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论文:空域规划管理改革与航空安全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推进空域规划管理改革,提高航空安全是当前航空领域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和空域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详细阐述了航空安全策略,旨在科学推进低空空域规划管理改革进程,提高航空安全性。 【关键词】低空空域;空域规划;航空安全;改革 0 引言 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航空服务需求的持续性增长,为航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机遇,所以一定程度上寻求航空空域内的额外容积率,对航空事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低空空域的开放工作体现出了航空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国家对管控水平和管控技术的精细化管理为航空事业提供了契机,通过调节大型航空器的飞行密度和空间环境,能够改善空中飞行机制的规划管理。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实施的最小的单位是扇区,它是空中运行的基本单位,是空域规划的基本组成。 1 航空空域开放及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必须要配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所以开放性的低空区域对经济建设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生产方式也不断变化,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实现了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格局逐步强化。在这种形式下,我国不断进行改革,从生活区域向空间区域发展,从地面发展向着低空区域发展,充分有序开发低空区域,更加有利于改革低空区域管理,促进我国航空事业、航空制造企业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另外,国家科技水平为低空区域的开放条件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试点改革,结合国外先进的低空区域管理改革经验做法,为推进低空区域的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我国经济、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逐步提高,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可以完成低空区域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以及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逐渐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低空区域管理模式、制度以及运作模式的低空区域管理改革体系。 2 空域规划管理改革的核心评价 空域管理改革必须树立坚定的安全意识,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意见颁布后,行业内出现部分反对意见,例如:会构成安全威胁、低空开放会影响军用航空以及民航和低空飞机会交叉等言论,这些言论严重的误导了人们的想法,违反了客观规律,尤其是认知不实的媒体断章取义,误导民众,为航空安全留下了隐患。 低空空域的飞行,首先要考虑到飞行设施的安全性,保证飞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处理好低空飞行和民航飞行、军事飞行与低空飞行、低空飞行和其他民生之间的关系。航空安全及规划管理,主要考虑其安全问题,保障飞行设施在低空区域内的安全,以往,我国在管理手段和保障机制上的观念落后,对空域规划管理的限制很多,造成人们对空域规划管理和空域禁止飞行的误解,其实,空域区域内限制飞行器的飞行,由航空管理部门统一规定,在空军航空军事、民航航空公司上都有严格限制,空域规划管理的对象应该是低空区域内的所有飞行设施,包括留空时间较长的飞行器等,军事、民用航空器也包括在内。所以,在以后的空域管理改革中,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出更加精细化的管控制度,规范人们的飞行活动,满足人们的飞行需求,空域规划管理不仅仅要获取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安全问题。 3 空域规划管理及安全的优化策略 3.1 建设安全运行空管体系 空域规划管理改革中要建设航空安全运行空管体系。由政府牵头,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性力量,加快地面和空中的软硬件的建设,结合国外先进的通用航空管理经验、服务理念、应用基础、运营方式等等,创造性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通用航空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机场体系、服务保障体系、政府监督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民航和空军协调机制等,建立中国特色的“空中走廊”和“新空中运行环境”,将这些作为基础点,利用国家机制对飞机、飞行器进行通讯、导航以及监听等信息交流机制的管理,例如:信息交换机制下的地面指挥、导航安全、航空区域调度、情报总汇等等。制定具有民航通用的区域、高度以及环境等共识性标准;对飞行器质量、驾驶员素质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的介入,标准执行,提高从业者素质;要求驾驶者取得认证资格才能飞行,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飞行设备的安全;空管部门要制定明确的航行线路,制定以法律法规为标准的低空空域飞行管理条例。 3.2 基于PBN的空域规划 PBN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模式,为了解决机场的吞吐量,减少飞机不必要的燃料损失,还需要有精度较高的导航设备,减少地面精度较低的导航,其保护区域内的宽度恒定,航空器之间横向和纵向间隔很小,可以增加空域空间内航路的划数值,实现航行离场航线的分流,减少飞行冲突,提高运转效率,PBN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导航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优化了航路点的位置和航路结构,提高了空域管理容量和运转效率。另外,PBN减轻了通信设备和雷达的引导消耗,降低了管制人员和飞行员工作负荷,提高了管制效率。 3.3 提高航空业发展的标准化程度 航空事业涵盖的内容宽泛,区域大,受到的限制多,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所以,在进行航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断调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技术教学、后勤保障、政策实施、制度、机制以及航空调度进一步标准化,提高法律法规的规范化程度,安全生产运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统筹发展。 3.4 建立航路飞行监控系统 在空域航路系统中,要建立安全评估标准和航路飞行监控系统,切实保障飞行的安全导航要求,航路飞行监控系统的建立可以修正飞行偏差,探测到飞行参数,确保飞行技术安全性能的实现,监控组织主要有地面指挥小组成立,采用具有我国独立建立的公共监控系统,同时优化系统内的参数,ATS(空中交通服务)在实施过程中,要准确记录 飞行导航性能和空域安全的飞行事件和事故的录音,随后做出安全性的评估验证目标等级。 3.5 提高扇区空域管理人员水平 我国终端空域管理系统是非常繁琐的工作,长时间工作容易引起管制员工的超负荷运转,有的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负荷较小,利用效率和管制效率不高,还有一些管制员工的工作负荷过大,在管制过程中容易出错,造成安全事故。这种定性的规划容易造成管制人员的心理不平衡,降低空域管理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提高空域规划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建立规章制度和岗位分配制度,责任到人,实施优胜劣汰的方式,将有能力的人提拔起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管制人员工作,提高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空域交通的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性,对管制资源和空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低空空域规划管理改革是当前航空领域要开展的重点工作,科学推进低空空域规划管理改革,才能够切实提高航空安全性,确保飞行安全。航空领域规划管理改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并且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策略,才能够提高航空飞行安全系数,确保飞行安全。现实当中总会有一些飞机坠毁事件,主要原因航空安全管理工作有做很好,加大航空安全管理力度,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航空安全隐患,提高飞行安全性,确保航空领域安全稳定运行。 航空安全论文:分析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与航空安全 摘 要: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与航空安全工作,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保证空中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因此,文章主要分析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与航空安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情境意识;航空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交通方式由陆地交通到海上交通,一直到现在的航空交通。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不但能够影响到乘客的人身安全,还能够影响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与航空安全,从而保证我国航空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1 情境意识的概念 情境意识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能够有效预测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前做出有效措施预防。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指的是管制员在飞机运行过程中,在保证飞机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保持好两架飞机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飞机的运行效率。在飞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管制员应该时刻掌握飞机的运行状态,有效管理飞机运行线路,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适当改变飞行线路,提高飞机运行的安全性,从而保证飞机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2 我国航空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我国航空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对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我国交通管制员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的情境意识比较弱,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航空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航空业的发展。要想有效改善这种状况,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其工作的重视。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向他们提问,采用提问这种方式,能够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 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注意力 在空中交通中,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空中交通管制员具有良好的情境意识,能够有效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让空中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航空飞机的安全性。要想有效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效率,需要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我国航空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例如,航空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注意力发生分散。空中交通管理管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环境中的比较容易辨认的物理信息,或者之前做到一半的工作,用颜色比较鲜明的字体标示出来,让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减轻下一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飞行前后变化差距较大的空中环境,为了将信息准确传达给对方,可以采用明暗交替的变化信息提醒其他空中交通管制员,让他们注意到空中环境的变化,合理安排飞行线路。当空中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可以使用颜色比较鲜明的条幅,并将条幅挂在飞机内部,有效提醒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保证飞机在空中的正常运行,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提高空中管制人员的注意力,能够有效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提高他们的情境意识,从而保证飞机在空中的安全运行。在实际工作中,空中交通管制员如果发现飞机前方有不明飞行物,应该及时与地面上的监控人员联系,采用雷达信号的方式,将信息传输,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例如,可以改变飞行航线,从而提高飞机飞行的安全性,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2 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航空安全专业知识 要想有效提高空中管制员的情境意识,提高他们的航空专业知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要求空管员具有非常好的航空专业知识,对航空专业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质量。 例如,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之后,要及时进行考核。对于表现比较好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当然,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采用奖励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交通管制人员对情境意识的重视。 除此之外,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可以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然后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学习航空安全专业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可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证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学习质量,提高他们对其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提高交通管制人员的情境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航空安全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同时,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随着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航空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这就需要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自己的观点,并且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对空中情境意识有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效率。 3.3 主动调整工作负荷 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通过合理调整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能够有效保证空中管制员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会随着空中情境意识变化而变化,不能人为控制,因此,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飞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合理调整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保证航空飞机能够安全运行。 例如,在空中交通工作中,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可以提前猜测飞机中的负荷问题,并根据负荷数量的大小,有效管理其工作时间,保证航空飞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可以在空中安全管理工作中,使用空中安全管理设备,从而提高空中资源的利用率,保证飞机在飞行中的稳定性。 航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安排空中管制员的工作顺序。对于年龄比较大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可以将他们安排在白天工作,保证其工作质量。那些比较繁重的工作,可以让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去忙。采用这种形式,能够有效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保证空中交通管制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通过主动调整负荷,空中交通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对其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他们的情境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预防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失误,保证飞机更加安全地运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保证我国航空安全,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黄婷婷(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民航西南空中交通管理局,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制。 航空安全论文:以经济效应和航空安全平衡为基础的空中流量控制措施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民航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飞机出行也逐渐成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我国空中交通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影响了空中交通流量的均衡分布,不仅容易造成航班的延误,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还会影响航空器的飞行安全。为此,从经济效益和航空安全平衡的角度,提出了空中流量的控制措施。 P键词:经济效应;航空安全;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0前言 在民航运输领域,空中交通的流量控制能够确保航空器的有序飞行,避免其在飞行和起落环节出现问题。合理的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策略对于提升空域范围内的空中交通运输效率,保障空中交通运输安全意义重大,也是提升空管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前提,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1空中流量控制现状 就目前而言,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一般都是根据空域内航空器的飞行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细分为点流量控制和区域流量控制两种,前者指在不同空域点之间,结合距离控制来实现对于飞机飞行和起落过程的流量控制,具体表现为飞机需要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飞行,当通过某个点的控制范围后,可以自由离开,依照事先设定好的航线继续飞行,不会对其他飞机的飞行造成影响;后者则是指结合相应的地面管制中心,对区域范围内的飞机飞行情况进行管控,具体来讲,就是对即将进入区域范围内的飞机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其逐一进入,如果区域内空中流量达到饱和,则会禁止其他飞机的进入。 事实上,以上两种控制策略虽然发挥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影响了空中流量控制的有效性。首先是航班流量集中问题,虽然我国的空中交通网络初步不断的扩展中,但是由于出发地和目的地人员的分布问题,存在着部分航班流量吞吐量过小,另一部分航班吞吐量过大的情况,给空中流量管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次是流量拥挤问题,航班流量的不均匀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中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例如,京广航线一直是我国空中交通流量拥挤的重灾区,很容易引发航班延时等问题;然后是空中交通范围偏小问题,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民用航空仍然存在着空域范围狭小的问题,影响了民航事业的长远发展。 2空中流量控制措施 2.1控制方法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是先期流量管理,或者可以称之为战略流量管理,主要是在进行空中流量管理的前几天,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完善航班时刻表,做好定期航班飞行时刻的有效控制,确保其能够避开空中交通网络的拥挤区域;二是飞行前流量管理,或者说战术流量管理,其基本内涵,是在飞机起飞前,对起飞的时间、起飞的航线等进行管控,依照有关规定,对飞机飞行的间隔时间和顺序进行调整,起到疏导交通,保障正常飞行的目的;三是实时流量管理,即通常所说的动态流量管理,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通过调速、等候以及限制等候等措施,确保飞机可以依照设定好的管制间隔有序飞行,保证了飞机的飞行安全。 2.2控制策略 在空中流量控制中,想要实现经济效应与航空安全的平衡,就必须对当前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2.2.1优先等级原则 对于空管部门而言,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飞行流量,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对当前存在的航班延误问题进行解决。对此,可以依照优先等级原则来开展空中流量管理,在不同的环境下,依照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航班优先级,从而实现对于有限空域的合理利用。优先级的设定可以从几个方向出发:一是机型优先,当两架等待起飞时间几近相同的飞机遭遇时,应该优先安排地面等待成本以及空中飞行成本较高的一方优先起飞,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相较于机型优先而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不同机型的最大业载、飞行耗油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相应的地面等待成本和空中飞行成本;二是时间优先,指依照航班时刻表,对航班的起飞时间进行对比,预计起飞时间较早的航班优先级更高,这样的设定能够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航空公司、空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延误优先,所谓延误优先,是指如果飞机在预定起飞时间超出15min后仍然没有起飞,则拥有优先起飞全,不过与机型优先和时间优先相比,延误优先的等级最低,只有当以上等级的航班起飞后,才会考虑对延误航班进行优先安排,而如果存在多个航班延误,则同样需要按照时间优先和机型优先的等级来安排起飞。 2.2.2时间度量指导 时间度量指导下的空中流量控制,主要是在空域交通流量受限,或者超出自身负荷的情况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到达该空域的飞机的通过实践进行控制,以保证空域内空中交通流量的高效运行。这种控制策略通常需要对空域时间轴进行时隙分配,在保证全局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依照飞机本身的性能,做出相应的时隙选择。具体来讲,时间度量指导下的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策略有两种:一是分流式控制策略。在分流式控制策略中,航空器的波动范围可以依照自身的机动能力及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对于空管人员而言,需要结合飞机的机型以及飞行时间,对其飞行速度进行计算,预测飞机到的相应度量点的时间,度量点的距离直接影响着流量管理的范围,距离越远,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范围也就越大。当航空距离度量点的距离缩短后,单一的时间窗可能会存在有多个时隙,这就表明在时间轴上,可以对更大的时隙范围进行选择,在整体优先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序列图,确保航班时刻的合理安排。二是中心式控制策略。一般来讲,为了保障终端区和扇区等区域内航空器的数量,避免空中交通拥挤问题,减少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在完善容量限制措施的同时,对进入到扇形单元的航空器的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控,确保航班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预计的空域单位,提升空中流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流式控制策略主要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相对统一的时间间隔,确保航空器的有序飞行,而中心式控制策略则是对区域内存在的航空器的数量进行准确设定,同时于扇区边界设置相应的边界点,构建管理模型,针对每一个离散时间的航班进行统计和预测分析,得到边界进入点在不同时间段的进入率,继而通过对进入点进入率的调整,实现空中流量的有效控制。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民航运输事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空中飞行也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伴随着航班的不断增加,空中交通流量拥挤问题越发凸显,带来了航班延误、空中交通事故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应该从经济效应和航空安全平衡的角度出发,对空中流量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有效性,推动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航空安全论文: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航空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国防安全以及民航安全的重大问题,所以在对航空的风险以及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机场、航空公司以及空管的具体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的。以航空的安全风险的管理为文章的论述中心,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具体的研讨,同时也针对我国当前航空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航空安全;航空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航空安全风险的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对其进行论述时必须要对它的的组织、制度以及日常的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讨,使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正确的处理和解决。同时,要实现安全问题的有效管理,还必须将专职的安全管理转化为全员的安全管理;把间接的安全管理转化为直接性的安全管理;把模糊的安全管理转化为务实的安全管理;把僵硬的安全管理转化为创新的安全管理;将落后的安全管理转化为先进的安全管理;把被动的安全管理转化为能动的安全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符合我国当前航空安全需求的,下面我们就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仔细的探讨。 1 当前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嘟步,我国的航空事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我国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运输量的增加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使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当前航空安全管理现状而言,我国有关航空风险以及航空安全的测评在指标上都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没有标准的、统一的风险安全指标作为准则,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和滞后性,这种特质对我国在航空安全的管理工作中是极为不利的影响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所发生的民航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其它因素,如机械故障或者天气原因等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人为原因。由此可见,在航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心应该是人,每个参与航空安全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对工作抱有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是航空运行安全的前提。我们在解决人为因素的时候,必须要将相关工作人员作为航空管理工作的重心,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安全问题管理的措施,这种航空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作对整个航空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问题管理,实际上是指必须要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时空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实施问题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航空安全管理开拓出新局面。 2 问题管理以及安全工作 在航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要想整个航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要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为前提,将问题管理模式作为航空风险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模式,它的有效实施,对我国航空工作的的全局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航空工作中所出现的事故、意外以及疑难等进行仔细的研讨和分析。所谓的问题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对航空工作中所出现的潜在的问题进行确认,在利用一切有效的资源采用恰当的策略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找出问题,促成有利于航空安全建设的公共政策。 同时,因为安全工作的目标很难落实,且安全工作结果也无法预测,其所发生安全事故又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所以,航空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策划,制定相应的管理结构模式,将航空安全管理的整体注意力都投入到安全问题之中,做好对安全问题的预测工作以及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还要将问题的解决效果的好坏,作为对安全工作水平的衡量标准。通过问题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在航空工作中能够及早的发现影响航空安全的潜在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使我国的航空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 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作为航空安全风险管理的三大责任主体,分别承担航空安全风险的不同方面。航空公司主要将安全工作集中于飞行安全、飞行员管理和部分机务维修等方面;机场的安全工作集中在安全检查飞机正常起降的保障、净空管理等方面;空管将安全工作集中于空域管理、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同时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涉及三个责任主体。三个主体的安全管理过程均是化解安全问题的过程,提倡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就是以务实的态度紧紧以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注重问题的识别、分析和解决,切实有效的地解决安全问题。 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框架,航空业三大主体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组织、日常管理方面的构建。构建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制度层面,将问题管理制度化,落实问题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为保证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需要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在安全日常管理中,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此外,还要注重将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在制度层面,通过将安全问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将问题的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一些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看,不但要将问题的后果影响落实到个人,而且需要鼓励人们积极识别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暴露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启发和培养个人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航空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风险积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民航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风险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风险问题管理,能化过去专职部门的安全管理为全员管理,化过去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无疑能适应航空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管理客观要求。 在组织层面,航空安全管理三大主体具有人员多、组织层次丰富、规模大的特点,在实施基于安全问题管理的危险管理模式中,应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提高安全问题信息的流动速度,保证安全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当然这种组织流程的重构也不需要每个信息流动环节上都设立相关部门,除了一定要有职责明确的由专家、管理者组成的专职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外,其他的可以是虚化的部门,由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赋予明确的职责。 这种管理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务实的管理方法,它强调的是安全管理的安全问题导向,有利于明确人们的思想,使安全工作中模糊的“管理”二字被清晰地界定,对我国航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航空安全论文: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摘 要]低空空域逐渐开放,通用航空市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企事业的青睐,这样给通用航空在安全监管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在对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问题的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通用航空;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近几年,通用航空在我国的发展趋于平稳。但是,在通用航空的整体实力、安全水平和状况以及监管能力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通用航空领域发展迅速,我国私人飞机的拥有率越来越高,未经审批的“黑飞”现象日益突出,给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背景下,对目前存在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通用航空安全概况 民用航空包括了通用航空和公共运输航空两部分。其中,通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了诸如农业、工业、林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卫生、气象探测、抢险救灾、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飞行活动的这些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它在新经济环境的刺激下,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势不可挡。我国私人飞机的拥有率越来越高,促使未经审批的“黑飞”现象日益突出,在通用航空的整体实力、安全水平和状况以及监管能力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二、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中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对通用航空的发展重视度不高,使得通用航空空安全监管方面法规和标准体系非常落后,通用航空有关飞行标准和飞机适航法规很不完善。现行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缺乏实用性,许多规章制度和运输航空管理掺杂在一起,或是照搬运输航空管理的内同,缺乏独立性和针对性,非常不利于通用航空的安全监管。 2.监管方式不规范 目前,我国民航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主要集中在事前监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入监管,而对于监管对象进入市场以后的运营和市场中的行为监管力度还很薄弱,使得监管呈现失衡的状态。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时常出现“重许可,轻日常管理;重符合规章性监管,轻真实性监管;重事后处罚,轻事前引导和事中跟踪”等非正常执法现象。这些选择执法、随意执法和裁量不规范等不良执法现象,不但让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受到损害,还使通用航空的监管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民航监管人员素质不是很高,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由于在民航改革时,第一线的民航监管工作人员大多是从航空公司和机场被调度过来,他们对民航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知之甚少,在综合执法和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更是匮乏。在改革后,民航监管部门没能及时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得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出现部分监察员监管不到位、不专业的情况。 三、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合理化建议 1.通用航空安全监督机构 在通用航空安全监管机构上,需要通用航空各企业内部制定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和程序,建立通用航空准入与运行的安全监管法规体系,并不断完善。在通用航空国家行政机构上,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工作和加强培训方面的建设。对于通用航空监察员的录用资格要严格要求,对相关培训作出明确的规定,大力落实好安全监管员监管年度监察工作计划和信息跟踪工作。 2.采用全程监管模式 要从通用航空准入审批的初始阶段和通用航空运行阶段进行全面的监管,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体系更具完整性。在初始阶段的监管中,严格要求通用航空企业准入资格,在基本的运营许可证和运营规范安全许可证上,都必须完全符合国家及民航局的企业运行审定。在安全审批许可证审核上,至少应涵盖拟成立企业的主营业务、资质审查、运行文件、安全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运行阶段的持续监管中,要把日常监察、专项监察和综合监察方式相结合,集中精力检查运行过程违章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和其中的风险。通过立法和严格的执法,落实通用航空的安全责任、规范运行工作。健全通用航空安全监督系统,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通航行业系统安全管理进行组织和协调,对航空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在通用航空航空器维修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对航空器的维修机构进行合格审定及持续监督,管理维修人员资格和执照。 3.转变监管方式 转变安全监管原有的方式,使用“监察、指导、服务”的闭环式监管方法。采取监察活动,时刻关注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并了解国家、民航局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在企事业单位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利用指导的方式,行业政府对企业积极发挥安全生产管理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企业能在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下组织生产运行工作。在服务方面,则是需要政府帮助通用航空企业协调、解决安全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利用监察职能,为企业打下安全生产的运行基础;行驶指导职能,为企业指明持续安全发展的方向;通过服务职能,帮助企业排除发展的阻碍。这种闭环式安全监管模式,对隐患排查和提升安全监管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 低空空域的逐步_放,通用航空市场领域受到很多企事业的青睐,通用航空的安全监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在通用航空安全监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通用航空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方式不规范;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通用航空安全监督机构;采用全程监管模式;转变监管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为完善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督提供有力的、可行的参考。 航空安全论文: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和航空安全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以空中交通管制员情境意识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情境意识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问题从加强对管制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发挥小组情境意识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情境意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保障空中交通安全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情境意识;空中交通;管制员;问题;措施 引言 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的主体,空中管制员在保障空中安全工作有序展开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对于空中管制员的情境意识需要展开全面系统的考虑,从而达到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空中管制员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对于管制员的情境意识和工作能力要求较高。除此之外,还需要空中管制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并具有紧急处理事故的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良好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提高管制员职业适应性。 1 空中交通管制员情境意识存在的问题 站在理论角度来讲,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是指在特定空间和环境内,对空中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认知、分析与理解。管制员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展开分析,其目的是保障交通安全、确保飞机安全运行。在制定飞行计划和管制方案之前,管制员应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并树立责任意识和情境意识,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对管制区域的交通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空中交通安全的因素较多,管制员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管制员的情绪忽受到干扰、情境意识容易出现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决策失误。在具体管理中,管制员需要综合考量所有因素,进而提高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决定决策是否正确的关键因素是管制员的情境意识,在实际情况中,管制员受主观因素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信息,进而将一些重要信息或者关键信息写错、看错,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第二,推理错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且飞机飞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遭受各种问题。飞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后,管制员应及时检查、推理影响飞机的主要问题,并对当前飞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正确解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管制员经常会出现差错,将重要信息记错、遗忘关键信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导致情境分析出现误差,还会增加飞机运行风险。 第三,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所谓情境意识是指管制员在飞机运行中,综合分析和推断飞机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影响因素,才能找出问题的源头,进而提前做好相关预防准备。在分析与推断过程中,管制员需要将已有措施特征与当前影响飞机正常飞行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确定当前和未来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处理问题。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管制员不能做出判断和预测,最终导致措施不恰当、不合理。 2 影响管制员情境意识的原因 航空飞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机械因素、天气因素等。而影响管制员情境意识的因素包括飞行因素(客观因素)、管制员主观因素。 首先,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飞行中众多因素,包括速度、高度、航线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飞机安全稳定运行,还会造成管制员情境意识下降。在飞行中,面临的客观因素越多,对管制员的挑战性越大。需要管制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推断问题。问题数量越多,对管制员的综合能力和要求越高,y免会出现错误。 其次,注意力局限性。注意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能够快速发现飞行动态化变化;二是如何有效集中注意力。但是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长时间注意某一事物会造成疲劳,因此注意力具有局限性。这是影响管制员情境意识的关键要素。 最后,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管制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航空飞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对管制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就专业知识而言,能够起到提高管制员情境意识的作用,进而帮助管制员在注意力下降的同时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在实际中,管制员队伍的综合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个人素质不高,这是导致管制员做出错误决策的主要因素。 3 提高管制员情境意识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对管制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而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对于保障空中交通安全非常有利。无论是展开管制活动还是模拟活动,其前提条件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展开,才能做到有理可依。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才可以判断真假,因此在航空飞行中,需要航空公司着重加强对管制员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训,为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之外,还需要注重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情境意识培训方案和模拟实训方案,进而在提升管制员情境意识的同时提高管制员应对能力。培训方法应灵活多变,可以以小组合作分工形式展开培训,也可以单独培训。 3.2 注重管制员的有效注意力培养 为帮助管制员提高注意力,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引起管制员注意,比如填写规范进程单,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进程单。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问题,应用特殊符号进行标记,进而提醒管制员完成。除此之外,利用事物某些特征,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起管制员注意,实现管制员注意力集中这一目标。 3.3 发挥小组情境意识的功能与作用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团队力量完成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空中管制员是一项特殊职业,管制工作往往需要借助团队力量完成。通过有效合作保障空中交通安全。其中,最为关键要素为小组成员情境意识水平,一旦小组没有足够水平的情境意识,就会增加飞机飞行风险。这就需要小组成员获取足够水平的情境意识,并充分发挥情境意识的功能与作用,进而实现提高空中交通安全的目的。 结语 影响航空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管制员的情境意识尤为关键。为保障航空安全,管制员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情境意识,并充分发挥情境意识作用,保障航空运营安全。 航空安全论文:关于航空安全管控中人为差错的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 摘要:安全问题是航空领域的首要问题,航空安全管理是确保航空安全的有效和重要途径。人为差错是造成航空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减少人为差错是实现航空安管管控的必要措施。本文阐述了人为差错的分类以及产生的原因,详细的探讨了减少人为差错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航空 安全管理 人为差错 分析 应对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航空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领域。航空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回顾百年的航空发展历程,有太多的飞机因为事故而损失,但是随着航空设计以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民航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严格杜绝发生空管原因的飞行事故,要使空管原因发生的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0.1,将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这是空管部门的核心工作以及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航空器安全水平的提高,飞机因机械原因而导致的事故比例从之前的80%逐渐的下降到20%,但是人为差错即使是在先进的设备下仍然还是出现,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探讨解决人为差错的途径。本文就航空安全管理中人为差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人为差错的分类 人为差错可以分为隐形差错和显性差错两种。所谓隐形差错是指结果不会即刻显示出来不好的影响导致不知道已经出现了差错的情况,而显性差错则是指从其结果就可以得到l生差错的结论。一般来说,操作人员发生的差错属于显性差错,与系统设计以及管理的工作相关的差错就属于隐形差错。 管理者和设计者由于错误的判断,使得他们很难能立刻显现出来,这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差错而存在着,到了某个时刻就会突然与其他的因素结合然后显现出来,进而引起事故,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隐形差错就是管理和组织方面的差错。由于隐形差错的不可判断性,本文主要针对显性差错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违规。通常来说违规包括了特殊性违规和习惯性违规。特殊性违规是由于特殊的情况而产生的违规,习惯性违规是习以为常不重视的一些违规。 (二)失误。失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没有执行分配好的职能,即没有严格执行任务,进而影响到后面工作的开展;其次是错误的执行了分配的职能,交给的任务与所执行的任务之间存在误差,主要是由于理解和交接没有到位;第三是按照错误的程序或者是在错误的时间执行职能,主要是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而导致的错误;第四是执行职能不够全面,没有全部的完成交给他的任务;第五是执行未赋予的职能,这是超出了职能的范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进而给公司带来了损失。 二、人为差错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及重要性 墨菲告诉我们,但凡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就一定会存在人为错误,并且通常是以最坏的方式发生在最不利的时候。相关统计显示,当前发生的飞行事故中,机器设备原因占23%,其他原因占1.5%,而人为原因占75.5%。在人为原因中,机组原因占35%,管制原因占25%,机器和管制员的共同原因占40%。因此可见人为差错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人为原因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进而影响到航空的安全性,但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尔的,而与人以及其他的因素都有关。国外有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累积,使得总事故率会逐渐下降,但是造成事故的设备和人为差错这两大原因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是逐渐下降的,而人为误差导致的事故是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在航空安全管控方面,要保证人的安全和稳定工作将成为确保我国民航持续发展和安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三、航空安全管控中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主要是由于自我认定太高,没有意识到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长期出现的必然性之间的联系,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就会经常发生违规,直到事故的发生。 (二)无知无畏心理。一些新的员工,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不懂规矩行为无惧,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安全的。还有一些员工,由于责任心不强,知道一点规程,进而凭借着自己这一知半解冒险作业,存在危险。还有就是因为尽管理论上掌握了规程,为了应付检查而倒背如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只懂不会,形成错误操作。 (三)厌倦心理。长期从事一种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刺激和新鲜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工作没有兴趣,心不在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极易感觉疲惫甚至是烦躁,导致意识水平、判断力和反应力都变低,进而容易产生错误。 四、减少航空安全管控中人为差错的措施 (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我国空管的安全管理体系 随着时展,航空安全管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机互动式的人为因素管理,而是需要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的体系。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对于国外还是落后的,而国外已经开始建立空管系统了。所以,从国家层面应该着手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更好的为航空安全管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二)通过多方面途径减少差错 从根本上,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管理并且严格控制差错,完善规章制度改善运行的环境。要加强安全文化的教育。安全文化是安全行动的基础,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安全素质,建立和形成安全意识,规范行为,养成自律的习惯。在安全教育中应该要杜绝违规行为,这样就可以减少大量的差错事故。 (三)建立奖惩体制 一方面,在操作过程中要进行评价和筛选,凡是可能存在的错误操作或错误操作造成严重后果的,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确认,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和岗位,更是要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发现安全隐患奖励制。由于航空安全管控中存在隐形差错,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建立隐患上报奖励机制,对于发现隐患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此同时,也要对于忽视隐患的员工进行必要惩罚。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充分的发挥奖惩的杠杆作用,为航空的安全管控提供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 (作者单位:南航机务工程部航材大件室) 航空安全论文:航空安全系统维护与故障维修技术分析 摘要:航空安全问题是航空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航空安全系统的建设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分析。硬件主要是航空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软件主要是控制航空机械运行的各种智能收到,还包括卫星安全测控和防护技术等。而航空机械故障的维修就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基础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航空安全系统的综合水平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最大可能的降低飞机的事故风险,确保飞机飞行的安全。 关键词:航空机械故障 安全系统维护 安全防护技术分析 随着航空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当航空安全系统失效时,灾难就像是“死神”一样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富,数百年来,航空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领域。面对当前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航空按去哪的测控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可安全风险依旧伴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影响这这一事业发展的进程。 1 航空安全系统的维护 航空安全是指人们在航空体验过程中所面临的死亡、健康恶化及设备损失、财产损失等多种问题,造成这些安全隐患的因素很多,如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行为失误等,在高空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行为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驾驶员和副驾驶,其肩上的安全责任更是沉重。又如,机械因素,航空机械部件出现龟裂、变形等,影响了机械部件运行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再如,航空安全系统“失灵”,这一现象常伴随损坏性故障,一旦发生其危险系数非常大。我们常说的航空安全系统包括了安全防护技术、故障急救技术和故障后果修复技术等,在航空安全问题上,防的意义远大于救,因此,一方面,要做好航空机械故障维修事宜,将问题解决在发生前,确保航空机械运行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要关注航空系统软件的发展和晚上,为航空机械的运行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同时要认清航空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循序渐进性,其事故往往呈现出一种链状结构,先是事故初期,这一阶段很少有明显的表现,很难发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维修人员会通过听、触、观等方法解决隐藏的安全问题,例如,采用时间维修策略提高航空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对于一定工龄的零部件采取淘汰措施,不管其状态如何一律弃之不用,换新。当然,在使用有效期的零部件则需要认真的检修、保养等,如发现问题及时的判断、维修。同时,可定期对航空机械进行检修,对于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试,对常见故障问题检修、检查、备案。如,飞机前缘指示故障是航空机械维修的常见故障之一,在维修时就会定期对前缘指示系统的电门、线路等进行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风险。接下来,航空安全系统会进入轴心事故阶段,这一阶段各种机械故障问题会爆发出来,飞机的事故特性明显,安全风险系数很大。这一时期航空安全系统的维护可采用状态维修策略,对机械部件的状态进行监控、诊断,及时发现故障,解决故障,着重排查和诊断较大的故障风险和安全风险,由于较大的事故风险和安全风险其暴发不可能是瞬间的,也就是大故障是由小故障积累、演变、转化而成的,一个是量的积累、另一个是时间的积累,这两个积累都给我们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事故链进入第三阶段时,这是最难解决的航空安全系统问题,也就是安全事故的后果阶段,这一阶段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在这一阶段就是整理数据资料,利用先进科技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分析,形成历史资料档案,这些档案无疑对航空安全系统的发展和维护有重大意义。此外,航空安全系统的维护要协调好操作者、研究者和维修者的工作,使所有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对航空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合作,促进航空安全系统的发展,为航空事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2 航空安全防护技术分析 航空安全技术防护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卫星安全系统,通过卫星对飞机的监测来确保飞机飞行的安全,其中,要求卫星要有很高的轨道覆盖率、轨道精确度和数据传输能力,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多目标监控。又如,航空机械安全防护系统,主要通过维修、养护提高航空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从而达到提高航空安全的目的。确保航空机械安全的维修策略常见的有四种,最常用的第一种策略,信息化策略,通过对机械运行信息的采集、分析等诊断飞机机械运行的可靠性,从而对故障进行早发现、早排除。这种策略的应用首先需要对故障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智能化系统全面的了解机械运行的状态,对机械运行的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真实的提取。然后,将提取到的信息通信息化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尽可能排除噪音、震动等对信息数据的影响。然后在对可疑信息进行识别、比较,进而得出故障发展的趋向,对航空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及时的控制故障的出现和发展。第二种策略,以声辨故障,利用听排查机械的故障。一方面,听机械运行的节奏、频率及音色等等,从而探知机械部件运行的状态,对可疑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排除。另一方面,利用电子听诊器对机械运行的状况进行监听、诊断,从而达到诊断机械故障的目的。第三种策略,以触辨故障,通过手的触摸收集机械运行的温度、震动频率、震动强弱等信息,从而判断故障的存在与否。第四种策略,以看辨故障,通过对机械设备的观察,看是否有零部件龟裂、变形等情况,同时注意机械接口处的状态,检查是否有松动现象。当前,航空机械维修的诊断策略远不止这些,在航空机械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沉淀、与维修理论的结合是航空机械故障的诊断更趋于多元化,诊断手段更为丰富、准确、可靠。 3 结语 航空安全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航空安全系统中人、物和其它资源都需要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的航空机械维修技术的结合,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排除航空航空活动中的潜在危险,提高航空航空活动的安全性,确保航空事业发展的稳定、持续和可靠。 航空安全论文:国内外航空安全文化对比探究 【摘 要】文章在对国内外航空安全文化的现状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航空公司 安全文化 比较 一、航空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该咨询组于1991年出版《安全文化》一书,其中给出了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在以高科技、高风险为特征的航空运行系统中,安全文化已成为当今航空安全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一般学术界把安全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结构: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价值规范层次,即安全物态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观念文化。随着人们对航空安全认知的深入,航空安全文化也经历了从惩罚文化到法规文化,进而发展到自我管理和公正安全文化的演进过程。惩罚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明确裁定责任,通常将责任归结到事故链的最后一人,惩罚文化把人当做不可靠因素,其实质是推卸了组织的责任。法规文化强调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完善安全管理文件、加强安全监控。自我管理安全文化强调控制人为不安全因素不再是由外部压力驱动,而是员工自身的需要,属于自愿性管理。公正文化认为,构建航空安全文化应该从处罚中出来,转向查找容易发生失误的环境,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安全事件报告。 二、国内外航空安全文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1)不同国家、不同组织的安全文化内容的界定清晰明确,涌现出很多关于安全文化的理论模型。例如Hale提出了维修资源管理(MRM)的概念。Mc-Donald进一步提出安全文化是维修资源管理(MRM)的基础,安全态度、安全责任、职业精神以及安全氛围是维修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还认为,维修资源管理(MRM)是构建企业良好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2)研究思路明确一致,即研究者们阐述了构成安全文化的变量,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或与安全绩效的关系。 (3)研究层次日趋细致化。由于文化的复杂性,对其研究都是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的,所以也就导致了安全文化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方法的多元性。例如研究对象,在航空业已经具体到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空管、地勤、机务和机组,每个具体的部门有其具体的关于安全文化所侧重的内容,研究的维度也就有所差别。 2.国内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 从以往的研究文献和相关报告中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对于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体系形成阶段,基本上都是进行概念的阐述和关于安全文化方面的经验总结,通常以事故案例中汲取的经验和思想上的警惕说教层面来反映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历史的经验总结和公司制度规范。总结起来有三类代表性的研究思想,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航空安全文化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用于具体实践的安全文化的建设策略。 第一类采用历史唯物、辩证唯物的观点,通过回顾民航发展的历史,总结了不同时期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发展状况,指出民航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第一”的思想,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在分析当时的飞行事故后提出。同时提出应大力弘扬东方文化传统,积极吸取西方安全科学技术成果,推进民航安全文化的建设。 第二类是在给出航空安全文化定义、结构的同时从预防事故的角度详细地提出了航空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 第三类观点认为中国民航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雏形,然而中国民航真正提出安全文化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同时指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以及目前航空公司安全文化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指出航空公司应该从人性化角度建立积极的文化。 从我国航空安全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把航空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还需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好的。如何把航空安全建设的长期性和解决经营效益的紧迫性结合起来,如何把航空安全文化建设更好地与薪酬、绩效、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如何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在经验管理与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实现简单实用又效果突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三、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国内外航空安全文化研究现状,笔者发现,我国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及其支撑体系不完善 以东航为例,在其对员工进行的关于“东航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调查中,22.3%的员工认为有欠缺,在问及“当前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时,38.7%的员工认为制度不全面,同时缺乏可操作性,东航公司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层面的欠缺与不足。 2.配套的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的航空公司缺乏规范的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够公正严明,在以往的安全考核管理过程中,相对激励而言,更为常用的是对员工的监控,且激励方式以金钱奖励为主,不够科学,这些不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抑制了员工参与航空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安全制度执行落实不严,安全整顿监督检查不力。 受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航空公司惯于采用行政手段,导致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很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难以严格执行,安全整顿时往往是开始运作大,越往后越动力不足,同时缺乏有力的监督。 4.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供应不足给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带来了重大的隐患 最近几年航空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航空公司开始扩容,对于飞行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具有强烈安全意识的飞行员需要较长的时间与较多的精力,过快的引进飞机导致缺乏足够经验的飞行员进入飞行队伍,给飞行安全和航空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 5.部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虽然建立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但有些航空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强烈,安全管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足,基层不配合,有些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心不强,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工作随意性大,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四、构建航空安全文化体系的途径 在构建航空安全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做到: 1.完善物质形态建设 这是保障航空安全的基础,更是构建航空安全文化的基础,在设备更新、机构变动之前,先做安全论证,通过风险分析,确保安全保障水平,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应当敢于投入,善于投入,避免因为硬件质量的不过关造成重大的损失。 2.完善法规、强化监督,推动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要完善安全法制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性安全规章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要注重它的实际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要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落实与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监察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监察队伍,认真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使其全部操作运行处于透明监督之中。 3.提高安全运行质量 制定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不断细化安全奖惩,量化安全管理指标,促进自我监督和审核机制的健全,努力提高安全运行质量。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质量。 要舍得在员工培训上花时间、花精力,作为对安全具有特殊要求的航空企业,专业技术强的员工对于航空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直接操纵飞机驾驶的飞行员更是需要专业过硬的技术做支撑,随着飞行硬件技术的日趋成熟,包括飞行员在内的软件设施的完善成为考量航空安全领域的重要因素,航空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员工的航空安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5.营造一个民主的环境和安全的氛围 民主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航空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航空安全文化建设不只是管理层级和法律法规制定者的事情,基层人员的参与是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具体执行阶段更需要员工的支持,而民主的氛围是其基础。 6.树立安全文化意识 首先,航空企业管理层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这样在制定政策、进行规划时就为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前提保障;其次,基层员工要时刻谨记安全意识,作为航空安全的实际操作者,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航空企业的具体运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作为航空事业的消费者和监督者,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对于航空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航空安全论文:航空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航空安全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的软件服务结构,开发了web用户界面,提高了软件的应用范围,系统的开发采用了java语言,通过eclispe等工具完成了软件系统界面和功能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航空安全管理业务流程的调研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风险管理、安全培训管理、飞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四个子系统,通过采用S2SH框架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完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具体功能实现,全面实现了航空安全管理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航空;安全;设计 一、航空安全是近年来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由于航空行业的特殊性,一旦发生航空事故就是很严重的事故,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航空安全需要做到准确、稳定、可靠。针对目前航空安全管理中业务处理的需求,采用了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对飞行管理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流程化的管理,通过航空安全培训模块、风险管理模块、飞行管理模块、维护管理模块完成对整个航空安全的管理,实现了实时、准确的航空管理,同时采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安全问题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登录功能:系统中采用了ajax技术实现对验证码的处理,通过对验证码进行局部刷新,保证了页面的稳定效果,用户进行手动验证码刷新,或有软件进行验证码刷新都保持了整体页面的无闪动效果。 2.航空安全培训模块:在本功能中主要是通过web页面提供封装的前台信息,系统服务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服务在业务处理完成后将生成相应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页面能够查询或浏览到计划信息。通过设计培训更新、查询等服务对数据库中的培训记录进行访问,提高了访问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本系统中设计了各种考核页面,用户可以通过在页面中指定培训id,系统将根据培训的内容生成考核的内容,用户通过考试页面完成考核内容的填写,提交给系统进行保存,考核部门给出考核评价意见。 3.风险管理模块:风险采集,该功能完成对指定位置信息的采集和由人工进行风险提供的工作,本功能设计风险设备管理和风险设备参数设定功能,通过该功能使用者能够对风险设备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风险评估,在本功能中提供了风险评估方法和参数的调整功能,对不同的类型风险进行评估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页面中提供了风险评估方法的定义和修改。风险决策,在本功能中为了能够使决策具有合理性,系统提供了多个人员对风险决策进行评阅的功能,在页面中提供了多人决策的内容,不同的人员可以对统一风险进行决策,同时在系统生成决策报告时,必须由多个决策人员都填写意见后才能生效。 4.飞行管理模块:该模块完成对飞行前的检查工作,在本模块中设计了多个检查流程,该流程的作用是完成对飞行准备工作的核查,任何一项核查没有通过都不能进行实施。飞行实施模块,该模块完成飞行过程的记录工作,其中包括对飞行航线、飞行参数、飞行通信信息的记录工作,同时为了能够方便用户实施跟踪飞机的飞行轨迹,通过调用GPS数据在页面上进行实时轨迹显示。 5.维护管理模块:日常维护功能,完成维护计划的指定和维护计划的执行,由于日常维护是常规性的工作,所以在本功能中提供了日常维护计划模板,通过模板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维护计划的生成。维护信息管理功能,该功能完成对维护工作的相关信息的统一管理,其中设计了设备信息管理、维护作业信息管理等功能。 二、航空安全是航空企业生产的重点,由于航空安全贯穿了生产过程,因此在目前的航空企业管理中,存在信息系统结构简单、兼容性差的问题,在不同的部门间存在信息难以交流,工作重复开展的问题,给航空企业带来了资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为了解决航空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对本企业航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调研、分析和论证,最终结合软件系统的开发经验设计并实现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航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统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一条新的建设思路。 1.完成了航空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首先通过在本企业的系统化调研,对企业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形成了具有权威性的需求分析报告,依据需求分析内容对软件系统开发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进行了论证和分析,证实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完成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的设计,根据航空安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规范,设计了安全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规范了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并完成了数据库结构的设计。确定软件开发采用JAVA语言、B/S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 3.完成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根据软件的总体设计规划,对飞行管理子系统、风险管理子系统、安全培训子系统和维护管理子系统具体功能进行了编码和实现,在WEB开发中采用了S2SH架构。 4.完成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测试工作,依据软件测试规范和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案,采用了人工和工具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从模块、集成、系统三个阶段完成了测试工作,证实了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具有功能全面性,性能稳定性,满足了航空企业进行信息化安全管理的需求。 三、航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工作,从其业务的范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所以在航空企业中,安全管理将成为工作的重点,结合国外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实例和软件技术发展的趋势,本项目的研究未来具有以下趋势: 1.充分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大量人工操作到传感器的转移,人工工作逐步向管理转移。 2.未来的发展将webgis技术进行很好的应用,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将采用基于可视化的webgis技术。 3.大数据技术将被应用于航空企业信息的分析和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可靠、可信、高效的管理。 航空安全论文:管制员的情景意识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从什么是情景意识、情景意识的具体定义、情景意识的特征、常见的管制员情境意识问题、如何使空中交通管制员建立情境意识等重要方面出发,通过具体的例证、深入的探讨、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建立管制员情景意识的重要意义。从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为因素出发,提出能提高并保持管制员情景意识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情景意识;航空;安全管理;人为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民航产业。随发展大潮而来的,是民航安全问题。民航安全包含各个方面,尤其航空器空中运行阶段的航空安全问题涉及飞行员、管制员、通信监视维护等方面,因而更加受到关注。资料显示,70%以上的航空事故都与人为因素有关,作为人为因素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情景意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飞行员作为航空器操纵者,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有情景意识;同样,管制员作为航空器的监控指挥者,肩负着重大的航空安全责任,因而更需要保持管制工作过程中的情景意识。 近几年,随着空中交通管制员原因导致的事故数量的增加,对管制员情景意识的研究和培养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注意,良好情景意识的形成对于航空安全有着直接的关联。从航空事故或事故征候中探究发现,很多事故都与管制员在工作岗位上不良状态的情景意识有关。而错误的情景认知、混淆的情景感知、缺失的情景要素,甚至情景意识的完全丧失,都最终导致管制员指令上的失误。 何为情景意识?情境意识,是操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环境中关键因素的认知,对它们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对环境未来变化的预测(Endsley ,1995)[1]。一般认为,情景意识是种普遍存在的能力,依靠这种能力可以对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环境中存在的各个要素进行感知,而后进行理解,之后对这些要素未来态势发展进行预测。所以情景意识包含了3个层次:感知要素,整合各要素并理解加工,对未来环境发展进行正确预测。感知指的是对当前工作环境中各种要素的初步认识,包括人的状态、系统状况、工作任务等要素,感知通过观察、听取、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理解指的是汇总这些要素后,深入分析各个要素的内在含义,寻找之间的联系,把已经获得的要素进行关联得到一个整体环境的大图景。预测指的是在环境大图景的基础上预想未来的变化,提前在脑海中形成连续变化的图景,认识到潜在的冲突危险等情况 我们探讨情景意识对航空安全的影响,着眼于情景意识对航空安全管理的意义。情景意识对于安全有何意义往往在事故或事故征候中体现,情境意识下降或者情境意识不完善往往会影响飞行安全、导致飞行延误、引发空中或地面事故等。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探索改善管制员情境意识的方法,其意义就在于纠正管制员错误、控制不安全事件、查找安全管理漏洞、改善管理方式等。不良的情景意识会引发不安全事件甚至事故,而良好的情景意识使得管制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对各种空中地面交通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这些状况可能是来自于航空器的各个系统,也可能来自于机组或周围工作的环境。只有对人、机、环境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妥善处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情景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管制水平的高低。在充满漏洞的安全管理方式下产生的情景意识必然是缺失要素的,必然层次水平低下。而提高情景意识层次的过程和方法就会反映出当下安全管理措施与理想中万无一失的管理的差距。在差距中寻找不足,查缺补漏,就能以合理的方式改善安全管理的方式。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过程中,飞机多、情况复杂、信息量大,各种方面而来的信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就极其考验管制人员采集处理信息并产生正确情景意识的能力,也是情景意识在管制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的原因。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因岗位的划分不同,各岗位管制员职责不同,所产生和具备的情景意识各不一样。情景意识在各种不同岗位和席位上,有不同的应用。 举例说明,对于塔台管制员来说:塔台管制员许可航空器进入跑道前,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各个信息,包括五边上是否有进近的飞机,进近飞机与跑道的距离、其速度、机型、尾流间隔;正在脱离跑道飞机的情况及一边天气情况;进近飞机与前机的间隔;及准备进入跑道的飞机的机型和性能等信息,才能在最合理的时机飞机进跑道的许可指令;与此同时,塔台管制员还要掌握设备的状态、天气情况、跑道道面情况等要素。进近管制员要根据当前扇区内各飞机相对位置、各高度层的占据情况、气象雷达显示的天气情况,来分别对每一架管制目标的引导进行判断,即指定目标高度层,是否按标准进离场程序引导,是否雷达引导直飞定位点等;还要注意各进离场飞机机型速度等要素,以决定进离场航空器的高度穿越和次序的安排。对于诸如管制区内的飞行动态、冲突点与潜在的飞行冲突等信息,合格的进近管制员必须要做到了如指掌。与进近管制工作不同的是,区域管制员要关注航路上飞机的航迹、速度、高空风向风速、云量、雷雨等情况,以保证飞机不因为机载导航设备精度误差或者绕飞天气而进入禁区、危险区、限制区等;特别是军方有飞行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航路左右偏置飞行的精度。 情境意识是决策的重要前提,它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而决策是后来行动(例如发出指令)的基础。作为管制员,身上担着确保航空运营安全的责任,情景意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情境意识不完全、不精确,即使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管制员,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反之,做到了准确地了解形势,即使是经验并不丰富的管制员也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无论那种管制岗位上,虽要求的情景意识不同,但精确完整的情境意识是必需的、根本的,都需要引起管制员的高度注意。 航空安全论文: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管理分析 【摘要】安全问题是航空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各大航空公司长期发展的主题,近年来重大航空事故频发,这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为因素是导致航空事故中的重要因素,做好人为因素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航空安全中的人为因素,研究了人为因素的管理措施,旨在降低因人为因素产生航空事故的可能性。 【关键词】航空安全 人为因素 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航空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为因素是可控制的,可管理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航空安全中的人为因素,做好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飞机各个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确保不因人为因素而发生航空事故。 一、航空安全中的人为因素 (一)飞行员个体特性 飞行员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职业,它要求飞行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超强的反应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同时飞行员不同的个体特征也使其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方式,例如有的飞行员个人反应十分灵敏,性格热情活泼,这种类型的飞行员在遇到变化时能够做出良好的反应,但在单调的飞行过程中容易转移注意力;而有的飞行员沉着冷静,但行动迟缓,这种类型的飞行员耐力较强,但其对待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不强。不同飞行员会有着不同的气质、能力和人格,这会使得其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表现出来的反应是不想同的,从而会影响到航空安全。 (二)遇危险时个体状态 在遇到危险时,飞行员所处的状态也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①生理状态:疲劳、伤病、酒精等会降低飞行员大脑水平,降低其反应力和判断力,此外一些松弛类的药物也会影响其生理状态,外界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也能够对飞行员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例如1985年的美国军方载人客机坠毁,事后调查发现,其机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为正常的两倍;②心理状态:恐慌、焦虑等情绪会严重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扰乱飞行员对信息的处理,从而影响航空安全,此外在紧张的状态下,飞行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③技能水准:专业的技能水准是保证工作正常完成的基础,例如在航空器维修中,若不具备相关专业技能是会造成航空器潜在风险的。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会使得维修人员不能做好完善的维修工作。 (三)工作人员的协同合作 在航空飞行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人员包括飞行员、管制员、维修员等等,在实际的过程中,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机组成员之间、机组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间的交流互动能够直接影响到飞行的质量。同时在发生危险时,机组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出现崩溃,会影响所有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这些都会对航空安全造成影响。 (四)组织管理因素 相关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也是影响航空安全的人为因素之一,当前航空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过程指的是对工作人员日常活动的规定,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①许多航空公司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薄弱;②当前有许多的管理因素会导致人为的差错,从而对航空安全造成影响,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③整个航空工作人员是一个组织,在对这个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文化至关重要,它对于人员管理,促进成员团结,提升组织工作氛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管理措施 (一)注重个体因素 首先应当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尤其是作为机组核心人物的机长,必须要具备优秀的驾驶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要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出现危险的时候沉着冷静的应对;其次航空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技能,保证处理航空工作的工作质量,在航空工作中,航空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关系到整个航空安全;最后相关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经验,飞行环境复杂多变,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丰富的经验能够使航空工作人员对当前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加强交流配合 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配合至关重要,应加强相关培训,培养其在工作上的配合默契程度,此外管制人员在与机组交流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标准化交流,避免因为言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引起交流障碍,飞行人员在有指令发出时应当尽量表述清楚,且同样的指令信息应当重复,确保管制人员能够准确的获取指令信息,最后管制人员与机组人员应当加强交流,在飞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对航空安全造成影响。 (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①工作负荷:航空公司应当对机组人员的工作负荷合理安排,不能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为了争取市场效益增加航班、延长飞行,避免机组人员工作负荷太大造成工作疲劳;②作风纪律:航空业对作风纪律要求十分严格,在日常的工作人员管理中应加强航空工作人员作风纪律的管理,在每一个工作人员中树立安全责任感,严禁工作马虎、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对飞行中设备检查、飞行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要严加重视;③完善制度:制度是保证人为因素管理的重要依据,各航空公司应当积极制定并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以制度来管理,将人为因素管理的各个方面都纳入规章制度的各个章程,将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结论 综上所述,飞机是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保证航空安全,确保人们乘坐飞机安全出行至关重要,人为因素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做好人为因素的管理工作是各个航空公司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此,航空公司应当积极了解人为因素的重要性,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以此来确保航行可靠,保证航空人员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航空事业进一步的发展。 航空安全论文:保障航空安全民用航空健康发展事关国家利益 “拦飞机”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认为乘客的过激行为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并不是什么大的过错,“拦飞机”的乘客中持有法不责众、航空公司有错在先态度的大有人在。 航空工业是国家独立的柱石,是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产业,独立的、强大的航空工业,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支撑点。实际上,一直以来,部分观点狭隘地认为和国家利益相关的是军用航空,而民用航空公司的发展被很多人视为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商业行为,这种观点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民用航空领域的特殊性。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不能当作只是由商业纠纷引发的小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关联性日益加强,保障民用航空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不仅仅出于社会经济的需要,还和国家的政治外交,国家利益和安全息息相关。 民用航空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从事民用航空产品(非军用航空产品)生产与提供航空服务的相关行业的集合。它是一个巨大的立体空间体系,从横向看包括航空运输、飞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主干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机场、航空公司、空中管理等具体的运营部门。 航空工业的本质是军民结合,而且只有军民结合才能使航空工业兴旺起来,民用航空工业的成功无疑与航空运输业有很大关系,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即便是在强调经济自由主义的美国,对于民用航空工业的支持和干预却是持续不断的,其中美国政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政府通过多部法律限制航空运输业的收费、线路、安全标准、环境标准、市场进入等,这些规制保证了航空运输公司的高利润,而这些利润又会有一部分以购机费用进入航空制造企业的腰包,进而促进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繁荣。 民航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经济越发展,民航的作用就越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因为具有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信息交流、扩大流通范围和提高流通效率的特殊功能,成为一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通道。民航直接辐射投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涉及制造、维修、营销、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民航业的发展将给这些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发展民用航空对促进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意义十分重大。 这几年来,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密切,民航除了在传统的经济交流方面的作用以外,在政治外交、国家利益等多个领域也开始显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浅源强震,破坏异常严重,灾情百年难遇。中国立即启动了人道援助救灾。在这种关键时刻,国内的民航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以东航为例,历经了长达66个小时的艰辛跋涉,飞越了30000多公里的空中航程,飞越了7个国家,辗转了4个城市,不仅运送去中国医疗防疫救援队77人,而且带去了大约20吨灾区严重紧缺的药品及医疗设备物资,最后东航包机载着滞留在海地的中国侨民48人安全回国。 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共动用91架次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外航包机,12架次军机,租用外国轮船11艘,中远、中海货轮5艘,军舰l艘历时12天,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这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这也是一场集中了海陆空和军队四大力量的大营救。这更是一次影响巨大的海外中国公民救援行动。12天,35860人,中国效率和中国信誉,再次使世界瞩目。而其中承担了主要任务的就是由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组成的民航机队。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之后,面对余震不断的安全隐患和情况不明的福岛核泄漏威胁,还是中国的民航冲在了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安全、及时的将陷于危难之中的同胞接回祖国。 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民航已经和国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纵观近几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地震救灾支援还是大规模撒娇,在这些军用航空不太适合的领域,是民用航空及时、有效的成了填补了航空运输的重要一环。为救助援助他国,保障我国同胞生命安全,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风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航空安全论文:基于飞行训练的航空安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初探 摘 要: 分析国内民航建设自动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系统主要的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系统建成后的主要结构与功能。说明系统建成,不但给民航安全管理提出新思路,也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系统空白。 关键词: 飞行训练;航空安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近些年来,民航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鼓励研发与推广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指导民航企业走向科学化管理,加强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学习沟通,重视重点岗位人才的培训与引进等,这些措施不但让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更进一步,也促进了民航向安全化、科学化的良好方向发展。 1 系统建设的价值 我国民航业已建成同正在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有SMS体系,有把安全事件报送及处理当作主要工作任务的民航专用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倡导全员参与、全面搜集整合安全信息的航空安保自愿报告体系,有信息、提供规章的民航网站,这些安全管理要素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构建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可是因为民航体系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同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航空运输业。安全体系构建中,考虑得最多也就是航空运输安全的实际要求。而通用航空运营规模小、社会关注度不够广泛,运营环境复杂,因此同运输企业的要求大不一致,安全管理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与特点。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利用单位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研究出一套同训练教学实际相符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整合优质资源、提升航空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 2 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系统必须稳定且安全,应该采取后台运营管理操作办法,力争使操作界面更为简单、方便使用者操作。系统还要有良好的拓展功能,能支持无限层次的下级栏目及数据模型。系统管理权限要能够完全独立,保障不同层别的用户可以对密级不同的数据进行访问,而互相不发生影响。要具备快速查询及统计分析的能力,能很高效地对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流环境进行评估,并形成完备的安全报告。在飞行训练学院的网络平台上面,实现安全信息的快速流通及共享。 2.2 系统采取的关键技术 1)通过比较,确定最优的管理体系软件,让这一软件提供完完整的网站建设、分析统计、用户管理等工作职能,实现所有模块功能的正常实现。 2)为了可以快速阅读、方便下载、有效交流全部信息的实际要求,再考虑到航空安全保密之规定,管理体系应用了开放型浏览同权限限制浏览这两种完全不同且又可以共存在一起的方案,对使用权限进行分层限制。对全部用户开放公开信息,而严格控制航空核心安全数据。 3)系统依托飞行训练基地的网络环境,可以同时满足多用户的数据库访问,采取后台审核批准权限的办法,保障资料的规范性及有效性、防止信息发生外泄与被篡改。 2.3 系统实现的关键功能 实现实时安全监察处理;不安全航空事件自动报告;信息在线交流和自由流转;完善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法规资料库与咨询平台;空管、机务、飞行等技术讨论板块;建设飞行基地安全教育区。 3 系统结构与功能 3.1 首页导航 系统应用特定软件,其基础功能包含:信息报送、信息交流、安全监督检察、安全简报、数据资料中心、安全数据库、安全论坛等。依据构建特点与方便实用性等基础要求放置相应的导航栏目到网页上部。操作人员按照查询及信息的归属类型,点击进行相入的板块。如图1所示: 3.2 功能实现 1)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的栏目下,可以按照飞行基地的训练运行保障等功能进行机构划分。建立适合于不同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报告,便于资料的下达、上传及资料下载、信息交流。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权限,进入到相应的版块中读取信息、收送文件。对于那些加密文件、以及数据较大的文件,难以直接读取,可设置在下载版块当中,下载之后解压,得到初始文件。 2)信息上报。异常航空事件信息上报,是飞行训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要求,主要包括信息的自动报告、自愿报告,及不安全事件的举报三项功能。其中自动报告是按照民航管理的相关规定,必须向上报告的重要部分。按事件的性质可以分成航空事故、准航空事故及其他非安全事件三种。报告人员按照所属部门不同进入到相应版块执行信息报告。这项内容涉及到数据核心,是高敏感内容,所以对权限要求严格。自动报告具有强制性与不可替代性。比如自愿报告和不安全事件举报则要宽松很多。自愿报告则只是众多民航安全信息收集体系中的一个渠道方向,只强调了报告的信息补充功能这一个方面,目的是鼓励所有人员参与到基地管理工作中。举报事件版块依据规定,设置成为开放型管理,举报人可以自由选择署名或者匿名,飞行训练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信息的真伪,对于有价值的举报,举报人可以得到奖励表彰。 3)安全职能。这个栏目里细分为监察、教育、评估与奖励几个版块,安全监察版块所负责的内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一栏目下面,按照程序,设置系统的监察计划、相关的问题及隐患、对问题与隐患进行整改、安全评估状况、尚未完成的监察内容等几个版块内容。能实现明确监察责任要求、公布工作计划、计划外问题、对问题整改情况实施跟踪监察、评估次一阶段关键监察项目等工作任务。 4)管理工作简报。这一版块下设信息年报、月报、周报及安全简报,重点是用作与之相对应的报告及查询工作。所的各时间段安全管理信息报告供各级管理者学习与参考。 5)资料管理中心。这一版块下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会议时况录音、会议实况视频等版块。相关法律法规栏目包括有各种民航法规、咨询通告及数据库文件。而内部规章制度包含飞行训练基地中所有的运行规章、要求及通知数据库。建设这两个栏目,能把安全运行资料有效地提供给需要人员,供基地内各层级管理者查询、使用、学习。安全会议视频和录音栏目,重点用于同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有关的讲话音视频。 6)安全管理数据库。这一版块按照不安全航空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成飞行事故、准飞行事故、其他非安全事件几个数据库。重点用来储存历年来在飞行训练中出现的事故档案,供飞行训练管理者查询及分析应用。为使其达到更为快捷的操作,及便于评估安全形势、生成分析曲线,该版块系统中设计有综合检索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不安全事件的某一项相符条件,如机号、机型、发生部门、发生时间等,就能在数据库里准确得到查询结果。 7)航空安全论坛。这一版块下设空管在线、机务维修、飞行教学等三方面的内容。依照技术重难点及行业特点,再分设规章学习、学习体会、技术难点等几大专题讨论区。以适应飞行训练队伍进行随时的在线交流讨论。若这一版块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全面发挥,刚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可以有利地促进民航飞行训练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 4 总结 自动化系统建成,不但能满足飞行教学训练中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安全工作变得更加有效、规范。使飞行训练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保障持续不断的安全工作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同智能型管理在一起,给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航空安全论文:浅谈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的大发展,中国民航迎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根据预测,2001~2005年间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增长将保持在10%左右;2006~2010年间仍将继续维持在7%左右。快速发展对于民航安全管理来说,既是加强系统建设的大好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如果按照20世纪90年代的事故率,并且保持飞行量平均增长7.5%计算,到2010年中国民航一年将发生严重运输飞行事故4~5次,这当然是公众无法接受的,所以大幅度降低航空事故率仍是当务之急。特别是过去的20年,我们为降低航空事故率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事故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要再降低,难度无疑会更大。何况新的世纪科学技术将更加迅猛地发展,航空技术和设备将日新月异;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航空市场更会是瞬息万变,在这样的动态环境中要保持原有的安全水平已属不易。 中国民航正是意识到改善航空安全管理的这种紧迫性和艰巨性,于世纪之交制定了《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2001~2010年),全面、系统、科学地提出了今后10年的安全对策。 1 总体目标 十年规划要求大幅度降低事故率。在2001~2005年期间力争使运输飞行重大事故率比1990~1999年降低50%,达到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74;在2006~2010年期间,要比1990~1999年降低80%,达到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3,即目前世界航空发达国家同等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要求经过10年努力,中国民航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且能适应中国民航实际发展的,能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航空安全管理系统。 2 具体措施 2.1 法规建设 根据中国民航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实施情况,研究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我国的其他法律、法规,采用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程序,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民航的实际情况,制定、修订并颁布执行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补充完善中国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体系。特别是要完善运行管理规章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支线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的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中国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资料中心,定期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汇编。 建立实施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反馈意见的收集、分析系统。 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建议措施的跟踪、研究机制,定期出版、发行相关的国际民航组织文件参考资料。 2.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民航总局立法决策,地区管理局及其地方办公室执法监察,企业对安全负责并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完善、依法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 2.2.1 政府运行监察和安全监督系统 进一步强化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安全监督职能,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民航总局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以及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和地方办公室之间的职责关系,完善运行监察系统和航空安全监督系统。 1)运行监察系统 完善运行监察系统。通过立法和运行监察员的严格执法,确保各航空企业落实安全责任、规范运行。 在未来10年里,要重点建设各地方办公室,加强对民用航空相关企业运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根据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分布、各大航空公司所在机场位置及主要国际和国内航线的布局情况,建立地区和地方办公室。地区办公室设在地区管理局所在地;地方办公室设在客货吞吐量较大的机场或重点枢纽机场。 (1)监察员配置地方办公室监察员的数量要根据驻地航空公司的运输类航空器的数量、通用类航空器的数量和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确定。对各运输航空公司应确定主任监察员;对规模较大的运输航空公司,还要派驻由多名各类监察员组成的运行监察办公室。 (2)航空公司运行监察。加强对航空公司运行的监察。在开展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法规、程序和咨询通告,编制运行监察员手册,逐步建立运行监察系统。持续监督航空公司按经批准的运行规范和运行手册运行,加强对飞机使用限制、操作程序、飞行人员技术训练标准等的监察,加强对特殊运行项目的审批政策和程序的研究。 2)航空安全监督系统 完善航空安全监督系统,组织、协调民航行业系统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航空安全工作,组织航空事故调查,收集、分析航空安全信息,航空安全指令。 (1)安全监督和评估。建立航空安全评估系统,加强安全监督、检查。通过安全信息分析、安全评估,发现安全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2)事故调查与安全鉴定。建立事故调查专业队伍,配置现代化事故调查装备,加强调查人员培训,重视事故调查技术和安全危机管理的研究,提高事故调查水平。 建立国家航空安全鉴定实验室,配置高性能的译码设备和失效分析设备,加强飞行记录器译码能力和破损记录器的数据恢复能力,重视事故仿真和再现技术的研究。 (3)安全信息系统。未来10年里,建立一个高效、协调和可靠的安全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航空安全信息规范和信息报告程序。在强制性、自愿性和保密性的基础上,全面收集和利用安全信息资源,为民航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和完善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加强航空安全信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国内的安全信息共享。 建立国家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培养安全信息分析和研究人员,注重信息研究的评估,提供航空安全趋势分析报告和航空系统缺陷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机场安全监察 严格执行机场使用许可证及机场使用手册的政府审批制度,推进机场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规范机场周边地区的发展,防止因城市高层建筑和通信业的发展,影响机场的净空条件和通信要求。 建立和完善应急求援系统,加强对机场飞行区运行的适用性检查,定期对机场运行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4)通用航空管理 深入研究通用航空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安全对策,完善通用航空企业的审批制度和运行管理,健全通用航空飞行的规章制度,加强通用航空器的维修管理,加强监察员对通用航空运行管理的培训,加大对通用航空的监督、检查力度。 5)空中交通服务系统 加强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空中交通服务运行监察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航空安全的保障条件。 2.2.2 企业安全责任 安全工作的基础在企业。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企业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健全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批准的运行规范和运行手册运行。企业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加强职工培训教育。 2.3 航空器审定系统 完善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管理标准、规章、程序,根据我国民用航空器的发展和引进情况,强化民用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加强民用航空器材料、零部件及机载设备的适航审查,规范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及其他管理工作。关注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航空器固有的安全水平。 加强证后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产品符合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解决与飞机、发动机设计相关的适航性问题和使用问题。 2.4 人力资源建设 为了实现安全目标,政府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应保持在年均增长10%的水平,到2010年达到1200人左右;企业也要配备充足的合格人员,满足企业安全管理需要。 2.5 安全文化建设 民航总局要组织研究和推动行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也要建立有自身特点的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重视“人的因素”的研究,特别是“组织和管理因素”的研究,规范人的行为准则,采取多重事故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文化建设应通过安全教育解决人的观念问题。安全教育要形成制度,使企业和个人自觉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文化建设应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做好民航职工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对社会公众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民航安全知识和民航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使保证民航安全成为每位旅客、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2.6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了提高我国民航安全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各国民航局的联系,促进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履行国际民航公约和相关义务。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关于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制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信息安全 人员管理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建设中以技术为主的安全管理体制,忽视了人员对电子商务的安全影响。但近几年案例表明:企业缺乏针对内部人员的系统安全管理体制,是导致网络交易过程中泄密和企业利益损失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提出了一些加强人员安全管理的建议,为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1、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以高效、便捷、方便的优势和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经营环境吸引着广大用户,为世界经济赋予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针对电子商务的各种犯罪活动也19益猖獗。国内外调查显示…,52.26%的用户最关心的是网上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超过6O%的人由于担心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而不愿进行网上购物。加强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电子商务的安全,可分为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两种类型。所谓技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黑客手段窃取企业的用户lD、密码以及相关的机密文件,甚至网络银行帐号、密码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管理安全则是指缺乏对参与电子商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人员的管理预防手段,最终导致的电子商务安全事件。从美国的花旗银行和中央情报局到中国的某家国有商业银行,都有过由于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导致数据被篡改和泄密的事件发生。 近几年的电子商务安全案件表明:人员是网上交易安全管理中的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犯罪大都呈现内部犯罪的趋势,有的竞争对手利用企业招募新人的方式潜入对方企业,或利用不正当的方式收买企业网络交易管理人员。有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本企业辞职后,迅速把客户资料、产品研发成果等机密出售给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原因分析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已经引起很多企业的重视,但大多数企业往往侧重于加强技术措施,如购买先进的防火墙软件,采用更高级的加密方法等,很多企业认为:员工泄密的安全事故只是偶然现象,很少从人员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出现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技术、轻管理”是当前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通病。由于管理手段不到位,很多先进的安全技术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很多企业管理高层对人员管理在信息安全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将电子商务网络作为一项纯粹的技术工程来实施,企业内部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只是被动的使用一些技术措施来进行防御,因此电子商务过程中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实中没有一个网络系统是完美无缺的,不安全因素随时存在。因此,安全管理措施必须渗透到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和企业组织的~个层面,只有构建一个人与技术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确保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得安全。 企业没有从整体上、有计划地考虑信息安全问题。企业各部门、各下属机构都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缺少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信息安全强调的是整体上的信息安全性,而不仅是某一个部门或公司的信息安全。而各部门、各公司又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业务领域来说,信息安全具有不同的涵义和特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性必须涵盖各部门和各公司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内容。 缺少信息安全管理配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才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没有一批业务能力强,且具有信息网络知识、信息安全技术、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专门人才,就不可能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应该从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 企业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不够。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9O%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为疏忽所造成。如有些企业不限制内部人员使用各种高科技信息载体,如U盘、移动硬盘以及笔记本等移动办公设备。 3、加强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的建议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实践表明,大多数安全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还牵扯到国家法律和商业规则。企业内部存在着诸多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改变lT系统不等于改变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要使企业信息尽可能的安全,必须在技术投人的基础上融人人在管理方面的智慧i同时,不仅要防外,更要防内,即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管理。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但又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是人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何使管理与技术相得益彰十分重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阐述了信息安全的本质。 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就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综合保障体系,来规避信息传输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以保证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网上交易安全管理,应采用综合防范的思路,一是技术方面的考虑,如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但必须明确,只有技术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二是必须加强监管,建立各种有关的合理制度,并加强严格监督,如建立交易的安全制度、交易安全的实时监控、提供实时改变安全策略的能力、对现有的安全系统漏洞的检查以及安全教育等。为了加强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现在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易受攻击性,盲目相信国外的加密软件,对于系统的访问权限和密钥缺乏有力度的管理。这样的系统一旦受到攻击将十分脆弱,其中的机密数据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据调查,目前国内90%的网站存在安全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者缺少或没有安全意识。某些企业网络管理员甚至认为其公司规模较小,不会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如此态度,网络安全更是无从谈起。应该定期由公司或安全管理小组承办信息安全讲座,只有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即建立由行政领导、IT技术主管、信息安全主管、本系统用户代表和安全顾问组成的安全决策机构。其职责是建立管理框架,组织审批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指派安全角色,分配安全职责,并检查安全职责是否已被正确履行,核准新信息处理设施的启用、组织安全管理专题会等。还应建立由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等组成的安全执行机构。该机构负责起草网络系统的安全策略、执行批准后的安全策略、日常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定期的培训和安全检查等。如果需要,还可建立安全顾问机构。安全顾问机构可聘请信息安全专家担任系统安全顾问,负责提供安全建议,特别是在安全事故或违反安全策略事件发生后,可以被安全决策机构指定负责事故(事件)调查,并为安全策略评审和评估提供意见。 (3)制定符合机构安全需求的信息安全策略。电子商务交 易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客户认证策略、加密策略、日常维护策略、防病毒策略等安全技术方案的选择。安全执行机构应根据本信息网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策略中应明确安全的定义、目标、范围和管理责任,并制定安全策略的实施细则。安全策略文档要由安全决策机构审查、批准,并和传达给所有的人安全策略还应由安全决策机构定期进行有效性审查和评估:在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现新的脆弱性、组织体系或技术上发生变更时,应重新进行安全策略的审查和评估。 (4)人员安全的管理和培训 参与网上交易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企业的命运,他们承担着防范网络犯罪的任务。而计算机网络犯罪同一般犯罪不同的是,他们具有智能性、隐蔽性、连续性、高效性的特点,因而,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管理变得十分重要。首先,在人员录用时应做好人员鉴别,人员录用或人员职位调整时,一般要签署保密协议。当人员到期离开或协议到期、工作终止时,要审查保密协议。其次对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建立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安全策略和规程方面的培训。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制,在岗位职责中明确本岗位执行安全政策的常规职责和本岗位保护特定资产、执行特定安全过程或活动的特别职责,对违反网上交易安全规定的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第四,贯彻网上交易安全运作基本原则,包括职责分离、双人负责、任期有限、最小权限、个人可信赖性等。 (5)增强法律意识,促进电子商务立法 面对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我国目前尚无专门法规可依,使得部分违法犯罪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近几年里,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投入。在全国性的立法文件中,《合同法》的部分条款可以看作是针对电子商务的立法。此外,广东省制定的《广东省电子交易管理条例》这个地方性的法规可以看作是对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有益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对主要用于电子商务活动,电子政务等其他应用应该有新的适用法规。 尽管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还很不健全,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保护缺少直接性;相关立法比较分散,而且效力不高;对新出现的情况缺乏适应能力;立法速度慢。这些都需要电子商务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共同促进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法制环境建设。 4、结论 快捷的电子商务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的系统认识,很多企业都把其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作为一项技术工程来实施,而忽略了交易过程中,各种参与人员对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企业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从安全防范意识、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策略、人员管理与培训、电子商务立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加强人员安全管理的建议。在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时代,只有管理与技术并重,才能确保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试析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特殊性及强化安全管理主要对策 论文关键词:油田企业 安全 特殊性 对策 论文摘要:从油田企业生产的工艺特点、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以及跨国经营合作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特殊性。同时指出了目前油田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更新管理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科技投入、完善HSE体系标准、加强隐患治理、加大培训力度等安全管理对策,对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石油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血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勘探、开发与炼制,是高投人、高回报、高风险的生产过程。石油企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随着石油企业在国内外的成功上市和中国入世,石油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确保安全生产、稳定运营、持续发展,使股东、企业、职工利益最大化,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认真研究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收入,增强综合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义。 油田生产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从制度、职责、预防、教育入手,而且更要从人的意识入手,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推行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人是实施HSE管理的主体,提高实施者对HSE管理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HSE管理的运作和最终效果,有效的教育培训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HSE主动式管理的重要保证。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特殊性 1. 1建设标准低,生产场所“先天性”隐患突出 石油勘探开发等生产场所,遍布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两栖勘采的格局。陆地勘探开发区域多在山丘、沙漠、沼泽及江河湖泊,地况复杂恶劣,生产作业条件艰苦,油田企业多属20世纪70年代先后以“会战”模式建设起来的,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基本属于边设计、边生产、边建设的“三边”企业,油气生产厂站不可避免地存在设计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安全消防设施不配套、施工质量较差等“先天性”隐患,整改工作任重道远。 1. 2外界干扰大,严重威胁企业安全 近年来,受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外部“冲击”,主要有3个方面: 1. 2. 1油气输送管道长期遭受不法分子打孔盗油危害,无法保证安全运行。如Sinope。管道储运公司,从1993年至2003年2月,据不完全统计,遭受打孔盗油3264次,泄漏原油达7952吨,而被盗原油无法统计,不仅严重威胁安全生产,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1.2.2管道及油气设施保护范围受违章建筑侵害严重。如中原油田在原有受侵占341处的情况下,近年来又增加多处,防火防爆工作极难落实。 1.2.3电力线路私拉乱接严重。严重处私拉线如同“蜘蛛网”一般,不仅易于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事故和火灾,而且威胁油田电网安全运行。 1. 3油田生产作业全过程中危险因素多 1.3.1油气生产有高温和高压。 1.3.2生产、使用、贮存的介质多属易燃易爆且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石油天然气产品易燃烧爆炸且具有少量毒性,生产中还常常遇到HZS等剧毒物品,程有不慎,便可能酿成惨祸。 1.3.3频繁使用放射性物质和火工器材。从地震斟探、钻井作业到石油开发,可谓无处不在。 1. 3. 4机动车辆多,仅辽河油田一家便有近2万辆。这种“现代文明社会的杀手”行驶路线遍布全国各地,极难控制。 1.3.5野外施工作业频繁,受自然气候影响严重,如台风、海啸、洪水等。 1. 4作业危险性大,风险也大 最大风险莫过于地下情况无法完全预知,钻井施工、井下作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钻井施工,突遇未知地层或异常高压地层,极有可能造成井啧失控事故,后果难以设想。前几年某油田一口预探井,突然钻遇HZS气层,大量HZS喷出,造成几十万村民“大逃亡”。油田企业作业危险性大,突发事故多,风险性大,对安全隐患的控制比其他行为要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 2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 1安全管理工作线长面广,难免顾此失彼 油田企业生产具有行业跨度大和线长面广两大特点,安全管理必须要认真面对这一重大难题。线长面广,迫使安全人员不得不八方兼顾、四面出击;行业跨度大,必然带来行业专业技术标准和行业管理规定繁多的问题,安全管理部门必须以有限的人员和专业技术知识处理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难题。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鞭长莫及、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2. 2社会治安环境恶化,油田企业难以应对 近年来,盗油犯罪活动频频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2. 2. 1打孔盗油“武装化”,有些犯罪团伙自备武器,公然与护线人员、公安人员武装对抗,岗位巡检护线难度极大。 2. 2. 2作案手段“专业化”,团伙内部严密分工,盗、运、销“一条龙”。一旦盗窃得手,立即运往小炼厂、土炼炉销赃。 2. 2. 3作案地点漂浮不定,作案规律不易掌握。 2.2.4作案手法愈出愈奇,甚至将房子直接盖到管道上,在房内打孔并安装盗油闸门,令人防不胜防。 2. 2. 5手段恶劣,盗油一旦得手,立即破坏现场,造成原油四溢,现场一片狼籍。一些村民不知厉害,纷纷出动哄抢落地油,曾造成火灾爆炸事故。侵占油气设施保护范围事件也有增无减,不仅违章建筑越来越多,而且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油区防火工作很难落实,节假日禁放烟花爆竹更是形同虚设。 2. 3资金投入高,隐患治理任重道远 目前油田企业的重大隐患主要有3类: 2. 3. 1由于历史原因,生产场站大量存在布局不合理、安全距离不足、消防设施不配套等“先天”隐患。 2.3.2新法规、新标准出台,拓宽了隐患治理的范畴,出现了一些新的隐患。如油气长输管道运行已超过数十年,按新颁布的法规要求,应进行压力管道检测。 基层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它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最终着力点,因此,搞好基层班组安全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基层班组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生产力三大要素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搞好班组安全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才能切实保证安全生产。 2. 4油田区域扩大,超深高压气井开发,技术和人员更新,向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首先是油田区域逐年增大,安全管理工作面持续“拓宽”;其次是高压、超深气田的开发生产,原有的安全管理技术、方法需随之更新;同时由于实行减员增效,人员大幅精减,尤其是一大批管理经验丰富、安全技术娴熟的生产骨干离开了岗位,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暂时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要求随之增高。过去普遍认同的油田企业劳动环境差,野外施工管理难度大,发生一些事故在所难免的观点已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代之以普遍认同的“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应该归咎为管理上的失误”的观点。 3安全管理对策 3. 1理顺体制,充分发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优势 我国油田企业分属于Sinopec和CNPC(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大型国有集团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特大型企业拥有明显的“四大”安全管理优势,即专业管理优势,行政管理优势,资金筹措优势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在安全管理上可以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油田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油田企业已由过去的单一经营方式的国有企业,改制成拥有油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施工服务公司及改制分流到社会的私营、民营企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存的企业。集团公司应理顺管理体制,并根据不同的管理体制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和专业施工及服务公司,从上到下实施全方位安全监督管理;对控股的上市、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保护广大股东利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对其实施宏观监督管理和安全技术咨询服务;对参股公司主要实施安全服务;对资产和人员已经完全分离,或改制到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不再实施监督管理。 油田企业应广开门路,调动社会安全专业人才和安全中介机构为企业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凡建设性工程项目,必须请专家和中介机构进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确保新改扩建项目达到本质安全,并对在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实行安全现状评估,逐步改善在用设施和场所的安全可靠度,最后达到本质安全。同时,应高度重视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3. 2“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提升安全科技与安全管理水平 3. 2.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 进一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要加强落实各级行政“一把手”和直接作业者的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全员的安全与健康。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依法追究责任。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增强全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3. 2. 2坚定信念,全力推行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目前已成为国际石油企业普遍接受的管理模式。油田企业要想实现与国际石油企业的全面“接轨”,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全面更新管理观念,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执行国际技术标准,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员工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不论他在企业管理链条中承担什么职责,他都是一种人力资源,要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决策透明和职工参与,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首先要将必要的生产和管理知识,传授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和本领,才能在生产中运用自己的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奠定安全的基础,避免因技术技能的因素造成安全差错,带来的安全风险;企业决策要有足够的透明度,遇事同群众商量,尊重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把他们视为企业的宝贵人力资源,只有尊重人、爱护人,才可能给员工一种对企业的归属感,才能激发员工从内心深处为企业安全着想;员工参与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企业的治理法规中应当有所规定,应当让职工说话,鼓励职工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观点提出。 第二,为企业员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方式为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第三,创造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基本功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成为其重要的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包括团结友爱的爱心,坦诚豁达诚信,互帮互助的友情,刻苦好学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助于安全生产,人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工作就可以抑制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不良情绪也是一种安全的隐患,它的存在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设备的和谐,人与检修环境的和谐,都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 第四,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高班组成员的综合作业能力。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作业能力,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功。作为油田企业,一线的作业是落实到基层班组的,基层班组是企业管理的细胞。加强基层班组管理,关键是选好班长,班长选用要突破过去的老经验老模式,要选派有学历、懂管理又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工担任;基层班组成员的综合作业能力是影响企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如三级教育、特殊教育培训、检修前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以及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三不伤害”活动、安全生产月、安全竞赛活动、事故报告会等),把这种“强制”融化于全体员工的工作和生产活动中,使岗位行为规范得以“内化”,才能建立起一种职业行为习惯和出自内心的自我规范。油田安全生产点多、线长、面广,高温高压场所、野外流动作业、多工种协同作业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像井站一线这样的班组,许多时候,如夜间工作,值班人员有限,一些紧急处理,要快速、及时、准确的做到万无一失,确实是对他们的实力与经验的考验。在新的形势下,随着设备的先进化,应用的科学化,技术上的不过硬,一知半解,或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 2.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逐步推行安全信息化、自动化。以提高安全的科技含量,促进安全管理手段的进步。在油气站库、放射源库、火工品库、变电站等要害部位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实行厂区封闭式管理,配置门禁自动控制装置,厂站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防范区域配备自动监控扫描系统,大型机组应配备FSC,ESD等紧急关断装置,放射源库、火工品库等部门应配备安全狱控装置。高压气井、海上开发采油平台应在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实行微机远程自动控制,向信息化管理逐步推进。 3. 3完善标准管理体制,加快行业标准与国际接机的步伐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及油田企业跨国经营合作的增加,石油行业安全标准体系与API等先进标准体系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故应加速与国际行业标准体系接轨,提高和完善标准体系。在加速接轨与提高完善过程中,首先应确定HSE管理体系标准在油田企业安全管理上的核心地位;其次,要优先考虑采用国际先进的安全技术标准,以加快标准“立法”速度;同时应密切关注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免现行标准严重滞后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不适合安全管理的需要。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并争取安全科研部门和安全专家参与,以保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 3. 4强化隐患治理和“三同时”管理,做到标本兼治 3. 4. 1要加强隐患治理的治“本”之策,即做好新改扩建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凡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确保新投用的项目不存在先天性的隐患。 3. 4. 2加强隐患治理的治“标”之策,即做好在用设施隐患整治。集中有限资金,打隐患治理的“歼灭战”,争取每年消除1至2个普遍性重点隐患,力争5年内全部消除油田企业普遍存在的重点隐患,逐步提高、改善生产场所、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度。 3. 5加大安全培训,规范安全管理与操作行为 3. 5.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各级行政正职及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以规范各级安全管理行为。 3. 5. 2继续做好特殊工种资质培训,除国家明文规定的八大特殊工种外,油田企业应将钻井井控人员,司钻、井架作业工、爆破工及海上作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列入特殊工种管理范畴,以规范其操作行为。 3. 5. 3实行劳动力优化组合,健全安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惩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提高人员安全生产自觉性。 4结束语 “油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工厂”,安全生产有其特殊性。对石油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石油石化系统的薄弱环节,坚持保安全就是保全局,保安全就是保稳定,保安全就是保效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才能更好地为企业逐鹿国际市场保好驾护好航。我们要创建现代化一流企业,必须要“以人为本”,实现依法治企,落实责任,严格实施目标管理,求真务实,继承创新,提高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创立本质安全型企业。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谈公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体系与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 公路施工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论文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此对公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详细研究了公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当前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遵守施工管理程序 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某些施工单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工程开工前不打开工报告或边施工边打开工报告,或是提交开工报告后未经批准便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监理程序。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些监理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严,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另外,还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在路堤及“三背”(墙背、桥背、涵背)的填筑过程中,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每填筑完一层,必须自检该层压实度并报监理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有的却一味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 2、管理意识淡薄且管理者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通常各个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机构,但其管理者定位模糊,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由于找不准问题的根源,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试想,一个项目管理者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运筹帷幄,这个项目怎么搞得好?更有人认为,抓管理是“面子工程”,是给别人看。所以管理意识的淡薄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首要因素,倘若不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想搞好工程建设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3、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企业自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凡是没经自检以及自检不合格的工序,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质检签字认可。但有些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健全,自检人员配备不足,自检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严密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公路施工的开展首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建立政府监督、施工监理和企业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1、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要及时发放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把仪具配置齐全。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通过检测定期报送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 (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2、加强质量控制 在公路施工中,首先“以人为本”,实行“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落实责任制开始,层层深入、步步落实。 (1)材料进场控制 在备料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对于基层。面层及其他部位材料的级配要求,严格制定备料计划,尽快确定各层次目标配合比来指导备料工作;深入材料生产厂家,本着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原则选择优质材料;通过实验验证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要坚决抵制,严把质量关。 (2)施工方案控制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开碰头,集思广益,共献良策,制定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按照方案制定各个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在施工生产前对责任人交底,并将各项要求传达到每个施工岗位上。做到责任到人、层层监督。 (3)测量水准点、中线控制点的确认及施工放线的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中施工放线是公路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制约着施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的质量、进度,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中之重。 3、严格质量检验 (1)明确严格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对内部成品、各部件和结构整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中。 (2)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检验相结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察。 (3)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平时检查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该返工的一定返工,该停工的一定停工,不能迁就。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是保证质量的首要前提。 三、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策略 保证公路施工安全,强化责任意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原则,推行安全系统工程以提高安全管理层次,使安全施工一开始便从生产系统全局出发,对施工各个阶段全面规划。其次,公路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再三强调相关人员在经过了一系列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后能够尽可能做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之后确保安全技术教育普及、惠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位一线的施工人员。第三,提前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尽一切可能消除掉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隐患,制定出全面、有效、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是全面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制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管理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另外,还要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施工要服从安全的需要,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失职和造成事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领导和有关责任者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在操作规程上的教育和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的规定,公路施工企业应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3、做好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的检查管理工作 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进行检查,审查安全技术措施和设备,并确保施工企业队伍中有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另外,要加强施工机械和材料的检查工作,检测、检验其出厂合格证和施工牌证,确保其各项安全措施检验合格,如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检验、验收、备案以及未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不得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 4、做好公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公路施工项目部要做好周密安排,搞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且在施工中,要配备具有机械操作牌照的专业操作手,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精心操作。但对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则应严格按照机械的操作规程,并随时观察机械设备的动态,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5、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做到定时间、定人、定措施,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在检查过程中,要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检查安全施工状况是否正常等,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及处理情况记录在案。 坚持安全管理重在控制,因此,要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危害,保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处理事故,更重要的是在项目活动中针对项目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对公路施工项目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时控制,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及其他技术模拟现实世界的技术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方便地实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安全性或者经济性方面的原因而难以进行的研究工作。在民航安全管理中,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虚拟现实技术在民航中的已有应用,分析民航运行中仍未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空白点,并提出侧重系统运行研究的数字化民航运行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虚拟技术慨述 虚拟现实技术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技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在不断扩展。目前,常用的又包括计算机图形(CG:Computer Graphic J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在内的最新发展成果。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技术的集成。 虽然人们对于什么是虚拟现实并无统一的认识,但是诸多学者却公认虚拟现实具有浸没感 (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构想性(Imagination)的特点,简称为所谓浸没感,又称临场感 ,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能够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由计算机所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样: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 );而构想性则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境。 由于虚拟现实具有的以上特点,而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世界中已知的客观规律进行模拟,因而在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应用莫过于各种场景逼真的游戏,玩家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过着现实生活中向往却无法实现的生活,身心得到一种接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体验。除了用于娱乐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规划、设计和人员培训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在民航安全管理中也有不少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是民航运输业的生命线。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民航行业,从航空器设计、机场应急救援演练、事故模拟再现、事故征候调查仿真、到各类行业运行人员(飞行人员、机务维修人员及空中交通管制人员 )的教育培训与训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技术水平,而且将节约资金、大大提高运行安全水平。从国内外参考文献看,虚拟现实技术在民航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培训 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飞行人员和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中广泛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以我国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CDZS机场塔台视景模拟机、DRS航管雷达模拟机和 DPS程序管制模拟机为例,这些系统是为训{练机场塔台管制员而设计的大型虚拟现实系统,能真实再现塔台管制工作环境,以 360。开阔的机场和近空视景 ,逼真的飞机滑行、起飞、降落 ,各种天气如雨、雪、雾以及夜航等,通过预先设计出的各种繁忙和危险情况用以对塔台管制员进行系统训练,并可以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同时支持多种训练组合方式,是培训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主要手段和标准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更加真实地模拟机场复杂、大流量的运营环境提供高画质、高清晰度视景,具有很好的沉浸感,因而具有较好的训l练效果。 模拟机是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在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的支持下,利用二维或者三维的显示技术创造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各种传感器感受用户操纵动作或者身体方位作为输入,计算出相应的响应并输出反馈给用户。使用模拟机可以将现实中较少发生的危险状况模拟出来,使受训l者短期内反复操作以至熟练掌握却不面临任何实际的危险,避免了训练事故,提高了训练水平,在飞行员、机务维修人员和管制员的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2006年以来,随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训练器的出现,攻克了原来由空客、波音垄断的盲点和局面。 对于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亦可应用模拟机。如飞机试车是项高技术、高风险的工作,用飞行模拟机替代飞机进行试车培训,机务人员一方面可以熟悉试车的相关规程和工作步骤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飞机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规避了因误操作带来的一切风险。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 航空器设计耗资巨大而且时间漫长。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设计图纸转变成三维模型,并可与实物一样进行装配 ,使设计人员有如身临其境观察航空器及其部件的外形、内部结构及布局效果,甚至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强度、刚度、振动、风洞等试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随时修改设计,避免了生产试件所需的大量时间和资金浪费,提高了安全性。 (三)安全管理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NASA,National AviationSpace agency)启 动 了航 空 安全计 划(ASP:Aviation SafetyProgram),广泛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该计划通过对航空系统建模和监控,向管理者提供实时详尽的数据以支持决策,进行事故预警,从而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效果,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虚拟现实的训I练设备,加强训练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通过探测恶劣天气,并向飞行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 ,增强低能见度下的情境意识从而避免事故;向飞行员提供合成的视景,显示地面地形及目标、空中交通管制状态、着陆进近模式以及跑道表面状况等信息,提高着陆安全性。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数字化得的民航运行系统 随着我国民航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陆续被引进,上文提到的各种训练设备在我国都有应用,也有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应用领域来看都是单项局部的应用,未能体现民航运行高度系统性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民航运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还不充分,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从民航运行的系统性出发,本文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数字化的民航运行系统的观点。 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将现实世界的物质及其演变规律映射到数字空间,从而更加有利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虚拟的“现实”空间有多大内涵有多丰富,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民航运行系统是完全“人造”的系统,理论上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制造出一个与实际完全相同的“数字化”的运行系统,人们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对民航运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民航运行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由于种种人为原因、组织失效造成的“系统性”问题。下面对当前民航运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用以说明数字化民航运行系统的应用。 (一)机场设计安全问题 机场运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水平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在机场布局规划和设计中主要还是靠经验和参考同等级别机场的布局规划,许多机场都存在由于先天缺陷而造成的对运行的困扰,甚至造成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跑道滑行道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跑道侵入事件,停机坪滑行路线和停机位设计缺陷则可能导致车辆与航空器抢道、车辆刮蹭甚至航空器与航空器刮蹭的事件,而候机楼通道设计缺陷则可能造成楼内控制区边界上的薄弱点,形成空防安全的隐患与威胁。另一种情况是在更改设计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对更改设计的影响估计不足,破坏了原有设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引发运行中的问题,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机场运行涉及众多航空器、保障车辆和人员,要在图纸上预见并避免未来运行中的问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虽然机场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最后投入运行,中间经过多次专家评审,但是仍然难以避免有考虑不周而遗留下的问题。 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场初始设计结束之后利用图纸进行建模,根据预期的吞吐量设置相应的参数,配置相应数量的运行车辆和运行人员,使机场在计算机中先行“运行”起来,统计模拟运行中的不安全事件,分析引发原因中的设计因素,修改设计以避免“木已成舟”后再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实现机场的设计安全。 (二)航班延误的评估与应对 航班延误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令人无可奈何的情况。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航路上的天气原因,也可能是流量控制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航空公司飞机调配造成的,还有一种可能是航空公司为了提高飞机利用率而安排了实际上难以准确执行的航班计划,造成航班延误。 航班延误具有累加效应和扩散效应,一个航段的延误极可能导致该飞机执行的后续航段继续延误,甚至由于打乱原有的时刻表占用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而使正点到达的其他飞机无法落地或者出发航班无法正点起飞,造成更多的航班延误和机场保障的混乱,航班密度大的繁忙机场受到的影响更大。准确的预测航班延误 的后果 ,及 时采取 应对措施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航班延误造成的影响。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航班延误的后果,可以对延误的后续影响和扩散影响得到直观的评估结果,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飞机派遣计划,机场也可及时调整跑道、滑行道以及机位和登机 口的分配 ,而 民航主管机关也可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航空公司虚占航线的情况。 (三)机场容量评估和扩容 机场容量同样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影响机场容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空域容量、跑道滑行道容量、机位数、货运能力和候机楼布局乃至地面交通限制等。一个机场的容量符合“木桶效应”规律,即取决于航空器运行流程、行李和货物流程及旅客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对机场容量进行评估,或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实现机场扩容,本质上是要找到这个“瓶颈”。实际生产运行中,由于以上众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很难准确找到影响机场容量的根本原因。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这些因素统统视为变量,调整某一个变量数值,而保持其余变量不变并观察容量的变化,依次类推得到机场容量对各个变量的经验公式,从而方便地找到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容量“瓶颈”,使得评估结果和扩容措施有了科学的依据。 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仅是数字化民航运行系统的极小一部分应用。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是模拟客观世界已知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客观规律进行现实生产运行中无法进行的试验,从而获得更好的运行方案,节约资金和时间,并规避风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民航运行系统进行仿真,能够使决策更加具有数据支持,从而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将对民航运行安全管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民航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应当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虚拟现实技术,推进民航管理技术更快的发展,提高民航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谈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安全生产;道路运输;重要保障;三关一监督 论文摘要:安全生产是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管什么”和”怎么管”两个方面,就如何履行好”三关一监督”工作责任来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那么又该如何履行好“三关一监督”工作责任,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从“管什么”和“怎么管”两方面谈几点想法。 1 找准位置。明确责任,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 安全生产原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它包含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企业历来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如果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和经营行为如维护、保养、培训、例检等做到位,那么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自然也就容易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由于单一公有制的运输企业逐步解体,原来行之有效的一套安全生产规章、办法和措施也就无法执行。一些运输经营者只重视生产效益,忽视生产安全,加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滞后,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因而道路运输市场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也降低了运输行业的认可程度,发生事故的运输企业也遭受了重创。对于一些重特大事故,业内人士至今提起事故仍然心有余悸,战战兢兢。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道路运输行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到底管什么,如何定位,真正把赋予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根据国家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是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法律依据是《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公安交警部门,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对于上述两大家,道路运输行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小兄弟,主要依据国家《道路运输条例》和《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负责相关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关一监督”: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运输经营者市场准人关包括场地、人员、资产、车辆、管理制度等等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包括车辆的技术状况、附属设施(如行车记录仪或GPS、消防设备等)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是否达标。不同的运输门类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营运客车标准不同,主要是落实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或考核、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专业技能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从业资格制度。以上三项是行政许可或信誉考核的主要依据,在国家《道路运输条例》、《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中都有明确的表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旦违规操作,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何追究,在《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规章中均有规定,这里不再赘述。关于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监督客运场站安装、使用“三品”检查仪,对旅客行包进行安全检查;二是监督客运企业或客运场站按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进行安全例检;三是监督客运站不售超员票,防止超员车辆出站。禁止无营运手续车辆进站。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安全生产和反恐怖监管力度,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又增加了新内容:到客、货、维修、检测站及驾校等企业对“三关”的日常执行情况及道路运输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经营者,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督促经营者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此项工作在重点时段(节假日、黄金周)和重大活动(奥运会、国庆、两会)之际尤为突出。 税费改革实施后,信誉考核和市场监管是行管工作的重点。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必须和日常的信誉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实际上只要把平时的信誉考核工作做到位,也就涵盖了安全生产监督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监督工作也由原来单一的人工管理增加了许多科技支持,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实时、准确、全面,这也是未来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运输经营者,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按照《道条》赋予的职责范围,围绕“三关一监督”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 落实责任,各司其职,解决好“怎样管”的问题 明确了行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司其职,解决好“怎样管”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明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 根据业务量的需要,在行管机构设置专职部门或兼职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专职或兼职进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既要有牵头领导和部门,进行综合组织协调;又要分兵把守,管业务又兼负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把日常具体工作落实到客、货、修、培等相关业务部门,认真分解工作职责。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看,客运部分占据比重较大。为避免多头交叉管理,如果不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议以客运管理部门兼负主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为佳。明确了行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后,要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督促运输经营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安全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2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 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人关,把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作为经营许可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对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业务的当事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同时,加强日常监督考核,一旦发现经营者资质“缩水”,要立即下发整改令,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2.3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 (1)坚持和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在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前及对营运车辆进行定期审验时,要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确定技术等级,核定经营范围。没有达到车辆技术等级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不能参与营运。 (2)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车辆定期维护和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制度,强化二级维护监督管理,督促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维护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规范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行为,监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并按核定的经营性收费标准收费。对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的单位,要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 2.4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1)督促培训单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大纲组织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坚决打击无证、超范围及违规培训等经营行为。 (2)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汽车列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 (3)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信誉考核工作,对发生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视情节暂扣或取消其从业资格证件。 2.5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 (1)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站的例检制度。按照《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督促客运站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 (2)监督汽车客运站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查工作,按要求配备危险品检查设备。严格按照客车的载客定额发售车票和检票,禁止超员车辆出站。凡因客运站原因造成超员超载的,除按规定承担分载费用外还要追究客运站的责任。 2.6督促道路运输经营者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运输经营者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行管部门要督促其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硬件,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人,提高车辆技术状况,搞好车辆检测和技术维修,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督促企业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到企业检查时,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跟踪和反馈工作。 2.7特别注意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行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业户、货运场站、信息配载站的监督检查,严格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业户,坚决取消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格。对达不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车辆,坚决停运整改。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2.8加强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工作 道路运输经营者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包括承包、挂靠),都必须对其经营车辆所发生的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行管部门要督促运输经营者及时准确报告。对不报、漏报、瞒报的,可按有关规定处理。行管部门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对事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及时续报。按照事故级别,同安监、交警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要通过典型事故案例,教育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合宁高速公路全椒段维修施工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路面养护必不可少。为确保施工安全,就合宁路全椒段路面施工如何搞好养护队伍施工人员、车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谈一点具体做法。 关键词:道路施工;维修养护;安全管理 1 加强道路维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合宁高速公路是312国道主干线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10年来车流量日益增加,大件运输、超载运输车辆越来越多,加上暴雨侵蚀、路面损坏不断加剧,出现断裂、沉陷、桥头跳车等现象。为了保持道路快速、畅通、尽快、及时修复路面,仅以全椒段为例,1998年以来因路面维修施工曾不断发生安全事故。其中因施工交通标志摆放不规范发生交通事故3起;因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被撞死的1起;施工车辆调头,造成撞车的2起。因此,切实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狠抓落实。 2 加强道路维修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2.1 签订合同 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每个工人都要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目前合宁路全椒段因路面损坏严重,维修任务大,安排路面施工队伍3个,要求在上路作业前都须经申请审批办理《施工许可证》签订,《施工合同》和《施工安全责任合同》。施工安全责任合同内容有: (1)管理处对施工单位(乙方)实行安全检查、指导,提供安全标牌和标志服等;如发现(乙方)施工作业不符合安全要求,甲方有权随时令其停工整改,并可扣除安全责任费用和保留金,直至处以一千元两千元罚款; (2)乙方上路施工必须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摆放安全标牌,穿着安全标志服,施工车辆严格按要求行驶,施工现场明显分隔; (3)乙方施工所造成的一切事故,均自行负责、处理,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还要求施工单位与每个施工队员、施工车辆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以确保施工队伍及其每个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2 加强队伍教育,规范施工作业 高速公路系全封闭、全立交,行驶车辆速度快,要求施工人员须具有高度安全意识,严格按规范操作,但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是农民工,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故养护和路政部门每月都召开一次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施工车辆驾驶员会议,学习高速公路有关法律、法规,并把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个工人,以形成人人守规则,处处讲安全的局面;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操作,穿戴统一的反光标志服,严禁随意出入施工作业区域或穿越高速公路,坚决杜绝人为事故。 2.3 加强施工车辆管理 避免事故 高速公路施工车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1)须是农用车以上、正常行驶速度不少于70km?h的自卸车,且拉运材料相对固定; (2)禁止无牌、证车辆上路,并经年检合格、车况良好、灯光齐全; (3)驾驶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高。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还必须办理《养护施工车辆许可证》并领取标志牌,悬挂在车辆明显部位,以便有关管理部门随时检查。此外,施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必须匀速行驶,不准占道、倒车或逆行,不准强行超车、紧急停车,随意调头或横向装卸材料。总之,必须听从指挥,遵守规定,按章操作以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发生事故。而过去这方面的事例教训履见不鲜,发人深省。 2.4 规范施工现场标示牌 及时提供道路信息 为确保车辆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以下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要求执行: (1)专项工程或大中修工程现场安全标志严格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实施; ①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总长不得少于1500m,该区间内统一设置“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导向”标志及“限制速度”标志等。标志牌按GB5768—1999标准制作。缓冲区应设置路障、隔离墩; ②作业区是施工人员作业和施工物资堆放处,施工物资必须整齐堆放,不能过高和占用过往车辆行驶车道,施工机械须按标准涂上桔黄颜色,作业区与车道间也一定要设置隔离墩;③终止区长度不应小于50m,在终止区的末端一定要设置解除标志。在路肩护栏以外设置统一颜色的安全施工棚。 (2)小修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当需要占用车道时,应按上述规定执行;否则,应设置方形“警示牌”、“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 、“导向”标志和车道隔离墩等,标志摆放距离不得少于300m; (3)若需在夜间施工,应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黄色频闪灯警视信号,作业区内设置照明灯。一般禁止夜晚,雨、雾等不良天气施工; (4)施工全部结束,先将作业区清理干净,然后逆车流方向快速拆除所有标志。 2.6 加强施工地段道路巡查 保证安全标志规范摆放路政人员加强施工地段标志牌摆放规范,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学习、分析典型案例,增强责任心,杜绝事故发生; (2)实行四班三运转巡罗制度,尤其是夜间巡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减少事故隐患; (3)建立责任制,严格标志管理,由专人分工负责,加强路政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4)制定执行《施工路段违章行为通知书》,对标志违规摆放不符合要求的,由养护部门及时检查,限期整治。 2.5 实行奖惩制度 对施工单位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做得差的给予处罚。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律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并视情节管理处扣罚其全年完成施工量的1.5%安全费,责令停工整顿;若事故严重,则立即取消其施工资格。 3 结语 3.1 合宁高速公路 全椒段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长60km,因路面损坏严重,维修任务大,安排了3个施工队伍,施工战线拉得较长,不利行车安全,也影响了高速公路的声誉。为保证安全施工,应逐步增加机械化程度,减少手工操作,加快修复速度,缩短维修路面施工长度和工期,以利于道路快速畅通; 3.2 施工地段至少安排1名安全员,随时用红、绿旗信号指挥疏导车辆,警示有关机具和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使行驶车辆安全顺利通过; 3.3 有关养护、路政、交警等管理部门应加强联系,齐抓共管,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道路施工地段的工作秩序和确保安全行车的通行环境。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谈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 [论文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探讨校园网络Internet网络通讯安全管理 论文关键词:网络通讯 安全问题 局域网 校园网络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人类对网络依赖性增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校园网络的通讯安全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师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校园网络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引言 目前,网络应用的焦点问题是网络通讯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信息渗透、假冒等方面。在Intemet上网络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安全,以至于从技术方面讲安全问题是整个互联网技术里较为困难的问题。从lnternet的角度看,对网络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网络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电磁泄露、搭线窃听、非法人侵、线路干扰、意外原因、病毒感染、信息截获等。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本身的问题,各种应用服务存在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使用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2 校园网网络结构简介 校园网总体上分为校园内网和校园外网。校园内网主要包括教学局域网、图书馆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等 校园外网主要指学校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与CERNET的接入以及远程移动办公用户的接入等。校园外网的服务器群构成了校园网的服务系统.一般包括DNS、WEB、FFP、PROXY以及MAIL服务等。外部网实现了校园网与CERNET及INTERNET的基础接入,使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能使 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等应用方式.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利用国内和国际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3 校园内网络通讯安全的主要威胁 校园网常见的风险威胁主要是校园网内外的各种病毒的威胁,外部用户可能通过邮件以及文件传输等将病毒带入校园内网。内部教职工以及学生可能由于使用盗版介质将病毒带入校园内网;外来的系统对网络及服务器发起DOS/DDOS攻击,入侵等恶意破坏行为,有些计算机已经被攻破,用作黑客攻击的工具;拒绝服务攻击目前越来越普遍,不少开始针对重点高校的网站和服务器;校园网内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校园网的威胁。 这些威胁主要表现在: 3.1黑客 黑客是网络上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作为乐趣,利用网络通讯安全的脆弱性进行非法活动,如修改网页,非法进入主机破坏程序,窃取网上信息,进行电子邮件骚扰,阻塞网络和窃取网络用户口令等。 3.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很多黑客入侵的先导,是目前威胁网络通讯安全的重大祸首.它的侵入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网络系统瘫痪,重要数据无法访问甚至丢失。 3.3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是指导致系统难以或不可能继续执行任务的所有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电子邮件炸弹”、“垃圾邮件”等,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用户受到它的攻击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从而使用户系统丧失功能,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校园网的三种威胁,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校园网内的用户数量较大,局域网络数目较多。校园网的速度快和规模大。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一般蔓延快、对网络的影响比较严重; (2)校园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比较复杂。校园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非常复杂,比如学生宿舍中的电脑一般是学生自己花钱购买、自己维护的。有的则是统一采购、有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的,有的则是教师自主购买、没有专人维护的。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端系统实施统一的安全政策(比如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可靠的口令)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出现安全问题后通常无法分清责任。更有些计算机甚至服务器系统建设完毕之后无人管理,甚至被攻击者攻破作为攻击的跳板、变成攻击试验床也无人觉察; (3)活跃的用户群体。学校的学生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 对网络新技术充满好奇,勇于尝试。如果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有些学生会尝试使用网上学到的、甚至自己研究的各种攻击技术.可能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导致校园网既是大量攻击的发源地,也是广大攻击者最容易攻破的目标。 4 网络通讯安全的管理策略 4.1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安全 运用学校计算机网络在技术上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如实行个人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服务器的安全控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结合进行安全控制等技术控制非法用户对目录、文件和其他网络资源的访问。校园网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进行网络监控,网络服务器应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对非法的网络访问,服务器应以文字、图形或声音等形式报警来提醒网络管理员。如有非法黑客企图攻击、破坏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器应实施锁定控制,自动记录企图攻击网络系统的次数,达到所设定的数值,该账户将被自动锁定,确保网络安全。 同时校园计算机中心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事件的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信息安全意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服务器或网络设备,其他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改配置;对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的操作应建立详细的日志,减少内部工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弓l起的故障。对于学生,应加强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出现破坏网络安全的违法行为。 4.2建立一整套安全防护体系 4.2.1防火墙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一系列软硬件的组合,它在校园网与Intemet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决定哪些内部站点允许外界访问和允许访问外界。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同时防火墙是预防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的重要屏障。防火墙的建立提供了对网络流量的可控过滤,以限制访问特定的因特网端口号,而其余则被堵塞,这一点要求它必须是唯一的人口点。用来阻止未经认证的外部登录。这就是防火墙与路由器是一个整体的原因。 4.2.2端口控制机制 计算机服务器使用自动回呼设备、调制解调器对端口加以保护。并以加密的形式来识别节点的身份。外部用户对校园网进行访问时。端口对其进行身份探查,当确定其身份和法后才允许访问校园网。 4.2.3加密技术 在外部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是最常用的安全保护手段。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两类加密算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加上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水印及数字证书等技术,可以使通信安全得到保证。 4.2.4封锁系统安全漏洞 在发现新病毒或因系统安全漏洞威胁网络安全时。应当及时提供各种补丁程序以便下载.许多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在不断更新版本以修正错误或完善功能.对于校园网管理过程中,要及时下载和安装各种补丁、升级程序,封锁系统安全漏洞。这样对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会起到很大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黑客”因为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漏洞对校园网资源进行非法访问和有关操作。 4.3建立用户管理制度 在保证学校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用户合法权力的同时,限制非法用户入侵,保证数据的安全,特别应制定和做好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限制。为了识别并证实用户,系统可给合法用户提供唯一的用户标识符,提供一种验证手段,来验证登录的用户是不是真正的拥有该用户标识符的合法用户。也可通过口令、卡片密钥、签名或指纹来实现,通过身份验证确保用户机与服务器的相互身份。 总之,校园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协调地运用各种防范技术手段,加强对人与物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园系统,是各大校园竞相努力的目标。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关于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管理浅析 论文摘要:军队物资采购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果办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闸释了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并就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网点策略,最后介绍了信息安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随着军队物资采购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采办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军队物资采购系统为军队用户提供服务和对各类供应商等采购实体进行管理的能力。在关键时刻,个别重大的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或瘫痪,往往会给整个军队后勤保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从而给整个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带来损失。 当前,军队物资采购系统根据总后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建立了依托干军队内部的指挥自动化网、军队综合信息网等内部指挥控制网络、办公网络、业务管理网络等信息服务和指挥网络,为军队采购管理单位、采购业务单位、科研和教学单位、军内终端客户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对相关应急采购任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是保障军队物资采购系统科学发展,为军队提供最优保障力的重要手段。 一、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风险 在军队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都对采办的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风险产生对象的不同,将风险分为人为风险、系统风险、数据风险等三个方面。 (一)人为风险。 人是信息安全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不适当的信息系统授权,会导致未经授权的人获取不适当的信息。采购人员的操作失误或疏忽会导致信息系统的错误动作或产生垃圾信息;违规篡改数据、修改系统时间、修改系统配置、违规导入或删除信息系统的数据,可能导致各种重大采购事故的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人为因素形成的风险,是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的最大风险。 (二)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系统开发风险和系统运行风险。在采购项目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必要的信息系统安全设计,或安全设计存在缺陷,都会导致采办信息系统安全免疫能力不足。没有完善、严格的生产系统运行管理体制,会导致机房管理、口令管理、授权管理、用户管理、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备份管理、病毒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轻则产生垃圾信息,重则发生系统中断、信息被非法获取。 当前的采购信息系统已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化系统,在网络内存在众多的中小型机、服务器、前置机、路由器、终端设备,也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系统等软件系统。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便有可能造成系统中断,影响业务正常运作。同时,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造成的系统崩溃、数据载体不可修复性损失等等,都能够给采购信息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数据风险。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也是军队物资采购系统最重要的资产。对数据的存储、处理、获取、和共享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审批制度,没有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便存在导致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的内容 通过对信息安全定义的查询,可以看到其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各自不同的。在相对受到专业影响较小的国际标准ISOl7799信息安全标准中,信息安全是指: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尽量减少业务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 对于军队物资采购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则应该坚持系统和全局的观念,基于平战结合、立足应急保障的思想,指导组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现“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方针,强调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合同方要求,透过全过程和动态控制,本着控制费用与风险平衡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控制方式,保护组织所拥有的关键信息资产,使信息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持组织业务运作的持续性。 (一)保密性。 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在确保遵守军队保密守则规定的前提下,确保涉密信息仅可让授权获取的相关人员访问。结合当前的状况,军队物资采购系统的信息安全保密应当做熟严格分岗授权制衡机制,杜绝不相容岗位兼岗现象;严格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用户冗余和用户授权不当;加强密码管理,防止不设口令或者口令过于简熟加强病毒防范管理,防范病毒损氰控制访问信息,组织非法访问信息系统确保对外网络服务得到保护,阴止非法访问网络;检测非法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在使用移动电脑和远程网络设备时的信息安全,防止非法攻击。 (二)完备性。 信息安全的完备性,是指信息准确和具备完善的处理方法。具体要求是:严格采购业务流程管理,确保采购业务流程与采购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完备一熟严格控制生产系统数据修改,防止数据丢失。防止不正确修改,减少误操作;严格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得到完整积累与保全,使系统数据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采购业务信息;严格按照军队关于物资采购规定和要求操作,减少或杜绝非标业务。避免任何违反法令、法规、合同约定及易导致业务信息与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完整的行为。 (三)可用性。 信息安全的可用性,要求确保被授权人可以获取所需信息。具体要求是:加强生产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加强生产机房建设与管理,保障机房工作环境所必需的湿度、温度、电源、防火、防水、防静电、防雷、限制进人等要求,减少安全隐患;加强生产系统日常检查管理,及早发现故障苗头;加强系统备份,防止数据损失;严格生产系统时间管理,禁止随意修改生产系统时间;保障系统持续运标实施灾难备份,防止关键业务处理在灾难发生时受到影响。 三、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管理 (一)信息安全机构。 军队物资采购系统应分出专人专职来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协同上级业务管理单位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设定安全等级,评估安全风险程度,落实防范措施方案,提出内控体系整改方案与措施,监督和评估信息安全管理成效。在与上级总部和军区、军兵种物油部管理机构之间还要有一个快速响应的信息安全事故收集、汇总、处理及反馈体系。 (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针对军队物资采购系统现状与发展方向来制定,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现阶段可根据“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制定内部网、OA网、外部网的管理办法,明确用户的访问权限。制定生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分岗制衡、分级授权,严格执行生产系统时间管理、备份管理、数据管理和口令管理。 (三)信息安全分级管理。 信息安全分级管理,是将信息资源根据重要性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的信息资产采用不同级别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国家已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督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自主性保护、指导性保护、专控性保护。 军队物资采购系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信息资产分为“三级”或“五级”保护,目的在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兼顾一般,合理保护。分级管理的方法是分析危险源或危险点,评估其重要性,再分设等级,从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比如,对于采购机构业务机房,可采取门禁与限制进入等方式进行保护;针对采购中相关数据的提供,可设计一定的审判流程,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分为公开信息、优先共享信息、内部一般信息、内部控制信息、内部关键信息和内部核心信息,实施严格的授权控制;对于信息安全事故,可分为重大事故、一般事故、轻微事故等,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 (四)信息安全集中监控与处置。 设立集中运行的信息安全监控处置中心,及时监控、发现安全事故,做到响应快速、处置果断,并实施应急恢复。结合军队物资采购系统当前实际情况,可对网络、服务器等运行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开展服务器容量管理、网络流量监控;对应用系统采取防范与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设置校验码,防止非法修改;在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还应开发相应的审计检查监控程序,由各单位分别运行和维护,由上级采购管理机构定期查验和监督,及时发现数据信息存在的风险。 四、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集中运行,需借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各军队采购机构和部门可以按照上级下达的统一标准,构建基于同一操作平台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帮助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系统的监控、分析、预警等功能,实现信息安全事故处理的收集、存储、分析等功能,及时对信息风险作出反馈。 (一)监控功能。 为采办机构和部门的相关信息处理和传输设备配置专人管理,并设置机房日志管理、服务器性能日志管理、服务器容量日志管理、数据修改日志管理、流量监控日志等功能,酌情设置数据检测结果日志管理功能。通过对存储、传输和删改的操作进行管理,达到监督控制的目的。 (二)处理功能. 根据采办单位所在环境和情况,自主设置安全事故报告、响应、处置等采办信息管理功能,对于高级别信息,也可以采用每天零报告措施。通过信息处理的简化、优化和快速反应,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保证军队采购的正常进行。 (三)安全等级管理功能。 针对采办单位自身特点,设置信息资产、危险源、危险点定义与分级功能,对于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危机设定不同的保护等级,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监控措施、事故响应与处置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好性。 (四)安全预警改进功能。 根据日常监控的结果和事故处理经验,设置灵活细分的预警指标,由系统自动分析提出预警,从而建立信息安全监控、分析、预警、处置、改进等不断循环优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析加强安全管理 创建和谐校园 论文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阐述了在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综合治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保卫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保持校园安全稳定。 论文关键词:安全稳定;和谐校园;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努力探索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在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综合治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保卫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校园的安全稳定,校园里必将呈现出欣欣向荣,平安和谐的新局面。 一、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借助“形势与政策”教育和“两课”教育课堂、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国情,通过辩论赛、知识问答或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组织新生进行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的入党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在学生中间建立一个互动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思想上进行正面引导,占领思想阵地的制高点,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等等,让他们学会有选择的摒弃和吸收。通过各种形式和不同渠道引导学生以国为荣,以校为荣,以班集体为荣,促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筑牢思想防线。 2.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要通过抓法制教育课程质量,为广大青年学生创造学习法制法规的良好氛围,同时制定完善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办事、严格按制度执行,培养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范能力 抓好学生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对稳定学生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校要始终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上,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负责的格局;在思想上,注重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内容上,着重开展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饮食卫生、常见传染病防治、防范地震、雷击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教育,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在生理上虽然基本成熟,但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成长在“阳光下”、生活在学校中,没有接触到社会,心理上处于未成熟阶段,而他们自认为是成熟的,所以这个阶段是“心理危险期”,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上,尤其在男女同学的交往上更加难以把握尺度,容易造成一些威胁安全稳定的隐患。处理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宣传媒介如校园广播、学报、校刊校报、网站等,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各种心理调适方法,唤起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引导其主动开展自主性的心理素质教育。 二、抓好关键时段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某些关键时段或关键事件发生期间,是高校安全稳定事件的高发时期。因此,做好关键时段的安全维稳工作,是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 1.国内外敏感事件发生时期 国内外敏感事件发生期间,对政治敏感度高而理论辨识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思想上的迷失与彷徨,导致其思想出现波动。做好该时段的稳定工作是高校维护校园稳定、并藉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制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这个关键阶段,高校领导和学生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要有研判的超前意识,对学生加强政治引导,增强其政治思想敏锐性,使其明辨是非,坚决抵制歪风邪气;积极组织班级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会,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团学干部、学生校园110、部门安全员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员作用,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解决问题。 2.各种因素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期 因各种原因造成学校出现断电、停水、道路封闭、食堂饭菜价格上涨等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这期间学校应重点关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学生相应的思想引导工作,妥善处理情绪较为激动的学生的安抚工作。 3.毕业生离校期间 对毕业生来讲,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学籍、学历以及毕业生离校等相关问题和后勤服务、收费、学校及周边治安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学生就业负责部门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汇总、梳理和分析排查问题和矛盾,弄清性质原因,找准症结所在,切实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责任人。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做好文明离校教育工作,做到爱校、荣校、文明离校。 4.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 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容易出现学生管理工作思想上麻痹松懈,由于部分学生外出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等各种原因而留宿在学校,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隐患,如:学生宿舍的用电安全、消防安全、财产安全,外来人员出入学生宿舍的登记管理、学生外出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种招聘陷阱等等。所以应加强学生宿舍安全巡查力度,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维护好学生正当的权益。 三、重点关注几种特殊学生 1.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学生 心理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是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因其心智不成熟或是认识思维的严重局限性,导致其成为安全维稳工作重中之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咨询、治疗体系,尽早发现、介入并化解心理情绪不稳定学生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2.真心关爱经济困难学生 许多来自农村或者下岗家庭的学生,在支付学费以及生活费用上有困难,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由于学生家庭收入有一定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在生活方式上、生活习惯上以及消费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旦处理不好,小到一个宿舍、班级,大到一个学校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学校应通过给这些学生减免学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关爱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顺利完成学业。 3.正确引导违纪受处分学生 学生在校期间违反了学校相关管理条例,导致被处以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这些学生容易思想消极、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危机事故产生,因此要引导受违纪处分学生打消消极的想法,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4.积极跟进学习落后学生 学习后进生有着复杂的心理情结,许多后进生因成绩不理想导致留级,这些学生即使已经被编入新的年级和班级,但仍旧和原来的班级一起生活,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新的班级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导致无法融入新的班集体,将增加危及学校安全稳定事件发生的几率,所以学校对后进生认真进行跟踪管理,由新、旧辅导员共同管理,帮助留级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5.加强学生社团监管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发成立的学生团体组织,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在团委指导下开展活动。但还存在如监督力度不足导致的一些社团活动自由开展等,因缺乏专业教师指导,轮滑协会、登山协会、游泳协会等户外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学生又缺乏相关组织经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学校严格执行社团管理办法,按规定审评社团活动,加强活动进行期间的监管力度,同时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落实好五个关键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 1.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很多活动都集中在宿舍,同时宿舍进出人员多、频率高且难以辨别,加大了宿舍的管理难度,监管力度的缺失或不到位必然会导致危机事件的高发。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在宿舍区域的行为准则,倡导文明交往,杜绝各种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学生宿舍文化,规范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工作规程,树立服务学生理念,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2.校内大型活动场所 校内大型活动场所是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认知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的校园场所,做好这些场所的安全事故防范工作,有利于学生正常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和文体活动,有利于学校安全稳定大环境的建设。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有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保卫部门都要做好活动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火灾防范、交通安全等涉及人员安全的,要做到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疏散学生;建立值班人员定时不定时巡查活动场所制度,做到及时了解、快速反应、及时解决。 3.学校食堂 学校食堂是学生集中进餐的必然场所,也是容易引发危及学生安全事故的场所之一。学校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采购的监督力度,督促食堂承包商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规程,严把质量关,定期召开学生膳委会,听取学生善意的意见并做出相关整改措施。 4.网络空间 许多大学生出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秘性,往往不论对错不顾后果,随心而发在互联网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从而将现实中的个人不满通过互联网变成了多数人的现实问题,引发危及校园稳定事件。因此要把握好校园网这一重要的宣传阵地,在倡导大学生讲究网络法规道德的同时将校园网作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场所,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5.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区域围绕学校而开设的饮食流动推点、饭馆、旅店、非法营运车辆、网吧等营业场所较多,而且经营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诱惑性,鱼龙混杂,社会闲散人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保卫部门无管辖权,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保卫部门要寻求当地公安、卫生、交通、文化等综治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排查校园周边环境,对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给予制约、取缔,同时健全完善学校与派出所、城建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冲突和可能引发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 五、强化安全保卫队伍建设 1.加强保卫机构专兼职队伍建设 保卫队伍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骨干力量,认真抓好学校专兼职保卫队伍建设,提高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其积极性、责任感、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保卫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水平和战斗力,加大人防、技防和资金投入,建立安全防控体系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致胜法宝。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要经常主动深入到学生宿舍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迅速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得力助手,他们起到桥梁、助手和骨干作用,也能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是一支从事德育工作的特殊队伍。 4.加强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 在各班级安排一名学生作为安全信息员,并建立联系制度,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提高预警处置能力;处理问题能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 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1.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保持学生意见述求、合法投诉的渠道畅通,让其拥有相关的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长效性应急沟通渠道,如网站留言回复、学生热线电话、校长信箱等,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及时进行舆论情况调查和及时进行回复,对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起到预警、决策建议和疏导的作用。 2.建立长效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一支反应迅速、工作沉稳的学校维稳领导队伍;二是吸取成功干预危机事件的经验,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应急工作预案;三是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分析与反馈机制,做到及早预警,及早防范;四是组建有关工作机构和专门队伍,把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避免各类事件的发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谈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 论文关键词:高校校园 规范管理 安全稳定 论文摘要:高校稳定既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说明,即: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针对有关活动和事件,开展安全稳定教育。 安全稳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高校稳定既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学期开学以来,药学系的安全稳定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和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全系师生安全意识、强化系部安全管理。通过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在全系师生共同努力下,药学系的安全稳定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系部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关系到系部师生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确保系部师生的身体健康、财产安全,我们系先后成立了“药学系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药学系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等安全维稳工作机构,并把这些机构组成名单张贴于系部公告栏,让广大师生可以宣传、知晓并参与到安全稳定工作中来。这些机构的成立,使得系部各项安全维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在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排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督察作用。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目前,我们药学系有九位辅导员,其中有四位是今年刚刚参加工作,三位是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另外两位参加工作也仅仅三四年,整支辅导员队伍都很年轻,整体缺乏工作经验。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本学期我们在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做了如下努力: 2.1坚持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开学以来每周星期二下午我们都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例会。我们的辅导员工作例会既是辅导员工作培训会、汇报会,也是辅导员工作研讨会、安全稳定工作分析会。会上每位辅导员都要谈谈各自在上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本周工作计划,有些问题黄桂茹、朱璇璇两位资格相对较老的辅导员都会为新辅导员答疑解惑,很好地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则结合校系工作安排、强调有关事项并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个例会制度的执行进一步规范了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管理,加强了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并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2.2坚持信息报送制度。我们要求系部全体师生凡是遇到不利学校安全稳定的信息都必需及时报送,既不能隐瞒不报也不能越级乱报。同时,我还把手机号码留给药学系所有同学,告诉他们遇到紧急情况一时联系不上辅导员时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给我,因为我的手机24小时都是开机的。同学们或辅导员偶尔都曾在三更半夜或凌晨打电话给我,反映一些紧急情况,这虽然有时影响了休息,但正是因为有这种信息畅通的渠道,使得很多矛盾冲突和安全隐患才得以及时消除。 2.3建立违纪学生谈话制度。实行谈话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落实违纪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措施,互通信息、了解事实,立足于教育,促进违纪学生的自警、自律、自查和自纠。对于学生出现轻微违纪违规行为,但尚未达到纪律处分的学生,由辅导员和班主任直接对违纪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对于轻微违纪违规但屡教不改或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处分的学生则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对他们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包括:1)要求谈话对象就有关问题作出解释或说明;2)向谈话对象指出所存在的问题;3)区别不同情况,对谈话对象进行批评教育或戒勉,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4)要求他们在一到两个月内每周进行一次当面的思想汇报,并上交汇报材料。通过实施违纪学生谈话制度,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管理,使得学生中迟到旷课、夜不归宿、吵闹生事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2.4加强辅导员值班制度的管理。以前我们系部二线辅导员的值班工作基本没有什么明确规定,只是在辅导员办公室等着学生有事情来办理就可以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也促进学风建设,这学期我们要求系部辅导员晚上值班时要到各个有固定教室的班级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和纪律表现,若有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或汇报给有关人员,并做好相关记录。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每天都要查看辅导员的值班记录及辅导员到位情况,切实抓好值班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5进一步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上学期期末我们根据学校的安排和部署,召开全系教职工大会,传达学校安全维稳工作会议精神,与各教研室、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都签订安全责任书,要求大家在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切实维护系部和学校的安定稳定。今年9月份开学初,我们照样和新教师、新辅导员签安全责任书,传达学校安全维稳工作会议精神,保证全员参与安全维稳工作。 3针对有关活动和事件,开展安全稳定教育 为确保系部及校园安全稳定,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讲座和活动,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校运会安全稳定教育,实习生见习生动员讲话及安全教育,消防及地震疏散演练等常规性安全维稳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我们还注重结合一些活动和相关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维稳教育。如:今年中秋节那天正好遇到我们在开展新生军训活动,五年制学生中刚转轨大专的同学因此也不能放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也很不愉快,辅导员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了,但效果甚微。中秋节前几天,不知哪个系哪个班的哪些同学多次打电话到教育局反映五年制学生中刚转轨大专的同学中秋节没放假的事情,搞得我们很被动、很不愉快。在校领导和药学系主任的指导下,我一方面主动和教育局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和护理系陈丽霞主任联系,分别对五年制学生中刚转轨大专的同学分别进行一次集中教育,由系部领导亲自给学生讲话做思想工作。通过交流与教育,药学系五年制学生中刚转轨大专的同学们很快心情就平静下来了。集中教育会上,我首先让同学们讨论有多少种职业节假日是不能正常休假的,他们很快说出:军人、警察、医生、护士、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等,我趁机又让他们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他们不能休假,同学们也说得头头是道。有的说军人节假日不能正常休假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警察节假日不能正常休假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的说医生护士节假日不能正常休假是为了救死扶伤,公交车司机节假日不能正常休假是为了市民出行方便,等等。看到同学们都明白这些道理,最后我对同学们说,我们未来也是要做救死扶伤、送医送药的神圣工作,未来我们也肯定会遇到节假日不能正常休假的情况,希望大家能理解学校因军训而没停中秋节的安排。接着,我把手机号码留给所有同学(从此,我把手机号码留给全系的同学),请他们有不理解的再打电话给我,结果没有一个人打电话给我,同时再也没有人打电话到教育局了。为了让这些新生在校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夜,我要求所有带新生的辅导员组织新生在中秋夜要开展活动,并请辅导员转告同学们我要参加大家的活动。那晚当我发现有一个班开展的活动是在教室看电影,而电影又弄不出声,同学们都有些不愉快时,我马上请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到塑胶操场赏月吃月饼。当晚空气清新,月光皎洁,同学们都聊得很开心。但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进行反思,深感我们之前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不够到位。当天,我们在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时,我们也教育学生反映问题要逐级反映,遇到问题了首先找辅导员,辅导员解决不了的可以直接找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再不能解决的话则由副主任把问题反映给系主任、学生处或校领导,不能越级随意反映问题。如果说家里有什么矛盾冲突,你总不能说:我要打电话给国家主席反映家中的情况。同学们听了都笑了,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又如:今年10月份,2010级和2011级医药营销班同学两次组织外出秋游,我们就针对学生的交通、饮食、活动、玩水、财物等安全事项进行一翻教育,同学们听了不但不会觉得??拢??揖醯靡?ヒ桓瞿吧?牡胤接瓮嫣??鲜φ庑┙淮?呛苡斜匾?模?继?煤苋险妗T偃纾?1月份,我们了解到极个别女生有了要好的男朋友之后周末就会在外过夜情况。针对这一现象,为防范于未然,我们就请来临床系洪迎迎老师给我系女生做了一个“关爱自己 幸福一生”的女性保健知识专题讲座,她不仅给同学们传授保健知识而且用一些真实的视频资料告诫同学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同学们看了都深有触动。同时,我们还请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的潘修娴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同学们也开展了一个以“如何对待爱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避免一些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与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也促进了系部及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4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安全维稳工作时刻都不能放松,我们还有一些工作还做得不到位,有些问题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如:药学系兼职班主任这支队伍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个别学生宿舍的舍长有时不敢把一些真实情况及时汇报给老师;个别学生因厌学而旷课的现象也在影响着系部及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继续加强系部的安全维稳工作,维护我们的系部及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教育 施工管理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多数情况是露天高空作业,而且现场情况多变,又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条件差以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不确定性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筑施工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施工事故带来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转来的劳务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加强工人主动防护意识和被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工程安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广义的工程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安全,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滞后,因而当前建设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3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292起,死亡1524人。2004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木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视进度而忽生产视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按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3)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 ①低价投标。各个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 ②分包转包。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工程,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 ③业主拖欠工程款项。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承包商不得不拼命压缩成本,也必然会减少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 (4)合理的建设工期得不到保障。不少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往往会要求项目提前竣工,很多私人业主为了投资项目尽早竣工,也经常无理要求承包商压缩工期,迫使承包商日夜赶工。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障,建筑工人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必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5)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维权意识很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导致了承包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 基于各种原因,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二、抓好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设业得到迅猛发展,安全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为活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业从业人员逐年增高,其中大部分一线工人来自农村,建筑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但是农民工整体综合素质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都偏低,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安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也有不少规定,但是建筑劳务市场的现状就象一个多嘴的漏斗,不同环节的流转是自由的和多向的。 首先,所有的安全教育都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在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普遍反映“劳务工荒”,供求市场的失衡注定上述的教育变成一种形式。 其二,目前劳务工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买单,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其三,农民工走入建筑业,对建筑安全的风险知之甚少,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主观上对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漠视。第四,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肤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安全教育实施措施 针对这种现状,应彻底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政府应勇于挑起对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农民工应有一个准入制度的约束,从农民工转化为建筑工人也应有一个过程。输出劳务的当地政府作为受益者理应负起这个责任,对输出劳务进行初级培训教育。建设主管部门应负起监管和指导的责任,要达到2个目的: ①了解建筑业的安全风险;②掌握防范安全风险的基本技能,达到初级滤网和规范的作用。 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把零散的农民工纳入有序的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使得劳务工达到第2级的安全教育,使劳务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募劳务工或选择劳务公司后,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改进安全教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平面宣传手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起到主动自我防护的目的,并认识到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 三、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1)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图中标明“四口”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 (2)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3)根据动态防护的特点,要求项目安全员的检查必须是动态的,应根据动态防护平面图进行定时检查、记录和跟踪落实。 四、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对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五、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应通过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并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的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医院无线移动信息系统在药物过敏的护理安全管理应用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护理安全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治疗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轶序和社会治安至关重要[1]。应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可使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将医院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快速准确处理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2 ] ,而且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设置能有效的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促进安全管理。我院护理部及计算机中心根据我院的医嘱执行流程和特点,在我院的无线移动信息系统中加设病人药物过敏信息录入,通过信息共享和系统控制,根据病人的过敏信息限制相关药物医嘱的输入,从而在源头上控制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病人安全管理。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4年11月开始我院计算机中心与美国Symbol 公司共同开发了无线移动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转变,满足了临床随时随地登陆医院信息系统的需求,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医疗的目的。并且根据临床药物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的要求,在护士工作站,以电子信息的方式记录病人过敏信息,通过医院信息网络使医生站、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部门实现病人信息共享,达到控制相关致敏性药物输入,从根本上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2方法 1.2.1 流程设计 针对病人过敏史的记录,以往是以书面的方式在病历上体现和记录,这种方法存在信息面单一、不易被重视、不能被药房等其他部门共享信息资源,且容易被忽略造成潜在给药错误的缺点,因此随着医院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及网络化,使的信息电子化传递及共享成为可能。我们以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在数据平台上建立了致敏性药物库,将过敏药物与致敏信息关联。在护士站输入病人过敏信息后,实现医生站输入相关药物医嘱时达到按过敏史过滤而达到控制相关过敏性药物输入,并以对话框的方式提醒错误原因。从而在根本上达到防止给药错误的发生。 1.2.2护士站的信息输入 根据药典及邵逸夫医院管理制度,电子医嘱中致敏性药物与皮试的关联要求,护士站病人过敏信息按以下规定录入:①护士在病人入院时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保存在病人电子信息首页中。②接收药物医嘱时采取以下措施:如病人无过敏,系统默认可输入任何药物医嘱,并对有皮试要求的药物医嘱下附加一条相关药物皮试要求,医嘱记录上为相关药物名皮试要求,护士对病人进行药物皮试后将结果输入电脑,如无过敏则该条信息传送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师核对信息无误后进行药物配置,护士查对后用药。如有过敏则该条信息不传送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反馈到医生工作站后提醒医生更改药物。如医生强制输入该药物,系统拒绝会输入并进行出错提示。对交叉性过敏的药物输入控制设置按药典要求,如病人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类可强制输入,但有附加提醒框,内容为(青霉素过敏). 如医生确认无禁止做?-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过敏试验的情况,可强制输入相关药物, 但医嘱记录上为该药物原液皮试医嘱,同时护士站接收到该病人因青霉素阳性必须为病人进行该头孢类药物原液皮试的提醒,避免了护士对病人进行青霉素皮试造成病人过敏的潜在风险.以引起护士注意与青霉素皮试相区别。其余特殊的碘过敏试验,破伤风皮试,链霉素皮试,结核菌素试验,细胞色素C皮试会显示药物名称加皮试框。护士做皮试后将相应结果输入电脑,可达到相关控制。 1.2.3医生站的信息控制 ①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电脑中该药物条目呈彩色,提示使用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由药剂科具体制定,报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医疗执行委员会批准,院长签字后在全院实施。②医生在使用过敏性药品前,首先应再次详细询问病人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并查看与护士站共享的病人过敏信息,根据记录规范用药。③ 护士在病人入院时已筛选病人过敏史并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记录在病人信息中,开具药物医嘱时,如需进行过敏试验的药物,病人物过敏信息时,电脑自动附加一条药物皮试信息要求,如病人存在相关过敏信息,电脑则拒绝相关医嘱输入,并提示病人有过敏信息。 1.2.4临床工作站与药房及静脉输液配置中心(PIVAS)的信息关联 在药剂科的计算机信息支持中,加用电子药物字典的关联和药物过敏信息的数据库,当医嘱输入时计算机可根据病人的药物过敏信息与药物过敏信息库相关联,按系统设置要求对医嘱安全进行过滤,对需皮试的医嘱必须在皮试结果阴性条件下PIVAS进行药物配置,以保证用药安全,防止差错的发生。 2 结果 电子药物过敏记录的临床应用,不仅为临床医生带来了便捷优化的工作流程,并为临床护士正确安全的执行医嘱提供了保障。本院在实行电子药物过敏信息后的2005年2-4月全院差错事故统计中发现,应误用致敏性药物而引起的给药错误率为零, 2005年追踪一年全院应误用致敏性药物而引起的给药错误发生率持续控制至历史最低点,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有显著的意义。 3 讨论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大部分医院都采用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HIS)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现代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建立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实现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与医生、护士之间的即时信息共享,甚至是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3.4]。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已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无线移动信息系统实现将医院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人床前,使医护人员节约大量的往返于办公室及病床之间的时间,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加快医院病床周转率,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并使医疗差错率最小化,最大程度的保证医疗护理安全[5]。在无线移动信息系统中应用药物过敏管理系统在国际上已有应用趋势, 该系统的应用意义在于能有效的控制过敏性药物的安全管理,保证病人安全,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在中国国内的无相关具体应用的报道,我院的电子药物过敏信息的临床应用尚属首例.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析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 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根据隐患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并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教育,从而从根本保证了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减少了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 引言 安全生产工作是变电运行永恒的主题。是自始至终的中心工作,应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力以赴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有力的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企业安全发展、创造效益,给社会带来稳定。 在电力企业的变电运行是确保电网安全的人工操作源头,也是电网运行管理的最前沿,变电运行作业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所以,变电运行作业必须要结合实际、严格流程、从严执行、务必安全。在变电运行管理方面,一定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各层各级岗位责任制。 一、变电运行安全隐患 (一)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 在变电运行中,变电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的直接操作者,他们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变电设备比较多,变电工作比较繁琐乏味,变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容易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造成变电工作人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操作,这些错误操作,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首先无票操作,或者为了应付检查,使操作票流于形式;其次未执行逐项打钩和复诵的操作程序,跳项或漏项操作造成事故;再次对系统运行方式不清楚,没有按模拟图核进行设备运行:最后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 (二)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隐患 在我国变电工作中,由于变电运行管理的失误,导致了许多变电的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变电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在实际交电中。主要表现为管理比较混乱,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发现安全隐患时,处理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得力,从而导致了各种安全管理隐思。再次是变电所运行管理工作没有贯彻落实国家的各种规程和各级岗位责任制,没有培养合格的运行人员。变电所运行管理没有全面完成各项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没有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没有保证生产运行的正常进行。变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在—切生产、基建和经营活动中,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位,从而为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三)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故障隐患 电气设备生产的不合格,质量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而应用到变电设备中,再者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许多设备需要及时更换,而变电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更新,以至设备不能满足变电安全运行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变电运行的各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没有认真做好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其次没有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和实用:再次没有对安装调试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没有把好验收关;最后是没有对已经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替换。 二、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一)操作隐患的解决 首先是母线的操作,母线的操作是指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问的倒换等。母线是设备的汇合场所,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时严格按序进行。其次是直流回路操作。直流网路操作是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查找接地点的检查,某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临时性的检查、退出、投入等。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存在危险点,如操作方法不正确,也将造成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因此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应遵守—些规定。 (二)安全运行管理隐患的解决 所谓安全运行方式是为达到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要求。人们根据系统主接线的形式,排列出的各种可行的运行形式,在每个可行的运行形式中,规定了各具体设备及元件的运行状态。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首先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其次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析,对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列也应进行分析。再次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如严重故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最后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变电设备隐患的解决 为了使变电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除了每天例行的巡视外,还需要设备进行各种等级的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每周的避雷器查,开关液压油压检查,蓄电池测量,根据检查获得的第—手材料做综合判断,对于需要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要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以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三、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的教育 (一)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的知识的培训 变电运行安全培训重点是培训职工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熟设备的性能、结构,正确使用设备。学习设备维护知识,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了解自己管辖设备。找出易损部件位置,进行经常查,不漏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要标准。要把握设备特点,懂得注意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做—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排除,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变电运行人员要严格遵守持证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野蛮操作,经常清扫管辖设备,保持设备清洁,遵守接班制度,管理好工作台帐,不得遗失,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同时配合检修人员处理好故障。 (二)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进行各种技术培训 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为主,按照面生产、联系实际、按需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 (三)加强培训教育是防止事故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强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利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进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讨沦会,同时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进行变电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增强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套完备的责任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再次加强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运行人员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联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安全是变电运行管理的核心 (一)安全管理安全是企业的生命 通过采取监督、考核、保证措施。形成—个安全保证体系全体值班员对安全齐抓共管,并且持之以恒,要形成—个人人保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主要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事进行超前控制,注重实效,从严管理。另一方面,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现的个人与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切切实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值、每人、每岗。 坚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反习惯性违章、安全通报、会议精神、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并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查找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措施及时处理,使安全活动具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锻炼值班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及应能力,充分发挥站长的组织指挥才能。突出其“主心骨”的作用,做到事故来时临危不乱,能快速、正确地处理事故,坚持开展运行分析制度。全面准确分析变电站一月来的生产工作情况、设备运行状况运行缺陷统计,找出存在的设备缺陷和隐患,为有关部门及时消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文明生产 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明确各自卫生区域,定期打扫、检查,并列入经济考核范围。对全站进行规范化的定置、定员管理,改善站容站貌,营造—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变电站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唐班员的工作积性不可忽视的—个重要方面。 五、结束语 在变电运行中,严格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是防止变电运行事故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各种管理制度,同时在平时要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熟练掌握交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从而避免各类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保证;设备检修;故障排除 [论文摘要]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变电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应严格按照程序,找出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文章就变电运行的安全保证、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进行分析,以供同人参考。 一、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一)强化变电操作员的专业素质 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来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三)完善技术管理 变电所应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连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强化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主要包括:(1)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2)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3)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第二,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加强运行监督检查,认真对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辨析;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视次数。第三,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同时要把好设备修试后的质量验收关,加强操作机构、保护接线、压板位置、整定值的检查,防止由于修试不当引起的设备事故。 二、设备检修是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一)验电 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人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若因电压高,没有专用验电器时,可用绝缘棒代替,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 (二)装设接地线 1.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由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2.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3.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位置,误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未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在临时遮拦上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三、跳闸故障 (一)10kV(35kv、66kV)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故障线路检查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检查消弧线圈状况,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方能强送电(强送前前要检查保护掉牌是否已复归)。 (二)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分析判断。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所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检查保护时,不仅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1.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应排除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和线路故障开关拒动这两种故障。那么,到底是母线故障还是线路故障因保护拒越级呢?要通过对设备的检查进行判断。检查二次设备时,重点检查所有设备的保护压板是否有漏投的;检查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是否有熔断的。检查一次设备,重点检查所内的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区,即从主变低压侧主CT至母线,至所有母线连接的设备,再至线路出口。 2.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伴有线路保护动作。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同时动作,线路开关又没有跳闸,通常断定是线路故障。因此,在巡视设备时,除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重点检查外,还要对线路进行检查。只有确认主变低压侧CT至线路CT无异常,方可判断为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开关拒动故障的处理较为简单,隔故障点拉开拒动开关的两侧刀闸,恢复其他设备送电,最后用旁路开关代送即可。 3.没有保护掉牌。若开关跳闸没有保护掉牌,须检查设备故障是因保护动作而没发信号。还是因直流发生两点接地使开关跳闸,或者是开关自由脱扣。 (三)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原因:(1)主变内部故障;(2)主变差动区故障;(3)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4)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故障,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是保护动作而开关拒动,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关拒动造成二级越级。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1.瓦斯保护动作。如果是瓦斯保护动作,可以断定是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二次回路故障,重点检查变压器本身有无着火、变形;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动作、喷油;检查呼吸器是否喷油;检查二次回路有无短路、接地等。 2.差动保护动作。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一次设备的检查范围为主变三侧主CT间(差动区),包括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能反映主变内部线圈匝间、相间短路(如果是内部故障,还常伴有轻瓦斯或重瓦斯保护动作),因此,当差动保护动作后,应对主变做细致检查,包括油色、油位、瓦斯继电器、套管等。如果瓦斯继电器内有气体还要取气,根据气体的颜色及可燃性判断故障性质;如果检查结果是主变和差动区都无异常,可以判断为保护误动。
