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控制论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但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营造出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常见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主要探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度的原因 1.1施工图纸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单位的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进行,施工方不能擅自改动。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导致施工图纸不能适用,比如在竖向设计中,设计高程往往与现状高程差距过大,会产生巨大的土方工程量,使工程成本增加,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此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及时跟进,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只有设计方和施工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才能保证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的实现。而一旦施工与设计方就图纸内容出现分岐,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施工计划的临时改变,双方必须就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做相应的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图纸出现变动,一些原有的工程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些已经开始的工程就要面临重建的命运,工程的拆除、清理、再建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施工进度不得不相应顺延。 1.2多个工程同时施工,整体工作受到制约 一个完整的园林工程总是由园路硬化、景观绿化、给水排水、土方工程、亮化工程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共同构成的,因为这些工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的作业避免不了有交叉的部分,比如硬化和给水工程,会出现施工场地交叉的现象,如果没有有效地调节与控制,就会出现施工错乱的现象,不利于实现工程工期,而且有可能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施工之前在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是很有必要的,分析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合理地安排施工场地以及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进场,尽量不浪费时间和空间,从而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 1.3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 由于园林工程一般都是在户外完成的,因此,园林绿化工程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北方地区栽植季节非常短暂,为了提高绿化苗木成活率,在制定施工计划时,要充分地把气候因素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施工进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施工现场未完成拆迁场地不具备,苗木的选购和运输出现延误、施工单位经验不足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等。因此,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有必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应的气候、地质、水文资料,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分析论证。 2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 现阶段的园林工程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工程,需要各参建单位的积极配合。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的按时完成,首先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认真审图,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制定详尽的进度计划并进行充分论证,在与发包方签订合同时明确进度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方违约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和解决办法;其次施工方应该建立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的协调沟通,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保证进度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最后,还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核检查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动态的监测工程进度实施情况,及时发现不利于实现进度目标的情况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进行分析总结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通过考核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方面,落实奖惩制度。 3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园林工程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园林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项园林工程的成败,也是检测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的最好标尺。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团队、气候、施工条件、设备、材料等。但总的来说,对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还是施工团队和施工材料。一支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施工团队是实现园林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相反一支施工经验欠缺,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团队也是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另外,由于园林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多样性,所需的材料也种类繁多,比如硬化工程需要砂、石、水泥、混凝土、石材,给排水工程需要各种管件、管材,亮化工程需要各种电缆、电器设备,绿化工程需要各种苗木等等。如果施工单位出于自身收益的考虑而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为了降低成本,不顾工程质量,选用不合格的材料产品,也是导致园林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的重要原因。 4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4.1加强施工团队建设和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绿化所用苗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与其他工程所用的砂石、钢材、混凝土等材料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一支优秀的园林绿化施工团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和苗木栽植经验,熟悉本地区乡土树种的生长习性,了解本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条件。因此在组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团队时,应尽量选择拥有本地区园林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组建,并结合本工程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建立和落实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奖优罚劣,最终使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4.2加强园林工程材料进场管理 园林工程一般由给水、硬化、绿化、景观、亮化、建筑小品等工程组成,需要大量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为保障材料的质量,一方面在选用材料的时候要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全程控制材料的预定、采购、查收等重要环节,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工程的现象;特别是绿化用苗木,必须派专业人员到苗源地进行勘察,全程监控,完善检验检疫程序,杜绝一些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现场。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材料的保护工作,有些成品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并不立刻使用,就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浪费现象。 4.3加强苗木后期养护管理 苗木栽植后的养护管理也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苗木成活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养护管理,例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等,加强绿化苗木的后期养护管理,可以很直观地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观感质量,巩固绿化成果,进一步实现景观效果。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护方案,保证资金、人员、物资的长期投入,是做好苗木后期养护管理的前提保障,也是更好实现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5结束语 精品园林绿化工程,只有通过优秀设计方案,精湛的施工工艺、精细的养护管理来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都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了解和掌握工程原理,又要具备灵活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进度目标的同时,打造一个精品园林绿化工程。 作者:金磊 单位:包头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进度控制论文:进度控制交通工程论文 一、质量控制 1对原材料的控制 整个建筑所需的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实质上关乎到工程的后期施工中质量的保证问题,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进行质量把控的时候对于检测出的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和设计要求的材料,不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参考数值方面,都不能运输到施工现场中。我们知道材料的质量的好坏对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整体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方说防护栏或者标志牌等出现质量问题,在进场进行构件的时候就很难把握,但是对于在安装过程中这种质量问题的出现还是比较容易及时处理的。有些材料存在细节上问题,在检查的时候也不容易及时被发现,通常在运进现场之后,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将问题发现。所以说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监控是十分重要和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避免出现经常材料有些鱼目混珠,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就要专门到合作工程进行实际考察,核实相关设备和所需材料的详细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看到底符不符合施工中和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然后在进行运输的时候也要定期检查,避免制造商投机取巧。等到所有材料进场之后,技术人员任然要按照标准要求对材料再进行检查核实,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立即要供应商更换材料或者赔偿等。 2对施工流程的控制 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除了把好材料进场关,同时也需要对施工的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波形粱钢护栏施工工序为:放样-打桩-护栏安装-护栏线形调整。隔离栅及防抛网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挖坑-浇基础、立柱安装-挂网。标志的施工工序为:基础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混凝上浇筑-标志立柱安装-标志板安装。 3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和依据,而在施工项目的管理层中,项目的总工程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执行施工工程质量的总体方针和政策,以及工程质量检验的标准,由工程师和实验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二、进度控制 1在施工之前进行必要的考察工作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工期对施工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并且对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工。 2有效的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要本着对业主负责的态度,认真督促施工单位按制定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制定年进度计划,按时向建设单位上报月进度计划、季进度计划、月形象进度和季形象进度。发现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要及时准确地向业主单位报告,以解决实际困难。 3建设单位主要通过合同措施来实现 对进度的控制。一是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工期,要求务必在规定期限内完工,对于工程延期的给予经济处罚;二是工程款支付与进度挂钩,根据工程量和形象进度拨付工程款;三是设立奖惩机制,激发施工单位的积极性,有效地加快工程进度。 4交通工程与其它工程相比 具有线长面广、分部分项工程繁多、气候影响大、制约客观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搞好征地拆迁和协调工作,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这是进度控制的前提。 5工程款的到位情况是影响进度控制的又一重要因素 大多数工程资金的落实都比较困难,这将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的积极性,以至于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作为业主单位,必须设法落实好资金。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讲述之后,我们知道要提高工程在建设中的质量,按照这三个原则严格做好每一步的把控环节,不仅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资和对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方面,毕竟交通业的发展同样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生和整个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对于如何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把控,我们在上文中也适当地有些相应方法和手段,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积极扩展高科技在技术当中所占的比例成分,同时培养专门的技术操作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的交通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督管理体系,在整体上做到资源的优化和结构的改进。企业的自我监督很重要,但同时政府也应做到在行政和法律方面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交通业的全面发展。 进度控制论文:进度控制工程监理论文 一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很多方面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其中工程的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熟悉技术指标 监理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不仅要懂得工程的规划建设以及施工过程的一些细节,而且要对工程的技术指标了然于胸,监理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研究,明白设计的意图,对各种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深入探讨,然后据此制定监理实施细则,以便在监理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进行施工指导。 2加强管理在项目的具体实施 监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监理部首先要明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度,然后再明确各现场监理的职责,都要向总监理工程师负责,这样才能形成层级管理。便于监理的全面掌控。在现场施工监理时,要实行“三检制”,现场监理要做好“三检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工序“三检”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理不签字验收,不允许进行下一工序。对于操作不规范的施工行为,现场监理要进行及时纠正,发出警告,责令其整改,严控施工质量关。 3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人饮工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大工程,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健康息息相关,工程的材料必须按照设计的标准不折不扣地进行管理控制。监理人员要对进场的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查,如有不符,立即责令其进行整改,直到达到合同中的设计要求标准为止。特别是对于工程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检验,达不到标准的材料,杜绝进入施工场地,进场的材料如有不符标准的,应立即清出现场,确保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的检测 现场监理人员要勤于现场检测,不断对现场进行巡视,适当进行旁站,关注施工的每个细节,根据经验结合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判断,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错误及违规行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在监理过程中,监理部门要协同设计、质监、建设、施工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密切进行现场巡回检查,彻底清除工程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 二工程进度控制工程的规划 施工都有一定的工期,工期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多方因素综合而定的,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工期的提前或延后,如果为赶工期而不按规划的步骤进行,提前完工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延后工期则会增加建设单位的施工成本。如不能如期完成,对工程质量和建筑各方都是不利的,所以监理部门对于工程进度控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1开工前要认真审查 在工程开工前,监理部门要对施工单位的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方案进行详细审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确定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然后在开工后,要严格按照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但也要避免为了赶进度而粗糙施工的行为,要严控细节,保质保量,监理部门要对施工计划进行控制,保证施工能按部就班的如期完成。 2施工中的进度控制 在施工阶段,监理部门要同设计、建筑方、技术人员、施工方等部门共同研究,协同合作,在现场通力解决发现的设计、施工及一些技术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加快施工进度,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监理部门要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工程的进度及实际情况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控,在现场进行跟踪,避免施工方的单方汇报。要对工程施工的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数据结合实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施工中的进度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结语 人饮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工程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对于监理工作来讲难度不小,在监理工作的内容中,除了重点进行质量控制外,还有投资、安全、信息、合同、组织等多方面的监控和管理,另外一些施工过程中的档案、记录等都需要进行管控。如何做好监理工作,确保工程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是每个水利工程监理工作者都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黄宏志单位:新疆志翔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项目计划进度控制 随着项目管理的推行和施工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不适应市场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不畅的管理机制所涉及的各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使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建立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离、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运作的施工管理体制,充分运用项目资源,实施进度资源有机、紧密结合的计划进度控制,是达到项目目标的关键。 一、实施进度资源的综合控制,实现项目为利润源头,是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的需要项目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在严肃科学的计划控制与合理有效的资源投入下,通过各项施工管理的有机、综合的适时过程控制才能达到。 在项目实施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四大控制过程中,就成本角度来讲,做为成本中心的各项目部,以实施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为基础,才有可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源头,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继续发展。 项目发生的总成本过程,主要集中于组织、管理正式工程的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达到业主认可的各阶段进度目标,并取得过程业务收入以弥补过程投入,最终实现总工期目标和总项目收益值。施工进度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各类人、财、物等资源围绕进度计划实施同步投入、配合与支持,并在综合控制下实现的。 由此,计划系统应进一步予以充实、完善和提高,尤其是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更需加强,以适应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要求,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手段同其它资源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综合控制的最佳效果。与企业外部开拓市场紧密结合,更多地承揽施工任务、更好地干好现有工程。在面对有限的建筑市场和众多的竞争对手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唯有各项工作在组织得当、协作配合、科学有序、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才能信息灵敏、决策正确、执行得力、不误战机,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占尽先机而有所发展。 二、全局性的项目总体计划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讲,要有一个全盘总体控制计划,以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 要达到项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效益目标及其综合体现出的企业信誉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管理上需要确定一条从准备谋划、执行反馈、调整修改、再执行及执行结果评价的主线,一切工作应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基本建设程序表明了一个工程项目产生、演变、发展、形成的规律过程,在施工阶段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施工阶段之前各阶段所产生的工作成果,以及明确的最终交工时间要求,是项目施工总体计划、资源安排的基础。 在合同工期的目标下,编制合理的总体计划,以安排各阶段、各专业主要工作,进行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并指导进一步的进度计划细化工作和各类详细资源安排的初步确定提供依据,形成各时间层、各专业层次、各组织层次的进度计划体系,是计划资源总体控制期望目标实现的关键。 项目部直接管理下的具体工程项目,计管理是贯穿项目施工始终的各阶段、各层次、各业务职能管理的第一步和首要的工作。一切工作由计划开始,一切工作按既定目标印计划步骤展开,有条不紊、适时调整,才会避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大起大落、非均衡性施工,从而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实现最佳产出。 三、充分运用计划管理手段达到控制目标,就必须将各类资源有机地融入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是编制者依据基建程序中施工阶段之前的各阶段工作成果,考虑工程、工艺特点和施工特点,以合同工期为工期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的总进度目标和效益目标,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的,包括各资源投入量平衡计划在内的一整套计划组合,并由项目管理的决策层批准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就单独施工进度计划来讲,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项目千头万绪业务管理计划工作的龙头,是财务资金计划、劳动力组织安排计划、机具调遣计划、技术准备及现场组织等各专业计划的主线。这些资源计划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而又相对独立执行各自的职能计划管理。从工程最初,施工进度就与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类资源的投入,也要道施工进度进行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等进度管理,并以计划的形式与施工进度计划配合,支持和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 四、具体计划管理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地,主要是定量地进行单页和综合分析,使进度目标与资源投入协调一致,使计划的执行建立在正确谋划的基础上。 项目总体计划编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施工周期或合同开竣工日期。 2.《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等资料。 3.施工设计图纸计划交付日期及相关说明。 4.主要工艺设备、材料计划供货日期。 5.水文、地质及气象因素。 6.本企业现有可能调配于本项目上的人员机具。 7.充分考虑各专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科学适当地划分工程结构编码(WBS)和组织结构编码(OBS)。 8.外部协作关系等其它因素。 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后,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使编制出的计划符合以下要求和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1.符合合同规定完成工作内容的最终交工日期,明确反映出为实现工期目标的各阶段、各主要施工工序及各专业主要控制点的合理安排与交叉。 2.总体计划中作业项目加载初步确定的劳动力资源计划投入总量及其结构性安排。 3.将已确定或初步估算的工程实物量在计划中体现,以确定施工劳动强度,便于定期监控时的资源分析。 4.按概算资料进行总价经营分析,初步测算分解出总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费用,并加载于计划作业中。 5.进行施工机具详细计划投入量的预安排及使用的时间长度,并与计划进度相协调。 基于上述总体计划的要求和包涵的内容,主要期望达到以下目的: 1.实施项目施工的宏观控制,随施工进展,在其动态适时调整过程中,实现工期目标。 2.基于一个工程项目内外协作关系的复杂性,诸多影响因素多变而不确定性,必须在总体控制下实行分阶段、分专业、分区域的分级进度控制,使总体进度控制计划成为分级控制的基准和指导规范。 3.项目的整个施工阶段,与业主或总承包商或分承包商或设计和供应商,建立一致的进度目标,并起到履行、监督和警示某一阶段各方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以期望共同目标的实现。 4.取得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5.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项目总体控制目标在三者的互动、综合作用下,达到各自的控制目标。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进度及资源管理,逐一实现分级目标项目的全过程、全面计划进度管理,首先应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既定方针、目标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和贯彻程序化的规范性文件,认识到过程控制与最终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一部门、某人的事,它直接关系到项目部各单位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作业层参与、管理层操作、决策层领导的“三层合力”的综合进度管理。 项目总体计划执行之后,只是项目进度管理的起步,以此为基准的逐级分解进度计划及各业务控制管理将随之展开。要将项目总体规划和总体进度目标变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步骤,必需进行行之有效的逐级管理和切实可行的分级控制,客观上就要求对总体进度管理进行分层次、分结构的纵向与横向的具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要求,按详略和粗细程度分为项目总体控制计划即一级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二级进度控制计划,三级详细执行计划,四级具体作业计划。 二级计划是对一级总体统筹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和确认,同时又是对三级详细计划的指导。三级计划是准备执行的近期计划安排,是执行、检查进度完成情况的重点。各作业项目已准备就绪,并即将开始,相应的资源支持和保障计划随时处于待投入状态,是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短期性安排,是管理层重点管理阶段。四级计划将三级计划具体为作业层可操作的进度安排,是与劳动作业任务单下达内容相一致的立即执行计划,确保三级计划的实现。按时间段划分,对应与前述四级计划分为合同期总体控制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明度执行计划、周作业计划。 工期进度目标的完成是参与施工作业的各类资源综合作用,相互支持、配合的组织成果。科学合理的工序交叉与工期时段的确定,也是在合理加载资源,分析、调整、平衡后得出的,离开资源的有力支持,工期目标只是空谈而无法实现。通过进度完成数据的采集、汇总,对照既定计划工期和控制点,对比分析工期差异程度和原因,分析计算对后续作业与相关工作的影响,以确定出新的应对进度计划,结合资源支持计划进行权衡,以更新此级计划,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按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各层次计划进行组织实施,不论哪一级计划,一经贯彻执行,各单位、部门及每位管理者、执行者,均应维护其严肃性,及时收集实际进度数据,认真分析、研究与计划对比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与补救措施,重新调整资源分配与投人强度,合理进行作业交叉与局部调整,再执行后对效果再评价,以扭转局部不利因素对总体时度的影响,使其按既定总进度安排继续实施。同时,应注意一成不变的计划不是适当、正确的计划,随着进度的延续,总体进度计划总是处于动态的、需要及时更新、调整的状态下,每一级计划都是为保证上一级计划的实现而制定和实施的。当某级计划执行完后,其实际执行情况的数据就更新上一级计划,将不可避免出现的进度差异(包括工程量完成程度,人力、材料等资源及费用投入与计划间或超前或滞后的差异)时,以致影响了分级计划目标的完成,就需提前调整进度和平衡资源,完成预定计划目标。 六、各类资源计划为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给予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本身在随进度的进展中进行过程核算控制确定了目标基准各类资源计划包括: 财务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机具计划、质量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等。 七、进行有效的计划进度资源控制、管理,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和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包括: 数据处理、传递程序化、系统运行制度化、建立编码系统、加强基础工作、更新技术手段等。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项目投资中进度控制探析 摘要: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其整体发展具有三大战略性目标体系,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在这三大目标体系之中,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之中,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效益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此种情况下,本文基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发展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便于对工程项目投资和进度控制展开行之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工程项目 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好坏,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方法的使用,并从全局的观念和角度出发,将之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之中,从而保障整体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基本效益。在对项目工程进行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整体的建设目标,通过对项目投资以及进度等进行控制能够更有效的节省不必要的花费,从而集中全部资源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为此,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投资与进度控制分析,在深层次上对理论发展进行延伸与开发,并期望其能够对现实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以及进度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1.编制要与实际相契合 在正常情况发展下,项目投标所设定的项目计划均处于一个草稿状态,其仅仅是为了投标所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未综合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因而,其所具有的现场指导价值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发展下,企业编制的项目进度计划与现实发展不符,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工期的发展以及资源配置情况,并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所以,在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发展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基于风险发展的本身对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 2.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与优化 (1)分析调查,统筹兼顾为了有效的对项目进度进行编写,在项目正式启动和发展之前,应该将整个施工过程之中的诸多子项目以及现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在对项目重难点分析过程之后,通过分析调查的方式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筛选。与此同时,施工方应该从大局发展的观念出发,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性的信息数据整理,并基于施工顺序的发展情况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并实现对施工规律以及施工主体的构建与发展,综合借助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平行作业和流水作业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统筹兼顾。(2)确定总工期在对项目合同计划编制之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施工项目的总工期,基于公司诚信角度考虑,公司的项目施工计划必须将时间控制在总工期结束之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公司对整体施工日期节奏的把握。与此同时,在确定总工期之后,编制计划人员可以根据总工期进行倒推,并基于工期总计划进度实现对各大子工程施工工期的整体推算,有效的对相关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分配。(3)进度计划的优化在完成对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之后,我们还应该对其整体的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发展,并基于施工机械组织、施工劳动力组织以及施工作业组织等各大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从资源配置层面出发,在结合相关预算的基础上,实现对项目工程发展的时间紧缩,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整体的发展效率,从而合理有效的实现对整个进度计划的发展与优化。 二、工程项目投资优化调整 1.工程项目投资的预算 在项目工程整体发展的过程中,项目工程投资的预算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优化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预计在此工程项目上投入资金数目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项目工程计划编制的时间以及资源配置,因而,在项目工程正式开始建设之前,公司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作出初步的预算判断,并充分判断该项目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战略布置。在总投资预算作出之后,公司应该根据总投资预算对相关子工程的投资预算情况作出布置,从而以“小目标围绕大目标”的方式实现对整体工程项目的投资发展。 2.工程项目投资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之中进行投资的优化不仅是基于一个企业内部发展的考虑,其还涉及到整个施工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发展,因而,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人员应该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形成一个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发展体系与目标。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的投资优化上,要成立相应的审查部门,通过对投资预算支配发展报表的研究,审查部门对施工整体的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查与审核,对于擅自动用工程项目款的施工单位予以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核体制,从而保证相关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与发展。 三、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情况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的调整,并根据施工周期形成月计划、季度计划以及半年计划和年计划等,并以时间为基础考量标准,对项目施工的整体情况进行考察,以月计划为计划发展基础,通过项目工程的完整量来不断调整相关月计划的变化情况,并综合对资金以及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等多种因素进行考量,建立起一套较为全面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体系。在施工进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以时间为基础进行项目施工的有效的控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施工进度控制的其他关键性因素。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施工部门如何与其他施工组织进行联合作业、施工与监督部门的协调沟通、政府相关政策因素均是影响施工进度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项目施工的整体发展之中,施工控制计划必须要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并按照一定的比重标准对其进行综合排序,从而实现项目工程在有效的控制之中合理的实现发展,并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及进度控制措施 1.合同措施 从合同措施的角度来看,在进行整体项目工程控制的过程中,通过签订相关合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整体的投资预算作出判断,并形成书面形式以保证公司整体发展的效益。与此同时,公司还应该加强索赔管理,在对原材料采购以及机械作业工程的布置和使用上,倘若由于协议方主观因素导致整体工期产生延误或者导致整体投资预算出现严重偏差的,公司应该依然对其展开索赔程序,以保证公司整体效益的发展。 2.经济措施 从经济措施来看,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工程预付款所谓的工程预付款是基于建设工程协议合同正式签订之后,建设方必须支付给施工方一定比例的施工款项,以便于施工方能够实现对工程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前期雇佣,因而,工程预付款作为施工方前期开发的有效资金,其比例多少以及到款时间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和实施。因此,倘若建设方并未支付给施工方工程预付款,施工方有权对建设方进行起诉并启动索赔程序,同时也有权单方面对工程建设进行延期。(2)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主要指的是在整体项目施工发展过程中,公司按照月度计划完成情况所获得的工程进度款,而工程进度款在某种程度上对施工进度发展与控制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就当前我国项目工程的整体施工情况发展来看,往往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进度款难以及时、有效的到位。因而,在进行建设初期,建立合理有效的工程进度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促进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与发展。 3.技术措施 基于技术措施层面考虑,施工方案的整体布置与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施工公司的建设能力,而在对相关施工技术的选择过程中,施工公司应该充分的分析该技术使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站在全局发展观念基础上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系统化发展,并基于现实的角度发展考量,综合对技术的风险性进行分析,从而在需要使用技术的项目环节之中充分进行运用,采取机械化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在对流水作业以及进度计划的合理安排上,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技术优化。 4.组织措施 从组织措施的角度来看,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进度控制过程中,其无非就是一个公司整体内外部协调组织的关系发展作用。因而,为了有效的实现项目工程的整体进度发展,公司应该充分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通过对相关控制组织部门的构建实现对控制计划进度的有效性安排,并通过进度控制部门对相关进度实施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从外部发展关系来看,分包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往往会因工程项目建设意见以及资金支配发展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发展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从而促进整体公司施工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工程发展过程中,影响其投资和进度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只有不断的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发展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借助相应的控制手段实现对整体效益的宏观把握才能够最终实现对相应工期目标的建设。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工程项目的实践建设控制有所帮助。 作者:王冠 于群 冯舒婷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进度控制论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综合性较强,涉及的范围较大,这就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增大。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工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可以有很多有利条件,例如,可以按时去完成工程任务,节约建筑资金,工程质量也有较好的保证。因此,为了更好地去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需要不断地去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不断地去健全相关的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对工作进行监督和监管,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有更为合理的施工时间。在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需要有效地去对建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去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相关方案,使建筑工程管理更为合理,从而减少建筑过程之中不必要的消耗。同时也应该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下面就来具体谈论一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相关举措。 1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施工时间安排,如何更好地操作以及工程的成本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可以使施工时间最为节约,而且工程质量也较为高。因此,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安排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来具体说明一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必要性。 1.1可以按时完成建筑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可以有效地去按期完成建筑工程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进度控制安排,非常容易使建筑过程中出现部分工程重复去做,而一些工程根本无法去做的现象,这样极易导致资源和时间的严重浪费。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1.2可以节约建筑资金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也就可以去对建筑的资金进行相对合理有效的管理。一个较为复杂的建筑项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进度、质量等方面同样也要进行考虑。 1.3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建立施工进度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联系实际,不能只是空谈形式、纸上谈兵,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应计划,同时也可以灵活应对一些不利条件,才能进一步保证每天的工程质量。在工程进度控制之外,还可以不断地去进行质量监督与监管,尽量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工程建设,从而不断地去提高工程质量,在增加相应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相关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相对来说涉及的面比较大,也是相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也相对较强,因此,要想更好更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断地对建筑工程的形式进行合理的监管,以便更好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 2.1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整体布局较为困难,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有了这些专业人才在一起探讨,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资料,来使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布局更为合理。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有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人才选拔制度,避免暗箱操作对工程带来的种种不利条件;最后,也要不断地做到赏罚分明,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增强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 2.2完善相关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仅仅靠管理人才的个人能力是不够的,在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工程建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职责分明,权力的滥用极易导致工程最后的失败。其次,要不断地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工作,使管理项目可以更好地去运行,进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的建设。最后,也应该不断地去完善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有凝聚力,从而使得管理的氛围更加良好,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完善。 2.3不断地进行监督与监察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目标制定时,首先要做到施工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如果某项工程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较为复杂时,可以在监察过程中,不断地把握施工现场的相关因素,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完善相关的进度方案。在另一方面,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过程之中,同样也可以不断地去对施工进程进行动态化管理,不断地去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工程进度分析,从而去进一步去保证工程的质量。 3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可以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例如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可以按期去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节省建设资金,并且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将建筑的综合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运用相关的建筑与管理技巧,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去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监察,保证工程的建筑质量,以便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安排得更为合理、科学和有效。 作者:毕磊 戴晓群 单位: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体会 【摘要】水利工程的的控制管理中,施工进度是控制水利工程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水利施工的进度控制出现了纰漏,那么后果不但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甚是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就,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进度控制的原则,方法进行相对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进度控制 1影响水利工程进度的因素 因为水利工程与其他的工程相比不同,水利工程不但施工项目多,而且整体的工程量很大,在施工时间长,作业复杂及施工单位多等特点,因此,根据以上几点因素,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人为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四点。其中人为因素一般就是在水利施工当中的一些因为管理层的人员因为在是实际的水利工程预算当中出现了纰漏而造成了水利工程在日常的施工当中出现了问题,继而引发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对于影响水利施工中的资金因素,则是有很多种,比如说水利施工的甲方投资人的施工资金没有及时拨到施工单位,这样的情况对于水利施工单位来讲,是非常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其次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就是技术因素,出现技术问题的地方一般都是存在实际的施工场地当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而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出现了这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原因的时候,那么久需要施工单位对于这些各式各样的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做出解决措施,并针对各类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采取有效的施工进度控制措施,最后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于眼前出现的问题作出对比,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两次,最终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原则 2.1施工目标进度分解原则 因为水利工程的项目组成非常复杂,而且参与建设的各个方面的主体也很多,为了方面个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从而优化对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那么久必须要建设姜木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最后建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目标体系,最终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控制原则。从而建立起更加严密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体系。 2.2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原则 所谓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就是指根据不同的建设活动中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总工期的各项不同的影响进行等级控制最终对水利沟工程建设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 2.3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的协调控制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与投资和实际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实施控制当中,必须要兼顾建设投资的目标以及质量的目标,只有对建设进度目标、建设投资目标和建设质量目标进行统筹协调的时候,这样才能可能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并以最快的建设速度阐述更加优质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最终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3水利工程施工进控制的主要手段 3.1行政手段 所谓的行政手段,就是指行政单位以及领导通过利用自身的地位以及权力,从而施工指示,此外,行政单位的领导层还可以采用诸如激励类的手段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指导、考核等等。行政手段的特点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直接的、快速的、有效的进行指令下达,虽然说,行政手段在实际的施工当中的效率非常高,但是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也要注意提倡管理员工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指挥的现象发生。行政手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目标的决策和指导。因此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下发命令的同时,必须要深刻的分析其中的利弊,最终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和决策。 3.2经济手段 控制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经济方法,就是有关部门以及单位通过经济调控的手段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项目控制起到影响,譬如说,银行通过控制投资的方法速度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在承发包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和进度的条件,通过招标的进度优惠条件鼓励曾宝人加快工程进度。 3.3管理技术控制手段 在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当汇总,管理技术控制手段就是指通过对进度控制的规定、计划和调控,通过整个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下发的目标和情况的控制管理,并针对实际的施工进度与预计的施工进度做出比较和分析,若是在对比中出现偏差,那么就不需要针对所出现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得工程建设其他方面的进度管理,最终保证工程进度目标得以顺利的完成。 4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 由于水利工程整一项工期长,且施工程序繁杂的施工项目。所以说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针对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对于有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最终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工程目标的准时完成。 4.1水利工程施工的组织措施 要想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首先就必须要建立起严格的施工进度控制体系,只有一个,纪律严明、责任分工明确,的项目管理部门,才能在最根本上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对于预计的控制目标与实际的施工状况不符的情况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施工项目的特点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此外,项目管理部门还应该要求各个管理层的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最终落实自身的工作目标,完善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4.2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就是一项技术方面的控制,要想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那么掌管工程监理的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监理的相关要求,对审批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总季度计划以及承包单位的编制进行严格的分析、监控,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祖师,尽量消除设计缺陷,从而尽最大的可能保证真个施工的连续性。 5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重点,在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当中,必须要各个施工管理单位进行严密的配合,定期的进行沟通,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并在实际的施工当中严格的按照施工施工计划来进行。在实际的施工中,定期的对施工进行监控和排查,最终保证整个水利施工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完成。 作者:许德顺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 在当前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升高,建筑企业经久不衰。建筑工程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是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因素有很多,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按时完工。当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各式各样,有人为因素,材料设备因素,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等各种因素[1]。如何巧妙地应对这些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是决定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步骤。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的作用往往是对建筑工程各方各面最大的作用,人为因素则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影响,例如,工程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图纸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地具体情况,导致施工现场与图纸矛盾,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建筑工人懒散,在建筑施工时拖拖拉拉,没有施工紧迫感等等。 1.2材料与设备因素 建筑原材料是建筑工程进行的基础,而建筑所用设备是建筑工程进行工作的必要保障。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材料与设备问题,影响施工的正常进度。 1.3自然因素 在建筑公司施工过程中,也常常会受到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状况,地震、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等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1.4社会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社会因素往往出现不多,但有时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如相关政策的变化,大型传染病的出现,突发性战争的出现等情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2.1加强对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管理 在这个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做到:第一,聘用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筑设计师。建筑企业在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该考察其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聘用那些只会一味地进行纸上谈兵的设计师。第二,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筑工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相关的行为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在建筑工地中的行为规范;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每日工作量,对没有按时完成工作量的工人进行相关地经济处罚,避免他们在工作中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等等[3]。 2.2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建筑企业在工程图纸设计出来以后,应该制定合理严格的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中应包括日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年进度计划等具体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的出现,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计划也不应该死板固执化,因为建筑工程往往工作量极大,工作周期长,在长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特殊因素影响施工的进度,如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等。这样一来,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上就需要弹性的执行力,即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及时调整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不能因为临时事件的出现打乱了原有计划,就盲目地将后面的工程施工进度完全实施在计划之外,没有了施工计划的概念。除了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以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表,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施工极度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施工进度表的绘制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因为过于繁杂而增加了建筑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解难度。 2.3建筑企业应确保施工计划的实施 如果只是将建筑工作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当作口号,而不是真正的实施,那么施工进度的计划就发挥不了它原有的作用。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计划落实的控制和管理力度,在这个方面,建筑企业可以派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的监督,并且要求监督人员定时进行施工进度与质量的上报。建筑企业可以根据监督人员上报的情况,对较好完成计划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计划的人员进行经济惩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励建筑工人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不再认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自己毫无关系。建筑企业还应该根据监督人员上报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相应地处理,对问题负责人直接“问责”,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力度。建筑企业应该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工程质量问题的现象出现。 2.4对建筑材料严格管理,对建筑设备定期维护 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建筑原材料的管理力度,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购选时,应该注重材料的质量,而不能贪图一时便宜。建筑公司应对建筑工程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材料的购买,防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足的现象。对于建筑设备,建筑企业应派专门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4]。 3结束语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影响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行,而建筑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否得当,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状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应被列为当今建筑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刘强 单位: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建筑公司土建分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进度控制研究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是第一位的,然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控制也不容忽视,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进行把控,使得其能按时完工,从而使得其不但能够使水利工程及时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相应的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要做到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需要经常对水利工程实际进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实际工程计划进行对比,如发现工程存在滞后需要及时查找造成水利工程进度滞后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如此不断的进行检查调整直至按时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 1业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尽快的投入使用,能够尽快的实现资金的回收,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好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关键.其中,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为完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为完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从而要求水利工程的业主方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预案,从而使得能够在水利工程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解决,使之能够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计划顺利进行。 1.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应当对水利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的立项等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待到项目都完成后即可进行项目的确立。在这一阶段业主控制进度的关键是需要督促咨询设计单位按时提交相应的设计资料与文件,并将其提交给具有项目审批权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1.2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 完成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最终立项后,即可展开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作业,业主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从而使得设计院的工作成倍增加,一些设计院由于前期对相应的河流展开了勘测工作,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接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委托,但是由于工程量较大从而使得一些设计院没有足够的人力完成设计委托,从而使得一些设计存在漏洞,在水利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与招标设计阶段未能进行认真的检查,从而使得到了实际的施工时发现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修改需要推翻原先的设计,浪费时间与精力,从而为业主实现对于水利工程的进度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业主方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选择时,在考虑其资质、地理优势和前期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查看其工作量是否能够承受,设计单位能够抽出足够的人手进行项目的设计,现今,一些水利开发公司已经进行了设计招标而不再进行设计委托,同时在进行设计单位的选择时选择了一些非本地的同行业设计单位进行竞争,增加了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可选单位,从而更有利于水利工程项目。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业主方需要在设计阶段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及时的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掌握设计进度,从而使得设计单位对于业主的思路与要求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减少了后期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设计项目不符合业主的要求所导致的修改。同时在设计阶段,在确定设计期限的同时需要为设计留出足够的时间,确保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 1.3水利工程的项目准备阶段 前期良好的水利工程项目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在前期,业主需要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于项目区域内移民的搬迁、工程用地的征用等工作。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工程更是需要提前几年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在完成项目投资计划后,业主方需要抓紧时间完成项目的招标设计以及标段的划分等工作,项目的建设资金的落实、建设用地的批复使用、工程的“五通一平”等工作以及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选定后业主即可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开工,经过国家的相关部门批复后方可开工进行建设。在水利工程的准备阶段,业主方可以充分做好项目的招标工作,对比选取技术、信誉都较好的建立和施工单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单位的选取需要仔细甄别,在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的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投资额较小的水利工程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单位打着别的单位的牌子完成项目的招标后将工程层层转包,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在监理单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今很多的监理单位都是属于挂靠在设计单位,而设计单位的收入要远高于工程监理人员,因此使得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在业务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施工单位与与监理单位时需要选用口碑、业务水平都较高的单位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工程进度。 1.4水利工程的项目实施阶段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掌握在水利工程的承包人手中,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投入、人员投入以及资金使用和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等问题决定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这一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业主方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控制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业主为了使得水利工程尽早的投入使用,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或者是为了尽可能的获得利润而将工程项目的标价压的过低,还有业主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准备不足,移民安置、场内的“五通一平”等工作滞后等都会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2)承包方在施工计划中编制不合理,随意性较强,未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业主方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积极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做好设计的认定,对于一些设计问题要及时沟通并进行修改。并与水利工程项目承包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承包方所提出的施工计划进行认定。其中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业主进度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业主方的作用,做好对于工程进度的控制。 2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并进行解决,业主方应充分发挥其在项目中的特殊地位,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确保水利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作者:关琨 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进度控制下电力工程论文 一、电力工程进度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应加强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具有岗位资格的专人进行进度管理控制工作。落实各层次进度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责任,确定进度目标,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动态和调整的过程,编制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进度计划应与招标、物资采购等工作进度相协调,并对工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建立完善的进度控制制度,如:工程进度报告制度、进度计划审核制度、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发现制度、进度协调会议制度、图纸会审、工程变更和设计报告管理制度等。选择有一定资质、信誉好、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为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技术措施 采取加快工程进度的技术措施,不同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会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在技术方案评审和选用上,应与工程进度的关系作分析比较。如:优化施工方案、分析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合理性,分析为实现进度目标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可能性,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进度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并立即督促做出调整,以保证工程进度的实现。 3.经济措施 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措施。如: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供给和激励措施。根据资金供应能力,合理安排进度计划,以免因资金供应不足拖延工程进度、造成工期延误。电力工程进度的实施效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制定考核评定指标,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用,对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对工期延误收取误期损失赔偿金。调动每一位计划执行者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工程质量、安全、文明、进度均达到目标值。 4.管理措施 工程进度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树立系统、动态、多方案比较和优选的管理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在工程进度控制中应用,及时全面的收集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信息,主要是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资源供应及工程质量等信息,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照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检查进度的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与工程进度有关的各种信息,对各种信息规范的整理、汇总、分析、判断,不断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静态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进度拖后,及时分析原因,并系统分析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信息处理效率、有利于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5.合同措施 加强电力工程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行为,合同管理工作,其一般是从招标开始,并始终贯穿于电厂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合同是以相关法律为依据,有效控制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投资以及进度的手段。对工程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保证合同中里程碑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在合同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加强建设合同索赔管理,重视合同文本的管理,必要时以合同为法律依据,进行工期索赔,维护自身权益。 二、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进度控制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程序复杂、环节众多,其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方方面面,打破原计划是常有的事,因此,目前的工程进度管理均以季度计划为依据,从工程总体需要出发,,利用进度计划进行关键工序考核,奖罚分明,尽量减少或避免进度失控现象。必须高度重视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考虑问题。只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精确的设计计算,完善的管理机制,就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孟庆英 单位: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 进度控制论文: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 一、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编制 1.1进度编制方法的选择 进度编制的方法是根据计划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关键日期的制表费用较低,需要的时间也比较短。而甘特图则需要的时间和资金较高。与此同时,CPM还要将每一阶段的活动日程进行分析,一旦活动的日程较多,超出了CMP的阈值,就需要计算机来计算出工期和路线,所以RT法是进度编制方法中难度最大、耗费时间最长的一种。所以项目组选择哪一种进度编制方法,要从项目的规模、紧急程度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1.2进度编制工具的选择 进度编制的方法确定之后,就要对编制的工具进行选择了。编制工具要具备输入、核算工期、资源的成本预算、材料价格、计算人员资金需求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配,并最终形成成本预算的功能。在项目实施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资源或整个成本的预算进行比较,用户对任务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工期的估算、和各个任务的顺序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在资源的使用方面,编制工具还可根据任务信息的日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任务的要求对资金、人力、物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配置。 1.3进度计划的制定 进度计划的制定也可称为项目范围的制定。对项目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责任和组织结构进行定义。WBS是范围定义组织架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可以将项目产生的各项任务按照树状图的走势一样一级一级向下层的管理单位分配任务,所以这也进一步的对进度的计划制定提供的坚实基础,并为其划分出了工作范围。 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实施 项目的实施计划需要得到技术人员和用户的一致认可。当项目得到认可并公布后,相关的人员就可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倡采用走动式的管理方式,项目组应该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技术类型才实施相应的跟进措施。 (1)针对自身能力较弱,没有较强的完成愿望的人员要采取命令式的跟进方法。因为这些人员普遍技术能力不强,但对工作又不主动,不能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要求,就必须要采取强制性的态度。 (2)针对一些有较强工作热情但完成的能力比较低的人员要采取说明的管理方式。因为这些人员很可能是新人,加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或工种中,由于之前没有设计,欠缺一定的技术经验,但其自身的工作热情又较高,具有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针对这类人我们就要有足够的耐心来逐渐引导,并为其提供相关的理论经验,命令下达时要详尽,不能有所遗漏,一旦完成相应任务时还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 (3)针对一些能力较强但任务完成的愿望较低的人员要采取说明式的跟进方式。因为这些人员普遍都是技术组中的老员工,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惊讶。完全有能力来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但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往往存在工作热情不高,完成任务的愿望不够主动。所以就需要我们随时了解其想法,多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由发挥,不应过分约束。 (4)针对一些能力较高而完成任务的意愿也较高的人员应采用授权式的跟进方式,项目的管理人员要适当给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给予监督。 三、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的控制 软件项目的进度控制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软件需求。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软件工作的开展是不能够进行的,所以软件项目的管理第一个要求就是有可靠的需求。软件的进度控制不但要取得相关人员的高度认同,还要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进度控制按常态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计划(PLAN)、执行(DO)、审查(CHECK)和行动(ACTION),简称PDCA。相关技术人员应对进度控制中出现的各项差异进行正确的调整,一旦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预计,及时调整计划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其执行风险,正确分析项目中出现偏差,最好利用网络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作者:刘琳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进度控制论文: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进度控制研究 1影响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主体,其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人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例如施工单位将部分工程分包给难以胜任相关工作的单位,导致施工质量较差,无法交工,影响了整体的施工进度。 1.2资金问题 资金的充足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只有将项目的资金落实到位,才能够有效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建设方与施工方单方面的问题,导致资金迟迟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1.3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由于各个项目所需的技术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前相关单位就应当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理的技术,保证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员对施工项目的认识不到位,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工程返工,影响施工进度。 2控制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2.1合理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进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按照原定施工计划施工的情况随时可能会产生,假如出现延期以及工期超前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施工计划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弥补,促使施工进度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可采取下列措施:合理的利用合同的条款来促进分包单位完善进度作业管理;可改善施工的方式,采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手段施工,以此控制施工进度[2]。 2.2做好工程的勘测设计 建筑工程的建设通常需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技术设计等几个阶段,以此防止出现未经过科学设计就开始施工的现象。在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当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仔细考虑各方面的细节,有效的提升施工图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依据。 2.3选择合理的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技术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的控制。目前在施工工程建设市场上,施工队伍数量较多,且各个施工队伍的资质与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前提。相关单位应当推行招标承包制与工程建设监理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来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随后以合同形式确定业主与施工企业的经济相关系,明确责任,以此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2.4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是建筑施工单位经营的基本目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优化施工进度的管理,使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都十分关键。相关单位可组织培训,使管理人员不断的充实自己,增强责任感,更好的为项目工程服务。 3结语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因为任何项目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工程的延期,所以只要各个参加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能够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在执行已经确定的计划时应当不断的检查,不断的调整,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工期顺利进行。 作者:王浩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后勤管理处 进度控制论文:建筑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控制主要方法 1.1优势资源法和加班加点法 优势资源法和加班加点法就是企业正常施工的工时并不能够按时交付工程,因此就要把优势资源和稀缺资源用于施工项目,并且充分发挥施工企业资源的效率。优势资源法和加班加点法比较适用于管理能力强,控制、协调施工资源迅速的企业。 1.2变更设计与新工艺、新材料、新科技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工程施工进程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成本,还能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按期完成。 1.3其他工程进度控制方法 有组织措施法对工程项目合理划分分别组织;经济措施法明确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行为的奖罚措施;合同措施法就是以合同条款约束施工单位行为;法律措施法按照相关法规严格要求施工进度等等。工程施工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采取最适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进度。总之,对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工程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以从总体出发,合理配置人员、机械等各个力量,运用科技的力量,明确职责,严格谨慎的做好工程进度控制工作。 2工程进度的保证措施 2.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第一、项目经理及其下属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了解施工的具体细则,能够妥善的协调参与工程的人力资源、物资材料和设备等,劳动力、设备、材料等能够快速进场进行施工。第二、当施工合同签署后,项目管理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指挥调度,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施工计划,也要与当地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做到工程能够被人民接受,维持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第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各种临时设施,制定出此次工程的难点重点的具体解决方案,加快审核速度,缩短准备时间,抢前抓早。第四、在施工进行中,要坚决按标准施工,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现流水化作业,减少无效的消耗和浪费。在经理部内部可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刺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保证工程的施工工期。制作完善的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合理成分的调动劳动力参与到工程施工中来,对工程员工的休假不能够集中在一起,经过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对关键工程或是重点工程的倒班制度,确保工程能够正常施工。 2.2施工物资保证措施 做好物资的准备工作,施工的各个环节需要哪些物资都提前最好清单,在采购之后要认真完成物资的检验、实验、取样入档等工作。在施工单位的采购计划中,带料的选择和运输也要特别的考虑。某些材料、配件则需事先通过专门机构的认可,如消防阻燃材料、防火门、外门窗等,对新材料、新设备更需要专门机构的鉴定认可后方可用于工程。这些工作都必须有计划的事先做好安排,才能保证各种材料、构件、配件和设备能按计划用于工程,从而保证工程的进度。 2.3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施工机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的效率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要特别注意机械的准备、检修和操作。例如塔吊,这是在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机械,塔吊的安装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并且使用塔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专业技术及上岗证书,对塔吊的工作人员实行责任上岗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章进行操作,确保机械的正常使用和施工安全。 2.4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和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图纸理解出现偏差或者现场情况不明,则会影响工期。对图纸存疑的地方,即刻与设计单位交涉,解决疑问。对工程技术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和质量标准培训,组织学习工程质量标准文件、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与施工监理细则,准确掌握本工程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流程,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 强化技术管理和工序管理,坚决避免因个人工作失误、技术失误而返工或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确保关键工序施工的工期。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工程在开工之后,可能会出现很多必要或是不必要的变更,这些变更既有设计单位的问题,又有施工单位的问题。这会对工程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工程的原进度计划可能因工程变更而需要变更,工程变更尚涉及材料的变更及原供货合同的变更;而这些变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工程的变更有时会引起已完成的工程某局部的拆改,甚至涉及到结构的安全和加固,也直接影响进度;大量的拆改、反复的拆改还会引起工人积极性的损害,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3结束语 进入现代社会的建筑创新期,由于建筑项目设计涉及的层面更加宽广,因此对于施工周期进度的确定更加难以保证,面对出现的各种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交接的严谨态度中,才能使建筑项目的进度控制走向高质量的未来。 作者:娄中华 单位: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进度控制 提要一个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将直接关系到该项目的合同正常履行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生。因此,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项目的工作环节、流程、组织方法的研究及进度控制方法的探讨,为营配贯通数据采集这项长期性的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能力以及获得新的管理经验,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实验性数据。 关键词营配贯通;测绘;进度控制;项目管理 1前言 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相对于其它测绘项目而言,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数据量非常大,一个地区的采集量都在数万根以上,每组数据对应的照片都在5M以上;二是采集人员多,一般对一个地区的采集少则组织十几个多则二三十个外业组,一般都有二十名以上的外业采集员;三是组织管理困难,由于电杆、基站分布在城市、县城、村庄甚至山上等各个区域,采集人员往往是对每个台区进行采集,队伍分布分散,这就影响了现场的组织与管理;四是内外业交接量大,数据的梳理尤为重要。外业数据采集是营配贯通项目的基础,也是决定最终测绘产品质量的关键。外业数据采集在整个测绘产品生产周期中占用时间长、消耗精力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所面对的问题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协调项目人员,使其配置达到最优,是目前测绘项目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外业进度控制 做好项目的进度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员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将人力及设备资源利用的更充分,减少人员及设备闲置,并且做好内外业的组织,减少内外业交接的重复性工作,是做好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 2.1注重前期资料的搜集 由于测绘项目规模大小、持续时间的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就营配贯通数据采集而言,一般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工期要求紧,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的前期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前期资料搜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工程量的搜集。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造成了各个区域采集量大小不一。前期与各区域电力公司做好沟通工作,把各地实际需要采集的工作量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约定总量进行对比,详细了解工作量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对于外业采集的具体要求,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2)确保资料搜集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各区域电力公司对于外业采集的工作都有详细的计划安排,熟悉业主的具体安排,以及业主对于采集量的确认,对于前期的计划工作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做好工作总计划的基础。(3)做好项目前期沟通工作的准备。外业采集时,需要同当地供电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确保各项支持工作。资料搜集时,提前将各地供电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进行搜集整理,记录对以后采集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做好项目总计划 前期资料搜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更是做好项目总计划的依据。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工作量分布情况,做好项目实施的总计划,并以此计划为基础来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包括人员、仪器的组织安排、项目推进流程等。做好项目总计划应考虑的因素:(1)区域内工作量的分布情况。所在区域的采集量以及工期要求决定了内外业工作中人员、仪器的组织与安排。(2)外业工作的难度评估。不同区域的采集难度是不一样的,譬如平原的外业采集速度比山区更快,工作区域集中的区域采集速度比较分散的区域更快,根据范围内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开工时间及人员规模。 2.3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开展的主体是项目管理工作,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要做到质量及进度的控制,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有力保障。明确项目管理中各岗位的职责,明确赏罚制度,明确工作范围,才能保证工作中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既责任明确又相互配合。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对人员、仪器实施统一调配;项目总工,确定采集方式,创新内、外业工作方式及流程,对项目质量总负责。各个分区域的负责人明确各自责任,做到既有自主权力,又着眼大局。此外,各个分区域的负责人能够实时了解该区域内的工作难度以及新情况的产生,项目经理才能对项目总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举例如表1所示。(2)工程管理者的水平对于工程进度有很大的影响,懒散的管理者带给工程的往往都是进度的滞后,精干的管理总能带出精干的队伍。工程进度的滞后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管理的问题,协调、组织等各个方面都能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粗放型管理带来的要么就是资源的浪费,要么就是进度的滞后,只有从细节入手,细化管理,才能使工程项目更有条理性,才能使项目负责人的好的管理思路体现出来,工程进度也才能摆脱滞后的局面。(3)及时对人员、仪器进行调配,减少闲置。一方面,及时调配能够节省开支,降低消耗,另一方面,及时准确的调配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项目管理的过程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当新问题产生时,如何有效及时地解决反映了项目管理者的能力。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做好应对新情况的准备,做好新问题的评估,准确采取措施。(4)明确赏罚。由于项目参与人员众多,一个好的赏罚制度固然重要。项目管理者不论亲疏,明确赏罚能够起到稳定队伍,保证制度执行情况的作用。 3内业进度控制 内业整理是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转化为成果的过程,内业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项目进度的表现。由于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自身特点,外业采集量非常大,内业工作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内外业的交接能够即快速又明确,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才能防止数据遗漏的情况发生。(1)台帐整理:台帐在项目进行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日台账既能够对每天各个外业组的工作量及工作内容进行汇总,达到日考核的目的,又能使内业整理人员准确掌握工程进度,防止遗漏。做好台帐既能够做好日报工作,又能够做好项目考核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创新工作方式及流程:在内业整理环节,很多工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内业工作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更多地利用软件功能,设计编写各种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度的程序,对内业进度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方式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业整理的进度,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人员素质,可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分区负责制或流水作业法,可适当选择,甚至创新更多的生产方式。 4人员的培训 进场人员的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参与人员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工程质量及进度起到很好的作用。及时地培训总结,能够将先进的工作方式进行汇总学习,使先进的方法得到发展,这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作业人员从工程准备阶段就开始进行培训,但是绝不是仅限于准备阶段。工程进度的深入推进使得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增多,工程难度逐渐明朗,对于作业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所以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贯穿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涵盖的范围应该全面,既包括一线作业人员又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内容应该丰富,既有作业技能又有管理技巧。做好培训计划的同时,又能发现问题随时培训,是确保作业人员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了解作业人员的教育、工作背景,了解作业人员的优劣势,找准培训的下手点和着力点,做到对症下药。第二,做到有教材、有记录、有效果、有反馈。第三,加强传帮带观念,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工程中达到提升的目的。作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可以直接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工程进度的提升主要靠的是作业人员作业水平的提升来实现的。 5总结 综上所述,营配贯通数据采集项目的进度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只有从工程前期到工程结束,从外业工作到内业整理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环环控制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在前期资料搜集齐全、准确的前提下,做好工作总计划,并以此为指导在项目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注重生产方式的创新,时刻以紧迫的工作态度来要求自己,尤其是项目管理者,围绕项目工期多想办法,明确赏罚责任,对项目推进进行连续性的管理才能做好项目的进度控制,保证工期的完成。 作者:孙广 马光军 张鹏飞 单位: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进度控制论文: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的大幅度提升,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保证土建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在经验总结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土建工程的优化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建筑企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施工;进度控制 1土建工程项目安全施工要点分析 土建工程的安全施工应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实现项目精细化、严谨性安全管理。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建工程安全管理与监控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安全施工工作的强化。 1.1施工准备阶段安全施工要点 施工准备阶段的土建工程安全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其工作的好坏对土建工程施工后续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应做好土建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管。首先,应结合土建工程建设要求与实际情况对土建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安全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构进行施工方案科学规划,保证施工方案与方法选用的合理性、可行性[1];其次,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建筑企业建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与审核,用以避免因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结合土建工程属性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各施工工程危险源,并制定可行性应急预案,用以降低土建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给予及时、有效处理。 1.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施工要点 土建工程施工阶段作为土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阶段。对此,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应明确认知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安全施工中的职责,树立责任意识,并建立施工责任安全管理机制,将安全施工工作落实到部门、到现场、到个人。与此同时,通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与监管,用以保证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技术发现与处理,规范施工现场施工行为,对重点项目关键技术进行跟踪监管,保证施工工艺操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2]。此外,通过建立施工现场安全评估机制,实施土建工程安全施工的动态监管,对各环节各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与等级确立,从而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1.3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 为保证各施工环节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对此,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应严依据土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控制规范与要求,制定健全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例如,通过制定完善的检查与监管制度,形成系统化监管施工程序,为安全施工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标准依据,做到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保证建设单位监督管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展,发挥监督管理工作作用,通过选用合理的检查与监管方法(包括常规性检查与监管、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特殊性检查等),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强化监管力度。人力资源作为土建工程建设主体,其安全意识、安全素养、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高低,对土建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对此,建设单位应强化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依据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如,现场讲解、专业技术培训、典型案例分析等)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其安全管理能力。 2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策略分析 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土建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结合。而影响土建工程进度的因素有许多,如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资金投入、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对此,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的强化。 2.1制定科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科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规范,为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依据,保证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在此过程中,需采用科学的追踪与审查策略对土建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监管,保证实际进程与规划进度的协调与统一。针对实际进度与规划进度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科学处理,通过规划调试,提升工程施工进度。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可行性施工进度控制管理规划,对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引导与监管。在建立进度控制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实现进度控制工作职责的科学分配与有效落实。此外,需制定完善的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报告机制,在明确各阶段施工进度审核管理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进度定期汇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进度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各部门信息共享,实现项目规划进度、实际施工进度、资金投入与材料设备使用的相一致。 2.2细化工程进度目标 为保证工程进度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从不用层面出发进行工程更进度目标的细化。例如,依据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内容,对进度目标进行细化,明确进度控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依据土建工程施工工序,制定明确的进度控制目标,在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分目标,并保证各工序间进度目标的有效链接;依据工程建设进度规划,从时间角度出发进行目标分化,根据施工进度控制流程(见图1),制定完善的工程施工计划表,提升施工进度。图1施工现场进度控制流程图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与监督进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其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属长期的系统工作。因此,在进行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与进度控制时,应从工程项目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科学规划,并在技术创新与机制完善过程中,提升土建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土建工程如期完成,促进建筑企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
制造工艺论文: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水力机械 制造工艺 虚拟现实技术 论文摘要: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真实的零件结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 工过程,对改进教学效果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本文提出了今后在课程建设 中完善的方向。对其它同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力机械及工程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根据该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部门从事开发、研究、设计、运行、现代管理 、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事实上,近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到专业对口部门的占到了 70% 以上,而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水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如果能在在校期间掌握好流体机械特别是水力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这将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 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增强他们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也相当广泛。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该门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流体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基础、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结构及强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在学习该门理论课程的同时到水力机械制造厂参观实习,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加工设备、加工零件、加工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条件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况且大中型的水轮机零部件尺寸较大、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工艺涉及的问题较多,即使是到专业的水力机械生产厂的加工现场也很难对其结构和加工过程有全面深人的了解。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插图对所学的对象,如零件、加工设备、检验设备等进行了解,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 ,况且部分插图书中没有附上,结果制造工艺课程学完了,部分学生到了工厂还是会把车床误认为铣床,一些专业典型零件也看似很陌生,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不能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水力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将抽象的零件和加工过程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零件结构,理清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进一步理解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的关系,并将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工装夹具、机床、刀具等素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教学课件中,从而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在各个领域逐步得以开发应用。根据沉浸程度的不同,可将虚拟现实分为桌面式、大屏幕式、沉浸式和舱室仿真器四种类型…。其中桌面虚拟现实是一种初级的虚拟现实,它的沉浸度差,但最为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普及和实现。本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仿真系统就是采用 VRML (VirtuaI Reality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开发的桌面式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以配有高性能的图形加速卡的 Pc机为开发平台,其性能能够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其特有的仿真特性,如沉浸感、时实交互性、想象力和三维图形等,它正在成为解决工程问题 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的重要 手段。 在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为了真实地再现水力机械典型零部件的结构,我们采用了功能强大的 CAD/cAM一体化软件 unigraphics 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以 word的格式输出,再利用 VRML对各零件的显示颜色、材质、光照等进行渲染 ,这样就可以利用安装了 Cortona插件的 IE浏览器进行零件的浏览了,从而脱离了复杂的 UG软件环境。在浏览器里可以通过插件上的控件对三维模型进行旋转、平移、放大等操作,帮助学生全方位 的了解课程中所讨论的对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图 1、2分别为水轮机座环和水轮机顶盖的三维模型,在讲解到此类典型环形类零件的加工时,就可以通过旋转放大等操作全方位地浏览三维模型,比较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深入理解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认清关键加工部位,为拟订高效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奠定基础。 水力机组装配与一般的机械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在制造厂仅能完成重要部件的预装配,而整台机组的装配是在水电站完成的。对于大型电站,安装周期较长,水轮机的许多零部件被安装在机坑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全面地看清楚其内部结构及各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此,我们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水轮发电机组检修仿真系统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各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及零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联接关系等 (如图 3所示),了解水力机组安装过程中零件的安装先后顺序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制定合理高效的装配方案,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 Java编程实现简单的人机交互功能。图 4为水轮机水导轴承动态仿真装配过程截取图,在进入装配场景后,点击启停按钮,动态装配过程即呈现在窗 口中,视图左边显示的是水导轴承安装步骤,这样学生不用到水电站或制造厂装配现场就能较直观地学习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的装配工艺规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力机械的制造也沿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水力机械许多曲面类零件均采用数控方法加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专业的加工仿真软件 Vericut 逼真地再现了实际加工工件、加工机床和加工环境 ,对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加工制造过程有全面的认识。Vedcut 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控加工过程的模拟达到了极其逼真的程度。特别是在叶片类曲面加工过程中,如何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 (刀具形状与尺寸 、刀具相对加工表面的姿态、走刀路线、主轴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等)以适应加工过程中叶片曲面形状的变化对提高加工精度变得非常重要,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工仿真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图5所示)。但是目前这部分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在课堂上做部分演示,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让学生自行建立零件 、机床的三维模型,模拟水力机械典型零件的加工 ,从而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 虚拟现实技术现已延伸到许多领域,它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相关软硬件的发展,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该技术为实际问题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中,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真实的零件结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学生通过这些虚拟现实环境就能够从形象化的角度理解零件从设计、毛坯形式、安装定位、加工、装配、质量检查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从而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制造工艺论文:模具工作表面的制造工艺过程分析 摘 要:凸模和凹模是冲裁模的主要工作零件,凸模和凹模有与制件轮廓一样形状的锋利刃口,凸模和凹模之间存在一些很小的间隙。因此,凸、凹模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制件的加工质量。文章主要分析了模具工作表面的制造工艺过程。 关键词:模具;工作表面;制造工艺 模具由各种零件组成,其制造过程包括零件的加工、钳工装配以及模具的试冲和调整。毛坯经过车、铣、刨、磨、热处理和钳工等加工,改变其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能,使之变为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对干同一个零件。由毛坯制成零件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一个零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工艺过程不同,则生产率、成本以及加工精度往往也有显著的差别。为了保证零件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在制订工艺过程时,应根据零件图样的要求和工厂的实际生产条件,制订出一种最合理的工艺过程。若将其内容以一定的格式写成文件,用于指导生产,则此文件称为该零件的工艺规程。 1 凸模的制造工艺过程 由于成型制件的形状各异、尺寸差别较大,因此凸模也是多种多样的,按凸模的断面形状,大致可分为圆形凸模和异形凸模两类。 1.1 圆形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圆形凸模加工比较容易,毛坯一般采用棒料,在车床上对棒料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留有磨削余量,热处理后在外圆磨床上进行精磨,凸模的工作部分经抛光、刃磨后即可,图1为圆形凸模。 1.2 异形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由于异形凸模加工比较复杂,因此常采用压印锉修、刨削加工、线切割加工和成形磨削等主要工方法。 ①压印锉修。压印锉修是用凹模压印制造凸模的一种钳工制造方法。在缺少专用制模设备的情况下,此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凸模在凹模压印锉修前,根据异形凸模的形状和尺寸选用毛坯,在车床或刨床上预先加工出凸模毛坯的各面,在铣床上按照划线轮廓粗铣凸模的工作表面,并留有压印后的锉修余量(0.15~0.25),最后用凹模压印锉修而成。 压印时,在压力机上将未淬火的凸模压入已淬硬的成形凹模内,凸模上的多余金属由于压力的作用被凹模挤出,凸模上出现凹模压痕,再根据压痕将多余的金属锉去。经过反复多次,直到凸模刃口达到所要求的尺寸为止。压印结束后,再按照图样的要求间隙锉小凸模,并留有0.01~0.02mm(双面)的钳工研磨余量,热处理后,钳工研磨凸模工作表面,直到间隙合适。 在利用四模压印时,要注意凹模刃口的上下平面要磨平,并将压印凹模和凸模坏料进行退磁处理,避免其碎铁屑附在刃口上,造成刃口划伤,影响压印质量;为减少压印摩擦和提高凸模表面质量,压印凹模工作刀口表面质量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值ra小于0.4 μm,在压印前凸模及凹模表面上应涂一层少量的硫酸铜。在进行压印的时候,要将凸模正确地放在凹模刃口内,使四周余垦分布均匀,压印凹模表而与凸模中主线垂直后方能进行挤压。压印最好选用手扳动压力机和油压机,越次压印压痕不宜过深,首次压印控制在0.2 mm内,以后可逐渐增加到0.5~1.5 mm,每次庄印后,可根据压印印痕进行锉修,锉修时不允许碰到已压光的表面。锉修后留下的余量要均匀,以免下次压印时产生不必要的偏斜。压印加工适于无间隙冲裁模的加工,它的主要问题是对人工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生产率低,模具精度受热处理影响。 ②刨削加工。刨削加工主要用于加工模具零件的外形平面和曲面,加工尺寸精度可达0.05 mm,表面粗糙度ra可达1.6~6.3 μm。刨削后需经热处理淬硬,一般都留有精加工余量。 刨削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第一,刨削前准备。按尺寸锻造成为毛坯,留合适的加工余量,并根据凸模所用的材料进行适当的退火、正火或调质处理。准备好所用的量具、刀具及样板,安装、调整好所用的夹具。 第二,刨削过程。用机用虎钳装夹,刨削坯料两平面,保证两平面的平行度,使厚度尺寸达到尺寸要求。留0.02mm的余量;刨削坯料两侧面及圆弧,保证圆弧与两平面圆滑过渡,并刨削两端面,使坯料宽度、高度达尺寸要求,留0.02 mm的单边余量。用专业夹具装夹,刨削两斜面,留0.02 mm余量,用圆弧刨刀刨削圆弧,保证与两平面圆滑过渡。 第三,热处理。按热 理工艺进行,淬火硬度58~62hrc,并进行低温回火。 第四,研磨。研磨凸模侧面及刃口,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 第五,检验。测量各部分尺寸,检验圆弧r和硬度。 刨削加工过程中,凸模要牢固地夹紧在刨床的工作台或夹具中,不准松动。每次的进给量要适当,当快加工到所需要的尺寸时要格外小心,防止划伤已加工表面。在刨削的过程中,要用测量工具、样板等随时进行检验,并根据加工余量调整刀具,以保证刨削质量。 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别是自动化编程软件的使用,不仅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在模具生产中广泛应用,数控加工编程使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提高了模具生产质量。凸模若采用线切割加工,首先长度尺寸不应超过线切割机床的加工范围,形状应该设计成直通形式。使用线切割加工的生产过程是:准备工件,确定加工路线,装夹工件,穿丝等工作。 ④成形磨削。成形磨削的凸模尺寸精度高、质量好,磨削精度不受热处理的影响生产率高。所以是凸模加工的有效方法。 2 凹模的制造工艺过程 凹模作为模具中的另一个重要零件,由于凹模的结构不同于凸模,所以它的加工与凸模相比有所不同: ①孔系位置精度高。在多孔冲裁模或级进模中,凹模上有一系列孔,凹模孔系位置精度通常要求在±(0.01~0.02) mm以上,这给孔的加工带来困难。 ②孔与外形位置精度高。凹模在镗孔时,孔与外形有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加工时,要求确定基准,并准确确定孔的中心位置,这给加工带来很大难度。 ③刃具的材料、精度要求高凹模内孔加工的尺寸往往直接取决于刃具的尺寸,因此,刃具的尺寸精度、刚性及磨损将直接影响内孔的加工精度。 ④加工条件影响大凹模加工时,切削区在工件内部,排屑、散热条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不容易控制。 凹模分单个圆形型孔、系列圆形型孔和非圆形型孔的加工。 2.1 单个圆形型孔的加工 单个圆形型孔的加工比较容易。当凹模型孔直径小于5 mm时,应先钻孔,后铰孔,热处理后磨削顶面和底面,用砂布抛光型孔;当型孔直径大于5 mm时,利用钻孔、镗孔对型孔进行粗加工,经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利用磨床对型孔进行精加工,磨削后,孔表面粗糙度可达ra=0.2~0.8 μm,精度可达it5~it6。 2.2 系列圆形型孔的加工 加工多个型孔时,可利用立式铣床进行。加工时,直接利用工作台上的纵、横向位。凹模型孔为一系列圆孔时,由于对孔间的位置精度要求高,所以要比单个圆形型孔的加工困难许多。加工圆形孔系,用坐标镗床可加工有高精度位置要求的系列型孔。也可以在铣床、钻床用坐标法加工出位置精度较高的系列型孔。也可心在铣床、钻床用坐标法加工出位置精度较高的系列型孔。 2.3 非圆形型孔的加工 非圆形型孔的加工、精加上方法有锉削、压印锉修、线切割和电火花加工等形式。 3 结 语 凸模和凹模是冷冲模的主要零件,其技术要求较高。制造时应注意保证质量。由于凸模和凹模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各工厂的生产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列出适合于任何形状的凸模和凹模的工艺过程。 制造工艺论文:磁性液体及其制造工艺 摘 要:简单介绍了磁性液体的种类、性质、制作工艺及在当前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磁性液体;应用;制造;超声波 1 引 言 磁性液体最初是1965年美国宇航局为了解决太空服头盔转动密封的技术难题而率先研制成功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所穿宇航服的一个关键部位--颈部,必须用液体磁性材料制作。颈部是宇航帽与宇航服连接之处,既要让宇航员的头部能够自由转动,又要密封度高。如果密封不够,宇航服里的氧气泄漏,宇航员生命受到威胁。这个连接部位,若用固体物质显然太硬,而一般液体物质密度不够,惟有液体的纳米磁性材料符合要求。 所谓磁性液体(magnetic liquids),并非是指液态的磁性材料(物质处于液态的温度都高于其居里温度,所以目前还没有液态的磁性材料),而是把用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纳米级超细磁性微粒高度分散于基液中形成的一种均匀胶体溶液。该溶液在重力和磁场作用下也不会出现凝聚和沉淀现象,具有固体的磁性和液体的流动性,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在电子、仪表、机械、化工、环境、医疗等行业领域都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应用。根据用途不同,可以选用不同基液的产品。 2 磁性液体的分类 磁性液体按材料、超微粒的制作、分散方法等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铁氧体型磁性液体 主要以金属氧化物作为磁性微粒,以水、碳氢化合物、矿物油、精制油、二酯基液、透平油氟醚油等为基液。 (2)金属型磁性液体 以金属或合金作为微粒,按基液的不同分为非导体型和导体型。非导体型金属磁液一般以甲苯或煤油为基液,导体型则以非磁性金属膜(或合金膜)去覆盖磁性金属微粒。 (3)复合型磁性液体 他是以普通磁性液体和非磁性微粒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磁性液体。 3 磁性液体的性质 由于磁性液体同时具有磁性和流动性,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和声学特性。 磁性液体表现为超顺磁性,本征矫顽力为0,没有剩磁;在外磁场下,磁性液体被磁化,满足修正的伯努利方程。与常规伯努利方程相比,添加了一项磁性能,使磁性液体具有其他流体所没有的、与磁性相关联的新性质:例如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随外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光通过稀释的磁性液体时,会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与双向色性现象。当磁性液体被磁化时,使相对于磁场方向具有光的各向异性,偏振光的电矢量平行于外磁场方向比垂直于外磁场方向吸收更多,具有更高的折射率。磁场有关,呈各向异性;磁性液体在交变场中具有磁导率频散、磁粘滞性等现象。 4 磁性液体的制作方法 (1)获得磁性液体的基本条件 ①颗粒尺寸应小于某一临界尺寸,该临界尺寸在10 nm以下。 ②颗粒在溶剂中应达到一定的表面活性化要求,从而即使在范德瓦尔斯等各种能量的作用下,也不发生凝聚。 (2)磁性液体的制作工艺 以磁性氧化物超微粒子的制作工艺为例 磁性氧化物化学稳定,容易制成粉末,用途广泛。 磁性液体用氧化物的粒径绝大多数应分布在10 nm以下。一般是以磁铁矿等铁氧体氧化物为主体,由金属盐类水溶液通过共沉淀法制成纳米级超微粒。以磁铁矿(fe2o3·2fe3o4)为例,就是在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2的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例如naoh溶液,使其析出fe2o3·2fe3o4。在反应过程中,通过调整溶液温度、铁盐浓度、碱的中和过剩量、反应时间等,可以对颗粒尺寸进行控制。 此外,下述方法也可获得氧化物超微颗粒: ①将固相反应得到的铁氧体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油中进行长时间的球磨。 ②使铁氧体构成金属的醇盐,并把他溶于乙醇等溶剂中,加水分解获得。 ③利用等离子体、弧光等使金属蒸发,在含有适量氧的稀薄气体中凝聚获得 5 磁性液体的应用 (1)磁性液体原被称为“磁流体”,也有称为“磁液”的。磁性液体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性密封技术,尤其在要求真空、防尘、或封气体等特殊环境中的动态密封最为适用。在高保真扬声器、电机阻尼、磁性传感器等方面磁性液体均具有独特的应用。 磁性液体密封原理 磁性液体旋转轴动密封是一种非接触式密封(即动件和静件没有直接接触),其工作原理是:由环状永磁体,导磁极靴和导磁转轴构成闭合磁路,利用永磁体中的磁能,在转轴与极靴极齿顶端的齿形间隙中产生强弱相间的非均匀磁场,将磁性液体紧紧吸住,形成磁性液体“o”型密封环,把间隙堵死,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如图1和图2所示。 主要特点: ①无磨损,因为磁性液体具有液体的性质,并且由于基液具有润滑性,所以还可起润滑作用。 ②密封度好,用于真空时可以达10~5 pa。 ③无泄漏。 (2)磁性液体真空密封连接器是一种能够在2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提供相互的可靠旋转连接的装置。全系列的设计使其在多种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单晶硅炉、各类镀膜设备、气相沉积、液晶再生、半导体刻蚀系统等超高真空系统和设备。如图3所示。磁性液体真空密封连接器组件根据各类常用真空设备使用的真空旋转轴连接器技术参数设计制造,可直接替代相应的真空密封连接器使用,基本不需对原设备进行改造。 (3)磁性微粉是各类磁性器件的主要原料,现代通讯,信息等的发展使诸如电感等磁性器件向超微化方向发展,因而对磁性微粉这类材料的需求更为严格。 fe3o4是目前使用极广泛的磁性材料,如图4所示,近年的研究对其在磁性纪录等方面应用取得了不少突破,其纳米化产品效能如吸波效应、催化作用等,人们也正在进行大量的试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粒径:10~30 nm 晶型:γ形 (4)磁性液体阻尼器,磁性液体的表观性质在磁场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例如密度、粘滞性等,因为磁场的作用,磁性液体可以定位在一定区域内,磁性液体这些和磁性有关的独特性质,可以利用磁性液体制作高性能的阻尼器件。他是由一个非磁性的惯性块、一个安装了磁性体的轮圈以及一定量的磁性液体组成。其基本原理就是在轮圈与非磁性惯性块的间隙中注入磁性液体,利用磁性体的强力磁场作用,使磁性液体在非磁性惯性块和磁性体之间形成一层磁性液体层,从而使该非磁性惯性块悬浮在磁性液体层上。这样就使磁性液体既具有了液体滑动轴承的功效,又由于磁场的作用而无泄漏之忧。同时磁性液体的粘性作用又产生了最佳的阻尼效果。在实际应用时将轮圈与步进电机的转轴固定,当电机加速或减速时,由于非磁性惯性块的惯性作用使其稳定时间大幅度地缩短,同样也可抑制电机在其共振频域的振幅。当电机匀速转动时,由于轮圈和非磁性块是同时回转的,因此几乎没有能量损失。 (5)磁性液体轴承电机,现代硬盘技术的飞速发 展,硬盘转速的提高对电机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希捷等专业硬盘厂商已经在其主流产品使用了磁性液体轴承电机来满足硬盘驱动器高转速、高稳定、低噪音的要求。 磁性液体轴承是利用被磁场固定在电机转轴部位的磁性液体,旋转时形成的液体膜使电机转轴悬浮并自动定中,电机运转时,电机轴与电机其他部件没有直接接触,这样电机工作时的磨损小、噪音低,如使用了softsonictmfdb(流体轴承)的seagatebarracuda(r)ataiv,其声强仅为20 db,并且还是现在市场主流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最高的产品。 磁性液体轴承电机可以应用在多种需要高速稳定运转的场合,例如激光打印机,转速可以达到10 000~30 000 rpm,噪音仅35 db左右。 6 结 语 此外,磁性液体还广泛应用于电声器件、选矿、工业废液处理、热交换、磁回路传热器、生物磁等方面,随着对磁性液体理化性质的深入认识,以及对超微磁性粒子、稳定剂和载液的深入研究,稳定性更好、性能更高的实用化磁流体将不断出现,并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制造工艺论文: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王桃 严敬 赖喜德 刘小兵 论文 关键词:水力机械 制造工艺 虚拟现实技术 论文摘要: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真实的零件结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 工过程,对改进教学效果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本文提出了今后在课程建设 中完善的方向。对其它同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 参考 价值。 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力机械及工程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根据该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部门从事开发、研究、设计、运行、 现代 管理 、 科学 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事实上,近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到专业对口部门的占到了 70% 以上,而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水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如果能在在校期间掌握好流体机械特别是水力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这将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 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增强他们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也相当广泛。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该门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流体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基础、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结构及强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在学习该门理论课程的同时到水力机械制造厂参观实习,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加工设备、加工零件、加工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条件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况且大中型的水轮机零部件尺寸较大、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工艺涉及的问题较多,即使是到专业的水力机械生产厂的加工现场也很难对其结构和加工过程有全面深人的了解。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插图对所学的对象,如零件、加工设备、检验设备等进行了解,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 ,况且部分插图书中没有附上,结果制造工艺课程学完了,部分学生到了工厂还是会把车床误认为铣床,一些专业典型零件也看似很陌生,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不能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水力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将抽象的零件和加工过程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零件结构,理清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进一步理解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的关系,并将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工装夹具、机床、刀具等素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教学课件中,从而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 发展 起来的新兴技术 ,在各个领域逐步得以开发应用。根据沉浸程度的不同,可将虚拟现实分为桌面式、大屏幕式、沉浸式和舱室仿真器四种类型…。其中桌面虚拟现实是一种初级的虚拟现实,它的沉浸度差,但最为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普及和实现。本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仿真系统就是采用 vrml (virtuai reality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开发的桌面式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以配有高性能的图形加速卡的 pc机为开发平台,其性能能够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其特有的仿真特性,如沉浸感、时实交互性、想象力和三维图形等,它正在成为解决工程问题 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实现 计算 机辅助教学 的重要 手段。 在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为了真实地再现水力机械典型零部件的结构,我们采用了功能强大的 cad/cam一体化软件 unigraphics 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以 word的格式输出,再利用 vrml对各零件的显示颜色、材质、光照等进行渲染 ,这样就可以利用安装了 cortona插件的 ie浏览器进行零件的浏览了,从而脱离了复杂的 ug软件环境。在浏览器里可以通过插件上的控件对三维模型进行旋转、平移、放大等操作,帮助学生全方位 的了解课程中所讨论的对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图 1、2分别为水轮机座环和水轮机顶盖的三维模型,在讲解到此类典型环形类零件的加工时,就可以通过旋转放大等操作全方位地浏览三维模型,比较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深入理解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认清关键加工部位,为拟订高效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奠定基础。 水力机组装配与一般的机械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在制造厂仅能完成重要部件的预装配,而整台机组的装配是在水电站完成的。对于大型电站,安装周期较长,水轮机的许多零部件被安装在机坑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全面地看清楚其内部结构及各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此,我们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水轮发电机组检修仿真系统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各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及零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联接关系等 (如图 3所示),了解水力机组安装过程中零件的安装先后顺序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制定合理高效的装配方案,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 java编程实现简单的人机交互功能。图 4为水轮机水导轴承动态仿真装配过程截取图,在进入装配场景后,点击启停按钮,动态装配过程即呈现在窗 口中,视图左边显示的是水导轴承安装步骤,这样学生不用到水电站或制造厂装配现场就能较直观地学习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的装配工艺规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 发展 ,水力机械的制造也沿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水力机械许多曲面类零件均采用数控方法加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专业的加工仿真软件 vericut 逼真地再现了实际加工工件、加工机床和加工环境 ,对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加工制造过程有全面的认识。vedcut 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控加工过程的模拟达到了极其逼真的程度。特别是在叶片类曲面加工过程中,如何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 (刀具形状与尺寸 、刀具相对加工表面的姿态、走刀路线、主轴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等)以适应加工过程中叶片曲面形状的变化对提高加工精度变得非常重要,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工仿真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图5所示)。但是目前这部分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在课堂上做部分演示,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让学生自行建立零件 、机床的三维模型,模拟水力机械典型零件的加工 ,从而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 虚拟现实技术现已延伸到许多领域,它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相关软硬件的发展,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该技术为实际问题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中,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真实的零件结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学生通过这些虚拟现实环境就能够从形象化的角度理解零件从设计、毛坯形式、安装定位、加工、装配、质量检查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从而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研究 摘要: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对机械设计进行合理化处理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研究。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入手,对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机械制造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整体角度来对机械制造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1制造程序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原材料直接制作成半成品,处理重点是对原材料的材质及材料的利用率进行规划。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就一定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提升机械制造工艺原材料的利用方式,才能真正降低生产成本。 1.2零件定位 在零件定位中,可以运用多种定位方式,而技术人员采用何种定位方式也会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为了提升零件质量,技术人员要结合定位方式与零件的加工需求,按照标准开展零部件的加工工作,这也是增加机械制造企业产品销量的主要手段。 1.3技术程序 这一步骤是将制造工序中已经获得的半成品直接加工成符合客户要求的成品,技术程序的加工要求更精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1.4加工精度控制 技术人员在对零部件进行粗加工后,还要对半成品状态下的零部件进行细加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加工的精度要求在于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等因素,为了真正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误差控制措施进行合理选择,进而提升产品的精度。 1.5装夹 对零部件进行装夹是将零件直接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在零件的装夹操作中,技术人员要保证零件固定位置的准确性,在确定好位置后,技术人员还要利用相关设计对零件进行深层次的固定工作。 2机械制造设计工艺的基本原则 2.1综合性 从本质层面来说,合理化的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属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二者本身所属类别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就产生了工作中的误差。基于此,技术人员要将综合性作为整个机械制造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总结传统机械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制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升机械设计的整体质量。 2.2整体性 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合理化设计时,要先对机械设计的方案进行制定。在制定机械设计方案时,技术人员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机械制造工艺的整体入手,在确保各个部件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多个机械设计方案,从这些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作为机械制造的最终设计方案。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措施 3.1提高设计标准化 制造工艺的核心是机械设计标准化,也就是在相对统一的设计标准中,保证技术人员设计的机械零件结构、规格达到高度统一,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机械制造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机械零部件的质量,这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技术人员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合理化设计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机械零部件的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化设计,以提升机械零部件产品的设计水平和使用性能,只有提升机械生产企业与机械产品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3.2运用绿色制造工艺 技术人员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不断尝试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改进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机械设计与高新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机械制造企业运行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只有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保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人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绿色材料的使用方面,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两方面入手,共同保证机械制造与设计的系统化发展。 3.3提升加工精度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客观差异是一定存在的,技术人员应尽量减少客观差异,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准度为准则,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确定机械制造中存在的潜在因素,以降低差异,提高防范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提高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关键在于对夹具进行调整,技术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工具降低误差值,确定误差产生的原因。目前,机械零件产品出现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内部应力、热变形及系统应力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内部应力和热变形两大因素。提高加工精度的流程如图2所示。 4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关键在于要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分析,对机械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分析,这两方面的分析都与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合理化要求有关,因此,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机械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需求,系统性地分析各制造工序的注意事项,改进设计方法,根据工艺水平合理选择机械技术,保证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更好地促进机械制造工艺的全面发展。 作者:夏彩来 黄水英 单位: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制造工艺论文:高职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模具专业教学中最为繁琐的课程莫过于《模具制造工艺》,其主要表现为相关知识点与模具生产衔接紧密度不高,经常会衍生出和实际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再就是许多教师由于实力有限,未能做好实践指导工作,使得最终毕业生难以迎合相关企业竞争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笔者决定在理清现代高职院校《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以学徒制为背景、项目为载体的改革要点前提下,集合诸多实际状况论证日后具体的改革实践策略,希望能够借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模具制造工艺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 学徒制;项目载体;模具制造;课程改革 1引言 高职院校设置《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模具图纸设计与产品制造等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可如今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设置合理的实践引导环节,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最终教学实效自然不够理想。因此,今后作为现代专业化的高职院校《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任课教师,有必要不断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和职业道德素养,争取在联系实际生产状况的前提下,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项目作为指导性载体,开展一系列科学化导向教学活动。至于规划思路和具体的处理手法,将具体介绍。 2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作为载体的课程改革要点 其主张在必要性课程教学单元布置拓展前期,进行相关行业实践项目引入,进一步营造出生动化的实践交流氛围,令学生能够在特定项目设计期间规划出合理应对战略,为日后模具制造工艺“做中学”和“学中做”等更高指标贯彻,积累合理的过渡适应条件。须知想要有效改善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就必须预先组织他们进行相关项目实践,唯独如此,他们才能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的动态状况,自主且深入性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如某区域拥有汽车基地等大规模企业,而一辆普通汽车当中的内饰件模具数量就已然达到200副,包括保险杠、仪表盘、油箱等大中型塑料模具。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工作,也应当结合这部分企业具体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高校《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和企业特定岗位之间的距离缩减。换句话说,就是在规划课程讲解模式期间,将模具制造工艺中的一系列典型案例作为学生的主线训练任务,确保学生掌握合理数量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之后,安排他们到相关企业或是校内外实训基地之中,依照师傅指导要点进行高水准的实践操作。 3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措施探究 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下以典型模具制造工艺作为主导线索,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和课程体系修缮,进一步凸显模具制造工艺强烈的实践和应用特性。如此一来,高职生才能愈加积极地投入到模具制造技术和安装调试等训练任务之中,从中造就出所需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首先,将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日常教学重点,进行以项目为载体的《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进一步凸显出其所需的职业和实践应用特性。就是说在确保熟练认证模具制造等岗位需求基础上,进行高职院校既有的课程内容重新构建,当中的主线内容则可顺势细化为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和代表性较强的模具零件加工;再就是将学生视为主体,职业技能培养和知识点灌输作为中心任务,加快高职院校《模具制造工艺》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改造进程,为今后学生更加理想的适应相关岗位环境,提供保障。如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主张依照模具加工的基础性理论、模具机械加工和特种加工的加工要点、代表性模具制造和装配的工艺、模具的光整加工的流程等细节,进行完善的教学流程规划组织。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有必要时刻秉承由简单到困难、点到面、知识递进的规则加以拓展,各类教学内容又要维持相互独立和紧密关联特性。长此以往,才可以确保高职生全方位掌握与模具制造工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将理论和实践技能作为考核工作延展的指导性线索基础上,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检验标准进行开放性和全过程的考核体系创建。其核心动机在于令学生在学徒制和项目教学法的指导作用下,顺利激发出学习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辅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中丰富的经验、问题总结任务。归结来讲,就是将个人综合表现、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等3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最终考核成绩。在个人综合表现成绩方面,则督促教学主体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和作业完成状况,职业道德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占据总体成绩的30%;过程性考核方面,即在模具制作工艺实践操作期间,结合不同小组具体表现为每个小组评定分数,其中教学人员评价80%、小组交互式评价20%,占据总体成绩的40%;期末考试则结合高职院校规范要求和学徒制规则进行有序组织,满分为100,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占据总体成绩的30%。再就是将塑料模和冷冲模导柱、导套、固定板、型芯等代表性部件,作为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的主线任务,令学生在学徒制指导作用下,自主和协作式学习。至于教学主体的核心任务,便是运用多元化引导模式拓宽学生思路,包括模具制造任务分析、资料收集整合、效果评价等。长此以往,加快模具制造工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过程的结合进程,最终顺利实现模拟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工作着实繁琐,而笔者在此阐述的意见必然存在局限性,日后仍需模具专业教师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予以完善。长此以往,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为汽车制造等行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作者:陆元三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制造工艺论文:合理化机械设计制造工艺 摘要: 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机械制造行业也日益拓展了规模。机械制造的流程包含了复杂的多步骤,若要在根本上提升机械制造的整体水准并且减小成本耗费,那么有必要采纳新阶段的工艺手段。初期在设计时,应当优选合理化的机械方案用来优化设计,这样做才能便于机械制造的展开。这是由于,机械制造的总体质量密切关系着方案设计。对于此,解析了机械制造领域内的常用工艺,结合实际设计出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及方式。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包含了各步骤的工艺流程,在制造过程中先要选取合适的原材,而后依照给出来的流程予以详细制作。机械设计应能力求合理化,在各类方案中筛选最合适的合理方案用来指导后续设计。若没能设置适当的机械制造方案,那么系列性的设计都将会很难落实。由此可见,初期设计的合理化是尤其必要的,合理化设计决定着后期展开的机械制造流程。 1机械制造工艺 从本质来看,机械制造包含了成品制作的流程及方式。在机械制造中,相关人员先要预备机械原材,经过加工得出某一机械产品[1]。在现今阶段内,制造业表现出日益显著的技术进步,与之相伴的配套工艺也在获得整体性的改进。机械制造若要收获最佳的实效,那么不可缺乏先期性的合理设计。机械设计需要衡量综合的要素,具体策划及后期设计的流程中都应力求完善。设计人员首先就要拟定合理且恰当的总体设计思路,不可忽视细微的设计要点。 2机械设计中的合理化 2.1符合设计标准 机械制造需要配备多步骤的工艺,为此初期在设计中就要符合给出来的设计指标。这样做,才能从整体入手来优化设计。具体动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能实时调整设置的机械精度,确保符合精度需要。某些情况下,机械加工会表现出较大偏差,这种状态增加了额外的机械制造风险同时也损耗了更多资源。情况严重时,还很易带来突然性的故障[2]。由此可见,需要全方位控制并调整标准化的机械设计,这种基础上设置最适当的零件尺寸等。合理的设计应能符合标准,同时也不可忽视数值的精确性。通常在后期加工时,零件的真实尺寸都会与初期设计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被视作制造中的偏差。在设计环节内,就有必要防控这种过大的偏差,因此需要衡量全方位的综合设计要素。例如原材的破损或高温带来的机械变形,这些都被归入设计要素。设计人员要兼顾更多的要素,这种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段及测量用具,经过改进得到优质的设计方式。 2.2确保加工的优质性 确保优质性的机械制造,要从全程入手来提升总体的零件制造质量。具体设计时,应能从严依照给出来的指标予以设计,优先选择最恰当的加工步骤。应当因地制宜,筛选合适的零件原材及型号规格,确保规格及型号的一致性。确保合理且适当的机械设计,在更大范围内减低总体的加工成本。各类机械零件都表现出差异的结构,与之相应的精确度也并不相等[3]。制造零件的流程中很难彻底杜绝隐含的偏差,然而过大的偏差将会干扰到零件的优质性。为此,先期就要详细予以运算,结合实情设置合理的用材总量并且提供全方位的零件检测。针对某些偏差过大的零件还需再次妥善处理,对于表层有必要适当切削以此来确保平整性,这样做就防控了潜在的精度偏差。 2.3采纳新式理念 机械制造相关的技术都在更新,有必要接纳新式的机械设计理念。从行业特性来看,机械制造附带的污染是较高的,因而应当优选可持续性的新式加工理念。设计人员要摒除不适当的认识,在具体设计时也要注重选取污染更小的新式设计思路。在日常设计中,可以提供绿色理念用来指引机械设计,融入节能且环保的新式绿色技术。与此同时,设计者也不应忽视附带性的资源损耗,应当优选最佳环保性的机械材质用来设计。针对报废后的机械零件,还可以有序予以回收。 3合理化机械设计的建议 机械设计构建于机械工艺的基础上,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应能衡量综合的设计要点,例如零件的特性、尺寸以及精度。经过全面的衡量及考虑,才能妥善把握设计流程内的技术要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不可以忽视消耗的机械设计成本,要在确保优质的前提下着力减低成本。如果条件允许,设计人员还可借助于巧妙构思来减小机械原材的总消耗量,用更低的成本投入来收获优良的设计实效[4]。设计人员在给出了某一制造方案后,需要经过调试的步骤才可以进入安装。因此,也应当注重设计后的安装调试。调试过程中通常可以测出隐含的设计偏差,各类零件表层也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粗糙度。调试的过程中,需要优选恰当的刀具以此来提供必备的保障,调试得出的机械制造方案才会真正符合现今的市场需要。 3.1全面更新加工程序 在机械制造领域内,工艺流程体现为更高的技术特性。经过详细的制作后,机械制造可以把某一原材转为可用的产品。具体在制作时,先要初步加工而后才可以获得某类成品或半成品。在某些情况下,还需针对于半成品予以再次加工,进而构成全方位的制造流程。 3.2调整为合适的加工精度 具体而言,精度控制包含了零部件的尺寸、加工的位置及形状、零件的表层质量。有序控制零件的精度,才能在总体上获得更优的零件加工实效。未来的探索中,需要深入完善自动形成法、固定标准下的刀具控制法以及试切法等。机械制造应能确保最佳的精确度,唯有如此才能落实后续的顺利加工。 3.3改进装夹工艺 从加工角度来看,装夹的工序可用来定位精确的零件位置。在制造零件前,先要安放于特定的模具或者机床上方,这个步骤即为装夹操作。经过装夹操作,零件可以被固定至机床。装夹的具体操作也关系到总体性的零件质量。可以选用特定的夹具用来装夹,也可依照实情来选用其他方式。若要加工得到精准的零配件,那么不可缺乏初期的装夹定位。设计机械产品时,通常可选多类的定位方式。相关人员应能结合实情来适当设置定位,这是因为恰当的定位更加便于后续施工。针对各异的情况,机械制造可选的定位方式也表现出多样性。 4结束语 技术进步的总体趋势下,机械制造也提升了综合的水准。具体在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时,先要给出全方位的机械设计。合理的设计思路可用来提供明确的机械制造指导,服务于根本性的制造质量提升。机械设计中的合理化思路可以缩减消耗的总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冗余的设计流程。然而从目前看,机械设计并没能达到完善,仍有待长期改进。未来的实践中,有必要继续摸索合理化设计的珍贵经验,从全面入手来确保机械制造及设计的优质性。 作者:曾华 单位: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且内容大多枯燥、难懂。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国内教育专家在探讨这一个问题时提出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激励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工程制图、机械零件和机加工工艺装备等。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传统的加工制造方法被许多先进工艺所取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动态。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挑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了教学信息量,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静态”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教师“动态”的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二、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比如考核成绩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35%创新思维及能力35%。同时,每个部分又由理论和实践组成,其中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60%。在平时成绩中,理论部分可以由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获得,实践部分可以由平时实训、实验的能力获得。期末成绩中,理论部分由基本理论考试获得,实践部分由技能实训操作获得。创新思维及能力成绩中,理论部分可以由专题讨论等形式获得,实践部分可以由生产实习报告、体会等形式获得。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指标是衡量教改成功的关键因素。考核指标的出发点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素质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情况,考核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素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加工方法。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例如:参观实验室、陈列室、工厂车间、开设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组织现场教学等等,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激发求知欲。如机床工件的装夹方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现场进行装夹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掌握不同形状工件的装夹方法。对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可组织去工厂现场参观齿轮加工,对插齿、仿形加工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对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及装配,可使用生产实用减速器进行结构分析、拆装实验等。只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成为领头的创新者,才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 四、总结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遵循“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内容”进行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整合教学内容,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机械产品的设计以及制造的要求;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综合技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打破相关课程彼此封闭的学科界限,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讲授、实践操作、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拓宽思路,吸收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更好的为技工教育服务。 作者:赵升彦 单位:陕西省建材技工学校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综述 1、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特点分析 机械设计的制造的发展是与各种学科的发展分不开的。不仅是机械专业,还要应用到哲学、心理学、思维和智能科学的研究成果,现代应用数学和化学、物理学等的研究成果,机械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技术、检测技术和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当代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以及现代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现代设计技术的理论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具有以下特点。 1.1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过于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主观态度,对人员的技艺和判断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多更快速的方法。现代传统的机械设计更加注重的是新的方法和经验。 1.2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比较单纯地侧重于机械自身所要求达到的能力;而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更加讲究各个要素的配合。具体说就是:机械设计制造理念与所处的环境和人的需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到人的生物性和感官等因素,并且周密考虑机械生命循环的整个过程,充分计算好从设计、加工到使用、修理、报废等与人和环境的联系,从而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平衡了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3传统机械的设计制造更加注重力学的作用,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强调把握力学能力,而现代设计制造发展了这类效果,具有了更宽阔的设计的领域、更广的范围、更多样的手段。 1.4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流程方面,在总的目标下,设计方案形成很多的层次,每一遍的方案经修改后进入下一轮,因此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和能源才可能完成一个设计,而选择的所谓的最好方案,也可能因为没有直观的感受而带有主观性。现代机械设计对于重复浪费的现象有了很好的避免措施,在计算机内直接输入数字和方案,从而得出立体图,设计人员通过内部数字的调整,就可以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2、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创新 机械创新制造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加以利用,设计制造出新颖、实用、具有创造性的机械装置。机械创新设计制造技术与机械系统、优化、可靠性、计算机辅助、有限元等设计一起,构成现代设计方法学库,邻近学科的有利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随着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认识和思维科学、人脑研究的发展,人们益受重视机械的创新设计制造。原因有二:一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认识和思维科学、设计方法学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是研究和发展创新设计,有利于对于人类的创造思维机理进行解释,又能够推动一系列科学的发展。 创新设计制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生活中对现有机械产品的性能(技术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进行改善;二是为了满足新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设计制造出新的产品。创新设计制造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机械产品创新发明的机理、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程式化、定量化地看待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制造过程。受地域广、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的机械工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这难以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对机械工业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足,致使重复建设同类型的机械产业,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和经济效益都比较低下。因此,必须要改革机械工业发展模式,优先考虑机械工业质量的提高,坚持以集约型增长方式取代变粗放型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多的时候,我国的机械工业走的是世界采购、国内组装的发展道路,不但本土技术严重缺乏,而且严重制约着发展的规模和产品的效益,更是制约国内机械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鉴于此,在“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应抓住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的有利契机,加强开发基础技术、工艺和产品,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主机与零部件行业相互配合和推进,实现二者的同步发展。坚持“绿色为先战略”,一是在机械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做到节能减排;二是在研发制造使用机械工业的产品的过程中,坚持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目标,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家发展中机械设计制造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一项参考标准,它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机设计制造领域,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作者:王秀凤 单位: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分析 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1.试题库包括的知识面要广、储存量要大课题组在收集课后习题以及该门课任课教师提供的试题后,经过总结和筛选编写了《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习题集中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分析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涵盖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2.要考虑到试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由于学生的基础、努力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命题时要对区分度加以考虑,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有梯次,这样就可以把各学生的学习效果区分开来。 3.题目各自独立,各题间不互相关联和重复每道试题都要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审核,避免某题的文字和答案的表述为其他试题提供线索;题目的语意表达要清楚、简明扼要,措词应该严谨。 4.试题库应该具有准确性、实用性应以“边使用,边完善”为原则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使用户能方便地管理和维护试题库。用户应该能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修改、编辑和删除,能够任意寻找、过滤试题库中的试题。这样,通过用户的主动干预和程序的智能组合,能快速地生成练习和试卷,实现教学工作的智能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立的具体步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过程,既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对题库的内容和整体功能进行设计,又需要专业编程人员对程序的实现,需要二者密切合作,其中任课教师还要负责题库的测试和维护管理等工作。编程人员主要采用的软件为: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word2003等。在试题库的编制过程中,坚持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建设思想。 1.试题的准备收集首先是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筛选,由相关人员将那些知识要点突出、方法典型、综合性强的试题全部录入,现已基本完成。再者是收集项目组成员自编试题以及部分市售试题,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大量的具有其独特知识热点的试题,因此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都需提供一定数量的自编试题,要求试题的知识点要全面,类型要丰富,要做到从不同角度测试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然后,认真填写每道试题的试题卡片,题卡中应该包括的内容为:试题所属章节、试题题型、试题测试涉及的知识点、难度、解题过程及答案等。试题卡片制作完成后,应该按章节、类型等进行综合归类,并且对其进行排序和编号,同时编制试题检索目录,以便于后期的选择和查找。 2.试题库参数的确定首先通过多方面查阅大量的试题库建设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选择试题类型、要求程度和试题难度共3个参数作为建库的参数。 (1)试题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试题类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的比例分别为10%、10%、15%、15%、20%和30%。 (2)要求程度:即试题内容应该能够反映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程度,即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要求了解的内容占10%左右,熟悉的内容占35%左右,掌握的内容占55%左右。 (3)试题难度:将试题难易度分为4个等级,即容易、中等、较难和很难,其比例为20%、30%、30%和20%。 3.试题库的开发编程人员利用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word2003等软件,开发具有“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己特色的试题库。 4.软件的管理与维护试题库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边建设、边使用、边管理、边完善题库系统。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 1.应用对象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 级 (1)班参加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其考卷由授课教师出题;拟选择该专业 (2)班参加试题库随机抽卷出题考试。 2.研究方法两个班级具有相同的任课教师、相同的考试时间、相同的试题类型和相同的题量。在考试结束后,客观题利用计算机进行判分,主观题则是由教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其进行流水判卷。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看两个班级的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3.结果分析通过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对试题的难度、试题的信度、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等进行多方面的试卷分析,并且分析考试结果是否理想及其原因。考试结束后还要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考试试题的满意度以及建议。 4.题库考试评价体系试卷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考试的深化和提高。只有在考试后不断地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到试题库中去,摒弃那些不合适的试题,优化题库,才能真正提高试题库的质量。 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试题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试题库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考核学生,还将有利于促使学生根据大纲内容仔细阅读课本,拓宽其知识面,深化其知识程度,锻炼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试题库的建立和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将继续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检测与分析,不断调整试题参数,从而确保试题库的高质量。 本文作者:李宝玉 陈恒高 韩霞 戚增坤 李庆达 制造工艺论文:绿色制造理念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摘要: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因此进步很快,但是工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所以绿色制造这个理念也就应运而生了。绿色制造就是一种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考虑在内的一种现代化的制造模式,这也是未来制造业的必然趋势。该文先阐述了绿色制造这一概念然后对一些基本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 在人类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以来,面对的3个主要问题就是环境、人口和资源,这3个问题都不容小觑,人类面临的危机已经与日俱增,其中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机械制造业在持续进步,与此同时,也要开始重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要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在资源上计算的效益都考虑在内,这样就形成了绿色制造的概念,对这一概念进行贯彻,对实现资源无害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1绿色制造这一概念的含义 绿色制造是一个新兴概念,根据其所注重的理念,又有数个别的名称,比如清洁制造、环境意识制造和生态制造。绿色制造是指把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都综合考虑在内,来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正式制造前的原料提炼、材料选择和设计,到生产环节中的生产和包装,还有之后的使用、维修和报废回收,把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都降到最低。这种模式就可以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兼顾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绿色制造理念下的制造工艺的基础仍然是传统工艺技术,首先同样是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成本进行确保,然后把环境和资源这两个因素都纳入综合考虑之中,产品在进行生产的整个周期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资源的使用和能源的消耗也压到最低。 2绿色制造理念下,工艺技术的几种类型 2.1对能耗进行降低的工艺技术 首先可以在降低能耗方面对加工工艺进行改造。目前降低能耗的主要办法一般是减磨或者采用低能耗的工艺。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总是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这些能量一部分会转化为有用功,但是其余的部分就会被作为无用功消耗掉了。而这些消耗的能量一方面是不必要,另一方面是会造成有害的损失。损失掉的这部分能量带来的害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因为摩擦损失掉一部分能量而造成精加工紧固带的下降;引起震动和噪音,进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对工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带来破坏,在严重的时候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也会产生威胁。 2.2对资源消耗进行降低的工艺技术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对生产工艺系统的诸多组成要素进行简化,从而达到节约材料的效果。想要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设计方面和工艺方面。首先在设计上,可以通过例如对设计技术进行优化等途径来对原材料的利用率进行提高,优化设计,减轻零件重量,简化结构以减少零件的数量。在工艺方面,可以依靠高新科技,刀具和材料选用新型规格,增强刀具的使用周期;逐步减少切削液的使用直至取消,以求减少加工废物的排量,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且通过新的技术对毛坯制造技术进行改良优化,以求达到加工余量的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共同促成原材料消耗的降低。 2.3兼顾环境保护的工艺艺术 在具体的生产进行中,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或者消除对环境和生产者有影响的物质,这种技术就是环境保护型工艺技术。通过输入,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得输出,就是生产,在目标产品以外,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废气,可能是废液,也可能是废渣和噪声,这些物质对环境和生产者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机械制造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全面管理,末端的治理技术也要重视起来,这样就能积极预防污染产生,可以有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绿色制造理念下,如何具体改造制造工艺 3.1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先导 在绿色使用技术进行研发时,研究人员需要进行注意的是要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掌握,原因是绿色理念上的设计使用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这是机械制造过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绿色设计在概念体现上,也会被归类为环保设计、生态设计等。这些技术的研发直接体现了环境的生态设计与使用,会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产品的功能发挥与使用寿命进行体现,绿色设计,顾名思义是让产品的生产与设计细节上彰显出绿色理念,可以让产品的使用并行性与可回收性得到体现。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应该得到考虑的是让产品的结构与其他细节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规划,让产品的各个细节都可以对环保的属性进行体现。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将各个环节的衔接进行重点考虑,防止出现的误差过大影响机械的使用。 3.2选择绿色原材料 选择绿色原材料是实现绿色制造的前提条件。绿色制造理念下的原材料不仅要具备较强的适用性能,而且还需符合机械制造工艺基本特性的要求,并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因此,在选择机械制造原材料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事项。(1)尽量选择可再生的原材料,以便于及时回收,从而提高资源利率,实现绿色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2)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强的原材料,有毒、有害、辐射性强的材料尽可能不使用,以降低环境的污染性,减少产品毁弃物,提高材料回收率,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3)尽量选择原料丰富,成本低、污染小的原材料,少选用价格昂贵、污染大的材料,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3.3采用绿色工艺技术,例如少无切削加工技术 该技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机械工业中。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迅猛发展,精密铸造、冷挤压、直接沉积等成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并逐步从接近零件形状向精密成形、仿形方向深入发展。采用这种技术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技术,对于不需要机械加工的成形件可直接使用,这样既能够减少传统毛坯制造时的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能够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降低产品生产费用。 3.4建立有效合理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要形成立体的监督体系才能行之有效,系统外部之间的互相监督、系统内部进行自我监督、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相关部门进行行政和法律层面的监督都很重要。其实立体的绿色监督机制又根据参与主体分为软硬两种,软监督一般强调以民众作为监督的主体,硬监督则是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监督。两种监督方式联合起来,几大监督角度组成立体监督网,才能更完善地实行绿色制造理念。 4结语 绿色制造这个理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机械制造业的模式也会脱离旧有的传统制造模式,而向新颖的绿色制造模式进行转变。但作为一个新鲜的理念,绿色制造仍然不够完善,在技术上还需要进步,还需要有效手段来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求让机械制造这个行业更好地为社会进步起到自己的作用。 作者:郭昌鹏 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杭州技师学院机电系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行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具体机械设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的应用到诸多领域中。针对机械制造的解读,需要详细的展开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分析,旨在推动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精密加工技术;焊接;切削 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也加大了机械零件制造质量与精确度的提升,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然而,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要求逐渐提升,使得传统机械制造工艺水平和零件精度不能满足机械制造的发展的需求,需要改进和优化。基于此,本文对机械制造工艺展开探讨,并详细的对精密加工技术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特征分析 分析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特点,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为精密加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制造工艺优化奠定基础。(1)关联性。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借助精密加工技术可完成对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进而推动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规避质量隐患。二者的综合作用,可以推动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和进步。(2)系统性。机械制造工艺可以将诸多现代技术综合利用,有效的对工艺的各个流程进行优化,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精密加工技术应用,有助于推动机械制造成为一个完成的系统,继而推动机械制造的整体质量。(3)竞争性。经济一体化影响,使得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技术受到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进而优化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先进的精密技术有助于的推动制造企业提升产质量、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机械制造企业市场份额提升。 2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现阶段,机械制造工艺复杂且逐渐借助信息技术,对提升工艺效率和工艺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且需对不断优化的机械制造工艺展开解读,具体的制造工艺如下。(1)气体保护焊接工艺。焊接工艺是机械制造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了避免焊接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选择气体保护焊接工,可以起到熔池和促进电壶与空气的分离,进而保障焊接质量。通常情况下,考虑效益因素,可以选择CO2气体保护焊的方式,有效的完成对焊接物的保护,积极推动机械加工质量的提升。(2)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艺。同样属于焊接工艺,且常用语大型生产线中,实现汽车、飞行器等的制造。且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艺得到的完善和改进,可以更为有效的应用到诸多领域中。目前,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艺具有材料消耗少,所需焊接温度较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电阻焊工艺。这类工艺的具体实施中,将两个目标焊接件置于电极之间,借助焊接电流,实现对两个目标焊接件的接触区域的加热,且达到熔点后,目标焊接件表面的金属原子分离,并形成金属键,再由金属键的相互作用,完成焊接的目的。这类焊接方式焊接过程简单、效果明显,焊接成本、低效率高。(4)埋弧焊工艺。焊剂层与电弧的综合作用,完成对零件的焊接。现阶段,主要选择自动埋弧焊的方式。这类焊接工艺具生产率高、焊接质量稳定的方式,且不会造成弧光与烟尘的特点。具体的机械制造工艺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焊接需求,完成对机械制造工艺的选择,从而保障机械制造工艺的有效应用,降低质量隐患。 3精密加工技术分析 精密加工技术是完成对一些精度为1~0.1μm、表面粗糙度为Ra0.1~0.01μm的技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属于一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完成对各类精密零件的加工。(1)精密切削技术。所谓精密切削技术,是机械制造工艺中常用的精密技术类型。为了完成对精密切削技术精度的提升,需要先选择适宜的切削材料,且对诸多外界影响因素进行排除,从而保障精密切削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机床设备,需要保障机床具有较好的刚度,不会受到零件切削过程中温度影响,产生变形的现象。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机床主轴的转速。再结合精密定位技术和控制技术,推动精密切削的实现。(2)精密研磨技术。对于零件表面粗糙度在1~2mm范围的零件,传统抛光和磨削等技术不能满足研磨的需求。故此,选择精密研磨技术,可以有效的完成对这类零件的加工,从而使得零件的整体性能和精密度达到设计标准。(3)纳米技术。这类精密加工是机械加工制造中的重要技术类型,将物理和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运用纳米技术可以有效的完成对硅片的加工,实现线条的布置。具体的精密加工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精度需求,完成适宜的精密加工技术,进而推动机械制造工艺的顺利完成,从而保障加工工件的整体质量。 4结束语 机械制造行业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机械制造的相关产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分析,详细对的具体的焊接技术展开解读,并根据具体加工原材料情况,选择适宜的焊接工艺。对于精密加工技术,是完成对精度高零件加工,其中精密研磨技术、精密切削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均是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技术类型,对推动机械制造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焦亚男 刘雪 李洋 单位:山东五征集团 制造工艺论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工艺技术 摘要:目前我国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技术在制造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生产之中。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模具制造;工艺技术 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这无疑为制造业、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磨具制造领域来说,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开始涌现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现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如果单纯依靠理论和实验来处理材料加工中的困难,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1]。因此,计算材料方法开始引入到材料加工领域中,成为当下解决材料加工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还应全面、系统的处理问题,完成理论与实验难以解决的工作。 1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概述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需要要就材料结构、材料性能及表面形状如何改变、加热过程中材料可能受到影响的工艺等,在综合材料到产品设计开发领域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在整个现代制造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需要对热加工改变材料宏观性能、微观结构、表面形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形状、性能改变过程中工艺因素对材料带来的影响,将成型设备、成型工艺开发及工艺优化的相关理论问题解决好,研究制造模具过程中的热处理、材料及加工方法等相关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材料形成与控制工程专业,同时该专业目前也是很多职业技术类学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材料成型加工、控制工程、模具设计指导等专业知识,为社会输送应用开发、科学研究及工艺设计方面的技术类人才与管理类人才[2]。 2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 目前制造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促进了工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关注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将目光聚焦在了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上[3]。 2.1金属材料一次成型加工 (1)挤压成型:应用该项技术时,首先需要将待加工的坯料放到模具中,进行加压处理之后再压力的作用下,预先加入模具中的坯料会发生变形,从而获得产品。利用挤压成型技术获得的产品,其塑性比较好,同时还不容易发生变形。(2)拉拔成型:首先应在模具中放入坯料,进行拉拔处理,预先加入的坯料在拉力作用之下会发生变形,通过加压产品。利用这种技术制成的产品,其变形阻力非常小,但是要注意,要想达到预期的拉拔效果,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性能非常好的坯料才行。(3)扎制成型: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扎轮旋转力作用使坯料发生塑性形变,最后生产出产品。 2.2金属材料二次成型加工 (1)锻造成型:该技术可以通过自由锻造、模型锻造两种手段实现,其中,前者是指在压力机表面放置坯料,利用制作企业施加外界压力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利用该项技术不需要模具即可完成;后者指在压力机表面放置坯料,利用模具的压力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产品。应用该技术可以用来加工复杂形状的产品,因此目前已经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之中[4]。(2)冲压成型:这项技术是指在压力机表面放置金属板材料,在压力作用之下金属板会发生塑性变形,将模具从金属板上分离开,最后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产品。(3)旋压成型:利用旋压成型技术时,需要将板料放在芯模上,降板料压紧,板料在压力作用下随着芯模发生转动,进而出现一些塑性变形,最终获得形状、大小一致的产品,应用该项技术时所受的阻力非常小,产品的尺寸也相对较大,需要的模具也不是很复杂,但是该项技术的生产效率并不高。 3非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 非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主要可以从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及压制成型三方面分析。 3.1挤出成型 挤出成型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产品生产的连续化可以得到实现,同时生产效率比较高,获得的产品其品质也比较高,可以将其应用于多个领域之中。挤出成型技术应用的装置都比较简单,需要的设备投入也比较少,短期之内即可收回成本,且不会由于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投入的人工成本也比较小,因此,可以将其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领域之中。 3.2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技术的原理是在注射设备中放原材料,在注射设备中完成材料熔化处理过程,在相应模具中注射熔化以后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冷却处理,固化处理之后拆除模具后即可得到产品。注射成型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结构产品生产领域中,提升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3.3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技术是指在特定模具空腔中放材料,然后加压处理,最后获得产品。但是该技术需要较长的周期,整体产品生产效率也不是很高。 4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久的将来精确成型加工工艺必须会成为机械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工件要求较高的汽车生产领域中,精确成型必然会得到广泛应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我们不仅要依靠理论、实验来解决加工过程中中面临的困难,同时计算材料方法也会更多的应用于材料加工中,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从而达到理论、实验不能达到的效果。 5结语 总之,当前市场对产生效率、生产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机械产品的品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在现有技术层面上进行持续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更好的促进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进步。 作者:余小员 单位:阳江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分析 【摘要】基于当前机械制造工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其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缺乏系统性认识和全局的把握、缺乏严格细致的评定标准以及缺乏可靠的评定方法。此外,提出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对产品性能的工艺参数以及产品实用性方面的影响。旨在为机械制造行业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 可靠性研究 指标体系 工艺可靠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领域的建设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机械制造业更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柱型产业,其行业间的竞争情况也异常激烈。部分企业为了快速提高自身产品的上市周期,从而降低了研发的周期。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每况日下,究其原因是制造工艺不合格的问题。文章对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只有将自身机械产品的质量提高上去,才是体现自身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1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经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后,不难发现其设备使用的耐用性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样的机械制造产品,工艺的可靠性越高其设备的使用年限就越长。通过研究可以明确机械制造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弊端,进而进行改进以提升其设备的使用年限。事实证明,只要进行了可靠性研究的机械制造产品,其后期使用的维修次数和返厂周期就小,而且研究的时间越长其效果就越明显[1]。就目前来说,我国机械制造产品的可行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可靠性研究在其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的市场环境里仅靠可行性研究就想把其发展的劣势转变过来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在产品制造过程方面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其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我国整体机械制造市场的前进步伐。针对这一问题,仍要从可靠性研究进行入手解决,但需要扩大可靠性研究的范围以实现改善整体市场环境的目标。这一过程需要相关工作者做大量的机械制造行业内的信息数据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可靠性研究的效果放到最大。除此之外,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机械制造的设计的阶段,还要对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工艺数据进行长期的分析。而机械制造工艺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生产阶段,而生产阶段又是占总制作机械产品费用的一半以上的阶段。因此,对这一过程进行可靠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对产品性能的具体影响 2.1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工艺产品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其能满足各种工艺参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是具有最直接的影响的。进行可靠性研究时,不仅要对机械制造产品的参数进行分析还要对其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进行全过程的评定分析。这对于产品性能工艺参数方面来说只是其研究过程中的一环,但是研究旨在整体进行控制了以后才能对其工艺参数进行有效影响。这是因为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之间是存在着复杂的联系的,具体表现为产品的工艺参数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产品的性能质量。 2.2产品实用性 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机械制造设备的生产,其目的是利用这些工器具来代替人为所做不到的事情。换句话说,工器具是用来解决人类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然而,在机械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因工艺技术的不成熟,或者是工艺技术的低端使得产品的实用性得到了降低。在科技全面发展的现如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进行机械制造的工艺本身出现了问题。这一原因就是硬件的原因,那么无论原材料的质量再怎么提高、施工参数怎么修改也难以将产品的质量进行改善。可靠性研究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分析出工艺问题所在,而后再将原本的施工工艺缺陷进行替换和处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残留物没有及时的处理干净,从而导致产品的次品数量增加。可靠性研究针对这种情况,也是分析出原因所在,对原机械制造设备的漏洞进行处理[2]。对于那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则可以不用对原机械设备进行过多的处理,只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 3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的存在问题 3.1缺乏系统性认识和全局的把握 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研究企业仅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缺乏一个系统上的认识。这就使得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更多偏向使用者的使用效能,而不是提升机械制造行业整体的生产水平。而且,可靠性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更多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这就意味着当前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存在缺乏对全局的把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现阶段我国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同样还是与上文提到的问题一样,其研究的过程存在片面性。没有对机械制造进行全面的可靠性研究,这就难以实现整个行业的综合性进步。设计阶段并不能决定机械制造工艺的全部过程,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同样会对机械制造工艺产品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就机械制造的生产阶段而言,其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规范以及生产机械设备的性能都是使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降低的影响原因。因此,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可靠性研究的过程是要从制造的全过程来进行考虑的[3]。 3.2缺乏严格细致的评定标准 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技术标准是由国家和行业制定的。现阶段,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的可靠性研究所依据的评定标准还是相当缺乏的。究其原因,一是相关研究者没有对研究进行系统化的认识;二是对可靠性研究所依据的系统指标存在缺乏问题。目前我国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企业所采用的加工标准大都是稳定度指数。它的优势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某方面进行具体控制,其缺陷是缺乏对机械制造工艺全过程的整体考虑。所以,其很难做出系统的评定结果的。 3.3缺乏可靠的评定方法 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可靠性研究是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的,这一过程中只有根据具有可靠性的评定方法才能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准确的评估。对于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获取过程而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信息数据进行一定过程的梳理和收纳,这一过程是可靠性研究人员进行透彻分析、准确评估的有效保证。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方是由于信息数据的采集时间要求过短,这就使得其过程中对样本核查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最终导致信息导致数据的采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情况。部分研究人员旨在研究程序上下功夫,真正对采集到的机械制造工艺数据进行分析的很有限,这些都是没有可靠的评定方法而导致的[4]。 4可靠性研究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几个要点 4.1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机械制造工艺的指标体系,首先,要从统筹多方影响因素的角度入手。具体内容为: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售后,利用制度将这一所有过程进行可靠性运行保证。其次,企业制定的相关指标体系必须是科学的、健全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4.2提高工艺可靠度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度是行业内所有企业所追求的实际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因为工艺的可靠度保证机械制造过程中无论发生材料上的变化还是过程上的操作不当,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而如果其可靠度不够,其他因素再怎么调整也是难以达到实际的生产目标的[5]。 4.3控制故障发生率 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中,任何设备都会有出现故障的一天,使用方法以及维护手段仅能解决其中的过程问题。当机械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是具有突发性的。但这并不是说这些故障是不能控制的,虽然不能对其进行杜绝但可以将突发性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就不会对企业、施工人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其进行控制时,需要利用到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其研究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处理问题、预防问题,这样的研究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机械制造生产故障对使用者以及经营者的损失程度[6]。 4.4控制机械生产稳定性 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中,其工艺可靠性的最大体现就是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故障的发生多出现在设备内部的耗损问题上,其极大的影响了生产制造的安全性。对其进行可靠性研究有利于保证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避免一线操作者在机械生产中可能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7]。 4.5故障检修 根据上述内容说明,机械制造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影响主要来源于设备内部的稳定性。这一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对其故障的检查和维修来提供保证,这项工作内容完成关键就是时间。可靠性研究可以提供设备的损坏周期,企业就可以在周期内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检查[8]。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是预防故障出现的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如果等机械设备因故障而停止运作再对其进行解决,那么中断使用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损失。这样一来企业就很难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这就充分说明了可靠性研究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重要程度。 5结语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入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市场运行中。机械制造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建设领域,其生产建设质量决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性发展。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部分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生产状态。这一问题的具体体现在对其生产工艺的不重视,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产品质量的问题。文章对可靠性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靠性研究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几个要点。具体包括:建立指标体系、提高工艺可靠度、控制故障发生率、控制机械生产稳定性以及故障检修。其目的是为提高机械制造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 作者:王晓宏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制造工艺论文: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与发达与否的关键,而机械制造业在工业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制造自然离不开制造工艺,因此如何提高机械制造工艺水平也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一些产业的转型也很为重要,在此过程中,一些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来,要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就必须设法消除这些弊端,使之顺应发展的潮流。从机械制造工艺当前发展现状入手,解决当前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有着综合性、统一性和全球性的特点,是对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衡量标准,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也受到了国外产业的冲击,一些机械制造工艺的不足和缺陷也就展露无遗。提高机械制造工艺,促进其发展,不仅仅可以使得企业在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处于优势地位,更是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一个大的层面上来说,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1.1管理制度落后 管理机构就是一个企业的大脑,有着足够优秀和完善的管理机构才能促进企业包括工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当下对比一些国外的企业,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管理模式的运行也是漏洞百出,这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1]。而且一些企业在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制度上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却视而不见,这也是导致我国机械制造工艺无法的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1.2设定方法落后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然也就包括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设定方法的影响。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新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的图纸进行机械制造工艺方法的设定几乎成为了一个趋势,计算机设定方法有着简便易操作,而且也不用担心一旦发生错误的后果,而且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可以极大地缩短时间,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然而纵观当下我国的一些机械制造工艺的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图纸方法进行工艺设计的仍然不是少数。因此如何让这些企业脱离图纸,而是使用更为高科技的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提高效率,这也是机械制造工艺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1.3制造技术落后 之前所说的管理制度和设定方法的问题说到底也只是一些侧面的问题,然而制造技术的落后则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无法跟上世界潮流的一个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如果不能实现制造技术的发展,纳闷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机械制造所要提起重视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我国重农轻商的理念就根深蒂固了,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对于制造技术的重视程度仍旧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制造业在以激光制造技术为代表一些轻加工微加工领域与西方的先进技术相比全面处于劣势,这也是我们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中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1.4自动化技术运用欠佳 自动化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正确有效地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也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一些西方先进的国家,自动化技术在企业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的企业中是非常普及的,但是我国的一些机械制作工艺的企业对于这种技术则是不以为然,无法合理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更别说将这一技术娴熟地运用到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来了,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相较于西方先进的工艺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2机械制造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2.1集成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原先分散的制造模式已经渐渐被集成化的制造模式所取代。传统分散的制造模式无法统一的实现大规模加工,而且对于机械制造工艺也无法做到全面有效的控制;相比而言,集成化的设计、加工、生产等诸多步骤都只需一次性的完成,这正是机械制造工艺高度自动化的表现,而且集成化的制造模式规模更大,连续性更强,更加便于统一的管理和加工[2]。这种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正是对于当前机电一体化重视的结果,这也有利于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2.2微观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制造业产品的要求也更加趋向于细节化。消费者在购买一些制造业商品时,对于商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机械制造工艺也要加大对细节重视程度,这也正是机械制造工艺微观化的发展趋势。加工手段的提升以及材料的进步正是可以有效地使机械制造工艺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使得加工更加精密化,尤其是在一些精细加工的领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当今非常流行的纳米技术进行加工,做到切实有效地提高加工工艺的精密程度,促进机械制造工艺的微观发展。 2.3自动化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准确率和加工效率,因此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中,自动化技术理应不该被遗忘。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解放劳动力,这种解放劳动力并不是指更多的人失业,相反,这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完成更少但是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可以进而大大地促进工作效率。而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人为疏忽所导致的失误,对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2.4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促进作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实现数字化能够保证生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简化生产流程,确保机械制造地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水平;然而数字化不仅仅体现在制造过程中,在管理层面,可以有效地运用数字技术,及时地将一些机械制造的信息传送到管理者的手中,实现对机械制造实时有效的管理,防止一些管理疏漏情况的发生。可以说,实现数字化也是机械制造工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3结论 精细化和自动化是今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因此要实现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使得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紧跟世界潮流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企业提高对于新兴科技的重视程度,管理也要做到有序尽责,制造技术做到创新和高效,全面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现代化和数字化,提高对于细节的重视程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机械制造企业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我国机械制造工艺一定会迈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者:刘庚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制造工艺论文: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 1前言 随着社会对现代机械制造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也需要对具有现代性特点及技术水平的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水平相应提高并符合生产实际需要。在应用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通过进一步加强该技术的应用才能提高其发展水平。 2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 2.1现代机械制造工艺。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主要是从产品设计到应用服务全过程中综合应用制造、信息及现代技术,达到低耗质优及灵活清洁的生产目标,动态多变的市场提高竞争及适应力的制造技术。其工艺范围广泛,也具有较多种类。 (1)气体保护焊接工艺。气体保护焊接工艺主要是充分利用电弧介质应用气体对电弧和焊接区提供必要保护的一种电弧焊。在实际应用中最常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气体介质,可有效降低成本,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技术上具有迅速焊接、操作便捷、焊接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几乎不产生熔渣、不具有较大的光辐射等很多优点,但对于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也需要较大的投资成本。 (2)电阻焊工艺。电阻焊工艺主要是在两电极间压紧被焊工件,形成在焊接电流通过的接触表面及附近区域的电阻热升温至塑性或熔化状态,金属键一般都是由分离两表面的金属原子构成,在结合面形成共同晶粒的量比较充足。电阻焊焊接操作便捷、只需较低焊接成本、不需要较长时间加热、易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并具有较高效率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设备需要较高成本、无损检测方法不具备及难以维修等。 (3)埋弧焊工艺。埋弧焊工艺是在焊剂层下利用电弧燃烧而实现焊接的一种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自动和半自动焊接,但因半自动埋弧焊需将焊丝采用手动方法进行递送,目前已很少应用。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基稳定的焊接质量、本不产生弧光及较少烟尘等很多优点,使其成为制造管段、压力容器、箱型梁柱等钢结构的首选焊接方法。选择准确焊剂碱度是应用中最关键的,以达到焊材技术要求。 2.2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主要是指0.1μm~1μm加工精度,0.01μm~0.1μm表面粗糙度的一种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砂带消磨、精密切削、研磨、抛光成型磨具等都是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纳米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的一种最新的精密加工技术。 (1)精密切削技术。精密切削技术在精密加工技术中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技术,也是在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一种切削技术。在应用中应减少使用刀具、机床及工件,使机床提高运转速度,才能提高制造的机械产品质量。 (2)精密研磨技术。在加工制造中,精密研磨技术对于电路板硅片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超精密研磨技术应用目前已逐渐成熟,在机械加工领域也日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空间。 (3)纳米技术。该技术是将不同技术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种产物,结合现代先进工程技术和物理理论,经不断发展研究,已逐渐成熟,解决了硅片上刻字等传统技术难题,其应用发展明显提高了信息存储密度,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 2.3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不只是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也逐渐拓展到冶金、电子等领域,但随着技术逐渐发展并呈现更新换代的形势,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也将发展的更快更好,而社会也逐渐增加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并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将推动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也不断扩大应用需求,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促进技术快速发展,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积极地作用。 3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特点 3.1全过程关联性。 在制造过程中都应用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自研发机械产品阶段就开始应用,并涉及设计产品、制造加工及应用销售等众多环节。内在的联系性在各个环节中的技术都有所体现,也正是存在如此的关联性,所以各环节产生技术问题,都会影响到下个环节甚至是整个技术应用过程。在制造过程中,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应全面掌握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以及精密加工技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将这几种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整个机械制造过程。 3.2技术种类系统多样性。 上述几种技术之间在种类上存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以及系统化管理等技术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各种技术不能单独进行应用,大部分时间都应用的比较综合,在设计、制造、加工及销售机械产品等各个环节中贯穿这一多样性和系统性的应用。 3.3技术应用全球性。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经济及技术领域都逐渐接近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为促进相应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但这也对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目前技术竞争比较激烈的显示情况下,应积极努力不断提高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水平,在制造机械技术方面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力。 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在机械制造业及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键在于深入应用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并扩大应用范围。而基于此更应提高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改进创新该技术,使其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加工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作者:王向宣 单位: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工程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手续是否规范,是影响日后结算的重要环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完成编制、审批手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先由项目经理编制,交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还要填写报审表,由项目经理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还要加盖施工企业公章,报监理单位审批签字盖章。审批栏中应有明确的审批意见,公司施工科应建立审批登记台帐。 1.2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投标和甲乙双方结算的重要依据。根据定额子目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重点突出、核心部分深入、篇幅合理、图文并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应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为施工单位能够投标成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日后的工程结算奠定基础。 2设计变更及技术联系单 实际施工中并不像预期设计那样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得不进行工程设计的变更或者采取其他的措施。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亲临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记录下详细情况并及时请建设单位签证。工程签证一定要详细、准确记录施工现场出现的情况以及所产生的费用,为工程结算提供相关的书面证据。 3质量保证资料 有些原材料运进来后要查验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的内容不得少于设计要求的项目,如果不合格,应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请示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后签署处理意见,不能使用后退货处理;可以使用者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注明使用部位。 4隐蔽工程记录 隐蔽工程记录主要涉及到隐蔽验收记录的责任和隐蔽验收内容要求,隐蔽工程记录一定要细致、准确、仔细。隐蔽验收记录由工长填写,并邀请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及监理工程师,共同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重要或特殊部位,应邀请设计单位和质检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工长方可安排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并及时将验收记录交内业技术员审核无误后归档。 总之,编制工程资料一定要内容充实、准确,有针对性,要与现场施工加强联系,不能怕麻烦,走捷径,不要因为一些手续没能及时签字而给后续的合作带来影响,影响工程的最后结算。 作者:赵勤贤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性 一、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1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保证信息化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需要把工程资料整理成卷宗并在第一时间递交给建设单位。然后通过建设单位交给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它是将来工程改造、管理、维护、建设和再规划的具体凭证。所以,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反映信息,具有较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1.2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具有真实性 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不能保证真实性,资料就会丧失它的参考价值。这样的资料一旦被使用,必然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施工技术资料首先要保证是施工整体活动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可以体现施工整体活动的实际状况。所以,在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过程中,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但是在日常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核心凭证,一些企业为了让验收顺利通过,经常会出现伪造数据的情况,使施工技术资料缺失应有的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价值也会消失。在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如果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建、改建或维修时,一旦使用了错误性较大的资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重大的灾难。 1.3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具有规范性 施工资料在填写时,必须按照正确格式进行填写,同时资料文件中所记载的相关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施工资料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将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妥善完成,避免出现数据涂改、字迹潦草等行为。同时,资料管理人员要对相关行业、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法规认真地进行学习,整个记录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资料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保证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价值的有效依据。 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1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施工资料不真实;施工资料不够完整;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资料不符;材料试验缺失代表性。 2.2解决对策 2.2.1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培训要针对质检员、资料员以及技术员等,要让其明确资料整理和记录的方式与规范,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2.2加强资料管理的责任制 施工技术资料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专门的部门对其负责,要将岗位责任制充分落实。例如:在控制点放线以及技术变更方面,竣工图的绘制和记载时,要让资料员参与其中,确保竣工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整个资料的管理,实行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划分。 2.2.3保证不同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现在,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因为领导不重视,或工期紧张等原因,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施工资料的混乱和缺失。在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技术资料只是形式上的进行后期的拼凑和整理。这种形式的资料整理,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的施工行为,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丧失了意义。所以,不同技术资料必须保证其真实性。 2.2.4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因为工程的工序较多,工序的快慢也不同。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踪检查项目的进度,保证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进度与技术资料同步,避免出现拖延的现象。 