面刷涂隔热降温防腐涂料等高新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维修中广泛得到应用,获得了节能的突出效果。这一切都大大地提高了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的现代化水平。 4、总结 通过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与可靠性、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合理安排设备资产的运行、检查、维修等各项工作与相关资源的配置,大大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提高设备资产对企业高效、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能力这一核心效益目标。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和方法技术的分析 摘要:由于石油化工装置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都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性大、安全要求高等特点, 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石化企业安全风险管理, 以实现系统安全目标。本文说明了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检测提供了方法和具体的技术防范措施。 关键词:安全风险 石油化工 设备 评价 方法技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的动力,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维持国家石油的安全及时供应,是确保我国有充分的能源供应的前提,作为我国的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应当强烈意识到现代化石油供应的重要性,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一、石油化工实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我国的供油网络设备覆盖整个中国,许多为无人区,如石油化工设备受破坏,要进行修复,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未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确保这个庞大的网络正常传输,风险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由于石油化工设备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才能运行,延长设备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可以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因此,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措施方案。 二、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关事故资料,原则是要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评价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设计意图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 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通过识别石油化工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建议风险控制措施。 4.故障树分析 将导致石油化工设备事故的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 5.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以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计算暴露面积、财产损失、停工损失等事故损失后果,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三、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预防性维护措施 1.维护设备的生命周期和预防性 结合维护经验,对设备进行生周期成本分析,测算设备生命周期,量化设备维护管理,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新。 2.加强设备检、维、修管理工作, 尤其是设备选材和运行状况 稳定原料性质,提供平稳的床层温度和催化剂线速;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排污;严把安装质量关,降低应力水平;严格遵循加热管道的焊接规程,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加强工艺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内外取热操作规 程操作,严禁干烧。 3.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 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类型有:光电液压等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等.全新的数字监测管理模式,具有快速处理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而且发挥了宽带网络的优势,可以对管道监测系统远程、实时、集中、全面的掌握,通过全面的监测,将前端管道的参数通过网络摄像机视频采集、流量测试设备,通过网络摄像机的数据通道一起转换成 IP 数据包,将数据通过解码器将视频显示出在电视墙或大屏幕上,后端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无法预知不定时活动区域,采取移动侦测,对有语音监控需求的环境,准确、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关联事件。对于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如果设备的空间跨度大,可以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 4.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操作方案 加强三旋运行监控: 在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三旋压降正常为13k p 左右。石油化工设备实行二级维护,一 级维护是全员维护,设备按区域承包到人。重要设备在一级维护基础上实行二级维护,每周一次,由区域主管工程师负责,检要设备运行状况,监督一级维护的 维护质量,并进行可预见性维护及故障处理;对重大关键设备再实行每月一次的特别护理。实行分级维护可以使维护人员的职责明确,突出重点及关键设备,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减少石油化工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 石油化工设备的风险防范及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对系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确定重点管理的对策和范围, 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不但在石化行业, 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 这样使管理者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 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浅析石油化工设备防腐的有效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可是腐蚀问题在石油化工中造成的损失越发严重,因此在石油化工行业设备防腐蚀的安全防护与管理方面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和减少石油化工行业内由于腐蚀产生的巨大损失。本文旨在讨论石油化工行业中设备腐蚀现状及各种腐蚀原因还有对化工企业如何做好防腐蚀管理工作进行论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防腐、管理措施 一、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的机械设备在受到的腐蚀之后,不管是这些设备呈现出来的物理性能,还是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方面性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腐蚀较轻的情况下,这些设备的美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腐蚀严重的则会影响到设备正常使用寿命,这些都将影响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关于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问题,就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腐措施,进一步提升这些设备的抗腐蚀能力。 二、设备腐蚀的原因和种类 1.腐蚀的定义 广义的腐蚀指材料与环境间发生的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而导致材料功能受到损伤的现象。狭义的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环境发生的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或物理溶解作用而导致金属损坏。最直接来讲就是,材料的自身功能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损伤,而这种损伤的直接原因就是腐蚀,其产生原因往往是环境和材料之间所产生的电化学和化学作用。这种损伤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化工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因为其机械设备产生损耗之后,在机械性能、色泽、 外形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化工机械设备的损坏,进而让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的增加,负担加重。所以现今化工及化工相关的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采用有效的积极防腐举措才能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能力。 2.设备腐蚀的原因 设备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含有较多的SO2、H2S、CO2、卤化物、硫化物以及盐雾等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或者是阴潮的环境中发生了相互反应,这些设备本身结构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发生了化学以及物理的反应,最终导致发生腐蚀的结果。 3.设备腐蚀的分类 从腐蚀的外观形态看,金属腐蚀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全面腐蚀一般表面均匀覆盖着腐蚀产物膜,在不同程度上能使腐蚀减缓,如高温氧化和易钝化金属(如不锈钢、钛、铝等)在氧化环境中形成的钝化膜,都具有良好的保护性,甚至能使腐蚀过程几乎停止。全面腐蚀分布较均匀,危害较小。局部腐蚀的腐蚀反应集中在局部表面上,又可分为电偶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缝隙腐蚀、小孔腐蚀、磨损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在化工生产系统中,由于局部腐蚀造成的化工机械的腐蚀损坏事故要比全面腐蚀引起的事故多的多,因此,对于局部腐蚀的研究与控制愈益受到重视。 金属腐蚀按机理可分为物理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等。物理腐蚀是指金属由于单纯的物理溶解作用所引起的破坏。许多金属在高温熔盐、熔碱及液态金属中可发生这类腐蚀。例如用来盛放熔融锌的钢容器,由于铁被液态锌所溶解,钢容器逐渐被腐蚀而变薄。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反应引起的损坏。通常在一些干燥气体及非电解质溶液中进行。反应过程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无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时产生的电化学反应而发生的腐蚀。它的特点是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是很普遍的,为人们所常见,其腐蚀原理与原电池一样。 笔者按照腐蚀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以及表面现象等,将腐蚀现象有效的总结划分成为以下几点:①高温氧化腐蚀;②剥层腐蚀;③点状腐蚀;④晶间腐蚀;⑤缝隙腐蚀;⑥焊接应力腐蚀;⑦疲劳腐蚀;⑧电化学腐蚀;⑨工业大气腐蚀。 三、设备腐蚀的防护措施 1.设备的防腐结构设计 化工设备的防腐要从设计阶段开始,在设备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运用有关腐蚀和腐蚀控制的全部经验和知识,设计出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既经济又安全的设备和装置。这样的设备既能符合工艺过程的需要,又能保证使用寿命长和降低生产成本。具体说来,防腐蚀设计从设计到运转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时的防腐措施、制造施工时的防腐措施、设备安装时的防腐蚀措施以及设备运转时的防腐措施。 首先,防腐设计包括强度设计、正确的防腐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防腐保护方法的选择;其次,制造质量对设备腐蚀影响极大,某些材料从耐蚀性来说是好的,但制造质量达不到要求,设备也不会达到预期的防腐效果。制造时应充分考虑包括防治腐蚀在内的加厂、装配及制造过程中的管理;再者,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安装不正确,会导致改变流体流动状态和流速,在一定环境下还会导致应力腐蚀破裂。安装时的防腐措施主要包括包装、运输、施工、装配时的防腐问题,而在安装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非金属材料质脆、强度低的特点;最后,设备运转时的防腐措施包括正常运转时的防腐管理,异常运转时的早期排除、维修、保养、监控、开车及停车时的防腐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避免死角的出现。 设备中局部液体残留或固体物质沉降堆积,不仅会在设备操作时局部浓缩或聚集、引起腐蚀,并且会在设备停车时引起腐蚀。设计时要尽量避免死角和排液不尽的死区等。 (2)避免间隙的产生。 许多设备都容易存有缝隙,液体流通不畅的地方易形成缝隙腐蚀,如碳钢、铝、不锈钢、低合金钢等设备都有这种现象。缝隙腐蚀产生后又往往引发孔蚀和应力腐蚀,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良好的结构设计是防止缝隙腐蚀最好的方法。经常存在问题的部位是密封面和连接部位。由于焊接能避免连接部位的缝隙,因此,比螺栓连接要好。 2.“一脱四注”的措施 “一脱四注”技术自19世纪初发展至今,一直是被国内外的石油化工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防腐措施,“一脱四注”主要是脱盐、注碱、注氨(胺)、注水和注缓蚀剂。这种方法能有效的缓解常减压蒸馏设备低温轻油系统腐蚀。因为氯化物盐类物质的存在,导致石油化工设备常减压塔顶冷凝冷却系统面临较大的腐蚀风险,所以,降低腐蚀的最根本方法是对石油化工的原材料进行深度脱盐,达到腐蚀介质数量最小化的效果,进而可以延长设备的运行周期。 3.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腐意识 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工程人员、管理人员在注重企业生产同时,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防腐蚀工作的有效机制,使他们在安排生产、指导生产的同时要对企业所属设备防腐蚀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只有从思想上、组织上落实,防腐蚀才能真正从源头抓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合理使用防腐涂料 防腐涂料法是目前石油化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预防腐蚀的另一重要方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将腐蚀介质和材料之间的接触能够有效的进行阻止,而且将腐蚀电池的通路也能够进行有效的阻隔,对于电阻就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其二,防腐蚀涂料具有一定的缓腐蚀作用,例如一些颜料和其它与之成膜或者水分的反应等,对于化工机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有着缓解的作用。 其三,具有相应的阴极保护作用。漆膜的电极电位较底材料金属低,在腐蚀的电池当中可以将它作为阳极进行“牺牲”,这样对于底材金属就有一种保护作用。 四、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相比较,其生产设备的腐蚀速度相对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有效、经济的防腐方法,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进行设备改造和完善生产工艺,才是21世纪中国石油化工企业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中关于材料质量控制分析 【摘 要】随时石油化工业的不断飞速发展,石油化工的最为主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设备制造。制造石油化工的设备的过程需要协同多个专业,是一个需要很多技术的复杂过程,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质量,实际操作也比较困难,并且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材设备,而且检验的标准也相对比较严格。因为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石油化工设备的制造,所以其过程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质量的检验也必须要严格控制。制造石油化工设备的材料也需要很多品种、较高的质量和高标准的检验,因此在制造设备时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是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制造;材料;质量控制 1.常见的材料质量问题 1.1设计选材的设计考虑不够周全 例如某乙烯工程的配套项目——动力中心单元使用两个月之后,该单元中2#分汽缸套在温度计表面的保护管表面被腐蚀,腐蚀坑深达1.2mm。 分汽缸为12Cr1MoV材质。因为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周全,忽略了该温度计具体的使用环境以及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外在环境和自身材质的变化,因此便使Cr-Mo系列低合金钢很容易产生腐蚀。因此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保护套管。 1.2没有落实材料订货的技术要求 在某设备安装中,按《技术要求规格书》的设计规定,要对所需的不锈钢管配件进行相关试验。但是随机抽检设备资料时发现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中没有相关的试验结果。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设备制造厂没有完全了解并且掌握所提出的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没有向供货商提出具体的质量和技术的相关要求。 1.3材料的质量审核重视度不够 检查某动力设备档案文件时发现这些问题:螺栓、螺母的质量检验报告中,螺母的化学成分中Mo 元素质量分数不符合相关标准中4 级螺母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螺栓的质量也存在一定欠缺。 材料的质量检测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因为检验人员不熟悉标准对工作不负责任另一个原因是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的重视度也不够。产品质量保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材料质量证明书,它是满足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的重要保证,如果质量证明书出现了问题那么相关的材料的质量一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 1.4焊接材料选择不恰当 在石油化工设备制造的具体工程实践中,主要是使用焊接方式连接钢制设备,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焊接质量问题引起的。石化设备制造的难点之一就是控制焊接的质量,同时也是整个石化设备最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所以要对焊接的实际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这需要不断地完善工作程序和相关制度。 2.设备制造中的材料质量控制 根据上文分析,具体制造过程中控制材料质量的几个关键点,随着石化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材料工程的复杂化,控制设备材料的质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检验方式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2.1设计环节的材料质量控制 使用设备的单位的设计任务应该交由和其水平相当的设计单位来完成项目所需的相关设计任务。通过设计图详细了解设计意图并分析其技术要点的设计的可行性。重点是关注设备的\质量和其安全性。 选用设备材料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工作任务,应该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来选用材料,选定合理的材质。所以,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选出最为合理经济的选材方案。要完全掌握和理解相关标准以避免因误解产生的一些质量事故和矛盾。为了防止因选材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要严格审核判断产品的质量。 2.2对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要强化 制造设备的单位要根据设计和工程技术要求编制好采购文件,做好彩果过程中的相关调查和评审工作。因为焊接材料和相关消耗材料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如果货源或材质发生变化就必须和原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已得到材料变更手续。 单位制造设备时,质量体系的运行应该被相关监管部分严格监管,可以采用抽样方式对采购部门的进行实时的质量监控活动。但是要对材料计划材料质量和材料制造单位的选择等等要警醒重点抽样调查,以掌握质量标准的落实和转化情况。 2.3材料的验收和检验要强化管理 材料入库时质量控制夫人关键点是材料检验和验收的整个过程,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陆续出现,这就一者需要检验部门要对工作程序和检验制度做好相应的完整和调整工作,从制度和程序等各个方面做好质量控制的保障工作。同时还要对检验人员的业务技能做及时定期的考核和培训,以尽可能快地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提高质检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质量监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检验部门的制度落实和完善情况。 2.4对材料的保管、发放和使用要严格管理 报关材料必须具备合格的堆积场地和厂房,要满足材料存放的相关必备条件。从材料入库开始在后续的一系列过程中要做好最重要的标记管理工作。每一种材料都要尤其固定可辨别的标志,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标记方法制度。如库场的待检材料、合格材料和不合格材料的分区隔离标识,材料标识及其检验试验状态标识等。监管人员应抽查材料标识程序的实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3.结语 控制石油化工设备的质量问题涉及到形成设备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而控制设备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设备制造时所用材料的质量,这个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最为关键的保证因素。选用了不合适的材料,不仅仅会引起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留下事故隐患。所以,材料关一定要严把,材料的选择要合理材料的订购要正确合适,质量检查过程更要严格细致。只有整个制造系统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才能使设备的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以满足发展石油化工工程的具体要求。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 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大了兴修水利工程的投入,在新建项目方面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多,水利工程发挥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予以重视,从而提高项目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简要探讨了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项目管理 问题 探讨 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加大。尽管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所提高,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无法满足相关标准。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加大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力度,进而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1 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质量管理的目标不清晰 尽管现今很多项目都提出“一流项目”、“优质项目”等标语,然而,这些标语的内容并不清晰,很难精准、客观的达到项目质量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大面积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因为受到人力、物力等局限,很难确保检查工作的深度及力度;其二,项目的建设企业及设计、监理、施工企业可能属于相同的区域或部门,很容易造成行业保护、地方保护问题,影响质量管理工作。 1.2 建设流程无法落实 很多水利工程项目都属于公益类别的工程,通常没有直接的资金收益,投资的方法也多以国家、政府投资为主,所以,很多建设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放置在获取投资方面。当拿到建设项目资金以后,并未严格遵照相关流程开展工作,从而为竣工的验收工作造成阻碍,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 1.3 施工期间监管不严格 在施工期间,工艺十分粗糙,质量问题较多。尽管编订了施工方案、作业流程等,却无法严格落实。另外,质量的记录也都存在闭合性低、完整性差、精准性不高等问题。同时,在施工期间进行的生产型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整理、总结等内容也不全面。 1.4 从业人员素养较差 一些现场质量监管从业者自身的专业技能较低,责任心较差,无法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实施监管工作;同时,施工从业者素养较低,经常发生偷工减料等问题。 2 水利工程项目加强施工管理的方法 2.1 制定目标,理清思路 遵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将目标划分为:时间目标、成本目标、其他目标等多个类别,然后明确系统网络的结构构成。同时,加大基础指导方针的软力量建设力度。软力量建设指的是在进行各个环节期间,需要从政治角度入手,让其同相关标准、法规相吻合。保证管理体系的顺利工作,网络通畅、快捷。保证价值链的管理始终处于核心,全面发挥协同、协调功能。冲破以往低效的管理禁锢,推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各环节质量的控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改进并完善管理标准,对核心的业务环节进行优化,缩减成本投入,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进行施工管理期间,基于成本管理的前提下,分解项目、控制项目、对项目的各个内容进行核算。将项目安全、项目质量及项目进度作为总纲,严格遵照“堵漏、节支、增效”的要求,实行全成本、全过程的控制工作,从而保证水利项目施工质量,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2 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 想要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入手:其一,在进行项目评估工作期间,需要基于预算的定额前提,同自身企业的管理能力相结合,遵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标定施工成本定额,并以此作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指导标准;其二,在编订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期间,需要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对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行预测、计算,之后遵照评估的结果对项目责任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考量,清楚利润的指标,结合其他标准创建项目的奖惩、考核制度;其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项目自身特点及管理需求开展工作,依据可靠性标准对成本中心及费用中心进行划分,从而为成本费用的考核、归集工作奠定基础;其四,遵照可靠性标准对项目目标的责任成本预算进行二次分解,将分解后的内容划归到各个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内,以此当做其考核及奖惩的依据。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个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的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与奖惩,找寻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五,不断改进并完善项目的内控标准,例如:创建员工责任标准、费用支出授权标准、资产安全管理标准、施工场地管理标准、合同管理标准、业绩考核标准等,同时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进行工作,保证项目高效、有序、标准的施工;其六,加大上级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及时找寻成本管理工作中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尽快予以纠正,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 2.3 加大标准建设力度 因为水利项目的规模较大,内容较多,项目较为分散,流动性较强,缺少量化、硬性的生产标准,责任考核落实性较差,事故隐患自身的预测性较弱,从而造成日常管理工作十分混乱,从而引发各项施工事故产生,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水利项目管理工作来讲,标准建设是其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创建完善的标准规定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管理控制全面落实。创建优良的内控运转标准,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当前社会的要求。加大施工企业标准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员工自身与团队的能力,以点盖面,产生辐射类型的控制网络,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主题,提高企业形象,不断找寻施工管理的新途径,探究更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成为了每一个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所共同奋斗的目标。唯有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标准,才能够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保证企业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下获有一席之地。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现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发展,特别是现在的电力工程这一领域的发展幅度很大,但是电力工程的发展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领域的行业特点做一个介绍,而后对目前的电力领域的项目管理状况做一个深入的剖析,然后将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实际做对比,并且找出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最终得出了对于我国电力工程的项目建设应该要发展的方向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现况;项目管理 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在电力工程这一领域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企业,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相比之前电力工程建设的初期也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系统发展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直接阻碍了电力工程的继续发展,因此要保证电力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必须要认识这些问题,并且想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领域的行业特点做一个介绍,而后对目前的电力领域的项目管理状况做一个深入的剖析,然后将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实际做一个对比,并且找出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最终得出了对于我国电力工程的项目建设应该要发展的方向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1 电力建设工程特点及项目管理现况 电能因易于转换、传输、控制,从19世纪80年电力工程年代以后,已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 作为能源的一种形式,电能有易于转换、运输方便、易于控制、便于使用、洁净和经济等许多优点。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已逐步取代了作为18世纪产业革命技术基础的蒸汽机,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 1.1对于电力工程,由于它的行业特殊性,也就使得电力工程和其它的工程项目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电力工程的行业特点:配套设备多、建设项目规模小而分散、施工单位素质参差技术密集、协作单位多、资金密集、质量安全要求高、建设周期长等。 1.2由于电力工程建设这个行业具有垄断性的特征,因此很多的电力公司都是具有自己的三产公司,对于电力工程的监理公司也不例外,它就是电力工程公司的一个三产公司,而对于这样的三产公司,它由极强的依附性。也正是由于它具有这样的特征,就导致了在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之中还有很多的传统管理方式,这种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管理方式就导致了在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2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工作主要有:设计与施工发包分析、确立项目目标、价值工程、选址分析、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估价、备选方案分析、监督及设施管理等。由于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其具有一次性以及独特性的特征,所以工程项建设的完工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项目管理恰好就可以运用相关的管理支持、专业技能减少这样的不确定性,并且满足业主方的实际需求。在投资、工期和质量三者这件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让业主方获得最大的效益。 3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按照上文所说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涵,结合我国当前的电力工程的监理公司的管理状况,发现其中的差别其实是很容易的。当前虽说已经有很多的监理公司对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有所负责,但是这些也是不系统的,不全面。绝大部分的监理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3.1发展到如今,电力工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还依然存在,也极大的限制了企业项目管理的改革之路。 3.2由于发展的快速和,导致了现在很多的监理企业形式各异,良莠不齐。 3.3监理企业制定一些政策的时候最初的考虑往往都是基于其它方面的,并不满足监理制的初衷,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对于监理企业的全面发展不利。 4 电力工程推行项目管理 在电力工程这一领域推行项目管理这一模式有着很大的好处:提高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减轻业主的工作强度;降低工程成本,便于设计方案优化;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便于工程协调。 当前的监理企业制度予以改革,要与母体彻底独立出来,在人力资源招聘,市场业务拓展,职工福利待遇确定这些方面都要和国际企业相一致,改善企业发展道路,向项目管理公司这一方向发展。于市场要主动开拓,宣传工作要做好。当前我国的政府或者私营企业主作为业主方时都不太懂项目管理,所以公司一定要大力加强宣传。必须要主动的去占有市场,而不能指望掉馅饼,很有可能业主方是不能提出项目管理招标的内容的。 建立并且完善资料信息系统,因为项目全过程的管理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只有这样,在需要资料的时候才方便拾取,也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工作展开做好准备。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论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 摘要:施工项目管理是针对项目这一对象进行管理的,而项目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管理的目标,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凭借全程、全面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这一手段的运用将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与预算管控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又能依据规定的质量施工以圆满完成项目。下面,笔者将主要就施工项目管理的特性与内容展开有关的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详细的控制措施分析 1.1 控制施工进度 所谓施工阶段,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实施详细地实施管理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仅是耗时最久的管理阶段,还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加之要时刻应对时间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对工程展开动态式地管理。 1)探索调整原先的施工进度并执行施工计划的施工进度控制手段主要有控制、规划、协调三个。 2)规划,指的是在施工项目全面实施过程中确立施工项目分进度及总进度目标并编制相关的进度计划。 3)协调,顾名思义,就是协调和施工进度存在关联性的部门、单位、施工之间的关系。 4)控制,指的是在施工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对比施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后若偏差产生则应及时应对调整。 1.2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 1)有关单位的影响:最主要对有关单位作好协调工作,以达到我施工单位工程顺利进行。做到甲方影响有签证,平行施工单位影响有甲方认可。 2)施工条件的影响:在客观条件影响下,使工期发生了偏差,需要及时与甲方沟通,取得甲方认可。 3)技术失误:在技术交底过程中,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工人对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达到100%。对各施工环节熟练掌握。 4)施工组织管理不利:在施工之前编制好施工计划,主要对施工顺序进行反复推敲。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制定。 5)意外事件的出现: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是避免不了的。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认真的态度。作为项目经理要分析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对工期进行动态的控制以保证工期。 1.3安全管理 确定安全生产目标: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中毒事故”。对于安全的管理要依据以下六项原则执行: 1)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和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 2)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安全管理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清除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3)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涉及的,生产涉及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的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的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坚持全员、全进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其管理就是意味着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预防新的危险因素。 1.4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是做为一个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控制成本的措施:①办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购料单的管理。②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与施工预算进行控制,指出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③以某一段时间为一个周期,对成本发生进行核算比较,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正确处理。④定期检查。 施工中成本控制情况,发现情况主动处理。具体办法:①以施工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包括人、材料、机械要用的机械;②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 二、施工项目管理的特性与内容 施工项目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寻求高效实现项目目标的方法,基于项目经理负责制依据其内在逻辑规律如何有效组织、计划、控制、协调项目从而适应内外部环境并高效组织施工,从而在实现合理优化组合配置生产要素的同时确保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凭借着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达到项目目标,进而让企业得到的综合效益有所增加。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 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人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地、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三、建筑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相互作用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3.2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及时向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制定供货商和分包商的奖惩办法,促进关键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 四、结语 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工程项目管理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健全如今的管理体制,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大方向发展,认真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充分保证施工生产任务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并创造出更多的令用户满意的建筑产品。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关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的分析 【摘 要】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深入,不同的管理模式均出现了不同的缺陷,尤其是在集团施工企业体现的更为明显。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精练、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施工组织安排是否科学等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的盈利程度。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对集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集团施工企业在努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逐渐陷入“中标难,中标后盈利更难”的困惑。盈利难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目成本控制不了,直接导致产值利润率每况愈下、流动资金匮乏,出现“没活活不了,有活难赢利”的怪现象,企业生存步履维艰。虽然措施不少,但亏损项目却越来越多,很难从整体和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思考。笔者仅从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谈谈看法。 1 传统三级管理模式 通过多年来对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我国施工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粗放性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变迁。加强了项目成本计划管理在施工生产中的运用,如限额发料、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等。尤其是项目法实施以来,集团施工企业多采用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总公司、子公司、工程队三级管理),明确了各级管理层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加强了施工、质量、安全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项目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1 子公司各自为战,很难发挥集团作战的整体效应。集团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后,一般将施工任务分段划给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仅根据自己承担的施工生产任务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施工,这就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使用率低下,而相互之间又很难进行调配,造成集团作战资源不能共享,经济效益流失。 1.2 项目管理责任无法明确界定,三级管理机构相互推诿责任。较多的集团施工企业原为国有施工企业,虽经改制成公司,但资产主要还是国有资产。由于机构重复设置,三级管理层在履行各自职责或管理失控时,相互推诿责任。结果造成出现问题责任不明晰,到最后谁也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 1.3 对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现场管理五花八门。由于管理者对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各自推行不同的现场管理方法(如在作业层的使用上,有的用职工、有的用架子队、有的甚至使用整建制的民工队;设备租赁有的按月、有的按台班等等)。成本控制方法和力度各不相同,同样的项目盈利程度不一。在进行成本分析时,管理者又能找出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无法进行真正的对比。 2 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 随着对项目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三级项目管理存在明显问题,不断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去掉工程队一级管理机构,进而发展到在去掉工程队一级管理机构的同时,对参建子公司组建的项目部进行了集中管理,加强施工组织,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租赁进行集团招标,资金集中调度等管理手段,即实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该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三级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 2.1 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优点 2.1.1 统一施工组织安排,在资源配置和调配上拥有一定的权力,大大提高了集团作战能力,减少资源浪费。 2.1.2 对大宗材料和设备租赁进行招标采购,发挥集团购买的优势,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和设备租赁单价。 2.1.3 指导工费单价,尤其是劳务分包单价,有效控制了工费开支。 2.1.4 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将有效的经济资源运用到工程项目最需要的地方。 2.1.5 在整个项目推行统一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一改过去按预算单价进行分解的做法,明确了管理层(局项目部)和作业层(子公司项目部)的成本责任,使作业层成本更接近实际。 3 项目直管模式的设想 针对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做到项目核算真实反映耗费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开始探索项目直管模式。 3.1 项目直管模式的优势 3.1.1 统一施工组织,有效配置、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是加强项目管理前提条件,项目经理部有权、更有责任根据项目部总体施工组织规划和目标,充分利用管段内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效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周转材料周转次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和闲置。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3.1.2 有利于在项目范围内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完善责任考核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有了统一的项目管理,有利按统一的取费标准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防止成本控制脱节,按管理制度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奖罚。虽然项目部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但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代表各自的单位,只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3.1.3 促进项目管理和科学技术的交流。总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在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方面各有所长,拥有不同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推行项目直管模式后,来自不同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互交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3.2 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推行项目直管模式,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调动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防止总公司与子公司争任务,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3.2.1 经济资源的投入问题 由于合伙型项目部是一个临时机构,无生产资源,工程中标以后,总公司根据项目生产经营的需要,要约有资质子公司,等额(也可按约定比例)出资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其经济资源的投入分为货币资源、物资和设备资源。 (1)货币资源:合伙型项目经理部成立后,根据合同履约和施工组织安排,确定项目起动所需资金(含新购设备的购置费),等额(或约定比例)由总公司和应约子公司共同出资。 (2)物资资源:为充分利用总公司和子公司现有物资资源,可与项目部进行协商同意,按其市场价值调入项目经理部,其价值可抵出资额。 (3)设备资源:对经项目部同意调入机械设备,按该设备市场租赁价格和工程所需工期,计算租赁费总额的现值抵做出资额,租赁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摊销。对提前退场的设备,相应子公司应及时补足差额,设备所有权仍属原单位。 3.2.2 人力资源的配置、考核和安置问题 项目部所需管理人员,由总公司和子公司按计划共同推荐,经考核审查后择优录用。人事关系调配归总公司,人事任免权归项目部。为鼓励各单位推荐精兵强将,防止“卸包袱”式推荐,可建立一系列奖励和约束机制。比如:人力资源可占其出资额的一定百分比,对不能胜任工作退回的人员按其职务高低相应扣减其出资比例,直至扣完人力资源出资比例为止。项目管理人员的考核由监管机构和项目部两级机构进行,项目领导归监管机构考核,项目一般管理人员归项目部考核,考核合格继续留用,反之予以退回原单位。项目完工后,管理人员可优先向新开工项目推荐,剩余人员返回原单位,由单位妥善安排工作。对表现突出人员,项目部可给予一次性特殊奖励,并建议相关单位给予提拔。 总之,项目管理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者将全面负责进度、安全、质量和效益的管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企业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措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的相关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管理人员的需要,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加快建筑项目工程的完工。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实施的意义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最后总结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虽然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的同时,但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我们要积极创新和改进项目工程管理方式和途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对体制进行创新,才能使项目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实施的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主战场,它不仅可以成为企业形象展示的窗口,还可以成为企业的源泉来使经济效益有保障;它甚至还可以成为摇篮来培养和造就企业的管理人才。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具体会通过组建分级管理机构的形式来实施项目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达到按期给顾客提供既安全又优质产品的目标,实现经济收益。实际证明,在质量监控、资金管理、施工管理和安全保证等方面,组建分级管理机构的模式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冗余、无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等。而且项目管理随着我国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工程环境也日益变得复杂。在对以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需要对项目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上不断摸索,最终使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 要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首先,创新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其次,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工程所在地址与地方关系密切,办理完善的手续和处理方法对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必要的,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项目管理中,涉及到工程的诸多方面,同时与地方有着密切关系,不能够盲目、无计划地施工,要协调和处理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关系,这对项目管理好坏有直接的联系。然后,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目前,由于工程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大,在一般工程项目中都是通过多个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个参建单位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完善和不恰当,则容易造成在建设之中出现了扯皮返工等现象,因此,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协调好,避免发生各种冲突,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能够有效控制,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场管理进行创新,保证各个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最后,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综合体现了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质量。通过对代建、监理、施工单位等各项目参与方的制度性、严格合同履行等全面、全过程项目管理来实现业主委托的最终项目目标。 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1、对观念进行更新,重视机制的转换 想要在观念上进行更新,企业首先就要完成项目管理经营机构的转换,而此转换应该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契机,然后以对职工进行深入的形势与任务教育为基础来对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进行改革。从机构上来说,为了使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得到强化,突出合同的中心管理地位,企业应该对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和施工管理部加以设立,以克服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互相脱离的弊端为主要目标,将市场合同部与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财物管理和结算管理集成一体。为了使适应工程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和设备新需要的问题得到解决,企业需要在足够的重视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工程技术部,并为创造最佳效益和建设一流工程提供技术方面的有力支持。 2、重视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建筑企业应该把成本意识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的措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发动全员参与,让企业所有员工足够重视成本控制和管理,使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另外把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建立起成本索赔的连锁链,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在成本节约中所担负的责任,看到自己在成本目标锁链中所处的位置,保证每一环节都必须对上一环节进行监督。要想落实好成本管理,首先要提高员工素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培训措施,使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使其创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领导干部的原单位选拔制度加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单位领导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且要在市场法则优胜劣汰的基础上来减员增效的同时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经营者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被建立,从而使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重视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通常情况下,分项工程多、合同管理和施工管理难度大、规模比较大等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减化生产关系,就需要建筑企业以精干主体为出发点,把管理形式从传统的金字塔式变为扁平式。虽然不同的工程项目在管理重点上是不同的,但项目管理始终是以项目成本核算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为核心,这两个核心制度的落实与否,是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协调有序实施工程项目的保证。所以建筑企业内部要通过对市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监督机制和用人机制等有效机制的完善,来使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以保证。 4、健全与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 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保证员工遵守相应的制度,能够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各项标准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各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并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保证员工遵守各项制度,并将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严格落实,奖惩分明。对于认真执行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落实的部门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证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能与作用。 5、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提高的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就要不断的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创新,会让这个工程的团队在精神中团结和整体实力上升至少一个档次,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够生存,也只有生存下来才能够有未来,而且是光明的未来。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浅谈土木建筑项目管理问题及相关措施 【摘 要】结合中国国内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给建筑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同时加剧建筑业内部竞争,建筑体系正趋于“高安全,高技术,高效率”发展,本文就土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和相关措施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土木建筑;项目管理;相关措施 国民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带动社会整体经济体制改革,旧式“粗犷式”发展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取缔,社会体制改革带来国民审美意识变动,传统建筑无法满足现阶段国民审美需求,建筑工艺与设计正向前卫化,潮流化,技术化发展,相应要求项目管理也应更具规模化,深度化。 一、土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根据笔者多年经验,现总结管理工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1. 体制制度管理上 任何管理问题均离不开制度问题,执行力的欠缺体现制度管理的松散。中国大型建筑项目投资主要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由项目投资到现场监督之间项目管理链较长,管理机构或组织不够明确自身职责,甚至形成交叉管理制度。 另则,体制制度目前在执行力方面有所欠缺,项目施工重点体现在搞速率上,忽视项目综合管理及相应制度执行,亦造成管理漏洞。过于强调职位,忽视执行力还体现在政府缺乏监管力度上;很多项目负责人日常无法扎根一线,形成挂名制,有驳于国家颁发的相关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监管处理机制依然停留在突发事件上,缺乏日常管理体制和绝对执行力。 中国目前土建项目管理由于管理渠道过长,经济链过长,管理空间过大,在审批,决策或领导力上存在天然缺陷,管理渠道过长无法对项目进程中相关事件做及时调整,经济链过长无法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管理空间过大在项目施工中难以灵活进行领导决策。 2. 土建项目安全管理上 首先在制度上,由于未深入发展安全经济体制;造成土木建筑施工进程与建筑质量之间相互制约,对安全防范措施及安全管理说明一笔带过,体现制度上的欠缺和不完整性。 其二,施工单位安全意识的缺乏;由于现阶段中国土建项目中从业资格考核不严,甚至很多未达到相应考核标准的人员担任重要职务,造成安全意识匮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如无法将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无法安全施工等诸多问题,一味讲求速率工程。 其三,监理部门职责未到位;很多监理单位和组织人员监理意识未成熟,未能按照国家相关监理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在追求效益,速率的同时忽视工作人员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安全防范,态度消极,未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组织工作,如同虚设。 二、加强土木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 1. 体制制度管理上 体制制度及规章准则在员工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上起约束作用,制定合理健全体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确定企业统一信念,领导组织召开工作会议,针对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管理统一信念,贯彻落实“安全第一,效益第二”指导方针,并制定合理施工作业流程以及具体管理章程和惩处措施,切实做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人才战略;我们已经在意识形态上充分认识管理重要性,而在体制之都管理上核心则为人性化管理,即以人为本,处处体现制度合理化,人性化,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把人性化管理作为项目管理核心,把人才战略作为公司发展战略核心,增加领导慰问制度,如中暑补贴,寒冷慰问等,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2. 项目安全管理上 (一)落实安全责任制 建立完善监督体系,责任到人;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从项目部到承包方应配置相应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在管理上和现场监督上有力进行。加强安全宣传,召开安全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制度,让安全责任制深入人心,杜绝制度死角。 (二)加强安全巡查和安全监督 制度建立和制度执行是形成有效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准则,在行动力上坚决执行规章制度。有土建项目最高责任人担任安全监督小组组长,组织各大部门领导形成安全监督小组,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开展安全监督工作,让安全意识深入各部门,通过领导模范作用与重视程度,让安全管理意识形态扎根项目单位。 (三)强化危险源控制 根据项目工程地形,规模,环境等做充分调研与分析,针对事故频发易发地区增设安全隔离带,规范施工设备,相关器械放置,配备灭火器具,在安全监督过程中发现任何安全隐患,组织会议分析并做相应措施探讨。 3. 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上 全面的项目管理还体现在项目成本管理上; (一)科学预算 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管理计划基础,为编制合理性成本控制制度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合理性成本预算会提高成本计划科学性。成本预算根据中标价格和承包总价结合员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进行科学总价预测。 (二)内部控制 成立内部财务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财务监管,日常财务报表制作,日常设备维修费用管控,围绕成本目标,确定成本控制制度原则,对于施工过程及财务结果进行实施监督。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延长使用寿命。在内部控制上做好内部部门监管。 (三)工程项目控制 成本控制的主旨对象是工程项目控制,一直作为成本控制核心对待,其主旨则为人的管理及活动,其根本目的则为合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在根本上降低成本,增加工程收益,杜绝不必要浪费,因此在项目管理条例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努力实现以下原则:节约原则,全面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目标控制原则。在项目上本着节约原则不动摇,着眼于成本监督,加大过程控制力度,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检测设备偏差,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优化施工管理方案,贯彻先进管理理念,用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控制还在于目标控制上,把实施计划的任务,措施,方针等逐一进行分解落实,确定目标切实可行,落实各相关部门,做到权,责结合,严控成本。 结束语 土木建筑对于现代化建筑设施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行以人文本,人才战略等基本原则,从技术,协调关系和经济角度等对施工单位和、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促进项目管理之可持续发展。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摘 要:建筑工程的项目管控活动是当前建设管控的关键内容,对于建设方和施工方等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文章论述了建设品质以及资金和安全等相关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提升工程的管控成效。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效途径 引言:在我国,多数工程项目会以招标投标的形式来确定,一旦项目确定后,整个项目的合同总价也基本锁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从中获得盈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一、目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造价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造价对施工单位和投资者的利益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尤其要重视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可是,现在有很多的施工方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经常会使用一些违法的行径来减少材料的成本,例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克扣工人工资等,进行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导致减慢了工程施工进度,还降低了工程的质量。有些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进度三者的关系并没有重视,三者出现了矛盾,这是不科学的现象。在欧美等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通过科学的预测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其实,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很多工程项目直接越过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非常随意;还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面派”,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不按照质量要求进行项目工程,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变成形式化。 2、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约因素多,管理不到位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工程进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工程项目实施时,影响项目实施的因素众多,但这其中的因素多数不是施工方所能控制的,因此施工方只得等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把这些影响因素解决完才能进行施工,这样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上就无法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人员执行能力较差,管理过程中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取得,而忽视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监督不利,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即是工程进度无法目标进行。 2.2没有把握好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商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会很好的平衡工程进度与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施工时,往往只注重抓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而与工程计划在很大的出入。 3、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项目人力资源不足,当前的建筑企业,同时会进行多项的施工项目,因此这些企业为了有效的降低人员的工资成本,因此在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往往在施工期内把项目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在每个施工地点进行流动性管理,这样就存在各个项目中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监管缺失,从而无法保证项目的质量,更没办法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3、2项目质量控制不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在项目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中有失控的现象存在,如在工程设计时,没有严格的进行造价及成本的控制,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成本不断的攀升,往往会导致项目设计不断的进行变更,从而降低了项目的质量,导致项目的成本不断的上升,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1、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工程质量,要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首先在项目管理中要组建业务水平较高的、责任心较强的管理层,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体系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选择专业技术熟练、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进行作业。其次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施工前进行技术文件会审、施工人员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指定有质检资质的人员实施、监测及控制施工质量,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购进材料的质量。三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项目的进展状况定时评价项目达到质量目标的程度,促进改进项目质量。在施工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还要考虑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以符合工程的整体效益目标。 2.、安全控制 所谓施工项目安全控制,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一是应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坚持安全与施工同步,管施工必须抓安全,安全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并对施工起到促进与保证作用。 二是坚持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施工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施工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施工过程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三是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方面,人的正确行为可以避免、排除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反之,人的错误行为则可以导致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人的行为管理是现场施工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也是控制难度最大的环节。控制现场机械、设备和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坚持对现场的材料、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落实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现场管理制度等。 3、对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为了解决管理模式的不合理问题,可以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创新,例如在机构的设置上,可以在设立施工管理部、工程技术部等协同项目经理部门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管理部可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技术的管理,而工程技术 部门可以主要负责生产的调度,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劳动力的配置等。通过全方位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来解决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 4、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全面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控尤为重要,应创建优质管理团队及规范工作模式,提升员工积极性,做好合同签订,完善材料与机械分包承包管理。在工程施工前期应同当地政府做好手 续办理与配套设施安排,并应强化进度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专项管理机构,配设专职员工,令其具备生产管控经验,明确组织设计、建设方案工作,进而就施工进度作出提前准确预测。应创建完善沟通渠道,履行例会制度,强化各个单位的交流联系,令工作人员借助各级责任人与计划专员的有效引导,规范施工建设,实施反馈预警机制。再者应依据smart原理做好计划分割,确保各项工作实现良好的预期进度目标,实现全面整合管理。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2l世纪面对市场竞争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所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关于路桥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探究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路桥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和具体的运行机制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投资控制;成本控制; 运行机制 前言 项目管理是公路桥梁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项目管理是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能够对工程项目按照其内在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管理系统。它是对某项复杂的一次性生产和工程项目形成的全过程管理。 1、路桥项目的投资控制管理 任何工程投资控制都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在建设项目前期决策中,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认真地进行全面决策,最后在审批可行性报告的同时,审批建筑项目的投资估算。 ①优化工程设计,是减低工程投资的主要途径。优化建筑工程设计,减少工程量,无疑可以降低工程投资,还减少了许多其他相应的费用。 ②健全预算管理。施工图预算是安排施工计划、统计工程进度、办理工程结算、进行成本计算的依据。对于工程已开工,应在一个月内编制出施工图预算并据以编制责任成本范围内的工程或部分项工程的工料、机械及有关费用的预算,1~5日内编制出工程项目经济责任成本计划,报分公司审核,批准后作为财务部门控制成本、核算成本的重要依据。 2、路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 就投资控制而言,路桥工程的成本控制一般发生在路桥项目设计以后,即是一种“事后”控制,更体现在工程施工阶段,控制路桥工程成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认真核定工程投资,实施项目承包。承包内容包括投资、工期和质量三部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坚持依据工作量,制定工期要同生产需要结合起来,依据设备周期、工程难易程度而确定,整个工程质量必须合格,标准一律按国家质量验收规范执行。承包内容中,控制投资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只有把建设单位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把关,才能收到实效,基于此,将总投资分解切块、细化管理,将总投资分解到土建、安装等各个单位工程中,使总承包人作到心中有数,总承包人可将分项指标落实到各专业工程负责人,实现靠分项控制达到总目标控制的目的。 ②建立项目调度会制度,对建设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在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的路桥项目要实地考察,有些问题涉及设计、机动、安全、运输等部门,需要共同解决,建立现场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每次调研会都要认真检查上次调研会所安排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项目调研会, 实施对工程进度、工程材料等的控制。 ③加强资金平衡,管好、用好有限的资金。资金问题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承包人能否全面完成承包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强化资金管理人手,对所有的项目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排队,合理安排资金,每月下达正式的资金使用计划,计划下达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动或挪用资金使用指标,确保建设工程资金的安全,以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加强资金平衡,强化资金的控制,确保各个项目进度用款和确保项目各阶段的用款标准,从而控制工程的工程成本。 ④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定成本会计科目,对一项工程进行分解,分解出最小的工作单元,即为成本会计科目,在此基础上,对成本会计科目建立相应的分类账:而后建立标准成本系统,对每一分类账事先建立标准成本,作为该项成本的控制依据,最后在业绩考核时,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做比较,节约和超标的视程度不同予以不同的奖惩。完整的路桥项目管理还包括一系列专题管理,如:变化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在进行路桥工程成本控制时还应该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严格考核各项目业绩,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3、强化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 3.1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1.1 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内部监理制度。①对不按图纸施工,外形尺寸不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的;②不符合监理程序而施工的工程项目和使用原材料、外购构件不符合要求的;③未进行工序交接检查的工程和未经驻地工程师签证的隐蔽工程。 工程内部监理工程师在检查中发现造成返工损失或质量事故的,有权作出扣减项目经理部工资含量的裁决;对违反操作规程、弄虚作假、隐瞒质量事故的人员或班组,有权向项目经理提出给予处罚的建议;对提高质量有突出成绩者有权建议项目领导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级质检人员都有越级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力。 3.1.2 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功能。 工地试验室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部门,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路桥建设的施工,必须有功能完善的工地试验室。为此,应按规范要求配备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相关的试验人员,建立试验报告反馈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过程控制。试验人员必须服务到现场,用检测数据监控施工。 3.1.3 制订企业工法, 用工法保障合同规范的兑现合同规范一般都规定了对原材料、半成品和竣工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时还规定使用的施工手段,如灰土路拌还是厂拌,水泥稳定砂砾摊铺用平地机还是摊铺机等。 施工单位在充分学习和理解合同规范之后必须按工序编制工法。工法规定完成这道工序(分项工程)的所有参与者的岗位职责和采用的机械设备、施工进度、质量标准、检查方法等,用工法规范要求每个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从而保障合同规范的兑现。 由于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客观因素的变化,作为企业标准的工法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项目的生命。在施工中,注重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对质量实行超前控制,在组织形式和职能上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不同专业性质和管理职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每个部门层次和个人的质量责任。同时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以及施工条件和要求。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及验收,保证每一分项目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质量。 3.3 强化成本管理 经理部实行目标成本控制。依靠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成本目标,采取“责任成本”和“目标成本”的管理办法。教育全体职工树立成本意识,关心、控制成本,变单一控制为多方控制,全过程控制代替阶段控制,提高了经济效益。 ①以预防为基础对各队担负的工程项目费用进行预测分解测出每项工程应达到的目标值编制成本计划,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实现超前控制; ②采取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建立成本保证体系及控制图; ③控制材料消耗,根据工程进度的现场要求,重点控制钢材、水泥等,实现定额与限额管理相结合,精打细算,使材料费明显下降; ④合理组织生产,提高工效,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好不同工种人员的余缺调剂,节约人工费; ⑤鼓励全员献计献策,大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 3.4 强化安全管理 项目安全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遵循下列程序:确定施工安全目标,编制项目安全保证计划,项目安全计划实施,项目安全保证计划验证, 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建设的施工项目管理控制是多方面,控制投资、成本、质量、安全等等。管理应抓住控制主线,协调组织各方面因素,能够准确的预见不利因素。为企业盈利,为国家建设良好工程。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其内涵就是自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项目控制,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和安全目标得以实现。可以说,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对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项目管理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七大方面详细探讨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合同;文化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覆盖范围广、施工工序复杂和建设周期长等诸多特点,通过一个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对项目进行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全面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规划目标的优化。从狭义的角度看,项目管理即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工程质量和成本费用目标等进行综合管理,以促进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从广义的角度看,项目管理不仅是对于施工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而还包括工程交付使用后经济、技术上的综合全面管理。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各种不同形式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我国得以大范围展开。这种情况无疑给各施工企业带来了更难得的发展空间,各施工企业集中全部力量力求独霸项目承揽任务,无疑加大了项目承揽难度。由于过分注重工程承揽任务,忽视了项目管理工作,导致建筑工程整体造价增加、工程质量下降和经济效益下滑的现象。施工企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以降低这种现象带给社会和企业的巨大危害。 (二)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 可行性研究是研究项目是否合理可行,在实施前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及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由此考察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监利性,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同时为银行贷款以及合作签约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然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都不够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工作,要么一哄而起,要么草草了事,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影响工程质量;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需要,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四)成本核算不准确 成本核算是做好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本管理应遵循“量价分离、成本细分、对比控制”的原则,然而大部分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不按照基本原则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划分和预算,仅仅是凭借过去经验进行预算和估算,使预算定额缺乏合理性和准确性。部分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仅流于形式,成本核算仅是项目经理做到心中有数,而引起工程成本核算指标失真,导致成本管理难于控制。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对承包商的资质和信誉实行严格的控制,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和施工方法以确保质量符合标准,最后通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检测和检查,以确定质量指标是否符合技术法规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2、完善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相关建筑人员的责权范围和岗位责任,并逐级签订项目责任书,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人。 3、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积极监督项目部认真进行实施,将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和提高企业信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4、建立规范化的项目组织制度,组织、协调各种质量因素的相互关系,抓好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综合管理。 (二)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普遍重视不够的现状,必须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1、国家和行业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对以往的规定进行清理,指定新的有关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使得可行性研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基本要求是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与国际工程咨询业的要求接轨,并根据本行业部门的特点尽量细化有关条款。 2、企业在项目上马前,必须由专业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技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各个角度,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经济评价,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确保项目建成后不产生或少产生负面效应,以使各工程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体制,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 首先,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这不但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履行情况,更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保证。 其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的程序来执行,进而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 (四)强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1、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是搞好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2、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应从工程项目中标开始,一切活动都以目标为导向,并以完成目标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以达到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在企业的管理总部要构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将成本控制思想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根据项目方式的特点以及工程专业要求,灵活设置成本控制阶段与成本科目,各项目部、工程分包商、材料与设备供应商等授权使用,为企业构建一个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的多方参与的全天候管理平台。 建立奖惩制度,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加强对项目考核工作的组织指导,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目标成本逐级负责制,层层落实,使每人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形成降低成本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并严格执行事先制定的奖惩办法;应将考核成绩纳入干部考核档案,今后项目经理的人才聘用,项目经理择优竞争上岗均要考虑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面的业绩,努力选派合格的人才担任项目经理。 (五)千方百计做好施工协调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要与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沿线单位及广大群众之间发生情况不同的联系,并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因此,积极协调外部关系、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努力为施工创造和谐环境。施工协调管理应注意以下问题: 做好基础工作 施工安排为对外协调工作打好基础,协调工作才能为施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往往是因为施工安排不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有关单位或群众的不满甚至处罚。所以,一定要在施工做好相关的安排,把与外界有可能发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提高员工素质 在施工中,外界有可能和我们的每一位员工接触,那么,他所说的话、做的事都会代表着施工单位的态度和水平。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做事的责任心,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 (六)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现代化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应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七)文化建设不可缺 一个项目搞的好和坏,最直接的表象就是项目部的这个团队面对工程是否有战斗力,面对业主是否有服从力,面向施工队伍是否有执行力,面对社会是否有表现力。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上,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体现项目部内部管理上的人性化,配备一名好的炊事员把饮食搞好;根据工程地点选择租赁或建造一个合适的工作和起居场所;适当配置一些文体活动设施;请专家进行管理和技术知识讲座。领导经常强化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在每位员工的脑海中,教育管理人员在待人接物中的礼节礼貌,在处理文字来往中的规范到位等等。 结语 综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过程,环环相扣,不能有疏忽和遗漏。这要求项目经营者要将施工项目各个环节都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相关问题浅析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管理使得项目施工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核心人物、管理方法以及期今后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内涵核心人物管理措施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施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工程质量,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促进今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工作开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及今后投入使用之后的各种事宜,因此说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就结合自身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内涵就是指自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要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的手段,使得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以及质量目标都能够实现,即通常情况来说,就是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从实施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工程的费用、材料使用状况、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进度等各项内容都需要纳入到管理的范围内,以保证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要贯穿到工程进行的始终,即要做到决策阶段的管理、实施阶段的管理以及试用阶段的管理。在这三个阶段的工作中,需要对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即要对投资商、开发商、设计者、施工者以及材料供应者进行管理。 二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更加广泛,一提起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大家就会想到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包括施工费用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而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增值。工程建设的增值主要表现在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提高工程的质量、利于进度控制并且利于投资成本的控制,而工程施工的增值就是要保证工程使用的安全、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环保和节能、建筑项目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有利于降低工程运营的成本以及维护的成本,无论从建设增值还是从使用增值来看,这都是建筑工程施工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说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必需要实现建筑两方面的增值。 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最为关键的是对施工成本、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 (一)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要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以及合同措施四个方面进行。 组织措施即要求项目管理者建立起项目管理责任制,落实好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好各人员的责任,做到职权分工和责权明确。同时还需要编制好施工成本管理的计划,制定详细的管理流程,通过对施工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以及动态监管,实现有效的控制管理。 技术措施即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好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时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经济措施是人们最易于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者需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好施工成本的管理目标,并对施工成本的管理目标及逆行那个风险性分析,制定好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各种施工支出,需要做好资金的使用记录,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好各项开支。 采用合同措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需要贯穿在整个合同周期,即要从合同谈判一直到合同终结。管理过程中首选需要选对合同的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在谈判中争取到适合于工程规模和特点的合同形式;其次需要在合同的条款中仔细注明影响成本和经济效益的一切因素,这样便于今后管理。 (二)对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措施 对进度进行管理也需要从组织、经济以及技术手段进行。 在组织措施中,首先需要定义好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系统组成,对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以及调整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出多套管理方案进行比对,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同时需要建立起对进度控制的动态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进度,需要制定和项目进度相符的资源需求计划,包括人员需求、材料需求以及资金需求等,通过计划反映出每个施工时段的施工进度情况,并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合理的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够充分的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施工,这样能够提高施工的进度,在管理中需要对工程的设计技术和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在工程施工进度受到阻碍时需要分析是否是对技术运用不当造成的,看是否为了实现工程进度而变革施工技术的必要。 (三)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从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管理者的素质三方面着手。 在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上,需要严把材料采购管理,确保采购者在合格厂商进行材料采购,除此之外,在施工使用之前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防止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设备的质量也需要重点把握。 从施工人员技术方面考虑,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努力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这样对于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积极的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积极借鉴其他先进经验,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造出适宜建筑施工的技术手段以提高施工质量。在这整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管理监督。 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对于工程的质量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管理者消极怠工,不能够进行现场管理,一些施工疏漏很难发现,这样就会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因此说在今后管理中需要加强管理者素质,建立奖惩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核心任务以及管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那么今后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近些年来不断发展和前进,因此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向着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方向发展,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以及项目运行阶段的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具有共同的管理规则和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其次在新技术的带动下要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包括管理信息技术和项目信息门户技术,也就是业主和建筑项目各方共同参与,并在电子信息平台上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充分利用高科技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今后发展的总体趋势。 结束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进度的关键,因此需要引起和工程项目相关者的高度注意。本文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经验,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核心任务、管理措施及今后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四个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管理措施方面又具体从成本管理、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的相关探索 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的每一项事业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企业的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尤其是是石油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培训项目是促进经济效益提升最有效的方法,但前提是要规范化的进行。很多的企业对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可对培训项目的管理却很松散,从而导致问题不断。 关键词:培训项目规范 探索 培训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培训项目能够有效的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的业务量,在综合方面,让企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对于社会而言,培训项目的规范化能够让很多的地区稳定发展,我国是一个石油大国,很多地区的石油产量不在少数,但由于培训项目并不规范,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本文就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进行一定的探索。 一、中心培训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一)培训效果难尽人意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无论哪一个部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否则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培训,将小问题控制,那么在将来的发展中,就会发展成为难以控制的大问题。从现有的成果来看,石油企业的培训效果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比方说员工的专业素质还有一定的欠缺,员工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强,这些都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培训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总体来说,这些问题是由于培训项目管理不规范所导致的,比方说培训计划有所欠缺,内容不是特别的充分,时间较为紧张等等。 (二)培训管理工作规范不强 某些单位或部门开展的培训工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监管,导致对培训的系统管理要求不够,对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相对不足,即使部分培训项目做了培训需求调研和分析,但需求调研工作也可能做得不够深,需求分析工作做得不够准。对于现阶段的培训工作而言,之所以没有达到一个较为完美的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培训管理工作规范不强。有些工作人员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层皮”现象严重。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化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将培训内容落实到员工身上。 (三)培训需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脱节 培训项目管理之所以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标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培训需求与培训计划的执行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也就是说,员工接受的培训内容与实际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等于在做无用功。在做培训计划时,往往是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凭自己的经验,主观罗列一些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没有将参培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送培单位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内容结合起来,孤立地看待本次培训。我国的石油企业不在少数,数十万的员工都在接受培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这样的情况会引起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要将培训需求与培训计划有效的结合,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使石油企业在内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样才能让培训项目的管理逐渐的规范化。 效果评估与跟踪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 尽管所有的培训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了培训效果评估和后期培训效果跟踪工作的重要性,也基本上对每一个培训班或培训项目进行了一部分内容的评估,但大部分培训评估仅仅是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价的。因此培训项目没有规范化的进行,反而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培训项目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效果评估与跟踪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导致很多的问题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二、对培训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一)认真做好培训分析需求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首先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分析,这样才能获得全面的资料,从而帮助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内容和实施策略。 1.紧密围绕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好企业培训需求。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战略需求,以及全球的形势进行一定改变,因此培训项目管理也要随之进行一定的变化。简单来说,培训项目管理必须紧密围绕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样才能规范化的进行,从而获得一个理想的效果。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的培训工作必须为实现单位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培训内容的设计必须贴近送培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做到生产经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为他们培训什么样的人才。 2.以各单位员工现有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位基础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员工进行培训,石油企业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必须根据各个单位员工现有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培训。 3.做好二级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的指导工作。二级单位人事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岗位需求以及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由于某些计划制定不专业、不科学,尽可能给予适当指导,以使二级单位自主的培训计划能顺利实施。 (二)精心设计和制定培训计划、方案 在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的过程中,了解培训需求之后,就需要精心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这样才能对实际的工作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1.根据领导工作思路,结合工作实际,筛选重点培训项目。培训工作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如果完全的根据需求来进行培训,很可能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必须融入一些其它的元素,结合油田和中心实际情况,筛选出重点的培训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从而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认为,在这方面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精选、优选一定数量的重点培训项目,经过综合平衡后,形成书面计划和方案,上报相关部门,最终形成项目计划。 2.深入调查,仔细分析。石油企业在发展到如今的局面,具有数十万的员工,如果出现“从众”现象,将会对培训工作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仔细的分析,让培训计划和方案切合实际。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石油企业在培训的时候,不可能照顾到每一名员工,只能将大部分员工的利益照顾到。但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大部分的员工”不断的扩大化,这样才让培训项目管理更加的规范化、人性化。机械化的操作和培训并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实际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制定出优良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总结:本文对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进行了一定的相关探索,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很多地区的石油企业都因为在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方方面的努力,从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同时也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相信在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建树。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培训工作的时候,仍然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成为了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针对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存的问题和现状,为追求盈利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项目过程管理等方面,从众多角度讨论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从而真正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成本管理, 企业, 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加之我国与国外市场的联系愈加紧密以及我国政策上对建筑产业的重视,在给我国建筑业带来极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十五”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政策及相应工程的建造和实施,城镇基础设施以及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投入的增加,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扩大推行,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又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进步。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外界对施工企业进行了解的一扇重要窗口,还是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头。以工程管理为中心和基本点,努力提高项目运作和管理的质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成为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和首要因素。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不符合我国现今形式的要求与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现在,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这一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工程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工程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施工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工程质量的好坏。近年来,由于我国政策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的不断倾斜,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项目及其规模也在逐年上升,在建的和即将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范围和领域以及所要求的深度和知识技能的储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这就给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要求。而在传统的规定和定位中,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受到业主委托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单位及个人,按照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合同的相关内容规定,代表业主行使管理权,对工程项目实行全程或某些阶段的管理和监督的服务。当然,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深化,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也会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施工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于项目施工工作而言,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施工工作的基石。这是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和布置,对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包括工程的造价,施工的进度和周期,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监管,并将监管的理念及其活动落实到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来。 第二,做好工程项目管理是有效减少和杜绝施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防范风险,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而言,相较于其他产业,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性,不稳定性,潜在的危及安全的因素是较高的,因此一旦管理和监督工作不够到位,将不仅会造成财力上的重大损失或是不必要的浪费,还有可能危及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更有甚者严重影响到企业形象。因此,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防范甚至是杜绝风险,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损失和浪费,提高项目施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和提高项目投资的回报率。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规划,切实落实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项目内容,项目范围,项目的实践和成本,项目的质量和风险等项目的具体方面内容进行协调的系统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项目的投资和回报率,规避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 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水平 (一)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举措 在这个阶段,围绕工程项目开展的主要管理和监督工作应该主要针对于项目建议书及其编制和立项报批这几个重要环节,工程施工方要和业主加强联系和沟通,就咨询单位的选择,咨询单位的经验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与资格,咨询合同的签订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审核,同时在充分了解拟建项目的特点和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对各项前期审批的流程和具体活动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就草拟的合同进行详细的阅读和论证,将施工方和发包方之间的权责进行明确化和具体落实,同时,对业主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资质具体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规避后期产生重大损失的风险可能性。 (二)施工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施工方要密切和业主的联系和合作,协助业主做好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和相应的勘察设计合同的签订工作,同时,及时提供和满足设计单位所需的资料及其他证明条件,切实落实及对勘察设计合同的具体条款的履行和对设计单位管理的工作,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交设计及其相关文件等。由于这个阶段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方还要就市场的基本情况做好调查了解工作,,对勘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核查,对市场的变动情况及其方向注意把握和了解,为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施工采购阶段的主要举措 在此阶段中,施工方及相应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包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内的各种证件的办理,确定工程的监理方的人选,制定和完善施工的采购工作,对各项前期招标的工作进行完善和落实。同时,施工方要和业主一起选择信誉良好,具有一定资历和经验,以往顾客信誉度较高的工程监理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备选单位,同时在选择过程中积极落实相关的市场原则和运作机制,对工程项目的招标和采购工作进行透明化和责任化,签订相关合同,保证资金投入和运行时的公开化、透明化和科学化、合理化。 (四)工程项目正式实施阶段的主要举措 这个阶段作为施工项目正式运行的阶段,是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施工方除了要加强和业主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外,还要加强同监理人员及单位的沟通,以及信息的传达和反馈工作,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的有可能会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因素,同时加强对工程的验收工作和复查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上交施工情况及相应报告,重视和加强在现场的检查和督导工作,对现场存在的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做法与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求改进意见的尽快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另外,在这一阶段中,要着重注意发挥工程管理者,尤其是负责人的作用,由于他们身上不仅直接履行着管理责任,还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这就要求施工方采用合理的授权和方式,将一部分的管理权力直接授予给负责人及其相关的管理人员,以确保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和合理开展以及真正落实。 (五)项目收尾评估及后期管理阶段的主要措施 在项目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完成后,相应的工程管理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业主以及相关部门开展好项目的验收和评价评估工作,在向物业管理单位移交相关管理权时要同时将相关材料转交,并说明情况。及时落实在验收工作的相关整改意见,保证和提高施工项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验收和移交工作完成后,还要就工程质量签订相关协议书,并且就工程的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与业主交换意见。 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进行的所有环节中,都凸显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只有切实落实好项目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投资方和施工方两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浅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关建议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当前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各参建方管理职责以及对于事故发生后最终归责处理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最后针对当前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工程管理;管理模式;管理责任;归责处理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建设规模急剧增大,我国的建筑市场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对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不仅是各企业追求高效益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且更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如管理模式、管理责任以及归责处理等,本文将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具体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1 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管理模式问题 目前,国际上普遍流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DBB模式、DM模式、DB模式、CM模式、EPC模式、PMC模式、还有BOT模式及其衍生模式(BOO、BTO、BLT、BOOT、BOOST、BT)、Partnering模式等。结合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常用管理模式,2004年我国针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提出了代建制模式,以及一些还在理论探讨中的全寿命周期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基于Agent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等等。总得来说,上述各项目管理模式在范围上、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传统的DBB、DM、DB、CM以及EPC模式仅限于施工阶段,侧重于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方式,而BOT模式、PFI模式、代建制模式将范围拓展到前期的融资和后期的运营上,确切地说是一种工程采购方式。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种类繁多,也因此会引发众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盲目引进并套用国际上采用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仅对该管理模式的概念不清,适用范围不了解,而且在应用时,未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拟建或在建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对该管理模式运用到某建设工程项目上做充分的分析,从而导致整个建设项目的管理失效,造成项目建设成本的增加和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等。另一方面,对管理模式未做规范化的界定,加之建筑市场本身的不完善性,致使许多管理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发生偏离走样,甚至是出现打法律擦边球等不合法现象,造成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再者,管理模式混合乱用,不能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我国各种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系统,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来指导各种管理模式运作。 1.2 管理责任问题 主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主体有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目前建筑市场上这几方主体之间管理职责权限虽然划分得相当明确,但是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得却很不到位。 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依存依赖关系致使许多管理权限的实施受阻,若强制推行,双方之间的博弈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影响最大的也将会是开发商,当然政府也不可避免的遭受损失。因此政府和开发商双方宁愿让达成的管理责任流于形式,也要维持这种复杂不透明的关系。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违背建筑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进而严重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责任本来就很明确,就是搞好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而实际上,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施工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许多施工单位往往为赶进度、降成本而偷工减料,忽视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问题,疏于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这就造成了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的下降以及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问题的多发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监理单位负有检查、监督、督促的职责,是对施工单位管理责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保质、保量顺利竣工的重要参与方。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监理单位不能严格履行自身的监理职责,收取施工单位的好处,忽视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或者协助施工单位弄虚作假,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1.3 归责处理问题 归责处理基于事故的已发性,目前针对层出不穷的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安全事故的处理不够公正,惩罚力度不够,惩治范围也不够。对于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见底”。事故一旦发生,只是追究其中几个主要负责人,对于事故的其他相关责任人的处置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现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虽然相关责任人的惩处方式已经界定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许多变动,或是减免刑罚,或是采用其它方式变相脱罪等。这使得众多的违法犯罪分子存在侥幸心理,依然我行我素,对各项法律规范视若罔闻。 所以说,事故最后的归责处理是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环节,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方面,这种杀一儆百的效应远比制定上千条法律规范带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2 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2.1 整合项目管理模式 对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整合,深化建筑市场的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避免机械化,单一地套用一种模式,科学地认识和结合项目的客观实际以及开发商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资源,并且依法有针对性地选用比较适合的管理模式,以扬长避短为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拘泥与某一特定的运作模式。同时调整建筑企业结构,落实和完善项目法人负责制。对采用某种项目管理模式运作成功项目管理经验进行记录、梳理和整合,形成一套我国独有的切合各种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系统。 2.2 明确各参建方职责 明确工程项目个参与方的职责,结合实际项目建设,协调好各个管理责任方之间的联系,加强各方之间的相互监督,审查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查,建立人性化的检举或举报系统,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加大相应的执法力度,对其中共参与方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2.3 追究事故责任人 对事故的最终处理除了要追究主要的直接责任人之外,主要领导及主持被问责事件工作的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也应该被追究。除此之外,还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经常检查相关人员履行职责是否到位,并做好相关记录,这样在发生归责处理时,才能做到有凭有据地确定各个责任人责任的轻重。在分清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个人责任的同时,对导致事故发生的错误决策曾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没有被采纳的相关人员的责任,应不予追究。 3 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主体多样,管理任务繁重,管理过程复杂,如果能够落实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的效益将会是十分可观的。 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关于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它们的施工都是较为复杂的,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成本,因此在对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的方法。施工企业承接和完成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一定要将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重点,将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如何提高公路施工管理水平,成了当前公路施工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公路施工;项目管理;问题探讨 前言 伴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公路建设市场已经开始选择招投标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公路施工企业在当今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实力,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能够在现在社会中有自己的竞争力,公路施工企业要将管理作为重点,因为管理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讲就犹如灵魂。如何提高公路施工管理水平,成了当前公路施工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1.公路施工项目中存在问题 1.1 “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不足”并存 虽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整顿,各种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和措施已出、台,建筑市场的管理已曰益规范,但由于各种原因,建筑行业在管理上仍存在着不少人为的现象,特别是在市场开放程度还不高的地区,不正当竞争仍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直接或间接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人为地制造各种行业壁垒和地区障碍,市场的分割导致了大量的暗箱操作和权利寻租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基础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也因此形成我国建筑行业中长期存在“有效竞争不足”与“过度竞争”同时并存的怪现象,使得施工企业不能真正融入市场竞争之中,更使企业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的动力不足。 现在很多业主单位或政府部门有意或无意地把标底定得很低,工程概算下浮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点后作为中标价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企业利润空间很小,有时甚至要承担亏损的风险。有的施工企业明知按该工程的中标价做下去肯定要亏损,但是为了占领市场,同时寄希望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变更设计或其它非正常手段去填补可能的亏损,甚至取得赢利。所以,很多施工项目管理一开始就是在目标扭曲的前提下开展的,在正常施工成本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要达到预期的质量、进度、安全的项目管理目标已不太可能。 1.2 业主管理不规范,施工企业自主性差 项目管理的基础是合同管理,其根本依据就是施工单位与业主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以及相关的合同条款。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治需要,项目立项还没批下来、设计未能完善的情况下便要求开工。有的业主利用甲方的有利地位,公开蔑视合同的平等性原则,在合同中加入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如在合同中附加由业主规定单价返包部分材料或工程项目的条件。有的在合同的执行中任意违反条款规定,如不按要求及时提供施工场所和工程技术资料,使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场后迟迟不能开展工作,工程款支付滞后,造成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工程结束后则不按要求及时结算,有的项目通车五、六年后还未能完成工程结算。 2.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机制僵化,创新不足是阻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下面主要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 2.1 认真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代表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合同管理,实现企业向业主的合同承诺目标、项目部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施工现场管理目标的关键管理人员。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 充分授权,包括对内及外的授权。对外授权如处理和协调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内如人员聘用、分包队伍选择、资金使用等;②机制保障,完善的竞争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与监督机制,是保证项目经理责、权、利对等的必要条件;③ 素质保证,包括项目经理的自身素质和项目部的综合管理素质;四是组织健全。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和合同、现场、信息、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2.2 狠抓落实项目成本核算制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经理运用经济手段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是调动施工企业内部各方面积极性的动力,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源泉。先须依据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费用核定的内容和范围,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确定施工项目的计划成本。再以计划成本作对项目部成本的考核和控制目标。落实项目成本核算的重点是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它包括项目部的自我控制和企业为监督项目成本目标的实施情况而进行的跟踪控制。①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建章立制,形成项目成本核算的制度体系,使项目成本控制有制可依;②进一步落实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使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推行全员目标成本责任制;③ 加大事中检查、事后审计的力度,保证项目成本控制落到实处。项目完工交付后,必须进 行债权债务清理和项目审计,确保项目经营成果的真实可靠。 2.3 明确划分工程项目的经营风险和施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占领市场所采取的经营策略而形成的风险,如投标风险、市场风险、意外风险、坏账损失风险等。施工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风险,包括管理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技术风险等。经营风险是企业行为,应由企业来承担。施工风险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风险,理应由项目经理部承担。项目部作为一次性的临时组织,不具备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能力。实行经营风险和施工风险的分层次管理,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承包基数,充分体现项目经理部成本中心和一次性原则,使企业内部各项目部之间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中;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和政绩的体现不受外部风险的影响,有利于调动项目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4 加强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搞好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当前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尤其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激励作用:①分配激励。首先应强调内部承包合同的严肃性,做到政策明确、考核到位、帐目清楚、兑现及时。避免将内部承包合同当儿戏,或久拖不决,或敷衍了事,影响项目班子的积极性;②思想激励。加强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施工的每一项工程不但是对自己、对企业、对业主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③评价激励。工程完工后,企业应该进行认真的总结,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但是对该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也是对其它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以此来形成企业内部互相学习,比学赶帮的竞赛氛围。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激励是目的,约束是保证,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约束机制重在制度约束和过程约束,必须制定操作性强的约束考核指标和措施,克服“以包代管”。一旦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问题,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如警告、限期整改、撤换项目经理等),都应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理有据,才能更好地发挥约束机制的教育和威慑作用。 3.结语 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问题进行介绍,从而对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见解。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管理、提高施工效益。
电力管理论文:探析信息技术在电力运行管理中应用的论文 【摘 要】安全问题是电力变电运行的咽喉,随着信息管理技术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先进的安全不仅包括物理安全,也涉及到了由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来自外界的侵犯,如果电力系统被利用或是遭到攻击,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 电力变电 安全性 1.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要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开发、规划、集成、控制、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信息利用率,使信息效用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实现的一种战略管理。 2.电力信息化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趋向于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电力企业开发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有关的应用系统,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益以及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电能可以瞬间完成发电、输电、配电直到用电,电力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连续性、等量以及同时的特点,要想确保电力的安全生产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必须要根据调度指令对电力系统的所有环节瞬时作出反应,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调度中心要同时对发电、配电、输电以及用电的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掌握,并及时地分析、调度和处理,对生产运行进行科学的安排,要及时的处理大而广、纷繁复杂的信息量,这使得信息处理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而信息管理技术的出现正好为信息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结合了GIS技术,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迅速整合,便于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综合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结合了网络技术,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促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力信息的共享,有利于电力系统信息管理更加的透明。电力系统涉及到了十分广泛的地理区域,需要多个部门对同一图层进行编辑,传统的GIS图层数据不支持多用并发操作,只适合单用户使用,它采用的是文件格式,采用文件服务器的方式来共享图层,若不进行特殊处理,多用户同时更新同一图层文件时就会发生冲突。而新型的ORDBMS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会发生共享冲突,它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可以集中式管理地理属性数据和信息空间数据,支持版本管理以及并发操作,还支持完全数据库存储模式,能够解决数据安全机制、存储管理大量的数据、数据完整性以及多用户编辑等方面的问题。 1.先进性和开放性 数据仓库技术使数据有了更加广泛的来源,便于使用,方便与MIS等系统接口,系统的构造和Internet模式进行了结合,应有前景良好。 2.实用性强 信息管理技术有利于变电运行中二次部分各类数据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对于变电保护技术工作人员来说,有利于提高系统分析和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护运行水平。 3.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升级 方法库和数据仓库的采用使得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集中于网络中心规则库和数据库,不再在各级用户之间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个客户的工作站突然损坏了,也不会对系统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很容易恢复,软件开发人员只需改变方法库就可以进行升级换代,既方便又快捷。 1.安全技术策略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采取的必不可少的安全技术措施有:1)病毒防护技术。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计算机病毒库的升级分发以及病毒的预防、检测等环节,应该采取全面的防病毒策略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有效的防治和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用于隔离信任网络与非信任网络,它的检查方式是通过单一集中的安全检查点,强制实施安全策略来实现,避免非法存取和访问重要的信息资源;3)数据与系统备份技术。电力企业必须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按照重要程度划分数据备份等级,建立企业数据备份中心,采用灾难恢复技术来备份应用系统以及关键业务的数据,并制定详细的数据库故障恢复预案以及应用数据库备份,并定期的进行预演,以防止在数据遭到破坏或是系统崩溃时能够及时的修复,从而使信息系统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4)安全审计技术。在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安全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电气企业应该引进集中智能的安全审计系统,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自动统一审计网络设备日志、业务应用系统运行日志、操作系统运行日志以及安全设施运行日志等,迅速自动的对系统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另外建立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以及虚拟局域网技术也十分重要。 2.组织管理策略 组织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措施统一在信息安全的范畴之内,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为造成的计算机安全事件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所以应采取必要的组织管理策略:1)安全策略和制度。电气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来指导企业整体的信息安全工作,只有制定统一的、具有指导性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才能有效的衡量信息的安全,才能形成安全的防护体系以及遵循信息安全制度,只有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才能实现具体化、形式化的法律管理,才能将法规与管理联系在一起,确保信息的安全。2)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电气企业应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普及他们的安全知识,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并具备基本的安全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的安全问题。通过安全培训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再结合第三方安全技术和产品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3)安全组织和岗位。本着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目的,电气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信息安全部门来管理企业信息的安全,实行“统一组织、分散管理”的方式来使信息安全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和维护。安全岗位是是根据系统安全需要设立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这个职位主要负责某一个或是几个安全事务,在全企业形成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使各个信息技术部门也能配合和推行信息安全工作。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同时又是资本密集型企业。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阐述了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以及如何全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电力; 资金; 集中管理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我国电力装机已居世界第二位,电网建设投资也在以每年2 000亿以上的大规模投入。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使用,对于提高效益、降低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电力企业开展资金精细化管理,使其为自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科学管理,是一项积极而有意义的任务。 一、传统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的方式粗放,制约企业战略决策 企业集团缺少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子公司多头账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损失严重。各个子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难以作出快速、正确的决策,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资金管理的界面不明晰,造成资源浪费,成本提高 一个集团内部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和管理界面。部分子公司资金出现缺口,贷款拖欠居高不下,另一些子公司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资金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降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部分子公司与多家银行的无序合作,使得内部交易体外循环,汇总费用过高。一方面大量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大量向银行贷款,按照20%的资本金贷款方式看,有的企业负债率已超过80%,无形中成为了银行的打工者。 (三)资金管理的监督不力,可能产生较大经营风险 目前,一些电力企业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总公司对分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作环境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等问题存在。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如何使电力企业集团的资金循环周转顺畅、高效迅速,是财务管理者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各电力企业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逐步实施集中统一管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理财手段,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具有突出的优势。全面集中管理尤其是资金的全面集中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资金集中优势,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如提高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和信用扩张能力,盘活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等。 二、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根据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不同,以及行业资金运行规律,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现金集合库模式 现金集合库是由一组形成上下级联动关系的银行账户和内部结算系统账户及其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记账规则组成的。 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均为独立法人时,双方均在商业银行开立实际账户,集团账户交集团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管理,作为结算业务主账户或称一级结算账户,成员企业开立的账户作为二级结算账户,资金在开立的两级结算账户之间由协作的商业银行或者由集团结算中心自己根据需要或约定进行上划和下拨。企业集团在集团结算中心为参加集中结算的成员企业建立对应的内部结算账户,用以记录一、二级结算账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成员企业从系统外收款时,资金从二级结算账户上划到一级结算账户,集团结算中心增加该二级结算账户所对应的内部结算账户余额;成员企业向系统外付款时,资金从一级结算账户下拨到二级结算账户,集团结算中心减少该二级结算账户所对应的内部结算账户余额;两个成员企业系统内部转账时,集团结算中心增减涉及交易的两个二级结算账户的余额,而资金始终在外部的一级结算账户中未进行任何移动。 (二)集中监控模式 集中监控模式即成员企业定期上报资金调度表或者采用技术手段搭建一个跨银行的资金集中监控平台。企业集团不干预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在资金使用和用途上,给其较大的自主权,使其自主安排流动资金总量,分配不同流动资金所占的比例,自主决定购买与公司经营有关的固定资产。然而,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资金借贷规模和负债比率要实行严格控制,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成员企业的负债风险和金融风险。成员企业不能私自从外部商业银行借贷,其借贷有两种方式,即从企业集团借贷或者经企业集团批准按计划向商业银行借贷。 (三)预算驱动拨款模式 预算驱动拨款模式是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中资金收支预算与资金结算的有机结合,它不仅解决了预算对结算的控制问题,也解决了根据资金的不同性质将资金按时、按量自动回拨的问题,提供了从根本上解决因资金集中结算而形成的大量集中的工作问题的可行方法。预算驱动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定额管理模式。这是指成员企业在上报资金使用申请时,必须按企业集团统一制定的预算项目填报金额明细用途和具体金额,即一事一单地提交付款 委托书,集团结算中心按预算项目逐笔审批、拨付或受托付款,同时以预算项目为指标监控和考核额度执行情况。在资金计划内,成员企业有权自行安排流动资金,但融资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权归企业集团统一控制,资本性支出必须经企业集团审批,超计划的经营性支出必须补报预算。企业集团通过资金定额管理和预算报表控制成员企业的资金变动和财务状况,集团结算中心是资金预算的执行机构。 2.总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同样要求成员企业在上报资金使用申请时必须按企业集团统一制定的预算项目和预算表格要求填报金额明细用途和具体金额,但集团结算中心对其成员企业采取在一定的时期内控制资金总量的办法管理成员企业的资金。在具体拨付时,按资金预算项目的预算汇总数一笔拨付给成员企业,成员企业可在此总量内自行逐笔安排使用。这种资金管理模式适用于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经营范围较固定的企业集团。从现有客户的实践经验来看,该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借助于软件系统形成预算驱动结算的自动化流程,大大降低集团结算中心的日常工作量。 资金管理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资金管理中的基本策略问题。高度集权的资金控制策略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统一调配有利,但不利于发挥成员企业的积极性。成员企业在资金上过分依赖企业集团,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可能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经营品种单一、现金流稳定、有比较固定的上下游资金链,可以优先选用集权程度较高的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目前,在各大型电力企业集团中,这几种方式都有所采用,有的更是将几种模式结合起来使用。 三、全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 将企业货币资金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首先要成立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撤销企业所属各单位在外部银行的开户,由结算中心统一在外部银行开户,在结算中心分设收入户和支出户,各项收入进收入户,支出统一由支出户支付;结算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合理调度调剂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循环周转,形成由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等自上而下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对全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协调、整体监督控制、合理调度调剂,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实现货币资金的动态管理,内部资金按需流动、合理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范围要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电力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单一主体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各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从而真正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 (三)加强资金计划管理 正确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编制定额流动资金计划,及时组织资金的平衡调度;进行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处理积压物资;严格支取和报销制度,从日常活动中资金流动最频繁的源头上控制现金流量。对于资本性支出,建立跟踪机制,加强资金动态管理,积极促进货币资金回笼。规范各部门之间往来资金清算办法,严格划分各类资金的使用途径,尤其对电费收入要实施实时划转,尽量压缩存量资金,促进资金流转顺畅,发挥资金规模效益。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关系,借鉴国外集团公司下属财务公司的运作模式,逐步健全企业资金借入和归还的调控机制。 (四)加快推进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结合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五)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考核 从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各单位管理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增强财务结算中心的核心地位,保证资金集中管理的权威性。与此同时,逐步摸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在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签订的内部经营指标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取得实效的保障。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 (六)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水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创新,鼓励实践,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对资金使用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回避风险的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行精益化管理,强调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 总之,加强和改善电力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规范的迫切需要。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财务资金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信息网络,集中管理,动态监控,调剂余缺,盘活沉淀,才能进一步增强集团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促进货币资金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能,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1、前言 高压输变电工程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使得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难度不断提高。其施工方案、组织和工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艺和方法让管理更加准确有效,对成本与时间的整体控制更加的合理,这对于提高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效益、降低施工投入成本和加强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电力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模式,因此施工管理的主要难点就在于资源密集、专业众多、技术专业、施工复杂、资金密集等,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与不足,需要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行良好全面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能够满足要求。 2、高压输电线路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的严格规范。而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一项多工种、多专业、多环节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基础工程、测量工程、土方施工成、架线工程、搭杆工程等多种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严格有效的确保这几部分的施工质量,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进而保证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针对目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应当结合现有的规章和制度进行全面控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做到责任到人,明确规范各方面的管理原则和要求,使得具体管理规范和措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员工的施工规范和管理意识有着良好的提高。 2.1施工管理原则和要求 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等管理人员的责任,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保证能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尽可能的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不安全施工。 2.2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方法措施 根据此前确定的施工管理原则,企业可根据以下几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 (1)各施工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建设总体目标,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期确立明确的安全施工目标,并根据所制定的目标进行层层细化,使得各级人员都有自己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以此目标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标准,以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 (2)依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有关规定,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根据此前制定好的安全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微步骤中,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专门人员进行填写,以便监察人员抽查调研,保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选举出来的各级相应责任人,必须认真仔细落实其对应的安全施工责任,在源头上做到“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3、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 所谓的基础,是指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地下部分的总体。它能够承受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的荷重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地基,起到稳固高压输电线路的目的。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造成影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般采用板式基础,阶梯基础、掏挖基础、岩石基础、斜插基础及桩基础等多种基础形式。为了有效控制基础施工的质量,应针对不同的基础形式所具有的不同技术要求及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3.1.1掏挖基础施工 直接将混凝土浇筑在掏挖成型的土坯中,即可形成掏挖基础。掏挖基础的特点是其承载充分利用了原状土的机剪强度。因此,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尺寸进行开挖,尽量避免对基坑周边原状土的扰动。在基坑施工完成后,为避免基坑裸露时间太长而造成坍塌,需要立即进行}昆凝土浇灌。此外,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一旦发现孔壁有坍塌迹象,应立即停止施工。 3.1.2阶梯基础施工 阶梯基础具有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等特点。要注意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以防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应尽量避免扰动到基底原状。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穿越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常会遇到如较塑状态的粉质粘土等容易塌方的较差土质。此时,应根据现场具体的土质情况,合理放坡,并采用基坑土堆放在离基坑较远处、做好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制过程的排水施工、基坑附近严禁堆土、校核L(基础中心至坡边的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能按要求降基等基坑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2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施工一般可分为整体组立施工和分解组立施工。其中,整体组立杆塔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要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分解组立杆塔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o。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在杆塔的起吊设备、绳索规格、起吊方案的选择及起吊现场的布置等方面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起吊技术标准要求。此外,为防止车位不合理造成起吊困难,起吊杆塔前要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选择吊车车位。(2为防止钢管杆在起吊过程中脱节,在钢管杆整体起吊前,应检查其每段之间的插接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在插接部位预先做好保护措施。(3)在杆塔起吊过程中,要缓慢转杆,防止杆塔突然倾倒。为防止杆塔一侧受力后有些部件会变形损坏,在必要时要采用双吊点同时起吊。起吊的吊点位置应与设计图纸上所标注的位置一致,不能擅自更改。(4)在组立杆塔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如组立角钢塔时发现杆件加工尺寸误差太大,无法正常安装,就必须与铁塔加工单位联系更换。 4、结语 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应当全面贯彻“节约投资、提高效益”的原则。输电线路作为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电力工业的大动脉。对于“大动脉”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电力工程的成败,也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做好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但保证了输电线路的健康运行,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 电力管理论文: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也被纳入了市场化的范畴,进行着一系列适应市场与竞争的改革。而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企业的运营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候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在物流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是保证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电力企业总体运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内涵及成本分析 (一)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内涵分析 在电力企业中,电力物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为了电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满足终端电力用户的需求而设置,在管理方面要求达到从发电到终端用户各流程服务的全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等运营。具体来讲,它有着下面的一些内涵: 首先,从电力物流的产品特性方面来看,它并不是一种有形的物体,而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以及销售等流程。 其次,从其涉及的范围来看,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涉及面广,并且在管理中作用于电力的各个环节,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电力市场的建设,实现区域内的联网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其竞争能力。 最后,在其管理的目的来看,主要是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客户价值。也就是在整个物流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降低整个流程的运营成本,从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成本分析 对电力企业来讲,在其电力生产建设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并且也直接对电力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一般来讲,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围绕着财务、生产、供应这三个基本的只能展开。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成本主要分为下面的两大类: 第一,显性物流成本。包括电力产品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装卸费用、保险费用以及一些环保费用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工作人员的一些成本,即工资、奖金等等。 第二,隐形物流成本。隐形物流成本是相对于显性物流成本而言的,主要是指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存货的资金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存货产生的利息,机会成本,损耗等;订单处理成本,包括订单的合约、洽谈、传真电话等费用;信息系统成本,包括信息购置的费用,维护的费用等;以及缺货成本等。 二、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在我国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模式有三个阶段,分别如下所讲: (一)第一个阶段——电力企业物资科管理模式 在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中,最早的模式是物资科管理模式。物资科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归属单位,作为一个物流管理科室,它不具有物资独立采购权以及财务核算权,仅仅只是一个物流单独的管理的科室。也就是说,在最早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采购、财务核算与物资的管理是相互独立的,物资科只需要进行需求计划的汇总,采购计划的上报以及进行物资仓库的管理工作。 (二)第二个阶段——物资公司管理模式 物资公司管理模式是在电力体制不断的改革与深化中出现的,这个阶段的物流管理实行的是主辅分离,人员分流的管理方式。虽然说与电力企业电网运行密切相关的一些部门,比如说生产技术部、调度部、安监部以及试修部还在电力企业的统一管理之中,但是像物资科等这样的附属部门则被分离了出来,开始了自负盈亏的历程。在这样的一个管理模式之下,物资科被分离出来,成立了物资公司,它可以在财务方面自行核算,并且拥有了独立采购的权利,也就是说整个物资管理的权限开始加大。但是在其管理中还是由于管理混乱等问题,给电力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第三个阶段——物流中心管理模式 通过第二个阶段的物流管理改革,虽然说让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体系得到了简化,但是也存在着各种管理方面的弊端。所以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物流中心管理模式也就应用而生。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往往省局物流中心会对下级的物流进行统一的宏观调配,取消了原来的物资公司销售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 三、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优化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进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大力的降低电力企业在建设生产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电力企业来讲,进行物流管理的改革与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优化措施: (一)进行物流业务流程重组 在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改革中,首先要做好物流业务流程的重组。其中要以服务为主体理念,以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为依据,根据消费者需求的订单,进行整个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塑造。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节约服务的成本,维护服务的稳定性,保证服务的质量,并且在整个流程之中还需要进行价值大小的分辨,留下价值大的流程,对于那些价值小的流程要进行缩减或者是外包处理,从而在达到服务客户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水平。 (二)进行物流组织系统整合 进行物流组织系统的整合,是优化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在进行组织系统的整合中,优化物流的输入、流转、输出以及相应的一些信息流的流动构成,建立完善的电力建设、发电、配电等供应链,逐步形成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系统,从而达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整个组织系统的优化。 (三)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的管理与低成本管理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在电力系统的物流管理中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物流进行信息化 的管理,也是其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在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对上下游的信息反馈来提高整个电力物流供应链的协调性以及有效性,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趋向最优化管理,这也是电力企业提高其运营效益,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的一个关键的措施。 电力管理论文:集成管理思想的电力物资采购的问题和策略 1引言 从生产物流的角度来说,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的具体执行计划,是生产物流满足生产需求的关键依据。作为生产管理领域当今最流行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式,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MRPⅡ)、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以及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等理论为生产作业计划制订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但从系统假设、计划控制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来说,其仍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对几种方法的改进模式,例如Johnny等[1]对JIT和MRPⅡ两者相结合,提出改进的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模式框架。在实际应用中,有学者提出了JIT和MRP[2][3]以及TOC与MRPⅡ的具体集成方案[4]。张凡[5]对三种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陈建华等[6]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集成化生产管理模式。 上述三种生产计划管理模型主要应用在生产物流中,而电力物资管理既有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又具备物流管理的一般性,本文通过借鉴生产物流的计划管理模式,通过对比三者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性,同时对三者基本思想加以整合,构建TOC、 MRP以及JIT相结合的集成化物资采购计划与控制模型,与电力物资采购模式相结合,对现有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2集成背景和基本思路 21集成背景 电力物资需求管理的主要模式分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批次物资需求计划两种实施模式。省公司计划发展部制订电网规划,按照时序将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建设周期细化到各年度,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可进入项目储备,具备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条件,形成里程碑计划,作为计划编制基础。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年度里程碑计划中的项目投资、建设安排,将相应的项目物资采购需求形成下一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的提出需严格基于年度物资需求计划。 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制订后由物资部结合公司采购战略、经济发展趋势、产能情况、历史数据、价格走势等,对年度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公司年度物资采购方案建议。物资需求单位根据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和年度物资采购批次安排,在每批次内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形成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其为正式实施招标采购的物资需求计划。月度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由地、市公司编制,省公司汇总并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部物资供应公司审核物资采购计划,审核通过后提交到总部物资部审核。经总部计划、招标审查会专家审核通过后实施采购。 22集成思路及集成化的计划与控制模型 对MRPⅡ、TOC与JIT各自优缺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三者的侧重点和适用环境不同,并在追求目标、计划展开方式、物料需求以及能力控制存在诸多不同点,但并非完全对立,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通过取其长处,实现三者优势互补,与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相结合,定能更好地实行物资计划与控制的职能。 基于电网物资的采购流程和特点,建立如下集成电力物资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首先,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采用的是MRP思想,通过物资需求预测,经分类汇总、综合平衡审批后形成公司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并作为电力物资管理的主要依据,用于制订公司年度采购策略,并进一步确定采购模式及采购方式等具体信息,为月度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制订后,除将物资采购方案进行分配,还要考虑到采购方案的可执行性,作为采购计划的执行方,制订瓶颈平衡计划,对瓶颈资源进行调整,并考虑库存情况,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修正。 瓶颈资源平衡结束后,进行电力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由于电力物资供应具有不确定性,除要考虑采购计划的执行外,为避免因物资采购延迟而对项目生产计划执行造成的影响,还要考虑项目部门的物资需求,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物资变动情况做出基本调整。物资供应公司应实时对项目物资需求信息进行了解,对已到货物资实施优先生产,对计划期内无法到货的物资向上层的月度物资采购计划及时反馈,对月度物资采购计划进行调整。 最后,将JIT采购管理模式应用到电力物资现场管理中,结合对关键资源的调度,实现对电力物资管理的实时供应,满足电力物资实时供应的要求。 3结论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是保证电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通过三者集成思想,将MRPⅡ计划的优势应用到电力物资计划管理的制订这一层次,TOC及时调整瓶颈资源,并运用JIT保证项目类物资的及时供货,将三者有效融合,对电力物资采购模式的短板进行改造,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整个采购管理模型。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摘 要】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且还面临着市场化竞争带来的运营风险。本文从电力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存在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应对、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例如由负债引起的,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基本使命,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但是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国家垄断经营,依靠国家计划和优惠政策来配置生产要素,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的机制,缺乏应对市场经济中财务风险的能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遇到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前提。 一、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其经营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有密切关系。由于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它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例如电价政策风险。在电网企业当中,有“电价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一说。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每年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但是作为企业,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电价政策就是电网企业的效益源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任何企业都不能可持续地发展,财务指标也面临恶化的风险。 (二)投融资风险 1.投资风险。电力作为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状态,目前投资规模都在千亿以上。其中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在政策的要求下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但是作为企业经营,对于有些投资项目的审批要充分考虑投资的合理收益、融资的及时稳定回收以及投资风险的合理控制。如果没有制定整体投资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投资随意性很大,一些投资存在短期行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2.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大,设备更新较快,解决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电网投资等因素导致的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高负债率,给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债务风险。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最终偿还债务是要落实在电力企业。为此电力企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堵塞漏洞,力争将因偿还债务导致的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三)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使得控制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而造成的风险。具体表述为在对有效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资金和材料的充分效能发挥以及最大利益回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以及明晰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将为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四)信息化风险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网推出了“SG186”信息化战略,其中实施ERP系统是核心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将迎来全新的改变。ERP系统即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信息系统,将整个公司的生产、运营和管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主线,建设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覆盖公司各个方面的大型专业数据库,形成集中、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整个系统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的好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巨大的。 (五)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质生产或生命安全的风险。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雹灾,冻灾,旱灾,虫灾以及各种瘟疫等自然现象。电力企 !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和建议 (一)政策性风险的应对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方面责无旁贷。对于政策性风险电力企业虽然无法左右,但可以积极应对,争取享受有利政策。 1.分析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争取有利政策。如电价政策,从2003年6月《电价改革方案》出台,到《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 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颁布,建立了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输配电价承担了整个电网企业建设、发展的全部成本和费用,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充分了解自我发展状况,找出有待完善的方面和环节,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同时要着力改变自身的成本结构,降低成本和消耗,优化电价结构,抵消政策带来的风险。 2.充分享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如财税发[1999]90号,“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电力企业作为投资的重点行业,每年的设备投资在100亿以上,如果能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将为企业带来税后几十亿的利润。 (二)投融资风险的应对 1.建立项目投资风险监督机制,完善投资效益评价制度,确保电网发展规划与投资紧密结合。具体做法就是将电网建设规划与投资规划紧密结合,建立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即在进行电网前期规划时,除了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等因素外,更要考虑市场是否优良,未来用户的电价结构如何,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并根据上述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测算,结合未来用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品性质、市场情况对投资资金的回收期进行详尽测算,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够收回,规避投资风险。同时重视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投资回收内容。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同时也要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要增加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2.建立科学的融资方案,减少融资成本,避免企业的融资风险。在公司内部可通过电力财务公司,集中所属单位的分散资金,形成规模优势,实现内部资金调剂,将部分沉淀资金用于电网建设,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电网集团企业还可运用发放委托贷款、提前归还借款、用存量资金垫付工程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多种运作手段,调整资金配置结构以降低存量、增加流转、提高资金收益。 对外融资,可采用银团贷款,引入银行竞标制度,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以争取获得最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电网企业还可充分利用资金信托这一融资方式,即信托投资公司根据电网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向社会推介资金信托计划,集合社会闲散资金,为电网建设项目提供借贷资金。电网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建设期与回报期,通过与信托投资公司协商,设立各种组合计划,在利率、还款方式、期限等方面灵活掌握,最大幅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资金风险。 (三)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五种职务相分离制度: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2.树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意识。为防范规避内部控制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企业全员中树立风险意识。它包括: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风险分析,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同时企业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3.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现代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人员的素质有了高的要求,只掌握单一的会计核算技能,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同各个部门的管理密不可分,同时也承担着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任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是市场营销、法律咨询、规划发展、信息管理、设备采购、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能更好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履行本质工作,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四)信息化风险的应对 随着ERP系统的实施,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统一财务标准,建设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分析与评价等核心应用模块,实现公司业务与财务信息实时共享,提升财务的主动控制和决策支持能力,为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提供支撑。对信息化风险的应对措施如下。 1.建立安全防护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全面纳入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评估制度和等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建设从设备安全到用户安全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 2.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完成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安全、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为实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开发、运维与管理奠定基础。建立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库,实现标准的动态维护、管理与查询。 3.建立评价考核体系。按照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同业对标,丰富对标内容和形式,完善评价指标库,推广信息化最佳业务实践,将信息化工作逐步纳入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实现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4.建立人才队伍体系。按照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1551”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行维护和应用四支队伍,培养专家和管理咨询人才;加强信息技术及应用交流,建立在岗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 (五)自然风险的应对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而电网又是多层次大范围布局,这些因素决定了电网企业属于风险密集型行业。如由冰雪、地震、洪水和暴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应对自然风险的举措有: 1.基于自然风险防范,确定全面预防目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贯穿于各级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其特点是以经验总结为依据,制定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恢复等措施,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中风险管理重点在于超前预防,即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超前规划,合理转移自然风险损失。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将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可寻求转移自然风险损失的办法。例如,为电网资产投保,合理规划资产投保范围和条款,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转移部分风险损失。 保险不仅能够帮助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而且能够促进电网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拥有为大量类似企业服务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同质标的风险数据资料,在风险识别、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等各个方面,保险业的介入都对电网风险管理不无裨益。特别是在电网的防灾防损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历史经验数据和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大灾预警、防灾防损建议和企业投保方案建议,从而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和有效。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市场开拓以及营销管理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用电需求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电力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拓电力市场,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是每个电力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但由于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当前电力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存在不足,对电力企业运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下面将分析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就电力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一、电力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当前电力企业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中仍有不足之处,对电力企业运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产品研发、能源利用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污染与破坏。管理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企业员工节能环保意识不足,影响电力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 (二)电力科技创新不足 电力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不足,资金不到位,阻碍电力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对电力企业安全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也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今后应该改变这种情况,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三)服务意识比较缺乏 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对产品和服务的宣传不够,售后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降低了电力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满意度,影响了电力企业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四)营销管理体系不完善 未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导致很多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影响电力企业的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 二、电力市场开拓的对策 电力市场开拓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应该从产品质量、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便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更好地开拓电力市场。 (一)提高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环境问题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电力企业要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将环保作为核心主题,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首先要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产品研发、能源利用时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每个员工都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使之追求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电力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研发,改善产品使用性能,提高产品性价比,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注重电力科技创新 电力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产品性能提升,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政府政策优惠,推动核心技术革新。提高技术研发力度,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高。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推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确保产品安全,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服务水平并丰富营销策略 在市场拓展方面,电力企业要注重营销手段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电力企业要提高整体服务意识,将满足顾客需要作为重要目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电力企业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时,要全面落实和执行相关理念,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实现电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共赢。电力企业在产品销售时,要注重丰富营销策略,综合应用现场营销、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模式,向客户全面介绍产品性能,完善服务体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消费者更多地接受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三、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对策 为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完善营销管理结构体系 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内部实现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管理,促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可以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客服中心,将电力企业电网调度、管理、电力产品销售、企业整体服务等串联起来,促进客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功能,确保工作人员严格遵循规章制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要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满意度,使之更加乐意接受电力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另外,要确保电力企业相关资料的完整,包括设备性能介绍、电费收费单、会计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一管理,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确保电力企业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二)拓展营销思路并实现营销创新 电力企业在改革背景下,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用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拓展市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电力企业必须拓展营销思路,实现市场营销创新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例如,遵循政府各项规定。以节能环保为工作指导方针。综合应用网络营销、现场营销、电话营销、终端营销等方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促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拓展市场,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三)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分析 市场动态,坚持产品和服务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重视市场调查和用户需求分析。分析市场动态。从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生产规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提高顾客满意度,并开拓新的市场,扩大电力企业产品市场的占有份额。根据不同区域和顾客需求的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合理确定产品价格,采用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刺激消费,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重视电力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采购先进设备,提高设备运营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对原有旧设备要改造和维修,促进工作效率提高。注重设备运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重视设备日常运行与维护,促进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对电力营销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应对,确保系统有效运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五)提高安全系数并坚持与时俱进 重视电网改造和日常检修,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确保电力企业各种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安全系数。在电力网络架构重组过程中,要重视先进技术应用,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根据电力企业的运营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检修制度,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对电力故障及时排除和处理,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用户满意度,促进电力产品营销。还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产品的更新和换代,重视科技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生产、销售、管理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形成独特的营销模式。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推动电力企业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六)提高服务意识并塑造品牌形象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要正确定位自己,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得到客户认可。增强自身营销意识,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重视电网改造和建设,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注重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严格履行对社会和顾客的各项承诺,做好电力企业的形象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杂志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电力企业的品牌宣传工作,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品牌形象,推动电力企业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总之。市场开拓和营销管理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更好地开拓电力市场,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客户需要,推动电力企业运行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措施的探讨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潮流的影响下,电力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发展的趋势,只有不断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的电力营销体系,通过信息化网络来做到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如何实现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信息化是电力营销管理的必由之路 营销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当前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而且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长期以来,电力系统一直存有“以生产为驱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即使在政企分开、转制成为企业后,也未能真正转变这套计划经济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其明显的标,志是,电力系统长期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概念,而习惯性地推行“三电”式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用电管理。 随着农网改造的完成和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电企业遇到了新的难题,正在从过去以生产和调度为主的生产型向以用电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战略转变。 要解决上述困难,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从客户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的所谓“端到端”的优质服务,才能实现真正的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才能做到同行运作水平最佳,运作成本最低。因为标准化的模式与标准化的流程是提高效率、减少人力的基础。信息越快捷、越准确,管理的层次就越少,成本就越低。而所有这些,都必须有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信息化技术支撑不仅是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的平台,同时也是建立流程化组织支撑的依据。为此,必须通过营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推动持续的管理变革。 2.电力营销信息化的主要实现途径 2.1技术创新 信息化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的手段和工具,单纯从技术方面求新从来不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也不倡导盲目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电力营销业务的特点。 2.2管理创新 传统的管理变革,让企业效能提高10%就已经很困难,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管理效率提高100%以上成为可能。信息系统建设要遵循“流程从属模式、模式决定流程,模式从属战略、战略决定模式”的重组原则,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营销的核心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组。信息系统归根到底只是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撑营销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就是通过IT技术和管理软件,固化经过长期优化的最佳业务流程实践,并持续不断优化,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 2.3服务创新 技术创新必将有效推进服务创新,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手持终端的便利性,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电力营销。以Internet为依托的电力营业厅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多维营业厅,是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客户界面。 (1)电力客户可以打破地理界限,到电网公司的任意一家营业厅办理业务。 (2)电力客户可到任何一家联网银行缴纳各种费用,从集成创新的角度还可通过ATM实现了预售电和电费收取,使供电营业厅“延伸”到了各银行的营业厅甚至居民小区。 (3)建立网上自助服务中心,向电力客户实施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使电力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良好服务。 (4)多维营业厅不仅是提供传统意义上的营业服务,而且应该主动向消费者介绍企业产品与服务,快速反映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一对一服务。 2.4文化创新 由于长期受垄断经营思想的影响,大多员工还认为电力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不会遇到市场竞争问题,这样的观念使得电能在作为商品交易时,商品外在的服务要素被忽略了。电力企业的营销文化创新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卖电、收电费这种传统的用电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力营销,全方位、多渠道、7x24小时不间断的立体、多维的客户服务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我们企业每个员工的行为意识、价值理念,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文化。只有文化的创新才是最具本质意义的,才是公司基业常青的核、竞争力。 3.智能电网将推动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需在输变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智能配用电网关键技术、电网智能化通I信支撑技术这三个领域对智能电网开展全面研究。2011年1月12曰,经过智能化改造、稳定运行一年的110kV变电站成功通过专家组技术验收,成为当地首个智能变电站,也是国内目前智能化改造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全面的110kV变电站,也标志着电网开始部署建立智能电网,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智能电网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同时也预示着公司将会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是互动性,实现能源信息一体化,可以在电网设备之间、用户和电网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用户用电开销。智能电网对营销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想实现电网和用户间的实时交流,需要大力发展智能表计,建设智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要想提高用电可靠性,需要将营销业务和配网业务整合,通过信息的交互实现电网设备间的交互。 3.1大力发展智能表计,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开销 表计是营销的计量手段,从早期的脉冲表发展到后来的电子表,但这些表计只能实现电能量的计量。未来为了实现用户和电网间能量信息的互动,需要大力发展智能表计,使用户能够制定用电策略,智能表计根据电网能量信息,合理安排用电,提高用电的合理性,降低峰值负荷和用户用电开销。 3.2建设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电网和用户间的能量信息实时交互 智能表计作用的发挥需要智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支撑。目前计量自动化系统仅能实现能量的单向采集,而不 能实现双向互动,未来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实现电网和用户间能量信息的双向传递,能够对实时用电情况进计量并计费。未来智能计量管理系统类似于移动通信领域计费系统,借助于智能表计,能够实现更多更先进的功能。电网企业可以根据用电负荷情况进行分地区分时段的定价,并利用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将其传送给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根据预先设定的模式运行,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电能的时间和空间价值,引导用户合理用电。 3.3推进营配一体化,提高供电可靠性 电网营销业务和配网业务联系非常紧密,营配一体化可以很好的提高服务质量,配网自动化可以将营销信息作为运行的基础,根据用户信息合理安排停电,指导业扩报装。 营配一体化系统将营销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应用,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电网设备和用户间的拓扑关系,实现业务间的协同运作;形成站-线-变-户的一体化数据模型,实现业务间的信息交互,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革,这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信息化的电力营销管理不仅是时展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 电力管理论文:谈电力营销中客户管理对策 1探讨改进电力客户服务的积极措施和手段 首先我们以佛山供电局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为具体案例进行简单分析。佛山供电局包括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共计5个辖区。佛山市在建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之初共有101个营业点,48个供电所和205万户用电客户。其中佛山供电局本部占用38万,南海供电局占用70万户,顺德供电局占用60万户,三水供电局有20万户,高明供电局占有17万户。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客户群,佛山供电系统是怎样在全国电力系统中脱颖而出的呢?其关键在于客户服务管理上,建立了以用电客户为中心、以用电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新型运营模式和标准化的营销服务支撑体系。该系统蕴含了佛山供电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电力营销现代化、打造供电数字化的创新理念,为佛山供电局营销管理创新和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发挥了积极意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借鉴佛山供电局客服管理经验,切实改进电力营销领域的客户服务管理水平呢? 1.1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作为新形势下电力营销领域客户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转换服务理念,增强品牌意识,提升服务态度,树立客户至上的意识和一切为客户服务的决心。面对不同的客户,我们应当心怀感恩之心,积极为客户排忧解难,定期与客户沟通交流。要深信客户是上帝,客户永远没有错,即便客户有错那也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达不到客户需求、我们的服务不能让客户满足。此外企业要进行对客服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客服人员的实际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于客户的本领,在企业上下营造以优质服务打造优质品牌的氛围。 1.2提高为客户服的水平 有了为客户服务的理念还要做出为客户服务的行动。客户服务中心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谨慎细致的客户服务流程和标准。对客户服务项目、客户服务时间、客户服务效率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各环节要紧密相扣、层层切合并要认认真真贯彻实施,的的确确服务于客户。积极鼓励支持客户主动走进客服中心,耐心为客户解释服务过程,依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信息和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服务以及单独的目标性服务,巩固电力企业与广大客户群的合作关系,增强客户对本企业的满意程度和信赖感、依靠感。客服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客户群体间的密切联系,积极处理好企业与客户的依存关系。 1.3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建设 在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客户服务制度体系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晚,发展的速度慢,没有现成的套路和模式供我们选择使用。我们必须借鉴西方电力企业营销客服管理策略结合现有的基本经验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创新,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体制。必须要保证通过企业自我完善、电力客户评估、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管解决当前客户服务制度不能有效为客户服务的问题。完善的客户服务制度要以服务性文化为基本理念支撑,服务性文化也必须是要为客户服务制度所准备的。各个窗口的开放要以客户为中心,其他窗口要做出全力辅助形成一个科技含量高、资源浪费少、各个部门嗅觉一致的客户服务机制体制。目前全国各地在电力使用上仍存在着一些体系问题,比如说一些地区客户缴费难、业务扩充报装难、客户工程服务不规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电力企业有责任改善企业的营销方式通过与网上银行、电子转账等技术相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代收电费点和自营收费网点的设置也是值得考虑的有效措施。另外,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电力举报热线电话、媒体关注曝光、社会舆论评价等彻底杜绝不规范的服务现象,保证优质的服务质量。传统的电力企业机制体制是以安全生产、提高发电量为中心的。它的主要任务在于是保证电力企业能安全生产电、大量生产电,至于如何处理电的流向、客户如何使用电力资源以及客服后期跟踪服务并不关注、重视。因此电力行业有必要引入电力行业价格竞争机制,消除电力垄断,对现有的不合理成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2洞悉提升客户服务对电力营销行业的意义 (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体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电力营销领域倡导提升客户服务水准、创新企业思维模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是电力行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这有利于电力行业更快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和突破,促进新型发展策略的形成和企业品牌的树立,最终为电力行业充分开发利用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赢得先机和主动权。(2)世界政治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全球化沟通加强了全世界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行业与行业间的紧密联系。客户服务文化与理念已经是多极化和一体化之下的必然趋势。电力行业提升客户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通过发展客户服务管理战略,融合企业环境,创新客户服务增长点对推动电力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促进电力企业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显着意义。 3结语 电力资源是民生之本、民生之基,电力企业是民生企业。完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高品质的供电服务事关人民百姓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民生利益问题。为广大的电力客户提供及时高效、迅速便捷、安心放心、知足满意的服务既是我们电力领域客服人员的应有职责,也是人民群众和电力用户应该享受到的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从而使服务能力和品质得到提升。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探讨 当前全国电力紧缺,电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电力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如何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安全管理实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是值得深思和积极实践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文秘站版权所有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就是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以消灭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为主要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应有以下二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电力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最大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职工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实效,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长期稳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其次就是当前的安全管理方法,虽然采取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预控”等方法,但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急需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管理是当前推进安全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电力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1、有利因素。首先近年来电力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不利因素。有些职工对人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人本管理无非就是管人治人的方法,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认为人本管理只能靠物质才能实现。管理者发现问题往往以罚代教,久而久之,职工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挫伤了职工保安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的安全意识存在差距,执行标准化作业的内动力不足,管理者盯得紧,干得就标准一些,检查少、管理松,就存在求快图省事的违章现象。职工落实规章制度被动行为多,主动行为少,没有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真正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动,不能切实作到领导在不在一个样。 三、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立体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1、千方百计,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2、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新模式。在实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党政工团齐抓“厂兴我荣”的人性化思想。把安全管理活动从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推广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力争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过上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从而减轻疲劳,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精神集中,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搞好“安康杯”竞赛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议案征集活动,发动职工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写成提案,提交工会,对有价值的提案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奖励职工发现事故隐患,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文秘站版权所有 利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 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的相关 1、前言 随着近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其大型的工程量和较长工期特点造成了大跨度管理现象,分散了施工工程涉及到的技术力量,忽视了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给电力施工建设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国家为保障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安全质量事故依然频繁发生,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电力施工建设项目处理不当,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电力设备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能否顺利完成生产工作,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目前电力施工现场仍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冒险施工 电力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人员违章现象、冒险施工情况比较严重。部分工作以及施工人员自恃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中未出现过比较大的问题,便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够重视。具体要求在落实时未按照一定的章程来做。更有甚者不仅忽视规章制度还随意更改施工工作内容和措施。新工作人员参加工作,要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因此,新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沿袭老同志的工作习惯,违章行为也学来了,形成习惯性的违章作业。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凭借自己有工作经验,即使明知道是违章行为,还是会不听他人劝阻,冒险施工,简化施工工序、不按规定步骤进行工作。例如进行登杆作业时全过程不系安全带、安全帽不,直接进行装设地线作业而省略了必要的验电程序等,这些违章行为都会给电力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2 电力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电力施工建设工程工作任务重,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目前我国电力施工的劳动力主要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工,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跨省市、跨地域的施工队伍,基本上所有的基层劳动力均是农民工。施工队为了节省开支大批雇佣农民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其安全操作意识薄弱,而大部分施工队未能对其展开必要的培训,更加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施工队伍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按照设计图纸的硬性要求进行施工,往往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豆腐渣工程”,给电力施工后期的运营工作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部分施工队伍,为了得到工程招标而不择手段,盲目压低竞价价格,施工过程又为了弥补低价竞价价格而损失的利润,往往会盲目压缩工期,甚至提前竣工,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较多,施工过程频频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3、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 提高安全管理的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根本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保证国家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这同时也是对电力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电力施工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幸福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企业的经济和壮大才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顺利发展。 3.2 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方案 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是电力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施工的基础和保障,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思想体现在工作人员职责分明、施工以预防为主、把握施工重点、保障施工工期。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法律法规,明确不同部门、工作单位的安全保障体系中有关的职能,强化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制。施工过程注重管理资源上投资,通过制定精密的安全策划和预防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基本指导思想。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危险以及施工关键点的安保计划,改善施工现场缺乏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的现象,从源头抓起,实施安全生产管理。 电力施工现场制定应急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科学合理地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意外的情况,做到在发生意外时将工作人员的伤害程度减到最低,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紧急救冶和护理。应急方案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并综合考虑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制定的主要应急方案。具体应包括应对火灾事故处理应急、化学材料应急、机械设备故障应急、食品中毒现象应急以及人员伤亡事故应急等。 3.3 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电力施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注重控制个人的违章违规行为,有关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注意要确保安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知识与较强的专业技能,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切实发挥其监督指导功能,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各种有关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出现各种违章行为,并对相应的违章行为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认真检查任何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工作环节,并对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地改善,彻底消除电力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高效、高质量完成电力施工项目。对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的劳动阶层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保证其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施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底层工作人员的劳动素质。 5、总结 电力施工项目建设危险系数较高,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在所难免。安全生产作为电力企业首要的工作任务,能够保障电力施工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必须保证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到位,尽量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现代化生产对于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展和进步,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和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引进并学习最新的安全管理技术和观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章程,切实做好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电力管理论文:浅论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 资产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作为国际化的电网企业,有必要实行资产经营,力求资产运营上的高效益、低成本。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办事,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注重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试就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结合ERP工程的推广实施,就如何改进和提高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关键词:固定资产,经营杠杆,ERP,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具有投资时间长,技术含量高;收益能力高,风险较大;价值双重存在;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等特点。我们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独特之处。正是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管理和核算上的许多困难,如何来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 用、保管、维护、修理等各个环节和各使用部门所进行的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完整无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其利用效果。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 以较小的力量获得较大效果的现象成为杠杆作用。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产生于固定费用的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计时工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固定的办公费用等,但不包括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的费用),形成经营风险。