浅谈领导心理学的定义:从心理学角度浅析领导干部如何消除消极心态 [摘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领导干部消除消极心态的五种具体方法。分别是纠正不合理信念,保有一颗同理心,领导干部要学会挫折心理调适;领导干部要放弃完美主义思想;避免习得性无助。 [关键词]消极心态 不合理信念 心理调适 心态,即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简单来说,心态就是我们对待客观事物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心理反应。心态可以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心态的积极或消极决定了每一个人看待事情和处理事情的角度。在当今社会,因为领导干部工作性质较特殊,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追求,进而导致领导干部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出现消极的心态,只有领导干部及时消除自己的消极心态,才能以健康的、稳定的、良好的心态进行日常的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简单分析一下,领导干部如何消除消极心态。 一、领导干部要学会改变,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认为一件事A,势必会引来一个情绪或行为的结果C,很多人面对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结果,归根结底是每个人的认知或评价(也就是信念B)不同。所以,艾利斯认为,事件A主要通过信念B起作用,产生各自不同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结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分析,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信念出了问题,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或不良的行为结果,所以,领导干部要学会改变,纠正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领导干部可以从三个方面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一)避免绝对化的要求 领导干部希望成功,希望升职,但这些希望并不一定都能实现,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知道这些希望是可能发生的,但不是“必须发生”或“一定发生”的。在面对升迁等问题时,领导干部知道“我可能会当上处长”,而不是“一定当上处长”,避免了自己内心产生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就可以消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类情况的发生。 (二)避免过分概括化 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一次失败后,就全面否定自己了,或者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时,起过一次冲突,就认为这个同事总是与自己过不去,事事针对自己。所以,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避免这种以偏概全的想法。 (三)领导干部要避免认为结果“糟糕至极” 例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我一定要当上处长,否则我这辈子就完了,就没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十分不理性的,领导干部要避免把事件的结果扩大化,要避免把任何一种情况界定为“糟糕至极”。 二、领导干部要有一颗同理心 同理心,简单理解就是“别人的感觉,我懂,我明白”,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式各样棘手的事情,在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时,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有一颗同理心,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别人这样做事的原因,这样,领导干部就不会钻牛角尖,在面对老百姓提出各种问题时,能够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人民满意,领导干部也会觉得问题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三、领导干部要学会挫折心理调适 近年来,网络媒体频繁报道领导干部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大多和自杀、抑郁相关。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及生活中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通过合理宣泄、娱乐休闲、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挫折心理调适。如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仍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无法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可尝试寻求心理辅导师的帮助,解决问题,避免心理的问题越积越多,而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四、领导干部要放弃完美主义思想 哈佛大学的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请停止完美,现在就开始过一个更幸福的人生吧”。心理学家发现,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出现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很多领导干部都有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任何事都想做得尽善尽美,不希望工作中或生活中有各种瑕疵。具有完美主义者特质的领导干部无法接受失败,无法忍受自己出现的负面情绪,一旦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一些极端的行为。所以,领导干部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应该尝试放弃完美主义思想,接受和接纳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够忍受一些事情的不够完美。 五、领导干部要避免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经历过几次失败,就容易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领导干部如果在工作中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会出现职业倦怠、工作不作为等问题,为避免出现领导干部工作不作为等情况的出现,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看待问题,避免这种习得性无助。 浅谈领导心理学的定义: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论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领导者;激励理论;管理 一、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自我管理 所谓领导者,就是指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人物。领导者在企业中的职能是促使被领导者努力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运用其拥有的权力,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施加影响。而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就是企业赋予的权力。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最主要的权力有:合法权、奖励权、强制权、专长权、参照权。 领导者在企业中的自我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者的时间管理。在时间管理方面,领导者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要有正确的时间效益观、减少时间浪费的对策;第二,领导者的决策。领导者在企业中作为决策的主体,其个体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反应到企业决策中。而领导者决策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可分为:均衡型决策、冲动型决策、怠隋型决策、风险型决策、谨慎型决策;第三,领导者的授权。领导者的授权主要有以下几个障碍:不信任员工、害怕失去对任务的控制、过高强调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以为自己可以做得比别人好、害怕削弱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认为授权会降低灵活性。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自我管理,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去影响和带动企业的发展。 二、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驭人技巧 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除了要学会自我管理,更要学会的是驾驭自己的下属。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驭人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变主动,鸡不下蛋就挪窝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长期从事同一种工作,能力就会达到饱和,不会再有新的突破,而且也不会再有任何的创新。所以如果时时能让自己的下属更换新的工作,使下属的心里不断产生危机意识。在面对竞争时,虽然会害怕担心,但是这样的做法会锻炼下属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也会使下属变的谦虚好学,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充实自己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二)管理变敬爱,人不怕管就怕敬 首先,身为领导者,空闲时候探望正在工作的下属,不仅可以了解下属每天的工作,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与下属沟通的机会,拉近了与下属的距离;其次,时常用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让下属觉得受重视的感觉,同时激起自尊心;最后,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视人用法才是最明智的领导者。 (三)遵守刺猬法则,和下属保持距离 刺猬法则说明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距离的,就算领导者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如果当众与下属称兄道弟,只能降低威信。 (四)以毒攻毒,以人制人的驭人技巧 任何一个企业里,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下属。领导者对那些胡搅蛮缠的下属必须要有特别的方法,因势利导。在对症下药的同时,更要主动热情帮助;在严肃批评的同时,更要使他们改掉毛病。在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五)软性控制,不得已时出“怪招” 领导者对于那些非常难对付的下属就要采取非常的手段,比如:给他另分一个办公室,使他远离权力中心;掐断他与外界的联系,开会时故意撇开他,断绝情报;明升暗降,令他权力尽失;让他出个长长的差,使他在企业里失去人脉,失去支撑。 三、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理论 在企业管理中,善用激励理论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负激励。 (一)领导者运用物质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每个工作者的初步目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也就衣、食、住、行。在对人的假设中,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人,然后才是社会人。在企业管理中的物质激励主要包括:一是工资,工资主要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工作后所得的报酬,主要用来维持我们日常的基本生活;第二部分是生活福利,也就是平时我们所用的生活用品,奢侈品等;第二分是我们的信息费用,也就是用来与外界联络的费用;第三部分是我们的五险一金,这是为了保证我们工作环境的安全费用。二是福利,也就是过年过节时,企业所发放的物品和奖金。三是奖励,就是企业为了奖励我们的工作贡献所给出的奖励,比如在企业中获得先进个人所得的奖金等。 领导者在运用物质激励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在企业管理中,并不是物质激励给的越多越好的,这种激励方式是因人而异的。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工作者,领导者为了拉拢你,就经常用加薪,加奖金的方式来激励你,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用的。所以说,领导者在运用物质激励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一味用金钱来笼络下属,而应该学会用心和用情来打动自己的下属。 (二)领导者运用精神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领导者在企业中激励下属的方式除了物质激励外还有精神激励。并且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一致认为精神激励是比物质激励更有效。在企业的精神激励中,主要包括:荣誉激励、成就激励、培训激励、感情激励、期望激励和表扬激励。精神激励有:在员工生日的时候,给员工生日祝福,如为员工建立生日情况表,在员工生日的时候给员工一些小礼物,让员工感觉到温馨。 在运用精神激励时,领导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要求,实现对症下药。然而对于每个人来说,要了解个人真实的想法又谈何容易。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当你面对的是一个领导,你一般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你想表达也会有所顾虑。在进行实地调研时,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问到的问题是涉及到个人的利益时,一般人都会有所保留。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的问题:第一,员工不会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领导者无法实现了解员工精神需要的工作;第二,领导者如果对员工进行了错的精神激励的话,也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如领导奖励了一个员工都不喜欢但善于猜度领导心事的员工,那就会给其它的员工以挫败感,而且也是一次失败的精神激励;第三,领导者进行精神激励时,并不一定能时时做到公正、公平,这也会对员工起负作用。 (三)领导者运用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负激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批评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经常选择一些受挫能力强的下属进行批评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成长。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成功才会激励人进步,事实上,当人在面对挫折时的坚强与奋斗才更能激发人的潜能。所以,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也会使用这样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当员工面对领导者的批评时,一定不要表现出堕落与消极,一定要学会了解领导者的用心。然而在使用负激励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如果用力过度的话,这会使员工一蹶不振。 浅谈领导心理学的定义: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角度剖析领导理论 【摘 要】认知心理学理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将人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领导行为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必然包含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在当前众多的领导理论中,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作为研究领导行为过程的重要理论,较典型的反映了不同领导行为的信息加工过程。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 一、认知心理学与知觉的信息加工 (1)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2)知觉的信息加工。知觉是指个体根据感觉器官对环境中刺激所收集到的讯息产生感觉后,经大脑的统合作用,将感觉传来的讯息加以选择、组织并做出解释的历程。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做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该过程即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包含两种: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又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信息加工,强调感官数据在决定知觉中的地位。一般是从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自上而下加工,又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由于是知识经验引导下的知觉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一般情况下,知觉的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信息加工过程,但在不同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有不同的侧重。 二、行为理论、权变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概要 (1)领导行为理论。从20世纪40年代起,对领导有效性的研究转向了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领导者通过一定的工作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组织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绩效,主要途径是按照领导行为的基本倾向加以划分,从而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式。领导行为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领导者通过培养教育,树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培养员工的态度、习惯和精神状态,诱发员工对工作效率的关心,引导员工自觉地执行组织的决定;二是领导者行使权力,进行动员和提供信息,迫使操作人员执行组织的决定。此类研究关注的重点是领导者做什么和如何做,即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探索有效的领导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但是,该理论更像是一个框架,只是提供了一个对领导行为进行评价的宽泛方式,却无法说明领导行为和下属相应的表现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2)领导权变理论。随着对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相同的领导行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领导效果。于是,各种领导权变理论便应运而生。所谓权变,就是指行为主体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理想效果。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指关于领导者在不同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择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主张权变论的研究者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且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的条件这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的函数。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3)变革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是继领导特质论、领导行为论、领导权变论之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他的经典著作《领袖论》中提出的一种领导类型。伯恩斯将领导划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传统的领导可以称为一种契约式领导,即在一定的体制和制度框架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总是进行着不断的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领导者的资源奖励(包括有形资源奖励和无形资源奖励)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作为交换的条件,双方在一种“默契契约”的约束下完成获得满足的过程。整个过程类似于一场交易,所以传统领导也被称为交易型领导。而变革型领导者则是通过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力量和魅力的特质来影响员工,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员工高层次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围,促使员工为了组织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原来期望的结果。 三、三种领导理论的信息加工过程分析 1.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通过一定的工作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组织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绩效的领导行为,其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侧重的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领导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员工培训、行使权力等来实现领导行为的过程,主要侧重的是领导者指向员工的信息加工方向。 2.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主张领导者在不同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选择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该理论主要侧重的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开始的信息加工,即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 3.变革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者则是通过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力量和魅力的特质来影响员工,通过提升员工的需要层次和内在动机水平,激励下属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为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该理论主要侧重的是信息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和灌输,使员工形成期望,建立愿景。 领导是领导者具有的一种能力,也是领导行为的一种动态过程。领导行为的这一过程也是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主要反映的是信息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而领导权变理论则是信息的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摘 要】 如何更好地对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当今集团公司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swc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为例,通过excel工具来设计一套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流程和定量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内部控制;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在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行业平均水平的不断下滑以及资本市场风险的逐级放大,债权人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越来越得不到保障。而我国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多是类似于日德国家债权主导性的治理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股权结构以及融资方式上都还没有像英美国家股东主导性公司发展的完善,其整体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在当今萧条的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受到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良性循环与发展,以保障集团公司利益是每个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以swc集团公司为例,研究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绩效评价,无疑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一、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背景 作为企业集团的一种特殊形式,集团公司是以特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控股、参股、契约而形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作为以资本为主要连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题的具有一定规模多层次组织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体,需要根据集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结合经济活动的特征,依照集团公司内部建立的授权机制来设计一套用于维持集团治理结构中各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管理者与经营者存在较大分歧。更多情况下管理者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但经营者在执行方面存在许多偏差。比如预算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控制制度行为短期化、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协同效益差、存在多重目标、财务信息失真、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雷蔚青提出过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整体的宏观政策而言,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外披露,成立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委员会,建立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相关的评价工具。在企业的微观管理方面,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优化集团内部的投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用来预防财务风险、完善考评和奖惩机制等。如何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更多可行的评价工具,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检查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记述法、调查法、流程图法以及核对法等;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方面,有证据检查法、穿行测试法、实地观察法等。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主要以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权值因子确定法为主。 从以上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在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方面,较多采取的是定性或定量的解决方法。定性评价的结果未能被定量评价使用,而定量评价又没有相应的定性评价结果作为基础,很难从整体的角度来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因此,有必要结合相应的定性流程和定量评价体系来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 二、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设计思路 swc集团公司一直以来较为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将货币资金、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和财务预算等方面作为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较好地遵循了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相关具体规范。但是由于公司对有关财务内部控制方法的初始运用和公司内部各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不平衡,公司集团财务内部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设计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显得格外必要。 (一)定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集团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的概况和特征,让管理者直观了解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从而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因此采用流程图法较为恰当。 集团公司总部以及相关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根据相关评价指标和权重,结合各业务单位的财务情况在定量评价表中为各项指标打分。系统根据各业务单位的打分信息自动生成综合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的值。定性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二)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根据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2007年度试行)》的相关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并结合权值因子确定法来对集团公司制定公司总部和其子公司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指标,分为健全合理性与有效性两方面,并赋予相应权重,以便于量化。 对公司总部进行评价时,由于该公司实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子公司分别管理各自存货,并且不存在任何相关的投资、筹资、采购、销售、担保业务及高风险业务,因此权重设定为5%,其余指标平均分配权重。对子公司进行内部评价时,作为具体的业务运作单位,在集团的采购、销售方面应作为主要经营活动,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指标具有同样权重,均为10%,其余指标平均分配比重。定量评价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三)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表中将自动计算出公司总部和各子公司最后的财务评价得分结果。为了让管理者更清晰地看出各业务单位的评价结果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系统将以最后的评分结果为依据来对所有业务单位进行排名,并以另一工作表的形式来显示最后的排名信息给评价小组,为评价报告提供量化数据。 三、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excel实现 (一)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得分的实现 1.子公司评价得分的确定 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通过子公司定量评价表的评价可以得出各子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健全性与合理性方面的最后得分: 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按权重评价得分=子公司评价得分/样本子企业权重 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合计=∑各财务内部控制指标按权重评价得分 2.集团公司综合评价得分的确定 通过子公司定量评价表的评价,系统自动链接各子公司的资产总额与财务内部控制在健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得分。以此得分为依据得出最后集团公司及各下属子公司的综合得分。根据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公司总部与子公司的权数比例以3:7为标准(见表2)。 子公司单位资产所占权重=子公司资产总额/∑各子公司资产总额 子公司综合得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健全性得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健全性权重+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得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权重 集团公司综合得分=公司总部权重×公司总部评价得分+子公司权重×∑(子公司评价得分×子公司单位资产所占权重) (二)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排名的处理 为了进一步反映各子公司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有利于集团公司管理层的快速决策,通过excel中较好的结合sql语句与vba函数利用最后的综合得分,来对公司总部以及各子公司进行综合排名(如表3),并以单独的工作表financialvaluation.xls在c盘中保存。其中sheet1为定量评价综合评价表。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析网络财务内部控制 [关键词]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内部网络;外部网络 [摘要]实施网络财务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问题。建立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内部控制,其措施应基于企业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大方面来进行。 随着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适应于网络环境,从而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建立和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要弄清网络财务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要求。 一、网络财务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一)网络财务的应用扩大了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企业实施网络财务以后,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等组成。第二,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外,网络财务同时还集成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以及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等。第三,网络财务提供在线办公等服务,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二)网络财务使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媒介发生变化 网络财务的应用使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变化。原始凭证在网络业务交易时自动产生并存入计算机,不再存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介质的改变,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使会计介质继续发生变化,不仅账表,更多的介质将电子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存贮形式主要以网络页面数据存贮。发生业务交易时系统不一定打印原始记录;网页数据只能在计算机及相应的程序中阅读;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网络财务使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 网络财务的应用将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保险箱”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途经若干国家与地区,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黑客肆虐,世界上的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攻击,网络财务系统无疑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撅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文件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是单机的20倍。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对保障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网络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基于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控制措施 1.会计信息资源控制。会计信息来源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中,所以网络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网络财务系统控制的重点目标。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授权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数据库造成的物理损坏。针对上述威胁,会计信息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三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企业内部网,即利用中间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2)采用较为成熟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产品并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子模式是全部数据资料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户或应用项目的一个数据处理集,通过它可以分别定义面向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做到特定数据面向特定用户开放;(3)建立会计信息资源授权表制度;(4)采取有效的网络数据备份、恢复及灾难补救计划。 2.系统开发控制。它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1)在网络财务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2)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的研究与设计,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实施;(3)在系统测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种标准进行;(4)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培训系统的操作,还要使受训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网络财务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与利用等;(5)及时做好新旧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 3.系统应用控制。是指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以及防止不法行为的内部控制措施。(1)在输入控制中,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还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据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二次录入校验等;(2)在处理控制中,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和是否染毒等;(3)在输出控制中,一要验证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和是否处于最新状态,以便用户随时得到最新准确的会计信息;二要确保输出结果能够送发到合法的输出对象,文件传输安全正确。 4.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包括软件修改、代码结构修改和计算机硬件与通讯设备的维修等,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网络财务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5.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网络财务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因此原来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业务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置适应于网络下作业的组织机构并设置相应的工作站点;(2)合理建立上机管理制度,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和上机时间安排并保存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等;(3)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硬件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湿度、防静电控制,做好网络的绝缘、接地和屏蔽工作,同时对人文环境进行控制,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4)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 (二)基于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控制措施 1.周界控制。是指通过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预防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电话网络进入系统;(2)建立防火墙(firewall),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大众访问控制。大众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联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财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1)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2)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资源的属主体现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从属关系,如建立者、修改者等;资源的属性表示资源本身的存取特性,如读、写或执行等;访问权限体现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可用程度;(3)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捉住非法入侵者、控制网络访问范围等;(4)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3.电子商务控制。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商务活动也必须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措施有:(1)建立与关联方的电子商务联系模式;(2)建立网上交易活动的授权、确认制度,以及相应的电子会计文件的接收、签发验证制度;(3)建立交易日志的记录与审计制度。 4.远程处理控制。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远程监控等远程处理功能创造了条件。这些功能的启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合理设计网络财务系统各分支系统的安全模式并实施;(2)进行远程处理规程控制。 5.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1)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2)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3)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防病毒控制。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2)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3)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能有效防治病毒;(4)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5)对外来软件和传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在业务系统严禁使用游戏软件;(6)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摘 要】 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融资困难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以促进其融资的方法,并从财务内部控制对融资的促进作用、组织形式、人员配置、融资方案的拟订与审批控制、融集资金的收取控制、偿还控制及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财务内部控制 在我国,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支柱的中小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出口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对外融资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两种途径。前者的比重相当少,主要原因在于沪深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仅有百余家。即使在中小企业板市场,根据2007年3月的统计数据,上市公司的家数也只有125家,而且多为高技术企业。实现海外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更少。同时,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可能性更小,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债券发行简化程序的通知要求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在人民币600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的规模根本就达不到。而从信贷融资来看也较为困难,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国有大中企业的扶持以及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的规模有限,资金匮乏,设备技术难以及时更新,很多中小企业又处在竞争性较强的领域,平均利润水平不高,加之经营管理者素质的原因,缺乏财务、经济和高技术专业人才,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企业经营效益不高,面临经营和淘汰风险。同时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在中小企业向外部投资者进行融资时,很难提供反映企业产品开发状况、行业前景、市场潜力、营销情况、预期收益及其重要资产的真实信用水平的信息。因此造成外部投资者对中小企业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制约了融资。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为中小企业应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便企业在融资中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水平信息,企业为融资起到预防、纠偏、制衡和查错的功能,最终发挥警示、规范、协调和惩戒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财务内部控制还可采用按业务集中控制这种组织形式。以企业总部为控制中心,对企业资金管理、物资采购、产品生产、销售等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这样有利于企业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使用较先进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对外提供信息。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融资内部控制制度中,应当注意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尽可能科学合理,编制融资计划的人员和审批人员要分离,负责利息计算及会计记录的人员应同支付利息的人员分离。明确融资决策、执行、偿付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凭证,记录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保证融资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还应当建立融资决策、审批过程的书面记录制度以及有关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支付凭证等资料的存档、保管和调用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融资方案的拟订,一方面需要企业领导的参与,同时还需要企业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财务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在制定融资决策和审批中,要注意审查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如果企业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失衡,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融资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考虑长短期融资的比例是否合理,若还款期限的安排过于集中,就会增加企业在债务到期时的还债压力,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也将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 企业应当对资产的收取作出明确规定,财务人员在企业取得货币性资产,应当按实有数额及时入账。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根据合理确定的价值及时进行会计记录,并办理有关财产转移手续。对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要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及时进行评估。同时财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尤其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对融资的影响。 建立融资业务偿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支付偿还本金、利息等步骤、偿付形式等作出计划和预算制度安排,并正确计算、核对,确保各项款项偿付符合筹资合同或协议的规定。严格按照筹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及币种计算利息和租金,经有关人员审核确认后,与债权人进行核对。本金与应付利息必须和债权人定期对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按权限及时处理,并结合企业偿债能力、资金结构等,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利息。企业要根据其现金流入量的时间和流入量的规模妥善安排偿债,使长、短期负债配合合理,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增强,偿债信誉将增加。同时注意企业以抵押、质押方式筹资,应当对抵押物资进行登记。业务终结后,应当对抵押或质押资产进行清理、结算、收缴,及时注销有关担保内容。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要定期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建立与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并针对融资控制进行评价。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摘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竞争国际化等原因,高校纷纷掀起了基建热潮,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金额不断加大,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制度,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确保高校有限的基建投资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基建;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出现了基建热潮, 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高校的快速扩张和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且,随着我国高校基建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预防基建职务犯罪日益显示出其迫切性。高校基建职务犯罪的原因复杂,但从已发生的腐败案来看,高校基建管理权向高校倾斜仅是腐败高发的诱因,缺乏必要的与这种管理权下移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基建腐败高发的根本原因。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是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预防基建职务犯罪,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之一。 一、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当前高校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基建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高校基建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高校财务直接监控基建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高校内部基建、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基建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基建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基建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基建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一)强化高校领导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高校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基建投资主要靠抓好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基建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基建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高校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基建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高校基建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 要做好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基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基建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建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覆盖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 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基建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1.项目决策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2.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对项目设计中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其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工程量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费用计取和汇总的合理性。 3.招投标与合同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招标、投标、开标、定标和合同管理等阶段,基建财务人员都应参与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基建财务人员了解项目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情况,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而且对于结算办法以及与财务有关的条款,还可以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4. 施工工程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的拨付、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基建财务人员应参与施工的全过程监管,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在关键点重点控制。 5.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审核竣工决算书,编制竣工决算初稿,报请决算审计,参与分析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分析,并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三)把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健全岗位责任制 高校应当根据基建项目的特点,找准基建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点需要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环节,并向周围业务流程扩展。关键控制点的设置要合理、易行、有实效,控制点过多则让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失去灵活性,容易挫伤基建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而过少则会影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准确把握基建项目内部财务控制,需从以下四个关键点来控制: 1.工程项目上:基建财务人员必须首先对工程项目的合法、合理性进行认定,审核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完备、合法的审批手续,工程预算、概算且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要合法。 2.工程实施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要进行监督。一是建设合同必须通过招标确定;二是对工程项目要进行随时监督。 3.工程记录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事项要及时记录。 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向财务人员提供工程进展报告和资金预测报告。 4.工程成本上:基建财务人员应正确核算工程成本,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水平。一是及时准确记录工程进度、材料、设备等投资情况;二是在建工程是否及时结转为交付使用资产;三是变更项目内容是否得到必要的批准;四是实行建设期审计;五是定期复核工程进度及质量等级;六是对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借款费用进行及时核对。 (四)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资金拨付和账务处理程序 高校基建财务应并入校级财务中,在基建财务中完整设立会计科目及明细账,科目明细级数设置应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为原则,过细过粗均不宜。高校基建会计科目应按三级明细科目设置,即一级对应总账科目,二级对应工程项目名称,三级对应项目的承建单位名称。在高校基建会计核算中,除开设了银行辅助账户后需设“银行存款”科目外,还需设置如下一些基本科目:“建安工程投资”、“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应付器材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基建拨款”和“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 严格规范资金的拨付程序:1.工程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施工方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甲方代表审核签字基建处工程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工程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2.材料款和设备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材料员审核签字基建处材料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材料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 同时,要在工程项目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规范好基建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程序,特别是对于项目的账务后期结算要重点进行规范。如对已经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资产,要及时办理估价入账手续。估价入账不能根据“建安工程投资“和”待摊投资“两部分,而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建造价值加合同变更价以及自营工程发生的物资成本、借款利息、人工成本等对项目完工工程进行账务结转。基建财务人员要对已估价入账的资产进行必要的调价: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如果在完工年度内没有办理决算手续的,一旦办理了决算手续后,须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五)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高校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基建、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高校基建处在安排下一年度基建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基建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又是保障高校财务管理预定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紧密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与对策进行了认真研究。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所掌管的教育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愈加重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控制论在高校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高校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少数高校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致使学校在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和隐患。这给高校内部不法分子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舞弊行为、甚至犯罪带来可乘之机。高校财务管理领域发生的贪污犯罪案件一般为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或一般财务人员利用财务管理的漏洞,贪占、挪用甚至私分高校资金。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严、监督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各高校大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且绝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但具体实施情况却并不尽人意,其具体表现: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贪污、挪用公款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尽管一些高校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要求相继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相对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一些单位把某些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致使财务控制存在许多漏洞,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由于有些高校特别是新建高校的财务负责人缺乏管理经验,加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有些规定多停留在文件或口头上,即使出了问题也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能够防止财务出现问题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当是财务监督,财务监督的职能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检察部门来执行。一些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监察部门疏于对下级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一些民营高校无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致使个别高校的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财务管理制度松弛,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有些高校经费报销不按审批程序办事,收入不入账,甚至设立账外账,为财务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的高校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现金使用范围,增加了财务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 实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岗位分工,控制关键环节。配备合格人员,实行定期轮岗。高校应当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有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能通过自我修养、自觉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此,单位应当建立有关人才的选聘、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岗位轮换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德才兼备。对财会人员要定期进行轮换,财会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 (二)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了防止出纳贪污挪用,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登记等工作,否则,会增加出纳进行行私舞弊的机会,增加出纳掩盖贪污、舞弊的可能。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制度。出纳要自觉地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包括每日营业终了,将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相符,保证货币资金收付的正确性。出纳应当对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直接负责。同时,单位应重视对现金的盘点,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现金盘点制度。财务负责人或内部审计人员每季度至少要进行一次库存现金突击盘点,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或提出有关建议,确保高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正规高效。 (四)强化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高校的支票保管签发与印鉴保管使用必须实行分工负责。空白支票不得事先签名盖章。高校的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的人专门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印章的使用必须有财务负责人的书面授权,必须详细进行登记,并要求使用印章的人予以签名,盖章按规定需要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财务管理人员变更时,对印鉴应及时予以收缴。 (五)规范资金收付程序,严格按财务规范办事。高校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的下列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支付申请进行认真复核。 复核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和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员办理支付手续。对于复核中发现的审批问题,应提请审批人纠正,审批人不予纠正的,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做出处理的书面指示。对支付申请填制不正确的,应要求申请人重新填制和办理审批手续。对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义务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4)办理支付。出纳员应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和会计编制的付款凭证,按批准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单位等办理支付手续,办妥付款后应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同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或办理报销补款或收款手续。 (六)提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高校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人的知识、智慧及人的努力程度。所以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到理解人、尊重人,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和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财经纪律、财经政策教育,进一步健全高校财务用人机制,大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文章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提出一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披露;财务报告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制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企业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从此,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由自愿披露过渡到了强制披露阶段。 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 (一)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供附加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披露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以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信心。单纯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对于上市公司自身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管理当局可以在导致重大后果以前发现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企业管理、减少舞弊。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管理当局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委托者可以通过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来判断受托者是否尽心尽职履行受托义务。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分析 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随年报一同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情况;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处理情况;对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关措施以及下一年度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应参照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 查阅上交所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仅在年度报告第十部分重大事项中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项或详或略地披露了公司内控的相关信息,多是流于形式,有的公司甚至仅以“公司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等空洞的语言一笔带过,即使是披露较为详细的公司,也未能完全包含《指引》中所要求披露的内容,并且几乎所有公司都没有披露聘请注册会计师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的信息。 由此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内控信息均未达到《指引》的相关要求,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详细披露的动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内部控制信息供求角度分析 作为信息的需求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市投机性强,投资者的专业性较差,对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弱,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不足。 而作为信息的供给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信息产生的效益大于信息的成本,信息的生产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进行问卷调查(周勤业,2003)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负担日益加重,集中于在指定报纸刊登信息披露文件的费用和定期报告的审计费用,上市公司认为信息披露对产品销售、品牌宣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是太大,对改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也尚未体现出来。 (二)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角度分析 首先,《指引》对披露内容的规定不完善,没有说明上市公司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标准,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信息含量下降,可操作性差。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体系。除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外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参照2001年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是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领域比较权威的标准,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标准,但其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立足点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进行规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这种缺乏内部控制评估标准情况下,不同企业对内部控制发表的自我评估结论很难具有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采取哪些程序、遵循哪些标准没有规范可依,其执业风险大小不好衡量。 其次,披露要求中缺乏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的相关表述。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可以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通过管理层改善控制环境,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实际上也是董事会解脱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 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没有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关处罚的条款,《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指出对公司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该指引规定的行为参照《上市规则》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总的来说,处罚力度太轻,这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指引》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未能被严格执行。 三、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使管理当局认识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作用 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它能够使股东和其它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财务状况,从而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达到战略目标。 (二)尽快出台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评价规范 只有制定出类似于美国coso报告(2003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大要素,《指引》采用了此观点。)比较统一、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以后,内控信息的披露才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注册会计师也才有了判断企业内控完整、合理、有效的标准。 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并于2007年3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借鉴了美国coso报告的已有成果,这表明我国已开始积极规划出台既吸收了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理念,又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建设和评价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使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评价有统一权威的标准可以参照。 (三)进一步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 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和格式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除现有规定外,内部控制报告应增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报告应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建立、实施和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法律和法规的遵循性。2、内部控制报告还应说明所依据的内部控制的标准或规则框架。内部控制标准是用来指导公司设计和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3、内部控制报告应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或除已表述的重大缺陷以外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存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4、有必要在报告中说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只能对经营、财务、法规遵循三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且,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其有效性可能会发生改变。 (四)制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核实评价意见的标准 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在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及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求拟发行证券的公司和上市公司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做出自我评估意见,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指出“三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进行的。该指导意见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程序、方法和报告等一般性要求,却没有涉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工具,因此不能明确注册会计师应该对上市公司的哪些控制内容和要点进行测试,以及测试标准和对应的评价意见类型。建议可以借鉴美国coso报告所提出的评价工具,设计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作为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框架,从而服务于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法规遵循这三大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五)明确界定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引入问责机制,细化对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报告行为的处罚条款,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当事人个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民事及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管理层舞弊的动机。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财务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而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设计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高校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仍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在:(1)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全。有些高校对于许多的建设和投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方面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发生失误,为高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2)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有些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来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3)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虽建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2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各项费用的收支都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往往因为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是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高校融入社会的进程,高校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已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核算口径,提供了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包括事业发展速度、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同时。长期以来,忽视财务分析,缺乏经验分析数据,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4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各院校普遍存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价值反映不实的现象。一方面,因资产盘亏、报废、毁损、房屋拆除等正常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造成账面价值大于实物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造成基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未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手续,也未按暂估价及时入账,确认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周期过长,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新增固定资产确认时间不一致。 5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结题不结帐 按照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同有关部门取得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以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验收、检查。目前各高校未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国有资产低效运作、浪费、流失等状况。 (1)控制环境建设。 控制环境决定了组织的基调,设定了人们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包括:高校的道德价值观、高校员工的能力、领导哲学和风格、管理授权和责任、组织开发员工的方法等。 (2)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相容职务分离。主要是货币资金日常管理的职务分离、存货日常管理的职务分离(如存货的采购、保存、处理等活动)、固定资产管理的职务分离、工程建设中的职务分离、校办产业管理的职务分离等。其二,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在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应保持相对独立,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解决。 (3)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形式;常规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别授权批准才能处理。 (4)财产物资控制。 高校的财产物资分布在各个院系及部门,由各院系或部门对财产物资进行直接管理。由于高校的财产物资属于国有资产,对于资产的维护及管理的严格程度相对较松,高校制定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在使用、管理及后期处置这些环节的执行不严,或者缺乏制度。财产物资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定期清查控制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三方面。 (5)预算控制。 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财务部门一般都设置专门科室对学校的预算收入、支出进行测算,对预算支出进行分配、控制,对收入支出结构进行分析,以便为学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内审部门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 (6)风险控制。 高校风险管理控制就是及时对高校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并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目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大规模扩建以及加入wto后世界高校的竞争压力,给我国高校的经营带来了许多风险。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应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识别、评估并采取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7)业务活动过程控制。 为配合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会发生筹资、投资、基建、采购、后勤、校办产业等多种经济活动。因此,应按照高校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确定的程序、方法、操作规程和原则,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与组织机构,并按照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任务和要求,建立自上而下的岗位责任制度。 (8)制度文件控制。 制度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高校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以及流程等,形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如高校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图等,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明示相关人员遵照执行,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9)监督评价机制。 对高校的监督评价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高校的主管部门进行外部监督,形式主要是外部审计和财务报表;高校内部进行内部监督评价,形式是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本应是主管设在高校内部的监督部门,应属于外部监督,由于其职员隶属高校,独立性差,所以这里作为内部监督机构。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下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在体制上更趋成热、在机制上更加有效,使高校成为一个资源配置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收入基本来源于财政资金;由于经济业务较企业简单,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谈些看法。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 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1.2 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相当部分行政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等,极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账外资产也时有发生。 1.3 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房租收入,往往只负责对收入登账核算,而对收入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收取、是否做到应收尽收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1.4 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甚至出现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1.5 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1.6 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薄弱的主要原因 2.1 内控意识淡薄。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但从有关情况看,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有的认为,现在财务方面反正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单位内部控制不再那么重要了;有的则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一支笔”制度流于形式。 2.2 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行政事业单位迄今为止也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一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单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业务流程控制往往过于简单;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没有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如何审,审后怎么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内审部门。 2.3 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及时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2.4 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之需要。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工作也同样,内控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人,尤其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现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有效体现,因此对会计业务素质要求不如企业那么高。还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责任。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3.1 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3.2 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3.3 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 3.4 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目前,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 由于没有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没有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行政单位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是重要的保证体系,因此,在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与指导,并拨出专项经费,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经费支持。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内部控制的建议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决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程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居核心地位的方面,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熟练掌握这些法规是财务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石。各级财政部门对以上法规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每年都有培训教育的要求。而从落实这一要求的情况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参训人员不能很好保证;二是培训内容不很全面;三是有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和更新法规财务最新知识的欲望;四是参训人员有走过场完成任务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练就基本功,否则将被淘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而很难想象在自己没有掌握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和新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二、提高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是做好内部控制的根本保证 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有的单位从整体氛围上就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领导或群众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不是领导和群众的事,有与已无关思想,因此,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走过场,内部控制制度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就是其事业“生命体” ,是财务工作病态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财务工作不断规范,就必须大力加强内部控制。 1. 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做的事。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和理解内部控制。要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 财务人员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 财务人员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办事,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要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要树立内控意识,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做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要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全体财务人员在各级班子的领导下,以满腔热情和昂扬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 营造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氛围,增强每个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 党委(领导机构)当家,群众监督,财务理财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要坚定不移地按组织决定办事,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发挥财务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专业理财职能,是保证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基本要素。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保障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部控制难以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流于形式。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相互不配套。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在业务扩展和风险防范的决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的发生。有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布置到位落实不到位,具体工作时执行比较难。 四、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是这个单位的当年“财政法规” ,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没有对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析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 信息化 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患处理方式?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组织、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手段、方式和内部控制的范围都发生了变化?加大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质量?财务管理信息化质量的提高又将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分析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加强内部控制的需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财务管理信息。以本单位为例?十几年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综合管理、纵深管理不断发展?目前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费收管理信息系统、船舶动态系统、财务远程查询系统、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费收、核算、报表等财务数据的自动上报?远程财务查询?对多级机构、多级财务指标的归纳、分析和对比?满足专业财务人员和财务主管人员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计划推出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从总体上及时把握财务状况?按需获取财务数据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工具?实现了对前期财务信息化成果的综合利用?强化了财务管理t作的深度、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 《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要求。财政部也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基本规范》。因此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把软件管理思想转化为各单位的实际工作规范?更新概念及t?作方法?制定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指导具体的实际操作?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至关重要。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伞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信息化条件下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特点 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如没有x?t ln流程进行更新?也没有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流程莺构?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形成内部控制盲点。在内部的审计检查中可以发现一些不符合内部控制的案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科长、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记帐员等岗位由同一人担任。同时。系统管理员在实施数据库数据修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分工、权限设置等具体操作时?缺乏必要的审批和监督程序。权限高度集中?监控制约不力?财务和核算系统存在隐患。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如果没有改变相应的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将更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2.1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手工财务管理的组织方式下?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不同的职能中心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一个内部牵制网?很少出现错漏或舞弊的行为。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通过核查不同的责任者追究责任。这种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手工财务管理的内部组织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主要处理过程不须人工干预。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部门常常划分成数据(信息)收集组、凭证编审组、数据处理组(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财务管理组、系统维护组等。 2.2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内部财务管理扩大了控制范围。 传统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主要局限于单位内部的在错防弊?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单位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过去边界明确现象逐渐消失?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位内部?因而加大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难度。 2.3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控制。一般来讲?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也越多?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或解密文件等手段?使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失效。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3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3.1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3.1.1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控制。设市财务管理核算岗位?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不同岗位互相监督、制约?使单位达到防止舞弊和欺诈的目的。 3.1.2业务发生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代码?字符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要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确保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3.1.3数据输入控制。由于信息化改变了原来的工作模式?要使用电脑?要上传数据?有些基层同志不适应正常工作?如果输入数据不正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单位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1.4数据通信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令、可靠?可采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压缩及第三方的加密软件加密后传输。 3.2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 加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其具体措施有?(1)密码和身份鉴别。通过密码和身份鉴别对数据库访问人员进行限制?仅限于经过授权的用户访问。(2)存取权限控制。通过权限设置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范围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岗位、工作性质、设计的内容等为数据库用户设置一定的权限。 加强软件管理?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用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的进出?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帐套数据库进行非法篡改。 3.3加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师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因此加强内部信息审计更能起到加强控制的作用。主要目标有?(1)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性。(2)分析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系统重要功能尤其是校验功能是否缺失等等?发现薄弱环节?能加强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3)发现信息系统的非法功能和漏洞。应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对系统功能的测试以及计算机数据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反推出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非法功能和漏洞。 3.4重视培训?提升技能与加强道德控制并重。 由于信息技术易于操作?不留痕迹?网络的远程接入会给恶意访问者提供方便。为防止人为的利用信息系统舞弊的行为发生。需对单位职工道德进行正面引导?强化职工的道德准则控制。另外加强操作人员对业务流程培训?加深对系统的熟悉和理解?一方面能改善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效益?另一方面能减少操作失误。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需按人员岗位分别进行操作级、管理员级培训?现场培训和集中操作相结合?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计论?提升能力?让使用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从面保证财务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谈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加强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然而,目前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成本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的逐渐多元化,传统的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呈现出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 财务成本内部控制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06年12月颁布的通则也指出,“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企业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应当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由此可见,企业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二、目前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制度落后,改革不彻底。 目前,多数企业已建立自己的内部管理体制,但已有的内部管理制度既有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又有需要修订完善的问题。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出现不少问题,反映出现行一些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更不能满足今后工作的发展。如项目经费使用、收费、后勤服务、培养成本的核算等制度,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予支持。目前,财务实行的集中管理,一般仍属于“小财务”概念,对基建、资产等方面尚未做到有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工作。 2. 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现阶段的财务人员普遍观念保守,缺乏创新的财务管理知识。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成本控制,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是造成当前财务成本控制被动的根本原因。 3.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成本控制人员。 这是影响财务核心作用发挥的主要方面。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财务成本控制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他们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建立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工作,就必须首先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制定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等,这是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成本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有效地避免损失浪费发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减少服务成本。 2. 健全完善财务成本控制运行机制,树立改革创新理念。 针对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成本控制总体思路应当放在建立和健全企业各项财经制度,规范企业经济秩序,采购进价、采购运输成本、商品持有成本、商品销售费用、信息处理成本等。还需要从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并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即时控制。还应将成本作为控制对象,建立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的管理机制。 3. 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调动其积极性。 有组织、有计划地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强财务管理献计献策。培养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善于管理。充分调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的核心。 4. 提高财务人员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水平,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用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提高诚信意识,不断夯实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高质量,要着重于建设成本控制体系,锁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实施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财务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问题何时得以解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需要全体财务工作者的努力。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网络财务的内部控制 随着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适应于网络环境,从而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建立和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要弄清网络财务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要求。 一、网络财务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一)网络财务的应用扩大了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企业实施网络财务以后,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等组成。第二,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外,网络财务同时还集成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以及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等。第三,网络财务提供在线办公等服务,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二)网络财务使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媒介发生变化 网络财务的应用使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变化。原始凭证在网络业务交易时自动产生并存入计算机,不再存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介质的改变,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使会计介质继续发生变化,不仅账表,更多的介质将电子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存贮形式主要以网络页面数据存贮。发生业务交易时系统不一定打印原始记录;网页数据只能在计算机及相应的程序中阅读;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网络财务使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 网络财务的应用将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保险箱”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途经若干国家与地区,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黑客肆虐,世界上的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攻击,网络财务系统无疑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撅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文件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是单机的20倍。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对保障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网络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基于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控制措施 1.会计信息资源控制。会计信息来源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中,所以网络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网络财务系统控制的重点目标。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授权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数据库造成的物理损坏。针对上述威胁,会计信息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三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企业内部网,即利用中间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2)采用较为成熟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产品并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子模式是全部数据资料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户或应用项目的一个数据处理集,通过它可以分别定义面向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做到特定数据面向特定用户开放;(3)建立会计信息资源授权表制度;(4)采取有效的网络数据备份、恢复及灾难补救计划。 2.系统开发控制。它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1)在网络财务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2)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的研究与设计,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实施;(3)在系统测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种标准进行;(4)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培训系统的操作,还要使受训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网络财务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与利用等;(5)及时做好新旧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 3.系统应用控制。是指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以及防止不法行为的内部控制措施。(1)在输入控制中,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还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据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二次录入校验等;(2)在处理控制中,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和是否染毒等;(3)在输出控制中,一要验证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和是否处于最新状态,以便用户随时得到最新准确的会计信息;二要确保输出结果能够送发到合法的输出对象,文件传输安全正确。 4.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包括软件修改、代码结构修改和计算机硬件与通讯设备的维修等,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网络财务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5.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网络财务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因此原来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业务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置适应于网络下作业的组织机构并设置相应的工作站点;(2)合理建立上机管理制度,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和上机时间安排并保存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等;(3)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硬件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湿度、防静电控制,做好网络的绝缘、接地和屏蔽工作,同时对人文环境进行控制,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4)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 (二)基于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控制措施 1.周界控制。是指通过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预防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电话网络进入系统;(2)建立防火墙(firewall),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大众访问控制。大众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联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财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1)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2)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资源的属主体现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从属关系,如建立者、修改者等;资源的属性表示资源本身的存取特性,如读、写或执行等;访问权限体现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可用程度;(3)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捉住非法入侵者、控制网络访问范围等;(4)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3.电子商务控制。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商务活动也必须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措施有:(1)建立与关联方的电子商务联系模式;(2)建立网上交易活动的授权、确认制度,以及相应的电子会计文件的接收、签发验证制度;(3)建立交易日志的记录与审计制度。 4.远程处理控制。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远程监控等远程处理功能创造了条件。这些功能的启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合理设计网络财务系统各分支系统的安全模式并实施;(2)进行远程处理规程控制。 5.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1)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2)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3)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防病毒控制。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2)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3)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能有效防治病毒;(4)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5)对外来软件和传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在业务系统严禁使用游戏软件;(6)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关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当前医院主要财务风险 当前医院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资金的使用去向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所有项目的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医院总体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大部分医院对此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都只是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门槛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大大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所占份额,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日益低下的状况。 从资金回笼上看,一些医院由于向多个项目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导致一些坏账烂账收不回来。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而由于患者医药费的长久拖欠而导致医院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现象存在较大的差距,潜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从资金的收入上来看,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病人医疗费用、设立各种方式收受病人的款项,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下降,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医院的领导带头人来自学科带头人或某个科室医疗骨干,只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然而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医院的经营态度和行为,对环境的控制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基调,它直接影响整个医院职工的控制意识。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制度逐渐深入各个医疗部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服务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在加大,而目前各家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盲目扩大、追求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大力投人,而对各类昀基本的风险却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进行避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经营者,而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他们的授权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多数流于形式。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编制的预算只是粗略的,缺乏对管理机制、医疗竞争状况和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医院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与其他重大决议意义不明显,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而且预算编制太笼统,只涉及医院的收支,没有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各个科室和岗位。 三、措施 首先要增强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只有医院领导重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部门及职工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使广大职工自觉遵守规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贯彻实施。其次要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制约程序、财产清查的范围和程序、实施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再次要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单位负责人要支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经常了解掌握会计工作情况,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会计人员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使他们既“站得住,又顶得住”,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1.建立对外投资审批、责任、计价、入账复核管理制度。 2.对外投资项目应事先进行可行性评估,按计划、合同或协议执行。 3.对投资的资金和财产运行程度要进行控制,定期分析投资效果。 4.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及时入账,保管好有价证券,并定期对票面金额进行核对。 1.建立短、长期借款预算、立项、审批、使用和偿还管理制度。对借款项目、额度和偿还能力应进行论证;签订借贷合同和协议,明确责任;借款的使用,要严格把关,专款专用,及时登账,并定期与银行账户核对。 2.建立应付、预收款项的内控制度。支付货款必须手续完备,严禁虚立户头;预收医疗款分类账贷方发生额必须与住院处病人预缴款总额相符;住院处应及时退缴病人预缴款,病人出院时应凭预缴款收据结算销账。 医院预算既是经营活动的财力保证,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预算的工作。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以确保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审定的预算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要根据额度层层分解下达,逐级执行把关。预算内经费支出仍要履行审批手续,分级授权控制,杜绝执行偏移。对预算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并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反馈。预算年度结束,财务部门必须向职代会提交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揭示非常事项及不可控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为下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对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管理理论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很受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有所欠缺,许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薄弱,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解程度不够,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单位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单位在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时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更多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 (二)内控人员的素质不够,不能昀终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适应岗位要求据了解,现在很多医院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内部控制人员,很多在职内部控制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不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理解不到位。 (三)强调经济效益,也影响内控职能的发挥从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越严密,控制效果越好,所需的人、财、物支出就越高,因此单位也必然考虑到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当控制成本大于可能产生的损失时,就认为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小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同样,各种内控制度的关系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内控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医院当前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并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应涵盖医院管理的各方面,新业务的不断发生,需要制定相应新的制度,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控制系统。 (二)增强领导内控意识,把内控作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如何使内控制度得以健康运行,单位负责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医院内控目标,核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及完整性。合法性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原则,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来制定。完整性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内在要求,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抓好关键控制点,建立补偿控制制度。关键控制点是指对医院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环节;补偿控制是指某一控制环节失效时能起替代控制作用的控制。单位负责人要重点抓好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3.单位负责人必须十分重视财务工作,并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财务工作。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对于做好财务工作至关重要。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单位负责人应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内部控制大检查活动,以监督、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检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业已实施的内控制度,例如对会计人员的检查应包括:会计人员是否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范围内办事,有无越权现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整等。总之,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一方面可起到查错防弊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单位负责人收集信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严格按章办事,做到奖惩分明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奖惩明确,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部控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实行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对人员的素质控制,通常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当前,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就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控制而言,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正确;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的考核,以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合格。 (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应当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医院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现阶段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想 客观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早日建立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可着眼于对医院的关键控制点,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财产物资安全控制制度对医院财产物资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一是限制接近,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近资产,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 二是定期及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物资“账实相符”。 三是通过财产保险的形式,保护实物资产的安全。 (二)不相识职务分离制度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三)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全面预算是为达到单位既定的目标,对单位各项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在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实可行;三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四)建立适合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推行目标成本控制搞好目标成本控制,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把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分析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各成本责任中心根据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成本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并采取奖罚措施,达到目标控制的目的。提高全院卫生资源的使用率,降低医疗总成本,稳定病人诊疗费用,降低欠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建立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体系是运用管理学、财务管理学、数理统计方法,对医院及各科室在一定期间内的业务状况、资本运营效益及业绩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业绩评价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只有对各科室的业绩进行评价以后,才能根据其业绩的好坏进行奖惩。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一套适宜的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作者简介:钱硕,1989年生,江苏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生。 一、问题提出 自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创业板一直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截至2012年7月24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已达346家。创业板企业具有财务门槛低、科技含量高、增长性强的特点,而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和低财务门槛的特性也决定了其盈利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截至2012年7月18日,33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331家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其中预计净利润下降的有115家,占比34.74%,预计亏损的有8家,占比2.41%,两者合计占比近四成。8家预计亏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降幅均超过100%,还有4家业绩预减的公司,净利润降幅在100%左右。截至7月18日,创业板的市盈率已跌至32.21,为今年以来的第三低点,这也是创业板上市以来第三低估值水平。 如何帮助投资者理性分析和投资,如何正确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以此为基础公正地评价其成长性成为当前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取能够显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标进行量化,将上述量化指标和企业上市后的净利润变动情况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指标筛选和多次回归分析,确定和企业上市后利润变动情况相关性强的指标,借此来帮助投资者快速的了解新发行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预测指标的确定 预测指标要能够代表公司的治理结构、科技含量、盈利能力等方面情况,在阅读了大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审批文件及创业板上市企业文件指引后,笔者确定了6项预测指标:研发费用占比、技术研发人员占比、独立董事占比、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 三、提出假设 假设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值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研发费用的投入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投放,也是影响高新企业未来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 假设2: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同理于研发费用占比,技术研发人员占比也是体现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的指标,即假设研发团队实力强的企业,在募投资金注入后会有优异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净利润增长方面。 假设3:独立董事占比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聘用独立董事可以规范公司运营,减少违规关联方交易,提高企业盈利质量,保证企业持续盈利。 假设4: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作为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应目前股东投入资本的使用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资产质量越好,企业利润水平越趋于稳定增长。 假设5: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相关关系。市场份额稳步甚至快速增长,可以一定程度保证企业上市后产品销路稳定、经营业绩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假设6:应收账款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发行前应收账款增幅越大,发行人盈余管理甚至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上述手段不能改变企业实际盈利能力,故上市后净利润下降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 笔者将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后两年内的净利润变动比率作为因变量,以代表上市公司上市后的盈利情况。由于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闸,符合上市后连续经营条件的须为2010 年前申报发行的公司,符合上述条件的公司仅有36家。考虑到持续经营年限和样本规模,笔者将限定时间延长至2010年2月前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公司,共有50家。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从金融界及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抽取数据。由于笔者使用Eviews7软件进行模型设立和回归分析,故主要变量均采用英文命名,主要公示如下: 五、回归结果 (一)相关性检验 笔者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经检验,应收账款增长率、技术人员占比、独立董事占比、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四个指标的相关性符号与原假设一致。但是,研发费用、净资产收益率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假设1、假设4不成立。笔者分析,研发费用投入的经济利润推动作用尚未展现,可能是造成研发费用与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另外,企业为了迎合上市企业财务标准的要求而进行盈余管理,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市后净利润增长率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因变量净利润增长率和研发费用占比及ROE这两个指标相关性绝对值较高,分别为-0.169和-0.152,可推断上市前大量非理性的研发费用投入及盈余管理是造成上市后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二)多元回归第一次回归结果 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NET_PROFIT_CHG:净利润增长率,2011年净利润/2010年净利润。 RSRCH_FEE_GROSS_INC: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2008年研发费用投入/2008主营业务收入。 TECH_PPL:技术人员占比,截至2008年年底研发人员/截至2008年年底在职员工总数。 INDEPT_DIRECTORS:独立董事占比,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 RETURN_ON_NET_ASST: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2008年净利润/2008年末净资产。 GROSS_INCOME_CHG:营业收入增长率,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 -1。 AR_CHG:应收账款增长率,2008年年末应收账款/2008年年初应收账款。 第一次回归结果并不理想,R^2仅为0.09,F检验值仅为0.644585,说明模型整体解释力不强。从单变量看,p值均落在拒绝域外,最接近临界值的变量为研发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此外,研发费用和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虽然显著性不强,但这一统计结果仍与原假设违背,并不符合常理。为了发现模型缺陷,笔者进行了Durbin-Watson和残差测试。Durbin-Watson测试在样本规模为50,变量数量为6的情况下的临界值分别为=1.34,=1.77。由于DW统计值为1.737753,位于DW高低临界值之间,故无法对残差项的相关性发表意见。下面为残差异方差性检验的结果: 笔者选择使用卡方检验方法,在5%显著性,自由度为6的单位临界值为12.592,由于测试值Obs*R-squared小于临界值,故无法拒绝原始数据不存在异方差性。 经过上述测试,发现模型本身不存在技术性缺陷。为了优化模型效果,笔者决定剔除营业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主要原因为:上述两指标显著性不强,t统计值最低,分别为0.37、-0.65。 (三)多元回归第二次回归结果 第二次回归结果仍不理想,R^2降至0.07,说明模型解释力度进一步削弱。同时,从模型质量角度看,两个反应模型信息评价标准的指标AIC、SBIC均有所上升,根据信息评价标准理论,上述指标越小,模型效果越好。由于AIC指标具有缺陷,故单从SBIC指标看,尽管解释变量数量有所下降,但SBIC指标反而上升,从-0.649694升至0.765140,根据信息评价标准,进一步说明模型质量不高。此外,研发费用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原假设相违背。 为了提高模型质量,笔者尝试剔除研发费用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 (四)多元回归第三次回归结果 在提出了研发费用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后,模型效果仍不理想,R^2仅为0.014,且自变量的t值均落在拒绝域中,分别为0.31、0.78。 六、结论 (一)回归模型 回归结果显示假设2、3、5、6成立,但显著性不强,假设1、4不成立。此外,六项预测指标和净利润增长率相关性不强。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几下几点: (1)样本规模 由于符合上市后持续经营两年这一条件的创业板公司较少,造成数据样本规模不足,使得统计值与真实值相差较远。根据大数定律,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估计值会逐渐趋向于真实值,故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较少的先天缺陷限制了模型回归效果。 (2)前提假设 第一次回归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均与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原假设不符。据笔者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为:(1)研发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可能不会在短期即两年内得到反映,大量的研发投入在资本化之前会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且不同行业专利技术认定考核时间存在差异,故研发费用投入和净资产收益率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故不适宜线性模型。(2)净资产收益率已经消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更适宜于横向比较,而净利润增长率没有消除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和纵向指标相关的可能性更大。 (二)建设性意见 结合创业板公司现状,笔者认为,截至当前阶段,筛选预测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后盈利能力的指标尚不具可行性,这也和证监会推行注册制审核制度遭遇阻力的现状相符。加强券商的尽职调查力度,提升保荐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意识,增加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力度仍是预防创业板上市公司包装上市、保证上市后盈利水平的主要手段。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放松规制对水务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水务行业进行了在民营化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呈现政企高度合一、投资主体单一、无偿供水等特征。为了测定改革之后的绩效,本文通过定性的研究引入虚拟变量对18家上市公司绩效进行测度,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放松规制、市场化、虚拟变量 一、问题提出 自来水产业作为一自然垄断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一般特征化特征,即规模经济、成本次可加性和网络性等,但在研究自来水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地区的分割,自来水产业呈现局部网络性,可以采用标尺竞争等方法,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为我们采取放松规制的实践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的理论依据。而就我国目前自来水产业状况来说,许多水务公司已经上市,放松规制下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但目前自来水产业总体效率的提高是否是由放松规制的带来的,或者说放松规制是否确实起到了一定性的作用,关于这方面实证性研究作为本文的一个切入点被提出来,希望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18家上市水务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引入虚拟变量进行计量分析。 第一,数据采集。本文分别采集2006和2010年18家上市公司的可用数据组成一类截面数据样本。我们都知道截面数据应是同一时间点上的,这里却采用了两个时间点数据的叠加作为一样本,主要是为后文中我们对放松规制绩效的考核而引入虚拟变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故本文用了类截面数据的说法。其中,补充说明一点是本文原想采用18家上市水务公司未上市前和上市后2010年的数据,只因为数据查找方面的问题,18家上市前数据难以查找,所以本文采用了18家上市水务公司最早可用的数据即2006年数据作为代替。由于数据的不完备,所以在说明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到底是否起作用,起多大作用进行测度方面在数据结果可可信度上会存在一定偏差。 第二,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础,将变量实际代表的意义进行修改从而得到本文说需要的方程。具体如下:∏=其中∏代表企业利润,L代表劳动投入,K代表资本投入。两边取对数则有,ln(∏)=αln(L)+βln(K),引入D,D代表虚拟变量,若D=1则代表放松规制,D=0则为未放松规制,模型方程变为:ln(∏)=αln(L)+ βln(K)+D 第三,数据的计量分析。 在做计量分析时,为了处理上的方便,我们不妨令y=∏ 首先,我们把自变量和因变量做为一组打开,可以观察到,资本K变动幅度最大,劳动L和营业利润Y变动幅度也较大,虚拟变量D由于取之特殊呈现,通过观察,容易看出各变量不存在明显的向上或向下的趋势。 其次,我们对数据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一所示,各检验指标的prob值都为零,说明模型方程不存在单位根。 最后,我们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样本进行回归,结果见表,在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才c4即虚拟变量t统计值和prob值都通过检验,其它值的t值,R值、DW值也通过检验,我们知道我们够造的模型是对变化率的考察,而此时c4为0.67表明放松规制在2006年和2010年对企业利润造成差别可以说十分明显。 三、从放松规制引入竞争视角浅谈应对措施 1、标尺竞争。让全国各地展开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供水企业的绩效,当地政府择优录取,政府与企业签订阶段性合同,贯彻效率高质量好的企业进行下一期的经营的理念,提高当地水务企业绩效。 2、直接引入竞争。依据各个生产环节规模经济属性的不同,进行环节切割。可以有市场调节的,都承包给民营企业去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则有国家承担,像管网输送环节,同时可实行双重定价,并定期进行评估,保证企业有效运营。 四、结论 在运用2006年和2010年数据样本计量分析中,计量结果表明这两年规制政策的定性分析效果十分明显,说明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放松规制对企业盈利有显著影响不容忽视。在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一些放松规制方法的同时也为本文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我们将对放松规制对企业盈利造成影响的路径进行量化研究及通过数据收集对其力度做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及业务范围,认为以资金集约管理和综合金融业务为两大主线的发展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实现财务公司盈利能力的途径及保障。 【关键词】 集团公司; 盈利能力; 中间业务 近30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财务公司作为一个混业式的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和大企业资金司库与商业信用管理的金融功能组织,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领域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3以上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美国通用电器每年4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它的财务公司,利润总额仅次于花旗银行集团。我国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资金蓄水池”,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等多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如何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特的金融机构功能,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我国财务公司能做到的并不多。业内较好的海尔集团财务公司2010年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为1.79%和18.95%,有的财务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26%和0.12%,笔者所在财务公司2010年总资产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47%和6.37%,行业内收益差别明显,财务公司在集团内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义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义和业务范围(略)可知,这些为了发展企业集团而设立的财务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其发挥的就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与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业性 财务公司是为大集团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所以财务公司是依托集团公司而发展的,它的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该集团公司所在产业经营兴衰的影响。 (二)金融性 财务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为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提供特殊的商品——货币资金的金融服务。因而,它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和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进行金融活动,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筹集资金,有效利用好资金,创造更好的效益。 (三)企业性 一方面表现为财务公司是集团公司出资兴办的,对企业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它的经营业务必须是为集团公司各成员的业务经营及发展提供服务,其经营发展目标与企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表现为财务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的一切权力,它开展一切业务必须是盈利的。 财务公司作为一类特殊金融机构,具有主办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三位一体的特殊职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特征。因此,以资金集约管理和综合金融业务为两大主线的发展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拓宽财务公司盈利能力的途径 (一)在与商业银行合作中,积极寻求主动权 财务公司从筹建开始就离不开与银行的合作,很多情况下,与商业银行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合作过程中,财务公司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竞争观、收益观,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积极争取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避免银行坐地起价,充分发挥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优势,利用财务公司存款业务可增加商业银行存款规模,根据国家货币政策及存款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效益,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情况下要求商业银行对财务公司采用灵活的存款利率,最终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建立统一对外支付平台,减少资金体外循环 搭建财务公司代扣代缴税款操作平台,清理成员单位缴税专户,对成员单位的专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与税务局、成员单位形成委托关系,由财务公司一头对外。集中保证金业务,通过银行将所有保证金集中管理,由财务公司集中统一办理。可实现资金零在途,进一步缩减资金体外循环的规模,实现资金运作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发挥财务公司投资银行的职能 由于财务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财务公司不仅是资金平台,更应该是一个金融平台。依托财务公司,可以把公司金融和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甚至以融促产。可以尝试把财务公司沉淀的资金用来投资理财,发展公司金融,以钱生钱,不仅可利用财务公司来平衡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而且通过对其运作,投资金融,还可以赢得利润继续推动产业的发展。2011年12月28日,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官网上出现了一则披露过去一年投资收益的信息:“全年投资收益达到 6 000万元以上,其中申购新股方正证券获得投资收益2 050万元,突破财务公司有证券投资业务以来单笔收益最高纪录,收益率高达50%。” (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赋予了财务公司发展中间业务较大的空间,在稳定发展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大力开展中间业务,这不仅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也符合财务公司的长远利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收益稳定、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的金融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强化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优化财务公司的资产结构,对于提升财务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且既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又被视为集团“内部银行”的财务公司,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具有许多天然优势,国航财务公司2005年担任了国航股份企业债券的第一分销商和第一财务顾问,配合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承销企业债2.6亿元,2006年后,还积极参与了国航A股上市、集团并购及其他重大资产运作等,这些中间业务不仅为财务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收入来源,而且为国航主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积极参与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 在企业年金管理中,财务公司可积极争取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的资格,直接参与年金管理,为集团的企业年金提供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服务;也可以参股已获得管理资格的机构或担任年金理事会的顾问,间接参与年金管理,分享年金市场快速发展的潜在成果,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以此为契机,带动自身投资业务发展。南航财务公司作为南航企业年金管理的财务顾问,为集团企业年金提供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服务,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层次分析法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在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机制中,盈利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盈利指标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盈利能力 评价指标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问题,学者们往往是基于各种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评论的,而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直接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师萍(1997)运用层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对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盈利能力。蒋麟凤(200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偿债能力次之。这些研究都是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但都没有直接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数学家 T. L. 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将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该对象的性质、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要素间相互关联程度将要素组合为不同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在每一层次按照一定准则,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标度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相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计算要素的权重,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总目标层次的总排序。 (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 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包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具体由一系列反映企业盈利指标构成。 三、构建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 (一)构建层次结构图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A)、子目标层(B)、具体指标层(C) 构成(见表1)。 (二)建立判断矩阵 请财务管理专家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评定标度来描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 (三)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以确定判断矩阵各因素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3。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其次,计算CI的值,CI = (λmax - n ) / ( n - 1) , CR = CI /R I(如果CR 由以上结果可得企业综合盈利能力评价模型: Y=0.1254X1+0.3543X2+0.0654X3+0.1351X4+0.0303X5+0.0536X6+0.014X7+0.0152X8+0.08X9+0.0427X10+0.084X11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 四、案例分析 通过计算中国石油公司2007-2011年的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盈利能力做出评析。相关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见表5。 从上例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在2007-2011年这5年中,2007年盈利能力最强,2011年盈利能力最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从表中数据可知,企业的营业净利率和营业毛利率逐年递减,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成本费用利润率也逐年递减,说明该企业的成本费用逐年上升,而利润却逐年减少。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企业管理层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现状,扩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五、结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文章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但不足之处在于现有层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专家的主观评价,这将导致结果不完全可信。因此对于现有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探究 摘要: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经营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论述了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分析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其它因素。 关键词:企业盈利能力 分析 内容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费水平下赚取利润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获取利润是投资者办企业的初衷,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也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经营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投资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是其股利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盈利能力提 高还可以使股票价格上涨,使股东获得资本增值收益。债权人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是偿还企业债务的最终来源,只要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即使负债率偏高,也能保证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管理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 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标准,此外,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还可以揭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釆取措施加以改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企业利润是国家税收收入的直接来源,企业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因此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实际上,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也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各种利润率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包括以销售业务为基础计算的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以企业占有或消耗的资源为基础计算的资产报酬率指标,以投资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而本文所阐述的盈利能力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销售业务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属于综合性指标,主要从投资角度反映企业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相关,因此,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是对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对成本费用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盈利状况和盈利水平,如果非正常因素对利润影响过大,应该予以剔除。非正常因素包括非正常收益和损失、即将停业的分部或分厂、会计准则或税法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是综合性的财务指标, 它受企业营销能力、收现能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回避风险的能力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十分重要。 (一)营销能力 营业收入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扩大经营规 模、增加营业收入、提高利润的基本保证。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要关注企业的 营销策略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评价企业的销售情况。 (二)收现能力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业信用己成为企业之间购销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信用大量 存在的情况下,收现能力便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时,企业大量的营 业收入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赊销量越大,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只是账面数字。一旦企业催收货款不利或赊账单位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发 生坏账损失,减少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增收,二是节支。在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最有效途径。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盈利的空间越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 资产规模是否适度、资产使用效率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加强资产 管理,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资本结构及其风险 资本结构主要指负债与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和稳定,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负债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适度举债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而且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但是如果负债利率过高,会直接减少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加大财务风险。特别是当负债利率高于资产报酬率时,还会减少股东的投资回报。 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其它因素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成果。因此,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时,应关注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分析其对利润的影响。 影响企业利润的会计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存货计价方法。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 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用。一般来说,如果物价 比较稳定,各种方法计算的存货成本相差不多。但是在物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釆用先进 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比较低,当期利润则比较髙,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结果与先 进先出法接近,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则差异较大。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医药企业的市场绩效、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 医药行业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及人类对于医疗技术和药品疗效的无止境需求使得其成为15类国际产业之一。文章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发展现状、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讨论其制约因素。 [关键词] 市场绩效;盈利能力;制约因素 医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一直以远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的速度发展。处于全球行业背景下的中国医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医药行业在近几年整体经济效益下滑明显,从整个行业运行的数据来看,2006年1~5月,医药行业在销售同比增长19.6%的情况下,利润仅增长6.9%。1~9月,医药行业总体销售收入为3374.64亿元,同比增长18.36%,实现利润总额是257.38亿元,同比增长10.44%,利润增速却远远低于收入增速(图1)。我国医药行业要赶超世界领先企业,还会面临更多难题。 本文仅从市场绩效及企业盈利能力方面,以江苏省康缘药业为例,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深入讨论。 1 市场绩效的含义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利润、品种、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效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绩效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市场绩效本身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评价;第二,研究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按照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是通过厂商的行为来影响市场绩效。但是如何计量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市场绩效的衡量 目前,被普遍用来估量产业绩效的方法有三种,即收益率、价格-成本加成和托宾的Q 。 2.1 收益率 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收益率是以每美元投资所赚得的利润为基础,其中收益或者利润是指的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收益率的正确计算比较难,有时候还必须做出使最终结果发生偏差的折衷。 资产收益率是综合反映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资产收益率(ROA)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如一年)内创造的收益(利润)与运用的资产的比值,衡量了公司运用资产创造收益的效率。ROA=净收益/总资产=净收益/销售额×销售额/总资产 由此,销售利润是衡量企业的主要业绩杠杆。 2.2 价格-成本加成 为了避免收益率的计算,经济学家使用勒纳指数(价格-成本加成),即(P-MC)/P来衡量厂商业绩。价格-成本加成是将价格P和边际成本MC的差额作为P的分子而得到的。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很难获得MC的数据,而且容易产生偏差。 2.3 托宾的Q 托宾的Q,是指一家厂商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厂商资产的重置资本的比率,如果Q高,则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因而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新的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这样企业就可以发行权益,并取得相对于其为购买这些厂房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的较高价格,从而投资支出就将上升,因为企业只需发行少量权益即可购买大量投资品。另一方面,如果Q较低,企业就不愿意购买投资品,因为相对于资本成本而言企业的市场价值较低。如果企业在Q低时想获取资本,它可以便宜地购买另一家企业,从而获得的是已有资本,因此投资支出将较低。 这一业绩衡量方法既没有收益率也没有价格-成本加成用得多。使用托宾Q的优点是避免了估计收益率或边际成本的困难。厂商市场价值通常是加总厂商已发行的证券(如股票和债券)的价值,而获得厂商重置资本的估计会比较困难。 2.4 技术进步贡献率 衡量市场绩效时,还有学者经常采用技术进步指标。技术进步主要是指较快地创造出新产品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在经济生产中,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及其组合方式的改善。技术进步具体表现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增加产品质量和品种等。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把研究与开发的总支出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话,1975年美国的比例为3∶19∶78。 3 医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康缘药业为例) 根据康缘药业1999年~2006年会计报表资料计算如下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根据资料分析,康缘公司总资产报酬率2001年出现较高水平11.7%,但之后一直在5%~8%范围内,基本水平不高,而且大都低于行业先进水平13%(据统计资料,2006年国家中型医药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13.49%,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总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同时每占用百元资产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减少,说明总资产盈利能力下降,需进一步分析总资产活力能力下降的具体原因,比如分析销售利润率的变化。 从销售利润率来看,医药行业资料显示,一些世界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康缘药业在销售利润率方面,2004年出现最高点,但之后两年大幅下滑,与国际医药行业相比,差距较大。 4 制约因素 通过康缘药业总资产报酬率及销售利润率在近几年的变化,从整个医药行业角度分析影响行业效益下降的几个因素: 4.1 政策层面 4.1.1 药品降价行为持续进行自1997年以来,药品降价一直是在医药企业头上的一把剑。2006年,发改委两次降低了部分药品的价格,包括抗感染药物以及抗肿瘤中成药。而且,发改委声称凡是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价格都将调整。对于民族药及其他特殊类药物约200种,也进行一定的价格调整。2007 年,是“十一五” 计划的第二年,我国中医药产业正处于转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正是中药材市场走向发展和逐步辉煌的转折点,更是一个好机遇,医药行业仍面临较大盈利增长压力。 4.1.2 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医药购销领域一直存在商业贿赂的问题。国家主席在2006年1月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讲话中,将反商业贿赂作为2006年六大要务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医药价值链的医院环节,医药代表不敢进医院,许多新药推广受到限制,对于处方药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关于该项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国信证券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中分析说,从去年药品终端市场反应来看,这轮行业整顿的影响非常显著,打击商业贿赂使医院用药规模由2005年21%的增速下降至2006年的6%,明显呈下降趋势。图表1中,2006年医药行业销售与收入曲线中,也能反映医药行业2006年行业效益下降趋势。 4.2 企业层面 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开发以仿制、引进为主。我国医药企业大都仍然是生产仿制药,技术创新药物投入与产出所占比例很少。以康缘公司为例,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盈利率最低,主要利润范围集中在传统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缺乏自主创新产品。 行业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上。研发投入对于医药产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研发投入成本的主体方面是创新药物开发的投入,创新品牌药品对产业和市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据IMS health数据,2005年全球重量级药物数量已达到94个,2005年前十大品牌药的销售收入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的1/10。其中,阿托伐他汀的销售收入高达129亿美元。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还处于粗放式规模扩张阶段,医药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投入的增长和资本投入的增加,特别是资本投入在产业增长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数据分析显示,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3 成本方面 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使得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康缘公司为例2006年主营业务成本持续处于上升趋势(表2)。 同时运营费用上升,为应对各项医药政策出台实施所带来的冲击,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但整体医药工业的毛利水平已从2002年的37.2%下降至2006年的30.0%,持续处于下降趋势。 4.4 市场竞争秩序方面 由于近几年跨国医药公司的进入,国内众多医药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这就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的局面。不仅对于医药企业本身无利可图,而且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九忌。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浅谈施工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分析 我国加入WTO之后要求企业的行为日趋规范科学,评价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见的一些分析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需要,但存在一些不足。要真正做到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有必要对原有关分析指标进行改进,同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关指标综合权衡。本文从应用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企业财务评价的角度,针对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存在的一些缺陷,浅谈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改进 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等),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自的计量属性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所计算的指标的可靠性。如: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性资产(现时价值)、非货币性资产(历史成本)、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历史成本)、长期借款(截止本期的本利和)、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历史成本)等等; 2.未对资产和负债的内容进行分析:(1)应收款项中是否有债务人死亡、破产等造成的无法收回的坏账;(2)存货中是否有实际成本核算不实,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未按规定进行摊销的情况;(3)是否存在不可能取得收入的“未完工程”;(4)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中是否存在前期应摊未摊的费用。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文认为通过改进相关指标,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综合权衡,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改进以下指标: 1.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分子可考虑扣除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的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项目,分母可考虑扣除不需企业未来以现金偿还的预收账款; 2.在计算速动比率时,分子可考虑改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分母依然扣除预收账款,即公式为:超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预收账款)。由于该比率在计算时除了扣除存货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了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3.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除了参照上述调整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外,分母――资产总额还要考虑扣除长期待摊费用等。 在改进相关指标的同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来进一步验证企业偿债能力。如构建两种指标: 1.短期债务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2.现金债务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 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最终要靠现金流量来偿还,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佐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使评价结果更稳健。 二、常见盈利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改进 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习惯于把会计利润作为主要依据,事实上会计利润是有其局限性的: 1.它的大小受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1)在合法范围内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周转材料摊销方法等;(2)人为调剂利润的需要,如:潜亏不及时处理等。 2.会计利润大,却无相应的现金流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单位实现利润不少,但职工工资无法兑现、短期借款无法偿还,企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在施工企业造成会计利润大于现金净流量的主要原因有:(1)已确认为工程结算收入,但未实际收到款项的应收工程款;(2)购置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尤其是前者显得更为突出,这使得企业的应收款项数额巨大,大量资金沉淀在甲方。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产值利润率等),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从而给出评价的,但是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与不足。 在施工企业,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显得十分必要。可考虑增加: 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工程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现金流入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值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4.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总之,通过相关指标的改进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关指标等的综合权衡,可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 以上仅是本人针对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常用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的肤浅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也将日趋科学、合理和完善。综合运用,全面分析,更好地为投资者、决策者所用,这才是财务信息提供者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 要】 通过对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同样有助于关注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关键词】 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一、利润构成分析 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A型企业属于正常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最好,属正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这类企业财务状况最好。而B往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特殊情况发生损失而造成的亏损,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也会加以扭转,故该类企业可望迅速好转。C型企业属于危险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有盈利但非营业所得,而是靠非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会过多。D这类企业在不能获得主营业务利润情况下必导致亏损,该类型企业产品销售获得毛利已不能弥补期间费用的支出,产生营业亏损,继续下去亏损额越多,亏损比例越大,导致破产速度越快。E型企业属于濒临破产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然最终有盈利,但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既不会多,也不会持久。这种偶然性所得,最终还是不能持续企业支出。F这类企业当然难以维持下去。如果亏损累计数据超过所有者权益时即为资不抵债,导致破产,这类企业已无健康可言。 二、利润表构成分析 利润表构成是指利润表中各项目要素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过分析各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利润形成的内在因素和盈利能力的大小。具体分析方法是:首先将利润表数据填入表内,其次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100%,再计算出其他各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后识别利润形成是否正常、各项目比例是否适当、盈利主要来自何方,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利润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收支结构、业务结构、主要项目结构。通过利润结构的分析可以判断利润的质量,进而为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提供依据。 (一)收支结构分析 收支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额及比例。利润与收入(或成本)的比值越高,利润质量就越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第二个层次是总收入和总支出各自的内部构成。显然,正常的企业应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而其他业务收入上升可能预示企业新的经营方向;营业外收入为偶然的、不稳定的收入;靠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各种减值准备计提过低、预提费用过低而获得的利润,是暂时的、低质量的利润。 (二)业务结构分析 利润的业务结构就是各种性质的业务所形成的利润占利润额的比重。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构成,营业利润又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对于生产经营企业,应以营业利润为主,主营业务利润下降可能预示着危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上升可能预示新的利润点的出现,高额的营业外净收入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甚至可能是造假。 (三)主要项目结构分析 利润的主要项目是指为企业作主要贡献的各种商品、产品或服务项目。通过主要项目结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水平变化的原因。主要项目分散则难以发现主要项目的企业是否陷入了困境。分析为企业作主要贡献的产品或服务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市场竞争力,可以反映企业的利润质量。 三、巧用利润表分析盈力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一方面,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要分析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用到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获利率等。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以及盈利模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的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不能仅以历史资料和销售情况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人、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其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关。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等,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另外,还要关注税收政策、非物质性因素、利润结构及资本结构对盈力能力的影响 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困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发行公司债券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要: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文章针对公司债券在企业盈利能力中的影响,通过对样本企业在2006年~2009年四年间公司债券发行额度、年末资产、融资成本利润率及企业净利润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能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发行公司债券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越然要求,但由于公司债券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债券 企业盈利能力 债券市场 一、引言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与股票融资、银行贷款相比,我国的债券市场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制约,长期落后于其他融资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007年,总理在“两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200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正式启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出台后,2007年9月24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行我国第一只公司债――07长电债,随后,华能国际、大唐发电、万科等上市公司也紧随其后。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企业已经累计发行各种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近4万亿。债券作为一项重要融资来源已给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了利用债券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在目前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研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后的市场反应,具有实践和理论的意义。 二、样本数据分析 笔者选取41家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企业2006年~2009年的债券发行额度、年末资产、融资成本利润率及企业净利润等四项内容,通过分析这四项内容在四年间的走势得出相应的结论。41家企业2006年~2009年所发行债券的额度、年末资产、融资成本利润率及企业净利润分别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样本企业在2006年共发行债券348.36亿元人民币,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出台后,样本企业所发行的债券额度大幅度增加,在2007年共发行债券814.07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共发行债券1902.4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样本企业的债券发行额度已经突破2357.17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6.7倍。 样本企业的年末资产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年末总资产为245.93百亿元人民币,2007年年末总资产为3(18 2百亿元人民币,2008年年束总资产为395 29百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样本企业的年末总资产已经达到491.08百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2倍。 样本企业融资成本利润率是企业税后净利润与融资成本的比值,是衡量企业融资效益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融资成本利润率=净利润/融资总成束×100% 样本企业融资成本利润率在企业大规模发行债券前的2006年和2007年只有41.79%和28.93%,这说明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其盈利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从2008年企业开始大规模发行债券开始,到2009年末,样本企业的融资成本利润率已经由2008年的123.56%增长至617.89%。这说明企业通过大量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筹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相应提高。 样本企业的净利润值在四年阃处于波动状态,在2006年企业净利润为10.66百亿元人民币,2007年企业净利润为13 75百亿元人民币,2008年企业净利润为11.72百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样本企业净利润达到15.36百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1.5倍。 由以上对样本企业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发行债券量的不断增长,企业所能得到的发展资金亦不断增长,这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企业年末资产和企业融资成本利润率的增长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从企业的净利润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发行债券量的不断增长,其净利润在2007年和2009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在2008年却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冲击,在2008年逐步呈现,使得企业在总资产及融资成本利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出现下滑。 三、公司债券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发行公司债券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分散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风险及其拥有独特的价格信号功能 1.降低融资成本。企业直接向投资者出售债券时,避开了银行的中介,从而减少了中间费用的支出,一般来说,公司债券市场中介组织的费用相对较低于银行信贷市场。同时,公司债券融资比银行贷款具有规模成本优势,也就是说,企业筹资规模越大,债券的筹资成本越低,大企业及筹资规模大的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能够以比银行利率更低的成本筹集资金,特别是对那些大型的、有声望的、盈利的、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来说,其规模效应更为明显。 2.提高资奉市场的运行效率。资本市场中保证市场具有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和高度的流动性。显然,仅有股票的资本市场必定是低效率和功能萎缩的市场。因为它很难满足投融资双方时不同金融工具的要求,使他们不能通过持有股票、债券比例结构的调配来更好地适应投资者和融资者在资产负债方面的安排,从而缺乏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企业债券市场对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可以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靠,同时还可以增加银行的投资渠道。能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增加银行的流通性。所以,发展企业债券对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3.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风险。股票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往往使人们不敢投资。但投资者可以通过高风险的股票和低风险的公司债券、国债的组合,降低资产风险,同时保持较高收益,这既可以提高人们的投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企业融资的渠道。故当不存在债券市场时,利率结构不是市场化的,很难发展有效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因此,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就没有相应的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当不存在债券市场时。从投资者角度看,他们会面临资产的效益递减效应。投资者只好把钱存在银行,接受一个相对低的回报,或者在股票市场上去承担一个更高的风险。 4.价格信号功能。企业债券定价中包含了比银行贷款更为复杂的重要内容,从均衡的市场价格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企业债券拥有的独特价格信号功能能够更好地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使资金以最合理的成本流向所需企业。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企业债券融资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它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展。发行企业债券有力于资金的集聚,满足企业的不可分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改善或提高了全社会边际资本生产率,促进风险的分担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将资金流向边际增长最高的地方。但同时,由于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着诸如总体发行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度未形成成熟的债券定价机制等问题,故我国的企业债券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方面还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样本数据中企业净利润不能与企业债券额度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结论 笔者针对企业债券在企业盈利能力中的影响,通过对样本企业在2006年~2009年四年间业债券发行额度、年末资产、企业净利润及融资成本利润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债券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资金,进而促进了企业资本的增长,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了企业净利润的增加。同时,企业债券也降低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这些同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2.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着诸如总体发行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及未形成成熟的债券定价机制等问题,使得其对于企业净利润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企业债券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但是没有起到决定走势的根本性的作用。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运营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运转效率越高,企业运营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的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八、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九、不能仅以历史资料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如果仅以历史资料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从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要]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相关信息,正确做出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文章主要从现金流量表中衡量盈利能力的五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出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盈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作为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补充,现金流量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的关于企业现金变动情况的信息,还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重在分析利用,以便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得到关于企业偿债能力、利润质量、盈利能力、投资价值等许多有用的信息。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本文仅从现金流量表几个主要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来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高低,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时应当首先注意到以下前提:首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现金流量表准则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三类,在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分析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当是重点,原因是经营活动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和重点。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是为经营活动服务的,而且作为一个健康运转的企业,经营活动应当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其次,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对未来的预测比对历史的分析更重要。尽管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动态信息,但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毕竟只是历史信息,这只能代表企业的过去。而“买股票就是买未来”,运用外推和经验挖掘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比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的描述重要得多。 运用现金流量表具体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主要从以下五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一、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一比率主要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即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从一个会计期间来分析,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收回现金,这个比率应该小于1。但是考虑到企业是处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之中的,本期的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会递延到下期才能收回现金,而本期收到的现金则包括一部分前期的应收账款。如果企业的销售业务没有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应收、应付账款都能够按期支付,存货规模也与上期持平,那么,这个指标应该大于1,因为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中包括了必须要由销售收入来弥补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具体数值根据企业使用的不同的折旧方法而有差异。为了避免因为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出来的折旧额不同而产生的不可比性,报表使用者可以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额,以此来计算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 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应该接近或等于1。如果这个调整后的比率明显低于1,说明企业的利润质量较差(如含有大量应收账款,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但是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因为只有在需要更新固定资产时出现了现金短缺,这一问题才会成为突出矛盾。如果这一指标连续若干期大大小于1,并且逐期递减,说明企业的净利润缺乏足够的现金保证,其质量很不理想。而且当这个指标小于1时,企业可能会通过增加债务筹资来满足资金的需要,但这样做势必将导致资产负债率和筹资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二、经营活动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总额 这个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企业现金净流量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越强,财务基础越牢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这一比率越低,说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越弱,财务基础越不牢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取得现金,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仍然要有赖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三、销售收入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每一元销售收入中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考虑到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这个比率应该比销售利润率(即:净利润/销售收入)高一些。这个比率高,说明每一元销售收入创造的现金流量多,利润质量比较好;如果这一比率比较低,且连续下降,说明销售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证,销售收入中含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资产现金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平均余额 这个指标是对资产利用效率的一种评价,它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说明了资产的周转速度。从理论上来讲,在各期销售收入基本相当、应收账款均衡周转的情况下,这个指标应该大致与总资产周转率(即: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相等。如果实际计算出的这个指标低于总资产周转率,说明销售收入中有较大比重被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所占用(如含有大量应收账款,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五、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这个指标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企业实际发放的现金股利的比率,说明企业实际用来发放现金股利的资金中,有多少是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这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这一比率越小,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弱。不过,这个比率较高时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每股股票在当期就可以获取很多的现金股利,因为,股利的发放与企业管理者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用这些现金流量在当期发放大量的现金股利,而是青睐于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以期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指标对于企业当期的财务分析来说效用就不是很大。但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非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从长远发展来说,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获得了更高的投资效益,最后最得益的也还是投资者,企业不在当期给投资者发放现金股利,而是用其进行再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就必然会在以后给投资者发放大量的现金股利,正所谓“舍小钱得大钱”。 以上是根据现金流量表,利用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的简要分析。为全面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及其他信息,报表使用者还可将现金流量表与其他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将本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或本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出更多、更重要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以便为自己的财务决策、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工程机械再制造篇1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施工和道路施工中。几十年来,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速,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要,很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工程机械的使用期限约为10年,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将大部分进入报废高峰期,如何妥当处理这些设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制造的提出,为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道路。本文以我国的工程机械为研究对象,对该行业的可再制造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工程机械在开展再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工程机械可再制造性分析 1.1工程机械再制造概述 工程机械的再制造是以机器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提升废旧机器的性能为目的,并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采用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方式,对即将报废的工程机械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1]。传统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以机器的报废而终止,而工程机械的再制造是以机器的报废为起点,使得该产业链进一步得到延伸,符合先进、绿色和环保的要求。工程机械再制造具有以下特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特性不能低于新产品,与新产品制造相比,成本只有新产品的50%,节约能源60%、节省材料70%,再制造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降低80%以上[2]。工程机械再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在工程机械的再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整机拆解至单个零件,并设法将零件上的污物除去,这些工艺过程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对于受损的零件,需要评估其使用性能并使其得到恢复。做到无损拆解、绿色清洗、高质量修复和高精度检测,是工程机械再制造成功的关键。 1.2我国工程机械可再制造性分析 首先,巨大的保有量确保了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原材料的来源。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总保有量约为886万台,且产量与销量均在不断增长,保有量将会持续增长。目前,这些设备已陆续到达使用年限,它们将会成为工程机械再制造对象的主要来源。其次,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再制造产品以报废的旧机为原材料,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但性能却能够与新产品媲美,因此在价格上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环保、节能、绿色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再制造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后,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为再制造提供了便利。常用的工程机械中,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同一品牌的产品在结构上具有很多类相似的地方,很多零部件都已经做到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好。因此,不同产品的再制造工艺流程差别较小,通用性好。 3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整体规模和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有广西柳工、徐工等品牌企业从事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存在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特点[3]。近年来,我国的再制造技术虽然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再制造技术的研究以政府投入经费、科研机构参与为主,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在再制造技术的研究方面投入大量成本,导致我国的再制造技术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先进再制造的要求。 3.2再制造配套政策法规和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文件,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在各个地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很多并不符合再制造条件的机器进入到产业链中,尤其是冒牌产品的进入,给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阻碍。此外,很多工艺流程并未标准化,同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导致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得到保证。 3.3社会各界对再制造产品认可度不高 再制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消费者对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甚至直接将其看成“二手货”[4],因此购买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有些企业对再制造认识不深,将其与维修混为一谈,简单照搬国外技术,却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再制造产业。 3.4工程机械生产厂商与再制造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目前,模块化、标准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能够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加快产品零部件更换的速度。为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产品的零部件在受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厂家多会提前采购一批配件并将其安置于库房中。然而,这些零件很多情况下并未得到真正的利用,有些零件甚至还未被使用就已经过期,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再制造企业常常因为零件的供应问题而使整个工期受到影响,工程机械生产厂商与再制造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对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的建议 4.1构建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体系,促进产业化发展 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不同设备的结构都有其特点,再加上设备的使用工况存在较大差异,零部件的损坏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对再制造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样复杂的再制造对象,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再制造技术体系,以促进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化发展[5]。 4.2注重再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 工程机械的再制造工艺涉及零件的拆装、焊接、修复、检测、材料等多个学科,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为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再制造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未来应注重对相关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使相关基础学科教学与智能领域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4.3提高社会对再制造产业的认知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消费者将会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后期服务。再制造可以使消费者以较少的成本获得不亚于新机的性能,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应加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的宣传,使工艺流程规范化,从而消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质量的疑虑,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开创更加广阔的市场。4.4完善和实施工程机械再制造政策法规及措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对报废的产品或拆解后的重要部件,应从法律层面强制要求用户将其移交给指定厂商进行再制造处理。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再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新技术,并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要求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考虑产品的可再制造性,包括材料的选用、结构的设计、整机组装等,使工程机械的制造产业与再制造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蓬勃发展。 4.5建立网络化再制造生产模式结合 “互联网+”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使零星的再制造单元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基于网络化的工程机械再制造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再制造产品市场快速做出响应,使企业加快对再制造工程机械的开发步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网络化再制造系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模式,如有的系统负责收集再制造工程机械的原材料数据,有的系统负责报废工程机械的回收等。 4.6搭建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安装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工程机械零件的可互换性和标准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后,还会为客户提供备品备件,包括易损易耗件、标准件等。这些零件大多被放置在企业的库房里,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零件甚至还未被使用就已经过期,如密封圈。搭建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如图2所示,不同品牌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零部件库存信息,再制造企业通过平台可以轻松获得该信息,迅速定位所需零部件,最终与库存厂家联系,购置所需的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再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解决库存零件过期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符合工程机械绿色发展的理念。 5结语 工程机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保有量大。如果对数量庞大的报废工程机械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再制造为报废工程机械的回收利用指明了方向。本文对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必须从技术、人才、社会认知度、法规政策及互联网等多方面着手,建立工程机械再制造系统,创建再制造零部件信息共享平台,才能使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姬文晨 杨雷 陈有俊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机械再制造篇2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再制造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国内再制造产业尚仍处于探索阶段。行业各界对再制造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企业的技术积累仍然不够,再制造的表面修复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资质管理等方面标准缺乏,制约了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对再制造的概念和认知也要进行宣传。笔者通过近十年的对再制造的关注和认知,以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为例,重新对行业再制造的发展进行一次梳理和探究。 1再制造定义、政策、特征 1.1再制造定义 再制造定义众多,大家对再制造的理解亦不同。但统一命名,统一概念,利于再制造推广,利于再制造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按照国家工信部对再制造的标准术语:再制造(GB/T28619-2012):对功能性损坏或技术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的过程。此外,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小组在2018年发布了《重新定义价值-制造业革命:循环经济中的再制造、翻新、维修和直接再利用》报告,指出再制造可节省80%~98%的新材料,采用这些“价值保留流程”还有助于将某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9%~99%,具有极大的潜力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消减。 1.2再制造产品的特征 按照工信部定义,通过再制造的产品,其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降低排放80%。再制造既有装备维修的特色,即“以废旧件为加工毛坯,以恢复旧件工作性能为目的”。再制造又有产品制造的特色,即“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以流水线加工为标志”。再制造还具有资源再生的特色,即“以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为手段”。 1.3工程机械再制造的流程和标准 目前,针对工程机械再制造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见表1。工程机械核心件的再制造流程见图1。 2再制造的国家政策 我国再制造政策法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自2005年起到2021年,已先后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30余项,有效规范和引导着产业有序的发展。 2.1国务院等国家部委历年颁布的再制造政策 2010—2020年颁布的再制造产业相关主要政策法规见表2。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提出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在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中,再次提到要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2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基地 为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我国先后批准了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基地,见表3(截止2017年12月)。 3再制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1企业方面对再制造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再制造的认识不统一、不深入。对再制造和制造、修理的概念及关系不明确、相混淆,有些企业简单的将维修模式移植到再制造,认为扩大规模就是再制造;还有的制造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再制造工艺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次,实施再制造质量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企业在旧件检测、再制造毛坯修复等关键环节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废旧零备件质量检测技术,产品的再制造加工水平低,一是难以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二是再制造率低,节能减排和经济性差。最后,再制造体系不健全,需要建立从旧件(核心件)回收、批量修复、再制造产品销售等体系,见图2。 3.2再制造发展瓶颈 3.2.1修复效率偏低 国内再制造核心件虽然保有量大,但是由于原产品设计没有考虑再制造需求,造成回收核心件质量不高,修复率低。我们了解到的数据,国内一些企业的核心件修复率不到50%。相比而言,卡特彼勒数据显示修复率为80%。 3.2.2跨境流动障碍 具体来说,在海关进出口目录上,美国几十年前就有了再制造项(remanufactured),但目前在国内海关名目中没有。3.2.3增值税的结构要调整由于增值税种的存在,使得非一般纳税人类型的客户在消费再制造商品并返回旧件的交易链中,无法按适当的增值税处理规则,处理与旧件押金相关的增值税,结果过度负担了旧件押金部分的增值税负,直接影响了客户采购再制造产品的积极性,特别不利于再制造有效回收旧件。 4再制造表面修复技术的类型和代表企业 4.1热喷涂 北京联合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是热喷涂的代表企业,拥有进口等离子喷涂设备、熔射设备、爆炸喷涂设备、电弧喷涂等等,是卡特彼勒、康明斯等工程机械企业的再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 4.2激光熔覆 激光熔覆代表企业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建能大族激光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4.3镀液 镀液代表企业是大连海事大学董氏镀铁有限公司,该企业在无刻蚀镀铁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了铁基合金镀铁再制造技术。某主机2012年曾委托董氏铸铁对挖掘机曲轴进行了再制造,装机后跟踪3年,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4.4电刷镀 电刷镀技术(见图3)在失效零件的修复和强化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刷镀液中添加纳米颗粒以进一步提高涂层效果的电刷镀技术。电刷镀已经是行业普及的技术,但是受环保政策影响,从长期来看该技术将会被取代。除了表面修复技术,精良的再制造设备,严格的再制造标准也是保证再制造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另外,通过专业的再制造清洗设备和清理工艺,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清洗效果,降低清洗成本并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磨削设备、车削中心等高精度的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性能优异的检测和试验装备也都是再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保证。 5卡特彼勒再制造模式 美国的再制造企业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①原制造商投资、控股或授权生产的再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只生产自己的产品,再制造后的产品直接进入原制造企业的备件和服务体系中流通,并使用原制造企业的标识,例如卡特彼勒再制造集团。②独立的再制造公司。这样的公司不依附于任何一家原制造厂,完全依据维修市场的需求生产再制造产品,只需对所生产的再制造产品进行负责。③数以万计的小型再制造工厂,他们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再制造服务,客户在他们那里进行再制造,再制造核心件的所有权一般不发生变更。卡特彼勒作为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它认为:没有核心件,就没有再制造。核心件是再制造的血液和根本。卡特彼勒再制造的理念和做法如下:①没有再制造核心件等于没有再制造;②卡特彼勒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件管理系统来跟踪所有再制造核心件的流动;③再制造核心件处理每单不超过48h;④逆向物流不是孤立的,与传统物流体系是结合的,也是并行的。 6结语 整体上,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商业模式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再制造商业模式还属空白。再制造不只需要技术、运营和社会三个维度的研究探讨,也迫切要求在经济学上的供需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关于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业务谁更适合主导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试错,美国企业的三种再制造模式无疑可以作为他山之石,为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提供了尝试的方向和路径。 作者: 杨君玉 张丹丹 冯刚 单位:北京卓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中机标准(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再制造篇3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工程机械的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对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得以迅速复苏。2018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实施家电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家电下乡补贴纳入汽车消费补贴范围。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鼓励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新能源技术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的应用。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促进汽车零部件、办公设备、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随后,据2022年中国及31省市工程机械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可知,从建国初级规划的“40%左右达到或接近国际较先进水平”,到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已发展至全球第一,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崛起。可见,国家在税收方面对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给予了政策倾斜,为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与此同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产业升级与再制造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产品质量却良莠不齐;再制造产品质量制定及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化可为工程机械质量、节约资源与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提供技术准则、依据,有益于行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制定与完善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体系,对于规范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系统有效地提升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所以,对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进行研究,能够增强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能力。在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的实践中,企业要主动顺应变革,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以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水平。 1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概述 1.1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定义 所谓工程机械再制造是指将已报废的或报废前被淘汰的产品按照原设计或原工艺制造出来,以满足实际生产和使用需求。在工业产品制造领域,再制造也属于产品制造方式,但由于工程机械产品制造特殊,其再制造必须满足GB/T28618-2012标准才能定义为再制造。在再制造领域中,将旧机械用于生产设备本身也是一种再制造方式。例如,生产工程机械或者修理工程机械时,将机械以一定数量为单位直接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将一定数量机械直接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而取得一定成效。而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为达到对工程机械产品设计或制造的可靠性要求而对工程机械进行的技术检验、设计评估等标准活动的总称,其包括:质量控制标准与试验规程、试验方法与鉴定方法、质量保证与检验能力。再制造标准旨在保证与改善工程机械零件的质量性能,提高工程机械性能参数,延长零部件寿命。另外,再制造标准还可提高再制造机械生产厂家、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与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 1.2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政策背景 就目前国家对于工程机械再生制造业标准政策鼓励而言,主要集中在再制造产品研发、再制造技术提升、资质认证及相关税收等方面。例如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法规,加大了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支持力度。对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如山东临沂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工程机械再制造质量标准工作组。另外,我国在2019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陆续发布的《再制造机械产品质量评价通则》GB/T41352-2022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再制造产品应具备技术性能试验能力、检验项目以及合格评定等要求;参评的再制造生产商对所提供资料数据真实性负责;再制造产品应具备整机性能检测等性能指标。 2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主要由中联重科、柳工、山河智能等大中型再制造企业发展而来。目前,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再制造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低下、设备更新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均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再制造行业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1再制造发展起步较晚,行业整体规模小 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起步较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才逐渐进入成熟期。当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平均保有量为1万台,仅为美国的1/10;平均年生产能力为4000~5000台。在工程机械产品中,挖掘机的保有量达到了8万台,起重机的保有量达到8万台。而我国平均年生产能力仅为2000台,每年国内挖掘机更新需求达到6000台左右,保有量还远远大于其总量。 2.2再制造设备更新周期长,行业资金压力增大 目前,再制造行业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小的企业经营范围有限。再制造行业中的大企业主要以大型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为主,其再制造的设备多为进口和国产设备,这些机械更新周期长、配件供应不足、售后服务跟不上、价格昂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再制造企业自身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中,资金压力较大。再制造行业中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贷款,其中贷款额度一般在20~30万元。而一般贷款都需要由再制造企业提供担保,因此加剧了其贷款的压力。 2.3再制造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维修费用成本较高 再制造产品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设备。目前,国内外许多再制造企业采用表面贴剂的传统检测手段以及利用红外、热成像等新技术对再制造设备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手段不全面,对设备产生的故障无法做到全面检测,所以其故障检出率较低。二是使用的材料、设备等产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再制造产品性能指标与原设备相比差得很远。例如,一台二手挖掘机由于机械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等原因导致修复成本较高、维修周期长。三是再制造设备维修费用高。由于再制造技术水平高低不等、设备损耗不同、维修周期不同以及各零部件工艺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再制造成本差异较大。 2.4再制造产业扶持政策滞后,制约工程机械企业深度发展 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其涉及的领域广、利润空间大,但对技术要求较高、资金需求量大,同其他行业存在极大差异。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完善,限制了再制造行业的发展。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再制造行业尚不能全面满足对废旧工程机械修复和再制造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3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的具体措施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步入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阶段,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价格等方面将会出现明显上涨,为满足用户多元化服务需求、保障用户利益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与售后服务体系,以此来促进工程机械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完善顶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与引领,离不开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不断涌现。而对于建设工程机械再生制造业而言,必须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发展规划,但是相关政策大多是针对行业内部的企业或个人,缺少对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的顶层设计。在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中,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再制造工业发展指导目录》和《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分级标准》中进行规范。这些标准均未对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务进行明确规定。为规范行业发展,应加强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引导性标准及推荐性标准及指导性标准四类。 3.2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加快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体系,以满足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是实现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再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制定组织机构、标准制定技术委员会、标准协调机构和标准协调委员会委员等多个部分。目前我国已建立再制造标准管理组织机构和标准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已有20多个代表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各利益方和相关利益群体的团体。再制造标准制修订工作已进入新一轮的增补完善阶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背景下,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标准建设将更符合国际市场发展需求对产品技术要求和检测要求以及国外技术标准制定情况。因此,需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和用户需求制定不同标准和规范。 3.3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整合资源提高再生利用率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对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机械再制造方式是由专业化回收企业完成报废回收废旧机械的加工、拆解和组装。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存在着回收利用不合理、拆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快形成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工程机械再制造的规模化、集约化。此外发挥工程机械再制造的集群效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该优势可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推动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再制造企业如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以及三一重工等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再制造行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且工程机械行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再制造水平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工程机械再制造是将废弃的工程机械进行再制造,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来说,在进行废弃工程机械回收再制造过程中如何把握再制造标准制定思路对再制造业务开展至关重要。从技术角度分析:首先要掌握再制造机械设备结构原理、零部件再制造工艺等技术基础;其次要把握再制造的技术要求;最后要关注市场动态及售后服务需求,把握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易新乾.盾构/工程机械再制造推进中14个问题探讨[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07):1079-1086. [2]姬文晨,杨雷,陈有俊.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11):130-132. [3]龚晨.工程机械发展现状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09):83-85. [4]彭刘阳,郭宇,张海军,等.工程机械可靠性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工程机械,2022(04):104-108,13. [5]郭佳朋,方海婷,国敬轩,等.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国际化助推产品“走出去”研究[J].标准科学,2021(S1):212-221. [6]杨春永.浅析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对润滑油的新需求[J].润滑油,2020(06):1-8. [7]杨彬,崔玉鑫,杨洋,等.以标准导向的工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S2):35-37,42. [8]辛明哲,王云锋,肖承翔.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标准体系的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30(03):23-25. 作者:杨履冰 单位:徐州中煤力特重工有限公司