2.2.5加强新规则新规范的贯彻执行 施工单位需要细致地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并及时了解新的规范,对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 三、总结 在城市建设档案中,施工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尽管我们在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笔者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为以后我国施工技术资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笔者相信,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麦婉桃单位:广东万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 所谓三大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即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这三者都是施工任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的文件,它们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决定着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办法。但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项目中工程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记录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本文以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为主线,对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术交底能正确指导施工生产等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加深读者对这三种资料的深入理解,说明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技交底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指导工程建设施工生产活动。 一、工程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在工程技术资料中的定位 很多集团公司近几年来,加大了扩建的力度,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要求更科学、更合理、更专业。工程技术资料大致可分为四大类:①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等)。②施工过程的记录性文件(如各种验收记录、测量记录、施工日记等)。③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性文件(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④对产品的评定结论性文件(如分项、分部质量评定,基础、主体质量评定等)。这样分类便于我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统筹把握,便于在工程技术资料中合理定位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工程施工过程的特殊管理办法面对的工程施工任务具有两重性——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首先,作为施工项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这就是一次性(即此项目与彼项目的不同)。就算是按照同一套图纸施工的两个单位工程,也会由于坐落地点的不同、施工力量的不同、施工技术能力的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同影响而不同,从而导致了项目的终极目标工期、质量、成本的不同。因此,项目属性决定了我们到手的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外部因素对其施工过程分别进行设计和管理。其次施工项目作为商品,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从建筑市场上获取施工任务,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否则,施工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施工项目的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施工过程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 二、正确应用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保证和控制办法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施工组织设计所要解决的。为此,对施工组织设计就提出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必须能够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所以说,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具体工程,能够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外部影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就会顺利进行。既然施工任务有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那么施工组织设计的商品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体现出以最少的成本投人,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上(这里的经济效益包括科技进步效益、社会信誉效益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图纸、确切的施工地点、明确的外部环境后,它的影响因素就由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很多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过优化,总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工程的最好的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工期又能保证质量、成本。因此,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离开了它所针对的工程,就无法对其评价。市场经济要求尽量少的投入赢得尽量多的利润,这是每一个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施工项目商品属性的必然要求。这一点也是我们公司在项目投资中所追求的目标。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宏观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布置和总体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战略上的控制性的思考的结果。虽然它对单位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囊括,但对于分部工程就显的指导不够具体。为了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使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分部都能像单位工程那样遵循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更深更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控制(可看成是二次控制),这就提出了一个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类似的分部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为对象,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对构成特定施工任务各个分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分部工程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所以对于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方案去实施就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同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只能针对具体的分部工程,离开具体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无价值。由此可知施工方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从较细的分部工程来探讨如何按照项目的两重性进行施工组织,它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符相成的。但施工方案由于以分部工程为对象,它更注重于方法和操作。因此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变得不是十分直接了。更进一步,施工方案对于划分更为细小的分项工程来说,也显得过于粗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分部工程是由分项工程构成的原则,又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它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可能看成是三次控制)。施工技术交底由于以分项工程为对象,它进一步注重方法和操作,从而导致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更加直接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随工程的细化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都必须遵循施工任务的两重性。它随工程的细化其对应关系是有所不同的。 三、结语 可以这样认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正是由于三者均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都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在工程施工前就编写完成。否则是无法指导施工实践的,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因此,那些将三者放在施工过程中编制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补制,都将失去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地区投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大幅度提升、规模不断的扩大,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会衍生出来数量众多的工程技术资料,工程技术资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当中都有所体现,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实际情况详尽的记录下来,也可以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市场开发以及招投标等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性比较强的数据支持。建筑工程企业如果想要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那么一定需要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领域当中的管理工作妥善的完成,因此针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问题;现阶段 1.首先针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理论展开研究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可以划分为,施工流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其他与之相关的零部件以及设施装置的出厂证明以及实验性报告,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展开的实验、预期性检验工作以及隐蔽工程领域当中的验收报告等等,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技术资料直接在建筑工程项目整个流程当中产生,是具备一定保存价值的文字性内容、图标以及影响最初的载体,也可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后续各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性比较强的数据信息支持,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某些层面上将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领域当中的技术资料是应当在归档工作正式完成之前,对其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2.首先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 取样工作简易性较强、频率较为低下抑或是取样的数量不具备代表性。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对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开展的归档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取样简易性强、频率较为低下等问题出现的几率较高,现阶段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其实并没有针对原材料取样工作以及频率做出明确的规定,之所以取样上来的原材料不具备代表性是因为实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为低下,为了可以使得技术材料归档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抑或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会衍生出来一定的实验结果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这样的问题,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背景之下,极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得到应用,从而也就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取样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的遵循现行规程当中提出的要求,如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不科学合理的地方的话,那么应当使得这个地方逐渐的完善起来。施工材料和工程进度之间的适应性水平较为低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施工材料控制好显得较为重要,这一点和以往的质量实验管理机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可以应用施工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得到的材料,也不可以应用是工行结束之后得到的材料,一定是需要和工程项目整体进度之间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投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在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某些工程材料检验工作尚且没有正式开展,检验结果以及质保单据就会被送到施工现场中去,另外一些工程项目是在施工相关工作完成之后才开展相应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只有在对技术材料和工程项目进度之间的适应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前提条件之下,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从而也就可以对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3.建筑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分析工作,大多数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都是在竣工之后才整理出来,现场检验工作基本上是难以顺利开展的,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某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妥善的完成之后才一次性的开展资料整体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是难以找寻出来任何一项性能指标,从而也就难以对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做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可以对相应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水平做出保证,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后续的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在城建档案领域当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它可以将工程建设管理以及质量控制领域当中的实际情况明确的记录下来,与此同时也可以在竣工验收和工程项目等级评估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得到应用,建设单位以上文中提及到的各项工作得到的结果作为依据,展开工程项目检查、。维修管理以及改革等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领域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单单应当累积下来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应当积极主动的学习崭新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便于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领域当中的归档管理工作妥善的完成,最终在我国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作者:王隆 单位:瑞和安惠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从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以及全过程监理的完整记录,是对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评定工程施工等级的主要依据。因此应由专业人员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建立施工工程的可追溯性,也为以后改扩建、维护留有宝贵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改进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具有的特点 1.1技术资料的多样性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专业较多,除了包括主体结构外,还涉及水、电、暖、燃气、通风、节能等多方面,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但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中,应结合各专业的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类编制,以方便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查询。 1.2技术资料的全面性 技术资料包括开发设计、合同签订、施工技术资料、质量控制资料至竣工验收整个建筑过程,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由这些单独独立的工程项目组成一套完善的系统资料。这里面包含的每一张合同文本、每一页技术交底、每一份施工图表都是工程技术资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盖了工程当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这都为今后的查找提供了方便。 1.3技术资料的阶段性 在实际施工过中是由很多的施工阶段来组成,一般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推进,一个环节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个环节施工,联系紧密。因此在某一个阶段验收完毕后要及时收集原始资料,防止丢失或欠缺,随着建筑工程的阶段推进也就形成了阶段性的技术资料,直至全部工程结束形成总的技术资料体系(见图1)。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资料欠缺真实性 真实性是技术资料的基础要求,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施工当中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弄虚作假或是碍于人情关系蒙混过关。例如在检测时使用合格原材料,在施工时使用低标号材料,使一些不合格的材料用到了建筑中,而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当中为合格产品,未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给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再有随着技术资料的信息化录入,个别资料员直接复制相似资料改换项目名称,未进行实地勘测记录,也导致了资料缺乏真实性。 2.2技术资料与施工脱节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各单位领导对技术资料管理意识淡薄,普遍存在施工资料不全或未审批就已经着手建设,导致工程优先、资料滞后的现象时常发生。等到一些关键检查或是竣工交付前才去整理资料,敷衍了事,检查完毕再重复以往的过程,导致技术资料是“补”出来的。例如一些施工材料早已使用,等到检查时才将合格证、检测单送达。 2.3技术资料内容混乱、错误较多 一般大规模施工都由多个分包单位同时施工,技术资料经常移交、借阅导致损坏或丢失。另外有很多单位的承包合同资料、质量保证资料、检验评定资料等使用的单位名称不一致或是填写不规范,导致整理资料出现了混乱。施工中包含专业很多,每人只负责自己整理的这一段资料,导致各专业间横向、纵向缺乏沟通,出现填写的记录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2.4技术资料员积极性不高 在施工现场中很多资料员待遇水平不高,或是由其他专业人员来兼职,普遍存在资料员工作热情不高,资料管理业务素质不强的现象,致使资料收集过程中不主动,技术资料未得到有效管理。 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采取的改进措施 3.1加强技术资料员的培训 人员是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能动因素,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技术资料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够或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专业素质不强的个体会严重影响技术资料的有效管理工作,所以对技术资料员进行定期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训包括对施工各专业基础知识、资料管理相关制度、资料管理操作规程及新规范新标准等。定期对资料员进行培训,使其思想上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只有工作人员高标准、严要求、重行动才能使大家形成重视资料管理良好氛围。不要找任何理由逃避培训,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看到人要不断成长,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有状态。 3.2完善各建设单位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 首先各单位的领导人员要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认识程度,从自身做起对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并给与大力支持。其次建立由班组、部门、单位组成的技术资料“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层级负责,互相监督。定期由三级责任人召开相关会议,回顾相关管理工作,认真部署竣工等关键点的审查工作,明确分工,并提出相关要求。对未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单位给与相应惩罚。对于资料员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工作负荷大,而且一人做不到每项工作全身心投入,应完善组织结构,做到专人负责。 3.3落实责任,强化审签制度 施工中有很多技术交底、阶段验收报告、材料实验报告、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相关图纸的制修订等工作,这些关键点的审签对工程质量关系重大,责任性强。要求编制人员一定要确保这项工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杜绝不审批就进行施工的做法,一旦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对于工程中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造价的调整等涉及影响面大,必须由相关方沟通协商通过后,签字确认方可实施。另外对于资料管理人员来说对于合同文本、设计变更、竣工图等重要文件要认真检查、妥善保管。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不得代签、错签,审签工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禁弄虚作假。 3.4加强技术资料的阶段性自检工作 在技术资料管理当中,除了上级单位或是外部部门的检查外,还应定期做好本单位的技术资料检查工作,由专业资料管理人员对某些关键点的资料要重点检查监督,发现有漏项、错误、弄虚作假的资料要及时汇报上级部门,防止缺陷扩大化。技术资料的自查工作在一些单位也实施,但实际效果不到位,流于形式,成为了工作当中的负担。对于这种状况,建立技术资料监督小组,对于执行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技术资料的进一步完善。 4结束语 技术资料管理是需要各专业、各部门多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有效实施。文章通过对技术资料实际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但还需技术资料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办法,促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善、真实。 作者:邵亚萍 单位: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探析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也随之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工程建设质量与日后使用寿命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质量监督和技术资料管理系统也成为行业重点研究内容。基于此,文章围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进行了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资料;管理系统 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迅猛发展的当下,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大力推进的背景当中,而建筑工程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无法保证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力度。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体系的完善 1.1材料质量监管 材料质量监管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原材料,因此要做好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管。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级配,将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的范围当中,原因在于级配好的骨料能够较好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而且低含泥量还能够显著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另一方面,要确保其和易性,也就是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为160mm±20mm;同时,严禁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加水,当天气发生变化时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气温等变化情况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进行及时且合理的调整,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初混时间大于或等于9h。 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关键环节,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等来编制详细专项施工方案,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备应该能够充分的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施工技术实现严格的管控,例如,混凝土的浇筑应坚持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以及一次到顶的原则,从而确保各浇筑带之间的上下混凝土的较好结合;分层浇筑的厚度因控制在50mm的范围以内,最长层间间隙时间不可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还要确保一次性连续浇筑,从技术上防止烈缝。为保证施工质量,通常还需对混凝土进行温测作业,对其各层的温度进行测量,同时就其温度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①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升温不宜大于500℃;②混凝土体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0℃;③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不宜大于200℃;④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20℃/天。 1.3后期养护措施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还应注重对后期养护措施的管理,这是对前期施工建设质量的后期保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混凝土材料而言,其在完成浇筑作业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混凝土的温度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较好的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实际要求,如可以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的同时进行覆盖,并做好保温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混凝土进行连续12h的蓄水养护,从而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因发生脱水而出现裂缝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系的形成 2.1施工前技术资料把握 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保障,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重视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将完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实现完全的掌握,同时组织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等工作,并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仔细的审查,特别是要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提高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水平。 2.2施工中技术资料控制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依托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等系统软件,以此来提高技术资料的规范化水平,同时还可以建立同步检查机制,注重监督复核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资料的准确性。例如,对于双掺技术而言,其实际上指的是在混凝土当中掺加具有一定活性的矿物掺合料,从而降低单方水泥的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最终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因此,通过监理技术咨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一定量的煤灰或矿粉等来代替水泥成分,有效的降低拌合物中C3A的浓度和碱的浓度,通过技术资料的自动对比能够保证其真实性,确保工程质量。 2.3施工后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后的技术资料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竣工图和其他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核,包括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报告、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录、设计/技术变更通知与核定单、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资料、试验报告以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日志等。另外,还需要对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存档,保证资料的签字齐全和分类分项的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当建筑工程项目在结构、形式和工艺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实际情况来绘制竣工图;当变化程度不大的时候,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变更部分进行修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施工质量对与工程使用寿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得质量监督成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方面要切实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和施工要点,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管控、温度检测以及后期养护措施控制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还需要构建起必要的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进一步落实监理技术咨询工作,借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奠定质量基础,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获取。 作者:何远雨 单位:湖南和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与现行的建筑规范、规程、标准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文件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的相关要求和基本方法。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知道工程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熟悉竣工图、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掌握施工资料、建设监理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2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个建设阶段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训练、案例学习、综合实训,掌握编制整理土木工程管理资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到岗后能很快熟悉工作内容和要求,并迅速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的施工质量管理人才。 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去伪存真、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及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 3以往教学情况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是:(1)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责任要求,结合教材和资料软件,采用讲练结合,即一次课一个内容,学生按照范例,机上练习填写一个或几个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2)学生虽然在其他的课程里学习了建设程序等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果老师们认为讲过的东西到该课程就不提了,如:施工过程等,学生们一是忘记了;二是不会横向联系,因此资料综合实训往往混淆施工程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理顺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实训要求。(3)由于该课程的工程特点和资料员的工作特点,该课程成绩考核确定为过程性评定考核,没有有效杜绝学生作业的复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4存在问题及原因 (1)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学扩招,我们学院学生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大学的学生也有很大差异。表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到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实习时,一是独立填写资料较困难;二是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整理困难。分析原因认为:一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开设较早(与施工课同时开),学生还没有基本的工程施工素养,对施工工序了解的还没到位,到了工程施工现场不知道资料员该从什么地方干起;二是学生只是在施工课上机械的了解了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要求,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尚不明确,对建筑规范了解较少,填写资料时和工序不一致,感觉混乱;三是由于授课过程中由于学时的关系,所有专业课老师没有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应用告诉学生,同学们不会学以致用。如前导课《工程测量》和《工程CAD》在一些技术资料里应用较多,遇到利用线路测量原始数据绘制和导入图形时,不能顺利完成。而目前地区性的土木工程较多,对技术资料的需求也较多,我们以前没做过施工和线路测量整合资料实训,这方面是弱项,需加大实训力度。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足够的实践性训练,教师只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物图片来帮助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木理论与技能加深理解与掌握。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缺少感性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木文的课改的初步设想和计划,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下,强调了实践和职业属性的教学思想;认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建筑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的职业人才。 5教改情况 (1)基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原则,应首先确保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应以工作(情景教学)导向为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思路,为此,可以联络当地城建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并组织学生深入到一线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授课,因为一个项目或者建筑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现场观察对各项施工措施和实施情况的了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实践经验和积累有着现实意义;对于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的每一项工程的检查、维护、改造、扩建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施工过程中到哪道工序该做什么资料、)只有通过“现场学习”进行这门课程的改革,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和熟悉了解工程施工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过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对工程的施工进程能有具体到位的认识,并且建议让学生步步跟进,紧跟工程进度确保更加全面的学习效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鼓励学生并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学院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体地领会各种专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同时开课,在授课时尽量使施工资料的内容与施工课相联系,实时的给同学们讲明土木工程各个分部的施工工序和验评规范,并多次提醒强调,使同学们尽量做到耳熟能详。 (2)布置课程平时作业时计算机填写和手填相结合,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了抄袭和不思考乱填资料的不良毛病,特别强调资料造假也属于职务犯罪。 (3)尝试问题导入式教学。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复杂且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问题导入式教学是解决该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对部分教学内容从新的角度局部系统化,使教学目标在局部内容中更加明确,学生对明晰系统的理解和长期记忆会加深。通过先导入问题,再讲解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4)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氖“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意见,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够,因此课程调整和更新往往不够及时。该课程引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以后,能够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要求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要求的能力、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训,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和产品的开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育市场运行机制。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牵头与相关企业制定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引入生产企业合作经营,使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市场化。 (7)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土木工程中技术资料的要求把《土木工程测量》和《土木工程CAD》结合起来。如给出一组线路中线测量的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测量课老师耐心辅导学生完成地面高程的计算,手工绘制线路的纵、横断面图,《土木工程CAD》老师辅导绘制线路的CAD纵、横断面图,并导入相应的资料位置,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做一份较完整的技术实训资料,否则期末成绩不予通过。 (8)采取就业辅导法,对已经有实习地点的资料员,根据该生所从事的工程是房建类、水利类还是路桥类,辅导她们从资料员的职责出发,进场开始应该怎么做、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过程中一般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竣工验收时应该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现场还有哪些不归档的日常文件也属于我们资料员的职责。满足了同学们到任何土木工程单位都能胜任资料员工作的需求。 (9)期末课程总结时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理顺土木工程建设程序,对分配在不同参建单位的资料员,帮助同学们分析资料员工作和其他工种的关系,使他们很顺利的融入工作环境。 6教改效果 该课程通过上述教学探讨和改革与实践,尽可能的培养了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查阅规范、应用规范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虚心请教、尊重事实、诚信求实的工作作风。同学们对于工程资料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施工现场填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凡是认真完成《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均能胜任土木工程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任务。学生到施工现场实习不到一周便能独立完成资料的填写整理工作,学生们积极向上、认真负责、不断进取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7不足与继续努力方向 (1)部分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适应较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较慢。表现为浮躁不安,手机不离手,耳机不下头,学习态度极端社会化,认为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手段摆平。漫不经心听讲,稀里糊涂作业,张口瞎说,随手乱填,随意性较多,客观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要求情绪化,高兴就接受,不高兴全盘否定。这种普遍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任务很好的完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2)每个班级中,以前的学生是主动学习和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的占多数,现在则是少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坐下来安静学习,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和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在学校的辛勤培育,实在难以抵御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想做管理者、指挥者,不想实实在在做事,说明大人们本身有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3)虽然老师们做了很丰富的教学准备,也有一些工作经验,但是还不能满足个别好学的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这就要求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和不断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 8结语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是相对比较专业和基础的一门课程之一。课程的扎实程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岗位。该文正是基于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进行课程的改革和优化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简单的阐述和教学设计思想,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作者:赵丽萍 单位:河套学院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 1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 1.1工程开工报审表缺少监理机构审查意见、公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与审查批复日期。 1.2开工报告表头计划开工日期与实际开工日期均未填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章与批准日期均无。 1.3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中核查意见与验收结论存在施工单位机打,应有监理单位派驻现场的总监理工程师本人填写,且核查人一栏存在未予填写,核查日期往往不予填写。 1.4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头开工日期未填写,监理单位检查结论未填写,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缺以及检查日期未填写。 1.5技术核定单全部为复印件,应加盖原件存放处公章。 1.6技术复核记录表中复核人一栏应有现场质量检查员或现场施工员签字,技术复核记录应有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住工地代表参加复核。 1.7技术交底表格使用会乱,多种表格使用,表格不统一,且缺少交底统计目录,不便于检索或日常检查,技术交底不全面。 1.8工程测量定位复核记录缺或表格填写不完整、不规范,如缺少坐标或方位标注。 1.9现场施工用的钢筋原材分批进场,现场取样员会同监理单位见证员取样,其钢筋原材料复试报告缺少汇总表。 1.10钢筋出厂合格证部分为复印件,未按要求加盖原件存放处公章和抄件人签字、抄件日期,缺少钢筋原材合格证汇总表。 1.11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表以及砂浆试块强度汇总表填写不规范,建议加盖承建单位红章。 1.12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缺少商品混凝土厂家资质材料,且部分商品混凝土粉煤灰质量检验单为复印件,缺少商品混凝土厂家质量专用红章,部分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子、外加剂)放射性检测报告和材料检验报告均为复印件,未加盖原件公章。 1.13基础回填土检验报告份数不够,该部分资料缺少回填土取点平面示意图。 1.1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墙体阴角部位或沉降缝两侧缺少观测点设置,观测点布置不合理,观测点平面图中缺少基准点位置;沉降观测未按要求有第三方进行,存在施工单位自行建筑物沉降进行,建筑物沉降资料缺少沉降量观测曲线图。 1.15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检测报告缺少测试日期;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监理结论一栏中,现场监理结论施工单位进行机打,不符合要求,应有监理单位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本人填写;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表缺少简图;屋面淋水试验记录与建筑物风道检查记录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存在施工单位代签。 1.16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总表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未签字认可;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部位缺少施工、监理单位公章,部分隐蔽工程部位未做或漏做。 1.17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表头中存在子分部标注,承建工程若不存在子分部工程应予划斜线,以示规范。 1.18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中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一栏中专业工长、施工班组长存在机打,应有本人签字,表中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值标注不规范,主控项目也存在填写不规范情况,应规范填写。 1.19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中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进行机打,这样不符合资料要求,应有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填写,可以打“√”或填写“符合要求,验收合格”,监理填写的验收结论填写不够规范标准,施工单位检查结论应有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而不应该机打检查结论。 2如何做好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针对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做好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建立健全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责任制 高层建筑工程在进行现场施工之初,承建该项目工程施工的项目部即建立健全该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进行该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分包商的工程内容则要求分包单位也按要求指定分包工程资料员进行其分包工程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总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汇总工作,确保承建施工的高层技术资料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2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收集整理,按工种、按专业进行分类整理,资料应做到是实实在在的原始资料,资料内容应填写规范、完整、准确、真实、有效,字体填写规范标准端正清晰,不存在伪造和涂改资料,资料在施工现场分门别类地进行装盒,每个资料盒内都有资料目录。 2.3工程开工前做好资料整理策划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项目部已及时安排人员对承建施工的高层建筑住宅工程概况认真熟悉,对工程即将开始的资料收集整理进行整体策划,编制有高层建筑住宅工程资料策划方案,并遵循资料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分类收集,编制有切实可行的资料收集目录,目录按一级总目录、二级分目录,三级细目录进行编排,依此指导原始资料的形成和收集整理。 2.4重视资料汇总工作 高层住宅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竣工时,其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应从资料的三级目录开始汇总资料,过度到二级资料,二级资料汇总成一级资料,一级资料复查无误后,把合成一级资料组卷编制资料总目录和页码,设计封面,装订成册。 2.5规范的资料交接手续 高层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并经质量认证机构评定等级备案后,要及时与业主(建设单位)方面进行联系,即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办理技术资料交接文字手续。施工技术资料交接单上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要分别履行签字、盖章手续,并注明交接日期。 3结论 高层住宅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承建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的各级施工企业应尽快把高层住宅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即重视高层住宅工程的实体质量也重视高层住宅工程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质量,确保本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经济大潮中稳步前进。 作者:崔敬业 单位: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处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浅析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整理的问题 摘 要 建设工程文件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I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等,是工程实施整个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工程交工时的必查文件。本文指出了目前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整理过程中的通病,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建设工程文件;工程验收;竣工资料;整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是建筑物的根本,竣工资料作为记载施工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反映了施工的全过程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竣工资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竣工资料要符合IS015489所规定的文件特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基本特征。合格的工程竣工资料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分析总结施工过程的依据,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竣工验收前某些工程项目的竣工资料常存在资料不齐、检测项目不全、签字不规范等问题。 1 某些工程竣工资料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资料整理不及时 1)隐蔽工程在现场验收以后,需要立刻填写验收记录表,并做好签证手续。而许多工程往往是数天后才办理签证,出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内的验收日期和实际的验收日期不相符; 2)分部工程验收不及时; 3)由于工程初期事务繁忙,工程资料的整理往往被搁置,不能及时记录,甚至工程完成时才去整理。如工程过程中对水泥、刚才的检测以及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许多工程人员在其使用前不做检测,而是工程快完工时为应付数据再去检测,这就失去了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更常见的是一些需分项分步完成的记录,被一次性填写完毕,导致记录不可靠,不可用。 1.2 分包工程的相关施工资料不规范、不达标或不齐全 某些大的工程项目施工时,常常将其中的部分工程分包出去,有些工程甚至分包给无资质的施工企业,这就导致该项工程完工时某些技术资料整理不规范或者资料不齐全的情况经常发生。 1.3 资料的编排、组卷混乱 1)施工管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图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并且需分开整理妥当,切不可将施工管理资料和质量保证资料混在一起进行装订; 2)质量保证资料中的原材料合格证或者实验报告的装订次序混乱,没有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行分类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4 施工日志不详细、保管不妥当 施工日志也称施工日记,是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等有关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真实的综合性记录,也是处理施工问题的备忘录和总结施工管理经验的基本素材,是工程交竣工验收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日志可按单位、分部工程或施工工区(班组)建立,由专人负责收集、填写记录、保管。通常有些工程人员不注意施工日志的书写,或不详细、记录不周全,或者潦草应付,敷衍了事。在施工日志的保管理上也是随意堆放,不能做到依单位、工程或施工区域存放。 1.5 竣工图不规范,不符合竣工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1)施工过程中,对于原施工图一般设计的改变,可直接在原施工图上修改作为竣工图。 但需要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必须是新图)上注明修改的部分,并附以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施工说明,加盖“竣工图”标志章作为竣工图。有些单位在操作时经常对修改部分不做注明,附加资料不健全或者不规范; 2)凡结构形式改变、工艺改变、平面布置改变、项目改变以及有其他重大改变,或者图面变更面积超过35%的,不宜再在原施工图上修改、补充,应重新绘制改变后的竣工图。特别是基础、结构、管线等隐蔽工程部位的变更应重新绘制竣工图; 3)施工图被取消,包括设计变更取消或现场未施工的,不需要编制竣工图。但应在原图纸目录中注明“取消”,并将原图作废; 4)竣工图需要专门技术负责人和编制人员签名,但很多竣工图上没有签名,甚至没有编制日期。 1,6验收结论不明确、不规范 验收结论中不能简单填写“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规范规定”,正规应填写“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言简意赅的注明主要内容。 2 规范工程竣工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1)领导重视和良好的制度制约是保证竣工资料规范的关键。施工单位要有良好的制度督促和监督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标准完成竣工资料,主管领导要积极参与组织和督促,对分项工程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严格控制; 2)施工管理人员是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也是施工全过程的见证者,是工程交工技术资料的重要形成者。因此,建设单位应把交工技术资料归纳人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3)专职资料员可以申请参加工程建设,掌握工程动态,及时了解工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设计变更,做到心中有数; 4)审核时,必须仔细审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查依据性文件:主要查建设项目论证、申报及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正文的附件、附图是否完整: (2)查设计文件:主要查设计基础文件是否完整;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总目录、设计变更汇总表与实际发放的是否一致;设计计算书是否齐全: (3)查施工技术文件:从施工方案、施工日记、竣工图等文件中判断应产生哪些类别的施工技术文件,检查归档文件的类别是否齐全、完整;从文件材料之间的关联上,审核每类文件中实归文件的份数是否完整;对照有关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查文件材料是否齐全;质量保证资料中所有原材料、半成品都要有合格证、实验报告,如为复印件,要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复印经手人和单位的签字盖章;凡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应具备法定单位的签订认可证明,并在使用前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的资料;砂浆、混凝土等要有现场取样实验报告;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资料要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的表格及时认真填写;以分部工程为单位对分项工程表格进行整理装订,并附上专用技术资料封面;主体装饰分部以及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为主的单位工程质量,必须附有企业质量技术部门签证。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技术资料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原始资料,是反映工程隐蔽后内在的质量凭证。一旦发生某些工程事故,它不仅能为事故调查和正确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维修、扩建、改建或增层等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技术资料 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对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和创优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就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1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1)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 2)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 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 2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 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 3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具体运用 3.1 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 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3.2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3.3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一些方面: 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在资料上不应出现“×”符号;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 2)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3.4 技术资料必须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 如果一个单位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个别工程水、电分部工程及装饰工程中的高级装饰,由建设单位分包出去,出现这种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向各分包单位收集工程技术资料,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参加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3.5 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 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工程技术资料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后人看的,是供今后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时查阅的。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3.6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1)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2)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 3)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中职学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探讨 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建筑工程资料员是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工作岗位之一,其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岗位需求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更适合中职学生的培养模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本文介绍了中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的经验,希望为加快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已经是各个发达国家的共识。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工和初级管理人员的培育基地是承担这一课题的生力军,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八大员之一的资料员,其培养方式成为摆在中职教师面前急需探讨和改革课题。 二、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建筑专业一直沿用老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存在诸多的问题:课程内容枯燥且较多,条理性不强,全部是现行规章制度的生硬灌输,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授课效果不好;基本上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毕业后岗位要求差距大。80%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担当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课程改革探讨 资料员也称为档案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移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资料员岗位的培养方式,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的技能人才为任务积极探索该课程改革。 1.立足岗位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根本 立足职业能力需要,立足岗位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建议对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应本着“够用”“适用”的原则,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岗位,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笔者学校在实际课程设置上以行业要求为立足点,以施工顺序和岗位工作顺序为主线,以进场验收和检验批验收、隐蔽验收为引领,使学习内容设置更接近工作岗位。同时,在理论教学上,通过教师知识整合和实际工作的情景模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基础在岗位上的深浅,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紧迫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训课程设置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而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是培养技能型资料员的关键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应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的一体化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例如,笔者学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理论教学中就是把学生角色设计为施工单位资料员,把情境创设为学校新校区办公楼项目现场,把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为有形具体的工程实体,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任务驱动”还具有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效果。“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在探讨怎样去做的过程中,明白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实现专业能力的增长。 3.随时适应岗位发展需要调整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保障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规范和规程是在不断更新中,这就要求课程改革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例如在笔者学校增设了电子文件实训课程,教师充当监理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应用“大连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编制软件2.0版”从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过程进行模拟,带I学生整理一套电子档案。使学生迅速地获得与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为他们走上资料员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赛代练的辅助手段是课程改革效果的最好检验方法 为了提高职业素养,强化岗位技能,检验实训效果,笔者学校增设了“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编制”的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通过以赛代练,突出和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旨在训练和提高学生建筑工程电子档案的编制整理及实际运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无论是在资料收集还是技术管理的方面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首先从地质描述与声波技术这两方面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的方法展开研究;其次根据建筑工程技术智能管理体系框图对智能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该方法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 资料收集 智能管理 建筑工程的资料收集与智能管理是整个建筑项目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完整的施工资料是工程施工与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施工维护的技术保障,因此资料的收集必须及时,填报的资料必须严谨,验收检查的资料必须可靠;智能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就无法凝聚员工的力量,也就无法提高建筑的质量。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施工的具体情况,为我国的工程企业提供了个完整的价值凭证。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方法 在工程的建筑中快速的收集技术的资料是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将会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起到凭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保管,收集的方法可以采用建筑过程中的地质描述的方法对地表露出的地质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还可以使用声波技术对资料进行收集。 (一)地质描述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岩体是唯一暴露的信息,在施工的时候岩体内部的节理、裂缝和断层都是反映岩体信息是否对建筑有影响的重要资料,通过勘察并如实的记录资料的信息对工程的建筑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1)地质描述的内容有:岩体的性质;断拥氖粜裕还嵬ㄐ缘慕诶怼⒀姨宓穆雎纭 (2)地质描述的要求:在地质描述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就是对现场进行素描,并对资料进行收集,不能在勘察之后再根据回忆对岩体情况进行素描。在素描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坐标纸对周围的岩体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能清楚的显示出该岩体的结构以及位置。素描的时间一定要选在建筑开工之前,这样才能确保没有误差,反映的信息比较真实。 (二)声波技术 用声波的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可以提高资料收集的速度,为建筑的工程大大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根据声波对岩体传播的速度,从而来确定岩体的质量,并为施工的勘察提供波速。其应用的原理为:利用声波技术来研究岩体的弹性特征与力学的形态。假设在岩体中勘察出了两端之间的距离为,那么在两端分别放置换能器,并与其中一个仪表器的发射机进行相连。另一个则与接收的机器相连,当发射一次弹性的波束后,可以得出波速为: V=■ (1) 其中:t为声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由此可以得出岩体的弹性属性模量: E=■・V (2) 其中:p0在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0;p1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1。从而对岩体的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 二、建筑工程技术智能管理方法 在工程建筑技术的过程中智能管理将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对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智能管理就是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对开展各项工作具有保障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各级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各个机构的管理责任,将职权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然后划分技术管理的范围,从而实现施工过程中依法论责的管理机制;最后定期的开展全体员工的民主讨论的工作,不断更新智能管理规范的制度。 (二)加强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核心,任何技术的管理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首先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校园与企业的最强联盟,构建人才储备库,企业为高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高校为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然后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培训机构,从而提高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才素质低的问题,只有在招聘的管理上掌握好机会,才能避免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实施新的管理制度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建筑工程应该改变守旧的观念,努力创新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可以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或者组织管理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制定创新的方案,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上的专业程度。 (四)强化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中技术资料的管理是智能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强度对技术资料的管理。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资料对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程度,从而使员工加强检查与监督的力度;其次建立资料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管理部门按照正确的规定来编写工程的技术资料,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资料的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前的原始资料与施工程序相关资料的编写都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而提高技术智能管理水平可以增加工程建筑的经营效益,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工程的开始与结束都需要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的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之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施工技术的资料进行认真详细的管理。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齐全的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牵涉到参建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总体要求 资料的收集、整理必须及时,资料来源必须真实、可信,资料填报必须子项齐全,应填子项不得缺漏。检查验收资料应是在按要求内容进行自检的基础上,根据法定程序经有权单位审核签章后的方为有效资料。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以及工程实体的检验,材料必须先试后用,违背此规定需对已用材料、已交的工程实行重新检验,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视为资料不符合要求。国家标准或地方法规规定,实行见证取样的材料、构配件、工程实体检验等均必须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并签字盖章。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目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的要求,资料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愈加显得重要。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施工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明确各方责任,需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资料。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不重视 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过程来看,不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只重视施工现场,不重视施工技术资料,尤其是施工日志,不认真填写,过于简单,不连续,没有实质的东西,只是对当天现场施工内容的记录,而没有对当天施工中遇到哪些问题,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以及采取了哪些技术革新,采用什么新材料、新工艺,实际施工效果怎么样均没有记录,没有起到对以后施工的指导性作用。其实对工程来说施工日志是很重的一项记录,在工程进行结算或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工程管理的好坏都能够通过施工日志就能反映出来。 3.2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不准确 准确记录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做好资料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准确的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才能保证工程竣工结算的顺利进行。但是针对目前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上面的数量与现场实际使用的数量不相符;检验批及施工记录的填写不规范。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 3.3对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整理的不完整 对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整理的不完整,会导致建筑工程资料的片面性,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的、全面的显示出来。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中容易忽略的内容比较多,例如顶板防水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底板垫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土钉墙用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地铁工程都采用商品混凝土,这样在工程竣工时,商品混凝土公司必须提供一套完整的混凝土资料给施工单位,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 4.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4.1健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责任制度 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各级负责制,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现场施工资料管理的指导、检查、服务工作,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的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室,逐步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明确必要的技术人员从事该项管理工作。各级职能部门及施工现场应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度,施工现场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资料。另外,施工总包单位应加强对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检查、指导,核查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并负责整理汇总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资料。各分包单位应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κ┕ぷ柿系恼媸敌浴⑼暾性和有效性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提交总包单位。 4.2及时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确保真实性 施工资料应随工程的施工进度按工种、专业归类同步收集、整理,并确保及时、准确、真实、有效、完整,同时应做到内容填写完整真实,书写字迹端正清晰。对施工资料擅自涂改、伪造、随意抽换或损毁、丢失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施工资料的编制应不少于三套,施工企业保存一套,移交建设单位一套,档案馆保存一套。 除此之外,资料员在应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动进行收集、整理。对现场施工情况真实记录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将工程隐检项目的隐检内容、质量情况、检查意见、复查意见等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各项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等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凡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隐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加强对资料管理员的培训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档案法规、工程档案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要求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人员学习档案基础知识和施工过程中对竣工资料整编、工程项目验收的基本要求,使他们了解档案业务,提高档案意识,为确保竣工档案资料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技术资料的管理不仅是整个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未来的质量鉴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各级领导应把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工程实体同等重视,加强施工技术资料软件化、信息化、规范化,达到技术信息系统化管理的目的。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谈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由于工程一般都具有隐蔽性,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往往需要通过资料来体现,如果对工程资料管理不到位,工程资料出现不完整、欠缺漏,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对该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1.1工程资料的分类及构成 施工企业的工程资料一般按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验收三大类进行管理,概括有:工程测量记录、工程施工记录、工程试验检验记录、工程物资资料、施工验收资料,这些资料是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清晰掌握施工质量管理流程,才能准确知道什么时间该形成什么资料。 1.2全局统筹,团队协作 工程资料的好坏,全局的统筹很重要。工程资料不是资料员生成的,更不应是资料员闭门造车“生产”的,是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竭诚协作产生的。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项目施工统筹会议,明确各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工程资料具体运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安排,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全力配合资料员。以某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分部)的桩基础子分部为例,该工程桩基础为冲孔灌注桩。在分部工程开工报告获得审批通过后,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分部工程专题会议,根据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检测方案,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测量人员根据图纸在完成座标定位测量记录后,再进行基线复核,填写工程基线复核表;材料员要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审核进场材料(钢筋、焊剂焊条)合格证、厂家型式报告、进场数量,确定进场材料需送检批次及跟踪材料检验报告,尤其是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员、质检员要结合施工方案,详细掌握工程施工的难点、要点和工序,对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并在施工过程中填写对应相关的施工记录:冲孔桩成孔施工记录、冲孔桩钢筋笼安装隐蔽验收记录、冲孔桩隐蔽验收记录、冲孔桩灌注水下混凝土记录、护壁泥浆质量检查记录、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记录、土方开挖后桩基础复核及桩质量检查表,和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桩基础完成施工后,由检测单位进场进行检测,现场施工员、质检员全程跟进。桩基础施工、检测全过程,资料员必须密切与测量、材料物节资料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解决。桩基础完成检测后,资料员要抓紧对收集的工程技术资料按归档要求进行整理、组卷,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实际签署桩基础子分部的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及纪要、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及审核桩基础子分部施工小结。 1.3重视资料的真实性、逻辑性和可追溯性 施工技术资料的填写主体为专业质量检查员或专业工长,要求项目齐全、准确、真实,有关责任方应按规定签字盖章,工程资料员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并应按立卷要求归类。工程资料不能随意进行涂改、伪造或损毁;当确实需要修改时,应实行划改,并由划改人签署。资料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细看,收集资料时要细心,注意细节。比如施工工序的逻辑先后性,楼板是先支模板,再扎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顺序,要注意资料的时间填写上是绝对不能弄反了的。 2、影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原因与建议 2.1原因 2.1.1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工程资料是资料员一个人的事,造成资料员大包大揽,资料员的优劣代表了工程质量的优劣,这是错误的认识,有的工程甚至不设专职资料员,由其它岗位的人员兼任。 2.1.2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投入明显不足。 工程资料编制和整理归档的人员应该具备岗位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和科技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地方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问题更多的是由工程施工的问题引发产生,资料问题同时也是工程质量问题的综合反映。 2.1.3建筑规范深入解读有待加强 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有工程资料从前期的收集、分类、编制、到后期的整理、组卷、归档都需要和现行相关建筑规范密切联系。这些规范涉及的建筑专业领域非常全面,涵盖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管理、测量、质量验收等几乎所有的建筑工程内容。这些规范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相关建筑规范解读方面仍存在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及时,对部分专业建筑规范与资料,尤其是与填表的紧密结合度讲解不深入的问题,学生在实际从事资料员工作时对建筑规范的解读能力较差。 2.1.4相关工程资料拓展不足 现有课程资源偏重于房屋建筑方面资料管理,对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拓展不足。从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及相关资源来看,大多数资料编制、表格及相关内容讲解仍以房屋建筑为主。虽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上有一定共性,要遵循一些国家统一的规范。但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填写及需要遵循的专业验收规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现有资源库建设明显对市政、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不足。 2.2建议 (1)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单位责任人和项目负责人,应该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消除误区、熟悉并掌握工程资料形成规律,对工程资料的管理必须专人负责。(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监管。既要狠抓工程质量,更应狠抓工程资料的及时性和真实性。(3)工程建设各责任单位应该制定工程资料管理职责、管理规定和流程。制定具体奖惩制度,对工程资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巡检,奖优罚劣。(4)加强对工程各专业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教育专业人员爱岗敬业,负有责任心。(5)资料的组卷工作是工程资料归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企业、项目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意义非凡。近年来,由于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J识到做好建筑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诙谐性食品包装设计论文 一、在日本食品包装中的运用方式 在人类五种的感官中视觉占60%,所以更多时候,人们在购买行为的过程中仅仅靠眼睛所看到的产品外包装就会产生购买冲动。在日本食品包装中的艺术设计手法运用方式有以下四种: 1.比喻的艺术 在日本富士山俱乐部曲奇礼盒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产品的包装做成富士山的造型,加以卡通形象表现。产品包装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2.夸张的艺术 在日本MIJIglabo巧克力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在其外包装上不仅强烈地突出了企业品牌的名称,并且大大强调了此款产品的特点,有效的将产品的特色传递给消费者。 3.拟人的艺术 在日本NEWEST歌舞伎舞妓包装糖衣巧克力豆包装设计中,通过透明的外包装可以清晰看见里面的小包装,是各种日本代表性人图案,如歌舞伎、歌妓、力士、相扑等,从外包装看过去正好分别是人物的脑袋和身子,很是逼真。即达到了宣传日本传统文化的效果,并且这种诙谐性的设计带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4.仿生的艺术 在日本荣太楼樱花果冻布丁包装设计中,设计选用了樱花的颜色和外形,使布丁看起来仿若一朵栩栩如生的樱花盛开。 二、诙谐性设计在包装中的必要性 1.树立了企业形象 现代社会中商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的品牌不胜枚举,很多时候各企业在推出各自的产品质量上难分秋色,品牌之间的竞争唯有从产品的“外貌”入手。大多时候消费者是不能直接看到产品本身的,只能从产品包装所传达的信息来探究内容的真实性,并由此选择自己更喜爱的包装来锁定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享受到消费商品包装设计上带来的愉悦感,如此美妙的体会过程,得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更完满,也为人们再次消费打下良好基础。 2.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产品的包装设计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核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使用比喻、夸张、拟人、仿生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行色的视觉要素代替语言文字更能传递设计理念,感染大众。在现代越来越快的生活和枯燥的、烦闷的工作中,诙谐性设计包装强烈刺激到消费者的视觉神经系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缓解压力。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上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活中物质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精神层次的需求。 三、总结 随着我们物质生活的充裕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社会和信息时代地逐渐步入人类的生活中,包装设计也在传播企业文化理念、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促成消费购买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诙谐性的包装设计,既创造了有趣的视觉要素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并能缓解消费者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精神上压力。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对于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更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作者:夏薇 李鸿祥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传统包装设计论文 1汉字设计与包装 如同图形的设计一样,字体设计也有着各种设计构思,可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将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处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根据具有不同特性的商品进行造型设计,来表现商品的属性。汉字的设计种类是无法计量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商品的包装可能只有文字而没有图形设计,但绝不存在只有图形而没有文字信息的情况。汉字是除了“说”以外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其重要性不可替代。汉字的设计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不容易驾驭的。设计师常常用汉字来加强商品的信息含量和视觉的感染力,这期间需要经过计算、比对以及精巧的设计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文字设计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还有文字整体的排列和编排设计,如果排列得太整齐,往往没有新意,达不到视觉的冲击效果;如果排列不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线条的流畅感,不仅影响整体美观,也会影响商品信息的传递,消费者不能轻松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排列的效果在字体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设计时要联系字与字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和谐的方式进行组合排列,既要保留自身的特点,又要使整体的设计和谐自然,一气呵成。无论是字体的形态、排列,还是字体的大小、方向和明暗程度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包装中字体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字体是人与人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一种符号,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从最初简单的用途到现在外观包装设计的整体细致要求。现代的生活节奏很快,商品的种类繁多,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改变营销策略,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这些都是商家的新的发展方向。商品包装是最直接的提高销量的方式,因此,很多商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商品的包装上。除了图形、色彩和标志设计以外,文字设计成为设计师传达商品信息、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一个重要设计方向。这种传达信息的媒介有着超过自身的设计意义和原则。 2.1汉字在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2.1.1建设和谐社会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共同发展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于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商品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需要商品有更多的附加价值,包装就是实现这些附加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充斥着越来越多现代化元素的社会里,传统的以批量生产为主的包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市场的需求,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不仅仅是因为传统包装的造型简单乏味,缺少视觉美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商家为了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而忽视了商品自身的存在意义,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小产品套着大包装,平价商品采用高档包装卖出惊人价格等做法,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传达消极的生活理念,影响社会的和谐建设。汉字在包装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设计是对消费者最直接的信息传达,有着最直观的影响,因此汉字设计必须具有人性化和文化亲和力,在保证商品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传达商品的信息,展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和目标。 2.1.2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的生活是由物质和情感两个方面构成的,在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汉字设计要符合人的情感需求和文化素养,设计要具有人性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但无论如何改变,最本质的需求是不会变的。包装设计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商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价值,更好地发挥汉字包装设计的作用,通过设计提高商品的品位,赋予商品更多的情趣价值,使消费者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2.2汉字在包装设计中的原则 传统包装中汉字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握汉字的构字结构、属性及视觉规律。汉字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设计师可以结合汉字的语义、构字的特点、商品需要传递的信息等赋予其很多变化,既能体现商品的真实价值,又可达到视觉的审美效果。设计还应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包装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商品的利益,因此不应忽视商品本身的价值。还有就是文字设计的可读性,文字的个性化设计以及文字设计的美感都是汉字在包装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 3汉字在传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3.1传统包装中的基本汉字说明设计 基本汉字设计主要包括产品的品名、牌号、生产厂家及地址,这些设计主要放在商品包装最中间的位置,消费者可以很快地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如CIDER饮料包装。这种字体印刷一般比较规范,内容比较明确,能够突出商品的特征。另外一种基本的字体设计就是包装中的说明性字体,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成分、容量、保质期、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使用说明等,如蜜桃多饮料包装。这些内容一般被安排在商品的侧面或者是背面,内容工整,排列有序,对商品进一步作说明,方便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3.2传统包装中汉字设计的形意结合 汉字经过不断的演变,由最初的图形转变为现在的笔画构成符号,意蕴丰富,西方人称汉字为“东方魔块”,可见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是一种让人觉得形神似、意贴切的文字,具有形意结合的特点。拼音是汉语的表音,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但是在商品包装中也不可缺少。传统包装往往在设计的时候用具体的图形符号来弥补拼音的不足,使得商品的信息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传递,达到形意结合的目的,如可口可乐饮料包装, 3.3传统包装中汉字设计的表象装饰 汉字设计从最初的工整逐渐演变为“半文半形”的文字设计。这主要是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构思并对其进行装饰,在能够传达商品信息的基础上,使其拥有更加浓烈的绘形绘意的效果,如椰奶糖包装。象形字原本就是由图形转变的,反过来,将文字图形化、装饰化地运用到传统的包装设计中是完全可行的。表象装饰主要处理的是文字的笔画,使商品的品牌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更能够吸引消费者。 3.4传统包装中汉字组合设计的应用 汉字的造字结构使得汉字的字、图在传统包装中有更多的组合可能性。汉字本身有着很强的表意性和象形性,将其进行组合,不仅可赋予商品包装视觉美感,还能使商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婚庆用品包装,利用汉字设计组合后的包装,形成一个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关系,赋予了商品更美好的寓意。 4字体在包装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设计是一门艺术,汉字字体设计更蕴含着许多的学问,可以说,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中是比较专业的,尤其是在字体的构造设计和色彩的搭配上,要更加细致,相较于图形的规定和限制,字体设计更加严格。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每个字都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和解读,在字体上也十分优美,富有艺术境界。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产品包装中应用字体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字体的辨识度 字体的基本结构是经过千年来的创作和演变并传承下来的,不能随便地改变它。一般为了有艺术效果只会将字体的结构稍作调整,变换一下笔画,但仍能够被大家辨别出来,有一定的辨识度。例如草书、隶书等不经常在生活中运用的字体,在设计中应用时,就需作一些调整,在保证其本体特点的基础上,又能够被大家所认识。现在的设计越来越有新意,各种变化层出不穷,内容和形式的转变都非常快,因此字体的设计也要不断的创新,顺应潮流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标题的字体设计,这些字体比较大,在包装最醒目的位置,一定要重视其辨识度。 4.2凸显商品的属性 字体的设计理念和形式一般是由商品的属性构思出来的,首先依据商品的特点,选择一种字体作为设计的主体,然后以主体为中心,向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和琢磨,设计出一切可能的样式,然后再根据商品的特征进行改进,最后设计出一个能够传递商品的特征及信息,凸显商品的品牌,有明显的宣传效果的字体设计。当然,艺术美也是字体设计不可忽略的一个性质。优美的字体形式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达到想要的设计效果。 4.3整体的编排形象 字体设计不仅使商品的包装更加精美,而且可展现商品的不同属性和特点,使大众具有更多的选择,而由于文化、教育、职业以及个人喜好等原因,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也不同,这在对包装的选择中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包装中的字体设计不仅要关注本身的造型,其编排和设计师想要表现的商品形象也非常重要。字体的位置、方向、间距、大小、行与行的关系都是要考虑的细节,要能使设计展现出其特色和意义。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经过不断的演变和简化成为现在所使用的汉字。汉字具有很多种书写方法,不同的写法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大篆粗狂有力,小篆匀圆柔婉,隶书端庄古雅,楷书工整秀丽,草书活泼飞动等。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在不同的字体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风格更加多种多样,这些变体字独具风格,与商品的属性相结合,成为商品最佳的语言表达符号。 5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有着各种形式的表现符号、图像,这些符号和图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意义,之后还可帮助人们去表达情感。汉字设计在传统的包装设计中有着独特的时代代表性,最初反映了人们对包装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演变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设计师要注重字体设计在传统包装中的呈现形式,注重实用字体设计的意义并遵循字体设计的原则,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其在包装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作者:蒋莉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校企合作模式下包装设计论文 一、教育政策改革下的必然趋势 1999年之后全国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回到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型。国家教育部倡导的高校转型,调整培养目标,着重凸显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差别。我国大学现在的发展模式基本为高职院校升本科院校,本科院校通过更名大学升格为研究生培养院校,单一学科院校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发展,这些实则都是走的研究性、学术性教育模式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性的技能教育,因而导致我国目前市场上技术性人才的稀缺。所以,教育部主张的现代教育转型是指做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养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满足当今市场对高级技工和技术性技能应用人才的大量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和企业的用工荒问题。信阳师范学院虽说是河南省一所办学时间较久的本科院校,历来以“教师之摇篮”著称,师范教育是我校的特色,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教师人才。虽然我们不在此次教育部划定的高校转型改革名录之列,但是高校的现代化转型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培养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若不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动态做出迅速反应,我们势必被其它高校和时代现实抛在身后。我校是一所综合类院校,有相当一批学科属于非师范教育,这部分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都是技能型为主的育人模式,我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属于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非师范类技术技能型应用专业。因此,我们的学科结构和当今的市场情况要求我们同样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社会和我院实际,更新学科培养目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设计教育。 二、校企合作的现实必然性 信阳师范学院地处三线城市信阳,因地理原因,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方面有着不可逾越的瓶颈,这也是我校发展的致命缺陷。鉴于这样的问题,只能从现有的硬件资源和师资条件中寻觅出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打造地方品牌。信阳系大别山区,自然条件优越,茶叶资源丰富,有着号称十大名茶的信阳毛尖,这是信阳的优势地域资源。而茶叶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自身属性,必须以包装的形式才能面向市场。并且,信阳毛尖作为农产品在外形上几乎所有品牌的产品基本一样,所以商家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必须以包装的视觉形式在消费者眼中呈现出品牌文化、定位及产品特性的不同。这便促生了包装行业的市场现实需求。而我院设计艺术专业属于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新型应用性专业,需要以市场导向实时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鉴于此,我院决定创办包装设计专业,重点凸显在茶叶包装方面我们的专业性、特色性,争取在河南省内创办特色专业品牌。通过深入茶包装企业公司,我们发现包装有着严格的硬件要求,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院创办包装专业的初衷是服务地方经济,把吸引来的实体项目引入课题,教师带项目团队,负责整体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同时,让学生能够时刻与市场紧密结合,能在与市场实体客户沟通的基础上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完美结合。但在运行的过程中问题出现了,包装的前期设计基本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但是后期的包装打样、印刷工艺、盒体成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并且,包装设计不仅包括了前期市场调研、中期设计,还包括后期制版、印刷、后工,尤其后工是我们无法完成的。如果完全外包给外面的企业,那么我们的专业便失去了设计实训的目的,也就与教育部产学结合、凸显应用性的培养目标相违背。所以,如果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得到实惠,我们必须组建自己的实训场地,但这又遇到了资金的瓶颈。包装设备从印刷机、制版机、打样机、腐蚀版机以及大量的后工设备,如果整个置办齐全动辄上千万。而每年学校给我院拨付的设备购置款与此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所以,要想将包装创办为我们的特色专业我们必须寻找外援。在学院的积极努力下,我们与信阳有着二十多年茶包装制作经验的云龙包装公司一拍即合。设计资源是我们的优势资源,但这是云龙包装最为匮乏的资源。而场地和设备资源是云龙包装的强势但又是我们的弱势。所以,双方经过协商,在云龙包装公司成立了茶包装实训基地和包装研发中心,这达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我院实现了设计实训的目的,企业也克服了设计创意人才缺失的问题。 三、学院育人机制的蜕变 (一)将自身特点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结合,灵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以技能型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院校应时刻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出真正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而作为校企合作的我们,同样应该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因为企业是市场的温情表,对市场的变化反应的最为灵敏和迅速。并且企业具有庞大的营销团队,时刻将市场信息带回到企业,企业的新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关注点。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说是我们在市场领域开启的一扇窗户,我们只有通过企业才能及时快捷的了解市场的风云变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方针和策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透露出院校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未来人才的培养趋势。过去的培养方案基本都是按照理论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进行安排的,中间只有少量的实践考察课。对于学生的授课模式上基本都是虚拟训练的模式,这缺少了实体客户的沟通过程和市场实地调研的过程,对于虚拟的客体的理解都是基于作者个人的立场,同时给出的包装定位也是个人知识和阅历的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这样的设计最终只能是一个提案,没有真正实现设计为他人服务的宗旨。换言之,就是设计的过程没有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真实世界的探索精神,对于整个学科构建和专业发展都极为不利。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一定要灵活、实用,真正符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我院在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与合作企业云龙包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根据双方需求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在课程设置上,基于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的映射关系,重点凸显专业特色,砍掉陈旧的一些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并对一些课程进行合并,如我院将各大院校至今一直在沿用的包豪斯一百年前开创的三大构成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题构成》)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变化和现实需要合并为《设计构成》;将《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合并为《字体与标志设计》,并且根据市场变化和形式发展,培养更具实用性的新型人才,增设《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课程,体现设计是一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大系统。将压缩出来的时间全部给我们的包装特色专业,增加包装设计课时,并且将《包装设计》课程做深度上的挖掘,开设《结构设计》《造型设计》《材料设计》《印前设计》《包装实物制作》等课程。在理论课设置上,结合专业特色增设《茶文化研究》课程,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以便在设计的时候能更好地给出茶包装的设计定位。在提高学生审美方面,我院对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中国画》《水墨技法》等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包装设计提供了设计技法保障。 (二)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 教师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现在各大院校招聘政策都是要求高学历,而设计又是个新兴学科,同时具备高学历和高实践水平的人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研究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单位工作,作为教师本身来讲就缺少与市场接触的机会,缺少实践能力,课堂的讲授基本处于理论层面和基础知识的传承。鉴于这样的情况,让“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增强企业与学校教师的交流”这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我院与云龙包装签订协议,设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云龙包装学习包装后期的制作和印刷工艺,并且参与云龙包装与客户的直接沟通过程,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我们教师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我院包装专业实行的“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前身是在我院推行多年的“研习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的“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指的就是实行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将社会实体项目引入包装设计专业的课堂,专业按照教师分组,分成几个项目组,每个教师为项目组的设计总监兼市场指导。最终目的是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向专业化、特殊化方向发展。最后,以点代面调动整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探索能力。云龙包装负责承接业务,将业务分给我们,设计教研室主任负责业务分配。每个项目组出具一套设计提案,被采用的云龙包装会支付项目组设计费用。此部分奖励大部分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酬金,一小部分作为研究经费,作为带领学生外出考察和参观所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个组挑选二名学生作为总监助理,负责项目洽谈记录和项目具体细节的沟通。从项目的市场调研、企业考察、客户沟通、设计方案的过程修改、定稿打样以及制作工程环节,项目组总监和助理都全程参与,实现了学校和产业深度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我院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回归了设计教育的本质,毕竟社会需要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四、企业运作模式的调整 (一)建立教师工作室制 云龙包装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效果,在企业内部专门为我院教师设立了设计工作室,以此实现沟通的便利性。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上课期间就利用学院提供的实训室培训学生,课余时间就是企业的一名设计师,在企业进行各项设计活动。只有深入企业才能真正地了解企业,教师工作室的建立为教师设计活动的进行提供了稳定性。从设计的前期客户沟通、中间设计到后期的印刷制版,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跟进,有利于加深对市场和设计工艺的更进一步了解。由于教师长期参与企业与客户的对接活动,使设计出的包装作品真正被客户所认可。截至目前,我院教师带领的团队已经成功为多家企业成功设计了包装产品,如信阳德茗茶叶、信阳广义茶叶、南阳盘古山茶叶等。 (二)举办设计大赛,以赛促合 云龙包装有限公司在强大的市场效益形势下,自己本身设计部门的设计力量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每年春茶上市前,各大茶企业都需要进行新的包装设计和品牌策划,市场部门签订的大量设计合同就堆积到一起,不能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所以,作为专门服务茶企的云龙包装急需要设计创意。而我院具有数量庞大的学生设计群体,每年都在进行大量的包装设计训练,但一直都是纸上谈兵,缺少实体项目的锻炼和市场的检验。这样的供求关系下,双方签订协议,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每年举办一届茶包装设计大奖赛。云龙包装负责收集各大茶企业的包装设计需求,而我院教师负责分组带队进行实体项目的设计工作。大赛还成立了大赛委员会,负责大赛各个环节的协调与统筹工作。在作品评审过程中,云龙包装灵活调整评奖制度,请的并不是学界的评委,而是将全国各大茶企业的负责人邀请来担任大赛的评审。这不单单是评审,而是演变为一种拍卖,将各大茶企业看好的作品以拍卖的形式直接进行现场订购,使用作品的企业承担设计费用。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大赛知名度逐年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加入。企业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创意,是任何一家设计公司一个设计部所无法比拟的。并且学生的参赛年级逐年在变,所以设计的创意也是层出不穷。伴随着大赛的举办,云龙包装将从全国邀请来的企业家聚到一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茶品牌营销的博弈平台,举办茶品牌高峰论坛,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经营的一些理念。在此过程中,企业得到了知名度和利润,而我们院校得到的是真正的实训机会,双方可以说在大赛的合作机制中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建立双方互教互学机制 我院与云龙包装公司在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目的就是想最终建立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在日常的合作过程中,我院经常邀请云龙包装的高层以及负责市场营销领域的经理到我院举办学术讲座,与师生展开互动。这样,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实时变化和真实需求,对于日后的包装设计能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同时,双方都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我院教师也经常去云龙包装开办讲座,讲解基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审美。这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也增进了彼此的交流。我院还为云龙包装定向培训设计师,以弥补三线城市人员流动频繁的企业发展瓶颈;双方在科研上也展开了合作,去年由双方共同申报的“河南省茶包装研发中心”已经挂牌成立。校企合作是双方进行互利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载体,在这过程中实现了“产、学、研”的现实结合和理论成果向市场成果的迅速转化。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与市场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特点,只有市场才能检验我们的育人质量。我院包装设计专业进行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艺术设计教学团队人才的培养,形成“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也适应了新形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新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了善于思考的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为步入社会提前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 作者:董建义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环保品牌绿色包装设计论文 一、环保品牌的包装现状及特点 设计师受绿色生活理念的影响更关注如何设计环保的包装,而且发展绿色包装有重要的意义:包装的环保、绿色化能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它顺应国际环保发展趋势的需要。根据市场分析,绿色包装所用材料是在生产、制造、使用和回收的包装物中对人体健康无害且对生态环境有良好保护作用和回收再用的包装物料。绿色包装设计中绿色印刷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设计风格也倾向于简约、清新、自然的极简化。 二、结合实际项目谈环保品牌的绿色包装设计 绿典彩棉包装设计是我切身参与的实际案例,它的设计理念“彩亦素”主要通过环保纸的肌理、颜色以及贴标签的方式来突出企业形象和彩棉产品的特点。 1.绿色视觉形象的宣传 环保品牌的绿色视觉形象是营销中新的竞争要素,它促使品牌更快占据消费者内心,加深消费者印象。环保品牌生产“绿色产品”,争取“绿色商标”,成为“绿色企业”,使企业形象和信誉大大提升,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根据这一原则绿典彩棉的视觉形象主标志是用英文单词“green”“cotton”结合而成,寓意“绿色的棉花”;三个子标志则用儿童的小衣服,情侣的领结,家纺的衣架为灵感进行设计;吉祥物设计用7个原生态的动物、植物、音符组成字母“gretton”,造型可爱,颜色清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全面诠释品牌的精神理念。 2.绿色简约包装的设计 近些年,社会上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理念,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同时,也更注重风格简洁、大方,材质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也需跟随时代的步伐,用心观察生活,将绿色、环保包装展现在大众面前,最大化地减少包装废弃料。绿典彩棉的包装设计也是走简约风格,包装的结构主要是天地盖式和抽拉式组合;颜色主要选用与彩棉相近的颜色:淡棕色、淡绿色、淡黄色;图形是吉祥物的排列组合,充满童趣爱心,图形在使用中为淡彩色系,同包装设计理念吻合。绿典彩棉包装均用“贴”形式组合,样式新颖且组合排列方式活泼可爱,亦或雅致轻松,同时节约印刷成本,减少工序。 3.环保包装材质的选择 对于绿色包装,选择环保实用型包装材质更为重要。制作中采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包装,尽可能的减少垃圾排量,不断发现新工艺、新材料以便改进包装设计。如绿典彩棉包装材质选择环保的大地纸:色泽淡雅清新,质地略显粗糙有股自然之风,这更突显绿典彩棉产品的原生态、绿色环保。 4.绿色营销方案的实行 绿色环保的营销方案,更为前期的调研、设计工作锦上添花。在营销方案里要着重突出打造“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吸引消费者眼球,不仅如此,在整个推广产品的同时,可以利用包装的设计理念作为切入点。绿典彩棉包装以“彩”为主题:一是产品的原材料是彩棉,色彩淡雅,主要是淡棕色、淡绿色;二是产品气质素雅,给人淡淡的温馨感。这种彩不是五颜六色,是另一种绿色的‘彩’。彩亦素,素亦彩,一种理念的双重表达。这里的彩也是指:淡雅、素的色调也可以为家庭营造五彩缤纷的浓浓爱意。三个系列产品的主题也各不相同,主要是用与其相关的成语进行表达:“兴高彩烈”代表童装系列:展现儿童兴致高,精神饱满的另一面童趣;“衣无二彩”代表情侣系列:犹言情侣衣不重彩,衣着朴素,品味高雅;“五彩缤纷”代表家纺系列:家纺产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样子,把家营造的更有爱。通过宣传这种绿色的环保理念,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份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 三、环保品牌中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绿色包装是环保品牌的发展趋势,环保品牌包装的绿色化也需要全方面的诠释:第一,绿色生活理念的增强。国人的绿色包装意识需要不断加强,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第二,现代包装技术的革新。印刷生产过程中采用柔版印刷方式,使用水性油墨,消除了化学溶剂的污染。第三,企业、设计师素养的提升。在国家的扶持下,更多的企业推崇绿色包装,环保品牌不断出现在市场上。与此同时,绿色包装需要设计师既要考虑包装的新颖,还需要研究产品的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合适的包装材质,精确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通过绿色包装展现产品的独特之处。第四,广大消费者的支持。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道路同样需要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鼓励。支持环保品牌,支持绿色包装设计,消费者在购买时尽量选用有国家认证的绿色包装设计的产品,支持环保,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不断的感染周围的人或事,从而更好的为环保品牌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道路。 四、结论 绿色包装是环保品牌包装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未来国际包装的发展趋势。虽然环保品牌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但是绿色包装设计的大趋势是由繁到简,并不断创新,用生活中的小创意打动人心。随着国际制度的发展,环保品牌的绿色包装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克服设计、科技等各项技术,不断符合绿色包装的标准。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大大提高,绿色包装也深入人心,社会每一位成员不仅需要支持、鼓励它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绿色包装的发展之路。 作者:索榕蔚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包装设计论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食品包装设计 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形之下,食品的包装成为消费者与食品连接的桥梁,而食品的各种信息如健康、安全、种类等是通过食品的包装进行传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投入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行列中,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在了解食品本身属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其具有的特色和个性的包装设计元素,并从食品包装的材质、结构、图形、形态和理念等角度对食品包装的创意元素和手法进行探索。 二、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意元素 现代包装设计在满足一般包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包装设计的个性化与新奇感。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巧妙的创意元素能为提高产品的品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食品包装中的创意元素多种多样,主要以材质、结构、形态、图形和理念的创意为主。 1.包装材质创意 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包装材质应运而生,更多新材质被应用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包装材质体现了不同的特色,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心里感受并给产品营造了独特的个性。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许多意想不到的材质打破人们对传统食品包装材质的固有观念,对食品进行包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运用新型的材质对巧克力进行包装。将巧克力的形态设计巧妙地模仿鸡蛋的形态特征,以轻薄的新型塑料材质作为巧克力包装的“蛋壳”。在食用巧克力时犹如剥蛋壳一般充满趣味。设计师采用这种特别的包装材质连接起接消费者和产品之间互动,使产品显得妙趣横生。 2.包装结构创意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食品的包装设计正向人性化、实用性设计巧妙的方向转化。如何在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中脱颖而出,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成为食品包装设计的重要课题。许多设计师在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在包装柚子时根据柚子的结构采用网兜的形式将柚子进行包装设计,在柚子的顶部设计师还设计了便于提拿柚子的把手,简单方便。这看似不起眼的结构营造了柚子包装设计的独特美感,使这款包装显得与众不同,充满趣味,体现了设计者的生活智慧。 3.包装形态创意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消费形态也随之改变、新产品不断涌现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也影响了现代包装形态的变化。现代包装的设计已不单将功能性作为设计的首要因素,正逐渐发展创意设计的新途径。而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包装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包装的内容、经济成本、运输形式等因素,所以对于食品包装的研究设计需发挥设计师的创意灵感,表现其独特性。例如在爆米花的包装设计中,我们知道爆米花的原料为玉米粒,运用玉米的形态元素作为爆米花的包装,在此包装设计中将爆米花蕴藏于玉米之中,使原料与食品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新的具有趣味性的包装形态,展现了包装设计形态的创意美学和独特表现形式。 4.包装图形创意 在包装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不仅可以起到美化装饰商品的作用,还可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增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好感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新颖有趣、别具一格的图形和色彩搭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例如,在某面包的包装中,其外部包装设计采用了一人展示腹肌的设计元素,而面包的形状与腹肌相似,采用开窗式的包装结构,将食品与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形于意,十分有趣。 5.包装理念创意 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之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朴素、自然、简约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环保、低碳、绿色的设计理念成为包装设计的主流。在食品包装中可利用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质或用天然的材质来包装食品如植物、草木等,使其取之自然回归自然,将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注入到食品包装的设计中,不断将新的理念结合产品本身的特质加以融合。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自觉地考虑到环保因素,在设计材料的开发和选择上,应以易于回收利用,不污染环境的材料为主。食品包装设计的创新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好的设计理念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产品带来增值效益。 三、结语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在满足一般包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融合各种设计创意元素,越来越注重包装设计的新奇感与个性化,吸取外国的先进设计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国食品包装设计才能独具风格,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这需要中国创意人的集体智慧。食品包装设计也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食品包装设计的新手段、新元素和新方法,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包装的品质和层次,使之能够适应发展时展的需求。 作者:韩学红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民间工艺品生态包装设计论文 一、生态包装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传统包装设计属于一种开环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包装的最初功能,它的运作模式是包装材料→包装产品生产→包装产品使用→包装废料弃入环境。很明显,这种包装设计几乎不考虑包装的环境属性,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传统包装设计明显不同,生态包装设计主要强调以系统集成观点凸显包装的环境属性,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核心,在考虑包装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系统安全的生态设计,因此,生态包装设计属于一种闭环设计,其运作模式是包装材料开采→包装材料生产→包装产品生产→包装产品使用→包装废料回收→二次材料循环再利用。 二、在民间工艺品中应用生态包装设计的意义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民间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民间工艺品,往往会使人回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在以前,民间工艺品基本没有特定包装,只是简单的一块布或者一张油墨纸而已。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有力支持,民间工艺品市场日益繁荣,直接带动了民间工艺品包装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逐渐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毋庸置疑,成功的包装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商品的魅力,产品包装虽然没有声音,却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一方面,包装可以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成为地域文化的解说员,将当地文化大力弘扬出去;另一方面,包装还能提升产品的艺术欣赏价值,使商品更容易地被大家所接受。所以民间工艺品要重视包装设计,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当然,民间工艺品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仅仅依靠自身特质是远远不够的。“地方特色”是民间工艺品的不二特色,除了在内容、题材等方面苦下功夫,民间工艺品在包装方面还要与时俱进,不能囿于传统的藩篱,要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包装风格。生态包装设计在21世纪已经成为主流设计趋向,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新兴价值观已被逐渐接受。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创造的智慧结晶,在响应生态包装设计理念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而积极应用生态包装设计理念,与民间工艺品的内在精神是不谋而合的。在民间工艺品中应用生态包装设计,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民间工艺品凸显产品价值,焕发生命力的要求。 三、在民间工艺品中应用生态包装设计的策略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社会变革、每一项科技发明,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包装的形态和性质产生巨大的影响。纵观包装设计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毫无疑问,包装设计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文明中的一种文化印记。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于生态包装设计这一本原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民间工艺品中积极应用生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呼声。具体而言,在民间工艺品中应用生态包装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民间工艺品在选择包装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必须实现其保护功能,还要强调包装材料的生态影响,只有使用生态包装材料,才能体现出生态包装设计理念。鉴于包装材料生产会对自然资源产生消耗,在包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废料,所以民间工艺品在选择和使用包装材料时,要充分了解包装材料的性能,尽量选择可以回收再生、能够重复使用或者能够自行降解的包装材料。同时,要选用单一包装材料,这样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种类,节约资源。实在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包装材料时,要使包装材料易于识别,不能喧宾夺主,减弱了民间工艺品的自身价值,甚至可能产生“买椟还珠”的尴尬现象。另外,尽量不使用原材料短缺的包装材料以及废弃后需要特殊处理的包装材料,否则会违背生态理念。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包装材料随处可见,比如棉、麻、丝绸等,这些材料具有浓浓的民族气息,将其应用于民间工艺品包装,可以产生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2、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 民间工艺品在设计包装结构时,要在确保产品在运输、销售和消费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损坏的基础上,以减少包装材料消耗为目标,坚持“简而美”的设计原则。一方面,民间工艺品要实现包装结构组合和拆卸化设计,即包装的不同材料以及各个零部件之间要容易拆卸、组合和维修,这样才能尽量延长民间工艺品的生命周期,也有利于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新包装材料的消耗,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另一方面,民间工艺品要实现包装模式化结构设计,即提高包装结构零部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促使各个零部件容易快捷更换,或者在同类产品中可以重复使用,以此延长生命周期。另外,民间工艺品还要重视包装结构零部件的环保设计,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与类型,即实现整体化设计。在我国,诸多材料可以实现合理的包装结构,比如饱满的葫芦有着流动的线条,坚挺的竹节有着笔直的线条,这是任何人工雕琢所无法实现的。民间工艺品可以从自然形态的材料中寻找设计灵感,运用天然的包装结构提升民间工艺品的独特魅力。比如葫芦外壳坚硬、保护性佳,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便于携带,可以积极应用于民间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中。 3、采取适宜的包装装潢 产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即指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视觉元素美化产品表面,以此吸引人们的眼光。在生态包装设计理念的指引下,民间工艺品的包装装潢设计不仅要考虑画面装饰以及产品信息的审美传递,还要注重包装装潢需要的原料、废料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种种影响。鉴于民间工艺品的本质特征是“本真”,所以在包装民间工艺品时要避免过度装潢,在色彩、薄膜、电镀材料等方面要加以一定的限制。一方面要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的油漆、染料等有毒物质包装民间工艺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不含有毒成分的、分离时易于分解的粘合剂,提高工艺品的使用寿命。在色彩方面,可以运用与工艺品本身相近的色彩,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在文字方面,要选择能够凸显工艺品本土地域特色的字体,比如楷体、篆体、隶书等;在图形方面,要将民间艺术的元素提炼出来,并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既体现地域特色又凸显时代色彩。 四、结束语 在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工艺品如何创造出既有本土特色又符合生态设计理念的包装,是业内人士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随着回归传统、保护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民间工艺品生态包装设计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作者:洪婵 冯正未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民族文化现代包装设计论文 一、民族文化中的材料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的物质载体,材料能够直接体现包装的设计风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会有独特的民族材料,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中华民族对于天然材料有着心理上的偏差,丝绸、麻、木、竹等材料在中国包装产品中比较广泛,葫芦茶、粽子等中国的传统产品都选用了天然材料进行包装,这不仅由于天然包装具有合理的功能因素,更由于与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相比,这些包装能够给人更多的亲切感,拉近人的心理距离,体现出自然、乡土、温馨的风味。在我国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仍然有很多品牌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包装材料,例如,“酒鬼酒”就选用了麻袋和麻绳最主要的包装材料。由于“酒鬼酒”属于湘西民族的特色品牌,选用这些民族包装材料更能够体现出崇尚自然、崇尚天性、纯朴无忌的民族心理,在包装中展现鲜活的湘西文化,又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了宁静质朴、崇尚自然的中国酒文化,能够更好的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材料进入到包装设计领域,如金属、玻璃、塑料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将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结合起来,体现出现代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例如金属与竹的搭配、给玻璃酒瓶配备手雕的木塞等等。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在充分发挥现代人工材料的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巧妙的加入民族文化的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民族文化中的色彩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语言,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色彩能够使人产生视觉刺激,引发人们的联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文化,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能够使商品的可识别性增强。例如紫色、绿色和蓝色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黄色、色和红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甚至鲜红色会让人感到辣味,褐色会让人感到苦味,桔红色、粉红会让人感到甜味。因此很多甜味的糖果、饼干都采用了粉紅色、橘红色的设计,给人一种温馨、童趣、甜美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的月饼盒、粽子盒都使用了红色,给人以喜庆吉祥的感觉。颜色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文化的代表。百事可乐的包装运用蓝色和红色,可口可乐的包装运用红色和白色,这两种色彩的搭配既体现了企业文化,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不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同一种颜色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倾向。东方文化偏好红色和黄色,以红色作为积极、喜庆、热烈的象征,以黄色作为高贵、亮丽、典雅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以红色象征血液和牺牲,以黄色象征耻辱。伊斯兰文化热爱绿色,认为绿色具有除邪祛病的功能,而法国文化中由于举行葬礼时需要铺设绿叶,因此将绿色视为忌讳。颜色与政治文化也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巴拉圭的三大政党分别以绿色、深蓝色和红色作为象征,中国封建皇室以黄色作为象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颜色的运用要考虑到用户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 三、民族文化中的图形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绝大部分都要用到图形来表现产品的内容,包括摄影、绘画和图案。如果能够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各种图形,不仅能够使画面变得更美,还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由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民族对于图形的文化寓意都有着不同的解读,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审美和定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够对图形背后的文化寓意进行很好的把握,就能够将文化寓意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赋予商品同样的文化信息,提高商品的文化定位。例如,中国书画能够体现出高雅、脱俗的文化气息,而茶作为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特色饮品,向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够使用到中国古典的书画、诗词等,能够通过书画体现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营造出高雅、脱俗的民族茶文化氛围,给人一种学识渊博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图形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解读。例如大象图形在中国是强大、温和的象征,而且佛教文化中白象还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吉祥、智慧的象征。然而英语和英属国家认为大象虽然体型巨大且无用处,因此而禁用大象无形。这就导致中国的白象牌电池在英语和英属国家难以打开销路。日本皇室以菊花作为象征,认为菊花高雅、高洁,中国文化中菊花是气节的象征,然而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中却厌恶菊花。这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对用户所属民族对一些特殊图形的好恶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包装效果。 四、民族文化中的文字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文字在商品包装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商品的宣传标语、生产厂家、用途和品牌名都要靠文字来传递给消费者。文字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其形势能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进行反映。良好的字体设计风格能够使商品包装具有独特、高雅的格调,体现出民族品位和特色,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如在商品包装中使用中国传统书法,能够拉近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要立足于本国文化,并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进行渗透和交流,发展出特有的包装设计文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包装设计为本国民族文化中的文字进行挖掘,挖掘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只有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立足于本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即吸收他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包装设计更富有内涵和文化气息,抓住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现代包装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现代包装设计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 作者:于飞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系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孝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论文 一、孝文化的含义与价值 孝的思想深深地印在国人的道德观念中,这一点从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便可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对于孝的思想,古人早有认知,并延续至今,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孝在中国人的认知中的重要地位,对孝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后,将其与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和发展,突出孝的深层次含义,相信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孝为国人所熟知,将其运用于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便于人们接受和认可。对于外国旅游者而言,孝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极具中国传统特色,能够引起外国游客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观光旅游,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相对应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但相对于这些优势,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我国旅游纪念品在创新性和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很难买到具有一个地方特色的纪念品,或者是买到的纪念品的制作工艺和品质不尽如人意,让人们在一段美好的旅行中徒留些许遗憾。没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既不会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甚至对当地旅游业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发展。此外,对于一些特色旅游纪念品,一些国人往往缺乏品牌意识,做出的产品影响力不够,白白浪费了很多优秀资源。这在让人惋惜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警醒国人,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一味地故步自封、患得患失,是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 三、孝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关系 孝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赋予了原本的纪念品新的生命力和独特性,这种带有明显民族性的纪念品具有长期的纪念意义,更能够激起游客的消费欲望并将其长期保存。旅游纪念品是最好的宣传广告,精致的、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会让人不停地回忆某段难忘的旅行,记起某个地方。原本毫无生机的旅游纪念品在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与价值之后,就“活”了过来,并成为某个地方的代名词,让人留念,令人向往。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设计与再造。随着历史积淀越来越深厚,孝文化的精华使旅游纪念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并以此向世人展示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被各国游客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名片。具有特色文化性格的纪念品,再加上个性化的设计,易于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将孝文化融入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之路,可以促进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旅游作为现代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旅游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对附属的旅游纪念品产业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旅游纪念品并非单纯的商品,它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特色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的缩影。因此,对于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要完美地将传统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进行精良的制作,保证旅游纪念品的品质,以顺应新时代人们的高品质生活追求。当然,这一切离不开设计师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在提高旅游纪念品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孝文化的更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和探索,以便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旅游纪念品,让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以更好地展示和宣传。 作者:詹朋伟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废弃瓦楞纸包装设计论文 一、瓦楞纸概述 最初的瓦楞纸板的发祥地是英国,开始于1856年做成波形纸,用作帽子的吸汗材料。此后1571年美国的阿尔伯特.李.简(AlbertLJones)把它作为药包装的缓冲剂来使用。1874年美国人阿尔伯特-琼斯开发了单面瓦楞纸板,用来包装瓶子、缸等。刚开始瓦楞纸板主要用于内部包装,1894年作为外部包装,用于轻量的邮包或箱子。瓦楞纸箱成为了一种应用非常常见的包装产品,其瓦楞纸板的使用量是各种包装产品的领头羊。瓦楞纸板经过多种工序,如模切、压痕、钉箱等,从瓦楞纸板摇身变成瓦楞纸箱。此后随着瓦楞纸箱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瓦楞纸板的生产制造量加大和接合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 二、废弃瓦楞纸包装的再设计分析 瓦楞纸箱因拥有了包装的容易性、对商品的保护效果好、成本有低、资源可以再利用的有点,所以被包装行业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很多人认为瓦楞纸板出包装外做不了别的用处。就导致了废弃瓦楞纸包装的废弃物真多,废弃瓦楞纸办的争夺也就导致了的回收和运输需要更加巨大的人力物力。近几年,很多的生产厂家为了寻找新的商机,纸箱厂把目光投向了瓦楞纸延展设计上,这样就可以找到瓦楞纸板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典型案例 1.瓦楞纸板延展产品之一:展示架 展示架在常人眼中多是由树木、塑料、金属、钢材制作成的,这些生产原料对环境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及破坏,树木的砍伐导致了温室效应等影响,介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出的“3R1D”原则(重复利用包装Reuse、减量包装Reduce、回收再生Recycle和降解腐化Degradable),(1)瓦楞纸板价钱成本低符合减量包装的原则。(2)可重复利用。(3)可再回收。(4)降解腐化容易。用瓦楞纸制作的展示架结实耐用、拆卸方便、可回收再利用。更适合促销活动展示完物品随意拆卸、轻巧方便的原则。 2.瓦楞纸板延展产品之二:纸托盘 我国目前的托盘大多数是以木制托盘、金属托盘、塑料托盘几种材料构成的,然而瓦楞纸制作的托盘具有平面抗压性能,比起木质推盘更加节省木材资源。比起塑料托盘更加环保。比起金属托盘更加轻巧。出于比较来看瓦楞纸制作的托盘有点更多。 3.瓦楞纸板延展产品之三:缓冲衬垫 废弃瓦楞纸之多的缓冲衬垫材质轻巧、价格低廉,易于回收再利用等有点。现如今很多香水、化妆品等都用瓦楞纸板制作托盘,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防震的作用。家中废弃的瓦楞纸做成九宫格的缓冲衬垫更节省了空间也会是自己的梳妆台更加的整洁、有规律。 4.瓦楞纸板延展制品之四:瓦楞家具 传统观念中瓦楞纸很难做成家具,而且颜色单一也不好看,现如今瓦楞纸发展更加迅速,带颜色的瓦楞纸比比皆是,不再是单一颜色,加之瓦楞纸有很多种类,更加坚固比起以往的瓦楞纸易碎等已经做出了更好地改良,现如今我们使用的瓦楞纸都是非常坚固的,即使是废弃的瓦楞纸也是非常结实的,很少会再看见我们收到的瓦楞纸包装是破破烂烂的。因为瓦楞纸其自身的抗震效果非常好、保护效果好,而被很多设计者青睐。现如今每家都有一个孩子,孩子的安全成为家长最揪心的事情,用瓦楞纸制作的家具没有攻击性,孩子们在家不会受到伤害,给了孩子们一个安全的家。 5.瓦楞纸板延展制品之五:玩具 玩具是我们同年最美好的、最亲切的玩伴之一,玩具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玩具可以出发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现如今的很多玩具都是一个整体,孩子一旦拆开来,就很难在安装回去,致使孩子们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家长还得想办法再去花钱买一份玩具,买回来孩子再拆开就又不能玩了,导致了一个不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然而瓦楞纸制作的小玩具,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节省了家长本不比较的花销。 四、总结 随着我们生活的日益提高,瓦楞纸已不再是寻常难见的物品,随便去那家都可以看到瓦楞纸的存在,尤其是在双十一这用大量的购买节日之后,每一家的废弃瓦楞纸箱都在等待着回收再利用,我们应该改造这些瓦楞纸的废弃物,让它重新获得更好的价值,那怕做成一种玩具都是瓦楞纸延展设计的一种最好的作品。 作者:张琪 姜在新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抽象元素包装设计论文 一、包装设计中的抽象图形 在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设计对商品的推广和宣传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对人们所产生的刺激,将抽象图形应用到包装设计中,会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冲击,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刺激,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映像。抽象图形要素是一种无直接意念的图形,是用点、线、面来构成肌理特征、色彩关系的,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在现代包装上的使用,更多地体现出商品的时尚感。从图形的视角来看,包装设计中的抽象图形表现比较理性,更富有内涵之韵,既可以简洁而有秩序,也可以自由、活泼。抽象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形式美感强烈。因为抽象图形本身就很单纯、凝练,大多趋于规则的几何形与有秩序的点线面的组合,富于条理、节奏、对称、均衡、和谐,既变化又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主观抽象图形就是设计师通过对点、线、面等基本元素进行主观性的设计和编排,根据商品的特征,按照造型的规律进行节奏、韵律、对比、渐变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具有个性的形式美感。而偶然抽象图形也是设计师人为创造设计出来的,图形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具偶然性和突发性,因此显得自由轻松并极具人情味。但是无论主观抽象图形还是偶然抽象图形,按照康定斯基的理论,都可以归纳到点、线、面这几个基本造型元素里面去予以诠释。康定斯基认为,“点和线给予画面以最简单和最准确的表现,纯粹的形式服务于丰富的内涵。”在包装设计中,点线面这些元素被广泛的运用。在包装画面的表现上,抽象图形虽然没有直接的含义,但是同样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感。抽象的点、线、面变化可以成为联想表现的手段,引导观者的联想感受。点的聚焦、体现重点的作用,直线和曲线的运动性的作用,面的能动性,都被设计师合理的运用在包装设计中,给消费者以单纯感、理性感和慎密的秩序感及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便更好地传达产品的信息及特征,表现包装产品的某些特质。如:速度、气味、味道等。如Abstractio巧克力包装,吸收了蒙德里安作品的创作理念,运用直线以及鲜艳的色块来表现巧克力图形,虽然抽象,却明快简洁,和以往的巧克力的传统包装模式大不一样,令人眼前一亮,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 二、包装设计中的抽象色彩 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包装设计的色彩效果对提高商品的销售具有决定的作用。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抽象情感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印象而产生的一种色感联想。从包装设计的视角来看,色彩抽象的意义指设计师将品牌或产品借助简洁的艺术形式进行交互组合来呈现画面,以个性、新颖的色彩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个性化追求,富有个性的色彩设计必然会加强产品包装的视觉冲击力,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表现品牌或产品的内涵以及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抽象化包装设计中色彩是构成设计的关键,也是抽象元素之美表现的载体。首先,抽象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具有记忆性,商品包装设计中,明亮轻快、醒目并且有强烈吸引力的色彩更容易被人们识别和记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先记住包装的色彩,当记不住样式的时候也会描述出商品包装的颜色并以此来购物,这说明色彩对人产生的作用更容易唤起人们对它的记忆。其次,抽象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具有象征性。不同的颜色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联想,人们把这种对于不同颜色的联想加以理解并运用于包装设计中,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如黑色在人们的心理上容易想到黑暗、恐怖、肮脏、死亡。而用于某些现代产品,如电子、电器的包装上却给人留下高档、庄重、高雅的印象。再如黄色,给人一种快乐、愉悦的感觉,同时在亚洲地区也被视为最神圣和最高贵的色彩。色彩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一种认识、体验,运用色彩而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根据抽象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将它们排列和组合,联想在包装设计中,我们将会感到抽象美赋予的审美感受和作用所在。 三、抽象元素与消费者审美需求 包装具有美化商品的作用,使商品具有了审美价值,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想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抽象元素的审美特质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包装设计中抽象语言运用是否得当,合理运用抽象元素到包装设计,是时展的趋势,是广大消费者审美心理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更多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人们的心理也越来越与时俱进。很多高科技的商品用具体的形象已无法来概括它们的科学性、精密性和时代性。抽象元素具有在表现上比较自由的优势,不受一些形式的局限,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更易于表现产品的个性,用抽象的图形来表现现代产品,则更容易表现出具象无法表现的抽象科学概念。比如电子产品,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所以只能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该类商品的特性,这方面苹果手机的包装可谓经典,简洁大方的标识加上单色印刷的底色,显示出商品尊贵的品质。再如“可口可乐”的包装在图形上以欢快流畅的曲线作为主要图形、在色彩上是以对比鲜明的大红加白为主,成为商品品牌的标志性造型,因此在众多的产品中被消费者迅速识别、记忆,为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现今很多产品的包装是为了抽象而抽象,完全流于形式主义,这样就混淆了消费者的视觉,难以感受到商品自身的品质和特性,失去了包装设计本身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包装的时候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商品本身的特性,使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有艺术的审美享受,并且容易辨认。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包装设计是以消费者审美角度为主导,以便利的生活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人们的味觉、触觉等会受到视觉形象的影响,换而言之,消费者往往认为产品就是包装,包装就是产品。在购买产品时包装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产品的销售好坏,包装占有比较大的影响。现代人们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人们大多凭自己的感觉和印象来判断商品的好坏,从而购买商品。商品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而是希望通过包装图案获得美的视觉感受。如果一个商品的包装显得平平淡淡,视觉不够冲击,那么就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商品的销售情况可想而知。包装的组成要素要根据产品的用途来决定,让产品的包装和消费者的审美要求达到一致,才能推动消费者消费。 四、结语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更多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生活意识的巨大变化,使消费者对抽象元素有了更高的理解能力。了解包装设计市场,研究设计形式因素和分析消费者的各种心理活动,是一个设计师必须做到的。人们所要求一种更有表现力、更理想、更高级的表现手法来反映商品的本质的图形。抽象元素使商品包装更有个性,画面图形简洁,商标醒目,也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在包装上的设计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一种趋势。 作者:金波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 1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情感要素分析 视觉是光线对人眼作用后所引起的形状与色彩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利用敏锐的观察去捕捉和采集信息,并从视觉审美的加工中来获得感官上的认知。现代包装设计将视觉认知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并从情感化的感官认知中来重建消费意识。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对影响视觉的直观因素进行分析,将人的视觉审美作为情感诉求的源泉。随着现代产品服务的延伸,在产品最初的定义上逐渐加大了对精神境界的满足,而功能诉求也相继转向情感诉求。对于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包装,拿月饼包装为例,作为中国传统中秋佳节的一道甜品,其对传统祝愿与情感的表达上,在设计上,一方面体现月饼的自身价值属性;另一方面从月饼的文化意义与传统美德的构建上来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样式、风格多元化的设计特征。作为产品包装设计,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购买意愿上,包装设计作为最直接的对消费活动心理影响的外在因素,对于营造感性的视知觉认知将起到关键作用。从对人的思维意识进行分析,对事物的需求往往建立在最初的原始驱动力上,而心理暗示作为刺激消费的最直接动力,也是现代包装设计融入精神需求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的消费形态主要表现在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而对于感性消费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很容易成为刺激消费灵感的诱因,特别是随着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感性认知的理解更为深入,消费者在购买心理特征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日益提高。现代包装将产品的情感因素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从包装样式的多元化上借助于包装来传递特殊的情感,强化消费意识,营造消费观念。 2现代包装设计与情感诉求典型应用 (1)现代包装设计对人的精神需求满足。 从包装设计领域来看,随着现代社会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与时俱进是体现设计意识的基础,尤其是在传递商品信息、增进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沟通上更显的重要。一个民族与其文化是相携共生的,不同地域文化所折射的精神面貌也存在差异性。对于儿童用品来说,其包装设计多体现在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上,对于青年人,其设计风格倾向于热情与洒脱;对于中老年人,则更显稳重与吉祥。现代包装设计,从设计方向上更加强化个性化与人文关怀,如对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对物品舒适度的体现,对人的精神认知的满足等。作为包装设计,随着其基本使用价值之外,更多的是从精神满足上来获得一种境界。“逸、贵、美、奖、乐”作为精神认知与满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从知识文化、价值追求、艺术品味等方面来体现;另一方面从经济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对高品质生活目标的向往,从而营造了对商品外在感性认知的形成。 (2)现代包装形态对情感的满足。 对于包装形态来说,主要通过外形、颜色、文字、材质、工艺等元素来表现,如对于食品包装上,尤其注重包装形态设计,通过新颖的视觉感受来刺激消费者,以达到对消费者情感交融的互动。同时,随着生态意识在包装设计中的渗透,绿色包装将环保意识作为设计的主导,并从其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上营造现代的审美观。作为包装形态,在注重点、线、面、体、肌理、色彩等元素的关系上,要从商品本身视觉传达功能上来融入消费动机,促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对于某产品的包装设计,可以表现独特的性格,赋予其生命力。 (3)现代包装设计对感性诉求的激发与融入。 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最初的量的消费;二是上升为质的消费;三是体现感性消费。现代包装设计从消费者行为动机的分析上已经转化为感性层面,而加大对感性诉求的满足已经成为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手段。如孔府家酒在广告语中引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以中国人对“家”的情结为突破点,紧紧抓住人的情感引线。 3结语 在当前的消费意境下,情感诉求作为包装设计的心理引线,能够从视觉传达上展现产品深层次的商业价值,也营造了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包装风格。为此,注重情感诉求在包装设计审美中的运用,提升产品的设计素养将成为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郑楠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我国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 一、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的必要性 “宝宝把药吃喽,乖,吃完带你去游乐园”,“宝宝乖,吃了它,妈妈给你买玩具”,“宝贝你最听妈妈话了,把这个吃了妈妈让你看3集喜羊羊”,“吃了这个宝宝就不难受了啊,乖,吃完就带你去和小朋友玩”“你吃不吃?你到底吃不吃?到医院打针去吧......”对于家有孩子的人来说,这样的话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孩子有病吃药是每个家庭都经历过的,孩子吃药难,成为了大多数家长最发愁的一件事。捏着鼻子灌舍不得,各种诱惑起效不大,恐吓威胁适得其反,为了让孩子吃药,家长们真是软硬兼施,费尽了口舌伤透了脑筋。再来观察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专用药。所谓儿童专用药,是指适合儿童特殊体质及需求设计,利用矫味剂来改善入口的苦味,使孩子的接受度提高。但往往有些药品受到成分和技术的限制,苦味改变不明显,或者味道特殊,甚至奇怪,口味效果并不能完全消除药品特性,这就使孩子对药品产生了抗拒心理。儿童专用的中药和西药实际都有采用矫味剂来提高儿童的接受力。但反观家长们劝药的艰苦历程,效果可想而知。但这实际上已经是孩子吃药的第二步了,第一步是什么那?没错!应该是孩子看到的药品的第一印象——药品外包装,设想如果孩子对药品的第一眼就产生了好奇和兴趣,那接下去工作就会相对容易进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可以在儿童的认知下被接受的儿童药品包装出现,利用孩子的特性,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吃药,消除孩子的抗拒心理,专为解决孩子吃药难的问题,而做的设计。 二、游戏在儿童药品包装中的重要性 儿童具有一种天赋——游戏天赋,玩具或者游戏是他们这个阶段不可或缺的小伙伴。对于儿童,剩余精力尤其旺盛,它们必须通过一种途径释放出去,于是便有了游戏;也有人认为游戏更多的起到了“放松”的作用。尤其对于儿童,身心尚在萌芽阶段就需要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十分容易产生疲劳,这时就更需要游戏来为其放松。儿童药品包装可以适当的考虑加入游戏元素,让包装不再只是简单的药品载体,将药品包装或者说明书设计成可供孩子玩耍甚至学习初级知识的载体,当然游戏一定要简单,并且具有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引导互动,家长可以在喂孩子吃药的过程中通过包装既可以向孩子教授简单的知识,又可以通过互动来培养亲子之间的良好情感,更使得孩子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快乐得把药吃掉,这何止是双赢,简直是多赢。 三、桌游与儿童药品包装设计 在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桌面游戏已成为与书籍一样的出版物,种类繁多,内容更是涉及广泛,包括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建筑、历史等多方面,是家庭休闲、朋友聚会、甚至商务闲暇等多种场合的最佳沟通方式。本世纪初,桌面游戏登陆国内,风靡老、中、青、幼各类人群。在设计过程中将动漫插画、儿童文学与桌游结合起来,并将外包装与内部说明书结合以儿童闯关的亲子互动形式诱发儿童的用药兴趣。这是一款针对丸剂或者片剂设计的儿童药品包装。包装的主体形象为时下喜闻乐见,并且在各大游戏平台都名列前某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该款包装主要材料为纸盒包装,纸盒是可以对折放置的,药品采用口罩的形式用铝箔片密封在盒子内部。当药品被打开后向两侧铺开,成为一张植物大战僵尸的地图。家长在这里操纵僵尸方,负责进攻,孩子操纵豌豆射手等防守方。孩子要想参与这款游戏就得在家长的指导下去抠开大本营画线部位的密封处,并且将里面的药物吃掉,才能获得生产阳光的向日葵或者可以射击的豌豆枪,来保护他们自己的阵地。在游戏进行一轮后,由家长根据药品说明控制一下吃药的时间,即下一次游戏的时间。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回过头来想想一共获得了几个道具,消灭了多少僵尸,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能力,还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作者:李雯雯 姜在新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现代趣味性包装设计论文 1趣味性包装设计的指导思想 对于趣味性包装设计的基本思想其意义在于增进工作的基础点。趣味性是开展一切活动的驱动力,如果趣味性丧失,活动的开展就会失去乐趣,活动就会毫无生趣。所以,趣味性是设计活动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趣味性,设计也会随之失去生命与活力。目前,趣味性包装设计的产品在我们身边是比较常见的,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它的融入不仅仅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趣味性包装设计的产品包含许多方面,例如审美因素,这就要求设计的包装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趣味性设计涉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经过艺术的手法,可以把设计师对产品的理解传达给顾客,这样也实现了包装设计的多样化、个性化。趣味性的包装设计风格与形式比较广泛,不仅风趣幽默,同时更具朴实自然,也可凸显其活泼可爱。不管是在容器造型方面,还是纸袋设计方面,都要严格遵守趣味性包装设计的思想。在现代生活发展的推动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偏向于多元,设计的时候对群体进行了细分。以往的包装设计重在凸显其作用与功效,力求使得人们的使用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但是在现代包装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凸显其作用,更要让商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进而可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趣味性包装设计主要是使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加上独特的创意设计理念的指导,这样使产品包装更具生动性、趣味性,可以将设计师独特的设计语言凸现出来。 2趣味性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 2.1使用同构手法 (1)包装和产品之间的同构手法。 包装和产品之间的同构是形的同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形的同构的内涵是意义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形式结构上比较相似,通过这些相似之处,促进人们在内心深处对两种不同的物象含义进行连接,这样可使概念更加完整。此种形式同构的优点是可以使他们在视觉上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进而把不合理的现象与合乎逻辑的联系在一起,因此,以其独特的性质促进视觉的冲击,进而实现视觉刺激的效果。这里面形的同构也要严格的遵守原则。有这样一项实验,人们对于一种简单规则的图形,会有平静的反应,然而对于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形会给人以烦躁之感。但是真正可以引发人们兴趣的图形,往往是处于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如果把图形做一些规则的处理,这样就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开始形成的紧张感觉会淡然无存。这样在起伏不定的体验中,会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体验。 (2)包装与消费者的同构手法。 包装与消费者的同构属于一种动态的同构,重在消费者的参与。此种同构手法会使得包装不再受局限,这样包装自身的魅力就会充分展示出来,消费者的融入使得包装更加的形象,这样使用者主观情感投射就会有所寄托,在这种互动的过程当中,会使得消费者对包装产生更加亲和的感觉。 2.2包装模式的新颖 包装造型设计主要是经由特定的组织结构与手段把包装的外形凸现出来。富有趣味的包装造型对于观赏者审美情趣的激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心理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经过观赏者的习惯知觉定势,对设计作品详细的情境知觉因素进行组合,让观赏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比方说,趣感效应主要是使得人的心理量大,物质量小,进而构成一定的审美心理效应,造型的艺术情趣比较强,这样可构成良好的视觉效果。仿生的设计手法是趣味性实现的主要途径,例如花、草、树木、动物等,此外一些没有生命的山石、工业元件,这些都可实现设计的趣味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传播途径有了较大的改变,消费社会和信息时代一点一点融入人们的生活,包装设计不仅仅刺激消费,更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商品包装设计的成功一定要结合消费者的心理,把握好消费者的喜好,这样才会增进商品的消费。所以,趣味性设计的融入意义重大。 作者:姚文婷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红木家具衍生品外包装设计论文 一、红木家具生产余料产生与其产品设计特点 红木家具生产过程中对红木木材按需开料和裁板,从而获得零碎的木块、木条和小面积的红木板。针对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设计工艺产品,首先要考虑用材尺寸的问题。一般来说,产品尺寸都相对较小,可以考虑镇纸、挂件、摆设、托架等各种工艺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合理地利用了余料资源,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成为企业市场推广的新亮点。 二、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特点 对于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的设计不光要对其产品造型进行考虑,同时也要配合产品的包装设计和视觉系统设计等,形成企业系统化的设计。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不仅要符合红木产品高贵雅致的特质,也要兼具强烈的设计感。 1.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色彩的选用 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色彩应符合产品本身的气质,色调的选择可以相对稳重,根据产品本身的红木材质种类进行判断和选择。鸡翅木、酸枝木和花梨木等红木材质,根据其纹理的不同、木质色泽的不同,选定合适的包装色彩和材质纹理,使其余料衍生品与其包装设计相辅相成。 2.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材料的选用 红木余料衍生品的包装设计还需要从包装材料上考虑。其包装材料的选择范围很广,各类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和复合材料等可以作为主要包装材料,各类涂料、黏合剂、捆扎带、印刷工艺和材料等也可以作为辅助材料,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都可以成为红木工艺产品包装设计的利用对象。在红木家具生产余料再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将红木材开料和裁板留下来的余料板材用作包装材料的一部分,不仅使包装设计与产品本身有所呼应,而且可以体现红木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包装结构和材料工艺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三、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在实践中的运用 以下是我们与家具公司合作开发的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包装设计实例,这个实例根据市场与客户的要求设计完成,并融入了较强的设计创新性,供大家交流与分享。以红木家具生产余料制作的工艺产品,需要在材料、技术结构和制作工艺上体现红木工艺产品的本质特征。《剑魂》包装设计的创意源自中国传统兵器——剑。剑是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大多数以铜、铁等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剑魂》的包装设计提取剑柄的造型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在包装色彩选用上,尽可能接近红木原材料如紫檀木、花梨木等名贵红木材的材质色泽。一方面,将之与产品本身相统一;另一方面,也能够突出镶嵌亮片和磨砂玻璃的质感。在《剑魂》设计的技术结构和材料艺术方面,采用现今比较流行的环保再生纸作为红木工艺产品的包装和手提袋材料,通过平版印刷方式将包装材料的质感体现出来。产品的内包装材料则使用红木家具生产余料红木板材,保留原木本身所具备的天然材质和色泽,使用激光雕刻机进行镂空处理,制作出开窗式的包装结构。窗内采用磨砂玻璃进行装饰,包装表面则采用镂空雕刻和贴花工艺,使整个作品的文化性与现代设计统一。红木家具生产余料衍生品与红木家具一样,其目标消费者一般都是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具有一定生活品位的人。为他们设计的产品,不管是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还是作为个人收藏,都要求产品包装设计追求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使用价值的结合。以红木家具生产余料生产的红木工艺品,具有低碳、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特性,其包装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红木本身所具备的特性,还需要考虑其包装材料、色彩搭配和工艺技术等要素,将工艺与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红木产品个性的包装设计作品,又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其产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更加合理地利用生产资料的衍生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的包装设计产品,为设计行业提供新的设计模式。 作者:张放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论文 一、节日商品包装的“内容” 在商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要满足安全、个性化、环保和其他特性。节日商品包装在材料选择上,同样要满足上述需求的特性,其中环保特性对于节日包装设计十分重要。由于节日包装设计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只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时间段出现,犹如昙花一现,假期结束,包装的生命周期也随之结束。因此,如果不选择一个好的、环保的、绿色的包装材料,那么所造成的浪费不仅是对于经济层面上的,对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二、节日商品包装的“形式” 在商品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品包装的外在“形式”则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节日的商品包装设计,在高度商品化的今天更是如此。节日商品包装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装形饰,二是人文内涵。 1.包装形饰 包装形饰,顾名思义,即分为包装的形态和纹饰。形态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材质,以及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包装的外形进行的设计。个性适度、外形新颖的包装设计能很好的促进商品的销售和推广,给人一种优良别致的感受。纹饰在节日商品包装中,所体现的作用比形态更加重要。优良的纹饰设计有助于美化商品和宣传商品,有助于消费者的选购与识别。纹饰主要由文字、图形与色彩组成,这三者中文字是最重要的,在一个包装设计中,可以不出现图形,但文字是必须存在的。如果在一个包装设计中没有文字,那么此包装便失去了做为对购买者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在节日商品包装设计中不仅需要突出商品内容,节日要素更是主要突出的对象。因此纹饰的主题常以节日相关的元素为主,文字的使用可以强调节日的特点,图形则突出节日的象征性,色彩也是表达主题的关键。色彩在表现时具有别的视觉表达方式所不具备的诱惑性,对于节日的气氛烘托相当重要。在传统色彩表达方式上,以暖色调为主,在图形的运用方面,主要是为了表达图形的吉祥寓意和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包装的整体的版式安排上应当主次兼顾,在满足商品宣传的前提下突出节庆主题,图形和色彩的安排要新颖别致,以达到吸引消费者,促进节日商品销售的目的。 2.人文内涵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中,节日赠送礼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为了表达敬意,促进情感的相互交流,会相互赠送礼品,礼品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媒介和情感寄托。《礼记•曲礼》有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个节日消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今经济大繁荣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节日商品中除自用商品外相当一部分为礼品,因此节日商品包装设计的“形式”应相互协调,和商品的“内容”保持协调,它不仅要求商品包装在包装材料上保护货物的完整性,也强调体现消费者的视觉审美和心理需求。中庸之道贯穿了整个中华文化的脉络,“礼”文化也不例外。中国自古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典故,《孝经》中亦说道“礼者,敬而已矣”。可见,礼品的含义不在于有多么的贵重,而在于“敬”字,在于一种源自内心的对于他人的关心和尊敬,而并不是礼品本体所具有的贵重程度。因而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要尤为注重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三、节日商品包装“内容”“形式”关系 优良的商品包装设计应当正确的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商品显现出一种高端化的趋势,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但针对节日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的特点来说,如时令性强、上市周期短等特殊性,那么商家如果要得到利益最大化,就得依靠包装设计以提高其产品的价值,精美包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商品价格。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品定位模糊,过度包装、礼品捆绑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针对节日商品包装设计愈发趋向畸形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的种种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意是:人的自然本质如果胜过修养则有点太野了,如果人的修养盖过了人的自然本质,又显得有点太迂腐了,文和质要"彬彬",既有文又有质,既文雅又朴实,才是君子。从设计美学角度来解读这句话,就很好的说明了“内容”和“形式”之间应建立怎样的联系。“内容”与“形式”恰好与“质”和“文”相互对应。 四、结语 在节日商品包装设计中“内容”应符合法规,提倡绿色生态设计,优化结构,选材合理;“形式”当有适当之形饰,新颖的元素,协调的搭配,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达到和谐统一,就需要相对应的、恰当的设计表达方式来体现各自具有的真、善、美,从而达到浑成一体、相得益彰的设计效果。 作者:王新蔚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监管水平较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滞后等三方面是造成我国建筑能耗高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本文从政府、产业、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建筑业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业;现状;对策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滥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不良的经济影响逐渐被人们熟知,尤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如何合理运用能源使经济社会低碳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而低碳经济则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低碳经济主要的涉及部门,建筑业如何在全球低碳化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社会经济进步,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设计、规划不合理、耗能量大 在我国,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尽管国家在2006年时曾经规定在新建商品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70%,但是少有城市能够达到这一标准,既是个别地区能够达到,那些符合标准的房屋也多数存在着采光不好,通风不好等设计上的严重问题。 (二)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隐患 目前,大多数被建筑工地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的材料。在能源的利用上很少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型能源,煤炭和石油仍然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来源。 (三)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和国际节能标准之间存有差距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建工程面积虽然占到了世界新建工程的一半,但是80%到90%都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我国现在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仍然是发达国家的3倍。因此,虽然说上海等一些先进大都市已经在推行低碳经济,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我国的低碳建筑依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行体制和成熟的路线技术图,也没有相当清晰的低碳计算体系。 (四)大众参与度低,相关政策和法规未出台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应的绿色建筑,建筑企业的低碳增长方式也正值一个雏形阶段。因此,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支的向心力。对消费者和企业并没有完全普及环保的绿色观念,而政府虽然从宣传整体上日渐注重环保,但是与此相关的有效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强制的实施。 二、我国建筑能耗不合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均推动了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开展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并且继续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建筑用地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浪费严重,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度高出国际标准2至5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存在尖锐的矛盾。 (二)行业管理监管水平较低 新开发的建筑中,开发商未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使得高耗能建筑纷纷上马。开发商尽量减少使用高质量、节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本应该两层的玻璃幕墙设计成一层,大大降低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造成能源浪费。此外,商业建筑中过多选择高耗能的空调方式,造成冷冻机和冷却塔效率低、输配系统能耗高、过渡季节大量运行空调;很少安装热回收措施、造成能量“跑冒滴漏”严重。 (三)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建筑业智能建筑开通率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后,开通率却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IT服务商的后期支持和维护服务滞后。项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使用和维护,通常不是专业人员,而是物业单位。楼宇自控领域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一旦发生问题,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整体智能化系统或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很容易造成应用不充分、设备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等能源浪费现象。 另一方面是老化建筑“无力”高效利用能源。在老化建筑中,节水器具难以推广,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供水管网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低;供热采暖系统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致使能源浪费更加严重。 三、我国建筑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完善《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 2.出台强制推广与激励先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政策。以政府投资的建筑为突破口,规定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部分有积极性,有工作基础的地方试点,要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必须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研究出台绿色建筑财税激励政策,制定财政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3.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示范。争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相关的示范工程,一是单体绿色建筑的示范,二是城区或小城镇的区域性示范。 4.提升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建立绿色建筑理念传播、新技术新产品战事、教育培训基地、宣传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意识。 (二)产业层面 1.构建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完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维护、使用等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既有建筑的绿色建筑改造评价标准体系。 2.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产业化基地、形成与之相应的市场环境、投融资机制,培育和扶持绿色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人员队伍培训。 3.建筑行业应当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大力发展交易市场。目前,我国交易全是在现货市场里面,没有开展期货交易。对此,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出,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风险,故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所以,自2006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便开始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通过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帮助中国提高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同时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交易。 (三)企业层面 1.研究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编著《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建立健全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组织技术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融合自主创新,发展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新型材料。 2.采用新型环保建材,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大量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施工技术,广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利用。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碳排放的降低,将低碳经济贯彻始终。 3.通过主营业务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的双赢。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并且经济效益较差的业务,增加碳排放量较小并且经济效益好的业务。将建筑施工企业从过去对煤炭和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向水电投资、风力投资、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不断减少,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结构的调整以及力图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求得转变。 综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经济化潮流的巨大趋势下,我国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要充分意识到低碳的重要性,还需要彻底地施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增长方式,在满足自身经济利益,为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生活环境。经过不断的探索,建筑行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改善,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和施工市场也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 摘要:全球气候问题备受关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显著,世界各国都在探寻应对方法,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共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重视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因此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同样,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减排和发展的双重任务。那么,在全球都在寻求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本课题的研究谈论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剖析了实现低碳建筑的措施和技术要求。同时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状况,提供一些政策的建议,为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绿色建筑技术 1 引言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视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因此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的研究值得关注。 2 绿色建筑与低碳经济的联系及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我国传统建筑高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建筑的标准,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除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绿色建筑理念尚未普片,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主要存在技术和制度两大方面的问题。 4 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建议及技术措施 面对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下文从教育、经济、管理、技术4个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4.1低碳建筑教育政策 1、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应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对从事建筑行业的有关人士要专门的进行低碳建筑理念的灌输。 2、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但在我国现有的各种博物馆中,少有专门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填补我国博物馆的这一空白。 4.2 低碳经济政策 1、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它的实际征收往往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征收,而不是直接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这主要是由于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在技术上不易操作。由于所有化石燃料中的碳最终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对化石燃料中的碳征税,就相当于对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排放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 2、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采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3、经济补偿政策,针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提供补偿鼓励,同时控制其住房售价。这样可以有效的排除因绿色建筑成本的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 4.3 低碳建筑技术措施 1、通过采用新型绿色建材并结合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隔热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施工。 例如外墙保温技术在我国推广使用并表现出良好的保温和节能效果。其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基层墙体的外侧设置保温层(一般为厚度60mm的聚苯泡沫板),在保温层外面做装饰层。基层墙体和聚苯板之间用专用粘接剂连接,聚苯板用尼龙锚栓固定,然后在保温层外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压人耐碱涂塑玻纤网格布,最外层用抗裂腻子和涂料找平和装饰。 2、采用太阳能、地热、沼气、风能等新型能源与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环保节能型建筑。 例如太阳能光电幕墙,太阳能光电幕墙集合了光伏发电技术和幕墙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代表着国际上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光电幕墙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不需燃料,不产生废气,无余热,无废渣,无噪音污染,可用来发电。由于能发电,可少交电费,在国外还可将多余的电卖给电业局。 地源热泵是以地表能为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地源热泵与传统空调和供热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资源可再生利用;2、运行费用低,每年运行费用可节省30%左右;3、占地面积小,节约水资源;4、绿色环保,工作过程中没有燃烧、排烟以及不产生废弃物;5、自动化程度高,机组以及系统均可实现自动化控制;6、一机多用,可用于供暖、空调以及制取生活热水。 3、绿色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不是对立的,是可融于一体的,智能建筑不仅可以通过采用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来节省在房屋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最大比例的电能消耗,特别是对冷冻机组、冷却塔、各类水泵、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和照明灯具等耗电的主要设备;而且可以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暖通空调监控系统来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运行时间累计从而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停用故障设备,备用设备自动投入运行并根据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和各种启停策略来均衡各设备的运行时间,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定期提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使各个设备维持在各自的最佳运行状态从而节省了能源,优化了设备的运行,实现了建筑设备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如此,智能建筑正在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结束语 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必然是紧凑型的、有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以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在建筑能源利用上,要实现 高效、低碳、集成 ,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另一方面将节能作为一种无碳替代资源。同时,要重视能源规划和低碳管理。实现低碳建筑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增强全民的低碳意识,并根据中国国情探索最适合的低碳发展道路。目前,国内低碳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故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情况,加快低碳建筑技术的研发,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建筑全寿命期。此外,政府在有关政策上应给予建筑企业相应的激励措施,方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天津市建筑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天津市建筑节能发展的相关举措来探讨建筑领域在碳减排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天津市建筑领域节能工作的开展必将为全市的碳减排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低碳经济;发展 作为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天津市,资源禀赋不高,而能源需求量近年迅速攀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较快.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并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天津市面临碳排放成为硬约束的压力,为此应该从规划入手,及早行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仅能够缓解天津市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而且能够为促进天津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低碳建筑是大势所趋 截止201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且比例逐年提高。建设节能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天津市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市域总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市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但取得成绩的同时,天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也面临极大的压力。2007年天津市建筑运行能耗约为1275万吨标煤,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8.3%。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天津市节能建筑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将对全市的碳减排工作起到非常大的贡献作用。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积极意义 有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再到低碳建筑的推广,这些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力推行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时代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条优选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建筑切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目前,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总能耗的46.7%,而在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为发达国家的2-3倍。在发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与义务解决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建筑节能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碳潜力巨大,更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主题。 (二)低碳建筑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绿色建筑探索了十年,绿色化进程蹒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在全社会对低碳的呼吁与共同参与中,下一个十年,低碳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新视角。 (三)低碳建筑有助于天津市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 随着碳强大控制时代的开启,“碳标准”得诞生,这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衡量标准,而低碳建筑的节能减排的特征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因此,推行低碳建筑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更加广阔的低碳建筑市场。低碳建筑技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相对较小的国际差距,将成为支撑我国新能源革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有力保障。 三、发展低碳建筑面临的问题及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措施 (一)发展低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但在天津市甚至在我国要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1、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了市场个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这低碳建筑的发展。 对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发能力较为不足,低碳材料造价比较昂贵,致使低碳建筑很难得到较快推广。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识度低,尤其在当前供需方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导致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建筑就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而难以广泛赢得市场。 2、缺乏完善的产业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扩展。 3、低碳改造中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我国对民用建筑节能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我国还未成功搭建起与低碳建筑项目相关的融资平台,包括从政府层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对部门低碳建筑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等。这使得现有存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 (二)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解决措施 1、完善法规政策 天津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政策措施。颁布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07】15号)、《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0.6.1正式实施)等,并修订完善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等。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实施,为低碳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定支撑,并取得良好效果。 2、制定节能标准规范 为了提高建筑节能力度,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住宅三步节能和公建二步节能的建筑节能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近几年天津市的地方性标准主要有《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 153-2005)、《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2007)等;此外,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检测、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均了技术规程,使建筑节能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四、综述 低碳经济发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股洪流背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流动机制,谁能把握建筑低碳经济先机,谁就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导者,低碳经济潮流中最大的赢家。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这当中我们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耗能的道路,我们应该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业发展模式创新及其政策 摘 要:低碳经济是当今的主流发展趋势,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本文以低碳经济为研究基点,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低碳建筑的做法措施,对我国当前发展推广低碳建筑的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建筑;建筑业发展模式;节能减排 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产业 建筑业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没有强大的建筑业,整个社会的再生产活动便无法有效地进行。根据历史统计资料,一般建筑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要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值速度快1-3个百分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业。特别是住、行,更和建筑业密不可分。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对建筑产品带来巨大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表明,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已达到8.2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建筑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公用设施,文教、体育、卫生设施等迅速增加,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建筑业是一个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国家增加积累的重要部门。随着建筑产品商品化特别是住宅商品化的发展,仅城乡居民住宅每年就需建造8.15亿,这将会为国家积累大量资金; (3)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建筑业的有机构成都比较低,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就业人数的比例较大; (4)建筑的前后联度大,能够带动许多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发展。建筑业运行状况是国民经济兴衰反映的“晴雨表”,正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发展,并可以容纳大量就业人员,所以建筑业可以作为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5)建筑业发展国际承包是一项综合性输出,有巨大的创汇潜力。 1.2建筑业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对于我国这种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而言,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必将与日益匮乏的资源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1)北方城镇采暖能耗: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6%,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围护结构保温不良。二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各输配环节热量损失严重。三是热源效率不高。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下,热源目前的平均节能潜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目前我国有5亿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为70~300kwh/•年,为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3)住宅与一般公共建筑的非采暖能耗:我国城镇的住宅总面积约为100亿。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包括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折合用电量为10~30kwh/•年,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10%。一般公共建筑总面积约55亿。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8%。 目前这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我国能源费用相对于居民收入偏高,绝大部分城镇住宅的用电水平较低,生活热水用量远小于发达国家水平。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高档豪华住宅,户均用电水平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普通住宅,此类高能耗住宅有大幅增长的趋势。对于能耗原本较低的一般办公建筑进行二次装修和加装中央空调系统,盲目提高建筑内部的“豪华性”,也会造成此类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 (4)村生活能耗:我国农村建筑面积约为240亿,总耗电约900亿度/年,生活用标准煤0.3亿吨/年。 目前我国农村的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消耗量很低。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建筑使用初级生物质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并在陆续被燃煤等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如果这类非商品能源完全被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则我国建筑能耗将增加一倍。 (5)长江流域采暖需求:我国长江流域以往的建筑设计都没有考虑采暖。目前夏季空调已广泛普及,而建设采暖系统、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增长。预计到2020年,长江地区将有50亿左右的建筑面积需要采暖。预计每年将新增采暖煤1亿吨标煤左右,接近目前我国北方建筑每年的采暖能耗总和。 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从土地占用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发展中国家平均是83.3,我们城镇人均用地为133。同时,从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 1.3 建筑业相关节能政策措施缺乏 由于很多建筑不能采用节能的结构、材料等,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40%,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位居各能源消耗之首。因此,打造低碳生态建筑,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势在必行。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 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在下一个15年中保持高于7%的年增长率目标,中国正面临环境恶化和资源限制。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推广节能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是至关重要的。 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国办和建设部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用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希望降低建筑能耗。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建筑节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建设部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方地区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去做。所以推进和改革建筑节能措施,仍然是一个长足的研究课题。 2 国外节能措施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2.1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建筑节能措施 荷兰、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提高建筑废料回收率的项目研究,如研发以可回收原材料代替传统原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如今,某些示范项目的建筑废料回收率已经达到75%。 此外,环保还包括减少建筑材料对空气、水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等。对此,荷兰、英国等一些国家还鼓励建筑材料企业申请使用无污染建筑材料标志,允许在生产、使用材料和废料处理过程中无污染的企业在产品说明或包装上使用环保建筑材料标志等。但在比利时,由于费用等问题,这一活动还没能得到推广。 2.2德国的建筑节能措施 德国能源匮乏,石油几乎100%进口,天然气80%进口。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德国政府开发利用能源的一贯政策。 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的一大特点,是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建筑的总能耗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新法规规定。新建建筑必须出具采暖需要能量、建筑能耗核心值和建筑热损失计算结果,特别是建筑外围结构热损失计算结果。新建建筑只有满足新的节能标准才能上马。 在法定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德国政府还推出了各项节能资助项目.以促进法规的落实和普及。此外,德国政府的各个机构还积极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2.3 美国的建筑节能措施 美国政府规定,使用地热采暖、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最多可减免税收1500美元;新建节能住宅建筑可获税收减免;购买经“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可申请节能抵押贷款;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免费进行节能改造,美国各州这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制定的节能标准,值得我国借鉴。 由以上所举案例不难看出,各国政府均结合本国能耗实际特点,选取了相应节能减排的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定技术规范,全面从技术、规范、激励等角度促进低碳建筑在国内的顺利推行与广泛运用。 3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建筑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种种迹象表明,低碳时代已经到来。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矛盾,走低碳经济道路是最佳选择,这不仅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也可以促进环保,改善人民生存环境。 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基础性产业,建筑业对于低碳经济的贡献自不言说。国内房地产业的领军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响应低碳号召,为生态环保、减少碳排放贡献一份力。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能途径,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政府引导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良好有效的政府激励措施是实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有了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1)完善节能减排的国家强制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建筑行业必须遵行的规范,也是宏观调控目标的依据。同时,加快标准修订周期,防止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科技进步,才能避免巨大的浪费。 除此之外,为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度,还应当附以相应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例如:建筑产品的准入制度,税收制度,建筑企业信誉资质评定等。 (2)制定节能减排的相应产业政策。低碳建筑只有依托产业化方式才能拥有较好的成果。因此,必须有明确的产业导向政策。包括:“产、学、研”的融合创新,推动低碳建筑基础性前沿问题的进步;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建筑企业和中介机构展开节能的市场竞争,具体可涉及到建筑保温、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集成体系、模块化生产、专业化产业链等;引导建材业朝向开发新型节能材料、废弃高耗能旧时材料的方向发展。 (3)建立特殊的市场机制。高耗能建筑大量开发的根本原因在与能源价格体系和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因此,必须从根处着手,解决能源的入市以及尽快形成价格体系,并加快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症结所在,全面规范现今房地产市场。 (4)调整与建筑能耗和排碳量有关税种。依据具体需要,可以考虑采纳的调节税种包括:根据建筑产品本身和运行耗能情况调整企业收益税;对高耗能建筑首先开征或多增收房屋利得税;理顺矿物能源的资源税;按照高耗能建筑可节能费用的贴现水平,对建筑物交易开征特别能源税等。 (5)建立建筑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建立专项基金扶持低碳建筑的研究和普及,有利于组织各种市场力量,培育建筑节能减排的多元化内生驱动力,有利于矫正市场的扭曲,形成社会化分工合力等。但在运作时,还是应以中央财政收入和中央专项资金使用的形式为主。 3.2 加速建筑技术创新改革 做一个低碳、节能的建筑的技术措施,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减少建筑材料生产的耗能、减少日常使用耗能、利用可再生能力,并在建设方针和原则上重点考虑。 (1)要减少建筑材料生产和消耗首先就是轻量简约,所谓轻量就是建议用钢结构、木结构等低能耗结构。中国现在钢材数量很大,2009年我们钢产量达到了6亿多吨,是全球产量的1/3,另外钢结构在建筑业的比重,现在中国只占5%,发达国家已经50%以上了。钢结构和传统结构相比可以增加使用面积,自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70%,钢结构的碳排放,住宅用的钢大概是一平米100到120公斤,比钢筋混凝土低得多。采用钢结构是低碳、节能减排,就是减少材料生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延长建筑生命的年限、控制面积水准也很重要。适当延长建筑寿命,必会使得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延长,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这需要与相应的政府政策相辅相成。 另外,还应从设计源头入手,提倡简约景观造型的建筑产品,避免不规则的、豪华的没有用的设计,从根本达到减少建筑材料生产消耗的目的。 (2)减少日常使用耗能。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顶,中国的围护结构考虑是跟气候条件有关的,各地区的设计要求不同。严寒地区与夏热冬暖地区两个极端地区的设计要求较为明确,但是对于占大部分的温和地区来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有些夏热冬暖地区甚至把严寒地区的保温要求拿去当地使用,比如到南方温州、广州一带,窗户铝合金根本不需要,这样不分地区、不分气候条件的做法,势必会造成很多浪费。 其次,提高现有采暖空调设备的能效,解决好供热系统与收费、用户的关系等相关的技术管理问题。另外,应切实有效地提倡自然的通风和采光。 (3)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建筑领域的推进也在逐步推行当中。例如:中国的太阳能比较丰富,可以提供热水或者用来发电,有些专家提出太阳能要和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代替瓦的功能,用作太阳能接收器,非常有利用节能。并且,太阳能也是天然的室外照明来源,有利于减少光能能耗。除此以外,中国现在的风能利用还非常的低,将近1/3的闲置率,这也给今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3.3建立相应建筑低碳排放体系 2010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便推出了10个中国住宅项目的碳减排量的排名,其中包括京沪穗津各1个项目和6个2、3线城市的项目。与此同时,《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以下简称(《减碳评估体系》)也正式,它量化了建筑业的碳排放,为我国建筑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化、制度化、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4 不断探索创新建筑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潜力大的子产业。 在建筑业的低碳经济模式发展过程当中,势必会遇到技术策略瓶颈,这就要求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在从实际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兴有潜力的子产业,如:合同能源管理(EMC),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聚氨酯(PU)保材料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在创新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只要是适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式的产业,均可以引入国内,在申请相应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做强做好。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低碳建筑将成为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一切迹象显示,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发展模式,一个全新的地产变革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应付世界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推广低碳技术,也不是短时期的炒作,而是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个大趋势,中国住宅产业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政策牵头、从技术着手,不断摸索创新,走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企业绩效评价 一、低碳经济下建筑业企业的绩效评价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3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3422亿元、4241亿元、4841亿元、5575亿元(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0年至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业如果不随之实行低碳建筑政策,这种上升的状况将难以为继。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关注未来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两方面进行。 1、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已经发生的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果。获利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典型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通常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和全部利润的比率,反映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以及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持久性只能来源于用比对手更先进的技术、更低的成本、更佳的质量以及更快的速度与更高的效率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来源于能够生产出大量具有强大竞争潜力的差别化产品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强弱的最直接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能全面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其债务成本率。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又称经济利润,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投人资本成本的差额。如果EVA的值为正,表明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的值为负,则表明股东的财富在减少。该指标将经营绩效评价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企业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 2、非财务评价指标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是为了弥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实务中已越来越多地将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融入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某主导产品的销量占整个行业同种产品销量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公司市场经营方面的绩效,表明企业在现实情况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实力的主要表现。客户满意度是评价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欲望和要求。满足客户的期望会带来客户的满足感,超越客户的期望还可带来客户更强烈的忠诚度。员工劳动生产率是评价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项指标,包括员工对内部生产过程改进能力和其改进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等。一般将生产产品的员工和数量同其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考察,即用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生产产品的员工比率来体现。技术创新投入指标指企业在研究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投入,反映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主要有:创新投入占销售额比率、创新投入年增长率、创新人员占企业总员工比率和创新人员年增长率。 二、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宏观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直接导致了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好坏,而相同条件下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也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同时反映众多因素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是很困难的,但在低碳背景下,这并不影响对企业绩效有较大关联性因素的研究,在本文中,着重研究在低碳背景下对建筑企业绩效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同时也是企业资本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企业的经营只有依靠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智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相关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企业绩效。一家企业要想在低碳背景下寻求更多的竞争方法,就需要寻求高科技人才。虽然具有绿色低碳技术的人力会增加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额,但是,这些人才所带来的创新型技术会使企业在低碳背景下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也可以保持较低的碳排放量,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同时,高科技人才的加入能提高在岗职工素质,使建筑企业声誉提高,增加社会满意度。 2、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于建筑业来说,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对降低碳排放量,保持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正在向低碳转型的中国建筑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的研发虽然在研发当年会增加研发支出费用,但是在低碳背景的浪潮下,如果前期不投入,后期的“碳”会更贵且这些研发技术一旦投入生产,极有可能增加企业绩效。换句话说,低碳技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近几年虽然会使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等财务指标降低,但是会对以后的企业绩效产生作用。 3、材料的选择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为未来房地产竞争的利器,绿色节能建筑开发将成为风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适合建筑物的建筑要求,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选择正确的绿色材料,看似由于新型材料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低碳经济趋势下,更多的建筑业企业将选择绿色材料,势必会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如果先选择了正确的绿色材料,企业就相当于先占领了这一片市场,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并且,国家还设立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加大对企业的扶持,降低了一定的成本。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不仅能在财务指标上提高绩效,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公众形象,增加综合社会贡献。 4、建筑垃圾的处理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如果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这一定算入企业内部的支出。但是各种研究表明,建筑垃圾也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它可以替代耕地土做回填材料,也可以用来生产烧结砖等建筑材料。如果一个企业采取了这些处理方法,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出售或者自产自用,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也会影响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与经济增加值。另外,对建筑垃圾进行可回收处理,可以增强企业形象,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5、可再生循环资源的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对可再生循环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一家建筑业企业在施工时,多利用可再生资源,如雨水、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一次性能源的利用与依赖。这不仅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耗能。若按单位GDP节能20%的要求,每年建成量中的10亿平方米为低碳建筑,每平方米减排1吨,可以节约运行费1000亿元。节约的运行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指标。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未来发展路径 1、增强人力资本要招收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对员工进行各种低碳方面的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采取激励政策,例如股票计划、薪资计划等,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但是,人员不是越多越好,要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等协调一致,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益。 2、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要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积极努力发展各种低碳建筑所需要的技术,例如太阳能技术、地热系统、生物质能系统、高效冷却技术。还需要将这些系统进行综合应用,靠合理的建筑设计、用能系统设计、正确的运行管理,不断推广与改进,做低碳绿色建筑,抢占商机,赢得企业的发展。 3、选择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正确,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建筑速度也随之加快。例如水泥的选择,最好选择散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作。对于钢筋的选择要推广使用高强钢筋,专业化加工与配送。在安装时要适当选择安装方式,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在墙材方面,要选择新型环保墙材,并且在施工前,要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材料的浪费。 