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债券利息、优先股股利等),形成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没有固定费用的存在就无所谓杠杆作用。 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可采取减少固定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而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做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经营杠杆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关系如下: 由此可见,通过控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杠杆系数的调整机制,在经营杠 :请记住我站域名/ 2.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条件下,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这就是企业按照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企业在制定折旧政策时应考虑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企业获利能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动状况、纳税义务的考虑、资本保全与技术更新的考虑、会计信息的稳定性等因素。 企业计提资产的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回收时间和某一时期的经济效益,折旧的提取对企业筹资和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对利润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电网企业来讲意义更是重大。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资产较分散,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网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在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如何做好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目前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都能做到账卡相符,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各单位要经常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全面清点一次,保证账、卡、物相符,但是事实上电网企业的资产量大,分布广,很难做到定期的盘点。同时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财务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各种的变化,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财务帐面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由此可见,就目前状况来说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总的看来无外乎如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领导重视不够。领导重视的是企业直接的效益和安全生产状况,其考核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电费余额、购电量、公司经营电网线损率、售电量等。根据电网企业的特点,一直以来公司对固定资产更重要的要求是使用价值上的,即只要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因而就比较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原因之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滞后。要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证各部门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物料领用的申请到发料、建卡、财务入帐,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资产管理是各个部门互动的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财务部门应作为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生技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相关科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作为具体保管部门。而我们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显存在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此要搞好固定资产管理 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制度先行,有必要在管理制度上保证资产的日常管理。 原因之三:部分资产的产权问题。部分地区的10KV线路资产产权复杂,农电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既有地方所属,又有农网改造中投入,还有用户投资形成,这对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和难度。也有一些城市的用户工程产权没移交,供电公司却承担了运行维护以及相应的安全责任。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__]45号)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帐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此类用户工程,企业入帐后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因为对电网企业而言,税是现钱,资产固有即存在,这就意味着要用一笔“活资金”去换“死资产”,从财务上来看这么一笔交易对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但事实上该资产本身又确实已经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由此导致用户工程不能及时移交、入帐,这也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埋下了弊病。改进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改变观念,重视管理。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应努力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作为建立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必须保证企业有关资产及财务指标的统一、真实、完整、可靠和准确。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于固定资产管理挂钩的体系,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体制。针对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管理,各自为政,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现象,打破条块分割,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并举,建立健全公司总部、分公司、班组三级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严格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还要注意加强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协调,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工作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资产管理的网络,便于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以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清产核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的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今后电网企业实行新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又兼顾企业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约束机制,并加以认真实施,继续深化资产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适应今后电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具体来看,首先,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机制。其次,应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以资本管理为突破口,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它具体包括企业资本投入、运营、收益管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评价考核等。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报告格式,统一了对不同行业的监管,对企业接受资产的捐赠等加强管理,从而达到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再次,应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利用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财物,使账外资产及时入账;再如切实做好企业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纠正和制止侵害企业资产的行为,清理出那些长期脱离管理的企业资产 强化对资产的核算、监督和审查,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财务部门担负着对电力资产核算、监督和管理的重任。首先要强化对自己的要求,对新建资产要确保及时准确入帐,并正确计提折旧。对久拖未决的工程项目要督促有关方面及时编制决算。对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令其补偿损失。对该报废的电力资产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废。对未在资产目录中列出的新设备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并积极探讨对策。同时财务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四、结合ERP上线,展望上海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景 随着20__年国资委的设立,一整套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随之得以建立,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上海市电力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地提出了“实施ERP工程,构建精品电网”的宏伟计划,将公司各个业务模块集大成于一体,旨在灵活地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电网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可以预见,ERP工程的成功实施也必将会使电力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水平。它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职责,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并轨,从而旨在通过自动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自行监控固定资产(比如重型机械)和商品(比如零件和原材料),并与会计系统和后勤系统相集成,使它能提供大量的功能,最佳化地用以控制和使用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ERP项目的核心环节,它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的确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将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实现资产变动管理与流程控制,加强动态监督(管资产); 通过实现跨部门流程处理,强调动态管理,加强资产监控。系统根据预设业务流程,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并能对全公司资产的分布提供及时的掌控、分析与统计,强调对资产的统一调度和配置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资产流失,降低生产成本(管人); 通过建立一整套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资产的使用者,实施严密的资产控制与监管,达到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产生帐外资产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加强内控机制,分清工作责任,使得管理及时、有效(管事); 通过一体化的流程设计,使得资产管理不再只是部门级事务,实现跨部门的过程处理,有利于分清工作中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与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将对资产管理 落实为企业经营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企业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打好基础。五、总结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为确保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作为电网企业来说,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又是所有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有必要实行资产化经营,在盘活存量,用活增量的基础上,使企业资产高效益、低成本运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ERP过程的正式上线运行和业务流程的不断整合,相信上海市电力公司将围绕国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的目标,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继续深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抓管理、出效益,逐步适应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向建设国际一流电网公司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电力管理论文: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探究 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制度自我约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防止经济基础犯罪的重要措施。 在国家“厂网分开”的政策实施以后,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打破地域限制,纷纷走出家门,跨地区建电厂,各发电集团规模急剧扩张,于是许多新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主要特点包括跨流域广,涉及的行业较多,前期(或基建期)项目多且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差异大,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控制情况各异。 以上种种新情况,也给发电集团财务部门带来不少新问题。本文将主要探讨分公司制度下的经营,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 一、分公司财务负责的主要工作 在分公司管理模式下,分公司统管所属各电厂的财务工作,分公司财务不插手各电厂具体财务业务,更不能沉溺于日常业务的处理之中不能自拔。具体业务由各电厂财务自己去办,分公司财务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负责组织各电厂预算编制、预算审批,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2)负责与电网协调,统一行动,及时回收电费;(3)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贷款合同的审批签订工作;(4)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资金调度管理工作;(5)负责全分公司统一财务制度的制定及监督执行工作;(6)负责组织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财务报告编制、审批工作;(7)负责全分公司财务基础工作检查及审计工作;(8)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财务分析工作;(9)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财务人员的考试考核工作。 二、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 根据分公司发展历程,分公司的资金管理可分三个阶段: (一)分公司筹备阶段 此时不仅分公司本身还处于筹备阶段,其所属的项目公司还都处于电力建设前期阶段,主要表现在没有独立的资金来源,前期费主要由母公司代垫或者是就近的一个已投产的发电厂代垫;财务人员较少或不设财务,从代垫款的电厂借款后,支付各种前期费用,然后凭报销单据回有关电厂财务记账,冲销借款;没有工商执照,没有国税、地税的税务登记,由于处于筹备阶段,所以一般不能取得工商执照,因为按《公司法》有关规定,筹备处是不能核准登记的。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以及母公司工资,保险等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公司人员的各种工资,工资附加费由有关电厂代管。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简称“五险两金”)由有关电厂核算,按属地原则缴纳。 这样情况下,会产生种种弊端,其一是分公司资金调度受电厂限制,不能独立运作、自主调度资金,常常出现资金调度不及时情况。其二是资金管理与前期工作进展脱节,无法真正实现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其三是分公司支出,由有关电厂代垫,这样处理的合理合法性受到质疑。其四是如果分公司及各项目部不能完全独立核算,由有关电厂代垫费用,代为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主体”假设。 (二)分公司所属项目核准,正式成立公司,即处于基建阶段 在此阶段,分公司已经至少有一个项目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取得工商登记,正式动工,就可以取得银行借款了。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除了用资本金以外,其余建设资金全部靠贷款解决。所属项目公司有了资金来源,就相当于分公司有了自己的资金来源,可自主调度资金。 (三)电力项目投产后,即进入生产阶段 在此阶段,分公司下属的项目公司投产发电,资金来源除了资本金及银行贷款以外,资金来源方面又增加了电费收入,分公司根据需要,负责与电网的协调工作,催收电费,设立电费专用账户,每月收回的电费先在电费户归集,然后再根据需要拨付各电厂(或项目公司),按照资金计划(或预算)及贷款合同,归还银行长短期借款。如果资金还有剩余,可通过和银行做工作,提前归还一部分长期借款、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财务费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总额及净利润。 三、分公司的会计机构设置及核算方法 分公司体制下,分公司不是法人,只是一级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境内各发电公司。我们常说“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核心,经营管理又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因此我们若想实现分公司的管理职能,必须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 展各电厂的经营管理工作。要实现分公司对各电厂经营工作的领导,就必须施行分公司对各电厂(项目筹备处)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我们不妨建立一种“大财务”管理方式,即各电厂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执行分公司统一的财务规定,统一调度资金,统一编制预算及依据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主要的优势就是: 首先是各电厂的财务工作由分公司财务部统一领导,对各发电厂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监控。在该体制下,各电厂的主要财务业务,都在分公司财务的实时监控之下,可以充分发挥分公司的管理效能,加强内部控制,极大的减少各电厂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其次是能够整合企业资源,更好的发挥整体实力。统一调度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最后是可争取合并计算增值税,合理降低分公司税负。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交纳企业所得税。按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以企业为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公司一般不能合并交纳所得税,但特殊情况,国务院另有规定,就可以这样处理。分公司可以向所在省(市)税务局申请,请求其所属所有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如果部分电厂有亏损情况,按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计算应纳税额,这样盈亏相抵后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单个企业交纳的所得税合计,可以合理降低整个分公司的税负。特别是分公司所属企业,多元化经营涉及行业较多,个别企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出现亏损时,分公司合并缴纳所得税,比各企业分别计算缴纳所得税,可以依法合理降低分公司整体税负。目前已有某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取得此项优惠政策,其所属所有境内子公司合并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四、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人事管理模式 (一)实施内部正常轮换制度 在分公司范围内,财务干部正常交流,对财务人员进行正常换岗,既能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又能减少舞弊的发生。 (二)强化分公司财务对各发电厂 财务的纵向领导。各电厂财务部门在行政方面受单位负责人领导,在业务上受分公司财务部的直接领导,这样有利于各电厂财务部门相对独立,公允的处理各项会计业务,有效地实行会计监督职能。 电力管理论文: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任务。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市场化水平、营销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与国内一些先进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制,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电力企业,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用电和社会生产用电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一、电力营销及电力商品的特点 (1)无形性。电力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其他指标如电压、频率、波形等来表现。 (2)非储存性。一旦形成电力输出,便无法储存,电力商品的产、供、销必须依靠各级电力输送网络来完成,电网则成为电力输送的载体,电网的质量对电力商品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3)公用性。电力商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保障,出现供电故障会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不稳定,全社会的经济单位和社会成员都可以使用电力作为其能源。 (4)计量特殊性。电力商品必须使用电度表来计量交易数量,电度表的计量是交易双方收付费用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成为电力商品交易双方产生质量的焦点所在。 二、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我们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因此必须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管理为主的转变,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不相适应 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方便、快捷、高效,其基本要求是信息处理标准化、统一化。而目前用电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用电营销体制下制定的,程序复杂,环节太多,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加之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一些营业档案和基础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一些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有关信息也无法得到共享。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 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4)电力营销调查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尽管我国多数供电部门在电力销售业务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就全行业而言,还是零散的、低水平的,就给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用户带来了障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电力营销还是纯手工操作,营销手段相对落后,使电力营销调查不尽科学、合理,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三、电力营销管理新策略 (1)树立全员营销观念 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既考虑客户目前需求又考虑客户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这是使电网企业具备竞争力的关键工作之一。 美国市场学专家设计了一个评判标准来衡量一个企业营销机构的优劣,简称“POISE”标准。它表示观念、组织、情报、策略和效率。由此可见,考察一个电网企业的首要标准就是观念,即要求企业员工目标一致,上下同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高效、团结的服务团队。 (2)优质产品策略 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通过城网改造和户表改造,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服务承诺的兑现。 (3)开拓市场策略 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通过完善电网架构建设,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 (4)建立新型的营销管理体系 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 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5)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 电力企业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电力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政府的效应,来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6)引导创造电力商品的消费 配合工业化进程,重点保证大的工业项目、新项目的电力供应,对用电大户,电源企业、电网企业共同配合,开展电力直供的试点工作。 配合居民消费转型的变化,提高对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占有率。 拓展城乡居民用电延伸服务,例如推出用电 保险、培训等服务,增强用电安全感,引导电力消费。 (7)电力营销的价格策略 分时电价策略。根据一天不同用电时段、制订不同的电价价格,用电高峰和低峰采用不同电价。 两部制电价,即把电价分成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两部分,实现增供扩销。 随着农网改造的深入进行,拓展农村用电市场,通过加强对农村用户的服务,使农村用电量不断增加。 结束语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基础设施改造,以提供优质服务为重要手段,不断创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我们坚信,电力企业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基础上,一定能开拓进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 电力管理论文:浅谈怎么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管理 1、前言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由于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许多惨痛的教训表明,电力施工的事故几乎均发生在施工项目中,并与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力或疏忽大意有关。因此,加强和完善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问题。 2、当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电力建设、施工等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尽管事故的发生存在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执行落实,有的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做细做实,不是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做样子,做给上级领导看,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其结果必然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但有的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够深刻,只看到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导致对安全工作认识片面,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必然是说一套、做一套。还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存在浮躁思想,安全观念淡薄,平时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没有掌握第一手的、真实的、全面的现场信息,对现场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准确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进行深入细致研究,而热衷于走过场、瞎指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忽略”与“疏乎大意”,却往往是导致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3、加强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3.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安全投入 提高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最根本要求,也是电力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电力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将更加突出,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项目效益就无从谈起,可以说,安全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石,是项目效益的前提。因此,每一位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中,都要正确处理好项目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据悉,2008年××厂职工一住宅楼工程,造价650多万元,工期182天。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该项目的安全投入预计要支出30多万元,才能确保做到安全投入一次性到位,各种安全设施齐全,各类人员配备和教育培训到位。然而,项目承包者却认为这笔开支减少了项目的利润,最后只投入不足10万元用于安全设施的配置,并由质检员兼职安全员。由于投入太少,许多安全设施无法按规定落实到位,2008年10月15日,该工程施工至三层楼面时,一名工人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造成重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项目三层脚手板没有满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缺乏监督管理所致。最后,项目部不仅被下令停工整顿,而且还要负担该工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加上赔偿其由此带来的损失一共40多万元,远远超过了当初的安全投入预算。 3.2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提高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强化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来提高。通过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而获得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重点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企业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2)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自觉依法管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能预先进行辨识并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3)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实行安全标准化监督,按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改进三个环节的要求,完善各级安监人员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加大对生产流程的监督,严格执行“两票”作业,督促现场施工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施工现场配置满足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示牌,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不断完善和规范安全防护设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4)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制定好到位标准。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各单位和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对管理失职的情况要按责任和协议要求追究违章、违约责任,从而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5)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编制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定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 3.3 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因为对安全不重视、态度不正确、操作技能或技术素质差、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等因素造成。因此,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使之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按安全工作规程办事,逐步培养他们遵章作业的良好习惯,营造习惯性遵章的氛围。 (2)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施工过程中要 加强对各类安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的检查、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安全预防性试验,有效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3)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杜绝安全管理漏洞 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员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善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行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价,查找安全薄弱环节,并及时补充完善,堵塞漏洞,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控制,务必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及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技术手段会有新的发展,由于企业实力的增强,可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的设备、设施、工具和工艺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有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电力建设管理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比,差距还较大。在继承传统的有效管理方法的同时,电建施工现场的现代安全管理将是企业决策者和广大安全工作者面临的思考。 电力管理论文: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文章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电力工程项目日益增加,全面做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科学管理、有效控制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首先应明确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才能进一步分析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希望能为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电力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乎着电网的运行情况和能源供给。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整体效益和质量,还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是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索对电力工程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 1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1.1 复杂性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这增加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 1.2 严重性 在具体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工期延迟、工程成本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有些甚至会遗留工程质量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3 可变性 电力工程质量问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因此,在分析和管理电力工程质量问题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规避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突发性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突发性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电力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突发性问题。 2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电力工程的内部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对人、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方法与流程等的管理。分析现阶段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可知,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有限,电力企业对工程所需机械、设备、原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格是造成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2.2 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建筑市场中时常会出现暗箱操作、中标单位将工程项目层层转包的违规操作现象,而建筑市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只颁布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市场行为,然而,我们应明确单纯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日新月异的市场行为是不可行的,还应制定一些与建筑市场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 2.3 缺乏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缺乏的问题,这制约了一些电力工程施工单位领导质量管理职能的发挥,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也无法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缺乏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这个大背景下,还存在着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老化、新员工经验不足,无法满足电力工程施工要求的问题。另外,部分施工企业由于质量管理资金和设备的制约,不能正常开展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2.4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 由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无法严格参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无法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有效控制。同时,限制电力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因素,还存在着盲目缩减工期,忽略质量监控,随意追赶工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失控的局面。 2.5 质量管理执行不到位 现阶段,电力企业虽然颁布了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工程材料质量监控制度、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制度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一旦发生质量事故,电力企业通常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处事态度,由此可知,电力企业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 3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解决对策 3.1 构建并完善与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约束建筑市场中的各种行为,禁止出现资质不高的施工单位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现象,有效控制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害的行为,国家应加大与建筑市场相关法规的构建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3.2 采用质量全程管理方法 采用质量全程管理方法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电力工程质量全程管理具体是指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到工程投入使用运行这个过程中的管理。在电力工程质量全程管理中,应加快相应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保证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另外,高度重视电力工程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切实保证电力工程质量。 3.3 引入竞争机制 电力工程主要包含电能生产和配送,竞争机制的引入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时,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确保电网运行安全为切入点,有效贯彻落实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全程控制,以此来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同时,严格参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标准,针对市场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使资质过硬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这也有助于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实施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在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若想提高电力工程质量,仅仅有思想觉悟是不够的,电力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表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表现优异的组织或者个体,也应处罚犯错或者行为消极的组织或者个体,除相应的物质惩罚外,特定条件下还应依法追求法律责任,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电力工程质量。 3.5 贯彻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监理制度的贯彻,有助于强化工程质量控制。贯彻工程监理制度时,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工程监理目标,依据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严格管控工程进度计划、人员和原材料计划。其中,清晰明确电力工程各个阶段、各工序、部位的质量标准,检查要求和验收流程等,保证工程监理细则的具体化、详细化。对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来说,引入工程监理制度,便于工程人员全面衔接各个工作,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同时,还应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含质量检查机构、检查制度、检查人员素质,并明确检查人员的职责范围,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完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 4 结语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关乎着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整体质量,它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在具体的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应构建与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采用电力工程质量全程管理方法,积极探索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经济、有效进行。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试述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 【摘 要】由于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人、材料、施工机械、环境、方法等因素,因此,分析电力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并提出管控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管控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因素 1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其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企业市场竞争息息相关,第一,生活方面,电力工程质量牵动着人们的切实利益,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市民生活,只有确保电力工程质量,才能给人们和社会带来利益,以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第二,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提高电力工程质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虽然电力企业每年需要承包大量的用户电力安装和调试工程,但是,具有实力支撑的仍然是产品质量,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不仅要满足建设方、投资方的要求,也因满足工程承包合同的具体控制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以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2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某电业局在 2013~2014 年承揽了大量的电力工程,包括 220kV 变电站改造工程、110kV 输变电新建工程、A 轧钢厂110kV 送变电工程等,其是一项投资大、任务中的电力工程,在电力工程改造中,不仅要保证公司安排的改造任务,同时也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因此,该电业局成立了工程管理机构,同时也聘请了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都比较认真负责,其中,据资料统计,工程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参加了中间验收和材料验收40 多次,积极组织其他单位质量监督和验收活动 18 次,发出整改通知单 15 次,通过对老变电站进行改造,该电力工程得到了省电力公司的高度评价。但是,该电力工程在建设中还存在需有待改进的问题,包括:第一,人员方面,监督人员缺乏质量意识,施工单位也缺少激励和培训;第二,机械方面,施工现场的机械老化,部分设备和仪器没有定期检验;第三,材料、环境方面,少数材料无产品合格证,施工现场管理不善,材料堆放随意,丢失严重;第四,施工方法方面,少数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 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及策略分析 3.1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人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性能,同时也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可靠性。因此,在电力工程人员管理中,应加强人员的管理,定期开展安全质量培训工作,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制定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应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应选聘有经验、技术水平高的操作人员,待培训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只有做好人员的管理控制,才能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施工材料因素 材料也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构配件等,若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则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电力工程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也比较大,所以,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应选择质量好、价格经济实惠的供货厂家,加强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严格把材料质量关,这就要求在设备进场前需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及质量性能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材料,应禁止进场,并对高压电缆、电压绝缘材料进行耐压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 3.3 施工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大型运输设备及各类测量仪器、调试仪器等,其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产品质量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要求来选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明确、适合工程环境的机械设备,确定机械设备的参数及型号,并对施工机械设备及调试仪器进行检查,避免因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质量事故。 3.4 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调试手段等,若施工方法不到位,则容易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目标的控制,因此,制定施工方案时,应根据电力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并制定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及工程技术环境等,例如暴雨、大雪、大风等天气,因此,充分考虑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加强恶劣天气的预防的控制措施,尤其是在雨季、炎热季节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来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 电力工程安全管控措施 4.1 改善施工环境,预估环境影响 科学应对要充分考虑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如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作为施工单位,一要根据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特点和施工项目现场的情况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二要综合考虑技术措施与环境因素的控制,三要充分估计季节性的施工期如雨季对施工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因素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4.2 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监管是保证管理顺利进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证电力顺利供应的关键。因此,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建立起单独的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深入研究每个项目和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在检测人员鉴定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把好最后的质量安全关,才能促进电力管理的顺利进行。电力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与质量管理,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作为坚强后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与落实。第一,进一步细化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准确、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强作业指导与技术指导,加强对员工的指引与规范。注意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充分发挥其应用作用。第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电力项目建设中,必须明确岗位责任、岗位义务,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安全施工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对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的重视,对各项面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 4.3 做好施工安全防范并正确处理好安全管理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但在当前电力工程质量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就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 引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电能需求量的增加,有效的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前提下,电力工程企业在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得以突显出现。电力工程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对施工要求较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这都对电力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快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电力项目建设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伴随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也取得不小成绩,电网系统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地区较为偏远的地区的用电问题也都得到解决。电力行业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行业,肩负着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电力工程的建设是电力行业的基石,不断完善和建设电力基础设施,才能为国家电力系统和电力行业的进步打下牢固基础。建设、制造电力设备必须以完善的管理和成熟的技术为依据,不仅是工程进度延误的问题,质量关不能守好,还会带来生命、经济损失。因此,控制电力工程质量刻不容缓,只有全过程地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监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二、电力工程存在的问题 1、决策的不合理 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成败。电力工程由于涉及面广、投资金额大,对社会以及居民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因决策不合理导致工程停滞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施工前,决策者应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实地考查和调研,结合集体的智慧做出最佳的决定。 2、合同的未规范执行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由于施工合同的执行力不够规范,常常会妨碍合同的法律效力。众所周知,大部分的电力工程都在系统内进行,其涉及的部门、单位往往也都在系统内,这时,建设单位作为合同的履行者,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很难按照合同条款一一执行,从而影响合同的执行力,对工程施工质量也产生更大的挑战。 3、工程施工部门之间的不协调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与电力工程相关的部门主要为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安全监察部门的岗位职责是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的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主要是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承担具体的施工任务,担当主要的职责。这样各部门就会从工程的施工开始到工程的结束,在各个环节中出现多次交接,导致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顺利,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 4、施工人员复杂 目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往往在接到工程项目后,临时进行施工队伍的组建,而外雇人员也多为外来务工的农民,这部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之缺乏相关的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缺乏,不能采取主动的安全措施进行防范,导致现场安全隐患增加,施工质量也无法保证。 5、工程监管的难度大 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繁杂往往存在一定的隐患。尤其是在工程材料的供应商较多时,施工过程中工序的交接、工程的材料质量、隐蔽的工程建设就变成更为复杂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要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严把每一道工序和产品质量,做好交接工作以及质量的检查和评定,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效的运行。 三、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电力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选拔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条件和标准,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而且管理经验较为缺乏,质量管理和控制都不能很好的进行掌握,现场管理人员人为失误较多,极易导致重大工程事故发生。 2、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电力工程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以进一步的扩大,但电力工程施工水平还没有与之相匹配,这就导致工期及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很大一部分施工企业还存在着施工技术落后的问题,施工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施工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不够完善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不仅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对资金的管理也极为重要。在实际施工管理中,经常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进行违规操作。整工程施工结束,要在验收合格后,对整个工程进行核算与审核,之后再向用户征收工程费用,随之支付施工单位以及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各类款项。 4、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不足 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是确保整个电力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意识,这就导致施工现场常有安全事故发生,此外,电力企业也未指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工作流程中也常常出现各类问题,这也制约着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四、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普遍落后,因此第一步对策就是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技能的培训,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实践锻炼机会,鼓励管理人员多学习和借鉴,招纳各类人才,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无论是文化道德还是业务技术,都应该是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责任意识提高上来就能一定程度的避免因疏忽大意、敷衍了事而造成的工程事故。 2、完善责任制度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的提升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效果,就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将电力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部落实到人,制定好完善的奖惩制度,保证工程管理的效率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此,电力企业可以从内部的分配机制、用人机制以及服务机制来落实责任制度,让每一位员工均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能够得到安全有序的进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完善考核制度,对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 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作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监督和调度工作,而且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指挥工作,只有严格依据调度方的安排来进行开工和停工,才能确保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程,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还需要在施工区域内悬挂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这样不仅能够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到施工区域,而且还能够对施工人员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4、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是施工进度的管理。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在施工前缺乏完善的工程进度管理计划,在制定计划时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对一些重点影响因素进行管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人来对施工进度的进行情况进行汇报,根据汇总分析来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整改,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实施。 5、严格技术管理 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每道工序前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各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工地所用的类材料,都应抽样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 6、做好工程设备的管理工作 工程设备作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才能将设备的功效有效的发挥出来,加快工程进度的提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管理作为专业的一门科学,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电力工程管理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和优质。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深化改进,电力工程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质量管理及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相关企业单位更要注重电力工程的质量工作。为了科学合理地实现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本文就其内容特点以及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找到实际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电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要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最大,因此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十分关键。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质量控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施工的各个进程中都应严格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协同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质量。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1.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影响其质量因素比较复杂,进而增加了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处理等工作的难度。2.严重性。如果电力工程质量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工期的拖延、投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进而使得工程的施工受到影响,严重时会留下一定的质量隐患,威胁人民的财产安全。3.突发性。电力工程是一项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因此,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或是运行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突发性问题,这就需要管理控制人员不断总结实际经验,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电力工程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由于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引发其它的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化,所以在对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管理时,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1在整个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尚有些欠缺和不完善之处。 1.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水平需要提高。 由于电力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较多,投资成本较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该地区的供电能力。但是,目前在一些临时筹建的项目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工作人员以及多数的工程技术操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投资效益观念以及对施工合同、控制造价等方面的认识,一些不科学合理的决策时有发生。 1.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责不明确,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现今,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多级管理网局投资项目。但是由于主体缺位,采用属地化管理,使用权转移造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失效,造成工程管理上的种种漏洞,难以保证经济效益和质量。 1.3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较多 首先,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周期相对较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尽管在电力工程系统内有着很大的专业和经验上的优势,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缺少竞争意识,不思进取。其次,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的隐患造成因素较多,当电力工程项目进入使用阶段后,不能够及时检查其内在的质量,如果只看表面,很难看出其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所以,对于目前的管理机制和水平很难对工程质量做到实时控制以及及时处理。 1.4电力工程的施工合同的执行不规范 电力工程一般都是在系统内运行,尤其是当合同的真正履行者是建设单位时。当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合同条款执行时,合同的法律效力显得十分微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领导意志的行政干预和拖欠工程款。 1.5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承建制度问题 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会有以下问题的出现,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首先,"三产"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一般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大量的电力工程建设的要求。其次,由于在一些施工单位中,农民工占有其中的很大数量,所以,并不能满足整个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最后,一些"三产"单位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盲目追求最低价中标,而不考虑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进而使得施工单位以降低工程质量为代价,以次充好。 2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质量的还包括人为因素、施工方法材料和设备因素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 2.1人为因素 。人作为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的第一要素。每个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其是所有决定因素的基础。因此,提高施工者的整体素质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2.2.施工方法。作为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手段,施工方法的优劣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前期的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管理、经济等多个要素,力求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做出最优质的工程。 2.3施工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含技术、管理、劳动等多种要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对电力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要根据工程特点,考虑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条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将它们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2.4施工设备和材料。材料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工程。因此,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与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密切相关。 三、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 1.加强管理,切实地落实责任制度 要尽快地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并且能够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地将责任制落实到位,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体的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电力工程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简而言之,就是实行工程质量的终身制,真正的落实责任制度,进而使工作人员负起责来。 2.组建优秀的建设团队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团体的生产力量密不可分,同时,在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中,人为的影响因素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组建优秀高素质水平的建设团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提高工作人员对电力工程质量的意识,加强对管理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 3.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在给电力行业提供机遇的同时,更是对电力行业的一种挑战,因此,电力企业要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证电力工程质量的优质就是其最好的策略。根据工程要求对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进行规定时,要制定明确的监理细则,其中要包括详细规定出工程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的工程质量标准、检查标准以及验收程序等等,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相互协调好各工作的衔接。同时,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职责等,进而加强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制度逐渐完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的增加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对质量监督制度以及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完善,全面加强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初探 【摘要】电力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扮演着相对重要的角色,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仍然需要所有电力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力工程的实际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其内容、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对策略,从而来保证电力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影响因素;改进对策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逐渐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位。电力工程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投资比较大以及专业技术比较强,这些一系列的特点都深刻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步。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电力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其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和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工作是所有工程顺利进行所必须开展的工作,在设计之前,要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收集,并且要保证设计工作满足实际的施工环境,在设计相关图纸时,要和当地的电力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证线路路径的制定工作、选择主设备以及主接线的设计都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等到设计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让相关的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业主等部门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保证不存在任何问题时再进行施工。 前期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之后,要对施工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在施工之前重点检查监理部门的相关设备是否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还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互相监督,加大对材料和设备的审查工作。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体就是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步骤进行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步骤和方案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的要求,在进行图纸变更工作时,要保证其合理性,监理工程师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自觉承担自己的相关责任,对施工步骤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所有设备、仪器、电表和计算机等设备的顺利工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进行电子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力度。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 根据实际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来看,其主要特点包括复杂性、突发性、严重性和可变性等。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在导致实际的管理工作步骤较多、难度较大。电力工程在实际施工和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这就让整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电力工程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电力工程出现投资成本增加或者工期拖延的现象,稍不留意还可能给后期的使用过程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严重性。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和改善工作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比较大,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有待提升,所有影响因素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种种变化,这就必然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保证体系的缺失、招标工作不严谨、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等。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在整个工程中占据着相对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还缺少全面系统的保证体系,这就让领导者对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相关职能无法正常发挥,也不能明确各种责任,导致施工人员的体系得不到进步,并且新入职的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全面的培训工作,有的管理部分缺少设备和资金的支持,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电力工程的招标工作不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企业把整个工程项目承包给没有资质和相关技术水平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和施工技术都不能满足正常的建设工作,他们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往往会缩小工程投入成本,从而让整个管理工作缺乏控制。 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若不能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就不能相对严格、客观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这就可能引起施工企业出现任意缩短工期,盲目赶工的现象,电网企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控制。 三、对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工程决策的科学性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地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便能够完成的,它是由多个影响因素一起构成的,加大电力工程在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相对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控制实地考察、市场需求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地址选择和拟建以及对负荷中心的计算等环节。还需要做好其他相关环节的决策准备,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指导,综合考虑电力工程的使用寿命、项目投资以及影响范围等,保证电力工程的建设能够尽可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选址要尽可能的考虑地质条件优越且人口稀疏的地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工程的投入成本,减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完善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特征、规模以及实际操作步骤受到整个设计工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再进行初步设计,保证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审查,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对实际工程的施工影响,保证每一个阶段设计工作所产生的资料和文献都实现归档,保证电力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有所侧重点。 (三)控制管理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 要想保证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一定实质性的作用,就要控制好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之前,每一个部门都要进行设计交底工作,保证能够掌握整个工程的设计理念、工程概括以及建筑和设备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满足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施工点进行分析和控制,把相关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尽可能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对于施工过程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和设备要加大控制力度,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发展。 (四)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电力工程的工程验收是管理和控制工作最后的步骤,对于建设成果的审查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和生成效果,要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做好对单体和单位工程的验收、分项和分部工程的验收、整体工程的验收,还要在验收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对于工程中所出现的不合格部位,让施工企业立即进行返工,保证质量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四、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还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要加大控制力度来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于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使用质量。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电力工程质量是电力工程的最有效保障,鉴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性,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只有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质量监督办法、积累经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针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案,才能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本文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控制,并对某35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中实际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产品,它除了具备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如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需要满足其社会的使用价值之外,还具备电力工程行业特有的质量内涵。电力工程质量就是指电力工程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所规定的特有综合属性。对于特定的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把握其在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特性,这几个特性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必须保证每一种特性都达到要求才能促使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电力工程铺设面越来越广,从而就必须越加重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目前主要呈现出来的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人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得人们对电力工程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关联着千千万万家庭的舒适和安宁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高质量的电力供应,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二是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电力工程就犹如一个产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质量的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只有保障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寻求更好的发展。三是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由于电力工程行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一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每年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电力工程的建设之中,预想建设一个完善的电力供应网络,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在电力工程质量中频频出现问题,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采取极其有效的方法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二、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 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 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 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等, 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机械是指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 包括大型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调试仪器等, 也称施工机具设备, 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 性能是否先进稳定, 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 都将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 3.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对于电力工程, 材料种类多, 用量大, 一种材料出现问题, 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能想像得到用不合格的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能保证设备以后安全运行吗?因此, 对工程材料的质量,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方法这里所说的方法, 一是指施工方法, 即电力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调试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二是指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计量和测量误差的方法。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 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 影响质量, 增加投资。 5.环境,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有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有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 有劳动环境, 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三、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的控制 电力工程的主要形成过程是投资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使用阶段等五个阶段。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建设项目程序依次控制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质量。 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包括电力市场的需求分析、项目实地考察、项目选址报告、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详细计划书等内容。一个复杂、特殊的项目,在决策阶段必须细化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决策阶段就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项目选址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规划,使项目的目标和水平具有合理性,保证整个项目和投资环境的协调合理。 2.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工程设计依据工作进程和深度不同, 一般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技术上复杂的项目可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 是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长期形成的基本工作模式, 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技术文件和经济文件。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控制来保证设计质量。设计单位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因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不同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按设计准备与设计展开两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3.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 设置质量预控点, 严格质量检查, 加强成品保护。施工工序是工程施工过程的基本环节, 是构成生产的基本单位, 也是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环节。从现场管理角度看, 工序就是人、材料、设备、施工方法和检测方法、环境等对工程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只有发现、分析和控制工序质量中的质量波动、将每道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才能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工序控制目的就是要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控制其分散程度以及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控制主导因素, 稳定工序, 保证工程质量。 4.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 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 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的顺利完成, 标志着项目建设阶段的结束和生产使用阶段的开始。尽快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对促进项目的早日投产使用, 发挥投资效益,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竣工验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单项工程验收, 是指在一个总体建设项目中, 一个单项工程或一个阶段已按设计要求建设完成, 能满足生产要求或具备使用条件, 且施工单位已进行预验收, 监理工程师已初验通过, 在此条件下进行的正式验收。比如土建竣工验收、电气竣工验收、线路竣工验收。二是全部验收,是指整个建设项目已按设计要求全部建设完成, 并已符合竣工验收标准, 施工单位预验收通过, 监理工程师初验认可,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以建设单位为主, 有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的正式竣工验收。在整个项目进行全部验收时, 对已验收过的单项工程, 可以不再进行正式验收和办理验收手续, 但应将单项工程验收单作为全部工程验收的附件而加以说明。 5.使用阶段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 按照合同和有关的规定, 在一定的期限, 即回访保修期内(一般为一年时间)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原项目人员主动对交付使用的竣工工程进行回访, 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 填写质量回访表, 报有关技术与生产部门备案处理。工程交付以后, 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 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 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 即一年后到现场检查和听取新建、改建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限期整改。同时要对输变电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下一次类似工程提供帮助, 真正实现PDCA循环。在保修期内, 属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 要负责维修, 不留隐患。当接到用户来访、来信的质量投诉后, 要立即组织力量维修, 发现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应要紧急处理。项目经理对于回访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 制定措施, 作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质量的依据。对所有的回访和保修都必须予以记录, 并提交书面报告, 作为技术资料归档。项目经理部还要不定期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对于某些质量纠纷或问题要尽量协商解决, 若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则由有关仲裁部门负责仲裁。 四、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某35KV变电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根据该建设工程的实际特点,采取了几个方面的质量措施,一是考察环境,制定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二是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部,制定明确的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施。三是由质检员依据《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要求,依照公司ISO9001 质量体系文件,对工程的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回访与保修整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由技术负责人和ISO9001 质量体系工程师主持的质量保证系统。五是由项目副经理主持的生产作业系统,下设施工科、施工队;施工科全面负责施工生产的调度、监督、检查,确保本工程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全过程达到质量要求。六是由项目副经理主持的物资供应系统,确保材料、机具、零部件、外协件等供应物资质量,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加强材料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七是由主管劳动力调配的经理助理主持劳动管理系统,负责人员技术培训、调配等,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八是项目根据各项标准竣工验收后,派出质检人员定期检查,并以质量报告的形式进行存档。 五、结束语 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保证,要想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就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不断地总结过去, 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刍议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摘要:电力工程有着电力行业特有的质量要求。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本文从干扰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出发,细化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对策 1、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工程的铺设面越来越广,在量的积累不断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当注重电力工程质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究其重要意义而言,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1和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用电器成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在各个生产或服务领域都采取了高效、便捷的电脑操作或电脑办公,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离不开电力供应,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电力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力供应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能否有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优质的电力工程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电力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时代,电力产品作为参与社会竞争的一大产品,其竞争优势也依赖于产品的质量。因此,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和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建筑、安装、监理、以及设备、材料生产厂家、大件运输单位等相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守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做到提供给电力工程的产品是优质、安全的产品,它们是电力工程质量的总和,是创建优质电力工程的要素。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的质量控制,电力企业和相关企业才能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3电力工程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稳定。电力供应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都有着很大影响。电力产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大量优质的电力工程项目,为社会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社会能够安定、祥和地发展。因此,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力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那必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或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水平需要提高,由于专业多、投资大、社会影响大决策的成败关系到工程投资、甚至某一地区十几年的供电能力。目前一些不尽合理的决策时有发生,有决策人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的缺陷,也有“政绩工程”等的因素。 2.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责不清,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种种漏洞。由于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为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多级管理网局投资项目由于主体缺位,采用属地化管理,使用权转移造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失效,难以保证经济效益和质量。 2.3电力施工合同的执行十分不规范。由于电力工程基本上是系统内进行,特别是当合同的真正履行者是建设单位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合同条款执行时,合同的法律效力显得十分软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领导意志的行政干预和拖欠工程款。 2.4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多。由于项目周期长,必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虽然本系统在专业、经验上有优势,但是缺少竞争,逐渐使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思进取。 2.5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隐患多。项目建成投产运行以后,不能像某些产品那样可以拆开检查内在质量;如果项目完工以后检查,只看其外表,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好坏,目前的管理机制和水平难以做到实时控制、及时处理。 2.6电力工程往往由建设单位发给自己的“三产”单位承建,再由“三产”单位分包给施工队伍,这里存在几个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质量。一是“三产”单位工程管理制度、人员不能适应目前大量的电力工程要求;二是真正的施工单位中以农民工居多,其素质不能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三是“三产”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盲目追求最低价中标,而不考虑工程实际,造成施工单位以降低工程质量为代价,以次充好。 3、干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3.1质量中人的因素是不言而喻的。组织中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是质量活动的主体,在质量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一种竞争的经济中,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施工操,作人员和调试人员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电力工程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较高,操作者的素质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 3.2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 3.3对于电力工程,材料种类多,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能想象得到用不合格的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能保证设备以后安全运行吗?因此,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3.4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3.5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根据电力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4、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完成质量的高低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以历来都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大致上可分为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层次。管理人员需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控制能顺利有效的落到实处。 要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加速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了解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使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可控,使各种影响因素都向着电力工程质量改进的方向发展,形成企业管理的一个亮点。 建议对策如下:①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不搞“政绩工程”,严把质量成本关,提高决策水平,既不因赶工期降低质量,也不盲目追求高质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②打破行业、地域垄断,引入竞争。造成“狼来了”的形势,逼迫电力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自我学习调整,适应市场竞争,切实提高水平,以质量为生命线。③加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和本专业顶尖人才的培养。④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提高生产力,努力做到实时控制、及时处理,推进模块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工程管理要方法统一、力度一致、反应迅速、处理及时,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⑤加强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取得对电力工程的重视,尽可能的在保证电力运行标准的条件下进行重点工程施工,兼顾两方利益。⑥调整人力资源配置。针对目前电力工程的高峰,将人员向工程管理倾斜,优先配置。甚至可以采用灵活的人员聘用政策,以解燃眉之急。⑦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严格质量考核。⑧加强合同执行的管理,解决领导意志大于合同的问题,真正按市场规则进行工程管理。 5、结束语推行质量管理要从基础工作做起,走适合本单位的道路,逐步摸索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真正做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当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成为了电力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电力工程是指一切与电能相关的工程。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则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组织、策划以及管理的活动,从而确保电力工程质量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长久性以及与环境相协调等优点。据了解,国家在电网建设和电网改造方面的投资将不断扩大, 估计到 2020 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9亿kW,用电45000亿kW・h,复合增长率达到5.5%。随着电力投资的不断加大,电力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推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电力工程的主要因素 从电力工程实施的过程来看,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 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它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的策划者、管理者、施工人员。策划者对于工程项目的策划、规划是否合理、正确;管理者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监督是否到位;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是否支持其工作、施工技术是否规范、是否达标等等,都对电力工程质量好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材料主要指施工时需要的原材料、构配件等,施工材料是电力工程的质量基础。所用的材料质量不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那么,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安全性。 施工设备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如运输设备、操作工具、测量仪器、调试仪器等。施工设备的电力工程施工的手段,设备配备是否合理、质量优劣、操作是否安全,将会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产生影响。 施工技术是指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设计、流程、调试手段、测量误差等方面,施工技术的成熟、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施工成本。 施工环境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实施环境等,对于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推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在充分考虑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同时,还应该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以确保达到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工程质量。 (一)提高质量意识,建设优秀施工队伍。 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首先就要努力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电力企业可以定期对电力工程上至决策者,下至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电力工程质量业务培训,使他们明确电力工程的特点、范围、技术要求等,并进一步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让每一位工程项目人员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质量是电力工程、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建立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对于电力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大对一线工人的岗前培训,如施工注意事项、工艺质量要求等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他们自觉地遵守各项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把好电力工程质量关。 (二)加强项目领导,责任落实到人。 电力企业应该根据相关的技术质量法规、工程项目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可以结合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对各级领导、各个环节的技术人员、操控人员等实行项目捆绑,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制定明确的监理细则、监理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工序、各个阶段的质量效果进行监管、督查,并定期进行考核验收,让相关人员明确目前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并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衔接。监督小组应该严格遵照电力的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做好监督和管理,不断地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凡是出现质量问题,一定要追求当事人责任,确保工程项目的责任制度的持续施行。 (三)加强技术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电力工程项目的技术问题主要涉及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调试手段、测量误差等,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使用阶段等五个阶段的技术监管。在投资决策,即形成技术方案的阶段,应该加强对电力市场需求、可行性报考等进行分析,确保形成合理正确的技术决策方案;在设计阶段,可以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步骤来进行,在设计时还要结合项目的规模、性质、特点等来灵活地调整设计方案,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管。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每一道工序的技术监督,设置质量预备空点,观察和分析工序质量波动,同时,对于施工时运用的材料,可以采取随机检查的手段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最终保证施工质量;在验收阶段,可以分为逐项验收、全面验收的方法来进行验收,促进电力项目的顺利投产;在使用阶段,可以进行定期的回访检查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做出相应措施,改善工程质量。 四、结论 抓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是电力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突破口。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加强项目领导,加强技术监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有效的保障,鉴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性,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只有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质量监督办法、积累经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针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案,才能为今后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有效途径。电力工程质量不容忽视,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从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其特点着手分析讨论,总结出了一套针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并对某电力路灯照明工程中实际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本文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含义和原理出发,对电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原则、机制、工程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际相合,研究电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可行途径。从干扰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出发,细化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将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以此做出精品工程。 【关键词】电力工程 质量管理 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电力工程作为一项特殊的产品,其不仅具有一般产品所共有的特性,还具有其特定的特征,例如,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久性、安全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作为国家经济基础性产业的电力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重受到电力产品供应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电网来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特定的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把握其在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特性,这几个特性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必须保证每一种特性都达到要求才能促使整个工程质量过关。 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与人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得人们对电力工程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关联着千千万万家庭的舒适和安宁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高质量的电力供应,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 2、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电力工程就犹如一个产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质量的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只有保障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寻求更好的发展。 3、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由于电力工程行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一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每年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电力工程的建设之中,预想建设一个完善的电力供应网络,旨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在电力工程质量中频频出现问题,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采取极其有效的方法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 干扰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1、质量中人的因素是不言而喻的。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等,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是指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调试仪器等,也称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3、对于电力工程, 材料种类多, 用量大, 一种材料出现问题, 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能想象得到用不合格的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能保证设备以后安全运行吗? 因此, 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施工方法是否得当、施工方案是否正确,都将会对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这三大目标控制造成严重影响,施工方法是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会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投资造成影响。因此,电力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来制定施工方案,全面分析技术、管理、工艺、操作等各方面进行,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合理。必须以工程质量为首要目的,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 5、环境因素工程项目质量受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还包括劳动环境、人文环境,且环境因素还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例如,工程质量会直接受到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要以电力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为依据,并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控制。 三、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1、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项目决策阶段就是要对电力市场需求的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选址报告、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等进行严格审核。在选址上确保其科学合理,并与国家和地区规划相符合,与其投资环境相协调。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不搞政绩工程,严把质量成本关,提高决策水平,既不因赶工期降低质量,也不盲目追求高质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按照工作进程和深度工程设计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按照技术工程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不同阶段设计的有效管理,从而确保工程设计质量。此外,设计单位的工作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主要取决于实践中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都有所不同。 3、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工序管理就是要对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进行管理,将其分散程度以及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究其特征就是对因素和过程的管理,其并不是单纯的管理结果。 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主要是对设计与施工质量进行综合检查,是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的顺利完成是项目建设阶段的结束和生产使用阶段的开始的标志。 5、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即将投入交付使用环节。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是使用阶段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即在保修期内,电力施工单位还需要负责对由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进行维修。对于用户的质量投诉,要立即组织对其进行维修和处理。根据合同相关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即在回访保修期内,对交付使用的竣工工程进行回访的工作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原项目人员进行,要主动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并进行质量回访表的填写,最后将其报有关技术与生产部门进行备案处理。 四、结束语 当前,电力投资出现热潮,同时电力体制正发生变革,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新形势下抢占市场份额,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保证。要想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就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不断地总结过去,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对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变大,这给电力工程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和加强电力系统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两个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一、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1.1 项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 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工程量,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施。因此,在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影响项目建设最终质量性能的关键因素。管理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储备、执行力、自我约束力等因素,往往决定着工程进度的可靠性和进度。对人员的技术,安全、质量培训,应切实开展并落实。对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要求,也应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为采用更好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措施提供坚实基础。 1.2 材料因素 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施工材料,应充分履行进场接收手续,对材料的生产许可证、安全合格证、检验合格证等进行认真检查,避免缺陷产品,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工序,从源头上把好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关。 1.3 施工机械设备因素 对施工设备的选择,在考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突出机械设备与施工工艺要求相结合的特点,选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明确、适用工程环境的设备。另外,对设备的性能参数,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通过设计及计算,确定所需参数要求及设备型号。对于施工机械设备,还要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范,避免因人员的误操作或违规操作,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事故。 1.4 项目监理因素 项目监理,是建设方保证施工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种设计标准及规范得到严格执行的一种有效方式。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与项目建设监理相结合,使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得到深入和加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对项目监理工作做过多的干涉,应充分发挥项目监理的监察独立性,避免因干涉而造成的职责和权力的交叉重叠,影响监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对项目质量管理效果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项目质量管理,应该对监理工作实施宏观管理,以合同要求和正常管理组织流程支持监理的正常工作,实现项目质量管理和建设监理的相互促进和有机融合。 1.5 环境因素 电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施工过程会受到各种气候、季节因素的影响。例如气温、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气象条件,都会给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因此,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要充分做好提前准备,从各方面加强预防和反应措施,对各种因素有可能造成的工程质量影响,制定相关规范和执行命令。 1.6 项目管理人员因素 管理人员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关键点。从个人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创新能力、领导与管理协调统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考察任用。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质量要求严格执行的可靠确保之一。良好的管理协调工作,不仅有利于当前项目建设,也有利于组织过程资产的积累和建立核心竞争力。此外,正确运用激励制度,使优秀的团队成员得到肯定。对项目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各种培训,使其能力得到广泛化提升,为工程建设提供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电力系统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电力项目管理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树立正确的电力项目管理思想。要不断强化电力管理思想,齐全配套的机械,组织协调电力人员,统筹调动电力力量,科学制定电力管理方法和模式,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电力项目质量的活动。 2.2 提高装备标准,走“科技强军”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高新科技产品装备队伍,加大对装备的投入,提高队伍作战能力。为电力管理部门机构、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必要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信息存贮缩化、情报传递科技化。当前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情报手段日趋现代化来推动技术工作的发展,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加强提高监督和管理的能力,保障电力工作质量,高效实现电力安全。 2.3 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落实绩效管理 在电力管理中,部门领导是实施的主体,起着桥梁的作用。分工明确,人人有责任,企业成立以法人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实行岗位责任制,按照监察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基础责任,组织建立企业建设单位负责人、日常安全单位责任人、使其人人有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部门、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提高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水平。例如建立专业的保卫队,组织建设群众防卫队等等。 2.4 坚持不懈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以文兴企业”的思路,向着“文化发展型”建设目标迈进。将安全文化渗透到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根据企业管理经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长吹耳边风,互敲安全警钟,保障电力安全,排除安全隐患。 2.5 培养管理人才团队,打造一流的电力队伍 企业要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同理,做好电力工作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管理团队的意识、观念和能力是进行运作的基础,所以,要实现电力安全的质的飞跃,培训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 2.6加大电力安全资金投入,实现科技现代化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用高新科技产品装备队伍,加大对装备的投入,提高队伍作战能力。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对机电、运输、排水及供风等各项系统进行重点完善及改造,通过抓重点项目,实现电力安全标准化水平。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电力工作的质量、监督控制高难度、高危险的电力工作,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壮大也给电力行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大环境,更是对电力企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此,电力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同时加强软、硬环节的同时建设。确保电力管理团队工作的高素质、高效率,更要在电力设施建设上下达力气,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建设精品工程,才能切实保障产电、用电安全稳定。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满足各种情况下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方式,把好电力工程质量建设关键,才能不断建设优质工程,切实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用电安全、用电质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快、更强的发展。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关于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的探究 【摘 要】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多样、繁复、专业、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文章简要分析了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探讨了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遵从PDCA动态循环管理原理,运用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及实践方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层面入手,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各阶段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加强建设、设计、承建和监理单位对质量的控制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建设目标。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0.绪论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经济越发展,电力越重要,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坚强完善的电网。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大资金投资的现实性以及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对电力的依赖性,强烈展现了电力建设关系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始终把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严守质量这一产品的生命线。 1.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 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工程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电力工程质量是指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产品开发项目,必须具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耐久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性以及环境的协调性等工程性能。具有以下特征: (1)电力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复杂,项目质量客观上受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其他质量影响和制约。 (2)电力工程质量水平的波动性大,受外界环境影响和技术特点约束性大,使其管控手段不能主观控制。 (3)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隐患因素多样,施工周期长,交接程序严,过程控制多,组织与技术条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都会形成电力工程质量隐患。 (4)电力工程质量评估难度大,由于电力工程的建设特点,不能针对工程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只能依据过程监管、根据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来进行控制。 2.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体现 2.1人员客观因素 人为因素是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开发过程的主导性因素,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程涉及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存在程度,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为素质。 2.2材料质量因素 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应用材料种类繁多,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电力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总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重要内容。 2.3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是工程施工的必要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灵敏度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都将会对电力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4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2.5施工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作劳动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1)加强行业管理,早日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4.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施工措施 4.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作为施工单位,在承揽到电力工程任务后,要与业主一起做好对设计文件的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图预算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工作。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对设计图中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尽早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便于下阶段施工过程的进行。 4.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经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所有与建设活动有关的单位都要在此时参与质量形成的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二个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人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4.3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验收。 5.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质量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确保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必须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保证电力工程开发项目的质量。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探究 摘要: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电力技术和电力工程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宋新利(1970-),男,满族,辽宁义县人,承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党委书记兼副主任,工程师。 电力在各行各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民经济的基础,用电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目前的电力工程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质量,但人为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对整个施工的影响最大,控制好这几个方面就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1] 1.人为因素 人作为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的第一要素。每个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其是所有决定因素的基础。因此,提高施工者的整体素质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2.施工设备和材料 材料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工程。因此,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设备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器具,作为工程建设的工具,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设备只有符合工程特点,才能在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与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密切相关。根据自身条件投入先进的设备也会明显提升工程进度和质量。[1] 3.施工方法 作为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手段,施工方法的优劣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前期的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管理、经济等多个要素,力求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做出最优质的工程。 4.施工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技术、管理、劳动等多种要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对电力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要根据工程特点,考虑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条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将它们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2] 二、电力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管理 1.影响工期的因素 电力工程主要由研究、设计、施工、投产几个阶段构成。只有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影响工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总之,影响工期的因素很多,需要认真考虑对待每种因素。 2.制定工程进度计划 电力工程进度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安排和部署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工期和相互关系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资金的分配等原则,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能够从设计到投产的各个阶段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保证按期完成计划。因此,在制定计划书时要对各个部分都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做到准确的估算,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对计划留有一定的余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体进行灵活调整,但是这都应该在计划进度的范围内。进度计划合理是工程按期完成的保证。[3] 3.工期的控制 有了进度计划就要有按计划执行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工期。工期的控制要严格按照计划进度进行,要定期对工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工期正常,防止产生延误。对于实际工程进度和预期进度存在偏差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4.质量的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质量控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施工的各个进程中都应严格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协同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质量。[3] 三、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施工单位都对外宣扬自己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制度只是摆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施工单位在招标时所提供的方案在实际施工中并没有展现出来。任何事情都是以少积多,很多的安全事故起因就是小的事故,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的首要问题。安全第一,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安全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者的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二是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对安全的认识不够,施工比较随意,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施工管理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招收大量的缺乏劳动技能的工人,还不愿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成本去培训他们的技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4] 现场管理问题是工程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应该多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监督不严的问题时有发生,因为在现场中,施工单位的工程师、项目管理者、工人、监理等缺乏相互合作。[4]监理往往不到位,很多都是走过场,或者在现场的时间有限,不能深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些工程管理比较乱,缺乏有序的管理。 四、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电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不要只是给上级做做样子,要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最大,因此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十分关键。[4] 1.提高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是为了职工的生命健康着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安全也是电力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工程不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在电力工程这一特殊的高危领域,安全就更为重要。因此,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明确各个级别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监督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就严格追究其责任,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5]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先进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但是作为施工的主体,人才是关键,因为他们是最直接的操作者,人的因素对电力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另外,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现场管理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质量。[5] 3.加强监督管理 现场监督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对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细节以及产生的问题都要涉及,保证不留死角。各部门要做好协调,质监部门加强监管,明确监管者的责任,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另外,在施工前期要合理设置工作进度,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各项工作。[6] 五、总结 本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整改措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需要在工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加强监督管理,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创建优质的电力工程项目。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EPC模式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力工程EPC模式下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质量形成过程中的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阶段,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提出了如何加强工程总承包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减少消除总承包工程中的质量风险的相关策略。 论文关键词: 电力工程EPC质量管理策略 工程EPC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rit Construction),就是结合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承包制度。电力工程的EPC总承包模式目前已成为行业内广泛采用的工程建设模式,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工程总承包单位并对电厂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 1 目前电力工程EPC总承包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总承包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都建立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工程实施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程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流于形式,质量记录文件、表格缺失,施工方案或验收文件签字不完善,质保监察不能监督到位,程序文件升版滞后等等方面的问题。 1.2 对设计质量的控制力度差 设计部门往往受工程进度的影响,在设计输入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展施工图纸设计,造成设计深度不够、专业间提资偏差、物资采购技术条件偏差、现场设计变更多等问题;同时,不良的制图习惯、专业间缺乏沟通、套图以及设计接口不清晰,往往对工程的质量造成潜在重大影响。 1.3 设备监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到位 总承包企业对重要设备的监造一般委托专业监造公司实施。但过程缺少对监造公司工作监督和管理,对制造厂家的质量信息了解不充分,对设备的制造过程和分包采购缺少检查、监督,对出厂验收监督不到位等等。 1.4 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仍有很多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多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总承包单位虽然会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但仍然会因为监督和验收不到位、技术交底不明确、质量通病防御措施不到位、材料控制不严格、工序错误、隐蔽验收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各种工程质量问题。 1.5 低价中标项目往往从开始就是“低质”项目 总承包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往往采用低价或超低价报价策略,中标后为平衡工程的成本,采取所谓“优化”设计、控制采购成本、压缩施工费用等措施,造成项目的性能指标不达标,设备质量差,施工缺陷多等问题。 2 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简单来说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方面为:人、机、物、法、环等五个方面。 3 EPC工程的质量计划 对质量计划,许多国外较为大型的工程公司的做法是在合同正式开始生效的30天内,由项目的质量工程师分阶段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制定出整体的项目质量计划,上报给项目经理和项目质量经理批准后准予以实施。项目质量计划不仅对项目的整体质量策划进行了明确,而且对项目的设计审查进行了详细说明,而且还包括了设备供应商的监检、相关施工的监督等工作。项目质量计划包括文件控制、计算审核、设计评审、现场施工、项目交流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保障EPC总承包项目的相关工作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而进一步降低项目的隐性质量风险。另外,设备的供应商和EPC工程的分包商也应该制定一个分包工程质量计划SQP,其形式、内容与总承包商的计划大致相同,只是供应商的质量计划更加具体。当然,项目的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质量计划也必须满足EPC工程总承包商的质量计划。 4 设计、采购、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4.1 设计中的质量管理 电力EPC项目总承包是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它包括市场分析、市场销售、项目评估、项目投标、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阶段等一系列环节。我们国家当前大部分的EPC总承包商都是由各地方的勘察设计企业转变而成的。针对这个特殊情况,在认识上一定要清楚:EPC总承包项目与先前的纯设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别。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设计工作并不是项目的全部,它仅是整个项目链条中相对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准备好项目启动中的各项工作,而且还要为之后的设备采购和施工阶段提供具体要求和数据参数。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的重点如下:基础文件的管理、计算书的管理、设计变更的管理、供应商图纸评审、设计的审查、项目结束评审等内容。 对于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应该着重注意对于“设计假设”的处理。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需要进行一些设计方面的假设。这些根据假设而得出的假设结果,在验证通过之前,很可能被应用到之后的设备采购阶段和施工建设阶段当中去。进行相关记录并保证记录随时可以拿到,从而使相关人员直观的看到设计假设的状态和存在风险,从而力争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这也是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有效保证。另外,由于设备供应商的图纸众多,国外许多公司都是通过自己公司的图纸软件对供应商图纸及数据进行审核,进一步保证EPC总承包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 EPC总承包商的设计工程师在进行质量审核时应注意:首先,对供应商图纸和数据进行核实,看其是否符合采购合同之中技术附件一栏里的相关要求。其次,对各个供应商的图纸和数据进行核实,保证各供应商的图纸和数据的接口是合适的。第三,确定供应商图纸和数据是否与电厂实际BOP设计存在矛盾。在审核结束之后,要安排专人汇总各审核意见,然后落实设备供应商图纸和数据的更改工作,保证最后符合EPC总承包商各项设计的要求。 4.2 采购中的质量管理 电力设备及材料的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但和工程造价、施工进度有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采购中的质量管理包括供应商资格评定、实施检验试验计划等工作。大多数电力设备都是非标产品,所以各方面俱佳的设备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国外大型工程公司都已建立设备分包商数据库,原则上只有数据库中已有的厂商才具备供应资格。通过数据库,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捷的获取曾经合作过的所有设备供应商的资料。 从质量角度来讲,对设备的供应商进行预审时应该注意:设备供应商是否具有相应质管程序;检验试验计划是否运转正常;设备制造工序是否规范;运输跟踪记录是否齐全;如何对分包商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等等。另外,还应注意对设备供应商特殊工序(如焊接、油漆、无损检测、热处理)的控制。在制定质量计划时,还应该制定检验试验计划。检验试验计划对供应商制造过程中的监督审核、设备性能、出厂验证检验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根据设备供应商的综合实力、操作经验及合同中的特殊要求等,在检验试验计划的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组织生产制作前会议、监检整个生产过程、见证设备试验过程、审查文件记录、监测特殊工序(焊接、热处理、无损检验以及油漆过程)、最终检验等。 4.3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EPC总承包工程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环节即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这个阶段将直接体现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的工作成功。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控制工程的质量并达到预期目标,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施工质量计划管理包括检验试验计划(ITP)、培训阶段、相关监督工作以及项目竣工移交等众多内容。样板工程ITP内容中很特别的一部分,它为确保ITP中质量控制的方式,对重要项目的开工前先做一个样本工程,经验证之后,全部同类项目按该样板的质量标准执行,这种方法可以很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 在施工阶段中,质量管理涉及到设计图纸、原材料、部分项施工等等,范围非常广。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施工中质量管理的范围和重点,这样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受控制的状态。质量管理的范围及重点为:会审设计的图纸;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抓分部、分项工程;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质量管理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涉及到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相关管理。对于施工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隐患,应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起点。 5 结语 电力EPC总承包工程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员,涉及的专业知识多、持续时间长、工作流程复杂,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工程质量的控制风险。因此,国内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应该灌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加强自身建设,为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创造条件。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刍议电力技术及其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电力技术和电力工程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工程,电力技术相对复杂,所以电力工程的施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为此本文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整改措施。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电力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保障国民经济的基础,用电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水平。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变的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目前的电力工程的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就行了分析和探讨。 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也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质量,但有几个最主要的因素多整个施工的影响最大,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控制好这几点就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 2.1 人为因素 人作为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的第一要素,每个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它是其它决定因素的基础,因此,提高施工者的整体素质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2.2 施工设备和材料 材料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就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工程。所以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设备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器具,作为工程建设的工具,对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设备只有符合工程的特点,才能在施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密切相关。根据自身条件投入先进的设备也会明显提升工程进度和质量。 2.3 施工方法 作为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手段,施工方法的优劣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所以,施工单位在在工程前期的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管理、经济等多个要素,力求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做出最优质的工程。 2.4 施工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技术、管理、劳动等多种要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对电力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时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考虑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条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将它们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电力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管理 影响工期的因素 电力工程主要有研究、设计、施工、投产几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只有对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影响工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总之,影响工期的因素很多,需要认真考虑对待每种因素。 制定工程进度计划 电力工程进度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安排和部署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工期和相互关系,还要考虑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资金的分配等原则,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能够从设计到投产的各个阶段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保证按期完成计划。所以在制定计划书的时候要对各个部分都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做到准确的估算,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对计划留有一定的余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体进行灵活调整,但是这都应该在计划进度的范围内。做到合理的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的保证。 3.3 工期的控制 有了进度计划就要有按照计划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保证工期。工期的控制要严格按照计划的进度进行,要定期对工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工期的正常,防止产生延误。对于实际工程进度和预期的进度存在偏差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3.4 质量的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质量的控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施工的各个进程中都应严格控制,一但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协同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质量。 电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施工单位都对外宣扬自己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制度只是摆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施工单位在招标时所提供的方案在实际的施工中并没有展现出来。虽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但是一些小的错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安全帽这一基本的安全常识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强制实施。任何事情都是以少积多,很多的安全事故起因就是小的事故,所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的首要问题。安全第一,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安全事故还是经常发生。主要的原因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施工者的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另一个因素是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很多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对安全的认识不够,施工比较随意,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一个方面是施工管理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招收大量的缺乏劳动技能的工人,还不愿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成本去培训他们的技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现场管理问题是工程的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要保证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应该加强多施工现场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监督不严的问题常常存在,因为在现场中,施工单位的工程师、项目管理者、工人、监理等缺乏相互合作。监理往往不到位,很多都是走过场,或者在现场的时间有限,不能深入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些工程的管理比较乱,缺乏有序的管理。 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电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尤其对发现的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不要只是给上级做做样子,要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质量的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最大,所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十分关键。 首先,提高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认识。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是为了职工的生命健康着想,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安全也是电力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工程不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在电力工程这一特殊的高危领域,安全就更为重要。所以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明确各个级别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监督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就严格追究其责任,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 其次,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先进的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但是作为施工的主体,人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他们才是最直接的操作者,人的因素对电力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应当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另外也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现场管理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质量。 最后,加强监督管理。现场监督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对工程的各个阶段的施工细节以及产生的问题都要涉及,保证不留死角。各个部门要做好协调相互协调,质监部门加强监管,明确监管者的责任,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另外,在施工前期要合理的设置工作进度,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总结 本文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整改措施。希望能够相关的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需要我们在工程中不段的学习和总结,加强监督管理,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应用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创建优质的电力工程项目。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电力工程质量管控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完全可以体现出建筑电力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工作中,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正确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电力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经常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针对关键性的部位以及当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各级电力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行其是,各负其责,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1 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建设目标最终能够满足投资方实际需求,符合国家法规与相关设计图稿文件,符合施工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合同文书所规定的具体特性的目标综合。电力工程质量是指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产品开发项目,必须具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耐久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性以及环境的协调性等工程性能。具有以下特征: 1.1电力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复杂,项目质量客观上受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其他质量影响和制约。 1.2电力工程质量的水平波动性大,受外界环境影响和技术特点约束性大,使其管控手段不能主观控制,一段时期内波动性大。 1.3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隐患因素多样,施工周期长,交接程序,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会形成电力工程质量隐患。 1.4电力工程质量评估难度大,由于电力工程的外观性特点,不能针对工程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只能依据过程监管来进行控制。 2 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电力工程质量,是电力企业发展运行的基础,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员客观因素 人为因素是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开发过程的主导性因素,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程涉及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存在程度,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为素质。 2.2 材料质量因素 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应用材料种类繁多,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电力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总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重要内容。 2.3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是工程施工的必要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灵敏度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都将会对电力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4 施工技术方案 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方案,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性分析。 2.5 施工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作劳动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 电力工程质量管控的措施 电力工程作为现代社会供电能源企业的基础性设施,对于保障社会电力需求具有极大地调节作用,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发过程中,确保电力工程质量,是推动现代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要形成过程包括投资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使用阶段等五个阶段。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3.1加强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和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各项技术方案的决策,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1.1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预案进行缜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针对项目的技术,开发潜力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加大决策阶段考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做好可行性分析研究。 3.1.2 综合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要充分的考虑影响工程质量建设的主要因素,辩证的分析各项因素的利弊,针对项目规模、建设标准、生产经营、设备配置、资金运转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 3.1.3 科学评价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案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准确的进行开发技术、方案的科学评价,充分考虑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3.2 加强项目设计阶段和投标过程管控 工程设计过程是电力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项目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 3.2.1强化工程设计过程阶段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审批后,对拟建项目实施委托设计和设计组织管理。通过开展招标设计竞争,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设计质量,为保障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2.2 加强项目设计过程的质量监控 在项目设计阶段,实行设计招标,要根据法律程序,严格制定设计计划,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落实设计方案,明确责任,缜密设计质量,进行设计质量管控。 3.3 加强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监管 施工阶段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预控点,严格质量检查: 3.3.1 加强工程施工的全程监管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变性特点,控制工程质量,发挥投资效益,就要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3.3.2 落实合同实行质量监管控制 工程开发过程中,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签订严谨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维护合同双方利益。 3.3.3 严格施工材料价格渠道的监管 施工材料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形势下,必须严格按照合同预算材料的质量标准,有效控制材料的进料渠道。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3.3.4 谨慎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管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改变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实行现场签证监督,严格控制和管理工程质量。 3.4 严格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在整个项目进行审核验收时,要根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程序,高度责任,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把关。 3.5 工程运行使用阶段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归宿。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限期整改。 4 结束语 电力工程质量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确保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必须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保证电力工程开发项目的质量。
房屋装饰装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是采用各种饰物或装饰装修材料来对房屋的空间或外表进行处理,也可以对已有的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将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或者完善。因此要重视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创新技术,来提升房屋整体装修质量和效果,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1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特点 1)房屋建筑装饰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装修装饰人员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具体的装饰装修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到房屋的美观性,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房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特别是一些消防措施、防水措施以及一些基层处理工作一定要做好。 2)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具体的工作中,房屋建筑装饰装修要涉及到不同的工种以及多种施工工序,所以整个过程相对复杂,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装饰装修方案进行反复确认,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 3)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还必须具有规范性和合理性,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要借助美学思想,要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要尽可能的给居住者带来高水准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和施工,特别是在进行空调安装以及强弱电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于每一个操作步骤和细节都要认真对待。 2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 2.1抹灰施工技术要点 墙面抹灰是一项基础性工程,科学的抹灰工作可以起到隔热、防潮以及防风等功能,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要做好基层表面的清洁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施工人员在进行水泥砂浆抹灰施工前,要做好墙面的清洁工作,若表面有油渍、尘土、油漆或者其他物质,都要用钢丝刷将其清除干净。若墙面有凸出的部位要将其剔除,保持表面平整。若墙面存在有凹陷处,应选择用胶砂浆整修密实再平整。2)抹灰层的厚度不能太厚,厚度应控制在20mm左右最为合适,如果太厚容易造成抹灰层坠裂,且需要注意的是抹灰不能一遍成活,应该在抹完第一遍灰终凝以后再抹第二遍。另外,在进行墙面粉刷之前,可以在粉刷的前一夜对砖墙进行浇水,可选择一条相对较细的管子从上往下进行浇水,以达到湿润的目的。对于门窗框边缝的处理,可以找一个施工人员来专门负责,为了防止其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门窗框两侧出现裂缝和空鼓现象,可以在打好发泡剂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塞,也可以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3)对于厨卫间的粉刷要三遍成活,切不可减少施工步骤,必须保障外表平整,上下纹路均匀、清晰。4)对于砂浆的配比,必须在标准范围之内,对于其易性与粘稠度必须要能够满足其具体的使用要求和标准。 2.2地面装修技术要点 对于地面的施工过程来说,主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地面施工材料,要以业主的实际需求为主,但也必须要考虑的是所选地面材料的颜色一定要与整体的装修风格相搭配。无论选择何种地砖进行铺设,在具体施工之前都要保证其表面干净整洁,要提前预留好空洞,做好缝隙的处理工作,保障地砖的接缝处是平整的。 2.3吊顶施工技术要点 吊顶是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常见的环节,吊顶指的是对天花板进行装饰,也是室内装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吊顶施工来说,首先要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吊顶一定要牢固,否则掉下来会砸坏物品,或者砸伤人。其次是隐蔽工程必须要做好,对于视频音频线路、电源线路以及空调线路等,为了不影响房屋的美观性,在吊顶时都要将其隐藏好。在具体的吊顶工作中要根据实际层高来确定吊顶的形式,如今商品房的层高都大不如从前了,如果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装吊层,反而会让人觉得压抑,如果层高本来就低,那么大面积的吊顶就不必做了,可局部小范围的做吊顶即可,具体的做法可以在房屋的四周吊一圈长、宽度适中的二级顶。对于层高很高的房间,就可以选择大面积吊顶的方式来降低层高,可自由选择吊顶的方式,圆形、弧形以及方形都可以。 2.4卫生间防水施工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来说,卫生间防水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卫生间的防水施工是为了预防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或者渗水现象,为了楼层安全和邻居关系,做好卫生间防水施工是必然的。首先要检查房间内的下水管道是否通畅,若存在有任何的问题,应及时向业主反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地面找平,对于墙角、地漏以及管跟等接缝处要注意,可使用高弹性的防水涂料进行涂刷,以防止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接缝处出现移位现象,导致渗水情况发生。对于卫生间墙面的处理,若卫生间做有淋浴房,那防水处理就要尽可能做得高一些,最好是能够达到180cm。在施工完成以后,一定要检查防水层是否存在瑕疵,要保障工程无任何问题。 2.5门窗施工技术 对于门窗施工首先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于所选门窗的型号种类都要符合设计要求,门窗安装所选的时间非常的重要,应选在外抹灰找平、刮糙等作业都完成以后再进行。在门窗框的安装之前,要先将门窗框临时用的木楔固定起来,在此过程中要反复确认门窗框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如果存在偏差,必须要调整木楔,直到与门窗框达到垂直水平即可。在门窗框和墙体之间可以先在里面填塞适当的发泡剂,最后再使用密封胶将其密封。对于门窗扇的安装则需要在墙体抹灰层硬化之后再进行。 3提升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具体措施 3.1提升装饰装修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着综合素质不达标的问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企业施工单位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要提升他们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此外还应该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做到合理分配工作,要将更多的先进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管理工作中。 3.2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要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不但可以保障工程的进度,还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并严格做好材料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装饰材料坚决不能够使用。在材料的使用上也要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此外还应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要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排除。 3.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要落实好质量管理工作,因为质量是施工企业单位的信誉保证,也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对于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控制好,并制定绩效质量考核制度,营造质量管理氛围。 4结语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和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了保障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完善装饰装修管理机制,以促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长远发展。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环境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应该得到有效的处理。电气设备是水处理项目的关键部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系统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针对电气系统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以及维护保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只有维护好电气设备,使设备正常的工作,才能保证产水的水质合格。 1电气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危害 1.1电气系统常见的故障 电气系统常见故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载,当电机出现过载的情况,那么电机的工作电流将会瞬间增大,超过额定电流。如果电机的容量非常大,还会造成母线电压瞬间降低的情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说频繁操作电气控制系统,外部电源电压过大,电机的传动部分出现故障,泵的进出口阀门没有开关到位等。第二缺相,电源缺相故障在电气故障系统中比较常见,出现这种故障之后,如果电机在运行状态,电机不会停下来但是转速会降低。如果在电机热备用状态的时候启动电机,电机是不转的。当电源出现缺相时,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故障出现的原因同样有多个方面,比如说电源断路,电源线路在设计安装过程中存在故障、电源外部绝缘损坏,电源开关有一相接触不良等。第三接地,接地故障在电气系统中同样较为常见,有一点接地,两点接地等;根据不同的接地方式,接地的现象也不相同。如果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出现一点接地时,开关只报警并不跳闸,母线的相电压升到线电压。当出现两点接地时,开关跳闸。如果是大电流接地系统,出现一点接地时开关跳闸。第四过电流,如果电气元件或者电机等相关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那么电气元件将会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行,严重影响电气元件的寿命。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增大电路元件负载,最终导致故障,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第五短路,当电气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开关会立即跳闸。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电气元件损坏,雷击,设备的绝缘老化等原因。 1.2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危害 第一,电机过载的危害,电机长时间在过载的状态下运行,容易加快电机的绝缘老化,损害电机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出现火灾,使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第二,电源缺相的危害,当前电气系统主要为交流异步电机,在出现电源缺相危害之后,电机会以低于正常的转速运行,长时间的低转速运行非常容易导致电动机绕组被烧毁。第三,接地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出现一点接地的情况比较常见。在交流系统中,当电气系统出现一点接地时,尤其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时,对于电气人员来说危险很大,因为电压升高了1.732倍。如果需要去现场排查故障,电气人员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穿绝缘靴到现场,并在2h内把接地点找到。否则会加快电气绝缘老化,极容易造成两点接地。当出现两点接地时,开关会跳闸扩大了故障的范围。在直流系统中,当出现一点接地时,应用接地选线装置等方法在2h内把接地点找到。如果直流系统发生两点接地,会造成继电保护的误动作或拒动作,从而导致故障的范围扩大。第四,过电流的危害,当出现用电高峰,过电流故障比较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之后,系统电压会有很大的下降,直接威胁到办公楼,厂房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性,长时间的过电流会加快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导致系统瘫痪。第五,短路的危害,当发生短路时,单位时间内会出现非常大的短路电流,电流瞬时升高电压瞬时降低,有可能会导致带有低电压保护的电机跳闸,从而扩大了故障范围。 2电气系统维护 2.1用排查法查找故障 排查法是电气系统的主要查找方式,在实际的故障查找过程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询问操作人员有无新启用设备,和有无新检修设备投入运行等。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将新启用设备和新检修设备退出运行。如果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点查找正确。 (2)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远方控制系统屏幕上会出现设备名称,故障类型或者故障代码。电气人员应将电气系统显示出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展开排查,是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还是电气设备出现问题,还是由于继电保护误动作造成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明确故障发生的原因。 (3)采用逐一拉路法进行故障的排查,如果电气系统的故障不是十分严重,可以暂时维持运行,同时停产检修造成的损失较大。这时根据整个水处理项目的生产要求对该系统进行逐一拉路,遵循的原则是先由不重要的负荷开始拉路。拉一路故障没有消失,迅速恢复。再拉下一路,如此反复进行。当拉开某一路时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点就在这一路。这种方法可以方便故障排除和维修的顺利进行。 (4)选择万用表进行故障排查,当出现二次回路故障或者是低压电气系统中出现的电源缺相等问题,可以用万用表找到故障点。无论是查找一次回路还是二次回路故障。应按照图纸进行排查。根据测量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判断故障的范围和类型,最终实现故障的排查和维修。 (5)在实际的查找过程中,根据故障现象和经验判定故障的大概范围,这时可以针对电气元器件、线路展开短路排查,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故障查找的时间和范围,在确定故障发生的大概范围后,可以选择导线针对相应电气回路进行短接,在通电之后如果故障消失,那么表明故障点查找正确,大大提高了排查故障的效率。 2.2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 电气系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电气元件,同时还有电机,线路,变压器等。如果进行停电检修,将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电气控制系统增加计算机系统,通过数字量的输入输出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替代人工调整工艺流程以及电气控制。在实际的巡检和维护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实时巡检和维护,通过计算机终端检测电气设备电压电流频率温度等相关参数,并将其反映到相关的保运部门。保运部门的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并通过计算机控制软件查看设备运行日志,及时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历史记录,提前做好预案,降低了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3通过工艺流程排查故障 随着水处理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工艺和设备出现并应用。根据水处理项目中的参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判定故障的范围和类型。例如,SDI、浊度、COD、进水压力等参数的变化都可以反应设备的运行状态。现场的工程师根据参数的不合理变化可以初步判定是哪个设备出现故障,根据工艺要求将故障设备退出运行,备用设备投入运行,从而保证了产水的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增强,优化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对于水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降低电气设备的故障率对保证整个水处理项目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再详细研究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建设阶段质量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居住服务,并望对以后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房屋建设安全和质量问题。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对日后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建筑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严格规范各施工环节的操作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及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推进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1建筑工程施工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建筑企业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以此间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建筑企业可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开展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减少施工中的资金投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通过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极大的减少采购材料和设备的费用,同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赔偿费用的支出等,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建设只能够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必须避免出现材料质量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差和设备故障等问题,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2决策、规划阶段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决策、规划阶段的工作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决策和开发产品的策划等,建筑企业需在这一阶段对工程项目的位置、规模、目标群体、市场前景和设计方案展开整体的分析,对项目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明确,这些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对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规划阶段就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和管理目标,从而确定整体的质量控制方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成本造价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在项目决策、规划阶段采用总承包的模式,便于在总体上确定工程造价,并制定严格的制度,对后期变更进行控制。建筑企业在招标时,必须建立在质优价廉的基础上,严格规范采购、监理、施工方案设计、比选等工作,监督和考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当项目进行到可行性研究阶段时,需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既能充分满足业主的居住需求,又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与建设环境相符。在对建筑工程的寿命周期、市场前景、财务质量以及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后,做好可行性报告的严密论证。当进入项目决策阶段时,建筑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周期和成本,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最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化。 3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设计招标阶段,已经完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接下来就要依照择优选择的原则开展招标工作。建筑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监督部门,保证整个招标过程的公开透明性,一旦发现从中有徇私舞弊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并作出严格处理。领导小组和监督部门要做好相互制衡和监督工作,对招标范围和内容进行明确,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计划,实现权重指标和招标单位资质的有机结合。在专家评选和系统评级时,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设计质量。方案设计是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这一阶段必须保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好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的取舍,规范施工工序,实现工作交接的顺畅性,同时做好工序交接的检查工作和质量防控措施。通过对各施工环节的动态控制,把控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试验施工过程、详细规定项目的变更,紧抓验收环节,整体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另外切实将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内容落实到每道工序和环节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图纸上主要体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使用寿命造价和技术,为此,必须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避免后期发生图纸内容的大量变更,同时需要确保图纸的技术参数和设计标准满足具体的使用功能,尤其对地基的处理要重点审核,看其是否具有抗震安全性、结构稳定性、防磁电、防防噪音、防腐蚀和防风等一系列特性。同时对目前国内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总结相应的经验,体现在施工图纸上。另外施工图纸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现场因素,根据现场条件及时调节内容,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 4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做好人员、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审核工作,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针对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缺乏的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培训,让其建立科学正确的质量意识,对于因个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追究其具体责任,另外对进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要仔细检查,熟知其具体使用方法,保证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需建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在这一意识的引导下,对混凝土的强度加以严格控制,避免出现渗透和裂缝现象,并对钢筋和模板等工序加以规范。在施工前,第一罐混凝土必须出示相应的技术资料,由专门人员进行进场登记。同时对每罐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测定,对进场材料做取样检测,规范检测过程。水卫和电气的安装工作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水卫和电气安装时,需严格按照样板施工,并以此作为验收依据,推行智能化施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依靠制度的严格保障,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密切关注制度的落实情况。可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让其与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相挂钩,并鼓励工作人员进行互相监督,配合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 5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基本完成各环节的施工工作后,就进入了工程验收阶段。工程验收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各项施工内容进行仔细的审核,保证施工质量。在这一阶段需要工作人员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具体标准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测。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工作的划分,做到分项、分部验收。在发现有不合格现象的工程时,及时做好记录并提出,要求具体责任部门或个人进行返修、修补甚至重做,直至各环节不再出现质量问题后,整理成相应的验收报告,保证报告和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必然需要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心,做好项目决策和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在此期间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和培训,让其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调动全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正确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去,提高建筑企业在社会中的口碑,以为业主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为服务宗旨,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高楼大厦和各种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极大地提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工程质量要达标,工程质量不达标不仅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还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降低工程的社会效益。为了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越来越受重视,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和公众社会的焦点问题。 1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建筑行业受市场经济以及国家监控的影响,严格把握工程质量。从而,质量成了建筑企业的命脉,备受建筑企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质量管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应对市场经济的需求就会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无法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成功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不仅仅能够对建筑行业未来走向良好的发展道路具有促进意义,同时还能够直接影响到相关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竞争力的增强。但是,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普遍存在轻视项目进行时的成本控制以及成本控制制度没有有效落实两个问题。对于前者,建筑企业单位过于重视工程完成后的成本管理,极其容易导致加重企业运营的负担,大大降低了项目收入,并且造成了成本的严重流失;对于后者,有关企业在没能制定完善好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管理部门还不能积极落实,导致了许多管理漏洞的出现,无法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1.2部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因为工程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但也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安全意识缺乏。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企业的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的利器,质量才是企业永恒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以质量的降低来谋求成本的降低将是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但有一部分企业只追求利润而忘记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1.3材料、设备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材料和设备是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以及应对市场的竞争,对材料和设备的管控不到位。购买便宜廉价的材料来应对施工,从而使得材料的质量无法达标。对设备的管理不到位,例如部分设备老旧,落后,并且缺乏养护,一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将极大影响工程进展。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不利不但对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也对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以及生产的进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尽管大中型机械的使用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总体素质较低,大多数都是农民工,施工单位为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就忽视了对农民工的专业素养的提升,这就使的部分工人自身的施工技术较低。甚至部分资质的级别不够,施工技术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施工人员较低的文化素质,因此对现代施工管理体系和理念缺乏更深层次的了解,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 2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对人的控制,首先是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的控制。其次,人还是控制的动力,对施工进行指挥和控制等。所以,人不管是作为什么角色,都要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仔细,尽量避免因为人而造成的失误,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对材料控制,首先是对这些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施工单位可以在审查合格的几个供应商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最后交由建设单位决定。其次是对材料进场的把关,所有材料进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具备相应的手续和材料,质量审查合格才能进场。第三是要落实好材料质量等问题的负责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责任的落实。最后,所有材料的验收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做好材料验收的各项记录。 3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对策 3.1增强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阶段的进度管理控制,必须将所有环节的具体施工方法及设备操作技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实现工程进度的严格控制。有利于按照标准及时完成整体的建筑施工作业,同时还有利于加强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其次,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成本管理控制时,千万不能过分重视后期的成本分析,从而忽视对项目正在施工时的成本控制。因此,需要有关管理人员时刻具备成本管理意识,控制好建筑施工的投入的同时,提前做好财务分析,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断努力,以及为工程材料的购买使用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3.2提高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水平 项目部要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来实现项目部对社会的承诺。项目部要领导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负责领导本单位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负责领导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技术负责人要组织贯彻执行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规定,对不合格品控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改进,同时还要负责组织收集全部的技术资料,负责落实项目纠正和预防措施。施工员要负责按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组织施工,并保证其操作质量,把好交接质量关并组织好半成品、成品的保护工作。另外项目部技术员的职责主要是施工中严格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对单位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交底,对项目的工程技术档案归档负全责。 3.3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预案 一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事先详细制定好常见常发的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方案,以便能够应对施工现场突发的生产事故,能够及时的保障救援,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事故的伤亡损失降到最低。及时的总结完善改正救援方案。二是要及时将事故向上级汇报。发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向上层汇报,同时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尽力将财产、生命损失最小化。现场相关、场景、物件也要保持原样,以便后续检查人员取证等。三是平时的时候对应急救援多加宣传,培训一些自救措施,增强人们居安思危的意识。若有安全事故发生,能够保证施救方案的最大机动性以及各方默契配合,充分发挥救援方案的价值。 3.4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首先要让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从思想上意识到违章生产将带来严重不可弥补的后果。只有从思想上加强了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才能落实安全生产,坚决不违章操作,不透支施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其次要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未经培训的员工坚决不得上岗工作,坚决杜绝出现施工工艺混乱等低级问题。再次应严格要求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例如通过视频、竞赛、座谈等增加教育活动的多样性,让每个人都投身其中,提高施工人员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人员能更好的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施工操作中去,而不是泛泛而谈。 4结语 工程质量控制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问题,近年来,楼歪歪、楼倒倒、楼脆脆、楼薄薄等问题接连不断,不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也让我们中国人的脸面在世界的面前抹了黑,给中国的名誉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豆腐渣工程要不得,我们不能忍受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的庞然大物矗立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建筑业工程质量控制的整改箭在弦上。