统计调查论文:统计调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力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部分中,统计调查有十分着重要的作用:统计调查是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方法,是职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保障,是确保人员招聘甄选的有效途径,是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依据,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前提,是确保薪酬水平合理性的源泉。通过统计调查,能准确地收集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统计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 抽样调查 统计方案 1 统计调查的涵义 “统计”一词是由英语statistics翻译过来的,一般包含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三种涵义。而“调查”中的“调”,具有计算、算度的意思;“查”,是指查究、查核、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考察和计算的工作过程。 2 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其中普查和统计报表制度属于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3 统计调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力资源作为创造企业财富的重要部分,更加是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不管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在市场营销方面,市场外部竞争者的销售情况,是营销部门决定销售价格以及销售方式等问题的决定性依据。而企业某一时期内销售人员的销售情况则是下一时期销售人员业绩的一个重要标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进来,明确所处的环境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统计调查的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调查单位本身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也随之变化。因此,不同的统计调查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1 统计调查是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要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方法包括统计调查。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要在系统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设计调查方案时应注意保证其实用性、时效性和经济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某些重大、复杂的调查课题,往往需要设计出几套不同的调查方案,以便随着调查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调查方案。 3.2 统计调查是职位分析的主要内容 职位分析的过程中,统计调查的设计和调查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一般从工作执行者本人、管理监督者、顾客和分析专家等渠道来获得职位信息。 在搜集完与职位相关的信息之后,就要进入下一阶段,即统计分析。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整理资料、审查资料和分析资料。只有如实地反映出职位目前需要人员的技能和能力要求,才能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发现职位设置或职责分配上的问题,从而招募到与此职位匹配的人员。 职位分析的方法分为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由于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要将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保证搜集的信息准确、全面,为信息分析以及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统计调查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保障 在人力资源规划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统计调查企业的内部环境,统计调查的具体工作主要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准备阶段实施。主要是要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潜力等进行“盘点”,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学历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资料。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现状,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3.4 统计调查确保人员招聘甄选的有效性 为了使招聘甄选的方式有信度、效度、普遍适用性和实用性,需要经过大量的统计调查来确定。 在大多数企业人员招聘和甄选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就是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测试,只有同时具备信度和效度,才能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而测验的信度要通过统计调查不同人员的回答,才能确保应聘者对测验回答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样,测验的效度也要通过统计调查以往通过测试被录用的人员,在其岗位的表现来确定测试是否选择了适合的人选来从事某个职位。 此外,在选择招聘的渠道与方式时,也会根据企业竞争者或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同时,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员工的需求也是需要统计并纳入决策的重要因素。 3.5 统计调查是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依据 设计培训计划的第一步是培训需求分析即确定人力资源现有表现与期望目标的差距。需求分析需要对涉及组织、工作和人员三个层面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这三个层面是逐一分析的,只有上一层分析结果是需要培训的才进入下一层的分析,最后确定培训方案。 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绩效分析法和经验预计法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用非全面调查法。 此外,培训评估也是依靠统计调查进行的。为了确保培训实施的效果,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评估过程中,统计培训后的人力资源绩效与培训前相比较,对此次培训进行有效的绩效反馈。 3.6 统计调查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前提 通过统计员工的绩效,参考其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分析后的绩效情况可以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使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及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绩效会因时间、空间、工作任务的工作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多维性与动态性,这也就决定了在统计调查了员工绩效的前提下,考核应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 3.7 统计调查确保薪酬水平的合理性 薪酬水平主要由企业内部公平性和市场外部竞争性决定了。为了体现内部公平性原理,薪酬制度的设计就必须进行工作分析,这要求对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使某一工作内容具有普遍性,即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人员都有同等水平的薪酬。 薪酬制度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组织的薪酬水平与其他组织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即薪酬制度设计的外部竞争性原理。对市场薪酬水平有准确的了解就依赖于薪酬调查,即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薪酬水平有个总体的把握。薪酬调查是企业通过收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的过程。实施调查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自己当前的薪酬水平,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既定劳动力市场上的位置,从而根据自己的战略在未来调整自己的薪酬水平甚至薪酬结构。 4 结语 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说,应站在统计调查的基石上,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真实情况,认识其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通过统计调查,确保科学决策,有效管理企业和发展企业。 统计调查论文:统计调查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顺利转变,原有集体企业也大多进行了重组和转制。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加强统计调查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变得迫在眉睫,这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对原有统计方法和制度进行变革,创新和改革在统计调查工作方法,以适应农村生产新形势的需要。 一、当前农业生产中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调查体制相对滞后,缺乏快速应变的长效机制。 现有的统计调查管理体制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及各业务的主管部门统计双轨同时运行。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是各自行事,没有有效的形成配合,统计的指标体系交叉重复导致“一数出多门”。还存在统计系统的内部里既有国家直属调查队又有地方的统计局,出现“一门出多数”的现象。政府综合统计管理部门的统计范围应该是全社会的,调查的内容也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等众多方面。但是,他没有发挥好统计信息、咨询、监督和社会的重大调查数据的综合控制管理功能,工作模式都是发个统计文件就完了,与它的政府部门职能不相适应。 (二)统计调查方法应用简单,没有事后的校验和评估论证功能。 计划经济时的统计调查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的市场经济,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农业生产中还以全面调查为主,因为人力物力财力及调查的对象不同,对于基础薄弱的地方,这种常规统计调查方法大多成了走过场或者流于形式,统计的结果也必然大打折扣。虽然当前也有的采用抽样调查,但是应用的一般都是国属调查队,有些地方的统计部门也采用抽样调查,比如对农业的农产量和农民收支等数据进行调查,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调查网络,形不成规模,也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预测,也没有建成事后的校验和评估论证功能。 二、统计调查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一)丰富农业统计调查数据的内涵功能。 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农业生产信息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统计调查过程中,必须要把数字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调查,对于来自农村一线的各种生产调查,要对类别进行分组化归类整理,经过一乡一户直到全市的多次统分相结合的数据转换以后,继而形成每次每季每年的汇总表格。也只有经常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及数据汇总的人,才可以明白统计数据里包括相对真实的软数据、真实性较强的硬数据以及根据对各村组生产实际的调查结果来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以及明确统计数据内涵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更有利当好领导决策参谋。 这些汇总表中体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总和,而有着深刻的内涵,以使人们直截了当的全面掌握农业生产实际中的调查数据,同时,也可以容易的从中发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农技干部对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正确判断,继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推行多主题的抽样调查,建立科学实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一份好的农业统计调查应该涉猎到农业生产的专题调查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标性数据落实情况、特色农业的区域化产业化生产状况、分品种种植状况和产量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及农业生产的种植面积等内容的调查数据统计,应该是一种可以上下联动来建立的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及现行农业生产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一体化运行体系。 (三)加强农村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跟踪,拓展统计调查领域。 因为我国现行的常规统计调查的方法比较落后,很难及时的反映出多变市场的动态及农村经济在运行中的难点和热点。加强动态监测,成为统计调查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因此,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比如通过月报、快报、季报及年报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监测的前瞻性,正确的分析判断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多出统计精品,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三、结语 统计调查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首先解决好统计基础的建设问题。要做好农村生产统计调查的基础建设工作,基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先行一步。要建立健全乡村统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始终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村级统计的原始台帐,并在乡镇统计工作站建立好原始统计信息处理平台,为开展抽样调查储备好基础资料,以达到用统计调查数据推动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 统计调查论文: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特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本文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全面统计调查指仅从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因从全部个体中所选部分个体的方式不同,分为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指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部分个体的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又根据随机性原则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将抽样调查划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以及多阶段随机抽样等。另一方面,若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选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则这样的统计调查称之为非抽样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非抽样调查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滚雪球调查等。 因此,无论在抽样调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特征 1、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通常人们把由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并综合得到的总体规律性与总体实际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这种统计误差反映在统计调查指标上,就是由调查个体所得总体指标数值与总体实际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 2、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统计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就是指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调查所得总体指标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 登记性统计误差具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登记性统计误差又不可避免。二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一旦产生,误差的大小又不可以计量。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调查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而且调查者能准确记录与整理分析这些个体信息资料,就可以避免登记性统计误差的产生。事实上,统计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根源在于被调查者可能根本不理解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或者把统计调查混同于非统计调查。在我国当前国民参与统计调查意识比较薄弱、基本统计常识比较缺乏以及保护统计个体信息资料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要避免这种登记性误差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者,即使调查总体中的个体主观想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但是由于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如在我国农村居民年收支情况的调查中,有些农村居民不是不想告诉你某年收支的准确数据,而是有些农村居民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年收支核算过,也没有详细的收支记录。 另一方面,即使被调查的个体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也可能因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等,也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 最后,不论何种原因一旦导致了登记性误差的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的大小是无法准确计量的。这是因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个体信息资料中不真实、不准确的程度有多大、调查记录中有多少差错、个体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中又有多大差错等,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均是不可测度的。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调查区别于非统计调查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对构成总体的个体进行独立地调查,因此不管是全面统计调查还是非全面统计调查、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 3、代表性统计误差、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所谓代表性统计误差指仅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且仅仅根据这部分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综合提炼出关于这部分个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如部分个体的均值),并据此对总体实际均值做出判断所产生的一种差异。 代表性统计误差可以根据它是来自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区分为抽样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两类。由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之为抽样误差,由非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为系统性统计误差。 抽样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是,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不仅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而且其大小也可以计算。一方面,代表性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的普遍规律性不可能由其中的部分个体完全显现,否则,它就违背了部分与整体的基本哲学关系。另一方面,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尽管确保了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中的可能性,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构成与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构成趋于一致,由此保证了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能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然而,总体中的某个个体能否最终被选中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数量特征又不能完全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由此表明,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数理统计关于抽样的原理已经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构成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先做适当的编排或分组,然后再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个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的大小。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对同一现象总体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其抽样误差是有显著差异的。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变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也可以适当减小抽样误差。系统性代表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系统性代表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系统性代表误差一旦产生其大小又是不可计量的。系统性代表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在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是主观地、或部分主观地从总体中选取个体作为调查单位。 因此,人们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部分个体,就可以避免系统性误差的产生。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及个人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统计调查作为各种信息的根本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通过分析不同调查现象总体的具体特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分析各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某些统计调查误差的产生,从而实现在调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统计调查论文: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现代研究和探析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现代研究和探析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提供依据。交通运输对我国各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其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能够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呢?这就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统计调查有着很高的要求,下面就从几点探析一下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是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有关各个研究对象的资料,按照预定目的,任务和一定的要求进行获取客观的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有两种: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所有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都会形成次级资料,统计调查有着较多的观察对象,并且多以数字资料为主,和一般的调查是不同的。 二、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统计调查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我国统计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致使公众对于统计数据产生疑问,严重的失去了其公信力,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统计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提高交通行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大量客观的统计调查,但是由于交通行业迅猛发展,致使我国在交通统计工作中仍有很多漏洞,如不对其进行完善,则会严重影响我国对交通行业进行准确的分析。我国有些运输行业的统计指标已经不能跟上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比如运输量的指标,已经无法真实的显示出近几年基础设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所以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统计的研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产生以上问题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对统计调查项目的信息整合不足,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交通运输统计没有一套完整和准确的运输工具数据库以及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案,所以严重影响了抽样调查产生数据的准确性,而且我国在交通运输统计方面的管理水平,统计体系等都还不完善,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运输行业的总数据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而且各地的运输经营模式不同,导致运输统计的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严重制约了我国交通行业统计调查的发展。 三、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交通行业运输的统计调查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实际影响,所以我国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统计必须努力满足国家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当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科学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对交通行业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和统计的监督,使国家能够充分的了解到交通行业对国民发展的巨大贡献,制定更为合理的决策,更加规范的建设,经营管理等。 四、统计调查方法的基本分类 统计调查方法可按照调查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以上每个调查方法都有每个调查方法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那么在统计调查过程中,要以调查对象的不同,进行合理调查方法的选择,这样才能提高统计调查的工作效率。普查是在某一确定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且一次性的统计调查,对于一些不方便经常进行调查的对象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是一种大量的,专门的,一次性的统计调查;统计报表是按照表格的要求,统一的、自上而下的进行对数据的统计调查。是我国收集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非全面性的调查方法,可根据随机原则在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总体特点的推测和估量。 五、交通运输行业统计调查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实施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应如何对统计调查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运用呢?这就要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来确定,交通运输的普查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给予很大的支持,那么就不能以普查为主体,应根据其特点,采用以抽样调查为主体,以普查为基础,可适当采用统计报表作为辅助来进行整体方面的掌握。 (一)坚持以抽样调查为主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求我国应对交通行业的发展进行实时的了解,显而易见,普查不能实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那么交通行业就必须将抽样调查作为统计调查的最佳方法,通过我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统计数据,加以整合和研究,以此推断出我国整体的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对实时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好运输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服务质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还能满足统计的实际要求。 (二)坚持以普查和统计报表对其进行辅助 虽然交通行业以抽样调查法作为统计调查的主体,但是在实际中,应仍利用普查和统计报表等调查方法作为辅助,利用好这两种调查方法,能使交通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到更全面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有利于我国制定相关问题的正确决策,才可以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有着更深一步的有利研究。 (三)充分利用科技技术进行数据统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数据统计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信息化数据平台,有助于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大的提高了统计的工作效率,对统计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地位,如何能够整体把握好其发展前景呢?对此来说,交通运输的统计调查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统计的调查方法的研究就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统计调查论文: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特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本文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全面统计调查指仅从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因从全部个体中所选部分个体的方式不同,分为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指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部分个体的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又根据随机性原则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将抽样调查划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以及多阶段随机抽样等。另一方面,若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选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则这样的统计调查称之为非抽样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非抽样调查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滚雪球调查等。 因此,无论在抽样调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特征 1、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通常人们把由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并综合得到的总体规律性与总体实际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这种统计误差反映在统计调查指标上,就是由调查个体所得总体指标数值与总体实际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 2、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统计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就是指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调查所得总体指标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 登记性统计误差具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登记性统计误差又不可避免。二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一旦产生,误差的大小又不可以计量。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调查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而且调查者能准确记录与整理分析这些个体信息资料,就可以避免登记性统计误差的产生。事实上,统计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根源在于被调查者可能根本不理解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或者把统计调查混同于非统计调查。在我国当前国民参与统计调查意识比较薄弱、基本统计常识比较缺乏以及保护统计个体信息资料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要避免这种登记性误差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者,即使调查总体中的个体主观想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但是由于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如在我国农村居民年收支情况的调查中,有些农村居民不是不想告诉你某年收支的准确数据,而是有些农村居民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年收支核算过,也没有详细的收支记录。 另一方面,即使被调查的个体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也可能因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等,也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 最后,不论何种原因一旦导致了登记性误差的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的大小是无法准确计量的。这是因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个体信息资料中不真实、不准确的程度有多大、调查记录中有多少差错、个体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中又有多大差错等,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均是不可测度的。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调查区别于非统计调查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对构成总体的个体进行独立地调查,因此不管是全面统计调查还是非全面统计调查、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 3、代表性统计误差、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所谓代表性统计误差指仅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且仅仅根据这部分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综合提炼出关于这部分个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如部分个体的均值),并据此对总体实际均值做出判断所产生的一种差异。 代表性统计误差可以根据它是来自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区分为抽样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两类。由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之为抽样误差,由非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为系统性统计误差。 抽样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是,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不仅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而且其大小也可以计算。一方面,代表性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的普遍规律性不可能由其中的部分个体完全显现,否则,它就违背了部分与整体的基本哲学关系。另一方面,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尽管确保了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中的可能性,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构成与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构成趋于一致,由此保证了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能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然而,总体中的某个个体能否最终被选中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数量特征又不能完全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由此表明,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数理统计关于抽样的原理已经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构成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先做适当的编排或分组,然后再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个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的大小。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对同一现象总体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其抽样误差是有显著差异的。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变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也可以适当减小抽样误差。系统性代表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系统性代表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系统性代表误差一旦产生其大小又是不可计量的。系统性代表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在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是主观地、或部分主观地从总体中选取个体作为调查单位。 因此,人们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部分个体,就可以避免系统性误差的产生。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及个人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统计调查作为各种信息的根本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通过分析不同调查现象总体的具体特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分析各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某些统计调查误差的产生,从而实现在调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统计调查论文:乡镇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大检查自查情况汇报 镇镇域面积,辖2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49万人,耕地面积2.6万亩,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33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5%。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329万元,实现增加值7705万元。全年粮食产量15033万吨,(具体到各种作物产量,畜禽产品产量),(简述今年获得的有关统计方面的荣誉) 00000镇为进一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夯实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提升农村统计工作水平,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根据省、市部署,结合本地农村统计工作的实际,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农村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大检查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动统计数据质量检查顺利开展 《关于开展农村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大检查的通知》以来,我们迅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全镇专题工作会议,重点学习了省、市通知精神和《农村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大检查方案》,使全镇上下明确了此次检查工作的实际意义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了落实通知精神的自觉性;同时结合实际,下发了《00000镇关于开展农村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大检查的通知》,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统计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把通知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打下了组织基础。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确保统计工作质量检查成效显著 统计工作的高质量是统计数据准确性、科学性的保证,其关键在于基层。近年来,我们加大投入,加强了镇村统计队伍建设,累计投入万元,为镇统计站配备了微机等办公用品,购置齐全了各种硬件,实现了磁盘保送、网上发送,使其更好地发挥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统计工作的职能。健全统计网络,坚持保障经费、落实待遇、提高素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逐步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证录、统计台帐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推动了整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大检查,促进了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科学,统计数据的准确、详实。围绕此次检查,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党政领导成员包管区、机关工作人员包村的包保责任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严格执法、稳妥推进,全面开展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 我们严格按照《山东省农村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大检查方案》,结合00000实际,采取自查、抽查和复查等形式对镇、调查村、调查户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检查。工作中,统计、财政、经管、经贸委等部门积极配合,切实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起,纠正数据错误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村不够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信息闭塞,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统计人员变动相对频繁,档案未及时移交,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二是统计工作服务水平整体偏低,部分村没有按时整理年度资料和历史资料,不能做到定期编写年度、季度统计分析报告;三是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没有做到“村组数据与乡镇上报数据一致,乡镇数据与上报市级数据一致”,报表数据逻辑性差,一些统计数据计算错误,指标含义混淆。 四、强化措施、积极整改,推动农村统计工作再上台阶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推动农村统计工作再上台阶,我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明确了下步努力方向。一是强化数据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各级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健全工作制度。逐步健全日常工作、责任分工、目标考核、奖惩约束等一系列制度,严格落实,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改进工作方法。推广“三查三审三比较”的方法,三查即:一查逻辑和数量关系;二查计量单位是否准确;三查属性指标是否正确。三审即:一是村级统计自审;二是乡镇汇总初审;三是计算机审核。三比较即:帐表、帐实数据比较;上下级单位数据比较;本期数据与前期基数比较。四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在日常督促检查的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适时开展统计专项治理。 统计调查论文:妇幼卫生达标统计调查研究 作者:李静赵军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001年我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07%,2010年为2.70%,平均增长速率为0.0970。达“两纲”要求。见图3。 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3年以前出生缺陷监测未纳入常规调查和统计,无数据显示,200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93‰,2005年明显上升,以后呈上下波动,2010年为10.68‰,平均增长速率为0.0877。未达“两纲”要求。见图4。 “两纲”保健服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2001年我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6.13%,2002年上升至98.39%,以后处较稳定水平,2010年为98.31%,其中,农村99.65%,城市97.67%,平均增长速率为0.0085。达“两纲”要求。见图5。 2.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2001年我市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为61.12%,2004年上升至80.65%,以后呈上升稳定趋势,2010年为86.46%,其中,农村82.4%,城市88.49%,平均增长速率为0.0354。城市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未达“两纲”要求。见图5. 3.住院分娩率2001年我市住院分娩率88.88%,2005年上升至98.60%,以后处较稳定水平,2010年为99.96%,平均增长速率为0.0156。达“两纲”要求。见图6。 4.婚前医学检查率2001年我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64.58%,2003年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下降,2004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0.66%,2010年为28.05%,平均下降速率为0.1008。未达“两纲”要求。见图7。 讨论 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达到了“两纲”目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这3个死亡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已很低,提示目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将这3个死亡率维持在目前水平,并认真研究死因防止反弹。在孕产妇死因构成中,产科出血居首位,其次是羊水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由此可见,加强各级妇幼保健和产科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规范培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同时,加强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围产保健的认知度,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在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中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居前3位,因此,提高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预防早产,开展早产预测,加强优生优育指导,开展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自“两纲”(2001~2010年)执行以来,我市通过狠抓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开展“母婴安全年”活动、实施“降消项目”、强化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培训等一系列措施,2001年以来我市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住院分娩率稳步提高,分别接近99%、100%。随着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及新法接生的普及,从而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的提高,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妇幼保健工作,还控制了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出生体重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而且与小儿长期预后、生长发育迟缓、残疾、成人期疾病等也密切相关。根据监测情况,我市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虽然达“两纲”要求,但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除了我们狠抓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扩大,监测质量提高,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我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上升的原因。儿童保健覆盖率是反映儿童接受最基本的保健服务的指标,它体现了政府对儿童的关心程度,也体现了卫生保健部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动力。儿童保健工作从启动时间到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始终较妇女保健工作进展慢。 2010年全市及农村的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两纲”目标,但城市的儿童保健覆盖率未达到“两纲”目标。农村是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而且与预防接种工作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目前城市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而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人员配备不足,且儿童保健专业素质欠缺,儿童保健业务及对辖区的儿童保健管理相对薄弱,另外,城市的人口流动性较大、小型民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不规范管理,都给儿童保健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我市儿童保健覆盖率,提高儿童保健质量,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地各单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力度,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用于硬件和软件建设;②各地各单位要重视群体保健工作,配备保健专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做好本辖区的儿童保健宣教工作,并加强流动人口的儿童保健服务;③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职责划分做好辖区民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监督管理工作。 婚前医学检查是保证健康婚配、防止疾病传播和遗传病延续的重要生殖保健措施。2002年以前我市的婚检率还在50%以上,2003年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婚检工作难以开展,婚检率明显下降,平均下降速率达10%以上。虽然2008年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适龄青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各县(市)逐渐开展了农村适龄青年免费婚检的工作,婚检率有所上升,但与“两纲”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婚检由强制改为自愿,体现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对公民基本人权的尊重,一方面作为婚前保健服务机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与民政部门的配合,积极开展孕前和婚前保健服务,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个人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措施,实行全民婚检政府买单,并对婚前保健服务机构和个人实行严格的准入,并加大考核力度,扭转目前婚前保健工作下滑的局面。2005年以来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上下波动,平均增长速率接近9%,提示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 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婚前医学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第一道防线,而2003年以后婚检率明显下降,致使各婚前保健服务机构业务逐渐萎缩,婚前保健工作未能很好落实;②由于人们对遗传、优生优育、产前诊断认识不足,孕前和孕早期保健及产前诊断覆盖率较低;③出生缺陷监测工作逐渐规范,监测质量提高,补漏调查工作落实;④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降低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婚检率,加强孕前和孕早期保健,开展优生优育咨询和产前诊断,提高健康教育力度等。 统计调查论文: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摘 要: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设计在调查阶段的具体化,是统计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制订统计调查方案,才能保证统计调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时也是准确、及时、完整地取得调查资料的必要条件。本文就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统计调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在调查工作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顺利完成任务,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制订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设计在调查阶段的具体化,是统计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制订统计调查方案,才能保证统计调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时也是准确、及时、完整地取得调查资料的必要条件。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确定调查目的 统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应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各级领导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调查对象本身的特点来确定。 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在统计调查阶段的新称谓。调查对象是在某项调查中进行调查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确定调查对象,首先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定调查对象的含义;其次要明确规定调查对象的总体范围,划清它与其他社会经济现象的界限。只有调查对象的含义确切、界限清楚,才能避免资料登记的重复或遗漏,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调查单位是在某项调查中要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即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它回答的是向谁作调查,或者说要登记的资料在谁身上。调查单位的确定决定于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如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城市职工家庭收支的基本情况,那么全部城市职工家庭就是调查对象,这要明确城市职工家庭的含义,划清城市职工和非城市职工的界限。调查对象确定后,调查单位自然就明确了,即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就是调查单位。 明确调查单位还要把它和报告单位相区别。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填写和报告调查资料的单位。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进行工业企业设备普查时,报告单位是具体的每个工业企业,而调查单位则是各种单台设备。当进行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调查时,具体的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也是报告单位。明确报告单位在于明确资料的报送责任。 三、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这些特征统计上又称为标志。确定调查项目解决的是向调查单位搜集什么资料。调查项目是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确定调查项目时要注意:首先,所确定的项目要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需要就是实现研究目的,可能就是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其次,调查项目的含义要确切、明了和具体,以免产生歧义,避免由于理解不一,致使资料不准和无法汇总;再次,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地保持有机联系,便于核对和检查;最后,尽量保持现行调查项目与过去同类调查项目之间的可比性,以便于动态对比,分析和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与规律。 调查表从内容上看一般是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 1.表头。由核对项目构成。包括调查表的名称、填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及表号等。这类项目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项目,是我们对资料进行核实和复查需要的项目。 2.表体。由调查项目所构成,是调查表的主体。包括调查项目的名称、计量单位及其将来登记的标志表现等。 3.表脚。由调查者项目构成。包括调查、审核人员签名、填表单位等。这类项目也不是统计研究的项目,它是明确调查责任的项目。 调查表按每张(份)表上是否登记一个单位,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单一表是指每张(份)调查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表式,它可以容纳较多的调查项目,内容较详细。一览表是指每张(份)调查表上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表式,它容纳的调查项目有限,但填写集中,能节省人、财、物力和填写时间。调查表设计好之后,需要编写填表说明,其内容包括调查表中有关项目的含义、所属范围、计算方法及填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填表说明要简明、清楚、易于理解。 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 调查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调查登记资料的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期限。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有时期和时点两种。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所登记资料的起止时间,例如,调查工业企业某产品产量,就要明确是月产量,还是季产量、年产量,哪个月、哪个季、哪年的产量。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应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例如,调查某商业企业的商品库存额,就要明确是月末库存,还是季末库存、年末库存,哪个月末、哪个季末、哪个年末的库存额。调查期限是整个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统计调查工作及时性的要求就是要求遵守这种时间。为保证资料的时效性,调查期限不宜过长。 所谓调查地点是指直接登记调查内容、填写调查表的场所。调查地点和调查单位所在地经常是相同的。例如,我国执行统计报表制度的企事业单位填报统计调查资料,就是在它们的所在地进行。对于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调查单位所在地有变化时,就要专门指出调查地点,如人口普查,对居民是按常住地点来登记的,而不是按暂住地点来统计的。显然,在调查组织安排中严格规定调查地点,是提高搜集资料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重复和遗漏的重要保证。调查方法包括调查的组织形式和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它要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对象的特点而定。 五、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为了保证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调查方案中还应该有一个周密考虑的组织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干部及人员培训、调查文件的准备、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试点及其他工作等。客观情况是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的,所以,不论我们制订方案时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编制重大的统计调查方案时,需要进行试点调查。通过试点以检验、修订统计调查方案。 作者介绍:李晓磊(1984.10-),湖北省襄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教员,财务管理方向。 统计调查论文:论统计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摘要]:统计调查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单一的统计调查方法能够完成的,需要各种统计方法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合理结合、充分的发挥综合和效益才可以有效地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使各级各类的企事业单位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与数据,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结合运用 模式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比较复杂,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多种所有制并存,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统计方法最初是照搬外国统计经验开展的,而国外的统计方法是根据自己本国的需要制定的,很难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国的统计工作者在实践中根据我国经济的特点,打造出适合中国情的统计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抽样性调查为主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并且以与重点调查、统计报表等调查方法相结合的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 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调查方法的主要结合模式 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对统计方法进行变革以适应各级政府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了解收集各类信息,及时的了解新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新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对过去单一化的统计方法的完善,也是统计方法的重大变革,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将调查方法下列几种模式。 (一) 重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 这种调查方式适用于只需掌握总体数量特征不需要详细的进行了解,而且变化比较稳定的少数的重点单位。 重点调查与普查相比具有具有速度快、投入少的特点,而通过定期普查可以确定统计调查的单位名录,或者是重点单位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于工作的开展。这种调查方式是计算重点单位的标志比重、数量比重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重点调查的作用在于不仅可以在非普查年份,对重点单位相关的调查资料获取需要的资料数据,并且利用这些数据与资料与其他的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地推算;还可以对非重点对象进行调查以获得需要的数据或者是资料。其结合点可以从结果、过程、时间或者是指标等方面着手。 (二)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专题性的统计调查或者是国情国力方面的调查如物价指数的统计调查、工资总额的增减调查等。 抽样调查与定期普查相结合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内的一个最基本的框架。人们把这种结合起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叫做长短表结合,两者相结合的优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抽样调查需要的辅助变量资料、抽样框名录以及排队标志可以通过多标识分组的普查获得。第二,抽样调查可以了解普查进行之前需要了解的必要情况,,通过普查还可以对普查资料进行修正或者 补充,除此以外还可以为普查提供更多的翔实有用的非普查年份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制定普查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这种结合方式由于其比较稳定、规范所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可以根据调查的需要采取区域结合、指标结合、层次结合或者是质量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三)重点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相结合,‘” 这三种方法结合进行调查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保持调查资料的连贯性而且还可以相互验证、及时获取准确的资料,还可以不间断的观察现象总体的变化进程,以便及时准确的对现象总体进行监控,并以此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三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完成多个调查目的,所以应把这种结合方式在第三产业统计以及工业统计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推广,使之应用的更加广泛。 (四)统计报表与抽样调查结合 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于变量离散程度大、高度偏态而且具有识别标志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的结合从表面上看是两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结合,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其实是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三者调查统计方法的结合,与原来采用单一的全面统计报表相比,这种结合方式使统计调查工作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其主要表现是既可以掌握重点单位的情况,又可以掌握宏观情况,这种结合方式与单一的统计方式相比还具有投入少,产出多的优点,也就是用比较少的投资获得比过去更为准确的资料。而且还弥补了使用重点统计调查的方法的缺点,所以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可以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领域、工业以及批零贸易业等进度性统计等方面广泛推广与应用。除此以外这种结合方式还可以使用在层次结合中,即不同的层次使用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对于规模比较小的企、事业单位可以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统计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比如,对县级以上进行增加值统计的时候可以采用统计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而县级以下则可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需要的数据。 二、提高抽样调查的使用效果 在所有的统计调查方法中抽样调查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调查方法,其在具体的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概率抽样法与非概率抽样法。这两大类下面又分为四个小类。如右图: 图2 统计抽样方法 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除了要与多种形式的统计方法互相结合以外,还可以利用自身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估算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这种方法的使用效率。主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比如把整群抽样与等距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加强群抽取的合理性;提高估计的精明度可以把整群抽样与分层技术结合起来这两种组织形式结合后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除此以外还可以样本轮换、多项抽样、穿插样本等专门技术与组织形式都可以极大地提高抽样调查的使用效果。 抽样估计方法的适当运用可以有效地精简工作量,还可以提高抽样调查的精确度。主要的估算方法有回归估算法、一般估计法、比率估计法等。组织形式与估计方法的结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进行实际的抽样操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一种、两种甚至三种估算方法,二者的结合使抽样调查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进而推动了抽样调查的推广运用。 三、结语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统计调查,目前统计调查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广大的统计工作者充分发挥每种统计方法的特点,通过不同统计方法的结合使之在各个行业与各个政府部门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改进,进一步完善不足,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使统计工作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服务。 统计调查论文:统计调查教学案例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初中阶段的“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案例入手,通过整体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认知结构;整体认识;欣赏学生 一、设计思路 在“概率与统计”这一课中,学习整体性认识统计和渗透统计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整体感受,以及利用实际问题来认识统计调查的整体过程和方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整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始终带着明确的目的、整体的思路、自然的思考去认知。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过程。 二、课堂实录 1. 视频引入――整体感受 师:请大家观看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情况的新闻会片段,请注意片段中出现的数据: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 师:片段中有许多数据,为了清楚了解,我已将它们做成一张表格 师:该发言人得出的第一季度经济情况是好,还是坏?他的依据是什么? 生:好,根据很多同比增长的数据。 师:这就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数据来了解世界的现状以及变化规律。这些数据这么重要,他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应该是调查后,统计得到的。 师:你真棒,已经具有统计的思想观念,请大家用掌声对她表示欣赏。(同学们掌声热烈,表情愉悦)由此引出所讲的内容。 2. 解决问题――整体认识 师:首先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我们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每年举办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4个“文化节”活动。如果班长想了解全班同学对这4个“文化节”的喜爱情况,然后在班级举办一些活动,你认为他该怎么做? 生1:可以找个时间在班里表决一下。 生2:可以用问卷调查统计。 师:大家的方法都对。实际上大家都是想得到数据,即收集数据。 那么,如何去收集数据呢?方法有很多,例如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问卷调查就是常用的方法。如果用问卷调查,我们先要做什么? 生:设计问卷。 师:怎么设计?问题是什么?选项是什么? 生:问题是:下面四个“文化节”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选项:A.科技节 B.体育节 C.读书节 D.艺术节 。 师:如果大家都将问卷写好交给课代表,他能直接看出情况吗? 生:不能,答案还没有整理,可用表格整理。 教师赞赏同学们的讨论能力、学习能力,并说明用计算机制做表格方便,出示: 教师介绍设计表格的横、列内容,以及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师:刚才我们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针对这个问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可以让大家直接举手。 教师按照他的方法现场得到表格: 师:如果要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用条形图。 师:对,可以用条形图直观描述数据,如何画条形图呢?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画条形图的方法。并出示: 师:由图得出大家最不喜欢的“文化节”是什么?喜欢它的有几个人?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大家最不喜欢的“文化节”是“科技节”,只有4人。我是先找到最矮的条形,它标示是4人,对应横轴是表示“科技节”。 师:正确,大家的思维都很有条理性。每个条形既要看它横轴表示什么,也要看它纵轴的高度表示的数值。在条形图中能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比例吗? 生:不能,可以用扇形图直观反应。 教师赞扬同学们反应真快。并出示: 师:你能根据扇形图得出大家喜欢“文化节”的情况吗? 生:由图可知,大家最喜欢体育节,喜欢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2%。 师:如果让大家自己画扇形图,你会怎么画? 师生共同探讨画图方法,并强调关键是计算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360°×比例。 师:现在有两种统计图都可以直观描述数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很直观,都能反应各部分的大小;不同点是条形图是反应具体的数值,扇形图是反应各部分占的百分比。 师:你的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好强啊!最后,你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建议班长在哪些“文化节”中多举办活动? 生1: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家最喜欢“体育节”,所以建议班长在“体育节”中多举办活动。 生2:我建议学校取消“科技节”。 生3:不行,我建议改正“科技节”,让更多的人喜欢它。 师:大家说得都对,只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都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决策的。回顾这次统计调查,经过了哪些步骤? 生:就是黑板上写的这些过程。 师:在这次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法叫全面调查。例如: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就是全面调查。 3. 巩固检测――发展能力 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课后练习:1、2。 激趣应用:如果了解全班同学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唐僧(道德)、孙悟空(能力)、沙僧(规矩)、猪八戒(性格)的喜爱情况,来判断大家的价值取向。你会怎么做? 学生口头表述解决过程,完整地运用本节的内容。 4. 小结提升――形成结构 学生独立回答,教师边引导边出示课件反映主要知识框架: 三、体会与反思 1. 进行有效的整体性教学 学生在视频引入中有效地整体感受知识;从整体过程中学习局部知识,表现为学生对每一环节目的明确,从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过渡自然,整个过程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应用中,学生条理清晰、知识提取流畅,充分说明了整体性教学的有效性。 2. 抓住内容的本质 统计调查的核心是“让数据说话”。本节课借助计算机统计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统计的思想和从事统计的活动上来。 3. 培养学生的能力、渗透统计的观念 本节课通过问题的解决这一核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交流用统计调查的途径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观念。 4.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满足 本节课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热烈的掌声既将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打开,也将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 5. 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不足之处 为了强调整体性设计,本节课的容量偏多,还有进一步推敲整合的空间。由于是公开课,过多重视课堂完善,个别环节不够开放,例如应用问题只是让学生口头分析讲述,没有实际实施。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二中 318000) 统计调查论文:当前统计调查存在的几个问题 摘要:我国目前的统计调查信息范围非常广,其形式也非常丰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本文现就当前统计调查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统计调查 问题 建议 统计调查是一项以数据为主的调查活动,在其调查过程中需要用到非常多的图表及其数据来记录调查结果,其中饼状图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图表来反映统计调查的结果,如图1所示,数据及其内容一清二楚。但是,单就我国目前的统计调查过程来看,还存在很大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 一、当前统计调查问题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决策离不开统计调查工作,其存在给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尽管统计调查的发展比较快,但是问题的存在也是一直都有的,如统计调查体制不健全、调查方法落后、决策依据较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与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只有不断的改善这些问题才能让其在社会的发展中创造更多更有利的价值。 (一)制度不完善,基础工作差 我国目前统计调查的管理制度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这也就是说统计的业务主要是有国家统计局来领导,而统计的机构、经费、人员则是由每个地方政府来负责。这种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统计机构之间出现了脱节,致使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强,而统计部门中的很多重要工作基本都是由相关的地方政府直接决定,很难满足公平、公正这一要求。我国现有的政绩考核体制随着级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没用作用,很多考核体制都是越到基层所打的折扣越来越大,很大的影响了统计公正的顺利开展。 统计公正的基础工作差是很明显的问题,在政府和部门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确,很多统计调查工作都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这样既直接导致政府统计数据不够权威。这里所说的基础工作差主要有以下四点分析: (1)处罚手段不强;统计调查的开展是需要经过政府统计调查部门审批的但是很多没有经过审批就直接调查的现象多次存在,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直接加重了基层单位统计调查人员的负担。 (2)统计调查标准不统一;我国很多统计调查工作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其调查的范围也非常不明确,其统计调查市场很容易出现比较混乱的状况。 (3)数据的出处较多;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要保证其数据能够统一,但是数出多门的情况直接威胁到了统计调查数据的权威性,很多统计调查的用户都难以选择真正有效的统计数据。 (4)利益矛盾;不同的统计调查部门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信息进行封锁,导致很多有用信息都不能进行交流,很多信息都需要自己部门自我查询,这样就造成很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思想不稳定,业务不强 我国目前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制度、方法不够完善,导致统计调查这一系统内部存在很多很严重的问题,如思想不够稳定、业务能力差等等,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中: (1)经费不匹配;目前,基层政府统计调查部门中的人。事、经费都不足,工作的压力反而很大,对其统计调查工作的要求也FIC高,致使很多统计调查工作人员很难承受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很容易产生一种厌烦和畏惧的情绪,进而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2)调查对象复杂;统计部门在调查过程中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素质都不一样,但是调查的时间又比较紧迫,没有类似于特权部门的优势就导致其工作难度增加很多,相对而言也比较复杂。 (3)系统培训不足;统计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很多时候都需要他们埋头苦干,加班加点,这样就导致了统计调查人员之间必要的交流减少,给与他们选拔的机会也不多,直接导致了统计调查队伍中思想不稳定,队伍不团结。因为交流不多,导致其系统的培训也不够,很难保证统计调查工作完成的质量。 (三)数据处理不当,决策错误 我国之前较为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是全面调查,将统计调查得来的数据以报表的方式上报。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统计调查的方法存在问题,所调查得来的数据指标数值也不是原指标的想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所调查得来的数据很难满足要求,甚至会出现逻辑混乱的数据;每个不同的数据和项目之间甚至会出现矛盾,并不统一;就算是调查同一个指标,其调查的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都会不一样,直接导致数据没有可比性;再者就是因为调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导致数据不完整,资料搜集不齐全等等都是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阻碍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的主要矛盾。 (四)监督难、手段和方法落后 在绝大多数统计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其监督体制很不健全,监督力量也不足。很多单位在统计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力度,甚至会 缺少科学的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造成统计调查数据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 给决策带来极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统计手段和方法还不算很超前,即使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也大多数都只是处理一些较为简单地数据,没有对数据做出必要的分析整理。直接导致统计调查预测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统计调查工作的建议 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必须有一定的流程,计划生育流程调查审批图,其过程必须要一步一步,按照规章制度来。所以,统计调查工作的进行一定要有约束。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高标准的约束才能确保统计调查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开展,并且能够保证调查的质量。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进行综合数据库的建设,尽量将其资料进行统一的整理分析。规范且统一的管理方法可以让统计调查工作走向正常轨道,才能够保证不会因为政府综合统计调查和部门统计调查的重复统计调查而造成的数据混乱。 (二)创新队伍的培养 我国目前统计调查队伍的建设还不够先进,所以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统计调查队伍,使之思想得到解放,能够冲破传统的思维,懂得借鉴其他国外的优秀方法,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分析法。作为创新型的队伍,一定要能够吃苦耐劳,能够用于奉献自己,最好是能够深入到基层组织,了解其事态的发展动向,真正的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 (三)使用正确方法 错误的统计调查方法会严重阻碍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所以使用正确的统计调查数据处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统计调查工作要能够以周期性的普查为主,结合经常性的抽样调查,运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案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能够运用比较先进的统计调查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四)加强领导力量及监督管理 所有的统计调查工作都要在合理且合法的范围内执行,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加大领导力量和监督管理方法,使统计调查工作能够诚实守信的开展。相对于那些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 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 三、总结 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所牵涉的问题非常多,身为统计调查工作者一定要真正的从问题的实际出发,不断的提出高质量的解决办法,使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有力度更有意义。 统计调查论文:开设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统计调查 【摘要】本文先介绍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背景,从国内外的培养教育来分析。然后基于统计数据从中国高等院校的IE部门出发,分析IE硕士在中国的教育,以及从工程硕士的统计数据出发来提出我国专业学位的一些思考建议。从不同方面来分析我国工程硕士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工业工程 工程硕士 教育 专业学位 一、介绍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我国的研究生学位分为两个类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于1991年在我国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学术性的工程技能太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专业学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而诞生的。 二、IE硕士在中国的教育 虽然我国从1993年设立IE专业以来,每年的设立IE专业的数量都在增加,但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还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对IE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急需增加。 (一)IE硕士的主管部门 我们收集了122所拥有IE有关的工程硕士学位的大学,而这些大学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其统计数据结果如下表表1所示: 表1 IE硕士的主管部门 行政管理部门 大学数量 比例 教育部 37 0.303 省或市教育部门 74 0.607 其他机构 11 0.090 总数 122 1.000 在表1中,其他机构包括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央军委、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7所)共11所高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高校截止到2012年也只有这7所,由表中数据可知,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都设立了工业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而教育部主管的高校截止到2012年4月已经达到了73所,而在教育部主管高校中,开设了IE专业教育部所属高校比例约为0.507,这个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近20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IE领域的重视。 (二)工程硕士所属高校性质 我们也从高校的性质出发来分析我国开设IE领域相关的工程硕士的发展状况,从而可以看出IE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其统计数据结果如下表表2所示: 表2 工程硕士所属高校性质 高校性质 “211”工程高校 “985”工程高校 “211、985”工程高校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省属重点高校 数量 54 25 25 11 67 在表2中,并没有统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所大学,共计121所。截止到2011年3月底我国拥有“985”工程的高校总共有39所,而拥有与IE相关的工程硕士的“985”高校有25所,所占比例约为0.641。“211”工程高校(总共114所)所占比例约为0.474。“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总共约为24所)所占比例约为0.48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与IE相关的工程硕士所占比例比较大,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多。 (三)IE硕士的比较 截止到2005年的时候,我国高校拥有IE专业的有54所,而与IE相关的工程硕士的高校有66所,两者的比例约为0.429。到2009年我国高校拥有IE专业的学校有191,与IE相关的工程硕士的高校有81所,其比例红为0.424。从本科教育来讲,2005年到2009年来,本科IE教育的增长率约为0.240,而与IE相关的工程硕士教育的增长率约为0.212.两者增长率基本相同。而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新增了大约42所与IE相关的工程硕士的高校。到2012年4月份时,我国拥有的本科院校已有841所(数据来源与教育部),开设IE专业的本科院校达到200余所。从这些数据就表明我国近年来对IE专业的发展有所进步。 三、我国专业学位的一些思考 从我国工程硕士的统计数据中来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改革还需要力度。基于IE相关领域的工程硕士的统计数据出发,以下是对我国专业学位的一些思考建议: (1)转变思想理念,理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近年来,国内专业学位的质量受到质疑。这主要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问题,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转变为以职业为导向,坚持以提供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为基础,坚持以市场观念、市场竞争、品牌意识为前提。社会看法也会有所改变,大家会明白专硕与学硕区别只在发展方向不同。 (2)确定培养目标,优化培养环节。学校在课程开设及教学应与传统理论教学有所区别,需根据时代信息以及专硕的培养目标设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专业学位的办学中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方式,强化专业学位以职业为导向。 (3)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我国的大多高校的测评主要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行政评估网络,由政府主导,没有给社会评估留下一定的空间。纵观他国经验,由社会力量介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进行客观的评价,是我国专业学位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政府应引导民间组织来尽快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比较真实可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信息。从而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 (4)专业学位国际化。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教育科学的发展,对交流和合作的需求,对人员流动的需求,以及信息交流的便捷,这就使得专业硕士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应加强国内外合作,加强学科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来办我们的专业学位教育。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认识分子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而作为IE专业硕士的蓬勃兴起,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会有更多的高校设置有关的专业。我国教育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统计调查论文:统计调查在市政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围绕着统计调查在市政施工企业中的应用问题,首先介绍了统计调查的概念,其次就详细分析了统计调查在市政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方式、步骤以及对工程的促进作用等,希望对相关人员能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关键词】统计调查;市政施工企业;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竞争进一步激烈。无论是企业、行政机构还是个人都会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统计调查,从而调整对策和战略,进而解决现金存在的问题或增强自身的实力。 1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2统计调查在市政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市政施工的整个过程,本文只对施工前期的调查进行举例。 目前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我公司系国家一级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几十年来在道路施工方面探索了一些好的办法和措施,为城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我市住建委下达任务要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人员运用统计调查方法,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修建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设计调查方案,进行细致的统计调查。从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对修建路段的周边环境进行现场勘查,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到汇总分析得出详尽正确的结论,指导我们的施工建设。此项调查的希望路跨伊河桥建设工程位于洛阳新区伊滨区,西起龙门大道,东至西环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Ⅰ级,道路规划红线60m,全长5211m,为贯穿伊滨区的东西向主干道,与本段希望路相交的道路主要有焦柳铁路、伊河东西大堤防汛路、二广高速。现状沿线大部分为农田,在槐树湾村、西马村有部分民房拆迁。 2.1 设立工程管理组织体系 为保证顺利完成工程任务,为工程实施做准备,我公司设立工程项目部,对工作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形成项目经理责任网络体系,在工程施工前期负责组织、协调及工程项目统计调查,在项目实施阶段负责工程施工。深入了解项目的性质、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制定计划,实施督导和调查,负责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 2.2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 根据工程情况,在施工调查方案设计过程中,统计技术的运用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对于现场施工沿线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资料进行调查。(2)对照施工图纸,了解道路地下地上各种管线情况、水电供应情况。(3)查看道路交通状况,附近居民出行及周边环境。(4)进行市场调查:查看各种材料、机械市场价格及其供应能力等。(5)针对人力供应的调查:如施工队伍、技术力量等能力的需求。(6)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的情况。(7)居民拆迁工作的进展情况。施工企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真实的统计资料。在宏观经济环境中,把握行业动态,围绕工程,制定调查方案,规范调查表项,安排专门调查人员,现场工作,记录调查结果。通过对以上设计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实施统计分析,合理安排任务。 2.3 统计调查实施阶段 统计调查,是通过各种调查方式,取得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原始统计资料。如果在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统计资料,出现较大差错或资料不全,那么,无论后期如何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也不能保证统计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决定着施工方案的制定,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 利用全面调查方法,现场搜集勘查施工沿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资料。对道路修建范围的军用与民用光缆、地上地下管线、水电供应情况要与相关管理部门沟通,查看有关图纸、确定平面位置与高程。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路基中线、边线放线,熟悉图纸,了解道路线形特点,布设现场水准点位置以满足施工控制需要。调查原有路面、管线接头平面坐标、高程,分析调查结果与设计是否存在出入。按施工安全要求建立防护、隔离设施。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调查,查询材料价格、质量、性能、规格等。调查人员采用观察法、访问法、计量法、抽样调查等多种统计方法,采集统计信息。 该路段调查概况部分数据列举如下: 该路面类型为沥青砼路面。道路横断面形式为5米人行道+6米非机动车道+6米绿化带+11.5米车行道+3米中央绿化带+11.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6米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60米。道路沿线与9条灌溉渠相交,设置圆管涵2座,倒虹吸6座,道路在与焦柳铁路相交处设17.2米箱涵下穿焦柳线,在伊河两岸K1+330.872和K2+380.139处各设两孔W×H=12×5m箱涵一座。 路段水文地质情况:局部有杂填土、深度2m以内,-7.0m以上为粉质轻亚粘土,施工期地下水位-4.3m,施工时需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该路段内有国防光缆1道和长途通讯光缆1道与道路交叉,施工时应与保护。这条道路的拆迁工作已完成二分之一,其他正在拆迁中。 2.4 统计调查的整理及分析 调查人员把各路段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将搜集的资料输入信息化网络,统一分析、规划,分步实施,将生产活动纳入统一管理平台,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市政施工企业要精心施工,确保项目推进,使道路建成就能充分发挥效益。 该路段如果按期通车,对市民出行观念、交通组织和产业布局有着深远影响,充分发挥其缓解交通拥堵、带动城市开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该道路的建设对于完善洛阳市路网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善城市形象,展现洛阳市自己的个性,打造城市精品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2.5 运用统计调查取得的成效 该路段通过施工前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实施资料汇总,做出统计分析,为后期道路的顺利施工及今后保质保量按期竣工,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路惯穿我市城市的东南部地区,于2012年5月中旬正式开工,截止2012年12月,此路段已建成大半。此项目建成后,将为市政建设企业及我市的发展都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建成通车后会让洛阳市又添城市亮点,美化洛阳的城市环境,方便居民的出行,缓解道路拥挤、堵车现象,减轻道路压力,为道路两边的商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提高我市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力改善居民日常出行的环境,为城市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总之,建设市政道路已取得的成绩都与前期施工企业的认真调查密不可分,将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及做出确切的统计分析,运用到市政施工建设中,利用详细的数据帮助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做到施工生产安全文明。质量优、成本低,是统计调查方法在市政施工企业运用的较好体现。 统计调查论文: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统计调查 摘要:受经济地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与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相比,乡镇居民的文化生活仍处于落后阶段。本文在深入研究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对乡镇居民200人展开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访问,在分析其文化生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具体论述如下。 关键词:乡镇居民 文化生活 存在问题 完善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文化建设已步入正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文化建设是提高乡镇居民思想认识、促进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乡镇文化建设无法顺利进行。本文结合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实际状况,从乡镇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乡镇文化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结合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能够看出,乡镇居民文化生活贫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若从理论上讲,乡镇居民文化生活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一)乡镇居民在文化上具备一定的封闭性 乡镇居民文化交往封闭性的形成,主要受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外在因素在于几十年的“城乡二元”机构作为一种制度结构的同时,还在长时间的演化中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多数乡镇居民在城市人面前感觉到自卑,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也局限于和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乡镇居民。其次,内在因素与乡镇居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有着直接联系。在本次的调查显示中能够看出,乡镇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3.5%,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41.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9.4%,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9%。由于文化水平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乡镇居民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沟通,对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这也是其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圈的主要原因。 (二)乡镇居民群体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 在造成乡镇居民群体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乡镇居民自身的水平不高,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备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乡镇居民不会轻易选择,如:订报纸、补习班等。其次,繁重的体力支出与强大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抑制。 二.乡镇居民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因素 (一)基层文化生活贫乏 结合本次的问卷调查结果能够看出,乡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的活动分别是:睡觉(36%)、看电视(33.7%)和聊天(24%),此外还有15.0%的人读书看报,16.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较少乡镇居民会上网(9.5%)、看电影(5.5%)、看录像(2.9%)和上歌舞厅(2.5%)。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乡镇居民在业余活动上不存在固定的组织或制度约束,在选择文化休闲活动时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即使业余生活相对缺乏,也无法掩盖乡镇居民群体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在本次的调查中,按照乡镇居民群体文化休闲活动的喜爱程度,其排列顺序依次为:看电视(34%)、睡觉(18.9%)、聊天(17.4%)、读书看报(17.2%)、打牌打麻将(13.4%)和上网(12.0%)。值得注意的是,有12%的乡镇居民喜欢上网,且这一数字也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上升。 (二)乡镇文化建设中人才缺乏 在整个乡镇文化建设中,乡镇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且开展工作时经常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有时还需兼顾其他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全身心投入,更不用说对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与协调。此外,这些乡镇干部多数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导致在文化建设中无法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乡镇文化的发展措施也就无法有针对性的制定,这些都阻碍了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进行。 (三)公共文化设施不足 调查统计显示,23.7%的农民反映所在政府或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阅报栏,除此以外,政府或社区依次提供了招工就业信息(20.5%)、图书室(12.7%)和技术培训(1.61%)等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而乡镇居民则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技术培训(40.5%)、免费或便宜的电影和文艺活动(分别占26.9%、27.5%)、图书室(30.7%)、阅报栏(25.3%)、电视录像厅(25.5%)等文化项目与文化设施。 三.完善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途径 (一)加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应明确乡镇政府的领导,形成以村镇建设为基地、乡镇居民委对象的文化活动阵地及群体,确保乡镇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其次,加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起一定的文化活动阵地,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其添置必要的文化器材;最后,乡镇领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职能,通过激励手段对乡镇企业进行鼓励,使其参与到乡镇文化建设中,并对多种参与资源进行整合,加快乡镇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发挥城市文化建设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在建设形成的过程中,对周边的乡镇有着一定程度的引导与促进。因此,在完善乡镇居民文化生活营造上,应全面利用城市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乡镇文化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优势,在乡镇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缩小城乡文化差异的同时,还能改变乡镇居民对城市居民的认识与看法,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三)强化培训,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 首先,强化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对文化建设突发事件;其次,加大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建设骨干,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乡镇文化建设中。 (四)转变乡镇文化建设的观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呈现出以乡镇为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文化的趋势,然而在长时间的积累下,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与乡镇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如何转变文化建设理念,注重乡镇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中急需完善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乡镇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乡镇基础领导干部能够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将乡镇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来对待。 总 结: 综上所述,强化乡镇居民文化生活建设,是推动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拉近城乡差距、维护乡镇稳定的重要措施与途径。这就要求乡镇文化建设的领导人员能够结合着自己所在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乡镇文化发展路线,确保乡镇文化建设思想能够渗透到乡镇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其今后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统计调查论文: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统计调查 误差 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非全面统计调查指仅从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因从全部个体中所选部分个体的方式不同,分为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指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部分个体的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又根据随机性原则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将抽样调查划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以及多阶段随机抽样等。另一方面,若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选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则这样的统计调查称之为非抽样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非抽样调查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滚雪球调查等。因此,无论在抽样调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特征1、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通常人们把由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并综合得到的总体规律性与总体实际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这种统计误差反映在统计调查指标上,就是由调查个体所得总体指标数值与总体实际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2、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统计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就是指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调查所得总体指标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登记性统计误差具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登记性统计误差又不可避免。二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一旦产生,误差的大小又不可以计量。另一方面,即使被调查的个体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也可能因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等,也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最后,不论何种原因一旦导致了登记性误差的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的大小是无法准确计量的。这是因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个体信息资料中不真实、不准确的程度有多大、调查记录中有多少差错、个体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中又有多大差错等,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均是不可测度的。综上所述,由于统计调查区别于非统计调查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对构成总体的个体进行独立地调查,因此不管是全面统计调查还是非全面统计调查、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3、代表性统计误差、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所谓代表性统计误差指仅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且仅仅根据这部分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综合提炼出关于这部分个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如部分个体的均值),并据此对总体实际均值做出判断所产生的一种差异。代表性统计误差可以根据它是来自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区分为抽样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两类。由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之为抽样误差,由非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为系统性统计误差。因此,人们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部分个体,就可以避免系统性误差的产生。 四、结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及个人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统计调查作为各种信息的根本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通过分析不同调查现象总体的具体特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分析各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某些统计调查误差的产生,从而实现在调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城乡住户一体化统计调查改革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1 摘 要 城乡住户一体化统计调查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一项统计调查方法改革,新的调查体系和方法的设置更能科学合理地反映现有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状况,本文就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改革作一些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 城乡 住户一体化 统计调查改革 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数据,是反映民生的重要指标,也是测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权数、核算地区GDP、研究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制定调整惠民政策的重要基础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城乡住户调查是分开进行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指标、口径、范围、标准、方法都不尽相同,这种调查体系造成城乡住户收支水平等调查数据不完全可比,难以精确测算全体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支出结构。2012年,国务院作出重大决定,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通过调查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可以更加科学、完整地反映全体居民的收入、支出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依据。 一、进行城乡住户一体化统计调查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增长不仅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统筹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结构以及增长情况。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调查的指标、口径、范围、标准、方法都不尽相同,难以精确测算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支出结构。因此统计部门要提供按照一致的标准、口径、范围、指标、方法调查取得的城乡居民收支数据。 二是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客观需要。只有加快建设收入信息监测系统,改进收入统计方法,提供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一标准的收入数据,及时反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变化情况,才能为国家扭转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各项决策提供扎实依据,才能有效满足国家制定关于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是提高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目前住户调查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农民工的调查方法和收入归属问题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统计的重要因素;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城镇自有住房户比重明显提高,需要改进对自有住房折算租金的统计方法;社会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要求调查者更加关注住户的配合程度,同时住户调查样本中高收入户的比重不足,需要改进调查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扩大以及人口大规模流动,需要相应扩大样本规模、调整样本分布,提高对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代表性。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就是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努力提高住户调查数据质量。 四是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要求。从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看,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地区取消了城乡户籍分类以及户籍对教育、就业、社保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人口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要求将其按城市人在常住城市中进行统计。唯有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因此我们要进行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为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和民生改善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城乡住户一体化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是统一调查指标,完善调查内容。将统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统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设置农村、城镇和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建立城乡可比的、以可支配收入指标为核心的居民收支指标体系。规范居民收支指标口径,增加反映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和调查内容,细化政策性转移收支指标的分类,健全社会保障参与和受益情况、就业状况、社区环境以及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等内容。 二是统一抽样方法,提高样本代表性。依据全国统一的住户抽样框,按照统一的方法,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居民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取调查户,实现所有地域和人群不交叉、全覆盖。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变化较大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依据抽样理论测算,适当增加样本数量,调整样本地区分布,科学抽取样本,提高对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代表性。 三是统一调查过程,规范调查行为。通过全国统一的调查网络,采用统一问卷和记账格式,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居民实施常住地调查,直接采集原始数据。健全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对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电话抽查、实地回访等。进一步加大对分市县住户调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 四是改革农民工收支调查方法。提高居民收支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政策适用性。一是改革抽样和数据采集办法。传统住户调查以住户为抽样对象,抽中住户如果离开抽中调查社区,就很难参加调查。一体化改革后,住户调查改用“盯宅不盯户”的办法,对传统住宅以及宿舍、工棚、工作地等非传统住宅进行抽样,对抽中住宅中的住户进行调查,提高农民工收支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增加被调查农民工的特征指标,对农民工实行“统一调查、分类汇总”。因此,一体化住户调查中,可单独对农民工进行分组汇总,从而与相关政策的实施范围和人口口径保持一致,提高农民工收支数据的政策适用性。 通过以上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客观、准确反映城乡居民收支的真实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统计调查论文:浅谈广告认知检测的统计调查方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广告作为一种广为认同的营销宣传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广告的效果和广告的投入是否成正比、投资回报率具体有多少,确定广告营销方案的时候该制定多少的广告预算以及是否应该追加预算等都是广告主难以明确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广告应用的现状入手,介绍了广告认知检查的统计调查方法,希望可以对广告主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广告;认知检测;统计调查方法 一、广告认知过度简析 所谓广告的认知度,同品牌认知度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回想类似,实际上就是反映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回想人数比率。 而能够影响广告认知度的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创意。不夸张的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回想率。广告的创意是一种艺术,但是影响广告认知度的还有其他因素。例如,干扰。在当今社会,人们每天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人们能够储存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在广告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干扰,就会降低广告信息的接收和吸纳,也就很难激起回想。 二、我国广告认知检测应用现状 我国的广告也起步比较晚,因此,发展到现阶段,广告的认知检测还不是特别完善,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广告认知检测是十分有益于广告主对于广告投入产出比了解掌握的方式方法。广告认知检测的结果,也有助于改善广告认知度的提高,帮助广告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广告认知检测的统计调查方法,按照广告的媒介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针对广告的传播媒介是以视、听为主的广告,采取收视率调查和收听率调查,并加以分析。第二类是针对广告的传播媒介是以报纸、杂志为主的阅读率调查。这两种统计调查的方法过于简单,因而也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调查结果不全面 对这两种方式的调查结果收集过程中,都难免会遭遇调查对象拒绝接受调查的情况,而且并不在少数。若是调查对象不配合调查,那么调查就无从进行下去,因而被中断。面对实际广告认知检测的调查中,调查对象不配合和直接拒绝的情况,上面两种调查方式并没有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难免造成调查结果的局限性。 2.调查对象态度不明确 在实际的调查结果采集的过程中,即使是遇到可以配合的被调查者,也多少是带有情绪的进行配合调查,这样难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左右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广告公司会采取有奖调查的形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的诸如调查巡防员私扣奖品等情况。并不能从根源上治理调查结果局限性的问题。 三、广告认知检测的统计调查方法 当下新兴的广告认知检查统计调查方法称为信号检测法。其原理是根据经验分析决策理论框架中的两个统计指标测定调查对象实际认知的一致性和可靠程度。 举个例子来说,若是针对报纸进行调查,那么首先应该从市面上相同类型的报纸为切入点,把需要检测的广告上去,同时在连载中的版面加入另外一组作为对照广告,并注意增加娱乐性内容以达到增强其娱乐性的目的。我们暂且可以将这个需要检测的广告简称为目标广告,将起对照作用的广告成为对照广告。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之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广告的概率,可以简称为命中率。而计算出的对照广告的概率,我们简称其为虚假警报率。计算公式如下: 我们从检测中得到的命中率和虚假警报率就是信号检测方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信号检测就是基于这两种数据来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际认知的估计。其中,我们认为,命中率是调查对象的认知阶段的认知参数。 当然,即使应用了信号检测方法,我们也不能完全的消除调查对象的应答偏倚。那么这个认真性的差异,我们也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为了等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信号检测方法对数据的修正也给出了进一步的计算公式: 在信号探测理论中,对调查项目即广告受众有较大的实验数要求,用以削减误差和保持稳定。但是,面对调查对象拒绝调查导致的调查受众数量较少的情况,辛苦探测理论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将各个调查项目的数据加以联立,综合分析。 当综合撞击率+综合虚假警报率≤1时: 当综合撞击率+综合虚假警报率 1时 在信号探测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的过程中,针对单项的广告认知度检测,通常考察的是撞击率。而面对联合广告的检测,通常是对英大便宜综合探测率进行考察。 事实上,广告认知检测的统计调查方法多种多样,信号探测理论也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有待开发。广告的认知检测调查是一门学问,也是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交流手段,是消费者反馈的重要途径。不断寻求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广告检测理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统计调查论文:浅议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的管理问题 【摘 要】人口计生统计调查是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全面掌握人口计生情况、指导人口计生工作决策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要注意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的管理工作,严格审批管理、组织实施和调查结果应用各个环节的管理运行,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人口计生统计调查 管理工作 科学规范 人口计生统计调查,是指为收集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及其事业发展情况制发的各类定期、不定期报表和组织的各种专门调查,包括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展的调查。开展人口统计调查是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全面掌握人口计生情况、指导人口计生工作决策,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人口计生统计调查政策性、业务性比较强,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必须科学设计调查方案,确保实现统计调查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严格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管理 人口计生部门是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的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并不是任何单位都可以开展人口计生统计调查,人口计生部门开展人口计生调查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的设计原则和标准。责任单位报请统计调查时,应当就统计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案等相关内容作出具体说明。相关人口计生部门应当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统计调查项目批准实施,对不符合规定的统计调查暂缓批准或不予批准,需要责任单位修订完善的提出修订完善意见。关于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的审批管理,国家计生部门和地方计生部门都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应当严格遵循。需要注意的是,当今经济社会,受各种利益驱动,个别地方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借助人口计生部门的资源,组织开展所谓的有关统计调查,极易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必须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如果责任单位制定的统计调查方案不合理,按照该方案调查可能出现错误或失实的结果,也将不能科学指导工作开展,可能还会带来负面作用;此外,我国人口计生工作是一个敏感问题,有关工作搞不准、搞不好,极易引发国际有关媒体的负面报道。所以,对人口计生统计管理不能有任何松懈,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审批、监督和管理。 2.严格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实施 人口计生统计调查项目得到审批后,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一是严格统计调查的原则要求。要对统计调查工作进行可行性分析,涉及重大问题的统计调查,应当进行充分的论证;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不能超出组织统计调查的部门的职能;拟调查资料能从已批准实施的或其他部门已进行的各类统计调查中收集到的,不进行重复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或抽样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进行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搞定期调查;新制定的统计调查不能与已制发的统计调复、交叉、矛盾。二是科学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内容:(1)调查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资料上报、调查结果运用等;(2)统计调查所需填报的各类报表、调查问卷和各项指标的解释、逻辑关系、计算方法及相关的技术问题;(3)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预算及其来源;(4)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案等。特别需要注意,各类报表、调查问卷指标的计量单位和编码,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确定,没有颁布标准的,由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单位自行制定,但不得与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原则相矛盾;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报表、调查问卷,在标题之前标明相应的密级;报表、调查问卷的名称与主要内容要一致,各项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当明确,各项指标要有相应的计量单位。三是注意有关人口计生统计指标意义。在统计调查过程中,需要用到有关人口计生统计指标,而有些指标只在特定环境或一定人口规模才有实际意义,需要科学把握和应用。例如性别比指标问题,只有在较大人口基数范围内计算才有意义,有些地方对乡镇计算这一指标是不够科学的;再如人口自增率指标问题,是从宏观上分析人口变动的重要指标,这一项指标也要在人口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才具有现实意义,规模小了不能反映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的人口变动规律。像这样的具体问题,责任单位要进行具体认真研讨论证。四是认真组织实施人口统计调查工作。实施调查是关键环节,是统计调查项目能否实现目标的保障。责任单位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层面等各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全力予以保障,并对调查进行全过程监管,及时纠正偏差,确保调查科学到位,达到预期目的。要加强调查人员队伍培训,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工作负责的高素质人口计生统计调查队伍。要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3.严格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结果应用 人口计生部门应建立“统计调查项目库”,对有关重要人口计生统计调查项目调查结果纳入项目库。责任单位根据调查目的对调查结果进行应用,不得随意扩大和应用范围。对涉密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结果要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泄密问题。擅自公布统计报表数据或专项统计调查结果,造成不良后果的;为国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统计调查结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的统计调查行为予以纠正或处理。社会机构或有关部门使用人口计生统计调查数据,应当向人口计生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和用途;人口计生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申请方使用数据目的,提供有关人口计生统计数据,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要加强对人口计生统计数据的科学化分析,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人口计生统计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提出工作意见建议,指导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对重要统计数据资料和结论,可向上级人口计生部门进行报告。 总之,人口计生统计调查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人口计生部门要注意加强管理和指导,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研究分析形势需要,确保人口计生统计调查不断科学规范,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计生服务站;山东 日照 276800) 统计调查论文:完善当前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几点措施 摘 要 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作为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林业统计调查工作具有准确性、实效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这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在具备良好工作能力的同事,必须要根据统计调查体系以及统计调查结果及时的发现统计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的进行完善和优化,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统计调查工作实际质量。本文就如何完善当前林业统计调查工作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我国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林业部门 林业统计调查 林业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方面对于林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据林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不断攀升,2011年我国林业产值达到了3.06万亿,中国林业产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作为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升林业部门工作质量,落实林业部门工作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当前我国林业统计调查工作来说,在统计调查体系和调查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最终结果。 一、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主要问题 (一)调查手段单一,调查准确度不高 调查手段的单一,是当前我国林业统计调查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主要是以专业统计为主,由于对林业统计调查作用认识的不足,使得林业统计调查手段较为局限,林业统计调查整体缺乏合理的规范,最终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就林业统计调查工作来说,统计范围较广,统计内容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多数林业企业和部分林业统计调查往往无法准确的反映地区林业发展情况,也无法有效的反映出相关问题和不足。林业统计调查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部分林业部门领导将林业统计调查结果同个人政绩相挂钩,导致林业统计结果同林业现状存在很大差距,虚报、瞒报以及伪造等问题时有发生,对于地区林业发展起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统计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交流和传输,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多数林业企业和林业部门来说,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许多部门硬件设计以及统计软件非常欠缺,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也非常差,从而导致部门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难以实现,并且严重影响到统计调查工作的实际质量和效果。 (三)统计调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人员素质低下 林业统计调查工作对于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林业统计调查结果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地区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然而,就当前林业统计调查工作来说,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部门领导和员工认为林业统计结果只是基本工作,仅仅反映出经营规模,缺乏对林业统计结果的有效认识,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手段,在人员配备方面也较为不足,最终使得统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此外,就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人员来说,由于企业内部对于林业统计调查工作重视度的不足,林业统计调查人员也素质也较为低下,在部分林业企业当中统计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二、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优化措施 (一)创新统计调查手段,提升统计调查质量 林业统计调查工作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传统林业统计调查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发展需求,为此必须要创新统计调查手段,最大化的提升统计调查质量。首先,必须要结合工作现状,结合多种统计调查手段和方法,构建全面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同时,对林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对统计区域以及统计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改变当前统计混乱的局面,借助科学的统计分类,不断提升林业统计调查的准确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林业统计调查结果,提升调查效率来说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此,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林业企业工作要求也不断提升,林业部门要积极进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加强对硬件设备的采购,并保证软件的统一和配套,以保证功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林业统计调查结果应该及时的录入信息化资料数据库,对历年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及时的寻求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的进行改善和纠正。 (三)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人才引入 林业统计调查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调查工作,林业统计调查结果对于林业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林业企业必须要提高对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林业统计调查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企业必须要重视对人才的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企业的人才引入渠道,使更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进入到林业统计工作当中,促进林业统计质量的显著提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对林业统计调查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林业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掌握先进的统计手段和方法,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必要的。 总结:目前我国林业统计调查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林业统计调查结果准确度不高,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地区林业产业发展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关注,提高对林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进行专业人才的引入,不断提升林业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统计调查论文: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致力于研究经济未来发展走向,以此来达到抢占经济市场,把握经济命脉,谋取高额利润的目的,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高瞻远瞩的。那么他们高瞻远瞩,分析当前经济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有关经济方面的调查分析报告。根据报告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了解接下来的经济走向,为接下来的投资等经济活动指导方向,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文章将对经济统计调查报告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 1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 从现在来看,对经济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清现状,及时改正,通过对过去的数据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就其中的联系进一步剖析和研究,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对于没有收益或者收益日渐下滑的项目应该马上停止,把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部分剔除掉,保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二是抓住机会,创造利润,大多数我们得到的都是数量上的,表面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将数量转化为质量。我们要通过对当前经济的分析来找到在当今社会大多数行业市场饱和的情况的商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造更大的利润。 2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现存的问题 2.1 经济调查中存在的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地区,所有企业的经济都进行一遍盘查,那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会使得到的调查数据太过冗杂,不便于分析,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抽样调查,保证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大多数的经济状况,而不具有特殊性就成为了经济调查的难点。而且调查得到的数据繁多,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成为了重点和难点,由于统计调查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统计数据的繁多,给统计调查工作带去了很大难度,在数据的统计调查上,如何保证调查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也是一个难点,经济的统计调查是一切数据分析的开始,如果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出现错误,将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2.2 经济统计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如果说统计是基础,那么对经济的分析就是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唯一手段,经济分析、就是运用当前所有的数据,把数量上的东西,把一些数字化的东西变成结论,变成指导下一步运作和计划的准则。如何根据现有的大量的数据,得出正确的,对企业,国家经济发展有力的分析结果,就要看分析人员的素质了,分析人员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才会真正地得出有用的结论。 2.3 经济统计报告中存在的困难 经济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上一秒还在盈利,也许下一秒就已经亏损,在得出经济分析的结论之后,有效,快速,及时的送达分析报告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怠慢等原因很有可能耽误信息的送达,导致不能对当前经济已经发生的错误做出及时的改正,造成亏损。 3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 3.1 经济统计调查策略 在经济统计调查中,要建立统一的机制,制定一套完整的调查程序,各个部门及时沟通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根据国家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自己的半年或季度统计报表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培训制度,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调查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还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对调查人员的工作进行及时考核,以监督和激励调查人员的工作。 3.2 经济统计分析策略 对于经济统计的分析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再强调了,那么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呢?首先要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由于统计分析的复杂性,所以在分析中要用到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现有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静态经济分析,动态经济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正确的,适合的分析方法是得出分析结果的首要保证。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分析体制,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按照不同的分析体制进行分析,力求更快,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次,要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正因为分析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对分析人员的素质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析人员要了解当前局势,要了解各个学科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正确运用分析方法,能够变量分析,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很好的运用到一起去,才能统揽全局,得出最正确,最客观的分析结果。 3.3 经济统计报告策略 经济统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最好解决的,但是我们也要引起重视,在得出了分析结果之后,要把它体现在报告书上。首先要规范报告内容,要严格按照报告书的格式,根据分析结果填写,要保证报告书将分析结果清晰明了的呈现出来,做到全面不丢失分析结果信息。其次,要提高报告人员的意识,要让他们做到及时的将报告送达到上一级领导手中,保证分析结果的不延误,以免影响下一步的进行。 4 结束语 金融危机正在缓解,全球经济再一次全面复苏,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掌握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对其进行正确,有效,客观的分析,无疑是把握经济前沿的一种手段,只有正确的了解已经发生的经济上的相关情况,才能对接下来的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调整经济发展策略,来适应国际形势下的经济大繁荣。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水利工程施工篇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种趋势下,就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较高的要求,因为水利工程在实施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内容十分复杂,且对施工技术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这样就会阻碍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1工程案例 某水利工程建设处在一处偏远的山区,受当地水文、地形等自然因素所影响,在实际施工时,相关施工单位需要面临很多未知的风险。再加上该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所以要想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工,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另外,在该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一些隧道爆破、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等都需要借助大型机械设备的辅助才能得以顺利完成,这样就会给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就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整体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存在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2.1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就给相关施工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就要不断的提高相关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但是在实际运行时,一些施工单位却往往将精力放在追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上,相对,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却是极为忽视,这就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在实施开展阶段出现很多安全问题,进而不仅影响了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给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2安全管理意识不高 现如今,很多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都是以农民工为主,由于这些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偏低,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常常会因为个人的失误而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很多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未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不仅缺少岗前培训制度,而且宣传力度也是十分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给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长期稳定运行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2.3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因为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而无法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降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用,而且还会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违规行为,严重时,甚至还会产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全面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使其整体工程建设能够保质保量的如期完工。 3相关解决措施 3.1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相关施工单位就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不仅要安排专业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督和管控,而且还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施工需求,构建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以便可以很好的落实现场一切安全管理工作,将现场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排查出来,从而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安全。 3.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施工技能 在当下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多从事基础作业的人员都是以农民工为主,由于其缺少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施工安全意识,所以导致施工现场频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基于这种现象,相关施工单位要想使其得到改善,就要从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施工技能上入手,即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以便使其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素养、安全意识等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还要针对农民工的接受能力,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安全教育引导方法,以便使其潜在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最大化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很好的掌握施工专业技能,树立良好的安全施工意识,进而按部就班的做好各项施工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与此同时,各施工单位还要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即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来对农民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便使其整体安全素质以及施工技能都能符合新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使其满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 3.3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与国计民生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使其整体建设质量能够达到最高标准,满足社会的实际使用需求,相关施工单位就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各道基础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规范,以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都能规范有序的进行开展。在实际规范阶时,必须结合水利工程特点以及国家相应的施工管理规范,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对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人员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对各阶段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进而及时的排查出工程中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将所有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中。此外,由于水利工程中需要开展很多危险性高的施工作业,所以,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相关施工单位还要在深入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同时,将所制定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进行全面的落实,争取到个人头上,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施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展,从而在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同时,更好的为其长期稳定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大力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应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在实际运行时,相关施工单位不仅要对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全面的优化,而且还要重视信息化安全管理技术的运用,加大信息化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动态监测,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分析施工通道中流沙坍塌以及膨胀性围岩等事故发生的具体概率,进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将施工风险控制在最小化。另外,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各种环境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影响,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专门的安全监测管理网络,以便可以从多方面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收集,并以此为基础,作为各项应急预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整体工程建设质量能够与预期标准相吻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发生概率十分明显。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施工单位就要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不仅要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施工技能,而且还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大力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实现工程的顺利开展,满足社会的实际使用需求。 作者:莫绍华 单位: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施工篇2 0引言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格审查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若未及时妥善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对施工企业和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1]。所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引起施工企业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1现场施工特点 一般地,合同中约定的造价、进度和设计规划中的工程要求等属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主要依据,相对于房建、道路、桥梁、市政等工程,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特点如下:1)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排涝、蓄水灌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多种功能,所以应考虑工程的防渗性、抗压性、稳定性等特殊要求,贯彻执行相关规程与工程技术规范,制定专项方案完成建设施工。2)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地质条件,有必要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有效处理不良地基[2]。此外,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环境应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开展水下施工作业,加之受作业面分散、建设周期长、不同工序差异较大等条件限制,对现场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3)气候条件对水利工程施工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对进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降低部分因素对施工建设的不利影响,可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3]。4)社会环境与建设施工紧密相连,为更好的完善施工管理组织必须合理利用各时间点的施工时机,实时掌握工程动态不断优化管控方案。 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衡量水利工程建管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4]。近年来,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管机制的持续完善。然而,对于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2.1缺乏足够的重视 因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施工企业和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的发生概率,并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大多数管理人员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情绪关心不足,现阶段仍以设备安全作为主要管控对象。由于工作压力较大,一些小事就容易引起施工人员的情绪爆发,并导致一系列的纠纷事件,在正常工作中带入负面情绪对工程顺利运行造成影响。 2.2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水利工程项目存在施工范围广、作业环境复杂及建设规模大等特点,一般涉及地基工程、机电工程等[5]。现场施工过程中会涉及用电、高空作业、管道布设等诸多专项工程,同时各种新设备、新技术等也会有所应用。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内容较多、施工环节极其复杂,与其它建筑工程相比其安全管理难度较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 2.3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现阶段,农民工仍然是施工企业聘用的主要对象,他们大多缺乏水利工程安全常识,其文化程度不高且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工程建设过程中多以实践经验施工,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量较大,为完成施工任务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收益部分施工单位过度压缩工期,加之对安全管理及其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原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未充分考虑安全管理,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且施工过程中许多作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生命安全不重视且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2.4企业管理秩序混乱 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内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很多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下降并且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因此,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部分企业削减人力、物力等投资成本,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致使各种安全问题频发[6]。结合现阶段的管理现状,水利工程存在专业管理人才、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致使施工企业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并经常发生一些不合规的现象,相关操作缺乏可靠的依据。 2.5监管工作不到位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始终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重点,必须专门监督工程管理的所有环节[7-8]。依据目前的管理现状,政府部门未实施有效的监管势必会造成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安全问题。例如,为了能够承揽工程资质不足的施工单位往往会借用其它企业资质投标,其监管能力明显较低;有的质检部门对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并未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从而使得偷工减料、建材不合格等问题频繁出现,给水利工程后期的正常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2.6缺乏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安全生产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而实际工程中安全教育、安全文化的落实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视不足。为了企业形象很多时候虽建立了所谓的安全文化、制定一些制度、设立一些标语,这也只是文件形式上的安全文化,实际的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培养等做法与行为相差甚大。实际上没有真正落实“三级教育”、企业“三同时”原则,由于未落实安全教育,也就没有养成员工和管理者的安全习惯,“要我安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很多企业内,“三违”问题较为常见,员工及管理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对工程建设安全抱有侥幸心理。因此,亟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企业安全文化。 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应增强相关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其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明白安全管理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的外在形象等密切相关,从根本上意识到其重要职责,逐步转变现阶段的管理现状。针对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施工企业组织安排回顾,并分析事故造成的后果、发生的原因、频率以及数量,或者将整理好的有关资料发给所有管理人员,通过这些事实让他们规范自身行为、端正工作态度,更充分的认识自身职责以及更认真的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 3.2提高职业素质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与制造者,因此提高其职业素质水平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的关键。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比较复杂、施工条件非常艰苦,大多数建设项目的技术难度大且工作任务繁重。所以,水利工程施工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实际工程中,应考虑不同施工人员的性格特点和专业技术熟练程度,科学合理的安排相应的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各专业人员的能力。为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防范意识,还要定期组织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学习,并将综合职业素养纳入专业考核评定体系。 3.3引入先进工艺技术 目前,部分水利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仍需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所投入的机械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失误时有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水利建设单位必须定期开展先进技术的学习,加强实际施工中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施工现场作业中改进传统的工艺技术,加强高新技术的不断学习,尽可能选用机械化作业以减少人为操作,为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9-10]。 3.4贯彻落实管理责任 施工单位必须在项目开工前组织设计交底,并安排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知识手册,考虑工程项目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11]。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水利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此外,还要强化管理、施工、技术等人员的安全意识,将施工管理的重点放在“安全”上,针对出现安全事故的必须追究相应的责任,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各参建人员的个体责任意识。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切实提升所有参建人员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质量,及时有效的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保证水利项目的顺利施工。 3.5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为提高水利工程现场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最大程度的解决安全事故隐患。结合现阶段建设现状,总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作[12]:其一,施工前有关单位应对现场环境安排专业人员勘察,对当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危险地段设置预警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此处存在安全隐患;其二。全面认真的检查施工原材料,严格按照标准检查每一种原材料,对质量不达标的原材要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以防出现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其三,为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维修、检查施工现场的各类设备,最大程度的降低设备故障率;其四,施工过程中对作业环境安排专业人员实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降低工程建设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其五,科学放置施工材料及工程设备,并实施规范化管理,若放置的设备或材料不当将对正常的施工产生阻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给项目的顺利施工和现场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3.6规范经费使用管理 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是保证项目经费的正常投入,对此应贯彻执行资金管理条理合理使用与管理工程经费。项目开工前,专门划出一定的安全管理经费,设立专门账务做到专款专用,安排专人负责经费的使用,并对经费审批与使用进行不断的优化。成立专门的监察部门,对私自挪用安全管理经费的要严肃处理事件责任人,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4结论 水利工程作业条件苛刻、建设周期长、工程体量大,通常存在危险源多、危险种类多且各种工艺技术多的特点,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存在较多的盲点且效率不高,不利于现代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实现。因此,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加强对施工的监督与管理。文章结合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职业素质水平、引入先进工艺技术、贯彻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现场监督管理、规范经费使用管理等有效的对策,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增强安全管理能力以及实现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等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丁雪松 单位: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 水利工程施工篇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水利工程重视程度越发明显,不仅加大投资力度,还进一步扩大水利工程规模,各种水利工程项目遍地开花,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利工程涉及内容多、施工工期长,要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有很多,为了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现规范合理的操作,改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1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包含的内容和资源众多,涉及的工序和工作繁多,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就会导致施工现场陷入混乱之中。工程在施工期间,很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加之工程的工期长、规模大,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安全隐患。基于此,为了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出现事故,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利工程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施工中,要高度重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其抗压能力,从而有效保证水资源得到相应的处理。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进行管理,确保技术手段和相关措施运用得当。水利工程对地基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地基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产生许多安全问题。许多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质条件复杂,这就更需要加强地基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采取专业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许多水利工程建设在湖泊或者沿海地区,在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导流与截流工作。通常会根据水流的具体情况而定,而这则需要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作保障。在枯水期内开展水利工程时,需要对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工程受到环境影响。鉴于水利工程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社会与自然环境均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这就需要制定完善、全面的安全管理规划,有效规避影响施工的因素,针对特殊情况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改善。 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遵循的原则 2.1充分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安全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且做到以人为本。由于水利工程是由许多专业的人员完成,因此在施工现场中,人员安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施工,做好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2.2开展动态管理,灵活解决问题由于施工现场中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融入动态管理思想。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中开展动态管理,采取灵活的对策解决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要重视每一个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予以重视,及时分析原因,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对于发生过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保证问题不再犯。树立动态管理的思想,可以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式更加灵活,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保证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成。 2.3加强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紧急处置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评估,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就可以采取紧急处置的方式。在施工中,有许多工序不仅重要,而且很容易出现事故,这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紧急处理对策。一般会结合不同阶段的施工特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使安全管理工作更有方向,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重视施工安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现场是水利工程项目的核心基地,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可以为水利工程施工保驾护航。要重视施工安全,加大管理力度,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否则就会给工程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保障施工安全,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和信誉度,甚至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在重视安全的同时,要通过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大管理力度,使施工质量有更好的保障。 3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因素 3.1工程规模大,危险系数高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工期比较长,需要由多个施工单位等参与方共同协作,方可实现最终顺利竣工。在这一庞大的项目中,会有多个施工场地,而且分布分散,许多施工工序无法顺利衔接,这样就会造成程序复杂、工序衔接不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旦某一环节没有得到重视,出现纰漏,就会存在安全隐患,甚至酿成事故。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的内容和环节多,还会应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每一项都尤为重要。常见的重点项目是基坑开挖、隧洞施工、土石方爆破,这些工程要求非常严格,危险系数高,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甚至会引发猝不及防的事故。 3.2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培训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十分专业,要求较多,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许多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技术水平较低,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时只为赶进度,却忽视安全要求、安全措施的落实,这样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疏忽,产生安全隐患,继而发生事故。除了施工人员,还有一些监理人员的素质不够,对监理工作缺乏责任感,监督力度有限,监督工作不够全面。一些监理单位的专业性不足,不仅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位,还缺乏有效的协调能力,很容易导致施工陷入混乱局面。监理人员肩负的责任重大,需要及时发现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如果不能发现,或者处理不及时,就会给安全管理带来许多麻烦。 3.3资金投入有限,影响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水利工程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同样需要资金支持。然而,目前的建筑市场存在不规范操作的问题,预算体系不完善,加之一部分企业一味降低施工成本,就会缩减安全管理开支,导致相关安全设施投入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因资金不到位,设施不完善,就会影响安全管理,还会使许多安全隐患变成事故,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3.4缺乏完善的保险监督制度,企业面临较大风险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安全事故,这就需要有完善的保障。尽管管理部门对意外伤害保险进行明确的规定与监督,但关于工伤保险的监督却缺乏有效的制度。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与工程效益,必须加强工伤保险的监督,加强对事故后期的处理,转移企业风险。 3.5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会导致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许多管理工作无法得到进一步落实。造成管理人员数量少的另一原因是企业对安全管理岗位不重视,为降低成本,一味缩减安全管理人员,这样会导致安全管理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关职能不够健全。 4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4.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广大员工责任感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要明确所有人的职责,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一般会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前提条件,从而明确规定所有人员的职责、权利,实现各自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可通过与各部门签订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制度规定等方式逐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样可以提高广大员工的责任感,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追究责任。 4.2改进和开发新技术,设定完善的考核与奖励机制为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管理质量,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不断改进技术,重视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并做到不断创新,真正为己所用。为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可以制定完善的考核与奖励机制,使施工人员能够做到正确应用安全技术开展施工,技术人员也会加强对安全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4.3明确管理目标,发挥安全管理工作职能为实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要进一步明确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使施工能够有计划、有方向地进行。制定目标时,要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目标和用户需求,可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目标进行合理制定。确定目标后,就要为目标而努力,而这则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要落实各项职责,明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工作,保证操作规范,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这样可以从细节处保障工程质量,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4.4明确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对重点工序进行监控明确安全管理体系与责任制,可以更好地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常是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加入上述内容,明确负责人,完善管理组织框架。确定人员得到合理分工后,就要开展相应的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要消除不利因素和安全风险,加大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扩大检查范围,不错过每一个细节。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容易出现的事故予以有效防范,加大监督力度,并制定有效的对策。 4.5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保证安全生产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可以保证工程得到有效监控,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监管体系会涉及各个方面的监管,明确工程设计与工艺,加大材料采购管理力度,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监督。质量监管人员要保证工程设计完善,使审核及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设计结束后,要进行工艺设计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避免出现安全问题。进行材料采购时,要认真对材料的采购渠道进行检查,保证采购渠道合理,提高材料质量,确定材料的生产厂家资质合格,从源头上保证施工安全。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时,必须保证施工人员养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对材料进行二次检查,确定材料存放条件符合要求;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开展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就必须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达到施工安全的目的。在施工现场涉及诸多内容和环节,管理人员要重视细节,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落实各项职责,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意识,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这样就可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光涛.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居舍,2019(11):144. [2]徐荣.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9,38(2):61-63. [3]屈海.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办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6):161-162. 作者:王续续 黄方圆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模式研究 [摘 要] 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趋势。汽车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向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市场除了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时尚的外观和可靠的质量以外,还希望完善且灵活的销售模式作为支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渠道模式将为企业获得较高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可能。竞争带来变革,这也正促使着汽车营销模式的巨大革新和不断完善。立足市场、面向将来,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营销渠道系统成为汽车公司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以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模式为例,通过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分析,以及一汽丰田网络营销模式研究,提出了一汽丰田实施网络营销模式的改进建议,设计了一套理论上更加优化的汽车销售渠道模式。 [关键词] 一汽丰田网络营销市场营销 一、 绪论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重大机遇,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根据预测,21世纪30年代中后期,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赶上或超过美国。但市场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北京大学教授薛旭指出,在汽车市场上,价格己成为推销自己、挤压对手最有力的武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和对降价的预期,较之过去有明显增长,在购买前会高度重视价格,反复比较。汽车厂家调整价格既是与对手竞争的需要,更是事关自身全局发展战略的需要。汽车企业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是大势所趋。 二、 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分析 1.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汽车销售行业竞争的激烈,近二年来,投资4S店的回报率偏低,收回投资周期性较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加上本身有无相关汽车行业经历对4S店的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以前没有从事过汽车行业业务的投资人不敢贸然投资上千万的资金去建4S店。不少的投资人是以前从事一些较差汽车品牌的销售业务,由于品牌或自身管理等因素,无法继续经营,希望能加入一汽丰田网络,可以利用原来的场地、设备或者其它资源。对于这类投资人,一汽丰田一般持谨慎的态度,会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历史经营情况。 2.控制营销渠道和与经销商共建协调渠道之间存在冲突 经销商常常对商务政策、营销方案执行不力。营销区域内经销商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跨区域销售,恶意压低价格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各种渠道冲突频频产生。从经销商立场看来:厂家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产品适应市场成效缓慢,价格支持不到位。返点和销售奖励有时不能及时兑现,热销车型配送不及时,供货周期长,对经销商会有压库行为,对渠道内不同经销商有厚此薄彼的不公平待遇。 3.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中很难兼顾数量和质量 在质和量的二者中,一汽丰田始终很难很好的平衡。如果希望扩大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则要求迅速铺开营销网络。但是,这样必然造成网络质量良荞不齐。长期的结果可能是,网络管理失控,伤害到原本优秀的一批经销商,最终对整个品牌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一汽丰田希望建立强大有竞争力的营销网络,来巩固和支撑整个品牌的健康成长。而强大的网络需要网络中的个体均具有良好的素质,如何兼顾数量和质量一直是建网以来困扰一汽丰田的难题。 三、一汽丰田网络营销模式研究 1.企业网络营销网站的成立 网络营销渠道是利用互联网提供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以便使用计算机或其他能够使用技术手段的目标市场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和完成交易活动。 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站点,从网站总体规划、内容、服务和功能建设等方面为有效开展网络营销提供支持。网络市场调查是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一汽丰田在网络营销全过程的第一步,是企业营销前期工作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调查可以获得竞争对手的资料,了解一汽丰田的营销环境,了解消费者信息,它为企业细分市场、识别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至关重要的资源,它是一汽丰田作各项决策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良好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数千个搜索引擎及其免费使用对传统市场营销调研策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丰富了市场调研的资料来源,扩展了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 2.网站推广和网络品牌策略 网站推广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企业网站,访问企业网站内容、使用网站的服务。从而提升品牌形象、促进销售、增进顾客关系、降低顾客服务成本。常用的方包括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资源合作等。同时,网络作为信息有效的沟通渠道,它可以成为一些无形产品,如软件和远程服务的载体,改变了传统产品的营销策略,特别是渠道的选择。作为网上产品和服务营销,必须结合网络特点重新考虑产品的设计、开发、包装和品牌的传统产品策略。 3.网络广告营销策略 网络作为一种双向沟通渠道,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沟通双方突破时空限制直接进行交流,而且简单、高效和费用低廉。因此,在网上开展促销活动是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具有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广告无法比拟的优势,即网络广告具有交互性和直接性。 4.网上促销策略 网上促销效果是各网络营销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网站推广、信息、网站内部广告、邮件列表、大型网站和专业网站网络广告、Email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等。 5.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策略 网络作为信息沟通工具正在成为许多兴趣、爱好趋同的群体聚集交流的地方,并且形成许多类型的网上虚拟社区,了解这些虚拟社区群体的特征和偏好是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主要途径。其他方式包括:通过企业网站设立的在线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调查问卷,以及与大型网站或专业市场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专项调查等等。 6.强化网络营销意识 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把网络营销纳入企业总体营销战略中来。经常看到很多企业网站,页面粗燥,图片不显示,链接出错,网站内容许久不更新,网站自开通后就很少更新过网站内容,网站的作用近乎为零。意识薄弱行动迟缓是国内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瘤疾,据悉,企业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不知网站的根本用途何在?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营销人才,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推广往往一知半解,感觉网站过于神秘,自己无法接受。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对企业信息沟通来说,再没有一种手段如此经济和富有潜力。我们不讲网上营销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网络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只有利用好了这些特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它是最具潜力的。你对信息沟通的要求越强,就越能通过互联网收益。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还要求掌握丰富的互联网知识。搜索引擎,电子邮件,论坛,信息等虽然是经常听到或用到的东西,可真正掌握也需要认真分析和对待。网络虚拟出来的社区,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要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入,吸引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今时今日,不把网站当成时尚的摆设,要把企业网站视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新平台,把网络营销视为提高营销水平、缩小与大企业差距的利器。 7.加快复合型网络营销人员的培训 网络营销在国内的实践发展虽有近十年的历史,而由于其兼传统营销和互联网技术为一体,实战网络营销人才不仅需要懂得书本上学到的电子商务和营销知识以及基本的IT技术,同时更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行业和业务特点,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对于在企业内担任网络营销经理或主管的中高级人才同时不仅要求具有基本的实操能力,同时更需要具备市场的分析能力和企业的营销策略规划与执行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培养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组建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 四、结束语 在未来实施过程中,一汽丰田网络营销必须充分尊重和遵循网络营销的运行规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我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而且详尽的网络营销实施方案,在技术人员构建的网络销售平台和公司组织管理的保障下,充分估计公司实施网络营销成本收益,对网络营销定时定期的监控、评价、反馈,做到及时调整具体实施方案,以期达到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开拓中低端市场,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和完善销售各环节服务,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的目的。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精准数据”升级汽车网络营销 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网络营销作为汽车品牌营销的途径之一,其主要平台地位逐渐凸显。但是,长期以来,网络营销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错位不但让汽车厂商无所适从,也让广告商、网络媒体身处尴尬。究其原因,在于整个汽车网络营销行业都缺少准确可信的衡量、指导工具。 汽车网络营销精细化 “如果我们的营销策略没有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态度进行持续、正确的研究,很可能我们的钱就要扔到黄浦江里去了。”这是不久前“2009金融危机下汽车品牌网络营销价值高层研讨会”上一位嘉宾的发言,这样的疑虑在整个汽车网络营销行业普遍存在。 对汽车行业来说,网络营销极具诱惑力的“特性”难以抗拒。凭借汽车目标受众规模、受众覆盖、受众价值、沟通效果方面的价值,网络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用户传播的主要媒体,而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深化。根据万瑞数据全流量平台监测,今年1~5月,汽车网络媒体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在今年8月举行的上海车展期间,汽车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更放大60倍日均Pv近1亿页次,在及时性、用户规模、内容传播量各方面也都明显优于其他媒体,网络已经成为上海车展最有效的传播媒体(图表一)。 但是,在一系列漂亮的总体投放数据背后,是汽车厂商们越来越苛刻、越来越细化的需求。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多数传统企业大幅削减用于营销推广的预算,在“紧预算”的背景下,传统大水漫灌式的营销推广难以为继。如何采取合适的网络营销策略,选择合适的汽车网络媒体,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已经成了汽车品牌厂商最为关注的问题。“我的新车型广告效果好吗?”“有多少人被广告吸引来访问我的官网呢?这些人是喜欢外观还是内饰?这些人除了看车外,还爱在网上干什么?”“今天网上有与我相关的突发事件吗?论坛里今天有关于我的帖子吗?前天我的回帖今天有人响应吗?”……对于网络媒体,汽车厂商可能提出无数个这样具体细致的问题。 万瑞数据认为,汽车网络营销正呈现三大发展态势。首先是传播媒体多元化,除门户网站外,越来越多的专业垂直网站分享了网络营销的份额;其次是营销模式多样化,BBS、Blog、SNS、IM、Video等模式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第三是受众关注越来越分散,网民范围扩大,关注对象增多、关注的载体不断增长,导致网上受众关注度、集中度降低。 这表明,网络营销正处于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向的关口,网络营销将越来越分散,越来越精细化,对网络营销效果的掌握难度越来越大。对网络营销行业来说,这将是一次集体“大考”,由此引发的可能是行业营销模式、市场地位的全面颠覆。 互联网营销“指南针” 网络营销客观及主观上都在向精细化发展,而互联网的特性使这一转向具有先天的优势及便利。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互联网是个数字化世界,每个环节都是可监测的,互联网不知道“TA”是谁,但可以跟踪“TA”的消费行为。通过页面访问记录的精准数据,可以了解用户来自哪里、用户经常来吗、用户看了什么、用户怎样来等等问题,整个营销过程都可以实现实时而无孔不入的监测(图表二)。 以精准的数据来记录、呈现用户的浏览、消费等主动的信息行为,就可以与目标用户建立起全程深度沟通的信息影响路径,更能准确指导网络营销中的策略及未来走向。以万瑞数据在上海车展期间的研究来看,由于对监测网站的流量情况和网民访问情况进行全样本、24小时的数据统计,完整获取了在此期间的汽车用户规模、地域覆盖、用户价值、沟通深度、购买决策信息影响等信息,各方面此前未被注意到的细节一一浮现,汽车网络媒体的传播价值得到全方位深度挖掘。营销效果、危机舆情、口碑的传播效果、竞品、相关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发展趋势、变化态势……只要需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海量而精准的数据中找到答案。 对汽车厂商来说,精准数据的现实意义更在于,这是精细化营销不可缺少的“指南针”。在营销进行中,可以根据精准化的数据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如调节媒体组合、投放力度等;在完成后准确评估营销效果,在未来还可以进一步预测营销效果,由此实现营销全程精细化。 全数据“精确制导” 其实,精准营销的“故事”已经在互联网业界流传了很久,但也仅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已。这并非网络营销业不愿意进行精准营销,也并非没有意识到精准数据的重要性,问题在于,怎样的数据才算精准? 传统样本调研模式通常采取问卷调查、用户走访方式。而在互联网数据应用市场,大部分产品建立在抽样调查数据之上,数据来源不统一,统计方法和标准也并不一致。这些数据存在着样本少、成本高、过程长等局限性,得出的数据结果自然难以“精准”。对网络营销来说,真正的精准数据,需要将每个网站、每个页面或者广告,每一次用户访问都准确记录下来。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全样采集为基础,建立在全数据基础之上。所谓全数据,就是将网络营销每个环节的数据监测工具和数据参考依据进行整合,使这些数据在底层打通,可以做交叉分析。如针对广告主和网络媒体都做到全样采集,将媒介数据、广告投放数据、广告效果数据、广告引导用户来到企业官网上的用户轨迹数据等全部打通。 2008年荣威550上市期间,万瑞数据以自主研发的全数据整合应用平台对活动期间的网络传播总量进行精准统计,并与广告投放量监测、抽样调查等多种样本来源互为印证、交叉分析,将活动期间的传播广度、传播深度、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等各方面数据全面呈现出来,无论有效受众的地域分布、关注时间趋势、关注点、所浏览的内容频道、日常关注的其他车型,各细节化问题都得以真实反映(图表三)。 以全数据入手,使数据真正精准化,全方位真实了解用户是谁、规模多大、地域分布如何、用户行为特征和汽车消费怎样、关注度和内容偏好是什么……对用户的一切了然于心,汽车网络营销“精确制导”才可能由故事变为现实。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汽车网络营销尝尝鲜 在传统“教堂式”传播环境下,消费者们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但是网络中,用户拥有鼠标,可以秒杀他们不喜欢的信息,这就将必须要求营销人转变,即“钓鱼式”营销。 视频营销,速腾“咖啡+牛奶”反转剧 视频广告因表现形式最为丰富而受到广告主的青睐。但是传统电视视频运作模型像“打猎”,通过硬性的媒介购买,直接用“广告信息子弹”激烈地“打击、围猎”消费者,消费者对品牌广告信息的接受是被动和痛苦的。在传统“教堂式”传播环境下,消费者们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狩猎”似乎是行得通的。但是网络视频中,用户拥有鼠标,可以秒杀他们不喜欢的信息,这就将必须要求营销人转变,即“钓鱼式”营销。营销人需要学会运用“创意真火”,把视频内容煨炖成诱人“香饵”,而品牌信息作为“鱼钩”被巧妙地包裹在其中。速腾制作的“咖啡+牛奶”反转剧就是依托于钓鱼原则展开的。 故事的男主人公滕飞,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拥有一辆速腾1.4TSI+DSG。故事的女主人公苏苏,是一家时尚杂志的摄影记者。为了追求幸福,男女主人公都选择了相亲这条路。滕飞与苏苏巧合地相遇了,滕飞邀请苏苏坐上自己的速腾1.4TSI+DSG,苏苏委婉地拒绝了,但是滕飞这个人和速腾这款车在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苏苏欲购买轿车,想起了那款印记在她脑海里的速腾1.4TSI+DSG,而滕飞恰好去给速腾做保养,两人同时去了一汽大众4S店。两人目光相遇的时候,也宣告了一段姻缘的美满。于是,苏苏驾驶着一款红色速腾1.4TSI+DSG,与滕飞驾驶的银色速腾1.4TSI+DSG一起,在都市的街道上追逐、穿梭……通过男女主人公相亲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对象”,一汽大众制作的这部反转剧把速腾“TSI发动机+DSG变速器”的“动力+环保节能”概念以及速腾安全性好、操控便捷、外观时尚等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主人公的相亲经历对受众起到了强烈的唤起作用,引来了众多网友参与,纷纷讲述自己的相亲故事,比比谁的更、更雷人,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口碑传播。 长安福特系“围脖”,喜忧参半 2009年广州车展,长安福特没有重量级的新车,也没有特别重大的信息,所以在广州车展的传播方面,长安福特需要一些创新的形式与消费者展开充分的互动。而新浪汽车频道开设官方微博“新浪汽车”,首度应用微博客对广州车展进行即时报道。于是,长安福特抢鲜戴上了围脖。 但福特微博刚刚开通后,效果却差强人意。粉丝的质量和增长速度非常差。“从粉丝的数据来看,80%的福特粉丝的人数少于5个,微博数大多为0。前期暴露的问题是传播力度不足,以及互动性差。”对于微博,由于短小精悍,其重大媒体特点是可实现高度互动。而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中的Interaction互动原则,强调网络营销务必要调动用户参与势能,提高用户卷入度,微博营销的核心要义正着此义。于是长安福特一方面加强了在微博内的活动曝光,包括在微博首页的一些位置打广告,并通过微博秘书向27万小秘书的粉丝进行广播。同时一方面设计了诸多互动环节,刺激用户参与卷入。如关注有礼、“原创有奖”活动,又启动了新的互动环节,包括“抢沙发”、“有奖问答”及“大盘点”三部分内容。 通过上述调整与改进,长安福特微博粉丝数目有明显的增长,用户互动度也增强。 但是整体活动中,长安福特微博在与用户沟通过程中,是以官方姿态,官方口吻。略现生硬,没有与用户的亲和力,官方身份拉远了和粉丝的距离。 骊威连连看,玩转游戏营销 “连连看”一直是一款热门的桌面游戏,因为规则简单明了、趣味性十足,它的出现为都市白领一族提供了绝佳的休闲选择。骊威嫁接该款游戏,开发了骊威连连看,并推出“连到手发烫,激到脑震荡―――劲爆连连看,赢骊威抽大奖”。“骊威连连看”在原有的游戏模式上注入更多新鲜元素:传统“连连看”中的色块被置换成骊威车型的各个部件,例如车头大灯、保险杠、行李厢等;而每一关的游戏中,都相应设有游戏界面忽明忽暗、突然震荡、图案不时颠倒等故意为难玩家的“门槛”,需要他们眼疾手快并使用各种道具辅助通关,以提高竞技难度和游戏乐趣。得益于此,备受都市白领的关注和喜爱。 为提升游戏的趣味性,设置了场景的随意转换――进入时尚潮人区体验3D版游戏,让你的视觉过足瘾;去全能超人区DIY地制作色块,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Individuality个性原则的运用,将受众的个性融入到游戏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吸引力。《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中,将网游植入广告的六种形式誉为六脉神剑。在六种形式中,威力巨大的正是其iga的终极形式--为某个品牌专门定制的广告游戏。骊威连连看正属于此模式,由于是量体裁衣,游戏本身和骊威产品特性融合非常紧密,可以全方位、高契合度的为品牌服务。也为骊威增加更多年轻时尚的元素,使得骊威的品牌亲和力与感染力更加深入人心,培养了消费者忠诚度和品牌美誉度。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持持续吸引,骊威连连做成了“连续剧”,第一期、第二期……第四期等等,在玩游戏的同时又期待着下一款能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成为骊威连连看的粉丝,并开始关注骊威,喜欢骊威。 奔驰,借势日全食事件营销 2009年7月22日,号称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横扫我国长江流域大部分省份,引发了一场观赏日全食的热潮,其公众关注度之高、参与人群之广,绝非普通公众性事件所能比拟。于此同时,7月,全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中国上市的筹备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奔驰敏锐的把握住日全食这个事件,进行了巧妙的嫁接。7月21日晚日全食前夜,宣布奔驰新款E300在华上市,此时奔驰公司制作了一条网络广告,广告语是:“公元2009年7月22日,是谁夺日月之光辉?全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世出荣耀,耀世而出”。本来奔驰新车上市和日全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件事情,但奔驰公司却将两件事情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当然,也只有奔驰这样的顶尖品牌才有胆量说这样的话,消费者看了不会觉得过份。巧合的是,杰士邦也嫁接了日全食营销,与奔驰创意也是同样的创意思路,但是表现更加恶搞、疯狂。“为什么会发生日全食?”一句话就抓住了网民们的眼球,随后运用banner互动游戏的形式来让网民体验用杰士邦制造日全食的惊喜快感:用鼠标移动杰士邦去套太阳,而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四处躲闪,终于太阳落网了。画面黑了下来,日全食发生了…… 借力事件营销,核心要点是完成品牌与事件的完美黏结,这样的事件营销才真正水乳交融,具备传播力与爆发力。奔驰与杰士邦同样借势日全食,创意思路也类似,但是都根据自身品牌特征,完美的转化了表现形式:一个高贵大气,一个恶搞、幽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问题 【摘要】汽车网络营销是借助于互联网、电脑通讯技术和数字交互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销售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较快。本文分析了汽车网络营销模式在我国发展的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汽车;网络营销 近年来在我国,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有关国际机构研究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轿车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超过了7%,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 与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一直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份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高达4.85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博用户数量暴增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报告,交通(汽车)类产品网络广告支出从2005年的2.95亿上升至5.46亿,增幅达2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汽车网络营销正处于一个逐级跨越式的发展态势,突显了汽车网络行销市场的日渐成熟。但由于中国网络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消费群体有待进一步培植,网络行销费相对低廉,目前网络投放份额仍然比较有限,在日益健全的网络行销环境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汽车的迅速普及,汽车营销商进一步和网络媒体合作开拓使用这种新型行销方式,发掘汽车与网络相结合所产生的更大的市场潜力。那应该如何把握住网络营销这种手段在以后面临的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住一块市场份额呢?我们可以把车市场本身的特点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达到在未来的汽车营销战中,以网络为媒介打开市场,有效的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的实现。 1.利用网络媒介降低营销成本 汽车行业因为其成本高、规模较大,对于资金的要求也较严格,对于大部分的中小汽车企业来讲,由于企业运营资本的限制,企业对于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较弱。像一些大企业经常采用的营销方式,如新闻,投放广告,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等,这些宣传推广的机会较少,因此,选择一种资金投放少的推广方式就很重要了。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利用互联网进行软文营销,对企业网络品牌的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2.利用网络的协调性提高效率 商务活动是一个协调的过程,它需要雇员和客户、生产方、供货方以及商务伙伴间的协调。而汽车产业链条的多环节以及与外围产业的交叉,决定了汽车消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样更加体现出了协调在汽车贸易环节中的重要。通过网络,供应商、制造商、商以及维修、养护、美容、配件、保险、信贷等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以往汽车生产和销售、服务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时滞”变为“实时”。大大改善了销售预测、库存管理以及售后服务。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3.网络媒介的分众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广告主投放广告有的放矢 网络是一个互动信息传输通道,突破了传统营销方式的单向性,互动性极强。也正是基于这种极强的互动性,在企业进行软文营销的同时,消费群体也正通过互联网对企业,对产品进行关注与讨论。而这种通过消费者的反响所产生的口碑传播方式,是消费群体自发间进行的,消费者口口相传,在短时间对企业品牌进行推广。例如:汽车网络营销平台可以通过车友俱乐部等形式注册信息,为广告主定向投放广告提供依据,比如在网络上通过电子邮件广告、手机短信等进行点对点沟通,广告主还可以根据网络营销平台提供的消费者资料数据库。同时,汽车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建设网络社区,创办不同汽车品牌论坛、不同汽车需求的论坛(包括养护、汽车美容、维修等),这样一方面培育了网络使用者,另一方面将不同需求的人们聚拢成一个个群落,有助于相关品牌、相关汽车外围市场的广告主们在网络上投放广告有的放矢。 4.网络媒介的即时性,便于最快捷的传播产品的信息 网络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快速即时的特点,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国内汽车行业市场行情、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汽车促销信息、降价信息、新的车型等。对于厂家和经销商来说,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状况,积极调整行销战略,促进市场竞争。 5.网络媒介传播效果易于监测 网络媒体依赖数据库进行内容和广告的,能够准确记录、测算和统计用户的浏览与互动行为。对于网络广告监测而言,其浏览数量、点击数量与引发参与行为的数量均能通过服务器终端的数据库得到完整描述,而用户接触广告的行为与用户本身的消费者特征也能透过数据库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广告的监测乃至计费提供了强大的科学基础。同时,随着网络广告的进一步发展,来自第三方的独立广告评测和监测系统也不断完善,这也使得网络广告效果测评体系更加科学、完整。另外不单单是网络广告,汽车贸易的整个过程也易于在网络上进行,快捷通畅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的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 6.未来可以预见的汽车虚拟贸易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相关人员水平的提高,网络上的汽车虚拟交易终将会和目前网络上交易的普通日用品货物一样,成为广大消费群体的普遍性行为。通过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的汽车网络贸易,贸易双方从开始磋商到签订合同再到最后的支付款项等等都无需当面进行,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均通过互联网完成。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将打破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成为汽车营销众多武器中最为快速、有效、方便的一柄利剑! 虽然汽车网络营销确实有一些其他营销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其本身的先天不足之处在应用之中也应当注意,否则将为企业带来无可避免的损失。 6.1 汽车网络贸易缺乏信任感和现实感。 大多数人买东西还是喜欢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才放心,才能对产品的好坏有一个初步的判定。特别是对于汽车产品来说,在大部分的消费者眼中属于一种个性化以及贵重的商品。不仅仅需要眼睛看,亲手触摸,更需要试驾来体验车辆的好坏。所以汽车网络营销要想长足发展,保证质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觉通过网络将汽车产品的真实信息更加全面的传递给消费者。 6.2 汽车网络销售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是阻碍网络汽车贸易的最大问题,限于我国本身网络发展水平不高,覆盖率较低,人员水平不足,硬件环境低下,以及信息管理与分析能力缺乏,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网络销售的发展。 6.3 价格问题 网上的信息充分,是消费者不必再走东窜西的比较价格,只需浏览一下各汽车商家的站点便可货比三家,而对商家而言极易容易引发价格战,是行业的利润降低。对于一些价格存在一定灵活性的汽车产品,如汽车保养,汽车美容以及更换的零件,在网上不便于讨价还价可能贻误商机。 6.4 汽车企业网络营销方式选择不当 依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Internet作为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可以增加十倍的销售量,而所花成本仅是传统广告和邮寄广告的十分之一,并且可以实现24小时全球在线营销及客户服务支持,因此企业纷纷加入到网络营销当中来,但往往引起选错方法,如在使用E-mail营销时,企业不顾顾客的需求,将所有信息塞进客户邮箱,最终被客户列入被拒邮箱的列表,或不能准确把握营销与病毒两者的联系,如自动为用户电脑安装插件,强制性修改用户浏览器默认首页等,是病毒营销方案变成真正的病毒,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对汽车企业来说,互联网庞大的注意力资源成了可以迅速换来商业利润的“真金白银”,是汽车企业所迫切需要的营销资源。汽车的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是其他营销模式无可比拟的。要做好、做大、做强网络营销,车企还需有源源不断的新创意。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汽车网络营销与行业营销趋势的研究 作者简介:林艳艳,(1980.10-),性别:女,籍贯,仙游,工作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或发展方向,市场营销 摘要: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汽车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服务营销模式,本文分析了汽车行业的营销趋势,然后结合汽车网络营销的环境背景,以及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网络营销;行业营销;发展趋势 一、汽车行业营销趋势的研究 由于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汽车行业也不断的变化营销方式,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一)汽车营销渠道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群多层次,多元化,而且是不断的变化着,由原来的奢侈品成为现在的大众消费品,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面对这样的消费市场就要有灵活多样的消费渠道,改变传统单一的模式,朝着多元化发展,把生活,娱乐,商业,媒体文化融为一体,把传统媒体,新媒体,数字媒体结合起来,不再是传统的单为卖车而卖车,而是要用最接单便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样的话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案例,在今年的5月份,新福克斯上市,他们在做宣传的时候,就把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媒体真正全面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打的就是新福克斯跨屏互动全媒体战役,虽然说是在传统媒体上都会出现,电视,杂志,报纸,甚至户外看板上都有活动产品,但是与传统不同的是媒体之间的完美的相互结合,这样一些关注者可以下载APP终端,然后用灯箱看板对着传统媒体,例如可以是一份报纸的产品广告版,通过你对APP终端进行拍照,那样就可以看到整个产品的TPC,其实我们是在拍的过程中,启动键被按下,就会出现穿墙而出的福克斯,呈现出一个flash画面,大约半分钟以后就会进入产品官网,不仅是在电脑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在任何传统媒体上实现同样的效果,这种崭新的尝试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也获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 通过这个案例就是说汽车生产企业要想卖车,卖更多的车就要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想办法为他们提供便利,让消费者感觉到购车的整个过程是很舒服的,这样他就会向它的朋友介绍,这样无形中也起到一个宣传作用,带动更大的效益。 (二)在汽车行业营销中,汽车网络营销会加大比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汽车网络营销会加大比重。便捷的互联网让消费者轻松快捷的查询到想了解的任何信息,并且可以和生产商进行互动,完善的网上支付和规章制度也让彼此相互信任,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所以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进行选择车型,处理订单,往来资金,维修服务等等,借助国际汽车网络营销的成果,我国汽车网络营销会快速发展,加大在汽车营销行业中的比重。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时代,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挨家挨户的进行价格或者性能的比较,那样既伤神又费力,他们会利用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省时省力。另一方面我国网民规模迅速扩大,达到4.2亿人,其中利用手机上网的就达到了2.77亿人,这就说明互联网不知不觉的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网友之间会相互交流,网友的意见会影响网民的购买行为,一半以上的网民购买商品时会考虑老网友的意见,所以在汽车销售中汽车网络营销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汽车行业营销发展将会尽可能的缩小层次 汽车行业将会大大缩小营销层次,让厂商和消费者尽可能的拉近距离,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既有利于汽车生产企业,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缩小层次更有利于信息的反馈,汽车厂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善,做好整套销售过程的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这样就更容易满足客户的需求。 总之,要想掌握好汽车行业营销趋势必须把握好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适合市场,能够满足消费者要求的销售模式才会被认可得以发展。 二、汽车网络营销的环境背景推动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互联网上,不存在什么上线不上线的说法,可以说是永远在线,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魅力。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最新调查研究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时候会用手机或者IPAD这样的终端工具来浏览网页,查看资料,而不是仅仅的停留在办公桌或者写字台的电脑上。调查显示约有67%的人在床上会浏览网页,查看视频,80%的人在卫生间的时候会翻看网页,他们在购物的时候会使用,贯穿了整个购买过程例如获取一些产品或者品牌信息,对物品进行比较选择,找到最佳的购买地点,最后到店购买进行支付,可以说在整个购买过程中互联网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汽车有原来的奢侈品成为今天的大众消费品,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为此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推动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 三、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网络营销现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和汽车营销企业把注意力和资源投放到网络营销当中。例如在费用方面投放到汽车网络营销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7年是3.17亿,而到2008年汽车网络营销的费用则达到4.77亿,增长比例高达50.2%;虽然2009年初遭遇经济危机,但汽车行业网络营销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在2009年为四款车型投放6489万元到汽车网络营销上。 (二)汽车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的普及让汽车网络营销享受到丰富的资源和方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网络营销发展起步比较晚,再加上没有经验丰富的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由此使投入到汽车网络营销上的收益远远低于应有的水平。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还没有转变,例如现在进行网络购物的大都是年轻人,年纪大的人很少进行网上购物,更别说是汽车了,这就需要帮助汽车消费者对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汽车网络营销专业人才,这决定着汽车网络营销的成功与否,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急要懂得汽车网络营销知识又要懂得汽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汽车网络营销的稳步发展。 总之我国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汽车网络营销,各汽车企业在网络营销上尝试使用一些网络技术和手段开展营销活动,但是由于汽车网络营销发展起步晚,缺乏专业的人才,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四、汽车网络营销发展趋势的研究 互联网能够改变汽车营销,或者可以为汽车营销锦上添花,让汽车网络营销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认可。我们知道在汽车营销中有三个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一个就是个品牌传播,一辆新车上市,采取什么样的促销活动,给客户哪些优惠活动,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最快最直接的传达给消费者;第二就是希望能够招募潜在消费者参加预约,进行试乘试驾,如果想收到好的效果可以说互联网是最好的传输工具,变相的促进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第三就是在汽车营销过程中,要对客户进行管理和沟通,提醒他们对汽车进行保养,车险到期其他一些售后服务等,这些互联网技术会做的很好,很贴心,从而让消费者认可汽车网络销售,推动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 (一)汽车网络营销会发展会更快,应用会更广 低成本,高速度,跨地域,互动性以及多媒体的网络特性让汽车网络销售发展更快,应用更广。汽车网络营销可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进行接触,对汽车进行洽谈和交易,这样就可以取代掉产痛的中间商,另一方面,汽车网络营销全年无休,不受地域和国界的影响,从而为买卖双方创造了很好的市场商机。现在已经有一些汽车企业开始尝试网上直销的汽车4S店建设,网络营销的特点推动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同时也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汽车网络营销会发展更快,应用更广。 (二)汽车网络营销会更好的锁定目标客户,进行互动和信息传播,从而宣传口碑 现在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在消费物品时越来越理性化,会对性价比进行比较,会对口碑进行了解。以前购买物品会像使用过的朋友进行咨询,而现在是在互联网上进行详细了解,不仅是品牌,性能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进行互动,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汽车虽然不再是一件奢侈品,但是毕竟也是一件大的物品,购买者也会慎之又慎,为此汽车进行网络营销可以更好的锁定目标客户,进行信息传播,宣传口碑。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奔驰smart,瑞士馆希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把奔驰smart的有趣,新颖,并且很贴心的精神凸显出来,通过和世博会的合作,他们举办一个活动,带领游客来游览世博。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时候是在夏天,而且会馆很大,如果走路游览的话,在这样的炎热夏天可能会累的半死,但是如果用smart小轿车代步,不仅会减轻疲劳,而且可以提前体会一下smart小轿车,满足一下个人的小小虚荣心,这样的感觉会非常好,把smart所倡导的精神完全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官网,大家在官网上交流信息,相互讨论,然后注册用户,通过在线进行招募,而且可以让你在互联网工具上使用所有的注册信息,例如可以使用手机也可以使用电脑,并且可以达到同时同步,然后世博会的主办方就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通过短信给你发去邀请函,告诉你去取门票,到哪里去取门票,而且还可以搭乘smart轿车来游览世博馆,不需要在炎热的夏天辛苦的走路去游览世博。想想看这时候的游客会是这样的心情,整个活动凸现了奔驰smart品牌形象更显示出她的人性化话,更方便和一些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很多人体验过smart以后,就会感受到smart的人性化,并且喜欢上他,然后可以跟朋友分享,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增加了它的销售机会。 (三)汽车网络营销越来越多样化,更加紧密的配合传统媒体营销方式 由于技术手段不断的更新和应用,汽车企业对汽车网络营销越来越熟知,不断衍生出更多的网络营销方法,例如采用搜索功能,发送网络邮件,进行博客营销,体验营销,口碑宣传等等,把一些策略和资源应用到产品推广当中。汽车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的同时,和传统媒体营销相配合,例如进行人员销售,市场推广等。 (四)汽车网络营销越来越完善电子支付平台和相关规章制度 由于汽车网络营销电子支付平台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将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进行在线定制和购买。汽车网络营销企业将会对网络营销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公众认知汽车网络营销,消除他们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从而更容易接受汽车网络营销,电子支付平台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相互信任,降低风险。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网络对汽车进行了解,从而进行购买和支付。 各大汽车企业分别认识到汽车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将会成为汽车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分别加大投资,促进汽车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销售趋势应该趋向于多元化,适合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这些多元化的销售趋势中,汽车网络营销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认可,这不仅仅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普及的必然,也是目前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必须,当然由于汽车网络营销起步晚,专业营销人员知识技术的局限性,汽车网络营销还有一定的障碍,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汽车网络营销将会成为汽车行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互联网思维下汽车网络营销策略探析 【摘 要】时下,我国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居民购买汽车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各汽车品牌纷纷开展互联网营销活动,此举虽有助于最大范围宣传自身的品牌,增加自身的销售量,但也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导致汽车互联网营销陷入发展困境。因此,必须要就汽车互联网营销的困境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汽车网络营销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营销;汽车行业;现实问题;优化策略 一、汽车网络营销中的现实问题 虽然汽车互联网营销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有助于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市场营销,使其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随着互联网营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采取互联网营销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销售,使得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不乏一些经销商会采取卑劣手段恶意诋毁对手,再加上网上相关信息可能涉及造假等问题,使得消费者在网上购车更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汽车互联网营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具体分析如下: 1.交易风险不断加大。由于我国互联网交易平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网上交易存在的风险较大,易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汽车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在网上进行部分交易,如汽车的首付和办理的手续费,很多客户在对汽车进行挑选之后会选定产品,但是也会不断改变自身的决定,因此会对已经进行部分交易的企业申请退款,并采取各种维权措施进行投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汽车销售企业面临很大的交易风险。一旦交易风险产生就会对整个销售商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市场声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互联网营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汽车行业的互联网营销进行规范,对交易平台进行有效规范和完善,以降低汽车企业的交易风险。 2.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很多汽车经销商纷纷选择互联网营销模式,但是面临的各方面竞争也不断加剧。首先,同行业的竞争不断激化。随着世界品牌汽车的不断涌入,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品牌影响力,在互联网上的营销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国内汽车品牌压力倍增。其次,如果客户在互联网上得不到满意的服务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故而对企业进行恶性评价,使企业在互联网营销过程中的声誉下降,进而导致营销策略陷入困境。此外,国家相关政策对互联网营销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交易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企业所有的营销行为都会伴随着市场风险,互联网营销也不例外。互联网营销虽然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市场风险会更大。因此,汽车互联网营销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时刻面临严重的市场风险,比如市场开拓风险,当汽车销售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开拓,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面临一系列经营风险;另外,市场维护风险也较大,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汽车整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要对现有的营销方式和渠道进行维护,故而使得企业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变为“沉没成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改善汽车网络营销效果的优化策略 1.提高汽车品牌竞争力。品牌作为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品牌的培育,以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对汽车互联网营销而言,要不断加强对自身品牌的培育、宣传和管理。尤其是国产汽车品牌,由于市场知名度较低,难以与国外汽车品牌相抗衡,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也难以真正有效发挥。所以,要在现有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及促销活动等来增强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同时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而这也是目前汽车互联网营销实现自身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2.加强与线下实体店的合作。汽车互联网营销具有虚拟性,无法提供实体店带来的具体化服务,这是其短板所在。所以,汽车互联网营销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实体店的合作,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汽车互联网营销的发展具有稳定的根据和依靠,一旦发生风险就能够通过发挥实体店的优势进行公关处理。网络营销与实体营销相结合是目前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效营销方式,能够在现有稳定根基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3.完善相关的网站服务。服务是网络营销吸引客户的重要措施。我国汽车品牌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完善网站的构架,也有必要开展行业服务和业内交换工作,以此传播自身的品牌与内涵。同时,要不断实施差异化的汽车网站服务,在内容宣传及信息互动方面形成特色化的工作作风,在设计和创意方面要做到独特性,与其他网站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网络的推广方面,则可通过加强与网站的合作,深化信息的公共服务,将信息资讯及广告进行进一步整合以向消费者宣传。此外,还可以与专业汽车网站进行互动,与企业产业协会等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加强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合作,以此提升服务质量,使得网络营销更具有目标性。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汽车网络营销现状探析 【摘要】本文以汽车网络营销为突破口,从当今汽车消费者购车习惯出发,分析了汽车网络营销的主要网站及经销现状,探讨了未来汽车网络营销的针对人群、营销目的和开展方式。 【关键词】汽车营销;网络营销; O2O 网络现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在网上购买商品这种行为不再陌生。2015年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天猫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1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4年我国上市汽车经销商营业收入合计的47.88%。在电商已经进入到日常消费的几乎所有领域的时候,汽车经销商应该如何应对、汽车能否进行网络销售、如何实现,就成了摆在我国广大汽车经销企业面前的实际问题。 一、汽车相关网站 人们购买汽车这种大型贵重商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在网络时代之前的主导者是汽车经销商,主要依靠汽车销售顾问的讲解介绍,但现在,绝大多数消费者会通过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来完成。产生购车意向后,消费者会主动在搜索引擎上进行信息搜索,在垂直网络平台上查询相关参数,留意门户类网站的汽车专栏,购买完成后还会到论坛里分享自己的购车经验,形成了一个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回路。这里涉及到的汽车相关网站有如下几个: (一)门户网站的汽车专栏。门户类网站十年前曾风靡一时,新浪、搜狐、腾讯、网易是现在最热门的四大门户网站。随着网络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的大规模转移,信息集成型的门户类网站风光不再,但作为特殊板块存在的汽车专栏还是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活力,这与我国汽车市场近些年的蓬勃发展有关。当然,像搜狐网以视频为特色,其搜狐视频汽车频道制作了很多汽车测评类网络视频,通过APP可以广泛在移动客户端传播,影响力不容小觑。 (二)汽车类垂直网络平台。与包罗万象的门户类网站不同,垂直网络平台不求广度而求深度,因此,在汽车领域,汽车之家、易车网、太平洋汽车网、网上车市、爱卡、汽车中国等几个网站广受汽车爱好者和汽车用户的欢迎。尤其是汽车之家和易车网,几乎成为了所有购车者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汽车信息筛选的第一站,凭借自身车型信息丰富、经销商资源庞大,对汽车市场有相当的影响,也具备了初步的网络汽车营销能力。 (三)社交媒体公共账号。新浪微博加V认证的官方账号,是企业新车型、优惠活动信息、事件营销、危机公关等的重要阵地,各大车企都在广泛利用,精心维护,是官方声音传播给大众的主要渠道。随着微信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微信公共账号也成为车企传递信息的另一途径,尤其是汽车经销商,利用微信公共号的互动功能,可以实现车主身份认证,直接进行售后服务预约和优惠券发送等特色业务。 二、汽车网络营销现状 (一)B2C电商平台。以天猫和京东为代表的B2C电商平台是网络购物大潮中的主战场,他们以丰富的业态构成、强大的平台优势吸引了各大合作品牌。汽车作为特殊产品,最近几年也加入到B2C电商平台的网络销售中,但由于其自身价格高、无法异地交易、需要阶段性进行售后服务等原因,难以在网络中像其他商品一样普遍销售。 (二) 京东线上销售SMART。2012年2月,京东商城首开网络销售汽车的先河,在线上销售奔驰旗下的品牌SMART(也译作精灵),创下89分钟内300辆线上特供款全部售罄的不俗成绩。此次线上销售的SMART颜色为“流光灰”,属限量款,且售价比同期线下相同配置低一万多元,同时还可获赠一年保险、一年油卡及1000元京东礼券等超值赠品。购买的过程是线上拍下1000元预约保证金,京东确认订单后发放消费者购车凭证,购车者与当地SMART经销商联系,去4S店提车成功后,京东退还1000元保证金的同时发放1000元京东礼券,剩余的购车流程在4S店进行。总体来说,是线上预订,线下购买的模式。现在京东线上经销的品牌有上海大众、斯柯达等七个品牌,基本也采取这种预付定金+成交送礼/抽奖的方式,但车型基本以展示为主,成单并不多,客户评价一般。 (三) 天猫线上销售汽车模式。2013年后,天猫加大了对汽车销售平台的扶持,其整车销量有大幅度提高。现在天猫线上销售汽车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线上特供款,只能线上预付线下提车;第二,天猫专款,以雪佛兰为代表的轻度改装车型,改装后申报国家目录,解决改装车上牌问题,又找到了线上线下的差异;第三,同款车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线上只提供优惠券,议价看车等具体环节还是在4S店进行。相对于京东,天猫汽车进驻的品牌数量更多,对于线上销售投入的心思也更多,甚至紧跟国家政策引入了平行进口车经销商。即便如此,天猫汽车的销量也不如人意,绝大多数车型销量停留在0辆上并没有变动。 (四)汽车之家询价。汽车之家作为国内知名的垂直电商平台,是购车人网络搜寻信息的第一站。汽车之家利用自身流量大的优势,与各地经销商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在汽车之家查询具体车型信息时,可以看到当地经销商信息。网站有询价功能,有意向的购车者可以通过输入本人联系方式得到当地经销商最低报价,而与汽车之家合作的经销商就可以从后台看到此意向客户,并进行后期跟进。汽车之家并不直接进行汽车销售,只是通过与经销商合作侧面促进交易,成功率较高。 (五)易车网易车商城。易车网也是流量足够大的汽车垂直网站,易车网设有易车商城,在2014年,易车商城使用独立域名并进行了较大升级改版,形成了以金融购车为特色的整车销售平台。此次改版后的易车商城推出超低的首付比例(普遍为20%―30%,部分豪华车型可首付10%),可以选择车辆租赁,或还款购买,使消费者可以灵活选择汽车产品及购买方式。但出于对新型购买方式和平台的陌生,很多消费者仍持观望态度。 三、汽车网络营销展望 (一)针对人群。在人群年龄划分上,70后、80后为购车主力,同时也是互联网使用和网络购物的重点人群,从接受新鲜事物、网络使用习惯、经济实力、购买意向等方面综合考虑,他们是汽车网络营销的主要受众;相对来说,50后、60后对网络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90后初入职场,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在网络广告投放、营销方式方法上,可以侧重考虑70后、80后的偏好特征,借助他们喜爱的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进行推广。 (二)营销目的。汽车产品价值量大、售后维护复杂、配套产品多、技术含量高、不方便运输等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产品的不同,无法做到只依靠网络介绍图片展示就令消费者做出下单决定、网络付款并通过物流进行配送。从目前的汽车网络营销形式来看,网络宣传推广是主要目的,基本的思路是线上预订、线下付款提车,即O2O的模式。线上的推广由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线下的服务由汽车经销商即4S店来提供。这样也满足了以70后、80后为主的购车群体网络搜索信息的心理需求,拓展了车辆信息的获得媒介,汽车生产厂商提供给网络经销平台的文字介绍、图片甚至视频,可以更全面而具体地呈现汽车产品的特点。而汽车垂直网络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流量大的特点,即使不转型做网络销售平台,也可以以恰当的切入点与B2C平台展开广泛的合作。 (三)开展方式。如果线上线下销售的汽车产品完全一致无差异,那么线上平台就失去了经营活力;如果线上营销依靠价格优势,那么一是形成了线上线下经销商的左右互搏,二是在整车销售利润极低甚至负利润的情况下造成经销商更大损失。汽车网络营销的开展,可以参考苏宁、国美等电商平台的做法,进行线上线下的差异化营销,打消价格的敏感性,如前文举例中,京东线上销售SMART,由于车身颜色属限量款,为实体店不供应的型号,就不妨碍在网络上以不同于4S店的价格进行销售。因此,汽车生产厂商可以考虑打造网络平台特供车型,以不同于实体店的颜色、配置等方式,适当配合折扣、限量赠品等销售促进手段,达到招徕的目的,实现销量的上升。另外,在4S店展厅内,销售顾问也可以反向促进网络特供车型的销售,经过需求分析后,向适合的用户推荐线上车型,网上预订后店内购买核销,既可以提升网络款车型的销售,又能用新鲜的营销手法使年轻消费者主动分享,达到病毒营销的目的。另外,随着政策的放开,平行进口车由于车辆来源和车型本身就不同于中标4S店经销款的天然优势,又免掉了中间商的流通费用,未来可能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力量。 综上,汽车网络营销尚属新鲜事物,在汽车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汽车生产厂商和汽车经销商要彼此配合,线上线下营销要找到差异化,辅以恰当的推广促销方式,才能使这种新型营销方式顺利开展,推动我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基于社交网络的汽车网络营销策略 【摘要】社交网络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交网络的出现使汽车网络营销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和载体。社交网络营销具有更富企业营销策略、降低企业销售成本、增加营销的针对性和个符合网络用户需求的优点。汽车网络营销可以采用口碑营销策略、品牌营销策略、互动营销策略和事件营销策略。 【关键词】社交网络;汽车网络营销;策略设计 社交网络营销是用社交类网站作为沟通平台和媒体平台,使用其强大的分享功能,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累积客户,从事销售促进和建立并维护客户关系的工作,增加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实现营销目标。 一、社交网络营销的优势 社交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出现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营销领域。开展线上活动、间接或直接的市场调研、病毒式营销传播时汽车营销领域经常用到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大大的增加企业营销策略的丰富性。 社交网络营销也可以极大地降低公司的销售成本。社交网络的运作基础是互动性,参与互动的人群数量以指数式增长,热门社交网络软件的用户数往往数以亿计,在线用户数为千万级规模,而产生的互动信息也以指数是增长。在这样的用户规模基础上进行营销推广,往往会产生让人惊喜的营销效果,而且投入的营销预算也比传统的广告、销售促进、人员销售等少很多,极大降低销售成本。 社交网络营销也使营销的针对性显著增强。通常情况下,社区网络营销所针对的用户群体个人信息真实度高,用户的行为被实时监测,用户群体划分更加精准,甚至可以精确到个人,对于这样的用户群体,企业可以精准的投放具有互动内容的营销信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对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细分群体进行营销传播,这时使用社交网络营销是最佳选择。 社交网络营销可以更加符合网络用户需求。社交网络和社交类软件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社交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之间的时空界限,使社交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得的“必需品”。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创造、分享内容,参与各种互动,这些内容和互动包含了用户的大量个性化的需求信息,基于这些需求信息的营销,使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 二、基于社交网络的汽车网络营销策略设计 (一)口碑营销策略 所谓口碑营销,是指企业的品牌在建立过程中,通过顾客之间相互交流将其衣和的品牌或产品信息的广泛传播。口碑营销可以使公司的认知度和公众信任度快速提高。口碑营销基于优秀的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设计,同时公司需要制定符合口碑营销规律的营销计划来进行推广,诱导消费者消费欲望,提高公司和品牌的认知度,更多的销售产品和服务。 口碑营销的首要条件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产生销售,首批购买者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通过社交网络发表体验和感受,加上用户之间的互动形成正面的用户评价,在这个阶段会产生意见领袖,公司要及时发现培养及利用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在多个社交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引导,最终形成网络病毒式的传播,产生产品、服务和企业口碑效应。 (二)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是指通过企业市场经营活动使顾客形成对企业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偏好和忠诚的过程,企业若要获得以及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必需进行品牌营销。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把品牌和产品放到消费者心中,把营销网络铺设到消费者心中。为了做到这些,许多全球知名车企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价值主张,例如宝马汽车价值主张以驾驶性能为核心,沃尔沃汽车的价值主张以安全为中心,路虎汽车的价值主张以越野性能为核心,现在汽车品牌进行品牌营销使用更有娱乐性和吸引力的方式,如开品鉴会、影视植入等。从2007年开始的变形金刚四部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四部最好的汽车广告,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三)互动营销策略 大众营销和细分市场营销等传统营销方式是单向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几乎没有反馈回路。而由于社交网络的出现而应运而生的互动营销方式,使潜在顾客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和企业及其他顾客产生互动,为企业提供反馈,并且创造属于顾客自己的市场营销信息。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迭代开发和改进产品,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汽车行业的网站主要分两大类,分别是汽车企业官网和汽车类综合门户网站。车企官网以车型信息为主,几乎所有车企官网设有互动社区,但是官网的互动社区人气远小于汽车之家类的汽车综合门户网站,在这样的网站里无论是栏目文章的评论部分还是各车型的互动信息模块,都有大量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参与各种互动,车企和汽车销售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文章影响消费者的认知。 (四)事件营销策略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利用具有新闻价值额的热点和事件,吸引媒体、公众或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引起关注和兴趣,以提高产品和品牌认知度,最终形成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国内汽车企业逐渐增加事件营销的实践。例如比亚迪汽车策划的“秦战六国”活动,突出“秦”的加速性能:东风英菲尼迪策划的“敢爱全体验”策略,让消费者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最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的独特魅力。车企利用这些事件,引导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互动,起更多的关注,没有参与事件的线上关注者也积极参与互动,使事件成为营销的优良载体。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汽车网络营销探析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也开始步入营销的“e时代”。本文阐述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分析我国汽车网络营销市场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汽车行业;网络营销;探析 1 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认识到网络作为汽车营销平台的巨大优势,并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网络营销。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但内容以介绍企业及产品为主,借助网络做信息等简单业务,营销模式也以网络广告为主,倾向于传播品牌与产品及引导消费行为,直接的网络销售极少,离真正意义的网络营销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外相比,国内汽车网络营销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通过大力探索各种具体的营销业务,如电子商务等,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断向网络营销靠拢。 2 汽车网络营销的优势 2.1 提供全新网络平台,有利于购销双方更好地掌握需求信息 对于企业,可利用网络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全程关注和跟踪服务汽车用户,更加迅速有效地了解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与看法,与客户充分讨论个性化需求,进而完成网上定制,更好地满足汽车消费者的个性需要。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即时把握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状况,积极调整营销战略,促进市场竞争。对于消费者,只要点击进入汽车营销网站,就可以即时充分地了解车型款式等信息,任意地选择汽车款型,增减不同的配置和挑选不同的外观色彩,还可以同时对同一品牌不同价位、不同品牌同一价位的各种汽车产品,进行价格、配置和性能的对比,以确保自己买到价格合理、经济适用的汽车。 2.2 缩短汽车营销渠道,有利于购销双方节约成本汽车网络营销采用网上设计、网上宣传、网上销售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包括场地租赁费等在内的营销成本,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网络信息制作和传播简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营销效率。据估计,一般可降低流通成本40%左右。企业可以把这部分实惠直接转让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价格优惠。在传统营销形式下,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通常会辗转于各个汽车4S店“货比三家”,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购车成本。但在网络营销形式下,消费者无须到汽车4S店,就可以在网上完成信息查询等购车手续,只需等待物流配送将车交到自己的手中,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买汽车。 2.3 网络媒介即时互动,有利于挖掘更多潜在客户汽车企业通过企业网站等方式,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客户真正得到其希望的使用价值及额外的消费价值。用户可随时与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反映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和对产品的建议,进行各种咨询。而企业一方面通过及时响应可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快速了解用户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大量的人性化沟通,树立企业品牌良好形象,增强客户对产品的吸引力,实现顾客由沟通到购买的转变,挖掘更多潜在客户。 3 汽车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营销观念陈旧,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投入不足一方面,大部分汽车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e时代”抢占网络虚拟市场,对企业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仍旧把竞争焦点定位在实体市场上。有的认为国内电子商务应用环境诸如社会环境等尚不成熟,发展汽车网络营销为时尚早,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建设和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主要是顾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虚拟的网络交易还心存疑虑,认为汽车是一种高价值的商品,还是要货比三家,现场购买才能放心,真正愿意在网上购车的还极少。 3.2 品牌意识不强,重促销活动轻品牌宣传我们知道,只有品牌才能让一个企业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国外的汽车营销十分注重品牌的宣传,而我国的汽车网络营销,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重价格促销活动轻品牌宣传。从长远来看,促销对汽车行业只是短期有益,不增强品牌意识,会让该汽车品牌湮没在众多品牌汽车之中,消费者也容易受其他品牌的影响而背弃,从而使该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据统计,中国只有一成左右的消费者在换车或者二次购车时只考虑原品牌车,汽车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仅 5%。 3.3 汽车网络营销人才缺乏,服务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汽车网络营销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如汽车营销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汽车市场调研与管理决策等,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就决定了,汽车网络营销人才既要懂得汽车知识、熟悉网络技术,又要具备营销经验。而目前的汽车网络营销人员不能集三个方面知识于一身,在遇到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客人的需求,服务功能发挥不好,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需要大量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汽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今后汽车网络营销市场的需求。 3.4 物流网络不完善,配送效率低下虽然汽车网络营销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也对汽车企业的物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网络营销需要依靠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而我国缺乏社会化的汽车物流配送支持,现有的主体汽车物流模式是汽车企业自建的供产销一体化物流,其规模小、设备设施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物流效率低下,费用过高,导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汽车网络营销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3.5 法律制度不健全,顾客缺乏网上购车的安全感随着我国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网上交易的经济纠纷问题,计算机犯罪问题,等等。而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监管体系还未形成,相关标准也不统一,对网络犯罪的定罪和处罚缺乏依据,对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权益的保护不利。汽车网络营销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尚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消费者对网上购车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据统计,有52%用户对目前网上支付没有安全感。 4 汽车网络营销发展对策 4.1 强化网络营销意识,改变传统消费观念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上购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追捧。但汽车与普通商品不同,毕竟是一件高价值、耐用性的商品,且汽车网络营销又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大多数顾客一时半会还难以完全接受这种购买方式。为此,汽车企业首先自身要在思想上重视网络营销的作用,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广阔前景,加大对汽车网络营销的投入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商业信誉,比传统营销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扩大公众对汽车网络营销的认知,消除广大消费者对汽车网络营销的后顾之忧,才能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的眼见为实的购买方式和习惯,使消费者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汽车网络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方式。同时,汽车企业在网络营销中要注重品牌意识,在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信誉度、完善品牌服务体系上下真功夫,提高汽车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这样才能有巨大的号召力与吸引力,使众多消费者抛弃传统的现场购车观念,逐渐接受网上购车交易模式。 4.2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汽车网络营销人才汽车网络营销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企业所拥有懂技术、会营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和汽车技术的高校很多,但这两个专业一般互不交叉,导致汽车专业的学生不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懂汽车技术,难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汽车网络营销人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着力培养出一批既懂汽车技术又懂网络营销管理的汽车网络营销精英,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校企互利双赢的良好格局。一方面汽车企业可通过选送员工到高校深造、委托高校对员工进行培训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借助于这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专业人才,稳步推进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与高校联手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多种模式,培养适合自己需求的汽车网络营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针对企业的汽车网络营销人才需求,制定出IT技术、物流知识、贸易知识、营销知识、汽车知识等相应的课程来培养这类人才,改变目前汽车网络营销人才匮乏的局面,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汽车网络营销行业的发展需求。 4.3 健全汽车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国外汽车产业大力推行供应链管理,发展第三方物流。汽车企业专注于自身业务,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第三方物流公司采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汽车企业一起提高整体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据统计,在欧美80%以上的汽车企业已把汽车物流外包。因此,我国应鼓励建立一批现代化大型汽车物流企业,完善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社会汽车物流体系,实现汽车物流配送系统的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规模化及社会化,为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4 建立健全网络营销法律体系,为汽车网络营销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汽车网络营销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健全现有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又需要补充完善新的法律条款,以适应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需要。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划,为网络营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从而增强用户网上购车交易和支付的安全感,消除汽车网络营销的技术障碍和心理障碍。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汽车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及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开始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运行的各个角落。汽车整车企业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合理有效的营销工作成为目前探讨的重点问题。本论文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出发,谈的是汽车与电子商务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并阐述了电子商务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一条路,它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真正的网络营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开创了网上交易的经营模式。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和实施措施,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行业,必然面临诸多问题,但从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得出:网络营销我国汽车销售的前景非常光明。 关键词:汽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 对汽车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探讨,更倾向于品牌传播与消费者及厂商行为影响研究,针对于网络销售管理与经营,或倾向于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并未真正触及汽车网络营销模式的实质问题,与传统方式相比,汽车企业在网络其作为营销手段的时候,一方面可以直接投放网络广告;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整合媒体资源、维护媒体关系与网友关系,并通过活动形成准第三方的网络营销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媒体更有利于树立成熟客户群体的品牌形象,建立传统顾客品牌忠诚度。可以说,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最新科技,为企业利用网络开展营销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毋庸置疑,汽车正在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必将对汽车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产品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无疑是提高汽车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汽车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网络销售逐步火爆。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24.8%。2012 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25万亿,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 二、汽车商务依靠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汽车企业以本地为基础,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推荐优质的本地服务提供商,提供性价比高的汽车用品。汽车的零部件较多,也就决定了它的供应商较多,产业链较长,是一个大规模的协同产业,它需要有整个厂商、各级供应商、经销商的协同作业,需要广地域的全球采购,要实现广地域的全球采购只有利用信息技术连接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各项业务,形成订单流程,缩短订单处理的时间,使销售、制造与供应商集成一体化,实现快速反应,及时采购、生产和装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据统计,通过网络采购,比传统方式采购的交易费用降低10%左右。因此,汽车通过网络采购的成本大大降低。 三、网上汽车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一)网上汽车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能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比较传统。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还是高档商品,消费者会花上千元去尝试网上购物,但他们不可能仅凭感性认识就做出购车决定,他们只可能通过网络这个窗口,了解汽车行情、市场变化。 2、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问题 。 在国内的众多汽车企业建立起来自己的汽车网站,并大力地宣传了自己是一个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但仔细校对就会发现,一些企业在认识电子商务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以为建立起了一个网站,做一些网上推广,就算电子商务的话,这未免也太肤浅了。电子商务,简单地来说就是利用电子技术来开展商务贸易。“电子”只是一个手段,重点是“商务”。企业内部管理整合,包括ERP、SCM等信息互动资源管理一体化,这样才属于完全体的企业电子商务化。 3、法律法规问题。 我国目前关于贸易的法律法规是基于传统的交易方式而制定的,许多规定并不适合电子商务。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围绕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相关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结算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加快对现行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既相对宽松又安全严密的法律保障的外部环境 4、标准问题。 汽车产品的品种多、规格复杂,不同的企业执行各自的标准,导致整个汽车行业的标准统一极为困难,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由于自身基础、国家归属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缺乏适用于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标准,导致整个行业“散、杂、乱”的局面,以至于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很多的结局。这种缺乏行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混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汽车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 (二)尽管网上售车市场的潜力巨大,但其在整个销售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销售相比,我国的网上汽车销售还只是一个雏形,当前我国汽车销售的发展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风险。 1、消费者对网上汽车销售质量存在质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网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中位居第一的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占40%);其次是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占25.1%)。 2、网上汽车销售自身存在的问题。 相关部门对网上汽车销售的监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非法网店的监管, 现在很多网上店子是非法的, 合法的网上汽车销售网站首先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有了证书的网站才可以在网上汽车销售信息;二是对合法网站的监管, 合法网站只能向消费者销售质量有保证的汽车, 但是很多合法网站却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 。 (三)网上汽车销售行业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1、改变观念,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 。改变国人的消费观念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不但要改变国人的消费观念,政府主管部门和汽车企业的领导层以及管理人员也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正确认识电子商务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实施。 2、加快网站内容建设,改变营销模式。目前,网络业所带来的冲击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宏观经济领域,并形成了相应的学说。网络业告诉发展的奇迹启发了所有后工业时代的产业部门,也包括汽车业。通过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渠道被大大缩短;成本和库存得以降低;与用户的交流反馈更加直接有效;用户对公司的忠实度大为提高。 