4、重复利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中的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过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5、加强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在设计建筑时,实行“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管道,尽量使用集中供暖,并且可以根据当地气候与自然资源条件,充分使用其他一些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地热来代替煤的燃放,推动可再生资源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或其他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低碳建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低碳建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建筑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应付世界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推广低碳技术,也不是短时期的炒作,而是长期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影响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将这些因素合理有效的综合考虑好,不断摸索创新,建筑业企业的绩效才能有所提高,走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作者:张晨吴伟容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管控论文:单井标准成本管控思路 主要做法 为保证单井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公司单井定额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织财务、经管、定额、技术、生产等部门搜集、汇总近年来不同区块、不同井型的钻井单井成本消耗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针对钻井分公司在单井成本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把规范标准成本项目作为完善公司单井标准成本体系的基础工作。经分析,将钻井单井成本费用划分为九大类49个小项130个明细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公司统一的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通过规范标准成本项目,为标准成本消耗定额的制定打下基础。为统一单井核算项目,有效控制钻井单井成本,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井别、不同井型、不同井深、不同钻机类型条件下的单井成本预算标准。新的标准不仅有价值量,而且增加了数量,体现了量价分离的核算原则。为加强内容管理,方便单井项目的考核和预算管理,加强对钻井队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由定额价格管理站牵头,财务、技术、生产以及经营等多部门配合,根据钻井成本特点及钻井成本构成情况,制定了《渤海钻井总公司单井内部预算费用标准》,该标准在量价分离标准和直接套用上级定额标准基础上,明确了公司内部标准和计提费用系数标准。制定新的内部成本定额标准后,公司每一项费用都有定额标准,逐步理顺了结算关系,提高了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量价分离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只有制定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才能确保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结合中石化定额及近年来管理局对钻具摊销、安全生产费用等成本项目的有关规定,经大量分析,公司确定按钻井队可控及分摊分别制定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为保证定额体系的科学合理,公司组织钻井一、二公司近20个井队的队长、成本员对单井成本预算管理及单井考核进行了座谈讨论。对近年来单井成本消耗资料进行纵、横向对比,并考虑“量价分离”等因素影响,通过与分公司经营、井队成本人员进行交流、分析、试算,在充分吸取两个钻井分公司近年来实行单井成本预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渤海钻井公司钻井队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体系。 坚持把单井成本预算落实到每个班组和岗位,实施“两会、两表、两曲线、一台账”的过程控制办法,加强对单井预算成本的动态跟踪、预警分析、合理使用和节点控制。“两会”即开钻前的成本预算分解会和完井后的成本分析总结会;“两表”即成本预算大表和施工运行大表;“两曲线”即成本预算曲线和实际消耗曲线;“一台账”就是将每天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登记造册,形成资料台账。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与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成本消耗定额与量价分析相适应的承包模式、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实现成本、投资与产量构成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在工作实践中,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确定项目。严格分清量价收入与非量价的关系,如套管、水泥、添加剂、柴油等结算价格与完工时期的价格有关,而数量与单井定额及甲方要求相关。因此公司严格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量,以应对材料价格的波动,同时确定消耗量的收支对比,体现公司效益。如套管要对比实际收入和消耗使用成本;柴油的收入与消耗对比,并进行台月消耗量统计对比,由于价格变动,仅用单位成本无法说明升降原因;水泥采用口井或单位成本对比分析;钻头采用单位成本对比;材料消耗采用台月消耗等指标进行,形成科学的定额指标对比体系。公司严格控制成本,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成本控制网络,彻底堵塞跑、冒、滴、漏现象,真正把生产和非生产费用降下来。完善了单井成本控制及考核、奖励机制,探索以分级管理、过程控制、项点考核、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使公司每一项支出都处于受控状态。 我们强化分层级、物资供井过程控制,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控新格局。一是强化分级管控。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工程班组是实现单井成本过程控制的四个层面。四个层面控制各有侧重,其中公司是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决策者,主要负责单井成本预算编制、归集和考核等工作;钻井分公司是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者,主要负责生产组织、安全监控、技术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工作;钻井队是单井成本预算的实施者,主要负责细化单井成本分解和节点控制等工作;工程班组是单井成本控制的执行者,具体落实各项成本控制措施。二是强化物资管控。材料费用占单井成本的45%以上,历来都是钻井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公司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生产物资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物资管理制度,将单井成本有关材料费用分解到11个职能部门进行管控,并按照单井材料预算和钻井队用料计划进行物资配送,超预算用料由井队申请,逐级审批,确保材料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谁主管、谁控制”的原则,将183项成本项目落实到21个责任部门。在基层队,根据项目成立以队长和指导员为组长、副队长为副组长、大班和司钻为成员的单井项目法施工领导小组,将单井预算成本划分为技术费用、泥浆费用、油料费用、一般材料费用和固定费用五大块,分别由技术员、泥浆组长、司机长、材料员、经管员负责监督和控制。各项目组负责人又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到三个工程班组和全队各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对应目标值,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使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岗岗成为经营单元。 为规范钻井队成本费用的归集、核算,便于对单井成本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我们按照完全成本法将单井发生的实际成本细分为外购材料及燃料、外购动力、人工成本、折旧及摊销、分摊费用及其他费用支出共6类195项。树立“发生即归集”观念,对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各项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无论是否支付,均计入当期成本费用。钻井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套管、钻头、泥浆药品、石粉等主要材料,在归集时坚持量价分离的原则,对单井发生的各项材料按数量和金额分别进行归集。在单井考核时,通过单井定额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结合钻井队单井实际情况分析,落实考核结果与单井定额差距较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细分优化成本费用归集,进一步加强了单井成本管控工作。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p#分页标题#e# 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有:生产指挥系统、车辆调度信息系统、钻井井位地理信息系统、单井预算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日报查询系统、IADC数据查询系统、钻井井史数据查询系统、井场信息实时平台系统以及源头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各部门间的数据无法共享,部门之间数据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汇总数据效率低下,给财务成本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系统的优势。加强全面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与主要生产经营系统接口的集预算管理、结算管理、单井核算管理及财务成本分析于一体的全面财务系统。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开发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单井预算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网络的优势,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作为共享数据资源,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口径一致的数据与分析结果,极大提高了经营管理工作效率。 公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奖金挂钩,切实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实现了考核激励差异化。一是按照“所有部门都有责任、所有责任都有指标、所有指标都有考核”的原则,构建起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班组“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考核责任,明确考核内容,体现了考核内容的差异化。二是建立了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连带责任考核机制,把钻井队单井考核结果向上延伸到钻井分公司和公司。公司机关与全公司钻井队月度考核挂钩,钻井分公司机关、后勤与所属钻井队月度考核挂钩,重点向一线倾斜,向钻井分公司倾斜,做到严考核、硬兑现,体现了考核责任的差异化。三是实行盈亏账户管理。在钻井队强力推行职工盈亏账户管理,建立钻井队职工个人盈亏账户,钻井队将考核结果分配到每名职工账户。职工在公司内部调动时,个人账户跟随职工调入新单位,调出公司职工必须还清欠款。通过实行职工盈亏账户管理,将单井效益与岗位职工收入挂钩,提升了全员成本管控意识。 我们利用差异化、异常化管理方法,坚持对单井成本管理进行全要素总结分析,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实现了分析改进常态化。一是公司定期召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分析单井成本及专项费用控制情况;钻井分公司每月召开单井成本分析会,重点对所属钻井队单井成本进行分析;钻井队对单井预算实施及项目施工情况总结分析,形成自上而下的单井成本分析体系,实现单井成本日常分析改进常态化。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单井成本超支较多的钻井队,组织经营、技术和纪检监察等部门深入现场,重点剖析,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对单井成本节约较多的钻井队,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加以推广,做到异常单井成本分析改进常态化。三是利用差异化管理方法,对同一区块、同类型井、同类型钻机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真实反映钻井分公司、钻井队管理水平;对不同区块、同类型井、同类型钻机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不同区块的盈利能力。通过制定标准的成本体系、及时的数据归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单井成本的科学化管理。完井后钻井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全井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对本井盈亏、成本消耗、费用控制、存在问题及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材料消耗、节超原因等方面情况,一一汇总分析,考核评价。各专项费用项目组通过开工前预算、施工中控制、完井后总结,认真分析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影响效益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指导生产实践。 实施效果 通过建立标准成本消耗,实施单井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钻井成本控制和生产经营实现了“四大转变”。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钻井队能够提前掌握的仅有一个年度承包指标。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推行后,钻井单井成本预算在每口井开钻前就下达到钻井队,使钻井队在每口井开钻前就能对单井成本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井队在施工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单井预算体系建立前,最基本的考核主体是所属钻井公司,考核依据是总体承包指标。由于具体施工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干扰,经常会造成经营成果失真。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后,可以作为一个尺度对单井预算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工作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单井分析没有具体标准作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是定性分析,分析效果较差。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后,成本预算在开钻前下达到钻井队,钻井队月末结算完当月交井的全部费用后,将实际发生费用按成本项目与单井成本预算中成本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目标成本不明确,经营效益很难与钻井进尺相匹配。单井预算体系建立实施后,钻井队精细管理,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过程消耗,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同一区块相同设计单井钻机时效提高了10%,总体经济效益不断显现。(本文作者:李然 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生产经营型成本管控精细化思考 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公司油田、境内、境外三个规模市场的形成变化,成本管理的“边际”不断拉长,而且每个市场受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影响,成本费用的发生具有显著差异,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原来“大包干”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事后算账、事后考核的成本控制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本管理必须在观念上调整更新,前移关口、事前控制。此外,预算方式需要改进。多年来,公司实行的一直是定期预算和增量预算,这种依据往年情况推算今年情况的“基数加增长”或以年度定期编制预算的方式,由于与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脱节,从而使预算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如果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预算就会失去指导意义。 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反映在成本管理制度、管理职责和权限、管理标准、定额和预算控制、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以及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存在技术人员懂生产但不关心成本、成本管理人员掌握成本发生数但不清楚具体的生产环节和信息的现象。二是预算方式不十分顺畅,从往年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反映来看:基层单位反映预算的指导意义不强,特别是在预算过程中,指令多于计划,造成基层单位预算的符合率偏低;责任部门反映实际预算中变数多,各项费用预算难以掌握全面,计划数与实际运行数存在“两张皮”现象。同时成本的利益挂钩机制薄弱,考核过程中难以实现硬考核、硬兑现。在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中,仍较多采用对比分析和差异原因分析的方法,对成本效益分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司各级的生产经营分析模式虽已基本成型,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同时,月度经营分析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存在对经营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找不出来,或找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症结,或找到了症结但制定的措施又不具体的现象,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内涵 借鉴ISO9000体系思想,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原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了“流程再造”,推行一整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以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为方法,以纵横向承包合同、经济活动分析为手段的成本管理模式。同时,运用责任会计中成本中心的原理,强化基层单位、责任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责任,完善成本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材料费、维修费、运费等重点可控成本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方式,实现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特点是:将公司成本管理由以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通过跨部门团队的协同运作,促进各项资源要素、功能与优势之间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生产经营顺畅运行和经济效益最优化。运用“成本多动因”理念,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实现预算管理对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双重控制。同时,进一步量化项目预算指标,根据项目影响因素确定成本变量,由成本变量的多元分析确定成本管理运行方式。 通过运行单位自控、部门专控、财务统控机制,强化领导推动、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的成本控制管理链,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一是强化预算控制责任的落实,横向上,突出分级把关负责制,实现了预算管理全员化;纵向上,细化分解预算编制执行,实现了预算监管全程化;立体上,通过强化内功,实现了控制结果最优化。二是强化预算控制执行的落实,将班组作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落脚点和关键点,让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动寻求增效点,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主动分析产生的原因,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成本预算的完成。三是加强预算控制信息的反馈,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具体分析,评价经济运行的质量,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规范成本支出,提高运行效益。从生产经营分析、单项成本分析入手,通过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了全面的经营分析活动。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仅限于经营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在分析方法上,督导成本负责人从只分析客观原因转移到查找管理漏洞上来,从只分析问题转移到拿对策、想办法上来,从只分析成本转移到分析经济技术指标上来,进一步挖掘了深层次的管理潜力。 采取措施和办法 地质录井公司的成本管理除具有石油行业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计划管理下的市场开拓单位、与钻井工程不可分割的施工单位、责任成本中心下的利润考核单位、录井专业化管理与地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录井技术服务单位五个方面的特点。生产经营型成本管理模式适应录井作业特点,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末梢,注重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司把预算管理作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应用“标准控、程序控、限额控和重点控”,从源头上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了“该花的钱一分不多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的目标。一是健全控制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成本费用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推行,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明确了各项成本费用使用范围、开支标准、管理手段、监控措施、考核方法等,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80多项成本费用都建立了管理标准,不仅对管理部门的材料、办公、差旅等管理费用进行控制,而且将党、团、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福利费及体系维护费、宣传报道、图书资料费等专项和单项费用支出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形成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控制。同时,着眼于可控和可操作,细化各项开支的管理标准,强化费用开支关键节点的控制,如对燃料费按单车确定消耗定额,对劳务费划分了暖气管线、门锁、灯具等30多项开支标准,对标准化费用按不同项目层级确定修订定额,对查体费按一般人员、女工、家属、科级、处级的人员类别分别确定了费用标准,对会议费按每人15元/天确定了就餐标准,会议水果按每人10元/天确定接待标准,对一般慰问费按慰问对象确定了200~800元/人次的看望标准,对一线慰问分开发井300元/次、探井小队600元/次确定了标准,细致的管理使费用控制延伸到每一个管理单元的基本活动。标准的制定中,立足于满足管理的基本需要,如材料费每人每月只有91元的指标,低值易耗品每人每年只有84元的指标,一般办公电话每月只有60元的指标,办公费各单位只有1000元以下的审批权限,通过始终保持成本管理的“高压”态势,促进各项费用开支尽量节约。二是规范预算程序。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采取成本倒逼的方法,按照年度效益指标,排出总成本预算,然后在总成本预算中优先安排生产性开支,再倒挤出非生产性开支的总限额,从总量上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对各单项非生产性费用项目,在预算平衡中,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切从实际需要的可能出发,不考虑以往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数额,实行零基预算和要素预算,对每一项费用开支详细说明开支的理由和数额,提供充分的依据,依据开支标准列明测算公式。#p#分页标题#e# 预算办公室按照非生产性开支的总限额和开支标准,逐项审议预算期间内各项费用的内容、业务量和金额,对于预算说明不清或理由不充分的,不予列支。经审核后的费用开支,还要向公司预算委员会进行说明和汇报。对于涉及职工权益和福利开支的非生产性开支,要经过当年的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能予以确认。非生产性费用经确定后,以年度经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责任单位或部门,实行限额支出,超罚节奖。严格的控制程序,保证了非生产性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办理最多的事情。三是突出控制重点。在管理部门运行费用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运行,公司将重点放在材料费、通讯费、低耗品和运费管理控制上,制定了严格的“四费”捆绑使用管理制度,大力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材料费用管理上按照人均消耗定额1100元/年进行限额管理,并逐年降低人均消耗定额;通讯费管理上按单位和部门工作性质及业务量确定了固话数量,费用标准落实到每部固话和手机,费用标准只有局同类人员规定标准的40%;低耗品管理上按照人均84元/年确定了开支标准,并统一了低耗品的购置渠道;运费管理上按每个台班220元确定标准,实行路单和台班双向控制,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发挥了车辆应用的综合效益。公司在严格管控管理费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福利费、稳定经费、文化建设费、会议费、考察费、科研经费、安全生产费用等大额重点非生产性费用的管理力度,严格预算审批,保证各项费用开支科学、合理。 按照“疏通神经末梢、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理单元、激活最小细胞”的思路,分级明确责任主体,明晰成本管理单元,推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和“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倡导全员参与,规范开支运行,创造最佳效益。一是落实控制责任。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公司对所有成本项目都指定了责任部门,坚持“谁负责、谁控制、谁运行”的原则,实施项目法管理,推行单位自控、部门专控、财务统控的成本责任运行机制。公司主要领导同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分管领导与分管职能科室的成本费用承包指标挂钩,明确考核及奖惩,形成层层签订合同、层层落实责任的成本管控体系,使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及职工的身上,营造了“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责任”的工作局面和“全员比学赶帮超、精细管理齐支招”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审批程序。对于大额开支,凡是未列入预算的,均不做计划安排,杜绝了计划外支出。预算开支实行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结合的签批制度。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严格按照计划运行,杜绝了无计划的合同。在计划和合同环节加强了监察工作,使得每个重要环节均得到了有效的监控。对于日常开支,积极实施了月度预算管理制度和月度资金收支例会制度,强化资金综合调度,严格计划资金的收付控制,规范资金支出流程,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实行分级与部门相结合的月度资金计划运行方式,一切以资金计划为基准,实现了资金占用、使用的有效控制,使非生产性资金和成本支出的监控更加有力、运行更加平稳。三是细化核算管理。核算是费用管理控制的基础,也是进行费用分析和考核的数据源泉,更是影响费用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公司财务部门通过明细核算对象设置,合理确定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强化了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核算单元上逐步细化到单项目,在责任主体上逐步细化到班组,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通过精细的财务核算,使每一笔费用开支去向清清楚楚、用途明明白白,费用运行动态的反映及时、明晰,运行中的问题被及时发现,管理控制更加规范有效。 加强监督考核是层层落实成本管理、强化全员降本增效意识、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能力的有效手段。公司坚持关口前移,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延伸,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确保了成本费用运行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一是强化过程监督。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要采取自检、互检和专检的方式,加强日常检查评价,将过程跟踪监督与内控月度检评和财务稽核、内部审计工作充分结合,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督促责任部门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堵塞漏洞。在物资采购方面,针对项目运行环节多、物资类别复杂、采购金额大的特点,加强其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货物验收等5个方面15个关键点的定期监督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督促整改。在基建维修方面,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从审查资金流向入手,对基建施工从设计到完工的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按照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把好主材采购进货关和施工安装质量关,对主材采购进货和施工安装质量全过程进行监控,逐一查找管理漏洞。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强化了财务预算的跟踪管理,实时监控费用发生情况,定期统计和通报费用发生结果。二是实施动态评价。建立“月度预算平衡会”制度,由公司经理亲自组织,召集经营、计划、财务等部门及基层单位,定期召开月度预算平衡会,审核审查各项目,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的预算执行进度、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对运行偏差大的项目及时预警,逐项分析和诊断,完善改进措施。会上对超支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控制较好的部门进行表扬。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业务公开,提高了非生产性费用管理的透明度和职工的参与度,提升了公司财务管理的公信度和职工的满意度,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成本费用的月度预算符合率,保障了各项目的顺利运行。三是突出绩效考核。要在原来费用预算完成额、率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职工满意度、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工作执行力等内容,通过基层测评、年度考评、组织巡视以及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绩效考核。同时,要在绩效考核制度中突出对“岗位”的经济责任考核力度,细化对负领导责任的岗位、流程控制点岗位、出结果岗位的考核原则、考核方式、考核结论,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经济约束,落实奖罚政策,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保证生产投入产生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梁斌 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学校食堂成本管控改革措施 高校内不是只有一家食堂,食堂之间存在着竞争,而学校还会引入社会力量来承包食堂,同时还有社会餐饮业与食堂争抢市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保证食堂的持续发展,食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在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因此直接影响到食堂的成本。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深化,高校食堂都是直接参与市场采购,食堂成本直接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米面、肉类、油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高校食堂成本呈直线攀升。而学校属于教育公益性质的,因此高校食堂价格不能够轻易的提高,必须谨慎处理。广大的师生、员工是高校食堂的主要消费群体。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生活习惯,对食堂伙食有着不同的需求。为满足广大学生在价格方面、营养方面、特色、品种等不同的要求,高校食堂只有不断的提高伙食水平,从而对食堂成本产生了一定影响。食堂进行各项工序的源头就是采购物资,原材料的质量对饭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物资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饭菜的价格,因此物资的采购对食堂的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高校食堂的成本控制改革的措施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高校食堂应将成本管理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进而在员工中培养、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员工以食堂为家,重视自我激励与自我控制,形成自主控制成本的意识。强化成本管理理念,高校食堂应帮助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事故成本与维修费用。管理与经营的根基与土壤是人员,改革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措施就要以依靠全体员工,充分挖掘人员的潜力与价值,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性,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食堂基层员工对食堂经营程序、服务规程最为熟悉,同时也清楚、明确食堂一切物料消耗与费用开支状况,因此是最有办法实现成本控制的。仅仅依靠财务人员与成本控制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从而保证事事有人控制,处处有人把关,及时找到差距,及时作出改进、调节,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控制的效果。加强对高校食堂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关键在于人员。强化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成本控制素质,这是高校食堂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食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通过长期、持续的对全体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文化建设,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去引导师生、员工的消费,避免因消费不当而造成饭菜的浪费,进而有效控制销售成本。 改革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创新食堂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就应不断的培养员工的节能意识,通过有效的管理不断实现经营效益。因此,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和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能耗控制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了解、掌握能耗控制的有关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能耗控制。如根据时间、季节、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抽风机、电风扇、空调等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控制,规定开启时间,并对器械设备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避免设备老化带来的损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制定食品原料的存储冷藏、烹调制作、饭菜加工等详细的操作规程。根据年度经营状况制定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真正将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以及能、增效、减耗为有效突破口,将责任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并细化到每个环节,最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班组或个人的经济效益与指定的费用定额直接挂钩,奖惩结合。同时,还应考虑经营季节与食堂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定编定岗工作,科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人员的机动、活力,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物资采购,这是控制成本的源头,也是基础。因此,高校食堂要成立物资采购部门,专门负责食堂所需各类物资的采购,并建立、健全、完善采购制度,如采购计划申报制度、市场价格询查制度、大宗物资招标制度、库存物资保管制度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的品种愈加繁多,食堂需采购的品种也不断增多。然而大多数的原材料受时间、地点、季节的影响,其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且食物的保质期通常较短,因此在采购之前一定要制定好采购计划,拟定周期性所需原材料。负责采购的人员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深入高校周边的市场、城乡结合部市场询问市场价格,掌握了解各类物资在不同市场出售的价格,及时获取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同时在网上搜寻物资生产厂家、基地,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在购买大宗物资时,按照制定的大宗物资招标制度执行,将领导人员、质监部门、饮食部门联合起来成立招标小组,公开、公正招标,通过货比三家,最终确定供应商、采购数量、批次,实现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物资质量。采购蔬菜时尽量选择初级批发市场或是直接到生产地采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食堂需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饮食爱好与生活水准,尽可能的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收效。并且应根据物价逐渐上涨的情况,对伙食供应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价格较高的菜肴品种进行适当减少,价格较低的菜肴品种予以增加,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消费低的需求。尽可能的降低物资的当日回库率,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成本。还应熟悉货源供应基本情况与节令变化的作用影响,从而更好的食堂的生产作业进行指导。完善食堂的库存保管制度,设置主食库、副食调料库、中心冷库、酒水库、油库及杂品库,由专职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库存的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出入库制度、存货盘点制度,无证不能入库、腐烂变质不能入库、过期的原材料不能入库,按照食堂的经营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库存的品种及数量,及时补充与减少货物库存量,避免物资短缺或是长期滞销变质对食堂造成一定损失。同时根据市场物价波动情况,实时作出量化采购,及时增加或是减少物资的库存量,加强对物资库存量的成本控制。 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根据食堂具体的经营状况,为实现的一定的盈利目标,通过量、本、利的综合分析,将食堂各项目标成本进行测算,创新食堂成本管理方法,提高食堂成本管理控制成效。创新高校食堂成本管理,采用策略性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生产过程、采购过程、销售过程、技术开放过程等各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更加全面、实时、预测性更好。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采用物流、资金流、信息利用的形式进行采购伙伴的联结,实现供应链的控制、优化运作,积极评价运作的业绩,并不断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成本。以成本会计为主,进行成本限额预订,按照限定的费用进行各项开支,比较实际成本与限定成本,从而对经营活动的绩效进行有效衡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预订的成本额。因此,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于目标成本的制定,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根据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价格水平设备水平、材料供应渠道等,按照“最优投入”的基本原则通过进行小规模的试产从而获得各项消耗的基本定额,在通过测算、分析、比较,反复多次后,选出最佳目标利润方案。为实现高校食堂成本目标,应尽量避免无效成本的产生。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强化物资管理,及时有效的对库存物资进行查库盘点,充分保证帐、卡、物三对口,减少物资流失的可能性,防止物资的丢失、损坏。#p#分页标题#e# 结语 总的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食堂成本管理与控制应有效的将现代成本控制与管理手段运用起来,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改革:积极完善采购制度、库存保管制度,控制好采购成本;进一步实现食堂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作业;努力提高人员的成本控制管理素质;强化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的手段创新,最终降低食堂经营成本,实现管理效益。(本文作者:梁燕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管控论文:国企成本管控探析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旧的机制被打破而新的机制尚未建立,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空白”,使企业经营活动无章可循,客观上削弱了成本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再直接下达成本计划指标,使企业失去了外部成本压力;企业内部成本自我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过分偏重于效益总量,忽视效益质量。国有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一直以来,人们对成本管理在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多数员工认为成本管理与自己部门无关,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财务人员负全部的责任,自己只需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这样的想法严重制约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有一些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意识不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要强化成本管理意识。目前,由于多数国有企业的成本观念落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成本的认识不够,无法衡量他们所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与成本的关系。所以说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成本观念,只有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一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及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的流程植入全体员工的思想中去,同时要采取适当的成本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抛弃以往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灌输新的成本管理观念,同时要学习成功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其可取之处引入本企业,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起到理想的作用。其次,应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充分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成本管理的目的。最后,成本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人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水平,经济效益的高低。 为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认真落实成本责任制,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并非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的参与,部门间相互配合,才能有效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基础工作。首先要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有据可依,更加的规范化。同时,对于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加大力度执行,否则如得不到良好的执行,制度成了形式化的东西,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端正领导班子的经营思想和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堵塞因管理不善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的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应加大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力度。财务监察、审计人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检查、掌握、反馈财务管理的负面信息,对违规、违纪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决不手软,推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必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成本指标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改动,严格按照指标执行。为鼓励完成成本指标的员工,可根据成本降低额计提效益奖;然而对于完不成成本指标的,可选择停发奖金的方式,但也不能从此打消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促进他们更加的努力完成成本指标,如把超支部分补回来,累计完成了成本指标,停发的奖金照样可以补回来。这样真正体现奖罚分明、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原则。使企业从领导到职工群众,人人有成本责任目标,个个讲求经济效益,增强其紧迫感、责任心,真正将成本责任制落到实处。在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不留情,强化成本控制,让市场机制进入车间、班组,成本指标分解到人,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倒算,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广泛,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监督、决策等,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加强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加快了对管理实效和空间的拓展,从而有利于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决策,能有效避免风险。如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比较广泛,也被应用于大部分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去,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多元化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计算机运用到成本管理中去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有助于成本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其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事前要做好成本预测、成本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其次,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最后,事后对成本考核和分析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 扩充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应由传统的只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拓宽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开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顾客服务等环节,在每一环节都存在成本管理问题。国有企业要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从研究开发到顾客服务,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设计并运行更为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从成本管理内容的重点来看,要强调成本管理是对价值链的管理而不是对产品的管理。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创新是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源泉,只有制度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更上一层台阶。同时也要着重提出一点就是对人员的创新,对人员的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提升,对于成本管理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并且对成本管理软件要懂得操作。对管理人员成本管理知识要进行及时更新,接受新的思想,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作者:尹鑫 单位:沈阳铁路局沈阳工务段) 成本管控论文: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地位 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考虑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成本管理不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也对企业效益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意义。从目前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来看,成本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成本管理不但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得较高收益,还能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取得实效。综合来看,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多数企业都提出了“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这一提法不但反映了企业对成本管理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还反映出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一样,是企业有效经营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侧重于对企业财务投入的管理,严格来说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从实际效果来看,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保证了企业的效益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企业成本管理取得的重要效果 考虑到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大成本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成本管理取得实效,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依托,把握成本管理原则,将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提高成本管理效果,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从目前成本管理的开展情况来看,企业成本管理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采用成本管理制度,企业对成本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使整个经营模式朝着精细化方向转变,同时更注重实效性,从多个角度出发,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提升企业总体经营业绩。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是否能够为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因此,成本管理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准确,提高财务管理的最终效果。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企业成功的重要方法,因此,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成本管理成为了重要的手段,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提供了重要保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来看,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企业做好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本管理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努力构建成本管理体系,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手段。此外,我们还要处理好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将二者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二者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切实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本文作者:丛永进 单位: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煤炭业成本管控策略 煤炭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程,只有在信息全面自由准确传递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成本控制。但是很多煤炭物流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整合,尤其是很多物流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建设,一些成本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不能在根本上控制成本。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很多煤炭物流企业平台不够宽广,导致在主要的交易网络平台上交易时不能精准有效地开展交换,容易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的浪费,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 成本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些煤炭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成本管理水平偏低。一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从业人员年龄、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的失调,操作性的人员多,有战略眼光和市场眼光的成本管理人员少,煤炭市场和运输专业出身的人多,物流管理和成本管理出身的人员少,同时还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思维老化、观念陈旧等问题。二是煤炭物流企业很多都是建在煤炭生产基地附近,不能有效吸引成本控制的专业人才,很多优秀人才都在其他行业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导致煤炭物流企业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比较难。总的来说,很多煤炭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使得成本管理的方式粗放,即使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贯彻实施。 提升煤炭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一些煤炭物流企业没有专业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要建立完善成本财务核算和管理系统非常必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营运活动设置成本控制目标和明细,在具体的企业活动中有指向明确的参照物,以有效控制成本。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考核体系,以明确各部门、各个企业工作人员在企业各职能中的成本控制职能作用和具体贡献程度,以能够优化成本控制,以最佳的结构和配合对成本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 加快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煤炭物流企业应该加快融入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尤其是与交易平台、生产基地等重要阵地建立即时、全面、准确的信息关联,开发出一套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物流网络系统,从而有效节省营运成本。同时,还应该对各种历史数据科学分析,对能够开展控制的成本项目进行压缩,以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另外,还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使得煤炭的采购、企业经营资金、仓储库存等成本关联项目进行网络化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煤炭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 加快对煤炭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如上所述,现代的煤炭物流企业不是过去简单的煤炭运输和销售企业,这对煤炭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时代要求,也需要煤炭物流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吸引人才,并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使得企业能够尽可能地安家在城市中,以吸引优秀人才,并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二是加强对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努力建设一支综合能力高的专业化团队。另外,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强化全员的成本节约意识,使成本管理与考核机制相挂钩。 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机制。目前很多煤炭物流企业都是从以前的煤炭企业的物流部门分化出来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待改进之处,因此要加强对煤炭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建设,为成本管理铺设坚实基础。总体分析,人员结构上应该是工作人员多元化,既要有懂煤炭生产的,也要有懂煤炭市场和财务管理的,还要有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另外要努力构建全员成本管理的氛围和制度环境,把成本控制责任具体分落到各个员工和部门身上,以奖惩结合、权责分离的方式保证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本文作者:蒋冕 单位: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医院成本核算与管控思索 本文作者:翟素娟 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 由于绝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仅仅停留在医院内部科室绩效分配上,或以医院增收节支为目标,所以,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只对科室收支、工作量进行了核算,而未以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病种、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进行系统核算,加上成本核算资料的不完善、不规范,也就不能为物价部门制定相关收费标准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7]。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无形资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忽略,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区域内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等因素,使物价部门依据现有数据而制定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单病种限价等与医疗服务价值严重背离。 医院的成本核算项目多、过程繁杂,仅靠手工是不可能完成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但目前市场上能真正满足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核算要求的软件甚少,再加上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不配套,信息资料传递方式落后,有些数据处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所以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所需数据也只能从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中间接获取,直接影响了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系统性和长期性。为此,笔者对公立医院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总会计师或主管经济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务、信息、人事、后勤、设备物资、统计、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医院财务部门设成本管理工作办公室,其办公室作为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医院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本部门设立成本核算工作岗位,其工作岗位的专职成本会计不得少于2名。医院各科室需确定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还需确定成本核算专管员,从而形成从上而下的、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工作组织与管理架构。 (2)加强对各类人员的成本核算培训工作。医院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知识的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兼职核算员进行成本核算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全院职工进行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培训;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专业技术培训。 (3)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为了满足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的需要,医院应将成本核算单元细分到最末级。同时,医院应对所有在岗员工,并充分考虑一人多岗的情况,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成本核算方式和规定,设置工作人员,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可靠依据。对在同一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其实际出勤情况将其人员经费分摊到相应的核算单元。 (4)认真核查资产,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国家物价部门规定的物价代码、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处理,以确保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准确。同时,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所有成本核算要素进行统一编码。资产的清查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医院应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借助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确定所有资产在每个核算单元的占有量,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分摊,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资料。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会计核算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等系统的无缝连接,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此,医院应在启用满足新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软件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核算、绩效薪酬管理、经济运行分析、成本预算与管理信息化,所有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只要在HIS系统、物料(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考勤系统和会计核算等系统中录入一次,就能为后续系统所调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优化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医院对成本管理应充分利用专业成本核算平台,全面核算医院、科室、项目、病种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同时,医院还应结合成本核算的结果,开展较全面的成本分析,即通过事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成本核算计划或目标;事中对成本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出成本差异的调整和控制;事后在成本管理时,将有关指标与绩效挂钩,实现对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连续跟踪与全程控制,达到成本最优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严格控制可变成本,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医院应对卫生材料、办公用品、水、电、气等科室可控成本实行定额管理,对超定额部分应分析原因或直接与绩效挂钩。医院的药品、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价格直接关系到医疗成本的高低。因此,医院对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购货、保管等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并对采购物资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以达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以及降低物资储备成本,医院对物资可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 (3)制定预算控制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奖罚机制。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地费用开支标准,严格费用审批权限,做到每笔支出有章可循,也便于对费用支出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控制。医院应建立有效地全成本控制激励奖罚机制,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控制为主动节约。 (4)实行全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医院应明确区分医院内部不同的责任主体,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成本进行分类,以确定核算单位,其核算单位包括行政职能部门、医技科室、直接医疗类门诊科室。医院通过成本管理建立最基础的单元,从源头控制费用,使全员成本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医院树立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使医院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管理成为可能。另外,医院完成成本考核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成本分摊的方法;利用成本报表分析,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及科室运营情况,有效的控制成本,以实现增收节支。医院要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科室(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的数据共享,医院就必须组织财务科、信息科联合“南京凯唱软件有限公司”,以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连接,从而细化和明确成本核算单元以及完成费用分摊工作。#p#分页标题#e# (5)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与管理体系,就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合理搭建组织架构。医院应建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并形成以财务科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内设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医院要想满足其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核算的需求,就应按照成本核算的规定,细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其中包括直接医疗、医疗技术、药品供应、医疗辅助等管理服务部门,并按内部管理要求组成绩效考核单元。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医院应将其发放经费开支的员工,纳入成本核算体系。所有在岗人员根据一人多岗情况进行划分,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基础。同时,医院还应完善人事部门网上考勤系统,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 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确定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国家物价代码对项目进行净化和规范处理,凡有收费项目的医疗服务皆确定为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另外,成本核算对象还应包括医用收费材料(专属卫生、材料)、药品等。规范成本核算要素的编码工作。医院要实现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应对所有成本核算单元、全员职工、收入细目、服务计量指标等进行统一编码,并按国家标准、省级标准、院级标准的等级进行编码。如疾病ICD码执行国际编码ICD-10.0标准,医疗收费项目编码执行省医疗服务项目编码规则,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代码执行淮安市会计核算科目编码原则。 总之,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医院只有加强成本管理,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使医院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管控论文:项目成本管控策略 本文作者:梁玉玲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建设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设成本控制始终贯穿其中。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投资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保障工程项目高效益的基本措施。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竣工阶段等都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成本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如期完成施工建设的前提下,对在工程项目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与协调,以求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减少甚至是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费用,从而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而有些施工项目的工程量较大、结构复杂,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变性、工种多样性以及施工组织复杂性,进而为建设成本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避免投资成本超过限度,还在于推进项目建设、施工以及设计单位自觉强化管理,为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作铺垫。 建设成本控制中现场施工管理的作用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设成本控制的关键,而现场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其难点在于影响因素较多,如工程量较大、涉及面较广、人员众多等。因此,在该阶段中,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方能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具体而言,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对建设材料价格的控制。依据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材料预算价格包括了材料原价、包装费、运输费以及采购保管费等的总和。为使材料采购成本最低化,并且保证采购质量,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尤其是在建设材料的采购这一环节,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导致浪费现象,因此,采购的工作人员要负起全责,做好降低采购成本这一环节,以保证建设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建设材料用量的控制。在现场施工中,降低材料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控制建设材料的用量。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材料。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使用材料的多少加以监督,并采取相关的奖惩措施,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建设材料在签收及使用中出现差错形成材料的浪费,以节约用量。此外,对建设工程竣工之后的剩余建设材料,要予以回收和保管,避免剩余材料的丢失及损坏,加强材料管理,有效控制建设材料的用量,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从而对材料的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对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费以及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等等。人工费是建设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对人工费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控制。在工程项目之中,对于必要的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要对其给予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变更若出现在开始施工之后,则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力度,尽早发现设计中必须要进行变更的内容,以减小损失。对合同中工程索赔的控制。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从中牟取个人利益,采取低价中标、索赔利益的方式去承接工程,为此,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不仅要对工程变更有效控制,还应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防施工单位从中作假,对工程不需要变更的设计也要求变更,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虚增。我们要在监督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因素,以进一步衡量工程变更是否需要。因此,对合同中工程索赔的控制也是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 加强建设成本控制中现场施工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建筑材料费的成本控制,材料要按照建设工程规范要求的种类、规格及技术参数等进行采购,此后,要加强材料验收、储存及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避免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混用其中。其次,对于人工费的成本控制,应该从人员费用的支出上入手,着眼于促进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双向发展。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增强他们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施工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实行有效的奖惩制度,以促进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及工作效率。最后,对施工间接费用支出的成本控制,它主要包括故障成本中的罚款、赔款以及诉讼费用等。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注重质量和安全问题,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而要真正落实质量成本控制,就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检验的高度结合,从而把施工间接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要求的范围之内。 结语 建设成本控制中现场施工管理具有重大作用,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应该从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正确处理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降低工程成本。 成本管控论文: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控 摘要:文章通过对动态成本管控的含义,分析了动态成本管控的条件,如构建企业成本数据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支持,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支持。最后阐释了关于动态成本管控的关键,如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实际成本数据的实时归集,构建具备可实施性的预警制度,构建统一目标成本的基准文件,以及开展动态成本跟踪控制等。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控要点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水平也在持续提高,监管机制亦得以日益健全和完善。尤其对项目动态成本的管控,能够有效控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促进项目资金的规范化使用。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控是房地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房地产项目迈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一、动态成本管理的含义 房地产企业进行动态成本管控的目的是将全过程开发成本有效地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减少期间无效投资,提高实际开发效益。这就要求房地产公司按照项目的进展,将开发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及有效的分解,从而科学地设置目标成本并将其作为动态成本控制的主线。动态成本管控是通过项目合同的开展来进行的动态跟踪管理,开发过程中及时采集、整理实际成本数据,并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直观地比较、分析,对成本偏差的形成原因、幅度进行理性分析,为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提供数据参考。项目成本通常可以分成已开发成本和待开发成本,已开发成本又分成合同成本和非合同的成本。这些成本是房地产公司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 二、动态成本管控的条件 (一)构建企业成本数据管理系统由于房地产的项目非常多而杂,所以房地产管理人员决定开展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时候,应当得到项目的数据支持。只有对相关项目做一个具体且详细的调研,收集相关数据,方可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作出最真实、准确的数据指标,这样成本管理人员才能制定或修正出准确的项目目标成本,并可根据成本的基本特点制定出合适的动态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二)信息技术支持 当前社会处于发展的阶段,而人们则处于信息科技时代。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关系到个各个行业的相关信息和全部的资源。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准确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所以,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动态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采集到与项目相关的数据资料,而且还可以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分析结论,使房地产房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更加及时和精准。 (三)企业管理人员的支持 首先动态成本的管控,应该是房地产企业全员参与的,房地产管理人员更应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的高效性并不留死角,如仅仅依靠成本管理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再者,如无房地产管理人员的支持,极可能造成无法正常开展动态成本管控工作。例如对附加保密要求的相关财务信息等,须在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下,成本管理人员才可以得到相关信息资料,才可以确保动态成本管理核算是有效的。 三、关于动态成本管控关键点分析 (一)建立健全目标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目标成本,是有效地控制项目动态成本的前提条件。假如进行项目实行的时候,经过成本跟踪了解到目标成本中有漏项的,就需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首先,项目成本的组成科目一般有两百条以上,所以目标成本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全面。所以应当在开发成本条件下设定不能预见费当成开发成本中的二级科目,从而处理对目标成本影响很小的漏项成本方面的问题。不能预见费的设定是根据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别而异,一般不可以超出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5%,最好保持在1%和3%左右。企业应当伴随项目的推动而进行整理和归纳,做好成本科目的设定,从而降低目标成本费用编制漏项因素产生的成本占据不能预见费的比重。其次,不管是设计的结果和施工的方案中的不良问题,还是目标成本编制的问题,假如有漏项的情况发生,就会影响到目标成本,因此需要及时对目标成本进行修正,从而确保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比对是合理的。 (二)实际成本数据的实时归集 在进行正式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的时候,不管是跨地区的开发公司,还是地区性的小型公司,都有着成本游离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一些已经产生的成本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没有实时归集入成本管理系统表单或者成本管理相应的系统成本科目里面,让动态成本无法进行真实且客观映出成本的实际情况。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因素是:一,设计更改等文件未能够实时进行审核和归集。二,一边设计图纸一边进行施工不能够对成本进行准确的预估。三,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未能把已经订立的合约进行归集。上述所言,造成的成本归集不实时造成动态成本不准确的问题,和实际的管理经验相融合,可经过制定ERP成本管理体系方法来处置。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在系统中构建成本科目系统和合同规划系统、工作流程审核系统、签证、设计更换等,进行审核以后成本自动进行归集。制定ERP成本管理系统的整体流程应当在软件购进、实施等层面上投入一定的成本费用,构建比较健全的线下管理系统。 (三)构建具备可实施性的预警制度 项目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差幅度如能控制在5%的范畴以内,是较为理想的。如一旦超出这个偏差幅度或设定的预警值,却仍未予实时预警和及时纠偏,那么动态成本管理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房地产企业各部门可以通过定时成本体系回想会议的形式,回想当月的成本费用发生了哪些改变、判断以后一段时间内会产生的成本费用和合同规划,尽早发现超出成本的概率,实时预警。进行预警的重要意义,通常表现在成本超过尚未产生时,这个时候对超出成本的处理往往比已经超出后的预警要高得多。 (四)构建统一目标成本的基准文件 房地产开发关系到的项目以及科目比较复杂,房地产建设的房产价值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商品房与一般的居民房价格不相同。可是每次房地产开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好每个项目成本核算以及制定。且固定核算的成本应当在运算的范畴有以内。因此,应当构建统一的项目成本基准文件,给每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奠定项目核算以及管控的基础。 (五)开展动态成本跟踪控制 房地产项目投资除去运算之外,还应当拥有预备的费用。由于房地产项目费用随时都可能产生变化,会依据市场经济改变以及材料的费用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应当对项目的动态成本进行随时的跟踪以及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吸纳投资不会高于预算中的费用。动态成本控制以及跟踪,应当划分好时间段。每一个星期都要进行成本信息的报告以及调查,每一个月都应当进行成本预估,且设定合理的费用周转以及结算历程。所以,项目动态成本的控制与跟踪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好的。因此,必须要构建预警制度和确保目标成本编制的全面性等,才能确保房地产项目的整体质量。 作者:杨斌 单位:深圳市万丰铖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思路 摘要: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价值、问题和措施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管控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当中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整理和统计,并根据企业的相关要求或者预算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规划。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资金优化配置,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价值 1.辅助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当中,必然会涉及到会计成本核算内容,而想要顺利开展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首先就要对企业生产阶段和经营阶段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数据整理和汇总,进而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成本评价、成本计划等等,从而能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和可靠的信息。 2.评价成本管理状况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以数据的形式统计起来,并进行计算和处理,从而得到成本分析结果,再将实际的成本管理情况与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对成本管理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 3.提高成本控制质量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主要的核算对象就是企业的费用开支,包括企业账簿上所记录的支出。以及其他在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当中所发生的支出,例如原材料采购支出、动力燃料费用、租金支出、利息支出、人力资源成本开支等等,这些都是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控制还需要利用会计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控制,要求较高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继而实现成本控制质量的提高。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问题 1.相关制度不健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建设和措施的制定。由此一来,就导致在实际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没有明确的指标和规范进行控制,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进行核算工作的管理。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当中,只有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快完善相关制度才是企业应当关注的课题。 2.核算方法不科学 除了制度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而外,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上还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核算方法作为技术支撑,导致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容易出现很多漏洞和弊病。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由于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没有进行规范有效的成本分析和审核,导致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问题。 3.会计人员水平低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由于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数据较多,因而影响因素也较多,需要在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进行全面仔细的考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但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缺乏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操守。同时企业也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这就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会计成本核算质量和成本控制效率。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为了能够尽快提高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质量,提高企业成本管控效率,本文认为首先应当弥补在制度规范方面的漏洞,让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在制度层面上得到强制力的规范。基于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意识到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意义和作用,并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提高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其次,从制度规章层面对企业的会计科目进行全面化的设置,从而为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提供更好的财务环境。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系统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会计成本核算的标准、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会计成本核算的程序等等,同时包括会计成本核算的对象、目标、实施原则等等。只有先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开展实际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应当根据实际的业务活动需要和企业的行业性质来选择最适合的核算方法,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对会计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核算方法的应用能力。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采取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让分析结果更加全面有效,对各种不同的成本情况予以充分的掌握,同时对其中成本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再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改进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实现成本管控目的。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会计成本管理工作也比较繁琐,因而对于负责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成本核算团队。第一,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经营状况,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人才的选拔标准,并严格进行工作人员的聘请和录用。第二,针对已经上岗的会计工作人员,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教育宣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讲授,从而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跟上时展的脚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空间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需要以会计成本核算为基础,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成本分析、成本评价和成本控制,最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坚实的基础。 作者:曹嵘 单位:山西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成本管控论文:财务管理下企业成本管控建议 摘要:国内经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高度关注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方向比较多,其中人工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人工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企业发展情况,对如何提升财务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人工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成本管理;人工管理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在进行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付给劳动人员的费用总和。人工成本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结构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提升人工管理工作质量的形式来提升成本控制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改善传统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体系,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下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财务管理工作指标下的企业人工成本目标 管控企业人工成本以及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工作主要体现在相对控制指标以及绝对控制指标这两个方面。在不同的指标当中,两种模式所占比例是可以比较的。人工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的绝对控制指标是受到人均支付人工成本费用影响的,并且在相同时间段下企业运行的整体指标。企业在运行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控制等形式,结合计算的精确结果来明确人工成本投入,提升企业人工管理工作质量,便于企业后期发展。 b1.从人工成本控制认知的角度提升控制水平。人工成本以及相应的控制工作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所以必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提升成本管控控制质量以及对其的认知程度。企业方面应当从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控制的角度来提升工作质量,不仅是一种对国家、企业以及职工进行调节的经济杠杆,同时也可以通过该形式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成本控制的形式来提升资产增值质量,使其更加满足当前企业制度需求,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企业人工成本会受到资产增值的影响。通过人工成本投入的形式来提升企业商品市场综合竞争力,保证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可以将成本控制融入到劳动力要素中,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要求。通过对比的形式来计算投入额度和所创造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资产始终都是保值的,为提升职工日常工资比例奠定基础。 2.人工成本和控制范畴。要明确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工成本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确定工作涉及的范畴以及减少人工成本冗余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企业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控制范畴,表现在人工成本比重占职工总工资的比例上。不论是固定工资还是员工绩效工资、年终奖金,都需要加入到其中。 3.精简企业工作人员。从目前国内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企业都存在工种单一而且工作人员比较冗杂,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不同企业部门或者不同的管理岗位部门之间协调工作能力。如果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不足、工作能力不足,必然会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加。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相关问题可以发现,企业人工成本和企业日常控制工作也要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以及传统的工作理念,以撤岗或者是岗位合并的等模式,让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工种做到最优化,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让企业的人工成本始终处在最低的程度。企业方面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开展情况来抽取一些冗余的职工,将这些职工通过分批分流的形式来提升职工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职工的实践工作能力,鼓励相应职工在获取了对应能力之后重新上岗。 4.优化企业酬薪分配工作制度。企业方面可以通过优化酬薪分配制度的形式来全面优化人工成本和控制体系。具体表现与应当始终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企业进行管理,并对合理的人工成本进行计算,当计算完成之后,按照监督管理工资总额来优先处理一些问题,兼顾公平分配原则,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的工资效率,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成本。还可以将企业职工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劳动技能下的酬薪标准当成主要工作目标,结合员工学历以及员工的职务、员工年龄等指标,对员工适当的进行一些补贴,进而提升企业人才吸引能力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 三、结语 通过分析人工成本的理念、人工成本结构以及人工成本的体系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影响下的企业人工成本以及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会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主要参考条件之一。企业方面,需要先认识到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控制可以带来的积极主动的作用,之后根据企业日常经营发展情况,分别从多个角度强化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认知,明确人工成本工作范畴,以促进企业人工成本以及控制体系的方式来优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作者:张启国 单位:青岛第一疗养院财务科 成本管控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方项目成本管控重点探析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施工方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明确影响工程成本的相关因素,以便找到加强施工方项目成本管控的重点。对此,本文首先从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成本管控的因素,然后探究了当前存在的成本管控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施工方成本管控的一些建议,期望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方成本管控影响因素建议 成本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可以保证建筑施工单位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因素很多,要对其实现全面管控是比较难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就需要突出成本管控的重点,加强这些重点环节的成本管控,使其为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 1.1直接因素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由于其是建筑工程的直接完成者,因此和施工过程相关的各种直接因素,都属于影响成本直接因素这一范畴,具体说来有人员、材料和设备这三个方面。首先,在人员方面,一项建筑工程需要众多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参与其中,在施工人员的组织搭配上,若是没有依照工程实际随意编制人员,就可能导致参与工程的人员数量超出实际所需,引起人力成本增加。其次,在材料方面,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支出往往能够占到工程整体成本的50%以上,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而且,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在这一周期中材料价格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市场行情也会影响材料成本。最后,在设备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活动需要多种设备投入其中,机械设备所产生的采购费、租赁费、维修费、运杂费等都是一笔较为庞大的支出。 1.2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一些和施工活动并不是直接关联的因素,但是其又确实会对工程成本造成影响。具体说来,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是最为常规的成本间接影响因素。施工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施工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若是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势必会造成返工等问题,这就导致了材料浪费、工程量增加等问题,使得项目成本出现额外增长。施工进度的快慢也影响到项目成本,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质量问题或是安全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进度若是过慢,又会在人员、设备等方面增加成本。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一直强调的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需要支付一定的赔偿款,导致成本增加。还可能引起停工、返工等问题,进一步增加工程成本。 1.3其他因素 除了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成本造成影响,如项目管理工作质量、不可抗力、气候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和项目成本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又可以通过一定渠道对项目成本形成影响,也需要进行重点管控。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成本管控机制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不少单位尚未将成本管理纳入到核心工作范畴,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机制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导致其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施工活动之中,难以发挥效果。具体说来,一是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对该项工作的定位不清,导致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阻碍。二是没有完善的工作方案,成本管控开展随意。三是缺少监督机制,难以检验工作的落实情况。 2.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成本控制主要涉及到几项直接因素,即人员、材料和设备这三个方面的成本管控。首先,在人员编制上,成本管理落实不到位,尚未对人员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全面分析。而且人员编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都未得到成本管理的控制监督。其次,在材料采购上,成本管理不到位,对采购环节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比如没有对市场情况全面调查,对材料质量也未全面检查。最后,在设备方面,设备配置方式不合理,对设备型号、数量的编制存在问题,而且设备的置办形式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购买、租赁等手段没有合理搭配。 2.3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活动开展过程中,成本控制主要应该从几个间接因素入手,即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在质量方面,成本管理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尤其是缺乏现场管理,导致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遗留到施工后期,造成返工等问题,增加成本。在进度方面,由于存在不可抗力、气象因素的意外情况,施工单位对进度规划不合理的地方。而成本管理又没有对进度管理引起重视,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增加成本。在安全方面,建筑施工方在施工活动中缺少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在成本中也没有针对安全问题设置合理的应对方法,引起安全问题增加项目成本。 3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强化项目成本管控的措施 3.1健全成本管控机制 要确保建筑施工单位项目成本管控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对成本管控机制进行健全,使其能够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规范作用。首先,需要对成本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制定,在其中需要对该项工作精准定位,明确其工作意义、工作范围和管理对象,同时赋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畅行无阻,落实成本管理。其次,合理制定成本管理的工作方案,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编制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方案,确保工作展开有案可循。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成本管理工作时限全面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改正,确保成本管控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发挥出切实作用,使项目成本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3.2做好施工前期的成本管控 在施工前期,成本管控应该集中在人员、材料和设备这三个方面。首先,加强人员方面的成本管控。对工程量进行确定,明确所需工种和具体人员数量,然后以此为据展开施工人员的编制,合理配置工种以及数量,确保施工人员符合工程实际要求,不至于出现人员超额增加成本的问题。其次,在材料采购上,可以依据工程进度,先采购一个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市场深入调查,选择可靠的供货商,尽量压低价格。此后,需要跟进材料价格走势,若是未来材料价格上涨,则需保持以前的采购价格;若是材料价格下跌,则需和供货商协商降低采购价格,以此控制成本。在设备方面,需要依照工程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机械设备,使其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同时还需就购买和租赁两种形式合理配置,使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成本降低。 3.3施工中的成本管控 在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质量做好全面控制,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质量控制不仅涉及到材料、设备的质量,最为主要的还是施工质量。这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合理施工,避免质量问题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是要对进度合理调控,避免进度延误导致成本问题。这主要是在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之后,合理对后续施工流程进行调整,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施工。最后是要做好安全管理,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安全问题出现,避免成本增加。 4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从管控机制、施工前期和施工中期这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成本管控的相关工作。 作者:杨丽芬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室内设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室内设计原理》是室内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室内设计课程的创新点是在教学中以设计项目为导向,以设计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理论知识点,以项目实践应用为驱动,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将"模块化教学,项目化实训"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室内设计原理;教学改革 ;职业化; 室内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在现如今的大学课程里存在着脱离现实社会的问题,我国现代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其基础教育一直受到前苏联和西方的绘画基础教育的影响,真正开始关注设计基础教育问题则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思想的进步,带动了设计的发展。 室内设计是一门跨越艺术和技术,融合多种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单凭艺术家式的灵感和心血来潮,已经难以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既要学习室内设计原理和历史,又要熟悉室内设计涉及到的边缘学科,以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品味的审美和艺术修养。 所以《室内设计原理》就是高校室内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性。同时,《室内设计原理》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是依托实践建立起来的专业应用型课程。 综上几个原因,教学改革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以“ 职业” 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思想。文章从调整教学定位、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考核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眼应用型专业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的高校,尤其是新升格的本科高校办学主题。学生的培养方向应面向工作第一线,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而不必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层研究。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用,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 职业教育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应用特性。室内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后续室内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要突出它在设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它还是工作实践中,指导工程实施,解决一般问题的基本理论,要突出它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应紧紧把握两个方面的应用,打造侧重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教育。例如,在讲解到《室内设计原理》的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时,空泛的讲解室内设计与人体尺寸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并不能使学生在真正的设计中做到应用自如。因此,针对室内设计与人体尺寸的具体应用,可简单利用教室里的课桌和凳子,让学生更能真切的了解到室内设计与人体尺寸之间的紧密相连的关系,还有学生的宿舍,让他们在课下对自己的宿舍的家具进行测量数据,课堂上更多地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从而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设计中去。 二、着眼专业前沿,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能更快的进入到设计公司中。 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室内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室内设计原理》教学内容要紧紧依托方案实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室内设计原理》的授课内容,跟随时代潮流,跟随技术潮流。对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要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有所更新,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 所以在上课时强调教学效果,不拘泥于形式,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教学氛围轻松化。 《室内设计原理》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仅仅通过授课分析,教师的言语表达和多媒体演示并不能完全使学生理解透彻。而通过案例的讲解可能一下子就能让学生完全明白。可利用部分课堂和课余时间到施工工地进行观摩,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通过拍摄照片、DV给学生演示工程概况、施工过程、方案效果;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实践。这样多种手段的反复训练加上教师的指导评讲,大部分学生都能牢固掌握课程内容。 而且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的融入到设计工作中,在教学中 把设计案例讲解完后,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一整套家居设计。还有利用课堂时间,组成模拟设计公司和客户,让学生从接单子、与客户洽谈、量房、绘制客户要求的设计图等一系列任务,让学生能够统一的学习一遍进入设计公司后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 同时,教师自身水平也要有较大的提高,能够熟练运用授课手段,能较好的把握课堂节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程学习。而且现在提倡“双师型”教师,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设计公司进行充电学习,了解最新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方法。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到社会最新的设计知识,等毕业后能尽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中。 教学形式的三个“变化”是体现教学艺术的改革,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关键,也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 三、教学考核突出“设计方法”,突出“专业应用”。 教学考核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成果,教学考核要能充分体现专业教育的根本要求,才能充分反映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才能充分反映专业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学考核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新时期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的目标,实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的试卷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要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首先,要调整考试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对室内设计原理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在设计作业对室内设计原理的应用,突出“设计方法”;其次,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并绘制图纸,强调具体方案中的具体原理应用,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室内设计原理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能独立完成一套设计方案,突出“专业应用”。 四、结束语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有不同于其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专业应用性强、内容更新快、覆盖面广、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等。其课程改革有其复杂性、独特性的一面,要抓住“职业教育”这一特色,推动课程方向、课程内容两个方面的更新,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氛围的变化,同时强调课程考核在设计方法、专业应用、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四个方面的突出,推动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形成“一特色、两更新、三变化”的课程改革体系, 促进教师课程教学、学生专业素质的双提高。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构成原理对室内设计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体系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及物质的层面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多的讲究和要求。其中室内设计是对整个室内环境和空间的再创造,像人与自然一样,所有的设计和装饰也都是讲究和谐共生的,在固定的空间里设计出线条柔美、人与环境和谐以及视觉美好的空间布局,是所有现代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的发展中呈现出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效果也越来越丰富,尽管出现了许多的创新思维,但是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构成原理将在整个室内设计中起着构思根据的作用,基本原理包括平面设计、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个方面,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构成在整个设计中的作用,重视视觉效果、环境协调、家具与室内框架的和谐等,利用每一个可以用到的因素,把他将它们重新巧妙组合成一个审美与构造和谐的室内空间环境,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1构成的含义及作用 1.1构成的含义 “构”的书面意思是使某一形体或者器物成型,其内部支撑起骨架,从而形成虚拟的具体框架。即是“成”的含义延伸。构成即构思,为一个目标而作的建设性的预想,运用于室内设计领域时意味着在视觉上形成美的造型,不仅是对事物的重新组合、排列的能力,还需要对内外结构有了解,对其功能和审美上都要达到标准,更多的是动手设计的能力。 1.2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根据室内空间的特点,先对室内布局进行构思研讨,制定出初步方案,设计者将对整个空间形成清晰的设计思路,勾画出平面结构图,确立立体空间雏形,最后辅以材质、色彩等装饰设计,最终形成效果实体图,以供设计者筛选;最初,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空白的空间,对空间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设计后形成初期的平面设计图,通过运用重复、对比、堆成、比例、韵律和线条等设计的常用方法将最基础、最基本的点、线、面描绘到平面图上,由于点、线、面的组成不同,那么由其构成纹样和图案也不同,再加上所摆放的位置不同,出来的室内设计效果也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空间布局里运用不同的点、线、面不同的巧妙组合,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也为室内设计增加了艺术成分。所以,在室内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认识三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作用,才能形成具体的构思,从而提高整体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效果。 2平面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1平面构成是后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 由多重要素所构成的,主要包括强弱渐变、线条重复、形状近似、发散对比等等,整个平面构成是在二次元的空间进行的,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分解、组合的,而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使整个平面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2.2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是平面构成常见的构成方式 重复构成能够产生线条、画面的协调统一的观感,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重复构成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重复构成的重复单一性,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效果,所以,在排列时要注意这些要素之间的方向和空间变化。 2.3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常常运用的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中心排列的发射形状 发射形状的灵感来源于美丽的大自然,太阳的光芒、温暖的烛光绽放的花朵等在自然界中都是呈发射状。在室内设计中运用发散使设计具有聚焦点、光芒感,使设计富有节奏。 2.4在平面设计中,对构成因素相互比较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同一个地方求差异,使互异的地方强调、突出,也是在求异的同时达成最佳效果的和谐统一,在室内设计中,常常运用到对比构成原理的是家具的选择与安置,为了达到统一性和协调性,一定要对室内的空间环境和采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的空间布局开阔明亮,线条流畅,选择家具及摆设时也考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既要突出家具的造型,也要使造型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3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3.1色彩的对比构成与室内陈设 色彩的搭配直接影响到结构的造型,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室内设计的风格,理想的居室色彩能给人舒适、安逸感,从心理上让人放松、心情舒畅。色彩运用时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相互比较,例如进行色彩三要素的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根据不同的室内陈设,家具的摆设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对比的强弱也会不同。若室内空间面积较小,应弱化陈设品色彩对比,多运用明度较高、纯度偏低的色彩,使室内在视觉上达到空间开阔的效果,若室内空间较为开阔,可在家具或小件织物的色彩上选择不同的、富有变化的色彩,增加色彩对比度,丰富室内层次,活跃整个室内氛围。 3.2色彩的调和构成与室内陈设 色彩构成是从审美出发,是人们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的结果,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要按照色彩规律去搭配组合,使整个色彩达到新的和谐。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直接决定着室内环境中视觉空间的舒适感,通常利用色彩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和统一来调节室内环境气氛。设计之前应明确整个空间中大面积使用的环境主色、主体设施的主题色,而小块区域的颜色跟整个空间的色彩要搭配和谐,在色相确定后使用不同的纯度、明度进行调和变化。在整个室内色彩设计中,应体现出大环境统一、局部对比变化,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求统一,这样才能实现色彩的平衡、协调和层次感。同时,不同的室内环境色彩运用原则有所不同,办公空间的色彩运用应庄重沉稳,家居空间的色彩搭配应明亮柔和,娱乐空间的色彩运用则需要有一定的视觉刺激和审美感,但整体之下应有局部的区别。五颜六色的色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不能缺少色彩的,一定要由和谐的色彩组合作为设计基调,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注重色彩搭配构成和调和的基本原理为前提。运用对比、重叠、和混合的方法,在对比中调和,在统一中求异,在混合中求突出,很多的色彩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色彩调和。我们通常会运用统一调和和类似调和的手法有效控制室内色调,我们可以运用统一调和来调节室内陈设中的对比过强,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的色彩,在强烈刺激的色彩中都混入统一色,增加各色的统一因素,达到调和感强的色彩。也可以在调色时参入对方的色彩,可以点缀,可以混入,或者在陈设中混入相似的颜色,达到色彩协调的目的。 4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4.1线材与室内陈设 立体构成是构成完美室内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空间的所有立体元素的重新组合,三维空间的可塑性是立体结构的显著特征,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立体空间布局时可以根据家具和家电种类及功能的需要,利用平衡与对称、对比和调和、节奏与韵律以及重复和变异等构成规律来进行摆放;材质是室内装饰陈设物品造型美观的保证,因此,在选择室内装饰与家具时,要根据空间设计的构思,选择适合房间的材质,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例如,室内所有的装饰摆设必须要依赖合理的立体空间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立体构成原理运用时应注重室内设施的材质美和形态美,室内设计中的陈设物品本身就是立体的,在视觉上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美学效果,而材质也要注重伸拉结构和垒积结构,以及线条的柔和。 4.2面材与室内的摆设 整个室内设计的面是由长度、深度和宽度所构成,而整个面的尺寸会直接影响到面的深度,面的最大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平整性和延伸性,由于面具有一定的形态,可以很轻易地辨认出,所以,面的外轮廓是非常明显的,面的立体构成和面材折叠组成了面材主要的构成形式。这两个主要的构成形式也常常被运用到日常的室内设计构思中,例如,设计一个室内商品的展台,就可以设计的简单明了,突出商品的摆放,凸显商品的优点,不能依赖复杂的构造而忽略了商品,这样的效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在室内陈设中可以运用线的对比调和,例如在家具中对坐椅进行设计,哥特式风格的坐椅的靠背强调垂直向上渐变的线条,坐椅的线条都是各种线条综合搭配而形成的,尽管曾经单一的直线很流行,但是随着潮流的发展,人们对时尚感的要求越来越深化,人性化的设计渐渐地深入人心,因此,新的设计方式越来越繁多,而对坐椅的设计从单一的直线变成了婉转的曲线,不管在休闲的躺椅上,还是在具有质感的钢质桌椅,均以简洁的结构,流畅的曲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直线和曲线的搭配,使所有的线条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整个室内设计达到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和谐统一。 5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平面构成是整个设计的基石,是设计者对整个室内设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平面设计的构思,平面设计在整个室内设计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色彩构成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室内设计的风格,而进行色彩的搭配时,要遵循一定的色彩规律和一定的视觉效果,使室内家具、装饰等所有的色彩搭配调和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对整个室内设计地视觉效果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是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整合为具体的立体设计,将室内设计中的各个要素按照科学的方法组成一个合理、和谐的立体框架,形成一个美观的形态,根据室内设计的要求对构成要素进行平衡与对称、对比和节奏、等方面的调和,最终达到一个和谐、美观的效果。在进行设计室内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美的享受等全方位思考,从基础着手,找到适合室内需求的设计规律,从而达到室内设计的和谐、美观、实效。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对现代室内设计中美学原理的应用分析 摘要:室内设计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也是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空间需求的重要保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观念与精神需求不断变化,人们逐渐的重视自身的精神需求的实现。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美学原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室内设计的审美理念,提高室内环境的艺术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居住者对于美感的需求。本文对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美学原理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美学原理;应用室内设计是一项对于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设计的艺术工作,是整体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室内空间的重要前提。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逐渐加深,人们对于自身所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满足居住者对于室内空间的精神需求,成了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方向。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对于室内空间进行简单划分、家具拼装等,设计过程需要结合现代的美学理念,为居住者创建一个可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的环境。 1室内设计要以美学原理为引导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室内环境的特点、建筑物的相关标准,运用设计理念、美学理念以及技术理念,实现完美的艺术创作。室内设计需要利用美学原理为设计提供有效的引导,对室内的各项要素进行综合设计,从而实现当代室内设计完美的艺术作品。室内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室内设计离不开对美学原理的应用,其创作过程中需要满足居住者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必须重视美学意义和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有机融合,以美学理念作为室内设计的创作方向,并对其提供引导,是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特点。 2室内设计的空间审美性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于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通过合理的空间利用,达到室内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居住者的视觉需求。设计时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上,要与居住者自身需求进行结合,并且从审美角度对于设计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设计出具有较强特色性的空间形象。对于室内空间的划分上,要保证空间划分的合理性,为突出空间美感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利用不同的装饰材料,可以更好地通过质感来体现室内空间的特点,并且丰富室内空间的艺术气息,让市内空间的美感形式更加丰富。 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合理性,保证与时代风格合拍,色彩设计要与时俱进。将色彩设计与美学原理进行良好的结合,满足不同人群对于空间美感的需求。因此,室内的色彩设计,要注重色彩的选择,将色彩对于人体视觉与心理上双重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 3室内设计的整体审美性 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多种要素进行组合,并且从整体的角度对于整体设计的艺术氛围进行营造。在设计中要合理的运用不同的要素,通过美学原理,将看似独立的要素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室内设计具备足够的审美价值。室内设计的整体性,是实现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设计者自身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表达。建筑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形式,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对于周边的环境因素进行整体的考察。不同建筑的地理位置、生活背景、需求等都有所不同,并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住者对于房屋审美理念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受地域性影响,并且也受长久以来文化历史的影响。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因素,从而保证设计作品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 4室内设计的材料审美性 需要对装饰材料与装饰工艺进行明确的限定,并且通过对装饰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有效地实现设计意图,形成良好的室内美感氛围。在进行室内环境的设计上,要通过美学理论,对于室内设计材料的审美艺性系进行明确的要求,并且将艺术性与科学性进行有机的结合。室内设计与时代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新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都会受到当时社会潮流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审美性也是随着社会科学不断发展而提升的,人们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5室内设计的人文审美性 室内设计在追求美学原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现人文化精神,将以人为本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准则。在室内设计中,要提高设计的实用性,处处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素,并且提高设计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在进行室内设计的美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且通过三维模型等,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并且通过美学理念,对于设计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从而更好地将人文关怀审美意义融合于室内设计之中。 6结语 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学科,其中涉及了文化、审美、建筑、心理等不同专业的内容,做好室内设计工作,必须要对于美学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室内设计中,缺乏对于审美原理的应用,就会造成室内设计缺乏组织性,并且难以符合居住者的审美观念,不能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人类对于美学的理解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的,室内设计工作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美学原理的指导下,提高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问题教学法在室内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 要:室内设计原理教学作为当今社会现代化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能结合问题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室内设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效果,渐渐的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本篇文章主要对问题教学法应用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以及所得到的效果展开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问题教学;室内设计原理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在一个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社会里,科学技术发展瞬息万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类对于建筑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作为建筑设计的分支,室内设计也渐渐的成长起来,伴随而生的就是对于室内设计的教学问题,同时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也成为师生广泛关注的问题。运用问题教学法可能会进一步的解决以往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中所面临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以及学生在过于抽象问题上的理解困难。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发现问题,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然后提出与疑问相关的问题,然后导师可以清晰的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在学习方法的使用上也可以进一步的优化以及完善。 1 问题教学方法的定义以及特点 问题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以及到问题的解决为一脉的线索,然后贯彻整个知识点的进行讲解分析教学。问题教学主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问题的创设以及提出,大多是以学生的提问为主,虽然有时候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带着教师先给出的问题自主讨论学习,但从整体而言新兴的问题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室内设计原理教学的定义以及特点 室内设计原理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室内设计属于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支,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时代性以及艺术性特点。 3 如何将问题教学应用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中 为了能让室内设计原理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模式,要渐渐的从以往导师单方面的灌输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技能应用能力,将他们所学的与实际情况,实践操作紧密的联系起来,努力将问题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中,让学生能依据自身的需求更加全面的吸收室内设计中的各方面技巧以及理论知识。以下将探索几条如何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运用问题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1)要实现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硬件这方面着手,在能保证师生都有电脑操作的硬件前提之下,配备教学使用的电脑软件,让教师在讲述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演示,把理论知识实际化。因为室内设计这门课程本身就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于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必须要能有操作演示,这样使得学生能更清楚自己哪里没弄懂,哪个知识点理解的不够清晰,才可以向教师,或是在组内讨论上提出比较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教学中成为教学主体,尽可能的自己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有益于加深其对室内设计原理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效果显著提升。(2)结合问题教学的特点开发一本符合新型教学模式使用的教材,这是学生在问题教学模式下学好室内设计原理这门课程的基础。一本真正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既要根据如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又要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的专业以及其专业的就业前景来制定的。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到教学内容都是要围绕着学生在学有所成之时能与实际社会接轨的目的进行。新教材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还需要结合问题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科学的安排课时内容,教材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变成真正的实用性教材。(3)运用问题教学的重要一步在于全面的开展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出能真正掌握室内设计原理知识点的学生,以及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在室内设计原理的基础教学上应该增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能有时间提出自身所不理解的知识点,同时也要保证他们能有一定的讨论时间。在讨论中认识到大家疑惑的问题然后先经过自主的讨论研究得到解决方案,若真的解决不了在求救导师,这将会大大的提升对于难点疑点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能更加扎实的掌握这些难点知识。与此同时,在室内设计的原理教学中可以有条件的多增设实践性的课程,改变课时中理论与实践所占有的比例,让学生有提问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时间,这样能更好的贯彻问题教学法的效果。 4 问题教学应用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效果评价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问题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直观的带动学生学习室内设计原理知识的兴趣,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满堂灌的模式后学生能自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室内设计原理运用问题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室内设计原理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更加贴切的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使得室内设计原理教学能真正的运用到学生的室内设计作品创作中去,不再把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学习的目的仅仅的局限于应试要求上,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实践操作的能力,真正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可用性人才。问题教学的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情景。问题教学法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让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明显的增加,从提问设问以及疑问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理论知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同时也把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不再那么抗拒,理解起来不再那么抽象,简洁明了化的理论知识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 5 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关于问题教学在室内设计原理教学当中的应用以及所得到的效果评价。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关于问题教学方法的基本定义与自身所带有的特点特征,室内设计原理教学的定义以及涵盖的方面和这门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然后进一步的认识应该如何将问题教学应用到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中,最后再依据效果得出相应的评价。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浅谈室内设计原理 【摘 要】本文讲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概念,设计依据和方法阐明了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特点,论证了室内设计对环境的要求有着更深层次含义 【关键词】室内设计;原理;依据 一、室内设计基本原理 (1)室内设计的概念。室内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的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的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及美学原理,同时还应反映历史文脉、环境风格和气氛等文化内涵,营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类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是对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受建筑设计的制约较大,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还应考虑材料、设备、技术、造价等多种因素,综合性极强。室内设计原则包括两个要求和一个手段,即功能和使用要求、精神和审美要求,以及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两方面的要求。功能、形式和技术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关系,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他提出著名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好的功能,然后再加上合适的形式。 (2)室内设计的含义。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3)室内设计历史与特点。内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大体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来加以研究。 第一阶段:早期,人类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其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极为有限。室内设计的成就大多体现在那些无视活人、仅供奉虚无偶像、甚至死人的纪念性空间里。 第二阶段:封建社会时期,享乐的主张在室内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在帝王统治下的国,宫殿、园林、别墅雕梁画栋、华丽异常。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公苑、别墅搞得外貌观,内部空间奢华。那个时期的室内空间设计往往追求面面到。尽量雕琢。为了过耀财富的占有,昂贵的材料、无价的珍宝、名贵的艺术品都被带进了室内空间。这类室内设计工艺作品精致、巧妙,大大地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内容,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艺术遗产。 第三阶段:震撼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拓了现代室内设计事业发展的新天地。钢、玻璃及混凝土、批量生产的纺织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以及后来出现的大批量生产的人工合成材料,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新材料及其相应的构造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学科内容。 二、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以人为本,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础。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使用,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2)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3)从以人为本这一功能的基础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三、加强环境整体观 (1)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室内设计的和室外环境,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外部环境。当前室内设计的弊病之一相互类同,很少有创新和个性,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的依据汉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看来,忽视环境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四、现代室内设计对环境的要求有着更深层次含义 (1)室内环境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因为人们对室内环境是否舒适的感受,总是综合的。一个闷热、噪声背景很高的室内,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间也很难给人愉悦的感受。一些涉外宾馆中投拆意见比较集中的,往往是晚间电梯、锅炉房的低频噪声和盥洗室中洁具管道的噪声,影响休息。不少宾馆的大堂,单纯从视觉感受出发,过量地选用光亮硬质的装饰材料,从地面到墙面,从楼梯、走马廊的栏板到服务台的台面、柜面,使大堂内的混响时间过长,说话时清晰度很差,当然造价也很高。 (2)把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这一环境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链中一环”,它们相互之间有许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约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总之,从宏观整体看,正如前述,建筑物和室内环境,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但是现代室内设计更需要强调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精神,主动地考虑满足当代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室内设计原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方兴未艾,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与人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经验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基督教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2.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2)用色彩界定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商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素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开始蔓延到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包括:居家、工作单位、各商业的场所等。在这些不同的场所给予不同的造型和陈列,以及各种装饰都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以往注重的是针对居家而言,而如今已经扩展到对商铺室内的设计。本文通过简单对室内设计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商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素。 关键字:商铺;室内设计;基本原理;基本要素 室内设计就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各种条件和室内需求等所进行的创作,创作出来的环境既要满足人们的心理,还要满足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对于商铺内的室内设计来说,只有根据客户的心理和所提供的商品,以及装修,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消费。因此,怎样将自己的商铺设计好,并得到很好的展示效果的话,不仅要按照商品自身的特点、优势、风格进行设计,还要借鉴其它商铺设计的优势综合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将自身的整个商品提升。 一、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物质和在精神上的要求,是根据使用的性质与所处环境而对应的。不同的设计所反应出来的文化、风格、环境等都是各不相同。由于室内设计不仅包括外在的装饰,还包括对其使用的功能性。因此,对于室内设计既要有艺术性和技术性,还要有使用性等要求。 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们脚步缓慢,但目光较集中。无目的的参观者他们去商店无一定目标,脚步缓慢,目光不集中,行动无规律。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不单纯是指对室内的装饰,还是建筑设计的扩展。从不同的方向来分析,室内设计就是空间的重新构建,一般来说被认同的方式有装饰和装修,以及装潢和设计等,从人们的视觉中获得享受和满足。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种顾客的比例不尽相同。指名购买的行业,比如,药店接待的顾客有许多是有目的购物者,室内布局应以功能为先。顾客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文具店、食品店等。设计应注重条理和秩序。比较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时装店、珠宝店、玩具店。设计中应使空间环境富于吸引力。通过跟踪调查法绘出不同类型商店内的顾客行动轨迹,可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 二、商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 首先,满足人在商铺活动的需要。商铺室内设计的综合性质非常强,是根据商铺的使用性和客户的舒适,以及环境带来氛围的前提条件下来决定的。因此,需要设计者能够站在客户和商铺的立场细致入微的进行创造。在了解商品类型,以及客户视觉和心理的感受后,按照不同的需求,给予恰当的室内设计。例如:服装商铺室内设计,利用小件的商品、独特商品,以及活跃的气氛等来吸引客户的注意,对贵重的商品控制陈列的数量,展现服装的个性,以追求高雅来营造服装商铺中的氛围。色彩、照明等配合也是种氛围的营造。如图所示: 其次,对商铺内的环境进行加强,综合科学与艺术的设计。从整个商铺的环境着手,将室内的空气、视觉、空间、光,以及热等环境进行改善。商铺就算装修得很漂亮,但是在环境上不能给人舒适的感觉,也是很难被取悦的。在综合了科学与艺术的设计不管是风格的体现,还是环境的体现,都是设计者在设计方式上所重视的。在认真的对商铺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后,绘制出更加真实和细致的商铺室内形象,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例如:食品店铺内的设计,如图所示: 最后,按照商铺使用和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商品设计不同的花式体裁与之对应,相同的商品类别归为一类进行展示,设计不同的小格将不同使用的商品根据整体商铺的环境要求进行陈列。在商品变动时,可以与商铺整体的设计所对应,并又会体现出不一样的吸引效果。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商品室内设计的配件也在更换,因此,随着时间的变换,商店室内设计的更新也在三到五年之间,以满足商铺日后发展的需要。 三、商铺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 商铺室内设计影响着商铺中商品的销售,由于商铺室内设计是商品的代言,因此,客户在选购商品的时候,商铺的设计就直接告诉客户商品的好坏。所以,店铺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有以下二点: 其一,店铺内商品的设计。店铺内的商品设计是根据商品类型的大小和商品的形,以及商品颜色、质感和商品的群、个体来实现的。由于相同的商品在大小和形上变化不一样。例如:家具店,既有大的衣柜类又有小的椅凳类等,在设计时如果没有注意在秩序或形上的协调就会显得散乱不易营造气氛,所以要利用商品类型和形的变化添加更多的装饰性。在色彩上,商铺室内设计的色彩要与所陈列的商品色彩陪衬,利用商品的独特个性决定室内的风格,以吸引客户。 其二,客户心理与商铺的装修。客户的消费是有目的或无目的,以及有选择性的选购商品,所以商铺在接待时,也是不一样的。商铺室内设计在色彩和光等映照下突出商品个性,并利用各样的陈列或广告样板刺激、呼唤、诱发客户的欲望等。例如:珠宝店,它在商铺设计上就显得非常具有吸引力,不管是在环境、整个装饰上,还是在商品个性,以及客户购物的舒适度上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如图所示 为商铺确定一个商品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设计出独特的意境,以及商铺标志,并在整个店铺到商品上出现这个标志,加深客户的印象。在一定的时间对商铺的陈列进行调整,是客户在视觉上有新的更换。例如:书铺的设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书进行调换。如图所示: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使通过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实现的。日益加快的生活,使人们对各种室内设计要求增高,不管是在风格还是氛围上都有所变化。尤其是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商铺室内设计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突出商铺中商品特色的条件下,根据商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素,在不对商品造成干扰下进行商铺室内的设计。只有结合了各种商铺因素和条件后,商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木质材料特性在室内设计中的设计原理 摘 要:现代人生活忙碌而紧张,温馨的室内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放松愉悦的氛围。木质材料的选择是室内设计中打造轻松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部分。木质材料家具的设计是富有理性与感性的创造,它依据木质材料的特性,需要借助于适宜的材料来表达设计师的情感。 关键词:木质材料 特性 要素 1木质材料家具在营造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在室内设计中木质家具的使用,将营造室内环境的设计转向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在内的更丰富的真实感受,从而被人们追捧为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时尚。 木质家具由木材与木质材料及其他制品等构成。木质家具与其他家具营造室内环境的特性以及它们与居住者感觉之间的感觉,传达了一种微妙的信息。如何有效利用木材及木质材料为人类营建舒适、环保、健康、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选择木质材料家具的最终目的。 1.1室内设计中木质材料的视觉设计要素 木质材料的视觉特性是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反射与吸收、颜色、花纹等对人的心理效应。 1.1.1木质材料的颜色 木质材料的颜色主要由实木其内含物成分和人造复合木材的表面所决定,以橙色为中心,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木材中的木素可以吸收紫外线,减轻它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的危害。木材又能反射红外线,这与木材给人带来的暖和感有直接联系。木材对光线还具有漫反射的功能,从而减轻直射光线的剌激,使光线变得柔和。 因此,室内设计依据木制材料的视觉剌激最小,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木质材料桌面、地面、墙面、壁面给人温馨的感觉。 1.1.2木质材料的光泽 木质材料的光泽是指光在物体表面正反射的程度。木材光泽的强弱与树种、木材构造特征、光线射到板面上的角度等因素有关。光泽比较强的树种如山枣、栎木、椴木、桦木、香椿等.木材的光泽与木材的反射特性有直接联系,当照射光的角度变化和照射光的强弱变化或者照射光色彩发生变化的时候,木质材料呈现的出不同的光泽。 1.1.3木质材料表面花纹 木质材料中实木木材的生长轮的图案,给人以流畅、稳重、整洁、轻松、雅致的印象。漂亮的花纹如栎木、鸡翅木。受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木材图案在木材的不同部位给人以自然、运动、生命的感觉。 木质材料的花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图案与韵律的相通给设计师以启示。用一种感官的适宜刺激而引起的另一感官的联想或反应时也给人室内空间之间的情感共鸣。 1.2室内设计中木质材料的触觉特性的设计要素 1.2.1木质材料触觉特性 木材的触觉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软硬感,与木质材料自身的抗压弹性有关,木材属于中等或略硬的材料。(2)干湿感,如木材、纤维,光滑、暖和的材料有干燥感;如玻璃、金属等给人冷、粗感觉的有种潮湿感。(3)冷暖感,由材料对皮肤与材料界面间的温度变化以及对人的刺激来决定。木材及木质人造板有暖和感的材料。(4)粗滑感,木质材料粗糙度的因素有木材的表组织构造、树种等。 1.2.2 木质材料的保温功能 过热与过冷的环境温度会使人情绪不安。人体感觉的舒适温度大约为22度,设计师利用木质材料的不良导体的特性作为地面、墙体的装饰材料,能明显减轻室外气温的影响。木质材料的室内空间冬暖夏凉,夏季木质墙壁的室内气温比绝热壁室温低2.4度 ,在冬季则高度。 1.2.3木质材料的调湿功能 在室内设计中,木质材料具有较好的调湿效果,要合理地使用各种木质材料。调湿性是这种生物材料所具备的独特性能之一,它是靠木质材料自身的吸湿及解吸作用,直接缓和室内空间的湿度变化。 1.3室内设计中木质材料的听觉特性与室内设计要素 在大多楼房建筑的室内环境中,要求隔声吸音功能如墙壁、天棚的隔声性能要好。室内设计多使用木质材料,因为其具有较好的吸音性能。 1.3.1 木质材料的隔声吸音功能 面层材料通常采用密度较大的木质人造板,内有空气层或填充玻璃棉、泡沫塑料等多孔材料以提高隔声性能。如复合地板,可采用弹性材料作面层;或木质地板下构筑龙骨,形成浮筑地板,以及楼板下设吊顶,形成空气层等,以减轻因撞击引起的噪声。 室内空间的听觉设计是一种综合效果,来自家具用材的吸音性能,大部分似乎来自由于美妙的线条造型与材质的纹理、富有韵律的造型以及色彩等所给人带来的联想。 在室内利用木质隔墙、木质门、窗、天花板、地板及木制家具,给人以安静感,能提高交谈效果,对人类健康是有益的。 1.4室内设计中木质材料的嗅觉特性的设计要素 木质材料中木材及木制品释放出的内含物对人具有一定的保健特性,即挥发物与抽提物具有杀菌功效且散发出的香气有益于人们休憩、娱乐和呼吸系统的健康。 木质材料的家具芬芳的气味能舒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疲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例如由松木有消炎、镇静、止咳等作用,且给人以雄壮感;杉木会剌激大脑使之更为活跃;花柏所建造的房屋中没有蚊子出现等。 2室内设计中木质材料营造环境与人的综合效应 经济的活跃发展,材料的不断更新,制作工艺的翻新,使得人们的追新,追奇思维的要求,钢筋水泥建筑取代了木造住宅,人的寿命降低,女性多种癌症的高发,妇女妊娠时的精神不安,新生儿出生率降低。 设计师在设计婴儿房间、儿童房间、产房、老人房等室内环境时启示适当的增加木质材料特别是实木材质能够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并有益健康使得身心放松。 掌握和使用木质材料特性在室内设计中的设计原理以及生态设计、人性化设计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浅析批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室内设计批评,是指人们对室内设计或室内设计作品的质量、意义和价值的科学评价。室内设计批评理论,即室内设计批评学,则是对室内设计批评的批评。室内设计批评涉及一切室内设计现象和设计问题,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判断与评价。室内设计批评学、室内设计理论和室内设计史构成室内设计三位一体完整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批评;原理 1室内设计批评的释义 1.1批评的涵义 批评,也称评论、评价、评判。汉语中,批评可以做名词解,也可以做动词用。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评价行为,也是这种创造性的价值判断活动之后的成果。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最早有人把对文章的注释、品评、褒贬叫做“评论”,后来又有“眉批总评”的说法。可见,在汉语中“评”即是评论、批评。如《后汉书・许韵传》中有:“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批”也有点评、评判的意思。如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诗话类》说:“世以刘须溪为能赏音,为其于选诗,李、杜诸家皆有批点也”。至于“批评”一词,明代已屡见运用,且含义已接近于现代。 1.2设计批评的涵义 设计,即英文中的Design,第十五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对Design的解释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下:“Design是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一般指能用图样、模型表现的实体,但最终完成的实体并非Design,只指计划和方案。”在当今社会,设计已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即设计已经成为“艺术+技术”的活动。 根据批评的含意,我们可以认为:人们对设计或设计作品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即是设计批评。具体来讲,它是指: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科学、艺术和全面地对设计以及设计师的创作思想、设计与设计作品、设计和作品制作过程、使用设计的过程、使用设计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对设计进行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其核心是判断设计客体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及价值。一般把鉴赏者对设计作品在深层次上的质量和意义的判断,尤其是价值判断称为批评。 1.3室内设计批评的涵义 室内设计批评,就是指人们对室内设计或室内设计作品的形式、功能、质量和意义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尤其是对其深层含义上的价值的判断。一般意义上的室内设计批评,主要表现为对室内设计作品的批评,内容包括:室内设计作品和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思想,室内设计作品形式、功能和意义,室内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室内设计作品的施工过程,室内空间使用者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后的鉴定与评价等。 2室内设计批评的内容和类型 2.1室内设计批评的对象 室内设计批评学、室内设计理论和室内设计史构成室内设计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室内设计理论研究室内设计的原理、范畴、方法及设计的本质等,而对于具体的室内设计作品、设计师、设计流派和设计运动的研究,则属于以设计理论为指导的室内设计批评和室内设计史的研究领域。这三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室内设计批评的具体对象为:室内设计理论,室内设计史,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作品,室内设计的使用者和受众,室内设计实践,以及室内设计教育等。 2.2室内设计批评的内容 室内设计批评的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理论建设、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具体的室内设计作品、室内设计的设计过程、室内设计的施工过程、室内设计的使用过程、室内设计使用社会群体和个体的鉴定与评价、室内设计教育的开展,以及上述各个对象的联系环节等。一般来讲,室内设计批评的实践,可能涉及到对室内设计的功能分析、经济分析、人体工程学分析、美学分析、社会学分析、心理分析等方而的内容。 室内设计批评还应包括对室内设计批评的批评,即室内设计批评学或室内设计批评理论的研究。从哲学层面上讲,涉及室内设计批评的主体论、室内设计批评的符论、室内设计批评的价值论及室内设计批评的方法论等四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批评的主体、批评的产生、批评的内容、批评的方式、批评的标准、批评的性质、批评的价值等问题。 总得来说,室内设计批评涉及一切室内设计现象和设计问题,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与评价。 2.3室内设计批评的类型 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将室内设计批评分为理论批评、历史批评、应用批评和实践批评四种等类型。其实,这四种类型中,有些并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它们的关系可说是相互重叠、相辅相成的。 理论批评这一室内设计批评的类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室内设计的理论的批评;二是对室内设计批评的理论的批评。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批评注重分析社会演变的内在联系,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以及作者的生平事实、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研究、叙述并做出批评,指出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再借助于历史来说明历史必然形成的典型条件。历史批评是用现代的观点去引导读者敏锐地意识到作品在当时的时代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也阐明作品对当代所具有的意义。 应用批评,是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进行室内设计和室内设计批评的研究和批评。这种类型包括室内设计应用批评和室内设计批评的应用批评。室内设计的应用批评,是一种室内设计批评的方法和模式,它可以运用多样的批评模式,如心理分析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对室内设计的应用情况进行批评。而室内设计批评的应用批评,则是对室内设计批评的应用分析和价值判断,这属于室内设计批评学的研究范畴。 实践批评,指从实践的角度对室内设计和室内设计批评所作的分析和评价。室内设计实践的批评,包括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设计过程和施工工程的批评,以及社会群体和个体对室内设计使用后的评价。它涉及到室内设计设计、施工管理者的批评和设计师们的自我批评,更多的是业主和室内设计使用者们的评价。而对室内设计批评实践的批评,则是人们对室内设计批评价值的考量。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社会不断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室内设计专业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设计人才。而如今室内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导致了实践教学的缺乏,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没有实践相辅助的理论教学显得空洞抽象并且缺乏感染力,导致学生会出现对理论知识理解模糊的现象,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令学生迷失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展至今。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主要力量,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之相应的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产生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创造出功能更合理、更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是我们今后作为室内设计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促进力量,探索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室内设计是设计人类居住、生活、学习的室内空间环境,用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以人为本”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以人作为出发点,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就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的、智能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作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必须同时追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决定了设计的最终方向。而现阶段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其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偏理论化,实战性不强,在分析室内空间的使用者时通常考虑的是大众群体,而忽视将使用群体进行细分化、忽略“特殊群体”和性别差异而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只是将些理论知识一带而过却未能做到有针对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面对设计任务时,通常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只满足了自身的要求而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体现,导致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调研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相应设计。强调人作为设计的主体,重视设计的对象人群是室内设计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 2、忽视学生主动性培养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重要性。多采用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缺乏让学生进行启发性研讨,忽视学生个性和主动性,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设计的直觉和兴趣。学生学习中缺乏兴趣造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使得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3、忽视社会需求和缺乏实践的教学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现有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效联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态,教学一味的遵循传统,未考虑到社会需求,使得教学过程与现实情况脱节。社会所需的是一名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师,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重视设计结果,却忽视了设计构思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美学”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对设计理念的培养。造成学生一味的追求形式感,以借鉴的名义东拼西凑而来的设计方案,毫无任何个人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以至于有的学生还热衷于电脑设计的效果表现技巧,成为了缺乏思想的“绘图员”。 学生“天马行空”的设计,却因为缺乏实践的锻炼,不了解实际操作。例如施工工艺的了解,造成了很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这就使得实际中与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相差悬殊。如何将施工以及实际操作搬到课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师,这也是我们需要进行改革的方向。 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学科都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研究现在社会中的人、产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精神层面的提升,人们对所居住和生活的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带动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室内设计在此的竞争力越来越有影响力。部分高校也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和培养。虽然专业教育不断的发展,但是制约了教学和专业的研究目的,因此,必须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框架重新的进行改革和构建,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设计人才的需求。 室内设计原理是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学生从事设计生涯的起始课程。虽然在学习室内设计有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为铺垫,对于室内设计还是不知从何入手,室内设计课程主要是对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述,习作内容分为生活和公共空间两大模块,让学生综合掌握室内环境的基本要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基本的系统理论进行讲解,然后举例说明再做一些虚拟课题,虽然一些教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对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框架综体进行改革和构建,首先要对外引进项目教学,创建创新实习基地,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端看问题,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潜能,在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三、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专业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将更加细化,对各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 1、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强调人作为设计的主体,重视设计的对象人群。一个设计的好坏最终评价取决消费者的满意度。只能做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满意。由于室内设计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人群非常广,这就需要在室内设计课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按年龄、性别和爱好划分等。如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更应该考虑人机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给予设计关怀。通过细分消费人群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强调将创意、美感与客户需求三者相结合,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去设计创作。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浅析室内设计发展空间与原理 摘 要:本文对光影和色彩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了光影和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以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室内环境装饰的层面上说明光影和色彩结合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丰富和探索光影和色彩的结合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手法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环境设计;直观性;基本观点;设计原则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对于室内设计除了有使用安排和冷暖光照等物质的功能方面的要求,还有和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和风格文脉的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人们长时间的生活在活动于室内,然而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系中的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在室内的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方面,总的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和社会经济和民俗民风等密切有关联。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拥有着时代的标记。这是由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施工工艺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室内设计中,从整体看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是: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使用性质――为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设计构思的时候,需要的运用物质技术和手段,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即各种各样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 二、室内设计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各类民居的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和山西民宅大院和福建客家土楼和泰族干阑式住宅和上海的里弄建筑等,在这些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与空间室内组织,在建筑装饰的设计和装修工艺制作方面,都有借鉴成果。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国外,公元前古埃及的是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墙上绘画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体,还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古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柱的装饰纹样均很精美,神庙大柱厅内硕大的石柱群和极为压抑的厅内空间,正是符合古埃及神庙所需的森严神秘的室内氛围,是神庙的精神功能所需要的设计。 三、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室内设计需要注重的是研究人民的行为心理与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设计观念出发,仍需二者结合。总之要达到―― 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的平衡和综合。时代感和历史文脉并重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和符号来解释的,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特征,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不一样的空间给于人民的不一样的感觉。加强了队整体环境的感官。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于环境的整体和文化特征,跟建筑功能的特点的很多方面考虑全面。科学性与艺术性合体,现代设计的基本点,这是在室内设计中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之间的结合。科学性,包括新型材料与结构构成与施工工艺,很好的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跟设计手段的变化。在重物质技术手段,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形象,具有视觉愉悦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科学性与艺术性;遇到不同的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可能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 四、室内设计原则 (一)室内设计是要满足于使用的功能,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跟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的尺寸,空间的比例;合理的配置陈设和家具,解决室内的通风,采光和照明,还要注意室内设计的色调总体效果。室内设计是创造很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目标,把满足人民在室内设计进行生产和生活和工作和休息要求置于第一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运用功能,使室内环境科学化与合理化和舒适化。 (二)室内设计必须满足于精神的要求 室内设计考虑使用精神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艺术感染、视觉反映心理感受)。室内设计精神是会要影响人民情感,还会影响人民的行动和意志,所以要研究人民认识的特征和规律;研究人民和环境相互作用;研究人情感与意志。设计的人必须要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手段去影响人民的情感,使得有升华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果能突出表现那种构思与意境,那么,它会产生强烈的艺术的感染力,很好地发挥精神功能方面作用。 (三)室内设计要满足于现代技术的要求 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它于现代科学技术之中,要想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的成果。建筑的空间创新于结构造型创新有着很大的联系,第二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的考虑到结构造型中的美的形象,把艺术于技术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要求室内设计的人必须具备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性能、特点。 (四)室内装饰设计必须要符合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要求 由于人们所在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不一样,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都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有着很大差异。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和文化素养的因素都不一样,使得室内设计也有不一样。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案例教学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获得固定不变的原理,而是培养教师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本文作者就案例教学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案例,是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所经历的典型性事例的描述,是众多经历中的片段截取。最初运用“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众多病例的统称,对患者的病情诊断、采取的救治措施进行记录,以便作为参照指导以后的医学活动。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用在法学上译成“判例”;用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用在教学上译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的,原本是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现代的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后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1] 一、何谓案例教学 1.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 传统教学认为,只有教师获得了专业上的新知识,才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进而增强教学效果。老师拿着教科书规定的知识,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任何积极性,全凭老师发挥主动性指导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系统知识效率高,但能力培养效果较差。案例教学认为,知识不是从教材中得来的,教授过程中情境的设定是可以随知识不断变动的。教师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接受别人的新思想、新知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境生成自己对知识的新思想、新见解。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获得固定不变的原理,而是培养教师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成语“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2.什么是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2]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目标。对于用直观的图像呈现为核心表达的设计类课程,图解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本身是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基本功底的直观表现,案例教学在设计类课程中运用的意义也是更加明确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如何在设计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中运用案例教学,并进一步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是很有意义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基础概念、风格流派、设计方法、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掌握,使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设计框架,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台。短短一个月的课程学习,无法教授所有的技法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否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何使理论化的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的学习就显得更重要[3]。了解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专业的入门,思维还停留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二维平面上,对三维空间的理解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室内设计手法的学习上,通过大量图解和案例图片演示,帮助学生完成从二维平面设计到三维空间设计的转换,增强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 2.案例课程教学 (1)案例引入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设计原理课程,教师在其教学中选择案例一定要注意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案例材料既符合教学目的,又能够真实和全面地反映设计实用性。因此在挑选案例时就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识别能力等条件,案例的代表性,以及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启发性,并考虑案例的可讨论性。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进行案例教学,首先从二维设计入手,帮助学生巩固最基本的设计手法的应用。例如:以“同构”设计手法为例,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图形入手,以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组合方式加以整理,把旧有元素转换成新的组合方式。通过这种同构方式得到的新图形使人既熟悉又陌生,会引发观者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画面的视觉传达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 引入相应的图片案例一:油画《强奸犯》,马格利特《共同的发明》、《闺房里的哲学》,根据图片提出问题,毫无联系的画面形象共同组成独特画面语言,让学生思考“同构”手法的特点;接下来引入图片案例二:“同构”手法在二维设计中的运用,鞋油系列招贴广告,擦了鞋油的皮鞋可以当镜子使用,用同构手法突出商品的特点;让学生在新奇创意的感召下深入去总结“同构”设计手法的表现特点,这种设计手法的运用能获得1+1>2的结果,产生的创意能获得令人震惊的视觉效果。 (2)案例讨论 对于教师来讲,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学”的过程,即老师、学生都成为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承担了更多“学”的责任。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图片理解了教材的原理定义,更形象化地学习设计课程,案例课堂讨论使学习氛围更有趣,学生之间设计案例的交流也是课堂互动的关键。而设计类教学中的图片分析教学是用直观图片了解案例背景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作出自己的评价、分析。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同一个案例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不同就有很多种的解读,对于这么多的解读,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然后耐心地分析每种解读的合理性和不合理行,让学生明白创作者真正的表达意图。 典型的案例讨论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①“同构”案例中的艺术特点是什么?②哪些设计元素至关重要?③判断这种“同构”设计手法的标准是什么?④什么样的设计元素表现形式是最适宜的?⑤(重点)如何将这种二维常用的设计元素表现形式与三维的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并举出案例图片加以说明。学生独立地去思考课程的重点,总结出“同构”在设计中的丰富变化,不只是用于二维的平面设计,对表现方法的讨论,还可以延伸到三维的空间设计中,结合学生自己找的图片如:不同主题的餐厅(监狱餐厅,教堂宾馆),功能确定之余可以加入对空间的趣味性定义,让人获得视觉、味觉、触觉上更多的互动体验;以动植物为主题的家具,把常见的动植物外形与室内家具的舒适外观相结合,共同创造新的家居体验,以及美化空间环境又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和观赏效果。 根据设计案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更愿意去主动探究知识,运用知识。 (3)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同构”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并给予成功案例图片展示,如何在三维的空间中运用“同构”设计手法,肯定参与者的结论。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经典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三、结语 本教改主要是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分析能力。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的案例分析和运用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学习时数,并且在短期内能够真正深化对室内设计手法的认知、分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表达能力,进而保证毕业生拥有综合素养和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构成原理对室内设计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室内的设计和装修也有了很多的讲究和要求,室内设计是对整个室内环境和空间的再创造,像人与自然一样,所有的设计和装饰也都是讲究和谐共生的,在固定的空间里设计出线条柔美、人与环境和谐以及视觉美好的空间布局,是所有现代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的发展中呈现出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效果也越来越丰富,尽管出现了许多的创新思维,但是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构成原理将在整个室内设计中起着构思根据的作用,基本原理包括平面设计、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个方面,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构成在整个设计中的作用,重视视觉效果、环境协调、家具与室内框架的和谐等,利用每一个可以用到的因素,把他将它们重新巧妙组合成一个审美与构造和谐的室内空间环境,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1构成的含义及作用 1.1构成的含义 “构”的书面意思是使某一形体或者器物成型,其内部支撑起骨架,从而形成虚拟的具体框架。即是“成”的含义延伸。构成即构思,为一个目标而作的建设性的预想,运用于室内设计领域时意味着在视觉上形成美的造型,不仅是对事物的重新组合、排列的能力,还需要对内外结构有了解,对其功能和审美上都要达到标准,更多的是动手设计的能力。 1.2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根据室内空间的特点,先对室内布局进行构思研讨,制定出初步方案,设计者将对整个空间形成清晰的设计思路,勾画出平面结构图,确立立体空间雏形,最后辅以材质、色彩等装饰设计,最终形成效果实体图,以供设计者筛选;最初,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空白的空间,对空间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设计后形成初期的平面设计图,通过运用重复、对比、堆成、比例、韵律和线条等设计的常用方法将最基础、最基本的点、线、面描绘到平面图上,由于点、线、面的组成不同,那么由其构成纹样和图案也不同,再加上所摆放的位置不同,出来的室内设计效果也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空间布局里运用不同的点、线、面不同的巧妙组合,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也为室内设计增加了艺术成分。所以,在室内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认识三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作用,才能形成具体的构思,从而提高整体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效果。 2平面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1平面构成是后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 由多重要素所构成的,主要包括强弱渐变、线条重复、形状近似、发散对比等等,整个平面构成是在二次元的空间进行的,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分解、组合的,而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使整个平面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2.2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是平面构成常见的构成方式 重复构成能够产生线条、画面的协调统一的观感,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重复构成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重复构成的重复单一性,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效果,所以,在排列时要注意这些要素之间的方向和空间变化。 2.3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常常运用的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中心排列的发射形状 发射形状的灵感来源于美丽的大自然,太阳的光芒、温暖的烛光绽放的花朵等在自然界中都是呈发射状。在室内设计中运用发散使设计具有聚焦点、光芒感,使设计富有节奏。 2.4在平面设计中,对构成因素相互比较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同一个地方求差异,使互异的地方强调、突出,也是在求异的同时达成最佳效果的和谐统一,在室内设计中,常常运用到对比构成原理的是家具的选择与安置,为了达到统一性和协调性,一定要对室内的空间环境和采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的空间布局开阔明亮,线条流畅,选择家具及摆设时也考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既要突出家具的造型,也要使造型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3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3.1色彩的对比构成与室内陈设 色彩的搭配直接影响到结构的造型,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室内设计的风格,理想的居室色彩能给人舒适、安逸感,从心理上让人放松、心情舒畅。色彩运用时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相互比较,例如进行色彩三要素的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根据不同的室内陈设,家具的摆设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对比的强弱也会不同。若室内空间面积较小,应弱化陈设品色彩对比,多运用明度较高、纯度偏低的色彩,使室内在视觉上达到空间开阔的效果,若室内空间较为开阔,可在家具或小件织物的色彩上选择不同的、富有变化的色彩,增加色彩对比度,丰富室内层次,活跃整个室内氛围。 3.2色彩的调和构成与室内陈设 色彩构成是从审美出发,是人们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的结果,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要按照色彩规律去搭配组合,使整个色彩达到新的和谐。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直接决定着室内环境中视觉空间的舒适感,通常利用色彩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和统一来调节室内环境气氛。设计之前应明确整个空间中大面积使用的环境主色、主体设施的主题色,而小块区域的颜色跟整个空间的色彩要搭配和谐,在色相确定后使用不同的纯度、明度进行调和变化。在整个室内色彩设计中,应体现出大环境统一、局部对比变化,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求统一,这样才能实现色彩的平衡、协调和层次感。同时,不同的室内环境色彩运用原则有所不同,办公空间的色彩运用应庄重沉稳,家居空间的色彩搭配应明亮柔和,娱乐空间的色彩运用则需要有一定的视觉刺激和审美感,但整体之下应有局部的区别。五颜六色的色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不能缺少色彩的,一定要由和谐的色彩组合作为设计基调,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注重色彩搭配构成和调和的基本原理为前提。运用对比、重叠、和混合的方法,在对比中调和,在统一中求异,在混合中求突出,很多的色彩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色彩调和。我们通常会运用统一调和和类似调和的手法有效控制室内色调,我们可以运用统一调和来调节室内陈设中的对比过强,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的色彩,在强烈刺激的色彩中都混入统一色,增加各色的统一因素,达到调和感强的色彩。也可以在调色时参入对方的色彩,可以点缀,可以混入,或者在陈设中混入相似的颜色,达到色彩协调的目的。 4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4.1线材与室内陈设 立体构成是构成完美室内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空间的所有立体元素的重新组合,三维空间的可塑性是立体结构的显著特征,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立体空间布局时可以根据家具和家电种类及功能的需要,利用平衡与对称、对比和调和、节奏与韵律以及重复和变异等构成规律来进行摆放;材质是室内装饰陈设物品造型美观的保证,因此,在选择室内装饰与家具时,要根据空间设计的构思,选择适合房间的材质,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例如,室内所有的装饰摆设必须要依赖合理的立体空间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立体构成原理运用时应注重室内设施的材质美和形态美,室内设计中的陈设物品本身就是立体的,在视觉上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美学效果,而材质也要注重伸拉结构和垒积结构,以及线条的柔和。 4.2面材与室内的摆设 整个室内设计的面是由长度、深度和宽度所构成,而整个面的尺寸会直接影响到面的深度,面的最大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平整性和延伸性,由于面具有一定的形态,可以很轻易地辨认出,所以,面的外轮廓是非常明显的,面的立体构成和面材折叠组成了面材主要的构成形式。这两个主要的构成形式也常常被运用到日常的室内设计构思中,例如,设计一个室内商品的展台,就可以设计的简单明了,突出商品的摆放,凸显商品的优点,不能依赖复杂的构造而忽略了商品,这样的效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在室内陈设中可以运用线的对比调和,例如在家具中对坐椅进行设计,哥特式风格的坐椅的靠背强调垂直向上渐变的线条,坐椅的线条都是各种线条综合搭配而形成的,尽管曾经单一的直线很流行,但是随着潮流的发展,人们对时尚感的要求越来越深化,人性化的设计渐渐地深入人心,因此,新的设计方式越来越繁多,而对坐椅的设计从单一的直线变成了婉转的曲线,不管在休闲的躺椅上,还是在具有质感的钢质桌椅,均以简洁的结构,流畅的曲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直线和曲线的搭配,使所有的线条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整个室内设计达到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和谐统一。 5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平面构成是整个设计的基石,是设计者对整个室内设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平面设计的构思,平面设计在整个室内设计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色彩构成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室内设计的风格,而进行色彩的搭配时,要遵循一定的色彩规律和一定的视觉效果,使室内家具、装饰等所有的色彩搭配调和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对整个室内设计地视觉效果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是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整合为具体的立体设计,将室内设计中的各个要素按照科学的方法组成一个合理、和谐的立体框架,形成一个美观的形态,根据室内设计的要求对构成要素进行平衡与对称、对比和节奏、等方面的调和,最终达到一个和谐、美观的效果。在进行设计室内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美的享受等全方位思考,从基础着手,找到适合室内需求的设计规律,从而达到室内设计的和谐、美观、实效。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室内设计运用美学原理研究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遵照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需要的室内环境。从室内设计的实践角度来看,设计美学原理是运用室内设计中各要素为媒介来表达的,设计美学原理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室内设计(InteriorDesign)它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整体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上,它不再只是简单的空间组合、家具以及设备的拼装,而应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它需要更加注重的方面,它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和人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它需要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同时注重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空间环境。现代室内设计对人们精神方面的注重和对艺术性的高要求,更进一步的强调了室内空间设计要以美学原理为依据。美学原理对室内设计的指导作用是通过室内设计中各要素为媒介来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合理的组织空间并且利用空间的组合为使用者营造美的视觉感受,因此,作为设计者我们不能够只是局限于空间原有的形态,而是要结合使用者的需求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科学技术与审美特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象。其次,对室内空间中的各个组成界面进行合理的装饰,是营造舒适且具有美感的室内空间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各种不同装饰材料之间的质地不同与多种多样的装饰形式,可以使得室内空间的艺术审美效果呈现丰富多变的风格,同时也能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再次,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除了对视觉上产生影响外,还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有影响。 合理的在室内空间运用色彩有助于放松身心。室内空间色彩的设计有其应该遵守的一般规律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室内设计中各个组成要素虽看似相对具有独立的意义,却不能孤立对待,整体的空间氛围营造要通过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搭配统一起来,因此室内设计审美价值的产生是将多学科、多种文化内涵意义整合而得的。室内空间的设计语言是随社会文化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该有整体环境观念。因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就比如我国南方的建筑顶部,因当地的潮湿多雨的气候影响而建成尖顶;北方的气候干燥少雨所以建筑的顶部多为平顶。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个性差异。室内设计风格形式的表达需要通过设计元素的组合以及各种营造手法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并且能够传递出情感、体现美学的意义和价值。 装饰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室内环境的营造中,人们就美学理论的指导对室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艺术性,而且还要重视科学性和其相互之间的结合。从历史角度来看几乎每个领域里新风格、新动态的产生与兴起都是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来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不例外。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也随之改变,这就促使“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装饰材料、工艺技术有所体现,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而且在设计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也日益被重视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图纸绘制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可以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设计来表现未来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了多个学科、多种文化的室内空间设计离不开美学原理的参与和指导。没有设计美学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了组织性且显得苍白无力。此外,人类的审美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的,所以室内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地有效地借助设计美学原理的指导作用,创造出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有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原理论文: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述 摘要:室内设计原理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欠佳。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单元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特点将其分为基础单元、提高单元和实践单元三个单元,并将原来的6-8周的分散式授课改为3周集中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间集中、空间集中和思维集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单元集中授课;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欠佳。《室内设计原理》这门课一般开设在建筑学或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课程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历史、风格、流派,室内空间界定、分类、营造,室内装饰照明、色彩和绿化等。是建筑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和家具设计专业的主干课,其课程内容还延伸至室内装饰材料、装饰构造、设施设备等[1],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及课堂空间的限制,学生实践经验缺乏,设计作品没有创意[2],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3],国内部分高校已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在专业大平台形势下顺应市场变化的室内设计教学一直是国内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者探讨的主要问题[4]。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率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试行了“工作室”模式教学、“分组教学”模式教学等[5]。王芳(2012)提出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上“重过程、重设计思路培养”不再以作业作为最终评价依据,并注重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6]。汪帆(2016)提出构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三主”模式并形成“互联网+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新措施[7]。均取得一定效果,值得借鉴。 2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交叉,作业照抄“范例”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一般是为48学时,每周开设6学时或8学时,课程需要6-8周时间,属于分散式教学,往往还与外语、马哲等文化课或是其他专业课交叉开设。作业内容之间知识点关联性不强,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门课的学习时间与进度,就会形成一门课侵占另一门课学习时间的情况;设计思路不连贯,精力不集中,作品缺少深入推敲,很难完成老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要求,就形成了学生以照抄照搬“范例”来完成作业,缺乏对室内设计本质的认识理解,教学效果较差。 2.2理论和实践脱节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涉及的很多基础理论都是支撑设计实践的原理性内容,需要在设计中进行表达和体现。但目前,很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无视设计理论的应用,而是用现有的CAD模块进行生硬的堆砌。应有的空间处理、建筑结构选型、设计风格定位、家具与人体尺度关系等问题,都没有在设计中合理的考虑和解决。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照猫画虎”的做了一些施工图和效果图,但由于其严重脱离实际,因而根本无法实现,更是毫无实施的价值。失去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和基础意义[8]。 3教学改革目标 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目的,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探索教学授课模式,进而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环境空间设计人才。 4技术路线 根据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单元集中”授课的模式。主要是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单元”、“提高单元”和“实践单元”三个教学单元;并加大《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单周的学时,将原来每周6-8学时,改为每周16学时,分四个半天集中授课(见图1)。单个教学单元为16学时(一周),设计相应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并且在每个单元练习的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其中基础单元理论教学以室内空间的界定和组成形式为内容核心;实践教学中以讨论课和空间模型手工或电脑制作为主。提高单元理论教学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介绍并强化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色彩形式认识,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深化;实践教学中进行课堂翻转——学生收集相应风格流派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PPT讲述或将室内空间设计经典案例制作成实物模型进行分析演示。实践单元重视实地调研、现场感受与材质规格和行业规范的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学以致用,在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三个单元环环相扣,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将课程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设计能力的全过程(见图2)。 5单元集中授课模式的优势 单元集中授课模式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对系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由于实践性、应用型、综合性强的特点,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相互交叉,形成课题式或阶段式“单元”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点时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设计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均是运用大脑思维得以实现[9],集中授课有助于建立科学思维结构,从而丰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另外,集中授课方式避免其他课程的干扰,学生可以自主调控时间,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在单元集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水平。 6结语 本文针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学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提出“单元集中授课”模式,将《室内设计原理》主要内容分为三个主要单元,化繁为简,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在单元授课中注重课堂理论对项目实践的指导和现场教学对课堂讲述的拓展,起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目的;加大单周学时,缩短教学周,有助于学生在集中的时间、空间和思维下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原理,提高室内设计能力。 作者:史承勇 唐英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快时尚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研究 1快时尚服装企业市场特点与环境 “快时尚”,顾名思义可以从三方面解释它的含义,即新品上市速度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一般“快时尚”是通过一些国际大品牌的最新款会和在其他渠道搜集来的时尚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进行服装的生产销售,最快的时间是1~2天,然而其产品的价格却不及国际品牌类似款式的1/10。“快时尚”每一款衣服的生产数量都非常少,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单款的陈列,避免一种款式的很多重复,同时人为地制造稀缺,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快时尚”每年生产的服装款式较之一般企业,其数量是一般企业的3~4倍,并且服装产品每周更替,产品售完不会再有重复款上架。快时尚在中国赶上了好时机,伴随着中国商业地产的大肆扩张和零售空间的迅速增长,从2006年Zara在上海南京西路开出首店被追捧,快速复制的快时尚品牌店迅速成为同样被快速复制的中国商业地产项目们的宠儿。尤其从2012年开始,这些快时尚品牌愈发扎堆比赛一般,加快了开店的步伐。从一线城市深入二、三、四线城市,从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圈到非核心商业圈,截至2013年6月,短短一年半时间,UNIQLO、ZARA、H M和C A以旋风式的速度开出新增门店共计207家。面对着国外品牌的推进,我国的一些时尚类品牌店也竞相地进入“快时尚”这个领域,像我国的时尚类服装巨头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森马等品牌服装店,也紧跟时代潮流,在衣服的款式、样式等方面注入了很多的流行多元素,不断地向国际品牌靠拢。 2我国快时尚下服装企业目前库存现状 我国既是服装的生产大国,也是服装的消费大国。截至2013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达9978亿元,同比增长18%。我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5212家,有1290万从业人员,每年生产500多亿件服装。截止到2013年,就服装企业80家上市公司上报数据分析,上半年库存总额671.66亿元,其中66家公司的库存总额超过亿元;有11家公司的库存超过10亿元,美邦服饰、雅戈尔、红豆股份这样的知名企业库存皆超过10亿元。像李宁、kappa等运动品牌,库存都在30%以上。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2569.66亿元。以森马服饰为例,其近5年的库存量可谓逐年跳升。2007年时,森马服饰库存总量为2.8亿元,2008年增加到5.4亿元,2010年迈过10亿元的库存门槛,2011年稳定在10.9亿元,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库存量已达14.7亿元,这意味着仅上半年的增长幅度就远远超过了以往,库存量环比增幅就直逼50%。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服装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并且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人们对服装产品的需求不单单是满足日常生活必需,而是逐渐趋向时髦化和现代化。我国服装的生产也逐渐地由单纯数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改善,逐渐进入高档服装市场;服装市场商业经营也由数量巨大转向注重质量,从而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3快时尚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市场预测失准, 服装是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并且服装产品种类众多,款式更是繁多,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快时尚下,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更是不确定的。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导致了服装终端市场的调查预测难以落实到位,从而造成销售预测失准。另外,由于服装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服装需求的个性化日益增加,给市场预测增加了困难,对于企业如何把握一个合适、合理的库存量变得困难。 3.2需求逐渐放大 在中国服装行业,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服装企业很难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再加上“牛鞭效应”使得这种需求又被逐级放大,使得本来就需求不稳定的服装市场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一些服装企业容易跟风随大流,往往缺乏对实际市场需求的预测,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存货,占用企业的资金,给企业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3订货模式产生的时间差 现今中国服装企业生产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订货模式,即单纯地依靠下游的分销商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的市场信息。一般各种服装品牌每年都有春夏、秋冬两季订货会,而服装企业则通过订货会现场模特展示、销售人员引导解说来完成订货,进而根据订货量来制订生产、销售计划。在这种模式下,把真正的需求变成产成品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市场需求产生脱节。国内大多数生产商从接单到成品上市平均需要90天时间,时间长的能达到120多天。试想如果消费者在某品牌货架上看到的是3个月,甚至4个月之前流行的款式,那么此品牌商品销量必然会低于预期,导致库存积压则是必然。像我国李宁大部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库存占用资金较多,导致资金出现问题,大量的服装产品积压,由于快时尚类服装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旦存货较大,服装就很难再销售出去,这样就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国际快时尚类巨头ZARA的供应链平均需要10~15天,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9个月甚至更久;ZARA每年库存周转达到12次左右,其他运作一流的服装企业也只能达到3~4次,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是0.8~1.2次。并且还采用延迟生产策略,并且ZARA以消费者需求为引领,在各大时装会上捕捉潮流元素,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新的服装产品,所以它的服装往往能引领潮流,走在潮流的前线,并且有它的强大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所以它的服装产品不会出现大量的积压。 3.4服装企业供应链之间缺乏信息共享 在当今快时尚主导的市场环境下,服装企业之间要变“单打独斗”为“合纵连横”,这样可以避免因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导致的库存积压情况。正是因为服装企业之间缺乏信息的有效共享,没有资源共享的平台,从而导致了信息交流出现障碍,无法对服装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地把握,导致服装企业供应链之间的彼此了解不够深入,服装企业无法正确、准确地评估各环节的供货能力、库存能力以及库存周转速度等,增加了库存规模控制的难度。另外,服装企业由于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具备存货互通、转运调拨等交易管理体系,无形中给服装企业增加了库存压力。 4快时尚下我国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对策 快时尚的“快、准、狠”,要求其服装企业建立灵敏的市场需求预测及高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要求其有前沿的时尚嗅觉,要拥有大量的优秀的设计师以及经验。另外,我国服装企业不能完全跟在ZARA等一些快时尚类巨头企业后面,这样的话,永远无法预知潮流趋势,所以我国的服装企业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加入本土化的元素,建立适合自己的库存管理策略,有效地降低因高库存带来的风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快时尚这个大的潮流中走在前面。 4.1多种营销模式相结合,建立快速销售及快速生产机制 我国服装企业应当采用多种销售模式,提高其企业销售产品的能力,将产品的销售与生产结合起来,建立快速销售及快速生产机制,从而降低企业库存。服装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包括抛售、特卖会等,而今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销售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应当完善网络销售模式,占领网络的制高点,提高企业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企业应当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快速的运送配货体系,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使产品快速到达客户手中,同时,企业将产品的销售与生产有效地进行结合,实现本企业的供应商、本企业及企业零售商的共赢局面,完善供货流程,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 4.2推出“体验式购物模式” 现在传统的卖场模式已经不太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我国的服装企业应当另开门路,建立一种新型的,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不仅能增加企业的利润,更加可以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有效地控制库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门店内可以通过灯光、音响、摆设等创新设计,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现在人们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对于购买产品的体验越来越看重,如果通过这种“体验式购买模式”相信能让我国服装企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可以再融入一些本土化的元素,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抓住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就可以准确地进行消费者细分,提升企业竞争力,合理控制库存。 4.3学习借鉴ZARA等快时尚业巨头的运作模式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店零售品牌。ZARA创于1975年,目前在全球62个国家拥有917家专卖店(自营专卖店占90%,其余为合资和特许专卖店)尽管ZARA品牌的专卖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其销售额却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其经营秘诀在于以快赢得市场,以快“征服”世界。ZARA全球各专卖店通过信息系统返回销售和库存信息,供总部分析畅销和滞销产品的款式、花色、尺码等特征,供完善或设计新款服装时参考。另外,各门店可以把销售过程中顾客的反馈意见,或者他们自己对款式、面料或花色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甚至是来自光顾ZARA商店的顾客们身上穿的可模仿的元素等各种信息反馈给ZARA总部。此外,在信息收集过程中,ZARA的信息系统更强调服装信息的标准化,为新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对一个典型的服装零售商来讲,不同的或不完全的尺寸规格,不同产品的有效信息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被添加到它们的产品设计和批准程序中。但是在ZARA的仓库中,产品信息都是通用的、标准化的,这使得ZARA能快速、准确地准备设计,对裁剪给出清晰的生产指令。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使ZARA的供应链速度更快。ZARA在信息共享和利用方面表现卓越,使得ZARA的供应链拥有惊人的速度,快速收集市场信息、快速决策、控制库存并快速生产、快速配送的运作模式在ZARA得以实现。这样可以保证较为准确地定位市场需求并且能对库存有很好的把握。我国快时尚类服装企业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太成熟。而国外的一些快时尚类巨头在有些方面做得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快时尚类服装企业可以借鉴ZARA公司的“小批量、快周转、紧追时尚”模式。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到“真正贴近客户需求、引领时尚和以更短的时间提供产品”的企业。 5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我国服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这种快时尚也将会在服装市场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服装企业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今后我国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且给今后我国服装市场的繁荣带来价值。 作者:张利瑶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企业库存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增长到库存管理的要求,做出库存理论的研究也不会增加,逐渐得到了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在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还需要更多新的研究创新以满足真正的库存管理在企业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不断向生产与存货控制方面的深入,新一代的管理理论——企业资源计划ERP应运而生。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历史发展较早,制度较为健全,如今他们在存货管理工作上一般采取挂签制度和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世纪最先提出的。目前国内理论专家对存货的管理研究包括对库存物资的购、收、存、发等环节的管理。近年来,随着库存模型的不断研究,国内也开始有学者将ABC分类引入到库存管理中。苗燕专家利用了ABC分类法对存货进行高储和低储的设定,从而有效地减少呆滞库存的产生。而崔爱萍将传统的ABC分类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并应用到库存管理中,从而实现了ABC的具体分类。张莉还对库存产品进行了以库存资金占用额为分类标准的ABC分类管理,使得A类库存货物的库存周转率更加令人满意。 二、存货管理的含义 库存管理,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以达到有效控制库存,从而达到最终目的的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专家认为库存管理是供应商的库存策略和价值链分析和过程进行比较。一种方法称为反应方法,该方法基于客户的需求,通过某些驱动交付的产品的分销渠道。第二种方法称为计划方法,基于生产的需求和产品,该产品的运输和分布在通道中间的性质。还有第三个方式称为一种混合方法,它是通过逻辑推理的能力,在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响应必须对产品和市场环境的库存管理方法。存货管理的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存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是维持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均衡需要。 企业仓库储备一定的存货来应对企业随时的生产或销售也是不可或缺的。 2.是考虑采购成本的需要。 企业要综合衡量存货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存货采购方式和储存数量。 3.是为应付市场行情的变化。 企业的高管会对市场进行考察,考察完后做出分析和判定,估计某类商品的预计未来价格,抢占市场,抓住盈利的机会。 三、采用ABC分类法的必要性 企业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显然暴露了过去的不足之处,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库存管理的要求。ABC分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事物和相关因素,根据不同的事物或属性或体重要求,统计,整理和分类,分为A,B,C三,影响因素分别在一般,给出相应的辅助管理的不同程度的焦点。对应的库存管理,ABC分类管理是按照品种和占领首都的库存物品被分为特殊库存(A类),库存(B)的一般重要性和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1.ABC分类法的优点。 1.1节省。大大提高企业存货周转率的管理,从而减少了对资金流动的压力,变成现金,减少利息支出,降低成本,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存货占据相对保存贷款利息。 1.2减少短缺。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库存水平,并设法提高正确库存现货的速度。使用ABC分类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足率。在C类商品有足够的存货在同一时间,你可以为B类商品和船期安排,可靠的控制类零部件可以集中处理,控制和翻身,及时发现这类存货的库存,并迅速纠正。 2.实施ABC分类法应注意的问题。 (1)ABC分析法的分类是人为的,一般是将分析对象分成A、B、C三类。 (2)所述存储系统中的ABC分析,密钥管理的主要实施资金,而不是物品本身的重要性。 (3)ABC分类法是基于一定基础的统计数据,应该是动态分析的,应该随时调节,以获得最大的实际库存的结果。 (4)重要性问题,ABC分类管理都无货可考虑企业生产,有的甚至列为材料的C类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的重要性。 3.控制企业的存货成本。 3.1做好岗位分工强化仓储与保管控制。分清工作责任,建立存货业务;慎打欠条;及时认真做好汇报货物灭失。 3.2监督与检查。设立关联企业,定期检查库存和业务人员;定期检查库存业务授权制度的实施;定期检查,存货收发器存储系统的实施;定期检查库存处理系统的实施;定期检查库存会计制度的实施。 4.实现企业存货信息化管理。 4.1运用条形码技术。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更好的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对商品和供应链管理的现代流通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4.2建立适应发展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根据会计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完整的存货核算能更深对企业信息动态库存的理解,提高库存操作的效率。 四、结语 上述的库存管理方法相关理论阐述了,针对企业的库存管理方法的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等库存成本控制工作,提出了策略。应强调从库存管理的基本信息获得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促进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我们应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强化企业的库存管理,减少的企业宗旨的综合成本,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对任何点的企业正在试图做的同时也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设计库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促进企业库存结构的优化,提高存货投资的效率,并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企业有效地运行。 作者:李诗莉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中小商贸企业库存管理探究 一、中小商贸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中小商贸企业而言,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存货对流动资产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存货能够反映流动资产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反映。 二、中小商贸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1.库存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商贸企业以私营或个体工商户居多,这类企业往往会忽视管理制度,而仅仅听从于管理者的意见。虽然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关的库存管理制度,但执行的力度却不够。第一是缺乏拥有专业素质的存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库存管理的效率直接相关,只有有能力的存货管理员才能充分发挥库管的功能。第二是缺乏有效监督。岗位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不明会导致员工在工作时徇私舞弊,遇到问题自己盲目预测,造成缺货或积压能问题时又不及时上报,最终造成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资金周转困难。 2.库存管理体系不成熟 库存管理不只是简单的对存货的保存、记录和盘点,而应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有效的库存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而这一点很多中小商贸企业还未能看到。有的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做账时拖延存货业务的处理或是销售后不结转库存,致使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不符,影响企业制定后续的进销货计划。另外一点是许多企业采购商品时仅采取上期采购情况这一项指标,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不可能只凭借经验就能制定的。 三、中小商贸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措施 1.完善库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完善存货的收发、保管、盘点和损坏赔偿制度。中小商贸企业的库管人员要在商品入库后及时开入库单,各类商品分开存放,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将单据进行传递和记录。发货时也要凭单据发货,只有审核无误的提货单才能据以发货,禁止白条抵库。商品出入库要及时入账,可以建立适合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做到账实相符。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中小商贸企业在完善库存管理制度时要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采购与付款岗位要分离,销售与收款岗位要分离。只有不相容岗位分离,在发生经济业务,进行经营决策时才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审批人员要严格销售业务的程序和权限,防止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任务而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成为坏账,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经营。 2.建立资金预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对中小商贸企业而言,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较大,而存货周转又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链如果发生问题,对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就以企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来说,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将无法给供货方提供货款,企业信誉将会受损,供货方将不会供货。而货源中断又会导致无法满足需求方的需求,这样整个经营链条都会失去平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资金预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来应对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带来的风险。 3.采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加强库存管理科学性 采用ABC分类管理法。中小商贸企业的存货一般种类多,数量多,价值不等。管理人员可以将企业的存货按照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种类型。将资金占用占80%,品种只占20%的存货划为A类存货,重点管理。将资金占用占15%,品种占20~30%的存货划为B类,这类是一般存货,进行适当控制。最后资金只占5%,品种占到60%以上的存货划为C类,进行一般管理。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从繁多的商品中找到重点,从而去制定合理的采购和销售计划,减少资金占用的存货周转。进行量本利分析。即进行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盈亏平衡分析。它是以会计模型来揭示商品销售量、销售额、单价、利润、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引入零库存管理方法。在商贸企业中,库存商品的出现是为了防止未知的需求,同时满足现有的销售进度。然而库存过多会导致资金周转慢,产品积压,商品保管费用过高等问题。但是,如果企业能够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自身的进销货周期等都很清楚的情况下,实现零库存将是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有利的方法。 4.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中小商贸企业要加强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对存货从入库到出库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防止货物被盗、破损,保证货物的完整和安全。在仓库里要安装和放置各类防火防盗设施,对于货物的损毁与丢失要责任到人,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处罚,尤其要防止监守自盗的行为出现。 作者:杨雪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论文 一、油品销售企业应当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 1、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油品销售企业通过合理确定自身的库存量,能够有效降低库存过多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库存占用资金的数量,减少了资金成本。这也是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物流和库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库存管理的模式也得到了拓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就是一个具有特定优势的模式。从库存占用资金的角度来看,油品销售企业的合理库存占用资金越少,相应的资金成本就越小,对企业就越有利。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就是一个既能保证合理库存量又能有效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的库存管理模式。通过与客户达成合作性的协议,在一个共同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来管理双方的库存。根据协议及目标框架的具体内容,油品销售企业的安全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减少库存所占用的资金量。当然,这一新模式有着非常严格的实施条件,比如与客户的充分沟通,客户的成品油需求量等。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在实施的初期也具有较大的风险,双方的协议框架可能会经历多次的修订和调整。因此,油品销售企业在采用该模式前需要对其实现条件及风险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在条件不成熟或者风险较高时不能急于求成。 2、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原理类似,都是通过与客户合作来合理降低库存量,从而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区别在于联合库存管理是利用油品销售企业一对多的关系,与多个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在各个用油节点上进行充分的协调与合作,制定出一套全局性的用油量和供油量计划,并以此来确定库存量。首先,油品销售企业需要根据用油量和客户信用等来选择几个大客户,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共同的目标,形成联合库存管理的基础。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共同的工作平台,及时共享相关信息,以便对库存量进行及时的调整。此外,还要定期召开供需见面会,对联合库存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并提出改进意见。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双赢的库存管理模式,对油品销售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库存管理的效率,而对客户们来说,则不仅可以提升库存管理的效率,还能够使用油更加有保障。但实施条件较多,前期的风险也比较大,油品销售企业为此需要更加重视客户信息的管理,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也需要更加重视相关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二、油品销售企业应当控制成品油的库存损耗 油品的损耗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层面的原因。相应地,油品销售企业也应当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以提升其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一)从技术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 控制成品油的损耗也是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技术层面来看,在油品的运送和保存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技术不过关,设备陈旧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跑冒漏滴的情况发生,不仅造成油品的损耗,还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就工作人员方面,油品销售企业应当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安全,必要时可采用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方式。