质量控制论文:论城市道路施工中质量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事业蒸蒸日上,城市道路的需求日益增大,对于道路的质量控制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工程与道路的周边环境、地下管道网络、给排水系统以及天线落地等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非常大,本文将重点探讨分析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如何提供有效途 径进行质量控制。 一、 从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面前城市道路施工中面临的最常见问题就是施工的技术人员对规范与法律法规不熟悉,工程技术队伍中成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且企业缺乏规范的员工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员工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专业力量如此薄弱的施工队伍往往无法胜任新的施工工艺应用,无法满足业主的多样化需求。资料和施工档案保管不当,各个部门的沟通合作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传不及时,缺乏必要的合同协作。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城市道路施工属于重要的市政工程,我们一定切实的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不论是施工企业的管理层、项目部的负责人,还是基层的技术员与具体的施工工人都一定要认识到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好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地指挥部要定期进行总结和教育讲评,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实时整改。 其次,要将施工档案与资料统一归档,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现代社会城市道路工程对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道路施工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日益标准化和正规化。道路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单位在生产、技术以及科研活动中留存的最具有实践意义和保存价值的资料,只有集中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和完善的归置,才能为如后工程竣工后的改扩建工程预留参考与依据,一旦有地铁铁路等重大工程的施工时可以作为参考,来保障施工质量,并且,施工的技术档案也可以为今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持。工程技术施工档案与资料的统一归置,应该贯穿从工程规划开始到竣工验收、修整改建等整个施工的过程。工程施工档案与资料包括施工的技术管理资料与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种类繁多,一定要随着工程施工的时间顺序、内容齐全、分门别类的管理,并且要有建设单位代表的签字与监理签字。 同时,施工中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尤其是与甲方,设计部门和监理等重要部门的沟通。城市道路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沿线居民的工作生活,对沿线厂矿的生产秩序也有极大的影响,施工环节众多,极为繁杂,并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事情,更与甲方、建设方、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方等诸多部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加强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施工方对于甲方提出的一些要求要尽量满足,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沿线民众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要定期与设计部门沟通,尤其是遇到一些施工工序与施工设计问题、图纸问题等一定要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并配合设计部门完成图纸的技术交底工作;要积极的配合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的检查与监督工作,积极落实监理工程师的合理建议与意见。 二、 从具体施工入手,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 从工程的具体施工来看,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工程施工材料缺乏严格把关。城市道路工程多为水泥混凝土的道路,水泥、石料等材料如果不达标,含泥量、水灰比以及含砂量等都难以达标,路面板的质量就无法保证。②基层表面处理不当,如果在道路铺设沥青混凝土前,对基层表面与边接处处理不当、沥青混凝土没有控制好温度和浓度、摊铺和碾压不适时等,都极容易对路面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表面极粗糙、路面裂纹、乱边、起砂、松散等质量问题。③道路土基修筑方面的问题,道路土基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基础压实和密实度不达标等都会造成道路质量问题,即便路面看不出问题,通车后路面极易被破坏,路板极易断裂,路面极易出现沉陷现象。 其一,严把道路工程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关。道路工程所用的原材料、管构件等的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首要关口,加之道路工程的施工工期极长,分段也多,材料种类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来源渠道变化极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材料的检验制度,对水泥、钢筋、成品以及半成品等一定要有正规的检验报告与试验资料,购回的材料还要由实验室协同质检人员进行定期和定时抽检,对于检测未合格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坚决不能使用;机器设备的参数设置、型号、数 量以及功能必须都能满足工程所需且要保留还各种材料的合格证与相关证件,对试件做好保存。材料的保存也要注意,砂石集料等要分仓、地面要硬化、水泥的仓库要做好防潮措施,材料使用中要应用到精准的计量设备与明确的配合比。 其二,加强对道路工程工序的质量控制。城市道路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划的施工工序进行,一般的,首 先要进行道路路基和路床的挖填,再对车行道基层和车行道的混凝土面层进行施工,最后是砌路沿石、人行道的路基与基层的施工,并进行竣工收尾工作。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环境均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在施工中要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对各个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每道工序完工后,都要由施工单位组织自检自查,合格后要填写工序的质量报验表,验收通过后蔡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对检测试验数据做好保存与对比工作,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都要做好。 其三,密切关注特殊阶段与特殊路段的施工质量。对于某些特殊环节要密切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城市道路施工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阶段,如各个工种与工序的交叉环节、回填工程的施工等,都是一些容易出现问题,质量控制难度较高的环节,对于这些环节,我们不但要按照相应的规程与规范严格施工,还要特别关注和监控。在城市道路的施工中,对于某些容易疏忽的部位也要重点注意,这些部位很有可能是交付使用后损坏率较高的地方。例如回填土施工中一定要确保配比达标,碾压的次数适宜,避免今后出现的局部的塌陷与路面的裂缝;土路基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横坡的整理与辗压施工,不为其他工种的施工留下隐患;下水井盖的附近,如果其地基土没有碾压到位、周围的面层出现脱落,井盖的周围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通车后就极容易出现局部塌陷。 质量控制论文:探讨怎么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一般情况下,都要对工程进行整体的预算,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项目顺利完工,有效的节省了施工费用。要想使工程造价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其中的审核质量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将这一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开发商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相关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 一、工程造价审核质量控制的原则 要想对质量进行审核,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了解审核的标准。只有对审核原则具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在进行规范化的质量审核。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注重质量,不仅仅是工程造价方面需要注重质量,在各行各业,不同的领域,都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特别是在工程造价中,质量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要想使工程造价通过审核,就要确保质量达标。保证质量的目的不但是为了使工程造价达到相应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使其运用有限的资金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对于建筑开发商来讲,保证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才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有利的信息,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们要遵循的第二点原则就是要做到从人的角度出发,开展审核的质量监控工作。众所周知,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围绕人开展各项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质量。因为人无论在主观方面还是在客观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只要抓住了这点,就能够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应用在工程造价的活动中,从而促进审核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时,一定要不断培养相关的人才,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这样才能在审核的工作中发挥其专业优势,这是审核工作中专业性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第三,工程造价中还应该对预防措施作出相应的规定。因为如果没有对相应的审核质量进行相关的预防,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后续的工作。我们要做到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保证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也就能够有效的保证质量。 最后,工程造价中还应该注意相应的审核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职业操守,无论是何种职业,其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规范,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人为能够控制的,我们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职业道德均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样才能本着公正的态度进行工程造价的工作,不掺杂个人的情感以及情绪变化在工作中,以事实为基础,做到实事求是。 二、工程造价审核质量控制的过程及重要环节 1、审核前的质量控制 (1)首先开发商要确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否有比较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它的制度是否是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来制定的。因为选择外一个具有严格用人制度的单位,也是审计质量的保证。 (2)开发商要使造价咨询单位保证所聘用的是一些专业知识好、道德素养高的造价师。从业人员在处理审计问题时,必须能够尊重客观事实,不带有个人偏见,当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有私人关系时,应自觉予以回避。 (3)开发商在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签定业务委托书后,应该根据业务的需求来要求其合理分配审计人员,如果项目过于复杂的话,可以委派项目负责人,然后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审计计划,理出审计重点及审计方法。 (4)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核体系,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审核制度。可以委派技术负责人或专门的技术部门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或检查,以此来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避免在执业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而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则应该及时发现并作处理,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 2、审核中的质量控制 (1)在审核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已经确定了项目的人员组成,在审核开始后,我们还必须得明确各个从业人员具体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以保证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上上级汇报,以保证及时解决问题,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2)明确了审核重点,还要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在审核过程中,每项业务都要从基础做起,扎实做好每一步。项目负责人不可能做到事事跟进,这就需要执业人员做好自检,争取从自己手中得出的结果都是准确无误的,这也需要执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做好每一步工作,这样,层层把关,就能保证审核质量的可靠。 3、审核后的质量控制 审核过程完成后,也就是审核报告出来以后,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还要做好最后一环工作?D?D对审核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也要按照审核档案的管理制度来做,便于管理,也方便以后进行再阅读、再借鉴。其次,参加审核的每一个人都要撰写工作总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记录,便于以后借鉴。然后对工作中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重大错误的人员进行适当惩罚,明确奖惩制度,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可以在以后的审核工作中见到成效。 4、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制度 在工程的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监督。主要的监督内容包括资金是否得到正常使用,是否将其投入到必要的开支中,有没有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双方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等,只有保证监督制度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造价中审计质量的提高。在确立工程项目之初,就应该将监督制度放在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定期的前往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尤其是要注意工程的实际施工要与施工图纸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只有保证各项环节的规范化,井然有序,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就要将情况汇报给上级单位,寻求适当的解决措施,我们只有充分发挥监管制度的作用,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同 时也能保证工程造价质量。 三、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工程造价质量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审核前、审核中、审核后都有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同时,这也要求工程造价审核单位聘用一些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来进入这一行业,以保证审核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审核结果能够真实可靠。这样也就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的造价。 质量控制论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点及裂缝的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养护 近年来,民用建筑中的大型车库建筑日益增多。而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防水性。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也就成了重要问题。 1、裂缝影响因素 (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所需水泥强度等级就高。水泥的用量大,则产生的水化热大,施工中就易产生收缩裂缝。(2)混凝土体积大、面积大、结构超长,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易产生温度裂缝。(3)若施工期间气温高,混凝土终凝时间缩短,易产生施工缝。 2、裂缝成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承受荷载大、水泥水化热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等结构特点。在施工上,结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在工程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其特有的质量通病,常有的几种类型:(1)施工冷缝。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2)泌水现象。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3)早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以上)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会产生两种温度裂缝:①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着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②贯穿性裂缝: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时易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约束接触处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4)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数日,水泥水化热基本已释放,混凝土从最高温逐渐降温,降温结果引起混凝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内部拌合水蒸发等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本身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导致产生温度应力。当该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时,则从约束面开始向上开裂形成收缩裂缝。 3、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砂选用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2)优化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针对工程具体特点和施工时的气候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和当地搅拌站实验室多沟通,经过反复试配确定适宜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3)合理选用外加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改善和易性,混凝土配制采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掺合料。减水剂采用复合减水剂(如缓凝减水剂、缓凝引气减水剂),减水率达20%,掺合料选用电厂的Ⅰ级粉煤灰,可替代水泥20%~40%。(4)分段施工和分层浇筑。根据设计要求,如果混凝土设置后浇带,则以后浇带为界进行分段施工,如果不留后浇带,应和设计沟通设置加强带,进行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如果混凝土厚度较大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其优点在于增加了散热面,减少了应力约束,加快了热量释放,减少了收缩应力,并保证层与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5)加强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由于气温较高和水泥水化热开始的共同作用,表面水分散失很快,在这个时候,为了防止表面干缩裂缝,在收面完毕后在表面要进行浇水养护,再在其表面覆盖1层塑料薄膜,薄膜应上、下错开,搭接压紧,形成良好保温层。在水化热高峰过去以后,方可除去覆盖层,并派专人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4、施工工艺 (1)浇筑工艺。在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浇筑方法,应该从起点端开始沿底板高度自下向上逐层移至顶面,每斜面层均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层,然后沿长方面按斜坡层逐层向前推进,直至终端,在浇灌方向呈“之”字形往后退浇,每一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 (2)混凝土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把振捣器分别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坡角处及混凝土侧面,先振捣出料口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在振捣时间上,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在振捣过程中,避免漏振、过振。在混凝土初凝前1h到2h,为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减少表面龟裂,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然后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用木槎子反复搓压数遍,收水后用铁抹子压光。 5、施工质量控制 (1)加强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要求混凝土生产厂家每车出厂时出据混凝土标号、坍落度、出厂时间、数量和到达地点的发料单据。抵达现场后,由总包派专人按程序验收,填写到达时间、混凝土坍落度、目前混凝土有无异常等情况。监理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检,如混凝土出现离析,必须进行次搅拌。 (2)制定混凝土浇注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还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 (3)泌水处理与表面处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斜面下流到坑底,再到集水井,然后通过集水井内的潜水泵排除基坑外;待混凝土浇至标高时,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要求施工方用木蟹抹平,防止表面微小裂缝产生,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这样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增加防水抗裂效果。 质量控制论文: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分析 引言 水电站电气施工在整个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后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电站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水电站电气施工实施管理、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下文主要讨论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 水电站电气工程相当复杂, 融发电、配电、送 电于一体, 具体可分为高、低压配电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系统、防雷系统、接地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因此必须选择一家人员、设备配备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 内部管理机制完善, 信誉良好, 售后服务好的施工企业。 2.严格审图, 按图施工 施工管理人员除应熟悉本专业图纸外, 还应熟悉相关专业的有关图纸。监理部门也应组织设计院对施工单位的设计与技术交底, 解释设计意图和要求, 并解决图纸中的错、碰、漏问题, 施工单位也应认真复核由监理部门签发的图纸及设计修改通知等技术文件, 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部门反映。具体做法是: 水机的油、水、气管道与电气的电缆、桥架等交叉密集的地方, 施工单位的机电专业人员对所有管线与电缆进行预排, 制定施工顺序及工序搭接方案,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按预排好的顺序验收。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监理单位应认真对待并协调有关单位给予落实, 以达到优化设计,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 3.跟踪作业,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控制施工质量是完成和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前提。在电气施工前期, 施工管理人员即要求好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各班组必须保证施工的质量,并做到有记录可查,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试验记录。在预埋期间,隐蔽工程记录作为工程结算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施工管理人员每天必需深入现场,按设计图纸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到哪里在施工,哪里就有管理人员。对工程中重大项目,如4台主变的就位问题;主变升流升压;发电机升流升压试验等。施工管理人员始终在工地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如电站接地系统,经工程师现场反复论证,减少了开挖接地沟槽和降阻剂的用量,后经接地电阻实测为0.2Ω。这些都与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是分不开的。 4.严格执行设备和检验制度, 严把质量关 主要电气设备与安装材料应实行招投标制度,选择一家有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ISO 质量认证的技术力量雄厚的、售后服务好的高信誉企业。 加强对安装材料检查验收, 进场时要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还应检查出厂试验报告。发现不合格材料坚决退换, 即令供货商限期离场, 施工中要定期抽查和跟踪使用材料情况, 防止伪劣产品掺入。 加强对盘柜等成套设备的验收工作, 一般情况下业主委托施工单位开箱验收, 但监理人员要参与开箱检查。主要检查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备品备件及随设备的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有无遗漏、差错, 并作好开箱记录,若有不合格产品坚决退货。 5.严格监控施工质量 接地线、预埋管、电缆敷设等工作是与厂房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的, 有很多电缆管穿越楼板、隔墙或是其它水工建筑物。接地扁钢则要与水工建筑物流道底板钢筋、泄洪闸底板钢筋、门槽等焊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防止差错。 预埋管的材质型号规格、管子排列、弯曲半径等要符合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 电缆及母线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分开敷设, 计算机电缆采用屏蔽,同类电缆间隔符合国家安装标准规定。 水电站的接地装置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在施工中要注意焊缝质量、扁钢或钢筋搭接长度、引上或引下接地线有无遗漏、升压站接地网埋设深度等。还应特别注意避免因结构需要而将钢筋断开的地方的连接。 防止预埋管被堵塞, 接地线及电缆在施工过程被破坏。在施工中, 要采用工地巡视、现场观察、测量和检查安装记录来确保施工质量。 6.配电盘、柜、箱的安装 盘柜安装应检查水平度、垂直度、柜间接缝等内容,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盘柜的接地必须牢固良好。 引进盘、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铠装电缆的钢带不应进入盘柜内。若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发电机的安装电机基础、地脚螺栓孔、沟道、孔洞及电缆管的位置、尺寸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认真检查定子的铁芯、线圈、机座内部的清洁,应无尘土、油垢和杂物;检查电机 绝缘,表面应完整,紧固件应锁紧;电机定转子之间空气间隙是否均匀;电机引出线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无油垢,其镀银层不宜打磨;引出线连接紧固等。 电气设备的调试及试验电气设备安装好后应做一系列的调试和试验。电气设备试验应按照《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范》进行,继电保护调试应按照《继电器调试规程》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在 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验收后方可投入试运行。主要有如下工作: 管理人员参与关键设备的现场调试。如主要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发电机、变压器的吸收比、绝缘电阻、各绕组间的直流电阻测量;变压器的吊芯检查;高压断路器的联动试验;继电器的整定值调试,继电保护模拟试验等,检查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灯光指示、音响警报与各保护的对应情况等。 应认真检查电气设备施工记录、试验报告、调试报告,与设备出厂试验报告相对照比较,若发现参数差别较大,则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配合机组启动与验收小水电工程的每一台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安装完毕,并具备生产条件后,必需进行机组的启动试验。为配合机组的启动试验,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与机组启动试运行有关的电气设备(或装置)按设计安装完毕,并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试验,检验合格。 2)配置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经检验合格,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 3)厂用电系统和操作电源系统工作可靠,能保证机组试运行和事故紧急处理的需要。 4)输、变电设备、设施建设安装完毕,检验合格,可以投入运行。 5)水电站及输、变电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能满足人身、设备安全的需要。 以上设备经过检验合格后,可投入运行,并配合机组进行带额定负载72h连续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缺陷和故障等问题,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妥善处理好后可以移交试生产。来源:考试大-设备监理工程师考试 7.电气交接试验严格把关, 确保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质量管理人员对交接试验应十分重视, 严格执行按电气交接试验标准进 行检查, 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执行现行国家规程、规范中的试验项目和程序进行电气设备的试验、调试, 必需提交正规的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表格先经监理工程师审查) 。对主要设备的试验, 如发电机、主变压器的吊芯、六氟化硫高压断路器等, 要求必需有厂家及业主在场情况下方可进行试验, 并要求施工单位提交试验方法、耐压标准及安全措施等。应认真检查电气设备施工记录、试验报告、调试报告, 与设备出厂试验报告相对照比较, 若发现参数差别较大, 则应分析原因, 找出问题, 并加以解决。 8.正式运行前应通过起动试验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工检验合格后应进行起动试运行试验, 试验合格交接验收后方可投入系统并网运行。起动试运行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机组制造与安装质量, 为正式并网运行创造条件。起动试验包括水轮发电机组充水试验、空载试运行、水轮发电机组带主变压器及高压配电装置试验、主变压器冲击合闸试验、水轮发电机组并列及负荷试验、水轮发电机组72h 带负荷连续试运行等。对机组起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 应及时加以处理和消除, 使水轮发电机组交接验收后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9.结束 水电站电气施工在整个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发电是建设电站的最终目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后机组的安全运行,电站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要点是相当重要的。 质量控制论文:论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摘要:文章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的控制、拌和过程控制、浇筑过程质量控制、养护、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等方面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混泥土;质量控制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护和外部环境。针对这些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混凝土质量。 一、原材料控制 1.水泥 (1)水泥品种:承包人应按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 (2)发货:每批水泥出厂前,承包人均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验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通知承包人停止使用。 (3)运输:水泥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4)贮存: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的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2.水 (1)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 (2)拌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3)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磷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注: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的钢筋的预应力混泥土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350 mg/L 3.骨料 (1)混泥土骨料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2)不同粒径的骨科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3)细骨料的质量技术规定如下: 1)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在2.4~3.0范围内,测试方法按SD150—82第3.0.1条有关规定进行; 2)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 3)砂料按粒径分为两级; 4)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5)其他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DJ207—82中的规定。 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间距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粗骨料粒径。 2) 施工中应将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级配: 二级配:分成5~20mm和20~40mm最大粒径为40mm; 三级配:分成5~20mm、20~40mm和40~80mm最大粒径为80mm。 砼级配由承包人自主决定,但必须满足设计的抗压、抗冻、抗渗标号和其他一系列技术要求。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如采用间断级,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 3) 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4) 其他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DJ207—82中的规定。 4.外加剂 (1)用于混泥土中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冲剂、速凝剂或早强剂等)其质量应符合DL/T540-1999第4.1.1条至第4.1.4条的规定。 (2)承包人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外加的掺量,其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3)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二、配合比的控制 1.各种不同类型结构物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其试验方法应按SD45-82有关规定执行。 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7天,承包人应将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和,制模和养护的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承包人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的取样,并填写见证记录,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水工混凝土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寒冷地区系指最冷月份气温在-3℃以下的地区。 (3)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采用小的坍落度,水工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3~5 cm之间,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坍落度在5~7 cm之间,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坍落度在7~9 cm之间。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砼配合比应由承包人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选定,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需要改变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重新得到监理人批准。当承包人使用发包人提供的砼配合比时应进行复试,并不免除承包人的质量责任。 三、拌和过程控制 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并经过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称量准确的设备进行生产,并按监理人的指示定期校核称量设备。对砂石料坚持要求每盘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经常对搅拌时间、上料顺序、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较大工程中,施工单位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减少人为因素,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四、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人应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地基处理、模板、钢筋、止水、预埋件和观测仪器等设施埋设和安装。经监理人检查合格后,监理人要对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水电供应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合适,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气候、温度是否合适,运输能否保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用的筒式溜槽是否安装。只有以上工作全部做好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按排好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五、养护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和成品保护,凡可饮用的水,均可用来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得使用。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使用掺加较多混合材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复合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21天。养护期内混凝土保持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 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 六、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包括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查和硬化后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对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查最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尽早和及时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是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查,是在施工过程中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在拌合地点(机口)或浇筑地点(仓面)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制作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强度、抗渗、抗冻等)试验,以检验混凝土的均匀性并为评定混凝土质量和工程验收提供原始资料。 由于对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需要经过规定龄期的养护才能得到结果,而此时所浇混凝土已硬化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所以,这种质量检验不能发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作用,仅起到质量评定和为工程验收提供资料的作用。 在评定混凝土工程质量时,除应有施工中硬化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检验资料外,有时还需对混凝土建筑物本体进行质量检查。对建筑物表层混凝土的检查,可用回弹仪或凿取试验的办法;对内部混凝土,可用超声波来检查它的密实性及强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可用钻机取混凝土芯并在钻孔内进行压水试验,以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并用这些来作为判断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依据。 总之,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才能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不留隐患,从而达到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质量控制论文:对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的调研分析 在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党委、政府所重视,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的今天,审计质量控制也越来越被各级审计机关摆上了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审计风暴”的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质量控制做保证。审计署连续制定颁发的六个审计准则,都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6号令),更是突出强调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要求开展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质量就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一、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困惑 无容置疑,6号令的颁布实施对基层审计机关(指市、县两级审计局)完善审计质量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审计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贯彻6号令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与6号令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审计质量长期低水平徘徊。近年来多次审计质量检查评比结果表明,如果将6号令的要求按照100分计量,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分多数只有60—70分,其中突出的问题,一是执行审计规范只停留在表面上,二是不能完全做到对问题查深查透。这里,除了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只求“产品”,不求“精品”的意识和机关内部对质量检查督促落实不够等主观因素外,一些客观因素也制约着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迅速提高。 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遇到最大的矛盾,就是任务超重,人手不足。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量之大,超乎想象。20__年度,__市所辖8县(市、区)审计机关76个审计业务干部全年完成453个审计项目,人均达6个,即使按每个审计组最少2个人计算,每个审计干部全年平均最少要参加12个审计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少数审计机关人均要参加20个以上项目的审计。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审计干部身心疲惫,忙于应付,难以打造出审计“精品”,更顾不上审计成果的后续开发,这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长期难以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基层审计人员普遍反映,6号令所涉及的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和一些审计文书、程序方面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审计署所经办的审计项目,涉及面广、范围大、资金多、时间段长和审计力量充裕等特点,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涉及面相对简单、资金量小,又经常接受审计监督,加上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对6号令的一些规定可以进行简化,实施简易审计程序。但对于一些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文书如何简化,基层审计机关难以把握,缺乏统一尺度,导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规范时随意性较大。 所以,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问题,除了加强对6号令的学习贯彻,提高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之外,还要双管齐下,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科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找出薄弱环节,研究对策,真正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二、 树立“零缺陷”理念,狠抓审计质量控制 首先,要在审计干部中树立“零缺陷”理念。“零缺陷质量管理”,是我市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年”活动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全新理念。“零缺陷”理念强调,为了规避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必须把每一次审计都当作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以重来。因此,要将整个审计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加强对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检验,及时纠正不足,防止将隐患带入下一环节。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必须是“合格品”和“精品”,不能出“废品”,不能因片面强调任务而忽视审计质量,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基层审计机关应抓住开展“审计质量年”活动的机遇,重视对审计干部的质量意识教育,尽快在审计干部队伍中树立“零缺陷”理念,形成全员质量意识氛围。 其次,要抓住审计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高度重视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这个环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审前调查浮皮躁痒,审计方案粗枝大叶。我们要逐步做到,审前调查要有针对性,不求面面俱到,重点必须把握;围绕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方案与实施“两张皮”,要用方案制约审计实施过程,再通过审计日记检查是否按方案要求实施审计。二是加强审计实施中的质量控制。审计取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审计实施过程的核心,审计组成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规范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首先,要注意取证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证据不应该光注重形式,更应该注重实质,做到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和评价,并且决不容许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现象发生。审计组长在现场要对取证过程进行认真的审核,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把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要防止滥取证,不要把一些与所要证明审计事项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所谓“证据”,都统统收集加以整理,造成了人力、物力和审计时间上的浪费,削弱了审计重点,也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此外,要积极推行审计日记,从制度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从基础上控制审计风险,保护审计干部。要按时记审计日记,一些应该记载的事项应该完整记录,审计组长不仅要在审计现场记日记,在审计准备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对如何进行审计调查、如何编制审计方案、如何讨论撰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情况等,都要有一个完整的记录。三是注重审计报告的编审。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审计工作情况和成果的反映,不仅要形式规范,要素齐备,更要注重审计监督的深度。在内容上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深刻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研究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要杜绝审计报告中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对向社会公告的审计报告,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以及审计复核人员更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情况反映、事实认定、审计评价和对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等方面,层层严把质量关,出了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 再次,要善于抓审计跟踪问效。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跟踪问效制度,明确责任,审计人员应学会沟通,善于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对要求有关部门纠正的审计建议,要从正面进行回访,帮助检查落实;对那些屡查屡犯、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对移交有关部门的案件线索,要加强联系,跟踪到底。审计组长和部门负责人是审计结果落实责任制的主要责任人,审计结果无正当理由没有落实,审计任务就不能算完成。 审计人员还要学会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利用,审计项目结束后,仅仅发个审计报告,在地方党委、 人大、政府没有一点反响,在社会上没有一点震动,不能算是很成功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注重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报告和审计信息,向政府多汇报,积极为政府决策服务。 三、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审计管理 当前,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工作任务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善,也难以大幅度补充新的审计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应当改进工作方法,以科学管理为抓手,采取“精减计划抓重点,滚动实施统调度,分类运作提效率”的方式,改进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借以提升审计质量。 精减计划抓重点,就是要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摸底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项目,从数量上尽量减少一般性审计项目,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对一般单位每年度可以安排进行一次“审计走访”,既保证了审计覆盖面,消灭了审计“盲点”,起到警示和免疫作用,又可以通过走访发现有关情况以及问题苗头,再安排后续审计。 滚动实施统调度,就是在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滚动前进的审计项目运作模式,一个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长一人留下负责底稿整理和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组成员立即与其他人员组成新的审计组,投入新的项目审计。同时,根据当前审计对象的变化趋势,配合滚动实施方式,将目前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过细的专业审计科室,全部改为综合性审计业务科室,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审计业务上有所侧重。这样,可以将审计项目在所有科室之间统一调配,审计组长竞争上岗后再调配审计组成员。审计项目滚动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不足的压力,又有利于锻炼队伍,同时可以防止审计干部长期单一从事某些领域审计从而产生“疲劳性懈怠”和“情感性取舍”,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分类运作提效率,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审计。对上级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应尽量减少)和财政同级审等重大审计项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所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实施,上级审计机关的 检查评比也应该主要针对这些审计项目;对一些经常性审计项目和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审计项目,可以普遍采取简易审计程序。在简易审计程序实施中,除了审计通知、重要事项和问题的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外,其他审计规范可以从简,时限可以缩短,甚至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用类似“审计意见书”的文书代替,只下达给被审计单位,不再对外公布。 总之,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贯彻执行“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二十字方针,树立审计质量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的观点,大力推进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科学管理运作,就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质量控制论文:分析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基层建设中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工程单位积极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三大方面,就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当前,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各地对市政道路结构的标准也相应提高。由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以及抗冻性好等技术特点,加之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及混合料的加工,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但随着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路面基层的广泛应用,其也暴露出许多强度不足、局部松散破碎、干缩裂缝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水稳碎石基层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除结构设计合理、路基强度满足要求外,重点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现结合实践经验,就这三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混合料的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如下:1)水泥。可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但为了水泥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保证其有足够强度,最好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标号较低的水泥,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或42.5的水泥。2)粒料。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作基层时,最大粒径应 37.5mm;集料中有机质含量 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 0.25%。3)水。凡人或牲畜饮用的天然洁净水均可采用。若对水质有疑问,要确定水中是否含有影响水泥强度发展有物质时,需进行试验。从水源中取水制成的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比,若低于90%则不宜采用。 2.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 1)原材料的试验。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确定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应预先将所用的碎石或砾石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再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表1所列级配范围。确定各种粒级的掺配比例。2)按照设计水泥剂量对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3)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块应有的干密度。4)强度试验的平行试验最少试件数量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值,应重做试验。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5)试件应在规定条件下制作和养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6)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平均抗压强度≥Rd/(1-ZaCv)。式中:Rd为设计抗压强度;Cv为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Za为标准正态分布表中保证率(试置信度a)而改变的系数,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95%,即Za=1.645。 表1用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时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 表2最少试件数量(件) 3.施工工艺控制 3.1 混合料拌和与运输 1)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10d~20d的摊铺用料。2)装载机向冷料仓送料,应采用在料堆中部进行装料,对于料堆底部滑坍的粗集料集中现象应现场掺拌后再上料。料斗配备工作人员1名,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人工帮助料斗下料,切忌出现卡堵现象,对及时捡出超粒径的颗粒。3)须有2名试验人员在拌和现场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铺筑下基层时,含水量略低于最佳含水量,上基层时,略高于最佳含水量。4)装料时,运输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采取前—后—中的形式,避免混合料离析。此外,若运距较长时,运输车应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 3.2 混合料摊铺及碾压 摊铺及碾压过程水稳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施工中应交替进行,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层首盘出料,到第二层碾压完毕,总时间 3h~4h。一般以80m~100m为一工作段。各工序关键点如下: 3.2.1 摊铺。第一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摊铺主要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对平整度无太高要求。运输车将混合料按一定间距卸在铺筑现场,推土机进行初步摊平,然后平地机找平,如此能减少第一层的摊铺时间。当第一层摊铺长度达到80m~100m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在第一层压实完成第一个压实段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度(灌砂法)检测,并随压实前进而前进,直到检测频率满足规范要求,强度检测要取料制作试件来进行。上层必须选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以确保达到基层平整度及横坡坡度。在下基层压实完成约50m压实段时,应立即进行中边线的放样和挂线高程的测量工作,以保证及时进行上基层支撑铝合金方管的摆放和挂线工作。根据基准钢丝高度确定第二层标高后便可摊铺上基层,混合料摊铺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前后相隔5m~10m。应连续均匀地进行摊铺,速度以2m/min~2.5m/min为宜,为减少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要确保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有2/3埋入混合料中。同时,应设专人在摊铺机两侧及前后消除集料离析现象,铲除摊铺机两端头和混合料底部接缝处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摊铺的情况随时查看成品的配合比、含水量及水泥剂量的情况,若有不符及时反馈至拌和站。当第二层摊铺后,压路机及时跟进碾压。压实过程中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 3.2.2 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碾压。压实中先用停振的振动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先静压1~2遍,再打开振动器均匀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时振动轮必须重叠。除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以外,其余各部分碾压的次数一般相同。严禁压路机正在碾压或已完成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始终保持潮湿,表层蒸发过快时,尽快洒少量的水加以补充。碾压过程中若发生“松散”“弹簧”“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在碾压过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标高符合规定要求。终平时仔细用路拱板校正,将高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 3.3 养生 养生是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的关键环节,因养生期间的湿度及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影响很大,因此,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就要进行养生,不得延误。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养护期间要封闭交通。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 3.4 裂缝及处理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的沥青面层裂缝是常见病害之一,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因温缩、干缩而引起收缩裂缝,进而反射至沥青面层,或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离析以及接缝没有做好等。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时间宜选在春末及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在5℃以上。雨季施工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水泥混合料的防雨措施。降雨时要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并作好防水复盖。2)及时保温养生,并确保养 生天数足够。养生期结束后,如其上为沥青面层时,应先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后,宜在其上均匀撒布5~10mm的小碎(砾)石,用量约为全铺一层用量的60%~70%。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还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宜在铺设下封层后的10~30天内开始铺筑沥青面层的底面层。3)适当掺砂改善集料级配,减少裂缝发生程度。4)若接缝处理不好,则会形成一条簿弱带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裂缝破坏,因此要认真处理碎石基层接缝,确保接缝垂直不斜接。 总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要实现其良好的工程效果,必须严格控制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及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严格施工,确保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生等工序紧密相接,从而确保市政道路质量安全可靠。 质量控制论文:家居装修中的隐患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摘 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对家居装修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装修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档次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家庭装修具有面积有限、施工内容繁琐、利润低、售后返修麻烦的特点,专业装饰公司不愿进入家居装修市场,同时,家居装修市场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致使家居装修市场鱼龙混杂,装修材料以次充好,未获得最大使用空间,水暖管线乱改乱建,不顾装修质量,现就家居装修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为确保人民创造优良健康的家居生活环境,提高和保证家居装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居装修;隐患;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大量新楼房建成,使家居装修成了热门行业,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广大居民对家居装修知识的缺乏,装修队伍不规范,装修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家居装修市场的现状。居民在住宅装修中由于不了解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规划的意图,在住宅内部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或美观,而进行随意改造装修。这种随意性改造会使住宅留下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到住户的生活,严重的将会对整幢楼房住户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因此严把家居装修质量关,杜绝隐患至关重要。 1 家居装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我国现有住宅建筑结构形式以砖混结构为主,90年代多以圈梁、楼板为框架,近几年基本上都改成钢筋水泥浇筑主框架,空心装填充方式。墙体挂水泥砂浆,外墙保温为哪般、防火板、粘外墙砖。同时,配套的还有给排水设施,消防、避雷设施,通讯网络设施,北方还有供暖系统等等和生活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规划的,每一堵墙、每一个柱子承受着楼面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因此任意改变楼房的主体结构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住宅装修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主要有结构隐患及消防隐患两类。 1.1 随意改变砖混墙体的结构 住宅中的承重墙不能随意拆除或开凿,有些住户为了方便,乱扒门掏窗户,致使楼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严重的楼房塌陷,造成灾害。 1.2 改变阳台用途,增加阳台荷载 有人为增加使用面积,把厨房移到阳台上,在阳台上堆放重物,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在阳台板上凿孔穿管,施工时强烈振动破坏阳台内部结构,阳台的承重超出负荷,为日常生活留下安全隐患。 1.3 成倍增加楼面荷载 目前,住宅装修中常用的铺地材料有陶瓷地砖,木质地板,地板材料材料重量清对住宅楼板的安全使用影响不大,而瓷砖的粘贴工序需要保证与楼面的牢固粘结,就要对楼面进行凿毛面层后铺设15mm左右的水泥砂浆,再铺地板砖,使楼地面厚度比原来增加了30mm~40mm,如果采用密实度更高的大理石、花岗石、铺地材料厚度还要增加。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2002)规定:住宅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1.5kN/m2,而地砖、大理石和花岗石仅面层荷载就达0.2~0.7kN/m2,已达原荷载标准值的13%~46.7%。再加上楼面废料不及时清运和铺地材料随意堆放,使施工期间的楼面荷载大大超过1.5kN/m2,如果楼下住户同时在楼板下加设吊顶或其它装饰物,楼板所承受的单位面积荷载将更大,所产生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 1.4 严重存在消防隐患 提到消防安全,要从预防为主,首先要提高消防意识。找装修队时一定要找专业的装修人员,按照消防法规安全施工,切忌找没有资质的“游击队”装修。首先,装修材料的选购就应当选择防火等级高的材料,重点预防吊顶、墙面、电路改造、家具防火。特别要注意的是电路改造,一定要找专业电工,按照电工操作规程操作,吊顶内电线一定要套阻燃管,布置的线路要用铜芯的绝缘线,阻燃管内不要有接头,放置电路短路,预留观察口,以防发生意外是检查线路。在装修时,油漆、板材、涂料等材料要对方有序,如果管理不当,横容易造成火灾。装修现场粉尘、锯末较多,容易发生火灾。应当多通风,离开施工现场时断水断电,及时清运装修垃圾确保现场整洁,明确消防器材的位置,以免发生意外。 2 家庭装饰设计的质量控制 2.1 明确功能分区,协调总体设计 家居装修风格能够体现主人的性格爱好,在装修风格的基础上合理和完整的设计规划,按照业主要求划分房间的功能分区,譬如客厅、厨房、门厅、卧室、客房、卫生间、浴室、书房、工作室、儿童室、贮藏室及阳台等。为了保证装修效果统一,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主人的个性和主题,以人为本,物为人用,把空间、时间、结合光影设计,以达到科学舒适的生活环境。 2.2 房间饰面材料的选择与家具的协调配套 家居装修设计中饰面材料及家具的选择配套是重要环节,安全无辐射最重要,含苯、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坚决不能购买,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各个空间的饰面材料及家具的选择简单实用、舒适大方、配套和谐为原则,色彩上尽量和谐统一、不跳色,材质上尽量使用环保、耐用材料。各个功能区装饰面材料要充分体现各个空间的作用,布局合理有序,主题色调明确,卧室、客房等休息空间温馨舒适,饰面材料宜有一定温度感,厨房、卫生间装饰应简洁明亮、易擦洗材料、同时要做好卫生间的防水处理。古朴、宁静、优雅的书房;儿童室设计上宜布置得活泼可爱,色彩搭配以鲜艳明亮为主,同时配上卡通图案,天真浪漫。其他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主人的个人爱好进行简单的装修。但在装修的档次、材料的选择,以及搭配的家具在色调、线条上要保持一致,各部分的装修要恰到好处,体现出和谐统一的装修风格。 3 家居装修施工质量控制 3.1 注重装饰材料的协调组合 装修施工中建筑材料的组合运用是一种技巧,不同材质材料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效果。不同材料的材质决定了材料的差异性,人们利用材料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创造了富有个性和创意的空间。 3.2 粗质材料的组合 在内墙上装饰粗质材料,风格上粗犷豪放、给人刚毅的感觉,增强了人的自信心,同时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在粗质材料的装饰施工中,不要太讲究统一和规则,力求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景色。 3.3 细质材料的组合 细质材料一般指人工合成的材料如涂料、油漆、墙纸、墙布等。材料造型、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风格、装饰物品等,对烘托空间气氛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总之,装饰材料的质感组合对环境整体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根据空间的功能、艺术气氛、业主的年龄喜好等来选择组合不同的材料。 3.4 同类材料的组合 同类材料是指采用同一种材料,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达到不同的目的,如地面上地砖装饰,地砖的拼法上有许多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房间,采取不同形式的铺法,达到不同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代室内装修设计越来越强调设计的简洁化,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单纯和抽象的几何学形态要素点、线、面以及单纯的线面和面的交错排列处理来创造简约的造型。结合现代家居装修现状,要提高家居装修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家居装修行业的行政管理,健全行业法规和监督管理机构,提高装修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完善装修行业市场规范,从而有效控制家居装修质量,把家居装修纳入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质量控制论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浅论 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他们自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市场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最响亮的口号。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 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政策引导不够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要求企业的是产量和速度,质量往往不是重要的考虑对象。长期以来,企业养成了只重产值速度,不重质量效益的习惯。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靠一定生产手段来实现的,机具设备更新不及时、施工工艺落后、技术工人短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很难选择质量效益这条路子。 1.2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操作工人是每一工序的直接完成者,技术、质量检查人员是建筑质量的把握者,企业领导是质量目标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综合作用的发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然而建筑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也不健全,一些企业领导更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产品质量上,而是在拉关系、请客送礼上面。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由于年轻而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目前,建筑企业的主要施工人员来自农民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操作工人素质与业务能力也较低。 1.3质量管理方法徘徊不前 由于建筑企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一些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没有得到普及,企业采用较多的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无法较好的预防施工过程的不合格工序。质量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管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很多施工企业连这都做不到。离开必要的质量控制技术,企业要提高工程质量,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质量控制对策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很多,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要想把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抓好,就要从全过程抓起。 2.1事前预防控制 2.1.1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技能教育与质量教育相结合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他们自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企业综合效益观念。其次培养他们的技术素质。通过常规培训与取证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岗前、岗中培训, 做到教育培训多样化、经常化、制度化,让每一个在岗工人熟练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技能与操作规范。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也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有效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1.2原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实行“三检”检查 原材料、成品、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监控过程中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要根据规定做实验;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等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监控。加强施工单位在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环节上的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切实实行"三检"制。产品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工程队组长进行"三检"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此外,现场人员还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1.3认真会审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综合性技术文件,主要审查其保证工程质量的可行性、技术的科学严密性、组织措施的有利性等。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优先控制的目的。 2.2事中动态控制 2.2.1加强监理人员的监督作用 工程监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监理,保证工程完工后安全舒适、可靠高效地使用。因此,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监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是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搞好巡视、检查、旁站等工作的同时,把按工作程序办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其工作重心主要有:一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让施工人员明白下道工序的任务和方法,工序质量才有保障。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的落实。未实行三检或三检有问题的工序,监理人员不予检查确认。三通过对工序质量的巡视、检查,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全天旁站监理,严把工序质量关。四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未检查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2控制检查方式,坚持数据说话 要想取得好的工程质量,还要有得力的检查手段,工程中主要检查手段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实验检查。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利用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客观反映问题,避免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的遮掩。 2.3事后验收控制 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是根据当期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分析提出的控制措施。它是利用事后反馈的信息实施控制的,其控制思想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对于有建筑通病的事后控制,如雨后渗漏、墙体裂缝等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的,要在材料、设计、施工、管理上查找原因,由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方案,总监审批并后将问题处理。技术事故的事后控制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由设计院、专家会诊后拿出整改方案,监理监督整改。论文参考网。事后控制以计划执行后的信息为主要依据,确保每个产品合格,并把不合格产品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变更或返工、整改,从而使工程既保证质量又不影响进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牵涉了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不仅要考虑到技术还要考虑到管理,这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实践积累。 质量控制论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在生化检测中的作用 临床生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备和及时的检测报告,作为确诊及治疗疾病的依据。检测结果的准确要依赖高标准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面质量控制过程。当前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评定成为常规项目,严格控制着检验质量。但由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涉及面广,没有相应的规程和规范,而由非操作技术因素引起的检测误差又无法用质量控制来监控。下面就临床生化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技人员的作用综术如下。 生化检测标本通常由临床护士负责采集,从患者准备、标本留取、采集到运送至实验室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临床生化检测以血标本居多。因此,护技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至分析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抗凝剂的准备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不同的采集容器。如血糖测定需要氟化钠和草酸钾双抗凝管,它有抗凝和阻止糖进一步分解的作用,但是此种标本不能申请做钾、钠、镁离子测定,草酸钾还能抑制淀粉酶、丙氨酸转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氟化钠还能激活淀粉酶及抑制脲酶。 2 采血器材的选用 真空采血管技术以其使用方便、采血量准确、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等特点得到亠泛应用。但BD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有20余种,不同的抗凝真空采血管有不同的用途,不能随意客串。 3 采血量不准确 3.1 采血量过少。本室调查显示,在100份不合格生化标本中采血量过少占16%,标本量过少除所需实验不够做外,实验室反复离心容易造成标本溶血。 3.2 抗凝血标本。抗凝剂和血标本的比例至关重要,血量过高,血液易凝固;过少,血液稀释影响成分浓度,两者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输液时采血 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物质,在局部或全身其浓度有一过性的升高,为避免对检测生化项目的影响,应该有尽量避免在输液时采集标本,必要时可在输液装置的对侧采集或在输液结束后60min抽血,此时对K离子还有影响。 5 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实验室,尽快检验,减少标本的放置时间,因为细胞的代谢,光学、化学反应,微生物分解都将对生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6 标本处理 生化标本送至实验室后分析前要做的处理,包括标本分类、编号登记、离心分离血清(浆)等步骤,每一项操作应严格按规程执行,绝不能使标本张冠李戴、互相污染、溶血或丢失。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妥善保存(有的标本应低温保存,而有的标本应室温保存)。 综上所述,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随着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器的普及应用,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完善,极大的提高了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但是任何先进的仪器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无法弥补和监控由非检测技术因素而导致的检验误差。因此,做好临床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要医、护、技各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就能够不断提高生化标本质量,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临床生化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创造良好的开端。 质量控制论文:交通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要求在不断地提供,这便需要我们加快交通工程的建设步伐,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设一个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有效结合的新型交通工程设施体系,从而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科学、高速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交通设施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工程质量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关系着高速公路开通营运后舒适、高效、快速、安全的运行效果。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中要认真重视其质量控制。 2. 交通工程施工的质量特点 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涉及项目广、影响因素多,具有单一性、复合性、固定性、露天性、协作性、群体性和预约性等特征,这便决定了交通工程项目具有一下几个特点:(1)项目可行性建议书,项目工程的设计、前期准备、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项目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材料质量伪劣、设备故障和施工方法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3)交通过程建设主要在露天进行,所以受到了气候、地质等因素的较大影响,从而引起了质量波动;(4)交通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隐蔽工程,在前道和后道工序的检查过程中,如果对工序交接时的质量检查不及时,会引起后道工序覆盖前道工序,致使质量小合格的前道工序被误判成合格;(5)工程质量检查时无法进行解体拆卸而致使部分局部质量问题难以解决。 3. 交通工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后,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的质量目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学习教育,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铺垫。 (1)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进入工地现场后,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在工程施工中,首先进行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且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细则,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工程开工前,组织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后,再进行施工。项目部配备业务精通、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试验人员,认真开展工地试验工作,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要求外购原材料进场时要先自检,同时由业主指定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原材料的定购。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测试验,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防撞护栏、标志、标线、隔离栅等方面的控制,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具体的质量因素,从而确保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质量。 3.3.1 防撞护栏 防撞护栏的材料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波形梁板、立柱等构件质量需符合《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281—1995)产品标准的规定,提供产品时应同时提交产品质量合格证书;②波形梁板、立柱等部件材料质量需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③高强度拼接螺栓连接副材料需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88)或《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3077—1988)的要求,公称直径16mm、8.8S级抗拉荷载不得小于133kN;④波形梁护栏等所有部件均采用热浸镀锌加涂塑进行金属表面处理,热浸镀锌为《锌锭》(GB/T470—1997)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1号锌。 护栏构件镀锌层表面应均匀完整,颜色一致,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镀件表面应无漏镀、露铁、擦痕等缺陷;构件镀铝层表面应连续,不得有明显影响外观质量的熔渣、色泽暗淡及假浸、漏浸等缺陷;构件涂塑层应均匀光滑、连续,无肉眼可分辨的小孔、空间、空隙、裂缝、脱皮及其他有害缺陷;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中央分隔带开口端头护栏的抛物线形应与设计图相符;波形梁板搭接方向正确,搭接平顺。 3.3.2 标志 标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折边、滚边采用机械操作,力求标志板面四角分明,圆边整齐、光滑;②标志底板表面采用磨光机处理,力求标志板面平整,无凹凸现象,并用酒精清洗标志表面,不留污垢痕迹;③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和颜色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规定执行,做到字体规范、美观;④在控制的温度、湿度环境车间内进行粘贴,做到反光膜和标志板面牢固贴结。 标志板安装后应平整,夜间在车灯照射下,标志板底色和字符应清晰明亮,颜色均 匀,不应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不能影响标志的认读;在粘贴底膜时,横向不宜有拼接,竖向拼接时,上膜须压下膜,压接宽度不应小于5mm。 3.3.3 标线 标线所用材料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的规定,并核对供应商的材料合格证明书。标线线形应流畅,与道路线形相协调,曲线圆滑,不允许出现折线。 3.3.4 隔离栅 隔离栅钢立柱应符合《直缝电焊管》(GB/T13793—1992)的规定;焊接网、刺铁丝网材料应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343—1994)的规定;所有金属件均应采用镀锌处理,应按《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00)的要求;材料进场时认真核对供应商的材料合格证明书。隔离栅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线形整体顺畅并与地形相协调,围封严实,安装牢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贯彻和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施工方针,同时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施工工人格依据规章制度加强交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交通工程的顺利完成和质量。 质量控制论文:SJ公司溯源防窜系统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 摘要: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项目质量的关键。全文首先阐述了项目管理及一般方法,然后以SJ溯源防窜项目为例,从团队建设、成本控制以及进度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项目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溯源放窜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近年我国药品安全问题突出,为加强对药品流向的监管,SFDA强行推行药品流向监督管理制度。为此SJ公司实施了药品溯源防窜货信息管理系统过程。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该公司注重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系统实施质量。 1 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使项目从决策到实施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一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项目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等9项内容。 2 项目管理在SJ公司溯源防窜防伪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2.1 项目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 项目团队是由项目组成员组成的、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协同工作的组织,它通常是为了设计一个新产品或者提供一项新的服务,往往随着任务的结束而解散。SJ公司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非常重视项目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成立项目小组。小组集合了销售部、销售办公室、生产部、设备部、生产车间、采购部、储运部、仓库、计算中心、质保部、市场部、财务部等公司多个部门,以及项目实施方合肥中鼎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硬软件实施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组长由销售部部长兼任,项目负责人为销售办公室主任及计算中心主管,其他部门为业务协调部门及配合部门。②项目小组与各机构关系如下:项目组长归属副总经理管理,并监控各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各部门部长必须积极配合项目小组成员工作,并按照项目计划安排本部门相关工作,并在例会上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各部门内部工作遇到问题时,由组长会同副总经理与相关部门部长进行协商,以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③组织管理。由于该项目实施期间将对公司生产、采购和销售将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要求较高。 2.2项目成本控制 就SJ公司防伪窜货系统而言,甲方项目组在系统选型前、项目实施前对对项目的内容、复杂程度、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①硬件采购以招标为主。原则如下:与系统密切相关的设备如软件、采集器、赋码通控制器、工控机、解码器等由乙方提供,而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喷码机、传送带、传送台等则自主采购。②合同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系统总价格及包含的范围为“系统购买、安装调试等本合同约定涉及到的一切费用”,在支付方式上,明确说明“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额的50%,支付方式为3个月承兑汇票;软件、硬件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合格后付款45%,支付方式为现金,剩余5%作为一年质保金,质保期内无任何质量问题,则期满后支付”。同时要求乙方提供全额增值税发票。在附件中则明确说明系统实施的方案和细则,以及相关硬件的采购价格及数量。③时刻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这是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性的内容。在SJ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计算中心对软硬件进行较为严格的复查,并做好交接货记录和备忘,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则按照合同约定立即进行处理,对软件资源则制 定周密的测试计划和调试,保证软件功能满足合同规定,同时定时向财务部提交资金计划,有利于财务部统筹安排资金;工程部,对生产线的设备采购以及安装、调试进行质量跟踪,保证新购设备之间的工作的协调性和生产效率;财务部门则侧重于项目款项支付的正确性,统计各类款项支付的比例,根据各个部门的资金计划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以免因工程款的拖欠,导致工程的延期或出现索赔现象,并从财务角度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2.3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周期越长,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影响越大,因此保证SJ公司防伪窜货系统的实施进度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①制定项目总体计划并每周对计划进行核实、修改、确认,然后由组长发给相关部门。项目组成立之后,即由组长召集各相关部门人员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列出了需要完成的事项及完成时间,以及负责部门和协助部门。②利用甘特图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合理的项目进度管理方式有利于组长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判断。SJ溯源防窜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使用甘特图的方式来对项目进行控制:如总体计划的甘特图如图1所示: 甘特图可以利用微软project软件进行描述,在该计划中,清楚的表明了每一项活动的前后衔接顺序,以及每一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活动完成的标准,不是以能否继续下一阶段活动为标准,而是必须交付应交付的文档通过评审为标准。当然,甘特图的缺点就在于,难以反映多个活动之间存在的复杂逻辑关系,没有指出影响项目生命周期的关键所在,不利于合理的组织安排整个系统,也不利于对整个系统进悉尼港动态优化管理。但不可否认,甘特图对一般项目管理者而言,应该是表述相对清晰、前后衔接关系紧密的表达方法。 质量控制论文: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一、 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现象 统计数据失真是相对统计数据真实而言的一个概念。归纳起来,目前企业统计数据失真主要表现在: 1、对象及时间空间差异和主观对对象的理解不同所形成的数据失真现象。 (1)由于统计时点和统计范围界定不清或根本不界定,造成数据的差异。一般由于统计时点不清造成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月报上,有些单位把时点数截止在当月最后一天,有些单位截止在25日,甚至有些单位每个月的统计时点数都不同,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单位之间不可比,单位自己历史同期数也不可比。 (2)由于统计人员对指标理解不同造成的统计数据差异。为了满足各方面对统计数据的需要,统计指标越来越多,不同时期有些指标所反映的问题不同,指标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统计人员如不及时学习、培训,造成同一指标不同的统计人员统计出的数据也不同。另外,有些新增加的指标没有及时给出指标概念,也会造成数据不一致。 (3)由于人员不固定造成的统计数据差异。近几年石油行业的重组和改革给统计机构和人员带来了很大冲击,尤以基层统计最为突出。有的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基层统计是人人可以填数,造成原始数据不真实。 (4)由于统计计量不准造成的统计数据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有计量不查。一些统计人员为了省事,不查原始计量表,统计原始记录是估计数。二是计量不完善。有些专业有计量工具,但不安装计量工具或计量工具损坏严重不及时更换,使统计数据无处可查,造成原始数据失真。 2、统计人员均隶属于本企业事业单位,他们的根本利益与单位利益息息相关,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上级部门整体利益不相协调的情况下,统计人员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的去维护整体利益。人为调节数据,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统计数据等。 3、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部分企业负责人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数量意义”,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文件的会议上。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机会。人为调节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不真实。 4、统计人员素质较低,造成统计数据失真。其一是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从而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其二是由于政治素质差,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不能认真负责,缺少负责,缺少求实、奉献精神。 二、 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手段 1、重点抓好源头数据质量控制 要想有科学的采集方法,就要弄清各顶指标的来源渠道,理顺各类数据来源流程。现在我们一般大型企业都是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单位,涉及专业多而复杂,内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单位上报的报表,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真实,首先要抓源头数据。具体的措施是: (1)摸清源头数据。了解各单位、各专业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种类、指标设置情况,摸清源头数据来源渠道。 (2)规范源头数据。了解了各单位、各专业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种类、指标设置情况后,对各单位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进行查漏补缺,并绘制指标数据来源一览表,规范每项指标数据的来源渠道。 (3)检查源头数据。在明确了解了各种数据的来源渠道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统计计量工具或类似计量工具的计量依据;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原始数据是否出自计量工具中的计数;原始数据和统计台帐中的数据是否一致,和报表中的数据是否一致等,通过检查来监督数据质量。 2、制定可靠的各项统计制度,控制数据质量 需要明确的是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数据使用者需求相联系,标准的选择不同,评判的结果也会不一致。一般而言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要求统计数据至少能相关、可比、全面、及时地描述在特定时期发生的所有真实事项。统计数据即使没有统计人员行为和道德风险,但由于统计范围前提的假设性,方法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统计数据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显然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必须规范各项统计制度,而且制度要清楚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1)规范统计时点、统计范围。在与财务、劳资、勘探等部门协商后,确定统计时点和统计范围。利用每年年报会,在报表制度中明确统计时点、统计范围。避免由于统计时点和统计范围界定不清造成数据的差异,同时也保证了统计数据与财务、劳资勘探统计时点和范围的一致。 (2)规范统计指标含义。在国家和行业已有的统计指标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特点,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编制本单位的综合统计 指标解释。为了使指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可以采? 傲较乱簧稀钡姆椒ㄈ范ㄖ副旰濉 指标的含义下发执行。 3、建立监督控制体系,确保统计数据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质量控制办法和统计信息质量管理责任制,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并依靠完善的统计体制、发展统计科技,增强统计部门的抗干扰能力,最大限度地排除统计信息在搜集、处理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具体做法: (1)统计对象的完整性审核。对于通过直接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先进行完整性审核,即主要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 (2)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单位的客观实际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二是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 (3)控制手段。通过制定各种统计制度,规范基础制度文件,并且认真落实实施。制度中明确了各单位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实行报表审核和汇总报送负责制,尽快完善内部统计工作,企业所属各二级单位 ,要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作为后备人员,以保障各项统计报表保质如期,后备人员要掌握企业综合统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一旦统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上报报表,后备人员要及时承担数据统计和报表上报任务。确保本单位统计数据及时、准确上报。为确保数据质量各单位要建立数据统计和上报审核制度,所有数据经相关责任人审核确认后方可上报。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表式、指标填报,不得缺报、漏报;对于变动异常的数据,必须附文字说明。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在年终时将对各单位上报统计数据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考核。平时企业综合统计部门要绘制各单位综合统计报表报送时间及差错登记表,将不定期对各单位报送情况进行通报。对于综合统计报表上报问题较多的单位,企业将视影响综合统计工作程度,在本单位责任制考核兑现时作为指标完成情况的一项扣减因素。 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数据中间环节的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优势就是把企业各部门及各种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就统计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据收集的电子系统,而是综合全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信息从统计角度进行预测、分析、计划和控制。这不仅加快、加宽了统计数据的来源,同时也避免了数据在中间各环节由于传递、加工、整理、计算等形成的各种质量问题。 5、加大培训投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近年来,企业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企业统计是知识的生产,可以实现信息的增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决定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加大培训投入,可以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当然, 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培训不同的内容,用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果。主要做法是:首先确定培训目的。培训之前要明确培训哪些人员,通过培训达到什么目的,之后再确定培训的人员和内容。一般主要是结合统计工作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确定培训目的,比如对于刚上岗的统计人员,可以进行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对于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可以从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等方面来培训,使他们的统计工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领导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前途,所以,一个企业,要想能够很好的发展,对于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企业的发展中,对统计数据质量要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统计研究》、《中国统计》、《统计与决策》 质量控制论文:浅议绩效审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广泛开展了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西方国家绩效审计普遍占到其审计资源的50%以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达到85%以上,绩效审计已成为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实施绩效审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审计署20__至20_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到20__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同时指出,要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审计工作各环节的目标和质量要求,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 如何构架科学、高效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及使用公共资金的企业业务活动和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本文拟从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即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服务、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事前、事中、事后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链式”要素,探讨实施绩效审计的有效途径。 审前调查要精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开展绩效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审前调查是基础。做实、做透、做深审前调查工作,对整个审计调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审前调查要做好“四诊”——望、闻、问、切。所谓望,即深入被审计单位,通过查阅报表、调阅资料、察看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所谓闻,即通过走访了解,听取各方面反映,正确研判形势,做到心中有底;所谓问,即通过约请相关人员谈话,询问审计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筛选、分析审计信息;所谓切,即通过审前调查掌握的情况,切中要害,突出重点,确定审计调点和重要事项。审前调查的方法也很重要,一般在调查前要做好分工,做到“四个结合”——分线调查和联合调查相结合,重点调查和个别交流相结合,动态调查和静态分析相结合,责任调查和效益调查相结合。 审计方案要精确。审计实施方案是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一个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对全面指导绩效审计工作、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审计质量、打造精品审计项目起到关键性作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要注重“四性”——即审计目标的可行性、审计重点的合理性、审计方法的操作性、审计成果的示范性。制订审计方案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点与面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着眼全局;轻与重的关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发力,小中见大,揭露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简与繁的关系,方案的语言要凝练,目标要具体,举措要简约,程序要规范;知与行的关系,理论要联系实践,方法要便于操作。 审计服务要精神。审计监督调查从事后逐步向事中和事前转移,变“秋后算帐”为“事前体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切实发挥审计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是体现审计监督绩效的精髓所在。在审计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看病”,又要注重“治病”,要在监督检查与跟踪服务上全力探寻绩效审计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构架绩效服务的兴奋点,着力打造精品绩效审计项目。具体要做到“四勤”——脑勤、嘴勤、腿勤、手勤。所谓脑勤,就是要多动脑筋思考,要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能动性,“脑袋跟着项目走”,用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和审计内容,做到防微杜渐。所谓嘴勤,就是要善于发问:向领导问道,通过悉心体会领导指挥艺术,提高运筹帷幄的智慧;向专家问惑,解决审计实践中疑难问题,提高业务技巧和技能;向同事问计,审计人员之间通过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审计工作经验;向群众问效,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交真心,听真话,察实情,准确判断项目的真实效益。所谓腿勤,就是多动腿,树立“执审为民,勤审惠民”的审计理念,不要做脱离实际的“遥控器”,而要做脚踏实地的“吸尘器”。 只有多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才能消除与群众的隔阂,从而掌握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这样的绩效审计项目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所谓手勤,就是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平时在审计实践中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好的线索、好的建议及时记录下来,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进而形成优秀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优秀绩效审计结果报告、优秀绩效审计工作日记、优秀绩效审计心得体会、优秀绩效审计专家经验、优秀绩效审计计算机方法等,指导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跟踪服务要明确责任,落在实处,强化考核,形成机制,做到“四戒”——一戒好大喜功,作秀过场;要全心投入、真情奉献。二戒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作风漂浮;要作风务实,深入实际,摸透实情,力求实效。三戒虎头蛇尾,走马观花;要一以贯之,全程跟踪。四戒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紧盯节点,专注重点,突破难点,精耕细作,形成精品。 审计方法要精当。“方法对了头,上坡也省油”。优化绩效审计方法,建立高效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举措。打造精当的审计方法要做到“四优”——一是审计项目要优选。建立绩效审计项目信息库,通过认真分析、梳理和筛选,确定投入量大、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国家拉动内需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民生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等作为审计重点,这样的绩效审计必将发挥重大的建设性作用和社会效应。二是资源配置要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合理配置人才,成立项目课题组,不啻是提高绩效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推荐、他人推荐、自愿报名、竞争上岗的办法,确定课题组组长,由课题组组长打破科室界限自由选人成立课题组,合理配备资源,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技术攻关要优先。要充分利用AO和OA系统优势,强化计算机联网审计,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覆盖面。四是业务督导要优质。要重视外部审计环境建设,在纪检、监察、 公安、财政等部门中聘请审计业务督导员,保持经常性交流探讨,尽可能实现信息、政策、技术等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选择优质、高效的审计方法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在管理方法上,要坚持量力而行原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循序渐进,提倡保重点、抓质量、上水平、出精品的管理模式。二是在计划安排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紧围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优先安排审计计划。三是在节点控制上,要坚持点面结合原则,在审前、审中、审后等各个时间节点强化质量控制,责任上挂,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确保出成果、出精品。四是在考核奖惩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采取以项目压、以考评促、以培训推、以奖惩触等多种方式,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审计组长”和“审计能手”。 审计报告要精彩。审计报告是整个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潮”,好的绩效审计报告就如一台大戏的压轴之作,好比王冠上的明珠,精彩绝伦,才能产生经典。精品必定是完美的,精品必定经过精雕细琢。只有力求完美,精益求精,才能产生绩效审计精品,多出绩效审计精品。精品绩效审计报告能体现较高的审计价值,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催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想写出好的绩效审计报告必须掌握“四要素”——真、实、深、精。即反映绩效审计项目情况要客观真实、总结审计项目的优缺点实事求是、揭露体制内外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透彻深刻、提出审计建议鲜明精辟。好的绩效审计报告要做到“四忌”——一忌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反对大话连篇,不着边际;提倡言简意赅,精短实用。二忌虚,反对避实就虚,不得要领;提倡实事求是,切中时弊。三忌冷,反对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提倡大处着眼,小处发力。四忌偏,反对以偏概全,一叶障木,提倡公道正派,大公无私。 (编辑:新新)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 引言 基于石油化工产品大部分具有危险性,导致石油化工行业通常具有相当高的危险系数。而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之中,一旦发生操作不当或者是安全管理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还会产生极为恶劣的社会舆论影响。所以,石油化工企业一定要将安全管理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积极的改进以及完善,从而为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安全管理认识的不足。当前阶段,大部分跨国石油化工企业或者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水平都非常高,所应用的安全生产技术也是十分的先进,在人员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的工作上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危害的产生[1]。但从一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少数化工企业来看,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导致这些企业只有简单的安全管理模式,只一味的追求高生产、高效益,从而大大的增长了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2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不够 在企业实际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投入力度不够,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配置也严重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能产生实际的效用;安全设备以及警示标志的短缺,从而导致了企业不能有效的遏制灾害的发生,降低了企业的安全系数。 1.3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当前中国还有少部分化工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是致使安全事故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特别是在一些小型的乡镇级石油化工企业,个别员工在实际生产操作的技能方面并不熟练,难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对于生产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地作出判断,从而导致了事故的产生。与此同时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也有其不足之处,某些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受到过有效的培训学习,对于法律认识不够,在实际进行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时,没有将正确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根本依据,许多生产之中的隐患不能得到有效的规避以及消除,从而造成严重的事故。 2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改进的有关建议 2.1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企业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分别为决策机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其中决策机构也就是安全生产委员会,身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至高机构,其需要负责企业的卫生环保、生产安全以及技术改造等相关事宜,拟定有关的目标并实际指导相关的企业职能部门切实实施。而职能部门就是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一切事务,制定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且加以督促以及实施。至于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人员是负责企业安全的有关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是能够保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2.2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 高效、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所有石油化工企业得以稳定生产的基础。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应该由传统的事故管理模式渐渐向现代化的工业隐患管理模式转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应该将被动防御变成主动排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现代化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只有这样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之中切实保证企业的安全。 2.3有关安全管理措施实际应用 第一点,增强危险辨识的能力即有效辨别系统危险的能力。对于危险的感知以及辨识就是了解危险的过程,在为系统控制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的时候,同时也提供了对于危险的评价根据。通过查找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全面的进行企业安全状况的分析与判断,为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有效的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约束机制。第二点,对于目标进行管理。这样做能够按照目标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发现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理。第三点,标准化作业的切实开展。标准化作业指的是经过对作业系统进行一定的调查,对目前实施的作业过程分析并深入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之上,结合工人生产作业的工作经验,对于多人作业实行统一的指挥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并且辅助企业的生产以及对于质量的需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达到高效和安全的目的,完成标准化作业的开展。第四点,完善安全检查以及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企业的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有专业、抽样、巡回以及例行检查等四种模式。这些检查对于危险源的产生以及发展的掌握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实时掌握有关人员以及设备的相关状态,在最快的时间内察觉到隐患的存在,提供动态隐患需要解决并完善的信息,同时提供安全决策所需要的客观根据。第五点,对于事故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事故的产生使得企业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些损失损害了企业的效益,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如果企业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全力完善企业的安全状况,应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对于事故的原因以及影响范围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将事故资源的可利用部分进行合理高效的开发,尽最大的努力探索系统功能的不同运用方式,从而使得消极事故逐渐变成具有积极安全指导作用的例子,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2]。 2.4创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具有被动的特征所以很难达到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对于主动排除危险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现代化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的系统。伴随着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将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创建一个完善的石油化工企业方面的安全信息系统,是能够切实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分类并进行大量数据统计,为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作出非常全面以及详细的数据报告,同时对于这些数据也能够经过系统之中的数据库以及数学预测模型进行相关的处理以及分析,并且还能够对于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形势方面的分析工作作出一定的辅助,帮助其察觉出工作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从而将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从传统的、相对静态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改变成高效的、科学的以及动态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中国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之中,石油化工企业有必要强化对于管理团队的筛选与创建,大力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生产工作人员对于生产安全方面的认识,及时察觉到生产过程之中存在的危险与隐患并对其进行妥善、合理的处理,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产生,从而促进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稳定与健康的发展。 作者:付饶 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特殊性 0引言现代煤化工属于高技术、高投资、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新兴产业。技术工作是现代煤化工项目的龙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大唐克旗及新疆庆华煤制气项目是我国首批获得国家核准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2009-07首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兴建,2013-07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新疆庆华煤制气项目2012-07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13-08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另外,新疆广汇煤化工项目于2013-01建成投产。但3个煤化工项目在投产运行数月之内先后出现气化炉内部腐蚀、内夹套层减薄的现象,不得不停产检修,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工亡事故。事故发生后,在质疑、争论之余,煤化工的相关技术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工作地位突出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1]。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2]。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3]。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扬帆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企业管理中人最难管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光靠企业制度、光靠奖励惩罚是行不通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员工文化层次较高,处于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单向思维,简单粗暴地处理工作关系,要转变工作思路,善于关心了解员工,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灵活处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要善于包容、海纳百川,鼓励员工,特别是专家型、领军型人物对技术问题要多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敢讲敢说敢负责任的氛围。要建立与基层人员沟通的舆情通道,经常深入基层员工,多与技术人员谈心交流,将基层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要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人才观,鼓励技术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成长进步,在企业形成技术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化工行业素有“五年设计、三年建设、一朝投产”之说,这是对化工行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企业决策层要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尊重化工技术工作规律,优选设计单位,严格审核设计资质,严格把关设计质量,严肃追责设计问题,避免在设计上出现差错;同时要定期听取技术工作汇报,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外委论证等方式调动一切力量解决技术难题,稳慎做好技术工作。 作者:张加春 单位:苏新能源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一直以来,运输企业中车辆技术管理都是一个专业性及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主要确保优质、高效、低耗及及时的运输能力,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和使用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取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但是从现状来看,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和时代所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分析技术管理中各种问题为现实所需。 二、车辆技术管理概述 所谓车辆技术管理就是处理道路运输的事情,也就是从选购一直到报废整个过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对车辆进行规划、选配、检测、改装、维护、更新和报废整个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其中属于前期管理的是车辆规划,选配、新车接收;而中期管理属于使用车辆、检测、维护剂修理等;后期管理属于车辆的改装、更新、改造及报废等。在整个过程中车辆技术装备、车辆技术档案、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鉴定等各种管理均属于车辆技术管理范畴。车辆技术管理主要目的是确保运输的安全性、优质性、高效、及时、低耗及舒适度,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良性循环、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确保车辆更好运输生产及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三、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问题以及对策探究 1.技术管理问题。 虽然运输企业中车辆技术管理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领导不太重视维修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一些企业领导一味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根本不重视营运车辆的维护工作,不重视车辆技术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教育驾乘人员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导致一些驾乘人员对车辆根本不进行日常维护,甚至一些人还不了解车辆维护中基本要求与主要的作业项目,连基本的清洁,紧固及润滑都不做,致使车辆的技术状况降低,在行驶过程及时发生故障,存在交通事故隐患,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1.2维护车辆的意识较为淡薄;从运输企业来看,现在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使用轻维护。为了节约成本,大多是等车辆出现了问题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替代维护。尤其是现在许多运输企业在经营墨模式上都采用多样化,企业内部的车辆也是承包或租赁给经营个人,企业对车辆日常管理不到位,加上承包者一味注重经济效益,并且在认识车辆管理,使用维护及修理等各方面差异性大,根本没有全面了解相关管理规定,乃至一无所知,难以落到实处,从而影响了车辆的正常维护。 1.3没有严格执行二级维护作业;事实上,运输管理部门详细规定了车辆二级维护项目,对每个项目具体内容及技术要求都做了要求,而维修企业在维护过程中必须要按照项目严格实施。但是许多维护厂的基础管理不到位,员工整体服务意识比较差,检修维修设备落后,根本无法落实三检制度,也无法严格执行维修标准,致使车辆维护中出现漏项、缺项、敷衍及应付等各种现象,根本无法满足作业规范要求。 1.4维修人员素质不高;随着车辆不断增多,车辆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电子技术更为普遍,因此需要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素质,但是运输企业内部维修人员逐渐老龄化,虽然对某车型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但是无法满足现实所需。加之不重视人才,许多运输企业投入到维修人员培训中是少之又少,导致新增或者储备的维修人才极少。因此维修队伍的维修人员主要是老年人,文化修养与技术素质都不高,也不了解车辆结构与性能,不掌握维修技术,加之缺少必要的诊断和检测设备,即便有相关设备也无法熟练使用,诊断车辆故障上依然还是依靠手摸,眼看及耳听等各种传统方法,所以极难诊断车辆故障的原因,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根本无法确保车辆维修品质。 1.5忽视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事实上,车辆从购置一直到报废整个技术管理中,应该系统性的记录车辆技术档案,时刻掌握车辆技术状况,正确使用车辆,增强车辆维修的品质。但是一些运输企业不重视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甚至根本没有技术档案,即便有了车辆技术档案,也是应付了事,缺乏车辆检测与维护的记录,甚至一些运输企业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编写一些检测与维修记录,导致车辆技术档案缺乏了真实性,致使企业无法掌握使用车辆技术状况及维修情况。 2.解决技术管理问题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情况来看,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就需要针对运输企业自身特征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 2.1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角度来看,和车辆技术管理相关的已经存在一些,但是总体而言缺乏可操作性,细化程度也不高,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是无法适用。所以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必须要修改和增加一些法律法规,确保和技术管理相关的法规更具备权威性与系统性,具备可操作性。 2.2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在技术管理中应该采用奖惩落实责任制,这种措施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实施方法。要确保奖惩合理合情、有据可依,就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明确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的定额及管理所需,及时考核和评比,发挥鼓励与吸取教训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学习操作技能自觉性。 2.3加大驾驶人员的宣传教育;因为企业的内部经营成份比较复杂,就必须要加大宣传车辆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让相关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维护车辆的必要性,再通过一些实例教育不按期维护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后果。要加大宣传二级维护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力度,强制进行,年审时要先审验维护情况,如果没有按期进行维护车辆要给予处罚。 2.4加强技术管理教育培训,做好技术方案的管理和记录;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维护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要与时俱进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当然教育和培训要具备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维护人员以及不同层次,所采用内容不相同。车辆档案记载了车辆的基本情况,以及车辆的主要性能、使用运行情况等,这项工作是车辆技术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工作。 四、结语 对于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正常使用和驾乘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要分析车辆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才能够真正实现车辆技术管理目标,确保车辆正常使用。 作者:牛国锋 单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构建策略 一、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技术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企业技术管理理念是影响技术管理效率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还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在管理重点上存在问题,对企业的营销业绩的重视程度太高,对企业的技术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结合现代化社会的特征,从而使得企业技术管理效率不高,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 2.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是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力量,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部门开始对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模式进行改革,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任务不断加重,给现有的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各种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不够,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因此使得企业技术管理不够完善。 3.企业技术管理的责任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技术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是影响企业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企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举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由于责任体系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找到相应责任人,最终导致企业受到较大的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二、加强企业技术管理构建的策略 1.加强对技术管理业务流程的管理 为了实现对企业生产技术的科学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对企业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保证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实现科学的企业技术管理,使得员工能够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各种生产技术,企业要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和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使得企业技术可以不断更新,为企业发展服务。 2.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竖向与横向的管理体系,对于竖向而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有效地传递,从而使得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企业的技术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横向管理体系,横向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一个部门的员工而产生的,在企业的管理部门的建立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部门领导者与部门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员工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要加强企业技术管理组织的构建。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技术管理组织的构建,对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的人员进行有效地配备,形成一种完善的管理网络,比如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要包含企业的技术生产人员、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企业技术责任人等,对不同的人员进行责任分工,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行有条不紊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人员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关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开展企业生产与建设,比如要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各种生产技术的基本要义和操作规则,另外要对他们的责任态度进行考核,确保技术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应对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一旦出现任何突发状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应对,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促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充实以及完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4.加强企业技术管理责任体系制度的改革 在企业的技术管理过程中,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应该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制度,将企业技术管理的责任落到具体的员工身上,对员工在进行技术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监控,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企业技术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制度有缺陷、技术管理责任体系不够健全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技术管理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需要对企业技术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活力,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善容 单位:惠东县技术创新推广中心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油田施工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1、强化主任工程师的技术指挥作用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项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项工程,施工时应按要求成立攻关(QC)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当工程质量与企业(项目)利益发生冲突时,主任工程师有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服从于“质量第一”的原则。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认真处理对待。工程进度管理主任工程师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杨祝伟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意单项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各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并要求各方有关人员做好交接等有效记录,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工程成本的管理工程项目要在质量、工期上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主任工程师要经常注意材料检查,工程上各道工序自检,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对工程成本有影响的技术管理。 2、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目前油田施工企业通常是在项目上或工程处设主任工程师,受企业总工领导,在主任工程师下设施工技术组,在施工技术组内设置若干工程技术管理岗位,分别掌管不同的工程项目,同时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 2.1技术组的主要职责 2.1.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制度;负责编制本单位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2.1.2负责组织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重要的技术安全措施; 2.1.3负责对本单位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处理施工现场检查存在的技术问题; 2.1.4按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组织项目工程技术资料编制、竣工资料组卷归档工作。负责组织技术人员撰写技术论文、工法。 2.2加强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做到一专多能,既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要能掌握几种技能,做到动手做内业和动口现场协调管理能力并重。企业要致力于培养和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形成集体优势,充分发挥技术人员潜能,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档案管理 2.3.1对于施工单位,工程竣工资料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文件,施工总结,施工承包合同、投标文件、工程变更设计文件、工程交接证书、竣工决算、施工文件(工程照片、其它施工原始记录),在上述资料中施工文件是施工单位从开工到竣工与工程施工同步的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的真实反映,是竣工资料的基础,也是油田新改建工程及科研工作的主要参考资料。施工单位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专人负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按建设单位编制规定进行整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 2.3.2工程建设档案对于油田的管理、规划及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工程建设档案是处理工程项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始依据。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工程建设档案来分析原因,判断问题的影响程度。 (2)工程建设档案是衡量一个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和信誉的依据。每年的企业信誉评价不仅要查看施工企业的技术力量水平和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企业往年所承包工程项目及工程质量的等级水平,要取得这些证明材料,只有靠完整的工程档案来提供。 3、结论 油田建设施工企业是技术和劳动比较密集的企业。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又不能不面对现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环境中形成的技术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出现削弱工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或工程技术管理职权不清、忙乱无序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开拓拼搏和艰苦奋斗精神、服务和奉献精神有待提高。工程技术管理仍然是我们面临着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杨祝伟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施工技术额管理是保证施工过程正常进行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当前的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工程技术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对于开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开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有效措施 1当前工程技术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心态问题 在开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之中,许多管理人员对于监理工作存在轻视和马虎的工作现象。实际的管理之中,对与管理工作不重视,往往造成了对于施工管理工作的严重破坏,且由于技术管理属于传统的施工管理之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管理形式,施工管理人员可能由于自己的技术素质不足,无法投入且高质量的完成工程技术的施工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对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经验,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之中,往往把这方面的工作归为质量管理一类,两类不同管理工作的混杂会对两种工作的进行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的不协调,影响了施工管理的整体质量。 1.2建筑原材料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之中,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建筑的最终完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之中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强度高,重量轻,适合于建筑施工。但是,假如建筑材料之中存在问题,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在施工之中就会对施工的建筑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原材料的质量对于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材料除了影响施工质量之外,其对于施工技术和工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之中,不仅是施工人员根据技术来选择施工材料,施工材料也对施工技术的使用和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材料的不同会造成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变化,进而影响工程技术的监理工作的正常完成,给工程的质量问题带来隐患。 1.3人员管理上存在问题 从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上来看,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完成,而在实际的企业技术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良莠不齐,其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存在不足,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施工技术的管理重点在对于时间技术的管理,而在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一般是区域理论化的评测和判断,不利于提高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 2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在企业内部监理技术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开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管理工作不成体系,其给监管工作的高效率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提高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企业要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在管理上,将技术管理工作和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分开,根据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的各类要求和流程,监理完整的技术监管体系;其次,在监理技术管理体系后,要对当前我国的常规施工流程进行分析,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对不同时间段技术监管工作进行划分,使技术管理工作更为全面有效,将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落实到实际施工之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2提升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的水平,首先,管理人员要以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作为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并设置与该施工技术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标准,成立向对应的施工技术管理小组来进行对应的管理,专门化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工程技术的进展,减少技术使用之中的错误。其次,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逐渐发展,技术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加,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技术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技术素养,并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比较了解才能较高质量的完成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这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中,需进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从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阶段做起,从施工技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开始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教育,保证技术管理的高质量完成。最后,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对于技术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发企业在管理工作的安排过程之中,可以在管理人员之间引入竞争和责任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推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2.3技术管理合理分工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部门不再只是使用一种施工技术。当前的建筑部门一般会在建筑项目的的建设之中使用多种技术的结合,体现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同时多种技术的协同使用也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即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有较高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建设之中建设部门往往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影响了管理人员的正常判断结果,降低了技术管理的质量。为改善这一缺陷,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于不同技术的监理进行分工,保证割裂工作的良好完成之后,再将几种管理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并得出在建筑建设之中的技术使用的实际情况。管理工作的分工处理既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进行效率,也避免了由于多种技术的混合使用造成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困难,减少了管理失误,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 3结束语 建筑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之中,开发企业需要针对管理机制内外的困难,既有管理人员对于制度和工作的不重视带来的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又有建筑项目技术多元化趋势对技术管理带来的难题。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假如技术管理工作不过关,很有可能造成最终的建筑质量问题,影响人民的安全生活。开发企业需要增加技术监督与人员培训,通过对两大要素的训练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此带动我国建筑工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转型。 作者:路纲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 摘要: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有效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大大降低设备事故障率,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过程精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层次责任化,人员能力素质化之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开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创新 在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要求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提到更重高的水平,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竞争力,对安全生产和社会效益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展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 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有效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大大降低设备事故障率,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过程精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层次责任化,人员能力素质化之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开展夯实基础。组建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团队团结、协调管理制度,做到“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工作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有效利用各种有效人力技术资源。使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部署,实现“人人都干事、事事有人管、管理标准化”的干事创业的团队格局。根据矿井采掘年度计划,对新采区的设备选型进行设计计算。合理编制矿井设备大中修管理计划及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紧紧围绕矿井装备科学化、自动化、高效化进行组织开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在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矿井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区域竞争优势。 二、加强现场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管理素质 设备是采掘现场主要的生产作业工具,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因此,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才是煤矿机电技术的基础主体。首先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根据矿井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对现场一些效率低、故障率高的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装备性能符合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要求。在对更新改造后的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要反复进行充分调试,达到安全高效技术要求,实现设备安全运转。对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根据其各自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现场处置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分类培训,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及现场处置能力。制定矿井技术比武年度计划,开展技术竞赛活动,鼓励技术人员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矿井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三、逐步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要建立完善的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工作考核制度化、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建立符合矿井安全生产的机电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主要设备技术数据库,进行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矿井计算机辅助管理,及时掌控和查询大型设备历史技术情况和使用动态,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技术特征、参数和维护管理台账,随时了解设备的技术状况。利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完善主要机电设备技术履历簿,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四、制定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一)保证措施 1.制定图纸会审、交底制度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由机电工程师组织、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主管技术员具体实施落实的图纸会审、图纸交底会,将会审、交底内容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行存档备案,确保会审交底工作有效的实施落实。2.建立周技术例会制度每周下午召开由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的周技术例会,可将一周内的问题统一协商解决部署。3.实行专题讨论会,遇到较大问题时,与施工单位等有关方面一起协商解决。4.机电成本目标:精心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功效,提高设备生命使用周期。5.技术措施(1)对入矿的材料、设备,要严格验收,严把质量关,杜绝违规设备、材料入井。(2)抓好人工、材料预算,坚持按定额耗工、耗料,严格控制,杜绝浪费。(3)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功效,减少支出。(4)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材料消耗。 (二)对机电安装工程要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影响。特制定如下措施: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与创新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保证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能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增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煤矿机电装备水平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落实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推动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闵凡生 张丽 张华东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从状态检修的优越性和具体实施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科学基础两个层面,综合研究分析了在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各种因素,并在文中提出了关于线路检修作业危险点的一些技术方法。 [关键词]检修技术;供电企业;管理 1检修技术管理 1.1检修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与电力用户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必须严格管理,减少和避免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在配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其环境和故障原因都相当复杂,只有从最开始就抓好预防,做好配电线路故障的预防措施和工作,才能在问题出现后妥善解决。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一项长远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故障应对能力,才能保障电力用户安全用电。另外,科技也在飞速进步,现代供电企业在配电线路中开始采用入地电缆的工作方法,而这种模式更为强调配电线路的状态检修,这不仅关系着安全生产,还有利于降低检修开支,通过优化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增加企业自身效益的目的,且在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中可以起到有益作用。 1.2检修技术管理有助于提升员工素质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涉及技术和思想的进步与改变,只有通过专业的科学技术知识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规章制度以及技术要求,才能让传统的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跟上时代的脚步。而员工的个人素质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中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状态检修和纯计划检修,对员工素质需求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员工知识面和素质的要求有所不同,状态检修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其不但要求员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还需要员工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与事故处理能力,只有综合性的技术人才才符合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需求。通过合理的使用人才,有助于提高效益,降低经济损失。要想做好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供电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还要做好优秀员工的发掘与培养工作,检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与检修工作人员的影响,只有在培育优秀员工方面做到位,同时培养好优秀员工,提升所有员工的素质素养,才有助于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1.3检修技术管理有助于掌握线路的初始状态 要格外注意对线路运行状态的统计和研究分析。经过对各种情况,如气候和负荷等条件下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发生事故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类故障和隐患,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才能保证配电线路安全稳定的工作。 1.4在检修技术管理中采用有效的检测技术 在进行配电线路状态检测的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虽然现在已有的检测技术并不成熟和完善,不能满足所有的检测需求,但可以利用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如离线监测装置、红外测温技术以及变压器接地电阻带电测试等技术,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工作人员还要结合感官等比较传统的方式方法,对配电线路的状态进行分析,在技术与经验结合的同时,分析得出配电线路的状态,对隐患进行处理,确保配电线路与系统安全运行。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得到准确数据以后,再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把以往数据和现有数据进行比对,进而在差异中找到可能发生的隐患,随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与存在的隐患,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系统安全。 2检修技术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员工思想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测技术管理是一种专业、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有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突破和改变,接受和学习新的检修技术,走出纯计划检修的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脚步,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配电线路状态检测技术。 2.2专业知识 目前,供电企业在管理中必须逐步加大对员工专业知识的要求,使员工对状态检测的科学逻辑性等各种知识熟练掌握,不断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寻找配电线路状态的规律。 2.3技术水平 在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测技术管理中,要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必须使技术水平跟上发展的脚步,让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有效进行工作。 3线路状态检修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一要做好检修方案,二要做好班组任务会,三要做好具体检修工作。在制订检修方案前,工作负责人以及工作票据签发人必须进入一线现场,深入了解工作的具体环境和目标,从而准确确定工作任务和危险点,通过研究和不断分析总结,制订出符合现场要求的方案和工作方法,在方案具体执行过程中,还要找出危险点及其控制方案的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方案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在工作开始前,供电企业召开班组任务会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工作负责人在会上要对所有员工详细介绍和讲解所要执行的检修方案、方法,对有疑点和有争议的部分,当场由所有人共同讨论和研究,通过这个会议,让工作人员掌握所要进行的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必须把好检修关,首先要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其次要保证工作达到检修方案的要求,完成提前制订的目标。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场巡视和定点检查等方式,保证危险点控制措施确实有效的完成。工作负责人也要不断对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现场的进度和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与制度进行操作,如必须在工作票据上注明各种需要注意的操作等。此外,还要把控好小现场工作的安全问题,不要因为工作人数少,工作过程简单就忽视安全问题。 4检修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执行与落实 要保证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优化,重在检修计划的前期安排与部署,更为关键的是计划的执行与落实。相关人员要从宏观的角度统一进行任务安排,掌握好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管理的整体布局,把检修工作计划分为整体计划与机动计划,并逐步执行、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加大对检修任务的全面管理,并提高和增强对突发情况和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处理突发情况时要认真应对,全面分析,让检修工作专业化、细致化,强调专业的技术规范,把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放在第一位,要切实有效、安全无误、经济高效的处理好突发事件,通过提前制订详尽的计划避免事故,在事故发生时也要通过专业手段,降低损失,保证安全,尽快修复。 4.2技术与设备管理 要做好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工作,相关人员还要从技术和采用的设备两方面加强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准确、严格地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在管理工作中,把状态检修工作责任到人,明确技术管理责任与制度,逐步建成一种拥有具体的、可执行的固定流程模式,让整个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有章可循,全面有序。除了要严格技术标准外,相关人员还要对采用的其他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设备的采用以及使用情况,如维修、维护等各种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反馈,针对性的建立巡查、检查制度,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要求进行使用,将设备的使用流程规范化,并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使用流程进行操作。在技术与设备管理工作中,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只有将相关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在互相配合中实现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目标。 4.3提高检修质量要求 在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管理中,相关人员要重视对检修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状态检修工作的质量,并及时对检修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检,及时跟进检修工作的完成情况,督促检修进度,提高质量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建立详尽的、可靠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在工作完成后,必须对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工作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正,对工作人员疏忽或其他个人原因对整个检修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按照制度予以处罚。另外,相关人员也要对质量评估、检查体系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并逐步建成体系的管理方案、方法。 4.4加强目标管控 在操作悬挂接地线的工作过程中含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关人员必须时刻注意保证线路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重视安全措施到位,并要求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安全措施以及防护措施保证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要及时上报,保护伤者,通过规范的手段避免事态恶化,把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在工作之前加强对工作目标和安全施工目标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 5结语 如今的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和必要,供电企业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积极应对随时发生的意外情况,才能把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管理工作做好。 作者:唐铂滔 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特殊性 摘要:当前煤化工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和高投入,以及高收益,同时其还包含着新兴产业存在的高风险。随着现代煤化工产业建设,实际工作中的经营管理,使用正式进行的现代化煤化工项目的回顾性分析的操作结合的结果进行分析,融合现代煤化工技术工作的特点以及技术工作标准的地位和技术管理的理念,去对技术管理在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特殊性加以明确。现代煤化工的决策者应该高度重视技术管理,对化工技术的工作予以尊重。 关键词:技术管理;现代煤化工;技术工作 1.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参与整个完工后施工前期间,联动试车和生产经营,熟悉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处理技术问题,生产过程中尽早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并且快速的运输,以对满负荷的运转加以实现。可靠性属于技术工作中最为根本的一种需要。②适宜的。其主要指的是合理的对相关工艺技术加以使用,其主要的问题是应该选择何种技术,到底是使用我国的还是使用外国的技术,考虑的工艺装置等相关工艺在设计能力上的论证,提出相关意见,以对生产系统的前提以及环境需要加以满足,进行过程的控制单元保证金及工程造价。③经济性。是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需要在建项目完成后,该项目通过合理的优化技术路线,简化其生产流程,项目成本控制,增强贯彻整体装置的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的运营效率,增强经济效益。④风险性。是请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工作,还有就是对多种技术彼此的项目自身拼盘彼此连接的技术风险加以保障,而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着重对现代煤化工产业进行发展,重视传统和最新技术进展非常规能源勘探和替代能源技术的进步发展。 2.促进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有关思路 2.1建设出成一个稳定全局的工作思路 要想想进行好技术的工作,就应该能够建筑出一个宏观的,具有系统性和战略性的,仔细的逻辑思维,善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开发,顾全大局,统筹进行安排,分步去实施,分个击破,来对整体问题加以处理。统筹思维的上的工作也需要技术工作的反应来解决问题之前,不能发现问题,并推进工作的预判,在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处在萌芽的状态。具体到项目建设,该项目是进行基本设计独立,自信的进行审查,不可以过分的对设计单位进行依赖。因为在出发点上又一些差异,所以设计单位在对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以及签订设计合同的过程中,主要应该进行的就是参照已经计算好的输入情况,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提供和需要保持相同的设计产品。 2.2建设处一个完善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体系可以让坏人真正变成好人,令一些比较散漫的人变成技术的尖兵团队;假如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部好,会使让好人最后变为坏人,这也就成不上是团队的合作了。目前我国的煤化的企业的煤质对路就可以变得成功,管理上对路那么一些都会变得顺利。整个产业正在产生着很大的风暴。假如想要在这样的一场发展风暴中不断的去前行,就需要建设出一整套非常合理而且十分规范的制度以及体系,并且强化相关对人和物的管理,并且对对流程加以规范,对相关结果进行一定的考核与奖惩。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办法了基础的制度以及有关的配套管理办法还有操作的规范,可是总体来讲还属于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东拼西凑,没有一个相对系统性以及完善的规划,下一步需要实践上加强完善。要想使得这一些技术人才能够飞速的成长,就应该秉承着会议的制度,运用会议过程中的沟通,彼此提升;还需要坚持安全教育先行的形式,在项目建设的时期就应该对员工予以安全方面的教育,不能够在真正试生产以后才进行工作,应该经过非常久的一段时期的教育,时期形成一种非常好的安全习惯;一定要坚持严格的考核,还有严格的制约,对于一些与员工的业务需求不适宜的情况应该坚决的被淘汰;要积极的对管理与控制系统加以完善,将项目促进的建设,使其构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技术规范,令员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有规范。 2.3积极的塑造一支非常好的技术团队 人可以说是最不好去进行管理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中个体的意识不断的强化,如果只是依赖于企业的制度,奖励处罚自身并不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现代煤化工产业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层次和岗位以及人面前都有着不同的环境要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是单向的思维,简单暴力的对工作关系进行处理,对观念进行转变,善积极的以关心员工对员工的情况加以认识,灵活的去对其进行处理。在许可的范围中,尽可能大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要学会宽容,真正的做到海纳百川,积极的激励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领导式的人物更技术性的问题发表相关见解,形成真正敢言敢为的气氛。建设公众的舆论,与基层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层次的谈话交流。许诺要坚持才能有一点天赋,做鼓励技能学习,在科学,实践成长与培训,技术工作在企业的汇聚力,吸引力并且感染力的形成。 3结语 企业决策层需要注重技术工作,对化工技术的工作加以规则,最好是设计单位,设计资质,对于设计的质量严格的要求,责任重大设计问题予以严格审查的尊重和防止设计的错误;同时要定期通报技术性工作报告,对项目的理解通过分配参数,以促进技术难题,其他方式的过程中,调动力量,对于技术上的难题,稳定严谨的进行相关的技术工作。 作者:黄昊英 闵楠 单位: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怎样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为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构建技术管理体系,以此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动。为此,本文通过阐述技术管理体系的含义,分析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作用过程,同时提出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技术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社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对于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与此相对应,技术管理一方面可以满足技术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所以说,有效的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技术管理体系的含义 对于企业来说,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技术管理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方法、过程、资源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绩效、实诚竞争力等,企业会组织控制这些管理要素,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这些管理要素的价值。其中,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组织开展技术管理工作,需要设置的机构、部门等,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责权利,进一步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方法是指组织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所用到的流程、办法等,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测量、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过程是指由输入到输出涉及到的所有环节。资源是指企业组织开展技术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人、财、物等。综上所述,所谓技术管理体系就是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借助技术资源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企业员工承担相应的技术职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二、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作用过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开展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同理,技术管理也不例外。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管理针对技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其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技术进行鉴定,(2)对技术进行选择,(3)获取技术,同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4)开发和应用技术,(5)对技术实施保护。对于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技术管理活动,对以上方面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管理体系比较复杂,而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技术管理。在技术管理体系中,要素作为最小单位,是组成系统的重要部分,并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企业在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组成的子系统,最后才是技术管理体系。1.明确技术管理体系的要素。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一方面包含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还包含技术过程、资源和组织等管理对象。另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一种人工自然系统,通常情况下,还包含不同层次的目标要素。1.1对象。对于企业来说,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组织开展技术管理活动涉及到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技术管理体系涉及的范围,同时,为技术管理体系运作指明方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活动方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技术管理一方面需要对对技术实施管理,另一方面借助管理活动充分挖掘技术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有关技术所有资源、组织等。1.2管理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技术方针、技术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对技术采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具体管理理论的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企业的技术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这些共同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全面管理职能。其中,计划指明了企业组织开展管理活动的方向,同时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措施。组织则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建立的各种职能部门,并且配备的相应的人员等。协调是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目标,对系统内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确保技术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保持协调一致性。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控制的主要职能是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计划等,检查、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必要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1.3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相应的目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构建技术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发展指南,对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引导,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在不断改进提高技术能力的过程中,评价、比较、优化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思维。2.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子系统。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子系统,所以在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时,首先需要构建相应的子系统。2.1内容子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在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时,需要在技术活动的引导下,结合对象要素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这些活动共同构成技术管理的内容子系统,通常情况下,这些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技术资源、技术组织、技术文化,以及技术质量的管理。2.2工具子系统。在技术管理体系中,企业的文件、系统、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的管理工具中,技术管理工具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活动。从技术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能角度来说,管理工具为行使管理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技术管理工具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2.3评价子系统。在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时,需要根据技术管理的对象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共同构成评价子系统,通常情况下,评价子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首先评价技术管理系统的目标实现情况,其次评价资源、组织、文化和质量的管理效率,第三评价具体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为了确保评价子系统功能的完善性,需要根据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模型。3.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模型。通过分析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要素、子系统可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对象、管理职能、目标)和三个子系统(内容子系统、工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通过(1)(2)可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三个要素和三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可以将技术管理体系中的两个要素构成子系统的框架,将另一个要素视为子系统作用对象,这就成为技术管理体系模型。 四、结语 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法、过程和资源,这些共同构成组织开展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技术管理职能只有借助该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只有在体系运行中才能实现技术管理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调节各种专业技术,进一步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彭学东 单位:南京大学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0引言 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同志提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并提升至国家长期战略高度。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洗选加工方法差别大、可变因素多,技术管理差异性及管理难度大、可变因素多。井工开采、深部开采,五大灾害并存;安全矛盾依然突出,行业高危依旧存在。因此,加强煤矿技术管理迫在眉睫。如何强化技术管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构建科学、高效的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体系架构顺畅清晰、部门设置有据可依、职责划分合理明确,并应用先进的理念、适合的技术装备,解决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以及绿色开采、低碳利用的技术难题,挑战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对企业的影响,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目前国内关于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集中在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1-2]、煤矿全方位防突预警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3],针对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内涵、架构及保障措施等进行研究探讨。 1建设原则 建设科学严谨、管控有效、责权统一、结构清晰的技术管理体系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设置各层级职责范围、管理权限。权责明确,职权统一。2)建立充分发挥技术能力的管理机制。从技术上保障实现煤炭企业目标及系统安全管控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技术战略、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确保技术体系落实到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符合实际特点,促进技术发展。4)通过管理创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借助技术推进煤炭企业降本增效。 2技术管理体系的内涵 煤矿总工程师是煤矿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指导和协调整个煤矿的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得以保障的基础。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4]。因此煤炭企业需要构建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1)体系架构。构建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科学严谨、责权明确、结构清晰、管控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架构,理顺架构、职责划分合理明确,畅通工作流,建立由上至下的工作流,激活由下至上的工作流,实现知识剥离,技术资料与经验成果共享。2)技术管理职责界定和人员配置。对技术决策部门、各层级部门在管理、业务、事务3个方面进行职责分类,研究各层级、各部门业务的衔接与交叉重叠部分,依据合规、合理、专业、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职能划分。3)体系制度。依据强化专业、明确责任、激发潜力、实现目标的原则,提出各层级、各部门应该建立的制度和需要完善的制度。4)运行机制。建立工作信息网,顺畅由上到下的工作流,激活由下到上的工作流。提出重点工作,包括总工程师直接负责的工作及必须定期研究的工作。重大安全隐患在流程、监管、结果3个方面的汇集及处理。5)激励机制。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技术革新、知识共享、微创新平台等方面构建激励机制。6)重大决策。重大决策方面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专项技术发展规划、重大安全生产技术政策。7)专项技术管理体系。根据公司技术管理情况,提出需要构建的专项技术管理体系。8)知识共享与技术成果管理。对技术人员的先进经验与方法进行知识剥离,对技术成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技术知识与成果共享。 3技术管理体系架构 3.1总体架构 技术管理体系的架构方面,煤炭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总体架构可以包括3个层次,一是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煤矿技术管理体系。 3.2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为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总工程师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领导的技术部门和监管部门形成的工作网络。以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为核心,且总工程师的工作网络如下。1)总工程师接受上级领导。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总工程师对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2)技术委员会。重大决策方面,由技术委员会与总工程师会定。3)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包括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同级副总工程师、集团层面技术管理部门、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其中同级副总工程师包括煤矿机电、水文地质、煤矿安全(一通三防)、化工、制造、发电、其他;技术管理部门包括技术管理中心、设计、科技发展、环保、洁净、节能、其他;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战略规划、安全监察、应急管理、基本建设、其他。4)总工程师同级业务联系部门。总工程师同级业务联系部门包括董事会秘书处、财务、人力资源、国际合作、物资供应、其他。5)总工程师接受相关部门监督。总工程师接受同级党委、纪委、工会、审计、法律等监督。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3.3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为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领导的技术部门和监管部门形成的工作网络。以二级公司的总工程师为核心,且总工程师的工作网络如下。1)总工程师接受上级领导。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对同级董事长(总经理)或上级总工程师负责。2)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二级公司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包括子(分)公司总工程师、同级副总工程师、技术管理部门、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其中同级副总工程师包括采掘、机电、地测、安全、洗选加工、化工、装备制造、其他;技术管理部门包括技术管理中心、科技发展、生产技术、环保、洁净、节能、其他;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包括调度指挥中心、安全监察、市场经营、应急管理、其他。3)总工程师的业务联系部门。二级公司总工程师的业务联系部门包括基本建设、财务、人力资源、国际合作、其他。4)总工程师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二级公司总工程师接受同级党委、纪委、工会、审计、法律等监督。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4保障措施 技术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技术管理体系科学严谨、管控有效、高效运行,提出以下保障措施。1)组织与人员保障。作为煤矿管理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管理机构,为了实现煤矿整体目标和良好的发展,必须服从整个煤矿的管理形式[5]。因此需明确权责,进行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明确人员配置及素质要求,并根据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2)制度保障。为促进煤炭企业科学发展,推进科技降本增效,提高安全管控能力,需要建立工作及考核制度,制定工作流程。3)技术保障。提出技术管理体系的技术保障措施,如采取信息化手段、借助移动终端共享先进技术成果等。4)技术文化保障。营造技术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与发挥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技术创新潜力。 5结语 通过对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可以将实现煤炭企业战略目标和政策所需的每一技术要素进行细化,落实逐级所承担的技术责任,实质性的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使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形成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各层级的力量来推动煤炭企业发展,对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艳波 吴建华 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特殊性 1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工作地位突出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1]。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2]。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3]。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扬帆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企业管理中人最难管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光靠企业制度、光靠奖励惩罚是行不通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员工文化层次较高,处于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单向思维,简单粗暴地处理工作关系,要转变工作思路,善于关心了解员工,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灵活处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要善于包容、海纳百川,鼓励员工,特别是专家型、领军型人物对技术问题要多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敢讲敢说敢负责任的氛围。要建立与基层人员沟通的舆情通道,经常深入基层员工,多与技术人员谈心交流,将基层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要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人才观,鼓励技术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成长进步,在企业形成技术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化工行业素有“五年设计、三年建设、一朝投产”之说,这是对化工行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企业决策层要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尊重化工技术工作规律,优选设计单位,严格审核设计资质,严格把关设计质量,严肃追责设计问题,避免在设计上出现差错;同时要定期听取技术工作汇报,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外委论证等方式调动一切力量解决技术难题,稳慎做好技术工作。 作者:张加春 单位:苏新能源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论文 一、车辆技术管理人员自身技术和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日渐发展,车辆多样化、新技术普遍应用等,都对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性能。部分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团队文化素质与技术素质相对比较低,其操作经验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对车辆的基本性能和结构无法理解与掌握,同时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难以确保车辆技术性能完好。 二、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科学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制度中应包括:建立组织体系,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和对应岗位,分清职责,落实到人;配备专兼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明确机构、岗位、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制定较为完善的车辆选型、采购、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更新及报废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车辆技术管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并认真加以实施。 (二)加大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准入条件和技术培训力度 道路运输企业的激烈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竞争,对于现阶段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综合素质整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难以满足专业技术要求的人员要进行调离,对专业技能较强的人员,相应的待遇条件应该匹配。适当选派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和车辆生产制造厂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车辆技术管理的最新信息。适当选派技术人员参加车辆技术管理相关培训及会议,对车辆技术管理内容进行再学习、再培训、再进修,进而提高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团队的素质。 (三)提高经营者和驾驶员的车辆维护意识 从源头开始管理,做好车辆维护的宣传工作。只有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维护意识,才能将车辆维护工作落实到实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加强车辆维护的宣传力度,认真督促经营者和驾驶员按期到有资质的车辆维修企业定点进行车辆维护作业,同时对此项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未按期进行车辆维护作业的,要依据相关规定从严处罚。 (四)加强车辆维护现场监管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应派驻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车辆维护现场监管,监督汽车维修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的车辆维护工艺流程进行逐项操作,该检查、检测的零部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拆检,重点加强对欲更换零部件质量的监查,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坚决不允许使用。 (五)合理调整营运车辆二级维 护间隔周期随着道路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和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车辆的维护周期应该做相应调整。目前规定的二级维护间隔里程为1.5万km,已不适用现在的发展形势。车辆技术状况与车辆类型、等级、品牌、配置的总成及零部件使用寿命有较大关系,一些总成零部件在原厂规定的维护周期内不需要拆解,但维护工艺却要求拆解,每次拆解会对零部件造成很大的损伤,经多次拆解后,会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报废。可见,营运车辆关键部件的维修维护周期已远超出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鉴于确定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的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周期进行优化调整。 三、结束语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是确保车辆技术状况持续良好,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节约成本,保证车辆安全运行,保障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目前在道路运输行业不断发展,汽车新技术不断应用的新形势下,完善的车辆技术管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发展。 作者:何立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供电企业下技术管理论文 1配电线路状况检修的必要性 公司供电的输配线路是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保障,与公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实施配电线线路状态检修是根据线路运行的状态来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立体化、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现存的定期检修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一些不需要检修的线路也投入大量的资源,造成维修过度,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能缩减检修成本、缩短维修周期、延长设备寿命的检修模式受到世界各大供电企业的普遍关注。状态检修具有在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条件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减少了停电的检修时间,科学的保护了线路设备,能够积极应对突发性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未来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必然发展方向。 2影响配电线路检修的因素实际工程中 状态检修是一门科学、专业性的技术,但我国供电企业配电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明显不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理论学习。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员工对该类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深刻意识到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该类问题给供电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故障检修的效率,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的管理 3.1状态检修计划的安排 状态检修计划主要是由状态检修年度计划和滚动计划组成,供电企业对检修计划统一管理,要做到扎实、稳定,来确保供电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一套合理、高效、科学的状态检修计划是根据设备运行的状态、电网电力的平衡情况来制定的。在管理上,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条件下,以设备可用系统指标和供电可靠性统计考核管理,开展集中管理,避免同样事故的发生,减少停电的概率和检修的时间。在项目施工时或者对已有项目的整改,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法律法规来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检修各个环节按照计划进行,未经部门的批注,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条件。在运行和维修时,需要提出停电检修计划,并得到相关部门批准,才可实行,停电检修应当由专门人员进行联系,并详细记录。 3.2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设备和技术的管理 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设备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线路状态维修的效率和安全性,统一管理和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得设备在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设备的管理给企业的整体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杜绝腐败的生成。设备的管理上要注意几点:①设备的使用上,每次入库或出库必须通过验收人员的签字,仪器出现问题要写明原因,防止人为故意破坏的发生。②工具存放要注意防潮、防晒,注意设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防止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损坏仪器。③为保证仪器的使用,不耽误工程的施工,每套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最好每台设备要备用一道两台。对于供电企业为了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配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开发可靠性高、稳定性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利用先进的如红外线、振动、超声波等检测手段,对线路状况进行系统化管理。 3.3供电企业配电检修质量管理 检修作业使用的设备材料、零件等必须选用质量合格、技术达到相关要求规范,最好由供电企业统一采购,采购时要及时检查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要及时进行更换。从事带电作业、导线压接、焊接等工作的,必须是专业人员,必要时要进行统一培训,考试上岗操作。深入检修现场,解决现场问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消除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督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建立健全的检修责任制度,认真督促施工的进行,配合施工人员的要求,按照工程计划进行审核和验收,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施工时及时消除线路缺陷,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防护措施的使用如安全带的保护、绝缘设备的保护等等。加强重点部位的检查和控制,针对施工中,由于地理环境和管理规定,使得施工受到干扰,要注意提醒标志的设计,加强该类区域的检查和管理,必要时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评估,作出可能发生事故的预案,来有效控制发生隐患的可能性。 3.4悬挂接地线的管理 接地线是保证线路安全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悬挂地线时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在悬挂接地线时要首先注意佩戴绝缘手套,减少人与电线的直接接触,并注意接地棒和接地线的连接,配电户外检修用接地线要保证接地线和接地棒的连接的坚固程度,底线的悬挂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查,接地线长度要达到接地要求。对悬挂接地线的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施工的基本手段,供电企业要加强对该类问题的学习和培训,重视安全施工的必要性,针对新员工,结合实际情况派遣监护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3.5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 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工作人员,在保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质量的各项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较难控制的因素。线路缺陷事故的频发发生,往往和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到位和责任感低等相关联,所以在技术人员的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实施责任上岗制度,普及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执行检修规程,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实行考试上岗制度,颁发检修操作等级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技术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检修人员强化个人修养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独立创新。开展状态检修,需要一支优良的团队,各司其职,一个高素养的技术团队是检修质量的保障。供电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严格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高起点、高素质,定期进行考核,并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积极接触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要注意对状态检修计划的宣传,使得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共识,促进状态检修计划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配电线路检修是电力系统和用户连接的重要部分,其故障预防、设备运行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积极配合,在实际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实践,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尽管现阶段我国供电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这需要供电企业能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管理标准等,来落实好配电检修的管理工作。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对电力系统的不断投入,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来为供电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 作者:姚忠祥 单位:甘肃永昌县供电公司
1矿山基建工程的特点 (1)单件性 由于矿山基建工程有着特定的用途,因此导致矿山基建工程具备较高的特殊性,对于结构的不同、体积的不同及面积的不同,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即便是在用途相同的基础上,矿山基建工程的等级及标准也会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一现象就导致矿山基建工程的项目形态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而致使工程成本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矿山基建工程的成本预算不能单纯的按照规格、型号来进行定价,需要进行单件计价。 (2)多次性 矿山基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面较高,建设周期也较长,同时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多次计价,保证在后期的投资建设中不会出现超预算的现象。 (3)分项性 矿山基建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单项工程组成,而单项工程是由多个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组成,分部工程则是由分项工程组成。在工程成本的编制阶段首先需要对分项工程进行预算,进而逐层的进行汇总,计算出整个矿山基建工程的成本。 2矿山基建工程成本预算 (1)成本估算 对于成本的估算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基建工程决策阶段造价预算的成败,因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的估算过程进行要个的把控与指导。成本预估指的是造价预算的管理作用,其具体含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根据相关图纸的设计深度来对成本计算进行一定的补充与完善,进而使用成果来对整个矿山基建工程的全过程建设成本进行管控。②不同矿山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施工时间及施工单位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成本预估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考虑。③成本预估还具备着对造价预算估算的工程量与指标的管控作用。在矿山基建工程决策阶段的成本计算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工程量及市场价格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造价预算的技术性。在矿山基建工程决策阶段要合理的把握成本计算与成本预估,在此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相关数据系统,并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2)设计概算 在矿山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对矿山基建工程的计价分析来进一步实现工程成本造价结构的完善,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矿山基建工程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在特征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在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概算最为显著地特点就是其系统性,造价概算的系统性主要包括设计估算、概算、预算等一系列系统,它们之间进行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进而实现造价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在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影响率能达到35%~75%,因此,加强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设计阶段进行计价分析时,要对施工方法及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性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使设计估算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是施工平面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施工平面设计指的是对总图运输及总平面布置的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功能分区及用地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施工工艺的设计是对矿山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3)施工图预算 矿山基建工程在施工图设计结束后,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算消耗定额等对矿山基建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进行编制,进而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在施工图预算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使预算能够与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后期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3矿山基建工程成本管理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的造价管理体系 矿山基建工程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系统性工程,因此,一个矿山基建工程的设立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对于相应技能的要求也是极高。在矿山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专业的图纸设计,并要准确分析施工条件、施工流程等因素。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才能对拟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应标准,对整个矿山基建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健全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可以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矿山基建工程土建造价管理的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造价管理人员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其进行长期性、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加强造价管理人员对管理学知识应用的熟练度,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并熟练运用统计学知识,并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实现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考察制度,并配以奖惩措施,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培训过程中表现良好且通过培训掌握了更多专业技能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在考核中多次不合格,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招聘,对于管理、统计等专业的人才也应该加大引进力度。 (3)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矿山基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在于对材料、设备及设计变更上的管理,①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材料市场的调研工作,对市场的价格做出准确的衡量,在厂家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厂家,在材料入场后,要做好对其存储管理,并要在通过检验合格后才能应用到施工中;在矿山基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造价管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浪费的现象出现。②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是造价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此,必须要在矿山基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快要到达使用年限的机械设备,要加强对其的保养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价成本。③管理人员与相关建设人员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并要建立合理的变更签证管理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基建工程的成本预算及管理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不断采取新的方法对其成本进行预算与管理,进而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志涛.基建矿山项目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河北工程大学,2012. [2]王强.如何做好矿山建设成本预算[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1526-1526. [3]韦季监.如何搞好矿山建设工程成本预算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285. 作者:王永举 单位: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使得国家整个安全生产的大环境大有改善,但是伤亡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矿山的群死群伤事件较为突出,有待继续改善。事故发生不仅给遇难者的家属带来了精神上的创伤给企业带来了财产上的损失,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我们常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原因外,更深层次的还有管理方面漏洞的原因[1]。特别是随着煤矿整合后保留了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很多煤矿开始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以保障生产。可有的煤矿继续使用原有的机电设备,这就形成了新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机电设备超负荷工作导致设备故障,另一方面设备更新不及时,出现部分线路老化。各方因素汇聚,最终发生机电事故,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文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探讨了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2-4]。 1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1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煤矿生产作业中离不开现代化的机械,无论是新进的自动化机电设备还是老设备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机电管理。从而避免新设备的用电量过大和老设备漏电等状况进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近些年由于机电设备出现火花而引发的瓦斯爆炸和火灾事故让人痛心疾首。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据原因是机电设备缺乏科学的管理,可见运用科学的机电管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因此,标准管理机电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2提高生产效率 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是煤矿高产的必备条件,科学的机电管理又是机电设备良好运行的有力保障。不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设备损坏率,严重的还会迫使停产停工,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机电设备管理的面比较广,只有前期充分保证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且设专人定期检查和维修,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煤矿生产的高效性。 1.3提升经济效益 机电设备在我国煤炭企业固定资产中的占比很大,妥善的管理机电设备一定会给企业带来颇丰的经济利益,反之会加大煤矿企业生产的成本。因此,科学的机电设备管理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指数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所以,加强机电管理有助于设备使用规范化,最终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电设备的老化,设备很容易出现负荷过大等现象,加之专业检测手段的缺失更是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发生主要因为人和物两方面的因素交叉产生的,即使在有限条件下不能更换新的生产设备,作为机电管理人员,就应当从自身管理入手,来保证矿井生产安全。通过对山西某煤矿近几年来机电事故及隐患的排查记录进行统计整理,发现以下有关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根据现场实况提出相关建议。 2.1设备管理观念薄弱 目前很多煤矿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还不是很重视,整个机电管理处于发展阶段,不具备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即使企业开始重视机电安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但是有些煤矿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身兼多职,对机电设备进行摸索式管理。不仅在电缆、配件及电气方面管理不善,甚至会出现标识缺失、机械选型不准确和安装组件不匹配的现象。加之机电设备管理层对科学的管理观念认识落后,制度欠缺,最终给生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5]。 2.2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煤矿管理层大多只关注产量和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机电管理状况。众所周知,机电管理部门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门,虽然大多数煤矿都设立了煤矿机电科负责机电生产的维护和管理,但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也是浮于表面。同时,煤矿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机电专业化管理队伍,久而久之,机电管理部门作用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成为摆设。最终致使机电设备易发生故障,严重的还会引发事故,进而影响煤矿正常生产。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由于矿山地理位置偏远,工作环境较差,许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出现离职甚至不愿意去矿山工作的情况。故机电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下,矿山企业更要将现有工作人员这个群体作为重点进行培养。而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企业定期组织的培训不见成效和技术人员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虽然机电专业培训是每个该方面技术员工的必修课,但是由于课程理论的抽象性加之内容的术语化,使得培训的员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且不能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场进行有机地结合,最终造成机电培训走过场的现象[6]。另一方面,由于煤矿地域环境的自身特点,很难吸引住高端的技术人才常驻此地,许多从事煤矿机电的工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大,难免会出现一些缺乏经验的机电工作人员上手操作,如有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煤矿生产运行受阻,严重的还会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3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是以维护机电安全为出发点采用科学的计划与合理的决策综合实施的。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在煤矿是否能正常运转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机电设备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3.1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观念 煤矿企业要自上而下的树立起对机电设备管理的有效认知观念。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并结合事故案例告诫大家不要心存侥幸,从而提升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从设备本身入手熟知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并且严格的规范使用流程和使用方式。首先,保证机电设备的正确安装并能正常的投入生产。其次,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避免出现漏电或电力不足等情况。再次,机电设备在运行后要进行相应的技术跟踪,机电设备如若发生故障,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最后,在提升机电设备性能的基础上记录好相应的运行数据,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维修方案[7]。 3.2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完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制度,并且要求全体机电部门的员工遵守、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实行机电设备管理问责制,对于因机电设备故障、管理疏忽引起的生产事故或安全隐患一定要追加问责,找出事故及隐患的根源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倒逼相关责任人依规行事。必要时可与其年终绩效奖及职称评定等荣誉切实挂钩。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工作重心就是一切为了安全生产。在建立问责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关的奖励政策,对于那些在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维护人员加大奖励力度、提升晋职空间。与此同时更要构建科学、实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可由分管矿长带头,总工程师调度,各科室协调联动,在日常进行其他安全隐患排查的同时兼顾机电设备的维护。并要求检查人员在检查、维护时要抱着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严谨态度,使用好被赋予的安全管理权力。所有人员本着保障机电设备能够安全运行的思想,必须要利用合理措施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争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 3.3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 煤矿工作人员自身意识及专业水平上的缺乏是导致隐患及事故的原因之一。煤矿的生产安全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机电设备的安全保障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完成人员素质升级,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宣传、招聘力度,直接与学校对口专业学生对接就业或者通过社会化招聘进行人才引进,将高水平、强素质的专业人员纳入公司旗下。另一方面,企业开展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如现场模拟互动,还可以邀请专家带领大家进行安全事故演练,真正能让员工自觉主动地去接受本行业专业知识,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让每一个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热爱自己的岗位,发自内心的去重视安全生产[8-9]。 4结语 安全生产出现了问题就应该及时的加以改进并拿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确保煤矿生产顺利运行,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故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从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观念,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和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3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减少机电设备带来的隐患,保证煤矿顺利、安全开采。 参考文献: [1]汤雪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安全效果评价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0. [2]吕利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8,37(2):114-115,126. [3]张世丽,鞠生娴.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煤矿机械,2018,39(4):122-123. [4]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6):262-263. [5]崔守清.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能源与节能,2014,19(1):74-75,108. [6]王晓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22(2):189-190. [7]薛建军.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工艺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2(16):212-212. [8]顾卿.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其维护[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33(6):61-61,64. [9]王世锋.浅谈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意义[J].山东煤炭科技,2015,43(1):75-76,79. 作者:李永全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朔州朔煤王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1引言 自动化系统涉及的内容很多,应用了多种具备自动控制、监测、决策的功能装置,对整个电力系统各元件进行远程监控、调节,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智能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合传感器等各类设备对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既可以规范自身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又能够让整个电力系统高效、规范化运行。智能技术包含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等。实际上,该项技术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来感知外界环境,获取信息、传输信息。现如今,智能技术已逐步融入电力系统运行中,可以为电力企业及广大用户提供准确的电力信息,并能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为电力人员控制用电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在电力系统中融入智能化技术可以让电力资源科学合理分配,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1]。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2.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配电、用电等多个环节构成的电能生产、分配、消费系统,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2]是为了提升电能品质,按照电能生产、分配的过程来看,电力系统自动化包含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自动化、故障定位与自动恢复送电等。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能够通过集中管控的方式实现电力系统各设备的自动操作。同时,还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远程电力调度、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2.2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智能技术 (1)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实际上,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就是将电力行业专家的知识、经验都传输到智能计算机中,如果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专家系统就能够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对行业专家进行模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在电力系统中专家系统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比较有规律的动力系统进行监测,对所获取到的相关电力数据信息加以处理。如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监测、预警、分析、隔离,识别系统荷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控等。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综合性专家控制系统具有突出优势,可以对系统各部件进行科学监测,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也是专家控制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从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实用性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虽然该系统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加以有效控制,但是创造性不强,知识库的构建并不完善,工作范围十分有限,若是产生了跨学科问题,利用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无法解决问题。因而,还有待优化改进[3]。(2)模糊逻辑控制技术。该项控制技术是用模糊法,构建模型的方式对电力系统加以调控,操作简单方便,灵活性比较强。与专家系统控制相比,能够直接控制复杂线路,让系统直接对人的判断决策进行模拟,将获取到的有用信息传输给电力人员,提高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该项技术能够对已经出现电力系统数据加以有效分析,在风险评估中,模糊控制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另外,当电气设备因某方面原因,出现运行故障,使得设备状态难以精准确定下来时,就可以应用该项技术,将连续状态离散化,分成若干种模糊状态,各状态下的设备有其模糊性,如“较容易停运”“不容易停运”等类似的模糊值。该项技术能够计算同类设备停运的概率,根据计算结果,提前进行预防,以免电力系统故障扩大化。该项技术同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虽然提高了电力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控制系统稳定性不强,超调问题较为明显等。当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会在第一时间全面分析、评估问题,这也加大了系统系统负荷。为了提升该项技术的实用性,可以将其与其他技术融合起来应用,进一步提升处理常规问题的质量和效率[4]。(3)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对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点进行模仿的一种分布式信息处理数学模型。它是由若干个神经元按照一定顺序来连接,并依据一定的算法对系统权值进行调节,以达到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的要求。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特殊性,在电力系统中一般用于对各类图像信息的控制和处理。如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方面就可以应用该项技术,电力设备处在正常运行状态时,发出的电磁信号非常平稳,若是状态异常就会出现波动。这时,使用该项技术就可以对异常信号进行多分辨分析,将信号分解到各尺度上,各尺度会将原型号各频率的组成反映出来,显示故障信号,以此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诊断故障。受到神经网络硬件设备的限制,现在还无法承载大规模复杂的电力系统管理,且在算法上也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在电力系统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开发出能够适应电力系统的硬软件设备[5-7]。(4)综合智能系统的应用。综合智能系统融合了智能控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用来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基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等特征,单一使用某项智能技术难以达到实际工作要求,而采用多项技术融合的方式,可以优势互补,发挥最佳效果。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将模糊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融合起来,借助专家经验为更好地进行模糊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也可以使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融合起来,借助专家知识库为神经拓扑结构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8]。如某环保有限公司三期工程,使用综合保护装置、智能电力仪表、综合测控装置等,对配电现场各类电参数、状态信号进行采集。系统使用现场就地组网手段,组网后由现场总线通信进行信息的传输,借助Acrel-2000型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对变电站各回路用电情况进行全面监管。(5)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由于在长距离的电力传输中,受到各因素的干扰,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电线成本、电线故障等。为了有效解决电力传输中出现的问题,出现了线性最优控制技术。这种技术更侧重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该技术可以将大机组、最优机组科学融合起来,提升远距离电力传输的效率。在现在环境下,该项技术发展十分迅猛,也是在目前多种控制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如最优励磁控制器,国内外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手段,提升远距离输电线路输电能力,改善用电品质,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最优励磁控制已进入到了实用阶段。 3结语 在现在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已是大必然趋势。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电力分配、传输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确保了供电质量安全,满足人们电力需求。虽然,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这就需要电力技术人员紧跟时展步伐,加强对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让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董德坤,商涛.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30. [2]黄安林.浅析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4):148-149. [3]陆华儿.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207. [4]孙建.浅谈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22):231-232. [5]金鑫,张洋.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84. [6]李妍.浅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08):19-20. [7]贾斌,吴东华,胡伟.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0(33):60. [8]马伟,任丹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4):158-159. 作者:何永献 单位:中电投珠海横琴热电有限公司