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售后服务体系水平。汽车商业网站的良好发展前景是与传统汽车的深度结合,提高整个社会的汽车文化氛围,丰富人们的汽车知识,为汽车业的发展为车主和普通消费者提供不同需求的网上服务,以服务为生存基础,帮助和促进经销商的现实销售。目前低成本运营的汽车经销商的实际整车销售利润已经很低,售后服务是将来以后汽车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汽车网站可以和技术水平、信誉度高的销售商或维修厂进行合作,进一步降低汽车的营销成本,完善售后服务。 4、加强与传统业务的合作。实践证明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可以相辅相成。对于完整交易类的汽车电子商务网站,需要把网上的资源和完整的物流配送等网下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网络公司在传统企业的融合中获得了其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网络公司和传统企业结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只有有效地融合,在一体化的企业方式中不断地巩固企业的品牌,同时积累电子商务经验,在国内网络用户不断增加以及电子商务运营条件不断完善中,最终实现传统企业的电子化运营。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汽车网络营销的研究 摘 要: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繁荣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500大企业中,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公司长期来位居前列。在不少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形势,我国的汽车工业如何面对世界主要汽车厂商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各方面的强力竞争,如何使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能够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舞台中占领一席之地,既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无疑是提高汽车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汽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汽车营销;网络营销分析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或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于汽车产品,国家不再统购统销了,而是汽车生产企业将其汽车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和用户。这样,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销售渠道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必须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新的汽车营销体系。新的汽车营销体系将有机地把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联系在一起。 所以,大多数企业采用网络营销的新模式来促进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 网络营销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营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营销形态和业态。网络营销对企业来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市场,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具有国际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已经成为各国营销发展的趋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推动了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流和经济交流,近年来,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成本低、效率高、快速、方便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用户的欢迎,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营销网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一个完善的营销网络系统是企业实现最优销售、赢利最大化关键所在。对营销企业来说,营销网络代表着企业对社会、市场、客户的一项承诺,这个网络在关系到品牌利益的人 群中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关系网,透过该网络,消费者、客户能得到温情、细致而又 快捷的服务,使客户感受到品牌的精神张力,进而产生无比的信赖与忠诚。汽车消费可以延伸到维修、养护、美容、配件、保险、信贷等等,这就决定了消费者有所需求的时候便可以方便登陆网络站点,享受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资讯和服务,网络广告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空间、全真图像等多种手段,将产品全面、真实地提供给网络用户。这保证了网络媒介可以作为消费者的伙伴,在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前后的整个消费链条中,给予汽车用户全程关注和跟踪服务。 网络媒介搜索功能方便,消费者可准确定位目标产品和所需信息。消费者在登陆汽车网络频道或网站之后,可以通过检索功能,通过不同的指标,包括价格、品牌、车型、排放、所在城市等等进行单检索或者复检索符合自己要求的车型。网络媒介的检索功能和超链接使得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对产品进行比较,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之前,既要充分了解汽车信息,同时也非常看中不同车型之间的比较。因此,在横向比较便捷性这方面,网络媒介无疑对汽车消费者有很大的消费帮助。 参照德国大众对经销商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汽车企业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业务管理,通过规范经销商的日常经营活动,确立企业和经销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整体营销战略为中心,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地进行市场运作,进而实现网络增值,同时通过规范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有效地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 经销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整个营销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通过提升用户满意度,创建忠诚用户,构筑一个稳定、高效、忠诚的营销网络。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我国汽车网络营销模式 摘 要:现如今,我国汽车产业连续几年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汽车营销与汽车消费都呈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现在几乎所有其他行业也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变革。汽车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了由互联网带来的无障碍沟通方式的空前严重的挑战。单单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应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此,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汽车网络营销便应运而生了。 关键词:营销模式;传统模式;网络营销 一、网络营销背景 随着国际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愈来愈多的汽车企业已经认识到单单依靠传统的销售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认识到国际互联网在推动汽车营销中的重要作用,纷纷挤占这一科技制高点,并将之视为未来夺取营销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二、网络营销简介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简单地说,网络营销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是市场营销的网络化。 网络营销作为直复营销的一种典型形式,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收集、分析与提供等多种功能。互联网的开放性可以使广大汽车消费者进行24小时的网上浏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发送和配送指令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汽车网络销售在整体汽车营销模式中的比重必然会大幅增加,车型选择、配置参数、订单处理、资金往来、物流配送、配件供应、维修服务预约或信息提供等,都能做到在网上实现或者通过网络提供信息支持。可以预计,汽车产品网络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要形式之一。 现如今,市场营销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网络营销的竞争,谁能够适时占领这块阵地,谁就将赢得市场营销的主动权。我国汽车网络营销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汽车网络营销手段还比较落后,使得丰富的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汽车工业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汽车网络营销带来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营销的优势 现今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为汽车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建立网站的方式进行汽车品牌营销已经非常普遍。以视频、声音、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网站的访问者介绍企业和企业的产品。如设立360度全景观车页面,包括车内全景、车体外观、中控台和排档等,访问者可以通过点击上下左右和放大缩小图标来观看汽车的各个部位。另外访问者还可以通过站点了解到车型的配置价格、产品亮点、品牌故事、新闻活动、特约经销商等,并可以在线预约试车,下载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等。 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汽车企业也可以利用网站建立起网络销售平台,鼓励客户直接在网上订购汽车配件、养护用品、工具、设备,依托整个连锁体系来开展对客户的直接销售和配送,并通过互联网延伸客户服务。通过网络销售,消费者可对车型、颜色、内饰等进行特别订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消费的需要。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是通过需求预测来组织生产和销售的,而需求预测与实际需求量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了汽车产品在一些销售店紧缺,却在另一些销售店堆积。使用互联网后,企业可及时调整货源配置,也使顾客收货时间得以大大缩短。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能真正做到订单生产的企业还几乎没有,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汽车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见,在未来三五年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朝这个方向努力,并会对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网上购买汽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调配计划。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此外,由于这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大量的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汽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网络营销这种销售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支出,降低了企业成本,把实惠让给最终消费者,从而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效果。由此可见,汽车网络营销总有一天会占领市场,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在未来的市场中,必定会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浅谈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策略 【摘 要】我国汽车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增长,汽车销售模式出现多样化。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虽然在汽车业的发展历史不是很长,但势头很猛。以目前这样的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汽车持有量在本世纪中后期有望超越美国。但在激烈的市场的价格之下,消费者已越来越重视价格和汽车性能的综合,因此在购买前会高度重视价格,反复比较。在汽车市场上,如何以合理的价格推销自己、挤压对手。汽车厂家对手的竞争,主要表现价格方面的对比,其次是售后等各种服务。各种营销手段不断推出,网络营销也在飞快成长。本文仔细研究了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汽丰田作为我国汽车业的最大自品牌,在网络营销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太成熟,所以研究一汽丰田汽车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营销;汽车业;市场竞争力 一、一汽丰田汽车网络营销现策略状分析 (一)网络广告 广告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首要工具。广告策略是企业建立的有专人维护的网络站点,把网站作为宣传企业的手段,并为销售提供网络平台。还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制定企业网站的合理结构,既要便于产品宣传,还要利于浏览者迅速找到所需信息。现阶段来看,易于导航的便捷、速度的加快是广告策略中主要做到的,以保证第一时间抓住客源。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用户在众多网站中找到自己企业的网站并能够吸引用户再次回访。这就是如何进行网站推广的问题。 (二)网络促销活动 进行网络促销是汽车销售的重要部分。一汽丰田汽车拥有的众多的车型,鉴于网页的局限性,网站上展示的只是车型的一部分,不能在消费者的浏览中全部呈现。另外,因车辆配置的不同,车车辆价格也不同,随着市场的需要,有时供需还会有变化等等问题。企业就要把车辆的信息利用电子布告栏或电子邮件提供线上服务或与用户进行即时交流,及时向用户更加详细的介绍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系列,及时跟新产品信息,并明确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灵活销售。 与传统的促销活动不同,网络促销是以用户为主,借助网络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了解用户的需要,从而实现销售。这也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即网络营销是“软”营销。其中,站点营销促销是重卡销售企业采用最广泛的一种促销形式。这种营销形式是指重卡销售企业建立网站,并在网站上介绍企业以及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使消费者通过这也得站点平台,了解企业的服务内容和企业产品的型号、配置、价格,也可以了解车辆的维修知识等。企业成功进行网络营销促销,关键在于站点能否吸引大流量的用户来访问,这就要求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周到的服务,以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 (三)网上分销 传统的销售活动是以企业为出发点,而网上分销则是以利用网络实现与用户的实时沟通为主体,用户是主动方。这也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即网络营销是“软”营销。汽车网络营销促销形式主要有站点网上分销、综合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营销促销、垂直类专业性汽车网站网上分销等。其中,站点网上分销是汽车销售企业采用最广泛的一种促销形式。这种营销形式是指汽车销售企业建立网站,并在网站上介绍企业以及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使消费者通过这也得站点平台,了解企业的服务内容和企业产品的型号、配置、价格,也可以了解车辆的维修知识等。站点能否吸引大流量的用户来访问,是企业成功进行网络网上分销的关键。 二、一汽丰田网络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 (一)网站互动性不强 网站互动性不强导致了影响经销商的品牌忠诚度和服务质量。过去的营销网络快速发展非常慢,随着一汽丰田经销商数量的迅猛增长,到目前扩展到101家,有着巨大的全国范围的销售网络。由于激烈的国内轿车市场增速放缓,而竞争对手不断加入这个市场,一汽丰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保证进一步提升销售业绩,必须加快网络建设速度,增强网络的互动性,带动更多的消费群体。 (二)网络促销宣传不够广 品牌营销不但是一汽网络营销的根基,还是企业进行网络促销的基本保障。只有知名度高、信誉好、服务体系完善的重卡品牌,才能吸引广大用户前来访问企业网站,才有可能推行网络促销,使用户接受并有信心尝试网上购车的新型方式。因此企业进行网络促销的首要任务是如果打响品牌,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只要网站知名度高,自然会吸引用户访问,为自己创造营销机会。一汽丰田更应该注重打造网站品牌,让用户知道企业所经销的一汽丰田产品。目前,用户购车前,都会上网寻找目标产品,但是受用户高度信任的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所涉及的一汽丰田销售企业也仅限于规模极大的少数企业,给用户提供的选择范围较小。并且不同专业网站的相同频道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与创新,不能给出用户一些实用的购车参考意见。而专业的一汽丰田网站规模一般都不大,内容简单更新缓慢,服务单一,没有体现出专业网络促销的优势。 (三)客户信息收集不健全 与国外成熟的同类网站相比,我国的汽车网络媒体仍存在很多不足,最大的缺点是,未实现以网络营销核心交易为平台的服务类型,至于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全程跟踪服务更是为零。扩散产品还是主要依靠影响力有限的车型展示新闻会。但是单纯的产品信息查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有更强大的服务功能来支撑专业的汽车网站,在这方面一汽丰田在客户信息收集是非常不健全的。 三、完善一汽丰田网络营销策略的对策 (一)建立互动型网站 建立互动型网站是网络营销策略的常用的基本手段之一。借助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有效地搜集大量重要的客户资源,为企业为细分市场、识别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无法比拟的。 首先一汽丰田汽车的高层领导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对信息通的要求越强,就越能通过互联网收益。公司内部有专门的网络营销部,并且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先经过公司高层领导对网络营销的有效实施的认可,然后加强整个营销系统内部,还要包括整个研发系统、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公司的管理层应该不断优化内部人力资源,建立强大的网络营销体系,带动整个营销系统的健康发展。其次公司把实施网络营销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建立和维护顾客关系上。网络营销广泛的空间范围,待发掘客户也是十分有潜力的。所以,企业对客户要不断与其加强联系,巩固与客户的关系,如:及时周到的在线人工服务、组建虚拟网络社区等。再次,一汽丰田汽车要加大对网络技术资源的投入,投入资金聘请并不断培育专业人员,购置专业化的设备,吸引并鼓励更多网络精英的加入,使公司进行网络营销畅通无阻。另外,要实现高销售量和持续的增长趋势,企业在经营网络的同时,还要注重强网页建设,可以在网页上及时新产品信息和优惠政策,并附加详细介绍,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展示。通过优美的页面以新顾客,通过优质的服务留住顾客,巩固顾客关系,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对本公司产品充满信心,以促进购买的实现。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定制化营销,一对一地向顾客提供独特化、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营销的必然趋势。 (二)利用媒体渠道为促销做宣传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汽车的网络营销可以借助网络广告等多种媒体渠道,实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汽车网络营销促销形式除有必须兼备自己的特色,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各大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找到准确的定位,建立汽车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特色服务。 (三)在网站和媒体渠道加入客户信息的收集 通过网站,企业可以了解网上消费者行为,并分析其主要的消费途径。企业也可以设立在线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调查问卷、与其他大公司网站合作等等,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网络营销的决策对公司管理层是一个大挑战,决策者需要全面考虑市场环境,做出优质可行的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其实公司实行网络营销,减少了许多实体交易的支出,无形中就已经为企业节约许多成本。其次,要想做好网络营销,一汽丰田在做好可以在网上自己的清晰介绍自己产品等基本服务项的同时,还可以在客户服务上面下功夫。购买一款车,客户重视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汽车广大的消费群来讲,有效的优质服务的有助于强化客户忠诚度,促进潜在客户的购买。同时还可以解放公司自己的客户服务人员,让他们去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调整与客户的关系,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 由于网络营销系统的信息处理电子化,公司利用网络营销系统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收集和存储客户的信息,建立客户档案,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挖掘更有价值的客户打下基础。同时,不断优化公司的网络营销系统,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可以适当增强员工的待遇,提高公司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创造更多的商机。 客户资料的积累在于日常维护,必须将核对客户资料作为服务顾问核心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来管理。对顾客按照对公司贡献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将有利于公司针对这些大客户做出及时的反应和个性化的服务。在回访的同时,可以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调查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维修质量、接待区、休息室的舒适性、价格等方面,获得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订适合自己的营销计划。 四、结论 当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和合资汽车品牌也都加入到了网络营销市场竞争的行列里来,这种竞争不但出现在一线城市,而且逐渐蔓延至二三线城市。通过这两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一汽丰田意识到了提高质量,保障服务是成功进入市场的关键。好的产品不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可以被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消费者所认可。如果想要高利润必须有高质量,如果想要卖产品必须先卖服务。真金不怕火炼,只有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服务靠得住才能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通讯作者:谢蓉蓉,助教,现供职于浙江中医药大学。 汽车网络营销论文:论汽车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企业对网络技术的认识应用和普及已渐渐改变了整个汽车业的营销环境,汽车营销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企业只有正确认识挑战,积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网络营销的稳步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才能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新篇章。 关键词:汽车 网络营销 发展策略 1、目前我国的汽车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目前的汽车网站普遍存在企业规模较小、经营企业数量庞大、网络人才匮乏、产业循环效率低等诸多特点,这些都极大地阻碍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对网络营销模式还处于实践摸索和向国外同行企业学习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网络营销指导策略。一些汽车企业只习惯于沿用过去传统实体市场的营销策略,不熟悉与网络营销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不注意在经营过程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培育企业顾客资源、革新企业技术、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等等,同国外汽车公司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而网络营销的诸多优势在国内汽车营销中尚未体现出来。 1.2 网络营销赖以生存的品牌基础有待继续夯实 品牌经营是市场营销的高级阶段,是网络营销的基础与灵魂。网络营销只有建立在知名度高、商业信誉好、服务体系完备的汽车品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与吸引力,广大用户才能接受网上购车等新的交易方式,摈弃传统的实物现场购车等习惯。而我国的部分汽车品牌缺乏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动作系统,品牌实力还有待提升。 1.3 网络营销的具体业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只是建立了一个网站,借助网络技术做做网络广告、促销宣传、车型介绍、信息、价格查询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等简单业务,有的企业甚至只是将企业的厂名、简介、车型、研发成果、通信地址、电话等简单信息挂在网上而已。事实上,以上所述的几种网络业务根本不能等同于网络营销。企业只有通过大力探索各种具体的营销业务,如电子商务、网上调研、网上新产品开发、网上分销、网上服务等等,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断向网络营销靠拢。 1.4 网络营销人才缺乏 网络高科技是网络营销发展的推动力。与其它营销模式相比较,网络营销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如营销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市场调研与管理决策等等活动,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网络营销的整体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大量的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汽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有一个培养过程。 1.5 物流网络不完善 由于网络营销具有信息流与物流相分离的特点,所以物流配送便成为保证网络营销的又一关键环节。目前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社会化的物流配送支持,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及设备设施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因此许多企业要么不得不自建配送中心,形成配送中心无法实现物流的规模化经营,物流作业能力和利用率较低之局面;要么由于受到投资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建立地区配送中心,形成不能及时将商品车交付给客户之局面。 1.6 网络消费群体尚未形成 网络营销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上消费群体,即必要的客户基础,而这个群体的壮大主要受到网络速度与上网费用两个因素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有86.1%的中国用户抱怨互联网速度太慢,服务质量较差,许多网站无法登录。另外,上网费用也较高,据权威部门计算,我国人均收入不过美国的1/20,但获取相同的信息量国人要比美国人多付出12.88倍的上网费用。低水平的网络服务与高额的收费已经成为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一道瓶颈。 1.7 政府的指导作用需要加强 网络营销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整体性与复杂性等特点。而在我国,网络营销又表现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经营,各方的利益及运作需要协调和规范,需要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下,建立规范和科学的协调机制。 2、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的应对策略 汽车企业应把握有利时机,依靠迅猛发展的IT产业和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认真研究制定本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规划,并制定出汽车营销的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采取的具体策略,不遗余力地展开网络营销研究,开发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手段,占领汽车网络销售的高地。 2.1 引导消费者接受新的购物观念 汽车网络营销企业应同全社会一起,加强对汽车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汽车网络营销的正确认知,消除顾客对网络营销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增强顾客对网络营销的信赖。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传统的眼见为实的购买方式与购物习惯,使消费者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汽车业实施网络营销这一新的销售方式。 2.2建立专业队伍 网站要有一支精英营销队伍。在如今的关系营销环境中,营销人员要成为解决客户问题和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高手,能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准确向公司反映,不断更新信息,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关系营销使公司通过有效的实用个人账产信息,与每位有价值的客户建立关系,从而可以提供优异的实时客户服务。一支精英队伍不但是一支专业的队伍,而且是一支有深厚企业文化的队伍,这支队伍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是经销商和客户直接沟通的桥梁,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将决定着汽车营销的成败。 2.3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网上交易安全问题一方面源于技术层面,另一方面源于商务层面。前者需要技术部门研究和完善电子签名、用户认证、资金划账、银行加密等技术措施,加快对电子货币的完善,尽快实现网上安全支付,不断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新方式与新策略。而后者则需要汽车企业加强其商业信誉,提高网络营销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同时社会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来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 2.4 深入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和作为,力求建立一批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完善和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社会物流体系,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规模化及社会化,为国内汽车企业的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工程的电气设备安装技艺 1电力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 1.1配管及配线的工程质量的控制 首先配管材质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还有钢管一定要没有经过腐蚀的,而且不能带有锈迹。对于PVC管材不但要有阻燃的性能,还要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施工时用的管径必须符合设计图的要求。还有对于接地的部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弯管一定要用弯管设备进行煨弯,一定要保证煨弯的半径不能小于规定的半径,该偏差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还有一定不要有清晰的折皱。薄壁的钢管应该用丝扣连接,而目丝扣排列要整齐,薄壁的钢管禁止用熔焊焊接。在施工过程中,金属管和装线盒要匹配适当,金属管里穿线前一定要给金属管戴好护口,还要把管口的毛刺去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平整光滑。埋入砼的深度一定要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砖墙暗敷的配线管,一定都要随墙埋入。建筑物中照明等生活中用的导线和电缆几乎都是用阻燃材料制造的,安装时用的导线和电缆一定要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材料的基础上,再符合图纸上的要求。通常管内的导线是禁止有接头的,而且对管内的导线数量也是有要求的,至少一根以上,最多不能超过10根。还有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以及不同电表量程的导线是不能连接在一个管内的,只有支流的回路和接地线才可以在一个管内。导线的接头要用压接工艺进行连接,同时要保证接头处不能有裂缝、加渣等问题存在。电缆线头的制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扎一定要密实。 1.2配电箱的安装 首先,配电箱要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加工定货。工程配电箱有暗箱和明箱两种,如果是暗箱,要根据预留洞的尺寸,找好标高、水平、竖直的尺寸,并且还要用砂浆填实将箱体的周边;如果是明箱,要量好尺寸,用膨胀螺栓固定,保证箱体水平端正不歪斜,而且不要破坏箱面的油漆。但在订货前,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检查设计图纸上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设计图纸上三相负荷不平衡,要对其进行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结果,区分箱内导线的色别,把调整的结果作为技术的参数,进行书面整理后提交给供货的厂家。同时还要根据设计图的要求,绘制箱壳的预留孔洞的大体图。这样厂家可以根据大体图预留孔洞,这就可以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开孔处易生锈或开孔不适宜等麻烦。其次就是箱体的安装过程。一般在安装箱体前,要先检查箱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规格和尺寸,然后根据现场预埋管的数量和管径尺寸的要求,再进行打开敲落孔。如果厂家没有留预留敲落孔,那么就得用专用的开孔器来开孔,孔径大小要适宜,这就要选取合适的钻头,钻头大小要根据管的外径尺寸来选取,为了防止开孔是对箱体造成破坏,一定不要用电气焊进行割孔,同时为了防止箱体防腐,还要对于开孔处进行补漆处理。在安装箱壳时,要先把箱壳稳固在墙上,这样才能根据箱盖的大小、形状去考虑箱壳凸出墙面的尺寸。在箱壳安装后要用水泥砂浆对箱壳的周边进行灌注,等水泥砂浆凝固后,再进行箱内管道的连接。对进箱管和出箱管选取跨接线时,要根据管径尺寸的大小来选择,然后再进行接地。进线的电源专用PE保护线经过汇流排引与接地的螺栓连接在一起,这就可以作为箱壳的专用接地线了。箱体的外壳使用这种接地方法不但可以使其有可靠的接地,同时也避免了对钢管进箱交接处进行焊接时烧伤箱体的问题,保证了箱体不会出现受热变形的现象。最后在箱体安装完成后,进行穿线工作。但在穿线前要认真仔细的核对安装图,然后严格根据规则进行导线的选取。穿线时,为了便于以后的维修使用,要考虑预留导线。而预留导线长度的选取,要根据箱体的半周长进行选取。配线一定要沿着箱体底部进行安装,在导线的弯曲处要留有一定的弧度,同时也要预留适当的长度。还有每一个接线柱最好只接一根导线,但最多也就只能接两根导线。而且对于箱内的出线,要根据系统图对应各回路进行对应的编号,在箱盖的正面一定要有各控制回路的名称。 1.3竣工图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设备安装,为了更好的满足业主的需求,所以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地理位置环境,对施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更,但这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等相关负责人要及时的在施工图中做出标记,还要在相关资料上做上记录,并及时的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出变更后的完整的竣工图。在设备开箱时,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要一起到场,对相关资料和合格证进行检查审核,而且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还要列出相关资料及图纸清单的会签。一些有关的图纸和资料也可由施工的单位代管,在交工时,由施工的单位一起将所有的资料交给监管人员进行检查审核,如果监管人员检查无误后,可以将所有的资料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中。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对于电力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不仅仅只是电气设备的安装,还要有组织有准备的协调各合作单位、各工种之间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 作者:刘海军单位:广东可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实施成本控制将有利于提高职工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管理者准确了解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真实情况,也有利于企业在宏观上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与控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电力施工企业采用某种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后基本上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忽视了市场环境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客观现实表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原先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与现状不相适应。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确保所采用的标准能够合理有效,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对合理的期间,对企业自身所采用的各种标准进行可行性和符合性评审。 提高项目相关人员整体素质和责任感的要求电力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从日常工作情况来看,部分电力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经济头脑,偏重于完成施工任务;部分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熟悉合同条款,有的甚至从未看过合同,对合同缺乏必要的了解,缺乏维权保护意识;个别施工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对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不加测量,凭自己估算,造成变更、签证工程量不准确,加大了外包工程的结算费用;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对新的技术方法不能及时掌握、应用。通过实施成本控制,加强对专业技术的培训,制订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电力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应对施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要求工程正常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情况多种多样,施工变更经常发生,由此发生的价款也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在电力工程结算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已在施工过程中作了设计变更,由于书面的变更联系单不能及时发送到负责结算的人员手中,企业往往没有把设计变更费用增加部分计算在结算总价内而减少应结算的费用。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因何种原因出现变更,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及时出具工程施工变更联系单并报经监理、甲方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由于开发商原因造成工期延误以及损失的应及时办理书面相关签证手续。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工程停工的应及时进行工期变更签证。实施成本控制能够促使相关人员重视工程变更项目的管理,前后衔接,避免拖延过后补签,真正做到施工过程中的环环相扣。 进行经营环节全过程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创新 1.重视工程造价资料积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预算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输电线路的工程造价指标。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求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电力施工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施工预算是项目成本目标,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也可制订内部施工定额,同时还要编制施工管理费用支出预算,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2.加强业绩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责任成本中心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管理创新,更好地运用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人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必须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进而计算出完成项目的最低总成本,确保项目整个活动过程的费用控制在总成本范围之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奖罚分明,通过分解项目成本指标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加强经营过程管理,优化生产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科技创新与经济工作相结合是企业开源节流的主要途径,因此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能力。积极开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企业内部倡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学习业务知识、钻研技术、科技创新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装备水平、操作熟练程度,从而全面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施工项目的科技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降低施工中的技术成本。 4.加快竣工结算,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向对方及时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企业在采取赊销方式开展经营、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等。管理不当损失的不仅是利润,投入的成本也将化为乌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比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的节约、控制更值得引起管理层的重视。电力施工企业在经营效益逐年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有的回收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资金运营能力,极易造成企业资产质量下降,导致虚盈实亏等现象,损失了应有的经济效益。(1)应收账款清收不利的原因分析。1)企业负责人重视不够。很多企业负责人只重视效益总量,完成利润指标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对少量未收款的业务不够重视,甚至因干部调整,下一任对上一任形成的欠款催收力度不强。2)往来账核对不及时。各单位对形成的应收账款不能定期核对,一方面造成本单位账款回收工作被忽视,另一方面可能因核对不及时造成应收款项超出法律时限,失去法律保护。3)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考核办法,但没有具体量化到个人,存在奖金大家拿、罚款平均摊的现象,造成员工收账积极性不高。(2)具体措施。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一项高风险性的资产,从其产生到终止不仅受本单位的催收、财务核算、主管部门等各个环节的影响,还与对方资信状况、财务背景、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大限度地收回应收账款不是简单的愿望反映,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控制制度相配合,以达到控制自己、激励对方的目的。针对施工类企业的实际,大致可设置如下制度。2)明确关键控制点。应收账款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开展而遍布经营行为全过程,从重要性分析企业应在几个关键点做好控制。一是应收账款管理环节:企业核算员对应收账款进行专门管理,动态反映往来账的回收情况,定期将应收账款清理进度提醒相关责任人,负责与财务人员对应收账款的定期联络,避免应收账款管理真空。二是财务核算环节:及时登记账务,每月将账面列示的应收账款余额通报企业有关部门,提出核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与客户对账。三是企业负责人控制环节:制订应收账款回收措施和目标,进行收账分工,定期召集有关人员进行调度,建立奖罚机制,提高员工的回款积极性。3)加快竣工结算的速度。一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应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在达到竣工决算状态,项目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决算资料提报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际耗用、人工费用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找漏缺项,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二是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及时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项目部要安排专人负责与开发商联系,进行资金回收,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施工单位要随时了解业主的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止由于对方的突变或经营决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项目经理部的财务人员要定期对应收账款向业主发出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发生,堵塞违法违规行为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要明确应收账款中工程预收款、进度款、质保金等各环节的责任人,相应的责任部门要在施工过程中切实负起管理责任,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 5.增加材料采购的透明度,提高材料物资的利用率,合理配备机械,减少机具闲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较大,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因此,应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1)加强材料采购流程控制。一是加快资金周转。在确保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储存量,减少二次搬运的次数。二是采购材料应公开透明。首先应调查市场情况,比质比价。其次,充分运用公开招标、公开竞价、择优选定等方式,特别是用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更应采取这些方式。这样做既能保证质量又可以有效杜绝暗箱操作,防止采购过程中产生腐败。(2)严格控制机械使用成本。一是要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减少机器设备闲置。设备管理部门要综合考虑分析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设备能力等因素,科学配置、合理安排机械设备。二是降低机械使用成本。相关部门和设备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对机械设备建立日常定期检修和保养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保证安全施工,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6.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分包工程成本在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越来越重要,有必要注意以下管理要点:(1)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负责审查发包人的资质等级、信用情况,组织公司审计监察、安全质量、技术、财务、物资、相关专业人员和本部门对口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合同评审,根据相关要求逐条进行研究,实施监督控制。项目经理应直接参与合同的谈判,以便以后更有利于合同的履行。应健全合同管理系统,以保证施工部门与财务等相关部门的衔接。除施工合同外,还要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会议纪要、双方信函、合同变更、履约保函、工程保险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完整的存档资料。(2)进行合同分析,认真研究合同条款。订立合同前,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合同的每项条款,结合当事人的自身情况和项目特点对合同进行风险分析,设想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要考虑周全,提出解决的措施,做好预案。合同内容要做到全面、明确,防止易引发歧义的条款出现,要求合同条款用词准确,发包人和承包人的责任、义务、权利要明了清晰,杜绝合同条款留下漏洞,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确保企业不受损失。(3)工期、质量、造价的约定是施工合同最重要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设计发生变更、建筑材料因不同原因出现差价以及现场签证等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因此合同管理职能部门必须仔细谨慎,对价款调整的依据、程序、范围、设计变更、材料价格、现场签证的签发做出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理有据,以规避风险,争取最大利润。(4)谈判团队要选择有合同谈判能力和经验的人组成。谈判策略和技巧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合同实质性谈判阶段,应选择有经验和有合同谈判能力的人进行合同谈判。通过合同谈判使合同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关系平衡,尽可能防止出现单方面苛刻的约束条件,并相应提出对双方的约束条件。 结论与建议 创新发展,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项目成本控制在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从细微入手做好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就能真正做好工程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玲单位:日照供电公司阳光企业集团财务部主管会计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企业年终回顾 今年来,我们部门的所有工作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完成了国内安装的各项调试任务。国外安装调试大幅度上升,安装调试合格率达到100,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预计明年在国内外的安装任务还会有增长。 回顾安装公司一年所做工作,我们的安装人员在语言交流、协调等遇到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以饱满的工作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肯定。但客户对我们公司的产品、零配件的材质及加工精度有点不满意,故引发这方面的投诉比较多,同时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及相关费用的上升。在此,请公司有关部门在零配件的选购,材质与加工精度方面,加以提高改进。这样有利于我们安装公司更好地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保证其今后的正常运行。让我们的产品设备更能让人接受,从而减少售后服务的邮寄、托运费用。在其它费用的开支方面,原本可以节省的费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场地确认造成的等工,安装后不能及时调试的往返,配合收尾款而进行的回访再培训。缺乏跟踪信息的配发带来的种种弊端等等,这都又待我们加以重视认真对待,确保我们的工作质量。年质量目标及行动措施 一、在提高管理标准方面:1、加强本部门人员对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进一步认识,重温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的职责规范。2、加强安装质量管理意识,做好安装过程中的质量跟踪及反馈。3、加强对全体安装人员的整体安调技能的测试,做到有备上岗,提高各方面业务素质,树好安装公司窗口形象。 二、提供优质服务的方面:1、对客户提出的要求及反映的问题,通过电话或直接派人帮助解决,并做好记录,责任到人。2、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并通过品质速报,起到传送纽带,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工效,最好的答复,尽力让客户满意。3、对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无论是保修期内外的都有责任做好回访调研工作,促使用户满意信任度达100。 三、确保工作无差错:1、依据公司安装、调试验收报告验收合格率达100。2、增强行为思想意识,控制人为质量事故为零。3、配合国贸、营销部在做好售后服务的同时,有责任把球馆选送的维修保养学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率争取达到90。年度的质量目标及行动措施已经制订,有必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按照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严格遵守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的各项要求。以“服务创造价值为中心”,全员参与,倡导“不当辅手、我做第一”的思想齐心协力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力争XX年安装调试合格率为100,客户的投诉率趋向于零。 电力安装论文:锅炉风机安装电力 [论文关键词]锅炉风机作业方法 [论文摘要]锅炉燃烧离不开锅炉的风系统,风系统包括二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扫描冷却风系统和炉顶密封风系统。各系统的风均有相应的风机提供。以某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为例分别讲述了AN轴流式吸风机、FAF轴流式送风机、离心风机的安装步骤。 该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安装按平衡通风设计,满足一次风机、送风机、吸风机在锅炉低负荷工况或一侧风机故障时单侧运行,空预器进出口烟风道上均设有隔离门。送风机采用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风机两台,吸风机采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两台,一次风机采用50%容量的定速单吸离心风机两台。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其密封系统采用母管制的密封风系统,每台炉设2台离心式密封风机,一台运行,一台为备用状态。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送风机、吸风机、一次风机、磨煤机密封风机都布置在锅炉房零米层,送风机对称布置在炉架两侧预热器冷空气仓的位置,中心线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垂直,其起重机械扩侧应为HB36B建筑塔吊,固侧应为KH180履带吊;吸风机对称布置在电除尘器后面,中心线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平行,其起重机械为KH180履带吊;一次风机对称布置在预热器出口水平烟道的下方,其起重机械为KH180履带吊;密封风机布置在炉内预热器进口空气管道的下方,用卷扬机进行配合安装。 一、在施工作业中具体的步骤 (一)AN轴流式吸风机作业方法 该类风机安装的一般性规律,是以机壳装配(后导叶和叶轮外壳)为基准和固定端;其进气箱、集气器和前导叶为前(近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其扩压器和扩压器芯筒为向后(远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 其具体安装顺序步骤和要求如下: 1.将全部机件存放于基础附近,清理杂物,除毛刺,准备起吊设施。 2.基础清理干净,检查各部分基础标高、各基础孔尺寸;将各部分垫铁、基础板与支腿连接后安放好。基础板找平,检查标高。 3.将机壳装配(后导叶组件与叶轮外壳组件)并在一起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穿好地脚螺栓。用框式水平仪找正机壳装配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同时,保持机壳轴线与风机进出口管道一致。 4.粗找正后,可对后导叶组件和叶轮外壳组件的基础进行一次灌浆。水泥达到规定硬度后,复查找正情况;无误后紧固地脚螺栓达到所需力矩。 5.将扩压器外壳下半部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一面与后导叶外壳法兰螺栓相连,另一面将支腿圆弧板与支腿和扩压器外壳分段点焊,焊牢。 6.依次联接小集流器、前导叶组件、大集流器、进气箱各部件下半部。注意:按要求在法兰间加密封材料,其进气箱支腿和圆弧调整好位置后电焊点牢。注意在前后支腿点焊以前,应严格保证其机壳装配的垂直度,防止外悬重力过大,防止倾斜及机壳装配地脚螺栓松动,如吊装就位时不能及时点焊支腿,应用枕木和千斤顶支牢,以保证安全。 7.按总装图要求对进气箱滑动支腿和扩压器滑动支腿安装。注意螺栓头部外露部分适当加长,以后要加一滑动压板位置(如总装图示)。支腿和支腿圆弧板焊接时注意对称分段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 8.安装主轴承座,按要求加装防松垫,按规定力矩拧紧联接螺栓;拧紧后按图安装径向测温元件。按图安装前后冷风罩和轴向测温元件,其中锥形冷风罩上半部分可最后装。 9.吊装叶轮,按规定力矩紧固压盖螺栓,盘车检查轮毂与后导叶芯筒间的轴间隙,叶顶与机壳内壁间的径向间隙尺寸。 10.叶轮侧半联轴器(Form03)与叶轮连接,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11.按图示安装电机端联轴器(Form01),将电机粗定位于预定位置。 12.吊装传扭中间轴,其拧紧力矩应达到要求。吊装前建议在电机端准备一个门形架,其转轴与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用滑轮吊在门形架中,调好高度,尽早与电机端联轴器联好。注意:在吊装过程中当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偏移距离不得超过5?L。否则将对膜片联轴器的弹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联轴器损坏。 13.按AN系列轴流风机转轴系找正原理示意图:以叶轮端半联轴器和电机主轴水平为基准,找平找正。应保证叶轮端后导叶组件中主轴承座位置的热膨胀补偿量,即电机水平位置的预抬量(具体数据见总装图)。应以两个联轴器膜片间的张口值来保证,其张口值大小,可通过计算得知;按一般的比例,其张口值约0.20?L(因烟气温度也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14.电机基础、进气箱基础、扩压器基础二次灌浆,达到规定硬度后拧紧地脚螺栓,复查张口数值。 15.组装扩压器芯筒,传扭中间轴护管,轴封筒等。 16.组装冷风管护筒,冷风管路安装,油管安装。 17.进气箱、大集流器、前导叶、小集流器等上半部、扩压器上半部安装。注意各法兰之间加装密封材料,须现场封焊的圆法兰及对口板外不加密封材料(参见风机总装图)。 18.调整前,导叶开启程度应基本保持一致,建议在0度时(即前导叶叶片与主轴中心线平行时)调整和检查。 19.安装前导叶操作执行机构,注意叶片开启,机壳外的指示执行器的指示应保持一致。 20.按图纸要求安装冷却风机、加油装置、现场测温、测振装置、防喘振报警装置(若有)等(具体见各装配图)。 21.安装进出口膨胀节、内外保温防护层,整个风机与管道系统连接。 (二)轴向预拉量的调整 由于该类风机在热态工况时,烟温较高,传扭中间轴较长,其轴热膨胀量较大(约5~10MM)。因此在冷态安装时应将单个联轴器的安装间隙比自然间隙预拉开2.5~5MM。 1.设备清点、检查。在设备到货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 2.基础划线、垫铁配置,纵横中心线相对锅炉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地脚螺栓箱标高误差不大于10mm,相对之间误差不大于2mm。 3.轴承组安装。轴承组就位安装,要求:中心距误差5mm,标高误差10mm,轴承组中心线的水平度公差0.1mm/m。调整调平螺栓,紧固地脚螺栓。 4.进气室、扩散器的安装。进气室、扩散器就位,安装好地脚螺栓,通过调整垫铁使之与主轴承风筒对正,其标高允许偏差为0~-10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两者与主轴承风筒之间的间隙按图纸要求为20mm。 5.电机找正和连轴器的安装。风机和电机轴线同轴度公差0.05mm。联轴器端面之间间隙应均匀,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08mm。 6.风机的润滑 (1)油站及油管道安装中,严格遵照供油装置的厂家所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在需要润滑的各个部位,添加图纸或说明书要求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2)管道安装力求走向合理,工艺美观,回油管需有3.5的倾斜。油箱及附件检查、清洗,油箱用煤油做渗油试验,冷油器按其工作压力的1.25倍作水压试验,附件清洗后,喷油恢复。 (3)对油管路系统进行油冲洗,冲洗化验合格方可具备试运转条件。 二、离心风机作业方法 (一)设备检查、检修 1.检查叶轮旋转方向、叶片弯曲方向、机壳出风口角度应与图纸相符(特别注意叶轮的左右旋之分); 2.机壳、转子外观应无裂纹、砂眼、漏焊等缺陷;机壳内部耐磨衬板应牢固、平整、无松动现象; 3.入口调节挡板门应零件齐全、无变形、损伤,且动作灵活同步、固定牢固; 4.轴承冷却水室水压实验应严密不漏,按1.25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叶轮与轴装配应装配正确,不松动;轴承型号及间隙应符合设计,用压保险丝法检测各间隙;风机轴承推力间隙应在0.3~0.4mm之间,用压保险丝检查,膨胀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安装时应使轴承纵横中心偏差=10mm,轴水平度偏差=0.1mm/m; 5.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妥善保管按顺序编号,放置在干净的地方,以免带上杂物,不可碰伤。 (二)离心风机安装方法 1.首先,检查地基的外形尺寸、各预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地基外型尺寸偏差应在±20mm范围内,各预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偏差应在±10mm之间;基础划线,以主厂房建筑基点或锅炉纵横中心线为基准,测得基础纵横主中心线偏差应在±10mm,中心线距离偏差应为±3mm,基础标高应在±5mm之间; 2.凿平地基,放置地脚螺栓、布置垫铁,垫铁组一般为2平1斜3付垫铁,厚的放下面,斜垫铁应成对使用;并伸出机框约20mm;找正后应焊牢、不许松动;垫铁应放置在设备主受力台板、机框立筋处或地脚螺栓两侧,在不影响二次灌浆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地脚螺栓孔; 3.机壳下半部粗定位:注意厂家的安装标记,通常?A?、?B号各位一台,就位前注意区分与进出口风管的关系、叶轮旋向等; 4.将集流器喇叭口插入叶轮内用铁丝固定后,将整个转动组吊入预定位置;安装地脚螺栓,地脚螺栓的弯曲度应≤L/100(L为地脚螺栓的长度),地脚螺栓底端不应接触孔底、孔壁。地脚螺栓应受力均匀、并螺栓外露2~3扣;然后松开铁丝将集流器下部与机壳下半部用螺栓固定初步调整叶轮与喇叭口的间隙。 5.风机转动组找平、找正:风机主轴与轴承座之间的垂直度采用如下方法找正:将磁力座贴在主轴上,将百分表表头指向轴承外圈或轴承座弹位端面上(既上端盖加工面上);此时旋转主轴一周以上其表针读数不大于0.15mm即可,此读数值为该轴承座与主轴的垂直情况。 6.电动机找平、找正:调整风机与电机主轴同轴度(既联轴器找平找正)。用三块百分表找正,轴向两块、径向一块;每盘动轴90度,记录数据,测量其上下左右的读数,调整同轴度,使其误差≤0.05mm;且两靠背轮之间应有10mm间隙。找正后,复查轴中心高度等部分数据,做好记录。 7.在风机找正后,进行机壳上半部扣盖、集流器与机壳安装就位,两机壳之间应垫石棉绳;拧紧连接螺栓,四边螺栓应受力均匀;以叶轮为基准,再次调整叶轮与喇叭口的间隙。 8.安装进气箱、入口调节挡板门和风机其余部分,调节挡板转动灵活,否则应加润滑油转动、直至转动灵活方能安装;安装时叶板应固定牢靠,与外壳有充分的膨胀间隙;调节操作装置应灵活正确,动作一致、开度指示标记与实际相符;要注意开启方向,不可装反,进气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同。 9.冷却水、润滑油管道布置应符合图纸要求,布置正确、美观,且管道内不得有杂物。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点 摘要: 电力安装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道施工环节,在实际施工中,受设备、施工人员等因素影响,会导致好某个施工环节发生疏漏,进而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对居民正常用电秩序带来不便。本文就在分析影响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为电力安装工程具体施工能够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重点 近些年来,在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力建设项目数量越来越多,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电力安装工程施工当中,变压器、开关柜、配电柜以及电缆敷设等施工过程十分繁琐,一旦出现细节处理不到位,都会给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掌握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设备因素影响施工质量。 电力安装工程涉及到许多施工机械、电力设备和材料,这些都会对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具体体现为:首先,施工机械因素。在电力安装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不同的机械设备,设备的性能、稳定性等都会对施工过程产生干扰,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其次,电力设备因素。设备质量高低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电力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施工过程完全到位,最终施工质量也达不到要求,所以,电力设备质量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影响因素[1]。 (二)人为因素降低施工质量。 电力安装工程施工需要由专业的施工人员来完成作业,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专业技能等决定着其施工水平,关系到施工中是否会发生质量隐患,对工程施工质量起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人为因素也会降低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 (三)环境因素影响施工质量。 电力安装工程施工通常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的,突发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会对施工过程造成妨碍,进而影响施工质量。此外,社会环境也会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二、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接地装置的施工质量控制。 接地装置是电力安装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接地装置施工中,需要采取等电位连接的方式,利用。整个接地系统要联合接地,根据需求设计相应的基础装置,满足电流分流的要求。 (二)电缆、电线敷设施工质量控制。 在电缆、电线的敷设施工中,电压等级、回路不同的交流或直流电线,要分别置于不同的导管内;属于同一回路的交流电线,要置于同一金属管中,且在管内部分的电线,禁止有接头存在。此外,当采取多相供电时,在同一工程中,所有电线的绝缘层颜色应保持一致,其中,A、B、C三相分别为黄、绿、红,零线为淡蓝色,保护地线为黄绿相间。在穿管敷设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预防发生质量问题,具体包括:第一,在穿管敷设前,先对管线进行检查,无管材破损或护口遗漏等情况,规格准备完全;在穿管连接中,要小心操作,及时套上护口,将线头弯起,避免电线缩回。第二,在导线连接时,为预防导线线芯发生损伤,需要选择合适剥线刀口,适当用力;对于螺旋接线情况,使用合格的接线钳,控制芯线长度,预防线芯外露或松动。第三,做好线管、线盒的清理,避免有泥水等杂物降低线路绝缘电阻,保证导线绝缘可靠[2]。 (三)母线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在母线安装施工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搭接连接母线时,搭接的长度和钻孔直径要符合规范要求,螺栓固定的力矩值要达到规范标准。其次,做好母线接触面的清洁,使用电力复合脂涂抹,保证螺栓孔的规范,周边不存在毛刺影响螺栓使用。第三,在连接螺栓时,要在两侧均使用平垫圈,垫圈间隙应超过3mm,螺母侧要使用弹簧垫圈。第四,在螺栓固定过程中,要使其均匀受力,避免接线端子受到其它外部作用力,出现移位、变形等问题。 (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变压器是变配电的核心单元,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安装工程的安全。在变压器安装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有:变压器低压侧中心点应该直接与接地装置接地干线连接在一起;做好接地装置的施工,其接地阻值要达到设计要求;变压器、附件外壳以及其它非带电部位应全部接地。 (五)高低压开关柜安装质量控制。 在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施工中,首先要做好场地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墙面施工和门窗安装等,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其次,在开关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开关柜的验收,对于运输和安装过程发生损坏、缺失的情况,及时更替,避免不合格开关柜被应用于工程中。 (2)做好开关柜断路器与推进设置的联锁装置,保证动、静触头完好,接触紧密,中线线相同,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能够能够准确动作。 (3)做好施工环境的卫生保持,定期清扫,门窗封闭,有效防尘、防潮,保持配电室清洁,为成品保护创造条件[3]。 (六)避雷网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避雷网是保证电力安装工程安全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雷击对电力设备的不良影响。在避雷网安装中,将避雷带安装在建筑物顶部,并通过增大焊接面来提高防雷能力,电力工程中的所有金属设备都要直接与防雷干线连接在一起。在完成接地体的安装后,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接地体的位置、材料和焊接质量等均达到规范要求。同时,还要测试接地体的电阻,保证其对雷电的导流效果;如果接地装置为自然接地体,需要借助钢筋完成测试,人工接地体要在会回填土前完成测试。如果测试不合格的,还需要对其进行补充改正,使阻值达到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装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会对电力设施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针对此种情况,掌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并将其准确应用于电力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当中,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安装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作者:邵海燕 丁惠 单位:江苏松源电力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 1电力安装工程出现问题的原因 (1)外部因素的印象。外部因素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湿度、温度等等不受人为控制的因素;人为因素是可以受认为调控,安装技术、质量、施工环境、管理等等属于人为范围之内的。这两种外部因素是造成电力工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问题。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问题都是可能对电力安装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材料中,包括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以及原材料,电力安装工程涉及了许多复杂的成俗,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上也是有很多的要求的。因此,材料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次,设备的使用性能、生产工艺以及材质特点是否符合电力设备安装施工要求也至关重要。 (3)安装团队的技术力量不过关在现阶段,诸多的电力企业并没有对电力工程安装形成比较明确的认知,传统形式对电力安装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束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到了安装团队在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等方面都存在的比较明显的缺陷,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导致了电力安装团队的技术力量不过关的问题。 (4)协调沟通能力欠缺。内部问题的协调和沟通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电力安装工程之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出现都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电力工程的崩溃。财务、技术、行政管理、业务等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得电力工程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形成进度、工期等的延误,使得整个电力安装工程施工出现问题。 (5)电力安装流程存在问题。在现阶段的电力安装工程之中,流程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存在着不足,电力企业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利润,使得各种违章问题频频出现,这就会使得电力安装工程施工问题的验收、预算、审核等等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出现问题,这种问题会一直影响电力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应对方法 (1)加强电力工程安装人员的业务能力。施工人员不单单包括具体操作的人员,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也能够对电力工程安装造成很大影响,先进的安装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技能素质和施工经验,所以对施工人员、管理者、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培训的方式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由于每个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千差万别,因此要想建立一支技术和素质都过硬施工团队,就必须要求施工人员从自身做起,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进步的学习氛围,以利于电力工程施工各方面人员专业技能提高和个人修养的提升,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2)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与每一个工作人员紧密相连,在电力工程施工安装管理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每个工作人员承担其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严谨工作,才能使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及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职责的明确,以便于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可以追责到个人,这对于整体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3)完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工作程序为主体的规则制度是施工管理的重点,要以标准化为基础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应该建立技术、管理、施工为主的标准体系,加强员工对施工质量重要性的理解,通过规章制度的实施来规范员工的操作和管理,使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具有更加科学、系统、合理的保障。各个电力公司可将公司管理制度以文件的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进行考察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4)提升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效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重要目标是提升电力工程安装的效率,这也是当前时代下电力企业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建立以网络等现代化管理软件为基础的管理方式,施工企业要以科学管理和现代技术为依托,实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 (5)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想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创新。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例如:制定科学、适用的管理制度;在已有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等。 (6)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创新。工程造价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是施工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电力工程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阶段消耗的所有费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电力工程安装的创新,就需要保证各项电力计算的精准性,如果有必要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结束语 总体来讲,我国电气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际应用上,实现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控制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等等的也是有着正面影响的。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安装之中,实现施工管理可以工作人员、材料、设备等等资源进行比较综合的整合,这些对电力安装工程的正面影响是会一直存在的,从而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占飞 单位:江苏安信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工程预算分析 1电力安装工程预算的意义 当今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不断做大做强。同样,随着的工程规模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资金要求,这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电力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与控制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加强成本预算控制,使项目成本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才能实现电力安装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对于电力安装工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力安装工程预算的现状 目前,总结我国电力安装工程预算现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部门与项目部在签订施工合同时,相关施工条款的约束较为含糊,缺乏对利益双方相关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力,很多施工中的细节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许多预算指标偏离市场。其次,建设公司与项目部签订合同后,由于没有细节的合同条款约束,导致对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备品备件管理不善,造成资源浪费。签订合同后,进行的成本预测与实际工作中用量偏差较大,预算时未能依据实际的市场行情进行,未能及时依据施工项目的工程数量,及实际工程量进行较好的修正、校对工作。成本预测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导致工程预测出的总投入与实际投入之间出入较大。预算失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材料和人工上的安排不合理,人员上主要是配置较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施工中的规章制度执行力较差。最后,从全局出发来看,施工规划不够全面,未能全面进行较好的合理规划安排,各个项目内容在施工中的结合不到位。 3提高电力安装工程预算控制的对策 3.1全面严格在电力安装工程中落实成本责任制 将成本管理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中去,实现目标成本责任制,归类成本要素,细化分类管理,逐渐分解到各个分区甚至各个作业队,在细节中进行细化管理。在实践中全面落实各个阶段的施工内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个人的工作使命感,逐步形成全体参与的、全方位的、全盘的细化过程项目成本管理,将责任真正的落实到每个员工个人身上,明确相关责任人,坚持做到分工分责管理。 3.2全面实施电力建设和安装工程控制措施和成本核算 期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将项目经理责任制与工程的预算制度相联系,确立项目在施工中的地位,保证工程项目的重要地位,施工中要确保工程质量,还要进行严格的成本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依据是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中外界的社会环境同样重要,只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有效促进电力建设项目取得长远的经济收益。积极进行电力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要让工程预算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3强化电力建设安装工程材料预算 电力安装工程的材料成本控制是关键,是一切预算控制的根基,全方位的预算管理最应重视的是对材料的预算管理。当工程经过招标中标后,首先应对该工程进行预算编制,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预算进行编制,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及公司的工程审批后,工程项目预算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实施,依据预算量进行施工管理,坚持以预算量为施工依据。项目部对操作进行监控,特别是对材料的采购,采购部要严格依据预算材料部门的计划实施材料采购,采购时要严格依据各个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并严格在资金预算控制的标准内实施采购。如果其间发生变更,及时办理相关的工程材料使用证明,配备工程使用证明材料,才能进行材料的领用,严格规范审批制度,限定好使用范围,不得私人擅自使用,这样就可避免预算超支。 3.4建立电力建设安装工程成本控制动态考核机制 电力安装工程的成本核算、预算控制,难免在实践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责任制度进行分工,没有对相关成本进行透明化,没有系统地完善相关管理细节。因此,在预算制定完成后,要严格落实好相关负责人,有关责任人要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经济分析,在主要大项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用、机械费等,进行费用整合管理,积极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细致研究,对于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实施考核,采取一定奖惩措施,通过该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薪酬管理,确保该奖惩制度顺利实施。 4结语 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随着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在电力安装工程的预算中,合理有效的工程预算可促进安装施工企业工程顺利完成,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 作者:谭振杰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公司项目成本控制论文 一、加强电力安装公司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 (一)项目成本要实现全员控制 由于项目成本的产生涉及到电力安装公司组织机构的各个方面,个别员工生产业绩的情况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本,因此项目成本控制需要公司的全体员工参与。公司应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全体灌输成本控制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氛围,尽快实现员工观念的转变。电力安装公司可以对成本控制指标进行分解,并将指标下放到参与项目施工的每位员工身上,争取做到“人人有指标”。同时,电力安装公司还应根据指标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公司效益的作用。 (二)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实行动态控制 电力安装公司要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持续地进行成本管理。同时,项目成本控制要遵守及时性原则,将成本控制的过程改变成一个动态的管理环境。公司内部要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恰当的财务分析软件,对项目实施期间发生的成本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核算和控制。 (三)使用作业成本法归集各个项目的成本 电力安装公司要以作业为中心控制项目成本,作业的划分应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与计量,计算出相对准确的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式关键是对作业中心的选择,公司首先要将不同的电力安装项目工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具体的工程再根据施工情况和工程组织情况等划分为小的作业中心。项目的作业中心一旦选定,就要依据成本动因将项目成本,尤其是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的成本准确地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以作业成本法作为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可以有效、正确地归集各个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的能力。 (四)加强直接人工控制,主要从工期和人工管理两方面来进行 电力安装公司可以使用挣得值法来实现对直接人工和工期进度的控制。针对电力安装公司工期延后和工人数量增加所导致的直接人工成本增加的情况,可以使用挣得值法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对直接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电力安装公司可以使用挣得值法计算计划工作预算的直接人工费、已完工作预算的直接人工费和已完工实际直接人工费,三个参数之间的差额,得到工程实际施工与计划施工之间的进度和直接人工费的偏差,以便随时监控工程进度和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二、结论与建议 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成本的控制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社会评价、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等都具有重大意义。电力安装公司在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成本控制弊端,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本文依据电力安装公司的成本控制实际情况,系统总结了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本研究对电力安装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有所启示和帮助。 作者:冀阳阳 李燕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中安全和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1电力安装过程中安全控制 1.1建立电力设备安装中的安全机制 在电力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电力安装非常普遍,但是电力作为重要的能源本身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社会中电力事故非常普遍,频发的电力事故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因此如何确保用电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对目前的电力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的电力事故与电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密切相关,所以,要想实现电力安全“零事故”就需要电力企业的监管部门对电力一线施工人员进行监管,及时着手建立电力设备安装中的安全机制,使电力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有专门的监督部分和人员。 1.2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 电力安全直接关系到电力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保证电力安全就需要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首先,电力企业要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电力施工人员掌握最基本的电力安全知识。在进行完最基本的电力知识培训后,电力企业还要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人不允许其上岗,并继续对其进行培训,直到合格为止。除此之外,还要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电力施工人员,要继续进行培训。其次,对于将要进行电力安装的工作,电力企业要对其中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地方进行分析,提前告知电力施工人员。最后,对于电力安全规则执行比较好的电力施工人员要给予奖励,对于操作不正确的电力施工人员要进行通报批评。总之,通过电力企业的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源头上保障电力安装过程中的电力安全。 1.3电力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电力安装过程中,电力企业要防患于未然,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保养,避免由于电路老化而引起的电力安全故障。其次,电力企业还要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线路和设备,并考虑到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关措施,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在线路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装的先后顺序,不要为了省事而漏掉电力安装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尤其是在安装避雷针的时候,尽量按照安装程序的要求,不要因为漏焊而影响避雷针的正常工作。除此之外,水的问题也是电力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在电缆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缆内部是否干燥。最后,当电力设备安装之后,还要对电力设备进行调试,确保电气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2电力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2.1选择节能的电气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节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电器设备中。在电器设备的安装中,施工人员要首先考虑选择节能的设备。例如,在变压器的选择上,如果变压器长时间使用,但是变压器的设备的容量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那么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因此,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采用相适应的变压器。同样,对于电动机的选择,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节能幅度最好的设备。 2.2电力企业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变电所进行合理定位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对变电所位置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变电所要尽可能选择离负荷中心比较近的位置,电力企业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提供适当数量的变电所,在正常情况下,变电所的供电半径通常为小于500m[3]。除此之外,电力运输路径的长度也会造成电力的浪费。因此,在电力设备的安装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电力输送的路径。 2.3规范电源的安装 对于电力安装来说,如果电源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就可能导致三相负载不平衡的问题。如果中性点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就会致使中性线流量过于高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中性线的损坏程度大大增加。电力企业的施工人员应该在电力安装过程中依据负荷的性质对用电设备进行分配,实现三相负载平衡。 2.4做好电力节能安装规划 在对电力施工项目进行安装之前,电力施工企业要对电力施工项目进行规划。在电力企业对电力安装路线进行规划的时候,首先需要电力施工企业对电力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结合施工环境的现实需求,计算出最佳的输送路径,尽可能地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节能措施。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用电量的连年攀升,我国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电力施工过程中的用电安全,并尽可能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推行节能措施,需要电力企业对电力一线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同时还要对电力施工人员的一线施工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电力企业要通过一系列节能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用电消耗。 作者:何亚斌 单位:清远恒达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工程造价论文 一、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 结合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过程,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汇总如下: (一)造价管理缺乏计划性 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按照造价方案执行管理,实际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导致造价管理不具备层次性,而且诸多造价管理的信息呈现混淆,达不到完善管理的状态。管理人员无法保障造价管理遵循计划约束,直接增加造价规模,促使安装工程中支出过度的成本,管理人员逐渐忽视造价管理的计划与控制,随意处理造价管理的信息,对造价管理产生极大的压力。 (二)造价管理缺乏专业性 造价管理是电力安装工程的一部分,大部分电力企业安排施工人员进行造价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没有意识到专业度的重要性。例如:某电力企业只注重安装工程的成本控制,仅仅将成本控制作为造价管理的项目,忽略调度、资金分配等项目的价值,实际该企业的安装工程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本效益,在部分项目上出现成本风险,干扰造价控制的安全进行。 (三)隐蔽工程的造价管理失控 隐蔽工程属于电力安装工程的重要部分,在造价管理中占有高比例。隐蔽工程中的造价管理需要明确的控制途径,但是实际造价管理出现失控风险,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审查,导致造价管理缺乏基础依据,在计算造价信息时,即会出现诸多不规范的数据,促使管理人员无法正确评价造价内容,进而引发严重的失控风险。例如:某电力安装工程单位,在造价管理中没有结合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实践验收隐蔽工程的内容,导致隐蔽工程的造价管理缺乏真实性,与项目存在成本偏差,对安装工程的整体造价也产生风险影响。 二、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对现场管理的应用 电力企业为缓解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压力,积极发挥现场管理的作用,将其应用在造价管理中,解决造价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电力安装工程的效益,如下: (一)制定造价管理的计划 电力安装工程通过现场管理,制定造价管理的计划,保障造价管理符合安装工程的实际需求。以某电力安装工程为例,分析现场管理的应用。首先该工程以所处的市场为计划导向,完善造价管理的计划项目,规划与造价管理相关的指标,如资金、质量等,作为安装工程的造价限度,避免造价管理超出预定标准;然后该工程重点规划造价管理容易发生失控的关键点,利用组织的方式,提出管理造价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每一项造价管理,严格按照工程现场的需求,最大化的排除不利的影响因素;最后该工程利用现场管理的作用,实现定额管理,在安装工程中实行定额分配,通过降低消耗的方式,保障造价管理的效益性,该工程利用现场管理,提高造价管理的综合性,完善整个造价管理的过程。 (二)提高造价管理的专业度 现场管理对造价控制具有明显的约束力度,拉近造价管理与安装工程的距离,确保造价管理具备专业的特性,优化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个过程。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涉及的项目比较多,现场管理可以明确项目职责,保障造价管理的专业价值。例如:某电力安装工程在现场管理的作用下,优化造价管理,在安装工程的工艺、调度等方面均实行专业管理,构建了与造价管理相关的控制体制,促使安装工程各个项目的成本都能在协调状态下实现相互配合,保障现场管理的效益,严格控制该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支出。 (三)严谨控制隐蔽工程的造价管理 隐蔽工程的造价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性,电力安装工程将隐蔽工程的造价管理作为重点控制的内容,利用现场管理优化隐蔽工程的造价信息。例如:某电力安装工程中包含多项隐蔽工程,该工程在隐蔽工程的现场,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审查,准确计算隐蔽工程的成本资金,在后期工程验收时,注重工程评价,在审核工程的基础上,管控隐蔽工程的造价管理,除此以外,该工程在隐蔽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通过现场质量管理,降低造价管理的难度,在高效质量的作用下,确保造价管理的严谨性,积极发挥现场管理的优势,所以该工程通过现场管理,既可以解决隐蔽工程造价失控的问题,又可以保障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利于电力安装工程的高效进行,缓解该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压力。由此可见:现场管理在造价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约束工程成本,促使其发挥更大的施工效益,稳定造价管理在安装工程中的地位。 三、结束语 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情况,按照造价管理的需求,优化现场管理的应用,进而发挥现场管理的作用,解决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基于现场管理的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高效益的控制方式,稳定造价管理的应用,避免安装工程的造价信息超出预算编制,体现现场管理的优势。 作者:弓志越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机电工程论文 1机电工程的概述 1.1机电工程的特点 机电工程一般都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并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综合看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机电工程涉及到的知识较广;机电工程涉及到的设备和技术较为复杂,且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具有相当强的时代性和独特性。 1.2.2前文已经概括的说到,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用电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安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且速度惊人。 1.1.3机电工程具备很强的通用性,针对某一环节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装置,也可以进行不同的生产流程。 1.1.4电力安装是机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型设备的组装两相当大,因此对于检测、装配、维修的专业要求也很强。 1.1.5随着机电工程的发展、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因此对于机电水平专业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1.2电力安装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之前也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在居民、工业、农业上的用电量也就随之增大,客观上也促使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机电工程在电力安装中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我们着重把握的重点应该是:首先,未雨绸缪,在施工前必须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对于电力安装的各个环节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熟悉;同时还要对于详细施工中的考核设置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监督和管理。例如:在某一项工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各个设备的参数、施工技术的验证标准以及在发生故障时的抢救措施细节。在安装过程中,对设备的和材料做到充分、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对于易燃易爆、防震等材料的检查是检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还应该将每项措施具体落实到个人,不仅能够确保上述措施的实现,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的准时完成,再者对于各项技术的严格标准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电力安装过程中机电工程的重要性 2.1机电工程作为电力体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管理模式方面。还是对相关制度的改革上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与作用。虽然我国现有的电力体制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其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完善。而且机电工程通过利用自身覆盖范围广,工作量大的特点,能够随时接受企业内部的检查与监督。 2.2因为机电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型 施工人员在对单位工程进行施工前,必须充分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制定最终完善的施工方案,加强对每一个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机电设备使用前,技术人员要对其参数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调试,确保其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失效等设备故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与质量。施工单位在进行电力安装施工时,必须配备专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是由于我国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是一味的注重了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往往忽视了施工质量与使用效果的重要性,这也是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充分电力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所有的工程项目进行有规划的施工安排,尽量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的安装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力安装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2.3在实际机电工程施工与使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所以,施工单位要在专心质量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关有效的解决对策。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与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机电工程施工中有效的监控手段。其能够对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严密的检测以此来保证机电工程得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从而促使各项施工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本文具体归纳了主要监管内容。 2.3.1由于机电工程项目中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而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机电工程安装施工中,大部分施工人员通常都忽视了质量验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 2.3.2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应加强对重点施工项目进行的控制和检测特别是对于自动化系统的程序输入以及在控制等方面的严格监控。 2.3.3质量管理的关键点。机电工程的质量管理点一般都是设置在质量架空的重要部位,从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进而大大提高质量监控的效果。这是消除安全隐患最根本的办法之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时代在迅速的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由于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中,其具有专业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那么,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机电工程技术体系的改革,以此来不断提高电力安装施工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沈 刘亮 单位:齐齐哈尔市新晟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龙江县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部分,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变电站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了解电力施工的具体特点和工作流程,梳理出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安装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工业体系的不断壮大,对于大型电力设备及相应设施是供不应求。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对于大型的供电设备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服务水平也有着高要求。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建设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高强度电力安装施工作业,保障电力输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输电线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涉及起重、登高、带电作业的项目也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保障技术、人员、设备的安全。总而言之,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需要在电力安装施工时做好管理工作,防范危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可靠。 1电力安装施工管理的内涵 1.1现场管理 现场的施工是在现场进行实际的操作,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拥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求现场指导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两者配合默契,才能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工程的相关结构,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1.2安全监管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1]。在电力安装施工工作开始前,应该能够清晰准确预料各种突发状况,并且能够有急事应对的策略,减少因错误导致的事故和危险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者应该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相关制度,不得私自作业。当前存在的安全监督问题主要是忽视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意识认识不足,这一现象导致了诸多安全事故发生。如2003年广东韶关某500kV变电站发生的“3•1违章操作事故”,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却使社会经济损失。由此可知,电力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有多重要,为了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电力安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1.3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无论何种工程,都要求高质量的施工,不能为了效率和利益,丢掉质量。管理不力导致的质量问题,最后麻烦的是施工者,还要再次浪费时间和精力重做,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延长了工期,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1.4指导明确 管理者也是指挥者,决定着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在施工前,管理者应该有明确的施工计划、规范具体的操作流程,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在施工期间,管理者应该按照既定的图纸指挥施工,不得随意更改图纸内容,影响进度。 2电力安装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安全意识 在外施工作业就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施工人员常常要爬上设备、电线杆、触摸电网、维修线路,这个过程本就充满了危险。人们也时常谈论起电力安全的问题,但是依然有很多事故在发生。不得不强调的是施工队伍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容易相信经验、妄下定论,或是在施工现场忽视装备的保护作用,不带安全护具,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等,极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2.2监管不到位 每一次的电力安装施工都需要有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理,保证施工安全有效进行[2]。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私下临时聘用非专业监理人员,不仅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还没有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在这种没有相关标准要求下的监理,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他们不会记录监理日志,丝毫没有责任心。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街道上有电力施工,特别是在偏远的郊区,有时只能看到一个电力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旁边并没有人对此进行监管。有些监理人员对待监理日志的填写和记录都不放在心上(见表1),这是工作态度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不力的问题。 2.3项目管理混乱 项目管理涉及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问题[3]。从外部而言,主要是电力施工安装市场、各企业和供电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在电力施工安装市场和各企业合作中,合同管理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合同了解,缺乏对项目安装经费了解,导致合同不合理,合同管理混乱等现状,由此而演变的问题是项目结算时签证费和设计修改变更费用无法收回。此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进度管理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于前期拟定的施工计划不切合实际,或施工过程中没有加强进度管理,导致项目进度延期,由此而演变的后期问题是项目成本超出预算,投资资金没有得到优化利用。 2.4物资、器具管理不当 电力安装施工会使用很多工具,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有的企业常常忽视了对物资和器具的管理,导致是施工不善、进度拉长。在各个单位和部门间缺乏有序的合作,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那么在物资的配备和领用上极易产生问题,导致物资混乱,出现遗漏和缺失等情况,造成成本增加。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在做施工准备前,总是会急急忙忙地寻找施工工具,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随手乱扔工具,这些不当的行为只会延误工程,给企业造成损失。除此之外,由于当前的电力施工物资主要由甲方提供,但由于甲方对物资生产产家重视不足,也导致了诸如物资设备质量欠佳、后期服务落后等问题。 2.5施工质量管理不足 作为电力施工项目最核心的内容,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后期施工好坏,若施工质量欠佳,则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发生,而在当前的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中,施工质量管理不足是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企业重视不足,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施工人员技术缺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导致了施工质量问题。 3具体对策 3.1加强安全教育注重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应该定期进行职业培训,一方面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单位内组织安全教育讲座、演讲,通过宣传册、海报、板报等方式促使员工踊跃参与。管理人员应该主动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合作、善于倾听,帮助员工梳理情绪、排忧解难。在施工现场,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佩戴安全保护装备、清理施工现场,防止不相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影响施工进度。例如:现在在街道上进行电力安装施工时都会用线将施工点围起来,还会竖立正在施工的牌子,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入。这都是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着想。 3.2加强监管力度 企业应该通过严格的测评,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服从监管、工作认真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不服从监管还屡教不改的员工给予严重处罚。相关监督部门也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出现恶性的监管不力事件。企业也可以放低身段,主动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管,从外部环境要求企业要洁身自好。例如: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网民可以点击浏览网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供企业参考,这样企业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的不足,适时改进。 3.3明确项目管理条例 项目管理可操作性很大,在管理过程中问题繁复,企业不可以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依条例执行,不得篡改、不得包容、不得拒绝服从。一切都按规章制度办事,对于不服从者予以严重处罚。国家也可制定相关法律,严禁企业私下贿赂、违章办事,对于违反法律者,依法执行。例如:我国现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相信法律是公正的,用法律解决不正当的交易关系,这也是对市场的有利监管。 3.4加大物资、器具管理力度 针对当前存在的物资设备管理不当等问题,应用两个方面入手解决。①从加强企业管理力度入手,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保证各个环节准确无误,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②从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力度入手,针对项目所需要使用到的设施设备,应拟定具体清单采购需求计划,加强对设施设备供应方的掌握管理,核实设施设备的质量性能。设施设备采购回来之后,更要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如在存放方式上,避免存放方式不当导致设施设备质量受损;如在日常使用上,应加强记录日常使用情况,避免出现器具丢失、器具存量不足等问题。而在以上两个方面,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问责个人,给予相应处罚。 3.5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力度 为了避免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电力项目在正式施工之前企业应当组织员工培训,重点包括施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升施工员工个人素质能力。除了施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还需要提升员工的施工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粘贴相关的标语宣传,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落实。 4结束语 电力安装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其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在施工前就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做好管理工作,带头行动起来,不能为了经济效益失去了企业的未来。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服从管理安排,不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还应该树立安全作业的意识,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应该冷静面对,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尽管问题不断,但是企业和职员应该拥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作者:潘龙祥 单位:广西送变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安装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要使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功能,就离不开对质量标准的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材料设备、施工方式、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要做好质量控制,就必须在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以及施工完成之后的工程验收等全过程把控,让施工过程与施工所用材料、设备都合乎质量标准,细化施工工序,让每一步都能有效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设备;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化和农村边远地区的现代化推进,包括电力设备在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电力工程属于持久性工程,设备安装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主要过程。近年来,面对市场需求的加大以及质量要求的提高,各施工企业必须认清做好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发现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1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材料设备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材料很多,包括电缆、钢管、玻璃和水泥等。材料购买需按工程设计要求来采购,材料型号和质量都要确保合格,这就需要对供应厂家严格挑选,必须采购正规厂家的产品。电力工程所用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将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通常价格昂贵,需谨慎、集中购买[1]。电力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2施工方式的影响 施工方式主要是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和工程调试手段等,这些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图纸必须按照施工地点和电力设备安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工程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等多方面的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 1.3施工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也不例外。电力设备容易受到周边空气湿度、风力、温度和地形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点的实际环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再来制订施工方案。 1.4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会涉及到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等,他们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操作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要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务必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员进行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工作。 2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施工前的准备措施 (1)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项目部门应当制订专门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编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判,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未雨绸缪的施工准备可以让工程顺利开工,不至于出现过多不可控的因素而影响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2)择优选择施工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在人员配备上,要依据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标准,择优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施工技术。要不断灌输质量第一、预防控制的思想,时刻把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定期在技术上和思想上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积极鼓励施工技术创新,对于能够促进施工质量提升和工期速度提升的创新给予一定的奖励。(3)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控。施工企业要选派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兼优的人员进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并针对工程要求进行专业培训。采购人员要对供货商要谨慎审查,包括材料和设备的生产许可、质量认证等指标的辨识,还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在多家对比之后选则信誉优异、价格较低、质量过硬的供货商。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材料和设备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科学检验,确保施工准备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合乎设计要求[2]。 2.2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质量,务必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企业要针对设备安装工程指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章程,施工人员务必严格安规操作,不可麻木大意、偷工减料;要践行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同时,对技术创新也要及时给与奖励,鼓励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2)制定项目监管制度。要确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除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和技术、思想方面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工程项目部可以在企业内部派选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来担任监管人物,也可委托专业的监理公司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违反设计要求的施工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做好整改,对于较为严重或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要在整个施工队伍中做出相应的警示。 3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面非常繁杂,从设计规划、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选购及它们的利用效率、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的选择,都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质量少有瑕疵或施工人员稍有懈怠,都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做好质量管控,待项目竣工之后再来进行针对性检修,必将耗费非常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对周边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既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会影响社会和谐。正因如此,做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培宝 单位:济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精准数据”升级汽车网络营销 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网络营销作为汽车品牌营销的途径之一,其主要平台地位逐渐凸显。但是,长期以来,网络营销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错位不但让汽车厂商无所适从,也让广告商、网络媒体身处尴尬。究其原因,在于整个汽车网络营销行业都缺少准确可信的衡量、指导工具。 汽车网络营销精细化 “如果我们的营销策略没有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态度进行持续、正确的研究,很可能我们的钱就要扔到黄浦江里去了。”这是不久前“2009金融危机下汽车品牌网络营销价值高层研讨会”上一位嘉宾的发言,这样的疑虑在整个汽车网络营销行业普遍存在。 对汽车行业来说,网络营销极具诱惑力的“特性”难以抗拒。凭借汽车目标受众规模、受众覆盖、受众价值、沟通效果方面的价值,网络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用户传播的主要媒体,而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深化。根据万瑞数据全流量平台监测,今年1~5月,汽车网络媒体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在今年8月举行的上海车展期间,汽车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更放大60倍日均Pv近1亿页次,在及时性、用户规模、内容传播量各方面也都明显优于其他媒体,网络已经成为上海车展最有效的传播媒体(图表一)。 但是,在一系列漂亮的总体投放数据背后,是汽车厂商们越来越苛刻、越来越细化的需求。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多数传统企业大幅削减用于营销推广的预算,在“紧预算”的背景下,传统大水漫灌式的营销推广难以为继。如何采取合适的网络营销策略,选择合适的汽车网络媒体,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已经成了汽车品牌厂商最为关注的问题。“我的新车型广告效果好吗?”“有多少人被广告吸引来访问我的官网呢?这些人是喜欢外观还是内饰?这些人除了看车外,还爱在网上干什么?”“今天网上有与我相关的突发事件吗?论坛里今天有关于我的帖子吗?前天我的回帖今天有人响应吗?”……对于网络媒体,汽车厂商可能提出无数个这样具体细致的问题。 万瑞数据认为,汽车网络营销正呈现三大发展态势。首先是传播媒体多元化,除门户网站外,越来越多的专业垂直网站分享了网络营销的份额;其次是营销模式多样化,BBS、Blog、SNS、IM、Video等模式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第三是受众关注越来越分散,网民范围扩大,关注对象增多、关注的载体不断增长,导致网上受众关注度、集中度降低。 这表明,网络营销正处于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向的关口,网络营销将越来越分散,越来越精细化,对网络营销效果的掌握难度越来越大。对网络营销行业来说,这将是一次集体“大考”,由此引发的可能是行业营销模式、市场地位的全面颠覆。 互联网营销“指南针” 网络营销客观及主观上都在向精细化发展,而互联网的特性使这一转向具有先天的优势及便利。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互联网是个数字化世界,每个环节都是可监测的,互联网不知道“TA”是谁,但可以跟踪“TA”的消费行为。通过页面访问记录的精准数据,可以了解用户来自哪里、用户经常来吗、用户看了什么、用户怎样来等等问题,整个营销过程都可以实现实时而无孔不入的监测(图表二)。 以精准的数据来记录、呈现用户的浏览、消费等主动的信息行为,就可以与目标用户建立起全程深度沟通的信息影响路径,更能准确指导网络营销中的策略及未来走向。以万瑞数据在上海车展期间的研究来看,由于对监测网站的流量情况和网民访问情况进行全样本、24小时的数据统计,完整获取了在此期间的汽车用户规模、地域覆盖、用户价值、沟通深度、购买决策信息影响等信息,各方面此前未被注意到的细节一一浮现,汽车网络媒体的传播价值得到全方位深度挖掘。营销效果、危机舆情、口碑的传播效果、竞品、相关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发展趋势、变化态势……只要需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海量而精准的数据中找到答案。 对汽车厂商来说,精准数据的现实意义更在于,这是精细化营销不可缺少的“指南针”。在营销进行中,可以根据精准化的数据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如调节媒体组合、投放力度等;在完成后准确评估营销效果,在未来还可以进一步预测营销效果,由此实现营销全程精细化。 全数据“精确制导” 其实,精准营销的“故事”已经在互联网业界流传了很久,但也仅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已。这并非网络营销业不愿意进行精准营销,也并非没有意识到精准数据的重要性,问题在于,怎样的数据才算精准? 传统样本调研模式通常采取问卷调查、用户走访方式。而在互联网数据应用市场,大部分产品建立在抽样调查数据之上,数据来源不统一,统计方法和标准也并不一致。这些数据存在着样本少、成本高、过程长等局限性,得出的数据结果自然难以“精准”。对网络营销来说,真正的精准数据,需要将每个网站、每个页面或者广告,每一次用户访问都准确记录下来。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全样采集为基础,建立在全数据基础之上。所谓全数据,就是将网络营销每个环节的数据监测工具和数据参考依据进行整合,使这些数据在底层打通,可以做交叉分析。如针对广告主和网络媒体都做到全样采集,将媒介数据、广告投放数据、广告效果数据、广告引导用户来到企业官网上的用户轨迹数据等全部打通。 2008年荣威550上市期间,万瑞数据以自主研发的全数据整合应用平台对活动期间的网络传播总量进行精准统计,并与广告投放量监测、抽样调查等多种样本来源互为印证、交叉分析,将活动期间的传播广度、传播深度、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等各方面数据全面呈现出来,无论有效受众的地域分布、关注时间趋势、关注点、所浏览的内容频道、日常关注的其他车型,各细节化问题都得以真实反映(图表三)。 以全数据入手,使数据真正精准化,全方位真实了解用户是谁、规模多大、地域分布如何、用户行为特征和汽车消费怎样、关注度和内容偏好是什么……对用户的一切了然于心,汽车网络营销“精确制导”才可能由故事变为现实。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网络精准广告 演绎"攻势"营销 在世界杯赛场上,只有像西班牙队那样打出灵活完美的攻势足球,才能最终问鼎大力神杯。 场外同样如此,不管是媒体还是赞助商,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只有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准确的宣传策略,才有机会分享世界杯营销的硕果。 拥有三年营销经验的网络广告公司悠易互通,以领先的投放技术和广阔的广告网络资源为基础,根据不同品牌的营销需求,围绕世界杯制定了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网络推广方案,助力各路商家在世界杯赛场外打出漂亮的"攻势"营销。 卡玛:近水楼台 分享世界杯营销先机 服饰、饮料、体育用品等与运动赛事密切相关的行业,拥有近距离触摸世界杯营销的先天优势。卡玛服饰在世界杯前期推出了系列夏季休闲产品,其自然粗犷的品牌风格正好迎合了世界杯激情狂热的观众口味。为锁定世界杯观众中的目标受众,悠易互通为卡玛制定了以关键词定向为核心的精准营销方案。 悠易互通利用关键词定向技术,对主动搜索用户所使用的关键词进行细分,并通过关键词设置最大程度覆盖网民的搜索范围。设置的关键词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与品牌直接相关,如休闲、服饰、旅游、运动等,确保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全面覆盖;另一类则是与南非世界杯相关,如足球、体育、世界杯、大力神杯等,确保对世界杯潜在用户的精准挖掘。当用户搜索内容出现上述字词时,广告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用户的浏览页面,形成极为有的引导作用。 这次广告在第一阶段约10天的投放期内,广告有效曝光量超过了350万人次,广告点击率维持在4%左右,接近12万精准受众通过点击广告到卡玛官网了解产品详情。这次营销活动初步达成了传递卡玛春夏服饰上市信息的目的,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另外,约5万用户参与了后期的在线调查活动,18~35岁之间的用户比例达到85%,同时有超过90%的用户对世界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长期的关注。不难看出,广告信息所覆盖的绝大多数用户均符合卡玛自身的品牌定位,悠易互通采用的与世界杯相结合的精准投放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北京现代: 线上线下 呜呜祖啦双重奏 作为南非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北京现代在赛事前期推出崭新的SUV车型ix35,同时举办了一系列与世界杯密切相关的活动,如幸运用户南非世界杯之旅、在全国9大城市上演"北京现代ix35世界杯主题巡展",以及真人桌上足球、点球大战等丰富多彩的世界杯主题互动活动,使得ix35车型的知名度如世界杯中的呜呜祖啦一样如雷贯耳。为了继续扩大线下活动的影响力,达到趁热打铁的目的,北京现代选择悠易互通为其制定网络推广方案。 1、创意媒体组合策略 聚焦主要门户网站如新浪、凤凰等,集中优势资源迅速提高ix35的曝光量;利用汽车之家、SUV中国等垂直类媒体拓展信息传播的纵深,在专业网民中形成良好口碑。 2、定向投放优化效果 针对车展活动未涉及到的主要城市,如天津、青岛、重庆、长沙等地,悠易互通采用空间定向技术加大对这些城市的投放量,均衡整体营销效果,并弥补线下活动在传播覆盖全面性、精准性等多方面的不足。 监测数据显示,在1个月的投放中,广告有效曝光达到3,319,870人次,惟一点击率超过5%。门户网站的超大曝光量,进一步提升了ix35车型的认知度;垂直类媒体的深度投放策略,使得有关ix35的评论文章数量在短时间内形成数以万计的飙升。 另外,总计有165,496个精准用户通过点击广告进入现代汽车网站了解详情,而通过进一步点击行为,进入此次车展活动页的用户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5.5%。此次行动一方面为扩大线下活动影响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促使关注参与车展活动的观众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东芝:创意关联 渗透世界杯精准受众 在笔记本电脑诞生25周年之际,日本东芝于2010年6月推出全功能商务笔记本--"首席执行官"R700,其重量为1.3kg,机身最薄处仅为18.3mm,是东芝迄今为止轻薄技术的最高体现。在南非世界杯的中国游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消费能力较高的商务人士。他们既要旅游又要看球,同时还可能要随时处理部分工作。一台超级轻便且功能强大的笔记本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悠易互通充分利用产品的"轻薄"诉求,瞄准世界杯商务用户的兴趣需求,通过多种优化调整战略,实现提升R700市场认知度的营销目标。 1、多种优化 抢夺世界杯眼球 鉴于世界杯游客与东芝R700目标用户的重合性,因此加大对体育类网络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基于世界杯播放时间的特殊性,利用时间定向技术,对广告投放时段进行灵活调整,加大广告在夜间比赛时段及上午资讯时段的投放量。 2、频次控制 节约广告投放成本 悠易互通强大的网络追踪技术,可对每个独立用户进行针对性投放,确保东芝R700广告对同一用户的展现次数控制在最佳临界值3次以内,避免用户对广告产生厌烦情绪,减少投放成本的浪费。 监测数据显示,在为期30天的投放中,广告总计有效曝光3,450,000次,覆盖精准目标受众达172,500人次,惟一点击率接近5%,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营销需求。 在对投放媒体、时段优化一周后,广告曝光量迅速激增,CTR一度维持在7%左右;在广告投放中后期,悠易互通利用完整的投放数据优势,适时对广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确保产品的"轻薄"诉求与世界杯受众需求准确贴合,实现了广告曝光量和点击率稳步提升,东芝电脑网站的浏览量也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网络广告的精准营销探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络广告也在飞速的前进。传统网络广告已经无法满足现令广大受众的需求和要求,网络广告呈现精准化的趋势。通过对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精准化的趋势的分析,把握其发展规律,分析其精准化发展的无限潜力。从网络发展现、精准营销的应用、目前我国网络广告精准营销策略应用的优劣势分析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精准营销策略应用的价值与意义,并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网络广告;精准化营销;探析 1 精准营销的优势 (1)精准性。第一,受众精准。由于精准营销注重研究谁是自己的目标顾客、潜在顾客,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及个人偏好,所以企业会更加准确地将产品及服务信息传达给那些需要信息的人。第二,效果精准。由于精准营销了解消费者,所以企业就可以制定针对特定群体的营销方式,将营销盲点降到尽可能低,使得受众看到宣传就有较深的印象,从而达到效果精准。第三,费用精准。费用精准主要是针对企业而言的,由于只需要针对目标顾客进行营销,这自然会使得营销的回报率提高。也减少了企业资源的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使得企业的收益提高。 (2)可控性。由于是企业自己来选择营销的受众群体,这就使得企业可以随时跟踪营销效果,并随时进行调整。而且由于精准营销注重客户的反馈,使得企业能相对及时地调整营销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网络媒体为精准营销进行技术支持。互联网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这就使得以消费者为导向、针对消费者个体的精准营销日渐成为了现实。用户通过互联网络对自己想要的产品、服务进行选择和组合,企业则可以真正了解到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网络广告精准营销的表现形式及其有效性分析 (1)窄告:网络定向广告。窄告是一种只针对特定人群投放广告、进行沟通的营销方式,也有网络定向广告之称。所谓“窄告”是指通过网络搜索进行语义分析,把按客户要求定制的窄告自动投放到与其内容相匹配的网络文章周围,而且还可以根据浏览者的偏好、地理位置、访问历史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将窄告投放到相关网页。 (2)话告:是客户才来找你。话告就是企业可以直接和客户进行在线对话的网络广告。当客户对某一则产品和服务的广告感兴趣时。可以点击话告的某一个链接直接和广告主在线对话,而且广告主只需要按发生对话的次数支付广告费。 (3)点告:点了才告诉你。“点告”就是要以点而告之取代广而告之,以改变传统的片面追求广告覆盖面转而专注于广告受众人群的细分以及受众效果。 (4)竞价排名广告:关键词搜索的便捷。这种广告主的排名就是百度提出的竞价排名机制。竞价排名广告(即付费点击广告,PPC)和搜索引擎优化推广(sEO),是目前搜索引擎营销中最主要的两大模式,而将浏览者转化为真正的顾客,从而实现销售收入的增加。则是搜索引擎营销的最终目标。 (5)邮件广告:减少潜在客户流失。一般而官。这种邮件广告的营销方法分为时间驱动法和事件驱动法。所谓时间驱动法,是根据客户注册的时间,不同间隔发送不同内容的邮件。因为客户在看到企业的网站后,会有一个决定购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直接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地说服,那么采用邮件是干扰客户最少而又最容易实现影响的手段。 (6)博客广告:意见领袖的魅力。博客是互联阿Web 2,0技术的一种新应用,网民不但可以浏览互联网的信息,而且可以把自己想要传播出去的信息(比如旅游信息)非常方便地发送到互联网上,让其他网民浏览。并相互讨论。 (7)RSS和行业信息订阅:用户导向获取信息。博客是互联网出现以来,吸引文人和名人参与最多的网络服务。和博客一起悄悄蹿红的还有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单说,这是一种方便的信息获取工具。用户通过RSS订阅方式获取信息,既无需担心信息内容过大,也不必担心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的影响。 3 网络广告精准营销的缺陷 (1)点击率背后隐藏的玄机。网络广告的精准营销其关键是受众的准确性,因此某些广告形式是否有效的监测方式便是点击率的多少。例如,竞价排名广告、点告、窄告等等,尤以竞价排名广告最甚。可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产生和进步,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们却惊讶的发现虽然采取的是“点击收费”广告模式。每月的广告费却仍然高的离谱,而效果却远未达到预期。网络广告精准营销的模式的确带来了类似的矛盾:新技术可以通过统计点击收费,但无法了解点击背后的目的,而它又很容易被利用。 (2)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网络安全隐患危机。网络广告的精准营销策略对目标消费者的识别度非常高,这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目标客户信息,这样才能实施精准营销策略,比如话告、邮件广告、RSS和行业信息订阅等等,尤其是邮件广告,而一直以来关于某些机构泄露用户信息的事件层出不穷。 (3)网络信息无偿化引发信任危机。网络广告精准营销的发展依托于网络的平台,网络信息的特点即丰富、快速、免费、便捷等等给了网络广告便利的发展空间,但信息无偿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虚假信息和欺骗行为。 4 应对策略 (1)改变监测手段,防范“点击诈骗”。在加大打击“点击欺诈”力度的同时,研发相应的应对工具和业务也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公司可以致力于开发受“点击欺诈”问题影响较小的新业务模式,比如“按效果付费”(pay-per-action)。在这一模式下,只有被搜索广告引导到广告客户网站的访问者购买了产品,搜索到服务提供商才能收到费用。当然,这一模式也需要规则和标准来制约,以确保广告客户的投资能带来回报。 (2)应对信息泄露,赢得绝对客户。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网络安全隐患一直是网络用户担心和怀疑的问题。因此也就容易形成这样广告主不愿看到的情况,因为担心网络安全问题,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信息,所以企业无法识别真正的目标消费者,这样就会造成两个极端:丢失真正的潜在消费者和错误识别消费者。这样,网络广告精准营销的有效性便会有所下降,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效果也将有所影响。因此,在运用相关广告模式的同时还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杜绝自行搜索、收集、购买用户的信息,如E-mail地址、IP地址等等。②当用户需要注册才能获得某种服务时,用户往往会关心提交的个人信息将被如何使用。应及时给出保护个人信息的声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加入或使用的信心。并且在对信息量和信息受关注程度上进行权衡,尽可能降低涉及用户隐私的程度,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避免引起用户的反感和防备。③设置固定的服务周期,避免用户忘记了自己的登记而误认为莫名其妙的收到某企业的信息。 (3)第三方介入,净化网络环境。正如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测评第三方的审计和认证一样,网络监管方面也需要第三方的介入,有效地解决公正性和权威性问题。有利于商业网络广告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不断提高广大受众对信息提供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浅议现代网络信息化中的精准营销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建立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精准营销模式将是现代企业营销发展的方向。精准营销的内涵深刻,在新时期又极具优势,企业在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工具与顾客沟通,实施全过程管理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精准营销 市场定位 成本 一、精准营销的内涵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近年来提出了“精准营销”。他认为,企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定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还越越注重直通的。中国邮政营销专家徐海亮教授在多年精准营销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精准营销理论体系,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精准营销的概念: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笔者认同徐教授的观点,并指出了精准营销的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度就是逐步精准。第二、是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第三、就是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 二、精准营销的优势 1.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和形象价值等。精准营销实行的“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策略,增强了产品价值适应性,提高顾客满意度,从根本上提高了顾客购买产品获得的总价值。 2.精准度高、命中率大。精准营销的营销策略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能够为企业带来目标非常明确的用户群体,而这些人成为顾客的可能性非常之高。这大大节省了公司的推广费用,使公司能够集中优势兵力、集中资金、集中精力进行操作,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获取高投资回报率。 3.提高了服务水平。企业市场营销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洞察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并把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巧妙地和产品结合起来。同时,企业要遵循顾客便利和节约原则,将渠道缩到最短。另外,企业要选择适合的物流企业,尽量减少流转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交付。 4.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传统的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在每个节点上都与消费者结合,营销链超长,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营销队伍,造成人员膨胀。精准营销缩短了营销渠道,节约了仓库费用,又不占用繁华的商业地段,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5.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传统广告传播不考虑消费者的具体情况,不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而将大量的信息“PUSH”到消费者面前,对消费者实行信息的地毯式“轰炸”,铺天盖地的广告把消费者包围其中,不但不能有效的传递信息,还造成消费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无法有效地筛选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最终引起消费者的厌恶甚至抵制;而精准传播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通过精准的广告投放,在有效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方便了消费者,极大地节约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三、精准营销的实现策略 1.市场细分是实施精准营销的基础。企业要实施精准营销,首先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明确的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并且清晰地描述目标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服务)的需求特征。通过对市场目标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和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精确化营销的第一个环节。 2.市场定位清楚。非垄断条件下,同一目标市场中的竞争者肯定存在,通常还可能很多。企业需要给自己的产品一个清晰、独特的市场定位,以便使自己的产品在众多竞争性产品中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产品有一个清新、独特的市场定位,是开展精准营销的必要基础。 3.实施市场营销全过程管理。目前,市场营销流程大多还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阶段,对市场反应的速度比较慢。营销活动的发起应该从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分析入手,结合相应的营销活动规划、产品规划、品牌规划等策划相关的市场营销活动。 4.先进的客户寻找工具。客户寻找工具是企业能否寻找到潜在顾客的关键,有了明确的目标市场和清晰的产品定位,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找到目标顾客,而且是“精准”、经济地找到。这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工具,并掌握好方法。主要工具有手机短信、呼叫中心、EMAIL广告、门户网站、博客、搜索引擎、“窄告”等。 5.有效的与顾客沟通。“精准”地找到顾客以后,精准营销并没有结束,企业需要与目标顾客进行有效率的双向、互动沟通,让顾客了解、喜爱企业及企业的产品,并最后形成购买行为,有效的沟通对顾客的购买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6.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顾客实施购买行为以后,接下来企业需要可靠的物流配送及结算系统来支持顾客购买行为的全面完成。该系统对提高顾客的便利性、降低顾客成本十分重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对顾客的再次购买和顾客对朋友的影响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优质的服务和也是实现精准营销的必要环节。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浅谈网络营销的精准性 网络媒体与网络营销飞速发展,精准性成为广告主最迫切诉求。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成长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却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和依赖的媒体之一。从当前媒体产业发展趋势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已逐渐同传统媒体呈分足鼎立之势。艾瑞咨询历年的研究数据说明了这一趋势。以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为例,艾瑞咨询在58家网站联机调查发现,网络媒体成为网民获取奥运信息最主要的渠道,选择人数比例达到了46.1%,而以电视媒体为最主要渠道的比例仅为34.5%。网络媒体凭借着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元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的欢迎。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其作为媒介营销平台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传统广告主看好,但网络在媒介特性上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别,让很多传统广告主难以把握。由于网络媒体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其受众往往散落在数以万计的各类网站和频道中,这使得广告主无法在浩瀚的信息空间中准确捕捉到目标用户;而若盲目开展营销,无疑如同大海捞针,无法达成网络营销应有的性价比。因此,精准性成为广告主在实施网络营销时最为迫切的诉求之一。 互联网技术令受众无所遁藏 网络营销是精准营销的沃土 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网络营销精准性的有效达成提供了保障,使得“精准营销”的实现成为可能。所谓“精准营销”,简单讲就是要定位并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令广告主每一笔费用投入的效果最大化。“精准营销”对于依赖传统媒体的营销方式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传统媒体辨别用户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无法准确定位到单独的某个人;同时投放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也缺乏精确监控效果的手段。 但互联网的情况却大为不同。由于网民在浏览网络时会不知不觉留下各种“痕迹”,只要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记录并获取,即能得到许多关于这些网民的有价值信息。例如,IP表明受众所在的地理位置,网站上的注册信息表明受众的身份,网页浏览记录可以反映受众的行为特征,而搜索过的关键词则可能代表其兴趣和爱好。当把这些数据进行组合并分析时,广告主就能够发现他们的目标消费者在哪里,这些人的性别、年龄、习惯、偏好等个性特征是什么,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投放相匹配的广告,并观察目标受众的反馈。 正是由于这种能够追踪到每一个受众的精确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愿意接受网络营销为其带来的有效、精准的传播方案。以美国为例,根据知名研究机构eMarketer在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精准性是美国广告主及广告在选择投放网络广告时最看重的原因之一。 精准性网络营销催生 新的产业链环节和商业模式 实施精准性网络营销由于涉及到先进的技术应用,因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网络营销规模的日益增长,广告主对精准性的强烈需求催生了新的产业链环节的产生,其功能就在于:聚合分散在各处的网络媒体,利用专业工具分析和挖掘数据库信息,从而为广告主提供有价值的用户流量信息,以便其能够制定并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同时,新的商业模式也伴随着新产业链环节而产生。在网络营销发达的美国,一些互联网广告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按照CPA(cost per action)的形式从网站买进很多流量,然后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流量数据进行整合和细分,最后高价卖给客户赚取差价。由于从这些广告公司购买的流量更具细分覆盖性,客户往往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准确的抓住了广告主的迫切需求,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总之,在广告主普遍追求低投入和高性价比的今天,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06亿,预计2008年将达到180亿,年度增速达71%。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无疑为精准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上升空间。随着相关技术手段和产业环节进一步演进,“精准无处不在”必将成为网络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大数据时代网络精准营销探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精准营销已越发盛行。但是,在海量繁杂的数据中用算法挖掘出消费者的营销价值,这是大数据给网络营销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能够使网络营销更加精准有效,从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本文主要阐述了大数据网络营销的特点,提出大数据网络精准营销的策略,并浅析大数据网络精准营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营销 网络精准营销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采样并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计算出目标用户潜存的消费走向,并将广告信息精准投放的一种营销方式。我们处在一个消费者有足够充分的选择权的时代,同时企业又有能力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了解消费者并直接接触他们时,企业应建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营销方案。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真正贯彻了消费者导向的基本原则,能够更加准确地将产品推广给目标受众,已成为企业提高利润的利器。 1.大数据网络营销的特点 时效性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大量网民的消费行为、购买方式和消费欲望,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网民正要需求的时候,及时对其进行营销非常重要。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营销企业Ad Time对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时间营销策略,它可通过技术手段充分了解网民的需求,并及时响应每一个网民当前的需求,让他在决定购买的“黄金时间”内及时接收到相应的商品广告。 个性化营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营销理念已从“自我导向”开始向“受众导向”转变。以往的网络营销活动总是以企业本身为导向,选择浏览量大、知名度高的网站进行投放。如今,电子商务企业开始以受众为导向进行营销,因为大数据技术可让他们定位用户群、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分析用户内容偏好等一些精准数据。从而实现对消费者进行个性化营销。 性价比高:和传统广告“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掉”相比,大数据网络营销在最大程度上,让电子商务企业的投放做到有的放矢,并可根据实时性的效果反馈,及时对投放策略进行调整。 互动性强:可以随时根据消费者在网上的互动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网络营销战略,从而达到消费者最大的需求及企业利益最大化。 2.大数据网络精准营销的策略分析 2.1精准、有效的市场定位 有效市场细分及定位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消费者需求差异,对消费者市场进行划分,找准目标顾客,实现企业有效的市场、产品和品牌定位。大数据时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精准衡量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客户优选,确定目标市场,并通过市场测试验证来区分所做定位是否准确有效。 2.2建立个性传播沟通体系 从传播上,精准营销强调的是精确、准确。主要形式主要有:电话、短信、直邮、EDM、网络推广、直返式广告等。 2.3适合“一对一”分销的集成销售体系 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了精准营销的销售体系,顾客个性沟通主渠道呼叫中心和全面可靠的物流配送及结算系统。制约精准营销的两个主要因素即便捷快速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可靠的结算体系。 2.4个性化产品的提供 定制营销就是针对顾客个体化需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其他标准化程度不高、客户需求更加复杂,既要实现大规模生产,实现成本最优,又要适应日益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就必须有选择地满足能够实现规模和差异化均衡的客户需求。 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有效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个性化、差异化的目标市场需求,设计、生产、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适应精准的定位和沟通,实现企业理想的经济效益。 2.5体现顾客价值增值的服务体系 精准营销最后的关键环节就是客户购买后售后服务体系的客户保留和增值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最佳质量和服务在售后阶段才能实现,售后服务对于顾客是否满意,是否有愉快的体验非常重要。维持老客户比开发新客户要低得多,维持客户忠诚将为企业带来高的利润回报。企业通过建立精准的顾客服务体系,能够有效留住老顾客,通过顾客满意,实现顾客忠诚,以老顾客为核心吸引新顾客,达到顾客的链式反应。 3.大数据精准营销面临的挑战 3.1隐私保护 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一言一行都掌握在互网商家手中,包括购物习惯、好友联络情况、阅读习惯、检索习惯等等,即使无害的数据被大量收集后,也会暴露个人隐私。 3.2数据量过大的压力 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在能源、制造业、交通服务业、医疗卫生等领域都积累了 TB 级、PB 级的大数据,这些庞大的数据造成存储压力和成本的加大,数据挖掘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无力进行数据的挖掘与开发。 3.3数据开放共享少 各大互联网公司平台掌握着大量用户资源,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公共服务部门等机构也掌握了各种用户的相关数据,但是各家公司或平台的数据并不会完全向公众和社会开放,或者是费用和门槛太高,限制了数据的开放。政府、企业、社区等机构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但并没有实现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使得大量的数据闲置和沉睡,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结束语 挑战与机遇并存,大数据与技术的结合会让技术工具取代越来越多的人为工作甚至超越人为工作,目前,网络营销工作对各种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重,企业也将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颠覆和变革,网络营销也正在从流量购买时代开始慢慢向人群购买时代转变,在大数据的资源和技术的驱动下,使得网络营销更加精准有效,中国网络营销的前景未来将不可限量。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精准传播联姻南非世界杯联手奉送网络营销盛宴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来了解、观看世界杯。目前国内世界杯网络观众超过3亿,鉴于2010年南非世界杯与国内的时差因素,这一规模将继续扩大。世界杯不仅仅是球迷的狂欢盛宴,也是商家的网络营销盛宴。数据显示,借助大型体育比赛,同样广告费用,其效果可以提高10%。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等多种优势,世界杯无疑将为整个营销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本届世界杯是该赛事首次在非洲国家举办,同时还推出了“3D世界杯”,诸多亮点使其在国内营销市场备受关注。互联网广告公司悠易互通根据广告主不同的营销情况,在具体传播中灵活运用精准定向技术,将世界杯营销的“魔力”彻底释放。 从群体到个人 精准锁定世界杯有效受众 一些与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的品牌,如体育用品、运动服饰、功能饮料等,自然不会错过四年一度的盛宴,也有一些商家适时推出了与世界杯相关的营销活动,如举办地南非旅游、赠送世界杯门票、发放世界杯纪念品等,并通过网络传播方式趁热打铁,利用世界杯引发的运动热潮,引导人们去关注相关的品牌和产品。然而找到合适的营销点,还只是传播的初级阶段,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于找到准确的目标用户,这样才能确保营销效果安全落地。 悠易互通的定向平台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根据每个用户的属性和消费特点,投放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广告。基于多年的积累,悠易互通拥有超过2.2亿有效用户标本的定向平台,通过长期跟踪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准确掌握用户的性别、年龄、喜好等。例如,在一段时期内,某用户浏览的网页记录中频繁出现“体育”、“运动”等关键词,同时在近期对南非足球世界杯较为关注,那么该用户就是世界杯相关品牌的有效受众。然后通过对其他关键词的分析,进一步判断该用户的具体属性。如果该用户是一位年轻时尚的男性,我们可以迎合其兴趣点投放运动服饰类广告,从而对该用户的关注点进行有效引导。这种以“人”为本的投放方式,一方面能准确找到网络目标受众,同时也可以针对个人用户进行灵活的定制广告投放,从而大幅度提升传播的精准性。 从体育到周边 搭建世界杯整合营销平台 对于更多的商家而言,其产品和服务与世界杯并没有直接关联,如啤酒、消费电子、汽车等,但他们也同样不想错过这个绝佳营销时机。事实上,如今世界杯已经超越了足球和体育赛事本身,成为一种普天之下的大众娱乐。尽管多数人不一定会亲自参与世界杯或相关的活动,但同样会保持不同程度的关注。悠易互通针对这些商家推出了整体传播推广方案,将世界杯热点融入营销之中,利用定向平台实现精准覆盖、多样化定制的整合传播效果。 悠易互通潜心研发的智能四维定向系统,完全从用户的兴趣出发,从广告投放后台锁定目标受众,利用关键词定向精选媒体投放渠道。在用户外围,通过广告播放频次控制,提升投放效果并减少成本浪费,同时将投放时间、地域及环境等多种因素融入营销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全维度精准传播。目前悠易互通的合作媒体资源可覆盖到全国60%以上的网民,有效保证了营销信息的到达率,并有专业服务人员对投放广告进行全程监测和科学调整,在投放准确率和用户转化率等方面,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另外,悠易互通还可以根据不同商家的营销需求,为其量身订制极具个性化的定向组合策略,实现品牌网络营销与世界杯消费热潮完美接轨,带动品牌认知度与产品销售额的双向提升,助各路商家在世界杯营销大战中满载而归。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中国受众网络驱动精准营销新模式 2011年7月20日,中国受众网络――2011悠易互通新品会在上海JW万豪酒店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广告主、公司、合作伙伴及媒体记者共2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会上,悠易互通CEO刘竣丰、思伟投资合伙人崔麟、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邹蕾、上海广告有限公司互动行销总监吕辉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并参与对话论坛,共同就“中国受众网络”这一新概念展开探讨。 在互联网的搜索技术、社会化媒体管理技术、用户定向技术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共同推动下,网络广告行业“以人为本”发展模式日益凸显。企业与“人”的互动以及对“人”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悠易互通通过搭建“中国受众网络”,树立了“以技术为驱动,直击目标受众”的新营销逻辑,将以直击“人”心的精准营销模式掀起行业变革! 分析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快速发展实力,风险投资的关注与认可是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悠易互通的核心争力在于――通过分析2.7亿受众行为数据库,将广告直接投放给悠易互通受众网络中最合适的受众,让广告主获得最精准的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广告价值。”悠易互通投资方之一的思伟投资合伙人崔麟先生表示:“悠易互通与我们在2005年投资的美国公司TACODA很像,其2007年被美国在线以数亿美元收购。对于悠易互通我们更看重的是其“中国独创性”――庞大而鲜活的中国受众网络“数据库,以及精准定向投放的后端”点到点的“精准投放。” 悠易互通CEO刘竣丰介绍:自2007年成立至今,悠易突破了搜索引擎、SVM及云计算技术三大技术壁垒。目前,悠易互通已积累2.7亿可以直接进行商用的用户行为数据库,并进行了用户属性细分为22个行业大类、230个产品小类,以此搭建起庞大而鲜活的“中国受众网络”数据库,同时逐步建立起以受众洞察、精准投放及优化等产品为核心的、端到端的精准广告营销服务。 开放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悠易互通会把累积的所有技术和用户数据对外开放,广告主、媒体、公司及合作伙伴都可实现对接,这是基于对悠易互通多年潜心研发的技术的自信,更是对整个广告网络行业开放发展的积极倡导。 在最合适的时间里向最合适的用户推送最合适的广告,这个广告界的最高理想正在被悠易互通实现。刘竣丰表示,不满足于做网络广告营销平台,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平台才是悠易互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同行、客户和媒体,通过数据和技术分享,悠易互通期待着与更多的技术公司和合作伙伴携起手来,一起创造广告网络开放的未来。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以主动推荐为核心的移动网络精准营销模式研究 【摘 要】现有的B2C购物网站更多的是通过记录消费者购买轨迹,分析其可能有的购买需求和偏好,然后推荐给消费者可能喜欢的产品,但是这一模式存在严重的侵犯消费者隐私以及时滞性,因而,网上购物平台要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对网站的粘性,就应该转变这种被动推荐为主动推荐。 【关键词】精准营销;被动推荐;主动推荐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2014上半年,网民对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程度更为深入。移动商务类应用在移动支付的拉动下,正历经跨越式发展,在各项网络应用中地位愈发重要。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利用手机进行购物是一大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手机大屏化、4G网络的应用,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PC端网络精准营销模式被消费者诟病,侵犯隐私的呼声一直未停。所谓精准营销,在Lester Wunderman(1999)看来是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客户,从而引导生产厂商改变推广策略。精准营销通过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沟通技术实现了对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对营销过程的定量跟踪,实现了对营销结果的定量预测。只要你浏览过某个网站,在你的电脑中就会生成cookie,这是网站用来辨别用户身份、进行session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Cookie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登陆网站,甚至是保留用户在购物网站中“购物车”中的数据,给用户提供了很多便利。精准营销是对用户即时心理的追踪,对用户即时需求的满足。心理虽不可琢磨,幸运的是例如微博用户,一旦在微博中发言,便有了立场和倾向,就能进行归类、跟踪和分析,伴随的是用户所发内容的可辨析。只要提供的是有效的微博数据挖掘应用或工具,能够通过对用户内容的分析,实时判断可能的潜在机会并对接相应的商业,为一对一的营销行动提供基础的策略支撑,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精准,特别是当用户心理变化、需求表达与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等结合的时候。但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隐私部分,特别是邮件内容让互联网用户难以接受。这也造成了现在网络精准营销的矛盾所在。 一、推荐式精准营销 传统B2C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特点:消费者群数量巨大,但单笔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小;经常会遇到“偶然型”消费者,即消费者为了特定目的偶然搜索到商家并购买产品或服务,也许以后并不会再次光顾该商家。这种情况下,商家只有满足客户需求,并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才能吸引客户再次购买,进而增加客户粘性。 投资Shoe Dazzle的华裔创投家认为第一代的购物网站,是让消费者去找他们真的想要的东西。在第一代的购物网站中,以淘宝为例,主要是消费者自己在搜索框中填入关键词,搜索自己想要的产品,或者是选择广告产品。但是消费者往往搜索不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或是整个搜索过程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可以选到自己喜欢的产品。而且,大多数消费者在淘宝网店的购买行为往往是一次性购买,客户黏度不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站针对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和浏览记录,可以把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推荐给他,这也就成了精准营销的开始。 这种推荐式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被动式,是网站对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结果。这种结果不见得是准确的。消费者在朋友结婚时买过一条伴娘裙,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淘宝以“猜你喜欢的”方式推荐给消费者的都是礼服之类的产品,但这种产品可能已经不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已经过了时效性。因而,这种推荐制在时效性方面很大的限制,往往推荐给消费者的是其已经购买过的产品,而其之后想要购买的产品还需要自己再次搜索,就成了标准的“事后诸葛亮”。 二、变被动为主动 营销从本质上去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甚至是去创造需求满足需求。特别是女性消费群体对于服饰、鞋包类的消费需求往往是持续不断存在的,而且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被外界刺激所激发。 投资Shoe Dazzle的华裔创投家认为第二代的购物网站,则是先塞给他们一堆东西,然后让客户再从中挑选几样出来买!因而,Shoe Dazzle所采用的订购模式,根据会员在初期提交的偏好,定期选择会员可能喜欢的产品,然后推荐给会员。这样的推荐就成了一种主动推荐式。消费者在未收到推荐产品之前,可能并没有此消费需求,但是看到所推荐的产品很符合自己的消费习惯,自己很喜欢,进而产生购买行为。这就从本质上改变了精准营销的内涵,降低了以往消费者已经购买仍在推荐可能性,在消费者消费之前就提前推荐,让推荐式精准营销发挥了其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之前被动式推荐模式的时滞性。 随着各类购物网站手机客户端的上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手机上购买。在这一趋势影响下,第一代购物网站原有的搜索和推荐模式都面临挑战。利用手机网络购买,一方面受限于每个人的手机流量,消费者的搜索时间就变得非常有限,跟以往在PC电脑上搜索产品信息的时间相比大大缩短。另一方面,手机客户端的应用也让主动推荐变得更加便利,一旦消费者在手机客户端登陆就可以立即看到所推荐产品,提高推荐效率。而且,基于这种定制式、个性化的推荐,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为网站带来更多的重复购买。 在线上购物快速发展的今天,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的购物网站还处在第一代购物网站的阶段,但是,随着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手机网络的普及,主动式的购物推荐将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大数据在企业网络精准营销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数据库应用不断扩大,数据信息业已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资源。企业在通过搜集拥有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后,如何在这些拥有着重要商业信息数据背后挖掘信息价值成为企业精准营销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从商业发展角度对数据信息挖掘进行了方法分析,并对企业网络营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数据;信息;精准营销;方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走进了网络时代,人们在网络使用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增加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包含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消费类型等多种商业信息,如果企业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利润。数据挖掘成为了企业网络精准营销的重要工作。所谓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数据库中提取并分析隐含的未知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信息。这项工作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是人工智能、信息统计、数据库技术多项理论和技术的集合体。 一、信息数据挖掘技术 1.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是最基础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也是企业精准营销的常用手段之一。在数据挖掘领域关于关联分析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例如有APRIORI、AIS、DHP等算法,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对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例如在网络购物中我们在数据库中发现购买A商品的顾客点击B关联商品的概率是75%。通过关联数据信息分析找出两者商品的购买关联,更为精确的为顾客提供互补商品集约化销售,进而增加企业利润。 2.序列模式分析 序列模式分析同关联模式分析目的相同都是在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但是序列模式分析更为连续化和网络化,例如对关联商品A、B、C之间进行序列化模式分析,客户在购买A 商品后又购买B商品,再购买C 商品,形成了固定的购买模式。每个序列内部都是按照固定模式排列。通过挖序列函数分析交易数据库,获得数据库中出现最高频次的序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序列模式分析时要输入最小置信度和最小支持度。 3.分类分析 我们对数据库中的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特征标记,数据库就成为了具有分类特征的数据库,分类分析就是通过对具有特征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用分类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具体分类。例如我们在汽车4S店数据库中有各类用户消费信息,4S店将根据购买不同级别汽车的用户信息进行分类,可以分为A级、B级、C级、D级、 E级用户,然后对类别分类赋予数据库数据。然后对每一等级数据进行4S店装配、保养、置换消费金额分类,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对不同种类用户进行准确描述和挖掘,针对各类型用户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分析结果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精准营销,充分发挥用户的消费潜力。 4.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组没有分类的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事前也没有具体数量判断,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划分记录,然后确定每一个记录的类别。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的分类标准是根据聚类分析工具确定。使用较为普遍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分解法。在数据分析法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结果。我们会发现聚类分析和分类分析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数据分析员可以利用分类经验进行数据初步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分类结果进行分类标准再调整,直至得到满意的分类结果。 二、数据挖掘在企业精准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很多企业早已在利用相关的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客户分析进行精准营销,企业管理层也根据相关的分析数据搭建各类模型用于企业决策分析。随着经济国际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开放化程度越来越成熟,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对业务数据进行抽取和转换,从中获得有利于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来控制成本和区分市场,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1.有利于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 网络营销在如今业已成为各类企业进军的重要领域,如何在网络销售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扩大客户群体、与客户建立更高的黏度。这些都是网络营销最基本的要求,在网络时代企业如何才能确定精准的目标市场、挖掘客户产品需求、接受产品升级体验都是与以往有很大差距。如果一个企业能让客户流失率降低5%,其企业的利润就能增加40%-60%,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且与客户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降低户口流失率,不断增加企业产品新意,提高产品知名度。 2.有利于企业精准经营定位 企业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找出消费者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进行个性营销,同样企业也可以用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企业经营目标精准定位,针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产品服务,另外也可以针对目标群体进行精准营销,让客户建立新的客户群体,通过客户挖掘新的客户群体,现如今在微信上进行团购商品已经非常普遍,做得比较好的是“拼多多”,利用群体的共性进行目标客户精准营销非常到位。另外企业也可以根据客户个人特征进行特殊化的商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只有对客户的真正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有的放矢,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个性服务,从而对企业的市场进行精准定位。 3.有利于企业对消费需求的预测 网络营销中,消费者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虚拟用户,这样的消费者一方面是企业产品的购买者,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商品的消费者和宣传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产品的网络引导员的角色。企业在精准营销中一方面要考虑到线下客户的需要,也要对网路营销有着充分的考量,分析网络用户群体数据,分析他们在购买产品需求变化的表现,分析他们消费产品的趋势和原因,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网络营销,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型的营销方式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唤醒他们的消费能力,从而实现产品销售量的提升。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基于社交网络的精准营销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营销手段也在不断向电子化、定量化发展,精准营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营销模式。本文阐述了精准营销的一般概念和特征,并探讨了基于社交网络的精准营销模式的优势和方法。最后,本文认为该模式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商业价值,或许可以成为我国营销模式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精准营销;社交网络;商业模式 1精准营销的概念与特征 1999年,美国营销学家、直效营销之父莱斯特・伟门(Lester Wunderman)描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要改变以往的营销渠道及方法,以生产厂商的客户和销售商为中心,通过电子媒介、电话访问、邮寄、互联网等方式建立客户资料库;然后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客户,从而引导生产厂商改变推广策略,为生产厂商制订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营销传播方案,同时为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客户和销售商的追踪资料。这段描述被认为是关于精准营销最早的权威描述,但由于时展水平的限制,伟门并没有将其上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2005)系统地提出了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的概念:精准营销是“企业采取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影响沟通,制订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并更加重视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的营销模式。 科学而精确的定量分析是精准营销的重要基础。显然,以4P和4C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营销理论更加注重的是总体角度的分析。尽管其可能有不同的出发点,但传统营销中定性分析远大于定量分析,主观判断远大于对市场的直接考量。而精准营销非常重视顾客、产品和市场的一手数据获取工作,并采用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汇总、分析这些资料,以科学的手段指导营销工作。 同时,精准营销是分众营销而不是大众营销。无论是以企业为核心的4P营销分析框架,还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4C营销分析框架,传统营销理论体系始终是“大众营销”思维,即市场是大众化的市场,所分析的企业和顾客都是同质性的,不存在个性和差异。而精准营销与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分众营销而不是大众营销。精准将产品、市场、顾客都进行细致的区分,以明确不同的子产品、子市场和子顾客群的差异和特性,找到最有营销价值的顾客群,并设计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营销的有效性。 此外,从营销策略上,精准营销更重视营销的精度而不是广度。传统的营销思路并不强调顾客的具体信息,而往往是采用大面积撒网的办法扩大与顾客的接触面,从而提高营销效果,并将提高顾客的认知度作为营销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相对,精准营销所强调的不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产品,而是找到最可能购买产品的顾客对其进行重点营销,避免无效的宣传和接触。 相比于传统的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为核心的4P营销理论,和以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为核心的4C营销理论,精准营销显然更具有针对性,也更符合数量化和电子化管理的现代背景。 2基于社交网络实施精准营销的优势 社交网络源自对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其直译即为社会性网络服务。国外学者Antelman(2003)曾对社交网络定义为一种虚拟的个人空间,用户可以在其个人空间里上传和更新自我的状态与信息,同时与社交网络中的其他用户连接,进行资讯的分享和互动,从而达到增进群体内部关系的目的。 网络的社交功能经历了从电子邮件到网络论坛(BBS),再到即时通信(IM)工具和博客(Blog)的几个阶段,最终发展为“社交网络”形式。相比于前几个阶段,社交网络中个人的形象更为鲜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网络在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功能也更为突出。社交网络从出现伊始即引爆了社会潮流。创办于2004年的“脸谱”(Facebook)网是较早上线的一家美国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其独立访问量就已达到8367亿人次,名列全球网站榜首(comScore网站,2013)。而我国社交网站也方兴未艾,涌现了诸如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等一批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根据艾瑞咨询2012年的《2011年中国社交化电子商务报告》,2011年我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即已达到37亿人,预计2014年年底这一规模将达到51亿人,社交化元素也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中的基础性应用。 在社交网络蓬勃发展的背后,人们也逐渐开始探索它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其中基于社交网络的精准营销模式就是具体探索之一,也是国外逐渐流行的一个概念。 应当指出,精准营销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对顾客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在充分收集顾客信息的基础上,精准营销通过对顾客数据的分析准确定位并识别顾客的需求特征并判断哪些顾客具有更高的消费可能,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营销手段实现产品的销售。这种信息主要包括顾客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顾客的产品偏好、购买次数、购买时间等行为信息,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忠诚度等偏好态度信息等关联信息。具体而言,精准营销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①描述信息:顾客的基本属性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②行为信息:顾客的购买行为上的特征,它通常包括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消费记录、顾客与企业的联络记录,以及顾客的消费偏好等;③关联信息:顾客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常用的顾客关联信息包括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产品与服务的偏好或态度、流失倾向以及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倾向等。 一是信息对精准营销至关重要,而社交网络所拥有的海量信息正与精准营销相契合。社交网站通常拥有使用者的基本的年龄、职业和居住地等信息,部分有地理信息服务的社交网站平台甚至可以获得用户即时的地理位置信息。而专业和定向的社交网络平台则可能有更契合主题的用户信息。如美国的社交网络平台LinkedIn将自己定位于一家商业客户导向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其内拥有大量的职场人士的工作经历、人际关系等信息;而在国内,知名社交网站豆瓣网以读书、电影、音乐为交互的主题,其中也存有大量用户的阅读和观影记录,以及他们对于电影的评价与评论信息。对于广告方而言,把握这些信息无疑就等于把握了市场的脉搏与动向。 二是社交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优良的精准营销推广平台。社交网络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在过去,无论是电视广告、广播还是传单,营销都是面向大众的,即无论顾客是谁、具有怎样的特征、购买意愿是大是小,他们都将看到完全相同的广告。而社交网络由于其超高的交互性和针对性,能够通过用户信息筛选出应该向谁投放产品广告,这恰恰满足了精准营销定向投放广告的要求。 3通过社交网络实现精准营销的方式 目前国内对于精准营销的研究与实践已逐渐展开,而利用社交网络助力精准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2011年,MSN与搜狐网在视频业务上达成合作协议,MSN账号与搜狐视频实现互通,并由后者负责MSN中文网视频业务的内容和运营,围绕视频的内容、产品和营销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合作中所提到的精准营销主要是利用即时通信好友列表的信息推送,通过病毒式的信息传播将视频内容叠加进社交网络来实现。而从结果来看,这种病毒式的营销方式可以实现和用户的快速沟通,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精准,并且也存在用户疲劳等缺陷。 近几年,社交网络实现精准营销的方式更为成熟。相对比较合理的方式是挖掘用户信息,定向推送广告。比如某化妆品厂商希望推广自己的新品,其目标客户是25~30岁的年轻白领阶层,同时产品定位为中高端产品。在以往,相对较优的广告投放方式是分析该目标群体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并投放电视广告,或者在其较常出没的地点投放传单,以提高营销效果。而社交网络则可以快速筛选出性别为女性、年龄在25~30岁、已工作等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广告推送。社交网络甚至可以通过挖掘用户所关注的对象、所信息的关键词等细节内容了解用户是否有化妆的习惯,对各类化妆品的评价如何等信息做出更精准的分析,判断该用户是否有强烈的潜在购买意愿。 国内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媒体已经开始利用自身平台推送广告,但还没有充分实现所谓的“精准化”营销,而国外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如知名社交网络广告商LocalResponse对互联网和移动应用中超过3000万的社交媒体个人页面进行搜索,实时查找提到品牌厂商的信息,并从用户所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进行判断,帮助广告商投放实时广告。该公司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并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此外,也有一些利用社交网络提供精准营销辅助服务的成功案例。比较成熟的方式是将社交网络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相结合。如Oracle,Salesforcexom,SugarCRM等运营商将传统的客户管理管理系统加入了社交网络信息,以提供更全面的客户信息;Radian6统计并分析社交网络、博客、论坛中用户与品牌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刚涉及社交网络的大品牌有很高的价值。 4趋势与展望 一百多年前世界第一个现代广告的广告主约翰・华纳梅克就曾感叹:“我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是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直至今日仍被人们广泛引用,究其原因就在于不能够准确定位营销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在电子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现在,精准营销高效的营销方式或许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而社交网络为其提供了很好的信息获取平台和广告平台,两者可以实现良好的结合。 基于社交网络的精准营销模式已经在国外取得了大量成功案例,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我国多数社交网络平台尚不能做到精准化,而漫无目的的广告推送反而导致用户疲劳,造成营销效果下降。相信随着我国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新的模式很快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企业高效的营销选择。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基于4G网络的旅游目的地精准营销初探 摘 要:在4G网络的支持下,旅游目的地进行精准营销,即通过政府和4G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建立旅游者数据库,进行市场细分,开展旅游目的地的精准营销,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4G网络;旅游目的地;精准营销 2010年10月,由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入选成为4G国际标准。12月,工信部批复同意TD-LTE规模技术试验总方案。2011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7个城市建设TD-LTE规模试验网。2012年3月在杭州推出4G试商用体验,4G网络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2011年底移动手机用户达到9.86亿,其中3G移动用户1.28亿,3G用户的快速增加,手机营销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新方式。 十八大提出“四化”,“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旅游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旅游信息化的发展。针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结合4G网络,推行精准营销,为旅游者提供快捷、方便、全面的信息。 一.4G时代旅游目的地进行精准营销的必要性 (一)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显著 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手机用户不断增加,且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多层次等特点。目前3G用户多是70后、80后、90后,占据着旅游市场较大份额。该消费群体更注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旅游目的地根据当地的特色,为不同的手机旅游者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游、自驾游。这就需要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共信息服务。由于手机的便携性,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获得,主要依靠手机。游客提高对4G网络的期望,希望获得精确的信息。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机通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通讯技术的演进。 (二)3G网络不完善 目前盛行的3G网络,虽然具有个性化、多媒体化等特点,但与4G网络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网速较慢。目前3G网络数据传输速率能够达到2Mbps,无法实现视频在线观看。4G网络技术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100Mbps速度传输信息,该速度相当于目前手机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其次,智能性较低。3G手机只是简单的信息查询,其功能有限,无法根据环境、时间提供智能化的服务。4G通讯在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上具有智能,而且能够根据环境、时间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最后,精确性较低。3G手机提供的信息杂乱,无法根据旅游者输入的关键词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4G手机能够根据旅游者的地理位置,提供最近、最方便的信息,其精确性大大提高。 (三)旅游目的地营销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新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不胜枚举,营销手段日益丰富。但是,旅游目的地的营销针对性不强,只是通过营销手段,尽可能的吸引旅游者,而缺乏针对性营销。例如,自然景区拥有高品质资源,通过电视进行营销,不仅成本巨大,且经济效果不明显。鉴于此,旅游目的地可以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选择适当的营销手段,加强营销的针对性。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分析潜在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并且根据潜在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二.4G网络时代旅游地精准营销措施 (一)旅游目的地政府完善4G网络 目前,4G网络在杭州等地试行,国家重视信息化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4G网络的发展前景。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与4G技术的提供者和运营商合作,从旅游目的地整体出发,构建目的地4G网络。在此基础上,为旅游者提供当地的旅游景点、交通、酒店等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同时可以在网站上设置相应的互动社区,开发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信息丰富、互动交流、查询快捷、交易方便的4G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型地方旅游网络。 (二)建立旅游者营销数据库 在4G 时代实施精准营销的前提是对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的内在依据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4G时代用户消费需求的变化,使旅游目的地在新的4G市场和技术条件下,全面进入细分市场时代。为了正确实施市场细分,旅游目的地可以与4G技术的运营商合作,通过搜索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数据库,根据消费者市场的细分变量,如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和行为变量,再经过消费者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其消费需求特征和购买规律,准确进行市场的细分和定位,进而实施精准营销策略。 (三)加强旅游企业与旅游者的互动 随着4G技术的发展,对目标市场的细分不仅细分到某个群体,而且要细分到个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市场应该是每一个不同的旅游者,需要进行通畅便利的交流。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旅游者能随时随地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为此,在旅游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依托4G移动互联网实现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互动交流,结合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体会,对自身旅游产品进行完善,以打造旅游目的地更好、更有地方特色、更能趋于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网络精准营销专家 就像著名漫画《凯文的幻虎世界》的作者比尔・沃尔森宣称的那样,“母亲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性元素。” 母亲节来临之际,在网上浏览一下,多了一个新的术语。当谈到数字商务和媒体领域创新的时候,这个新术语就叫做“妈妈规则”。毫无疑问,目前这一代妈妈都是科技通,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控制、主导着家庭85%的收入。母亲也是社会人口学最基本的社会人口因子 ――这意味着,当她们看到了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家庭成员也就同时得到这个信息。 许多公司都在试图进军这一领域,而且有一家公司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来超越传统的广告模式。这家公司名叫博客蛙(BlogFrog),由拉斯汀・班克斯(Rustin Banks)和霍利・哈曼尼(Holly Hamann) 于2009年4月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共同创办。博客蛙为那些妈妈博客的博主提供免费的工具来管理她们自己的在线社区,进行现场讨论和视频播放,然后连接这些平台到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去,因为这些品牌往往很愿意为那些博客之间的交流支付费用。 快速成长的博客蛙 “很多品牌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进来,因为我们可以帮它们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博客蛙的CEO班克斯说。过去的在线广告就是使用那种古老的办法,即让用户点击横幅广告。但是这些广告很容易让人分心,而且强制性的点击很容易令人生厌。而现在社交媒体产品的安置,其效果直接明显。那些博客评论被视为是真正的商业价值地带,尽管有些评论会让品牌不舒服。这种博客蛙的“对话式营销”,事实上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它让广告投放者通过“品牌社区”和“赞助对话”这些栏目,直接与消费者对接。 博客蛙的平台,是社交网络的一种新类型。博客蛙拥有13万活跃会员和7万博客作者,这个平台每月覆盖了1000万的父母人群,从而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妈妈博客网络。围绕着食品和时尚,以及关于军人配偶、不孕不育和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等问题,在博客蛙形成了丰富的社区话题。这些社区的联系紧密度有时候甚至超越了虚拟世界――通过网络发言,博客蛙的成员可以面对面地认识与交流。 “母亲是最强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服务最不周到和最容易被误解的群体。”哈曼尼说,她现在担任博客蛙市场副总裁。“在我们之前,没有谁能真正开发这个消费群体。” 许多其它的网络服务商,比如Ning和“去社交”(Go Social)公司,允许用户创建一个由广告销售形成的社交网络货币。这个想法是把博客聚集在一起而增加力量,从而扩大浏览量以及优化搜索引擎,最终导致更高的广告收入。但是,博客蛙却另辟蹊径,它的办法是将博客内容本身作为一种网络货币来进行品牌整合,达到赚钱的目的。 仅仅用了18个月,博客蛙就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国基金会、乐高、宝洁这些大客户签了约,当然还有可口可乐公司。其工作人员从2010年底的五人翻了好几番。公司已经开出了第三个办事处,拥有一个庞大的9500平方英尺的办公室。2012年3月7日,博客蛙在发起的第一轮融资中成功募集到了3200万美元的资金。这轮融资由风投公司Grotech Ventures领投,包括创业孵化公司TechStars创始人大卫・科恩(David Cohen)在内的现有投资者参与了此轮融资。 精准营销术 那么,博客蛙是如何工作的呢?这个网络的品牌社区由一个博主团队来管理,我们称之为“社区领袖”,他们会仔细地将话题和影响程度类似的文章相匹配在一起(博客蛙收集的文章是依据回帖的质量、博客的流量、Facebook的排名等作为数据参考)。品牌营销商则根据博客的浏览量和他们涉及的范围和活动类型,每月支付相应的费用。如“赞助商对话”这样的栏目,通常会涉及较大的博客组并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呼吁读者贡献他们的个人故事、评论、投票或照片等等。这些回应将被聚集在一起,发送到品牌的枢纽主页以及被博客蛙称为“对话的广告单位”的那个页面――实时显示当前的结果,并起到加强对话和广泛传播的效果。赞助商的对话,也是依据影响力和活动的类型来支付费用。一般来说,一个为期四周的营销活动由40位博主发起,将会得到2万美元的酬劳费用,而综合覆盖的目标人群为200万人。 举例来说,一家名叫Horizon的有机乳制品公司签署了一个营销活动,问题就是:“你怎么样将Ω-3 脂肪酸混进你家的饮食?”30位博主被要求谈论那些挑剔的饮食,并和社区的会员分享亲子食谱。这个营销活动有210万人次参加了推特的讨论,在Facebook则留下了370万人次的讨论痕迹。从那以后,Horizon赞助了博客蛙三次类似的对话活动,并且签下了2012年全年合同。 “消费者想要连接到相关的品牌,但很多广告是与他们无关的。博客蛙试图弥补这缺陷,成为对消费者真正有用的平台。” 哈曼尼说。“没错,”班克斯同意这一点,“提炼过的可信的编辑信息,会给消费者带去真正的需求。这也是品牌精准营销的核心。” 创业故事 2005年,班克斯作为一位工程师在鲍尔航天公司工作,他和妻子塔拉搬到博尔德,在那里他们几乎不认识一个人。塔拉赋闲在家中,无事可做的时候她疯狂地爱上了写博客,很快就积累了规模不小的忠实读者群。班克斯注意到,读者之间不能彼此直接沟通。于是班克斯设计了一个小程序,让他的妻子在博客上形成自己的网上在线社区。班克斯意识到,他遇上了一个商机。 这个时候,班克斯遇到了哈曼尼,这位18岁就独自一人驾车穿越美国西部的女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后来自己开始创业。当班克斯认识她的时候,哈曼尼已经创建过六个中小企业,班克斯的“用技术来连接妈妈们”的想法,听起来像是一种涅。哈曼尼极感兴趣,几个月后,她辞去了在一家音乐活动公司任营销副总裁的工作。一个月后,班克斯也辞职加入。 “这很有趣,”班克斯回忆着,创业初期冗长的咖啡店会议和挤在图书馆里利用公用的Wi-Fi的情形。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出席妈妈博客的会议并和他们知道的每个品牌的商谈判。2010年2月,他们筹集了约30万美元,这钱足够雇佣几个工作人员以及租用一家办公室了。 美好的社交网络未来 博客蛙是反对横幅式网络广告的。凯蒂是博客蛙的客户服务主任,她认为博客蛙的实力是其定制的水平。“我们会为品牌深度挖掘营销点。什么品牌想要得到什么样的营销配合,需要什么样的话题,我们都会定制出来。”她指出,一般来说,这样的头脑风暴的会议会持续开好几天。 广告界认为社交网络会在未来广告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传统意义上的电视、电台以及报刊广告,和新媒体的广告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多广告机构渴望打入这一领域。“这是一个更好的进行品牌营销的方法,因为他们确信博主实际上想要和你一起工作。”詹姆斯・克拉克说,他是博尔德地区的资深广告人。克拉克认为,对话式的营销方法相比过去的随机派发样品,能激发更多的主动性并提升忠诚度。 也就是说,这种过程会产生更诚实的反馈。社区会员更愿意参与他们的同龄人领导的讨论,这样品牌也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受欢迎程度,比如前面提到的Horizon公司的案例。克拉克说:“Horizon带去了营养学家和食品科学家以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但是它让社区领袖们来运作这件事。 虽然是Horizon提出话题,但社区的会员觉得是自己在解决问题。” 其它的博客社交网络也在和博客蛙合作。查克・莫兰(Chuck Moran),是Burst首席营销官,这家网络公司是垂直形式的独立社交网站。他们正准备和博客蛙联合开发针对18至35岁的相对收入较高的女性的社区平台。 博客蛙的博主也尝到了甜头。去年,博客蛙支付了超过50万美元给它的博主们。最成功的博客,可以有比现实的电视节目更多的观众群,所以也可以赚取六位数的收入。除了明显的收入比如浏览导向的广告收入、栏目的赞助费和产品代言费用,那些受欢迎的博主还可以从社交媒体咨询、演出以及电子图书的销售和赞助的对话栏目中赚到钱。 在寒冷的星期五下午,班克斯和哈曼尼站在了博客蛙绚丽的新总部的门口,显得雄心勃勃。博客蛙团队计划今年夏天开设纽约办事处。同时,它正准备扩展其网络,进一步涉足食品、健身、时尚、娱乐和高科技领域。Forrester研究公司预计,在五年内,社交网络的广告金额将从1.59亿美元上升到近500亿美元的规模,这对于博客蛙来说,前景真的很美好。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网络精准营销下一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认知方式的网民适时改变网站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为广告产品增加20%的销售。 共鸣与信任来自良好的沟通,而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沟通的内容,也取决于沟通的方式,尤其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与受者解码信息的方式的吻合程度,因为人的认知方式决定着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接受程度。一些人的认知方式是分析型的,习惯条分缕析,将信息分解成很多部分,然后深入研究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一些人看世界的方式则是综合型的,习惯整体把握事物的全貌。因此,将分析型的信息传递给综合型认知方式的人,效果可能就不会太好,反之亦然。 一些人决策时谨小慎微,习惯权衡事物的方方面面;一些人考虑问题时总是跟着感觉走,习惯冲动决策;一些人喜欢基于图片思考问题,一些人则信赖文字做出抉择。因此,你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网民、顾客的认知方式的匹配程度,会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和生意的成败,这在你试图游说^购买你的产品时尤其如此。好的销售业务人员很多年前就深知其中的道理,他们懂得分析客户认知世界的方式,然后调整自己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尽量与顾客一致。如令,Google、通用汽车、WPP广告集团已将这一原理运用到互联网传播上来,它们试图针对不同认知方式的网民,实时改变网站信息的传递方式,以期与目标受众达成良好的沟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近期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针对不同认知方式的网民适时改变网站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为广告产品增加20%的销售。例如,给分析型认知方式的潜在顾客丰富的产品数据和技术参数,给综合型认知世界的人简单明了的产品整体形象,为冲动型的人准备简洁有力的产品推荐信息,替审慎决策的人提供产品各方面的信息,都有利于促使网民浏览网站后做出购买决策。 设计人员知道,网民来到一个网站有着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经典的网站设计将所有信息内容通过大量的表格、下拉菜单和搜索框等组织起来。这样的网站设计对于那些分析型认知方式的网民来说是有效的,但对冲动型、综合型的网民来说,就有些过于复杂和混乱,难于使用,沟通效率就难免低下,广告产品就没有销量。认识到这一点,一些网站便采取大图片、大量开放空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传递品牌基本信息,鼓励网民行动,但它只对综合型、冲动型和视觉型认识方式的网民有效,对分析型、审慎型的人来说便效率低下。 聪明的网站运营者试图开发出新的技术系统,跟踪分析网民最初的浏览行为,得出他们的认知方式,然后投其所好,适时呈现出不同的网站面貌,以其与不同类型的网民达成完美的沟通。虽然,类似这样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对于提高沟通效率、提振产品销售意义重大。如果你不尝试,竞争对手就会捷足先登。 营销即沟通,因人的认知方式而异的网站设计无疑会提升沟通效率。例如,如果通过网站得出某位顾客的认知方式是分析型的,那么,当他呼叫电话中心时,企业就可以因人而异。安排一位分析型的接线员与其进行沟通。又如,广告主习惯针对某类产品采取特定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化妆品广告总是冲动型的、视觉性的、整体性的,B2B广告总是审慎的、文字型的、分析型的,问题是,顾客的认知方式是因人而已的,采取这种一刀切的广告信息传递方式,其效果就很成问题。 网络精准营销论文:精准平台助力LG手机“甜蜜”突围网络营销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2.5亿,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5.8%。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以及三网融合试点的公布,2010年彻底成为中国移动互联平台元年。 手机终端百家争鸣 移动互联平台从苹果的独领风骚过渡到多家手机终端厂商的百家争鸣,充分显示了移动终端的成熟。在中国,苹果iphone的势头越来越强;诺基亚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三星、摩托罗拉不断更新;多普达、HTC智能手机后来居上;中国最大PC商联想也重拾手机业务,推出平民价格的智能网络应用手机;除此之外,更多的多功能低价格的国产手机揽聚了大量的低端消费者。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广大、竞争激烈的中国成功突围,形成固有的忠诚用户群体,对品牌形成依赖n生,成为网络推广中最重要的课题。 全球知名的手机生产厂商LG不断开拓手机应用及相关技术创新,并始终坚持智能科技与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产品设计理念。2010年下半年,LG公司推出甜蜜系列手机的最新款“社交派”GT310和“曲奇”T310,在保持甜蜜系列时尚外观的基础上,增添了强大的手机社交功能。通过对新上市的产品进一步推广,LG要加强手机品牌在中国年轻用户中的印象,以年轻时尚的形象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在前景广阔的移动互联领域占据更加稳定的位置。 准确锁定目标消费者 根据LG推出的“社交派”与“曲奇”系列手机的特性,其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18岁~35岁的年轻女性用户,尤其是热衷于社交网络的用户。与互联网共同成长,造就了该用户群体使用网络的热情,对消费电子产品有着不可阻挡的关注;她们不再事必躬亲地“货比三家”,而是习惯在网络上查找目标消费品的信息。她们紧跟流行文化、追求时尚潮流,在大同社会中展现自己鲜明不同的个性,热衷于在网络上讨论、发表意见和想法。 为此,悠易互通经过对目标消费者长时间的持续跟踪,通过位置代码收集并分析一段时间内活跃用户的页面浏览历史记录,分析每一个历史访问点的内文主题及重点关键词,再进行整体的聚类分析,从而精准掌握用户的属性与兴趣点,为每个独立用户贴上独属的个性标签。同时,悠易互通通过对用户浏览历史的分析,能够获知哪些用户是时尚手机发烧友,或者是LG手机的忠诚用户,从而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的精准传播。 对垂直网站用户的深度挖掘 对于年轻的目标用户,他们使用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上YouTube、优酷、土豆等观看视频,用GoogleEarth查找地图,利用淘宝、当当网络购物。相比门户网站,他们更加倾向于进驻他们感兴趣的专业垂直网站,而社交网站与一般即时通讯工具则是该群体的必备品。 因此,悠易互通选择的是目标受众密切关注并且集中的时尚、娱乐等网站,为她们准备了一套精准的媒体组合套餐,这既包括综合门户、视频门户、社区门户、搜索门户等4大门户整合大众平台套餐,也包括财经、IT、运动、房产、汽车、游戏、旅游等11大行业的聚焦分众套餐,全面扩大精准目标受众的覆盖度,与深度定向策略实现广告多维度上的精准投放。 基于对目标用户的行为定向,国内知名女性网站瑞丽女性网、MSN门户、小说阅读网成为传播LG“甜蜜”信息的载体。比特网与天极网作为国内较为权威的IT专业网站,提供了大量的产品性能、用法及定价信息。基于LG手机知名度,结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悠易互通在比特与天极网上都投放了LG手机广告,以吸引更多用户关注LG新款。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企业绿色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多数企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在竞争者日益增多、产品差异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价格已不再是企业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唯有降低成本才能为企业营造利润增长的空间。在材料费、人工费都已“榨取”殆尽的时候,企业纷纷开始关注物流成本,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大中型企业而言,物流成本更是关系到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鉴于此,有关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理论相继产生,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发现很少有人提出绿色物流管理的理念。笔者认为,在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研究之初就应将环境、资源因素考虑进去,从一开始就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理念中来,不要等到环境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后再设法弥补,因此本文将环境资源保护与物流成本管理相结合,提出绿色物流成本管理理念,阐明实施绿色物流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实现绿色物流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绿色物流;成本管理 一、绿色物流成本概述 1.绿色物流及绿色物流成本的含义 要把握绿色物流的内涵,首先需要我们对物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物流是一种转移物质资料同时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交通运输为主要手段,结合包装、装卸、搬运、储存等环节,为供应链各个节点上的企业提供后勤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顾客对产品的预期,扩大企业市场份额,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国内外对物流理论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物流,给出了不同的物流理念,形成了多种物流学说。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服务中心说”、“利润中心说”、“供应链管理学说”“物流成本说”以及笔者现在探讨的“绿色物流学说”。 绿色物流是指企业物流活动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资源、环境效益,使物流活动中消耗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环境得以充分净化。其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资源的节约,二是环境的保护。绿色物流是当前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物,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实现,同时绿色物流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物流成本是指在原材料采购、运输、存储、产品生产和销售、废弃物回收等环节所付出的用货币表示的代价,绿色物流成本是进行绿色物流活动所付出的价值。 2.绿色物流成本包含的内容 (1)绿色采购成本 采购过程包括运输和配送,采购过程的绿色物流成本则是指绿色运输和配送的成本。现在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管道五种方式,各种运输传递方式在经济层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输价格和速度上,价格低速度快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企业优先选择的,但当企业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后所做出的决定可能会有变化,因为各种运输方式所消耗资源多少和排放尾气的多少是有差异的。在绿色物流成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应综合考虑价格、速度和绿色化程度,最后选择最为合适的运输和配送方式。 (2)绿色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目标主要是使三者之和最小,但绿色物流对库存的要求不仅仅是成本最小,也要安全性高。如烟花爆竹企业在存储货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烟花爆竹自身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发生意外,不仅人员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大气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这类企业应合理制定库存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人员的安全。 (3)绿色包装成本 包装成本分为固定包装成本和变动包装成本。固定包装成本主要是指包装设备的折旧及维修,固定成本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动,除非企业更新设备或进行设备大维修。变动包装成本是指随产品数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其中包装材料占主要部分。要做到包装成本的绿色化,首先,要杜绝过度包装现象,过度包装不仅使产品成本升高,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另外,对于可回收的包装物应回收循环利用;不可回收或者回收成本过高的包装物应使用可降解的材料,以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绿色装运搬卸成本 搬运装卸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搬运机器设备的折旧及燃料费等,如果企业的装卸搬运成本仅仅是人工成本,设备的折旧费,而无需燃料的消耗,则绿色装运搬卸成本与传统的装运搬卸成本并无很大差异。若需要涉及到燃料的消耗,则企业需要权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5)其他绿色物流成本 除了上面提及的绿色采购、库存、包装及装卸搬运成本以外,绿色物流成本还包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等。无论在哪个环节,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都应抱有对资源、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绿色物流成本的理念。 二、实施绿色物流成本的必要性 1.实施绿色物流成本管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具有三方面的内涵,其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肩负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对社会负责,这样的时代使命必然要求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也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原则,坚持绿色物流的理念,在技术开发、产品流转、包装、回收等环节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因素,合理作业。 2.坚持绿色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知识结构的提升,社会大众开始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即人们未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却承担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产生的后果。根据“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人们更多的要求企业负担环境生态成本,即要求企业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环保节能良好形象的树立,尽可能的争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标兵。从长远的角度看,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将来必然会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利益的实现。因而坚持绿色物流成本管理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所做出的决定。 3.进行绿色物流成本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在于企业利润的实现情况,企业的形象、信誉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很重要。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实施绿色物流成本管理,将提高物流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加强企业绿色物流成本管理的途径 1.加强绿色物流成本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物流活动的生态环境成本属于企业的外部性成本,企业并不直接负担该项成本,因此企业不具有足够的动力主动承担这部分成本,因而需要在宏观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物流成本管理。如政府应加强环保立法,特别是针对物流实施方面的法律,使企业的各项绿色物流成本管理活动有法可依,以法律的手段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处罚,督促企业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制度规范、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并能依法执行相关工作。 2.加强舆论监督 一方面,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的好坏是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引导人们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状况,给企业施加外在压力促使企业真真正正的将环境保护的义务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媒体应适时曝光那些重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以警示其他企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建立第三方物流系统 建立高效、环保、节能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利用其专业化和规模效应为企业提供经济、方便的公共物流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浅析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物流活动而造成的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净化周围环境,与环境共生的物流。它具有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将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一、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二、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三、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四、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浅谈汽车运输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阐述了汽车运输的特点及绿色物流的概念,分析了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指出了汽车运输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绿色物流;汽车运输;管理 汽车运输作为一种快捷、迅速、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加强汽车的维修管理和运输管理,采用运输合理化的技术方法,并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有效措施,才能使汽车运输符合新时期条件下绿色物流的高级意识形态,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的实施要求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绿色效益”,汽车运输作为城市运输的主导方式,在物流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汽车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和担忧。只有通过合理的环保对策和配送方式,才能使已突出矛盾得以缓解,并使汽车运输得以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1 汽车运输的特点 汽车运输具有快捷、迅速,机动、灵活的特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使得汽车运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在物流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城市运输过程中。另外,汽车运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诸如能耗高、运行成本大;社会公害严重、污染环境;安全性差等。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汽车运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亦有短处。 2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当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物流活动。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的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3 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物流在城市运输环节主要依托汽车运输,但是汽车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城市环境污染所占比例很大,并且危害严重,为了可持续发展,汽车运输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汽车运输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1 汽车运输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运输是唯一能够深入城市大街小巷和各个角落的一种运输方式。它除了直接承担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物资交流等大量客货运输任务外,还要为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承担起点和终点的客货集散任务。甚至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建设工程,也往往需要先修通公路而后才能开工建设。因此,汽车运输是市内运输的主导方式和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 3.2 城市汽车运输对环境污染的原因 汽车运输产生的污染比其它同类情况严重,这主要跟运输组织结构、实施方式等物流运行模式有关。具体原因可归为:技术落后;运输组织方式不合理;车辆更新慢;部分生产企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等。 3.3 汽车运输的环境污染途径 3.3.1 由汽车本身运行造成的污染。当前汽车几乎均为内燃机动力,采用石油产品作为燃料,石油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身体造成直接危害。另外,汽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以及车辆电子系统产生的电波公害,也严重危及环境; 3.3.2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运输、管理和保护货物过程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货物本身造成的污染。 4 基于绿色物流的汽车运输发展与对策 4.1 汽车货物运输的环保对策 首先,应加强汽车的维修管理和运输管理:提高汽车的技术含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汽车燃料质量,推广清洁燃料;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采取一些行政措施,科学组织交通行车。通过运输合理化措施来降低货物运输中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采用使运输合理化的技术方法: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配载运输;挂车运输;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4.2 开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即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共同配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和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对于同产业的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的整体组织难度相对较低,发展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异产业共同配送而言,集约化程度越高,要求专业化的水平越高,因而对于异产业的共同配送,应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主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4.3 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 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从物流渠道看,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4.4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第三方物流,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5运输企业发展绿色物流业的有效途径 5.1要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 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和市场的需要,抓住机遇,调整经营策略,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迅速进人区域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存货管理系统,以及与用户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现代绿色物流服务的需求,说到底,是用户在质量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是我们运输企业发展所必然要跨越的一个台阶,只有迈上这个台阶,我们才能面对物流服务需求的挑战。 5.2要提高服务意识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问题。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绿色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现代绿色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与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工商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工商企业要转向使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向它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而且要同它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为用户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接受专业物流服务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 5.3要找好切入点 随着流通领域里商品供应和配送系统的变化,运输企业要同商业部门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是去经商,而是去为商业服务。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业建立配送中心,实行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而各地这类商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厂家配送少,社会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店内自行配送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应该力争融入,发挥自的长处,以运输为本,向“配送”服务转化。 6.结束语 目前,西部地区社会化物流形式尚未形成,但应该看到,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现代绿色物流体系运行效果已然体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最终会推动现代绿色物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运输企业要更新观念、早作准备、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速度,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中国石油企业绿色物流研究 摘 要:绿色物流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21世纪物流管理运营的焦点问题是绿色物流问题,绿色物流已经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企业的绿色物流产业发展起步晚,对绿色物流的认识还很有限,所以,了解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找出石油企业发展绿色物流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石油企业绿色化的物流产业,这对发展中国石油企业的绿色物流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物流;石油企业;现状;对策 与其他绿色运动一样,“绿色物流”里的“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是泛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意识和理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中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Environmental Logistics)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绿色物流也是一个多层次概念,它既包括绿色销售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又包括绿色供应物流;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 一、石油绿色物流 石油产品的物流过程中存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石油产品的物流过程中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石油企业产品的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 石油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石油产品运输、存储、包装、流通加工等的物流活动。 中国石油企业产品的绿色物流起步较晚,石油企业对其产品的绿色物流重要性认识不足,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中国石油企业绿色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悄然兴起,重视和研究石油企业产品的绿色物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石油绿色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1.输送过程比较。非绿色运输:一方面运送交通工具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输送的商品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石油在海运过程中发生泄漏而造成大片海域污染,这样的污染常常时致命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回复常态。绿色运输:绿色运输是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 2.仓储过程比较。非绿色仓储:石油产品有易燃、易爆、易受热膨胀、易腐蚀的储运特性,传统的仓储过程把不好进货关,不合格油品进库;储存关,合格油品污染变质;出库关,不合格油品发到用户手中。绿色仓储:严格把进货关,保证产品的进货质量;努力减少油品蒸发损失,防止油品氧化变质;防止串油、混油发生;同时,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 3.包装过程比较:非绿色包装:对于石油产品的包装而言,大部分均为铁制品,那么这就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腐蚀和生锈现象。在传统的包装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如何将铁锈去除掉。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包装材质、所有包装应予以彻底清洁去除异物、涂刷防锈剂与防腐材料。 4.流通加工过程比较:非绿色流通加工:加工中资源的浪费或过度消耗,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包括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以及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 三、石油企业绿色物流存在的现状 中国绿色物流业起步较晚,石油绿色物流业刚兴起不久,石油企业对其产品绿色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石油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观念、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石油企业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领导的观念问题。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2.石油企业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薄弱。首先,交通工具的制约,如汽车的载重不够,存在超载严重损害公路的路面;汽车的耗油量很大,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 3.石油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忽视。石油企业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 、绿色标志 、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却共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甚至有些石油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理念,它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只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等等。 4.政策性的差距。现代绿色物流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环境。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关注传统物流的发展,对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所以,如何培养中国绿色物流产业人才,改革制度环境,也是根本上促进中国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 五、对石油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 1.石油企业应该树立的绿色物流观念。石油企业要适应全球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的发展,各级政府在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和服务时要树立绿色物流意识;石油企业的各级物流部门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展现给消费者以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强化绿色营销;同时广大石油产品的消费者也要树立绿色消费意识。 2.石油企业应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促进石油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通过道路、铁路与管线运输等不同方式,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建立石油、天燃气管线网络,实现成品油、天燃气等物资的最优运输及配送方式。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3.石油企业应注重理论技术研究。石油企业要积极支持各石油院校进行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物流网络的研究。要加强石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物流产业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面广和层次高,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各石油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物流的培养和训练计划,努力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通过调动石油企业、石油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提升石油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4.政府制定绿色物流政策,宣传绿色物流思想。发展石油企业的绿色物流离不开政策支持,因此,政府部门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制定适合石油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机制的政策,提高对环保程度高的绿色物流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鼓励石油企业物资公司进行改造和升级,支持石油企业物资公司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方式,摒弃粗放的经营模式。政府通过制定石油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相关政策,在宏观上对石油企业和石油物资公司的绿色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石油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石油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石油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石油企业实行物流外包,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现代绿色物流应着眼于石油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绿色物流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绿色物流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1绿色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一书中,对绿色物流进行了严格的定义,指出“绿色物流”是指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绿色物流以实现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力求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1经济与环境并重,追求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主张将环境管理导入到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物流整个系统环境工作的全面管理。在物流活动中,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环境的保护,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切实实现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1.2物流行为主体明确,活动覆盖范围广 在我国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管理的企业,此外还包括在产品整个流通环节中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有各级地方政府和物流行政的主管部门等,主体具有鲜明的确定性,只有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才能深入了解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必备要求。而且,绿色物流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2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意义 2.1绿色物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我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包括绿色物流、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迫切需要。循环经济强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内容,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促进社会经济的在生产活动。 2.2绿色物流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企业成本 传统物流活动在流通过程中,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仅增加了物流活动的企业成本,而且活动完成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绿色物流强调降耗节能,在物流过程中更加注重高效和少污染,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据有关专家分析,产品从投产到销售的过程中,制造加工的时间仅仅占据总时间的10%,而剩下的90%的时间全部用到了信息处理、储运、装卸等流通环节。因此,发展绿色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绿色物流从效率和质量方面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有重要作用。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物流活动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流活动方面人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不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3绿色物流的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加强环境立法,倡导绿色理念 通过法律对绿色物流进行规范调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通过立法可以约束物流活动中涉及组织和成员的行为。目前,我国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环境立法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控制、资源的再利用和噪声控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我国绿色物流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只有当这种理念被人们所认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绿色理念的宣传力度,通过科普、文学艺术和媒体等形式进行全面宣传,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为绿色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开发先进物流技术,完善绿色物流体系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知识人才,所以必须加强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企业绿色物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和人才动力。 3.3完善消费监督,加强企业自律 在物流活动中,企业和消费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消费者,应当倡导绿色消费,使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降低到最小。消费者可以依据绿色的消费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督,看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的环节中,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迫使企业严格自律实行绿色物流管理。 3.4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物流新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利用力度。一方面淘汰并建设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同时对于那些有利用价值的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改造和维修。另一方面,对于公路、铁路、航空等物流配送设备的建设力度也要加强,使交通方式发挥各自应有的运输作用。 4结语 我国物流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贯彻,绿色物流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备要求。现代物流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发挥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使物流行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构建探究 摘要:“绿色物流”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意义深远。文章着眼于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分析了其构建要素,通过相关内容的阐述来提出该系统构建的模式,意在为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现实构建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航运企业 绿色物流 要素 构建模式 物流业的发展起源于美国,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物流业取得空前的发展。虽然物流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其亦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交通堵塞、污染排放、运输工具噪声,以及废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为此,“绿色物流”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成为21世纪物流领域发展的趋势。航运企业作为物流当中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其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极为迫切,对于我国航运企业与物流行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要素分析 归结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绿色运输。物流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有运输过程的参与,因此,绿色运输应成为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首要因素;第二,绿色包装。即采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包装,可通过选用可降解材料、简化包装等手段来实现;第三,绿色流通加工。这一因素指的是自生产地至使用地的整个过程中,结合需要进行分割、分拣、计量、价格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集合;第四,废弃物物流。“绿色物流”中“绿色”含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废弃物的回收。 二、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模式 (一)绿色运输 运输方面,多措并举,通过共同配送、“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三个方面,来促进绿色运输的实现。其中,共同配送指的是由多个企业联合实施的配送活动,航运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航运企业,通过采用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时间、物资、人员、资金等资源的利用率,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取得。同时省去了多余的交错运输,交通得到缓解,环境等社会效益得到有效保护;“复合一贯制”方式的应用指的是集飞机、船舶、汽车、铁路等运输方式长处于一身,实行多区段、多环节、多运输工具的运输衔接方式,其多以集装箱为主,在保障运输过程效率化、最优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因气候、地理、基础设施等差异造成的商品时间、空间上的分离;着力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这些专门物流企业能够对物流的合理化问题进行更广泛、更高角度的考虑,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利于缓解物流对于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此外,航运企业在运输工具上应注重资源的节约,积极采用太阳能、液化气来作为运输动力,或顺应时展,加快更新运输工具的步伐。 (二)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的实现,可考虑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对包装的基础尺寸标准进行确定,以此为依据,来使进入流通领域的包装为模数规定尺寸。这对于小包装集合十分有利,方便了运输与保管,促进了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发展;包装的集装化、大型化。如采用托盘、集装箱等集装方式,提高了物流过程的机械化,能够有效节约包装的费用和材料;多次包装和处理废弃包装。如啤酒、饮料等就可反复使用包装,对于废弃包装可实施再生处理,来将其装化为新材料或用于它用;进行包装材料和器具的开发,尽可能地用较少材料来使包装本身具有多种功能,这也是包装的趋势所在。 (三)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的实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消费者加工向专业集中加工的转变,用规模作业的形式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二,对消费品加工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集中的处理,从而减少分散加工所导致的废弃物污染。可以说,流通加工自身较强的生产性,决定了其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四)降低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指的是将使用价值丧失的物品,以实际需要为依据,来进行收集、分类等,并送至专门处理场所的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仅着眼于环境保护,而无视对象物的再利用和价值,采用焚化处理或对方掩埋的手段。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要求航运企业应尽可能地降低废弃物物流,通过包含生产、流通、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的建立,来实现对资源的再利用。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航运企业不但要对自身物流的效率化进行考虑,还需着眼于供应链视野来进行物流的组织,对废弃物循环物流作出充分的考虑。如针对供应链物流,应当着眼于自生产至流通这一整体过程的效益化。 三、结语 对于航运企业来讲,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述,我们对其构建的要素和模式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现实构建中,以此为依据,合理地开展实施,从而保证航运企业“绿色物流”的真正实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绿色航运的发展。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绿色物流管理的概念 对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解为在物流过程中遏制物流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让物流资源更好地优化。这个定义是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进行的界定。下面从绿色物流的目标、活动范围及行为主体三个方面阐述绿色物流的内涵。 第一,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物流的最总目标就是能够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这三者统一,只有这三者实现了统一,才能够定位绿色物流。 第二,从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看。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分为管理环节和作业环节,这两者过程的绿色化能够更好地定位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作业环节主要包含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及绿色流通加工等。绿色管理过程中主要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不断改进物流体系。 第三,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不仅仅有物流企业,还包含了相关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还包含了不同级别的政府相关部门及物流行政物流管理部门等。 二、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 绿色物流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这些理论支持着绿色物流管理。 第一,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绿色物流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人们的自身需求与环境、资源发展相适应,促使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发展经济与环保,让其能够构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让其能够让绿色物流更好地持续发展。 无论是生产过程中还是在运输过程中都会消耗能源和资源,并且会产生环境污染。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着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共生共荣。 第二,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得能量转化、物质的转化、价值增值规律及应用的一门系统性科学。物流是经济与生态物两个大系统的链接桥梁。当前的利益和局部利益更多涉及经济效益,但是宏观与长远的利益更多的是环境效益。 第三,生态伦理学理论。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在面临着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在面对人类危机的时候,需要生态伦理学来更好地解决。生态伦理学迫使需要物流企业反思环境问题,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绿色物流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现代与后代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物流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企业通过生态伦理学得到道义上的支持。 三、物流管理中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构建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对非绿色因素进行掌握。绿色物流活动它主要是由商品空间移动的输送、时间移动的保管、包装、流通和加工、装卸等几大元素构成。下面通过物流知识来分析绿色物流管理,提出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进行分析,为绿色物流管理提供相应的切入点。 第一,输送对环境的影响。输送是物流企业一个主要业务,它是厂家的商品发生了空间的转变,在输送过程中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运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对空气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在输送过程中也会产生噪音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发展,降低了环境效益。同时物流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道路来支持,但是过分修建道路对生态环境带了一定的破坏。无论是交通工具还是修建道路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加剧了生态平衡。 第二,保管对环境的影响。商品储藏管理主要是仓库,在这个过程中非绿色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在商品保管过程中为了对商品进行维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养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化学药品的应用,这对周边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那些易燃易爆的商品,由于在保管过程难免会出现保管不当,在爆炸或者泄露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难以估计的污染。 第三,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流通加工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非绿色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浪费或过度能源的消耗,同时还会产生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物。 第四,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包装是在商品输送或保管过程巾,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 第五,装卸对环境的影响。物流企业的装卸过程中是通过相应的设施来进行,它是发生在输送、保管和包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装卸过程中产生不当的操作,就会导致商品的损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废弃。废弃物会对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仅仅会对空气、水体,甚至土壤造成污染。 四、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通过绿色物流这个概念我们能够看出,它是对传统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绿色理念进行管理和运行。根据上述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非绿色影响因素来看,结合系统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第一,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企业自律策略。绿色物流管理的实施者企业应该积极运用绿色物流相关理念,发挥好在环保方面企的作用,形成子类型的物流管理体系,这种策略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其一,输送过程中的绿色管理。对物流企业的供应环节和配送体系进行简化,通过优化运送体系来减少相应车辆的运行,积极提高车载货物的效率和机载率。 其二,提高保养技术,加强管理。在货物保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货物的保管时间,让货物明天行驶在目的地的路上,这样既可以降低保管费用,还可以提高运送效率。同时提高保养技术,尽量应用环保型的材料,来降低污染。 其三,尽量减少或币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包装材料。对运送物品的包装材料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减少有污染包装材料的使用。来实现绿色物流管理。 其四,装卸过程中加强管理,减少损坏和污染环境。规范相应的装卸流程,加强对装卸工人的培训,提高其基本技能,减少货物的损失。特别对那些有污染或者易损坏的物品,一定要由专业人员来进行装卸,防止出现泄露,污染环境。 第二,绿色物流管理的政府规制策略。绿色物流管理的实施不仅仅需要企业来完成,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给以大力支持,不仅仅在法律法规给予规范,还要构架起绿色物流的框架。需要政府在交通设施及对相应车辆给予相应的支持,加大对符合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予更大的保护与支持,让其能够健康发展。 第三,绿色物流管理的消费者督导策略。对于绿色物流企业来说实施绿色管理还需要消费者给予相应的监督,这样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坚持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管理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中它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 五、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前景展望 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符合时展的潮流,同时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它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时代潮流和趋势。我们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以环保和持续发展为发展理念;新世纪是以绿色物流管理为发展方向,更加信息化;新世纪的物流管理将以网络化为依托,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新世纪绿色物流管理将融现代管理和科技为一体的物流管理。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现代企业运营中发展绿色物流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摘 要]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按照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式运营,才能使物流活动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文章在分析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一些障碍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如何加速绿色物流的发展,从企业自身、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运营;绿色物流;障碍;对策 1 现代企业运营中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从概念上讲,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网络规划,控制管理和措施。 实践表明,物流活动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现代企业在其发展运营过程中,必须确保三者之间关系的全面协调,才能有益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今,随着企业物流规模的膨胀,以及企业物流运营成本影响因素的增多,企业物流对生态环境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由此使得物流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物流运行过程中的废气污染、交通堵塞、噪声污染、资源浪费、废弃物增加等,这些现象虽然从短期来看可能为企业获取了一定的利润,但从长期来看,却让企业未能有效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在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物流不仅要保证安全性和准确性,更要满足社会对企业物流环节实施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物流对于企业的运营日显紧迫。企业对于物流运输的管理,必须按照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式发展,才能有助于物流本身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现代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分析 绿色物流发展在现代企业运作中正在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但是,要全面的推进和开展绿色物流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障碍。 第一,绿色物流的观念还有待于在企业运营中达成共识。物流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环境保护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物流从根本上说必须是符合消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健康系统,所以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必须从商品储存、包装、运输、装卸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的管理模式,必须贯穿于整个物流环节的始终,保证各个环节实施的规范性,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然而,现在的企业在运营中往往误以为只有生产环节能给其带来利润最大化,而中间环节如储存、包装、运输、装卸等环节对其利润获得的促进作用并不太大,所以就忽视了这些环节的管理。这种状况是对绿色物流发展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的,或者是虽然意识到了绿色物流对其经营的重要,但受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因素会提高经营成本的考虑,企业对中间环节的绿色环保管理就产生了惰性,这些做法在诸多企业之间形成了不良的“示范效应”,使得整个社会绿色物流发展缓慢。 第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标准。随着生态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标准已经基本统一,而且从监管角度来看,也已经较为完善,所以生产过程的绿色发展已经为各个企业所接受。但是,物流业在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国家和各级部门对其发展未能确立统一的立法标准和有效的行业规范,所以,物流业在各个企业之间的标准都各自为阵,都以更有利于自身利益为标准而确立。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物流过程中交通堵塞、物流渠道不畅、能源消耗严重等影响物流效率和质量的现实问题。 第三,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技术还相对落后。绿色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过程中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就被认为是实现了。如前所述,绿色物流的实现贯穿于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对物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众多企业都逐步加强了物流管理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但与物流发展的速度相比,仍然显得滞后。目前,由于针对物流全过程的技术改造缓慢,使得用于防范环境污染、减少能源物质消耗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都很落后。有较多的企业只是简单的对自身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规划技术研发等,所以原来传统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对绿色物流的推进也非常有限。 第四,绿色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有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否则将影响物流运作的效率和质量。近些年,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但对于一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虽然有些地区交通网络发达了,但缺乏基本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信息的传输还不通畅,物流运作的管理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所以,通过技术改造等完善物流的电子化、信息化设施也是绿色物流发展所必需的。 