就设备方面而言,则应当及时维护和更新油罐、油车以及相关测量设备和回收系统等,控制成品油损耗的同时也减少污染,减少安全隐患。此外,油品销售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引入一些新的设备或技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在油品的运送和保存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通过运用这些新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克服一些客观原因,使成品油的损耗降到最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油品销售企业不妨做一些新的尝试,不仅能够节约资源、造福人类,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从管理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 就管理层面来看,油品销售企业应当主要从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内部控制,杜绝油品的非正常损耗,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油品损耗。其次,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约束消极怠工的行为,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控制成品油损耗的工作中来。最后,还应当在企业内部培养控制损耗的文化,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以及减少安全隐患的角度让相关人员认识到控制成品油损耗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控制损耗的良好习惯。 三、结论 在政策变化、消费疲软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油品销售企业的库存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对产品的正常需求,同时作为企业又要考虑科学合理安排库存,降低成本,盘活资金,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因此,库存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库存管理的改进变得更加迫切。油品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将库存管理与物流管理相互结合,并准确测算合理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来提升其库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尝试与客户合作,采用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以及联合库存管理等新的库存管理模式,来进一步减少库存占用资金,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寻求新的增长点。控制成品油的损耗也是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油品销售企业应当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以提升其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李玉环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化工企业库存管理论文 1大型化工企业技术采购和零备件库存管理现状 化工企业的传统采购比较重视在交易过程中对比各个供应商的价格,从而选择其中价格比较低的作为合作者,这样就需要和供应商之间进行多次的价格谈判,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非信息对策的博弈过程,如果双方都有两个选择方案,那么双方都会为了自身利益来选择隐瞒,而这种互相不信息的谈判必然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2改进后的集中采购和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传统化工企业在采购和库存方面的缺陷,针对当下在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化工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提高采购和库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集中采购和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模式。 2.1新的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原材料和技术物质方面的采购都是采用集中化的,并且在全国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集中采购平台,为各个子公司服务。由于大型化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大,下属的各个工厂采购都要成立单独的采购部门来满足,并且各个子公司在采购方面有很大的类似性,都要向同一供应商采购,所以采购信息的共享特别重要,集中化采购就是这种统筹安排的体现。详细来说,大型化工企业在利用集中采购时的主要优势包括:第一,降低采购过程中人力和物力成本。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可以由采购平台的人员集中处理各个子公司的订单,这样就取代了以往那种各个分公司单独处理的局面,这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更加节省。由同一采购组织处理采购需求,还可以减少重复的供应商评估、报价和其他费用,这也就避免了很多重复劳动的出现,对提高采购的效率有非常大的作用。第二,有利于需求量的整合。大型企业下属的各个子公司在大部分物资方面都是相同的需求,所以才有集中采购模式可以将各个子公司的需求量整合为一体进行集中采购。如果供应商在接到更大订单时,在原材料、物流成本等方面都有比较低的报价,这对化工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大量的成本。第三,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目前市场上在技术物资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而如果各个子公司单独采购,就会在物资品种方面不尽相同,这样就营销了产品的相对标准化。 2.2新的库存管理模式 大型化工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可以采用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模式,详细来说主要包括:首先对供应链进行改造,包括改善目前的采购流程、对各个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采用联合采购等具体措施。从改善目前的采购流程方面来看,企业应该有计划的采购,本年度存货采购计划应该根据上个年度来设计,并得到领导审批后才能将各个计划落实到员工中,同时还有采用各个措施来降低成本。从对各个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方面来看,企业应该与那些可靠的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改善客户用料预算的准确度。其次,建立ERP信息平台。ERP就是企业可以将各个部门通过信息技术而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物料、产品等各方面进行管理,也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道路的重要途径。 作者:拾佳 单位: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手机零售企业库存管理论文 一、库存管理的含义 目前的世界级现代企业,都将库存管理视同为库存在整个供应链的行为控制,并且将整个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尤其是在当今的买方市场大环境下,很多供应商为赢得客户而采取薄利的销售策略,如何节省整个物品流动环节的费用,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浪费,就成为整个库存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库存周转慢 2013年,联通华盛零售业务年库存周转次数仅为11次,远低于先进同行年周转 15 次,落后比例高达 36%。 (二)库存贬值损失较大 由于手机更新速度快,产品周期短,以及手机行业串货管理水平不足等原因,库存手机均不同程度存在贬值跌价损失,企业库存管理风险较大。 (三)存在一定部门主义障碍 日常库存管理工作中,各单位库存需求不完全一致,容易产生矛盾。总部采购部门希望大量采购,获得最低价格,全部产品都想全国集中统一采购,但总部集采流程长,反映速度慢,无法快速满足一线业务需求;省分销售部门希望保持采购灵活性,以获得当地厂家分部、国代商分部的资源支持;省分库存管理部门希望保持最低库存水平,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贬值损失;零售门店希望门店库存丰富,不影响日常销售。 (四)库存管理不善 各省分公司库存管理水平不一,缺乏一套有效库存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部分库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没有合理划定库存管理警戒线,没有定期清理长期积压库存,部分手机被门店违规拆包,导致手机因品相差而影响销售等诸多库存管理问题。 三、库存管理提升策略 (一)ABC 分类管理策略 ABC 分类管理是按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企业库存物资种类虽然繁多,但也存在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这一规律,即少数库存占用大部分库存资金,而大多数的库存仅占用极小部分的资金,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的这种规律,将库存物资按其占用资金的多少,依次将资金占用最多的物资划为 A类,资金占用较多的物资划为 B 类,资金占用少的物资划为C 类,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推动门店直供模式 实现各级总仓零库存管理联通华盛零售业务按总部、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门店建立 4 级库存管理,总部集采商品要先通过总部总仓省分公司总仓地市分公司总仓门店,物流链条较长,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效率。经统计,每月库存中,有较大比例的库存存放在总部总仓、省分公司总仓、地市分公司总仓,即降低了库存周转率,又增加了存货贬值损失风险。要提升库存管理效益,就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各级总仓库存,实现管理层级总仓零库存管理。 1、要进一步挖掘专业物流公司配送时效,优化物流方案,改变采购货物先到各级总仓,再层层分发配送模式,实现物流直送到门店。 2、要进一步优化采购模式,严格按门店需求采购。 3、进一步提升门店作业水平,加大门店库存周转管理和考核力度。 (三)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为规范经营管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一整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层面、各环节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企业应组织全方位的培训,使库存各级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业务知识外,还拥有现代管理知识,通晓手机零售行业管理特性,不断将现代仓储物流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实现库存管理标准化。再次,要结合手机行业特性,进一步细化手机串号管理,实现手机串号实时进销存管控,准确掌握每台手机库存状态,制定严格的定期库存清理机制、门店末端库存日清日结等系列管控手段。最后,进一步理顺公司各级管理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不应出现各单位严重矛盾的库存管理思路,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控制,有效提升库存管理水平。 四、小结 如何改进与提高手机零售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对企业保证生产销售、降低贬值损失、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只有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才能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长,使库存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作者:万绍亮 单位: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探究 一、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一个指标体系也许很难覆盖到企业库存管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但建立这一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涵盖到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 2.可比性原则 建立的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适用于评价多个不同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状况。因而,在进行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企业之间统计指标的差异性,并且保证其统计口径和范围尽量一致,从而保证指标具有可比性。 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评价就是对企业库存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的综合评价。在对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时,应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对全部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将评价指标全部量化处理,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合理。 4.实践原则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指标的可衡量性是建立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如果建立的指标体系不能用于实证分析或者其评价指标很难衡量或量化,那么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将缺乏实际意义。因此,设计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要在综合反映各个企业库存管理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尽量选取具有共性的指标,同时要确保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衡量性。 二、LP公司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 1.库存控制成本 库存控制成本主要包含了存贮成本、缺货成本、库存信息传递成本等。存贮成本主要是指由产品延迟所带来的费用。具体有:资金占用成本、保险费、保管员酬劳等。订货成本主要指订货时所产生的费用。缺货成本主要指由于缺货而导致的额外费用。库存信息传递成本是指主要指库存管理的相关部门与其他单位之间传递信息产生的相关的软件费,人员补贴等。 2.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服务是一项为供货和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开展的库存管理的综合性活动。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对于实现供应链快速响应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客户服务水平是一个关键的库存绩效评价指标。在评价客户服务水平时,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先由相关责任部门向其他部门和客户代表发出问卷,然后对其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客户对库存系统的要求一般就是时间是否准时,是否存在差错、货物损毁情况等。因此在选择客户服务水平指标时,可选取准时交货率、交货正确率,订单完成时间、库存信息准确率等四个指标。 三、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 LP公司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构成目标层,根据对企业库存管理绩效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分析,将企业库存控制成本、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控制质量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构成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每一个准则层下面又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就构成了评价体系的指标层,最终形成LP公司的供应链库存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四、LP公司库存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判 由于构成LP公司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变量间缺乏统一标准,只具有相对的性质,为了得到量化的判断矩阵,特引入了九分位的比率标度,按照既定的要求对每一层的每一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其判断矩阵,并通过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来得出该层各要素的权重。在建立的LP公司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LP公司的库存管理绩效的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建立专家模糊评语集。通过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的考核等级为4个(即优,良,中,差)。在对LP公司的库存绩效指标权重及绩效管理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后,将LP公司的库存管理调查表的统计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得出LP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各项评估因素的判断矩阵,在确定指标体系中二、三各层权重后,对其所有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设WBK表示第二层次中第Bi个指标的权重,Wij表示第二层i指标下j因子的权重。通过计算得出W1j=[0.40.30.20.1],W2j=[0.40.20.30.1],W3j=[0.20.30.30.2]。 其次,确定专家评判结果。规定第二层子集内各因素的模糊向量为Ri,从而得出LP公司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4个等级的模糊评判构造成矩阵。然后将模糊向量Ri及Wij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由于综合评判向量hi=Wij•R=(hi1,hi2,hi3,hi4),计算得出h1=[0.180.470.330.02],h2=[0.650.260.060.03],h3=[0.540.350.110],并将模糊评价子集向量归一化。 最后,将考核等级赋值:V=[V1V2V3V4]=[100806040],定义评估向量:ZB=V×HT,ZB=[76.290.288.6]。计算得出,LP公司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判得分:U=WB×ZTB=79.88。通过LP公司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绩效评价的得分,得出LP公司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一评判结果有助于LP公司以此评价结果为依据,采用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措施,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提升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 由于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绩效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复杂,因而往往很难以对其作出精准的定量分析,加之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大多依赖于专家学者的定性研究及推理判断,而不能很客观科学地反映出企业的库存管理的具体状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将能够相对科学、客观地对企业库存管理绩效进行评判,这对提高企业自身效益和供应链整体效益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圣兰 单位:三江学院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浅谈钢铁企业库存管理体制 一、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现状分析 1.原材料品种 钢铁企业涉及的生产环节较为复杂,除了主要的生产原料以外,还需要大量的生产辅料和零配件,大致将其归为以下4类:(1)主要原料:铁矿石、有色金属、碳素产品、煤炭(包括炼焦煤、焦炭和炼铁用喷吹煤)、含铁原料(包括块矿、粗粉、精粉及氧化铁皮等含铁杂料)、废钢铁(包括废钢、生铁及铁水)等。(2)生产辅料:耐火砖、重油、各种化工产品等。(3)生产备料:各种生产设备及零部件、润滑油、劳动辅助用品等。(4)能源动力类:水、电、气等。 2.原材料库存特点 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大、运量大、运距长、投资大、物资流通频繁、生产环节众多等特点,担负着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材料的重要任务,所以钢铁企业一般都处于供应链的上游。钢铁企业大宗原料的消耗数量和消耗金额惊人,一般每生产1t钢需要消耗3.0~3.5t原材料。那么,以一个产值100亿元的企业为例,就有60~70亿元左右的资金以大宗原燃料的形态流转,每天就有1500万元的资金、每分钟就有1万元的资金在流转。因此,原材料单品类的单个数量降低1%,累积下来都将是惊人数字。库存管理是企业看似不动但变幻莫测的资金晴雨表。其既可以改善现金流,增加投资回报;也可以积压库存,冻结资金。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企业库存量控制最佳,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除了合理安排人、财、物之外,还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是锁定单项成本最低,而是追求企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钢铁企业的库存整体可以分为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大部分,本文结合一般钢铁企业产成品库存相对简单的现状,仅对原材料库存进行研究分析。下面总结钢铁企业原料库存特点如下:(1)原材料自身方面——大。采购量大、库存量大、资金占用量大。钢企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燃料相对集中,主要是铁矿石、废钢、煤炭等,但采购资金占用量大,物资供应消耗量大。(2)原材料使用方面——准时。钢企内生产流程严谨,虽然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储存,但工序连接紧密,作业连续性强,对时间要求条件高,若因缺料而导致冶炼过程中断,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原材料提供的准时性要求很高。(3)原材料存储方面——敏捷。由于原材料本身的外形尺寸不同,因此对存储的要求也不同。一部分是类似煤炭和矿石一样的散料,此类原材料的存储多属于露天堆放,存储要求低;另一部分类似于废钢,可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品类繁多,并且需要入炉前预处理(如破碎、筛分、烧结等),因此在原材料存储方面,要求其存储方式具有敏捷柔性的特点,不能单一操作,最好是具有存储场地、加工处理的作业现场、输出的使用料场“三位一体”的功能。(4)原材料信息管理——全。对于钢企内原材料量大、出货时间要求高的特点,其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采集数据以满足生产管理实时性要求,并能有跟踪功能,不断更新人员、库存、物流等相关信息,详尽统计,辅助管理或调度部门最合理的控制信息。 二、原材料库存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原材料库存问题研究的意义 钢铁企业是典型的产品主导型企业,每个钢铁企业都是以主打产品及其质量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运行的,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可以看出,不论大型还是小型、不论国营还是民营的钢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其物流系统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但从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化研究角度上分析,对原材料库存问题的优化,可以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并能科学高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实现循环经济。 2.原材料库存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钢铁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层面上的不够重视,现阶段在企业内部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原材料采购计划性不强,采购渠道单一,供户管理难度大。(2)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价格浮动大,资源缺乏,不稳定,易涨价。(3)原材料库存大,资金占用多,周转速度慢。(4)基础设施简陋,存储场地规划设计欠妥,物流设备配套不足。(5)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分布零散,信息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6)钢铁企业分散,集中度不高,缺乏协会协调,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弱。(7)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价值流未实现有机协同。 3.现阶段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钢铁企业在原材料库存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就其研究对企业发展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在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原材料库存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培养方面;二是在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三是在企业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四是在企业自身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五是在企业危机管理模式方面。本文将就这5个具体方面提出对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的建议。 三、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控制优化机制研究 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应该结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构优化,本文仅就钢铁企业的一般库存问题提出结构优化方向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议如下: 1.强化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意识培养 钢铁企业要改变只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不重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流通过程,不将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做法。提高企业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中层及基层员工中普及物流概念及相关先进理念,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全程物流服务,优化路线,流程再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面 钢铁企业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业系统,随着其规模与现代化程度的扩大,企业内部的单据账目繁杂,管理困难,数据不规范导致的信息流动不畅通、反馈迟缓且误差较大。因此,企业要升级,必须要借助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建立企业内部的OA系统和ERP系统,并针对企业内的库存与采购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WMS与EDI平台,优化原材料库存结构。现阶段,钢铁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平台,主要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其开发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关键任务企业数据平台、动态开发、关系数据和商业智能。结合不同钢铁企业的状况,可以开发不同的系统功能,例如:企业信息平台的系统整合和开发;系统内不同部门、不同界面的数据操作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内的数据共享;报表的即时打印;权限集中控制与分权控制;web网页信息查询;本地缓存处理;日志查询功能;等等。 3.企业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层面 大卫•波特(2003)认为战略采购就是要理解采购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要求每个组织双向、持续地进行流程改善工作。战略采购与传统采购在总价值观与方式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其更看重长远与整体的价值。因此,钢企要实现对原材料的战略采购就必须要调整思路,利用供应链的思想,确定恰当的供应商,采取科学的采购方式对企业原材料库存进行上游控制,具体运行建议如下:(1)积极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供应源头。在全球燃料与铁矿石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都相继采取战略联盟、长期合作、投资收购等方式来控制燃料资源。(2)积极探索与创新经营管理方法,选择灵活多变的采购方式,降低成本,保证供应。如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相结合,自营采购与外包采购相结合,等等。(3)积极采用先进的采购管理方式,如采用零采购和JIT采购方式,将企业采购环节中的库存降到最低,紧密结合生产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怠工等。(4)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阳光采购。传统采购环节多为暗箱操作,企业可通过对市场询价、采购组织和流程重组等环节控制,加大对采购的监管力度,采用比价采购、招标竞价、网上投标等方式抓住市场机会,获得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5)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模式,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采购可以降低采购运营成本,减少纸质作业,提高运作效率,并将逐步形成联合采购的规模优势,为钢铁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企业自身原材料库存管理层面 物料存储与管理是实现库存管理的基础,其包括物料实际存储方法、物料移动管理、保持库存记录准确的方式方法。库存管理就是要实现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改善现金流和增加投资回报3个目标。钢铁企业的库存管理,主要对各种原材料、燃料、中间制品及产成品等的出入库、库内搬运装卸、盘库和配料等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是缓冲、调节和平衡。在库存管理和控制方面,可以应用ABC分类法将物资产品进行分类后,再采取战略库存与基本库存相结合的库存战略,统一编码,进行物料存储规划和快速反应(QR)库存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和综合调度,加强对数据的挖掘,为企业建立决策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层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尤其是各国对我国贸易的限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能够很快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全球经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危机的合理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危机管理并非根除危机,而是在可接受范围的危机中取得最大回报,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将危机风险降为最低。更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员工要提高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沟通及合作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全面的危机管理: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确定市场定位;建立危机的事前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遵循危机处理的三原则并制定危机处理方案。 四、结束语 目前,钢铁企业要适应国内外变化的环境,就要关注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问题,其关乎企业发展,更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本文以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认真研究目前钢铁企业在原材料库存方面存在的问题,摸索出一系列库存控制的优化机制建议。对钢铁企业的战略采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实现钢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及钢铁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陈宁宁 单位: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民营企业库存管理供应链分析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根据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主体及内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1.2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ManagedInventory)模式 JMI模式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Bullwhip(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这种模式下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实体对需求预测水平的高度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过程,而是供需的连接纽带和协调中心。 1.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模式 VMI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模式。它以系统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库存,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由供应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1.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 Replenishment)模式 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2.各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应用缺陷 2.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供应链末端极少的客户需求可能因为“牛鞭效应”,呈几何级数放大成为供应链始端非常可观的原材料库存。这一方面,是实力弱小的供应链始端的中小民营企业所无力承受的;而另一方面,供应链始端原材料成本(这可能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管理成本、原材料陈旧成本等)的增加,又会逐级传递到供应链末端,并最终导致供应链末端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2JMI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由于缺乏诚信经营的合作基础、缺乏统一运作的协调基准、缺乏信息共享的兼容机理,联合管理库存对于实力规模相差无几、在供应链上一般处于同等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往往是流于形式、无疾而终。更何况,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处于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之中。无论是供应链的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为数众多的合作选择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也难以让任何两家中小民营企业保持长期的、唯一的战略伙伴关系。2.3VMI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目前,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它最主要的优势是取代不可靠的预测,改进客户服务,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减少安全库存,减少事务处理,把需方和供方捆绑在一起,共享数据。但是,VMI也有一些必要条件,比如只适用于重复性生产;一种物料只有一个供应商;需要严格的保密协议和商业诚信等。而且,一方面供应商可能会因为决策过程缺乏足够的协商,为此付出较高的库存代价;另一方面,制造商也可能因为供应商的唯一性,从而面临因为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供应链中断的巨大风险。最近的一个典型范例就是日本大地震后,受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中断的影响,日本本土车企及欧美车企纷纷作出了停产计划。在欧洲,欧宝品牌于3月21日停产一天;日产汽车英国桑德兰工厂则停工三天;雷诺三星韩国釜山工厂的产量也将削减15%-20%。正是零部件供应商的唯一性,汽车制造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者。比如全球78%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由日本企业供应,几乎全部的LCD显示器偏光片保护膜和大量高科技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被日本企业控制。据此,全球性汽车市场调研机构IHS公布的报告指出,预计到今年3月末,全球汽车产量将降低60万辆。地震两个月后,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30%。2.4CPFR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中小企业选择协同式供应链的方式,既可获得供应链带来的协同竞争优势,也可维护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但是,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对外界扰动所产生的反应程度一般要大于实力和规模大的企业。因此,在外部市场环境干扰和内部不同利益主体间目标冲突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复杂性将表现出特有的不确定性、混沌性、多层次、多功能、波动性、非线性和涌现性。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协同的复杂度及难度都增加了。而且,即使在协同式供应链中,也可能存在明显强势的企业,短期利益的驱动也可能使得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抬头,从而会影响协同式供应链的稳定性。但若供应链中没有明显强势的企业,则该供应链可能面临总体较弱的局面,在和有强势企业在内的供应链抗衡时又缺乏优势。 3.中小民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对策 3.1第三方库存管理(TPMI,ThirdPartyManagedInven-tory)模式 与第三方物流相对应,第三方库存管理模式是指供应商和(或)采购商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库存管理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仓储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仓储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库存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3.2中小民营企业实施TPMI模式的优势 3.2.1保持中小民营企业相对的独立性 TPMI不同于JMI、VMI和CPFR,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共享。因此,在当今社会因为同时存在众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而逐渐形成的“供应网”系统中,中小民营企业并不用担心由于和“供应网”上过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而导致最终的信息泄密。而且,因为在第三方库存管理系统中,中小民营企业依然能够对各自的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的全程管理控制,所以企业之间的独立性也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的完整性。而这对于以家族式管理体制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至于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比如股份制,其最终目标是成长为“非”中小企业,例如义乌本地的浪莎袜业,则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3.2.2提供更优质的专业仓储服务 中小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的实力较弱和规模较小,从而导致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行为不规范、技术水平落后。如前所述,大部分企业没有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货物的转运、装卸和仓储主要是依靠人力叉车等简单的工具或者人力。而TPMI以合同方式将库存管理活动委托给专业的仓储服务企业来执行,所以作为委托方的供应商或采购商将可以获得更优质的专业仓储服务,比如更先进的仓储设施设备、更丰富的仓储经验和更合理的仓储方式等。 3.2.3降低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交易成本 在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供应链中,往往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大量的和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是采购商。而每一次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谈判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假设一个简单的交易环境中只存在3家供应商和3家采购商,那么就可能产生9次交易成本。而TPMI在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增设一个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供应商和仓储企业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采购商只需要在第三方仓储服务信息系统中进行选择、谈判,并达成交易。此时,只发生3次交易成本。因此,存在大量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供应网”中,TPMI将大大降低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交易成本。 3.2.4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而对于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来说,由于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供应商和(或)采购商都将自己的仓储业务进行了合同委托,那么此时因为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其库存管理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此外,义乌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自营外贸的贡献率较低,其自身的外贸出口业务往往受制于人,出口的规模、时间、运输方式等往往难以控制,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库存管理难度和库存管理成本。而TPMI则可以有效地协调各家企业之间的仓容量,提高仓容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各家企业内部“内、外贸”之间的仓容波动,并进一步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3.2.5集约用地,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如前所述,一些大型的或是现代化的先进设施设备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太大,不仅是单个中小企业无力承担的,而且还可能进行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这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方面体现在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上,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如前所述,义乌目前有企业2.5万多家(几乎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假设每家企业的仓储设施平均占地1000平方米、平均建筑高度为两层,则全市企业的仓储设施共计占地大约2500多万平方米,仓容面积大约5000万平方米。而以一个最低建筑高度为8层的立体仓库换算,同样仓容面积的仓储服务企业只需要占地大约625万平方米。其节约的土地面积对于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3.3中小民营企业实施TPMI模式的困难及其对策 3.3.1建设难 一方面,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太大、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实施TPMI模式所必须的设施设备难以建设。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进行大力扶持。比如在土地政策上可以实施土地折价入股的方式;在税收政策上可以实施“三免两减半”的优惠;在科技政策上可以实施“引进先进设备按一定比例补贴”的奖励等。同时,在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些大型仓储类项目中,应该以身作则,“高标准、高技术、高管理”,避免低水平建设,避免再次陷入到仅仅以收取租金为结果的误区。 3.3.2入驻难 一方面,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短期内仓储管理业务外包的成本还可能大于自行管理的成本,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入驻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进行积极引导。比如积极引导在供应链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后期因为扩大生产规模再次“求地”的时候,适时适当地建设公共仓库,并最终向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转化;而针对在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补贴奖励政策或是优惠的合同契约,积极引导它们入驻相关行业协会的第三方仓储中心。 3.3.3管理难 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上几乎所有的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信息都需要与第三方仓储服务信息平台进行共享对接,这同样会存在信息泄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最终交易并非最合理的交易,因此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的信用和实力都至关重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针对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加强监督。比如设定一定的筛选标准;进行动态的用户评价;将仓储中心的后期管理与前期建设进行分离,像物业管理一样进行招投标。而企业也可以在对接信息平台之后将若干信息进行技术隐藏;甚或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进行技术提升,由企业自身针对各自的商品直接进行远程管理,而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只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企业库存管理供应链研究 一、供应链模式下企业库存管理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产品原材料提供商、产品制造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产品销售企业,通过统筹产品的制造信息和整个资金的流通系统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整个生产链条上的各个相关企业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有效的合理配置,从而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总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根据库存管理的主体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将主要的库存实际管理工作交给供应商来进行,下游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根据各自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事先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和谈判,在找到各方成本相对最低、库存效率最高的情况下,各方达成库存协议。这个库存协议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协议,参与协议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进行修订,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这种供应链库存模式适合于大宗材料供应商和标准通用件的供应商,可以有效的降低后续节点企业的重复库存,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综合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原材料是放在供应商仓库处管理,则该库存的保管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就由供应商来承担,这对于供应商的压力较大。如果库存商品价格波动过大,会对整体库存协议的稳定不利。 (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将供应链的各个参与节点的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各自库存集中到供应链的核心制造企业处。联合库存管理制度能使原来分散到各个制造过程企业中的各级库存得到有效的归集,避免各道生产手续的重复库存,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体库存,从而使供应链上各级生产的总成本下降。库存管理集中到核心生产企业处,能使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得到有效保证。联合库存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核心制造企业对整个生产供应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这种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适用于联合生产性的供应链库存管理[2]。 (三)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模式(CPFR) 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模式是买卖双方对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管理的综合管理计划。这一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起源于零售业,特别是超市行业。在零售行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中,零售的终端企业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企业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库存方面与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协同规划,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预测,生产企业根据零售企业的销售情况及时地补充生产。这种模式的供应链库存要求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要互相沟通消息,最好是使用同样的数据平台,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库存管理的销量,降低库存量,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二、供应链模式下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还是处于粗放型状态。企业要想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近年来,供应链中的企业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的库存管理存在问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不规范,供应链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不清,各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也存在问题。 (一)供应链中企业的利益冲突 供应链是一个对互相协作企业进行动态管理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效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参与企业相互协作的程度。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供应商库存、制造企业库存、分销商库存和零售终端库存,它所涉及的供应链的系统协作会比较复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就是通过协调各企业之间的管理措施,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降到最低。但是,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各个节点都是有自己利益诉求的经营主体,他们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这会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使库存成本提高。参与供应链的企业出于各自经营的安全考虑,彼此之间不能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生产安全,他们会提高自己的安全库存水平。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缺乏信任[3],同时,参与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供应链整体管理下的库存成本优势丧失。 (二)供应链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数据共享存在问题 供应链企业间的生产是连续的,上游企业的生产计划由下游企业的需求计划决定。企业之间的生产数据、库存数据和货物送配数据往往都是根据各自企业的生产需求决定的。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内部数据统一开发,建立了各自有效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为企业内部的生产提供了有效帮助,但却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带来了困境。 (三)缺乏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总体考核指标 供应链企业在考虑自己企业库存的时候,往往不是从供应链的整体去考虑,而是从自身的效益最优化去考虑,从而使得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其他企业没有获得协作的效益。很多企业参与供应链,是想利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资源和信息优势,但是,当他们需要为参与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多付出。从长远来看,整个供应链管理没有体现其应有的效益。同时,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考核指标,我们无法评价参与供应链企业的贡献度,这使得参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不愿意为其他企业付出代价,因为这种代价是没有办法进行数据化考核的,更无法得到适当的补偿。 三、供应链模式下企业库存管理的对策 (一)从制度上加大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协调管理 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管理,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相应的改变,只是采用信息系统,很难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难的问题。参加供应链的企业应将仓库管理部门的职能统一划归供应链总的仓库管理部门,只有通过超越个体企业的库存管理架构,才能充分享受供应链对库存管理的高效协调效应。在库存管理上,由原来的职能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让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的管理层次降低,这样就能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增加整个系统的灵敏性。针对仓管部门上交管理权后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的利益受损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供应链企业互相持股的方式来解决利益协调问题,保证企业在统一库存管理后的利益。 (二)注重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 相对于其他企业间的协调管理制度,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其对信息处理的高效性上。企业间通过共享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和仓库库存等信息,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决策高效性。企业决策者通过供应链企业之间提供的信息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生产和库存的对策,使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实现柔性对接,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可见,要充分发挥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深度和速度,就必须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参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科学的筹划和布局,对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数据输入和输出进行事先规划,然后根据各企业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其次,在数据的采集上要注重整个数据格式的一致性[4]。如果能够将各原有平台进行整合,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整合成本。如果不行,就重新设计。最后,信息系统建立时,数据输入和采集要采用电脑自动化处理模式,降低人为失误和干扰带来的问题。此外,在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平台设计时,除了关注现有的管理需要,还要充分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发展需要。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未来可扩展的空间会很大,如果我们的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留有升级和发展的空间,就能保持信息系统的稳定。 (三)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库存考核指标和体系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超越了单个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跨企业联合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考核指标的时候,要更多地关注整条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单个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考核,综合考虑单个企业的指标和整条供应链的指标[5]。供应链库存管理指标制定出来后,要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这个考核体系一定要能体现对整个供应链高速运转做出贡献的企业,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该考核指标为做出贡献的节点企业进行经济利益的补偿,使整个供应链得以长远发展。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广西企业库存管理研究 1引言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保持一定数量的各类库存是十分必要的。库存可以维持企业生产的稳定,应付拖后或延迟交货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可以维持企业商品销售的稳定,应对市场的销售变化;可以平衡企业物流,平衡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等。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活动的机动性、灵活性。然而,库存又被许多现代企业管理者视为“万恶之首”,因为企业存在的各类过多的库存不仅占用巨额的资金,使企业承担较大的利息支出,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而且过多的库存会增加企业与库存有关的各项开支,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此外,过多的库存还掩盖了企业生产与各类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左右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寻找各种方法,以期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与全国其它地区企业一样,近些年来广西各类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促进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广西许多企业效益、效率提升,规模扩大,迅速由“小个子”变成“大块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至2011年,广西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大指标均突破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1%提升到2011年的42%。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更是成为国内首个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的企业,柳钢则跻身全国千万吨钢企行列,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400亿元,玉柴超过了300亿元,另有十几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100亿元。本文将结合部分企业的库存管理实践,对广西企业总体的库存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广西企业库存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2广西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2.1广西企业库存管理取得的成绩 2.1.1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合理的进行库存控制的意识不断增强。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普及与推广,人们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科学地进行库存控制的意识也逐步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认识到了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整个企业物流的合理化有重大的影响,合理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企业库存越多越安全的旧思想,以及只是关注生产与销售环节管理的片面认识,纷纷采取措施,对企业库存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资源浪费,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了对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控制与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1.2积极开展库存管理与优化,库存管理与控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库存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降本增效与提升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作用,近些年来广西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注重采取各种措施,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开展库存管理及优化。除了采用一系列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如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外,有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开始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管理库存(JMI)以及精益物流JIT管理等适应供应链环境的先进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通过与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精益JIT配送服务,追求消除一切浪费,强调零库存、零缺陷,在对的时间,把对的货物送到对的地点,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整条供应链从一开始就透明化、明确化,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库存和废品等一切浪费,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库存。 2.1.3企业不断增加投入,完善或构建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近些年来,广西许多企业尤其是100强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并不断增加对相关软硬件的投资力度,开始完善或构建企业先进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系统。首先,企业加大了对仓库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纷纷购买叉车,建立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使许多企业仓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其次,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纷纷构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正确性。如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引进国外成熟的MRPII软件,其功能覆盖了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为企业高效库存管理与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再次,健全企业库存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库存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想提升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就要有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如对仓库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均实施严要求,彻底改变广西企业原有的拖、推、懒、散现象以及责、权、利不分的不良情况。如广西电网公司2010年便制定颁布了《广西电网公司物资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公司物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大作用。 2.1.4产生了一批现代化的3PL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为广西企业整体库存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近些年,广西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还有如桂中海讯、东星物流、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一大批综合型物流企业等。其中有许多企业设施设备先进、服务水平高,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与库存管理服务。如玉柴物流通过对全部汽车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实现运输动态调度,减少空载;而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更是在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方面处于西南地区行业领先地位,它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实施紧密合作,站在供应链的角度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库存管理服务。为此,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①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通过建立顾客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批发商(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至供应商的系统中。②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产品需求信息的正确性和物流的顺畅。③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销售商一起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2)实现精益JIT配送服务。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是广西第一家能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国内大型知名品牌机械制造企业提供精益JIT配送服务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 (3)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汽车、机械制造业企业提供配送服务。此外公司有很多的仓库,对广西较多的粮产品和日用品进行仓储。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把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2.2广西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库存总量过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积压物资价值隐形流失严重。由于物流系统普遍反应能力欠缺,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目前广西企业仍然只能以高库存来弥补缺陷,从而满足生产需求。这就造成了企业物资超量储存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库存资金占用过大,影响企业资金运转效率。同时,积压的大部分物资中,有的因过期变质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有的因工艺结构调整被淘汰报废,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的价值将有增无减。以柳钢为例,在2003年的库存物资盘点清查中,查出的积压物资按无回收价值、尚可回收残值、尚可调剂使用三大类统计,共积压物资2468万元。 2.2.2库存周转时间过长,结构不合理。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大多少则十几天,长则几十天甚至数月,周转时间过长。库存周转速度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甚至与我国其它许多省区的企业相比也存在一定的距离。此外,大部分广西企业的库存结构也不尽合理。一般而言,企业合理的库存结构应是:原材料库存 在制品库存 产成品库存,而广西许多企业却恰恰相反。目前广西一些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比率往往小于三分之一,而产成品库存却占到了总库存金额的一半以上,库存结构很不合理。 2.2.3库存管理方法、作业手段等仍显落后。目前,广西许多企业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仍然由人工来完成,而不是采用叉车、输送设备等机械化作业方式。对物资进、出库及库存状态的记录、统计和核算,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许多企业仍未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忽略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致使库存信息反馈时间滞后,错记、漏记、统计结果与实物数量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库存管理方式也过于经验化,完全凭经验对企业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使整个库存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 2.2.4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以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为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与销售,企业持有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传统库存管理理念下,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库存,即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公司均持有自己的库存,而且各个节点均会采取措施使得自身的库存成本最小化。然而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它仅仅是实现了单个节点自身的优化,而单个节点库存量的降低往往是以其它节点库存量的增加为代价的,这样便无法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反而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运行。由于广西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很多地方,比如上海、北京、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而言,还处于幼儿期。因此在广西,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更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仍然还是以自营库存管理为主,缺乏供应链的整体优化理念,企业仍然主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实施库存管理与控制,一般还是通过储备存货来确保公司可以按期交货,保持顾客的满意度。采用的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也还是以传统的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期订货法等为主。 3采取措施,推进广西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1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专业化水平 一般而言,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人才、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等各个方面专业性更强,其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成本等均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因此,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如能采用第三方物流,利用其专业的运输、配送以及仓储管理功能,可以极大地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广西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业务重组,进行非核心业务剥离,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来减少企业库存压力。 3.2注重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企业库存管理作业效率 先进技术与设备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广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管理现状,加快库存管理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比如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GIS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企业应积极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提高自身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反应能力,从而使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作业效率得到极大地提升。 3.3加强定量技术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基础数据缺乏、不准确,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管理采取的仍是一些比较盲目的感性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更多地只是进行定性分析,仅凭个人经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库存量,缺乏准确的定量分析,最后往往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巨大。因此,今后一定要加强定量技术在广西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应用定量预测技术,提高企业库存设计的准确性。 3.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高效库存管理的必要条件。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有效的掌控企业准确的实时库存信息,对科学进行计划编制、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广西许多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已经局部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但信息的采集、物资的盘点、收发领用等仍然主要依靠手工点数,先记录在纸面文件上,然后输入计算机,所以大量存在信息不准、信息延迟、甚至信息错误等现象,直接导致库存管理的低效率。企业要真正实现高效率库存管理,必须借助条码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ERP等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实现整个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库存积压和浪费问题。因此,广西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5推广先进的生产服务方式,实施JIT生产与服务 实施零库存生产是现代企业一直以来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国外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测算,运用零库存管理可以使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平均库存降低40%~85%。当然,所谓的零库存,并不是指仓库中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处于周转的状态。所以,零库存管理只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广西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采用JIT等先进的生产服务方式,朝企业的零库存生产理想目标迈进。 3.6树立供应链整体概念,采用适应供应链环境的库存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先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库存管理已不再只是单个供应商、生产商的管理活动,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应把视野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范围来考虑。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不能再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库存管理,而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库存管理战略,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实现广西企业库存的最小化,并最终达到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目标。因此,广西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采用一些适应供应链伙伴关系新环境的现代库存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如: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即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不仅缩短了订货时间,更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柔性。分销商和其他商家减少了对库存的投入,可以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来,一举多得。由于广西的服务业不是很发达,主要还是靠工业和农业支撑着经济。生产商生产出的产品采用VMI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减少了各环节的库存浪费,还保持了信息的透明,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先前传统的落后局面。 (2)联合管理库存(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相互独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管理库存模式强调的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参与到生产管理上来,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消除了传统模式中的牛鞭效应,从而使供应链得到良性发展。 (3)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CPFR)。CPFR模式涉及从零售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功能合作,以客户为中心,开发共享的消费者需求的库存管理模式。最先运用于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沃尔玛(Wal-mart),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手段和技术模型实现信息共享,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满意度的目标。CPFR模式的计划、预测、补货主要应用在大型的零售商企业中,而其他的企业都比较难进行。 (4)精益物流JIT管理模式。精益物流的目标是追求为客户提供准时、准确、快速、低成本的物流服务,这是很有效的物流服务,更是企业降低成本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精益物流JIT管理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最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之一。它采用订单驱动的方式,使供需双方都围绕订单运作,信息高度共享,也就实现了准时化、同步化运作,因此在降低库存、优化供应链运作成本上效果显著。 3.7加强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因此,应组织相关人员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训,特别是现代库存管理方法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库管人员的工作素质。由于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相关,所以,必须加强企业所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具体包括采购人员、保管员、销售人员、市场调查人员、核算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只有全体人员素质提升,并集体参与到库存管理工作中来,才能使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优化与提升。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企业库存管理体系创建 1系统需求分析 1.1入库管理 系统的入库管理主要包括:1)还货入库。指车间归还刀具和原材料。涉及到的仓库为原材料库。流程为生产人员根据退还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录入还货入库单。还货入库单由生产部门录入,入库时可以只由在产员输入而不经过车间主任审核,但是车间主任有权查看。审核通过后仓管员验收货品时增加库存相应产品的数量。如发生货数不一致的情况仓管员要拒绝验收入库。2)换刀入库。换刀入库指生产人员更换刀具时凭废旧刀具到刀具库领取新刀具。涉及到的仓库为刀具库和刀具废品库。换刀入库流程为:车间在产员录入换刀单。换刀单须分解为换刀领料单和换刀还刀单。换刀领料单和换刀还刀单上要标明换刀单的单号以供查明。换刀领料单相当于领料单,换刀还刀单相当于还货入库单。车间主任审核换刀单时还须审核换刀领料单和换刀还刀单,领料人员凭废旧刀具到仓管员处申请换刀。仓管员需要首先查看库存中是否有备用刀具,没有备用刀具换刀单无效。领料员回车间后需立即通知车间主任换刀失败,车间主任须将换刀单弃审以防止仓管员私自审批换刀单,并且由相关人员填写相应的采购申请单。3)刀具回用入库。刀具回用库存放从车间中淘汰下来但是仍可以再使用的废旧刀具。刀具回用入库流程为:技术小组录入刀具回用单,刀具回用单须分解为刀具回用入库单和刀具回用出库单并在这两张单据上标明刀具回用单号以供查明。刀具回用单由技术小组审核。审核通过以后仓管员须将可回用刀具转存于刀具回用库。仓管员验收刀具回用单同时验收刀具回用入库单和刀具回用出库单。4)成品入库。指生产部门将生产好的成品入库等待销售。成品入库的流程为:生产部门录入产品入库单及每一台产品的流水号。仓管员验收产品入库单时需根据流水号按台验收产品。5)产品退货入库。指销售部门授理产品退货服务后经检验将产品退回成品库。具体流程为:销售人员录入退货产品入库单,检验部门检验产品并在每一台产品后注明产品是否合格后审核。仓管员验收产品入库单。6)采购入库。指由采购业务员采购原材料、外协件、配套件以及外委加工后的材料或刀具入原材料库或成品库。 1.2出库管理 1)领料出库。指生产部门根据加工或者装配需要领取原材料或者刀具。具体流程为:生产部门录入领料单(领料单是指除装配车间以外的车间在产员根据生产需要录入领料需要,包括领料零件图号、数量等)。领料单录入后车间主任审核后由仓管员审批出库。如果领料员领料时库存中没有相应的原材料,领料员需回车间立即告知车间主任弃审领料单以防止仓管员私自审批领料单。领料单审批后库存相应产品的数量减少。2)产品出库。指销售部门销售成品从成品库领货出库。仓管员根据销售部门填写的产品出库单审批出库产品。仓管员需要录入出库产品的流水号然后审批产品出库单,同时系统将自动审批产品发货单并且自动减少库存数量。3)退货出库。指销售部门退回成品库的不合格产品退回车间拆解。具体流程为:技术部门检验产品时,仓管员按产品流水号整理得出退货产品退车间单。退货产品退车间单有技术部门审核,审核后方可由仓管员审批出库。退车间时领料人根据退货产品退车间单上的产品流水号将不合格产品领走供技术部门检验。检验部门根据检验结果填写返修计划后又生产部长审核可以生成采购申请单,采购返修所需物料。4)平库。平库指财务盘点时盘点数量与计算库存数量不一致时对库存进行整理。流程为:财务部门填写平库单,由财务主管和总经理审批。平库单生成以后自动影响库存,不经仓管员审批。5)外委加工出库。将原材料库中部分产品出库以委托外厂加工。6)退货出库。指原材料采购入库后因质量或其他原因要求退货出原材料库。7)换刀出库。换刀出库流程参见前面换刀入库。 2库存管理模块设计及数据流图 本系统的库存管理包括原材料库、成品库仓库管理员的验收入库、审批出库,在仓库管理员验收入库单据的时候可以修改物料的库位情况,也包括财务人员的盘点、平库业务。原材料库的基本业务主要是来自于采购部门和车间,所以原材料库的主要数据流也来自采购业务和生产业务,采购业务员和车间在产员将相应的数据和单据提供到库存中,仓库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验收、审批是否可以进行。原材料库库存管理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原材料库采购相关的库存管理主要表现在采购入库,但是多方面的出库也在体现,包括退货出库、外委加工出库等等。原材料库采购相关库存管理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成品库的基本业务主要是来自于销售部门和车间,所以成品库的主要数据流也来自销售业务和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员和车间在产员将相应的较稳定的因素,企业领导也比较信任财务部门人员,而财务人员也不直接与仓库日常业务发生关系,所以盘点和平库工作由财务人员来实现。库存盘点平库管理数据流图如图6所示。 3系统运行结果 系统主要开发工具为和SQLServer2000[4~6],采用了技术,是一个C/S架构的应用程序,可以稳定高效的运行在各种平台上。库存管理系统运行结果如图7所示。点击“库存信息查询”,下拉菜单中包括了库存信息查询的全部内容,如图8所示。图9所示的入库单查询结果显现的就是在2005年8月2日的全部入库单据,操作区中的查看按钮可以用来查看单据的详细内容,系统提供打印、刷新等辅助操作,以方便库存管理的日常业务。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应在每一个数据和单据提供到库存中,仓库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验收、审批是否可以进行,这里的验收要比原材料库的验收要注意的就是流水号的准确性,因为准确的流水号是企业跟踪产品的基础,是企业确保三包服务、销售服务更有效率的基础。成品库库存管理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成品库的库存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销售部分,销售部分有销售出库、三包出库、退回入库这些种,而成品库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记录下来入库物料的流水号,然后根据物料流水号判断物料去向,这是企业跟踪服务的基础,也是企业掌握自己销售信息准确内容的基础。成品库销售相关库存管理数据流图如图5所示。盘点是对企业库存数据进行确认、调整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物料管理,对仓库管理员进行监督的关键方案措施。,鉴于财务人员是中小制造企业中相对比产品上打上流水号。本系统提供了流水号所有入库出库记录的查询,如图10所示。这种查询的意义在于让企业从生产产品到销售到有可能的退货、返修,跟踪整个产品可能发生的流程,这样也提供给了企业一个计算产品质量合格比率的方式。流水号产品有四种状态,生产入库是全新在库状态,销售出库是销售在外,退货入库是退货或者三包入库的产品,可能是合格的,就可以再次销售,不合格的就需要等待返修,系统会记录产品的返修时间。除了产品,企业的其他物料也需要跟踪查询,即物料的所有入库出库记录,这一种查询记录的是按照物料查询进行的,查询某一种物料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有入库出库记录,并且根据所有记录汇总计算出结果。所研发系统的另外一项重要业务就是盘点。在盘点前,系统可以根据选定的盘点仓库打印空白盘点单,空白盘点单上记录有该仓库所有的物料编码、名称,财务人员进行盘点录入。 4结束语 有效的库存管理是中小企业了解自身库存状况,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辽宁某制造企业,通过软件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混乱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反映企业库存情况,保证了库存信息传递的准确、快捷,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参考方案。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电子制造型企业库存管理 摘要:传统电子制造型企业库存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难,变革势在必行。介绍了SOI概念、特点及价值,在此基础上,详实阐述SOI在电子制造型企业中应用推广的导入、准备及实施等三个阶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库存管理;SOI;供应链;条码 0引言 电子制造型企业由于完全市场化,竞争非常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赢得客户与利润,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储备部分关键物资以取得市场的机会窗。企业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若继续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库存必然是越来越大,导致库存成本过高,而电子材料贬值快,反而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本文旨在变革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对传统库存进行SOI管理,有针对性地彻底解决部分高库存的现状,确实提高企业库存周期率。 1电子制造商库存挑战 该行业使用的原材料种类繁杂,材料型号众多,原材料的生产周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供应商以国际分销商和原厂为主。在原材料库存管理中面临以下问题: (1)该行业使用的原材料种类繁杂,因此合作的供应商数量众多,难以全面提升所有供应商的忠诚度。而且,许多供应商为国际厂商,他们在与国内企业合作时,非常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2)该作业的生产计划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很大,采用传统库存管理方法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常常出现因供应不足导致生产停线或因过多采购带来呆滞物料。 (3)该行业所需要的部分集成电路专用性很强,应用领域很窄,对供应商的供货信赖非常强。这些器件的特殊性导致供应商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提前备货,为保证持续供应,电子制造企业不得不以保有充足的安全库存,以防不测。 (4)部分物料存贮环境要求高,并容易出现元器件过期和寿命终止(EOL)的问题。超过一定时间之后,元器件就会过期,导致库存大幅度贬值。 要应对以上挑战,电子制造企业必须采用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加快库存周转效率,提高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能力。 2SOI基本概念、特点与价值 2.1SOI定义 SOI——SupplierOwnInventory的缩写,即供应商拥有库存,库存物料由需求方管理,供应方拥有库存的所有权,决定库存的大小及计划。属于供应商寄售模式。 以供应链“双赢”或“多赢”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以供应商和用户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库存水准及持续补货策略,其实质就是供应商先将货物送到需求方指定地点,待需求方使用后,再付款的一种管理方式。 SOI整个供应链上只有供需双方两个利润中心,成本由双方承担,利润也由双方共享,不会有第三方来分享供应链的利润,其运作模式如图1。信息共享更直接,成本优势更明显。 2.2特点 较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基于集成供应链思想的SOI具有以下特点: (1)供应链思想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以供需双方实现“双赢”为目标,致力于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方可以获得需求方最稳定的订单与实际的生产、库存数据。 (2)库存决策权由供方决定。用户都是把库存控制的决策权交给了供应商,此点是SOI与其它方式的非常大的不同,供应方直接基于生产实时需求信息而做出的即时拉动式补货系统。 (3)需求方负责实物的日常管理及PULL料、入库信息的及时录入。供应方定期检查库存的状况,具有方相互信任的机制。 (4)库存产权延迟。库存产权的转移点由需求方的收货验收环节延迟到实际生产环节,即实际生产时,才计入需求方的应付账款,如此一来,需求方的库存得到极大的降低,库存转移到前端的供应方。模式如图2。 2.3实施SOI的价值及好处 电子制造企业“先使用,再付款”的库存管理方式,具有以下价值: (1)整合供应链前后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建立与战略合作方的稳定关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SOI库存的所有权属供应方,不占用需求方的库存和库存资金。对需求方来说是以虚拟库存代替物理库存,大大降低了需求方的库存水平,延长了付款时间,降低了库存成本,增加了流动资金。 (3)减少了采购计划的工作量,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它需要的地方,同时大大降低了订单管理成本。 (4)缩短了交易时间和库存可供应时间,更易获得最新电子原材料价格。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电子商务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 库存管理在电子商务企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各方面协调发展。因此,对电子商务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企业流程管控视角下提升库存管理的措施,可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库存管理 问题 措施 0引言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市场经济增添了不少的商机。同时,也对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得以运行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库存管理。然而,大多数企业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对于库存管理的要求,因库存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内部流程管控不当,导致了电子商务企业库存产品数量差异的产生和仓储运作的效率低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企业有必要改善库存管理,设计合理的管控流程,寻求更合理的提升管理效率的库存管理方案。 1电子商务企业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因订单流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出入库作业量不均衡,作业能力跟不上,普遍面临库位混乱、库存数据不准确,发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源于电商企业经营管理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电商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对供应商管理薄弱,库存准确性得不到控制 大部分电商企业的货源都是来源于多个供应商,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参差不齐,是导致库存异常问题的源头因素。目前一些电商企业的供应商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供应商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发货,严重影响仓库的收货及时性以及预先制定的销售计划。特别是在一些电商企业大促销期间,如果供应商不能按期发货将直接影响电商企业的库存数量,造成商品缺货,从而影响消费者满意度。能否规范入仓要看商家对供应商的约束能力和仓库对入仓异常的及时反馈。 (2)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包装不规范,包装上缺少条码或条码错误。有些供应商提供的商品会出现外包装破损或变形,货物包装材料不合格,包装不统一等情况,这对商品入库后的仓储和库存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有的还会出现商标贴错、条码贴错等问题,会直接导致在盘点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差异,如果这些情况在入库时并未被发现,在商品出库时极易发生错发货的情况。 1.2库存储量不合理,库存过剩、闲置、积压严重 库存过高对企业来说,是及其不利的,库存过高使大量的资本被冻结在库存上,周转资金减少,加剧库存损耗,增加管理费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储存计划不合理、生产计划改变、销售预算失误、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库存管控策略的简单化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等。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需要实时传递数据信息才能有效、快速的响应用户需求。由于电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上其他参与者的物流信息系统并未有效的集成和共享,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滞后和不正确信息,从而造成生产库存和仓库库存量的不合理。 1.3在库库存管理不规范,库存数据不准确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仓储现场管理普遍存在库位管理不合理,旺季收发货差错率较高,账实不符,信息失真等问题。库位管理不精细,不能准确掌握货物的库龄,未能做到“先进先出”,从而导致部分产品呆滞、积压问题。在库库存的盘点及对账管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收发货等异常问题,从而错过最佳处理时间。特殊库存管理,流程不规范、不清晰,造成异常问题突出,差异长期无法锁定或解决。 2流程管控视角下提升库存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库存模型,降低库存成本 根据品种分类、预测值、服务率(或缺货率)、费用项目、供应商间隔期、订货周期与订货方式等流程建立合理化的库存数据模型。利用库存ABC管理法和CVA管理法的综合合理运用,对A类商品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商品库存,根据货物的流量和货物的价值合理补货,达到库存成本的最低化,库存结构的最优化。应用“先进先出”的流程管理原则,根据商品进货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对不同批次进货的商品进行系统与实物批次管理,在相同商品发货时优先发生产日期最早到货的商品。 2.2规范供应商入仓流程,从源头上确保库存准确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搭建对企业销售与物流的影响和作用显而易见。为了促进供应商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应对供应商的管理制定相关的KPI考核。对供应商KPI考核主要包括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供应指标等方面。质量指标主要是考核供应商供货来料的质量,主要有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等指标。成本指标主要有价格水平、报价的及时性和客观性等指标。供应指标主要有交货及时性或交货周期、订单完成率、服务水平等指标。将KPI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选择和管理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实现供应商管理最优化。 2.3建立快速响应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流程 库存分类,订货方式的确定,都要基于完善的数据库,没有对数据库精细的分析,且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信息化系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信息准确可以使库存合理的流动,可指示出最适宜的库存量,系统的信息化、账务处理的简洁化和清晰化对运作效率的提升及库存数据的准确起到关键作用。建立一套统一的库存管控系统,从工厂源头库存―在途库存―分仓库存―销售库存,实行一体化管理及监控,完善内部调拨及销售出库等不同类别的收发类型流程及~务处理区别标识对现代化库存管理的意义重大。 2.4科学规划仓库区域,合理安排商品储存流程 对仓库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对仓库的分区及库位管理,有效控制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发货及时性。仓库存储区域划分为待检区、待处理区、合格区存储区和不合格品隔离区,以放置不同状态的货物,将货物进行分区管理,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仓库的每一个库位都要进行编码,每件货物都必须有明确的存放位置。仓库根据同一性原则、先进先出与周转率原则、相关性及重货原则、大类原则、单元化与标准化原则、作业平台与货物摆放方向一致原则,结合产品的重要性、销量、淡旺季优势互补等原则进行布局;库位大小的设置应考虑货物型号及周期数量来具体决策。 2.5制定及执行合理有效的盘点策略及流程,及时反映库存差异 盘点流程的制定依次分四个步E,制定盘点计划、实物盘点与记录、盘点结果核对以及差异原因分析及处理。在执行盘点时必须以实物为依据清点实物的数量和状态,盘点计划除周盘、月度盘点外,可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系统盘点策略。电子商务企业的盘点流程应推广利用RF手持终端,通过系统生成的盘点计划进行盘点和记录。盘点结果核对中如存在库存差异,应及时在系统中记录库存差异的情况及库存差异产生的原因。 2.6加强特殊库存及流程管控,规范退换货流程、非正品管理 无论传统企业还是电商企业,都要面临退换货和在库非正品管理的问题,这个在仓库库存管理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损失。而这部分的质量损失在企业的净损失中,并非占据一小部分,同时,频繁的退换货及过多的非正品库存对仓储的管理是很不利的。退换货流程的规范、简单化,非正品的出入库管理、在库保管、返厂、二次出库都对仓储和系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各环节进行流程分支管理,如退换货管理、非正品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制定出适合的标准流程体系,分模块运作,分流程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2.7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健全管理制度流程 电子商务企业目前的库存管理仍然是以人工管理为主,员工的自身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成本。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各项制度及流程,标准化管理和操作,需要经常对员工进行库存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使员工认识到科学的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库存成本,降低货损率,降低库存差异,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和合理的库存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对库存管理的流程进行有效的管控,有助于降低仓储综合成本,提升仓储作业效率,以满足销售和资产的高效利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关键流程,及时找出并有效的处理关键流程,有效的减小库存差异,有助于流程管控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的效率。 作者简介:陈玲(1986年11月),性别:女;籍贯:广东河源;民族:汉族;职称:物流管理讲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历:本科;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职业教育。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 摘要:库存管理作为企业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云会计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能为企业搜集、分析、处理前端数据,对企业科学、高效的库存管理提供了支持。本文阐述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必要性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上指出云会计较之于传统会计的优越性,重点分析了采购入库、仓存管理、销售出库三个方面的操作流程,指出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库存管理框架构建,必然会导致企业库存管理方式的改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库存管理 云会计 案例分析 库存管理影响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两个环节,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库存管理还是物料管理的核心部分,需要及时反馈物料的仓储情况和流向。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身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只有通过网络化的视角进行物流管理,及时获取物流信息,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云会计凭借其效率高、易于拓展、成本低廉、可定制性强等优点,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企业以云会计技术为基础平台,借助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物品、实时定位、全程监控和及时管理等功能,为企业的大数据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云会计、物联网等技术保证了货物信息更新的及时性,而大数据分析中心则是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技术保障。 一、企业库存管理的必要性 (一)库存管理的概念 齑婀芾碛殖圃诳夤芾砘虼婊豕芾怼F笠蹈据现阶段的经济需求,结合库存论的理论指导(例如:是否存在不允许缺货等特殊要求)和当前的库存拥有量,推测出库存需求量和订货量的合理范围。简而言之,库存管理有助于经营者了解企业当前的库存量,并对何时订货、一次订货的数量、如何合理降低库存量和提高存货周转率等问题进行决策。 (二)库存管理的作用 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调节剂,它能使物流畅通无阻。因此,为保证正常经营,库存管理业务已然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库存调节贯穿于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这些环节正是因为库存的作用,实现了相对的独立。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标的不同,库存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所以,为了使库存管理达到最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既要有效发挥本部门的功能,又要以实现整个企业的利益为最终目标。 二、库存管理系统及其面临的新问题 (一)库存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1.用户管理与维护管理 系统需要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来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企业管理和事务决策。用户管理的权限是指企业专设岗位,通过专业人员管理和维护企业系统的运作,检控数据流通情况,确保其保密性,实现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而维护管理是指数据库数据的恢复、备份等能够保证数据安全性的相关维护管理工作。 2.入库管理 企业的库存入库不仅来源于采购入库,也应包括用户退货入库、生产用退货入库、货物的转移入库等方面。库存入库管理的目的便是将上述入库库存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地输入系统,包括其来源、入库原因和储藏方位,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进行修改或删除。 3.出库管理 库存出库管理的概念与入库管理的概念相对应,但它主要管理的是出库的零部件和产成品。出库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产领用的出库、维修用料的出库、转移存储的出库、货物销售的出库等。因此,该项管理系统同样要对出库的零部件或者货物进行信息输入、记录和维护,对其出库原因、经办人以及出库的数量要有明确记录,并且仓库管理人员还需及时更新系统中的信息。 4.仓库管理 货位管理、货物专场管理、货物修复管理、货物毁损管理和货物报废管理均属于仓库管理的范畴。仓库管理有效地加强了对半成品和成品的管理以及仓库中其他零部件的管理。因此,仓存管理对货物数据的录入、修改和数据的时效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5.库存查询系统 由于系统初设阶段,每个岗位分配的权限不同,导致其所能执行的操作权限和可查询信息的范围也相应不同。比如,不同的部门查询的范围不同,并且上级的查询权限往往要大于下级,承担的责任也相对大一些。库存查询系统有助于企业管理和决策者决策,所以它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相对更高。 (二)库存管理的新问题以及新需求 宝洁公司在对旗下某产品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虽然该产品的顾客需求量和零售量波动均不大,但在其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上层供应商会比下层供应商储备更多的库存量。零售商根据预测的顾客需求向批发商订货,因为是提前订货,所以零售商在考虑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安全库存,这样就使得顾客需求的变动性要小于零售商需求的变动性。而上层批发商并不能获悉顾客的真实需求量,只能根据下层零售商已发出的订货单草拟购货计划,向上层制造商发出订货。因此批发商在下层零售商的订货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由于零售商本身已经在顾客订单平均需求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安全库存量,批发商为了实现与其同等的服务水平,就不得不持有更多的安全库存量,这也使得需求变动性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该产品的分销商向宝洁公司预购货物时,其订单的波动程度远大于零售的波动程度。总之,越是处于供应链上层的零售商或者分销商,其对商品的需求波动幅度就越大,这种现象被称为“牛鞭效应”。且越是上层,库存积压问题越是严重。相对的,库存成本也存在大量的不必要增加、供求关系也很难达成一致,供应链管理没有实现降低库存成本的目标。 因此,为了解决大量数据处理困难并且不能共通而带来的超负荷费用和连锁波及等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既能满足大数据处理又能支持数据共享的新平台。 三、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库存管理的影响 (一)云会计的内涵 云会计(Cloud Accounting)根据字面意思解释就是会计和云计算的结合体,是云计算技术在会计操作方面的应用,云会计不但能够高效地完成原本传统会计专业工作,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管理层更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从云会计的用户和服务商两个维度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云会计的内涵。 1.云会计的用户 用户能够通过云会计平台获取本企业的所有会计信息,在此过程之中,用户无需下载安装云会计软件,也无需存储相关应用数据,更不需要购买云会计软件的版权。一切活动均由互联网作支持,虚拟平台作框架,用户只需对自身使用的服务应用付费,因而成本十分低廉。企业原先应用的会计系统在使用云会计之后均仍可使用,并且由于云会计平台强大的功能,会计处理将会更加方便和及时。 2.云会计的服务商 服务商负责研究和开发云会计方面的新应用,促使云会计平台与企业原有的会计软件相互契合,并力求做到无缝交接。此外,为了使云会计平台可以高效、持久的运行下去,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都是由云会计服务商来完成的。 (二)云会计的应用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云会计服务,也就是说云会计服务相对的模块化,不同行业和规模的客户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块来使用。企业只要按照选择的模块和使用模块的时间向云服务供应商付费,还能根据服务的满意程度对其进行评价。后期的硬件维修和软件升级均由云会计供应商来完成,企业无需亲自解决。不仅如此,企业还能通过云会计环境寻找更为优质的供应商,开发潜在的客户资源。监督机构也能透过云会计平台获取各个企业的相关信息,更加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 云会计改变了传统会计录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方式,纸质凭证也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当然信息录入的方式也不仅限于电脑录入,一切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都可以录入会计信息,这就使得会计信息的更新速度成倍增加。相对的,企业决策者也能通过这些设备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当前的状况并作出处理。 由是可见,云计算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和信息传递渠道,在节约信息传递和处理时间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使得实时更新会计信息成为可能,更帮助了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云会计的运用使得信息的使用和传递摆脱了传统会计环境下的简单的、静态的二元关系,进而转向多元的、动态的、相对复杂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看,云会计改变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或者债权、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也改变或者即将改变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甚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环境,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当然,随着云会计技术的逐步普及,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会大大增加。 (三)云会计对库存管理的影响 1.云会计使库存管理的成本更低廉 在确保企业经营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是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之一。存货短缺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而存货淤积也将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费用支出。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将影响企业盈利。以物联网为基石、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的云会计平台,能够解决数据来源和共通问题。仓管部门根据大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数据,结合相关的客户偏好数据,能够达到库存管理的最优化。 2.云会计使存货控制系统更精确 很多企业为提高运作效率,采用了即时制库存控制系统(JIT)或ABC 控制系统进行存货管理。JIT系统对于处理的及时性要求极高,一旦供应商未能及时供货或者准备成本不足,不光整个生产流程会断裂,企业的销售也将受到波及,最终造成巨大损失。云会计系统中运用的物联网技术恰恰可以帮助解决JIT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它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录入商品信息,并通过物联网向企业反馈货物信息。企业和供应商均可通过云会计平台获悉企业当前的存货数量。在数据显示库存不足的情况下,物联网会及时把信息传递给企业,提醒其补给库存,企业根据计划需求向供应商发出订货单。这样便在节约库存成本的同时确保了供应的及时性。对于ABC控制系统,云会计平台先根据企业需求,对先前的各类存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与同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这样就可以更加合理、科学和精确地区分A、B、C三类存货。 3.云会计使库存管理更智能 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偏好,不同的需求偏好使得企业库存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大数据分析中心将会拟定存货调整方案。企业管理层根据该方案选定最优调拨仓库,进行商品调配。如果有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云会计平台将会自主选择就近的且当前有该商品库存的仓库,智能化生成订单并向该库存点发出发货指令。云会计平台会及时更新物资信息,即使中途出现意外情况,企业也能立即获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物资的安全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四、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库存管理框架构建 库存管理需要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物流状况,并为成本控制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企业要实现库存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就需要实时对货物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企业通过云会计技术平台中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如:Storm、Hadoop、Pentaho BI 等)获取数据,然后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如:ODS、DW/DM、OLAP 等)提取企业库存管理决策数据。其中,大数据分析中心分析库存管理的入库、调拨、出库等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支持库存管理模块处理,为采购入库、库房调拨、销售出库阶段及时、精确的决策提供了保障。 (一)采购入库 首先,采购部门根据公司所接到的订单以及订单描述的服务内容或生产周期、具体交货时间等进行系统分析。利用PDM系统,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危再由供应商管理平台针对以往企业采购数据以及企业对供应商的信用评定、供应产品质量评定、供应产品价格评定等的综合指数进行系统分析,生成最优供应商名册。然后,企业管理层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及时作出处理,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同时下达订购单,待供应商确认后发出商品。从供应商发出商品到供应商品进入本企业仓库的整个过程,射频识别技术(RFID)贯穿其中。RFID扫描录入供应产品的规格、型号等信息。企业通过物联网实时关注物流动向。最后,企业通过电子结算平台核对商品信息无误后,验收入库,入库数据会通过WM5系统进入采购部门信息库。 (二)库房调拨 库房调拨阶段,仓储管理部门根据销售订单,通过SRM/VMI平台,向企业各仓库发出调拨请求信息。例如,当甲仓库库存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的订单需求时,云会计系统就会自动调节调拨方式,即乙仓库和丙仓库会调拨一部分库存给甲仓库,以补满其需求量。云会计系统借助RFID技术和物联网,能够随时获取企业各个仓库的库存信息。特别是当某一个仓库发生存货预警时,大数据分析中心将会反馈、请求调拨信息,并及时作出调整。请求调拨信息结合费用管理平台的最小费用策略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完全共享策略,拟合出最优调拨方案,并把信息下达给各个仓库,以此实现存货之间的相互补给。调拨结果由电子结算平台通过WM5系统反馈给仓储管理部门。倘若仓库之间的调拨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的库存需求,或者一旦实施调拨会使成本过高,那么这些分析数据将返还给决策支持系统,然后由管理层来作出处理。同时,其调拨失败的结果仍会通过WM5系统反馈给仓储管理部门。在此过程中,云处理为各个仓库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物联网则为企业及时掌握各个仓库的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节省了成本与时间。 (三)销售出库 企业的销售出库,由销售部门通过决策支持系统确认客户订单并向仓储管理部门仓库下达出库指令。当仓储管理部门接收到出库指令之后,利用RFID技术将带有条形码货物扫描录入,然后将其发往指定地点,电子结算平台会根据录入的数据及时更新仓储管理部门的数据库。而货物的地理位置和其他信息等将由带有RFID技术的物联网,通过电子结算平台和WM5系统反馈给销售部门。销售部门根据收到的物流信息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最后,当货物到达合同指定的地点后,销售部门确认收到到货信息,整个出库过程就结束了。 五、结语 对于大数据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已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指标,它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大数据处理、云会计和物联网等技术可以为企业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处理方案,并与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这些是传统会计模式远不能够做到的。因此,云会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必然会导致企业库存管理方式的改变。当然,处于新生期的云会计技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库存管理的研究和会计技术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公路建设成本控制,以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使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成本控制 一、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监督、指导、调节和控制的管理,使建设过程按预定的方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损耗,杜绝浪费,节省开支,降低工程成本,确保优质高效,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公路建设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效益。特别在当前公路工程项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工程标价压得很低,利润空间已经很小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获取利润,就必须从进一步降低成本入手。因此,加强项目建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现状分析 1、项目管理欠规范 实行项目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开来。企业要么过分强调和夸大项目组的作用,使项目组缺乏约束,在各种管理上漏洞百出;要么对项目组的调控力度过大,使其缺乏相应的权力却又担负着企业在项目上对业主的履约责任,其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都给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障碍。 2、重产值轻成本,对成本控制缺乏力度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认为成本控制没有必要,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控制范围狭窄、控制手段落后;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没有合同观念。 3、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成本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没有积极充实成本管理的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技术,不能适应成本控制发展需要;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 4、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也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因此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指导意义不大,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责任者的个人收入无直接挂钩,使成本核算工作流于形式。 三、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1、采取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代表人管理具体项目的工作班子,应对企业整体利益负责。项目开工时,首先要根据工程量情况,本着合理、精干的原则,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其次要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编制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层层落实和分解成本控制目标,形成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项目经理应全面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在人员、合同、技术、质量、安全、机械、材料、财务等方面综合管理、严格要求,定期组织检查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总结,以便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成本失控,同时也为下一个项目积累经验。具体做法可采取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和考核考评制度、岗位责任制、合同变更索赔备案制、作业技术操作规程、质量安全每日通报制等制度,同时进行工程进度图表分析和材料耗用图表分析等方法。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积极参与成本监督,及时提醒项目经理部加以改进和修正。 2、采取技术措施 采取技术措施一方面是指对技术的高度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中的有关技术方案,包括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以及为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所实施的技术措施,都应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和研究比较,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是指对技术的科学管理。一般来说,合理安排施工方案,科学规划施工步骤,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是保障高效有序施工、如期优质交工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技术人员的操作失误或盲目自信而造成误工、返工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由于技术管理上出现的差错,往往导致成本失控。因此,要强调科学性管理,不能盲目地为追求工期进度而忽视技术管理。 3、采取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在实际成本中,人工费占10%左右,不超过15%。对人工费控制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热情;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技能;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 (2)材料费的控制:第一,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对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各作业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例如对钢材、水泥、砂石等重要工程物资,可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队结算,节约给予奖励,超出由施工队自行承担,从施工队结算金中扣除。这样,施工队将会更加合理地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损失。对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可以实行计划管理,按指标控制。可以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耗用情况,结合具体施工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第二,对材料价格的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采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采购价格;合理组织材料运输,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以降低运输费用和材料储备成本。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第三,加强材料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和管理材料,也是降低材料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改进材料采购、运输、质检、仓储、收发、盘点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各环节的缺失和损耗;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制定并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限额领料、余料回收及收发盘点制度;做好材料收发和投料的计量检查。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 (3)施工机械费的控制:合理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控制: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不正确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做好机手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施工机械台班产量。 (4)施工管理费控制:施工管理费不同于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未占有较大比重,但控制好施工管理费对降低工程总成本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工程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每一张纸、一支笔;节约水电;行政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登卡使用;减少出差次数,缩短出差时间,能一人一次出差完成的工作,不能多人多天出差;车辆使用费主要是控制油料消耗和修理配件费用,应杜绝公车私用,并通过调动司机的积极性,对车辆采用内部小修、重大难题到外面修理的管理办法来减少车辆修理费;公务通讯费可以实行限额报销制,不许私人电话费用公款报销;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应该根据工作实情制定招待标准并严格控制,杜绝铺张浪费。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5)财务控制: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部门,要通过审核各类费用的支出、监督检查材料的耗用来全方位地监控成本,及时测算和报告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偏差,便于项目经理积极采取措施纠正。财务人员还要熟悉掌握本企业的历史资料和行业平均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工地一线,与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各类费用耗用的大致规律和节省方案,保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 4、强化质量意识 工程项目一次性合格完成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应把工程质量管理当作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施工生产中严把质量关,从施工前的测量放样、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质量养护等,都必须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作业,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购进或自制的施工材料及物资进行质量检测、检验,二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技术质量标准。 5、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不但使当事人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伤害,企业形象和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事故赔偿、各种罚款致使施工成本剧增,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以及安全事故处理制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一定要落实到每位员工,安全措施要执行到每个施工细节,确保文明安全施工。 6、完善合同管理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在合同的执行期间,既要密切关注我方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避免法律损失;同时,我方也必须强化索赔意识,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对超出合同范围的工作,要及时办理变更追加,以尽可能地增加工程收入;对总包或业主单位不合理的要求要依据合同予以婉拒,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7、加强业绩评估,建立成本数据库 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与控制后,我们还应根据执行的结果对相关的业绩进行评估。将项目最终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对比,来评价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将执行过程中“实际完成的经济技术指标”与“责任成本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做比较,以对各部门、岗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业绩进行评估,用数据说话进行奖优罚劣。在完成业绩评估的同时,还必须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得失及时总结,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分析,如竣工成本分析、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以全面了解整个项目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然后将其与项目“目标成本数据”、“实际成本数据”一起进行归档,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关键的成本指标,并最终形成项目的“成本数据库”。通过“成本数据库”的建立,所有项目的关键成本数据都将被保存下来,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成为下一阶段成本管理科学预测的开始,将对未来业务的开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成本数据库”的建立充分体现“知识管理”的思想,使知识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能够很好的沉淀下来,不因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从而让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论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公路建设市场,施工企业唯有认真研究形势,将建设成本控制在最佳状态,才能获取利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市政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探析 摘要:文章就市政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与调整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好造价又低的施工产品。如果项目的成本失去控制,则企业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越来越重要。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造价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企业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对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工作称为成本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中诸如质量、工期、资源、安全、合同、分包、预算等的管理无不与成本的管理息息相关。因此,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集中体现在成本管理水平上。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经验,本文就如何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探讨。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具有一次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事先的、能动的、自主的管理。只有把所有的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要素纳入成本管理轨道,整个项目才能达到综合优化的功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不稳定因素会随时出现,从而影响到项目成本,这就要求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对事先所设定的成本目标及相应措施的实施过程自始至终进行监督、控制、调整和修正,努力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1.1 遵循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 管理。为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技术、计划、财务、材料、设备、质管、核算、后勤等部门为管理层,以各施工队和施工班组为切入点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作保证。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对企业下达的成本指标负责,班组和个人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目标负责,以做到层层保证,定期考核评定。成本责任制的关键是划清责任,并与奖惩制度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个管理层次搞好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1.2 培养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努力实现成本最低化。项目成本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班子和作业层全体人员都必须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 培养强烈的成本意识,让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与实施项目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意识到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及个人收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自觉运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使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得到很好地贯彻和实施。 1.3 围绕成本的发生和运动,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在工程项目确定之后,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全过程的,自施工准备开始,经过工程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需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也即成本控制工作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使施工项目自始至终置于有效地控制之下。 2.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 2.2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低价中标、不合理合同的签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垫款施工、贷款施工的困境,项目施工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材料费、设备工具租赁费、人工费不能及时支付,长此以往,使得三角债进一步形成,相关资源价格进一步上涨,使生产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而发包单位对工程的任意分包、肢解又给竣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结算难以按时形成,拨款也常常在各方的推脱中变得遥遥元期,形成竣工难、清欠难的现状。 2.3 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是实现利润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但当前许多国有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还是沿用旧经验、老办法,以包代管,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加大,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2.4 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事故频发。随着工程中标价的降低,一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能省则省,安全教育应付差事,安全设施形同虚设,安全资料造假多、现场实际监督少,总的来说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不出安全事故则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损失远大于安全生产的正常投入。 2.5 机械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方面。施工机械运行成本是构成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成本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在项目初的策划中,机械配置不合理,项目运行中的使用效率低下。分条分块的施工,没能完全按照大项目的思维方式考虑。项目管理内耗多,效能低,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成本管理。 3.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手段 3.1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项目成本,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分工和责任。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要全面组织实施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抓好各部门的成本管理,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材料供应部的工作成效关系到原材料成本的高低,要认真组织原材料的订货及供应,将材料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之内。计划经营部在前期要做好成本计划编制工作, 在合同实施中要按时进行工程进度款的审报和催拨工作。 3.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加强技术管理。 首先,要做到制定出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既能起到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又能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机器及其他革新措施以降低施工成本,使工程施工技术保持在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再次,针对工程进度和实际施工部位,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列出具体的措施内容,做到切实贯彻执行所制定的技术组织措施。此外,在竣工验收阶段,应注意技术经济的处理,保护好成品工程,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效率。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认为: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存在着绝对效益背反原理,即建筑施工经济活动的三要素之间存在着绝对的损益矛盾。所以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组织、经济、技术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它是改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其核心内容是工程造价管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项目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及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清算阶段。 一、可行性研究及立项: 这一阶段,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是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建设产品的技术来源、市场容量、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各方面作深入的调研和正确评价,编制的投资估算尽可能全面,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如材料价格上涨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 拟建工程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阶段就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寿命周期成本。 1、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加强动态管理。 限额设计是工程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重要措施。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工程项目,特别是政府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当前的设计现状要求我们务必采取规范手段促使设计人员主动实行限额设计,同时建立工程投资的动态管理系统,及时将工程进展、投资完成情况等导入系统,动态掌握投资偏差,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将投资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市场行情,在编制设计概算时充分考虑价格浮动因素及工程造价信息,确保设计阶段概预算的科学可行。 2、设计单位应根据立项规划内容主动控制工程造 建筑设计可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设计师通过与业主及各利益相关者充分的沟通,考虑建造成本与寿命周期内维修费用的合理分配,从研究对象的功能出发弄清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可选的,在改进方案设计中使项目的功能结构更加合理,使工程项目的功能与成本之比达最优值,提高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 3、工程变更会导致合同工期的改变及工程造价的变化,部分工程甚至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推行设计索赔、设计管理等制度。 设计索赔和设计监理是工程设计必须坚持的制度和有效的约束,只有建立详尽合理的管理机制,人们对设计的重视程度才会有整体性、实质性的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经济性等才能有更好的保障。对设计引起的施工返工损失,应明确由设计方承提责任,同时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当设计变更费用超过施工合同价的某一比例(如10%),要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质保金。 三、工程招标及承发包阶段 工程招标及承发包阶段成本控制的核心是合同价款的确定及工程合同的签定,具体工作有: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标底的编制审查、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确定合同类型、合同条款的约定等。同时,施工队伍的素质也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期,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因此在招、投标阶段严格资质审查也是不容忽视的。 1、加强对招标文件的编制管理 工程量清单是依据建设工程设计图纸、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定的计量单位、技术标准等计算所得的构成工程实体各部分项的、可供编制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实务工程量的汇总清单表。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公平竞争的基础。因此,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客观公正,同时加强标底的编制审查,对招标文件中涉及工程造价的条款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 2、重视询标工作,推行合理低价中标: 开标后,定标前,在建设工程招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投标人进行询标,通过询标可排除明显低于成本的不合理报价,避免错报、漏报,便于招投标双方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为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提供先决条件。 评标时,根据招标文件中“履约、工期、报价”等的具体要求及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价格调整方法,对所有投标人的报价进行必要的价格调整,计算出各项投标的评标价据此评价分析各项投标,进一步评选出合理低价的中标候选人。 3、加强合同签订管理 在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前,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造价条款。合同类型(单价或总包干)是报价人选择投标报价策略的重要因素,正确地选择合同类型有利于取得竞争性报价,也可合理分担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合同条款中应注意有关风险和责任的约定,将项目管理融入到合同条款中,尽量将风险量化、责任明确,公正地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首先要以业主承包商签定的施工合同条款为依据,业主和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严格履行合同,承包商如何严格现场施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技术力量,杜绝返工浪费等是现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 ①承包商作为工程施工的实施主体,在工程施工前务必多角度,全方位采取措施,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对影响项目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 ②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③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会引起工程造价的上升。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要减少设计变更,首先要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等共同确认后,方可实施。 ④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此应做到a、签证必须量化。b、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不能超出应签范围。C、特别注意隐蔽工程的签证。D、对于签证过程中发现的施工方用衡具、量具弄虚作假的,坚决予以取缔,并重罚,直至取消施工承包资格。 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核,它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该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a、收集、整理各项技术材料,为及时准确地做好竣工结算提供可靠保证,特别是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等的相关资料。B、加强技术材料的审核,确保材料信息的准确性,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及时采取措施。 C、审核完成后,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报告。 D、对于采用固定总价施工的合同,较先进的结算方法是在结算中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调值公式,即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双方商定的调整因素,同时明确哪几种物价可以波动,且波动到什么程度才同意调整。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提要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建设项目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合同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投标方机会主义倾向是产生工程交易成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建设工程交易成本进行了识别,并提出对交易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交易成本;建设项目:成本管理 引言 古典经济学基于“经济人’,和“完全信息’。假设条件,认为具有优势差异的、自利的、理性的经济主体在社会分工中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导致了整个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新制度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假设条件进行了修改,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和“交易成本非零”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了产权――交易成本研究范式。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唯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最早是由制度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引入,然后由肯尼斯・阿罗、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发展和完善。目前,交易成本理论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和产业、组织与企业研究领域,但是对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较少。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成本上,由于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投资大,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交易成本较大,因此利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对建设工程领域的交易成本进行识别和管理,对节约造价。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1937年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交易成本是指在搜寻所需信息,谈判、签订和履行合同等过程中所耗用的资源。根据威廉姆森的研究,交易成本分为事先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两类。交易成本的存在来源于人的两大天性:一是有限理性,即受人的见识、预见、技能、经验等所限,个体完全理性行动受到限制:二是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包括合同欺骗、反悔或者其他存在欺诈性质的行为,使得主体对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保持警惕。 二、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成本的识别 工程交易成本是指在工程交易中寻找交易对象、签订承发包交易合同、监督合同执行以及建立保障合同履行的机构和组织等,使合同顺利实施所需要的费用和付出的代价。 工程交易成本产生主要源于工程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得合同主体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来搜寻信息来确定最优合同对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花费额外费用监督合同内容,以确保自身利益。工程交易的不确定性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合同双方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人的机会主义不确定性。 工程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得合同主体需要组建专门的组织进行监控和管理,需要对方缴纳各种保证金或者为了避免巨额损失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这些都构成了工程交易成本。 (一)社会经济条件不确定性产生的交易成本。社会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指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一般较长,在建设期内要面临建设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暴雨、洪水、雷电、地震等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建材、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的不确定,还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行规等政策环境的不确定,这些不确定难以预料,在合同中不可能做出详尽的处理方案,而只能在工程开始前组织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搜寻,或者在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组织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协调处理。在信息的搜寻和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交易费用产生了,主要有项目前期论证费、专家咨询费、相关资料的核实和审查费、工程保险费以及事故发上后处理工程变更和合同索赔发生的费用等。 (二)合同双方信息不确定性产生的交易成本。合同双方信息的不确定性主要指合同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对于发包商来说,投标人的实际能力、经验、人才、信誉等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合同双方信息不确定性产生的交易成本分为签订合同的交易成本和履行合同的交易成本。 签订合同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投标保证金、投标方资格审查费、方案设计审查费等;履行合同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组建项目部、监理部所产生的费用。 (三)机会主义倾向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主义倾向的不确定性指工程交易双方有意隐瞒、歪曲事实以获得额外利益,如投标单位有利用虚假信息投标以期获得中标机会的倾向,施工方有偷工减料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等。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业主方一般会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旆,组建代表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工程交易过程实施监督管理,主要包括抽调业主方工作人员组成业主项目部和聘请监理方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建管理机构的成本,包括组建费用和项目部人员工资等;二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部管理、协调、解决争端等所花费的费用。 三、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成本控制 (一)通过公开招投标加强市场竞争。在确定承包单位(设计、监理或者施工)时,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交易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在市场较激烈时,各投标方为了中标,会尽可能详细真实地向发包方展示自身的实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合同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中标单位会好好把握机会,认真履行合同,以期获得后续项目,从而承包方的机会主义倾向得到遏制,降低了交易成本。 (二)合理选择工程发包方式。目前,建设工程发包方式有施工总包(DBB),非型CM模式、多段分包(M-DB)、设计、采购和施工子那个承包(EPC)、分段总承包(M EPC)和交钥匙承包(TurnKey)等方式。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企业的出现是通过内部的组织来代替市场交易,由企业来分配资源、指挥生产,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因此,如果建设工程项目采用设计、采购、施工、监管等一体化运作的方式,则可以把各个阶段因为信息收集、合同签订、监督管理等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变成组织成本,将市场交易行为变为组织行政行为,从而减小合同数量和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三)合理选择交易合同类型。目前,建设工程交易合同有单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调值总价合同、固定工程量总价合同、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目标价格激励合同和限定最高价格合同等。不同交易合同的交易成本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单价合同和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由于需要协调和确认的工作较多,交易成本较高,总价合同的交易成本则相对较低。 (四)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的主体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供应链。建设项目的供应链将项目的成功与所有与之相关的企业的目标紧紧的联系起来,对链上所有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管理,使整体达到最优。构建稳定的工程项目供应链体系后,供应链上各企业是一种长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同双方信息不确定性,减小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使交易成本得到降低。 四、结束语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保证质量、进度和安全等目标的前提下,工程项目实体成本(主要为建安工程费用)的可降低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使得工程项目交易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成为工程成本管理的重点。只要正确地识别工程交易成本,建立合理的工程交易制度,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工程交易过程中信息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倾向,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浅议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管理控制 摘要: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施工的重点,必须对所有建设工程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建立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入手,简单论述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效、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能否做好成本控制对于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中,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之内,应遵循一下原则: ㈠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认真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以利于采取措施,适当合理的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㈡ 全面性原则 在建设过程的各个方面都要贯彻成本控制的思想,保证成本控制全面性的渗入到工程的各个阶段。 ㈢ 中间控制原则 应该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中间控制环节,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雨污水、结构层、路面等主要施工阶段上,这是十分必要的。 ㈣ 政策性原则 指成本控制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来实施,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和制度,维护财经纪律。 ㈤ 效益性原则 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达标或良好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工程的最优化。 二、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㈠ 建设成本控制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 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合理管理,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㈡ 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虽说可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经理与相关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全员缺乏成本管理思想。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缺乏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应该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⑵对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严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㈢ 工程项目缺乏“质量成本”的相应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因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少。 三、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㈠ 加强制度管理工作 ⑴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是由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分析与考评等环节构成的。必须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分析评价制度、预算制度和超预算审批制度,并且要建立基于实际工作量的分析与评价体系;同时要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 ⑵制定成套系统的定额管理工作 定额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下,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所应达到的数量限定额度。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若项目管理者在对外劳务分包中定价不合理,没有认清定额管理工作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工程,就会影响成本控制的目标。完备定额管理工作,对于项目部甚至真个施工企业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⑶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必须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计量和验收制度以及各种分类账,按劳动定额签发施工任务书。项目开工前要编制出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按规定时限准确及时提供竣工决算。一切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定期进行盘点,保证物据相符。 ㈡ 具体解决的方法 ⑴ 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要教育全员,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意识,动员一切力量,从各个方面控制成本支出,降低成本。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凡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的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坚决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范围内。 ⑵ 抓好具体各个环节控制,全面实现成本控制 ①把握工程特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成本 企业经理要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承接工程和承建工程的源头抓起,在工程中标后,根据工程的综合情况,修改并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流水作业,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 ②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减少成本 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务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对将在施工中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以及各种代用品均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 ③有计划的指导生产,强化定额控制 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使人、财、物的投入在定额范围内按计划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工程成本出现人为失控。 ④ 加强人工费用管理,做好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操作层配备要择优筛选技术素质高且工作稳定并作风顽强,敢打硬仗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和人员,劳务价格适中,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作业面,鼓励工人多完成作业任务。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单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施工中,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 ⑤加强相关费用的管理,做好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 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机械费用应按合理测算指标分比例承包,实行机械设备租赁制,严格设备租赁管理和奖赔制度,加大设备使用率,提高设备完好率。 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避免事故和损失 制度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问题,减少工程返工和修补造成的损失,防止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重大损失。为此,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必须做到按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因砼捣厚、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⑦关键管理,重点突出 每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要突出强化施工现场管理这个重点,将文明施工贯穿施工全过程之中,加强档案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把每个员工的工作意志和行为规范统一和约束到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中来。以优质、快速、安全、低耗的产品形象和成本控制,力争提前竣工交验,并按合同约定及时做好竣工结算和财务结帐,做到工完、场清、料净,以确保工程款资金按时回笼,防止成本流失。 ⑶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 第一步:成本账目图表的作用是用于估计项目支出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与公司的一般账目和会计职能的联系及与其他财务账目的协调一致;第二步:项目成本计划是运用成本账目来比较项目的成本计划和现场发生的实际计划的;第三步:成本数据采集是将采集到的成本数据集成到成本报表系统之中;第四步:项目成本报表就是确定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项目成本报表的类型;第五步:成本工程是使成本目标最小化应采取的成本过程类型。 在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贯彻成本控制的思想,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之上,尽量把建筑工程的成本降到最低,得到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点浅析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企业竞争逐渐加剧,因此如何做到最大程度的增加项目的收入与减少成本支出成为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笔者长期从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就如何做好实施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增加项目收入,规避风险,规划现场管理等工作进行了简述说明,望与各位共同探讨。 关键词:成本管理、索赔、成本控制 近些年来,建筑企业的竞争空前激烈,在进行工程质量竞争的同时,施工成本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项目成本是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就项目成本管理做如下简单分析。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如何增加项目收入,第二是如何减少项目支出。看似简单,其实项目成本管理学问非常之深。 有关如何增加项目收入,将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第一、从工程投标一开始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采取合理的报价措施,二是控制风险。投标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编制投标文件时从施工技术方案到投标报价都要相应招标文件,做到有利于投标人的索赔和结算。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投标报价策略,比如不平衡单价法,提高前期工序单价,降低后续工序单价,这样可使我们在拨款过程中享有优势,减少我们的资金压力;另外我们在投标过程中,认真分析工程量清单、施工图及现场情况,将招标中约定的固定项目造价报高一些,将可调项目造价报低一些,将这样结算时可增加项目收入;对可调价部分,预计结算工程量会增加部分单价报高一些,反之报低一些,这样可在索赔时处于有利位置,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投标前应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及清单,解读和领会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在编制对应的技术方案后进行报价,这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被投标人忽略,投标的技术方案是工程索赔的主要依据之一,直接关系到索赔是否成立或费用大小。工程中标后,签订施工合同时,尽量将投标过程的风险列入合同中,避免由于招标文件中不合理条款对今后的施工造成影响。通过合理手段使其风险最小化,规避各种风险,并通过斡旋后争取部分有利条款列入合同内容中。 第二、中标后,要组织相关人员(不仅是经营人员,还要包括实施项目经理、主要管理人员、预算人员和材料采购人员)参照中标基础价重新编制项目施工预算,对每项工程量清单作定额预算分析(对有条件的可用施工企业预算定额),对整个工程经营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合理制定人材机与工程进度一致的计划,有效提供资源的利用率;对部分项目可能产生亏损的情况提前考虑,制定相应对策,减少或避免出现亏损。 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索赔、签证和结算工作,保证做的每一道工序都可以从甲方要回钱来。一个优秀的结算也是一个精品工程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所有预算不包含的工序都要做好索赔和签证工作,保证项目的利润。要求我们每当发现变更索赔事件,按规定程序及时发出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在及时找现场监理工程人员见证的同时,还应做好索赔现场影像及完整的计量资料,保证索赔证据的完整和可证实性;另外所有事情都要落实在文字上,需要业主方和监理的签字等等。比如业主说先暂停某道工序,拟出设计变更,这需要业主和监理签发的文字性指令,因为出具的设计变更,不仅本身内容的索赔,还会因某道工序的停止都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如会对现场劳动力的窝工和返工、设备的闲置、工期的影响等,都需要对其索赔,但如果没有文字性的东西,是空口无凭的,仅有设计变更的索赔时不完整的。 第四、及时报送结算也非常重要,及时完成结算,尽快按合同到位资金,可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当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现场管理,要与建设各方主体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很重要。要以现场为市场,在搞好这个工程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信誉,开拓市场,为今后争取更多的后续工程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工程创造利润空间。 关于如何增加项目收入就谈到这里,下面就如何减少项目成本做下分析: 第一、预测人材机费用,控制施工成本。通过招标选取价低质优的队伍进行专业分包,既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又可以降低成本。人工费根据市场行情落实班组,进行包干,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多零工,并通过科学措施和合理施工降低人工费成本。材料是施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市场价格,通过“货比三家”选用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供应商提供材料,以降低其投入费用。对采购到的材料还要严格控制其用量,采用限额领料,如果发现超支现象,要分析其原因,杜绝浪费。并且采用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满足工程需要,降低施工资金所产生的财务费用。合理选用机械,测算机械租赁费用和新购置的机械摊销费用哪个更有利于发展,做好机械保养维护工作,避免机械损坏造成停工和维修费用。 第二、合理安排施工流水,将人、材、机充分利用起来,用最合理的方式安排施工,让劳动力不窝工,周转材料和设施得到充分周转。针对各种类型的工程,考虑其工程参数,合理安排人材机投入计划。要测算该工程投入多少周转工具才能满足该工程施工,既要满足施工作业面的需要,也有保证周转工具得到充分周转,避免工人因没有周转工具停工和周转工具在施工现场长时间搁置。另外要充分考虑外界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工期,考虑冬雨季施工降效,合理避免农忙季节施工对我们江浙一带尤其重要,如某工地由于业主变更导致临时停工,正巧遇上农忙季节,外地民工集中返乡,使工地全面停工,为了恢复施工,花了较大的精力,提高了投入,如果安排得当,分批返乡务工,即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工期得到保证。 第三、配备强有力的管理队伍,项目部需要配备一个非常有实力而且团结向上的管理团队。这个管理团队好与坏,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编制优秀的施工方案、合理协调各班组关系、安排施工进度、严把质量关、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安全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节约项目成本。如果管理团队很差,因自身原因造成窝工、返工,或者出现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或者存有私心,损公肥私,这样都会增加项目施工成本,而且损害项目部形象。最好的人加在一起不一定是最好的团队,好的团队需要合理配置,各取所长相互帮助,能保证完成任务,充分利用资源。所以配备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项目成本。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圆满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第四、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和合同管理,做到每项工作有预算收入,有合同管理和约束。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与业主的工程承包合同,学习与分包队伍的工程承包合同。预算管理中严格材料浪费现象,班组结算超出预算量,还有严格控制其价格,我们不能只抓量,不管价格,因为成本是由数量和价格组成的。另外每项工作到要有合同约束,避免因无合同造成的无法控制现象。合同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非常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将我们的任何风险与分包队伍和供应商捆绑在一起,避免我们的风险独自承担。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合同做事,不做合同以外又无指令的事情,对作业队严格要求完成合同内的事情,并随时做好索赔和反索赔工作。 第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无论是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班组、供应商还是周边社会关系,都得予以重视。与建设单位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工程款及时拨付,减少资金压力。与监理单位间管理关系的冲突,要做到有礼有节,避免冲突停顿及监理的刁难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工程进度和返工现象。协调好与施工班组间关系,建立奖惩机制,使其更优质的服务。与供应商建立诚信合作,尽可能的后付款采购,可减少资金压力。疏通周边社会关系(比如政府、街道、卫生、居民),避免各种原因的停水、停电、停工等影响。 综述 有关如何降低施工成本还有很多原因,比如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成本;采用动态监控在过程中及时分析成本情况,避免出现重大黑洞而不知原因;增加项目收入、降低施工成本对一个项目部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对一个建筑企业同样存在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明确成本优先的意识,要明白一个赔钱的精品工程永远是一个残次品工程。让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塑造一个又一个既是质量过硬、造型优美,又是一个杜绝亏损、互利互赢的精品工程。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 [提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土地价格逐年上升,建设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率逐步下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管理变得更加重要,甚至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本文进行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项目建设阶段,根据我国房地产现状,揭示现阶段在成本控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项目建设各程序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 一、引言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面临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业也受到显著影响。销售面积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大幅增加。同时,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态势。为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央行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手段,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现象不断加剧,使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目前国务院实行动态、差别化管理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求得发展是摆在每个房地产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保证项目目的、目标的实现,是实现企业突出包围、稳步发展的关键过程。一定的成本管理思想总是源于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反映和体现。本文旨在借助国内外现代成本管理研究成果,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目标。 一般认为,成本管理理论是从l9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但作为成本管理基础的成本核算,却在l5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它首先产生于人们计算销售损益的需要,为了在产品完工后就能及时了解产品成本的情况,人们积极探索,形成了以实际成本为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方法。 Erenguc等在投标阶段运用风险评估技术法对采用总价承包项目的进度——费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佳的投标报价。 陆辉等在《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一文中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成本问题,讲解了作业成本法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运用程序和利用其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解崇晖、蒋秋亮发表的《谈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阐述了施工组织与施工成本的关系,制定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不仅施工作业计划对工程成本会有深刻影响,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也会对工程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大多强调要从前期的决策开始的各个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着手,散见于各期刊,理论联系不够,缺乏系统性。 二、项目建设各阶段成本控制 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实施(施工调试)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几个阶段。相应的,对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分别为投资估算、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制定合同价、制定结算价、竣工决算。 从项目的建议书到项目的竣工验收,对房地产的成本控制也一直在进行着。以下我们重点从项目招投标、采购、施工等阶段展开论述。 (一)投标报价阶段。从建设阶段的程序来看,投标报价是一个工程项目对于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起点,正确的投标报价不仅是影响施工企业取得项目的结果,更是会影响后期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同的投标策略能在与竞争对手博弈的过程中造成不同的投标结果,正确合理的价格评估为赢得这场竞争提供基础,也为后期施工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利润空间。 现阶段,投标报价的方法可分为不同条件报价法、不平衡报价法、区别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报价法等。投标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技术标中显示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用高水平的施工组织设计牢牢抓住业主对本企业的信心,使本企业在技高一筹中取胜;2、靠改进设计和缩短工期取胜;3、采用降低利润措施,吸引业主对本标函的注意力,提高中标几率;4、先低价报价,中标后加强索赔管理,利用索赔以赚到经营利润;5、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采用何种投标方案。 (二)采购阶段。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是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紧密相关的,目前国内工程项目采购主要有四种管理模式。1、业主自行采购模式。业主既是项目投资主体,又是项目的管理主体。项目采购由业主自行负责实施和管理;2、工程项目总承包建设模式。在EPC工程项目管理制下,E指设计、P指采购、C指施工,也就是由一家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和施工,业主只负责采购监督、检查;3、业主委托承包商代采购关键设备,业主付款模式(简称CFRE)。承包商按业主的要求代采购工程项目关键设备,采购费用由业主支付,承包商负责采购管理,收取采购服务费;4、业主聘请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采购管理模式。在PMC(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工程项目管理制下,业主聘请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PMC作为业主代表或延伸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而具体的工程项目实施则由EPC或EP+C、E+PC总承包商来承担。PMC负责采购管理、监督、检查,承包商负责采购实施。 (三)施工阶段 1、施工目标成本制度程序。项目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和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组成工作内容,也是优化和实现项目目标成本、总目标及其分项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 施工成本计划是项目计划期内进行成本预测基础上,以货币形式确定项目计划期内施工生产所需支出和降低成本的具体行动计划,并且按照成本管理层次、有关成本计划以及项目进展的组阶段对成本计划加以分解,并制定各级成本实施方案;指导施工生产部门在计划期内改进施工技术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降低费用开支、达到预期经济效果的成本实施计划或技术经济性文件。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施工阶段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以求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阶段,国内房地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控制体系,但项目各环节成本控制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制度执行情况大打折扣,粗放管理特征明显、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性不足。 三、成本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技术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发展,但现行的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上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很多房地产企业虽然都很重视成本管理,但由于缺乏经验,公司内部一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 2、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难以有效控制。频繁发生的各类变更和签证使很多房地产企业大伤脑筋,一方面难以及时掌握最新的变更情况,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各类不必要变更的发生,“变更黑洞”使很多地产公司十分头痛,部分公司甚至屡屡发生“倒签”的情况。 3、难以精确制定资金计划。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都非常重视资金流的管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大量不同类型的合同都在不同阶段的执行过程中,这样想在短时间内精确地制定出未来月份或季度的资金计划几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4、成本控制不力。第一,对成本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第二,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三,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四、对策 (一)改进和完善现行建设工程中招投标工作。国家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发挥招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作用。对政府投资或政府参与投资项目要严格审查。加大对招标机构的培育和发展,这不仅要求加强对招标机构的规范化要求,还要加强过程监督。建立企业评审专家库,加强企业招投标阶段的专业化指导。 (二)对工程采购项目的成本实行全方位监管 (三)对采购工程项目成本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督查。我们对采购工程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和督查主要是分三步走: 1、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中标后公司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的价格组成、实施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评价),并根据规定额度确定比较先进、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体系;认真地研究制定较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根据采购人(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要求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做适当合理的投入,既要保证按期开工,又要避免设备、人工的浪费。 2、采购工程施工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采购人应注意采购工程成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准确收集施工成本费用的资料,及时分析实际成本与原预算成本的差异及节约率,并及时做出调整,对采购项目的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监察)与检查。 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工程的扫尾工作。 五、结论 本文主要是围绕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和优化的问题进行展开,从房地产成本涉及的主要方面到房地产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建设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工作,从项目建议书开始到竣工结束的方方面面都是成本控制的目标。 2、决策树在投标报价中的运用,使原本复杂的决策机制变得清晰条理化。设定几种投标报价和施工方式,通过不同施工方式下的成本费用的对比和不同报价情况下中标的概率比较,制定不同的报价方案。决策树的作用使得判断不同报价方案变得具体明朗,所以该方法对招投标程序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作业成本法是项目管理者将目标成本的各个指标按作业链逐层分解,构筑完整的成本管理过程。包括预测目标成本、制定成本计划、分解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分析与考核等。建设作业成本中心,再按照各类资源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分配,通过成本分析与改进,将目标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作业层次,从而控制作业成本。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浅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如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如何获取最佳利润,是当今建筑工程项目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的管理活动,以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是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入手,从工程施工的三个阶段阐述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如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如何获取最佳利润,是当今建筑工程项目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的管理活动,以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是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点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内,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要求 ,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活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济资源和费用开支等成本信息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使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费用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 。由此可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包括项目投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阶段,其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然而,目前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或者虽然已经意识到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成本控制认知的局限性,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带来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弱化,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无可避免在施工中造成很多浪费现象,工程项目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企业利润,削弱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而必须科学、合理、高效地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只有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和意识,才会积极寻求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案和措施,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只有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控制的内容,才会积极付诸行动,寻找有效途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减低成本支出,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最终实现施工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 三、建立严密有效的项目成本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 (1)健全成本责任制。成本控制与经济责任制相互补充,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主要条件,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又是保证成本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落实成本责任是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建立完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项目部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建立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指导下得以建立。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项目经理部。因此,需要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 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与环节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项目投标阶段开始,到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再到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结算阶段,这其中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项目成本控制重在落实。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逐项循序地进行落实,责任到人,按照制度和有关章程办理,努力抓出实效。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注重以下内容: (1)掌握工程基本情况。决策层及管理层要通过调查而了解该项工程的标书编制情况。定额的费用、取费标准、中标价、主要工程量、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掌握进入现场施工队伍的技术状况、人员素质、设备能量、工程工期以及要求的开工竣工时间、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施工方法。 (2)分解成本控制指标,高度重视主要成本项目。在工程施工中,主要成本项目是工程直接材料,它在直接成本中一般要占60%以上,所以应高度重视该项目的成本控制,它是降低成本潜力最大的成本控制项目。 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方法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通过确定成本目标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资源配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 (1) 控制人工费成本和现场经费。一方面抓好人员编制,定岗定员,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要精干、高效,尽量缩小中标人工费与实际工资标准的差距。另一方面注意间接费用的控制,保持一支笔审批经费制度,特别要控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低值易耗品等杂项开支。 (2)材料费的控制 首先要以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 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论文联盟整理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翔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甲方按实补贴。 结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它对促进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职能的实现和项目经理对成本指标的实现以及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特定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标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浅谈了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 项目施工的成本计划 1.1 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估算。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的依据,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1.2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编制施工成本计划要以成本预测为基础,结合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项目应投入的生产要素,结合各种因素的变化预测和拟采取的各种措施,确定目标总成本。施工总成本目标确定后,将目标层层分解到各机构、施工班组,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最后,通过综合平衡,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成本计划,作为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施工成本计划应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 2 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 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是决定施工成本的关键。施工成本控制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主要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内 ,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 ,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 ,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 ,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因此,只有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使施工成本控制取得理想成效。 2.1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就是强化施工成本控制的组织方面的管理。成本控制涉及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部门甚至每一个工作人员,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要认真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组织措施就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程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 2.2经济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是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项目施工势必投入“人工、材料、机械”及资金等,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因此,管理人员应强化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的风险分析,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支出,认真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针对施工现场发生的主要费用,具体的控制措施与方法:①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在工程项目成本中比例较大。因此,要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改善劳动组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耗用人工工日,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②材料费控制:一是要做好材料的用量控制,一定要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合理的使用材料,要通过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等手段有效控制材料的消耗;二是要控制材料的价格,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择优选料,就近选料。③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根据施工需求和施工特点,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合理组织施工,做好各生产工序的衔接,尽量避免停工窝工,严格控制施工中所消耗的台班数量;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机械台班的生产效率。 2.3 技术措施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加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 3 施工成本考核 3.1施工成本核算与分析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成本考核则是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做好施工成本考核工作,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是关键。成本核算是对施工项目所发生的成本支出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形成满足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工费核算、材料费核算、周转材料费核算、机械使用费核算、结构件费核算、措施费核算、间接费核算等。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通过分析,找出产生偏差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纠正,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3.2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是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俺施工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施工成本考核是衡量成本降低的实际成果,也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如果对成本考核工作抓得不紧,或者不按照正常的工作要求进行考核,前面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都将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评价。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考核有奖励,起到有效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提高每位员工在各自的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项目施工成本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其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所以,成本管理不仅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而且要全员参与、人人把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建设领域仍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三超”工程、“钓鱼工程”和“烂尾楼”工程。这些现象均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造价失控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建设项目投资本身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投资一次性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造价管理问题,探索如何搞好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工程造价;成本控制;造价管理 1.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全过程包含的具体内容 1.1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包含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其中工器具购置费包括设备费和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土地使用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1.2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就是对工程造价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控与控制。 1.3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含义 针对整体的项目而言,根据项目可研中拟控的项目工程总价,首先对其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分配于工程造价的各部分,然后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 2.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 2.1策划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策划的布骤包括投资估算、融资方案分析、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最终决策是否投资。 项目策划至关重要,对项目投资成功与否起关键决定性作用。首先需要对拟建项目初步确定主要技术指标,如总建筑面积、建筑类别、容积率等,再通过收集类似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编制投资估算。 根据投资估算,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确定自有资金的比例,原则上需自有资金交清土地款、项目的资本金、配套费,在土地款交清和规划许可证办理的情况下,也可用土地或项目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以出让股权的方式引进投资者也是融资的常用方法。 通过估算项目的成本、利润、利润率、投资回报率,进行财务评价。同时也需要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有关产业政策。在评价时,也需要考虑一定的风险,充分估计项目各个环节实施的不确定性。 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项目成本估算和项目收益预测。估算的科学性、准确性,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决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与否。 2.2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经过投资决策分析的情况下,设计阶段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影响工程造价的70%左右。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其中又以方案设计对成本影响最大、初步设计次之。因此,方案设计是成本控制的重点。 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果,从选择建设场地和工程总平面布置开始,直到最后结构零件的设计,都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从中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优选的原则:1、处理好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2、兼顾建设与使用,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3、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 设计方案评价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建筑,使用目的及功能要求不同,评价的重点也不相同,分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居住建筑三部分。 2.2.1工业建筑设计评价及成本预控 包括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工业建筑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在保证生产、满足工业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运输要求及城市规划等具体条件,确定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路、地上地下技术管线及绿化美化设施的相互配置,创造符合该企业生产特性的统一建筑整体。在布置总平面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竖向布置、管道、交通路线、人流、物流等是否经济合理。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要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必须满足生产工业过程的要求、合理组织场内外运输、应适应建设地点气候地形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工艺设计评价: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它是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的。工艺设计标准高低,不仅直接工程建设投资的大小和建设速度,而且还决定着企业未来的产品质量、数量和经营费用。 建筑设计评价: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为合理生产创造条件。因此,在建筑平面布置和立面形式选择上,应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熟悉生产工艺资料,掌握生产工艺特性及其对建筑的影响。根据生产工艺资料确定车间的高度、跨度及面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决定车间平面组合方式;根据设备种类、规格、数量、重量和振动情况,以及设备的外形和基础尺寸,决定建筑物的大小、布置和基础类型,以及建筑结构的选择;根据生产组织管理,生产工业技术,生产状况提出劳动卫生和建筑结构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必须采用各种切合实际的先进技术,从建筑形式、材料和结构的选择、结构布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满足生产工业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2.2民用建筑设计评价及成本预控 民用建筑一般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设计要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要求平面布置合理,长度和宽度比例适当;合理确定户型和住户面积;合理确定结构方案。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试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摘要: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懂成本管理,各司其责、各尽其责,才能够增强项目的盈利能力,个人才能够跟随项目的发展实现个人的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盈利能力 对于生产企业,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条标语: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二者都是第一,这是从社会角度来讲的。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什么是第一呢?应该是利润。因为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那么成本和利润是什么关系呢?此消彼长,或者说此长彼消。因为工程价款是基本确定的,成本节约了利润就会增加,成本超支了利润就会减少。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懂成本管理,各司其责、各尽其责,才能够增强项目的盈利能力,个人才能够跟随项目的发展实现个人的发展。 在懂得施工成本管理的概念、施工成本构成、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后,重点是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一、成本预测、计划 编制实施性成本计划,统一成本计划的内容与格式,依据企业施工定额编制施工预算形成实施性施工成本计划。编制结合按施工成本、按项目组成、按工程进度三种方式。 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依据承包合同、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步骤是比较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纠偏措施,检查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方法采用过程控制方法。 1、人工费的控制:郑州市场主要采用劳务分包方式外包劳务,双方是合同关系,其控制依据只能是劳务合同,只能以合同的手段,所以说劳务分包管理实际是合同管理。订立合同时,合同条文应详尽,力争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能在合同条款中找到依据。劳务结算时要把合同内的结算和合同外的结算分开,便于分析合同外内容发生在哪,便于以后改进,也便于信息平台三算对比。 2、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材料用量的控制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定额控制,即以消耗定额为依据,限额发料;第二种为指标控制,即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耗用情况,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第三种为计量控制,即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和投料计量;最后一种为包干控制,即小型及零星材料(钢钉、钢丝)折算成费用。材料价格的控制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主要通过掌握市场信息,采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合理安排施工生产,设备租赁计划合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设备闲置;加强机械设备调度,避免窝工,提高设备利用率;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避免不正确使用造成设备停置;做好机上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4、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 成本控制采用挣值法,挣值法作为一项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进行工程项目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克服进度、费用分开控制的缺点,即当我们发现费用超支时,很难立即知道是由于费用超出预算,还是由于进度提前。 三、成本核算:计算项目实际成本,检验成本计划是否实现。项目的施工成本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不采用完全成本法。 1、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施工企业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施工图预算,再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和甲方就所承接的建设施工项目签订施工合同,企业一般按照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的原则,以单位工程为依据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不能相互混淆。 2、工程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控制成本开支,应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划清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 划清各成本项目之间的界限、划清各期施工生产成本之间的界限、划清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界限、划清已完合同成本与未完合同成本之间的界限、划清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之间的界限。 3、工程成本核算的方法:各项工程成本归集后,直接费可直接计入受益的各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中,间接费先归集,再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受益的各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中。 4、核算内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间接费、分包工程。材料包括工程实体材料和周转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都由保管员登记,保管员登记后方可报帐,保管员登记时对材料进行分类登记,注明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 来源,给材料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机械分自有、购买、租赁,机械费含维修保养、能源消耗(电 柴油)。 5、核算周期:月度成本核算、年度成本核算、竣工成本核算。核算取值范围要求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相同。 四、成本分析: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差异包括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分析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的升降因素,挖掘有利偏差,采取措施纠正不利偏差。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关键,纠编是核心。 成本分析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进行 “三算”对比(预算成本即投标报价成本、 目标成本即施工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即实耗人材机),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节约成本途径。 五、成本考核:考核指标是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根据成本管理体系, 评定责任者业绩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成本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现场管理而单独存在,关注成本管理的同时要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综合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具体分析 【摘 要】 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医院管理、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目的。 【关键词】医院建设工程 项目成本管理 分析 引 言 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当前各医院都加大了对医院基本建设的投入。文章通过对医院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原则、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要点、筹资成本控制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论述,指出了只有对基本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才能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完整、合规,实现资金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做好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内容,应根据各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 (一)工、料、机械等成本的预测: 1、人工费要根据社会劳务市场的行情及内部职工平均实际日工资,或按单项工程人工费单价计算,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预测该项工程人工费成本额,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是否包人工费用。 2、材料成本占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70%左右,应作为重点予以控制。对主材、地材、辅材、其他材料成本进行逐项分析,实行比价采购管理,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格、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工程方案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异同,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他材料费及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掺人的外加剂用量等。 3、机械使用费支出成本的测算分为两部分,一是使用自有机械的折旧大修费、经常修理费、操作人员的工资及奖金、燃油及电费等,根据使用台数、有关资料及经验测算;二是使用租赁机械,根据需要租赁台数及租赁单价分类计算。 (二)辅助工程及临时设施成本的预测:医院建设程项目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的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程,如拆迁工程。临时设施搭建等费用的预测应详细调查,充分比选论证,并根据工期的长短及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其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的历史数据预测合理的目标值。 (三)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有政策性变化导致施工方案改变的风险、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风险、物资采购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风险才最终消失。 二、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 医院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实现。因此,需要制定成本控制原则。 三、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 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可从组织、技术、经济、质量管理等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 (一)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首先,要明确医院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明确部、处、项目负责机构。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划分。项目负责机构是代表医院管理某项目的工作班子,应对医院的整体利益负责,应协调好各方面的责、权、利的关系。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其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费用超、项目亏、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主要技术方案做出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负责人还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成本进度负责,并把责任划分到每个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对本人所辖单项工程质量及成本负责。总之,技术人员应从合理角度对技术措施、工料节约、机械利用率、工序合理安排、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 (三)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人工成本控制:人工成本占全部工程成本的比例较大,一般在10%左右。因此,要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体现先进的劳动生产率,从用工数量控制,努力降低工程施工的间接时间、空闲浪费时间,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材料成本的控制: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比例最大,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控制。应采用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是做好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3、机械成本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组织施工、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成本的支出,避免因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台班价格。 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定点、定岗、定责,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中。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人而加大工程成本。 结 语 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言和各个方面,涉及项目的全体人员,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本文分析四项管理措施,为相关管理人员提出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管理措施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管理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1、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 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涉及成本管理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工作程序、业务标准和责任制度的建立。除此而外,应从以下诸方面为施工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1统一组织内部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其内容应能反映施工成本的划分、各成本项目的编码及名称、计量单位、单位工程量计划成本及合计金额等。这些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应由各个企业按照自己的管理习惯和需要进行设计。 1.2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并保持其适应性、有效性和相对的先进性,为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支持。 1.3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网络和必要的派出询价网点,做好市场行情预测,保证采购价格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企业的分包商、供应商评审注册名录,稳定发展良好的供方关系,为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与采购工作提供支持。 1.4建立己完项目的成本资料、报告报表等的归集、整理、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1.5科学设计施工成本核算账册体系、业务台账、成本报告报表,为施工成本管理的业务操作提供统一的范式。 2、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成效,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2.1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采购规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2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包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在实践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2.3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由此可见,经济措施的运用绝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2.4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同索赔的机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建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方方面面的问题,需全面考虑,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共同控制,合理配合使用,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而作为企业只有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突出成本管理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因素分析、阶段分析和运用方法对项目全员、全过程管理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成本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合同要求等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是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重要工作。 对于任何项目,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任何项目都具有一个从概念、开发、实施到收尾的生命周期,其间会涉及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众多的单位和部门。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分成了以下四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研究分析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归纳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范围、具体手段、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 成本管理准备阶段的工作的目的是协调好项目参与各方的关系,明确工程管理的目标,并使项目参与各方都能理解和支持成本管理研究活动,互相配合,保证信息通畅,以便收集到充分的信息。 首先召开动员会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参加动员会的人员包括业主代表和设计方代表及该项目有关建设的管理、规划等部门的代表。对项目的要求以及业主的目标进行初步了解,以便明确开展工程成本初期管理所需要的资料。 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合适的组织结构是成本管理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组建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时,必须仔细考虑和权衡,全面考虑专家代表涉及的相关领域。小组规模应以6~10人为宜,应考虑参与各方或利益各方的代表,如主管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在项目早期应选择那些对项目宏观问题、战略问题比较熟悉的专家参与,而在项目后期则要选择具体专业领域内的专家,选择对具体成本控制问题比较熟悉的专家。 其次,进入收集信息阶段,成本管理的成效依赖于信息的质量、数量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在正式项目工程研究之前,设计人员要花很多精力收集整理信息,所应收集的信息包括项目的构思、有关图纸和技术说明、投资估算、工作计划、设计计算书等,应尽可能收集到现场条件、项目约束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再次就是考察现场阶段,在展开具体工作之前,先考察一下现场有助于人们把项目想象化、具体化,更容易想象项目的某些方面,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项目。通过考察也可以了解现场标高、地表概况以及周围情况等。对于那些改造项目或扩建项目,现场考察就更为重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已有结构情况。 最后,成本管理具体信息研究形成许多提案,而这些提案的形成是在费用估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费用分析就是价值工程研究的关键之一,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所提供的数据应尽可能的详细与精确。 二、研究分析阶段 研究分析阶段,就是利用这些有关费用的数据,进行成本分析、成本评价、评价优选,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对象,为工程具体实施定好了方向。这个阶段是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贯穿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具体方法包括了一切对实现目标有用的活动方法和工作方法,包括技术的、经济的和组织管理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成本分析是建设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对完成不同特定功能所耗费的成本进行计算、整理。在成本分析时,一般采取理论计算法、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类比类推法等。 成本评价根据成本分析比较功能价值的大小,重点对基本功能和必要功能进行成本计算,对不足功能和过剩功能进行成本分析,从而寻找功能与成本匹配的目标。一般采取功能成本法、成本指数法等;其中常用的是功能成本法,就是对各方案完成一定的功能价值所耗费的工程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 评价优选是对几个方案的实施成本进行评价和选择,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经济评价,还包括技术评价、社会评价等,从中找出最佳方案。在评价优选、选择对象时,一般采取经验分析法、强制确定法、方案分析法、百分比分析法等。其中经验分析法、强制确定法的判断较为主观,在比较简单的、方案单一的工程项目中比较常用;而运用方案分析法、百分比分析法来分析成本较为客观具体,但分析评价所需要的信息量大、信息准确性要求高,一般在多方案、较复杂的工程项目中使用。 三、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就是在对确定的项目方案进行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成本管理的重要阶段,贯穿于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等阶段。 (一)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设计单位通过研究并确定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建筑、结构、水电、通风、消防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出具完整的设计图纸。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合理科学的设计,可以降低10%以上的工程造价。但在工程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考虑得较少,从根本上影响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会造成浪费,因此设计阶段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推行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 2)开展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立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限额设计应按照设计程序分阶段层层控制总投资,使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的各阶段,形成纵向控制。 3)完善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需进行各方参与的技术经济论证,使建设项目投资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招标阶段 招标单位的主要工作为确定项目范围,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并协助业主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作为项目承包价格的依据。 1)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明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 2)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 3)协助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应按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约定合同中涉及的费用项目,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 (三)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施工阶段中成本管理的主体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项目的有关单位,涉及面大,因此也是全过程成本管理的主要阶段。 一方面,对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单位来说,主要做到几点: 1)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的必要环节。 2)从管理模式上着手,落实监理制,追求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3)积极推广建设项目建设“代建制”。建设单位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组织与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对工程变更签证的计量和措施费用的调整的审核工作。 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中,成本管理最难控制的主体就是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单位能否实现项目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就容易出现项目亏损的情况。 施工单位应坚持按照制定计划、增收节支,全面控制,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用目标管理方法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是材料用量的控制,二是材料价格的控制。 在保证符合设计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使用材料,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避免返工等,有效控制材料的消耗。材料的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等组成,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应通过市场信息、市场调查询价、应用竞争机制和经济合同手段等控制材料、设备、工程用品的采购价格,价格组成包括买价、运费和损耗等。 2)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也应实行“量价分离”。人工用工数应通过项目经理与施工劳务承包人的承包合同,按照施工图预算计算出定额人工工日,进行发包。 3)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用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组成,为有效控制台班费用支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设备租赁管理,尽量避免设备闲置等情况;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尽量避免窝工;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加强机上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4)管理费的控制 现场施工管理费在项目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控制与核算上也比较难把握,项目在使用弹性较大,主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根据现场施工管理费在施工项目计划总体成本的比重,确定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费总额,编制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费总预算和各管理部门的管理费预算,制定施工项目管理开支标准及范围,严格执行施工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费使用的审批,报销程序等。 四、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对施工项目实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和管理效果,比较项目通过成本管理实施的增效额,并将优秀的成本管理方案进行推广的阶段,这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成果阶段。 成本管理后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全面评价和单项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项目目标评价 评定投资建设项目立项时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是项目成本评价所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项目后评价应对照原定目标,检查项目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分析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项目目标评价一般可采用逻辑框架法来进行。 (二)项目过程评价 项目过程评价一般采用前后对比法进行,对照项目立项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预计的情况和实际执行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别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合理程度,以便为今后加强前期工作和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同时,还要通过对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的有关实际数据的调查,对比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前期预测情况差距的大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善运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过程评价应涵盖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并能反映各阶段主要环节的特征。 (三)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效益评价主要指经济效益评价。即对投资建设项目各环节通过项目实施前后将会产生的效益(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的投资、实现的目标等内容进行定量或定性比较,以便定量地评价项目各环节的合理性、科学性。 (四)其他方面评价 其他方面包括项目政策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等。 五、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是基本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工程经济和社会利益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只有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使建设工程成本管理走上国际化的道路。项目成本管理自始至终作用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获得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被迫用压低成本、减少利润等方法。在这一摸索过程中,我国建设工程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当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全文的研究对帮助建设工程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绪论 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究其本质而言其实就是经营成本上的竞争,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建设单位要想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护好自己的发展与生存地位,使得自身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学会掌握和运用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切实解决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种种问题,从而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应有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得企业在生产建设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众多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于工程实施的全局性的认识与管理 因为受到一些工程成本管理方面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当前很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都过于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但是建设工程的成本工作实际上远远不止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从而导致了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够完善与周全,施工成本的管理和形成实际上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从实施前的准备到工程完成后的保修维护等所有方面,要经历前期准备到施工阶段到验收阶段,最后再到保修维护等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方面的成本消耗形成等等,因此,要把握好整个公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将每一个阶段的成本管理都考虑周全,制定整个工程进展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计划。