近年来,公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具备抗滑性强、平整度好、稳定性高、噪声及振动小等诸多优点。要想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必须加强材料管理,尤其是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作为公路施工的重要环节,沥青混凝土试验是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公路沥青混凝土试验的重要性,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公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文章主要探讨当前公路沥青混凝土试验。 1公路沥青混凝土材料分类 根据所用结合料的差异,沥青混凝土主要分为四大类,即沥青砼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沥青通常为:道路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部分地区也使用天然沥青进行拌制;根据混合料最大粒径的不同,可分为0.075~4.75mm的砂粒4.75~13.2mm的细粒、13.2~31.5mm的中粗粒;根据混合料密实度的差异,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以及开级配三种。开级配混合料又被称为沥青碎石。采取热拌热铺方式进行加工的密级配碎石混合料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强、整体性好等,在高级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集料品种的差异,可分为砾石、碎石、矿质以及矿渣集料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碎石集料。不同国家针对沥青混凝土制定了不同的规范,目前国内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明确要求:空隙率不超过10%的沥青混凝土主要分成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前者属于密级配类型,空隙率基本在2%~6%;后者属于半开级配类型,孔隙率基本在6%~10%。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物理学指标主要包括流值、孔隙率以及稳定度等。 2对当前公路沥青混凝土试验的探讨尝试 2.1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分析 2.1.1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 通过检查、测量、度量及试验的方式分析某工程的一种或者多种质量特性,将结果和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各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进行确定的活动,就叫做质量检验。质量检验的作用如下:通过质量检验得出相关结论,为项目工程质量的确认及验证等提供有效依据;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准确反映项目工程的质量信息。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质量检验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检验、工序、成品检验。工序检验指的是在公路施工现场,通过检验工序半成品,及时发现不合格半成品,以免对下道工序造成影响;对工序质量是否稳定、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进行判定。成品检验是质量检验的最后一道关卡。。根据检验对象数量的不同,可以将质量检验分成两种,即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后者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根据相关要求抽取并检查某一批产品的部分产品,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此对这批产品是否合格进行判定。将概率统计作为基础,计量型抽样方案必须确保抽样数量具有合理性,以此对双方风险进行平衡、降低。通过抽样理论对取样数量、频率等参数进行确定,其方案类型主要有两种:计数型抽样、计量型抽样。前者只对产品合格与否进行检测,在一个产品中获取的信息量并不是太大,因此要想确保判断准确,必须保证样品数量充足。质量特征可设定为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计量型抽样方案可实现样本数量的减少,但是测值需要确保精确。 2.1.2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测定 (1)测定物理指标。采取击实法将沥青混合料制作成圆柱体,在12h之后利用水中重法对其表观密度进行测定,然后以混合料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沥青饱和度、体积百分率、空隙率以及矿料间隙率等数值。第二,测定高温稳定性指标,包括沥青混合料流值及马歇尔稳定度等。利用稳定度仪,在60℃条件下,测定标准击实试件的破坏变形量及破坏荷载,通过这两个指标对试件在高温条件下的抗变形能力进行表征。第三,测定水稳定性指标,即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利用浸水法对混合料进行软化,浸水时间为48h,之后对其马歇尔强度进行测定,然后比对标准值;第四,测定热稳定性。在夏季高温时段,测定沥青混合料在温度约60℃时,受车辆长期、反复荷载而不出现病害的性能,包括路面波浪、车辙等。第五,测定低温性能指标,即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冻融强度。根据规定要求,测定冻融试件和标准试件的强度比。 2.1.3路面施工质量检测 (1)检测压实度。在公路施工中,检测路面压实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灌砂法、环刀法以及钻芯法等,其中取芯法的使用最为普遍。在试验检测之前,首先,使用取芯机在现场取芯样一组,晾干后,使用天平测定样品密度,现场试验所得的密度,与通过试验室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理论密度,二者之间的比值就叫做压实度。在路面结构层不同的情况下,其压实度规定值、检查频率等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数值超出规定值,即可判定路面压实度合格,反之不合格。 (2)检测弯沉值。在对公路路面、路基的弯沉值进行测定时,主要采取贝克曼梁法。通过对路面路基强度进行检测,可以明确其承载性能。1km范围内的测定路段需设置80~100个检查点,利用相应公式对其标准差、代表值及平均值进行计算。当路面、路基的弯沉代表值在设计要求之内时,即可判定路面路基弯沉值合格,反之不合格。 (3)检测平整度。利用直尺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直尺规格为3、200m路段测定两处、10尺。当直尺和路面之间间隙最大值低于规定值时,即可判定路面平整度合格,反之不合格。之后通过测值将合格率计算出来。 (4)检测抗滑性。首先,采用手工铺砂法进行检测。每200m路段测定一处,同一位置平行测定应在3次以上,三个测点之间的间距控制在3~5m。根据砂体积、摊平直径计算出构造深度;其次,采用摆式摩擦系数仪进行检测。在对摆值进行测定之前,首先要调平仪器,摆动指针需调零,并对滑动长度进行校核,然后进行摆值测定,测定次数5,测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应当在三倍摆值以内,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摆值取5次平均值。测定温度应当控制为20℃,在修正温度后获取摆值。摆值测定结果、构造深度均要满足设计要求。 2.2沥青路面施工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2.2.1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 (1)设计试验室配合比。先对原材料进行筛析试验,然后采取图解法对各个材料的用量、比例等进行计算,最后以标准值为基础,对矿料配合比进行合理调整、确定;第二,按照试验室配合比,确定生产配合比;第三,在试验路段进行试拌铺,做好工地试验工作,包括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和筛分试验,对矿料级配指标、沥青用量进行检验,确保其满足设计标准。 2.2.2施工过程中对集料的控制 为了防止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在生产阶段的矿料级配和生产配合比级配曲线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对于进场材料,试验人员需要对集料级配进行严格把控,每批进场集料都要做好筛分试验,以免出现集料级配与设计配合比相差太大的情况,导致混合料级配受到影响。一旦出现偏差过大问题,坚决不能投入使用,否则会对公路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如果集料清退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同时还要定期筛分热料仓的集料级配,进一步核对混合料级配。 2.2.3施工过程中对配合比的控制 集料具有变异性特点,在实际施工中,很少会出现矿料级配与配合比设计值相一致的情况,要想实现集料级配波动性的降低,不仅要严格检验进场材料,还要对热料仓的集料级配进行及时追踪。在每天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当筛分热料仓的集料,比对筛分结果和生产配合比,一旦出现差异过大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确保矿料级配的波动范围满足规定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施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试验属于关键环节,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加强沥青混凝土试验检测,有利于实现公路施工质量的提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对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当重视公路沥青混凝土试验检测工作,加强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与实施 摘要:调研了解绿色技能开发现状,明确了开发途径,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绿色技能进行开发,形成了三个维度、三个要素的开发成果,提出了增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住宅产业化施工方向,通过建设绿色师资队伍、绿色课程将开发成果在教学中实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高职院校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众所周知,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28%,甚至更高,因此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它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减少能源使用约30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减少水资源40%、减少废物70%。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绿色建筑也称“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近两年来国家加快绿色建筑推广步伐,目前有了统一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由于教材更新的滞后性,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还没有在教材中出现,因此有必要依据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将其绿色技能进行开发,并将其融入教学加以实施,培养出施工一线的绿色技能型人才。 1国内外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现状 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对国外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绿色建筑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在这些国家的本科或社区院校没有设立绿色建筑专业,但是开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课程或者有涉及绿色建筑的课程内容,比如美国柯克伍德学院就开设可持续建筑课程,但没有针对绿色建筑设立专业。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对8所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中4个国家示范专业)进行调研,其中有5所院校在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考虑了绿色建筑课程,比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建筑节能技术、BIM建筑、BIM施工管理、BIM算量4门涉及绿色建筑的课程;其中6所院校在课程内容上设计到了绿色施工内容,比如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施工技术课程中增加了住宅产业化的装配化施工。 2概念界定 绿色技能是指在掌握完成一项工作所需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意识、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责任感以及在工作中践行可持续发展行为的能力[2]。绿色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在工作中实践获得的,本文所研究开发的绿色技能是广义上能力的统称,不仅包括获得一项工作的技能,还包括对此工作的态度、价值、知识。本文中绿色技能清单是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发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技能、知识和责任感[3]。 3绿色技能的开发 3.1绿色技能开发途径 为了开发绿色技能,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平台组建了绿色技能开发团队,由双师型骨干教师3人及中级职称以上的施工一线工程师3人组成。开发团队首先进设计调研问卷,问卷采用聊天叙述的方式,在谈话中完成调研。该团队共发放调研问卷20份(华北地区),其中8所高职院校,12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回收19份,回收率达到9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分两条路线。一是调研确定绿色的岗位,然后确定岗位所需工作的能力及内容,最后经过绿色技能开发团队的研讨确定是否开设新的专业及新专业的课程及内容。调研发现目前有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都组织过住宅产业化施工,住宅建筑构件由于订单较少无法批量生产导致成本增加,住宅产业化施工还没有广泛应用,但这种模式的确大大减少了水、光、扬尘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国家推广的施工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建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增加住宅产业化施工方向。二是对传统施工员岗位进行调研,确定在工作中哪些改进后管理模式可以节约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哪些操作减少环境污染,最后由开发团队研讨转化为相应的教学及实训内容。通过对传统施工岗位的调研,增加了在地基处理、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防水施工等操作、技术、管理方面的绿色技能的相应内容。 3.2绿色技能开发成果 依据调研的内容,开发团队经过研讨形成了三个维度(管理、技术、操作)、三个要素(经济、社会、环境)的绿色技能开发成果[4],见表1. 4绿色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4.1建设绿色师资队伍 为了使绿色技能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首先要打造一支绿色教学团队。绿色教学团队由“双师型”教师构成,教师利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学习涉及所授课程的管理、技术、操作方面的绿色技能,并把绿色技能的作为教师专业能力考核的一项指标,同时教师把这些绿色技能纳入课程标准,并加以重点考核。[5]绿色师资队伍不仅关注学生绿色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绿色习惯的养成。成立绿色技能社团,不仅注重本专业的绿色技能,而且关注生活中绿色习惯的养成,比如学生将钢筋拉伸实验的废料用于焊接实验,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不使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习惯。 4.2构建绿色课程 经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的开发,增加了住宅产业化施工、绿色建筑2门课程、对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质检、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及质检、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及质检、施工组织设计这4门课程增加了在操作、技术、管理方面的绿色技能的内容。依托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电梯安装维修培训基地即将建成。电梯是高能耗的产业,同时它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从电梯的安全、能耗的降低两方面按照三个维度、三个要素进行开发,并同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大对校内外学生的培训,真正服务于社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托,对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案例,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并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质量;建议 1引言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房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此,紧跟行业变化,开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思路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托,对近两届(2014届和2015届,下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调查,分析了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就业率及就业单位分析 2.1就业率分析按规定,列入就业范围的毕业生包括就业升学参军和创业四种类型,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见表1所示。近两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分别为97.3%和99.27%,协议就业率分别为94.59%和91.12%,两项率值均保持稳定,且均保持比较高的率值。未就业的3名毕业生,目前也都有临时性的工作,但不在规定统计就业范围内。2.2就业单位行业分析毕业生基本流向了房地产/建筑行业,占比接近80%;小部分流向了其他行业,占比约20%。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3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图2所示,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了近一半,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达到了1/3。民营(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的主阵地。 3薪酬状况分析 毕业生薪酬水平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按月薪酬计算),大部分毕业生薪酬介于2000-4000元之间,占比超过50%。2000-3000元之间的占比约1/3,3000元以上的占比约1/3。不过,也应该看到还有约1/3的毕业生薪酬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比8.2%。说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并不均匀,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4专业对口度分析 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完全对口占比35.09%,比较对口占比40.35%,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5%,不对口占比14.04%。 5就业满意度分析 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分布情况见图5所示,“满意”占比为38.60%。约有2/3的毕业生对就业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具体原因包括很多,其中“薪资偏低/福利较差”占比14.62%为最大,这是由于房屋建筑行业初始就业起薪较低造成的“。发展空间小”占比14.04%,说明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人才梯次的定位上较低,学生感觉不到提升的空间。另外,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后劲不足,这也制约了毕业生的发展。其他因素的占比都在10%以内。 6结论与建议 综合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各方面状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建议:第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都较高,但就业单位行业和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整体上呈分散型分布,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第二,影响就业质量的不单单是就业工作,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水平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第三,人才培养方面应以行业市场为导向,深化专业建设教学和课程改革,注重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后劲的培育。第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房建行业的特点,毕业初期应更加注重经验积累和自身成长。第五,积极推进有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夯实拓宽实习就业的渠道。 作者:王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吴华君 刘俊琴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根据长期以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以及企业的反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多年以来,各院校致力于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低、能动性差,严重影响着自身发展。不仅如此,这种方式下教育出的学生都缺乏实践能力,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却无法应用到现实工作中,存在一种“到了工作岗位中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都用不上、能用上的知识自己都不会”的现象。而且,他们还缺乏创造性,对现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了如指掌,却没有发散性的思维。针对种种境况,当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整合主干学科,实现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以模块化思维方式为基础,将各教科书的章节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按其实际应用范围重新组成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位需要,将各个部分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对章节的增加、删减和顺序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施工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以上各科书本,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工作能低,空有一脑子的知识,却不知怎样运用。每个课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可以打破书本界限,整合以上学科,进行模块化教学。从实际出发,以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把学科整合为:基础知识模块、混凝土结构模块、建筑施工模块、岗位实习模块、毕业设计模块,根据实际工程的工艺特点,再将这五大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例如:在测量课程中融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材料力学课程结合建筑施工课程等。 (二)充分利用实验室,转移教学地点。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是典型的理科课程,所以很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知识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对知识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因此难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了适应时展,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目标。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从城市到从村,各种素质不等。针对高职的一些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遇难则退等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更直接地、更直观地把书本中的知识以实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我们可以把教学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看到相应的实物。把每个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到底是如何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将关键工序的施工做成小型的实物道具,同时结合施工材料设备,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EPS聚苯板外墙保温施工,可在实验室制作一个小型的房屋,每道施工工序,包括基层处理、测量放线、粘贴EPS聚苯板、EPS聚苯板打磨、涂抹面胶浆、铺压耐碱玻纤网格布、涂抹面胶浆、填嵌缝膏、涂面层腻子和涂料都能反映出来,并联合施工材料、设备的展示,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围绕这样的案例来开展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符合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学生掌握、有利于摒除死记硬背现象和减轻学生负担。 (三)加强与施工企业合作,增加实习机会。实习是学校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实习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最终完成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阶段。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学校中,专注于教学,却缺少了实际施工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与施工企业合作,引进技术人才教学。他们长期生活在施工现场,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对新材料、新技术也有着及时的了解。聘用他们为学生们做课程辅导,一定会得到可喜的效果。 三、总结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学。我国的高职学校每年向社会输入成千上万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每一个施工现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能力决定每一个施工现场的质量、决定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成更多的新型技术人才。有改革才会有进步,相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发展、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壮大。 作者:郭直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BIM技术在中国还处于摸索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作为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兴技术,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势必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一大发展趋势。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BIM的内涵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技术人员培养现状,并通过探索BIM建模教学,以期为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从业者与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BIM技术概述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CAD技术为基础的多维建筑模型集成技术。区别于传统的2D绘图方式,决策者能通过查询建筑模型资讯能实时了解详实的模型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设计初期能大量减少设计团队成员产生各类错误,避免出现后续施工难题。计算机系统能用碰撞检测的功能,用图形表达的方式告知查询的人员关于各类的构件在空间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详细信息。由于计算机和软件具有更强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流程,这样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应用中,已经给工程项目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1.传统建筑工程劳动生产率较低。我国BIM技术应用率极低,据调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14和美国的1/19。在传统建筑工程中,设计、制作、施工及运营等过程独立完成,分由若干个团队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将整个项目分割开来,限制了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互动。整个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图、文、数字信息呈零散状,比如图纸的绘制、效果图的生成、成本的预算或施工过程的记录等,这些任务之间彼此脱节。运用BIM把建筑各阶层联系起来,将数字模型作为信息表达的唯一方式,淘汰传统以任务为基础的应用软件,能够改变这种任务之间脱节的状况。 2.建筑工程从业者缺乏BIM人才。基于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考虑,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势必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在BIM技术人员整体数量上存在的缺口极大,这已经成为了该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和发展的瓶颈。2012年《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提及,超过五成的行业调查受访者认为,没有BIM人才是企业不使用BIM软件的直接原因。还有调查显示,采用BIM最大的障碍就是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BIM训练,大范围的教育和培训是广泛采用BIM的前提条件。 二BIM技术在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现状 近些年,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对BIM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常在整个工程进度中能够成熟地BIM技术的应用到设计、施工以及运维阶段,运用比较成熟。在政府公共建设项目上,美国、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必须使用BIM技术。在软件技术支持方面,Autodesk也适时地推出了基于BIM的AutodeskNavisworks2010、AutoCADCivil3D2010、RevitMEP2010、RevitStructure2010以及AutodeskRevitArchitecture2010等软件。同时,美国的一些高等院校早已将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并正在进行一系列地课程研究和革新。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引进BIM技术始于2003年,目前最主要的使用者以设计公司为主,也有越来越多的BIM培训机构、咨询公司和政府行业协会开始重视BIM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高级培训班(第一期)”、“BIM建筑设计大赛”、“与可持续设计专家面对面”、“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技术交流论坛”的BIM主题研讨会等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展起来;在具体实施的项目中,也有美国Aedis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国公司、KlingStubbins国际建筑设计中国分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以及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CCDI)等不同程度上率先使用了BIM技术。同时,BIM技术也被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纳入到国家“十二五”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 三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就应用广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国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但会逐步推广和深入到建筑行业各个领域。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BIM的应用已成主流,行业内BIM技术的教育培训需求快速增长。然而,BIM技术在国内高职院校推广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BIM实训室缺乏规划、师资力量不足、课程教学体系滞后等,这些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为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BIM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必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并完善BIM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BIM工程软件实训室的规划及建立 BIM技术是应用需要依赖信息技术,需要硬件、软件及场地的支持才能进行实施,现有教学条件会制约全面系统的进行教学。学校应结合实际条件,与建筑施工企业、软件开发公司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分步骤分阶段规划并建立符合BIM技术应用与研究要求的实训场地,搭建适合团队工作(教学)的工作(教学)场所与硬件、软件环境。 (二)教师、专业人员BIM技术的培训组织 教师和专业人员参加行业培训和认证、到相关企业工程项目实施现场等方式,了解该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与基于BIM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知识体系的差别,熟悉并掌握BIM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价值、BIM技术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查询以及BIM技术全过程应用等内容,提高专业执教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BIM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BIM建筑模型课程应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BIM软件的基本操作、BIM参数化建模、文件的模型编辑和管理、以及数据信息的转换等纳入实训课程内容,学、做结合,让学生在掌握BIM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建筑模型的规范制作。同时围绕专业“三条主线”开发完善BIM技术课程:一是要以工程施工管理为主线,从实施合同签订开始到完成建筑物的工程虚拟建造的全过程,侧重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能力;模型属于输入条件,基于模型进行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材料管理;二是要以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为主线,从招标或投标开始到工程结算的造价管理全过程,侧重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三是要以设计工作完成为主线,从设计任务书开始到工程竣图结束,兼顾对施工过程的模型输出、造价模型输出的需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当从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考虑,提高学生工程项目的整体意识和跨专业团队的协作精神,紧跟技术新方向,不断建设和完善BIM课程,做好实训室和师资等专业软硬件的配套,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紧缺的专业人才,助推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阳;崔晓 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也处在稳定的上升时期,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能性人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潮流。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是我国社会能够稳定发展的保障之一,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的节奏在加快,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地探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新体系。 2结合建筑市场需要,确认教学方法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国家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次性、明确性、整体性以及项目投资巨额性等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上应用的材料、建筑工艺、科学技术等也在不断地更新,建筑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管理的规范、标准等等都进行了规定。依据市场的具体要求,首先应调整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把高职学生的基本能力分为四种:就是精通外语的可以适应科技情报的检索;掌握计算机的可在建筑工程中用其进行结构计算、编制建筑工程组织的预算和设计;熟悉制图、实践、计算,可从事管理实际工作、分析解决生产车间出现的问题;拥有对建筑产品的进度、质量、投资进行调控的能力。而后依据具体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与此同时,进行多技能培训,让学生依据专业需要和自身的情况考取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可以为毕业以后在建筑工程领域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积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 在定制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注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可增设选修课以拓展建筑工程专业知识,可以创新建筑课程教育,大力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学通学精必修课的前提下,跨专业选修感兴趣的科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展学生的个性。 3.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高等职业建筑工程教学大纲明确表示应使得学生有着坚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应加强力学、英语、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增加基础课程的学时和教学内容的难度。 3.2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3.2.1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为高职学生普及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就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CAD技术、C语言等等建筑上会用到技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自身工作进行辅助的能力。 3.2.2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开设针对性课程针对国家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使建筑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工程地质构造概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等等专业书籍,扩展学生的视野面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前提保障,同时,还要开设一些对建筑行业具有辅助性的课程,使高职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2.3针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开设选修课程建筑工程技术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在建筑行业中进行实践。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就需要开设一切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利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要符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竞争力。 3.3提高学生实践的机会根据当前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在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践内容、方式等等也得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认可。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实践教学在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自身对建筑工程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对高职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4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4.1提倡“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课堂是进行教育体系改革最重要的地方,为了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新体系,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讲授理论的平台,更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与同学的互动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获取新的知识。 4.2实现课堂教学的“专”“精”建筑施工技术的知识涵盖诸多的方面,内容比较杂乱,而教师的教学又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讲解最多的知识,使建筑施工学科的学生了解课堂的重点内容。建筑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建筑工程教育体系的变革,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选取最新的教学大纲对学生实施培训,保证课堂的效率达到最高。 5结束语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为了保证新体系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普及,需要国家和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共同实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作者:唐芳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模型制作 我国汉代古墓的考古过程中,曾发掘出一些典雅、简洁的建筑类陶制模型,它主要用作以祭祀和陪葬。现在建筑模型制作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在方案设计完成以后制作展示模型,用于项目申报、展示、陈列等,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及建筑装饰设计的表现手段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中,建筑模型日益被业内人士所重视,它将建筑物的形式与内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设计方案的立体的视觉形象。近年随着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建筑模型制作甚至发展成一门产业。在一些院校的建筑规划类专业中都有开设模型制作相关课程,本人所在的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一所地方性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之前并未开设建筑模型制作相关课程。 一、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业岗位是施工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模型化展示、项目化教学、视频化助学、个性化实训”的四化教学体系,以培养“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构建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在施工图识图过程中,从平面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培养操作实践 鉴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1]。我们在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以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近多年国内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喜欢动手实践的高职类学生教育[2]。 1.理论课程教学。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在学习三面投影的知识时,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各种形体,辅助学生对点、线、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建筑构造时,让学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楼梯、墙身等大样构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学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细部的结构或者形体的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的内容,同时更好地理解建筑构件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效果一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程教学。在《房屋建筑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并绘制满足教学要求的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利用塑料板材、泡沫塑料、胶合板、涂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其所设计的小型建筑模型。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图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模型,将施工图中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从而实现将二维施工图中需要对照识图的第三个尺寸在实体模型中展示,实现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及模拟应用过程。本法作为提高施工图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寓学于乐、融学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烦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3]。 3.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一项有经费资助人才培养特色项目。项目的实施唤醒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意识,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领导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年均组织学生申请项目,如2012—2013年度“校园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图1),2013—2014年度“建筑构造教学模型制作”,2014—2015年度“绍兴桥梁文化的探寻与模型制作”和“学院二期工程实训比例建筑教学小模型制作”,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模型制作,增强动手能力,扩宽知识面。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各种模型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于建筑模型制作本身,学生在设计方法上的收获更大[4],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新苗人才计划。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新苗人才计划”,每年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约300个项目进行资助。我们通过发掘模型制作方面优秀的学生,指导其申请项目,其中“新农村住宅模型设计与制作”(2013R458002)项目组织实施较好,团队学生设计并制作多套符合新农村需求的住宅建筑模型。 5.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活跃学校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活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引导下,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建筑模型社”,社团组织兴趣相投的同学,制作了众多经典的建筑模型及建筑小品,“建筑模型社”在2014年度被学校评为三星级社团。社团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的授课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制作好模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形成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更扎实。通过以上的手段,我们将建筑模型制作慢慢糅合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去,通过统计《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11级至14级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图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建筑模型制作,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在学生绘制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动手制作模型,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过程,同时当学生把设计的作品做成立体的比例模型之后,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增强了专业自豪感。通过建筑模型制作,部分空间想象能力匮乏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面施工图,经过多次模型的制作训练之后,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提高很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寓教于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非常认可! 作者:孙秋砚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介绍了BIM的概念与推进BIM的相关政策,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阐述了BIM视角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职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BIM技术作为新常态下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由BIM技术引发的建筑业新变革正在显现。高职院校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顺应当前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有序、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BIM的概念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实施、使用阶段全部应用或其中某个阶段应用5D(三维实体+时间+造价)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BIM技术,可提前预知可能延误的工期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造价浪费和避免工期延误,应用BIM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精细信息化管理,可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效益。 2推进BIM的相关政策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承包、运营维护单位方面推进BIM技术,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业甲级资质、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及其他信息技术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新立项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新立项公共建筑和新立项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其中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方面,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率必须达到90%。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出关于BIM技术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在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随后,北京、天津、陕西、辽宁、黑龙江、山东、重庆、浙江、福建、深圳、广东也相继出台了BIM技术应用推广政策与标准。BIM将继建筑行业甩图板应用CAD制图后又一次革命性生产力技术改革,将成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成为建筑业企业项目精细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实现BIM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 3.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职建筑类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已不能适应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BIM应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分析,重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对课程进行合理优化,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将BIM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3.2建立健全BIM考核评价机制 为培养出与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BIM应用人才,可积极探索出并制定BIM技术考核评价机制,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教师便于采取相关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3加强BIM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习实训作为高职院校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用于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BIM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BIM人才的培养。 3.4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能力 教育教学的改革构想,须有好的专业教师来实现。高职院校须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BIM技术相关知识培训、讲座等,同时也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3.5将BIM技术应用融合到课程、毕业设计 课程、毕业设计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课程要素,而毕业设计又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可以将BIM技术与课程、毕业设计相融合,通过BIM技术,使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将BIM技术运用于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BIM的概念、BIM技术的相关政策及高职院校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BIM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任 宁 徐龙辉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国家不断加大教育建设力度,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备受肯定,其所拥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的学生数量、教学质量增长很快,但在毕业设计方面需要加强。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介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提出增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有效性的相关措施,以期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全民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不断涌现的现在,更多学子得到就学、就业的机会。国家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该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如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1.1理论知识教学不完善 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以实践为主,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却使得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此种教学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整体设计中缺乏完整感,并且对于其中的细节难以掌握,甚至有些学生对于造价方面的认知十分浅显,对于大多数知识的不理解,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并且整体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很有限,即使学生“临时抱佛脚”也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1.2毕业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其在通知学生开始毕业设计,直到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并且是在3~5月份期间,毕业设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个大工程,并且学生需要做整体设计、构思、收集资料、后期修改等多项工作。另外,此阶段学校并未停止授课,有些学生依然要去学习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已经参加实习,此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毕业设计时间,时间、精力方面均难以平衡,如此也就导致了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难以提升的局面出现。 1.3毕业设计过于流于形式 鉴于学生在学校中主要以掌握技能为主,因此对理论知识传授有所忽视。部分学生的认知中将毕业设计与理论知识相挂钩,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重要,毕业设计时存在敷衍的态度。另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度不足,难以就毕业设计中的各个框架做深入的扩充,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难以符合教师的要求。部分学生会存在抄袭其他学生构思、设计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找“”代为完成的情况。 2相关措施 2.1做到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合理选题方面应兼顾教师、学生两个方面:①教师是毕业设计的拟题者,其应根据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拟题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毕业的同时对相关方面有更深的了解;②学生在最终进行毕业设计之间往往会经历选题阶段。当学生面对教师提供的各种题目时不要眼花缭乱,在正式选题前学生应对自身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为自己选题,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在设计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能够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一定帮助。 2.2毕业设计训练 鉴于毕业设计的困难性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进行毕业设计训练,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包含多个方面,如建筑、造价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等,知识的讲解往往会被安排在主要课程之后。知识较为复杂,且对于毕业设计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此些方面开展专门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知识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拟题,并自行进行相关设计,在设计完成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出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明白自身不足之处,同时也能使学生不再对毕业设计感到陌生。 2.3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 鉴于学生在毕业前期较为忙碌,学生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十分有限,而毕业设计的整体时间较长,学生会存在时间还够的认知,因此对毕业设计也会存在管理松散的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微信、网络或电话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并掌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意见。另外,教师也应对学生做出规划,使学生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有质量的完成节点任务。 2.4协调设计、实习以及就业的关系 学生在进入毕业季后往往会较为迷茫,其既想要快速就业,又不想耽误到毕业的相关事宜,甚至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方面陷入两难的境地。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以上两者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白无论是毕业设计,或是毕业实习,均是促进其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毕业实习经历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再单调、枯燥,其能够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而优质的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实习、就业的敲门砖。当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充满兴趣时,学生的机会就会比其他学生大很多。 2.5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组织形式 在传统毕业设计中,每个学生单独负责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形式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衡量,也是其对于自身在几年的求学中获取知识的有力体现,但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压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合作设计的形式,如根据学生各自的题目、学生的兴趣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各个学生均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并全权负责。而整体的设计工作则由所有学生共同探讨,如此一来各个学生均能够对整个设计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能加强自身个别技能的提升。在进行最终的答辩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负责的部分来向教师介绍毕业设计,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该专业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也与该专业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甚至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经历教育改革后,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依然会出现些许问题,从而影响到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而言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使毕业设计不再成为学生的噩梦。 作者:李奇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我国培养建筑人才做出贡献,但是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做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 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区别于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它是以应用性专业,它是建筑工程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高职院校毕业办公室了解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从而一线的监理工作和施工技术,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行政管理方面的学生较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多数从事于一线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应用性,突出建筑工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主旨是为社会培养现场技术人员,即具备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型技术人员,这是现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主旨。 2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实践教学宗旨进行制定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了促进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确保管理工作和组织领导到位。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学为例,学校需要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配合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分实习小组,从而实现从院校领导、实习指导老师、小组长等完善的实习管理,并在实习过程中,不同职位管理人员负责不同的分工:院系领导主要负责实习学生在试下单位工作阶段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实习阶段的技术方面的解答、指导,规范学生基本操作;组长主要负责改组成员的日常工作。二是实践教学核心是优选实践教学内容。并严格按照“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挑选过程中,需要依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选择原则,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在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由简单的理论课程逐渐向多门课程的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递进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现场实习,在新生刚入学的阶段,通过让学生现场实习、工程制图体验,初步认识施工环境、业务流程,对建筑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认知力;第二阶段,技能实训,开展建筑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计量计价等实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编制建筑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能力;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研究发现,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人员数量较少,知识储备不足,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并增加了实际教师的工作量,阻碍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地应对实践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国家注重实践教师的培养,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在教师考取实践教师资格证后,才可以从事相应教学工作,针对脱产的实践教师应根据国家相关制度给与一定的奖励,并提供正常的工作待遇,从而有效地确保实践教师的队伍的良性发展。二是严格控制管理实践教师的队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择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例如,可以从施工单位选择优秀的技术人员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现场技术等培训;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到施工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从而快速积累丰富的现场技能,为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了提高高职学校建筑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根据建筑技术课程的特点,建立实训基地,并设立相应的试验实训课程,并模拟与技术现场相一致的条件,从而实现学生动态示范教学及操作实训的需求。例如,模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让教师可以结合建筑理论课程进行教学、实操演示等现场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在强化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需逐渐完善校企合作,在校外进行培训、学习,逐渐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的方式。且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需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及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工作素质等全面发展。 作者:闫俊玲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转型发展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践教学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国内许多高校也开始注重强化实践环境。因此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为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实践教育;转型发展 一、绪论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逐渐被高教界认同。而“应用型本科”是四川省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成都工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完成使命、实践高等教育的道路上,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已有的体制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大胆地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等,开创性地建设一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成工院创办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应面向行业,服务地方,明确“为地方培养人才”的目标,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用人才,此类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都有鲜明的特点,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对科技的运用、转换和推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该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有传统本科院校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自学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还要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通过多实践、多操作而掌握的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技术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转型发展分析 根据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而专业的转型发展最终落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如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参考其他学术型本科院校的设置的基础上,密切关注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动态,办出自己的特色。(1)普通课程设置的完善为了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地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这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我们不仅要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加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使其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把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要避免出现只重视应用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导致学科的发展后劲不足。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先慢后快,在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和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再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上除了常规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入具有前瞻性、国际化、信息化方面的内容。(2)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性课程设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的适应性。建筑行业职业适应性是指从事某项建筑工作所必需的素质特征,而这些素质特征可以是创新能力,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或者某种技术等。因此新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指向就是培养具有职业适应性的人才。以建筑工程为例,就是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导向,来引导人才的定位,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能力、交流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更加突出。总体来说,人才培养定位就是以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为指向,所以可以加入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职业性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但是随着课程体系中职业性课程的逐渐增多,课程知识碎片“拼盘化”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影响专业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应注意职业性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针对以上课程体系方面,要想办出特色,可以针对本专业学生工作内容设置特色课程。首先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的区域、行业类型,及在这些主要行业中本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土木工程中,有工民建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方向等,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工民建方向。工民建方向的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有: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等。用施工企业进行举例说明,在施工企业的初级工作内容有:①读懂设计意图——看懂建筑、结构图纸;②测量放线;③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个施工方案的编写策划;④给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⑤资料的收集整理;⑥进场材料验收,送检。因此应该在职业性课程设计中,加入针对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的课程。再如,在施工企业需要项目经理一职,而项目经理有ABCD四个级别,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要求,除了学历的要求外,还要求取得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针对具体的标准,可以开设职业性课程,如一建、二建考试内容的学习和加强普通课程,如英语的学习,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以上是以施工企业详细举例,其余工作类似。 2.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建筑工程行业,学校把学生送到施工企业,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很多施工企业不愿意接收。近两年其他专业成立的“卓越工程师班”就是通过克服多种困难,开始尝试把学生全部送到企业学习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把学生送到企业这种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真题化”教学,其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同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都可以来自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或其他相关单位,使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也就是说真题化教学的内容是真实的课题,即取自于在建工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真题化”教学类似于目前地铁公司采取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地铁发展迅速,单位大量扩招,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到公司进行实地培训,那么地铁公司就提前到学校选好学生,根据每个月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出与企业实际问题有关的每周一题和每月一文,让学生学习,然后再定期到学校进行交流。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必然会使教学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发生变化,从而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 3.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师资的要求,应该是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那教师也应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能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了解现场情况和熟悉岗位操作,并且能通过恰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建筑工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聘请具有丰富建筑工程现场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②培养在校缺乏工程经验的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或企业兼职的方式到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在校教师工程经验,增加与社会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同时也能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方向。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建筑工程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三、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转型发展具体落脚点为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分析建议和其运用的实例,用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确定转型的方向。 作者:邓娜 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分析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近4年的毕业生开展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包括就业单位行业和性质、工资待遇、专业对口情况、就业满意情况等方面,并针对分析结果就女性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指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特征 1引言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就业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行业性质、现场环境、安全因素等,用人单位一直不愿意接收女性毕业生就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目前的状况值得关注。在调查近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希望能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2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见表1所示。由表1可见,女性毕业生在“房地产/建筑”行业就业的占比达到了80.70%的绝对多数,其他行业就业的占比不足20%。女性毕业生虽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就业处于弱势地位,但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比例却不少,这是由于女性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挑剔性差,初始就业要求不高。 3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见表2所示。由表2可知,完全对口和比较对口累计占比达到了80.70%,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占比一致。不太对口和不对口的累计占比不足20%。这说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女性毕业生基本上依然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4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见表3所示。由表3可知,约2/3的女性毕业生进入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约1/4,国有和私营企业累计占比达到了85.96%。今后,还应引导学生到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 5工资收入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工资收入情况见表4所示。由表4可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数占比约1/3,比例比较高。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的占比均为24.56%,约为1/4,4000元以上月收入的占比为19.30%,约为1/5。可见,结合目前行业工资情况,女性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不高,且低收入的占比较大,这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女性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小及自身对待遇要求不高有一定关系。 6就业满意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满意情况分布见表5所示。由表5可知,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程度为满意的占比有43.86%。不满意的原因中工作环境差和发展空间小两项因素的占比都达到了10%以上,其他情况均不足10%。由此可见,女性毕业生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空间较小,不少女性毕业生感觉土建行业的工作环境不太适宜女性在现场工作。薪资较差的占比只有5.26%,但女性毕业生低收入人数占比较大,约为1/3,可见女性毕业生普遍对目前的工资待遇还能接受,这也是受女性就业现状的影响。 7结论与建议 女性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占比约为1/4,对于她们的就业特征分析有助于改善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第一,女性毕业生就业大部分还是在本行业内,私营企业是女性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国有企业就业占比也较大。第二,女性毕业生整体工资收入不高,低收入人数占比较大。第三,女性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程度不高,不到一半达到满意程度。第四,应着重加强对女性学生技术性强的岗位技能的培养,结合女性学生的特点、企业需求,在两者结合点上加强培养,增强女性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第五,应对女性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女性毕业生注重工程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积累。 作者:王亮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根据建筑行业特点与专业实际情况,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将行业标准、职业能力贯穿于课程开发、实施的整个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高职;行业标准;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按照职业岗位(群)需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并随时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行业标准是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能够反映企业对岗位人员能力的要求,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参照行业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可以缩短职业教育与行业要求的距离,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与行业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 1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对接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1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问题,建筑行业岗位繁多,各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不一,行业的标准也比较复杂,有些知识和技能比较零碎,无法单独地分成某门课程,这就需要在相关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给予调整,兼顾这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点的学习。1.2课程设置先后顺序问题,在根据行业标准设置课程时会遇到知识的逻辑先后问题,这就要求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设定专业知识课程的先后顺序,以保证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具有逻辑条理性。1.3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问题,职业资格考试是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的测试和评价,随着建筑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持证上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考虑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对接。 2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专业工作岗位繁多,行业的标准也比较复杂,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建筑行业标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等。与行业标准对接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基础。首先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技能课程;然后根据确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结合专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集中实践教学;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置通识课程。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3.1课程体系结构。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集中实践三部分组成。结合行业标准采用“五六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1)五门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建筑结构》,该五门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打下基础。(2)六门必修的专业集中实训。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设六门必修的专业集中实训,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做到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的递进培养。(3)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职业岗位证书。为贯彻国家对高职学生提出的“双证”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需考取施工员(建筑类),使学生在就业时已具备上岗能力和上岗资格。3.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本课程体系的建立,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采用“必修+选修”的学分制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选择所修课程。(1)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创业素质、信息技术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通识必修课程有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英语。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要求学生选修其中的一门。(2)职业技术课程设置。职业技术课程俗称“专业课”,根据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包括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通过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技术必修课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法规工程经济学。前五门课程为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其他为专业技能课程。职业技术选修课共四门,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要求学生选修其中两门。(3)集中实践。集中实践是针对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要求开展的专项集中实训。必修集中实践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CAD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算量实训、生产顶岗实训、毕业设计。选修集中实践为大地测绘(GPS仪器操作)与安装算量(安装算量软件操作)两项,要求学生选修其中一项。 作者:王文汇 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讨 1社会对建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是建筑大省,南通及其它苏中地区建筑业较发达,被誉为全国“建筑之乡”。在江苏建筑行业中,有700多万从业人员,但70-80%都是初、中级工及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民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建筑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已成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技能“蓝领”人才和高素质的项目经理级人才尤为紧缺,建筑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人才备受欢迎,并且这一缺口还在继续扩大。江苏省每年基建投入数百亿,所需要的各类建筑“蓝领”技能型人才至少达2万人以上。建筑业的发展优势,催生了建筑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需求,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职专业提供了契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与住建部联合启动的“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试点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高职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时间早,专业基础建设稳固,师资配置合理,专业现状良好。 2专业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施工员岗位,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懂得现场施工技术、能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检查验收,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的解决 3.1制定“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9年我校修正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合作方式———采取“学做合一,多证融合”、“平台+模块”的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建筑企业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有效地解决了校内缺少大型施工工地、实训条件不足的困难,安排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深入到施工项目扮演施工员、质检员或助理身份,教师也必须在工地现场参与管理,与项目经理配合指导现场教学,记入考勤;学生毕业时应同时具有毕业证、施工员或质检员职业岗位证书。企业把承担学生的实训任务列入项目经理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并规定所有接收学生实训的工地具有现场教室。学生经过校内操作技能模拟训练后,到校外实训基地的施工现场参与实际工作,企业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在施工工地上,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生不但在教室、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地上课、训练,而且在工地上课,使做、学、教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派到工地的老师也参与对企业职工进行理论培训的任务,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3.2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建工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缺少施工现场施工经验,学院近年来建立了访问工程师制度,每学期选派教师到项目中参与项目管理,对获得注册建造师的教师给予奖励,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80%为双师型教师;南京建工集团等建筑企业专门选派10名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5名能工巧匠或高级技师作为校内工种实训时的现场培训技师,指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砌筑工,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及抹灰工)。 3.3改善校内校外实训条件 近五年学院新建建工专业校内实验室2个,改建3个校内实训室,已形成了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及建筑测量、校内施工类综合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8个,其中由南京建工集团提供的不少于3万m2的工程项目,视每年的项目情形不断更新,学生直接参与建设工作,在真正的施工环境中培养学生施工的综合技能、创新精神以及养成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校内建成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区,满足砖混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架结构施工综合实训的需要。同时,改善原有实验实训条件,使之既能满足培养学生多种专业操作技能的需要,确保学生都能够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又能为社会提供建筑材料检测等方面的服务。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从仿真走向真实,从校内实训室走向校外建设工地的方法。 3.4对课程体系重新整合 根据学院“厚基础、高素质、精技能”的总要求,并考虑企业需求,以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课程体系具体改革是搭建两个平台、构建两个方向。两个平台,一个是学院公共课平台,一个是系专业基础课平台。这两个课程平台中前者用于实现“厚基础”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后者用于保证专业群的资源共享。两个方向,一个是专业必修方向,用于保证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实现,一个是专业选修方向,该方向设置多个模块,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扩展和提升空间。课程体系实施时,专业课程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把获得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证书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融合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校企积极合作,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2,3]。根据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围绕“多证书”和企业需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增加证书课程及企业关注的课程,强化实训环节,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满足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载体、顶岗实习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完成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建筑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并编写相应的教材与完善课件制作等教学资源。同时,5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编写1门校级精品教材。 3.5阶段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教学活动在校内综合实训室进行,企业派技术人员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并通过相关项目初步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如砌筑、钢筋下料、架子工等;第二阶段是岗位技能训练,在真正的工地建造真正的建筑物,主要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学习、工作及生活均在工地,专业教师在工地上授课,使做、学、教合为一体,锻炼学生掌握施工技术的能力,如主体工程施工教学中施工项目的实施;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周六周日和第六学期,学生作为企业员工进行有薪顶岗实习,全面强化掌握施工技术,锻炼其施工管理能力。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给定,实习过程共同管理,实习结束后,对实习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顶岗实训合格证书”。三个阶段的实训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编制的实习实训大纲的相应要求进行。 3.6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探索并建立健全适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及监控的制度和运作机制,重点是:(1)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2)建立有关校内实训与校外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文件和考核办法;(3)毕业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者,推迟其毕业时间;(4)校系两级督导监督教学质量;(5)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对口情况、工作单位、工资收入情况、职称晋升、企业满意度以及职业道德等进行全方位跟踪。(6)麦克思报告评价与反馈机制。每年学校都定期反馈麦克思报告对本校19个高职专业的毕业生状况调查并及时反馈到系、教研室,便于修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办学成效。学生掌握各种岗位技能。同时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 3.7社会服务及毕业生情况调查 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对外有偿服务,与建筑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提供技术支持,扩大社会知名度,学院设有两个专门研究所负责推广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等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教师成果不断显现、有实用新型专利16项,省级课题有6项通过鉴定验收。学校委托麦克思公司对近3届我校高职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采访并形成报告;报告显示在全院19个高职专业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下列5个指标中均排前三位:薪酬、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专业对口情况、对学院开设课程满意度。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比较受欢迎的应用型专业,为社会、行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之所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积极吸纳省内兄弟院校的有益经验、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内涵要求,在校企合作、多证融合、课程整合、实训制度、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上,做了一些探索或尝试,收到了较好成效,与企业、兄弟院校加强横向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本文旨在探寻专业建设之规律,规范而科学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杨斌 刘娟 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工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1引言 随着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乃至普通高校中热门的专科专业。在社会经济和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受着严峻的挑战。建筑业要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来支撑,他们不但具有宽泛的理论知识面、丰富的专业学识,而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能满足建筑各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需求,具有岗位一线所必需的综合技能,团结协作,身心健康,可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国家在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地提出了发展高职教育应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指明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思路,并且把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普通高等院校的专科专业是政府高等教育“三教统筹”(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管理上都与高职院校趋于一致。因此,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出创新精神足、实践意识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普通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职(专)院校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类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结合调查来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普通高校中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重视学科理论教学,忽视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目前实验实训课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中只能占到教学总学时的1/3~1/2,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严重“放水”或是纵容学生直接离校找工作的情况使得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严重“缩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普通高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依然受到学科本位意识的影响,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主要部分,很少涉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尝试; 二是普通高校的专业教师通常还承担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或是由本科教育转型为专科教育,其教育思维存在很大的惯性,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往往难以将教学导向于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是国家对专科职业教育的监管多以就业率、考证率等量化结果为主,过程监管不够,不能鼓励和支持高校进行相应实践教学改革; 四是由于就业形势所迫,部分高校拼命追求就业率和升本率,而将三年的在校培养时间缩减成一年半至两年半,导致培养过程严重缩水,实践课程首当其冲被削减。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学工作,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因此,很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而工程实践经验贫乏,造成实践动手能力弱、运用知识能力差的结果。教师队伍水平参差有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另外由于普通高校中对教师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要求,大部分教师对于提高自身实践动手水平有心无力,很多高校教师宁可多讲10堂理论课,不愿讲授一次实验课;宁愿多读10篇论文,不愿带一次实习。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诉求走出校园,走进工地,学习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识和施工技术,对于工地现场的各类设备甚至实验室的仪器都知之甚少。实验实训等师资投入严重缺乏在大多数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实训教师一般一次带30~40名学生同时参加实验实训,教师在辅导学生时难以照顾全部,也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普通高校通常缺少与建筑工程技术对口的校内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实训项目通常借用实验室或在户外临时搭建,缺乏开展实践性课程的有效空间。另一方面,很多院校还存在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一台仪器,另外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站在仪器旁边观看操作过程;有的甚至是只由教师操作,所有学生观看演示步骤,学生的操作时间无法保证,就很难学到操作技能,也就难达到企业对实用性技能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缺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脱钩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是按理论知识体系分类,而没有按照能力层次实现技能培训,因此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或实训仅仅是局部、单一的技能锻炼,只注重与理论知识教学的简单对应,实践教学在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也没有打破课程、学科和专业界限,没有按照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对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进行技能培养,因此这种实践性教学无法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难以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实用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对实习岗位的适应能力低下,企业对学生资源的利用不足目前并没有国家相关优待政策扶持建筑企业接受专业学生实习,企业也很难因此获得额外利润,所以各类企业接受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动力不足。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主要动力是解决企业用工之急,招聘实用专业人才,因此,实习学生的顶岗工作能力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为高校提供实习机会。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校内期间偏重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工程经验和实际操作机会,忽视各类专项技能实践,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较低,无法胜任专业实习的工作任务。这种现象加剧了“实习学生不愿走进企业,企业不愿容纳实习学生”的恶性循环,最后使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流于形式。 3普通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加强实践环节研究,保证实践教学学时量依托就业面向的企业对象,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研究。根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拟定符合现实工作需求的实践技能训练计划,充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实训课程的开展课时和开展质量,利用各类生产实训基地和实验设备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从而缩短本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迅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并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鼓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支操作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高效优质地完成实训培养任务。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脱产“顶岗”到建筑企业挂职锻炼,增加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具备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企业教育资源,聘请建筑企业原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并通过“教师听课”“1对1帮扶”“说课比赛”等形式,提高其理论知识、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完善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普通高校在原有本科实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应加大实验投入,建设实训基地,保证实训空间和时间,增加专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一方面建立实训厂房,购置动手型训练设备,改变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实验室观看操作演示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学习生产企业的轮班模式,各班的学生实行三班倒,让机械设备充分地运转起来,争取达到每个人都能熟练操作设备的实训教学目标。校企深化合作,共创实践平台引企入校,与建筑类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除了积极将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纳入实践教学师资体系,鼓励在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普通高校还应与建筑企业展开深度交流,如:校企共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制定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标准;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共享先进行业技术;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机会,合作企业优先选用优秀毕业学生;学校为合作企业订单式培养和输出实践水平高的对口人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作者:陈璐 单位:滨州学院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浅析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房屋建筑的建设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文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房屋建筑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品质,包括外观、装饰、安全性、耐用性以及功能性等,并以此作为提高自己生活工作舒适度与质量的方式。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则是实现这一建筑品质的必要过程,其施工技术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1建筑装饰理念 建筑的功能决定建筑装饰理念。所谓建筑装饰理念,就是把建筑的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一个抽象的表述,它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定位和室内装饰的环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一般而言,根据建筑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占的比重分为:宗教式建筑、实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大多数建筑为实用性建筑,除了满足普通的物质需求、功能需求外,它也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美学的精神追求;具体表现在:实用性建筑物功能的合理性、与所在环境的协调性、视觉美学享受的舒畅性。宗教式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主要给予人们精神的满足。 每个人对住宅的风格要求不同,装饰理念也不同,它与人的审美标准、文化素养、生活背景阅历及知识构造相关。“现代简约”型、“典雅富丽”型、“复古奢华”型、“中式古典”型、“实用简洁”型等。不同的装饰风格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对心理和精神的塑造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对建筑物装饰的时候,要考虑装饰完成后的反射效果。风格没有好坏之分,能使人产生共鸣,与人精神追求相统一是抽象的装饰理念实物化后的最佳效果。 2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现状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功能逐渐专一,我国建筑都对于自身的用途进行了工程装饰,从而增加建筑的美观及其使用。但因为传统建筑过于粗糙,在工程结束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内部装饰脱落、外墙砖掉落等情况经常发生。并且我国大型建筑装饰在中标之后,很多企业会将工程进行分包,一些分包企业不具备相关的资质,这就造成了装饰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管理技术落后,产生了很大的隐患。一些工程项目还经常会产生一些情况,在施工队伍进场之后,会发现设计单位在洗手间的位置上并没有留有排水管道,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图纸的审查。同时,因为工程设计人员个人素质因素,对于施工工艺及其新型材料的应用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而不是一意孤行。对于装饰工程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需要隐蔽工程,例如给排水工程管道的水压试验,试验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却是整个工程比较关键的环节。假如隐蔽安装、防水及其他工程竣工之后再发现漏水现象,再找原因是非常困难的,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3 高层住宅装饰施工常见的五种方式及施工工艺 3.1清水类 清水类装饰即是没有装饰层或者只有修饰、保护性的一薄层,实质上是基于“自然美”或“结构美”的设计理念。现代主义五位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曾以“少即是多”概括他的艺术观,认为“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就升华为艺术”,开创了纯粹的钢加玻璃的“技术精美主义”建筑流派。后来安藤忠雄亦以“清水混凝土”风格著称。目前高层住宅清水类装饰主要体现在外立面的清水混凝土及室内的清水砖墙上面,“清水混凝土”还可以减少结构构件厚度,增加房间使用面积,但目前普及度不广,对施工细节要求比较严格,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施工作法。 3.2抹灰类 抹灰类装饰,从基本构造层次看面层与底层合一,或者只是调整原料中骨料与胶凝材料的比例,以节约成本,其间可加入中间功能层,如防水层、隔音层等。运用在顶棚和墙面上,可分为一般抹灰和高级装饰抹灰,运用在地面上和平屋面上属于整体式地面类。由于主要涉及大面积的铺灰,如何保证均匀平整、控制垂直度及抗裂就成为施工的关键。在高层住宅装饰施工中按施工难度及相似性主要包括:抹灰顶棚、抹灰墙面、细石混凝土地面、外墙保温浆料层、屋顶水泥砂浆找平层。 3.3涂裱类 涂裱类装饰可分为涂刷和裱糊两类。底层与面层明显区别开来,亦可在抹灰类施工的基础上进行面层的施工,将抹灰层当成底层,所以涂裱类是比抹灰类更高级的装饰,面层与底层之间亦可加入中层功能层,如隔音层、保温层等。根据最终装饰效果的相似性,如果说涂刷类装饰是一种现浇的施工,则裱糊类不妨看成是一种预制的施工方式,均是最终在建筑构件的表面形成一层装饰薄层,达到特定的线条、色彩、肌理等艺术美感和物质情感。其中涂刷类依材料的不同又包括刷浆、油漆和涂料三种,裱糊类分干裱和湿裱两种方法,按基材类型主要有壁纸和壁布两类。涂裱类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基层清扫刮腻子磨平磨光涂裱面层刮腻子是指用刮腻子板把调好的腻子刮于基层上,目的是填补孔洞、找平,运用于木基层、混凝土或抹灰基层,腻子可依基层的颜色加入颜料进行调色。磨平磨光是指用水砂纸将腻子表面磨平或漆料表面磨光,水砂纸的运用是先粗后细。涂裱面层的施工,要特别注意保护,如果是涂刷类,还要注意防尘和防止空气气流的流动,避免在成膜时形成毛糙表面。 3.4粘贴类 粘贴类装饰在墙面上主要指饰面砖、饰面板等块材的湿作业施工,在地面上则主要指地砖、石材、塑料地板等。其底层与面层也是明显区分,中间亦可加入功能层,如保温层。常用的饰面砖有面砖、锦砖类,饰面板主要包括天然石材和人造板材。粘贴类所用胶凝材料主要为水泥砂浆与胶水两类。以饰面砖粘贴为例,施工工艺:基层处理预排浸泡、晾干粘贴。预排主要是为了控制非整砖的数量和位置,浸泡时间一般至少2h,冬季施工可用温水并渗入2%左右的盐。粘贴可用8mm厚的1∶2水泥砂浆,掺入0.15的石灰以改善其和易性及柔性。粘贴时遇管道、开关等应整砖套割而非拼装。如果是锦砖,其脱纸时间一般在40min之内,揭纸后应及时检查砖缝,并适当对个别小砖块进行拔正调直。 结束语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装饰行业开始兴起,并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房屋建筑装饰行业中的各项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很多建筑装饰公司开始着重发展装饰配件的生产和施工现场安装、调配工作,这项工作会带动建筑装饰行业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和以往的施工方式相比将优化生产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而且有些技术已经和国际接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应该积极开发新的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 【摘要】目前,绿色施工技术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强化逐渐成为人民关注重点,中国当前对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进行普及,不仅在健康和环境上对人民有益,也是国家能源战略上的需要。下文笔者通过自己工作经验以及对这方面多年的研究,通过在施工中能源的高效率利用以及施工中要注意的点对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绿色施工 引言 在我国现代社会,建筑中装饰装修是房地产业关注的一个重点,好的装饰装修对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大量的建材废料,油漆,废水,以及在施工中噪声等等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为环境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建筑完成后,如果用的材料不好,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害气体,所以在建筑装饰装修中使用绿色施工技术是急需要的。 1装饰装修概述 装饰装修是指运用美学技术,对室内成型空间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组织,施工。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学习,游乐,工作等等环境进行多功能处理。将坏境布置成既有物质技术又有艺术技术的组合。装饰装修工程体现了一个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是建筑中人民很关注和在意的过程。好的装饰装修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舒适感,为人民创造了一个优美,理想的生活环境。 2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2.1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的装饰装修时要在以下几点进行关注,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的装饰装修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第一,我们在日常的平时生湖中,要认真看待每种材料的要求,经所用材料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来承担实名,结合技术要求,将材料的强度变形,含水率等等充分考虑,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好地居住环境。第二,设计装饰装修构造的要求,其中的一方面,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装饰装修物的附着剥落情况一定要注意,保证居民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居民放心大胆的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提升幸福感。第二,在工程中,装饰装修等等工程的构造要要和建筑主体受力保持一致。将整个工程的安全感进行提升,另外,也要和建筑主体的温度变化保持一致。第四,在建筑工程中免不了要将装修层进行分层,在分层和厚度上要保持均匀,将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五,装饰装修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对世界的生态进行保护和维持。第六,在建筑中,将足够的重视放在构造的防火,防潮,防水等等上。 2.2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工艺 在建筑中,室内的装饰装修主要表现在顶棚,门窗,墙柱和隔墙装饰装修。隔墙装饰装修由木隔断,轻钢龙骨隔断和玻璃隔断组成。地面装饰装修由木地板,地毯铺设。墙柱的装饰装修包括石材,玻璃,不锈钢板,防火板等。顶棚装饰装修则由铝金龙骨雕顶棚,轻钢龙骨等组成。 2.3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省用地是现今室内装修工程绿色施技术主要围绕和展开的地方。未来将会是资源匮乏的时代,将水电地等宝贵资源进行合理节约的使用是如今时代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我们的国家增加社会竞争力,也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资源。 2.4绿色施工材料的利用 在工程施工之前,将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材料使用量的多少进行严密的计算,不要让材料浪费。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材质合理分析,通过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装卸以及运输工具,更要在材料运输完后根据材质进行不同的装卸方案制定,将材料的遗失和损害减小到最少。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要进行二次搬运,努力在一次搬运的时候就将工程材料所需量运完,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材料进行合理的布置,堆放在合适的地方,并对材料和器材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把责任落实下去。这样才会对材料器材的保护起到最显著的作用。在材料选购的时候,根据工程的进度。材料库存情况等等制定合理的选购计划,尽量在选购的时候提倡就地取材。对购买路线的路径方案等等进行优化设计,将材料的利用率,路线等等进行最优化。 3绿色施工能源利用 在工程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去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争取将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到最低,并将能源使用率加强到最大。对施工设备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对装修装饰材料等进行购买时,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隔热性,保温性好,而且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材料。同时,在用电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严加注意,在用电现时对用电指标进行明确规定,在平时的用电使用中,进行对比分析,并不断核算,将用电减少到最小。如何现场有条件的话,最好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再生资源。[1] 4绿色施工水资源利用 在建筑的装饰装修过程中,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时,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的生存最离不开的就是水,国家在用水这个问题上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努力,希望能让偏远地区的人民喝到足够的用水。所以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要对水的利用增强到最高。在施工现场时使用节水器具,安装节水系统,争取将水的节约发挥到最好,在现场给设备或者车辆进行清洗时要对水使用循环使用的方法。同时,在现场建立水的手机系统是很必要的,将雨水等等进行合理利用,加强水的节约。 5绿色施工节地利用 在建筑工程中,对节地的概念分为两个,一个是用地指标,另一个是用地保护,在工程还没有实施之前,要对用地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根据现场的条件,对占地规模进行合理的确定,将占地的计划控制在用地指标最低面积。将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把用地效率提高到最高点。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避免废弃地的出现,把用地高效率体现出来。 6绿色施工中的新技术,材料,设备以及工艺的利用 (1)在我国现代社会,应当大力发展各种技术,不断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和创造。把节省各种能源,增强资源使用率和循环率等技术上不断进行努力。研发低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材料。逐渐把高性能,高强度建筑材料进行取代如今的材料。把如今中国现代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施工现场,研发低油耗低噪音的机械。努力提高绿色施工的水平,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今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高端,可以在建筑工程之前,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将建筑的整个过程模拟出来,这样的话,不仅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将材料用量的使用精确的计算出来,还可以预见很多不利因素,将施工成本,资源的浪费降低到最少。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工程进行严密的规划和精心的建造。[2] 7总结 工程绿色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要求,自觉将建筑中的绿色施工进行到最好。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简论建筑装饰工程中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为此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图设计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其质量的安全可靠。本文从电气安装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从根源上杜绝电气安装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电气安装中施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简单的分析了电气工程安装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建筑装饰;电气工程;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一、目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现状及措施 (一)电气工程安装现状分析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设备用料。很多建筑行业在进行电气安装的时候,采用的是三无产品,没有任何的相关检测手续和说明报告。使用的相关导线不按规定和标准进行采购,而是采用电阻率相对较高、绝缘性能较差以及低熔点等非节能环保材料的电缆和导线。其中电缆的相对耐压性能较低,温度承受能力也较低,抗腐蚀性能同样较低等,都为工程总体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投入使用之后的寿命也会相应缩短,为以后的工程维修都起到了不良影响。 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接地问题。由于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采用的避雷保护设备材料不合格,从而导致避雷线高度、长度都不符合相关标准,进行电焊安装也没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对建筑的保护作用等同于无,为以后建筑投入使用时留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电线管敷设问题。一些建筑公司在进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以次充好,用薄的电线管代替厚壁的电线管,用铁质的代替镀锌的电线管,用半径小的代替半径标准的电线管等,同时为了节省更多的工程投资,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过渡盒的安装。一些工人和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不负责任,造成了大量原材料的破损。工程导线的安装操作不规范,相应的电压电阻等都超过了限额规定。 4、电气安装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购人员对产品质量的识别能力比较低,存在进货渠道把关不严的问题,为了获取利益,存在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企业自身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不少建筑企业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时,由于利益的驱使,对施工现在才去宽松监督政策,不少施工过程都是得过且过,只注重工程的外部,而忽视工程的内在质量。对国家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存在故意逃避责任,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 (二)电气安装工程相关问题防治措施 1、需要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织专业的技术以及产品鉴别培训,建筑企业自身也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重视,严格材料把关力度,采用质量安全可靠的基础材料设备。通过严格的测试及检测程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工程完工后进行相关的测量措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的要求标准。其次,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在相关的焊接过程做到手准心细,安装行业标准进行严格的焊接程序。对避雷线的采用也需要严格的检测和安装,以避免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产品质量原因造成不良后果。 2、相关的材料设备,管道电线,都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材料,安装位置也必须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安装,不能不顾后续使用,随便安装。 二、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不但要了解应对的措施,重点还要掌握安装的技术方法,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电气安装的主要方法有: 1、钢管暗配一般要求 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外均应做密封处理;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管与盒在焊接连接时,应一管一孔顺直插入与管相吻合的敲落孔内,伸进长度最好为3~5mm,应在管与盒的外壁相接触处焊接,焊接的累计长度不宜小于管外周长的1/3。 2、PVC电线管暗配要求 PVC电线管耐腐蚀,但易变形老化,且机械强度不如钢管好,它常适用于室内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不得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线管暗敷时,以最近的线路进行敷设,且尽量减少弯头的数量,以便管内穿线时减少阻力;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褶皱、凹陷和裂缝,而且弯曲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线管的弯曲半径也应符合规定,当线管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线管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它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暗敷于砌体内的PVC电线管,补槽时填充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小于M10作抹面保护,其厚度不小于15mm;所有进盒的电线管,必须采用锁扣连接,也应做到一管一孔,没有线管进入的盒面上的敲落孔应保证完好无损。 3、线槽、桥架安装 金属线槽和桥架安装时,应拉线安装支吊架,保证支吊架在同一直线上。各功能用房内的水平槽架安装应加防震措施;桥架上支架的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2米,固定桥的支架必须牢固、美观;桥架的连接有外连接和内连接两种,螺栓采用方径螺栓,且螺母放在桥架的外侧;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桥架内,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安装在同一桥架内时,应采取隔板隔开;电缆桥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垂直敷设的电缆其垂直度允许偏差在5mm以内。 4、金属软管敷设 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宜采用金属软管,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2m;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5、照明器具安装及接线 照明器具安装,应在土建装饰完成后进行,单股导线可直接与器具连接,多股导线应搪锡并压接线鼻子后与器具连接,插座相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为火进控出再接灯,大型灯具有安全保证措施,特殊场所灯具应有减震措施,各种箱盘及大型灯具有可靠接地。照明器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标高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成排照明灯具安装时,其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5mm,导线进入灯具处绝缘良好且留有余量,接触严密。成排开关面板时,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同一楼层开关、插座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6、防雷接地 按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做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都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应由专人负责,结构主筋绑扎时应焊接跨接线,均压环与主筋引下线也应焊接跨接线;建筑物门窗如需接地时,在焊接引下线时,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门窗相连接;专用接地采用铜线时,则需用铜套管压接,与接地体用端子连接。 综上所述,在施工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是一个电气技术人员应有的技能,除了了解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外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浅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也得以不断改善,多层建筑的装饰标准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造价比重也就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质量是工程建设“ 百年大计”的最基本的工作,而在当今多层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人、建材、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环境”五个大方面。下面,我们就以多层建筑的装饰施工程序展开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多层建筑;装饰;施工;程序 新型装饰材料和制品已在多层建筑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同时,新的施工工艺也层出不穷,并有由湿作业向干作业发展,以“ 贴、涂、喷”为主的趋势。 复杂体型的多层建筑与超多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广泛采用;对装饰工程的施工程序以及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多层建筑装饰的施工程序 多层建筑装饰工程, 为防止空间立体交叉流水作业过程中,互相干扰和污染,宜从上而下实施施工。 在装饰阶段,先外墙批灰后室内精装饰;而室内精装饰,先上一层后下一层、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里间后外间、先天花再墙面后地面。 室内装饰在逐层批灰、预埋水电线管并填塞孔洞与缝隙以后, 从最顶层逐渐向下施工;同一层室内,宜先天花及墙面刮双飞粉,再墙面及地面铺贴磁砖,先阳台铺防滑砖,卫生间铺贴瓷片和防滑砖, 再客厅和饭厅地面铺地砖或木地板,最后走廊及电梯厅铺地砖;在屋面防水层或上一层的泥水作业基本完成后, 再进行下一层室内干作业,先铺贴瓷片,防滑砖及地砖等泥水作业,再吊顶、刷涂料、安门窗扇及装玻璃、油漆及木地板擦蜡。 应重视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工作, 选用较好的装饰材料, 对合格材料也选分等级并用于不同施工部位。坚持先定“ 色样”,再做“ 样板”,先组织操作示范,然后组织全面施工,做到有条不紊地施工。 2 多层建筑的装修施工的管理措施 编制一份完整的、各方面都认同并遵照执行的后期施工计划是达到“ 有序”的前提。 计划的目标是合同竣工期,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施工交叉配合, 明确在某个阶段以哪个工种为主,例如:顶棚内的风管、电线不安装,吊顶就做不了。在几项工程中, 装修施工常常以安装工程为主,以其为先导。 因为安装占用工期长、系统性强,调试周期也长。 有了这种共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为了满足工期要求,综合计划往往用“ 倒计时”的方法安排。 要建立一个有权威的、反应快捷、效率高的协调机构。 由多工种、 多专业单位来共同施工,如果不善于组织协调,势必现场混乱,难收工程实效。 协调机构视具体情况设置,如系工程总承包,由总包项目部承担,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可联合业主方、监理方和总包方(项目部)共同组成。 协调机构要定期开会,有议有决,严肃认真,雷厉风行。各施工单位互创条件,为了共同的目标――按时竣工,协同作战。 要相互了解有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以往施工中把各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例会形式相互交流技术要求。目的是解决图纸矛盾和不足之处,实践证明,图纸不清、图纸矛盾是影响后期施工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3 正确、合理地解决的具体问题 要解决统一的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土建有轴线,标高不能混乱,安装也同样,应由基础、结构施工单位提供, 不能随心所欲或粗枝大叶地定标高,否则积累误差会导致恶果。标高应以建筑为准,结构标高应与其一致。 要控制好工作面。空间大、楼层多是多层建筑的优势。 但工序多、工种多、交叉多,相互争工作面的情况时有发生。 除在长计划中细致安排外,还要作短期协调,某个工作面谁先进入,谁跟进,何时进,何时退,都须确切决定。 对于某种原因而工期延误的,应设法抢回,使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受控状态。 成品保护。对本工种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有保护措施,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成品被破坏是后期施工的常见病多发症。 空喊不行,一定要落实到物,落实到人。 设备保管。在闹市区施工,工期短,设备无库堆放,一些“ 泵”“、 机”、“ 柜”“、 箱”等设备应带箱堆放,保证做到:不淋雨、不受潮、不被砸、不被碰,零部件开关、手把、表盘、电动机不被拆、不被盗,说明书完整无缺,移动设备时,要经过责任人员。 使设备时刻处于完整无损的状态。 在结构上打洞、开槽、补埋铁件一定要经过结构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核准。 重要部位要报知设计单位,预应力结构上不得开槽、凿孔。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和脚手架的占用,后期施工, 一个垂直工作面上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单位同时施工, 立体交叉的防护工作是后期施工管理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全面采取措施,既要保护自身,也不能伤及他人。脚手架的占用、拆、搭都要控制,拆扣件、抽钢管、移动脚手板是绝不允许的。 用水、用电及接水接电要有控制,不能超荷浪费,污水排放要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避免污水污染施工成品或设备。 使用垂直运输机械,应统一安排,不能强占使用,发生纠层以上隔层停靠,以缩短电梯运行时间,对于大宗材料或多台设备,采取夜间运输的办法,把垂直运输设备的利用作到井井有条。 禁止用楼层作临时设施。 多层建筑,尤其是处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 可供施工使用的场地少,往往占用楼层作仓库、办公室,甚至作宿舍、食堂。通过多项工程实践,感到进易退难,除非迫不得已,切忌占用楼层。文明施工。多层建筑主体文明施工较易保持,装修阶段保持难度较大。室外场地要堆材料、模板、脚手及设备,楼层要清理,垃圾要运走,有时工期紧,室外沟道要开工大型施工设备要拆除,室内作业人数多,消防、保卫均须统筹安排。采取的措施是:划分平面设专人作动态管理,堆放材料设备有专人安排,永远保持文明施工形象。 应先选色和做样板间, 在确定设计要求的色相后,进行试配色,随后做出实物样板,要使样板色与实际大面积的色彩基本保持一致; 在建筑物外部做到层次分明,施工中不咬色、不污染同种颜色上下左右均匀一致。多层建筑标准层多,房间数量多,特别是内装饰标准高的房间,应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先做样板间或样板层,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才以此标准进行大面积施工。 做好技术交底与实施奖罚措施, 技术人员施工前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 并对所有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让每一位工人对自己的施工内容及要点做到应知和应会,然后才全面地推行施工作业。 装饰工程的人工单价, 应按不同的质量标准而有所差别如验收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人工费宜比合格标准的高出10%~20%。同时对一次验收不合格和返工者,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 4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装修工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装饰施工时要有特别的注意管理问题,通过合理分析我们从编制后期施工计划、建立相关协调机构等方面, 提出了很多多层建筑的装修施工处于有序、受控的管理状态的措施与主要管理方法,以便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论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本文对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措施。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 ;施工技术;管理 前 言 装饰装修指的是建筑物以及构造物的内外空间能够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的要求,并通过利用装饰装修的相关材料,对构造物外表、内部以及建筑物做一定的修饰处理。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它的重视,保证施工质量,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筑装饰装修中,不仅包含了技术性与艺术性,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要进行详细地沟通,只有在符合施工标准以及客户满意的基础上才能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不仅对建筑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与美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了环境艺术美化,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始出现在建筑装修装饰之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运用而生。从而使得建筑装饰装修与现代艺术、技术更加紧密相联。我们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将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实现节能、环保。 2.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将环保列入了经济建设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就需要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总方向做出一个调整,将节能、环保等列入核心地位。要对以往的传统程序进行一些改变,首先要做到部门生产工厂化,这样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施工现场的装配。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相关的工业产品也会随着增多,工业产品能够实现直接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上面进行装配。多种高新技术的运用,要求多种领域的行业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互相推动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装饰施工会 出现本质上的变化,产品精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也在材料和制度之下达到标准要求,尽量做到无污染施工,带有很强的时代感。 3.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装饰装修的主要质量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近几年,建筑装修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技术标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因此,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建筑装修在许多的工程项目中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有的建筑装修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2 技术人员综合专业素质比较差。建筑装修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土木建筑的专业内容,还要懂得美学、风水学以及社会文化等许多社会学方面的一些知识,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要具有很强的装饰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装饰装修专业知识要娴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装修的施工质量,有效完成装修装饰工作。 3.3 施工材料不断更新,施工标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如今,装饰装修施工材料品种繁多,新材料以及新工艺不断推出,例如贴面板材、玻璃幕墙等新材料,在装修工程中,许多新材料已经逐步替代传统材料,但是,装饰装修标准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落后于现代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装饰装修很难制定有效的标准来控制施工质量。 3.4 建筑装饰装修中的安全问题。安全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在施工中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施工人员以及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4. 加强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的策略 4.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在装饰装修施工现场中,尤其是大型施工中的所涉及的材料是复杂、繁多的,因此,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管理,科学划分。在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作业,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协调工作。 4.2 培养高素质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 培养人才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施工的基础。人员素质越高,装饰工程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越大。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提高装饰工程技术的关键,因而,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装饰工程企业不仅要扩大招聘力度,吸引更多有人才的加入,也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目前,建筑装饰行业中,缺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在培训时,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培训,发挥人才的自身特长,不断加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就是对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要不段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带动装饰工程企业的快速发展。 4.3 环保意识的加强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加强环保的意识。目前,人们对装饰工程已经从美观逐步面向了环保节能。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节能设计,环保设计的思路出发。再者,是建筑材料中环保材料的使用。在装饰施工时,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把略质、污染大的材料引用到建筑装饰施工之中。环保意识的加强,不仅对使用者至关重要,对施工人员也是关切着自身的安全与健康。 4.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各个程序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并且跟踪检查,这样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质量不合格,相关技术运用不当的情况,要进行及时更正,对于影响工程质量,但已完工的分项,不能将就而过,要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重新施工,做到安全,万无一失。 4.5 制定可行的建筑装饰装修方案 在建筑装修装饰施工之前,要准确制定装修方案,制定统一的装修标准,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性以及技术可行性,不但要设计新颖,独具特色,还要保证质量,不能够影响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要保证安全。 4.6 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安全管理 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提高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对专业的管理人 员、技术人员进行本专业、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措施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力度,对于建筑装修装饰施工现场,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的检查与治理。同时,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管理,所有建筑装饰装企业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季节性施工的特点也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总 结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装饰装修也带来了的飞速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还有很多技术、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新工艺不能及时利用,这就需要我们从业人员,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把建筑装饰工程行业做的更好。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建筑装饰中的抹灰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抹灰主要是指用于建筑物室内外墙面的普通抹灰。本文主要针对墙面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施工中经常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抹灰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技术分析;应对措施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抹灰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也是最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分项工程。由于抹灰施工所用的材料较为普通,施工工序简单,再加上抹灰施工涉及的施工面积较大,从而施工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作业人员对质量要求的放松,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又疏于认真进行施工交底和工序检查验收,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墙面抹灰层出现空鼓、开裂、脱落。2、建筑物外墙面凸出的阳台、雨篷、窗台、柱垛等处的抹灰层完成面不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3、墙面抹灰层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 一、墙面抹灰出现质量问题的技术分析 1、抹灰层出现空鼓、开裂、脱落 首先从使用的材料方面进行分析,使用水泥不合格,黄砂含泥量太大,颗粒太粗或太细,石灰膏未完全熟化及含有其他杂质;其次从施工人员方面分析,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未能认真清理墙面浮灰、油污,没有按照技术交底要求针对不同的墙面基层作相应的技术处置。 2、建筑物外墙面凸出的阳台、雨篷、窗台、柱垛等处的抹灰层完成面不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土建施工完成后的阳台、雨蓬、窗台、柱垛就存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不一致的质量问题,作为墙面抹灰作业人员在施工前未对整栋建筑拉通线,吊垂直线检查调整,确定抹灰层厚度或制定补救措施,必然导致凸出墙面的窗台、阳台等抹灰完成面不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 3、抹灰层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作业人员抹灰前没有认真对整个抹灰部位进行检查测量,土建施工时墙体砌筑及钢筋混凝土墙浇筑质量超过国家规范允许偏差,平整度、垂直度偏差过大,抹灰施工中未制定补救措施。 二、墙面抹灰出现质量问题应对措施 1.施工准备 (1)抹灰工程应有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抹灰所用主要材料是水泥、黄砂、石灰膏等,其中水泥是关键材料,进场时必须质保文件齐全,包装应完好,并对品种、批号、外观和数量进行验收。水泥强度等级应采用32.5级以上,颜色应一致,并且是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对于出产日期已经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必须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黄砂应采用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使用前应过筛,筛好后保持洁净,不得含有有机有害物质,含泥量不应大于3%。石灰膏用块状生石灰淋制而成,用筛网过滤,贮存在沉淀池中,使其充分熟化。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他杂质,沉淀池中的石灰膏应加强保护,防止其干燥冻结和其他污染。 2.抹灰操作工艺 (1)对墙面基层认真进行清理,不同墙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如下: a、砖墙基层处理 将墙面上残存的砂浆剔除干净,污垢、灰尘等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墙面,将砖缝内的浮砂、尘土冲掉,并将墙面湿润均匀,抹底层灰前应刷一遍掺胶水泥浆。 b、混凝土墙面基层处理: 混凝土墙面表面比较光滑,故应将其表面进行处理,采用脱污剂将墙面油污清洗干净,自然风干后用笤帚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或是参合胶黏剂的的水泥浆,使其凝固在混凝土墙面上以增加抹灰层与基层的附着力。 c、加气混凝土墙基层处理 加气混凝土砌体的特点是强度较低,孔隙率较大,在抹灰前应对松动及灰浆不饱满的拼缝或梁底板的顶头缝用砂浆填塞密实,并对凹凸不平、缺棱缺角的设备管线槽、孔洞等用砂浆整修密实平顺,检查墙面垂直偏差和平整度,同时墙面加钉钢丝网固定,然后喷水湿润,再涂刷一道界面剂或素水泥浆。 (2)封堵门窗口缝及墙体内埋设的水电管线缝、孔洞等 墙面堵缝工作作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应安排专人负责。首先认真检查门窗框,确保其位置准确,安装牢固,墙面埋设的电箱、管线、接线盒、管道套管固定也应牢固,然后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填塞严实。对于墙面废弃孔洞及脚手眼,应将洞内杂物、灰尘等物清理干净,浇水润湿,然后用砖补齐砌筑严实。 (3)混凝土梁柱面缺陷处理 将混凝土梁柱等表面凸出部分剔平,将蜂窝、麻面疏松部分剔到实处,用掺和胶粘剂的素水泥浆涂刷表面,然后用1:3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4)测量、套方、找规矩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确定放线方法,室外利用建筑物大角、门窗口两边,用经纬仪打直线找垂直。横向水平线可依据楼层标高或施工+50cm线为水平基准线进行交圈控制。室内墙面抹灰应根据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用一面墙做基准,吊垂直、套方角,找好规矩,确定抹灰厚度,当墙面凹度较大时应分层,衬底抹平。每层厚度约在10mm左右。灰饼可用1:3水泥砂浆抹成50*50mm方形块,为确定灰饼的位置,可在墙面上弹出十字线,按十字交点做灰饼,再用靠尺找好平整与垂直。 (5)抹基层灰、二层灰 针对不同的墙面,抹基层灰前可刷一遍掺胶黏剂水泥浆,然后抹1:3水泥砂浆,若是加气混凝土墙应抹1:1:6混合砂浆,抹灰厚度控制在6-8mm。分层抹灰可用2M刮尺刮平找直,表面用木抹压实搓毛,每层抹灰不应间隔时间太短,以防产生收缩裂隙影响质量。 (6)墙面分格、嵌分隔条 按图纸设计要求弹线分格,粘贴分隔条,分格条可使用成品塑胶制品,用粘结剂固定,粘分格条时注意横条、竖条均应在弹线位置上,防止上下左右粘乱,产生分格不均匀现象。 (7)抹面层灰 待基层灰达70%左右强度时可开始抹面层灰。首先将墙面洒水均匀湿润,先刮一层素水泥浆,随后抹面层灰与分格条平,并用2M刮尺横竖刮平,用木抹子搓毛,铁抹板压实表面层,待表面无明水时,用软毛刷蘸水垂直于地面向同一个方向轻刷一遍,以保证面层灰颜色一致。然后将分隔条内砂浆杂物清理干净,墙面保持洁净。 (8)滴水线抹灰 墙面遇有阳台、雨蓬、檐口、窗台、压顶或是凸出墙面的装饰线,均应在其上侧做成向外流水坡度,下侧做滴水线。窗台上侧抹灰层应深入窗框下侧槽口内堵塞严密。抹滴水线应注意先抹立面,后抹顶面,再抹底面。滴水线抹灰应整齐顺直,并做成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 三、技术关键要求 抹灰前的基层处理,必须经验收合格,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对于不同材料的墙体交接处表面抹灰前应采取防裂加强措施,采用加钉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与各基体墙面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遇到冬期施工的,施工温度应不低于5℃。 四、质量关键要求 从人的因素来讲,项目管理人员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和操作人员是否能严格按工序要求实施作业是保证抹灰工程质量的关键。此外对墙面抹灰而言,粘结牢固,无开裂、空鼓和脱落,对墙体应清理干净,这是抹灰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对表面光滑的墙面必须进行凿毛处理,抹灰前应对基体充分浇水均匀润透。避免基体浇水不透造成砂浆中水份很快被墙体吸收,引起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各抹灰层的厚度,防止一次抹灰过厚,造成干缩率增大,大面积抹灰应分格,防止砂浆收缩造成开裂。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组织施工中认真遵循抹灰工程操作工艺实施,同时抓住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督促抹灰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抹灰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为实现工程项目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房屋建筑装饰施工要求,加强装饰施工管理,严格把关房屋建筑装饰的各个环节,确保建筑装饰施工质量,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装饰不同的设计要求。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阐述了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随着房屋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和功能化,应根据房屋建筑装修施工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房屋建筑装饰施工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装饰效果的持久性和美观性,还需要注意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单位应严格把关装饰施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房屋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 建筑装饰的涵义 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人们的意识观念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也都随之不同,对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和办公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必须与其实际用途相符,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表达使用人员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他们要求居住环境必须与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感受等一致。这些要求的提出,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各个建筑企业必须把握不同业主的使用需求,建设高质量的建筑物,还要加强建筑物的装饰工作,使各类房间的用品摆设与使用者的地位、兴趣、个性等高度一致。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装饰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二、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 1、施工工艺复杂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内部功能区不断增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房屋建筑装饰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涉及多种施工工艺,如卫生间和厨房装饰施工,就包括八九种施工工艺,多道施工工序,房屋建筑装饰施工难度很大。 2、施工周期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建筑装饰会不断老化,每年几年需重新进行装饰,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周期短,装卸比较简单。 3、具有较强的改造性 传统房屋建筑内部的管道、承重墙、地板和主墙受到装饰技术的限制,施工改造存在很大难度。但是近年来,房屋建筑装饰技术快速发展,很多装饰样式都采用成套的统一材料,组装施工非常简单,也使得现代化房屋建筑装饰具有较强改造性。 三、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单应结合装饰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装饰施工设计图纸,规划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制定完善的装饰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按期完成。同时,仔细检验房屋建筑装饰施工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资源消耗,注意节能环保。 2、抹灰饰面施工 对房屋建筑进行抹灰饰面施工主要是将石子涂浆、砂浆和石屑浆等各种材料涂抹在房屋建筑表面,对房屋建筑结构有着保护和装饰作用。抹灰层主要由罩层、中层和底层组成,在抹灰饰面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抹灰饰面厚度,并且要严格控制裂纹、起鼓、起壳等施工问题。在对房屋建筑顶棚抹灰饰面施工前,先进行屋面清理,然后进行抹灰饰面施工,从房屋里面逐渐向外面进行抹灰。另外,在顶棚抹灰饰面施工时,先确保上一层抹灰层凝结后,再涂抹下一层,并且墙面抹灰饰面施工应设置标筋和灰饼,弹设准线,严格按照抹灰饰面的施工要求,例如在弹线时距离房屋建筑墙角100mm位置调节垂线,再弹出竖线。 3、涂饰施工 房屋建筑涂饰施工主要是将建筑涂料粘接或者敷设在建筑物表面,在涂饰施工时,要确保基层表面平整,注意清理房屋建筑表面,在涂抹溶剂型涂料时,要确保基层含水量小于5%,用油性涂料抹灰建筑表面或者涂饰混凝土时,先用清油打底,由内向外、先左后右、自上而下进行均匀涂刷,避免出现遗漏或者流淌现象。房屋建筑涂饰施工工艺主要有刮涂、弹涂、滚涂、抹涂、刷涂、喷涂。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喷涂施工时,要正确选择喷涂设备,控制喷涂压力、喷嘴和墙面距离以及喷嘴口径。在进行弹涂施工时,喷口要和房屋建筑饰面保持400mm距离,自左到右、从上倒下进行涂饰施工。 4、墙体施工 考虑到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节能环保性,建筑墙体可采用加气砼砌体,其自重小,施工工艺简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房屋建筑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在基层质检合格后,避免保温层与房屋建筑墙体的管线、门窗框、隔墙施工出现交叉矛盾,在调配保温砂浆时要注意施工环境文图,在夏季进行墙体施工时,要做好保湿和养护工作。砂浆抹灰要按照房屋建筑装饰设计要求,外侧砂浆抹灰施工避免出现脱落、裂纹等情况,有效控制抹灰表面强度和厚度,在砂浆硬化过程中严禁撞击和振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墙体抹灰层不出现裂纹。房屋建筑砌体外墙施工应在EPS 钢丝网架板预埋钢筋网片。在房屋建筑墙体施工中,首先要按照墙体施工设计规范,确保隔热保温材料厚度,用整砖平平砌空心砖承重墙,不能破凿空心砖,砌快墙体施工要有效控制粉块变形、灰缝饱满度和砌快整体性,并且保温板之间要连接牢固,严禁出现开裂、空鼓或者脱层现象。由于管道或者预埋件等原因造成房屋建筑墙体预留洞口,尽量避免使用水泥砂浆填补洞口,可采用实心砖砌筑。 四、结束语 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应全面分析装饰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优化和完善装饰施工技术,有效控制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全过,积极采取节能环保的装饰材料,避免房屋建筑装饰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关于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房屋装修行业绞尽脑汁,大力使用现代新材料和新技术。但是,要如何实现现代装修工程质量控制, 是当下装修行业比较重视的问题, 也是确保装修行业未来发展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建筑装饰理念,探讨了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 一、建筑装饰理念 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 建筑物的建造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或是满足物质方面的,如居住、办公;或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纪念堂、教堂。 我们不妨以一幢建筑物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占比重的大小,把建筑物分为实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式建筑。 纪念性建筑和宗教式建筑,其建筑造型所形成的氛围,使人受到感染,使人们的精神受到洗礼。 实用性建筑是建筑的大多数,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使用需求外,同时还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表现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用功能的合理性、视觉方面的舒畅性。 建筑装饰理念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有“张扬夸张”型、“淡静素雅”型、“活泼开放”型、“实用简洁”型、“庄严肃穆”型等。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二、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的准备工作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技术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班组多。工程由若干个分部工程所组成,分项工程的完成正是由一道道工序所形成,工序的质量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控制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天气等自 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作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抹灰饰面施工、涂料饰面施工、贴面类饰面施工、地面砖施工等的有关准备。还应该做好各方面突发情况的处理备案。 三、抹灰饰面施工 抹灰分一般性抹灰和装饰抹灰两种。一般性抹灰是饰面装修的基础,起到修平墙面的作用。装饰抹灰是对一般性抹灰表面再进行装饰性加工,比一般性抹灰有更高的要求。装饰抹灰常用的有拉毛抹灰和假面砖二种。 (1)拉毛抹灰在基层上抹8mm 左右厚的砂浆层,随即用棕刷或铁板垂直拍拉,形成均匀的毛面。小拉毛掺入水泥用量20%~50%的石灰膏。加入适量的沙子或纸筋可减少龟裂。如果用白水泥掺矿物颜料,则成彩色拉毛。 四、涂料饰面施工 涂料饰面是指利用各种涂料敷于基层表面,形成完整牢固的膜层,起到美观和保护墙面的一种做法,是饰面装修中最简便也最常用的一种装修形式。常用的建筑涂料主要有:内墙、顶棚涂料,如油漆、乳胶漆、丙烯酸酯内墙涂料等;外墙涂料,如绿化橡胶外墙涂料等;木材表面涂料,如聚氨酯清漆,酚醛紫红地板漆等。 涂饰施工技术: (1)基层处理。 抹灰或混凝土表面的涂饰对基层的要求相对较严格,要求基层表面轻实平整,无起砂、粉化、脱沙等现象,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泥土,浮沉、污垢等。木材的涂饰,首先是对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油污、灰尘等污垢;其次,用腻子对木材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包括除去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等。钢结构的涂饰,主要是清理表面的锈斑、毛刺、油污、灰尘等污垢。 (2)打底产。 用油性涂料涂饰混凝士或抹灰表面时,需要用清油打底;木材打底是为了使表 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保证面层的色泽一致均匀。涂刷清漆时,可用水粉或油粉进行润粉;钢结构则用防锈漆打底。打底涂刷的顺序为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涂刷要均匀到位,无流淌或遗漏现象。 (3)刮腻子和磨光。 为了使涂刷表面平整,一般都需要批嵌与涂料相配的腻子。刮腻子一般以三道为限,在腻产干燥坚硬后,用砂纸进行磨光处理。 (4)涂饰涂料。 涂饰涂料的工艺主要有:刷涂、喷涂、滚涂、抹涂、刮涂、弹涂等六种。刷涂工艺操作方便、适应广泛,一般按由上而下、自左到右、先难后易、先阳台后墙面的顺序施工;使用喷涂工艺时,要注意选择喷涂设备,在施丁前确定喷嘴的u径,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以及喷涂压力等;弹涂工艺需要先在基层涂刷两道底涂漆,待干燥后进行弹涂施工,一般喷口距离饰面400毫米左右,按特定速度由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施工。 五 涂饰施工工艺 第一、基层处理 抹灰或混凝土表面的涂饰对基层的要求相对较严格,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泥土、浮沉、污垢等。要求基层表面坚实,无起砂、粉化、脱沙等现象;要求基层表面相对平整,不能出现空洞、裂缝等缺陷,如果存在这些缺陷,可用相应的腻子进行批嵌。当涂饰乳液型和水溶性的涂料时,要控制基层的pH 值在9 以内,含水率在10%以下;涂饰溶剂型的涂料时,要控制基层的含水率在5%以内。对于木材的涂饰,首先,对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油污、灰尘等污垢;其次,用腻子对木材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包括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等。钢结构的涂饰,主要是清理表面的锈斑、毛刺、油污、灰尘等污垢。 第二、打底子 用油性涂料涂饰混凝土或抹灰表面时,需要用清油打底。木材打底是为了使表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保证面层的色泽一致均匀;涂刷清漆时,可用水粉或油粉进行润粉;涂刷混色涂料时,采用清油打底。钢结构则用防锈漆打底。打底涂刷的顺序为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涂刷要均匀到位,无流淌或遗漏现象。 第三、刮腻子和磨光 为了使涂刷基面平整,一般都需要批嵌与涂料相配的腻子。刮腻子一般以3 道为限,先局部刮腻子,再满刮腻子,第一道要求平整,后两道要求达到光洁的程度。在腻子干燥坚硬后,用砂纸进行磨光处理。 第四、涂饰涂料 涂饰涂料的工艺主要有刷涂、喷涂、滚涂、抹涂、刮涂、弹涂六种。刷涂工艺操作方便、适应广泛,一般按由上而下、自左到右、先难后易、先阳台后墙面的顺序施工;使用喷涂工艺时,要注意选择喷涂设备,在施工前确定喷嘴的口径、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以及喷涂压力等;弹涂工艺需要先在基层涂刷两道底涂漆,待干燥后进行弹涂施工,一般喷口距离饰面400 mm左右,按特定速度由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施工。 综上所述,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建筑的美化,同时也符合了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总而言之,现代建筑的装饰施工技术一定要把建筑物的内饰外观、还有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等等进行严格控制,相信随着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壮大和发展将会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建筑装饰装修是对建筑物的一种再创作的艺术活动,必须科学的运用美学原理,达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作出全面的解析,以便大家对此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 一、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 1.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构造的具体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有效构造原理以及建筑物构建功能来进行设计与施工,因为建筑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在设计施工时结合大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时,不仅要考虑业主的要求,同时设计者还要根据其房屋具体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设计。 2. 对材料技术进行的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适宜性具有美学原理的工程,要想取得建筑装饰装修方面的成功,就必须科学的运用美学原理,达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增月涨的今天,要想实现建筑的商业价值,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装饰装修效果来实现,只有建筑装饰装修的效果赚人眼球,精益求精,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建筑的商业价值。 2.1对于木材和木制品的装饰装修 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时所选用的木质材料一般要求其具有变形和湿涨干缩、含水量和强度等技术要求,阔叶树木材就是进行室内装饰装修选择木质材料的首选。而木质品多数情况下则是指三种木质地板,即人造木板、人造木地版和实木地板。进行木制品的装饰装修时主要要求保证其加工精度和外观质量就可以了。 2.2对于建筑玻璃的装饰装修 建筑玻璃不仅具有良好透光性能、保温、抗冲刷,隔声、耐腐蚀、透视等特征,同时还有良好的装饰性和化学稳定性。 2.3对于石材的装饰装修 天然花岗石、天然大理石以及人造饰面石是常用于民用建筑装饰装修中的三种饰面石材。其中天然花岗石和天然大理石被归为天然石材,人造饰面石被归为人造石材一类。在进行石材的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对天然石材的技术要求有:平面度、规格尺寸、角度等的允许偏差以及物理性能与外观质量等;对人造石材的技术要求则是:耐水、强度较高、耐污染、耐腐蚀挥发、色差小、硬度高、耐磨,吸水率低以及具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等。 2.4对于高分子材料的装饰装修 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建筑塑料和建筑涂料就是高分子材料。在装饰装修时对高分子材料的技术要求包含了以下方面:耐久耐磨耐溶解、绝缘耐腐蚀性强,无毒无害、附着力高、干燥速度快、隔声、绝热以及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等等。其中对于建筑塑料的选择要保证选材具有的无毒无害、隔声、耐腐、耐磨、绝热、绝缘的性质;对于建筑涂料的选择则要保证选材具有附着力高、耐久、干燥速度快、耐磨、耐腐蚀性,装饰性强的特点。 2.5对于陶瓷材料的装饰装修 用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的干压陶瓷砖和陶瓷卫生洁具是最常见的建筑陶瓷。陶瓷卫生洁具必须要达到配套性完整、功能齐全以及要具有通过技术指标的吸水率的技术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装饰装修的效果。其中陶瓷卫生洁具的吸水率更是对于陶瓷的装饰装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它不仅影响着陶瓷卫生洁具的耐污性和清洁性,而且还会对业主的健康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而对用于建筑内外装饰的干压陶瓷砖技术要求则相对简单一些――保证选材的物理和化学的性能,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方面。 2.6对于金属材料的装饰装修 一般情况下用于建筑装饰装修的金属材料有两种,分别是钢材和铝合金。在选择装修钢材是要保证选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可加工性能等特质;选用装修铝合金时要保证选材具有刚度大、重量轻、外形美观、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好以及加工方便等性质。 2.7对于建筑幕墙的装饰装修 对于建筑幕墙的装饰装修要求即要能实现便于更换面板,能做到可以随时单独更换任何一块需要更换的面板以及保证接缝技术的整体性。 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1.装饰抹灰施工 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三个方面:①基层清理;②细部处理;③分层抹灰。 1.1基层清理 基层与基体的质量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基础,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效果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为了保证装饰抹灰施工的效果,要先对基层表面进行“三去”处理,即“去灰尘”、“去油渍”、“去污垢”。在此之后还要事先抹平或剔除基层表面的凹凸点并进行洒水处理,以保证集成表面的湿润。 1.2 细部处理 在进行对外墙的抹灰施工之前,要先按照设计要求将房屋的门框及护栏安装好,还要进行“墙面填充”――将由于施工原因留下的孔洞进行填充, 以免影响前面抹灰效果。对于不同材料的墙体结合处,要固定好钢丝网,以防止抹灰层开裂。 1.3分层抹灰 控制面层、中层和底层的抹灰厚度,保证各抹灰层的厚度为5-7mm,总厚度平均为20mm。同时施工过程中还要保证抹灰层不出现空鼓、脱层,保证面层没有裂缝和爆灰。 2.对轻质隔墙进行的工程施工 不是承重墙,仅仅是为了应和设计需要对空间进行分割而设立的装饰墙。所以在进行轻质隔墙施工时要注意龙骨和基体结构的连接的垂直平整和牢固,同时还要保证其位置的精准、交接处的平直,接缝也要力求严密。 3.对地面进行的工程施工 “先地下后地上”是在进行地面施工时的施工原则。在地面下方的暗管和沟槽施工竣工之后,要先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只有通过了质量检验,才能在地面上的建筑进行施工。在室内对各类面层进行铺设施工也是如此,即要等到抹灰施工以及管道检验施工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地面铺设施工。在进行地面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充分考虑施工用材的特性,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损害。不仅如此,还要合理运用施工技术,保证地面施工质量。 4.对建筑幕墙工程施工 建筑幕墙较之房屋主体结构具有一定的位移能力,装饰性较强,但不分担主体结构建筑外围的保护性功能。是一种装饰外墙的做法。在进行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时要事先做好预埋件安装,施工测量、半隐框、隐框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制作等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幕墙的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幕墙用材的特性以及建筑外部环境,不仅如此,预埋件的制作和安装还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同时支撑玻璃幕墙的钢结构构件和玻璃幕墙安装均应符合相关建筑幕墙的施工规范。 结语 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不仅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实现和提高建筑商业价值的法宝。它不仅使人们对未知生活的追求,同时还美化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作用。它实现了美学艺术与建筑技术的统一,还兼具了多种使用功能,既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又满足建筑环境的舒适 性,还实现了建筑的美观性。时展,科技进步,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最有力的保证。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均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建筑装饰装修的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本文将从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的当前现状入手,对房屋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探求有效且科学的装修装饰施工技术,为住户们在装饰装修过程中的质量提供帮助和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房屋的建筑装饰装修的对居民住房进行美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居民的居住环境的美观,同时还需要考虑房屋建筑的工程结构系统;随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技术在百姓心中地位的逐渐上升,房屋装饰装修施工技术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了;房屋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是能够有效促进房屋建筑装饰工程进展,以及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工序。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具有着分工细致、工期短小、等优势,同时也具备着人员成分复杂、施工流程繁琐、施工流动性较大以及工具使用过于集中等缺点;这也使得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在管理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一旦不能进行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工作,就会使整个施工进度以及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直线下降,甚至严重的会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 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在当前建筑局势下的必要性 房屋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工作是围绕着房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来进行的,它主要是对于房屋建筑的外表以及内部的空间结构进行多种装饰性的处理,进而使房屋从里到外都能够焕然一新,达到完善房屋建筑空间美化,以及充分保护房屋整体结构的目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作往往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的收口环节,特别容易被房屋建筑的作业空间所局限,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项工程之前,必须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房屋的建筑施工过程往往会伴有平行、交叉等工序的进行,如果房屋施工的管理不科学,很容易就会给房屋整体的质量与安全留下缺陷和隐患。当前我们国家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领域当中,由于材料种类以及建筑技艺的快速更新,因此也就导致了房屋装饰装修施工工序的多元化、复杂化,再加上设计风格的多变,以及住户对于房屋质量和装饰装修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也就使得我国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管理进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高层的建筑或者品质较高的房屋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时,由于其要求过高并且房屋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施工环境都比较复杂,一旦施工的质量管理出现一点瑕疵,就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严重的甚至会为住户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 二、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一)拟定有效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方案:我们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施工之前,首先应对对房屋整体的建筑结构图纸进行仔细的会审,找到房屋结构的关键点和薄弱点,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进行准备;如果我们没有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图纸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审核,并及时的对房屋建筑施工的图纸结构所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及时的补救,就会使接下来的房屋装饰装修施工建设变得难以进行,即便能够进行,也无法有效的对其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在施行施工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之前,尽早的对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房屋结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充分的为其下一步的施工做好技术交底以及有效的质量防护工作,并仔细的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为施工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以及质量控制等拟定周全的方案,并保证方案能够有效的进行落实,从而为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监理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与施工技术的完善管理和责任制度,保证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作业能够高效且有质量的完成。 (二)做好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工艺技艺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房屋装饰装修的施工普遍都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并且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往往复杂微妙,因此做好房屋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也就成为了当前我国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重要基础。我们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装饰装修的过程中,不能够让全部的工程同时进场,应该依据各项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现场的施工现状,对整个装饰施工的工序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整个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并对重点部位和房屋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细致的组织与安排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的为各项工序质检的进程做好到位的协调工作,以便于在施工时能够及时的对交叉施工等工序进行有效的回避,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以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整体质量。 在整个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那些正在进行施工的关键部位及时的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漏洞,应该马上进行纠正和修补;另外,房屋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是否先进、科学,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程和造价的预算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还不太完善和成熟的施工技术进行实验和改进,并尽快研究出有效的新型材料与完善的工艺技术,还要提出有作用的方案和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个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有效的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领域,很多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过低,没有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装修队伍在市场当中随处可见,他们不但装修的质量差,并且无法正确的识别图纸,对于很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掌握都不完善,这样的建筑装饰装修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房屋的装饰装修整体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素质过低的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加强,再进场之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格且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质量培训工作,对于经过教育仍然没有办法及时改正的施工人员应该立刻清退,只有保证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工程作业比较复杂,以及交叉施工的频率过高,这都对整体的施工环节以及质量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想要真正的保证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整体施工技术以及质量,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与严格培训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才能够更加完美。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建筑装饰工程具有技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节。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能力,做好各个环节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要以建筑的结构为载体,因为它是建筑表面的装修层。其施工特点主要有:一是受建筑空间限制;二是施工工序复杂,常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三是建筑装饰装修风格各异,装饰材料多样化,施工工艺多样化;四是人工操作多,劳动强度过大,滋生不安全因素;五是随着装修标准的提高,在工程造价中,结构、设备安装、装饰的比例已达到 3∶ 3∶ 4,而对于高档次装修而言,其造价比例有的已经超过 50%。 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艺相对复杂 工艺相对复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建筑装饰工程的外观效果和实际质量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营销。众所周知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质量控制工作是取决于施工工艺的好坏的,因此当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时,其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工艺相对复杂带来的不利因素还体现在了其会导致施工技术准备难度的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装饰工程的施工工艺复杂必然会导致需要进行的施工技术准备也不断增加,其最终必然带来施工整体难度的持续提升。 2、材料品种繁多 材料品种繁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施工企业较难合理的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并且也较难对于施工生产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布置。另外,材料品种繁多自身具备的缺点还体现在其对于搭设临时设施和堆放材料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工作的规划也起到较为不利的影响,并且也使得整个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显得较为忙乱和无秩序。 3、权利职责不明确 权利职责不明确是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整体效率难以提升的因素之一。由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权利与职责在装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营销。但是由于其整体的施工工序较多并且施工材料复杂,这在实际程度上给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权利与职责划分带来很大程度的限制。另外,权利职责不明确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其无法定期的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持续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的考核,这集中体现在了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考核等工作上,如果在这些工作上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分布不明确,则必然会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降低。 4、装饰装修施工缺乏动态质量监管机制 在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需要依据相应的质量监管机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没有动态的质量监管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对施工的质量管理无章可循,主要是依照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以及主观意见进行管理,严重影响到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1、加强工程进度控制的信息化 现阶段对于建筑装饰企业负责施工的项目来说,通常不仅仅是一个工程,而是存在多个工程同时施工的现象,因此对于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工程进度施工,甚至存在拖欠工程款等不良现象。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为各个工程建档归案,保证将各工程以及工序错开进行,进一步提高装饰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 2、做好对装饰装修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实际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把好材料的购进关。对于购进的材料需要进行质量抽检,如果存在着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其次,对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进行检查,确保购买的材料各项手续齐全。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施工材料的存放工作。由于一些施工材料存放条件要求非常高,如果存放的空间湿度过大,将会导致材料发霉变质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3、注重工程质量和技术资料的检查 对于装饰工程其相关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施工质量是否合格,对于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另外也是质量验收部门对其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所以装饰企业必须加强对于技术资料以及工程质量的检验。跟踪检查对于判断质量评估记录、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分项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成果等具有良好的监督效果,从而保证了建筑装饰工程科学合理的进行,另外对于工程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4、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技术体系 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要求装饰企业努力完善公司的技术管理制度,同时整理保管好施工阶段的技术资料以及设计资料。另外进一步明确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并以此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5、选择好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材料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正确应用也是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随着人们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这样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施工人员首要选择那些对环境以及自身污染较小的装饰材料,比如具有防潮、防腐蚀、燃点高、防褪色以及无味特点的材料,这样对于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以及降低污染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6、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其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的要求很高,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从而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已成为企业招投标与施工准备的重要运作环节。因此,其编制的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能够指导施工是得到审批的必备条件。 7、优化传统技术并引进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装饰技术也对应有了全新的发展,特别是各类新型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等的发明,使得建筑装饰技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必须注重对旧技术的优化改造,并尽全力引进新技术。例如: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装饰涂料的改进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各类环保、低污染的涂料出现在市面上,对应的涂料涂刷技术等也发展起来。而且当前是信息技术新时代,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结束语 在工程实践中,施工管理技术总是不断发展于进步的。通过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规范化施工,将会使得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关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摘 要】建筑工程中的装饰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建筑工程的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处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装饰工程施工时,要按照施工的具体环境及条件进行专业的设计和分析,找出工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设计。本文先探讨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重点内容,之后对提升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水平的对策予以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技术;应用 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重点内容 从建筑装饰施工行为的分类角度分析,其重点施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装饰抹灰”“涂料饰面”“地面处理”和“轻质隔墙”。 1.1装饰抹灰施工 装饰抹灰施工内容包括基层清理、细部处理、分层抹灰三个方面。其中基层清理是指在抹灰施工前对基层表面的油渍、尘垢等杂物的清理,确保基层装饰环节的施工质量,由于基层部分是整个建筑装饰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对次换届工作予以重视。细部处理是指对门窗框、护栏等基础设施进行安装,做好对建筑施工留下孔洞、缝隙的封堵,在此环节当中施工人员要保证施工行为与装饰设计要求保持一致。分层抹灰是指在抹灰施工时,通过分层抹灰的方法来保证抹灰质量。由于抹灰工程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面层情况,因此一定要注意好抹灰施工的质量,避免出现空鼓、脱层情况的出现,影响建筑工程装饰的实际施工效果。 1.2涂料饰面施工 涂料饰面施工是指在基层表面上涂抹涂料,使建筑形成牢固的膜层,在提升建筑美观性的同时,达到保护墙面的作用,在建筑工程装饰工作中,涂料饰面是非常基础的施工内容。涂料饰面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基层处理、打底技术、磨光技术和喷涂。 1.2.1基层处理 为保证涂料饰面的质量,在进行涂料时必须要先进性基层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基层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混凝土墙面以去除泥土、尘垢为主,木材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平处理,钢结构则主要清楚锈斑、油污等。 1.2.2打底技术 打底技术能够使建筑表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确保面层色泽一致。在打底时,为了保证打底施工质量,应坚持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的顺利,保证涂抹的均匀到位。 1.2.3磨光技术 磨光技术实在涂料腻子干燥坚硬后,用砂纸对其进行磨光处理。 1.2.4喷涂 喷涂是指对涂料的喷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喷涂的工艺种类有很多种,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予以科学选择,以保证施工质量。 1.3地面处理施工 地面处理技术是指对建筑工程的地面进行处理,以保证其符合建筑装饰标准。通常情况下,地面处理技术都是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的。所谓“下”就是指对建筑地面下方的暗管、沟槽的有效处理。“上”则是对建筑地面上的抹灰、铺设面层等施工行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在确保对“地下”施工检验完成后,才可进行“地上”施工。在进行地面处理时,施工人员要做好对施工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保证施工环境温度能够在相应材料最佳施工质量控制温度内,确保各项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能够得以落实。在进行地面基层铺设时,要保证下一层铺设行为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上一层的铺设施工。对基层铺设的连接缝与坡度,施工人员也要予以科学控制,保证其符合建筑工程装饰环节的设计标准。 1.4轻质隔墙施工 轻质隔墙施工即对建筑内非承重结构墙的装饰处理技术,此类墙体的唯一作用就是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分割。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通过防线对轻质隔墙构造位置进行固定,之后在对节点进行处理。施工人员在进行轻质隔墙施工时,要注意轻质隔墙与龙骨之间的连接,确保轻质隔墙与龙骨连接的精准、垂直、平整、牢固。对于轻质隔墙的施工缝问题要进行全封闭处理。 2、建筑装饰工程外墙装饰施工的技术应用 现代建筑工程对建筑的外立面的装饰非常看重,良好的外墙装饰能使建筑本身的价值大幅度提升,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建筑装饰工程中需要对外墙装饰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外墙砖和涂料为例,根据建筑本身所处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状况,选择不同的外墙砖和涂料进行装饰。外墙砖的装饰工程是将无釉面或釉面砖利用水泥砂浆粘合在建筑外立面上,体现设计方对建筑本身的艺术设计和构思。 选择外墙砖主要考虑到其吸水率,偏北的地区选择吸水率低于4%的外墙砖作为外立面装饰材料,这样可以保证其耐火性和抗冻性。除了吸水率,还需要考虑到外墙砖和建筑墙体的粘合强度,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的混合比例,保证外墙砖的有效粘合。进行外立面装饰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墙面先期进行毛化处理,并且利用吊垂线来找平外墙,并设置标点标块,确保后期施工时外墙砖的整体平整。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工程需要从下而上进行,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外墙砖材料,尺寸和间隙宽度,并对最下层砖的位置进行校正以确保后续砖面铺贴的过程顺利无误。 3、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 在当代的建筑物装饰工程中,室内的装饰工程已经越来越成熟,在这一背景下,室内的建筑物装饰工程面临着两种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我们的装饰设计师们如何的应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和装饰技术,将现有的装饰用材料很好的融入到建筑物本体中,同时还要反映出我国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第二、我们的装饰设计师们如何将我国的传统的装饰艺和技术,将我国传统的装饰材料融合在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建筑物中。在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的应用中,我们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要遵循建筑物材料在建筑物装饰中的合理性;第二、我们要根据我们专业的设计师的直觉来感知需要装饰的建筑的最优化风格。我们要将死板的设计变成生动的装饰元素,当然,这是要通过装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建筑装饰工程一定要根据以人为本,重视自然的态度来进行设计施工。 4、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施工工艺 关于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施工工艺,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一、建筑装饰材料薄木片材的施工贴面工艺。第二、建筑装饰材料竹胶地板的施工工艺。 4.1建筑装饰材料薄木片材的施工贴面工艺 在进行薄木片材的工艺贴面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四点工艺施工。第一、要注意基层的施工质量,一定要选择质量优良的基层来进行施工,基层的角线弧度折角一定要服帖和顺直,棱角必须分明,表面必须没有凹凸不平;第二、在选择合理的薄片的规格时,我们要现行计算角线的全部展开长度;第三、在进行薄片粘贴时,要注意胶水的粘稠度不易过稠;第四、在进行油漆施工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很大的力进行油漆喷刷施工。 4.2建筑装饰材料竹胶地板的施工工艺 在进行竹胶地板的施工时,一共分为10个步骤,分别是:竹胶地板的基层处理;木搁栅的施工安装;钉大约九毫米厚的夹板作为衬底板;进行弹线施工;拼接组装竹胶板条施工;进行安装踢脚板的施工;碱性嵌批腻子施工;进行打磨施工;进行喷地板漆施工;进行后期保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功能性无可替代。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大对装饰施工技术重点的思考与探索,保证新型装饰施工技术能够在不违背建筑装饰基本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得以应用,为建筑工程装饰产业的进步提供支持。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简论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摘 要】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体现了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追求。文章综述了装饰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些工艺技术,并对抹墙施工、涂饰施工和玻璃幕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是实现建筑品质的重要过程,其施工技术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一 抹灰施工技术 1.1抹灰工程 抹灰施工是一种最常用的房屋建筑装饰方法,是将各种装饰性石屑浆、砂浆及石子涂浆等涂抹在地面、墙面、屋顶等建筑物的表面,以起到装饰和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抹灰层一般由底层、中层和罩层组成,其中底层是为了粘结建筑物表面,并起到对表面的初步找平作用;中层主要起找平作用;罩层则是起到装饰作用,使表面看起来光滑细致。抹灰层的厚度,一般根据基层材料、具体施工部位的平整度以及抹灰的质量要求而定;实际施工中,抹灰层的厚度不宜过厚,否则会出现起壳、起鼓、裂纹等问题,而且操作也将异常困难。 1.2抹灰施工工艺 1.2.1抹灰材料的准备 用石灰膏作为抹灰材料时,一般应用块状石灰淋制进行熟化处理。对淋制的石灰储存于沉淀池前,必须用孔径小于3 mm×3 mm的筛网进行过滤,并防止其冻结、干燥与污染。在常温下,石灰熟化的过程一般不少于15 d;而对于用于面层的石灰,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0 d。使用的石灰膏必须进行充分的熟化,否则不得使用。对于使用的沙子,需要过筛,防止杂物的侵入。 1.2.2顶棚抹灰工艺 由板条和金属网制作的顶棚抹灰,应当在板条和金属网安装后进行。对钢筋混凝土楼房的顶棚应待上层楼板地面完成之后进行。顶棚抹灰只需要在与顶棚接触的墙面上用墨盒标出顶棚抹灰层的标高即可,不需要做其他的任何标志或标筋。在顶棚抹灰前,应对顶棚进行清理,扫除砂浆残渣、浮灰、油污等,并进行洒水湿润,然后进行抹灰施工,且宜从房屋里面向门口的方向实施,最后从门口退出。在板条和金属网顶棚抹灰时,底层灰的抹压方向应平行于板条的宽度方向,遇到板条缝时,为增强灰与板条的结合,要用力进行压抹,以使得石灰能进入缝隙形成转脚;而钢筋混凝土楼房的顶棚抹底灰时,抹压方向应垂直于预制板的缝隙方向;中层灰涂抹时,抹压方向应垂直于底层灰的抹压方向;面层灰的抹压方向应平行于房屋的进光方向,且表面要尽量的平整光滑。在顶棚抹灰时还应注意,在前一层灰凝结后,再进行后一层的涂抹。 1.2.3墙面抹灰工艺 墙面抹灰需要弹设准线、设置灰饼和标筋。弹线时,在距墙角100 mm处用垂线调至,弹出竖线,在根据抹灰厚度反弹出抹灰准线;设置标筋时,先在距离顶棚300 mm处设置3个上灰饼,并以此为基准做出下灰饼;待灰饼收水后,在灰饼之间做出面宽40 mm、底宽70 mm的冲筋。在标筋达到一定强度后,可进行抹灰施工。抹灰前,对墙面进行清理,包括浮沉、油污等,并提前一天进行洒水润湿;底层抹灰的厚度应当达到标筋厚度的2/3;中层抹灰应在底层灰凝结后进行,厚度应以填满标筋厚度为准,在用木抹子搓平后,用两米长的靠尺进行平整度检查;面层灰涂抹时,应保证中层灰已有七、八成干后进行,做到表面要压实收光,达到光滑、色泽一致为佳。 二、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的准备工作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技术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班组多。工程由若干个分部工程所组成,分项工程的完成正是由一道道工序所形成,工序的质量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控制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天气等自 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作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抹灰饰面施工、涂料饰面施工、贴面类饰面施工、地面砖施工等的有关准备。还应该做好各方面突发情况的处理备案。 三、抹灰饰面施工 抹灰分一般性抹灰和装饰抹灰两种。一般性抹灰是饰面装修的基础,起到修平墙面的作用。装饰抹灰是对一般性抹灰表面再进行装饰性加工,比一般性抹灰有更高的要求。装饰抹灰常用的有拉毛抹灰和假面砖二种。 (1)拉毛抹灰在基层上抹8mm 左右厚的砂浆层,随即用棕刷或铁板垂直拍拉,形成均匀的毛面。小拉毛掺入水泥用量20%~50%的石灰膏。加入适量的沙子或纸筋可减少龟裂。如果用白水泥掺矿物颜料,则成彩色拉毛。 (2)假面砖又叫仿釉面砖,是用彩色砂浆抹成相当于外墙面分块形式与质感的装饰抹灰面。彩色砂浆配比假面砖抹灰用的彩色砂浆,一般多配成土黄、淡黄或咖啡等颜色。施工时,先在中层抹灰面上浇水湿润,抹上彩色水泥石灰砂浆,砂浆厚度适宜为3mm~4mm。待面层砂浆收水后,用铁梳子或铁辊在面层上沿垂直方向划出条纹,条纹宜深lmm。再在面层上按照面砖宽度弹出水平线,用靠尺比着弹线,用铁皮刨子或铁勾子沿靠尺在面层上划出分块缝来,缝深以露出中层砂浆面为准,分块缝划好后用刷子刷去浮砂划缝。这种做法,纹理清晰,表面平整,犹如面砖,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装饰性抹灰要求整体性强,一旦出现问题,返工或处理都很困难,所以一定要按程序施工,确保一次完成。 四、涂料饰面施工 涂料饰面是指利用各种涂料敷于基层表面,形成完整牢固的膜层,起到美观和保护墙面的一种做法,是饰面装修中最简便也最常用的一种装修形式。常用的建筑涂料主要有:内墙、顶棚涂料,如油漆、乳胶漆、丙烯酸酯内墙涂料等;外墙涂料,如绿化橡胶外墙涂料等;木材表面涂料,如聚氨酯清漆,酚醛紫红地板漆等。 涂饰施工技术: (1)基层处理。 抹灰或混凝土表面的涂饰对基层的要求相对较严格,要求基层表面轻实平整,无起砂、粉化、脱沙等现象,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泥土,浮沉、污垢等。木材的涂饰,首先是对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油污、灰尘等污垢;其次,用腻子对木材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包括除去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等。钢结构的涂饰,主要是清理表面的锈斑、毛刺、油污、灰尘等污垢。 (2)打底产。 用油性涂料涂饰混凝士或抹灰表面时,需要用清油打底;木材打底是为了使表 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保证面层的色泽一致均匀。涂刷清漆时,可用水粉或油粉进行润粉;钢结构则用防锈漆打底。打底涂刷的顺序为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涂刷要均匀到位,无流淌或遗漏现象。 (3)刮腻子和磨光。 为了使涂刷表面平整,一般都需要批嵌与涂料相配的腻子。刮腻子一般以三道为限,在腻产干燥坚硬后,用砂纸进行磨光处理。 (4)涂饰涂料。 综上所述,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建筑的美化,同时也符合了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总而言之,现代建筑的装饰施工技术一定要把建筑物的内饰外观、还有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等等进行严格控制,相信随着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壮大和发展将会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关于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房屋建筑的一大重点,装饰装修工作不仅是保证房屋使用功能,更是美化生活空间的重要施工作业。而在实际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本文就房屋建筑中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房屋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一、引言 房屋建筑装饰作为美化建筑的重要工程,更是建筑工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其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而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高质量的施工效果,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显得异常重要。该工程具有分工细致、工期短,但施工人员层次不一、种类繁多等特点,这也给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以下就房屋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作的一些具体特点进行分析。 二、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特点 作为一项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工种类型多、施工材料复杂、工期短。装饰装修工程主要是在房屋建筑建成之后进行的一种后期处理工程,其施工质量与效果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形象与内容以及使用功能。首先,装饰装修工程必须以用户的要求来施工,要能同时兼顾使用功能与美观协调的作用,这就体现在工程的创新设计以及落实施工两个重要部分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不仅要满足协调室内设计与空间整体性的要求,更要对建筑物本身与外界环境进行装饰美化,同时满足装饰与功能两大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技术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装饰装修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发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一方面,针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另一方面,能够利用网络化的手段,收集、整理资料信息,进一步促进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房屋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质量。 三、当前阶段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1、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也逐渐变得精细化与专一化,针对不同的房屋建筑,其装饰装修也有不同的要求。就传统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因其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具体的每一环节管理不到位,从而也导致了装饰完成后,常常出现内部装饰脱落、外墙粉刷掉落的现象。同时,因使用的装修施工技术不恰当,而造成内部供电系统异常,势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大型的建筑来说,常常将建筑各个不同的施工项目分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这也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施工企业自身缺乏施工质量的调查与了解,在整个装饰装修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致使管理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房屋建筑的装饰施工质量。 2、缺乏合理的施工计划。 房屋建筑的装修之前,没有能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的内部条件与用户需求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勘查,致使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从而导致装修施工效果与功能达不到标准与需求。与此同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本就是一种技术难度高,涉及种类多的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自身水平直接关系着装饰质量与效果。尤其对于装饰装修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隐蔽性工程的设计与安装施工,例如,管道的铺设、安装等项目时,如果没有进行投入使用前的水压测试,在投入使用后,很可能造成导管系统不适用、或者堵塞等情况,这也就要求了施工人员的技术与职业责任必须到位。 四、针对房屋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建立并完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就是达到使用功能并保证质量,因此,要改善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现状就应从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与体系出发。在建筑装修施工之前,必须对装饰的要求与建筑的实际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整理分析,依照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标准等对装修工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其次,该管理体系还必须针对房屋建筑的实际特点与装饰要求,配置相应的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体现出总体风格与特征,保证其针对性与协调统一性。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对装饰工程进行详细的职责划分,包括施工阶段的技术人员分配,材料的使用等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后,还应定期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其整体素质,保证工作的先进性与整体水平。 2、加大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力度 管理少不了的就是相关的制度,有了制度当然必须进行落实,才能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推进施工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应切实落实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促进装饰装修技术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因实际的管理工作也是装饰装修工程中的重点,所以在实际的施工期间,必须安排相应的现场监督人员,针对施工现场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等进行巡查监测,最终评判出施工过程的技术与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同时,还要保证施工各环节的记录,确保评判有章可循,更为后续的其他工作提供依据。 3、优化各项资源与现场管理 施工材料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任何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施工装饰材料与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保障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必须充分兼顾人力资源与施工机械材料,合理的规划施工工序,并保证施工安全,进一步实现工期缩短,减少工程资源浪费的目标。而对于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首先就是要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安全化与文明化装修施工。其次,在确保材料等基础工作合格后,还应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与素质,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操作标准。同时,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装饰装修施工安全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管理就是对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资料、施工进程、人力资源分配以及施工质量等项目进行配备、监督与检验等操作,而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上。在实际的装修施工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资料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检验,加以评判施工效果,做好施工质量的评定与计量,并通过不断的检查与监管,保证装饰装修工程各环节的质量。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探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建筑装饰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必备程序,因为任何一个建筑工程只有经过精心装饰、设计才能打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才能发挥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愿望,达到审美观赏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建筑装饰工程具有技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境,可以说建筑装饰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高质量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需要 科学的施工技术,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打造出富有艺术性、审美功能的建筑装饰工程。 一.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要求分析 1.1优选环保材料新世纪,人类开始意识到环保工作的严峻性。在建筑装饰行业环保理念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客户的选择以及市场客观竞争形势都提 高了对装饰材料的要求,优选绿色、低碳、无污染的环保型材料,这就对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优选环保型装饰材料,确保其满足人类需求、顺应社会发展。 1.2 艺术性的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装饰的风格提出了新的多元化要求,当前的建筑室内装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美化设计,而是要在环保无污染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地装饰与设计,特别是室内装饰施工,实际施工技术的选择要确保其达到艺术性效果,要为人们创造一种浓烈的艺术氛围。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社会,高端、发达的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当前的建筑装饰设计也在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建筑装饰企业或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善于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不断优化发展装饰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装饰施工来说,板材预制工作十分关键,特别是弧形板材相对难以预制,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特别是CAD 绘图软件的出现,使得各类板材饰面的加工、制作精度更高。 当前一些先进的装饰施工技术得到了有效普及和运用提高了石材饰面的施工水平,确保了施工质量。 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2.1 加强施工设计管理 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装饰工程需要一套科学的设计方案的引导与支持,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前期勘察分析。在装饰工程施工正式开始前,必须针对所要装饰的工程进行现场勘察,例如: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方位、气候特征等等,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的装饰材料。例如:常年高温地区的建筑物,应该优选那些抵御风化能力强的材料,终年潮湿多雨地区则适合选择耐腐蚀、防潮型材料。第二,必须确保施工方案与工程特点保持一致,可以说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空间特征等等,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灵活地设定并采用装饰设计标准与装饰施工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施工质量。第三,建筑装饰工程正式的施工开始前,必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程所在地通过实地的勘察以及标书内部的设计方案来分析装饰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案,而且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相应地安排好施工规划,为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与质量保证打好基础。 2.2 线缆铺设施工管理 线缆的敷设与分布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线 路的敷设工作。第一,就要做好线缆自身的检查,从其规格、尺寸、大 小、质量、出厂厂家等多方面进行核查,要使其各项参数达到规定标准,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实际敷设中必须确保敷设平顺、自然, 防止出现打结、成团类似的问题。对应还要加强各个进出孔洞的清理, 为线路敷设创造有利条件,防止建筑装饰施工中对线缆造成破坏性影 响。第二,线缆穿孔施工中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施工,而且要在出入口处进行托扶,而且要确保平顺铺设、均匀压力,当发现实际敷设过程中费力感明显时,则须做好管口疏通工作。同时,要确保线缆两旁的标签号露在外面,可以采用一边标识一边使用的方法,确保施工程序、防范施工混乱现象。 2.3 优化传统技术并引进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装饰技术也对应有了全新的发展,特别是各类新型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等的发明,使得建筑装饰技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必须注重对旧技术的优化改造,并尽全力引进新技术。例如: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装饰涂料的改进 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各类环保、低污染的涂料出现在市面上,对应的涂料涂刷技术等也发展起来。而且当前是信息技术新时代,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尽量常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点选择新型的节能环保装饰材料与装饰技术。 2.4 外墙施工技术管理 外墙装饰施工是建筑装饰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施工技 术的管理,注重施工顺序与程序的把握,正确的施工操作必须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展开,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外墙瓷砖铺设施工中, 必须注重顺序的把握,正确的程序为先下后上,同时要在下层转的下方进行水平校正,达到整齐美观的装饰效果。通常情况下,必须掌握好外墙铺砖中水泥的调配,为了达到预期的贴铺效果,通常选择水泥砂浆,而且其铺设厚度应该在6~10mm,同时,也要做好铺设质量检查,可以通过敲打来验证其密实度,同时要加强横竖缝的优化调节与调整,从而有效预防水体渗漏问题,打造出精美的装饰效果。 2.5 加强技术难题的解答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为施工技术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挑战,技术难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和解决,未来的工程施工也无法有效开展,会影响工程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难题的分析、论证与解答,要试着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集中行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商讨、论证等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难题,形成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 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好是工程质量问题防范工作,控制其质量通 病的发生,例如:地板不科学的铺设技术导致的地面起鼓、破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底板铺设技术,铺设前要确保地面层面的平整、平顺,从而为平整铺设创造有利的地基条件。当地面出现裂痕时必须积极分析成因,并对应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验,经测试成功后再进行大规模使用。 三.结束语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需要专业的装饰技术的支持,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把握关键施工环节,积极改造旧技术,不断引进新技术,要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来积极优化并提高施工技术,要积极根据施工规范,提高施工技术,强化管理,从而确保建筑装饰施工水平得到长远发展,从而打造出高水平的建筑装饰工程。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的通病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不断缩减,高层建筑逐渐占据了建筑行业的主体地位,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较高,其中建筑消防工程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建筑消防是建筑物中一项建筑安装工程,也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设施能否安全运行。但是在通常的施工建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通病,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正视这些弊病,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通病;对策分析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层建筑物中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出现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关切人民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建筑工程中的消防工程的积极建设,按照消防工程图纸进行一系列施工,并进行相应的质量管理,提高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影响消防工程安全的因素较多,需要社会以及施工方在施工中严格把关,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策略,保证消防工程能够正常施工,进而推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现阶段我国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消防工程施工认识不足,日常生活中缺少关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渐渐地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但是建筑物的消防问题却只存在极少数人的关注中。追根溯源是因为人们缺少防范意识,只是在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才会给予最大的关注,在事故发生前极少人能够自觉的去关注或是防范于未然。 不仅是普通民众,多数的消防工程的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知识也有所欠缺。尽管我国出台了关于建筑消防工程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应的行业规范,但是在经济效益面前,不少施工者总是为“利益”马首是瞻,忽视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所以这种人为的因素是建筑消防工程中的最基本的问题所在。 2、 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缺陷,影响建筑消防的安全问题 设计的理念是着手实施一项工程的引路人,设计理念变抽象为具体就反映在了设计图纸上,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图纸就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的关键。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不够创新,专业上的水平有待提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对所具有的隐患问题不能超前的预测,在设计的消防工程的质量标准上规定的标准不精确,图纸的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样不能确保消防工程施工质量,按照这样的图纸施工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是早晚的事。所以,消防工程设计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个人的设计理念反映在图纸上通过多数人的审核,保证其精准性是建筑的需要。 3、建筑消防施工的质量不合格,造成隐患 建筑消防工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只有高质量的消防工程施工,才能体现消防设施的作用,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消防设施的安全保护功能。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些施工方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不合格的或是劣质材料,使建筑消防设施功能达不到要求,造成消防设施未能有效发挥监管和防护的作用,在紧急时刻不能够有效的派上用场,给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损害。 二、解决消防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抓起,严把设计质量关 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工程设计是建设的开始,一切程序的源头。为了提高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要从设计时就开始严加把关。这就要求做到启用具有较强专业水准的设计人员,组成大的设计团队,加强消防工程设计图纸质量的审核力度,发挥指导和参考的作用在各个环节挥设计人员的指导和参考的作用,检测主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及所具有的不周到支持,用最大的努力把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2、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消防工程的监督与审查工作 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质量审查体系,及时的检测消防设施的质量问题和运行问题,争取在建设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时刻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工程施工部门要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尽可能的将消防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质量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都要密切关注,监督施工部门的质量控制上和施工技术上是否合法。充分发挥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职能和作用,也要不断完善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监督技能。保证对消防工程的审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制定安全监督制度时,实行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和抽查等多种方式,严格执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 结语: 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极其重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引起施工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加强对消防施工技术的创新和施工设备的选择方面,要保证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消防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策略,逐步完善我国的消防工程施工。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消防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笔者就结合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对高层建筑消防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 消防工程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里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作为建筑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程设施的质量高低无疑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注重提高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项目的质量安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只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只会造成安全的隐患,给国计民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既是维护了施工单位的良好信誉,也是对国家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自动报警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问题 (1)安装的探测器类型、型号与设计不一致,如:有的场所在厨房部位设置烟感探测器,明显不符合设置环境要求;(2)测器的布置位置、数量、安装高度未根据装修情况做适当调整,内装修过程中未考虑对探测器的遮挡。部分工程的一些探测器旁有遮挡物,离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过近,探测器安装间距过近,甚至探测器失灵现象严重;(3)探测器灵敏度调节不适当,造成探测器频频误报;(4)探测器安装固定不牢固,无预埋盒(接线盒),有的甚至用玻璃胶粘合固定;(5)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火灾事故广播、火灾报警控制器等安装不规范。报警按扭的安装高度过高或过低,安装位置不明显,火灾事故广播声音太小,控制器安装位置底边距地面过高或过低,接地不牢固,没有设置明显标志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2、系统布线的问题 (1)系统布线设置不符合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规范》明确指出:不同系统、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内。而个别工程施工方贪图方便,为了节省施工成本,将所有的线路安装在同一管道,还有的竖向管线槽没有做水平封堵,埋下安全隐患。 (2)预埋线管信号不通,管口位置不准确,未预埋接线盒; (3)明敷穿线管未固定,或固定不规范;明敷报警信号线穿管不到位;管接头、管盒接口脱节;导线连接采用扭接。或压接、焊接不规范;消防控制和报警线路明敷未穿金属管或穿金属不涂防火涂料保护:穿线前未对管内进行吹扫,钢管(电线管)穿线无护口,损伤绝缘层:穿管电线总截面积大于管内孔截面积的40%,穿线困难;金属管、支吊架未进行除锈刷漆。镀锌钢管焊接处未及时刷防腐油或有遗漏。 二、消防给水管用及消火栓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 1、消防给水管网 (1)消防给水管网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合理施工,其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管网的布置做了明确规定:当布置在室外的消防管网设计为环状时,管网的进水管应≥2条,保证当一条进水管出现质量问题时,另外的进水管的供水量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有些消防工程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布置在环形管网上的进水管不足两条,或者多条进水管都从相邻的市政管网接入,使得供水可靠性大大降低,影响到消防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2)消防给水管网为按照相关规范做管网试压。消防给水管道的试压工作很重要,根据试压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严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其中严密性试验主要是在工作压力状态下进行的,而强度试验分别在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个状态进行的。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施工简单,未对管网做试验压力的测试,只测试了管网的常温严密性,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后期使用中往往存在滴漏现象。 2、消火栓系统 (1)消防栓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规范要求,消防栓栓箱应该安装在墙体内部,并且需要保证洞口上部有过梁,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结构变形导致消防栓变形,影响到箱门的开启;有些施工单位未注意这点,更有些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随意改变消防栓底部预留洞口的位置,影响到消防栓内部部件的布置,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消防水带不能正确安装,影响到出水量。 (2)室外消防栓及水泵接合器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室外安装的水泵接合器主要是解决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的一种补充,在实际灭火过程中,可以利用消防车连接水泵接合器将室外消防管网中的水输送到室内,供灭火用。水泵接合器与室外消防栓的施工内容、使用形式完全不同,有些施工单位未提高认识,将这两个设施混装,未满足规范要求的15-40m范围要求,或者安装的位置使得消防车无法靠近,影响到防火效果。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同时采用了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是在室外安装消防栓和水泵接合器时未做明显的标识,影响到消防人员的正常使用。 三、建筑消防设施施工中存在问题的预防对策 (1)做好相关专业、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施工质量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消防工程的质量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负责。首先,地方消防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建设单位的消防工程审批,共同与建设单位做好分包单位的选择,并从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不定期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抽查,对施工现场质量实行严格把关。 (2)加强消防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对消防施工单位的资质应该严格审查,尤其在招投标阶段,需要查验消防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市场信誉等,采用严格的审批制度可以杜绝无技术、无资金的单位及个人获得消防施工的资格。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无证从事消防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应该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施工人员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杜绝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从而提高消防工程的运行效果。 (3)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项目部的相关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抽查,坚决查处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健全、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无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保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施工单位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 (4)加强消防设施成品保护。消防设施施工是随着土建工程施工而进行的,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保证所安装的消防设施能够在竣工后正常投入使用。 (5)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对消防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提高消防工程施工的责任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个人的责任明确,提高消防工程的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消防施工专业知识,提高施工水平。积极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形成一个优秀的施工管理梯队,保证消防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最后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国家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一个社会消防安全的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防工程施工是一项长期的、专业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不断在施工过程中总结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大安全防护投入,提高消防工程的质量,增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御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中,只要我们做好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能够真正有效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因为对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还不够,出现的消防施工质量失控等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火险隐患,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包括了各个环节,因此如果要很好地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那么就必须注重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以重视,充分发挥这些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在这些环节之中,建筑消防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一、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过程中消防管网中的问题 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消防水管网布置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正常情况下符合管网施工要求的操作应该有以下两部分组成。第一是进行消防管网的漏水检测,就是在常压或者是稍微大于常压的压力标准下进行。第二是对消防管网进行强度试验,强度试验还包括消防管网的分工作压力以及试验压力两部分组成,两个步骤相继进行。但是在很多的施工工地中,漏水测试没有根据要求进行,或者做的不够规范,这都直接导致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有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在消防工程中使用塑料给水管,或者将塑料的管网连接在消防管网上面,因为塑料的耐久性能和耐热性能远不能达到消防管网的质量标准,这就导致在建筑物遇到火灾的时候,消防管网将不能起到作用,最终导致事故的产生,导致建筑物使用者的人生才财产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 2、施工过程中自动消防系统的问题 2.1 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关规定当中,对于管网安装有定的标准的:当管子公称直径《100 mm时,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 径 100 mm,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50 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尽管标准白纸黑字,可是有些施工单位仍然会为了方便省时省力,公然将公称直径 100 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没有防晃支架,致使危险隐患重重。 2.2 相关规定要求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要有一定距离,这样感温元件才能起到作用,然而,事实是距离时常太远不符合规定导致火势很大难以控制,或者距离太近导致消防用水的喷洒不起作用,难以熄灭火源。所以,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一定要按照规定放置,否则必会引起重大伤亡损失。 2.3 正常情况下水力警铃应该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这样发生危险事件时,只要按下警铃,外界人员就会及时知晓,自动喷水系统开始工作,营救措施开始进行。然而,许多施工单位的警铃并没有按照要求设置,时常在发生火灾等危险时,外界人员无法及时知道导致贻误时机无法救出人员,最后致伤致死。不仅如此,不安装警铃也会使得火灾过后的水源关闭和维修困难重重。 3、室内外的消防栓系统的施工问题 这一点的施工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栓的安装质量以及消防栓的水压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第一点是一些在砖墙内部的消防栓容纳箱洞口的上方没有安置过梁,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消防箱的箱体将产生形变,最终可能导致消防栓的箱门无法开启的情况。第二点是在一些建筑面积较大,施工难度大,结构和建筑功能复杂的施工工程,常常忽视了不利于消防栓的水压的标准,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水压测试,施工单位对其方面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次要地点的消防栓水压不够。在进行地下的室外消防栓以及地下室的水泵接合器的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将前后两者的位置调换,有的施工人员因为疏忽进行多次安装。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进行时应该有严于律己的精神,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遵守相关的规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二、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措施分析 1、要注意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讲求实效,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建设单位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把好工程设计关、工程施工关、工程监理关等各个环节,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 1.1 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规、法律,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 1.2 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监督,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和协作,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部门同意,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应从源头上杜绝。 1.3 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对社会单位的负责人或法人代表进行培训,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重点是《相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法》的学习,应履行的职责应给予明确,使他们对消防工作能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来。 2、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加强管理对有关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筑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和安全监督机构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查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应得到彻底扭转。定期检查,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不按图施工消防设施、对擅自改变建筑结构的责令限期进行改正,逾期不改的施工应处以高额罚款,并依法停止,对消防法律的严肃性也用此来进行维护。应做好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要求施工单位抓紧对损坏的消防器材、设施进行整改,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3、要加强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及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验收人员只能通过外观或现场对竣工后需要验收的消防设施工程做出水测试,水量和水压也以此来判断是否合格,深层次的检测检验无法进行。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强,保证质量,在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相应的检验报告而后做出,以使各项位于建筑物内的消防系统得到提高,以加强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作用可以真正的发挥。必须经过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的消防产品、消防设备及管材在建筑物中才允许被应用,相关单位的检测合格报告也要予以提供,而且该报告与最新通报的时间应在时间上相符。 4、有关施工现场安全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应及时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应首先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和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健全和责任的落实,这样才能使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行动上应规范施工作业,禁止随意动火、动电,作业应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结束语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在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下,建筑物使用者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做好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和保证。施工人员在进行消防施工的时候,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质量要求落实际行动中去,以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也将在未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谈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 【摘 要】:在我国建筑领域,建筑的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除了要体现科学合理性之外,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实用性。低技术化施工是当下和未来社会生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作为耗材量巨大的建筑工程行业,其中给排水与消防工程的潜能非常大,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对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中各种管网实施优化控制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作者将对我国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消防工程;技术控制 引言 新时期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控制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其中涉及的六大环节、三个阶段、两个结合是一个有机整体。给排水欲消防工程设计成功与否对建筑的安全关系重大,而施工管理、给排水与消防设施的落实也非常重要。此外,施工阶段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也是给排水工程安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建筑工程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控制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结合最初的工程资料,通过现场监测获取相关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分析最终明确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控制方案,并多方位地对获得的信息实施整理和分析,以此判断建筑运营状态以及安全性能,再反馈到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网络内容中去,优化和改进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任务,并保证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在建筑今后的运营中使用安全。 一、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认清建筑给排水系统任务,区域性控制 我们知道,对于普通住宅建筑而言,内部排水系统的主要任务大多是将生活污水并排到室外,保证室内生活用水卫生环境。普通住宅生活的排水系统大抵都是采取雨、污分流制。从时代角度来看,如今,对于生活排水系统设计,开发中水系统无疑是一项未来排水系统的新趋向,所谓的中水系统就是把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而海水淡化的成本明显要高的多。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可见,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中,认清给排水任务,实行区域性控制模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2、楼层分区供水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 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可根据城市规模的大小合理地设计给水压力,并利用给水管网的压力采取一定的分区给水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二次加压带来的加压能耗。按照楼层高低的不同划定分区,一般设计低楼层可采取供水管网直接给水,高楼层则采取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进行余压加压供水的方式以取代以往的增压给水方式,具体楼层分区可依实际情况而定。由此可见,这样的给水方式既能做到保证居民用水,又能做到对水资源的节约。 3、变频调速水泵的利用 我国高层建筑一般都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的方式,然后又水泵将水加压送水到高位水箱,通过向下供水,为居民生活提供用水。但是,这种供水方式通常都会设置一定的减压装置,主要是为了能够避免水压过大的情况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了达到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居民用户供水,并采用调节供水速率的方式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流量调节,从根源上可以控制供水耗能。而且当今变频调速技术愈来愈发达,利用变频调速水泵供水更突显其节能的优势,因此在变频调速水泵被利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当中的意义非凡。 4、开发利用给排水工程的中水系统 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而海水淡化的成本明显要高的多。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建筑物中水主要是特指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的生活废水、雨积水和冷却用水等经过后期处理的可二次利用水。由于中水系统对于居民用水量浪费严重的情况有十分明显的效用,而其系统具备使用时间比较均匀、处理水质较好和稳定等优势,因此中水系统被利用已经俨然成为城市居民给排水设计的一项关键内容。 二、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主动消防控制技术 (1)、自动报警系统设置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以往建筑不能跨越的障碍,如今运用新技术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解决。如今在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中,每一楼层都会设置漏电火灾报警装置和,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帮助,从远程的电磁感应装置中可以轻易地接收声音信号。此外,防火门控制系统能够在火灾突发的第一时间发出指令,并自动关闭防火门,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2)、消防给水设置 在我国建筑的相关规范中,一般对于建筑体积超过5000m3的建筑,都要设置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由于一般的建筑耐火强度较低,原则上都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系统,对于建筑面积较小的建筑,可以采取局部自动喷水系统。 如,储水池的设计应保证池内储水经常性流动,不得出现滞流和死角,以防止水质变坏。储水池一般应分为两格,并能独立工作,分别泄空,以便清洗和维修。生活或生产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水池时,应设有消防用水不被动用的措施,如设置溢流墙或在非消防用水水泵的吸水管上,在消防水位处设置透气小孔。 储水池应有严格的防渗漏措施.以防储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消防水池容积超过500m³时,应分成两个。储水池宜布置在地下室或室外泵房附近;储水池应设通气管。室外储水池通气管的设置高度一般为0.7~1.2m,通气管的直径一般为200mm,通气管的位置及数量应与储水池的规模、特点相适应。储水池的水位信号应能反映到泵房及消防控制室。穿越储水池壁的管道应设防水套管。储水池与建筑物贴邻设置时.其间的穿越管路应采取防止因沉降不均而引起损坏的措施,如采用金属软管、橡胶接头等设施。寒冷地区的储水池应采取保温措施;室外储水池的结构设计还应考虑池顶荷载和抗倾覆等因素。室外钢筋混凝土储水池的设计可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储水池内应设吸水坑,吸水坑深度不宜小于1.0m。 2、被动消防控制技术 (1)、防火间距的确定 我国建筑相关规范中,对建筑间的防火间距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防火间距应该按照相邻建筑外墙的最小距离计算。如果相邻建筑之间的外墙不存在任何门窗洞口时,防火间距最小不低于4m。 (2)、建筑层数及防火分区面积 由于建筑的受力限制,通常乡镇建筑一般不会超过3层。对于不同层数的建筑,其防火分区面积和最大允许长度国家都有相关规定。比如在设置了自动喷水系统的木结构旅馆建筑中,每一层楼的最大允许面积、长度要按照相关规定增1倍,局部设置自动喷水系统时,所增加的面积则应该按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 (3)、建筑防火构造要求 在建筑结构的面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施工人员应该增设挡火构造,从构造上阻断火焰、烟气和其他高温气体在构件上的传播。一般我们依据火焰和烟传播的规模与方式,将挡火构造分成横向和竖向两种。这两种挡火构造都可以阻挡火焰的蔓延,并且通过构件上的开孔,可以阻止烟气在不同构件之间的传播。 (4)、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对于高层建筑构件,国家在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上都有严格要求。比如说各种构件以及空间所要填充隔热、吸音、保温材料时,这些材料的防火性能不能小于B1级。房间内的吊顶、墙面、地板、采光窗等所使用的材料,防火性能不能低于B1级。防火石膏板也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并符合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 此外,施工单位按防火分区编制调试手册(方案),详细说明系统中联动装置位置、名称、代号、数量及其间的逻辑关系,该方案是编程的依据,其位置、名称、数量、代号及其间的逻辑关系应清晰准确。监理应仔细研究合规性与合理性。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着用户的生活质量。如今,管道渗漏、堵塞、跑水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地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开展施工控制工作,无疑是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以为,在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施工阶段,除了要把“统一管理,两级集中”的概念融入控制目标中外,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全方位地掌握和理解每一个管理细节问题,以端正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给排水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来,才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详细分析了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举措。 关键词:消防;施工;问题;对策 消防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防工程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指出了现阶段消防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 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存在问题 1. 给水管网方面 1.1 偷工减料,用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 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一方面塑料给水管道耐压性及耐腐蚀性较差,使用寿命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火灾,高温会使得塑料给水管道发生严重变形乃至损毁,引起管道损坏,将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 1.2管网安装应采用螺纹、沟槽式管接头或法兰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为数不少的工程为图方便和少花钱,对镀锌钢管未采用螺纹、法兰等连接,而是大量焊接,破坏了镀锌层,使钢管抗腐蚀能力下降,降低使用寿命。 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lO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经检查无渗漏,则严密性试验为合格。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压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稳定3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而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泄漏为合格。为确保管网的强度,应安装给水管道支、吊架及防晃支架,但许多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如有的工程中防晃支架、管道支、吊架安装数量少,在管道改变方向时,未增设防晃支架等,造成安全隐患。 1.3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管道与套管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结实。许多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管道套管设置,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当建筑物的结构发生正常变化时会使管网遭到破坏;二是套管与墙体或楼板之间未进行封堵,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成为窜火的通道。 2 消火栓方面 2.1在实际施工中,暗敷于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方未设过梁,消火栓箱直接承受墙体的压力,导致箱体变形,箱们开启不灵活;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用气焊割孔,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或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 2.2 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安装泄水阀。另外,因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往往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 另外,一些无法满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建筑,在施工时,常按高压消防给水进行施工。在二次装修过程中,一些装饰物遮掩了消火栓,箱门的颜色未与箱门四周的装饰物形成明显区别;有时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安扎,接口处未安装卡簧,导致试水时接门和水带脱落。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 3.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100mm时,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当通风管道宽度大于1.2m时,喷头未布置安装在通风管腹面以下,并且在涂刷、粉饰天花时,将涂料喷洒在喷头上。 3.2部分工程喷淋系统甚至未设置末端试水装置,部分工程喷淋系统的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公共走廊处,附近没有排水管或地漏,造成在监督检查时无法试压或在试压过程中流出的水无法从排水系统中迅速排走。 3.3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火灾发生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从而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迅速蔓延;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致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而存在隐患。 3.4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施工时经常忽视和未做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 求。另外随意改变消防给水管的位置,未设置逆止阀,在给水管道上加设不必要的阀门和本来一备一用的消防给水管只设置一个,导致安装后,无法保证正常消防用水量或发生火灾时水箱不能及时供水。 3.5 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发生火灾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所发报警声响不能被相关人员及时发现,造成不必要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方便关闭水源控制阀和维修检查。 二、解决问题的举措 1.加强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管理人员水平。重点加强对《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应履行的职责,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消防工作。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3.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制度,使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工作制度化,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故障和故障隐患,并及时排除,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门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日常维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抓落实。 4.强化社会审核力量 一是逐步推行消防部门审核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方式,分化消防部门既进行审核又进行验收的不受监管的责任问题;二是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 三、结语 正确认识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对于消防工程行业管理的加强、消防工程市场秩序的维护、火灾危险隐患消除和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证、以及消防工程行业建设的发展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浅谈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若干通病 【摘要】建筑防火,是建筑的防火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本文结合多年的建筑消防施工经验,对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分析研究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筑物的广度、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消防供水的可靠性、用水的安全程度等方面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除了在设计选择、材料设备等方面外,需要保证施工安装的质量。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直接受到施工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 1.材料选择与耐火等级 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1]。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通病 2.1 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的通病 室内消火栓压力及安装不符合要求。首先,在砖墙内有些暗敷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没有过梁,箱门开启会因箱体受荷载作用变形而导致不灵。其次,随意改变预留孔消火栓箱底位置,用气焊割孔,导致消火栓的墙面与栓口安装后设置出水方向不能成 90度;水带由于与周围距离过小,消防水带不能安装到消火栓上,形成弯折。最后,虽能满足结构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的建筑物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消火栓水压要求却忽视了此不利点。为使得消防给水的供水可靠性增强,消火栓在最不利点水压满足要求的同时,此不利点消火栓水的要求也要考虑[2]。 消火栓箱及其附件出现问题。装修材料颜色在装修过程中二层箱门的颜色与箱门四周的没有明显区别,消火栓箱被装饰物遮掩;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扎接,卡簧未在接口处安装,试水时接口和水带会脱落。 2.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的通病 (1)由于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要求会造成火灾时使火势因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而迅速蔓延;若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则消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当管子公称直径≤100mm 时,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当公称直径≥50mm 时 的管子,每段配水管、配水干管设置防晃支架,并不应小于1 个;应采用螺纹连接进行管网安装,公称直径>100mm的管子可采用法兰或焊接连接,防晃支架应在管道改变方向时进行增设。 (2)水力警铃未在公共通道或者值班室的外墙上设置。通风管道宽度大于 1.2m 时喷头未安装布置在通风管腹面以下,并且喷头上因粉饰、涂刷天花时会被喷洒涂料。则系统不能及时动作或缩小保护范围,这样火灾发生时十分危险。 2.3消防工程在给水管网方面的通病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管网试压分强度试验和试漏检修两步进行。试漏在稍起压或常压状态下进行,强度试验分试验压力和工作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有些工地试漏只对管网进行,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严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应在管网安装完毕后进行。试验压力对于消防给水和生活给水管道,为管道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大于 0.6mpa。管网强度试验在试验压力下 10min,不大于 0.05mpa 压力降便视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无渗漏则试验为合格。当设计工作压力≤1.0mpa时,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不低于 1.4mpa,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1.5 倍;如果设计压力﹥1.0mpa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该工作压力再加 0.4mpa。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管网水压强度试验是在试验压力下稳定 30min 的为合格。进行水压严密性试验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设计工作压力即为试验压力,稳压 24h,无渗漏为合格。 (2)由于受热后塑料管道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管道损坏,无法及时扑灭和控制初起火灾,消防用水将无法输送[3]。而实际建筑物内消防给水管道与塑料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也常出现,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现象个别存在。塑料格栅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塑料管道会损坏,产生泄露,消防水压和流量的需要无法保证。 3.措施分析 3.1加强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及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 验收人员只能通过外观或现场对竣工后需要验收的消防设施工程做出水测试,水量和水压也以此来判断是否合格,深层次的检测检验无法进行。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强,保证质量,在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相应的检验报告而后做出,以使各项位于建筑物内的消防系统得到提高,以加强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作用可以真正的发挥。必须经过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的消防产品、括消防设备及管材在建筑物中才允许被应用,相关单位的检测合格报告也要予以提供,而且该报告与最新通报的时间应在时间上相符。 3.2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加强管理 对有关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筑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和安全监督机构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查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应得到彻底扭转。定期检查,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不按图施工消防设施、对擅自改变建筑结构的责令限期进行改正,逾期不改的施工应处以高额罚款,并依法停止,对消防法律的严肃性也用此来进行维护。应做好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要求施工单位抓紧对损坏的消防器材、设施进行整改,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结束语】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建筑消防系统隐蔽工程的不规范,消防系统总体功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等问题。施工、建设单位不按国家消防规范和经批准的施工图纸施工应坚决杜绝;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全过程都应进行及时的跟踪,禁止擅自改变消防设计、降低技术标准要求等现象的发生,建筑施工违规违章行为应得到严厉整治。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实践 【摘要】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资源性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生产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产业。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经济财产。近几年,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国家和煤矿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管理理念,并通过安全管理实践分析总结了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1前言 近几年,由于受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并不容乐观,我国的煤炭规模企业年利率逐渐下降,尽管在我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是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仍然是举步维艰,越是在这样严峻的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越应该稳固人心,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确保矿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以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虽然国家和煤炭企业也采取了不少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但是还是会有瓦斯爆炸等惨烈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生产安全管理质量,尽量避免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煤炭企业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策略,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1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转型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尤其是我们生产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煤炭企业,有的企业领导被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所困惑,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大大减弱,以至于煤炭企业的其他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2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及环境条件不达标 我国的煤炭矿区大多数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地理环境较差,并且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本来自然的安全隐患已经比较大,再加上在安全生产技术上比起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更加大了安全隐患的系数。另外,煤矿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老化以及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落后也会给煤矿生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2.3煤炭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不到位 首先,我国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管理体制还不能与国际接轨,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再加上煤炭企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的力度不够大,甚至缺乏安全生产监督的意识。其次是我国的多数矿区分布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煤矿产业成为当地政府和公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煤炭产业受到地方的保护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再次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等到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在进行事故原因的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来说已经是为时已晚。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分析 3.1煤炭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的提出 煤矿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无不隐藏着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只要我们做好足够的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就能够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绿色象征着环保、安全、健康以及富有勃勃生机的生命力,为了能够增强人们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意识,把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更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心中,提出了绿色管理理念。在煤矿生产的采掘、运输、通防、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中的相关的设备设施都要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实现绿色管理理念的推广。 3.2煤炭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煤炭企业管理者要想及时预警煤矿生产的井下作业安全状况,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井下安全状况评价考核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绿色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矿工的专业操作状况、事故隐患的预警状况、环境安全隐患分析状况、绿色安全管理状况等。 4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研究 4.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给煤炭矿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传播煤炭企业多年以来在实践中总结的安全隐患预警经验和专业的煤炭企业安全预警知识。发现煤矿生产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并排除,煤炭企业所有员工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程进行操作,坚决杜绝自作主张,随意作业。 4.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带头履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于违法违纪操作的人员要进行严惩。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要对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工具等及时进行检测检修,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第一时间排除。企业领导要定期针对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会议研讨,不断完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制。带头履行企业规定的各项安全行为。 4.3强化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加强自我完善约束制度,细化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管理内容,使每个人都承担起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共同营造绿色安全管理环境。 4.4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在遵循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加强煤矿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重点保障安全检测和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作为我国规模庞大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的煤炭能源需求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再加上煤炭生产的特殊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何更好地做好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煤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快改变煤炭企业发展现状是我们煤炭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振环 李杰 李彬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东滩煤矿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信息网络技术对煤矿安监生产管理的应用 摘要:在煤炭安监生产管理中,采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将煤矿不利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保证煤炭安全生产的同时,还能使得质量得到快速的提高。做到安全第一,预防第一,通过计算机安监技术的实施,使得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提升,作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必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将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技术加以高效运用,形成煤矿的安检生产科学合理有序的安全管理秩序。 关键词:安监管理;信息技术;煤矿;生产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利用,包括延续到消费领域,煤炭一直处在龙头地位,社会各界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对于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始终处在被淘汰的范畴。作为煤矿生产以及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视,抑制围绕着煤矿的安全事故展开[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营,如今的煤矿生产安全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正在向着智能化和灵敏化的进程方向进发,甚至将覆盖未来的煤矿安监系统。将传统的落后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彻底颠覆,这是我国煤矿生产未来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1煤矿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1.1智能化矿井生产 从当前国内煤矿井下生产智能化程度来看,煤矿生产和安全监控纳入到信息化和现代化系统中,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是技术性的颠覆,对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予以了提升。每个环节均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改造,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不能齐平,但也十分接近。很多管理已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机械化。在运输、采掘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智能化管理的运作整体,但又相互独立运行。这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矿井的综合智能化系统的结合,使得矿井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劳动力不需要使用过多,就能将生活效率加以提升,这就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到机械智能自动化产业的体现。 1.2数字化的生产环境 在发生井下紧急事故的时候,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应急措施加以科学化、快速化、合理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平台,将灾难情况下的探测技术和设备、视频系统等,调动起来,例如数字化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视频系统等,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快速组建起来。将煤矿安全作业规程和安全生产调度整合为数字化生产环境。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来进行事故的处置,得到高效快速科学的处理效果。 1.3数字化企业管理 借助计算机管理数字化平台,地面的中央调度控制室,也能够控制和监视所有的矿井的设备和环境,将运输、销售、设备、财务、资金等等核心的业务管理数字化以及办公智能化、煤矿数字化管理,以企业内部外部网站的形式加以运行。从管理到生产,人员的信息通过系统可以快速了解,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生产经营将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精简后的数据被分析和整理,以可行性报告的形式呈现到决策者的面前,达到煤矿企业的管控一体化建设的目的[3]。 2数字化煤矿安监生产管理技术应用 2.1实时矿压监测 对于矿井的矿压进行实时的监测,将系统的工作过程,运用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处理的方法,将井下额分站的信号予以采集、收集和转换处理,传到地面的计算机系统中,然后再传送到设备粒。将多台矿压的传感器集中和连接起来,设置采取区的监测点,形成井下分站的信号传输架构,通过信号传输,媒体的传输设备,包含调制解调器和通讯电缆,将各个监测点收到的矿压监测值等参数进行调用和显示,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历史资料、重要参数,看到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同时,如果发生了煤矿的安全隐患,参数的监控系统可以在参数值超过限定值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报警,将紧急处理状态加以转换,提高安全预警的同时也及早地排除隐患。 2.2通风系统实时监测 瓦斯爆炸严重损毁着煤矿的安全,给井下工作人员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采用瓦斯实时监控,能够将系统的结构和矿井的通风网络进行检测。两个监测系统可以加以整合,形成新的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仿真和模拟,通过煤矿的矿井通风网络安全性评估,模拟通风系统,动态地将矿井的通风系统加以实时的监测,不仅可以提高通风网络以及瓦斯的检测力度,也能在灾难发生的过程中快速形成就在的决策,并且将风流加以科学的控制。瓦斯一旦超过预警值,危险的发生就会是一瞬间。 2.3瓦斯实时监测 进行瓦斯的检测,必须将地面中心站和传输设备井下分站的组成加以调用,形成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系统,传感器中包含了温度、负压和风速传感器,还包括了一氧化碳、瓦斯传感器等,能够将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加以组合,一旦检测的参数值超过了限定的数值,系统就会按照实现设置的预警值进行自动报警,当自动报警装置转换到紧急处理状态后,现场的数据将会把有问题的参数加以量化的显示。历史数据和正常数据将被智能化系统加以处理和对比,分析系统对现场的紧急状态加以处理,现场的环境加以分析,然后将超过预警值的部分加以显示,提供事后分析的依据,将涉及到改造和环境优化的参考数据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了可行性报告,内含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分析,为决策者的正确决定提供帮助。 2.4煤矿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对于煤矿信息的数字化平台的开拓,应适应煤矿数字信息的发展要求,将网络时代的特征体现到煤矿交易和管理系统中,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化平台的运作,煤矿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地交易,煤矿的营销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营销供应链增加了网上营销这一渠道,网络销售的链条不仅能够将市场的利润等加以快速的计算,还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使用和协调,最终实现互联网经营的营销的就爱狗,互联网营销,突出的是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展现了产品的竞争力,将营销区域划分为若干块,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建成网络经营分块销售的架构。 3煤矿企业网络信息安监技术的发展前景 (1)煤矿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的管理,通过煤矿企业的运营,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集团企业战略,数字化信息系统在资本运作、集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进步。规章制度将被更加严格地落实,安全管理水平将采用高新技术的形式,被进行规范和治理,隐患将被排查,生产过程将被强化,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加以设施。各级部门担负着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督和管理的责任,监察部门将对安全生产进行严肃的专项整治。(2)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的统一化管理被提上日程,数据集中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数据价值,改进营销决策水平,促进企业的业务管理日趋科学化。(3)对煤矿的生产安全的管理始终是煤矿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对瓦斯、温度、井下运输、顶板压力、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上,因此,依托信息网络,将安全生产信息进行联网,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生产信息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 4结语 煤矿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的技术应用,不仅是各种仪器设备的更新,也是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现代煤矿企业管理要保证信息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还要采用培训手段加以拓展,技术的转化将促进行业的进步。未来煤炭行业的管理必将更加科学和完善。 作者:王建 单位:陕西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重大,但是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却不断地有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并且有的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就主要针对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生产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煤矿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而人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加大,这就说明安全行为管理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管理。 一、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 行为安全管理可以对预期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规范和纠正,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控制,进而促进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应用。一般来说,安全行为管理对于生产员工的参与更加的注重,通过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意识,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规范、不合理、不严谨的错误行为,并且还可以对生产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预测和监控,加强对于整体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 二、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安全管理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工作时,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小组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安全责任,并由组长组织行为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行为和规定,以此来规范和维护整个小组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按照行为安全管理的程序来对煤矿的开采生产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对整个开采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分析,掌握煤矿生产中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并提交有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另外,想要使得安全行为管理能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取得最好的成效,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应当在平时的煤矿管理工作中加大对于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对于煤矿中遇到的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不断地改进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施工氛围。 2、行为安全管理在安全观察阶段的应用 想要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加大安全观察的力度,及早的发现危险因素并且对其进行规避。首先,要减少煤矿开采工作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要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明确,并且通过对工作环境以及人员心理素质的观察,加强人员的可度量行和可控性,从而根据这些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其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组长及班长需要定期的进行煤矿安全交流学习,积极向基层的员工传达行为安全管理的相关细节,不断的加深煤矿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能够保证煤矿基层工作人员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的掌握。最后,要将管理人员观察所得的工作环境、施工设备以及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等资料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合,在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统计,加强管理人员对行为安全管理的了解。 3、行为安全管理在生产阶段的应用 想要切实有效的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工作一定的组织和预防工作,对于煤矿开采生产阶段来说,生产中的操作人员、机械设备等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工序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矿生产的关键工作,因此,对于工序的安全管理则是严格按照施工操作的标准进行煤矿的生产,且相应的工作人员对于材料、机械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过程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煤矿开采中的事前控制,即对于生产中的动态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在事故还未发生之前就及早的发现并且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除此之外,在煤矿开采工作工序管理中,控制生产工序的要素可以有效地将事故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从而消除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现在的煤矿矿井的设置都是环环相扣,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会对后续的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将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安全行为的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煤矿开采工作受到影响,从而才能够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建立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制 由于煤矿的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想要提高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这样能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相关部门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可以使得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煤矿的生产工作,即可以有效地调动煤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安全行为保障制度还可以对职工进行相应的行为约束,避免其因自身的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安全行为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煤炭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行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煤矿的安全开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煤矿需求,还能够加快煤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强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加强经营管理者在生产中的安全意识,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行为安全管理能够提高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度量能力和对于危险的判断和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谢丽明 单位:伊犁永宁煤业化工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受传统煤矿开采管理模式的限制,煤矿的生产管理工作一直较为疏散无序。要想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水平,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制定严格的煤矿开采工序以及操作规则,建立健全煤矿生产的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确保各项煤矿开采工作有序进行,提升煤矿开采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矿;生产管理;模式创新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想提高生产效益,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引进新型的煤矿巷道的掘进支护技术、煤矿开采工序,规范开采人员的操作,规避开采风险,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煤矿开采的生产管理。 1我国煤矿生产管理现状 1.1煤矿生产管理意识不足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管理者及生产者都脱不了干系,主要是由于对煤矿高危因素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就管理者而言,没有正视煤矿生产的管理问题,缺乏开采人员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的考量,始终将煤矿开采利润放在第一位,压榨劳动力,忽视了劳动最权益,其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工作人员以及煤矿公司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作为煤矿开采人员,由于自身维权意识不足,不懂得与管理者争斗,维护自身利益,再加上煤矿开采行业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方式,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存在为了效率而忽视质量的偷工减料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2]。 1.2煤矿开采缺乏合理的工作制度 煤矿开采行业是在不断发展的,各种机械设备以及生产工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由于管理者思想传统,不愿意花费财力及时间去更新工作流程,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因此一直以来我国煤矿开采业的技术水平都较为落后,管理模式也颇为陈旧,影响到开采效率,同时无法有效保障开采人员的安全。煤矿开采工地管理混乱,缺乏既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导致工作中出现较多的漏洞,遇到问题易出现分歧,个人有个人的工作方式及操作方法,是造成生产安全的一大因素。 1.3煤矿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应用到的机械设备在不断更新,然而管理层却忽视了管理模式的收稿日期:2016-10-18作者简介:王丽娜(1980-),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现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城郊煤矿企管科工作。更新,仍旧采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因此很多由于技术及设备更新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此外,管理人员水平较低也是制约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煤矿开采企业忽略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导致管理者自身都不熟悉新进设备以及工序,自然无法管理其他开采人员。 2创新煤矿生产管理模式 2.1以人为本,加强煤矿生产管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注重生产人员的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从煤矿巷道的掘进支护、到煤矿开采,都将开采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避免过大的劳动强度,造成开采人员因过度劳累过度而生病。除了工作安排的科学制定,还需要通过配置完善的安全生产设备,来保障开采人员的安全。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粉尘较大,环境阴冷潮湿,防尘设备以及保暖除湿设备能够降低开采人员肺部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率,保障开采人员身体健康[3]。 2.2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规范生产意识 要想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水平,将制定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安全生产标准贯彻落实下去,就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导,提高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因此,必须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自己的操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工作,提升煤矿开采质量,提升煤矿开采的效益。在煤矿的生产管理中,必须加强规范生产宣传,通过制度来规范开采人员的行为,确保一切开采工作有序进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强制性,提高开采人员的纪律性。 2.3制定严格的煤矿生产管理流程 煤矿开采行业在不断发展,管理者应不断突破原有的管理理念,引进新型开采技术及生产工序,根据所经营煤矿产地的地质结构,选择合适的生产施工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掘进开采方案,根据开采人员数量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以及工作流程。不同的煤矿开采区的生产高危因素不同,因此管理者必须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例如不同路段巷道的掘进与支护技术,开采过程中的工艺及顺序.将制定好的工作流程告知所有的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确保煤矿掘进开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既定的规则能有效指导煤矿开采工作,避免因工作制度的不健全而发生的管理混乱问题。 2.4建立健全煤矿开采监督管理体系 再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执行力与落实度,否则只是一纸空谈。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保证各项工作流程严格执行,确保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必要时可以通过惩治违规人员的强制性手段来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在煤矿开采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以监督管理,以开采人员人身安全的角度实施人性化管理,解决以往煤矿开采管理中的漏洞与疑难问题,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确保煤矿开采效益。 3结语 要想提高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就必须综合分析影响煤矿开采的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创新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确保煤矿开采效益。 作者:王丽娜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煤矿行业一直都是高危行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整个工业技术生产的核心环节,只有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力度,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分析了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煤矿行业一直都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作者时刻面临各种危险,包括水、火、瓦斯、煤尘及顶板灾害,并伴随着其它各种威胁,许多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疏漏,虽然有关部门已加强相应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有违纪违法情况存在,因此,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结合当前形势,有针对地提出改进政策及改进措施方案,以便实现煤矿企业稳步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安全性,增加经济效益。 1煤矿企业现存的问题 1.1煤矿企业管理资源浪费 中国煤矿企业实行安全监管多头管理,管理力量相对分散,除中国负责监察各级煤矿安全的监察机构外,还设有各级市县煤矿行业监察部门,监察体系紊乱,监察管理职能不能落实到实处。各部门虽然有监察职能,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无权对违规或违法矿业实施处罚,使地方监察力度低下,安全监管效果差且管理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在实际探访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忽视安全生产环节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仅是表面形式,甚至有随意设置的情况出现。 1.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煤矿产业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且工作强度大、薪酬低,多数高学历人群不愿到矿业工作,这就造成煤矿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断层,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具有煤矿专业知识的人才比例小,且无法入井工作,从业人员多数为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者,一些煤矿甚至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及通风系统图就直接让工人们下井采掘,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员工人身安全[1]。此外,领导层面也缺乏煤矿专业技术知识,只重视经济效益和自身利益,忽视煤矿安全生产环节,导致矿业安全管理失控现象时有发生。 1.3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部分煤矿业主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凡事以利益为重,无视政府监管工作,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对相关机构下令的停产整改指令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导致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屑一顾,违章指挥,更有煤矿业主对职工提出的安全隐患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强行让职工下井作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随意开采,违规采矿,造成矿井安全管理失控,安全事故频发[2]。 1.4职工素质不高薪酬偏低 由于煤矿行业的高危性和劳动强度大的特点,从业人员一般是学历低、家庭经济困难、农民等弱势群体,且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煤矿招工难的现象,国有煤矿企业降低标准大量招收农民工,虽然这一措施解决了当时招工难的问题,但也导致煤矿行业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的现象,且延续至今。部分企业忽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不愿投入经费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此外,煤矿行业劳动报酬相对其它行业较低,近年来全国国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人均收入不足2×104元,且高危工作津贴和福利制度不完善,不利于调动煤矿工作者的生产积极性[3]。 1.5相关的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政府及地方相关机构对煤矿企业安全监察工作不到位,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缺少有效监督,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没能做到明确规定,部分监察机构或部门甚至出现贪污腐败及渎职现象,使监督机构没有履行自身应尽职责,忽视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部分企业安全设施简陋,安全管理制度如同虚设,也没有制定相应安全规章制度、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造成日常采掘煤矿工作中仍然存在违章行为。 2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的措施 2.1整合煤矿企业监管行政资源 整合煤矿行业监管行政资源,明确各级监察机构监管职能,落实监管工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强化煤矿安全监察职能,政府应加大监察力度,完善各级监察机构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部门对煤矿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将重点放在基层,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2利用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 煤矿企业应加大经济投资,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也可以采用合作办学方式,委托煤矿大中专科院校培养企业职工,加强培养煤矿企业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采取定期定点培训方式,提升井下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煤矿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接受教师与学生到矿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派出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国家应利用教育资源,给予煤矿企业和委托院校经济和资源上的优惠,大力推进煤矿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抓住机遇提高薪酬,留住人才。 2.3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 在煤矿作业前,企业负责人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工作,强化和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培训员工的同时也要培训煤矿经营者,提高经营者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及抓安全工作的能力,企业应搞好“一通三防”工作,严抓瓦斯、煤尘、透水等隐患排查工作,同时做好通风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坚决予以停产整顿,积极稳妥地配合政府监察机构工作,做好排放工作不污染环境,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 2.4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薪酬 随着中国煤矿业发展,采矿难度越来越强,地质结构不稳定使矿井崩塌的可能性提高。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制订更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安全意识,并严格检查培训成果,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和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员工培训效果,对新员工和改变工种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未通过者严禁下井作业,一线员工必须达到标准才可参加工作,以有效控制安全事故。 2.5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制法规 提高煤矿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实施煤矿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健全相关法制建设,加大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力度,形成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并强调执法人员的职责范围及部门建设,坚持中央的规定,严格执行达到标准,真正落实管理权限的法律职责,尽最大努力控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和漏洞,用法律法条保障煤矿安全生产[5]。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工业生产中最核心的环节,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全面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企业应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狠抓职工生产安全意识,积极开展相关安全技术培训,从根源上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应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整顿或关闭不良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为促进煤矿行业安全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和环境。 作者:周志翔 单位: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研究 摘要:对我国非煤矿山而言,安全生产是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也是项重要管理内容。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开采技术;安全保障体系 1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开采技术混乱 矿山开采技术混乱是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非煤矿山在进行开采时缺乏详细开采设计和方案,有些具备开采设计方案的再开采时也完全不照方案要求进行。集中表现在超量开采和越界开采上,有的非煤矿山在取得开采权后并未自行进行开采,而是将开采权非法转交其他承包人进行开采,对承包人开采资质审核极其不严格,导致无证开采和滥采现象泛滥,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1]。 1.2矿山布局不够合理 非煤矿山在布局上也存在不合理问题。非煤矿山在布局时并未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很多大矿小开,无疑对资源是极大浪费。近年来经国家专项整治,许多不符合开采资质的非煤矿山被关停,但现阶段仍存在为数不少的布局不合理的小型非煤矿山,这些小矿山大多存在开采技术不规范,严重浪费资源。针对小矿繁多问题,国家采取“合小为大”政策,实际整合中也是困难重重。 1.3开采管理难度大 当前对非煤矿山开采管理存在较多阻碍因素。有很大部分非煤矿山业主对国家政策认识十分不到位,他们大多认识不到国家对矿山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采取十分狭隘的观念,直接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另外有些业主会主动进行非煤矿山开采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但因办理时间长、程序较复杂,很多业主会采取边办理边开采方式,使矿山生产长时间处于合法与不合法尴尬境地。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2.1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是一项所有工程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做好安全工作,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工程项目实施,对非煤矿山的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刻不容缓。安全生产以责任制为核心,这就要求在生产工程中,工作人员要把安全意识深入内心,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相关部门也要常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和设备正确使用的培训工作,对设备定期维护和更新等措施,来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非煤矿山生产是项涉及到众多生产人员的大型系统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好机构以及环境等和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因此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培养专业性和有足够经验的监管人员是必要的。监管过程中不仅要明确岗位责任制,还要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考核,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应用作用。在非煤矿山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其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为飞煤矿山生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建立持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非煤矿山生产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参加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来说的,相关部门要据实际情况,总结正确生产经验的同时,规范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指定健全的奖惩制度,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强化安全文化建设。除此也要定期指定不同生产人员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全员参与,互相交流,提升安全生产在工作人员心中的分量。 2.2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非煤款山的发展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抓管煤矿生产的党政部门要建立相应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宣传与教育,高度重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做到群防群治,并结合生产过程中个环节的特点进行改善。各级领导、组织也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以安全为核心,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建立完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本质安全管理:非煤矿山生产本身的风险性极大,且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已逐渐面向淘汰,风险的类型也在发生的变化,我们只有积极的探索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及途径,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更加全面的去推进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质量。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特定性,但一旦发生却是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安全上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应急救援的机制,预防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全面快速的做出应急救援的措施方案以及全面控制局面,减少资源的浪费。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生产操作人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为非煤矿生产安全方面做到预防控制。 3结语 总结以上分析,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首先人员众多,且分散,作业程序也较分散,再加上生产环境足够复杂及恶劣,都会影响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着重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组织应急救援的预防策略,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要多做定期培训与考核,及时补充安全意识的培训,着力构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作者:周凯 贾彦州 单位: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造成了巨大的国家财产和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以供大家参考交流,希望能对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巨幅增加,使得煤炭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有一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安全工作,超能力违规开采。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使得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抹黑了我国的国际形象[1]。一次又一次的惨痛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告诫我们,加强煤矿的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不能马虎大意。煤矿企业在“国家监督,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监管格局下[4],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将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大国,同时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开采条件相对复杂,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灾害严重,地下水防治难度大,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新技术与新设备开发相对落后、中小煤矿多,这是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然而,深挖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煤矿企业重生产轻视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监督相对较弱才是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关键原因。我国煤矿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监督管理不力,使得在检查中的一些小隐患不收到重视,导致了一些不被重视的小隐患积少成多,不及时解决,变成了大隐患,导致事故频发。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为确保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平稳状况,为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必须要强化煤矿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要不断提高煤矿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这就需要煤矿的企业管理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2.2加强安全培训教育 由于目前在煤矿进行作业的人员有很多都是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的农民,为提高矿工安全意识,要加强煤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安全知识等,大力宣传学习安全理念,深化对安全工作的理性认识,突出抓好特殊工种、重点人物的培训教育工作,突出加强对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和思想教育,消除安全生产中的不良心理和不安全行为。同时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通过宣讲典型事故案例,使职工知道安全事故的危害和严重性。 2.3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作为高危行业,煤矿生产管理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制度是生产的基本准则,要全面推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领导在安全方面增加责任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可以安全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化,责、权、利要明确,增强其安全管理的责任心。另外,安全生产制度不只是建立的问题,还要防止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措施挂在墙上成为摆设,必须做好其执行和落实工作。 2.4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点还应重视现场的监督检查,做好现场状态的安全监督管理。煤矿企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形象,因此必须抓好煤矿的现场监管工作。抓好现场监管工作,必须规范矿工的操作行为,要将作业现场的监管工作常态化,不能只是阶段化的监督管理,应该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查找出现场的安全隐患,同时要针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消除整改,并进行安全教育。 2.5提高安全生产检查的水平与质量 全面提高煤矿的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与质量,根据煤矿自身特点,确定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以及重点部位,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检查,解决形式主义的现象,充分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可以及时的解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坚持做到检查、建立档案、整顿改革、监督考察四个方面,环环相扣,增加治理隐患的力度。同时,要有步骤地实施重点监管、专项监管、定期监管,把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发展到每一个角落。 3结语 安全是一种无形资产,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形象。煤矿企业一旦发生特大安全事故,不但抢险排险困难重重,而且可能因此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煤矿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煤矿和谐稳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因此,煤矿企业的管理者无论在意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的位置,建设和谐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作者:王静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较为系统,需要对人员素质、机械完好程度和生产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便使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之所以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其实就是为了对煤矿的生产事故进行预防。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预防煤矿事故为出发点。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2.1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构成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模块。利用该模块,安全岗的人员可以将检查到的安全问题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对安全隐患处理意见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是否得到落实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完成对安全问题的信息的综合查询,并且可以通过检测煤矿生产设备故障来防止漏电和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该模块可以利用传感器对井下各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然后将井下温度和瓦斯分布情况等参数传递给控制部门,从而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而一旦发生事故,该模块也能够对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正确记录,并完成对事故原因的查询和事故处理情况的分析[1]。所以,利用该模块可以真正了解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从而给员工的安全生产作业提供警示作用。此外,该模块也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井下作业监控管理 在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井下作业监控管理模块的设计,从而对井下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继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证。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人员的交接班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督促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完成交接工作,继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人员违规现象。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真实记录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此外,利用该模块也能够对人员进行定位查询。而在此基础上,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就能够及时掌握入井人员数量、身份和工作的位置,从而避免超人员入井和煤矿超能力生产的现象出现[2]。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利用该模块可以对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进行查询,从而为人员救助提供科学依据。 2.3生产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进行煤矿生产信息管理模块的开发。而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①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而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该模块,就可以进行生产过程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和人员信息的查询,从而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相应的控制点的查询和确认,则可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跟踪管理。②利用该模块可以为相关人员学习和查询煤矿生产的安全规章制度提供便利,从而使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生产问题的处理。同时,模块中也记录了煤矿所有的安全生产标志,并且记录了标志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信息,可以为管理人员了解标志的安装地点和使用情况提供便利。③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完成对煤矿安全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利用该系统进行安全综合报表的提供,也可以使煤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煤矿的总体安全情况,从而通过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3]。此外,根据模块中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了解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情况,从而通过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继而使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 3结论 总而言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井下安全问题的检测,并且能够在对井下作业进行监控管理的同时,进行生产信息的管理。所以,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作者:林颖 单位: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三标一体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应用 1国内煤炭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出现问题 我国的煤炭大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都存在着经营业绩不良的状况,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除却外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1.1企业职工多、工作效率较低。人员多是相对而言,实际上是具备相应素质适应岗位需求的人员少。 1.2管理粗造,管理的人员在思想上存在“差不多”的思想,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形象存在“大、笨、粗”。 1.3工程类设计以及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耗费和浪费。工程类设计项目的开展没有完整严谨的实验调研,工程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由于我国煤炭大型企业投资数量较大,风险和损失也相应扩大;第三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和材料的不爱护,原料、设备都存在严重耗费;最后设计工序的安排不够合理,财力物力的浪费较为严重。 1.4只追求过大产量,不重视产品质量。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煤堆多才能好说话的经营理念促使很多煤炭企业逐渐败落,甚至清查破产。煤炭的质量很差,不符合质标和环保要求,企业反而因此流失客户,造成资源浪费,损失极为惨重。 1.5投资过分追求规模,不讲求收益最大化。在企业的投资之前不做详尽的市场调研,,盲目性的进行企业投资,导致企业出现损失。 1.6企业组织的内部机构庞大臃肿。企业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仍遵循以前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上下级对口的层次设置,导致企业结构臃肿,职工效率却很低下。 2三标加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企业在生产销售中的执行力度很差,工作的效率较低,工人安全生产的意识较为淡薄,都是源于目标不明确,标准不规范。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仍然是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重点保证,是企业能够安全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进一步提高执行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企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实有效地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安全。从三标一体管理可以找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等级分析,并做到五落实即安全生产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落实具体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期限、落实复查时间、复查责任人,从而确保煤炭的安全生产。 3“三标一体”体系建设 3.1成立以矿级领导为组长,矿各级主管部门为成员的体系建设领导工作小组,下设体系建设专项工作组,主要成员组成由科级技术人员担任。另聘请行业类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3.2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的内部组织结构应当将矿级文件和上级公司的体系文件包括矿级文件以及基层的文件结构衔接,层次需要明确和清晰。 3.3编制针对质量、职工安全以及环境的一体化管理性手册,以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要素作为描述对象,制定经营管理方针,以及相应的目标计划和管理的具体方案。需要积极任命管理员进行相关一体化方案和手册的监督以及实施,在实施一体化的文件方案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以及各项工作编制该一体化管理方针手册,将质量、职工安全以及环境的共同点进行整合完善,参照标准条款的共性以及特点进行分类描述。 3.4质量、职工安全以及环境的一体化方针整合文件的编制需要充分地策划和考虑。不仅要充分考虑管理方针手册的介绍描述,还需要参考三者的标准以及相关性要求,实现与自身企业煤矿特点的结合,组织编制三者一体化的多层次性方针文件。 3.5相关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好体系运行前的动员和相关培训工作,组织所有相关人员学习质量管理机制手册;组织并且确定进行文件的编写以及调整,并且需要严格配备,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的可控性;内部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覆盖下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按文件要求运行并收集和保存记录;负责体系的运行监督检查与落实工作;反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包括必要时对组织结构和文件进行调整;管理者代表定期组织人员召开体系运行分析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执行“三标一体”体系的效果 某矿在执行“三标一体”体系的运行中,将GB/T19001的质管机制、GB/T24001的环境治理机制以及BG/T28001的职工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一体化整合,标准要立足于各自的质量生产因素,利用好PDCA过程中的循环经营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需要加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改进。从精准定位战略规划,严格工作流程,细化基础管理入手,把三标一体化管理融入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实现企业管理质的飞跃。 5结论 虽然“三标一体”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跨入现代信息化的领域中的一个机遇,但是,好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障,持之以恒。煤炭企业只有在不断地完善改进质量管理机制、职工安全管理机制以及环境治理机制三者间关系的实践中才能为煤矿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付兴林 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 所谓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利用煤矿安全生产要素,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益,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和集体利益不遭受到损失,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的提升。 2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三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关系,其中劳动者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发挥最积极的作用,是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工具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为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提供保障,推动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进程。在煤矿生产中,影响安全管理的环节及因素有许多。从煤矿安全管理过程来看,煤矿安全管理环节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煤矿生产前所做出的一系列作业计划、部署和安排;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及对出现事故的处理;煤矿生产任务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从涉及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人、物和环境:对“人”来讲,就是指职工本身及其意识和行为;对“物”来讲,主要有工程、设备、材料等硬件方面和技术、工艺、流程等软件方面;对“环境”来讲,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是指由装备、技术等构成的生产、作业环境,软件环境是指由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等构成的思想文化氛围。综观煤炭安全管理全过程,在“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煤矿技艺革新的积极推动者,煤矿生产作业过程的实施者,应急处突事故的帮手;“物”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工具,是被利用、被组织、被实施者;“环境”是人和物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第三位因素,是两者进行有机协调的承载物。我们只要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就能出效益。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的关系,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事关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主要载体。所谓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就是在遍及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以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把提高职工的素质、劳动技能、职工之间协同作业的能力,以及满足职工自身和工作需求,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职工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军,是内部因素,要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益,就应立足于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目标的最大化。 3.2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入手,达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提升的目的。 (1)强化对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宣传工具和一系列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职工对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职工深层次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安全与家庭之间辩证关系的意义,从而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和效益最大化。 (2)强化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升职工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加强对职工进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开采工艺》等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的考核认定,坚持职工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规操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3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保证。职工在自我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前提下,不仅应具备岗位职责的坚守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监督制约及奖惩机制,使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并一以贯之地照章作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同行。 (1)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和落实。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职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发挥职工的互纠作用,挖掘安全隐患死角,对发现的每一处隐患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风险共担,传递正能量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 (2)建立对职工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亲情感化、标兵和模范奖励等方式,使职工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共鸣。 4结语 在煤炭行业中,煤矿安全管理关系到每个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关系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只要每个矿工都能以主人翁精神,时刻牢记安全职责,坚守不安全不作业、煤矿安全生产效益和职工根本利益一致的信念,煤矿安全就能有保证,煤矿的安全管理效益就能实现最大化。 作者:闫惠溟 单位:山西高平科兴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煤矿机电管理的运用 1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及保存煤矿区内相关信息,实现机电设备的管理及设备运行安全保障,其系统主要由故障管理、维修管理、巡检管理、润滑管理、资料管理、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组成,煤矿企业生产过程、设备管理、工厂管理及决策支持实现数字化,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以工业标准OPC为基础,系统接口函数规范化,使用Web实时系统把煤矿区内所有不同类型的通讯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用矢量图形数据拓扑系统将自动的图形拓扑、矢量图形和实时显示等以绘制的形式生成生产监控图和分析决策图,在线监控煤矿工厂生产。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监控中如果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可以通过系统专家决策及系统恢复功能自动判断和恢复故障,并根据设备实际效能指数提出分析报告,以提高机电设备维修和保养水平。 2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意义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和保障设备运行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权限的形式明确分工工作人员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安全生产前提下整合故障管理、维修管理、巡检管理、润滑管理、资料管理、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高度共享机电生产相关信息,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降低机电事故发生的可能,而且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让机电设备的管理实现有序规范化。 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 3.1管理机电设备相关信息 收集管理机电设备相关信息,并反馈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以供工作人员查询管理机电设备信息,提高信息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之一。在引进新机电设备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设备的厂家、参数、检修时间、换油日期及故障的查找等信息记录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实时更新,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管理系统会根据所录入的信息及时提示管理人员维护和保养设备,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要输入故障情况,系统会帮助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及处理故障的效率。 3.2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 机电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关系着煤矿区内生产施工的安全性,一旦机电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情况并未能及时发现解决,则会给煤矿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传统方式是由检测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如敲击、目测和触碰等检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但是这种监测方式并不能全面检查出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如设备电缆、电路温度出现异常、设备轴温、高压开关柜里的道闸温度过高等,这些部位的异常传统监测方式无法检测到,不仅如此,设备因磨损或过度工作造成的事故传统监测方式也无法及时检测出来。因此,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使用便格外重要,现如今机电设备中都会安装传感仪器,如高压开关柜中的无线测温装置可实时监测开关触头温度,当触头因接触不好发热时,装置会发出警报,提示管理人员检查、维修;钢绳芯输送带电磁在线X光透视综合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输送带内钢丝绳芯锈蚀、断绳、接头抽动、镀锌层老化等工况的高速、在线、无损监测,最终打印文字报告并可实现局域网数据共享。快切装置能在线监测煤矿双回路电源,当一回路发生故障时,能提前预判失电,并快速、正确地合上备用进线开关,使得煤矿负荷不停电,保证供电的连续性,有效防止因停电造成的停风、瓦斯超限等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生产“零停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可对煤矿重要负荷(如风机、水泵、皮带及井下各区域的气体浓度)实现在线监测,并通过网络汇集于调度指挥中心,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协调、指挥矿井整个生产系统。例如:有一煤矿2013年1月1日7:22:28发生主通风机双停事故,地面运行的2#主通风机发生负载过流跳闸,通风机房值班人员发现2#主通风机停止运行,立即人工切换至1#主通风机,在1#变频柜操作,合QS2隔离开关发现合不上,没有时间检查合不上闸的原因,于是查看2#风机的各项监测数据均正常,果断决定启动2#主通风机运行。经调查1#合不上闸的原因是高压带电存在电磁闭锁,不能直接合闸,需停掉高压电源,合上QS1、QS2隔离开关,然后再合KM1、KM2断路器送电运行,然后在8:10切换至1#主通风机运行,调查2#主通风机负载过流调整原因,主通风机双停时间为8min,导致井下部分工作地点瓦斯超限,装载硐室瓦斯浓度为1.5%、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0.5%~1.3%。事故原因就是主通风机无电源异常检测系统不能实现自动切换,需升级改造。 3.3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环境 除检测机电设备内部情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能有效检测设备运行环境。由于煤矿企业的生产施工环境恶劣,CO、瓦斯及CH4等易燃、易爆气体会使机电设备的运行出现隐患,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因此必须要检测其浓度。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通过安装在煤矿井下各处的传感器实时检测施工地点的各种数据,当监测发现某个区域瓦斯超限时,系统会自动切断施工地点电源,以防止瓦斯爆炸;井下风机开停传感器会监测局扇开停状态,当井下风机发生无计划停机,为避免井下巷道中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过高,系统就会自动切断电器设备电源,避免电器设备再使用时产生电火花,引爆易燃易爆气体。由于施工场地不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设置的报警浓度、复电浓度、断电浓度和断电范围都会有所不同,为方便监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施工场地实际情况设置,同时安全监控仪器都应该使用由专用电缆连接而成的馈电状态传感器,避免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了解施工地点的环境情况。如果是机电硐室或进风口下面的位置,则传感仪器应该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施工地点温度[2]。例如:太原东山煤电集团李家楼煤业公司,在各工作面及硐室将瓦斯的预警浓度值为0.6%,环境瓦斯浓度0.6%达到时系统将自动切断工作电源,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4机电设备管理改进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测机电设备运行情况,保障施工安全,因此在实际的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做好自身的监测工作以配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行,令系统发挥最大的监测效力。对于新引进的机电设备,企业必须严格检测其性能,保证引进的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爆要求,从根本上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同时对机电设备的巡检也必须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监测同时进行,在发现设备存在明显的故障时及时解决,及时更换老化或失灵部件,特别是对机电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应该重点监测,每周至少检查两次,一旦发现重大问题则必须立马断电维修,而对于煤电钻,每个班次都应该进行一次接地试验。虽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施工环境,当易燃、易爆气体超标时及时断电和启动风电闭锁,但是技术人员必须检测施工地线路或相关监控仪器,确保在出现情况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及时断电,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效地监控施工环境[3]。 5结语 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首要条件,使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利于加强机电设备相关信息的管理,令机电设备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诊断设备故障效率。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能让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出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处理,保障煤矿生产正常进行,而且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能监测设备的运行环境,杜绝易燃易爆气体对生产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应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并配合系统运行,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保障生产安全。 作者:廉建军 单位:太原东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煤矿的开采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每一年都会出现很多煤矿事故。煤矿事故不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扰乱了矿区的正常生产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管理来确保煤矿的正常发展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由于开采技术的落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使得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落后,出现了很多的安全事故。 1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 1.1安全意识不强 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太少,不了解煤矿施工的危险性。煤矿施工的其实是个危险性很高的工作,据统计,每年煤炭行业的伤亡人数都很高,如表1所示。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煤炭行业也没有将它重视起来。所以需要让施工、管理人员了解和认识到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了解应该如何去预防、降低风险,还要加强行业风险和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工作人员了解到预防风险的重要[2]。煤矿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相关的风险知识培训,没有正确的使用安全防护器具,这就使得施工场所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没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一些工作经验比较多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新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时就会无视劳动法律,以自己为主进行违规的施工和指挥,从而导致工程的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些煤矿由于资金困难,就出现了重生产轻安全的状况。没有可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设备,对一些有问题的设备也照用不误,对设备的性能不能及时检测,没有及时更新,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1.2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之间没有清晰明确的界线 虽然现在已经建立了煤矿安全有关的制度和规范,但是由于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者关系复杂,朋友亲属关系的存在直接影响司法的公正,一些地区为了图方便、好管理,就把煤矿监督和煤矿生产管理合并在一起,法律和体制就不能够公开公正地进行。人们对执法部门的形象也产生怀疑,检查结果也可能会弄虚作假,降低了执法部门的权威性。有的地方鱼龙混杂,一些人为了可以提高中标的机会,就向执法人员行贿,时间一久,就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1]。 1.3管理的法律制度存在问题 1.3.1法律思想的落后我国现如今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的法制建设开始比较晚,建立法律的思想也比较落后,理论上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煤矿工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安全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但是我国的《矿山安全法》只有50条规定,理论上的机制都这么少,可以实际操作就更少了。而且在煤矿安全的法律条文中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误解,这样就使得一些煤矿企业趁虚而入,钻法律的空子。而且,以前的法律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社会背景,以前的法律对当代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1.3.2处理煤矿事故的时候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现如今,由于法律的不完善,煤矿事故越来越多,在处理煤矿事故的时候,也缺少相应的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煤矿事故的负责人处置不严,遇难家属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起来,对煤矿安全依然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 1.4施工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如今的社会对煤矿行业都有一些误解,觉得施工人员不需要用脑力,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有劳力就足够。所以煤矿企业在对施工人员的选拔的时候,只注重了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施工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对煤矿工程的施工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和做出应对的方案,直接影响了煤矿的安全。 2煤矿安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2.1提高煤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 对于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不够专业的情况,需要对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提高工程的管理和施工的专业知识。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自己本身也要有上进心,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水平。煤矿企业也要开一些讲座让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去听,将一些专家请来给工作人员做一些理论知识上的辅导,给员工创造一些机会,可以进行实际工作经验上的交流。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的时候也要对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2]。 2.2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保证煤矿工程施工可以安全进行,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风险意识。煤矿企业就必须做好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开设一些有关施工期间存在的潜在危险,如何去防范危险和遇到危险时正确做法的课程。在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要记得让施工人员带好安全防护用具,及时检测和更新设备,有问题的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 2.3完善煤矿工程安全管理的制度 由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我国的煤矿企业比较混乱,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更是没有一个全面的体制系统[3]。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煤矿行业的法律法规,不能让法律出现漏洞,让一些煤矿企业有机可乘。还要将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者分开来,不能混杂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出现执法不严,徇私舞弊的状况了。对于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做到严格执法。 2.4加大对煤矿事故负责人的处罚力度 每年都会发生很多的煤矿事故,由于对煤矿事故的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使得煤矿安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将煤矿安全管理重视起来。没有意识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对自己工作不负责,使得煤矿安全没有改善,事故不断增加。 3结语 每一年,煤矿企业都会发生很多的煤矿事故,致使很多施工人员与家人天各一方,煤矿的正常开采受到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让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煤矿企业有法可依。对于执法部门,要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做到执法的公平公正。 作者:王鹏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浅谈米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摘要:文章在总结成功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打造企业“家”文化、构建安全区队、深入精细化管理等当前新兴的管理理论,提出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新理念,构建了较为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关键词:管理创新;“家”文化;精细管理;安全生产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管理。管理模式要改革,要超越,但更要创新。创建管理创新模式在于科学规范管理工作,在全面保证与提高工作、生产、成果与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其创新。 米村煤矿是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隶属于上市公司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改扩建后,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90万吨,职工4890人。根据米村矿现状从以下几点浅析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创新。 1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是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企业的思维方式,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首先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创新。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说,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按照企业理念的要求,改善员工的行为,让职工自觉认同和遵从企业文化。 米村矿通过打造企业“家”文化理念,要求每位职工能做到“以矿为家”,爱家、护家,各基层单位可将这一“家”文化理念延伸至“岗位是我家,我爱我的家”,“家”文化理念的提出,让每位职工都觉得自己是企业大家园的主人翁、一份子,增强了凝聚力,提高各项任务的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各项安全、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2企业形象管理创新 形象管理创新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主体运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在无线的空间和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传递自身的理念、标识、品牌、风气、制度、服务、环境等要素,塑造并实现管理主体最佳形象的过程。塑造理想的煤矿企业形象,米村矿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塑造企业形象: 2.1有形形象的塑造 主要指煤矿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比如,该矿设计矿标(徽)、统一定制具有该矿标志的服装、强力推进职工宿舍公寓化管理、进行棚户区改造等显而易见的举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2无形形象的塑造 主要是从非视觉方面来体现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通过输出高素质人才、加强职工文明礼仪教育等方式,提高企业整体形象。 3执行行为创新 企业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其实质是在深化和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执行,任何好的决策或目标都不可能成功。 米村矿面对当前安全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胆提出推进执行力建设,强化执行观念,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抓落实、讲执行,做到“于人公正、处置合理、处事公平”,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4加强区队基础管理 区队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区队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安全经营指标和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的实现。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安全区队建设,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米村矿2009年来积极开展安全区队建设,在管理制度上多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强化区队安全基础堡垒,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5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的头等问题,企业必须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 5.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煤矿企业管理中,有人将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视为相互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是因为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安全是伴随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同时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这就是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道理。 5.2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而言,追求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全部企业的目的和归宿,但是在具体的成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安全第一。事实上,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如何,必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安全事故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损失。 米村矿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使全矿干部职工摆正了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坚实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6狠抓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企业对基层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如何来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是煤炭行业多年来搞好安全生产的“法宝”,《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对安全培训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培训工作必须上升到特别高度予以紧迫性加以认识。如何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米村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安全培训重在平时,做好职工安全培训的累积工作,解决职工中存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潜移默化中优化职工安全理念。 (2)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培训活动。利用技术大比武等一些列活动,选出优秀典型给予适当奖励,调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在职工中形成“赶、学、比、拼”的热潮。 7不断创新,深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企业不进则退。煤矿企业更要狠抓安全弦,面对生产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只有经常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创新绝非凭空想象,只有在细节上逐步完善,煤矿企业只有狠抓安全生产,坚持不断创新,坚持深入精细化管理,才能抓住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米村矿在日常管理中,不断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每位职工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出谋划策,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创新打下基础。 8结语 米村煤矿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制度上不断完善,想出了一大批新点子、新思路,摆正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得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始终处于集团公司前列。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实践探讨 摘 要: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国的煤矿储量丰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矿开采工程量越来越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安全,近年来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 关键词:煤矿生产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采矿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加速,煤矿开采项目越来越多,煤矿开采过程中,开采效率是煤矿企业关注的重点,另外,安全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煤矿开采工程的特殊性,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很大,安全开采是确保开采质量、确保开采人员安全的重要前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当前煤矿企业生a过程中的重点。从当前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来看,煤矿工程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煤矿工程的开采安全管理不当,尤其是在缺乏严谨的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人员在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些操作技术不规范,对机械设备的检查不全面等,这些都会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的防范,以此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性。 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剖析 在煤矿行业的生产管理方面,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安全生产的理念、方法以及措施,对煤矿生产产生了相应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也要注重安全性和绿色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 所谓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现场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的规则与标准,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的过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因为采矿工程是危险系数很高的行业,就生产工作人员而言,其生命健康安全受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护就成为一个重点任务。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生产工作良性发展以及企业实现平稳发展的基本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为企业生产配备更多高性能机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因此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通常所讲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并且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排除的过程。 2.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更要注重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代表着自然、安全,绿色理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例如生产活动、安全措施、管理环节等,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对此,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中,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象征着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绿色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背景下,煤矿产业中提出了绿色生产系统,涵盖了采掘、运输、通防、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使得绿色管理理念能够与煤矿生产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在煤矿开采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边坡岩石滑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开采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当,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等。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露天煤矿的环境复杂程度较高,因此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较高,通过研究发现,出现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因此导致各种安全事故时常出现。 1.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很多煤矿企业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在煤矿开采工程施工队伍注重开采效率,注重煤矿生产进度,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略有忽视,导致一些煤矿开采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最终酿成安全事故。 2.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煤矿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有的煤矿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比如在生产作业现场应该要安排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监管人员要随时对生产作业现场环境进行监控,但是当前很多煤矿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监管人员,导致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不足,对于一些安全事故没有及时处理,耽误工期,同时也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出现。例如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边坡滑落,尤其是一些高边坡变形损坏,由于开采人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边坡变形的处理不当,没有及时对变形进行控制,所以导致边坡滑体崩塌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给煤矿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4.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考核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绿色生产,则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体系的考核与评价,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标得到落实。当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评价考核体系进行健全,从而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1.加强开采前的准备 1.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随着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安全生产,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防范,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关系,煤矿生产具有复杂性高、生产环境恶劣等多种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大,煤矿企业应高度重视对开采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引导煤矿开采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施工,加强技术人员的团结合作精神,确保煤矿开采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1.2加强生产规划设计图的合理设计。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该要做好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设计,对煤矿开采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且要在煤矿生产项目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尤其是一些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必须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设置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对一些地质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威胁就是地质危害,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情况的监测。 2.不断完善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是提高煤矿开采工程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生产之前以及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生产机械的检查,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机械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会直接影响煤矿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在煤矿开采生产之前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设备的检修,确保机械设备运行正常才能投入生产,减少运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止各种机械事故。第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监管,要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监控,做好安全检查和跟踪,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隐患,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为了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监控,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应该要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管人员,对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进行O控,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岗位一直有人值守,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第三,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完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责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层次分明的责任体系,煤矿生产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负领导责任和业务保安责任,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责。在安全监管过程中不同的人员要对自己在责任进行明确,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积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生产,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加强安全防护技术的管理是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技术方面着手进行严格地管控,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安全问题。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问题十分严重,经常会导致人员出现伤亡。对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各种生产技术的控制和管理,对一些潜在的威胁进行控制。煤矿开采人员要对煤矿开采工程项目施工规范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在露天煤矿爆破过程中,要对爆破过程进行控制,尤其是要注重防止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地震效应,在进行爆破的时候可以采用预裂爆破技术,预裂爆破技术是沿设计台阶坡顶线打一排密集孔,确保炮孔倾角与设计台阶面一致的爆破方法。首先在起爆过程总要确保孔与孔之间实现连通,形成一个沿设计坡面的破裂缝,将坡面前将要爆破岩体与背后固定帮岩体预先隔开,当前方在进行爆破的时候,爆破炸药的能量产生的应力遇到预裂的破碎带界面,可以产生反射,从而对背后的边帮岩体进行保护。 4.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应该要建立与绿色管理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安全管理任务得到落实。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安全保障决策,就应该要及时对煤矿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情况进行了解,对当前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解,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生产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体系的制定指明方向。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过程中,应该要实现全面评价与考核,包括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状况、煤矿生产安全现状、煤矿事故隐患、煤矿生产环境影响等方面。在安全生产考核过程中,应该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以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为目的,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在考核制度完善过程中,应该对煤矿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操作行为的规范性等进行考核,从而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对员工起到警醒作用,引导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规避。同时,要做好安全评估和防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煤矿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煤矿生产情况进行准确地评估,尤其是要提高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评级,并且积极做好应急措施的规划和设计,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防范,一旦出现相应问题时能够按照应急方案及时处理,防止安全事故不断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安全管理,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当前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对此,必须要积极加强煤矿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管理理念的建立,在煤矿生产中应该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积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并且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对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判,并且提出应急措施,积极应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煤矿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煤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也是最主要的能源企业之一。虽然现阶段的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政府也在近两年迅速关停了较多的煤矿企业,但是煤炭的经济地位依旧未受到动摇。煤炭工业的整体经济已然走向了全新的发展方式,煤炭的用途随之被广泛地拓宽,因而煤矿企业再度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据此,主要分析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行业都是经济建设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为其他行业及领域的发展提供着动力。而且,煤炭本身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是现代人生活生产必不可缺的能源之一。因而,在时代的督促下,煤矿企业不断进行着完善和发展。但是,现阶段的煤矿企业在进行井工生产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预防和监管,很容易产生直接的危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实现经济与安全的双重保障,煤矿企业必须着重关注现阶段的煤矿开采及生产管理环节的安全问题,针对煤矿企业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得企业员工的安全受到保障,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1 现阶段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分析 煤矿企业本身就是以井工开采作为主要的作业项目,这种项目十分危险,进行作业的区域,往往伴S着地势较偏、环境较差的状况,因而在进行作业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而且不容易进行切实的预防。同时,下井开矿需要职工下到一定程度的地下,而地下环境较为潮湿阴暗,工人在进行工作时,不免会受到瓦斯、煤尘、火等直接的威胁。因而所需要的安全措施质量也必须做到最好,但是现如今的很多煤矿企业盲目地看重煤炭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但所选择的开矿地点过于危险,而且也没有较好的作业设施设备,许多仪器的选用还十分陈旧,导致工人在进行下井作业时,经常会收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整体的安全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前,煤矿企业各种伤亡事故频繁出现,每一次都深切地敲响了社会的警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与煤矿的开采设施及所选地域的安全性不无关系,同时也受到了企业生产水平的影响,生产水平较高,实现一体规模化生产的煤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相对较高,不容易出现各种意外状况。而相对地,生产力十分低的企业,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出现各种意外状况的可能性十分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加大了对煤矿企业的审核力度,在近些年,迅速关停了许多违法作业的煤矿,勒令企业迅速进行整改。经过政府与群众的不断努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善,但是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受到同行及相关行业的各种挑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发展。 2 现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2.1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十分薄弱 良好的煤矿企业,本身也应该有着较强的安全观念,但是,现阶段的煤矿企业,严重地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各方面的制度与措施也起不到实际性的约束,对于职工的安全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很不到位,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盲目地扩大采矿范围,进行多方面的煤矿加工生产,而对于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则少之又少。同时,许多煤矿企业当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机制依旧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已然与时代的发展相冲突,实际的安全效益并不高。根据安全管理机制所形成的安全责任制,也长期没有得到确切的落实,仅仅停留在了部分企业人员的思想观念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应该包括工程管理、工程监测、现场勘察以及设备的优化等,但是同样的,企业对于这些安全内容也没有形成较高的关注度,仅仅做好了表面的安全工作,实际的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切实的监测和排除,出现危险状况的概率依旧十分大。此外,对于井工开采作业而言,由于本身较为复杂,工程量比较大,因而所需要的设备也需要做到一定的严谨,企业必须在开工之前对设备仪器进行细致地检查,防止因为设备器材的损坏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但是,很大一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检查了设备和仪器,对于一些过于陈旧甚至生锈的设备,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依然投入使用,使得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2.2 部分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安全投入十分少 为了扩大煤炭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许多企业盲目地进行了煤矿的扩大生产,在企业的最初规划中,安全设施仅仅覆盖到了本区域,但是区域外并没有较好的安全体系。此外,很多的煤矿企业由于煤炭经济发展的低迷,出现了欠债较多的状况,无法对安全生产管理投入较多的资金,仅仅用以前的安全措施维持现有的安全管理秩序,其效用显而易见。更有地方煤矿,对于安全方面几乎没有投入任何的资金,整体的开采所采用的设备也极其落后,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2.3 煤矿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煤矿企业的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较强的联系。由于现如今的煤矿领域发展很不景气,同时污染十分严重,现如今的大学生不愿意进入煤矿企业进行工作,导致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十分低下。这也是当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严重阻碍了企业各项作业实现安全操作的可能性。 3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3.1 改善企业整体的安全观念,做好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为了切实面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面临的各项挑战,煤矿企业必须整体改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实时的预警机制,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对于现场的施工开矿,企业必须做好严格的安全控制,确保各项机制安全有效地营运,同时要设计相应的安全监管岗位,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检查现场的仪器设备,一旦发现损坏陈旧立马进行更换维修。此外,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于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企业实现高度的安全生产作业流程。 3.2 设立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对于煤矿事故而言,很多事故在发生后,都找不到切实的责任负责人,给企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设立切实的安全监管机制,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找不到实际的责任承担者。为此,企业应该逐步健全现阶段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施工作业的每一份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从而最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 提高企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育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 在现阶段的煤矿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很多时候都是由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头担任,这样的状况无形中加大了安全隐患的产生。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安全管理人才的素质培育力度,积极地鼓励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开展安全思想教育课程,不再仅仅注重于劳动作业。同时,可以提高薪资,向外引流,吸引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地进入到企业中来,确保煤矿企业的整天员工都有着明确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除,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亟待进行迅速而确切地完善。煤矿企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加强基础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得到切实的保障。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稳定,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全面落实,这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一些高危行业。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安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需要不断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煤矿生产管理事故的发生率,为煤矿生产管理提供一个安全有利的发展环境。本文的主旨就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指出其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促进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管理 问题 发展趋势 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管理者和劳动者都必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认清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意R淡薄 现在还有很多的煤矿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时候过于重视效率,在安全方面的意识还有所欠缺,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包含了许多板块的内容,进行有效安全的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平稳进行的基础。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存在很多的不可预见因素,最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是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来保证生产者的人生财产安全。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其管理范畴涵盖了生产活动的一切人、事物以及周边环境,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对生产管理的安全意识还存在于人和物两个方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对安全生产管理内容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容易造成生产管理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该逐渐改变原先“重生产,轻安全”的生产管理方式,管理层应该在平时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传输,并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1.2安全监管不力,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于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已经出台了许多的法律和法规,并逐渐加强关于煤矿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但是这些都还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形式上的完善并不以为着行动力度。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容易让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钻空子,且有些法律法规所标识的内容相对简单,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以及部分法律空白,这些都容易造成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能真正保障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在法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安全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做好监管的相关工作,也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巨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在安全监管上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正所谓学习容易,保持难,必须加强对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政府和企业要积极组织好大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促进相关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除此之外,也要结合实际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只有在平时更多地练习学习和进行技术考察,做好技术总结和经验,为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生产管理好坏直接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同时它作为高危行业的一员,安全的生产管理是企业良好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根据对当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表明,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发展,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其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 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技术和知识培训,这对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和知识的普及培训,并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所有员工都充分掌握相关技术。其次是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实现煤矿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并让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相关监管职能,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其安全进行监管,进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最后是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一流员工。 3结语 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以及社会稳定,为顺应时展的潮流,必须将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同时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煤矿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视并提倡安全生产,这是煤矿企业实现健康未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要:电力工程是一大民生工程,简言之是与电能有关的生产、传输及分配工程,是国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投资总额超过5.3万亿,比“十一五”投资比重增长68%,电力工程依然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领域,作为重要的投资建设领域,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支撑起了电力工业的技术性变革,但在时下的施工技术中,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技术 问题 对策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时效性强的技术,涵盖较多领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这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对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化,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也成为技术施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障电力工程的优化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保障。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简述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障,较为复杂且涵盖诸多技术领域,诸如土方、地基、钢结构、砌体、装饰工程,电气工程中的电缆铺设、电气设备组装调试等工程,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相互结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对于技术特点的合力把控,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首先电力工程施工规模一般较大,范围较广,地域比较开阔,资源需求度较高,因此施工技术要求较为复杂,对环境的要求高。其次,电力工程动用的人员多,在业务人员管理方面也需要高度重视。还有对技术的把控,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需要高度把关。因此,电力工程中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的把控,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维护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为合理的建设流程,在实际工作运用中也得到了验证,但在施工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建设、维护。 (一) 人员素质不齐整 在国内现有的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齐整是一大弊端。由于电力工程施工规模较大,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混同的情况,不仅影响正常效益管理,也影响工程施工。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繁杂,而且各系统联系紧密,部门人员素质并不能达到足够的要求,通常他们只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本身工作可以达标,对于临时改派的其他任务,没有足够的了解,平时也没有接触,这种情况下基本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 (二) 技术管理不到位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不并不是简单的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对施工技术的效益进行合理的把控。对于许多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伍,缺乏专人专职,人员只能混同影响了施工技术效益的实现。管理人员有时负责多项工作任务,及参与具体的施工,也负责日常的管理,但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随意化程度较大,以至于技术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超预算、货物不达标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施工技术管理、把控工作是由供电公司引导进行的。施工企业按照要求施工,供电公司一定程度上进行验收,查看工程是否符合需求,并及时提出需要改正的问题,短时间内进行处理。因此供电公司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成为了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 线路破损、补偿等技术问题 传统的电网网络多是以成辐射状的单端电源为主,这种架空线的配电网络越来越不适应时下的供电需求,为了简化工作步骤,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越来越多的线路是直接接到架空的线路网络上进行供电,这种缺乏规划性的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为提高电网的功率,减少电力传输中的电力损耗,在电力工程中时常会加入无功补偿设备,他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电网的持续性。若是无功补偿设备运用的不科学,会产生谐波影响电力系统、变压器的正常工作,无法实现电能的转换。电网线路长期的暴漏空气中,会堆积一定的污物,在雨雪天气的影响下,会产生闪络现象,导致电流的不稳定性。诸如此类的技术,运用的不合理或者没有足够的技术保障,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健全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对于电力工程施工工作具有较好的约束力,是保障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制度需要从下到上的完整性,整个电力工程要有统一协调的制度,保障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在高效完成各自负责具体工作的同时保持与其他工作的协调性。对于具体的单项工作,同样要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各工作单元的任务,专人专职,避免职能工种的混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施工的管理、预算等工作,电力企业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用的材料设备强化预算,在施工开始前召开专门的工作启动会议,明确职责,理清预算,严格把控,并严格要求对于供应商供货的付款流程,付款要在设备材料到位后进行,避免材料短缺引起的工期延长。 基层工作单元要在整体制度的要求下开展工作,落实工作要求,严格控制预算,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可以一次通过验收,最大程度提升工作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1]。 责任机制的建立也是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电力工程关系社会民生,施工企业需要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机制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都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要严格落实考核,以此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 (二) 提升人员素质 人员需求多,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需要足够重视的问题,只有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合格,才能有效的运用施工技术。电力工程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伍较多,施工企业后者参与施工的供电企业要严格把控,对素质相对不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的业务知识培训,在提高其本职工作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了解各工作之间的联系,确保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性。同时积极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逐步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借助人才的优势作用,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双管齐下,确保施工人员达到工作的需求。 (三) 科学合理运用技术 对于施工中的具体技术运用,要在科学规划后进行,避免临时的改动,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首先要充分探讨,找出科学的替代性方案,避免临时方案运用的不恰当给后续工作带来的不协调,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科学技术的运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整体规划的实现。如对电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规划,尽可能的减少电网线路的交错,缩短电源与变电站之间的距离,配备充足的电源设备,保障电网电力传输的连续运转。科学使用无功补偿设备,与供电系统相互匹配,适时进行检查,对问题及时整改,避免谐波的影响。对于电网线路污物问题,需要加强规划,线路尽量避开常施工的路段,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如防污罩、穿凿套等,综合各种方法,都措并举,降低闪络现象的发生概率。同时积极吸收、运用新技术,淘汰传统、不合时宜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技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语: 面对日益深化的改革发展需求,电力工程作为重点领域,其施工技术需要不断开拓进取,符合新形势下的进步需求,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电力工程作为一项关系社会民生的工程,需要保质、保量,施工技术的优劣是工程能否达标的关键,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革新运用新型、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电力设施的高效运转,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才能促进电力行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电力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应用到相应的施工技术,而施工技术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结合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前言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同时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其存在着很多的施工技术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一)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从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很多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学习经历,同时学历较低,从而导致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而出现此类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大量的经济浪费,并且在10kV电力工程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从而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的良好应用[1]。 (二)施工技术落后,无法满足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要求 实际上,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然后,现今很多的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普遍存在着施工技术落后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2]。而导致施工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施工人员没有加强学习,无法有效的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导致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出现技术落后的问题。此外,很多施工企业没有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从而导致施工技术落后,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不规范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认识程度不高,缺乏责任心,在施工中没有从工程质量出发,从而在实际的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实现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3]。 二、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在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方面,应该做如下的努力。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资格方可上岗。所有新工人必须经过施工技能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必须把好教育关、措施关、交底关、防护关,必须建立施工质量监督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从而全面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也能够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4]。 (二)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并且加强学习 在进行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并且组织相关的施工进行学习。由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只有引进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例如,可以引进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将其有效的应用于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能够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5]。此外,在应用相应施工技术之前,应该组织多种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系统化的学习相应的施工技术,确保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鉴于施工技术应用不规范的问题,应该进一步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到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按照怎样的流程进行施工,从而在日后的施工中也会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能够避免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确保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完成。 三、结束语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施工技术落后,无法满足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结合上述存在着的技术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促进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的飞快发展,对于用电需求度随之提升,在新时期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用电需求,近年来电力工程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其重要性日趋显著,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求,加强电力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工程建设需求,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由此本文主要就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在其中的作用,以求更好地促进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专业素质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电力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当前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与此同时,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只有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提升施工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时间工作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电力工程技术交底概述 电力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在施工前期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性、技术质量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做有利于施工活动在科学指导下有序开展,防止由于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对施工技术的交底记录同时也是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为后续工程相关信息查询提供参考依据。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主要是分为设计交底、施工设计交底以及专项方案交底,其中设计交底,主要是指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交底,在建设单位的指导下,将设计单位的工程图纸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具体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设计目的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施工设计交底,一般情况下是由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向施工人员阐明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施工中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认知和了解,规范施工流程;专项方案交底,是指对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分项工程交底等。 同所有工程项目一样,电力工程交底所选择的形式一致,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可以通过召开技术交底大会,将重要交底事项进行记录,以此作为会议记录进行归档保存;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将技术交底内容整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将施工技术,或者通过单独形成交底方案的形式进行交底;将技术交底内容通过书面形式呈交,在现场口头讲述方式阐述交底内容,交底内容中需要有交底人以及负责人签字,经过多方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用电,加强对其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就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现状来看,总体成效偏低。 (一)施工技术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电力工程自身特性,施工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工程施工事故时有发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安全施工重视程度较高,对于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偏低。这样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无可厚非,因为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但是这样做过于局限,太过重视施工安全,反而忽视了施工技术方面,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之施工作业的相关规范要求较为烦琐,其中的内容很难执行到实处,所以很容易在施工现场出现未能遵循施工指导书作业的现象,以至于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技术交底表面化 施工技术交底对于电力工程整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施工之前对施工技术交底是一项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之前的技术交底主要是为了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公益、施工规范以及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对工程进行全面地了解,有助于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如果在施工之前未能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不了解的现象出现,以至于施工技术不规范,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样的情况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并不少见,严重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赶在工期前完成施工活动,节约施工成本,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技术交底往往只是在私底下进行,真正的技术交底初衷已经不再,电力工程施工活动未能严格遵循施工流程进行。 (三)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电力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需要由大量的施工人员进行,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较大,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施工技术交底未能落实到实处,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以及项目经理未能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同规范化的施工现场状况存在明显的不同,未能有效达到施工管理目标。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闲置劳动力,所以自身安全意识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施工图纸作业,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往往凭借自身的认知开展施工活动,过于随意。 三、完善电力工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电力工程施工活动起到规范管理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前,设计单位需要按照技术交底要求开展交底工作,理清工程设计思路,明晰工程设计工艺和质量保障措施,确保施工活动能够按照施工流程作业,切实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图纸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再次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提出质疑,上报设计单位,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规避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二)建立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由于自身特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施工人员即使专业素质再高,如果没有充分的规章制度做依靠,那么施工活动也无法有序开展的,所以强化施工人员责任意识,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能够明晰自身职责,有序开展施工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落实责任制度。此外,还应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作为现场施工活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对于现场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能够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防止消极懈怠施工现象的产生,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现象出现,及时进行纠正,保证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三)推行信息化管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更重创新型施工技术层出不求,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推行信息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施工设计精度,将电力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和资料统一收录、保存,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够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提升资源效率,确保工程施工活动能够工期内完成验收工作,为后续施工活动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的研究是必然选择,尤其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此应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强化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采用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保证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浅谈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高水平的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安全实施的根本。同时也是加强电力企业正常发展的核心。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本文从电力工程的角度出发,研究电力工程施技术的管理与分析,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分析;方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好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很多部门。因此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很难的问题,也是最不能忽视的问题,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从根本上推动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 1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电力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工程施工中涉及的项目很多,而且很多项目都是临时建设的内容。很多工程的负责人素质都不高,相关技术人员也没有建立一个施工合同,基本的综合素质不强,专业技术也不强,并没有投资的效益观念,这是导致问题存在的根本,也是给施工带来不便的主要因素。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没有按照工作流程施工,没有实施全面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在施工作业完成以后,并没有按照规定详细的计算,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决算,很多验收的工程余款都是在没有详细检验的基础上实行的。电力公司的部门很多,每个部门之间相互交接的过程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情况对是工程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途径 2.1从工程技术程序出发 从电力工程的施工程序出发,要健全作业程序,加强各种施工制度的管理,构建一套高效的标准化体系。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要加强日常标准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实际流程进行工程建设,这是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规范性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培养与构建科学的管理团队,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真正做到管理的规范化,工程质量最优化。 2.2 从成本控制出发 电力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对于公司的领导,要具有工程的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实行成本控制,普及成本的规范化管理。成本控制并不是财务工作的范畴。成本控制要进行全面的关注,企业全面的成本控制要加强管理意识,实现成本控制的全面扩大,对提升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构建规范化的电力企业管理流程 电力企业工程技术,要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在完成电力企业招标的流程以后,加强市场部门的管理,把市场作为企业最终管理的目标。对于一些电力企业的工程,本身如果没有实施招标,要将这些内容反应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相关人员将图纸交给公司部门以后,要将公司部门的业务进行存档。公司业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用户以及施工单位,要加强自身的工程管理,相关部门收到通知以后,也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存档。公司的内部以及工程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单位以及材料等方面的供应,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内容,都要加强预算控制。同时,还要和施工单位签好施工协议。工程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质量的全面管理,详细的分析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只有加强标准化管理才能使施工投入到管理中,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 2.4 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实行 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电力企业的施工技术这方面,正处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要将这种管理模式转变成精细的管理方式,实现员工素质的有效提升,这也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企业本身的部门类型逐渐增多,培养员工的素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电力企业中,应该给与电力企业足够的经费和时间,让员工掌握新的技术。做到施工安全第一,同时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也安全发展的必然前提。另外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可以聘请一批高端技术人才,加强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有效进行。 3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引导下,健全工程项目的发展,加强安全管理需要从一些几个方面出发。 3.1 建立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机构 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建立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增加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从电力企业的根本出发,制定电力工程建设的可行标准,使安全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电力工程施工次序进行施工。相关技术措施要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制度进行。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健全和细化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奖惩措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参加专业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了解科学稳定生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执行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使他们能够具有施工安全的决策能力。加强关键时刻处置事故的应变能力。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危险的处理,具有预先辨认事故源头的能力。同时,对于项目的施工人员也要加强安全教育,所有安全施工人员都要参加培训,不出现违章操作的内容,在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与技术教育以及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工作,工作人员要相互督促和提醒,杜绝一些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施工现场的漏洞管理 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中的漏洞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和工序完成后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施工的每道工序交下一工序施工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相关人员验收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入下一道施工工序。施工工序的检查必须要落实到位,不能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漏洞,需要弥补漏洞以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这样对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一定检查好施工漏洞这一点,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电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电力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对提升整体的工程技术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试述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 [摘 要]电力工程施工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作业的基础保障,它有助于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切实做好电力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只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文中阐述了电力工程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的意义,并就如何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展开重点分析,结合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管理 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的意义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施工、完工的重要基础。对于施工技术交底,能确保通过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技术、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质量保证和节约措施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2.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真正树立起施工技术交底责任意识 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健全并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真正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以实现机组达标投产为基本要求,在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文明施工、机组投产水平方面达到全优。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切实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 2.2 严格落实好各责任人的施工技术交底任务 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坚决执行,除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工序外,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时,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下级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确保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具体的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如下所述: 在施工开始前,各级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工地主任工程师、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各级技术交底时,都应组织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认真讨论,使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弄清交底内容,必要时,对交底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完善,涉及已批准的方案的变动,应及时报方案的原审核部门和批准人审核批准。技术交底后,交底人填写《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在qr-03-4.9-0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名;施工人员必须按交底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如确实需要更改时,必须更改交底记录内容,并经交底人的签字认可。 2.3 严格遵循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原则 2.3.1内容丰富原则 现在的电气工程项目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决定了在设计图纸中需要引用大量的标准图集、大样等。设计图完成之后就是施工中一些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施工特点等内容的敲定了。要敲定这些具体的内容,需要技术人员深入的了解设计图纸,对设计中的每一方面都吃透,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下,最终确定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具体的内容,在每一具体的内容都要叙述详尽,不能流于形式。 2.3.2 可操作性原则 电气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报告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要切合实际。技术交底的内容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如工人的能力、技术设备、质量标准、外部环境等。考虑到这些细节的内容,并在施工操作中不断的改进施工技术,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运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提高施工工人的积极性,确保工程的如期完成。 2.4 落实好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是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必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在施工期间的人身、设备安全和优质的工程质量,公司安监部、发展建设部、物资等部门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复工氛围。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违章作业,强令冒险等违反安规要求的行为,落实好影像资料质量,保证数码照片清晰完整,对物资的需求要及时做好沟通,对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商议解决,保证今年顺利安全复工。施工单位经理王玉飞与监理单位经理于国田也分别表态发言。由于今年的时间紧,任务重,务必按照规定和要求落实好复工工作,对今年的任务做到认真细致,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按要求完成农网工程里程碑计划和创一流的工作。 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一线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保证安全施工。同时就项目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向技术人员、施工队伍提出了要求:一是要细化、优化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案选择上确保施工安全,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二是要让施工队伍、一线生产人员了解和掌握作业项目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避免违章操作;三是项目部技术交底要及时、到位,保证生产。在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坚决不准动工。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把安全做到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为春季设备检修、基本建设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工作基础。 2.5 施工技术较低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技术交底人、技术员以及技术处(科、组)负责技术交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施工人员不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时,应立即劝阻,劝阻无效时有权停止其施工,同时报上级处理;发生质量、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时,事故原因属于交底错误由交底人负责;属于违反交底要求,事故由施工负责人或施工人员负责;属违章操作由施工人员负责;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级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依据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质量计划及施工技术措施等资料制定技术交底提纲,进行技术交底。本专业主要工程施工开始前,由工地主任主持、工地专责工程师按已批准的《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交底内容拟定交底提纲,进行交底。 3.结语 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之前,首先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才能切实保障接下去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真正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方面,首先要以健全、合理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及施工技术交底原则作为依据,以高效的技术交底管理水平来落实好技术交底工作,真正全面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 【摘要】本文围绕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与对策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及安全;电力工程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其工程特点、工程规模、建设意义,通过施工技术交底还明确了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施工工艺、施工任务、操作方法节约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等,为了更好实现工程目标,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按照规定进行。建筑安装工程主要包括各种专业工程分项、分部工程以及相应的施工工序等,其施工技术交底都适用于此范围。作为施工内容的重要环节、控制过程的重要手段,未经过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允许施工。各级技术负责人在开始施工前实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时,参加交底的人员须弄清交底内容,认真讨论并充分发表建议、意见。如有需要对涉及已获批方案的交底内容补充或修改的,请及时报方案的批准人和原审核部门审核批准。交底后,施工人员应按照交底的要求施工,不允许擅自改变施工的方法,需要更改时必须更改交底内容并经过交底人签字许可;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由技术员、技术交底人以及技术处负责监督检查。如施工人员不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并劝阻无效时,停止其施工,并报上级进行处理;因为交底错误而发生人身、或质量、设备安全事故时,责任由交底人承担;施工人员或施工负责人负责违反交底要求的事故;施工人员负责违章操作的事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按照已获批的资质设计规范和施工单位总工交底内容、项目经理部制定交底的提纲进行交底。提纲根据施工单位总工、项目经理部依据设计文件、质量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及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制定。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规定 1.1 目的。规范施工技术交底,确保通过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质量保证和节约措施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施工工序等)的施工技术交底。 1.3 编制依据。《质量手册》BPCC-QA-B-1999;《过程控制程序》BPCC-03-4.9;《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1980年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1.4 职责。工程技术处负责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技术处(科、组)负责监督检查技术交底与技术交底论文联盟整理的执行情况。(施工单位指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公司直属二级机构);各级生产负责人主持施工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交底,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人参加或进行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下级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1.5 管理规定。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坚决执行,除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工序外,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施工开始前,各级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工地主任工程师、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各级技术交底时,都应组织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认真讨论,弄清交底内容,必要时,对交底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涉及已批准的方案的变动,应及时报方案的原审核部门和批准人审核批准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问题 其一,因为设备的订货价格在概算中,从而导致在合同中未明确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信息,最后往往会突破其控制价,则要重新采购订货。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管理人员以及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意识薄弱、匮乏造价控制的基础知识、及施工合同意识,项目部整体的素质不高。其二,供电技术工程公司在整个业务管理中既起到龙头作用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工程部、业务部、财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息息相关,各部门在电力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担当不同职责。最后,谈一下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操作上的违规。比如工程收尾验收后,施工单位在进行了工程决算并审核后,方能向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及材料供应商支付余款和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但是,在整个业务程序中还存在某些缺陷和不完整。 三、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建议 (1)高效正规的管理程序。招标结束后,市场管理中心落实招标情况并把图纸传给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预算中心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进行审查,同时工程管理不和公司业务部与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用户在施工前召开准备会议。用户向公司业务部支付百分之六十的工程预付款,施工单位与公司业务部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和用户要对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可施工。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等工程管理方面必须接受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的检查。(2)现代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具有现代化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主要能满足进度控制的要求,也可实施资源管理和费用控制。它基于要完成的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方的资源制定出来的定量实际可行的科学合理进度规划。软件将资源、资源限量、进度和资源平衡完美结合,不再依赖所谓经验甚至头脑发热制定出的盲目计划。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化管理软件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任何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不过是一种工具,软件功能再强、计算机再先进也得靠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功效。对于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来说,根据工程管理要求的人、物、财等的投入来制定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划是相当重要的。(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规范。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劳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想要各类人才相继脱颖而出就必须广泛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建立责任制为核心的工序及规章制度。以工艺质量为本,以质量验评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为指导,在文明施工、施工质量、机组投产水平、工艺水平方面达到优秀,实现机组达标投产的要求。唯有树立全员精品意识,才能精品闯市场。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探析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摘 要】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电力施工时必须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才能实现电力施工高效、安全发展。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问题;措施; 相比电力企业施工的高技术需要,实际的电力施工技术状况并不乐观,不少企业在施工技术方面管理不足,管理制度混乱,而且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水平表现不高。就电力行业的配网工程操作而言,电力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施工技术水平决定着配网工程施工质量,而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效益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所以供电企业要引进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手段提高施工质量,并注重对工程施工管理,避免发生施工错误与延期等不良施工状况,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水平的进步,虽然促进了我国电力施工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需要加强电力施工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就当前我国电力施工状况来看存在着众多问题,以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1)电力施工前期的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施工设计方案的应用性不强等方案问题;(2)电力施工中的流程管理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混乱、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对施工进程和造价缺乏控制、施工管理部门工作任务安排不明确和管理队伍职业素质与技能素质水平较低等电力施工流程方面的问题;(3)电力施工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不到位,验收管理人员为了图方便或者缩短工程工期而进行简单质量检测。这些存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都必须引起电力企业的重视,因为电力施工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重要的是电力施工操作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施工的各方面技术完善,提高电力施工质量,实现电力施工安全操作,避免电力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的电力施工技术问题,以下从电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流程管理、质量验收与质量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电力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少的电力施工操作达不到相应的操作标准就是因为施工前期没有做好相应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的准备。可见电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是确保整个电力施工项目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电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操作设计与关键技术准备。一方面,电力施工操作前期的施工设计要建立在设计方案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方案设计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能。所以,进行电力施工设计期间需要重点探讨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同时,施工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花费用,尽量做到通过合理施工方案设计做到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完成高效、安全施工。另一方面,加强对电力施工过程各方面施工操作的管理,由于电力施工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施工操作技术错误,则可能危害施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重点加强对施工操作的安全管理,这是电力施工的首要也是必要前提。同时,电力施工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绝缘防护,包括衣物、施工工具的绝缘防护,进行规范化施工操作。电力施工前期的方案设计技术和关键技术准备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为接下来其它电力施工操作做好基础保障。 2、加强电力施工技术的流程管理。我国电力施工流程管理主要存在管理制度混乱和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施工流程管理的不足不仅与电力企业流程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有关,还与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有关。因此,电力企业应当针对流程管理制度与管理部门工作两个方面进行流程管理技术加强。首先,电力施工单位要制定严格、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施工现场状况安排施工管理队伍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施工水平。其次,电力企业明确流程管理部门职责和义务,细化到每一个施工操作层面上,同时将任务和责任分配到每一个管理工作者身上,推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最后,电力企业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者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素质,严格监督电力施工中的安全施工工作,指导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规范的施工操作,有效督促施工进程。不仅如此,电力施工技术的流程管理还包括设备、机械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流程管理的加强措施还包括:减少施工花费;加快进度控制;挑选高质量同时价格合理的施工材料;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监督控制施工设备操作技术等。 3、电力施工技术的质量验收与材料监管管理。电力施工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由电力施工技术监管决定,通常来讲,的电力施工操作大多不在同一个时间阶段进行,而是在一个时间完成一段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在上一阶段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后,在交接下一阶段的施工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免影响下一阶段的电力施工操作。电力施工的分段质量验收是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之一,因此电力施工的阶段质量验收必须严格进行。不可因嫌验收麻烦而草草检测,对于质量检测结果不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的施工,要及时向技术部门或者施工队伍反映。同时,电力施工中的材料监管也是电力施工技术要点之一。材料的监管作用在于保障施工所用材料都达到工程材料需求,比如电线和电缆材料的监管,电线和电缆质量不达标很容易埋下事故隐患,因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避免出现为了私人利益使用劣质材料的状况发生。 4、电力施工的后期检验和评估。在完成电力施工各个阶段的工作后,要进行两三次全面的施工质量检验。确定施工质量符合相应的电力施工规范和标准后,进行施工前面评估,比如在技术上的应用评估、施工管理评估、各个部门工作质量评估与个人施工评估等,总结施工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电力施工提供技术可以参照的经验。同时电力工程施工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一直以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都是电力行业的基本方针。因此,如何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电力工程企业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技术、施工流程管理技术和质量检验评估技术等。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使用高科技的施工机械设备,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安全威胁,才能使电力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通过标准化的施工和高效率的施工管理,全面改进电力施工中的操作与管理不足问题,积累有效的施工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推动电力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时,对于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工程整体质量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但在电力施工期间仍然要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触目惊心的事故也在警示我们必须做好安全工作。笔者分析了电力工程的施工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处理方案 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时,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和应变方式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它除了会影响企业竞争水平的高低,还决定着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除此之外,现今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关注电力企业的施工,并且进行电力施工时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体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电力工程施工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要第一时间处理好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大小问题。 一、电力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输电工艺方面的问题 输电工艺其实质也就是供电工艺,它是电力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在电力企业的工程施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过渡以及引领作用,关系着多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现今我国在供电工艺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下述两点: (1)供电工艺主管特性的影响,其实就是电力特性对于施工工艺的不良作用。分析我国供电行业的现状,电力工作人员对于供电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并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便会使得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质量隐患,还会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2)供电工艺的客观特征,也就是供电工艺在实际工作期间的应用效果,也能将其理解成陈旧供电技术与先进供电技术之间的摩擦。比如,之前所使用的供电工艺中,对无限大容量电源条件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时是依照传统的建筑物标准,但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建筑工程在建设时,电力覆盖面积大大增加,相应的对电量也有了更大的需求。比如:现今建筑物室内往往有很多耗电产品,几乎每家都会有计算机、液晶电视、电冰箱、微波炉等基本电器,这便使得电流流量显著提高。所以,若依旧采用之间陈旧的计算标准和方式,极易造成流量不符、电量失算等问题。 (二)工程施工技术者的综合素质仍待提高 工程施工技术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技术、安全以及管理素质。技术素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的工艺、技巧上面。施工者的专业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这便会使同一步骤的施工效果产生区别,甚至会出现很多效果不达标的产品,不仅会影响产品的美观性、施工周期、企业经济效益,甚至还会使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安全素质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工作者未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例如:一些工序中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护面具,可是很多施工者为图省事不予佩戴,使得工作安全性大大降低。管理与监督素质方面的问题是指因管理问题而造成的失误。例如,由于采购电力施工材料与设备过程中,为降低成本或存在私谋利益现象,使得材料与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最终严重影响施工技术的发挥与建设工程整体的质量。再如,带电间隔区域缺少监管人员巡视。带电间隔是指在高压配电电柜的一些区域,高压线路和控制开关等相关零部件的联系不够紧密,万一渗入了空气,则其导电性会提高,击穿电压也会减小,最终可能会放电,威胁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二、如何解决电力施工工艺中的各种问题 (一)积极改进输电线工艺,提高电力施工质量 第一,供电工艺的显著特征就是系统性很强,并且各项工作十分繁杂,所以工作者必须广泛了解各方面的供电知识,并且要在危机情况或者突然条件下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所以,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结合时展情况,采取针对性及目的性较强的方式来钢筋电力施工技术工艺与方式。比如:对供电系统进行保护接地工作时,不使用惯性电流量来配置电线,而要对电力建设整体有一个综合考量,并且要掌握区域电流量以及可超额电流量。此外,在做工工艺上也必须不断对电力工艺进行精确。之前的输电线工艺不够精细化,在绝缘设施使用方面也有很多的限制,进行技术革新工作时,要使用技术科技创新的方式来提高绝缘设施的美观性以及防护性。 第二,要对技术改进后的实际工作效果有精准的掌握。电力施工工艺的技术性、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危险性都很高,所以,在进行电力施工的各项工作前,都一定要先开展场地勘查、施工技术效果图绘制以及技术问题的预估工作。只有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力工程施工工艺的积极作用,并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重视素质培养,促进工程施工技术工作者综合能力的提高 进行技术素质培养工作时,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把关电力工程施工前的招工工作,尽可能的招聘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作者,这除了能够使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有所提高,还有利于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二,专业技术工作者在上岗后也需定期参加培训,并且在培训后还要进行考核。这能够使技术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有飞速的提高,并且还能够使技术工作者给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为避免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者忽视安全防护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素质培养。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设立完善的额安全责任制,引起每个施工工作者对于电力安全的重视。而对于管理与监督素质,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绝不容忽视。因此,应有效强化电力施工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这不仅是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督,更是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行高效监管,既有利于保障施工技术的稳定与符合标准,也有利于促进整期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 三、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要想提高电力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就一定要持续的提高、改进电力工程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电力建设施工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氛围,并且也能够借助科学高效的电力技术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工艺,除了能够促进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远稳定发展,还能促进我国电力工程施工工艺的转型和升级,更好的满足时展进步的需求,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也逐渐增多,其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电力工程的安全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注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制定科学的电力工程施工方案,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本文就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期电力企业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技术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应努力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强化施工质量,促进电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与进步。 1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现状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交底还不到位,施工技术交底是工程顺利施工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施工技术存在于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如果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很难保障。如果施工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受到影响[1]。技术交底工作能够为施工的技术、规模以及工程建设等提供保障,能够使施工人员更加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有更加科学的掌握,能够在施工中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技术交底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技术交底工作并不到位,电力工程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电力工程管理主要是对电力工程施工合同、人员以及造价等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使电力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问题依旧层出不穷。施工合同签订中,很多电力施工的附属设备描述不到位,结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新进行设备采购,给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造价等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在施工人员选择时也不到位,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素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的效果,而施工人员的选择比较随意,施工人员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到位,无法发挥出施工人员的真正作用。 2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对策 2.1 完善电力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前,设计单位就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将工程设计的思路、工艺、技术要求、质量保障的对策等详细、清晰的告知施工单位[2]。详细的交底能够将电力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准确的描述,保证每一道施工环节都紧密相扣,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对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再次审核,向设计单位以及业主提出存在的疑问和技术问题,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交由监理以及业主审核,使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得以保障,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的技术部门应对审核后的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明确相关问题后,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制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工程技术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施工人员的技术再优秀,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以及职业道德,施工工程建设也无法顺利的推进,因此应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每一位施工技术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完善责任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品牌意识,注重工程建设质量,注重企业的形象建设。施工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及任务,能够及时、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3],在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使用专业化的管理设备,实现管理的效果。 2.3 强化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以及管理人才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保障,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效果,应要努力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使技术管理能够树立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技术交流会等更新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以及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所有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促进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推进。 2.4 强化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是主要的目标,质量是衡量一项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全面的了解施工建设的标准以及技术方案等,能够实现规范化的施工建设,对于没有完成技术交底部分的工程,不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要求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对已经完成建设的工程部分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与施工图纸、建设标准相符合,如果发现违规行为要立即停工整顿。 2.5 实现信息化管理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设备的积极作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工程设计施工的精度,使电力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将进度、资源以及成本控制有机结合,促进管理科学性的提升。 3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电力的需求逐渐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也随之发展,当前目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完善技术管理流程、制度,强化人员素质能力,实现电力工程质量以及信息化管理,使电力工程建设更加规范,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作者简介:尹明(1987-),男,山东郯城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探究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必须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其进行革新,从而保障电力建设工程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输电线技术问题 输电线技术,即供电技术,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重点,对电力企业的工程施工技术起着龙头及穿针引线的作用[1]。总的来说,供电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供电技术的主观特性,主要指电力特性对施工技术的影响。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力做工人员对供电技术的掌控与应用效果并不乐观,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压力、质量压力与效益压力; (2)供电技术的客观特性,主要指供电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效果,或者可以理解为传统供电技术与时代科技发展的碰撞。例如,传统的输电线技术中对无限大容量电源条件下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传统建筑物标准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电力覆盖面积,同时对电量的需求也有了巨大的变,如现代室内存在过多的耗电产品,基本家家必备计算机、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等,这无形中增加了电流流量。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过去的传统的计算标准与方法,很容易出现流量不符造成的电量失算问题。 (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素质问题 工程施工技术素质包括技术素质、安全素质与管理素质。技术素质问题,主要存在于做工过程中的工艺、技巧与应对。由于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流程的做工效果也并不相同,做工效果欠佳,轻者影响施工美观程度、工期长短、效益高低,重者则会影响整期电力施工的安全系数。安全素质问题,例如,有些做工流程需要佩戴过滤式防护面具,但是大部分施工人员嫌麻烦均未佩戴,这对做工安全十分不利。管理与监督素质问题,主要指因管理与监督失误造成的技术漏洞。例如,由于采购电力施工材料与设备过程中,为降低成本或存在私谋利益现象,使得材料与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最终严重影响施工技术的发挥与建设工程整体的质量。再如,带电间隔区域缺少监管人员巡视。带电间隔是指在高压配电电柜的一些区域,高压线路和控制开关各部分之间的设置存在空气间隔,一旦误入,由于具有导电性,降低了击穿电压,产生了放电,将引发人身和设备事故。 二、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劳务人员素质。这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电力工程企业要广纳高科技人才,在工程技术、施工人员的素质上把好关。同时重视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培养,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技术学习环境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2.2健全责任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 2.3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 2.4优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流程。电力工程招标流程结束后,由市场管理中心将招标结果或是非招标工程的落实情况通知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并把图纸转给公司业务部。由公司业务部将接到的通知存档。由公司业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准备会,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由预算中心审查。由公司业务部向用户收取工程预付款,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由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等工程管理。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要经过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和用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5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种类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所有新工人包括新招收的合同工、临时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五个定整的要求,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即:教育关、措施工、交底关、防护关、文明关、验收关、检查关: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在安全文明施工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施工队或个人,由工程项目部在工程施工期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关于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思考 摘要:为了加速实现中国电力的伟大中国梦,电力工程的高效建设就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而努力。文章分析其技术与管理现状,探讨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电力工程建设承担的责任将越来越重,而作为一项施工要求严格、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在施工技术和工作经验技巧方面的问题,却成为阻碍工程建设的重大难题,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电力工程技术交底的要求 1.1 技术交底含义 电力工程的技术交底是指为了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顺利完工,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工程的启动之前,将工程建设所需的施工技术、设备支撑和材料使用等,向施工人员做清楚明白的交代,以保证工作人员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有清晰的认识,来正确的组织施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1.2 技术交底的分类和内容 技术交底的分类主要有设计图纸交底、施工设计交底和专项的施工方案交底等,这些类别的技术交底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使用的范围、编制的依据、目的和管理规定等。只有清楚掌握了技术交底的内容,才能使施工人员有了准确施工依据,能够采用合适的施工材质、科学的施工方式开展施工。 2我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工作现状 2.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不够全面 电力施工技术交底是电力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现在很多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大多数的技术交底工作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切合实际的技术交底内容。 2.2电力工程临时项目整体管控不强 在电力工程临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考虑不周的问题,大致上有以下几项:第一,在临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观念和投资概念,造成项目投资的浪费。第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了解相关的工程造价知识,使得所做的预算不合实际,致使项目的亏损。第三,由于施工前,相关人员对所需设备考虑不周全,相关人员还得重新进行采购,耽误了施工。这样不仅造成了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进度。 2.3电力工程管理流程存在问题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及相关工作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套高效合理的管理程序,很难让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目前,在电力工程管理流程中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及时给出有效地管理措施。第一,后勤保障部和技术部所负责的工作交叉重叠,使得在工作进行时,两个部门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认识不清,有时还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这样的后果是不仅影响了电力工程施工的进程以及质量,也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团结与公司的发展。第二,在电力工程施工结束后,不少施工单位只注重收发相关部门的工程余款,并不按照相应程序对工程进行审核、结算。这使得不少相关部门秩序混乱,投机取巧。 3 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3.1 严格执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安全工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工作,是保障电力项目施工建设的顺畅实施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各环节的工作人员严格对照安全工作规范来操作,同时电力施工企业也要借助安全教育培训这个环节,严把人员入口关,只有通过了培训测试,才能获得上岗证书,取得工作资格。另外,对于那些对成绩优秀的执行法律规范到位的管理机构应给予及时表扬,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不按规章制度执行,要及时予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规范电力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3.2完善团队管理机制 团队是一项工作的灵魂,如果一项工程没有了团队意识的支撑,这项工程肯定是问题不断。作为工程的负责人,首先要着眼于团队管理机制的改善,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运行体制,通过对各部门团队精神的教育,认真分析团队意识不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化解各部门之间的争执与矛盾,引导大家在管理过程中加强沟通与配合。其次用制度管人,加强对各部门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于因缺乏退队意识影响施工进度、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通过批评和教育,让各部门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各部门之间更加融洽,积极沟通协调,共同进退,使工程施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只要做好了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可大大加快项目推进的力度,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提高水平和素质,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并做到定期进行评估考核,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其次可以开展丰富的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员工自主学习的水平 ;第三是要严格实行奖惩管理制度,奖优惩恶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使员工自觉地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四是应有效利用市场经济与行业有关政策,积极培训员工掌握电力工程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3.4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严格的执行是为推动电力工程有序建设的保障。所以我们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将管理工作流程化,对建设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多采用科技化、信息化的手段。应采用专业化工具软件,在紧凑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做好资源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进而促进资源应用、平衡管理、进度控制的有效结合。 3.5做好施工现场的漏洞管理工作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项目人员,应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做好漏洞管理工作。应对施工过程中已经完成的项目或工序展开安全监检查工作,每道工序完成准备移交下一道工序之前,管理人员都应监察,保证该道工序的质量。总之,施工工序的检查应该具体有效落实,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完成检查工作。 如果在移交下一道工序前发现漏洞,应切实弥补好漏洞之后转入下一道工序。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漏洞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3.6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工程相关的资源、进度和成本等管理通过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整合, 形成切实有用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在工程预算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软件只是我们实施管理的一种工具,不能完全参照软件,还应该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将应用规划和具体管理办法等有效集合。 灵活运用现代管理软件,让其实现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参照依据,帮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技术进一步加强。 3.7 控制好投资成本,实现效益管理 第一,明确项目核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核算:项目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防止出现超出支出、遗漏支出以及胡乱支出等情况的出现。第二,增强工程资源费的管理,保证在项目建设投资的过程中,工程预算与资料采购和发放等都实现低消耗、低浪费,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第三,加强工程设备的管理,应针对工程设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办法,保证工程设备机械能够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效能。 此外,还应该做好工程设备的维护,防止设备出现安全事故。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认真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摘 要】在电力工程施工领域中,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就需要对相关的操作层面进行风险的预防,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要主动的、积极的对其进行治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明确安全生产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行业的重要性,将其一切工作都体现出安全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实践。 【关键词】STS;创新型国家;建设 引言: STS以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强调三者之间的互动与整体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消极作用。学科的兴起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视角。STS视野中的创新型国际建设既要考虑科技创新本身,又要兼顾企业、人才、文化等社会条件的完善与协调。 一、电力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1)穿线施工技术。对于电力工程施工来说,穿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穿线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首先需要检查所有管口的护门情况,保证不出现破损和遗漏情况。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在转弯较多或者管路较长的管道内做相关处理,比如添加适当的滑石粉增加润滑等。当然,不同电压、不同回路的导线,或者交、直流导线等都不要在同一个管道内进行穿线,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桥架、线槽施工技术。这一关键技术指的是,在进行桥架与金属线槽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托线施工的支吊架的位置,使其能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同时,需要通过方径螺栓完成对桥架的连接,进一步的,需要将螺母设置在桥架的外部,而不同的支架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米,架设水平槽架时业要增加相应的防震措施,保证桥的支架能够美观和牢固。 (3)接线和照明器具施工技术。照明器具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土建施工竣工之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单股的导线能够直接与照明器具连接在一起,但是对于多股的导线则做法不同,需要通过应压接线鼻子与搪锡之后才能够连接到照明器具。 当然,插座的相序通常是“右火左零上接地”,开关的设置也是火进控出,这些与日常工作中的不存在差异。而对于那些大型的照明器具和特殊场所的灯具等,应该配备相应的减震装置,使其能够安全的工作。 二、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解析 (1)缺乏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量的施工组织对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对正确处理安全问题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安全管理明显缺位。尤其在一些施工组织中,管理者或者领导侧重于对经济增长的观众,大力强化经济效益的增长能够为其带来的益处。而实际上,对任何一个现代组织而言,经济利润的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需要安全的运行环境,而当其处于威胁的境地,靠着侥幸的心理憧憬未来的繁荣之时,企业的安全隐患将会为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2)生产设备和资料存在安全隐患。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与生产资料同样会引起相关的安全问题。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与生产资料是必须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有些得不到及时的保养和维护,设备老化和机械部件损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而这些都将给相关的施工人员带来安全方面的威胁;进一步的,有些工作人员并不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机械设备也会因此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电力工程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规避施工中的各类风险。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由于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产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来源于市场的竞争,有的来源于企业自身管理的不到位。因此需要及时的构建与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对于那些重大的危险源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通过应急预案发挥作用。 尤其在一些存在重大危险源和特殊危险的作业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应该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保证上级的监督部门能够监管到位。此外,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对那些难度与危险性较大、临近带电的工作,要做到领导到岗到位、亲临现场,通过监护与检查的形式,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责任考核方案,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上级领导和相应的部门对下级员工进行考核,并就此建立长效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 当考核结束之后,需要把结果进行公示,对那些考核结果相对较好的部门或者个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而对于考核结果相对较差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当然,对于那些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或者个人要进行重赏;而那些引发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人身伤亡的恶性事件,要进行追责和重罚。 结束语: 作为一门新的科学,电力工程施工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只有将更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才能持续的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而这正是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质量安全管理经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与技术标准,保证施工的质量,使相关组织在满足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获得安全生产的空间,排除其他工程外部因素的干扰,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电力工程中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对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有效的管理,对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与质量有着极大的意义,促进着电力企业及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力工程在发展过程中,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电力工程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有效的应用,有利于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度,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电力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要求与标准越来越高,电力工程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一、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规定及标准 1.