3 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 对于绿色物流的推进,应当从多方面齐头并进的实施,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企业,但是政府和社会在绿色物流实施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1 从企业层面来看 企业对于绿色物流发展来说,应当从战略制定与实施、技术改造投入以及其他与绿色物流有关的各个环节的严格约束等方面予以促进。 首先,企业必须有详尽的绿色物流发展规划与实施细则。毋庸置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追求发展质量而不是发展速度,绿色物流绝对是企业今后发展必须主攻的重点方向。因此,各个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立足长远,前瞻性的对其物流发展过程进行规划,并制定实施细则和绿色物流指标。这里面,不仅包含物流环节过程实施的方案,还应当包含企业自身对物流过程是否满足绿色物流发展要求的监督体系。企业要通过制度体系对其物流全过程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真正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物流管理模式。其次,企业必须重视并加大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改造。绿色物流的实现并不仅仅是靠科学的管理就能实现的,还有赖于先进的技术支撑。一般而言,先进技术的获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短期内会明显提升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很多企业往往不愿将资源耗费在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改造上。从短期来说,企业是节约了经营成本,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企业必须对物流过程中如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物流效率等进行技术研发,在对自身技术进行更新和改造的基础上,落后的技术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积极引进和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并提高企业对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绿色物流发展的要求。再次,企业必须严格实施物流全过程的作业绿色化。从商品的生产到最后销售到消费者手中,都离不开物流作业。要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作业绿色化,生产者在生产之前的原材料采购就必须实现绿色采购,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能减排,商品流通过程中要确保绿色包装、绿色储存、绿色运输等。防止包装过程中使用容易污染环境、不易回收和自然降解的材料;防止运输线路规划不科学,导致无效率运输而增加的污染排放、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负荷增大等状况;防止因物流信息不准确而导致的恶性竞争等。总之,企业必须使其绿色物流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参与绿色认证申请,真正使物流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3.2 从政府层面来看 鉴于绿色物流不仅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政府必须从宏观层面对如何促进、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物流进行规划和监督。 首先,应当制定绿色物流的行业规范和企业标准。目前,很多地方行政部门为促进本地物流业的规范发展,都在逐步出台相应的规范物流业发展的规范。如2011年5月海口市制定出台了《海口市物流业自律公约》,力图以公约的实施在物流业建立自律和引导机制,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经营秩序。我们以为,各地政府若通过类似公约的实施,对企业在物流过程中的一些行为予以规范化、标准化,能够优化物流环境,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其次,应当健全完善有助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体系。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方面,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义务。而目前的一些法律制度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都重点对环境保护做了规定。但是,对于绿色物流发展而言,政府可考虑制定一些专门的法律,重点对企业物流过程中的交通运输、产品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对企业从法律上给予强制性的规定。 3.3 从社会层面来看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营造绿色物流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引导社会公众等对企业物流过程予以广泛监督。因为绿色物流的发展程度事关整个社会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所以这一群体也应当承担起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责任。而今,社会各界对企业生产过程要节能减排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监督,但是对于企业物流各环节的运作过程要实现绿色环保还未能充分认识。因此,应当对绿色物流发展进行大力宣传,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参与绿色物流建设活动,充分强化对企业有害物质排放的限制,并且,社会公众和广大媒体应当有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密切监督的意识,以此激发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动力。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手段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人们对环境利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体系。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2.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同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3.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国外许多企业纷纷实施归核战略――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 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我国中小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是没有认识。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想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业在政 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和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企业规模小,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手段 1.实施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化,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可筹集资金及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2.实施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实现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他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他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流通加工环节实施绿色管理 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边角刻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废弃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且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程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探讨 [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结合企业目前的现状对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 绿色物流 策略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一、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将物流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物流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 2.绿色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有着“第三利润源”和“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之称,绿色物流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用于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 可见物流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重要性,以至于被称为继降低物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绿色物流不仅追求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物流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3.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 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作为绿色通道的物流环节,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二、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1.树立两种观念 (1)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2)树立绿色物流管理一体化观念,绿色物流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综合管理过程。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物流的思想,运用整体绿色营销理念,建立一个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循环物流一体化系统,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宏观组织管理物流活动,只有在绿色管理一体化基础上,才能追求和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流通整体的效益化。 2.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成立的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它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使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化等方面,都符合环境标准。我国自1998年导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后,只有少数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大部分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我国企业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物流运作的绿色化 物流绿色化的实施归根到底要靠物流企业营运的绿色化实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比如建立绿色零售专柜或公司,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对零售柜台进行绿色包装,以吸引消费者;(2)选择绿色运输策略。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衔接,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有效利用车辆,避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的发生,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削减总行车量;(3)实行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强调包装的环保性和标准化。绿色包装管理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包装标准化或集合化;二是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科学处理;三是实施包装创新策略,加大包装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引进。(4)绿色仓储与保管。在整个物流仓储与保管过程中要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尤其要注意对有毒、化学品,放射性商品、易燃、易爆商品的泄露和污染防止。一般在储存环节,应加强科学养护,采取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加强日常的检查与防护措施,使仓库设备和人员尽可能少受侵蚀;(5)加强废弃物管理。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6)采用绿色装卸、搬运。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粉尘烟雾等污染物,采取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要消除无效搬运,包括提高搬运纯度,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减少倒搬次数等;注意货物集散场地的污染防护工作,采用防尘装置,制定最高容许容度标准。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发展绿色物流――基于铁路物流企业视角的分析 [摘 要] 本文在简要介绍绿色物流的定义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物流和铁路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指出铁路物流企业将在绿色物流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认为绿色物流观念、物流技术装备、物流标准及专业人才是我国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几个制约因素。最后文章从更新观念、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物流标准等几个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 绿色物流 铁路物流企业 物流标准 一、绿色物流的涵义 1.绿色物流的提出 物流业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环境产生着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存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运输过程中车辆的燃油消耗、燃油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与此同时,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关注。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绿色物流的概念被提了出来。绿色物流的发展能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尽力推广绿色物流,为物流的绿色化奠定基础。此外,在物流的实务方面,各国也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发展绿色物流的措施。如在物流系统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 2.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目前对绿色物流的定义尚不统一。常见的观点如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所下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笔者认为,绿色物流注重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它不仅强调了对环境全方位地关注,还强调了对物流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物流效率的提高,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 3.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 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一般包括节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的信息搜集和管理等内容。其中,节约资源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绿色运输关注的是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要求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发展绿色物流与铁路物流企业的关系 绿色物流的发展与铁路物流企业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铁路物流企业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中将发挥主导作用。 1.发展绿色物流要以铁路物流企业为依托 作为铁路物流内容之一的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它具有运输能力大、单车运载量大、车速较快等优势。铁路运输具有绿色环保优势,在环境污染方面,铁路所产生的废气、噪音干扰比其他运输方式都要低;在能耗方面,等量运输下,铁路明显优于民航和公路,若高速铁路火车的能耗为1的话,飞机的能耗为15.2,高速公路汽车的能耗为7.6;在土地资源方面,铁路占地少、利用率高,在相同流量情况下,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八分之一。也正是由于铁路运输的环保优势,在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紧张、环境问题突出的国家,发展绿色物流必然要以铁路物流企业为依托。 2.铁路物流企业在发展绿色物流中将起到主导作用 2004年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周转量的 55.7%,但消耗能量仅占交通运输企业能耗的19%,也就是说,铁路用不到五分之一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会二分之一的交通运输量。从煤炭运输数据来看,70%以上煤炭运输总量依靠铁路完成,预计2007年铁路运输量将达到13.7亿吨。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应当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构建以铁路为中心,以公路、水运、航空为补充的绿色物流体系上面。铁路物流不仅在传统物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由于其自身优势,它将在绿色物流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3.发展绿色物流可以壮大铁路物流企业 在铁路物流企业中,中铁快运和中铁物资集团200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38018万元和180504万元,位列我国物流企业的第七位和第二十位。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铁路物流企业仍然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即便是大型铁路物流企业,其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绿色物流是铁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随着人们对产品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符合环保条例、没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将无法参与国际竞争。ISO14000环保标准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我国铁路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必然的。绿色物流导致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流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高效节能、少污染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 三、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制约因素 铁路物流企业在开展绿色物流时,会至少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制约。 1.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相关人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他们对一般物流的认识还不全面,更何况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有人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它不仅不能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甚至有人认为,即便要发展绿色物流,那也是政府事情,与铁路物流企业无关。如此淡薄的现代物流意识必将严重制约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 2.绿色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物流标准不统一 我国的物流技术和绿色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铁路物流企业装备水平仍然较低,物流管理软件的设计更加混乱,铁路物流的分拣,仓储至今依靠人力,无法满足客户时时监控的需求,也无法按照客户需求及时更改计划。在联运方式下,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如未有效地解决我国货物联运过程中托盘规格统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我国铁路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制约着绿色物流的发展。 3.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铁路物流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比较缺乏。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数量有限,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在短期内研究落后、人才短缺的现象不可能改观,这也将制约着绿色物流的发展。 四、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若干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通过铁路企业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普及绿色物流观念,树立全新运作观 绿色物流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当前我们应当加强绿色物流普及知识的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物流的全新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府加强对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支持 绿色物流政策措施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对物流过程中污染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电气化货车,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等。 合理布局、制订适宜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总体规划。在国家层面,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各自都在搞线路和节点建设规划,缺乏有机联系。全国现代物流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应尽快出台,以引导形成以铁路物流为中心的绿色物流体系,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技术改造。2006年,全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605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705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3960公里;铁路部门把重载运输作为挖潜扩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能力紧张的繁忙干线和煤运通道,对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设备实施“短平快”技术改造,采用大功率机车,重载列车开行数量大幅增加,如大秦线在2004年突破1.5亿吨运量的基础上,现在已突破2亿吨,成为我国既有线挖潜扩能提效的范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今后要完成的任务还很艰巨,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更大力度地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促进铁路物流的绿色化。 3.铁路物流企业要积极进行绿色化物流运作 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铁路货运应该积极探索与其他运输方式各种形式的合作,例如铁路、公路联运模式,铁路、公路、水路联运模式等,这样可以克服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开展公路、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从而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还能实现环保的目的。 加快铁路仓储基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铁路企业日前拥有大量的仓库、货物、堆场、货运设施、门吊、叉车等装卸设备,由于功能问题没有充分利用造成闲置。因此,转变铁路仓储基地功能,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举措。 除此以外,铁路物流企业应使用绿色包装、加强物流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做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有效控制资源支出和消耗,提高物流的绿色化水平。 4.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己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铁道部等八个部门联合颁布。这项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原来部门分割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整合。目前,成立国家级物流标准化机构来负责绿色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很有必要。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物流标准,与国际化组织合作。ISO14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成立的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尚未取得认证资格的铁路物流企业应主动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积极采用国际物流标准。在铁路方面的125个国家标准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24个,占19.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应结合我国铁路物流的实际情况选择国际标准。例如,从货运列车载盘效率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节约加固货物的有关费用,我国应该优先选用1200×1000mm这种托盘国际标准作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5.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滞后,除了观念落后,技术装备及物流标准的原因外,还和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有关。为了加快绿色物流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环保,节能经济的物流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只有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注重培养方式的联合化,如大专院校和铁路物流企业联合培养铁路物流企业职工,科研机构和铁路物流企业联合攻关课题等。此外还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的实用性和层次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铁路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物流业在绿色的轨道上快速发展。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浅析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投资与价值 摘要: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施绿色物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物流方面的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绿色物流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投资;价值 一、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凸显对于绿色物流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增加,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迅速成长和壮大。物流业涵盖了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多个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更重要的是,由于现代物流业能够显著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是物流成本不受重视。在物流运作中,诸如仓库租金、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等显性成本比较容易核算,但是诸如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回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以及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隐性成本极易被企业忽视,而这些隐性成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二是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的运输、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例如,过量储存产品会造成产品陈旧、老化、变质,运输过程中不合理装卸导致商品破损,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余料浪费等。三是不合理的物流活动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物流活动中,运输工具排放污染气体、产生噪声、造成扬尘并易导致交通堵塞,物流机械、装备、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添加剂、润滑材料、防护涂料等,在使用过程和设备清洗过程,会排放一定的废物,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也会形成对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相悖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以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以及逆向物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物流应用而生,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业本质的体现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兴行业,其本质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加速商品流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节能环保的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行业。绿色物流改变了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通过建立循环的物流系统,使到达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与传统物流相比,绿色物流更加注重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绿色物流是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环境共生型物流体系,是现代物流业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绿色物流对企业物流投资的影响 由于绿色物流要求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即全面实施绿色储存和装运、绿色包装和再加工以及绿色逆向物流等,因此,实施绿色物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 1.实施绿色物流要求增加硬件投资 绿色物流的实施要求企业采用最先进、最环保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第一,增建或改建新型自动化仓库。在绿色物流中,绿色仓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企业需要增建或改建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以尽可能减少仓储系统本身产生的环境污染,如设备噪声、移动设备的震动、烟尘污染、设备的油渍污染、视觉污染等;对于有害物资的储存、黑暗条件下物资的存储,则更需要先进的仓储系统和设备。第二,购置并更新运输工具。绿色物流要求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由于运输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这需要企业转换运输方式,采取共同配送或多式联运。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购置符合排放标准、更环保的汽车,另一方面要购置集装箱包装装卸设备,以适应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的要求。第三,购置一体化新型包装机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绿色物流要求尽可能采用大包装,并力争使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与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标准相一致,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同时,要采用环保、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并实现包装材料的可再用、可回收和循环利用。这不仅需要企业购置专门的一体化的包装机械,还要求企业对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选用,必要时甚至需要企业研发新型的包装材料。因此,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物流过程中在商品包装方面的投资。第四,购置废料回收加工设备。绿色物流要求能够实现逆向物流,对正向物流中产生的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包括生产过程中未能形成合格产品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件、钢铁厂产生的钢渣、机械厂的切削加工形成的切屑、被捆包的物品解捆后产生的废弃的木箱、编织袋、纸箱、捆绳等。企业要实现逆向物流,就必须购置相应的运输工具对这些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并购置专用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对某些回收产品的修理和再加工,可能还需要相应的监测设备。这些在传统物流中都是企业极少考虑或根本不需考虑的物流方面的投资。 2.实施绿色物流的软件投资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绿色物流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因此,有必要对供应链进行重新设计,使供应链管理的运作与控制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合理,这需要企业进行局部或全面的业务流程重组,形成了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隐性成本;同时,绿色物流的运行要求采取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使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更高,企业势必要增加投资进行物流管理系统的升级或更新、信息收集、数据处理等。这些构成了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软件方面的投资。 3.实施绿色物流要求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投资 实施绿色物流,对于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现代绿色物流运作的基本理论,更要掌握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以及逆向物流等多方面的技术。为此,企业必须对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适应绿色物流的要求。因此,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必须考虑增加投入以进行人员培训和改善物流管理。 三、实施绿色物流的价值分析 尽管实施绿色物流不可避免地会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绿色物流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1.实施绿色物流能够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首先,通过绿色物流,企业能够对配送中心和和营业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避免了货物的迂回运输,不仅减少了异地调货费用和运输费用,更降低了缺货的风险和产品损坏造成的损失。其次,企业通过制订更为合理的配送计划,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运输工具的效率,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既能够显著降低车辆燃油消耗等运输成本,又能够减少运输工具回程空载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共同配送或多式联运等绿色运输方式,还能够减少货物的装卸次数,降低装卸费用并避免货物受损。再次,采用大包装可以降低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的成本;使用可再用、可回收和循环和J用的包装材料,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包装材料制作和印刷费用。最后,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对正向物流中产生的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资源或实现部分资源的循环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因此,绿色物流是显著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2.实施绿色物流有助于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绿色物流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信誉和企业责任,赢得公众信任和股民与其他投资者的青睐。这将直接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社会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和绿色壁垒逐渐兴起。企业建立起绿色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将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 3.实施绿色物流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直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绿色物流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强调物流活动全过程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措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因此,从长远来看,发展绿色物流,对于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论 实施绿色物流是企业投资先进技术,以降低成本、扩大收益、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从短期来看,绿色物流必然直接增加企业的投资和支出,但是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绿色物流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显著的,而为全社会带来的价值是长远的且持续的。绿色物流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它代表了未来物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原载《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10期) 企业绿色物流论文:国有电解铝企业构建绿色物流途径分析 摘 要:分析了国有电解铝企业在发展期构建绿色物流的意义,并主要从统一企业短、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就构建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选方法。 关键词:国有电解铝企业;绿色物流;构建途径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对一般国有电解铝企业而言,物流不但可以是职能之一,甚至可能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视其经营战略而定),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支持生产和销售,满足顾客需求而存在,这些目标均是以利润为最终指向的,但绿色物流除了追求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尽管从国有电解铝企业的长期发展看,这两方面的目标并不冲突,但也必须认识到在国有电解铝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成本效率压力较大,短期内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统一这一矛盾,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 国有电解铝企业发展初期构建绿色物流的意义与作用 (1)绿色物流有利于国有电解铝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在于实现国有电解铝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是国有电解铝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物流体系,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如果一个国有电解铝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国有电解铝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的要求,能使国有电解铝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 (2)绿色物流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增强国有电解铝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声誉度。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国有电解铝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国有电解铝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国有电解铝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国有电解铝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绿色物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整个生产流程,到其最终消费都将对这些因素的考虑附着在其中,其构建不但可以降低产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有电解铝企业发展初期的声誉度,增加其品牌的价值和寿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间接的增强了国有电解铝企业的竞争力。 (3)构建绿色物流有利于国有电解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的资源日益紧缺,同时由于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1992)、《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1993)、《贸易与环境协定》(1994)、《京都协议书》(1997)等,这些法律要求产品的生产商必须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造成的污染负相应的责任,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国有电解铝企业构建绿色物流往往是必要的。 2 国有电解铝企业发展初期构建绿色物流的可选途径 (1)重视产品的设计、包装和标识。绿色物流建设应该起自于产品设计阶段,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在推动绿色物流建设上发挥先锋作用。目前,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另外通过标签标识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十分重要,通过标识产品原料特别是可塑零件的组成,会使将来的回收、处理工作进展顺利。这些绿色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应用成本不高,利于国有电解铝企业在发展初期推广。 (2)大力开展共同配送和物流联盟。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国有电解铝企业角度来说,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共同配送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3)采取复合一贯制的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国有电解铝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4)外包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将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可以让国有电解铝企业在发展初期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避免自营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5)恰当处理废弃物料。物流中产生废弃物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过程中未能形成合格产品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如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件,产生的铝渣,切削加工形成的切屑等等;另外一个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被捆包的物品解捆后产生的废弃的木箱、编织袋、纸箱、捆绳等。国有电解铝企业要处理好废弃物料,首先应加强进料和用料的运筹安排,同时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资源可得性和回收性能,减少生产中的废弃物料的产生。 (6)建立逆向物流体系。逆向物流是指物料从消费者向国有电解铝企业流动的物流。回收的产品要进行测试、分类和分级,这是一项劳动和时间密集型的工作,但是如果国有电解铝企业通过设立质量标准、使用成本低廉的条形码以及其它技术使得测试自动化就可以改进这道工序。在进行必要的修理或复原之后,就可以通过再循环将产品再次销售,从而完成逆向物流的一个循环。很明显,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更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3 结语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会在国有电解铝企业未来的经营中扮演越加重要的角色。早日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应对,有利于国有电解铝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强和完善。国有电解铝企业在发展初期就应该将绿色物流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过程,选择恰当的构建途径,改变流程安排,进行制度创新,将不会增加过多的构建成本,有时甚至会有助于降低总成本。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 【摘 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方面职业道德规范问题研究的总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不仅关系到整个行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正气的弘扬。2009年10月1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两个《守则》的颁布,将对规范会计师行为,促进行业进步,推进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概述 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人员思想意识、品德修养等方便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它不同于一般职业道德,而涉及注册会计师的品德、义务、良心、荣誉等基本范畴,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注册会计师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讲,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行为标准的道德规范,包括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所实际体现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等。良好的职业品德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的正直、诚实、客观和公正等品质和德行;良好的职业纪律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合理的行为约束;良好的职业责任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恰当地处理了与社会、客户和同业的关系。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作出恰当准确的职业判断。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现状 在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结果报告中披露,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元。 另据财政部对5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13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的重点检查报告中披露,在被抽查的55家相关企业中,10家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并因此而受到了处罚。这些公司包括了黄山旅游、京东方、ST金帝、锦化氯碱、渤海物流、三普药业和上工申贝等。同时,为这些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以上事例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说明我国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 (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执行、统计和决算等部门的正常运转。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大量流失,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扰乱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助长了贪污腐化之风,使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二)对投资者的危害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安然公司破产案也让公司员工和股票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为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由此可见虚假会计报告的毒害之大,一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分析报告》也显示: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只有8.45% 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是不可信或者不完全可信的。 (三)对注册会计师本人的危害 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诚信对会计师来说是生存的基础,失去了诚信,会计师就失去了一切。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一)利益的驱使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计师事务所是理性的“经济人”,也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追求最大利益而失去理性则是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的根源。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一些注册会计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与公司串通作弊,如“银广厦”事件、“安然”事件等。 (二)注册会计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人们常说苍蝇不会叮无缝的蛋,如果注册会计师自身没有问题,委托人以多大的利益诱惑,都不会起作用。注册会计师失范来自自身的原因有:一是职业道德低下。部分注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在审计过程中,把签字盖章作为一种手续,没有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导致审计不严;二是部分注册会计师素质底下。部分注册会计师对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要求理解不透,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三是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许多审计人员或对交易事项缺乏应有的专业怀疑,或收集的审计证据明显不足,或运用不当的审计程序,或过分信赖管理当局,或对客户舞弊的研究与重视不够。 (三)执法不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法规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在严格执法方面,与国外相比仍相差甚远。原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因为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安然丑闻”结束了其近百年的历史。而在我们国家,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违规的会计事务所,有时照样可以逍遥法外。 (四)执业环境差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已经完成“脱钩改制”的转变,但受政府部门干预的烙印并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粉饰地方业绩,经常暗示甚至命令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出具不符合事实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出于个人、单位利益的考虑,无原则地迎合上级对审计的意见要求,失去了职业道德规范所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 (五)职业道德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建立在传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自身修养和价值观念以及对人生的定义来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而只靠道德和自我约束来抵挡金钱的诱惑并不现实,是无法持久的。所以,道德还需要与法律结合来发生作用。 五、构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准入门槛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业入门关,实行较为严苛进入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考试门槛,不仅从学历水平上,还要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察,从根源上力争减少各方面素质不过硬的人。只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难以获取,从业的注册会计师才会珍惜得之不易的身份,才不会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的去违纪违法。 (二)净化执业环境 当前,执业环境较差,供求关系扭曲,事务所之间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行业分割、地方保护等不当市场行为,严重干扰了会计市场秩序。因此,要大力推行合伙制事务所,要严格控制新设事务所。对不符合条件的事务所要坚决取缔。当前执业环境差还有制度缺陷的原因。所以要呼吁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注册会计师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外来干扰发表审计意见。 (三)加强对委托者的监管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源自委托者的委托,他们的行为是委托者的委托行为,按照常理讲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代人办事而已。注册会计师的违纪行为源自于委托者的意图,因此,加强对委托者的监管,就杜绝了注册会计师违纪的源头,对委托人委托业务,要实行阳光作业原则,实行备案制度,与委托人相关的资料,作为公司或个人长期的资料,伴随终生。 (四)加大惩处力度 从严治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违纪行为,采取吊销执照、罚款、追究法律责任等手段从严惩处违纪行为,对造假者形成一道外在的威慑力。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引入刑事处罚措施,使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不得不按照既定的职业道德去行事,不做违法、违规的事。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与建设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财务舞弊案件,致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探讨了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现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了注册会计师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道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道德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式下,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现阶段由于受社会道德滑坡的影响,许多注册会计师不顾甚至违反职业道德,造成了许多重大审计过失,引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关注,给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制约该行业在当前继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异常重要。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三大原则即: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三大责任:对客户、同行及社会公众的责任,业务竞争与承接、业务技术保障的开展、自身信誉和行业协同合作三大行为规范的维护。具体要求是:恪守原则、具备能力、坚持准则、严格履约、保护形象。 二、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现状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所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是在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基础上,再竭诚为客户服务。这种职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这个行业从产生之初就在社会、客户和个体三者之间求得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执业环境上来看,执业环境混乱,执业独立性不够 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相应的资格却从事其工作。有些注册会计师不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却从事相应的业务;有些事务所因为违反法律法规,被撤销营业资格却依然营业;有些人没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却从事相关业务,这些行为都导致了执业环境的混乱。二是同行恶意竞争,引起秩序混乱。受利益驱使,有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采取许多不正当手段来排挤同行,引起了执业秩序的混乱。三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复杂,执业环境不够净化。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是同一机构,注册会计师不能真正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的业务,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配合。有时政府部门为了地方利益,也会暗示注册会计师出具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 (二)从执业行为上来看,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没有保持必要的职业怀疑态度 有些注册会计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不熟悉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获取有关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充分、适当的证据。某些注册会计师由于种种原因,片面相信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没有保持相应的职业怀疑态度,结果出具了不切合实际的审计报告。 (三)从执业质量上来看,违反职业道德,执业质量得不到保证 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表现在很多方面,上面我们提过的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却从事有关工作;事务所乱挂牌子,未经允许设立分支机构;有些会计师不从事调查,只是盖章签字;没有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不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随意出具审计报告、验资报告;有些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流同污,帮其出主意、做假账,这些行为都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执业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注册会计师道德失范的成因 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因素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因素,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和监管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从内部与外部两大方面来分析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外部原因 1.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影响。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竞争的经济,为了追逐更多的利益,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同企业竞争一样也存在着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造成注册会计师道德的沦丧,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弱化甚至放弃了注册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2.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大环境不尽如人意。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得以发展的信条和灵魂。注册会计师职业一旦丧失了独立性,其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会受到人们的怀疑。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的规模和凝聚力、社会地位、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局限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的独立性。 3.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中,涉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较多,关于民事责任的条款却较少。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内部原因 1.对整个注册会计师体系来说,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多疏漏。一是缺乏维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长效机制。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离法制化、执业规范化还有一段距离,缺乏一套形成和维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有效机制。二对注册会计师监管不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的有力程度,是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监管却不尽如人意,没有系统的组织,没有有效的执行。三对注册会计师的惩罚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处罚程度较轻,民事赔偿机制不到位,监管力度弱等问题,导致了注册会计师违规被查出的概率低,被起诉的概率更低。即使被发现、被起诉,而赔偿金额则少之又少,起不到对违法注册会计师的约束作用。 2.注册会计师自身原因。一是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守职业道德的强烈意识。现阶段,从业人员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特性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普遍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意识。二是综合素质不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不仅是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而且道德素质不高。由于有些注册会计师人员素质及其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现实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便显得十分困难,容易导致审计失败。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还达不到高水准。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 针对政府的行政干预,要努力消除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针对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恶意竞争,要合理调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合理引导不同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优化内部结构;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计单位而独立性不足的问题,要改革完善现行的审计制度。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事情就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现阶段由于法规的不完善,有些注册会计师钻法律的漏洞,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是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保障。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我国现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该准则只是职业道德准则体系的总纲,是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规范,还需要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因此,现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需要尽快进行完善,提高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四)调整公司、政府、注册会计师三者关系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必须合理安排公司、政府、注册会计师三者关系。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是审计报告的付费方,但是他并不需要不能带给自己实际利益的报告,反而是那些虚假报告更得他们欢迎,这迫使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政府部门是注册会计师的外在监督者,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行为具有处罚权,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时他们也可能为了地方利益,纵容注册会计师弄虚作假。所以要合理调整公司、政府、注册会计师三者关系。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执行情况的监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强制性因素。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并没有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遵循情况设立有关的监管部门或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因此,有必要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职业道德监管机构,聘请来自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专业人员,以保障监管部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六)加大对违规事件的惩处力度 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对于一些事情,只要没什么大错,一般都不太在意。可是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导致人们的思想渐渐放松,使得一些违法违规者得以逍遥。因为对一些案件的惩处过轻,使得有些人认为可以冒风险去做假账,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造成会计失真,所以应该加大惩处力度,对严重违反本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的从业人员,要严肃处理,使其绝不敢再犯。 (七)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使每一位注册会计师牢记心中,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其次要加强专业胜任能力,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再次要坚持按照《注册会计师准则》、《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办事,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明确自己与被审单位的关系,做到公平合理。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发展,投资者越来越关注活跃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然而随着部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的陆续曝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缺陷。本文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期望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现状 1.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形式大于实质,机械执行审计程序 虽然我国制定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但其缺乏可操作性,并不能在实务中得到有效地执行,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往往是机械执行审计程序。比如,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健全内部监控体制,建立了诸如三级复核、内部监督、总所监管等流程,但实际执行偏差却较大。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并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反而将主观性很大的审计工作变成了标准的流水线作业。目前,有些注册会计师只知道收集审计证据,却忽视了对证据的判断,造成采信的审计证据不可靠,引发审计风险;有些注册会计师人为地将审计流程进行分割,在没有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就草率得出审计结论;有些注册会计师热衷于形式化的审计证据,关注审计程序形式上的合法性,轻实质重形式的倾向比较明显。当形式大于了实质,制度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 2.一味重视降低成本,忽视职业道德的履行 自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 30 多年来,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模式在不断地变化着。目前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监管模式。由于国家财政部门、工商部门、审计部门、证监会、中注协等相关部门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监管权,这势必造成多头管制、职责不清的结果,更容易造成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失灵的被动局面。 注册会计师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在执业过程中往往会做出违背履行职业道德的行为,比如为了争夺顾客一味的降低成本。在目前执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不惜放弃一些必要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所搜集的审计证据也只是易得的一般证据,即使能获得重要证据,为节省成本,注册会计师也不对审计证据加以分析、研究,以致最终违背职业道德。 (二)注册会计师自身所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 1.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够清晰 维护职业道德的根本就是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识别、评价和应对职业道德问题的基础和起点。有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概念范围缩小,狭隘的认为只要保持客观、独立、公正,实事求是,坚持诚信就没有违背职业道德。事实上,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明确了六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 诚信原则不仅仅包括注册会计师如果认为申报资料、业务报告或其他信息含有严重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含有缺少充分依据的陈述或信息,或者存在遗漏或含糊其辞的信息,应当予以揭露;还包括注册会计师如果注意到与已有问题若发生牵连,应当采取措施消除牵连。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往往会注意到第一点而容易忽视第二点。 独立性是指不依附外力,且不受外界束缚。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一方面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得主动去依附外力,另一方面要求当外力对注册会计师施加控制和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能够抵御而不受其束缚。 注册会计应当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并保持应有的关注,才能保证向客户提供一定质量的服务。其中,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经验。而现有注册会计师基本上能够具备第一条,有一部分能具备前两条,而目前能够具备丰富职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少之又少。缺乏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正确认识以致违背职业道德。 2.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不会主动作假,很多时候都是迫于各方的压力,出于无奈做出了与其职业道德相悖的事情。 (1)来自管理层的压力 例如,A 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 B 公司 2010 年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对 B 公司的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审计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搜集审计证据,执行审计程序等发现 B 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一些资产不实,虚增了部分利润,注册会计师建议B 公司调整公司财务报表。此建议不仅没有被 B 公司的管理层采纳,反而被 B 公司管理层要求必须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否则将不再和 A 会计师事务所继续合作。A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客户 B 公司收取的费用为 1700 万元,占 A 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总额的40%,A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B 公司这样的一个大客户,往往会对项目组和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此时,注册会计师既面临着审计客户管理层的压力,需要考虑自己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又面临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的压力,面临失业风险,要为自己的经济利益着想。注册会计师在外在压力下,很可能对独立、客观和公正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2)来自政府的压力 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利益及其任期内政绩的考虑,鼓励支持地方企业取得上市资格。在这种情形下,有哪个“理智”的注册会计师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与政府过不去呢?因此,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执业过程中都抵制不了来自地方政府的这种压力,不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怎样,几乎别无选择的最终只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一)行业外部原因 1.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得以不断发展的信条和灵魂。注册会计师职业如果没有独立性,其审计结果就会受到质疑。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以来就是缺乏独立性的。起初,很多事务所都挂靠在相关政府部门下面,比如审计局、税务局等;后来,国家要求政企分开,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政府部门脱钩改制, 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同被审计单位之间是受托人和委托人的关系,其审计收入依靠于被审计单位,这势必造成其处于弱势地位,严重影响其独立性。这也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 2.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是很大,不仅很难对该行业的执业人员起到威慑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地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比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相关政府部门虽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大力度往往不大,且大多数是以行政处罚为主,很少涉及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在这种情形下,注册会计师认为即使因为执业不当被查出,受到的处罚的造成的损失不大且机率较低。可见,造假收益远远大于因造假受到的损失。 (二)行业内部原因 1.会计环境不佳 虽然提供真实而又合法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管理者们的会计责任,但面对虚假信息带来的充满诱惑的利益时,企业管理者往往会迷失自我,铤而走险。比如为了达到配股条件,从证券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这显然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无形中提高了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 2.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未发挥应有作用 目前虽然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着繁重的行业监督和管理任务,但其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的定位并非一致。根据相关规定,我国财政部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主管机构,它享有处罚权。但是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之间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不够,可能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不及时,处罚不彻底。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正是利用这个漏洞,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职业道德以达到自我满足。 3.会计师事务所因素 (1)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差 目前,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差。年龄偏大的人员对会计审计税务方面新的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往往仍按照旧的原有的审计思路进行执业;年龄偏轻的人员虽然掌握相关新的会计审计执业理念,但往往又缺乏实践经验。 (2)规模小,服务范围窄,存在过度竞争 我国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虽多,但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虽然近些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扩张、并购等方式,使其规模有所扩大,但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不能与之匹敌。正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甚至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特别是低价竞争,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了其服务质量。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职业道德丧失,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导致国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性质 职业道德现状 加强措施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性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存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和危害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目共睹。从作假手段看,五花八门,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告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搞假凭证、假帐假表甚至假审计报告,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编造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或者掩饰真实财务状况,借以偷税、逃税、骗税等现象,屡有发生。 (二)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极大,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还助长了浮夸不实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误导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确的依据,造成宏观决策失误,容易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对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之所以存在千百年,之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会计信息对决策和预测未来有用。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靠,不仅达不到这个目的,还会贻误工作。 导致国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想借此为个人或单位捞取好处,结果是将原来本应归属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窃为小集团或个人所有。如在国有企业经营承包的情况下,承包者往往采用各种手段虚报夸大会计报表上的营业数额和利润。发获得承包奖金。而另一些未将利润和个人收入挂钩的企业,则力图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隐瞒利润,以逃避国家税收。 三、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原因 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来久治不愈,甚至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会计规范不完善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加工整理、以至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所以,许多会计原则的具体应用,如果理解不够把握不准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它们两者具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这是准则制定和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的一点。 (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政府部门包括管理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其职能从具体直接管理转变为主要是制定、实施执行规范、监督检查、信息服务等。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要贯彻1999年6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这是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基本保障。严格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的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对国家、对其他债权人、投资者,对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有用性。 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要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执业会计人员档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要实施“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应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属直接责任行为。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出现的混乱、偏差、失真,不能不说是由于主体素质低下、不完善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完善、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体制的不健全,无序竞争,管理失范,很容易激起人们的浮躁、肓目、取巧心理。深化体制改革,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治经济环境,也要求经营管理主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和心态,具备坚定的意志信念,不随波逐流。 充实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现代科技知识在经济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每一个会计人员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探讨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进行探讨,包括: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政府监管和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事业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该职业应该遵循的组织纪律和责任所在。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岗位,不仅要遵守一定的道德操守,而且也要遵循重要的职业规范。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相应的职业规范,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遵循:第一个是随着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其中的特殊地位随之不断发展形成的注册会计师遵守的规范;第二个是我国颁布的法律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遵循的日常工作以及活动要求的法律法规等。在我国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大一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道德操守,进而对当前社会该职业工作人员缺乏相应道德水平进行了探讨,随之对这些现存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以及方法。本文章写作的意义在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促进这个行业的优化发展。 一、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我国政府也应该重视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素质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从多方面角度考虑,推行真正的可彻底推行的道德管理准则才是根本。会计师事务所则是可以根据当前政府颁布的制度规定在结合当前事务所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最适宜的职业素质准则,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为了事务所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更加顺利就要保证事务所的专业化可以达到当前社会的标准,并且要经常改革创新以求进步。为了减少会计师审核时的风险,就必须要保证公平,在此基础上才更有利于会计师在审核的过程中坚守事业操守。我国国内的会计师行业中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其中在真实公允保证这方面尤是如此,因此要保证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对当前的职业道德准则进行改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这个改进过程: 1.在校阶段的教育。这种模式所针对的对象就是会计专业的大专科生。同时,我们建议各个大专院校开设相应的会计从业道德课程,并逐渐将其必修化,而且也要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环境融入道德教育的宗旨,贯穿整个课堂。 2.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这个时候,会计类大学生已获得毕业,步入职场,前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会发挥作用,正式工作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成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当前的会计领域整体呈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情况,由于现在市场上可提供服务的事务所众优难择,由此就容易造成恶性竞争。而在事务所之间进行恶性竞争的时候就容易对当前的市场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就导致现在的会计行业中的没有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平台。为了对当前的不良市场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要严格的彻底的执行此制度。事务所要学会自主建立一个信誉良好的品牌意识,当前政府也要对这样的新型化事务所进行推广,促进更多的事务所改革发展,共同建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对传统的会计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缺陷进行改良,例:事务所琳琅满目,多不胜数,这时就可以对其进行规划,取缔运行不符合规定的事务所。要保证会计师领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给予会计师一个提供其个人意见的道路,只有保障其运行正常并提供一个独 立的工作环境,才可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政府监管 我们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革新,尤其要加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从行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出发、在政府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二者相结合,不断的改善行业当前的整体素质和提供一个良性竞争的公平性的平台。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而言,应根据形势变化逐步由以政府监督为主转变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当前,针对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不光要持续抓好专项和重点检查,也要将业务监管延伸到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而且要开展突击检查工作,让那些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事务所受到突然袭击,在整个社会形成震慑作用,进而杜绝此类违法违规现象,特别是要抓好典型案例的侦查力度,并及时做好对社会的公开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开设相关的研讨会,加大学术交流,在行业内起到一定的震撼作用。此外,相关监督部门之间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协调好有关工作,首先要重视财政部门同别的部门的关系,比如同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关系。搭建顺畅的合作交流渠道;二是要促进财政部门内部的合作交流,做到资源优化,特别要明确地方财政部门内部协调机制,同时要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 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主要通过系统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 使注册会计师认识到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的必要性。运用多元化的模式全面推广、报道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比如,可以通过流媒体制造正面舆论,诱使大众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竭尽全力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从业道德观,并将正确的道德观注入注册会计师的脑海中,进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准,明确满足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手段可以多样化, 既可以通过大众化的流媒体,诸如电视、网络等,还可以选择广告公关、城市美化、联合宣传等方式进行, 并且着重应从正面进行宣传, 因为这样宣传的效果相对会更好。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摘要]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立业之本,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由于现代会计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会计师人员队伍素质比较低,会计职业的行为规范也不够健全。目前职业道德与责任问题的存在,既普遍又严重。近几年中发生过不少大的企业内部会计师弄虚作假案件,也发生过不少注册会计师营私舞弊案件。针对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领域出现的部分审计师审计信息失真,职业道德缺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 独立性 客观性 一、外部环境对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影响 1.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内监管不够完善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隶属于财政部,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属地方的派出机构,属强势政府监管模式。在目前该行业自律机制薄弱的现实下,采用此种模式可能会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效率。但行业自律在一定程度上“缺失”,难以协调“保护者”与“监管者”相互矛盾的双重身份,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日常监管不力。比如,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的部门有财政部、审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同时监管会计师事务所,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多年以来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争夺对社会审计管理职能的遗留问题,很容易导致“相互扯皮”。 (2)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有其相应的滞后现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最初大多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国有企业出资组建,其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是比照机关和国企形式建立的。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有的事务所虽已改制,或本来就是按照合伙制的发展,一些事务所内合伙人之间的争权夺利、极大地挫伤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几经兴废,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提高。另外,由于改制的不彻底,事务所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行政人员多,业务人员不足,办事效率低下。有的事务所内部管理手段落后,重业务开拓,轻事后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从法律制度的角度上讲,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行政及刑事责任规定的较为详细,对涉及民事责任的也在第四十二条做了规定。但这些都是原则上的规定,重行政及刑事责任、轻民事责任,从而给处理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困难。 2.地方政府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只有具备超然独立的执业环境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取决于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已经十多年了,和相关部门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财政部门的下属单位转制而来、有的是前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下海经营的。受到经济体制和人们观念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做到超然独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也会受到一些行政限制和阻力,使得执业行为扭曲,极大地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地方经济的需要,在企业信贷融资、改制上市、和避免已上市公司退市等方面,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给予配合。 而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近年来拜金之风盛行,社会信用严重丧失。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行为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于是出现“一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下降,以独立性换取经济利益”的与诚信原则相悖离的现象。 3.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的恶性无序竞争 客户对于同质服务,关心的更多的是价格。近年来,一些公司由于财务资源的外购或者对本公司的会计相当满意,有些理性的股东就会要求减少审计费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过度的竞争,特别是低价格的竞争,会严重削弱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其服务的质量。 4.事务所多种业务混杂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包括了审计、验资、经济案件鉴定、会计记账以及财务人员培训等多种业务。从发展来看,业务内容还有不断增加的可能。由于多种业务之间具有较大相关性,其中有一些已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如:记账、设置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咨询和代为纳税申报等。职业界不少人士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尽可能减少这些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冲击。同一组织相同利益关系以及固有的亲近关系,可能影响独立性,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注册会计师自身原因分析 1.注册会计师在取得资格证书之前未受过专门的关于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更多的偏向训练应考人员的应试能力,考生在考前所进行的知识内容复习也大部分以专业知识为主,职业道德选择在考试中所占的只是非常小的且不受公众关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证中,专业能力放在了几乎占据全场的位置,而鲜有对应考人员职业道德能力的规范的认定方法。职前的职业道德培训更是被视作可有可无的。因为几乎没有人因为这项“软存在”的原因而导致最终无法通过资格考试。这是我国的资格认证需要意识到的问题。 2.会计师与客户之间存在借贷关系、雇佣关系或接受所赠的物品与劳务 注册会计师或其所在的事务所与客户公司及其主要职员之间一旦存在借贷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具有了财务关系,独立性就会受到损害。注册会计师在公司中曾经担任或正在担任一定的职位,其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因为没有人能够超然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了客户的物品和劳务,其立场和表现也必然受到影响。《国际会计师道德准则》中也指出,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与社会生活中正常礼貌不相当的馈赠或礼物。如果审计人员接受纪念品以外的礼品,即使通知所在的事务所,也会影响其独立性。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从政府监管角度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政府监管的现状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提高政府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处理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监管中的若干关系,解决多头管理问题使各方协调一致。并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立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在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 监管 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 一、政府监管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监管是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由政府来执行,政府机构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技术规则、执业道德准则以及执业质量的监管与处罚等进行规范。 政府监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环境下,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委托人、经营者、注册会计师三者之间关系的错位,使得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放弃应有的职业怀疑精神和职业道德,甚至合谋来损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因此,通过政府实施监管来保护公众利益,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成为一种有效的模式。 (一)政府监管弥补了会计市场存在的缺陷。 会计市场“交易”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会计信息。对于供给者来说,提供会计信息除与其他商品一样要花费明显成本(如会计人员工资、账簿凭证费用、资料搜集整理费用等) 以外,还要承担一些隐性成本,如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就可能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因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或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由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作为供给方的企业,常常利用自身占有信息资源的优势进行舞弊。即使企业管理当局没有舞弊的初衷,但由于其提供的这种特殊商品比较容易为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对象模仿,产生“搭便车”现象,从而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造成诸多不利。这时,作为手中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就可以凭借其自身的地位和权力,采取措施减少这种不对称,从而维护市场的稳定。 (二)政府监管能够控制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 政府监管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是确保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就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东缺位,分散的社会公众股所产生的牵制力量又很弱小,公司内部人员控制现象严重。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不仅有赖于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还有赖于强有力的政府监督和管理。事实表明,加强政府监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确实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管,充分发挥监管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改变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府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监管依据不足。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依据《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等,而政府监管人员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法规中只说明了由谁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但并没有明确人员资格、监管办法、监管责任,这就导致监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的依据不足。 (二)政府各监管部门权责划定不明,监管效果差。 根据各种法规规定,我国现在的可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监管的政府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券监管以及税务、工商等。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对这些监管主体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定,各部门在实行监管时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监管职能缺位、越位、重叠、监管不力以及处罚滞后等现象,这样一来,不但政府监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一些政府部门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滥用其行政权力干预会计服务市场,结果只能是加剧市场竞争的无序和混乱,降低了独立审计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政府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行业监管立法。 明确规定监管机构的监查和处罚程序。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此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如《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中,对金融监管机构(FSA)处罚程序的规定是:FSA在做出处罚之前,应当给相对人一份书面的警告通知,列出处罚的理由;收到警告通知的相对人应有机会陈述理由,并有机会接触到FSA据以做出通知的任何证据材料,以及影响FSA决定的其他辅助证据材料,除非获得这些材料会损害公众利益或是不正当的;FSA在采取处罚行动时,必须给相对人关于决定的书面通知,并且列出采取行动的理由;必须告知接到决定的相对人有权上诉至金融服务及市场法院等等。可见,详细又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款对于保护被监管者利益、促使监管当局按正当程序行使权力有多么重要。它便于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监管过程中的拖沓、程序不透明和裁定不公开。 (二)协调好各监管部门,处理好各方关系。 政府监管的政策应是集体协调(包括部门内部的协调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的结果。群体力量在有效机制的约束下能取得“1+1≥2”的效应,否则是负面的抵消效应。如对上市公司的规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经过慎重的投票表决,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转给完全具有民间性质的会计职业界,自己则保留对会计准则的裁定权。该方式既能够发挥职业界的才智,又能节约大笔财政经费,更增强了会计准则的公允性,从而提高了会计准则被遵循的程度。长期以来我国证监会、审计与财政部门的关系在立法上并未理顺,存在着权利上的重叠与交叉,不可避免地造成多头管理现象。因此,需处理好财政监管与其他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划清权责,明确各自的职责。 此外,政府监管者不应仅将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行政处罚作为监管目的,而应将防止再发生类似案件作为监管目的。为此,既要对违法违规者“从严处罚”,同时也要利用行政手段,为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予检察于服务之中,以检查促规范,以检查促诚信,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浅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摘要】当前,注册会计师存在许多违反职业道德的问题,不但使得个人及事务所的信誉受损、利益受损,会计师本人还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注册会计师职业首先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成因;对策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难以维护客观、公正的原则处理执业过程的问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判断的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品德不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乏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且得到不断发展的信条和灵魂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保持其职业操守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独立性。据统计,“脱钩改制”后我国有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6万多名注册会计师。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是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占领市场,而是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和支付回扣、佣金等方式,甚至以丧失独立性为代价,对企业管理当局言听计从,以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在社会地位、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2、注册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与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从职业素质上看,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不如意,年龄偏大的缺乏必要的现代会计知识,年龄小的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因而缺乏“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注册会计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看来,不少注册会计师不具备必要的敬业精神,漠视造假对职业信誉的影响,对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风险很大,更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目光短浅,不惜以损害事务所信誉乃至行业形象为代价,主动参与造假。 3、对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沿袭了行政体制,属于政府干预型管理体制,由于行业利益的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从而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和审计造假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真正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诉讼案件仍然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因审计造假而受到的查处责令赔偿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受到处罚的力度也较低,因此,造假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造假的收益。可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由上述的职业道德问题看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渐进的培育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自我完善,行业协会的积极培养,以及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职业环境的逐步改善。 1、相关法律的完善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得以贯彻落实。首先,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起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实施细则,保证注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能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其次要衔接好各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使法律能真正起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益。 2、执业环境的完善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执业环境是保障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要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当务之急就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设定最低收费标准,用市场机制引导按质论价,限制低价无序竞争。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和个人公开曝光,使违法事件无处可逃。整合各事务所资源,走规模经营,发展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形式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业入门关,不仅从学历上,还要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察,从根源上减少各方面素质不过硬的人。而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或有关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职业敏感性。 综上所述,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认识,要理性全面地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调和的方式,既要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出发,又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因素。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总体形势虽是较为乐观的,但客观存在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仍然不容忽视。长远而看,目前的形势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各种措施让注册会计师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职业道德,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较严重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本文在阐述我国注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对策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失真、审计失败、虚假评估等案例不断发生,这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变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将面临着很大的信任危机。然而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缺失。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注册会计师整体专业素质水平较低 一是注册会计师的考核制度不合理。我国1991年以前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群,是通过考核而不是考试取得的。由于考核的标准不严格,偏重于工作经历和年限要求,并且考核的主体对会计师人员的素质了解很少,这使得这一部分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的人员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二是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存在于形式上。现在大量新型的、复杂的经济业务不断发生,知识信息不断更新,从而对注册会计师人员素质、知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继续教育存在于形式,很多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再加上新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注册会计师们缺乏实际经验,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整体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存在缺陷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存在缺陷,其具体表现有:一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是被审计企业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由被审企业自行聘用,于是被审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了生存需要迎合雇主,可能也会偏离职业道德。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同一公司企业的保持长久关系。这就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企业关系过密,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秉公处理。三是收费不合理。现行的行业惯例是被审企业向会计师事务所预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入固定的情况下,工作量越多,利润越低。这不利于鼓励注册会计师对数据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三)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缺乏有效的监管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制为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监管为辅。财政监管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目前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多方位的,除财政部门外,审计部门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等都可以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行使相关的监管权。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职能重叠交叉、多头监管的现象,使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最终导致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低效监管或无效监管。从行业自律角度来说,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没有做到合理分配管理职能,各司其职。目前无论是政府监管还是行业自律,都是以事后检查为主,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缺乏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市场的有效调控,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缺。 (四)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专门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款,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及《刑法》等。但是这些法律主要强调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轻视民事法律责任追究。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愿意冒险去造假,主要原因是违规成本不高,我国会计事务所违法违规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远远大于其违规成本。在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诱惑和违规惩罚不高二者之间抉择,道德低下的注册会计师也许就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而做出违法法律的审计报告。由此可见,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还要有相关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大幅度提高造假成本,同时严惩那些敢于作假的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 二、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 要想加强注册会计师道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高校体系中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根据社会实际,教育即将从事会计行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从事会计行业时能够坚持自己,不被金钱利益所诱惑。第二,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不仅要求考生对其有正确的理解,还要学会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第三,要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培训投入,提高教育的实效,不能仅仅存在于形式上。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都会提高到新的台阶。 (二)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我国现行的职业道德体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缺陷是未能充分强调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门设立了职业道德部负责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与颁布。其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职业道德概念、行为守则、行为守则解释和道德裁决四部分构成,分别解决了职业道德基本理论规范和实务操作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显得较为单薄,操作性也较差,尚缺乏有关具体的规范和操作指南。这使得在出现争议时,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执行标准。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具体化,不断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体系。 (三)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 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改善目前存在于形式上的清理整顿、年度检查、突出检查等监管措施。目前我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要在继续抓好专项和重点检查的同时,将业务监管延伸到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而且要多采用突击检查、抽查的形式,让被检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专门准备的情况下迎接检查,以及时发现执业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案例让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相互讨论,从而在行业中起到很好的警示和威慑作用。处理好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理好财政监管与其他政府监管之间的关 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是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得以贯彻落实。要衔接好各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使法律能真正起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作用,不给有意违法者可乘之机。在会计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曝光,加重处罚,以体现法律的效力。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 三、总结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立身之本。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低下,社会公信力差,不仅影响到本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影响了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个过程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职业道德丧失,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导致国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性质 职业道德现状 加强措施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性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存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和危害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目共睹。从作假手段看,五花八门,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告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搞假凭证、假帐假表甚至假审计报告,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编造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或者掩饰真实财务状况,借以偷税、逃税、骗税等现象,屡有发生;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极大,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还助长了浮夸不实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误导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确的依据,造成宏观决策失误,容易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对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之所以存在千百年,之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会计信息对决策和预测未来有用。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靠,不仅达不到这个目的,还会贻误工作;导致国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想借此为个人或单位捞取好处,结果是将原来本应归属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窃为小集团或个人所有。如在国有企业经营承包的情况下,承包者往往采用各种手段虚报夸大会计报表上的营业数额和利润。发获得承包奖金。而另一些未将利润和个人收入挂钩的企业,则力图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隐瞒利润,以逃避国家税收。 三、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原因 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来久治不愈,甚至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会计规范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加工整理、以至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所以,许多会计原则的具体应用,如果理解不够把握不准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它们两者具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这是准则制定和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的一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政府部门包括管理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其职能从具体直接管理转变为主要是制定、实施执行规范、监督检查、信息服务等。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要贯彻1999年6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这是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基本保障。严格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的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对国家、对其他债权人、投资者,对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有用性。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要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执业会计人员档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要实施“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应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属直接责任行为。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出现的混乱、偏差、失真,不能不说是由于主体素质低下、不完善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完善、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环节。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体制的不健全,无序竞争,管理失范,很容易激起人们的浮躁、肓目、取巧心理。深化体制改革,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治经济环境,也要求经营管理主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和心态,具备坚定的意志信念,不随波逐流。充实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现代科技知识在经济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每一个会计人员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浅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 摘 要:发生于中小板市场的绿大地(002200)造假事件,直接说明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即便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守则》的约束下,引发的重大经济案件仍屡见不鲜。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注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有: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体系存有缺陷,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存在偏差,及行业内注册会计师过于趋利忘义、缺乏原则等。因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为不仅要在法律上严加约束,更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行业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行业 一、引例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注册会计师数量逐年递增,为我国的会计、审计行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然而,随着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日益壮大,各种问题也随之突显。 2010年到2011年,发生于中小板市场的绿大地(002200)造假事件,相信已被人熟知。这起被中国证监会定性为“案情重大,性质极为恶劣”重大造假案件,堪称中小板市场近年来令人发指的重大经济案件“第一案”。在挂牌前连续三年亏损的绿大地,根本不具备任何上市条件,而作为其审计机构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显然没有履行自身职责,对造假如此明显且如此恶劣的企业账务仍给出无保留意见书,进而让其顺利通过审查,成功上市,危害市场安全。 案发后,中国注册会计协会介入调查。该案件导致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最终走向被兼并的结果。据了解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将从今年中注协的《2013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名单中消失,并且将与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这意味着,至此深圳特区、深交所所在地将没有一家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总所。 这起典型案例直接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即便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守则》的约束下,引发的重大经济案件仍屡见不鲜。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为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行业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体系 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已初成体系,不仅与注册会计师应遵守的相关法律紧密结合,而且多方面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成为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遂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逐渐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为基本原则,《注册会计师基本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为具体要求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已达到约18万人,行业从业人员30余万人,会计师事务所7 790家,行业所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会计人员由于其在工作中的特殊权力,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所难免的受到各种诱惑、冲击、扭曲,从而出现各种问题。 我国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持的异常严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考试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每年考试通过率不到18%。其中《审计》、《经济法》科目都系统地考核了考生对注册会计师所应遵循的职业守则的了解程度。因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对其应有职业道德是详尽了解的。可即便如此,像前例所提的各种经济案件还是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自我约束意识不强。 1.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体系有缺陷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低。在《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及《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处罚暂行办法》中,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反的处罚办法都做了规定,但又由于没有可遵循的处罚条例而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一系列法律法规之间不衔接、处罚尺度不一等问题,也给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有就是多头监管导致效率低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部门有财政部门、工商税务部门、审计署、证监会等。这么多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管,却由于各机构间缺乏沟通协调,往往无法完成联合有效监管,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监管效果也不令人满意。此外,由于缺乏专业、专一、有权限、全面的监管机构导致处罚行为混乱,处罚标准不一的情况。 2.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存在偏差 社会公众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审计监督的受益者,在对于区分注册会计师各种责任时,存在着误区。例如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审计责任是会计责任的延伸,以后者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然而,公众往往容易忽视这种差异,只关注审计责任,甚至将企业经营问题视为审计监察问题,将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直接归结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水平有问题等。这种观念从某种程度上,使处于甲方地位的委托企业更加强势。 3.行业内过度竞争 如前所述,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企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大,而我国注册会计师在短短的30年内增加到近20万人次,会计师事务所鳞次栉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在所难免,但我国注册会计师市场因其提供的产品的特殊性,呈现出了过度竞争势态。表现为:盲目低价竞争,服务粗糙,要求高额回扣,屈从压力,通力作弊等。其主要原因有:(1)委托企业作为甲方,在服务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造成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留住客户、保住利润而走上不归路;(2)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对企业的审计提成,而在盲目竞争中,面对本就相对过低的服务价格,为了提高个人收入,一些注册会计师放弃了自身的道德要求,选择了违背职业道德;(3)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不惜给予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以高额回扣,甚至承诺企业原始股份来诱惑相关负责人员通力作弊。面对这样的诱惑,一些注册会计师利欲熏心,选择了与委托企业同声同气。 4.行业内注册会计师过于趋利忘义、缺乏原则 在过度竞争的行业环境下,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提高收入,不惜违法。还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在业内立足成名,不惜蓄意侵害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例如有些后任注册会计师对涉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问题,不与其沟通,在不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轻率发表审计意见。这种行为导致同行之间关系紧张、恶化,影响了整个会计市场的发展。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1.加快健全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 职业道德体系其本身对于职业者的约束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职业道德体系本身也不应被孤立起来看待,它应是职业法制体系的延伸,是以完善且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的。只有执业者在完备的法律体系的约束下,进一步自我要求,自我提高,才能够达到职业道德体系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针对注册会计师这一拥有特殊权利和义务的职业时,不能够期望行业中的执业者仅仅通过各种道德教育就能达到较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职业素养,而是需要加强道德体系的基础建设——法律体系建设。 2.改进我国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出面协调各个监管部门的权限关系,明确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具体执行部门、监督执行的监察部门,或者设置专一的监管部门,统一监管该行业行为并制定可操作性强、统一标准的监管细则。设置专一的监管部门,同样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参与,但各部门参与的积极作用应该表现在对监管部门进行执法工作的配合,而不是干涉或影响监管部门日常工作。 3.修正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 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组织团体,应通过主流媒体,援引时事案例,应针对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和委托者三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能够理解作为主体之一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并能够区分各主体的责任,从而修正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偏见。具体应使公众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4.引导业内企业,遏制不良竞争,净化行业环境 监管部门应在市场主体机制的运行下,有意识的引导行业内部企业进行划分,例如可针对大、中、小、微型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不同的股利政策和限制政策,形成健康的行业内企业规模比例,即大型和微型会计师事务所占据小额比例,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占主要比例,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次之。进而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划分各类型事务所的服务重点。这样有利于各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盲目竞争,长远的政策干涉结果是能够促进形成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各得其所、协调发展。而干涉的原则应是扶持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以满足我国大型企业的需要,给予中型事务所自由竞争,任其优胜劣汰,促使其走上强强联合之路,最终成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培养基地”,而对小型、微型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其服务小微企业,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竞争力的细分市场。 5.安排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落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度,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而目前针对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虽规定每年需进行继续教育,内容却大多是针对每年更新的会计政策的解读,倾向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继续提高,而针对其道德水平的教育几乎没有。虽然执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注册会计师的技能水平,可过于忽略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一定程度上会纵容整个行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因此,应针对执业注册会计师加强每年的继续教育,强制面授,添加专门针对职业道德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五、结语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问题是随着行业的产生发展而来的,是随着行业的存在而存在的。我国的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道德问题正反映了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不是朝夕可以解决的,而给出的对策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只有随着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成熟时,只有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时,这个问题矛盾才能逐渐淡化。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会计信息失真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及大众资产性投资的兴起,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劣,不仅相关性不高,而且可靠性缺失,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渗透于社会经济活动各个方面,注册会计师人员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顽症,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1 会计信息失真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达到质量特征的要求;从狭义上理解,是指会计信息反映得不真实、不完整、主观性太强,经不起严格的验证,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达到可靠性质量特征的要求。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可以分为3类:规范性失真、技术性失真和违法性失真。 (1)规范性失真。规范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范不完善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2)技术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失真是否会发生依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3)违法性失真。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造假。此种行为虽然并不都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但具有欺诈的倾向,以蒙蔽股东、债权人或政府部门等,最终会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利益关系人的判断和决策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 从以上对3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规范性和技术性失真主要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且这类信息失真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导向,所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小,也容易被发现和纠正。违法性失真即会计信息造假则主要是由会计信息披露者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着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便从中牟利的明确利益导向,其舞弊手段很难被发现,结果往往误导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也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渐在企业中建立起来,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独立审计未发挥其应有作用不容忽视。市场经济发展强调适者生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将执业能力一再边缘化,不注重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漠视后续教育,更不用说专业研究,甚至对一些业务敷衍了事,未能达到基本的专业要求。为了眼前利益不惜降低专业标准或是不加掩饰地进行交易,工作质量下降,所审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隐患很多。对于企业提出的要求或是当地政府的指示,某些事务所更是“积极配合”,为求生存与发展,置职业道德而不顾。信用被一些会计师看作是利益的扭曲杠杆,借此大做为企业利益服务的文章,可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信用准则的内涵被完全置换,会计师只看到了企业手中的钱,而忘记了广大报表使用者。共性约束被淡化,个性发展欠缺制约,“独立、客观、公正”成为空谈。 2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组织与社会、会计组织之间、会计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行为关系的总和。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讲,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所实际体现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等。良好的职业品德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的正直、诚实、客观和公正等品质和德行;良好的职业纪律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合理的行为约束;良好的职业责任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恰当地处理了与社会、客户和同业的关系。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出恰当与准确的职业判断。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3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因为注册会计师要以自身的信誉向社会公众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真实与公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主要依赖财务报表判断投资风险,在投资机会中做出选择。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客观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正,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其客观性。公正性是指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平。公平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无论提供何种服务,担任何种职务,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性,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性。 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学校教育为基础,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对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有决定性影响的阶段;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为重点,会计职业道德后续教育是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的具有较强针对性与适应性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在全社会倡导终身教育的形势下,会计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最近几年,国际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大案不断,造成世界范围内的会计诚信危机。所以,会计诚信建设,是当前会计界的当务之急,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所有的注册会计师,要清醒认识当前的紧迫形势,从自我做起,不断学习,戒骄戒躁,为会计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会计师职业道德论文:浅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提升 摘要:注册会计师在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一支重要监督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事件时常发生,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本文就如何提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提升对策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和恶、荣和辱、正义与非正义等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定义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作为一种职业,既要遵循社会公德,也要遵守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要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演进逐渐形成的并为多数注册会计师自觉遵守的习惯、规则、纪律;二是国家制定的注册会计师行为和活动要求的法律法规等。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缺失的成因 1.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违法违规成本太低。近年来我国颁布的不少经济法律中,都有专门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的条款,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及《刑法》等。但是这些法律主要强调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轻视民事法律责任追究。相比之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远远大于其违规成本,法律责任体系的不健全和违法违规成本的过于低下导致了“劣所驱逐良所”现象的存在。 2.执业环境较差。面对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处境尴尬。由于注册会计师需接受委托人委托收取费用提供服务,而委托人通常是利害关系人如经营管理者或财务人员,在委托与受托关系链中,委托人具有明显的地位优势,若审计结果不符合其期望,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优势单方面终止委托,另寻能够满足其要求的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失真还不能得到根本治理,中介机构运作欠规范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失去业务来源,甚至可能危及生存;不坚持原则,又违背职业道德,承担过高的职业风险,注册会计师及其中介机构的矛盾处境不难想像。 3.无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一些注册会计师无视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承接不能胜任的业务。由于受其专业水平的限制,没能预见到不合理的风险从而造成了对他人的伤害;在计划和实施审计时,没能充分考虑到相关异常的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因而也就没有采取措施来排除对发表审计意见有重要影响的疑问和问题,导致审计失败。 4.行业监管体制不完善,多头监管与监管无效并存。监管主体之间职权明确,是体制顺利和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中存在多头监管与监管无效并存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行政监管部门职责交叉,多重监管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目前,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等都可以行使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的监管权。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导致政出多门、协调不力、扯皮推诿、处罚不严,严重影响了监管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行业自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内作为财政部下属的事业单位,对外则作为行业协会,代为行使行业管理权限。在行业管理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以财政部门的文件行文,并没有以协会的形式履行职权。目前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行业自律,都是以事后检查为主,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信息获取能力不强,缺乏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市场的有效调控,从而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 三、提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措施与建议 1.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法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道德是高层次的法律”。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应有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作为保障。 具体而言,可以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三个方面入手。就行政责任而言,要改变目前行政检查不全面、不经常,行政处罚震慑力不强的状况,加大处罚力度,并向全社会通报、公布详细的处罚原因和处罚结果,要使处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前期累积财产和收入以及其后续执业,从而加大其违法违规成本,减少、消除其侥幸心理,增强其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 就刑事责任而言,可借鉴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刑事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乱世用重典,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化。当然,其前提是划分清楚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相应财务舞弊的会计责任应该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就民事责任而言,要改变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基本不承担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现状。虚假信息陈述导致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的,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无论是提供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还是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让法律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不能让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仅仅停留在条文规定上。 2.净化执业环境。当前执业环境差,会计市场低水平饱和,供求关系扭曲。目前全国有近5000家事务所,僧多粥少,事务所之间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行业分割、地方保护、恶性降价等不正当市场行为严重干扰了会计市场秩序。因此,对不符合条件的事务所要坚决取缔,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会计市场继续发生。对于执业规范、信誉好的事务所要倡导做大做强,创立品牌事务所;要大力推行合伙制事务所,严格控制新设事务所。当前执业环境差,还有制度缺陷的原因,比如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严重地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危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所以,要呼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注册会计师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外来干扰,独立发表审计意见。 3.是加强注册会计师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广,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要具备这些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并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一方面,我们应完善以中注协、地方协会、事务所为主体的分层次培训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资源,科学的、有组织的进行执业人员的培训。 4.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政府监管。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机构是注册会计师协会,但协会的独立性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具体而言,加强行业自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理顺政府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关系,明确协会的职能定位,加大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水平。 第二,要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法律规定和行业的自律管理特点,健全行业自律管理体系,从业务监管到协会对会员管理的全部内容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指导、服务及跟踪处理,将管理重心前移,尽可能地及时发现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和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襁褓”之中,从而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第三,积极改组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会结构,增加执业人员的比重,使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决策,能充分体现行业人员的愿望,体现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各种措施让注册会计师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实践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单纯物质上的满足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灵、精神上的慰藉,力求周围优美的生态环境带来心理上、身体上的舒心,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小品更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能够起到提升整个园林设计的整体的艺术效果,拉升设计水平,满足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建筑小品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日渐巩固,其应用也是日渐普遍。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小品;分类;原则;应用 1建筑小品的概念 建筑小品是具有体量小巧,造型多变,做工精巧细致,活泼生动,选址恰当,富有情趣的古典建筑物。其内容较为丰富,在园林景观中能起到陶冶性情,点缀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氛围的作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建筑小品既能与周围的园林植被等景观等融为一体,又能在美的景物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同时又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心安逸的休憩环境,提供一个促进人们交流的平台,拉进人与人之间距离。 2园林景观建筑小品的分类与特点 建筑小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建筑小品的分类亦可多样化,但总体来说,可分为三大类: 2.1满足需求类 建筑小品包括亭台楼阁、瀑布长廊、圆桌长椅、照明设备、桥栏、亭栏等防护设备,而这些建筑小品主要是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其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休闲、休憩的场所;同时变化多彩的小品建筑,像是各种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能给人们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各种照明设备及桥栏、亭栏、栅栏等各项防护措施,能使游客们在欣赏美景、陶冶性情的同时,提供安全保障,充分满足人们日常需求。 2.2服务展示类 园林景观建筑中,一般会装饰各种风格迥异的指示牌、解释说明牌等,像是对亭台建筑的历史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介绍,让欣赏它们的旅人能够对其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相应时代的历史、文化加深理解。同时为了是人们能在有限时间内对园林有充分的认知,各种园林格局图以及各种路标指示牌都是必不可少的。 2.3装饰类 一般的园林景观都是通过设置各种装饰性的建筑小品来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像是通过景墙、花钵、水缸等装饰性的设置来加以点缀,进而烘托出城市文化风情。 3遵循原则 3.1因地制宜 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地势多变,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建,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情,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小品的设计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此设计建设小品时必须依据当地的人文风情,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地域、每个民族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3.2以人为本 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小品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例如对儿童来说,建筑小品就要以色彩鲜艳吸引孩子眼球为主、尽可能的设置一些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符合卡通形象的建筑小品。老年人则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园林设计为主。 3.3环境协调 建筑小品时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唯一存在的组分,这就要求建筑小品的设计就要满足园林景观的整体性,不能以个体为中心,而是要充分的与周围环境想协调,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整体美、和谐美,使其不是突兀的、不是格格不入的。 4应用和实践的探讨 4.1廊、亭 园林设计中,尤其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亭、廊是较为常见。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廊、亭亦是重要组分,但更为多见的是亭。园林景观设计时一般是以亭为中心、以廊为连接线。亭台楼阁的建筑可以为困顿的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人们面对面贴心交流的一个平台,所以亭台楼阁的建筑是不可缺少的。 4.2椅、凳 与建筑小品的其他应用相比,园椅、圆凳在园林景观中更是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建筑小品的重要组分,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相对较多。相对于其他建筑小品,园椅、凳体量更小,成本材料消耗较少,设置起来也更加容易。与以往成品座椅为主的情况相比,近年来人们更多的是对园椅、圆凳设计感的追求,而园椅、圆凳也愈来愈个性化,与周围的园林景观也愈加和谐统一。 4.3假山 从古自今,无论古代的园林景观,还是现代园林设计,假山这一建筑小品,因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一直被沿用下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假山材料由以前单一的岩石制品,逐渐扩展到假山皮及水泥、石灰等涂料,使其在园林景观中显得更加逼真。同时假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空间分割的作用,是空间格局显得更加有条理性。 5结束语 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组分,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点缀、装饰的特点,不仅能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性,同时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与此同时建设小品设计中必须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建筑小品的地位与价值,协同构建现代城市生态建设。 作者:王巍 单位:金华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儒家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要:儒家文化流转至今,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对人的处世之道,还是国家的治国之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儒家文化思想并没有消失于园林设计中。目前,我国很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融合了现代文明思想,而且也融合了儒家文化思想。 关键词:儒家文化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使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依然没有消亡。目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儒家文化始终渗透其中,例如,著名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从儒家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园林建设结构,可以从审美本质、功能以及形态3个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处处蕴含着儒家文化,到目前为止,现代社会文明越来越发达,园林景观设计也凸显了这点,但依然融合了儒家文化精神,使社会文明与儒家文化充分融合于建筑风格中,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从审美本质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通过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审美本质可以用2个词语表达,一是“比德”,二是“悦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其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古至今,在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中,主要的审美基础是道德,人格伦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念,这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好地彰显。特别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自然植物人的精神,是对人格魅力的一种认可[1]。例如,在现代园林中经常见到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被称为植物4大“君子”,从设计中可以看出,不论在形式或是底蕴,都蕴含着道德的本质。这几种植物的精神可以从历史众多的文人笔下看到道德精神的存在,如对于竹子坚韧的品质进行了歌颂,原诗句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又直”。从这就可以看出,现代园林的设计利用了象征手法。同时,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观赏者全方面的需求,更是让观赏者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获得一个悦心的认知,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文化思想。 2从审美功能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成于乐而游于艺的高度,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儒家成德思想理念除了体现于园林景观的审美上,还体现于其审美功能上。园林景观具有很大的乐趣,不仅可以体现于精神中,还可以体现于园林功能中,以感性的视角来看,孔子用“兴、观、群、怨”4个词语进行总结。其中“兴”主要是表达人们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触,“观”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景观的欣赏,“群”主要是表达人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怨”主要是一种与群相反的情感[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的是一种美的意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让整体的设计给人一种朴素简约、随形就势、轻巧淡雅等感觉。例如,在山顶上设计而成的小亭,它本身是给人提供赏景、休息的一个地方,但是人们从低处仰视小亭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凌空欲飞之势,观赏这座小亭可以唤起人的某种感情,而人的情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就产生了社会作用。从这就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儒家文化思想深深额蕴含于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中。 3从审美形态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形态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充分显示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念,这也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正是结合了儒家文化思想,现代园林景观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和:人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主要是指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二,乐和:主要是指柔和婉转的一种审美乐趣。将这2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即为中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庸之道,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与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慢融合了一些现代文明思想,但是整体上依然给人一种含蓄婉转的感觉,并没有脱离儒家文化倡导的艺术理念。 4结语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虽然融合了一定的现代文明思想,但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不同文化的结合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园林景观价值。从当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儒家文化思想主要是体现于其审美本质、审美功能以及审美形态3个方面,使得园林景观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郭若旭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要]近些年,地域特色乡土植物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本文主要对地域特色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科学性及其植物配置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地域特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绿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要用乔木、草本等绿色植物来营造园林景观。其中,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作为主角,其他植物作为陪衬,既能使园林景观美观大方,又能体现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1]。 1特色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地园林景观设计中作用 1.1生态作用 乡土植物有利于维护园林景观的生态平衡,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性,而且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调整气温,降低噪音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场所,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园林绿化植物多方位综合地展现了其生态作用。 1.2植物的观赏作用 乡土植物各具形态,形态不同的植物能够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随着地形、土壤、建筑的变化,与其相配置的植物也姿态万千,能够形成独特的景观特色。各区域的乡土植物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所以,可以根据植物的这种特性把花期不同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使得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时间欣赏不同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进行风景区园林设计时,可以根据植物的不同而设置各个不同的景区,如季节园、常青园、色彩园等。此外,乡土植物的果实有的奇形怪状,有的色彩鲜艳,也非常富有观赏性。园林景观还有许多香气迷人的花,如茉莉花、桂花、梅花、荷花等。所以,要根据植物不同的特性进行植物配置,以便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1.3联想作用 人类所感受到的园林美主要来自于自然、生活、艺术中所体现的美。在城市园林景观中设计出的优美的环境、干净的活动场所,体现出的就是生活美。园林中设计出的山明水秀、万紫千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等充满生机的景象,体现出的就是自然美。其次,园林景观还有一种意境美。意境美就是一种被赋予了思想感情的美,是人们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将植物人格化,并赋予植物一些高贵的品质。 1.4造景作用 在现代园林景观的构图中,乡土植物多以造景为主,以显示城市的地区特色,乡土植物景观作为最直接的景象,既能使人们感受其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象,又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陶冶情操。乡土植物景观既可作为主景对园林进行单独造景,又可作为其他景观的背景起到衬托作用,增强人们其他景观的印象。还可以通过园林植物进行分割,分离空间来达到构架空间的作用,获得“步移景异”的效果。总之,乡土植物多种多样,可以普遍应用,体现其优势。 2特色乡土植物应用的科学性 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大体会采用两类植物:观赏性植物和绿化性植物。所以,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2],具体如下:一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要科学合理选择植物,避免存在各种致使植物难以生存的因素。二是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选择园林植物,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根据植物的变化来营造园林景观的季相变化。所以,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一定要合情合理,才能设计出具有四季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三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选择各具特色的观赏型乡土植物,合理配置,以达到不同的观赏需求。四是增加乡土树种的种植数量,体现所在城市的地方特色。五是注意选择具有传统观赏性的植物。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可以根据古诗来造景,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对于植物的选择,既要色彩丰富,又应引入珍惜的野生植物,这样既保护了稀有植物又丰富了园林景观。 3植物配置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绿化树种的选择,然后才是植物配置。乡土植物的配置效果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质量及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际设计时,要根据植物的特色进行造景建设[3]:利用各种颜色的树叶进行叶色造景,配置出不同的图案,丰富园林景观;利用姿态各异的树形造景,使人产生不同的美感;利用能够开花的树种进行造景,营造出花开四季、色彩缤纷的效果。 4结语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更注重的是对景象幽、深、奥的追求,所以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应根据这种独有的特色进行造景,充分展现植物所拥有的各种美,并要结合传统艺术手法,创造出既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又景色优美、健康的园林景观,满足众人的观赏需求。 作者:翟晶 单位:攀枝花学院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及方法 摘要:从无障碍设计的理念、特点、原则及方法进行简单论述,探讨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无障碍;原则;方法 1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最早见于联合国组织于1974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它旨在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及各类建筑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到具有生理缺陷和正常能力衰退群体的需求。这些设计、设施等都要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营造出一个充满关爱、方便、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无障碍设计首先是出现在城市的建筑、交通及公共设施中的,例如,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盲道”,为乘坐轮椅的人设计的坡道以及为他们专设的卫生间等,这些都属于无障碍设计的范畴。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日常行为活动等进行细致研究后,优化一切为人们所用事物与环境的设计。他的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了最大的方便,重视对老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这些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2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史 无障碍设计这一概念最早提出和执行的国家是美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为强制执行的条款,从此逐步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各类设计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障碍设计一般会按照建筑景观等的具体功能要求去执行,这体现的是一种区别对待的思想。我国对于无障碍设计的观念起步较晚,直到2001年才有了相关法律条例特定说明,成为我国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依据。从多年实施应用上来看,无障碍设计主要应用于公共建筑及设施的建设,对于园林的应用相对还较少。这与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的理念“曲径通幽”等意境追求有一定的相关联。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对于较复杂的景观环境组合,人们常常追寻的是从变化设计中感受美的所在,因此在设计建造时忽视了对弱势人群的照顾,在公园、景区等方面,无障碍设计的观念得不到深入体现及贯彻。 3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 3.1设计理念。在无障碍设计理念中的主要思想有:人本主义理论、人体工程学理论、环境行为学理论以及专为残疾人设计的理论。更广泛来说,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应当应用于所有活动场合的设施设备中。因此,要用一种通用的“无障碍设计”的思想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布局、节点设计。3.2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场地在人们使用过程中不具危险性,这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安全原则,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只为了追求体现无障碍设计的理念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应用人群危险因素。2)系统性原则。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将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应用在局部环境,而应该在全局上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对整个户外景观系统进行统筹。同时,这也是在当前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普遍不足。3)可操作性原则。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就是为了让一些弱势人群得到方便,所以在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这一设计理念不流于形式,而失去他的实用价值。4)协调性原则。在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功能与美感,如果只是顾及无障碍设计而破坏了景观的美感,就违背了园林设计的初衷。无障碍设计应该是在不影响园林整体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并对它进行的“修饰”,使他看起来更加完美,更加人性化,同时这一原则也是对设计师的最大的考验。5)经济性。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投资方对投资的标准,在满足这个前提条件下增加无障碍设计。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灵活的方法来达到。例如,可以通过废弃物再利用、再生材料循环使用、合理使用高差等方法,这样既满足了经济性的要求,又符合人们科学环保生态的理念。6)可及性。可及性是指在对园林景观建造时要让人们能够方便的感知、到达并使用无障碍功能。该功能环境还可以对周边环境加以影响,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清晰的空间环境,从而达到了设计建造的目的。7)可交往性。园林景观在建造时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生理、行为需求,还要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即要重视景观内部不同功能空间的营造还要重视配套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无障碍设计的设计方法 4.1游览路线设计方面。园林景观中游览路线的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中重要的部分,因为在游览中人们平时基本都是根据制定好的游览路线走的。因此,一条好的无障碍游览路线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是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来说也能感受到游览的乐趣。1)主要游览线路应简洁、明确。园林景点中的主要路线要简洁明确,基本没有太多的转折和障碍,这样不仅方便人们游览,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人们还能快速疏散。除此之外,简洁明确的路线还有利于残疾人行动的方便。另外,在这条线路上还应该注意平坦、防滑、易排水,路上无任何的障碍物,这样也能够方便轮椅使用者的通行。2)道路的铺装应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园林中的道路铺装可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考虑到视觉障碍者的需求,在铺装中要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例如,在道路上采用带有方向的铺装,在人行道的道路上盲道的设计,铺装时采用触感较强的材质进行铺装。如利用卵石来铺装,一来可以增加景区的美感效果,二来视觉障碍者在经过时可以通过触觉的感知来寻找道路的走向,再来用卵石铺装还可以对游人们进行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4.2行动不便者对园林空间感受方面。1)营造行动不便者愿意进入的空间。对于行动不便者来说,他们想要进入的空间首先是安全方便的。所以,在园林设计时,如在入口区域,可以设置多种进入通行的方式,台阶以及坡道等。这样就可以满足乘坐轮椅、老年人或者其他行动不便者的使用了。2)园林空间中应该有足够的交流互动场所。在园林的无障碍设计中,要多关注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在园林中尽可能地设计可以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要配套有休息设施,如桌子椅子等,还可以增加一些供他们喝水、补充食物的设施。同时,考虑到儿童的需求,还可以增加供儿童玩耍的设施,营造出一种和谐、充满人性化的氛围。 5发展趋势 残障人士比例和人口的老龄化的增加,人们在进行各种设施的建设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弱势人群的基本需求。园林是人们进行游玩和户外活动的比较好的场所,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愿意来到这些地方观赏游玩,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锻炼身体。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加关注弱势人群,创造一切可能条件去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制定设计原则时,要尽可能地结合具体情况去考虑,制定出更加人性化的标准,为园林的无障碍设计奠定充实的理论基础。无障碍设计由最初的为残疾人设计的理念发展到今天几乎为所有人服务的设计,显示了社会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如今,我们在一些公共设施中随处可见为残疾人士设置的专门通道等。通用设计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设计理念,代表着人们追求完美的态度,同时他也是无障碍设计的方向和设计师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作者:欧显槐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观赏藤本植物在园林景观的应用 摘要: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绿地空间日益受限,因此推进垂直绿化,建设立体景观,显得十分紧迫与必要。就此开展观赏藤本植物的应用研究,针对观赏藤本植物的园林绿化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观赏藤本植物的树种特性与生态效应,探讨附壁式、凉廊式、棚架式、篱垣式等植物造景方式及其绿化效果。进一步明确了观赏藤本植物在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前景,对提高城镇绿量和建设立体景观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观赏;藤本植物;城市园林;应用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和人口的日益增长,绿地面积越来越少,科学地利用建筑设施、狭窄地带等进行绿化美化,以增绿添景促效益为中心,建设多层次立体景观,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做优绿色宜居环境,是园林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针对目前园林城市的建设现状,开展观赏藤本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了解观赏藤本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效应,加大其应用与开发力度,丰富城市景观,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1观赏藤本植物种类及生态效应 观赏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因树种而不同,因而必须采取相应的造景方式,栽培在适宜的绿地环境,形成一定的景观价值与生态效应。 1.1观赏藤本植物的主要种类 结合观赏藤本植物不同的生长特点和攀缘方式,主要分为4类:缠绕式、吸盘式、匍匐式、气根式(表1)。 1.2观赏藤本植物的生态效应 观赏藤本植物的生长环境往往比较特别,是一般乔灌木没法生存的,所以它也具有不一般的生态效能;并且观赏藤本植物都具有各自的生长特性,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也有明显差异。其主要生态效应有4点:(1)隔音防尘,如猕猴桃的叶面粗大、多毛,其藤蔓缠结密度也大,所以在绿化生产上常常用它来隔音与滞尘,效果比较明显;(2)吸毒抗污,络石、紫藤等藤本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污能力[1],可将其种植在一些污染厂区,降低环境中的有毒物含量;(3)保湿护土,常春藤的枝叶覆盖密度较大,可将其栽在路坡,既可滞尘护土又可保湿;(4)降温效应,如爬山虎是墙壁绿化的常见树种,它形成的叶幕隔热性能好,可以降低墙温。 2绿化中的常见树种及其性状 对江苏省盐城市人民公园、街头小游园、观光农业园、社区绿地、通榆河边绿地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爬山虎,金银花、络石、常春藤、凌霄则次之,栽培较少的是月季、蔷薇、葡萄、扶芳藤、猕猴桃等,其生长特性、景观效果和环境条件等,因树种不同而差异明显,表2列出部分常见栽培树种的基本情况。 3观赏藤本植物景观类型及效果 据调查,在江苏盐城地区的城市绿化美化中,观赏藤本植物主要采用了凉廊式、篱垣式、附壁式、棚架式和垂挂式等5种造景方式,并且篱垣式、凉廊式、附壁式应用较广,达65%,棚架式则次之,达20%左右,而垂挂式用的不多,仅占8%。各藤本植物景观类型及效果见表3。结合树种特点与造景需要,建成了绿篱、花墙、游廊、花球、蘑菇形、瀑布形等立体景观,弥补了平地绿化的不足,使其与环境更加和谐,增加了园林景观层次,丰富了城市园林的艺术效果。 4观赏藤本植物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观赏藤本植物一方面易繁育、生长快,单位绿化面积栽植株数少,生产成本低;另一方面易造景,同比乔灌木类形成的景观,其效果更为柔美、奇特,形态多变化,易圆、可方。同时,观赏藤本植物栽培养护也较为粗放,常常病虫少,修剪量不大,所以,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1栽培原则 (1)适地适树。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结合观赏藤本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绿化景观效果。江苏盐城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濒临海滨,可栽培一些耐盐、耐湿的藤本植物,如爬山虎、紫藤等。(2)以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为主。在园林生产中主要选种金银花、常春藤、爬山虎等[2],适当栽培一些牵牛花和茑萝等草质藤本植物。(3)生长势强。尽量栽植一些长势旺、攀缘力强的,做到覆盖快、成形早。(4)满足景观设计需要。根据绿化设计的意图和架体样式,宜选花果、枝叶等生长特性明显的观赏藤本植物,建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5)多用常绿植物。盐城地区冬季气候严寒,落叶植物较为普遍,而常绿树种非常缺乏,景观绿量严重不足,适当多栽常春藤等常绿藤本植物,可以美化环境与营造生机。 4.2生产现状 近年来,盐城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量明显增加。据了解,盐城市先后改造了17个公园,新建盐渎公园、聚龙湖公园等一批公园和80个街旁绿地,建成绿色村庄530多个;建成区绿地率37.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9m2,2015年已顺利通过江苏省省级生态市创建考核验收,生态效益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同时,城市建筑飞速发展,活动范围在减小,人口密度则加大,积极倡导了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建绿与立体绿化,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长树种草,平地绿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垂直绿化也随之适度发展,减缓了城镇发展与景观建设的矛盾[3],提高了环境质量。 4.3存在问题 (1)绿量偏少。经过近几年的城镇绿化美化与景观建设,盐城城区的环境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绿化指标逐年上升,但人均绿地不高和绿量偏少仍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发展景观的空间依然存在,绿化潜力还须再深入。对照100万人口的城建目标,更应高度重视园林景观建设,紧紧抓好平地绿化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花墙、凉廊等设施,积极抓好垂直绿化,建成多层次的立体景观。在平地绿化空间发展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增加绿量、推进垂直绿化具有广阔的前景。(2)缺少研究。观赏藤本植物虽已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量少、面小,缺乏研究,特别是关于品种选育、景观设计、养护技术等方面的探讨更少。另外,花架、立交桥、坡地等绿化环境比较特别,造景难、管理难,往往是放任生长,养护粗放,难以被重视和研究。为此,加大观赏藤本植物栽培力度,推进垂直绿化,丰富园林景观,增加城镇绿量,仍是园林中非常薄弱的生产环节。(3)养护粗放。目前还存在不少对观赏藤本植物的栽培与养护不够重视的情况,常常是缺肥水、修剪少、不理枝,树体长势不良,树形乱杂,花少枝稀,未能充分发挥观赏藤本植物特有的飘逸、柔美、依附等特性,致使花架、立柱等设施的优美形体不能尽情地表现。 5观赏藤本植物在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观赏藤本植物是构建立体景观的主栽树种,不仅扩大了城市绿量,丰富了景观层次,也提高了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对园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与人们的生活需求仍不适应,还须加大研究与应用力度,尤其是观赏藤本植物在品种繁育、景观设计、栽培技术等方面研究空间依然广阔。 5.1研究生态习性 观赏藤本植物的栽培环境相对特别,一般都是花架、阳台、凉棚等,常常是光少、保水难,甚至伴有高温,了解与把握观赏藤本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助于因地植树和科学管理,以确保树体长势良好。 5.2开展良种繁育 要高度重视观赏藤本植物乡土树种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其生长习性,在园林绿化中加大本土树种的应用比例;同时,切实加强对观赏藤本植物的引种、驯化及栽培研究,特别是景观性能的研究与挖掘,努力培育满足各地区城镇绿化需要的观赏藤本新品种。 5.3重视造景设计 观赏藤本植物具有与乔、灌木不一般的优美树姿,而且景观的可塑性大,因设计理念而变,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资源,应加大观赏藤本植物的开发与应用力度,不断提升设计和造景水平。在园林生产中,乔-灌-草是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未能考虑观赏藤本的应用与构景,不妨试选乔-藤-灌-草、乔-藤-地被等组景方式,建成多层次景观,满足园林城市建设需要。 5.4加强养护管理观赏 藤本植物虽在垂直绿化中叶色美艳,可观花赏果,且造型多变,养护粗放,景观价值较高。但优美的外姿需要细致的管理[4],应结合凉廊式、棚架式、附壁式等架体造景方式的不同,并考虑树种的生育特点、设计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修剪,剪去病虫枝、枯枝、重生枝,及时调节与平衡枝条生长势,并对藤蔓适当绑扎、疏理,按景观需要有序分布,确保植株造型优美。 6结论 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绿地空间日益受限,环境质量亟待改善,而观赏藤本植物不仅养护粗放易造景,而且占地少、生长快,可借助建筑物及花架等设施进行垂直绿化,构建多层次立体景观,实现环境质量与园林造景同步提高的目的,因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应看到观赏藤本植物发展中的不足,要大力开展品种培育、景观设计、栽培技术等方面深层次探讨,提高观赏藤本植物的应用水平,推进城镇园林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唐登明 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园林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是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效果和美化程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环保需求,需要加强园林景观养护,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其美观程度,同时还能够实现园林规划的完整和管理统一。 关键词: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园林景观 近年来,虽然园林景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质量却停滞不前。针对这一情况,应改变园林景观的传统粗放管理方式,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园林养护,从而发挥园林景观的绿化环保功能,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1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园林养护就是对园林景观的各种植物进行护理和美化工作,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净化空气和绿化环境。园林养护本身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根据不同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养护,加强对植物的修剪、施肥和除草,使其能够健康生长,同时加强艺术性管理,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园林养护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园林养护中的各项工作细分,做好每一个细节养护,对于细微的工作也应认真做好,这就要求养护人员落实责任,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对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园林植物中的成活率,使其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增强其艺术性,使园林景观更为美观[1]。 2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2.1土壤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在园林养护中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园林养护的细节处做好,其中,土壤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主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各种养分。在园林养护中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加强对土壤的管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采用最适合的土壤类型。在精细化管理中,会加强对土壤的选择,采用良好的土壤能够保障植物快速健康生长。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酸碱性、湿度和肥沃度的要求不一样,尤其是对于一些引进的外来植物,当地的土壤一般较难适应引进植物的生长,因此,一定要为其提供适合的土壤才能保障其成活。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土壤的选择,就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土壤的精细化管理中,还会加强对土壤的施肥和松土,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使其保持活力。因此,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促进其健康快速成长。 2.2修剪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对园林景观进行修剪操作是园林养护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精细化管理中,及时修剪枯枝,剪掉歪枝和过密枝,不仅可以使植物更加美观,同时还能够保持植物间的合理密度,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从而促进植物快速生长,调节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分配。此外,通过科学地修剪枝条,使植物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成长,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景观的美观性是其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通过科学修剪,合理调整树枝结构,使整个树形更加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2]。在实际园林养护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目标明确、分工明确的养护计划,从植物种植开始,对于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制定完整的修剪计划,对日常的养护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从细节出发做好养护工作。 2.3艺术性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美观性,还要求其具有艺术性。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更加重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管理。园林养护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促进植物快速健康生长,更重要的是将植物景观和周围的建筑科学、合理搭配,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通过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以及植物和建筑之间的搭配,营造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环境,让人们在都市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园林景观进行艺术性管理,而在精细化管理中,艺术性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植物之间的搭配体现现代化的艺术气息。例如,在园林景观中,通过松、竹等的搭配,创建充满艺术的绿化环境。 3结语 园林养护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环节,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加强对日常养护工作的合理安排。同时优化每一个养护细节,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养护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管理责任,能够促进园林景观植物的健康快速生长,不断提高其美观度和艺术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作者:郭金明 李军 单位:邢台市园林局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园林景观材料选择与应用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在环境建造过程中,根据环境的要求、自然的条件、美观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环境改造以及规划,实现园林的客观性得到实际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顺利进展的基础条件就是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及正确应用,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控制园林景观建造的成本以及保证园林景观建造的成果,本文研究的方向为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材料;材料选择;材料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园林景观建造的质量以及建造的水平保证基础就是建造的材料,主要原因就是材料是园林景观建造的基础,构建的基本物质,是载体性质的存在,园林景观所展现出来的美感以及舒适感使得园林景观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园林景观材料的种类较多,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配合性应用,实现园林整体景观的相融合性,以及园林景观的变化性,达到预期的要求。 1园林景观材料浅析 园林景观材料的大致类型氛围植物性的生命材料、天然的材料、文化属性的材料、人工制造的材料,植物性的生命材料具体包括各种植物、各种绿化材料等,天然的材料包括自然界所具有的水、土壤、木头以及岩石等,文化属性的材料包括各种标志、符号、雕像、文字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包括玻璃、塑料、混凝土、陶瓷等,由此能够得出园林景观材料的种类极为宽泛以及园林景观材料的应用方案、应用方式多样化,是园林景观设计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基础。 2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分析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操作步骤,主要原因就是园林景观材料选择的种类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执行程度,园林景观材料选择的质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建造的最终成果,园林景观材料选择的数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建造的工程进展,因此,需要从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入手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确定园林景观材料的正确选择方案以及选择操作,实际的保证建造的成本以及建造的效率质量。 2.1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原则分析 园林景观材料选择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即所选择的材料要保证不对环境、生态人体造成影响或者影响极小,实现园林景观的绿色化以及安全化,保证环境的舒适度以及环境的稳定性,对于进一步推进园林景观设计以及建造发展有实际的促进意义;还需要遵循耐用性原则,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抗腐蚀性、抗潮、抗压等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材料的耐用程度,主要原因就是园林景观建造是一个较大的工程,需要进行长久性的运行以及应用,无法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大幅度的材料更换,材料的使用寿命由此体现出来,材料的使用长久性显得尤为重要;衔接性原则,需要从材料的色泽,材料的重量,材料的变化趋势等因素考虑,保证选择好的材料能够较为自然的融入原本的环境之中,同时各材料之间的衔接正常性,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美观性原则,不能够为压低成本而选择有细微残缺或者颜色差异较为明显的材料,导致园林景观出现不协调,补丁式,分割形式的观赏效果,对于园林景观的质量提升极为不利,同时也是材料选择中极易出现的一个误区;实用性原则,即根据具体的环境因素,选择防滑、防摩擦等材料,保证能够适应环境,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2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方式分析 园林景观材料选择的方式主要为首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条件、实际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气候、湿度变化、温度变化、天气变化、水文等,在自然条件完全掌握之后,在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需求确定设计方案,在多次对设计方案调整之后,大致确定最终设计方案之后,在进行材料的确定,先大体上确定材料的种类,细化种类的内容,例如在确定植物类材料之后,进一步细化所需要的植物种类,在全部种类确定过程中需要采用计算机进行完整的记录,在确定每一种材料的要求,包括质量要求、性能要求、材质要求等,在确定所需要的数量,进行完整的表格制作,最终得出选择的方案,进行市场的调查,进行相应的价格质量比对,同时根据所需的数目选择最为合理的采购方案,保证园林景观成本控制从源头开始,同时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的高效性,以及能够保证材料的利用率,同时需要重视材料的保存方案,实现材料不受损伤,材料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材料方面的成本不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方式条理化以及选择方式有序化,是实现园林景观材料选择最优化的基本操作前提。 2.3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注意事项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园林景观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际的环境因素,基于实际的环境因素开展材料选择分析,注意材料的选择整体过程的记录性,防止出现各种问题以及各种纠纷,还需要注意的材料选择过程中的全面性以及及时性,保证材料选择能够在既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材料选择需要综合性的考虑,不能以单一的质量要求为基准,需要考虑单价、性能、产地等。 3园林景观材料的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材料的应用具体操作为按照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进行先后步骤的景观建造,根据建造的内容先后顺序的应用材料,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应用的方式,如植物材料的应用需要保证植物的根系相对完整性,植物的叶保留尽量少,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种植的深度以及种植的间隔,种植的土壤,保证植物材料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质量,防止出现材料的浪费以及材料的损伤,实现植物种植的成活率提高化,园林景观材料的应用还包括玻璃、陶瓷等人工制成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搬运的方式,安装的方式以及需要注意切割的比例以及切割的大小,防止出现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尽量实现边角料最少化,达到预想值或者低于预想值,文化材料的应用需要保证文化材料的应用位置,文化材料的附着端正性,以及文化材料的使用频率,防止出现文化材料的使用过度频繁,进而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同时需要保证文化材料的应用凸显性以及应用作用,实现标志作用以及实现引导作用,实际的体现园林景观的特点,自然材料的应用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工,如自然存在的池塘,在此之上建造亭台,增加美观性以及增加赏玩性,或者自然存在的土丘,则进行相应的植物种植或者雕塑的放置,实现园林景观的统一化整体化,以及园林景观的自然融合性,将各材料完美的应用,才是实现材料价值最大化的主要操作步骤,同时也是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目标的主要操作。 4结束语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园林景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探讨部分,是园林景观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以及应用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园林景观的质量未达标,运行潜在危险因素增加,同时园林景观的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因此,探究园林景观材料的正确选择以及合理应用是极为必要的,园林景观材料选择正确性的前提就是基于实际,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及进行完整的分析,应用的合理化就是对各应用操作步骤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及管理。 作者:王石发 单位:福建泛亚远景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地泰御与苑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和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对生态和人居环境的追求,通过建筑空间布局与周边外部环境的引入与联系,通过特色景观形态的打造,氛围的营造来实现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上的感观融合。 关键词:人居环境、现代集合院落、人居理念 一、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地泰御和苑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路,东临城市一级主干道——万家丽路;南临湖南省环保厅;西临300米宽的圭塘河绿化景观带;北临湖南省煤田管理局,周边道路完善,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地泰御和苑”以现代建筑重构集合院落,并求庭、阁、院之和而不同,其景观设计的本质即为人居与环境的和睦,生活与社会的和谐。正如《易经文言》中所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力求打造高端的花园洋房居住社区以及商业、办公配套。项目场地整体平整,地块规则,地形高差变化较小。西边相邻圭塘河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社区人们闲暇之余运动休闲的好去处。项目场地内规划布局上的整体抬高的方式在丰富了景观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观景的视野,交通上的人车分流减少了车行对人的干扰。 二、景观设计定为和目标 该项目的园林景观设计目标是在打造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追求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上的感观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统一、各功能空间区域之间的和谐统一、开放与私密的和谐统一,追求“小隐于林之美宅,大隐于市之景园”的居住意境。演绎“和衷共济,园幽景明”的人居理念。第一,通过对“地泰御和苑”项目建筑规划格局的理解和提炼,基于项目规划台地与地块限定的聚合院落空间的空间关系形成了“前庭、大院、巷道、小院”的院落式的景观格局。第二,依居项目规划特点和空间布局的关系将景观分为以下几个区:其一,西面入口为小区的主要人行入口,也是展示社区形象的主要节点,在设计中将前面部分景观空间进行托开,很好地体现了前庭的大气开敞。结合台地的高差变化设计了灵动的入口叠水,配以中央开场的生态阳光草坪和周边层次丰富的植栽,烘托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主入口形象。其二,蜿蜒灵动的浅水水系将入口广场以及中心景观中的休闲广场、亭、榭、廊架等景观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微地形结合林间步道将整个中心景观的各项功能进行分割围合,形成了一个中央小公园式的庭院景观。这是对圭塘河公园景观的结合与延伸,使得各个景观节点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营造出了一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景观意境。其三,延续中国人对住宅生活的一种习惯的情感需求。宅间花园采用曲径通幽,和而不同的景观空间形式,结合流动的微地形、配以观景休闲的宅间活动平台空间,加上多层次多季节有色植物的搭配形成一个个不同特色的花园式宅间空间。在解决了地块本身过于平坦的不足的同时也营造出了建筑因景而生,鸟语花香,景以境出的一种祥和的院幽景明的居住环境。其四,它是中心景观与宅间花园之间景观空间转换的纽带,同时也是小区中人行的主要通道。廊道两边配以丰富的植栽结合简洁的铺装形成人们观赏视线的纵深感,极大地丰富了各景观节点间的空间感与延续性。其五,在有限的空间中利用绿篱结合树阵围合出停车空间和户外洽谈区,结合入口情景式的标示跌水加上广场树阵下的特色小品,既营造了售楼处销售的气氛又满足了相关功能。在金星大道和金潇路交接处设计了景观花坛,结合现代味十足的导视牌为过往的人流车辆进行引导,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 三、绿化设计说明 第一,绿化定位:生态、低碳、阳光。第二,绿化设计目标:生态自然、四季分明、层次分明、精致完美。第三,绿化景观类型:为达到绿化设计目标,植物设计分六大植物景观类型。具体为:其一,以高大乔木为骨架、配置丰富的中下层植物,密实空间。其二,草坪:以草坪为主的开放空间。其三,疏林草地:大树结合草地,林下空间通透,半开放空间。其四,花林:同一种开花乔木片植成林。其五,树阵:根据景观形态规则布置同规格的乔木形成的统一美。其六,花境色带:花境植物和观叶地被的组合应用。将以上六大植物景观类型有机组合,做到空间开合有序,层次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协调,视线收放自如。第四,分区设计。其一,主入口景观区:采用树阵、色带等规则种植形式,结合水景、铺装形成规整大气的效果。其二,中心景观区:采用生态密林、草坪等绿化景观类型,结合水景、泳池等进行布置,泳池周边形成浓密的绿化围合空间,局部地方点缀特型树,水景周边以常绿树种为主,注重层次和色彩的变化,同时减少落叶以利物业维护。其三,组团景观:组团绿化主要体现各自的色彩、层次和特色。满足业主的日常生活需求,对建筑起到很好的软化作用。其四,阳光之翼,以自然和芳香为特色,结合广场、廊架、水景等硬景设计,将绿化自然融入其中,形成幽静的休息空间。其五,阳光之歌,以疏朗和明快为特色,植物层次疏密有致,大面积的疏林草地结合一些小花境,主要植物:杜英、特型朴树、广玉兰、紫叶李、碧桃、春鹃、狭叶十大功劳、美女樱等。其六,商业景观休闲区及绿化隔离带:商业街绿化主要营造商业氛围,主要用彩叶植物和花卉植物。主要植物种类:银杏、一串红、美女樱、鼠尾草等。绿化隔离带主要采用密林的形式,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商业街前的绿化带同时满足金星大道与商业视线的可达性。 作者:张玲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乡土植物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园林景观设计关乎着城市的形象,对城市空气也具有净化作用,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结构。然而,当前多数城市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乡土植物的重要性,不能将乡土植物有效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导致园林景观设计失去了家乡的味道,难以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特点。基于此,本文针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应用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几点乡土植物应用措施,以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乡土植物;应用措施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情况,并且根据其实际应用需求实施设计工作,保证可以发挥乡土植物的生态作用与观赏作用,不断提高城市园林设计质量,为城市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 1乡土植物概念 乡土植物又被称为本土植物,也就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物种演变与替代之后、符合当地种植条件与种植要求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出当地植物发展情况,代表着当地的植物发展历史。同时,乡土植物还可以优化当地自然环境,具有绿色化与观赏功能,发挥着生态作用[1]。 2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用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乡土植物具有较为良好的生态作用与观赏作用,可以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2.1乡土植物的生态作用 乡土植物是在经过长期的进化与演变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对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等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可以抵抗恶劣的条件。同时,乡土植物还可以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之下,与各类生物维持着一定的生态关系,即使感染了病虫害,也会通过生态系统的调节对其进行控制。对于一些条件较为特殊的城市,将乡土植物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景观设计效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2]。 2.2乡土植物的观赏作用 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具有地理差异特点,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与观赏特征,同时,在季节变化过程中,乡土植物会有着丰富的变化,呈现出季节性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乡土植物的视觉美。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视觉美感,乡土植物的叶子、果实与枝干等都可以塑造出较为优美的景致,可以刺激人的视觉,例如:龟背竹与鹤望兰等,都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白玉兰等在萌芽的时候都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其次,季相美。由于植物在不断生长,每个时期都会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或是季节美感被成为季相美。由此可见,乡土植物在四季变换的过程中,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季节交替的美感,例如:迎春花、山茶花可以代表春天;石榴花与紫薇花可以代表夏季;桂花与金钱松可以代表秋季;腊梅可以代表冬季。再次,芳香美。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芳香也可以为人们带来较为良好的感受,不同种类的植物都会散发出不同的香气,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空气,例如:桂花、荷花等[4]。最后,意趣美。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期间,已经融入到了当地风俗习惯与民族文化传统中。在人们对乡土植物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与文化素养借景抒情,因此,很多乡土植物都被人们赋予了良好的意境,并且形成了特殊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乡土植物的文化内涵,并且反应出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发展情况,例如:竹子可以代表高风亮节的意境、莲花可以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等。由此可见,乡土植物具有一定的意境美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质量与效率。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措施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应用制度,并且创新设计方式,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应用作用。具体设计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3.1制定因地制宜的设计制度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制定因地制宜的设计制度,保证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气候条件等合理选择乡土植物。对于不同体系的植物,还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使得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都可以在相应的位置生长,避免出现植物之间竞争现象。同时,还要对乡土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与水分,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强设计效果。 3.2满足城市绿地功能要求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乡土植物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保证可以达到绿色化设计效果,创造出符合城市时代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在对乡土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分析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生态效益有所提升。 3.3重视历史文化特色 在应用乡土植物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历史文化特色的凸显,保证可以利用植物形态、颜色与香气等表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同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乡土植物的意境作用设计园林景观,保证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征。例如: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利用古树等实施设计工作,并且重点关注古树树种的选择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结语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期间,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设计制度,并且利用先进技术实施设计工作,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达到预期的设计标准。 作者:金明林 单位: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地产园林景观施工技术交底研究 摘要首先,在对地产园林技术交底及其主要目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产园林景观的具体施工实际情况,探讨地产园林景观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其次,以此为基础,根据地产园林景观施工项目管理流程,分析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主要方法。最后,结合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实际管理需要,探讨施工技术交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产园林;技术交底 随着人们对居住空间要求的不断提高,居民住宅地产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地产景观建设成了地产开发的重要内容。因为地产园林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公共性和艺术性,而且施工对象大部分都是活体,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交底措施,通过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班(组)长向下一级具体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交待清楚该工程的具体施工任务、重点对象、操作重点和工程建设标准等内容,达到保证地产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的目的。基于此,探讨和分析地产园林景观施工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分析技术交底的具体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产园林技术交底及其主要目的 技术交底,是指地产工程的各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在正式的工程建设之前,对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施工人员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深度和不同范围的技术性交底与说明。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参与人员熟悉并了解该项工程(其承担建设施工内容)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点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等,使施工各方对自身建设内容有一个相对详细的了解,达到心中有数,能够较好地避免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操作错误,进而达到保证工程建设周期和建设质量的目的。 2地产园林景观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2.1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内容是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就设计意图、图纸技术要求、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事项以及重点部位等进行相关的技术说明与解释[1]。2.2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授权项目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对工程建设概况和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说明与解释;二是对主要的施工方法,重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开展的特殊技术处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四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五是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要求、施工管理、施工设备和劳动力组织与安排等;六是总包与分包单位间的相互协调及重要问题的处理流程等。2.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工长进行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一是工程项目的主要情况、园林建设的地形、地貌及需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二是工程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需要达到的设计效果;三是园林工程的具体组织和设计及具体的施工步骤;四是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做法和对应的工艺技术标准,重点部位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可采取的办法;五是施工的具体进度要求、工序衔接及施工任务安排等;六是施工的相关质量标准及安全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2.4工长向各个班组长以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该项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一是主要针对各个施工班组的主要施工负责内容及主要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对应的标准;二是各个分部及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三是园林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通病及可以采取的预防技术;四是安全施工交底,并开展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工作。 3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主要方法 3.1会议交底采用会议交底方式的技术交底包括: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施工单位向项目部的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的技术交底。在进行技术交底前,交底人员必须充分准备相关的交底技术资料,并在交底会议上进行技术性的介绍与说明;同时,针对技术交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者表述不清晰的内容提出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并最终落实。3.2书面技术交底采用书面技术交底方法的主要是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或工长向各个施工班组长、工人进行的技术交底。该种技术交底方法是产生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来源,在施工完成之后应该全部归档,是后续技术责任落实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出现重大的质量事故时,是判定技术责任人的重要依据。3.3施工样板技术交底对于施工过程中首次用到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等,为了保证整体施工建设质量,地产园林景观工程中的部分分项工程应该采取样板交底的方法,即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技术要求及具体的施工方法,以相类似的施工工艺或者引进相关技术的方式,在满足施工要求及景观工程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在景观园区中的一个局部范围内做出达到优良标准的样板,以此作为其他工人学习和参考的对象,让其他的施工人员都能够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中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结构的具体特点和性能,掌握具体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保证景观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率。3.4岗位技术交底一个具体的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操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工种、工序及岗位构成的。例如,园林景观中的绿化工程,不仅只是最终的植被覆盖,还包括乔木、灌木和草坪的种植,事前的地块分割、整理和基肥配制等多个分项工种。只有多个分项工程相互配合、衔接,才能保证最终的景观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保证各个分项工程的岗位操作质量都满足相关要求,按此能够保证最终的建设质量。有些施工单位通过制定工人施工岗位责任制,并制定对应的操作工艺和流程,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书面的方式向工人进行岗位技术交底,提出具体的施工操作要求。以上所有交底内容交底后均应签字存档,并整理成册保存。 4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具体应用 4.1铺装工程的技术交底 4.1.1材料的选择铺装用材料必须厚度一致,且不得存在边角碰缺情况,重要的几何尺寸要使用红外线切割。当使用石材进行铺装时,所有的石材不得存在明显的色差与射线。铺装施工前要进行试铺及排版,样板确认后方能大面积铺装。4.1.2线性控制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操作,并在整个铺装施工中要保证铺地与周围景观的相对位置关系。4.1.3标高控制通过使用水平仪对各个标高控制点进行密集的复测,保证高差满足设计要求。4.2木平台施工技术交底对于地产园林景观中经常使用的木平台,其主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技术交底。4.2.1排水要求对基层施工标高进行严格控制,并在基层施工中添加暗沟,保证木平台在下雨时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出。在安装平台的面板时,要采取挂线控制平整度的施工技术措施。4.2.2线形控制使用全站仪坐标对整个线形轮廓进行整体控制,且木平台中的所有缝隙都要使用预制的木楔进行卡缝处理。4.2.3颜色色差较大的木料不得在景观工程中使用,必须在保证材料颜色基本一致之后再统一进行安装。4.3软景工程技术交底软景,是指通过绿化、水体等造型而形成的景观,常规的地产园林的软景主要包括入口、行车道及地产中心区域的绿化造景。4.3.1入口在小区入口的设计过程中,其重点通常是要在入口区域形成围合感。例如,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气候,选择当地的树种,营造强烈的阵列感。这样,在技术交底时,应该要求树木的种植施工要满足营造阵列感、立体感的需要,不得随意种植,以免影响设计效果。4.3.2车行道在车行道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挡土墙等硬景的存在而使绿化种植空间受限,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视绿化空间层次的控制和保证。因此,在施工技术交底时要对此予以重视,要求施工过程中保证绿化(灌木)的空间层次感。 5园林景观水景施工交底 通常,地产园林景观的主入口是整个工程的门面。例如,设置有该地产的标志背景墙、入口水景。当使用石材制作标志时,其材料控制与铺装施工材料控制方法一致,要求材料必须厚度一致,且不得存在边角碰缺情况,重要的几何尺寸要使用红外线切割。当使用石材进行铺装时,所有的石材不得存在明显的色差与射线。铺装过程中要杜绝出现通缝、贯穿缝等情况。同时,要严格做好材料的现场验收工作,设置专门的岗位在材料的供应源头控制好质量,并及时与甲方沟通,保证所有石材达到设计要求[2]。此外,要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操作,并在整个铺装施工中保证铺地与周围景观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标高控制的方式,使用水平仪对各个标高控制点进行密集的复测,保证高差满足设计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议对石材角做小海棠角,从而有效避免崩角问题,并按照顺序对自然面锈石的侧面铺贴厚度进行控制。若景观的主入口使用了水景,就要针对入口水景进行技术交底:在铺装过程中采取分线调整、模数调整及大板切割的方法,有效地避免出现边长过小石材的情况;采取斜向拉水平的方法对铺装层进行控制,严禁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从而避免出现积水问题;要对砂浆的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选择使用含碱量较低的水泥,在将花岗岩板背面清洗干净之后,在水池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先预先刷上一道河胶水泥浆,然后在挂贴水泥砂浆中加入比例为30%的膉胶泥,充分搅拌后,将之刷在花岗岩背面,最后再将花岗岩粘贴在水池壁上,并轻轻敲击其四周,使膉胶泥砂浆四周饱满、密实。在擦洗干净之后,做好对应的保护工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红外线仪进行水平控制,并在完工放水前要进行细致打磨,保证其整体绝对水平。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各分项工程按照规定实施技术交底,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作者:邓小军 单位: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园林景观建设原则及建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政府部门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公众对景观品质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通过调研我国园林景观工程实例,分析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现状,论述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原则,并提出关怀型园林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建设提供新的理念。 关键词: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 1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概况 人既是园林景观的建设者,也是消费者。近年来,园林景观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相继提出“节约型园林”、“人性化”园林景观等,而“关怀型园林”的概念是首次提出。无论是哪一种景观建设,都应先是科学的,其次才是艺术的(见图1、2)。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要从源头开始,即从规划设计开始,考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创造优质的环境,是否与自然生态、周边环境和谐,是否解决功能问题。近年来,为求快速建设、快速见效,景观建设中出现“趋同”现象,使园林景观变得生硬、无趣;过分重视景观艺术的表达,忽视自然环境本身和人们的真实感受及需要;大多数人认为“人性化”就是在园林景观中建有绿地、花池、休憩设施、盲道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却忽略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的需求,如何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为动物营造栖息的环境,也是当今园林景观建设应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许多园林虽然考虑了人的需求,设置了各类设施和小品,但由于设施、小品自身的不足,不能满足某些功能要求。各类设施小品设置的位置及所处环境,会影响设施小品的景观展示和功能使用。有的园林景观建设为体现其特色,忽视其功能需要,“人性化”园林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关怀型园林。 2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园林景观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2.1现阶段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2.1.1设计盲目照搬,建设缺乏人文关怀现今不少园林景观建设为追求视觉效果和形式美,规划设计精品意识太强,照搬、模仿所谓的欧式园林、欧式景观,认为是建设创新,完全忽略景观本身以人为本功能的发挥,缺乏对人性的关怀,缺乏对人的的心理、精神和行为需要的关注,未能将人文需求融入到景观营造与建设中。2.1.2过度追求植物造景效果,缺乏对植物生长需求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有些地区和城市没有立足于本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特点,大量引进外地植物进行造景,“高密植”种植现象、盲目大量的种植大规格苗木等,种植环境不能满足植物自然生长要求,违背植物生长习性和生态规律,忽略适地适种原则,造成植物长势不良、生长抑制甚至死亡,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反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增加高昂的养护管理成本。2.1.3忽略对动物、飞禽的关注动物是生态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景观建设中关注动物、飞禽等生活空间和栖息场所的营造,为它们预留、制造活动空间,不仅可以维护地区城市的生态平衡,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营造动植物自然和谐、“鸟语花香”的园林景观。2.1.4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城市随着景观事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些趋同景观,缺乏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建设生硬,导致本地特色和城市个性缺失。2.1.5城市外围建设阻断绿地,破坏绿地系统的连贯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等问题,一些地区过于关注市政建设,破坏了城市绿地之间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与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背道而驰[1]。2.2公众和社会发展对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政府对景观建设的要求更为明确。以新疆昌吉市为例,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思路,狠抓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尤其是将与市民关系最紧密的公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的首要任务,合理规划,大量运用本地植物组景、造景,不仅形成地方特色景观,促进和保护本地植物可持续生长,而且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昌吉市人口为35万人,人均公共绿地已达10.88m2,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景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建设除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外,在服务功能上还必须满足不同环境、不同人群对精神、心理和行为的需要,满足市民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上的需求。(3)关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大力倡导景观生态建设,反思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构筑关怀型园林景观旨在促进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不仅满足人文关怀,促进一个地区、城市的综合发展,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2.3关怀型园林的概念关怀型园林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尊重历史、民族等文化特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特点,关注不同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关注和探索不同人群在园林空间中的心理、行为、精神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类型。关怀型园林宏观上关注一个区域、地区、城市整体发展影响及绿地系统的建立健全;中观上关注城市各类公园绿地更好的发挥功能作用;微观上则关注公众需求、植物个体、植物种群和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要求,以及动物的栖息场所等。其特征是:关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植物种类配置科学合理,群落之间相互促进生长,景观环境优美宜人,地域文化特征显著,公众普遍感到城市空间舒适美丽,社会公众(不同人群)有深深的满足感和归属感。2.4关怀型园林与人性化园林的区别关怀型园林是在人性化园林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建设目标和要求。人性化园林是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建立符合人们需求的园林景观。而关怀型园林研究的内容涵盖节约型园林、人性化园林、生态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通过关注和探索园林景观建设如何使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更多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符合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及周围事物,与其本身的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及地域性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人文关怀更为突出。 3关怀性园林景观建设原则 3.1科学性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劣,关键之一是必须突出功能因素的重要性。因此,关怀型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以科学合理为核心,结合地方、区域现状、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系统等层面,结合周边环境、本地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现有地形与构筑物,综合协调景观规划中的不足,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统一和谐。同时,结合城市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场地预留,不仅是为了未来的城市建设、景观建设,也是为动物预留空间,创造栖息、活动场地,维护其生态平衡。尤其是避免过度重视景观的艺术性,“求新求快”破坏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3.2生态性原则建设关怀型园林,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根本任务,为“求大求洋”,大面积的硬化铺装、假树假景等,使景观工程变成门面工程;为营造季相景色,引进不适合当地的植物等违背关怀型园林的生态性原则,使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关怀型园林以不破坏本身特点,始终坚持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的融洽性,以改善人们居住、活动的环境为目的,进一步增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3.3功能性原则园林景观的最终功能是为人服务,景观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的要求。通过对自然环境、地域特色、文化历史、人文需要、社会环境的融合,实现一个地区、城市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和休闲活动场所,为本地各类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地区、城市的发展。3.4关怀性原则园林为公众提供游赏、活动的公共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艺术环境,其服务功能不仅仅是设置设施、小品等,应更多考虑不同人群与园林景观的亲密关系,关注动植物、自然环境本身、公众心理、行为及精神需要,是关怀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3.5高效性原则建设关怀型园林景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植物配置,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建设和养护管理成本,使景观建设的利用率高效化、最大化。 4关怀型园林的发展建议 4.1发掘特色,展现地域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园林景观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发达带动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而城市景观建设则会促进社会各个系统的发展。因此,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关注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居民的生活习俗,融入地方文化,以当地特色和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园林景观,使其成为一个地区标志性的景观。4.2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优先的园林景观景观建设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一种提升,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发、打造自然生态景观,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生态功能。因此,在植物造景中,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草、花等当地乡土植物和引种驯化成功的各类植被,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3以人为本,突出园林景观细节中的人文关怀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另外,要避免为了突出景观的艺术性和所谓的“大景观”而复制或照搬一些异地景观建设。如在道路设计施工中,老人与儿童的活动区域不宜选用大理石路面;年轻人居多的环境则需相对独立、半隐蔽的空间等。同样是廊亭堂榭,有老人和儿童需要的开放式活动区,有年轻人喜欢的有特点和个性的独立空间,更有特殊人群需要的畅通无阻的特殊区域。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从心理和行为活动的需要出发,让不同人群感受到舒适性。只有这样的园林景观才是被公众认可的景观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型园林。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朝着服务功能的优化、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向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将从追求外在景观形象转向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提升,保护自然生物和资源,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地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怀型园林遵循以人为本和自然法则的理念,运用科学手法,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城市的人文历史、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自然植物,建设出符合生态良性循环和景观优质的城市园林,这不仅是园林建设的根本需要,更是未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必然趋势。 作者:马晓燕 单位:新疆昌吉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谈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现如今的天气问题,日渐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雾霾天气的频发,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做好园林景观绿化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并不是简单的“种树”工程,所涉及的层面颇广。文章主要浅谈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希望对有关部门及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重要性 自21世纪以来,园林景观绿化显得尤为重要,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一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另一方也是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中。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速园林景观绿化建设。 1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现状 目前,各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入,并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生态建设,从而推动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进程。快速增长的城市建设带来的灾害,已经成为我国需要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技术的匮乏和认知度不高,导致乱砍滥伐现象频发,以至于水土流失严重,风沙侵蚀加剧,大量植被濒临灭绝。所以,只有通过园林绿化建设,才能使我国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且施工技术日臻成熟,对大气形成了天然屏障,维护了生态平衡。然而,也暴露出施工技术的明显漏洞,对景观工程的质量构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分析景观工程的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分类及要点 2.1植被的养护技术无论开发自然园林还是人工园林,最基本的施工技术就是植被养护技术。在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养护工作,这不仅可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减少资金损失,还可以促使植被正常生长,尽快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其中,植被的养护技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除虫及施肥。只要做到实时防护,及早发现,及早治理,施肥得当,才能起到促进植被生长的作用。2.2园林修剪技术对于园林景观绿化施工而言,修建技术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尤其是城市绿化或供人观赏的公园绿化而言,修剪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非常丰富。2.3造景技术造景技术是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是园林建设的一种现代方法。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涉及众多学科,既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为整个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增添美感及观赏价值。2.4施工技术要点(1)土方施工阶段。包括按照图纸进行地形走向、土壤植被的前期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因素等。只有准确无误的进行施工建设,才能确保绿化工程的顺利竣工。(2)种植阶段。无论是水电供应,还是植物选取,都应遵循自然原则,合理安排水电供应设施的标点,多方面考虑使用效果,保证种植后体现出的最佳现象。 3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3.1调节气候与净化空气园林景观是由各种植被构造而成,具有吸热、遮阴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不仅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增加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舒适感,而且植被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粉尘,吸附空气中大量颗粒,起到滞尘作用。3.2降低城市噪音,提高生活质量植被在城市的大面积覆盖,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大大减轻了各种噪音对人们的伤害,降低和避免对人们生活的干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结语 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其涉及面广且复杂,在整个城市绿化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只有通过从设计规划到具体实施的各个阶段,运用现代化、科学化地思维进行相应的技术升级,反复核查与时刻监督,加快完善相关体系,不断提升培训力度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正确解决与积极改进现有不足才是上策。 作者:赖惠银 单位: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新时期,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在园林设计工作中渗透节约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园林设计的重要思想,对改善现阶段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园林设计发展需求,十分有必要对节约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加以探索,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生态性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定的力量。 关键词:节约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前言 随着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构建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甚至节约和低碳等科学的建设理念一度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强了对节约型社会和环保型社会建设的重视,希望在节约理念和环保理念的指导下能够改善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现状,真正将我国建设成为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适当的渗透节约思想,将节约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保障。 1加强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在城市建设工作中,节约的本质就是在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中尽量减少对各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进而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和有步骤的使用各项资源,实现对各项能源的可持续使用[1]。将节约理念渗透于园林设计工作中,就是在园林设计环节应该重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保证相关设计内容能够有助于改善当前我国社会生态环境,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贡献相应的力量。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将节约理念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进而以节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规划,适当改善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大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产生着积极影响。 2园林景观设计浪费现象分析 2.1对材料的选购控制工作相对忽视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相关景观设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每一项园林景观设计工作都必然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而不同材料的质地、型号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无法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控制,就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影响园林设计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当前我国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对材料的选择相对忽视,不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搭配组合,不仅造成了材料的严重浪费,还极大增加了建设成本,后期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稳定发展[2]。2.2对国外设计理念盲目追求随着国外设计思想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的渗透,一部分设计工作者为了增强自身景观设计的吸引力和“时尚感”,盲目地追求国外设计理念,造成所设计的园林与当地整体城市环境不契合,甚至对当地城市文化建设以及景观植物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不仅无法贯彻解决思想,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限制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2.3水景设计不重视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水景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论是对于雨水较多的东部城市还是干旱少雨的西部城市,城市水景设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城市的整体设计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城市水景设计工作对生态环境的维护还不够重视,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水景区水生生物的死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园林景观设计中节约理念的体现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节约理念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资源的节约、能源的节约、材料的节约等,只有保证园林景观设计节约的全面性,才能够促使节约理念的影响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下面本文就选取其中几个点对节约理念的体现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在节约思想的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重视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科学使用,注意通过合理配置提升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全面维护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发展目标[3]。如充分合理利用屋顶土地资源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既能够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还能够促使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其次,照明电能的节约使用。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夜景的建设与电能的使用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也应该注意在此环节中适当的渗透节约理念。在具体操作方面,相关设计部门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一般会降低时钟控制灯的使用几率,而是采用声控灯以适当节约电能,维护城市的和谐发展。最后,材料的节约。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会使用大量的材料,并且这些材料的使用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4]。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部门可以探索废弃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方式,以废弃材料构建环保型生态园林景观,促使节约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 4设计中渗透节约理念的措施 4.1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科学的设计理念将树木作为植物配置的主体,进而通过合理的搭配,构建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的生态复合型结构,凸显景观设计工作的生态性,促使园林景观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只有将乔木、灌木和草地进行合理的配比,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维护园林景观的生态平衡。4.2保持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加以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因地制宜是最好的节约成本措施,只有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基于因地制宜思想开展各项设计工作,才能够实现对现有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保护当地园林的基础上,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城市绿化效果,进而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浪费现状等,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节约性能和环保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5]。4.3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技术创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利用科学技术实施技术创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设计人员可以探索相应的雨水收集和污水净化等措施,在为园林建设提供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污染,对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4.4在园林设计的管护环节中渗透节约思想在园林设计工作中,除了初期园林建设方面的设计需要渗透一定的节约思想外,在管护方面的设计也应该重视对节约理念的渗透,只有保证真正将节约理念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够促使节约理念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6]。基于此,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该明确后期管护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保证管护人员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能够真正基于节约理念开展管护工作,提升园林景观管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园林景观设计节约效果的凸显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将节约理念渗透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施科学的指导,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工作以及城市的和谐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的渗透节约思想,在节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项设计工作,保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作者:刘超 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园林景观方面论文: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置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对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原则,最后探讨了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现状以及开展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原则;措施 1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作用 1.1环境保护作用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的设置能够发挥出环境保护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①绿化带植物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②绿化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粉尘;③绿化植物能够调节温度与空气中的湿度,树木不但能够吸热,而且能够利用蒸腾作用,蒸腾出一些水分,从而提高空气中的湿度;④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噪音,降低噪音污染;⑤能够保持水土,绿色植物的根部能够吸收多余的水分,巩固植物根部的土壤,从而有效的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1.2绿化带-自然的景观那些创意十足的园林景观绿化带不但能够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够作为园林的景观进行欣赏,使得城市园林更加富有活力、贴近自然。能够将附近的城市建筑景观更自然的融入自然景观中,增添景观的艺术性。