但是当前很多公路施工项目过程中缺乏对于全局成本管理的认识,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就必须要有一套与实际工作过程相配套和适应的工作制度,从而保障各项相关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高效开展。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规章制度往往很全面细致,但是有关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却非常不完善,比如在项目管理的责任追究中,很多都是简单的将相关的成本管理事故归咎于相关项目的经济主管,在相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体系中的责任分工也不够明确,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经常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混乱局面,再者在奖惩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要么就是在工作奖惩方面显得没有执行力,使得建设工程中的相关职工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很难被有效调动和激发,倘若不能够很好的鼓励整个职工群体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的话,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就很难得到高效的开展,甚至在一些单位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不管是职工还是领导都没有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分工管理工作,干脆将成本管理工作束之高阁,不予管理。 三、加强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手段及措施 (一)构建全面成本管理实施方案 全面成本管理指的是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对整个工程的成本进行分阶段的管理与管理,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于片面,导致很多方面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所以应该以下几方面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1、投标竞价时的成本估算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已经基本走上了招标施工的发展道路,那么竞标的建设工程建筑单位首先需要在竞标的时候根据当前市场信息情况,对工程概况、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工程成本等做一个大概准确的估算,确定一个相对符合自身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预期成本。具体来讲,施工企业在竞标之前可以对往年完成的类似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结算信息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估算出目标工程的各阶段成本以及总体成本的价位,同时结合目标工程的施工环境、当前物料价格水平、施工方案的实施难度与风险等等编制竞标成本预算,从而可以使企业自身在竞标过程中避免一些盲目的举动与决策,降低风险的同时也有效地管理了工程的成本。 2、工程施工开始前的成本估算 在中标工程进行正式施工前应该再次对工程进行一次成本预算,即根据对工程的具体了解和总体把握,同时结合当前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作业水平,人员队伍规模、机械设备等级与规模、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以及相关子工程的市场承包价格等等所有有关工程成本的因素,对整个工程进行一次详细的成本预算,主要用于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对相关成本进行动态考核以及在工程竣工后的总体评价。整体上要求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能够将机械、材料、人员等各方面成本因素都管理早既定的预算范围之内,而对于因各种情况产生的超预算行为要给出足够详细的原因解释,并呈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预算跟进。 (二)完善施工企业制度建设 施工企业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状况,同时也关系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利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的完成,所以施工企业应该牢牢抓住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关系到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环节,建立和完善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到项目成本管理与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 1、项目经济评估制度 构建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估制度,从而使得施工企业可以合理、科学、正确的确定工程的各项经济指标,从源头上抓好项目成本的的管理与管理工作。在工程中标后,正式施工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要及时充分的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经济评估,进行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评估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即根据项目的图纸方案变更、施工条件、合同条框以及材料市场价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和施工水平,测算并优化施工方案和计划安排,以期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给予指导与参考。 2、目标成本责任制度 所谓工程的目标成本指的就是施工单位对于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与管理的尺度,也是工程经理部门努力期望达到的成本指标要求。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和达到这个成本目标,工程经理部门应该大力构建并推行实施目标成本责任制度,根据成本要素的不同,将期望的成本指标进行细化,纵向方面可以分解到班组、站或者施工队之中,横向方面可以分解到个人、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程项目的分管领导之中,从而建立起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周密的目标成本责任制度体系。同时,根据细分后的工程施工建设计划安排,又可以将期望成本目标分成若干个阶段,分别落实到对应的工程施工阶段中,在每一个目标成本的责任人身上,形成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员的项目目标成本责任体系,做到人人肩头有指标,个个责任都明确,切实将个人利益与工程的成本目标紧密的挂钩联系在一起,并根据此来严格奖罚与考核工作,保证工程成本管理与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五、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化问题,其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工程成本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把握,在不影响建设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如何尽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成本将成为相关领域内一个值的只需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的研究仅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其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的,主要论述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及其重要性,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备 安装工程 安全管理 隐患 1 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国内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频发。据调查发现,现场施工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操作意识是导致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要确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顺利实施,重点在于强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而安全管理则是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在国内大部分电气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现场管理者普遍存在“重质量与成本控制,轻安全管理”的问题,造成现场施工过程中水电供应不充足,甚至引发火灾隐患,影响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如果国内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根据施工建设的需要,在单位内部构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要恪尽职守,指派专人全程监督现场施工流程,严格按操作规范检查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严格现场管理,消灭一切安全隐患,提高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和安全系数,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2 电气工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2.1 接线问题 进行接线施工时,操作人员普遍缺乏 安全防范意识,部分重要的工序流程没有受到重视,为日后的电器施工埋下安全隐患。比如,相线直接与灯头螺口的线柱连接,处理开关的过程中未切断相线;未及时清理腐蚀剂等。因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导致线路搭接工序相对混乱,从某种程度来讲无疑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2.2 穿线施工 进行穿线施工时,如果管道直径太小,但设置导线数量相对要大,导管的内部散热空间受限,致使导线绝缘层加速老化,也不利于现场的安全施工。 2.3 避雷系统的施工 安装避雷系统时,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连接有多套可选方案,如采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构造柱内敷设,或采用镀锌圆钢施工。引下线施工过程中,若漏接或漏焊某处圆钢,就可能使得引下线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进而使整个避雷系统失去避雷作用,由此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说漏焊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3 有效防治隐患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为顺利开展电气施工活动,首要任务便是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对于未施工的电力设备安装施工项目,可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工程监理部门开展以现场操作人员为主体的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断强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在现场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施工人员麻痹大意,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促使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使现场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2 构建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气施工项目 经理和监理单位首先要熟悉安全生产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熟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立足实际,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实施细则,用以指导施工建设。监管部门应认真研究以往的安全事故资料,重点排查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监督责任分解至各部门、岗位,促使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不作为”问题出现,一旦发现隐患,逐级追究安全责任,并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杜绝违规操作。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施工设计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全方位动态跟踪监督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监管人员要根据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对现场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力求将一切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确保电气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3.3 加强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 电气施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除了依赖于严格的现场安全监管,还需完善硬件设施,从制度和设施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双保险”。管理者要定期督促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其因长期沾染污垢而逐渐丧失安全防护功能。闲置的安全防护用具必须按编号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切忌乱堆乱放,影响正常的施工秩序。除此之外,施工范围要提前对安全防护设施的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教育和培训,指导其规范操作。将要安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使用性能即安全测试才允许投入使用,以免其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用电装置同电气设备一样,安装前必须验证其安全性能;重点排查电气设备的绝缘和接地部分,防止其漏电;对于工程的电气、电子产品,应重点测试其绝缘、接地部分的性能;在进行电力设备的维修前,应事先进行安全测试,尽量提高维修操作的安全系数。 4 结论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常伴有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对于必要的安全用具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导致操作违规、工序错误,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保证产品、用具的质量安全,只有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本文介绍了电力设施企业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了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了电气设备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以及控制要点。 【关键词】电力 安装 安全 管理 前言 电力设施企业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很多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往往偏重于对工程质量、进度方面的监控,而不能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与长期形成的管理意识有关,另一方面,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管理相关业务知识的缺乏,制约了他们更好地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而且,很多单位没有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工作由兼职人员代管,这样,在施工安全管理上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施工现场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的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如2005 年7月8 日,内蒙古自治区新丰电厂1 号汽轮机房的球型网架屋面结构发生垮塌,导致6 名施工人员死亡、8 人受伤,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扭转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就要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使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成为工程施工的一项单独监控项目,配备这方面的人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2007 年4 月18 日,国家电网公司以国家电网基建[2007]302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电力设施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装工程中的施工安全职责。 一、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具有一定危险的,是一种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事故并不主要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更多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的。由此可见,工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强弱是保证电气工程安全生产的关键,而安全管理则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多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往往都是侧重于施工的质量与成本,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缺乏重视,以至于停水、断电、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威胁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阻碍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巩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构建长效、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应充分行驶其职责,对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业务操作与个人行为采取实时监控,加大执法力度,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阶段,以此保证生产安全,全面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与安全系数。多年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事故所引起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负面影响,安全管理已然成为了推动我国电气工程发展的头等大事。 二、电气设备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1、违规操作、线路引起的火灾,导致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问题 (1)违规操作引起火灾。私拉乱接往往出现导线短路,引起高温互相焊牢,产生的高温可熔燃易燃物质而导致火灾。应对是应采取阻隔封堵等措施以限制火势蔓延,并且增大电气线路绝缘层的厚度,必要时穿阻燃、耐火电缆。 (2)线路引起火灾。过载间接引起火灾;接触不良引起火灾;线路连接不良引起火灾。 2、电力系统防雷,接地故障引起安全隐患 接地故障反映相线和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以及大地之间的短路,而且能使所有外露导电部分对地带故障电压,此电压可对接地的金属导体打火或建立电弧,在一处或多处引燃起火。 三、电力设安装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目标责任书; (2)审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审查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机械工、塔吊司机及指挥人员、爆破工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资格; (4)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高危作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5)检查各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 (6)认真做好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强化各级安全教育工作。 2、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按照电力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制止现场违章作业; (2)安全员发现有违章施工或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马上制止,如有不听指挥继续施工者,立即向领导部门报告; (3)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检查施工机械、安全设施,未经安全管理人员签署认可的不得投入使用; (5)每周评述上周安全生产管理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将高危作业、重要工序、易发生事故源和薄弱环节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大管理、检查力度。 3、施工过程中安全资料的管理 (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中对资料管理和表格形式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日志,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安全管理日志中记录当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记录发现的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表格,可以作为日常安全管理的常用表格; (3)有条件的工程应使用音像资料记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重要情况和隐蔽工程施工情况,由安全管理部门存档,安全管理资料必须真实、完整。 四、有效防治隐患的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为顺利开展电气施工活动,首要任务便是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对于未施工的电力设备安装施工项目,可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工程监理部门开展以现场操作人员为主体的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断强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在现场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施工人员麻痹大意,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促使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使现场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构建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气施工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首先要熟悉安全生产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熟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立足实际,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实施细则,用以指导施工建设。监管部门应认真研究以往的安全事故资料,重点排查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监督责任分解至各部门、岗位,促使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不作为”问题出现,一旦发现隐患,逐级追究安全责任,并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杜绝违规操作。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施工设计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全方位动态跟踪监督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监管人员要根据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对现场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力求将一切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确保电气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3、加强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 电气施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除了依赖于严格的现场安全监管,还需完善硬件设施,从制度和设施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双保险”。管理者要定期督促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其因长期沾染污垢而逐渐丧失安全防护功能。闲置的安全防护用具必须按编号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切忌乱堆乱放,影响正常的施工秩序。除此之外,施工范围要提前对安全防护设施的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教育和培训,指导其规范操作。将要安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使用性能即安全测试才允许投入使用,以免其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用电装置同电气设备一样,安装前必须验证其安全性能;重点排查电气设备的绝缘和接地部分,防止其漏电;对于工程的电气、电子产品,应重点测试其绝缘、接地部分的性能;在进行电力设备的维修前,应事先进行安全测试,尽量提高维修操作的安全系数。 五、在电力设施企业安装工程中应引入科学管理的新内容 1. 根据人体生物节律了解人体内在因素的变化,排除事故隐患 生物节律是关于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的理论,属于生物医学范畴。大量学者反复试验证明,人从出生那天起,到生命结束,体力、情绪、智力存在着周期分别为23 天、28 天、33 天的变化规律,即三种节律(见图1)。 人从出生时刻开始,三种节律同时由零开始,按正弦曲线进行循环,曲线处于坐标以上部分为高潮期,以下部分为低潮期,由高潮期向低潮期或由低潮期向高潮期进行转变的2 ~ 3 天是临界期,又叫危象期,曲线与横坐标交点的那一天称临界日,或称危象日。工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在高危作业时影响更大。国内外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大量人身伤亡事故统计资料证明,引发事故的当事人绝大多数生命节律处于危象日或者危象期。国外企业利用电脑管理避免高危作业人员在危象日进行高危作业,尽量避免在危象期从事高危作业,大量试验证明这种管理办法大大降低了高危作业的事故发生率,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引入这种管理方式。 2. 根据高空作业坠落事故的事件树分析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伤亡事故的发生尽管是偶然的,但仍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预防的。例如,高空作业坠落事故根据其发生过程可以用事故的事件树表示。举例来说,假定有一起高空坠落重伤事故,主要是对从事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检查不严和管理不严造成的(其他因素不论)。其事件树如图2,其中P 代表概率。 按图2 即可求出以下概率: 发生事故(重伤)概率=P2×P3×P5×P7+P1=0.9×0.01×0.05×0.2+0.1=0.10009 避免事故概率=P2×P4+P2×P3×P6+P2×P3×P5×P8=0.9×0.99+0.9×0.01×0.95+0.9×0.01×0.05×0.8=0.89991 如果将“体检不合格”这个因素抽掉,则事件树如图3。 按图3 计算,概率发生了变化: 发生事故概率=P3×P5×P7=0.01×0.05×0.2=0.0001 避免事故概率=P4+P3×P6+P3×P5×P8=0.99+0.01×0.95+0.01×0.05×0.8=0.9999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由于抽掉“体检不合格”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从原来的0.10009 缩小到0.0001,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幅度降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结论: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常伴有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对于必要的安全用具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导致操作违规、工序错误,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保证产品、用具的质量安全,只有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实践经验就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每一项工程的合理竣工都必须建立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策划适用于任何一项工程。电力工程是一项持久工程,同时电力安装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近年来,各安装公司面对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大对本公司的质量控制投入,建立一整套属于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对于质量控制的内容,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质量控制整体书面框架的构建,即要建立一整套质量手册,以文件形式发出,以供公司上、下员工学习执行。其次是要将理论落实到实处,因为具体而言,施工总归属实体操作。对于施工人员的选取,施工设备材料的选购、生产安装技术方面的内容以及相关管理措施都要包含在管理体系当中,并付诸实施。在下文中,笔者将作详细论述。 一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了解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采取质量控制手段的必要性。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范围较大,它涉及的方面数量庞大且繁杂,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将遇到许许多多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此项工程的设计规划,工程所用材料的选购,机械的有效利用,施工工艺的选取,操作方法的合理选择,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指标,施工人员的素质观察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指标的上下浮动将带动质量的变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哪怕一个细小的波动,将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怠慢工作,不认真工作,所选购的施工材料质次价低,且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年久失修,或者施工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等等,这种种当中一个微小的错误便会导致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如果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的予以质量监督工作,而导致在项目完成之后需要对工程进行针对性修复,也许这一修复的过程将会消耗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首先要对缺陷进行研究观察,确认缺陷后再进行解体、拆卸,还要到市场上购买新的材料以备更换。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也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不利,甚至会发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和谐。所以,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显得极其重要。 二 质量控制体系理论框架的建构 如果条件允许,公司可专门成立质量控制体系理论框架建构小组,负责对理论框架体系的撰稿、修订和发文,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转换身份,变成质量监督人员,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进行。对于理论体系的成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写,要事无巨细,不能纸上谈兵,不能注重大的忽略细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小组成员的选取提出了要求,小组成员必须熟稔整个施工过程,必须懂得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程序、人才管理等在内的相关综合性知识,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保证理论体系确立的全面、有效。综合以上情况,笔者建议理论体系建构小组人员的确立必须保证一名施工人员身份,一名行政人员身份,不排除其他具备综合管理知识的人员。 对于理论体系的整体架构,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人员的配备,材料的选购,机械的起用,生产安装技术的运用,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理念的提出等等。 三 紧密联系理论框架,将理论付诸实际施工过程 (一)择优选取施工人员 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增强他们的质量控制理念,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要向施工人员灌输质量第一,预防控制的思想,要时时想着为客户服务,树立为客户办好事是第一宗旨的观念。对于施工人员技术,要针对不同的工种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要树立他们的管理监督观念,培养他们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目标管理、质量规划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能力。对于企业的生产人员,作为企业的一线工人,要努力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高超的技术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指导他们一切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服务人员,要努力加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指导他们“用心服务”,努力培养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精选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的选购的好坏还在于人,所以,要保证施工材料的物美价廉,还得从人员下手。采购人员的选取间接影响了施工材料。在选取采购人员时,要注意挑选那些负有责任心,愿意为企业办事且有一定的采购经验的人员。企业与采购人员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于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建立合格供应厂商资料档案,从而为有效采购打下基础,同时与各合格供应厂商建立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规定验证方法等,以便不断改进质量,迅速解决质量事端。争取与对方厂家建立正常友好往来关系,在长期合作中互惠互利。这样,既有效控制了所选材料的质量,又降低了企业成本,一举两得。 (三)机械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及选择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要根据:切合实际,实际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机械设备。要对现有机械设备的性能、磨损程度、服务年限、技术进步进行了解,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若机械设备性能、精度、技术不能满足规定工艺质量要求,需进行更新设备。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有序进行。 (四)有效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结果离不开技术的参与,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到家,保证他们对施工信息的及时提取,对施工设备的有效利用,对检验和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等等。在原有知识、技术的基础上,保证他们在第一时间汲取了新知识、新技术工艺的养料。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按照施工工艺流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完成所有工序。要指导他们学习质量控制标准,敦促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改进原有工艺水平,同时要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各岗位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施工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体系中发挥自控作用,最终确保工程质量。其次要将管理工作推向案前。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管理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目标完成,且保证完成质量。企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吸取先前的教训,要将先前的优势持续极力发挥。第三,要严格落实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包括企业领导和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监督考核组,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五)细化工作 一项大的工程是由多个工序组成,而各个工序又可以细分成多个工作细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大的工作量细化,具体至每一个应该做哪件事,这件事应该怎样去做,做这件事正常情况下需要花多长时间,这件事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哪些危险,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危险及时、有效排除等等。我们将所有工作所有问题细化,落实到各个,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即使哪一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也能迅速找出、迅速处理。当然细化工作的实施需要以长期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才具有可靠性、权威性。细化工作模式的确定和制订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厌其烦一丝不苟的将所有细节呈上笔端。笔者所在企业曾将细化工作模式付诸实施,并经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所以说,细化工作值得尝试。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谈如何做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在建筑电力安装工程完成之后很多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电力安装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所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于我们今后的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 问题 质量控制 一、建筑电力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IO管道安装的问题 在建筑电力安装工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管道安装,只有提前对其做好计划才能够保证管道安装的质量。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所选用的管道存在质量问题,例如管道壁的厚度不够,镀锌管材的表层镀锌太薄,有的采用的是冷镀管;所选用的铸铁管的外表面粗糙,管材的直径不达标;在选用PVC-U管中没有产品合格标志,或者水电安装单位偷工减料而将普通的水管在水电安装中进行使用。 (二)线路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经常出现钢管壁壁较薄,没有对PVC电管进行很好的黏接,在进入盒中的时候没有顺直。在对建筑物的吊顶中进行电缆线路的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穿管来对线路进行保护,对于金属建槽的接地不够牢固。在建筑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我国法律关于《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只将工程配管连接到分户籍中,这就使得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电缆线路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 (三)配电箱的安装问题 在建筑水电安装中的配电箱安装时,经常存在配电箱的面板没有紧紧的与墙面相贴住;在配电箱中的排布的回路没有进行编号,没有将导线排布整齐或者导线没有捆绑好;没有对多股的导线进行压接;有些导线已经被剪开,在配电箱中的零线和地线的铰接,在总的配电箱中没有安装接地的端子等。 (四)照明灯具的安装问题 对于灯头的接线没有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导致接线错误,在一些软线吊着的灯具中没有预留出足够长的软线,在日光灯的安装中没有设置挂线盒,日光灯顶部的链条不平行等。 二、对于建筑电力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预防管道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建筑电力安装之前要对设计图纸与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存在设计问题要与设计单位及时的沟通,保证施工质量。在管道安装的过程中要保证管道坡度的均匀,并且管道坡度在房屋的出口加大。不能够在松土中埋设管道或者支座等。对于管道以及各种建筑水电安装材料的质量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从材料质量的角度保证建筑电力安装的质量。在对管道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要根据管材以及管道壁的厚度对焊接处进行处理,将需要焊接的地方全部焊透。 (二)预防配电箱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采用丝扣进行连接的配管要求进行跨接,并且要保证圆钢的跨接接地线的直径在5毫米以上,焊接的长度也要求在圆钢直径的6倍以上。在进行焊接的时候要保证焊点的牢固性以及平整性,焊接工艺要求做的尽量精细,不能够有焊瘤、咬肉等问题的出现,在焊接工作完成之后要对杂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且在焊接处涂刷防腐漆。对于配电箱中的半硬塑料管的连接要通过套管的方式实现,如果半硬塑料管敷设在空洞内,要保证其中没有接头,不能够在穿线的时候敷设硬塑料管。 (三)预防照明灯具及开关等在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要根据设计说明以及实际的使用需求,对照明灯具的安装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同一轴线的安装中其坐标要求在5厘米以内。在一个房间中的开关设备要求高度一致,最大高度差距不能够高于15毫米。对于建筑中的插座、开关的安装要方便人们的使用习惯,开关的方向设置统一都为向上为关闭。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照明灯具以及开关、插座等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预留出15厘米的线路。对于所有这些设备的接地线的连接过程中都不能够用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还要单独的敷设接地线,对于接地线的颜色一般都要求为黄色和绿色这两种,不能够与相线和零线的颜色相混淆。 (四)做好防雷设施 在对角钢和扁钢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扁钢弯曲成直角之后在与角钢进行焊接,在接触部位的两边都要对其进行焊接工作。焊接工作如前边所提到的一样,保证正焊接工艺,焊接完成之后对其进行防锈漆的涂刷。对于屋顶的避雷带的支持构件来说各种支持件的距离要求是均匀的,要保证其距离在1米以上,偏差范围要严格的限制在2厘米以内,根据我国的气候情况以及长期的施工经验本人以为避雷带的高度最好为15厘米。 三、结束语 在建筑电力安装工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果想有效的保证我们建筑电力安装工程的工程质量,就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建筑电力安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以上的内容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电力安装工程经验对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未来的建筑电力安装工程有所帮助,有效的提高建筑电力安装工程的工程质量。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建筑机电系统是建筑的血脉,机电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水平。它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本文就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介绍了电力设备安装阶段质的量管理及控制,并对如何选配施工人员、选择设备材料、检验材料质量和采用先进的生产安装技术及管理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是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最主要因素,是建筑的血脉,机电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水平。在建筑工程中只有搞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目前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存在诸多弊病和不足之处,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违规、违章、违法的作业行为与操作,或是施工工序颠倒,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供电,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浪费,甚至可能引发电力事故,破坏工程质量,以至于威胁到作业人员与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 一、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一直都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是一种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据国家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事故并不主要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反而更多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的。因此,工程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是保证电气工程安全生产的关键,而安全管理则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必要措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产生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多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往往都是侧重于施工的质量与成本,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缺乏重视,以至于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威胁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阻碍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电气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多年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事故所引起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负面影响,安全管理已然成为了推动我国电气工程发展的头等大事。因此,电气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巩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构建长效、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阶段,保证生产安全,全面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与安全系数。 二、加强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1、构建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有关部门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法规,并以其为主要依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与需要,编制具体的安全条例,完善安全管理技术,并充分落实到项目的施工中。监管部门应对同类项目以往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相关的处理经验,针对安全隐患较多的施工环节与部位展开重点监督。同时,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其充分落实到每个岗位及工序中,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努力杜绝违规、违章、违法作业行为的产生。此外,还需构建监督反馈制度、施工设计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采取各种管理、控制、监督、检验措施,严格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2、注重项目施工工程中的人才培养 工作人员是项目施工的主体,而施工中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是导致施工质量诱发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应结合现场安全状况,开展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全局的安全意识,在切实发挥简报、板报、标语、网站等宣传媒体作用的同时,更要结合具体事故、隐患来加强对职工日常技术培训、安全知识学习及工作现场技术规范培训工作,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加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施工人员应该以项目工程的质量为基本工作核心,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核心,全面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不能因为工程质量和经济因素影响质量。电力设备的安装是为了满足用户基本的用电需求,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全局的基本概念,切实完善对电力设备安装的整体质量的控制。 3、强化安全技术措施 安装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专业、各工种均要全面实施严格管理。首先要严格抓好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对各类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强化培训,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都能达到工程要求。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并要求生产人员以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而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来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法规能够充分,保证施工安全。因此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4、严格控制安装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首先需要采购人员具备一定的采购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选择具有质量保证且价格便宜的产品,其次,选购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能够不以权谋私不中饱私囊,竭尽全力为电力系统选购优良的设备。材料设备买进后,要加强材料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限额领用、余料回收、减少材料消耗,杜绝浪费。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现场的所有安全防护设备、器具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与清理 ,避免由于污垢、损坏而造成设备与工具的防护功能削弱、丧失。 结语 总之,建筑现场施工中机电设备安装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常伴有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通过安全管理,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能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我国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保证产品、用具的质量安全,对于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企业来讲,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质量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才能赋予企业新的活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的产生,保证施工安全。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摘 要】相较于其它设备安装工程,电力设备的安装更具有危险性,从事人员要时刻注意安全。本文对电力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与作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隐患 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预防性试验,可以说是电力设备在投放市场前必要的一个工作,而且在现代电力设备如此广泛的运用范围下,要充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那么电力设备安全管理就是其中最为有效手段之一。 1 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电力设备的安装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工作,它是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在我国电力安装工程事故频发并不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而是由于其安全意识不强所带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意识的强化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在电力设备安装过多注重质量和成本,对现场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经常出现停水、断电、认为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这不仅仅对电力设备安装人员的切身利益带来伤害,并且对电力设备的安装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当前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若不出现问题的话,就必须构建一个长效机制和短期强化,长期机制就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巩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构建管理机制与制度。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短期强化就是对作业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加大惩处力度,全面扼杀安全隐患,确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 2 电气工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2.1 接线问题 在电力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疏忽,往往忽视了必要的工作流程,例如在处理开关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电源线断掉,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防腐剂并没有及时清理,导致安装设备的腐蚀,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线路搭接工序的混乱,为以后埋下安全隐患。 2.2 穿线施工 穿线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安排不合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穿线管道直径过小,并且导线的数量过多,就会大幅缩减导管内壁的散热率,散热效果不好,直接导致绝缘皮的老化加速,为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3 避雷系统的施工 对电力设备的安装应该把避雷工作放在第一位,一些设备在安装初期就通过引下线来避免雷击,这种引下线有的是镀锌圆钢,有的是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在施工中也会有漏焊的现象发生,这种安全隐患非常大。 3 有效防治隐患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为了保证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施工前,通过工程领导小组专门针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的培训,让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出现员工麻痹心理,可以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同时强化对其的培训、教育,巩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仅仅可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并且还可以保障设备的安全。 3.2 构建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安全体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安全政策、法规、方针进一步的了解,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及需求,编制具体的安全条例、制度、规范,并充分落实到项目管理中来。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对该项目的以往安全事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将其进行重点的监控。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安全责任制细化到每个工作岗位上去,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制止,杜绝违规、违法作业的发生。构建一个及时的反馈意见,对施工制度、施工设计图纸审核、绩效考核制度等全方位的反馈,由此构建一个监管体系健全的制度,对施工过程采取各种管理、控制、监督、检验措施,严格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当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与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不同时,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试验电压:当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设备以加强绝缘时,应按照设备的额定电压确定其试验电压;当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设备作为代用设备时,应按照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确定其试验电压;为满足高海拔地区的要求而采用较高电压等级的设备时,应在安装地点按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确定其试验电压;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试验(如测量直流电阻、绝缘电阻、tgδ、泄漏电流等)时,应同时测量被试品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绝缘试验时,被试品温度不应低于+5℃,户外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3.3 加强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 对于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时候不仅仅取决于现场管理工作,还需要对其配备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对现场的工程防护设备及器具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清理。避免出现相关设备出现污损、损坏,避免出现设备功能的削弱与丧失。对使用完毕后的工具要按照规定放入相应的专储空间,并确保该空间外在条件不会对安全用具的质量产生影响,放置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编号存放不可混乱。 设备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与运行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十分迅速,用户对于可靠供电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传统应用中,周期检修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出来,在满足用户需求和促进电网发展方面捉襟见肘。这一现实情况下,就需要对电网的效益、安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科学模式。 在对相关设备进行保养外,还要对其使用规范、合理,通过培训可以更好地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使用。对安装的设备在安装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测试。确保这些设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于电力设备来说,应该注重对其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其接地部分性能,在对设备进行维修前,应该事前对其进行安全测试,确保其安全使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在对所有设备进行绝缘电阻、电流泄漏、耐电压等测试后,应测试方与施工方应对其结果进行核实,严禁挪作他用。 4 结论 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亡等安全事故,这主要原因就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违规操作、工序出现错误,为安全隐患埋下祸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为了保障在安装过程中不出现危险事故,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保证产品、用具的质量安全,只有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的产生,保证施工安全。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浅谈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摘 要: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本文主要介绍电力设备安装阶段质的量管理及控制,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到如何选配施工人员、选择设备材料、检验材料质量和采用先进的生产安装技术及管理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质量;工作人员 概述 电力设备安装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目前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存在诸多弊病和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供电,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浪费,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现状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设备安装质量的控制,切实保证设备安装高标准完成。 1 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均直接影响着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电气设备安装项目完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再进行拆卸、解体、更换配件,将造成更大的损失。还会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电气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电气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人才培养 2.1 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工作人员是项目施工的主体,数据调查表明:施工中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是导致施工质量诱发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应该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出发,树立全局的安全意识。首先,施工人员应该以项目工程的质量为基本工作核心,不能因为工程质量和经济因素影响质量达标;其次,质量问题发生后的维修和调整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将质量隐患控制在最小数值之内;第三,电力设备的安装是为了满足用户基本的用电需求,所以,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核心,全面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第四,电力设备安装质量的优良不是凭借主观判断而形成的,需要依据用户的反馈资料以及相关数据为佐证,应该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参照意识;最后,电力设备的质量的实现应该全面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全局的基本概念,切实完善电力设备安装的整体质量。 2.2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3 严格控制安装材料和设备质量 3.1 提高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 电力安装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好坏与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采购队伍受拜金主义、金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采购员与供应商勾结,影响设备质量的现象的发生。为此,应该严格挑选采购人员,首先需要采购人员具备一定的采购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选择具有质量保证且价格便宜的产品,其次,选购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能够本着为企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宗旨,竭尽全力为电力系统选购优良的设备,不以权谋私不中饱私囊。 3.2 掌握充足的货源信息,进行设备的详细比较 采购员应该掌握同类设备供应厂家的大量信息,以便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基本设备供应,保证货源通畅。同时,能够对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进行综合性的对比,主要包括采购价格、产品质量、产品规格等,最终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家。最后还要考虑到设备供应厂家与设备安装地点的交通运输,保证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还能节约运输成本。总之,目前的电力设备市场品种繁多,形式各异,生产厂家参差不齐,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采购人员,应该对采购领域内的相关设备供应厂家的综合信息详细掌握,以便在对比中选择具有实际设备供应的厂家,还要保证有信誉的厂家能够为电力公司提供最高标准的设备器材,还能够适当的压力价格,减少电力系统的涉设备引用资金。针对电器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电器元器件和设备实行安装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4 推行科技进步,抓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电力设备安装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电力设备安装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安装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专业、各工种均要全面实施严格管理。在实施安装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技术队伍自身情况和任务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工作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5 推行《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为了确保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编制了电力工程施工的《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其内容主要是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施工工序是什么,质量标准是什么,此道工序施工中存在什么危险性,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实用性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安全分析透彻等特点。《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主要运用于职工日常技术培训、安全知识学习及考核、工作现场技术规范,以增加职工技术培训途径,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加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通过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工程施工现场忙而不乱,井井有条。职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事故发生概率几乎为零。设备安全操作有规章可循,工程质量有标准可依,危险点有几个心中有数,如何控制心里有底,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复杂而系统,需要从思想到技术再到制度等全面的协调工作,只有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完善落实质量意识,才能使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得到良好的控制,这有利于扭转电力系统现状的不足,有助于我国供电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专业人员必须提高认识。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浅析电力设备工程监理 摘要:在阐述我国监理与电力工程监理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电力设备工程监理的依据和内容,以及电力设备工程监理的状况,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和业主对监理工作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了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监理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文章提出了监理企业破解电力设备工程监理的矛盾和问题所采取具体的措施,与各位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设监理电力工程设备监理组织措施 一、监理与电力监理 (一)工程监理概况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源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以1988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为标志,我国开始推行,1996年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纳入国家规定的建设项目五制之一,即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000年颁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国家统一监理服务标准。《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进一步明确补充细化了监理安全管理职责,肯定了监理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电力工程监理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是从1991年在湖北武汉阳逻电厂一期开始试点, 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建设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出台,电力建设监理已经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阶段。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管理办法》,2009年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监理合同》与《输变电工程施工合同》标准示范文本,明确了在建设过程中承包商、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之间工作关系。2010年颁发《输变电工程监理激励约束评价办法》、《输变电标准化监理项目部作业手册》,电力监理作为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电力建设工程涉及国计民生,无论农村低压改造、还是城市电网,从低压到高压,再到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都实行监理制,电力设备作为电网能量交换、分配、控制的关键,电力设备工程监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占具显著重要位置。 二、电力设备工程监理 (一)监理依据与职责 监理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监理方属于独立的第三方,在工程建设各方中是独立的主体,监理职责在建筑法、工程监理规范中有明确界定,监理依据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审批文件、与工程有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监理大纲、合同条款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其他合同文件等,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质量、造价进行控制,对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协调建设各方的利益与意见,在业主授权范围内对建设过程实施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提供符合合同规定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产品。 (二)监理工作内容 电力设备工程监理包含安装与改造工程监理,系指电网一二次设备新装和更换工程的施工过程的管理,包括设备安装、电气一次高压试验、二次部分的继电保护、通讯远动自动化等调试等工作,目前电气设备工程监理主要工作内容: 1、工程开工前对施工组织的质量体系、安全保证体系、管理体系、人员资格、施工方案等进行符合性、有效性、完整性、针对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2、施工过程中用文件审查、巡视、旁站、见证取样、平行检验、签发文件和指令、协调、签证等方法,对电气设备安装、改造、调试过程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 3、在施工单位三级验收基础上,组织监理初验工作,根据验收、消缺情况对安装阶段、调试阶段工作向建管单位提供质量评估报告,提出中间、竣工验收申请,参与竣工验收、投运工作; 4、在保修阶段督促施工单位资料移交、缺陷整改工作。 (三)监理展开情况 电力设备工程监理,通过对设备开箱验收、过程监督管理、调试验收以及资料审核等流程完成。电力设备工程监理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工艺导则、验收规范,运用国网公司示范工艺。在接地装置的敷设、焊接方面,特别是铜排的连接,督促施工单位采用热熔焊接新工艺,使接地焊接质量、工艺水平得到提高。 2、开展电气创优管理,确保工程电气设备安装、管母软母敷设、动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二次接线工艺方面一次成优。 3、确保强条执行到位。针对电气安装强制性条文规定以及新规程的变化,在施工图审查阶段重点检查,在安装过程中严格监督,如设备等电位连接、户内GIS设备区域接地、设备外壳接地等。 4、加强对国家、行业、电网公司反事故措施的宣贯、监督,在施工图审查、调试阶段、验收阶段监督,充分发挥监理的协调能力,沟通运行、设计和施工,严格贯彻反措规定,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才能,为工程服务。 5、加强电力工程安全措施的监督管理。特别要求电源侧、带电区域、临电工作时,以及变压器等大型设备吊装、高压电气试验、二次线接入带电屏柜、带电调试等过程中,督促施工现场严格执行电力安全规程与作业指导书,强化安全措施,保证电气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顺利。 三、电力设备工程监理展望 (一)电力监理新形势 随着电网建设规划的实施,电网工程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和城市电网建设不断加快,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在特高压、智能化、自动化电力设备中大量运用,国债资金的广泛使用,国家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对监理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理企业面临专业监工程师、总监等骨干人员数量与素质不适应项目建设需求,监理过程中还面临以下情况的出现: 1、设计跟不上工程施工进度,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安装、调试、运行人员熟悉图纸不够,工程建设初期不能发现问题,在调试阶段集中暴露问题,设计变更较多。 2、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运用,施工单位培训工作未跟上,技术人员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认识掌握不够,设备出现问题施工人员过分依赖厂家,监理对设备厂家的协调较困难。 3、影响工程实施的因素多,如工程受阻、设备延期到场、工期变更等,安装与设备到货进度不配合,变电设备与线路工程进度不匹配,出现变电设备重复试验等问题,监理进度管理难度大。 4、设备带有先天性缺陷。设备厂家经验不足,对强条、反措、创优方面的认识偏差,如XX站220kVGIS未解决金属部件热胀冷缩、刀闸不能安装五防锁、XX站110kVGIS盆式绝缘子质量问题(多次耐压不合格)、GIS外壳、变压器充氮灭火油管道等电位连接等问题,现场处理困难。 5、施工创优意识不强。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力度不够。施工技术力量薄弱,未足够重视现场查勘,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针对性不强、审批不严,编制与实施差异,不重视监理审查方案指出问题,造成监理多次审查。 6、三级验收流于形式,施工企业级验收未落实,就失去三级验收的意义。鉴于电气安装调试阶段工期较短的特点,电气安装调试监理初检开展较困难,效果不理想。 (二)监理环境仍有待改善 监理作为建设领域的小工种,长期处于边缘管理状态,还没有得到普遍了解和重视,个别建管单位接纳监理出现一个矛盾心理,在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或发生事故就想起监理的,而项目平稳推进或完成则忽视监理的作用,此类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少人对监理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典型以下有四个误区: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与应用 摘 要:随着城乡用电量的急剧提升,电力工程的相关建设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电力系统中考虑到成本问题,涉及到种种的造价问题,如何达到电力工程建设的最优化是解决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方面。就电力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与投标、建设施工等方面结合最优控制的相关理念,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找出了一种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电力系统;造价;最优化 0 引言 电力工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电力工程相关产业的建设关系到国民生产的各个角度,维系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造价问题一直都是电力设计者以及施工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合理的造价一方面能减少材料的消耗,达到最有力的配置效果,另一方面能减少资金的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使施工以及设计更加简便。因此,实现最优化的电力工程造价对电力系统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最优化问题的描述 最优控制思想是现代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以及发展奠定了整个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最短时间的控制问题的相关研究,随后,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意识到投身到这一领域研究以及开发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控制体系。 最优控制是最优化的范畴,因此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有其相同的性质和理论基础,但最优化的涉及面极广,从生产企业资金、材料、设备的分配,到这里研究的电力工程的造价问题,都说明了最优化的重要性。 2 电力工程造价问题组成 电力工程的相关造价问题简单的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与投标、建设施工。按照电力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及最优化解决的策略来看各个组成部分都需要紧密的配合,逐渐达到局部的最优化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最优化的程度,换句话说,对于电力工程的造价的最优化分析实际上是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与投标、建设施工这四个组成部分的最优化描述,这样才会有局部和整体的最优化。 2.1 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的最优化分析 据相关资料表明,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对电力工程的整个造价会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这部分是整个电力工程建设最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最优控制的思想,在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时应该首先编写针对工程建设所需要的研究报告,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粗略的对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对所建设的电力项目在成本、运行的可靠性、技术的合理性、经济环保等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对于在预算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可以将误差的范围维系在-20%~30%之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对电力建设的项目进行准确的估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项目的实现。 2.2 工程设计的最优化分析 虽然工程设计对电力工程的整个造价的影响没有决策那么大,但是对于整个电力工程来说,该环节有重要的位置。对电力工程的设计要考虑到经济、环保、可靠等诸多条件,在保证不影响整个决策以及对结果没什么影响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设计实现最优化的重要手段,从当前的相关建设事例来看,准确合理的工程设计不仅仅减少了资金的使用,还能保证在可靠性运行的情况下,使建设项目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最优的效果。 2.3 招标与投标的最优化分析 电力工程的招标与投标就是需建设单位通过招标,对不同的招标单位进行选择等手段来实现工程的建设。而招标与投标的最优化分析就相当于如何利用最少的资金实现最好的效果。对于招标的建设公司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对比方式,对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合理的进行分析。横向分析就是看不同的承包商给出的价格,对不同承包商的实力以及市场占有率进行对比分析,公平公正的选择一家承包商;纵向分析就是对每一家承包商自身所建设工程的实际效果以及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这样就会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资金使用率最低,效果最好。 2.4 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的最优化分析 该部分对整个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最低,基本可以维持在一成或一成以下的程度,根据最优化的思想首先要编制良好的行动准则,也就是说理清楚电力工程施工图的相关预算问题,本着安全、经济、环保、可靠的原则,对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选择。 3 结语 基于最优化的电力工程造价是对电力工程建设实际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的一种合理性的分析,在一个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与投标、建设施工等环节的都有着可以采用最优控制思想的地方。合理的布局、清晰的思路、准确的估算是对电力工程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把最优化的思想融入到其中又是电力建设者所必需具备的重要思想。本文从最优化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系统的建设中的造价问题,从对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与投标、建设施工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论述。总的来看,本文是针对电力工程的实际建设所采取一种合理的思路,对保证电力系统建设的可靠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浅谈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 摘要 :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的,主要的论述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电力设备 ;安装工程 ;安全管理 ;隐患 1 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 ,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具有一定危险的 ,是一种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据有关统计显示 ,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事故并不主要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而造成的 ,更多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的。由此可见 ,工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强弱是保证电气工程安全生产的关键 ,而安全管理则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必要措施。目前 ,我国多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 ,往往都是侧重于施工的质量与成本 ,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缺乏重视 ,以至于停水、断电、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 ,不仅威胁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也阻碍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目前 ,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若要实现安全生产 ,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进一步强化、巩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 ,构建长效、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 ,应充分行驶其职责 ,对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业务操作与个人行为采取实时监控 ,加大执法力度 ,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阶段 ,以此保证生产安全 ,全面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与安全系数。多年来 ,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事故所引起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负面影响 ,安全管理已然成为了推动我国电气工程发展的头等大事。 2 电气工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2.1 接线问题 在进行接线的过程中 ,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不足 ,往往忽视了必要的处理工序 ,例如在处理开关的过程中并没有断开相线 ;腐蚀剂没能及时清理、擦拭干净 ;在灯头螺口的线柱上连接相线等。由于安全意识的不足 ,造成线路搭接工序的混乱 ,以至于埋下安全隐患。 2.2 穿线施工 电力设备安全工程在进行穿线施工的过程中 ,倘若采用的管道直径过小 ,而设置导线数量又较大 ,将大幅缩减导管的内部散热空间 ,以至于导线绝缘层老化的速度加快 ,为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3 避雷系统的施工 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 ,有的用镀锌圆钢 ,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如果漏焊也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其造成的后果是 :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圆钢 ,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 ,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 有效防治隐患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为保证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生产 ,必须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未施工的电气工程项目 ,可由项目经理组织、领导工程管理部门 ,针对全体从业人员展开安全宣传 ,使之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为避免员工产生麻痹心理 ,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进一步提高、巩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而通过安全培训还能有效提高在岗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以此保证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法规能够充分落实、严格执行 ,保证施工安全。 3.2 构建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经理与监管部门 ,应当进一步了解、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法规、方针 ,将其作为主要依据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与需要 ,编制具体的安全条例、制度、规范 ,并充分落实到项目的施工中。监管部门 ,应对同类项目以往的安全事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针对安全隐患较多的施工环节与部位展开重点监督、把控。与此同时 ,应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将其细化、分解 ,落实到每个岗位及工序中 ,一旦发现问题则根据具体的责任划分给予严惩 ,杜绝违规、违章、违法作业行为的产生。此外 ,还需构建监督反馈制度、施工设计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由此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 ,监管部门结合各项制度 ,对施工过程采取各种管理、控制、监督、检验措施 ,严格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保证施工安全。 3.3 加强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安全 ,其不仅取决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还需要配有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工程现场的所有安全防护设备、器具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与清理 ,避免由于污垢、损坏而造成设备与工具的防护功能削弱、丧失。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后 ,应将其放至专用的存放空间内 ,并保证该空间外在条件不会对安全用具的质量产生影响 ,放置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编号存放不可混乱。此外 ,安全用具的使用应规范、合理 ,通过安全培训可保证作业人员的科学使用。对于电力设备 ,在装设前应严格进行检查、测试 ,以此保证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安全。对于用电装置 ,应检查其安全性、可靠性 ;对于各种电力设备、机械 ,应重点检查其接地、绝缘部分 ,避免发生漏电 ;对于工程的电气、电子产品 ,应重点测试其绝缘、接地部分的性能 ;在进行电力设备的维修前 ,应事先进行安全测试 ,以此保证维修操作的安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在对所有设备进行绝缘电阻、电流泄漏、耐电压等测试后 ,应测试方与施工方应对其结果进行核实 ,严禁挪作他用。 4 结论 长期以来 ,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常伴有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对于必要的安全用具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导致操作违规、工序错误,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 ,若要实现安全生产 ,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保证产品、用具的质量安全 ,只有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的产生 ,保证施工安全。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摘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然而,随着现代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越发复杂,其不仅为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大幅提高了电气施工的危险系数。本文就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隐患 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违规、违章、违法的作业行为与操作,或是施工工序颠倒,不仅会直接损坏电力设备、埋下安全隐患、破坏工程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电力事故,以至于威胁到作业人员与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电气工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工序都需要有明确的安全条例与操作规范,严格要求生产作业人员的行为与操作,使之按照有关标准与程序,合理、科学的进行操作,而为保证制度、规范的有效落实与执行,就必须由专项管理人员加以监察、管控。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电气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本文简要阐述了安全管理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与作用,通过对电气工程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加以论证。 1 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具有一定危险的,是一种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事故并不主要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更多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的。由此可见,工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强弱是保证电气工程安全生产的关键,而安全管理则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多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往往都是侧重于施工的质量与成本,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缺乏重视,以至于停水、断电、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威胁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阻碍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巩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构建长效、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应充分行驶其职责,对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业务操作与个人行为采取实时监控,加大执法力度,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阶段,以此保证生产安全,全面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与安全系数。多年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事故所引起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负面影响,安全管理已然成为了推动我国电气工程发展的头等大事。 2 电气工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2.1 接线问题 在进行接线的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不足,往往忽视了必要的处理工序,例如在处理开关的过程中并没有断开相线;腐蚀剂没能及时清理、擦拭干净;在灯头螺口的线柱上连接相线等。由于安全意识的不足,造成线路搭接工序的混乱,以至于埋下安全隐患。 2.2 穿线施工 电力设备安全工程在进行穿线施工的过程中,倘若采用的管道直径过小,而设置导线数量又较大,将大幅缩减导管的内部散热空间,以至于导线绝缘层老化的速度加快,为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3 避雷系统的施工 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镀锌圆钢,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如果漏焊也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其造成的后果是: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圆钢,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 有效防治隐患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为保证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生产,必须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未施工的电气工程项目,可由项目经理组织、领导工程管理部门,针对全体从业人员展开安全宣传,使之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为避免员工产生麻痹心理,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巩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而通过安全培训还能有效提高在岗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以此保证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法规能够充分落实、严格执行,保证施工安全。 3.2 构建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经理与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了解、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法规、方针,将其作为主要依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与需要,编制具体的安全条例、制度、规范,并充分落实到项目的施工中。监管部门,应对同类项目以往的安全事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针对安全隐患较多的施工环节与部位展开重点监督、把控。与此同时,应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其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及工序中,一旦发现问题则根据具体的责任划分给予严惩,杜绝违规、违章、违法作业行为的产生。此外,还需构建监督反馈制度、施工设计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由此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监管部门结合各项制度,对施工过程采取各种管理、控制、监督、检验措施,严格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3.3 加强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安全,其不仅取决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配有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现场的所有安全防护设备、器具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与清理,避免由于污垢、损坏而造成设备与工具的防护功能削弱、丧失。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后,应将其放至专用的存放空间内,并保证该空间外在条件不会对安全用具的质量产生影响,放置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编号存放不可混乱。此外,安全用具的使用应规范、合理,通过安全培训可保证作业人员的科学使用。 对于电力设备,在装设前应严格进行检查、测试,以此保证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安全。对于用电装置,应检查其安全性、可靠性;对于各种电力设备、机械,应重点检查其接地、绝缘部分,避免发生漏电;对于工程的电气、电子产品,应重点测试其绝缘、接地部分的性能;在进行电力设备的维修前,应事先进行安全测试,以此保证维修操作的安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在对所有设备进行绝缘电阻、电流泄漏、耐电压等测试后,应测试方与施工方应对其结果进行核实,严禁挪作他用。 4 结论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常伴有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对于必要的安全用具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导致操作违规、工序错误,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保证产品、用具的质量安全,只有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的产生,保证施工安全。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摘 要:要使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功能,就离不开对质量标准的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材料设备、施工方式、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要做好质量控制,就必须在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以及施工完成之后的工程验收等全过程把控,让施工过程与施工所用材料、设备都合乎质量标准,细化施工工序,让每一步都能有效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设备;施工;质量控制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化和农村边远地区的现代化推进,包括电力设备在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电力工程属于持久性工程,设备安装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主要过程。近年来,面对市场需求的加大以及质量要求的提高,各施工企业必须认清做好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发现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1 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材料设备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材料很多,包括电缆、钢管、玻璃和水泥等。材料购买需按工程设计要求来采购,材料型号和质量都要确保合格,这就需要对供应厂家严格挑选,必须采购正规厂家的产品。电力工程所用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将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通常价格昂贵,需谨慎、集中购买[1]。电力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2 施工方式的影响 施工方式主要是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和工程调试手段等,这些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图纸必须按照施工地点和电力设备安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工程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等多方面的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 1.3 施工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也不例外。电力设备容易受到周边空气湿度、风力、温度和地形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点的实际环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再来制订施工方案。 1.4 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会涉及到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等,他们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操作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要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务必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员进行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工作。 2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施工前的准备措施 (1)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项目部门应当制订专门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编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判,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未雨绸缪的施工准备可以让工程顺利开工,不至于出现过多不可控的因素而影响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2)择优选择施工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在人员配备上,要依据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标准,择优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施工技术。要不断灌输质量第一、预防控制的思想,时刻把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定期在技术上和思想上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积极鼓励施工技术创新,对于能够促进施工质量提升和工期速度提升的创新给予一定的奖励。 (3)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控。施工企业要选派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兼优的人员进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并针对工程要求进行专业培训。采购人员要对供货商要谨慎审查,包括材料和设备的生产许可、质量认证等指标的辨识,还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在多家对比之后选则信誉异、价格较低、质量过硬的供货商。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材料和设备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科学检验,确保施工准备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合乎设计要求[2]。 2.2 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质量,务必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企业要针对设备安装工程指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章程,施工人员务必严格安规操作,不可麻木大意、偷工减料;要践行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同时,对技术创新也要及时给与奖励,鼓励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2)制定项目监管制度。要确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除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和技术、思想方面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工程项目部可以在企业内部派选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来担任监管人物,也可委托专业的监理公司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违反设计要求的施工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做好整改,对于较为严重或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要在整个施工队伍中做出相应的警示。 3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面非常繁杂,从设计规划、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选购及它们的利用效率、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的选择,都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质量少有瑕疵或施工人员稍有懈怠,都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做好质量管控,待项目竣工之后再来进行针对性检修,必将耗费非常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对周边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既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会影响社会和谐。正因如此,做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探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公司,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提升,对于设备安装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不同的电力设备具有不同的安装规则和要求,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关系着电力设备的使用情况。因此本文对电力设备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质量管理问题。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管理 0 引言 电力系统对于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生产生活的发展,电力设备的使用愈加广泛和普及。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子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用户的用电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分析。 1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施工人员的素质 电力设备安装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有诸多,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施工管理人员,二是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与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力设备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1.2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电力设备安装设计的施工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具有种类繁杂、用量大的特点,每一种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安装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电力设备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机械设备以及需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其中机械设备作为电力设备安装中的辅助工具,其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等都需要符合电力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电力设备则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整体质量,对于施工工程而言,如果电力设备质量不过关,则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法保证生产和生活正常的供电需求。可以看出,施工材料和电力设备的质量对于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1.3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指的是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对人财物的组织、对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试手段等,施工方法贯穿施工中的整个过程,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施工项目的完成、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工程在施工方法的制定中,首先要从本次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要求和目标出发,对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考虑施工方法的适当性、技术科学性,还要做到经济合理,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1.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管理环境等,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气候的变化上,例如温度、湿度等,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也具有复杂变化性。因此在具体的安装施工中,对当地的环境因素进行考量,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施工准备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准备阶段的管理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 (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并指出相应预案,做好质量控制工作;(2)健全培训制度。首先,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培训中注重让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提升服务意识和预防意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对施工问题的解决,提升施工工程的综合效益;另外,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对施工出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及时的普及,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3)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在对施工材料和电力设备进行选择中,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调查,对供货厂家的社会信誉、资金力量以及产品的质量认可、价格进行调查,货比三家,选择适合电力设备工程施工要求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并在购货后注重对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记录。 2.2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是对施工设计进行实践的过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最终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难以更改的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不仅要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控制,还要对施工具体环节和进度进行控制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技术管理因素。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应该推动技术革新,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对新技术的应用;另外,引进技术管理人才,或者提升现有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相关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最后,按照施工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并根据施工工程的特点,制定高质量的实施计划;(2)建立和完善项目监理制度。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应该委托监理公司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对工程的施工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监理,保证其符合国家规定、行业规定。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要求其整改。 2.3 竣工验收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指的是电力设备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着工程建设全面评价是否能够成功,也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投入使用。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强对施工中资料的收集,保证有效的评价。并在验收中注重对施工问题的总结,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案例。 3 结束语 我国电力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对电力设备安装的质量的要求有所提升。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保证竞争优势,就需要提升安装质量。注重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的考虑,并注重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质量管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安装质量。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浅析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电力需求日益旺盛,也促进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电力事业建设迎来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做好安全工作是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顺利圆满完成的基本前提,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尽量杜绝人身事故及财产损失的发生,是电力设施企业应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安全管理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探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我国电力事业以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并呈现出工期长、规模大、作业环境复杂、投资大等特点,因此,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均离不开安全管理,特别是在电力设备的安装环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活动。安全是第一生产力,而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施工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对整个电力工程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必须将安全管理放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位置,积极采取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控制,以保障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一、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 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要求。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和劳动安全监督工作的报告的通知》规定,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必须贯彻“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为指导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是电力设备企业开展安装工程的重要任务。 2.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加强技术人员的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安装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切实履行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社会公正、文明与安全。 3.通过对施工单位作业环境及作业行为的严格约束,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使之与国内外电力工程项目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相适应。 4.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实现电力设备安装项目成本与质量的最优化,改善企业现阶段管理方法不适当等不良状况,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与国内电力施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以及电力行政部门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加大了安全管理监管力度,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投入了相当大的管理资源,使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社会中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体现出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有效的剔除。其中存在的问题有: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力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使得电力设备技术含量日益提高,新型的高科技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然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在安装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与标准,操作不当,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不够重视,这些均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2.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的电力行业的施工安装等单位仍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现象,尚未全面贯彻落实行业及政府部门所要求的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安全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也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安全工作仅流于形式,导致安全隐患和事故较多。 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安全施工管理知识较为欠缺,没有熟悉和遵守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法规,严重制约了安装工程工作的安全性。 4.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安装工程工作缺乏监管,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电力工程的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对工程的进度及质量等更为重视,仅仅追求企业的高效益,却忽略了电力工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追求目标,效益至关重要,而安全生产也是实现企业高效益的重要环节,但部分管理者片面认为安全工作投入大,却收益低,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往往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意识安装工程在安全管理的漏洞。 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 为了保证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顺利进行,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一方面,通过岗位技能培训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之安装施工行为符合安全操作规定,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巩固和提高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对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在安装工程中时刻注意安全,避免产生麻痹心理,从而营造遵章开展作业的良好氛围。 2.完善对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对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监督,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安全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价,及时发现安全管理漏洞,并加以改善。同时做好张贴安全标语、安置安全措施施工牌等工作,注重安全施工细节。此外,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防护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管理。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定期进行清理与检查,减少安全隐患。在电力设备安装之前,应进行严格的测试,使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施工安全得以保证。尤其对电力设备而言,应特别注意检查其绝缘、接地等部分的性能,以防止漏电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合理安置安全用具,将其放置于专用空间中,应有序地安放,不可混乱,尽量降低环境对其质量的不利影响。 3.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负责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促进管理责任到位,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其项目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根据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职责落实到每个部门及个人。加大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加强对安全事故资料的调查和总结,并重点监督安全隐患较多的重点安装施工环节,同时,还应做好监督反馈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中,严惩违法作业行为。 4.加大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投入,合理分配安全预算,是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要求。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树立长远的眼光,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注重各类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绝缘防护罩、绝缘操作棒等,并做好质量检验,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电力设备施工单位不可仅为眼前利益而刻意缩减安全管理投入,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经济效益也将受到巨大的损失。 5.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安全规章制度为电力工程安装工程的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电力工程企业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由各个部门加以落实,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应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我国有关电力工程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做到合法文明施工,以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同时,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违法违规施工行为,应加以严格处理,以保证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到安全施工。 四、小结 目前随着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规模的增大,其安全管理工作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力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高难度。现阶段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漏洞,因此,电力工程单位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以安全为中心,采取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并推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电力设备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使工程项目实现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离不开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策划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具体包括施工人员的选择、施工材料设备的选购、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施工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施工过程中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等等,在行文的末尾,笔者特地强调了细化工作模式的可取性,其实细化工作本身是对整个工程施工工序的一次精密解体,它有利于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体系 每一项工程的合理竣工都必须建立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策划适用于任何一项工程。电力工程是一项持久工程,同时电力安装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近年来,各安装公司面对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大对本公司的质量控制投入,建立一整套属于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对于质量控制的内容,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质量控制整体书面框架的构建,即要建立一整套质量手册,以文件形式发出,以供公司上、下员工学习执行。其次是要将理论落实到实处,因为具体而言,施工总归属实体操作。对于施工人员的选取,施工设备材料的选购、生产安装技术方面的内容以及相关管理措施都要包含在管理体系当中,并付诸实施。在下文中,笔者将作详细论述。 一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了解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采取质量控制手段的必要性。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范围较大,它涉及的方面数量庞大且繁杂,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将遇到许许多多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此项工程的设计规划,工程所用材料的选购,机械的有效利用,施工工艺的选取,操作方法的合理选择,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指标,施工人员的素质观察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指标的上下浮动将带动质量的变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哪怕一个细小的波动,将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怠慢工作,不认真工作,所选购的施工材料质次价低,且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年久失修,或者施工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等等,这种种当中一个微小的错误便会导致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如果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的予以质量监督工作,而导致在项目完成之后需要对工程进行针对性修复,也许这一修复的过程将会消耗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首先要对缺陷进行研究观察,确认缺陷后再进行解体、拆卸,还要到市场上购买新的材料以备更换。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也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不利,甚至会发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和谐。所以,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显得极其重要。 二 质量控制体系理论框架的建构 如果条件允许,公司可专门成立质量控制体系理论框架建构小组,负责对理论框架体系的撰稿、修订和发文,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转换身份,变成质量监督人员,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进行。对于理论体系的成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写,要事无巨细,不能纸上谈兵,不能注重大的忽略细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小组成员的选取提出了要求,小组成员必须熟稔整个施工过程,必须懂得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程序、人才管理等在内的相关综合性知识,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保证理论体系确立的全面、有效。综合以上情况,笔者建议理论体系建构小组人员的确立必须保证一名施工人员身份,一名行政人员身份,不排除其他具备综合管理知识的人员。 对于理论体系的整体架构,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人员的配备,材料的选购,机械的起用,生产安装技术的运用,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理念的提出等等。 三 紧密联系理论框架,将理论付诸实际施工过程 (一)择优选取施工人员 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增强他们的质量控制理念,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要向施工人员灌输质量第一,预防控制的思想,要时时想着为客户服务,树立为客户办好事是第一宗旨的观念。对于施工人员技术,要针对不同的工种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要树立他们的管理监督观念,培养他们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目标管理、质量规划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能力。对于企业的生产人员,作为企业的一线工人,要努力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高超的技术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指导他们一切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服务人员,要努力加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指导他们“用心服务”,努力培养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精选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的选购的好坏还在于人,所以,要保证施工材料的物美价廉,还得从人员下手。采购人员的选取间接影响了施工材料。在选取采购人员时,要注意挑选那些负有责任心,愿意为企业办事且有一定的采购经验的人员。企业与采购人员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于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建立合格供应厂商资料档案,从而为有效采购打下基础,同时与各合格供应厂商建立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规定验证方法等,以便不断改进质量,迅速解决质量事端。争取与对方厂家建立正常友好往来关系,在长期合作中互惠互利。这样,既有效控制了所选材料的质量,又降低了企业成本,一举两得。 (三)机械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及选择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要根据:切合实际,实际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机械设备。要对现有机械设备的性能、磨损程度、服务年限、技术进步进行了解,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若机械设备性能、精度、技术不能满足规定工艺质量要求,需进行更新设备。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有序进行。 (四)有效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结果离不开技术的参与,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到家,保证他们对施工信息的及时提取,对施工设备的有效利用,对检验和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等等。在原有知识、技术的基础上,保证他们在第一时间汲取了新知识、新技术工艺的养料。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按照施工工艺流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完成所有工序。要指导他们学习质量控制标准,敦促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改进原有工艺水平,同时要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各岗位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施工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体系中发挥自控作用,最终确保工程质量。其次要将管理工作推向案前。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管理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目标完成,且保证完成质量。企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吸取先前的教训,要将先前的优势持续极力发挥。第三,要严格落实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包括企业领导和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监督考核组,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五)细化工作 一项大的工程是由多个工序组成,而各个工序又可以细分成多个工作细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大的工作量细化,具体至每一个应该做哪件事,这件事应该怎样去做,做这件事正常情况下需要花多长时间,这件事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哪些危险,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危险及时、有效排除等等。我们将所有工作所有问题细化,落实到各个,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即使哪一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也能迅速找出、迅速处理。当然细化工作的实施需要以长期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才具有可靠性、权威性。细化工作模式的确定和制订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厌其烦一丝不苟的将所有细节呈上笔端。笔者所在企业曾将细化工作模式付诸实施,并经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所以说,细化工作值得尝试。
一、引言 人事档案是存储员工个人信息的单元。再通过收集、整理后储存起来,为以后的考察做备用资料。人事部门必须准确选拔人才,合理安排员工的职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和运作。不可分割的是,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对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并保持高质量的人事档案工作。 二、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事档案可以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信息。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协调、培训和部署与物质资源有关的人力资源。在最合理的状态下保持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适当地激励和监督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使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最后,使公司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发展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部署、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薪酬和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一体化。所以,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是紧密联系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载体就是人事档案,人力资源在各个领域应用能使人事档案的发展越来越往前走,同时人事档案的管理,又会使人力资源的使用更加准确。所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事档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人事部门经过查看人事档案,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职员的具体状况,了解职员目前情况,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以及潜在能力进行预测,安排各个员工在合适的位置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司内部平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2.人事档案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在查看员工的人事档案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才能和特点了解员工的更多信息。合理安排岗位,促进部门人员有序流动,避免人才滥用。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和价值,并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3.人事档案可以避免人力资源需求的盲目性。有效利用员工人事档案在研究公司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适应组织变革和发展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忽略人事档案所需的人力资源,则很难避免这些缺点。4.有利于员工更好的职业规划。通过员工的档案资料,以反映员工的教育水平、专业性、薪酬及日常表现等方面。选择您所在组织所需的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员工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道路。5.人事档案可以给予有效的激励措施。人这一生有很多需求,包括身体、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满足的需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员工的需求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员工的档案和材料,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然后对个人使用个性化的激励。 (二)负面作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新的走势,比如流通性、信息化,但是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发展迟缓的问题,因此,它已经无法满足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并产生了负面影响。1.档案材料的不准确性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分配。人事档案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在工作中,一些档案中谎报年龄,不把自己真实的年龄写入资料中,学历方面也存在不实的填写,甚至谎报真实工作年龄,甚至一些档案材料存在明显的修改痕迹。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失去了真实性、权威性和严谨性,人力资源计划中的计划也无法准确制定。这肯定会对人力资源的未来地位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文件内容类似,减少了人事档案的价值。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的真实反映,因此它应该是一个人的真实情况的全面和客观的表达。让考察者在翻阅时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信息。但是,目前人事档案资料单一,内容缺乏真实性,资料空白、没有个人特色表现,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它损害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整个组织承担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顺应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人事档案,才能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 (一)切实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要将高素质的员工引入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不能只依靠旧的档案管理措施。要使用新的管理措施,逐步实现文档管理的信息管理和自动化,更好地为整个组织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解决问题。 (二)完善人事档案内容 从人事档案的集合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文件中提到的材料几乎相同。如果可以增加个人数据的有效补充,并能够反映权威部门的个人综合能力、质量或评估数据,个人特征,能力,兴趣等信息,我们就可以通过具体的信息明确的了解职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完善人事档案内容对人事档案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三)提升人事档案的针对性 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职员真正情况就反映在人事档案中。但是,当我们查看当前的人事档案时,我们会发现材料是单一的,内容是抽象的,并且材料表达的内容都是大空话,人格特征没有反映出来,因此人事档案在真正意义上失去了参考价值。为了使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应在档案资料形成时改变以前档案的情况,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的针对性。 (四)增强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特征。档案材料缺乏真实性已经失去了人事档案存在的意义。所以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求真实有效的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 (五)加强人事档案的及时收集和识别 首先,人事档案的归档过程是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在长期文档管理工作中,通常存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例如文件的缺失部分。因此,文件管理员应及时组织员工文件信息的上交,以确保完整的收集和准确的信息。为整个业务部门的工作顺利开展创建条件,并以此来准确的掌握每个员工的状态。其次严格对待上交的个人资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给予返回,改正后再收入档案,做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序性。 (六)建立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真正基础的重要保证是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审查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守规则和法规,依靠法律来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 (七)完善文件管理方法,实现互联网管理,提高文件管理的信息管理水平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材料只增不减.以前的管理方法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比如时间成本大,正确率不高。通过计算机建立系统,检索系统以及使用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文件管理。 五、人事档案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这要求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完全把握员工的具体信息。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人事档案,在选择这些员工的过程中,人事部门通过人事档案提供有效的数据,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因此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择人才时给予其真实数据依据,并为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了各种用人信息,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门。其次人事档案还给予专业人才的职称等准确的、有效地参考数据,不仅为整个机关和事业单位组织提供信息,还同时能够使各职员的未来发展更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从机关和事业单位反映出不论在哪个行业领域里,人事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相辅相成的,值得我们去重视的。 六、结束语 本文简要阐述了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重点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正反两面。我们可以发现,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促进了人才的合理配置,有助于避免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更好地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并促进有效的激励。并且内容简单且类似,这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参考价值。在此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人事档案的质量,提高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提高人事档案的及时性,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等途径来加强人事档案的作用。最后,简要介绍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可以忽视的,它会随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而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于金源,陈延玲.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系统操作的几点体会[J].山东气象,2013,33(2):47-49. [2]梁珊珊,谢金霞.关于加强气象部门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1):96-98. [3]李文龙.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3(17):142-143. [4]汪黎.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求实,2013(S1):197-198. 作者:李旺 单位: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必须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在保障建设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节约成本投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项目筹划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筹划工作是一项针对建设项目而展开的综合性规划工作,具有可行性、技术性和政策性非常强的特点,是任何建设项目顺利、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一环。筹划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设单位要组织专业人员搜集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进行市场调研等,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并编制完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其次,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建设项目的成本进行初步分析,预测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程造价成本目标,并结合企业的运营状况正确判断项目的融资风险,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建设单位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确定建设项目的建设大纲和模式,同时给业主提供正确、科学的投资决策建议。筹划阶段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 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重要阶段,如果图纸设计或方案设计存在问题,那么将可能会直接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可以说,设计工作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建设项目设计费虽然不足建设项目总成本造价的1%,但是设计工作却直接决定着其他99%的成本费用。对于业主而言,应该选择优秀、实力强的设计单位,负责项目设计,而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业主分析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从而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为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工程造价成本有效控制提供保障。目前,设计单位的大多数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过于重视设计质量,对经济性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增加。对此,首先,业主应该要求设计单位加强设计人员造价控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项目设计中融入造价控制理念,按照总概算进行项目设计,尽可能地提高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科学性,降低工程成本造价。其次,业主或建设单位相关造价管理人员应该全程参与项目设计工作,加强与设计人员的协调沟通,使项目设计满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建设项目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现代绝大多数建设项目的承揽都需要经过公平、公开的竞标,对于建设单位而言,承揽工程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建设项目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一是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标底和施工图纸的编制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价格、高索赔”和废标的问题。二是向业主强调建设方案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让业主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4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4.1施工进度控制 建设项目施工中,建设单位应该加强施工进度控制,尽可能地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以降低工程成本造价。建设单位应该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施工环境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尽可能地细化施工进度计划,甚至可以细化到每日,然后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避免因施工周期延长而导致工程成本造价增加。 4.2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合理安排各项资源,建设项目的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设备费占总成本造价的80%以上,建设单位应该做好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材料费控制方面:材料采购环节要做好材料供应商选择、进场材料检测和材料存储等工作,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人工费控制方面:建设单位应该选择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人员,避免施工人员闲置。机械设备费控制方面:建设单位应该做好机械设备的配制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其次,建设单位应该联合业主和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一是监督施工人员,确保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二是做好施工质量的检测工作,防止因施工质量不合格而返工,导致工程成本造价的增加。 4.3施工安全控制 施工安全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而且还会影响建设单位在业界的口碑。首先,建设单位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要求进行作业;其次,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宣传栏,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时刻提醒施工人员要注意安全。 4.4施工人员控制 归根结底,建设项目的施工作业是由施工人员来完成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应该充分关注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造价意识、质量意识、进度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按照各项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以保障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5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5.1收集竣工资料 建设项目竣工后,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收集材料和设备采购发票、设备清单、现场变更、设计变更、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等与工程造价有关的资料。 5.2认定竣工资料 竣工资料的认定需要业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负责,以保证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对各参建方的经济利益进行更好地维护。 5.3审计竣工决算 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建设单位进一步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意识,最终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6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建设单位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筹划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的有效控制,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单位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中还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篇1 0前言 房屋在建设中的建设质量影响的不只是工程项目总体的施工品质,同样对于使用者的安全系数、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以及建设企业的常规运行等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给人民提供相对安全的高品质住房,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事故以及财产损失,一定要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环节中多下功夫。房屋建筑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同时,施工速度相对来说也特别快,另外房屋建筑的施工大体也属于长期在户外进行作业,因此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品质往往也会受到诸多不同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针对这些制约应当采取更加合理的手段以及过硬的技术保障措施来对房屋建筑的品质进行全方位有效的保障。 1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规模 本项目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试验楼工程,工程位于高新区望江西路与石莲南路交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建综合研究基地,该大楼的建成将极大改善中科大的科研环境。主要建设内容:主楼地下室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13581㎡;地上11层,建筑总高度49.7m;试验楼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64184㎡;试验楼墙体±0.00以下采用MU5.0煤矸石空心砖,M5.0专用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墙体采用MU5.0煤矸石空心砖,M5.0专用混合砂浆砌筑。 1.2项目用途 本次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以及用途。首先,这一工程项目为国家科技部、中科院与安徽省政府、中科大与合肥市政府联合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项目。其次,项目建成后能够作为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的研究院,来为合肥市的整体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布局打下一定基础。最后,该项目的建成更将作为安徽省构建创新体系强有力的一个支撑,从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建设起到引领以及示范的作用。 2本次工程项目的设计特点及难点 2.1项目设计特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试验楼属于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有着“紫气东来”美好的传统寓意,而化学楼和物理楼呈现了“门”字型的设计和布局,象征着智慧之门向未来敞开[2]。本次工程项目的设计既遵循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吻合对新校区的规划要求,满足了在城市空间背景下塑造独具一格建筑的设计思路。另外该工程项目检测以人为本,严格遵守国家以及地区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注重各项功能以及相关设施之间的科学整合,更加强调项目的协调性、前瞻性以及可行性,为项目更好的建成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 2.2项目设计难点 在本次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场地的高差相对较大,加上建筑区与室外的场地以及当地景观之间的衔接又十分复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存在了许多难点。首先,由于首层主楼与地库之间的高差很大,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嵌固端条件,于是在设计中就采用了降低主楼结构楼板的办法来满足建筑设计的刚度。其次,考虑到建筑的抗震性能,于是在设计中对斜交抗侧力构件也增加了45°以及135°这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震计算。最后一个难点就是由高差大导致的电网敷设难点,在设计中,要考虑将变电所低压无功功率补偿回路中串入7%的电抗,借由这个办法不仅能够抑制谐波对电网造成的伤害,在办公网络和实验室网络两方面进行分别架设,还能够对实验室的数据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 3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难点和特点 除了在项目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和特点之外,实际上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具体施工难点和项目本身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试验楼这一工程项目是合肥市当年的市重点工程项目,其主要特点不仅是起点高,同时其标准和要求同样也特别高,加上社会各界予以了极高的关注度,在初期的建设阶段就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点关注,其中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省领导李斌、詹夏来、副省长吴存荣以及副市长魏晓明都曾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足见政府对于该项目的重视。除了起点高、标准高以及要求高这三个特点外,本次工程项目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造型十分鲜明,其建筑线条以及建筑节点十分复杂,因此在建筑的具体施工中就存在了一定的施工难度,加上由于各界的瞩目,因此在质量的要求方面又是极高的,要在规定的施工工期中将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际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 3.1桩基难点 在本次工程项目的基础桩基建设的施工中,其桩基的基础形式以人工挖孔桩和旋挖桩为主要桩基,本次项目涉及的总桩数有二百五十一根之多,其中不仅包括二百一十五根人工挖孔桩,另外还包括三十六根旋挖桩基,由于桩基的成孔、桩顶标高加上桩身点位的控制难度很高,对于现场施工的技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1]。 3.2防水难点 一直以来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筑项目的防水工程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本次项目的施工中,为了保证13581m2的地下室后期不存在渗漏现象,因此在基础防水的选材上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了涂料加上卷材防水这样的形式,本次项目设计中的一大管控重点就是对防水工程的施工进行科学管控。 3.3悬挑难点 本工程7’/L’-J’轴及4’/L’-J’轴处1-8层从框架梁悬挑外出2100mm,9层悬挑3500mm,10层悬挑4900mm,11层悬挑6300mm,在悬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逐层悬挑不仅在高度上十分高,而且在长度上还十分长,其最大的悬挑高度能达到四十五米,于是悬挑高度的挑战就成为了悬挑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成型和施工安全中的一大难点了。 3.4其他施工难点 另外,由于项目安装的系统不仅涉及诸多设备,同时安装又十分复杂,因此在网络线路的敷设上就存在了极大的难点。在施工中,橡胶地板和刺穿地面的衔接以及平整度是又一大施工难点,由于橡胶地板的面积要比瓷砖地砖的面积要大,因此在施工中,势必会面临地面地坪的翘曲以及变形问题。在防水工程的建设中,建筑屋面的防水保护层的表面是否平整[1],会不会存在裂缝的都会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品质,因此对于此类通病的合理把控都在在工程项目中的施工难点。只有将这些难点逐一攻破,才能保证项目的施工品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4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的具体管理措施 4.1从节能环保出发 本次项目在总体的设计布局当中对周围建筑物间距、自然风、光照等等进行了充分的考量,采用了以南向朝向为基准的建筑朝向,这个朝向面向冬季以及过渡季节的主导风向,对建筑的采光以及通风都十分有益[5]。本着最佳节能保温的功效,本次建筑的外墙设计用的是憎水型岩棉板来为幕墙中的空玻璃幕墙实现这一功效。此外,所有的卫浴设备,例如洗手台等均采取节水设备,节水率控制在百分之八以上。对于灯具的选择同样如此,将节能灯具在本次项目中广泛应用,能够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促进项目的环保建设。这一点在当今建筑行业中十分重要,不仅适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也为人民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4.2加强房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 现场土建施工管理、施工生产组织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与检查、材料进场、检验、试验以及相关的材料使用管理都属于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内容[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对于项目具体施工现场的管理中,首先,在施工前对项目施工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前的流程准备等方面进行合理管控。其次,在房屋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对总体施工品质进行把控,其中包括对质量控制的相应对策、具体的施工计划、原材料的检测以及存管、对于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后期的验收程序是否合规等等不同方面进行管控[6]。最后,对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按照相关验收标准来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试验楼工程这一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公平公正的检验。 4.3严格把控房屋建筑施工的具体用料 施工方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建筑用料进行严格把控,对于相对重要的原材料一定要在建筑施工前就送往相关的质检部门对其进行质量评估[1],一旦发现与标准有出入,要做到及时更换调配,千万不能知差用差。与此同时,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同样要对建筑施工中的用料进行详细地记录,包括用料的具体规划方向等等,避免折角现象的出现[2]。在把控建材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现场对于原材料的存管问题,一定要将环境以及季节因素考虑到其中,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存管。 4.4加强房屋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试验楼工程的具体施工当中,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往往起到了主导的重要作用,不仅负责项目的指挥和督导,同时还肩负着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组织以及相关操作[3]。在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科学的房屋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要做到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项目工程用到的人员组织架构有一定清晰的规划,在,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后,针对不同人员负责的不同区域进行合理管控。具体技术人员考核体系可参照下图。另外要注意在房屋建筑体系的具体搭建过程中,要建立质量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地检测并合理地分析出病害原因,再根据其主要因素对施工中的意外进行合理管控。 5结论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往往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人民的居住安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试验楼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中,只有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对项目的具体施工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并从房屋施工项目的建设前期、建设中期以及建设后期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才能促进房屋建筑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何洪春 单位: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篇2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建筑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建筑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加强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控制,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工作动力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工作动力。质量管理工作主体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房屋建筑工程实施工作者施工作者。因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联系。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必须具备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的意识的意识,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方位的分析,使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等得以更好的控制好的控制,以免影响后续建筑工程的进行。 2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质量问题分析 2.2.1施工缺乏规范的质控体系 为了进行高效的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的管理工作和提升施工的质量工的质量,就需要在合理、规范的现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工作相应的工作,使得施工中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但是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工作中但是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的支持支持,也就使得建筑的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也不利于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不完善、不规范的工作制度,就会造成材料质量问题就会造成材料质量问题、施工规范性、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不利于整体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体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2.2.2施工材料的选用不合理 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市场材料参差不齐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市场材料参差不齐,导致实际建筑工程中质量受到了材料质量的影响建筑工程中质量受到了材料质量的影响,一些企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成本的控制,选择了不合格的材料施工了不合格的材料施工,也就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到应有的保证,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此外一部分施工企业本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企业本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施工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因此,施工的材料需要进行采购、管理、应用施工的全过程控制工作制工作。 2.2.3工程造价过低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部分企业在工程的造价方面进行控制工作制工作,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也就在安全管理等方面不能进行充分地工作安排理等方面不能进行充分地工作安排,从而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进行进行。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安全设施和设备的相应投入和设备的相应投入,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给整体房屋建筑工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屋建筑工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3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3.3.1加强对工程质量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 建筑材料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工作部分建筑材料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工作部分。由于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多种材料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多种材料,就需要进行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作,从而促进整体施工工作的开展。第一,不同建筑物或者不同的建筑物部分都需要不同标准的材料同的建筑物部分都需要不同标准的材料,因此,在进行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工作之前就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工作分析工作,从而更为深入地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保证材料选择和控制标准的合理性择和控制标准的合理性;第二,在进行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增强对于采购工作的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力度要增强对于采购工作的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力度,从而提升工作的有效性作的有效性。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商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工作,需要保证供应商的相关生产资质和实力,以保证后续材料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料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3.3.2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实际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实际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是房屋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工序和步骤施工工序和步骤,也就使得管理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进行更为高效的现场管理工作就需要通过管理的机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范化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施工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层次的工作,必须建立起针对性和多层次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针对性和多层次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度,也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安全作都可以安全、高效地进行,提升工作的有序性。 3.3.3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新型施工技术的使用进行新型施工技术的使用,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的调整与管理的工作理的工作,保证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强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需要建立起可行性高行性高、科学的施工方案,根据相关工作的经验需要进行工程方面的分析工作方面的分析工作,保证技术的应用。 3.3.4施工全过程监理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监理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要作用,通过施工监理过程的加强,可以进一步提升施工的质量质量,也使得整体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大大增加。因为监理单位的工作独立于施工单位单位的工作独立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业主等部分,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监督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上,对于整体的施工过程负责。在监理单位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时程质量的监理时,需要对施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方面进行分析工作安全隐患方面进行分析工作,从而保证施工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安全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市场十分广阔,房屋建筑工程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工程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高效的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高效的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对于自身企业施工人员负责对于自身企业施工人员负责,也为整体企业的发展负责,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化发展建筑行业的稳定化发展。 作者:傅志风 单位: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篇3 得益于国家层面对房屋建筑质量与安全的愈发关注,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愈发良好。但也要看到,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系统难度大,动态的管理进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多种因素影响下,管理层面也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建筑企业无法较好进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正因如此,探寻出更为有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十分必要。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包含着施工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管理两个层面的内容,两项管理均是施工管理中的具体管理内容[1]。做好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房屋建筑顺利通过验收,促进施工管理有效性提升均有很大帮助。涉及房屋建筑施工时,这两项施工管理内容便无法被忽视。施工质量管理更多侧重于施工技术、施工手段上的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更为注重组织、协调层面的管理。两者之间虽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也成了管理有效性能否较好提升的关键。为此,相关建筑施工企业主体也需要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更多思考。 2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权责关系不明晰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其中,管理的权责关系不明晰现象作为具有代表性,也是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2]。施工管理中本身包含着多个层面的管理内容,施工管理资源十分有效的情形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很容易同其他层面的施工管理活动混淆在一起。加之很多建筑企业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并未进行制度建设,施工重量与安全管理的权责关系往往也处于不清晰的状态之中。这也是很多企业看似在较为积极地进行相应管理尝试,但并未取得较好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成绩。一旦房屋建筑施工量处于较高水平,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权责关系的不明晰也会导致对应管理活动在开展上变得极为混乱。这也表明,相应管理权责关系的不明晰很容易成为其他层面管理问题的诱因。 2.2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方式固化 在很多建筑企业的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方式较为固化,这也是一个明显的管理问题表现[3]。可以对相应管理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众多,其中,管理方式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进程,更加会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成效。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通常会依托一般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往往成为了简单、机械性地重复。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无论是施工质量管理,还是施工安全管理,管理上的系统性、复杂性与专业性均处于较高水平。过分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时,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自然较差。特别是施工中进度管理与合同管理的压力处于较高水平时,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方式固化这一问题的制约性影响也会被不断放大。 2.3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不到位 在很多建筑企业承建的房屋建筑工程中,企业对一线施工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教育引导并不到位,一线施工人员高质量施工与安全施工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很多施工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受教育程度低,也有一部分缺乏项目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人员,其严重缺乏高质量施工的能力,在一些施工风险的规避上也会十分被动。加之存在着房屋建筑工程转包、分包现象的存在,一线施工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高,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也会带有更大困难。对部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表现、诱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线施工人员的不当施工操作,安全意识薄弱与避险能力偏低等往往与具体问题的产生具有密切关联。这表明,企业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不到位问题也会导致其他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产生。 2.4阶段性评价与反馈机制缺失 在很多企业进行的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阶段性评价与反馈机制处于缺位状态,这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4]。系列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下,相应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层面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说,产生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在所难免。但大多数建筑企业通常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施工质量的评估,对安全管理事宜进行总结与回顾。这一情形下,很多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堆积在一起时,建筑企业在相应管理中便会十分被动。诸如施工质量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时,即便是较小的施工质量问题也会逐渐转变为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抑或是导致质量或安全隐患的产生。长此以往,建筑企业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也会越发茫然、被动。 3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依托制度建设明确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权责关系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依托制度建设明确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权责关系极为重要,制度建设应当成为强化相应管理的重要途径。建筑企业内,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管理,制度管理都应当成为一个基本的管理选择。相应制度中将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权责关系明确后,不仅具体的管理环境可以得到较好重塑,具体管理活动开展上的条理性也会大为提升。例如,某建筑企业承建的房屋项目功臣实际施工管理中,企业预先进行了施工管理内容的划分,在对应的管理制度中,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权责关系被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的落实,管理原则与内容的明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应施工管理活动开展上的方向性与目的性。因此,其它建筑企业也要结合房屋建筑的特殊性,重点加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晰相应权责关系并提升相应管理的条理性。 3.2区别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区别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也较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要结合房屋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差异、特点,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争取运用更为新颖的方式,提升相应管理效率。例如,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建筑企业可以利用ERP管理系统进行统筹,并结合BIM系统对施工质量予以检查,进行参数上的比对,从而实现全面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的管理目标。在安全管理中,建筑企业则可以进行网格化管理,设置网格安全员,争取从体系性的角度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并排查相应的施工安全隐患。区别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方式创新,选用了更为新颖、有效的管理方式后,将不同层面的施工管理内容整合在一起也能为建筑企业的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提供很大帮助。 3.3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 由于施工人员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体,其自身的质量与安全意识、能力高低与否往往会对相应管理活动的开展产生很大影响。为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企业也要强化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例如,某大型建筑企业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企业会定期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相关教育讲座。同时要求以具体的施工小队、小组为单位,结合所负责的施工内容,进行内部的施工质量管理、安全施工相关知识学习。在高质量施工与安全施工能力的培养上,企业指派了施工技术指导员深入到施工现场,结合所发现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进行专业上的指导。这些策略综合运用下,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效果大为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也越发良好。因此,其它建筑企业也需要积极地进行施工人员高质量施工与安全施工相关教育引导。 3.4创设阶段性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筑企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创设阶段性评价与反馈机制较为可取,特别是相应管理进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创设阶段性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更为重要。例如,建筑企业可以成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结合预期目标与相应标准,采取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的方式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基于特定评价报告的分析,建筑企业可以对单位时间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主要的安全隐患等予以更好地掌握,后续的管理优化可以得到有效参考。此外,将评价结果较好反馈给一线施工人员后,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这自然有助于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际有效性不断提升,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进程中,企业也可以积累更为成熟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 4结语 各类型建筑企业需要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重点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切实将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房屋建筑工程规模不同,以及施工环境不同等都会导致相应质量与安全管理带有一些特殊性。为此,在对应管理中,从实际出发需要成为一个基本原则,即相应管理活动在开展上应当充分联系项目工程实际。同时,质量与安全管理本身具有一定差异,这也要求建筑企业做好区分,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大军.探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2):259-260. [2]刁兆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5):208-209. [3]李安鹏.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初探[J].居舍,2020,(13):137+193. 作者:张存梅 单位: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建筑论文:论生态环境影响下的城市建筑 摘要:提倡把建筑置于所在的文脉上,建设 经济 上合理的、符合生态的、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建筑方向,即基于共同关注人、 自然 的新的设计理论和价值观,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既要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加强物质、能量的循环再生,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也要追求建筑的个性化和文化品位,创建宜人的空间环境,从而实现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要素;建筑形态;建筑环保与节能 1 从生态要素到建筑设计:对建筑形态与外观的影响 建筑出现伊始,无论“穴居”或“巢居”,都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人类的庇护所,却时时刻刻体现着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话。生态因素对于建筑的产生和 发展 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参与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方方面面影响着建筑的功能和外观。 建筑不是大地的“领主”,建筑的造型语汇是自然风景的直接反映,任何建筑最重要的关系是与自然的协调。建筑的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季节、时令)空(场地)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控制温湿度。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设计师在了解建筑所在地区的温湿度、风力风向、太阳辐射、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 规律 后,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建筑体量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程度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架空等设计语汇。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主,形成双层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语汇。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开与闭,内与外的双重性。中东地区传统的双院式住宅小而荫庇的庭院比大的庭院凉快,从而形成空气压力差,引起空气对流。即从小庭院(凉)到大庭院(热)的穿堂风,而两院间过道中的水槽又可以冷却微风。 土地是建筑的载体,建筑适应于土地成为其存在的条件。土地通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影响着城乡、建筑的布局和形态。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的影响着城市布局与建筑形态。在 2.1 建筑节能:针对不可再生资源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全过程(从建设筹划、建设、维持到建筑拆毁全过程)能量及相关能量链的相对减少,它的根本是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的减少。 2.2 建筑环保:资源可持续性,再生性利用 建筑环保是指:建筑全过程对社会环境及 自然 环境相对小的影响,它的根本在于自然资源可恢复性和再生性地利用。 环保比起节能的分析要复杂得多。环保更像是平衡,一种对于自然大系统的平衡。我们不能只建立在一个房间、一个房子、一群建筑的范围来分析是否环保,很多所谓环保房子是对大环境平衡的破坏。比如大面积推广雨水回用和过度抽取地热(且不说热水是否得到100%的回灌),都会使得地表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发生改变,都是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一种建材是否环保,也不能进行绝对的判断,比如木头、石头是环保的,塑料是不环保的。同是取自天然的木材,过度砍伐和森林自然代谢,或是可恢复性砍伐,意义和性质将是完全不同的。 请看下例:“石材向来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列表里绝对没有它,因而只要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石头在建筑中的使用一定是环保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得出如此数据;买下一座山,山体上可用矿带只是一部分,或是极小的一部分,20%以上的算是好矿山了。采矿的普遍办法先是从山下的石材加工厂修一条简易公路通到山上。然后炸山暴露矿带,通过进一步爆破形成作业面,最后可供真正开采的仅仅是矿带的30%~40%。开采通过火焰切割机进行(烧柴油形成喷射火焰),切割下来的石块够得上荒料标准的,由大马力柴油卡车(多为进口)运下山,这样的荒料占矿带的1%~10%。荒料到了加工厂,要通过大砂轮锯的切割形成板材,砂锯片一般2至3公分厚,板材也是2至3公分厚,因此出材只是原有荒料的50%。这些石板还有根据建筑师的风格设计进一步加工,加上运输和施工的损耗,铺在地上、挂在墙上的也就60~70%。按照以上的步骤列成山体利用率的算式;20%×40%×5%×50%×70%=0.14%。 对于一座利用率仅为0.14%的山体,开采过程中山体表面植被几乎是100%地全部破坏:炸山后遗留下的裸露岩床可达几平方公里,望去苍凉一片,碎石块、碎石渣漫山遍野,山体表面寸草不生。这些坚硬的岩石要经过几百年的风化和沉积泥土,才可能生长小型植被。而山下石材加工厂几乎成了粉尘加工中心,让方圆几里的植被得上了白化病(植物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白色石粉)。在石材厂门前厚厚的石粉几乎没过了鞋子,环境破坏的程度触目惊心、不忍目睹”。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所建造的建筑物是一种对物质环境的营建。在大自然生物圈中,人最具有知识和认识的能力。大自然中有着生态的要求,即自然生态的循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一样要遵循自然法则,否则就会被无情淘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支撑,地区的生态要素就是建筑设计建造运营的基础。建筑诞生的几千年以来,生态因素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从单纯的关注建筑的外观形式,转而重视了建筑环境的生态命题,从单纯的强调用建筑学的知识处理狭义的环境,到自觉的利用综合交叉的学科去处理广义的人居环境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自然建筑也为建筑师关注的新的特点。 生态建筑论文:浅谈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的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要加大生态环境的教育,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其次是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四是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 总之,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生态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生态建筑论文: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在全球生态建筑理论思潮方兴来艾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实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建筑住宅设计展开讨论。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技术策略 1.生态建筑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1.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应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3.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3.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4.结束语 总之,生态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与评价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 生态建筑论文:浅议低碳生态建筑 作者:李考智 赵玉国 邱一峰 【摘 要】 分析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了树立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应用生态共生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 生态原理 低碳建筑 生态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对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意义尤为重大。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社区,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的主要策略。如何降低碳排放量,至关重要。 1 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1.1 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1.2 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1.3 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2 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3 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3.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3.2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3.3 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目前,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首先是将建筑融入自然,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其次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总之,生态建筑代表了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低碳绿色生态建筑,有助于推动全球生存品质的改善。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低碳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可持续的角度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建筑论文: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生态化策略在交通建筑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型交通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推进作用,进而分析实现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交通建筑;生态化策略;客运中心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能耗居高不下的弊端日益显现。我国大量民用建筑已经取得了50%的节能效果,而大型交通建筑的生态化设计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响应节能减排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大型交通建筑建筑生态化已成为了能源工作开源节流的首要措施之一。 1概述 1.1基本概念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 “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ecology)。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先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结合为生态建筑学,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 整体性是生态思想的基本原则。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类不能独立于自然界之外,打破自然界自身平衡。作为一种建筑策略,生态化策略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行业的体现。在生态建筑的倡导下,建筑业的发展从过去的以改变自然为手段逐步转变成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的模式。这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现代生态文明阶段。生态化设计是一个整体模式,通过协调各因素以求达到目标之间的平衡。本身具有层次性,从总体规划到细部设计,从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随着设计的深入,各个环节逐步有机结合。 1.2项目概况 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总用地面积约26.66hm2,建设用地面积约11.66hm2。位于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东广场东北角,国道107辅道以东,七里河路以南。紧靠郑州市新火车站,自然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交通核,通过铁路、地铁、汽车等换乘,将南来北往的旅客安全高效的送达。为实现建筑造型,以及满足交通建筑对于大空间的客观要求,方案采用大跨度预制钢结构及聚氨酯保温复合铝板外壳为主的可循环材料,建造起来简单快捷,多数材料及结构可以预制,使施工周期缩短的同时也降低了工地的污染。本投标方案经专家评审获得第一名。 2生态化策略 2.1生态化形式 2.1.1顺应气候,优化形态 环境和建筑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建筑物在这个系统内运营。我们在设计阶段对于环境问题的讨论是不可回避的,如何合理地利用环境,顺应气候,实现节能环保,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郑州处于我国中部,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7月最热,平均27.3℃ ;1月最冷,平均0.2℃。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本项目把客运站主体设计成l型,长边沿用地的东南边,并把主要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客运站东面的墙体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让建筑物下部收拢。这个角度的形成使得在夏季炎热的太阳成89°角的直射下,下层玻璃幕墙也能始终处于屋顶的阴影之下;而在冬季温和的阳光成45°照射下,能透过玻璃幕墙照入站房。自然光的直接引入节省了白天的照明能耗,同时有效解决夏季太阳光辐射热的问题。 2.1.2地下空间的利用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也是这个方案的特点。深度7m,地下两层的空间既节省了用地,又有效地在竖向上组织了流线,同时可以利用地下空间有着气温比较稳定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地下6m深处的气温年波动恰好与室外空气的年波动呈现180o左右的相位差。即在室外气温最冷的1月该深度气温处于全年最高值,在气温最热的7月该低层气温处于全年最低值。由于周边土壤的良好热工性能,合理利用这部分自然能源,将大大节省采暖,制冷的费用。 2.1.3地域文化的塑造 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当地社会人文的联系,地域文化的塑造对于建筑物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是重点工程,也是郑州市形象的窗口,因此客运中心站房造型设计非常重要。由于已经在建的郑州新站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造型非常阳刚,所以设计师避免了同类型的对称建筑以刚克刚,采用了富有动感的柔和造型,在承托新火车站重要性的同时,也显示了自身独特的简洁柔和风格,使得整个郑州交通枢纽从造型上刚柔结合,寓意郑州经济和交通发展刚柔并进。 2.2生态化内容 2.2.1可循环材料 传统大型交通建筑为了营造轻灵通透的效果,倾向于选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作为围护材料,为此背上能源消耗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热工损耗,并没有全部采用玻璃幕墙,而是在较大面积的西侧和屋顶部分选择聚氨酯保温复合铝板作为围护材料。聚氨酯保温复合铝板为建筑物表皮,中间注入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复合而成,是公认的最佳环保型隔热保温材料。其轻质高强材料特性,不仅让建筑物显得轻盈、简洁大方,也使得远远伸出的挑檐在结构上更加合理,使建筑物获得良好遮挡西晒的效果。 2.2.2良好的自然采光 没有任何照明比自然光更加舒适。传统交通建筑为了获得匀质舒适空间片面强调阳光,自然风和温度的不利影响,依赖人工照明和空调等技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空间,但是这并不符合人体生理健康需求。科学研究表面,室内气候适度的动态变化能够减轻人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增加环境舒适度。另一方面,减少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主体站房除设计了南面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和东面墙体的倾角来引入自然采光外,在屋顶适当位置设有采光区,在白天拥有足够的自然光源以减少照明耗能的同时,也保证候车厅中轴线上的室内花园植物吸收充分的阳光。同时,天窗下面设置半透明膜内遮阳,来折射、散射太阳光,达到良好的照明条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师建议在顶部采光区安装透明太阳能发电板(photovoltaique),通过这一有效的高科技手段来把无污染的光能转换成电能,这项技术在欧洲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发电的同时也给室内创造出舒适的阴影。 2.2.3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也越来越认识到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性。由于合成材料广泛应用造成了空气质量的下降,而且节能保温要求建筑物自身的气密性,使得进一步限制了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客运站站房通过风压和热压的手段来改善自然通风的效果。l型布局,不仅仅延长了迎风面,而且减少了建筑物进深,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在边界风作用下,在建筑高度2/3处有气流正面停滞点,气流从该处向外辐射,该区域动能比同一水平高度气流大。因此我们在东南立面除了设计倾角来引导风向,并在合适的高度开启侧窗对气流引导,使其在室内缓和通过。屋顶的天窗和下沉中庭空间为中轴的地下空间利用温差形成烟囱效应,在垂直方向形成气流的运动,达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目的。 2.2.4绿色宜人的视觉环境 在主体站房中部区域设计一个下沉的中庭空间,种植绿色植物,自然采光和通风改善提高了环境舒适度。同时自然通风技术和地源热泵(土壤换热器)也在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不仅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引入绿色植物、阳光因素不仅仅改善了室内小气候,又增强了空间活力和识别性,振奋了旅客的精神。 3结语 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现状,集约设计的生态化交通建筑给出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对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设计方案中生态手段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化交通建筑的特征,即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地域情结,因地制宜,科学、高效、合理地加以优化整合,达到系统集约、经济高效、突出地域化、体现人性化的目的。 生态建筑论文:析建阳山区生态村建筑设计 摘要: 本文阐述建设小康生态村的理论概要,分析其内涵与作用,明析生态建筑内外空间在不同层次上的关系,探索其设计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建筑 建筑规划 在世纪之交,千年转折之际,面对世界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日益恶化,因此建筑师如何通过人居环境建设,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保持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纪话题,而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全国山区农村占国土面积的69%,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故山区生态建设所触及的建筑与社会问题就成为村庄建设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 了解背景明析设计立意: 山区生态村建设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应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成果,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统一,并与自然生态融合、共生的过程。如何协调好自组织非线性耗散结构三分子-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是生态建设设计的中心问题。人是生态活动的核心,抓住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用地经济、生活方便、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村。 二 分析问题解决不同层次内外部空间的关系 生态村建设是对农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对建筑师而言,在考虑如何营造一个生态“家”的同时,首先应重视生态的整体协调,创造有生命感的居住环境。 按生态学的观念建立起人类聚居地,使生态建设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的保护,创造一种高效、和谐的栖息环境。 1 生态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态村是以大地自然形体为背景建设而成的,是大地景观空间集合体的一个人造因子,在规划选址时,处理好地理、气候、生物、人文等各因子对村庄建设的影响,是山区生态村建设设计的第一层次, 是建设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的互动转化。也是调节山、田、水、路、渠、库、村综合治理之间与生态建设关系的过程。对闽北山区水南村规划时将生态村融入乡村的自然景观之中,不仅提供了与城郊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工作空间与休息场所,还把古典的轴线体系通过现代手法加以重新组合,强调社会空间与自然空间,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平衡发展。 要做好山区小康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统筹考虑生态村人口、用地规模、生态规划区范围、地理气候条件。 (2)要整体协调生态村土地发展、生态群落、农业生产系统和人文科技状况的相互关系。 (3)要切实关注生态村道路设置与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合理引导生态、景观、物质、能量的扩散、传输和运动。 (4)要以发展目标为主线、以总体布局依托。对村庄河湖水系、给水排污系统和生态绿化系统的进行综合治理 (5)要强化措施对富有特色和重要价值的自然生态地带,人文历史等实行有效保护。 2 村庄与建筑单体的空间关系 村庄街坊与建筑单体的关系处理是生态建设设计的第二层次,在村总平设计中引入传统街坊的居住空间,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使村落建设人性化,同时在庭院与街坊生态建设和绿化中,打破小农经济的围墙概念,内外相互交融,为穿行于生态街坊的人们营造祥和、共生的气氛。 把街坊庭院生态建设和村庄生态建设联系起来,形成庭院-街坊-中心花园的点线面组合的生态系统。使村庄的整个空间洋溢着生态建筑的生机,表达了生态村建设的主题 .同时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环境-日照与季风对街坊间距,房屋排列的影响。 3 庭院内部生态空间合理性的确立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院落空间环境的应用,是生态建设设计的第三层次,。 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要求,通过客厅、 餐厅、敞厅和后院的围合,形成内外渗透的复合空间,厅堂与餐厅用插屏门分割,习俗大典时,插屏门打开,提供活动所需的大空间,后院农作空间的设计,充分考虑农民通过劳作的参与和感情介入,使自身劳动创造行为和环境有机结合,体现庭院经济价值。庭院的围合增强农民的安全感和领域感。敞厅与沼气池上的养料棚架, 屋顶绿化架及庭院垂直绿化等不同层次的景观,给人以安全、舒适轻松自由之感。 后院的沼气池是庭院生态建设的核心,粪便及有机废料用作沼气池养料,所产沼气作为第二能源用作炊事或照明,沼气池残渣用作庭院植物和农田生产肥料。庭院种植的花卉蔬菜、屋顶花园、室外绿作等提供了常年食物和富氧环境,生活用水经处理后用于冲厕和绿化植物浇灌,屋顶种植蔬菜瓜果增加夏季屋面隔热效果,使室内温湿度条件接近于自然。 应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山石等自然景观及沼气池技术引入建筑设计,与建筑物内部相融合,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耗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使其自身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减轻其污染对环境的压力,让建筑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 4 材料应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生态村建设的第四层次设计体现在材料艺术上,这首先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与基地紧密结合,这是生态建筑摆脱传统建筑概念的重要标志之一。当设计选择了如农村、山区森林、河流沙滩等作为基地背景时,他们同时也选择了与之对应的创作材料如砂、石、木、草等,在这里建筑与基地的界限已不清晰,如鹅卵石砌筑水渠与河流两岸,土筑田埂,泥石路面,竹木棚架、隔断。这些不仅建设时少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在拆除后也不会给环境带来新的破坏。 三 生态建筑构造设计 (1)沼气的利用:农业有机废料和生活废料的再生和综合开发在一家一户的应用,其核心是沼气池。沼气池建于房前屋后,与厕所和猪圈相邻并相通,构成一个鸡(兔)-猪-沼气-蔬菜(花)的多级生态系统 (2)建筑内环境的处理:根据闽北山区建阳市农村的地理特点,设计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建筑构造,如通过调整墙体与门窗洞口尺寸,改善室内不同季节通风与温度湿度的关系,设计时通过热工计算分析屋面,墙体传热对室内环境影响程度及其与时间的关系,对屋面复土,设置花圃。这样使屋顶天棚内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凌晨,屋面和墙体综合传热最大值出现在凌晨3点钟,保证了室内通风降温的经济有效。 四 结束语 建造实用型的生态建筑,关键在于观念更新,有了生态观念, 建筑师只要深刻理解地方条件和需求,在尊重经济与生态法则的基础上,将建筑技术与生态观念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好的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论文: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了普遍关注,其不仅有助于降低资源耗费率,而且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析了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路径。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路径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对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能源匮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焦点问题,而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耗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 1生态建筑的内涵及特点 1.1生态建筑的内涵 生态建筑主要从建筑场地的生态环境着手,涉及了各类学科知识如生态学、建筑学等,实现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将生态理念融入进建筑领域中,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践证明,通过运用生态建筑,保证了建筑能量的高效率使用,避免了大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废料,为社会群众营造了安逸美好的居住环境,成为了现代建筑领域的首选。 1.2生态建筑的特点 (1)节能与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主要采用蓄热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来降低能耗,确保现有能源在实际中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同时综合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整体效用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降低石油、煤炭等无法循环利用的资源。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通过光照与通风,被动节能措施来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将建筑材料潜在的蓄热及绝热性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与隔热作用,冬季来临时,发挥太阳能的取暖性能,夏季来临时,则通过太阳能降温,购置遮阳效果好的设施设备降低夏季的炙热,为社会群众提供安逸的居住环境。(2)材料再生利用。购置大量能够再生利用的材料或资源,比如工程施工中,通过具有再生功能的建筑材料,可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建筑投入实际使用时,可采用水等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最好选用建筑所在区域的建材,节约材料运输成本。(3)促进建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物生存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指的是涉及现有建筑、街道及部分人造景观在内的一种直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人为观念、社会体系等潜在环境。由于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人类居住场地的空间环境逐步向周围社会环境靠拢,才能真正体会安逸性。所以生态建筑中,促进了建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 2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路径 2.1促进使用者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建筑物具有桥梁和平台的功能,这么说的主要原因是其促进了使用者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吸收大量的自然元素,人在自然元素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切生产生活行为都必须以生态化为前提,具有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与发展。无论是建筑设计阶段,还是建筑施工阶段,也无论是建筑使用阶段,还是建筑报废阶段,都必须充分考虑维护生态环境,将生态化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由此可见,只有建筑使用者与生态环境之间紧密联系、和谐发展,才能平衡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2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生态建筑设计中一直强调的重点,从人类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促进人类健康生存与发展,这不仅是现代建筑领域的宗旨,还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发挥主体作用,所以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采取有效手段加快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应遵循关心人、尊重人的设计理念,进而创造出认同度高的作品。 2.3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当前,在城市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下,致使土地这一资源越来越匮乏。推行生态建筑,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空间体系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地紧张的局面,也能使人类对自然环境有较好的体验,比如构建楼层低的房屋,或密度性能好的房屋,有利于使用者接近自然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先进的生态技术,构建地上地下同步使用的建筑物,提高地上地下整体空间的利用率,进而组成系统完善的空间体系。生态建筑设计明确强调降低建筑物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率。 2.4运用新科技新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在落实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运用新科技和新方法。生态建筑设计有助于实现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生态效益最大化,进而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建筑设计中运用新科技和新方法能够突出整个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及生态化的原则,特别是充分发挥生态建筑的可持续性。比如太阳能资源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满足设计标准要求。对于建筑物的通风性能、采光性能、隔热性能等也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建筑设计与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向建筑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建筑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盛不衰,就必须注重生态建筑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社会群众提供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所以发展生态建筑设计,不仅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还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琳 马晓鸣 李寒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生态建筑论文: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 摘要:随着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逐渐成熟,建筑领域在发展思想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更新,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现代的生态学思想进行融合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领域的新思潮,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针对于此,笔者站在高中生的视角,尝试分析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相结合的基本问题,并且分析了生态学对于现代建筑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建筑学思想;生态学理念;现代建筑领域 1引言 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学思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此期间经历了空间性以及艺术性等方面的思想变化,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开创了全新的历史篇章。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上升也会给生态环境方面带来的影响,以高中生的视角来看,建筑学也可以不断转变思想,向着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进行转变,将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将生态学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方案策划、建筑地址选择等等相应过程当中,在确保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2生态学应用到建筑领域的背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内越来越多的绿地被侵占,取而代之的是不但发展的建筑项目以及高楼大厦,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人均绿地面积不断下降,从而引发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噪声污染等等。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更多的思考怎样去保护环境,怎样去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于生态建筑学来说,其最根本的就是保证人们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念融合的意义所在 以高中生的视角来看,将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念进行融合,对于现代建筑领域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生态学的综合性相对比较强,所研究的内容范围较广,重点在于自然界当中不同类型资源和生物间所具有的关系。因此,将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念进行融合能够全方位推动建筑学思想的发展,与目前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在建筑领域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实现人和自然间的和谐共处,同时推动两者之间共同的发展,促进现代化建筑思想的不断进步。(2)进行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念的融合能够有效调节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适宜居住的环境。另外,进行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向着生态化、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一步促进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3)近年来,“生态文化”理论在西方十分盛行,这种新理论对中华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设计理念与现代生态元素相结合带来了新的设计思维,推进了设计师在创新表达方式和追求设计品味与旨趣方面的深刻进程,展现出高度文化自信理念下传统设计理念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风潮的引领下,可以把静态空间范围融入生态文化,从而打破静态有序世界,融入自然韵味,散发出大自然的时尚气息,令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官和舒坦的心里感觉。 4两者融合的相应建议 以高中生的视角来看,进行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论的融合,不但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后期建筑行业发展的目标所在。 4.1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合 我国古代就有,“道法自然”一种建筑学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态度。在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同时,生态建筑也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主导的,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设计的基础。在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健康性、节能性以及无污染性的同时,住宅也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目前,国内不少建筑都是先建楼后造景观。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我认为这种人为地、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住宅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建设绿色生态建筑,一定要注重研究建筑区内植被、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的共生共荣、互相依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建筑和绿化环境进行合理配置。 4.2天地万物之融合 一个生态住宅必然脱离不了自然环境,正如自古流传下来的风水学说的一样,城市,“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与山水自然有着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生态住宅是一个综合体,它包含多个基本条件:声、光、水质、地质、绿化、抗灾能力等自然坏境要素和室内空间坏境要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社会压力增加。人们有着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的趋向性。这就让一些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风水宝地更加的价格不菲。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建造独门别墅、高档别墅和私人花园供极少数人的享用。使用更多得自然生态环境去建造生态小区、小区花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推广生态建筑以及建筑的生态与绿化。 4.3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水平 在建筑设计时,可融入现代生态学理念,形成符合现代人审美追求的复合式设计理念及其风格。一是由流畅动线与非对称线条构成,如各种波动的、优美的自然曲线。二是加入大自然植物或动物造型元素,如蝴蝶、昆虫翅膀、花朵和花梗,竹子、藤条等图案,使整个环境充满大自然气息。三是立体感和节奏感较强,非对称线条构成元素较多,线条典雅柔美,富有遒劲,融入铁艺、玻璃造型、珠帘、陶瓷等新工艺。 5总结 传统建筑学思想和生态学理念相互融合就会形成生态建筑学的概念,其相对较为宏观,会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所以可以通过具体应用作为出发点来深入细致的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继而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进一步促进现代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朱典涵 单位:长沙市雅礼中学高1605班 生态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中的数量越来越多,并日益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生态功能,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主要从生态建筑学概述、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等角度就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思路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在节约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层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会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且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影响之下,生态建筑学应运而生,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于营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设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建筑学概述 生态建筑学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前提构建建筑的人工生态系统。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将生态学、建筑学的相关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充分融合,合理安排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从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实现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将高层建筑和自然环境组建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综合分析高层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和高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目标就是通过可再生或者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问题,并且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尽可能的减少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对高层建筑居住环境的概述,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住宅环境,从而实现高层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 2.1.1自我调节的设计理念 一般情况而言,所有的高层建筑都需要经历决策、设计、建设、使用、拆除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与自然界生命体经历的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命周期非常类似。所以高层建筑也可以适用生态学的自我调节理念进行设计,从而提高高层建筑的自我净化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完善高层建筑的整体功能。例如,在设计时应该对高层建筑的通风、温度、湿度、采光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自身废弃物的排放,从而促进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延长高层建筑的周期。 2.1.2自然体系设计理念 自然体系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周边的水、土壤、空气等外部因素,并将这些外部因素与高层建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从而营造一种自然的生态建筑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建筑设备,仅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能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而且还能避免环境污染。另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等自然资源提升照明效果和通风效果的目的。 2.1.3健康舒适的设计理念 健康舒适的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充分考虑高层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建设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材料,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2)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例如,充分利用保温墙技术和隔热材料实现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自动调节,充分利用吸声材料做好噪音干扰防护。 2.2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思路 2.2.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生态化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时应该遵循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在生态化原则的指导之下,将高层建筑周边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植被特点等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高层建筑区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整体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体系,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2.2空间组合设计的舒适化 在进行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庭院空间的利用、建筑的布局特点、空间设计的经济性等问题[1]。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应用要求设计要满足舒适、节能的需要,要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和通风、采光的环境分区等。另外,还要充分考虑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经济性、均匀性、舒适性和热工效应等。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平面空间布置应尽可能以南北朝向为主,还要考虑到楼梯、卫生间等辅助空间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2.2.3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节能化 生态学在高层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应该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即要实现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节能化,建设生态型的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周边的建筑物和交通设施进行整体布局,尽可能多的利用绿色环保材料,优化配置建筑资源,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节能化。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符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要求,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我们应该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的内部建设环境和外部的自然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完善高层建筑设计,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周华军 单位:山东正龙设计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生态建筑论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简析 摘要:地球上很多生态系统都已经失去了平衡,在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于是本文简单讨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设计;生态文明;措施 前言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也一定要遵循这项原则,这样对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建 筑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足点都应当是为满足人民生活基本要求和安全健康为主的,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我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划归重点的时代条件来看,建筑设计中纳入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环境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筑产品作为人类活动居住的主要场所,其对资源的利用率占据着人类社会活动中的绝大部分,在面临着环境破坏、土地恶化、能源短缺等问题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缓解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间矛盾的必要性,包括缓解建筑及其附属产品与自然环境间矛盾的必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师们对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强化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时下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2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类型 2.1原生型建筑 这种类型建筑旨在还原或复苏传统建筑视角下的一些建筑要素,运用一些较环境破坏影响更小的建筑材料,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和建筑发展迅速的今天,用现代的观念和科技理论辅佐以旧的历史传统和地方风格,以建筑来还原当地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更高效的自然能源利用与供给,实现建筑与原生系统的和谐统一。 2.2节能型建筑 节地节能建筑是一类具有特点的建筑,该类型的建筑的设计初衷是实现对物质材料的循环利用,以节省资源。近年来,由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节地节能建筑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举个例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生产中,会有各种垃圾的产生,将这些垃圾再次利用,将它们作为建筑施工中的材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了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环境。 2.3高技术建筑 高技术建筑所指的“技术”有许多种,高技术建筑所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是轻质的、环境友好的,也包含各类低污染、少浪费的现代建材,所采用的施工手段技术可以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控制围栏等技术实现的系统性修建,降低建设过程各环节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高技术建筑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ArcGIS等,实现固定建筑的生态反馈和调整,实现有效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给建筑加上一层生态皮肤,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降低对电、水、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2.4生土型建筑 生土类型建筑是一类通过覆土来改善建筑热工性能的建筑,这类建筑可以使资源与能源的损耗降到最低,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通过对生土类型建筑的方案的设计,我们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暖性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3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措施 3.1绿色设计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建筑中的能量转换规律与不同物种的循环规律。