带电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相关的电力施工人员在对低于250V的电力设备设施进行施工时,需要进行停电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带电工作的时候,电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工作。 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力施工人员在对相关的设备设施进行操作时,必须穿上电力工作中的衣服、手套、帽子,使用绝缘施工工具,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同时触碰接地体与带电体,所以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穿上相应的绝缘鞋,或者在脚下垫上绝缘的物品,要重视自身在施工中的安全性。 第二,电力施工人员在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置身于设备设施的带电部分时,不能够与处于地面上的人员有任何的肢体接触以及传递相关的物件,在施工区域内应当设置防护栏,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与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电力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有效的避免电力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电力施工人员在对高低压同杆的设备设施进行低压带电操作时,要对高低压线路之间的带电距离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自己在操作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带电设备设施,禁止在带电操作的过程中连接导线,不允许在低压线路出现闭塞导致不受张力时,对其进行导线的连接。 2.停电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相关的电力施工人员身处于带电设备设施范围内进行工作时,电力施工人员所在的施工现场与施工工具必须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电力施工人员及相关的施工事项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在安全范围内,电力施工人员要及时的停电工作,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电力工程中在10kv及以下数值的安全施工距离为一米,电力施工人员和带电设备设施的安全距离为0.35米,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电力施工人员对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的合理掌控有利于自身在进行带电工作时的安全。在进行停电工作的前期,电力工程中相关施工部门的领导需要向上级提交停电的申请,当电力工程中供电部门调节处中的工作人员对停电过程中的线路进行安全的处理后,电力施工人员才能够进行停电工作。在电力施工人员在停电工作时,遇到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时候,电力工程中施工部门的领导要及时的停工指令,停止电力施工人员的停电工作。 二、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电力工程中的各个资源与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其中运用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电力工程中的建设水平及质量,确保电力工程的持续平稳发展。但是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力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1.电力工程中的施工进度缓慢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在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时,若是其中的某一个部门在数据信息的传递上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则会导致电力工程中的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进度缓慢会加大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难度。 2.电力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有缺陷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施工安全是10kv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电力工程中相关部门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意识薄弱,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电力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欠缺等一系列方面。这些都会造成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现极大的漏洞。 三、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有效措施 1.健全电力工程中的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在施工中应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时要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还要完善以技术要求为核心的电力工程建设体制。健全的电力工程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分清电力工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电力工程各个部门中工作人员的职能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对电力施工人员在运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于电力工程时,能够切实的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2.提高电力工程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中时,电力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电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与指导,规范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电力施工人员在培训中了解自身的职责与工作性质,让电力施工人员通过电力工程中相关建设项目中的施工实践,增强自身在施工中的能力与水平。有效的提高电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施工人员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了解认知,在这一基础上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很好的利用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3.加强电力工程中施工安全的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10kv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想要有效的加强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中的各个部门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加强,有利于保证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有利于在确保电力施工人员的安全下,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在电力行业中,10kv电力工程这一项目较为普遍,但是10kv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0kv电力工程的施工对整个10kv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10KV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电力工程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它是电力工程在建设中施工的基础,是提高电力工程中建设水平、质量、效率的有力途径。科学合理的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对于电力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是确保电力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施工的重要保障。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 【摘要】本文围绕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与对策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及安全;电力工程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其工程特点、工程规模、建设意义,通过施工技术交底还明确了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施工工艺、施工任务、操作方法节约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等,为了更好实现工程目标,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按照规定进行。建筑安装工程主要包括各种专业工程分项、分部工程以及相应的施工工序等,其施工技术交底都适用于此范围。作为施工内容的重要环节、控制过程的重要手段,未经过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允许施工。各级技术负责人在开始施工前实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时,参加交底的人员须弄清交底内容,认真讨论并充分发表建议、意见。如有需要对涉及已获批方案的交底内容补充或修改的,请及时报方案的批准人和原审核部门审核批准。交底后,施工人员应按照交底的要求施工,不允许擅自改变施工的方法,需要更改时必须更改交底内容并经过交底人签字许可;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由技术员、技术交底人以及技术处负责监督检查。如施工人员不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并劝阻无效时,停止其施工,并报上级进行处理;因为交底错误而发生人身、或质量、设备安全事故时,责任由交底人承担;施工人员或施工负责人负责违反交底要求的事故;施工人员负责违章操作的事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按照已获批的资质设计规范和施工单位总工交底内容、项目经理部制定交底的提纲进行交底。提纲根据施工单位总工、项目经理部依据设计文件、质量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及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制定。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规定 1.1 目的。规范施工技术交底,确保通过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质量保证和节约措施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施工工序等)的施工技术交底。 1.3 编制依据。《质量手册》BPCC-QA-B-1999;《过程控制程序》BPCC-03-4.9;《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1980年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1.4 职责。工程技术处负责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技术处(科、组)负责监督检查技术交底与技术交底论文联盟整理的执行情况。(施工单位指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公司直属二级机构);各级生产负责人主持施工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交底,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人参加或进行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下级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1.5 管理规定。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坚决执行,除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工序外,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施工开始前,各级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工地主任工程师、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各级技术交底时,都应组织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认真讨论,弄清交底内容,必要时,对交底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涉及已批准的方案的变动,应及时报方案的原审核部门和批准人审核批准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问题 其一,因为设备的订货价格在概算中,从而导致在合同中未明确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信息,最后往往会突破其控制价,则要重新采购订货。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管理人员以及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意识薄弱、匮乏造价控制的基础知识、及施工合同意识,项目部整体的素质不高。其二,供电技术工程公司在整个业务管理中既起到龙头作用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工程部、业务部、财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息息相关,各部门在电力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担当不同职责。最后,谈一下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操作上的违规。比如工程收尾验收后,施工单位在进行了工程决算并审核后,方能向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及材料供应商支付余款和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但是,在整个业务程序中还存在某些缺陷和不完整。 三、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建议 (1)高效正规的管理程序。招标结束后,市场管理中心落实招标情况并把图纸传给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预算中心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进行审查,同时工程管理不和公司业务部与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用户在施工前召开准备会议。用户向公司业务部支付百分之六十的工程预付款,施工单位与公司业务部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和用户要对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可施工。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等工程管理方面必须接受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的检查。(2)现代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具有现代化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主要能满足进度控制的要求,也可实施资源管理和费用控制。它基于要完成的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方的资源制定出来的定量实际可行的科学合理进度规划。软件将资源、资源限量、进度和资源平衡完美结合,不再依赖所谓经验甚至头脑发热制定出的盲目计划。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化管理软件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任何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不过是一种工具,软件功能再强、计算机再先进也得靠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功效。对于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来说,根据工程管理要求的人、物、财等的投入来制定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划是相当重要的。(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规范。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劳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想要各类人才相继脱颖而出就必须广泛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结语: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及安全,因此要重视施工技术,加强管理措施。为了给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上提供参考和借鉴,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建立责任制为核心的工序及规章制度。以工艺质量为本,以质量验评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为指导,在文明施工、施工质量、机组投产水平、工艺水平方面达到优秀,实现机组达标投产的要求。唯有树立全员精品意识,才能精品闯市场。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及监督对策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路桥梁的建设和使用逐渐增多,公路桥梁在交通运输中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但是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公路桥梁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为了减少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隐患的出现,避免人民群众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应努力做好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监督工作,维护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文章就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中,公路桥梁工程是一个比较重要分支,公路桥梁施工是外部作业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施工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大,施工管理难度也相对增加。当前公路桥梁施工的企业越来越多,彼此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大,很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减少成本支出,造成公路桥梁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进而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努力做好施工的质量监督工作,促进工程高质量建设。 1 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由于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因此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比较大,公路桥梁施工现场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管理人员自己决定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依据,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1.2 人的因素 公路桥梁施工建设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是对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首先公路桥梁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导者,管理者的决策、计划将直接决定着公路桥梁施工的方案设计、材料采购以及施工管理等,如果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能力较差,将会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施工技术人员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能,公路桥梁的整体建设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反之,则会造成公路桥梁施工出现质量隐患[1]。此外,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也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负责施工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1.3 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的质量将决定着整个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材料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行为,而且工程建设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些复杂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材料的选择,造成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材料质量不高,对今后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公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1.4 施工环节间的衔接不到位 由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质量监督不到位,导致公路桥梁工程各施工环节之间存在着衔接不到位,施工建设出现空期[2],影响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体进度,造成施工资源的大量浪费,施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到位也会对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工序错乱,不利于公路桥梁整体效果的实现。 2 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公路桥梁建设标准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就应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使公路桥梁工程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工程建设标准,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能够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促进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根据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勘探、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工程建设标准[3],使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能够使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建设标准的要求。 2.2 强化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材料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强化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在采购材料前,需要全面调查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了解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实力、材料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情况,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采购完毕进入施工现场前,还需要再次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做好材料的放置工作,根据不同种类、型号的材料进行区别放置和管理,避免材料受潮、变质,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2.3 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 近年来,各种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贪污腐败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强化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应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和资金管理机制,要求财政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对工程建设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了解工程建设资金的流向,为今后的资金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4]。在监督管理中,如果发现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存在违法或违规操作的行为,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工程建设监督的效果。 2.4 加强对人员的监管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应努力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强化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质量建设标准开展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开展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质量监督的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认真对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5 做好工程衔接工作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还经常会出现工程衔接不到位的情况,给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工序的顺利交接,减少工程衔接中的失误,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能够在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安全性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减少工程建设成本的支出,避免资源的浪费。 3 结束语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不佳将会对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应努力提高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为人民的出行提供安全的环境。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措施 【摘要】:钻孔灌注桩基础以其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耗材少、适应性强、成本适中和施工简便而广泛用于公路桥梁工程中。本文从目前公路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水下清基难以彻底、孔壁坍陷、护筒冒水、缩颈、成孔偏斜、卡管、钢筋笼上浮、断桩、桩身倾斜、桩身纵横向偏位较大等通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桥梁 灌注桩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前言】:钻孔灌注桩适应于各种地质条件,且方式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入不是很大,因此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在水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不能进行开挖验收,只能进行声测和动测验收(不合格时进行抽心),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安排不周或处理不当,都将导致钻孔灌注桩出现质量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桩体报废。 一、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1孔壁坍塌造成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1)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密而漏水或护筒埋深不够,致使护筒周围水分渗入孔内,水流冲刷孔壁造成塌孔。(2)钻孔作业过程中未及时向孔内加泥浆,或泥浆大量损失,使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泥浆密度不够而造成泥浆护壁不好,使地下水在渗入孔内的过程中冲刷孔壁。(3)在提升钻头、下落导管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造成塌孔。钻具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使松散的孔壁受扰后造成塌孔。(4)施工组织安排不周致使工序衔接不紧密,成孔后空置时间过长,泥浆发生沉淀,造成上部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遭到破坏。 1.2钻孔偏斜产生钻孔偏斜的主要原因:(1)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晃动不稳,或钻头磨损、部件松动、钻杆导架不垂直,或钻杆弯曲、接头不直均可造成钻孔偏斜。(2)钻孔施工时地面松软或软硬不均匀,或土层呈倾斜状分布,或施工时遇到较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乱石层中钻进时钻头所受阻力不均而造成。 1.3钻孔漏浆产生钻孔漏浆的主要原因:(1)护筒埋设过浅,或护筒四周回填粘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在护筒底或护筒接缝处发生渗漏。(2)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遇到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而引起泥浆向外渗漏。孔内水头过高,使孔内水压高于孔外水压,孔壁发生渗漏。(3)地层地质情况不良,钻孔穿越岩溶层或裂隙带,使孔壁周围有大量裂隙或孔洞而导致泥浆渗漏。 1.4钢筋笼偏位、变形或上浮 (1)钢筋笼过长,箍筋未起到作用,使得钢筋笼的刚度不够,吊入孔内后钢筋笼发生变形。钢筋笼上未设垫块或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或桩孔本身偏斜或偏位。 (2)钢筋笼吊装时未垂直缓慢下放,而斜插孔内使保护层厚度不够而使钢筋笼偏位。 (3)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部距离钢筋笼很近,由于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 (4)当灌注的混凝土超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若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过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浮。 1.5断桩出现断桩的主要原因: (1)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由于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不足,混凝土的翻涌力不够,无法将顶层泥浆持续上推,导致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中而使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局部混凝土不凝固。 (2)封底混凝土数量不足,未能将桩底残渣全部翻至混凝土上,形成泥浆夹层。在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量过多,露出混凝土面造成沉渣沉积成层。 (3)在灌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使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 二、防治措施 2.1孔壁坍塌 (1)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钻进时,应适当埋深护筒,并用粘土密实填封四周,防止护筒周围水分渗入冲刷孔壁。 (2)钻机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添加新鲜泥浆,使孔内泥浆面高于孔外水位。同时还应随时观察土层变化。 (3)在提升钻头、下落导管时应保持垂直,避免碰撞孔壁。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 (4)按照正常的速度钻进,不要进尺太快或避免在一个地方钻进时间太长,以免对孔壁产生过大扰动。 2.2钻孔偏斜 (1)施工场地应夯实平整,确保钻机平台稳固。安装钻机时应对导架进行水平或垂直校正,钻杆位置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孔设备,发现钻杆弯曲时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2)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应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或软土层时,要控制钻进速度,应低速钻进。 2.3钻孔漏浆 (1)在埋设护筒时坑底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并控制孔内水头高度,不要使压力过大。 (2)钻进时钻头起落应准确、小心,防止碰撞护筒。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或向孔中倒入粘土,钻机慢速转动填糊孔壁,或在回填土中掺入片石、卵石并反复冲击,增强护壁强度及护筒周围和底部接缝处密实度。 (3)施工中如发现护筒冒水,应立即停止钻孔,并用粘土在护筒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应重新安装护筒。 2.4钢筋笼偏位、变形和上浮 (1)钢筋笼过长时应分多节制作,并应焊接或增设箍筋以增加钢筋笼刚度,在钢筋笼主筋上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垫块或焊接耳环控制保护层。钢筋笼搬运和吊放过程中要防止变形。 (2)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灌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2.5断桩 (1)成孔后应认真清孔,一般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必要时应多次清孔。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以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定。 (2)孔口护筒埋深一定要符合规定,以防孔口塌方。吊放钢筋笼过程中不可碰撞孔壁,以防孔壁坍塌。 (3)导管接头用方丝扣连接,并设置橡胶圈密封严密,确保导管的密封性。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4)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结语】: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存在的通病是在桥梁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防止通病的产生,只有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和确保每一环节、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桩基质量,并最终保证桥梁工程的百年大计。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浅析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快速进步,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满足规定是保证人民在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公路桥梁施工中的管理及控制对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本文首先分析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建议,为今后相关人员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控制措施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快速进步,使得大量的公路桥梁得以兴建,完善着我国的路网结构,公路桥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满足规定是保证人民在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影响我国公路桥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有很多是由于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不到位、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系统的分析这些影响公路桥梁质量的因素,从而为掌握更加高效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提供途径,使得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可以到保证。 1 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 1.1 对隐蔽工程质量疏于重视。隐蔽工程由于其本身隐蔽的特性的,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评估、检查和验收的过程中更注重于表面的质量问题,对于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疏于重视,而若隐蔽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民心工程,其质量好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 1.2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我国一些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有些甚至没有受到过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限制,而影响对于相关施工规范的理解,使得施工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这样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为以后的投入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2.1 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混凝土的使用在我国公路桥梁施工中所占的比率相当大,是公路桥梁施工中非常重要而且常见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能否满足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从而却保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首先是施工准备阶段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包括水泥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砂石含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比例是否满足要求等等这些关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质量管理,从原材料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在投入使用前,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检验,校核施工现场实际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满足施工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对于满足要求的才可以投入使用。(2)其次是在施工阶段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包括控制浇筑体和模板的质量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等,这样可以保证公路桥梁中的混凝土结构不会出现空洞和裂缝这样的质量问题。 2.2 公路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公路桥梁是大型构造物,其结构形式有着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施工中需要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更为严格的施工工艺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对公路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施工前测量和放样工作应该却保准确无误,这是公路桥梁结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2)施工过程中应该却保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篡改设计意图,这样可以使得公路桥梁结构承载力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3)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混凝土的振捣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4)公路桥梁结构表面要具有足够的平滑性,这样共有于结构质量的保证。 3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公路桥梁施工需要的材料种类繁多,市面上销售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而公路桥梁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用于工程施工,为以后公路桥梁投入使用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应该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选用,避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公路桥梁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保养,却保设备高效运行时公路桥梁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单位还应该设置专人负责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保证施工质量。 3.2 规范整个施工过程。公路桥梁施工过程是由很多分项分部工程组合起来的一个复杂的整体工程,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控制施工中的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若出现施工中不符合规范或者图纸的情况,严格进行处理。规范整个施工过程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施工高效、有序进行的前提。 3.3 保证施工团队的技术和素质。公路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复杂性决定其施工团队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的性质,只有保证施工团队的技术和素质都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对施工工团队的技术和素质进行控制,才能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和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的突发情况可以及时正确的应对,使得损失减少到最少。所以应该对施工团队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结语 公路桥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满足规定是保证人民在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及控制对于公路桥梁的运营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本文首先分析隐蔽工程质量疏于重视、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这些影响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建议,为今后相关人员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析 摘 要: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阐述了一些加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对于是施工全过程所采取的各项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公路桥梁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质量是工程的根本。因此,了解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析加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举措,以提高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日常管理不善。我国很多公路桥梁工程材料检测不及时,检测时也不够严格,经常出现漏检、错装,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而对于填筑路基时使用的土质材料也缺乏必要的土壤调查,导致判断失误,使得CBR值达不到规范要求,施工的钢筋未能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采购在施工时焊接的焊缝也不合格且未及时监测就直接使用安装在建设工程构造上了,造成质量事故。工程材料是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材料的质量就直接关系了工程的治疗,如果材料供应没有一定的计划,堆放时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管理时又不善而导致材料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材料不合格,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机构安全,轻则妨碍工程使用以及使用寿命,重则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控制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施工企业的重心所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或者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却很淡薄。经常会为了赶工期,存在着重视进度、轻视质量的倾向,在施工人员具体的操作时对于工艺控制不严,违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存在众多工程隐患。 1.3 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强。近些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速度加快快,公路桥梁建设工程项目增多,工期紧,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距较大,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施工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监控,影响施工质量。 2 造成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上可以从四方面分析,首先就是在公路桥梁建设之前缺少充分的准备。对于施工现场了解不够充分,对于施工突发状况难以有效应对;其次是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建筑施工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巨大,但是由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项目多,工期紧,很多施工企业降低对人员要求,导致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施工质量;再次,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不高,很多施工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最后,很多施工企业缺乏一套有效的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导致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随意,管理不够严格,影响施工质量。 3 加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建议,具体有: 3.1 加强材料管理。作为组成工程的基本要素,工程材料的质量是首先应该要确保的,保证工程材料的按质、按量供应,对于材料的采购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材料采购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以及使用人员再把关这三把关,还有检验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这四检验。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使用进行检查验收,在堆放储存时加强管理,分别堆放,避免变质。 3.2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及控制制度。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长住在施工现场,对于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以及必要的业务指导,随时进行监督单位的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查验收活动,以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 3.3 加强技术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交底,这是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对于隐蔽工程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的采用都需要特别强调技术交底,以确保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对于工程图纸设计意图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及具体操作工艺也心中有数;同时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这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根本所在,施工质量必须按照施工设计要求、相关规范以及工程合同来,加强对施工工艺质量的把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成本的管理,这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条件,也是减少工程开支,提高工程效益的先决条件。 结语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以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公路桥梁施工相关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技术 公路桥梁是保证人们日常出行的载体,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大幅提高,行车密度及车辆的载重也越来越大,公路桥梁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公路桥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公路的畅通,而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关键在于施工技术的提高。 1.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1.1桥梁施工所用材料 每一道桥梁都是用人们用建造材料架设起来的, 只有使用质量符合规定的建造材料才能够保证桥梁的质量, 真正满足人们当前对桥梁的需求。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追求眼前的利益,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 购买一些性能和强度不符合规定的劣质材料, 虽然最终施工方还是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桥梁建设,但是其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在桥梁将来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这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2工作人员 从目前的众多的桥梁施建设事业中普遍看到的是设计、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责任意识也不强,有的施工单位用人唯亲,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拥有专业技能的施工技术人员也可以上岗工作, 在桥梁的建筑过程中, 也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事件的发生, 进而延误施工工期,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 无法保证桥梁质量,即使建成,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较低。 1.3施工质量控制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桥梁施工单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体制, 由于体制的缺乏助长了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的侥幸心理, 并且让施工人员缺乏应该具备的责任心, 对桥梁的上一道工序不会进行认真检查, 最终使得桥梁的最终质量不高。 2施工的规划设计 2.1资料调查收集 要想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做出完善的施工规划设计,资料调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①明确调查桥梁的使用任务。简单说来,就是要清楚将来要在桥梁上行驶的交通种类以及行车密度等。明确桥梁上通过的各种管道线路等。②施工单位派遣专门人员测量所建桥梁附近的地形条件,并将其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详细的地形图以供施工需要。③要明确所建设高速公路桥梁附近的地质条件,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地质剖面图,以便施工的使用。 2.2施工要符合经济的要求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必须要保证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且在施工设计中要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对比,保证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总造价和材料损耗等达到最低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所有涉及到的经济要素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往往是不可能的,在技术经济对比过程中,应该详细考虑高速公路桥梁在交付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等问题,与此同时,必须使得施工工期达到最低,以满足快速施工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程总造价。 3.公路桥梁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组织参加本工程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认真会审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变更与补充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踏勘,理解设计意图。调配地下管线及交通状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并按分项工程的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前做好机具、设备、材料计划。 3.2测量准备 开工后组织测量人员对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基点及桥位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复测,复测时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水准点及桥位控制点应符合规范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联系解决。复测无误后进行钻孔桩定位,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3试验准备 开工前对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砂、石、水泥、钢筋等材料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要求进行检验,选定厂家,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选定厂家进行检测,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场。 3.4配合比制定 在施工前,对该桥所需的桩基砼、桥台砼、板梁砼、桥面砼及砂浆的配合比进行试配,确定适合本工程施工要求的配合比于砼使用前一个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使用。 3.5材料贮存及供应 砂、砾石、碎石等地方材料按工程进展分批进场,堆放在指定场地,钢筋在桩基、承台、台柱系梁施工前半个月进场进行加工。板式橡胶支座在使用前一个月进场,各类材料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进场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才能作用,确保工程材料满足规范要求。 4.公路桥梁施工相关施工技术分析 4.1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 混凝土是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主要材料,而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中材料的配合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因而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合适的配合比,控制好水灰比以及塌落度。就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控制而言,一般为七小时左右,同时含气量应确保在1.7%的范围内。要根据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需求来确定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调试,一般来说应选择高强度、颜色相同和级配连续的碎石作为骨料,并确保骨料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一般以中粗砂作为细骨料,含泥量应控制在2%范围内,吸毒模数大于2.5,不得有杂质出现,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细骨料的颜色、细度和出产地。一般选择高效能的材料作为减水剂,确定外加剂的掺入量时要根据工程质量的需要。通常选取矿物掺合料作为掺合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掺加细度模数大于二级、不含杂质的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 4.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工艺较复杂,因而较难控制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的充分准备,为确保施工质量,严格规范施工操作的顺序。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审核工程设计、编制施工方案、检验和校正测量仪器、施工现场的排水和便道设置、调试安装施工设备、检验和取样施工材料。在灌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集中拌合,使砼不会出现离析现象,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工程质量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使用钢导管前应该测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 4.3预应力技术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抗渗性能和抗拉能力。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小结构界面尺寸和结构自重,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减小挠度,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低松弛的钢绞线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中,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施工材料,具有高效益、高实用性和高灵活性等优点,可以满足公路桥梁结构的美学标准。在预应力技术施工的预埋阶段,应准确地进行曲线定位,曲线形状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在张拉和灌浆的施工阶段,应该严格控制张拉应力,将伸长值变化限制在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内,要保证灌浆计量的准确性,孔道浆体应该饱满;在进行钢筋绑扎时,不能猛放或者猛扎,以防止刺破预应力筋外皮;对施工操作水量要严格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施工完毕后进行质量检验。 5.结束语 随着公路桥梁施工的不断发展普及,很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要对公路桥梁质量更加重视,为了将来公路桥梁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同时也能更好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研究篇1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规模较大,面对繁重的施工任务,施工机械设备不仅可以避免施工人员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还能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工期。道路桥梁施工中,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为此,必须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转。 1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位于贵州省贞丰县,横跨峡谷,建设长度为1262m。该桥梁工程分为主桥和引桥两个部分,主桥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式连续刚构,主墩结构为空心薄壁墩,引桥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形式,引桥桥墩均为桩基础。因为该工程建设规模较大,使用到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设备性能的发挥及配合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本文结合实际工况,根据各种设备特性,指出了设备管理工作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具体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施工设备管理维护水平,助力该工程顺利有序完成施工。 2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措施 2.1存在问题 (1)该桥梁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内容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频繁发生人员和设备调动。但是该项目管理层对项目开展管理工作时,比较重视工期、成本和质量的控制,对于设备管理却不够重视。 (2)该项目施工中,针对设备、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台账,但是管理过于粗放,对于设备技术性资料以及设备档案等的保存不够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设备管理工作毫无秩序可言。这类情况在很多施工企业内部也比较常见。有些施工企业即使购置了新的施工设备,也没有及时入账,导致设备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过于随意,甚至存在设备丢失等问题。 (3)在购置设备前,没有仔细了解项目施工合同,也未做好市场调研,盲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这类设备价格往往较为昂贵,导致设备采购投入过多,这对于保证项目经济效益十分不利。 (4)虽然本项目的施工企业针对设备管理,设置了专门的部门,但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导致设备管理的开展也不具规范性。这也是大部分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过于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设备采购进来后,没有做好管理,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未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没有做好设备管理人才的甄选,不重视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培训,限制了施工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2.2解决措施 2.2.1加强基础管理 想要提高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施工设备管理水平,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科学搭配”的原则。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正确认识施工设备管理工作的意义,增强施工设备管理意识,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设备调度方案,如图1所示。打好设备管理基础,提升每一种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对于本项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创设安全使用的环境,对于各种设备,制订安全使用手册,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使用,提高设备操作过程的规范性,避免因为设备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加强各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除锈工作,也是设备基础管理内容之一,虽然以上内容都是设备管理基础性工作,但是对于保证设备性能稳定,提高设备应用安全十分重要。中国设备工程2022.05(下)工作,但是对于保证设备性能稳定,提高设备应用安全十分重要。图1施工机械设备调度管理方案 2.2.2加强整体管理 本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在选择施工设备时也要考虑环境因素,并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整体管理。在施工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探讨,根据施工要求、施工环境、施工任务、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选择最佳的设备配置方案,以保证各类施工设备可以顺利进场和退场,确保该桥梁工程顺利完成。从整体角度考虑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设备配置模式中资源浪费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应用的秩序性,从而保证各项施工都可以更好地落实到位。 2.2.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推进桥梁施工作业顺利完成,建立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是非常关键的。缺乏设备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设备的宏观调控,还会让设备管理相关工作开展的过于随意,无章可循。为此,必须建立符合桥梁工程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要求,对设备进行管理。比如吊装设备规格较大,采购困难,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导致施工中断,为此,应该建立设备备用制度,除了正常使用的吊装设备外,还要在施工现场,配置一套备用设备。 2.2.4大型构件运输管理 本项目施工作业涉及到较多的大型构件的运输工作,为确保大型构件运输安全,必须加强对运输大型构件的设备的管理。这些运输设备投入应用前,全面检查其性能,技术人员检测这类设备的性能参数,只有确定安全,方可投入使用。加强对大型构件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其严格按要求对机型机械进行保养和维护,同时具备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具体来说,首先要分析大型构件运输的路线,综合考量,分析线路可行性,遵从高效、安全的原则,选择最科学的运输路线,了解运输时间段内运输线路的交通情况,以便做出调整,保证可以顺利将大型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 2.2.5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给桥梁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企业不断研究和实践,施工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重视新型设备的应用。但是这些设备中,有些操作过程复杂,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为此,必须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同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设备管理和施工安全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在操作设备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可以采用岗前培训或者提高招聘门槛的方式,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关键设备,如塔吊、龙门吊等,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多种途径教育的模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和教育,如可以将培训和教育结果与员工薪酬福利建立联系,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态度懈怠的员工,给予批评警示。 3维修方面存在问题及措施 3.1存在问题 首先,对于机械设备,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比较关注设备使用过程中性能的发挥,但是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却不够重视,导致很多设备“带病作业”。比如,随着长时间使用,设备零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而如果不及时养护,不仅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于设备养护和维修工作不重视,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充分,经验积累不足,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处理好设备运行障碍,从而影响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其次,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环节和保养维修环节之间严重脱离,具体表现为。 (1)针对设备维修保养,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未细分这项工作的责任,导致一旦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就会相互推诿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2)大部分设备的所有权属于集团,而项目部承建项目后,会从集团调用设备,他们在使用设备中“重用轻管”,只关心设备是否完成了施工任务,而对于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则表现出能省则省的态度。有些项目部甚至为了抢进度、赶工期,让设备超负荷工作,甚至存在带“病”作业的情况。在频繁超负荷、不规范操作下,设备磨损老化严重,有些关键设备甚至达到报废标准,集团不得不花费更大的财力去维修,严重影响设备的利用效率。 3.2解决措施 3.2.1现场勘察项目实施前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都要做好现场勘查,了解施工环境。根据工况要求,制订合理的设备调配方案,让所有设备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分析原因,然后及时采取有效的保养措施和维修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给工期带来的影响。这里要特别说明,如果设备零件发生问题,应该立即联系设备供应商,为设备配原厂零件,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2设备运行管理 针对机械设备使用的全过程,生成记录,建立台账,并务必保证机械设备台账的完整性,为后续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提供借鉴和指导。设备使用中,科学的操作方式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要建立规章制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正确操作设备。 3.2.3设备折旧管理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施工设备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老化现象。过去,人们一直应用平均年限折旧法对设备进行折旧管理。实践证明,这种折旧计算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如折旧计算不合理,导致设备给项目经济效益做出的贡献计算得并不准确。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对施工设备开始采用快速折旧法进行折旧处理,如本工程中,因为施工机械配置不够合理,导致项目施工中部分自卸车辆存在限制的状态。为了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整个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可以将其租赁给其他项目,赚取租金。快速折旧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施工机械设备的更新,还可以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代化水平,保证项目的整体效益水平。 3.2.4定期检修与维护 桥梁工程普遍具有复杂性,其中的施工机械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定期检修和维护,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才不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全面检查设备,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具体来说,对于新采购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要开展一次系统性检查,只有检查合格的设备,方可投入施工使用。对于现场内的设备,建立设备故障防范机制,做好故障等级分类,一般设备维修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在实际工作中严密观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存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设备管理人员的日常检查工作非常重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定期保养措施,维持设备的高性能。比如,对于本项目中的大型设备连接位置的润滑效果,要进行日常检查,如果润滑不足,必须及时加润滑油。 4结语 在任何一个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都是必须开展的工作,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正确认识施工设备的管理维护对于整个工程的意义,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维修制度,提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素质,合理使用设备、维护设备和维修设备,保证施工设备可以正常发挥性能的同时,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整个道路桥梁工程顺利有序的完成打好设备基础,从而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张红琴 孙理 单位: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研究篇2 0引言 道路桥梁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道路桥梁建设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建设的基础,其对工程的成本、质量、安全、观感等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且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一些新兴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也应运而生,合理运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对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大有助益。 1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控制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地形环境不断完善基础交通设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证交通顺畅,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流动和发展。道路桥梁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工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道路与桥梁搭配的建设方式,以道路为主、桥梁为辅的方式进行建设,能够保证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还可以采取路桥一体化的设计,这样既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作用,又能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1.1施工前期的技术控制 道路桥梁施工中最关键的便是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前期,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施工环境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一方面要尽可能保证道路桥梁设计符合建设需要,实现道路桥梁功能最大化;另一方面要遵循道路桥梁施工的基本原则,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1.2混凝土的选择 混凝土是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要格外注重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若是所选择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则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只有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保证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如提高道路桥梁的耐久性与抗震性等,进而达到延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的目的。 2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以往的道路桥梁施工经验来看,在任何道路桥梁施工中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一定程度上阻碍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加深对这些问题的探析,并妥善处理,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出道路桥梁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1]。 2.1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缺乏创新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部分设计人员所依据的是以往的成功案例,很少会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自行研究设计方案,使得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方案大同小异,这也说明缺乏创新性是当前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相关的道路桥梁建设单位对路桥的造型或其他方面的设计有特殊要求,设计人员需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创新空间较小;另一方面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等[2]。当前,随着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出现了很多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中按照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考虑的层面多为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等,很少会在创新性方面下功夫,使得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无法被有效应用到道路桥梁施工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2.2设计方案缺乏全面的考虑 道路桥梁施工所涉及的施工环节非常多,其中的影响因素也很多,设计人员在施工方案的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环境条件、工程成本及路桥的实际应用性能和美观性等,还要考虑路桥的使用寿命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等。设计人员需要将各个方面的因素顾虑周到,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路桥的功能。如果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考虑不周,不管是从使用寿命上来看,还是后期的使用性能上来看,都会对路桥的实际运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2.3对路桥后续维护工作考虑不充分 由于道路桥梁一般所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所处的位置比较关键,在实际应用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极大的,在路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路桥进行常态维护保养,这样不仅能够在路桥出现轻微病害时及时发现,还能最大程度地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因此,在道路桥梁方案设计中,除却前期的形状、功能设计外,还需要考虑后期的维护。但在道路桥梁方案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将更多重心放在路桥功能作用的发挥及组成结构上,希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路桥的使用寿命达标,对路桥后续的维护工作考虑不充分,这会增加路桥后期维护检修工作的难度、增加后期养护、维修的成本投入,不利于路桥的安全运行。 2.4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素养不强 道路桥梁工程对设计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才能保证道路桥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而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素养不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一方面是因为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很多设计人员虽然能够对路桥进行设计,但是却不能够全方面保证路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设计单位对设计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发现道路桥梁施工方案存在个别问题,也只是单纯地让设计人员进行对应的修改,未能定期对设计人员展开新技术的培训等,这便会导致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新的施工技术了解不够全面,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桥梁施工方案的整体设计效果。 3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 3.1对材料的控制 建筑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只有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前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进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若道路桥梁施工材料存在问题,那么最终建造出来的道路桥梁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无法投入使用[3]。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中,最关键的便是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切实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2优化道路桥梁施工方案 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时,需先要对路桥建筑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的调研,将建筑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以及地形、地势等相关数据全部调查清楚,而后结合路桥的应用需求,设计路桥的具体结构。在设计方案中不仅需要体现出路桥的组成结构以及施工顺序等,还需要标明路桥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如何进行。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桥路的美观性以及成本支出等问题,尽可能在保证桥路整体质量绝对可靠、外形美观的同时,降低桥路的整体施工成本,施工材料也应选用符合标准且价格合理的材料,这样才能确保桥路工程的性价比达到最高。桥路设计方案初步敲定后,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对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通过BIM技术模拟路桥工程的施工情况,通过对路桥模型的直观观察,不断发现路桥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细节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以此达到优化道路桥梁施工方案的目的。 3.3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例如GIS技术、BIM技术等,这些新技术都可以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道路桥梁施工方案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技术实现实地探查、桥路设计模型展示等,如通过BIM技术模拟道路桥梁的施工情况,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为依据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得出最优设计方案。新型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弥补传统工艺存在的不足的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科学的施工工艺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利用BIM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示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各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等,使施工人员更好地掌握施工工艺,进而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3.4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设计人员是推动道路桥梁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设计人员不仅要保证道路桥梁的结构设计合理,还要全面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而保证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因此,相关单位要对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对所有的道路桥梁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是通过培训加深施工人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使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时俱进,以此保证道路桥梁项目顺利开展。 4新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4.1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也就是全球定位技术,这种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技术研发而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球定位系统也被逐渐应用到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GPS技术能够通过地面发射信号、卫星接收信号和信号相关信息的反馈处理等,实现对道路桥梁施工距离的测绘,这样相关人员则能更快地了解道路桥梁的具体施工情况。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不仅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助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速度。 4.2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该技术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型测绘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施工。GIS技术能够利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采集和储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地点的相关数据,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时,借助GIS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能使设计工作事半功倍,不仅能提高道路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的整体效率,还可以使施工方案更精细,能够有效推进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进程。 4.3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中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当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时候,管理人员可借助BIM技术对道路桥梁每个施工阶段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把控,不管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施工顺序等,都能在BIM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合理统筹,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所有施工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BIM技术具有自己的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数据库中的信息,更好地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当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通过BIM技术也可以快速进行施工方案的整改。 4.4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磁波获取并传递地球表面信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遥感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对测量对象进行研究,进而更加快速地完成实地测绘工作。在路桥工程设计中,将遥感技术与GPS技术、GIS技术一同使用,能对道路桥梁施工地点所有的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与统计,将各种比例尺和地形图全部显现出来,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能有效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设计效率,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后续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5结语 总而言之,道路桥梁是十分重要的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道路桥梁施工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交通建设领域应结合行业现状不断研发、推广新技术,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不断提升,更好地发挥道路桥梁的经济纽带作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张伟明 单位:上海地江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研究篇3 1道路桥梁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危害 1.1影响桥梁稳定性 由于雨水和风沙的渗透,道路桥梁结构表面的许多裂缝会逐渐蔓延到结构内部,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长此以往会危及桥梁和道路的稳定性。地基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建筑都依赖于地基结构。一旦地基内部出现裂缝,整个道路桥梁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也可能影响路桥的美观。 1.2产生塌陷隐患 桥梁的基础是混凝土和钢筋。裂缝一般是由重力和压力引起的,同时由于载荷压力的影响,也会导致桥梁金属结构钝化膜的腐蚀[1]。此外,这些裂缝严重破坏了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3养护成本增加 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出现的裂缝将对桥梁安全具有长期的影响。如果不及时维护或消除建筑裂缝,将增加整体维护成本[2]。如果道路桥梁情况恶化,其寿命就会缩短,这与其他影响相比是间接的,因为缩短道路和桥梁寿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钢材可能会增加被腐蚀性,从而危及道路安全。 2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的成因 2.1设计不当 由于路桥施工周期长且规模大,工程相关的责任人应根据实际结构情况及早进行现场检查,并根据核查数据拟定实施方案。该提案是严格制定的,制定过程需要遵守有关部门的法律条文并经由政府机关进行审批。方案获批后,施工单位可根据工作人员的技能安排不同的岗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施工图和标准进行。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立足实际,对施工情况进行规划。因此,规划阶段是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后续项目的联结。在现实的施工流程中,大多数人认为裂缝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但也有专业人士清楚这是设计不当导致的问题。在施工前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对整体流程缺乏把控是原因之一[3]。一般来说,许多建设单位因为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从而忽视甚至没有充分分析道路和桥梁的负荷,对施工流程缺乏一个总体的规划,这将导致道路压力不均,而后出现裂缝。另外,在规划之前,既没有对实际工地进行盘点,又没有对实际施工工地进行详细了解,在后期规划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的数值规划偏差,直接影响道路桥梁施工的整体进程的建筑物的美观程度,甚至对道路和桥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会导致裂缝。最后,一些规模较小的工程公司根本没有按照合同进行工作,有的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标准,还有一些细节可能没有包括在合同问题中,进而在后续施工或者竣工交付使用后被逐渐发现。 2.2载荷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旨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在路桥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老旧或偏离施工标准,使路桥基础或结构受力不均,导致裂缝的形成[4]。如果在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出现下沉问题,底部结构的载荷度明显高于混凝土,从而导致混凝土基层变形。在道路和桥梁建设中,当钢筋和混凝土的静载荷过低时,就会出现裂缝。而应力不足和裂缝主要出现在早期施工阶段。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尺度存在偏差,结构受力不均导致自身受力不足。同时,道路桥梁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道路、桥面预应力不足,工地表面荷载压力过大,十分容易造成施工现场表面出现裂缝。 2.3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的水分流失是直接导致道路和桥梁表面产生裂缝的因素之一。由于混凝土在冷却时蒸发,混凝土的体积和内部含水量减少,但建筑物表面的蒸发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面体积收缩也比内部体积快。因此,如果某些地方的张力超过负载,压缩时的张力会导致结构内部受压的不平衡问题,拉力间的不均等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有两个主要因素:①技术维护不充分,技术维护是降低内外部温差对内部和表面结构之间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混凝土结构硬化过程周期,加速一些水化反应并提高混凝土自身硬度质量,在许多实践中可以得出结论,内外温度变化越小,湿度越高,密封时间越长,混凝土结构的膨胀越小;②环境温度越低,温度越高,进而风速越大,这种自然条件同样可以导致水分蒸发速率加快,混凝土的收缩程度同样会因此扩大。 2.4外界环境因素 道路和桥梁的外界环境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造成道路和桥梁的表面裂缝。道路和桥梁场地主要位于室外,容易受到环境外部因素的不利方面作用,这些外部因素不仅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整个道路桥梁施工项目的建筑质量[5]。 3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的预防措施 3.1严格审核建筑材料质量 保证材料质量是防止路桥施工出现裂缝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采购方应提前与设计方联系,汇总路桥的设计、性能和质量要求,确定所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根据设计方案和技术规范确定采购材料,在采购时,要充分分析供应商的资质、偿付能力、是否物美价廉,以选择较好的建筑材料;其次,材料的验收和检测是保证材料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配备专人,确保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材料质量与采购和施工要求相一致,对于一些重要的材料如水泥和钢筋等材料的检测则要加倍注意;最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结合客观的自然条件因素如环境、气候、季节等情况,确保材料不会受到潮湿、磨损等问题的影响。 3.2避免超荷载 荷载是路桥投入使用后的一个问题,建设者应该仔细研究以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路桥区的特殊设计,必须符合可持续使用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为道路和交通系统的发展作出贡献。规划人员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技术要求进行综合整理,持续完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路桥的承载能力,进而有效防止裂纹产生。因此,施工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首先,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研究,如有不明确的设计问题,应立即通知设计方进行沟通协调;其次,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尽量避免因施工人员的误操作造成的裂缝;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与设计需求,控制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至少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一些预防手段。 3.3定期进行混凝土保养 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影响路面裂缝的因素很多,而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和养护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有效控制混凝土及其内部的收缩裂缝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不同的结构环境条件,应适当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含水率,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避免出现严重的裂缝。施工人员须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用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如果室外温度低,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养生垫和塑料膜,以稳定混凝土的温度。如果室外温度高,混凝土表面须进行洒水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控制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含水量,防止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并可以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整个工程中,为建筑的安全措施提供支撑。 3.4注意后期的养护工作 解决路桥表面的破坏断裂问题,要充分保障道路桥梁的保养作用。并且,在后续进行选择材料时,要充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养护过程中建材的使用必须做到切实可行地用到实处。而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桥梁和道路养护的技术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施工质量和工程环境效益方面,要充分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明确掌握原材料的具体来源,使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可以被应用到实际的维护工作中。 4结语 道路桥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路桥建设质量问题不仅关乎道路桥梁的可持续性,更关乎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和基础质量。造成道路桥梁损坏的原因各不相同,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负荷、设计不当和混凝土收缩等方面。通过对桥梁道路的损坏原因分析,讨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亚,褚星星.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的成因与预防对策分析[J].居舍,2020,40(35):167-168. [2]颉旭飞.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43(8):175-176. [3]胡又文,宋兵兵.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7):111-112. [4]刘成.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9(33):43. [5]杜艳韬,郭海洋,李立坤.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方法[J].城市建筑,2019,19(21):165-166. 作者:左飞 单位: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寿险论文:谈寿险产品的销售风险 【论文摘要】:寿险公司在经营寿险产品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来自于各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文章以寿险公司销售产品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为立足点,将其在销售产品环节面临的风险归纳为两大类,即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大类风险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以期能够提高寿险公司在这一环节规避风险的能力。 寿险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主要面临两类风险: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其中道德风险主要是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都有相当的难度,而这些风险的产生对寿险公司的产品销售和公司形象、信誉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非道德风险主要与寿险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关,这些环境的不断变化给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寿险公司必须提高对这些风险的重视程度。 一、 营销中的道德风险 寿险公司在营销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 寿险公司在进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仅面临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同样也面临着公司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公司人员往往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保险费,或者在进行保险承保时,表面上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和保险费率填写保单,但在私下对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做出完垒背离保险合同的附加条件,给寿险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和信誉损失。另一方面,公司内部人员在进行承保时,为了获取更多的保单而进行违规操作也会造成大量的保单纠纷。 (二)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现行的高佣金制度加剧了营销人员的短期行为 保险人为了获取高额的佣金。在为寿险公司进行产品营销时,不遵守保险人的职业道德,使寿险公司面临多种多样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 1、欺骗投保人。如向投保人虚假承诺寿险公司的责任,或者擅自扩大保险责任,以骗取投保人的信任;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或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在进行分红型保险产品营销时,故意向投保人夸大保单的分红功能而忽视其保障功能,以诱导投保人投保等。 2、欺骗保险人。为了能使一些潜在风险较大的被保险人顺利投保,保险人往往与投保人勾结,共同向保险人隐瞒重要事实,致使保险人做出承保的决定,从而使保险人面临较大的风险。 (三)投保人 (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产生道德风险的前提条件。投保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投保时的逆向选择和投保后的道德风险。 授保人 (被保险人)在投保后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反保证义务。保险法上明确规定,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应当向保险人做出对某一事情作为或不作为的保证,或者对某种事态做出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但投保人在投保以后,为了获得保险赔偿,往往故意违反保证义务。例如,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投保人应该履行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义务,但投保人故意不履行该义务而任由损失的扩大。 2、不履行及时告知的义务。保险珐规定,投保人在投保时或发生保险事故以后,都应及时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投保人应该及时通知保险人,并有保护事故现场的责任,以便保险人对事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做出是否履行保险责任或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保险责任。但有时投保人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在保险事故发生以后,不及时通知保险人,或者通知保险人以后,并不说明全部事实或事实的真实情况,以让保险人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3、为了牟取巨额赔偿而人为制造事故。在寿险营销中,投保人为牟取巨额赔偿而故意人为制造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故意杀害被保险人。 二、非道德风险 (一)营销中的竞争风险 寿险公司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竞争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正常的竞争风险,另一类是非正常的竞争风险。另外,营销中的价格竞争也使得寿险公司的产品销售面临严重的风险。 1、正常的竞争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寿险公司竞争不力而被迫减少市场分额,丧失发展机会,致使寿险公司不能发展壮大的风险。如寿险公司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市场定位不准确、新产品开发滞后、技术创新缓慢、公司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都可能使寿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非正常的竞争风险。非正常的竞争风险主要是指某些寿险公司采取不规范的、恶性的竞争行为给其他的寿险公司带来的风险。这种现象在不规范的保险市场上尤为明显。例如,某些寿险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分额,不惜降低或变相降低保险费率,大幅度提高保险人的佣金·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向别的寿险公司挖掘人才I盗窃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等。 3、价格竞争风险。价格竞争风险是指由于别的寿险公司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分额,赢得更多的客户采取不同价格竞争策略而给自己带来风险。为了分析价格竞争给寿险公司带来的风险,我们运用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加以说明。 根据图1,结合纳什均衡分析,可以知道,(8,8)是这两个嫌疑犯的一组纳什均衡解,即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坦白都是他们的最优选择,结果是各判刑8年。如果把这一模型引入到寿险公司的价格竞争上来,可以得出如图2形式的矩阵。假设现在两家寿险公司在价格竞争方面有降价和保持价格不变两种选择 (涨价的情形在此不做考虑)。这个矩阵说明两家寿脸公司同时选择降价是他们的一组纳什均衡解,即双方的占优战略均衡,但结果却是使得双方的利润都减少。因此,都不降价对双方都有好处,但在实际的价格竞争中,为了保持和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每一家寿险公司都会以降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结果是不仅没有扩大市场份额,反而使自己获得的利润减少了,所以价格竞争给寿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了风险。 (二)承保标的数量不足风险 寿险产品的价格 (即费率)是通过大数法则计算出来的,因此这一价格使寿险公司能够获得预期利润的前提也必须是有大量符合条件的承保标的存在。但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寿险公司可能面临这样的情况,即由于对客户心理预期估计不足,或者对市场潜力挖掘程度不够,或者遭受到其他寿险公司同类产品的强烈冲击,使得寿险公司所获得的客户并没有达到其所期望的“大数”。因此,该类产品的出售不仅没能使得寿险公司获得预期的利润,反而有可能因该类产品的出售使得寿险公司给付的风险增加,甚至导致寿险公司的亏损。 (三)巨灾风险 当寿险公司承保的保险标的因遇到巨灾而使大量的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寿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将大大增加,甚至破产。例如,2 005年7月26日,印度遭受暴雨袭击并导致多处洪水和塌方灾害,造成至少786人死亡,寿险公司理赔金额高达2OOTL卢比。自8fl进入汛期后,飓风、龙卷风频频袭击欧亚大陆。飓风“卡特里娜”到佛罗里达州 路易斯安娜州、阿拉巴马州、新奥尔良州,保险损失高达300美元。据惠誉评级称,“卡特里娜”成为自。9 11”恐怖主义袭击以来,寿险公司损失最严重的单起事件 。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风险都会给寿险公司产品的销售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对于任何一家寿险公司来说,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并不断提高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并寻求合理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寿险论文:关于寿险公司内部审计的分析 我国的保险行业自1985年起就正式引入了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机制,但分业经营以来,寿险公司的内审一直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任由各家寿险公司自行其是。直到1999年,我国保监会才在《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中就内审给出了简单的描述。由于我国寿险公司引入内审的时间不长,各寿险公司对内审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寿险公司内审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以下是笔者就寿险公司内审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寿险行业内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充分履行内审职能 内审的主要职能,应是评价组织潜在的风险,以确保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以此协助该组织的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目前我国寿险行业内审的主要职能,还应是补充审计机关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监督的力量和检查、评价内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防止错弊发生,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目前我国寿险行业内审长期以来都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履行内审职能的缺失。 (二)内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不强 独立性、客观性是内审的根基和灵魂,权威性是内审作用发挥的保障。独立性、权威性要求必须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并只对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负责,客观性则要求内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审查的审计活动,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而目前寿险公司内审的独立性、客观性与权威性离这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寿险公司中,内审的委托人与被审计对象合一,使审计活动易受少数领导人意图操纵;尽管多数寿险公司内审工作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但实际上大多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并未设立总审计师职位(负责内审工作和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也使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大大削弱。在设置内审机构时,部分公司与纪检、监察,甚至与财务、统计部门混同,有的虽然独立设置内审机构,但融入了与审计无关的职能,造成一个机构行使多项职责的现象,不利于审计部门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内审的基础工作不完善 内审的基础工作不仅包括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也包括审计人员的培养。内审的工作制度、审计程序、处理规定、工作职能和责任是公司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与依据。寿险公司应该有一套统一的操作规章,各业务部门应有业务规章手册或指南。而目前部分寿险公司内审规章的制订工作仍然比较薄弱或不完善,一些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这在一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阻碍审计效能的充分发挥。 另外,寿险公司审计力量薄弱、配备不到位,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寿险公司虽设有审计部门,但并不执行审计职能,内审形同虚设;部分寿险公司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当发生审计活动时就向各分支机构抽调人员,由于地域差异,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统一性;部分公司名义上设有审计部门,配备一名审计人员,实则只为应付、接待上级或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工作未曾开展。此外,部分公司将精力集中在业务拓展方面,审计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受过专门培训,不仅精力不足,而且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内审的方式单一,技术和手段落后 非现场审计是内审的重要方式,它具有连续、真实的特点,可动态地了解分析公司所属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为现场审计提供指引。但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审计方式主要是现场审计,而非现场审计、风险预警系统尚待建立和完善。另外,寿险公司内审的手段基本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自动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明显滞后于寿险公司垂直经营管理手段的进步,这种情况的存在影响了审计效率的提高。 忽视后续审计也削弱了寿险公司内审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审计过程应该由前期审计和后续审计构成,前期审计是基础,后续审计是前期审计效果的保证。在前期审计结束后,如果单靠被审计单位提供整改情况报告是难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实际整改情况的。部分分支机构受到利益的驱使,往往会对指出的问题草草整改,应付了事。进行后续审计则能对前期审计指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其整改情况,督促其按要求执行。 (五)审计频率偏低、覆盖面不广,存在内审空白点 现阶段,寿险公司由于审计人员不足、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审计效率较低等多种原因,部分审计机构一年仅能进行两次左右的现场审计,甚至一年仅有一次或根本就没有进行。这对于拥有数十上百家分支机构,上千营业网点的公司而言,审计频率显然太低,难以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隐患。 另外大多数寿险公司将其内审工作的重点放在业务经营合规性、财务收支真实性、核保核赔管理、单证管理、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部分公司甚至直接指定每年的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性、规范性。对于电脑业务、领导责任、经营效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的审计力度不足,甚至存在审计空白点,为公司的稳健经营埋下隐患。 (六)审计结论和建议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由于审计报告形成时间较长,公司决策者听取汇报的时间较晚,导致管理层获取信息时间滞后,内审部门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无法及时被采纳。而且,当前多数寿险公司内审工作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内审部门向公司总经理室汇报工作、提交审计报告之后,再由总经理向董事会汇报,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董事会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把握不准,导致整改缺乏效率。 二、对改进我国寿险公司内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重新定位,突出管理职能 现代寿险公司承担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如何有效的将风险关口前移已成为完善内审工作职能的切入点,这就要求对内审职能进行重新 定位。首先,内审工作应该从以往查错纠弊的事后审计逐步向内控制度审计转变,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主,逐步减少事后亡羊补牢的现象。其次,应突出管理职能,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经营审计,对经营管理及绩效发表建设性意见,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组织经营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 内审作为寿险公司内部的一种重要监督检查形式,是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与再评价,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这是一切监督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包括审计机构、人员和运作的独立。虽然目前我国的寿险公司大多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已与国际接轨,但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的独立性不强,虽然内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垂直管理,但内审部门的人事管理和费用开支均由各分公司来承担,使内审工作不能较好地独立开展,审计人员易受领导层控制,审计缺乏效率。笔者认为,要增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多头管理,必须要使其拥有独立的财务预算,进行独立的人事管理。内审人员可以从各业务部门中优先选聘,派驻审计也可在当地选聘,但必须由总公司内审部门直接选聘。审计人员的待遇如薪酬、晋升等从优,并定期接受培训,掌握新的审计依据、审计方法。 (三)加强内审基础工作建设 首先,要制定出内审职业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科学的制度和标准是内审工作的依据,也是现代内审的客观需要。因此,内审协会应参照国际内审实务标准等职业规范,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与国际接轨的规范标准和制度。只有寿险公司真正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审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内审充分发挥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其次,要强化内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内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内审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需要。首先要提高认识,这是决定能否强化内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其次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罚并重,个人成绩量化指标定期考核,择优上岗,在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把承担责任和工作绩效与个人经济利益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有利于为每个人创造参与竞争的平等机会,有利于激发内审人员奋发向上,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形成有机统一。再次,要强化对在职内审人员的培训,建议在大专院校设置内审专业或课程,培养复合型的现代内审人才。 (四)开展非现场审计,重视后续审计 开展非现场审计,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非现场审计的开展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这就要求寿险公司要从传统的手工审计逐步转向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审计,同时还应抓紧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内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快速而有效的得到审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为现场审计提供指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此外,要加强后续审计。在开展后续审计工作时首先要合理确定后续审计的时间,一般是内审部门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实施后续审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其次是要把握后续审计的重点,突出质量。由于审计成本,后续审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重点关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整改情况,同时确认被审对象已承担不采取纠正行动而产生的风险。 (五)实行审计派驻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针对目前寿险公司内审频率偏低、覆盖面狭窄,内审空白点较多的情况,内审机构应适当增员,优化资源配置,但考虑到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等因素,寿险公司可以通过实施审计派驻制达到较合理的资源配置,即总公司内审部门直接选聘内审人员派驻各分支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实行独立的人事和财务管理,这不仅可以保证内审的独立性,也可以有效提高内审的频率和扩大内审的覆盖面。 (六)提高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启动动态风险管理机制 为提高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时效性,内审部门可在整个审计报告形成前,通过更快捷的途径,如口头汇报、审计要情通报等形式,将发现的问题和影响决策的建议向管理者汇报,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审计报告形成时间晚,管理层获取信息滞后,导致对问题整改不及时或决策失误。此外,为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帮助管理层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内审应与风险管理过程并行,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风险点并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同时制订整改措施并追踪落实,做到动态管理,提高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 寿险论文:寿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 简介:面对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保险公司实现稳健经营和既定经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加强和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已成为寿险行业的共识。加强寿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明确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内控工作要与时俱进;强化对权力的约束;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种自我规范的行为,为实现既定经营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自我规范、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是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为实现经营目标和防范风险,应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即管理层高度重视内控建设,并努力创造符合实际与时俱进的内控氛围,不失时机地建立有利于控制风险的机制和组织架构,设置约束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指标体系。近几年随着商业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确立,内部控制建设明显加强,对防范经营风险、预防案件发生、依法合规经营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一些商业寿险公司未能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手段加以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受到制约。 一、目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理想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模糊,事前防范意识不强。一些管理者把内部控制建设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而没有把内部控制建设作为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以重视,把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混淆,有的甚至把内部控制建设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 二是职责不清。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事中控制不力,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从目前情况看,尽管许多商业寿险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少,但仍存在职责不清,特别是有些商业公司的各层次管理人员仍存在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的现象,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由于机制的原因,目前很少有人对权力范围内的业务行为造成的风险承担责任。事实证明,一些商业寿险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重大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多数是因为缺乏对领导的监督制约措施,以及管理人员违规越权造成的。 三是事后监督形式单一,无权威性,缺乏必要的连带责任追究制度。目前,一些商业寿险公司的监督检查主要是依靠自查和各类工作的常规检查;检查方法仍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印章、单证、会计凭证和账簿的检查上,未能做到适时地根据综合业务处理及其延伸的推广应用而相应改进检查方法;在检查方式上,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也相互脱节;加之长期的自查,碍于情面和“家丑不可外扬”思想的束缚,监督没有权威性,致使许多风险控制点成为“盲区”,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即便是上级公司的检查,由于没有严格的违规处罚措施以及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因此最基本的通报也是“隔靴搔痒”,不能切准要害;查出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和威慑的作用,留下风险隐患。 四是内控优先的原则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传统业务没有制订计量识别的标准;再控制机制薄弱,新型业务开办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起风险控制制度,内部制约出现断层,往往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寻求控制措施,已得不偿失。 (二)制度落实打折扣 内控制度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重制度、轻落实,造成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了规矩,不去落实,即使内控制度制定得再严密,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威慑力都会大打折扣。从近年来陆续查处的保险违规违法案件中反映出,不少“出事”公司,不是没有制定详细具体的规章制度,而是没有去认真执行和落实,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捅了漏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上传下达中各级管理者对制度理解的扭曲和打折扣,以及执行者的责任心、自觉性和落实力度不够。 二是重效益、轻制度,无意之中造成内控“盲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商业寿险公司的根本目标,也是其追求的最终结果;但利润的最大化离不开内部控制作保证,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如人力资源和岗位的合理配置,业务环节的流程和人力组合,操作环节和事后监督检查的科技投入等等,但由于强调高效益、减员增效紧缩人员,以及相互制约手段的滞后等因素,必然产生在内控制度落实上的实际困难,从而为有效防范差错事故等管理风险留下了隐患。 三是重开拓、轻管理。开拓与管理,从理论上各级领导都认识到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内控优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开拓在先,内控列后。例如:为了抢占保险市场,新兴业务先办起来再说,管理制度不能及时配套跟上,制度滞后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三)对员工的内控制度教育相对薄弱 近年来,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完善内控管理,但同时,差错事故、违规违纪案件仍然频频发生。反思深究,内控环境不理想、制度落实不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相对薄弱,使相当一部分员工对内控制度的遵守和执行表现出“无所谓”的思想。此外,公司综合处理业务系统和其他新系统投入使用以及陆续升级,规章制度未能及时随之更新,仍沿袭过时的内控制度。并且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接踵而至,业务辅导和业务培训脱节,业务文件、制度及办法传递相对迟缓,使部分营业网点的管理和经办人员产生抱怨情绪和逆反心理,表现出工作不扎实、不细致,从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影响了内控效率,导致客户投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公司片面追求经营业绩,只注重在发展业务上下功夫,而忽视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有麻痹、依赖思想,内控意识较淡化,将内控职责转嫁给上级,在“出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循环过程中被动管理,使挪用资金、账外设账、贪污、出纳长短款、账务处理差错、结算事故,甚至违规办理业务、截留保险费等违规违章违法现象屡有发生。 寿险论文:合资寿险公司法律规制之检讨 内容提要:外国保险公司纷纷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强强联合,组建合资寿险公司。加入世贸组织后,合资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但在运营中,合资寿险公司出现了利用中方股东的行业优势或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剥夺消费者选择权、可能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为。本文仅就合资寿险公司在运营中出现的不合规行为及其法律对策进行探讨,目的是为国家有关立法、宏观决策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合资寿险公司 组织形式 公平原则 国家经济安全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保险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增加了保险业的组织形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中国政府承诺:将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设立分公司或合资企业,外资占51%。中国加入后2年内,将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取消企业形式限制。自加入时起,将允许外国寿险公司设立外资占50%的合资企业,并可自行选择合资伙伴。这样就在原有两种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合资保险公司、独资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三种形式。①考察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对外国保险公司在其国境内从事保险服务的组织形式,并无合资保险公司这种形式,[1]那么,合资保险公司作为中国保险业入世的产物,对中国公司(即合资保险公司的中方投资者和中国保险公司)及外国保险公司来讲,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吗?本文拟从合资寿险公司的现状、运营中暴露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的角度试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合资寿险公司的现状及发展 (一)合资寿险公司的现状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外国保险公司即顺应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大潮,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保险服务。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外资保险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6年11月,第一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宏人寿在上海安家。其他外国保险公司也纷纷通过设立代表处、设立分公司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为外商投资的企业提供保险服务。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严格执行保险市场开放时间表,加快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加速了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进程,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3年后,中国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外国寿险公司在华的业务范围。截至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地区)的12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12个城市设立代表处188个,中国境内的外资保险公司已有41家,其中合资寿险公司有18家(见图表)。② 图表 合资寿险公司一览表 合资寿险公司 外方 中方 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首都机场集团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英国英杰华保险集团 中粮集团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英国保诚集团 中信集团 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美国纽约人寿国际公司 海尔集团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外贸信托投资公司 广电日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 上海广电集团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 中国大众保险公司 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荷兰国际集团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法国安盛集团 中国五矿集团 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美国恒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天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光大集团 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荷兰保险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 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荷兰AEGON保险集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美国信诺北美人寿保险公司 深圳市鼎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互联网)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外国寿险公司进入中国设立合资寿险公司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与国内保险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这是外资保险公司刚开始时的一般选择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方式组建的合资公司内部管理摩擦很大。于是出现了第二种合资方式,即外资保险公司开始选择与国内大型企业联合的方式,设立合资保险公司。通过分析表中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第一种方式设立的合资寿险公司只有3家,仅占17%,而通过第二种方式设立的公司有15家,占83%。另外,这些国内大型企业具有四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多数都是国务院直属企业,具有很好的政治背景;二是多数具有国际背景,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与外资有共同的语言背景;三是这些企业都是中国目前最具有资本实力的企业,有良好的资本背景;四是这些企业在中国的主要城市都有网络,具有良好的网络背景。[2] (二)合资寿险公司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据保监会统计,2004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为3228亿元,所有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总和为84.34亿元。③ 合资寿险公司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同与其合资的国内大型企业也有一定的关系。进入中国市场的众多外资寿险公司,其中方合作伙伴无一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又无一不是在其行业内具有行业优势或垄断地位的优势企业。那么,对于与这类具有行业优势或垄断地位企业合资的外资寿险公司而言,可以在通过合资方式正常进入市场的同时分享其中方合资者的优势资源,可能借助于中方股东力量形成对于局部市场资源的控制,取得其独资进入市场根本不可及的利润。上述分析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合资寿险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确实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 二、合资寿险公司之法律检讨 (一)合资寿险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合资寿险公司在实际的经营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2004年3月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意图独家经营首都机场航意险产品,2005年2月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中石油39万已退休员工制定的高达200亿元的团体退休年金计划(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机场航意险风波"、"中意人寿200亿年金事件")。"大都会人寿机场航意险风波"、"中意人寿200亿年金事件" ,充分地体现了中外保险竞争方面的矛盾、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保险市场在合资寿险公司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 这些矛盾与缺陷肇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的下列条款:自加入时起,将允许外国寿险公司设立外资占50%的合资企业,并可自行选择合资伙伴。这条规定,从表面上看,对于外资寿险公司采取合资形式是对民族保险业的一种保护,对于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一种限制,是为了避免国内寿险资源的大量外流,属于一种保护措施。这一规定意在提高门槛,但实际效果可能并非如此--外资寿险公司获得了和任何一个中国优势企业结盟的机会,而且外资寿险公司(友邦除外)只有选择中国合作伙伴才能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惟一通道。 (二)合资寿险公司制度缺陷的法律分析 在"大都会人寿机场航意险风波"中,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意欲独家垄断首都机场航意险的行为,是借助于机场这一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场所来独家销售保险的行为。从其他寿险公司的角度,该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该行为剥夺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在"中意人寿200亿年金事件"中,200亿元是一个人为的纪录,不是真正通过市场行为获得的,是向关联企业业务转化的结果,此举属于重大的关联交易,对于内资保险公司和外国独资保险公司都是不公平的。上述事件中的外资寿险公司,其中方合作伙伴绝大多数为行业内具有优势或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因此,"肥水不流外人田",合资寿险公司中的中方股东一旦利用行业优势或垄断地位,为合资寿险公司谋求控制行业内的保险市场资源(如中方股东的关联企业和下游企业的保险资源),无论是对民族保险业,还是对独资保险公司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如果这种模式被大规模效仿,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平竞争的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那些参与合资的外资保险公司将成为实际上的最大受益者,我国民族保险业的根本利益将受到严重冲击。 若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希望充分利用垄断地位或股东优势分享保险市场资源的国内大型企业,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在不能直接成立高比例控股的保险公司或自保公司的情况下,利用合资寿险公司组织形式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外资希望尽快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心态与外资组建合资公司,从而在法律和组织形式上建立了利用垄断地位或股东优势分享保险市场资源、获得非市场经营利润的平台。换句话说,中国合资寿险公司组织结构的制度缺陷,为垄断型企业树立了通过组建合资保险公司来获取保险垄断资源和变相组建专业自保公司的榜样,获取非市场化的保险经营利润。④ 同时,与这些国内企业合资的外资公司以其品牌、资本实力帮助中方合作伙伴顺利实现这种利益,并且在短期内就可以分享其独资进入市场根本不可及的利润。加上我国对于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实行优惠税收政策,造成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享有国内股份保险公司和外资独资寿险公司根本不可能同时获得的垄断利润和税收优惠,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与其他组织形式寿险公司的不公平竞争。 (三)合资寿险公司组织形式的法律适用 进一步分析这种不公平竞争或制度缺陷的成因,是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合资寿险公司之条款的不一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制定,2002年修订,以下简称保险法)第70条,保险公司应当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形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制定,1990、2001年修订,以下简称合资企业法)第4条规定,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那么,合资寿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应该适用哪条规定? 笔者认为应该适用保险法第70条,而不是合资企业法第4条的规定。因为,保险法与合资企业法的规定均不能定夺合资寿险公司采取何种组织形式为妥,若认为保险或合资中任一项为特别事项均不具有信服力,也就不能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那么,宜采用"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⑤从而适用保险法第70条之规定,此其一。其二,合资寿险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避免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上述制度缺陷和可能引起的不公平竞争。若合资寿险公司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即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制定,1999年修订)第75条的规定,有五人以上为发起人。这样,按照中国股份保险公司的一般实践,单一股东持股比例通常不超过总股本的10%,[3]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从而很少依赖股东业务,需全力开拓市场业务,必须按照公平竞争原则通过市场获得业务,几乎没有可能借助于股东力量形成对于局部市场资源的控制,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不公平竞争的产生。 三、合资寿险公司法律规制的构想 第一,保监会应尽快出台规范保险市场团体险的专门细则。 团体险领域的违规经营行为屡见不鲜:一是内外勾结,长险短做,趸交即领,变相抬高最低收益;二是将团险退保金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给被保险人;三是未经报备的协议承保较为普遍,少数公司还有虚增保费的问题。[4]有些企业竟然出现了借保险渠道洗钱、先买后退的现象。另外,外资寿险公司的上述垄断行为除了损害民族保险业、其他组织形式保险公司的利益外,一旦外资寿险公司获得对于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关键企业或部门的团体保险合同,甚至可以通过技术分析获得一个企业或行业里极其重要的信息,对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考察中国现行保险法律法规,规范团体险的规定并不完善,包括:2000年7月25日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0?133号文件),2001年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整顿和规范人身保险市场秩序的通知"。这些规章仅对投保团体成员总数和比例、退保金和满期生存给付金支付方式做出了原则性规定,要求对长险短做、趸交即领、现金返还等保险经营方式进行清理整顿,并无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尤其未对外资寿险公司经营团体险做出特别规定。因此,为了防止外资寿险公司违规行为和危害国家经济安全行为的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限制某些企业或行业向外资寿险公司投保团体保险的规定。 第二,理顺公司股权关系,增加股东,以平衡关系,减少垄断概率。 中国现行保险法与合资企业法关于合资寿险公司组织形式之条款存在不一致,致使外国保险公司有机可乘,回避保险法的不利规定而选择合资企业法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在与国内大型企业合资的面纱下,合资寿险公司实质上仅具有中方与外方两个股东,不符合保险法的规定。另外,这种做法也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是对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独资保险公司的歧视。 在目前尚无法律对于合资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要求合资寿险公司的股东数量必须符合公司法第75条的规定,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管理和约束合资寿险公司,解决目前合资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存在着的不合规问题,在相同的组织结构下为中外保险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三,加强对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和法律规制。 合资寿险公司的中方投资者无不是所在行业内具有行业优势或垄断地位的优势企业。一方面,这些优势企业可能利用其行业垄断地位,向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施加某种影响,为该垄断企业为股东的合资寿险公司拉业务。另一方面,这些优势企业可能利用其控股股东的地位,将其下属公司及关联公司的保险业务统一交由该垄断企业为股东的合资寿险公司。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反垄断法、公司法应当对国内大型企业的垄断行为、控制股东行为及关联行为预设规范,加以有效规制。 第四,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和市场保护职能。 世贸组织规则约束的是成员国政府的行为,对行业协会没有拘束力,所以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行业协会应承担起原先由政府行使的许多管理和审批职能,并寻找和挖掘合理规避世贸组织规则的楔入点和突破口,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市场秩序、保卫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因此,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可以制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及本行业的市场准入、技术准入条件和从业标准,消除合资寿险公司的"超国民待遇",维护民族保险企业的利益,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四、结语 中国政府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规定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必须采取合资方式,并且要求外资占合资公司的股份比重不得超过50%,但是对于合资寿险公司的中方股东数量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规定,从而形成了目前事实上存在着的合资寿险公司组织结构中股东数量仅为中资和外资两个股东、中方单一股东控股50%的现状。在这种股权结构中,随着团体险向外资的开放,"肥水不流外人田",中方股东与合资公司大签团体险保单的情况是可以预见到的。这将严重损害民族保险业的利益,对于内资保险公司和外国独资保险公司都是不公平的,必将打乱中国寿险市场的整体格局。我国监管当局应当果断采取决策,坚决杜绝中方垄断资源的国企和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在团体险市场上野蛮的开拓。 寿险论文:英国寿险公司风险监控对我国非现场监管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寿险监管将从以现场监管为主向以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借鉴英国寿险公司的风险监控措施,我国寿险公司应该以偿付能力监管为非现场监管核心,完善监管法规体系,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和管理,加强财务监管与信息披露工作,依赖行业协会和专业人员,建立内控评价机制。 [关键词]金融服务局,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 2006年1月,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以体现风险监管的理念,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效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促进寿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6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对保险业在防范风险的思路上提出了“三个转变”的要求。他指出,“逐步实现从以业务规模为基础的静态监管向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监管转变;从以监管外力为动因的监管向以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为内在需求的监管转变;从结果性的事后监管向过程性的事前事中连续监管转变”。本文借鉴英国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FAS)对寿险公司风险监管的措施,提出我国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思路。 一、英国寿险公司风险监管措施 英国对保险业的监管方法主要着眼于对消费者公平、改善行业经营状况和灵活性主动性三个方面,由此形成了议会立法、金融服务局全面监管和保险同业工会自我管理相给合的保险监管体系。随着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英国于2000年通过了《2000年金融服务及市场法案》,由FSA对金融业实施统一的监管。 对寿险公司的监管,FSA首先通过处理寿险公司业务范围的变化、主要新产品的发展和分析寿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来识别与评估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及造成的预期影响来确定处理不同风险的优先顺序。在进行风险排序时,一般会考虑寿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公众对寿险公司的认知程度、寿险公司的客户数和赔偿等因素,来决定要采取的监管措施,分配监管资源,最后使用相应的监管措施来消除上述风险。 (一)英国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1.财务风险 包括资本金不足、责任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实、资金营运不当、虚列资产、坏账过多、重大亏损等。 2.业务风险 包括核保理赔不当、再保险安排不当、费用支出管理不当、业务成长过快等。 3.管理风险 包括相关辅助人员的管理、保险人的内控机制、相关专业人员的素质等。 (二)FSA对上述风险的监管 1.对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监测 考虑到保险监管的成本和可操作性,FSA现阶段在寿险业的监管上主要是以确保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作为监管的核心。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从寿险公司的负债状况、资产状况、资本充足性监管、保险业务结构和业务增长速度对寿险公司盈余的影响、经营行为的重大变化和欺诈行为的出现五个方面进行监测。 非现场监管是实施日常保险监管的重要方式。保险监管部门通过检查保险公司的各类报表等资料来分析判断寿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偿付能力和业务情况。偿付能力监管是英国保险监管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其实施细则有:规定寿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构成、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保证金”的计算、寿险公司必须具有的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等。在这种监管模式下,所有英国寿险公司被要求每年完成并递交一份审计过的反映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报告。 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管理局除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实施监管外,还使用其它工具和手段实施非现场监管。主要包括:第一,对寿险公司所承保风险进行分类规定。即对于不同种类的风险进行分组,根据公认的会计准则,计算这些可能发生的理赔;第二,规定市场准人条件与资格;第三,信息公开要求。监管者要求寿险公司的高管层必须对其所提交的信息进行复核签字,并对隐瞒信息和误导监管者做出判断的高管人员进行相应处罚。第四,追踪寿险公司的业务以及审核公司过去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第五,使用专业人员对寿险公司的经营数据进行复核。FSA建立了指定精算师制度,针对寿险公司可能出现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普遍采用实时监控制度,而且FSA对指定精算师具有处罚权。 2.对处于不同风险等级的寿险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当寿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大于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时,FSA认为其具有偿付能力,不予监管介入;当寿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小于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但大于零时,FSA就认为其偿付能力有问题,需要监管介入,促其整改;当寿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小于零时,FSA认为其偿付能力不足,予以破产清算。 3.注意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连接 (1)FSA要求寿险公司定期向其报送各项报表用以常规的检查。FSA首先利用一系列财务比率来检查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业务增长率、流动性、赢利性等,以发现早期的预警信号;其次,检查寿险公司其他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如再保险是否充足和是否有额外的资本来源等。 (2)为了防止偿付能力不足问题的出现,监管部门有权要求可能存在偿付能力问题的寿险公司提供附加信息,与财务报告不同的是,这些附加信息不对外公开。这些附加要求的信息通常包括:季度财务报告、与关联方的交易或投资、精算师做出的精算报告、经营计划的改变和其他针对不同公司所要求的特殊信息。根据对这些信息分析的结果,监管部门决定是否对公司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3)对于附加的信息存有疑问或认为该寿险公司存在风险隐患,FSA便与寿险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接触。与公司管理层的接触并非只是对寿险公司进行详细的现场检查,而是为了给监管者提供一个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沟通的机会,监管者因此可以了解到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公司未来的计划。通过定期的接触,监管者能及时了解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一些报表中不能及时反映的信息,从而为处理寿险公司可能出现的偿付能力问题提供时间安排。 (4)如果在对寿险公司的非现场检查中发现其实际偿付能力额度小于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则说明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这时,FSA有权对这类公司进行干预,以恢复其偿付能力。 二、我国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思路 由于中国保险监管的历史较短,保险监管在理念、目标、思路以及监管实践等方面还存在尚待探索与处理的问题。我国的保险监管应当放开眼界,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成熟和成功的保险监管经验。 1.以偿付能力监管作为非现场监管的核心 “目前我国寿险监管主要依靠现场监管,这种监管方式既耗费大量的监管资源,而且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多,也难以提高监管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非现场监管,并对保险公司进行分类监管,将有限的现场监管资源用于有问题的保险公司(方力,2006)。”非现场监管,即指监管机构在采集、分析、处理寿险公司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监测、评估寿险公司风险状况,进行异动预警和分类监管的过程。在这种监管模式下,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规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来进行,而对保险费率、条款则不进行干预,寿险公司可以自由地根据自身实力来决定。这就要求加强对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保险准备金、资产的充足性与最低偿付能力差额的监管。寿险公司必须以特定的方式向政府提供有关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监管机构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做出评价,没有满足偿付能力边际法规要求的寿险公司,将对其实施更严厉的监督直至取消其经营权。 2.完善我国保险监管法规体系 我国政府监管机构要制定完善的、与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的法规来规范寿险公司行为。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有关法律,让监管机构依法监管。如,英国FSA成立之时,政府就提呈议会批准设立法案·,对FSA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规定。同时也规定,如果FSA错误的监管行为给被监管对象造成经济损失后,FSA必须依法进行赔偿。这种规定,既规范了FSA的监管权,又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合法经营权,还有力地防止了FSA滥用监管权力干预保险公司自主经营的行为。 3.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和管理 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管理技术在保险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监管机构应该做到:第一,根据非现场监管的需要,全面收集反映寿险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非数据信息。第二,充分利用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等各种信息渠道,逐步建立健全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信息收集体系。第三,充分利用已要求寿险公司报送的各种信息进行非现场监管。对于其他需要寿险公司报送的信息,中国保监会应明确的非现场监管信息采集要求,确定信息报送的时间、方式、内容、频率和保密要求。第四,督促寿险公司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制度。寿险公司应对所报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同时,提供的财务信息资料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精算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必要时可以要求寿险公司提供补充材料,要求寿险公司就相关问题做出补充说明,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函件、传真、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寿险公司相关人员对有关问题进行答复。例如,英国FSA专门成立技术委员会,对各寿险公司的信息管理提出标准和要求,定期检查。同时还要求各寿险公司要有替代方案,一旦信息设备出现问题,要有解决办法等。 4.加强财务监管与信息披露工作 财务监管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如英国保险监管是建立在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原则的基础之上,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方式及预警系统值得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借鉴。 向社会公开寿险公司的信息越多,越能帮助投保人正确选择保险公司以转嫁风险,越能减少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的力量强化对寿险公司的监督,也有利于寿险公司加强自律。因此,首先,保险监管机构应该每年都向社会公开保险公司报送的保险监管报表,让凡是需要了解寿险公司信息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自行查阅。其次,在加强年度监管报表的同时,不定期地向寿险公司开出调查表,要求寿险公司如实报告。再次,保险监管机构应调集精兵强将,甚至借用社会力量,对寿险公司报送的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力争及早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把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也可以不定期地去寿险公司进行现场调研。 5.依赖行业协会和专业人员实施监管 成功有序的监管离不开行业组织的自律配合,独立、有权威的行业组织将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行业组织在起到市场主体间联络、信息、技术咨询和共享服务等作用的同时,其最重要的角色是应在某种程度上独立充当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行业经营行为的仲裁者。监管机构应极力扶植此类半官方的行业组织的出现和成熟,以行业的自律担负起监管的辅助作用。如,英国的相关保险行业协会在寿险的非现场监管中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英国行业自律的主要机构有:英国的精算学会、劳合社理事会、英国经纪人委员会、保险推事局、保险人协会、寿险组织协会和个体保险仲裁服务公司等。其中精算师在保险监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建立内控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内部审计责任人制度,构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的互动机制 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没有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所有部门,许多关键控制点处在控制无效状态,因此必须强化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对寿险公司内控的责任,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实施分类监管,推动行业交流,强化管理层和内部审计责任(陈文辉,2006)。2005年寿险公司发生的问题和案件中,超过96%是公司内审部门发现的。内审制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方力,2006)。 总之,对寿险公司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涉及制度、信息、人才等多个要素。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如保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保险行业的自律能力比较强,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以及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等。 寿险论文:论我国寿险企业营销机制的创新 一、营销机制创新是21世纪我国寿险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寿险企业在21世纪之所以要以营销创新为主旋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寿险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保险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保险公司只有加强市场营销,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手段,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二)加强市场营销是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是一种必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后,带来的不仅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还将带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国内各保险公司要加快保险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拓宽保险市场,不断增强公司实力,以迎接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 (三)加强市场营销是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传统的保险经营方式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原来的薪金制员工营销、佣金制的人海战术将产生变革,通过银行、邮政、旅行社,以及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等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营销方式将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因此,加强对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营销战略的研究,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十分必要。 (四)加强市场营销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代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保险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保险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二、目前国内寿险企业的营销观念已成为制约我国寿险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运用、寿险营销人员拓展业务的营销制度,是国际上寿险公司常用的做法,在保险业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率先引入个人营销员展业方式后,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国内各保险公司大都引进和采用了这种营销制度,这是中国寿险业与国际寿险业接轨,并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应该说,个人寿险营销制度的引进开辟了我国人寿保险业发展的新纪元,为国内寿险市场的开拓、销售队伍的壮大和保险观念的普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寿险企业在营销观念和对寿险营销制度的认识及执行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寿险企业的营销偏重的是短期利益,是一种为获得眼前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保险营销的重点在于保险产品,是为推销保险产品而进行的活动,活动的时空范围相对狭窄;保险营销主要是通过直接销售来获利。尽管目前我国各寿险公司都在推销上大做文章,其目的无非是推销出更多的保险产品,但有时却忽略了顾客的真正需要,给顾客造成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损害了保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没有充分体现现代寿险营销制度先进性的营销制度,只能说是一种保险推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保险市场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以“生产”、“产品”为中心而忽略顾客需求的营销思想已远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因此,寿险企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要在市场上长期立足、不断壮大,必须注重与国际保险营销惯例接轨,尽快走出强势推销的误区,树立全新的现代营销观念,并实现营销机制的创新。 三、树立现代营销观念是寿险企业营销机制创新的战略导向 现代保险市场营销是保险人为了充分满足保险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保障需求和欲望而开展的总体性活动。具体地讲,包括保险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营销环境分析、投保人的行为研究、新险种的开发、费率的厘定、保险营销渠道的选择、保险产品的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它注重保险企业的长远利益,不仅仅是促销,同时还注重树立保险公司的形象,为保险公司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决策;其活动的重点在于满足投保人的需要,是围绕满足投保人的需要而开展的营销活动;其主要采取的是整体营销,即包括从分析保险市场上的需求到完成险种设计以及投保人投保后的售后服务等一整套营销活动;其主要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利。 观念创新是寿险企业营销机制创新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寿险企业,不能仅仅以树立市场观念为满足,而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型营销观念。笔者认为,以下新观念应特别强调: 1.亲情营销观念。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寿险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寿险公司永远的“朋友”。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保险企业只有真正做到处处为顾客着想,对顾客真诚、尊重、爱护、感谢、珍惜、信任和关心,使保险企业与顾客的感情相通,才能赢得顾客的心,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试想,当顾客成为寿险企业的“朋友”时,还会不向寿险企业的产品“投资”吗?这就是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 2.整体形象观念。保险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在顾客和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优良、美好、独特的企业形象。保险企业的整体形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不但包括外部形象,还包括质量、服务、信誉、技术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理念与价值取向、决策与经营哲学、管理与人才素质等因素,它是企业技术状况、生产手段、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应变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保险企业在整体形象定位时,要使公众明确,保险企业不只是一个单纯提供保险保障的单位,还是一个有思想、有感觉、有行为的个体。保险企业有了整体形象定位,其产品才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与信赖,企业才容易获得公众的了解、交流、认同、偏爱、信赖和品牌忠诚。 3.善于竞争观念。保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走出过去以“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顾客和竞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以这个整体为中心,制订出恰当的营销策略。寿险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强调敢于竞争,更要强调善于竞争。一方面,要从短期的、局部的、战术性的竞争观念向长期的、整体的、战略性的竞争观念转变,要有超前性思维,以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长远竞争能力为出发点,使竞争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服务,技术、人才、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另一方面,寿险企业在不放弃竞争的同时,要通过进行定位和差异化,进行市场细分,选择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顾客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竞争策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4.系统思维观念。保险企业在进行营销中不能孤立地考察某几个因素,不能把企业与顾客、竞争者、中介者、观众等割裂开来进行考察,而应该把这些因素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在寿险企业内部,市场营销不只是营销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保险企业的方方面面,即承保、理赔、管理、财务等部门。现代营销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密切合作,强调协调,取得整体的营销效果。 5.注重长远发展观念。现代企业营销在考虑营销目标、产品开发、投资回报等问题时,都要注重长远发展。目前国内有些寿险企业往往过分注重短期效益,片面强调保费指标的重要性,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营销人员为扩大业务量,常常不择手段拉保、诱保、甚至骗保,而一旦发生赔付则尽可能少赔、晚赔、拒赔。其结果虽然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及个人带来一些甜头,但从长远来看必然导致公众丧失对保险的信任,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受损,影响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保险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过分考虑眼前利益,一些很快见效的短期措施,可能会成为困扰以后长远发展的不利因素,严重损害寿险企业的长远利益。 四、在现代营销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寿险营销机制的创新 面对众多对手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领域中竞争以及全方位的严峻挑战,国内寿险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现代保险市场营销观念的、市场化的、高效率的新型营销机制。寿险企业营销机制创新的立足点,是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直接定位为“客户的效用最大化”,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产品开发系统、市场营销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强化市场导向,尊重、满足客户的保险需求,为目标市场上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效用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整体价值,降低消费成本,使客户付出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都降至最小,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创造出数量众多、层次有致、对公司未来发展抱有良好期望和信心的客户群体。具体地说就是: (一)通过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差异化,最大限度地节约顾客的投保费用。寿险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既具备了一般商品所具有的共性,还具有其特殊的个性。随着寿险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那种保险人出售什么产品,被保险人就购买什么产品的卖方市场已不复存在,保险环境已经进入了以被保险人为导向的买方市场,所以,寿险企业在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时,应在两个方面做到差异化,一是寿险产品的产品差异,寿险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明显地优于保险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为此,寿险企业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核心险种,淘汰掉那些过时的、不适合社会需要的旧险种,同时,以市场供需为导向,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风险的条件下,承保同一种保险标的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时应有所差异,实现保险条款的差异化和保险费率的市场化,以培养企业独有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二是寿险产品的功能差异,要给顾客购买产品留下足够的选择空间,根据客户保险需要的差异,使用具有不同功能的产品组合,提高系列化的产品供给。保险产品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保障功能,还应该具备更多的延伸功能和附加功能,如储蓄功能、投资功能和服务功能等。 (二)通过营销手段和营销渠道的差异化,最大限度地节约顾客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寿险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大胆地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如采用网上营销的营销手段,在互联网络上开展寿险营销活动。寿险企业可通过分阶段建立“保险信息网”、“保险营销网”、“保险服务网”的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实行三网合一,使之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在寿险营销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寿险公司、不同保险产品和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产品分销渠道和销售条件;要通过强烈的品牌意识、成功CI策略,借助出色的媒体宣传,激发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消费倾向。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化,最大限度地节约客户购买寿险产品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三)通过提高保险服务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使用产品的效用。寿险公司在产品开发和设计过程中,要提高技术创新在产品中的附加值,把高技术含量充分体现在客户服务上,转化为客户的效用增值,力图做到寿险公司推出的产品是客户需要的,是正确的;寿险公司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保险服务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保险企业在保险合同签定以后,要利用各种方式与客户保持联系,实现服务的延伸,一方面经常了解顾客的实际需要和潜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改善和创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保险企业通过获得信息反馈,有利于进一步发现并引导新的需求,以此提高服务创新在寿险产品中的附加值,如为客户提供保险责任以外的附加服务,甚至是提供与传统保险业务无关的服务等,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使用产品的效用的目的。 寿险论文:寿险业经营风险与对策 1990年以来,我国寿险业以年均36%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2154.3亿元,寿险占比高达77.88%,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提高。但应对该行业积聚的风险、风险变迁方式及其成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无疑对确保我国寿险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寿险业经营风险与成因 1.资产负债较高。资本充足率较低以及偿付额度缺口增大引致一定的潜在偿付风险。1999—2001年期间,占国内寿险业 95%以上市场份额最大5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快速增加。2001年各公司保费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分别增长7.27%、23.21%、22.04%,14.05%和42.21%,2002年各公司保费收入增长率大幅提高,增长率分别为24.78%、70.04%、 124.67%和52.59%.与之相对,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和偿付能力额度缺口日益增大。 2、利差损风险影响深远。由于寿险业对利率风险认识不足、利率持续走低以及寿险产品以储蓄型产品为主等,引致了较大的利差损风险,对寿险业经营风险产生长期影响。 1996—1999年我国共降息7次,2002年初第8次下调利率,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从 1996年前的最高10.2%左右,下降为目前的2%左右。因第8次降息幅度较小,与上次降息间隔期较长,可以推断寿险业利差损主要源于1999年以前的保单,加之1999年以前我国寿险公司销售保单为传统险,则引致利差损的保单主要是1999年前的传统险保单。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较高。资产负债不匹配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期限不匹配,二是数额不匹配,三是收益率不匹配。目前国内寿险公司资产负债不匹配现象较为严重,5年以内的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程度较低,但中长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程度较高,粗略估计,5年以上资产负债缺口占比超过50%.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缺乏对资产负债匹配重要性的认识,主观上加大了这一风险。1996年前,国内利率水平较高,利率环境较为稳定,保险公司投资压力较小,对精算、财务和投资均很精通的保险风险管理专才十分短缺,没有认识到资产负债匹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1996午后,随着利率持续走低,利率波动幅度加入,寿险业务规模快速增加,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加人,资产负债匹配正逐步被提到“议事日程”。 其二,缺乏国际先进的资产负债匹配技术和方法。发展至今,国外发达国家已开发出行之有效的资产负债匹配技术和方法,如缺口分析、累积缺口分析、久期匹配、凸性匹配和现金流测试等,而国内寿险业对这些技术和方法仍然十分陌生,无从度量不匹配的风险大小。 其三,保险投资环境限制寿险公司实施期限和数额匹配策略。寿险资金的特点是长期性和收益的稳定性,传统险负债大部分30年以后到期,截贴:2001年底,我国寿险资金52.4%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而协议存款期限普遍低于1 0年;债券投资比例占28.4%,而国债和金融债的期限主要集中于10年期以内,以5年期和7年期居多,截止2002年底, 20年期的国债和金融债各发行了1只,30年期的国债发行了1只,客观上限制了寿险公司负债与投资久期匹配,缺口很大。此外,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限制严格,直到1998年才逐步放开,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仍受到较强的比例限制,这将长期制约寿险公司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策略。 其四,寿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限制了资产方与负债方产品收益率匹配。根据寿险负债来源和性质不同,其产品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由寿险公司担保投资回报的传统产品,二是由寿险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的分红产品,三是完全由客户承担风险的投资连接型产品,四是客户利益与金融指数和物价指数连接的指数连接型产品。这些负债品种性质不同、风险偏好不同、经风险调整的收益要求不同,其投资品种和方式应随之进行调整。如传统产品应主要投资于协议存款和国债等,风险较小。回报稳定的品种,分红产品则需进行良好的资产配置,对股票、企业债等风险较高的产品进行一定比例的投资,保证较好的分红水平,投连型产品更需加大对股票、企业债甚至垃圾债等的投资比例,实现高风险高回报。而国内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并未开通股票投资,企业债发行量很小,垃圾债市场尚未建立,指数型产品屈指可数,很难保证收益率间的匹配。 4、投资风险将逐步加大。寿险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积聚了一定的投资风险,具体体现为资金运用收益率波动性较大。从1999—2001年各寿险公司可运用资金平均余额收益率变化看,这5家保险公司振荡幅度较大,平均值标准差高达1.3%.其中,波动性最大的是中国人寿和平安,2001年比1999年收益率分别下降2.44%和 3.16%,波幅分别达39%和37%,说明寿险业投资风险较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资金运用规模快速提高,加大了投资风险。其二,资金利用率较低。其三,投资渠道狭窄,制约投资结构优化,增加了投资风险。根据修订的《保险法》和有关规定,寿险公司目前只能投资于协议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回购交易,投资渠道受到较大限制,不利于投资多元化。其四,投资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不足,减少了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手段。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寿险公司防范投资风险提供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产品,如面对负债附加了嵌入式期权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可在市场上购买可赎回的期权予以防范;又如截上 2001年底,美国86%的寿险公司使用衍生产品控制利率和股市风险。而国内尚未推出这些风险管理产品,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投资风险。其五,寿险产品创新提高了对投资收益的要求,加大了投资风险。在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下,该行业产品创新步伐较快,分红险和投连险等新产品促进了该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对投资收益的要求。此外,保险公司投资人员从业时间较短,寿险资金运用经验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一风险。 5、保险风险逐步提高,保险风险主要包括产品定价风险和产品设计风险。目前,我国寿险业开发的险种主要以储蓄型险种为主,具有回报率高和手续费高的特点,同时赔付率不够稳定。 在寿险产品设计方面,保险产品过于单一,“险种同构”现象严重,个性化服务不突出,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个人对保险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同时,许多寿险公司的大量保费收入来源于少数几个产品,产品设计风险较高。 综合分析引致我国寿险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外部监管薄弱,未形成委任精算师的监管机制。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经验表明,保险监管机构面对众多的监管对象和大量的经营信息,无法准确估量各个公司的保险风险,需要通过建立委任精算师机制进行保险风险评估,减少因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委任精算师机制,使该种风险疏于防范,风险加大。 其二是寿险公司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委任精算师和精算人才,负债评估频率太低,风险揭示时滞过长。截止2002年底,通过中国精算师考试的不到100人,精算人才相对匮乏,我国寿险业发展时间较短,精算师积累的产品定价和设计经验有限,加大了因精算水准和经验不够而引致的保险风险;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只能实现负债的年度评估,个别公司能达到半年评估一次,这会导致风险揭示滞后,加大保险风险。 其三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营销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对寿险公司信息披露规定较少,只对分红产品的投资情况和分红比率提出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使众多保户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及时获取保险公司经营信息,在投保,保单贷款和退保等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加上有的营销人员片面夸大保险投资收益率,使保户产生较高的收益预期,加大保险定价风险。 其四是保险精算数据缺乏,增加了精算难度。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精算需要的各种基础率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尤其是创新产品,如健康保险等,数据搜集和整理起步更晚,符合测算要求的时间序列的基础数据不足,影响了精算的准确性。 其五是投资环境变化较大,增加了保险定价风险。1996年以来利率波动性增大,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逐步放宽,不仅可以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和国债等低风险金融产品,还可以投资企业债和证券投资基金等高风险产品,客观上增大了产品定价预定利率设计的难度,使保险定价风险加大。 其六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定价从源头防范风险意识薄弱,忽视产品开发的基础工作。 6、营销风险逐步降低。目前我国寿险个人制迅猛发展,个人人来自社会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金融从业经验较少,综合素质不高。保险监管机关组织的保险人资格考试结果显示,即使在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浙江地区,自1996年以来平均合格率仅为61%,其他地区更低,这势必带来误导、欺诈客户以及违规操作等营销风险。同时,在展业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和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等原因,主动将一部分高危险人群的被保险人列入低危险人群投保范畴,出现了较大营销风险。部分寿险公司为招揽客户,不惜违规提高手续费、增加佣金支出,且不顾保险的经营原则和大数法则,降低费率标准,扩大保险责任范围,亦加大了营销风险。 防范化解寿险经营风险策略 1、政府监管机构应完善监管内容,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的监管模式。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监管现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逐步形成保险公司自我监控为主、监管机构外部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一是监管内容应加入风险管理监控要求,尽快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由监管部门督促建立委任精算师制度、寿险公司外部稽核制度以及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三是监管方式应增加动态风险管理方式,在风险未达到预警值时就能找到化解风险的方法。四是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增强寿险公司经营透明度。为实施有效监管,加强风险控制,需要监管部门改善信息披露制度,着重研究解决披露什么、向谁披露和如何披露等基本问题。五是强调建立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防范约束机制,不仅需要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运行控制机制,形成自下而上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保险公司防范经营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对跨国保险公司逐步实施全球统一监管。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国外跨国公司也将在我国开业,需要对其实施全球统一监管。 2、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律和保护职能,加强风险控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00年6月,我国已建立全国统一的寿险业协会,但未将风险控制纳入行业自律范畴,今后,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在行业协会中增加风险控制内容,增强行业自律和保护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协会应充分发挥其沟通信息,促进交流的职能,通过设立寿险工作委员会和精算工作委员会等,防范保险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二是协会应充分发挥其约束和监督经营行为的职能,降低操作风险。行业协会可要求各个成员将在运做过程中操作风险的风险点、风险危害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多方交流和探讨,集中分析国内外操作风险案例的特点和防范方法,形成防范操作风险的自律公约,并监督各公司的具体执行情况,切实降低操作风险。三是协会应充分发挥其自律职能,减低营销风险。保险行业协会订立了行业自律公约,反对保险业务员欺诈、误导客户及有损职业道德的行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保险公司乃至行业的营销风险。 3、寿险公司应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详尽对比分析跨国银行和跨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模式和特点,我国寿险公司风险管理可从以下三方面人手,使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切实发挥风险管理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一是风险管理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国外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经过多年实践,深刻认识到只有赋予风险管理足够高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否则风险管理形同虚设。目前诸多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将风险管理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在人员组织方面,由公司董事会及类似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事宜,在权限方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必要时可以对公司重大决策行使否决权;在职能定位方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侧重于公司整体业务风险的揭示与防范,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与依据。二是风险管理应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以保证其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国际著名的保险公司AIG、美国宝信、大都会、宏利等均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形成了卓有成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了风险管理作用。三是应尽快提升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随着70—80年代金融衍生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量化指标和模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增强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快引入这些风险的度量、评价、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极大提升我国寿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当然,诸如金融衍生产品等卓有成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短期内在国内无法实现,但随着国内QDII制度的推行以及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方法和技术必将成为寿险公司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利润来源之一。 4、逐步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尤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即损失并非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多种风险共同引致的,由此引入了全面风险管理(ERM)模式,将金融机构各个业务单位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按统一标准进行测量、汇总、控制与管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保险业也逐步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将保险产品经营过程中的设计、定价、核保、理赔等风险、及资金运用的投资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等综合到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实施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如动态金融分析(DFA)和风险预算等予以实现。未来我国寿险业发展也将步入这一发展轨道。 寿险论文: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 内容摘要:在沉寂了一年多后,投资型寿险又为人们所关注。笔者认为,随着保险投资环境的日益成熟和保险双方的销售和购买行为日趋理性,投资型寿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必须看到,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依然是保险公司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消费者而言,也必须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型寿险产品。 关键词:投资型寿险 投资环境 风险防范 保险需求 从1999年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国内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平安世纪理财保险后,友邦、中国人寿、泰康相继推出分红保险,太平洋保险推出“太平盛世•长发”万能寿险,这三类产品被统称为投资型保险,这些产品由于具有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功能而倍受青睐,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因收益率低下,与业务员推销时宣称的高回报率相去甚远,出现了不少纠纷,以至在2001年底2002年初大面积出现了“退保风潮”。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以及国务院已原则批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等消息不断传出,预示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将大为放宽。受此鼓舞,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寿险公司的新产品再度向投资型品种集中。多家中资、合资公司已经或即将推出新的投资型险种。在偃旗息鼓了一年多之后,投资型寿险卷土重来,究竟是喜是忧? 投资环境开始成熟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副主任庹国柱认为,现在投资型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应该是个比较好的时机,但还要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为了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中国保监会在加强对保险资金监管的同时,也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调高保险资金投资的比例。2003年5月又下发文件,调高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同时放宽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这些举措旨在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最终起到规范市场行为及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依照目前的趋势,今后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将继续拓宽,前景看好。所以,推出投资型寿险产品,其相应的投资环境已经开始成熟。 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均趋于理性和成熟 目前,居民存款不断增加,全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元,这意味着广大居民已具备较强的购买力,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来取得稳健收益。据透露,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中,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除了已发行上市的流通A股外,还可以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可转债等。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一柄双刃剑,在可能带来资产增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市场的风险。新投资型寿险不再说大话,过去销售人员误导“至少8%年回报率”的宣传已听不到了。太平洋寿险推出的新品种只承诺5年固定收益5.6%,平安“智富人生”万能寿险向客户承诺年利率结算不低于1.75%。业内人士据此认为,新投资型寿险回归了理性。新投资型保险能否扭转第一代产品的低收益状况,尚需要时间来回答。但投资者似乎已不抱太高的预期,而更看重其保障功能。 投资型保险产品从1999年进入市场已有五年时间,广大市民已对这类比较复杂的保险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购买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几年前,经历过投资型保险的打击后,保险业意识到保险功能应该回归到基本的保障上面,而不是投资收益,所以近两年在着重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去年还停掉了热销的分红健康险,希望能唤起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保险的意识。消费者也逐步接受保险提供保障这一理念,今年上半年,虽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下滑,但传统保障型保险仍然保持了增势,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保障功能的认同。 风险仍须防范 重现江湖的投资型保险,其实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保险公司代客户理财的一种方式,有收益就会有风险。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低于2000年的3.59%和2001年的4.3%。而分到普通投资者手中时,收益率往往只有1%。虽然国家放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即将出台《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 但谁能保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肯定能赚钱?且不说股市已经低迷了3年,不少机构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即使在股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投资股市也存在高风险。股市不是轻易就能获得收益的地方,弄不好便会折戟沉沙,那时,不仅没有收益,弄不好连本金也要打折扣。因此 ,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日本保险业从引进投资型寿险商品到最后该商品的衰败,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保险业引以为鉴。 保险公司要苦炼内功。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要求非常高。相对于传统的寿险商品,其不仅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包括相对成熟、规范和透明的资本市场,更需要寿险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风险控制能力。中国寿险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992年,寿险公司在技术、人员、电脑、内控、经验和实力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外部的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大力根治市场操纵等不规范行为。在投资型寿险再次升温的现实面前,保险公司是否真正有能力管控好风险,将是对未来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严峻考验。中国保险业必须首先苦练内功,虚心学习外国保险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让自己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以监管促规范。保险监管的核心是偿付能力监管。引进投资型寿险商品的初衷之一,是要化解中国国内保险企业所面临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但前几年投资型寿险商品热销时却成为了各家保险公司突破保险产品限价规定,大打价格战,不计后果地扩大业务规模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未对偿付能力问题的解决起到预期的作用,更使得市场不规范行为大行其道,严重影响到整个寿险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投资型寿险卷土重来时,更应防患于未然。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险监管广度、深度和效率等的要求异常地高。在中国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力量都还需要积蓄和培育的情况下,市场呼唤保险监管创造一个良好、规范的保险经营环境和运作导向。 购买必须谨慎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险种,投资型保险并非买不得,但它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如果说保障型产品是大众化的,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投资型产品则属小众化的,它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投资需要,这部分人应该是手中有闲余资金,但又没有时间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投资的人。因此,大家在购买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投资型寿险。 分红保险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或者可能没红可分。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 万能寿险具有分红险的某些特点,设有最低收益保障,经营成果由保险公司和客户共同分享,而交费等方面比较灵活。适合于需求弹性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保险希望有更多选择权的投保人。 投资连结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险与投资挂钩的保险,但更注重保障功能。一般设有保证收益账户、发展账户和基金账户等多个账户。每个账户的投资组合不同,收益率就不同,投资风险也不同。由于投资账户不承诺投资回报,保险公司在收资产管理费后,将所有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由客户承担。充分利用专家理财(行内有人称之为请专家为自己打工)的优势,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因此投资连结保险适合于具有理性的投资理念、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保人。 对于在市场上热销的这几种投资型寿险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准确分析个人保险需求。如果比较倾向于传统的交费方式,即定期定额交费,同时对投资不是特别看重,希望以获得保险保障为主,对保险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也比较有信心,就可以选择分红保险。投保人如果需要保险产品有足够的弹性,希望在基本的投资保证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可以选择万能寿险。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和资产的增长,并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选择购买投资连结产品,当然,这需要客户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 要充分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就会有一定的风险,也就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总是存在着偏差。各种投资型寿险也不例外。分红保险将保险公司的总体经营盈余的部分分配给客户,但当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投保人所得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也可能无红可分。但由于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得到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万能寿险投资资金的运用与分红险没有大的区别,也具有保证的投资回报但是超过一定水平后由客户与保险公司分享。但由于万能保险具有较分红保险更大的灵活性,所以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希望对保险计划有更多选择权的客户。投资连结保险相对来说,由于投资账户不承诺投资回报,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承担投资账户资产损失的风险。所以适合追求个人资产的成长为目标,并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注意保险公司的选择。购买人寿保险是一项长期或终身投资,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投资状况并不代表未来,一定要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因此选择保险公司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形态将越来越接近,很难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投资类保险在保费缴纳、保额变更、信息披露、投资作业、客户服务等各项内部运作不尽相同,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传统保险,需要保险公司在管理体系与信息技术系统上提供全新的平台。决定投资型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将成为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在选择投资型保险时,应该在认真了解产品本身的保险责任、费用水平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的实力,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在资源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包括详细考察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员工素质、利润水平、以往的投资业绩、品牌形象等。 总之,三类投资型寿险产品各有自己的优势,如何进行选择,真理只有一条——只选“对”的。所谓“对”就是既适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满足投保的本质需要。当然保险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产品之间的比较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信息也并不充分,所以,作为客户,可通过选择专业的保险顾问来帮助自己进行决策。 寿险论文:非寿险营销模式的内涵及构建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寿险业营销理念的导入,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结构性变化,由非寿险业务主导市场的态势,渐变为寿险业务占较大份额的倒置结构。2003年全国保费收入3880,4亿元,非寿险仅占比23%左右,年增速也滞后于寿险近21个百分点,而寿险保费已有75%以上来自营销。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模式,重组整体竞争优势,成为新形势下诸家非寿险公司提高适应效率的管理战略。 现代意义上的营销,是一种比较容易使企业取得成功的经营思路,。是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一种机制,而不是某一部门的个别职能。非寿险营销模式,是适应非寿险行业特点和市场形势的销售体制范式,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形成后,非寿险销售机制的示范创新,是先进管理与技术融入的结果,具有产品销售的全盘策略和支持系统整合性的特征。 非寿险业存在着推翻现有错误模式和观念的障碍,而要建立适应市场和自身发展的、融入市场机制的营销模式,需步出下述误区:一是营销理念误区。摒弃初级的、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推销观念和对寿险营销模式的盲目追随。二是营销信息与调研系统误区。去除凭感性拓展业务习惯,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营销信息系统,实现保险企业目标最大化。三是市场定位与分销渠道误区。改变缺少对非寿险市场购买能力、倾向、心理和周期的行为分析状况,实现非寿险市场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化。 保险市场对非寿险营销模式的影响 国外先进保险企业的营销模式冲击着国内非寿险业。 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国外保险公司不仅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直销服务,还会利用保险中介或国际互联网等,打造新的销售模式,实施快捷有效销售。据美国独立保险人协会预测,今后10年,37%的个人保险产品和企业财产险的31%,将通过国际互联网完成。目前,一批有较强营销能力的保险主体,已经以先进营销模式逐鹿中国保险市场,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宣布放弃人营销模式,采取利用合作伙伴招商银行的网点和电话、网络进行渠道营销;美国友邦北京分公司不聘有保险从业背景人员,重筑新的保险市场营销理念,都影响着转型期非寿险营销模式的构建。 保险市场主体的完善,打破沿袭多年的非寿险销售模式。 近年来保险市场主体长期缺位现象得到初步改变。一方面,在组织结构形式由国有、股份、合资外资和国控外资等日趋多元化形势下,需要创新出与之匹配的市场化营销模式另一方面,大量保险中介基于生存的压力,必然依托自身种种优势,竭力拼杀市场,迫使非寿险公司改变沿袭已久的靠层设机构、分片固守和增员展业的直销模式,在将来的市场博弈中,走与保险中介“竞合共赢”之路。据悉,2003年国内保险专业与经纪公司保费收入已近百亿元。 保险监管思路的变化,促使非寿险营销模式的市场化创新。 入世后我国保险监管将遵循市场取向和发展观,渐由管理监管向服务监管转变,偿付能力和市场监管并重。保监会陆续出台了向非寿险公司开放第三领域、放宽高管任职、车险航意险费率放开,和允许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机构、或设立营销服务部的方式开展业务,不仅使众多保险中介获得难得的业务空间和市场机遇,而且为非寿险公司实施多元化营销模式,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产品选择和市场环境,同时放宽保险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使业内外优秀人才气融入非寿险管理层,为非寿险营销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提供广泛的人力资源支撑。 股改上市后的非寿险龙头人保财险,借助国际市场的外力推进自身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产品、技术、管理和营销的升级,实现差异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建立组织管理机制、员工配置机制、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流程创新机制,使业务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知识技术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以业务流程和客户为主线,重组营销、承保、理赔和产品开发流程,设置个险和团险营销管理部,开展差异化营销管理,提升了营销技能。特别是近期又筹建了北京、上海、山东和广东四家保险经纪公司,进一步改革与活化营销机制,以效益为中心增加市场开掘深度,创造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模式,真正走上股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对中国非寿险营销变革影响深远。 非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均向 一、多元化趋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出现集团化和公开化特征。集团化后的非寿险公司,必然推进信息技术深层应用,重新定位保险企业主体功能,专注于产品开发管理的核心职能,诸如展业、承保、理赔等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职能,将分交专业中介机构承担。非寿险公司经营核心化的趋向,将推进着我国非寿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多元化。 二、差异化趋向。差异化是近年保险市场竞争的一大特点,车险改革已有充分体现,在2003年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保监会又放松了对保险条款和保险价格的管制,以后主要险种的条款和价格不再由保监会制定,而由各保险公司制定后报保监会备案,这将催生更多的差异化产品,产品的差异化必然为营销模式的差异化提供积极条件,可以预见,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的保险市场,定制相异的营销模式,将成为今后非寿险公司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单纯的费率竞争也将会逐渐转型为营销模式的竞争。 三、创新趋向。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非寿险公司,会有不同的营销模式。大型的全国性非寿险公司,会重新定位市场,改变无效益的庞大组织机构,剥离分支机构为专业网点,组建由总公司控股的专业经纪公司。新创的成长型公司,会选择并购多家不同特色、规模较大的专业公司,突破展业规模限制,迅速占领保险市场。以往保险超市的营销模式,也将分化出专卖店、特色点等新的灵活模式。营销模式将出现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向。 重组中国非寿险营销模式的路径 一、依发展趋向创新非寿险蕾销理念 营销发展历程,已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大众营销阶段,直至目前发达国家的“以关注个性化需求满足为特征的定制化阶段”。要实现非寿险业营销模式本土化创新与发展,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经营者需要“机制未动、观念先行”,要有超前的营销战略思维,以未来的发展来关注现状的调整,建立现代非寿险业全新的“大营销理念”。一方面,新的非寿险营销理念,是从公司的整体系统创建“以客户需求的满足为核心、以企业的优质市场占有为目标、以多种营销策略的组合为手段”的大理念。另一方面,新的寿险营销理念,是一种战略的理念,是保持公司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稀缺性地位的理念。只有建立此理念,才能迅速提升中国非寿险业的运行机制和战略思维,赶上国外先进保险企业步履。 二、按市场需求构筑非寿险营销框架 一是关于整体营销系统。按照新非寿险营销理念,作为融人公司运营机制的营销模式,要在整体经营和组织架构中渗透“新非寿险营销”思想,建立具有非寿险需求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战略模式,具有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的策略模式,架构大营销模式。二是关于营销部职能规范。要建立含有市场调研、企业诊断、营销策划和决策咨询功用的营销部,在信息源链接下的采集、分析、决策和实施系统,引导经营决策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正如“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样,没有完美的、一成不变的规范模式,任何规范和模式都是在随着保险市场变化而变化的,都应建立在适应保险企业自身需求,能持续保持杨b竞争力和市场领先地位之上的。适合的模式才是最好的。 满足非寿险消费者尚未满足的需求,梯度开发非寿险企业的市场机会,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准确把握非寿险公司自身的营销手段,不断创新与改进适应市场和产品的营销渠道。目前主要的非寿险营销渠道有:l、直销改进型,在调整产品结构过程中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内容,进一步优化现有直销队伍,实现销售效益最大化,2、中介拓展型,以保险经纪人和专业为依托,战略拓展效益性业务:3、银保合作型,借助寿险业银保范例,打造非寿险业的银保合作模式;4、销售型,发挥行业优势,开展兼业保险,优势互补拓展业务空间,5、网络保险型,利用网络资源,开发非寿险网络投保系统,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司网站、保险超市和风险交易市场等平台;6、电话投保型,创建类似人保财险 95518专线服务电话,提供上门投保服务和全方位后续服务保障体系:7、媒介广告型,在电视时代的中国,媒介的消费导引作用十分明显,充分利用媒体进行产品推介和企业形象宣传,将是日益重要的非寿险营销渠道之一。 以事业中兴集聚非寿险营销人才 好的营销模式不仅重视外部顾客控制,而且强调内部员工的忠诚,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地位。中国非寿险业聚合了人量优秀人才,为营销模式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但人才需要良好的组织环境,也需要施展才能的平台。因此,创建一个对外适应市场、对内重视人才的学习型保险企业,是构建非寿险营销模式的重要方面。学习型保险企业是一种成功的组织管理模式,它适应市场创新,存在系统传播机制,能不断增强组织行为或绩效的改善能力,是现代非寿险企业成长的方向。只有建立学习型保险企业,才能更好地形成非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的体制,才能整合各方有利于寿险营销模式创建的人才。 寿险论文:论关系营销在我国寿险业的运用 摘 要 关系营销聚焦于买卖双方的互动,通过维持营销、质量和顾客服务之间的关系来赢得和保持顾客。简述了关系营销的理论概况,说明了寿险行业采纳和加强关系营销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寿险行业,说明寿险业应如何采纳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 关键词 关系营销 中国寿险 关系营销对营销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营销学的重要变革,即从原来的以交易为基础的营销转变为以关系为重心的营销。其中一个解释如下:20世纪80年代的交易营销重点在于个人销售;90年代的关系营销则把侧重点放在单个客户,试图建立顾客与公司之间的长期关系。这种转变的结果是营销的定义把重点放在了关系上。 在人寿保险领域,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关系营销策略在寿险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我国寿险领域内,关系营销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促进我国寿险业务的发展,要双管齐下,在当前的交易营销策略下,还要实施关系营销策略。 1 关系营销的理论概况 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卖方应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顾客关系以确保能保留已有的顾客。实际上一些理论家对营销学领域只注重吸引新顾客而非保持旧顾客感到十分惊奇,而实际上,保持原有顾客远比吸引新顾客来得容易。根据美国信用卡行业统计表明:当顾客保留率提高5%,公司利润就会提高60%。 理论界对关系营销的认识可分为以下几种:保持顾客;锁住顾客;承诺与信任理论;关系、网络与互动理论;数据库营销。 主张关系营销是保持顾客的代表人物是Berry,他认为营销的目的不仅要争取更多的新顾客,还要保持原有的顾客,因为保持一个顾客比争取一个新顾客容易得多,且花费的成本也较少。 主张关系营销是锁住顾客的代表人物有Jackson、Turnbull 和 Wilson等人,他们认为买卖双方可以由结构纽带和社会纽带联系起来。由结构纽带联系起来的买者在前期关系结束后不能与卖者结束关系;社会纽带是指由个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的买卖关系。关系营销通过建立和加强这两种关系形成出走障碍,把顾客锁住。 主张关系营销是承诺与信任理论的代表人物有Morgan 和 Hunt。他们强调了关系交换与非连续交换的区别。非连续交换以实物交换为基础,且时间较短,而关系交换以无形的东西为交换基础,且时间长,反映了一个持续的过程。 主张关系营销是关系、网络与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有Gummesson,他认为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联系,网络是关系的集合,互动是人们在关系和网络中的相互影响。有效的关系营销就是以“关系、网络与互动”促成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 主张关系营销是数据库营销的代表人物有Colpulsky 和Wolf,他们认为营销者与顾客发展关系的动力总是存在的,但是只有获得发展关系所需资料及资料成本较低时,发展与顾客的关系才是划算的。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对有关数据的掌握变得比以前更为容易,对数据的管理也变得更为有效。因此,关系营销就是利用数据库去保持顾客,发展与他们的关系。 关系营销的好处正由于以下4个因素受到重视:服务营销的逐步成熟、关系营销所提供的潜在利益、顾客利益和技术进步。服务营销逐步成熟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那些寻求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把重点放在关系这个话题上。 2 在人寿保险领域,关系营销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1)寿险产品的无形性以及顾客在购买这些无形产品时所面临的风险使得服务的持续性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来研究一下“服务相遇”。这个用语用于寿险公司与保户间在购买保险时以及售后服务时的互动。“服务相遇”发生在一个顾客与寿险公司代表直接接触进行双向交流时。因此对这种“相遇”的管理,对于寿险公司的产品传递而言十分之重要。当买卖双方的互动随着时间增长时,由互动变成交易关系的可能性也进一步提高,这就隐含着相遇双方的信任和承诺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相遇并不会演变成关系, 而这个会导致我们研究寿险的销售机制。它是以个人销售为特征的。大多数的顾客仍要依靠那些有着保险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保险公司职员来作出其购买决定,人寿保险是一种无形产品,在个人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要解释这种产品的好处及特征,顾客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直接接触在营销机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2)寿险产品多为长期契约,保户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长期的。传统的交易营销仅注重于交易时的短期关系,与寿险契约的长期性不相符。关系营销正是把重点放在建立和保持与保户的长期关系上,与寿险契约的长期性相适应,因此发展寿险业的关系营销是符合保险公司和保户利益的。 (3)根据英国两学者对英国15个规模较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其雇用的销售人员多于1 000人)中的5个公司进行调查,所抽取的5个公司是根据其市场份额大小来划分的。根据调查发现,许多寿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更乐于发掘新顾客而不是为原有的顾客服务,而在原来顾客群体不稳的情况下去发掘新顾客的意义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寿险领域中采用关系营销策略,稳定原有顾客群体,再去积极发掘新顾客才是寿险公司的正确发展之道。 (4)保险产品的特殊性还在于保险合同的签定仅是保险活动的开始而非结束。保险功能体现在保险赔偿或给付,这些都是发生在契约成立之后的。传统的营销仅重视产品的出售,对售后服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保户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还是取决于保险赔偿或给付,即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如保险合同履行是否迅速、是否按合同约定赔付等。因此,与保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对提高保户的忠诚度进而促进寿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 我国寿险营销的现状 我国寿险公司目前采纳的传统的“4P”(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模式, 属于交易营销,注重于如何开发新险种,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不注重如何维持和提高公司与原有保户之间的关系,如何使两者关系发展成保户对公司的信任与依赖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户对公司的投诉;如何提高保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一连串的问题都非传统“4P”模式所能解决的。而这个正是关系营销所要做的事。当前我国的寿险营销主要是依靠保险人制度,许多寿险公司都雇用了不少人,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人服务意识淡薄,趋利意识强化导致其只重业务,不重本身技能,无法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而保险公司也只重业绩不重服务,对其人的管理不到位。殊不知,提升服务水平、维持与保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才是寿险公司生存的大计。由于不注重服务,顾客与公司间的关系仅限于买卖关系,不少顾客缺乏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不仅会造成顾客对公司的不信任,还会造成原有保户退保及社会信誉度降低,从而减少潜在的顾客。最终阻碍寿险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寿险业传统的交易营销忽略了技术在寿险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4 我国寿险业应如何采纳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 4.1 保险公司本身 (1)向关系营销经理提供有关顾客的信息和数据,让其尽可能了解保户的需要及当时的环境。 (2)要考虑关系定价问题。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到,要成功地与保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公司的信誉和所提供产品的高价值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保户倾向于了解公司、相信公司,而且他们与公司的接触会加强这种了解。对一些产品和服务进行关系定价,鼓励保户购买更多本公司的产品,加深其与公司间的关系。 (3)保险公司应重视如何使保户感到其价值的所在。这主要有进行保险公司与保户间的经常往来;经常性的保户服务反馈;实施忠诚度计划,在原有保户群中提高保险产品的渗透力。如5年忠诚管理计划或3年忠诚管理计划,这种计划的基本原理在于公司与保户的整个关系都是有价值的。 4.2 保险公司职员方面 保险公司职员对关系营销策略的实施十分重要。公司职员不应赞成“硬销”的策略,他们应能倾听保户的心声,即使保户对公司整体印象不好时,也能对公司职员有个良好关系,通过这个层面的接触可以为公司的改进出谋献策。 保险公司销售队伍的角色不但要反映在关系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要反映在销售培训当中。招收新成员及培训计划要进行修正以确保那些以保户为行动导向的个人能得到报酬或奖励。薪金结构也需进行调整,以奖励那些与保户接触较频繁的职员,从而表明留住保户与向保户推销同样重要。要把公司职员从交易为导向变为以保户为导向。 4.3 技术方面 保户信息是公司的重要资源,保户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是寿险公司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的进步,寿险公司可通过直接接触、电话、电邮等方法获取保户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现在不少公司开发运用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关系营销的一个有力证明。当然,获得和管理这些信息不在于信息本身,而在于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去发展公司与保户间的长期关系。寿险公司的客户信息主要包括了与保单相关的信息,还包括了保户本身的一些信息,如其对保险产品的购买习惯,对某种保险产品的偏爱程度,其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及受益人的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让保险公司了解客户对保险产品的态度及信仰,了解每个保户的潜在生命周期价值,了解保户特定的“生命事件”,如是否加薪水,是否有过重大疾病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 整合现有体系,提高保户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出适合多数保户需要的新险种或新服务项目。通过这些发展与保户的友好关系,保险公司在分析客户数据时,会对有份量的保户加以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那些盈利能力较差的保户,因为这些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盈利能力强的保户。 可见,传统的交易营销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实施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依靠以上三个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使保险公司与保户建立稳固的关系,我国寿险业才能真正突飞猛进。 寿险论文:中国寿险业的下一步 所有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成功之路都存在着一些重要障碍:产品替代风险、客户群体的谨慎、投资选择的有限、以及强烈的利润压力。 中国寿险业列强 2002年,按寿险保费衡量,中国最大的三家寿险公司占有91%的市场份额。2003年,中国人寿继续占有50%以上的份额。平安保险已成为第二大寿险公司,占有24%的份额,其后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占11%)和新华人寿(占3.5%)。这四家公司加起来则基本控制了中国寿险业的绝大部分市场。 这些领先的老牌公司,以及几家小型的国内竞争者战略各不相同。我们对其特征有如下体会: 中国人寿注重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方法是低价位和积极营销。该公司还充分发挥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关系,并已为首次公开招股进行重组。 平安保险具有很强的管理风格,许多高级管理人员都有海外经历。平安一向以产品创新、高销售率、以及明确的利润重心著称。也有众多机会利用其财险方面的商业关系进行团体寿险的交叉销售。 中国太平洋保险在为上市做准备,注重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该公司似乎正在采用非常激进的定价和营销方案。也有众多机会利用其财险方面的商业关系进行团体寿险的交叉销售。 新华人寿的业务增长一直是来自银行保险。该公司目前重点是区域扩张,加速开办新的分支机构并雇用众多销售。和太平洋保险一样,它也被视为在定价和营销方面比较激进。 泰康人寿的业务组合很平衡。现仍处于区域扩张模式,并以对的严格培训(以及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明星”雇员)著称。 太平人寿是市场中的新人,于2002年1月刚刚开业。该公司主要依靠银行保险,但也在迅速发展团体寿险业务。2003年,太平人寿与IGP签署了合作协议,向在上海的跨国公司销售保险。 外资寿险咄咄逼人 截至2003年7月,共有12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这些代表处有点像“外交使馆”,外资企业都希望,有朝一日如果政府允许,代表处能够拿到全面营业许可而变成业务实体。许多其他机构与本地保险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或对本地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每周都有新的外资公司表示意向。 对于那些与本地伙伴组建合资企业的公司,其战略通常是注重最有吸引力的客户和市场,采取有控制的方式谋求业务增长。这一点十分明显,只要看一下有多少企业活跃在沿海城市和主要经济中心就明白了。他们的重点一直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销售团队和基础设施,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这支队伍用到全国的大战场上。比如美国友邦保险(AIA),它已经是上海第四大保险公司,2002年中期市场份额达到了8%.友邦保险还在整个中国市场获得了1.1%的份额。 目前,中国的保险产业已经吸引了150亿人民币的外国资本:大约50亿元的直接、合资公司投资,和大约100亿元的本地保险公司股份。具体案例包括,汇丰银行买入平安保险股份以及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FORTIS)购入太平人寿股份。国外资本对该产业的注入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应该注意到:非本地保险公司目前只占中国寿险市场的不足2%.但他们仍然很成功地在各大城市站稳了脚跟。截至2003年5月,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和广州的寿险市场分别占到10.1%和4.8%.大部分外资公司选择通过五五开的合资公司来占有一席之地,也有少数机构对领先的本地保险公司投资买股份。 也有一些外资公司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过去5年内,有4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关闭了在华代表处,原因有出于对利润率的欠佳预测、或是内部困难。这些撤出大部分是中国始终对保险行业进行严格控制引发的。的确,市场是在放开,但是速度很慢。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资的大门是很谨慎地打开的,一个区域接一个区域,一种产品接一种产品,所有的股份投资都有上限。 个人险收缩,但仍处主导地位 在中国,以前寿险保单是通过保险分支机构销售的。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转为最主要的分销渠道。1992年,友邦保险成为最先引入分销的公司,其后平安保险将分销发展成全国的规模。 个人寿险、团体寿险和银行保险各险种有着不同类型的市场。而目前,随着银行保险和团险的扩张,个人寿险开始不断收缩,但仍是目前主体保单类型(见图1和2)。 个人寿险主要是通过销售,现仍处于市场主导地位。2002年,个人险占全部寿险保费的80%(虽然2002年年底下降到60%)。最近,个人险的业务环境变得日益艰巨,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主要的大城市,情况更是如此。再有,一直以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对客户服务差、销售时信息误导、整体诚信度较低等。 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和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的出现(例如管理基金)也对个人寿险业务形成了冲击。由于对普遍缺乏信任,客户很可能选择通过银行购买保险,或干脆选择另外一种投资类型。 团体寿险被视为一个关键的市场,有望在养老改革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快速挺进。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都是这一产品的最先采用者。 团险在中国主要是通过很强的商务关系销售的。因此,许多国内保险公司都面临提高销售和营销能力的挑战,以使他们的销售团队上升到能够向大公司销售的水平。不幸的是,团险产业中的不良操作甚为普遍和猖獗,比如劝诱型销售和其他“灰色”活动。曾有报道披露,一些用多张个人险保单来写团险保单。 除此之外,直到2003年末,保监会仅向6个国内保险公司发了经营团险的牌照。由于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有限、差异不大,目前这一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银行保险模式是平安保险于2000年8月首次引入中国市场的。平安的这一举动代表了与过去的割裂,当时的法规规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只许达成独家协议,比如太平保险与工商银行、平安保险与中国银行。由于一些法规的松动,银行保险的发展在银行伙伴关系多元化的促进下突飞猛进。 今天,几乎每家银行都有多个保险合作伙伴,反之亦然。这种伙伴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企业一级层面,但是具体的落实——比如要推动哪家保险公司的哪些产品,则一般是各分行负责。因此,分行经理们支配着较大的权力,而寿险公司也分派其银行保险的代表团队在每个地域促进产品销售。一些行业观察家预测,鉴于佣金成本的攀升和保险产品的商品化,到2010年,银行将分销新增寿险保费的30%. 竞争手段趋同 寿险产品的选择范围在中国是有限的。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 纯保障型产品:这些都是短期保单,时限平均1年,覆盖医疗和意外伤害等。2002年,纯保障型产品占寿险保费总额约10%. 保障兼储蓄型产品:保障兼储蓄型产品合同期更长,从5年至20年不等。它包含三种次级产品:传统年金型、增值红利型和单位连接型。还有一小部分保单是增值型和单位连接型的混合产品。今天,每卖出的五份保单中有四份是属于保障兼储蓄这一类的,后者的70%又属于增值红利型。 在市场产品组合有限的同时,消费者普遍发现各家保险公司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一份特征类似的增值红利型保险可以从中国人寿、平安、新华人寿、友邦保险或其他任何公司那里买到。消费者可以找平安、找太平洋保险或新华人寿买到一份基本上一模一样的单位连接险。如果哪家公司有任何产品创新,该产品会迅速在竞争对手中得到广泛复制。 在更成熟的市场,寿险公司在退休金规划方面的作用正在减小,因为其他投资工具占有了家庭资产的更多份额。这在美国更是如此。我们认为,如果各产品之间存在足够的差异将防止消费者转而购买其他投资工具,这对在华经营的所有保险公司都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华保险公司被禁止提供真正意义的定期寿险。这种寿险的保单持有人在保单到期而被保险人仍健在时不仅得不到任何回报,还会失去所有已付清的本金。中国的每一份寿险保单都可以在到期日按票面价值全额给付,或在保险期限内赎回。 投资渠道受限 保险公司大量依赖投资收入作为收益来源,从而支付红利和索赔。然而在中国,各家保险公司一直面临着两个关键难题: 缺乏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 在低回报环境中的投资机会有限 中国把寿险公司的投资限制在低回报的“安全”工具范围,比如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但是保险公司一般手握大量待投资现金,可以与银行议价得到比其他企业和个人更高的储蓄利率。因此许多消费者干脆将银行的定期存款转为寿险保单,目的是当保险公司将保费存入银行或购买短期债券时,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然而鉴于中国所处的受控制的投资环境,这些投资工具(资产)的期限比公司销售的保单(负债)的期限要短得多,从而造成资产-负债的期限显著不匹配。 此外,中国的股票市场—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证券基金在股市上交易保费的15%—有史以来一直是难于投资。股市给人的印象是剧烈的波动性、极高的股票定值,不确定的调研、一些公司做欺诈报告、以及据说的股票操纵。 从某种程度讲,中国的保险公司处于俗语所说的“进退维谷”。不仅投资渠道受限制,而且能用的渠道还不好用。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回报从2001年的4.3%下滑到2002年的3.14%.那么,保险公司应如何生成充足的投资回报呢?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项目可能会带来帮助,该项目于2001年10月上报政府。如果获准实行,该项目将允许保险公司进行离岸投资,购买高产出的投资工具。政府已经公布了方案和意向,但是实施的时间表仍未确定。 利润压力严重 中国的寿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利润压力,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客户获取成本昂贵。在中国,销售费用非常高,支付给的佣金(对于期缴保单)最高可达65%.在第一年,期缴保费的佣金一般为30%.而在成熟市场比如德国,期缴保费的佣金则约为10%.与之相比,中国保险人的报酬十分优厚(可能是过于优厚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减少数量,提高销售效率。 业务增长迅速。许多保险公司在最近的几年内迅速地戏剧性地扩张,开设分公司,雇佣人,营业额增长达到平均每年40%的水平。这种“地盘争夺”肯定需要某种形式的资金支持,或是通过初始的流动资金,或是来自利润积累。 管理。一些领先的中国保险公司拥有着数十万的人队伍,需要大量的资源来管理和培训(而不幸的是,许多人并没什么业绩)。 历史遗留的保证利率问题。90年代中后期,保险公司为了与银行存款竞争,在签保单时保证了较高的回报率。而利率的下跌使保险公司不得不继续填补这些保单带来的严重的负利差损失。 关注四项改革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监管机构也在整个产业的塑造中发挥着意义重大的作用。虽然整体的监管环境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中国要想成为发达的全球寿险市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许多保险公司正在等待着以下几个领域的改革: 市场准入。跨国保险公司正在寻求中国其他城市的市场准入,并在热切盼望着新的产品和新的地域市场的开放。许多重点城市已于2003年年底开放,但是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比如: ——外资保险公司仍仅限于合资形式和小规模持股投资国内保险公司的形式; ——2004年年底前,不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团险,医疗及养老金市场; ——中国保监会可能会允许非寿险公司进入寿险领域,从而导致竞争的加剧。 的专业程度。客户对于许多的做法非常不满意。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最近强调了打击非法行为、改善市场整体环境的工作思路。许多工作需要保险公司自己来做,但监管意图可以通过加强认证程序和通过国际保险培训机构(如LIMRA和LOMA)促进人培训来实现。 投资限制。允许寿险公司拓宽他们的投资选择,可以使其更好地管理其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提高收益、改善营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并增加收入来抵消由90年代末遗留下来的负利差问题。 偿付能力及资本金。鉴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负利差产品、迅速的扩张、以及低投资回报率,许多中国寿险公司需要更注重他们的财务管理。一些公司正趋于资本紧张,偿付保证金远低于国际水平。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监控准备金变化和确保偿付能力上,尤其是在保险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企业增长的时候。 寿险论文:发展农村寿险业务的探讨 2003年,安徽省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费突破百亿元大关,增幅居全国第一。其中,县域和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贡献最大,农村寿险、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大幅增长,对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寿险业务大有可为。 已形成新的业务与行业的增长点 安徽全辖66个县域公司累计完成人身险总保费25亿元,较2002年增长78.57%。其中,新单保费14.9亿元,同比增长115%。保费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县支公司达到9家。形成全省业务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全年县支公司累计完成人身险总保费占全省同期人身险总保费收入 82.7亿元的比重为30.22%,新单保险占全省同期寿险新单的比重为30.45%,已经形成行业新的增长点。 农村寿险业务基本情况。一是保费快速增长。农村人身险总保费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2.7%。其中寿险4.9亿元,产品主要有鸿瑞、千禧理财、夕阳红递增等。健康险0.37亿元,产品主要有康宁终身、康宁定期、大额疾病医疗、重疾终身等。意外险1.07亿元,产品主要有人身意外伤害综合险等。二是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全省农村参保人数约在61.8万人,投保人群主要是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等,其中寿险1.8万人,健康险20万人,意外险40万人。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达到1560.59亿元,其中寿险16.78亿元,健康险1379.73亿元,意外险164.08亿元。农村地区总计支付赔款8017.35万元,其中健康险1305.15万元,意外险6712.20万元。三是农村网点建设渐成规模。在农村中心乡镇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大力发展农村营销服务部,以带动周边地区业务的发展。服务部数量由上一年度的322家,发展到563家,增幅达74.8%。平均每个服务部收取保费达11 2.61万元。全省共有农村营销员 10057名,人均保费6.3万元。以我省舒城县为例,2003年,14家农村营销服务部实现保费收入1700万元,占全县总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 其中,寿险1 320万元,健康险100万元,意外险280万元。寿险期交新单保费收入为400多万,占全县寿险期交新单保费收入总数的二分之一。期交业务以1 0年期为主,5年期和20年期占30%左右,件均保费为800元。有1.7万人次通过农村营销服务部参加保险,风险保额为41.85亿元。 自身做大做强与发挥社会管理功能 目前农村人寿保险市场正处于有待开发的初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大好契机,保险公司抓住机遇,根据农村急需的保险保障需求,自觉将发展方向调整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来,瞄准农村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大力推进县域和农村寿险业务发展为突破口,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自身也能得到较快发展。 发展农村寿险业务是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民生活安定的迫切需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点,在我省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省是农村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农民手中可支配的财富不多,经济基础薄弱,实力不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如果家庭成员患上大病或主要劳动力残疾、死亡,将给农村家庭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商业保险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使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保障,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发展农村寿险业务能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社会保障层面。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农民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没有参与社会基本保险制度的劳动者提供保险保障,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同时商业保险具有产品灵活多样、选择范围广等特点,可以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保障服务,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发展农村寿险业务有利于农民医疗、养老和意外风险保障。