有一些绿化植物能够进行交通指导,对游人观赏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1.3过渡作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绿化带能够将两个园林景观恰当的连接起来,发挥一定的过渡作用,使得相邻两个景区间的景观不至于太过突兀,影响景观的和谐性。绿化带过渡能够达到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使游人自然走向下一景区。除此之外,绿化带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游人走到危险区域。 2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够设置出符合景观要求的绿化带。下面将对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简要的介绍:2.1整体优先原则在开展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置时,一定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与当地地理环境相结合、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的特点来展开配置,一定要把城市的形象特征给把握好,然后进行有机统一,使得城市整体形象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够使得绿化带的设置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植物的趣味性,使得绿化带的亲切感不断提高。2.2生态优先原则在绿色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草坪与花卉的应用上,一定要严责遵循生态优先的重要原则,应尽量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可应用那些有益于生态的树种,构建较为稳定的植物群,适当的分布绿化带,使得绿化带的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2.3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的设置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该在对植物物种原理学以及生态学等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合理的搭配植物,使得植物和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相结合,使得其和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4文化原则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的设置还应该遵循文化原则。遵循文化原则也就是使绿化带不但为自然景观,而且应该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把文化特色与历史的脉络都融合于绿化带之中,使得其变成精神象征,使得园林景观更具独特性。 3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现状 3.1个性化缺失绿化带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城市园林的形象,因此,绿化带应具有城市园林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以及地方特色,使得其可以将该地区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特色给体现出来。但有人们没有对城市园林中的绿化带予以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城市园林的绿化带毫无特色、缺乏个性化。3.2过分利益化因为当前我国并未对城市园林设计行业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得城市园林设计单位与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开展绿化带设计时,没有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很难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这就导致了绿化带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难以与园林景观相融合,没有园林特色等。更有甚者,个别园林为了追求快速的绿化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时间,因此就通过加大植物密度来缩短时间。有的园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刻意种树,致使树木种植过多,绿化植物过密,影响到植株的生长空间,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为病虫患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3.3没有和园林环境相协调在开展园林景观绿化带设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别的园林景观,不管是形状、颜色还是已经等都应该互相配合,从而达到景观和谐的效果。但在现在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置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其他景观的情况,盲目的开展绿化带的设计,这样无法达到互相补充、互为衬托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3.4不够重视生物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城市园林之中具有许多生物,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的时候应该注意植物的数量、种类与各植物间的层次与关系等。但现在很多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常常会把“竞争关系”的植物放在一起,这就致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浪费。 4开展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的措施 4.1城市园林道路绿化带的设置众所周知,园林道路好比是城市园林的骨架,而园路又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小路等。由于园林的主、次干道一般较为宽敞,因此主干道的两旁能够种植较为高大的乔木,如:桂花树,其不但景色亮丽,且香气宜人。除此之外,在主干道上还能够配置写较低的花灌树,如:荷兰菊、马兰花等。在设置的时候可依据花灌木的具体种类开展具体的功能分区,能够使得园路两旁绿化带的层次感有效加强。4.2园林湖旁边的绿化带设置由于湖旁边有较多的水分、较大的湿气,因此在设置绿化带的时候应种植一些具有较强耐水性的椿树、槐树、柳树或者杨树等。如果湖旁边有较宽的地带,可设置湖旁小道或林间小路,并且可以在小路的两旁设置上草地,并且能够在草地上种植一些较低的灌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湖旁道路绿化带的层次感,给那些游客提供较为惬意、舒适的休憩场所。4.3山水景观的绿化带设置一般而言,园林中的山水景观绿化带不仅需要考虑怎样科学搭配自然意境,而且还要考虑怎样配置草丛、树木与花果,起到一定的陪衬、烘托作用。因此,山水景观绿化带设置应能够在具体的空间之中创建出具有已经的雕塑、亭廊等。建造出具有特色的瑶池、石栏、湖泊以及小溪等,从而发挥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将这些山水景观与绿化进行搭配、融合,其意境才会更加深远。山水景观的绿化带通常多应用山楂树、梧桐树、香樟树以及桂花树等,依据不同的植物物种开展分区种植,将园林绿化景观和山水景观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可再铺设一条清幽、曲折的林荫小道,组合成多样性、多层次的绿色植物群落,而且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有序排列,营造出一种较好的气氛,构成一个美好的、和谐的自然景观。4.4林间小路与湖旁小道的绿化带设置由于湖旁小道和林间小道都是为游人提供休憩、观赏的小道,因此在这些小道上可以配置些桩景或盆景,构成漫步彩带的景观,可以使游人漫步其中,体会与自然融合之感,能够将自然之美衬托出来,具有较好的意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不但是为了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与园林的特色以及城市居民的思想进步状况等。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中绿化带设置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工作者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 作者:孙辉 殷瑞敬 单位:河南省鸿日晟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工程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衬里管线在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所进行的具体的应用,还有就是如何使用具体的案例对腐蚀性介质在衬里管道进行保存以及对衬里材料的选择加以分析,重点对衬里管线在工程设计的时候时所产生的问题给予合理的研究,例如衬里管线的调节段有关的设计规律,管线支吊架的定位原则以及相关的设置等,这几个方面在衬里管线进行设计的时候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腐蚀性;衬里管;调节段 衬里管道整体来讲就是在碳钢管道和铸铁管道的内壁上去敷设了非金属属性的相关材料。同时依照腐蚀介质化学性质上的差别,内衬非金属材料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目前,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选用的衬里管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可溶性的聚氟乙烯(PFA)衬里管、聚四氟乙烯(PTFE)衬里管、全氟乙烯丙烯(FEP)衬里管,玻璃衬里管等。在工程设计中经常会使用的是聚四氟乙烯(PTFE)衬管。聚四氟乙烯自身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对酸、碱和强氧化性介质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再就是不管是何种浓度与有机溶剂之间的融合,其自身还是有着一定抗腐蚀性的。所以,衬四氟管道被普遍的使用在石化化工、炼油、制药以及冶金等相关的领域,当前,衬四氟产品除了衬管还有相关的衬里设备(如:塔,容器,泵等)。在本文中,根据在环氧氯丙烷工程管线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以下几点: 1衬里管道的选材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分为氯化和环化两个反应单元,其中氯化单元是整个工艺的关键所在,其反应方程式为:C3H8O3(甘油)+2HCl(氯化氢)→C3H6Cl2O(二氯丙醇)+2H2O第二道工序为环化制环氧氯丙烷单元,这一单元的会产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3H6Cl2O+NaOH(溶液)→C3H5ClO+H2O+NaC(l溶液)从上面两个方程的反应可以看出,该项目有酸和碱参与反应,酸和碱是高度腐蚀性的,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离子,氯离子会对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从以上反应介质与反应物的性质,这一反应是不适宜使用在碳素钢与不锈钢上的,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应力腐蚀金属从而出现开裂,还有就是其自身的反应温度在100~140℃之间,对于普通的的塑料材料,例如硬聚聚氯乙烯与聚乙烯,还有就是乙烯聚丙烯等是不适宜的,PT⁃FE衬里材料的温度范围为使用温度为-190~250,完全可以对以上提出的相关反应的过程条件加以适应,所以,在进行敷设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敷设的材料。 2衬里管道的一般布置: 2.1输送腐蚀性介质的衬里管道应满足管道仪表流程图的需要加以满足,并且尽可能的做到步步高或者步步低的不呈现袋型敷设方式,管道安装时,应尽可能的采用架空敷设方式或者沿地面敷设方式,不适宜埋地敷设,管线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坡度,以防止介质出现在管道中积聚的情况。 2.2管道进行架空敷设的时,易发生泄漏的管件或管道器材因避免敷设在人行通道以及是机泵上方,以防止设备受到腐蚀,人身受到伤害。若不可避免的敷设在此位置时,则必须采取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2.3输送腐蚀性衬里管道敷设在管廊上的时候,应敷设在管廊的下层,防止衬里管道泄露对其他材质管道的腐蚀。 2.4衬里管道和其它管道并排敷设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管线彼此之间的最小的间距要求,因为衬里管道各个管段是通过法兰去进行连接的,而不是由焊接或者是螺纹进行连接的,敷设间距应考虑法兰的影响。 2.5衬里管道是不可以与高温管道并排进行设置,也不能够被设置在高温管道上方存在热影响的地方。 3衬里管线调节段的相关设置 衬里管道和钢质管道的安装方式不同,衬里管道安装敷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为了防止衬里管道安装时出现返工问题,衬里管道在进行设计时会设置相应的活动管段,对安装误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调节段。调节段的调节方式是对施工过程里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去进行调整,调节段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测量之后再去进行制作和安装。在最初进行设计的阶段,调节段自身的个数在选择和确认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原则的,通常的情况下管线可能会出现几个方向上的变化,那么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有几个调节段,调节段自身的长度,还有其自身的位置,按照管道其实际的情况去进行判断。 4结语 在以上的几点我们能够看出:衬里管线进行设计的时候和一般的金属管线相比要复杂很多,其在设计后期应该和材料生产厂家对衬里的材料进行确认,同时还应该对每根管子的相关材料量予以确认。所以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整体考虑,要是有一点的疏漏,就会使得现场出现返工的情况,使得材料出现非常严重的浪费,这样会使得生产的成本有所提升同时还会出现延误工期的问题。因此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讲衬里管线的设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多多的和生产厂家进行沟通,积极的听取他们的相关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有着很好质量的产品。 作者:康立朝 单位: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浅析电气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要健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体系,该文就电气节能技术展开分析,旨在优化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电气系统能源消耗状况的分析,实现系统节能模块、照明系统节能模块、电子设备节能模块等的协调,满足现阶段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要求,实现企业整体投入资本的控制,确保企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运作。 关键词:电气节能技术;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电气能耗;电气系统 一、石油化工工程的节能发展趋势 能源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电力能源的优化应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运作,电力能源关乎社会的稳定性及国家的安全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能源消耗量不断提升,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社会大众对能源消耗状况、生态环保状况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对能源利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顺应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趋势,必须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新型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实现化工企业能源消耗模块的控制,实现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率的优化,避免出现能源浪费问题,培养相关人员的节能管理意识,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稳定性发展,实现工程设计整体电气节能效益的增强。 二、电气节能技术概念 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电气节能技术工作的要求,实现电子设备节能模块、照明系统节能模块、电子系统节能模块等的协调是必要的。在石油化工工作中,电气设备扮演着重要的工程应用地位,电力系统的节能工作是我国电气节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需要实现电子设备环节、照明系统环节等的节能控制。 在电气节能工作中,其需要遵循以下的工作原则,需要满足生产设备的基本功能性,提升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确保其可靠性及稳定性的提升。这需要提升设备的整体生产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能耗水平的降低,提升工程的整体运作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进行设备节能及投资回收期的分析,落实好相关的节能技术措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的有效结合。 三、电气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1.在电气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变压器选型环节、系统功率因素环节、线路功率损耗环节、高次谐波环节等展开分析。变压器是电气系统的常见电气设备,在石化企业日常工作中,一系列的变压器被投入使用,整体来看,这些变压器的电能总量消耗巨大,在变压器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变压器的负载率进行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负载率处于40%~60%时,可以有效降低变压器的额定负载,从而实现其损耗率的有效控制。在变压器的选择过程中,为了将负载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必须进行变压器节能方案的应用,进行新型、高效型、节能型变压器的选择,实现企业生产模块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 2.为了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益,必须进行系统功率因数的控制。这需要提升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提升能源的整体利用率,通过对这个环节的控制,有利于降低电力成本、生产成本,实现线路电压的降低,实现设备整体利用率的增强,从而确保石油化工企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用电设备应用过程中,其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的,无论是电动机,还是配电变压器等设备都需要进行交变磁场的建立,从而进行能量的转换及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交变磁场的建立需要电功率即无功功率。在这个过程中,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的比值。 功率因数是对电源输出视在功率利用率的反映,功率因数在0到1之间,当电气系统功率因数趋向1时,电路的无功功率降低,这说明视在功率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从而增强系统电能的输送功率,通过对功率因素的提升,实现电路损耗的降低。在功率因数优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人工补偿方式及自然提高方式。通过对电动机选型模块、变压器模块、电动机模块等的优化,可以避免出现电机的空载运行状况,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功率因数。通过对并联电容器补偿模式、同步电动机补充模式、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模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提升石油化工工程的系统电能输送率。 3.实践证明,通过对线路功率损耗状况的控制,有利于提升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凡是电流经过电阻的介质均会产生能量消耗,石油化工体系是一个复杂性的工程,其内部涉及各类种类的线路及设备,通过对线路功率损耗的控制,有利于提升电气节能的整体应用效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电气线路走向的合理性设计,进行线路长度的减少,进行线路粗细的合理性选择,实现线路损耗模块的优化。 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正弦波会出现一定的畸变状况,畸变程度越大,其具备越大的高次谐波能量,基波的分量也就越小。电网电压模块、电流基波模块等是电动机正常运行的基础,系统中的电压、高次谐波电流会导致额外无功损耗的增大,由于大量过电流、过电压等的产生,不利于提升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为了进行电网高次谐波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无源滤波技术的应用,该系统由滤波器、电力电子设备、电子控制设备等构成通过对系统工作模块的探测,进行畸变波形的抵消,实现标准性正弦波的输出。 4.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系统供电率的提升是必要的,从而实现电压节能的稳定,进行电压运作模式的优化,避免出现电压不稳定的状况。为了确保供电模块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环境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额定电压小于供电电压,就会导致过高空载电流的产生,从而不利于能源成本的控制。如果额定电压大于供电电压,就会导致较大负载电流的产生,导致线损率的提升,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能源浪费状况,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供电电压的合理性选择。 通过对照明系统节能性的提升,有利于增强石油化工工作的整体应用效益,这需要进行能源消耗低的电磁感应灯、LED灯、节能灯等的选择,这些类型的节能灯具备较小的能耗成本,其整体使用寿命长。在照明系统工作过程中,过高的电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状况,从而不利于照明设备寿命的提升。为了进行系统回路电压的有效性控制,必须进行照明系统节能方案的优化,实现设备使用寿命的提升。 在石化企业工作模块中,电子设备节能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节能模块、PID控制节能模块、打印机节能模块等。为了提升系统的整体节能性,工作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随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的习惯。在系统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操作模式尽量设置为省电模式,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需要在不使用时选择待机或者关系。在PID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低功率模块的选择。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改革,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电气能源消耗状况的控制,降低我国能源总消耗成本,实现对国家资源的保护。 结语 为了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能源节能减排方案的优化,整体来看,电气节能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实现系统各个电气节能环节的分析及应用,从而实现电气能源整体消耗成本的控制,确保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强,满足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电气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新疆科汇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化行业也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早在十八世纪时期开始,英格m地区就出现了三次大的工业革命,这三次大的工业革命的发展使世界电气行业开始出现,随后快速发展,电气化行业之前被用在瓦特蒸汽机的改良上,以及爱迪生的电灯等科技革命的发展上。而二十一世纪以来,电气化技术逐渐往节能方面发展,同时又被应用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给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不论是在能源的节约利用问题上,还是在安全问题的措施制定上,同时还提高了工程中的生产率,可以说电气化节能技术使石油化工工程的发展迈开了新的一步,从而达到新的高度。使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得到了有效的助力。 关键词: 节能灯;节能设备;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们生活居于中上等水平,总体上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小康水平,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衣着方面,人们从改革开放以前穿的色彩单调的衣服,到现在街道上橱窗里五彩缤纷的各式各样的衣服;在吃食方面,从抗日战争时期吃的窝窝头,苦糠菜,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外国大餐,快餐等,人民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的好的历史性跨越;在住房方面,人们从以前的茅草屋、土房、瓦房到现在高楼大厦,摩天大楼等建筑;在出行交通媒介方面,人们从牛车发展到人人拥有小汽车;在人们所用物品方面,出现了节能灯,电冰箱,电视机等新世纪的科技产物,这些都是电气技术所带给我们人类社会的便利条件。其中节能灯的使用是电气技术节能化的结果,这为我们国家节省了较多的资源。而近几年来,电气节能技术被应用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这无疑是一件造福人类的事情。 一、电气节能技术占据主要地位 如何做到节约资源目前是人类社会所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现在的治国宗旨是:努力实现全面奔小康,同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经济类型。节省资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节能灯都是小气鬼”。现在社会科技中,节能灯的发明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节能灯的全面推广与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方面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并且使节约的资源更大化的应用到其他领域。太阳能的开发也是电气节能技术表现的结果,现在好多人会在房屋顶层铺满太阳能电池板,这样转化的电能可以供自己家里的电力使用,节省了电力资源这方面的开销问题,同时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供自己正常使用外的电能上交给国家电力管理部门,还能获得一定的国家补助资金。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新的电气节能技术的发明,这些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便利。所以说,电气节能技术地位不可估量。 二、电气节能方面问题严峻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电气节能方面主要是为电气化行业的人才提供就业岗位,而对于电气化行业的人员来说,并没有人曾经系统的学过节能灯的设计与发明。而让他们在节能灯这一方面发挥作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没有专业的指导设计知识,要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无疑要多走很多“弯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设计人才,在节能灯设计的安全系统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样容易诱发一些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这一点,进行有效监督。除此之外,在针对电气节能产业方面研究的事情上有关研究机构还存在资源短缺,资金短缺问题,这些都无疑给研究工作的进度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希望国家有关机构能够及时处理这一问题,使得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三、石油化工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石油化工工程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技术问题。其中如何解决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中出现的资源最大化问题。石油化工产业需要大量的石油和煤矿等一次能源,这些一次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能有所节制地使用,必定在将来的某一天造成资源匮乏,那么到时候没有资源可以利用,石油化工产业必将走向关厂倒闭的地步。所以,必须寻找到一种可以节约能源的新型科技技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新型的科技技术就是电气节能技术。另一方面,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所存在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这主要是由于石油化工工程技术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因为石油化工工程这一化工技术所利用的能源物体都是可燃的,极具危险性的能源。常常能够因为一点小火星就能引发一场爆炸事故,这种事故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出现在经济利益的减少倒贴上,而且会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危害,这种危害是致命性的,必须被给予高度重视。这便要求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寻找到可以检测,保证安全设施的新型科技DD电气节能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电气技术”。 四、电气节能和石油化工紧密相连 石油化工工程技术在电气设备和供电设备方面,要依靠电气节能技术。电气节能技术可以使石油化工工程技术向节约型经济方面发展,可以可以使石油化工产业的投资者获得一定的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电气方面通过改进供电设备实现节约电力化能源的消耗使用率,这样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做到了对于能源节约问题的保障。另一方面,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石油化工工程这一领域所出现的危害问题带来的影响是极具震撼力的。所以,在使用电气设备技术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及早做好准备,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要知道在石油化工工程这一方面发生问题不仅仅是严重的暴力事故,同时会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瘫痪,给我国经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电气化有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定期去石油化工厂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测与维修,以保证供电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五、电气节能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 将电气节能技术和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合作双赢的企业项目。首先电气节能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这样可以使电气节能技术领域的管理部门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大好回报,同时也检测了电气化节能的持效性。其次,对于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的有关管理部门来说,也带来了经济利益。通过电气节能技术手段的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石油化工工程产业带来的输送利息升高了,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代替了原有的人力劳动资源,节约了人力劳动所要支出的费用,压低了生产成本,再加上电气节能技术在设备安全检测方面更加精准了,给职工人员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保护,所以电气节能技术对于石油化工工程技术来说,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总体上来说,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中的有关于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方面的问题离不开电气节能技术,必须要依附于电气节能技术。同时希望电气节能技术在有关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措施,改良电气节能技术方面有关人才的技术分配问题,要术业有专攻,为电气节能技术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匹配与之相对应的产业化人才。将电气节能技术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贡献。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油品储罐自动化仪表及工程设计分析 【摘 要】近年来,石油企业加快了转型和升级步伐,为自身战略投资扩大坚实的基础。石油化工储罐区运用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多,各种新型测量仪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为了增强油品设备质量,就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石油化工油品储罐;测量仪表;自动化;设计 一、石油化工油品储罐自动化仪表种类 (一)液位测量仪表 用于测量液位的自动化仪表根据油品储罐容积大小的不同所测量范围也不相同。对于容积较小(1x105m3)白勺油品储罐来说,应安装两套连续液位测量仪表,并在罐旁配置指示仪,对液位测量仪表测量出的液位进行显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防止液位超标或过低,还需要在自动化仪表系统中安装监测报警装置,以便当液位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立刻发出警报。较之不常动作的开关类仪表,连续液位测量仪表由于可以实时对储罐内液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能对测量仪表工作状态进行连续观察,因而其可靠性更高。对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区,一般m宜采用这种连续液位测量仪表。此外,体积计量法也是石油储罐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油品液位的仪表还有雷达液位计、静压液位计、混合计量法、伺服液位计等。其中,雷达液位计适用于重、轻质油品等油品储罐的液位测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测量精度、介质性质、油品储罐类型等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雷达天线选择的合理适用。目前,雷达天线主要有杆式天线、平面天线等几种类型。 (二)温度测量仪表 在油品储罐区中,温度是计量储罐温度补偿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温度测量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用到科学温度测量仪表。计量用油品储罐温度测量在油品密度、体积等参数上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目前,对于石油化工油品储罐温度的测量大多采用的是Pt100铂热电阻元件。采用不同温度测量元件需要参照不同的规范标准。例如,对于热敏电阻、光纤测量元件等元件在常压油罐中的使用必须要经过校准且满足标准规定才可以投入使用。 某相关文献资料对计量级石油化工油品储罐温度测量仪表现场安装后精度与固有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进行了明确规定。现场安装后精度基于质量和体积计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1.0℃和0.5℃,固有精度基于质量和体积计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0.5℃和0.25℃。 (三)压力仪表 根据国际标准GB50160规定,按照油品储罐压力设计,可以分为常压储罐、低压储罐和压力储罐三种类型。对于这些储罐压力的测量需要采用对应的压力仪表,如低压储罐压力测量和压力储罐压力测量均可以采用压力变送器。拥有液体密度补偿计算与标准体积计算功能的伺服液位计、雷达液位计多用于混合法计量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压力。采用混合法对油品储罐进行测量,有质量计量和体积计量两种方式,将其与连续液位测量仪配套使用,往往可以达到精确的计量结果。 二、油品损耗的影响因素 储油罐内气相传质的三种形式:分子扩散、热扩散及强制对流。分子扩散是由于储油罐内上部气体空间油气浓度分布不均匀,油蒸汽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移的过程。在储油罐内油气分子由下向上迁移,从而使得储油罐内上部气体空间油气浓度增加。热扩散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罐内空间温度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油气扩散过程,油蒸汽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扩散。强制对流是由于罐内压强分布不均引起油蒸汽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运移的过程。储油罐内的油品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就会发生气化。 引起油品发生损耗的原因大致有储存蒸发损耗、作业损耗及设备故障损耗这三种,其中储存蒸发损耗起主导作用。 (一)储存蒸发损耗 储油罐内油品的损耗主要来自于储存蒸发损耗。储存损耗又包括自然蒸发损耗、小呼吸损耗及大呼吸损耗。自然蒸发损耗是由于储罐密封性不好引起油品与大气流通而发生的油品损耗;大呼吸损耗是由于罐内自由液面的升降导致油蒸汽经机械呼吸阀排出;小呼吸损耗是由于昼夜温差,使得储罐内的油蒸汽压力发生变化,吸入空气造成的油气损耗。 (二)作业损耗 作业损耗主要包括装卸油损耗、设备维护损耗及其他操作损耗。装卸损耗是在装卸油品的过程中造成的油品损耗,主要表现为大呼吸损耗,有时也会表现为饱和损耗;设备维护损耗是在对管线、泵机组等设备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造成的油品损耗;其他操作损耗是在清洗罐底、油品倒灌以及灌泵时造成的油品损耗。 (三)设备故障损耗 有时候设备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油品的损耗。如浮顶罐密封圈不严,油罐、泵机组等设备泄漏,机械呼吸阀漏气造成的损耗。 三、降低油品损耗的措施 工艺上常采用严格控制油品储存的条件,优化操作、加强管理,油气回收等措施来降低储油罐内油品损耗。 (一)严格控制油品储存的条件 油品的储存温度、压力直接影响着油品损耗。从温度方面着手可采用淋水、刷涂料(白色)、缩小昼夜温差等方式减少油品损耗;从压力方面着手可以控制外界环境的压强,提高油罐承压能力来减少油品的小呼吸损耗。如采用球形罐可明显提高储罐的承压能力,但是造价较高。同时适当通风,既能保证油气的流通,也可以使油品的损耗量降到最低。 (二)优化操作、加强管理 优化操作:检尺人员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作业,此时储油罐内外压差较小,排气损耗较少,检尺完成后应尽快盖上油盖;化验人员对油品进行水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测时应缓慢放油,降低油品的通风损耗及小呼吸损耗;尽量高液位储油,减小油气空间;平时尽量不要打开储油罐上的透光孔和量油孔等;缩短收发油之间的时间间隔;装油进罐时采用液下密闭的形式。 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机械呼吸阀、计量装置等设备的密封状况;尽量减少油品输转次数,减少油品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定期检尺检测油罐液位,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提高操作及管理自动化水平,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储油罐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的变化,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及时统计、传递罐区的基础数据及情况。 (三)油气回收 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有三种:冷凝法、吸附法及吸收法。冷凝法是采用多级冷凝器对油气进行深度冷凝,实现回收油蒸汽的目的;吸附法是通过活性炭、天然沸石等固体吸附体在一定条件下对油气进行选择性吸附来回收油气;吸收法是利用油气的化学性质,使用适宜的吸收剂与油气在吸收塔内发生化学反应回收油气的技术。在这三种技术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改进工艺,如工业上常采用管线连通储存同一种油品的油罐,再通过一根集气管连接集气罐,构成密闭的油气回收系统有效回收挥发损耗的油蒸汽,对于轻组分气体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 四、石油化工油品储罐自动化仪表工程设计 (一)仪表防护防爆设置 由于自动化仪表工作在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产品油罐区域,因而需要对仪表进行良好的防护防爆设置。按照国家有关防护等级规定,用于现场测量的仪表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GBIP65,安b在地下的自动化测量仪表,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GBIP68。在防爆方面的性能设计,国家规定所有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自动化仪表防爆性能都必须符合对应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等级防爆检验合格证。这是石油化工油品储罐用自动化仪表工程设计中,所必须达到的两个基本指标。目前,基于服务器的石油化工产品储罐安全系统是较为先进和安全的一种设备。 (二)罐区安全设置 正常情况下,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区的日常运行是较为稳定的,风险与事故发生概率较低,所以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罐区一般只设置报警装置和联锁机制。若依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自动化仪表系统,则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来对自动化仪表工程进行设计,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同时,还要对设计出的自动化仪表安全等级与可操作性进行检验和评估,以便合理确定出仪表所需安全等级,确保仪表能够切实发挥效用对危险现场进行安全测量,并为自动化仪表系统安装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根据以往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区发生的重大事故原因分析,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除了防护防爆之外,还要对各作业环节、操作行为等可能引发火灾等事故因素进行认真检测与控制,提高油品罐区安全系数。 (三)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测 对于自动化仪表在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方面的检测设计,许多相关规范中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等。即在仪表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来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编制原则和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各规范规定标准不尽相同,有些差别较大,所以自动化仪表对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测功能与标准的设计,应对石油化工油品罐区现场及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五、储罐计量设计方案 石油化工产品储罐在采用静压法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静压法主要是针对储罐内液体压力和差压测量,对于压力变送器具有依赖性。静压法的优点是:将测量结果进行换算,并可以迅速得到参数值,投资成本比较低,设计方案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储罐内全部液体的平均密度,会使得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时,要对测量仪表结构、现场仪表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适合这些装置的集成方案。对于要求低的小型罐区,可以将软件组态方式应用到自动控制系统当中,从而提高了石油的计量管理水平。对于计算相对来说较复杂的计量装置,则在储罐结构设计中加入计量软件。 由于在设计方案中所含的变量比较多,设计人员要在储罐结构中设置信号通信单元,并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增强储罐自动化控制运行率。同时,在各种辅助数据表作用下,设计人员选择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准确性,得到储罐油品质量信息及体积参考信息,进而对储罐服务功能有了提高。 六、结束语 总之,与油品罐区安全等级、各指标测量息息相关的,用于石油化工油品罐区的自动化仪表及其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设计符合国家各相规范标准规定。我国自动化仪表工程设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为新一代高自动化、高测量精度石油化工油品罐区自动化仪表的产生而努力。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技术标准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的主要作用分析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化工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本文介绍了技术标准和石油化工设计的含义和石油化工装置的特点,阐述了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安全方面、质量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简要介绍了“三化”工作提高石油化工设计的效率。 关键词:技术标准;石油化工;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效率 0.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对于工程设计来说,技术标准是对设计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设计对象、设计条件、设计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场准入的要求。技术标准按其法律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级别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而且技术标准有很强的时效性。石油化工设计是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建设、石油化工装置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技术依据的图纸和设计文件的整个设计过程。一项完整的石油化工设计,由工艺、环保、管道、设备、机械、总图、建筑、结构、储运、仪表、电气、采通、技术经济等十几个专业的图纸和设计文件所组成。为了保证设计产品符合质量、本质安全、环保等要求,每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几十项甚至上百项的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的标准作为设计依据。一个大型的石化设计企业各专业采用的技术标准加起来多达数千项,形成一个庞大的技术标准体系。 1.石油化工装置的特点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多属于可燃、易爆物质,如原油,汽油、液态烃等;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苯、氰化钠、硫化氢等;还有一些物料属于强腐蚀的物质,如硫酸、盐酸等,这些物质一旦泄漏或处置不当就会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危险,造成严重后果。石油化工装置较其他设施有过程复杂、条件苛刻、制约因素多、设备集中;装置逐渐大型化发展,单套装置的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扩大,装置的大型化将带来系统内危险物料贮存量的上升,增加风险。同时,石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强,在一些大型一体化装置区,装置之间相互关联,物料互供关系密切,一个装置的产品往往是另一装置的原材料,局部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局。 2.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安全的保证作用 石油化工安全性的技术标准一般由几家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各单位选派有经验的专家参加编制工作,一项标准的编制过程要经过立项、调查、分析、形成提纲稿、征求意见稿、审查稿和报批稿等几个过程,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再经相关部门审查后实施。由于石化装置的特殊性,如何做到设计成品符合安全要求,对石油化工过程潜在的各种危险进行识别,防患于未然?首先在装置设计中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涉及安全方面的标准很多,如: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等。 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备的防火间距,与同类企业及油泵的防火间距;制定了工厂总平面布置时各类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对厂里道路、厂里铁路、装置内的布置、泄压排放、火炬系统、储运系统等制定了防火规定。 由此可见,在石油化工设计中,只有严格、正确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的标准规范,尤其是强制性标准规范,才能设计出符合本质安全的设计产品。 3.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质量的保证作用 技术标准是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与工程设计质量紧密相关,因为技术标准本身就是包括工程设计在内的设计经验、研究成果的积累,是对设计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设计对象、设计条件、设计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要求,才能出合格的设计产品,技术标准为保证石油化工设计质量提供了基础保证。如:GB50393-2008《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SH3011-2011《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34-2012《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SG-053-2011《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等等。 在SH3011-2011《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中,指出设备布置设计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节省用地、减少能耗以及与工厂总体设计相一致的要求。标准中给出了管廊、塔和立式设备、卧式设备、反应器、换热器、空气冷却器、加热炉、储罐、泵等设备的布置规定;还给出了建筑物、构架及平台梯子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规定。 石化工程各专业设计人员,只有认真准确地执行相关技术标准,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设计产品。 4.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环保要求的保证作用 4.1 工程设计时依据环保标准 石化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因素,如排放至大气中的气体,排向土壤河流中的废水;石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也会产生污染,如汽车在行驶中,汽油燃烧后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等。如何减少石化生产过程或石化产品使用中所产生的污染,政府和行业制定了几十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主席令、国家环境保护部令、技术标准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固体废物处置设计技术规定》《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设计导则》等等。使得石化生产过程中有害物的排放量在标准所允许的范围内,有效地保护环境。 4.2 密切关注新环保标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2013年12月18日国家实施的新标准GB17930-2013《车用汽油》,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将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添加剂;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为24%,有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物,对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鉴于国家对汽油标准的提高,设计应按新标准的要求将原有工艺流程进行修改,石化生产企业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技术改造后,才能生产出达到国五新标准要求的汽油,更好地保护环境。 5.“三化”工作将提高石油化工设计的效率 目前,国内一些重要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正在推行“三化”工作,即“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工作,将已建成的优秀的项目梳理完善,建立一套分规模、分特点的石油化工装置的设计模板,推行施工过程中的工厂预制,编制和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采购文件及产品。为完成“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目标,还需要建立适应“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要求的项目建设管理平台、工程材料编码体系、工程材料等级数据库等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石化工程建设标准执行表等执行文件。通过实施 “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工作,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既可以很好地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又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节约建设成本,保证项目的本质安全。 6.结语 针对石化行业这种特殊性,国家、行业、地方和各企业内部都编制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的相关技术标准,在石油化工装置工程设计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才能保证设计产品达到本质安全、保证设计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浅谈 【摘 要】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迅速发展起来,水准也在不断提升。石油化工工艺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从设计要求、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最后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特点;现状;趋势 1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概述 1.1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的目标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生产装置的操作全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安全化,管理信息化。为生产装置运行的高效、平衡、安全、持久提供保障,市场达到最优化。 1.2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的要求 用作石油化工自控系统的仪表材料必须具有防腐、防爆、耐超高温、耐超高压的特性。仪表要能对不同物态的物体进行测量,适用于微/高物位、微/大流量。整个自控系统要满足功能多、参数多、冗余多、精度高、能耗低等要求。 1.3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策略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ICE、ISA、GB、HG等行业或国家标准进行;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和监控一体化的数据平台,集成信息、共享资源;采用设计招投标制、从多个设计方案中选取性能高的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选择的标准既要满足技术性的需要,又要满足经济性的需要,同时还要对环境保护、人员健康和安全生产有益;控制系统和主控仪表集成实现一体化采购,确保投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 我国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的发展现状 2.1 过程检测仪表设计更加智能、更加精密、更加多样 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显示、检测、控制和记录工艺参数的基础,就是过程测量仪表。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对仪表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动仪表日益智能化、数字化,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开放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然就成为了新一代检测仪表的标志。这些检测仪表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具有线性化、自动补偿环境因素变化以及自动校零等功能。综合利用微波、超声波、激光等新技术的一次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自动控制的精密度。 同时,在过程检测仪表的设计中更注意新型传感器和激光、核磁共振等新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仪表调节回路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传统的积分、比例以及微分调节规律以外,还尝试使用大滞后、前馈计算值调节等技术,为自控系统的多回路开辟道路。 石油化工自控系统的设计者广泛采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执行器和传感器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为现场控制子系统/回路以及仪表的安装调试带来极大的便捷。 2.2 过程控制装置逐渐发展成开放的分布式监控系统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PLC(可编程序控制器)、DCS(分散型控制系统)以及PCA(以个人微机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正日益标准化、开放化,其软件和硬件的使用也逐渐向市场通用的产品靠拢,同时它们还彼此融合,朝着O-DSC(开放的分布监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石油化工自控设计中,采用较多的开放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FCS(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FCS用开放协议取代了封闭协议,为系统实现完全的数字通信和数字计算提供了可能。FCS采用的全分布式结构,现场享有彻底的控制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FCS不采用专用网络,所以它可以弥补了DCS(集散控制系统)的缺陷,它为研究现场总线的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依据。 2.3 控制系统设计更加先进 石油化工自动控制系统逐渐融合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控制和计算机、仪表技术,越来越先进。控制系统的升级后,系统的控制适应能力自然也有了提高,不仅很好的克服了系统自身的非线性、时变形、随机性,还有效的解决不可检测和外部扰动的随机性带来的诸多问题。组分推断控制、预估算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故障诊断以及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通过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存在于我国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DCS不能进行集成控制,很少用于工艺全过程和多装置的控制,而大多用于控制单套装置或部分工段。我国自行设计的DCS在软硬件配套和可靠性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充分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所以对于大型装置的DCS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2)我国自行设计的控制软件,尽管纵向比较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因为在商品化、标准化和性价比等方面的缺陷,推广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3)我国自行设计的仪表主要用于记录,而引进的国外仪表也不是最新产品,仍停留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的水平。 (4)国内配套的登记表缺口较多,品种也不齐全。高精度的流量计、高位液位计、特种调节阀等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5)计算机在我国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依然是装置级的,部分石化企业尽管设计出了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投入了大量资金,收效却甚微。 4 关于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的几点建议 4.1 综合利用各种技术 大型的化工和石油生产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加大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投入,全面提高管控一体化和信息集成化的程度,降低成本、能耗和原材料的消耗,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2 融入全方位、全层次、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 全方位服务,就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石油化工企业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推手,把各部门的业务有效的横向关联起来,便于在市场变化时做出灵活、快速、有效的响应。作业调度、编制计划、销售订货、贮运原材料、管理库存和生产以及发送成品等方面都涉及到全方位服务。 全层次服务指的是石油化工企业对生产各层进行自动化管理的工作,涉及到调节基础回路、控制单元、优化装置操作以及有效管理和有序管理等方面。 生命周期服务就是装置设备的整个设备整个使用周期内,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进行到底,涉及到装置设备的运行、建设、改扩建、维护以及停止运行和再运行等方面。 4.3 提高自控系统的使用率 一个好的系统只有经常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过来,只有好的系统才会被经常使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自控系统的使用率,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设计者应不断给控制系统升级,让装置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自觉的向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以及化学工程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专家请教,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发达国家的差距才会缩小,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浅析 [摘 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中,自动化仪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中各种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和配电系统等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力差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等弱点,一旦受到雷击,损失惨重,因此建在雷电多发地区的装置,在设计中对防雷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本文将详细阐述石油化工仪表设计中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防雷、仪表系统 仪表系统雷电防护工程(简称防雷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是在建筑物防雷工程和供电系统防雷工程的基础上实施的,特别是电气系统的防雷工程(包括等电位和接地工程)对仪表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特别重要,需要多专业配合共同完成。 本文重点阐述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对其他专业的相关防雷工程适当予以简述。 1、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原则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基本原则是,根据防护目标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雷击事件的风险和投资条件,确定合适的防护范围和目标,采用适宜的防护方案,经济有效地防护和减少仪表系统雷击事故的损失,并按照SHT3164《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执行。SHT3164的内容范围包括了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法,雷电防护分级,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现场仪表的防雷,等电位接地系统的设计,电涌防护器的选择,电缆的屏蔽和敷设,以及现场总线系统的防雷等内容。 2、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防雷工程设计中雷电防护等级的评估推荐采用综合分级法。 综合分级法就是按社会和经济重要程度以及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来确定仪表和系统的防护等级。实际工作中应先根据被保护系统的社会、经济和安全的重要程度分类,再继而根据上述重要程度分类和雷电活动区的分级逐步进行。 3、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依据及专业分工 综合防护是已经达成共识的防雷工程的技术方针,仪表防雷同样是综合雷电防护工程的一部分,仪表系统防雷工程是在建筑物防雷工程和供电系统防雷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物防雷,通常情况下由电气专业负责,应符合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对石化工程的电信专业的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和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雷电防护,则依据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进行防雷工程设置。仪表系统防雷包括电线电缆的屏蔽、机柜的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装备雷电电涌防护器等,由自控专业负责,并符合SHT3164《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4、仪表信号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法 在石油化工装置设计中,仪表系统雷电防护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等电位连接、信号电缆与仪表设备的屏蔽、接地、合理布线、设置电涌防护器。 4.1 等电位连接 厂区、装置区、现场爆炸危险区域以及控制室的建筑物区域内,必须将所有金属设备、部件、结构的金属导体,用导体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等电位体,使其电势(电压)均衡,并接地。 防止雷电流经过路径产生的放电火花,也防止由地电位反击产生的火花,防止人员接触导体时产生电击,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可以采用S型网络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仪表的信号线路(如果需要接地)与接地网之间的连接可以不构成环路,也可采用“星”型连接结构形式。如果设计、施工正确等电位效能是很好的,可以满足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接地需要。M型结构形式相对复杂一些,成本较高,施工要求稍高。 4.2 接地 接地系统由室内(包括建筑物本身)和室外两部分构成。室内仪表接地系统适用于控制室、现场机柜室、现场控制室等,在此统称为控制室。控制室建筑物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其中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仪表系统工作接地、屏蔽接地、电涌防护器接地等,应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应根据电气有关接地规范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室外仪表接地系统适用于现场仪表、现场接线箱、现场机柜、以及分析小屋等。室外现场仪表的外壳必须安全接地(比如接到金属结构)。安全接地连接可以通过仪表安装支架,或者通过仪表箱接地螺丝和金属结构间的专用接地线。仪表电缆槽、电缆保护金属管应作保护接地,可直接焊接在或用接地线连接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并保证接地的连续和可靠。仪表电缆槽、电缆保护金属管的连接处,应进行可靠的导电连接。现场总线电缆的屏蔽接地只在控制柜那端。另一端(即仪表侧)屏蔽必须切断并用胶带适当隔离。必须保证屏蔽层不接触现场设备的金属体。 4.3 屏蔽 屏蔽不但是仪表和控制系统防范和抵御电磁干扰的重要方法,也是减少雷电电磁影响的重要措施。室外现场仪表应采用全封闭金属外壳或安装在金属防护盒(箱)内,并应接地。控制室内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装在全封闭钢铁材质的机柜内,并应按规定接地。 4.4 合理布线 减少现场仪表经电缆桥架到机柜室或中心控制室的感应环路面积,尽量使其不构成感应环路。另外控制系统的电缆应与防雷引下线保持必要的净距。最小平行净距不小于一米,最小交叉净距不小于桥架高度的5%。 4.5 设置电涌防护器 仪表电缆进入控制室后,应先接到浪涌保护器,然后再接后续仪表。电涌防护器是将雷电的电涌电流分流入地,保护仪表不受雷电电涌电流的冲击,是减少仪表损坏和相关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仪表信号类的电涌防护器用于现场仪表和控制室仪表的保护。 4.5.1 浪涌保护器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工厂及装置所处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装置的年预计雷击次数、雷击风险评估、防雷等级等综合考虑。 (2)浪涌保护器的设置应考虑综合经济损失,不应滥设。例如,现场测量仪表损坏造成的综合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的,现场测量仪表端设置浪涌保护器;控制室仪表或信号处理仪表损坏所造成的综合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的,现场测量仪表和控制室仪表两端可设置浪涌保护器; (3)现场测量仪表设置浪涌保护器的信号回路,在控制室内的仪表也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4.5.2 设置浪涌保护器的仪表 (1)安全仪表系统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2)变送器现场及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3)电气转换器、电气阀门定位器、电磁阀等现场信号执行器类仪表和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4)热电阻及热电偶现场及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5)电子开关现场及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6)配备UPS的应在UPS的输入侧配备和安装交流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三、结束语 为了达到石油化工仪表系统的防雷,必须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设计人员不但要对标准规范充分了解,还要根据标准规范要求,针对不同仪表系统特点,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减少雷击对仪表系统造成的损害,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安全关联系统的工程设计 根据富拉油田开发项目安全相关系统FSC的设计和运行经验,全面介绍了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与安全相关系统有关的术语和概念。 安全相关系统安全完整性安全生命周期有效性 系统设计根据确定的SIL,选择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安全控制器及其辅助系统,并构建系统体系结构。依据系统体系结构的要求,生成物质清单,按照物质清单,确定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安全控制器的重化结构等。 1、输入设备设计。输入设备类型有工艺过程开关(如温度、压力、液位等),手动开关(如紧急停车等)和火灾报警信号(可燃气体检测、火焰检测、热感等)以及应用于安全的原始输入、输出数字信号。在安全相关系统中,要求使用诸如故障安全输入模件和故障安全输入传感器等安全相关设备。如果输入设备不是故障安全型,则必须采用冗余结构模式,并定义最大准时时间、最大偏差时间和最大允许偏差值。冗余结构必须配以不同的表决模式,典型的模式有1oo1、1oo1D、1oo2、1oo2D、2oo3D等。如果设计以可靠性优先,则在冗余输入组态中使用与逻辑,如果有效性优先,则使用或逻辑。火灾报警输入一般为模拟信号,探测点应具有报警、超驰、测试、故障等可视化功能。 2、输出设备设计。安全相关系统的输出设备应是故障安全型,如电磁阀、ESDV阀等。当使用非故障安全执行机构时,应采用冗余拓扑。而冗余模式由工艺特性决定,如燃烧控制系统的燃气回路,其开关电磁阀应采用串联安装,而高压防空系统,放空阀则应为并联冗余。由于安全系统的故障或过程问题的停车都必须依赖动力源才起作用,在失去动力源时(如电源故障或风源丢失),最终的输出控制单元必须进入故障安全状态,其机械设计机构应能够使输出返回到安全位置,作为额外的安全保证,即所谓的“事故时开或事故时关”。所有输出电磁阀应为正常激励,故障失电模式。输入、输出回路应设有开路、短路和漏电保护等功能。报警和故障的远程显示必须采用硬接线或使用安全系统内部通信链接。 3、安全控制器设计。根据分配到E/E/PE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目标值,正确评估现有安全控制器的性价比,在满足装置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安全控制器的结构。安全控制器的结构一般有非冗余型、冗余型、冗余诊断型,三重化、四重化等。控制器周期性地对硬件进行检测,如果输出硬件存在故障,控制器不应使输出整体失电,而应是成组或单点失电;如果安全相石油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相关系统的工程设计低可能会导致装置和工厂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4、可靠性原则。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是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其量化指标为安全完整性目标测量值,其值越小,安全度越高。安全性针对过程的两个方面:过程问题和系统故障;系统可靠性是组成系统各环节可靠性的乘积。要提高系统可靠性,必须同时提高组成安全相关系统的各环节的可靠性,具体就是选用高可靠性的安全控制器、I/O设备、通信模件、电源模件和执行单元等。 5、安全度等级(SIL)的确定和分配原则。SIL是指分配给E/E/PE安全相关系统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要求的离散等级,是在规定运行模式下,规定时间内,安全相关系统成功实现所要求安全功能的概率。IEC61508将SIL分为4个等级: SIL1~4,其中SIL1最低,SIL4最高。 6、目标故障原则。故障是功能单元终止执行要求功能的能力,根据故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形故障和隐形故障。显形故障是指能够显示自身存在的故障,属于安全故障;隐形故障是指不能显示自身存在的故障,属于危险故障,危险故障是使安全相关系统处于危险并使其功能失效的潜在故障,隐形故障一旦出现,可能使生产装置陷入危险。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使得系统具有零隐形故障,并且尽量少的影响有效性的显形故障。 7、有效性和可靠性综合原则。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目标是矛盾的,有效性的目的是使过程保持运行(安全运行),而可靠性的目的是使过程停下来(安全停车)。提高可靠性必然降低有效性,综合方案就是根据工艺特点,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安全等级前提下,尽量提高系统的有效性,以减少装置的无谓停车,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8、经济适用原则。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然增加系统的成本开销。多余的冗余以及富余的安全等级是一种浪费。科学的设计方法就是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选择合理的系统冗余度。对于不是很重要的过程,可以牺牲一些系统可靠性来提高项目经济性和系统有效性,而在主要的生产过程点则采用较高冗余度,确保生产的安全平稳。 安全相关系统组态一旦确定控制策略和所需设备,就进入系统组态进程。安全相关系统组态主要包括系统组态、逻辑功能组态和源码转换等。 1、系统组态。系统参数组态。系统参数主要有系统要求等级、安全控制器结构、过程安全时间、故障时间、存储器类型以及上电模式等。输入/输出信号组态。该组态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主要是根据规格书分配I/O在安全系统中的实际位置,包括柜号、架号、槽号、通道号、信号类型、单位等信息。严禁安全相关信号与非安全相关模件相连和有关信号的多次分配。为了维护和测试,要求将输入、输出强制到某个规定值,强制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当相应过程变量进入非安全状态时,强制将引入潜在危险。强制状态根据工艺要求可以是高、低或规定值等。 2、逻辑功能组态。逻辑组态工具有功能逻辑图、指令表、顺序控制等,一般使用功能逻辑图(FLD),它由一组预先定义的符号组成。设计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安全系统要求,首先设计通用模块,然后可以对通用模块进行多次调用。FLD中的信号流起源和目的应采用传输方式进行,原则是目的FLD页号必须大于源FLD页号,以增加程序反应时间。 3、源码转换。源码转换的先决条件是要满足有关FLD和功能块号要求,转换按FLD号的降序进行,转换的目的是将组态文件变成系统可以识别的机器码并检查编辑的程序是否正确。只有经过转换的程序才能进行下装。转换同时修改程序文件版本号,在冗余系统中,只有版本号一致的两个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和作图法相比,计算法较简便、准确,省略作图麻烦。只要是双针保护(这是常用的防直击雷保护),参照本文提供的计算图和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均可获满意结果。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浅析关于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 摘要: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是一种能够比较直接记载设计人员思想和方法,真实反映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实践活动的一个历史过程,工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除了具有科技档案的一般特征外,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充分的认识和掌握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各种特点以及管理策略,对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化工 档案 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传承企业文化的重要工作。各个单位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发展管理规划中去。提高关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做好工程项目设计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促进单位档案的科学规范化,不断推荐单位档案工作的创新,有效利用和保护档案,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服务。 一、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的特点 (一)组成的成套性 通常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需要把各种不同专业的设计人才分成设计小组,按照程序开展设计工作,形成比较严密的文件材料系统,使得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具有成套性。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以及利用要求把工程的设计材料文件收集齐全。依据工程的不同阶段进行配套整理,系统的反映工程的技术设计信息, 不能把其他项目的图纸混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方便以后的利用。 (二)形成的阶段性 根据石油化工工程的设计工作的程序,一般一项工程需要有准备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配合现场施工安装阶段,如果前一个阶段的设计工作不能完成,那么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也不能彻底的开始,只能做一些准备,前一阶段的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文件经过批准之后很可能成为后一个阶段的设计依据。 (三) 内容的专业性 一项石油化工的工程设计需要很多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相互配合。所以一项工程的设计方案材料是多个专业联合创作的过程。不同的专业有着自己的专业性特点,所以,石油化工工程工程设计的档案在分类归档过程中,需要考虑文件资料的专业性和专业之间的联系性。不要把不同专业的技术信息文件混淆在一起。 (四)修改、补充的多变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是从技术上对即将建造的工程的全面规划,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修改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如果设计的方案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缺陷或者错误,就需要及时的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修改。有些工程的设计图纸经过了多次的补充修改,有的设计图纸成套作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重新的设计。设计文件的修改或者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石油化工工程档案和其他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的不同之处。如果设计方案出现更改的时候,必须要把设计更改的材料和工程设计的技术文件资料进行配套的整理,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准确和完整。 (五)使用的通用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继承性的工程,设计师在继承和借鉴别人优秀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设计,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一些元素通用性强,设计的部分内容可以进行多次的使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的通用性可以大大避免了单位的重复劳动,加快设计的速度,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六)数量浩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过程复杂,形成各种各样的设计图纸和文件资料。图纸文件资料的数量是浩大的,在归档管理上需要有足够的存储档案的空间。同时做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七)使用价值的时效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档案用于工程项目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第一次利用发挥作用后还会有第二三次, 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但是工程设计档案有部分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就失去原来的利用价值,所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把已经失去价值或者价值不大的资料进行销毁或者保存到不常用的地方。 二、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对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来说,合理的制定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有序的开展企业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工作的前提需要。从各方面比较全面的进行规范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在档案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能够及时的对相关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做好文件的归档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提升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要把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去,抓好对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工作质量的考核。单位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解决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关于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促进档案管理改革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要把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认真抓起来。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等档案可以为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凭证作用,但是传统的档案存储方法比较落后,查阅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信息的数字化,不同的工作人员依据自身岗位的权限,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查阅浏览所需要的工程图纸、资料和相关的其他信息。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档案工作水平,方便了工作。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单位相关的网页,把工程的信息上传到网上,方便了交流和沟通。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要积极的推荐企业的档案信息化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管理。尽早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 (三)把握重点工程建设,抓好项目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作为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是需要把项目工程从开始设计规划到最后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资料、文件、图纸进行归档的。需要认真做好关于重点工程的档案记录,注重对工程设计在各个不同阶段时期的资料信息的收集归档。对工程的相关文件材料要同步的积累和管理,保证归档的质量。由于工程施工一般周期比较长,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数量大,种类也比较多。这也给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收集,保管,整理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对工程的材料及时收集,保证档案归档的完整准确性。 总之,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是由设计单位自身的性质以及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技术设计成果,对这些工程设计成果重要的记录载体就是单位的工程设计档案。充分的认识和掌握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各种特点以及管理策略可以不断提高设计单位的水平,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当前企业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会计环境,必须根据行的环境去设计和再造内部控制制度以应形势,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发展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先进的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使传统会计处理方式收到冲击,同时对于维护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对建筑企业提出挑战。 会计电算化将替代手工记账传统的会计核算通过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程序复杂。而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发生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人作为主要责任体转变为人与软件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过程,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向科学管理转变的表现。 会计电算化将改变会计资料,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传统纸质会计资料被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取代,因此企业对使用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化和其他会计资料,应符合财政部关于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三、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当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的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控制应随着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1.加强对账务处理程序的控制。根据企业管理和核算要求设置的各种分类业务核算,在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它的主要职能是网上稽核、生成记账凭证、网上传送审批。初始化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软件操作:输入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这些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就可以进入日常账务处理工作。 2.严格对机构的管理与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企业进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要求建筑企业配备如下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并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3.严格对人员的管理与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富有责任,而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是最好的内部控制执行者。在建筑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同样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做好内部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职业道德建设和财务工作制度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4.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内部控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管理制度,规定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的账簿上的措施。其次系统软件的安全保密至关重要不容忽视,要设置用户权限。从系统的安全性和财务人员具体业务范围出发,可以将系统的用户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的操作权限只授予相应级别的员工;同时建立系统日志,对用户使用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记录起始号、登录时间、退出系统时间等及时跟踪所形成的记录,其阅读权只授予具有最高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不允许任何人擅自删除自身对日志中的操作记录。 5.网络安全的防范。企业应该做到系统隔离,从网络安全级别考虑划分合理的网络安全边界,使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或信息媒介不能相互访问,从而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设置网络防火墙,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注意网络病毒的防范,企业通过安装杀毒软件,通过系统扫描,进行预防性检查;通过入侵检测,检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受攻击的迹象,同时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防毒意识以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免受互联网的伤害。 6.备份系统设计。备份的目的是为了防备突发的意外事故,如自然灾害、病毒侵入、人为的破坏等。由于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当灵活确定备份方案,最佳备份方案是自动化备份方案,能够做到对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自动备份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同时备份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自动报告,以便能方便的管理备份设备。 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会计档案数据要保存双备份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丢失。 四、结论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是竞争和效益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及时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依赖实时的会计信息。实时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促进企业长远 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信息技术控制方面,时代给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企业在电算化环境下必须实施有效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与思考,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最终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新变化、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领域里先后发生了两次意义深远的革命。第一次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则是正在发展中的网络化会计电算系统的普及。 这两次革命都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传统的电算化系统即单机系统下,一方面诸如计算错误之类的技术性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所没有的新问题。而第二次革命中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同时也对它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单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缺陷 由于计算机具有工作自动化,控制程序化、存储数字化等特点,传统的单机电算化系统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内部控制上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 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 (二)会计业务缺乏有效牵制 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一笔业务要经过几道岗位才能被确认,这使得会计活动在进行时就实现了良好的内部牵制,为会计数据的安全提供了保证。而在电算化系统下,由于计算机的自动高效使工作人员减少,各种手续都被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从而不能像手工方式那样相互牵制,成为内控隐患。 (三)内部控制更加依赖于程序的质量 电算化系统的主体是计算机软件。因此其内部控制也更加依赖于程序的质量。一旦程序中存在严重的BUG或恶意的“后门”,便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而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所知甚少,很难及时发现这些漏洞,致使系统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四)采用口令授权容易导致泄密 电算化系统下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是像印章那样锁在箱子里或带在主人身上,因此一旦被人偷看到或窃取到便会带来巨大隐患。比如下级人员记住了上级主管人员的密码并以其身份登录进行越权操作等。如果该人员懂得一些电脑知识,绕过系统日志进行操作则更将无影可查。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会计系统也由单纯的电算化走向开放式、网络化。从内部控制角度看,它一方面弥补了单机系统的缺陷,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 1、网上公证——一三方牵制的形成。由于网络环境下原始凭证仍然要来用数字方式进行存储,所以也不能像手工系统那样对每一张凭证作痕迹检验。可是利用网络所特有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项目,我们可以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即网上公证。比如每一家企业都在互联网认证机构领取数字签名认证和私有密钥。当业务发生时,一方将单据传到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确认并将经过数字签名的加密凭证与未加密凭证同时转发给另一方。这样就得到了一笔确实经过双方认可的交易。而单独某一方因无法获得另一方的数字签名和私有密钥,不可能伪造交易凭证。同时,该凭证以加密和未加密两种形式存储于企业的数据库中,会计人员只有可能修改其未加密的那一份。这样一旦审计人员或主管人员对某笔业务产生怀疑,只需将加密凭证提交客户和认证机构其解密并加以对照即可。 2、监控与操作的分离实现了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从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电算化系统下内部牵制没有手工系统完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手工系统下的“多方牵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牵制方法,它只不过是手工系统工作效率低下,人员过度冗余的副产品,它没有明确划分操作与监督的关系,只是通过多人的重复劳动实现“牵制”。因此这种传统的牵制手段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必须找到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实时高效的特点的方法。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电算化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齐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这样明确了岗位的划分,真正作到了“精兵简政”。 3、在线测试的实现使软件内部可能存在的漏洞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众所周知,对于计算机软件来说,其内部错误或不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其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在开发过程中加强交流,充分测试,二是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而在单机系统下,用户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由于受空间、时间的影响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流,降低了系统的可信赖性。但是在网络时代,即使万里之隔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建立连接,进行实时高质的通讯或迅速传输软件。这给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方便。比如在开发时期用户可以随时向供应商提出最新的要求或意见,同样,开发商也可以及时把刚修正的软件传送给用户进行测试,大大提高了软件质量和开发速度。同样在使用过程中,开发商可以通过网络对用户的系统进行定期的在线测试,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通知用户并进行在线升级,把BUG的存在时间控制在最短,提高系统健壮性。 4统一实时管理确保了口令授权的安全。由于网络环境下系统权限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通过口令实现的,因此也存在非法使用的问题。但利用网络的实时联系功能,我们可以实现对各级口令的统一实时管理。当某操作人员上机时,其使用的身份和口令及详细信息将同时反映在监督人员的机器上,监督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当时口令、身份使用情况作以分析,判断是否有非法登录。同时我们还能通过编制监测软件实现自动报警。比如主任会计下机后通知监控方将其身份锁起。此时如有其他人员试图以其身份登录,监控软件会迅速作出反应并通知管理者。 (二)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控的新问题。 1、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一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恶意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系统外部, 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2、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可以想像在不久后企业的全部原始凭证都将成为数字格式,这加强了企业对网上公证机构的依赖。但直到目前相应的技术和法规还远没有达到完善,这也给系统的内部控制造成困难。 三、网络环境下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 从前面可以看到,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与传统单机化系统相比,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从本质上说,它们仍然属于电算化系统的一种,因此其内控内容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是在具体问题上有些变化。我们可以把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组织与管理控制 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分工与组织应以工作高效、便于监控为主要目标。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上分为操作、监督、维护三部分。操作岗位负责数据的录入、分析工作;监督岗位通过网络对操作岗位的行为、结果进行记录和审查;系统维护人员则专门负责系统的健壮性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 (二)开发与维护控制 对于自行开发系统的单位,必须作好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和开发人员的分工问题。尤其要注意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维护人员必须分开,以防“后门”。在平日的维护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并与软件供应商保持必要的联系。 (三)操作控制 单位应制定详尽的操作规程,对各级操作人员的权限加以划分。由监督人员通过实用监测随时审查是否有违法操作、越权操作。同时要注意减少操作过程中对系统的不必要的损害。 (四)软件控制 即软件内部对各种错误或非法操作的控制。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实现。 (五)数据和程序控制 这主要是保证数据及程序不会被修改。在网络下可以通过前面的多方备份等技术加以实现。 (六)网络安全控制 这本属于维护控制的一部分,但因其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性。应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健壮性控制、网络容错控制,检测非法入侵能力等几方面。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在不需要对外联系时断开与外部网的连接,并定期请网络专家进行安全评测。 (七)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工作 从统计上看,90%以上的网络安全事故是由于“内盗”或“疏忽”造成的。设有经过安全培训的管理员很容易发生泄露重要密码、扩大用户权限等错误。因此作好这一点是保证系统安全,防止非法入侵的关键。 虽然以上措施会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但从内控角度看,它们是必不可少的。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楚的意识到这些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完备的、崭新的会计体系。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浅谈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并替代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与原有手工记账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大量大力、物力、时间。 二、会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帐、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因而计算机自动加工处理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帐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概率较低,,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强化内控管理,制订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加强程序操作控制。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杨;(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职责分工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而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3、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的安全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5)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4、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帐册内容,做到帐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帐表处理应及时调整;(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5、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汁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企业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不容忽视,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促使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分析强化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下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下,也应有自身的飞跃,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解决,它的发展空间将是无法估计的,我们应该以坚定的信心迎接它的发展。随着IT技术不 断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发展,这些巨大的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在此基础对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带来的内部控制问题作出一番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 信息 1、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特点 1.1对象发生改变 内部控制的对象由原来以人为主的控制转变为现在的人、机两方面的控制为主。在手工记账的方式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会计对象、信息处理方法、处理程序和工作情况等。企业所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全都记录在纸张之上,并且根据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的不同划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的存放方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会计凭证的方式转变为文件、记录的方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这样就使会计核算的方式呈现出无纸化的情况,使得修改的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形式的进一步推行,有关这些交易的所有信息在每次进行交易时都会由业务人员将它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处理,对于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所必须的各种单据、凭证就会相应的被取消了,原来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在核算过程中会逐渐被计算机取代,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1.2 方式发生改变 会计电算后,控制方式变成了手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这时,以计算机的控制为主导:虽然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对于原始数据的生成和审核工作,还是需要依靠手工的方式来复核和控制的,对于大量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工作是靠计算机来自动完成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主要是依靠硬件的质量及程序设计的效果来保证的。因此,除了手工控制方式外,确保计算机外部设备、计算机内部设备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的正常运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保证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不被非法篡改、破坏或丢失的作用也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为此企业必须采取严密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控制和保护。 1.3处理数据的方式发生改变 虽然,计算机的应用并没有使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发生改变,但它却使手工会计系统处理数据的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手工记账方式下的那种以多人完成核算业务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输入一张凭证,计算机便可自动进行过账、转账、汇总、输出报表等一系列的工作。 2、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2.1 数据处理方式出现的问题 (1)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问题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这就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一条重要规律“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将是垃圾”。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责任高度集中于电算化软件系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问题 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系统软件普遍存在着类似问题: ①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②数据的兼容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差 ③实用性不足。 因此,系统风险问题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3) 不相容职务难以分离,“一身多职,越俎代疱”现象严重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算化后,由于功能和知识度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 2.2会计信息易于伪造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表上,修改困难,修改会留有明显痕迹 ,从而便于查证、控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3内部控制的程序容易出现差错 电算化系 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生,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3、完善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策略 3.1 处理方式要合理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请记住我站域名/ (1)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2)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 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3.2 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人员和组织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等等。 (1)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控制是指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将会计组织机构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同时规定各自的操作权限,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上机管理 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3.3 加强内部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帐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大力加强人才的培训也是很必要的,企业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的技术,培养或聘用一批精通技术、熟练应用电算化程序的高级技术人才,使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能够充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日趋完善。
企业研究论文:在探索中前进----我国企业双轨制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我国当前企业法律制度系对企业的双轨规制,这种双轨规制不仅在法律制度的体系内容上存在重大瑕疵,而且在旧轨向新轨的转换过程中亦出现了矛盾冲突。所有企业按所有制划分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企业完全公司化亦是值得探讨。现今时代我国企业法律体系的首要任务是重新整合,按照一般企业法与特别企业法之立法思路构建和谐统一权威的企业法体系。 关键字: 企业,企业形态,双轨制,企业法 一、 现阶段企业双轨立法评析 (一)“双轨制”是学理称谓。目前我国的企业法律形态,一方面按所有制形态不同分为国有企业(全民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另一方面,从企业组织形式和责任形式上划分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以及颇具特色的股份合作企业。两类并存的企业形态被学者们形象地称为企业双轨制。两种企业分类被不同的企业法律体系所确认和规范,而这样两套并行的企业立法被称为双轨制立法。双轨制立法具体表现在:一轨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1988年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92年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991年颁布《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0年颁布《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6年颁布《乡镇企业法》、1988年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6年颁布《外资企业法》、1988年颁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79年颁布1990年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94年颁布《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另一轨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993年颁布1999年修改《公司法》、1997年颁布《合伙企业法》、1999年颁布《个人独资企业法》以及1997年国家体改委制定《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制的指导意见》。在两轨企业法的调整下两类企业亦有很多不同,如以国有企业与公司为例:在治理结构上前者为厂长负责制而后者则董事会决策,前者内部组织主要是“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后者则是“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资产性质方面前者称为注册资金而后者则为注册资本等等。老的企业法未废止,新的企业法已陆续生效,如此之企业法体系何以担当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任。下文将作具体分析。 (二)静态双轨立法制度缺陷分析。由于在立法上采取双重标准,必然会导致现行企业法律制度中存在大量的混乱乃至冲突之处。 首先,矛盾立法问题。一如《合伙企业法》颁布之前,我国的合伙或合伙企业已有数种:其一为《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的私营合伙企业,其二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中的中外合作的合伙企业,其三为《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之间的联营,而新的《合伙企业法》仅肯认了自然人之间的合伙企业。法外之意前三种不属于合伙企业类型,《合伙企业法》为何如此狭隘与其他法律不相兼容呢?前述三法律法规及《合伙企业法》与《民法通则》并不是新法废除旧法的简单关系,这就造成如法人合伙、自然人合伙等成为另外无法可依的合伙形态。也降低了《合伙企业法》的规范功能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增加了未来法律制定、实施、解释的复杂性。还有,实践中曾有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其政府主管部门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十八条(企业合并或分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决定该公司与另一国有企业合并,而该公司依照《公司法》第38条、103条(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事项股东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而拒绝该决定。两法之间产生了矛盾。 其次,两类立法的交错重叠问题。我国现有八种企业形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划分标准不一致使立法上企业法律形态外延的交叉重叠。一如,独资企业就表现为个人独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集体独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四种形态。他们却由五不同的法律调整:个人独资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集体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又如私营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有交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私营企业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而《公司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说“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类型之一,而又由两个法律调整。再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形式均为有限责任公司,但不受《公司法》调整,却分别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公司法的完善,此种特殊立法实无必要。 (三)动态转轨过程制度缺陷分析。1992年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了举国上下尽人皆知的企业建设目标。老的“企业制”向“公司制”转轨,新旧体制的交替为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首先,国有企业历经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租赁、转换经营机制到股份制改制2几大变革但是困境依旧。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法律制度研究而言,一个深层次问题是企业法律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的并存与融合问题。矛盾主要集中在:一方面,公司制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但是我国现有公司法内在缺陷已日益显露;另一方面,旧的企业法体系虽然难以与市场经济规则吻合,但是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政治背景及我国商事公司传统的缺乏而使其暂难退出历史舞台。具体解释如下。公司的人格独立、财产独立、责任独立、内部权利机构制衡等特征使得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成为典型的市场主体,也适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自由公平竞争。但是我国《公司法》的制定背景决定了她只是比当时(1993年)的实践高一点点,而随着实践的发展暴露出很多须完善的地方。1993年《公司法》出台有两个背景,一是应全民致富中出现的公 司热,要对形形色色的公司进行规范,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了要对企业组织形式和财产权关系上做文章的地步方方面面都感觉到需要用法律来规范调整公司,当时在公司还很模糊的情况下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现在的《公司法》中存在的偏爱国有独资公司、漠视股东权益3等问题实属正常。同时,旧轨企业法所确认的企业形态并不具备如同公司那种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出现了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决策不独立等问题。更因为按所有制性质的划分而造成的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如国有企业的税收信贷优惠、“三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等。(上述问题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论述)可是,公有制企业仍是中国企业主要形态,在大企业中仍以国有企业为多。4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再法律上得以确认,现有公司法无法将旧的企业法代替。因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现有的企业法与公司法整合后,新的企业法与公司法之并存形态来解决矛盾。 其次,《公司法》中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规定与其说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倒不如说是双轨妥协的产物。在《公司法》制定过程中就存在着当时的单一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国有企业是否应纳入到公司法调整范围的问题。既要维持公司的社团性质又要承担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而且,一人公司(个人投资)的历史中断,意识、机制尚不成熟。只好确认国家投资的独资公司而否认非国有的一人公司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国有独资公司引发的制度缺陷自然很明显。5尽管国有独资公司在《公司法》中有专章规范,但其基本游离于公司法治之外。给公司法理论上以巨大责难及造成实际操作上困难。其一,在《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情况下,并无任何针对滥用公司人格而侵害权人利益情况制度保障;按第66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决策无法独立,不仅无股东会而且决策机构是被 “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部分股东会的职能,同时公司的重大事项亦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决定。由此可见,国有独资公司没有半点独立人格。其内部权利制衡机制趋于无。仅在《公司法》第67条规监事会由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构、部门委派人员参加,并有职工代表参加。从监事会组成来看实际上是外部监督,并且在实践中哪个职工代表敢监督董事会呢?因此,国有独资公司无法体现现代公司制度的优越性,只是形式上承担了“有限责任”、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其二,具体适用上问题多多:对一人公司的变更设立未明确置以可否,对全资子公司的规定未明确置以可否,按公司法的精神, 公司成立时两人以上设立,应不承认非国有一人公司,但是外商独资企业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对外商独资公司设立矛盾。如此之模糊的立法如何操作得! 再次,前文已谈到双轨立法多有重叠,除此之外,许多市场呼唤的企业形态却无法可依。虽然这不是“双轨制”的必然结果,就立法盲区而言,现有企业法体系难辞其咎。其一,一人公司问题。公司法立法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企业形态一元化,商事公司被挤出了我国经济生活,商事公司传统已无从谈起,对商事公司的本质 及其对内对外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法人人格与股东人格难以真正分离。一人公司也就没有合法身份了。国内也有学者站在西方国家公司立法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应设立相应规范。6其二,我国现实的经济生活呼唤有限合伙与两合公司。当初之所以未规定法人合伙人,主要是因为法人的有限还是无限责任问题7.实际上有限无限是相对的,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均以自己的所有财产承担责任。从逻辑上讲应当允许法人在合伙中承担出资额内之责任,也即允许有限合伙与两合公司的存在。同时,像高科技创业投资这种高风险低流动的领域也应允许普通合伙人(创业投资家较少投资)与有限合伙人(主要投资者较多投资)共同投资。8其四,无论我国企业法还是公司法均以单一企业为调整对象,而并没有对关联企业全面调整的规定。我国涉及企业集团的单项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一些行政法规及其部委局制定的一些部门规章,且内容多涉及企业集团的组建与管理。这使得企业集团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强烈的行政管理法性质,是原有经济体制在立法上的反映。事实上,从单一到关联是企业(公司)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子公司,孙公司从属公司,控股与被控股公司等企业形式(尤其是国企转制后)大量存在,问题也很多。法律制度上理应作出相应应反映。 二、 两种“单轨”企业法分析。 (一)我国过去延续下来的按所有制性质分类的企业法和企业制度,适应传统集中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适应某种传统意识形态的要求,但却不适应市场经济。这一结论性的看法,在此仅作简要说明。 首先,国有企业相对于自然人股东其固有缺陷是明显的。既缺乏利益化人格化的所有权主体,又缺少较合理的监督。9国有企业的一切财产属于国家,企业所有权主体为国家,可现实中国家所有权的分级所有却导致了国有财产所有权行使的国家缺位政府越位,而理论上的所有权主体即全民从未行使过所有者权利,也无法行使。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转机条例》的规定,国有企业几乎拥有了所有者的一切权能。面对企业经营权的扩大,相应的监督机制并为出现,各类国有产权代表、所有者行使所有者职能时,既没有所有者用好其控制权的充分激励和责任,又不受所有者用好其控制权使用方式的有效监督和制约10.我国现行体制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经营者进行监督,这样的外部监督由于没有投资等利益关系,必然其积极性公正性无法保障。 其次,集体企业法的规定也存在类似上述问题。我国的集体企业主要分为乡村和城镇集体企业,具体又有:农村供销社、信用社、合作社发展的所谓大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的集体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为解决就业社会问题而出资开办的集体企业、个人投资合伙投资而办的挂靠式集体企业等。他们有着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同管理的特征,同时也共同地产权不清,实践中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共同地分离。我们知道,如今相当部分的集体企业是由最初的投资者设立,经过多年的共同劳动积累而成的。在经营过程中如企业的职工的离岗加入、企业的解散倒闭等一些问题,冲击了集体企业不可分割的公共积累的企业财产制度。我国宪法把集体经济当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供销社和信用社曾一度被国有化,无异于是对入股者投资财产权的剥夺。不仅如此,在税收方面的优惠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要求不符。 再次,“三资企业法”的缺陷也很多。其一,三资企业法赋予了外商投资的企业超国民待遇。《中外合资企业法》中的外资企业投资者既可以是外国的公司、企业也可以是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而受《公司法》的限制却排除了除国家外的其它主体独资设立公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商可以 合同先行抽回投资,可以设立契约式的企业,可以办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办成合伙企业。我国国内连法人合伙都未得到法律确认,等等。其二,外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十分模糊11.如在外经贸部1995年制定的《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一条,在设立时中国个人不可设立,且不能认购外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但可以购买已发行的股票,不知原因何在。其三,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及财政优惠更是数不胜数,可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八条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六十一条、六十二条等等。 (三)上述企业全部公司化并非无懈可击。国有企业改革问题首当其冲。在93年《公司法》颁布以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工作全面铺开。国企改组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似乎在国家所有权转化为国家股权后,就能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相互制衡而又统一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似乎国企从此走出困境了。事实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开始了对国有企业的全面股份制改造的反思。国家授权的部门或机构相对自然人股东与人之间无利益驱动使得国有股缺乏人格化的股权代表,而且国有股的三层运营模式(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机构、营运的企业)导致委托成本过高,还有国有股在证券市场上的流通问题也是一大障碍12.亦有学者将国企目前效益不好机制不顺的原因归于:政府和传媒对公司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经营者和政府的公司法的意识较薄弱,未贯彻好《公司法》。13实则不然,大量的国有企业因为经营性质、经营目标不同而属于特殊行业,不宜改组为公司形式。这样企业至少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由于其在国内不存在竞争,由垄断带来的利益较之竞争的利益更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第二类是属于公益性的国有企业,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像铁路、邮电、煤气、自来水、电力等行业。第三类是由于产业政策的需要,暂时需要由政府控制经营方向和经营规模的产业,如烟草、电信、银行、航空、保险、汽车、等行业。 另外也有学者根据产权学派的产品分类理论,认为凡属于公共产品、自然垄断产品、以及长期性资源配置的经济部门,其投资都应该由政府提供,因而这些行业或部门应属于非竞争性的。这样的“公司”正如前文所述只能是给理论和操作徒增困难。 集体企业全面股份化也值得探讨。集体企业在所有主体上类似国有企业的单一主体而更多的存在交叉重合,甚至由于多年来的变迁而无法确定某些集体财产的所有者。即使能够确定所有者的,如乡镇企业属于特定社区参与投资的全体农民所有,城镇集体所有企业属于本企业职工所有,由于不少股权凭证消失或社区内人口增加或减少而导致股民不清乃至职工的上岗下岗造成企业产权问题的集体企业的股份化改造非常艰难。 同时,谁又能否认股份合制企业不是公司制度的一种修正呢?股份合作企业既不是完全股份制的公司,也不是合伙企业亦不是合作企业。这样一种劳合与资合相结合的企业形态,按照《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企业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仍然以企业全部资产承担责任。它是我国企业形态的一个创作,由多个股东合作投资并共同经营的企业。在投资方式上与股份制相似,而从经营管理上它又与合作制企业相似。介乎于股份制与合作制之间,而又兼有二者优点。股份合作制企业较长时期内注定要以一种独立的企业形态与其他企业形态平起平坐了。 三、 新时期我国企业法何去何从16 据上文所述,原有的双轨立法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两种单轨也难堪重担。鉴于此,只有将企业法与公司法重新整合,共同规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以公司法作为一般企业法,根据企业的性质特别立法。可将其称为“新双轨立法”。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并非唯一出路。一部分国企以非公司的国有企业形式参与经济活动更合适。可以也必需由国家收回所有权,并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在此国有企业的界定应该明确。国家对企业的出资以由过去的“所有”演变为全资、控股、和参股等多种形式。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强调绝对资本联系和依特别法取得企业控制全的方式。国外界定国企大致有三种:一是国家绝对所有即全资或资本超过百分之五十;二是相对所有即资本比例不足百分之五十但已有资本联系可以直接控制的;三是即强调资本联系又强调国家依特别法直接取得企业的控制权。17如日本的国有企业包括直营事业、特殊法人、第三部门(受私法或民商法调整的公私合营企业)及具有类似国有企业地位的民营企业(如红十字会、政府授权经营公用事业的私营企业)四种。其中,直营事业、特殊法人又按中央地方划分为两类。直营事业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企业,中央经营的领域为邮电、造币、印刷、国有林业、酒类专卖等“五现业”。而地方政府直接经营的企业又称公营事业,经营领域并不受限制,其中自来水、工业用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地方铁路、电力、煤气等7项为法定事业。特殊法人是指依专门法律设立的国有企业法人,在日本包括公社、公团、事业团、公库、金库、特殊银行、营团、特殊公司和其他特殊法人。第三部门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民间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政府在其中的投资超过25%.其领域涉及观光娱乐、流通、交通辅助设施、土地开发等。另外,日本有两种非公共企业一是认可法人,系由民间倡议设立,经国家特别批准 成立的法人。另一种是国家授权私人经营的电力、煤气、地方铁路、公路运输、航空等企业,他们在价格、经营方式和经营领域等方面要受政府的控制。18 通过以上论述简要总结出,国家对企业的控制模式分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四种形式。其中国有企业单独立法即《国有企业法》,而其他三种公司均由《公司法》来调整。同时,集团公司等关联企业必须纳入《公司法》调整范围之中。这样我国便形成了以《公司法》为核心企业法,以《国有企业法》《股份合作企业法》《集体企业过渡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为两翼的企业法体系。不难看出新的企业法体系划分兼承了组织法的要旨。以企业的责任承担、组织形式作为统一的分类标准,企业形态与企业法律形态也趋于统一。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研究 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在任时的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的审计,一般分为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目前我国正处于廉政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也加大了对企业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但是当下这一制度的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我国的审计工作整体效果不佳。 1 当下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很多问题,极大的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审计的整体效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及资金不足。对于企业干部的经济审计,需要对干部在任时的部门或、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这是一项较为繁重的工作,目前被审计对象偏多,而审计人员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当下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而企业领导的调任、离职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审计部门难以对审计需要的资金及人员进行年前计划,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2)审计效率不高,经济责任不明。在目前企业内部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总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审计拖延,影响了审计的效率。一般原因主要有:领 ! (3)审计的结果不公开。这是目前审计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后,审计的结果如何,往往不进行公开,人们难以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政府、对执政党的信任。 2 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策略 面对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在审计中要保证对每个企业的关键人物进行审计,避免领导干部利用自身权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破坏。目前国家较为重视审计工作,但是还应该加大对企业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力度。同时要遵循审计内容及其对象的相关规定,具体如表1所示。 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明确经济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分清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的责任,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中考虑到可能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各项问题并进行解决,最大限度的防止审计的拖延。 除此之外,还应当控制审计过程,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审计过程的公正公开,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在工作开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背景进行了解,将需要审计的内容列出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然后再根据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在工作中,要对领导人员进行谈话,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检查,留存相关的证据,并做好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记录工作;审计工作完成后,需要得出审计结果,制作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必须要根据审计工作得出,并要有相关证据予以支持。同时为了保证审计得到相应的监督,并且也能够为后面的领导人员提供参考,必要时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 当然,在不侵犯个人隐私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公开审计结果本身是有必要的。此处的公开,不限于在必要的情况下公开,而是对社会大众公开,充分利用人民大众及社会舆论的力量,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同时也对现任的部分领导人员予以威慑,以改变当下企业中的不良风气。 除了公开审计结果,还需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应用力度。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本身就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因此要尽可能的使审计工作发挥最大的价值。而将审计结果加以运用,便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对企业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只是为了监督领导人员,惩罚一些作风不好的领导干部,而是应当将审计作为一种选人用人的手段,选取作风良好的人员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通过对领导人员的审计实现廉政建设,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3 结 语 总之,对于企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是目前廉政建设中的工作重点。当下这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廉政建设,改变企业内部领导阶层贪污腐败的现状,需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遵循审计内容及其对象的相关规定,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力度,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审计过程的公正公开,明确经济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公开审计结果,并且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应用力度。这样才能真正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促进社会廉政风气的形成。 企业研究论文: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研究 经笔者研究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随着制造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想得到更好的经济利润,就需尽快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管理控制,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分析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具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制造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最终限制供应链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对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链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明显力度不够,不能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采用适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 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好坏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确保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与制造企业管理不当有直接联系,企业要想降低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沟通交流,建立有效,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促进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充分降低管理风险,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增添一臂之力。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应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与其他企业不同,那么制造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足够了解。在这里,笔者将以某大型超市为例,该超市实行的QR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通过EDI等信息技术来实现订货补货等经营信息的交换,该超市利用该体系大大缩短了交货送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超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企业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建立必要以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本身,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另外,对于供应商而言,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能让制造企业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其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核心供应链的建立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它必要以严谨的科学技术为主,以防共享的资源被违法利用。事实上,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上完全可以选择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ASP模式,该模式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拓展供应链范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平台日常维护开销,同时也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变更供应伙伴。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引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的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ASP模式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 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改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大大减少采购成本,实现了制造企业的长效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大量吸纳人才,并对在职人员实施相关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为了改善管理现状,制造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住发展机遇,充分提升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制造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良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基础。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员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 科学评价员工的能力对于有效配置员工,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进而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能力模型共生关系整体能力潜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理念就是做到“能岗匹配”,但是我们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并且帮助其能力的成长方向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呢 ?目前在很多企业中对员工的能力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在此,我们探讨一下如何更加客观有效的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价。 一、能力模型的建立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浙江大学王勇(2003)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企业员工能力的划分的观点,将员工个人能力元素分为五类:(1)价值,品质与特质能力元素。这类能力元素主要是与个人价值观、个人品性等相关的能力元素的集合。如:正直诚心,责任心等;(2)情感能力元素。指调整和控制个人感情和心绪,以满足工作和需要的能力。如:抗压能力、自我控制力、毅力等。(3)行为能力因素。这类元素大多属于情绪能力的范畴。如:团队合作、成就动机、人际交往等能力因素。(4)知识技能能力元素。这类能力元素包括同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等。(5)元能力。这类元素不仅是具有高度通用性的能力,而且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础,使得整体能力呈现非线性增长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对组织变革来说,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现有能力的大小,而是在于提高能力的难易程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决定能力的各种要素,以及改变这些要素的难易程度。我们将影响能力的因素构成能力成长模型。 不同性质的工作在五个维度上的能力具体要求不同,且每一能力维度在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不同能力维度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也就是说某一维度上能力的不足是不能用另一维度上超常的能力予以弥补的。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是各维度在特定结构关系下平衡后表现出的结果。我们将能力维度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现实中个体所具有的能力结构不一定恰好同工作要求的能力结构完全吻合,所以个体相对工作而言的综合有效能力,是由个人能力中最弱的能力维度决定的,类似于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可以推断,在个体能力中,较强能力维度中的能力元素,由于受维度能力元素的制约,存在部分富余,富余能力是作为潜能力存在的,对现实工作业绩没有增量影响。这部分能力也不能弥补其他维度能力的不足。因此,我们提出以下观点:如果某一能力维度水平低于工作对其的要求,那么该能力维将抑制其它维度的能力的发挥,企业在评价企业员工的能力时,不能只考虑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应该从以上五个维度对员工进行科学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为其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合适的培养机制,以帮助员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适应组织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基于能力维度间共生性质的整体能力水平评价法 现在我们讨论基于各能力维为共生关系的能力水平评价法。 我们用β1,β2,β3,β4,β5分别表示具体工作所要求的任职者在五个能力维度上的能力结构系数,且,对n位任职者的各项能力维度的考评结果为Xij,Xij表示对第j位任职者的i能力维度的考评结果。据此求出第j位有效的综合工作能力步骤如下: 1.将任职者的各维度能力评价分值归一化,求出各任职者的实际能力结构。 2.计算任职能力结构同任职要求结构之间的偏离度找出偏离最大的能力维度。 偏离度θij=βi-βij,选取最大的偏离度。 3.根据任职者在最大偏离度θ*ij对应的能力维度i上的实际得分Xij和任职要求能力结构系数对任职者各维度的原始评价值进行修正,计算出各维度的有效能力分值;假设第j位任职者最大结构偏离的能力维度对应的认职要求结构系数为β’,。任职者在该能力维度的实际得分为Xij,可以计算出修正后的各能力维度的分值X*ij: 4.根据各能力维度的修正分值,以及能力结构系数,综合得出最终整体分值,即:效能水平评价值。 该方法能够反映能力维度之间的这种复杂的有机关系,相对传统的简单加权法,该评价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使得最终能力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任职者的效能水平。 (2)很好的反映了不同能力维度之间的互补共协作用。(3)对任职者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 组织的首要目标就是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绩效,即不断的提高组织的能力,而组织的能力是以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因此,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应作为组织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应在对员工能力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制约员工能力发展的瓶颈所在,并为其提供培训或者其他的学习机会,发展导致其综合能力下降的某一维度的能力,以提高其工作的整体能力。这对不断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与深远的意义。 企业研究论文:谈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首先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最后提出了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的对策,希望能够达到银行与企业共赢。 关键词: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 风险研究 一、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 (一)贷款额度小。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融资需求额度一般都在几百万左右,其中以100万元以下居多。 (二)时效性要求高。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稳定的市场,一旦发现商机即向银行申请融资,而且需要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妥。 (三)期限短,频率高。中小企业贷款一般为短期,主要用于流动资金的周转,且受市场变化影响大,贷款的频率明显高于大企业。 (四)贷款价格敏感度低。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快,资金运用效率高,一般能接受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 (五)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产品需求包括存贷款、资金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信用证、出口议付和银行卡等,其中贷款涉及到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国内信用证、私营企业主个人财产抵押贷款等,有进口业务的企业还对打包贷款、保理、福费庭等贸易融资业务提出了需求。 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一)道德风险。部分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信用观念淡薄,他们往往会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银行套取贷款,进而设法逃废银行债务。 (二)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严重,征信困难,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银行难以对其实际经营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做出准确判断。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低、缺乏规范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 (三)制度风险。从历史背景看,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来源于五种渠道:一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一些机关和企业开办的三产企业。四是私营和个体企业。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从企业属性上看,有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而且民营中小企业占比较大,但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但流于形式,许多中小企业成分复杂、产权不清、因此银行贷款给这些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 (四)经营风险。许多中小企业设备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研发能力弱,产业层次偏低,竞争力较弱,对市场波动承受较差,经营状况不稳定。 (五)管理风险。众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现象,如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财务不实,报表失真,成本居高不下;人心涣散、员工流动性过大等等。这些对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则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六)市场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这使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承担着过多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中小企业原有的竞争条件发生变化,一大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将进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整体素质的阶段。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后活力大大增强,外资经济非常活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中小企业资本金少、资产规模小,更易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中小企业这样一来存续的变数进一步增大。 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 (一)设立单独部门,财务独立核算。为适应小企业金融服务独特的需求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建议商业银行设立单独的中小企业业务部门,专职负责中小企业业务,专门负责开发潜在的客户。同时对小企业金融业务进行财务的独立核算,以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小企业金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二)建立集中管理式、流程化的作业程序和高科技的管理系统。借鉴国外银行有效的管理及作业模式,在小企业金融业务的销售管理、业务审批和贷后管理等方面采用集中管理式的、流程化的作业程序,以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和降低业务操作成本。 (三)变商业性担保为政策性担保。当中小企业符合政策扶持要求,但融资担保品(额)不足时,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以保障中小企业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融资。如果在信贷期间产生风险,由类似于中小企业基金之类的担保机构为其履行清偿职能,清偿商业银行部分本金,并承担追讨欠款的相应职责,这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四)小企业贷款与企业管理人员挂钩。许多中小企业从账面上看,并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然而其法人代表和高管人员个人却有着充足的抵押物,这样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其法人代表或高管个人财产也必须作抵押,承担无限责任,从而使得中小企业主的还款意愿增强,达到锁定信贷风险的目的。 (五)提供财务顾问服务。银行用自己的信息、人才和技术优势,直接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项目的决策和分析,信贷资金的使用和结算,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等,充当中小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一方面,可以扩大银行的盈利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降低银行融资风险,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六)控制融资额度,降低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作为决定贷款额度的惟一依据,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一方面。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可以预见的收入流量来估算其还贷能力,并确定贷款额度: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数量确定一个贷款上限,只要融资总量没有超过自 有资金的总量,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就没有承担主要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就可以相对放松。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研究 一、绪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直客观存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从2008年ST宏盛到2009年立立电子,2010年胜景山河2011年紫鑫药业,再到令人震惊的绿大地案,这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不仅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解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并于2002年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6年2月15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48项《独立审计准则》,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关文件,但是效果仍不明显。财务舞弊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使我们蒙受了巨大损失,已成为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预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为了保障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研究和解决财务舞弊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产生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 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局部利益做假账,获取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为了自身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按企业负责人的授意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作,出具虚假报告,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二)会计准则、制度的漏洞与执行存在伸缩性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财务舞弊得以产生的关键性因素。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会计法规的制定建立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不能与之相脱节,如果会计法规本身存在着缺陷,这就给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舞弊留有余地。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财务舞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涵盖所有经济事项,这就为财务舞弊的产生创造了一个存在空间,而且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一般由大股东说了算,形成一股独大,这样就给大股东造假留有机会。同时,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上市公司,并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肆无忌惮地造假。另外,由于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三、财务舞弊的识别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在曝光之前,往往有一些征兆出现,分析舞弊者运用何种手法进行财务舞弊、如何识别财务舞弊的行为,对广大相关利益群体能起到一定风险和保障自身权益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 (一)关注所属行业经营环境的突然变化 企业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如果发生剧烈变动,像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等,都会使企业难以适应突然变化的经营环境,导致经营业绩下降。如果在如此恶劣经营环境下仍能经营领先,利益相关者就应慎重看待其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分析其背后是否有财务舞弊。因为当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企业为了能够规避风险,并且使自己在此次风险中脱颖而出,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财务舞弊。 (二)判断管理层是否存在“独裁”管理现象 近年来曝光不少财务舞弊案例后,总有些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独裁所导致的,即在某些企业存在管理层核心人员我说了算的情况,他们一般是企业的创始人、CEO或是核心人物,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面临一帆风顺时,通常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企业面临不顺时,这些管理者会通过财务舞弊来保护自身利益和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分析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 通常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均衡关系,但是如果像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以及它们之间出现异常变动,则表明企业有存在舞弊的可能。例如,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加但销售费用却没有相应上升,或应收账款增长率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则可能预示着企业有财务舞弊的行为存在。 (四)甄别经营业绩的真假 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是否严重闲置、生产车间是否停产、存货数量是否大量增加等现象。如果这些现象单独或同时存在,报告期经营业绩却没有相应下降,则有业绩作假的可能性。应通过检查可疑的账簿记录、记账凭证、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来查明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关注资产负债日后有无大额或连续的退货,并查明这些退货是否为年末集中“销售”部分,从而识别公司是否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1] (五)关注关联交易事项 关联交易往往是企业掩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都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财务费用”等具体项目中。其识别方法为:第一,计算各项目中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分别占项目总额的百分比和这些项目占企业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方企业的依赖程度。第二,分析这些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正性。[2]例如,交易价格是否以市场的公平交易为基础,交易的市场价格是否存在非公允的方面,控制方对被控制方强制的内部销售价格等。同时,还应向公司的主管工商部门了解上市公司包括验资报告、股权转让备案登记资料等在内的相关材料,并应特别查询控股股东的工商登记资料,了解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以有效识别利用隐性关联交易粉饰报表的行为。 (六)慎析资产减值准备 分析报表时,尤应慎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一般而言,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而处于盈亏临界和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有时会巨额计提。因此,对这类业绩指标脆弱的上市公司,首先宜将其计提政策与同行业或者相关行业进行横向对比,判断是否有异常,再分析其财务报告中是否对估计基础和依据进行详细披露。 (七)关注虚拟资产项目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虚拟资产项目应密切关注,若虚拟资产与正常资产相比比例较大,或虚拟资产增长速度(或相对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则可能存在通过虚拟资产虚增利润。其特点是虚拟资产多记少摊。应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的明细账,注意会计报表附注中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要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3] (八)借助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通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高于现金净流量的净利润对应的那部分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公司很可能存在报表粉饰情况。 四、我国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ST冠福:2011年涉嫌财务舞弊 (一)背景资料 冠福家用因2010年、2011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均为负值而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ST冠福,其财务内控质量极差,早于2008年就曾因业绩快报与最终经审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而被深交所通报披露。公司董事会想尽快脱下*ST的帽子,用尽一切办法来挽救其财务状况,但是在2011年的财务报告中出现了财务舞弊现象,让本来就深处风险的冠福家用更加雪上加霜。 (二)分析 (1)虚增应收账款余额,虚增利润。根据*ST冠福2011年年报披露的合并口径下应收账款年末前五名单位情况来看,从第二名到第五名均为非关联方,涉及金额在数百万元不等,但账龄则均为“一年以内”(见表1)。 单一客户年末“一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不应当大于该客户当年的采购总额再加上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即一年内应收账款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根据该公司年报披露的合并口径下2011年前五名客户营业收入情况很难与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信息相对应(见表2)。 表1中名称为“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的客户在201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90.72万元,且均为“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假设*ST冠福向该客户实现的销售金额在年末时均没能收回来,全部形成了应收账款,考虑到17%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影响后,2011年中*ST冠福向该客户销售金额也不应当低于504.89万元,然而在对照着合并口径下的前五名营业收入情况表,可发现,504.89万元已远大于披露的第三大客户“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应的396.51万元销售金额,但事实上“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却未能进入当年营业收入前五名客户名单当中,所以我们猜想该公司有虚构应收账款嫌疑。 理论上讲如果*ST冠福在2011年中曾有过对外收购、并将收购对象纳入期末合并范围的话,有可能导致营业收入合并期限不是一整年,进而导致前述数据差异。但事实上这并不适用于*ST冠福,因为在其2011年年报财务报告附注“本年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部分披露到“2011年度出资设立14家法人独资,公司拥有对其实际控制权,故自上述公司成立之日起,将上述14家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从中我们得知*ST冠福合并范围新增部分全部都是新设子公司,也即在被纳入合并范围之前都不会有营业数据,也就自然不会影响到营业收入与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之间的财务逻辑关系。 *ST冠福在年报中通过虚增应收账款余额,进而导致虚增资产、虚增净资产。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对于连续两年亏损的*ST冠福来说,*ST的大帽子压得他们很难翻身,所以他们可能会假想客户单位,虚开销售发票,编造销售合同,虚列应收账款,最后将虚列的应收账款和其他舞弊的企业对冲销账,以此来调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成果。 (2)谎报应收账款账龄,少计坏账准备,虚增利润。而对于*ST冠福,从上述表一中应收账款第三大客户“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末*ST冠福对其“一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426.85万元,所以其2011年对该客户的销售金额不可能少于364.83万元,也已经超过了当年营业收入前五名客户中第四名“华润万家(万佳)有限公司”对应的347.53万元采购金额,从而可以看出这家客户截至年末金额高达426.85万元的“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应该有一部分是一年以上的。 所以根据这个现象猜测*ST冠福谎报了应收账款账龄,针对“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的426.85万元应收账款,不全是“一年以内”账龄,*ST冠福通过把应收账款都记到一年以内,进而导致*ST冠福少计坏账准备、虚增2011年利润。 (3)财务数据变动诡异,财务信息不真实。根据*ST冠福2011年财务报表,计算其财务指标,发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存在异常变动情况,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详见表3)。 根据表3营业利润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下降了967.19%,说明公司营业业绩急剧下降,然而在2012年9月至2012年年底,营业利润又急剧上升,在短短的半年内,公司不仅使得营业利润为正,还在2011年中报营业利润的基础上翻了大概四倍。2012年年末主营业务收入695,950,000.00元,2012年9月30日主营业务收入505,396,000.00元仅仅增加了37.70%,对于营业利润的变化是微乎其微。对比利润表半年之内的变化,2012年年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8,349,000.00元,投资收益4,264,230.00元,这应该是营业利润剧增的主要原因。 *ST冠福在2012年变更会计估计,投资性 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原来的成本法变为公允价值计量,这一会计估计的变更也仅仅使*ST冠福增加了401万的利润,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使人产生怀疑,可猜想*ST冠福虚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进而虚增利润。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上升30.92%,然而筹资现金流量净额却下降87.15%,唯一的原因就是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为偿还到期债务和支付现金股利。债务的偿还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会变小,但一个较短时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占总现金流出比重过大,也可能引起资金周转的困难。股利的支付要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它可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增强筹资能力,但必须确保在股利支付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保留足够的现金来维持未来的正常运营,以实现未来的现金流量。对于*ST冠福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应收账款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所以推断*ST冠福支付了大量的现金股利(如下表4)。 但是根据表中数据,虽然股利支付是增加了,但是增加的幅度远不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的幅度,这一点变动也有所疑问,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4)*ST冠福2011年度业绩预告及其修正违规披露。2011年12月21日,*ST冠福业绩预告,称:“公司在第三季报对2011年度经营业绩的预计‘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450万元至500万元’仍保持不变。”其中对参股公司上海海客瑞斯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公允价值计量增加投资收益3450万元,全资子公司“一伍一拾”连锁店预计增加亏损1400万元,控股子公司“五天”销售公司家用品业务预计增加亏损2000万元。 在12月份的业绩预告,可信度应该很高,公司一年来的经营状况在这时已经成形,变化应该不大。但是,2012年1月31日,*ST冠福的一则201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却骤然大变,预计业绩为亏损7500万元至8000万元,这意味着至2011年底,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4月25日,公司2011年年报,实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亿元,再超预期。 从市场来看,*ST冠福股价自去年11月份起一路下跌。从后来披露的公司2011年年报看,定增解禁股股东丁志刚、江苏瑞华投资、任为民等都从股东榜上消失,也显示出股东对公司的预期早已不乐观。 *ST冠福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方面的原因,对外披露的2011年业绩预告、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与经审计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且未能向投资者及时披露2011年将大幅亏损的实际情况,未能及时提示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五、根据*ST冠福财务舞弊案例,提出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一)针对应收账款舞弊,应采取的措施 (1)严格应收账款审计程序,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对于应收账款舞弊,审计人员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销售额、销售成本及销售毛利率进行分析比较,或者到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实地查看,对生产流程进行了解,更全面地对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审查,有针对性的审查是否有虚假销售和片面销售的舞弊情况。[4]查看金额较大应收账款余额的组成及发生,确定余额是否正确。其次抽查具体入账依据,审计人员一定要对购销合同进行认真的分析检查,对于不合常规或违规的交易,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5]应收账款函证是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以此来核实被审计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发生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同时也是用来证明应收账款账面记录与客户记录是否相符。应收账款函证是为了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正确性和真实性,防止被审计单位及单位人员是否在销售业务中发生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2)建立健全公司应收账款治理结构,形成各个方面的相互制约。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领导者追求企业产值和利润最大化,但是忽略了实际管理和营运的状况。*ST冠福只确立了每年的产值、利润、产量这些目标,没有明确的提出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公司片面追求利润,而忽略了应收账款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应收账款流程:应收账款资信调查控制应收账款签订合同控制应收账款核准控制应收账款记账控制应收账款清理控制。[6] 在签订应收账款合同之前,企业向社会信用咨询机构查询购货方信用情况。建立动态的客户管理系统,负责客户的信用调查、组织信用评估。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确定货款的结算方式,决定是否赊销及赊销的金额等。然后与购货方订立详细的购销合同,应收账款购销合同经过公证部门鉴证后,将合同副本(或复印件)送交会计和仓库部门,据以检查核对,办理结算和发货业务。再次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应收账款以核准的销售发票和发运账单等为依据进行记录。 同时应建立监管机制,形成各个方面的相互制约。赊销商品经过单位负责人或授权核准人员的核准才能签订销货合同;对于单位接受客户的票据,要经过会计主管人员的审批,需要贴现应收票据时应经过主管人员的审批,应收票据的背书转让也应经过必要的审批手续等。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账户要由不同人员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和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分别登记;由独立于记录应收账款的其他人员定期检查核对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的余额;指定专人对应收账款账龄较长的客户进行催收,索取货款,保证企业债权得到回收;应收账款的各种贷项调整(包括坏账冲销、折扣或折让等)要经过会计负责人员的批准。 (二)针对虚假财务数据,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惩处机制。*ST冠福相关财务报表数据的不真实,相关会计人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在相关领导人员的指导下,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所以应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当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必须忠实履行岗位职责,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将国家和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除了给予企业及主要责任人以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会计造假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2)完善会计岗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 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强财政、审计和税务等外部部门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 (三)针对违规披露,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公司高管的诚信观与道德观。*ST冠福董事长林文昌、总经理林文智及财务总监张荣华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披露虚假财务信息,隐瞒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风险。内部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诚信和道德观,而*ST冠福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肯定是相关主管负责人一手操控,高管间达成一致共识对外隐瞒,在财务报告中做手脚,对报表使用者提供了误导性的财务信息,可以说这是一种恶意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也是高层管理者诚信缺失和道德沦丧的一种表现。因此,在公司管理中,高管的诚信与道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ST冠福公司在对高管的任用时应重点考核其道德品质,保证高管的德才兼备。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强化公司管理,改善公司经营业绩,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遏制财务舞弊。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尚未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为违规行为开启了方便之门,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如果再不加速改进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将面临很大困难。因此,要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应从源头抓起,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抓起。第一,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第二,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上市公司内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内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司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公司具有长期竞争意识,上市公司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建设,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加大对舞弊公司的处罚力度,增加舞弊公司的舞弊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3)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在*ST冠福财务舞弊案中,相关出具的年度财务报告应该是经过外部审计单位的审查后出具的,但是在出具的报告中,我们仍能明显的发现其财务上的舞弊行为,我们则推断,相关事务所与企业之间形成勾稽关系,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为对方包庇,或是审计师的疏忽,出具财务信息有误的报告。 在政府监管之外,注册会计师更需要行业自律,进行自我监督。改善注册会计师协会人员结构,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协会,真正实现行业自律;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六、结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原因,表明主要是由于存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上的诱惑,以及公司治理的不完善造成了财务舞弊;结合*ST冠福财务舞弊案,列举了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最后根据不同舞弊方式,提出不同治理舞弊的措施。 企业研究论文:体育用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市场对策研究 [摘要] 面对体育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以及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育用品市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还难以适应。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创名牌产品,已成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体育用品企业 品牌经营 市场定位 产品对策 价格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我国体育用品业作为体育产业中最具产业规模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迄今为止,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达307万家,加之上游零配件配套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经销商,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共约408万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体育品牌在我国都有加工。“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依靠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主要靠来料加工,或承担国际间的生产任务,赚到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加工费,我国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低价竞争,大量的贴牌加工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在国际上受人民币升值、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受原材料、电力、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这种品牌危机的存在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如果不尽快培育出自己的产品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很可能会在这场“抢滩赛”中无立足之地。 一、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现状与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现状 (1)品牌众多且竞争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仅福建一个省就有超过1000个体育用品的相关品牌,但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的评估,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的品牌价值也仅及世界顶级体育用品品牌价值的7%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普察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各类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中,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40家,企业规模大都只拥有100~500名劳动力,工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并且各自为政,品牌竞争力不强。 (2)缺少名品。我国体育企业的品牌与国外体育用品企业相比,品牌价值和形象相差悬殊。从产品出口看,虽然我国有些体育用品企业产品占有世界市场的很多份额,但极少是以自主品牌进入市场的。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常见的方式是低价销售,贴牌生产,很少创建自主品牌,培育的国际名牌就更少了。正因如此,中国是体育用品生产大国,却称不上体育用品品牌大国。 2.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差异化特征不明显。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差异化特征不明显。以福建运动鞋制造业为例,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安踏”、“特步”、“匹克”、“别克”等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但90%的品牌以“运动休闲鞋”作为主打产品。品牌差异化的欠缺将使这些企业集中于同一市场中进行竞争,最终只能通过原始的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造成整体产业巨大的资源浪费。 (2)品牌文化竞争力弱。品牌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是品牌产生巨大附加值的强有力支撑,也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然而,我国体育用品品牌文化竞争力比较弱,大多数品牌尚未建立起被广泛接受的品牌文化。即使有一些已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所谓企业的品牌文化,也不一定与企业的行为一致。 (3)品牌的设计技术薄弱。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或通过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或自己在意大利和法国设立设计室,但仍以翻版、仿制为主,原创性的设计明显不够,各公司大多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师。 (4)缺乏品牌经营发展战略。目前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许多企业属于体育用品的加工厂,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表现为许多体育用品企业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开发缺乏长远战略的规划。 二、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经营的市场对策研究 1.商标对策 品牌就是商标,是附着在商品上的企业标记。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创造和使用商标的过程中,要坚持“注册在先”的原则。企业在选好商标后,要迅速及时的注册登记,取得专利权。这样企业就有了一个走向市场、占有市场、走向未来的信誉载体。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手段,防止商标被抢先注册、盗用和假冒,扞卫和保护自己的商标。 2.市场定位对策 市场定位是企业品牌经营的先决条件。目前,在我国体育用品市场上来自发达国家的品牌产品充斥着每个角落,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已由最初产品、技术输出,发展成为资本和品牌的输出。目前的市场呈现出有效需求不足,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处于供应饱和状态。由于企业资源有限性,使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状况不同,并不是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适合企业进入。因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依据自身资源的特点 开展调研,选择能发挥资源优势且规模适宜、前景看好的细分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3.产品对策 依据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市场定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目前在产品开发上应该主要面对中低收入者,应设计、制作符合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的体育用品。国内体育用品企业要及时地应用体育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研制和推出“新颖、优质、价廉、环保”的体育用品。此外,开发新产品有利于充分利用体育用品企业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及时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换代产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开发产品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多品种、系列化开发体育用品的原则;(2)坚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档次的原则;(3)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原则;(4)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把制造无缺陷产品作为生产的目标,严把质量关,有缺陷的产品决不出厂。 4.价格对策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更是赢得顾客,树立品牌形象的手段。价格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价格对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价格最容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反应。企业要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都离不开恰当的价格策略。价格对策的选择正确是品牌赢得市场的关键。 5.服务对策 服务更能关心消费者,影响消费者,是企业接近消费者最直接途径,对于提高品牌知名度作用很大。企业品牌经营必须要与“优质服务”相配套,因为向企业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对于企业创品牌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优质服务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从而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其次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减少消费者的错误购买、使用不当,能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因而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具有维护企业和品牌美誉的作用。第三优质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形象。 6.广告对策 品牌的知名度并非是与身俱来的,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高占有率离不开广告宣传,广告宣传已成为“创造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必要手段。广告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大多数知名企业都是依赖成功的广告对策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体育用品的广告宣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体育赛事、博览会、互联网、体育赛事或运动队冠名、体育明星等手段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研究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对策是主动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有效途径。并且有利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优化我国体育用品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研究论文:中小企业内生性互助联保融资模式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生性 融资 担保 【论文摘要】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靠内部积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企业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在信息不对称下,如何有效地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所选方式能否取得资金等都是必须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中小企业内生性互助联保融资模式并加以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Stiglitz(1981)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在竞争均衡下也可能出现信贷配给(S—W 模型)。这样,即使银行可贷资金有剩余,也不愿意按高利率放贷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即在配给中得不到贷款的企业,即使愿意出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 Whette(1983)修改了“S—W模型”关于借款人为风险厌恶者这一假设条件,并认为,在借款人风险中性的条件下,银行的抵押品要求同利率一样可以成为信贷配给的内生机制,从而减少银行的期望收益。 Bester(1985,1987)的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抵押品在信贷配给中的作用。Bester认为,抵押品可以和利率同时充当银行分离贷款项目风险类型的甄别机制,即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对抵押品数量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来分离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贷款项目。 (二)国内研究 王霄、张捷(2003)在上述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抵押机制和企业规模因素,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从而使均衡信贷配给理论更加贴近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贷款可得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客观现实。通过考虑贷款抵押品的信号甄别机制和银行审查成本对贷款额的影响,将借款企业(项目)的风险类型、资产规模与能够(愿意)提供的抵押品价值量相联系,从而使抵押品和企业规模成为了均衡信贷配给中的内生决策变量。 张杰(2000)从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经济的情况出发,认为民营经济一时无法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中寻求到金融支持。解除民营经济金融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只有内生性金融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才不致于损害民营经济可贵的内源融资基础。同时,他还认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确保其内源融资机制的前提下,可发育内生性的横向信用联系。因此,鼓励民营经济自身出资组建金融中介机构势在必行。 林毅夫、孙希芳(2005)从中小企业在融资中依赖“软信息”的客观现实出发,得出结论:只有便于获取并处理“软信息”的金融交易主体才能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他们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通过各种人缘、地缘关系较易获得临近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因此,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具有信息优势,而正规金融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信贷决策机制使得正规金融部门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处于信息劣势。 二、我国传统担保模式简述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主要面向符合政府产业导向、政府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二是行业协会性质的互助担保机构,主要服务于协会内部的企业;三是私人建立的商业性担保,服务的企业类型广泛。前两种担保机构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具有产业导向性强、进入的门槛较高、企业获得担保的门槛也较高等特点;第三种担保形式虽然不具有上述特点,但其担保很难得到银行的信用。 从传统的担保来看,担保机构自身经营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由于银行的优先权,对于符合要求的企业,其可直接采取信用、抵押、质押等措施向企业放贷,而真正寻求担保的,往往是那些经营状况不尽理想、资信程度低的企业,这就决定了担保机构承担着比银行更大的风险。二是担保筛选机制和担保模式存在严重缺陷。理想的担保机构应该是由大批专业人士组成,可以实现信息完全对称,而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不管是政府性质的担保机构还是商业性担保机构,都不是纯粹的信用担保,而必须设立严格的反担保措施。但担保机构对风险的调查能力有限,并且不具有银行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所以,他们为了控制自身的风险,只有通过要求企业提供足额的抵押品等措施来补偿担保的风险,且抵押标的一般是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而这些恰好是大量中小企业的软肋。因此,这种经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担保机构存在的本来价值。 三、内生性互助联保融资模式研究 (一)内生性互助联保融资模式概述 中小企业之间内生性的互助联保融资模式,是由需要向银行贷款融资的企业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并结成联盟,集体向银行贷款的一种行为。在模式中,任何一家企业都由联盟内其他企业共同为其担保,如到期无法归还贷款,则需他们共同为其还款。相关主体关系如图1所示(虚线箭头表示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实线箭头表示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二)内生性互助联保模式运作机制 如前所述,大量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品或者规模较小等原因,被排除在了传统的担保贷款范围之外。但是,这些企业往往掌握有核心技术,或者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等等。因此,在内生性互助模式下,这些小企业会互相寻找合作伙伴,争取互助联保融资。在多重博弈后,会形成大量优质中小企业的“强强联合”。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风险巨大的劣质中小企业“弱弱联合”,企图集体取得银行贷款然后联合违约的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筛选,也就是银行的甄别。 经过前期企业之间的初步筛选,已经形成了“强强联合”或者“弱弱联合”。因此,银行的筛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企业是否满足基本的互助联保融资门槛,如企业前期经营状况、是否有重大违约记录等;二是组合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均是独立经营法人,彼此之间是否存在互相参股等情况;三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考察。由于前期企业的自由组合,经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博弈,组合的企业大多经营实力、风险大小相近,这就是互助企业彼此组合博弈的信息发现功能,为银行的审查带来了规模效应,节约了部分审查成本。通过银行的审查,“弱弱联合”组合被剔除。 组合一旦通过银行审查,顺利得到贷款融资,组合内部的企业之间就会进行互相之间的监督,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会对经营有困难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减少其经营失败违约的可能。这样,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不仅共同联合争取到了贷款,更是将这种联合带到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助于彼此的发展壮大。 (三)内生性互助联保融资模式中交易成本分析 对内生性互助联保融资模式交易成本,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来分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筛选和监督合作伙伴的成本,由于都是中小企业的合作,如前所述,他们彼此的筛选比银行或第三方担保机构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真实地了解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前景等重要信息;二是申请银行贷款审查的时间成本,企业之间前期的彼此筛选,节约了银行审查的工作量,由于没有经过第三方担保,缩短了业务链条,有助于审查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三是银行的贷款利息,由于没有通过第三方担保,企业不必缴纳额外的担保费用,这直接节约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即使银行会对这样的贷款方式作一定的利率上浮, 只要还在企业的预期融资成本范围内,这样的融资方式也为企业打开融资渠道带来了便利。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的贷款审查成本,相对于通过第三方担保贷款而言,在企业互助联保贷款模式下,银行的审查任务相对增加,但是收益也会随着所承担风险的增加而增长;二是贷款后的监督成本,由于企业之间利益的联动促使他们在贷款后有足够的动力互相监督和扶持,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密切的业务往来也使他们有最佳优势做好彼此的监督工作。 四、互助联保模式实证检验 在我国,中小企业互助联保模式有初步的尝试。其中最成功的案例要数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和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推出的网络互助联保。只要满足:工商注册时间满18个月或企业主本人从事本行业5年以上;上年经营无亏损;3家或3家以上的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并承诺互相为联合体内其他企业担保,都可以申请贷款,贷款额度从3万元到200万元不等,如果一家企业到期无法归还贷款,则需要另外两家共同替第一家还款付息。 此业务一推出,得到了大批急需贷款融资而又苦于无法获得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企业的热烈响应。不到一年,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阿里巴巴已经为两百多家中小企业发放了5.7亿元的无抵押、无第三方担保贷款。 同时,他们设置了严密的违约处罚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旦企业出现违约,无法归还贷款,阿里巴巴会在网上封杀该企业;二是一种和搜索引擎相联系的惩罚方式。一旦某家企业违约,公众只要搜索和该企业有关的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的最下方会有个温馨提醒,披露企业的违约信息。 通过这样的机制设计,使贷款企业违约的成本远远高于贷款本身。这对于正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视自身信誉为生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很好地防范了道德风险。 上述只是违约后的惩罚机制,但是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共同关注的是在贷前、贷中、贷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将风险最大可能地降低,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为此,阿里巴巴根据客户在网上的记录设计了一套筛选流程。同时,还在研究一套测伪系统,通过与工商税务、水电、专业互联网等平台对接,经模型测算,对客户信息的真伪作出初步判断。 企业研究论文: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异化研究 摘要:企业的投资异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的企业中,这种异化会给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近年来,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研究企业投资异化问题成为学术界一个研究的热点,逐步形成了一些理论模型,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就该领域主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过度并购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损毁等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过度自信;企业投资异化;过度投资;投资不足;并购 很多企业的投资呈现出异化现象,如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投资短视行为、盲目并购等,这已经为众多研究所证实。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理论(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理论)已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投资异化现象,为此,人们开始从有限理性假设出发构筑新的理论。其中,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所进行的研究是近年来刚兴起的一个热点问题,侧重于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投资异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损毁问题,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企业投资异化,为理论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实务界提供了新的决策依据。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内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试图对国内外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以资借鉴。 一、过度自信的特征及其在企业管理者中的表现 过度自信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而低估失败的概率的心理偏差(Wolosin,et al,1973;Langer,1975)。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是心理学家们首先发现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例如,Weinstein(1980)的实验研究发现,受试者们普遍认为自己在将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能活过80岁等积极的方面的可能性要超过别人,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在将来会经历离婚、得癌症等不好的事情。Sevenson(1981)在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份研究中发现,82%的受试者认为他们的汽车驾驶水平在前30%以内。这种“优于平均水平”(better-than-average)的心理特征被其他许多研究证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Alicke,1985;Taylor,etal,1988)。 在管理学领域,许多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普遍要高于一般大众。Cooper等(1988)对美国企业家的调查显示,创业企业家们认为别人的企业成功的概率只有59%,而自己成功的概率则高达81%。其中,只有11%的人认为别人成功的概率为100%,而相信自己成功的概率为100%的高达33%。这说明创业企业家们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心理。但后续研究却发现,这些被调查企业中有66%以失败告终。Landier等(2009)对法国企业家的调查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在成熟企业,这种过度自信特征也很普遍。Merrow等(1981)考察了美国能源行业设备投资情况,他们发现,企业管理者们往往非常乐观地低估设备投资成本,而实际成本往往是他们所预计成本的两倍以上。Statman等(1985)调查了其他一些行业,发现管理者们在成本和销售预测方面普遍存在过度乐观。 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这些研究发现为本文所要回顾的研究主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以此为基础,研究者们才有可能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对企业投资及其他财务问题的影响。 二、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异化:理论研究 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异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二是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企业并购行为。这方面的研究首先是从理论研究开始的,早在1986年,Roll在他开创性的论文里就首次提出了管理者“自以为是”(Hubris)假说①,分析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但在随后的十几年内,该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年,人们在逐步开始认识到该文的重要性。 Roll(1986)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并购收益,而且相信并购能带来协同效应,从而会使得本身不具有价值的并购活动得以发生。他进而根据该理论作出了一些预测:(1)当一个未预期的并购被宣布时,目标企业的股价将上涨;如果并购最终未能成功,股价又会跌回原来的水平。(2)如果并购是未预期的,而且未包含并购方的任何额外的信息,当并购被宣布时,并购方的股价会下跌;如果并购最终未能成功,并购方的股价又会上涨;如果并购最终实现,股价又会下跌。(3)并购完成时,被并购企业价值的增加额会被并购企业价值的减少额所抵消,即并购并不会带来财富的增加,并购所发生的费用构成最终的净损失。Roll没有直接去验证他的理论,而是通过回顾其他人所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间接地证明这些预测是正确的。 Heaton(2002)是继Roll之后的第二篇经典性论文,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投资异化模型,该模型将管理者过度自信、自由现金流变量结合起来,推导出在不同的自由现金流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分别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具体结论如下:(1)一方面,乐观心理会使得管理者认为有效的市场低估了企业的风险证券,因而他们会偏爱企业内部资金。当企业依赖于外部资金时,管理者有时宁愿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也不愿意从外部融资,因为他们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过高,这样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自由现金流能充当“拯救者”的角色,纠正这种投资不足。(2)另一方面,乐观的管理者会高估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从而高估投资项目的价值,一些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可能会被他们误认为具有正的净现值。在自由现金流匮乏的情况下,乐观的管理者会放弃一些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 Gervais等(2003)发展了一个资本预算模型,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政策的影响以及股票期权计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们的结论如下:(1)理性的管理者是风险规避型的,在没有获得关于一个投资项目确切、完备的信息之前,他们不会实施该项目,即使这些项目会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价值,从而造成股东的价值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股票期权能缓解这一问题。(2)管理者适度自信对股东来说是好事,因为一方面他们是忠诚于股东的,不存在问题,从而不需要额外的激励;另一方面,他们是一定程度的风险偏好者,能投资那些具有正的NPV的项目,为股东创造价值。(3)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来说,股票期权计划不仅不能缓解因管 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过度投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恶化。 Xia等(2006)基于实物期权框架,提出了一个管理者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动态并购模型。他们通过该模型证明:(1)如果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不是特别严重,并购所带来的市场回报通常是正的;(2)如果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很严重,并购企业的市场回报是负的;(3)如果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或产品竞争程度较低,并购企业的市场回报状况依赖于该企业的规模;(4)竞争会降低并购企业的回报,但会增加目标企业的市场回报。 从这些理论模型来看,它们的结论简单明了,便于进行验证。事实上,这些结论基本上都被后来的实证研究所证明,这一点可以从下文的分析中看出。 三、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异化:实证研究 自Roll(1986)正式开创管理者过度自信条件下的企业投资研究以后,一直没有直接的实证研究对其进行验证,其原因可能是该理论在当时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但难以找到合适的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变量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首先回顾相关研究中所提出的用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变量。在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类研究中一般将管理者定义为CEO,但也有个别研究将其定义为CFO。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的构建 1 CEO持股状况。这类变量首先由Malmendier等(2005,2008)提出,具体又分为三个变量:(1)当CEO持有一份5年期的期权时,如果在这5年内至少有两次机会通过转让可以获得67%以上的收益。但CEO未转让,则认为他是过度自信的;(2)如果CEO将期权持有到期而不转让,则认为他是过度自信的;(3)如果在样本期间内CEO所持有的本企业的股票数净增加,则也认为他是过度自信的。郝颖等(2005)、王霞等(2007)的研究都采用了上述三种变量中的第三种。 2 相关的主流媒体对CEO的评价。这种方法可能是目前在西方的相关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首先由Hayward等(1997)提出,他们搜集了《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对样本公司的CEO的各种评价,然后将这些评价分为六类,依次是:完全正面的、主要是正面的但有一点负面的、中性的、主要是负面的但有一点正面的、完全负面的、没有评价。他们分别赋予上述六类评价3、2、1、-1、-2、0的分值,然后将每个CEO的所有分值相加得到最后的分值,并以此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分值越高说明越过度自信。Malmendier等(2008)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修正,他们将主流媒体的评价分为五类:(a)自信;(b)乐观;(c)不自信;(d)不乐观;(e)可靠、稳健、务实。然后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一个哑变量,如果a+b c+d+e,则取值为l,说明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否则为O。Brown等(2007)则采取比例的形式来衡量,他们将主流媒体的评价分为三类:(a)自信;(b)乐观;(c)可靠、稳健、务实、不自信。然后用(a+b)/c来衡量CEO的过度自信,比例越大,说明越自信。Hribar等(2006)、Jin等(2005)等研究中都采用了这种衡量方法。 3 企业盈利预测偏差。该方法首先由Lin等(2005)提出,他们认为,过度自信的CEO在做盈利预测时一般会有偏高的倾向,因此可以用盈利预测是否偏高来衡量过度自信。具体做法是:如果“预测值一实际值”大于0,则说明预测值偏高,反之则说明偏低,如果在样本期内偏高次数多于偏低的次数,则说明CEO是过度自信的。余明桂等(2006)、王霞等(2007)的研究借鉴了这一方法。 4 CEO实施并购的频率。该方法由Doukas等(2007)提出,他们认为,CEO越自信,他发起的并购次数就越多,有些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Malmendier,et al,2008)。因此,他们将样本期内发起的并购次数多于5起的CEO确定为是过度自信的。 5 CEO的相对报酬。该方法由Hayward等(1997)提出,他们认为,CEO相对于公司内其他管理者的报酬越高,说明CEO的地位越重要,也越易过度自信。他们用CEO的现金报酬除以现金报酬居第二位的管理者的报酬来表示。 6 并购企业的当前业绩。该方法也由Hayward等(1997)提出,用“(并购前12个月内股票价格的增加值+股利)/期初股票价格”表示。这一方法根源于一个研究结论:企业的历史业绩越好,管理者越容易过度自信(Cooper,et al,1988)。 7 企业景气指数。该方法由余明桂等(2006)提出,他们以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为基础,如果景气指数大于100,则说明企业家是过度自信的,景气指数小于100,则说明企业家是悲观的。他们以4个季度的行业景气指数的平均数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 从上述几种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方法可以看出,这些衡量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噪音较大,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在以中国证券市场为基础进行研究时,找到合适的替代变量难度更大。以第1种方法为例,国内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才刚刚起步,不具备研究所需要的条件,虽然其中第(3)个变量在国内勉强可以应用,但《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所持股票只能在离职或退休六个月后才能出售,这显然会影响该变量的有效性。相对而言,第3种方法可能比较可行,因为中国证券市场也有盈利预测制度,会存在相应的盈利误差。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前已述及,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异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二是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企业并购行为。为了研究的方便,本部分将这两个方面分开进行分析。 1 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Malmendier等(2005)对Heaton(2002)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他们首先开创性地用前述第1类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他们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越大,投资和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越高,说明在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会造成过度投资;而在现金流缺乏的情况下,又会造成投资不足。此外,他们还发现,对于权益依赖型企业来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现金流之间敏感性的影响程度更大。 Lin等(2005)采用类似的方法用台湾的数据进行了检验。他们用前述第3类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发现:(1)在内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比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投资更多;(2)当融资约束程度更大的时候,上述两者的投资差距更大。 在本文所回顾的文献中,几乎所有实证研究都将管理者定义为CEO,而Ben等(2007)则是例外,他们将管理者定义为CFO,考察他们的过度自信所带来的财务政策的变化。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确定CFO是否过度自信,发现过度自信的CFO会进行大量的投资,并且大量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筹措投资所需的资金,同时,为了保留更多的内部现金流用于投资,他们也很少支付股利。 中国也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郝颖等(2005)用第1类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发现内部人控制因素对投资与经营现金流的敏感性的影响程度超过了过度自信因素。 王霞等(2007)则采用第1和第3类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董事长)过度自信,他们发现,管理者越过度自信,过度投资程度越大,但管理者过度自信并不影响 投资和自由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而是影响投资和融资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过度自信程度越大,敏感程度越大。姜付秀等(2009)采用第3和第5类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发现管理者越过度自信,越偏好内部投资,而且越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2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1997年,有两篇论文试图用实证的方法对Roll(1986)的“自以为是”假说进行检验,但因为方法上的问题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几乎没有形成什么影响。 其一是Boehmer等(1997)。他们没有直接用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而是采取了间接的办法,研究企业并购和内部交易(Inside Trading)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那些没有成为并购目标或最终成为善意并购目标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在内部交易中能获得显着的非正常收益,而那些最终成为敌意并购目标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则基本上没有获得收益。据此,他们推断:管理人员之所以会拒绝并购要求是因为他们很自信,认为公司在自己手里要比在别人手里更有发展前景。显然,他们的这一推断有些武断。 其二是Hayward等(1997)。这一研究要强于前者,他们直接检验了并购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他们用第2、5、6类变量以及根据这三类变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新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发现管理者越过度自信,他们所实施的并购的溢价程度就越大。并购会为股东带来财富的损失,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并购溢价之间的关系越强,这种损失程度也越大。这一研究立意很好,但总的来说做得比较粗糙,这也许是它未产生什么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是Malmendier等(2008)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的实证研究。在该研究中,他们采用第1和第2类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发现:(1)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易发起并购,而且绝大多数是多元化并购;(2)对于权益依赖程度越低的企业,过度自信的程度与并购发生的可能性之间的相关性越显着,也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偏好通过现金或债务融资的方式发起并购,而很少用股票的方式,除非他们企业的价值被市场高估;(3)相对于理性的管理者而言,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发起的并购会引起市场更强烈的负反应。这些结论表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确实会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造成大量损毁价值(value-destroying)的并购行为发生,为企业带来损失(Malmendier,et al,2008)。Ben等(2007)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发起的并购会带来负的市场回报。 Doukas等(2007)采用第4类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发现:(1)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实施的并购会为股东带来正的市场回报,但程度要低于非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的并购,从长期业绩来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实施的并购表现很糟糕,这一结论不同于其他类似的研究;(2)高频率的并购比低频率的并购业绩要差,说明管理者倾向于将以前的成功归功于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过度自信,进而在过度自信心理的支配下发起更高频率的并购。 Brown等(2007)则提出,不仅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会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而且管理者的控制力(dominance or power)也能对企业的并购行为产生影响。所谓管理者的控制力,是指管理者将他们的计划或想法付诸实施的能力。在该项研究中,他们用第2类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同时用管理者的报酬额除以企业总资产的对数来衡量管理者的控制力。他们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的上述两种特征程度越大,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而且管理者的控制力越强,越易实施多元化并购。 四、评价与展望 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可以将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异化问题的特点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 (1)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理论认为投资异化源于管理者或股东等参与者的自利心理,但许多研究发现人们在现实中往往会表现出“利他”等倾向。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忠于股东并积极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换言之,他们和股东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传统的激励机制就不能解决这种投资异化问题,相反,按传统的激励机制可能会加重这种异化行为。例如,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收益而低估损失,他们所选择的投资项目很多是损毁价值的。如果我们根据传统的激励理论提高管理者的薪酬(货币性质或期权性质),他们会更积极地为股东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造成企业投资于更多的损毁价值的项目,加重投资异化的程度。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为改进激励机制提供了依据。 (2)从现有文献来看,虽然这一主题才刚刚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几乎是一致的,这在财务学研究领域还是不多见的。几乎所有的研究结论都显示,一般情况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特征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包括过度投资、投资不足、过度并购、通过并购造成股东财富的损失等。这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确实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从理论和实践来看,这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换一种角度来看,结论大一致也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只有更多的争辩才能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我们不能排除这类研究中有些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云亦云,这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 (3)国内的相关研究还较少,而且大多是关于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与归纳,缺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的研究,特别是用中国的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才刚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与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相关的数据难以获得。例如,在这一研究领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但从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度量方法来看,在中国难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度量指标。 最后,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认为有如下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将这一研究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方面,实际上,企业不同的财务问题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例如,现有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过度投资,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方式和策略以及企业的分配政策等问题。Ben等(2007)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值得我们借鉴。近年来出现了几篇有价值的文献,如Hribar等(2006)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利预测的影响以及由此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Jin等(2005)研究了过度自信和税负对管理者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影响;余明桂等(2006)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企业激进负债问题。这些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2)从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特有的行为或心理特征的角度进行研究。西方已经发现的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过度悲观等心理特征可能也存在于中国企业管理者中,但目前尚没有研究证实,因此,研究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心理特征并研究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因为文化与制度各方面的差异,中国管理者的心理可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现了这些特征就等于找到了解决中国企业投资异化问题的钥匙。 (3)研究管理者背景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国外许多研究表明,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成员特性的影响,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从业背景等对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特点都有着显着的影响(Hambrick,et al,1984;Wiersema,et al,1992)。Malmendier等(2005)的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背景确实和投资的异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4)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例如: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状况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对中国来说,国有企业和民营 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显着差异,由此可能造成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和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还可以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行为的具体影响途径等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欠税情况分析及清理措施研究 长期以来,企业欠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小型国有、集体、私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一旦造成欠税,往往转变为陈欠,死欠,使税款流失,难以追缴。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造成税务行政执法操作难,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欠税的特点和原因主要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陈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产品技改,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的匮乏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欠税转移。企业倒闭、破产、兼并、联营等经营行为极不规范,造成欠税责任不明。 3、一些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纳税意识较差,有意拖欠税款。一些企业误认为欠税不同偷税、抗税、骗税,不属违法行为,在概念上将欠税等同一般债务。 4、税收法规执行不到位,征管不力、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欠税的治理。 清理和控制欠税的方法和建议 1、认真学习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税的清缴措施,是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进一步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确定税款优先原则,还建立欠税清缴制度。清理欠税措施和欠税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同时还涉及《破产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2、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欠税顽症需要标本兼治,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法治”是首位,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需要。种种欠税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税务机关通过税收计划把欠税列入任务、对欠税实行“以票管税”、税务内部欠税率考核、有转移逃避嫌疑可冻结帐户、扣押变卖货物,能从根本上杜绝欠税现象的发生。 3、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正确实施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实施行政措施时享有优先权,在职务上有优先处置权,可以依法对欠税人进行处理,还可以获得社会协助权。强化滞纳金制度,对于纳税人新欠、旧欠、死欠,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实施行政预防、行政制止、行政执行“三位一体”体制,建立全天候预警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欠税公告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通过互联网,创建税收网站网页,对欠税人的情况公开曝光;一方面有利于公开曝光和各种欠税违法现象,宣传税法,弘扬纳税光荣正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征管法》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既是税务机关的职权,又是税务机关职责,采取定期公告制度,是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采取法律措施的前提。通过定期公告,税务机关拓宽与工商、公安、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情况交流渠道,为共同制定护税协税措施和办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5、建立健全内部目标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设置专门管理欠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办理延缓税款、清理欠税工作。对欠税管理,长期是税务机关征管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受税收任务型的影响,在缓缴审批和欠税清缴上,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应以新《征管法》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对欠税管理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实行个人过错追究。如在缓缴申请审批中,是否对缓缴后的纳税人应税能力的预测、调查;是否对不符合条件予以上报审批;年度欠税率过高是否管理造成;清欠措施不当或侵权,造成侵权赔偿是否是行政管理不善造成;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6、实行综合治理、饱和式监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与各级政府息息相关,不仅要取得政府支持,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参与下,制定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相关办法措施,使欠税清缴工作有根本性的改观,如用人、用地、资金信贷、商务考查、投资环境优惠上,从严把关,督促纳税人清缴税款,同时税务征、管、查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掌握欠税动态,全方位的对欠税采取“票上管、网上查、下户摸、上门催”的态势,使欠税人意识到欠税对企业带来不是政策的优惠,而会带来负 面影响。长期以来,企业欠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小型国有、集体、私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一旦造成欠税,往往转变为陈欠,死欠,使税款流失,难以追缴。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造成税务行政执法操作难,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欠税的特点和原因主要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陈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产品技改,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的匮乏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欠税转移。企业倒闭、破产、兼并、联营等经营行为极不规范,造成欠税责任不明。 3、一些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纳税意识较差,有意拖欠税款。一些企业误认为欠税不同偷税、抗税、骗税,不属违法行为,在概念上将欠税等同一般债务。 4、税收法规执行不到位,征管不力、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欠税的治理。 清理和控制欠税的方法和建议 1、认真学习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税的清缴措施,是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进一步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确定税款优先原则,还建立欠税清缴制度。清理欠税措施和欠税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同时还涉及《破产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2、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欠税顽症需要标本兼治,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法治”是首位,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需要。种种欠税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税务机关通过税收计划把欠税列入任务、对欠税实行“以票管税”、税务内部欠税率考核、有转移逃避嫌疑可冻结帐户、扣押变卖货物,能从根本上杜绝欠税现象的发生。 3、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正确实施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实施行政措施时享有优先权,在职务上有优先处置权,可以依法对欠税人进行处理,还可以获得社会协助权。强化滞纳金制度,对于纳税人新欠、旧欠、死欠,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实施行政预防、行政制止、行政执行“三位一体”体制,建立全天候预警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欠税公告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通过互联网,创建税收网站网页,对欠税人的情况公开曝光;一方面有利于公开曝光和各种欠税违法现象,宣传税法,弘扬纳税光荣正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征管法》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既是税务机关的职权,又是税务机关职责,采取定期公告制度,是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采取法律措施的前提。通过定期公告,税务机关拓宽与工商、公安、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情况交流渠道,为共同制定护税协税措施和办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5、建立健全内部目标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设置专门管理欠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办理延缓税款、清理欠税工作。对欠税管理,长期是税务机关征管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受税收任务型的影响,在缓缴审批和欠税清缴上,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应以新《征管法》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对欠税管理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实行个人过错追究。如在缓缴申请审批中,是否对缓缴后的纳税人应税能力的预测、调查;是否对不符合条件予以上报审批;年度欠税率过高是否管理造成;清欠措施不当或侵权,造成侵权赔偿是否是行政管理不善造成;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6、实行综合治理、饱和式监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与各级政府息息相关,不仅要取得政府支持,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参与下,制定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相关办法措施,使欠税清缴工作有根本性的改观,如用人、用地、资金信贷、商务考查、投资环境优惠上,从严把关,督促纳税人清缴税款,同时税务征、管、查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掌握欠税动态,全方位的对欠税采取“票上管、网上查、下户摸、上门催”的态势,使欠税人意识到欠税对企业带来不是政策的优惠,而会带来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企业欠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小型国有、集体、私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一旦造成欠税,往往转变为陈欠,死欠,使税款流失,难以追缴。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造成税务行政执法操作难,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欠税的特点和原因主要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陈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产品技改,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的匮乏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欠税转移。企业倒闭、破产、兼并、联营等经营行为极不规范,造成欠税责任不明。 3、一些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纳税意识较差,有意拖欠税款。一些企业误认为欠税不同偷税、抗税、骗税,不属违法行为,在概念上将欠税等同一般债务。 4、税收法规执行不到位,征管不力、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欠税的治理。 清理和控制欠税的方法和建议 1、认真学习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税的清缴措施,是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进一步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确定税款优先原则,还建立欠税清缴制度。清理欠税措施和欠税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同时还涉及《破产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2、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欠税顽症需要标本兼治,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法治”是首位,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需要。种种欠税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税务机关通过税收计划把欠税列入任务、对欠税实行“以票管税”、税务内部欠税率考核、有转移逃避嫌疑可冻结帐户、扣押变卖货物,能从根本上杜绝欠税现象的发生。 3、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正确实施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实施行政措施时享有优先权,在职务上有优先处置权,可以依法对欠税人进行处理,还可以获得社会协助权。强化滞纳金制度,对于纳税人新欠、旧欠、死欠,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实施行政预防、行政制止、行政执行“三位一体”体制,建立全天候预警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欠税公告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通过互联网,创建税收网站网页,对欠税人的情况公开曝光;一方面有利于公开曝光和各种欠税违法现象,宣传税法,弘扬纳税光荣正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征管法》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既是税务机关的职权,又是税务机关职责,采取定期公告制度,是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采取法律措施的前提。通过定期公告,税务机关拓宽与工商、公安、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情况交流渠道,为共同制定护税协税措施和办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5、建立健全内部目标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设置专门管理欠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办理延缓税款、清理欠税工作。对欠税管理,长期是税务机关征管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受税收任务型的影响,在缓缴审批和欠税清缴上,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应以新《征管法》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对欠税管理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实行个人过错追究。如在缓缴申请审批中,是否对缓缴后的纳税人应税能力的预测、调查;是否对不符合条件予以上报审批;年度欠税率过高是否管理造成;清欠措施不当或侵权,造成侵权赔偿是否是行政管理不善造成;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6、实行综合治理、饱和式监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与各级政府息息相关,不仅要取得政府支持,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参与下,制定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相关办法措施,使欠税清缴工作有根本性的改观,如用人、用地、资金信贷、商务考查、投资环境优惠上,从严把关,督促纳税人清缴税款,同时税务征、管、查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掌握欠税动态,全方位的对欠税采取“票上管、网上查、下户摸、上门催”的态势,使欠税人意识到欠税对企业带来不是政策的优惠,而会带 来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企业欠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小型国有、集体、私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一旦造成欠税,往往转变为陈欠,死欠,使税款流失,难以追缴。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造成税务行政执法操作难,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欠税的特点和原因主要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陈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产品技改,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的匮乏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欠税转移。企业倒闭、破产、兼并、联营等经营行为极不规范,造成欠税责任不明。 3、一些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纳税意识较差,有意拖欠税款。一些企业误认为欠税不同偷税、抗税、骗税,不属违法行为,在概念上将欠税等同一般债务。 4、税收法规执行不到位,征管不力、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欠税的治理。 清理和控制欠税的方法和建议 1、认真学习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税的清缴措施,是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进一步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确定税款优先原则,还建立欠税清缴制度。清理欠税措施和欠税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同时还涉及《破产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2、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欠税顽症需要标本兼治,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法治”是首位,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需要。种种欠税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税务机关通过税收计划把欠税列入任务、对欠税实行“以票管税”、税务内部欠税率考核、有转移逃避嫌疑可冻结帐户、扣押变卖货物,能从根本上杜绝欠税现象的发生。 3、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正确实施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实施行政措施时享有优先权,在职务上有优先处置权,可以依法对欠税人进行处理,还可以获得社会协助权。强化滞纳金制度,对于纳税人新欠、旧欠、死欠,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实施行政预防、行政制止、行政执行“三位一体”体制,建立全天候预警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欠税公告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通过互联网,创建税收网站网页,对欠税人的情况公开曝光;一方面有利于公开曝光和各种欠税违法现象,宣传税法,弘扬纳税光荣正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征管法》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既是税务机关的职权,又是税务机关职责,采取定期公告制度,是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采取法律措施的前提。通过定期公告,税务机关拓宽与工商、公安、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情况交流渠道,为共同制定护税协税措施和办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5、建立健全内部目标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设置专门管理欠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办理延缓税款、清理欠税工作。对欠税管理,长期是税务机关征管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受税收任务型的影响,在缓缴审批和欠税清缴上,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应以新《征管法》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对欠税管理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实行个人过错追究。如在缓缴申请审批中,是否对缓缴后的纳税人应税能力的预测、调查;是否对不符合条件予以上报审批;年度欠税率过高是否管理造成;清欠措施不当或侵权,造成侵权赔偿是否是行政管理不善造成;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6、实行综合治理、饱和式监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与各级政府息息相关,不仅要取得政府支持,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参与下,制定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相关办法措施,使欠税清缴工作有根本性的改观,如用人、用地、资金信贷、商务考查、投资环境优惠上,从严把关,督促纳税人清缴税款,同时税务征、管、查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掌握欠税动态,全方位的对欠税采取“票上管、网上查、下户摸、上门催”的态势,使欠税人意识到欠税对企业带来不是政策的优惠,而会带来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企业欠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小型国有、集体、私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一旦造成欠税,往往转变为陈欠,死欠,使税款流失,难以追缴。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造成税务行政执法操作难,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欠税的特点和原因主要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陈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产品技改,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的匮乏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欠税转移。企业倒闭、破产、兼并、联营等经营行为极不规范,造成欠税责任不明。 3、一些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纳税意识较差,有意拖欠税款。一些企业误认为欠税不同偷税、抗税、骗税,不属违法行为,在概念上将欠税等同一般债务。 4、税收法规执行不到位,征管不力、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欠税的治理。 清理和控制欠税的方法和建议 1、认真学习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税的清缴措施,是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进一步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确定税款优先原则,还建立欠税清缴制度。清理欠税措施和欠税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同时还涉及《破产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2、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欠税顽症需要标本兼治,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法治”是首位,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需要。种种欠税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税务机关通过税收计划把欠税列入任务、对欠税实行“以票管税”、税务内部欠税率考核、有转移逃避嫌疑可冻结帐户、扣押变卖货物,能从根本上杜绝欠税现象的发生。 3、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正确实施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实施行政措施时享有优先权,在职务上有优先处置权,可以依法对欠税人进行处理,还可以获得社会协助权。强化滞纳金制度,对于纳税人新欠、旧欠、死欠,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实施行政预防、行政制止、行政执行“三位一体”体制,建立全天候预警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欠税公告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通过互联网,创建税收网站网页,对欠税人的情况公开曝光;一方面有利于公开曝光和各种欠税违法现象,宣传税法,弘扬纳税光荣正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征管法》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既是税务机关的职权,又是税务机关职责,采取定期公告制度,是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采取法律措施的前提。通过定期公告,税务机关拓宽与工商、公安、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情况交流渠道,为共同制定护税协税措施和办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5、建立健全内部目标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设置专门管理欠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办理延缓税款、清理欠税工作。对欠税管理,长期是税务机关征管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受税收任务型的影响,在缓缴审批和欠税清缴上,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应以新《征管法》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对欠税管理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实行个人过错追究。如在缓缴申请审批中,是否对缓缴后的纳税人应税能力的预测、调查;是否对不符合条件予以上报审批;年度欠税率过高是否管理造成;清欠措施不当或侵权,造成侵权赔偿是否是行政管理不善造成;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6、实行综合治理、饱和式监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与各级政府息息相关,不仅要取得政府支持,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参与下,制定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相关办法措施,使欠税清缴工作有根本性的改观,如用人、用地、资金信贷、商务考查、投资环境优惠上,从严把关,督促纳税人清缴税款,同时税务征、管、查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掌握欠税动态,全方位的对欠税采取“票上管、网上查、下户摸、上门催”的态势,使欠税人意识到欠税对企业带来不是政策的优惠,而会带来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企业欠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小型国有、集体、私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一旦造成欠税,往往转变为陈欠,死欠,使税款流失,难以追缴。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造成税 务行政执法操作难,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 企业欠税的特点和原因主要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陈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产品技改,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的匮乏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欠税转移。企业倒闭、破产、兼并、联营等经营行为极不规范,造成欠税责任不明。 3、一些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纳税意识较差,有意拖欠税款。一些企业误认为欠税不同偷税、抗税、骗税,不属违法行为,在概念上将欠税等同一般债务。 4、税收法规执行不到位,征管不力、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欠税的治理。 清理和控制欠税的方法和建议 1、认真学习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税的清缴措施,是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进一步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确定税款优先原则,还建立欠税清缴制度。清理欠税措施和欠税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同时还涉及《破产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2、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欠税顽症需要标本兼治,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法治”是首位,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需要。种种欠税的存在,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税务机关通过税收计划把欠税列入任务、对欠税实行“以票管税”、税务内部欠税率考核、有转移逃避嫌疑可冻结帐户、扣押变卖货物,能从根本上杜绝欠税现象的发生。 3、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正确实施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实施行政措施时享有优先权,在职务上有优先处置权,可以依法对欠税人进行处理,还可以获得社会协助权。强化滞纳金制度,对于纳税人新欠、旧欠、死欠,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实施行政预防、行政制止、行政执行“三位一体”体制,建立全天候预警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欠税公告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通过互联网,创建税收网站网页,对欠税人的情况公开曝光;一方面有利于公开曝光和各种欠税违法现象,宣传税法,弘扬纳税光荣正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征管法》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既是税务机关的职权,又是税务机关职责,采取定期公告制度,是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采取法律措施的前提。通过定期公告,税务机关拓宽与工商、公安、银行、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情况交流渠道,为共同制定护税协税措施和办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5、建立健全内部目标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设置专门管理欠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办理延缓税款、清理欠税工作。对欠税管理,长期是税务机关征管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受税收任务型的影响,在缓缴审批和欠税清缴上,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应以新《征管法》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对欠税管理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实行个人过错追究。如在缓缴申请审批中,是否对缓缴后的纳税人应税能力的预测、调查;是否对不符合条件予以上报审批;年度欠税率过高是否管理造成;清欠措施不当或侵权,造成侵权赔偿是否是行政管理不善造成;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6、实行综合治理、饱和式监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与各级政府息息相关,不仅要取得政府支持,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参与下,制定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相关办法措施,使欠税清缴工作有根本性的改观,如用人、用地、资金信贷、商务考查、投资环境优惠上,从严把关,督促纳税人清缴税款,同时税务征、管、查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掌握欠税动态,全方位的对欠税采取“票上管、网上查、下户摸、上门催”的态势,使欠税人意识到欠税对企业带来不是政策的优惠,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因而,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率高达30%,而过高的人才流失率必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可能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甚 至可以使企业最终走向衰亡。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上,造成经营成本的上升,如老员工离职后的生产损失成本及新员工的失误和浪费带来的成本等。同时,企业要重新招聘、培训新的员工,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也必然上升。人才流失会造成企业的技术和经验流失。当一些关键人才离开企业时,他们很可能会带走企业的商业与技术秘密,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受到巨大影响,并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得一些关键步骤无法正常运行。员工在一个企业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多,也就越了解该企业的顾客的需要,越熟悉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和业务工作特点,因而也就更能为企业的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当这些员工离开该企业后,可能会导致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并影响到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也很可能会随之破裂,甚至可能随流失的员工一起流入竞争对手企业,进一步削弱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才能招徕新的顾客。大量的人才流失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因而当大量的员工流出企业时,企业的各项工作的衔接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同一工作由于人员的更替,新任员工对工作必然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从而也会影响到同一工作的连续性。人才流失会使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提高。人才流失大多会在本行业内发生,他们或是自己创业、自立门户,或是流向竞争对手企业。无论何种情况都有可能增强本企业竞争对手的实力,使得强“敌”弱我,形成更大的竞争力反差。 二、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性别、年龄、报酬、工作预期、企业文化等,但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亦即人才流失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首先,许多中小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家族型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权力顶端是封闭的,家庭成员对最高权力的垄断阻碍了高素质的人才走向最高决策层的通路,限制了非家族成员的发展空间。其次,工资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人才价值的尺度,但是在现在中小企业当中由于自身发展本身也在起步阶段,所以对企业职工发放的薪酬待遇也普遍不高,严重的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价中目的不清、原则不明、方法不当,考核和评估标准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业绩考核体系,不能将企业的人才分类,不能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人才的流失。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只重视文凭而轻视能力,重视资历而轻视道德,重视引进缺乏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招聘过程中不能按照岗位匹配人才,往往喜欢搞人才高消费,而不管这样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人才难以在企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员工缺乏继续工作的动力。 三、中小企业避免人才流失的对策 中小企业人才的高频流失成了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面对不断上升的人才流失率,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就需要适时采取一套动态的管理对策。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避免“老板独断专横”、“家族化”等不利企业发展的因素,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企业必须实现企业内部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一是应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科学分工,职责分明,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管理。二是建立科学、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社会资源有效的结合。根据公司和行业现状,根据薪酬的制定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建立了在同行中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辅以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在选择薪酬政策时,一方面考虑了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同类企业的薪酬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还考虑到本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薪酬管理状况以及福利制度。制定了有效的考核激励体系,改变全部按量计酬的方式,将产量和质量双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新人进入岗位前将接受内容丰富的“入模子”培训课程。二是技术培训。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是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企业部门内部将定期组织业务能力的培训、交流会,公司应不定期邀请业内资深的技术顾问、同行进行讲课和交流,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三是综合管理素质训练。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将是训练内容之一。 中小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 结束语: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创新的原动力,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先出人才、后出效益。企业上下各层都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大责任,明确“员工素质低不是领导的过错,但是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是领导的责任”的思想,应倡导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我要学习、我爱学习的氛围和机制,推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员工培训可以锻造高绩效的团队,培训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生产服务。