建筑设计者已经将一些节能技术如门窗节能技术、墙体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与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同时,建筑设计者也可以将一些新型材料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随着我国建筑材料的不断进步与更新换代,更为轻便的墙体结构技术、高强合金钢材料以及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结构与砖石材料,这大大促进了建筑内部空间的拓展。 3.2建筑和环境相统一 选址是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最基础的一步,而维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的统一性是合理选址的关键内容。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以实现建筑规划的合理性。此外,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建筑施工的方式,同时,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如果有一些建筑需要重建,设计人员需要将之前的建筑与要重建的建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提前规划好新建筑的施工方式,并突出新建筑的特点,将生态建筑观融入建筑设计中。 3.3追求人性化的理念 建筑设计环节中,要想使建筑结构整体纳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功能和意义,首先要从“人”的角度入手,单纯地追求某种功能或一味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产品成为一项华而不实的摆设而对人类居住活动无所建树,很显然反而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筑设计中首先要以人为本,将人类对建筑的基本诉求作为切入点,在为人类活动服务的前提下,结合建筑的具体功能、经济效益、环境及文化特征等为基础,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有助于维系生态与人类活动之间平衡的各类方法进行建筑设计,使建筑长期有效的发挥功能,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3.4建设设计突出个性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为了突显建筑的自然景观,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建筑物可以和谐地融入周边环境。但是设计人员不能一味的根据周边的环境设计建筑,而使建筑丧失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并将个性化的设计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突出建筑物的特点。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融入全新的创造理念,创造出能引人共鸣的建筑设计。 3.5提高设计的一体化 从具体的设计内容上来看,生态建筑的目标是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环保,针对这一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重点引入“综合设计”(IDP)的理念,即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一体化,避免出现短板效应,实现最初方案上的规划、结构、能源、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各个因素的综合分析设计,通过各个模块的有机整合,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及区域自然情况,设计成规模型的建筑生态节能体系。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艺术与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的有机结合,避免因单纯追求造型而出现的高能耗、低效果的建筑产品。 3.6建设设计突显绿色 ①生态建筑观要求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突显绿色理念,并使室外与室内的设计保持一体化。这就需要设计人员通过相关的技术将室外的环境置入到室内,其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的内外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②生态建筑观要求室内外的景观保持一体化。室内外景观的一体化多见于我国的传统的园林设计,即将室外的部分景观延伸至室内,使室内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气候,这种设计有很多的优点,它不仅能提高生活的质量,陶冶人们的情操,更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③生态建筑观要求装饰的生态化,即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要选择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装饰品。 3.7增强生态化的效果 在建筑设计阶段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程度和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其有效的高品质自然采光系统,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发展建筑太阳能能源利用,实现自然光能的充分利用,降低建筑内部采光所需能耗,如窗户集热板系统、空气集热板系统等;创设足够的通风对流结构系统,建立起完备的自然通风系统,降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建筑施工期间多采用新型材料,加强雨水收集和循环系统的设计,一方面使雨水作为冷却建筑外围的有效媒介,建立雨水冷却单元,使建筑周围蒸发效应制冷,另一方面收集雨水或使建筑中水循环利用,作为卫生间等冲水用水;保护建筑物周边地域的生态环境。 4结语 总体而言,在建筑设计中纳入生态文明理念是时代所需,做好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工程设计的工作,能够有效的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作者:杨艺鹏 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生态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生态技术 [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技术的特点,并阐述了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和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生态技术;应用 生态技术与建筑装饰看起来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新型施工技术层出不穷,生态技术也是其中的一种,在高层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这一项技术,不仅与当前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等理念相符合,能够减少装修污染,也有利于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饰装修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房屋建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好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能够恰当的彰显房屋的魅力,吸引用户的注意,提升用户满意度,而且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实际上也是建筑文化风貌的重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区,建筑装饰装修的风格也大不相同。下面,笔者将分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即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并剖析其在应的重要作用。 1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生态技术看似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毫无关联的,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发展和进步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是当前人们生活中比较关心的一个重点话题。房屋建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不能有效的节约资源,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经过长时间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如果能够将生态技术与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相结合,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于是这种新兴技术就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装饰装修工程中。这种新兴技术,注重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来开展装修,注重平衡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欢迎。 2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2.1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 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而言,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注重节能和环保。因为,工作人员在运用生态技术进行施工的时候,往往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护自然环境上。在应用这项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节能和环保是当前时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也与生态技术的理念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生态技术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 2.2具有安全与健康的特点 在运用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进行房屋建筑装饰和装修的时候,具有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不太注重安全和健康的问题,比如说,在使用油漆和一些房屋内墙需要用到的涂料时,有的原料中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散发出带有污染和危害的气体,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人们的健康,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但是,在使用生态技术进行装饰装饰房屋建筑的时候,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众所周知,生态技术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环保的问题,所用到的材料必然也是以绿色环保材料为主,这样的话,装饰装修工程中所使用的材质,以绿色材料为主,也能更好的维护用户的安全和健康。 2.3具有科学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生态技术是科技时代的产物,但是人们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生态技术,并不意味着工作人员所有的工程开展都能够完美的运用这项技术,而是要学会将科学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学会吸收传统技术的优点,将其与现代装饰装修技术相结合,做好生态技术的创新工作,丰富生态技术的内涵,这样才能使生态技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的开展高层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 3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工程设计 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生态技术,并非是盲目的,而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生态技术的作用,做好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促进我国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应用好生态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就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进行设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的地区,环境和生态情况大不相同,装饰装修工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在我国的福建地区,土楼建筑十分的著名,而土楼建筑与普通的建筑在装饰装修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不同;而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天气较为寒冷,人们在设计房屋的时候,可能会较大考虑到保暖问题,那么在进行装饰装修的时候可能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可能会较多的注重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应用生态技术进行高层建筑装饰装修的时候,技术设计人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工程设计,尽可能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情况来应用生态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生态技术的优势,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3.2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 所谓的生态技术在施工应用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的就是环保,注重对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我国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笔者曾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近些年来,我国用在建筑上的耗能,大概占所有能耗的30%,这样巨大的能耗,如果仅仅依靠不可再生资源来维持其基本运转是极为困难的,这也是对资源的极度浪费,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就需要解决好能耗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将生态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体现出生态技术的价值。比如说,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运用在建筑的室内设施中,而在高层建筑中,实施房屋屋顶灌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雨水等天然资源。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充分的将可再生资源引入到建筑设计中,为生态技术的应用保驾护航。 3.3科学地改良与设计建筑实施 工作人员在应用生态技术开展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时候,除了需要考虑根据地域环境和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外,还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科学的改良,以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态技术,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在科学的改良与设计建筑设施的时候,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学习和借鉴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之上进行考虑,尽管传统装修技术相较于生态技术而言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可能不如生态技术那么先进,但是不可否认,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之所以能够长期屹立于建筑装饰装修界,自然也有其过人之处,工作人员在应用生态技术的同时也要理性的看待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寻找这些技术存在的优点,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在生态技术之上。比如说,传统的玻璃墙可以被双层玻璃所取代,这样一方面减少了能耗,另一方面也使得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效果更加的明显,但是这种取代也要因人、因环境而异。因为有些用户可能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取代,所以说,需要技术设计人员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3.4房屋居住的舒适性 在要求的材料中包括隔声降噪材料以及可调节自然采光面积的产品等。例如:通过对废旧的塑料轮胎再利用,作为楼板的弹性层,可有效提高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可气喷覆施工的吸声材料具有环保、无二次污染以及和隔热保温的特点;低噪声的建筑排水管道、抽水马桶等产品也将逐渐受到市场的重视。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对这些新产品的大量需求,将成为建筑装饰材料的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为建筑装饰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巨大动力。 4结语 总之,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当然,目前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施工人员愿意钻研,并积极的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然能够应用好生态技术,更好的促进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燕飞 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生态建筑论文:生态建筑学下的高层建筑设计 摘要: 本文从生态建筑学的基础概述入手本文从生态建筑学的基础概述入手,进而分析生态建筑学视角下城市高层建筑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视角下高层建筑设计的实践策略下高层建筑设计的实践策略。目的是推动我国城市建筑与生态文明相协调。 关键词: 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 1前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作为建筑行业从业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而言,高层建筑无疑是解决土地资源稀缺性和人类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学界提出在生态建筑学视角下,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进行研究。下文将从生态建筑学概述入手,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于生态建筑学视角下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进行研究。 2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概述 生态建筑学,就是在当前建筑能耗提升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在整体建造过程中具有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筑在整体建造过程中具有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废弃物的大量排放行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从建筑设计学角度上看,生态建筑学设计师立足于建筑设计实践,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以及资源等条件地的环境以及资源等条件,将生态的思想与理论融合到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实践过程中,利用合理的建筑技术以及措施手段,实现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建筑形态,进而打造出富有生气的健康建筑环境设计模式。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设计的实践当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能源的损耗程度、提升建筑材料循环和再利用水平、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排放,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于高层建筑设计以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降到最低可能出现的污染降到最低,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创设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令建筑的功能性和高质量性相统一,推动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平衡。 3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理念与实践 3.1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 基于生态建筑学的高层建筑设计基于生态建筑学的高层建筑设计,首先应当确定建筑设计目标,为人类提供功能完善、环境宜居以及体验舒适的建筑生存环境,在高层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有如下几种设计理念较为通用和便于实践较为通用和便于实践。 3.1.1高层建筑舒适性设计理念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选择对于人类身体健康有利的材料,对于挥发性的材料化合物进行减少利用,同时,对于具有较高辐射以及电波的材料进行严格把控,保持空间内的自然空气流动间内的自然空气流动,实现高层建筑空间内部温度湿度的合理控制,对于桌面的照度以及建筑隔间的对视和通视进行标准化设计,防止建筑噪声干扰过程中也应当采取吸声材料参与到城市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3.1.2利用自然体系进行高层建筑设计 所谓的自然体系所谓的自然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外界的自然因素,例如土壤资源土壤资源、绿化水平、自然地下水以及空气等,自然因素与建筑相结合,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一方面能够创设出良好舒适的建筑小环境出良好舒适的建筑小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设备的数量实现整体大环境的资源合理利用耗设备的数量实现整体大环境的资源合理利用。对于高层建筑设计实践中筑设计实践中,对于自然体系的利用可以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污染的减少和建筑费用的节约,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中,利用自然体系中的自然光、自然通风和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为人们创设出更加低碳环保的高层建筑设计。 3.2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实践策略 在整体生态建筑理念的背景下在整体生态建筑理念的背景下,高层建筑设计一方面应当考虑到建筑能源的节约当考虑到建筑能源的节约,另一方面也应当着力于打造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系统,注重高层建筑与自然系统的平衡,具体实践策略有以下几点策略有以下几点:(1)探索生态高层建筑空间组合模式探索生态高层建筑空间组合模式。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研究的过程中计研究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模式问题,生态设计空间分布应当进一步认识和考量节能与舒适度的平衡度的平衡。因此,需要就高层建筑设计的实践而言,根据功能分区以及舒适度等的区分进行描绘分区以及舒适度等的区分进行描绘,在进行核心交通位置,需要从经济结构的稳定和热力环境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出发要从经济结构的稳定和热力环境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立体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行立体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与此同时,需要保障总体的空间生态模型具有良好的生态性间生态模型具有良好的生态性,保障阳光、通风以及其他辅助空间设施都有生态性的空间组合模式空间设施都有生态性的空间组合模式。(2)高层建筑物体系的生态化实践高层建筑物体系的生态化实践。生态系统中的高层建筑物体系实践筑物体系实践,主要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的循环机制机制,为人类提供必要且环保的资源,高层建筑物的生态系统建设也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建设也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在实际高层建筑设计实践中建筑设计实践中,应当重点强调建筑物结构的生态化思想融合,尊重其进行当地适应性分析,考虑到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以及植被特征境资源以及植被特征,整体认识到区域内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关系,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重视“高层建筑表皮”的生态化设计实践。“高层建筑表皮”是指具备建筑要求的室内外综合环境功能的建筑表皮保护围护机制护围护机制,其中包括建筑的外墙以及屋内的墙面等,同时也包括共同作用在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综合性附属构件中包括共同作用在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综合性附属构件中。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更多的关注点在建筑表皮的装饰性功能以及表面视觉元素的叠加上能以及表面视觉元素的叠加上,而高层建筑表皮的生态化设计实践,则更为深入的将生态建筑学融入到高层建筑的表皮控制和多维功能设计等控制和多维功能设计等,例如关注太阳能辐射对于建筑表皮的适应程度的适应程度,化学物质以及雾霾等对于通风表皮因素的负面影响等等影响等等,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江高层建筑的表皮进行更好地生态化设计实践。(4)高层建筑形态设计中融入生态化实践高层建筑形态设计中融入生态化实践。在进行高层建筑整体形态设计的过程中筑整体形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本着和谐、绿色的原则,将生态建筑学的思想融入到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实践当中态建筑学的思想融入到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实践当中,本着废物处理最大化废物处理最大化、能源利用最小化以及绿色循环最优化的原则进行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则进行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继续法学生态系统的多种可能性学生态系统的多种可能性,利用诸如VR等新技术,将其合理地应用到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实践中地应用到高层建筑形态设计的实践中,将会对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居住的体验舒适度有所提升,使其整体的高层建筑居住体验得到提升住体验得到提升。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和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将城市高层建筑设计放在生态建筑学视角下势在必行。将生态建筑学应用到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构想与实践中,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长远意义,也能为建筑与生态之间构筑良性循环系统,为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新方向。 作者:周佳 单位:中国东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重要性 摘要: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城市建设发展更加的井然有序,同时也为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更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得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材料和能源消耗大量的浪费,高层建筑建设导致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的负面影响,对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层建筑;影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应用;注意事项 生态建筑是以生态为基础的生态与建筑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从而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的结合。以下就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1高层建筑的负面影响 建筑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居住,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但是高层建筑会给社会生态、人们的居住环境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高层建筑内往往都伴随着高科技的运用,电梯、中央空调机组、风的作用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在局部空间中尤为明显,造成了高层建筑的噪音污染,影响着高层建筑的舒适度。同时,高层建筑外墙大多采用的玻璃幕墙,在太阳光、紫外线等光线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光污染,不仅会对行人的视觉产生干扰,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影响飞行动物,造成许多飞行动物撞击在建筑上。②对生态气候的影响。高层建筑高耸入云,密集而又狭窄的空间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在高空形成高速气流,气流的变化会对建筑周身的天气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雨雪等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会对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不便,甚至会改变建筑物周边的气候。 2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主要表现为:①节能环保设计。有效的节约能源资源是高层建筑设计的目标之一,也是生态建筑学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选择的能源资源都是一些低能耗和可再生资源,大大降低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建筑物所在地的可用能源资源,比如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将太阳能作为建筑主要的能源来源,并将其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大大降低煤炭、电力资源的使用,还能充分利用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资源。但同时,过度的使用太阳能资源会带来一定的光污染,因此在利用太阳能资源时,还必须采用恰当的防护措施,如安装节能门窗、遮阳挡板等,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②舒服化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生态建筑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在考虑到现有的空间条件下,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还能达到室内通风情况良好的效果,促进空气的对流。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避免采用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在高层建筑电梯上的选择,由于楼层太高,电梯是必须的,但是因此也带来了一定的噪音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建筑学建议采用国内外研究的先进成果,设计时保证每层楼彼此独立旋转,采取格外的形状和碳素材料以减轻噪音带来的污染。③环境友好设计。高层建筑的出现会对周边的环境甚至是地区长期的气候带来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这就需要在生态建筑时,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外部环境进行空间上的合理设计,形成立体的合理的多层次美化体系,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周边的生态平衡。 3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应用的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应用的注意事项主要表现为:①结构平面布置的注意事项。在设计生态型的高层建筑物时,处于水平荷载的作用中结构侧移是制约建筑物最主要的因素。布置建筑物的平面时所遵循的原则例如形状、对称性等都影响着建筑自身具有的抗侧压力,不对称和不规则甚至是比较复杂的平面结构都会对建筑本省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布置结构平面时应该使建筑物功能作用得到满足后,还要将建筑物的抗侧压力尽量提高。②建筑物构造的注意事项。由于不同高层建筑物具有的功能和特性不一样,意味着其内部空间也不一样,再加之建筑物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构造的建筑物具有不一样的优点。比如悬挂这种结构,是一种允许主框架落地但是其他都可以不落地的结构,而巨型结构则是由大截面其斜、竖杆所构成的担负竖向力和水平的一种结构。③高层建筑节能的注意事项。a.节能会受到建筑的朝向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到季节的印象,因此在设计生态型的高层建筑时要具体全面的将环境的因素给考虑在内,最好设计出来太阳高度角图,对不同的季节朝向不一样的太阳高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在打开窗户时拥有的最大的采光面积那侧,让室内可以得到最多的太阳光线,使损失的热量可以有效减少,让室内的温度保持稳定。b.在建筑物的外表面最好使用节能材料,依据不一样用途的建筑物来选取最适合的材料,其中具体的材料主要有透气、遮光和吸声等材料。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人类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但是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的具体践行,因此对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长文 单位: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建筑论文: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随之不断提高了起来。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设计越来越多样化,所以人们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绿色化以及生态化,就必须结合生态建筑理论进行建筑设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工程规模的庞大以及建筑领域的复杂,对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实际建筑状况的全面分析,对此提出了建筑与自然相互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对怎样科学的应用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及分析 1.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同样对人类资源、生态以及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类的发展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发展设计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生态资源以及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人们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对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而提高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理论的重要性 经过科学的调查及研究所知建筑行业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能源资源占了全球总消耗量的50%左右,并且由于建筑用地场面较大,所以导致了农业用地减少了许多以及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使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与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且将生态建筑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从而使人类与自然建筑达到有效的结合。这就证明了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生态建筑理论的特征及概念 3.1生态建筑的含义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建筑学概念,它在狭义上指的是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到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应用的过程当中,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而在广义上来讲,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是相对抽象的,它在建筑事物层面上将建筑学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相结合,然后使建筑产物上升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从而使建筑物达到可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物,不仅是为了将人类与自然以及建筑能够达到相互和谐的体系,还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从而使建筑生态的运用以及建筑生态的理论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3.2生态建筑的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提出是为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实现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舒适健康以及周边环境没有严重的污染,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理论就必须结合人类实际生活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以及建筑使用的各个环节中运用综合的科学技术、生态学以及建筑学,从而有效的指导建筑设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物,达到人、自然以及建筑的生态平衡。在建筑设计中其生态建筑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它主要包含了两层地域性,第一层面是生态建筑与地理以及气候等实体要素必须统一,第二层面是生态建筑必须与人文以及历史等抽象的要素形成统一。为了实现生态建筑与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等其他的特征要素相适应,并且还要求建筑中体现出人类文明抽象要素特征,就必须把地域历史以及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到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理论当中。因此,因地制宜地取材不仅能在建筑生态理论中得到最好的实践,还赋予了生态建筑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4.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4.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给生态建筑造成的影响因素,为了使生态建筑将建筑转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就必须把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由于建筑中所用到的材料大多数来自于自然界,因此,将无废及无污染的材料重用于自然界也是生态建筑的核心理念,从而使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2)技术环境因素 在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当中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时,必须有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基础。在生态化建筑中生态建筑的取材、科学技术以及生态化加工处理,最后到生态建筑中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开发及再生利用等,成为了解决建筑生态化水平高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相关的科学技术环境作为理论与实际支持的基础前提。 (3)经济环境因素 在一些经济发达程度不高或相对滞后的地域中,想要引入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虽然建筑生态环境有了较为完善的生态计划,但是由于地域经济环境水平较为落后,所以导致建筑生态化在建筑设计中不能有效的得以利用。 (4)人文环境因素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化建筑是为了创建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舒适健康的发展空间,要想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地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就必须将生态建筑理论合理的、周到的、细致的运用到人文环境中。只有将这些融入到人文环境中才能够更好的突出生态化建筑中的地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 (5)社会环境因素 在建筑行业中高污染以及高耗能是建筑行业的两大特点,所以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将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人们对建筑合理的设计以及科学的设计重视程度的加高,因此,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在社会环境成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科学建筑工程,其中包括了生态学、美学、建筑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了实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以及建设,就必须将生态学原理都贯彻的落实到建筑设计领域中,从而有效的达到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4.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针 (1)不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有效结合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自然环境与建筑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不能遵循单一的固定设计模式,并且要根据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设计方案所结合,然后有效的利用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从而建立好人与自然良好的和谐关系。最终不仅可以实现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还有效的实现了建筑生态化理论的运用。 (2)高效的利用在建筑中的优势能源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除了要强调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环保功能,还应该将不同地域中的优势能源有效的利用到生态建筑中。例如,一些在海边的建筑群体,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的利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潜在的一些优势,使建筑群体在这些能源的作用下更好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效的利用优势能源在建筑设计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3)在建筑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并就地取材 在实行生态建筑理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选用的材料是生态建材,它不仅可以减少废材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再生能源,比如,有些地方的人民利用当地废弃的材料来搭建小屋,为生活提供冬暖夏凉的居所。所以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实现了建筑生态化以及地域性的建设。 作者:孟涛 单位: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生态建筑论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探析 摘要: 介绍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与形态,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绿色建筑设计与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并从人性化、生态化、一体化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筑设计;人性化;原生自然能源 0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建筑设计主要指的是专业人员在工程确定建设以后,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结构设计、水暖电气设计和景观规划等内容都是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影响下,建筑设计除了要对人们的自身需求进行满足以外,还要对建筑对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 1.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意义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的缺乏,让人类自身的一些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人类对环境问题缺乏关注的情况下,环境恶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化的问题。对于建筑领域而言,在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对失去平衡的生态系统进行重建修复,也是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一些与自然关系相对融洽的优秀建筑作品的出现,为建筑生态体系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也成为了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1.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形态 对能量和物资资源的节约,是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思想的主要出发点。生土建筑是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这一类建筑的特点来看,它是通过覆土的方式对建筑物的热工性能进行改善的。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防震防尘、防噪声放射性污染等特性是这一类建筑在建成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因而这一类建筑形态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是建筑领域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有效措施。新陈代谢类建筑也是生态文明视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建筑设计形态。这一类建筑形态主要侧重于对历史传统、地方风格等在现代建筑领域有所忽视的因素进行复苏[2]。在对建筑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成就进行继承吸收的同时,这一建筑设计形态也对现代技术和现代化的施工材料进行了应用。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技术 2.1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涉及到了不同物种的循环规律、能量流动转化规律和建筑中的能量转换规律等多个知识点。对建筑的节能功能的发挥,是这一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者已经开始将墙体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等多种节能技术进行了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设计者也可以对一些新型材料技术进行应用。在建筑材料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以砖石为主的传统建筑设计结构已经开始被更为轻便的墙体结构技术所应用、高强度混凝土材料、高强合金钢等材料的应用,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资源紧缺问题,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建筑设计者还需要对能源的再利用技术进行应用。对国外先进设计案例进行吸收借鉴,也是对建筑领域的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进行优化的有效方式[3]。 3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路径选择 3.1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主要指的是建筑设计对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要求的满足。在对人与环境,人际交往问题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后,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可以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经济效益功能进行充分发挥。对艺术生活的追求,是人们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人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以后,建筑物的个性空间问题也开始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建筑物的规整性进行保障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充分展示,是建筑设计师在新时期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的影响下,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坚持以人类和人际活动的需求为核心。为了对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特征进行充分满足,房屋设计者在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对建筑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了解,进而在对建筑设计的文化积淀进行强化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特征进行强化。 3.2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所进行的优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建筑设计与大的生态循环圈之间的融合,成为了建筑设计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的设计过程、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消耗问题需要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之中。在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中所具有动态化的特征的影响下,人类的建筑系统也会表现出一种动态性的特征。建筑系统与所在区域的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性就是这种动态性特征的表现。从建筑物建成到寿命终结,建筑系统都会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4]。 3.3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和当前与未来的一体化,是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一种合理化的路径选择,从人、建筑和自然界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建筑设计工作除了要为人们构建一种适合生存的舒适空间以外,还要对建筑所处地域的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维护,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让建筑设计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人们在从事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的身心健康需求进行充分满足。为了让人们在建筑中更好地对自然景观进行体验,设计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建筑物呈现出室内外空间自然过渡的特性。在对地方文化差异进行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性进行发挥,也可以让建筑设计的一体化特性得到强化。 4结语 生态文明观与建筑设计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从人与自然的共生、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问题入手,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可以让我国的环境建设越来越好。 作者:刘向燕 单位:平度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企业工程预算改进措施 目前的电力企业工程建设实行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表面联系与实质分离。由于算钱和花钱各为其事,无法形成应有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预算的全部意义在已获得审批,审定批准后工作即告结束。由此导致预算编制的主观动机浓厚,体现在编制上过于繁乱与功利,预算编制完成后一无考核二无监督,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一、强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预算是控制工期、把控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第一手段。科学的编制预算可由基于价值形式控制工程过程和项目建设,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预算编辑,必须既要符合政策、又要提升素质。首先,电力工程预算要首先充分反映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并恪守行业政策与财务规律。体现在价值形式上的全面预算,要符合企业经营的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战略,同时也要体现企业的眼前经营业绩指标,符合企业生产、建设、经营计划以及有关合同、协议等。涉及到企业重大变革。其次,电力工程预算质量的提高必须以编制人员素质提高为前提。由于电力工程预算涉及太多部门以及太多专业、也存在太多变数,因此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制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特别是对于建设领域,要学习和把握原材料、工程施工进度、工序要点以及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对预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科学的电力工程预算既要看定额,也不能完全隔离市场。预算编制关系到国家、集体、人民的经济利益,在编制预算时,要认真套用定额,同时也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在认真认真执行定额条款的同时,要掌握工程单项成本,并及时了解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及复杂工艺,也要有预算准备。 二、增强主动性、强化预算的审核 当前,不少电力工程的预算是由施工单位来编制完成和上报的。电力企业本身往往只能被动核算,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算和少算,严重影响预算的正确性,影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电力企业本身由于行业知识所限,对工程预算业务不专业、不熟悉,在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算错套。还有是近年来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发展速度快,要求补充单价的项目较多,施工单位更能准确把握。另外,施工单位的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预算编制,是部分建筑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采用不正当手段牟利有关。因此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审核工程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要严格审核预算的编制依据。首先审核该工程计划的安排,建筑面积有否存在人为扩大,施工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施工设备有无认为扩预算的情况。其次,要审核定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对特殊工程的预算以及工料预算或者包工不包料工程、简易房屋等要注意预算水分。再次,要认真核实预算包括的范围。例如某些配套工程、室外管线道路及技术交底时三方谈好的设计变更等,是否包括在所编制的预算中。最后,要全面审核相关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等各项文件和规定。 电力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投资效益。因此,作为企业财务,必须在建设工程预算中有所积极作为,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实现基于价值形式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在控监测依据,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作者:谢刚单位: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水利电力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单位评估和实物测量。单位评估主要利用部分工程单位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根据水利电力工程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工程量对总体价值进行预算;根据地区单位的评估价值对工程施工需要费用进行预算,并为施工单位直接汇总所需费用;对间接花费、利润和直接费用计算汇总。第二种方法是实物量法,利用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预算,一般计算的步骤是:根据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预算定额来计算材料、人工、机械的消耗量,再对整体进行汇总。其次对施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等进行汇总,对综合预算造价和总体项目造价进行汇总。 由于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导致市场出现自主定价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中,对很多材料的价格都有规定,但由于施工周期长,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规定价格与实际价格会出现偏差,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预算工作有影响。很多施工工程的计算一般都是以发票为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由于每个地区管理发票的方式不同,所以发票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材料的实际价格,有的则使用不合理的手段开具发票,因此发票核算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这给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带来极大困难。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可以分成3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由于我国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投资方大多急于求成,对整个工程的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因此无法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 一、水利电力工程预算问题分析 造成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预算出现差错。随着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跨地域、跨地区的工程承接管理工作越来越多,水利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日益普及。但是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对项目预算、收费标准、预算编制的规定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忽视预算基础,忽视竞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失去控制。第二,对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缺乏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目前使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属于阶段性管理。很多项目施工中,预算管理都具有综合性。很多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缺少统一的管理方式,缺少对预算的管理,对资金投入、分析、评估的管理也欠缺,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并没有将全部预算都细化出来,施工中缺少对设计方案的控制管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过高、施工过难等问题。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阶段,对标底和标价的评估不够准确,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资金短缺,预算不足,管理失控,无法按照规定日期完成,造成恶性循环,给国家和企业都带来巨大损失。第三,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是工程量预算模式,是以定价为基础,以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这种预算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现代的市场发展方向同步,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出工程的价格,不能明确反映出竞争的实态,更谈不上与国外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接轨。目前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模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生变更。 二、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1发展市场经济,保证与国际接轨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一般预算管理使用实物量法是发展趋势。单位评估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好多年,受到技术人员的欢迎。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实物量法更加适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尽管实物量法比较复杂,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经验,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材料。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更好的分析能力,推动施工中实物量法的进展。 2减少材料价格对工程预算的影响 减少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的影响,需要做到工程实施之前需要对所需要的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储藏,同时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有相同的销售渠道,因此对施工材料需要从正规销售渠道采购。材料价格的波动也能代表产品的整个态势,偏离了材料价格,会影响预算评估管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情况和价格变化规律来统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差价的目的。 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全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预算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在施工中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施工方都要加强预算管理,将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管理中,合理使用资源,力求将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随时纠正所出现的偏差,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保证整个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够被控制,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水利电力工程施工目标能够实现,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利电力工程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多,整个项目性质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等模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正。只有加强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才能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工程质量,搞好施工工程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全面提高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全面发挥预算管理控制水平,从政策和制度上修订预算限额,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作者:傅忠能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设计造价预算 [摘要]文章分析电力设计阶段在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电力工程造价中的作用及基本做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一、电力设计的新观念 电力工程基本建设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几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又可细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几个环节。这整个工程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及先后顺序,这是不能任意颠倒的。据有关资料分析得出,在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投资的影响分别为:在投资决策、初步设计阶段为90%左右;技术设计阶段为75%左右;施工图设计阶段为35%左右;而过去人们通常所重点关注的施工阶段仅为10%左右。 显然,工程造价的控制关键应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决策确立以后,设计就是工程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的节约就是最大的节约,设计的浪费就是最大的浪费,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就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220kV仁安输变电工程为例,整个项目包括变电站及出线间隔;220及110KV线路;配套通信工程。可研阶段,设计院上报可研总投资34293万元,经可研审查并多次修改后,收口报告总投资32260万元。共核减投资2033万元。核减幅度5.93%。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院上报总投资31712万元,比可研批复32260万元减少投资548万元,减少幅度1.70%。初步设计审查调整后上报总投资30203万元,比调整前31712万元核减投资1509万元,核减幅度4.76%。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30203万元,比设计院上报可研总投资34293万元,核减投资4090万元,核减幅度11.93%。另外,220kV漠南至春城线路,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4702万元,施工图概算4199万元,施工图概算比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节省502万元,节省幅度10.68%(施工图阶段,由于优化设计,线路长度比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减少1.455km,导线指标减少0.01t/km,塔材指标减少1.43t/km,基础钢材指标减少3.72t/km,现浇砼指标减少18.8m3/km)。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另一类情况,就是有的业主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提出投资估算误差较大,分析资料表明一般误差范围在+30%~-20%,其大抵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项目建设规模没有完全确定,估算难以准确; (2)有的业主将投资估算偏小,是为了项目能上马立项,待批准立项后再追加投资,追加项目; (3)投资估算所用经济指标、信息数据有时难以反映市场实际情况。所以,设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工作做深做细。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关键应该是:方案设计阶段要把方案估算打足;初步设计阶段要把概算做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把预算做准。坚持这样的做法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是龙头、是关键,对工程造价控制起到不可替代的把关作用。 二、实施新标准注重设计技术质量与经济质量 国际上通用的“设计服务经济,经济体现设计”的经营理念、模式,将愈来愈多地被各设计单位所认同采纳。因为,设计方案的经济化,将大大提高设计的内在价值,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必须建立设计技术与工程经济密切结合的经营理念,把提高设计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逐步调整设计院内部结构配置和工作流程,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配合,实现“设计专业提要求,造价专业报估算,设计专业完成设计,造价部门出概算”的交叉配套工作方式。在项目设计定稿之前,要充分听取造价工程师的意见,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总额的合理性。 除了上述经营理念转变和组织制度保证外,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中要侧重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价值工程”的运用 价值工程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它是运用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以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和提高价值目标为重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对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价值系数最大,才是价值功能所要求的。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 价值工程的“价值”是功能和实现这一功能所耗的费用(成本)的比值。其表达式:V:F/C。 式中:V为价值系数;F为功能系数:C为成本系数。 在每个设计阶段,每个项目或专业,都要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从功能和造价(成本)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使两者协调起来,达到有机的统一: (1)功能提高,造价降低; (2)功能不变,造价降低; (3)辅助功能在允许范围内降低,造价大幅度降低; (4)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造价,而使用功能大大提高; (5)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优化设计是施工阶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 电力基建工程推行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运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的方法将投资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各专业人员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这样就实现了对投资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量及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按照设计程序进行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形成纵向控制,各设计阶段把投资分解具体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但是,限额设计也并不是单纯追求降低造价,而应该是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促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以最少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新晨 (三)推广采用标准设计 采用国网公司、省公司的标准通用设计,是保证工程设计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标准设计都是来源于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设计,它符合我国自然条件和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水平,符合国家现行技术经济法规和政策导向,也体现了施工、生产、使用和维护的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可以保证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同时也可以方便备料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整个建设周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预算工作措施 摘要: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电力工程的支持。电力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高、施工技术复杂的特点,只有控制好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建成高质量电力工程。正因为电力工程工程大、投资高,工程预算工作的好坏,对保障工程的良好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预算非常容易受到工程建设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又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为了更近一步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工程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高质量电力工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对电力工程建设预算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体系;效益 近年来随着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抓进度、重质量、轻经济的现象较为突出,对电力工程预算体系建设关注不足,造成大量资金浪费,极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益,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加强预算体系建设、完善预算制度、积极探讨预算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工程预算简介 工程预算是指对工程建设在未来需要支出的资金进行科学计算,从而方便工程管理者调整、制定工程计划,同时有利于对整个工程成本进行掌控。通常情况下工程预算包括以下两种形式:(1)定期预算,它是指根据工程计划制定一段时间以内的财务预算,通常是指年计划,制定后,不再进行专门的预算制定工作,如果和实际有所出入,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改动,由于工程中影响因素比较多,定期预算与工程实际往往有很大出入。(2)连续预算,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预算连续性及上一次预算结果可以被应用到本次预算当中,预算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大大缩小了预算偏差,更利于对工程资金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和调整工程计划。 2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工程预算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电力工程是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基础,和其他工程相比,它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建设复杂等特点,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电力工程,遇到的挑战也是十分巨大的,在此我们将对电力工程预算体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电力工程投资规模一般都非常巨大,投资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施工周期,其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在制定电力工程预算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水文地质情况、施工环境、交通运输环境。有些因素对工程运算的影响难以准确计算衡量,有些因素处在时刻变动中这会导致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出现很大的偏差,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偏差、降低它们对工程预算的影响,一直都是工程预算专业界的难点。由于我国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工程建设发展当中缺乏科学管理、工程建设盲目注重规模和速度等这都导致我国的电力工程预算技术发展比较落后。同时目前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发展比较快,工程预算跟进速度不够,导致对很多新兴因素考虑不足的情况。中国很多地区的工程收费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工程预算混乱的局面。由于我国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方经常为了节省工程资金,未经许可改动施工计划,甚至对财务状况虚报瞒报。这对企业科学管理产生很大的危害,容易爆发违规使用资金的事件,存在严重浪费工程资金的可能,大大降低工程经济效益,极大减小了工程预算的功效。由于一些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管理、统一管理的意识,这都对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管理的不统一不仅导致预算的制定会出现偏差,还导致不按预算进行施工的情况,容易引发企业管理混论。电力工程建设中,如果审计工作没有做到位,将对工程预算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审计安排的不合理,比如说审计时间过于短暂,这会大大加重审计人员的任务负担,大大降低工程审计质量。有一些进行工程预算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工作能力不够,也会对工程预算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应对电力工程预算体系问题的措施 首先我们必须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运算队伍,企业要定期开展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增加他们的预算知识,要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现场,能准确把握工程量的测算方法和计算依据。并定期开展业务考核,对不达标的人员坚决进行再培训处理,还要积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中的责任心,加强对他们的监督,避免违规、违法的事件发生。对于工程建设存在的违规改动工程计划和不按预算情况,企业一定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如果有条件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促进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并对违规方进行处罚。我们要把预算工作做细,细化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推敲每一笔资金来源和去向,深入理解施工计划,认真审查其中是否存在资金违规使用、资金使用不合理、统计数据错误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大大降低预算偏差。企业还应该大力推行《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市场价格跟随体制,系统中的价格可以跟随市场价格进行波动,大大增加了预算与实际的符合度,进一步避免、减少了预算偏差。除此以外该系统采用了多种界面格式供使用者选用,非常适合大规模推广,并加入了计算机辅助预算功能,大大提高了预算效率,降低了对预算工人的依赖。我们还可以大力推广电力工程图预算管理。通过施工图预算对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作出较精确计算,实际工程建设中,以工程图纸为基础来进行预算管理,各种工程材料用量、种类通过工程图进行分项分部工程精确计算,同时工程图也能清楚整个工程的具体施工流程,工程管理人员通过人、材、机具体数量,从而更好地控制施工成本,也是调节和处理造价纠纷的重要依据,通过施工图企业可以合理进行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机具调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的编制,从而进行工程建设的全面管控,因此利用工程图进行预算管理,更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是一种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工程图预算需要仔细对工程图进行审查,如果发现不合理应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预算工作人员要以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具体的流程可参看下图。该种预算管理体系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他们不仅要掌握预算知识,还要掌握大量电力工程建设专业知识,预算人员要熟悉图纸,做好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了解现行的施工规范,会合理套用预算定额,保证预算的准确性,通过不断的熟悉图纸、图集、定额,并根据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按各工程计算顺序计算工程量,套取定额,在不同条件下选择最适宜的编制方法。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同时增加工程制图配套工作,在工程制图环节为后期工程预算提供方便。 综上所述,做好电力工程预算工作,对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电力工程预算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企业一定要加强重视,认真思考对策,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和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科学预算管理减少预算偏差,同时还应积极建设高水平的预算队伍,让预算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企业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论文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在项目预算管理上,公司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解决了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电力的发展,修改和完善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控制,提升项目完成的速度,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一、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电网基建项目往往会出现先批后建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就会根据资金建立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会按照实际情况安排。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全面,财务部门也没有全面审核,在执行预算时,就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二)预算控制手段缺乏有效性 电力企业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工程周期短,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成本约束性较强。220KV以上的电网基建工程,预算编制费用明细不够细化,导致后期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对项目支出控制监督不到位,往往导致项目支出超出年度预算。 (三)预算管理范围缺乏规范性 项目预算管理涉及施工、监理、设计、物资、咨询等各种费用。业务部门预算上报时,往往只考虑一部分费用。业务人员没有用全口径上报预算,项目预算编制有遗漏。另外,各个岗位的人员各自为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强化工程费用明细管控,设定内控系数,从严管理。加强对可控费用的内部控制,对各项其他费用进行具体分析设定,编制和更新工程其他费用成本动因因素表。如项目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法人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用等,每年更新确定成本动因表,并以此确定内控系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月度现金预算,对工程成本费用的预算分析、落实工作分解到月。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报的《工程管理情况月报表》,动态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及时分析各项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将统计的《工程其他费用支出情况表》反馈给项目前端管理部门,确保预算指标的可控和在控。投标过程中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根据招标文件算出工程基本价格,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等如有模糊的地方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其次要对招标过程中风险费进行估算,因为风险费用产生是和设计方案变化、工艺和进度等都有关联;最后要全面分析结果来确定工程报价。在施工前进行工程预算,就是对整个工程施工费用进行预算。并在此过程中对各工程造价等各个指标进行技术性价格比较,想尽办法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费用,以此找到各工程建设方案的不足之处,以此起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效益的作用。工程最重要的时期就是项目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原因影响进度,所以项目经理需要管理的事情就特别的多,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业务部门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完成,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工程项目预算需要不断的进行强化,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具体地理条件、空间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来确定工程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费用的使用定额,根据定额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在项目完成阶段,需要对预算进行二次编制审核。在这个过程中,编制人员与审核人员要准备全所有的资料,其资料包括变更设计通知书、预算变更清单、中标书、施工合同书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重要会议内容等等。 三、结语 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投标签约、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努力做好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科学高效的管理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电力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刘君陶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快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为电力工程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于日益增加的电力工程投资来说,加强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是深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全面构建造价体系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对控制电网建设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设计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施工图及预算审查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质量,关系着电力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进度。 1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现状 1.1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理论阐述 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对施工图预算进行管理,对编制工程量清单工作和招标工作进行管理等,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详细来说,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施工图纸的合理性审查,看其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保证与实际施工方案进行结合,对电力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保证图纸具有实际应用,在发现图纸设计不合理后,要依据实际施工情况和特点,进行及时的修改,保证施工图纸的实际应用性。然后以施工图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现行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和预算定额等计价依据要求,由具有相关专业资格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经审查后确定工程量清单及施工招标控制价。 1.2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存在弊端 对当前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管理弊端。①电力企业较为关注初步设计概算及设计变更,忽略了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及施工图预算,导致在工程结算中大量工程量无法计列,造成施工单位隐性亏损。②设计人员弊端。普遍设计人员工作水平低下,专业知识储备量差,问题处理能力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阻碍了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的进程和质量。③预算编制、评审时间较长,目前电力工程项目从初步设计评审、物资招标至施工招标时间十分紧凑,设计单位因设备厂家未能及时明确导致施工图设计受阻,无法按时完成施工图预算编制及工程量清单编制,导致施工招标滞后。 2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由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弊端,阻碍了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势,电力企业要按照“统筹兼顾、优质高效、做深做细、标准统一、创新突破、流程最优”的原则加强对施工图预算的管理工作。 2.1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的应用,建立管理机制 ①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增加自身对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不要一味的关注初步设计概算、竣工结算管理。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来说,施工图预算虽然是个小环节,却对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有较大联系,如果施工图预算管理不能科学管理,将会造成施工招标工程量漏记、少记,间接性的为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带来经济的损失,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因此,电力企业要改变理念,增加对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关注度。②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建立施工图预算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分工,制定施工图预算管理的范畴、编制原则及审批原则,明确施工图预算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地位,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明确施工图预算管理过程中各关键节点,建立施工图预算管理流程。 2.2提高设计人员工作能力,加强施工图预算培训 电力工程设计单位,要为设计人员提供完善的培训机会,对设计人员预算管理知识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设计人员预算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也要在内部建立结合力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设计人员中,进行骨干的培养,为设计人员提高宽阔的发展空间,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3提供施工图预算编制效率,推进基于施工图预 算的施工招标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力推进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在工程年度里程碑计划编制时应提前策划,充分考虑施工图预算管理要求,统筹考虑设计评审计划、物资招标计划、施工图设计合理工期、施工招标计划及开工计划等,细化开工前的节点计划,确保留有合理的项目前期与工程前期工作时间,固化关键节点,优化管理流程,形成工程储备机制,为当年所有开工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全面实现施工图预算管理奠定基础。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一般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应在初步设计评审确定技术方案后立即开展,与初设审批工作同步进行,及时组织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含预算)的编制及审查等工作,保证施工图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保证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保证施工图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编制的进度和质量。 3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性,加强施工图预算管理可以强化输变电工程可研估算、初设概算、施工预算、结算在内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进一步细化,可以更加准确的实施施工招标,提前发现初步设计中的缺陷,减少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是对基建标准化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三通一标”成果的应用,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合理配置人、财、物等建设资源,深化工程管理,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精益化水平。 作者:彭韬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湘潭供电分公司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关于预算管理的电力工程论文 1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1.1工程招标问题 为了保障国家及个人的合法利益,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水利电力工程应严格根据法律规程进行招标工作,进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工程招标时应采取竞争机制,根据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实施,使经济效益得到保证。水利电力工程在施工管理与承包方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因此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采取承包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充分运用市场调节作用。 1.2造价方法分析 水利电力工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造价方法:一是单位评估。这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工程局部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步骤有结合工程施工图对局部工程量进行计算,再评估整体价值;结合地区单位的价值评估进行工程施工费用的预算,并将工程所需费用进行汇总;计算汇总工程的间接花费、利润及直接费用。二是实物量测。直接根据人工、设备及材料的用量进行预算,主要步骤是结合工程施工图对局部工程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数额分析人工、设备及材料的用量,并进行汇总。另外可直接汇总工程直接、间接费用及利润,将项目造价与预算综合造价进行汇总。 1.3工程材料的费用预算 随着市场经济形成了动态发展,以致自主定价的模式在市场中诞生,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导。许多施工材料都随着市场需求出现价格变动。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中,严格规定了材料的定价,但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材料价格往往出现变动,与定价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了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通常根据发票为准,这在某些程度上存在弊端,由于地区之间发票管理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发票并非准确直接的反映了材料的实际价格,这导致水利电力工程的预算管理难以进行。 2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导致水利电力工程出现预算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点:一是预算出现错误。随着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电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现了跨地域的实施。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工程预算、收费准则及预算编制等方式不一,以致在一些地区进行工程预算报价编制时存在各种问题。对于预算基础、市场竞争等缺少重视,以致预算管理失控。二是预算管理缺少合理的综合管理意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主要采取阶段性管理。水利电力工程的建设单位与设计部门未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工程预算、资金投入、工程分析、评估等管理中较为欠缺,设计阶段没有充分细化工程预算,施工时缺少必要的设计方案控制管理,以致存在投资过高及施工困难等问题。水利电力工程在进行招投标时,评估标底与标价不准确,以致工程建设发生资金短缺、预算不足、管理困难等问题,如此下去,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国家和私人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三是预算方法落后。在我国水电行业中使用最广的工程预算管理法是工程量预算方法,此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根据工程定价,结合人力投入、原材料资金等进行最终数据统计。此种方法具有较大的时间滞后性,往往无法与市场变化一致,并且不能从预算结果中看出有用的价格估算和市场竞争情况,更加无法和国外的相关方法同步。这样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模式将会致使建设单位增加精力对实际建设进行更改。 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改革办法 为了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使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真正为承建单位效劳,作出有用的贡献,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方向有以下三点:一是与国际市场接轨。运用实物量法进行工程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实物量法与单位评估法相较而言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操作程序更为复杂并且要求有大量的实物材料进行配合,该方法预算出来的结果更加精准。二是降低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工程预算过程的比重。事先做好市场调查,准确掌握各材料的价格,充分准备和贮备材料可以达到控制差价的目的。三是全程控制。在整个工程前后均贯彻水利电力预算管理方法,全方位全程的控制方能更好的保证预算管理方法不会出现差错,有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4结语 市场竞争的加大,促使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改革后的预算管理方法保持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大大的增加市场竞争力,更能为承建单位和工程带来利益。 作者:林仲凯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项目工程造价成本预算论文 摘要: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阶段分析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建议。 关键词:造价;电力工程;控制 1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投资浪费和项目“三超”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这两年,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无论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都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论文百事通工程造价的控制,则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环节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2设计阶段 从设计技术经济角度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需从可研、初设和施工图三个阶段做起。 (1)可研阶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50%,在设备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生产的设备,尽量立足国内。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中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以及保证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为鼓励、促进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和杜绝方案比选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经验主义。例如,某电力工程,初设概算为800万,预算为1040万,工程结算为1082万,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不够深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工艺的重大设计变更,使预算大大超出了概算。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一定要认真搜集、调查、分析、研究工程资料,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技经人员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实行经济核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技经人员应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例如,某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技经人员的疏忽,施工图预算中落掉了变电站大门的费用。经工程管理人员的审核,及时对预算进行了补充。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工期、质量三者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而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公务员之家 另一方面对于相当多的工程现场更改较大,加上技术人员与技经人员的脱节,导致更改部分造价无法控制,而使结算价超出合同价甚多。比如,有些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土方开挖量大,先外运再回填,结果往往要增加工程造价的5%左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地从控制造价的角度来审查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签证的准确率。同时,对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分、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分的工程量在图纸上是不定值,还要标明被隐蔽部分的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而不在签证中简单地签写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以免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4工程结算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方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另外,造价人员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经常下工地了解现场情况,掌握工程动态。 5结语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随着我国造价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造价工程师制度的推行,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将使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地位更加重要。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摘 要: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了解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工程的支持,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需求,为商务运作与工业化生产等提供相应的电力服务。我国地大物博,需要的电力工程数量很大,这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成本,为严格控制电力工程成本,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应重视电力工程成本预算工作,及时减少超概预算问题的发生,以防止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构成威胁。为此,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电力工程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展开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超概预算;原因;控制 在电力工程体系中,成本概预算问题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实施价值与社会地位,且该项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任何因素的波动,都会对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构成威胁,极易导致超概预算问题的发生,制约着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上的经济效益。在电力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导致成本超概预算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多,为从本质上缓解超概预算问题,必须从超概预算的原因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此项问题,以将工程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继而全面提高电力工程成本控制水平。 1 电力工程成本超概预算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概预算编制问题 电力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材料支撑,材料是构成整个电力工程系统的重要元素,且这些材料价格会跟随市场环境产生波动,工程概算书与开支数额很难一致,特别是一些主打性材料发生价格波动,就会产生极大的价格差额,就容易滋生超概预算问题。 1.2 设计变更问题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开展工程设计工作,但是由于设计师未深入到施工基地的环境中进行探查与勘测,盲目的开展设计工作,制定设计方案,但是,在后期电力工程建设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势必会对工程成本形成威胁,进而引发诸多的超概预算问题,成为当前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旦发生设计变更问题,部分工程量则需要变更,在此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最终会产生额外的费用,进而超出前期的概预算额度[1]。 1.3 工程审计问题 在电力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若审计不到位,会对工程成本形成威胁,成为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2]。在审计时,若安排不科学,审计的时间过于集中,会大大加重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审计工作无法定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严禁草草了事,这样会严重威胁工程审计效果,进而影响工程取费的基本标准。在电力工程成本部分审计时,为了尽快完成审计工作,上级部门时常会从下级部门抽调非专业性的审计人员,运用此种方式,会让整个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进而会对工程审计质量构成影响。在审计工程结算部分时,很难在控制质量的条件下实现对工程概算、设计、施工阶段等的全面审计,会让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为艰难。 2 电力工程成本超概预算问题的控制措施 2.1 优化工程概预算编制体系 为降低电力工程成本超概预算问题的发生概率,前期必须要必须做好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这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3]。为及时克服浪费、保守等问题,设计者应及时与概预算人员展开密切联系,充分结合设计的相关任务书来进行投资与估算,实施技术经济比较,在控制质量的条件下实现对电力工程成本的合理化控制,实现对概预算人员的素质教育。首先,应加强对概预算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学习与进修活动,以求在后续成本超概预算上获取更高的经济价值;其次,应及时拓宽概预算人员的知识面,设定更为规范性的管理办法、编制策略、工程标准、材料价格区间等,且在机械设备、材料价格计算上都要充分符合国家政策与法律规定,要求工作人员还要具备足够的建筑工程学知识、电气工程知识、机电设备金属结构、材料交通运输知识等,以求达到更为理想、科学的超概预算控制效果。新时期,开展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工程概算定额问题,意识到材料价格、机械设备价格等与定额间所形成的影响与问题,为做好材料价格区间的预测,要及时把握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了解市场行情的实际变化趋势等,进而把握好市场的发展走势,科学编制超概预算方案,这会对工程成本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2.2 完善电力工程设计工作 对于电力工程成本控制而言,设计工作很是关键,其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前提。因此,为降低成本超概预算问题的发生概率,应及时完善与优化工程设计工作,降低工程设计风险,防止发生设计变更问题,以避免产生额外的支出。为应对当前问题,应加强对工程设计的管控,制定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及时处理好设计招投标问题,将技术性因素与经济性因素考虑其中,以达到理想的超概预算效果。选择设计方案时,应货比三家,亩喔鼋嵌瘸龇⑹迪侄约际蹙济的把握,优化设计整个环节,以求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进而防止超概预算问题的发生[4]。此外,为防止设计方案变更,前期应加强对设计方案的价值评估与审核,实施设计方案会审工作,对设计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优化设计,以求最大程度上控制成本。为强化对设计方案的控制,还应全面推行整个限额设计方案,及时约束与规范设计人员的经济行为,在控制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整个设计方案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设计额度控制上,应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况来合理分配投资额。限额设计的实施,不可一味的节约投资资源,还要遵循科学、规范、实际的理念,对整个工程进行科学而高效的设计,以求最大程度上控制设计成本。 2.3 科学规范招标过程 实施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时,主要涉及到设备与材料采购招投标、施工招投标两个部分,建设方运用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或施工方,进而可满足项目的投资需求,还可实现对项目质量进度的管控,利于促进电力工程的高效运行。实施招标工作时,必须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招标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等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5],还要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以防止违规投标、转包等情况的发生,这会对项目成本控制构成严重威胁。相较于一般建筑安装工程,电网建设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技能要求很高,同时,对安装精度的要求也十分高,若在施工时出现小的失误或操作差错,会引发电网安全事故。 2.4 加大审计力度 为实现对电力工程成本的科学性控制,降低超概预算问题的发生概率,应加大对电力工程运行的审计力度,对工程项目资源实施动态化跟踪与管理,立足于工程项目的前期、中期与后期,这是处理超概预算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项目实施的初期阶段,应对设备类型、概算、投资估算与设计方案等进行全方位的审查;项目实施中期,也就是施工阶段,应对材料采购、进度款拨付情况与设备购置等过程进行跟踪式审查与管理,以求为后期工程成本审计提供重要依据与条件。审计电网工程时,应强化对工程量的审核,结合前期的工程量清单、合同资料等对工程量施工情况进行比对,保证工程量核算的精准性与科学性。在结算审计工作实施时,要对审核分项、项目单价、取费流程等的科学性进行审查。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还要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工作量等因素,来增设审计人员,还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综合素养的定期培训,及时对工作人员的审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与测试,通过考核者才可担任审计职务,以便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为电力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起初的电力工程建设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控制工程成本,实现对工程成本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当前需要注意的一项关键性问题。电力工程成本概预算控制工作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其存在于电力工程运行的各个环节,可见,加强对每个阶段概预算的控制很是关键。新时期,为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应强化对工程建设成本的科学性控制,优化概预算编制体系,重视设计部分控制,科学控制招标过程与审计工作,以求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如何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不合理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想做好投资基金工程的有效利用,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要点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招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管理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如果决策者如错定建设项目,未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的管理工作,尤其要严格控制好每个标段工程前期预算工作。电力工程按其建设性质可分为新建、扩建和改建。新建是指在原有企业之外建设新的项目,如建设一座变电站。扩建是指在原有企业内扩大原有的生产能力,或新增生产能力,如新增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或更换大容量变压器。改建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改变网络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而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如改变输电线路电压,提高输电能力,改进网络结构,变电站增改进出线、母线等。 2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 2.1 设计电力安装工程D纸 社会在进步,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在不断更新,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图纸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图纸设计方面,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到位;把握恰到好处的尺寸以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达到最高的艺术效果,满足方案设计的意图;在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等方面,必需逐层严格审核,保证不出纰漏。 2.2 电力工程的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 电力工程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工程项目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的有效保证,因此,电力工程过程的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上按照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关,经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2.3 电力工程材料的限制规定 电力工程的材料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材料预算过高,工程成本自然降低不了,造成一定得损耗理所当然;材料选择不当,轻则损耗,重则失败,因此我们在满足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对材料的市场价格和款式进行招标,以求工程的质量和成本的降低。 2.4 专业预算定额的规定 预算定额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形体特征及其变化确定。一般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定额取费文件进行专业的预算编制,定额要求根据劳动定额、材料消耗量定额、施工定额等确定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根据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等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根据正常施工条件下必须消耗的某种机型或规格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来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机械消耗量。因此,定额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科学、合理、实际的预算。 3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3.1 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 电力工程如果要编制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工程预算,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一般包括对现场的电力设施情况、工器具状况,现场施工环境以及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只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调查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编制出科学的工程预算,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3.2 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 要提高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就必须提早做好设计工作。只有落实好设计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图纸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严格地做好现场的勘测工作,对周围的地形、地质以及地势情况都要有个详细且周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设计的状况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内;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线路、变电以及电气等诸多因素,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给排水以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做好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3.3 加强审核的力度 在起初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之后还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将各类综合指标都进行全面考虑,尽量减少预算方面的失误,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比如配套的主体线路、管道线路、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定额指标情况,材料的单价、通信的设备、运输的费用等等,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全面、重点、分解对比以及经验这四种审核方法,具体在审核过程中,就是按照审核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合理且全面的比较和审核,将可能具有误差的数据剔除出去,尽量使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相符合,从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准确率。 3.4 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选择编制人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选择专业技能高的,综合素质强的,且自身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人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不但要熟知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那些非电力工程专业却与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业务方面也要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 4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预算具有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所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及本行业各个时期颁发的政策及有关规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中,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编制人员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应不断掌握施工进度、工序要点,学习施工技术,不断增长施工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对施工规律的认识;编制预算是一项既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经常掌握各方面信息;编制关系到企业、集体的经济利益,既要认真套用定额,也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否则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预算是企业控制不合理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做到在全面了解社会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等经济信息、企业的劳动效率、工程的单项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且专业性强。相关负责人要依据电力工程背景,将预算编制工程落实到位,认识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使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降低后期施工费用及难度,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优化途径探究 摘要: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管理及分析工作,科学地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可以将电力工程的工作周期缩短,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探究具体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优化途径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切实做好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工作,一定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说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电力行业是很特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但投资大而且风险非常高。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之初,需要对市场进行全方面的调查,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是在充分调查之后做出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反映出的就是项目由立项直至交付使用所需要进行投资的全部金额。若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精确度非常高就可以有效地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是不断波动的,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电力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之前的设计工作和现实情况不相符合的状况,再加上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工程造价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编制准确率较高的电力工程预算可以对可能的突发状况进行全面的预计,有效地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准确地对电力工程的预算进行编制,可以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标准,当突发状况一旦出现,将会做出符合预算编制相对应的施工方面的行为。通过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可以真正地做好对工程造价的监管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提高公司的投资收益。 二、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1.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电力工程如果要编制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工程预算,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一般包括对现场的电力设施情况、工器具状况,现场施工环境以及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只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调查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编制出科学的工程预算,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2.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要提高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就必须提早做好设计工作。只有落实好设计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图纸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严格地做好现场的勘测工作,对周围的地形、地质以及地势情况都要有个详细且周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设计的状况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内;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线路、变电以及电气等诸多因素,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给排水以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做好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3.加强审核的力度。在起初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之后还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将各类综合指标都进行全面考虑,尽量减少预算方面的失误,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比如配套的主体线路、管道线路、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定额指标情况,材料的单价、通信的设备、运输的费用等等,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全面、重点、分解对比以及经验这四种审核方法,具体在审核过程中,就是按照审核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合理且全面的比较和审核,将可能具有误差的数据剔除出去,尽量使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相符合,从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准确率,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编制人员的整体素质一定要特别高,能力也要非常强,既要细心又要专业。所以在选择编制人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选择专业技能高的,综合素质强的,且自身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人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不但要熟知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那些非电力工程专业却与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业务方面也要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服务,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电力工程是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中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为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加强管理,加强审核的力度,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地优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途径,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提升编制内容的质量,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摘 要 电力工程造价超出概预算已经成为当前电力工程建造时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控制电力工程的造价成本,使其尽量符合概预算要求,对保障电力工程管理的利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电力工程造价 概预算 超出原因 解决建议 电力工程造价即电力工程的整体建造价格,指的是电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耗费的人工、材料、设备、管理、环境、税金等多个方面的建造内容。概预算则指的是工程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依据工程图纸、指标定量、计算规则等相关内容,预先计算得到的工程筹建直至竣工、验收阶段所花费的总费用。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是控制工程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产生原因、解决建议进行具体阐述。 一、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产生原因 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本质在于,电力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人、物、财的耗费超出原有的概预算,产生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原因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电力工程的建设原因 电力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整个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一般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建设造价指的是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面e、建设人员、建设流程、建设材料等多项内容,是电力工程造价进行计算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为电力工程造价计算提供科学、合理参考依据的重要内容。而由于电力工程建设导致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因素则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电力工程建设方式、建设图纸、建设流程的变更,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方案与概预算的建设方案不相符合,最终出现工程建设造价超出概预算的现象;又例如,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建设流程的控制出现了掌控不利的问题,建设流程未能符合当初概预算时对建设流程的期望,工程建设在延期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最终电力工程整体造价超出概预算的要求。 (二)电力工程的生产设备 电力工程生产设备的质量、效率是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其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对电力工程的整体造价均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一旦电力工程生产设备在性能、价格上出现问题,将在导致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整体造价。也正因如此,电力工程设备造成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原因主要在于,电力工程生产设备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能较差、安全可靠性较低的现象,进而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效率,最终造成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三)电力工程的设计水平 电力工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的设计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而电力工程的概预算最初的计算依据,正是以电力工程的设计内容、方案作为基础。也正因如此,一旦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初始设计的现象,就很容易导致电力工程造价超出概预算的现象。此外,电力工程的设计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工程上的安全性。一旦电力工程在初始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则其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改变,也会由此导致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四)电力工程的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是约束电力工程施工进程的一项重要因素,其本身可分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两种类型。其中,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而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则包括狂风暴雨、雷霆闪电等。上述两种自然条件都会极大地制约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在工期延误的情况下,电力工程造价自然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导致出现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二、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一)加强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水平 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对完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造价人员在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加强与设计人员、筹建人员、建设人员的沟通,更加全面、细致地考虑电力工程在整个建造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电力工程的建设预留一定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性。在这一阶段,造价概预算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电力工程项目各个方面的信息,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依据国家相关准则、标准,完成对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计算。例如,概预算人员必须充分识别、了解电力工程的设计图纸;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分阶段的预算分析,对每个阶段中的工程造价均应该记录下来,充分考虑上一阶段工程会对下一阶段工程产生的影响;考虑外在自然原因可能对电力工程造成的影响;由此确保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最低数额。总的来说,概预算人员在初始阶段就应尽量规避由于概预算不合理而造成错误的情况,避免后续建设工程中出现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二)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控制的力度 相关管理人员在得到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结果以后,务必要依照概预算的结果,完成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管理人员应充分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中人力资源、设备材料、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艺的管理,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始终坚持以项目合同要求来不断提升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在上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次、分内容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电力施工项目内容各个施工阶段、施工内容的管理,提升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力度。同时,管理人员也应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对电力工程的影响,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预防分析,扬长避短、寻求解决方法,加强与其他人员的交流,降低工程的造价损失。 (三)加强对电力工程造价审批的控制 管理人员应该严格审查电力工程造价内容,对电力工程的概预算、超概预算的内容均进行深入、细致、全面、严谨的审核,从根源上避免概预算出现错误计算;同时,也要避免施工队伍存在偷懒耍滑、赚取不当利益的现象。在此阶段中,管理人员应在整体层面上加强对施工人员工作效率、施工流程的控制,同时加强对设备材料运转过程中耗费资金的审核与控制。例如,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地对线路设备的材料进行审核,结合当前电路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费用适合的电路材料,在避免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同时,积极控制工程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对电力设备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审核,确保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其业务水平、业务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审核及控制的效果。 三、结语 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项内容的造价出现问题,其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整体造价,导致造价超概预算现象的发生。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确保概预算造价的合理性,为后续工程施工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也要加强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控制,减少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造价增长,最终有效避免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港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及管理探讨 【摘 要】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来说,概预算的编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概预算的编制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力工程项目的进行效果,本文就针对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管理措施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相应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从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上来看,其规模和数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进而也就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管理工作也越发困难,概预算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要针对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及其相应的管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一、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具体编制结果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也是比较多的,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也就需要切实加强管理和控制,因此,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和问题能够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指明方向。 1.电力工程设计变更的影响。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修改或变更是难免的,有时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能成为节约投资的重要途径。但是,实践中的设计修改或变更,有的是由于建设单位的要求,有的则是由于前一阶段设计过于粗糙或因功能和构造处理不当引起的,其结果大多是超标准、增投资。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设计单位主要只负技术责任,基本不负经济责任,没有限额设计的严格规定,设计环节经济控制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许多项目在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不够认真,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等,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漏项,不得不补列建设内容,因此增加投资。 2.项目经理人职责不健全,忽视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经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系统控制的管理过程,要求项目经理应有非常高的综合索质,对工程的设计、招标、采购、施工、验收、结算等工作非常了解,并熟知电力工程建设的特点,在监督施工进度,严把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承担控制工程成本,协调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材料人员和预算人员之间的工作等任务。 目前,电力企业的项目经理大部分由内部生产技术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担任,然而,身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工作职能的真实转变,当前在项目经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经济观念,一心只关注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把工程成本的控制归结为财务人员的职责。在项目内部,摘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但实际上当合同价款确定后,唯有成本管理才是增效的有救途径,而这些分工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 3.概预算定额体系不健全。基于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来说,其还和具体的概预算定额体系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概预算定额体系直接决定着概预算的编制效果,但是从当前我国现阶段各个电力企业施工单位的基本状况上来看,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概预算定体系,进而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概预算编制的效果。这种概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健全问题不仅仅和电力工程项目具体建设单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还和整个电力市场环境乃至整个工程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于我国计划经济的一些遗留影响仍然是极为突出的,进而也就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效果。 二、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现阶段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各类问题来说,切实有效的提升其编制效果和应用价值就应该从管理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其中最为核心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以下几点: 1.建立一个完整的定额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初期阶段,需要逐步的开展主要的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项目的预算定额标准测定工作,要从最基层的生产运营做起,建立各项成本消耗等级制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积累以及收集建立标准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料,通过抽样整理。经常性的进行更新等合理的确定消耗的定额,对重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细化,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定额或标准。 2.加强电力工程设计的审查。因为电力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会受到设计变更的影响和威胁,所以切实降低设计变更问题的产生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基于电力工程设计变更的规避而言,首先就应该加强对于设计环节的审查和控制,尤其是对于电力工程设计图纸而言,更是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优化,促使其和电力工程项目现场环境形成较为高效的匹配性,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提升概预算编制结果的应用价值。 3.加强概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升概预算编制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同样能够较好的优化概预算编制效果,这一点也是当前电力工程项目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结合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和变化,更是需要得到较为全面的培训和指导,结合最新的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需求和标准进行指导,切实提升编制能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概预算编制专业人才。 4.加大概预算编制结果的审核力度。基于概预算编制过程中表现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曲线,同样需要从最终的审查环节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尤其是基于概预算编制中的各个要点环节以及相应的计算流程,都需要重点加强控制和审查,如此才能够提升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也能够做到及时的修正,确保概预算编制的应用价值。 三、结束语 电力工程每个阶段过程控制都离不开概预算管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都和概预算编制息息相关,良好的电力工程概预算,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企业经济效益,它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但是结合当前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状况来看,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也就要求在今后的管理中不断提升对于概预算编制结果的审查力度,切实保障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工程电力预算论文: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重点研究 摘 要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包含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同时监督和控制着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分析造成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工程造价的偏差的原因。针对设计、施工等环节造成的实际造价的偏差,提出了几种改进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工程预算 工程设计 工程造价 一、引言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包含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同时监督和控制着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电力工程预算能够明确工程的目标,指导着电力工程的施工方向。同时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的预算影响着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投标报价、影响着合同双方的决算工作,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同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电力工程的复杂性、规模庞大、技术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广等特点,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并不容易。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准确合理地制定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电力工程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再生产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力工程预算 电力工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新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电力工程的新建工程是指新建设的电力工程;电力工程的扩建工程是指电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而启动的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电力工程的改建工程是指企业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等目标,启动的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的电力工程项目。电力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电力工程的预算是建设单位招标报价、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正因为电力工程的复杂性,在编制电力工程预算的过程中更应该遵循规定的管理办法、编制要求等规章制度。才能将电力工程预算工作编制得更加准确。编制电力工程预算时应认真遵循电力工程的建设程序,即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规定的顺序,不得随意更改其先后顺序。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对其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理清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关系。整个过程应遵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客观规律,先进行电力工程的规划工作,然后进行电力工程的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遵照科学的电力工程的工作顺序,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参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建设要求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规划电力工程的建设。建设前期的调研、可行性的论证工作、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等都要认真的落实。这些基础工作能够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 三、如何准确编制电力工程预算 (一)影响电力工程预算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电力工程的预算准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的变更。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是导致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不符合的重要原因。在施工阶段如下几种因素会导致设计的修改:第一,工程设计的不合理。工程设计人员未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进行定额、指标进行设计,设计工程方案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的施工设计不合理。第二,赶工期更改施工计划,施工过程中为了尽早完工,施工单位擅自更改预定的施工方案,增加投入,超出电力工程预算。缺少科学的施工论证、可行性分析。第三,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的考察、调研,对一些环节设计遗漏。 (2)概预算定额体系不完善。政府在定额管理方面机构较多,规定按照一定的方法制定定额基价。这使得项目的价格不能随市场的供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电力工程预算不能准确进行。电力工程预算人才匮乏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预算编制人员兼职较多,既要做输电线路的,还要做变电工程的、配电工程的预算等。另外,缺乏实践经验,对现场施工环境不了解,不能准确做出预算。 (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能力的措施 (1)工程设计管理的增强。增强对电力工程设计的管理能从源头上解决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不符合的情况。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应该认真勘测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电力工程设计。了解现场情况,设计好施工的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准确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输电、配电、变电等电气线路的协调配合,减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遗漏或者偏差。考虑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从设计源头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更改设计的情况,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的再投入,缩小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偏差。 (2)电力工程预算审核的增强。工程设计是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则更能保证其准确性。审核环节包括工程的管道、线路;工程图纸的各项指标;工程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等。审核分为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分解审核、经验审核四种方法。按照这四种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审核,缩小预算与实际造价的偏差。 (3)预算编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的严谨、耐心、细心等品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以及其经济效益。加强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展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业务能力。熟悉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了解电力工程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多总结,多学习。增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减少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偏差。 四、总结 电力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准确性工作更是这项工作中关建中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力工程预算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故此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参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建设要求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规划电力工程的建设。建设前期的调研、可行性的论证工作、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等都要认真的落实。期望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能有所改进! (作者单位为国网辽宁大连供电公司)
1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地基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工程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对整体建筑的安全和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做好地质勘察。系统进行地质勘查和文水环境分析,弄清建筑工程所在的地质结构状况,然后对相应地质结构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进行工程施工。如软土地基、岩石地基、粘土地基、地下水层等,这些地基结构都会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如软土地基,在地质结构勘察中必须分析清楚软度地基分布的广度和深度,以此对软土地基做出处理。地基基础预压。若软土地基分布较少深度较浅,那么我们用挖掘机、运输车将软土地基进行开挖运出即可,然后对基坑进行预压,以增强地基的硬度和支撑力。反复进行预压之后基坑硬度和支撑力将大大提高。其次对基坑周围进行支护,以防地基坍塌,造成工程量增加。垫层置换技术。这也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技术之一。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我们对开挖之后的软土地基进行石料、粘土置换,然后再进行预压,这样就可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1.2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技术,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建筑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我们做好这些方面:选用优质的钢筋材料,做好防锈处理。钢筋在柔韧度和硬度方面必须符合建筑要求,严格禁止劣质钢材使用。其次妥善保管水泥,防止水泥受潮风化,降低水泥质量。做好钢筋笼焊接和绑扎,防止钢筋笼出现断裂情况,钢筋笼焊接的数量也必须符合施工要求。为了提高施工质量,绝对不能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钢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对钢筋混凝土施工必须要求严格。做好模板固定。待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需对钢筋笼外围进行模板支护,以便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所以模板固定也很重要。在完成模板固定后必须反复检查模板固定质量,对于松动的模板必须进行二次加固,直到牢固为止。做好混凝土搅拌。选用优质的砂石、水泥,然后合理配对水泥、砂石、水的数量,以达到施工要求。如果是长时间运输混凝土,那么必须防止混凝土凝结。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技术问题 尽管强调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某些施工企业任然存在施工技术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图纸出现错误。施工图纸是工程施工的技术依据和总体指导,要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其施工图纸必须准确无误。一旦施工图纸出现错误,那么后续的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预算也会发生错误。不但不利于工程成本的降低,而且延误工期降低施工质量。技术指导不足。技术指导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监督工程质量的方法。某些施工企业缺乏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也就无法全面指导施工人员。失去工程监督那么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就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工程预算不准确。工程预算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措施。如果施工图纸绘制不科学,那么就会导致工程预算出现问题。其次再加上预算人员缺乏与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沟通,那么必然导致工程预算出现错误。 2.2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管理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力保障,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较多,如施工进度。某些施工企业为了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然后紧接下一个工程项目争取更多的工程利润,就会加夜进行赶工,大大缩短工期。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管理自然也就跟不上。一旦工程管理跟不上那么工程质量也难以保障。其次缺乏监督。监督是加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某些施工企业在工程监督方面任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监督,这种情况是无法做好工程监督的。最后安全管理也是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不仅是施工人员的安全,还需要做到工程质量安全,如果忽视安全管理那么工程质量也就达不到施工要求。 3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主要策略 3.1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是做好工程管理的关键,为此从以下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反复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每一个施工环节。在审核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协调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工程预算人员进行全面审核、研究、分析。加强工程预算。确保工程预算符合实际施工需要,避免浪费工程资金抬高工程成本。将工程预算细化到每一个施工环节,这样工程预算才具有指导性和参考价值。全面管理施工材料。做到施工前必须检验施工材料质量,施工中必须妥善管理施工材料。施工材料质量的高低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后对于剩余的施工材料必须分类保管,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抓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集中体现在施工人员身上,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是关键。为此做好以下方面:抓好施工人员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发挥各自的作用,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进行强化监督,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失误,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纠正和技术指导,施工人员也要及时配合技术人员,虚心接受指导意见,及时对施工失误进行处理解决。做好培训。各个建筑企业还要做好主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拒绝一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维护工程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 4结束语 总之,各种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完成,因此抓好现场施工管理,首先必须抓好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技术。其次做好工程监督,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要求,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将现场施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223. [2]胡宗贵.探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8(06):176-177. 作者:邬文广 单位:广东深圳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前言:电工新技术是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电工技术,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而随着机电一体化中电工新技术类型的不断增加,也为机电一体化管理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而为了保证机电一体化电工新技术实际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对现阶段机电一体化电工新技术的运用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电工新技术的基本概述 电工新技术主要是在以往电工技术运行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化应用技术的推广,可构建与现代社会生产更加符合的生产模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电工新技术也是未来电气工程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及重要性 不同知识领域相关学科的发展,决定了电工技术的发展程度。而在信息时代,新的理论知识及科技原料交替出现,为电工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电工新技术自身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生产力缺失的情况,降低了机电生产环节的资源无辜损耗情况。电工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为优良的影响。同时通过电磁信息的改善,可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效率。超导体材料等新型材料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成为现阶段电工新技术应用的突出特征。一方面在新型材料普及应用过程中,超导体材料、临界温度较高的新型超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新型电力元件及光电元件的逐步出现,为超导电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也为电工节能技术及自动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电工磁场定量分析是现阶段电工新技术发展的主流区域,其改变了以往复杂分析、精密试验的电工管理模式,而通过CAD技术的应用,为整体电工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驱动。电力电子技术也是电工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其不仅提高了用电效率及电能技术应用效果,而且也为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提供了依据。 三、电工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主要应用 电工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主要应用主要包括控制器方面的应用、PC/PLC的应用和运动控制卡的应用等方面。 (一)控制器方面的应用 控制器技术是现阶段机电一体化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其主要依据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实现高精度机电控制。常用的控制器主要有积分控制器、比例控制器等。在实际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主要有开环、闭环两种控制模式。通过两种控制模式的综合应用,结合全闭环数字伺服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机电设备运行偏差,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机电设备控制精度。在实际运行中,电工控制器技术主要通过数字控制电动机,结合PCC模式的应用,对相应电机的转向、步数进行合理控制。而通过对X、Y、Z等机电设备机械运动模块的分析,结合对电机相线的逻辑分析,可将进给传送线长度进行合理缩短。同时依据电机运转情况,对电机脉冲频率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保证在运行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机电零件加工。在控制器技术下的电机驱动调整,不仅可以提高加工质量,而且可以通过数据控制实现零件精度控制。 (二)PC/PLC的应用 PC是在现阶段工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型自动化控制装置,其主要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结合通信技术,实现了逻辑控制、定时、自动调控等多方面功能。PC技术具有编程便捷、兼容性高、操作快速的特点,且其拥有较为完善的自我监控系统,可实现多任务操控管理。PLC技术主要是一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其在生产机械自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PLC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其可使用计算机编程软件代替以往以硬件接线为主的机电控制模式。而通过计算机编程软件人机交互模式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特别是PLC控制系统软接点的设置,可将整体机电控制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良好的运行效益。 (三)运动控制卡的应用 控制是运动控制卡的主要内容,现阶段运动控制卡主要用于机械报装、机械印刷等生产模式,其主要是在PC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安装,可控制机电一体化内部各个部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运动控制卡可发出脉冲频率控制电机速度。基于PC技术的控制场合上位控制单元升级,可在数字输入的同时,通过DA/输出等变频功能的应用,实现变速器调速管理,从而将工频电源转换为需要的频率交流电源。而脉冲数量的改变也可以促使电机发生平面位移,进而控制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进行直线运动。在运动控制卡脉冲输出模式中,主要有脉冲/脉冲方式、脉冲/方向等几种类型。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控制机电设备实施各种位置移动模式及速度的运动。在PC技术发展过程中,运动控制卡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其在机电一体化中主要用于机床数控,通过在相应间距内轮廓的计算,可以插补的方式将各个生产构件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机电自动化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电工新技术的发展,电工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改变了能源结构,同时也为我国电能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数据支持。电工新技术是现阶段我国电工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将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而通过不同理论知识的相互影响促进,也为机电一体化生产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论述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加强,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逐渐摒弃了那些对环境生态有着严重影响的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并向着绿色道路发展。本文对新时期高层建筑设计的绿色策略进行主要的论述,对建筑设计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绿色建筑 绿色策略 引言 在当前建设工程,和谐统一的反展观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和建筑的完美统一,只有奉行绿色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也能更好的存进社会效益和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标,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1、结构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自然资源的大肆索取,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导致人们面临着能源短缺和自然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因此,人们就提出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有效的缓解当前环境的压力,对资源有着一定的节省。目前,节能环保话题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建筑行业当中,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对资源进行的合理使用,我们只有在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对其进行要求,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问题。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绿色高层建筑也是当中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目前在很多高层建筑当中,设计师们没有对建筑的绿色发展进行很好的规划,只对建筑结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阻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高层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从建筑结构的多方面进行考虑,以便于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其中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熟,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主体。而在节能环保的理念的驱使下,当前的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业逐渐朝着绿色方向发展,这也使得超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技术和普通的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3.1空间组织 从当前城市的发展方向来看,超高层建设是城市经济水平的表现,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工程施工和空间设计时尤其重要。在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塔楼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超高层建筑造型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时,我们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体现出建筑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当中,在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革,让其工程建设符合当前的绿色环保理念。目前,我们已经在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首先,在建筑使用材料上,我们都采用的节能材料,有着良好的防水隔热的效果,而且采用的玻璃大多数都是大型玻璃幕墙,有效的减少光污染。 目前,超高层建筑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它除了建筑结构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以外,还给高层建筑添加了许多个性化色彩。而且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活动空间,还要给建筑结构添加一定的趣味性,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这也突出现代环境的个性化特征。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肘代广场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则成为灯塔,为市及拱北口岸带来鲜明的标志。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超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一定的功能用房.的顶部不仅设置了设备用房,还特别设置了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市全景及拱北风貌。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的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 生活热水系统为全日供应热水,供应对象为主楼8~20层酒店客房。附楼的酒店式公寓,裙楼内的餐厅、厨房。热源采用各自独立热泵机组及热回收空调机组供热。裙楼屋顶的泳池,员工的淋浴问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中央空调系统的设置:地下1层超市,裙楼,主楼8~20层酒店客房,21层设备办公层,52层空中会所,附楼8~28层酒店式公寓。主楼酒店客房及附楼的酒店式公寓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主楼22~50层高级公寓均采用分体空调,方便自行控制.面积约35000种,节能效果显著。分体空调的室外机隐藏在“凹槽”处,立面用格栅遮挡.即美观又实用。 6、结语 由此可见,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当前高层建筑工程主要的发展趋势,它不但现代社会的个性化发展,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促进环境优化,大幅度的提高了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广泛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筑业当然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新兴科技,以满足人们更高的居住要求。而绿色超高建筑,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必然成为未来建筑的引流者。本文先简单介绍超高层建筑出发,论述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超高层绿色 节能 环境质量 一、 超高层建筑简介 关于超高层建筑,我国有相关规定说明,只要建筑高度超过100m,不论何种建筑,通通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如今普遍分布于沿海发达城市。超高层建筑对于如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而言,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首先,超高层建筑能够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其次,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生活效率,给人们提供许多便捷之处。再次。超高层建筑能够实现资源高度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就能进一步节约成本。最后,超高层建筑是是科技的产物,它能有效的促进其进步。总的来说,超高层建筑必然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但是超高层建筑的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以下几点就是超高层建筑较为明显的缺点:首先超高层建筑属于高能耗,超高层建筑相比同等面积的建筑,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持。这也使得人力、物力的消耗更大。其次,超高层的室内环境质量较差。最后,对城市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的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都采用的玻璃墙,这样极容易造成光污染,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处于超高层建筑的人逃难困难度增高。 二、 绿色超高层建筑简介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得出,绿色环保相结合的超高层建筑,才是其未来的发展之道。如今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节能、低碳等环保理念使我们必须推崇的。因此与环保相结合的建筑,才是未来的主流。何为绿色超高层建筑?简单的理解,就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施工运营,都必须做到节能、环保、可持续。下面就来简单分析绿色超高层建筑重难点技术。 1. 节能 超高层建筑要想实现绿色环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节能。节能主要通过维护结构优化、空调系统节能、降低照明耗电等方面实现的。下面就来详细分析这三个措施。 围护结构的优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今大多数的超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采用的玻璃幕墙。而玻璃幕墙对资源消耗大,且不环保,因此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众所周知能源消耗巨大,其消耗的能源超过建筑总消耗能源的三成以上,因此成为了实现节能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最后就是照明,照明占建筑总消耗能源的一成以上,因此也是实现节能的重点。 2. 节水 超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特征,必然导致各方面的资源用量巨大,水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节水能为了绿色环保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节水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节水器具:采用高效节水器具以减少用水量; (2)雨水利用:充分收集场地雨水,另外超高层建筑立面面积大,需充分收集立面雨水,经过处理后能够带来可观的节水量。但初投资也很大,经济效益不明显; (3)中水利用:收集优质杂排水带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占用更多的管径,从而需增大核心筒面积,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有效利用面积减小,从而减小销售面积。但对于有酒店、公寓和办公等复合型超高层建筑,酒店客房一般设置在最高部分,且酒店优质杂排水量大,可以收集高区酒店客房的优质杂排水在设备层经过处理后用于低区办公等冲厕;对于纯办公超高层建筑,建筑本身优质杂排水量就很少,且占用过多管径,因此不建议采用; (4)采用当地植物:采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可以减小绿化浇灌用水量,从而减少用水量。 3. 节材 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的要消耗巨大的建筑材料,因此节约材料用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环保节能,同时能降低成本。其中主要的节约材料的方法有三: (1)3R材料:充分利用可在循环材料,如钢、铝合金、玻璃等。同时对非承重部分如隔墙等充分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材料的建筑材料; (2)灵活隔断:办公建筑等的隔断可采用灵活隔断,这样可以采用减少重新隔断带来的浪费,而超高层办公建筑面积可在10万平米以上,采用灵活隔断带来的节材量非常可观; (3)设计和装修一体化:在施工前装修图纸结合建筑图纸完成,能够减少二次装修造成挖孔、打洞而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4. 绿色超高层建筑的难点分析 对超高层建筑进行节能优化是一个权衡考虑到问题,需要经验丰富的能耗模拟人员进行优化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建立合理、准确的能耗分析模型对绿色超高层建筑进行分析既是节能优化的基础也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 4. 1 室内环境质量 改善超高层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超高层建筑的又一难点。超高层建筑利用自然通风有局限,主要是超高层的安全性考虑。超高层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主要问题有: (1)无法开窗,基本不能利用自然通风; (2)目前办公、酒店等大多数为风机盘管,过渡季无法利用全新风。且存在过渡季节结露发霉现象; (3)超高层办公建筑存在内外区的问题,内区发热大而无法通过围护结构散出去,而外区受室外影响较大,如此就导致了冷热不均。 另外超高层建筑进深过大,容易导致室内自然采光效果降低。因此其自然采光效果往往也不佳。 4.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超高层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量少,适用性差。因此可以简单地利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等。但只能少部分在裙房和少数楼层应用。绿色超高层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是很有利,但可以少部分采用,如采用低压热泵、太阳能热水等等。绿色超高层建筑可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有: (1)裙楼屋顶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应用于办公类建筑,其生活热水需求量少,可以减少集热板的铺设。 (2)地源热泵系统:可结合桩基埋设土壤换热器,可解决埋管铺设面积不足的问题。可在裙楼应用或者应用于冷辐射吊顶、冷梁等对冷水温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三、 结束语 绿色超高层建筑必然是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它能够使普通的超高层建筑扬长避短,实现更大的价值。但是绿色超高层建筑因其特殊性,比普通的超高层建筑难度大许多,在建筑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困难,只有不断的钻研、学习,因地制宜不断克服新问题,才能真正将绿色超高建筑落实。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绿色建筑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的策略分析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建筑设计也不例外。直至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提倡绿色环保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而在建筑业的发展中,绿色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超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水平对于实现绿色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前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要做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起步晚,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崭新的设计内容,是城市空间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超过层建筑设计现阶段的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对绿色策略的引用。本文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开始分析,指出了绿色策略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设计要点与结构体系设计,指出了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节能多元化的意义与作用。 1、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城市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更要体现出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建设绿色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未来的超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在节能、低碳和环保等理念、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等多各因素推动下,建设绿色超高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比常规超高层建筑能耗显著降低、室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对周围环境影响显著下降、高效稳定运行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 可以看出,绿色超高层建筑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角度都比普通超高层建筑效果改善。因此可以发展绿色超高层建筑真正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整体高度是非常大的,就我国目前的超高层建筑来讲,超过200m的建筑就有很多。过大的高度使得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更多层面的问题。在对其进行绿色设计时,是与其他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有着一定区别的。笔者以为,可以从空间组织和顶部设计要求这两方面来讨论这些区别。 3.1空间组织 一般来讲,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是一种具有标识意义的建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其空间组织以及其外观造型的设计都需要得到很大的重视。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笔者建筑在超高层的外观设计中尽可能的不采用玻璃幕墙,以减少城市的光污染,同时也利于城市气候的调节,减少高压风带和风口。超高层建筑的裙房虽然对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裙楼立面设计不同于上部.通过不同形式的玻璃幕墙、实墙和广告牌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生动。在主入口前设置下沉式广场,与地下超市相连。使得地上空间引入到地下,扩大了空间界面,非常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广场空间.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如要使超高层建筑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若在顶部不仅设置设备用房,而且再设置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全市风景。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例如就热水供应这一环节的能耗来讲,若要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热源供应的方式,分别根据不同的热水需求采用独立热泵机组或太阳能热水器等供暖措施。 6、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超高层建筑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城市建筑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引入一定的绿色策略,通过对空间组织以及结构体系等方面实施环保节能的技术措施,加强建筑的节能多元化发展。使超高层建筑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品质、景观特色以及实用价值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开发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完善,随之而来的大量高层建筑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存在。但是,这也产生了很大的环境问题。高层建筑的普及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绿环工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结构,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的健康豆极为不利。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层建筑中绿色策略的应用就成为了当前建筑规划中的主流。本文概述了目前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集中绿色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越来越注重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绿色环保技术。这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根本保证。奉行绿色策略在建筑设计行业也运用的非常普遍。因为高层建筑的规模和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城市化的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反映综合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层建筑的绿化策略是所有人都应关注和重视的关键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关于绿色战略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只有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绿化数据,才能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绿化策略。 一、绿化策略的结构特点 高层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城市趋于成熟和现代化的标志,到目前为止,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热门行业,高层建筑工程也是炙手可热的项目。但是随着个人的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人体的健康有益,还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过度开发有限资源之后,我国开始面临资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环保的建筑设计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上,在建筑材料等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 二、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为推动节能、低碳环保理念,为应对政策和市场需求,绿色高层建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高层建筑比传统的建筑室在这方面有明显改善,不仅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高效和稳定的保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从以往经验可以看出,绿色的高层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等多方面部比普通建筑绿色环保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绿色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有利于真正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要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城市的各个区域。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改变,高层建筑在设计上也随之改变。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已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高层建筑的绿色战略设计上有哪些设计要点呢?几下我们将逐条进行探讨。 1.空间组织 高层建筑的分布是反映一个城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准,是评判城市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群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满足,更追求健康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所以,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该加入绿色理念,合理安排窗户的大小,采用通透性好的玻璃,从根本上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亦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在面对台风、暴雨等强烈气候时,要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设计排风口、排水口等基本设备。高层建筑毕竟是展现一座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外观设计上一定要美观大方,结构上布局合理,协调各楼层的装修效果,使之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突出城市的特色理念,让建筑物符合城市的发展特征,显得生动、丰富,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底空间,建造类似停车场的场所,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完善一栋建筑物的综合功能,而且还让住户在居住过程中觉得舒适、自在。 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筑物的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一定的功能用房。顶部不仅设置了设备用房,还特别设置了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四、结构体系 人们在选择居住的建筑物时,最优先考虑的条件就是建筑的安全性、坚固性。因为气候是反复无常的,像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如何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提高自身的安全指数,就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所以对高层建筑物的设计方面,关于结构体系的合理安排就十分必要了。由于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复杂,个楼层之间的结构安排也会根据主人的需要装修成不同的类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提出同样的安全策略,比如说是在墙体材料的运用方面,应使用抗震性强的结构;装修材料也尽量选取弾塑性强的材料。这虽然增加了成本的投入,但是大大增强了房屋的安全性,给人身安全提供了物质保障。 五、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 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部是节能的关键。 生活热水系统为全日供应热水,供应对象为主楼8——20层酒店客房.附楼的酒店式公寓、裙楼内的餐厅、厨房热源采用各自独立热泵机组及热回收空调机组供热,裙楼屋顶的泳池、员工的淋浴间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中央空调系统的设置:地下l层超市,裙楼,主楼8——20层酒店客房,21层设备办公层,52层空中会所,附楼8——28层酒店式公寓。 主楼酒店客房及附楼的酒店式公寓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主楼2250层高级公寓均采用分体空调、工作自行控制. 面积约3500种,节能效果显著,分体空调的室外机隐藏在“凹槽”处,立面用格栅遮挡,即美观又实用。 六、结语 高层建筑的绿化策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项目。它既满足了人们节能环保的要求,有节省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优化了效率和效益。它是逻辑学和美学的有机统一,是技术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表现。以目前来看,绿色环保战略在建筑行业的运用前景还十分广阔。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和应对措施分析 摘 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化行业也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石化设备在行业之中发挥的意义非常显著。这些设备在平时使用时经常性的会被侵蚀,一旦被侵蚀,它的性能就无法保证,这样资源就得不到合理利用,无法发挥出设备的真正效益。作者具体分析了石化设备受腐蚀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 关键词: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 引言 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获得了显著成就,最为典型的是石化行业。不过相关单位在工作中时常面对很多问题,比如设备被严重侵蚀。一旦它们被侵蚀,它们的性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侵蚀的不是很厉害,设备的外在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其不美观。如果侵蚀的厉害就会导致其无法长久的使用,有时候还会引发爆炸问题,严重的危及到相关工作者的安全,导致单位面对很多损失。所以,石化单位必须切实提升设备的抗腐蚀水平。 1 设备腐蚀原因分析 第一,设备自身原因。因为设备用到的金属物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对不一样的介质其抗侵蚀水平显然也不一样。侵蚀和金属颗粒有很大关系,如果晶粒较细小,那么侵蚀就会慢一些,比如铸铁材质的设备就比不锈钢材质设备更加易于被侵蚀。设备部件表层越粗糙,它越易于被侵蚀。表层有氧化物质,抗侵蚀水平好。除此之外,结构突变的地方,比如缝隙等也会比一般区域更加容易被侵蚀。 第二,外在原因。在设备生产时,会用到很多腐蚀类物质,比如盐雾。它们会导致设备面对严重腐蚀。而且,它们的化学成分以及类型也会影响腐蚀。腐蚀本身是一种化学行为,如果介质气温非常高,那么腐蚀就更加容易进行。除此之外,介质流动速率也会对腐蚀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速率快,它的腐蚀就严重。零件承受的外力和腐蚀的发生速率之间是一种正比例关系。设备长期运作,它的旋转零件会形成很大的力,此时设备就发生扭曲,导致电位下降,此时就会导致电池腐蚀,最终引发严重问题。 2 常见的腐蚀种类 第一,化学腐蚀。石化单位在工作时用到的腐蚀类材料一旦接触到金属,就会形成反应,此时就得到氧化物,设备就容易受损。特别是在较高的发展状态中,它们的反应更加明显,腐蚀现象更加显著。 第二,电化学腐蚀。一般来说,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金属零件如果碰到电解质物质,就会形成腐蚀问题。 第三,别的腐蚀。由于腐蚀现象的成因和设备类型不一样,因此腐蚀的种类也不一样,可以将其分成高温氧化腐蚀、剥层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点状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工业大气腐蚀、疲劳腐蚀等。石油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腐蚀类型主要是电化学腐蚀、缝隙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疲劳腐蚀,其中电化学腐蚀程度最为严重。 3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防腐应对措施 对于石化单位来讲,必须认真研究防腐蚀措施,要把这些措施合理的应用到设备的整个发展阶段中,以此来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增加它的使用时间,提升效率。 3.1 正确选取材料 虽说结构为碳素材料的设备价位不是很高,而且它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不过因为它被用到腐蚀比较显著的环境中,所以它应对腐蚀水平很差。因此在购买设备前,要选取那些抗腐蚀能力好的物质。第一,要积极分析设备的运用环境,比如气温、物质组成等。其次在购买时分析设备类型。第二,挑选时要认真分析设备可用时间,保证它们的劣化一致综合考虑采购成本和维修成本的最佳配置,从而减轻腐蚀程度。 3.2 科学设计机械设备操作工艺和流程 第一,石化设备的部分残存物质,在处理时会聚集到一起,就算是设备不再运作它还是会被腐蚀,因此要保证它的外形平整,要使用一样的物质制造,防止死角形成。第二,一些设备存在缝隙,这些地方是机械设备腐蚀的重点防护位置。碳钢、不锈钢、铝制设备经常发生缝隙腐蚀,甚至引发应力腐蚀和孔蚀。所以,在操作时应尽量保持干燥,设置必要的排水孔。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设置干燥或冷却设备,除去空气中水分。生产氯碱时,为了防止湿氯腐蚀,可以使用浓度较高的硫酸进行干燥。第三,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会对其使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安装不正确则会改变流动物质的流速和流动状态,导致应力腐蚀,造成设备破裂。所以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包装、运送、装配、施工时都要格外注意防腐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强度较低,材质较脆的非金属材料。 3.3 采取有效的机械设备防腐方法 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进行有效控制,包括处理金属表面和改善金属本质。一方面,可以利用在机械设备表面进行涂层的方法,这是最直观、最常见的防腐方法。选择质量良好的防锈涂料,将机械设备金属表面与腐蚀物质完全隔离,需要特别注意焊接缝隙位置和死角位置。涂层防腐并不会改变机械设备的强度和结构,其外部的防护层能够有效将设备与腐蚀介质隔离。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选择由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树脂和磷酸制成的油料涂料。在涂刷防腐膜时,需要严格要求涂刷能力、机械设备的性质、防锈能力、涂膜老化等,同时还要充分掌握涂料对象的形状、材质、表面状态、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合理的化学措施来应对腐蚀问题,比如可以使用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对于前者来讲,它指的是把比设备的金属电势要低的那些物质当成是电池的阳极,而且将其固定于设备的表层,此时就得到腐蚀电池,设备就变为阴极,这样就可以发挥保护作用。例如,在铁制设备表面联结锌。阳极锌的溶解会取代原来设备中铁的腐蚀溶解,到达了保护设备的目的。牺牲阳极法中的常用材料有锌、铝、铝合金等,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地下管道、化工装置、锅炉、油灌等进行防护,取得了良好效果。外加电流法指的是通过外加电源对设备进行保护。把金属机械设备接在负极,废钢铁接在正极成为牺牲阳极,能够有效控制腐蚀。外加电流能够促使阴极电势超负方向转移,产生还原反应从而免除设备腐蚀。这需要由外加电源提供电流。这种方法在石油化工企业的酸性液体管道或沟槽、输油管、地下水管等防腐中经常使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化单位在生产时会面对许多的不利现象,最常见的是设备腐蚀。而导致腐蚀问题的原因有两大类,分别是自身原因以及外在环境两种。由于类型不一样,问题程度也不一样。不过不管是何种类型问题,一旦出现之后就会严重的影响到设备运作,导致使用时间明显变短,增加运行费用,而且还会产生很多隐患,最主要的是还会污染生态环境。所以,石化单位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应对方法,积极的采用新防腐工艺,切实提升设备应对腐蚀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单位的生产能力,才能够创造更多效益。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钢油罐基础的设计和施工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石油与石油产品的储存设备,对于油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石油化工钢油罐。而在其制作过程中,为保证焊接工艺的准确性,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就石油化工钢油罐的制作工艺及焊接变形控制予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钢油罐、制作工艺、焊接变形 一、前言 由于钢油罐的特殊使用要求,为了保证其使用质量的合格性,国家在相关标准中对于其罐体各个部位的几何形状、尺寸允许变形量、焊缝焊接质量等都予以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制作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体积大,几何形状和尺寸成形难以控制,这使得其焊接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焊接变形,对其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其制作过程中的焊接变形控制显得非常的必要。 二、钢油罐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大型的钢油罐通常由灌顶、罐壁、罐底及相应的附件组成。以我们所制作的2000m3钢油罐为例,其罐壁的钢板厚度从上到下依次为6到10毫米。在其制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对接式的组合焊接方式,不管是顶板的施工,还是壁板与底板的施工,都需要经过排版图的绘制、预制板的拼接、组装焊接等几道工序来完成,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安装顺序也是先进行底板的安装,再进行顶板安装的过程中,最后应用倒装的方法开展施工,在其拼接施工与组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多的焊缝,并且为双面连续焊,这使得焊接胀缩所导致的几何变形与应力集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所以在钢油罐的制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形式的几何变形,以便于保证所制作的成品不仅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还能够有效的消除应力破坏隐患,并能有效的延长油罐的使用寿命。 三、钢油罐的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1、钢油罐罐底的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本次研究中的2000m3顶钢油罐的罐体底板是应用条形边缘板与对称矩形中幅板来通过搭接的方式来组成,在开始预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制版图的绘制在排版的过程中其直径按照设计直径放大0.1%~0.2%左右,之后按照设计尺寸以及板材的实际规格对每块边缘板与中幅板的下料尺寸予以合理设计,以便于有效的减少边角料所导致的浪费,在每块底板的下料完成之后,应该对照排板图为其编写相应的号码,这能够防止在组装的过程中出现混乱与差错,在底板的组合过程中,应该从中心板开始向周围方向进行辐射排板,在搭接的过程中,应该将搭接宽度控制在设计尺寸的正负5毫米的范围进行调整、定位与点焊固定。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搭接接头处三层钢板的重叠部分,应该将上层钢板进行切角,其切角的长度值应该为搭接长度的两倍,宽度应该为搭接长度的三分之二。在开展罐底板的组装焊接的过程中,底板的定位过程中,应该对点焊的数量合理控制,若点焊的数量太多,在实施整体施焊之后很容易导致出现底板的起拱现象,但是若点焊的数量太少,又很容易在施焊的过程中引起崩裂,难以起到良好的整体控制的目的,因此,在开展罐体底板焊接的制作工程中,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施焊顺序,还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来有效的防止其变形。 依据钢油罐罐底制作工艺及焊接顺序,采取相应焊接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首先应该对整个焊接过程中焊缝予以合理安排,做好排版图控制工作,并要保证焊接过程中焊接顺序合理性,在开展底板焊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距离尽量贴近,并采取从中心向两边,先短缝再长缝焊接顺序,并要保证所采用焊接电流合理性,为了保证焊接成品具有较高冲击韧性,罐底与罐壁间两侧角焊应该开展三遍以上焊接,具体焊接顺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提升焊缝延伸性能,可以采用锤击焊方式来降低焊缝中残余应力。 2、钢油罐罐壁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在罐壁制作过程中,应用电动式拉葫芦顶升方式倒装法开展施工。具体立柱与葫芦装设数量,应该依据罐壁具体重量来进行设置,在几百立方容积立式拱顶钢油罐顶层罐壁施工过程中,由于其质量比较小,葫芦用量就会明显减少。在罐壁制作安装过程中,除了顶层第一圈壁板应该组装成圈以便于很好满足罐顶组装要求之外,其余每层都应该流出一块一米多长活口扳,等待上层顶升到位之后再补装成圈,这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焊接应力,还能够有效提升罐中采光与通风效果,为工作人员进出油罐提供便利。在壁板预制加工过程中,主要是依据设计层数、直径、板材规格、壁厚等要求,对各层壁板长宽以及所需块数进行确定,但是要求各圈壁板纵向焊缝应该向同一个方向逐圈错开;在壁板组装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弧度变异,应该应用弧形吊具,将壁板立靠在弧形钢管横担上进行吊装。 在其焊接变形控制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问题,例如:整个壁板焊接通常是从顶圈中开始组装焊接,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控制焊接变形,应该在开展电焊定位之后,对壁板实施纵缝焊接,同时应该控制好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接顺序,在开展搭接环缝焊接时,应该顺着同一个方向开展焊接,并要由多名焊工均匀分布,以便于有效降低整个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 3、钢油罐罐顶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钢油罐罐顶通常是由一块中心伞形顶板与一定数量扇形弧板组成,中心板与扇形弧板内侧都有纵向与轴向加强钢肋,在顶板组装之前,应该尽可能仔细架设好顶板组装构架,以便于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各个环支撑圆圈装设高度必须要能够满足扇形弧板弧度要求,在组合扇形弧板吊装时,应该先画好等分线对称方向一次增加组装,一直到整体顶板初步形成之后,对间隙进行调整之后应用电焊来进行固定,并将其搭接宽度允许偏差控制在正负5毫米范围内。 四、油罐的防腐蚀措施 1、首先是材质选择,要优先选用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的钢材。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承载能力,我库油罐钢材选用的是Q235B低碳钢,c含量为0.12-0.20,s、p含量为0.45,Mn含量为0.3-0.7。磷化物会导致晶间腐蚀,硫化物则可引起空蚀,而锰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腐蚀速度。 2、其次是对油罐焊接工艺的要求。焊接不良,容易产生气泡或夹渣,造成砂眼,并且焊接时焊缝周围容易形成热应力,造成应力集中,形成电位差,进而产生电偶腐蚀,使罐体出现裂纹。 3、最后是对罐体采取涂层覆盖的方法防腐。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比较经济合理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前油罐内壁多采用红丹漆,外壁用各色调和漆进行防腐,近些年来,各类环氧漆成为主流。 五、结束语 总之,在钢油罐的制作过程中,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并且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安装制作时应该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制作工艺,同时要对各种影响焊接变形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以便于制定出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的策略,对于降低其焊接变形具有积极的作用。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及展望 一、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基本实现了行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取得积极进展,行业出口势头良好,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累计增加值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幅8.3%;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134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5.4%,比前11个月下降0.9百分点;利润总额7911亿元,同比下降8.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2.8%和12.2%。上缴税金9849.5亿元,增长8.4%,占全国规模工业税金总额的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万亿元,增长10.7%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0%。资产总计11.49万亿元,增幅8.0%。进出口贸易总额6754.8亿美元,增长3.8%,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9%。 二、行业运行的亮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一是化学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从增加值看,2014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幅为2.1%,炼油业增幅5.3%,化学工业较高,为10.6%。 二是专用化学品、涂(颜)料等精细化学品等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上升。2014年专用化学品对化学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4.5%,同比大幅提高11.4个百分点;涂(颜)料等制造贡献率为8.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三是非公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增加。2014年私营企业主营收入达增幅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非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4%,占比57.2%,提高2.6个百分点。 (二)化解产能过剩取得进展 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缓和。2014年,预计尿素退出产能500万吨,烧碱行业退出产能33万吨,PVC产能退出21万吨,产能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电石行业根据工信部要求淘汰落后产能192万吨,有效缓解了产能压力。下半年以来,化肥价格开始止降回稳,效益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缓解。无机酸和无机碱制造业利润也实现了正增长。 (三)单位能耗与综合能耗继续下降 单位能耗下降。2014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总能耗约3.92亿吨标煤,同比增长6.0%。全行业万元收入耗标煤约379千克,同比下降1.6%。 重点产品综合能耗总体下降。前三季度,我国原油加工量综合能耗67.0千克标油/吨,同比增长3.7%;乙烯综合能耗816.6千克标煤/吨,下降2.2%;烧碱综合能耗373.0千克标煤/吨,降幅3.2%;纯碱综合能耗316.7千克标煤/吨,下降0.2%。 (四)行业出口实现增长目标 2014年,尽管贸易摩擦多发,出口形势严峻,但实现年初9%的既定增长目标没有问题。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1967.5亿美元,同比增长9.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 三、行业经济效益和产成品库存变化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局数据,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911亿元,同比下降8.1%,比1―11月扩大3.2个百分点。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下滑加剧,利润降幅持续扩大。油气开采业利润累计降幅12.4%;炼油业利润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69.1%;化学工业利润增速再创年内新低,增长0.1%。近期,在油价快速下挫带动下,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持续扩大,而成本则居高不下,行业整体效益呈现恶化的趋势。 一是成本继续上升。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成本和财务成本上升较快。1―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40元,比年初的83.64上升0.76元。其中,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达87.58元;财务成本方面,前12个月,化学工业和炼油业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加20.8%和25.6%,大幅高于同期全国规模工业财务费用平均增幅9.6和14.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产成品和库存高位运行。前12个月,全行业产成品资金(4187亿)同比增幅8.0%(510亿),其中化学工业产成品资金(3031亿)增幅达12.8%(345亿),在45个子行业中有25个子行业的产成品资金增幅高于全行业增幅;全行业存货(1.07万亿),虽然比去年下降0.8%,但占用企业资金成本较大,其中化学工业存货(6812亿)增幅6.5%(418亿);在45个子行业中有35个子行业的存货增幅高于全行业增幅。 三是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石化主要产品价格已连续下跌三年,截止到2014年12月,行业价格指数91.3,比11月的94.3下降了3个点,已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牵引,跌势还在持续。 四是盈利能力脆弱。2014年,炼油业主营收入35034亿,利润122亿,主营利润率仅为035%;化学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也只有4.87%,分别比全国规模工业平均主营收入利润率(5.91%)低5.56和1.04个百分点。 四、2015年展望 2015年,尽管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还面临很多困难,下行压力很大,但也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变化,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二五”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测,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15.1万亿元左右,增幅约7%;利润总额约8500亿元左右,增长2%―3%。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9.5万亿元,增幅9%;利润总额4700亿元左右,增长约5%。预计2015年出口总额约2150亿美元,增幅9%。 2015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4亿吨,同比增长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990亿立方米,增长10%;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3.1亿吨,增长4%,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4亿吨,增幅2%;化肥表观消费量6100万吨左右,增长约2%,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为2100万吨,增幅1%;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1.04亿吨,增幅9%;乙烯表观消费量约2000万吨,增长7%;烧碱表观消费量约3180万吨,增幅约8%。 五、政策建议 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滑情况下,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理顺宏观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尽力降低企业负担。建议: 一是深化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企业减税力度,适当推进部分财政资金专项返还,如危化品运输严格管理后,增收的款项应适当部分返还企业,用于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等。 二是强化水、电、运输等公共资源产品的成本核算,适度管控利润空间,避免价格单边持续上涨,财富过度向公共资源企业集中。 三是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三方配套。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国家和各地节能减排政策不断从严,企业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固废弃置点等环保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对经营成本构成很大压力,各企业都分散投资环保等设施,造成很大浪费,建议政府加大相关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第三方配套,发挥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减少浪费。 石油和化工论文:浅谈石油化工企业技改项目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 【摘 要】本文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承包商管理、HSE培训、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五个方面对电建企业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监督;安全管理;承包商管理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在进行技改施工时具有边生产边施工、施工点多以及涉及面广等特点,管理难度大,特别在生产车间进行技改施工风险高;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中抢工期、压低造价、减少安全投入的现象屡见不鲜,给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建设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从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承包商管理、HSE培训及机械设备管理五个方面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施工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 我公司坚持以一把手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首先从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上入手,公司成立了安环部,对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全面负责,对各级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落实进行检查监督;各下属事业部成立安环室,各车间或施工现场配有安全总监和一名以上专职安全员。其次在体系运作方面上落实。实行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保证公司、下属事业部、车间施工现场和班组四级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到位,实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使安全生产工作纵管到底、横管到边, 级级有人管, 层层有人抓落实。为保证技改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安全和质量,技改项目采取“大监理、小业主”的先进管理模式,公司聘请监理公司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利用第三方进行管理。 2.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2)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定期修订和完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现场规程,做到有法可依,用规范保证安全。(3)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奖惩措施,做到安全生产违章必惩。(4)积极与国际接轨。为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一套自己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体系。 3.承包商安全管理“三步控制” (1)准入控制――安全一票否决。第一资质审查。查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查施工单位业务范围是否符合要求;查队伍人员年龄结构,超过55岁的不允许从事重体力劳动;对曾经在公司承揽过工程的,查有无重大违章纪录,若有,则不许其竞标。在公司组织的招标会上,安环部门要对这些问题仔细清查,没有安环部门参与的招标视为无效招标,没有安环部门签字的合同不允许执行。三是杜绝违法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现象。第二入厂教育。外来队伍进入事业部施工前,按要求组织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允许其进入事业部工作。 (2)过程控制――管理一以贯之。一是建立承包商HSE管理体系。公司在事业部技改中心设立了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监督,并要求施工队伍设置专职安全员,这样就形成了由公司、事业部安全主管部门、技改中心、施工区域所在车间、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五方力量组成的管理体系。公司、事业部方面属于执法者,对安全工作有绝对考核权;监理公司属于参谋、监督者,对安全工作享有建议、监督权;施工方属于执行者,有履行安全责任的义务,权责明确,大家齐抓共管,力量就强了很多。二是建立安全工作持续进步的机制。组织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坚持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进行。有检查就有通报、有整改记录及反馈整改单,形成闭环管理。对待检查问题采取措施:1)下发整改通知单;2)处罚;3)约谈; 4)召开专题会;5)清退出场。每周监理单位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传达公司HSE精神,学习公司相关管理制度,总结讲评上周HSE工作。三是强化考核手段。一方面,加大违章处罚力度,除了经济处罚,还有更严厉的手段。对承包商按照“一罚、二停、三清退”原则执行,对于施工违章现象,除了对施工队伍进行处罚外,作为技改施工的主管部门也要受到联责考核,以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公司每半年对施工队伍进行一次安全业绩考核评价,评定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对于基本合格的队伍,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于不合格的队伍,坚决清除出厂。(3)结算控制――责任一究到底。工程竣工后,安环部门参与验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项目,作出整改要求。安环部门还要对最后的工程结算进行把关,主要是查核工程是否做到了“三同时”,违章处罚是否到位。结算书上没有安环部门的签字确认,工程就无法结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安全责任追究到底,对施工队伍起到威慑作用,让他们明白,安全过不了关,工程就过不了关,工程过不了关就会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安全才是他们最大的效益。 4.是要加强HSE培训 为了使各个层次的人员得到实效性的培训,将培训按以下五种分别进行:(1)施工单位领导层专项培训;(2)专职HSE管理人员培训;(3)全体作业人员培训;(4)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5)违章、停工再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室,指定专人对新进场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编制好培训教材,结合公司制度、现场管理、应急救援、急救自救等各个符合现场实际的方面。同时要进行安全意识教育:(1)承包商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大会,对承包商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2)承包商管理人员参加施工单位班前会,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3)施工班组每日组织班前喊话,并在班组安全活动记录本上记录签名,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5.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水平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应加大施工机械设备隐患的治理力度,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水平。首先,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的台账和档案,对报验合格的设备监理公司负责贴合格标签。其次是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保管和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 同时还应经常进行诊断分析。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水平等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对施工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立即加以整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隐患要制订防范措施和预案,并落实责任到人。 6.结束语 保证石化企业技改建设的安全,是所有石化企业企业员工的神圣职责。为此,只有创新安全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石化企业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减少石化企业建设施工事故的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构建石化企业企业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石化企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控制。 石油和化工论文: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一直面临着内需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综合成本上升等影响因素,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行业坚持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年底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对于确保行业全年实现运行稳定至关重要。 一、前三季度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行业生产基本稳定,出口保持良好增势,投资放缓但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近期,原油价格下降过快,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全年行业效益堪忧。 (一)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半年略降0.2个百分点。9月份,行业增加值增速比8月有所回升,其中,化工增长10.4%,比8月回升1.5个百分点,炼油增长8.1%,回升2.8个百分点。在重点监测的78 种产品中,前三季度产量累计同比增长的有61种,占比78%。 (二)价格波动加剧 从出厂价格指数看,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下降1.4%,其中,9月同比下降2.1%,降幅比8月扩大1.9个百分点,从市场监测看,9月份主要能源和化工产品价格跌多涨少,10月前半月价格情况没有改善。总体看,价格在四季度将呈波动,对全年行业效益有重大不利影响。 (三)出口保持良好增势 前三季度,全行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9.5%,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出口产品中,重点产品增势良好,其中,占全行业出口比重近1/3的橡胶制品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化肥今年以来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出口总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42.7%,增速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出口金额55.5亿美元,增长29%,增幅同比提高32.2个百分点。 (四)投资放缓但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比前8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开采投资同比增长5.5%,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投资同比增长达68.5%,同比加快14.5个百分点;炼油投资同比增长18.3 %,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化工投资同比增长9%,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上游板块的投资增长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化工行业投资明显放缓,一方面是政府加强产能宏观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受到市场倒逼机制的影响,一些产能明显过剩、效益相对较差的子行业投资出现多年未见的同比下降,如氮肥行业投资同比下降4.3%,无机原料行业投资全部下降,无机酸、无机碱和无机盐投资同比分别下降11.7%、1.4%和9.4%。比较来看,农药、涂料、有机原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投资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25.7%、15%、15.9%。投资增速在各子行业间的分化反映出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处于积极的结构调整当中。从区域结构看,前三季度东、中、西部投资增速分别为14.5%、5.8%和6.3%,东部地区在石化行业的投资投向更多为高端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石化品种,中西部地区更多为依靠资源发展的大宗类的石化品种,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超出中西部地区,反映出行业投资结构往好的方向调整。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始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石化产品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行业新增产能仍在不断投放,不少领域产能过剩矛盾较为严重。此外,行业成本上升,以及国际进口等,都对行业内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压力。 一是市场波动加大,价格再现回调。三季度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回落明显,成品油价连续多次下调,化工产品价格再次出现回落。从月度价格指数看,全行业7月份当月价格指数回升至同比上涨0.7%,但8月份和9月份,指数再次同比下降0.2%和2.1%。其中,化工行业价格指数3月份同比下降3.1%,8月份收窄至下降0.7%,9月份再次扩大到下降0.9%。 二是行业效益下滑。8月份,全行业利润增长出现较大程度回落,当月利润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4%,1―8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6%,增速比前7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8月份利润同比下降10.2%,环比下降6.4%,1―8月份累计利润同比增长6.8%,增速比前7月下降2.7个百分点。初步预计,9月份行业效益增速还将进一步回落,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约4%,比前8月进一步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化工同比增长约5.5%,进一步回落1.3个百分点。 三是库存较快攀升,供需矛盾突出。截止8月底,全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6.6个百分点。其中,原油开采业库存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半年上升12.2个百分点;炼油业库存同比增长26.7%,上升15.9个百分点;基础化工原料业库存同比增长16.8%,上升9个百分点,其中无机碱同比增长15.2%,上升11.7个百分点,有机化工原料同比增长24.5%,上升15.3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同比增长14.5%,上升10.8个百分点,橡胶制品同比增长21.9%,上升9个百分点。总体看,除了天然气、化肥、农药等很少几个品种产成品库存同比下降或增速下降外,基本上所有石化产品库存增速都比上半年出现较大程度攀升。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是产能总体过剩形势下,价格略有企稳,行业生产回升;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相对仍较为疲软。 四是成本持续上升。前8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40元,同比上升0.51元,比前7月上升0.18元,继续加快。其中,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8.19元,同比上升0.29元,再创新高,高于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成本2.13元。前8月,化工行业和炼油业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加23.9%和32.9%,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8.4和37.3个百分点,也大幅高于同期全国规模工业财务费用平均增幅。 另外,税收增长和进口政策性亏损等,也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效益造成很大压力。前8月,油气开采业累计上缴税金同比增长5.9%,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7个百分点,天然气国内价格有所上升,但与进口价格仍存在倒挂,且进口数量继续攀升,油气企业进口中亚天然气和海上LNG仍承担较大亏损,对行业盈利造成较大影响。 三、四季度及全年行业经济走势预测 四季度,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将逐渐增多,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预期四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会保持相对平稳态势。但全行业利润不乐观。 初步预计,今年全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14万亿元,增幅8%。其中,一季度增长6.6%,二季度增长8.3%,三季度增长8.3%,四季度增长7.8%。全年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增幅5%。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做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 产能过剩仍是当前影响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矛盾,一是要继续严格控制过剩产能的新增项目投资,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已有的准入条件要坚决执行;二是落后产能退出要有政策扶持,建议政府加快完善和建立失业申请救助,下岗转岗帮助,债务重组等政策举措,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后产能退出的长效机制。 (二)提高原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 当前,原油价格下降,勘探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滑,勘探开发投资增长减速。国内不少老旧油气田单位原油完全成本已远超55美元/桶的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经营压力十分沉重,建议国家及时上调特别收益金起征点至70美元/桶。 (三)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当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供给充裕,价格涨势大幅放缓;国内市场供需平稳,是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良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 (四)完善进出口政策 一是建议完善成品油出口政策。宽松安排明年出口总量,简化分批下达程序,同时,在确保国内市场供应前提下,由企业自主决定出口数量、品种和分企业安排;二是建议取消化肥产品出口淡旺季关税,统一全年出口关税,以缓减国内市场压力,提高国内企业国际市场价格谈判能力,减少受淡旺季产生的风险损失。 (五)尽快启动2014年度化肥专项储备工作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和方法技术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对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中,以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都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性大、安全要求高等特点, 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石化企业安全风险管理, 以实现系统安全目标。由于石油化工企业里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降低,工厂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延长装置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使人们寻求更安全、更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关键词:安全风险 石油化工 设备 评价 方法技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的动力,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维持国家石油的安全及时供应,是确保我国有充分的能源供应的前提,作为我国的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应当强烈意识到现代化石油供应的重要性,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一、石油化工实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我国的供油网络设备覆盖整个中国,许多为无人区,如石油化工设备受破坏,要进行修复,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未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确保这个庞大的网络正常传输,风险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由于石油化工设备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才能运行,延长设备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可以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因此,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措施方案。 二、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有关事故资料,遵循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检查表按其用途可分为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等。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用于工厂、装置设计审查,厂级安全检查表用于厂级综合性、生产、储运、检维修,装置安全检查表用于对装置操作、设备、劳动保护等。 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装置的个别部位因误操作或机械故障而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计意图选择工艺参数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识别现有的防范措施最后评价风险度,并建议安全控制措施。其中关键词是针对各单元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专门设定的。 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主要是通过识别装置或过程内的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如换热器、泵等的失效模式以及每种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基本分析步骤是: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标识设备;说明设备;分析失效模式;说明每个失效模式对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和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综合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建议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一般适用于单一设备和系统,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电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 4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静态的逻辑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的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按因果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径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它们的组合,从而查明系统内潜在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合适的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故障树分析一般适用于对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5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运用逻辑归纳法从原因推论结果的分析方法,以研究的隐患为初因事件,然后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后续事件的结果,整个事件序列成树状。