长期以来,看不起病是农民群众的一大困难,据一项关于农民“最担心的事”调查结果显示,有36.6%的农户将“担心生大病”放在之首,很多家庭往往因病致贫或刚脱贫又因病返贫,商业健康和医疗保险进入农村,可以解决农民的病患之忧,医疗费用有了保障,适度分散了风险。 绝大多数农民目前仍是“养儿防老”。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子女与老人比例严重倒置,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这对于稳定老年农民的生活,推进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都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 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乡镇企业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健全,农民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高,意外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农民意外风险较之以前加大。一旦发生意外伤害风险,则直接导致一户家庭的生活困难,给社会带来负担,而由于保险的保障,可以转嫁风险承担,保障农民遭受意外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和使生活稳定。 由此可见,商业寿险进入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寿险业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养老、医疗和意外保险产品,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丰富了社会保障层面。 发展农村寿险业务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随着农村的改革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同时因行政制度改革,乡镇精简工作人员,很多被精简或改选下来的乡镇和行政村干部,形成数量庞大的农村无业群体。而寿险个人营销模式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在农村可以吸收大量闲散劳动力从事保险营销工作,促进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截至 200 3年底,安徽各县支公司共吸纳了10000余名农村富余人员进入保险行业,其中3000余名为乡镇分流干部,他们年均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农村行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县支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了业务规模,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上缴税收和各项费用,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2003年全省县支公司理赔和给付5.55亿元,提高了农村保障水平,安定了农民生活,化解了纠纷和社会矛盾。 安徽省寿险业务为什么增长迅速?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全省63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达到47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6%,2003年我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70亿元,农民纯收入稳步增长,达到2140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广大农民保险需求日益增长,为发展农村寿险业务奠定了基础。2003年,农村寿险业务取得突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为发展农村寿险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积极帮助解决农村营销服务部职场设置问题,加快营销服务部建设。二是协调工商、税务部门,解决营销员税负过重问题,减轻了营销员负担,增强了其投身保险营销的积极性。 保险监管部门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安徽保监局充分认识到保险业只有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保监局引导保险公司增强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意识,大力发展农村寿险业务。积极组织力量,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广大农民的保险需求,掌握保险公司在农村机构设置及开展业务的现状和要求,为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和发展战略,发展农村寿险业务提供决策指导。创新监管审批行为,打破常规,改革传统营销服务部审批程序,提高审批工作时效,做好全省农村营销服务部的审批和更名换证工作,积极支持寿险公司铺设农村业务网点,加强农村营销服务部正规化建设。同时,狠抓各级高管人员管理,严把准入关,建立高管人员档案,实行任期内跟踪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保险公司认真谋划,积极组织推动农村寿险业务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寿险公司抓住机遇,制定了县域业务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合理推进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建设,逐步发展壮大,农村营销服务部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为县域业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3年,安徽各县域保险机构均将强化营销队伍建设作为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重点,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营销增员的力度,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营销员素质和留存率。截至2003年年底,各县支公司共有营销员25000多名,较2002年同期增长了五成以上,其中农村营销员达1万余名,乡镇分流干部达3千余人。营销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县域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根据我省农村实际情况,针对我省农村人均年收入不高,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能力一次性购买高额寿险产品的现状,实施业务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农村营销服务部业务发展方向,制定适合农村地区销售的险种策略,以医疗、养老、意外等保障险种为主,支持发展寿险小额期交业务,使投保农民手中保留充足的生产生活资金,确保农村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引导农村营销服务部走规范化经营道路。针对农村营销服务部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建立健全单证管理、承保登记、理赔登记、报账、值班接待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营销服务部业务、财务、人员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引导农村寿险业务规范发展。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品不适应农村市场需求。一是分红险业务,尤其是趸交业务占比过高,不利于保险资源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且有可能引发误导问题。二是当前在农村销售的多是延用针对城市居民开发的产品,价格较高,不能完全适合农村市场的需求。 客户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目前县域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管理”的现象,还没有将客户服务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其中尤以客户回访和续期收费问题比较突出。客户回访工作不能充分落实,不利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和客户资源的长期稳定,甚至可能带来误导的风险。同时,各公司续期收费管理不甚规范,大部分县域公司续期保费还是由业务员自身收取,一旦业务员脱落,没有一整套符合农村业务发展的续期收费管理办法,这将成为县域公司发展农村业务的隐患。 营销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县城保险业务的发展,使县域公司特别是农村营销服务部的个人营销员队伍迅速壮大,但是教育培训工作却没有跟上,营销员总体素质较低,在保险业务、法律法规、诚信道德等方面仍亟待提高,营销员持证率普遍较低,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一个制约农村寿险业务大规模提升的瓶颈问题,阻碍县域公司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 下一步促进快速发展的思路 统一思想,大力促进农村寿险业务快速均衡发展。针对目前县域业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安排,总体规划,鼓励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开拓力度,充分重视县域业务的发展,探索促进农村寿险全面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壮大农村寿险业务规模,提高农村保险保障程度。 积极引导,不断优化农村寿险业务结构。推出适应农村市场、农民急需的养老、医疗等寿险产品。对于一些效益不够明显、可能带来较大的资金运用压力而且并不是特别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分红险产品,应尽量控制在较低的比例范围内。同时要调整好新单业务中趸交、短期和长期业务的比例,保持合理的结构,将期交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强化管理,尽快健全客户服务体系。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高度重视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农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续期收费和客户回访制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加强培训,逐步捉高营销员整体素质。逐步建立符合县域地区人文特点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分层级进行培训,加强对营销员在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诚信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营销员队伍的素质,并尽快提高持证率,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100%,以适应未来发展要求。 寿险论文:析我国寿险市场的体检标准 内容提要:为了对每一个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进行准确、公正的评估,各家寿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健康资料要求和体检标准。这与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医疗环境、发病率特点、保额水平、年龄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体检标准的确定因素及目前国内主要几家寿险公司的体检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体检标准提出了调整建议,即根据国人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心电图、乙肝五项、腹部B超的检查应当从严;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查宽严应适当;适当放宽对血常规检查的标准;有选择地进行考替尼试验。 寿险承保的标的是人的身体和生命,为准确地对每一位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进行认定和评估,从而确定一个公正、合理的承保费率是每一家寿险公司在决定承担保险风险时首先考虑的问题,这其中对每一位被保险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家寿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健康资料要求和体检标准。这个体检标准是由公司、行业内资深的精算师、医师、核保师根据承保群体的保额水平、年龄分布、发病率等特点及市场的成熟度等因素来确定的。目前,在我国寿险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是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精算专家与核保专家在1996年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经验专门为我国制定的体检标准与体检项目。几年来,各家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经验和市场特点也进行过一些项目的调整。本文就体检标准的确定因素、目前国内主要几家寿险公司的体检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应根据国人的流行病学特点、承保群体的分布和市场规模适时调整体检标准的建议。 一、体检标准的确定因素 (一)风险保额水平 一般来说,保额越高,公司承担的风险就越高,对其各种风险因素(主要是健康风险因素)考虑的要素就越多,体检标准执行的就越严格。同时,高保额也意味着高保费,从公司经营的成本考虑,高保费也为执行多项复杂的体检项目奠定了基础。另外,来自理赔部门的信息反馈也告诉我们,在恶意欺诈、骗保、骗赔的案件中,高额保件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寿险公司必须根据保额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加强并严格体检标准。 (二)年龄段 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健康风险点,如青少年段,多以某些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而老年人则多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故不同的年龄段,体检标准的侧重应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随着增龄、健康状况低下,体检的项目应相应的提高,标准应更严格。但严格复杂的体检项目并不完全适用于老年人,像抗一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查、运动心电图(EM)检查就不一定适用于老年人。 (三)同业借鉴,达成共识 在同一市场上,一家公司过于严格的体检标准会使业务流向其他体检指标相对宽松的公司,同样,过于宽松的体检标准也会使得公司承担过高的经营风险,致使实际的赔付大于精算师的预算,最终人不敷出,导致破产。所以,同业间相互借鉴,取得共识,是维持市场有序竞争、持久发展的前提。当然,各家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业务规模、承保群体的特点(收入、年龄、职业特点等)进行相应项目的调整,使之更适应于本公司的发展。 (四)市场成熟度 同一区域市场上,投保人群的年龄、发病率、死亡率分布是一致的,但不同的市场则不相同。在新开辟的市场上,人们的观念、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体检配合程度、整体的经济水平等都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经验数据,难以用大数法则来确定体检标准,体检比例低,体检标准相对宽松。而在一个较为成熟的保险市场上,人们的保险意识、观念普遍较强,对体检、核保的认知度相对较高,加之经济水平与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均好于新生市场,体检的配合度高,故体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由于有足够的健康体检资料和经验数据,精算师在计算体检标准时能够运用大数法则来进行准确的评估,力争通过科学、有效的数据来制定标准,从而达到最佳分散风险的目的。此时,对体检标准、体检项目的掌握上就相对灵活和准确。如在欧美寿险市场上,对体检件的要求首先是提供以往相关的健康病史资料 (APS),借以了解以往的患病就诊情况、接受检查治疗情况,必要时可以向被保险人的私人(家庭)医生、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医疗信息局了解被保险人的健康、信用状况,然后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项目的检查。这样的体检标准灵活、准确,符合寿险业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也是寿险市场日趋成熟、知性、理性的标志。 (五)整个社会的医疗体制、医疗环境 一个社会的医疗制度、医疗环境对寿险业体检标准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体制的经济化、法制化、多元化为寿险公司健康资料的获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西方医疗体制下的私人诊所、家庭医生出于自身利益、职业道德、行业监管的考虑,也为了建立自身长久、良好的信誉,相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一般能够为客户提供较为周密完善的服务和真实完整的健康资料。我们知道,承保时对健康风险因素的评估目的是对被保险人整体健康状况的了解,被保险人长期、连续的健康资料,比仅仅一次的体检结果有用的多。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和医疗环境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均不利于获得被保险人完整的病史资料。 2.医疗服务提供者对保险公司的接受、认知、配合程度与体检资料获得的真实性、准确性密切相关。在国外,许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参与者,保险公司的赢利与否与其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故在体检的配合和费用的控制上与公司的要求相一致。而我国现行的体制尚不能做到这一点。 3.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及医疗费用因素。体检标准的制定与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医疗费用、医学技术、人群发病率及人们的思维、观念密切相关。比如在欧美等国寿险公司的体检件中,行腹部B超检查者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费用较高。而在我国,腹部B超检查的廉价和普及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作为普查的黑白超声每次仅收费几十元。再比如像运动心电图(TM)这样费时、费力、对抢救、监控设备要求较高的检查在欧美寿险公司的体检规则中很盛行,这除了该地区冠心病高发的因素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时间、财力、物力的富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医院大都存在医务人员少,病人多,医院多不愿意进行这样风险大、费时间、效益少的检查。在寿险公司自己的体检室(体检中心)就更不具备该项条件了,所以,运动心电图(TM)检查在我国较西方国家少的多。不难看出,各地发病率、经济水平、医学技术与习俗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公司体检标准、体检水平的确定。 (六)被保险人个人素质、信用、道德水准因素 个人素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水平、道德水准、法制监管力度及个人文化教育背景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在一个经济发达、保险意识强、保险的深度和密度广泛渗透的保险市场,发生恶意欺诈、骗保、骗赔的案件较高。来自安裕再保险公司的资料显示:在美国,平均每年每一位被保险人要为保险业欺诈和骗赔多支付200美元的保费。这除了给保险业造成损失外,还足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和形象,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产品定价,并拿出时间、精力、财力来平息公众舆论。所以,对承保群体的个人素质、信用、道德水准的筛选是保险公司确定体检标准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七)保险人(业务员)因素 业务员个人利益与体检过程直接相关。首先,业务的促成使得业务员得到佣金回报,这是其个人收入的直接来源。而体检过程、体检的次数及相关健康资料的索取会增加客户身体上、心理上、时间上的不适,甚至反感,并有可能因此而失去该笔业务。其次,体检的费用也是由业务员预付的,有些公司的保障类险种,复效、复检的体检费用均是由业务员来承担的。此外,还有体检的差旅费、点心费及在体检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价值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业务员的经济利益,可以说,业务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反映了保单的质量和公司管理制度的落实。所以,寿险公司应在体检过程中,对业务员进行正确观念的引导、规章制度的宣导、专业知识的灌输、法律法规的监控等措施是在制定体检规则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成本。 二、各公司体检标准的比较 表1为目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主要几家寿险公司体检项目起始标准列表,以目前主要的承保群体——青壮年年龄段(16~40岁)为例。 三、对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体检标准的调整建议 (一)根据国人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心电图、乙肝五项、腹部B超的检查应当从严。近二十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的改变,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年龄提前。同时,我国也是乙肝的高发国家之一,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亿(全球为3.5亿)。据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1999/01/01—2003/04/30因健康原因加费承保的6 371件保单进行分析发现,心电图异常为健康加费的首要原因,占19.2%,其次分别为:乙肝,14.7%;高血压,13.7%;高脂血症、脂肪肝,11.3%。所以,根据我国人群的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点,适时调整体检标准实属必须。从以上的体检标准列表可以看出,对≤40岁的年轻群体来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对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的标准就定的过宽了(风险保额在100万元以上者行心电图检查,200万元以上者行腹部B超检查,基本沿用了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体检标准),这样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青年心电图异常者、乙肝、脂肪肝群体以标准体承保进来,大大增加了公司的承保风险。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上海、广州、深圳分公司就及时进行了相应项目的调整,标准定在30万— 50万元之间,与其他同业公司的标准基本一致。 (二)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查宽严应适当。HIV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主要检测指标。来自Swiss Re Life Health 2000的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底,全球已感染HIV/艾滋病的人数达 3610万人,占2000年全球主要致死原因的第四位,所占比例为4.8%,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12.7%、脑血管病9.9%、急性下呼吸道感染7.1%。而艾滋病在我国并非高发,根据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性病与艾滋病防治中心提供的数据,至2000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人总数为20 711人,占世界患病人数的0.058%。如此低的患病率再加之对寿险公司体检成本的考虑,我国人群的HIV抗体检查应与国外有所不同。中国人寿的体检指标仍沿用了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体检标准,指标随着增龄而逐渐严格。殊不知,艾滋病并不是老年人的高发病,在青年人当中累计风险保额 50万元以上就行。HIV抗体检查标准也太严格,应借鉴其他同业公司的标准,以累计风险保额在100万元以上再行 HIV抗体测定比较合理。 (三)适当放宽对血常规检查的标准。血常规检查对于临床上急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常是发现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对于正常人群中的疾病的普查则五指导意义。我们承保时的体格检查,并不同于普通的健康体检,是对要求承保的这一特殊群体未来健康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提供评估资料的过程。因此,应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提供的结果,对慢性进行性疾病、对于目前及将来仍有影响的既往疾病的检查指标应多加注意,减少无特征性的普查指标。从表1中几家同业公司的体检标准看,国寿的血常规检查定的过于严格。以瑞士再评点手册及我们近年来的加费体会看,单纯因血常规异常加费的情况并不多,也缺乏相应的证据,不妨参照其他同业公司的经验,适当放宽该项指标的检查标准。 (四)有选择地进行考替尼试验。我们目前尚无对吸烟进行检测的量化指标,但吸烟对死亡率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已被确认。美国BMJ,309:90,1994通过对男性长达 40年的观察显示,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5—44岁年龄段5.1‰,1.6‰;45—54岁年龄段10.8‰,4.0‰;55—64岁年龄段26.0‰,9.5‰。死亡率的差别向我们提示应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收取不同的保费。目前在美国,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有吸烟/非吸烟费率表,96.5%的公司对被保险人进行体内尼古丁水平的测试。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积累了一定的寿险管理经验并与国际化管理水平接轨的同时,应逐渐对吸烟与死亡率、费率的关系予以重视。 考替尼(cotinine)是尼古丁在体内经肝脏分解后的产物,半衰期为27~40小时,比尼古丁长8倍,从最后一次吸烟起5—7天后仍可测出其体内的考替尼含量,但间接被动吸烟和食用含尼古丁的食物不会使考替尼的测试出现阳性结果。目前国外公司普遍采用通过唾液来检测体内尼古丁含量,简单方便,无创伤性,价格与检测HIV等同。建议在我国寿险市场上,有选择地进行考替尼测试。对胸(透)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的客户,不论其投保单上是否告知有吸烟史,均应进行考替尼试验,基于试验室的测试结果来指导核保决定。以体内尼古丁含量高,结合肺纹理的增粗、紊乱进行评点,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相关的核保规定——吸烟只有与其相关的疾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进行评点,这种评点具有说服力,易被客户接受。 寿险论文:完善寿险公司财务控制的思考 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之一,在整个内控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建立和完善寿险公司财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算控制。寿险公司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寿险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寿险公司管理的最高层。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财务处理系统控制。一是根据已建立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实施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财务处理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共享与无缝对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得到及时、准确地反映。二是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三是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按照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重点分析与一般分析的方法,对会计报表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满足决策的需要。 收入控制。一是保证收入的合法性,严格按合同金额进行收费,使用统一的收费票据。二是保证收费的安全。对收入以现金为主的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管理规定。加强收费票据领用、保管、注销工作,实施收费复核制度。 支出控制。 一是严格落实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原则。主要包括现金的保管职责与记账职责相分离,印鉴、支票、银行对账相分离,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二是严格经费支出审批制度,按审批权限实行 “双签”制度。三是建立总部“大集中”的财务报账中心,将全系统的财务报账工作集中到总部,费用审核权和支付权由总部集中控制,改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杜绝不合理开支及不合规开支,提高费用支出的透明度。 工程控制。一是做好立项前的论证工作,强化可行性研究,考虑项目投资的投入产出情况。二是对已立项的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做到多个方案、多方调查、多家竞标,确保选择资质好、业务强的设计公司。尽量做到设计一次到位,减少变更。三是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付款控制。控制好标底工程量及定额,其他费用的计量应符合相应标准,招、投标按规定程序和方式进行,付款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四是对完工的项目按设计及合同要求组织验收,认真做好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后分析概算、预算、决算、差异原因及项目成本效益。 资产控制。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资产采购。一是明确各部门及所属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标准。凡是配置标准内的资产购置,列入资产购置计划按规定流程报批。超标准超计划的资产购置,经物管中心或办公室并报总裁(总经理)办公会集体审议、批准,有计划地进行配置。二是按资产采购金额划分为零星采购、一般采购和大额采购,明确各种采购形式的具体审批程序及操作流程。特别注意的是,寿险公司物资采购招标前,应指定专人到市场询价,询价单位不得少于3家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再通过网络查询全国范围内同类商品的价格,确定底价。同时,大额采购或一般采购年度累计采购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均应实行公开招标。对一些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每年都应对固定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 资产处置。制定各类资产管理处置制度,如《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规定》等制度。在各项管理制度中,对每类资产的处置标准、程序、方法以及相关权、责部门和人员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寿险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清查。建立财产物资出入库、领用、转拨、盘点、报废清理制度,明确财产保管人员职责,对物资的收发、保管要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定期和不定期会同保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每年年终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财产物资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资金控制。资金控制包括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资金调度、投资决策等方面。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职责分离,相互有牵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审批授权制度,严格现金收支凭证的管理,加强出纳工作。 资金调度。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保费收入账户定期零余额管理。合理测算各分支机构资金需求额度,减少资金占压,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对分支机构资金收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投资决策。建立透明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投资决策应合规,并有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及风险分析。对外投资业务必须合理分工,一项投资业务可分为授权、执行、记录和保管等,应由不同的人员执行,形成相互制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投资业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其他重大财务事项控制。寿险公司融资方案、对外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也应加强内部控制。一是对外融资要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二是在筹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筹资成本、筹资风险、资本结构、筹资时机、筹资的社会效应以及对控制权的影响。三是对外提供担保必须严格进行信用评估,充分了解被担保寿险公司的债务清偿能力和财务适应性,以避免担保风险。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控制。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二是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使他们及时掌握新知识,更新观念,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监督控制。 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对落实寿险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内部审计监督要独立于财务部门,直接对寿险公司“一把手”负责,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明确审计的内容。在做好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要突出做好经济效益审计。三是做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防止出现重大风险。四是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既增强了在任领导的责任心,又对离任人员有一个明白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寿险公司管理者的责任心。 寿险论文:杜邦分析体系视角下我国非寿险业经营绩效评价 【摘要】 杜邦分析体系是财务分析中常用的重要评价工具。本文结合财险业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对我国非寿险业2002年-2006年的经营绩效予以分析评价。 【关键词】 杜邦分析法;非寿险业;经营绩效评价;股东回报率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经典方法。随着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被越来越多的财务分析者所采用,并逐渐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保险业也在试图将杜邦分析体系应用于保险公司财务分析的实务之中,但由于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与其它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区别,杜邦分析体系必须经过修正才能适用于非寿险业,因而,在保险业实务中还未能很广泛地运用杜邦分析体系进行分析决策。本文探讨如何结合非寿险业特点改进杜邦分析体系,并利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对我国非寿险的绩效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其在非寿险公司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 (一)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并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的经营业绩。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股本回报率(roe)指标分解为三部分: (二)smith对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 1999年,美国学者barry d. smith提出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修改,以使其应用于财产保险业。smith对传统的roe指标进行调整,并给每个比率重新定义,推导过程如下 ①: 从公式(4)开始,将指标含义转为保险业特有称谓: 公式(7)中承保净利率是承保净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盈利能力;总资产与保费收入的比率被定义为投资收益系数(investment returns multiplier),它反映企业潜在的投资规模大小,进而决定潜在的投资收益;肯尼系数,它是由保险新闻记者罗杰·肯尼(roger kenney)提出的,因此美国保险界称其为“肯尼系数”,也称为承保能力比率。肯尼系数是关于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指标,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具有放大效应。 从公式(7)看,smith分析体系增加了投资收益指标,更符合保险业的特点。由于投资业务与承保业务是保险公司利润来源的“两个轮子”,投资业务对于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同样重要,因此,smith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可以更全面地分析、评价非寿险业的经营绩效。 (三)适应中国新会计准则对杜邦分析体系的进一步改进 2007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5项——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项——再保险合同》(以下将这两个准则统简称为“新保险准则”)是与保险业密切相关的。新保险准则不但影响保险业的确认与计量原则,还改变了保险业财务报表的列报格式,尤其是利润表的列报格式和项目,当然,这些改变对我国保险业财务分析的指标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保险业不仅仅只关注“保费收入”这个指标了,“已赚保费” ② 这一指标也同样受到关注和使用。在新保险准则实施前,我国非寿险业最为关心的是“保费收入”指标,这一指标代表了公司的业务规模,但由于保险业特殊的业务性质,在确认保费之初,非寿险公司并没有对全部保费收入承担保险责任,保险责任的承担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承担的,已承担保险责任部分称之为“已赚保费”,保险业新的利润表突出了对“已赚保费”项目的重视。因此,笔者结合“已赚保费”指标,参考smith对杜邦分析体系改进的思路,对杜邦分析体系作进一步改进。 从公式(6)开始, 进一步修正的杜邦分析体系更适应新保险准则颁布之后我国非寿险业财务分析的习惯,可以令杜邦分析体系更好地在非寿险业得到应用。 二、利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对非寿险业经营绩效评价 杜邦分析体系一直是企业综合评价业绩的重要分析评价工具,因此,笔者利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综合评价我国非寿险业的业绩。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与以往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③,笔者采用smith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即上述公式(7)作为评价模型。 (一)文献回顾 smith(2001)在扩展了杜邦分析体系并使其适用于非寿险业之后,利用其对美国非寿险业1970年至1999年的业绩进行了评价;桑强(2004)利用史密斯模型对我国非寿险公司2002年一年的业绩进行了评价,其文侧重于对行业中不同公司的业绩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拟用该模型对我国非寿险业2002年至2006年的业绩进行动态分析与综合评价。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 承保净利率的计算。 “承保利润”数据取自于保险公司损益表中“承保利润(亏损)”或“营业利润”项目 ④,以承保利润乘以(1-所得税率)得到承保净利润数据。 2.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收益系数的计算。 投资收益数据取自于保险公司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总资产取自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当年年末“资产总额”项目,保费收入数据取自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保费收入项目。 3. 肯尼系数的计算。 保费收入数据取自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保费收入项目,所有者权益数据来自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 变量的数据来源于2003-2007《中国保险年鉴》。为了能够考察我国非寿险业的较为稳定的业绩情况,本文选取了于2002年之前就已经成立的21家财产保险公司作为我国非寿险业业绩的代表。整个非寿险业数据来源于这21家公司相关数据的简单平均数。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 实证结果。 通过对这21家非寿险公司数据的计算,笔者得到如下实证结果(见下页表1,图1): 2.对我国非寿险业业绩的综合分析。 为综合评价我国非寿险业的业绩,笔者对杜邦分析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逐项进行分析: (1)承保净利润。承保利润是非寿险业为投保人提供保险保障而获得的主要业务利润。从非寿险业总体业绩看,我国非寿险业承保利润较低,基本为无利润。从世界非寿险市场看,我国非寿险业与国际非寿险业承保利润基本保持相同水平,即,基本无法取得正的承保净利润 ⑤,例如,美国非寿险业2002-2006年综合成本率(见表2)一直是在100%附近,2002、2003和2005年是高于100%的,也就意味着美国非寿险业的承保利润在这几年为负的。从不同年份看,在观察期间,我国非寿险业于2002年取得了最高的承保利润1.01%,于2006年取得了最低的承保利润-1.14%。新保险会计准则的实施应该是我国非寿险业于2006年赚得最低的承保净利润重要原因之一。新保险会计准则要求非寿险公司按照精算结果计提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而此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提取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 ⑥,以此种方法计提的准备金金额低于按精算要求计提的赔款责任准备金(张伟,2005)。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非寿险业利润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从不同年份看,2006年取得了这5年中的最高投资收益2.59%,2004年最低为0.13%。保险业的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中国2006年资本市场较好的业绩已经体现在非寿险业的投资收益之中了,使得非寿险业2006年的投资收益在观察期内最好。结合承保利润看,我国非寿险业的投资收益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承保利润较低的现状,这在2006年尤为明显,2006年非寿险业的投资收益完全弥补了行业承保利润的负值。因此,投资收益被誉为保险业利润来源的两个轮子之一一点都不为过。 (3)投资收益系数。我国非寿险业投资收益系数一直稳定在1-2之间,即总资产是保费收入1倍多。这一数字与国外非寿险公司数据相比略为低些,美国非寿险业1997年的投资收益系数为3.15 ⑦,这表明我国非寿险业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还不是很大,对投资收益的放大作用也还有限。另外,一直比较稳定的投资收益系数说明我国非寿险业总资产与保费收入增长幅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4)肯尼系数。从国际非寿险业的经验看,肯尼系数一般应该在1-3之间。我国非寿险业2003年肯尼系数最低为3.15,2006年最高为4.6,且从2003年开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非寿险业肯尼系数普遍高于国际非寿险业水平,反映了我国非寿险业承保能力已经得到充分的释放,可挖掘的潜力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扩大承保能力其实已经成为我国非寿险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5)股本回报率(roe)。2002年,我国非寿险业roe为4.96%,2003年为6.71%,2004年为0.95%,2005年为8.10%,2006年为11.95%,其中2004年最低,2006年最高。2006年较高的roe的取得主要是由于非寿险业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另外,2006年较高的肯尼系数也起到了放大经营成果的作用。与国际非寿险业相比较而言,我国非寿险业的roe水平要低于同期美国非寿险业的roe水平(见表3)。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选取的样本是21家成立时间相对较长的公司,相对而言,这些公司经营较稳健,因为新公司在成立之初投入较多,回报可能于几年之后才能见效,因此,笔者计算得到的roe水平会比采用非寿险业全部公司为样本的数据较高一些。 三、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许多保险公司为扩大承保能力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中公开发行股票融资,但是由于保险业的特殊性,广大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刻。而杜邦分析体系通常能够提供许多其他分析方法无法给出的深刻理解,可以更好地综合评价企业或行业经营绩效。因此,我们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非寿险业的特点,希望这种改进能够促使杜邦分析体系在非寿险业得到进一步运用,也能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财务分析工具,帮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这一行业。
机电安装论文: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由于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机电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机电安装质量的定义、现状和质量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电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多。建筑当中一些相应的机电设备安装也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由于没有控制好设备的安全状态及人为的不当行为,依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筑机电安装的施工质量,保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机电安装质量简述 机电安装是建筑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构成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安装的施工范围很广,贯穿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其主体部分在结构工程完成后进行,在装饰工程开始前基本结束。机电安装的施工活动覆盖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机电安装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机电安装工程的生产要素配置和管理是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实现。鉴于机电安装对建筑整体的重大影响,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如果不重视对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如在施工中出现阀门渗漏、螺丝松动、控制线路短路等问题,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更使施工企业丧失社会信誉。因此,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管理中要优化配置,采用动态控制和科学调节等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工程设备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等进行计划、供应、使用、检查、分析和改进有序合理的安排,对施工的各个阶段严格管理,以确保各个要素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 三、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现状 1、设计深度不够导致机电设备可用性不强 国内国外各种各样型号规格的机电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而国家不可能对各种机电设备及其材料作统一型号的规定。因此设计中标明各种机电设备及材料的型号和规格等参数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建设或者施工单位去进行机电设备订货和采购的最大依据。但是直到如今,在电气设计的文件当中还普遍存在只在系统图设备符号的旁边来标注出该设备的厂家产品编号或型号,从而使机电设备的订货人员无所适从,且往往由此产生错误。 2、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对于变配电所的位置选择,相关的设计规范均明确提出了应当考虑到设备吊装以及运输的方便,这也是确保其维修性及可用性的基本条件。 3、机电设备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 机电安装的质量管理人员要对进场的设备和材料及时报验并附上材料清单以及材质检验报告等,经核验认定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尤其是对于强制管理的机电产品,必须要满足相关部门的安全认证的要求,并且其机电设备上要带有安全认证的标志,同时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时安装的各类高低压开关柜和箱屏,也须采用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可产品。 4、施工中各部门协调配合不足导致质量事故 目前普遍通过建筑的结构钢筋来作为等电位联结装置、引下线及接地与防雷接闪器,按照规定应当在电气的施工图中标出其联接点和预埋件,并说明敷设的方式和技术措施。而实际上大多数的施工图仅在其电气图中才有防雷和接地图,在土建的施工图中则通常无任何相关标注说明。这就给工程的监理和施工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极易造成施工错漏而导致质量事故。 四、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的合同管理。 在施工单位收到招标文件后,要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自身施工团队的客观实际对合同内容进行审理和评价,准确核实工程实物量,然后合理编制施工图预算,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仔细深入地研究招标文件和合同内容,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充分考虑,确定设备和材料已准备完全,确保交通顺畅,按照合同的规定确立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等。 (2)施工前的材料管理。 材料是机电安装的 点,要确保开工前所有材料全部到位。在订购材料前,要对材料的生产单位进行调查,在材料到货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材料进行检验,并索取产品合格证。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与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图纸的编制、自审、会审,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不同,施工质量也会不同,因此,正确制定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首要条件。 (2)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各个分项、各个分部最终形成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以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质量的形成阶段入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各个层面的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地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第一,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 第二,电力电缆。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第三,配电箱。配电箱型号多,工作原理复杂,各专业又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受干扰的情况较多。这些文件夹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 第四,电梯安装。电梯的供电电源线必须单独敷设,保护接地系统必须良好。 电线管、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必须紧密牢固、无遗漏。电梯的随行电缆敷设长度必须保证轿箱在极限位置时不受力、不拖地,机房内的配电、控制屏、柜、盘的安装要布局合理,横竖端正。 第五,闭路电视系统调试。闭路电视系统调试包括电源检测,线路检查,接地电阻测量,电动云台、摄像机、控制器、门禁系统、监视器进行单体试验及系统调试。 五、加强对机电安装技术的重视 1、重视技术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者、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安装技术的重视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2、科学管理,合理创新 机电安装的技术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原理进行规范和管理。在制定一 套详细的技术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进行该项工作。鼓励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行一些尝试和使用。 3、调动人员积极性 工程项目中,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应该尽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其次要充分信任技术人员,鼓励其发挥自身力量;再次要设定合理的激励惩罚政策,对有所创新、积极主动地员工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结束语 建筑机电的安装是整个施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的设备安全,因此我们要把质量问题摆在第一位,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重视机电安装的技术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电安装论文:中小型水电站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随着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的深化,水电站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机电设备安装,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发电时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关乎电站的经济效益,因此机电安装的质量控制必须加强,本文就中小型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安装实际。 【关键字】质量控制;水电站;机电安装;技术 一、几点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及特点分析 水电站机电安装监理质量控制必须有所依据,大一点的有国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相关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检测标准等等;小一点的有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承包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和设计文件等等;此外,就具体的那一个机电设备,还涉及到机组厂家出具的相应的安装程序及标准等等。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机电设备安装有着要安装的设备品种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而且安装中技术含量很高,给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保证机电安装施工质量,质量控制应突出重点即主要环节、关键部位、重点工序,同时要注重质量控制的全方位性和全过程性,努力做到重点控制与一般控制有机结合,确保整个安装施工始终处在受控的状态。 二、质量控制的阶段性措施概括 总体而言,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应渗透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1、事前控制好施工准备的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般说来,在具体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健全质量控制系统组织,建立与施工要求相对应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严格审查和控制入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对安装工程施工的方案计划、技术、材料、工艺及相应检验的方法进行严格地审查,对开工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必须有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让安装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减少疑惑。 2、事中控制好施工的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过程是质量好差的决定环节,必须严格地实施现场观察、测量,并完成检查安装记录,及时地发现问题和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出现设计变更与图纸修改,要予以严格的审查。 3、事后控制主要是意见反馈,将施工现场发现的设备、设计或安装上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相关部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防止类似的问题再度发生。 三、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从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来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一系列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工序,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必须注重工序质量控制,以此为基础再结合机电设备施工的特点,有重点的设定质量控制要点,确保施工质量,具体质量控制要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质量控制 按照《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 8564—2003)》的具体要求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安装,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机组的安装基础、沟道、孔洞、地脚螺栓孔及电缆管的质量、尺寸和位置都严格对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审核;按规范进行水轮发电机的推力瓦、轴瓦研刮;根据规范的要求,认真地调整导叶的立面间隙、端面间隙以及轴承各部分间隙,务必将定子的线圈、铁芯、机座内部都清扫地干干净净,保证无尘土、杂物和油垢。 (2)对发电机进行检查,包括绝缘性能,表面的完整度,电机定转子间的空气间隙的均匀程度,紧固件锁紧的程度等等;电机引出线的接触面必须保持清洁和平整,而且确保紧固连接。 (3)调速器集油槽和漏油槽应进行渗漏试验,安全阀、压油罐、截止阀、逆止阀等等一定要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 (4)主轴联轴后应盘车检查各轴颈处的摆度、推力盘的端面跳动、滑环处的摆度和联轴法兰的摆度等,在轴线调整后,必须实施盘车检查轴瓦的接触情况。 2、配电盘、柜、箱的安装质量控制 在进行应配电盘、柜、箱的安装时,重点应检查垂直度、水平度和柜间接缝等等内容。 (1)盘柜的接地必须牢固良好。 (2)引进盘、柜内的电缆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设计要求排列整齐,切忌交叉,并予以牢固的固定,在安装过程中,切忌将铠装电缆的钢带置入盘柜内。如果采用的是屏蔽电缆,电缆的屏蔽层必须可靠地接地。 (3)电气预埋管、电缆、接地线的敷设施工过程也要严格地控制,具体而言,应严格控制预理管 材质型号和规格,确保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管子排列务必整齐,根据规范的要求严格控制其弯曲半径,还有结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实施水电站的接地装置的安装。 (4)施工中要注意焊缝质量、引上或引下接地线是否存在遗漏、钢筋或扁钢搭接长度、升压站接地网埋设深度等等。 3、在公用系统油、水、气管路及阀门等设备在安装施工前,内部都必须清理干净,对于油系统管路尤其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达到经敲击不会出现锈皮、焊渣或者其它杂物,借助于白布检查时白布上不留污垢,安装后结合具体实际,还应按《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有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吹扫和清洗。压力容器及管路除了要清理干净以外,还须实施耐压试验,对渗漏现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渗漏,必须及时予以处理直至正常为止,杜绝渗漏。 4、电气设备在安装完后应及时予以调试和试验,具体有如下几个试验项目: (1)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 (2)变压器的吊芯检查; (3)测量发电机、变压器的吸收比,以及测量绝缘电阻、各绕组间的直流电阻; (4)进行高压断路器的联动试验。 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电气设备安装必须在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要求,且验收合格后才可以投入试运行。为确保设备安装质量,监测人员必须全过程地参与到关键设备现场调试过程中,继电器的整定值调试,继电保护模拟试验等,检查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灯光指示、音响警报与各保护的对应情况等。检查电气试验报告、调试报告,并与设备出厂试验报告相比较,若发现参数差别较大,则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 5、水轮发电机组启动前,必须按《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l68—96)》有关规程规定进行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缺陷和故障等问题。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责任单位妥善处理好后移交试。 四、结语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的深化,水电站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机电设备安装,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发电时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关乎电站的经济效益,虽然安装工程复杂而且繁琐,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研究,不断创新,安装质量控制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机电安装论文: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1 施工准备 1.1 编制计划 隧道机电安装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前,应编制确定项目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方案和单项安装工程的具体网络计划。 1.2 人员准备 在安排施工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部时,应组织抽调在机电、消防、通风、通信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且具有相对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劳动力安排方面,针对工程具有劳动力短期内大量使用的特点,安排足够的劳动力。 1.3 机具准备 在安装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准备方面,应注意配备足够的运输工具(如叉车、工具车等)和高精度测控仪器(如多功能信号源、光纤熔接仪、便携式误码检测仪等)。针对该隧道机电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需求量大,设备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对于大部分重要的大型机械设备和材料选择采用国外进口的先进机械和优质材料,并根据各分部工程的具体工期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机械设备和材料采购方案。 2 设备安装 2.1 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火灾报警系统的任务是及时,准确的反馈出火灾发生的地点及报警信号,经传输线路至中控室计算机系统,火灾报警后能自动将主监视器切换到火灾发生的地点,经人工确认后,由中控室计算机系统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启动通风系统、照明设备、信号灯、车道控制灯、灭火设备,调整各外场设备的显示信息以便快捷,有序地引导隧道内车辆与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避免伤亡,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隧道火灾报警系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统主要包括隧道内火灾报警系统设备、传输设备、安装支架以及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隧道管理所的火灾报警主机以及监控管理中心的监控设备。 2.2 施工前的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由于工程施工涉及在隧道内占用道路,然而在建隧道的道路上有较多施工车辆行驶,所以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前要详细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布控,要求来往的施工车辆限速缓慢的行驶,必要时进行封洞施工,确保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负责人对现场施工统一调度和指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照明,通风设备并按照消防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2.3 施工流程 (1)首先确定设备支架的安装位置,在安装位置上打孔洞,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 (2)将感温材料固定在支架上,确保牢固,并保持松弛。在隧道内安装完毕后,将感温材料引到隧道内管理所,与感温报警主机相连。 (3)感温材料进行区域划分,并与相应的手报按钮相对应。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全需保证牢固。 (4)设备接线需正确,避免供电与信号混乱。在通讯机房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设置。 3 本地控制器plc的安装调试 3.1 施工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施工现场的安全布控需符合要求,设置专门的安全人员在封道施工时拦截来往的车辆,现场施工一定要听从施工负责人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3.2 施工流程 (1)对隧道内的预留孔提前进行整改,使之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2)设备均安装在隧道的预留的安装孔洞内,设备安装需要牢固,平整。设备内部的接线,按照规范要求,走线整齐,强弱电分开。 (3)在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设置。 (4)在通讯机房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设置。 4 关键施工工序和技术 4.1 通风和消防系统施工 在隧道机电安装工程中,通风系统和消防系统的设备是主要的大型机械系统设备。隧道通风系统选用纵向射流风机通风方式,在隧道洞顶上分散均匀地安装了15台1250ram、功率为60kw的射流风机,风机采用预制钢支架固定;消防系统供水设备主要包括有2台潜水泵(型号为qxio)和2台消防泵(型号为xbd6.4/5-65型),潜水泵安装设置在相应的集水井内,消防泵则设置在消防泵房内。在隧道洞顶上安装射流风机时,要求对每块预埋铁构件进行相应的额定载荷试验,每一块预埋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要通过试验验证后才能进行设备安装,射流风机的钢吊架选材、预制、安装及焊接施工都应充分考虑到通风机长期悬空吊挂持续运行的特殊要求,确保通射流风机的长期运行安全。 4.2 消防管道安装施工 隧道消防管道(包括隧道外消防集水井进出水管),总管均采用直径dn200的管材,支管视具体情况选用,消防管道接头处采用沟槽式方式进行连接,其主要安装程序如下:现场测绘,绘制消防管道系统(包括消防栓)加工草图,管材预制,管道支架、吊架预制,支吊架热镀锌处理,支墩混凝土浇注施工,管道、消火栓铺装,设备接口连接,管道吹扫,消防系统试压、调试,系统试运行。 由于隧道内同时施工的分部工程较多,施工空间有限。为了尽量提高施工效率,拓展隧道内施工作业面,可将管道切割加工、配件制作等工序安排在隧道外的相应场地上进行,待隧道内管道支墩、支架等基础设施完工后再将预制管道构件直接运进隧道内安装,但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管道管口等易损部位或构件压槽碰伤。安装消防管道时,应按管道走向顺序依次铺装,并遵循先总管后支管、先大管后小管的基本原则,各总管和支管的三通接口处也均采用沟槽式管接头进行连接处理。消防栓应嵌入隧道侧壁结构内进行安装。 4.3 电气及监控系统安装 隧道内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有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控制台、智能火灾探测器、消防报警系统、扬声器、车速测定仪、紧急求救电话、区域性控制器、彩色摄像机及电力监控系统等设备。安装隧道洞顶部位的桥架时,由于隧道顶部沿水平方向存有相对较大的曲率,直接在洞顶放线定位安装桥架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了适应隧道洞顶的不同拱度变化,将平台上表面设计成台阶状,平台的宽度设计为大约一半路宽,且在平台立柱上贴了明显的反光警示标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撞击,提高施工效率。 5 质量控制与管理 5.1 进度控制 隧道机电安装工程的进度控制,其核心任务是根据各项分部分项工程的网络计划按节点进行验收。检查阶段性的施工任务是否切实完成,如未完成则应制定相应的加班赶工方案,以确保后续工序的按期开始。如有需要,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对大型设备和关键材料采购、设备运行保障、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控制,消除对项目施工进度影响不利的各种因素。 5.2 质量控制 建立系统的质检员现场巡检制度,安排专职的施工质量质检员在全作业面进行施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关键施工部位和某些无法进行事后质量检验的隐蔽工程,质检员要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全过程施工监检。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安装工程的交工资料一般应按交通质检部门提供的统一表格填制,质检员应严格监督各施工技术人员及时完成相关交工资料的填报工作,并按照相关质检部门的要求统一组卷、装订,待验收时审查。 5.3 安全控制 在隧道内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面狭小、光线暗淡且运输车辆较多,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在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帽、安装平台立柱、施工机械轮廓线上的适当部位均贴上明显的反光标识;隧道内施工运输车辆对施工人员的危险性相对较大,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车辆伤害事故,重点注意检查隧道内的移动安装平台停放位置,应留出足够距离供运输车辆通行。在车辆频繁通行的区域或时段,施工时应安排专职指挥人员临时指挥交通。加强隧道内施工现场的通风、环境和保卫工作,防止毒气中毒或流行疾病的转染。 6 结语 高速隧道机电安装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很大,既有其特征,也有较大的通用性。要确保满足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确保进度计划准时完成,做好劳动力、机具、设备材料的动态监控,从而达到高质量的隧道机电工程标准。 机电安装论文: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摘 要:机电设备是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常用设备,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建筑的使用质量的诸多要素。本文中简要概括了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中现存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质量监控措施。 关键词:建筑 施工工程 机电设备 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包含了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决定建筑的使用质量高低。 1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 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会造成安全事故。关于变配电所在位置选择上的问题,相关的设计规范均明确提出应该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这是保障其可用性及维修性的基本的要求。例如,某高层住楼的地下变配电所和发电机房,其运输的通路被冷水机组与地下水箱阻挡,导致施工安装的顺序就只能先将配电、变电设备与发电组安装好,再进行地下水箱与冷水机组的安装,而这样的做法完全考虑不到试运行之后发变电设备的检修、更换方面的运输问题。 设计深度的不足,很可能造成设备可用性低。自我国改革开改以来,电工产品的市场发展格外迅猛,国内外各个型号、不同规格的产品种类繁多,国家无法统一电气设备与材料的行业标准。出于这个原因,在前期设计时就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规格与型号参数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这种清晰的注释可以作为业主或者施工单位进行设备采购的重要根据。 最近几年,在常见的电气设计图纸与文件中通常都习惯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标进行注释,简单举例如该设备的型号、厂家产品编号等信息,这样的情况可能导致设备订货者感到无所适从,经常造成错误。如某项目电气照明的设计,设计者在系统图中断路器的符号附近简单的标注了“b079z 30安”,设备表中也是这样注释的,却没有注明期间的详细参数或者名称,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个注释理解为“30安”的普通断路器,导致无法找到这个编号的对应产品,只好采购其他厂家生产的断路器。在后期的设备材料的报验工作中,经监理人员查对,“b079z”是华强某公司生产的电磁式的漏电断路器系列中某种产品的具体编号,这种产品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 40毫安,额定电流为 30安。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设计文件中的回路是需要设置漏电保护的,而施工单位因设计中的标注不清引起了无效的订购,只好重新采购断路器,进行更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各部门之间若缺乏协调配合,会导致施工错误。 在防雷避雷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建筑物中的结构钢筋来做引下线、防雷接闪器、等电位与接地端的联结装置,按照相关规定,电气施工图纸与文件中需要准确标出联接点与预埋件,详细说明技术措施(例如具体的焊接要求)与敷设方式。实际上,我国当前的大部分施工文件或图纸中,只有在电气图中才会加入防雷接地的相关信息,同时,标注的说明则非常简略,通常在土建施工图中是没有无任何相关的标注或者说明的。这样的情况给工程监理的工作和具体的施工过程都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如果施工单位缺乏经验,就比较容易出现因为工种、工序的配合失当造成的施工错漏等问题。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接地钢筋的网间连接点出现漏焊、错焊,以及作为外引接地的检测点、联结点预的埋件漏设。特别是建筑物的结构转换层中,柱内、墙内的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的错焊、错接等情况,格外容易出现。 2针对性的质量监控措施 配电装置构成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了问题,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供电的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会失去安全感。由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再到安装调试,都应严格按图来施工并进行规范性验收。配电设备都较先进,其生产厂家通常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的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通常不会出现技术性的问题。 电缆是用于传送电能的主要载体,如果电缆的质量存在问题,则会酿成火灾等恶性事故。大多数情况下,电缆主要沿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铺设。电缆密度大、数量多、型号规格也比较繁杂,如果不仔细分类归纳,严格审查,就容易造成施工混乱,导致运行中的电缆温度过高,电信号相互干扰。建筑机电的安装是一种工艺性与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如果想做好整个建筑机电安装工作,主要是要抓住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与安装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及设计文件中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的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再进行系统整体的调试和开通,并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配电箱的种类型号颇多,而工作原理又比较复杂,不同专业都有各自的运用特点,比较容易受到干扰,这一现状很可能造成大量的设计修改通知单,变电箱内的设备与回路修改过多等问题。若施工单位订货过程中仅考虑到蓝图设计而忽略了其他的修改之处,在安装过程中单纯的对号入座,不进行严谨的技术审核,则很难满足部分专业性的功能要求。除此之外,建筑机电安装技术文件是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根本依据。这些文件包括了弱电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施工图纸、相关的技术标准、设计说明、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验收标准等信息,需要系统而科学的管理。 电梯的供电电源线必须单独进行敷设,同时还要保护接地系统的状态良好。电线槽、电线管、箱、盒的连接处跨接地线时,要紧密牢固,同时避免遗漏。电梯随行电缆在敷设过程中,长度要保证电梯轿箱处于极限位置时仍然不拖地、不受力。电梯机房内的配电及控制柜、屏、盘的安装布局要合理,摆正横竖端正。配电箱、配电盘以及设备配线的链接要保证牢固、包扎紧密、接触良好、绝缘可靠、标志清楚。 闭路电视系统调试工作具体包括接地电阻测量、电源检测、电动云台、线路检查、门禁系统、摄像机、监视器、控制器等进行单体的系统测试与调试。 结语 经过本文中的介绍个,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规范,并且严把质量关。在监控工作中,需要加强学习。熟悉规范是前提条件.要仔细认真,并深入现场,严格的进行质量管理。 机电安装论文:浅析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监理 论文关键词:机电设备 安装工程 全过程监理 论文摘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工期短,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等特点,监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电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及工程质量。文章就目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任务及必要性展开探讨,提出项目业主应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行监理目标控制的建议和要点。 一、加强机电设备工程全程监理的意义 项目业主经常在机电设备工程实施前期咨询(如生产工艺选择、成本预测、生产设备的选型、招标书审查、招标、评标、定标及合同谈判等) 所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在工程实施后期则采用自行管理的工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造成前靠设计商,后靠设备生产商,整个过程都依靠合同另一方的后果。专家提咨询意见供参考,接不接纳看项目业主,最后还是看设计商。项目业主后期采用的自行管理模式,配备的技术人员重专业技术而轻工程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视单体质量,重视局部质量,轻总体配合,轻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协调,最后造成所有目标都只能靠设备承包商自身来保证。可见,无论是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还是采用自行管理模式都无法控制机电设备工程的建设目标。要控制工程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引入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理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监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程监理的主要任务 2.1全程监理设计标书。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是一个集专业技术、成本经济、环境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管理过程,对机电设备工程建设的投资目标、工期目标、最终质量目标影响最大。设计商作为工艺设备选型方案的承包商,与项目业主存在合同关系,作为合同的承包方有其自身利益所在,因此对设计商的整个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应根据设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目标对设计方案选用的可行性(事前) ,设计的合理性(事中) 及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事后) 进行控制,以保证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受控。 2.2组织论证。工程招标书是实现工艺选择、延续设备选型的关键阶段,其编写的质量关系到各投标商能否尽其所能提供技术先进可靠、费用合理、工期合适、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产品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业主必须对设计商提供的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论证。对招标书编写单位的选择、编写过程所采用信息资料及其搜集渠道的控制、标书的最终审查等是关系到工程的招投标、评标、定标、合同谈判以及最终授予合同的成败过程。 2.3设备制造监理。设备设计与制造是机电设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执行过程,对设备承包商控制的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等。设备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规格书只能作为较详细的设备设计任务书,合同中包括的图纸也只是总体工艺、设备总图、总布局等,真正体现设备质量还是设备的详细设计。对设备详细设计过程的控制牵涉到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各系统的匹配程度复核、结构合理性复核、电气及控制设计适用性、可靠性复核、工艺设备间接口复核以及信息交流等各环节的控制。 2.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期的最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各方面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按安装施工技术、厂内拼装资料制定并执行的安装调试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对设备的调整、现场开箱、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参数检验、及时审查有关整改方案等安装过程,对设备运行过程有关参数记录、调整情况记录等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机电设备安装监理的目标控制内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三大目标工作原则为:以工程质量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施工全过程和全面的动态控制;要以预防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工程三大目标的过程控制。在三大目标控制中,要把质量控制和进度、投资控制紧密结合起来。监理工程师将采用事前、过程、结果及信息反馈的动态控制方法,对工程建设目标实施全过程控制。 3.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①承包商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一项最经常最繁重的工作,必须对承包商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把关。将从以下几点严格把关,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达标投产,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审查开工条件;审查承包商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有关规定审查承包商选定的分包商;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承包商的施工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组织有关单位对设计图纸、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技术标准等向承包商进行交底。②建立机电设备工程监理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检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事前技术报告审批关;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手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反映工程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文件;审核有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技术鉴定报告等;进行现场跟踪检查。 3.2进度控制。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监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工程开工,对承包商的施工总进度进行细致严格审批;组织或参加各种会议对进度进行协调对按合同规定应由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进行落实,必要时向业主提出建议;对承包人提出的合理的工期索赔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 3.3投资控制。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投资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业主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资金流计划;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现场计量和签认;严格审核承包商的月计量报告,签发工程款支付凭证,建立支付台账,及时与工程量报价单和批准的资金流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并报告业主;严格审查并确定新增项目和变更项目的单价,当业主有要求时,报业主批准;根据业主授权确定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费用;尽可能向业主提供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等优化方案; 制定避免或减少费用索赔措施;受理索赔申请,按照合同文件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确定进度延期赔偿或应支付给承包商的赶工费用供业主审批。认真做好“材料差价”和“费用补差”的审核工作;编制工程完工后的最终计量支付报告;协助业主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3.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协助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3.5信息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收集工程资料和监理档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或业主的要求进行整编,待工程竣工验收前或监理服务期结束退场前移交给业主;建立例会制度,整理好会议纪要;建立完善的各项报告制度,规范各种报告或报表格式为项目监理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 3.6安全生产。审批承包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检查、督促承包商建立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检查总结安全工作,参加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并协助业主审查有关单位提出的事故报告;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现场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 3.7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机电设备到货验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参加验收的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决不能入库。因此,监理工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此重任,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设备安装监理工作要点 4.1深刻领会设计文件 作为监理, 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要完满的完成监理合同中业主授权委托的任务, 监理工程师必须深刻领会设计文件、图纸的设计意图, 这是监理预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熟悉图纸, 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关键部位的安装方法、施工要求, 掌握对重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要求, 才能督促安装单位按图保质保量施工。 4.2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所以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安装工程监理工程师除应熟悉和掌握国家规范、强制性规定外, 还应熟悉地方法规和规范。要想能指出施工图的不规范之处, 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强制性规定非常熟悉。由于审图时, 是各专业分开审查, 不易综合考虑, 所以在施工前的最后一关———图纸交底、会审, 一定要把问题发现, 请设计部门修改。必要时请原审图部门重新审核。安装工程图纸会审时, 常见有以下几个问题, 安装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注意。一是与土建施工图不统一,在图纸会审时, 由于专业分工, 监理工程师常常只是熟悉各自的专业施工图, 忽略了水电安装与土建施工图的比照, 从而给以后施工过程中留下隐患。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给排水、消防、空调工程中立管的位置是否影响门、窗的安装和使用功能; 水平管的坡度是否受到层高、门洞大梁的限制; 消防喷淋头、烟感在公共部位的位置是否合理; 生活水管与消防水管的标高是否合理, 是否会发生管子打架的现象; 电缆桥架的走向是否合理, 平行; 地下室出墙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合理等。二是设计图纸的不规范,有些安装工程的图纸可能不是原创, 而是经其他图纸修改来的,在更改过程中忽略了强制性规定。同样, 如上诉工程, 由于设计与土建脱节, 空调管线布置不当, 导致冷凝水的排放立管在走道的门边, 影响美观, 更无法施工。同时, 泻水排向一头, 而不是两头向中间排, 由于大梁的限制, 导致冷凝水管的泻水坡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另外, 由于圈梁很高, 致使空调管道从走廊进入两边办公室时, 不得不降低高度( 同时走廊内还聚集了强、弱电桥架、吊顶龙骨等) 这样又影响了走廊的吊顶高度, 致使采光和装潢效果受到影响。三是设计图纸中的不尽人性之处,建筑物最终是让人来使用的, 但在结构设计方面, 设计师更多的是考虑安全第一, 而照顾使用上的人性化是有限的。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 应尽量的满足用户的使用方便、行为习惯、地方特点等要求。比如插座的分配, 电话和电视插孔的位置应根据房间的形式、大小, 在一般常规情况下作出合理布置, 而不是仅仅考虑施工方便, 随意布置。 4.3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查、平行检查 实际工作中, 由于安装工程的特殊性, 一个单位工程中, 安装监理人员的工作量要比土建监理少很多, 而且还有时段性。因此, 往往是一个安装监理工程师同时监理几个单位工程, 在现场巡查的时间相对较少, 这就容易造成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及时, 不详细的后果, 事前控制的工作做不到位。因此, 安装监理工程师要经常到现场多看, 多了解工程的进展、计划, 对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要材料进场等严格把关, 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返工,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机电安装论文:浅谈大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机电设备安装实践经验,从电动机调试起动前、运行过程、故障原因诸多细节检查人手,详细介绍了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过程中经常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典型回路为例,具体分析阐述了电动机起动失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就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监视与维护进行了扼要说明,供同行参考 。 【关键词】电动机;安装调试;故障;控制与保护 1. 概述 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完成之后,通常要对电动机及其所带的机械作单机起动调试。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的试运行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使电动机起动失败而跳闸,较大容量的电动机机会便多一些。为了便于事后分析,而电机起动之前,我们就应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大型电动机更需要重视),并对检查的结果加以分析。 2. 电动机起动前的检查与试运行检查 2.1启动前的检查。 2.1.1新安装的或停用三个月以上的电动机,用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各项绕组之间及每项绕组与地(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测试前应拆除电动机出线端子上的所有外部接线。通常对500v以下的电动机用500v兆 。 欧表测量,对500~3000v电动机用10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按要求,电动机每1kv工作电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mb·ω,电压在1kv以下、容量为了1000kw及以下的电动机,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b·ω。如绝缘电阻较低,则应先将电动机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再测绝缘电阻,合格后才通电使用。 2.1.2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二次回路接线检查可以在未接电动机情况下先模拟动作一次,确认各环节动作无误,包括信号灯显示正确与否。检查电动机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相序和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接地或接零是否良好,导线截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2.1.3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用干燥、清洁的200~300kpa的压缩空气吹净内部(可使用电吹风机或手风箱等来吹),但不能碰坏绕组。 2.1.4检查电动机铭牌所示电压,频率与所接电源电压、频率是否相符,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通常允许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5%),接法是否与铭牌所示相同。如果是降压起动,还要检查起动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 2.1.5检查电动机紧固螺栓是否松动,轴承是否缺油,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是否合理,间隙处是否清洁和有无杂物。检查机组周围有无妨碍运行的杂物,电动机和所传动机械的基础是否牢固。 2.1.6检查保护电器(断路器、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整定值是否合适。动、静触头接触是否良好。检查控制装置的容量是否合适,熔体是否完好,规格、容量是否符合要求和装接是否牢固。 2.1.7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接触是否良好,电刷压力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1.8检查启动设备是否完好,接线是否正确,规格是否符合电动机要求。用手扳动电动机转子和所传动机械的转轴(如水泵、风机等),检查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涩、摩擦和扫膛现象。确认安装良好,转动无碍。 2.1.9检查传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传动带松紧是否适度,联轴器连接是否完好。 2.1.10检查电动机的通风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是否正常。观察是否有泄漏印痕,转动电动机转轴,看转动是否灵活,有无摩擦声或其它异声。 2.1.11检查电动机外壳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是否可靠和符合要求。 2.2电动机试运行过程中检查 。 2.2.1启动时检查 。 2.2.1.1电动机在通电试运行时必须提醒在场人员注意,传动部分附近不应有其它人员站立,也不应站在电动机及被拖动设备的两侧,以免旋转物切向飞出造成伤害事故。 2.2.1.2接通电源之前就应作好切断电源的准备,以防万一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如电动机不能启动、启动缓慢、出现异常声音等)能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直接启动方式的电动机应空载启动。由于启动电流大,拉合闸动作应迅速果断。 2.2.1.3一台电动机的连续启动次数不宜超过3~5次,以防止启动设备和电动机过热。尤其是电动机功率较大时要随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情况。 2.2.1.4电动机启动后不转或转动不正常或有异常声音时,应迅速停机检查。 2.2.1.5使用三角启动器和自耦减压器时,软启动器或变频启动时必须遵守操作程序。 2.2.2试运行时检查 。 2.2.2.1检查电动机转动是否灵活或有杂音。注意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与要求的旋转方向是否相符。 2.2.2.2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对于380v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不宜高于400v,也不能低于360v。 2.2.2.3记录起动时母线电压、起动时间和电动机空载电流。注意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 2.2.2.4检查电动机所带动的设备是否正常,电动机与设备之间的传动是否正常。 2.2.2.5检查电动机运行时的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冒烟和焦味。 2.2.2.6用验电笔检查电动机外壳是否有漏电和接地不良。 2.2.2.7检查电动机外壳有无过热现象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是否正常,轴承温度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对绝缘的轴承,还应测量其轴电压)。 2.2.2.8检查换向器、滑环和电刷的工作是否正常,观察其火花情况(允许电刷下面有轻微的火花)。 2.2.2.9检查电动机的轴向窜动(指滑动轴承)是否超过表2的规定。测量电动机的振动是否超过表3的数值(对容量为40kw及以下的不重要的电动机,可不测量振动值)。 3.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3.1故障外因。 3.1.1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 3.1.2起动和控制设备出现缺陷。 3.1.3电动机过载。 3.1.4馈电导线断线,包括三相中的一相断线或全部馈电导线断线。 3.1.5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有粉尘、潮气及对电机有害的蒸气和其它腐蚀性气体。 3.2故障内因。 3.2.1机械部分损坏,如轴承和轴颈磨损,转轴弯曲或断裂,支架和端盖出现裂缝。所传动的机械发生故障(有摩擦或卡涩现象),引起电动机过电流发热,甚至造成电动机卡住不转,使电动机温度急剧上升,绕组烧毁。 3.2.2旋转部分不平衡或联轴器中心线不一致。 3.2.3绕组损坏,如绕组对外壳和绕组之间的绝缘击穿,匝间或绕组间短路,绕组各部分之间以及换向器之间的接线发生差错,焊接不良,绕组断线等。 3.2.4铁芯损坏,如铁芯松散和叠片间短路。或绑线损坏,如绑线松散、滑脱、断开等。 3.2.5集流装置损坏,如电刷、换向器和滑环损坏,绝缘击穿。震摆和刷握损坏等。 4. 电动机起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以典型电路,即其一次回路的短路保护是使用断路器qf(或熔断器),控制电器接触器k,热继电器ft作过载保护(有时ft接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回路中)为例,来介绍电动机起动失败的异常现象,并分析其起动失败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4.1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 。 4.1.1电动机一起动立即跳闸,即瞬时跳闸。 断路器qf瞬动跳闸,会使人怀疑是否发生了短路故障,一般而言,设备安装完毕,在有关的开关柜内先将导电物等清除干净,再作绝缘耐压试验,各部位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带电试车。所以短路故障可能较少,而且凡发生短路故障均有迹象可查,或有火花,或有焦烟气味,同时兼有异常声音,事后再作绝缘试验,能发现绝缘已损坏。最迷惑不解的是一切都好,但断路器仍然发生瞬动跳闸,此时应确认断路器选择的脱扣电流值是否合理。如40kw的电动机,其额定电流约80a。在选择用断路器时,选用脱扣电流100a似乎可以了,而且瞬时电流倍数为10,可达1000a,足以躲开电动61n的起动电流,似乎不应该有问题。但如果考虑下列因素之后,原因便清楚了。 4.1.2降压起动失败跳闸。 降压起动失败跳闸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成因是不同的。 4.1.2.1在未切至全电压时即跳闸这种情况往往是电动机端电压不足造成的,此时从监测到电压情况便可判断。造成端电压过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能是变电所至配电室供电线路过长,另一方面可能是降压电抗(或电阻)值偏大,致使电动机端电压过低,起动转矩不足以克服负荷转矩,电动机如堵转一般,电流始终不衰减,热保护到时动作跳闸,起动失败。 如果是供电线路过长可设法用电容补偿方法,提高配电室母线电压。当然电容器应是可调节的,以免电动机停机时母线电压过高。 如果是电抗过大,则设法减小电抗值,使得母线电压与电动机端电压均有妥当的数值,各方面工作都正常。 4.1.2.2降压过程是成功的,在投切至全电压运行时跳闸在电动机从降压阶段至全电压工作的切换过程中,有一供电间隙(如y-起动),此时因电动机内有乘磁,它的电磁场的情况与停机是不同的,有自己的极性方向,类似发电机。当合至电网时由于相位不一致,有时会造成大的冲击,其电流甚至会超过会电压起动的情况,出现意料不到的断路器过流动作,或接触器失压跳闸。这种状况往往是有时起动能成功,有时起动要失败,有很大的偶然性。成功的原因是两个相位接近或完全相同,相位差就很小,二次起运冲击电流很小,起动便能成功。 这种情况,100kw以上的电动机发生的较多,因为其乘磁能量大。遇到这种情况应使用电抗器降压,用短路电抗来达到全电压起动目的。其过程中间没有供电间隙,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 4.1.3短延时跳闸。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跳闸时间不足1s的为短延时跳闸。其异常现象不多见,上述熔断器不良是其中之一。另外,带有接地保护的断路器,其漏电动作整定值偏小,因电动机的馈赠电线路在敷设中绝缘受伤,漏电流值偏大,有时会导致接地保护动作。为防止误动作,接地保护通常有0.2~0.5s的短延时,此时,便反映为短延时动作跳闸。这种情况在新线路上不易发生,在旧的线路上此类故障比较多,一般而言,通过绝缘检查是能发现此故障的。 此外,短延时跳闸原因是上一级保护错误动作。如图1所示,qfl的整定值是正确的,而qf整定值比qfl大,但有mn等电动机负荷的存在,当m1起动时,有6in起动电流存在,qf保护越级动作,此往表现为短延时,同时mn等电动机也从运行中跳闸,表象很清楚,很容易识别。对策是提高qf的整定值。 4.2电动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异步电动机的故障可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类。机械故障如轴承、铁心、风叶、机座、转轴等故障,一般比较容易观察与发现:电气故障主要是定子绕组、电刷等导电部分出现的故障。由于电动机的结构型式、制造质量、使用和维护情况的不同,往往可能出现同一故障有不同外观现象,或同一外观现象引起不同的故障。因此要正确判断故障,必须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然后进行检查与测量,找出故障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排除。 4.2.1调查。 首先了解电机的型号、规格、使用条件及使用年限,以及电机在发生故障前的运行情况,如所带负荷的大小、温升的高低、有无不正常的声音、操作情况等等,并认真听取操作人员的反映。 4.2.2察看故障现象。 察看的的要按电机故障情况灵活掌握,有时可以把电动机上电源进行短时运转,直接观察故障情况,再进行分析研究。有时电机不能上电源,通过仪表商量或观察来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把电机拆开,测量并仔细观察其内部情况,找出其故障所在。 4.3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与维护 。 电动机在运行时,要通过听、看、闻等及时监视电动机,以期当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能及时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具体项目如下: 4.3.1听电动机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平稳、轻快、平均、有节奏的。如果出现尖叫、沉闷、摩擦、撞击、振动等异声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观察电动机有无振动、噪声和异常气味电动机若出现振动,会引起与之相连的负载部分不同心度增高,形成电动机负载增大,出现超负荷运行,就会烧毁电动机。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尤其是大功率电动机更要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电动机端盖、轴承压盖等是否松动,接地装置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噪声和异味是电动机运转异常、随即出现严重故障的前兆,必须随时发现开查明原因而排除。 4.3.2通过多种渠道经常检查。检查电动机的温度及电动机的轴承、定子、外壳等部位的温度有无异常变化,尤其对无电压、电流指示及没有过载保护的电动机,对温升的监视更为重要。电动机轴承是否过热,缺油,若发现轴承附近的温升过高,就应立即停机检查。轴承的滚动体、滚道表面有无裂纹、划伤或损缺,轴承间隙是否过大晃动,内环在轴上有无转动等。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都必须更新轴承后方可再行作业。注意电动机在运行中是否发出焦臭味,如有,说明电动机温度过高,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 4.3.3保持电动机的清洁,特别是接线端和绕组表面的清洁。不允许水滴、油污及杂物落到电动机上,更不能让杂物和水滴进入电动机内部。要定期检修电动机,清洁内部,更换润滑油等。电动机在运行中,进风口周围至少3m内不允许有尘土、水渍和其他杂物,以防止吸入电机内部,形成短路介质,或损坏导线绝缘层,造成匣间短路,电流增大,温度升高而烧毁电动机。所以,要保证电动机有足够的绝缘电阻,以及良好的通风冷却环境,才能使电动机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 4.3.4要定期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特别是电动机受潮时,如发现绝缘电阻过低,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4.3.5对绕线式电动机,要经常注意电刷与滑环间的火花是否过大,如火花过大。要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并进行检修。 4.3.6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流下工作电动机过载运行,主要原因是由于拖动的负荷过大,电压过低,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电压过低,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电动机将从电网中吸收大量的有功功率,电流便急剧增大,温度也随之上升,在高温下电动机的绝缘便老化失效而烧毁。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要注意检查传动装置运转是否灵活、可靠:连轴器的同心度是否标准;齿轮传动的灵活性等,若发现有滞卡现象,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运行。 4.3.7检查电动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其三相电流任何一相电流与其他两相电流平均值之差不允许超过10%,这样才能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行。如果超过则表明电动机有故障,必须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也日益完善。在工作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掌握其性能,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积累经验,判断电动机及控制设备存在的问题与故障处理,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分析,及时采取对策,以保证电动机及传动设备的正常运行。 机电安装论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摘要:建筑机电系统是建筑的血脉,机电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水平。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是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最主要因素。文章从图纸设计管理、组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六个方面阐述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理论。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水平的发展,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电梯工程、管道工程、动力站工程、通风空调与洁净工程、环保工程、非标设备制造工程等。主要工程活动包括设计、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几个阶段。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但其主要部分是在建筑的主题结构工程结束以后才进行施工,并在建筑装修之前就得基本结束,因而具有工期短、边施工边进行的特点。因此,不仅需要健全的工程项目组织,而且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机电安装应急预案,同时还要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所需资源提供有力的、充分的保障。 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进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合理、规范的管理。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图纸设计管理、组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六个方面。 1 图纸设计管理 图纸设计是建筑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整个建筑施工唯一的参考和指导。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建筑投标和招标两方面达成一致的产物,建筑施工者只是在按图纸执行指令。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来说,图纸设计管理主要是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内容的完整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设计图的系统性,要求图纸是系统的图纸,系统的图纸能概略表明各项工程施工的组成系统及联系关系。设计图的协调性,要求各项工程图纸之间能相互说明,互为解释。说明各种设备、设施的平面位置、说明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说明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参数的设备材料表。各图纸的标注重复是允许的,但必须保证这些标注的协调一致,保证各图纸之间的协调一致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方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必须在设计单位的资格证书允许范围内的设计,这样才是有效合法的设计施工图纸,才可成为施工结算的有效依据。 2 组织管理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组织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这个工程是否能按时保质完成。 为了更好的实施组织管理,我们应该建立适宜的、具有良好执行力的组织团队,并做好组织管理计划和责任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洁、畅通的组织沟通渠道,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全面、真实的传输和反馈,同时应注意合理、及时的解决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冲突和意见分歧,;加强团队整体的理论水平,保证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落实。 3 合同管理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合同又称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简称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和承包人(施工单位)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主要目标是在规定的工期之内,安规定的价格完成符合相关质量、规模和范围标准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就是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合同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在工程验收时将必然得到验证。合同管理的好,施工企业就能选到预期的效益目标,否则,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的进行合同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符合要求的合同管理系统2、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3、注重相关人员合同管理知识水平的提高。4、做好合同签订时的管理,为履行合同打好基础。5、认真履行合同,加强合同履约管理。 4 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在装修施工开始之前进行的,并需要在装修开始时结束,所以其进度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是反映整个施工队伍组织水平的高低,反应能力的快慢,施工设备的利用率等各个方面。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需要将施工总计划中的各个小部分目标和控制点按施工工程分解到每一项、每一天的工程目标中,并严格按照计划编制详细的日计划、周计划、旬计划、月计划,并在明天休工之前半小时召开施工总结、协调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计划。项目管理者必须不定时检查施工进度,督促施工者按照计划完成相应工作。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按期竣工。 5 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对社会治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巨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控制,与建筑工程社会价值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施工前图纸设计质量的控制,应注意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和简洁性,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读懂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完善图纸中的不足; 2.机电安装设备的质量,是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评定,严格控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入施工阶段,并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追溯制度; 3.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施工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不能随意变更作业方式和作业操作范围,质量控制者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查、登记、考核制度,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程序; 4.施工后期的调试阶段,应严格按照要求对设备、系统进行调试,不能精简步骤、跳跃式调试,并建立完善的调试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详细,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要予以及时更换。 6 安全管理 安全是所用工作最重要的管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工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财产、人身损失,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做好施工操作者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充分配置安全控制所需要的消防设备,并不定时的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更换;第三,施工管理者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安全防范,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切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机电安装论文: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的一些管理要素及对项目施工后的验收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电安装;效益;管理;验收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直接关系到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 经济 效益,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越来越广泛,涉及 工业 、公用、民用三个部分中的设备安装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洁净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化工程等等。其整个施工过程从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施工机具、施工方法、竣工验收各个阶段,都要实行严格管理,以确保质量合格。 1工程管理的要素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和管理是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实现,一次在生产要素管理中需用优化配置、动态控制和 科学 调节等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 理、工程设备和材料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器具管理和项目的资金管理等做到计划、供应、使用、检查、分析和改进要有序合理的安排。 1.1施工前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在接到顾客的招标文件之后,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核实工程实物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支出、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的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诸方面进行合理评估,正确合理地编制施工图预算,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合同内容,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补贴,并将其列入施工图预算。但不能将项目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也列入施工图预算,更不能违反政策高估冒算或乱收费。 工程管理,“七分准备,三分施工”。合同签订后,工程管理人员负责按规定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并与甲方协商提供施工所用的动力来源(如水、电、风等)和施工人员所须的休息和进餐的场所,并根据甲乙双方的要求签订安全防火协议;察看施工场地,确定设备及材料运输车辆的道路是否通畅。按照顾客要求及实际情况确定开工及竣工时间,根据工程量及施工设备情况配备施工作业人员,制订施工 网络 计划。划定施工区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2施工前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在工程施工前,所有材料应基本到位。材料在订购前,要对材料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和资质进行评审,以免因材料的供应不足、材料质量不过关或由于运输路线复杂而延误工期。施工单位在材料到货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检验,并索取产品合格证,对外观质量有严重缺陷的产品应予以退货,对质量有争议的材料和图纸、规范有要求的材料应给予复检。 1.3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管理 技术人员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认真进行图纸自审和会审,制订正确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机具、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如:湘钢新轧钢冷轧厂2 #生产线改造工程中,施工单位需安装包括五架轧机的轧机机组,单片牌坊最重为:141 t,而安装区域只有一台85 t吊车,不能满足大型设备的吊装需要,因此轧机牌坊的吊装是轧机安装的施工难点之一。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勘察分析后,对现有的330 t液压吊的起重能力、吊臂的回转半径及厂房下弦高度进行验算分析,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吊装方案,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1.4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 由于工序质量、分项或分部工程的质量形成并决定工程的最终质量,并且最终质量是一次性的,不可更改的。因此,作为大型机电安装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层次和影响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人员素质、机具设备、施工环境、材料进场和使用等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因此,有必要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主,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和各分包负责人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机电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及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按工程总承包合同范围和批准的设计文 件规定全部内容已建成,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检验各分项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工业 建设项目工程的设备能够生产合格产品;民用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系统的功能正常使用,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2.1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的依据 机电安装的竣工验收一般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通知书;设备说明书;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主管部门或业主有关审批、修改、调整的文件;工程总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工程统计规定及主管部门关于工程竣工规定;涉及进口设备或是引进外资的工程,应按照合同约定和世界银行的规定按时编制项目完成报告。 2.2机电安装工程验收标准 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标准:必须符合合同规定和实际文件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工程全部完成,无漏项,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调试合格,形成生产使用的能力或功能;交工资料齐全达到归档要求;生产准备工作适应投产的需要;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已按要求建成使用;少数非主要设备虽未按实际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生产;设备试运转合格,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设计预期要求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2.3机电安装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已完工,并已经过验收签证,交工资料已整理汇总完毕并经有关责任方签字认可;施工图预算以及应调整的工程造价已编制完毕;设计变更等技术核定单等签证手续已办完;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人员窝工、机具闲置、工期延误等 经济 索赔已得到建设单位认可后,项目部即可向工程发包方进行最终的工程价款结算。发包方与承包方按照签订的具有 法律 效力的工程合同和补充协议,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等进行竣工决算。 竣工验收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竣工结算报告,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 总结 性文件。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依据资料填写竣工结算报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施工项目中一个重要部分,与人民生活和国家 发展 息息相关。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其实机电安装至关重要。机电安装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对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特种设备及作业、施工机具、技术档案资料,以及回访保修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处理,这就要求建立 计算 机系统及其数据库,以达到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机电安装论文: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机电设备安装实践经验,从电动机调试起动前、运行过程、故障原因诸多细节检查人手,详细介绍了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过程中经常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典型回路为例,具体分析阐述了电动机起动失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就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监视与维护进行了扼要说明,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电动机;安装调试;故障;控制与保护 1 概述 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完成之后,通常要对电动机及其所带的机械作单机起动调试。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的试运行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使电动机起动失败而跳闸,较大容量的电动机机会便多一些。为了便于事后分析,而电机起动之前,我们就应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大型电动机更需要重视),并对检查的结果加以分析。 2 电动机起动前的检查与试运行检查 2.1 启动前的检查 2.1.1 新安装的或停用三个月以上的电动机,用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各项绕组之间及每项绕组与地(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测试前应拆除电动机出线端子上的所有外部接线。通常对500v以下的电动机用500v兆 欧表测量,对500~3000v电动机用10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按要求,电动机每1kv工作电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mb·ω,电压在1kv以下、容量为了1000kw及以下的电动机,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b·ω。如绝缘电阻较低,则应先将电动机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再测绝缘电阻,合格后才通电使用。 2.1.2 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二次回路接线检查可以在未接电动机情况下先模拟动作一次,确认各环节动作无误,包括信号灯显示正确与否。检查电动机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相序和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接地或接零是否良好,导线截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2.1.3 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用干燥、清洁的200-300kpa的压缩空气吹净内部(可使用电吹风机或手风箱等来吹),但不能碰坏绕组。 2.1.4 检查电动机铭牌所示电压,频率与所接电源电压、频率是否相符,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通常允许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5%),接法是否与铭牌所示相同。如果是降压起动,还要检查起动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 2.1.5 检查电动机紧固螺栓是否松动,轴承是否缺油,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是否合理,间隙处是否清洁和有无杂物。检查机组周围有无妨碍运行的杂物,电动机和所传动机械的基础是否牢固。 2.1.6 检查保护电器(断路器、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整定值是否合适。动、静触头接触是否良好。检查控制装置的容量是否合适,熔体是否完好,规格、容量是否符合要求和装接是否牢固。 2.1.7 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接触是否良好,电刷压力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1.8 检查启动设备是否完好,接线是否正确,规格是否符合电动机要求。用手扳动电动机转子和所传动机械的转轴(如水泵、风机等),检查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涩、摩擦和扫膛现象。确认安装良好,转动无碍。 2.1.9 检查传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传动带松紧是否适度,联轴器连接是否完好。 2.1.10 检查电动机的通风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是否正常。观察是否有泄漏印痕,转动电动机转轴,看转动是否灵活,有无摩擦声或其它异声。 2.1.11 检查电动机外壳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是否可靠和符合要求。 2.2 电动机试运行过程中检查 2.2.1 启动时检查 2.2.1.1 电动机在通电试运行时必须提醒在场人员注意,传动部分附近不应有其它人员站立,也不应站在电动机及被拖动设备的两侧,以免旋转物切向飞出造成伤害事故。 2.2.1.2 接通电源之前就应作好切断电源的准备,以防万一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如电动机不能启动、启动缓慢、出现异常声音等)能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直接启动方式的电动机应空载启动。由于启动电流大,拉合闸动作应迅速果断。 2.2.1.3 一台电动机的连续启动次数不宜超过3~5次,以防止启动设备和电动机过热。尤其是电动机功率较大时要随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情况。 2.2.1.4 电动机启动后不转或转动不正常或有异常声音时,应迅速停机检查。 2.2.1.5 使用三角启动器和自耦减压器时,软启动器或变频启动时必须遵守操作程序。 2.2.2 试运行时检查 2.2.2.1 检查电动机转动是否灵活或有杂音。注意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与要求的旋转方向是否相符。 2.2.2.2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对于380v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不宜高于400v,也不能低于360v。 2.2.2.3 记录起动时母线电压、起动时间和电动机空载电流。注意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 2.2.2.4 检查电动机所带动的设备是否正常,电动机与设备之间的传动是否正常。 2.2.2.5 检查电动机运行时的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冒烟和焦味。 2.2.2.6 用验电笔检查电动机外壳是否有漏电和接地不良。 2.2.2.7 检查电动机外壳有无过热现象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是否正常,轴承温度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对绝缘的轴承,还应测量其轴电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最高容许温度和最大容许温升见表1。 2.2.2.8 检查换向器、滑环和电刷的工作是否正常,观察其火花情况(允许电刷下面有轻微的火花)。 2.2.2.9 检查电动机的轴向窜动(指滑动轴承)是否超过表2的规定。测量电动机的振动是否超过表3的数值(对容量为40kw及以下的不重要的电动机,可不测量振动值)。 3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3.1 故障外因 3.1.1 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3.1.2 起动和控制设备出现缺陷 3.1.3 电动机过载。 3.1.4 馈电导线断线,包括三相中的一相断线或全部馈电导线断线。 3.1.5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有粉尘、潮气及对电机有害的蒸气和其它腐蚀性气体。 3.2 故障内因 3.2.1 机械部分损坏,如轴承和轴颈磨损,转轴弯曲或断裂,支架和端盖出现裂缝。所传动的机械发生故障(有摩擦或卡涩现象),引起电动机过电流发热,甚至造成电动机卡住不转,使电动机温度急剧上升,绕组烧毁。 3.2.2 旋转部分不平衡或联轴器中心线不一致。 3.2.3 绕组损坏,如绕组对外壳和绕组之间的绝缘击穿,匝间或绕组间短路,绕组各部分之间以及换向器之间的接线发生差错,焊接不良,绕组断线等。 3.2.4 铁芯损坏,如铁芯松散和叠片间短路。或绑线损坏,如绑线松散、滑脱、断开等。 3.2.5 集流装置损坏,如电刷、换向器和滑环损坏,绝缘击穿。震摆和刷握损坏等。 4 电动机起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以典型电路,即其一次回路的短路保护是使用断路器qf(或熔断器),控制电器接触器k,热继电器ft作过载保护(有时ft接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回路中)为例,来介绍电动机起动失败的异常现象,并分析其起动失败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4.1 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 4.1.1 电动机一起动立即跳闸,即瞬时跳闸 断路器qf瞬动跳闸,会使人怀疑是否发生了短路故障,一般而言,设备安装完毕,在有关的开关柜内先将导电物等清除干净,再作绝缘耐压试验,各部位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带电试车。所以短路故障可能较少,而且凡发生短路故障均有迹象可查,或有火花,或有焦烟气味,同时兼有异常声音,事后再作绝缘试验,能发现绝缘已损坏。最迷惑不解的是一切都好,但断路器仍然发生瞬动跳闸,此时应确认断路器选择的脱扣电流值是否合理。如40kw的电动机,其额定电流约80a。在选择用断路器时,选用脱扣电流100a似乎可以了,而且瞬时电流倍数为10,可达1000a,足以躲开电动61n的起动电流,似乎不应该有问题。但如果考虑下列因素之后,原因便清楚了。 4.1.2 降压起动失败跳闸 降压起动失败跳闸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成因是不同的。 4.1.2.1 在未切至全电压时即跳闸这种情况往往是电动机端电压不足造成的,此时从监测到电压情况便可判断。造成端电压过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能是变电所至配电室供电线路过长,另一方面可能是降压电抗(或电阻)值偏大,致使电动机端电压过低,起动转矩不足以克服负荷转矩,电动机如堵转一般,电流始终不衰减,热保护到时动作跳闸,起动失败。 如果是供电线路过长可设法用电容补偿方法,提高配电室母线电压。当然电容器应是可调节的,以免电动机停机时母线电压过高。 如果是电抗过大,则设法减小电抗值,使得母线电压与电动机端电压均有妥当的数值,各方面工作都正常。 4.1.2.2 降压过程是成功的,在投切至全电压运行时跳闸在电动机从降压阶段至全电压工作的切换过程中,有一供电间隙(如y-起动),此时因电动机内有乘磁,它的电磁场的情况与停机是不同的,有自己的极性方向,类似发电机。当合至电网时由于相位不一致,有时会造成大的冲击,其电流甚至会超过会电压起动的情况,出现意料不到的断路器过流动作,或接触器失压跳闸。这种状况往往是有时起动能成功,有时起动要失败,有很大的偶然性。成功的原因是两个相位接近或完全相同,相位差就很小,二次起运冲击电流很小,起动便能成功。 这种情况,100kw以上的电动机发生的较多,因为其乘磁能量大。遇到这种情况应使用电抗器降压,用短路电抗来达到全电压起动目的。其过程中间没有供电间隙,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 4.1.3 短延时跳闸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跳闸时间不足1s的为短延时跳闸。其异常现象不多见,上述熔断器不良是其中之一。另外,带有接地保护的断路器,其漏电动作整定值偏小,因电动机的馈赠电线路在敷设中绝缘受伤,漏电流值偏大,有时会导致接地保护动作。为防止误动作,接地保护通常有0.2~0.5s的短延时,此时,便反映为短延时动作跳闸。这种情况在新线路上不易发生,在旧的线路上此类故障比较多,一般而言,通过绝缘检查是能发现此故障的。 此外,短延时跳闸原因是上一级保护错误动作。如图1所示,qfl的整定值是正确的,而qf整定值比qfl大,但有mn等电动机负荷的存在,当m1起动时,有6in起动电流存在,qf保护越级动作,此往表现为短延时,同时mn等电动机也从运行中跳闸,表象很清楚,很容易识别。对策是提高qf的整定值。 4.2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异步电动机的故障可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类。机械故障如轴承、铁心、风叶、机座、转轴等故障,一般比较容易观察与发现:电气故障主要是定子绕组、电刷等导电部分出现的故障。由于电动机的结构型式、制造质量、使用和维护情况的不同,往往可能出现同一故障有不同外观现象,或同一外观现象引起不同的故障。因此要正确判断故障,必须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然后进行检查与测量,找出故障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排除。 4.2.1 调查 首先了解电机的型号、规格、使用条件及使用年限,以及电机在发生故障前的运行情况,如所带负荷的大小、温升的高低、有无不正常的声音、操作情况等等,并认真听取操作人员的反映。 4.2.2 察看故障现象 察看的的要按电机故障情况灵活掌握,有时可以把电动机上电源进行短时运转,直接观察故障情况,再进行分析研究。有时电机不能上电源,通过仪表商量或观察来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把电机拆开,测量并仔细观察其内部情况,找出其故障所在。 4.3 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与维护 电动机在运行时,要通过听、看、闻等及时监视电动机,以期当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能及时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具体项目如下: 4.3.1 听电动机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平稳、轻快、平均、有节奏的。如果出现尖叫、沉闷、摩擦、撞击、振动等异声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观察电动机有无振动、噪声和异常气味电动机若出现振动,会引起与之相连的负载部分不同心度增高,形成电动机负载增大,出现超负荷运行,就会烧毁电动机。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尤其是大功率电动机更要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电动机端盖、轴承压盖等是否松动,接地装置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噪声和异味是电动机运转异常、随即出现严重故障的前兆,必须随时发现开查明原因而排除。 4.3.2 通过多种渠道经常检查。检查电动机的温度及电动机的轴承、定子、外壳等部位的温度有无异常变化,尤其对无电压、电流指示及没有过载保护的电动机,对温升的监视更为重要。电动机轴承是否过热,缺油,若发现轴承附近的温升过高,就应立即停机检查。轴承的滚动体、滚道表面有无裂纹、划伤或损缺,轴承间隙是否过大晃动,内环在轴上有无转动等。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都必须更新轴承后方可再行作业。注意电动机在运行中是否发出焦臭味,如有,说明电动机温度过高,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 4.3.3 保持电动机的清洁,特别是接线端和绕组表面的清洁。不允许水滴、油污及杂物落到电动机上,更不能让杂物和水滴进入电动机内部。要定期检修电动机,清洁内部,更换润滑油等。电动机在运行中,进风口周围至少3m内不允许有尘土、水渍和其他杂物,以防止吸入电机内部,形成短路介质,或损坏导线绝缘层,造成匣间短路,电流增大,温度升高而烧毁电动机。所以,要保证电动机有足够的绝缘电阻,以及良好的通风冷却环境,才能使电动机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 4.3.4 要定期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特别是电动机受潮时,如发现绝缘电阻过低,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4.3.5 对绕线式电动机,要经常注意电刷与滑环间的火花是否过大,如火花过大。要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并进行检修。 4.3.6 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流下工作电动机过载运行,主要原因是由于拖动的负荷过大,电压过低,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电压过低,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电动机将从电网中吸收大量的有功功率,电流便急剧增大,温度也随之上升,在高温下电动机的绝缘便老化失效而烧毁。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要注意检查传动装置运转是否灵活、可靠:连轴器的同心度是否标准;齿轮传动的灵活性等,若发现有滞卡现象,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运行。 4.3.7 检查电动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其三相电流任何一相电流与其他两相电流平均值之差不允许超过10%,这样才能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行。如果超过则表明电动机有故障,必须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也日益完善。在工作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掌握其性能,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积累经验,判断电动机及控制设备存在的问题与故障处理,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分析,及时采取对策,以保证电动机及传动设备的正常运行。 机电安装论文: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与改善 摘 要:针对机电安装问题展开讨论,归纳了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及相关管理问题;对技术改善提出相关意见陈述;强调了通电调试的重要性以引起重视;最后验收。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问题 1 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表现 1.1 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1.2 振动问题 (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 (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 (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例如:出口阀控制的流量太小引起的震动等,这要求工艺尽量接近泵的额定参数进行操作。 1.3 超电流问题 (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 (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 (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1.4 电气设备问题 (1)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民,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 (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入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5)主变压器绝缘破坏或击穿。在安装主变吊芯和高压管等主要工作时,不慎掉入杂物(如螺帽、钥匙等,这些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罕见),器身、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者在安装中损坏,都会使主变绝缘强度大为降低,可能导致局部绝缘破坏或击穿,造成恶性事故。 (6)主变压器保护拒动。主变压器内部或出线侧发生短路、接地事故,而保护拒动、断路器不跳闸,巨大的短路电流不仅使短路处事故状态扩大,也使主变内部温度骤升,变压器油迅速汽化、分解,成为高爆性的可燃物质,这可能发生主变爆炸的恶性事故。主变的紧急事故油池和其他消防设施都是针对这种可能性设计的。 2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相关改善办法 2.1 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既有其使用价值,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要随便更改选用设备,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 2.2 按预定计划开展安装工作 每一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顺序都有其科学性。一个安装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不要随便改动,以免造成背工窝工,工程进度连续不上。 2.3 对安装工作要总体布置、统一安排 对大型安装工程,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机电队长 (或项目副经理) 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作为管理人员对各项安装要了如指掌,对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缺什么材料和配备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心中有数,该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到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安装工作中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2.4 安装工作要有主有次 一个工程具备开工条件,首先得有电源,其次要有动力源,有提升装备 (包括井架、提升绞车)。要想达到短期开工之目的,安装工作必须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只有对安装变电所、压风机,井架、提升绞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5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每一种设备的安装,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一种设备的基础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计算设计出来的,按要求施工,才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2.6 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的安装,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不能急于求成,工序颠倒。例如:井架安装,常规作业方法是一层组装起后,进行初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井架安装完后,各连接部位必须一条不少地穿上螺栓,拧紧所有连接螺栓,进行整体操平找正。最后才是井架四脚二次灌灰。切不可一层安装完后不进行初操平找正,整体安装完后不精确操平找正,连接部位缺件,就二次灌灰,给上层安装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不好安、对不上、穿不上螺栓等尾工量多的现象,结果造成安装质量低,不合乎安装质量标准要求。 2.7 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机电工素质低是造成安装速度和安装质量低的人为因素。机电工在安装时,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3 通电调试 工程实体安装完毕,必须清洁场地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准备后进入调试步骤。笔者摸索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必须遵循“五先五后”原则 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 3.2 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 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电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是送电还是受电,都要在双方监理的监督下完成。 3.3 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 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监理人员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体现监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作用。 4 验收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工作完成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 对一些竣工验收后工程移交前未来得及完成整改的问题,可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在监理的督促和跟踪下可以在工程移交后继续完善。 机电安装论文:浅谈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监控探究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机电安装 质量监控 【论文摘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安装技术的日益更新升级催生了智能建筑的不断涌现,其中机电设备作为整个智能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关系着整个建筑的质量。本文分别从工程协调、质量控制、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探究了如何确保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希望为日益兴起的智能化建筑质量安全提供一些指导。 智能建筑是当前和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潮流趋势,是科技进步和人文关怀融合的产物。智能建筑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智能化,这有赖于大量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运用。机电设备是智能建筑的重要设施设备,机电设备的安装关系到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的机电安装质量监控,是确保整个智能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从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协调、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强化监控的看法。 1 加强施工过程的工作协调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能建筑安装是个复杂的工程,施工队伍庞杂,施工技术水准参差不齐,而且在各自的承包责任范围内,施工队往往只注重本专业内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而忽视专业交界面的施工。这样,施工现场主体多,工作千头万绪,倘若单位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将埋下诸多质量隐患。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各施工单位协调配合,交错施工,质量达标。 1.1划清专业施工界面,避免施工真空或重复施工 智能建筑对电压的要求极为苛刻,强电与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容易出现界限迷糊无法分清的问题,如气体灭火控制屏的220v电源线,空调机的控制柜至电源箱间的管线属于强电范畴,但强电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设计图纸与强电施工要求不符,于是要求设计单位进行修改,从而及时避免了隐患的滋生。厘清施工界面,对避免各个施工单位因无序施工而出现施工真空或重复施工问题。 1.2交错施工 跨专业间的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早作分析,协调进行水、电等专业的配合,对重点工序进行排查,检查落实。如配电施工与电缆铺设间的交错,墙面电线敷设与墙体装修的交错,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施工盲点,保证施工质量,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2 严格把控关键设备的安装质量关 智能建筑与电气工程联系密切。电气工程专业性强,作业面宽,工程繁杂,对质量要求极高。一旦出现关键设备安装问题,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出现智能不“智”的问题。因此,在监控过程中,应做好规划,明确施工方责任,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坚持报难制度,及时排除质量故障。 2.1严把配电装置质量关 如果说电气工程是智能建筑的核心,那么配电装置则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因此,必须对配电装置的质量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支撑基础系统稳定运行的配电装置质量安全。为此,必须对配电设备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实际中,建筑楼内的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等设备在安装中往往会出现技术性问题,像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实际要求等等现象。考虑到整定电流在整个配电系统中的关键性,整定电流保护下级设备和电缆的动作值,整定电流小,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系统在出现过载或非金属性短路时会因为无法跳闸而造成人员触电或短路失火等安全事故。因此,配电装置安装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认真核对图纸,及时排查,坚决消除事故隐患。 2.2 确保电缆铺设质量 电气工程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缆线。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倘若质量不高,极易发生火灾或频繁短路的事故,大大影响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前智能建筑工程中采用的电缆绝大多数的规格从三芯到五芯不等,加上工程施工中多将电缆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各种各样的电缆多缠绕在一起,而且一旦铺设不宜再返工,倘若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或者马虎疏忽,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将极易造成运行过程中电缆发热而烧坏的问题。如某工程中的电缆型号采用的有gnhyje系列、gnhyjv系列等,施工队在铺设强电竖井的电缆时,错将50平方毫米的gnhyje型电缆换成了gnhyjv型电缆,由于电缆连通的设备的电压要求不一样,导致电缆设备的防火标准大大降低,使用性能也大打折扣,为工程埋下了事故隐患。智能建筑多用电负荷高,一旦出现电缆质量问题或者电缆铺设错误,将可能出现电缆烧毁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而且频繁的短路也会对智能设施形成破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缆的铺设质量。 2.3 检查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方面发挥着控制器的作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当前的智能建筑工程中,采用的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而且大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消防等弱电设施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上筑下级设制合严格。另外,电气系统的专业要求和施工队资质的参差不齐,在设计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配电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等问题。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只专虑按设计图施工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可能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因此,业主、监理方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等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相当严格,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供电可靠性差,从而埋下事故隐患。 2.4 确保弱电设备安装质量 智能建筑往往要铺设大量的弱电设备,专业性极强,要求每个弱电子系统要搭配专门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以确保安装质量。在安装实践中,可能由于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某些智能系统不够精通,因此在做好基础的管线、线槽施工质量的同时,重点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在智能建筑安装市场上,对关键设备的安装采取的是招投标的形式,许多专业队伍为争取夺标,往往承诺满足系统更多更新的功能,而且以低报价来增加竞争优势,这导致许多缺乏资质的企业混入安装市场,一些不合资质的企业在实际施工中为节约成本会去掉某些功能,忽视一些监控点。工程监控点减少无疑埋下了事故隐患,这是当前一些智能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实施质量目标预控 质量目标即使工程施工的方向,也是对相关责任方的约束和监督。根据现场施工经验来看,施工现场存在着业主、监理、施工管理人员等主体,为此在明确责任方责任的同时,必须实施质量目标预控,从而才能促使每个工程主体都按照各自的责任去执行。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管、补管、交接等重点协调环节,明确关键,制订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后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监控。电气工程除了设备材料的施工质量外,系统的功能也是重要一环。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先进的设备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强,而同一产品,功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价格的明显不同。所以,在监控中,一定要根据合同仔细推敲,严格管理,确保系统应具备的功能,防止功能与实际要求不符而出现工程返工的问题。 4 小结 智能建筑是集各种先进科技于一体的建筑,对其进行机电安装质量的有效监控必须坚持分而化之的原则,就是对各个机电设备的安装都要严格把关,确保各个设备质量、安装质量都要是质量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从整体上做好协调,防止无序施工造成的施工盲点和重复施工,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智能建筑是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潮流趋势,只有对机电设备安装实现有效监控,确保建筑质量合格舒适,才能使智能建筑为广大老百姓广泛接受。 机电安装论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自动化的机电工程施工被广泛应用,很多水利工程、建筑等各种企业的水电安装工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机电安装的工程可以应用于工业、民用等领域,使用范围很广,而且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所以机电安装施工技术作为企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施工要求需要标准较高和质量控制较严。 关键词 机电安装技术;质量管理 机电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项目,包含电气、自动化仪表、电子仪器、管道、电梯、动力站、消防设施、智能化建筑等项目。通过设计、安装和调试三个阶段完成安装工程竣工,以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机电安装工程极其复杂和多样化,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需要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措施。 1 施工技术 安装低压配电箱,首先在配电箱的盘面涂上光滑的漆,做好鲜明的标志,牢固盘架,箱底板不能安装电器。把木制配电箱开关电器的照明盘电流设置在60 a以上、动力盘电流设置在30 a以上,在操作频繁的照明盘或者易燃场所的配电盘上加设铁包皮;墙上的配电盘,应保证盘底和地面距离要在1.2 m以内;在配电盘距地面1.8 m的地方安装电度表,在与地面相距不过2.1 m的地方明装立式铁架盘;在配电箱上安装的a、b、c三种母线,分别涂上黄、绿、红三种相色漆,易于区分;最后,把低压漏电保护器安装在配电盘上,以确保用电的安全性。室外配电箱,应在箱体上方安设防雨罩,公共场所配电箱,应加锁固定箱门。 调试电力拖动系统分为调试准备、试运行、启动和调速、停止运行四大步骤。调试前应做好准备工作,详细核对铭牌上的各项数据,察看使用环境,查看离合器进、出风处的通风流畅程度,根据机型检查接线的方式,检查进线电源电压和频率;检查机座接地装置连接的牢靠程度。 采用柱式法安装配电变压器,用两条槽钢把台架固定在两根电杆上,台架和面的距离要达到2.7 m,同时确保台架的水平倾斜在1/100以下。然后,在两槽钢中安装配电变压器,在配电变压器的底部安置两根枕木,谨防配电变压器滑脱以及与槽钢产生振动。用直径在25 mm以下的钢绞线缠绕变压器油箱顶部两杆,采取扭麻花的方法来缠绕,抽紧操作采用花兰螺丝;把防蛙罩加装在变压器高压柱头上,用低压绝缘导线和铜铝设备线夹联接低压柱头出线,裸露导线的绝缘处理采用热收缩绝缘套管;最后,设置好安全保护措施,即需要在槽钢周围悬挂禁止攀登等警告牌。 2 施工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方案设计、技术、施工组织和成品质量控制四个方面的监管工作。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机电安装技术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工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 在安装施工前要仔细勘测施工现场,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要与实际工程的需求相符,平整施工场地,验收好进场的各种类型的施工设备和分配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和责任,确保合理安排安装施工的整套计划和工序。 2.1 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之前,应准确校对设计文件和设备的文件。在安装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大型的安装设备,必须保证使用的设备与安装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相对应。同时,结合现场地质和气候,对水管、供电、供暖、抗震等临建设备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建筑的其他设施的安全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合理做好的准备工作再做好施工安排。 另外,安排施工人员认真检察并妥善保管进场设备,审核机电安装施工的设计图纸、施工材料,组织技术人员针对电缆走向、排水坡度处理等问题进行综合性探讨进而实现有效的解决,以防因审核不周引发的安全隐患。 2.2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机电安装施工极易出现质量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重点控制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及时整改和纠正潜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符合国家既定标准的施工质量。另外,竣工交接的每一项已经完成的工序,都要逐一保护和检测成品的质量。 2.3 质量控制方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化的监控手段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检测手段,科学技术能渗透到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所有环节,并能达到预期的监控目的。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工程整体优良建设质量的保障,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要从施 准备工作入手。施工准备工作的重点在于隐蔽项目验收,在安装施工前必须按质量标准严格验收好排水、供暖、风等隐蔽项目,有利于保障机电安装施工的整体质量。 机电安装施工具有很多工序,为了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都会在关键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部位设置多个质量管理点,以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这种方法以多个施工点的质量控制来衡量整道工序的质量监督和管理,节省了质量管理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科技含量高的新设备、新技术融入质量管理点的质量控制,实时监管质量问题,减少施工工序停滞。 但是,安装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施工技术的控制,按照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针对关键的施工技术从严控制构件的安装质量,尤其在自动化设备安装质量要求重点控制和管理。对机电安装施工的整体质量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在确保建设施工优良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的投入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都是机电安装工程的重点工作,而且都依托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在不断更新和改造安装施工技术的同时,注重严格的质量控制盒管理,同抓技术与质量优质的双向指标,实现机电安装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机电安装论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实践,详细介绍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并对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及有效控制安装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和 总结 。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动态控制;有效控制 1引言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安装工程由始至终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的“三超”现象,除开 自然 因素的影响外,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可以尽量减小甚至完全消除的。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虽占总造价的比例不高,但安装工程的系统多,主要有给排水、消防喷淋、照明动力、通风空调、 计算 机 网络 、弱电工程等,技术含量高,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安装造价往往很难控制,因此,做好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由设备费、建筑安装费以及其他管理费构成,其中建筑安装费是建设工程造价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管理,把建设资金控制好,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投资效益是投资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材料品种多、规格多、品牌多。如给排水工程中的阀门有闸阀、截止阀、蝶阀等等,规格从dn15mm至dn350mm以上,以上3种阀门在使用功能上区别不大,在一些非 工业 工程中,3种阀门任选一种都可使用,即使同一种品种的阀门,又可分螺纹连接、法兰连接,从其材质上又可分为马铁铜芯、全铜等,法兰又可分为单闸板式、双闸板式阀门等,它们的价格相差较大,即使同一规格、同一型号的产品,其产地、厂家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 2)新材料、新工艺、新施工方法层出不穷。近几年来,不少新产品、新材料逐步取代了过去的一些传统产品,如给排水工程中,传统的镀锌钢管已逐步被塑料给水管、铝塑复合管、铜塑复合管、铜管等新型材料所取代,水电相结合的远程水表正成为一种 发展 方向,有望取代传统的水表。 3)现有安装定额落后于建筑领域的发展速度。施工机械水平的提高,设计验收规范更趋合理化、国际化,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推广应用,已使目前的定额水平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4)变更多。由于安装工程要与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相配合,以及安装工程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以致于设计的平面图纸上无法完全表达实际施工情况,如“风管、水管、电气管道”这3管在同一空间必须避让,同时这3管还要与土建配合,避让梁、柱、与装饰相配合,既不影响技术性能,又要紧凑装饰尺寸、位置要求,以利美观,只能在施工中加以变更、完善。 5)暗装、暗敷多。为了美观,安装工程多采用暗装、暗敷。因此,竣工后的工程,现场不能直接地反映出安装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尺寸,不易检验出是否按设计验收规范施工。因此,也就不易发现是否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如空调工程施工完后,较难发现是否按国家制定的验收规范规定的镀锌钢板的厚度制作风管,风管保温层的厚度是多少等问题。 3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 根据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其工程造价控制大致可分为以下阶段,如图1所示。 3.1按工程建设的进程,影响造价最大的工程设计。 影响造价的各种可能因素中,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占75%~95%,技术设计阶段占35%~75%,施工图设计占5%~35%。如果设计不合理,设备和材料选用不合理,则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当前,各设计单位相同专业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设计人员安排上不可能择优组合,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和业主的收益;另一方面,受市场 经济 的冲击和管理、分配体制的影响,设计人员热衷于为业主从“推荐”施工单位到“推荐”“选用”某种品牌的设备、材料,从中收取生产厂商的回扣,实质加大了业主的投资。个别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赶时间、抢任务,设计质量差、深度浅、详图不全或相互矛盾、漏洞百出,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此时,施工单位往往钻在自身角度有意或无意地多算或重算计算工程量,造成工程计价多估冒算,同时给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埋下了伏笔。例如在某工业厂房设计中,生产工艺管道系统无管道系统图,造成无法算量,识图困难,施工中施工方全部按现场布管,全部走现场签证。 3.2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 个别施工 企业 尽量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不合法的最大收入,内部质量技术及造价管理部门的设置不健全或设置健全但无具体的落实和监督措施。这种施工单位不是本着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单位节约的原则,强化管理、内部挖潜、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而采用以下方法获利: 1)在订立合同时,采用各种办法使合同条款欠缺细致的规范,给施工单位预先留下许多漏洞,导致工程造价严重突破工程预算。特别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导致包干项目包不死,最终成为按实结算工程。 2)在工程预算、分阶段结算或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往往站在自身角度,故意曲解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定额子目的套价,对定额中的活口,更是加以充分利用。 3)取费标准不按“安装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和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套,低类高套,增加安装工程造价。 4)安装工程未计价材料的价格,目前完全是实行市场价。在进入计价表之前,必须经建设单位的价格认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大量采用高价低质的材料,这不仅是使安装造价增加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存在施工质量隐患问题。 5)重复报量和超进度报量。同样的工作内容,改头换面或稍加修饰,重复多次向建设单位报量,目的是使划拔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超过实际完成的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尽量提前收取工程款,为以后的工程结算纠纷和工程造价的超冒奠定基础。 6)由建设单位供应材料的工程,施工末期施工单位采用多报材料计划,材料到货后,易地串换,套成现金,为日后甲乙双方“扯皮”埋下伏笔。 3.3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修改既定设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 施工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设计变更及签证现象。如何处理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设计变更费用及签证费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造价。由于不少业主对工程概预算专业不甚精通,处理不妥就会增加工程造价成本。 4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 根据机电设备安装各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控制管理措施不到位,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因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实施动态控制,将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预算或者合理的范围之内,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4.1制定先进合理的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开工前应充分阅读施工图纸、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对合同中有“活口”的条款、针对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并准备对应的防范措施。 由于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较密,难免会有“打架”情况,因此需要做好施工图纸交底会审工作,对施工单位提出问题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确定与控制。若发现各专业间图纸出现矛盾,则尽早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以免出现返工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2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防止少数垄断性行业任意抬价。 在工程建设中,有些特殊专业工种不得不委托专业施工单位承担,如变配电所安装工程、煤气工程等,而这些行业往往又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一般每个建设项目的变配电系统必须由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负责从设备采购到安装的专业分包,而且价格是一口价。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由几栋办公楼及数栋住宅楼组成的小区,需要10kv扩容供电及新建几个用户站,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根据《电力建设安装工程定额》、《电力 工业 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湖南电力行业材料预算价格》编制的预算为3600万元,对此预算进行分析并通过材料市场调研,发现母线槽2500a的价格要高出40%,原报价11520元/m,而询价只有6200元/m,就此一项差了100多万元。为了降低造价,同时又确保质量,首先以尊重供电部门的规定为交涉前提,但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另外邀请几家供货商参与报价,同时向供电局认可的几家供应商询价,通过与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一轮又一轮的商讨,列举证据,最终同意以3200万元的合同价与业主签订了合同,从而使供电部门的垄断价格尽量贴近市场实际,仅此一项为业主节约400万元投资,核减率为10%。 4.3灵活运用多种材料、设备询价体系 安装工程由于系统多,材料设备的种类也多,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的造价,所以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某些大型设备如冷水或热泵空调机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水泵、锅炉、柴油发电机组等,在总包招标过程中一般只要求施工总包单位报安装费、人工费,而设备购置则由业主通过招标采购或业主指定供货商进行采购。由于大型设备经测处将占机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的60%~70%,而且这些设备专业性强、价值高,对造价影响大,造价工程师可在此阶段或在施工阶段协助业主采取邀请招标方式,从技术规范的响应性、商务报价的高低水平、付款方式的优惠程度、售后服务等 文献 ,由评标小组或评标委员会通过综合评议法或最低投标价法进行比选,并对供货商或生产商加以考察。主要考察其生产或供货能力、生产周期、产品质量、工程业绩,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合格供货商或生产商。通过集中招投标采购,可使业主获得有竞争性的价格。如某工程中的空调热泵机组设备,招标前市场价1450万元,通过招标中标价为1050万元,节省400万元;变压器,招标前市场价135万元,通过招标中标价为95万元,节省40万元;高低压开关柜,招标前市场价1850万元,通过招标中标价为1300万元,节省550万元。 4.4严格把握安装工程变更签证 施工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设计变更及签证现象,处理不妥就会给施工方留下索赔的伏笔。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依据工程变更内容认真核查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进行技术 经济 分析比较,检查每个子项单价、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变更价格, 计算 该项划等号变更对总投资额的影响。如果待工程变更付诸实施后再去核实计量,现场已面目全非,不但核量不准即使核准了,也木已成舟,难以更改。 由于安装工程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工程实施阶段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图纸外工程项目或隐蔽工程。对于建设单位,除随时检查隐蔽工程外,对图纸外工程实施隐蔽前要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进行会签,确保隐蔽工程的准确性。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坚持按图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控制造价。工程造价人员必须认真履行隐蔽工程会签制,搞好动态结算,为工程款支付提供可靠依据。工程管理人员要严格坚持按图施工的原则,按照设计施工图要求,进行施工和监督,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作为标准,核实各阶段施工单位所报进度量,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有关材料设备供应方式、现场签证办法、进度结算制度等执行,各专业部门必须按基建程序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力求实现预算造价,这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 4.5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 国家相继出台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使工程造价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不断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水平、专业技术从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6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把好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道关 作为对造价的综合控制与管理,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的三把钥匙。竣工结算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建设单位必须按图纸、规范、合同及基建程序的要求进行复查。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首先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逐一核实,予以确认;对工程质量、工期作出评定,此后再按核实工程数量、定额单价、取费标准确定结算造价,并按合同要求作出进一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善地控制好安装工程造价。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施工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永恒的动力;作为建设单位,尽量控制和减少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中的工作重点,而准确判断和识别造成安装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是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 因此,在施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作为标准,严格按合同的规定执行,按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程序层层把关,力求实现预算造价。而对于整个项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而言,只有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时刻控制在制定的每个分项目标范围内,才能保证整个安装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 机电安装论文: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摘要:煤矿开采离不开机电设备,基于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设备运行,而且易引发安全隐患。对此为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介绍了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及作用,分析了影响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0前言 随着我国煤矿科技的发展,煤矿开采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很多煤矿企业已开始引入一些高性能机电设备,而矿井生产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要想使这些机电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必须安装好这些机电设备。而要想安装好这些机电设备,有必要了解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明确影响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因素,掌握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对策。 1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当前由于在安装矿山机电设备时,通常需涉及机械工程专业、数控专业以及信息技术专业等多学科、多专业,因此矿山机电设备安装相对较复杂,应由专业安装人员以矿井实际安装条件为基础,科学安装。专业安装人员一方面应具备全面的机电设备安装知识,另一方面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种类不断增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些自动化、智能化机电设备安装工序较复杂,不易安装,要求安装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此外,随着矿山生产规模的扩大,需安装的机电设备也会不断增多,设备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增大安装人员工作压力,安装难度也会不断增大。 2影响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因素 (1)安装监管。由于安装矿山机电设备不仅要用到很多专业知识,而且技术性较强,因此,一方面安装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应达标,应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做好安装监管工作,安装监管人员也应懂安装、会安装。而就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装现状而言,很多煤矿企业都不重视安装监管,甚至有部分矿企根本没设置安装监察岗位,只靠安装人员自行安装,不能及时有效的管理安装。若在矿山机电设备安装中安装人员责任心不强,安装不认真,图省事简化安装步骤,时常会造成机电设备实际安装质量不达标,以致设备在后期运行中频发故障严重影响矿井生产。(2)安装设计。由于安装设计是指导矿山安装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在矿山机电设备正式安装前就应完成相关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在进行安装设计前,应充分了解生产区域实际情况,把机电设备安装位置以及需用到的安装工具、安装技术等信息全部确定出来,以充分指导安装工作。若在实际生产中,安装设计人员设计不合理,不详细,或不重视审核设计内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存在设计缺陷,必然会影响安装工作,最终安装出的机电设备便很难满足生产需求,易埋下安全生产隐患。(3)安装技术难点。很多矿山机电设备在实际安装时都会遇到一些技术难点,若处理不好这些技术难点,必然也会影响安装质量,引发安装问题。纵观以往的机电设备安装情况,发现变频器安装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难点。在实际安装作业中整流桥、谐波、供电电源以及电网噪声等这些因素都会干扰变频器,引发变频器安装问题。如谐波的存在,会影响线路信号的正常传递等。另外,机电系统中存在的整流桥也会严重干扰电子、电气设备,致使这些设备不能接受正常指令信号。(4)安装人员。随着矿山机电设备体积的增大,结构的复杂化与数量的增多,对安装人员的安装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安装人员要想安装好每台机电设备,首先要充分了解这些机电设备,并掌握必要的安装技巧。但就当前我国的矿山机电设备安装现状而言,很多煤矿企业都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人才,加之矿山机电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安装人员工作压力逐步加大等,这些因素都对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策略 (1)重视监管矿山机电设备安装。矿山企业可通过设置机电设备安装监管岗,来强化矿山机电设备安装监管,积极寻找机电设备安装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以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实际安装质量。同时各煤矿企业还应定期评估各安装人员工作质量,并考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安装技能,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安装作业。总之矿山企业应重视监管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努力提高机电设备实际安装质量,以确保实际生产中机电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2)强化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设计管理。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安装、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安装设计。设备安装人员在实际安装矿山机电设备时,应严格按照安装设计要求来确定安装场所,选择安装技术,对此,矿山企业应强化管理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设计。设计人员应在充分勘查实际生产环境的前提下,再进行机电设备安装设计。做好安装设计后,相关部门还应做好设计审核工作,一旦发现安装设计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内容,应及时进行整改,以免影响最终安装质量。(3)处理矿山机电设备变频器干扰问题。实际在安装矿山机电设备变频器时若电压值过大,为防止变频器干扰其他电力设备,则应单独布置变频器。同时机电设备安装设计人员,一方面应尽量简化线路连接,另一方面应确保供电系统电流能稳定传输。除一些重要线路必须保留外如控制系统线路、变频器线路等,应科学合理的去除或适当隔离其他线路。另外,基于变频器谐波会严重干扰电网运行,易缩减电网功率,使电网电压降低等,对此,设计人员可通过给变频器电源侧加装电抗器的方式,来减弱变频器对电网的影响。(4)重视引进与培训安装技术人才。矿山机电设备的安装主要靠这些安装人员来完成,安装人员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实际安装质量。在实际生产中,矿山企业要想提高本矿井矿山机电设备安装队伍的整体安装水平,具体可从下列两方面着手:①及时引进矿山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才,以确保本矿井机电设备安装队伍能掌握最先进的机电设备安装技能;②矿山企业应重视强化培训企业内部现有安装人员,大幅拓宽安装人员的专业知识面,努力提高他们的安装技能。与此同时,矿山企业还应重视培养矿山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安装人员的责任心,促使他们爱岗敬业,严格按安装规程作业,并想方设法的自动提高机电设备安装质量。 4结束语 总之,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设备运行。为避免矿山机电设备运行受到影响,应在充分了解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的前提下,掌握影响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应对,如强化监管安装过程、安装设计,重视引进高尖端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才能使机电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王松 王凯 胡叶丰 原晋林 单位:潞安环能股份公司王庄煤矿
机电技术论文:表面技术在机电和金结中应用展望 摘要: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跨世纪工程。工程的质量、寿命、运行可靠性和检修维护费用,取决于多学科技术的发展水平。对表面工程技术在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对三峡工程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表面预处理、表面涂覆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技术要求。 关键词:金属结构 机电设备 表面技术 1 引言 表面工程,是经过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三峡工程通常被人们称为“土木”工程,但是大坝全长2309.47m中,实际上起挡水作用的溢洪闸门、电厂进水口闸门、船闸人字门和输泄水闸门占坝线全长的72%(1679m),实际上就好似一个“钢秩”工程。三峡工程作为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其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总重量达50万t,其费用占工程总概算的1/3。 表面工程以多个学科交叉、综合、复合为特色,以应用多种表面技术及其复合表面技术为特点,是主导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世纪性工程,一定要重视质量问题,把质量看成是三峡工程的生命。在国际招标的机电设备技术条件中,明确了应用表面加工技术、表面技术和复合表面技术的要求,以改善提高零部件材料表面性能,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和方便维护和修复。表面工程技术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2 三峡工程应用表面技术的对象 三峡水利枢纽由挡水和泄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轴线全长2309.47m。泄水建筑物位于河床中部,设有表孔、深孔和导流底孔;电站厂房位于泄水建筑物左、右两侧,为坝后式厂房,共装设26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双线连续五级永久船闸、单线垂直升船机和施工期通航的临时船闸。 2.1 水轮发电机组和其它机电设备 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机电设备总重量约达26万t。埋设在混凝土中的设备部件、常年受含沙水流冲刷的水轮机过流部件和常年暴露在空气中的机电设备表面都需要应用表面工程的基础理论,提出优质、高效、低耗的表面工艺技术,在设备和零部件的表面进行严格的处理以保证设备可靠运行。 2.2 水工闸门和金属结构 三峡工程的水工闸门埋设件、闸门本体、输水钢管及启闭机等金属结构总量约26万t。其中大坝及电站合计共有30种不同规格的闸门539扇,永久船闸有各类人字门、充泄水阀门等共89扇,两者共约7.3万t。其中工作环境最恶劣的是导流底孔和泄洪深孔的弧形工作门,最高工作水头达85m,流速达35m/s,并有局部开启的要求。 2.3 对外交通工程 三峡工区对外交通工程的金属结构表面防护,包括桥梁表面涂覆、装卸重件码头上的起重设备和金属结构的表面处理以及集装箱码头钢管桩和粉煤灰钢罐内表面的防腐等。 三峡工程对外交通金属结构工程包括大中桥梁34座,其中联系坝区两岸的西陵长江大桥1118.66m。 3 三峡工程应用表面技术的试验与实践 3.1 三峡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表面的工作环境 三峡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表面,根据其功能要求,分别暴露在在室内外大气和潮湿大气中,干湿交替环境。在静水工况、动水工况、高速含沙水流中和与混凝土结合的环境下工作运行。 (1)暴露在大气中工作的有:大坝顶部门式起重机及轨道、自动抓梁、厂房顶敞开式高压电气设备、高压出线塔、主厂房大门、电站尾水门式起重机及轨道以及部分闸门的局部外露部分。还有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垂直升船机的桥机、大梁及清污机等。这些暴露在大气中的结构和装备表面,常年经受日晒雨淋、风雪冰霜的袭击。 (2)在室内大气中工作的设备主要有: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的外露表面、主付厂房内各种桥机、大梁、轨道、厂内高压设备、大电流母线设备和其他机组辅助设备如水泵、空压机、制冷机表面,电站厂房屋架、船闸人字门启闭机及其附属设备、中低压配电盘、动力盘、保护盘柜表面等。 (3)在潮湿大气中工作的结构和设备如:电站厂房进水口竖式液压启闭机、长期存放于门库中的检修门及埋件、闸门吊杆、尾水排水阀、水轮机顶盖排水泵等。这些设备常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和腐蚀。 (4)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工作的结构极易发生表面破坏如:船闸人字门、所有闸门的门槽埋件、船闸浮式系船柱、泄水表孔闸门和检修门等。有的干湿交替频繁,有的交替频度不大,对结构表面影响也有所不同。 (5)在静水状况下工作的装备有:船闸人字门、检修闸门和叠梁门,电站进水口检修门,泄洪坝段深孔和表孔检修门等。他们都是在闸门前后平压后才开启或下落的。 (6)动水工况下工作的电站进水口工作闸门、压力钢管、拦污栅事故检修门、水轮机过流部件包括涡壳、导水机构、转轮、基础环和尾水管里肘等。 (7)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的排沙孔工作闸门及事故检修门、底孔工作门、深孔工作门、船闸输泄水廊道阀门、钢衬护以及水轮机转轮都是在高流速的含沙水流中工作和运转的,泥沙磨蚀的破坏作用,对其材料和表面的处理都有特殊要求。 (8)一些与混凝土面结合的钢结构,如压力钢管外壁,所有闸门和启闭机构以及钢结构的埋件、水轮机钢里衬、蜗壳、座环以及发电机埋件、设备基础埋件等。 3.2 三峡坝区的空气和水环境特性 三峡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市二斗坪镇,此区域属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其气候特征是高温、高湿、雾多风小,秋雨多温差小。坝区大气年平均相对湿度75.8%,平均温度21~22C,最高温度43.9C,最低9.8C。年平均降雨量达1251mm,以7、8月份较高。大气中S02浓度较高,酸雨比较严重,降雨pH值为5.44,大气环境腐蚀性大。 三峡坝址处多年平均水量达4500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14400m3/s,水中含有泥沙,多年平均含沙量1.2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10.5kg/m3。泥沙中推移质相对较小,悬移质居多,平均粒径小于0.1mm。水中有生物作用,如海蜊子等。江水的PH值为7.95,水中溶解O2为6.4mg/L。在动水下工作的装备和结构,承受的动水速度多不相同,拦污栅的过栅流速约lm/s,压力钢管内约8m/s,船闸输水廊道内约20m/s,深孔、底孔闸门处30~35m/s,排沙底孔内18~28m/s,水轮机转轮叶片约30~40m/s。这些结构和装备特别是在高速含沙水流中工作的结构和装备,面临空化和泥沙磨损的联合破坏。 3.3 三峡工程设备和钢结构的表面技术应用试验 为了使表面科学与工程相结合,为了结合三峡工程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工作环境特点,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有效的工程措施,达到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为此,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委托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进行了不同涂覆材料和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的实验。 (1)大气暴露实验 从1995年1月开始,在三峡坝区、宜昌市区和秭归县城,对30多个国内外厂家的120多种防腐体系的试件作挂片试验,其中有机涂装体系42种,热喷涂金属体系7种。现在试验仍在进行中。 (2)水环境暴露实验分别对全暴露在水环境中(全浸)和干湿交替的环境进行了试验。实验安排在三峡坝址下游40km处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进行,全浸试件浸没在葛洲坝二号船闸上闸首的人字门上,干湿交替试件装设在葛洲坝二号船闸下闸首的人字门上。试验涂装材料有,有机涂装体系35种,热喷涂金属体系7种,电化学保护1种。 (3)室内加速腐蚀实验分别对13个厂家的34种防腐体系,即4种水溶性无机富锌类、3种醇溶性无机富锌类、4种环氧富锌类、13种富锌底漆/中间漆/面漆、5种金属喷涂层、8种金属喷涂层/封闭底漆进行试验,分别应用常规试样和划叉破坏性试样在中性盐雾条件下进行加速腐蚀试验、在5%盐水溶液中浸渍试验、紫外线加速腐蚀老化气候试验、在自来水和盐水中的电化学对比试验、涂层电气学保护性能试验以及涂层与基体(或其他涂层)界面粘结力试验。 上述各项现场挂片试验的初步成果,已在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中得到应用,供货厂商将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表面涂覆和表面改性处理。 3.4 三峡工程应用表面技术的实践 三峡工程自1994年12月正式宣布开工以来,表面技术在桥涵、码头、施工变电所和储运设备等方面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1)桥梁 三峡对外交通工程桥梁中特大桥4座,大桥7座,中桥23座,合计34座,累计长3793m其中较具特色的有莲沱大桥、黄柏河大桥、下牢溪大桥和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的西陵长江大桥。 莲沱大桥全长340.87m,主桥为中承式三孔钢管混凝土连续拱桥。拱上桥面总宽20m。钢管的寿命直接影响大桥的安全。钢管拱表面防护,采用三道漆,分别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干膜总厚度达305μm。在涂装前表面经除锈处理达Sa2.5级,粗糙度Ra30。 下牢溪大桥全长286.06m,为六孔三柱墩结构,最大跨径160m为钢管拱结构。钢管拱表面防护采用热喷铝。 黄柏河大桥全长284.76m,为七孔桩台式双柱墩结构,最大跨径160m为钢管拱结构。钢管拱表面采用热喷锌。 上述钢管拱的涂装寿命要求达到20年。 西陵长江大桥是横跨长江的坝区南北重要通道,和其他大桥一样,都是永久性的公路大桥。大桥全长1118.66m,主孔跨度900m为单跨双铰式钢箱加劲梁悬索结构。两座主塔高120m,为钢筋混凝土三层门式柜架结构。主塔基础为12根中Φ2.2m挖孔灌注桩。两根主缆各由10010根φ5.1mm镀锌平行高强钢丝组成,直径为φ570mm,每根主缆长约1478m,重约2300t。两岸各有一重力式锚锭。在大桥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悬索鞍座的推移以调整力的平衡,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复合减摩涂层设计及相应的现场施工方案,替代国外采用的在鞍座磨擦副中安装数千枚滚针的方案,使鞍座顺利推移到位。采用这种复合减摩技术使磨擦系数降低1倍以上,大大节省了施工费用。此外,主塔表面和钢缆都采用了表面涂装防护,主塔表面总漆膜厚度达280μm。涂装寿命为5年,修复不需铲除只需在原涂装上再次涂覆。 (2)公路 专用公路采用封闭管理,为保证昼夜行车安全,设有公路防眩网及护栏,网和护栏波形梁表面采用热浸镀锌防护,锌层厚度在61~85μm。 (3)码头在三峡坝区设有一座杨家湾港口集装箱、杂货码头和一座重型设备装卸的重件码头。码头是三峡坝区水上的货物吞吐口,保证安全运作十分重要。 杨家湾码头的水下φ800/1000的钢管桩是码头的基础,钢管桩采用16mm的3号镇静甲类钢,其表面用氯化橡胶铝粉和氯化橡胶防腐漆进行处理。 2×300/50t重件码头的起吊设备为2台300t小车的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总重300t。桥机及吊梁金属结构的所有内、外表面,机械零部件非接触表面,都进行了表面涂装处理。表面先经喷丸、机械手或手工除锈处理,然后涂以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分别采用环氧铁红车间底漆、环氧云铁防锈漆和可涂覆聚氨酯面漆。 (4)粉煤灰储运罐罐体为钢结构,全部储运罐总重约1830t,对其罐体、中转仓进行涂装处理,用铁红为底漆,合成树脂调和漆用作中间漆和面漆,输送粉煤灰的地下管道用环氧煤焦油沥青涂料。 表面工程在三峡工程的应用实践,不但起到了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的防护作用,还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据不全面的检查,涂复材料和工艺的应用是成功的,其使用寿命还有待进一步跟踪调查和考验。 4 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表面技术应用展望 迄今为止,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招标工作还在进行中。已完成招标的项目有左岸电站14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合同金额7.4亿美元。二期工程厂(房)坝(溢洪坝段和永久船闸闸门及金属结构)采用国内公开招标,合同金额10.7亿元。现在在正进行500kV高压电气设备(15台840MVA变压器和全封闭组合电器)国际招标,电站主厂房1200t桥式起重机国内招标、500kV电抗器,20kV大电流封闭线的招标。还有大坝顶部和电站尾水平台的门式起重机等还未招标。这些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是2003年发电、通航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和构件的表面处理,影响到设备的寿命、大坝整体建筑艺术处理甚至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1 水轮发电机组和辅助电气设备的应用展望 在机组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合同文件中,对工厂涂装和保护涂层都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规定按SSPC—PAl、ASTMB456、ASTMB633和ASTMA164进行表面涂层处理。明确规定涂层必须在合适的气候条件(环境温度低于7C或金属表面温度小于外界空气露点以上3C时不能进行)。 同时明确了设备表面的清扫要求。选用溶剂清洗,进行喷丸发亮处理。使金属表面发亮呈均匀的灰白色。 对在运输过程中暴露在大气中的重要机械加工的黑色金属表面,先用溶剂清洗干净,并涂一层厚的防锈化合物。 所有暴露在大气中黑色金属非机械加工表面,如水泵、空压机外表面需喷砂发亮处理。再涂2层防锈漆,并明确涂层厚度要求。 所有与混凝土接触的非配合黑色金属埋件表面,如水轮机蜗壳外表面需进行机械清扫。并涂一层保护层,便于运输、堆放。在安装时必须先清理保护层,以利埋件表面与混凝土有效结合。 所有与水接触的非配合黑色金属表面,如活动导叶表面,蜗壳内表面,需用喷砂发亮处理,流道内的焊缝需用砂轮打磨光滑,在工厂涂两层环氧树脂富锌漆,安装后再涂一层保护漆。水轮机转轮是在含沙水流中运转的部件,其不锈钢表面未要求特殊处理。 所有盘、柜、压力油罐、泵组和管道外表面,在机械清扫后深4层装饰颜色涂料。盘柜的非工作内表面,进行机械清扫后,再涂两层防护漆。 对油罐铁质金属全部内表面需进行喷砂处理,直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再按要求涂保护层。 其他小型辅助设备,如电动机、接触器、开关和其他设备的表面,需按相应标准进行涂覆。 4.2 水工闸门和金届结构的应用展望 在水工闸门和金属结构的招标文件中,参考了三峡地区挂片试验的成果,按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对不同工作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和构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经常处于水下或干湿交替环境,不易检修,或检修对航运、发电及泄洪有重要影响的设备或结构。要求采用具有高机械强度的防腐体系,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附着力极强,抗微生物和附着生物的性能优异,其保护年限长达20年。 对经常处于水下或干湿交替的环境,但易检修且对发电、航运、泄洪影响不大的钢结构和设备。要求采用粘附力强、耐水性的、抗微生物和附着生物性能优异的防腐体系,其保护年限可达10年。 对在大气环境中,包括室内与室外的钢结构和设备,要求采用具有较强的耐气候变化性能的装饰性能好的防腐体系,表面涂料要求不易变色,不粉化,其保护年限应达15~20年。 对这些设备和构件的表面处理,要求按国标GB6484-6487规定,要求基体清洁度达到GB8923规定的Sa2.5级。 对防腐材料亦作明确的规定,要求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产品系列,底、中、面漆最好选用同一厂家产品。 对各类水工闸门和金属结构的具体表面涂覆要求,合同中都有具体规定,例如: 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和第一闸首事故检修门及其埋件,总重约23865.2t。门体和底层采用热喷锌,最小局部厚度不小于160μm,封闭层为磷化底漆一道,面漆为氯化橡胶两道,干膜厚度100μm,涂层总厚不小于260μm。 电站压力输水钢管14条,总重2万余t,对钢管的明管内外壁和钢管内壁,底漆采用无机富锌漆,面漆为厚浆型环氧沥青漆,漆膜总厚度不小于450μm,钢管外壁与混凝土接触面涂无苛性钠水泥沙浆,厚度约500μm。 电站压力输水钢管14条,总重2万余t,对钢管的明管内外壁和钢管内壁,底漆采用无机富锌漆,面漆为厚浆型环氧沥青漆,漆膜总厚度不小于450μm,钢管外壁与混凝土接触面涂无苛性钠水泥沙浆,厚度约500μm。 电站进水口快速工作闸门、排沙孔工作门约4911t,表面涂覆采用底层热喷锌加封闭涂料防腐。热喷锌厚度为120~160μm,封闭漆为不饱和乙烯树脂一道,干膜厚30μm,中间漆环氧云铁一道,干膜厚50μm,面漆为改性耐磨坏氧两道,干膜厚100μm。涂层总厚300~340μm。 泄洪深孔弧形工作闸门23扇、排漂孔弧形工作闸门2扇及其埋件,息重约10306t。门体采用底层热喷锌加封闭涂料防腐休系。要求热喷锌厚120~160μm,封闭漆为不饱和乙烯材脂一道,于膜厚30μm,中同漆坏氧云铁一道,干膜厚50μm,面漆为环氧金刚沙二道,干膜厚100μm。涂层总厚300~400μm。 5 结语 表面工程技术在三峡工程的应用,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表面技术与三峡工程成功建设、运行可靠和市省维护费用息息相关。 (1)三峡工程在中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如“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项目的安排,在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和投计审查中,始终是一项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材料表面加工工艺选择、涂覆材料及喷涂工艺研究以及表面电化保护等在“九五”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研制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三峡工程开工后,为有效的使用有关表面处理材料和适应三峡坝区的环境,迸行了多厂商多种材料的涂装挂片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涂装材料和工艺,以使表面材料应用达到寿命长、装饰美的效果。 (2)如前所述,所有机械设备、金属结构、水工闸门都在不同程度上离不开表面技术,他们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都在不同程度上仰仗表面技术的应用,这牵涉到多专业、多学科的应用,不但是简单的现场的涂装技术,还有许多是在设计中要求应用的在工厂实施的技术、工芝,从目前的应用范围看,它是一项在工程中无所不在、应用广泛的技术。欢迎国内外表面工程学界积极参与三峡工程表面技术应用研究。 (3)随著国内外表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使三峡工程通过表面技术的应用广泛受益。采用长效且与坏境相宜的表面涂装材料和工艺,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维护性涂装的周期,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与整个建筑和周边环境协调的装饰涂装,将会给人们美的享受。针对三峡工程具体的环境、目标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和产品,将会给三峡工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 对三峡工程表面技术应用的跟综研究将水电工程或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峡工程表面技术应用广泛,应用材料品种之多,应用对象工作坏境的千差万别,按照目前技术和工艺水平应用的表面工程技术能否获得预期效果,还有待长期跟综研究和改迸。毋容置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表面工程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三峡工程必将从中获益。 机电技术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1.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1.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1.8 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1.9 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2.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2.3 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2.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实现CIMS化。 2.5 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2.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机电技术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浅论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产品;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3.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机电技术论文:浅析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农民扶贫培训工程、推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和致力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学院围绕服务区域经济来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办学实践,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论文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产学结合;高素质农业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承“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2008年初,经省农业厅、教育厅批准,同意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历时半年,学院承担了大量筹建工作,起草了筹建方案、集团章程和系列校企合作协议等文字材料;为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院先后与湖南省十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洽谈;并举办了“湖南省农业厅敬聘袁隆平院士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暨学院专业对接农业产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集团成立大会;组织召开了集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集团宗旨,明确了集团初步运行机制;设立了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机业四个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理事长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秘书处设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集团成立后,完成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是组织了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调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湖南农技人才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现状,2008年10月,集团组织三个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省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地位不高,招生困难,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发展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优化农业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形成《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的调研报告》,并对调研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集团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省教育厅、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及部分湖南“两会”代表递交了《建议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三条建议:(1)实行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政策,建议省政府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学生学费全免,中央将逐步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由省财政出钱,每年安排高等职业院校纯农业专业免费培养计划5000人。(2)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对高职院校纯农专业实行单独招生,以改变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极不相适应的现状。建议省财政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加强农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建议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全省农业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启动了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8月,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后,决定联合实施“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9月,双方各派一名专职人员和若干兼职人员,正式成立“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部,项目部设于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由秘书处负责运作。该项目拟在3年内培养1000名农业领域人才,打造国家援外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端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国家l4个援非中心及相关农业企业储备和输送高素质农业按术人才。目前,项目部已经完成了签订合作协议、管理制度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系列工作。并从集团内部的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和相关企业员工中选拔学员,拟挑选30—40人进行培训。 二、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一体化 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和提供技术设备,在校园里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2008年9月3日,都市花乡有限公司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合作,正式成立“都市花乡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将花卉生产基地搬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花卉生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院抓住契机,从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两个专业着手,启动项目承包教学方案,教师带领学生生产水仙花1.5万盆。这一举措,不仅帮助都市花乡有限公司完成生产任务,及时把花卉产品投放春节市场,同时又锻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008年11月3—6日,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帮助策划都市花乡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一长沙花艺国际交流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荷兰、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花艺大师出席了会议。在大会组织的插花大赛中,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向竹君、王鉴、朱娇荣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学院再次与深圳百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该公司拟投资400万元,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生产实习工厂,作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学院还把自办产业实体基本都剥离出来与专业系捆绑,建立系企一体化运行机制,每个专业系至少负责一个产业实体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教学效益双重目标。 (二)专业创造性地对接产业 各专业系与合作企业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十几个订单培养班级的教学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企业文化,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阶段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了“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二是“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植科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专业+公司(基地)+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为平台,创立了“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突出。即以长沙小康园艺园林有限公司(基地)、产学研示范场和校外园艺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段,2个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基本素质培养,3个学期在系办公司、实训基地和学院示范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1个学期在校外园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实训方法,采取“师傅带徒弟”、“项目经理带员工”的实训方法,使学生完全融人生产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科系按照畜牧兽医工作任务领域,课程教学计划按模块安排,专业课程分专门技术和专业方向两大模块,其中专门技术叉分为种畜、营养、畜牧管理、动物疾病防治、兽药和畜牧环境与畜场规划六个小模块,专业方向分繁育、养殖、兽医、检疫、营销5个方向,创立了“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五天课堂教学,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在校内企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周末两天集中进行生产性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强技能、能管理、会服务、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畜牧兽医人才。 三、建设农民扶贫培训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2003年l0月,学院主动与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系并签订了协议,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3期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学员150—200人,培训时间两个月,为全省每个贫困村培训2—3名有一定种养规模和经验的科技骨干。学院党委和行政非常重视农民培训班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了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教师们经过广泛调查,周密制订了教学计划,并根据培训班的要求和农民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编写了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两套培训教材,共计80多万字。目前培训班已成功地举办了15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2006年以来,学院举办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养殖业”“食品加工”“种植业”科技兴村项目创业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600余人,举办草食动物品改员培训班14期,培训草食动物品改员1000人。学员们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乡,致富一家带动一方,发挥了科技带头人的作用。 四、产、学、研、推相结合.致力振兴农村经济 (一)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动科系欧阳叙向教授自2002年开始研究推广湘东黑山羊生产技术,该技术先后在浏阳、醴陵等四县推广,初步估算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植科系肖君泽教授主持的“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科研课题,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水稻新品种,两年来通过学院“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这个桥梁,在湖南省长沙、益阳、株洲、湘潭、岳阳等10多个县市推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 (二)送科技下乡,帮农民致富 为了贯彻落实湖南省“科教兴村富民工程计划”和“扶贫支教工程计划”,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乡扶贫支教。2001—2005年,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持长沙县黄兴镇新冲子村。学院派出了9位教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指导该村制订村级发展规划,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科技骨干,指导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一年半时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260元,比专家组进村前人均年增纯收入1500多元。2008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长沙市科技局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向望城县靖港渔业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董益生老师。两年来,董益生老师与渔业合作社农民打成一片,重点帮助渔业社解决了淡水鱼深加工问题,使该渔业合作社共获得了100多万元的收益增值。2001年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选派了13位青年骨干教师到湘西自治州9个市县的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三)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动物科技系承办学院的“兽医院”,兽医院老师为了解决附近地区农民家禽家畜诊治问题,每年出诊达1000余次。何德肆副教授有12年的兽医服务经历,成为远近闻名的兽医专家。他为湖南省数百家养殖专业户提供兽医技术服务,诊治疾病,近几年为这些养殖专业户挽回经济损失达数百万之巨。他还担任长沙伟嘉集团、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顾问,与合作企业研发新产品。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德长沙现代食品技术研究所,早已成为德国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在中国唯一授权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根据欧盟、美国、日本的授权,可分别开展欧盟EU2092/91、美国NOP和日本FAS的有机认证。认证涉及的农产品众多,认证项目分布30多个省市(区),为推动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业高职院校,主动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和市场开放办学,大力发展与推进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之路,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农业人才服务,为企业和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同时也是做大做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农业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机电技术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浅论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产品;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3.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机电技术论文:表面技术在机电和金结中应用展望 摘要: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跨世纪工程。工程的质量、寿命、运行可靠性和检修维护费用,取决于多学科技术的发展水平。对表面工程技术在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对三峡工程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表面预处理、表面涂覆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技术要求。 关键词:金属结构 机电设备 表面技术 1 引言 表面工程,是经过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三峡工程通常被人们称为“土木”工程,但是大坝全长2309.47m中,实际上起挡水作用的溢洪闸门、电厂进水口闸门、船闸人字门和输泄水闸门占坝线全长的72%(1679m),实际上就好似一个“钢秩”工程。三峡工程作为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其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总重量达50万t,其费用占工程总概算的1/3。 表面工程以多个学科交叉、综合、复合为特色,以应用多种表面技术及其复合表面技术为特点,是主导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世纪性工程,一定要重视质量问题,把质量看成是三峡工程的生命。在国际招标的机电设备技术条件中,明确了应用表面加工技术、表面技术和复合表面技术的要求,以改善提高零部件材料表面性能,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和方便维护和修复。表面工程技术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2 三峡工程应用表面技术的对象 三峡水利枢纽由挡水和泄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轴线全长2309.47m。泄水建筑物位于河床中部,设有表孔、深孔和导流底孔;电站厂房位于泄水建筑物左、右两侧,为坝后式厂房,共装设26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双线连续五级永久船闸、单线垂直升船机和施工期通航的临时船闸。 2.1 水轮发电机组和其它机电设备 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机电设备总重量约达26万t。埋设在混凝土中的设备部件、常年受含沙水流冲刷的水轮机过流部件和常年暴露在空气中的机电设备表面都需要应用表面工程的基础理论,提出优质、高效、低耗的表面工艺技术,在设备和零部件的表面进行严格的处理以保证设备可靠运行。 2.2 水工闸门和金属结构 三峡工程的水工闸门埋设件、闸门本体、输水钢管及启闭机等金属结构总量约26万t。其中大坝及电站合计共有30种不同规格的闸门539扇,永久船闸有各类人字门、充泄水阀门等共89扇,两者共约7.3万t。其中工作环境最恶劣的是导流底孔和泄洪深孔的弧形工作门,最高工作水头达85m,流速达35m/s,并有局部开启的要求。 2.3 对外交通工程 三峡工区对外交通工程的金属结构表面防护,包括桥梁表面涂覆、装卸重件码头上的起重设备和金属结构的表面处理以及集装箱码头钢管桩和粉煤灰钢罐内表面的防腐等。 三峡工程对外交通金属结构工程包括大中桥梁34座,其中联系坝区两岸的西陵长江大桥1118.66m。 3 三峡工程应用表面技术的试验与实践 3.1 三峡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表面的工作环境 三峡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表面,根据其功能要求,分别暴露在在室内外大气和潮湿大气中,干湿交替环境。在静水工况、动水工况、高速含沙水流中和与混凝土结合的环境下工作运行。 (1)暴露在大气中工作的有:大坝顶部门式起重机及轨道、自动抓梁、厂房顶敞开式高压电气设备、高压出线塔、主厂房大门、电站尾水门式起重机及轨道以及部分闸门的局部外露部分。还有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垂直升船机的桥机、大梁及清污机等。这些暴露在大气中的结构和装备表面,常年经受日晒雨淋、风雪冰霜的袭击。 (2)在室内大气中工作的设备主要有: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的外露表面、主付厂房内各种桥机、大梁、轨道、厂内高压设备、大电流母线设备和其他机组辅助设备如水泵、空压机、制冷机表面,电站厂房屋架、船闸人字门启闭机及其附属设备、中低压配电盘、动力盘、保护盘柜表面等。 (3)在潮湿大气中工作的结构和设备如:电站厂房进水口竖式液压启闭机、长期存放于门库中的检修门及埋件、闸门吊杆、尾水排水阀、水轮机顶盖排水泵等。这些设备常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和腐蚀。 (4)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工作的结构极易发生表面破坏如:船闸人字门、所有闸门的门槽埋件、船闸浮式系船柱、泄水表孔闸门和检修门等。有的干湿交替频繁,有的交替频度不大,对结构表面影响也有所不同。 (5)在静水状况下工作的装备有:船闸人字门、检修闸门和叠梁门,电站进水口检修门,泄洪坝段深孔和表孔检修门等。他们都是在闸门前后平压后才开启或下落的。 (6)动水工况下工作的电站进水口工作闸门、压力钢管、拦污栅事故检修门、水轮机过流部件包括涡壳、导水机构、转轮、基础环和尾水管里肘等。 (7)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的排沙孔工作闸门及事故检修门、底孔工作门、深孔工作门、船闸输泄水廊道阀门、钢衬护以及水轮机转轮都是在高流速的含沙水流中工作和运转的,泥沙磨蚀的破坏作用,对其材料和表面的处理都有特殊要求。 (8)一些与混凝土面结合的钢结构,如压力钢管外壁,所有闸门和启闭机构以及钢结构的埋件、水轮机钢里衬、蜗壳、座环以及发电机埋件、设备基础埋件等。 3.2 三峡坝区的空气和水环境特性 三峡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市二斗坪镇,此区域属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其气候特征是高温、高湿、雾多风小,秋雨多温差小。坝区大气年平均相对湿度75.8%,平均温度21~22C,最高温度43.9C,最低9.8C。年平均降雨量达1251mm,以7、8月份较高。大气中S02浓度较高,酸雨比较严重,降雨pH值为5.44,大气环境腐蚀性大。 三峡坝址处多年平均水量达4500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14400m3/s,水中含有泥沙,多年平均含沙量1.2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10.5kg/m3。泥沙中推移质相对较小,悬移质居多,平均粒径小于0.1mm。水中有生物作用,如海蜊子等。江水的PH值为7.95,水中溶解O2为6.4mg/L。在动水下工作的装备和结构,承受的动水速度多不相同,拦污栅的过栅流速约lm/s,压力钢管内约8m/s,船闸输水廊道内约20m/s,深孔、底孔闸门处30~35m/s,排沙底孔内18~28m/s,水轮机转轮叶片约30~40m/s。这些结构和装备特别是在高速含沙水流中工作的结构和装备,面临空化和泥沙磨损的联合破坏。 3.3 三峡工程设备和钢结构的表面技术应用试验 为了使表面科学与工程相结合,为了结合三峡工程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工作环境特点,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有效的工程措施,达到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为此,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委托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进行了不同涂覆材料和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的实验。 (1)大气暴露实验 从1995年1月开始,在三峡坝区、宜昌市区和秭归县城,对30多个国内外厂家的120多种防腐体系的试件作挂片试验,其中有机涂装体系42种,热喷涂金属体系7种。现在试验仍在进行中。 (2)水环境暴露实验分别对全暴露在水环境中(全浸)和干湿交替的环境进行了试验。实验安排在三峡坝址下游40km处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进行,全浸试件浸没在葛洲坝二号船闸上闸首的人字门上,干湿交替试件装设在葛洲坝二号船闸下闸首的人字门上。试验涂装材料有,有机涂装体系35种,热喷涂金属体系7种,电化学保护1种。 (3)室内加速腐蚀实验分别对13个厂家的34种防腐体系,即4种水溶性无机富锌类、3种醇溶性无机富锌类、4种环氧富锌类、13种富锌底漆/中间漆/面漆、5种金属喷涂层、8种金属喷涂层/封闭底漆进行试验,分别应用常规试样和划叉破坏性试样在中性盐雾条件下进行加速腐蚀试验、在5%盐水溶液中浸渍试验、紫外线加速腐蚀老化气候试验、在自来水和盐水中的电化学对比试验、涂层电气学保护性能试验以及涂层与基体(或其他涂层)界面粘结力试验。 上述各项现场挂片试验的初步成果,已在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中得到应用,供货厂商将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表面涂覆和表面改性处理。 3.4 三峡工程应用表面技术的实践 三峡工程自1994年12月正式宣布开工以来,表面技术在桥涵、码头、施工变电所和储运设备等方面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1)桥梁 三峡对外交通工程桥梁中特大桥4座,大桥7座,中桥23座,合计34座,累计长3793m其中较具特色的有莲沱大桥、黄柏河大桥、下牢溪大桥和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的西陵长江大桥。 莲沱大桥全长340.87m,主桥为中承式三孔钢管混凝土连续拱桥。拱上桥面总宽20m。钢管的寿命直接影响大桥的安全。钢管拱表面防护,采用三道漆,分别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干膜总厚度达305μm。在涂装前表面经除锈处理达Sa2.5级,粗糙度Ra30。 下牢溪大桥全长286.06m,为六孔三柱墩结构,最大跨径160m为钢管拱结构。钢管拱表面防护采用热喷铝。 黄柏河大桥全长284.76m,为七孔桩台式双柱墩结构,最大跨径160m为钢管拱结构。钢管拱表面采用热喷锌。 上述钢管拱的涂装寿命要求达到20年。 西陵长江大桥是横跨长江的坝区南北重要通道,和其他大桥一样,都是永久性的公路大桥。大桥全长1118.66m,主孔跨度900m为单跨双铰式钢箱加劲梁悬索结构。两座主塔高120m,为钢筋混凝土三层门式柜架结构。主塔基础为12根中Φ2.2m挖孔灌注桩。两根主缆各由10010根φ5.1mm镀锌平行高强钢丝组成,直径为φ570mm,每根主缆长约1478m,重约2300t。两岸各有一重力式锚锭。在大桥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悬索鞍座的推移以调整力的平衡,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复合减摩涂层设计及相应的现场施工方案,替代国外采用的在鞍座磨擦副中安装数千枚滚针的方案,使鞍座顺利推移到位。采用这种复合减摩技术使磨擦系数降低1倍以上,大大节省了施工费用。此外,主塔表面和钢缆都采用了表面涂装防护,主塔表面总漆膜厚度达280μm。涂装寿命为5年,修复不需铲除只需在原涂装上再次涂覆。 (2)公路 专用公路采用封闭管理,为保证昼夜行车安全,设有公路防眩网及护栏,网和护栏波形梁表面采用热浸镀锌防护,锌层厚度在61~85μm。 (3)码头在三峡坝区设有一座杨家湾港口集装箱、杂货码头和一座重型设备装卸的重件码头。码头是三峡坝区水上的货物吞吐口,保证安全运作十分重要。 杨家湾码头的水下φ800/1000的钢管桩是码头的基础,钢管桩采用16mm的3号镇静甲类钢,其表面用氯化橡胶铝粉和氯化橡胶防腐漆进行处理。 2×300/50t重件码头的起吊设备为2台300t小车的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总重300t。桥机及吊梁金属结构的所有内、外表面,机械零部件非接触表面,都进行了表面涂装处理。表面先经喷丸、机械手或手工除锈处理,然后涂以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分别采用环氧铁红车间底漆、环氧云铁防锈漆和可涂覆聚氨酯面漆。 (4)粉煤灰储运罐罐体为钢结构,全部储运罐总重约1830t,对其罐体、中转仓进行涂装处理,用铁红为底漆,合成树脂调和漆用作中间漆和面漆,输送粉煤灰的地下管道用环氧煤焦油沥青涂料。 表面工程在三峡工程的应用实践,不但起到了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的防护作用,还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据不全面的检查,涂复材料和工艺的应用是成功的,其使用寿命还有待进一步跟踪调查和考验。 4 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表面技术应用展望 迄今为止,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招标工作还在进行中。已完成招标的项目有左岸电站14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合同金额7.4亿美元。二期工程厂(房)坝(溢洪坝段和永久船闸闸门及金属结构)采用国内公开招标,合同金额10.7亿元。现在在正进行500kV高压电气设备(15台840MVA变压器和全封闭组合电器)国际招标,电站主厂房1200t桥式起重机国内招标、500kV电抗器,20kV大电流封闭线的招标。还有大坝顶部和电站尾水平台的门式起重机等还未招标。这些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是2003年发电、通航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和构件的表面处理,影响到设备的寿命、大坝整体建筑艺术处理甚至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1 水轮发电机组和辅助电气设备的应用展望 在机组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合同文件中,对工厂涂装和保护涂层都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规定按SSPC—PAl、ASTMB456、ASTMB633和ASTMA164进行表面涂层处理。明确规定涂层必须在合适的气候条件(环境温度低于7C或金属表面温度小于外界空气露点以上3C时不能进行)。 同时明确了设备表面的清扫要求。选用溶剂清洗,进行喷丸发亮处理。使金属表面发亮呈均匀的灰白色。 对在运输过程中暴露在大气中的重要机械加工的黑色金属表面,先用溶剂清洗干净,并涂一层厚的防锈化合物。 所有暴露在大气中黑色金属非机械加工表面,如水泵、空压机外表面需喷砂发亮处理。再涂2层防锈漆,并明确涂层厚度要求。 所有与混凝土接触的非配合黑色金属埋件表面,如水轮机蜗壳外表面需进行机械清扫。并涂一层保护层,便于运输、堆放。在安装时必须先清理保护层,以利埋件表面与混凝土有效结合。 所有与水接触的非配合黑色金属表面,如活动导叶表面,蜗壳内表面,需用喷砂发亮处理,流道内的焊缝需用砂轮打磨光滑,在工厂涂两层环氧树脂富锌漆,安装后再涂一层保护漆。水轮机转轮是在含沙水流中运转的部件,其不锈钢表面未要求特殊处理。 所有盘、柜、压力油罐、泵组和管道外表面,在机械清扫后深4层装饰颜色涂料。盘柜的非工作内表面,进行机械清扫后,再涂两层防护漆。 对油罐铁质金属全部内表面需进行喷砂处理,直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再按要求涂保护层。 其他小型辅助设备,如电动机、接触器、开关和其他设备的表面,需按相应标准进行涂覆。 4.2 水工闸门和金届结构的应用展望 在水工闸门和金属结构的招标文件中,参考了三峡地区挂片试验的成果,按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对不同工作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和构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经常处于水下或干湿交替环境,不易检修,或检修对航运、发电及泄洪有重要影响的设备或结构。要求采用具有高机械强度的防腐体系,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附着力极强,抗微生物和附着生物的性能优异,其保护年限长达20年。 对经常处于水下或干湿交替的环境,但易检修且对发电、航运、泄洪影响不大的钢结构和设备。要求采用粘附力强、耐水性的、抗微生物和附着生物性能优异的防腐体系,其保护年限可达10年。 对在大气环境中,包括室内与室外的钢结构和设备,要求采用具有较强的耐气候变化性能的装饰性能好的防腐体系,表面涂料要求不易变色,不粉化,其保护年限应达15~20年。 对这些设备和构件的表面处理,要求按国标GB6484-6487规定,要求基体清洁度达到GB8923规定的Sa2.5级。 对防腐材料亦作明确的规定,要求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产品系列,底、中、面漆最好选用同一厂家产品。 对各类水工闸门和金属结构的具体表面涂覆要求,合同中都有具体规定,例如: 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和第一闸首事故检修门及其埋件,总重约23865.2t。门体和底层采用热喷锌,最小局部厚度不小于160μm,封闭层为磷化底漆一道,面漆为氯化橡胶两道,干膜厚度100μm,涂层总厚不小于260μm。 电站压力输水钢管14条,总重2万余t,对钢管的明管内外壁和钢管内壁,底漆采用无机富锌漆,面漆为厚浆型环氧沥青漆,漆膜总厚度不小于450μm,钢管外壁与混凝土接触面涂无苛性钠水泥沙浆,厚度约500μm。 电站压力输水钢管14条,总重2万余t,对钢管的明管内外壁和钢管内壁,底漆采用无机富锌漆,面漆为厚浆型环氧沥青漆,漆膜总厚度不小于450μm,钢管外壁与混凝土接触面涂无苛性钠水泥沙浆,厚度约500μm。 电站进水口快速工作闸门、排沙孔工作门约4911t,表面涂覆采用底层热喷锌加封闭涂料防腐。热喷锌厚度为120~160μm,封闭漆为不饱和乙烯树脂一道,干膜厚30μm,中间漆环氧云铁一道,干膜厚50μm,面漆为改性耐磨坏氧两道,干膜厚100μm。涂层总厚300~340μm。 泄洪深孔弧形工作闸门23扇、排漂孔弧形工作闸门2扇及其埋件,息重约10306t。门体采用底层热喷锌加封闭涂料防腐休系。要求热喷锌厚120~160μm,封闭漆为不饱和乙烯材脂一道,于膜厚30μm,中同漆坏氧云铁一道,干膜厚50μm,面漆为环氧金刚沙二道,干膜厚100μm。涂层总厚300~400μm。 5 结语 表面工程技术在三峡工程的应用,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表面技术与三峡工程成功建设、运行可靠和市省维护费用息息相关。 (1)三峡工程在中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如“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项目的安排,在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和投计审查中,始终是一项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材料表面加工工艺选择、涂覆材料及喷涂工艺研究以及表面电化保护等在“九五”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研制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三峡工程开工后,为有效的使用有关表面处理材料和适应三峡坝区的环境,迸行了多厂商多种材料的涂装挂片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涂装材料和工艺,以使表面材料应用达到寿命长、装饰美的效果。 (2)如前所述,所有机械设备、金属结构、水工闸门都在不同程度上离不开表面技术,他们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都在不同程度上仰仗表面技术的应用,这牵涉到多专业、多学科的应用,不但是简单的现场的涂装技术,还有许多是在设计中要求应用的在工厂实施的技术、工芝,从目前的应用范围看,它是一项在工程中无所不在、应用广泛的技术。欢迎国内外表面工程学界积极参与三峡工程表面技术应用研究。 (3)随著国内外表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使三峡工程通过表面技术的应用广泛受益。采用长效且与坏境相宜的表面涂装材料和工艺,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维护性涂装的周期,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与整个建筑和周边环境协调的装饰涂装,将会给人们美的享受。针对三峡工程具体的环境、目标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和产品,将会给三峡工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 对三峡工程表面技术应用的跟综研究将水电工程或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峡工程表面技术应用广泛,应用材料品种之多,应用对象工作坏境的千差万别,按照目前技术和工艺水平应用的表面工程技术能否获得预期效果,还有待长期跟综研究和改迸。毋容置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表面工程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三峡工程必将从中获益。 机电技术论文:浅析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农民扶贫培训工程、推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和致力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学院围绕服务区域经济来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办学实践,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论文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产学结合;高素质农业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承“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2008年初,经省农业厅、教育厅批准,同意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历时半年,学院承担了大量筹建工作,起草了筹建方案、集团章程和系列校企合作协议等文字材料;为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院先后与湖南省十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洽谈;并举办了“湖南省农业厅敬聘袁隆平院士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暨学院专业对接农业产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集团成立大会;组织召开了集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集团宗旨,明确了集团初步运行机制;设立了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机业四个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理事长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秘书处设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集团成立后,完成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是组织了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调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湖南农技人才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现状,2008年10月,集团组织三个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省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地位不高,招生困难,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发展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优化农业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形成《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的调研报告》,并对调研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集团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省教育厅、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及部分湖南“两会”代表递交了《建议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三条建议:(1)实行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政策,建议省政府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学生学费全免,中央将逐步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由省财政出钱,每年安排高等职业院校纯农业专业免费培养计划5000人。(2)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对高职院校纯农专业实行单独招生,以改变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极不相适应的现状。建议省财政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加强农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建议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全省农业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启动了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8月,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后,决定联合实施“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9月,双方各派一名专职人员和若干兼职人员,正式成立“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部,项目部设于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由秘书处负责运作。该项目拟在3年内培养1000名农业领域人才,打造国家援外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端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国家l4个援非中心及相关农业企业储备和输送高素质农业按术人才。目前,项目部已经完成了签订合作协议、管理制度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系列工作。并从集团内部的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和相关企业员工中选拔学员,拟挑选30—40人进行培训。 二、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一体化 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和提供技术设备,在校园里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2008年9月3日,都市花乡有限公司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合作,正式成立“都市花乡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将花卉生产基地搬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花卉生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院抓住契机,从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两个专业着手,启动项目承包教学方案,教师带领学生生产水仙花1.5万盆。这一举措,不仅帮助都市花乡有限公司完成生产任务,及时把花卉产品投放春节市场,同时又锻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008年11月3—6日,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帮助策划都市花乡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一长沙花艺国际交流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荷兰、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花艺大师出席了会议。在大会组织的插花大赛中,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向竹君、王鉴、朱娇荣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学院再次与深圳百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该公司拟投资400万元,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生产实习工厂,作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学院还把自办产业实体基本都剥离出来与专业系捆绑,建立系企一体化运行机制,每个专业系至少负责一个产业实体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教学效益双重目标。 (二)专业创造性地对接产业 各专业系与合作企业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十几个订单培养班级的教学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企业文化,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阶段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了“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二是“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植科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专业+公司(基地)+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为平台,创立了“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突出。即以长沙小康园艺园林有限公司(基地)、产学研示范场和校外园艺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段,2个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基本素质培养,3个学期在系办公司、实训基地和学院示范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1个学期在校外园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实训方法,采取“师傅带徒弟”、“项目经理带员工”的实训方法,使学生完全融人生产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科系按照畜牧兽医工作任务领域,课程教学计划按模块安排,专业课程分专门技术和专业方向两大模块,其中专门技术叉分为种畜、营养、畜牧管理、动物疾病防治、兽药和畜牧环境与畜场规划六个小模块,专业方向分繁育、养殖、兽医、检疫、营销5个方向,创立了“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五天课堂教学,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在校内企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周末两天集中进行生产性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强技能、能管理、会服务、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畜牧兽医人才。 三、建设农民扶贫培训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2003年l0月,学院主动与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系并签订了协议,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3期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学员150—200人,培训时间两个月,为全省每个贫困村培训2—3名有一定种养规模和经验的科技骨干。学院党委和行政非常重视农民培训班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了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教师们经过广泛调查,周密制订了教学计划,并根据培训班的要求和农民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编写了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两套培训教材,共计80多万字。目前培训班已成功地举办了15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2006年以来,学院举办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养殖业”“食品加工”“种植业”科技兴村项目创业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600余人,举办草食动物品改员培训班14期,培训草食动物品改员1000人。学员们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乡,致富一家带动一方,发挥了科技带头人的作用。 四、产、学、研、推相结合.致力振兴农村经济 (一)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动科系欧阳叙向教授自2002年开始研究推广湘东黑山羊生产技术,该技术先后在浏阳、醴陵等四县推广,初步估算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植科系肖君泽教授主持的“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科研课题,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水稻新品种,两年来通过学院“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这个桥梁,在湖南省长沙、益阳、株洲、湘潭、岳阳等10多个县市推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 (二)送科技下乡,帮农民致富 为了贯彻落实湖南省“科教兴村富民工程计划”和“扶贫支教工程计划”,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乡扶贫支教。2001—2005年,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持长沙县黄兴镇新冲子村。学院派出了9位教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指导该村制订村级发展规划,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科技骨干,指导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一年半时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260元,比专家组进村前人均年增纯收入1500多元。2008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长沙市科技局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向望城县靖港渔业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董益生老师。两年来,董益生老师与渔业合作社农民打成一片,重点帮助渔业社解决了淡水鱼深加工问题,使该渔业合作社共获得了100多万元的收益增值。2001年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选派了13位青年骨干教师到湘西自治州9个市县的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三)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动物科技系承办学院的“兽医院”,兽医院老师为了解决附近地区农民家禽家畜诊治问题,每年出诊达1000余次。何德肆副教授有12年的兽医服务经历,成为远近闻名的兽医专家。他为湖南省数百家养殖专业户提供兽医技术服务,诊治疾病,近几年为这些养殖专业户挽回经济损失达数百万之巨。他还担任长沙伟嘉集团、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顾问,与合作企业研发新产品。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德长沙现代食品技术研究所,早已成为德国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在中国唯一授权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根据欧盟、美国、日本的授权,可分别开展欧盟EU2092/91、美国NOP和日本FAS的有机认证。认证涉及的农产品众多,认证项目分布30多个省市(区),为推动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业高职院校,主动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和市场开放办学,大力发展与推进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之路,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农业人才服务,为企业和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同时也是做大做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农业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机电技术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1.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1.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1.8 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1.9 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2.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2.3 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2.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实现CIMS化。 2.5 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2.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机电技术论文: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摘 要】煤矿机械正处在一个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时代,近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煤矿机械也处在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数控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关键,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械设备广泛采用数控技术应用于制造业。 【关键词】 煤炭机械 机械制造 机电一体化 数控技术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它使机械、电子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煤矿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方便安装拆除、便于维护等。中国论文联盟 煤矿生产中,煤矿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生产;也直接影响到煤矿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的安全运行。而煤矿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的好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从而影响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已成为煤矿现代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煤矿现代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煤矿机电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在煤矿机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维护这些设备的煤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煤矿职工的培训工作和对煤矿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生产施工要求煤矿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皮实耐用且维修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节能降耗,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工人劳动强度低,操作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在线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故障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时间。 一、机电一体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将其引入到煤矿机械中,必将会给煤矿机械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目前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1)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出现故障能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操作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多种在线监控和故障自诊,还有煤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使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节电量就为30%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3)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冀中能源黄沙矿2009年投入使用的一整套薄煤综采设备,由我国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微电脑控制,只要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输入程序,支架使会自动连续动作,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工作面无人操作。 二、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1、煤矿机械 现代采煤机开发速度快、品种多,都是小批量的生产,各种机壳的毛坯制造越来越多地采用焊件,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实现单件的下料问题,而使用数控气割,代替了过去流行的仿型法,使用龙骨板程序对采煤机叶片、滚筒等下料,从而优化套料的选用方案。使其发挥了切割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势,一些零件的焊接坡口可直接割出,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数控气割机装有自动可调的切缝补偿装置。它允许对构件的实际轮廓进行程序控制,好比数控机床上对铣刀的半径补偿一样。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切缝的补偿值来精确的控制毛坯件的加工余量。中国论文联盟 2、机床设备 机械设备是机械制造中的重中之重,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具备了控制能力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把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到机床上,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实施控制,这样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它是以代码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数字码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零件。 在机械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为主流的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和市场产品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很难满足现代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换代速度。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重的加大,产品交货质量和成本要求的提高,要求现代的制造技术具有很高的柔性。如何能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以及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力,就需要我们能利用现代数控技术的灵活性,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 机电技术论文:浅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概述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发展,探讨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如缺少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状态和对信息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谈及和实现。 一、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主要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与操作对象、作业环境状态,为有效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作提供必须的相关信息。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电子信息种类日益繁多,信息传递速度日益加快,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增强,相应的信息采集——传感技术也将日益发展,传感器也将无所不在。 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传感器热”,各先进工业国都极为重视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传感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现代科技领域,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行业。 二、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传感器是左右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产品之中: 1.机器人用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准确操作,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准确感知自身、操作对象及作业环境的状态,包括:其自身状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内部传感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来完成,操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感知通过外部传感器来实现,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足以为机器人控制提供反馈信息。 2.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1)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的传感技术。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的在于优化切削过程的生产率、制造成本或(金属)材料的切除率等。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标有切削过程的切削力及其变化、切削过程颤震、刀具与工件的接触和切削时切屑的状态及切削过程辨识等,而最重要的传感参数有切削力、切削过程振动、切削过程声发射、切削过程电机的功率等。对于机床的运行来讲,主要的传感检测目标有驱动系统、轴承与回转系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及安全性等,其传感参数有机床的故障停机时间、被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功率、机床状态与冷却润滑液的流量等。 (2)工件的过程传感。与刀具和机床的过程监视技术相比,工件的过程监视是研究和应用最早、最多的。它们多数以工件加工质量控制为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位姿监视要求也提到日程上来。粗略地讲,工序识别是为辨识所执行的加工工序是否是工(零)件加工要求的工序;工件识别是辨识送入机床待加工的工件或者毛坯是否是要求加工的工件或毛坯,同时还要求辨识工件安装的位姿是否是工艺规程要求的位姿。此外,还可以利用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监视传感待加工毛坯或工件的加工裕量和表面缺陷。完成这些识别与监视将采用或开发许多传感器,如基于tv或ccd的机器视觉传感器、激光表面粗糙度传感系统等。 (3)刀具(砂轮的检测传感。切削与磨削过程是重要的材料切除过程。刀具与砂轮磨损到一定限度(按磨钝标准判定)或出现破损(破损、崩刃、烧伤、塑变或卷刀的总称),使它们失去切(磨削能力或无法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完整性时,称为刀具/砂轮失效。工业统计证明,刀具失效是引起机床故障停机的首要因素,由其引起的停机时间占nc类机床的总停机时间的1/5-1/3.此外,它还可能引发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 3.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汽车工业进入了全新时期。汽车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用自动控制系统取代纯机械式控制部件,这不仅体现在发动机上,为更全面地改善汽车性能,增加人性化服务功能,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提高行驶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和舒适性,先进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已扩大到汽车全身。在其所有重点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地使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吸气及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 三、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发展方向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其水平越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在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如果不能利用传感检测技术对被控对象的各项参数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并转换成易于传送和处理的信号,我们所需要的用于系 统控制的信息就无法获得,进而使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有效的工作。 我国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研究所和大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先进的计算、模拟和设计方法; (2)先进的微机械加工技术与设备; (3)先进的封装技术与设备; (4)可靠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引进先进设备,以提高整体水平。传感器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有几方面: 1.加速开发新型敏感材料:通过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化学、信息处理等各种学科,各种新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利用,可望研制出一批基于新型敏感材料的先进传感器。 2.向高精度发展:研制出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互换性好的新型传感器以确保生产自动化的可靠性。 3.向微型化发展:通过发展新的材料及加工技术实现传感器微型化将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 4.向微功耗及无源化发展:传感器一般都是非电量向电量的转化,工作时离不开电源,开发微功耗的传感器及无源传感器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5.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感器的功能已突破传统的功能,其输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模拟信号(如0-10mv),而是经过微电脑处理好后的数字信号,有点甚至带有控制功能,即智能传感器。 机电技术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 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术 现状 发展趋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 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 3.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 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 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机电技术论文: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 摘要: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微电子系统)为例,将接口分为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人机接口;机电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可分为机械和微电子系统两大部分,各部分连接须具备一定条件,这个联系条件通常称为接口。各分系统又由各要素(子系统)组成。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微电子系统)为例,将接口分为人机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一、机电接口 由于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两者间的联系须通过机电接口进行调整、匹配、缓冲,因此机电接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一般微机的i/o芯片都是ttl电平,而控制设备则不一定,因此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另外,在大负载时还需要进行功率放大; (2)抗干扰隔离。为防止干扰信号的串入,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脉冲变压器或继电器等把微机系统和控制设备在电器上加以隔离; (3)进行a/d或d/a转换。当被控对象的检测和控制信号为模拟量时,必须在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a/d和d/a转换电路,以保证微机所处理的数字量与被控的模拟量之间的匹配。 1、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反映被控对象运行状态信号是传感器或变送器的输出信号,通常这些输出信号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位置检测用的差动变压器、温度检测用的热偶电阻、温敏电阻、转速检测用的测速发电机等)计算机要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必须获得反映系统运行的状态信号,而计算机只能接受数字信号,要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就应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2、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生产过程执行器的信号通常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直流电动机调速器、滑差电动机调速器等。而计算机只能输出数字信号,并通过运算产生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生产过程的目的,应有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任务是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以便驱动相应的执行器,达到控制对象的目的。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一般由控制接口、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多路模拟开关和功率放大器几部分构成。 3、开关信号通道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中,需要经常处理一类最基本的输入/输出信号,即数字量(开关量)信号包括: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指示灯的亮与灭;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这些信号的共同特征是以二进制的逻辑“1”和“0”出现的。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对应二进制数码的每一位都可以代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状态,此状态作为控制依据。 (1)输入通道接口。开关信号输入通道接口的任务是将来自控制过程的开关信号、逻辑电平信号以及一些系统设置开关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这些信号实质是一种电平各异的数字信号,所以开关信号输入通道又称为数字输入通道(di)。由于开关信号只有两种逻辑状态“on”和“off”或数字信号“1”和“0”,但是其电平一般与计算机的数字电平不相同,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只需考虑逻辑电平的变换以及过程噪声隔离等设计问题,它主要由输入缓冲器、电平隔离与转换电路和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2)输出通道接口。开关信号输出通道的作用是将计算机通过逻辑运算处理后的开关信号传递给开关执行器(如继电器或报警指示器)。它实质是逻辑数字的输出通道,又称为数字输出通道(do)。do通道接口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内部与外部公共地隔离和驱动开关执行器的功率。开关量输出通道接口主要由输出锁存器、驱动器和输出口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二、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向,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接口两大类。机电系统通过输出接口向操作者显示系统的各种状态、运行参数及结果等信息;另一方面,操作者通过输入接口向机电系统输入各种控制命令,干预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1、输入接口。 (1)拨盘输入接口。拨盘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输入设备,若系统需要输入少量的参数,如修正系数、控制目标等,采用拨盘较为方便,这种方式具有保持性。拨盘的种类很多,作为人机接口使用最方便的是十进制输入、bcd码输出的bcd码拨盘。bcd码拨盘可直接与控制微机的并行口或扩展口相连,以bcd码形式输入信息。 (2)键盘输入接口。键盘是一组按键集合,向计算机提供被按键的代码。常用的键盘有: 1)编码键盘,自动提供被按键的编码(如ascii码或二进制码); 2)非编码键盘,仅仅简单地提供按键的通或断(“0”或“1”电位),而按键的扫描和识别,则由设计的键盘程序来实现。前者使用方便,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后者电路简单,便于设计。 2、输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是典型的输出设备,由于led显示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价格便宜,因此使用广泛。常用的led显示器有7段发光二极管和点阵式led显示器。7段led显示器原理很简单,是同名管脚上所加电平高低来控制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而显示不同字形的。点阵式led显示器一般用来显示复杂符号、字母及表格等,在大屏幕显示及智能化仪器中有广泛应用。 结语: 接口技术是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问题,使系统中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更加顺畅,使系统各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接口技术的研究也必然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就是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了各部分后所进行的接口设计。接口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性能,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接口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环节。