电商论文:电商支付平台法律建设论文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概念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在网络上为电子商务中的买卖双方提供交换中介服务的经营者,它因此而成为电子商务的第三方,享有第三方的权利、履行第三方的义务,承担第三方的法律责任。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①在欧盟《关于电子商务的指令》中称之为“信息社会服务供应商”,其“信息社会服务”的定义为:“通常应特定服务获取者的单独要求,通过电子手段远程提供的一切有偿服务”②;我国一些学者称之为“中介机构”,其定义为:为完成一笔交易,在买方和卖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各种经济实体。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点: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所经营的业务由于涉及到资金的转移和保管,除了参与到一般的商务交易中,主要涉及到金融业务;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中主要负责把控买卖双方的交易进度和交易过程。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还可以防止买卖双方的欺诈和不公平交易行为,并因此承担违约和侵权责任,同时还可以追究商家的责任。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是指法律所确定的作为交易的第三方,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从两个层次来分析和定位。一是普通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纳入到普通的民商法来调整。二是涉及到用户资金的大量往来和一定时期的代管等类似于金融业务,纳入到经济法和金融法来调整。用户资金进入账户后所产生的问题:一、产生的孳息。归属有三种可能:一是用户要求支付款项的孳息;二是根据银行提供的帐户类型是无息帐户或普通帐户,来确定用户的利息是否由银行占有;三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有了用于临时保管的资金所产生的孳息。第三种情况将受到金融法规的制约和银行业的监管。二、临时保管的往来资金的所有权。 当资金从买方转移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资金起到了保管人的作用。该类合同应为特殊保管合同中的消费保管合同,其特征为:一,标的物为可替代物。二,保管物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即保管物的所有权转移于保管人。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民商事法律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用户之间产生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提供网络服务。二是委托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基于用户的指示和要求,以用户的名义完成网上支付。三是基金担保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次要功能,将自己定义为网络交易支付的保证人。提供第三方临时保管和交易控制服务,从而在买家确认收到卖家发来的商品前,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的一种服务。并且在后续退货和退款服务中,为买卖双方提供后续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商事合作关系。银行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统一接入网关,保证了资金顺利流转。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作为银行的延伸,在用户和银行之间提供增值服务。二是监督管理关系。银行在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的同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制环境的构建 法制环境构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当事人自治原则;二是政府适当干预原则;三是开放性原则;四是安全性、可靠性原则;五是对责任进行限制原则。金融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督:一是明确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商及其业务的合法性。二是确保交易资金安全。三是保护客户利益。四是加强风险监管。五是确保数据保密和信息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体资格。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权利能力。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是法人,并按照核准制进行登记。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服务范围不同,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其营业范围限制。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其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是一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要受到其性质、目的范围等限制。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责任能力。承担因侵权行为所致的损害赔偿的责任能力。 总之,我国在第三方支付客户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对于消费者交易安全保护、知情权保护和隐私权保护提供了全面保护。但是,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规范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二是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则不完善;三是反洗钱规则还需近一步细化。所以,我国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规范:首先,完善市场准入相关规则。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成立的核准制度。其次,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设立,规定明确的资金要求。最后,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退出机制的规定进行完善。实现全面监管时代的第三方支付立法。 作者:马洪鹏 单位: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 电商论文:电商企业的网络信息论文 一、组织声誉相关文献回顾 和芸琴(2012)认为,企业声誉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社会认知的产物,声誉信息的传递也受认知对象固有认知模式的影响。认知理论认为在获得信息时,有人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人则从认知目标本身中探索,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行为的参考和当前行为的理解有助于利益相关者重新界定与其相关的企业声誉,当评价者对企业形象的感知和自身的价值观相匹配或者匹配度比较高的时候,他对该企业的声誉评价就是比较好的,而那些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由于破坏性事件的发生将会急剧终止利益相关者对于组织之前的习惯性看法,并最终引发利益相关者的情感反应及组织的声誉威胁。关于组织的声誉管理,学者们主要偏向于声誉管理的手段方面,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慈善捐赠、行政者外联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声誉。由于管理者难以改变危机发生后媒体对企业的评价框架,只能选择根据媒体的相关评价框架制定组织声誉危机管理措施,并且企业在危机发生后通过采取拒绝、减少、重建等危机应对战略,可以改变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在危机中的看法,减少组织因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现有关于企业声誉管理的文献更多关注企业声誉危机发生后的重建及企业自身的声誉管理措施,很少有学者关注危机之前的企业声誉信息传递及声誉保护。本文结合信号理论、认知理论来研究组织声誉的形成与保护问题,提出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路径模型,识别组织声誉危机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企业声誉危机的事前管理措施。 二、电商企业声誉信息来源 电子商务中,主要依靠网络运行的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在拿到商品之前无法验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商品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然而,消费者虽然无法在购买前直接检查商品,却可以通过企业发出的各种信号间接加以甄别,而声誉就是企业向消费者发出的一种信号,即使消费者根本不熟悉某个企业,他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企业的声誉做出一定判断。因此电商企业要想管理自身的声誉,必须以网络声誉信息传播为基础,兼之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特定属性的感知,媒体排名、专家认证将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声誉的印象感知,因此建立与网络媒体良好的关系,对于电商企业的声誉管理是势在必行的。Chen及Dhanasobhon(2007)研究发现在线评论有助于信息在消费者之间的传播,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评估网上产品的质量,消除网络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的一些顾虑,建立买卖双方的信任。这一研究证明了网络评价对于电商企业的重要性。然而,电商企业网站的在线评论只有当用户产生购买欲望进入网站对产品进行浏览时才能看到,由于商家可以利用好评返现等手段迫使用户对产品进行好评,因此利益相关者在电商网站上获得的声誉信息并不全面。利益相关者要想获得更加全面的企业产品等方面的声誉信息将会选择进入第三方网络媒体,通过网络上传播的声誉信息对产品进行判断。并且,由于利益相关者获取的关于组织声誉方面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媒体,利益相关者可以从诸如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获得二手信息,当危机发生时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将会通过新闻媒体及网络对危机事件加以了解。可见,网络媒体上的组织声誉信息将会对电商企业的声誉产生重大影响。综上所述,大多数电商企业的性质决定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网络媒体获取的声誉信息实现,而电商企业的声誉信息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建立与网络媒体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有益于电商企业声誉的管理与维护。 三、声誉危机信息传播与保护机制 (一)声誉危机信息传播路径模型基于上述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媒体对负面声誉信息进行传播时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话语权、信息优势群体、认知风格及认知失衡。组织声誉危机信息在媒体中的传播路径如图1所示。个体在与组织进行交易或合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组织的背叛或者遇到产品质量或服务不合格的现象,此时个体将会选择借助网络媒体对自己的遭遇进行,并且当人们感觉受到差的待遇时,作为情感的回馈,人们更倾向于传播那些负面的信息,而有利的信息则被信息传播者隐藏。在企业发生声誉危机后,与声誉相关的危机信息将大量传播,有利的信息将会被掩盖。个体借助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将对组织声誉形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组织声誉危机。资源依赖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企业A拥有企业B所需要的资源,那么企业A就拥有了控制企业B的权利。企业间的权利不平衡,使得一方可以运用产业间的并购及联盟活动来增强其自身权利。组织声誉不仅来源于被评价组织自身的努力,还有赖于外部评价方正确、有效的感知与评价,是一种存在于组织间的相对概念,企业伙伴关系的构建可以减弱其对环境的依赖。由于信息的借助网络媒体实现,而个体若想成为网络媒体的用户,就必须将自身的一部分利益交由网络媒体来间接控制(尽管有时候是非自愿的),这种控制是潜在的,网络媒体对用户的这种潜在控制即对用户话语权的控制。因此,倘若电商企业可以建立与网络媒体良好的联盟关系,将会减弱企业对于媒体评价的依赖程度,扭转企业对声誉信息传播的被动局面,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实现对网络媒体用户话语权的间接控制,进而实现对网络媒体中声誉危机信息传播的控制。根据信号理论,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由优势群体向信息劣势群体传播,因此在声誉信息进行传播时,由于人的权威性不同,导致信息后信息得以阅读或再次传播的数量也不同,如果信息的者为知名人士,由于知名人士拥有一些支持者与关注者,那么信息的传播范围将会大大加强,信息传播的效果也将大不相同。这就表明信息的传递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传递者是否是优势群体的影响。信息传递是否会造成企业的声誉危机还受到利益相关者认知风格及其是否会带来认知失衡的影响,当利益相关者通过相关网络媒体看到企业的相关声誉信息时,由于利益相关者认知风格的不同,那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在看到信息后将会改变其对组织的以往认知,使得认知失衡,并最终影响到其与组织的关系行为,而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在看到信息时,则不太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认知保持和谐,那么对于组织声誉的影响则不显著。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与网络媒体合作控制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来源,认知风格及其带来的认知失调均不受企业自身的控制,唯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控制信息传播的源头即控制网络媒体用户的话语权,而企业对用户话语权的控制可以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实现,企业只要控制好信息传递的源头,企业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就会得到有效控制,进而起到保护企业声誉的作用。 (二)声誉保护机制组织声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花费二十年建立起来的声誉却可能在五分钟内摧毁,一个组织危机的发生会导致组织声誉的改变,组织过去声誉就不能对其未来行为进行可靠预测,使得组织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意见和信念进行负面的重新评估。倘若组织声誉危机信息在网络上一旦得以大范围的传播,就会使众多利益相关者改变对组织的看法,进而破坏组织声誉。根据前面模型,本文提出电商企业的重要声誉保护机制:话语权机制。电商企业通过与网络媒体的联盟可以实现对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的间接控制,加之联盟企业的声誉是相互促进、相互破坏的,因此与企业相关的声誉危机信息后,网络媒体将会通过控制相关用户的话语权来减少与之相关的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降低企业危机信息的关注程度,进而起到保护组织声誉的作用。并且由于信息只能从信息优势群体向信息弱势群体传递,因此,网络媒体用户传播力度越高,信息传播越广泛,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信息关注度越高。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丑闻所涉及议题十分关注时,会对相关信息更敏感、更挑剔、更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这就说明当越多的公众对声誉危机信息关注时,将会使得公众对于声誉危机信息显得更加敏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对信息优势群体的相关声誉信息进行屏蔽或删除,这样与企业相关的声誉危机信息就不会广泛地被利益相关者知晓,从而降低利益相关者对声誉危机信息的敏感度。这种方式从根本上阻止了企业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使得企业声誉面临危机的机会减小。 四、案例分析———以阿里巴巴为例 (一)研究方法方法选择。由于本研究要回答的是“如何”的问题,因此文章采用的案例研究方法是合适的。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的目的包括理论检验和理论构建两种。由于现有文献还不能详细解释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借助案例对防护措施进行检验分析。首先我们明确了研究问题“电商企业如何改善声誉危机的管理”,从而避免了大量数据被“淹没”。其次,除了可以直接从研究问题推断出的变量外,我们并没有对其他变量进行事前指定。最后,作为可以构建理论的案例,我们会在尽量避免特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命题的基础上对已有文献进行借鉴。案例选择。研究的案例是中国只存在于线上交易平台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集团。选择电商企业是因为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据调查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5.66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30.1%,并且中国网络购物发展较快,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中旬,我国网络购物用户数量达到3.32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同比增长率为9.8%。除此之外,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运营方式具有本质上的差异,网络媒体危机信息的传播起到决定性作用。选择阿里巴巴集团是因为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领军者,其业务涉及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线交易平台、网上商城、第三方支付平台、生活服务社区、在线商务管理软件服务平台等,庞大的产业链使得阿里巴巴具有典型性,因此通过对阿里巴巴进行案例研究对于同样涉及此类相同业务的电商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对阿里巴巴声誉危机管理措施的研究对于其他的电商企业则具有可效仿性。表1总结了阿里巴巴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声誉危机相关事件。阿里巴巴创始者马云自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集团以来就以客户至上、员工至上、股东至上作为企业的价值观。然而2009年、2010年商家的欺诈行为,2011年企业公告近100名企业员工合谋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则对企业一直以来所遵循的价值观造成强烈的打击,媒体上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对企业的声誉形成了恶劣的影响。而反观2014年的两起危机事件:电商平台漏洞的存在及天猫假货名单的披露则并未得到大量媒体的广泛传播,企业声誉影响不显著。数据收集。为了对研究现象进行多视角的描述,我们使用多种来源数据对现象进行分析。此外,多种来源数据的使用还可以使得研究者能“三角验证”不同证据,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由于大多企业管理者并不愿意透露企业的相关声誉危机事件,并且考虑到电商企业声誉危机事件的传播主要借助于网络媒体传播这些因素。本研究主要借助于收集多种来源的公共数据,包括媒体报道及期刊论文。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对电商企业入驻网络媒体前后的声誉危机事件对企业声誉危机的影响作用,本文对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前后企业的相关危机事件进行了全面汇总。由于以前年度的相关声誉危机事件在新浪微博上已经不可见,因此我们将借助于一些相关的期刊论文及其他的网络媒体报道数据的收集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而于今年发生的两件声誉危机事件由于都在近期发生,因此,我们将通过新浪微博的检索及其他网络媒体的报道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研究发现根据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占据18%的股权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我们将阿里巴巴的声誉危机事件分成了两个阶段。2013年前阿里巴巴声誉危机保护措施我们称之为声誉重建,与之相对应的2013年后阿里巴巴的声誉危机保护措施我们称之为声誉危机的事前防护机制。声誉重建。危机事件的发生使得企业以前年度的声誉变得对其企业未来的行为不再具有预测作用。2009—2011年阿里巴巴发生的声誉危机事件通过各大媒体迅速传播,阿里巴巴的声誉受到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股价下跌、企业销售额减少等。而阿里巴巴在企业发生了相关声誉危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声誉重建措施:企业CEO、COO的引咎辞职并向利益相关者道歉;对涉及欺诈的2326家中国供应商做关闭处理,并拿出170万美元进行赔偿,同时使用10亿诚信保证金,建立了中国首个“小企业商业信用体系”;使用权威第三方对其的认可为企业的危机传播进行造势等。阿里巴巴所采取的这一系列声誉重建措施使得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了企业的诚意,使得危机事件发生后其声誉危机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是这些措施却仍旧未能阻止企业遭受声誉危机,企业声誉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 声誉危机事前防护。2013年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入股,拥有了控制声誉危机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实现了企业对新浪微博这一网络媒体上用户话语权的控制,这使得阿里巴巴可以对存在于新浪微博上的相关声誉信息进行选择、评估、删除,而这一入股行为将使得阿里巴巴的相关声誉危机事件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受到控制。2014年外国媒体关于阿里巴巴平台漏洞的报道及中国工商总局对天猫涉假产品的报道都在其他媒体上有相应的报道,然而中国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新浪微博,除了在天猫涉假新闻被爆出后,天猫官方微博对其涉假新闻进行承认并提出相应治理手段外,新浪微博的其他加V用户(信息传播优势群体)对这些声誉危机事件鲜有转发及评论,并且我们发现在其热门微博及热门话题上面也并没有出现“阿里巴巴平台漏洞”及“天猫涉假”相关字眼。而反观阿里巴巴推出的其他相关活动,诸如“双十一”、“双十二”、“领防寒保暖费”等活动均在活动推出不到一个小时后都占据了热门微博及热门话题的头条,这一现象不难说明在阿里巴巴的相关声誉危机事件发生后,阿里巴巴通过对新浪微博的控制实现了对用户话语权的间接控制,使得存在于新浪微博上的信息优势群体的话语权受到限制,而又由于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方向性,只能从信息优势群体向信息弱势群体传播,因此与之相关的声誉危机事件将不会在新浪微博这一最大的国内社交网站上进行广泛传播,使得阿里巴巴的声誉危机得到了事前防护的作用。我们的声誉危机事前防护机制———话语权机制的效果也进一步通过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用户话语权的控制效果得到了验证。 然而,阿里巴巴除了对国内新浪微博这一网络媒体进行控制之外,并没有对其他网络媒体形成控制,阿里巴巴的相关声誉危机信息仍旧在其他网络媒体上进行广泛的传播,通过新浪微博对阿里巴巴危机事件传播的结果来看,倘若阿里巴巴可以形成对网络媒体的全面控制,那么网络媒体用户的话语权都将受到阿里巴巴的间接控制,我们可以据此推断阿里巴巴的声誉危机信息传播将受到阻碍,企业将不会发生声誉危机,实现阿里巴巴声誉危机事前防护的目的。 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不仅可以作为获取多样资源的途径,还可以作为传递社会地位的信号。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家认为企业社会关系的建立是比广告更有效的声誉形成战略。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本身就是一种声誉危机的事前管理,但是由于声誉危机的事前管理是一种新的声誉管理方式,并没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很难对这两种事前管理方法对声誉起到的保护效果作比较,这就使得企业声誉危机的事前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理论上继续探索并总结实践经验及教训。 作者:刘明霞申驰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商论文:电商企业信息传播论文 一、组织声誉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声誉的概念引用最多的是Fombrun和Rindova(1996)的界定,他们认为企业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的行为及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等能力所形成的看法的综合体现[2]。而如何促进更多的利益相关者逐步形成对企业正面评价并能不断巩固与提升,则成为企业声誉管理担负的使命[3]。以往文献对声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声誉的前因及后果分析、声誉的测量模型及声誉管理这三个方面。关于声誉的前因,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影响声誉的前因有社会责任[4-6]、媒体排名[1,5,7],中介机构认证[8-9]、财务绩效[5,10-11]、可信度[12-14]等。除上述影响因素外,有学者发现声誉还受到沟通与信息传播及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认知等因素的影响。Brammer及Pavelin(2006)提出,企业当前的声誉是由利益相关者获得的有关其行为的信号决定的,而信号可以通过企业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渠道获得[5]。声誉的传播扩散性[3],使得相关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及媒体报道获取的相关声誉信息对组织进行评价[1],而互联网则可以使这些声誉信息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15]。斯彭斯(1973)在对市场信号及信号传递进行研究时发现市场中的“信号传递”是从具有信息优势的个体传递给处于信息劣势的个体的[16]。这些研究成果说明电商企业的组织声誉信息主要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并且声誉信息的传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不是随意进行的。和芸琴(2012)认为,企业声誉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社会认知的产物,声誉信息的传递也受认知对象固有认知模式的影响。认知理论认为在获得信息时,有人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人则从认知目标本身中探索,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7]。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行为的参考和当前行为的理解有助于利益相关者重新界定与其相关的企业声誉,当评价者对企业形象的感知和自身的价值观相匹配或者匹配度比较高的时候,他对该企业的声誉评价就是比较好的[3],而那些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由于破坏性事件的发生将会急剧终止利益相关者对于组织之前的习惯性看法[18],并最终引发利益相关者的情感反应及组织的声誉威胁[15]。关于组织的声誉管理,学者们主要偏向于声誉管理的手段方面,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慈善捐赠、行政者外联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声誉[4]。由于管理者难以改变危机发生后媒体对企业的评价框架,只能选择根据媒体的相关评价框架制定组织声誉危机管理措施,并且企业在危机发生后通过采取拒绝、减少、重建等危机应对战略,可以改变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在危机中的看法,减少组织因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15]。综上所述,现有关于企业声誉管理的文献更多关注企业声誉危机发生后的重建及企业自身的声誉管理措施,很少有学者关注危机之前的企业声誉信息传递及声誉保护。本文结合信号理论、认知理论来研究组织声誉的形成与保护问题,提出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路径模型,识别组织声誉危机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企业声誉危机的事前管理措施。 二、电商企业声誉信息来源 电子商务中,主要依靠网络运行的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在拿到商品之前无法验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商品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19]。然而,消费者虽然无法在购买前直接检查商品,却可以通过企业发出的各种信号间接加以甄别,而声誉就是企业向消费者发出的一种信号,即使消费者根本不熟悉某个企业,他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企业的声誉做出一定判断[20]。因此电商企业要想管理自身的声誉,必须以网络声誉信息传播为基础,兼之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特定属性的感知,媒体排名、专家认证将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声誉的印象感知[8],因此建立与网络媒体良好的关系,对于电商企业的声誉管理是势在必行的。Chen及Dhanasobhon(2007)研究发现在线评论有助于信息在消费者之间的传播,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评估网上产品的质量,消除网络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的一些顾虑,建立买卖双方的信任。这一研究证明了网络评价对于电商企业的重要性[21]。然而,电商企业网站的在线评论只有当用户产生购买欲望进入网站对产品进行浏览时才能看到,由于商家可以利用好评返现等手段迫使用户对产品进行好评,因此利益相关者在电商网站上获得的声誉信息并不全面。利益相关者要想获得更加全面的企业产品等方面的声誉信息将会选择进入第三方网络媒体,通过网络上传播的声誉信息对产品进行判断。并且,由于利益相关者获取的关于组织声誉方面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媒体,利益相关者可以从诸如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获得二手信息,当危机发生时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将会通过新闻媒体及网络对危机事件加以了解[22]。可见,网络媒体上的组织声誉信息将会对电商企业的声誉产生重大影响。综上所述,大多数电商企业的性质决定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网络媒体获取的声誉信息实现,而电商企业的声誉信息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建立与网络媒体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有益于电商企业声誉的管理与维护。 三、声誉危机信息传播与保护机制 (一)声誉危机信息传播路径模型基于上述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媒体对负面声誉信息进行传播时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话语权、信息优势群体、认知风格及认知失衡。组织声誉危机信息在媒体中的传播路径如图1所示。个体在与组织进行交易或合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组织的背叛或者遇到产品质量或服务不合格的现象,此时个体将会选择借助网络媒体对自己的遭遇进行,并且当人们感觉受到差的待遇时,作为情感的回馈,人们更倾向于传播那些负面的信息[23],而有利的信息则被信息传播者隐藏。在企业发生声誉危机后,与声誉相关的危机信息将大量传播,有利的信息将会被掩盖。个体借助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将对组织声誉形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组织声誉危机。资源依赖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企业A拥有企业B所需要的资源,那么企业A就拥有了控制企业B的权利[24]。企业间的权利不平衡,使得一方可以运用产业间的并购及联盟活动来增强其自身权利[25]。组织声誉不仅来源于被评价组织自身的努力,还有赖于外部评价方正确、有效的感知与评价,是一种存在于组织间的相对概念[1],企业伙伴关系的构建可以减弱其对环境的依赖[26]。由于信息的借助网络媒体实现,而个体若想成为网络媒体的用户,就必须将自身的一部分利益交由网络媒体来间接控制(尽管有时候是非自愿的),这种控制是潜在的,网络媒体对用户的这种潜在控制即对用户话语权的控制。因此,倘若电商企业可以建立与网络媒体良好的联盟关系,将会减弱企业对于媒体评价的依赖程度,扭转企业对声誉信息传播的被动局面,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实现对网络媒体用户话语权的间接控制,进而实现对网络媒体中声誉危机信息传播的控制。根据信号理论,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由优势群体向信息劣势群体传播[16],因此在声誉信息进行传播时,由于人的权威性不同,导致信息后信息得以阅读或再次传播的数量也不同,如果信息的者为知名人士,由于知名人士拥有一些支持者与关注者,那么信息的传播范围将会大大加强,信息传播的效果也将大不相同。这就表明信息的传递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传递者是否是优势群体的影响。信息传递是否会造成企业的声誉危机还受到利益相关者认知风格及其是否会带来认知失衡的影响,当利益相关者通过相关网络媒体看到企业的相关声誉信息时,由于利益相关者认知风格的不同,那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在看到信息后将会改变其对组织的以往认知,使得认知失衡,并最终影响到其与组织的关系行为[18],而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在看到信息时,则不太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认知保持和谐,那么对于组织声誉的影响则不显著。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与网络媒体合作控制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来源,认知风格及其带来的认知失调均不受企业自身的控制,唯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控制信息传播的源头即控制网络媒体用户的话语权,而企业对用户话语权的控制可以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实现,企业只要控制好信息传递的源头,企业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就会得到有效控制,进而起到保护企业声誉的作用。 (二)声誉保护机制组织声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花费二十年建立起来的声誉却可能在五分钟内摧毁[14],一个组织危机的发生会导致组织声誉的改变,组织过去声誉就不能对其未来行为进行可靠预测,使得组织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意见和信念进行负面的重新评估[27]。倘若组织声誉危机信息在网络上一旦得以大范围的传播,就会使众多利益相关者改变对组织的看法,进而破坏组织声誉。根据前面模型,本文提出电商企业的重要声誉保护机制:话语权机制。电商企业通过与网络媒体的联盟可以实现对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的间接控制,加之联盟企业的声誉是相互促进、相互破坏的,因此与企业相关的声誉危机信息后,网络媒体将会通过控制相关用户的话语权来减少与之相关的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降低企业危机信息的关注程度,进而起到保护组织声誉的作用。并且由于信息只能从信息优势群体向信息弱势群体传递,因此,网络媒体用户传播力度越高,信息传播越广泛,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信息关注度越高。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丑闻所涉及议题十分关注时,会对相关信息更敏感、更挑剔、更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6],这就说明当越多的公众对声誉危机信息关注时,将会使得公众对于声誉危机信息显得更加敏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对信息优势群体的相关声誉信息进行屏蔽或删除,这样与企业相关的声誉危机信息就不会广泛地被利益相关者知晓,从而降低利益相关者对声誉危机信息的敏感度。这种方式从根本上阻止了企业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使得企业声誉面临危机的机会减小。 四、案例分析———以阿里巴巴为例 方法选择。由于本研究要回答的是“如何”的问题,因此文章采用的案例研究方法是合适的[28-30]。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的目的包括理论检验和理论构建两种[30]。由于现有文献还不能详细解释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借助案例对防护措施进行检验分析。首先我们明确了研究问题“电商企业如何改善声誉危机的管理”,从而避免了大量数据被“淹没”[29]。其次,除了可以直接从研究问题推断出的变量外,我们并没有对其他变量进行事前指定。最后,作为可以构建理论的案例,我们会在尽量避免特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命题的基础上对已有文献进行借鉴。案例选择。研究的案例是中国只存在于线上交易平台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集团。选择电商企业是因为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据调查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5.66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30.1%,并且中国网络购物发展较快,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中旬,我国网络购物用户数量达到3.32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同比增长率为9.8%。除此之外,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运营方式具有本质上的差异,网络媒体危机信息的传播起到决定性作用。选择阿里巴巴集团是因为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领军者[31],其业务涉及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线交易平台、网上商城、第三方支付平台、生活服务社区、在线商务管理软件服务平台等,庞大的产业链使得阿里巴巴具有典型性,因此通过对阿里巴巴进行案例研究对于同样涉及此类相同业务的电商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对阿里巴巴声誉危机管理措施的研究对于其他的电商企业则具有可效仿性。表1总结了阿里巴巴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声誉危机相关事件。阿里巴巴创始者马云自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集团以来就以客户至上、员工至上、股东至上作为企业的价值观[32]。然而2009年、2010年商家的欺诈行为,2011年企业公告近100名企业员工合谋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则对企业一直以来所遵循的价值观造成强烈的打击,媒体上声誉危机信息的传播对企业的声誉形成了恶劣的影响。而反观2014年的两起危机事件:电商平台漏洞的存在及天猫假货名单的披露则并未得到大量媒体的广泛传播,企业声誉影响不显著。 作者:刘明霞申驰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商论文:基于工作岗位的电商物流管理论文 1电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1.1电商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分析根据对32家电商物流企业实地调研发现:①目前电商物流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如下:高层战略型人才需求为15.7%,管理运营型人才需求为7.64%,技能实操型人才需求为76.66%。其中技能实操型人才培养正是高职培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管理型人才培养则是高职院校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工作锻炼和积累后所要达到的高级目标。②电商物流岗位群主要包括:网络营销员、O2O门店业务员、仓储运营人员(仓库管理员、分拣操作员、包装操作员、叉车操作员、质押监管员)、运输调度员、客服、厂商采购员、数据分析员、系统操作员、单证文员等。③电商物流企业一般要求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特别强调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于现代化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条码技术、RF、EDI等。对于有海外业务的企业还需要有相关的英语能力,报关、报检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1.2电商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高职院校,只有在准确定位电商物流企业的辐射范围和专业化功能的基础上,研究电商物流企业的基础岗位设置,并根据电商物流企业基础岗位的设置研究人才需求,按需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方式、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为电商物流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从而促进电商物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为电商物流企业的人才储备做出贡献。因此,电商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服务电子商务、电商物流等行业,培养熟悉电商物流的平台建设、系统操作、网络营销、网上交易,以及满足电商物流企业前期厂商采购,后期物流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分析、数据处理能力,既了解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流程,又能通过物流专业知识解决电商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等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电商物流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调研,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电商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网络营销、门店业务员、采购员、仓管员、信息员、调度员等工作岗位,针对这些岗位,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如下表:专业课程中《物流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采购管理》、《电子商务实务》、《电商数据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等六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实训课程除了运输、仓储配送、电商、ITMC、ERP、订单生产模拟操作等,还可以将各类物流技能赛项作为实训课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训既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也要通过联合办学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顶岗实习,使学生能更充分的了解专业,了解企业所需和企业实际操作流程,缩短上岗培训时间,为企业更加顺畅地提供相关人才。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为:大一开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大二开设专业核心课,校内实训课程;大三上学期开设《物流服务与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大三下学期进行校外实习。物流师、电子商务师、中国条码技术资格、助理采购师、计算机二级、英语三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进行。师资方面以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专任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要有较强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科研能力。专任教师要在寒暑假深入一线下企业顶岗工作,在工作中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企业解决问题,也为教学收集丰富的素材,改变原有教学与企业工作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目前电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大多对于电商物流针对性不强,还是较为宽泛的物流教材或者电子商务教材,尤其缺乏针对高职院校的电商数据分析等课程教材,因此电商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面对电商物流企业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高三新的独有特点,必须基于工作岗位对高职电商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才能培养出符合电商物流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王亚男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 电商论文:基于价格战的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一、电商价格战的本质与危害 电商企业进行的价格战,究其本质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时间短、战略水平低、电商竞争失序的投影,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性。价格战能够给企业带来量(规模)的提升,但很难带来质(效益)的提高,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价格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市场地位,维护企业市场份额;二是提升企业交易规模;三是维护企业形象。价格战对企业的影响一方面是容易使企业虚胖,大而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它大而不强,利润积累有限,严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从起步到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而发展速度却令人惊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特征的新时代新环境,使除了新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外,许多传统行业也都纷纷加入电子商务,快速转变成为电子商务企业,以适应市场转型中时代的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当前电商企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激烈角逐,为“做大”而不惜降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眼球。此外,电商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误区,认为“对于标准化商品来说,价格是唯一利器,谁的价格低,用户就买谁的,这个方面不要祈求用户有忠诚度”,这种思想和倾向会带来以下三种危害: 1.消费者丧失对电商企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一定程度的价格战能对消费产生巨大的刺激,但是过度价格战却是弊端很多:从2010年至2014年,电商企业价格战日益演变为混战,使得行业中各种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物流滞后、虚标价格、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等现象,有的甚至涉嫌价格欺诈,令消费者失望的同时也引发了供应商和传统经销商对电商企业的不满,极大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商企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2.无序竞争必将导致整个电商企业零售行业不能健康成长在电商企业价格战中,京东、易迅、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当当网等无一不被卷入其中,为了搏出位吸引眼球,在微博上相互贬损,有些竟然采用水军,通过恶意差评等,给竞争对手抹黑,电商企业正朝着恶性竞争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如果放任这样的现象不管,电商企业未来很可能加剧无序竞争,不仅会让我国好不容易才成气候的线上零售溃灭,也会影响到整个电商零售行业的健康成长。 3.价格与价值严重失衡,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病态发展成本是价格构成的主体。价格战会使定价策略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无视成本主体地位,使供应商无利甚至亏损,后续发展乏力。如果电商企业长期搞低价销售,利润必然会减少,相应地在产品质量、管理、物流等领域的投入也会减少,致使发展后劲不足,进一步影响电商企业经营,使它们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 二、电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方法和对策 任何事情都有自身的成长节奏和发展规律,电商企业也不例外,在价格战硝烟尚未散去的时候,电商企业必须静心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下一轮战争来临之前修炼内功、打好基础,提升服务水平,用综合优质服务比拼来赢取消费者的芳心。 1.提供综合优质服务来赢取消费者如果说价格竞争是电商竞争的初级阶段,那么服务竞争则是电商竞争的高级阶段,无论是平台化电商企业,代运营服务电商企业,还是自创品牌电商企业,都必须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比如:网站界面友好,客服快速响应、服务态度好;用户购物体验好,支付方便,配送及时,包装整洁,交付体验良好;七天无理由退换等等。此外,还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赠送礼物、致消费者的一封信、超速物流等等。随着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电商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多,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也会越来越全面,消费者的选择也会随之增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电商企业的忠诚度和粘性,只有提供精益求精服务的电商企业,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2.完善物流、降低成本、推进渠道建设在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而最难实现的环节就是物流。在一、二线城市物流环境成熟度较高,三、四线城市物流条件相对落后,配送质量和效率不高,服务质量较低。电商企业在打基础,炼内功的时候,必须把完善物流、降低成本、推进渠道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根据自己企业和产品的实际,选择符合自己的方式。比如:有实力的电商企业(京东商城)可以自建物流体系,中小电商企业可以利用在三、四线城市中不同行业的销售商出现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店铺、仓库设施和富余人员,以及在未成熟和低效益的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居委会、街道办的空置设置和富余用工人员,建立自己的点和面,解决三、四线城市物流配送,完善自己的物流体系,降低成本,推进渠道建设。 3.利用数据挖掘消费并对其精准定位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客户精准定位就越发重要。利用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提升电商企业竞争力,是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务的重要利器。一直以来,传统商务把消费者行为视为“黑匣子”,洞察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这是传统企业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电子商务企业却可以利用数据实现这一梦想。数据加工和组合、数据拼图等技术能运用已知的数据来寻找未知的谜底,拼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轨迹,寻找消费者再次购买的依据,得到消费者的购买喜好等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此外,电商企业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等技术,获取竞争对手的数据,以作为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的参考依据。因此,电商企业要想赢得竞争,必须重视大数据架构,塑立大数据拼图精神,实现大数据多样性的商业价值。 4.关注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发展中创新和求变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电商企业要关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创新理念和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2011年社交化电子商务出现,利用社交购物、优惠券、私人销售、社会愿望清单、评论和评级等社交功能完成企业营销、推广和商品的最终销售;2013年O2O电子商务急速发展,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在线上进行筛选服务并支付,线下进行消费验证和消费体验。这些新的营销方式都让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因此,电商企业要洞察整个行业趋势和走向,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在发展中创新和求变。 作者:谈奕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电商论文:电商经济运行的电力市场论文 1期货交易市场与现货交易市场 发电侧电力市场的交易按时间可分为期货交易、现货交易、实时交易(实时电力电量平衡)3种模式。期货交易是一个过程,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交割的电网企业与大容量的发电企业的合同。事实上,电力交易包括期货合约和长期合约,期货市场与商品期货合约的流通代表着高度完善的市场形态,为建立规范的电力期货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此相反,长期合约并不需要规范电力期货市场[2],只要有当事人签署的合同,简单而实用,这是目前电力期货市场的主要途径。在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长期合约的比例将逐步减少最终由期货合约取代。现货交易更接近于实际运行时间(1天或1h后),发电企业可以根据负荷预测和电网运行实现更加准确的交易[3]。在现货交易市场中,各发电机组采取竞价上网的方式,每台发电机组向电力交易中心提供线性、非降现货电量竞价函数。由于现货交易市场的结算电价为系统边际电价,因此发电机组参与现货电量竞价的电价应低于或等于系统边际电价λs(t)。对于成功竞价的发电机组i,其对应时段的现货交易上网电量表达式如下。 2发电成本分析 发电成本包括燃料费、管理费、检修费和发展费。参与竞价的单位可以是机组、发电厂或发电公司,竞价的周期可以是年、月、日或小时。下面先研究单时段发电成本曲线,包括二次成本曲线和线性成本两种情况。通常认为发电成本是发电功率的二次函数,即对发电公司(或发电厂、发电机组)i,设发电功率P在短时间(如1h)内恒定不变,则1h内该发电公司的发电成本Ci与发电功率Pi间有如下的二次函数关系。 3竞争性报价策略及其最优算法 发电厂进行竞争性报价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4]。1)基于预测市场出清价(MCP)的竞争性报价方法如果一个发电厂可以准确预测MCP,那么只要报出稍微低于MCP的价格即可获利。由于在大多数电力市场中可供查询的公开数据十分有限,因而十分精确地预测MCP比较困难。2)基于预测其他竞争对手报价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对整个市场中所有竞争对手的报价策略和费用函数的各项参数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概率论或者模糊数学的方法得到报价方案。3)基于遗传算法(GA)的竞争性报价方法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报价方法。电力市场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市场,而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遗传算法是经济学上研究寡头垄断市场常用的工具之一,是专门研究两个及两个以上有利益冲突的个体,在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各自优化决策的理论。因此,用遗传算法来研究电力市场主体的行为应该是很合适的。 4遗传算法在竞价策略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工业领域。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学的随机、迭代、进化和并行搜索的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可并行性、全局最优性、不依赖问题模型的特性,以及计算简单等优点。遗传算法应用在竞价策略中,是允许发电企业直接测试市场报价策略的一般假设,但要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例如,先假设机组容量和系统结算价格相关的拍卖利润,并进一步假设前者是同时与表单关联,并测试了大量可能的交易规则,从中搜索出有利的投标策略。遗传算法仅需要很少的信息,其高效、灵活的特性对竞价策略的分析将是非常有效的。 4.1利润函数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火力发电企业竞价决策模型,其目标函数是单个报价时段单个机组利润的最大化。 4.2算法寻优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可以理解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力企业,根据市场出清价格预测未来期间的接收或释放电能最优化,同时要满足约束条件的限制,通过对目标函数评价其优劣的市场信息。第一步:参数编码让该单元的运行周期为24h,每1周期被分成48个时隙。考虑到实际需要和减少计算时间,可以合并几个小时的时隙。据市场交易规则,相应地每个周期产生4~10个报价,即初始报价程序。第二步:生成初始报价方案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系统边际价格预测区间来控制其误差范围,以满足涡轮机技术条件下的限制。可以将基础报价员的报价心理分为冒险型、中性型和保守型三种类型,构建了初始报价方案。第三步:适应度函数在投标约束时,引入惩罚函数的影响。如果目标函数值较大时,如果少量的违反约束,那么解决方案是好的,需要相应的程序应给予大量引用的适应值。第四步:遗传操作选择算子,采用排序适应函数的方法,将同一代群体小的M个染色体按适应度函数值从小到大排列,记为1至m。直接取分布概率为。 5结语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能交易价格的高度不确定性给发电商带来了很大的交易风险。因此,制订合理的交易策略,合理的分配电能市场和双边合同市场交易份额有助于发电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交易目标。但电力市场的实施,必须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着重发展电力市场的竞价自由化。 作者:袁毅张鑫单位:上海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通信有限公司 电商论文:品牌服装电商营销策略论文 1现有营销策略利弊分析 1.1“平价”策略的利与弊网购蓬勃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优势,以虚拟网为平台,减少了实体店铺的租金、人员等费用,相对于线下的实体店,线上产品自然就有了价格上的优势。多数消费者也正是为了追求高性价比,才舍弃实体店铺而选择网购。而韩都衣舍正是在保证品牌质量的前提下价格较为亲民,并以此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目前,韩都衣舍服装品牌价格较为亲民,100~300元较多,个别品牌产品价格在500元左右,但总体来说较为“平价”。但随着中国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的追逐,中国大众“轻奢主义”开始泛滥,25~40岁之间的白领中产阶级不同于传统的中产阶级,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审美与文化品位,也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对于韩都衣舍来说,要抓住这部分购买力极强的中产阶级,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与价格上做文章,从而迎合中产阶级的购买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1.2渠道策略的利与弊目前,韩都衣舍主要的营销渠道就是网络线上营销,拥有韩都衣舍自己的网站,并在淘宝网平台上拥有官网,网站设计精美,年轻时尚,凸显了韩风个性,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另外,网站设计功能齐全,品牌故事、会员活动、一键购物等应用尽有,使用方便快捷,官网成本较低,而且深入淘宝平台,效果较好。但有一部分的网民不接受在网上购买服装,尤其是对衣服颇有要求的女性,比起网购来,她们更喜欢逛实体店。实体店表面看来只是销售终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却能强有力地树立品牌形象,因此,作为韩都衣舍来说,能否转做一部分线下销售,也是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2品牌电商运营策略的几点建议 2.1提升品牌形象内涵建设 “没空去韩国,就来韩都衣舍”的口号,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了韩都衣舍,但其更多的只是韩风产品的销售,缺乏品牌内涵的建设与输出。随着“多品牌运营模式”启动,韩都衣舍如何在更多的品牌集群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核心价值观,构建品牌内涵与文化则显得至关重要。 2.1.1构建品牌形象与战略韩都衣舍品牌定位于“韩风快时尚”,品牌定位虽然明确,但缺乏鲜明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与代言广告等,虽然韩都衣舍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但缺乏直观的品牌形象领导者,品牌发展受限。近日,有传言说韩都衣舍已经邀请到全智贤代言产品,无疑韩国明星的代言与强大的影响力,将迅速提升品牌地位,在韩粉影响力中迅速提升。同时,也加快了韩都衣舍由二三线品牌向一线品牌迈进的步伐。 2.1.2打造品牌核心价值与内涵品牌不仅是品牌形象与代言人,品牌真正屹立不倒的根基是品牌核心价值与内涵。众所周知,Prada代表一个绝对强悍的女人,安娜苏则代表一个温柔如水的公主。韩都衣舍代表的是一种时尚的、简约的、小资的生活方式。但是韩都衣舍的境界却显得不够,缺乏一种尊贵的感觉。因此,韩都衣舍品牌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与文化积淀,提升品牌尊贵感,强调品牌低端价格、高端个性以及高傲的尊贵感。 2.2线上+线下,O2O多元营销 秋水伊人凭借网上的影响力迅速在线下开设实体店,线上线下同步运营,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韩都衣舍还没有开启线下模式,缺乏线下实体品牌形象展示,实际上,实体店是品牌实力与个性最好的展示平台,给予消费者最强有力的暗示。繁华的地段、时尚的装修、精致的布局、鲜明的品牌形象、热情周到的服务都将是展示品牌的最好手段,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更直观的感觉与暗示,从而也让消费者对网络上的展示有了直观深刻的记忆。因此,随着韩都衣舍品牌的扩展与发展,抽调一部分精力转作线下营销未尝不可,同时,是否可以尝试进行O2O模式营销,即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单,实体店试穿后直接拿走,减少物流环节;或消费者实体店选择,合适后手机一键支付,即方便消费者又减少线上各种环节,线上线下整合营销运营极致,将大大减少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2.3打造一流设计团队,注重个性与体验营销 未来几年,韩都衣舍要打造一流设计团队,注重款式与品质研究,将女装时尚潮流引领到底,突出个性设计。另外,也可推行部分款式的定制体验,从面料、颜色、款式、内衬、纽扣等项进行选择,甚至还可以在衣服上印上自己想要的文字或个性化LOGO等,从而消费者穿出去的衣服和别人撞衫的几率微乎其微,让流水线生产的韩都衣舍品牌服装变成了消费者的个人专属。即使价格略高,很多消费者也乐于接受。加大韩风时尚的引领与推广,打造真正的韩风时尚。推出形式多样的体验式营销活动,与目标顾客进行情感互动,如推出会员“韩国游”、“韩风劲吹”等互动营销与沟通,激发消费者的共鸣,从而收获更多的美誉度。其次,不断完善《HSTYLE韩时尚》杂志,虽然此杂志罗列了很多服饰知识,意在打造韩国时尚专家的形象,但杂志乍一看就是一本DM宣传册,与真正的韩国信息市场专家杂志尚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在行动与语言上更加细致,更深入韩国,了解韩风,打造上档次的韩时尚杂志。纵观电商风云市场,无论做市场,还是做品牌管理,产品是其根基所在。韩都衣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服装店上运营与品牌营销方面,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远。 作者:李莉莉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商论文:电商产业新媒体传播论文 一、新媒体带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媒体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要对接产业需要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在催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如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营销与传播平台,传统产业实现了华丽的产业升级,竞相引入电子商务平台成了传统产业运营者的选择。这次调研考察,我们一行时刻感受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带来的便利。网上订票,免去了车站购票的拥挤与等待;网上订房,少了拖着行李满大街找房的麻烦与苦恼。在河坊街的考察,我们发现很多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商家,坚守实体店营销的同时,也把产品营销搬到了网上,做起了电子商务。与他们的交谈中获知,以前一些游客在实体店看到满意的纪念品,有时会因为携带不便而放弃,现在有了电子商务,游客只需在网上完成下单就可以了,成交量现在的是以前的好几倍。同时,这些商家也表示自己在电子商务运行方面经验与能力的都还不足,特别是如何推广自己的品牌方面亟须专业认识指点迷津。顺风嘿店,是此行我们考察的重点。嘿店,是传统快递巨头顺风快递的社区电子商务平台,是顺风快递整合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的一次创新与尝试。我们一行调研考察了处于杭州市城西银泰城的最大一家顺风嘿店,这里面积不大,但装潢考究,延续了顺风快递的企业形象。这家顺风嘿店,除了展台上的一些包装精美的产品实物,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两个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如果对店内的产品感兴趣,平台上可以实现网上下单,嘿店根据下单送货上门。店内实物体验,网上完成交易,顺风嘿店打造的就是要成为社区家门口的便利店。除了嘿店内完成交易,消费者也可以加载顺风嘿店的微信账号,在智能手机上完成购物体验。由于顺风嘿店这种营销新模式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业内多有唱衰之声,我们的直观感受也是至少目前嘿店表现不佳。员工也坦诚如今消费者对嘿店的知名度与品牌认同感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手机终端的用户量要扩大规模。通过前两天的调研考察,我们在感受电子商务给传统企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了解了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些瓶颈问题,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新媒体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的渴求。在传统产业借力电子商务转型之际,作为要服务社会、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由此可见,新媒体传播与策划专业的设置,不仅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之需,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之需。 二、打造新媒体运用的复合型人才——新媒体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观 本次调研考察我们还深入到了相公司与西湖创意谷,了解新媒体设计与应用行业实践,以及企业对新媒体人才需求情况。首先,我们考察了杭州香洲实业有限公司,有2名我系13届、14届广告与策划专业毕业生在此就业,从事与新媒体传播与策划相关的电子商务运行工作。在香洲实业有限公司,我们了解到这家以建材装饰材料营销为主业的实体公司,除了实体店经营,现在还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从零售到中间商批发,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占公司的业务比例越来越高。该公司负责电子商务平台运行的员工有8人,具体岗位有平台界面设计、后台技术开发、平台推广等。我们发现从事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专业以新媒体设计、策划为主,特别是平台界面设计与推广岗位,要求员工不仅懂设计、策划,在营销与传播的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在考察中,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向我们表达了电子商务对营销的重要性,目前急需既懂新媒体设计又懂新媒体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在西湖创意谷,我们了解到这家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运作的创意产业基地,汇集了逸飞集团、设计师吴海燕的东方国设计馆、中国美院的色彩研究所、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渠晨明的雕塑艺术研究院等创意型企业与机构。在西湖创意谷,创意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形成了“教学科研——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市场营销——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和集聚了大量创意人才与经营人才。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也注意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我们深化系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触动与启发。 考察行程最后我们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学院,我们重点参观了网游系与动画系的室外橱窗展示与作品展示。通过橱窗的展板,我们了解了这两个与新媒体技术相关密切度高的专业体系,包括专业介绍、课程情况、课程内容、作业要求等内容。在作品展示区,我们参观两个系的相关课程作品布展情况。通过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考察,我们学习了兄弟院校专业课程作业的布展经验与方式,对促进我系各专业课程作业作品展示形式、规格、效果等方面的提升优化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启发了“以展促学、以展促教”专业课程展示机制的建设思路。短短四天的专业调研考察,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文件中关于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价值与意义,对系部专业的设置调整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一定要结合本专业特点,主动跟踪研究市场需求,关注产业发展态势,以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系部新媒体传播与策划等若干新专业方向的设置,是系部以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的尝试。紧跟学院内涵建设快速发展步伐,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办特色专业,不断完善专业人才方案,才能培育系部专业核心竞争力,系部才会有更长足发展。 作者:董效康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电商论文:区域电商物流管理论文 1.促进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发展的措施 1.1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首要办法。首先,相关企业应该应该研发并引进先进的电商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具体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从而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电商企业和物流管理部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有能力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提高该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2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是现阶段解提高电商物流管理效率的另一主要办法。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企业要提高其自身的配送速度,即提高物流监控系统对配送业务流程的实施监控效率,具体方法为:当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神经末端接收到相关的配送信息时,系统则通过相应程序以最短的时间配置出相关电商产品配送的合理方案,并在制定计划后,立即展开相应的配送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先进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实现配送功能的集成化不仅可以提供传统意义下的电商物流配送,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而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务,并最终提高电商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5]。 1.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电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育力度是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珠三角地区的高校应该提高对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并将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升到促进高效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加强电商物流管理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学业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也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并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使其有效服务于企业的人才建设,并最终提高企业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6]。 2.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电商物流一体化管理所谓物流一体化是指以整个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物流企业、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共同构成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且该物流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电商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愈加剧烈,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则必须加强垫上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整体上提高电商物流的配送效率和管理效率。例如,企业可以对相关电子商务产品在当前市场下的具体发展情况和产品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其物流配送的具体流程,从而制定符合产品特色的物流配送管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占据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 2.2电商物流向社会化物流发展在21世纪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包括物流产业在内的我国社会众多生产领域均在向趋于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体现在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运作和管理上。一方面,电商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电商物流系统具备较高的社会化水平,而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电商物流企业则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从而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同时,也能满足相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电商物流的社会化转变也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具备社会化性质的电商物流管理不仅可以缩短客户接收相关产品的时间,同时也简化了物流流程,进而从多方面物流控制与管理的角度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并使电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2.3自建电商物流与第三方流相结合除了一体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等发展趋势外,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也必将向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方向合理发展,而这种发展方式又被成为物流联盟。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由加工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以及电商物流企业共同组成,且上述三者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从而确定其互相间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物流联盟中,成员企业间相互独立,各个企业中的资源以各种可能实现互相共享的方式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1+1 2”的盈利方式不仅加强了电商生产、销售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同时,也使得合作后相关业务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远远高出企业自身运作所产生的利润,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除了相互独立外,物流联盟中的成员企业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方式不仅使成员企业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并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成员企业间的内部对抗和冲突,从而使得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商物流服务,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提出加强该地区电商物流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对珠三角地区电商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展开了具体研究,可见,未来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者:崔运玲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电商论文:电商时代市场营销论文 1电商时展所带来的市场营销的转变 市场营销技术支持手段的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而发展起来,其基本功能包括联系人管理、客户管理、时间管理、销售管理和潜在客户管理等,并对客户关注和客户满意度两方面进行最精确的客户关系管理,将部分科学管理思想集中在软件上进行广泛的应用与普及。 2电商时代给市场营销所带来的风险 2.1管理风险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必然会给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网络经济打破了常规的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法则,企业必需紧跟变化来调整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否则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企业要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内部人员泄密或延迟信息传递等问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尽量减少管理风险的发生。 2.2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指信息滞后、不完善、虚假、垄断等有可能带来的损失。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如果市场行为主体不能及时得到完备、正确的信息,就无法正确地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无法做出科学合理性的决策。 2.3竞争风险 电子商务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文化距离、物理距离。企业将面临来自于其他企业、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科学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压力,贸易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让企业不得不选择电子商务。 3电商时代市场营销的创新策略 3.1革新市场营销模式 3.1.1网络品牌营销 电子商务时代,在电子商务提供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中,每个企业在竞争中都处在平等的地位。电商企业对自己企业的品牌进行拓展时可以通过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等形式,网络品牌营销与其他营销模式相比较,具有投入成本较低市场反响较好的特点,备受企业的青睐。 3.1.2电子邮件平台营销 电子邮件平台不但可以产品信息,而且可以实时收集用户信息,并提供丰富多彩的营销信息。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可以让企业对用户需求进行更好的掌握,并以此制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手段和策略,以优化和改善电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增加销售额。 3.1.3搜索引擎营销 根据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示,有很多用户都会利用搜索引擎来寻找自己所想购买的产品信息。按常规思维,一般用户大多会点击排名比较靠前的链接。因此,在营销中搜索排名的先后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2重新定位营销策略和产品特征 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应在互动的关系下,供需双方在有效的沟通中进行。维系好与消费者的关系比发展新的客户群体更为重要,因为消费者对商家产品满意度的评价所带来的回报和效果是不可用金钱来估量的。因此,以顾客的满意度为前提,重视维护与消费者的关系是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营销策略还应把科学的企业管理与社会责任纳入其中,在满足社会满意、消费者满意与企业员工满意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庄勺武单位:南京蒙福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红山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摘要:红山湖是综合功能的水力开发枢纽,但是近十五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自然大气环境的化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对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规划分析,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全面防治景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科学开展生态经济,建立红山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 内蒙古红山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内,又名红山水库,是一处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国家大型一类水利枢纽工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红山水库生态环境现状 红山水库所在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尤其是春天,春旱现象严重,在1998年红山水库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涝灾之后,在此之后,红山水库连续十几年干旱,加上上游新建水库分流,致使周边农业在春季播种时严重缺水,农业收益不好,因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降水量少,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地下水水位也在不断下降,导致下游地区供水量不足。 除此之外,由于缺水严重,红山水库周边的防护林枯死,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土地沙化严重,进一步对红山水库造成威胁,使红山水库水域面积减少,水位不断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对环境保护意识不足,肆意向河内排放污水,导致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急为迫切。 二、红山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遏制资源过度、粗放开发,转变经济发展思路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首先针对本地区,整体规划水力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水价,增加人民的节水意识。水力部门计划用水,控制总水量;其次,改善水力设施,改善水资源灌溉技术,由原来的直接灌溉改为滴灌、喷灌的方式,促进节水[2],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还有就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可使当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和改善,同时使人们注意到沙化、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巨大危害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重视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 (二)整合优势生态资源,大力推进发展畜牧产业 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农牧业,在红山水库进入枯水期前,也曾经是鱼米之乡,因此兴修水力设施,改善灌溉技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红山水库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平整,有利于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牧业发达,效益可观。 2003年,红山水库的水产品,通过了自治区牧业厅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程序》的无公害审定,使红山水库成为自治区第一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目前,红山水库的拳头品种太湖大银鱼,全部供应出口。其他主要产品鲢、鳙、鲤、鲫、草鱼等,也全部被吉林辽宁的客商以高出市内一倍的价格,全部收购。目前年产鱼达二十万斤,发展水产养殖,以鱼养鱼,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使红山水库渔业焕发新的生机,大有可为。 (三)创新生态资源产业,深入挖掘旅游资源 红山水库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能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红山湖背依茫茫大漠,科尔沁沙地起伏绵延,雄浑壮观;怀抱苍苍碧水,红山湖水浩如烟海,天水相连,其下游20万亩稻田连成一片,勾画出独具特色的大漠水乡风光。景区内鸥翔鱼跃,闲亭粉莲,葱茏交翠,虫鸣莺啼,碧波荡漾,轻舟唱晚。红岩、碧水,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立体风景画。 红山湖旅游资源主要景观有天台鸟瞰、红亭望碧、白玉引水、泄洪观瀑、明代石刻、北滩公园、绿春湾垂钓、南苑垂钓、鸟岛听韵、北滩浴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冬季还可以滑冰制作冰雕等。景区资质国家2A级景区,景区特色摄影、登山、游湖、沙漠景观游、湖泊、山川、采摘园,垂钓园、水上帆船、水上飞伞、沙地摩托车、马场,发展潜力巨大。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红山湖沙漠草原文化旅游基地。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水库管理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及合理化建议分析 摘 要: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稀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针对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利益冲突;经济途径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各种资源的使用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非常严峻的,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但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良好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资源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资金保障。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各国发展进程当中都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社会问题,工作难度比较大、实现途径比较困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1]。 我国疆土面积辽阔,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是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数量占到了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5,所以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远远达不到世界人均资源的平均水平,这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相关工作不到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很多工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很多工业产业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资源使用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对资源的节约;我国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很多重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废气、工业残渣各种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便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被破坏的环境就难以恢复到健康状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2]。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2.1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矛盾性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强制有效的约束力,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但是我国的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这就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很多时候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资源节约问题,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政府很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此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一些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着漏洞,比如在排污收费制度方面,收费标准不规范、不统一,没有对污染物进行严格的分类,在收费的时候容易出现较多问题[3]。 2.2 企业经营者对环境保护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对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所产生的污染物会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很多企业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对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不科学或者是不合理,没有将其收集进行统一处理或者二次利用,污染物中包含很多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理方式不正确,就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会降低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会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3 保护环境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积少成多,有序进行。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很多人的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生活中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各种生活废品乱扔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经济在得到有效发展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在一些生活水平较高、水电资源供应充足的地方,当地人们没有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匮乏和紧缺,在用水、用电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4]。 3 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协调工作,正确把握工作中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对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将环保节能问题考虑在内,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环境特点,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调整;其次,应完善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收费标准,针对污染物乱排放现象,应该进行严厉的惩处,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应该对其进行整顿或者直接关闭;最后,在资源分配方面,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3.2 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做好生产管理和污染管理工作,在加强环保力度的同时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严格规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控制好各类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对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3.3 发挥民众参与的力量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人们更加追求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的社会氛围包含三个主体,即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的,只有结合民众的力量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环境的保护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在生活提高环保节能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生活小事出发,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去。 4 结束语 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很多冲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民众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才能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内蒙古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摘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我们一直讨论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经济的发展必然受着较大程度上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30多年飞速发展,但基本上都是以消耗资源为主导的产业,那么如何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呢? 【关键词】内蒙古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出现了持续平稳的快速增长。2010年至2014年,全区GDP生产总值由1.17万亿元猛增到1.8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53.8%,实现了质的飞跃。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使其经济总量有原来的后几位进入到中列,人均GDP也逐渐进入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全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接近全国水平,工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内蒙古经济的产业支柱。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快速增长之后又进入了衰退期,基本保持在了35%左右的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全区的经济虽然呈现一片大好形势,可是全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我们大量的开采和使用煤炭、石油等,一方面对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内蒙古环境问题现状 (一)大气污染 内蒙古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生活取暖、交通运输还有火灾等产生的废气污染。工业生产的废气污染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而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需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像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的尾气所排放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污染很严重。最近一段日子,雾霾入侵了我省,空气污染日益成为我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二)水污染 我省水污染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两大类。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难处理等特点。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含磷、硫多,致病细菌多。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许多河流和城市水域遭到污染。从2015年全区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境内主要地表水像黄河、辽河、松花江、海河流域和内流河干支流40条、湖泊水库8个,谁知总体评价为中度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能够引用的水在不断地减少,对我们的生存、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三)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人为活动和不利自然因素导致的,而内蒙全区的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包括过度放牧、滥垦滥采等。近些年,内蒙古草原面积逐年减少,近三十年大约减少了390万公顷。全区草原呈现一片退化、沙化、盐渍化的严重现象,并且出现问题的草原面积已占到全区草原的63.5%。更为严重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加上近些年煤矿开采、修路等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更是给本来重重危机的草原带来更加致命的打击。草原退化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态与生产力不断下降。 三、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统一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环境是不可逆的。我们一直在走这样一条道路,那就是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我们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只会带来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毁灭。面对内蒙古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需要想出一些办法与对策来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当前内蒙古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的处境、优势与不足,制定出适合我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各部门应制定相适应的规划与目标,使我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政府体制改革,协调好企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二)发展低碳经济,优化消费结构 我们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是以工业发展为主,而工业的发展大量依赖煤炭等自然资源。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应选择低碳模式来发展我区经济。首先,我们应大力发展诸如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低碳能源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其次,我们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政府应积极帮助企业引进低碳技术,促进经济模式的优化,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我们应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煤炭的燃烧,减少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共同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家园。 (三)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不仅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要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要明确一定时期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建设,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政策。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之我见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并且限制着当前经济的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进行,我们也慢慢地寻找到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环境保护,同样环境保护也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相结合 1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市场经济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增长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我国的环境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相应来说,资源就显得比较短缺。 1.1水资源的短缺。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就是水,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过去多年来,我国很多地方的水环境受到污染,不仅给人民的饮用水带来威胁,还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及水产业的发展,治理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无疑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这一困境。 1.2空气的污染状况。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并且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值逐年增加,工业排放物也在逐年增加。大量的含硫化物排放到大气中,我国曾经出现过酸雨灾害,这种酸雨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破坏水生物生长环境。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采暖尤其是农村采暖还依然采用落后的燃煤的方式,大量的烟尘随意排放,加上机动车的逐年增加,大量尾气的排放,近几年的雾霾现象日趋严重。 1.3土地的污染状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中固体废弃物也不断增加,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土地盐碱化也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大家一起积极努力。 2 环境保护要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其意义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不但要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还要对已经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找到环境破坏的根源,不能光治标不治本,要有效地控制环境的污染,使人类与自然生态能够和谐发展。我国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人们在发展自己经济的同时不能无休止地破坏生态资源,因为目前很多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环境保护法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避免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破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过程中,工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现代化,绝对不要走一些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换经济发展的道路。这不符合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生产力要发展,必要利用自然资源,不可能为了经济发展,不要环境治理,也不可能为了环境治理,不要经济发展。要在发展经济与环境治理之间找到二者的平衡点,使之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后果很严重,洪水、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现象时常发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当代人,如果不及时治理,对后代的影响也会很严重。因此目前我国面临的现状很紧迫,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生产部门,以及广大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对环境保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生产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环境保护工作也要做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3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自 1989年颁布到现在近三十年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环保法相对来说不完善,很多条款制定的只是基本原则,没有细化到具体的行业领域,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一旦有破坏环境现象出现,尤其是涉及到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污染事件,可能调查取证困难。 3.2 监管机制不健全。多年来政府在经济发展领域投入倾斜过多。甚至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单纯地追求经济指标,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为了面子工程,对当地的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采取惩罚力度不够,有时还采取保护的态度,这在无形中就助长了环境污染的不良风气。 3.3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当前环境保护。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避免发展经济的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完全的失衡,现在治理来得及,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发展理念中要有尊重自然的观念,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经历摆在我们眼前,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环境治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及其相互关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并且限制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矛盾的,两者不能同时做到,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进行,我们也慢慢地寻找到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环境保护,同样环境保护也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 4.1 环境保护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涉及三个方面,即技术、管理以及制度。技术方面就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自己独特的有效技术,常常使得结果差强人意;管理方面就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不重视,没有加强对于环境的监视,也没有独立的环境保护部门;最重要的当然属于制度问题了,制度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可以限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但是由于我国制度的不完善,治理环境的结果也不太理想。 4.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解读 4.2.1 本质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本质关系,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足或是发展不当,常常牺牲环境来弥补,这也是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那么解决环境的根源问题,就必须调解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高速的发展,也可以让环境得以保护。我们要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务必要做到真实有效。 4.2.2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原有的环境保护制度加以创新,要与市场机制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政府的职能也体现出来。国家可以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成“绿色GDP”,然后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加入到具体的核算中,从而改变现存GDP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各方面制度的配合下,才能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不可分离的,经济要想得以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那么要想对环境更加深入有效地保护同样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只有调解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关系,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摘 要]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经济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却是全球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因为能源的匮乏让人们开始关注节能问题。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令国家经济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提高,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国家多次颁布环境保护条例,从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入手,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立志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雾霾天气、污染水源、酸雨天气等恶劣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非常不利于开展经济作业。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环境保护无国界之分,大自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环境保护也和经济发展一样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治理环境问题。我国大力发展可持续战略,也是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 1 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就得到了腾飞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恶化。根据《2005年环境绿皮书》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因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原因是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根据数据预测,在2025年前后,我国将成为实际上最大排放二氧化碳的国家。空气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也遭到破坏,目前我国约有90%的城市地下水都遭到有害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样的土壤的污染情况也非常的严重。从空气、水源到土壤、粮食,我国的环境问题不能小觑,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进行的,因为经济活动的特性,所以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2.1 经济发展不足可能引起环境污染 经济的发展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却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因为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将会反过来对环境进行优化,先进的的技术引进,将对逐渐恶化的环境进行治理。从国内的环境污染分布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早期的环境污染严重,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污染的情况又会得到了改善;反观污染严重地区,是那些经济不发达,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多以重工业经济为主,生产水平较为低下,当地的居民水平素质较低,对环境保护没有意识。 2.2 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有推动作用 环境质量的好坏,是由良好的经济结构来保证的。两者一旦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经济的下滑或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经济的发展也将对环境进行改造利用,由经济作为支撑,研发更多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作用于环境保护工作。所以有些国家和地区,在一味地为了发展经济的前提下,破坏环境,而又在经济得到改善后,治理环境问题。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统一的,两者之间并不是单一的索取关系,两者相互依靠。所以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障,环境的治理也不能缺少经济的物质基础,两者不会单一存在,缺一不可。 3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增值可再生资源确保循环利用 可再生的资源,就是可以更新、重复利用的资源。大自然中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即便是资源基本可再生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无休止、重复循环的再生,供给人类使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再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将有助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秉承“合理利用,杜绝浪费”的原则对待可再生的资源。 3.2 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目前,我们常说的大自然资源匮乏,多数指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像是:天然气、石油、煤矿等,这些都是经过亿万年演变来的,不可循环再生资源,他们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待这些资源,节约利用是应对之策。综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运用,形成经济资源的闭环。 3.3 强化环境的保护意识,走可续发展道路 人民是国家的发展的核心,所以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需要通过全民共同创造。通过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令大家对环境有充分的认识,遵循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再鼓励大家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国家也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措施保证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人口、环境的和谐。 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环境保护无国界之分,大自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环境保护也和经济发展一样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治理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两者不会单一存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障,环境的治理也不能缺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实现两者双赢,可通过增值可再生资源确保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以及强化环境的保护意识,走可续发展道路等方式来保护环境。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环境问题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不得不顾及环境保护问题,同时还要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对我们国家来讲也是如此,探索和创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也是我国当前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共生策略 一、前言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是相互影响、制约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都离不开环境的有力支持,而保护环境常常也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甚至导致其在发展中陷入困境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结合当前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积极地开展共生策略的研究探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人口对环境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生存压力的提升,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和环境协调发质的关键因素。所以常常会将人口激增所带来的物资需求转向大量消耗环境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的超负荷运转上。同时,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往往都存在技术与设备较为落后,以及管理科学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各企业这种以牺牲环境为前提来促进自身短期快速发展的做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频频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1] (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忽视 首先,政府的行政职能往往都具有双重性,不仅要注重社会利益的维护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为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一定保障。但是在两者实际发展中出现矛盾时,政府通常都会为了取得短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即使是意识到了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的资金也明显不足,不仅难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各种环境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仍有待完善,相关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也有待加强,这也使得更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肆无忌惮地利用和破坏环境。[2] (三)人民对环境保护理性认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公民的整体文化程度还有待提升,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也有待加强,进而导致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不仅缺乏一定的法制观念,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没有形成理性的认识。很多地区的领导也一直保持着先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再考虑环境问题治理的错误理念并通过过度消耗环境资源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进而导致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探究 (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实践探索可以总结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关键手段。所以,我国在探索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发展更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首先,应建立起长期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和谐发展规划的统一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政府应结合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逐渐转变职能,优化政策导向,并在税收、财政和价格调控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而使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各企业的经营发展计划中。同时,也使企业在核算经济效益时将环境效益也纳入其中,进而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 (二)全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保障体系 对环境保护法律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为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积极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并给予一定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对于环境污染治理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惩处力度,而通过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4]此外,我国也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以此来对法律保护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对于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也要制定科学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违规惩处措施,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环境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不断增加对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进而使环境生态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以此来推动经济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进程。 (三)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在促进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而且这些资源的剩余存储量和开采量也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需求。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应用,重视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逐渐成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新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研究的技术水平方面还比较落后。对此,我国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研究方面,应给予足够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强国际合作的开展,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引进的基础上,创新出符合我国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自主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5] (四)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综合素养 要想真正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给予的行政管理支持,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约束力度,还需要我国全体公民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起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不断加快经济与环保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引导各企业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并充分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制定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时应将节能增效视为首选,进而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方面的双赢;其次,政府应不断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主要可以通过展览、科普和警示教育的形式来进行。并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来提升全民的环境危机意识,积极鼓励公民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同时还应加强废旧资源回收,以及减排废物垃圾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对于人们的消费理念也要给予正确引导,不断强调要适度、绿色消费,杜绝超前和挥霍等消费现象,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也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对于保护环境来讲,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其防治手段的不断完善,也使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加。因此,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来讲,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探索机遇,也为其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而要想真正实现其两者之间的有利整合,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共生策略,进而使两者都能够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并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分析研究 [摘 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既要发展经济,更要注重保护环境,这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本文主要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对大家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 保护 经济发展 关系 引 言: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但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废弃物进入环境,保证生态环境本身的净化能力,保证自然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所以人类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只要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给我们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1.2 防治生态环境污染 环境的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防治环境污染是世界性课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业污染,建设中的建筑污染,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污染都不同程度地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1.3 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环保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保护环境形势依旧非常严峻,在发达国家积攒上百年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几十年里就具有体现,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 2. 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合理地开发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积极采取较好的对策,一方面大面积的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并让这成为新中国的环境保护的标志;利用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来促进经济转型和企业结构调整,是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举措。因为保护环境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和促进发展生产力。只有更好地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才能和谐相处。为此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新的政绩观,并进而提出了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观,这是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把我国的工业生产带到工业化道路的途径,只有发展生态化的农业,并且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才能彻底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2 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必须要维护自然生态的可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资源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自然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要持续增长就需要环境资源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其次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要依靠经济发展。因为只有良好的环境质量才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与新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例如滥垦滥伐以及过度放牧和捕捞现象,要彻底的治理污染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更需要相关的技术和资金,而这最需要的是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支撑。 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必须要维护自然生态的可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资源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自然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要持续增长就需要环境资源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其次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要依靠经济发展。因为只有良好的环境质量才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与新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例如滥垦滥伐以及过度放牧和捕捞现象,要彻底的治理污染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更需要相关的技术和资金,而这最需要的是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支撑。 3.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 3.1 经济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 自然界是世间万物的生存基础,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和谐发展理论提倡健康、适度发展,反对滥用科学技术,制止对无法弥补的自然生态破坏活动。经济要发展,生态环境也要保护,所以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损害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要发展经济就需要走一条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的正确道路,如果一味地索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受到自然的反作用力。所以要改变观念,转变思想,不要以牺牲自然资源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要时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保证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为子孙后代造福。从人类自身发展角度来讲,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行动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彻底转变以牺牲自然环境、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思想。不要总是停留在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建立和维护经济发展与自然相平衡的关系,这是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3.2 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可以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但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环境污染相对有限;当经济高速发展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恶化迅速而严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一些高污染的行业被关闭,经济发展使人们也意识到了改善与治理环境的重要意义。随着文明的发展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更有利于环境改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对立统一又可以协调发展,首先是因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先保护好环境。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必须要维护自然生态的可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资源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自然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要持续增长就需要环境资源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其次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要依靠经济发展。因为只有良好的环境质量才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与新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例如滥垦滥伐以及过度放牧和捕捞现象,要彻底的治理污染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更需要相关的技术和资金,而这最需要的是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支撑。 当然我们应当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例如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对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且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但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承载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再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污染,要彻底治理环境污染也总是需要占用一定的自然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进一步的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最大限度的达到人类、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诚然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矛盾性,所以我们人类面对如何找到经济与环保的平衡点这一严峻问题。文章将从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着手,讨论两者兼得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生态经济”概念,提出在以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态经济 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就中国而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情况日益严峻,早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在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今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随着以Locus和Romer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将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效用函数从而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讨论环境恶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将提高内生资源利用率,使资源得以大量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在给定产出下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进而改善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环境和经济增长可能的关系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先是趋于恶化,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质量恶化达到极点,在到达转折点后环境质量问题得以改善,也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本文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可分为三个阶段,U型曲线表明了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在经济起步时期,第一产业为主导,农业是绿色经济,几乎不产生污染物的排放,此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曲线左半部分,是负相关。随着经济慢慢向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开始增加,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呈现正相关。目前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这一阶段,在这阶段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所以会忽视重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排放的增长,环境就会不断恶化。最后,当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时,政府开始意识到忽视环境而过度发展经济造成的代价,因此政府则加大力度关注环保问题,对环境治理投入,环境开始转好,污染物将逐渐减少,再次出现拐点。 近期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通过研究,从长期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经济水平的关系呈现倒N型曲线,倒N型曲线要比倒U型曲线更能说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二者的积累将抵消由污染控制成本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量,从而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部署的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的第五项是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以环保应对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如何打造生态经济新常态?下文给予详细的分析。 1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绝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经历与自然界长期斗争后得出的结论。 1.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思想家既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指的就是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齐民要术》中讲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都是指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掌握驾驭自然的主动权,不能只知道耗费自然界所固有的物质财富,无不浸透了朴素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1.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只能建立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任何把“人定胜天”推向极致的做法,都将使人类陷入生存的困境。300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也毁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3耕地的表土流失,有50%的牧场因过分放牧而向荒漠演化,世界森林自出现农业以来已经缩小了一半左右。这一切都显示,一场全面危机正摆在我们面前。 2运用生态与经济融合理念,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经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 经济与生态两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为基础为支撑,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又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生态是经济的一部分,经济又是生态的一部分,经济发展中有生态,生态建设中也包含着经济,两者具有内在的良性互动关系。应该把经济与生态看作一个互促共进的大系统,让它们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前提下,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所谓经济生态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这是因为:①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要素特别是各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有限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如果某种资源短缺,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就会削弱,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要通过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我们的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②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能够营造有利环境,增强一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③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把生态的理念、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去,就可以创新产品,形成不同的品种和质量。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生态牌是一条最佳的“绿色通道”。 所谓生态经济化,就是对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一般地说,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生态保护工作必须由政府来承担,但这也并不是说市场就无所作为。有三个方面的做法可以考虑:一是在生态保护中融入市场机制。比如有的地方通过旅游开发来积累资金,然后把旅游业发展中赚取的资金中的一部分拿来用作保护生态,还有的把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有效地扶持了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二是把生态本身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比如森林,总不能光叫老百姓种树,也要有一种砍伐机制。三是要用市场化的方法来抓具体的生态项目建设。现在的生态项目建设是国家出钱补助,操作过程中经费层层划拨、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建设项目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抓生态项目,提高生态建设效益。 3推进经济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从促进经济生态化方面来看:首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直接载体,是新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反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其次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节水、节电、节地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把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排放”转到“低消耗、低排放”上来。再次三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大力推进生态效益型农业、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最后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使产业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从生态经济化方面来看:一是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特别要注重引进民间资本“打理山水”。二是要用考核经济的办法来考核生态,推进绿色GDP指标体系。政府应探讨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经济计算制度和由此所决定的绿色指标体系,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标准,引导物质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推动生态项目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通过完善各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使那些违背生态建设基本原则的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他们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作为其获取公共福利的补偿。积极探索资源定价、适度提价机制,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使用;推进大项目企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运用业主招投标、项目经营权转让、BOT等方式把生态项目推向市场,使生态项目市场化经营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切实建立起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正以前所未有之峻切,期待破解之道。各地各单位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加快”上下工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率先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文章,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长期实践,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的思考 【摘 要】近些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受到了越来愈多的关注,以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不再被提倡,因此在此种背景下,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二者同时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关系协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发的严重,这是由于不少经济建设是以环境保护作为代价来进行交换的,因此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二者水平,就需要对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视和关注,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确保二者能够协调共生。 一、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确保环境与经济之间良好发展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诞生以及建设是建立在能源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危机之后,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反思的结果,因此循环经济不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还是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和落实的有效保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建设方式,所以在推动循环经济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以及再循环的实际原则,进一步确保经济和环境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共生。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循环经济自身就是经济收益与生态收益共生的生态经济体制,其不仅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利用进行了良好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尽可能的将系统物质和能量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了低消耗、高发挥、低排放的目的,减少经济活动的开展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本质上对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因此也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全新的绿色产业革命。首先,在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来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其次,要将废弃物的排放降到最低,保证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进而达到环境与经济共生的目的。最后,要尽最大限度实现废弃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各种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对环境进行改善,进而建立起节约型社会,更好的推动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二、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保证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共生的有效途径 1.新型工业化的实际涵义 这里所说的新型工业化就是始终以信息化作为基础对工业化发展进行推动,简单来说就是保证工业化发展可以朝着科技水平高、经济收益好、节能减排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得以有效发挥的方向前进,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新型工业化的优势 通过和传统工业化比较分析后可知,新型工业化具备以下各个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下: (1)将信息化作为依托,推动工业化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希望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才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实现的,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信息化发展水平才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还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就要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进行有效结合,让二者之间进行相互促进,进而发挥相应的优势,实现生产方面的快速前进。同时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科技水平和创新力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进而提升生产技术以及劳动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进而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份额。 (2)提升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以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能源和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的,因此这种先发展而后治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治理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在提升工业化水平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环境的保护,也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科技革命,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进而有效提升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3)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劳动力成本支出方面相对较低,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尽最大限度的处理好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型产业之间的关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之间的良好关系。而这样一来,还能够有效利用工业化优势来提高劳动生产水平和效率,不仅推动了劳动力就业的提升,还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3.通过使用有效措施来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生的目的 实际上我国在各类资源方面都比较短缺,再加上我国长时间处在资源利用粗放的状态上,使得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上还存在一定不足,而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明确要求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污染,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面临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道路,将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提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节能、节水工业,构建起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还要加大资源储备水平,完善海洋开发和国土资源的整治,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进而提升全体公众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共生,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认知,然后以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作为保障基础,进而推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囚徒困境及脱困之道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主要存在着四重囚徒困境。我国最高决策者能否摆脱在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是另外三重囚徒困境能否得以脱困的枢机所在。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在于让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学发展观走下国家治理的神坛,而让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观――在需求正义基础上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回归国家治理的正位。 关键词:环境保护;传宗人理性;囚徒困境;发展观;需求溢出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经典范例,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形:明明存在着对各方而言都属最优的选择,但由于博弈方对对方策略的疑虑而只能做出两败俱伤的次优选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包括生态)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深陷这种囚徒困境之中。 众所周知,囚徒困境中的这种次优选择属于典型的纳什均衡。而这种两败俱伤的纳什均衡的存在,实际上对当前主流经济学家的市场自由论提出了挑战:按照市场自由论的逻辑,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最终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囚徒困境之类的“纳什均衡”表明,从利己的目的出发,结果也可能是损人害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相对于最优选择而言)。因此,要打破我国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囚徒困境,出路不在于以利己为逻辑起点的市场,而在于以强制利他为逻辑起点的政府。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四重囚徒困境 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主要存在着四重囚徒困境。第一,经济主体之间在是否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方面的囚徒困境。第二,地方政府之间在是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方面的囚徒困境。第三,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第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囚徒困境。 (一)经济主体之间在是否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方面的囚徒困境 这种囚徒困境实际上是愿意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经济主体与不愿意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囚徒困境,也可以说是经济主体想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心理与不想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心理之间的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许多经济主体原本很愿意严格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但由于不相信作为其竞争对手的其他经济主体也会像自己一样严格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因而最后也选择不严格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结果导致市场上的经济主体都以选择不严格遵守环保法规为最佳竞争战略,就像囚徒困境中的囚徒都选择认罪并揭发对方一样。显然,不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经济主体无疑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竞争对手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而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经济主体会面临对手不公平竞争的伤害。 (二)地方政府之间在是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方面的囚徒困境 这种囚徒困境实际上是愿意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地方政府与不愿意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囚徒困境,也可以说是地方政府愿意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心理与不愿意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心理之间的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许多地方政府本来愿意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法规,但由于不相信作为其竞争对手的其他地方政府也会像自己一样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法规,因而最后也选择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法规,结果导致我国的地方政府大多都以选择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法规为最佳竞争战略,就像囚徒困境中的囚徒都选择认罪并揭发对方一样。显然,不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地方政府无疑比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地方政府拥有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政绩优势,而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地方政府会面临不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的其他地方政府的不公平竞争的伤害。 (三)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在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 这种囚徒困境实际上是追求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与追求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也可以说是决策者在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的囚徒困境。虽然二者都认同最优选择是经济发展与环保执法在高水平上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这相当于两个囚徒都拒不认罪的策略选择,但由于二者都对高水平的环保执法之下是否还能保持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怀有疑虑,因而二者都选择边污染边治理的次优选择,即在高经济增长高排污的同时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而不是严格环保执法杜绝污染――这相当于两个囚徒各自认罪并揭发对方从而均被判刑8年。 (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囚徒困境 这种囚徒困境已从前述国内层面的囚徒困境上升为国际层面的囚徒困境,具体表现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明知在不牺牲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经济竞争最符合各方利益,但考虑到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国家可能会为了追求更快的经济发展而不惜牺牲环境,从而使所有在经济发展方面不甘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都选择牺牲环境保发展的国家战略。因此,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恶性竞争――不惜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拼发展。 二、囚徒困境的成因及脱困之道:形成环保严格执法的国家共识 囚徒困境的成因在于彼此缺乏对最优策略的互信和共识,因而打破囚徒困境的关键在于建立对最优策略的互信和共识。如果两个囚徒都能有抵赖到底的互信和共识,就能够采用抵赖到底的最优策略。 就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囚徒困境而言,其脱困之道亦同此理――关键在于建立对最优策略的互信和共识。不过,对于不同的囚徒困境,其建立互信和共识的关键点亦有所不同。 (一)经济主体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政府严格环保执法 就经济主体之间在是否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方面的囚徒困境而言,要想让经济主体之间形成对方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互信,关键在于政府在环保执法方面的决心、力度及由此形成的政府在环保执法方面的公信力。只要政府下决心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经济主体就会因违法成本的高昂而相互间形成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互信和共识,进而就会摆脱深陷其中的囚徒困境。 (二)地方政府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中央政府严格督察环保执法 就地方政府之间在是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方面的囚徒困境而言,要想让地方之间形成对方会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互信,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在环保执法方面的决心、力度及由此形成的政府在环保执法方面的公信力。只要中央政府下决心严格督察环保法规的执行,对不严格执法的地方政府主要党政领导坚决追究其法律及行政责任,地方政府相互间就会形成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的互信和共识,就会摆脱深陷其中的囚徒困境。 (三)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决策者对最优策略的坚信不疑 就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而言,要想让这两种政策形成对最优策略的互信,关键在于决策者尤其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对最优策略的坚信不疑。只有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下定不惜短期内牺牲经济也要保护环境的决心,经济政策和环保政策才能形成对最优策略的互信,从而使我国摆脱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目标之间首鼠两端的囚徒困境。 (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中国率先转变竞争战略 就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囚徒困境而言,中国的脱困之道只有一条:退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拼环境、求发展的博弈,率先转变竞争战略。 第一,中国的环境容量及环境资源已经难以支撑拼环境的发展战略。经过三十多年的拼环境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以水、空气和土壤为主要指标的环境容量已近乎见底,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未污染的土壤已成为稀缺品。在此情形下,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拼环境已经力不从心、难以为继。总而言之,对于拼环境求发展的战略,中国已经拼不起。 第二,庞大的人口数量使环境资源对中国而言更为珍贵。作为头号人口大国,中国人的需求必须要靠自己的环境资源来保障,不可能走某些小国集体移民或购买环境资源求生存的道路。为此,中国更应该加倍珍惜现有的环境资源,更不应该选择拼环境求发展的战略。 第三,文明古国守土有责。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广袤的土地空间是中华文明的故国家园,作为中华子孙的我们守土有责。如果破坏了这里的环境使这方水土不再宜居,中华文明也就失去了故国家园和生长的根基。 第四,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向国际上输出问题。环境资源是一国满足其国民需求的物质基础。如果一国的环境消耗殆尽,该国的国民需求就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从而势必要消耗他国的环境资源来满足其国民需求。这实际上也是向国际上输出问题,有悖于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责任。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原因,中国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中不仅要主动放弃拼环境的竞争战略,而且越早放弃这种竞争战略其未来的发展就越主动。这可以说是中国摆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囚徒困境的唯一出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前四重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存在着依次依赖的关系:经济主体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有赖于地方政府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地方政府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有赖于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而国际上的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有赖于国内三重囚徒困境的脱困之道。换言之,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只有地方政府摆脱了囚徒困境,经济主体才能摆脱囚徒困境;只有决策者尤其是最高决策者摆脱了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地方政府才能摆脱囚徒困境;而只有国内层面的囚徒困境得以脱困,中国才能摆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层面的囚徒困境。一言以蔽之,我国最高决策者能否摆脱在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是另外三重囚徒困境能否得以脱困的枢机所在。 也就是说,只有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对经济与环境最优策略的坚信不疑,我国才能形成对环保严格执法的国家共识,才能摆脱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四重囚徒困境。 三、两种不同学科的发展观:影响最高决策者是否坚信最优策略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并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而把发展主要理解为经济发展。这样的发展观实际上是以经济增长或财富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也是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所秉持的发展观。 与上述经济学所秉持的发展观不同,笔者所提出的需求溢出理论①主张,公共管理学应秉持一种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 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需求溢出理论把人的需求作为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并把人的需求依次分为人道需求、适度需求和奢侈需求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需求的价值或正义性依次递减。需求溢出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公共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个人的人道需求和适度需求的溢出问题①(所谓个人的需求溢出,是指个人的需求超出了其本人和家庭的满足能力――就像水溢出于容器,而那些溢出的个人需求也就是其本人和家庭无法满足的需求)。按照需求溢出理论的逻辑[1],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的使命,应当是防范和解决其国民在人道需求和适度需求方面的需求溢出问题,以此来保障其国民的人道需求和适度需求。由此,公共管理学所秉持的发展观,应当是建立在需求正义(需求价值)的基础上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即寻求需求保障的发展观。 在需求溢出理论看来,公共管理学所应秉持的上述寻求需求保障的发展观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对国民的需求提供更坚实有力的保障。换言之,衡量是否发展的尺度,在于是否对国民的需求提供了更坚实有力的保障。第二,对国民需求的保障要遵循需求正义。也就是说,在国民的诸多需求及诸多国民的需求之中,正义性越强或需求价值越高的需求,越处于优先保障的地位;反之亦然。第三,需求的正义性或需求价值的衡量基准在于传宗人理性,即从身外理性尤其是身后理性这种利他理性的立场来考量各种需求的正义性或各种需求的不同价值。 作为一种为了长远需求而未雨绸缪的理性思维,传宗人理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关照他人的理性思维,笔者称之为身外理性:公共生活只有靠个体的利他性(身外理性的体现)才能维系,而只有公共生活才能保障个体的长远需求――这种理性思维即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二是关照后代的理性思维,笔者称之为身后理性:后代利益是现世人利益的延续,而且后代人的利益高于前代人的利益。 总括而言,传宗人理性就是利他理性。传宗人理性中的身外理性,不过是“利”同世之“他”;而传宗人理性中的身后理性,则是“利”后世之“他”。此外,传宗人理性把“后世之他”置于比“同世之他”更为优先的地位。这样,传宗人理性就意味着每个现世人(即活着的人)的生存意义和最高使命就是努力帮助人类族群更好地传承延续、繁衍生息,进而要以是否有利于后代或族群的长远利益来作为价值评判的基准。简言之,传宗人理性就是以后代人的眼光或利益(而不是以现世人的眼光或利益)来进行价值评判。基于此,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有利于人类族群的传承延续及族群的长远利益,就成为衡量个人需求价值的客观标准 [2] 。 尽管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是需求保障的重要手段或途径,但经济学所秉持的以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与公共管理学所秉持的以保障国民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而影响了国家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战略关系的选择。 第一,经济或财富的价值在于其对国民需求的保障意义,不能为国民需求提供保障的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没有任何价值。就此而言,经济或财富只是手段,而国民的需求保障才是目的。经济学所秉持的以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实际上是把手段当作目的――本末倒置,从而在逻辑上使国家背离了其本应担负的使命――为国民的需求提供保障。 第二,如果经济或财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全方位地保障国民需求的话,在发展观上把手段当作目的(本末倒置)也无所谓;但在现实中经济或财富在保障国民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局限,从而使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有时不仅不能为国民需求提供保障,反而削弱了国民需求保障的基础,因为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消耗或破坏了为国民需求提供保障的资源,尤其是环境及其他不可再生资源。 在现实中,经济或财富在保障国民需求方面存在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需求的保障有赖于特定种类和品质的资源配置,而经济或财富不一定能够转化成该需求所需要的特定种类或品质的资源配置。例如,当年犹太人拥有那么多财富也没能阻止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当年的科威特那么富裕也没有抵挡住伊拉克的吞并。 第二,经济或财富要转化为保障需求所需的资源,通常要经过市场交换。但由于市场存在着诸多风险(如被封锁或匮乏等风险),导致经济或财富在保障需求方面的渠道有可能被阻断。例如,一国在国际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有外汇也买不到所需的战略物资。 第三,在保障国民需求所需的特定资源转化为财富之后,如果再从财富转化(或交换)为该种资源,其间的损耗有时极其巨大,尤其是环境生态及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更是如此。例如,一千多家小造纸厂只需要几年就把淮河彻底污染,但即便把这一千多家小造纸厂几年间全部产值的十倍甚至百倍投入于淮河治污,几十年间淮河水也不可能恢复到污染前的水质。 正因为现实中经济或财富在保障国民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局限,经济学所秉持的以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根本无法为国民的需求提供足够的保障,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尤其危险。 受上述经济学发展观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长期以来都偏重于保经济发展,其结果就形成了目前环境容量近乎枯竭的环境危机。在如此严重的环境危机面前,经济学发展观使最高决策者依旧在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纠结徘徊――从囚徒困境中难以自拔,并依次使地方政府和经济主体也无法摆脱囚徒困境。 只有树立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观,把保障国民需求而不是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最高决策者才会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优策略坚信不疑,我国才能形成环保严格执法的国家共识,才能摆脱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囚徒困境,进而才能摆脱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其他三重囚徒困境。 四、两种发展观之喻:追求“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和追求“绿水青山”的发展观 用更形象的说法,以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学发展观被称作追求“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而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公共管理学发展观被称作追求“绿水青山”的发展观。 按照经济学的逻辑,有了金山银山,可以买来绿水青山。但实际上,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再大的金山银山也买不来能够满足国民需求的绿水青山――要想为中国人的人道需求和适度需求提供坚实的保障,还得靠自己的绿水青山。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尤其是,当绿水青山成了稀缺品,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金山银山。为金山银山而牺牲绿水青山,是国家的发展观之殇,必然带来国家的灾难。因为即便被牺牲绿水青山能换来金山银山,这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也换不回原来大小的绿水青山。淮河的污染和治理现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绿水青山能为国民的人道需求和适度需求提供直接的保障,因为人可以喝绿水吃青山,但不能喝金水吃银山;而且在特定的时候,金银及其所代表的货币换不来吃喝所需的资源。从这种意义上说,当前我国之所以深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多重囚徒困境,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发展观。要摆脱深陷其中的囚徒困境,就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让追求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发展观走下国家治理的神坛,让公共管理学发展观――在需求正义基础上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回归国家治理的正位,让绿水青山成为国民需求的坚实保障。 所谓在需求正义基础上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既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发展的目标是保障国民的需求;又要使国民的需求保障遵循需求正义,即将国民各种需求按其正义性(需求价值)进行排序,以此确定各种需求保障的先后次序――把国民的人道需求放在最优先保障的地位,然后是发展需求的保障,最后才是奢侈需求的保障。国民的需求保障归根结底需要依靠三种一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空间资源,财力资源等二级资源只有能够转化为一级资源才对国民的需求保障有实际意义②。为此,这种以国民的需求保障为主要目标的公共管理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一级资源的养护(增质增量)置于优先于保障二级资源(财力资源)增长的地位,即把绿水青山的养护置于优先赚取金山银山的地位。这也正是需求溢出理论的公共管理学发展观与主流的经济学发展观的歧路所在。 注释: ①需求溢出理论所定义的需求溢出,主要是指个人需求超出了其本人及其家庭的满足能力的状态。需求溢出理论认为,所有的公共问题最终都是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而公共管理的终极使命就是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有关需求溢出理论的逻辑体系和主要观点,参见笔者2011年以来发表的十多篇关于需求溢出理论的文章,主要有《公共管理学重述:需求溢出理论的逻辑思路与基本主张》(《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8期)、《需求溢出理论与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的构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公共管理学内外部学科关系探讨――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公共管理之器、术、道――需求溢出理论的公共管理资源论和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为公共管理立心:公共性、需求正义及传宗人理性――需求溢出理论的公共管理价值基准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需求溢出理论下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角色及政策优惠》(《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公共利益法治论――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分析》(《法学家》2011年第6期)、《公共物品理论的反思――兼论需求溢出理论下的民生政策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9期)等。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 :“十三五”期间,是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生态保护面临重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加快、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期待日益迫切的形势需要,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阐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试从经济学角度寻找二者共赢的路径。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库兹涅茨曲线 “十三五”期间,是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生态保护面临重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时期。经济的新常态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历的新的常规性的经济发展态势。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要想使社会发展处于新常态的之下,就必须准确定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争取最大范围内取得互利共赢。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环境脆弱性也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从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等经济学家把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应用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当中,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也都证明了它的存在。该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如图1所示)。 从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来看,根据统计资料,没有经过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先污染,后治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模式,然而我们的治理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上。我们的总体判断是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环境问题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环境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存在,决定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不可同时兼得。 其次,环境问题的公共资源的悲剧。一种物品,如果不具有排他性,则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的利用它,同时,如果该物品又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即所谓的“公共资源”,则它可能很快会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经济学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在一个乡村里有一块公共土地,村民们在这块公地上放牧奶牛,如果每个村民都能够花无限制的使用公地,则实际的均衡奶牛数量将远远超过它的最优水平,引起的后果就是:公地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这就是著名的“公地的悲剧”。搭便车问题: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而不用额外付费,也就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私人不会提供该物品进而导致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在公共资源博弈的结果也表明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最后,经济利益的驱使。厂商作为理性经济人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在片面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21世纪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为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资源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同时如果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运用经济成果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物质支持,又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循环经济的步伐。要努力构筑以绿色理念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绿色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结构。工厂生产工艺要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减少对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分期分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 第二,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行绿色GDP核算方式。所谓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 包括资源环境) 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绿色GDP 核算表达式为: 绿色GDP=GDP CE,其中E为经济增长的负效应。 第三,加强政府的环保投资的力度,强化市场监管职能。一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问题,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使投资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激励机制。 第四,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期待有着日益迫切的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与环保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和舆论界监督意识。 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寻求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社会全面发展都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更是一个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论煤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中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主要是以粗放型工业生产、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方式,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我们的自然资源,比如,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大,经济发展支出,煤炭开采成为了重点投资投产行业,在发展之初,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成了最大的目标,而这将以环境破坏最为代价。在全球呼吁环境保护的今天,中国的煤炭产业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如何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详解和是煤炭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将就煤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煤矿企业;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引言 煤矿之所以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主要是因为煤矿无论是开采还是利用,都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下,如何进行煤矿企业整治,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点。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不恰当的开采方式将会对地表环境以及地下地质构造造成破坏,而在提炼过程中,三废在不经处理的情况下排放有将直接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在煤碳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的时候,废气排放是现如今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 二、地方煤矿的环境状况及形成原因 1.地方煤矿环境状况 我国的煤炭分部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而资源储量却十分丰富,而这些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开采难以集中进行,煤矿企业往往将这些煤矿分别往下承包给当地居民或者私人企业,形成地方煤矿,进行分散性开采,以这种方式进行开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并且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高,现状难以改善: (1)规模小,开采成本少。地方煤矿在开采的时候无论是开采技术还是开采运用到的设备仪器等,都比较低级,无法进行集约型开采,这样导致煤炭质量不高,无法实现预期经济效益,同时粗放型开采对环境造成大面记得破坏,无论是在人力还是财力上都是一大笔损失。 (2)开采技术低。小成本开采首先是无法启用高端开采仪器,导致开采在时间上耗费较长;其次是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只是进行盲目;开采技术低,一是影响煤矿质量,对于本地区的煤矿质量没有一个精确的判定标准,开采出来的煤矿也是混合煤矿,无论是用于生产还是提炼,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不仅是资源浪费,更是环境污染,也没有相应的经济效益可言。 (3)开采时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在进行煤矿开采时,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探,以免对地质造成破坏,同时要对地表植被和水源进行保护,以免影响周围的生产和生活,破坏生态平衡,而小型煤矿开采很难做到这些,而是直接进行开采工作,这样一来,很多环境问题都随之产生了,地质构造一旦遭到破坏,开采工作就无法进行,这也无法事项经济效益。 2.形成原因 地方煤矿开采会造成这么大的环境破坏,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你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相应地区政府管理工作,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得当,不是盲目的索取,地方企业要满足相应的开采条件,才能给予其开采权利,比如一定的煤矿勘探能力,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开采设备,还有企业制定的开采目标,以及开采时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等等;其次是资金因素,地方性企业由于资金困扰无法在实行集约型开采,无法既注重煤矿开采质量又注重环境保护;最后是地方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他们被一种经济发展无法和环境保护共存的意识所左右,因此选择无视环境保护[2]。地方煤矿开采缺乏战略性目标和整体利益观,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的随意性;经营行为的短期性;资金投入的单一性。这些特性,都是经济发展没有禅院目标,开采工作粗放的表现。 三、如何实现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共存 1.建立标准化的地方煤矿企业 剔除或者合并不符合规格的地方性企业,建立设施完整、开采技术高的标准化企业,整顿、改造、联合,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含量高的,资金合理配置、产值稳定、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长远发展的一体化标准企业。地方性煤矿工业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是在粗放型经济作用下,盲目进行资本节约、将低开采水平、非法经营、滥砍滥伐,建造非法开采基地,造成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因此遏制生态破坏的首要做法就是整顿这些不符合规格的地方性企业,结合《煤炭法》和《环境保护法》相关内容,对非法开采企业进行依法论处,通过整顿,在合法开采的前提之下进行扶持、改造、联合、提高,实行政企分明、产前明晰、独立经营,通过资金转让和技术支持,进行企业联合、集约化生产[3]。 2.改造和治理已污染的环境 以往非法经营造成的环境破坏要进行弥补和改造,防止环境持续恶化,废弃的矸石会压制生态植被,但可以用作筑路、筑房等设施建设;填坑造田,小型煤矿所遗留的煤坑处处可见,这些不进行处理可能导致地表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将其填补造田是能够恢复生态的好方法;土地复垦,以往被占用的土地长期荒芜会导致沙漠化,因此,复垦工作很有必要,能够增加土壤营养,恢复地表植被。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是助力,企业也有义务进行环境恢复工作,在政企合作之下共同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辽宁凤祥煤矿“5.4”特大透水事故就是地方煤矿在进行开采时环境保护上的疏忽造成的。2000年5月4日,凤祥煤矿的井下工人在进行作业时,由于不恰当钻井开采,放炮之前没有进行地质勘探,导致地下水的渗入,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次事故造成了10多人遇难,低下矿井被填,水源污染等后果,这就是粗放型开采带来的危害,凤祥煤矿是在没有准确掌握原牛心台煤矿采动过南沟小河保安煤柱和其它记载较全的井巷工程平面图的情况下,越界冒险蛮干、乱采乱掘、矿井管理秩序混乱,矿主法制观念浅薄,长期违法组织生产造成的。这样的非法开采案例很多,后果无非都是造成了人生生命安全、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改变煤矿发展方式很有必要。 四、加大环保投入,提高开采技术,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采合法化,煤矿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在开采之前一定要进行合法检测,地质勘探工作必不可少;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生态环境是煤炭开采的天然安全屏障;改变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技术,转变粗放型经营模式,提高开采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要严格按照《环境法》和《煤炭法》合理制定企业管理办法,包括开采办法,废物处理办法,建立环保工作制度等等,同时政府部门可以专门成立环保监督委员会,专门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兼得的,而要在环境保护前提之下进行煤矿开采,首先煤矿企业要做到自省,自觉遵守相应的开采法律法规,自我约束才能自我提升;其次是政府部门要进行实时管理和监督,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没有政府监督,放任其发展是不行的,同时,企业要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护工作,同时又要从自身生产技术上进行提升,避免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资金问题才是问题的核心,因此,企业要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同时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只有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煤矿企业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浅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摘 要:现代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环境保护问题,环境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正面意义,同时二者又是矛盾的。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应当通过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多方面的努力,以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彼此依托、相互推进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制约条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一)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应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 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处理。如果不能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回答,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以至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时上去了,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 (二)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被实践证明了是现有经济发展制度中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在市场中,没有一种市场价格信息会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环境保护必须借助于外部环境,即依靠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确实让人觉得惬意,但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度高的状态下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要如何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对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矛盾关系将一直存在。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样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不仅是吃饭穿衣温饱问题,良好的环境也是人们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人类需求之间总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对峙:耕地在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同时,人口却在持续增长,居住占地、工业占地在不断地扩张;自然资源能源具有稀缺性,不能无限制地采掘开发,而发展中的社会对石油等的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全球天气在变暖,异常、恶劣天气的出现日显频繁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发展的同时在极大程度地消耗着自然环境。而这种消耗并不是都能恢复的,如环境恶化导致的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就是在发展经济中所牺牲的、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代价。 但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并不是不可协调的,二者是可以彼此依托、和谐发展的,即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 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时候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不适合我们的现实情况。环境保护应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适时培养生态环境功能,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一)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是简单的从治理着手,而是要从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从而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争取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使民众发自内心意识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选择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规划环保。环境保护始终都应该是经济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环境保护不能是周期性的“检查”工作,而是一项在经济发展中要自始至终坚决贯彻的基本工作,是决策当局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时候应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在发展规划中确立的环境保护制度,可以对具体实践中的环境工作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 2.项目环保。各地各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严格把守环境保护这道门槛,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劝退,使经济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应当保持理性,对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或企业,即使可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要严格把好环境保护的关口,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3.产业环保。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随着我国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我国投资开发,将形成各种产业集群。坚决禁止境外进口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向我国境内转移。严格把守重污染产业的环保门槛,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推出重污染产业,向科技型环保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安徽是实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在长三角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中四角的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近年来,安徽发展势头迅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迅速,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向平衡,以打造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安徽经济发展现状 自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型成效显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目前,正是安徽经济实现转型跨越的重要时期,抓好发展机遇,明晰发展思路,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安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7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安徽省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375.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212.1亿元,并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目前仍以超过12%的增长率逐年增长。 近年来,安徽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8的1418.1亿元增加到2012的2178.7亿元,第一产业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从834.92亿元变为2012年的2303.91亿元,第二产业增长率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4137.4亿元涨到2012年的9404亿元,增长率保持稳中求升。第二产业在安徽经济总量中占主导地位,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4.6:32.7,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结构日趋合理。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安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合肥、芜湖、马鞍山及铜陵等皖南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在全省中GDP比重不断上升;而宿州、阜阳、亳州及六安等农业主导型地区发展滞后。近年来,六安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污染减排、饮用水源保护和环境安全为重点,加强环境监管和生态保护,落实环保政策,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六安市是淮河和巢湖重要的源头和水源保护地,关系到省会合肥以及下游淮南等沿淮城市、乡村和邻省等千百万人民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供给,关系到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功与否。为保障饮用水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六安市强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改造及处理大批污染偏重工程和项目。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以引入环境友好型为主,放弃很多重工业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自身经济增长速度。而其他一些地区的大发展却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工业体系及生产技术水平较落后,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量较大。目前很多产业仍然建立在对初级产品加工及对当地有限资源开采的基础上,科技含量低,能耗大,产生废物量多,增加了对本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特别是地方经济规模小,很难起到带动效应,且生产效益低,技术水平落后,根本无力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 其次,农业生产运作模式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农业生产在施肥结构上,以氮磷化肥为主,土壤中氮磷富集会加剧土壤流失的危险性。农肥经雨水冲击后会流入河流,形成水污染,影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养殖业迅速发展,但布局架构不合理,管理不善,影响当地环境卫生。虽然政府已限制秸秆焚烧,但是仍有大量的秸秆以田间丢弃、焚烧为主等方式处理,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污染了大气水体。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协调发展原因分析 1.经济方面的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就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经济发展落后,是难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于环保工作来说,往往存在着资金投入量大、技术要求水平高、见效慢、收益不明显等特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认识有限的制约,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各企业单位都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物资来发展环境保护事业。 2.传统GDP指标加剧资源损耗和环境破坏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因此人们只单纯追求产值,相互攀比速度,不顾资源损耗及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 3.环境保护中的"市场失灵" 我国虽然逐步地利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但利用市场机制的力度和深度则远远不够。环境具有正外部性,个人可以毫无付出的利用环境,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包括从局部区域到全而区域的环境问题,深层次经济根源都是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 4.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环境保护不单是靠政府、企业的就能够真正实现的,所有的环保措施都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每个公民不仅可以参与其中,还拥有监督的权力,确保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环保措施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执行。 四、对策建议 1. 健全资源与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坚持经济和行政手段的结合,按照谁污染谁赔偿,谁收益谁补偿的规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经济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建立相应机制和措施,不断完善对破坏环境的收费、惩罚措施。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各项税收政策,对重要自然资源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同时要注意资金要有重点地投入。 2.推行排污交易许可证制度 在实行污染总量集中控制的区域,由政府向排污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企业根据排污许可证向特定地点排放特定数量的污染物,在特定条件下,排污许可证所代表的排污权可以在市场上转让。 3.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 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追求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为目标,单纯追求经济高增长,必然加剧生态条件恶化与环境质量下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发展实际,将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协调发展纳入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形成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 4.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 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础上,加入资源与环境指标统一测算而生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长率,称为绿色GDP核算体系。积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对生态环境与资源进行必要补偿的基础上,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上来,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提供优惠的财政政策 对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在贷款上予以限制、提高固定资产调节税率、制定外贸出口标准和清单,施加较大压力使其失去市场竞争力。对于环保产业给予政策倾斜或优惠,主要包括对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环境产业、绿色技术等方面给予贷款支持。 6.建立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 外部性的存在,单个企业不可能承担它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全部成本,同时也不能获得自己改善环境进行投资所得到的全部收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使传统经济分析方法失灵。政府可以通过责、权、利的界定,使外部问题内部化,将环境污染的成本和环境改善的收益引入企业总成本和总收益的方法来提高企业改善环境的推动力。贯彻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将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7. 加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设 环保部门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环境文化,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社会各类精神产品中,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对全民进行环境保护普及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唤醒公众环境参与意识,公开监督环境违法行为,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确实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引来了非常大的环境问题。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既是相互矛盾又是相互统一的。在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推动的机理出发,简要的探析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策略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托,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环境以及相关资源的约束,其快速的发展是以充足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同时,环境的保护在很多的方面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的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国家的发展与煤矿、钢铁厂以及电厂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国家要想快速的发展必然需要这些单位加大生产的步伐,但是这些单位加大生产的步伐,给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污染。所以,应当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之间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全面且深刻的做到科学的发展。 2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推动的机理 2.1 简析环境保护角度推动经济发展的机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赖充足的自然环境资,如果拥有着优质的生态自然环境这对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帮,同时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也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动力。反之,如果环境问题解决的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阻碍,严重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1.1环境的保护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经济发展长期的成本 不可逆转是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如果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未能够投入充足的环保费用,那么整体自然环境的破坏速度将会逐步的加快,环境的损害也会不断的加大。但是我们知道治理环境损害的花费要远远的高于防治自然环境破坏的花费,这样把一个较长的计划期作为整体,环保费用的总量反而更大,而且会引起后续时期经济发展的大幅度下降和波动。 2.1.2环境的保护能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为经济发展的各个生产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不仅给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建立全新的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自然环境逐渐破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能过保证社会经济以一种健康、快速、持续的态势不断地先前发展。 2.1.3我们对于保护环境在长远的看能过直接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我们能过将自然环境保护嵌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体系之中,将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一种企业产业对待,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建立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的环保项目措施以及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环保政策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建立废水、废气、废渣的全新利用体系,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珍贵的能源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所需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处理污水污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自然水体的污染治理所需的成木。 2.1.4加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能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农产品质量,这将直接的增加我国农民收入 加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水资源以及土壤的污染,间接的可以增大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植被所处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生存的环境,可以丰富农产品种类,提高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也间接的降低农业生产所需的成本,保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2.2简析经济发展角度推动环境保护的机理 2.2.1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 众所周知,如果我们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空气中污染物的总量与社会经济的总产值是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并没带来污染直线性增长。经济平稳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变,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同时也积累了较多的资金以进行环境治理,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环境污染减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解决污染的根本方法我们还的依赖经济的发展。 2.2.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间接带来污染产生减少。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进步是两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的进步,反之,科学的进步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引起机械设备更新的革命,这就直接的提高了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能过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同时我们知道污染物潜在发生量和社会总产值的比值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可以直接的引起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和社会总产值的比值,即可以大大降低经济发展本身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依赖度。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技术进步是降低污染物潜在发生量和社会总产值的比值的一个长期性因素。 2.2.3社会经济的提高也会引起人们的需求水平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实际上是有先后之分的。当人们处于相对落后的经济环境时,人们主要关注是怎样吃饱穿暖,对所处的生态自然环境的要求往往没那么高,很大一部分人往往都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因素。但是当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的不断的提高时,人们各个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均得到很大的满足之后,就会渐渐的开始关注并且追求更高层的生活质量。因此,环境保护的意愿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它受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收入占有水平的影响。经济越发达,人对环境的要求也会越高,人们必然愿意以更高的代价去谋求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质量。 2.2.4经济发展带动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的生产量不单单取决于生产总值和技术水平,还取决于生产结构。如果高污染高消耗部门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比重较大时,污染物潜在发生量和社会总产值的比值就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因此,我们要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2.2.5环保设备是减少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物的物质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时期环保事业发展的规模有多大,主要取决于该时期内社会拥有环保设备的数量,取决于环保设备制造部门规模的大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设备逐渐积累,设备工艺效率提高而价格降低,环保设备制造业逐渐产业化,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环保物资。 3结束语 综前所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是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归根到底是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存在着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意识、法律等方面的障碍,是参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各方的博弈过程。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运用博弈论的原理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早期修建的公路不可避免出现了破损,因此需要对公路进行维修和养护。本文首先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养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 公路养护是保证公路安全、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养护过程中,由于不重视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导致安全事故居高不下。为了在公路养护方面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安全事故。 1.公路养护施工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是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具有养护范围广、养护成本大、对养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强制性,我国也制定了公路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还不够重视。由于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施工多是在不影响车辆快速通行的情况下开展的,这样很容易增加养护维修人员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公路养护安全管理。 2.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安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养护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保证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实际养护施工过程中,由于养护单位没有意识到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养护材料随意放置,增大了养护施工的施工风险。 2.2养护施工管理缺乏组织性 在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重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没有将安全工作组织规则落实到位,导致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高速公路组织建设主要包括考察维护路段、培训维护人员等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就直接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必然无法保证公路养护工作安全开展。 2.3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对养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导致公路养护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一些管理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养护施工人员的的管理,但是在资金和支付方面依然有所不足,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速公路专业养护人员仍然比较匮乏,无法达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要求。 3.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3.1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我国规定的公路养护安全管理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开展养护施工,保证公路养护施工安全。要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和汇总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认真执行劳动保护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要多到养护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解决遇到的安全问题,必要时可以停止施工,并向上级反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操作流程并将监督检查工作做好;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作业,不允许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 3.2将施工准入关控制好 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时养护单位需要向路政管理部门、执法单位和高速交警审批单位提供养护施工申请书、提交养护施工现场封闭方案和管理方案、提交部门批准材料等,路政部门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批,同意后向养护单位发放养护施工许可证。养护施工单位施工前要检查隔离设施、警示灯、安全标识牌并落实相关的保障经费,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开展施工。养护单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统一发放安全资格证,所有的养护施工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保证施工安全。 3.3做好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在进行高边坡养护施工时,首先要进行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要求 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整体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施工风险安全等级,对风险进行量化,并将风险危害程度计算出来。使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等级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技术确定抽样次数,最终得到样本频数图。风险分布样图如图1所示。对于应急抢险工程,首先要对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进行明确,出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车流量大、车道数多的路段可以启用应急通道,加强巡视力度等。下部结构养护施工时,要求工作人员佩戴安全帽并配到防护用具,高出作业要布置防护栏杆和防护网,冬季施工时要做好防寒、防滑、防火等安全措施。 3.4高速公路应急工程处理措施 在高速公路应急处置中,要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优先保畅、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应急处理措施,提升高速公路应急工程处理能力。建立事件现场交通管制措施,对道路空间进行管理,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关闭或开放车道,管理好事件影响区域范围内的车道控制标志、匝道调节器、交通信号灯,必要时可以实行路线替换方案。 3.5做好巡视工作,并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1)根据规定的养护规范,在警告区、施工区和缓冲区布置警示标志、安全标志以及导向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有序性。(2)施工区域存放的物资不允许放到行驶道上,物资要有序存放,车道和施工区域之间要布置隔离墩进行隔离。(3)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正确摆放警示标志和安全标志,对损坏的交通标志进行更换,保证施工设施的完整性。此外,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违规操作的人员要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警告。(4)养护作业完成后要顺着逆车流将警告标志和安全标志撤除,并清理干净施工区。3.6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养护单位要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升高速公路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可以自觉维护施工安全。定期对养护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提升养护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保证施工人员可以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施工。 3.7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信息方式主要包括可变限速标志、可变信息标志、交通广播、微博、路旁无线电广播、声讯电话、互联网等。在这些信息方式中可变信息标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信息方式,开通微博、微信等也是一种主流的方式。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养护施工信息和道路通行情况向社会播报,提醒驾驶员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有助于车辆分流,当司机从养护路段经过时可以自觉谨慎驾驶,降低安全隐患。3.8公路养护施工后安全管理措施(1)将施工区域内的设备清除干净,将场内的施工废物和剩余材料清理干净,保持路面的洁净,对破坏或者移动的道路设施进行恢复,并将大部分作业人员撤除。(2)将警示灯具拆掉,对封闭的交通进行开放,从封闭末端逐步向起点将封闭侧标志和安全锥拆下。(3)将所有的看守人员撤除并将活动开口关闭,将封闭公告撤除。(4)施工完成后要求执法单位对安全设施进行签字和验收。(5)养护施工完成后,如果不能立即开放交通,为了避免因安全标志被破坏误导过往车辆出现安全事故,需要安排专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保证安全标志不会受到破坏。 4.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做好安全知识宣传工作,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保证公路养护工作顺利开展,降低养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蒲代春 单位:四川遂广遂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摘要:为有效应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的问题,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养护施工安全管理,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公路养护和建设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高速公路养护是工程运营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养护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提高养护水平,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范要求,推动养护管理顺利进行,确保高速公路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不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其成本相对较大,养护范围广,对养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为更好地满足这些工作需要,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升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养护管理机械设备等,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2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2.1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组织工作薄弱 实际工作中公路养护往往没有形成科学的组织。在我国,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施工时,一些公路养护单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在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上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也没有认真落实安全工作的组织规则。这些都是致使国内高速公路在养护施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高速公路养护和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对要维护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没有经过这两个步骤就对高速公路进行贸然的维护,必然达不到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行的目的。 2.2施工现场的管理不规范 加强养护施工现场管理,确保现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养护工作顺利进行,还能保证养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但一些养护管理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现场管理不到位,存在秩序混乱现象;或者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没有配备数量足够的养护管理人员,养护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不到位。忽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随意放置材料和杂物,更有甚者横跨高速公路,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2.3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专业化人员数量太少 为促进高速公路养护水平提高,实现对质量缺陷的有效处理,提高养护人员专业化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的情况是,高速公路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多,养护专业人才数量和技术要求在不断提高,但专业化养护人才培养速度难以有效满足实际需要。缺乏专业的培训渠道和培养方式,管理工作不到位,难以全面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虽然一些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专业化养护管理人员培养,但在制度、资金等方面显得不足,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整体上讲,目前高速公路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养护工作需要。 2.4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不高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发达的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虽然从中央到各级政府都重视高速公路的修建,并且为高速公路修建提供了众多高水平的机械化设备,但是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工作提供的机械化设备不仅数量少且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最近几年,高速公路修建越来越宽,这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化设备对高速公路维修施工的进度、安全、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较低水平的机械化设备是制约公路养护效率提高的巨大阻力。 3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施工时,高技能水平的养护施工工人是养护工作的主体也是保证养护质量、进度、安全的关键。为了对公路养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必须提高专职养护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这需要养护施工管理单位对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努力提高高速公路维修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让养护施工工作变得规范,调动养护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便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教育和培训并不是仅仅针对基本的施工人员,还应当包括养护施工工作的管理人员,在现有的教育和培训基础上,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水平,以期使全体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质的飞跃。 3.2强化养护机械安全管理 为促进养护管理水平提高,提升养护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是必要的。采购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重视养护和维修,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工作,有效提升养护机械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养护需要。实际工作中应加强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有利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这对提高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3.3科学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施工时,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将受到影响,忽视对养护施工现场做好必要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最近几年,非常多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做好高速公路维护施工管理工作更要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制备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很有必要。考虑高速公路养护施工需要,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从而更为有效地指导养护施工人员开展各项工作。根据不同区域养护施工需要合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结合施工安全和养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对养护施工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确保养护人员安全。为更好地发挥警示作用,方便施工现场管理,安全警示标志必须设置在施工区域前方或施工区域。警示标志设于施工区域前方醒目的位置,导流标志设于警示区域尾部,更好地引导车辆,避免交通拥堵,实现对施工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应该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保证位置恰当,距离定位精确,促进这些标志更好地发挥作用。要重视提高安全警示标志的有效性,促进其作用最佳发挥。通常设置在施工最前方,让驾驶员尽早看到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避让措施,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重视车道变换处警示标志设置,在转换前选取适当距离设置变换车道的标志,从而更好地引导车流。这样驾驶员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保证车辆顺利行驶和养护施工作业安全。 3.4紧急情况的处理 高速公路维护单位应当建立在不同情况下事故和设备故障的预警机制,做好应对紧急事件发生的处理程序和办法,以便于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不断提高对特殊事件发生的处理能力和水平。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同时,还要根据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工作的特殊性和特点进行特殊事故报告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的完善。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地掌握所管辖的高速公路运行情况和路面信息。加大一切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制定出这些影响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因素的处理措施,上报上级单位具体的情况。 4结语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必须适合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的要求。公路养护工作要继续向市场体制发展,以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具体情况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地探索出一条既能保证道路的良好运行又能高效地完成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道路。努力加强高速公路专职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人员技能水平。改造原有的养护管理办法,提高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机械化进程,加强引进科技水平高、安全性能好的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水平和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趋势相平衡,可以充分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的整体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者:彭亚涛 单位:宣大高速管理处 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我国经济实力全面改善基础上,高速公路建设事业获得新生机遇,不过因为养护工作衔接处理不当,致使后期遗留诸多安全隐患,直接威胁行车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笔者决定结合实际状况,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实意义、目前养护施工安全管制弊端、后期改善措施等内容,加以系统化校验解析,希望能够为日后高速公路可持续运营与革新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撑动力。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隐患;协调举措 高速公路作为高等级公路中的一类,需要积极落实我国交通机构设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即要确保单位昼夜内通行至少25000辆左右的小客车,同时只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尽管说不同国家在该类公路定义结果上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是遵循“保留至少四个车道、两向分隔行驶、出入口完全控制、沿用立体交叉式公路”等原则。事实上,该类道路设施养护施工质量,将直接映射出一类国家经济体系健全性,由此看来,针对现代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问题,加以客观探究并制定科学化改善方案,已经是十分紧迫。 1进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控制的现实意义论述 截至至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趋近于完善形态,同步状况下对高速公路应用安全性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为了避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隐患,维持该类公路长期完好应用水平,令有关行车人员享受舒适的环境,在保证竣工之后加以全方位养护管制,显得尤为必要。而在安全领域中的管制必要性,将具体如下所示:第一,我国公路养护项目经过不断改革调试,如今保留较为深刻的强制性,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观察,作为现代专业化高速公路管制单位,有义务依照国务院交通主管机构预设的技术和操作章程,进行公路细致化养护控制,确保该类公共设施能够长期维持较为理想的技术应用水准。第二,有关施工主体要坚固养护对象的广泛、安全性。包括路基、路面、绿化工程,以及周边附属类设施等,任何结构单元都必须事先赋予一类可靠性的安全管制方案,保证后期养成养护和安全控制手段的针对性。归结来讲,高速公路开展养护活动的核心动机,在于尽量将道路内部安全隐患消除,同时在合理时间范围内修复已经限制安全管制实效的成型弊端,令高速公路快速恢复原本正常完善的应用状态。第三,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时刻彰显出延续时间长、资金投入数量大等特征,同时对于现场安全管制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有着较高的规范要求。可现实中,大部分从事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人员,其综合素质都有待提升,如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缺乏,不能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掌握养护对象机理构成规则并制定妥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再就是对于责任方领悟力度不足等。以上问题长期隐藏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项目中,需要尽快予以解决。具体来讲,该类养护工作有必要提升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等级层次,树立起切实有效的服务理念和施工安全意识。 2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和施工安全管理中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研究 (1)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改进。尽管说如今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已经趋近完善形态,不过仍旧未能及时构建起专业信息化操作应用系统,涉及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交接秩序极为紊乱,不能提供健全样式的养护信息校验解析体系,一时间令这部分养护管理工程面临严重滞后危机。须知我国幅员辽阔,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范围势必难以精准化掌控,因此需要额外补充一些公路养护信息,可有关养护控制机构不能针对施工关键性数据信息等加以有效总结解析。透过宏观角度审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控制信息化应用水准着实不高。 (2)有关领导对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性关注度低下。许多领导主体几乎都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层面之上,对于养护中的安全管理事务几乎不曾过多追问,这和其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事务认知度低下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随后令养护控制工作难以发挥出预设服务支持性功效。所以说,想要长久化维持高速公路畅通运行结果,就必须事先将养护管理工作处理妥当。 (3)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无法达标。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管理机构主管,因为对这部分养护职务理解能力有限,经常盲目地偏重于管理事务,对于养护控制技术研究则不够上心,使得现代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遭受严重的束缚问题。再就是基层养护职员业务控制能力和综合素质严重低下,不能沿用最新技术设施和工艺,长此以往,必然使得这部分养护施工安全管理质量一落千丈。 3新形势下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实效的措施解析 (1)大幅度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操作应用水平。面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问题,有关养护机构主管人员有必要及时引进并沿用最新信息技术,使得各类养护管理数据、资料能够在当下进行共享交流;再就是透过科学化高速公路养护管制系统的构建途径,有机改进这方面养护管理工作信息化操作应用效率。 (2)激发上级领导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的关注意识。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经验不够充分,因此仍旧需要结合西方先进国家成功案例,进行迎合我国基础性国情的管理方案制定实施,以确保高速公路在健全养护措施扶持下,保留较为长久的使用寿命。另外,经过不同主体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事务的重视态度改善之后,不同环节养护工作便会得到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服务支持,时刻凸显养护管理理念重要性指导地位,确保后续养护施工安全控制工序得以流畅化衔接。 (3)培养改良基层养护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如今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控制难度愈来愈高,这和内部施工技术设施、工艺类型等更新速率过快现象关联极为缜密,不免令传统养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较为强劲的冲击效应,在此期间,对于基层养护施工和管理主体技能、素质规范要求自然更加严格。作为现代专业化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要投入适当数量的资金,带领这部分成员参与到各类培训实践项目之中,令养护施工和管理人员详细掌握最新养护技术、知识,为今后各自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快速引进创新样式的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技术设施,使得原有养护施工技术含量适当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向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活动中投入创新式技术、设备资源,能够大幅度提升既有养护施工管制效率,与此同时,对于养护设备安全性能和使用细节也提出严格规范要求,主要就是结合高速公路具体养护特征,选取性价比相对较高且适用性强的机械设施,确保为日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制,提供极为妥善的保障条件。在此期间,有关养护人员仍须不断加深对创新技术、设备的研究解析力度,保证在今后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纰漏迹象,进而将这部分养护设备使用效能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运输事业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竞争发展机遇,就必须以高速公路养护作为关键突破点,须知这部分养护工作是维护货物和人员运输、车辆安全通行结果的基础,唯独高度关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投入适量的支持资金,才能大幅度改善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综合式管制水准,保证对应管理服务的人性科学化特征。长此以往,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事业才能朝着愈加美好的改革方向不断过渡扭转。 作者:候盤 单位:山西省祁临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论文 摘要:根据和库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介绍养护工作的特点、机构的组织形式、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办法,并就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以期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出一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想法建议 一、工程概况和工程养护 1.1工程概况。 和库高速公路全长89km,按平原微丘区部分山岭重丘区标准,路基宽度28m,行车道宽2×7.5m,路面采用水泥砼和沥青砼两种结构形式,路面结构层为20+20+8+4cm。中桥5座,小桥(通道小桥)50座,涵洞(通道)132座。工程于2002年8月开工,2005年11月竣工验收并开放交通。 由于设计等原因很多配套工程没有完善。如:排水工程不够完善;路基边坡绿化标准低,公路两侧空地没有绿化项目设计;部分路基、桥台背路基沉降;水泥砼路面、沥青路面病害严重;硬路肩结构设计不合理及施工问题造成变形,影响路容;桥梁伸缩缝损坏严重等等,车辆超重、超载行驶,污染高速公路路面,又严重损坏路面结构。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量。 二、养护机构和组织形式 和库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由库尔勒公路总段下属的焉耆公路段、库尔勒公路段负责实施。养护机构的组织形式是内部招投标承包方式,。一方面,将路面保洁、日常小修保养工程,如路基加固、边沟清疏。由段上职工负责完成。路面维修保养、路面清障,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恢复等工作,交由相对固定专业公司负责养护。另方面,对于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则向社会公开招标,将工程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公司去做。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1)减少管理人员、机械设备的费用开支。段上只需配备少而精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行政上的管理,对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其它业务上的指导;同时,做好养护工作的宏观计划,有利于养护工作的科学化。(2)符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能充分调动专业承包公司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段上的一些事务性工作,便于把注意力用在高速公路的其它管理工作上。(3)按专业类别分别由各专业公司负责工程的养护,能确保各养护项目能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养护中常见病害的处理 3.1水泥砼路面。 水泥砼路面(服务区、收费站场坪)常见的病害有路面沉降,断板(包括角隅断裂),纵向、横向裂缝,局部破碎成小坑槽等。沉降的原因主要是路基的问题,而断板除了路基因素外,路面基层与底基层的强度、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施工中包括养护时间、温度、湿度的控制也是路面裂缝的诱因之一。 水泥砼路面养护中,水泥砼的性质及高速公路要求占用路面时间是决定养护工艺的两大要素。养护中一般采用特殊的材料来缩短砼的养生时间,保证养护时间在48h以内;而改性沥青砼对小坑槽的修补,防止病害短期不发展有用。按规范的常用做法施工。 3.2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常见的病害是坑槽、车辙、沉降、网裂、局部泛油等。坑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时原材料及混合料不均匀或存在杂质,外部化学物质如机油洒漏、车辆翻倒漏出的汽油等。修补时一般采用乳化沥青、热沥青砼,改性沥青砼对雨天养护保证畅通效果很好。养护中应强调的是坑槽修补时,边线应切齐并与主车道方向成平行和垂直,做好的坑槽应比原路面高出1~2cm为宜。 造成车辙、沉降的原因有路基及路面基层两方面。这里应分为两种情况:(1)是路面车辙、沉降,但路面层完好不网裂,这种情况养护上一般用表处调平、罩面方法。(2)是车辙、沉降的同时,路面面层出现网裂,这种情况养护上较为复杂。应分析网裂是基层的原因还是沥青面层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基层、底基层的整体性或强度引起的路面网裂,应同时处理路面结构层,如果是因地表水的原因,则应翻开路面做降低地表水的方案。 3.3硬路肩。 硬路肩最大的问题是仝预制板变形,产生的原因由于该路段地处焉耆盆地,地下水位高又是重盐渍土地带、加之冬季除雪使有融雪剂造成路基易融盐含量超标产生盐涨使路肩石变形。修复办法挖除不合格路基材料,更换合格的材料压实重新铺筑路肩石。 3.4通道及涵洞。 通道及涵洞的养护主要是清疏工作。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注意因公路两侧地形、地貌的改变而影响其使用功能。如六十户、焉耆匝道收费站、四十里城子等处的通道桥路面低于周围地面遇到雨天或农田灌水就会造成积水。因此要加强巡查,及时排水保障正常使用。 3.5桥梁伸缩缝。桥梁伸缩缝使用寿命首先应决定于采用的伸缩缝型式及材料,而施工质量的好坏也很重要。与伸缩缝相接的主车道路面或桥面铺装建议用钢纤维砼加强,而且要求与伸缩缝齐平,避免汽车通过时的纵向冲撞使其超载。日常养护时主要是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确保梁体能自由伸缩。 3.6波形护栏及防眩设施。 波形护栏、防眩设施均为安全设施,养护中主要是更换、保洁。 (1)从养护中发现,工程建设期间,当波形护栏与通信、监控管道同时位于公路两侧或中央分隔带时,应特别做好两个项目的衔接工作,避免安装波形护栏柱时将已埋设的管道击破,影响管线的安装。(2)防眩设施主要是为了降低会车时眩光对驾驶员的影响,对行车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防眩设施的设计和选型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否则将造成浪费。 四、体会 总结几年来的一些做法,除了在日常工作安排上应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组织维修外,仍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公务员之家: (1)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管理。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并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2)做好高速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确保过境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方面要对上路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二是要配备完备的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如标志牌、标志车、反光锥,反光信号服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交通控制和渠化管理。三是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堆放管理,及时清走施工废料,同时做好施工车辆的安全管理。 (3)高速公路是全部控制分叉、全立交,行车速度快,养护管理与其它等级公路有本质上的差别,必须在确保工程养护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占用公路的时间,缩短工期。因此,要不断研究,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的砼快速修补剂、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4)高速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路面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养护水平。采用钢纤维砼、加筋砼、是被实践证明为成功的举措。 五、想法和建议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应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在养护规范、养护规章制度、考核制度,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和革新方面,应起到牵头和组织作用。组织学习,推广桥梁、路面养护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水平。要对高速公路的路面、桥梁养护全面适时地收集路面、桥梁的有关数据,有效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以确定合理的养护对策。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路的路面、桥梁管理系统,并使用好配备的路面、桥梁技术数据采集检测仪器。 总结、交流各地区高速公路管理经验,提高我段管养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各路段高速公路养护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利于技术人员的技术总结和交流,更好地搞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在管制员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 如今民航飞机事故频发,作为民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空中交通管制,空中管制员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管制员的培训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同时也提高了对空中交通管制教员的要求。本文根据目前民航培训管制员工作的现状,分析了专职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培训工作证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交通管制 空中交通 管制员培训 空中管制员主要是负责管制空中交通的,协调航空公司与机场之间的关系,并且协助其完成运输。监控飞机的起飞、航行及降落。空中管制员的工作对于飞机的运行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专职空中管制员接受专业的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管制员的培训工作中国,专职空中管制教员的存在又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培训工作的要求也要达到非同寻常的高度。 一、空中管制专员的职权 1、选拔优秀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选拔时,要遵循一系列的硬性条件。例如必须要有相关的从业证件,体质检测达到一定的标准,有相关的从业经验等。并且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选拔,专业能力不够、自身条件不好的不予以录用。为了确保空中交通的正常运转。在空中管制员在选拔过程中需要很高的要求。 2、空中管制教员的职能。空中管制教员不仅担负着培训专职管制员的职责,其本身还具有很多职责。首先管制教员要对自己的工作熟悉并且负责。对于各管制工作的培训要有彻底的了解。以便于掌握其培训的动态,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且进行改正[1]。同时还管制专员还要对管制中心的雷达、程序等相关器械设备进行定时的检查监管,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且能够满足培训工作中对于器械设备的要求。不仅如此,空中管制员还要能够及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根据有关政策及时的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补充和更新。 二、专职空中管制教员的重要性 1、对于管制员的重要性。对于管制员来说,空中管制教员就是他们的老师,在管制员的培训工作中,管制教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关乎着管制员培训过后的质量。管制教员是培训工作中的核心,也是决定管制员专业技能高低的重要因素。管制员不专业,导致空中交通混乱,这与管制教员有着直接的关系。 2、对于航空公司的重要性。对于航空公司,专职空中管制教员是进行空中管制工作的核心[2]。空中交通的秩序是乘客安全的保障。乘客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是航空公司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空中交通指挥员具有较强的能力和专业性。空中交通管制教员的存在又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的能力对于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教员的投入,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份对于航空公司安全的保障。 3、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对于社会来说,设置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不仅是增加了就业的岗位,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空中交通管制教员,这对于自身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还是为社会的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如今飞机失事事故越来越多,有很大的比例是因为空中交通管制不到位。这不仅对于航空公司是一种很大的打击,还增加了社会的恐慌。因此,一名高素质的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对于社会的安定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他通过培训专业的空中交通管制员,达到有效地指挥交通,实现空中交通稳定的目的。 三、管制教员在培训中的意义 空中交通不同于普通的地面交通。空中交通没有信号灯,斑马线,指示路标等,有很强的立体性。因此在指挥空中交通时,具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公司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专业性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管制员上岗之前,要进行培训[3]。这不仅是对于管制员和航空公司自身负责的要求,还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要求。管制教员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培训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不仅担任了老师的职能,还负责掌握管制员培训过程中的所有动态,以便于更好地针对其进行培训,来达到打造一支专业的素质过硬的空中交通管制员队伍的目的。促进民航的发展。 结语: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培训工作中起到的不仅是引导作用,还有监督检查的作用。以便于打造高素质、专业的空中交通管制队伍。目前国内飞机事故频发,这又增加了空中管制教员培训工作的难度,并且对其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阐述,了解到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的重要性,对其工作进行帮助和调整,打造素质过硬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队伍,实现空中交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要】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得到很大改变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在航空运输过程中,空中交通管制员在保证空中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对空中交通管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各个方面论述了空中交通管制员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空中交通 管制员 综合能力 培养 我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在新世纪以后得到了飞速发展,飞行航线也已经覆盖全球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航空运输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来实现对空中交通,空域以及飞行流量的管理。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一直是各个航空公司和相关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自身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空中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都大大增加,再加上环境和时间的客观差异,这些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因为一点很小的外部因素使情绪受到影响,那么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管制指令的慌乱,对设备操作的漫不经心,造成失误。