将初因事件及其发生概率放在事件树的最开始处;事件树中的每一分支代表某一控制系统作用成功或失败,并给出其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最末处为在各种情况下的事故后果;初因事件的发生概率乘以初因事件至该事故后果的全部通路上的所有分支的发生概率,即得到该事故后果的发生概率。事件树分析适用于多环节事件或多重保护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三、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预防性维护措施 1.维护设备的生命周期和预防性 结合维护经验,对设备进行生周期成本分析,测算设备生命周期,量化设备维护管理,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新。 2.加强设备检、维、修管理工作, 尤其是设备选材和运行状况 稳定原料性质,提供平稳的床层温度和催化剂线速;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排污;严把安装质量关,降低应力水平;严格遵循加热管道的焊接规程,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加强工艺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内外取热操作规 程操作,严禁干烧。 3.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 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类型有:光电液压等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等.全新的数字监测管理模式,具有快速处理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而且发挥了宽带网络的优势,可以对管道监测系统远程、实时、集中、全面的掌握,通过全面的监测,将前端管道的参数通过网络摄像机视频采集、流量测试设备,通过网络摄像机的数据通道一起转换成 IP 数据包,将数据通过解码器将视频显示出在电视墙或大屏幕上,后端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无法预知不定时活动区域,采取移动侦测,对有语音监控需求的环境,准确、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关联事件。对于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如果设备的空间跨度大,可以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 4.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操作方案 石油化工设备实行二级维护,一级维护是全员维护,设备按区域承包到人。重要设备在一级维护基础上实行二级维护,每周一次,由区域主管工程师负责,检要设备运行状况,监督一级维护的 维护质量,并进行可预见性维护及故障处理;对重大关键设备再实行每月一次的特别护理。实行分级维护可以使维护人员的职责明确,突出重点及关键设备,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减少石油化工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 石油化工设备的风险防范及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对系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确定重点管理的对策和范围, 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不但在石化行业, 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 这样使管理者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 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 摘要: 石油化工管道焊接是石油化工管道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工作,焊接质量的控制管理十分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直接关系到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和使用安全,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从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入手,对焊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石油化工管道大多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介质的管道,且管道的焊口多、焊接工程量大。焊接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因此,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焊接理论知识水平和焊接质量管理水平,对做好焊接质量的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一、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探讨 1.做好焊接准备工作 管道焊接施工进行前,先要做好焊接准备工作,这也是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不容忽视。首先,要认真分析管道工程焊接的具体情况,结合现场实地气候、气象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焊接工艺,并制定出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整体工程的焊接方案。在方案中,要全面考虑管道焊接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其次,要对管道焊接涉及到的母材、焊材、焊接工机具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查看其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对于初次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确保焊接施工方案满足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对管道焊接的要求。然后,在一切准备完成后,要制定焊接工艺卡,并在实际施工中对焊接人员进行指导,保证工程焊接的顺利进行。 2焊接施工 通常情况下,管道焊接施工都是采用氩弧焊打底,电弧焊盖面。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焊缝返修率较低,质量得到保证。因此,石油化工管道的焊接多数采用这种焊接工艺。这里的电弧焊是指手工电弧焊,主要是利用工作间与焊条间电弧产生的热量,熔化金属来进行焊接的方法,其适应性极强,可以应用于不同环境的全位置焊接,属于压力管道焊接中最主要的焊接方法。石油化工管道的焊接工艺如下: (1)底层焊接:也就是打底焊,一般选用氩弧焊,进行从下往上的施工,在收尾处,可以使用角磨机,打磨出适合接头的斜口。要保证整个底层的焊缝必须均匀焊透,但是不能焊穿。在焊接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①氩弧打底焊接前,需要在试板上进行试焊,查看氩气是否含有杂质。②焊接过程中,施焊地点要采取防风围护措施,防止风力对焊接质量的影响。③在底部焊缝的接头位置,可以使用角磨机进行打磨,防止出现底部下陷、顶部内陷的缺陷。④每层焊缝焊接完成后,施焊焊工要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缺陷要及时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次层焊接,防止缺陷产生。 (2)中层焊接:在底部焊接完成后,要对施工面进行清理,清除遗留的熔渣和飞溅物,并对焊接处外观进行检查,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部分要打磨清根后重新焊接;焊缝与母材交接部位必须清理干净;中层焊缝接头与底层焊缝接头的位置要错开且不小于10mm。中层焊接选用的焊条直径一般为3.5mm,以管壁厚度为9mm焊缝为例:其焊缝共分为三层,且中层焊缝厚度要控制在 3~5mm 之间。在焊接过程中,焊工应采用直线运条、分道焊接,同时禁止在焊缝焊接层表面引弧。中层焊接完成后,要对残留物进行清理,并及时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以免产生质量及安全隐患。 (3)盖面焊接:盖面焊接的焊条规格并不固定,多是按焊缝的厚度来选取(一般为3.2~4.0mm)。焊接过程中,要确保每根焊条的起弧和收弧位置与中层焊缝的接头错开,且禁止在中层焊缝表面引弧。盖面层焊缝的表面应该保持完整,与管道母材圆滑过渡,保证焊缝的宽度盖过坡口两侧各约2mm,焊缝的加强高度为 1.5~2.5mm。同时,要注意焊缝的表面不能有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切实保证焊接质量;焊缝的咬边不能超整条焊缝长度的 10%,深度不能超过 0. 5mm。焊接完成后,要及时对熔渣进行清理,可以使用钢丝刷清理管材和焊缝上残留的污物,并采取相应的防腐、保温措施,避免出现腐蚀而影响焊接质量。 (4)记录:在石油化工管道的焊接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对每一道焊缝的规格、材质、图号、焊接位置、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日期、焊工编号等施工信息进行记录。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编号标识,同时标识施焊焊工号,以便于后期的检查和维护。 二、石油化工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对焊接的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做好后期跟踪纠正工作。其次,要加强对焊接技术人员的教育、引导,使其树立质量第一,责任终身的观念,重视焊接质量管理工作。然后,要定期对分项工程的焊接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2 焊接前的施工准备及体系审查 焊前应熟悉设计文件、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中对焊接质量的要求,编制详细的焊接工程质量检验试验计划;编制相关的焊接工程施工方案和焊接工艺规程(WPS);提供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的焊接工艺评定文件。认真验收材料,特别是管子、弯头、法兰等的材质、规格、尺寸偏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实物标记应与质保书一致。检查焊接设备性能及完好状况,有关计量仪表灵敏可靠等。项目质保体系建立情况的检查也是必要的,要落实各责任人是否到位到岗,是否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对于不能胜任的人员必须进行调整。 3 对焊接工艺进行控制 首先,在焊接施工前,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严格的评定,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指导技术人员的工作;其次,技术人员要根据评定报告,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焊接技术和方案;然后,要对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最后,在焊接过程中,要制作相应的焊接工艺卡,指导焊工按工艺施焊;并对相每道焊缝的施焊信息进行记录,以便于以后进行维护和检修。 4 焊接中的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石油化工装置生产特性,压力管道焊接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所有的焊材是从焊条烘干室领用的,并且由焊工本人签字确认,具有可追溯性,防止焊接材料发放、使用错误;再者是环境防护的检查,特别是有风、雨雪等恶劣环境、天气情况下,必须检查其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环境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必须坚决停止施焊;另外,要加强焊接过程中的自检,对于在焊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情况,施工管理人员要立即直至并监督进行纠正处理。 5 焊接后的焊接质量及管理控制 首先,焊缝外观的检验应在无损检测之前进行。可以采用标准样板、焊接检验尺、手电筒和工程师镜等,对其进行100%外观检测,对压力管道焊缝余高、宽度、咬边、与母材的过渡、接头错边量、棱角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焊接检查记录。不同标准对不同级别管道外观合格的判定宽严程度不同,必须熟悉相关标准,按照标准执行。其次,焊缝内部质量的检验通过无损检测方法来判别,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比例要满足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此外,及时对射线探伤底片、无损检测报告进行检查,对于需要返修的焊缝,应严格执行返修工艺,并做好返修施焊记录。返修必须是在热处理和压力试验之前进行。 结语 总之,石油化工管道大多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介质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和焊接质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实行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抓好主要技术环节的控制,为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管理提供充分的保障。 石油和化工论文:探析粘接和密封材料在石油化工机械中的应用 [摘 要]石油化工领域的机械设备往往需要和高温、高压、腐蚀性物质相接触,因此其设备的表面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零件与零件相连接的位置也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因此采用软性材料来进行粘接和密封就成为普遍采用的做法,并以此带动了材料技术的发展。本文就此探析了粘接和密封材料在石油化工机械中的应用。 [关键词]粘接材料;密封材料;化工机械;实际应用 一、粘接和密封材料对石油化工的益处 化工机械中利用粘接剂和密封材料可以对机械的某些性能进行很好的保留,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利用粘接和密封材料有以下益处:可以保证机械连接的质量,因为粘合的手段会使得应力分布均匀,而且外观平整;从某些方面看,利用粘合技术和密封材料可以减少机械连接手段的采用,节约部分金属材料;可以达到较高的密封性能,满足石油化工机械的某些特殊要求,尤其是在作业中对漏油、漏水、漏气等的控制;修复设备零件的硬性损伤,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当零件磨损后可以将其拆除下来,并利用某些化学手段将其进行粘合处理,改变其表面的磨损状况,使之可以重新得到利用。在齿轮、阀门、主轴等出现裂缝或者磨损变形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粘接技术将其表面修复完好,并达到重复使用的标准。所以,利用粘合与密封材料可以达到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修复和密封效果。 二、化工领域常用的粘合与密封材料 在实际的应用中,化工机械涉及到的密封和粘合材料主要有以下5 个大类别: ①通用的粘合剂。该产品的特点是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和粘接,综合性能突出,生产中使用方法简单,主要应用在粘合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上,一般都是对小型而复杂的零件进行粘合、定位、修复等。主要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类、酚醛树脂类、聚乙烯醇类粘合剂等。 ②结构型粘合剂。此类粘合剂是应用在承载应力的构件粘合上,其具有强度大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等特点。结构粘合剂中是以环氧树脂、酚醛丁氰类为传统的结构粘合材料,而聚氨酯材料的发展已经代替了其地位,同时还有丙烯酸类粘合剂。 ③非结构粘合剂。其是与结构粘合剂相对而言的材料,即粘接的强度不高,用于承受应力不大而又需要牢固粘接的场合,或者粘接的零件弹性模量差。主要有合成橡胶、乳液胶、改性橡胶等。 ④压力敏感材料。此种材料是指在常温下,利用压力就可完成粘接的材料。此种材料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保证不干燥并具有粘合力。此种材料主要用于设备的铭牌、文字说明、仪器面板和零件包装当中。 ⑤密封材料。从某种意义上看,密封材料与粘合材料相似,都具有一定粘合力,而且其突出的特性是可以耐受高温、腐蚀、氧化等,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设备的某些部位以防气体、液体等外泄或者交换。常用的密封材料有硫化胶、厌氧胶等。 三、粘合材料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在机械的维修中采用的粘接材料主要是修复用粘合剂和厌氧胶。 3.1 粘合剂 生产中应用的修复粘合剂的品种较多,包括金属填补系列、耐腐系列、防腐蚀系列、紧急修复系列等。按照其化学成分划分主要有环氧胶、丁氰类、酚醛类、聚硫类等,主要用于设备的粘合性修复。如机械的某个易损部位出现磨损时,就可以采用此种粘合剂对其表面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较为简单,就是对磨损的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达到清洁平整的标准,然后将修复剂涂抹在表面使之高于原有的平面,当固化后再打磨至原有高度。此种粘合剂也可以对石油化工中常见的腐蚀性损伤进行修复,这些腐蚀性损伤的面积较小,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常用的机械性修复方式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采用粘合材料进行修复,既可以保证修复的质量也不会影响修复后的使用效果,尤其是一些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更可以帮助提高修复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3.2 厌氧胶 此种粘接剂是机械领域中应用较早的高分子粘合剂。其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自其被发明后就不断地被改进和开发,目前已经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和其他机械生产领域,起到粘接、固定、密封等作用。厌氧胶的单组分形式的制剂因为生产的黏度不同而形状各异。此类粘接剂在空气中不会发生任何反应,因此可以储存在室温下。之所以称之为厌氧胶就是因为其在无氧环境中就会发生反应而迅速固化。厌氧胶的主要成分是双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在过氧化物的促进作用下,该制剂可以进行自由基的化合反应。但是与空气接触则不会产生此种效果而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在开放和常温下进行保存。其用途有:对各种化工机械设备的螺栓进行放松处理,将厌氧胶涂抹在螺栓上,在拧紧的过程中螺栓与螺母之间的空气得到了排除,此时厌氧胶就会发生反应而固化达到紧固的目的;另外,在密封管的螺纹接头处也可采用此种厌氧胶,原理和螺栓相似,其紧固的效果较好,也得到了应用证实;最后也可以将此厌氧胶用在粘固衬套上,或者工艺性定位等。 四、密封材料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机械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刚性构件相互连接的部位,这种位置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此时液体垫圈就成了密封材料的首选。实际上液体垫圈就是一种粘合剂,也就是一种密封用的胶剂,其组成是树脂、橡胶等。在常温下此种材料是一种粘稠的液体,将其涂抹在金属机械表面,经过干燥就可以形成一个均匀而连续的弹性覆膜。但多数的液体垫圈不会形成完全的固化,涂抹在金属表面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合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将金属零件间的空隙填充,再依靠螺栓的紧固作用,实现密封效果,而且其弹性的性质可以适应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金属的腐蚀性几乎为零,这样就可以取代传统的密封用材料。 五、粘接和密封材料在堵漏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生产中,堵漏方式可以分为静态或者带压状态。带压堵漏工艺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常见的利用高分子密封材料的堵漏技术和工艺。带压堵漏技术就是在设备不停车的状态下对发生泄漏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维修,达到堵漏的目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对系统产生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保持设备的运行,待设备停车检修时,密封材料容易清除,不会对堵漏部位材质性能产生影响,节省费用。胶粘剂是带压堵漏技术中的关键,堵漏用胶粘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堵漏时所遇到的介质的性质、温度、工作压力和管道材质及粘接面处理的程度等。一般情况下,带压堵漏用的胶粘剂在现有胶粘剂中选择,特殊的可专门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堵漏用胶粘剂与一般胶粘剂相比,胶中的填料量要适当多一些;多选用反应型胶粘剂;挥发性要小;固化时间要适中,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对温度高的介质,可考虑使用无机胶粘剂。 六、应用前景 高分子粘接密封材料种类多种多样,性能也不同。我国发展较为缓慢,直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慢慢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来发展、提高国内的应用水平。机床导轨的制造和修理一直是个难题,主要依靠于环氧树脂的耐磨涂料。我国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迅速的发展高分子粘接密封技术,在不断的努力创新学习下,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也逐渐的扩展。当然,跟国外相比之下还是不够成熟, 虽然价格方面确实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产品过于单一。国外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以及创新的应用方面遥遥领先于我们。美国研制出新型的密封胶,主要应用于石油管道和油井中的堵漏。高分子粘接和密封材料的原材料往往是在石油化工中取得的,最后还是运用到其中。当然,我国高分子工业正在迅猛的发展,因此,高分子粘接和密封材料也会有巨大的发展, 有利于我们将其应用的更加广泛,普遍的运用到石油化工领域。 七、结语 综合来看,粘接和密封材料是一种工业用的聚合材料,其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并且在固化后具备一定的强度。这种材料的液固态变化使其具有在机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优势。尤其是在石油化工机械方面的应用,更突出其明显的材料特性。无论是修复、连接、密封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实用性效果。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历程和技术应用前景 摘 要:石油化工技术繁多而复杂,自动化控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多方位提升自动化水平,以适应石油行业现代化机械水平,有助于石油行业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应用前景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飞跃式进步,对应而言,企业规模的扩大化要求匹配高水平的技术,材料、工艺和技术应用不断翻新,加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自动化控制技术越来越重要。然而,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还需要遵守化工企业的发展规律,在应用和发展中不断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水平。 1 石油自动化控制历程 技术发展在石油化工自动化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乎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呈现出的水平。石油自动化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甚为引入关注。石油行业的发展实践经验告诉人们,自动化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驱动力,尤其是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并应用于现代企业之中,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企业信息管理自动化等多种自动化控制组成了现代企业自动化控制的概念。具体来说,从过程控制与管理,从仓库管理到市场营销,从生产计划到财务统计,设备管理到人事管理,自动化控制已经贯穿到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化工涉及自动化已经经历了半百年的发展,通过引进自动化技术的手段,首先对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吸收消化其中的精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石油行业的自动化水平。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石油行业的自动化进步主要体现在操作现场已经从传统的手工劳作转变为当今的自动化控制,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已经被予以淘汰,高级复杂系统控制推向市场,直到炼化管控一体化。自动化控制已经蔓延至中国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之中,虽然在水平上有所差异,但从总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行业操作,自动化控制已经帮助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小型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中,也有很多骨干企业拥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较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并且,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常规仪表性能大大提高,已经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主要检测手段。我们了解到石油自动化控制历程,还需对石油自动化控制应用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2 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把化工过程的控制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控制的目标对象,自动化控制技术、算法和方案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可以有机调和控制理论,把整个生产过程纳入到自动化控制体系,实现化工过程中各种模拟量的自动化控制。为了使得自动化控制的全过程得以有效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自动化控制打造控制平台。高素质的操作人员也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对科学管理、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将设备和体系、方案和人员进行科学的结合的前提下,才能使得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控制过程得以顺理成章地完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化工行业中,其不仅对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水平有所要求,还对自动化控制过程的匹配性有所要求。最优化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降低企业所需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成品质量,从而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科学生产。因而,对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研究,然后使用先进的系统设备和技术,为化工企业提供服务,是化工企业前进和发展的驱动力。 3 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化工自动化控制网络和信息控制网络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技术调节等各个环节,都有化工过程的控制体现,通过化工过程控制一体信息平台集中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这要求自动化控制硬件需要更加具有可供挑战的性能。过程控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拥有各异的硬件设备,分别由不同的生产经营商家供给,而开发商对硬件设施进行自主经营。之所以,在多种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不兼容,接口不统一也时常出现,因而,技术产品的更新升级也会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化工自动化控制硬件需拥有多种优点,如较好的兼容性、便于升级换代、速度快等。化工过程控制技术设备只有具备上述特点,才可以在控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从而实现化工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系统之间的完美联合,保证任何的化工过程控制设备在升级换代的时候不会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有所影响。控制硬件只有具备灵活性、精确度、抗干扰等各个方面的优点,才能够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化工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是信息集成,信息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数化工企业使用流程管理模式,需要通过软件平台处理和管理化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使用哪一种软件决定着化工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信息有效集成性和共享性。 4 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愈加重要 我国化工自动化控制操作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原因在于我国自动化控制理论研究较为落后,存有的化工自动化控制研究成果不多。很多化工自动化控制操作技术人员不够了解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原理,对化工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甚少,化工自动化控制复合型人才欠缺。在化工自动化控制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实现对整个化工过程的最优化自动化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引导广大的职工及时更新观念,化工企业领导层需要对化工自动化控制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切实行动引导更新全体职工的化工自动化控制观念,从而开放思维,培育出强烈的责任心来对待化工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化工自动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发展职工培育方法,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措施相结合,促进化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还需要对化工自动化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给予更多关注。其充分体现了化工企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电子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化工企业自动化设备的采购、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这个特点,之后结合企业自动化控制现状,加大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化工自动化控制应用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整体使用水平。 5 结束语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一直关注于新技术的开拓和应用,这促进了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飞越。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石油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开拓创新。因而,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在节能降耗、增加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和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石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效。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对于石油化工管道的正常的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石油化工管道建设安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障石油化工管道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维持它正常的运行。本文主要从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和安装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石油化工管道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石油化工管道建设,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 化工管道 管道设计安装 一、引言 管道作为石油化工物料传送的载体,在整个石油化工装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管道在设计和安装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石油化工物料输送,满足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保障运输的安全与稳定,对石油化工管道设计质量要严格的控制,选择合适的,科学的布置管道,维护石油化工管道正常的运行。同时,石油化工工业管道安装工程环境危险度高,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工程技术复杂,建设难度大等,都要求石油化工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有严密的管理,加强对问题的防范能力和控制能力,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和安装符合标准要求,提高运行效率,保证运行安全。 二、管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石油化工管道是石油化工物料传送的载体,在整个石油化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管道设计的安全性,又是石油化工管道设计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整个管道是否正常、安全的运行。目前,在管道设计中,由于忽略了某些安全因素,给整个管道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主要分为以下的几种:(一)在输送氮气的进入管道没有设置盲板,检修人员检修时,容易误操作阀门,导致高纯度氮气进入检修室,容易造成窒息;(二)在容易发生易燃、易爆等地区没有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不能及时的发现事故;(三)对容易破碎的管道及管道装置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四)对管道贯穿防火或防爆炸时,管道布局不合理,对材料的选择达不到要求;(五)管道管廊要加强采取静电接地措施,防止静电的累积,避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三、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管道布局、管架设计和材料的选择。 首先,管道布置。它是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不仅仅要符合管道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在工业、生产、设备布置上也有要求。(一)管廊附加余量要符合基本要求;(二)管道中的安全阀布置。要结合不同情况的需求,合理、科学的布置。如:在安全阀出口与泄压总管连接时,要防止总管内的凝液逆流入支管,因此,安全阀出口在连接时要尤为注意,需从上部顺着流向以45°角斜插入总管,这不仅可以防止凝液倒入支管,也可降低安全阀的背压。(三)夹套管的布置。对管段对接焊缝距离大小要有明确的要求,同时管件、弯头的控制等都要适当,在装配外管前,要严格的安装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确定合格后才能进行;(四)泵入口管道布置。根据介质的不同,泵入口管道在设计时要考虑不同介质的特征设计,一般管道的设计都尽量的保证管道的短而直,提高运输效率;(五)不同环境下不同的管道布置。这样既能及时的判断管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保证管道的安全操作。 其次,管架的设计。管架设计是管道设计的重要的一部分,管架与管道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管架设计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管道的运行。在管架设计中要重视沿塔铺设的管线。尽量的减少弹簧架,减少成本开支和施工麻烦。在同一条管道上不可设置过多的吊架,吊架过多会影响管道系统的偏转,导致管道系统的不稳定。 最后,在材料的选择上。材料是管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合适的材料对于管道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管带的安全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后续的维修和技术的改造。据相关的报道指出,管道材料选择不合理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占总事故的20%左右。材料的选择必须要符合设计的标准的要求,对隔热管道的设计必须要以环境温度为具体的依据,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从质量和等级上达到管道设计的要求。 管道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主要有:第一,审查设计图,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第二,准备好施工工程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各部门人员到位;第三,工程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将工程的具体方案报送给项目监管部门审批;第四,相关人员对施工图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各个流程和处理规程要仔细的审查;第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讨论,合理的进行设计修改和调整,保证管道设计和施工符合标准,质量达到要求;(六)质量监管部门要做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将报道送往监理部,严格审查后签字盖章。 四、管道安装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管段制作问题。细致检查管段是否符合要求,对管段制作过程要有清晰的报验表单,确定管段的合格后,报道监管部进行审查,最后当所有流程有实现后,确定管道制作达到要求后,才能投入管段施工安装。 (二)焊接中的问题。焊接质量标准要求关系到整个管道的质量标准要求,解决焊接中的技术问题,就需要焊接人员严格安装焊接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管段进行确定审查,无损检测人员安装监理的要求和规范进行检修,确保管段的正常使用。对于热处理焊缝,要在无损探伤合格后才能进行,在相关的流程都完成后,由施工管理及监管工作人员指导、确认,严格的对质量进行监控,提高焊接质量,保障焊接质量就是从另一方面保障石油化工安全生产。 (三)管道的防腐问题。对管道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提高管道的防腐能力,如: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的检查,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控制,提高管道使用寿命。 (四)阀门安装问题。阀门的安装应尽量设置在方便操作和维修的位置。每个阀门规格型号的管段图上要有标示和编号,确保阀门安装在正确的地方,保证阀门使用的正确。 (五)工程施工变更问题。在工程施工中,工程设计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仍会出现一些需要变更的地方,而如何更好的把握好设计中的变更,维护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协调施工各个单位,明确了解和认识变更原因,经过具体的讨论,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交底,然后交给施工单位进行实施,从而对管道的施工进行有效、快速地调整。 五、结束语 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对于管道正常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要明确了解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设计、生产、施工、监管等单位,维护石油施工管道的安全性。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 [摘 要]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性,提出了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以及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安全;石化;管理;事故预防 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存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安全管理是石油化工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采取及时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预防措施,对石化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与管理,才能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人身生命健康安全。 一、石油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石化行业的特点是:程序多而且复杂,生产具有高度连续性,石化产品多以气体和液体形式存在,易泄露和挥发,遇火源即燃;石化产品或原料多含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本身既有毒又有腐蚀性。安全管理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2)从工艺条件看,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 (3)从生产方式上讲,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4)从设备装置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管道纵横贯通,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一旦发生事故,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对近年来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5)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这些动力能源如果因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加强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各基层员工的制度文化素质。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 (2)用安全科学观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也需要相应提高,促进安全向着科学化管理迈进。科学的工作态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有序地工作,成功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使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基层员工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引导、激励基层员工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场。 (3)培养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石化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石化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石化企业的命运。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 三、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追求人身伤亡事故零指标管理,这是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一种追求,努力做到零指标,鼓励职工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实行全员安全管理。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安全事故的预防。 (1)变事后管理型为事先管理型:通过系统化的管理, 强调对安全危害和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在尚未构成危害时及时纠正,而不是通过总结事故教训开展工作,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加强差错管理:降低差错、杜绝违章是减少事故的根本,主要抓好以下管理: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和人员,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三互动纠错,发扬团队精神。 (3)抓好职工安全教育、促进班组安全建设:构成企业的最小单元是班组,班组职工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和操作生产设备, 搞好职工安全教育,提高技术素质,消除主客观危害因素,才能实现以局部保整体的安全目标。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分类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掌握石化行业的特殊性。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操作方法的培训,经过正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操作。 (4)重视安全技术:为了预防或消除对人健康有害的影响和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技术和组织措施推广使用安全技术,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发生。根据同行业的经验预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究控制措施,在设计安装的开始或生产运行期间,加强工艺改革,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入安全技术的保障措施,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采用防火防爆、电气、压力容器与管道、装置检修、石油化工操作等安全技术,使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安装安全保护装置、报警装置措施。在预防事故措施和监控手段上采用先进技术,通过信息联网、遥控等措施,增加对异常情况、突发事故的控制和处理速度,通过自动控制,将职工从有危险的场所替换下来。 (5)加大检修检测力度:及时检修、检测安全技术装置,如安全阀,泄压防护装置、超限自动保护、阻燃装置、各种报警仪,这些装置起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必须确保灵活有效。这些装置如失效,将起不到任何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6)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抓好隐患整治:石化企业的生产现场是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抓好安全检查,排查安全盲区,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结束语 石化行业危险性大,通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处理,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装置HAZOP分析方法和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摘 要:介绍石油化工企业对工艺生产过程控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步骤(即分析流程),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要求和分析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风险分析 HAZOP分析 紧急隔离阀 1 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事故造成的灾难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越来越多,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生产过程控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出现的概率和有可能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即安全度等级(SIL),采取设置相应安全仪表系统(SIS)等措施,以便使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程度内。 2 分析方法 对工艺生产过程控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或审查),国外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预危险分析法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故障模树分析法FTA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其中HAZOP分析法以系统、全面和细致而被石油化工企业广泛使用。本人曾参与了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中外合资)部分炼油装置HAZOP审查工作, 本文针对HAZOP分析的方法和分析理念的做简要介绍,使读者对HAZOP分析的方法和分析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不足之处请见谅。 3 HAZOP分析(或审查)简介 由于每个工艺装置的用途、安全特征、操作工况等不同,很难有统一的标准。HAZOP 分析法的典型程序是按装置审查每一条物料流并追踪物料流到上下游终点(如泵、压缩机、容器、塔或界区阀),核实上游机泵的堵塞压力,以确认该物料流最大压力。核实当上游换热器被旁路,以确认该物料流最低及最高温度,识别或确认该物料流及上下游设备(如泵、压缩机、容器、塔)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问题。提出需设置报警和联锁保护的所有回路。 为了更好的说明HAZOP分析流程,可概括为如图1。 审查结束后,设计人员应针对每个安全问题(S)和操作性问题(O)提出正式答复,并将有关问题反映到设计文件中,审查组还应对设计提出的正式答复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编制成报告存档。 HAZOP分析按设计阶段,大致分为FEED (Front End Engineering Desing)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可能根据设计进度分几次完成。下面仅就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做简要介绍。 4 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的目的、要求及分析重点 4.1 审查的主要目的 在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是对各设施(包括工艺流程图、数据表、设备图纸、总图和仪表)的一次全面审查。是在FEED阶段HAZOP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和确认潜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问题。审查的目的是解决在所有按计划运行(包括正常运行)、开车、停车(正常和紧急停车)以及如何特殊运行(如催化剂硫化)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 4.2 审查文件 在EPC阶段设计组负责人应将下列文件提供给HAZOP 审查组: (1)项目设计规范、规定、标准或类似文件;(2)安全环保审查报告;(3)FEED阶段HAZOP审查报告;(4)P IDs;(5)工艺设计文件包(PDP)以及详细设计文件;(6)操作大纲、安全关键设计问题考虑;(7)设计温度、压力的设定基础;(8)泄压设备尺寸表;(9)与HSE项目标准偏差一览表。 以上项目设计规范、标准和审查文件必须有足够的内容及深度,以保证HAZOP审查的有效性。 4.3 审查的重点 基于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审查关键点如下: FEED阶段HAZOP审查结果的工艺变更情况和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部分要重新审查,以确保与FEED阶段审查一致。 确认界面,追踪物料流到上下游终点(如泵、压缩机、容器、塔或界区阀)。 材料选择,确认材料不仅要与设计的压力、温度、介质要求相一致,而且也要符合长周期运行原则和波动条件要求。 紧急隔离,应使用最安全可行的隔离,从而使所选择的隔离方法所提供的安全等级能够满足防护潜在危害的需要,根据项目标准,如果该设置EBV阀的地方没有设置,HAZOP审查应建议增加。 安全阀,根据紧急工况表和热平衡及物料平衡来进行核对,确认安全阀尺寸是否合适。 换热器,要了解假定一股物料停下而另一物料仍在供给或上游换热器被旁路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设备,确认设备设计压力或安装过压保护,以满足安全和运行要求。 机泵、压缩机,审查泵最大的阻塞压力、壳体设计压力、压缩机及透平性能、控制和停车仪表、壳体设计压力、安全阀尺寸和密封设计压力 加热炉,审查工艺管道、空气和烟气系统、燃烧器及燃料系统的安全设计。 仪表控制方案是否有效。 安全仪表系统,审查SIS逻辑正确性,是否满足SIL等级。 5 结束语 由于HAZOP分析涉内容涵盖各个方面,涉及多专业,又由于各工艺装置用途、安全特征、操作工况等不同,即使是同类、同规模装置包含的内容也可能不一样,审查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对装置的熟悉及认知程度,也直接影响HAZOP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分析方法,本文也只是针对炼油化工装置HAZOP分析中应注意的一些一般要求和易被忽视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未针对某个特定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13年,面对复杂困难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预期增长目标。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保持增长,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展望2014年,尽管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很突出,一些制约行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但随着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保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将不断增强。新的一年,更加值得期待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增长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303家,实现主营收入约12.0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全国规模主营收入的13.0%;利润总额7761.4亿元,增长9.0%,占同期全国规模利润总额的14.6%;上缴税金8122.2亿元,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万亿元,增长19.0%,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2%;资产总计9.91万亿元,增幅12.2%。前11个月,实现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6%,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1~11月,全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油当量)同比增长3.9%;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幅约5.8%。 预计2013年主营收入约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增长8.8%;出口总额1805.6亿美元,增长4.0%。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277家,实现主营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3585.2亿元,下降6.8%;上缴税金2124.3亿元,下降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9.6亿元,增长27.6%;行业资产总计2.08万亿元,增长6.1%。前11月,全国原油产量1.90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020.2亿立方米,增长8.9%。 原油加工业 1~11月,原油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320家,实现主营收入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343.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9.8亿元;上缴税金3764.0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0.1亿元,同比增长27.4%;资产总计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前11个月,全国原油加工量4.36亿吨,同比增长3.6%;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2.70亿吨,增长4.7%。 化学工业 1~11月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321家,实现主营收入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总额3598.5亿元,增长12.1%;上缴税金21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资产总计6.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出口总额30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1323.6亿美元,增长4.3%。前11月,全国乙烯产量1475.4万吨,同比增长8.4%;烧碱产量2603.3万吨,增长5.9%;化肥产量6926.2万吨,增长5.5%;合成树脂产量5306.5万吨,增长10.9%;轮胎外胎产量8.79亿条,增长7.5%。 预计全年主营收入约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约4270亿元,同比增长1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1月,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85家,实现主营收入3447.8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21.5%;上缴税金102.3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9.9亿元,同比增长33.1%;资产总计3399.1亿元,同比增长14.7%。前11月,生产石油钻井设备41.9万台(套),同比增长18.2%;炼化专用设备190.4万吨,下降2.8%。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平稳增长。前11月,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化工行业增幅12.2%。从运行走势上看,上半年行业经济有较明显波动,下半年转入平稳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上半年为9.1%,其间最低月累计增幅为8.8%;1~7月上升至9.4%,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全年增幅9.4%,高于去年约1.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2.2%,与上年持平。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基本平稳。一季度全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达9.5%,上半年为9.3%,前三季度为9.0%,1~11月为9.3%,预计全年增长9.2%,较上年回落约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前11月主营收入增幅12.6%,全年预计为12.5%,增幅与上年持平。 (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2013年,行业继续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3年1~11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基本符合预期。三大投资领域中,对化学工业的投资明显减缓。前11月,油气开采、炼油业投资增幅分别达27.6%和27.4%,均较上年大幅加快;而化学工业增速只有15.4%,为历史最低增幅之一,也是近些年来首次低于油气开采和炼油业增长。 从化工各行业看,有机化学原料、涂(颜)料制造等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投资增长较快。1~11月,上述三个子行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30.1%、25.9%和19.2%,大大高于化工行业平均增速;占该行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9.7%、6.0%和13.0%,均较上年上升,投资继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同时,一些过剩行业投资持续回落。前11月,无机酸行业投资增幅只有1.7%,无机碱则是下降3.2%,磷肥行业投资降幅更是超过32%。 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数据显示,产业链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从上游能源生产领域看,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所占比重持续攀升。2013年,天然气产量占油气比达到32.6%的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炼油领域,成品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汽、煤油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增加,2013年的产量比重分别达到33.2%和8.5%,比上年提高1.3和1个百分点。在下游化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煤化工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3年,合成材料产量增幅达到9%,在主要化工产品中占比超过21%,同比分别提高2和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品增幅7%,占主要化工产品的比重近12%,同比提高1.2和0.6个百分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代表新型煤化工的标志性产品――甲醇,在“甲醇汽车”、甲醇制烯烃技术推动下,近年来飞速增长。2010年以来,平均增幅超过21%,2013年在统计局公布的主要有机原料产量中占比达到51%,比2010年提高逾10个百分点。此外,轮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继续加快,引领橡胶制品业结构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子午胎产量增速达到18%,占比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是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技术类产品保持上升的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化肥等传统化工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有机原料、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呈上升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和化肥行业主营收入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了0.5和0.8个百分点;而有机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则上升了2和0.6个百分点。 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如化肥行业的煤气化技术装备的发展,染料生产工艺的突破与创新;在页岩气的开发也取得技术和产量的突破;在化工装备领域,国产化装备取代了国外进口设备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出的是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2013年,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稳步前行,煤化工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煤气化技术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炉技术正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国外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情况相比,国产气化炉更加“接地气”。另外,在工艺路线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煤制芳烃和煤-油混炼新技术的首次尝试,煤制乙二醇全流程打通并生产合格产品,以及焦油加氢煤炭分质利用新工艺等,这些工艺路线的尝试和探索,都为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技术和工艺路线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现代煤化工产品的开发也收获了新的果实。甲醇蛋白的生产不仅开拓了现代煤化工下游产品,还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掌握此项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甲醇蛋白的开发,为解决饲料供应和提高农畜养殖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和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而上年利润则为负增长。同时,企业亏损状况也有显著好转,盈利能力稳中回升,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利润同步增长,炼油业贡献最大。2013年1~11月,全行业利润增幅9.0%,与收入增幅持平,预计全年增长8.8%,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其中,炼油业由上年亏损转为盈利,利润总额约400亿元,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70%;化工行业贡献率次之,超过60%;由于利润下降,占比最大的油气开采业利润贡献率为负值。利润增长的结构正在改善。 化工行业中,农药、橡胶制品、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利润增速较高。1~11月,农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35.2%,位居化工各大子行业增幅之首;橡胶制品业利润增幅22.2%,居第二;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利润增速分别为17.1和16.9%,排名第三和第四位。从对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看,专用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主要为有机原料)和橡胶制品占前三位,分别达到38.2%、27.3%和25.5%;占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8.6%、21.2%和15.2%。 亏损企业亏损状况持续好转。前11月,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4.5%,亏损面由年初的21.3%缩小至13.7%。其中,油气开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8%,亏损面为21.7%;炼油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3.4%,亏损面为18.3%;化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9.4%,亏损面为13.5%。 盈利能力回升。1~11月,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6.47%,同比持平,比1~6月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4.94%,同比持平,比1~6月上升0.42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后,行业毛利率也出现明显企稳回升趋势。前11月为16.25%,比前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毛利率12.44%,比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 (四)行业出口逆势增长 2013年,面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等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行业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比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预计全年出口增长4.0%,2008年以来,出口增长首次超越进口。 橡胶制品出口一枝独秀。1~11月,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6.4%,是行业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在其它主要出口产品中,农药和成品油出口额大幅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2.1%和33.4%,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1%和9.2%,均较上年明显上升。前11月化肥出口1758.5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0%,出口总额57.2亿美元,下降10.5%。 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相对较快。1~1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5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365.5亿美元,增幅3.8%;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84.3亿美元,下降10.1%,其中出口146.1亿美元,增长4.4%;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456.5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122.7亿美元,增幅4.1%。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持续加快,占出口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 贸易国进一步拓展,区域结构继续改善。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出口地不断扩展,2013年,上升至23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又增加5个,遍布全球各地。在贸易面拓展的同时,区域贸易结构也得到改善。传统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比继续下降,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对美出口额占比为14.5%,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出口额占比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日出口额占比降至5.9%,降幅最大,达0.8%。对金砖国家出口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1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出口增量主要来自其它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五)区域经济结构继续改善 东中西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西部的原材料产业和东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13年,东部地区纯苯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70%,子午胎占比超过82%,合成纤维单体超过92%,产品加快向中高端、精细化发展;中部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化肥、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其中,尿素占全国总产量的39%,化学试剂占29%,农药占31%;西部地区天然气产业、煤化工等发展迅速。2013年,西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比重达82%,电石产量达88%,甲醇占比近50%。各区域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显露。 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领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重点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前11月,西部地区投资增幅达24.5%,东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增幅分别为20.7%和12.9%,西部地区增速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占全行业比重保持在51%以上,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平衡。1~11月,东部11省市主营收入7.92万亿元,增长9.6%;中部8省主营收入2.10万亿元,增长8.4%;西部12省市区主营收入1.97万亿元,增幅7.2%。在区域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宏观经济形势艰难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增长保持了基本同步,中、西部地区经济在行业中的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平衡。 三、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今年以来,部分行业产能扩张仍在继续,装置开工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长期低位徘徊。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尿素产量装置平均利用率维持在80%左右,即便如此,由于产能释放过大,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显示,尿素市场年均价只有1920元/吨,三年来最低,同比跌幅达13.4%;受此影响,氮肥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利润同比降幅达65%。无机盐、无机碱行业市场竞争更为残酷,价格连连下挫。全年烧碱装置平均利用率在75%左右,纯碱装置平均利用率80%上下;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为2650元/吨,同比下跌18.4%,液碱(32%离子膜)均价706元/吨,跌幅23.3%;纯碱(重灰)市场年均价1440元/吨,同比下跌7.1%,轻灰均价为1340元/吨,跌幅8.7%。1~11月,无机碱行业利润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再度下降4%,无机盐行业降幅为5%。数据还显示,2013年聚氯乙烯装置利用率不足65%,甲醇更低,不足60%,聚氯乙烯和甲醇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行业处于亏损边沿。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全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风险。 二是成本管理差距较大。这一问题在化工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尽管化工行业自身进步明显,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成本管理差距较大。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化工行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7.56元,同比增加0.61元,高出全国规模工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近2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显低于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前11月,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94%,全国规模工业为5.77%,低了0.8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近年来,行业的创新能力虽然稳步提高,但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难以应对,一些畅销产品,很快变得过时、过剩,又不得不大量进口。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净进口有机化学品达2420万吨,同比增长10.5%;净进口合成树脂2428万吨,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但却是同期国内合成树脂总产量的45.7%。两者之和接近5000万吨,如此巨大市场,我们却长期徘徊在外围。从进口来源地看,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以及周边的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我产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品种、档次上与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机化学原料领域,质量和技术差距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关键在于国内不少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况应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与反思。 四是安全环保形势严峻。2013年,有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责任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来较大事故就多达15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日前,工信部又了对《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 2012 年下降 18%,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全行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 8%、8%、10%和 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为达成上述目标,《意见》还提出,2015年底前要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380 万吨电石落后生产能力;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的总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能和装置,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门槛。短期内,安全环保将会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成本,并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但长远看,对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意义深远。 四、2014年主要市场和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展望2014年,尽管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风险,但是,促进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仍大于不利因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蓝图。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环保产业的崛起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将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提供新的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内需将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计2014年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行业价格总水平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弹;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国际原油市场 2013年,世界原油价格总水平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00美元/桶上方,自2011年突破100美元后,连续第三年保持高位。主要市场中,WTI原油年均价(普氏现货,下同)为97.8美元/桶,同比涨幅3.6%;布伦特原油年均价108.6美元/桶,同比跌幅2.7%;大庆原油均价104.1美元/桶,同比跌幅8.4%。三地原油平均价格为103.5美元/桶,同比下跌2.9%,是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下跌。 全球原油消费保持低速增长。BP能源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原油消费量41.31亿吨,增幅1.2%。根据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消费情况,预计2013年世界原油消费量在41.71亿吨上下,增幅1.0%;2014年世界原油消费增幅约为1.2%,略有加快。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进入一个相对较缓、相对平稳的时期。 2014年国际油价将保持大体稳定。目前,国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相对宽松,热点地区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美国能源自给率快速上升,这些为未来国际油价保持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及油价运行走势,预计2014,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WTI原油均价在95美元~100美元/桶上下;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05美元~110美元/桶左右;大庆原油均价大约在100美元~105美元/桶之间。 (二)国内油品市场 截至2013年末,我国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逾7亿吨/年,已显现出过剩的迹象。2006~2012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幅为6.8%。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内油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根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变化情况,预计2013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4.89亿吨,同比增长约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645亿立方米,增长15.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2.87亿吨,增长3.5%,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0亿吨,与上年大致持平。201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 201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根据对2014年国际油价的基本判断,以及近10年来成品油价格运行特征,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大致与2013年持平。其中,0#柴油年均价在8510元/吨上下,同比持平;93#汽油均价约9950元/吨,涨幅0.2%。 (三)农用化学品市场 2013年,受天候、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等综合因素影响,化肥市场消费增速较上年显著回落,预计全年化肥表观消费量约为7370万吨(折纯,下同),增幅为4%,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长5%。2014年,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强,农业对化肥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左右,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增长水平。 2014年在消费增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化肥的市场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煤炭、天然气价格)、产能释放程度、出口增长情况等三大因素。当前,化肥市场供需总体上严重失衡,市场跟踪显示,化肥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越高(超过85%),市场竞争就越激烈,价格也越低。分析认为,化肥行业产能的释放程度将是决定2014年市场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行业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0%以内,将会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在此条件下,预计尿素年均市场价格将重返2000元/吨上方,涨幅4%左右;磷酸二铵年均价在3100元/吨上下,涨幅约3.5%;国产氯化钾均价在2700元/吨左右,涨幅约8%。化肥行业的整体效益也将会好于上年。 (四)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2013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增长总体上较上年略有加快。其中,无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7%,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基础化学原料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785万吨,增长9.5%;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300万吨,增长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690万吨,增幅6%。2014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总体上将会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无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为6%,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机化学原料增幅约8.5%,较上年有所加快。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 2014年,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判断,我国无机化学原料市场受成本支撑会有所反弹,由于上年深度下跌,所以显得反弹力度稍有大些,但在产能过剩重压之下,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上仍将是相对低迷的局面;有机原料市场总体将继续稳中趋升的格局,价格主要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而波动。预计烧碱(片碱)的市场年均价格在2800元/吨上下,涨幅5.5%;纯碱(重灰)年均价在1550元/吨左右,涨幅7.5%;电石均价约3100元/吨,涨幅6%;丙烯市场均价约为10400元/吨,微涨0.6%;纯苯(石油级)年均价约为9500元/吨,与上年大致持平;甲醇(一级,净水)年均价约2900元/吨,涨幅4%。基础原料市场总体上可能好于2013年。 (五)合成材料市场 2013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1亿吨,增幅3%,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需求增长减缓。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8500万吨,增长6.5%;合成纤维单(聚合)表观消费量约5100万吨,降幅2%。预计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虽较上年有所加快,但仍是历史的较低增幅之一。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市场进口依存度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合成树脂进口依存度超过30%,合成纤维单体达到35%左右,合成橡胶超过24%。我国通用合成材料市场面临周边和中东地区的严峻挑战,竞争异常激烈。展开差异化竞争,巩固通用料市场,重点争夺中高端市场,是我国合成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取向。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和未来原油价格的判断,预计2014年合成材料市场价格总体或稳中趋升。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价在7200元/吨左右,涨幅约3%;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在11600元/吨上下,涨幅约0.5%;聚丙烯(F401)均价约为11400元/吨,涨幅约2.5%;己内酰胺均价可能回升至19000元/吨,涨幅约3.5%;丙烯腈回升幅度稍大,约为7%,均价达14000元/吨左右;丁苯橡胶(1500)均价可能反弹至14500元/吨上下,涨幅5%;顺丁橡胶均价约为15000元/吨,升幅6%。 (六)2014年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初步预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约14.56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8.91万亿元,增长10.5%, 2014年,预计全行业利润总额约9800亿元,增幅约10%。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增幅约12%; 2014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预计主要化工产品表观消费总量增幅约5%。其中,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五、2014年行业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根主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切实做好农用化学品市场的保障服务工作 2013年,我国农业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了“十连增”,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功不可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工作第一要务。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维护我国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做好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工作,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决保证国内市场化肥、农药、农膜等重点农资产品的充裕供应,促进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价格。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还会增加,结构性过剩仍将存在,而且运价、水价、人工等成本上升,气价上涨,供应季节性短缺等,都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国家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生产企业的压力也会继续增加。从需求看,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农化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复苏。不久前,国家降低了2014年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预计化肥农药的出口将继续加快。因此,明年国内农化产品企业需认真组织安排好生产经营,合理调节出口比重。联合会将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销售,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解决生产、销售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国内市场供需监测和协调工作,力求资源总体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二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产品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增值肥料、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料、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测土配方技术等,积极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建议,将尿素硝酸铵溶液等的推广、使用纳入水肥一体化工程中,在施肥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必要扶持,降低或免征新型生态高效化肥、农药的增值税。支持鼓励生产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重视现有生产工艺、装备等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化和提升。 三要继续加大打假力度,净化市场,保护好农民利益。农资打假不仅关乎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关乎食品安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质量可靠,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加快推进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产能过剩是影响当前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13年,我们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初成立了由各专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组成的专题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企业深入交流,对行业进行把脉会诊,完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等八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抄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这八行业目前在整个石化行业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是未来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重点。 应当看到,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在过去长期快速发展中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化解产能过剩。一要积极配合政府加强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修订,提高准入门槛,完善产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二要利用产能过剩契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三要强化对过剩行业产能情况的监测预警,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能力的突破,产品的脱胎换骨,竞争力的全面升华。 (三)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水平 2014年我们要把安全环保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抓出新成效。一是要严格安全环保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重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努力提高全行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责任关怀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责任关怀与SHE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集中力量开展责任关怀与绿色石油化工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责任关怀,把安全环保工作从围墙内扩展到围墙外。三是继续推进和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增加一批产品企业行业的能效“领跑者”,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培养一批企业责任关怀典型,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传统产业和产品需求出现放缓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宗类的石油和化工产品,收入增速降低,效益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业整体增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紧跟需求结构变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时期,处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兴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由大变强,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赢得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端化、差异化和专用性化学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环保、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产品等领域急需的特种、高端化学品供给严重不足。我们的结构调整,要紧紧盯住市场发展的前沿,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配套需求,主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二是加快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三是配套发展新能源产业,四是积极发展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能够为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业,如科研创新、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源合同管理服务等。现阶段及今后时期,行业对这些方面的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鼓励企业加强投入,自主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培育市场力量,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战略合作联盟等平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性的生产服务组织和机构,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支撑行业由大变强。 (五)创新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经济运行监测是做好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工作的基础,多年来联合会一直高度重视。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重点企业、专业协会、地方行办(协会)三位一体的统计信息交流机制,在全面加强行业企业统计基础上,搭建起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现行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预警,提出政策建议,初步形成了行业运行快速反应机制。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统计信息渠道还不够通畅,运行分析还不够透彻深入,对行业企业的预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决策的参考意义还不是很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对已经形成的工作内容和已经打下的工作基础加以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也要寻找新的突破点,用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发挥运行监测在服务行业、企业、政府方面的功能和质量。明年我们准备做几件事。一是要拓宽监测领域,加强行业运行的质量分析。近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对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注不够,明年我们准备定期行业效益分析报告,引导企业行业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准备从明年二季度开始,行业的运行景气指数。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认真准备,我们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指数编制、测试和调整,再经过几个月的实测拟合,将定期向社会。通过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引导行业企业投资行为,为行业转型升级、经济平稳运行作出应有贡献。 石油和化工论文:谈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分析和寿命评价 【摘要】在石化企业,设备的腐蚀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企业安全生产和设备长周期运行的一个重要难题。因腐蚀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设备跑油、漏油、冒油以及设备的非计划性停工,我们应当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蚀管理,并通过做好石化设备的腐蚀分析及相关寿命评价,使设备的腐蚀问题能真正处于可控状态,以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就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所面临的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和探讨了设备寿命评价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腐蚀分析;寿命评价 石油本身对设备并不产生腐蚀作用,而导致设备出现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油中含有少量杂质,如硫化物、无机盐类、环烷酸、氮化合物等,这些介质在化学作用或者电化学作用下对石油化工设备产生腐蚀;另一方面则是在石油的炼制工艺中,所添加的溶剂、氨以及酸碱类化学药品所形成的腐蚀性介质,加速了设备的腐蚀进程。对近年来不同石油化工设备类型及泄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图1所示),其中管道泄漏占据总故障问题的61%,其次为冷换设备占据了16%。 一、石油化工设备中常见腐蚀问题分析 1、湿硫化氢腐蚀 加工含硫原油的所有装置和设备系统均存在着此类型的腐蚀。湿硫化氢腐蚀包括了减薄腐蚀和应力腐蚀这两种形态,硫化物腐蚀过程中生成氢并渗入金属中,造成氢致开裂和使钢材分层、鼓泡。其中,氢致开裂有多种形态,包括了氢致开裂(HI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以及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OHIC)。湿硫化氢腐蚀问题的机理是由于硫化氢与液相水共存时,由硫化氢所引起的设备腐蚀,当设备容器承装的介质含有H2S且符合以下条件时,即为湿硫化氢应力腐蚀环境:当H2S分压≥345Pa;介质中含有液相水或操作温度处于露点以下;介质pH值 2、氯离子腐蚀 氯离子腐蚀主要发生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初馏、常压塔顶冷凝冷却器中,容易导致冷凝冷却器的管束出现堵塞,不仅影响管束的正常使用寿命,而且影响到装置的满负荷生产。其腐蚀机理是由于原油中含有氯盐组分,其中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容易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受热水解,并生成具有较强腐蚀性的氯化氢。而在脱盐装置中无法去除的有机氯化物在高温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也会分解产生出HCI,并随之进入分馏塔顶部,再进入冷凝冷却系统中。且由于初凝区的水量极少,导致盐酸的浓度可达到1%~2%,成为一个腐蚀性非常强烈的稀盐酸腐蚀环境,引发塔顶系统出现严重的腐蚀。对于氯离子腐蚀问题的防治,其重点应当是控制氯离子等腐蚀介质的含量。一方面可采用低含硫原油与高含硫原油混炼的方法;另一方面则应强化装置的“一脱三注”管理,即深度脱盐、注水、注缓蚀剂和注氨。 3、胺腐蚀 胺处理装置中,包括气体与烃脱硫装置、酸性水处理装置等均存在胺腐蚀。其腐蚀的机理是由溶解在溶液中的酸气(H2S、CO2)、胺的降解产物、热稳定胺盐(HSAS)以及其他杂质作引起的。由于胺处理中含有H2S、CO2、氰化物等腐蚀介质,也带来了应力腐蚀问题。胺腐蚀的情况和胺类型、腐蚀介质浓度、温度、流速等相关。对于胺腐蚀问题的防治,主要是通过选用耐腐蚀材料以及对设备结构进行重新合理设计等方式进行。 4、高温硫腐蚀 对近年来石化企业设备的腐蚀调查表明,高温硫腐蚀问题存在较为普遍,在重油高温部位的腐蚀平均速率为0.5~1mm/年,而在流速流态交变的部位,腐蚀速率甚至达到1~3mm/年。高温硫腐蚀的机理是:在使用温度大于240℃和工业介质中含有活性硫化物,例如单质硫、硫醇、硫醚、二硫醚、H2S等时,能形成高温硫腐蚀环境,并可直接与金属设备发生反应,对设备会产生严重的均匀腐蚀。其中,在240℃以上时,H2S与硫醇可直接与铁发生反应;在340~430℃之间时,H2S的腐蚀率最大,在340~460℃之间时,单质硫可直接与铁反应;当温度在430℃以上时,高温硫腐蚀有所减轻,在480℃以上时,H2S几乎完全分解,高温硫的腐蚀率下降。对高温硫腐蚀问题的防治,主要是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如含有Al、Cr、Si等元素的合金钢材料。 二、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寿命评价 本文以输油管道的寿命评价为例,分析了石油化工设备在腐蚀寿命评价时的方法及相关内容。 1、设备寿命评价的目的 对输油管道的寿命评价,主要是基于可靠性理论和腐蚀理论,以给定管道的目标可靠度,并评估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 2、影响输油管道寿命的因素 根据历年来输油管道失效原因的统计分析,腐蚀问题是引发的管道失效的最主要因素,并约占据了80%以上的比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管道输送液体所引发的内腐蚀,其次是土壤等因素引发的外腐蚀。 3、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评价方法 总结 本文首先就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所面临的主要腐蚀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系统阐述了石油化工设备寿命评价的目的及具体应用方法。随着当前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中高硫、高酸原油总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升,都对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技术提出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而做好对石油化工设备腐蚀问题的分析及设备腐蚀剩余寿命的评价工作,不仅可使得设备腐蚀问题的防治与修复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还能综合性的提升石化企业在设备防腐中技术水平,从而为企业取得更好的防腐效果。
质量管理论文: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的运转探讨 摘 要: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保证血液质量的作用。方法:建立和完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制品从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结果:2008年1月~2009年12月向临床供血68 079.5 U,无1起质量事故。结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为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血站;血液;质量管理 近年来,因输血安全造成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受血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文件并对血站推出了很多的培训项目,以提高从业人员血液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采供血执业质量行为和技术行为。2006年实施的“一法两规”中明确指出,血站必须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1、 加强血站职工的管理和培训 人是整个质量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做好的人的培训,就把握住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自2006年以来依据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大要素,建立了临床采血、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使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全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参加各种输血医学学历教育、轮转培训、自学、参加国内外各种进修学习班、学术会等,通过这些措施培训输血医学全面人才。近年来还加大了人员培训的投资力度,先后送270多人次到外省进修学习,先后19次请专家教授到站内讲课,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并作为年度绩效评价标准之一。 2、 加强检验科内部的质量管理 2.1 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采血站专门成立仪器购置和计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仪器的购置。对仪器设备的采购进行全程质量评价,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近年来本采血中心先后添置了众多紧扣的高档设备,每次都会积极申请计量部门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定。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采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2.2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首先保证是经自治区卫生厅统一招标中标产品,要求进货渠道正规。其次质控科还将严格把关,正对新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 血液检验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EQA是建立IQC之上,又以服务IQC为目的的,是独立的经授权实验室监控本地区各实验室IQC实效性的一种手段,是来自于外部的非常规性的工作。其目的是回顾地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实验室的检验能力。IQC是每个实验室自身不可缺少的常规的工作内容,是质量保证(QA)起码要求之一。IQC说明一次实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依据,尤其是弱阳性质控品最为重要,它可以间接反应检测试剂的质量和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因此,做好IQC和EQA是输血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供血者健康标准》,严把体检关,坚持七项初检、六项复检,初复检同一项目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不同检验人员。为保证检测质量,重点抓好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3、 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3.1 为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血站专门成立质量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在每月底依据具体量化的各科业务考核标准,对相关业务工作考核,与相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差错都得到了比较及时的改正。 3.2 质控科制订《北海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交接单,体检、检测、采血、血液入库各个环节凭此单交接、流动,个人完成的业务项目均由本人签字,科主任对当日科室工作在交接单上签字,质控科对采供血全过程各环节审查签字。 3.3 质评小组每月组织全站职工开1次会议:总结本月的工作情况;公布有关国内外及本单位血液质量信息;各科室汇报科内本月自查自评情况。然后由质控科汇总,集中分析解决本月存在的问题。 4、 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积极主动协助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以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的名义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定全市无偿献血采血计划;街头采血或上单位采血。献血者征询、体检、采血、检验、发放的原始记录作为日后用血返还和输血纠纷的历史记载,献血有关档案资料要至少保存10年。在质量管理上,无偿献血咨询ALT不合格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首要原因。ALT活性增高的原因与血液标本存放的温度、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ALT这一非特异性指标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意义值得探讨。我国属于肝炎高发区,如果抗-HCV血清阳性或?HBsAg?阳性,合并ALT增高的献血者可能为肝炎病毒血症活动期,当抗-HCV或HBsAg?浓度低而不能检出时,ALT升高就有意义,可以避免肝炎相关疾病的窗口期所造成的漏检。 5、 结果 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的实施与执行力度的加强,提高了全站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增强了质量管理意识,优化了采、供血工作流程,建立良好的公平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采、供血工作高质高效完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向临床供血68 079.5 U,未出现因采、供血产生的差错事故,为全市临床输血提供了可靠的血液安全和质量保障。 6、 讨论 采供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全过程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血液学、细菌病毒学及医用高分子学多种学科。为了保证采供血的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制品从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只有使采供血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才能为临床输血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成分制品。 质量管理论文: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质量管理对于一个工程企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对客户、对企业自身的信誉或是对社会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电厂项目要运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它质量好与坏就是企业最好的活字招牌。 通常一提到质量管理,大家的第一意识是这只是质管部或者专业公司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情。其实不然,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上有问题。由此可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加工这一环节,也不只是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而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再停留于单一的质量控制,而是提倡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专业公司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真正实现。后勤管理部室为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做好质量监管和控制工作。专业公司则提升其专业技术监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在过程中控制、保证一线施工中的质量通过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支撑,确定质量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共同维护,从质量目标确定、材料采购、材料验收、设备安装直到最后的工作验收,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一点差错,任何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质量的缺陷,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高效率的运行,关键在员工的质量意识,只有当质量意识深入每一个员工心中,才能让整个质量管理体系顺畅的运行。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员工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包括质量意识培训,即让每一个员工明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让员工形成质量意识,在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都会把质量牢记于心。有了质量意识,还要熟悉质量标准,比如焊接接口的质量标准是怎么样的,只有对这些标准了如指掌才能在工作中有参照的标准、才能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实践中的培训,每天的三交中的质量交底,这是在实践工作中最直接的质量培训,是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个班组、每个工作任务中,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质量管理培训,所以应该保证每天的质量交底的有效性。 优化组织结构,保证质量管理沟通渠道畅通工程质量的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过程中控制,它不似产品质量控制可以将产品回收重新生产,如果在工程结束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它返工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难以计量的,最重要的是工程进度也不允许花费如此多的时间返工,所以优化组织结构,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优化组织结构,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首先就是要清晰的定位管理者的角色。每一个管理者有清晰的质量管理目标和管理范围,每一个质量细节都有相关的人员负责,每一个质量问题反馈都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指导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没有漏洞,不会出现现场质量问题得不到反馈,因而导致质量缺陷得不到解决,而影响质量验收的情况。其次,精简组织结构,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在过程中控制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精简的组织结构作为前提。如果组织结构庞大而又复杂,现场发现了质量问题,等到问题反映到管理层还需要兜兜转转经过许多流程,则质量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因而导致工程进度拖延、质量问题扩大等等增加质量管理的成本的后果。同时,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会关系到各个部门,所以必须要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发展全过程的沟通,消除部门间的障碍,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才能保证过程中质量问题的高效反馈和高效解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每一个部门、专业公司共同努力的方向,更是每一名员工需要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的责任。 质量管理论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论文摘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三大目标控制的重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经验,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施工项目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论述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关 键 词:园林绿化 工程质量 管理控制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民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市场选择优秀施工企业队伍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当务之急。 1组建项目经理部 组建项目经理部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园林绿化工程涉及面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内容多样化、复杂化,工程规模日趋大型化,园林绿化工程与土木、建筑、市政、亮化及其他建设部门协同作业日趋增多,园林绿化工程还涉及美学、艺术、文学等相关领域,其艺术文化内涵逐步提高,此外还具有施工方法不一,质量要求不一,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程项目的质量更难以控制,搞好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 1.1组建项目经理部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接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任务后,要及时成立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由政治素质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选担任。 1.2规划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经理部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施工图进行汇审,确定图纸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项目经理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目标规划工作从根本上决定了项目经理的管理效能,因此要及时组织项目经理班子成员对目标系统做出详细规划,进行目标管理。结合工程特点、地区环境和施工条件,从施工的全局和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科学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1.3制定制度和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园林绿化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时制定重要规章制度和规范,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要对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审批、督促和效果考核。 1.4选用优秀人才 项目经理要选择精通园林绿化专业、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人才进入项目经理部,要选择那些选得其才,用得其能,置得其所的优秀人才进入项目经理班子。项目经理必须做好施工项目组织设计工作。 2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项目经理之所以能对工程项目承担责任,就是因为有自上而下的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作基础。 2.1园林绿化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法人代表)之间签订目标责任制 园林绿化项目经理产生后,要与园林绿化企业经理就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这种责任书是对项目经理的“任职目标”,是对施工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及项目经理部建立、解体和善后处理期间重大问题的办理而事先形成的具有企业法规性的文件,主要内容应包括:施工效益、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质量、成本降低率、文明施工、安全生产要求等内容。 2.2项目经理部与本部其他人员之间签订管理目标责任制 项目经理在实行个人负责制的过程中,还必须按“管理的幅度”和“能位匹配”的原则,将“一人负责”转变为“人人尽职尽责”,在内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分工负责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将岗位职责具体化、规范化,将各业务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规定清楚,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将企业横向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3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重点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现场管理。 3.1以园林绿化职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园林绿化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牢牢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3.2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入材料的质量,如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3.3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3.4全面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3.5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园林绿化工程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不符合标准,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评为合格,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时,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判断错误,每一分项工程检查验收时不可降低标准。 3.6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预防为主就是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对投入品质量的控制,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3.7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系统性因素如使用不合格的园林材料,违反操作程序、操作规程,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均会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只要增强质量观念,提高工作质量,精心施工,完全可以预防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因此,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要严防或杜绝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以免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 4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行业。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5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6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 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竣工验收是施工阶段的最后环节,也是保证合同,提高质量水平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竣工验收,全面综合考察工程质量,保证竣工项目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等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因此,竣工验收必须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通过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档案整理,既能总结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施工过程和养护过程,又能为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变更、竣工资料,提供后期使用、维修的根据。项目经理部必须重视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工作,确保工程圆满结束,质量合格。 7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对立,又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到工程质量合格,进度符合合同要求,投资成本合理,安全文明施工。 质量管理论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随着临床医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与可靠性。检验科主要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工作[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医学发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保障,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技术的发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现时的质量管理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脚步,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给人民与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着重探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疗机构检验条件与技术配备不合理。医院里表现床位时常面临紧缺之势,房间设计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焦躁与暴怒。部分实验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缺乏长远计划。检验硬件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仪器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趋于老化之势。 1.2实验室室前检查不合理。临床医师为患者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送检。部分临床医师对没有针对患者的病情申请送检,而且不少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的目的性不强。更有部分医师因为诊断不出问题,而随便让病人进行抽血与进行其他无意义的形式检验,让病人及其家属费时费力,同时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病情确又得不到缓解,从而失去了对医院的信心而选择不就医。 此外,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导致待检标本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部分护士抽取标本的操作不规范,致使检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给临床医师的判定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医师无法对症下药,也是导致患者再不肯就医的重要原因。部分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知识更新迟缓。质控管理人员运用旧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统的误差判断。 1.3文件管理无序,有失规范。文件管理是检验科开展和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2],科学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能保证检验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检验人员对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不熟悉,在编写和建立程序档案文件时分类不合理、书写不规范,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达不到档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检验科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致使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与修改。另外,管理人员对仪器使用、维护、校准等账目不够健全,质控品与校准品存在混淆的问题,以致使用不正确,极大地影响着检验结果。 1.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关系不甚和谐。当前医院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着医疗合作关系。临床医师希望检验人员能帮助寻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而检验人员又总是希望临床医师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交流,日积月累,从而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树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导致关系的彼此不协调。 2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措施与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着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3]。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2.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总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 质量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3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运用iso9002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造iso90002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3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3个环节。(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2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 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施工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起壳、开裂等质量通病。对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坚持质量标准,对隐蔽工程,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屋面、渗水、漏水;地面、楼面起砂、起壳、开裂;阳台、雨蓬开裂、倾覆和坍塌;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和密封不严等,应开展现场型qc小组攻关活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以彻底地消除质量通病。 笔者认为,重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制定根治对策,采用“三新”工艺和技术,增强责任感,消灭质量通病,为用户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宗旨。 质量管理论文: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摘要: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指的即是将关于对质量进行保证与控制的各项相关技术以及众多的管理措施等贯穿落实到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从而能够使环境监测所得到的结果在公正性与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等方面都得到保障,从而进一步为我国的环境执法以及相关科研活动的进行等起到一定的决策与支持以及引导作用。本文研究的则是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而对于其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等则进行重点的探讨。 一、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出现的质量管理上的问题 由于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环境治理的有效进行的呐喊声愈来愈高。并且社会上所发生的众多公关危机事件等对我国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的缺陷以及漏洞等也得到了暴漏,比如松花江的水污染事件以及农夫山泉的事件[A]等等,因此使得环境监测的工作者产生一定的警醒意识。下面我们就浅谈在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1.1环境监测的技术在整体素质上对质量管控的过程产生影响 目前的环境监测队伍由于人手少且结构安排不合理等因素而导致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控的相关工作无从谈起。并且诸多工作人员对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控的相关理念等的理解都还不够充分,而对于现场具体环境的工作质量的科学性有时也会忽略。与此同时,环境监测队伍的人员安排的结构相对不合理,众多监测工作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没有足够掌握,进而无法对环境监测得出的结果进行科学与客观的评价。 1.2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在运行有效性较差 一些简单设置的环境监测机构对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以及具体的工作等都停留在表面上[A],而对于监测得出的结果的具体分析以及归档等也都成为一种摆设,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评估过程等更无从谈起。这样的工作使得监测机构无法得到进步,对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也成为了空谈。 1.3环境监测技术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无法适应 我国环境监测的具体项目从以前较为传统的大气、噪声与水的监测逐步发展到现在涉及土壤与生态以及生物监测等诸多新型领域,其中还包括挥发性有机物以及PM2.5的监测等,因此使得环境监测的运行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升级,比如,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或者是连续在线监测系统等。但是尽管如此,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落后性[A],尤其是在质量管理的办法相对单一以及针对性与目标性不够而导致的数据可信度浮动下降等方面产生问题。 二、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具体的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对于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影响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仅仅是一点不起眼的相关因素也可能使得监测得到的数据不准确或是没法进行正常的监测等等,因此我们对于影响因素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2.1在监测布点方面上 由于在现场具体的监测工作中的人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例如有的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监测业务的经验相对不足[C],有的工作人员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面上的能力相对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在监测布点方面上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因此而形成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因素。 2.2在采样方面上 在现场的监测工作中对于监测采样[C]的时间与采样的频次等的管理没有做到进一步强化,无法使样品的真实性以及代表性得到应有的保障;并且对于现场进行监测的关于现场平行样记忆全程序空白样等的采集在质量与控制上没有做到全面掌控;具体的工作人员在样品的采集与样品的固定以及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等较为具体的现场监测工作没有做到尽量减少影响并且保证最大的准确。 2.3在测试系统方面上 由于近几年的经济突飞猛进得到发展,使得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的任务也出现越来越重的趋势,从而导致分析测试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紧缺的状况,也因此而导致系统测试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况且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等尤其是用来应急的监测设备以及运行系统,在其科技含量与数量以及更新的周期[C]方面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突发且状况复杂多变的具体问题的要求,致使在硬件上就对监测工作产生了制约。 2.4在分析方法方面上 分析测试可以说是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内容。当前实验室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相对而言大部分都是比较老旧的,并且基本上是以较为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为重点,这些分析方法在进行分析时通常速度较慢,并且操作程序较为繁琐[C],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基本上已经不相适应。 2.5在人员素质方面上 在人员素质方面,专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人员相对较少;部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人员在岗位上还出现调动频繁与管理经验相对欠缺以及新手较多等情况,而对于处于少数的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或者是技术水平上还不够高[B],没有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人员特别是现场监测的工作人员的质量监测意识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 3.1建立健全合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 3.2积极引导全员参与,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3.3 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3.3.1合理优化监测点位布局 3.3.2 加强监测采样过程的质控保证 3.3.3 强化测试分析的质控保证 3.3.4 强化监测数据的审核制度 3.3.5 强化日常的质量监督管理 3.3.6 强化综合评价质量管理 3.4、加强环境监测质控的工作力度,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论文:护理完善手术室质量管理的探究 【摘要】在I临床护理工作中,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人才和好的规章制度就会使护理作变的杂乱不堪,既影响了护理的效果,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所以对于护理管理作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了患者的健康,也直接影响了医生的治疗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作为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应变能力。各个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只有从根本解决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才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操作应手,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手术。随着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护理效果也会随之改善。 人员素质管理措施: 巩固基本技能,加强技术训练制定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多进行几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产生竞争效应,科室与科室比,护士与护士比,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次考试成绩要张榜公布,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成绩优异的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如普外科、骨科及医疗重点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 严格管理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保证手术安全尽责、献身、仪表端正、热情和蔼、技术精益求精,是每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手术室尤其重要。由于手术室工作特点是紧张连续、不分昼夜地协助医生抢救危重患者,因此,应要求每个护士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除此以外,还需动作灵敏,沉着果断,能迅速地处理意外情况。这些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教育和训练,使之逐步形成。此外,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对于围术期的质量管理手段: 术前探访根据国际手术护士协会(ANRN)规定。 护士的术前访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和责任之一。在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可以进入病区对手术病人进行访视。可以查阅病人的相关病例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通过对病人展示图片和进行文字讲解,可以让病人了解手术室的环境、注意事项、麻醉过程、医生的操作水平等等。虽然病人家属不能进入手术室进行视察,但是巡回护士可以像亲属一样寸步不离守护患者,患者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巡视护士提出来,巡回护士在不违反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都可以为各位家属和患者满足,使病人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去等待手术的结束。 对手术环境要进行严格检查手术室内要保持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等等的清洁,而且还要有相关的标志说明,清扫用具要分开放置,定期对用具进行清理和维护。手术室必须每天进行消毒清理一次,而且每个月还要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培养。对于那些一次性使用的用具也应该进行抽样进行细菌检测,由护士长监测最后的数据,妥善管理和消毒手术室内的卫生环境。每个月要对手术室进行抽样化验,看是否合格,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的改善,制定相应的手段,监督每个人都积极实行。 对于手术机械用具应该保证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正常的使用医学|教育网整理。一些精密的仪器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放置,并且对其正常运行的使用也要保证,时时进行检修维护,对于一些无菌的手术用具和已消毒的用具应该放到无菌室,有效期是一个星期,每天清理过期的用具,敷料一次。 手术配合的操作管理手术配合是指在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全部过程中。洗手和巡回护士手术前要核对患者的病睛状况、手术部位、操作方式、手术名称,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还应该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准备,做到意外情况不慌张,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行。 术后清理的质量管理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控制手术问的闲杂人员流动,认真的对室内的地面、血迹清理洁净,更换所有的床单被褥。对于~些传染和污染的疾病手术,手术后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杀菌处理,例如用氯制剂进行清理消毒,彻底的阻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的传播医学|教育网整理。对于普通的手术没有危害性的,手术后进行消毒清理干净后再用层流消毒机器消毒30rain.对于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的手术用具及时处理,非一次性使用的用具进行仔细的消毒处理,对于那些有传染病使用的用具必须进行特殊消毒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没有使用的一次性用具进行消毒放人无菌室,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结语: 总而言之,手术室内的清理必须严格保证其质量,管理人员要负起责任,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行,培养有技术和素质的下一代接班人。管理人员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也要时时的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其管理能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合理管理护理工作。 质量管理论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工程施工实践,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一课题,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 经济承包责任制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方式 工程质量管理 公路建设 技术美学 一、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健,并且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为此,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2.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二、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地实现。 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3)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奖惩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三、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并且要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当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1.设计质量的控制。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有很多不尽合理及遗漏的地方,这些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重大变更应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2)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3)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2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施工质量的控制。(1)抓好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如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2)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以保证工程质量。(3)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关环节,往往会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了工程质量。为此,要选用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仪具要经常校正,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5.其它因素的控制。民事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人、施工人员情绪不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人施工现场,做好 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人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四、严格质盆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葫;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1.明确质量检脸标准、内客和手段。检验标准包括主要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检验内容主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2.检验的组织形式。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3.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各级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偏重事后把关,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的习惯。 五、结束语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当前,要想建立科学、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困难。如公路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论文:探讨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的技术 【摘要】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关键词】水利建设;施工;质量管理 1. 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须抓好以下5项工作: 1.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1.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1.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1.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1.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2.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降低工程成本。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2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1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 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3.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 3.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3.4抽检。随机检查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3.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3.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有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3.7设置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 4. 质量验评管理 4.1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 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质量等级依据不足。 4.2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看到它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5. 结论 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质量管理论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管理 控制 0 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所有有关部门的重大责任。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 1 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及特性 建设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1 适用性。即功能,是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理化性能,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外观性能等。 1.2 耐久性。即寿命,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 1.3 安全性。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1.4 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5 经济性。是指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费用。 1.6 与环境的协调性。是指工程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协调以及与周围已建工程相协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5.12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痛不是一天二天能够消失的,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将被更加关注。 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的多变性也使得建筑这一特殊行业在未来成为社会的焦点。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而变化。 3 建设工程主要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3.1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应全权代表建设单位履行职责,采取超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手段,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 3.2 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 监理作为公正、公平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进行监理,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工程项目划分,经质量监督机构批准后严格执行。熟悉图纸,实行旁站监理,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与处理结果,及时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协助施工单位采取质量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抽检,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严格控制,做到专检、抽检、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完善施工程序及质量检查措施,认真落实施工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质检处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及时上报施工原始资料,手续完备后进行抽检,核定单元工程质量等级,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和质量监督机构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核定其质量等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监理工程师应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关系,与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人员一道,共同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处理好进度、投资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注重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3 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3.3.1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①熟悉和审查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②对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③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④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3.2 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建设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①优化进货渠道,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运输;②材料进场要按技术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③现场配制的材料,应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合格后才能使用。 3.3.3 施工现场中采取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一定要强硬有力,不拘私情、不讲情面,更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绝无通融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是已形成的指令被人情所化解,这种类似情况在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对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员和施工队该撤换的撤换,该清退的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带来质量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具体管理质量的人无真正否决权,责、权、利不到位。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光靠设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还不够,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把质量问题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影响 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动员全社会加快进行根本性转变,尽快提高我国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增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公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结合长江红阳码头,固镇绘河桥,凤台淮河桥等工程施工实践,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一课题,作粗浅的探讨。 1、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即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2.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a)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b)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c)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2.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2.4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2.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各级领导要尊重科学,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如安徽省公路局八九年九月份为全省各地、市举办一期公路工程试验培训班。还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实施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1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a)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 b)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 c)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3.2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3施工质量的控制 a)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击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b)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例如凤台淮河大桥的0#箱块和固镇县浍河桥35米预应力1#T梁质量差,都下决心打掉,重新预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c)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 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例如长江红阳渡口码头栈桥础基,质监人员在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3.4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 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的关环节,往往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了工程质量。为此,要选用素质高的检验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仪具要经常校正,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3.5其它因素的控制 民事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入,施工人员情绪不佳,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4、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4.1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4.2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4.3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不能迁能。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都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往往偏重事后把关,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和因素的习惯。 5、结束语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目前如何围绕这三个环节,结合当地条件,尽可能充实,丰富其内容,强化其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和适合国情、省情的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乃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我省重点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要想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困难。公路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监理,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进度、造价、保护双方利益。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质量管理论文: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摘 要:结合唐山市某大道工程,分析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现场防护 唐山市某大道工程。大道全长3107.92m,路幅宽度为110m,近期为双向六车道,预留远期扩宽为双向八车道的用地。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自上而下组合如下:40mm厚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6);60m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一层玻纤网合成材料;70m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301);250mm厚6%水泥稳定石粉渣(将由其他施工单位完成后移交);250mm厚4%水泥稳定石粉渣(同上)。 1 施工方案 1.1材料采备和控制。主要生产材料包括:沥青(含改性沥青)、碎石、砂、矿粉、矿物(木质)纤维等。原材料采购前要求供应商提供由有资格的试验、检测机构出具的项目齐全、质量符合标准的试验资料。在此基础上,施工方还将从材料场(厂)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做试验,进一步验证,如果没有问题方可采购。此外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使材料不会变质、不被污染。 1.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目标配合比。根据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经试验确定目标配合比。 1.2.2生产配合比。按目标配合比及所选用的材料进行试拌,以二次筛分后进入沥青拌和楼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重新合成材料配比以达到较优曲线,以此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干拌和成料后进行筛分验证,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由此确定生产配合比。 取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及最佳油石比±0.3%三个油石比进行试拌,再以各种试拌沥青混合料作马歇尔试验,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孔隙率、饱和度等同沥青用量关系图,综合选定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的生产用油石比。 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1.2.3施工准备。对基层进行验收,复测其高程及其他各项参数,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及时向业主和监理汇报。对各种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应经调试并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应配备有足够的机械,施工能力需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1.2.4施工放样。各结构层的纵断面高程(厚度)采用悬挂钢丝基线来控制,横坡由摊铺机的熨平板控制。每间隔5m设一基准线立柱,按高程悬挂钢丝。为保证钢丝绷紧,在两端紧线器上安装测力器,以保证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钢丝基准线悬挂完成后,对基准线进行复测。摊铺过程中随时对基准线进行检测。在路缘石及中央侧石(或防撞墙)侧面按设计高程弹出墨线作为摊铺厚度的监测线。在水泥稳定层的表面撒出控制摊铺机行走方向的灰线,保证摊铺机始终沿灰线行走。 1.2.5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及碾压。施工前对水泥稳定石粉层进行彻底地清扫。清扫干净后,在稳定层表面少量洒水,待表面稍干后,用沥青洒布车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洒布均匀、不流淌、无油膜,洒布机无法洒布的地方用人工进行补洒。透层沥青洒布后应立即封闭交通,并报监理进行检验认可。 (1)摊铺。采用二台摊铺机梯队作业,联合摊铺,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20m,纵向接缝重叠100mm。 在摊铺机起步50m采用墓准线控制摊铺,调整好铺筑厚度和横坡,并对自动找平梁进行校正,50m后采用找平梁控制摊铺。摊铺机调整好虚铺厚度、横坡,采用两次加热对熨平板进行预热。 至少6辆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按序排列等候,装料后摊铺机开始摊铺,运料车始终保持在摊铺机前200~300mm处卸料,由摊铺机接住,推向前行,并有专人跟踪检测高程、横坡和厚度,及时进行校核与调整。 控制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在2~3m/min,使之与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相匹配,保持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匀速前进,不得中途变速,同时控制混合料摊铺温度在110~130°C,并不超过165℃。 (2)碾压。碾压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温度前消除全部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后立即停止压路机作业,以免过振。 初压: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1.5~2km/h)静压一遍。从断面低的一侧向高一侧逐步碾压,温度控制在120°C以上。 复压:初压完成后即刻进行,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4遍,复压速度为4~5km/h。温度最低不低于90°C。 终压:紧跟复压进行,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2~3km/h,静压一遍,以消除轮迹为止,在70°C前完成。碾压完成后,用核子仪现场测试压实度供参考。 碾压过程中严禁过压,为了使压路机不粘轮,利用压路机洒水装置向碾压轮洒少量水。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超过200mm,采用静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少于20cm。 碾压时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或突然刹车停在温度高于70°C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不得先起振后起步,不得先停机后停振。 1.2.6接缝处理。施工中的纵接缝全部为热接缝,碾压时应先由两边压起,再碾压缝中线部分。施工中的横接缝采用45°角的斜接缝,各层的横接缝应错开,在下次摊铺前,先用摊铺机熨平板对横接缝端部进行预热,再进行摊铺。对横缝处用人工进行修整,用钢轮压路机对横缝进行横向静压,并检查平整度,不符规范要求时进行修衬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1.2.7 SMA路面的施工特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与沥青混凝土在原料和生产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别,故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以下主要针对SMA混合料施工的不同点,相同点不再赘述。 (1)SMA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拌和SMA混合料时,集料的烘干温度一般要提高到20°C以上。拌和好的混合料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纤维投入采用机械投入,每拌和一锅,自动称量一斗。 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篷布,防止表面结硬。 (2)SMA混合料的摊铺。SMA层采用摊铺层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 SMA混合料往往同时使用改性沥青,黏度较高,摊铺温度高,摊铺阻力要比普通混合料大。当下层沥青混凝土未硬化时,不宜接摊铺SMA面层,以免摊铺机轮胎刨开下面层。 混合料的可压实余地很小,松铺系数要比普通混合料小得多,一般不超过1.05。摊铺、碾压要一气呵成,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须在温度下降至100%以前全部结束。 (3)SMA路面的碾压成型。a.SMA必须采用刚性碾碾压,不容许采用轮胎压路机。b.碾压SMA必须密切注意压实度的变化,过碾压是个大忌。一般初压用10T钢碾紧跟在摊铺机后面1~2遍,复压用钢碾静压3~4遍,或振动压路机振动碾2~3遍,最后用较宽的钢性碾终压一遍即可结束。c.由于SMA的结构组成的特点,初压的痕迹极小,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前轮不会发生明显的堆拥。如果产生堆拥现象,说明粗集料没有充分嵌挤好,或者嵌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这种混合料必须废弃。d.SMA路面的接缝。纵缝:两台摊铺机成梯队同时进行摊铺,相距在10m以内,使纵缝始终保持在热接缝状态。 横缝:为了提高平整度,一般采用切割成垂直平面 的方法,由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切割比较困难,要在每天施工结束,尚未完全冷却之前,就切割好,并用水将接缝隙部刷干净,第二天涂刷黏层油,即可接着铺新混合料。 1.2.8养护。在施工结束后,应封闭交通,以保证路面不被污染、压坏。如有意外造成路面破损,应及时用路面综合养护车修补。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方可开放交通。 2 施工(生产)工艺 通过铺筑实验段选出最佳的生产配合比,拌和过程中精确控制油石比及各个环节的温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时严格按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操作,对运输、摊铺、碾压及养护等工序,均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测。 3 现场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应封闭交通,以保证路面不被污染、压坏。如有意外造成路面破损,应及时用路面综合养护车修补。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方可开放交通。 质量管理论文: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浅谈 【关键词】手术室;质量管理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好坏将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手术科,每日除完成各科择期手术外,还要应付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参加手术人员,实习、进修、参观人员多,手术器械繁杂。 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把好管理关,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1 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病人术后愈合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洁净度、空气和手消毒及细菌培养监测、污染性手术后处理),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术中配合的无菌技术操作。 1.1 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监测。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手术间门、窗、桌、床踏凳等,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pu /m3,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1.2 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一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日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1.3 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 2 器械保管及维护情况一般器械由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精密仪器定位、定人专管,采用登记本,由使用者签名,消耗性敷料定人负责,及时制作补充。 3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配合器械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各类手术器械准备用物本以确保手术用物齐全、适用、合符要求。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了解病情、手术方案、方式和体位,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做到技术熟练、准备、主动、工作细致。 4 差错事故的防范手术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较多,如接送患者、手术部位、器械的准备、术中用药和输血、标本的送检、异物遗留体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1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在岗位在,谁在岗谁负责,健全规章制度使之成为习惯。 4.2 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做好以老带新,新老搭配排班,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3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借鉴其教训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5 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手术室护士长要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才干,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组织能力领导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增强科室凝聚力,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6 做好临床科室的配合护士长除了在纵的方面领导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外,还要注意与各手术科室保持联系,定期向临床手术科室征求意见,以不断的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的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本着一切从工作和患者的利益出发,互换意见,互相支持,以保证工作协调、手术室护士态度要谦虚、诚恳,切忌互相指责,甚至争吵,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7 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全面知识技能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适应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月指定人员讲课,内容为手术室的专业理论要求既强调专业性也强调相关的理论学科,结合临床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手术配合如新手术的开展,使用新设备、新仪器请专人讲课,参加术前讨论及动物实验等,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使用和配合上则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质量管理论文:怎么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趋激烈的社会,不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很多施工单位在寻找监理单位时往往不注重监理单位的资质和监理人员的能力与经验,甚至有些监理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关的证书资质,却堂而皇之地担任着工程监理的职责。在此前提下,工程质量管理无法严格高效地执行就是可想而知的结局了。 此外,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有很多建筑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建筑工程中,无法清晰界定各方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范围,频繁 导致工程施工过程混乱的现象,使各部门无法高效顺畅地合作协调运营,严重扰乱了工程的正常管理秩序,使得工程的项目管理难度加大,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速度。 2、地质勘查及地基加固不够严谨 众所周之,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数据。若勘察人员工作不负责,使得提供的地质资料等数据出现误差,甚至是严重的错误,将可能直接导致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操作,最终导致工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如墙体开裂、上部结构倒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物的地基十分重要,不同土质的地基处理方案不同,如杂填土、膨胀土、软土等相应的处理方式就存在很大差异。若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之前,不对地基进行 严密勘查,采用了不适当的处理方案,未能进行正确加固,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对于一个工程而言,必需的正确加固内容应当在设计、施工和结构等诸多措施当中都有所体现。 3、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市场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所有的建筑工程都会有相应的监理单位来监管,但是监管的力度和效果却各不相同。部分监理单位由于态度不认真,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把关不严,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施工人员不足,而采用非专业的施工人员滥竽充数,违规操作的情况很多,给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培养自己固定的技术员工班底,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着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新工艺的情况,应聘请专业人士做好 提前培训和讲解,并严格实施质量考核,切不可蒙混过关,敷衍了事,影响工艺水平和工程质量。 4、选用材料质量及施工设备不过关 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包括原料、构件、配件、半成品及成品等。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采用了不合格或者低档材料,那么,即便工程的 设计再完美、施工人员素质再高,也很难出现高质量的工程效果。如在施工过程中,内墙采用劣质装饰涂料,很快就会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类似这样由选用材料不严格导致的质量问题,是我们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必须避免的。 众所周之,建筑工程施工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型的器械设备,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场地条件、建筑物的风格、施工工艺及技术经济条件等,来选择合适的器械设备。如果设备过于 陈旧,安全检测不过关,或者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设备,会导致工程后期诸多参数预测不准确,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1、统一协调工程质量体系 工程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结构组织、程序过程与资源。建设项目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的学科以及工程建设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了工程质量体系的难度。这就要求以 保证和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的方法,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结构,把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按照科学的原则严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 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合作、互相促进与监督的工程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使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2、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要高度重视抓好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要加强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其不断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人员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加上实施工程全程管理和加大工程质量监督与执法力度,就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3、对用人方面做好监督,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人是影响工程质量关键性因素。因此,在用人方面应选用人员稳定、技术力量强的施工队伍,并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责任制,用制度法规约束人。 (1)选好项目经理。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部,能够使工程的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实现有效的统一,使工程做的又好又快又省;反之则不然。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人物,所以在选用项目经理的时候应考虑其从事施工管理的经历及过去的实际业绩文化程度、职称等。 (2)选好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技术责任人的素质关乎到一个工程项目是否能够科学的组织、是否能够以技术为先导,以严密的技术管理和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按其职责是协助项目经理管好本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和质量工作,是技术、质量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因此,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应该具备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组织能力、技术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4、把好材料质量关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与工程整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必须严格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材料验收及施工材料保管三项工作,确保材料优质进厂。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 定的材料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定购。做到四不采购: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不采购已明确淘汰的产品;不采购不带合格证的产品。 5、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的《建筑法》用法律的形式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建筑的总体上讲师十分可用的,但还没有对建筑工程做详细的规定,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制 定与建筑工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对建筑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依保证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管理不至于流于空谈,而一项工程只有保证了高质量,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质量管理论文: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关键词:水利施工 影响质量因素 控制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人员”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 1.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各级、各部门真正负起责来。 3.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3.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质量管理论文:浅淡新形势下的企业质量管理 质量就其内涵而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质量,仅指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除包含产品质量以外,还包括工作质量。所谓产品的质量,就是指产品的适用性及安全性。具体指产品适合社会需要的程度,也即是产品适合社会经贸活动,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出口创汇需要的程度。产品的安全性,是指不安全并可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不论它的其他性能如何,或具有何等吸引力,不仅失去存在的前提,也必须被排除于市场之外。所谓工作质量,即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质量是企业的商誉和生命”。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石化行业由于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以及跨国界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多种经济共存,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没有及时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加上上级公司对所属公司疏于管理,致使大量资金被占用、质量管理投资回报极低或严重亏损,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的生存靠国家,靠政策,靠保护伞,以及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很突出,降低了企业的整体业绩,拖慢了企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等等已严重束缚石化企业的发展。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和“入世”以后各种严峻挑战,笔者认为: 1、认清新形势,确保“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实施。“入世”后,我们将在华夏大地上与“洋人、洋油”展开激烈的市场较量,其对手不乏壳牌、美孚、埃索等世界一流的石化公司。这种竞争和较量,说穿了归根结底就是质量的竞争和较量,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能否守住;在国际市场能否打出去,均取决于产品质量。我们的产品能否稳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仍然取决于质量。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后的各项考验和挑战,首先应奋力提高产品质量,确保“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的实施。2、直面新世纪,探索质量管理新路子国家近15年质量抽检结果表明: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我国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产品档次低、可靠性不高、质量不稳定、抽检合格率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致使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差。这种状况,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事实面前,已直接关系到企业、民族和国家的兴衰与安危。为根本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企业要确保生存和发展,确保世界一流集团行列,应该在继承现今行之有效的质量和质量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住新的机遇,探索新的路子。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具体有如下浅见: (1)、加强质量法制观念,增强质量“五新”管理市场经济要遵循从属法制经济,一切竞争和挑战都要遵循既定的法规。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把提高质量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来抓同时,于1996年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20__年全国人大又重新修改颁布了《产品质量法》,每年还要组织深得人心的“3.15”活动。并制定了机关的法律和文件,可以说我国质量工作的基本大法和大致方针已定,质量工作已经有法可依。因此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员工,首先应该进行质量问题的一切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再学习,自觉增强质量问题的法制观念,其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增强新形势下企业产品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自觉摆正这“四个意识”的辩证关系。再次是对“质量是企业行命”悠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永恒主题,要切实从思想上形成共识。在新世纪世界各国对市场,尤其是“入世”以后的中国市场摩拳擦掌、抢滩登陆的严峻格局下,要进一步自觉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对质量问题做到:“五新”,即新观念、新切入、新水平、新形象、新成就。努力实现质量立厂、质量立库、质量立站。众志成城构筑起质量大堤,求取企业生存和发展。 (2)、把握质量全面内涵,建立健全石化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抓好质量认证工作体系。笔者认为广义的质量内涵是石化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前提。要把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用系统的观点,进一步认识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要把握好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生产质量、使用质量;二要搞好产品的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对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切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一手建立健全石化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手抓好质量认证工作体系,形成质量工作的两只“铁拳”,真正把“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共识落到实处。 (3)、加大科技含量,摆正技术进步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当前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总的说来根本问题是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造成的。因此要奋力提高产品质量,在竞争中应对强手,首先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瞄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善于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吸取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石化行业更应如此。其次,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管理管理。质量管理为生产技术服务,必须要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但是忽视了质量管理,即使采用了高科技和新技术,也难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在同样的科技条件下,由于管理水平不同,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存在差距。虽然不同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同的管理水平与之相适应,但由于质量管理是质量问题的活跃因素,它可以发现主品质量及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引导出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从而对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因此,只有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顺利将高新技术转化为高质量产品的需要。 (4)重视员工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质量专业队伍。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 人制造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就是人不合格。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国际上,质量管理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的概念和科学控制手段、方法层出不穷,为提高产口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笔者认为石化行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质量培训,使员工掌握提高产品质量,搞好质量管理各个环节,同时让员工面对国内外市场严峻的挑战局面,使员工“知已知彼”,心里有数。“知已”即使员工明白本企业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质量管理机制、管理体系仍不完善,质量管理发展很不协调。企业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共在的局面应当扎扎实实地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计划和目标等等。“知彼”即使员工明白我们强劲对手上如壳牌、美孚、埃索等世界一流的石化公司质量管理已颇具规模,在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机制上比较完善。不足是网点布局少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事业心,自觉为提高质量与企业同呼吸工命运。另外还要培养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技术业务精、懂质量、懂管理、懂技术、懂用户需求的高素质的质量管理专业队伍,使“质量第一”有可靠的监管和人力保障。 (5)、实施名牌工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名牌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代表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象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可以带动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也可带动整个国家经济腾飞,没有国际上的大名牌,就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大国。壳牌、美孚、埃索蜚声全球,成为西方经济大国的财源和骄傲,正说明了这个道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取决于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发展。这使包括石化产品全面卷入与世界名牌的争夺战。 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将成为斗争的焦点。因此实施名牌工程, 1、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正视产品质量的现状,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增强做好质量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名牌产品,努力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全面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努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将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二是企业法人代表对质量要负总责,企业经理要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质量。三是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要一起抓,加快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向国际标准看齐,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五是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的活力在于创新,要保持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就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六是做到"五个严格",即严格原料进入关;严格工艺纪律;严格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严格产品出厂前的检验;严格销售服务,切实做到严格管理。七是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依法生产经营的模范。 3、要加强企业自律,认真做好市场反馈,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让“中国石化”名牌成为世界名牌,不仅敢于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还要当仁不让占据国内大大小小市场。当然,名牌离不开产品,产品又命系质量,名牌产品的本质特征就是“质量第一”。因此,在名牌的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加大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力度,来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企业登上新的台阶。只有这样,中石化才能扎扎实实地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依靠广大员工的不懈追求和追求,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进而真正应照“质量是企业生命”,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这地。 质量管理论文:谈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摘要]“九五”以来,我省的高速公路得到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高,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 质量管理 问题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监理不也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这样的循环过程吗?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 二、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风气好像还很流行。例如,安林高速公路上有一座箱通,墙身处有一块面积20cm2、厚1~2mm的涨模凸块,完全没有必要砸掉整段墙身,而可以通过磨光处理等办法来解决。为了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一部分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这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应该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做好或做过头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做为大提前,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在安林高速公路结构物的施工中就发生了类似的现象。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即是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进行考核评比,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质量考核按100分制:白检一次不合格,扣5分;监理组一次检查不合格,扣10分;市质检站一次检查不合格,扣15分;省质检站一次检查不合格,扣20分;累计分为零或为负分时,则该施工队要清退出场。各施工队队长交质量保证金5000元,各施工队的质保员交质量保证金1000元。每扣1分,施工队队长罚款50元,质保员罚款10元。这些钱都由施工队长和质保员个人出,单位不予报销。如工程结束,施工队(没有扣分)仍保持100分,则退还施工队长和质保员的保证金,并另外奖励施工队长5000元、质保员1000元。 三、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试验室的房屋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完全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但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密实度该是达到90%的,89.9%就绝对不行。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也比监理组、市质检站抽查出来不合格后,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做这些试验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有时要做多组试验,才能和实际相吻合。 试验室配备的仪器和使用的试验方法要先进。使用全站仪校验放样,一是精度较高,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刀法检查密度,高速公路一般都不再采用,因此就应用灌砂法来检查密实度,以提高其准确性。 四、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在安林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一根桩刚浇到2m时发生混凝土堵管现象,而且经过努力堵管问题仍不能解决,此时正好质量检查人员到现场,果断采取拔出导管、移钻机重钻的处理办法,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断桩事故。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五、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安林高速公路的施工中,由于设计地质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相吻合,致使18根桩的桩长与设计桩长都 不相同,原定一个月可施工完的项目,结果搞到四个月才最终结束。这不仅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施工进度,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安林高速公路上,出问题的结构物大多都是盖板涵,这必然让人们产生疑问,如果施工没有问题,那么设计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由于地质情况多变,设计勘探中不可能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承载力试验,而施工单位也不可能在施工前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试验,而是按图施工。所以,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影响。目前盖板涵基础的设计,对基础的加固考虑不充分,未设计用碎石、砂砾垫层等补强处理方案,所以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发生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缝处产生裂缝。最后只有返工,重新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不但影响工期,而且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基础设计要严密谨慎。返工处理后的质量,肯定不如一次浇筑完成的质量。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桥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七、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电脑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和质保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整理与管理 【摘要】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的重要资料,对内业资料的整理和管理是程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该工程质量检验的记录和评定结果。鉴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内业资料的整理方法,并针对当前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今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整理和管理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资料整理;资料管理 1.概述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作为交工验收以及质量评定的依据,同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程序性和方法性的文件。加强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可以提高我国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和效率,有助于我国公路企业对公路施工项目进行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分析,为复杂的工程提供数据支持,对会计的核算提供一个可比性资料,提供给专业技术人员一套准确明晰的理论。因而必须加强对内业资料的整理和管理,才能有效把握未来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便在工程出现技术问题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才能在今后的公路工程中建设更高质量和水准的工程项目。 2.公路内业资料的整理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实体资料的整理工作,同时还包括实验资料的整理两个部分,在这些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要坚持既定的原则。 在公路工程试验资料方面,要清晰的将试验资料的整理分为两类,一是要整理好原材料的试验资料,例如钢筋、水泥以及沥青等,这些外购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材质单应该与试验检测结果放在一起。对于各种试验材料的管理,要根据其品种、规格和使用顺序等加以排列。对于就地取材的试验材料,比如土与碎石等,其各项试验的结果往往由于其使用部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要依据其使用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对各类混合料的构成设计进行试验,主要试验的内容有各种标号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各类标号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路面中各结构层的混合料配合比的试验等,然后对其以施工时间为顺序进行排列。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整理完之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内业资料进行归档,也是对于后期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一个准备工作。公路工程施工内业资料是施工单位进行计量且能得到结算资金的一项最重要的依据,也是进行交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很多工程项目建设工期较长,需要长期施工,加之部分工程结构的复杂度较多,使得其施工资料也较多。因此,对于一项工程,一定要从项目开始阶段就安排好专人进行管理,并做好及时分类归档工作。在进行归档管理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这一法规的要求处理,对于公路工程,要对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建档,将原来地面与填前的压实度以及标高检测放置于下层,而将最后那一层放于最上一层;对于桥涵构造物,要对每一座结构物分别建档,将基础部分开挖以及钻孔桩的档案资料放置于最下一层,随后再按照工序逐步向上放;对于其他部分的工程,如路面工程等,都可以按照评定标准中分部工程的要求进行归档。 3 公路内业资料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内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资料的管理。公路工程内业管理的资料内容主要包括有施工过程产生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质量检验、评定的记录、报告等内容。因此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成功与失败,但是实际的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第一,对于内业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的很多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外业而轻视内业的情况,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大多数单位对内业资料只是进行“整”,但从没有或者极少情况进行管理;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调动频繁,往往造成内业资料的缺失或者不完善;三是内业资料的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不够重视,且工作岗位随时变动导致。对于这种情况,要加强对内业资料的重视度,目前施工过程中要内业资料和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否则就不予分部或者分项工程进行交接验收,必须认真的遵守及履行该项规定。加强单位领导和员工的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使其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该项工作。 第二,对内业资料的管理要求不统一。同一项目中,不同的监理单位、不同的监理人对于同一类型项目的内业资料,其要求的标准不太一样,就是内业资料的表格形式和填写方法等都不统一,不利于资料的整理、归档及管理。在实际工程中,不仅不同的公路工程项目中,会出现内业表格形式不同的情况,就连同一个工程的不同合同段,其内业表格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对这些工程项目或者不同合同段项目的内业管理失去评价的统一标准,不利于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不仅要熟悉和掌握《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中给出了内业表格的形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内业资料的范本;要加强对内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尤其注重对标准化内业表格的培训;加强对内业资料的计算机化管理,可以对内业资料进行高效、快速的管理。 第三,管理人员专业性差,管理自动化程度不高。有些内业资料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偏低,对相关资料的质量标准规范也不熟悉,加之没有培训或者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内业资料管理水平低下。而且很多内业人员只是负责在办公室内编制内业,而对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使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所缺失。此外,目前仍有大量的企业,其内业资料的管理停留在计算机制表、手工填写、复印机复印和人工装订归档的水平,这不仅造成大量纸张的浪费,还不利于资料的保存和调用。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档案基础知识和施工过程中原始资料签证的基本要求进行培训。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必要时还可进行专项检查,必须认真审核,严把质量关。二要加强对内业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努力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浅谈房建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 【摘要】监理机构是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第三方,监理资料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最公正、最直接的反映,特别是在房建工程建设过程出现了质量分歧、索赔争议时会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房建工程监理资料整理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房建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准备的工作要点,对房建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准备要点;注意事项 一、房建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准备的工作要点 房建工程施工前监理资料整理准备的工作要点主要包括:(1)制定适合本项目的资料整理制度。房建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要制定本项目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分工,责任到人并设专人对档案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的将机构的每位监理人员的监理资料管理职责分配清楚,明_档案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流程,特别是监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接口工作要明确清楚,确保工作衔接顺畅,不出现职责空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每位监理人员岗位职责,将监理资料职责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这样即使监理人员发生变动,但岗位职责是不变的。职责的制定最好结合资料形成流程,根据资料形成流程对每个施工控制环节的资料做出具体要求,并要向监理机构每位监理人员及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在监理交底会上进行传达,统一要求,以使整个工程资料达到规范化、标准化。(2)选择合格的资料整理人员。房建工程施工前对项目监理部需要配备一个业务精炼、思想意识和责任心强的资料管理人员。作为一个档案资料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行业及公司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另外必须要熟悉施工流程。 二、房建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 1、房建工程施工前监理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1)相关资质文件搜集与审核的注意事项。监理机构发出进场通知,施工单位入驻现场后,档案管理人员应依据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时将收集施工单位进场人员资质,并将现场人员与投标文件或合同文件对应,审核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2)各种记录填写规定制定的注意事项。针对本项目部,制定适合本工程的原始记录,包括旁站记录、监理日志、日记及周月年报等表格,并对各种记录的填写明确做出规定,对来往文件的格式也进行详细的规定,也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虽然监理规范中对资料基本工作和基本表格做出了基本规定,但在每个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具体细化的东西,例如各单位简称的确定、资料流程过程中各方使用表格的要求、记录之间填写签字职责的明确等等,这样将避免资料在形成过程中产生混乱。(3)监理日记、监理日志填写分工要做出明确规定的注意事项。无论监理日志是作为监理机构的工作记录,还是作为一个施工标段的工作记录,或作为每位监理人员的工作记录,监理机构都应在驻场后做出明确要求,确定好,每份监理日志记录的范围,以方便今后归档保存,避免记录混乱。例如:如工程规模比较大、专业比较多,建议按照施工分标或单位工程记录;如工程规模比较小,建议一个监理机构只记录一份监理日志便可,同时要确定每份监理日志的填写人员。 2、房建工程施工期间监理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1)施工期间不但要对各项工程开展的形象进度了如指掌,而且对往常所收集整理的资料也要定时整理盘查,如定期检查各单位、分部工程的开工手续是否齐全,申报和批复时间、意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报现象;针对现场日志、记录的填写除了要求规范、定期检查。(2)文件承办也是施工期间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上级机关来文还是承包人上报文件,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收发登记,并对文件的内容详细了解,在总监批示后转相关人员进行传阅,如有必要应复印下发,并对文件要求落实的内容进行跟踪,确保文件第一时间相关责任人能够及时了解,有利于工程现场监理控制。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是关系重大,也体现了一个项目监理部程序化管理的水平。(3)定期对施工单位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查,这项工作基本在监理合同中都会明确注明,即使没有注明,监理也有义务和权力检查承包人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经常检查也会减免验收时的返工率,大大的提高验收效率。尤其是开工前期,此项工作应经常开展。(4)做好影像资料搜集工作。目前各项目均配有数码相机,在工程中也进行了应用,但大部分拍摄的是现场存在问题的照片,很少能够找到监理人员的影子,不能体现现场监理的工作。在将来写材料的时候将会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经常下工地,对现场监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影像记录,工程现场如有条件也要进行监理人员现场检查、验收等情况的影像资料搜集,以便今后使用。 3、分部工程验收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1)对现场形成的监理记录文件进行系统整理,例如监理日志、监理现场检查记录表(包括钢筋、模板、验坡、验基槽等检查记录)、旁站值班记录、工程现场书面指示等,虽然在平常的资料搜集和检查中包括该部分,但在分部验收阶段必须系统的按照分部工程统一归档。监理日志可能包含的内容比较广,只摘取该验收分部工程实施阶段的即可,其他资料必须按照分部工程整理归档。(2)试验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该工作在开工前就应由专业的试验工程师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统筹安排,根据检测计划制定现场可执行操作的详细检测实施计划,避免出现某一分部工程检测资料超过计划,而另一个分部工程检测没有数据的现象。到分部验收阶段主要对试验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混凝土及砂浆进行质量评定,也是判定该分部工程质量合格和优良的重要指标。另外还要对施工单位形成的试验检测资料进行检查核对,避免出现施工单位自检于监理抽检不相符的情况。 结束语 房建工程资料是房建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反映,也是开展稽查检查非常重要的手段。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整理人员要对形成的档案经常翻阅,对于未闭合的资料及时进行跟踪,督促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及时落实,以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收集与整理策略探究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广业分公司 【摘 要】做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建筑工程对资料管理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资料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才能更好的进行资料的管理和归集,更加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有效进行,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的新要求,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资料收集与整理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策略 建筑施工资料在工程建设的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资料管理和保存工作,让用户通过工程资料的审阅对项目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当然,要想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只凭个体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依靠各相关负责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一步步走向完善。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资料是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记录和总结,是一种科技资料,与一般的资料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其管理中,也需要考虑到该建筑技术资料的特点,根据特点进行分析管理: (一)专业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气、燃气等,需要各方面的综合才能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必须由各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合作设计,从而形成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技术资料的专业性,在分类和编制中,需要考虑到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点,并选择具有全面知识的人才进行资料的分类管理,保证资料的专业性和质量。 (二)成套性 建筑技术资料的成套性取决于建筑工程设计活动的特征,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按照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把它们组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资料,其中的每一页文字、每一张图纸都是该工程技术资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构成了工程技术资料的成套性,在进行技术资料的管理中,成套性极大的影响着资料的存放、分类和管理,因此,必须给予其极大的考虑。 (三)阶段性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具有全面性,是记录工程全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因此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料的记录和保存,根据建筑工程的阶段性建设,形成了建筑资料的阶段性特征。建筑工程从酝酿、设计、施工到建成,形成一个有阶段性特征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像等各种载体的工程资料,包括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依据的前期批文、勘察测绘文件、设计文件、竣工验收等文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技术资料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工程承接的关系,在进行整体的资料保存中,必须将阶段性特征考虑进去,保证技术资料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资料收集与整理策略 (一)增强资料编制的专业性和质量 增强资料编制的专业性和质量,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来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在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了解和接受专业性能强的部分,二来是规范员工的收集过程,收集到合适的资料内容,不对资料内容胡编乱造,可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是统一资料表格的形式,增强格式的规范化,这也更方便资料的整理、编制,以及后期的查阅。 (二)重视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将其作为工程重点管理内容 建设企业与资料管理人员若没有对资料收集整理的重视意识与责任心,资料管理工作就得不到真正的开展与实施;不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将对工程竣工验收进度与企业经济效益、名誉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优化建筑工程资料收集与整理的首要措施就是,从领导到员工革新自身理念与认识,强化对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与责任意识。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资料管理项目的投入力度,并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机构与队伍,由专人专职负责,避免管理人员因技术技能不到位而造成的资料搜集缺失或管理混乱。同时,对管理人员加强教育与宣传活动,树立责任意识,令其在管理进程中严格遵守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避免资料遗漏与造假行为的发生。 (三)做好实地勘察和资料的记录、保存工作 合格的技术资料需要专业的资料管理者到现场做实际的调研和记录,资料保管员应参与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从施工现场获取第一手的可靠技术资料,应对施工图纸有基本的了解,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工程材料的用量和材料批次、设备的使用等做详细记录,保证各方面的信息都记录在内。资料保管员可以分A段完成工程资料的等级和整理工作,按照相关原则认真核对其准确性,确保记录的数据再次需要时能够顺利准确的投入使用。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条件,只有真实完整的信息才能为下一步的建设施工提供依据,工程建设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四)提高施工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施工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对施工资料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现在施工资料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这也对施工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就有必要对施工资料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在施工资料管理人员需要熟练资料的归档和组卷工作,这些资料整理完之后还应当有利于后期查询和检索,在对施工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使其在专业素质上得到有效提高。 (五)收集与整理工作注重细节,完善管理进程与结果 建筑工程资料收集与整理之所以存在遗漏与数据措施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进程中对资料搜集、保存工作不规范、不到位,因管理人员自身疏忽大意的问题造成工程资料的收集缺失与整理混乱。这就需要资料管理人员在把握工程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注重管理工作细节,把每一步、每一环节的收集整理措施做到位、做规范,确保资料搜集无误且文件整理系统合理。如对工程防水检测报告的记录应准确细致,对材料的数据正误、手续的完备、内容的齐全都要做到详细检验与审核,确保所搜集的资料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质量信息,为今后对防水工程的质量验收与修改维护提供依据;而在资料整理进程中,对其文件材料要做到规范的分类归档,并对目录做细致的分层,构成总目录、卷内目录与分目录的三重目录体系,提升资料分类的准确性与系统性。 (六)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具体资料的管理 施工过程资料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对具体资料的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档案资料应该确定好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然后建立相关档案盒并且贴上标签,贴上标签后具体分为工程管理卷、给排水及采暖卷、通风与空调卷、建筑与结构卷等。其次还要建立和填写台账,对钢筋、混凝土、砂浆等的复试台账和工程材料进场检验的台账等认真记录,仔细保管以防后期使用。资料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和其他单位保持沟通,及时提供相关原材料和质量证明的文件,如果项目部进行检查要对验收前的资料进行检查,检查时主要检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确保工程资料验收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技术资料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够证明建筑物的质量,还能够对建筑施工的信息做始终的保存,为以后建筑物的维护和加固工作做好保障。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做好水利工程竣工档案验收资料整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逐年增多,工程目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这与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密切的联系,为此,在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水利工程验收资料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参与单位在各阶段所提供的验收备查资料,若是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管理存在问题,水利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对水利工程竣工档案验收资料整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做好水利工程竣工档案验收资料整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整理 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水利工程资料来源于整个工程建设,通过验收档案资料可掌握整个工程的建设情况,对工程竣工之后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 水利工程竣工档案验收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查询竣工档案资料,可以了解到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并且以档案作为质量的凭证,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可做到有据可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若是对验收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不予重视,出现材料缺失或者是与实际不符的现象,验收档案资料将会失去其价值。现如今,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领导人已经认识到验收资料整理的重要性,为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断强调“五不验收”,其中就涉及到档案不合格不进行验收的内容,为此,水利工程项目中,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或者是监理单位等,都必须要对工程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档案资料给予重视,做好记录、保存等各项工作。做好验收档案资料整理工作,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 做好水利工程竣工档案验收资料整理工作的措施 水利工程验收资料整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就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竣工档案的整理工作上存在混乱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为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但是,目前负责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专业水平较低,不熟悉验收资料的整理程序,常常在整理上出现凌乱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在培训的过程中,可增添些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使档案管理人员清楚认识到验收资料整理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学习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提高专业知识[2]。并且,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还要加大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对施工、监理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一一进行监督,若是发现问题,则及时指出并指导解决,尤其是一些大型工程,更是要跟踪进行监督,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完善验收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验收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机关管理部门要确保验收档案资料的质量,必须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在该部门工作的人员均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统一的保管与整理。在验收档案整理中,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验收档案管理制度,并且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档案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对验收档案整理工作进行指导,并且与档案管理人员相互探讨,关于验收档案整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档案整理情况进行检车,确保验收档案资料的有效性。 (三)建立管理监督考核制度 建立验收档案监督考核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使验收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被监督的状态,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水利工程项目在开工的前期阶段开始,就产生相关的工程资料,此时就需要开展验收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将所产生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同样对施工每一个阶段所产生的档案资料进行保存,重要的是对所保存的资料进行实时监督,将资料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核对,并结合工程建设的进度对资料整理工作进行管理[3]。另外,好需要提高对资料整理监督工作的重视,定期抽查档案内容,检查档案是否记录准确。这样在工程完工进行项目验收时,可以快速进行工程档案移交。在整理记录验收档案时,要确保档案内容进度与工程施工同步,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充实档案记录。 水利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隐蔽工程多的一项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花费的不仅仅是财力,还有建设者、设计者以及施工人员大量的心血。做好竣工档案验收资料整理工作,对其进行统一的保管,提高验收资料的真实性与实用性,会为日后工程投入使用后发挥重大作用。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浅谈水利工程内业资料整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体系,而工程的内业资料详细的记载了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这些资料对于工程整体评估、后期维护管理、工程改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内业资料管理上还是存在着资料缺失较多、记载不规范的现象的。本文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在内业资料的相关管理上存在不足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内业资料;资料管理 水利工程内业资料承载了工程的绝大部分的数据,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而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系统的内业资料由于缺少有力的监管使得资料出现缺失较多、记载不规范的情况,损失掉了一大批的珍贵数据,人为的给我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平添了阻碍。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大型施工工程,其中设计的图纸方案、相关参数、详细数据都较多,各种数据表格不一而终,需要对其进行整理。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内业资料记录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并且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造成了水利内业资料缺失的问题的不到解决。 1 水利工程相关内业记录的特征 1.1 内业资料的内容 对开工前所需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当原材料进场后,应及时派遣相应的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同时将取样后的原材料进行送检,试验合格后才能将其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来。除此之外,对一些关键部位或重要隐蔽工程,现场人员应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当隐蔽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和建设部门,对其进行验收。同时收集声像图片以作为工程资料的一部分。 1.2 水利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随着水利工程进一步趋于正规化与科学化发展,对资料整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水利工程,虽然这些工程的建设规模不大,但其数量庞大,其资料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 水利工程资料的作用 “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外业”资料的收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情况下,“内业”资料可对“外业”资料进行指导与追溯,判断其正确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内业”资料可反映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2 水利工程资料整理的相关要求 2.1 资料整理和工程之间应保持同步性 对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应做到及时而准确,推进相关信息的充分运用。各个信息的价值均具有其时间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信息越及时,那么信息所产生的价值就越高,可以说,信息的及时性与其产生的价值之间呈正比关系。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信息传递出去。 2.2 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其数据的准确性应是资料整理工作的重点。在填写工程质量评定表的过程中,应确保所填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关内容的规范化,审核人员在资料审核过程中应严格把好数字关,及时而准确的对工程资料进行整理。在内业资料的编制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禁虚假数据的出现。 3 水利内业资料整理措施 3.1 对水利工程进行实地走访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工种繁多并且工艺复杂,这也就使得水利工程的内业资料数量比较巨大,而其中有一部分资料是记录人员在办公室内收集不到的,也就需要记录人员能够深入到施工现象的第一线,进行相关资料的记录。要通过对现场的走访,记录下相关的工程信息,能够充分的与一线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便能够切实的做到对工程进展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不遗失任何有价值的工程信息。另外信息的记录人员还要和各项工作的检查人员有较好的沟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记录人员要跟随检查人员一同对水利工程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详细的记录好水利工程验收时候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检查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要详细备案,这对后期水利工程的相关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记录人员在积极、及时的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对水利工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施工部门、工种都较为复杂,这也就使得水利工程资料要也比较复杂。在记录人员工作开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手边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个时候如果未能够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那么就会是整体资料体系变得极其混杂不利于资料记录的长远发展。现阶段,常用的整理方法是动态信息整理方法,也就是将工程信息进行分类,按照施工入城顺序或者相互之间管理程度进行排列,并预留出相应的空间以便后续资料的更新。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也需要记录人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看到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准确排列。 3.3 竣工后的资料收集 竣工A段是水利工程内业资料收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水利建设各项施工建设都已完成,也就是各项指标最终验收的时刻,这一阶段记录人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于完工工程各项指标的记录,刚刚竣工的工程是工程原始的状态,这一状态下指标的记录对于以后可能出现的工程维护、工程改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记录人员要详细的对工程各项的审批资料进行备份,其中包括水利工程工程管理计划书、竣工报告以及相应的工程结算收据,保证相关资料、文件的完整有效。同样在完成资料的收集之后要进行必要的资料整理,将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妥当。 3.4 应规范填写工程资料 施工单位在填写工程资料时,应严格遵守相关部门发放的统一格式进行填写,同时要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其一,对一些规范有明确格式的工程资料,应严格相关规定和样式进行填写;其二,对一些规范中并没有明确格式的工程资料,应按照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规定相关格式;其三,对一些完全没有规定格式的工程资料,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三方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相关格式,并将制定后的格式上报质检部门,批复后方可使用。 3.5 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当水利工程完工后,应对各个阶段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在归档过程中应结合归档的实际要求进行归档,同时应满足档案案卷的相关要求。 在水利工程中,竣工图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同时竣工图也是形成工程归档的重要元素,所以,对于竣工图的归档应做到清晰、准确、完整且相关手续齐全。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相关内业资料记载了工程项目的从无到有,就像一份详细的档案,能够看到从项目备案到竣工使用的所有细节,这对于整体工程的维护、后期的改建、扩建都是坚实的数据基础,由此,需要记录人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工程的资料的整理,保证工程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关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整理与管理浅谈 摘 要:公路工程的内业资料主要以记录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方式将公路在施工阶段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理,与工程的外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通过对资料进行全面收集、详细整理以及合理归纳等相关环节,将其转变为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将这些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资料管理人员提供给公路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借鉴以及参考等,有效降低了公路工程的成本,并提升了建筑成本的高效服务。 关键词:公路内业;资料;整理;管理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对公路工程的内业资料进行有效整理以及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阶段,是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检验记录以及评判结论。本文基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必要性,对内业资料的整理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根据现阶段公路内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对公路内业资料的有效整理与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浅析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整理 (一)公路工程实体检测资料整理 施工相关企业在进行施工前期,应根据公路工程质量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中的各种要求,对公路工程的单位工程资料、分部工程资料、分型工程资料等进行合理划分。在进行公路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顺序以及检验资料的顺序,从分项资料到分部资料,再到公路工程单位资料等,进行归纳总结积累划分,与公路施工的进程同步整理资料,工程结束资料整理结束。 (二)整理公路工程中材料质检记录 首先应对原材料质检资料进行有效整理,例如:钢筋材料、水泥材料、白灰材料以及沥青材料等,将购买材料的出场合格证、材料材质单与实验检测的相应结果一同进行整理并存放。针对这些原材料,应按照品种样式、规格大小、时间等顺序进行相应的排列,沙土与碎石等相关施工材料,应按照实验结果的不同根据使用部门进行差异划分,并根据使用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其次,应对不同的混合材料进行构成试验,其中主要包含了标号砂浆配合比试验,各种标号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公路面中各种结构层次的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并且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列。 (三)针对其他类施工材料进行有效整理 其一,公路竣工图表。主要包括施工设计变更图纸以及竣工图纸等材料;其二,公路工程管理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公路工程管理规章制度、施工管理规定、工程设备设施、工程施工人员分配、工程安全生产以及公路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制度;其三,公路施工质量文件资料。公路工程质量方面的相关文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报告等;其四,公路工程进度控制资料。主要包括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批复文件报告、工程进度执行报告资料等;其五,工程影像资料。主要包括公路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图片记录与影像备案等;其六,工程施工记录。主要有施工的会议记录,施工的会议纪要,开工实际状况;其七,合同文件资料,主要是施工单位与工程承包商之间签订的相关合同等;其八,计量支付资料,主要是支付的票据与相关的单据等。 二、优化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 (一)提高对内业资料管理的重视 公路工程的资料具备繁多、全面以及杂乱等特点,因此项目的内业资料应保持原始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公路工程资料始终串连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公路建设项目内业资料的有效管理,提升内业资料的整体水平,有助于提升公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中较为关键的建设内容。公路工程的相关领导人员应提升对内业资料的重视程度,进而强化资料管理。 (二)强化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公路施工单位应强化对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公路工程领域管理部门与公路质量部门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应开展一些培训活动,强化资料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准,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针对新员工应进行必要的资料管理知识培训以及档案管理知识流程培训,并适当地组织学习与交流的活动等,强化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进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公路工程资料管理体系。 (三)改进公路工程资料管理方式,完善资料填写程序与要求 公路工程资料是现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公路施工的建设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建筑信息记录,是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记录的文件资料。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前阶段,业主应对上级相关的标准与规定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按照实际的施工状况进行制定出与施工项目相符合的资料编制管理方式,避免出现经常更换表格以及添加表格的问题,确保公路工程资料具备真实性与及时性,在公路工程施工初期,公路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应及时对业主发放的相关资料进行合理的编制以及仔细核对,一旦发现缺项问题、漏项问题、内容混乱等问题,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调整。 应对公路工程质量相关的检验标准与规定严格遵守,并且进行合理的分项管理、分部管理以及单位工程管理等。施工资料在进行填写前期,资料记录人员应到施工现场与相关的人员进行现场检验等相关流程,并将原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将相关文明用语加以规范说明,并对施工关键位置进行详细的记录,尤其是针对隐蔽工程的相关记录,应进行详细标注记录。填写资料的过程中应确保字迹清晰,数据准确有效,签字齐全,不能随意涂改,与相关的规定要求相符合。针对已经完成的资料应及时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电子档案。 (四)将内业资料实现档案化管理 资料管理人员应对内业资料的档案化管理提高重视程度,应鼓励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知识以及原始内业资料管理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进而提升资料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以及整体业务水平。资料管理部门应合理的制定出相关的档案条例以及制度,将内业管理资料进行全面的规划以及管理,内业资料人员应全面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意识,确保专业素质,并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确保归档资料整体的完整性、规划性、合法性以及准确性,根据相关合同管理的实际内容,将相关的资料进行严格把关,将与规定不符合的资料及时撤回,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修改,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五)信息化的资料管理 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我国公路工程资料的管理仍然较为落后,例如:人工填写资料、复印机复印的现象较为常见,由于人工填写资料出现失误、工程结束表格剩余造成纸张浪费现象严重。与此同时纸质版资料在进行运输阶段、保存阶段以及查阅阶段等都存在一定的阻碍,若想实现信息化的公路工程管理,应进一步强化公路工程的管理规范与标准,进而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公路内业资料的整理与管理是公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公路的运营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强化以及改进施工进行中内业资料的管理是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能够将施工的整体水平充分的显现出来。作为公路工程的主要基础资料,它是在工程实体的施工进行中逐渐产生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详细的进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保管信息等,确保将具备价值的信息按照实际情况记录、实时整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有序性。强化内业资料的有效管理是全面提升公路施工整理管理质量以及提升施工项目管理较为关键的内容。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整理分析 摘 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国家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工程施工量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迅速增多。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房屋涉及到现场的勘探、材料的质量、资料的核对以及图纸的更改等等。据调查发现,由于现场资料整理能力的减弱而导致的房屋建筑工程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方的工程进度,还会带来经济和安全上的损失。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房屋建设工程必须强调施工现场的有效控制,加强做好资料的管理和搜集,保证各项信息的完整性,顺利完成建筑工程。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整理 众所周知,数据、信息、资料、图纸是房屋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档案内容,它也是建筑项目活动的原始数据,保存这些内容有助于真实的做好记录,对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基础。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再加上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很多工程队伍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资料整理的重要性。有关图纸信息、数据等的资料不够健全,丢失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影响建筑顺利竣工。本文就结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资料整理情况,从实际入手做好统计,从而更好的开展施工。 一、工程施工现场资料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资料过程管理薄弱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的内容众多,数据的统计、信息的获取、图纸变更情况以及施工方的确认都是不能忽视的环节。目前的现场资料管理却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资料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有限,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各种资料混淆的现象严重。 (二)施工现场资料表格不统一 在实际房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资料的管理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表格信息不统一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资料没有分类整理,表格的尺寸不同,样式也不一致,不利于做好规范整理,影响审查的速度。 (三)施工现场资料填写不规范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的书写不够规范,有些工程时间采用大写方式,一些又是小写数字,且数据的记录不够整齐和清晰,有时就影响观看者的统计和分析,造成数量偏差。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整理的有效对策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直观清晰的认识到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想要确保资料信息的完整度,加强整合与数据统计,就必须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现场管理。 (一)统一图章签字的样式 施工方房屋建筑项目众多,每一项工程都需要进行最终的确认,而这些信息又要施工方做好存档。由于重视度不够,一些施工单位没有统一图章的签字样式,不利于各种信息的审核,这就需要施工方统一图章签收的形式,明确日期、审核者、负责人、档案编号等内容,确保资料整理的完整性。 (二)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资料管理涉及到的内容众多,不能单由一个人负责所有的资料信息管理,为了更好的进行统计,需要划分好资料管理的权力和责任,明确管理体系。负责人需要大力支持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立健全工程资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程技术资料收集与归档的责任,并通过一系列奖惩制度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三)加强现场材料资料的记录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需要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材料信息的记录,房屋施工离不开材料的支撑,尤其是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批新材料的引进,都需要做好检查和数据的审核工作,以混凝土为例,统计数值中需要包括强度标准值,平均值、标准差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问题不出在材质上,切实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四)逐步提高资料整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资料整理情况和数据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与相关人员的能力密切相关,工程建筑单位必须做好现场管理选拔,不能随意派遣其他专业的学生进入现场管理。在岗位确认前,还要做好岗位培训,确保资料整理者明确建筑施工的基本法律和施工原则,并推广计算机技术管理模式,制定健全的数据表格,从而更好的整理好资料信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转化固有的传统理念,认识到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现场管理和监督。在现场管理环节上健全责任制,统一图章签字的样式和格式,加强现场材料资料的记录,并逐步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精准的记录材料、信息等数据,从而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和安全施工。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浅析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摘 要:记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数据被称之为水利工程档案资料。其是工程建设者历史功绩与劳动成果的真实记录,且对工程建设投产后的运行、管理和养护等技术工作的计划与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因此水利工程中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 1 当前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部分建管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从工程项目的提出开始到立项、审批、招投标、勘测、设计、生产设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结尾,这些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把那个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材料都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资料,其收集与整理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档案管理水平不高且没有科学管理 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普遍较差且体质不健全,许多施工单位规章制度如同虚设,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1.3 知识结构老化且缺乏档案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知识结构老化且知识层次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我国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企业中管理档案的人员一般为新参加工作的员工或是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且对水利工程档案比较模式。其无法科学规范、系统有效的收集并整理相关档案,时常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将手中资料进行归纳整合,且在整合中对资料内容要求不严,对档案系统性完整性与准确性要求不高。 2 改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相关建议 2.1 理解水利工程归档范围要求 为科学规范的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与整合。首先档案相关管理人员应深刻理解工程归档范围要求。如:项目法人在项目划分完成后,可以根据该单位工程、单元工程与分部工程划分其具体情况,制定出整个工程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档案分类与保管期限方案,同时分类方案应注重统一管理。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接到档案规范时应注重学习,理解水利工程归档范围要求,以方便之后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另外,为避免资料收集时的重复与盲目性,相关管理者应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表格,制定各专业相应资料收集清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2.2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责任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中要求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工程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应加强对各参建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与检查。另外,也明确表明相关技术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应积极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另外,在《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中要求,法人应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并科学严格制定相关的企业领带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以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保证档案的科学管理。 2.3 加大对档案人才的培养力度 企业可以:要求并组织企业现有的相关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进修与委培的形式学习档案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有利于开阔其视野,优化这部分人员知识结构,实现工程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的科学、规范化。另外,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引进档案专业人才以及有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短期的培训使其快速的融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利于使其更好的为水利建设项目服务。 3 总结 综上所述,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水利工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研究并发现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的问题。然后针对相关问题积极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关对策,改进并完善我国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通过多种有效措施保证我国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系统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浅谈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与编制 摘 要: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与整理工作是公路施工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工程施工的开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工程施工中的数据、文字、图表甚至影像等资料进行统一的归类整理,为后期的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借鉴。文章就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程;竣工资料;整理与编制 一、工程竣工资料整理与编制的内容 工程竣工资料就是项目建设期间所形成的反映项目建设客观状况和规律的信息资料,它包含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由于工程建设时间长,参建单位多,涉及面广,形成资料繁杂,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以便更好地为项目建设决策服务,为项目建成后运营服务。工程竣工资料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综合文件。综合文件主要是指在工程从前期工作到后期竣工验收阶段过程中形成的管理型文件,这些竣工资料一般是由工程项目建设业主进行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了竣(交)工验收文件、单项工程验收文件、建设依据及上报有关指示、征地拆迁文件、工程管理文件。 2、决算和审计文件。决算和审计文件主要是涉及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财会审计工作方面的相关资料,通常是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整理编制,资料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支付报表、财务决算文件、工程决算文件、项目审计文件、基它文件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3、监理资料。监理资料主要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由监理单位承担的相关工作任务成果的汇总,主要是围绕着工程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管理、投资控制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资料。具体主要是涵盖了项目建设监理的管理文件、质量控制文件、材料试验资料、检测资料、监理独立抽检资料、交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文件、工程合同管理文件、监理日志、会议纪要等文件资料。 4、施工资料。施工资料是工程竣工资料中文件数量最多,也最重要的资料,工程的施工资料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负责完成整理。施工资料的内容涵盖了竣工图表、工程管理文件、工程质量文件、试验、检测报告、路基工程资料、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房建机电施工资料、绿化工程、进度控制文件、计量支付文件、合同管理文件、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文件、施工原始记录等相关资料文件。 5、科研、新技术资料。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开展的科研活动,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资料所进行的整理,以便于为后期观察科研、新技术应用成果、后期推广应用提供全面准确依据的施工实践资料。 二、完善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与编制的对策 1、建设规范化的竣工档案标准和规章制度。首先,工程企业应该建立竣工资料档案管理机构,增强工程竣工资料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强化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其次,健全竣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基本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工程竣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执行,使得工程竣工资料档案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章制度可依,从而促进工程竣工资料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最后,坚持竣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既能制约员工,又能制约领导的双向约束性。 2、建立竣工文件材料管理网络体系。工程竣工文件材料是公路建设项目竣工资料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与进度的核心因素。从项目的立项到施工竣工,工程竣工文件材料都贯穿于其中。在工程项目的开始,业主就需要建立文件资料领导小组,将项目法人作为领导小组的代表。同时随着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应该逐步加大文件资料领导小组的开放力度,使得监理、施工和设计单位都进入到文件资料领导小组当中,同时,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负责人,做好对各自部门与单位资料的管理与整理,从而更好地将资料进行整合,提高文件资料领导小组的执行力度。另外,文件资料领导小组成立之后,还需要以身作则,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包括事前和事后指导,使工程竣工文件材料保持完整性,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3、施工中资料的收集。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可按以下步骤操作:在监理工程师下达的项目开工令的时间内编制整个合同段的开工报告,后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场测量资料、试验检测等;根据划分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单位开工报告,后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范围内的测量资料、试验资料等;编制分部工程开工报告,后附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工程的测量资料、试验资料等;编制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后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测量资料、该分项工程对应的标准实验。编制每个分项工程报告后就应收集相关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资料,例如以一自段浆砌排水沟收集资料为例,其他的分项工程以此类推进行资料的收集。 4、竣工资料的整理。工程施工完毕,各种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均已收集完成。最后就是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形成竣工资料。首先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汇总评定分部工程得分,表内的分项工程得分是根据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内得分而来的,单位工程的得分是根据分部工程的得分进行汇总评定而来的,合同段的得分是根据合同段内的单位工程汇总得来的。 5、切实提高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的归档质量。只有确保竣工归档文件资料的真实可靠,工程竣工资料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项目建设阶段的真实情况。在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管理上,应该将竣工材料的归档质量作为管理的要点,重点要确保工程竣工归档资料的内容及其编制深度符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规程所规定的标准及要求,确保内容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图表、计量单位和符号统一规范,竣工图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竣工路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全部施工实际造型和特征。 6、加强对工程竣工资料的验收和移交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验收阶段,应该对工程的竣工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重点确保工程的竣工资料是与项目建设同步形成、真实准确、收集完整、整理规范,先组织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部门进行自查自评,然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由各编制单位参加的检查验收,对于竣工资料中的不准确以及不规范问题,应当及时由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完善。对于检查合格的工程竣工资料,应该按照规定要求的形式以及份数完整交送建设单位,进而由建设单位对接收的全部项目档案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排列,形成工程竣工资料。 结束语 工程竣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专业技术部门的配合。在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过程中,业主、设计、监理以及施工部门应当协调一致,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乙级与竣工资料编制的相关要求,整理工程的竣工资料,确保竣工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与标准,为后期工程的管养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资料作为行业的一部分,也势必向着规范化、具体化、专业化发展。水利工程施工资料记录了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的全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工程的实体概况,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整理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是指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水利工程施工量大、周期长,因此,需要整理的资料工作量大,内容多且复杂,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 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资料是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完成的,根据水利工程的实施进展,按顺序进行跟踪和记录,与水利工程同步进行的施工资料整理过程。因此,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资料要与外业施工工程进行同步,保证每一步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在水利工程的交工验收之前要进行装订成组。不能出现在施工完成之后再对施工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保证施工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和规范性。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分配不同的人员对施工过程的资料进行整理,每一个岗位由不同的人员进行负责。同时,要有专人对施工资料进行管理,将每个人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规范成册,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培训和管理。对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工作人员要态度端正、工作认真,面对繁琐的工作内容,要做好记录、收集和整理。从表面上看,资料员只是从事一个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工作难度不高,技术含量也不高。但不是水利专业的人员操作起来却很困难,会出现资料整理不齐全,整理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资料工作要格外重视。 二、高度重视资料整理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资料作为承包施工合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表明工程资料对整个工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工程施工完后将所有的施工轨迹都印于其中的历史记录,它让一个工程变得有追溯性。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有时候将它忽视掉,轻看了它的存在。在众多工程管理者的眼里,工程施工无非就是质量、安全、效益,只要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效率,最终取得效益才是硬道理,正因为这种观念的过分追求,而遗忘了对工程资料的重视,许多施工过程都未有详细记录,出现资料漏缺的情况,实际发生了,但未做记录,最终档案资料一部分是空白页。 三、水利施工资料的管理 施工资料的管理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工程项目部应该重视现场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按时提供真实、准确、齐全、规范的施工资料,为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保证工程完工能及时验收移交,减少施工管理成本。水利工程施工资料是水利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文件或资料的统称,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施工现场资料包括:1、质量保证资料:材料及中间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2、质量检查评定资料:工序评定表、单元与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等;3、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相关的技术文件等;4、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等。施工现场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也是日后工程管理运行、检测、维护的基础。现场施工资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验收进度及质量评价,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现场施工资料的形成又牵涉到工程参建的各个单位和众多岗位及环节。就施工单位而言,其外部相关单位有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单位,上级档案管理部门。 四、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在一个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资料的内容较为复杂,涵盖量较广,作为一名资料的管理者,必须了解资料的形成的程序。档案资料形成的初级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工作,在收集资料时必须明确哪些资料是应该收集的,清楚一个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资料所囊括的内容都有哪些。资料的初始收集起始于一个工程的招投标等前期资料,施工阶段,终止于竣工交验的完成。 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强化各部门的实施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使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同时,建立内部管理激励机制,把资料管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加以层层落实,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既要列入分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更要具体落实到有关人员的职责中,年终要有总结,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结束、资料管理通过验收的全过程。 六、培养专业人才 有句俗语说,隔行如隔山,这就表明什么都要讲专业,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也不例外。从表面看来,资料员就是收集、整理、资料归档,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谁都能胜任。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好多的实例证明了,不懂水利工程专业的人员搞起资料来很费劲,而且最终的资料整理结果也很不理想,档案资料收集不全,资料整理较为混乱,到最后企业还是要委派专业人员进行重新归整和完善资料,这对档案整理工作和竣工资料交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就目前的形势看,水利工程施工资料员是比较紧缺的,特别是专业的资料员。所以,要使水利工程施工资料归档顺利达到竣工验收的标准,培养和聘用专业性的人员进行资料工作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七、结束语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是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的整体记录,贯穿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完整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使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整理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化。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水利工程维修和养护资料的整理 [摘 要]随着水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也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目标化迈进。目前,水利工程管理联合检查和管理质量评比时,也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的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鉴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多、内容复杂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水利工程巡视检查记录、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施工记录等的填写,资料的整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如何规范、全面、快捷的整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 1、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形成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是承担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管理和业务单位,在维修养护及一系列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一套较为全面、规范、完整的文件材料。资料形成的过程主要从项目的提出、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资料的形式以相关文件、工程日常巡视记录、工程日常巡视分析报告、工程维护施工记录、工程维护施工分析报告、定期巡视检查记录、定期巡视检查分析报告、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安全生产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单、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图片等组成。 2、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整理的原则 整理出规范完整、高效适用的工程维修养护资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原则: 2.1 资料整理的及时性 整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是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资料必须按照水利工程实施的进度进行及时整理。技术资料从收集、积累和整理,要始终贯穿于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工作的全过程,应与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工作进程保持同步。 2.2 资料整理要具备真实性 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优良水利维修养护工程的技术灵魂。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不要为了 “应付上级检查、联查”而脱离实际,甚至歪曲事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应是对维修养护工程质量的真实写照,所有资料的整理应与水利维修养护工程施工过程同步,资料包括:工程维修养护合同、生产安全责任书、维修养护记录、巡视检查记录、整改通知、工程验收单等。 2.3 确保资料数据的准确性 资料的准确性是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核心。维修养护资料的准确性,主要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质量评定的填写应规范化、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化,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来概而论之,主要单位领导、资料整理人员、审核人员及负责人签字都要把好数字关,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行其是,按章办事。 2.4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基础。不完整的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各个单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质量状况。有关单位应设专人整理各类有关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资料,根据水利工程的项目划分、工程量等收集有关工程数据,资料应根据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的施工,按照相关要求全面记录填写,严格遵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工作流程整理资料,资料按照检查、管理、维修三部分进行规整,保证了资料的有始有终、便于查找、全面完整。 3、做好资料的分类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应分类进行整理,如我处管理单位资料就有明渠维修养护资料、水库维修养护资料、暗渠维修养护资料等。这样分门别类,各自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维修养护资料,也便于查找。 4、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准备工作 根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细则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工程检查评比标准》《工程管理检查办法》、《工程管理检查制度》、《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对各个维修养护项目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实施,做到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实行检查制度,进行定期检查、抽查和验收,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当年由工程管理处批复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工程管理科核实核定后下发给管理单位维修养护通知单,管理单位再和工程维修养护单位签订《维修养护合同书》,《生产安全责任书》,然后根据维修养护内容进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同时,工程管理科和管理单位对水利维修养护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管理,相关部门设专人负责对维修养护工程做好巡视检查和维修养护施工记录,维修养护工程结束时,要工程管理科、管理单位、维修养护单位三方验收,填写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单,并对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一般都是各处在上一年作出,上报水利工程管理处批复,根据当年批复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在年初制定出本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并日常维修养护、专项维修养护分开以月、季度或年度的形式进行编制,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充足的准备工作,将是奠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的基础。 5、维修养护工作与资料整理的有利结合 资料整理人员不能只顾在办公室单纯的整理资料,要与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到施工现场察看工程的质量、进度。掌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施工的管理内容,熟悉每个养护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达标体系,整理资料时才能更好的按照养护方案的技术规程,准确的对养护人员、原材料、机械、施工工艺和外部环境进行资料的整理。在《维修养护施工记录》中要有天气、工程地点、工期、维修养护内容、人员、工时、工程量、使用工具、工程进度等。资料整理过程中还要及时检验维修养护效果,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在维修养护过程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地方及时发出《整改通知》,要求维修养护单位及时限期进行整改。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维修养护工作。 维修养护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内容包括:技术交底,落实质量管理计划,搞好施工前检查,作好技术复核,进行材料的试验和检验工作,搞好示范工程和维修养护质量的检查验收等,能对整个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判断,达到全员管理的目的。 管理单位领导是维修养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专业技术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作为组员,对水利维修养护记录的填写、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进行严格检查把关。 6、维修养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和填报资料的注意事项 (1)资料要符合竣工图纸、资料编制的具体要求。 (2)技术资料是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技术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装订整齐、手续完备。 (3)反映维修养护工作过程的水利维修养护记录、巡视检查记录、日志、图片、照片等资料,应按其种类分别整理、立卷,并对每个图片或者画面附以语言文字说明。 (4)资料要签字齐全,字迹清晰,纸质优良,保持整洁。 (5)分类分项要明确,封面、目录、清单资料要齐全,排列有序,逐页编码。 (6)所有养护资料必须用A4纸打印、碳素墨水或黑笔填写签字,禁止复写和使用复印件。 (7)文字材料以A4纸为准,左边留出2.5厘米宽的装订线,应用棉线装订,以立卷形式归档。 (8)竣工验收后应将质量鉴定书及时立卷按时归档。 7、水利维修养护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 编制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管理工作报告等完工后的技术报告。工程结算单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工程验收鉴定书放入竣工资料中,就基本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了。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水利维修养护工程技术资料内容更加规范、全面、完善,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浅析城建档案员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全过程资料整理中的作用 摘 要:档案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是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纽带,而市政公用工程的档案尤其重要,不仅关乎现在的使用,还关乎到将来的保护、维修。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了城市范围内道路、桥梁、广场、隧道、公共变通、排水、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种类繁多。整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从工程开工前的收集到工程竣工后的整理,最后编制成册,需要做好每个细节,才能交出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 城建档案; 全过程; 技术资料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日益增多,整体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随之带来了城建档案工作发展迅猛,城建档案的体系已经形成,档案的利用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同志在视察上海档案局工作时就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综观城市发展史,任何一个城市无不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过程。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悠久,内容广泛,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局限,人们从事建设活动,其技术、技能的传播是延续是靠工匠们口传身授进行,即使形成了少量关于城建档案的记载,大部分还是没有保存下来,有的只能在历史典籍中找到零星记录。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和责任用现代化的方式记载城建档案。 1.市政公用工程城建档案的内容和城建档案员 1.1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1997年12月23日建设部第61号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以及2001年7月4日建设部第90号令第2条明确: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1.2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范围。城建档案的范围是由城建档案这个概念的外延所决定的,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专业档案都属于城建档案,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有关的活动,其形成的档案原则上都属于城建档案范围,市政公用工程是典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档案也是城建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建档案的分类中,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归属于“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类,其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煤气、热力、电力、电信工程档案等。 1.3 城建档案管理员。《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从事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取得上岗资格”。因城建档案员多分散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企事业单位,江苏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年组织数次“城建档案管理员”资格考试,规范对档案管理员的考核与管理。 2.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 2.1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活动中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工程项目发包、承包和监理等单位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应当明确收集、编制、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责任、要求等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编制、移交建设工程竣工图及其他建设工程档案。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并在竣工验收前移交建设单位。 2.2 市政公用工程档案的形成与法定要求程序 (1)城建档案报建登记:建设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到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报建并登记。江苏省的管理要求是建设厅印发《城建档案报送责任书》,要求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登记,签订责任书,报建设工程档案的报建登记作为一项行政审批事项。 (2)城建档案的专项验收:即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提请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建设工程档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核发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取得认可文件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正式竣工验收,否则不能进行正式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4.档案员在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标准 4.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填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3)分类存放各种资料:为了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常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4.2 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 (1)原材料送检: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2)可进行的收集工作: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4.3 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 (2)填报资料: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如报验申请表、隐蔽记录与检验批、测量记录、砼浇注记录等。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隐蔽记录与检验批应写明具体部位,这样便于日后整理资料时更清晰、直观;其内容应符合实际,不能照搬。 (3)收集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工程质量保证材料,70%的试验报告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据,这30%为强制规定,在进入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的试验,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不仅相符,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要根据试验报告进行填写。 4.4 工程接近尾声时可提前进行的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汇总资料: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原材料分类汇总,压实度、弯沉值、试块等试验资料进行汇总。检验批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都在这3种表格中得以充分反映,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 (2)复印装订: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 (3)竣工图的编制要求:竣工图与施工技术资料、设计变更、洽商等一一对应,市政工程图纸一般为电脑出图,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的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就应重新绘制竣工图,不得使用计算机出图的复印件,竣工图还需加盖竣工图章。 (4)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中,基本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 5.市政公用档案的移交与管理 在诸项管理中,档案的移交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市政公用工程的档案登记还是专项验收制度,都是围绕档案移交服务的。档案的移交是保证集中统一管理最重要的制度,其具体内容是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规定时间内,必须向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工程档案资料。 建设单位是第一责任人。建设单位是项目建设的中心,因此建设单位在工程档案中处于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收集汇总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的资料,或协调调度解决档案移交问题。 各级法律、法规对城建档案的形成、保管、监定、保密、统计、利用等各个环节工作以及现代化管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城建档案工作者的标准和依据,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市政工程资料内容更加全面、完善,所以城建档案工作者要想做好档案工作,也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使得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质量要求进行操作,并对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施工人员稍不注意,就会有触电危险。鉴于此种情形,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筑机电工程质量控制。另外,要想保证建筑机电工程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以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1建筑机电安装的基本概述 建筑机电安装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几乎每项建筑工程都会涉及机电安装。机电安装工程是比较基础的工程,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好,或者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就很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以及较大的安全隐患。[1]基于此,对建筑机电安装技术及安装质量控制进行探讨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材料采购、机电设备调试、机电系统运行、工程收尾等环节出现差错,那么施工单位很有可能面临返工的责罚。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环节的施工工作。 2建筑机电安装的技术特点 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涉及的安装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机械设备安装技术、弱电设备安装技术、变压器安装技术、配电装置安装技术等,不同的安装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 2.1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按照使用范围,机械设备可分为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标准设备;按照组合形式划分,机械设备可分为生产线设备、单体设备。不管是哪一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技术人员都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防止其在使用期间发生故障而延误工期。[2]在确定设备完好无损后,技术人员可将机械设备安放在指定位置,并调整机械设备的精度,从而为正式施工做好准备。等到施工完成之后,技术人员要根据施工流程进行机械设备的拆卸、清洗、重组等工作,并再次调试设备,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如果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那么技术人员需要再次检查机械设备零部件是否安装到位,直到其成功运行为止。 2.2弱电设备安装技术建筑工程中通常都会安装很多弱电设备。弱电设备的安装具备一定专业性,每一个弱电子系统都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在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线槽质量、安全,技术人员应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在现在的建筑市场上,项目业主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来完成重要设备的安装,其中就包括弱电设备的安装。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增加投标的中标率,往往会压低报价;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会省略一些步骤,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来提高弱电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 2.3变压器安装技术 在建筑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变压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变压器一般采用柱式安装法,该方法操作方便,有助于变压器的稳定运行。具体来说,在安装变压器时,变压器要和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且变压设备不能和地面直接接触,其需要和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变压器的稳定运行,技术人员必须采用有效的加固方法对变压器进行加固,避免变压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松动和脱落等问题。另外,在高压环境下,为了保证变压器的安全性,技术人员需要在变压器上安装绝缘导线,并在变压器外侧设置“警示牌”,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4配电装置安装技术 在建筑机电工程中,配电装置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重点内容。配电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为各个系统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以保证建筑工程功能的完整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用电需求。因此,在安装配电装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质量控制。具体来说,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且根据相关规范开展具体的验收工作。然而,在安装高低压开关柜等配电设备时,施工人员往往会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高低压开关柜的大小和实际要求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开关柜的内回路开关和整定电流的设计不合理而引发跳闸、短路、起火等问题。[3]对此,在安装配电装置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加强施工管理,从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装配电箱时,施工人员需要保证环境干燥。另外,配电箱箱体对安装位置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如果是暗装,底口和地面的距离要保持在1.5m左右;如果是明装,底口和地面的距离要保持在1.3m左右。一般来说,配电箱要紧贴墙壁,和地面不能直接接触,两者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这一安全距离不能超过20cm。同时,导线的剥削处,线芯不能有损伤,导线的压头要牢固可靠,导线的股数不能剪断;配线要整齐排列,绑扎成束,其两端需要固定。施工人员要在配电箱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母线标,使用双色线来保护地线。配电箱上的仪表和电具应完整,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零部件。配电箱的运行环境比较恶劣,为了保证配电箱的可靠性,施工人员要做好防锈工作,从而减缓配电箱的锈蚀速度。 3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配电箱设备存在故障 配电箱的质量问题有设备老化、电线故障、接口电源短路等。如果技术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注意到配电箱接线端子松动问题,就会造成配电箱设备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配电箱的螺栓没有拧紧,也会导致配电箱设备的使用故障。另外,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根据导管、桥架的特点对配电箱进行保护,就会造成短路问题;如果技术人员没有对插座进行接地保护,就会导致接口位置松动或配电箱变形。 3.2防雷接地问题 在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做好防雷接地工作,保证机电设备在雷雨天气不会受到雷击。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技术人员对防雷接地工作不够重视,以致防雷接地施工质量不达标,这会对机电设备日后的使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焊接不牢固,焊缝、防腐蚀性能等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都会减弱防雷接地效果。[4]如果防雷接地工作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就很容易对日后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3.3施工缺乏规范性 在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然而,部分施工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开展施工工作,而是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安装施工,这很容易引发各类质量和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施工人员要重视施工的规范性,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4建筑机电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4.1解决配电箱问题 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清除施工现场的杂物,以保证导线连接正确无误。同时,施工人员要确定配电箱的安装位置,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配电箱上,另一端连接到器皿上,并在调整好导线的位置之后,再将导线固定好。完成接线工作之后,施工人员要做好配电箱的检查工作,以保证配电箱的安装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确保配电箱能够正常输送电流。[5]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相关的防护服,树立“安全第一、文明施工”的施工理念,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2做好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是建筑机电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好,就会给整个建筑机电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在防雷接地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防雷接地相关材料进行镀锌处理。另外,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防腐蚀处理,以避免其表面出现铁锈而影响日后的正常使用。最后,施工人员必须保证金属配管和接线之间、排水口的接地保护线和防雷接地线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防雷接地效果。 4.3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机电工程安装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奖惩机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来保证奖惩机制的顺利落实。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应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对于违反相关施工条例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应对其做出相应处罚。其次,在建筑机电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工作落地。最后,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一定要将管理制度熟记于心,不能做出任何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 4.4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在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是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施工之前,如果其没有对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就很容易导致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建筑机电安装的整体质量降低,不仅会延长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工期,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建筑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想进一步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要在施工前对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在购买建筑材料时,采购人员要货比三家,查看供货商的销售资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建筑材料。管理人员要保证购买的建筑材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禁止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免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而影响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机电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关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控制,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避免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从而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施工单位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电安装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以提高建筑机电工程安装质量和水平,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郑绍星.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名城绘,2020(1):344. [2]武海滨,臧川.探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建筑与装饰,2021(26):187-189. [3]王志雄,郝腾飞.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与管理,2020,22(6):84-85. [4]王万里,李凯.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以及安装质量控制的方法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1):77-78. [5]张金胜,张冠文.建筑机电安装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案创新性研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2(9):177-179. 作者:郑仁求 单位: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篇1 1、轨道交通的基本涵义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简称是“轨道交通”。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在轨道交通所涵盖的地理位置之中存在相应的空间聚集性,如今无论是国外的轨道交通运输网络还是未达到的农村区域,只有在城市区域才会有相对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但是从经济学的目标来进行分析,在农村区域建设轨道交通的效益也会随即降低,农村区域人口规模相对较少,但是在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之下,会很有很多诸多人口迁移到城市之中,针对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农村区域来进行分析,暂时还没有建设地铁的作者用。部分学者则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含义,主要住的就是在位于城市区域之内的“以电力为驱动力的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在其他的研究之中,集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含义实施必要的探讨,像是我们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在香港则特指“港铁”,在我们国家大陆区域基本上可以分成轻轨或者是地铁。建设城市轨道,主要是由于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进而引发道路发生拥挤,在轨道交通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则是城市公交网络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因素,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城市轨道交通”,在我们国家轨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形势之下,已经逐步的扩散到世界之上的诸多国家之中。 2城轨建设项目管理三要素分述 2.1降低建设成本,项目前期控制是关键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进行分析,建设项目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环节,分别为决策期,准备期,施工期,投入运营期。项目资金控制依据重要程度则是项目决策期,项目准备期,施工期,投入运营期。项目决策到准备期间可以看做是项目前期,依照可控制资金的比例来进行区分,前期控制基本可以达到70%,施工期20%,运营期10%。 2.2缩短建设周期,项目设计严格控制是关键 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而言,工程设计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设计费用通常是建设工程费用的4%之下,但是设计是不是科学合理化,对于投资额影响相对较大,依据西方部分国家来进行飞行,在初步设计环节,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则为一半;另外在施工图设计环节,影响项目投资的科学的可能性则为20%,最终则是在施工环节,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是10%。因此投资控制要从设计环节来着手分析。 2.3强化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是关键 ①现场准入制度。运用公开招标,要合理化的选择材料设备供应商、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将工程发包给具备一定资质等级的单位,要从源头之上来预防肢解分包工程,否则就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预防各个参建单位违背工程建设的各项标准。②加强质量培训教育。各个参建单位要始终秉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来实施,逐步的加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培训教育要集中体现在工程施工的各个极端,要分阶段、分期的来针对全体员工实施相应的质量培训工作。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3.1项目前期管理 (1)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则是前期管理之中的初步环节,其主要指的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在立项之后的招投标工作、针对所需要的各类策划书和文件的编制工作、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的编制以及针对项目计划方案的进行审批。 (2)项目经理部的组建 在工程项目基本确定之后,要有施工单位依据施工人员组成,来积极构建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机制,运用项目经理部门机构,来积极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管理有条不紊的予以实施。 (3)项目施工前期准备 在构建相应的管理层之后,就得要全方位的进行施工前期的准备环节,在该环节之中,要细致的研究施工图纸,并且依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实施,一一核对图纸之中内容。除此之外,要针对施工用地、用水以及用电来进行实施,并科学化组织施工阶段之中所需要的各项材料。 3.2材料的控制 针对施工材料的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控制,科学通常统筹安排施工材料的进场,并对其实施必要的进场验收工作,进行抽检抽样工作,并一一汇报给甲方单位、设计单位来进行归纳整理,一一核查造册登记,严格依照施工进度来凭借材料出库单据来进行发放使用,并且需要针对所发放的材料实施跟踪,预防发生材料遗失的情况。针对材料的库存量,库管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必要的盘点,并注重针对施工材料来实施分类,对于其中部分易燃品、防潮品则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杜策来予以防护。 3.3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1)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则是施工环节实施造价控制的关键步骤。从事造价管理人员要将合同之中的各项条款来进行掌握,并运用合同之中的各项条款来解决工程造价之中所发生的各项纠纷,从而缩减承包商索赔的几率。 (2)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 因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之中,通常会引发工程费用的出现变化。要科学化的控制工程变更的出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查明引发工程变更的主要艺术,之后再针对这部分原因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来进行防治。要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凸现出来,从而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健全的计量、支付以及变更的管理工序。 (3)要合理依据工程具体的地质条件,科学化的编制施工方案 方案务必要经过专家的统一论证,并且要及时的报送给有关单位审批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总之,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之中,在各项建设工程逐步深入的情况总之下,各类问题也逐步的凸显出来,尤其是项目管理知识的欠缺,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之中频频发生问题。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作者:袁斌 刘兵 单位: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篇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具有系统化和规模化的特点,整体结构设计、建设程序、业务区域较复杂,需要确保整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现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综合管控,使项目建设发挥实际作用,确保城市化进程。文章寻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内涵 随着人地矛盾现象出现,在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情况下,车辆维修需要遵守铁路车辆维修政策方针,整体维修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大数据技术、设备检测技术不断发展,车辆维修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地铁车辆维修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1]。地铁车辆维修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朝着精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检测平台需要更精细化、智能化。地铁车辆维修过程中,需要提高现有维护策略的效率,减少人工和时间成本。目前,维修系统主要分为基于磨损理论的预防性维修和基于故障统计理论的状态预防性维修。在维护场景开发和维护成本降低的现代化建设中,应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的标准化,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标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将助力城市现代化发展。为保证项目投标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保护项目业主、设备供应商和承包商的利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标准体系可以保证交通车辆的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需要确保进度、安全和质量,可以降低项目的维护成本、建设成本;在运营阶段,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投资,确保工程进度,建立标准体系,逐步制定、更新或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相关标准。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城市车辆运行安全成本较高 行车数据的增加将加重信息管理的负担,影响车辆安全运行,需要提高车辆生产数量、维修车辆质量,将交通事故隐患降到最低。驾驶员必须对车辆的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的可靠运行。分析和制定故障全过程监控,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证车辆的合理运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部分既有线路均面临延长线建设问题。由于缺乏开放的技术接口和统一的技术标准,现有设备系统在扩展和部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困难。部分系统升级后,必须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以进行扩展。不同城市对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标准不同,线路设备系统标准不同将增加运营和维护成本。为满足运营管理的网络需求,各线路的设备系统必须兼容、互联,以降低系统转换和升级的成本[2]。 2.2项目监测和测量力度需要提高 项目建设的监测和测量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客户或施工单位不了解监测测量的作用,可能出现不重视监测结果的现象,建设单位必须重视监测单位给出的意见。在相似的地质条件下,施工单位对监测数据的态度不同会导致施工控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车厢段施工方需要重视监测数据,主动要求增加测点的加密监测次数,直至数据稳定。如果部门建设方对监测的态度存在问题,将导致路面塌陷、上软层和下硬层盾构掘进存在堵舱、工具异常磨损和接地等。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推力和运行速度,确保局部受力工具不超载,不受剧烈冲击,合理控制土容器压力箱的开挖量,提供预加固,更换大气压工具,加强监测测量,及时提供基岩断面和软弱地层信息反馈[3]。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3.1提高项目过程控制 项目计划是管理的前期环节,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各种必要的计划和文件的编制以及项目立项后的具体实施方案。项目基本确定后,建设单位应根据施工人员构成,积极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序推进项目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层后,应做好各方面的施工前准备工作,认真审阅施工图,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逐一核对图纸,根据建设用地、用水、用电情况,准备施工阶段所需的各种材料。建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科学组织建材进口,做好必要的进口审批工作,做好抽样工作并上报。材料核对登记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从仓库放行和使用材料,跟踪放行的材料,避免材料损失。材料盘点时,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盘点,注意建筑材料分类,针对易燃防潮产品,必须使用有效的保护措施[4]。加强合同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实施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应熟悉合同的各项条款,运用合同的各项条款解决有关工程造价的各种纠纷,减少向承包方索赔的可能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工程造价。为了科学控制工程变更,需要识别引起工程变更的重大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衡量、支付和变更管理流程,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地质条件,科学制定施工方案。 3.2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工作包含的信息量巨大,为了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必须做好信息的存储和利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项目管理创新目标,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在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变革中,极其重视项目管理模式的更新,通过改善信息管理方式、创新体质管理方式,可以消除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在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政策落到实处,结合项目特点,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水平。针对员工数据库,在创建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要求,落实信息化,建立包含培训信息、绩效数据、培训成绩的电子档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关信息,提供给团队人员配备使用。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大数据分析,从现有数据库入手,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精准数据分析,选择对项目建设最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内部建立员工数据库时,需要及时存储和更新员工信息,发挥员工专业特长及优势。数据分析中获取的结果比较直观,可以直接用于工程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项目,实现合理运营管理。研究发现,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存在弊端,管理人员基于二维图纸,纯手工计算管控成本,计算结果会出现误差[5]。通过革新信息化管理技术,利用模型完成成本管控,可以改善信息化成本管理模型,提高整体成本管理水平,避免成本计算误差。 3.3提高无人技术水平 随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不断革新,城市投入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的建设率不断增加。无人驾驶列车的核心部件配置是障碍物监测装置、脱轨检测装置,为提高转向架运行状态监测管理,需要不断提升检测水平。检测列车前方存在障碍物将触发列车紧急制动,可以检测行驶过程中的脱轨缺陷,减少障碍物脱轨损失。探测光束和探测箱共同构成障碍物探测装置,上位机可以记录并存储障碍物检测装置检测信号。主动式障碍物检测装置核心装置包括检测设备、主机,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图像识别和激光雷达检测,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红外成像技术检测赛道区域。传感器单元可以识别赛道区域的影响行驶的障碍物,安装的摄像头可以识别障碍物的位置、大小、形状,将障碍物信息及时反馈给主机和车辆[6],及时减少损耗,将伤害降到最低。根据检测方式不同,脱轨检测装置可以分为接触式脱轨检测装置、非接触式脱轨检测装置。接触式脱轨检测装置主要由三个核心部位构成,分别为脱轨碰撞梁、预处理器、主机。脱轨碰撞梁主要负责触发脱轨检测信号,将脱轨信号处理成列控系统要求的格式;上位机部分主要负责记录脱轨位置、时间等信息。车辆脱轨信号将被传送至列车控制系统。非接触式脱轨检测与接触式脱轨检测的主要区别为检测不需要与铁轨等其他设备进行物理接触[7]。综上所述,城市越来越多投入到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应用,推进了智慧城市进程。 4结语 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对提升整体效益起到积极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不断积累参与建设项目的工程经验,结合建筑行业发展规范进行管理创新。加快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速度,为行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良好的责任成本管理有助于国际项目的开展,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仍存在风险,需要做好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效益,促进城市发展。 作者:杨志坚 单位: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篇3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细致化,居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随之带来的还有城市分区的不合理布局、交通拥堵等不良现象,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基础建设设施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缓解交通堵塞,引导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中工程建设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其他功能部署的前提条件,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对项目的顺利建设来说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轨道研发技术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暴露了各种各样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因此,文章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以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功能分区的多样化,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积极推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备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站点。将发展程度高的大城市和区域进行超前的规划设计,并把城市轨道交通放到发展首位”。拥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多数的城市并不满足于发展地铁建设,开始将视线落在建设成本更低的“快速有轨交通”上面。随着不同的中运量、高运量的轨道运输工具的产生,使得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益丰富,建设方式选择逐步多样化。在轨道研发技术上,也拥有较大的提升,不但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由于不同的地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同,各个地方都拥有着自己的建设特色,出现了在安全运营的管理机制下,地方与国家的管理标准产生较大偏差的现象,甚至部分地域出现了所谓的“标准体制”,从而暴露了我国城市轨道体系在安全管理上的不完善。 2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 2.1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管理接口繁琐复杂 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由施工部门、设计部门、物资供给部门、建设部门所构成的多层级纵向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这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层次太多、上下级组织关系不协调、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部门之间的相互独立,使得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交流和组织协调尤为困难,不仅缺少了合作,甚至会出现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往往无法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轨道建设的过程中,甲方代理需要对接管理部门,而管理部门拥有许多的分支部门,如招标合同部、质量安全部、预算管理部等部门。甲方需要通过一系列管理部门的审核和分析才能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不同的分支部门所管理的审核内容都大不相同,进行决策时的关注点也不一样,缺乏一个统一的决策标准,其过程极其繁琐复杂,致使甲方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协调工作方面难度增加,轨道建设效率低下,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2风险管理不足 轨道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部分是其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工程的建设需要以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前提,所以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工程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工程规避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防止出现意外。随着轨道项目的增多,其工程量也大大增加,所投入的人力和资金也随之增多。这时,人们不得不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程模块进行单独考虑。有关于工程风险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工程风险预防认知不足和降低风险损失措施不到位两个方面。工程风险预防是指对在施工过程中,对即将要出现的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及时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而降低风险损失是指在已经发生风险之后,根据所做出的调整,将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到最低。这两者都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必须过硬,拥有对风险评判丰富的经验。 2.3部门之间的功能设置不合理 部门之间有大多数功能出现重合的现象,占用了行驶职权的空间,导致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对设备系统负责采购与验收的设备材料部与对地盘管理和整体安装的机电装修部,两个部门在管理内容上出现了冲突的现象,完全可以以职能合并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负责账务管理、投资融资的财务部和进行工程预算的预算管理部,两者的职权也有相互交界的地方。最为明显的是,施工设计接口复杂、协调工作量大的总工办和主要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的工程部之间的职能冲突。 2.4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设施,其工程规模非常巨大,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又因隶属于地下建设工程,故施工条件会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施工的风险性和危险性跟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要大的多。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基本分布在城市的商业区、人流密集区和交通交汇点处,一旦管理部门在前期的设计与施工环节中出现工作失误与偏差,不仅仅会对企业的盈利,工程的进度、造价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施工人员和周边地区人群的生命安全,发生灾难性的施工事故。 3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解决方针 3.1减少管理接口 明确出各部门的负责内容,避免出现部门之间职权交界的现象,实现对施工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工程项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将甲方代理所上交的施工信息进行集中的分析,综合分配施工任务、统一指挥工程的有序进行。制定统一的部门决策标准,设置工程项目的总指挥部门,负责对甲方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以保证工程项目整体流畅顺利的进行。对职能交界的部门进行整合合并,例如:将机电装修部与材料设备部合并为机电装修部,财务部与预算管理部合并为财务审计中心,将财务分析、工程预算、融资投资等内容融入其中。简化总工办和工程部的职能并将其合并,提高工作效率,将以往两个部门的对工程的设计、调查、施工进行统一的管理。 3.2完善风险管理与人员管理体系 对于风险管理的完善不仅是项目工程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最重要的是对社会对人民群众安全财产的高度负责。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风险,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并建立专门对工程风险管理的部门,强化其职能,并组织其他的管理部门对工程中所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所发生的风险进行长远的战略分析与规划。在完善风险管理的前提下,招收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并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为了满足生产率上升的需求,减少企业的负担,可以通过轨道交通项目对职员的需求来进行雇佣工人。很多的建设企业对非管理层人员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减少职员的数量,从而实现建设成本的降低。这样可以使得合同制的工人数量急剧增加,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3.3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影响着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出行,项目的建设质量问题就成为侧重点,不仅要在合同规定的工期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还要对地铁项目建设的质量要进行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安全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为此,相关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计划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置相关的督察部门进行定期的检查,若发现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扼制并做出工作整改。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国外优秀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借鉴,并加以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中西组织管理下的融会贯通,对地铁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化管理。 3.4建立集成化管理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性非常强,其中包含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例如:工程预算管理、电力系统以及项目工程造价等。在兼顾所有专业的前提下,还要把某一项专业做的出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所涉及的员工范围也越来越大,之中包括各种各样的业主、承包商、设备供应商与运营单位,信息量巨大。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解决以往传统的组织体系无法准确传达信息的弊端,从而弥补由此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工期延缓、质量低下等不利影响。利用不同领域里不同的专业知识,各部门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形成有机的协同分配,指定工程项目的最优实施方案,弱化并消除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通过建立组织集成化管理模式,可以在按照需求方的要求制定项目目标,并凝聚所有部门力量进行努力,以达到预期目标。 4结束语 结合上述研究,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但项目管理水平却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建立起一个职能全面的管理部门对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划分好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内容,理清部门职责,避免职权相互交界的现象,同时还要额外注意管理部门、职能部门、甲方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既相互监督又相互促进工程项目的实施;完善风险管理,不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要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并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时的进行检查规范;招收专业性人才,并加大培养力度,丰富企业管理内涵,做到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还能留住人才;集成化模式的建立也是十分具有重要性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极大程度的缩短施工时长。本文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解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致力创造于一个安全快捷的轨道交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奇瑶.我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9. [2]韦君.南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3]王国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的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11):45. [4]屠心韵.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4(24):84-85. 作者:李征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问题及运用:光纤通信工程中的光纤材料的选取问题 [论文摘要]在光通信领域中,传统的光纤材料的选取通常要考虑价格、性能、性价比等因素,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光纤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这使人们更加关注光纤性能。光纤材料选取的原则已经由“适宜”改变为“适度超前”。“适度超前”能够在考虑价格因素的同时,又考虑光纤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使由于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扩大造成的现阶段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光通信网络具有更长的使用年限。“适度超前”的原则可以在相同的投资情况下延长光纤网络的使用年限,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光纤;通信工程;单模;数字通信 0 引言 光纤通信就是在光导纤维内传输光波信号,实现信息传输过程。这个过程首先是将欲传送的电话、电报、图像和数据等信息转换为调制的电信号,在进行电/光转换后,即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由光纤将信号传输到信宿,在信宿端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将信号重新变成电信号,从而完成一次光纤通信的全过程。可见,光纤通信与我们熟悉的电缆通信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传输信号为光信号而不是电信号;另一个是传输介质是光纤而非电缆(包括明线、双绞线、多芯电缆和同轴电缆等)。光纤通信与电通信方式主要差异有两点:一是以很高的频率的光波作为载波传输信号;二是用光导纤维构成的光缆做为传输介质。因此,在光纤通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产生光波的激光器和传输光波的光导纤维。光纤通信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并成为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是由于它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首先是通信容量大。因目前使用的光波频率比微波频率高103~104倍,所以理论上光通信的通信容量与微波通信相比约可增加103~104倍。光纤通信适合高速、宽带信息的传输,能在高速通信干线以及宽带综合业务通信网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实用的光纤均为二氧化硅。若要减少光纤的损耗主要依靠提高玻璃纤维的纯度来达到。由于目前制造的二氧化硅玻璃介质的纯度极高,因此光纤的损耗极低。由于光纤的损耗低,因此,中继的距离可以很长,这样可以在通信线路中减少中继站的数量,以大幅降低成本。对于要求400MB/s的速率信号的场合,光纤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0km以上的无中继距离,当然了速率要求得越低,光纤的距离可以越长。而同样的速率如果使用同轴电缆来传输的话,其无中继距离仅为1.6km左右。未来的石英系的超长波长光纤传输损耗将更小,届时将可以实现1000km以上的无中继传输,这对于海底光缆、穿越长距离无人区、跨地通信等应用而言意义极为重大。 一.光纤的分类 光纤的分类划分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照传输模式来划分;二是按照纤芯直径来划分;三是按照光纤芯的折射率的分布情况来划分。其中在按照传输模式来划分的情况下,光纤的传播模式实际上是光纤中的电磁波场场型。也称为光场场形(HE)这光场的场型都是在光波导中通过数次的反射与干涉下形成的。呈离散型模式。在光纤中稳定存在条件是形成驻波。它在光纤的横截面上反映各种形状有光场。一个光斑的出现的光纤我们称之为单模光纤,多个光斑的出现的光纤我们称之为多模光纤。在按照纤芯直径划分的情况下,光纤可以有缓变型多模光纤、缓变型增强型多模光纤和缓变型单模光纤。按照光纤芯的折射率的分布情况来划分的情况下,光纤可以有阶越型光纤、梯度型光纤、环型光纤和W型光纤等。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料传输需要先进的通信设备去实现。光纤由于输出性能比较优越而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光纤通信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急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光纤的性能指标 判断光纤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光纤的传输性能以及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由表2可以知道G.652、G.653、G.654、G.655光纤的涂覆直径、薄层不圆度等几何尺寸的参数指标是一样的,G.652A、G.655A光纤只能够使用C波段,但是G.652B、G.652C、G.655B不仅可以使用C波段,而且还可以使用L波段。 三.光纤的选用 3.1 各种光纤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3.1.1 单模光纤。单模光纤时指只能在指定波长下穿插一种模式的光纤,中心玻璃芯很细,只能穿一种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能要号。后来又发现在1.31微米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一为正,一为负,大小也正好相等。 3.1.2 多模光纤。多模光纤是指可以传输多个光纤导模的光纤。局域网一般选用多模光纤,因为多模光纤收发机便宜,另外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大,连接方便简单。但是多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大,传输的损耗大,宽带小,因此它只能用于短距离、小容量的数据传送以及模拟光的信息传输。 3.2 光纤材料的选用 在现代光纤传输系统中,光纤是一种作为信号来传输的材料。光纤材料的正确选用对通信工程设计有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光纤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材料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用光纤材料时,一是要根据光纤所支撑的业务范围、传输速度、传输距离以及系统传输质量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光纤材料。使光纤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良好性能价格比。因此我们选择光纤材料时对各种类型的光纤的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依据光纤的传输性能和系统单信道速率等因素选用光纤材料。 在通信工程中通常我们普遍采用的光纤材料是石英玻璃光纤。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中,根据光纤折射率分布、传输模数以及色散等因素可将石英玻璃材料分成几类,G.651多模光纤模式色散限制工作宽带,促使开发了G.652的单模光纤。根据G.652光纤有研发出了G.653的光纤。G.653的光纤在用于1550nm波分复用传输系统中又出现了非线性的问题,会损害系统的传输质量,因此由研发出G.655光纤。朗讯公司依据城域网100信道以上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对光纤波长宽度的要求,在1998年又研发出了全波光纤,康宁公司在2000年开出了Metrocor光纤。这两种光纤就是所说的G.652C,其工作的波长是1280-1625nm,适合作于城域网宽带业务的传媒介质。 结语 光纤的品种繁多,不同种类的光纤根据其特有的性价比,存在其适宜的应用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传输的信息量的增长,光纤的应用需求正逐年增大。因此在考虑实际情况后,适当的选取性能相当且价格适当的光纤产品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各类光纤的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光纤。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问题及运用:电网数字光纤通信工程标准化建设体系构架初探 摘要:电网数字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而如何打造一流的光纤通信系统精品工程,使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建设更加具有技术上的标准化、规范化、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并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融合;从而使得这一信息技术平台在整个智能电网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中发挥更好的效能,成为摆在生产一线通信工程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字光纤;通信工程;标准化建设 0 引言 数字光纤通信工程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环境恶劣,难度大,涉及面广,工艺要求高。比如程控交换系统设备、PCM接入系统设备、SDH传输系统设备、VDF数字音频配线系统设备、DDF数字配线系统设备和ODF光纤配线系统设备以及通信系统不间断电源(UPS)系统设备等对施工质量要求都很高,所以要达到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工程的质量要求,信息技术平台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是必要保证。 1 通信机房与机柜的总体设计要求和安装 通信机房和机柜的总体要求及施工与安装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系统工程。从机柜的采购、运输到实施设计安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信工程施工包括新建和改建两部分,新建变电站按照设计图纸直接安装施工即可,而改建通信系统设备要不断将老化设备拆除,对新设备进行重新设计,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组织施工。信电公司由于所辖500KV、220KV、110KV变电站就达50多台次,其施工任务繁重和技术上遇到的难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每个机柜底座的设计和安装,既要保证底座设计的合理性,又要保证通信机房设备的统一性。规范合理的通信系统机柜安装是后续系统工程施工的基本保证。 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设备的施工与安装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设备是光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是以进入站内第一光纤活动连接头为运行维护的分界面,连接光纤配线架(或光缆线路终端接续盒)的尾缆、光端机、数字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数字配线架、音频配线架均属站内传输设备。首先是将机房设备安装在相应的机架位置上,并根据机房设备平面图确定电线槽道或走线架、列柜、电源并紧固好设备。连线时一定注意以下问题:1、根据机房内设计平面走向图确定电缆敷设方式和走向。2、根据电源线缆图将各种设备电源线连接好,连接时注意电源正负极,千万不能接错。3、根据机房地线线缆接线图,将各种设备地线连接好。设备外壳应与机房接地端子用绝缘电缆相连,机房接地端子应使用绝缘电缆与变电站或主建筑物网相连,接地电阻要小于设计值。4、根据设备信号电缆走向图将光缆、数字电缆音频电缆连接好。一般按照的顺序为:光分配架光端机切换设备数字复接设备数字配线架PCM基群设备音频配线架。5、根据站内设备告警及监测线电缆连接图,将各种设备的告警及监测信号与监测设备连接。6、配线架应接地并装有限幅装置。音频电缆在接入光纤通信设备前,要首先接入保安设备。 3 不间断电源(UPS)系统工程的安装与施工 电源系统设备是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设备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畅通。在通信故障统计中,电源故障所占的比例很高,远远大于其他故障的比率。所以,电源系统的施工安装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电源设备安全可靠,保证为通信设备提高稳定的、不间断的直流电源。2、供电电压稳定,其变化应不超过通信设备的要求。3、有良好的滤波性能,使杂音电压符合通信设备的要求。4、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安装和维护。无论是高频电源和蓄电池组的施工安装都应符合总体设计要求,真正符合通信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标准。机房内两路独立的交流电源系统应具备自投切换功能。电源正极应与机房地线相连,设备必须良好接地,地线不应与防雷接地、高压防护接地共线,不能与交流供电零线接地相连。机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框架、水管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门窗等建筑物金属结构以及保护接地、各种接地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母线相连。采用螺栓连接的部分应用银环氧树脂导电胶 粘合。 4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工程验收及运行 1、通信系统通过安装调试正常后, 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系统传输设备安装工程的验收应按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验收标准进行,一般分为随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部分。验收项目如下:光端机机房要求、安全要求、器材清点检查、机架及配线架检查、布放电缆、编扎卡接电缆芯线、通电检查、数字复用设备、PCM基群设备、连接测试和通信系统测试等等。 2、开通前检查:(1)、检验机架安装及连线是否正确,特别是电源线的正负极连接是否正确,机器地线是否连接好,各种电气连接接触是否良好;设备内是否打扫干净,设备和电缆沟内不能遗留线头和工具等。(2)、检查机器上电源开关是否都在“关”的位置。(3)、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机房内电源盘的输出电压应符合传输设备电源电压的要求。交流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应符合电源设备的要求。(4)、整流器安装调试合格,能对设备正常供电,蓄电池安装完毕并已充好。(5)插上总熔断器,测分熔断器电压是否正常。(6)、合上分熔断器,检查设备入口电源是否正常。(7)、机架各机盘先不插入,开通机架电源,测量机器输出电压是否正常。(8)、逐步插入机盘,观察是否有反常现象。机盘插满后复核电源盘输出电压,若查上某盘,电源过载保护动作,一般是该机盘有问题,必须更换电源盘。全部机盘插入后,观察整机状态;电源盘内集成块不明显发热,发送盘LD散热片无显著升温,机内无异味后可进一步作整机检查。 3、故障判断和定位方法:(1)告警等级处理。根据告警或监视系统判断是紧急还是非紧急告警。紧急告警表示已严重影响通信,必须马上处理;非紧急告警表示告警暂时不影响通信;也可能表示上游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判断,避免扩大告警范围。(2)、判断告警发生的部位。出现告警后,应迅速判断故障发生部位,即是线路故障还是光端机设备故障;是光部分故障还是电部分故障,是群路故障还是单路故障。(3)、定位方法。对于故障定位,一般比较常用的是采用环路法。首先根据告警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决定相应自环的级别,不能因为故障处理扩大通信中断的范围。 4、常见告警原因分析:(1)、供电中断或配电箱分熔丝熔断。(2)、电源盘发生过压或过流保护动作,原因是有可能某个机盘短路,拔出机盘查找短路原因,消除后自动恢复。如果不是机盘原因,则是电源盘的问题,更换电源盘后应恢复。(3)、AIS告警。发生AIS告警一般为上游设备告警,应在上一级设备查找故障原因。(4)、远端告警。远端告警并不意味着是对端设备故障,而是指由本端发信开始到对端接收的某个或多个环节有故障。故障处理一般是换盘而不提倡修盘。 5 结束语 现代智能电网的建设日新月异,而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真正打造出一流的电网通信系统标准化建设体系框架,就必须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融合,进而为现代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问题及运用: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最新发展动态 摘 要: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通信领域处于重要地位,该文以当前我国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未来光纤传输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光纤 通信工程技术传输 发展动态 光纤是通信网络中比较优良的传输媒介,光纤具有损耗小、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当前,光纤通信工程传输已经进入到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光纤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信范围不断扩大,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 1 我国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的发展现状 1.1 波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对单模光纤低损耗区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带来巨大的带宽资源。由于每一信道光波的频率都是不同的,所以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区分为几个小的信道,然后在将光波作为信号传输的载体,发送端使用分复用器,把不同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合并到一起,再送入同一根光纤当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使用一波分复用器使这些不同波长表达的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区分开来。因为不同波长的光载波的信号在不考虑光纤非线性情况下,可以当做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同一根光纤中可以实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 1.2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满足人们的信息传递需求,不仅在传输网络上要保持带宽,还要求对用户接入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 光纤接入技术是实现信息有效传输的关键技术,在光纤接入当中,光纤到达位置是不尽相同的,有多种不同的应用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FTTF,即光纤到户是光纤接入的常见最终方式,这种方式提供的是全光接入,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宽带特性,为用户提供不受限制的带宽,充分满足用户的宽带接入要求。当前,国内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FE或者GE的带宽,这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也是比较理想的接入 方式。 2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发展动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全面开放,光纤通信又一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1 向超高速系统发展 从电信的发展史来看,网络容量的高需求与传输速度的提高一直存在着矛盾,传统的光纤通信发展是按照电信复用方式进行的,当传输的速率大提高时,传输的成本就有一定的降低,所以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上是按照指数规律上涨的,这也是光纤通信系统传输速率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当前情况下,商用系统的传输速率已经有过去的45 mBPS,持续增加到10GBPS,这样的增长速度在过去的20年内增加了2000多倍,这样的速度比之同时期的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还要快得多。高速系统的出现不仅能够增加业务传输的容量,而且也能够为种类繁多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提供了实现的技术基础。 2.2 向超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演变 当前情况下,复用系统扩容的潜力已经耗尽,但是光纤的宽带自用利用率依然极低,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宽带资源等待开发挖掘。波分复用的基本思路是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放在同一极光纤上进行同时传送,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采用波分复用系统有着较多的好处,可以对光纤的巨大宽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迅速的将传输容量扩大到几倍甚至百倍;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在传输基础设施上所消耗的成本;而且波分复用系统的速率与电调制方式并没有很大的关联,能够有效地引入宽带业务的新开发;同时使用波分复用系统还能够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的透明化及生存性强的光互联网。 2.3 实现光互联网 在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中尽管能够实现巨大的传输容量,但基本上都是点对点的通信系统,在灵活性和可靠性上还无法达到要求。如果在光路上达到领域SDH相类似的电路分叉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却可以使波分复用系统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光的分叉复用器和光的交叉连接设备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光的分插复用器更是已经投入了使用。实现光互联网的目的在于能够使超大容量的光网络得以实现,于此同时,实现网络的扩展性,使网络的节点数量和业务量随之不断增加,通过实现网络的可重构性,使网络重组更加灵活,允许相互连接融合系统和不同制式的信号对于网络的透明性来说也指日可待,而且能够实现快速的网络恢复,从理论上来说恢复时间可以达到100 mS。由于光互联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研。光互联网必将成为光纤通信的有一搭发展高潮。 2.4 新一代光纤 近几年网络IP业务呈现爆炸增长的态势,电信网络已经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构建起巨大的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是构成新一代网络的基础。传统的G652单模光纤已经不能适用高速长距离传送网络的发展需求,开发下一代基础网络设施就包含了开发新型光纤。 目前,根据干线网络和城域网络发展的不同需求,已经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新型光纤,有非零色散光纤和无水吸收峰光纤。随着通行工程技术传输的发展必然涌现出更多种类的新型光纤。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现代以及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光纤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发展来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信道发展的主要方式。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演变和发展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影响着电信网络以及信息业的未来格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问题及运用:论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的应用探讨 【摘 要】在大容量输送成为趋势的情况下,光纤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势必成为通信传输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中运用的三种特殊的光纤光缆,同时阐述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架空地线复合光缆;无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 1.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是光导纤维通信技术的简称,它的传输介质是光纤,载体是光波。终端站和中继站组成了光纤传输系统,光缆组成了传输线路。 2.光纤通信工程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由于电力电网系统大力发展的根本需求,大容量和长距离的输送成为电力传输的发展态势。如何在电力通信传输网络中,达到安全传输、高效运行、经济核算最优化,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电力系统的通信系统与其他公用网相比,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比如电力系统通信的业务量大,但单个业务的容量较小,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具有丰富的杆路资源。所以在进行电力系统的光纤通信网络建设中必须结合电力通信本身的特点进行考虑,同时要利用现有的优势进行建设。 在电力系统中运用较多的专用特殊光缆一般有3种: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无金属自撑式光缆(ADSS)、金属自撑式架空光缆(AD-Lash)。 2.1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俗称OPGW(OpticalFiberVomposite OverheadGroundWire),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通信光缆,它具有普通地线和通信光缆的双重功能。结构总共分三层:最外层是铝线;中间层是钢芯;光纤包含在钢芯内。根据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层绞式、中心束管式、骨架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通信容量大;光纤在不锈钢内,抗强电干扰能力强;温度特性好;导电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悬挂在高压电力线路的杆塔顶端,不受外力破坏,安全可靠。建设电力输电线路的时候可同时建设架空地线复合光缆通信通道,而不需另设空间走廊,目前架空地线复合光缆普遍应用于110KV以上高压线路中。 2.2 无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 无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的抗张元件是芳纶纤维,正是由于芳纶纤维具有弹性模量较高、重量较轻、具有负膨胀系数、有防弹能力、强度大的优点。芳纶纤维是通过松套层绞填充方式进行套装而成,里层还有PE 内护套、高强度、耐电痕护套等,所以整体抗电腐蚀的能力很强。由于光缆是采用无金属加强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雷电、高温损害,减少电力线出现的故障。无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可与高压电力线路同塔架设,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多。 2.3 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 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是将单模或多模光纤套入由高模量的塑料做成的内填充防水化合物松套管,缆芯中有中心金属加强芯,某些芯数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外还会包一层聚乙烯。涂塑钢(铝) 带纵包后加钢绞线和吊带聚乙烯护套成光缆。它具有以下特点:松套管的耐水解性能良好;光纤余长能精确控制;光滑的外护套使其在安装中摩擦系数很小;护套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良好。 3.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组网技术 由于电力系统的独特性,要求对传输速率的要求较高,而影响光纤传输速率的重要因素就是光纤通信的传输组网方式。目前,在电力系统通信中使用较合适的是SDH和OTN技术以及PTN和EPON技术有机结合的方式。 3.1 SDH技术 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是一种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数字通信体系,它是融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SDH技术赋予速度不同的数位信号相应的等级,通过标准的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将低等级的SDH信号复用为高等级的,实现了网络传输的同步,解决了局部网络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入瓶颈问题,使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SDH体系同时具有一套完善的自我保护体系,可以满足电力通信高可靠性的要求。 3.2 OTN技术 OTN(Optical Transmission Net,光传送网)在继承了传统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很好地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和电路调度的灵活性,实际上是ASON与DWDM 的综合体。 OTN是为了克服SDH与WDM网络不足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光传送技术,一方面它具有SDH网络与WDM网络的技术优势,既可以像WDM网络那样提供超大容量的带宽,又可以像SDH网络那样可运营可管理。另一方面它还具有路由功能与信令功能,能够为业务提供更为安全的保护策略和更高的传输效率。OTN是传送宽带大颗粒业务最优的技术,受到业界一致青睐。代表着光网络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根据电力通信集中式管理的方针,未来电力通信网业务传输特点主要是汇聚,各地区供电局汇聚大量IP业务至省公司可采用OTN方式承载。 3.3 PTN技术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PTN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电力迅猛发展的以太网业务需求。PTN兼容SDH的的所有业务,不过重点还是数据业务方面更出色。PTN是以数据业务的需求出发,以太网技术发展来的。对数据业务可以无缝对接。具有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 3.4 EPON技术 EPON是千兆以太网技术与无源光网络(PON)的结合。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EPON网络可以灵活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EPON系统由网络侧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 随着电网建设的智能化,配网自动化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部分。考虑配电终端分布区域分散,终端节点数多, 通信节点分布分散, 单个节点的通信数据量小.数据实时性要求特点和配电网停电区故障处理能力的要求。EPON在无源光网络机制基础上可以合适的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满足配网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结语 光纤通信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一种先进实用的通信手段。在电力系统运用光纤通信具有其它通信方式不能比拟的一些优点。但随着电力系统光纤电路日益增多,必须加强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光纤通信的管理,使其更有效地为电网服务。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分析 摘要: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的工程造价问题成为了热门话题,在建筑工程整个开展过程中工程造价都是贯穿于始终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则会给开发商节省下一大批资金,但是并不是所有项目的工程造价都会控制好的,工程的超预算现象一直存在。为了更好的对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进行很好的分析,本文将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超预算 1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1.1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 影响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性工程,其中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工程造价。如果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态度等都会影响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工程来说,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很多都是别的部门调任过来的,对工程造价知识根本就是外行。就更谈不上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控制了。 1.2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不到位 工程造价问题贯穿于工程的始终,所以工程造价也应该将整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整理,特别是一些潜在影响因素和工程的不定项因素,在综合预算确定后还应该确立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造价预算。建筑工程具有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成本也会因时而变,这些都是工程造价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工程造价预算要从项目工程实际出发,全面控制,合理预算。 1.3造价控制程度不足 工程项目主要分为设计、投标、施工、竣工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工程造价预算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但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很多工程造价预算人员都将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忽视了其他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导致整体造价的增加,直接导致工程造价的超预算。 1.4造价控制和其他环节控制脱节 以上我们介绍到,工程造价控制是贯穿于建筑工程设计、投标、施工和竣工等各个阶段的,和每个环节都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如何造价控制和其他的工程环节相脱节的话,很多方面的造价控制肯定会考虑不周。另外由于工程管理人员素养的缺失,会对各个环节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时间,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 1.5施工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工程造价增多 施工设计是施工过程的首要阶段,所有的施工环节都是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计划实施的,每一步施工都会在施工设计图上找到依据,因此如果最初的施工设计环节考虑不足,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问题,造成造价超额。但是施工设计环节处理要控制工程造价,还需要保证施工工程能够顺利的高质量的完成。 2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有效控制 2.1控制施工设计环节,熟悉施工图纸 施工设计阶段是工程的重要阶段之一,特别是施工设计的结果对工程的造价控制的影响更为直接。施工设计要综合考虑工程管理目标,将资源有效的合理配置起来,将施工过程的每一个方面都要设计到位,让每一个施工设计环节不出错。施工设计的最终成果体现在施工图纸上,施工人员也是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每一步施工,施工图对于工程的人力、物力、原材料等成本都进行了规划,所有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只要施工图的设计是合理的,那么造价控制也会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同时施工人员也要在熟悉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施工,避免在施工设计环节方面出任何差错。 2.2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工程造价预算的主题是人,所以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最终的造价预算。为了有效防止工程造价发生超预算,提高现有的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所有的预算管理人员要充实自己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做建筑工程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熟悉建筑工程的各方面流程。市场具有波动性,所以预算管理人员还要具有熟悉建筑市场的能力,能够对市场的变动方向和物价调整宏观认识,将建筑材料的市场波动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预算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技能培训,建设单位总该多组织技能培训和专家讲座,加强人员管理。只有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才是保证造价预算合理实施的有效方法之一。 2.3重视工程整体的工程造价预算 预算控制工作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紧密相关,任何项目出现超额预算对整体预算水平都会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建筑单位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防止因利益需求产生的贪腐、谋私等现象。监督形式应该保持多样性,定期抽查和随机检查交错进行,对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顿,保障同样的问题不再发生。另外,重视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预算控制还需要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的成本投入进行有效地控制,切实保障各阶段造价控制的准确性。 3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建设单位的效益,加强工程的造价管理必不可少,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有利于推进工程的顺利进行,而超预算则会给工程带来不便,甚至影响施工工期和效率。影响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是全方面的,建设单位要宏观掌控,全面控制,在确立工程造价管理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工程设计、投标、施工和竣工等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都要进行控制,明确造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预算编制管理人员素质、落实预算编制工作、重视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预算控制等,保障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张居莉 单位:沈阳宝丽隆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途径浅论 摘要: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受到建筑工程的工期、参与人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管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可以尽可能的节省工程开支,降低投资成本,这对于项目建设投资人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针对项目造价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实际参与工程造价计算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控制途径 建筑工程往往过程复杂,建筑公司在项目进行时一般都会将总项目分解为多个项目,分别完成,由于项目分类的不同,项目中会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建筑装饰、施工面积、施工工艺手段各有不同,相同类型的项目也会因建筑等级、建筑标准等的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都会导致工程造价各有不同。因此,建筑行业内工程造价一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单位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建筑企业关心的焦点,下文将简要分析当前建筑单位在造价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几点控制方法,仅供参考。 1当前工程造价控制出现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指工程建设过程中花费的总金额。工程造价控制,即在确定造价目标和各部门造价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造价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规范,对建筑管理活动科学组织优化,全面统一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工程投资利益最大化。项目造价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项目管理投资人员控制投资的重要依据,应该体现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细节中。现下许多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项目双方的共同利益。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企业前期招标和后期竣工结算要严格把控,但施工阶段被忽视,或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工期较长,造价控制渐渐放松、施工过程出现物料浪费等现象,加上施工过程由于环境、气候及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工程实际耗费的资金严重超出工程预算,忽略了设计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流程的确定都是设计阶段的关键内容,它们对于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但大部分建筑工程都更重视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而忽略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途径 2.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贯穿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等整个阶段,由于建筑工程周期长,涉及面积广泛,投资金额巨大,项目工程造价的调整计算呈现多次性、分项性。项目造价多次性具体表现为,造价公司在工程最初的准备阶段(项目投资建议、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初定稿、项目招标、签订施工合同)到实际施工阶段,再到工程完成验收的整个阶段都会因为气候、施工技术等实际因素多次调整工程造价。项目造价的多次性则表现为,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将一个总项目分为多个分项目,工程造价则按每个分项目分别计算,然后将各分项目造价费用与人力、设备及其它费用汇总,形成最终的工程造价。 2.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本文主要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工程施工及项目审核验收的整个过程简单分析,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希望对相关企业及人员有所启发。 2.2.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决策是建筑工程开展的第一步,投资决策对于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因此,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应重视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控制。决策阶段预算控制应该做到下面两点: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投资决策时的工程造价估算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必须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预算工作。准确的造价预算离不开工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因此,造价预算之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供电系统都必须都详细的了解,工程资料一定要详尽、真实,保证预算编制人员准确估算项目支出。此外,造价人员必须对建筑设备及原材料的种类、质量、价格充分了解,并根据市场规律有效预测这些物料信息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工程报价预测的准确性。 2.2.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本身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但是,工程设计决定了建设施工所用的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等等内容,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十分重要。在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流动资金,以保证建筑施工阶段资金的安全性。 2.2.3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大多数企业在承揽建筑工程时都需要使用招标投标来进行,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招标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现阶段大部分建设施工招标都适应低价中标法进行评标,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承包权,在投标过程中不断的缩减工程报价,获得承包权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采取其它方式要求增加工程投资,这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十分不利,有时候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工程投标过程中建筑方应加强对承包单位的审计工作,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应标单位承接工程,针对招标过程中的收费情况制定一定的标准,合理进行工程标价。 2.2.4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的实施是工程建设中投资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控因素最多的部分。为了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加强工程预算控制,避免工程造价超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控制流程,对此相关单位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监督力度,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积极引进优秀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减少施工人员作业量,缩短工期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加强造价控制过程的跟踪审计。项目实施前必须对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最佳的设计施工方案,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还需做好相应的跟踪审计工作,对于设计中对现实情况预测有偏差的部分及时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2.2.5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程建设过程,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审查,核算工程造价,竣工验收阶段发现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交付,因此,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不能忽视,这一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项目工程建设的整体环节进行检查,总结资金的整体流动情况,准确核算工程造价。 3结语 建筑造价预算控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造价管理人员精准把握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要点,实地考察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造价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发挥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将建筑项目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简单分析了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还可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准确性,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王慧琴 单位: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柳湾煤矿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途径 摘要: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受到建筑工程的工期、参与人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管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可以尽可能的节省工程开支,降低投资成本,这对于项目建设投资人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针对项目造价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实际参与工程造价计算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控制途径 建筑工程往往过程复杂,建筑公司在项目进行时一般都会将总项目分解为多个项目,分别完成,由于项目分类的不同,项目中会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建筑装饰、施工面积、施工工艺手段各有不同,相同类型的项目也会因建筑等级、建筑标准等的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都会导致工程造价各有不同。因此,建筑行业内工程造价一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单位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建筑企业关心的焦点,下文将简要分析当前建筑单位在造价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几点控制方法,仅供参考。 1当前工程造价控制出现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指工程建设过程中花费的总金额。工程造价控制,即在确定造价目标和各部门造价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造价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规范,对建筑管理活动科学组织优化,全面统一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工程投资利益最大化。项目造价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项目管理投资人员控制投资的重要依据,应该体现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细节中。现下许多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项目双方的共同利益。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企业前期招标和后期竣工结算要严格把控,但施工阶段被忽视,或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工期较长,造价控制渐渐放松、施工过程出现物料浪费等现象,加上施工过程由于环境、气候及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工程实际耗费的资金严重超出工程预算,忽略了设计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流程的确定都是设计阶段的关键内容,它们对于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但大部分建筑工程都更重视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而忽略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途径 2.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贯穿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等整个阶段,由于建筑工程周期长,涉及面积广泛,投资金额巨大,项目工程造价的调整计算呈现多次性、分项性。项目造价多次性具体表现为,造价公司在工程最初的准备阶段(项目投资建议、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初定稿、项目招标、签订施工合同)到实际施工阶段,再到工程完成验收的整个阶段都会因为气候、施工技术等实际因素多次调整工程造价。项目造价的多次性则表现为,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将一个总项目分为多个分项目,工程造价则按每个分项目分别计算,然后将各分项目造价费用与人力、设备及其它费用汇总,形成最终的工程造价。 2.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本文主要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工程施工及项目审核验收的整个过程简单分析,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希望对相关企业及人员有所启发。 2.2.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决策是建筑工程开展的第一步,投资决策对于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因此,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应重视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控制。决策阶段预算控制应该做到下面两点: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投资决策时的工程造价估算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必须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预算工作。准确的造价预算离不开工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因此,造价预算之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供电系统都必须都详细的了解,工程资料一定要详尽、真实,保证预算编制人员准确估算项目支出。此外,造价人员必须对建筑设备及原材料的种类、质量、价格充分了解,并根据市场规律有效预测这些物料信息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工程报价预测的准确性。 2.2.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本身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但是,工程设计决定了建设施工所用的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等等内容,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十分重要。在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流动资金,以保证建筑施工阶段资金的安全性。 2.2.3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大多数企业在承揽建筑工程时都需要使用招标投标来进行,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招标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现阶段大部分建设施工招标都适应低价中标法进行评标,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承包权,在投标过程中不断的缩减工程报价,获得承包权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采取其它方式要求增加工程投资,这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十分不利,有时候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工程投标过程中建筑方应加强对承包单位的审计工作,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应标单位承接工程,针对招标过程中的收费情况制定一定的标准,合理进行工程标价。 2.2.4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的实施是工程建设中投资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控因素最多的部分。为了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加强工程预算控制,避免工程造价超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控制流程,对此相关单位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监督力度,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积极引进优秀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减少施工人员作业量,缩短工期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加强造价控制过程的跟踪审计。项目实施前必须对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最佳的设计施工方案,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还需做好相应的跟踪审计工作,对于设计中对现实情况预测有偏差的部分及时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2.2.5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程建设过程,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审查,核算工程造价,竣工验收阶段发现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交付,因此,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不能忽视,这一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项目工程建设的整体环节进行检查,总结资金的整体流动情况,准确核算工程造价。 3结语 建筑造价预算控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造价管理人员精准把握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要点,实地考察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造价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发挥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将建筑项目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简单分析了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还可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准确性,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王慧琴 单位: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柳湾煤矿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探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着建筑行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有着积极意义,良好的控制策略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更能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贯彻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经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的策略,希望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 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了深远影响。通常情况下,整个建筑工程耗时较长,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波动,这使工程造价成为建筑成本的重要变量,也是工程建设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建筑工程领域不仅存在原材料价格的激烈竞争,建筑工期和质量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只有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尽可能地使有限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建设单位务必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资金使用比例,使之科学有序地运行,降低投资成本。此外,建设单位要和施工单位进行有效协商,并签订合同,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的问题也陆续显现,若不得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1.1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意识淡薄 据调查,许多建筑工程负责人对于工程造价的监管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工程的运转长期处于工程造价的盲区,最终使成本大大超出预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工程造价的重点在于预算,只要预算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造价就出不了什么大问题。事实上,对于工程造价的监管属于动态的过程,由于工期较长,各个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都会有所波动,因此预算并不能反映这一动态过程。同时,国内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的造价管理属于定额模式,只有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采用了清单模式,许多施工企业没有充足的能力制定定额,因此无法真正控制工程造价。 1.2整个工程的不同造价管理阶段联系不紧密 建筑工程造价通常要经历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决算价6个阶段,它们彼此联系,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6个阶段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甚至脱节。这主要是由负责方不同导致的,每一个阶段有其不同的责任人,其管理造价的方式有所不同,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1.3建筑行业内造价信息不流通 建筑工程造价对于整个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工程已经竣工,其经验和教训仍值得其他单位和部门借鉴。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工程单位并不愿将造价信息资源共享,这些资料仍归原单位所有,大大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另外,许多建设单位的投资估算方式仍处于静态控制中,这种方式使建筑工程后期开展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方式与前期差异很大。 2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策略 就工程造价的控制现状而言,由于缺乏对实际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使前期的管理方案难以适应后期的建设情况,最终导致前后脱节,自然无法适应当前的造价管理。下面,我们就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2.1工程在招标投标阶段要严格控制造价 工程在招标投标阶段,不得徇私舞弊,要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招标投标,这包括对招标信息的真实公开和及时,力争招进的都是一些有长期建设经验的、信誉度高的、责任意识强的企业。随后要进行合同拟订,初步设定造价范围,优化资金的使用,对建筑工程的标底预算进行最终确定。 2.2重视建筑工程设计对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设计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及投入时间长短,因此要对工程设计进行严格把关。第一,要加强对设计图纸质量的监督管理,使其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保障设计质量。第二,建筑工程要科学规划概算方式,最后得到的工程造价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定,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超额预算的发生。第三,制定对工程设计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设计图纸,设计部门就要加以鼓励,反之,对于滥竽充数,影响企业效益和工程效益的设计要给予适当惩戒。同时,工程设计要进行限额管理,使之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工程设计关系到建设单位双方的共同利益,一方想要多报结算,另一方想要减少造价,因此需要双方进行有效协商,最终签订承包合同。 2.3完工后对结算造价进行控制 建筑工程竣工后往往存在结算造价超过预算的情况,这需要双方严格审查各项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看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发现重复项目要及时删除,共同解决结算纠纷。 3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要想避免资源浪费和高成本,建设单位就必须在招标阶段控制成本,并重视工程设计对造价的影响。同时,要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效合作,在签订有效合同的同时为双方带来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谢劲松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审计局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探索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和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需要对工程进行造价控制,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投资,本文就来浅析一下造价管理的优势在施工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 工程造价;施工阶段;优势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落实合同、实施投资控制的过程,是工程目的最终实现并且产生工程实物的过程。从经济的角度看,建筑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工程造价的竞争,谁既能保证质量和工期,又能注重成本的管理,一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谁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走向成功。但是由于施工周期长、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工程现场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工程施工中的工程造价,对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谈一下工程施工中工程造价优势的体现。 1工程造价概念分析 1.1工程造价的定义 工程造价主要是指对于房屋建筑项目,建造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投资估算、设计和修整概算、施工图纸预算、工程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同时以投资者和业主的角度分析,工程造价主要是指对于投资费用,像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而从建筑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工程造价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的承发包价格。 1.2工程造价的主要职能 其主要的职能包括评价、调控、预测以及控制作用;其中评价作用,主要是指对项目投资科学性的评价工作,同时也是评价建筑安装企业的经营是否合理的参照标准。其中调控作用,主要是指国家对于物资消耗、建筑规模以及投资的调控。其中预测作用,主要是指对于工程造价的前期预测,为后期的项目投资和造价管理奠定基础。其中控制作用,主要是指对于投资,以及建筑商品供应企业的控制。 2工程造价的优势体现 2.1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不浪费时间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从工程的整体条件出发来进行考虑,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准备不充分造成施工过程的不顺畅,应该提前做好设备、材料等的进场安排和施工人员的排班和基本负责的内容,从而减少时间的浪费。工程造价可以在施工之前就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梳理和组织,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有条不紊,既不手忙脚乱,也不浪费施工的时间。 2.2能够把握施工周期,方便竣工结算 对于工程造价的制定,工程合同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工程造价要根据合同中的要求进行制定,比如合同中规定用什么材料、什么设备以及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施工团队,当然,最主要的一点还有施工的时间,对工程进行工程造价可以使施工团队把握好施工的时间,尽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快的完成工程的实施,又好又快的竣工。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工程造价的人员会建立台账,对于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等一些问题,需要及时仔细的做好记录。在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施工人员既要确定变更材料的签字、盖章证明,也应该做好由于设计变更而导致的成本预算的变化,做好材料的审批、认证和保管,为竣工结算做准备,方便竣工时的结算。 2.3确保工程质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施工造价可以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与协调,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机械、材料和资金的使用,合理的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施工中出现的人员安排重复或者人员空缺,也能避免材料被重复计算使用的失误。工程造价中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够为施工方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在工程造价中对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和估算,包括对于突发情况中出现的一些需要重新购买材料、设备以及重新招聘施工人员的费用全部进行统计,把施工中不需要的一些材料和设备等都进行从新的统筹组织,从而既能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还能抱枕工程的顺利实施。 2.4严密合同条款,优化施工组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中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包括工程实施范围、工程数量、计费方式、浮动率、检测、索赔、风险责任、保险、设备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施工合同,工程造价在其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工程造价还能优化施工组织,当施工方便与造价之间发生矛盾时,比如基础土方采用大开挖当然施工简单易行,这针对基础比较密的工程造价肯定是很节省的,但如果基础间距比较大,如果采用大开挖恐怕要比单个基础开挖增加很多的土方量,对造价控制不利,施工方编制组织设计时一般都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这样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程造价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科学合理的施工造价自然能优化施工组织。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纠纷,像工程师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开发商与承包商之间的矛盾等等。如果是一份好的工程造价,就能尽量避免各方之间矛盾的发生,所以一份好的工程造价是十分必要的。 3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3.1项目决策 项目决策主要是指对于建筑项目和方案的决定工作,决定其是否合理和科学的过程,一旦出现工程量不准确、施工程序不明确以及设计方案不优质,甚至是建筑单位对于投资估算的干扰,都会导致项目决策中投资估算不准确情况。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阶段,存在重质量、重技术、重进度而轻经济性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合理的情况。 3.2投招标不规范 招投标是一种常见的商品交易的行为,由于该交易过程管理规范不完善,从而导致在投招标中,出现一系列的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的情况;其原因还与施工单位的利益化有关,使其导致国家经济受损。 3.3项目施工变化大 目前很多的建设单位,存在盲目动工的情况,对于项目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预算、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要求没有合理掌握,加上在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经济纠纷和责任。 4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控对策 工程造价管控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过程,因为建筑工程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运,同时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动态性以及层次性;同时建筑市场普遍存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中造价不合理、投投标制度不完善、以及施工变动大的情况,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对此有效的增加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管理的力度和规范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4.1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性;对此应当对于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复审的工作,保证其优质性,从而更好的保证其建筑工程的质量;然后再充分的考虑到其经济性,可以通过限额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然后对于设计方案进行整体的评估,使其在可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也能合理的控制投资成本,从而更好的保证其科学性和经济性。同时,在施工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要保证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分析,对资料进行核实,并经过严格的设计。保证设计的项目齐全,工程量的设计要做到精准,全面。针对不同的项目,具体的进行设计使得设计切实可行,能够达到项目要求的标准。并且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采用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与手段,使得项目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设计出一套经济性与合理性并重的设计方案。 4.2规范招投标制度 在进行招投标时,首先应当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定,然后根据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编制格式、技术规定,同时也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勘察和测量的工作,从而科学性的编制招投标文件,以及工程量和建材市场价格的掌握,合理的进行报价,在报价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其市场因素,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手的经济实力、经济利润等,从而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对招投标的选择,要选择相应的资质条件较好的、实力相对较强的、并且是否拥有类似工程设计的经验是相当重要的,有着类似的工程设计的经验的企业进行项目设计是保障工程能够完整的进行下去并且成功的基础之一。同时在确保招标项目的合理运行中,维护当前情况下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竞争的有效秩序是十分必要的。之后还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标管理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通过这套来规范真个招标的过程,以此来提升竞争的良性与提升工程的质量。在评标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与公开,使评标的过程是一个诚信的、双赢的过程,而不是一方获利一方受损的过程。还要减少主观原因对于评标的影响,有时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经常会使的一些评标工作的开展变得唯利是图,极大的影响了评标的公正性。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这样的问题来影响投标。当投标的工作完成后,对于合同的内容也要有着严格的要求,内容必须保证工程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下去,并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合同的内容也必须明确,简单不能存在语句模糊的情况,对于项目的管理也要规定到合同之中,明确各自的责任划分,避免纠纷的发生,努力的是双方都收益,达到双赢的效果。 4.3加强合同意识 和同是商品交易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对此加强合同管理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按照合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也是规避风险和经济纠纷的有效手段,保证其法律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合同资料的管理和储存的工作。工程造价人员除了要出示控制和审核的分析文件之后,还要对于变更的施工阶段,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 4.4管理要综合全面因素 在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时,应当正确的处理好质量、进度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优质的设计方案,对于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通过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的成本,因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大部分的花销都在于建材采购上,所以降低建材成本,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利润;同时还要合理的减少索赔的费用,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动态性和变化性非常强的过程,且工期长、涉及到的内容多,且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更,或是一系列的安全事故,都会导致经济纠纷和索赔的情况,所以减少索赔费用,也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利润。而质量和安全是国家规定的生产标准,对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规范,就会很多的保证其建筑质量;对此严格的把握其重点,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4.5加强审计工作的进行 审计工作的进行对于整个施工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所涉及的包括项目的事后审计和竣工审计,还有最为重要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在这其中事前的审计可以使得整个项目的施工方案变得更加的合理,施工方也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的统筹,对于发生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事中的审计则可以起到对后续的工作开展进行预判的作用,使得未来的工作变得更加的合理有序。并且在建筑这个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许多的波动,其中包括人员上的和资金上的。它对于各种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劳动人员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并且在人员的需求上也受到时间段的影响,难以确定,对于这些人员需求的安排也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其中要注意加强对不同的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人员需求,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提前的与预算,并且对劳动资源需求的高峰与低谷进行预判,使得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人员的断流,不会使得人员出现短缺的现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工程损失的出现。 5总结 工程的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多的阶段,是对工程招标工作的延伸,是把合同进行实施的过程,对这一阶段的工程进行认真严谨的工程造价,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能产生重大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建立一个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加强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管理,使得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金磊 单位:中车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控制作用论文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 1.1工程造价控制观念落后 受政府过多的干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了。因此,政府必须改变落后的观念,放宽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才能实施工程造价的科学化、合理化。 1.2缺乏健全的工程造价控制法制 一般而言,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是保障工程竣工后的质量能达到设计中的标准。而实际情况是国内对其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比较缺少,导致工程造价控制的混乱,进而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工作进度和竣工质量,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长期处于矛盾状态的原因。 1.3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缺乏 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阶段,是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初步估算的重要阶段。不过,国内的一些建筑工程往往忽视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预算,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整个工程的造价。因此,建筑工作必须在设计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能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工程预算。 1.4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薄弱 这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工程资金流动量最大的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否则将会大大增加整个工程的造价。投资决策阶段虽然关键,但是也是很多建筑单位最薄弱的环节,缺乏有效的控制,主要是因为人员关系的混乱,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 2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工程预算是指在国家相关法律基础下,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单位按照工程的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对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成本进行准确的预估,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投入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工程预算对开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 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工作人员会对整个建筑工作的造价进行初步预算,基本确定工程的造价后,施工单位会将整个工程预算支撑文件交给投资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会制成施工计划书,就是所谓的投资款合同,投资方根据这份合同给施工单位分配工程投资资金,以更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整个预算过程,都经过了科学合理的计算,是在对包括施工材料、人员薪资、意外保险等在内的成本进行科学计算和管理后得到了预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在对工程的成本预算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施工中的材料、施工人数、机械设备、各工序计算的费用等都进行了科学的计算,确保了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确保施工设计图的有效编制。 在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成本进行预算之后,就能有效编制施工设计图了。工作人员在编制施工设计图时,能依据合理科学预算后的工程造价成本进行编制,还要注意对设计图的直接或间接费用进行准确统计。同时,施工设计图的有效编制,能协调好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和投标的报价,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4)能有效提高各项资金的利用率。 在工程预算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合理缩短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进而减少工程预算,降低工程成本。还可以对施工后的一些剩余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这样就能帮助施工单位实现对工程的每个部分资金合理利用,提高了各项资金的利用率,进而保证了工程预算的实用性。 (5)能调动施工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单位的积极性。 在工程预算中,对施工人员的个人利益也会有合理的预算,从而在不损坏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下,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当施工人员受益后,就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施工人员是工程造价管理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跟着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 (6)能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 工程预算的工序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预算业务素质和专业的技术知识,这也是在无形之中督促造价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同时,对建筑企业而言,要想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和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了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 3加强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作用的有效策略 3.1做好施工材料预算工作 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必须严格控制材料成本。在材料预算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深入考察,充分了解材料的出处、管理、运输成本等信息,以便更好的进行材料的购买和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因购买和管理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 3.2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阶段,必须做好预算工作,控制工程造价。一方面要建立设计竞争机制,以便建筑单位能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国内的设计方案多数是由工程设计院一手操办的,且多侧重于技术指标,忽视了经济价值。因此,建筑单位可以拓展工程设计的渠道,通过外包或者内部职工等方式提高方案设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尽量不要变更设计方案。更改设计方案是建筑工程的大忌,对工程造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变更设计次数越多的工程,造价成本就越高。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控制工程造价至关重要。 3.3做好建筑工程的科学施工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阶段,有较为复杂的施工工序,给工程预算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想发挥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有效作用,就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的科学施工。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建筑工程的每个施工工序进行工程预算时,要结合每个工序的特点和施工设计图等开展,关键是最好不要随意更改施工方案,以免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费用成本,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序进行工程预算,做到科学施工,是加强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作用的重要举措。 3.4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随着人力、材料、用地等各项投资因素的增加,建筑单位选择施工单位时的要求越要越高,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能有效提高施工的预算能力,发挥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在材料设备、施工场地等工序上要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合理配置,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工程造价成本。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预算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的每个阶段,建筑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相信只要根据所分析的各种策略,就能更好的加强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就能更好的帮助建筑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就能促使建筑业在我国的经济中更好、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作者:黄志刚 单位:江西省进贤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原因及控制对策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动态的工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末,是工程建设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建筑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建筑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建筑作为一大能耗行业,就建筑工程本身而言,有着建设周期长、施工复杂等特点,使得建筑工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再加上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很难控制工程造价预算。工程造价预算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造价预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建设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效益,就必须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确保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进而更好地开展工程造价管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原因 2.1工程造价管理不到位 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包括了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许多施工企业在拿到工程项目后,没有结果工程具体情况进行预算,往往会造成预算超标。同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施工企业、建设企业以及政府都会参与到工程造价中,形成政出多门的局面。另外,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工程造价没有做好全面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赶工程进度,经常会将工程项目分包给不同施工队伍,进而造成施工分散,施工难管理,导致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现象的产生。 2.2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工程造价预算中,专业的造价预算人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就我国目前工程项目造价预算工作来看,受经济以及科技等条件的制约,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差,专业能力较低,专业素质不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大都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开展管理工作,缺乏科学依据,不能就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全面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而为工程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3完善高速路工程预算相关措施 3.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筑中,工程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健全、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然而其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工程建设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统一指导,同时落实责任制度,谁浪费,谁负责,从而规范施工行为,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首先,针对工程项目,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协调内部关系,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体系;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提高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最后协调好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物质供应单位的关系。 3.2重视造价人员的培养与任用 在工程建筑的成本控制工作当中,只有专业的造价人员才能在成本控制工作当中发挥管理人员拥有的作用,节省工程建筑成本。为此,工程建筑企业必须重视造价人员的培养与任用。首先,企业要加强他们工程造价人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工程造价业务能力;其次,企业要采取有效地奖励措施,激发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确保工程建筑成本控制质量与效率。 3.3做好工程预算工作 工程造价预算作为工程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了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作为一大能耗行业,建筑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针对建筑工程成本,做好工程预算。在我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建设企业必须做好工程预算工作,运用成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各项资金运用情况,核实预算是否与实际接近,能否控制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原因,为改进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为工程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在人工方面控制人工数量,根据工程建设需求,适当增减人员,对机械设备要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在生命周期内正常运行。在材料费上要针对市场的行情,根据工程项目需求的量进行购置,避免浪费。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工程建筑中,工程造价预算是工程建筑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保障,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发下,工程建筑企业就必须重视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只有做好工程预算,才能更好的节省工程建设成本,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好地效益。 作者:俞林辉 曹静 单位: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合理控制 1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费用,通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对各种费用进行严格的计算、监督、调节,使其保持在限定的额度范围内,及时对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工程造价控制可以说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动态控制。首先,工程造价控制开始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直至工程序竣工,在整个过程中利用工程造价控制原理来对工程实际造价进行确定及评价,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在工程项目决策到竣工整个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影响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对工程建设期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对工程项目完工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进度和质量等三项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需要对工程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对投资预测进行估算,从而完成初步预算造价,以此来对设计进行控制,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案,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利用,以期实现预期的投资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2.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初阶段,在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好坏会对整体工程造价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1遵循经济、适用、适应的建设原则。根据建筑工程所处环境、技术和市场等多项因素来对建筑工程的规模进行确定,根据交通、水电、气象、水文及地质条件等各项因素来进行建筑项目的选址,同时还要对设备配套、原材料及备件等因素进行考虑。 2.1.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会从多方面来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和论证,确保其是否可行,并以此来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需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发生,而且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费占总投资的比例非常小,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初设阶段、技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图阶段都对项目投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说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所在,需要确保标准设计、现场资料的详尽及设计方案的优化。 2.2.1标准设计。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措施,通过标准设计可能有效的提高设计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工程质量,而且能够实现建设材料的节约,有利于工程造价的降低。 2.2.2现场资料详尽。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质条件、拆迁、材料、运输等都是会对工程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现场进行详尽的御马监,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目标。 2.2.3设计方案优化。在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时会用到价值工程,以最小的费用来确保所需要的各项功能,以此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2.3招标阶段 2.3.1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是一种无限制的竞争方式,由于投标不受地域限制,招标人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在众多的投标人中选定报价合理、信誉良好、工期较短的承包。 2.3.2邀请招标。邀请招标由采购人根据承包商的资信和业绩,选择一定数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其发出招标邀请书,邀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从中选定中标的承包商。 2.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2.4.1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成本,必须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进度,最大限度缩短工期,才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4.2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降低材料成本。一方面必须提高采购质量,通过招投标及竞价的方式,交由相关的采购人员负责,从基础上强化成本观念,提高材料的性价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中,也必须注意材料用量的节约。通过制定专业规范的材料控制和管理制度,降低材料成本。 2.4.3发挥专业造价师懂技术、精造价的技术优势,使之与设计人员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配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长处不断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2.4.4审查合同标价和工程量清单、基本单价及其它有关文件。结合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对工程进行正确计量,按规定进行工程款结算,注意不合格工程的监管。 2.4.5加强控制工程索财,进行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违约索赔。并运用概算、预算定额,合理进行现场签证,规范合同签订程序,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2.5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2.5.1造价管理人员应规范、系统地做好造价资料的积累,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适应工程造价资料的动态需求,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5.2审核竣工结算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严格、合理,以保证工程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工程竣工结算时,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同时要求相关审核人员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模棱两可的项目,不得任意定义,应符合实际情况,对顶额缺项的不得任意高估,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审核完后,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造价管理工作。 3结束语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的目标,则需要培养高素质的造价人才,确保设计产品综合性能的提升,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确保以最低的造价实现建筑产品的各项功能需求,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孙婷婷 单位:黑龙江华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影响 1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对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建筑工程造价参与工程造价管理迎合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建筑工程造价在之前都是由政府主导以及管理的,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的职能也由此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政府由之前的主导与管理逐步转变为了指导,政府将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职能转交给了相关的投资单位以及建设部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各项的建筑造价信息都非常的了解并熟悉的掌握,管理经验也相当丰富,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帮助与配合之下,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相关的管理能力,为建筑工程方面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服务。可以说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适应了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是科学管理与规范建筑市场工程造价需求的产物。第二,社会分工更加的精细化。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合理的控制好工程的造价,才能使工程项目的资源成本得到进一步节约,才能进一步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相继出现,这些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行情更好的服务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的资源都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于各投资单位与建设部门来说,在今后的项目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成本,各个单位对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这也体现出了在全球经济化与市场化的影响之下,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的一个趋势。第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迅速发展,建筑工程内部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一些新业务步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比如在项目融资、确定工程索赔以及研究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等方面,这些新业务的发展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才作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工程造价各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相关的人才必须具备工程计价和计量相关的知识,还要熟练地了解并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工程造价管理做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对造价控制的具体影响 2.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与设计阶段 (1)作为建筑工程咨询企业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注重对相关资料的积累,除了从已有的资料中估算出相关的指标以及数据之外,为了能够保证相关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综合性,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才能够以此为充足的依据,更好的进行编制投资估算。第二,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要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之后,充分的估算出所有的风险和收益,对于相关的风险要提出一些相对应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在大限度的保证所做的投资估算全面、准确而且合理,避免过分的高估。 (2)在进行了决策之后,其次就是对项目的勘查设计,这也是工程建设与投资控制的关键性所在。项目的设计这个阶段对工期的长短以及投资的大小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要重视对这个阶段的投入力度。在整个项目设计的阶段都要使用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方式,为后来能够科学有效地控制整个工程的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项目进入了施工阶段之后,投资方往往容易忽略设计概算这一方面,对投标的报价以及竣工之后的决算价格却非常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一些设计院没有及时的提供相关的设计概算,致使投资方对设计产品的价格不能进一步的确定,这是较为严重的一个失误的存在。 2.2项目的招标与投标阶段 在项目的招标与投标阶段,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进行招标计划的制定时,要将招标计划与施工计划以及设计出图计划有效的结合起来,然后合理的划分出各个施工的标段。第二,在编制清单时,要严格的根据清单计价的规范进行清单编制,要尽量详细的注明是否分项,不能用相同的工序项目汇总之后进行分项,否则会对施工过程中造假的控制以及变更费用的核算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必要的措施费都充分的考虑进去,从而在大限度的避免今后出现索赔的现象。相关的设计单位不是本地,各个设计师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出现一部分设计单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套用旧的标准图,这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与效果。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当地的施工方法与当地的施工材料,及时的向投资公司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议。第三,招标文件是施工招标所有环节的规范与指导,明确了施工招标的各项程序与原则,招标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它是竣工结算索赔处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招标文件的编制方面必须要非常的规范与严格,保证其严密性与准确性,招标文件中对每一项都必须要进行详细确切的说明。第四,合同管理的参与方面,施工合同对于整个工程建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费用的控制、工程质量的控制以及工程进度的控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依据作用,也是处理索赔、办理工程解释的直接证据。因此,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必须非常的认真谨慎,尤其是在费率招标方面,合同内容里必须明确施工单位以及业主双方所有的责任、权利等等,还需要明确和把握包干风险费的含义。 2.3项目施工阶段 在该阶段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工程的计量,严格的控制付款行为。在对工程造价的目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以工程图以及合同中的相关规定条例为依据,这样才能够寻找出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防范对策。要严格的控制工程的变更,减量避免由于变更而产生的费用。此外,还需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对建设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以便能够使其及时的支付工程进度款。这样一来也可以尽量的避免今后工程索赔事件的出现。为了能够为今后费用索赔的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平时还要注意收集整理一些施工资料以及监理资料。此外,还要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及时的统计,将统计比较之后的相关情况向各个方面汇报。 2.4施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 施工单位和业主都非常重视竣工结算,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来说,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在竣工结算的审核阶段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还需要写明审核调整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竣工结算审核报告的合格性,要对各个单位负责人进行严格的复核,层层的把关,这样才能够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在后评价阶段中,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要及时的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归类,还要搜集监理、业主施工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进行自我总结,这在后评价阶段是比较重要的。 3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想使工程项目更好地完成,就需要对各个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工程造价咨询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只有加大对工程造价咨询方面的投入,投资公司才能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从而有效的完成工程项目。 作者:黄远志 单位:韶关市建韶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审核项目控制应用 1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造价审核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审核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有很多的建筑企业,这些企业对现在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的审核并没有应当的重视,在工程造价的方面的审核制度也不够健全,又的甚至都没有相关的审核制度活着是建立了一种表面的审核制度,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公司的制度上,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的工程造价的审核。于是这种流于形式的工程造价审核制度的流行导致了现在很多的工程造价审核的工作只是在形式上存在,并没有相关的明确的人员与职责去真正的实施。这样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没有相关的规定也很容易在进行审核的工程中出现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出现,这就对工程的建设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影响。此外,还有在很多的企业对这种工程造价的审核的不重视会引起的在审核中的不规范,没有程序性,在审核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行为。如在审核中会对送审的资料进行变更和改写,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工程造价审核的可信度和实用意义,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增加工程造价,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良的影响。 1.2工程量的虚增 在工程的造价的审核过程中,因为审核的程序的不规范性会导致所送审的资料与实际的资料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工程的隐蔽行为或者是对工程量进行重复的计算,更有甚者会将一部分的工程进行增加来使工程量出现虚增的现象。 1.3高套定额 建筑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材料和新的设计不断的涌现,这就是工程造价出现了定额缺项的现象。很多的建筑的施工方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高套定额的安家来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这种行为就造成了整个工程造价的攀升。 1.4关于合同 在建筑的双方对其所签订的合同还存在重视度不够,尤其对于小规模的建筑工程来说,合同的签订过于草率,很多的条款说明都不够明确,所以所签订的合同并没有有效性。同时也没有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很好的履行,从而使施工过程与合同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2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在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现在的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对现在的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现在的工程的造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度。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工程造价的审核过程中的应用: 2.1规范而全面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制度 工程造价的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比较多,业务的范围比较广泛,情况也比较多样。所以在建立的审核的规章的制度是要对全部的工程的造价的控制进行方法的分析。在制定审核的制度的时候要对项目工程的规模和结构来对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在制定工程造价的审核制度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对工程的仔细的检查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严格的检查其相符性。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做好相关的合同的条款。经过验收合格后进行到审核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编制工程与所送审的资料的符合程度。保证审核的资料的准确真实和全面。审核人员再对一些的没有数据资料库的对象进行工程造价的审核的时候,审核的人员需要对实际的工程和市场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根据考察的现状来建立一个新产品的产品造价资料库。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的时候要做好对专业人员的配合和协调,根据相关的制度也要求来进行审核。 2.2尽量的防止在工程量的计算方面出现差错 再对全过程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时候,可以对企业的执行的计价的标准进行了解,对所签订的合同来对建筑的工程中的定额计较你相关的工程的费用的规定来进行执行。在对造价的审核中首先要做好审核的价格的指数和各种的费用以及换算的系数进行核实,同时要对差价的调整进行审核。要注意在审核过程中的特殊的费用和计算的程序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要对各种费用的计算的技术进行留意。对于较大的建筑工程,在竣工的时候需要结算的科目非常的多,这就审核的过程来对整个过程来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在审核的时候要对各种的项目的进行仔细的计算工程量,这就防止计算的失误的现象的出现,审核就很可能出现很多的不准确的现象。 2.3对定额、材料和签证的全面的控制和审核 在建筑的施工的过程中,很多的施工的单位往往被一些工程的项目中的利益的驱使和诱导,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采取很多的不正当的手段来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比如重复性的套现定额,采取使工程量虚增的方式以及高套定额的方式。这些手段都是不符合我国的法规和很多的相关的规定的行为,于是我国的相关的部门要严格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严加管制和惩罚。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就要求相关的审核人员要对这些的材料定额和签证这些方面做好严格的审查。审核人员对施工企业递交的预算书要做好审核的程序,首先要对招标的文件进行认真的查看,对施工双方的合同以及协议进行认真审核,根据这些内容来选择定额的方法。然后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对图纸中对应的各项的预算的条目进行逐个的核对,检查图纸的条目是否与定额的内容相符合。对签证单进行核实的时候要对签证的原因进行仔细认真的核实,对那些因为施工方有意多件算的费用和因为施工方的单方面问题失误而导致的费用都要做好划分,将那些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费用进行去除。最后要对施工单位的竣工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核对好竣工图与联系单的内容的相符性,如果情况允许审核人员还要亲自的去现场进行查看和审核,从而判定实际情况与竣工图的符合的程度。 3结语 在建筑的工程建设中,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造价的审核中的每个环节都与建筑的成本和资金的投入具有非常的重要的关系。如果审核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审核,那就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企业资金的流失。因此,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要想使企业能够加快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需要在工程的造价方面做好全面的审核,对工程的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放过任何的细节和每个环节的质量,使审核的工作更加的全面和有效。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庄璇 单位:厦门集结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论文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面临的问题 1.1决策阶段的问题 决策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银行等众多的部门共同参与并确定的,由于每个单位对工程造价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也就会导致工程造价无法控制。同时,与建筑定价相关的部门比较多,所以在决策时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意见,并且难以统一。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较多,每个管理机构都以自身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除此之外,部分建筑项目并没有根据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以及区域综合规划编制建议书报价,这样就会导致招标文件漏项使得概算不够。 1.2设计阶段的问题 设计阶段在投资计划确定之后,是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很多设计单位并没有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的经济与设计部分,在设计中存在着严重的轻经济重技术的现象,设计人员将重点放在设计工程的质量上,并不关注工程造价的高低,从而容易导致无法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来达到控制总造价的效果。 1.3施工阶段的问题 施工阶段存在较为随意的设计变更。正常情况下,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的阶段中,只要能够精心准备,并且按照招投标以及概算进行施工既能够将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额度有效的控制在批准限额以内。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条件下就急于开工,对建设的标准、投资额度的要求甚至是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等进行严格的把关就开工,并且在施工阶段中对施工设计随意变更,甚至在采购材料时存在掺杂假货、私自提升价格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是极其不利的。 1.4竣工阶段的问题 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竣工结算是最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对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进行忠实的反映,还能够体现出发包方以及承包方工程造价的水平。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建筑工程竣工之后的造价很高,为了各自的利益承包商与发包商会不断延长工程结算的时间,从而就会导致建筑工程会延期交付。 2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2.1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就是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这一过程是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投资计划的调控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将投资计划管理的政策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进行提高,这样才是对投资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在投资阶段控制并管理好工程造价,首先应该对市场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投资的风险进行减少和降低,对建筑项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可靠的设计任务书。其次,应该对同类项目进行调查并研究比较,在进行分析、比较以及技术论证、经济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项目建设方案,并将工程造价定位在合理的水平上。 2.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投资阶段之后,设计就成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指的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以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安排,也就是对规划工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通过最少的投入来达到最高的效益是极其重要的。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使业主、设计师以及造价师等的联系加强,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概算审核制度;其次,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设计单位要努力提升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巧妙构思,对设计质量进行提高,努力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来达到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的目的;最后,努力推行限额设计,在保证建筑工程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总概算设计以及初步设计,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只重视技术方案,而忽视经济合理性的问题。 2.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在施工阶段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签证方面的管理、设计变更管理以及合同管理方面。首先,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与管理有助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预算外的费用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其中加强对建筑材料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是最主要的内容,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核,采购的建筑材料要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防止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其次,在对签证方面的管理主要是要对签证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进行保证,必须要样遵循签证的流程,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控制;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施工设计进行变更,因为施工设计的变更很有可能会使工程造价失控,并且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最后,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控制并管理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就是施工合同,要对合同造价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进行保证。在工程承包中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合同中的工程款的拨付方式、材料的购置、结算方式等相关的条款内容,对合同中不合理以及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明确,并通过协商解决的方式来避免合同纠纷的出现。 2.4竣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竣工阶段是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在工程竣工阶段,要对工程竣工的材料、工程数量进行严格的核实,在结算时将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扣除;其次,要对施工合同审查的客观性进行保证,对工程结算的范围进行核查准确,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式、施工以及完工的日期进行确定;再次,要严格审查工程材料价款,避免弄虚作假情况的出现;最后,工程造价人员应该在计算机中录入所有的造价资料,为以后的建筑工程造价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借鉴作用。 3结束语 将市场作为中心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是建筑工程造价的核心内容,也是最主要的内容。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要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的水平,并且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车玉文 单位:云南曲靖晋源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价值工程论文 1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浅析 1.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VE)作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价值工程(或者价值分析)是指成本与绩效的优化活动,即依靠组织性的活动来对某项服务或者某类产品的功能予以分析,由此实现该项服务或者产品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总价值的最高化。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升研究对象的总价值,核心是对功能系统的分析,基础是开发集体性的智力资源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此外价值工程的原理包括动能变动性原理、价值准则性原理、功能本质性原理、成本变动性原理、行为与代价原理、影响费用三要素原理。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由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一次性(由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件性决定)、系统性(由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为:选择对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方案评价→提案编写→审批→实施与检查→成果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属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而具体行业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受到该行业实际特点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必须考虑到该行业造价控制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 1.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1.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1.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1.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1.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1.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1.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2结束语 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对优化总体方案与结构方案、提高限额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提高所选材料与设备的价值、提高图纸审核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者:杨义云 单位:武汉铁路局职工住宅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浅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问题分析 (1)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尚未全面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由于对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对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缺乏整体的规划,因而导致造价控制意识淡薄,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难以实行。 (2)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方式与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适应性较差。由于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不重视,因此也直接造成了造价控制管理手段落后,造价控制措施与项目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造价控制效果也较差。 (3)缺乏有效运转的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体系。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造价影响因素较多,建筑工程造价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动态的造价控制管理体系,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目标难以实现。此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项目施工单位对于造价控制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确,岗位责任不清晰,也难以形成造价控制的岗位责任管理体系。 (4)缺乏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措施,忽视了建筑工程施工三要素的协调管理。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收入,不切实际的降低工程施工造价,在施工阶段采取的造价控制措施不当,忽视了质量、进度、安全以及成本的协调管理,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频发,经常出现返工,导致造价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完善措施 (1)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成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首先,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部门本身,必须要严格的按照预算管理体系所呈现出的管理措施,来对于项目工程的造价控制目标加以明确,之后,再将具体的控制目标细分到各个管理部门之中,并且对于每个环节的管理责任进行落实,这方面的责任管理需要通过对于奖惩制度加以约束。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尤其是管理、施工的人员,务必要对于造价控制所呈现出的责任加以了解,只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制度,能够严格的贯彻执行,那么就能够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等多个不同的方面都符合相应的控制指标。 (2)对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展开施工组织计划的过程中,最好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则来对于造价控制措施予以执行。首先,严格依据工程各个项目建设的作业特性,来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秩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还应当要确保各个不同交叉作业环节的衔接处理完善,防止由于交叉作业不当而导致的工程费用增加;其次,在实际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执行施工组织的过程中,应当要对于相关管理工作予以落实,并且保证措施制定的完善性。该项管理工作的执行,应当要与工程建设项目具体的规格、人员结构等加以结合,在完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能够促使项目施工人员以及相应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建立起清晰的造价控制意识。最后,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各个环节的费用投入,并且在符合需求的情况下减少资源配置,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造价影响因素得以控制,这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保障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阶段强化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的作业阶段,实质上就是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阶段。那么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工程管理队伍就应当要对于各个方面的造价控制措施加以完善。首先,要确保造价控制工作与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方面保持协调,防止由于过渡控制工程造价而使得工程本身的质量或者是工期受到影响。其次,要结构工实际的施工规模,来对于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劳动力、设备、机械等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如此以来,才能够使得整个工程的建造工作资源最大化。 (4)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方面的造价投入。建筑工程施工材料造价通常可以占到建筑工程总造价的六成以上,因此应该将材料造价投入控制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首先,在建筑工程原材料的采购上,确定最佳经济运距内的供货商,并根据原材料的单价情况选择成本投入最低的供货商。同时明确各种施工材料的经济订货量。 (5)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人力以及机械设备的费用投入。人工费用以及机械设备使用费用作为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关键。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上,尽可能的选择机械化水平高,人力使用少的施工方案,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开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管理上,施工企业在与施工队伍签订合同之前,必须仔细了解审核合同中的劳务内容以及各自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的违约解决措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单单对于工程施工企业本身所涉及到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建筑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要向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对于相关的管理措施加以完善,促使建筑工程的实际造价控制效果得以提升。 作者:王宗伟 单位:秦皇岛富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一、建筑工程施工总造价预决算控制及管理理论 1.建筑工程预决算 (1)投资估算 所谓工程投资估算,其实就是在施工初期,因为不能详细、具体而准确地评估建筑数据,所以,只有通过现有资料及数据来评估、计算建筑工程总造价。 (2)设计概算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概算进行设计的基本依据就是初步图纸、收费标准以及概算指标等,由此可见,设计概算投资估算准确、详细。设计概算是由建筑设计部门来初步设计建筑工程,并将其工程建设项目费用计算文件提供给施工方,通常都会将设计概算视为对工程建设投资进行确定的主要依据。 (3)施工图预算 预算定额、施工图纸、收费文件以及施工合同等是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主要编制依据。施工图预算指的是在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项目工程设计预算负责人和施工单位共同协调所得工程施工总造价,其关键凭证为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 (4)竣工决算 所谓工程施工竣工决算,其实就是建筑工程验收后,建筑施工方将工程造价文件提供给建设方,工程建设方根据工程造价文件对施工项目进行认可与确定。 2.工程决算与工程施工总造价关系 因为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以及竣工决算间存在复杂多变的关系,在建筑施工中预决算和总造价关系密切。第一,就时间而言,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就已经开始了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编制通常都是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前三项基本上都在工程项目竣工前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以及投资估算具有极为关键的指导意义与监控作用。第二,依照工程编制单位与编制依据探讨与分析,一般情况下,投资估算均为根据现有建筑数据编制,工程设计方对设计概算进行编制,竣工决算与施工图预算则由工程施工单位编制。最后,依照建筑工程施工对象,大型工程施工范围包括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单位工程则主要包括竣工决算与施工图预算,然而,就宏观视角而言,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的范围较大,而前者范围则比较小,因为竣工决算所包括的施工费用相对较少。第四,对建筑工程预决算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投资估算是工程施工关键决策依据,国家总项目投资的评定依据则为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具有为银行贷款与项目合同提供决策依据的功能,工程施工竣工决算主要是向投资效益与双方结算提供相关依据,以便能够顺利实施工程。 二、建筑工程施工总造价预决算控制及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量虚增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基建中某一分工程经常会存在工程量多计算等问题。比如,在建筑方面工程施工中,工程决算显示有30块的预制空心板,但是实际上却用了26块预制空心板;又如,油漆工程施工中,决算显示有16000m2的外墙粉刷面积,但是实际上却只用了12000m2的外墙面积。基于一般情况下,隐蔽工程中都会出现虚增工程,所以这就需要施工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工程施工素养,准确记录施工数据。而且施工人员还要有效控制建筑中的隐蔽工程。 2.竣工决算超出工程施工图预算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编辑途径、编辑时间以及编制依据等存在差异性,而且多数情况下施工图预算都为理想状态,所以,这就造成材料预算价格、施工图纸说明、预算定额以及费用定额等存在时间差与价格差,为使施工图预算比竣工决算低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就需要相关竣工决算负责人在工程项目编制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差与价格差,尽可能避免出现施工图超标现象。 3.工程建设方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具有场面大、工序多而且工期长等特点,往往会存在建设方管理松散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于这种状况,一定要先从建筑工程施工着手,有效监管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构建建筑工程负责人机制,同时为工程负责人进行电网系统的构建,这样在产生问题时,就可以及时通知问题负责人,以确保能够有效监管建筑施工。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具体控制及管理总造价预决算的措施 1.对实物量进行合理控制,制定人工价格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时间跨度,而且出现大量未确定性因素。所以,在施工时,材料、设备、机械人工价格以及台班价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总造价,编制预决算关键性依据是人工价格与实物量,因为人工价格与实物量主要受经济市场影响,而且上下波动非常明显。因此,建筑工程双方一定要全面了解市场变化,有效、敏锐地反应具体市场价格变动,工程预算负责人在具体编制过程中还需要保留市场价格预算空间。具体编制建筑工程项目时,可依照主管部门的调节价和指导价的差异性作为编制指导建议。 2.提高设计质量,确保施工质量清晰呈现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实际图往往会存在表述不完整的情况,缺少大量有效信息,而且内容过于简单等,这种情况下的建筑工程设计图就会造成设计变更,而且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也会有所变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整体预决算。所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在建筑施工设计阶段,都必须要科学、合理以及准确的制定建筑工程设计图,尽量认真完成设计概算,从本质上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四算三超”情况进行遏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初期就能达到科学水平。 作者:吴鸿喜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完善 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1.造价管理模式僵化 造价管理模式僵化是指,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通常是将建筑设计控制,建筑施工过程控制分开进行,以设计为前提,按照设计进行建筑施工控制。这种造价管理模式,由于忽视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论证,因此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效果并不好。通过定额方式,控制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本造价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建筑设计一般是由建筑设计院等机构设计的,这些机构在如果做好建筑功能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但是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际工作地的协调方面则差强人意。 2.建筑施工变更对造价控制影响较大 建筑施工变更对造价控制影响较大。理论上,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应该对建筑工程具有一个总体设计和规划,施工只要按照设计完成即可。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部分企业的建筑施工变更较大。一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存在转包行为,工程转包过程中,建筑施工很有可能被一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进行施工,这些企业施工随意性较大,项目施工之前并没有进行严密的施工设计。二是,部分企业招标项目以后,急于开工,对施工项目并不进行严格的规划,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进行阶段性成本预算和核算,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二、加强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管理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管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工作。建筑企业在施工之前应该对工程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和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工程预算工作。二是,做好限额设计。建筑施工方要根据资金预算进行限额设计和资金动态设计,保证项目工程流动资金的充足。三是,加强项目监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因为出现设计与实际不符或者意外情况导致工期的变更,如果出现建筑工程变更情况,相关建筑监管方要认真审核项目变更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以及功能不受损害。 2.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监管 加强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的监管,一是,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指导工作。建筑工程相关监管部门要根据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发展情况切实做好指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整顿工程造价市场顺序。二是,坚持信息公开化原则。建筑工程造价的监管工作必须坚持信息公开,只有实现工程造价监管工作信息公开,才能满足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要求。三是,加强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的监管,相关部门必须定期组织人手深入建筑工程当中,进行实地的检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建筑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及时、全面的特点。利用动态造价信息系统,可以省去传统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收集建筑数据,分析以往建筑经验的麻烦,而且利用动态造价信息系统还可以利用系统的预测功能,找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本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增补差额工作。 4.加强招标造价管理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灰色收入和灰色行业,部分建筑施工方为了尽快拿到项目通过灰色行业做好“打点”,利用招标规则漏洞,将工程项目清单和造价文件审核工作同时进行,施工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工程图纸在不完善的情况下,拿到工程项目。因此,加强招标造价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是,相关的单位必须要优先做好建筑工程图纸的审核工作,根据工程清单和描述,对比招标文件的控制成本,找出控制成本的不足和缺陷。二是,对建筑施工方提供的项目量,要认真核算,防止出现错算和多算现象。三是,要审核报价价格是否是市场价格。由于灰色行业的存在,部分建筑出现权钱交易,通过价格虚高等方式,进行非法牟利,因此监管部门要特别注意鉴别建筑施工方报价是否与市场价格相吻合,报价材料是否与要求材料相一致。 5.做好项目变更管理 项目变更对项目成本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要做好项目变更管理。一是,相关的建筑行政管理单位,要尽快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严格执法,整顿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成本控制行为。二是,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变更内容的监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因为一些意外事故造成工程项目成本失控,超出预算行为,项目监管方要认真做好核实工程项目成本变更的原因认定工作,如果确实是项目本身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追加投资资金,如果是项目施工方的施工问题,应该责令其整改,项目资金自负。 三、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的关键点是管理,坚持市场化和系统化,依靠内部和外部监管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要特别注意对建筑工程计划变更的控制,一旦发生计划变更,相关人员和部门必须做好责任认定工作,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作者:徐良友 单位:江苏强浩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