1电气自动化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电气自动化具体是能够显著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电气结构的应用效果得以大幅度增强,并对整个电气结构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 1.1特点 电气自动化是一项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技术,其中涉及的主要技术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等。现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效、便捷等几个方面,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生产力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 1.2应用价值 1.2.1有助于监控能力的提升。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及相关系统,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及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大幅度提升监控能力,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可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中找出薄弱之处,使工程的整个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1.2.2有助于运行效益的提升。在科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电气自动化日趋完善,通过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使运维费用大幅度降低,这样一来,总体的经济效益必将随之显著提升。 2水利水电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为便于本文研究,以某水利水电工程实例为依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在具体设计时,拟采用电气自动化结构体系,为提高设计水平,设计人员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部分,具体如下:将10kV线路的终端杆塔作为分界线,对进线电缆以下的所有室内变、泵站以及节制闸的保护控制和动力照明系统进行全面规划,根据基准电容及电流,对电子系统进行传导结构设计;导线截面选用的是钢芯铝绞线,以单回路铁塔的方式对导线进行架设;电气系统的通信采用的是复合型光缆。 2.2电气主接线及关键设备选型 在本工程中,电气设备主线路的设计共分为两个部门,即远距离和近距离,前者以每500m作为有一个阻隔状态,设主变1台,容量为10000kVA,通过66/10.5kV的电气传输方式,对该水电站内的电气资源进行传输;后者采用同步电机对电流进行传导,电气主接线采用专用变电所,形成单回路与变压器组调节的传输方式。 2.2.1电动机选型。在本工程中,电动机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所需的动力。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的电动机基本都是异步电动机,并以10kV母线进行电流传导。依据该水电站的特点,10kV开关柜选择的是铠装金属封闭式,低压进线柜、电容补偿柜、照明动力柜各一台,动力配电柜2台,经过计算后得出电动机的容量为331kVA。 2.2.2变压器选型。在本工程中,变压器主要起到调节动力的作用,母线以高压传输的方式对电流的传输进行控制,应用程序全部以20000kVA的容量标准进行配置,具体包括断路器、熔断器和隔离开关等。 2.2.3电流供应设备选型。在本工程中,电流控制结构采用的是分布化运作的方式,进而实现对电缆结构的规划,对电缆结构体系进行建设时,需要确保母线与子线的电流传输始终保持在同一个状态下运作。这是对电流供应设备进行选择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3电气自动化控制 2.3.1照明系统自动化控制。在本工程中,照明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普通照明、事故照明和应急照明,它的电气供应来自于母线。为便于对照明系统进行管理,设计时,采用了综合化的结构体系,普通的照明设备分布在工程的主要建筑内,每间隔30m左右设置一处,力求现场构建起来的照明体系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求相符。 2.3.2自动化监控。在本工程中,监控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上位机,另一部分是下位机,两者以同步的方式对水电站内的相关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在建设过程中,作业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的显示与归纳等功能,对电气设备进行交流控制,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电流进行合理调节。利用下位机对现场内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控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下,实现了水电站综合控制的目标,运用相关的数字程序将水电站中的多个控制系统连接到一起,实现了多重资源的综合传导。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可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及相关的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应用。本文以某水电站工程为例,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运用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大幅度提升了该水电站的运行能效,由此可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有着良好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里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提高管理效率。 0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能否按时保质保量交付使用的基础,同时也关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细致而又具体的工作,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进度的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是构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与控制也是和项目投资、成本控制和质量目标是相对统一的。科学的控制施工进度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投入,施工进度的拖延会影响工期增加成本投入,但一味的加快施工进度势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管控,有效解决好进度、质量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保证工程进度、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成本。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每个工程项目所涉及的环节多,各环节彼此间相互衔接,但又互为基础的不同的工种,一个工程项目需由各工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中、各类因素都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按时竣工造成影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为: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1.1资金因素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竣工的基础,资金是影响工程项目的主要因素,造成资金影响的主要因素来自业主,工程项目在开工前期都会签订合同对各项要求进行约束,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期业主如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足额的工程预付款或者拖欠工程进度款,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为此,工程项目经理应结合资金供应情况,科学的安排控制好施工进度,并根据合同条款督促业主按时支付工程款,保证工程资金的周转,避免因资金紧张而造成的施工进度拖延,导致工期索赔。 1.2技术因素 由于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不同,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初期应对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便于为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避免工程项目部因技术困扰而耽误施工进度。 1.3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所需的施工材料、配件和设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入场,如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拖延。因此,项目经理应严把材料的准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进度。 1.4人为因素 人作为主观因素,在技术要求严格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部门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欠缺、项目分包单位选择失误,以及住建部门或质监机构在项目审批上的拖延等人为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1.5其他因素 当然,除却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物资供应进度和人为因素之外,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市场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都会造成的影响。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管理措施 2.1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施工准备 工程项目的前期施工准备是保障施工有序进行的基础,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制定好物资供应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协调好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是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工程项目经理应全面、具体的做好工程项目前期的技术准备、物资储备、工序安排和施工现场准备等工作,加强对工人的岗前培训,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有序进行。 1)明确各工种的施工进度和内容,对施工进度目标和各项风险进行防控,通过科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工种的有序衔接。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进度计划时,应结合实际对各工种和任务做出时间上的安排,如编制年度、季度、月度工程计划。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设备物资能否按时完成工程量的要求,科学制定好各工种的衔接计划;同时为质量检测、施工现场的清理预留充足的时间。充分考虑好分包工程、临时工程的计划编排;以及工程竣工验收计划等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2.2科学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建筑企业按照合同工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即是建筑企业实现企业自身经营目标的内在需求,也是保障了业主的利益。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和控制是建筑企业与业主共同利益的一致目标。为此,工程项目经理应按照合同工期要求,通过科学的制定施工计划,来提高对工程施工进度的管控。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控制就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找出期间的偏差,然后进行反馈调整。工程项目经理应结合工程设计要求、科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进度有序推进,工程按期竣工。 1)做好数据的收集工作,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把握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强化对工程的施工进度管控。施工进度的管控应依据工程设计要求、计划内容和管理目标来制定。 2)对各项施工时间和工程进展情况及项目的设计内容的变更进行及时掌控,由于施工的内因和外因的不断变化,工程项目经理应及时掌握各项因素的变化情况,科学分析研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3)提高管控力度,做好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工程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工前应加强管控,做好施工计划安排、保障物资供应等前期工作。通过科学的管控、实施好岗前培训和技术指导有效提升劳动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制定施工计划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不但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按时交付业主使用,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的各项成本投入、体现出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能单纯追求时间上的超前,还应协调好进度、质量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保证工程质量也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仅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损伤,甚至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这一现象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我国当前的地质环境现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将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广泛,地貌丰富,因此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较广,种类也较多,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有着巨大的威胁。因此要想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其中发生在地表的地质灾害包括有:地面变形灾害、土地退化灾害、地面塌陷、山体崩塌、泥石流等。虽然也有自然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地质灾害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地质灾害在发生前往往很难被感知到,并且没有任何提前的预兆,而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会对社会财产产生重大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地质灾害的这些特点,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变得尤为困难。 2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以及地质环境的应用 上文已经提到过,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就是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因此在实际的灾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质环境进行处理,才能够更好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从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1在调查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调查区划体系 上面提到,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泛,地质种类众多,因此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自然也不能够一概而论,而是要分类处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划分地质灾害区域,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的不同,以及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强度不同,对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灾害区域。在区域划分完毕之后,就可以针对不通的调查区域分配人力物力,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勘查报告,对所在区域进行合理判断后再向上汇报。这样不仅能够使工作更具体有效,也能使防治工作更便于管理。建立调查区划体系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价,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风险区划地质灾害,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确定,保证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开展防治工程,预警地质灾害监测,这样可以方便国家级防治机构和省级防治机构正确决策和科学管理。 2.2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我国的地质环境分类众多,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类聚集地、重要工程区、迁移避嫌集中安置区等不同地质环境。因此要想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划分,就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不通区域的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地质环境的容量以及地质环境的抵抗力分析,从而确认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从而更好的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划分处理。 2.3根据地质环境的变化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预警体系 虽说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对许多自然灾害而言,仍然是有迹可循的。当侦测到这些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存在后,要及时的采取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隔离、处理或是对附近的人员进行提前疏散等工作,这样可以将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尽可能保证在最小限度内。地质灾害的监控预警主要由行政和预警等方面组成。通过监控预警可以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当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能及时捕捉前兆信息。针对不同对象,利用防灾减灾警示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预防灾害,从而应急避险,处理地质灾害。 2.4在调查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对防治工程体系进行搬迁 当地址灾害预警系统监测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需要对人口进行迁移后。相关部门的人员也要做好搬迁避险的工作,组织带领附近的人员进行迁移。不仅要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要尽可能保证人民的财产安全。专家通过调查地质环境,如果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这一类地质灾害隐患,要加强地质侦查和评价工作,通过搬迁避让加强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隐患。工作人员在对地质环境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2.5在地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应急处理体系 在灾害发生之后,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对灾害现场进行处理或者隔离,避免因地质灾害导致的二次损伤。此外相关救援机构也要及时赶往现场,对受灾人员进行及时救助,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对地质灾害来说,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防治灾害。在整合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突发灾害的管理力度,保证重大地质灾害适应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撑机构,技术装备体系、应用技术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面对地质灾害,高效、科学和系统地响应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2.6在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支撑力量 研究地质灾害的防治科学技术是防治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中,还要注重完善技术研究体系。具体来说,工作人员要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典型环境,成因模式和内在机理。风险区划地质灾害。加强对防控方法、风险区划、检测预警和技术标准的研究,建立模拟仿真和应急响应研究体系。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加强防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7尽可能减小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企业在开发过程中,要先对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探,选择合理的方法,将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之内。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对恶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员要采取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小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地质环境变得极其脆弱,而地质环境的脆弱性,直接导致了我国地质灾害的频发。为了减小因这种现状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人们必须要考虑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并尽可能的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手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高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意义非凡。安全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于2007年被列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1]。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主要围绕培养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2]。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明确要求工程实践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3]。目前,我国实践教学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如何完善机制促进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为安全工程开设院校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本文就目前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创新性不足。受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的影响,安全工程实验教学偏向于矿山安全方向,限于矿山安全实验的危险性,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此外受学时分配限制,实验开设不能涵盖所有课程,部分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并不能予以实验支持。(2)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双一流”的建设导向,高校会过分注重传统优势专业发展。作为新兴专业,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开设实验以通风安全、瓦斯爆炸、安全人机工程等实验为主,对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建筑安全等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3)缺乏专业的实验管理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是安全工程出身,对安全工程理解不深,实验教学仍由任课老师负责指导,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 1.2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创新性不足。设计内容主要由任课老师设计,由于任课老师想法和精力的有限性,设计题目更新完善不及时,难以实现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2)缺少辅助课程知识设置。安全工程是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设计需要建立在其他专业知识基础上。单纯地依赖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去完成课程设计并不现实,需要借助其他专业设计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知识加以辅助,才能实现学生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3)质量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与理论课程不同,课程设计极少在固定教室内开展,不利于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此外,考核标准均是依据教师指定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考核,在学生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欠缺。 1.3工程实习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工程实习主要侧重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时展要求的能力考查较少,学生被动地去完成所规定的任务。生产实习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知识结构单一,未能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尤其是高新技术知识加以融合。(2)实践教学梯队不够健全。师资力量有限,知识结构差距大,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现场经验,短期内较难形成稳定合理的实习教学梯队。(3)缺乏科学的监督评估机制。工程实习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 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以上实践环节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长安大学安全工程系实践教学体系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2.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为了便于实验教学开展,实验室设专职实验教师,聘请具备安全工程专业背景人员担任专职实验教师。实验教学由专职实验教师负责,由任课教师配合。专职实验教师定期检查更新实验器材和相关设施,确保实验顺利开展。大幅缩减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开设,逐渐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考虑部分课程未有实验支撑,单独开设“安全工程开放式实验”以支撑相关课程。建立校实验设备数据库,实现院系间实验设备互通互用。 2.2课程设计体系改革 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每门课程设计均制定严格的评分细则和考核标准,考核采用“平时表现+实习报告+创新意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为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已对相关专业设计手册、标准和规范加以说明,要求学生自学。邀请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加以指导,实现题目设置多元化,例如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老师涉及建筑安全、煤矿安全、地下空间安全等研究方向,课程设计内容涵盖工厂车间、矿山、隧道、地下车库等场合的通风系统设计。每年课程设计重复率不高于30%。 2.3工程实习体系改革 (1)实习环节。工程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地质工程与灾害实习。认识实习主要包括了解工厂和油罐储区的工艺流程、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等。教学实习主要了解大型商场、地铁高铁车站等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措施。生产实习主要了解实习单位基本工艺流程,开展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结合长安大学的办学特色,开展地质工程与灾害实习,实习主要观察黄土滑坡现象,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2)基地建设。建立政、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发展。例如长安大学安全工程系和咸阳市安监局、西安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深圳市赛为等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3)组织管理。实行队长负责制,实习教师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初次指导的青年教师须跟队学习。认识实习和地质工程与灾害实习主要以现场讲解、参观为主,以整班实习为主;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需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将学生按5-6人分为一组。实习中为了使学生能详细了解生产环节中的每个细节问题,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每天要填写实习日记,同时根据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表现评分和学生的实习答辩等因素进行实习成绩的评定。 3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认证标准也为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提出了严苛的要求。现有的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学时分配、内容设置、经费投入、质量监督评估等方面均亟待更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重点从以上方面加以考虑,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我国安全工程实践教学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信群,刘辉,钱晓耀,王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9):83-85. [2]任玉辉,王文才.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88-89. [3]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EB/OL]. 作者:杨威 闫成龙 赵海南 单位:陕西·西安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依然变成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对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的重视程度,充分结合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特点,使其能够圆满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1相关理论概述 智慧城市主要为众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产生的区域发展概念。智慧城市借助对各项技术的整合应用,通过全新的呈现方式对传统城市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改变,使城市数字职能化与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为城市创造优秀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云计算依托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从而产生的综合性产物。当前,广义上的定义主要是指“云计算为可供选择具备虚拟性与资源共享性等特点,根据使用量采取付费模式”。当前,云计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物联网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基于互联网为主要核心,借助网络与技术的发展延伸,从而实现了物体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与分享以及沟通交流。对于智慧城市而言,其主要为“数字城市”同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的联合作用下的全新产物,城市发展建设的建立,主要是依托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得以充分实现。一般情况下,针对智慧城市系统中的“感知层”以及“应用平台”与智慧层,采用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用以确保智慧城市功能与效果的全面发挥。 2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2.1道路交通体系 道路交通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过对于城市建设而言,交通管理却无法有效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通常容易发生各类交通安全事故等问题,对交通体制的优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对于智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发展建设而言,借助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对交通管理加以完善优化,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建设发展。智慧城市交通发展建设阶段,应用物联网技术实行分区域管理。借助远程管理系统,完成GPS定位、远程交通指挥等日常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交通管理的整体效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交通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理,提升交通管理的科学性、便利性,从而减少交通意外的频繁发生。此外,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对交通现场的复杂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与判断,获得交通发展的走势,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便于工作人员对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处理,明确现场事故双方责任,提升案件处理的水平与效率。 2.2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对于城市基础设施而言,其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使传统城市存在的公共服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对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例如,依托GIS与RS、GPS等云计算技术,建立智慧城市共享服务平台,提升政府机构同城市居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使政府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能够保护城市卫生环境,对城市供电供水进行监督,并对城市污水排放进行管控,强化对违法行为的高效监管,促进城市安全监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2.3医疗服务系体系 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医疗卫生行业为服务行业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阶段,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被应用至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层面,促进了医疗卫生行业数字智能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使行业管理效率与优势得到明显提升。对于智慧城市医疗服务体系而言,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医疗卫生数据库以及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对病患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综合管理,使工作人员的复杂工作量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强医院内部之间以及同外部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居民就医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提升了城市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与水平。除此之外,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整合运用,促进城市医疗服务网上挂号的实现,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2.4物流服务体系 智慧城市发展建设阶段,物流服务体系成为最初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行业。通过实践得知,物流服务体系中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物流行业领域的智能信息化发展,从而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物流服务。针对当前的技术应用情况来看,物流服务体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主要涵盖大数据技术、GPS、传感器技术以及射频识别技术与红外线自动感知技术等,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物流服务体系作为城市发展建设阶段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行业领域,历史多年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行业自动化效率快速提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高效的收集整理,增强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提升物流服务的整体质量。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能够使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简介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促进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数字信息化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创新发展。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能够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相关人员需基于现有技术应用范围,重视对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优化,拓展运用领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技术保障,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利立.智慧城市构建中云计算及物联网的运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1):20-21. [2]陈朝鸿,陈立.基于物联网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影响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14):52-53. 作者:秦志中 单位: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矿业工程论文:矿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 一、专家系统在矿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专家系统在矿业上的开发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开发出的矿业专家系统数量不少,但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却少之又少,现在的矿业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矿业工程中引入专家系统技术,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现在,专家系统技术试用的知识范围窄而且深,不能够满足矿业发展需要的宽与浅的需求。第二,矿业知识下文与下文之间互相矛盾现象经常发生,这一问题暂时还没有解决。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于矿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具有深入限制性,也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恰当的解决方法。假如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只是争相追逐矿业专家系统的开发,结果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利于专家系统的发展。 二、专家系统在矿业工程中的发展方向 专家系统在矿业工程中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程,发展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并且要掌握好发展的方向。对此,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第一、确定矿业工程中需要开发专家系统的部分。毋庸置疑,矿业工程中,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开发专家系统进行解决,开发的目标要事先进行选择。否则,矿业专家系统盲目的开发,其后果是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个人认为,专家系统适用于危险事情的预测以及灾害预防、治理方面。在普通的计算机程序中引入专家系统,比如矿业信息的管理、生产计划等,由此,矿业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的同时,系统也会自动进行维护等功能,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矿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第二,掌握专家系统的最新研制成果,同时,根据矿业工程的特点,实际运营情况,提升专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第三,将专家系统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强有力的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会有更多的新观念、新方法被引入到矿业工程中,增强矿业工程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矿业工程的发展。 三、结束语 专家系统技术在矿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用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会随之加深。矿业专家系统在不断开发、研究、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专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矿业领域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作者:韩小贤 单位:赤峰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区分局 矿业工程论文:探究矿业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训 对于技术创新理念和必备知识,可以通过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在学习培养高校,通过课堂讲授或专题报告及相关的科研训练、试验等教学环节获得的;而技术创新的科学方法以及对创新的敏感性是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其所工作煤矿企业,勇于承担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中,通过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干中学、学中干”获取的。立足于培养煤矿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制订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技术路线是一项重要任务。从一个系统角度出发,输入端为研究生,输出端为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技术创新型人才,而中间部分则是由培养要素构成的培养核心模块,相当于计算机中的CPU。在这个核心模块中,赋予了两大培养路径:一方面通过借助于高校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充分要获取显性知识进行充电,努力在创造理念、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方面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在自己工作的煤矿企业中积极承担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二者有机互动,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很显然“知识、能力、意识、精神”四大要素协调一致,是煤矿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矿业类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对于矿业类工程硕士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课程设置与授课、选题要求、答辩”三个关键培养环节。 1.在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力求“实效性”尤为重要。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仅仅承认创新的共性,而忽略行业特点,往往创新做不到“实”处。煤炭行业就有着其特点,施工地点狭小、自然灾害多、安全易患多、对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同时,不同矿区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面临技术难题的类型和特点也有很大变异性。因此,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中,而是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在企业技术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协商共同制订量体裁衣式的培养方案。根据我国煤矿特点,对矿业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提出了如下培养方向:并实施模块化管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方法与工艺、绿色开采技术、资源经济与管理、矿井特殊开采、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业地质工程。对上述方向,实施模块化管理。 2.强化论文选题的“实战性”。采矿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地质条件变化大和采掘施工进程的动态性。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选题上贴近实际,进行实际工程的训练,日积月累方能做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选题仅仅停留在“模拟”上,其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呈现“教条式”性态,无法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工程环境。因此,矿业工程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要特别注重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矿山生产实际中技术的研发,这种“务实性”是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选题必备基本条件。 3.注重过程、严格细化培养环节、全程严格监控。由于矿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特殊性,要培养过程必须严格把关。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能否已经掌握实际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不是推演出新的理论公式,这一点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有着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某些关键技术问题,是否已经获得发现实际技术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重点指导理论、方法及创新理念的提升;企业导师重点指导创新实践技能的提升。 二、矿业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初步实践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教育部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授课方式上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为了便于学员学习和力求教学效果,组织建立多个教学基地如新汶、内蒙、枣庄、济宁、淮南、攀枝花等,并选派富有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亲临各个工程硕士教学点进行授课,并有企业对听课人员严格考勤。这样,在教学地点、时间上体现了高度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构成和企业需求,进行专场技术讲座或报告会:深部矿山岩石力学灾害、采动巷道支护技术、综采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薄煤层开采方法、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等,把学员带入矿业工程最新技术前沿。在学位论文选题上,要求以解决矿山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技术难题为目标,基于开发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来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自2002—2011年10年间招收和培养的矿业工程硕士452人选题的专业方向比例为:矿山支护技术占24%;采矿方法、工艺等方面占22%;选择资源经济与管理等偏软方面的占到了6%;涉及地表沉陷控制等特殊开采技术方面约占17%;与煤矿安全有关的占19%;选择矿业地质工程方面占到了7%;而选择矿山岩土加固工程方面占5%。从选题的工程特点来看,有94%的论文源于矿山生产和安全技术急需的课题,直接指导和应用于矿山开采与安全生产实践中。严格答辩程序,是保证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关口。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以前必须通过分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内部盲评。对于盲评不合格者,将延期半年答辩。同时严格控制全票通过率,自2002—2012年期间,有32%的学生全票(5票)通过论文答辩,有34%的学生4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8.1%的学生3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5.9%学生未通过论文答辩。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提高了学位论文质量并维护了学校办学声誉。通过对237名已经毕业矿业类工程硕士工作情况调查表明,有93%以上的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骨干力量。创新使企业的灵魂,教育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努力提高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鲁萍 谭云亮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业工程论文:垂直布置工艺在矿业工程中的实用性 1副井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的工程研究 1)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要求将金源矿业公司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建设成国际一流、技术领先、指标先进、管理现代化、高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环境友好型样板工程。这就要求设计单位采用技术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并在要求的设计周期内完成高水准的设计产品。2)利用一套提升系统代替梯子间。正常生产时,该提升系统可以辅助提升,克服了梯子间只能作为检修和安全通道的单一性,使系统更加灵活,适应性强。3)为适应垂直布置工艺,井架采用箱型焊接结构,克服了垂直受力的复杂性,填补了国内空白。4)先进的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使提升系统的控制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2副井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 2.1设计方案 金源矿业公司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竖井设计中,采用副井双提升[1]垂直布置工艺,省去了单套提升布置的梯子间,两套提升系统垂直布置缩小了井筒断面。两套提升系统一套为主提升,一套为副提升。主提升系统采用6号罐笼,单罐笼配平衡锤提升方式。采用JKMD-2.8×4(Ⅰ)E型塔式多绳摩擦落地式提升机[2],配套Z500-1A-01型直流电动机,电压440V,转速504r/min,功率410kW。提升系统最大速度6.42m/s[3]。采用冷弯方钢管罐道。主提升系统主要负责井下废石、大设备(2m3铲运机等)、上下班期间人员的提升和下放。副提升系统采用2号罐笼,单罐笼配平衡锤提升方式。采用JKMD-1.85×4(Ⅰ)E型塔式多绳摩擦落地式提升机,配套Z355-3A-01型直流电动机,电压440V,转速465r/min,功率133kW。提升系统最大速度5.19m/s。采用冷弯方钢管罐道。副提升系统主要负责班中少量人员上下竖井、小型设备、部分材料的提升和下放。两套提升系统采用一个井架,井架为箱型焊接式,两方向垂直受力,全高38m,井架重360t。 2.2工艺特点 1)副井采用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先进。该工艺在金源矿业公司祁雨沟矿区井下开拓首次应用,填补了国内大型岩金矿山地下开采竖井提升系统的一项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在提升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副井采用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简单。与常规一套提升系统配梯子间的配置方式相比,该工艺简化了井筒内的装备,两套系统独立电源、独立工作,方便了使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副井的压力,减轻了井筒装备的维修强度,利于生产管理。目前,由于矿山生产能力的加大,井下生产、探矿任务更加繁重,副井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两套提升系统的采用更加体现出了优越性。3)副井采用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具有较好的节能性。该系统采用副提升(电动机功率小)替代了常规配置中需要提升系统提升和下放的小负荷作业(电动机功率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同时采用副提升后由于主提升的工作强度降低,配置电动机功率也降低。4)副井采用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常规提升系统配梯子间相比,基建投资节省52万元,运营费用比单提升系统每年节省41.90万元左右,经济性显著。 2.3实施效果 金源矿业公司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于2008年4月开始,可行性研究工作于2008年5月完成。改扩建工程于2009年8月建成并投入试生产,仅用7d时间就达到设计指标。副井两套提升系统在2009年2月投入使用,工期提前了半年。副井的提前投产有效地保证了矿山井下开拓和采切基建工程量的完成,为改扩建工程的按期投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副井双提升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金源矿业公司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生产黄金734.64kg,利润16408.46万元;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改扩建工程处理能力达到3400t/d,产金1400.642kg,利润总额1861.6万元。金源矿业公司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投产至今,副井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运行平稳,主提升系统日提升废石800t,并保证了铲运机、长材料及上下班人员的提升和下放。主提升每班工作不超过4h。辅助提升系统每班工作不超过2h,有效保证了零星人员的下井和升井。,金源矿业公司在原矿品位降低的情况下,重选回收率比改扩建前生产指标和扩建设计指标都有提高,总回收率比改扩建前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特别是重选段的优异指标实现了金的尽早回收,减轻了后续工段的回收压力,为矿山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3结语 金源矿业公司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项目,根据祁雨沟金矿区资源储量大、品位低等特点,并结合改扩建生产实际需求,在竖井设计中采用了副井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为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顺利投产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副井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生产运营费用低,建设周期短,填补了黄金系统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应用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提升技术领域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双提升垂直布置工艺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环保性、经济性,充分体现了高效、节能、减排的技术特点。金源矿业公司3000t/d采选改扩建工程项目经过2年多的生产运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也使得金源矿业公司建成了一座井下采矿机械化、选矿作业自动化的岩金矿山企业,成为中国黄金行业目前最大的单体地下开采矿山。 作者:陈晓飞 赵晓峰 刘丛生 单位:长春黄金设计院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矿业工程论文:矿业工程力学教学和实验平台建立 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因此人才培养就成为西部高校的重中之重。基础工程尤其是矿业工程专业人才急需已成为西部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不争事实[1~3]。据统计,目前只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以及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设置采矿以及矿业类工程专业,且招生人数受到限制,有个别学校(如北京科技大学等)已将其融为土木工程专业之中,中南工业大学尝试将采矿工程专业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毕业生就业更是流失严重。 全国正在规划建设的13处大型煤炭基地,其中西部地区占7个,西北地区占5个。目前西部地区矿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从近3a采矿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就能说明这一点。所以必须针对西部地区经济特点等实际情况,提高西部矿业工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这种意义上称之为“基于西部情结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西部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依靠西部人来支撑与建设。 1特色及优势分析 根据调研资料分析[4~6],结合我校西部矿业这一特色与优势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目前矿业工程力学课程体系与实验示范(基地)构建的模式及特色进行全面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优势。 1)国际优势及特色。在国外,采矿专业,目前只有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尼法尼亚州立大学、印度矿业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还保留有采矿专业,波兰的矿业领域人才培养也已经萎缩。在国内,只有我校拥有西部惟一的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而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虽然还开设有矿业类基础工程专业的课程,但毕业生所服务的地区很少涉及西部矿区。 2)项目构建优势。2000年山东科技大学获得的教育部教改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属于“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于2002-12-17在西安交通大学由教育部召开的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交流,获得好评与认可。但是针对力学实验教学与示范建设,涉及西部矿山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却是凤毛麟角。 3)地域优势。若仅从工程力学的角度进行教改项目申请,在西安乃至全国,我校均不占优势,如果站在西部矿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进行矿山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与示范构建,我校有独特的优势。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地区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西部的教育更需要加强,贫困地区必须立足自己的实际,培养自己的高素质精英人才。作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基础类专业的教育,对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奠基性作用,其教育内涵必须拓宽与拓深。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力度逐渐加大加强,西部矿山能源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采矿类优秀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需求模式等问题更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4)学科特色优势。我校在矿业工程领域虽然已形成特色和优势,但还需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成就和做法,结合我校矿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及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展进行综合建设,以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争取建成西部矿山工程力学教学与示范基地或平台,为巩固我校西部矿业特色以及夯实内涵奠定基础。从传统的基础力学与矿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数学、力学知识学习较多,但有关矿山工程力学(包括岩石力学、岩层控制学、井巷工程、瓦斯动力学以及工程流体力学等)的教学与示范建设还比较薄弱,这一矛盾在近2a从采矿工程与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与教育过程中也凸显出来。 5)人才需求优势。矿业工程学科中涉及到的采矿工程等专业属于矿业工程类基础性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安全开采与灾害防治)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从现场反馈的信息亦如此。在教学改革中拓宽专业后需要夯实工程力学(矿山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工程现场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监测方面的仪器仪表相关配套课程与知识体系。这样毕业生到现场后能立即找到自己的定位,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2理论教学平台内涵构建 2.1内涵构建目标与关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组织模式对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采用项目(case)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其他关键能力。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有关的方针和政策,结合我校的优势学科和已经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教学科研成果情况,要实现西部矿业工程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渗透,完成教学内涵的拓展,“基础厚、专业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目标是理论教学平台构建的关键。 1)基础厚:系统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理论与矿山工程力学(主要包括矿山岩体力学、岩层控制学、井巷工程、矿山工程流体力学等)实验课程; 2)专业宽:在系统掌握矿山工程力学基础与实验(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拓展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与问题解决; 3)能力强:能对所遇到的工程问题形成正确判断,提高研究与创新能力; 4)素质高:能综合提出(或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案和具体运作程序,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2.2关键教学手段 根据目前我校的教学软硬件建设环境,该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建立在已经参加过认识实习和已经建立现场工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学方法主要采用4种:①理论教学;②实验室观摩与体验(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动手开展实验);③进行野外岩(土)石的参观与实践;④采用论文(大作业)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要有效实现以上过程,概括地讲,Case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理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北美高校广为使用,因效果良好颇受欢迎,是符合构建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在构建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矿业工程力学专业及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力学课程教学与实践中采用Case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2.3网络辅助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手段,需要利用校园网、数字化和视频资料辅助进行Case教学,其中数字化格式主要为下列3种(正在进行修改素材):①MSWord文档,主要是教案和本书的主要教学与授课的关键点;②MSPowerPoint文档,主要授课讲义;③AdobePDF文档,为网络教学提供图片等素材。另外,为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本课程或学科的当前状况,摒弃教学内容陈旧等缺陷,采用(最新)科研成果进课堂和教学名师上讲台等模式,对丰富课程内涵和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3实验示范教学平台构建 创建一流大学离不开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有完善的本科教学体系的实验室条件保障、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室条件保障[7,8]。为此,结合我校的矿业工程的西部特色,提出整合资源、组建矿山工程力学实验示范教学的平台。 3.1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1)构建以岩石力学性质伺服试验系统(MTS)为中心的基础实验平台。以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系统(MTS)为中心,对已建岩石力学实验室进行改造,构建岩石(土)力学行为基础实验平台,进行岩层控制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基础教学与实验研究。 2)建设以三维可加载相似模拟系统为中心的物理模拟实验教学平台。围绕“大比例可加载三维实验模型系统”“固-液-气三相模拟实验系统”“可变角块体模拟架”,构建物理模拟实验平台,以提高试验测试水平和精度为目标,使物理模拟向定量化和可重复性发展,进行岩层运移和围岩灾变控制理论教学和实验技术教学与研究。 3)以三维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固液气三相模拟实验台和数值模拟实验系统为中心,结合数值模拟试验系统和边坡稳定性物理实验系统,建设矿区地表移动与环境灾变预测实验平台,对西部特殊赋存条件下矿山开采引发的边坡稳定基础理论和控制技术、采动损害主导因素与控制机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教学与研究。 3.2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或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的观念,把实验教学作为独立的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培养基本能力的基础性实验、培养综合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研究性实验的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开设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①基础性实验;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③研究性实验。此外,作为补充还开设了部分演示实验。分层次实验项目便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选择组合。 矿业工程论文:矿业工程高材生创新能力锻炼认知及思考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提出我国要进入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研究生教育就尤其重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陈至立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以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曾在2002年就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多次下发文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建立创新人才基地、提出科技创新项目等,旨在提高人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通过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如何保证和提高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经成为各高校与相关科研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与指导的经历,对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矿业工程研究生教材建设 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研究生教材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前提。由于研究生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本科生也不一样,因而所使用的教材也有很大不同。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研究生基础课有统一的要求,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但是就专业课来讲,各个学校还没有统一,因此使用的研究生教材差异很大,有些院校所使用的研究生专业课教材还主要是教师所编写的讲义,且内容陈旧,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个问题,很多高校建立了“研究生教材建设基金”,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正如白春礼院士所说,中科院研究生教材有四个原则———科学性、基础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科学性和基础性是强调研究生应获得比较系统的科学基础,系统性是保证研究生教材内容全面而广泛,前沿性是能够体现学科发展最先进的内容,使学生能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知识。这也是加强矿业工程研究生教材建设所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 二、深化矿业工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他们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多、启发少,不利于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特别注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同时还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对部分有专长和特殊才能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可不受培养方案的限制,实行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管理。其次,改革教学方式,在研究生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的实例引导研究生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美国高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来激发研究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应该说每个有能力培养矿业工程研究生的学校,其所从事的研究项目都比较多,老师对这些研究项目进行分析整理后可以形成很好的教学案例,这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 三、对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一)试行科研团队指导研究生 古人语为师者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站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来看,导师除了承担授业和解惑的责任以外,还要担当评论者、支持者和帮助者等多种角色。首先导师要成为研究生最好的学术评论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通过参加一定的科研实践,收集与实测大量的基础数据,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集中体现在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 其次,导师也要当好研究生生活和个人成长的支持与帮助者。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建立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要求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理想信念、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进行教育和监督。同时,还要关注研究生的生活、家庭和个人成长,在他们遇到生活困难的时候,导师能够像家长一样提供实际支持和心灵慰藉;在他们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导师能够像朋友一般给予帮助、指点和疏导。由此看来培养研究生时对导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尤其是矿业工程学科的导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矿山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相关的研究试验,导师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及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加之现在指导的研究生人数都比较多,最好是一个科研或教学团队来指导研究生,从而弥补了导师个人的不足,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交流式培养研究生的探索 硕士研究生交流培养一般是在一年的时间内,由学校董事单位的指导教师进行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硕士研究生的交流培养模式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首先,交流培养的模式开阔了其研究视野,拓宽了知识结构,避免了一校之内本、硕连读造成的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可以吸取对方培养单位学风、教风和研风之长,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其次,实施交流培养模式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择业及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就交流培养活动中学校与董事单位双方导师的合作关系而言,通过研究生的交流培养,也加强了与学校董事单位导师的沟通与合作。这种沟通与合作主要围绕培养的研究生学业情况、科研能力以及各自内在潜力的开发而展开。双方导师的这种合作也是另外一种集体指导或团队指导,它对于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三)面向国际拓展研究生的交流培养 除了在学校董事单位交流培养研究生外,打通国际教学科研交流的渠道,一方面经常聘请国外矿业工程领域的知名教授来校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合作科研项目。与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间建立实质性战略合作关系,吸取外来先进的教学理念、知识资源与成果,以及先进的研究生管理方法等,对拓宽矿业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尽量多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甚至将研究生直接送到国外的合作单位进行培养,使研究生直接与学科前沿接触,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西南科技大学已经做了较好的探索,如我校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院勘探采矿所(CSIROExploration Mining),通过五年多的相互交流合作,聘请了该所的首席科学家为我校的“讲座教授”,其每年不定期在我校工作2~3个月时间,直接参与学校矿业工程学科及实验室建设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系列学术讲座,主讲一门研究生的课程,每年指导矿业工程的研究生1~2名。同时,学校还先后派出了多名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到澳方交流学习与合作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西南科技大学在矿山与工程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度。 四、结束语 在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培养矿业工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思路的过程,需要考虑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践证明,凡是实力比较雄厚、发展速度比较快、研究能力比较强的重点大学,如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这也正是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培养矿业工程研究生上真正的差距所在,但是地方高校也要重视自身的区域优势与特点,大胆进行矿业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矿业工程论文:管窥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一、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大量出现的原因 新招收的矿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中,跨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比如:武汉工程大学去年矿业工程录取的研究生,跨专业比例达到60%;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2008年招收的25名采矿工程硕士生中,跨专业的学生占了将近一半;2009年,采矿招生的47人中有24人来自其他专业,占招生人数的51.1%,说明矿业工程类研究生跨专业录取的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行业因素 采矿行业自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迷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所需采矿行业的支撑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矿石价格与国外接轨,从而带动了国内采矿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采矿行业在现阶段所具有的高收益吸引了大批非本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学生自身因素 放弃本科学习了四年的专业,换到另一个不是很了解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做这个决定都是需要勇气的。就学生自身来说的原因可能是: (1)对自己的本专业失去兴趣。有些学生在升入大学时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在本科时期没有学好本专业,对自己原来所从事的专业失去信心,不感兴趣,心理上希望能换个专业。 (2)担心就业率。由于矿业工程领域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所以,相关的采矿、安全甚至选矿专业的就业率都能得到保证。然而,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工科专业,或者是就业率本身就不高的基础学科专业或者文科类专业学生过分担心自己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从而在考研时选择了矿业工程专业。 (3)家庭影响。矿业企业系统的子弟,为了毕业后能够顺利回家乡工作,或者为了将来自己的事业能发展得更好,由于在高考时并没有考虑那么长远,就会在考研时选择对他们将来发展更有利的专业。这部分人从小就对采矿行业耳濡目染,对这个行业也并不陌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放弃原有专业选择矿业工程这个专业并不困难。学生自身因素是出现大量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除了受矿业工程专业的外在利好影响外,还都是基于自身的情况对于现实的一种选择。 3.学校因素 受矿业工程领域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矿业工程相关专业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冷门专业。但是,这不妨碍原有的几所煤炭部所属院校在他们本校所拥有的报考热度。这些院校大部分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并且这些学校的前身大部分都是矿院,矿业类相关专业在他们所在院校开设时间较长,技术力量雄厚。因此,矿业类专业一直受到他们所在院校师生的尊敬,考研时跨专业考取他们本校最好的专业也就不足为奇。由于这些院校报考矿业类相关专业的生源太多,本校所拥有的招生指标远远不能满足考生要求,因此,这也就间接带动了其他开设有矿业工程硕士点院校的招生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因素导致学生热衷于跨考矿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这个现象还会一直存在。其实,考生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专业而报考有一定风险的矿业工程类专业,原因肯定不止以上几点,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是综合的。 二、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 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结构也都不尽相同。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1.专业基础良莠不齐对于跨考矿业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原有专业基础不同,对于学习矿业工程所具备的专业基础也有所差别。如有些学生在很早就准备跨考,本科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对矿业工程相关知识的储备;或者一些学生读的是跟矿业工程相近的地质等专业,他们原本学习的内容就跟矿业工程的知识有所交叉;而有些矿业类院校则把一些矿业类基础课程添加到部分工科基础课程中。上述现象决定了学院和导师所面临的学生专业基础是参差不齐的,给基础教学和培养方案造成困扰。 2.学习过程过于浮躁跨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矿业类基础知识储备。然而,很多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自身没有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就急于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往往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结合到科研活动中,造成对学生的事业长远发展不利的局面。 3.前途悲观失望心理大部分学生作出跨专业的选择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但是,跟风报考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矿业工程专业热门院校之中。由于在考试之前并没有对这个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是为了逃避原有的本专业仓促作出的选择。又因为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需要到艰苦行业、艰苦地方去工作,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无形之中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患得患失,过于担心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而表现得忧心忡忡。实际上,由于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发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观察、交流才能作出判断。并且在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也会是不同的。 三、跨专业培养措施 跨专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虽不尽相同,只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跨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1.补充专业基础知识 研究生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导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和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案。学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的进展,在必要的情况下导师再加以指导。跨专业研究生补充专业基础知识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首先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烦;其次是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最后是要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只有长期坚持这三项原则,拥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后,研究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科研工作。 2.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跨专业研究生由于对行业动态不够了解,选择研究方向会不知所措。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实现。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制订相应的指导跨专业研究生导师须知,以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落实。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生由于在本科时期很少接触科学研究工作,而对矿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在科研上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方面就需要导师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也需要学生自己在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勤奋努力。跨专业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建议采取的原则是“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干边学,将专业知识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努力培养科研思维能力,重在形成科研思路”。同时,鉴于矿业工程专业的特殊性,矿业工程研究生学习的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或者是实验室,而应该在导师的带领下多看看实践现场是什么样的,那样才不至于纸上谈兵,也能增长见识。在导师的带领下,制订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补充好应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以期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能够实现。 四、结语 矿业工程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比起来,在专业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劣势。但是,跨专业研究生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在科研和实践中慢慢培养其专业素养,争取能够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的优秀矿业领域人才。 作者:柴修伟王智峰尹涛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矿业工程论文:矿业岩土工程探测的缺陷与质保举措 我国煤矿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勘察的前期准备工作表现不足。为了能够保证完成煤矿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任务,在实施工程勘察工作之前必须要严格编写工程地质勘察纲要、设计勘察方案等,以有效、准确的勘察纲要保证勘察工作任务顺利进行。但是,部分勘察单位并不是具有合理指导性的勘察纲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勘察的质量,后果不可设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工程勘察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一些建设单位对勘察工作重要性的严重低估,以工程成本作为工程的主要目的,而忽视可靠质量的重要性。 (2)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漏洞百出。一般来说,在对岩土工程展开勘察工作中主要存在两方面比较明显的问题弊端,其一是在具体的勘察工作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对于质量意识的淡薄所产生的问题,其二是在土工试验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第1种情况主要是包括外业勘察工作方面的问题和原位测试以及原状取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第2种情况主要是包括对土体颗粒的划分等级不够明确,相关土工试验的方法和检校办法比较单一等问题。 (3)撰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煤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往往问题也很多,主要是由于在撰写过程中对包括单位书写不规范、报告偏重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对于承载能力概念的理解误差以及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等问题。还有,由于相关技术人员自身的原因对于承载能力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清楚,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煤矿岩土工程勘查问题的质保措施 1改善目前我国煤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状 为了能够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工程勘察技术应注重加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可以考虑定期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培训机构,主要以加强勘察技术人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水平,以充实我国工程勘察的队伍力量。同时,岩土工程勘察公司应该在一个更为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中发展,所以要更进一步的规范我国矿产勘察市场,清理探矿权与开采权的关系,并明确各个职权部门的权责,对于煤矿岩土工程勘察的投资力度要逐步加大,更合理有效地处理与解决勘察工作中的问题。 2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管理力度 针对我国煤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从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抓起。加大有关勘察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尤其是对国家规定的新规范、新标准以及新技术的宣传与贯彻实施和对国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促进工程勘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响应。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切实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地质状况,并按照各种规范规程的要求对各个岩土工程勘察机构进行监督审查,以遵守国家强制性条款为准则,在不扰乱勘察市场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建设单位委托的任务要求。由于勘察工作往往比较复杂,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则有可能导致现场勘察技术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提高煤矿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必须要严格控制现场技术的管理工作,要求勘察技术人员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主持煤矿项目的勘察工作,必须要编写勘察纲要和勘察报告,并定期组织参加施工验槽以及有关工程的专题集会,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勘察纲要技术要求和现场编录。现场勘察取样钻探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了煤矿工程地质分层的准确与否,原位测试、取土样的规范与否决定了岩土参数的准确与否,加强钻机的管理,应强调勘察质量与责任的挂钩联系。 3加强针对煤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监管措施 加强针对煤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监管措施主要是为了能够大力宣传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以达到各级主管监督的部门领导提高对工程项目建设之前的勘察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的目的。伴随着我国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工程勘察机构一般都实行一种“自负盈亏,从业盈利”的生存模式,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勘察任务应以一定适当的利润率予以保障,成本价格的确定应由当地工程岩土勘察协会通过邀请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专家团进行评估测定。成本价评估测定后,组织结构需要针对勘察成本单价作进一步的监管与控制,旨在限定勘察单价不得低于成本单价。 4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成品报告的审查管理力度 岩土工程勘察成品报告审查制度已在我国初具模型,它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的提高。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成品报告的审查管理,可在发现质量问题后及时上报有关管理部门予以处理与解决。 5实施有效的勘察监理制度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施有效的勘察监理制度也是勘察工作管理的一环重要内容。煤矿岩土工程勘察监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取样钻机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钻探、取样和测试工作。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到岗到位,适时编录。试验室的试验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要求标准进行相关测试工作等。 结束语 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对相应的质保措施提出了一些相关意见及建议。旨在能够明确岩土工程勘察是确保工程安全开展的前提,需加以强调和重视,以促进我国煤矿事业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付进省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控制 一、公路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投标过程不规范 有些工程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出现通过关系内部定标,或者有的是低价中标,后通过变更提高工程造价。 (二)工程立项阶段造价管理失控 工程在立项阶段缺乏科学的论证,造成一些工程投资估算不实,在资金未落实的情况下急于上项目,编制虚假的工程概预算;有些工程在投资估算中未列出动态的调整因素,由于放松了前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使得工程上马后因资金短缺,造成工程不能正常进行。 (三)勘察工作不重视 有些业主单位忽视勘察工作,只委托勘察单位进行地质初勘或根本不勘察,由于地质复杂、不确定的因素,一旦地质资料质量不高,利用不准确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出现不合理甚至浪费现象。 (四)工程肢解发包 由于市场缺乏规范的法制管理,某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肢解工程多方发包。也有某些工程是特权垄断发包,造成总承包单位无法协调安排施工进度和进行现场的统一管理,造成施工中人工、材料的浪费。工程肢解发包增加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程造价。 二、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一)立项决策阶段的控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本阶段作为决策阶段,编制准确的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合理。建设标准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规模,对工程造价影响尤为明显。如果标准定得太高,会造成资源浪费,造价上升,如果将标准定得太低,满足不了交通需求。道路等级的不同,工程造价的差别可能是成倍的。 2.路线走向方案要结合沿线敏感点作多方面比较,提高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尽量减少设计阶段对路线走向做较大的调整,从而造成造价出入较大。 3.对重大的技术措施方案要有充足的分析论证。在立交节点及桥梁结构型式的采用上尤为明显。准确的交通量分析将为立交方案形式的采用提供充分的论证,可避免设计阶段方案的修改而造成较大造价变化。 4.工程沿线自然条件(如不良地质地段等)资料收集及调查要仔细、全面。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单价浮动差别很大,在可研阶段尽量考虑充分,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避免造成设计阶段概算突破估算的被动局面。 5.征地、拆迁赔偿调查要详细全面,深度大。目前,征地拆迁赔偿问题成已为工程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合理的拆迁赔偿估算在决策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的控制 在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就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在设计阶段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合理应用。在设计前,要充分了解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了解道路建设路线的水文地质及现场情况;造价编制上,材料单价、运距调查要全面、准确。材料单价的确定直接影响工程指标的合理性。 2.抓好方案和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做到限额设计。造价工程师有优化设计方案的职责,降低投资,尤其强调限额设计,严格按下达的计划控制投资,使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审批的概算之内。 3.积极倡导、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对降低工程造价,进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4.倡导运用激励机制。由于我国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按投资额的百分计算,使得造价越高,收费也越多。这样的取费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调动设计者主动地考虑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5.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还要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充分论证,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使设计方案与投资额平衡统一。 (三)发包阶段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发包要进行招投标,通过招投标一是引进竞争机制,二是降低工程成本,三是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因为施工队伍的优劣关系到建设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的成败。通过正当的招标投标过程,使承包方的价格合理可靠,避免出现压价中标,导致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停工扯皮等现象。招标投标结束后,在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造价条款,以保证合同价格的合法性、合理性,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和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四)施工阶段的控制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做好三方的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能效控制。 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3.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并与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控制目标,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基本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也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造价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体现。 三、结束语 道路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对造价的控制应该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着手,针对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抓住问题的要点,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应措施来实现造价控制,做到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影响 摘要:本文以示例的形式探讨公路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公路;变更;造价;影响;分析 1公路工程变更的含义 2003《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工程变更是指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修改而引起的合同变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且以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工程变更令为存在的充要条件。有以下类型:(1)因设计变更或工程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2)因设计变更而使得某些工程内容被取消;(3)因设计变更或技术规范改变而导致的工程质量、性质或类型的改变;(4)因设计变更而导致的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的改变;(5)为使工程竣工而必需实施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6)因规范变更而使得工程任何部分规定的施工顺序或时间安排的改变。 从以上类型可以看出,《范本》中的变更范围很广,这些变更均涉及到设计图纸或技术规范的改变、修改或补充,只要有监理工程师的工程变更令,承包商参必须进行工程变更,而没有监理工程师的工程变更令,承包商就不能进行工程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工程变更超出上述范围时,随之也超出了监理工程师的权力范围,此时的变更应由业主和承包商平等协商,签署变更协议,之后方可由监理工程师按变更协议执行。另外,为便于合同和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性质或类型改变引起的工程变更在实践中是有限制的,即通常要求变更后所出现的新的工程类型应是原承包合中己存在的工程类型。例如,当合同中已存在桥梁工程时,将高路堤改成高架桥的工程变更才是可以考虑的,反之,这种变更是要受限制的。因为:第一,这种变更会使得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甚至会出现重大质量责任问题,当原合同中无桥梁工程项目时,意味着招标或资格预审时,并未对承包商的桥梁工程施工业绩和施工能力进行审查,承包商不一定能胜任桥梁工程的施工。第二,这种变更会引发大量施工索赔。这种变更意味着承包商要重新更换已进场的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甚至要为此添置新的施工机械设备,承包商的施工队伍调遣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会增加,索赔因而不可避免。第三,这种变更会增大工程结算和投资控制的难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量清单中不可能有相应的计价项目和计价依据,变更工程的单价被迫要重新协商,原有的招标成果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2公路工程变更的管理 变更的审查和管理是监理工程师的一种权力,但应在满足独立、公正的前提下有和行使。因此,FIDIC条款规定,当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或道德素质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或监理模式改变时,可以通过专用条款对监理工程师的上述权力进行进一步限制或通过业主的监督和审查来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在变更工程的审查过程中应遵守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原则。当上述原则在实施中存在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时,应加强变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并贯彻分级审批和互相监督的审查原则,避免滥用权力。监理工程师在变更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应贯彻合理定价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即变更工程的结算一方面要有合同依据,另一方面又要公平合理,即客观地反映施工成本以及竞争、供求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且总造价原则上应控制在概算或投资估算的范围之内。 3公路工程变更的定价方法 3.1合同中有相应计价项目时的定价方法 3.1.1该定价原则以合同单价为计价依据根据FIDIC条款第52条的规定,当合同中有相应的计价项目时,原则上应按其相应项目的合同单价作为变更工程的计价依据。此时,可将变更工程分解成若干项与合同规定相对应的计价项目,然后根据其完成的工程量及相应的单价办理变更工程的计量支付。实践中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的改变引起的工程变更以及设计变更或工程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均可按上述原则来定价。这样能保持合同履行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通过招标而产生的合同价格的作用,同时能有效地避免双方协商单价时的争议以及对合同正常履行带来的影响,只要合同单价公平合理,则这一原则也是公平合理的。但当合同单价不合理时,则按上述原则计价时可能给业主或承包商带来不利影响(单价偏高时对业主不利、单价偏低时对承包商不利)。但只要不损害公平原则或出现显失公平的现象,则上述计价原则是应坚持的。造成单价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承包商有意采用不平衡报价,现行的招标文件中工程细目的工作内容或单价构成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使得承包商无法将某些工作费用准确地进行分摊。例如,路面施工中要进行拌和场地的建设工作,当合同中对该工作的费用分摊方式有明确规定时,承包商在报价时可以明确地按规定分摊,但如果合同规定不明确,则承包商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分摊方式,他可能将其均摊到路面工程的报价中,也可能将其放入开办项目的报价中等等,由此,也会相应地产生单价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避免单价不平衡现象,在招标时,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现行招标文件的计量支付细则,对每一个工程细目的单价构成(包括计价内容和费用构成)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规定;另一方面,在评标时应对承包商的不平衡报价现象进行限制。 3.1.2当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较大或工作性质有重大改变使得继续沿用原有不合理合同单价计价会损害公平原则或出现显失公平的现象时,原有的合同单价应进行变更。FIDIC条款规定了变更合同单价的双控条件。其表述是:“合同内所含项目的费率或价格不应考虑变动,除非该项目涉及的款额超过合同价格的20%,以及在该项目下实施的实际工程量超出或少于工程量表中规定之工程量的25%以上”。但由于该条件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以及翻译的原因,因而导致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解,以及执行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做法。如规定中的“项目”一词,有的理解为被变更的项目,有的理解为变更后出现的项目。实际上这些理解均不符合FIDIC条款原文之精神,在这里,由于讨论的是合同单价,即工程细目的单价,因此,规定中的“项目”一词指的应是工程细目(Item)。即当工程变更使得工程量的变化超出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工程细目的工程量的25%以及该细目的合同金额超出合同总价的2%时,应对超出部分的工程量按新的合理单价办理结算。新的合理单价的确定原则是:原单价偏高,应相应降低,反之,应予以提高。 3.1.3单价变更方法的确定是较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例如下: 某合同中有一“挖方”工程细目,其合理的价格组成为:(1)直接成本:1.8元/m3;(2)间接成本:1.0元/m3(3)利润:0.2/m3,合价为3.0元/m3.(假定该价格为标底价)。在报价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报价:3.0元/m3以上,即报价与标底相当甚至更高;2.8元/m3,即报价中采取了让利策略,利润为0;1.8元/m3,甚至更低,即在第二种报价的基础上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法或将管理费分摊到了其它工程细目中,此时的单价为亏损价。现假定因工程变更使得挖方工程量有较大的增加,且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双控”标准。此时单价的变更方法会因以上三种不同的报价方法而不同。对于第一种报价,由于工程量的增加,承包商增大规模效益,其增加的工程量部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会降低,因此,原有合同单价应予以降低,当单价因不平衡报价而超出3.0元/m3时更应如此。对于第二种报价,尽管承包商并未承诺对变更工程继续向业主让利,但由于规模效益的增加会使得承包商获利,因此其单价可维持不变。对于第三种报价,由于其单价为亏损价,因此继续使用原单价对超出“双控”的工程量计价是不公平的,此时应对超出部分的工程量宜采用3.0元/m3或2.8元/m3的价格来计价。 3.2合同中无相应计价项目的变更工程定价 3.2.1定价原则 (1)以计日工为依据定价。这种方式仅适用于一些小型的变更工作。此时可将这些小型变更工作进行分解,分别估算出人工、材料及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由监理工程师发出指示,按计日工形式并根据工程量清单中计日工的有关单价计价。对大型变更工作而言,这种计价方式是不适用的。因为一方面他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发生的计日工数量的准确确定会有一定难度。 (2)协商确定新的单价。这是合同中无相应计价依据时的常见做法,协商确定单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合同单价为基础的单价确定法,另一种是以概预算方法为基础的单价确定方法。 3.2.2定价方法 (1)以合同单价为基础定价。例:设某合同中沥青路面原设计为厚4cm,其单价为20元/m2。现进行设计变更为厚5cm.则按上述原则可求出变更后路面的单价为:5/4×20=25(元/m2)。该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且有合同为依据。但如果原单价偏低,则得出的新单价偏低,反之,原单价偏高,则得出的新单价偏高。所以确定的单价在原单价合理的情况下才相对合理,当原单价不合理(有不平衡报价)时,该方法对增加的工程量部分的定价是不合理的。 (2)以概预算方法为基础定价。仍以上例说明之,先确定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进行资源价格的预算,之后按《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应的编制办法,确定其预算单价。该方法的优点是有法律依据,产生的价格相对合理,能真实的反映完成该变更工程的成本和利润。其缺点是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会有不同的单价,另外该方法无法反映竞争的作用以及原有招标成果的作用,特别是当承包商有不平衡报价时,该方法会加剧总造价的不合理性。例如:假定本项变更发生后沥青路面(5cm)的预算单价为30元/m2即比前述方法确定的单价(25元/m2)高出5元/m2,它表明原合同中沥青路面(4cm)的单价20/m2偏低。其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承包商的报价普遍较低(即合同总价也偏低),也有可能是承包商在该单价上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法(即合同总价不低,但单价偏低)。对于前一种情况,采用预算单价后会使投标竞争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不能发挥,使合同的结算价回复到预算价。对于后一种情况则不仅不能使投标竞争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发挥作用,反而提高了合同的结算价格,使合同的总结算价超过预算总价。 (3)定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上述方法中第一种方法适用于新增工程量的定价,而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原有合同工程作设计修改(尺寸修改)时的定价。在造价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会比上述示例要复杂得多,但不管如何复杂,价格公平是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 4结语 公路工程变更为承包商摆脱合同价偏低,扩大自身利润提供了机会,也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进行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公路工程变更是造价管理和控制中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的工程管理和造价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使公路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造价控制中特别注意:(1)工程规模扩大的变更;(2)单价偏高的工程细目其工程量可能增大的变更;(3)单价偏低(亏损价)的工程细目其工程量可能减小的变更。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工程逐渐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质量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由于公路建设的质量优劣与城市发展质量有关,所以有关部门为提高建设的质量也采取了较多措施。成本测算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投资招标时能更符合实际需求,更好的安排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内容,防止三超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对公路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测算分析有着实际的意义。文章就当下公路工程造价现状进行分析,就其中具体问题研究,得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成本测算;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中公路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公路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自身发展的质量以及招商等经济发展的潜力,所以要加强成本测算的管理,有效控制和确定公路建设的成本,能确保工程成本测算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当下的成本测算有着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使得相关内容亟待进一步完善,规划降低道路工程成本,也有利于工程建设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带来的效益较为重要且深远。 2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的现状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要求的细节以及建设的效果较高,所以注意的问题也较多。建设过程中一般是以阶段性的方式进行,所以阶段性较强,工期较紧,对质量要求颇高。公路工程影响的客观因素较多,因为实际公路施工中受到施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公路建设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具体的建设要求也进入了一个高度化的建设过程。所以,对建设过程中成本的切实控制的要求也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施工单位首先要求解决的任务。企业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发展中,也将降低工程成本测算作为最能获取利润的方式之一,有着更加重要和实际的作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市场的开发,对建设施工成本预算的质量更高,可以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成本预算要么被忽略,要么被草草了之,降低了被重视程度,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时展要求,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3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的公路施工成本测算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道路施工单位也进行了积极的成本测算改进和实践并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实际应用中的措施和技术还是无法适应现今时展的相关要求。文章经过对相关资料调查以及实际现象分析,得出公路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测算主要有以下问题: 3.1低质量管理成本 测算内容较为复杂零碎,跟建设工程的阶段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成本测算的内容要尽可能完善。但当下的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测算管理是整个工程的第一位,其他阶段的成本测算就被理所当然的忽视了,使得其他阶段的施工出现一定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成本测算时为成本控制提供一定标准和行为依据,但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并没有做到全程的动态监督,无法确保成本控制质量,所以整个成本测算的价值大大降低。 3.2控制力不足 成本在实际建设中会因为突发情况或是其他原因有一定改变,所以为了成本测算和控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应该全程动态的进行成本测算的更新和控制。但是实际建设过程中,许多前期制定的成本测算与实际不符,但也没有一定措施进行改变,造成整个成本测算结构破坏。制定成本测算时,大都是为了追求低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要求。把材料的种类和成本放在考虑因素的首位,会使得建设中的产品本身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施工中也有很多浪费资源的现象,但是监督和管理的部门并没有尽职尽责,从而导致成本预算的增加,降低企业单位的利润。 4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的建议 为了使得建设的工程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有更加积极的作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公路工程建设中有要尊重的具体原则和建议。 4.1成本测算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公路工程的成本包含内容较多,所以成本测算时要尽可能保证测算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人力资源是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在成本支出时也是重要内容,所以应该将成本测算落实到整个项目的所有员工身上,保证成本测算的最低化。让所有员工的切身利益都和工程建设质量的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员工在建设过程中不自觉的提高质量,保证质量同时,降低建设成本。 (2)动态性原则。工程施工本身就是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不同,解决方式不同成本测算自然也会受到一定改变,所以成本测算应该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工程本身的各种数据要求都是固定的,质量要求也要达到相应规定,因此成本测算只有动态化控制,才能使得整个建设工程满足实际要求。 (3)目标性原则。成本测算就是在施工中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具体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以进一步改善,所以整个工程的成本目标对成本测算的质量便有重要影响。应该先明确整个工程的目标成本,坚持目标性原则,才能保证工程在低成本高质量以及高效益的效果下完成,有利于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实现,以及工程质量的发展。 (4)节约型原则。成本测算的根本目的便是在控制质量的基础上,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节约应该是成本测算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建设过程中各种成本影响因素的节约要求。坚持节约型原则,才能保证成本测算达到该有的价值。 4.2成本测算的有力措施 成本测算应该从投标过程便开始有所规划和发展,所以在报价竞标之前就应该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和企业员工等基本情况做好成本测算工作。国家相关规定对具体要求有一定明确,所以进行计划审查和检验时,要结合国家具体的规定和标准。保证计划的合理化。施工中的人员安排要科学规范,整体任务实施时要进行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成本测算提供具体依据,工程结束过后的相关数据记录要进行结算,保证结算工作的精准化和质量化。成本测算的过程较为复杂和庞大,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和安排,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将质量与个人的能力捆绑,提高重视程度。成本的内容较多,为了实际发展可以做出改变,但是质量成本确实不能改变的重要内容,建设过程中,为了高质量材料所付出的成本应该是必须的,是不能动摇和改变的。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要保证工作沟通的通畅性,使得工作完成有一定的质量,达到完美的统一。施工中有许多成本都是因为浪费,所以具体的施工现场也要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进行工作的安排,既能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逐步壮大,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加,要求的质量也进一步上升。我国加大对建筑市场的建设投入,完善市场经济的相关体制机制,只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公路施工企业发展,不断扩大公路施工企业的规模。因为与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所以城市公路建设中的造价预算和成本预测、控制等也受到越来愈多的关注。 作者:桑润习 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全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 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这使得公路工程的造价存在一定的风险。论文阐述了公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内涵,并探讨了公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路工程;全风险;管理;控制 1引言 从造价风险控制的程序上来看,在公路工程中进行造价风险管理,首先,应对公路工程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公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目标,然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风险控制方案,从而对公路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处理[1]。从造价风险控制的方案来看,方案的选择是以控制风险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或者避免风险事件。一般来讲,公路工程的风险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前处理,一个是后处理。前处理主要是风险遏制、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后处理是风险容忍、风险应急、风险消除以及风险分担,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风险的控制。 2造价全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案设计 2.1造价全风险控制的分类划分公路工程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对于其造价全风险的划分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标准[2]。正常情况下,在识别阶段,对于风险的划分主要以对造价的影响特点为依据,而在造价风险的度量阶段,则主要是以度量特性为依据。对造价风险进行划分,其主要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方案。 2.2不同风险的控制设计根据公路工程风险理论可以知道,公路工程项目造价风不同程度的识别上。在此基础上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控制管理方案。在公路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根据具体的风险类型,造价风险主要分为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下面就围 绕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3公路工程阶段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3.1正确定位建设标准由于公路工程具有系统性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对于其造价的管理也应是系统性的[3]。这就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确定一个正确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建设标准的定位时,应考虑到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因此,这就要求应先对该公路工程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应确保其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应从整体的角度对公路工程进行定位,在此整体的框架下方可形成阶段性的定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了因为建设标准设置过高而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的可能。 3.2加强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在对公路工程进行估算、概算以及预算编制之前,应先确定编制依据具有合法性、时效性和适应性。对于工程估算,应对其相应的指标进行合理运用,并根据市场的具体行情确定相关的材料、人工等的价格,对这些价格的控制应具有动态性。在进行概算和预算的编制时,应以正确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此外,还需要应用施工企业的定额,计算出相对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价格,才能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4]。 3.3加强占地拆迁费用的控制对于公路工程占地拆迁费用的控制,首先,应根据相关部门所颁布的资料对土地的类别进行正确的划分,如有必要可以请当地的国土局进行配合,在此基础上对征地费用进行计算,从而准确地编制公路征地和用地表。此外,对于工期较紧的公路工程,应与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配合,从而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3.4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的控制,首先,应确保合适的招标方式,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的招标方式为邀请招标。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少了竞争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效率。此外,还需要对公路工程标段的数量进行合理的确定。标段不宜过小,过小不仅会影响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会对土方的调配效率造成影响。在进行招标时,业主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审核,特别是对于招投标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分和排序,要确定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单位[5]。确定完单位就要进行合同签订,这里要特别强调主要合同的规范性,并增强对合同的管理意识。 3.5加强竣工决算审查公路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竣工决算审查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应对公路工程的工程量、材料价格、相关费用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审查。其中决算的审查主要包括图纸、工程变更等是否吻合,是否出现了重复计算等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时,要看任务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要看变更的费用是否包含到合同造价中。 4公路工程传递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4.1强化设计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对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均应进行严格的逐级审批。为了有效控制工程估价和预算,在设计阶段就要重视这个方面的内容,要进行相对科学的论证,并从多个设计方案中优选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造价满足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此外,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和设计变更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从而减少由于设计变更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4.2控制工程量变更在每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完成之后,不要先急于支付工程款,要对工程量进行充分的计算,核实完毕后方可支付。要从工程变更的计价和计量两个方面进行审核。同时,对于计量结果应采取分级审批和监督的方式,从而确保审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6]。 4.3控制材料涨价风险在公路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影响总造价的主要内容是工程的施工材料,一般情况下,材料的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对于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应以材料的性价比控制为主。在对材料风险进行控制时,首先,应加强对材料的价格管理,对于材料的采购应以准确的材料价格为依据;其次,对于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材料;最后,对于材料的采购应采取招投标竞争机制。 5结语 公路工程投资金额巨大,对其各个阶段采取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公路工程风险管理上应当采取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管理,并概括出可行的风险管理实施策略措施。从工程实施效果来看,采取上述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可以对公路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处理,有效消除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作者:刘慧广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建设工程与公路工程造价的异同点 摘要: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造价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两者存在一些相同点,具有相互借鉴的价值。基于此,文章对建设工程造价与公路工程造价的异同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设工程造价;公路工程造价;异同点;施工建设;造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应运而生,而作为工程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工程造价的管理,成为建设各方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建设工程造价和公路工程造价有着很有趣的关系,谁优谁劣难以置喙,在此仅作些许探讨。 1两者相同点 1.1合同总价意义相近每一个工程项目,对于施工合同来说,均表现为完成合同工程,业主应支付的款额,这对于所有建设工程都一样。 1.2均采用清单形式下的计价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清单计价模式成为毫无争议的计价形式和手段,为方便业主投资控制以及施工管理提供媒介,更重要的是为各类不同的投标者提供一个竞争的平台。 1.3公路工程造价在限定的建设系统内可以采用建设工程造价形式对于狭义的公路工程来说,它本身就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在市政工程和土建工程的清单项目中可以找到公路工程的所有分部分项清单和措施清单项目。 1.4相关程序和计价定额基本相同按照工程建设的顺序,相关定额指标都可以分为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施工定额等,编制程序也相应地表现为:编制投资估算,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编制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进行技术设计,编制修正概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控制价,组织招投标,按照企业定额进行投标报价,施工阶段进行中期计量支付,工程完成后编制竣工结算,最后由业主组织编制竣工决算。 1.5投标报价策略和原理相似由于清单均由招标单位组织编制,在这个统一平台下,各投标单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投标方案,采取不同的投标策略,从而获得中标。而投标策略不外乎不平衡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多方案报价法、无利润报价法等。 1.6调价原则和索赔原则类似合同实施期间,发生价格波动超过特定范围后,按照合同规定的调值公式或调价范围进行调价,作为中间计量依据。而对于索赔的情况,也是出于惩罚违规者的原则,进行索赔计量:如果是承包商违约,价格上涨则按照上涨前的价格执行,价格下降则按照下降后的价格执行;如果是业主违约,价格上涨则按照上涨后的价格执行,价格下降则按照下降前的价格执行。 2两者不同点 2.1工程总造价费用组成 2.1.1公路工程造价包含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包含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 2.1.2建设工程总投资则包含建设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 2.1.3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其他内容基本相似,公路造价中还包含施工机构迁移费和供电贴费,建设工程造价中这部分费用放在建安工程费中。 2.2清单内容 2.2.1建设工程清单包含的是分部分项工程价,不包括规费和税金,而各个单位工程的总价则是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三项的和加上规费和税金。 2.2.2公路工程清单是全费用价格,每一子目均包含规费、利润和税金,项目总价则是各个章节的和,其中100章主要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和标准化建设费用以及保险费和资料费用等。类似于措施项目费,但仍不完全。 2.2.3建设工程清单包含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以及规费、税金项目清单,其中最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主要包含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以及工程量五个部分;而公路工程项目清单则主要按照定额子目划分章节,其中100章主要为非竞争项目的报价,项目编码和项目特征没有明确要求,各个清单细目按照定额和先后顺序进行划分。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划分公路工程造价中的直接费、间接费等概念在建设工程造价中不再使用,间接费则包含了规费和企业管理费。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13]44号文),建设工程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按照两种不同的方式划分,即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和按造价形成划分,费用构成要素划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按造价形成划分: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公路工程建安工程费用划分: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其他工程费包括冬雨季、夜间施工增加费临时设施费等9项费用)、间接费(包含企业管理费和规费)、利润、税金。 2.4执行定额标准和使用方法公路工程使用的施工定额,目前主要是2007年交通部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上下两册)、对应的《公路工程机械台班定额》《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其定额细目只包含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建设工程定额采用市政工程的定额或估价表,其定额子目中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 2.5公路工程的“其他工程费”与建设工程的“措施费”的差异 2.5.1公路工程的其他工程费包括冬季施工增加费、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施工标准化与安全措施费、临时设施费、施工辅助费(包括生产用具使用费、试验检测费等)、工地转移费等。这些费用与公路工程的建设特点息息相关。施工辅助费的项目在建设工程中则划分在企业管理费中。 2.5.2建设工程中的措施费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增加费、非夜间施工照明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脚手架费、模板支架费、垂直运输费、超高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降水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等。 2.5.3由于两种类型的建筑结构和范围有本质的差异,又归属不同的行业管理,各自都自成一脉,在措施费中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如安全文明施工费,建设工程要求在工程开工之初预付60%的总额费用,逾期支付时,业主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在公路工程中,安全文明施工费按照总额的一定比例报价,按照工程进度编制安全经费计划,按实施的安全费用计量,总额包干。又如施工标准化的费用,公路工程中明确驻地建设、拌和楼和工地试验室的建设规模和标准以及人员配置,也以总额包干形式在建设完成后计量大部分费用,留小部分在拆除或复垦后计量;而建设工程中该项费用基本不考虑,由承包人在公司管理费中考虑,从而也导致大部分建设工程在执行标准化驻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而另一方面,对工地试验室的要求则大都依赖业主购买的试验检测服务,施工单位执行见证取样,从而导致施工单位的自检能力不一,工艺或质量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2.6“企业管理费”的差异两者共同的费用有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费、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财务费、税金和其他。建设工程中的企业管理费还包含试验检测费、劳动保护费;公路造价的企业管理费还包括工程保修费和工程排污费,试验检测费在公路造价中包含在材料费中。 2.7“利润”的差异公路造价直接规定:利润按照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扣除规费为计算基数;建设工程造价则是按照分部分项费用、措施项目费用、其他项目费用之中已经包含了利润,计算基数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施工费以及企业管理费之和。 2.8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建设工程造价的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公式:PF=∑It[(1+f)(m+t-0.5)-1]。式中:It表示建设期中第t年的投资计划额,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即第t年的静态投资计划额;m表示建设前期年限;f表示年涨价率;∑表示建设期各年费用之和。公路造价的价差预备费计算公式:价差预备费=P[(1+i)n-1-1]。式中:P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总额(即前述“工程费用”)。此外,由于行业标准不一样,各自执行标准的力度又不一样,不同地区之间还有差异。总体来说,在建设工程具有全国的统一性,而公路工程在江苏省地区可能执行得更彻底。 3结语 总之,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总量上差异不大,只不过在各自组成和划分的方法上有了各自的分歧,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笔者的角度看,可能建设工程的造价更系统化一些,而公路造价更专业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还需要进一步尝试探索两者在同一个项目上,竣工结算和决算的差异。虽然这两者都不是监理工程师的主要任务,但随着监理业务向项目管理的方向拓展,这两者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从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同时,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以后宏观合同管理工作的方向,只有把整个项目从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全过程的费用进行记录归类使用等,才能真正实现一个项目的造价管理。 作者:周佳佳 单位:南通市交通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不足与缺陷也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侧重于工程建设前期的概预算管理,而忽视了建设中后期的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等现象仍十分普遍,严重制约了公路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因此,探索一种有效地评估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工具十分必要。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2](ProjectManagementMaturityModel,简称PM3)是用于帮助组织评估项目管理绩效和改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一种系统的全面的方法和工具。目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工程建设领域[3,4]的运用越来越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作为项目管理“子系统”的造价管理[5],近年来也有学者结合工程造价领域的知识,构建了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但其模型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上有一定的缺陷性。关于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评价运用较多的有蛛网评价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HP模型,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描述。定性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导致运用评价模型后的评价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作者通过对前人的借鉴,探究PM3的原理,并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特点,构建了业主方角度[6]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为评估和提高业主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服务,为公路建设获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一种保障。 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大体上来说,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包含范畴层面、维度层面、成熟度等级层面和内部结构层面等四个层面[7],这四个层面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的基础和核心。作者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与内涵相结合,进行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1.1范畴层面目前,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分为流程层面、项目层面和组织层面等三个层面的研究。项目管路成熟度模型最初的应用是在软件行业,基于软件行业的特点,其成熟度模型是在流程层面的范畴。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投资数额大等特点,使得公路建设项目的造价繁琐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主方必须在具体建设项目的客观实际情况上做好公路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组织对系统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将以项目层面为主、组织层面为辅来构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 1.2维度层面维度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结构特征的直观表现。维度也是一种视角,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呈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现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是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三维模型[8]的应用比较少。一、二维模型结构相对简单,大都从项目管理的综合管理来体现项目管理水平。三维模型从多维的视角来全面剖析问题,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业主的造价管理水平。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模型的三个维度如下。1)第一维度:成熟度等级。2)第二维度: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按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划分为投资阶段的造价管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3)第三维度:公路建设的类型。按照公路的建设类型,分为:一~四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由于公路建设类型的不同,造价管理的难度也不相同,所以通过不同类型公路的造价管理来综合反映业主的造价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思想;同时也从多维的视角,让业主方看清自己在具体领域的不足。由此可见,加入第三维度“公路建设的类型”更加体现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全面性、多视角和有效性的思想。 1.3成熟度等级层面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表征了一个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从不成熟逐步到成熟的一个须循渐进的过程,表征项目管理水平的“台阶”。本研究构建的成熟度模型参照传统的成熟度等级,将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混乱级、简单级、提高级、标准级、优化级。等级划分表见图1。各个成熟度等级的描述如下。1)混乱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充满随意性,个人对造价管理能否有效控制关系很大,造价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较差,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制度,缺少主动控制造价的能力。2)简单级。业主意识到造价管理的重要性,造价管理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在实际的造价管理过程中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造价管理水平较低。3)提高级。业主能够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将相关经验记录在案,以达到在下次遇见相关问题可以有效解决的目的。并且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4)标准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造价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已得到完善和落实,管理过程规范合理,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标。5)优化级。组织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来提升自己的造价管理水平,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能超出预期目标。 1.4内部结构层面PM3的内部结构层面是指涉及其各个成熟度等级所对应的具体实践内容。传统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是在某一成熟度等级内的关键实践内容全部按照要求得到有效的实施以后,才可以说组织的项目管理真正达到了该成熟度等级[9]。本研究的成熟度模型在内部结构层面上与传统的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等级采用了得分制的等级划分,结合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通过调查问卷、德尔斐法和文献资料的搜集,确定了关键域。在关键域中确定关键指标,并对关键指标进行指标释义和参考得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来确定成熟度等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见图2。 1.5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如图3所示。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的评价 目前,对项目管理的成熟度评价主要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等评估方法来评价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10]。这些评估方法共有的不足之处是,它们都为定性描述及非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易导致结果的主观性。本研究主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来化解因主观性而导致的评价结果有失科学性的问题。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而运用较为传统的加权求和法来确定最终的评价综合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加权求和不仅在准确性上与一些复杂的数学方法相当;在应用方面,加权求和法适用性、操作性比一些复杂的方法更强,因而提高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推广应用价值。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中,以公路建设5个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以关键域作为一级指标,关键域中的关键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由于在本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公路造价管理过程相同,故在表中不将各个等级公路纳入进评价指标体系中,但最终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是将不同类型公路的评价值加权求和以后得到的。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释义及评分标准见表2。2)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密切相关,为各级各个指标确定合理的权重值是计算评价指标的基础。本研究结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11]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判断矩阵及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3~5,其中,一~四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权重等于该等级公路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同时期)。3)评价综合值计算。第一步:根据指标释义与评分标准,评估二级指标的得分,加权求和后求得的一级指标的得分为。 3案例分析 河南省某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对已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进行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估,高速公路的投资额为9.3亿元,一级公路投资额为4.6亿元。根据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对二级指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表6。由表6的评估结果,并根据上文的指标权重,可得到该公司的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计算结果见表7。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权重分别为0.669和0.331,则该公司综合评价值为74.6。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公司的造价管理成熟度属于提高级,其评价结果与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侧重于项目建设前期的概预算管理,对于建设中后期的造价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4结论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侧重于前期概预算的管理而忽视中后期造价管理工作等问题,作者以成熟度等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公路的建设类型为三个维度,构建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模型客观地反映了组织的造价管理水平和在前中后期中造价管理工作的不足,解决了由于侧重前期概预算而忽视建设中后期造价管理工作导致整个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失控的问题。1)本研究建立的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减少了由于主观评价而导致评价结果有失科学性的问题。2)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的方法,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能使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更加便于推广应用。3)三维模型能够综合反映业主方的造价管理水平,为业主方评估自身的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工具。同时也为业主方提升自身造价管理水平提供了一种方法和途径。 作者:刘伟军 石志飞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分析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 1当前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问题 1.1施工前期的准备规划 由于建设市场上材料物价的不断波动,影响了工作人员对项目成本的预算,而引进高科技材料、工艺的结果就是造价的直接增加。对于建设环境了解程度低,例如工程所处的位置地段、地形地貌等各不相同,对这些信息资料了解不全面也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工程建设周期安排问题。市政公路项目的管理人员如果对项目建设的统筹安排不周,以及对相关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的预计不准,都会影响项目的安排和建设进度,进而影响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 1.2实际方案与投标报价不符 实际施工进度与投标采用施工方案不相符,有的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降低报价,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过程质量,最终与原定方案不符,在增加了工程量的同时,施工进度放慢,施工成本增加。 1.3现场施工一味追求加快进度 现场项目管理一味追求进度进展,投资者都希望项目尽快完工,越早工程竣工、将施工项目移交投入生产,资金就能够早日回收,但事实上为了提前竣工所需增加的施工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甚至超过了之后的回收成本,工程的造价控制就产生了问题。如果一味地赶工缩短工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出都会有所增加,从而加大了工程的造价。 2进一步落实好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 能够解决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这些现状问题,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管理,更好地落实市政公路工程的造价控制,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分析出了几项对策和措施加以改善。 2.1做好施工前期调查准备,从实际出发 市政公路工程实际上最大的特点还是工期短、造价低和质量佳。在市政公路工程的最初招标开始,就力求最可靠真实的施工方案,其中对于成本、进度、工期等的规划应与实际相对应。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控制工程成本是降低造价的基本内容,在实际建设中,虽然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却出现了严重超支的现象,这就需要相关的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管理等有机结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造价进行控制。在制定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时,先要对各种涉及到的客观环境因素、执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及其出现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一套切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方案及具体步骤,积极进行项目前期的实地考察、地勘资料的收集,做好工程环境信息的了解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建设周期,从工程的前期准备开始,直到竣工、移交为止的全过程,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预计范围内。 2.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认清施工质量和造价的关系 投资方、施工方均需按照项目前期的计划进行,不应为了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增加工程造价的负担。施工工期短,确实可以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建筑安装的费用,但切忌采用赶工的方法强行缩短工期。只有质量符合要求的工程才可以投入生产及竣工后的交付使用,才能够达到投资的最终效果,要想控制好工程的造价,就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确保工程质量,还要将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去,避免无谓的浪费,按照质量合格的标准投入成本,不必一味追求优良或是施工速度而消耗过大成本。 3结论 市政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的周期短、要求高、任务量大,而对其的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控制成本涉及到了管理、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无论哪一方面没有做好,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造价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平时更应该多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使造价的有效控制成为市政公路工程建设利益最大化的良好基础。 作者:曹其峰单位:江苏齐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投标阐述 一、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机械设备所需要资金 对于承包公司来说,不可能不依靠任何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公路工程,因此这一部分所需要的资金也是每个承包公司必须要考虑的一大块。如何能够招收到低廉的劳动力,如何能够保障更为低廉但是质量优异的机械设备就是各大竞争者此处竞争的主要矛盾,也是能够竞标成功的关键。 二、正确的投标定价 1、仔细核对工程量承包公司在投标之前一定要能够吃透设计稿当中有关于工程量的资料,计算清楚工程量的具体数量。任何疑问都要和业主进行商讨,最终要达成一致,否则很容易因为工程量的计算错误,而导致造价估计的失误,为承包商带来较大的损失。 2、正确的取定材料的价格承包商要认真考虑当地权威部门所的关于物价指数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之后通过专业的公式来计算出未来的材料价格,切合实际的价格预期不仅可以确保承包商的利润,更可以以较低的更为合理的价格击败其他的竞争者。 3、要学会熟练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报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的招标软件不断地涌现,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可以降低人工运算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同时学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够具备现代化办公能力的公司更能够让一些大的业者产生信赖。 三、投标的策略 1、低价中标的策略一般情况下,业主在综合考虑各个承包公司的质量保障、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承包商的实力、施工单位提供的设计稿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上,会选择最低价的投标者中标。因此作为承包商来说,在碰到业主的信誉很好,工程量很大,资金到位很好,施工环境也很好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此外,如果要开拓新领域或者新市场的时候,出于战略意义的考虑,也可以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 2、以追求最高评分作为报价的策略在一些工程的投标过程当中,业主更希望和一些综合实力更强,评分最高的承包商合作,纵然可能这个投标者所开出的定价并不是很低,但是业主觉得可以接受就会选择评分最高的那个承包商来合作,投标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制定定价来吸引业主的注意,从而赢得竞标。 3、以获得最高利润为目的的报价策略对于那些工期要求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地质、水质和气候等一系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工程项目来说,业主可能更希望挑选一个比较可靠的,有能力和影响力的投标者来完成,这样的话,承包公司就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吸引业者的注意。同时就可以提出自己更高的要求,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总结 随着公路工程的投标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公路工程投标的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定价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分析定标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业者的心理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小瑞单位:巴彦淖尔市公路局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的掌控 结合项目的区域特点,我们在路基设计中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边坡坡面防护:公路设计新理念提出之前,边坡防护主要以圬工防护为主。我们在近几年设计中坚持新设计理念,深路堑路段考虑土方平衡因素外,尽可能的采用放缓边坡,使边坡自稳,采用一般的草灌结合的植物防护形式;边坡较高冲刷较大时采用骨架+植物防护形式。植被防护在广贺高速公路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广贺高速灵峰(桂粤界)至八步段一标段设计中,路堑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灌防护,边坡稳定,坡面绿化美化了环境。 (2)鱼塘和水塘处治:鱼塘、水塘及水田路基是我国南方经常会遇到的工程问题,以往设计均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填筑。我公司在广西公路项目实例中,通过外业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鱼塘是人工开挖形成,而且形成时间不是很久。经过钻探发现淤泥层厚一般小于0.5m,设计中我们采用排水后,清除淤泥质土,项目实施后检验效果较好,节约了工程造价。 (3)结合线位要求,进行桥梁与路基形式的比选。我们在广西麦岭至贺州公路设计中,路线在松花村跨越两山嘴间凹地,沟底较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简单,设计最大填高在26m左右。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中初步考虑采用桥梁方案,随后进行了桥梁和高填路基方案比选,经过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高填路基方案不存在横向侧滑危险,而且还可以消化大里程路堑的弃方,最终采用高填路基方案,取消了270m桥梁,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投资。 桥涵设计 (1)对于大跨径的桥梁,应进行多种桥型方案比选,力求做到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如我们设计的广西桂梧高速钟山至马江段东汶1号大桥,该桥跨越一深谷,砂子河穿行谷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施工难度、经济比较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在主跨85m的刚构桥方案和40mT梁桥方案中,选择了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工程量较小的40mT梁方案,节约了投资。 (2)桥梁下部形式的选择本着安全的原则,在适当考虑降低造价、方便施工等因素下选择合理可行的形式。 (3)重视小桥涵的调查及设计 隧道设计 影响隧道工程造价的因素较多,我们仅从如下方面,分不同角度叙述设计阶段该如何降低隧道工程造: (1)隧道设计要为施工中采用新技术留有余地。 (2)隧道工程受地质条件影响非常大,在勘察阶段,要调查清隧道围岩的实际地质情况,给设计和围岩划分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勘察资料。 (3)设计中要尽量提高隧道断面利用率。 (4)同一项目上的隧道的断面尺寸应尽量统一,尽量采用标准化预制结构,减少架设的时间和材料的损耗。 (5)隧道施工方法的标准化和模式化是提高隧道修建速度和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中要为几种常用的隧道施工方法提供标准化和模式化设计。 (6)采用连拱隧道布置方式可减少占地,便于洞外接线。但同分离式隧道相比,设计与施工相对复杂,造价较高。故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分离式或小净距隧道,以减少施工难度,降低造价。 (7)隧道在沿河傍山地段,隧道应尽量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洞壁过薄、河流冲刷和不良地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应重视中短隧道和路堑方案的比选。 (8)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择洞口位置,洞门设计应安全、简洁、实用、少刷坡、不破坏洞口自然环境。 (9)隧道内机电设施应规模适中,注意安全与节能,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10)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注意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路线交叉 交叉的设置首先是满足使用功能,不一味追求多、大,造成浪费。路线平、纵面设计充分考虑交叉的选址和合理规模,严格控制交叉的数量和规模。 加强地质勘察 公路工程与其他工程建筑相比,由于其跨越不同的自然地理、地貌单元,必然涉及更多的工程地质问题。能否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并正确处理工程地质问题,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安全营运。工程地质勘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择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走廊,其对工程造价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三是对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勘察不细,认识不清造成工程造价增加。如何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从我公司的工作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人员要有认真严肃的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勘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 (3)注意勘察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4)加强勘察和设计的过程管理。 重视后续服务 后续服务工作是设计工作的延续,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勘察设计中,对于很多隐蔽性工程,如隧道、特殊路基处理、路基开挖等,地质勘探仅能代表性反映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后续服务,进行动态设计,对施工中逐步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与勘察设计中有出入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分析及时调整、优化设计,使设计与现场实际更紧密结合。 作者:陈艳单位: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的掌控解析 我国的一些公路工程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与经济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分开的,二者的工作不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这两种性质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权责不够明确。 我国的公路工程的部分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较低,与专业的技术人员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在工程设计阶段,一些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在设计上存有保守的思想,这些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公路工程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多元化,对工程造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些保守的经济意识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公路工程对设计招标考虑的不够全面。工程在招标的过程中,忽视了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只是单方面的重视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这种招标是一种一揽子工程,以致设计单位在后面的设计中缺少竞争机制,对控制造价的要求就不会很高。 我国的公路工程目前的设计取费方式不是很合理。工程总造价的高低决定着设计费的多少,但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而扩大工程规模,在利润的驱使下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公路工程勘查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1)公路工程建设分为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后期的竣工验收阶段。设计阶段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保障,也是重要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于那些小型项目来说,这些项目的方案比较明确,技术也较为简单,这时就可以采用施工图设计的方式;但对于比较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技术比较复杂,缺乏一些经验,就要采用初步设计的方式,工程项目在各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工程造价也会受到影响,就事实来说,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在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设计的图纸完成后,就代表着工程的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准备就绪,例如结构物的类型、尺寸、材料选型等,因此,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也基本确定了。所以,控制工程造价的工作重点是在设计阶段。 (2)我国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总是把施工阶段作为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的重点工作,一些施工单位只是通过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施工阶段的工程控制工作,忽视了对设计阶段的质量和造价控制,以致在设计阶段的失误,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外,一些工程设计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只讲保险,不讲优化,以致工程造价普遍较高。因此,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要加强造价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公路工程勘查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要加强对路线方案的比选,对于较大工程的方案设计要做好谨慎细致的分析工作,对于方案的选择要做到最优化,合理的运用建设标准和经济技术指标,对于建设资金的来源要明确,做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对工程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设计。 (2)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要按照公路勘测规程的明确规定,对高等级公路必须实施初测和定测两阶段的勘测,以确保勘察设计人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勘察设计,同时,勘察设计人员也要具有责任心,加强提高质量意识,做到精心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要进行多次的比较,勘察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3)勘察设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野外调查工作,对于公路沿线的砂石、周边环境情况要做好勘察工作,对于建筑材料的储藏情况和市场销售价格也要有清楚的认识,另外,工程所在地的各种外购材料的供应地点、供应渠道、供应价格等;沿线过路过桥费和运输标准等,这些都要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4)工程概预算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有所提高,编制概预算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工程项目的相关单位对于概预算人员要进行培训工作,从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 结语 我国的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特别是在工程的造价方面,工程造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造价的工作中,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工作做好做细,使得公路工程造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设计,有效的控制投资,不断提高公路质量,从而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进行造价控制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公路工程的相关部门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作者:向选德单位:贵州省铜仁公路勘察设计院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创新 内容摘要:国企业要跨出国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因此要求我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以推动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今后进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 中国加入WTO以后,公路工程建筑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中国要开放市场,让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跨出国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国际国内市场的的竞争将空前激烈。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但就目前该行业竞争力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入世后竞争的要求,很多环节与世贸组织的规定相去甚远,因此要求我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以推动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今后进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阶段。 一、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协调配合乏力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公路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委,交通部门、建设开发公司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的联系和协调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间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 2.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诗人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其一,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公路工程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公路建设市场最重要要素——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其二,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阻碍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3.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薄弱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再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住往从主观意志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于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涉及到项目变更、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直接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 二、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1.改革造价管理体制,理顺各方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实行分阶段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管理,因此必须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责,以保证各阶段造价管理的连续性。建立各相关部门必要的、定期的相互协调联系制度,确保标准和指标前后左右的相互衔接,管理制度相互配套,避免工程建设投资“三超”现象,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加入WTO后,要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要在近几年内逐步完成过渡,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特别是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既要转变职能,同时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各负其责,层层过关,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按规则操作,顺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平稳接轨。 2.转变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应根据现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从计划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即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以市场为取向,也就是为了最终要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反对定额中量的消耗标准部分,而是反对将“价”与“量”一起捆绑在定额之中,形成定额单价。为此,政府相关造价部门要把越位的权利还给市场,还给企业,真正转变职能,把定额中量与价分离,使消耗量成为国家标;隹,使价格成为市场信息,对定额要实行管“量”不管“价”的原则,对于消耗量,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认真制订统计样本,认真取样,认真编制,使定额消耗标准真正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真正反映我国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新晨 所谓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即全国制订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且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之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投标单位(承包商)根据自己企业的实力和竞争策略,自主报价,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的定价主体,业主则择优定标,通过工程合同使报价法定化。倘若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或工程量发生变化时据实索赔。这种计价模式就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在国内借鉴执行的日寸候,要使之与我国工程造价界现状相结合,建立并推行既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计价模式,从而逐步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目标。 3.强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狠抓设计、招标及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落实分析研究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问题时,必须把它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建立起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思路和体系,从而使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首先要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理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衔接。运行顺畅;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估算论文 摘要:为提升公路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法对公路工程造价进行估算。结合工程案例,详细探讨了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公路工程造价估算结果的平均误差,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工程造价计算精度,获得合理的造价。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估算;模糊 神经网络对于公路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工程估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分析工程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公路工程项目标底编制的主要控制标准,因此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是各建设单位研究的重点内容,其对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1公路工程造价估算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造价管理是主要内容,此项工作直接影响着建设企业的效益与工程的质量,历来都是管理的核心部分。工程造价估算是项目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基础。造价估算能够为项目施工方提供成本控制方案编制的依据。在设计招标前,明确工程预计造价,能够避免招标环节恶意行为的发生。 2模糊神经网络应用流程优势 2.1模糊神经网络应用流程。近年来,公路工程造价估算工作中,多采取模糊神经网络来进行估算。公路工程造价估算,多是通过输入公路工程相关要求与特点,最后输出估算结果,这与模糊神经网络应用原理极为相似,其具体流程如下。(1)构建信息库基于已有工程信息,包括工程特征因素与工程造价等材料,构建造价信息库。(2)取值结合公路工程施工要求,明确各类特征因素,包括评价指标,确定数据取值。(3)选取输入与输出向量基于模糊神经思想法,在造价信息库内,至少选择3个已完成施工的项目,作为基础数据,以供神经网络学习与训练。输入向量选择为各类特征因素值,输出向量为造价估算值。(4)迭达运算基于系统内的造价数据来编制算法程序,以供神经网络学习,设计学习率,通过多次迭达运算,保障造价估算的准确性。2.2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采取模糊神经网络法,具有以下优点。(1)造价模型化利用模糊数学,可以高效处理模糊信息。采取对比已建设和新建的公路工程,进行定量化描述,使得相关问题可以模型化。(2)结果更为科学开展公路工程造价估算,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分析,能够减少人为计算的误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较高。(3)适应性强公路工程造价具有动态变化特性,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地适应此特性。此估算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依靠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运算精度较高。 3模糊神经网络在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应用 模糊神经网络估算方法较多,文中选择BP神经网络法,是基于仿人脑的神经系统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系统[1]。现对其在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应用,做以下的分析。3.1公路工程样本描述与定量。公路工程构件主要包括底层、基层、面层等,工程造价是由各构件类型与价格等因素决定,实物工程量取决于工程结构设计参数。已建工程造价变动,主要是受到构件因素的影响,被称作是工程特征。基于工程特性,将公路工程划分为不同类别,若按照路面形式划分,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等,为特征类目。对于工程定量化,是按照特征类目,依据定额水平与工程特征,填入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能够看出,每个公路工程模式均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定量化描述,一个特征可以由多个类目组成,按照比例来计算量化结果。3.2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在BP神经网络中,需要将信息传递到网络隐节点上,使用S型激活函数,把信息传出,接着发挥激活函数的作用,成功输出结果。在网络隐节点以及输出节点位置处,选择S型激活函数,即f(x)=11+ex,若此结果未能按照正常程序开展,此时要转变成反向传播。假设存在N个样本,定义描述为(Xk,yk)(k=1,2,⋯,N),其中某个输入值为Xk,对应的神经网络输出值是yk,而隐层节点I的输出值是Oj[2]。3.3工程造价估算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公路工程造价快速估算模型。针对以往工程案例,开展估算研究,将工程特征定量化数值,设为Xij(i=1,2,3,⋯,n;j=1,2,3,⋯,n),将相应的工程造价定额预算相关资料,设为yis(i=1,2,3,⋯,n;s=1,2,3...n),不考虑市场价格调整。明确BP神经网络结构系统参数,包括输入层节点数m、输出层节点数n、隐层节点数L。以Xij为输入,以yis为输出,开始神经网络训练,获得新建工程的造价估算神经网络,反向估算新建工程造价[3]。3.4计算实例。以某省道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工程为例,其中一级公路使用的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记为T19;二级公路使用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记为T20,检验18个样本工程造价数据,基于检验结果能够了解,T19造价指数是0.98,T20造价指数为0.96,获得预算资料如下:T19路面类型是半柔性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层材料为石灰土;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5cm;基层厚度为14cm;底层厚度为10cm;T20路面类型是刚性路面;基层为工业废渣稳定土;底层材料为石灰土;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2cm;基层厚度为16cm;底层厚度为12cm。将获得的预算材料和表1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明确T19工程特征定量化描述是T19=(3,1,2,2,2,6,2.5),T20工程特征定量化描述是T20=(5,4,7,3,4,3,4.1),将T19与T20,输入到经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中,获得的结果为T19=(0.4029,0.4056,0.5005,0.4365),T20=(0.6277,0.6156,0.4290,0.5661),经过反算,获得工程造价资料预测值,其中V19=(481.74,16.44,0.0046,145.85),V20=(1185.82,37.16,0.0033,247.07),预测的相对误差O19=(1.61%,4.65%,4.15%,1.40%),O20=(3.76%,3.67%,5.70%,1.84%),由此能够看出,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的工程造价估算精度较高[4]。 4结语 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理论,借助类似工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采用BP神经网络法进行公路工程造价估算,能够快速获得估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 作者:钱强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作出概述,提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重点对加强造价管理的理念、认真编制招标文件与工程量清单、做好套期保值的工作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有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展开,才能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施工材料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价值规律的概念将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影响价值规律的因素与类别较多,例如产品综合成本提升、价值升级、使用者与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等,均会导致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而对于公路工程而言,市场价格波动将会给工程造价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抵御这些负面影响已刻不容缓。 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即是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控制措施,对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而言就是在工程建设的每一阶段采取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以及与实际相符合的计价过程,以对整个工程投资额进行合理的估算,做好工程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管理。其次为实现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使公路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得到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使公路工程的实际造价控制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同时在这个范围内,公路工程施工中所需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财力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且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相关施工单位的经营效果。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2.1施工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公路工程来说,其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繁多,其中,工程施工材料的品质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品质与功能,因此施工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也会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品质、成本和交付期。简单来说,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下降与工程造价存在反比例关系,但纵观市场,施工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下调的几率微乎其微,而这种价格上涨,就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预算的不确定性。其次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材料投资在工程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底也是过半的投资占有率,因此施工材料价格的提高会引发工程造价的提高。2.2管理过程覆盖不完全。分析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对于许多施工单位而言,一般都是为了办理工程的结算价,且只重视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工程进行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同时从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最关键的就是工程实施前进行的施工方案决策阶段和工程的设计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施工单位认识上的偏差,在工程项目前期的工程施工方案,以及工程设计方案制定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覆盖不完全,由此也就没有较好的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2.3结算阶段控制不力。在公路工程结算审核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若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对施工现场情况不能全面了解,特别是工期较长、变更较多、现场情况复杂的分项工程,容易对工程量进行重复计算或者多算。比如在城区道路改造时,会因为政策原因及现场实际情况而忽略没有施工的路段,加之部分审核人员疏于核对图纸和工地现场,因此未扣除这部分工程,导致工程成本上涨。其次由于对合同、图纸、定额的理解不够,会出现定额套错、系数换错、费用取错的情况,同时因结算审核属于事后的造价管理,审核人员对现场的隐蔽工程无法全面了解,因此只能将施工方提供的资料作为依据,而这就会造成对这部分工程内容疏于核实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2.4与市场脱节。当前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造价编制,主要依据交通与运输部制定的统一定额,而即使在造价编制时对各地区的费率差异进行考虑,但对于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还是不能进行有效的反应,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竞争水平的加剧,使得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承包时压低了工程报价,因此对于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并不科学,并且这样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相关资源产生的真实社会效益得到体现。2.5承包商的运营风险增大。按照常规来讲,工程造价在固定的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中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因此一旦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施工机械价格的增幅问题,施工企业(承包商)会不可避免的因补贴预算之外的费用而不断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同时从这个层面讲,施工机械的价格增长波动幅度越大,承包商的运营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其次施工企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通过银行贷款,拖欠工人工资,甚至不惜降低施工质量水平来抵御价格涨幅带来的风险,而这样就会增加施工成本。 3提高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策略 3.1建立健全施工材料价格控制体系。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材料投资在整体工程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底也是过半的投资占有率,并且在材料投资中,对主要和次要材料的投资比例大概为7∶3,因此相关人员在采购时,需根据不同的比例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常用采购方式有投标、比价选择供应商、厂家定制及业主自购,其中,投标采购的方式更公正公开,并且施工材料的品质和规格更能得到保障。其次由于制度本身就会约束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高效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存储,并会分析其波动范围的大小,因此在施工材料的价格管理制度中,需定岗定位、专人负责,以让施工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材料的价格波动,并通过综合考察和把握市场信息作出合理的预判,以为企业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企业也可通过网络了解产品价格信息,为建立企业自身价格控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3.2加强造价管理的理念。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在公路工程中实施造价管理,是为了将市场中的压价让利因素进行消化,管理生产和建设过程的消耗量和成本。因此在与公路工程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造价管理理念的宣传工作时,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做好相关单位和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协调,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在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中,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将人的作用发挥出来,让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人才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几率,促进相关工作的进行。3.3认真编制招标文件与工程量清单。首先应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合理的公路工程施工周期,避免由于工程延期导致的索赔发生,同时在工程招标阶段,最好采用施工图进行项目招标,以降低工程造价带来的风险,特别是路基路面、机电、桥隧等工程,需在专项评审后才能发售招标文件,以杜绝招标之后再完善设计,出现费用增加的现象。其次还需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以及标价进行复核,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并要在保持与范本统一的前提下,计量规则表述清楚准确,且在清点工程量时,应严格按照计量规则计算,避免因清单工程量提取不准确,而导致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同时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前,应对施工单位投标细目单价进行认真分析,对不平衡报价细目单价进行修正。另外在公路工程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施工图进行现场复核,对设计图纸进行差、错、漏修正,并建立工程量台账,修正工程量清单,以确保修正后的工程量清单与现场施工出入较小,从而有效管理工程造价。3.4做好套期保值的工作。套期保值指的是企业在期货和现代两个市场于同一时刻,进行一笔反向且数量均等的交易时,能够利用价格的波动来规避相关风险。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这是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这种保守的交易方式可更好的规避和降低风险,若套期保值的工作到位,期货市场就能为企业将风险转移和分散掉,并且价格波动导致的工程造价上升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4结语 公路工程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造价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和缩短交付期,同时其要求承包商需在国家相关规定的约束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研究与制定出科学的措施,以抵御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保证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展开。 作者:蔡雪娜 单位:保定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而公路工程设计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工程投入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大对公路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关系研究对于公路工程的运行成本的节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公路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所存在的问题及工程造价较高的相关原因,并介绍了如何解决公路工程造价较高的相关措施,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探讨设置合理的造价目标,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今后的公路工程造价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路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应用研究;重要性;应用分析 1、公路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问题及原因 1.1、公路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较高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公路工程设计尤为重视,而其中最为关注的便是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问题,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包括很多的步骤和环节,首先应该将勘测工程所要实施的路段的地质,然后将公路的施工图编制出来,然后就是最核心的一步,就是公路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核算最后到决算,都需要一个非常持续的过程,其中我们要遵循“合理确定、有效控制”的原则,在各个环节都做到井然有序。在公路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的预算、核算及工程造价决算,而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公路工程造价都相对较高,甚至有时公路工程造价会出现造价不合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公路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规范。1.2、公路工程设计造价较高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较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以下是对这两方面的具体阐述。 (一)客观原因主要有:1、一般公路都会在一些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建设,但如果出现山岭和山丘,地形比较复杂,就会加大公路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费用。2、公路有好多都建设在煤炭采空区,需要填埋大量的采空区,因此将会加大公路工程建设的建设费用。3、在后期公路的建设中,有些道路是需要相互交错建设的,其中有些是立交和跨线桥,一旦数量不断地增加,便会增加公路工程的建设成本。4、在公路建设中,无法避免地要占据很多的土地,其中很多是很多农民的耕地,如果占据大量耕地,就会花费大量的征地费用。5、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缺乏,且建设材料的价格较高,增加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成本。 (二)主观原因主要有:1、一些施工人员在公路建设施工前没有进行足够仔细地勘测,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造成勘测不足,前期数据掌握不足,且后期问题较多,并不断反复地变更,加大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费用和人员花销。2、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考虑不周而出现不断地变更和修改,加大工程施工量,可能超出了工程预算,增加施工人员的施工量。3、在工程招标或招标文件没有明确作出规范和要求,且工程量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合同条款不规范或不严密,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上出现较大的漏洞,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造价成本无法估算。4、最核心的主观原因就是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并且对工程造价没有根据地预算,这是造成工程造价较高的主要原因。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造成公路工程造价较高的原因,但其中客观原因大多是由于自然条件所造成的,在事实上基本是无法避免的,也并不是人为可以轻易改变的,而主观原因是通过人为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人为采取有效措施所可以减少或克服的。在公路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时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对整个公路工程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节省公路工程费用开支和工程造价,就必须要加大对公路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力度。 2、解决公路工程造价较高的相关措施 (一)应该对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控制 由于公路工程造价对整个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对工程项目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并采用最合理的方案,进行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降低公路工程造价。我们一般在工程设计上采用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案,将经济实用原则应用于项目建设中来。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要认真学习工程实施报告,了解公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要对工程设计流程和建设规模要熟练掌握,不仅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要领有所了解,还应该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挖掘,要制定出多套可行性方案,从中挑选出适合工程施工的项目方案,从而进行项目优化,完善项目工程设计。对于设计方面,我们应该实行限额设计,所谓的限额设计就是依照已经审核通过的投资预算和设计任务书控制的初步设计,在保证总投资额不改变的情况下,要依照审批的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部门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要求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来控制设计比例,严格控制施工图案和不合理的技术设计。同时还要求运用价值工程来优化设计方案,这就是我们技术部门采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分析设计图案包括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方案评价、综合研究,从而是运营成本达到最低,实现设计方案最大功能的发挥,提高设计方案的利用价值。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要推广应用标准设计,推广应用标准设计,可以极大的降低造价成本,极大地缩短设计和运营周期。施工过程是控制工程造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整个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对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实施项目,加强对项目的制定、修改、审核直到最后的审核通过,要将项目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对那些故意拖延工程项目时间的施工人员要加大其惩处力度,因为施工时间越长,工程项目耗费的资金会越多,这从而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造价,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施工工期。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施工项目工程质量的把控,要加强对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现场实施责任分配制,将具有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实处。 (二)处理好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处理好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是很关键的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确保工程造价趋于合理,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工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着工程的实施与落实。技术设计与造价相结合就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工程项目方案,选择最佳优化方案,将合理的造价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来继续降低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 3、结束语 公路工程造价是公路工程设计中一项复杂而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搞好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降低公路工程造价。 作者:王乔宇 单位:四川省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公路工程造价是施工公路工程项目从开始到施工建设完成交付使用所花费的全部资金,在施工建设时,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工程施工质量也和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整个阶段,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做好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管理,对于提升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应用效果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交通道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公路工程项目在整个投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工程造价和造价编制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及时地完成公路项目施工建设,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需要严格做好公路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编制管理。 1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 工程造价指数编制划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数编制和控制更加合理有效。第一,前期决策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估算管理,对工程量需要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这个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预备费用主要是在9.0%和11.0%,之后需要概算,对设计勘查后进行初步的一个设计估算,比估算要求相对较高,预备费用在5.0%,同时要求估算和概算的费用偏差不超过10.0%。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实施预算,这是整个前期决策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属于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工程量计算精准,预备费用为3.0%,不能够超过概算总额。在工程造价编制时,预备费用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前期阶段工程造价预备费用最高,伴随着工程量计算精度的提升,预备费用会慢慢下降,在前期决策阶段一定要控制好工程造价,一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后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失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非常关键。第二,可行性研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开始阶段,制定一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程项目相关内容及其指标进行核实,之后根据公路建设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和要求进行详细的编制处理,投资估算编制也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在这个阶段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对公路建设阶段涉及到的资金、水电供应、料场供应、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内容加以了解和确认,熟悉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实地考察,科学确定设计方案,使得投资估算数据更加准确、合理。保证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准确、科学,才能够准确地估算出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有效降低误差,使得其精确度的误差控制在20.0%内,这是一个初步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之后需要对该阶段的估算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控制,详细地完成估算工作,使得最后结算的投资估算通过审核批准,误差控制在10.0%以内。第三,工程量编制。在公路工程投资建设时,很多工程会对加宽桥梁面积疏忽,这就容易造成桥梁投资缺乏,而设计图纸是编制工程量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设计图纸中采用的图形、表格等是用于准确反映工程规模、尺寸、数量大小等,因此要想保证工程量编制的准确性,必须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和校验,对其重要部位以及工程量较大的施工阶段一定要加强审核管理。在工程量编制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工程量变化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投资建设以及工程造价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造价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校验。 2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 在工程造价指数编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编制方法,对其相关的各项指数指标大小进行严格控制,使得其维持在标准指数范围内,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施工建设。第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该指数在编制时,主要是为了确定在一定时期内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加以确定指标大小。第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该指标指数大小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公式是除以。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后,计算公式为除以。在具体指标大小计算过程中,质量指标指数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上,但是数量指标指数的计算方式是将指标固定在基期上完成计算过程。第三,平均指数。这种指数在计算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编制方式:一种是加权平均指数;还有一种是加权调和平均指数。通常为了有效提升平均指数计算的准确性,选择采用第一种计算方式来完成计算过程。 3公路工程造价指数应用 第一,通过指数大小来分析涨价原因,实现造价管理控制。公路工程造价指数是利用相关指数加权平均所得,因此对相关指数的变化加以分析,对指数变化带来的影响加以确定,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第二,利用工程造价指数大致估算工程造价变化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当工程造价指数超过100.00%时,表示报告期建筑安装产值相比于基期来说存在虚假增长情况,当工程造价指数低于100.00%时,表示报告期建筑安装产值相比于基期来说存在虚假减少情况。总之通过工程造价指数变化情况可以对这些虚假的增加或者减少情况加以有效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准确估算出公路建筑市场、宏观经济的形势,从而保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整个投资建设过程。第三,工程造价指数可以保证对工程造价过程实现动态管理。在公路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非常大,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紧紧依靠之前的定额编制概算、预算、投标报价等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相关性,因此要想确保所提供的造价信息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更加稳定,需要根据上述体系编制详细的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管理系统,实现对传统定额管理的补充,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调控和管理,保证工程造价水平和实际造价水平更加相符,从而减少了工程造价阶段容易出现的业主、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实现了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使得工程造价指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第四,公路工程造价指数为项目决策、资产评估提供了保证。工程造价指数基期价格在较长时间内可以保持稳定不变,而价格指数可以有效地反映工程造价变化情况,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建设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以及工程项目价值具有可比性,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保证。 4结语 公路工程造价指数可以更加简单、明确、有效地反映整个公路工程造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和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证公路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的重要信息条件,通过加强对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的科学编制和管理控制,有效提升了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保证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高效投资建设。 作者:欧阳田英 单位:西藏自治区交通建设项目技术评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