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增强,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从学校方面来说,相关学校要在自己的校园文化中加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帮助的内容,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应对各种紧急事故情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空中交通管制员实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紧急状态的培训,对于各种紧急情况形成实际的概念,并且应变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校园和管制单位的双向针对性联合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2、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专业知识的学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是与专业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或者不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都不能够胜任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在学校讲授过程中,要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不定期的检查,对于理论成绩不合格的要给予教育批评并进行重修;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职业技能操作比赛或者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际操作下巩固理论知识;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成以后,要及时的组织学生进管制单位或者实习基地实习,在这些实际操作的锻炼下,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3、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责任心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关乎到空中运输的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货物的安全,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才会注意到一些很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并及时耐心地与飞行员沟通交流和确认,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学校和企业都要加强管制员工作中的职业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讲座或者活动来宣传责任心在管制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在实例的教育和学习下来加深管制员对于责任心的培养意识。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日常工作,是通过地面的无线电台,与飞行员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这对于管制员职业知识和语言描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管制失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语言表达不清楚造成的。为了锻炼管制员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描述场景情形的能力,在平时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化语言能力的学习,并在相应的场景下锻炼用专业语言来描述的能力,尽量避免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过于口语化。 2、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很多空中交通管制失误都是在一瞬间的外部情况的变化下发生的,管制人员在瞬息万变的情形下要保持清晰的大脑并且在快速的反应下作出相应的处理。这就需要平时对于各种紧急情况处置程序的熟悉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熟练运用。管制员对数字、位置和时间的快速反应是职业的根本要求,对各种代码及其实际意思能够深刻掌握才能在紧急情况下鉴别和应对。 3、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要在多个环节以及多名管制员、多个管制单位共同协作的情况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管制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彼此的情况,通力合作完成管制工作;同时,管制员又要与飞行员之间协调合作,及时沟通情况,才能保证飞行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在日常的工作实习中,要对管制员与管制员、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多加练习,避免因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不紧密而导致失误的发生。 结语: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辛勤工作,管制人员在保证飞行活动安全、有序、高效进行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管制员的日常工作中,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外部坏境下,帮助管制员顺利完成管制工作,保证飞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优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航空线路和飞行次数都有了飞速的增长。较高的工作负荷这对空中管制人员造成了一定的身心压力,并对相关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从显性知识技能以及隐性动机意识两个层次对相关能力素质进行了梳理,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空中管制 能力素质 一、绪论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空中运输从航线、航班密度以及运输量等多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增长。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从业人员的支撑。空中交通管制员需要确保空中交通的流畅与安全,随着工作量和工作复杂度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这需要进一步优化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使其能够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要求,从而保障我国航空业的发展。 通常来说,空中交通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非常重要,它主要涉及到人员本身能力素质、人与人、人与设备以及人与信息之间等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空中交通管制由于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高等特征,对管制人员要求比较高,另外往往实施起来操作难度较大,并存在出现技术性失误的风险,并且相关研究也证明多数航空事故背后都有人为因素的原因。因此本文聚焦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优化研究,以期提升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最终降低人为因素对于航空事故的影响。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能力素质一般可以分为显性的知识技能以及隐性的动机意识两个层面。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其能力素质也可以按照两个层次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根据执照类别签注的不同,空中交通管制员需要承担包括机场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以及雷达管制等不同的工作内容。在以上过程中需要与对大量的信息和指令进行处理,而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是以上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比如数字敏感度就是空中管制员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使其能够面对精准复杂的数字不出错。另外还包括快速应变的能力。空中交通情况瞬息万变,常常需要管制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除了基础的知识技能之外,快速反应能力也是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快速应变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同时与其他的能力诸如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也密切相关。 第二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空中交通管制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因此需要管制人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相关的人格特质显得尤为重要。在繁重的管制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对工作压力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避免情绪和压力对于工作质量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精神或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些都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最后是责任意识和职业修养。由于空中交通管制责任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就容易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是空中管制人员必备的一项素质。这其中包括认真细心、专注程度以及工作热情等基本素养。 三、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不足及问题 知识技能层面上,目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还在存在着水平不足和素养缺失等问题。这与当前的人员培养方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目前空中管制人员主要都是在实践中通过师徒带教的形式对相关岗位技能和知识进行学习普及,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实际岗位经验得到很好的传承,避免知识脱离实际应用的情况。但是这种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造成了在知识来源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也对空中管制人员持续的进步造成了一定限制。 在身体和心理素质层面,虽然目前整体上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年龄不大,在体力精力方面能够满足岗位需求。但是由于在岗人数较少以及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特别是节假日的值班、加班属于常态,这也导致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长期的疲劳和工作乏力状态,长久以来对管制人员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动机意识层面上,目前空中管制人员还比较缺乏服务意识。当前在自我定位认知方面,大部分空中管制人员将自己更多定位成为管制而非服务的角色,这导致在空管的过程言语、沟通等比较生硬,缺乏服务性。另外由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年龄普遍不大,虽然保证了体力精力,但在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等方面也造成一定的缺乏。 四、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改进方向 基于以上能力素质需求以及现状问题,未来空中交通管制员能力素质改进方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在知识技能层面,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除了目前传统的师徒带教等方式,未来可以进一步从招聘、培训等多个环节促进完善相关的知识技能。比如在人员招聘时注重相关专业和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在招聘的过程中对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快速反应等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核,确保与航空器的交涉无碍,并且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在招聘完成之后,需要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岗位应知应会。上岗之后,除了通过师徒带教等方式进行经验和知识技能的传承积累,还需要确保定期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相关的知识结构,重点加强空中管制人员在英语水平、表达交流、指令解读等方面能力,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不断提升其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以满足适应未来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需要,并对培训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掘知识技能中的欠缺,并在后续的培训方案中予以调整和补足。 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层面,目前高强度的工作给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组织上对此问题缺乏相应的重视,导致在空管人员群体中出现了一定的主观上的消极情绪,并导致了工作不细致、缺乏耐心等问题。这需要在工作安排、调休等机制方面予以缓解,并且在航站楼、办公室等场地通过设置简单的健身场所、休闲放松场所的方式予以释放疲劳、缓解压力。同时,未来还需定期进行心理培训和辅导建设,普及相关心理知识,授予一些心理调节的小技巧,进一步增加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情绪调节和压力自我疏导等方面的提升,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质教授不同的减压方式,确保能够在冷静中处理各类紧急突发情况,保障空中航运的安全。 在动机意识层面,需要针对当前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进行改进。对服务意识的强化需要从小事情开始做起,在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的沟通用语、语气态度等都需要进行规范和改善,促进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与飞行员之间的和谐交流以及相互认可的程度。另外还需要通过管理制度和岗位流程等管理细则,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工作细节进行规范,提升相关人员的认真细心程度,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最后针对工作封闭性等特点,需要进一步提升管制人员对于岗位和工作的认可程度,通过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和晋升体系来增强他们对于自身工作前景的认识程度,提升相关的职业荣誉感。 五、结论 通过对于空中管制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的梳理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动机意识三个层面进行了能力素质提升优化建议。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研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更加注重其舒适性和快捷性,其中空中交通以良好的服务及快捷的出行,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避免人们在乘坐空中交通工具出现交通事故,需要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而其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对该工作有直接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作用,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需具备的要求,并针对提升空中交通管理员心理素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 心理素质 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空中交通作为出行工具,为了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需要加强空中管制工作,因此需要注重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是使航空器在地面、空中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然而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且逐渐与国际接轨,给空中交通管制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此时需要管制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保障管制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受到各界因素的影响,所形成性格及心理等体现,心理素质不仅仅代表其心理的变化和影响,其还会对人们的行为和外在表现产生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主要工作是使航空器在地面、空中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维护空中交通的畅通,因此其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避免在出现问题时而产生慌乱的情绪和行为。空中交通管制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针对飞行中出现的问题,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出解决措施。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能够直接影响空中交通的安全。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要求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能够直接影响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因此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安全和管制工作为主要思考内容。一般空中交通部门主要是通过对人才的智力水平及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其中智力水平主要包括观察力、思维力等,主要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内容。而心理素质则主要是人才在面对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及其他外界和内在因素时,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变化等。 首先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人员要具备自我认知能力,即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己在管制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的完成任务。每个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所产生的的反应各不相同,当空中交通出现突发问题时,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冷静思考,并及时给出处理方案。另外管制员无论在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以冷静的态度处理和思考,并时刻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飞行工作的安全性。由于管制工作能够影响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如果处理方案不正确,则会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管制员需要具有高强度的抗压能力,能够针对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空中交通管制员也会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但其要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不可将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注重情绪能力的管控 空中交通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其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责空中交通的安全,其更加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并能够控制自身的情绪,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以冷静的态度和正确的处理方式,解决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使其能够提升工作能力。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会因为很多事情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影响,如果将不良情绪引入到工作中,则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啊哟通过团队活动和心理讲座等方式,调节管制员的情绪,使其将消极、自大等不良情绪管控至最小化。 (二)注重责任心的提升 人们在面对危险时,有些人会选择逃避,有些人则会迎难而上。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需要保障飞行任务的安全,如果不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则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空中交通部门可以通过训练、比赛、讲座等方式,提高管制员的工作热情,并让它们认识到管制工作的重要性及价值所在。另外其还应该通过奖励制度,使管制员在工作中具有主动性,从而使管制工作更加完善。 (三)合理安排管控任务 一个人的工作精力有限,不可能一直保持较高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需要管制员能够集中注意力,密切观察飞行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管控任务,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出现疲劳工作的情况。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才能够对突发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处理。因此管制员需要形成系统的作息时间,且不可随意调整管制员的工作时间。另外还可以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使管制员在工作中保持冷静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四)注重交流沟通能力 由于飞机飞行非常注重安全性,其会常常需要与地面进行联系。而管制员的表达常常会影响飞行任务的安全性。曾经便有因为管制员表达不够清楚,而导致飞机出现恶性事故的问题,因此管制员必须具备清楚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需要很快理解对方所表达含义,才能够根据对方的问题给出处理措施。 (五)注重全面素养的提升 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需要保证飞行任务的安全,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管制工作中,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素养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具备决策能力、再创造能力等。因此我国航空部门应该加强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保障飞行任务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航空安全问题,其中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作为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岗位,其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够影响航空的安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考虑到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特殊性,航空部门应该通过提升管制员情绪管控能力、责任心、管控任务、交流沟通能力等,使管制员的心理素质达到工作要求。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失误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飞行流量日益增加及民航事业的不断提升,渐渐地出现了“空中管制安全”的一些弊端。外加不恰当的空管致使不安全事件在近年来也处于上升趋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不安全事件里面,“人为因素”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提高空管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应当刻不容缓。本文就此讨论了空中交通管制中人因失误的预测与控制策略。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人因失误;控制 引言 众所周知,“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是民航工作永恒的核心。其不仅作为保证整个民航飞行安全的有效条件之一,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民航安全工作中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人为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旦管制人员出现失误,会给系统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因此分析人为失误原因并采取对策,对整个空管系统甚至是航空运输系统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失误 1.管制员在航行元素监控上存在的缺陷 业内的人都知道,“监控”和“掌控”是管制员需要对航空器在航行中进行的必要元素, 在这些进行的“元素”中,包含有航空器的“速度、位置”等相关元素,那么在进行这些元素的监控过程中需要空管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假使在监控中出现错误,往小了说是出现航班延误,往大了说严重后果谁也无法承担。如果说从监控不到位的自身原因而言就是“不够专注”,这无论是在工作流量大或小的时候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当然,这种监控在“外部环境”下也存在一定的因素。首先,由于现在部分单位在空中管制方面缺乏竞争力度,在待遇方面也是根据“资格”来定的,只要在管制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太大问题,那么工作质量和水准都差不多,这样下去无法达到管制人员对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第二点,就是我国管制行业的收入都不是很高,但是劳动风险投入却很大,这样使得付出和回报没有达到统一,无法让工作人员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2.管制员在指挥调配上存在的缺陷 一般而言,管制人员在指挥调配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监控飞机指挥方面的不恰当。比如说,对飞机的“顺序、飞行时间”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控等。管制人员在空中交通管制上需要做到”对信息的获取、然后迅速分析获取信息、做出策略、发出指令“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所以这些能看出来其“主观性”很强,人为限制原因也有很多,那自然而然对管制员的高能力高要求是必然的。第一,要有良好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决断能力”。比如说,当对进离场的飞机在相互穿越的“指挥”进度中,不管是想与之前或之后都需要相关管制人员对飞机的“机型”等相关条件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利用工作经验做出一定的判断,才能得出结论好决策。第二就是优秀的表达能力,因为一般指令都是靠“语音”指令的,所以对管制员的普通话及口音、吐字清晰、语言组织能力等都有尚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高水准的英语读写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国际间航空器管制人员的最基础要求。第三点就是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我们都知道,管制员需要将雷达上飞机的“二维画面”刻画在自己的脑海中并生成一个“三维动画”,这样才能对飞机在高度运行状态下的“垂直、侧向”的安全间隔作出一定的判断。最后一点就是“反应”能力。由于飞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突发情况,包括有“座舱失压发动机失效”等等相关因素,那么这种突发的状况出现很有可能导致管制员之前预写的方案没有效果,那么就需要管制员现场采取措施,根据不同状况作出不同反应,让飞机环境能够在最短时间里保证恢复正常工作。 二、空中交通管制中人失误控制策略 1.预防人的工作失误 (1)增强对人失误的预测分析能力 大量地搜集和善于总结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在别人身上犯过的一些错误,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增强对空中交通管理中人失误的“预见性”,并能够及时地采纳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1]。 (2)构建科学的工作方式 在目前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很有必要构建防止他人失误的工作系统,比如说,可以考虑采纳管制席位“双岗制”,做到“交叉”检查;采用“检查单”制度去降低管制员的“工作记忆负荷”,采用“雷达”的某些特质功能,将潜在有冲突的航班进行“雷达标牌连线”,起到提防作用等[2]。 (3)采取合适的技术余度 尽管“管制规范”是几乎绝对的工作限制,但有很多的技术标准是在一个“量度区间”,或是按照管制的实际情况去执行。所以,在自己不是独自改变管制技术的基础下,去选择技术余度大的方案去为“发现和纠正”人的失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3]。 (4)积极乐观对待失误,减少管制员压力 可以考虑构建“无惩罚自愿保密”报告制度。对于管制人员来而言,自愿保密报告制度可以根据人性中的“趋利避害”的心理状态,给他们一种所谓的“安全感”。这样的话,可以让他们感觉不到是要丢面子、害怕处罚而把自己犯过的错误勇敢讲出来,甚至是他人的错误也一样敢讲,这样的话可以影响他人不要犯和自己类似一样的错误,同时管制人员可以去更好地完善体系,保障航空的安全。当然,自愿报告制度它是“对事不对人”,问题错在哪里,就要改正,达到减轻管制哦人员的压力目的。 (5)采纳适当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管理“决策”时,要去着重考虑管理本身可能会引起的一些管制失误原因,争取通过强化管理措施,将失误原因导致的损害降到最小。比如说有“合理人力资源搭配”、“岗位设置”、“科学的值班制度”等。 2.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 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能够使得人们能够合理使用其设备,自觉遵守规章要求,增强人的“能动性”,使人尽其所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所以,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实行全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让每一个人管制人员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起到模范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空中交通“管制员”,一定要不断通过相关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深入“管制员”与“环境”的搭配能力,并采用管理等相关举措来鼓励员工并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让我国的空中管理安全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尽量去避免失误的发生。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培养 [摘 要]管制员是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和运行品质的关键因素。在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中管制员居于中心位置,优化与完善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与责任心、生理与身体素质等,是消除管制员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与运行品质影响的有效策略。本文将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培养能力方面来解决管制工作目前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空中管制 管制员 能力 前言: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服务是航空器运行的安全保障,管制员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航空 器的运行安全。因为空中交通管制中管制员产生的失误,往往会导致航空器空中危险的接近, 严重的甚至会酿成空难。管制员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最灵活、最具适应性和最有价值的部分,而其表现也最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多年来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3/4的事故是由于管制员的失误造成的。因此,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固有可靠性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管制员的可靠性,是防止航空事故的发生和保证飞行过程的安全最有效途径。本文将针对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中管制员的能力需求进行研究。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介绍 空中交通管制员是指管制员执照持有人,具有符合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历、资格,并从事特定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人员。管制员一般分为三种: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和区调管制。 塔台管制室是负责对所属塔台管辖范围内航空器的开车、滑行、起飞、着陆和与其有关的机动飞行的管制工作。没有机场自动情报服务的塔台管制室,还应当提供航空器起飞、着陆条件等情报。进近管制是一个或几个机场进离场管制工作。区域管制室负责向本管制区域内受管制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受理本管制区内执行通用航空任务的航空器以及在非民用机场起降而由民航保障的航空器的飞行申请,负责管制并向有关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1]我国目前民航空管人员的招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从高校的相关院校招收空管专业的学生;二是招收应届毕业生,再由单位送到相关院校统一参加为期一年的空管专业严格的培训,称为4+1或3+1模式。挑选合适的管制人进入管制队伍不仅要求学历、技术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 二、管制员在管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工作压力大 管制员在工作中面临比较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空中运输迅速发展,空管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管制员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需要团队协作、共同进行交通管制活动。再加上现展中很多人由于各个方面的事情有一些心理想法,这些出现在管制员身上对于管制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2、管制人员的违章操作 违规操作顾名思义,是指管制人员违反规章、程序或者标准的工作行为。 违章操作包括情景违章与惯性违章。[2]情景违章极为直接,常发生在员工疲劳上岗、岗位执行力不足等情况,一般违章后容易出现不良后果。 惯性违章具有影响性、实用性、方便性。 这种违章方式往往受到管制单位缺乏安全文化造成的。出现违章操作的主要原因是,管制人员自身缺乏充足的安全意识,缺乏安全学习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致使出现管制人员思想麻痹现象。 3 、管制人员的指挥失误 指挥失误源于管制员的意识缺乏,而且前往往不易察觉后果,造成的影响也很大。管制人员需要根据飞机飞行动态信息,合理的进行管制工作,一旦失误出现,则可能至少造成两架飞机在空间涉险的情况出现。管制人员的“忘、漏”等无意识行为造成的管制差错占据了总差错的绝大多数。[3]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管制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较为空闲时产生懒惰心理,抗压能力较差等 三、管制员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1、快速反应和鉴别能力 管制工作的对象是高速飞行的航空器,快速反应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工中面对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飞机标牌,听着耳机里各航空器不间断的位置报告,管制员的 思维也得象高速运行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一样,快速鉴别出是哪一架航空器在通话,头脑中 快速反应出该航空器的目前位置以及它的高度、速度、飞行方向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并及时 向航空器相应的管制指令。对数字的快速反应和鉴别是对管制员的根本要求。[4] 2、立体空间想象力和判断能力 空中交通管制对各航空器实施的是三维间隔调配,即:侧向间隔、纵向间隔和垂直间隔。飞行员按管制员的指令,以不同的速度不间断地从事着平飞、上升下降或左右转弯的三维运动,管制员应当把通过飞行员报告或雷达反映出的空中交通情况转换为立体的心理图像,并将其直观地反映在脑海里。在管制工作中,特别是在遇到多架航空器活动时,不但要根据各航空器的速度、方位判定相同高度航空器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冲突,还要根据各航空器的高度以及上升或下降趋势,迅速准确地判明不同高度航空器间是否存在潜在冲突,并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预测能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预测和决策是管制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的思维活动。一名合格的管制员要能够根据当前的飞行情况预测出在未来时段内大致的空中交通运行情况。在工作中不但要有预案,而且预案要足够充分。预测航空器在地面滑行进入跑道起飞的时间是否充足,起飞的航空器和进港的航空器是否存在飞行冲突。空中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候原有的管制预案会被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打乱。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可以使管制工作中一些事情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平时应多模拟进行各种特殊情况下的管制练习,学习、总结和积累更多好的经验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结语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反应了空管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隐藏的潜在危险,将空管安全风险控制合理范围内,利于降低事故的发生。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提前处理飞行中冲突,确保航班飞行过程的安全。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人为风险防范对策,运用正确的方法对航空管制进行指挥,降低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提高空管工作水平。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策略的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也承担了更大的工作压力。如何缓解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来源,并探讨了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管理策略。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策略 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我国民航界由于交通管制员长期人员短缺,且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风险高,导致交通管制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有必要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管理,以缓解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来源 1.自身压力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自身压力多数与个人的综合素质、生活水平、社会角色等有关,其中由于个人综合素质而带来的工作压力是最直接的,部分管制员对于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在面对紧急情况或事件时,无法按照工作条例履行自身职责,从而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承担工作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等的多重压力,他们也要经历恋爱、结婚、生子,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容易引起管制员与家庭成员之问的不和谐,这也客观增加了其心理压力。另外,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生活时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对于其心理与情绪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总之,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来源中,自身责任感占据重要的部分,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这也是进行压力管理的关键之处,必须引起空管单位的高度重视 2.环境压力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主要表现在家庭、社会、工作单位等环境中,其中工作单位环境是最为重要的,随着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快速发展以及空域结构的日趋复杂,管制员不但要及时更新各种管理和实施方面的规章制度,还要不断调整已有的工作习惯以适应新的变化要求。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室内工作环境也较为特殊,特别是灯光、温度、噪音等都可能导致管制员的情绪受到影响,长时间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中,管制员的压力会无形中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对其工作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3.机制压力 机制压力作为一种无形压力,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来源中,机制压力主要是表现在班组资源配置、工作制度、管理体系等方面。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排班、班组人员配置等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都有可能造成管制员的心理压力。另外,在绩效评估、约束机制、分配机制、竞争机制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管制员的心理波动,甚至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 二、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管理策略 1.管制员自我压力管理策略 首先,要培养管制员的自信心。在每一次的空中旅程中,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人员、安检人员要对飞行的安全负责;空中乘务员、地面服务人员等要直接面对旅客,不仅要承担各种服务工作,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民航管制员在每次飞行中都要承担巨大的安全责任还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在这种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自信心就显得极其重要。对于管理员的自信心培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2)改变惯性的思维方式,改变消极的生活工作思维为积极的生活工作思维;(3)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增强工作能力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挑战一些有难度的工作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引导管理员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压力是由于时间不足造成的,因此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是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管制工作要求管制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决策安排,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对管制员尤为重要。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把需要做的工作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对自己的工作制定完成期限等。 最后,获得亲人、同事和朋友的支持。来自亲人、同事和朋友的支持能给管制员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起到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工作压力的作用。因此管制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及时向能够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倾诉,从而减轻工作压力。 2.空管环境压力管理策略 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环境压力管理中,应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基本原则,即对于管制员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系统化管理,以有效消除各种压力问题。具体包括: 首先,注重工作环境管理。在空中交通管理员面临的环境压力中,工作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灯光、温度、噪音等环境的物理特性,部有可能导致管制员产生压力。因此,民航空管单位要注意给空中管制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管制员的舒适感,从而减轻管制员的工作压力。在管制室环境管理中,应考虑到管制员的工作方式,比如管制员需要长时间面对雷达显示屏,就要利用窗帘、防反光玻璃等以减少光强。对于显示装置也要适当进行屏蔽,以免因显示屏幕对强光的反光作用,而导致间接闪光。 其次,优化生活环境管理。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生活环境管理中,应尽量为管制员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尽量控制休息室周边噪音,减少设备及管制员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空调外机的悬挂位置、配备足够的个人独立休息空间等,在员工休息室中应提供健身、娱乐器材,使得管制员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放松身心。 最后,加强社会环境管理。民航空管单位还应定期组织空中管制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郊游活动、体育比赛等,促使空中管制员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客观增强了自身的压力控制与管理能力。 3.空管机制压力管理策略 首先,以人为本,提高管制工作效率。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从每个人的角度去管理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投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空管工作的创新和提高管制工作效率。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倡导在组织的内部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过去的空管工作过于强调经济手段的作用,事实证明经济手段只能满足管制员的物质需求和经济利益,不能深入到深层次的精神领域,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抓住了管制员与组织之间同舟共济的关键因素。 其次,要加强柔性关怀,制定员工帮助计划。员工帮助计划是通过专业人员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来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家庭问题、情感问题、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个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 最后,加强管制员职业生涯管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管制员职业生涯管理是指民航企业帮助员工简历职业生涯的计划并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和员工在目标整合上的偏差,并且能够避免由于目标偏差而造成的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的丧失。对管制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对管制员进行分析评价与定位;(2)开展职业咨询;(3)帮助管制员设置职业生涯目标,(4)帮助管制员制订职业发展策略与行动计划;(5)管制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评估与调适。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探讨实时监测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状态的具体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呈现出的高速发展态势,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长,空域环境日益复杂,航空“安全第一”的行业特点对空中交通管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比较高。由于空中交通安全具有不可控性,容易受到大雾天气、降雪天气等影响空中能见度气候的影响。交通管制系统的需求已经由“时候处理”发展到“事前预防”阶段。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实时监测效率,可以有效避免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对空中监管员疲劳状态的监测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几点提高监测效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实时监控;交通管制;疲劳状态 一、管制员的工作特点和疲劳监测方法原形系统设计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特点 空中交通管制(空管)作为航空运输业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航空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时监测工作对于交通管制员来说,是不可以懈怠的,由于空中环境十分复杂,瞬息万变,一旦遇到暴雨天气,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雨视线受阻的问题,并且,暴雨天气常常会伴有雷击现象,对于飞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空中交通管制岗位通常具有时间长和任务重的特点,这些都是引起管制员疲劳的重要原因。由于空中管制人员还需要与飞机上的空乘人员与机组人员保持实时通讯,而空中管制人员一般通过耳朵收听陆地与空中的对话,工作时间比较长,对于信息的判断与分析要求精准度非常高,日常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负荷量相当高。由于脑力劳动强度相当大,而且飞机航班的排次是按照24小时制度来排班的,往往会涉及到倒班,因此交通管制员的劳动负荷强度相当大。根据大量的研究,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由于疲劳状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认知判断能力、听觉反应速度和视觉警觉水平显著下降,给空中飞行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对于基站工作人员来睡,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必须要反应灵敏、处理问题迅速有效。但是,如果他们处在疲劳的工作状态之中,就会造成管制活动出现决策差错的现象,空中管制人员很容易出现常规指令下达错误,例行检查不到位和缩减操作步骤甚至违规操作等不安全行为。并且,由于航班工作人员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团体,需要地上、地下全体工作人员紧密协作,才能够保障飞行活动顺利进行。 (二)监测疲劳方法的原形系统设计 如果交通管制人员长期处在疲劳状态,那么他们难免会在工作中暴露出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班组成员沟通出现障碍,团体的协调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空中飞行中塔台的实时监控和下达正确指令等安全操作活动的展开。英国航空公司在2012年,关于飞行安全进行了一项调查,该系统CHIRP的研究数据表明:15%的运行差错直接与负责监测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疲劳有关。如果2011年4月的华盛顿里根机场事件,由于值班管制员在上班时间因过度疲劳而入睡,最终导致两家客机与塔台获取不到任何联系,在尚未确认机场跑道安全的情况下,自行降落着陆。 保障交通管制员监测行为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通过综合考量管制人员的执勤时间、睡眠时间、身体恢复能力等指标,建立一套实时监控的疲劳风险管理系统(Fatigue risk management system)。澳大利亚曾经在2011年研发了一套疲劳检测软件FAID(Fatigue detection software),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程度进行疲劳监测,建立一系列预警和防范机制,提高交通管制人员的监测准确性和信息可靠性。2013年,新西兰的睡眠研究中心又开发出了一套疲劳风险管理系统FRMS(Fatigue risk management system),通过收集管制人员的事故发生疲劳症候报告、自愿疲劳报告、和内部风险审计报告来检测交通管制人员的现实疲劳状态,绘制出24小时内的管制人员疲劳易感易发曲线图,将由于疲劳状态导致的飞行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 实时监测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疲劳的方法 (一)通过眼部活动展开疲劳监测 目前,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实时监测的评定方式,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展开。比如Cooper-Harper的评定调查问卷和空管领域流行的主观负荷评价法等等。一个人每一分钟平均要眨眼12-20次,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来说,由于他们要时刻盯紧显示屏,因此,他们的眨眼频率一般会下降到5次到8次左右,只有在这个频次的眨眼范围内,才能够保证管制工作人员对空中交通活动的实时监管和控制。但是,如果管制员出现比较明显的疲劳症状,便会导致眨眼频次明显增加,甚至会出现每分钟30次以上,这种情况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活动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眨眼频次增加的同时,闭眼休息的时长也会相应地增加,针对人脸表情活动的特征,展开与眼动相关 PERCLOS疲劳监测,可以测定出交通管制员的实时疲劳状态。 (二)通过嘴部活动展开疲劳监测 除了眼睛的状态可以很好地反应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监控人员的最不状态也能够很好的反应出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由于人在疲劳状态下,大脑部位会出现显著缺氧的现象,导致口部呼吸情况增多。通过监测嘴部哈欠状态这一显著特征,可以得出打哈欠时的嘴部状态变化情况。从模式识别和三维图像扫描处理的技术角度来看,嘴部状态也是一个容易监测和相对可靠的检测指标。监测人员基于受试者嘴部的变化的特征状态,展开疲劳监测的指标一般由两个:一个是管制员打哈欠的频率,即管制工作人员在60秒的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打哈欠的平均次数,根据该指标得出结果如果现实受试者的打哈欠次数显著增高,说明受试者的疲劳程度越来越深。如果受试者打哈欠的次数到达了一定的峰值,那么系统就会发出报警的指令,敦促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换岗和轮流休息,从而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二是,通过监测管制人员的哈欠持续时长的方式来判断受试者的疲劳状态,一旦受试者嘴部张开活动的程度达到一定的时长,系统也可以发出警报。 结束语 随着管制界面的扩展、管制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管制工作岗位对于管制员能力和心理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管制员在日常工作时,需要通过眼睛盯紧显示屏,通过吸收雷达屏幕上现实实时空域信息的形式,对空中的动态飞行信息进行捕捉,陆地监测人员由于工作疲劳的原因,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交通管制员疲劳状况实施系统风险管理,是解决管制员疲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管制人员的疲劳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是疲劳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监控管制员疲劳、系统化疲劳风险管理以及改善空管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探析 【摘要】 交通空中管制员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航空器之间以及航空器与其他障碍物相撞,能够使地面和空中时刻都保持无线电通信畅通,如何使空中交通管制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其心理素质,避免因为过度紧张和一些心理因素而导致的操作失误、指挥失常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如何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航空运输的极其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管制员 心理素质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空中交通由于其特殊的条件:比如飞行速度快、天气复杂多变、以及对安全敏感度要求较高等等;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时刻都会面临一些棘手的突发状况而且飞行速度极快反应处理事件的时间短,所以就会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些都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尤为重要,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会比普通人要高的多。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变化的原因 1、工作压力。由于近几年航空交通较快的发展使得各地的航空飞行量每年都大幅度的提升。就目前而言,航空交通已经占据了交通运输的很大一部分。相对于交通运输的增加管制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管制人员明显不足。人员不足势必会导致工作量的增加而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本身而言就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时间的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就会导致工作的焦虑和恐惧,造成心理疲劳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增加事故发生率。除了超负荷工作之外,上班时间的不固定以及重复性都会导致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发生变化。而且出于航空公司正点率的要求,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些都会导致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的变化。 2、工作情绪。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良好的工作情绪是提高效率、确保航班安全的前提。但是对于新上岗的管制员,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当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就会导致工作紧张甚至带来不良的情绪。过度紧张的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低落。而且一些空中交通管制员由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带来较大的阴影,当再次面对这些情况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作为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就要在挫折中找到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在紧张的工作条件下保持高昂的工作情绪,能够及时克服不良情绪是衡量一位好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标准。 三、全面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在航空交通日益发展的今天,空中交通管制员担负的保证空中交通快速、安全的责任越来越重。在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1、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性质特殊,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紧张、焦虑的心理,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由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空中交通管制员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就会比较高。为了使空中运输安全、有效、快速的进行,就必须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有效的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就必须提高其责任意识、思想意识、抗压能力、职业技能等等。 2、提高责任意识,思想意识方面。可以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主观意识的教育,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责任意识,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是非的价值观面前能够有正确的判断。除此之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主观教育之外对于航空安全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空中交通管制员担负着航空安全的重大的责任,所以就必须要求有重大的责任心。 3、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职业技能。只有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专业指挥技术才能在航空飞行突遇特殊情况时冷静的处理。在管制员日常培训中要加强其特殊情况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足够的经验、能冷静的思考并处理突发事件。在进行职业技能培养时也要注重管制员的注意力培养,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除了要有丰富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以及遇到事情时的情绪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注意力训练要结合其兴趣、性格以及情绪把控。在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能够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注意力分配。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环境是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所以对于思想方面要格外注意,对于管制人员要时时刻刻了解其思想动态,在工作之余要及时的排解其工作压力,及时缓解其心理负荷[4]。 四、结束语 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空中交通越加繁忙,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不断增加,所以对于管制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管制人员的培养方面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经验,更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而且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应对特殊情况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非观,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综合心理素质,也成为避免空中意外事件的关键因素。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人为因素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加,并且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在严峻的工作任务形势下,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培训工作,是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当代民航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安全管理特别关注人因素,强调在人、硬件、软件、环境各种相关联的要素系统中,为避免系统中的应力,必须使系统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与人谨慎配合。人为因素是航空安全的重中之重。在选择空中交通管制员时必须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从源头把好关、选对人。该文对于当前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开展的一些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几方面入手,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为因素 空中交通管制员 素质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航交通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当中。针对于快速发展的空中运输形式,如何提高当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已经成为了保障我国民航交通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现阶段的民航交通事业发展中,很多新技术不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其管理手段也要与时俱进的提高,进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加强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研究,优化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内容。 1 当前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开展的一些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与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并且包括了工作环境中的人、机器、环境以及程序等多方面的关系。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人的原因所造成对飞行安全影响的因素。通过对大量的空中交通事故分析表明,有70%的空中交通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因此,人为因素的合理控制,是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航空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从错误的性质上来看,人为因素主要是基于知识错误、法规错误以及技能错误等多方面的内容。面对一个空中交通管制员不能处理的情况,在没有相关参考依据下,就会出现知识错误。在执行一项相对熟悉的任务,如果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就会造成技术错误。而法规错误则是由于对状况识别产生一定的错误,选择错误的程序所造成的。在SHELL模型中,安全管理对于人为因素进行了强调,并且明确了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方式,强调了人为因素对于整体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2 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的思路 2.1 专业素质优化 相对于其他行业人员来说,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只有保证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才可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提高空中飞行的安全管理能力,并且保证较强的自信心和控制能力。在进行相关人员的引进时,要保证相关管制人员具有足够的学历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在应多国际业务时,如果不具有足够的英语能力,就难以对特定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应对与反应。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要具有足够的飞行相关知识和空中管理技能,并且对相关管制的规定与规则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可以自主的对冲突进行化解。空中管制人员也要具有一定的飞行经验,在发生异常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分辨,对一些特定的情况可以果断地进行处理。 2.2 职业道德素质优化 交通管制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各种安全事故和损失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各种疏漏的前提因素。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对于管制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必须要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观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管制人员的职责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在岗人员的责任意识,肯定价值,调动起工作激情,让相关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当中。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纪律性,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职业道德素质是管制人员的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技术素质、心理素质之外的重要素质之一,切忌重技术、轻思想。 2.3 心理素质优化 心理素质也是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决定了其工作决策的关键因素。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交通管制人员自身心理素质不强,在工作中过于主观臆断,缺乏足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要保证管制人员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在关键时刻可以冷静地进行正确的决策,对突发状况进行控制。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精神的松弛,就会造成思维迟缓,受到外界干扰,进而造成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在人才的筛选和培养上,要引入科学合理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环节,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水平。 2.4 身体素质优化 空中管制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管理人员身体素质不佳,就难以适应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例如,管制人员对记忆能力就有着重要的需求,其需要管制人员对各项管理条例、细则、机器性能、规章制度、应急方案等都有准确的记忆。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如果身体素质不足,就会在工作中影响判断和工作质量,难以在适当的时期保持足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进而影响管制决策行为的落实。身体素质是对管制员筛选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 3.5 其他素质 在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其管制人员的决策能力、预测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优化和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并且以保障安全为最终目标和原则,是我国民航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关键。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和当前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成为了当前民航事业发展的关键。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管制工作的压力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以来,我国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培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且制定了多样化的培训计划。在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培训的过程中,要明确培训目标,并且从思想道德、职业技能、工作作风、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入手,让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更加适应新时期、新工作形势的具体需求,满足当前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的需求。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中国空中交通管制员胜任特点分析 摘 要:胜任特征常常作为人力资源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衡量和评价的依据,它是个人潜力以及实际职位执行能力的一种象征,常常表现在对员工在社会角色、技能、专业知识、自我概念以及特质和动机这几个方面的评价。胜任特征是企业行业管理层以及HR进行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筛选工作的重要依据,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各行各业的招聘、绩效、薪酬等管理中。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人才,其工作需求对员工的心理特征以及工作能力要求更为苛刻,通过对空管员进行胜任特征分析,能够大大提高空管员的选拔成效。 关键词:特征评价 空中交通管制 多元回归算法 在航空空难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空中管制交通的工作失误而引发的。尽管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机械设备和相关工艺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飞行危险系数逐渐下降,但是在所有的航空空难事故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为飞行设备和机器的原因,而相当一部分事故则是由空管员本身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在实际空中交通管制员选拔中,有必要推行胜任特征分析评价方法,选择胜任特征更符合岗位要求的空管员,最大程度地降低空中交通事故。 1 空管系统现状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对空管员缺少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目前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对管制员的选拔、培训以及相关的考核制度和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交通空管人员数目众多,但是能身体力行在一线作业的却寥寥无几,这样一方面造成一线空管员相对紧缺,进而导致实际工作班组安排不当,另一方面也使得空中管制系统中的“闲置”岗位成为升迁途径,影响了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员实行胜任特征研究和评价,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空管员整体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进行相关的人员培训和改进措施,提高整体空管水平,降低空管交通事故。 2 空管员胜任特征研究 2.1 快速反应能力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特殊性,空管员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训练自己的大脑能够在第一时间根据飞航空器空间位置报告以及雷达标牌作出正确鉴别和反应,能够准确快速地将其他航空器的相关飞行参数作出判断并及时发出正确的管制指令。 2.2 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直接对飞行员进行指令下达,而空中航空器进行调配的形式主要是三维间隔调配,整个航空器至始至终都是进行着三维运动,包括左右航行、上升下降以及水平飞行等,空中交通管制需要管制员具备相关强的空间三维想象能力和判断力,能够正确判断航空器的速度、高度、方位,还应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航空器的飞行趋势,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立体空间想象力。 2.3 语言表达能力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正常指令下达和运行管理主要是通过飞行员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语音来实现的,这种通过地面和空中的无线设备进行指令传达和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普通的日常语言交流存在很大的差异,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对管制员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管制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借助任何肢体信号,而是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传达指令。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空中交通是否能够顺利安全运行。 2.4 统筹规划能力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技能、心理负荷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空管员不仅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和飞行趋势判断能力,还要随时应对各种电话信息,进行相关的监视工作和登记作业,整个航空管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管制员具备相当强的统筹规划能力。 2.5 预测、决策以及应变能力 空中交通情况瞬息万变,整个空中管制需要经过充分的合理的预测,作出完整系统的预案,在航空器运行过程中,同样需要空管员能够及时作出应变和正确的决策,比如在遇到液压系统突然失效或者与地面信号联络不明原因中断时,管制员应该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决定,避免出现事故。 2.6 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空中管制工作是一个系统的需要经过多方协作的有机系统工作,这就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必须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完好地处理与其他部门和班组同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空中管制工作中的问题,完成空管任务。 2.7 工作责任感及作风 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必须在工作中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规章制度,同时应该对自身的管制技术和水平有一个全面客观合理的认知,不能再工作中盲目感觉良好,而应该时刻警觉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情况,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2.8 心理素质因素 正是因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特殊性和高要求性,都需要空管员具备强硬的心理素质。空管工作既是一门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压行业,空管员在执行各种日常任务和处理突发状况时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不小的职业压力,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状态素质就成为空管员胜任特征的重要元素。 3 胜任特征评价 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胜任特征评价主要是通过工作分析法、360度评价法、事件访谈法、专家评价法等相关的评价方法来完成的。就目前而言,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评价方法就是行为事件访谈法,其次是试卷调查法。这也是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胜任特征评价中最常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通过相关的统计以及对效度和信度的检验,可以将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胜任特征模型结构定为思维能力、个性特征、团队合作、情绪控制能力以及纪律作风几个组成。通过回归分析法,可以得知空管员的胜任特征与其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分别存在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 4 结语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胜任特征因素众多,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深入了解并研究相关的胜任特征,尽量在筛选早期就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不满足相关要求的人员排除在外,而适时引进高端人才,应该根据空管员的胜任特征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还应该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空管员相应的福利待遇。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空中交通也逐渐出现了拥挤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必须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从而维护好我国航空领域的秩序。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普遍有压力的过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管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本文从压力的产生原因角度对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为缓解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进而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研究 引言: 在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过程中,管制员一直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进而避免因自身行为差错而导致的飞行事故的发生。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将使管制员不得不面对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管制员的身心处于对健康有害的状态下,进而不利于管制工作的开展。所以,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的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进行管制员压力的管理,才能够帮助管制员时刻维持大脑的清醒,进而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1 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的产生原因分析 1.1工作性质因素 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一旦因个人原因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他们将承受比其他行业的工作多得多的责任与压力。因为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面对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指责和舆论压力。所以,工作性质本身决定了他们是不能出错的。而在这种情况下,管制员不得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工作。另外,由于影响空中交通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所以管制员不得不随时面对突发情况[1]。比如飞机遭雷击和飞机发动机失灵等情况的发生,就会使管制员的精神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而使管制员产生过多的压力。 1.2工作环境因素 在进行空中交通管理的过程中,每个管制员要通过与其它管制员配合来完成自身的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管制员需要时刻注意配合人员的动向,从而及时的进行配合。但是,一旦有人员出现了较大的情绪波动,就容易感染到其它人员,进而造成工作环境具有着紧张的氛围。另外,管制员每天接触的都是大量的办公机械设备,而这样的环境也容易使管制人员时刻注意到自身的工作责任,进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1.3自身因素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同一工作环境下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所承受的压力的多少并不相同。所以,对于交通管制员来说,导致其压力产生的原因还有来自于自身的因素。比如在人员日常生活的交际圈较小的情况下,人员只能接触到与工作有关的食物,从而导致了自身压力无法在日常得到宣泄,进而使人员始终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因此,自身因素也是导致管制人员产生压力的不可小觑的因素。 2 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研究 2.1管制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来自于工作性质的压力,是管制人员必须承受的压力。所以,只要将压力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些压力就不会对管制人员开展工作照成影响。而想要合理的进行这些压力的控制,还需要管制人员能够正确的看待工作本身,从而坦然的接受来自于工作本身的责任[2]。所以,管制人员压力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管制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管制人员具有一定的空中交通管制能力和较好的心理素质,进而积极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另外,管理人员要使管制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近期的天气情况和飞行状况等数据有所了解,进而使其拥有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并做好应付紧急事件的心理准备。而在这种情况下,管制工作的开展将不会为管制员带来过多的压力。 2.2工作环境的优化 为了使管制人员不受到来自于工作环境的压力的影响,一方面,压力管理人员要合理的进行管制人员的班组分配,使每个班组都拥有管制能力较强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员。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班组都将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突发的事件,而心理素质较好的成员也可以使他人受到自身的感染,进而保持整个班组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气氛下[3]。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使每个成员明确自身和他人的工作职责,从而使整体拥有较好的合作氛围,进而使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再者,管理人员要为管制员提供更为轻松的工作环境,比如在工作室中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就可以有效缓解管制人员的精神疲劳。 2.3自身状态的调整 为了使空中管制员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管理人员应该鼓励并督促人员进行自身状态的调整。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对人员进行统一宣传,使他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放松身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为管制员提供建议,鼓励他们通过运动和休闲娱乐进行放松,从而释放一定的工作压力。再者,管理人员可以为管制人员提供一定的交友途径,从而帮助他们与外界加强接触,从而进行自身状态的调整。 结论:总之,从空中管制员压力的产生原因可以看出,工作性质和环境固然是导致人员压力过大的原因,但是管制员压力的产生与自身的身心状态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开展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管制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工作环境的优化,还要积极鼓励管制员做好身心状态的调整,进而保持良好的工作思维。因此,本文对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问题进行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探讨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民航的飞行任务的也随之增加,在空中交通流量飞速增长的同时,怎样确保飞行安全是摆在民航系统面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空中交通管制员是民航系统中尤为重要的组成人员,他们在面对新形势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必须要努力提高他们防冲突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职责的义务所在。本文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的有亲内容,并就如何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防冲突应变能力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 0.引言: 几年来,中国民航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空中交通流量也随之日益增加,加之空域内其他用户的限制和恶劣天气等的影响,空中冲突愈发剧烈,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迅速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空管系统的核心,其综合能力素质的高低成了航空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其防冲突应变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在冲突发生之时或者是针对潜在的冲突,对其进行解决,以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客观而言,完全避免整个空中交通系统不出现任何问题是难以实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经验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完善优化系统,缓解空中冲突,有效预防飞行不安全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1.空中交通管制员应具备防冲突应变能力的主要内容 1.1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应具有的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要口齿清楚,不带有浓重的口音,通话清晰易辨识;然后要通话简洁有效,防止出现歧义。空中交通管制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会及时准确地将信息通过无线电传递给飞行员。反之,则有可能对飞行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其结果不堪设想。 1.2 专业知识水平。因为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专业性强,所以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当严格。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不仅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也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还能对于空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1.3 判断预测能力。空中交通管制员所具有的判断预测能力是对潜在的有关影响飞行安全的冲突因素进行判断和预测。交通管制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大局观,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扇区内的冲突和潜在冲突进行预判,制定调配预案。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预判该情况对现有调配预案的影响,并及时做出调整。 1.4 快速反应能力。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冲突处理的结果有着直接性影响,民航班机在空中接近率极快,有时候仅仅是几十秒甚至是几秒钟的提前介入,就能避免一起空中浩劫。当然,也不是反应越快越好,给予管制员以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也会使他们做出更加科学的处理。 1.5 准确决策能力。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一定应具有准确的决策能力,掌握良好的运筹学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在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利用专业知识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并快速做出准确的决策及预案,而后向飞行员发出正确的指令。 2.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空中交通的运行环境日趋复杂,高峰时段航班量非常密集,这也增加了发生各类冲突的可能性。因此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各个空管单位需要关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培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的前提。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极其重要。基于管制工作的特殊性,各个空管单位的一线管制员都是实行轮班的工作制度,以提供24h无缝隙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长期的轮班和夜班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产生了免疫力下降及睡眠障碍等不良影响,对管制员的身体造成了一定伤害。所以管制员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业余时间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不断地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2.2 心理素质的培养。冲突和紧急情况发生时,伴随而来的瞬时的巨大压力,会对管制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为了能够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员保持临危不乱,时刻保持清清醒的头脑,及时对突发事件做出有效应对措施,需要空中交通管制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人的心理素质而言,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天性形成的,另一种是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受环境的影响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而形成的。在选拔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时,一定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考核,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3 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在雷达管制中,即使遇到大流量或者天气恶劣的情况,也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精力占用超过80%,应该留有20%的精力处理特殊情况。管制员应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指令要尽量言简意赅,调配方法应该尽量简单。雷达管制并不是指令很多,频繁地进行雷达引导,以求调配得非常精确是最高境界。而是发最少的指令,大部分时间处于监控状态。 2.4 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处置特殊情况的模拟训练。要注重开展模拟机的相关业务培训,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模拟训练中,要结合实际工作中各种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在训练中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存在的问题,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有效方法避免。 2.5 进一步推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在管制工作中的使用。随着科技发展,我们使用的雷达系统越来越智能,功能越来越强大。如何使用好先进的雷达设备,使众多功能真正为管制员所用,也是一种防冲突应变能力。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人都是会犯错的,但是我们可以使用雷达系统丰富的功能来提醒管制员。比如对于有冲突的航班用BRL线连起来以示提醒,使用CLAM(指定高度偏离告警)等告警功能第一时间提醒管制员处置,等等。另外,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可以引入到整个空中交通管理当中,比如SMS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学理论等。 3.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交通管制员的防冲突应变能力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增强其防冲突应变能力对于航运事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民用航空的事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今后空中交通流量的压力还将持续加大,要确保空中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那么,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防冲突应变能力的培养就势在必行,只有具备了批素质过硬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才会更好的为空中交通保架护航。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行为风险与防范思考 【摘要】 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作为民航运输系统中三大安全支柱的空中交通管制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空管保障和安全运行的压力,空管系统潜在的运行风险逐步增大。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代表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对民用航空实施空中交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由于管制员的管制行为直接关系到航空运输系统运行的安全与效率,研究管制员的行为特点与风险对于减少空管不安全事件,提高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空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 行为风险 防范措施 一空中交通管制员行为特点 空中交通管制是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职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综合性技术管理技术,空中交通管制员要融合技术与管理、技能与技术、空中与地面、环境与条件、原则与应变、主观与客观为一体,工作中需要处理错综复杂的各种情形。保证各种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维持空中秩序,解决飞行冲突,是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首要职责。安全性对管制员的要求是第一位的。而航空器时速都在七八百公里,相对运动时,速度之和不低于400m/s,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调开飞行冲突,飞行事故将可能在转瞬之间发生。 空中交通管制员要在管制区域内对航空器进行的连续管理活动,会利用通信、导航、情报、气象、监控等系统资源,各个系统的资源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任何一项资源的缺失都将严重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员行为的正常实施,严重的情形会导致不安全事件。 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行为是对管制环境的需求,管制员在未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或刺激的强度不足以促使管制员产生行为的需要时,管制员都会选择不作出任何行动,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只有当环境的刺激达到管制员产生行为动机的强度时,管制员才会实施一系列管理行为,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例如:上级组织部门的指示、机组的请求、相邻管制区的管制协调要求等作出的一种应激反应。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行为是对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信息的不间断交替与传换,管制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管辖的航空器及时发出正确指令,以保万无一失。若信息处理不及时,就很可能漏、忘信息,一旦出现“漏”、“忘”,将会对航空安全构成威胁。 随着空中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单位时间内的空中流量迅猛增加和安全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个体管制员不仅需要通过班组内部的分工协作来进行,而且还需与机组、机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管制任务。 二、行为风险分析 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来源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工作责任大、制约因素多、瞬间变化突然、专业技术特殊、工作程序即兴性强和紧张。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管制员的工作满足感,还会影响到管制员的表现和航空安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风险行为主要包括:违章操作、指挥失误、消极怠工、无故缺勤、主动离职。 2.1管制员违章操作 空中交通管制员忽视和违反规章、程序和标准工作的行为就是违章操作。管制员在操作前往往并不想造成危险后果,操作中过于自信或者忽视规章,确信不会产生问题,明知错误或者违章而为之。这种行为都属于违章操作,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风险。 惯性违章具有方便性、实用性、隐蔽性、传递性,往往被大家认可,因为以往没有出现问题而被忽视,如陆空通话不规范、呼叫航空器不带公司名称等;工作负荷大时走“捷径”,不填写进程单、不进行必要的活动通报、值班过程中做无关的事情、提前管制移交等;有规章不执行,如各种工作记录填写不规范或根本不填写。情景违章较为直接,一般违章后就会出现不良后果,如碍于颜面不及时指出错误、酒后值班、疲劳上岗、双岗制执行不力;出于方便边值班边讨论问题或给见习管制员讲解;集体违章,发生差错或不安全事件隐瞒不报。违章操作的主要原因是管制员安全学习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感不强,存在侥幸心理,未能养成自觉自行规章制度的良好工作习惯等;管制单位不良安全文化对安全意识的普遍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被长期纵容,安全管理不严,致使员工存在麻痹思想,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不高。 2.2管制员指挥失误 指挥失误与违规操作不同,这是管制员是无意识的错误,不良后果出现前往往不会被操作者发现。一个管制席位上,几名管制员要调配十几架甚至几十架飞机,一旦失误,至少造成两架飞机空中涉险。指挥失误会导致飞行冲突,甚至事故征候或事故。通过对我国近6年管制差错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由于管制员“错、忘、漏”造成的行为风险约占70010。在我国,近50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因为调度指挥错误造成的事故发生过5起。经研究发现造成指挥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管制员注意力分配不当,或者小流量情况下管制员思想麻痹,抑或是管制员自身工作技能力较差、特情处置能力差,管制员口误、未认真守听机组复诵、班组配合不当、对飞行动态未实施有效监控、两个管制区之间协调不够也是指挥失误的重要原因。 2.3消极怠工 消极怠工是管制员对工作很冷漠、缺乏激情、工作效率低下,是缺乏工作满意度的表现。管制员消极怠工直接影响到管制运行的安全保障。管制员消极怠工的根本原因在于管制员处在“职业高原”期,在工作取得进步如晋升、横向流动等机会较少,职业发展处于暂时停顿状态,直接导致管制员对自己的职业出现认同危机。一旦消极怠工情绪感染,整个单位缺乏生机与活力,工作压力就会增大,管制员整体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造成大量优秀管制员流失,管制运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2.4无故缺勤 无故缺勤是指无正当理由、没有经过领导批准而擅自不上岗或脱岗。无故缺勤包括应该上岗而没上岗和上岗期间擅自脱岗两种情况。由于管制班组值班人员提前均已安排好,如果出现应该上岗而没有上岗的情况,要么就少一人,要么临时抽调其他人员,都会对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产生影响。上岗期间擅自脱岗,就会造成无人监控,造成无故缺勤的直接原因是管制员自觉性和纪律性不强,深层次的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三、防范管制员行为风险的对策 3.1培养积极的组织安全文化 不良的组织安全文化是事故的温床。管制单位培育和谐的安全文化,有利于管制单位之间、管制员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增强管制单位的凝聚力和培养团队精神。建立组织的安全文化,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其次是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使安全宣传教育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汲取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第三是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肯定员工的工作,建立激励制度,激发员工参与组织建设。 3.2 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健全在职培训体系,科学地选拔人员 管制工作规章制度涉及面广,头绪多,而管制事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就对规章制度的及时更新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制订新规章以适应空管事业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随着空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更新不相适用的规章。管制员的培训应该具有层次性、计划性、长期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面向岗位本职工作,同时还要面向管制员的职业发展,切实做到组织工作需要与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有计划加快管制员的培养,并制定管制员选拔标准。根据管制工作特点,要求管制员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沟通的能力,对重复性工作的耐性等,但对不同的管制部门还应采取不同的侧重点选拔,如选拔塔台管制员应偏重处事果断性,区域管制员偏重思维缜密性等,降低管制行为风险。 3.3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针对管制员基数越来越大,职位晋升将更加困难的实际,应尽快实施管制员技术等级制度,打通管制员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行双晋升通道机制一方面能增加管制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以使不适合做管理工作的管制员继续在职业上获得晋升,避免遭遇晋升瓶颈。另一方面,可以淡化管制员“官本位”的思想,使其安于本职工作,鼓励管制员队伍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4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检查,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 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改变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空管工作的依据,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只要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其不断完善和充实,就可以大大地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管理者要树立“严是爱,松是害”抓安全的责任意识,员工要养成作业中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安全考核,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抽查,及时纠正员工的不良作业行为。奖惩制度合理严明,对安全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奖惩机制应注意制度合理,奖惩并举,物质与精神奖惩并重。实际运用中,应以奖励激励为主,处罚为辅。奖励是鼓励、激励管制员关心安全,参与安全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惩罚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制约管制员,目的是汲取教训,防微杜渐。 3.5重视压力管理 管制单位的管理者特别是运行一线的管理者,充分重视管制员心理研究,关注管制员心理健康,在对待自己的部属要多关心、多体贴。通过定期体检中增加压力测试、心理保健项目、改善管制员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的平台、善待出差错的管制人员等措施,疏导管制员的压力。 四、总结 管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管制工作的失误可能会导致数以亿计资产的损失并危及数百人生命的安全。管制员行为风险是影响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也是空管不安全事件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管制行为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飞行安全。 空中交通管制员论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探析 摘 要:空中的交通管制工作,其任务为使航空器在地面和空中都根据相关规则进行安全有序的流动,并给予相应的服务,空中管制这项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而且目前我国的航空运输得到快速发展,需要优秀的空中交通管制员,保证安全,从而对交通管制员给予更高要求的提出,尤其在心理素质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因为心理因素而造成的指挥失误,使航空安全得到保障和改善。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 心理素质 培养探析 在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中,需对空中的畅通和安全进行维护,这为主要的一项航空事物,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保证较好的工作效率,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1 管制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主要指,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发生中的事情,可以较快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承受和调整能力的强弱与心理素质有较大关系。空中交通管制员就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1]。因为其在日常的工作中,需对很多飞行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并给予准确判断和处置,做到这些需具备丰富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工作经验。而且空中交通有情况复杂和速度快的特点,使其得到飞行安全,特别是在天气状况复杂和情况特殊时,管制员不同的决定会影响飞行的安全问题。 2 心理素质受到变化的原因 2.1 工作压力 目前,飞行量得到大幅增加,且运输系统有多元化的特点,任务的增加和不定期调整,使空管部门有工作压力的增加。工作负荷会带给管制人员较大的影响,管制人员一般在工作中都可保持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较高质量的工作状态,但若长时间处在超负荷的工作中,会引发心理疲倦,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2.2 工作情绪 管制工作中,若有航空器或者管制设备有问题时,部分管制员会有惊慌失措的出现,如,飞机的座舱失压,要使飞行员进行高度下降,或者遇到返场的情况时,管制人员不可有惊慌或者恐惧的情绪,要对问题冷静面对。还有些工作人员过分相信自身的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客观的看待事物,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当面对困难重要的任务时,会有紧张情绪的出现,对紧张过度,也会影响心理的协调性,不利于良好工作。 3 全面培养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其担负着空中交通顺畅运行的责任,要想提升空中交通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交通管制员的作用,其中,心理素质对于提升管制员的综合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全面培养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3.1 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我国不安全的交通管制事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为因素,所以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素质进行增强培训。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为遗传因素,而外因为教育和客观环境,为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则要加强训练[2]。首先给予主观意识的教育,使其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安全第一”的教育,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深层贯穿,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人民、国家和民航事业的重要性,有较强的责任心[3]。并使自己工作的专业性得到提高,该职业对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确保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才能够将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给予正确的解决。在日常培训中通过模拟训练等方式方法,使经验能力得到提高,并进行心理素质的提高。并在工作中对工作人员培养注意力,因为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有较强的注意力。注意力和每个人员的兴趣、性格、志向和情绪有一定联系,所以不同人员在对管制任务在执行时,会有注意力的差异,因为工作需要,需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管制员的注意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注意力会受到目的性的支配,管理人员必须较好掌握规律,对管制员进行飞行安全和工作责任心的教育,促使其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将注意力集中,并用意志力对注意力分散进行克服,提高注意力的集中[4]。因为管制员在工作中有较大的压力,心理负荷超重,所以必须注重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因此管理人员要对每个管制员的心理和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并加强和其各方面的沟通,丰富其业余生活,并举行一些集体性或者社会性的活动。使其可将思想的压力得到良好宣泄和释放。并给予良好的心理咨询,对思想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而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也显得较为重要,对工作间给予科学管制和安排,并加强后勤的保障工作,这样可使其在紧张的工作后,身心得到良好调整和放松。 3.2 达到责任和需求的平衡关系 需求为人动力的源泉,可对内在因素进行良好支配,管制员在工作中有较大的工作责任,且工作压力较大,要对价值需求的合理部分进行承认,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压力和价值需求进行关系的平衡,对技术类的工资序列进行制度的完善,并有晋升和奖励的规范制度,使责、利、权进行合理的统一,调动其主观的能动性。 4 结语 在空中运输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空中交通的管制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首先要给予主观意识的教育,并培养良好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平衡责任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只有对各个方面都给予较好的培养,才可提高管制员综合的心理素质。在民航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较大程度的避免意外事件。
浅析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浅谈城市高层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针对现在能源消耗巨大的现状,从节能建筑的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围护结构设计等方面对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今后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节能设计 近些年在某些城市建高层建筑已成风气,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所谓高层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且由城市的综合环境、气候条件、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形体变化、朝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门窗质量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因此,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一、优化建筑位置朝向设计及体形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据有关资料分析,地球每年接收的能量有60亿亿千瓦,这么大能量弃之可惜,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寒冷地区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 如在北纬40度-45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合理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高层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型系数(建筑物外围护面积与其所包围体积之比)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也越大,对节能不利。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和节能的关系,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另外,高层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壳的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高层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二、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 (2)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 (3)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 (4)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3、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某些欧美国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4、受阳光照射的高层建筑物屋顶,表面温度比其他围护结构高得多,对室内温度影响很大,顶层住房冬冷夏热现象十分明显。对此,除必须考虑屋面隔热保温措施以外,还可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在顶屋设置通风隔热层或将顶层做为设备间等,形成2次隔热,减少屋面温度的影响;在炎热地区的屋面可通过蓄水(如屋顶游泳池)和屋面定时喷水系统使屋面显著降温。 三、围护结构的节能 1、外墙的节能技术。外墙的节能措施,目前主要是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复合墙板构造复杂一些,但它将材料区别使用,可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板体较轻,热工性能较好,适用于住宅、医院、办公楼等高层建筑的外墙。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另外,目前还有可调节的外墙,即采用多向、多层、可开、可闭的外墙,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减少空调,采暖的时间,降低能耗。 2、窗的节能技术。玻璃窗不仅传热量大,而且由于其热阻远小于其他围护结构,造成冬季窗户表面温度过低,对靠近窗口的人体进行冷辐射,形成“辐射吹风感”,严重地影响室内热环境的舒适。目前,就窗的节能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控制窗墙面积比。窗户既有引进太阳辐射热的有利方面,又有因传热损失和冷风渗透损失都比较大的不利方面。就其总效果而言,窗户仍是保温能力最低的构件。由于通过窗户的热损失比例较大,因此我国规定:南向的窗墙比≤0.35,东西朝向的窗墙比≤0.25(单侧窗)、≤0.30(双侧窗),北向的窗墙比≤0.20。其次,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最后,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包括改善窗框的保温性能以及使用中空玻璃来改善窗玻璃部分的保温能力。 中空玻璃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平行的玻璃板粘合而成的玻璃组件。其两片玻璃板间通过间隔条(注满专用干燥剂一高效分子筛吸附剂)隔出一定宽度的空间,并使用高强度密封胶沿着玻璃的四周边部进行密封。由于中空玻璃在构造上存在空气夹层,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传热系数,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隔声性能也很好。根据玻璃构造不同,中空玻璃又有PET双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等多个品种。若中空玻璃中充装氩气等惰性气体,将进一步增大中空玻璃的热阻;若采用热反射镀膜玻璃或低发射率镀膜玻璃组成的中空玻璃,更可以显著提高外窗的保温性能。关于使用中空玻璃的实例,红谷滩的红谷大厦就是一个例子。它使用的是LOW-E玻璃,这样可以减少每天的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四、结语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见节能建筑的成功经验,加强国内的技术研发力度,引进先进的设计方法,使我国的建筑设计逐渐走节能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浅析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论述 摘要:伴随着我国能源供求矛盾不断升级,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业来说,如何解决建筑节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这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问题,创新节能措施,为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做出应用贡献。下文就以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节能;能耗;设计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1.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能耗消费总量排在世界第二。 而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缺乏,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 。在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的状况下,节约能源已是刻不容缓。如果再不节约能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为了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局面。2.有利于环境保护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空调的拥有量呈直线上升。 而空调能耗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都会污染空气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环境酸化,破坏生态平衡。 通过建筑节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 3.有利于提高居住质量,降低住户的使用成本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节能建筑由于采用了成套的节能技术措施,如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窗等,减少了围护结构的散热,改善了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房屋的使用成本,住户得到了实惠。 二、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1.合理选址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如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 “微环境”设计 除了地区气候特征,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三、建筑物外形及外窗节能设计 1. 住宅外墙的节能设计 墙体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是建筑室内外热交换的主要介质,建筑节能50%,其中就有约25%是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的。使用节能外墙与使用普通外墙室内温度相差可达4~10度,所以墙体的设计是不容忽略的一个方面。外墙除了应具有基本的承重、安全围护等功能外,还应考虑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对传热性好的墙体或墙体中传热性好的部位应加设保温隔热层。目前,常用的几种外墙材料中,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是多孔粘土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复合墙体。复合墙体中绝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聚苯乙稀、加气混凝土等。复合墙体保温隔热宜选用外墙外保温。外保温是连续外包的,有效隔断具有热桥作用的混凝土梁、柱等,而产生“断桥”作用,达到预期的节能降耗效果。此外,减少建筑物体型系数,也就是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也是节能的有效措施之一。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2.外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冷风渗透为1/3,传热损失是1/3,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因此它是住宅能耗散失最薄弱的部位。故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的要求下,尽量要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及本身的传热量,提高保温性能,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减少冷风渗透。其主要措施如下: 2.1控制住宅窗墙比,住宅窗户的洞口面积和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即住宅窗墙比,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2.2建筑外窗玻璃节能的保温节能及太阳辐射节能,单框双玻窗在我国目前使用广泛,其构造很大一部分都是简易型的,单层玻璃它热阻等于两个表面换热阻之和,因此外层玻璃内侧表面很可能在任何阶段均不形成冷凝。 2.3提高隔热功能,降低门窗传热系数和设置温度阻隔区,塑钢门窗、彩色镀锌钢板节能型门窗热惰性大,气密性好,更重要的是不生锈、耐腐蚀、缝严密能降低门窗传热系数,提高隔热功能。玻璃应采用双层,现在有很多节能玻璃,例如:内部充满干燥或惰性气体防阳光玻璃,中空玻璃等等。 2.4热量渗透的减少,房间的气密程度是影响换气次数的主要因数,而产生内外空气交换主要在于外窗与墙、框、玻璃之间的装配缝隙。其缝隙越小渗透量越小,换气次数少,反之就导致热耗增加,即气密性不好。故而节能率与气密度成反比。因此,在保准新鲜空气需求量几质量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少换气次数从而减少热量渗透。 四、房顶屋面的节能目前有很多屋面采用一些远不满足热舒适性和节能标准的隔热措施,有的甚至没有采用任何隔热措施,其中高层建筑的隔热措施更加不到位。正确的施工方法及节能材料的选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传热系数几传热能耗,起到很好的节能和改善热环境的效果。坡屋顶的采用也是屋面保温节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设计屋顶花园不仅改善了环境,也起到了保温隔热的效果,更加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弥补了地面绿地的不足,所以屋顶也是在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次,屋面保温材料为避免屋面重量和厚度太大,应选用密度、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目前,这些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走进建筑领域应用于屋面,如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它施工方便,价格低廉,又环保,并且它的柔性佳,可以用于曲面屋面。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更是建筑上极有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供用热水、主动式和被动式太阳能取暖和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都是很好的实用实例。我国面积广大,太阳能的资源极其丰富,如果将其加以充分利用,既可以节省大量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社会,而且有可能在南方某些地区完全利用太阳能取暖。 五、结束语 建筑节能对国家来说是缓解能源紧缺的大事,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如何加大高层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将大力推广节能建筑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做好。 浅析高层建筑节能设计: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探析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对节能的影响,提出了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探析 随着建筑节能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的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革,节能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建筑设计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丰富,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建筑节能工作复杂而艰巨,它涉及到了政府、企业甚至普通市民,它的实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政府应该加强对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的监督;作为设计人员,应从规划到建筑单体及材料的选择,都应综合考虑,努力提高提高建筑的节能能力,不但节省了使用成本,也改善了使用的环境,从而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1 建筑节能的现状及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问题 建筑节能具体是指在设计、建设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使用节能型的材料和技术,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提高隔热性和采暖供热的效果,在满足室内热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照明、空调制冷制热及热水供应的能耗。 我国的建筑耗能现状不容乐观,高耗能的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建筑能耗总量不断增加,占能源总消耗的大约三分之一,比改革开放前上升了一半,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建筑耗能比例还会继续上升,甚至会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人才投入来研究建筑节能设计,否则会使能源紧缺的局面继续恶化。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在设计时为了尽可能利用空间和无限制地追求外观立面效果,忽视了技能设计,楼层比较高、建筑体形及外表面积比较大、建筑之间密集、相互遮挡、采光差、不通风等,降低了建筑使用的质量,同时也导致在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耗能比较大,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 2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因素及设计方法 2.1 高层建筑的整体规划对节能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整体规划对建筑与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如何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来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直接决定了该高层建筑的节能效果。如何将高层建筑的整体规划与节能减排联系在一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1 优化建筑位置。高层建筑在选择建设位置时进行综合考虑,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进去,比如场地的方位、风向风速以及水土植被等。虽说现在很多的高层建筑都在城市规划的调控之中,很难保证很好的外部自然条件,但是仍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提高节能的效率。例如,将支持建筑使用的公共设施布置在公共走廊中;选址时尽量利用现有的公共设施管网,这种合并能降低场地的破坏程度,方便建筑的检查维修,公共的场地市政设施走廊应该沿着曾经受到干扰的地区或新修的道路或人行构筑物集中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场地清理和挖沟,维修起来也比较方便。 2.1.2 利用外界气流来组织自然通风。为了减少空调制冷的带来的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设计时才充分利用外界的气流来设计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要通过建筑外面的风压来实现,因此需要一个比较理想的外部,根据各城市不同的风向来进行设计。比如,建筑的小立面应该面向冬季主导风向,而大立面则应该面向夏季主导风向,这样的朝向设计能够是建筑表面有足够的风压,通过建筑的窗口形成对流。另外,还应该注意建筑的道路、景观或其他附属结构的设计来引导风向。 2.1.3 利用植被进行气候调节。目前很多高层建筑都在建筑的楼顶设计花园或水池,一方面是为了美化建筑环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利用植被调节微气候的目标。当夏季太阳比较强烈的时候,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减低它们所遮挡墙体的温度,立面绿化也使得建筑外表的温度比街道要低,而当冬天的时候,又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流失。绿色植物可以减少地面的热反射,给人带来舒适感,同时能够有助于改善建筑周围的微气候。 2.2 高层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分析 2.2.1 建筑体形设计。建筑体形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该建筑空调节能的效果,因此,要合理设置建筑体形设计的参数。体形系数是建筑体形设计参数的重要内容,但是体形系数并不是越小越好,因为体形系数与外围护结构、平面布局、建筑造型以及采光通风等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如果体形系数太小,对建筑平面设计会有影响,无法发挥建筑师的创造能力,建筑也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建筑体形的设计要寻找一个最佳的节能体系系数,比如,矩形建筑的最佳节能体形系数与建筑物的平面长宽比、建筑热工特性及当地气候有关,而与建筑物的体量、层高无关。 2.2.2 围护结构设计。提高建筑围护机构的隔热保温的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夏季比较热的地区,要求外围护的设计既要满足必须的日照,又要能起到隔热的效果,对于冬季比较寒冷地区,则要求外围护的设计既要满足必须的日照,又要能起到保温的效果。这就要求,外墙的材料具备隔热保温的性能,或者设计成双层空间。 2.2.3 内部空间设计。建筑功能设计时可以选择开敞式空间,它强调与环境的充分渗透融合,扩大视野,通风效果好,能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景观。并且采用这种空间设计方式,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室内的布置。但是这种空间设计方式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空间情况来设计,也可设计成热缓冲边庭、中庭及室内花园等,有效改善室内的气候。 2.3 节能设计要选用合理的节能材料 2.3.1 蓄热材料的选用。蓄热材料主要用于围护结构的建设,蓄热材料可以延缓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让室内的温度比较稳定。例如,冬天室外的温度一般会低于室内,这时蓄热材料会阻止室内温度向外流失,从而保证了室内的温度环境。 2.3.2 隔热材料的选用。隔热材料是一种能够热绝缘材料,能够阻滞热量传递。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材料就是玻璃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隔热材料领域相继出现了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热反射玻璃以及调光玻璃等等。将这些玻璃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比如吸热中空玻璃、低辐射中空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等等,可以大幅度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效果[4]。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导致了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的重点,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据统计,全球能源消耗有将近40%是消耗在建筑上,是当之无愧的耗能大户。我国的建筑耗能占全国能源消费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为了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层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要从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入手,提高建筑利用能源的效率,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浅析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浅谈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 要】高层建筑在节能设计方面存在一些如自然采光利用率低、室内通风效果不佳、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等常见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高层建筑进行能耗研究,提出了自然通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等在节能设计中综合运用的改进措施,以期对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节能;应用研究 1.高层建筑能耗特点分析 1.1能耗组成及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容纳人数众多,信息处理量大。为保持正常的运作,高层建筑在电梯、空调、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包括电、煤、天然气以及集中供热的蒸汽和热水等。其中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和办公设备系统是建筑能耗的4个主要系统。供暖空调系统耗电量占到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照明系统次之,大约为20%;动力系统约为10%;办公设备系统约为10%。 1.2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高层建筑基本空间由主要使用房间、交通联系空间(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辅助使用房间(餐饮和卫生间)以及设备系统等几部分构成,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相对固定,各部分功能空间对自然采光与通风的需求都不容忽视。因此,高层建筑能耗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弱,若通过调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效果甚微。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应从建筑自身出发,进行节能措施的探讨。 2.高层建筑设计常见问题 高层建筑设计中常出现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的问题,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包括屋面、外墙、外窗以及地面等部位。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竖向表面面积远大于横向屋面面积,因此,建筑屋顶、建筑外墙及建筑外窗的保温隔热能力成为了衡量其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建筑外墙节能的主要因素是墙体材料,以及墙体构造形式等。 在研究中发现,高层建筑外墙应设置保温层,采用双层玻璃。由于西安高新区清扬国际大厦,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未设置保温层,使得该办公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高达60.27%。另外,当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配合外挂铝塑板的构造做法时,虽然设置了聚苯板外保温但其供暖空调能耗普遍较高。 3.设计对策 3.1通风设计 关于自然通风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对建筑的空间形式进行组织,尽可能形成穿堂风,这一点在条形高层建筑中比较容易实现。对于点式高层,应尽可能组织两垂直墙面窗户之间的通风。自然通风的组织需要更大的窗墙面积比并形成风的通路。另外,还可以结合双层玻璃来实现降温。 3.2外围护结构设计 (1)外围护结构材料。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材料以实体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为主的现状,且基于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并非承重结构,材料选取较为灵活的特点,对于实体围护结构,应尽量选用导热系数小的多孔/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配合外墙外保温和合理的窗墙面积比,控制由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带来的能耗损失。对于处于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交界的城市,应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 当实体围护结构达到保温隔热要求后,透明围护结构应遵循以下措施: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幕墙;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控制可开启面积以组织通风;选用节能的玻璃和窗框材料,注意控制密封性能。 (2)墙体外饰面。建筑外墙饰面是围护结构抵御外界气候影响的第一道防线,其材料的热工性能将直接影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墙体外饰面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表现出来:一是在房间制冷状态下,对房间能耗的影响;二是对墙体传热系数的直接影响;三是房间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对墙体内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外墙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3)墙体外遮阳。除外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外,还可增加建筑遮阳,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建筑遮阳包括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等方式,可结合立面设计意图进行设计,尤其应注意西向遮阳对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的“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透射比 3.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系统的能源使用方面,应尽量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地热利用和沼气发电等,来减少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和电、蒸汽、热水等二次能源的依赖。例如,使用分体空调的建筑建议增设地源热泵,这样可大大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使用螺杆式水冷机组的建筑建议增加蓄冷装置,冷却塔的废热应予以回收利用;热泵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也应该在办公建筑中考虑采用;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在冬季利用太阳能供暖、夏季采用太阳能制冷系统,全年中都可以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和热水系统。 4.结论及建议 在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层建筑因节约城市用地、信息处理量大、容纳人数众多而应运而生,但能源消耗巨大。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的今天,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问题,可在设计阶段注意组织利于自然采光的平面形式,亦可采取节能灯具节约电能;通过改变空间形式、建筑角度等组织自然通风或改变围护结构构造等蓄存冷量;提高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设备系统等。以上改进措施,如:组织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应在节能设计中综合运用,以有利于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
微信营销论文:旅游企业微信营销策略探讨 一、前言 微信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迅速,已经有上万家企业都建立了微信营销公众号,用微信这个平台对自己旗下的产品进行营销。而旅游也因为为了发展客源,提升自己企业的品牌力,也建立微信营销号,但是用微信进行营销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微信营销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来进行营销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专业的团队,那么微信营销的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如何正确的利用微信进行营销就成了一个问题。 二、微信营销 微信是腾讯公司旗下的一款能够进行即时通讯服务的APP,微信现在在全球已经有六亿的用户在使用,其中海外用户超过一亿,国内用户超过四亿,而且使用者年龄跨度比较大,只要使用智能手机下载了微信的客户端,就能进行语音聊天、短信聊天,朋友圈还可以发送文字、图片和视频,还可以建立讨论组进行群聊,而微信营销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微信营销是网络普及化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模式。而且微信是不受地域距离的限制,因此只要是注册了微信的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微信,商家只要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进行商品信息的推送和,再结合微信会员卡展示商家微官网微支付、微活动,形成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三、微信营销对旅游企业的作用 (一)有利于优化旅游企业的形象 很多的旅游企业之前都是通过广告或者网站进行营销的,但是这种方式不够灵活,信息更新速度慢,不利于企业整体形象的建立。但是微信与这些营销模式不一样,微信的灵活性大,信息更新速度快,运营成本也不高,还可以通过个性化设置为自己的公司量身定做一个微信的主页,并且根据自己公司的特色和公司主要的客户全体进行标签设置。在进行自己公司的介绍和产品的介绍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语言文字来凸显自身的优势。进行微信营销之后,公司的宣传也由以往的单方面营销转变为多方面的沟通型营销,改变了公司内部以往的工作机制,微信营销有助于旅游企业提高自身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反馈能力,这样旅游企业就能将微信打造成一个集在线客服、信息提供、互动营销、形象展示以及关系维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营销平台,从而优化旅游企业的整体形象。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客户的互动 旅游企业要想用微信营销取得好的营销效果,那就必须要和客户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与客户经常进行互动,这样才能达到长期发展客源的目标。旅游企业在微信上对自己的一些业务进行推广,客户在体验过这些业务后会对直观的对自己体验的效果进行反馈,而长期与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使客户有更加深的体验,客户体验的感受好,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朋友圈进行推荐,旅游企业面对营销范围就会进一步的扩大。因此,旅游企业使用微信进行营销,能够提高营销的实际效果,促进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四、旅游企业微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单向沟通 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旅游企业单方面的发送信息,客户也只是单方面的接受信息。尽管微信公众账号可以设置自定义回复,但是这种自定义回复很多时候都会回复一些与提问无关的事,客户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挺有趣的,但是次数多了之后,客户就会觉得很烦躁,该答的问题不答,尽回些没有的东西,而使用人工客服对客户的问题进行回复,就会使旅游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加,而且这些年我国的旅游业投诉率都比较高,如果旅游企业的客服做得不到位,客户就会进行负面评价,这种负面评价累积多了,反而会拖累旅游企业的声誉,导致旅游企业不能更好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难以真的获得回报 在微信这种单向关注的服务平台上,旅游企业可以给客户一些优惠,客户在消费后,觉得你的旅游服务非常好,那么旅游企业服务态度好的名声就会传出去,相反的话,如果旅游企业的在微信上推广的服务,在实际的运行中并没有达到的话,那么旅游企业信誉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而且在微信上,信息的传播是1VS1的,因此它的传播范围就会比较小,尽管微信上的信息可以分享到其它地方,但是影响力还是没有微博等社交平台大。而且一些客户为了获取一些只要关注就可以得到的利益,他们就会先关注再取消,取消了之后再关注,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进行任何的消费,只是为了获得一点小利益,如果这种关注的人群多,那么积少成多,旅游企业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无法真正的获得利益回报。 (三)容易造成监管缺失 旅游企业使用微信,不仅仅是用来营销而已,它也是用来塑造企业形象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专业进行微信营销的人才几乎没有,旅游公司管理微信时,也是让原有的宣传营销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在进行消息时,使用的方式和语言也都是比较传统式的,而且旅游企业的客户会对旅游企业微信平台上的信息非常重视,如果不是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那么旅游企业就无法从客户的要求中发现新的问题,使企业在出现危机是时失去预警的先机,陷入尴尬的局面。 五、微信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微信内容应该图文并茂,适当增加视频和声音 进行微信营销,那么微信发送的内容就是整个营销的核心,因此微信发送的内容应该要丰富一点,可以采用图文并茂,和增加视频、声音的形式。因为微信的信息传送能力大,因此它基本上都包括了视频营销和软文营销的所有功能,而且微信传送的内容字数不多,但是趣味性强,因此客户更加容易接受,所以在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之后,就是要对如何创新微信内容进行思考,比如产品的营销,就必须要更加凸显产品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产品的优势,而且每个产品其实都不是全然没有缺点的,因此,在进行营销时,也要把产品的一些小缺点写出来。因为在微信上进行购物,购物的体验没有那么直观,因此对产品进行直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介绍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不过幸好微信具有极高的媒体展现力,因此能够让营销广告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除了这些以外,因为微信的拥有广播功能,因此用微信进行营销,会使旅游企业的品牌更具有知名度,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 (二)培养专业管理人员 旅游企业在进行微信营销之后,企业应该培养一些专门管理微信营销的人员,这些人员必须要对如何使用微信了如指掌,而且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比如在遇到客户投诉时,要能够正确的安抚好客户,了解客户投诉的原因,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客户对产品不了解,那么就要对客户存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让客户感受到这个企业实在认真回答自己的问题,也是认真地在服务自己,因为在微信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一些朋友和亲人,因此客户如果对产品有怨言,就会在朋友圈里流传,所以微信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微信管理人员在发现有不利于本旅游企业的言论时,要及时对这些言论进行正面的引导,尽量的消除或者弱化这些负面言论对企业的影响。 (三)根据不同需求建立兴趣群 因为客户的旅游爱好地点之类的都不一样,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在微信中建立一些不同客服群和旅游兴趣群,了解客户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和对旅游服务的意见,建好群之后,可是在不同的群里发对应这个群的旅游信息,如最新的优惠、打折、旅游线路、线路报价等方面的。推送用的语言文字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能太死板,如果推送的内容太正式无趣,顾客就会觉得有距离感,没有消费的欲望,但是如果推送的内容丰富有趣,客户觉得贴近他们,这样就能吸引客户进行旅游消费,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额,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六、结论 总之,从上文中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使用微信进行营销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如何做好微信的营销需要慎重的思考。进行微信营销时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特别是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很多时候都是靠客户的口碑发展客户的,如果一家旅游企业的口碑不好,那么这家旅游企业的客户就会很少,那么旅游企业也就得不到发展了,有时候不要说发展,就是正常的运营都会成为问题,所以在进行微信营销时,旅游企业要建立一个专业微信营销管理团队,对微信营销进行专业的管理,要为客户提供真实有用的旅游信息,认真的为客户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以上仅为笔者的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见谅。 作者:郭秀峰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实体书店中微信营销策略论文 一、实体书店应用微信开展营销活动中的问题 1.微信功能尚未充分挖掘当大多数书店仅仅将微信营销作为为关注者书店信息的一种营销方式时,微信功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价值尚未充分开发,书店从微信应用的过程中获益有限。微信被当做一种信息宣传工具,从书店向顾客发送信息,宣传型导向的书店即如此;在信息到达率得到基本保证的情况下,接收方的反馈率却是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消息回馈全凭对方的时间和看到消息时的心态,有用的消息很可能也只是看看,完全无法预想到对方的反馈点会在什么地方。图书查询、微信支付等功能是在便利型导向和网店型导向微信营销中的重要功能。此外,还有值得挖掘的功能。尤其对于一些缺乏专业微信营销团队的中小型书店来说,利用第三方开发平台探索微信功能的做法值得探索。 2.短期效益与长期目标不协调书店在应用微信平台开展营销活动时,多数书店选择以书讯和活动为主的宣传型导向。当微信平台的功能聚焦于书店及图书信息时,其工作重点在于尽可能多地吸引潜在顾客(粉丝)关注书店的公众号,使信息尽可能多地传递出去。除了书店自身品牌吸引顾客外,还需设计多种微信活动吸引潜在顾客参与,如购书优惠、抢书抽奖等活动。利用折扣、抽奖等活动吸引顾客关注书店公众号,能够在短期内扩大粉丝队伍,或使短期内进店消费的顾客增多,但与书店获得忠诚顾客的长期发展目标无直接的必然联系。 3.营销的根本目的易忽视微信是一种应用工具,书店营销中应用微信的根本目的,应是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店消费,并培养忠诚型顾客。而微信公众号在大量使用其宣传功能时,很有可能出现对图书内容详细介绍的情况,使潜在顾客了解该图书,在服务于潜在顾客的同时,易使顾客转向折扣较多的网上书店购买,销售目标未能实现。另外,一些书店开通了微店,在微信平台销售时,如果是以高折扣、低价格吸引顾客,看似增加了销售渠道,事实上则可能改变顾客的实体书店购书习惯,与书店微信营销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看,微信使用者大多是熟悉网络、善于网购的人,吸引这些顾客进店消费更需要在顾客体验、顾客参与等方面制定措施,始终坚持微信营销的根本目的,才不易出现偏颇。 4.重微信营销而忽视其他媒体应用随着对微信营销关注度的提升,对微信营销优势的认同甚至达到了一种极致,使“弃微博重微信,成为书业新媒体营销中的常态化现象”。微博关注度降低、对微博维护少、偏重微信平台推广等情况在多家书店都有出现。对微信营销的优势过于依赖进而夸大微信的作用,忽视多种媒体联动的综合效果,也是微信应用中的一个问题。 二、实体书店应用微信的营销策略建议 1.顾客策略满足顾客需求,注重顾客体验。满足顾客需求的根本前提是选择优秀的图书和与书店定位符合的图书,对于中小型实体书店来说,尤其如此。在使用微信传递书店活动或图书的相关信息时,要根据目标顾客的特征选择形式和语言,同时注意的时间、频率等。不同类型顾客的阅读习惯和关注点不同,语言无需一味追求新、奇、特。微信用户多在午餐、晚餐、下班后、睡前等休息时间较为活跃,且有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推送信息频率两三天一次为宜,可选择这些时间段和两三天一次的频率信息,突出重点信息。通过微信获取信息,顾客希望得到的是平等交流的体验和主动参与的自觉感受,“@三个好友并转发”“集十个赞获得小礼品”等形式容易使顾客反感,即使能得到短期关注也不能赢得长期顾客。书店也可在顾客体验方面创新,优化微信线上体验。如沈阳市新华书店在微信上虚拟了一个卡通人物“书姗”,并开通“‘书姗’陪你过暑假”系列微信营销推广,深受读者喜欢。拓展微信功能,丰富产品内涵。对实体书店来说,其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图书,而应是以图书为基础的整体服务,包括图书查询、图书销售、阅读活动、讲座等。每个实体书店的整体服务包括哪些,要以其目标顾客的需求为依据。应用微信平台后,满足顾客需求的措施更为具体,产品的内涵得以丰富。传递图书和阅读活动等信息,是微信功能在实体书店的基本应用。此外,微信会员服务、微信图书查询服务、微店销售服务、微信支付服务等,是微信功能的拓展,这些服务也是实体书店提供的整体产品的组成部分。如新华书店在2014年7月启动的第九期“远离网吧,走进书店,明德修身”中小学生假期道德实践活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前期宣传、报名等,形成良性互动,广受好评。 2.成本策略实现服务差异化,降低顾客成本。利用微信,根据顾客需求差异,以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互动功能实现服务差异化。如顾客可点击“西西弗书店”微信公众号的“文化活动”栏目,查看该书店近期在多个城市举办的文化活动,对感兴趣的活动可提前报名参与。通过服务差异化吸引顾客,也能降低顾客成本。一方面,通过图书信息、提供图书查询服务等活动,针对性强,降低顾客搜索成本,弥补实体书店在顾客信息搜索方面的劣势;另一方面,微信会员服务为会员顾客提供购书折扣,也降低了顾客经济成本。整合优化资源,提高顾客价值。降低成本只是提高顾客价值的一个方面,每家实体书店都能做到,无法形成竞争优势;而充分挖掘并整合优化资源,提高顾客的感知利得,才是留住顾客、培养忠诚顾客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可结合实体书店提供的多重服务挖掘资源。如在签名售书活动中留一些名家签名的图书,形成差异化产品,名家签名为图书本身增加了价值,也提升了顾客价值。另一方面,在书店外拓展资源,用会员卡的形式使顾客享受到增值服务,提高顾客价值。如大众书局借助于书店微信平台开展第三方支付模式,持读书卡的会员可以消费书店的产品,还可消费除书店以外的联盟商的产品,目前的联盟商户已达1000家,这种资源会变成会员的增值服务,提升顾客价值。 3.便利性策略合理利用微店,重视技术开发。为让顾客购买更方便,一些书店开设了微店直接销售,如“青岛微书城”。其依托于青岛出版集团公司的图书品牌以及青岛市新华书店的数十万种图书,提供个性化定制及预售服务,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该微信服务号开通了商户功能、微信支付功能,还自主开发了功能全面实用的后台。开设微店要合理利用,一方面,要帮助顾客购买便捷化,但又不能远离应用微信平台的初衷——吸引更多顾客进店消费,培养忠诚型顾客。因此,不提倡以低价策略吸引顾客,不能带来实体书店与微店此消彼长的不利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开发完善微店功能,提高顾客购买的便利程度,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来提高微店销售能力和水平。如微信平台和青岛出版集团青少年期刊合作,在“青岛微书城”上开辟了“全国首家少儿期刊移动营销平台”,方便家长给孩子订阅期刊;还将和腾讯合作,在微信电子会员卡、微信线下支付方面进行合作,让微信发挥更大的作用。线上线下整合,微博微信有效联动。在应用微信时,提高顾客购买的便利程度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方面是线上整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微信平台同时开通书店的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以满足顾客需求、解决顾客问题为主要工作,订阅号以提供书店活动及图书信息、其他文化资讯等为主要工作,二者可相互引导和转介顾客,如广州购书中心就是这样做的。二是微信与微博等新媒体联动,突破重复信息的局限,使二者互为补充。从功能上说,微博消息,微信做营销推广;从使用者角度说,微博是人们对事件信息发表的感悟,引发他人关注,而微信使人们掌握第一时间的信息来互动参与。另一方面是线上线下整合,微信公众号对顾客在实体书店购书给予指引,顾客在实体书店也能轻松地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线上线下信息联动。实体书店的环境布置,给予顾客的感官体验以及阅读会、讲座等活动,都可以事先通过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或预告,让更多读者参与互动。 三、沟通策略开展精准营销 提高顾客满意度。微信营销具有点对点精准营销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其能够以互动的形式将普通关系拉近成为紧密联系,进而产生较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借由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可以通过微信将顾客进行细分,发现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实现实体书店的精准营销,提高顾客满意度。此外,微信也成为图书销售的购后服务和顾客反馈的平台。通过关注书店公众号,顾客购买后可以与书店进行交流;当顾客购后满意时,顾客也易于将其满意的感受发到朋友圈中,朋友圈的信任感能使更多的潜在顾客了解并相信相关信息。联合第三方平台,提高专业水平。尽管大部分书店都在应用或准备应用微信平台,但其中的部分书店缺乏专业的微信营销团队,甚至只有1~2个人专门负责或兼职负责,专业化水平较低,微信管理和工作流程等还不规范,因此,微信在书店营销中的应用水平需要提高,与顾客的沟通有效性需要提升。受书店自身资源等的限制,一些中小型书店可尝试联合第三方平台来提高微信应用的专业水平,提高服务顾客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微信第三方服务公司,第三方机构根据客户书店的特点,为其制订合适的推广方案,提供全套产品和服务,而书店在微信应用方面只需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客户和服务即可,这也是一种提升与顾客沟通效果及专业化程度的途径。 作者:谢巍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营销电子商务论文 一、微信与微信营销 (一)什么是微信。微信,一种新起的网络社交软件,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是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包括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功能。另外还支持多人群聊。 (二)什么是微信营销。微信营销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伴随着微信的发展而发展。是商家利用微信平台通过文字、图片等对产品进行描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及销售的过程。 二、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微信营销 (一)利用微信特色功能 1、朋友圈。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互动平台,微信加入好友后,在朋友圈的消息均可被朋友获取,朋友圈是互动与增进感情的极好平台。所以,微信营销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自己产品有关的图片及文字信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同时可附上自家店铺的链接,如果有消费者想购买或者多了解产品的信息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进入商店,方便且节省时间,不用再另找店铺网址。利用朋友圈进行营销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口碑宣传。在营销中,口碑是营销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朋友圈内一般都是常联络常互动的好友,因此朋友圈可以充分发挥用户稳定性这一优势增加人气,扩大对产品的宣传范围及影响力。 2、摇一摇和扫一扫。微信与其他交际软件相比,多了摇一摇和扫一扫功能。摇一摇是指在同一时间摇手机便可有机会加为好友,不局限于认识的人和地点的约束,扩大了交际圈,有助于扩大产品宣传范围。扫一扫主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商家通过网店等将线下商品信息到网上,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商家的商品信息,再进行商品交易。扫一扫的O2O模式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且可以对多加商品进行反复比较,避免在实体店反复比较的尴尬。并且使商家的信息在网上可以范围更广、时间更快地传播。 3、附近的人。微信的“查看附近的人”主要是指微信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域位置,查找其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的开启同样功能的用户。商家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功能通过建立自己的微信账号,并且用独特的语言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简洁的描述,就可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只要商家24小时登录微信并且开启“查找附近的人”这一功能,就可以使自己的微信账号随时被用户查找到。因为微信是基于移动通信的,只要商家有可移动上网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使自己成为活体广告牌。同时,这种营销方式特别适合刚到新地方的外来人员,最高效便捷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4、公众账号。由于微信具有高质量性和高度活跃性的特质,因此微信的公众账户功能可以实现与用户的点对点营销,增加营销的准确性,提高营销的效率。微信用户通过添加商家的公众账户关注该商家,商家获得关注后,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有目标地进行产品营销。另外,商家要特殊注意消息发送的频率,发送消息过少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发送消息过多会使用户产生抵触情绪,对商品的推广不利。因此推送消息发送频率很重要,一般是一天一条推送消息即可。商家还可以设计一些特色环节,随时随地的与用户互动,随着发送信息的增加,用户的习惯也会随之有些变化,这些变化是随时间的增长才会显现出来。 (二)注重产品的选择和质量。无论是否进行微信营销,产品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先选择一个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产品,如果选择产品很大众化,那么竞争势必很激烈,造成一部分客户的流失。其次,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一个产品想要有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产品质量,口碑对一个品牌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当一位顾客认可了产品的质量,才会再次购买和主动向朋友推荐,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一个好的口碑。 (三)诚信。因为微信是基于网络存在的,在网络中会有一些虚假信息来影响消费者。因此,诚信是营销的前提。诚信包含很多方面,例如商品的介绍、商家组织的产品促销活动信息,商家的信息以及与客户交流时的态度,等等。微信营销只限于网络,客户见不到实物,对产品的感觉完全靠商家的描述,如果商家在介绍商品时夸大了其优点,当客户看到实物与网上不符时势必会引起纠纷。商家为了扩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会采取一定的宣传方式,如促销时也要注意符合产品事实,不能欺骗消费者。客户与商家交流主要通过文字、图片,有时可能会有语音交流,但始终不如面对面真实,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商家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解决客户的需求,不能只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味地介绍产品而忽略了客户的反馈。 三、微信营销的优势 (一)群众基础庞大。微信自从被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3年7月25日,在国内,已有超过四亿的用户注册了微信账号;2013年11月突破了6亿,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组。之所以用户这么多,主要基于腾讯公司的庞大用户基础,微信好友可以来自于QQ好友,手机通讯录以及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等多渠道,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和交际圈,也不局限于认识与否,因此微信的好友具有稳定性和广泛性。微信中的人大多是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力,自我认知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购买欲望,并且也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商家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洞察到背后的巨大商机,利用微信进行产品推销。 (二)发挥空间大。2011年微信推出了1.0测试版本,到2014年1月28日,微信升级为5.2版本,微信三年来经历了多次升级。目前,微信不单单支持文字功能,还包括图片、视频、位置、名片、表情、实时对讲、视频聊天、语音输入等多功能。这就为微信营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家可以用图片、表情对产品进行形象的描述,避免造成对单一文字描述的阅读疲劳,消除商家与顾客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另外,视频聊天和实时对讲功能更能表现出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增加立体感。只要策划人员有足够的想象力,就能将微信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三)灵活性增强。微信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灵活性强。在智能手机推出之前,台式电脑是人们上网的唯一工具,智能手机微信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使微信有了发挥的平台,只要有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无论你在哪,只要在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就能发送和接收信息。商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发送商品信息,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商品信息,不用担心地域和时间问题。与传统的营销方式,例如电视等相比,具有时间的优势。当然,商家要特别注意消息推送的时间和频率,避免引起用户的反感情绪。 (四)用户积极性高。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版本的不断更新,微信所具备的功能不仅仅是跟朋友沟通联络感情工具,还是集阅读、音乐、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平台。微信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微信的用户也随之急剧增长,使用频率也不断增高,活跃度增加,积极性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对于电商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个电商企业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较高的用户活跃度来支撑,有活跃度才能获得更多关注,获得更多的收益。有一些电商企业利用商品打折促销的方式昙花一现,活动结束不久就没有了音讯,就是因为他没有持续的用户活跃度。一个企业不可能一直用打折促销来维持用户的关注,还应该采取一些其他方式,例如折扣优惠、增值服务等。在2014年3月,微信推出手机支付功能后,使整个购物过程都能在微信中完成,更加促进电商企业的发展。 四、微信营销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法 (一)微信营销现状 1、微信本身存在的问题。微信现处于刚发展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其功能有一些跟不上其发展,因此微信软件本身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发送表情闪退问题、部分通讯录好友查找不到等问题。随着微信的不断更新与改进,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2、安全问题。微信基于互联网而存在,而网络又存在一定的虚拟性。首先,无法确定微信信息是否真实,用户身份和买家身份都无法保证真实,身份认证方面存在一定漏洞,用户在社交过程中个人信息可能在不经意间泄漏出去,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用户无法确定商家的信息是否真实,存在商家夸大其商品优点的可能性,造成用户上当受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支付的安全性。目前,微信还没有完整的支付安全平台和法律保障体系,虽然在微信上可以实现交易的封闭性,但支付安全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支付的安全性有保障,才能更好地进行微信营销。 3、二维码形式单一。目前,商家利用微信营销主要依赖于O2O模式,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商家公众账号,再通过商家描述和推送的消息了解商品信息。这种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于商家来说过于被动,形式太过单一,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用户不扫描该商家的二维码,那么就算该商家的策划做得再好、再有特色,用户也看不到,也就没有了意义。 4、信息传播单方向。微信营销现在局限于商家单方向的向用户发送商品信息,而忽略了用户向商家的反馈信息,商家与客户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商家不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判断推送信息,与此同时客户也不知道商家到底有怎样的商品。虽然有些商家会在自己的微信平台上设置自动回复等,但如果真的是用户提出一些建议,不是自动回复中涉及的内容,就无法得到回答,自动回复也就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5、得不到商家的重视。微信在2011年推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用户量增加也迅速,但作为营销方式来说,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微信营销还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许多商家对此还不太了解,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有些商家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宁愿采用传统营销方式,其实他们不是不想重视,只是他们还不了解微信营销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收益,有怎样的好处,对微信营销方式还在摸索之中。 6、品牌推广效果不明显。让消费者与商家达到共赢效果的营销形式才是成功的营销方式。显然,以现在微信发展的水平来说,还达不到这种效果。现在的微信公众账号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不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用户想关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公众账号,要自己检索查找,相对于成熟的微博营销来说比较麻烦,除非商家的二维码出现在明显的位置,扫一下就可以。这就造成一部分客户流失,降低了推广的效果。 (二)应对对策 1、完善微信平台。现阶段的微信平台主要解决以下这几个问题:一是微信系统的操作方便性,微信平台操作繁琐是影响用户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商家分门别类,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家,避免用户像大海捞针一样;二是解决支付安全问题,支付安全问题一直是让用户望而却步的原因。支付安全问题不解决,微信营销不可能持久发展,可以采用第三方支付方式或直接与银行建立关系,降低支付存在的风险,解决支付安全问题;三是提供用户想要的信息,商家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意愿,毫无调查地发送信息。应该足够了解用户的需求,知道各类用户需要什么产品,有根据、有目标的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信息。 2、提高商家对微信营销的重视程度。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所以商家应重视起微信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一是把微信营销加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把它当作企业营销的一部分。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微信营销体系,加强对微信营销人才的培养,企业从员工到领导都应对微信营销有所了解。三是注意信息推送的频率,在不引起用户反感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对产品进行描述与推销。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使用户取消关注,适得其反。 3、完善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微信平台,这就对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应该推出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微信,使其在日后能长期健康地发展。 作者:金晶晶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营销企业品牌论文 1研究背景 2011年微信诞生,历经三年后,中国500强企业建立公众账号来信息的高达95%以上,随着微信不断更新,它的即时通信功能逐步强大,除了能发送语音、图片、文字,现在已经可以发送微视频了,随着微信功能的强大,微信营销打造品牌的方法成为企业微信营销人员关注的问题。目前,企业重视微信营销带给顾客的信息传递功能、品牌塑造功能,因此如何利用微信营销打造品牌形象有着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研究意义。 2微信营销打造企业品牌的方法 微信营销打造企业品牌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多数企业利用优惠卷、抽奖、新产品、二维码扫一扫、运营公众账号等方法开展营销活动,本人认为微信营销打造品牌重要的是要适合企业的形象,重视目标受众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2.1利用微信的目标受众调研功能挖掘目标受众的需求,打造适合企业的微信营销。当企业微信公众账号聚集了一些粉丝后,我们发现很多粉丝变成了僵尸粉丝,他们不经常关注企业微信公众账号,他们其实不是企业需要挖掘的目标受众。那么怎么让僵尸粉丝变成活跃的目标受众呢?当目标受众客户加了企业微信后,客户是对企业有着浓厚兴趣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客户最想要的是什么?客户要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还是优质的服务,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抓住目标客户。很多企业做了一些有意思的测试,测试客户的心理特点、测试客户的性格、测试客户的购买习惯,其实不如开展一次目标受众调研。大多数企业认为,粉丝一到就开展调研,粉丝会被吓跑,其实则不然。粉丝加入那一刻对企业的好奇是最大的,如果这个时候你能了解目标受众的想法,等于了解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可以进行简单的调研,用2-3道题了解客户需求,在给客户送上一些优惠,例如优惠券、折扣券等,让客户迅速转化成为目标客户,趁热打铁利用好的产品稳定成为忠诚客户,就能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客户忠诚度。 2.2利用微信互动功能,了解目标受众的真实需求。企业利用微信开展互动活动,例如信息实时推送、个性化互动服务、机器人24小时在线客户服务。但是客户真的想和一个24小时的机器人互动吗?我们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深度的互动体验,这样才能抓住客户的心。因此微信互动功能体现的是了解目标受众的真实需求,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的互动活动。要权衡企业的目标受众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开展互动活动,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性和品牌忠诚度。 2.3利用微信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活动。微信可以定位地理位置,这个功能为企业根据地域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打下了基础。目前一线大城市的微信会员偏多,很多连锁型的餐饮服务行业都在开展微信营销。如果我们去某餐馆吃饭,扫描二维码成为微信会员,分享美食图片后可以得到很多优惠,这个时候餐饮企业等于把一桌子的美食分享到了很多人手上,随着粉丝增多就具备了滚雪球的效应,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因此,利用微信的地理地位功能,企业可以更好的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利用线上推广,利用线下实施营销活动,提升企业的利润。 2.4做好内容营销,把企业品牌推广到实处。内容营销能让微信传播品牌,最终做到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客户关注公众账号和朋友圈,等于关注了品牌,深深记住了品牌LOGO。好的内容可以让客户传播和转发,达到内容推送的效果,这样微信的信息就成了企业推广品牌的利器。好的内容应该是客户需要的、客户乐于看到的、客户感兴趣的,然后在这些内容中添加一些品牌忠诚度推广的内容,例如企业的公益活动、企业产品的优质性等内容,这样让客户在微信中找到乐趣、兴趣和感动,那么企业品牌推广就做到了实处。 2.5打造特殊的品牌特色产品,让企业微信营销与众不同,提升品牌知名度。很多大的知名品牌有特供网络的产品,例如coach有网络专供款的包包、倩碧有网络专供的套装和价格,那么微信营销的传播广泛,如果有定制产品或者个性化产品,更能提升品牌知名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造特殊的微信特供产品,不仅仅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滋润了微信传播的环境,这样的特殊产品会刺激购买者在购买后分享产品,他们分享的产品在朋友圈里的效应等于名人效应,也就是得到特色产品的顾客变成了广告代言人,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微信朋友圈爱分享爱扩散的特点,开展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3结束语 本论文研究了微信营销打造品牌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①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利用微信的互动和调研功能,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②做好微信营销中的内容营销可以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广泛的推广;③打造特色微信特供产品、利用地理定位功能,可以进一步了解需求、促进推广、提升品牌,最终达到品牌忠诚的效果。 作者:李瑶伊新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平台企业营销方式分析 摘要:微信平台具有提升企业公信力、增强营销手段丰富性、加强营销传播过程互动性、实现对营销目标的聚合以及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方面的营销价值,由此为企业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营销传播渠道。然而,要想顺利地实现其营销价值,企业则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制定和实施系统的营销策略。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微信平台媒体特征,系统探讨了其营销实施策略,由此为当前的微信营销策划与实施活动提供必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微信;媒体平台;营销策略 从国外的Facebook到国内的微博,信息流营销依然是目前移动社交产品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而微信营销的出现不仅为微信媒体增添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为企业主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流营销形式。这对媒体运营商和营销实施者来说自然大有裨益,但如何使各种广告行为获得微信用户的理解、接受和认可,则是此“生态圈”能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有必要对微信媒体平台营销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系统探讨。 一、增强营销活动与目标对象的利益相关性 营销作为一种商业信息传播活动,与目标消费者天然存在一种利益相关性特征,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竞争的营销环境下,如何增强营销活动对目标对象的价值诉求成为各个企业主思考的关键问题。传统媒介营销大都倾向于传播营销产品的功能价值,也即购买、消费该产品给目标消费者对象所带来的利益。这虽然能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当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环境下,当所有的产品都以此为手段进行营销活动时,其实际的促销价值就变得十分有限。微信平台营销活动则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个性化的媒介特征,创造出一种更具个性化和吸引力的利益相关性策略。腾讯旗下的“企鹅智酷”对6215名微信朋友圈用户所进行的调查显示:23.8%的人认为只要微信朋友圈营销与自己相关,便可以接受各类营销活动;23.3%的人认为比较倾向于接受“可参与优惠的活动营销”,22.7%的人认为比较倾向于接受“可领微信红包的福利营销”,还有13.1%和5.2%的人倾向于接受“生活服务类O2O营销”和“购物指导类电商营销”。这不仅说明利益相关性是微信朋友圈广告吸引目标对象最有效的策略,诸如活动型活动、福利营销、服务类营销则是建构此种利益相关性最有效的手段,理应受到各个企业的足够重视,以此为基础来策划和实施各类微信营销活动。 二、增强营销形式与内容的美感与趣味性 追求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是人的天性,而以信息传播、刺激需求、促进消费为核心目标的商业营销活动则更需要迎合目标对象此种心理与情感特征,由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微博、微信中的信息流营销表现出明显的受众选择性强、主体意识高的特征,从而更需要企业在提高营销内容利益相关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增强营销形式视听觉美感、提高营销内容趣味性的角度进行营销策划、设计与实施活动,从而弱化目标对象对营销活动的排斥心理与抵触意识,使其在轻松愉悦、赏心悦目的情境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营销信息,并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生良好的认知度与美誉度等。事实上,“企鹅智酷”对微信用户的调查结果也充分反映了微信广告这一特征,即37.1%的人认为无法接受微信营销的原因是“营销手段太烂”,21.5%的人认为无法接受微信营销的原因是“其中广告突兀僵硬”,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有48.5%和31.4%的人希望微信营销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提升营销内容的幽默性与亲和力”和“提高营销作品品质,使其更加漂亮美观,便于接受”。在此种选择性强、自主性高的自媒体平台上,用户对营销形式与内容的评价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其对营销内容的理解、接受与评价方式,甚至还直接决定其对营销作品的选择行为,无法在第一时间吸引目标对象眼球并使其产生良好兴趣的营销也就无法对目标对象进行深度诉求,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更深层次的营销效果。营销形式与内容的美感和趣味性决定着广大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是企业在策划和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三、实施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 如何根据目标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一直都是诸多企业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由此既可以提升营销传播的针对性,提高营销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媒介资源的浪费,节省大量的营销费用等。传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媒体只能借助于特定频道以及特定节目的目标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网络媒体环境下,企业则是依靠特定媒介平台的用户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使网络媒体“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然而,由于所获取的对象信息十分有限,这些广告活动的精准化程度也就只能停留在相对的基础上,实际的精准化设计与投放效果非常低。微信平台是一个包括社交、新闻、广告、购物在内的综合性媒介平台,任何一个用户在账户注册和实际应用过程中都会或明或隐地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年龄、职业、手机类型、聊天关键词、检索和购买的商品信息等。这为企业进行精准化的广告设计与投放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基于此,在策划和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借助微信媒体的智能分析模型,加强对目标对象的分析、筛选与定位活动;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LBS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对目标对象的分析,据此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由此提高营销活动效果。这是企业在未来策划和实施微信广告过程中必然要采取的一项策略。 四、实施系统化的营销传播活动 正如上文所说,微信是一个综合性的媒介平台,不仅可以营销信息、展开营销活动;还可以进行产品展示、产品销售与产品使用评价活动等,由此很好地实现了特定情境下或是在特定营销氛围中“刺激需求”与“促进购买”的完美统一。这由此成就了微信媒体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目标对象的信息认知与产品购买行为等,从而也大大提升了此媒体平台中的营销效果。基于此,企业应准确把握微信朋友圈的这一优势特征,通过广告链接、企业公众号,甚至是通过用户个人推销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营销活动。这样,一方面,通过特定的营销信息和营销活动创造出特定的情境氛围,最大程度地深化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理解和认识,刺激其消费欲望;另一方面,能提供产品展示、产品推销、产品购买、产品邮寄与用后评价服务,由此顺利完成产品的销售活动,避免出现“营销”与“销售”分离所带来的产品信息遗忘、消费欲望弱化、购买对象变更方面的问题等。如2015年1月25日,微信朋友圈的首条广告“宝马中国”,采用图片配文字的方式,宣传了“越是期待已久,悦是如期而至”的活动理念。该广告的最大特征在于一是图片右上角有一个“推广”按钮,用户可以对其中各个文字图片广告作品进行点赞、评论,或是点击不感兴趣,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广告效果;二是在图片左上角有一个“查看详情”的链接按钮,向用户展示包括5系、X5、M3、i8在内的各类车型,甚至还配有详细的车型说明、性价比介绍、订购引导等信息。这是其他信息流广告不曾提供的服务,将广告与销售进行完美融合,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这也正体现了微信朋友圈所倡导的“不是广告太可恶,而是广告不懂用户”的广告理念。总体来说,微信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在短时间内所聚集起的庞大用户群体也成就了其潜在的巨大营销价值。然而,在策划和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各企业一定要准确把握微信媒体特征,据此增强营销与目标对象的利益相关性,增强营销形式与内容的美感与趣味性,实施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以及实施系统化的营销活动等,由此才能获得目标对象的理解、接受和认可,从而实现“营销”“口碑”与“销售”的多重活动效果。 作者:郑春武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公众号图书营销模式研究 摘要微信公众号从一开始的以单纯的传播信息为主,迈向了以营销为主的个人及公司公众号的转变。因为受众较多,一部分读书类公众号开始走向了以卖书为主的道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深度阅读越来越难以坚持,喜爱图书的读者们开始回归经典。经典类阅读类图书大多从哲学、历史等两个大方面进行。目前国内以“单读”公众号为代表的一系列读书类公众号开始崛起。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图书;营销模式 1“单读”公众号简介 “单读”公众号是单向空间下的一个品牌,单向空间初名为“单向街书店”,是2005年包括许知远在内的6个年轻的媒体人创办。此后,这家书店成为顶级作家、导演、艺术家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频频光顾的场所。①2015年,单向街书店更名为“单向空间”,由单谈(沙龙品牌)、单读(出版物)、单厨(餐饮品牌)、单选(原创设计品牌)4个板块组成。单读就是其中的一个品牌,并且有其自己的公众号和App。 2《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一书的微信营销流程 2016年12月1日,“单读”公众号了一篇名为《这是我们十年来最想做的事,你要一起吗?|单读》一文,文章开头介绍了单向街的发展历程,其次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做了长达10年准备的项目的效果和准备,最后说明了他们需要招募1000个同行者和他们一起参与这个项目,并在文末左下角设置了“阅读原文”链接,点击进去即是单向空间的微店里的这个项目的商品,设置金额为98元,这1000个名额迅速一抢而空。2016年12月2日,“单读”公众号又了一篇名为《为了十年来最想做的事情,我们再次发出邀请|单读》的文章,又再次开放了3000个名额。最终,在12月7日通过《这就是我们十年来最想做的事|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一文,单向空间阐明了他们具体要做的事情。计划则是单读Classics即以阅读为核心的新项目,均以优秀的典范和经典的著作为主。“单读”通过此项活动将开展它的阅读计划,即阅读组织。“单读”编辑部与国内外最优秀的出版社合作,独家引进当今世界优秀的历史人文作品,并制作与每本作品相匹配的深度阅读辅助信息,比如书单、音频解读等,其次是阅读评论共享,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读书交流分享会,最后是加入的会员会优先获得新书资讯和购买优惠信息。阅读计划开始的第一本书是《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而在此之前的4000个名额,一共98元里包含的是此书,还有随书附带的文具及纪念品。而单向空间在2016年12月1日前,就进行了整个图书的策划和设计。单向空间的整个微信营销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运用情怀手段进行营销造势(神秘营销)—引发读者兴趣购买(有一定的团体规模)—公布计划(将读者引入阅读团体)—进行线上线下读书交流分享会—后续图书出版和阅读计划接下来,具体分析整个营销细节: 2.1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是指图书营销活动所要满足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是出版社为实现自己的任务和经营目标所需进入的市场。②《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一书是经典类历史读物,目标读者是爱好历史的年轻人和对这块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们。近年来,经典再热成为了整个阅读群体的关注点。包括“新世相”公共号做的青春版《红楼梦》,在市场上也引起了强烈关注。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单向空间的读者大多是年轻人,具有一定的文艺气息和情怀。从其微信公众号平台来看,用户大都年轻,平时有阅读习惯,喜欢看经典类书籍,能够独立思考,但是也有不少学者,研究者以及文化界名人。 2.2营销模式分析 饥饿营销是指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神秘营销是一种通过抓住消费者的好奇的心理,激发了潜在用户的好奇心进而达到向顾客推销产品和服务为目的推广方法。根据美国内容营销协会的定义:“内容营销是基于对界定清晰的目标受众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创造与与顾客相关且有价值的内容来吸引、获得这些受众,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为企业带来盈利的过程。”纵观前文中的整个微信营销流程,我们不难看出单向空间的整个微信营销流程运用了以上3个手段。获得了显著效果。近一年来,历史类的经典图书越来越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丝绸之路》和《二手时间》等。单项空间此次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本历史经典类读物。单向空间的文案向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这次单向空间通过情怀手段来进行营销,并不公布具体的计划,即便如此,还是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加入。最终,单向空间终于公布了他们的阅读计划。为了更好地阅读这本书,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添加了线上线下读书讨论分享会,还有音频。从整个微信营销过程来看,《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一书在整个营销造势上,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成本,整个营销全部来自于微信。强调内容,注重图书设计是单向空间表现最为出色的一个环节。传统图书的营销手段主要有作者巡回演讲、签售,书店促销,需要卖场,宣传海报,名人推荐等方式,其中的宣传环节多,人员成本高。但是从该书的宣传来看,单向空间在无形中省去了这笔费用。单向空间自2005年起就吸引了大批读者,其中的“单读”板块早已拥有了大批忠实粉丝,尤其是许知远本身的文艺气质更是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的加入。该书是一个自媒体全打造的过程,集图书出版,网络视频,音频,线上线下读者交流和旅游为一体的全新出版模式。和腾讯视频、喜马拉雅FM合作。并且在“单读”公众号及“单读”App上,并且由许知远主讲主持。在这一环节就省去了大量的费用和成本。而音频的内容则是从视频当中截取的一部分。从单向空间的整个阅读量和收听率来看,收听音频的人明显多余观看视频的人群,大概比率在72:1。从中可以看出,单向空间一开始的读者群是从收听其音频开始的。 3图书市场表现分析 3.1装帧设计 该书的装帧设计由单向空自行设计。单向空间认为作为单独Classics阅读计划中的第一本书,该书的设计应该将古典气息和现代相互并存。在开本上,他们选用的是210mm×140mm开本,并将此开本作为单读Claasics阅读计划的专属开本。封面采用的是烫金和印金工艺。封面背景是佩拉宫的手绘图,线条为金色线条。封面以深邃蓝为主。护封,环衬和封面的颜色均为深邃蓝色。书中配有藏书票一张。正文用纸是金日坛质感纸,该类纸主要用于高档印刷品,金日坛质感纸是以针叶木浆、阔叶木浆及化学机械浆为原料制成的涂布印刷文化用纸,可替铜版纸及优质双胶纸,该纸一吨的价格大概在6000元~7000元左右。护封用纸的丁特纸让封面颇具有纹理感。书中配置了32张高清照片,图书页码采用两种方式,原书边码和本书页下码的形式,以方便读者和原作进行比较。为了检索方便,编辑按照本书的页码调整了原书的注释页码。此书保留了原书的大事年表、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元素的设置。 3.2图书定价 该书定价为69元。图书还未公布时,该阅读计划的定价为98元。除去本书的码洋,还有19元。通过单向空间开放了两批名额得知,对于前1000名读者,19元附赠的产品有金属书签1个,单读编辑部手写的明信片1张,阅读计划邀请卡1张,阅读计划纪念贴纸。对于后3000名读者,读者手中拿到的是随行笔袋1个,明信片1套,阅读计划邀请卡1张,阅读计划纪念贴纸。这些全部是除去图书定价外的附加价值。 4评价 从整个图书的微信营销流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微信营销图书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利用作者的品牌效应 单向空间的许知远本身就是一个名人,有庞大的粉丝和稳固的读者群体,在“单读”公众号上一直获得持续关注,所以,在单向空间发出了这个计划后,计划吸引了大批粉丝的目光。所以,在这个环节上,不需要在读者维护上花太多成本,这是微信图书营销的一个优势所在。 4.2利用软文推广 目前微信公众号对产品的推广手段,大多运用的是软文。通过《佩拉宫的午夜》一书的宣传来看,单向空间在做该书的推广时候,运用了情怀手段,得到读者的注意和支持。并且,读者在看到软文类的广告时,因其对产品细节的详细描述,并且掺杂了更多的名人效应情感在里面,让消费者更加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在上面。 4.3加强读者维护是关键 后期单向空间在读者维护上做得并不是很好,出现加好友迟缓,申请后未加好友,加了好友未进入群的情况,并且辅助阅读较少,不连贯。读者维护这一环节关系到后期整个读书计划的实施和进行。品牌控制是一个企业形象的关键。 作者:钱思洁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中小互联网企业微信营销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社会公众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微信营销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中小互联网企业微信营销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以会搜科技为例,提出了中小互联网企业微信营销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互联网;微信营销 微信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备沟通性强娱乐功能多样化的特点。自从微信被推出之后,用户越来越多,微信从原来的聊天工具转向了社交平台。在现代网络营销方式中,微信营销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互联网企业产品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微信营销与中小互联网企业概述 (一)微信营销 微信具备很多的功能,给企业的客户提供了便利,所以,微信成为了当前颇受公众喜爱的移动社交网络。微信营销就是借助微信本身强大的功能,搜索客户目标群体,通过企业相应的微信营销系统传递相应的文字与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让客户了解中小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产品种类、功能等。 (二)中小互联网企业 中小互联网企业主要是那些跟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相对比较小,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也不是特别大的互联网经济单位。这种类型的企业一般都是有少数人甚至是单个人提供资金组成,雇佣的员工不多,是由网络为基础的经营,一般包括IT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 二、中小互联网企业微信营销的优势 (一)微信用户数量庞大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分析,到2016年底,我国微信用户的数量基本覆盖了智能手机终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7.68亿,用户登录次数比2015年增加了35%,微信的用户基本覆盖了地球上的二百多个国家。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也在逐步增多,基本超过了八百多万,从这庞大的用户群体中可以看出中小互联网企业微信营销的潜在客户是非常多的。 (二)微信传播及推广效果显著 微信在传播与推广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传播内容丰富,形式也是多样化的,除了能够接收发送文字以及图片之外,还能接收和发送音频和视频。对于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选择微信营销的方式显得更加轻松、活泼,用趣味性的方式推荐他们的产品,能够得到客户广泛的关注度。而且微信有要一个朋友圈的功能,能够让中小互联网企业的成熟化的产品通过朋友圈的转载与查看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提高客户重复购买的频率,还能因此开发一些新客户。通过跟用户之间进行的互动与交流,使得中小互联网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得到提高。通过微信跟客户交流,听取客户的意见,开阔了产品营销的市场,加上粉丝的相互传递,让产品推广成效变得更加明显。 (三)微信营销成本较低 对于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产品的广告成本是非常大的,而通过微信进行产品营销能够节省广告费用。伴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传统的广告模式已经难以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而微信营销广告能够给用户阅读产生新的冲击与体验。对于这款免费软件来说,跟传统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昂贵的广告模式来说,其人工成本很低,营销成本也随之降低,这点对于运营资金不是特别充足的中小互联网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小互联网企业微信营销策略研究:以会搜科技为例 会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初,属于一家典型的中小互联网企业,员工人数不是特别多,但是团队比较年轻有朝气,公司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搜素引擎服务,让用户有个良好的体验模式。 (一)准确定位营销内容 会搜科技在微信编辑的时候要结合自身实际,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营销内容,尽可能的做一些产品的市场调研。假如我们不考虑用户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推送产品广告,这样会影响微信营销成效的发挥。因为微信并不是专门为企业服务的平台,而是用户服务平台,只有在微信平台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户才会关注这个企业,才会认同这个企业的理念,愿意接受企业的产品。对于会搜科技的运营者来说,要注重微信后台图文消息的编辑,要有一条主要的图文消息,结合多条次图文消息,企业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体现在主图文信息上,而次图文信息主要是表现内容的趣味性,让不同用户的需求都尽可能的得到满足,总之,准确的定位营销内容对于会搜科技微信营销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二)注重信息推送的频率、形式与时间 首先是推送的频率。会搜科技要认识到,一周通过微信平台向消费者推动的信息以不超过三次为准,频繁推动会让用户产生逆反心理,觉得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困扰,可能会因此取消关注。而推送消息过少的话,又不能引起客户的注意,让客户觉得企业不注重微信营销。因此,微信营销推送的频率一定要把握到位。其次是推送的形式。会搜科技在推送信息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是图文性质的消息,也可以是趣味小故事,或者是语言哲理,具体的文本编辑字数基本要控制在三百字左右,要注重图片的插入量,以不浪费用户的流量为准。推送的内容要能够迎合客户的心理,让他们产生共鸣,最好能够让他们在阅读之后产生互动。要提高互动成效,可以不定时的推出一些互动主题,开展调查问卷,有奖问答等。在收到客户的互动之后要尽可能的一一回复,这样不但能够了解用户需求,还能增加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度。再次是推送的时间。在推送时间上有一条黄金准则就是尽可能的避开用户上班的时间,也不能选择在用户就餐高峰或者休息时间推送,要选择在用户相对比较清闲的时间去推送消息,这样能够增加用户的好感,提高信息推送的成效。 (三)增强线上线下互动 会搜科技要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就要注重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因为用户在体验中所产生的信任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会搜科技的运营人员要认识到,单纯的依靠自然增长用户是非常有限的,要增加微信用户的关注量,举行线下活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比如,举行微信抽奖活动,让用户关注公众号领取奖品。当微信新版本更新之后,又增加了微信支付线下收单入口,企业在结算产品费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扫描客户的微信二维码进行付款,节省了时间,要比传统的pos机更加方便、快捷,会搜科技作为互联网企业对于这些功能的了解是非常深入的,可以通过增加微信线下线上互动,借助当前的平台优势,让企业的产品营销成效变得更加显著。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微信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营销模式,由于微信用户数量庞大,传播及推广效果显著,营销成本较低,受到了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广泛认可。在新时期,对于会搜科技来说,要准确定位营销内容,注重品牌塑造,改进信息推送,不断增加线上线下互动,从而提高企业微信营销的成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汪寒贇 许必芳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移动电子商务餐饮业微信营销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微信营销的产生促使餐饮业与移动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餐饮业应充分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微信营销,从而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餐饮业;微信营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营销模式的不断更新。2011年微信作为新兴的交流媒介被逐渐熟知,用户量不断增加,微信的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从产生到现在,微信的营销功能逐渐被商家所挖掘,更广泛的应用到餐饮行业。微信营销虽发展迅速,但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掘,餐饮企业在对微信营销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因此针对餐饮业微信营销加以解决。 一、微信营销的基本概念 微信营销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结合微信等社交软件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模式。沟通不受空间限制,注册微信后,就可以与所有的微信“朋友”交流,商家针对用户需求,推销自己的产品。微信营销与传统营销不同,是一种新的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商的模式。 二、餐饮业微信营销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微信作为新兴的交流媒介越来越流行,用户利用微信随时随地分享与饮食相关的信息。微信的出现对于餐饮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微信平台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不仅帮助潜在客户转化为忠诚客户,还有利于保持客户忠诚度,树立餐饮品牌形象,推广新产品,强化了促销活动。 (一)微信公众平台 进入微信官网,餐饮企业建立企业微信公众号,便可通过窗口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公众平台模式吸引用户,微信可以快速将企业的品牌、产品、信息呈现在潜在消费者面前,并简化了传统营销模式,其传播的影响力更是传统餐饮营销方式无法比拟。餐饮企业将与饮食相关的信息以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形式进行或分享,并且还可加关注与企业互动,更容易获得微信用户的认可和支持。 (二)微信二维码营销 作为网络营销平台,二维码是一个以电子优惠券为核心的协助企业促销推广的平台,通过微信,不用专门登录企业相关网站了解企业的最新消息和进展。由于便捷的通道,消费者可以很方便的与商家咨询。此外,即便是产品出售以后,还可以向微通信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其服务水平。餐饮企业一般都经营很长时间,拥有大量的忠实顾客。利用微信平台提醒用户将活动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可获得小礼物。 (三)微信点赞营销 打开微信,点击朋友圈,就会看到相应的文字或图片,根据好友所的信息进行评论、转发或点赞。微信点赞营销是微信营销最直接有效的宣传方式,餐饮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利用微信公共平台信息,在介绍产品的同时,标注点赞要求,相应的赞数获得相应的奖品,然后到朋友圈,让各位好友点赞的一种营销活动。集赞免费送礼品,不仅可以引得更多的用户了解商品信息,话题还能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引起轰动效应,形成一种病毒营销。 (四)微信O2O模式 O2O模式即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商务机会与线上网络相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O2O模式是从线上寻找机遇,转化到线下形成订单。微信O2O模式只是平台不同,微信O2O模式是移动电子商务衍生的一种必然趋势,微信支付平台的建立是微信O2O模式的核心,更加安全、高效、快捷的实现了线上产品到线下的转化,提高了线上支付的安全性,结合二维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微信O2O模式其能更精准的为顾客定位商品,餐饮商家并且通过线上寻找客户,进行相应的活动,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线下消费。 (五)微信漂流瓶营销 微信官方可以更改微信漂流瓶的参数,增加使得某一特殊时间段内抛出的“漂流瓶”数量,可以借机宣传自己的店面或商品,普通用户“捞”到的机率也会增加。漂流瓶添加的好友具有随机性,成功率高,并且彼此间大多不认识,便增加了神秘感,促使更多的用户参与。漂流瓶的内容灵活,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受消费者青睐。餐饮微信营销就可以通过利用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向目标群体传播内容,了解餐饮企业产品和具体活动,以达到双方双向交流的创新思维过程。 三、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餐饮业微信营销发展思路 微信拥有强大的LBS定位和精确定位等功能,在现今的网络营销平台上脱颖而出,从微信和它在互联网所占据重要位置以及发展程度来看,加强微信体系,维护移动电子商务微信平台建设势在必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移动电子商务微信平台的建设 第一,注重信息价值。餐饮行业在微信营销时,充分发挥朋友圈的作用,利用朋友圈进行口碑传播,餐饮商家除了设置公众号外,还有发送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前,筛选有价值、对餐饮企业有意义的信息,要掌握客户的消费心理。另外,安排信息表,减少信息的在某一时间段泛滥,引起客户的不满。第二,加强与消费者互动。餐饮企业应充分重视用户的反馈,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在销售后,餐饮业更是如此,都应加强企业的售后服务,及时的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改进产品,也加强了与用户间的互动。必要时,针对疑难解决的问题可以使用微信人工客服,就可以更加完善客户的体验,实现企业与个人实时沟通。第三,与实体店同步营销。店面是发挥微信营销的一大重要场地,在商场的幕墙广告上、餐厅里、站台旁等公共场所都会看到一个二维码,在扫描二维码后,既关注了餐饮企业,也会得到餐饮企业相应的满减活动。这种做法不仅为企业增加大量粉丝,还为以后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活跃量。 (二)加强移动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的开展 传统的营销模式致使消费者被动的接受产品,消费者并没有与企业直接的沟通,缺少互动性的同时,对产品没有精准的了解。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微信营销作为网络营销的代表,达到餐饮企业与消费者零距离沟通,每一个微信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餐饮企业加强与消费者互动,重视微信营销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微信营销人员的培养;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和提升微信品牌的形象。 (三)完善相关配套平台的功能 第一,加强微信会员卡管理。微信会员卡是微信企业赠予用户的身份标识,拥有微信会员卡可享受企业带来的相关特权,企业通过会员卡可对线上线下信息有明确的了解,并针对微信会员群体组织相应的活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加强了企业与用户的联系,增加了企业的客户忠诚度,提高了企业利润。例如,新辣道餐饮企业就利用微信会员来配合O2O模式,利用线上微信会员结合线下相应的活动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景。第二,注重微信客服反馈。商品的买卖不只是对商品的简单了解,顾客对商品需求个性化产生了商品的差异化,而客服系统在对售前消费者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反馈,商家针对不同用户对商品做出及时的调整,满足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促成每一笔订单的生成。另外,客服在售后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接到用户的投诉后,在平复客户的心情同时,将用户对产品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商家,以便及时做好应对策略。客服系统是商机与消费者的纽带,是商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平台,是消费者了解企业以及其产品的重要途径。第三,重视微信安全支付。移动微信支付的产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购买方式,微信支付通过APP支付、扫码支付、刷卡支付等支付工具方便快捷的在商场、超市等不同场合进行微信支付,减少了传统的现金支付的繁杂程序。在使用微信支付方便快捷的同时,加强微信支付安全问题已成首要,加强微信安全中心建设,保护用户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对顾客个人信息层层加密,未经用户准许,不得向第三人展示相关信息。第四,展示企业位置定位。微信有其LBS定位和营销定位的功能,在当今时代已经越来越重要,基于LBS定位,利用“向附近的人打招呼”功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用户点击“查看附近的人”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查找到周围的微信用户。在附近的人中,除了显示用户姓名等基本信息外,还会显示用户签名档,签名档变为企业的微信营销带来了商机,企业便可以利用签名档的内容为自己的产品做免费的广告。 作者:梁冬梅 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生意圈发展现状及营销模式 【摘要】本文针对当下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购物的现象进行研究,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大学生微信购物的现状、大学生对微信生意圈的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是微信使用者中的活跃者,并且微信生意圈对大学生充满吸引,微信生意圈不仅以亲戚、朋友的信任为依托同时面向大学生的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售后有保障。虽然在微信的“熟人网络”中依旧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但是本文认为微信营销前景很明朗,学界和业界值得深入分析。 【关键词】微信生意圈;微信购物;大学生购物;满意度 一、前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变换着网络社交工具。而随着试水“熟人”的营销方式兴起,微信平台的微商也火了起来。于是,就存在着微信圈成了“生意圈”的现象。微商既是朋友,又是商人,很多微商在获取了极大的收益的同时也因熟人“生意”断绝了朋友。因此这一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否在微信使用人数最多的大学生中也会存在这种因生意而伤害朋友感情的现象,所以本文在调查了665名大学生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调查形式,剖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购物的现状及对大学生微信生意圈的认知,并且为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消费并且改善微信朋友圈购物环境提供依据。 二、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微信的重要用户,我们得知,大学生作为时代较为活跃的消费群体,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占据了微信使用人群的一半以上,而作为IT行业的人员只占据了15%,位居第二。其余类似教育部门、政府等行业相对于大学生来说只占据一小部分。因此我们决定基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对微信购物这一现象展开调查。 三、大学生微信购物的实证调查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获取途径 1.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出于分析大学生微信购物个人偏好和消费倾向以及购物认知,本文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第一,基本信息:学校、性别、学历第二,消费情况:每月在微信购物的支出第三,影响因素:微商的身份、微信购物的商品质量及价格、个人因素第四,认知偏差:购物满意度、微信生意圈广告的态度2.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文调研小组通过网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多所东北地区高校的本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基本情况是:第一,调查对象:东北各地区高校本科大学生第二,调查时间:2015年4月5日~2015年4月14日。第三,调查方式与方法:问卷调查(随机发放网络问卷并按时收回);走访调查第四,发放及回收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665份,回收665份(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我们调查了来自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大学的665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占43.9%,女生占56.1%;大一占50.98%,大二占38.35%,大三占5.7%。 (三)大学生微信购物现状调查 1.基本情况。我们根据调查问卷中消费者在微信中的消费情况作了分析得出,大学生在微信上的消费数目在100~500元为多数,因此联系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基本上在微信上的花费也不是小数目,所以只有微信的产品极具吸引才能让大学生有“一掷千金“的勇气。2.交易模式。在分析了微信消费情况后,我来们具体来分析微信购物为什么会让本身不挣钱的大学生“一掷千金”。首先对微信生意圈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微信圈内营销大致分为三种,一类是商家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有网店,微信生意圈只是一个宣传的辅助,通过相关微信链接把消费者引流到电商平台,具体交易还是要在正规电商平台完成;第二类便是商家无门槛,直接在朋友圈内晒照展示商品,基于朋友圈的熟人销货,但无第三方维权协约;第三类是微营销账号,通过微信朋友圈展示商品达成营销,只是客户与卖家均无第三方担保,一旦出现纠纷只能自行解决。因此以上三种营销方式的销售产品质量是良莠不齐的。我们调查是以第二类和第三类营销方式为主,无论是无门槛开店还是微营销账号,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呈现在微信生意圈中的商品是复杂化、多样化的。3.微商身份。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大学本科在校生。而在大学这个时期,大家普遍不关注利益,做事情都是以友谊或者感情进行交往的支撑,因此在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时,我们就重点关注了一下微商的身份对大学生消费倾向的影响。经过我们的调查结果统计,大学生微信用户的好友做微商的比例占到84.21%,其中90%以上是朋友或亲人。并且大学生喜欢在微信上购物的原因中53.81%是因为微商是自己的朋友,更值得信赖。同时在大学生信任微商的原因中有62.62%以上的人认为是朋友亲戚开的可信度高。因此可以说微店的火爆始发于大学生群体,由于大学生的人情味,导致微商群体的数量愈发庞大不仅因为朋友圈售物的高成交率、低成本和便捷性,更是因为微信生意圈因充斥在周身的友情和亲情而更好的发展。 (四)大学生支持微信生意圈购物的因素分析 1.商品种类。在如此多样的商品体系内,大学生在微信生意圈中购买的产品主要包括服装饰品、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等。根据我们的调查得知,大学生在微信交易市场中交易的商品种类虽然繁多,但是能够满足大学生消费体验的产品才能有更多的销售机会,因此契合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微信生意圈营销模式赢得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心。2.便捷度。微信购物的全过程简单迅速,大学生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送货上门。交款时也无需排着长队等待,售后服务也无需为联系送货而与商场工作人交涉。坐在家中即可逛虚拟的商店,用电子货币结算,省却许多麻烦。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便捷度成为大学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0,2016(CumulativetyNO.639)2016年第10期中旬刊(总第639期)支持微信生意圈购物的主要因素之一。3.物美价廉。微信商家基本上通过厂家直接拿货,节约成本,使得卖价低廉,吸引购买者。同时在微信朋友圈做生意零成本、无税收也是造成物美价廉的原因之一。商品物美价廉,再加上大多数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做生意,给大学生买家的价钱也是“亲情价”“友情价”,这就成为吸引多数大学生选择在微信上购物的主要因素。4.产品质量。虽然微信上五花八门的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但是36.69%数的同学都选择观望,没有去购买,购买的人数也不多,花的钱也很少,因此我们以大学生的生活费为因变量以及他们认为影响微信购物的原因为自变量来进行交叉分析。通过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7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因为大学生没有工作收入,为了方便与自变量相联系,在此我们将生活费其定义为个人收入,因此可以从上图表中得出在收入1000元以下的接受调查者中,37.1%认为个人收入是决定在微信上购买的主要因素,而在收入最集中的1000~2000元的受调查者中有46.3%认为是产品本身最影响决定购买的心理。此后超过2000元的都是以最大比例的人数认为产品本身是影响是否在微信上购买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即使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费不多,但是有45.71%的大学生认为产品本身才是最吸引他们的。由数据分析可见,微信生意圈在大学生中之所以火爆的更关键一点,是他们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及实用性。我们不能单纯的从上面的图中得出结论,因为现如今的“微商”没有市场经营主体,是代买、代销的关系,目前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监管和维权都具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信任微商的原因,我们还要进一步讨论商品的售后及交易服务环节。5.产品售后。网络交易平台一直以来就具有交易信息不对称、产品虚假度高、产品售后难等问题。因此微信生意圈中的产品交易和售后方面是否具有正规的服务也是我们调查的主要问题。我们为了突出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搜集了一些大范围的社会性质的资料,以进行对比。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大学生群体进行了解,以判断活跃在大学生周边的微信生意圈是否存在这些让人困惑的情况。首先我们统计了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微商的售后情况。58.87%的大学生认为出现问题得到积极的协商,仅有8.51%的大学生认为商家不理不睬。并且在进行了以卖家售后为自变量和以当不满意微信服务的行为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后,又得出在出现问题积极协商的卖家中,依旧有25%的买家愿意继续购买,但是在商品出现问题时,卖家不理不睬的情况下,33%的买家不会继续购买,可见当商家的服务态度与质量好时,买家才愿意去购买。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分析调查得知,现在活跃于朋友圈中的“微商”,被称为微信生态中“小而美”的商业业态,虽未得到微信认可,但也并未被微信否认。虽然调查显示仅有5.6%的买家对微商的服务不满意,但是目前的数据或许并不足以证明有些人不会通过微信圈违法犯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朋友圈内做生意目前最大漏洞是没有像支付宝那样独立的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因此,“微商”和“微友”都须提高警惕,谨慎购买。 四、微信生意圈的未来发展以及前景分析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微信生意圈的发展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有43.76%的大学生很看好微信生意圈的发展前景,18.65%的大学生并不看好。但是我们结合实地采访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以下观点:第一,平衡买家卖家情感利益关系,不“杀熟”、品质说话。对微商来说,微信营销的主要对象都是朋友。微商卖的不只是商品,还有人脉和信誉。微信生意圈若想继续走下去,就必须要在卖家和买家之间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提高产品的质量,既能让代购有所获利,又能让顾客们不提“代购”而却步。第二,建立健全微信交易市场信用体系,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完善微信交易市场功能。在此次调查问卷结果采集中,很多微信消费者也都明确地指出了微信中存在的风险。因此只要有微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微商,没有身份认证审核,也没有工商管理的备案,这让很多不良的商家在商品出现问题时便逃之夭夭,消费者的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可见,一个微商若想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在这一点上有充分的自律和诚信,而微商这个群体若想持续存在发展下去,就一定要采取一个有效的诚信保障方式,保证销售的信誉和诚意,才能让顾客信任、回购。比如一些商家申请的微信公众平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改变了传统的刷屏广告营销方式,又得到了微信软件官方的身份认证。而在未来,微信的营销则需要更多这样的诚信保障才能走得更远。第三,优化微信经营的产品,确立交易商品的定位。现在很多微商都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多数微商为了减少成本,故而不喜欢囤货,而选择一件。这就导致了很多微商其实并没有真正见过、了解自己的产品,只是听从自己“上家”的描述和介绍,如此一来,不但不能真正地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而且还造成了自己本身信任的缺失。对此,微信商家若想继续良性发展,就一定要杜绝这个问题。微信所销售的的产品一定是卖家自己深入体验、了解才最好。而在所售产品的选择上,微信本身的终端销售方式决定了它一定要选择周期性地低值易耗品,回购和口碑推荐是微商成长最好的方式。总而言之,提起微商,人们都会惊讶于近几年这个群体的飞速增长,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小打小闹,也有人说,微商有着淘宝刚兴起时的影子,未来十年,还得看微商。在我看来,微商的兴起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而它是否会像现在的淘宝一样走向巅峰,这还要看未来每一个微商的经营理念和更多其他的第三方支持和保障,微商的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肖彬 刘冠廷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营销对房地产项目营销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微信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其在房地产项目营销中的应用,是对房地产营销形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当前微信营销作为新媒体营销中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微博营销而言,其具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成为房地产项目营销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就对房地产项目营销中微信营销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微信营销;应用 微信作为一种快速及时的通讯工具,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如显示实时输入状态、跨平台沟通、零资费等,支持图片、视频、语言和文字等方面发送,更为智能与灵活,能够实施沟通无障碍。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微信凭借自身的社交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借助公众平台来凸显营销功能,成为房地产项目营销中的重要手段。当前保利、万科等房地产企业大多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利用其来进行楼盘营销和项目推广等。 一、微信营销应用于房地产项目营销的优势 在房地产项目营销中应用微信营销,其优势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互动。房地产企业利用微信来进行营销,能够对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加以收集,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统计分析消费者的分布情况、关注情况和主要意见集中点等,从而达到营销方案的优化,增强营销效果。②有利于提高营销信息的到达率。微信营销作为一种“许可式”的营销,主要是由消费者采用账号输入或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对企业的官方微信进行添加,从而接受企业推送的营销信息,具有较高的信息到达率。③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以往的营销方式需要耗费较多的成本,如纸质宣传单、电视、报纸和户外广告等,这些都需支付高昂的费用。而微信营销主要是基于免费的微信平台,许多功能可实现零费用使用,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网络设施、网络资源和营销团队,降低营销成本。④便于消费者获取营销信息。微信营销属于一种全天候、移动式和富媒体的营销,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或官方微信等,就可获取楼盘的实景图片、户型图和交通位置等信息,让消费者轻松系统了解楼盘的相关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二、房地产项目营销中微信营销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微信营销在房地产项目营销中的应用,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作模式不够鲜明,存在较大的实施难度。①同质化现象。当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将微信营销应用于项目营销时,多是分为娱乐服务和信息推送等板块,缺乏创新点,导致营销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体现出差异性效果。②用户维护难度大。由于用户属于主动接受者,能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关注自己喜爱的微信公众账号,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满足接受者的实际需求,保证推送信息的质量,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③用户聚焦难度大。由于用户群体巨大,难以让潜在的购房者来关注开发商的公众账号,因此用户聚焦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应用策略 1.加强与目标客户的深度关系由于微信具有较强的关系属性,因此其用户数量不会存在爆发性增长,并且房地产项目销售的区域特点较为明显,购房者多会选择与自身生活和工作近的楼盘。因此房地产企业进行微信营销时,需要高度重视用户关系的培养,不要过于重视关注量,并从微信的相关属性等方面出发,建立健全客户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与目标顾客的深度发展,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2.优化营销内容对于官方微信推送的相关信息与内容,需要做到精挑细选,结合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其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增强营销效果。如家庭房屋装修攻略、以房养老与老龄化、新择校规定、房地产投资趋势等,这些虽然与房地产项目营销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潜在的影响。同时房地产企业在编写信息时,可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或图文并茂等方式,激发消费者的阅读兴趣,使消费者能够积极关注推动信息和官方微信。此外,房地产企业可以不定期举行抽奖活动、微信团购和特价抢购等一系列活动,为消费者提供项目信息查询的微网站,让线上消费者参观项目实地,促进消费者购买率的提高。3.加强良性互动要想有效提高营销效果,房地产企业可以将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设置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或者是设置人工坐席,对消费者的提问进行及时解答。而消费者关注企业的官方微信,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与回答,从心理上认可该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忠实客户,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企业的营销信息。总之,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进行良性互动,能够广泛传播营销信息,便于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品牌口碑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4.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房地产企业可以原有的营销团队为基础,积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或选送人员培训等,以此强化团队的营销水平和能力。同时企业可要求工作人员开通自己的微信账号,利用微信的功能来推广企业官方微信,并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积极奖励和表彰营销成绩突出的员工。此外,企业可将官方微信二维码放置楼盘宣传单和企业网站等显著位置,或者是加强与餐厅和电影院等商家的合作,通过扫码即可获得折扣优惠券、商家纪念品等活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微信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能够与传统营销形成有力互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营销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微信营销应用于房地产项目营销时,房地产企业需要加强与目标客户的深度关系,优化营销内容,积极与消费者进行良性互动,有效整合多方力量,以此提高营销效果。 作者:洪媛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对旅游网络营销的价值 摘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信则是其中一种对旅游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的工具,在旅游营销中有着传播、互动和关系价值。旅游企业应深化微信的传播价值、互动价值、关系价值,从而制定有效的旅游营销策略。 关键词:微信;旅游企业;传播;互动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聊天软件工具,因其便捷的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传送功能而被运用于日常通讯,后又因其提供的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信息传播功能而被逐渐运用于网络营销。这种运用与其符合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特征密不可分。近年来变化了的中国消费结构,使得旅游消费行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人们旅游经验日渐丰富,旅游消费在目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开始从传统的观光型逐渐向休闲型转变,这就给旅游企业在营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费者已经迁移到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如果旅游企业的营销手段不随之改变,则终将失去竞争优势。 一、微信的网络营销的价值 (一)传播价值 微信营销很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每一个信息传播出去,在得到用户的认可后转发到朋友圈,都会影响到圈中的朋友。因为朋友圈的私密性,这种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很高。而旅游者在旅游消费前最愿意接收来自朋友的旅行分享,同时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给朋友。这些都突显微信的传播价值。 (二)互动价值 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交活动,而微信又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典型的社交工具。社交的核心是交互,也就是交谈、交流。传统生活中的社交关系,往往是善于交谈的人关系人脉也广;而社会化媒体要想发挥其营销功能,交互十分关键。 (三)关系价值 微信从QQ好友和手机通讯簿发展起来,突出的是一对一的好友交互,发展到好友邀请群组,其聚合的群组是典型的熟人模式,同时又开始结合公众账号、朋友圈分享等开始向半熟人发展,甚至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向陌生人发展。旅游活动过程中也是一个熟人、半熟人、陌生人交错的活动场景,因此要从关系扩展的角度来探讨微信的营销功能。 二、微信对旅游网络营销价值的研究模型 (一)调查结果 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问卷调查,目的是确认微信在旅游网络营销方面具有传播、互动、关系的价值,并通过假设、分析来确认价值的三个维度中存在着一种逐渐递进的层次性,以便于有重点、分阶段地制定旅游网络营销策略。本研究对微信营销价值三个维度设计了九个自变量,对旅游网络营销效果设计了三个因变量。结果显示受访人员中选择有点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集中在87.1%-94.3%。表明受访者对于微信在旅游网络营销中的传播、互动、关系价值是普遍认可的,其中受访者认为传播覆盖度广、互动共享性强、关系维护度高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对调查内容中的12个测量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进行转换,得出最终因子载荷矩阵。三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55.15%,高于结构效度检验的最低标准40%;同时问卷中各条目在对应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值基本大于0.4,均有较高的负荷值,而在其他公因子上因子负荷值较低。整体上来看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提取的三个公因子基本与问卷设计时的理论维度基本一致。结构方程模型假定在一组潜在变量中存在因果关系,这些潜在变量可以分别用一组可观测的变量表示。本文提出假设模型:即传播价值、互动价值、关系价值正向影响旅游网络营销的效果,构建了影响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说明传播价值、互动价值、关系价值对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影响为正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假设成立。继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维度对于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影响。影响旅游营销效果的三个维度中,传播价值、互动价值、关系价值直接影响旅游网络营销效果。可以看出对旅游网络营销效果影响由大到小分别是传播价值(1.026)、互动价值(0.617)、关系价值(0.552)。 三、基于旅游产业的微信营销策略 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旅游企业在运用微信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要逐步推进,以传播为基础,逐渐形成互动性强、关系亲密的朋友圈形态,才能真正实现软性营销。 (一)精传播策略 微信营销领域有一句话:“一千个微信粉丝相当于十万个微博粉丝。”这主要强调的是微信用户的质量。微信与其它的社会化媒体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信任性和私密性,所以做微信营销时,应着重于用户的质量,要以精确性为核心。随着旅游者旅游经验的增加,原本向大众旅游者进行传播的综合性旅游资讯已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旅游信息需求,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营销信息,而微信营销的核心恰恰可以满足这种需求。[5]在旅游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经营过程中,一方面旅游企业要有意识地准确找寻到你的目标客户,并与其建立起“关注”关系。另一方面,在公众平台的内容建设上,除了内容策划要以目标客户为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深互动与深关系策略,为后续渐进的营销策略实施奠定基础。因此精传播不追求数量,而是要质量。用户的精确度上去了,才能实现平台运营的目的,盲目追求用户数量的做法则会使其丧失营销功能。 (二)深互动策略 微信具有朋友圈子的特点,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进行有深度的社交活动。每一个公众平台都是用户主动添加关注这一行为后才使得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起关联,关注是用户个人意愿愿意主动接收企业推送的信息,所以用户不会将其等同于广告,不会产生对于传统营销信息常常会产生的厌恶感。同时因为这种信息是用户感兴趣的,对用户而言这种信息就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用户会时常关注公众平台上的更新信息,自然而然形成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粘性。旅游企业在与公众平台用户深互动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推送精准的旅游信息外,还要注意推送的内容和内容的创造过程。由于旅游消费行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使得旅游企业在推送内容上不能只有纯粹的旅游资讯,还需要有大量有深度的人文信息;同时要鼓励用户成为内容创造的主体,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分享旅游过程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淡化公众平台的营销色彩,使公众平台成为圈子中朋友们的活动场所,这样就为强关系策略的实施打下了平台基础。[6] (三)强关系策略 微信是以熟人社区为起点的社交形态,熟人社区和陌生人社区的最大区别就是用户对于平台上的信息是否会产生质疑。如微信这样的强关系型的社区,平台上的朋友较之其它的社会化媒体,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平台上的人不是虚拟的,而都是线下真实的个体。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好友质量+关系强度基本上决定了微信的营销价值。当下的旅游活动已不再是逢黄金周长假才会偶而为之的一种行为,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企业应该多组织线下活动,使公众平台上的用户有高频次的线下活动机会、有高频率的交流接触机会,因为这些会影响公众平台上用户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影响公众平台的营销效果。综上所述,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网络媒体被用于旅游企业的营销环节,在营销过程中需要发挥其不同于其它社会化网络媒体的精传播、深互动、强关系的特点来制定营销策略,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应考量这些特点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社交场景,只有找准了社交场景,才能发挥新型社交工具的特点,真正实现软性营销。 作者:林桓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微信营销论文:微博微信网络营销创新及发展 【摘要】微博的火热,微博营销也在日渐兴盛,随之而来的是微博之后的微信的风靡全球,以锐不可当之势赶超微博时代,微信的营销也就应运而生。微信营销带来是许多功能的创新,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资源共享的微信的公共账号平台,商家都在微信上开设自己的公共账号,媒体以及一些培训机构都在入驻抢占微信的营销制高点,占有较高的移动的平台的占有率的疆土的开拓,营销渠道与营销模式的构建,商家也在瞄准这一热潮,同样是微博时代的高质量的市场移动用户的占有率,因此,未来的营销的网络模式在创新与发展展望中合理的指导与运营一定会前景无限,是一个红红火火的成功亮点! 【关键词】微博;微信;网络营销;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安蒂(1994—),女,锡伯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一、网络营销的优势分析 (一)用户多。微信的推出同微博刚开始推出的用户突破数量中,微信近几年的统计中,因为中国人口13亿人,14个月就实现了用户达到2亿人之多,这个用户的数量是如此的庞大以及这样好的发展平台,软件时完全免费有运营商提供,上网流量的低廉可以用语音、图片进行沟通,正因为如此,深受现在用户的好评与喜爱,2013年就从0到4亿人的可观突破量,这一切,就让商家“眼红”,瞄准了这个最具有潜力的市场,纷纷将聚集地多的平台进行公众号的注册来留住这些客户,如此庞大的群体会为企业与商家带来很多的利润。 (二)成本相对低廉。软件的使用时免费的,并且注册与开通的上网流量也只有短短的2.4K每个小时。也就是说,原来的1毛钱可以发送上千条的文字,图片的新巧与沟通的丰富多样,增添了现在聊天的乐趣与多彩,无论是移动的还是电信以及联通的运用商都是会有优惠的业务办理,这对于用户来说是相当给力的成本低廉以及很低的推广成本,也就成就了现在没有本钱投入还想创业的人一个最好的平台,宣传费用省出了很多,不愧是“名利双收”,这样的优势,那个商家或者企业不会因此动容。 (三)方式灵活多样的营销。搜搜附近的人的运用以及信息到达的快速性,奇特的漂流瓶等,还有给力的扫一扫的添加方式,一扫二维码就可即时添加信息与好友,独特的语音的优势以及现在的音乐快速识别功能,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生活大部分的问题,而且对于商家而言,搜搜附近的人不仅仅是用户,还会有更多的签名档的很多个人的资料信息,对于用户客户会尽快知晓一些促销以及好的活动,一些聚会或者有节假日的活动,想出去聚餐等娱乐的还可以团购,二维码、朋友圈都是现在网络营销的开展,实现了生动、有趣的营销方式,拉近了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并且推送的订阅号可以让一些考试等相关消息共享,即时方便的获得许多资讯信息,这样的营销方式自然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同。 二、微博、微信网络营销需要注意的问题 安全的隐忧。信息是不是真实性以及转发的活动会受到很多的排斥,每个人的体验感受不强烈,一些的品牌的推广不能实现需求的满足,隐私的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忧,根本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个人信息时不时就会被不法泄露出去,垃圾的短信扰乱用户的正常的生活,例如:有些不法的信息制造一些虚假的短信汇款,这些诈骗的手段因为法律的漏洞会造成用户的经济损失,而不能使微信微商等一些品牌的推广得到实现,也就不利于以后的微信平台的信任度的体感受,没有了安全的监管以及营销的安全支付问题都会让用户对微信的营销心存疑虑,不能得到用户的信任,想要维护好企业的信任度以及让用户感受到了不确定性,这不仅是微信的隐忧,更是在这个微时代到来每个人都会存在的风险问题。 三、营销中的微博与微信的发展应对的关键之策与发展前景 (一)坚持信息的真实与实事求是的适度原则,提高手机微信与微博用户的体验度。不要过度的热情,在用户体验的同时,维护好企业与营销的策略的微博推广与互动性增强的品牌商,促进威信以及信息的有效性与明确的信息,以防用户会在这个营销的过程中上当受骗的疑虑,不乏分析的利用就会得到有效遏制,让用户才能放心地使用与确保微时代的市场经济的信息的真实性,不过分渲染以及优化推送的消息站在顾客的角度去向每一贴心感受,“无缝链接”体验以及免费的无线网络的体验感,品牌的忠诚度的提高,重视营销的每一次开展,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来实现风清气正的绿色的网络空间与网络安全, (二)微信与微博的发展前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微时代的到来。微信时代因为微信上银行以及微平台的公众账号的注册与普及,商家在最广泛的用户中的抢占先机的营销,未来的微时代的微博与微信的如日中天的状态,互联网的应用于作用已经是先导与主导的地位,这是必然的社交与营销的平台,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客户的集群与营销的展开,构建出一个强大的生态营销圈,深入了人们的方方面面的生活当中,让人们看到了前景一片大好的媒介通讯时代的互联网市场的前景与发展的美好,互联网的营销与微信微博的营销受到了用户与商家企业的青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微时代与即时性,这就是微时代微信与微博的活力与潜力。 四、结束语 微时代的微博与微信的营销虽然只是近几年才逐步兴起的一款手机的聊天软件,但是好评率却逐渐攀升,跃居榜首儿收到广大手机用户的重视,网络营销就这样在全新的经济时代中火热开展,方兴未艾之际就是商家的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的一种颠覆,让各个企业都对他抢占,周围的人都推广自己的产品,也正是因为语音、视频等的聊天软件的丰富与方便,而且是完全免费的没有任何的费用收取,一切的流量也是运用商从中收取,因此,微时代的微信与微博因为这样的“安居客”而实现了互惠互赢,只要我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安全的网络营销的空间与支付的环境,取得最好的沟通与让用户都信任商家与顾客之间都会有更多的方便,借助这一平台,微信的营销就会随着现在市场的做大做强为不断的发展与优势的显现,前景是不可限量! 作者:安蒂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在企业网络营销的应用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了微信营销模式。企业借助微信向用户推广一些信息,便于用户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信息。文章主要阐述了企业微信营销的优势、企业微信营销的模式以及企业微信营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微信;网络营销;应用 作者简介:夏俊鹄(198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腾讯公司于2012年推出了微信这一软件,该软件集语音、视频等功能于一身,因此微信这一软件获得了用户的青睐。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微信这一软件被用户下载下来使用,并且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应用。 一、企业微信营销的优势 从相关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微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最主要的入口,不断增加的用户给微信带来了发展商机。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微信作为营销工具。其中企业微信营销的具体优势如下: 1.低流量、低成本下蕴藏着丰富的媒体功能。使用微信软件是免费的,所产生的流量费都是通过运营商来收取的。与发短信费用相比较,发送微信的费用是比较低的。通过不断的升级,微信已经具备了以下三种功能:通信、网络娱乐、定位,其中通信沟通中包括了语音、文字以及图片等;网络娱乐中包括了游戏、手机通讯录等;定位中包括了扫一扫、摆一摆等。通过微信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起来,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平台。 2.以网络平台为依托,范围较广。微信用户可以直接使用QQ号登陆,并且也可以通过QQ号来搜索好友,这就将微信、微博QQ真正的连接起来。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腾讯已经将QQ用户积累起来,并且借助网络游戏、QQ、电子商务等平台形成了关系链营销网络。所以企业要利用关系链营销网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该企业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定位准确,真正实现精准营销。在定义微信社交圈的时候,可以从远近亲疏出发,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熟人交际圈;第二层次,中距离千米交际圈;第三层次,陌生人交际圈。近距离交际圈是指QQ好友以及手机通讯录中的好友;中距离千米交际圈是指利用微信中的“查看附近的人”而查找到1千米以内的用户,并且也可以对该用户的头像、基本信息进行查看;陌生人交际圈是指是通过微信中的“摇一摇”功能来摇到同一时刻摇动手机的用户,这就将微信的社交圈扩展到陌生人。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交际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且也扩大了营销范围。 二、企业微信营销的模式 1.内容推送型。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推出的,企业也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将企业的产品信息、促销活动等咨询到微信上,然后让更多的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信息。腾讯公司所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细化了企业利用微信的营销渠道。企业还可以分组以及控制顾客,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美容院会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将新品展示出来,让其粉丝及时了解到其所需要的化妆品是否已上新,同时美容院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发一些保养皮肤的小常识以及养生保健的一些信息。还有一部分企业让员工利用自己的微信号来一些信息,在员工的微信账号上一些优惠信息、店铺所处的位置等,借助这些方式可以大大获得公众的青睐。 2.获取粉丝型。微信营销的基础就是“粉丝”以及“关注”。微信不同于微博,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微信粉丝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企业利用微信来推广品牌是否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看企业的粉丝数量,但是企业怎样才能增加粉丝的数量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用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企业要设定属于自己品牌的二维码,借助促销打折等活动来获得用户的关注。比如:在邯郸美食林超市中推出了“扫描二维码”活动赢取免费观看电影,这种活动提高了企业的关注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该企业。 3.简单互动型。微信借助手机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这就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条件。用户利用微信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企业也可以借助微信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最终增加了微信与用户之间的联系。由于微信还具有语音、视频等功能,用户与企业可以展开对话,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到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企业微信营销应该遵循的原则 1.坚持内容为主的原则。企业在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时候要坚持内容为主的原则,虽然用户关注企业微信平台是一种主动行为,但是用户接收企业发送的信息属于被动接收。如果企业发送的信息内容不合适,这就会丢失一部分用户。因此企业要发送一些用户比较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吸引用户的眼球。企业要先通过信息来获得用户的信赖,然后再去考虑销售这件事。 2.把握好微信推送的次数以及时间。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前提就是不打扰到用户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人们使用微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与朋友进行交流,因此企业如果一味的向用户发送信息,这就让用户越来越讨厌,最终促使用户取消了对企业的关注。企业在利用微信推动信息的时候,要增加一些互动,吸引用户的眼球。比如:饭店可以在中午十一点的时候利用微信将中午的菜单给用户,如果用户这个时候收到了信息,就会觉得这信息太有用了。 3.从线上到线下的原则。企业借助微信的线上推广来获得更多的粉丝,但是要想一直获得这些粉丝的关注,就要借助线下面对面的沟通。企业要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培养出忠实的粉丝,增加了企业的亲和力。 4.企业公众平台与员工微信相结合的原则。通常情况,企业会定时向用户发送信息,但是企业却没有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不能了解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企业要让员工利用自己的微信号与客户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到客户的想法,这一种模式虽然效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却能够做到精准营销。在微信营销过程中,企业要将公众平台与员工微信号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作为新生事物逐渐发展起来。微信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为企业的营销开拓了新的模式。虽然利用微信营销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微信营销会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同时企业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与微信营销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微信营销策略。 作者:夏俊鹄 单位: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大数据营销客户关系管理 在过去,传统的客户销售是通过展会、用户登记、购买客户资料等方式取得客户线索,然后通过电话、邮件、上门拜访等方式推进客户下单。传统的CRM就在于维护和关怀这些已消费的客户过程中,促成客户的再次消费。现在,随着实名制社区和电子商务的普遍化,用户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链,也就是人脉价值,通过这种人脉价值最终能实现交易数据跟交互数据的融合。微信这一优秀的SNS传播工具体现的正是这种人脉价值。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直接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进行点对点的直接营销。这种商家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可以帮助商家实现CRM(客户关系管理)。但是,如何利用好微信平台的这种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很多潜在的商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实质上,这是由于对微信CRM的本质和原理缺乏认识。 一、微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使企业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为目的的一种管理经营方式。也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客户关系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软件技术。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CRM实施的基础。微信CRM的本质,是在微信渠道上利用微信的特点和接口而扩展的CRM系统。商家可以通过CRM插件(由专门的软件技术公司制作)对每个关注它的用户进行标签、分类等,从而形成动态的S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利用这个动态的CRM,商家可以完成针对客户关系链大数据的客户调研、用户结构等调查工作。微信SCRM,实际上是将微信用户粉丝从关注、查询产品信息到接受服务咨询、参与调查与调查或营销活动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形成用户的特征描述,并基于这些特征将微信用户加以分类、存入CRM数据库,作为后续传播、营销的基础。所以,如果微信平台上没有用户关系链大数据,则无法实现此类精准的行为跟踪、归类以及后续营销活动。1.微信CRM的功能当前的微信CRM有许多开放式的对外接口,最广泛的是短信,通过短信可以给顾客发送信息。另外,扫描二维码也可能进入一些应用场景,例如让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录入商品信息,查询商品、价格、款式等。在不同的企业CRM的功能设置是不同的,但通常都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小型企业可以通过Excel等方式管理查询客户信息,但大型企业需要更快速地查询客户。微信CRM是用户关系链中的用户信息集成的客户数据库,包括客户的联系方式、特性、成交记录、跟踪记录等。2)通过庞大的微信CRM用户数据库,可以建立上层分析系统,从而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3)微信CRM可以规范企业的作业流程,让各个部门之间按照CRM系统的业务流程工作。4)利用CRM的“自定义菜单”功能来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了解最新优惠信息、查询消费记录、开展“电子会员卡”等。2.微信CRM的典型模式一般企业的CRM管理过程会面临两类典型情况。其一,为众多的客户提供通过一次交互完成的、高频次的交易。其二,为较少的客户提供通过多环节完成的、长周期的交易。而微信CRM的典型管理模式通常有三种。(1)一对一模型:企业将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并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每个客户的需要。在面对公司大业务量客户和重点客户时,适合采用一对一模型。(2)传统的CRM模型:传统模型中,用户数据主要用于客户分类。针对不同特点的用户群体进行分类管理,向其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一般业务量较少的客户,适合采用传统型CRM模型。(3)个性化沟通和目标定位模型:本模型面向所有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基本相同,也会结合客户的个人偏好及目标市场的需求对产品与服务进行适度调整。一般地,对比例较大的非核心客户强调的是服务范围和服务的及时性;对数量较少但对公司收益贡献较大的重点客户则提供较集中的、纵向的、积累的成长型服务。3.建立微信CRM的步骤对于企业建立CRM的目标即是建立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以最佳的价值定位瞄准最具吸引力的客户,最大化地提高运营效率,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企业建立微信CRM一般遵循CRM的管理思路,从以下五步建立CRM系统即可。(1)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建立客户信息数据需要搜集用户的资料信息,包括:对客户类型的划分、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客户跟踪记录等,此外还包括可能的与目标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相关的信息,如业务商机信息、行业动向信息、产业动向信息,变更信息、用户投诉等。(2)分析和了解客户。通过搜集和详尽分析市场的信息对用户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后,可以对客户进行细分营销及管理。一般,可以从企业的性质、企业规模、主要业务类型、业务量、行业发展、经营状况、风险评估状况等全面地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3)客户关系维护。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老用户的维护,由客户服务人员配合销售部做好重点客户的维护和服务,将公司资源集中于“黄金客户”的关系管理,完善客户的维护管理,加大关系营销的力度。(4)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此功能主要包括服务请求、服务内容、服务收费等的管理,详细记录了服务全程进行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传递至信息部门。(5)客户增值管理。结合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及根据客户信息库获得的资料分析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客户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挖掘。 二、微信关系链管理 如果微信平台上没有用户,微信SCRM的价值则无法体现。所以通过微信的社交功能,建立微信关系链是实现微信CRM的前提。1.建立人脉资源数据库的策略人脉既是资源也是资本,有效建立人脉资源数据库可以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微信企业的客源人脉,一般是指在运营工作中与各类客户打交道而形成的人脉关系。有效管理维护好企业的经销商、商、客户等人脉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交网络工具通过直接的沟通交流,能够创造口碑,赢得推荐,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微信平台的人脉资源关系链的裂变形成了人脉资源库的大数据,能够为企业促进商机。所以,在制定人脉资源选择行动计划时,资源结构要科学合理,例如性别、年龄结构、行业结构、学历与知识素养结构、高低层次结构、内外结构、现在与未来的结构等。人脉圈子结构若过于单一、单调,会影响人脉资源的质量。在拓展人脉资源的过程中,要从长远考虑,应注意人脉的深度、广度和关联度。人脉的深度即人脉关系纵向延伸的情况,达到了什么级别;人脉的广度及人脉关系横向延伸的情况,范围(区域与行业)有多广;人脉的关联度则指人脉关系与个人(或企业)定位从事行业的相关性。所以,利用裂变效应拓展建立人脉资源圈,需要关注成长性及延伸空间。企业在运营微信平台拓展人脉资源的规划时,通常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确定发展规划评估人脉资源现状明确人脉资源的需求设计人脉资源结构制定人脉资源规划制定拓展营销行动2.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精准锁定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通常是由用户主动选择的,排斥性较小,并且发送的消息类型丰富,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企业通过对微信媒介平台微信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给有需求的用户发送需要的信息,加速推动了精准营销的发展。精准营销是为产品、业务、内容等寻找可能会感兴趣的潜在目标用户的方法过程。要尽可能地精准地锁定目标客户,就必须对目标用户的行为、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并与需要营销的产品、业务、内容相匹配。通过微信,将用户行为细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维度,例如,进行用户分组、地域范围控制等精准消息的推送,根据不同的分组特点,给用户发送个性化的内容,让主动添加公众账号的用户都能接收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样,营销人员便能根据既定的营销目标,结合规则模型来实现精准选取用户,进行精细化营销,同时能够结合客户行为分析挖掘更丰富的客户价值,也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对用户进行细分,发现未能满足其需求的细分群体,挖掘新商机,开发针对性的产品。 三、线下数据分析和商业决策的大数据营销应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营销属于小众营销,但由于互联网的“喇叭口”效应,很容易造成一种“势”,圈内意见对于圈内外消费者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在很多人购买产品时,首先会上网搜集信息,会到各类论坛上寻找其他人的使用感受等资讯,因此网友圈子就成了信息的聚合点。比如搜房网上,一些楼盘的业主对于楼盘的评论,几乎成为了影响其他人购房决策的重要因素。按照大众营销做广度、小众营销做深度的原则,圈子营销最重要的就是做深做透,突出个性化服务营销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圈子营销。第一,组建圈子,做好线上交流与线下的各类活动;维护圈子数据库,做精准客户营销。如,长安铃木通过组建铃木车友俱乐部,通过线上交流、线下交友、出游活动来扩大长安铃木的品牌知名度,并通过扩大圈子影响力及实际的服务工作,影响到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对扩大销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圈子营销是较为精准的营销手段,由于同属某一类爱好的人群,容易建立信任并建立联系。铃木车友俱乐部按照车友们的不同属性类别建立起关联数据库,当有新品信息或者活动时,就按照不同属性类别有选择地发送信息或者组织活动,这种精准的圈子营销能够达到快速品牌推广并形成口碑传播的效果。第二,与目标圈子群体进行合作,支持和赞助圈子活动,或者制造正面新闻话题,让圈子成员广泛参与,开展有针对性的客户营销。如一些户外运动装备企业经常与各类登山野营的团体、协会、“驴友会”等组织合作,通过这些组织的进行信息传播和营销渠道的建立,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取得很好的营销效果。又如,必胜客曾与社交网站及网上聚集地360圈作为合作对象。在360圈上参加必胜客活动的用户,都可以加入必胜客的“食尚”潮人圈公众圈。必胜客的营销策略是通过人群特性与产品特色融合的方式进行的创意营销。活动按照参与人群的不同性格进行用户细分性格类别,再将不同特色的必胜客食品与之相匹配,向不同性格的食客推出不同特色的食品,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第三,与部分圈子中的意见领袖合作,通过意见领袖传播品牌价值。必要时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分享和发表产品的信息及使用经验和感受等,以实现低成本营销。总结随着社交网络的全球扩张,企业在互联网中应逐渐转型,借助数据库技术为生活服务,数据大爆炸正在改写市场营销规则。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提高企业价值的必然要求。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旨在建立新的营销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以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关系实体,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微信客户关系管理大数据营销正是通过对人脉资源的关系链的整合同时通过线下活动与微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创新营销。 作者:陈嘉雯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广东省电子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微信营销论文: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微信营销策略 一、微信与微信营销 微信是腾讯公司为智能移动终端提供的一款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作为一种时尚的沟通交流工具,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来源与传媒载体。微信营销是指以微信作为营销平台,向其目标客户传播产品信息,使客户了解企业产品或客户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引发客户好感,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 二、微信营销的优势 (一)营销成本低 目前微信的各大功能都是免费提供给用户,成本仅仅是一定的流量费。企业只要将需要推广的内容放到微信平台上就可以像被广泛接收和传播。 (二)客户定位准 企业可以借助微信精准定位等功能,把企业的营销信息准确地推送给目标客户并显著提高信息到达率,做到点对点精准化营销。 (三)企业和客户互动性强 微信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多元化,不仅支持文字、表情符号和图片的发送,也支持语音对话和视频交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带着手机,企业和用户就能够彼此轻松地进行良好互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服务客户的效率,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营销方式都无法实现的。 (四)方式生动形象易接受 传统营销方式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具有明显的弊端。要么像报纸广告缺乏形象的视觉冲击,要么像电视广告,效果好费用高。微信营销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营销方式中的弊端,将企业宣传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了消费者,同时它的营销费用也是极低的。 三、成人职业资格培训微信营销策略 微信是以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社交平台,成人执业资格考前培训的基础也是以人为主体目标的客户。因此利用微信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成人执业资格考前培训中进行营销,就会得到比传统营销方式更为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可以应用一下方式: (一)主打公众平台,小号推加粉 企业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全方位展示企业的产品信息。针对执业资格考试的成人因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时时关注考试信息。培训机构可利用公众平台及时推送一系列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如教材信息、大纲变动、考试要求、该执业资格的考试政策、考试报名时间、准考证打印时间、成绩查询办法等这些对考生很重要的信息,提升客户对该公众号的关注度,解答客户疑问。此外,培训机构还可以将培训信息通过语音的方式推送给客户,如果客户回复语音中提示的关键字,则再给客户提供一些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实现与客户的有效互动,提升客户对该平台的关注度。这一点企业可以借鉴“逻辑思维”的公众平台,该平台目前已有300多万粉丝,实现了良好的收益。最后,可以借助微信软件的手机号申请小号,利用小号继续加强朋友圈分享和附近好友来推送公众账户,加强公众平台的推广。 (二)加强客户管理与服务 培训机构应像经营品牌一样对待自己的公众账号。对所发送的信息做出整体规划和安排,准备好文字素材和图片素材。如果仅仅只推送本企业的相关信息,难免会让人觉得生硬,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客户反感,所以培训机构应在推送培训信息的同时,适当推送一些行业资讯、新闻热点、优惠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对于粉丝的管理,可以针对新老学员推送不同的内容,设置要方便客户提问及回复。使客户在实际体验中获得良好的服务,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受到客户认可,促使客户使用微信分享自己的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对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线上线下同步营销 线下活动能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信任度,是充分发挥微信营销优势的重要场所。培训机构可鼓励客户使用手机扫描企业二维码成为企业的粉丝,并采用会员制、点赞送培训等优惠方式来增加精准的目标客户,积累大批实际消费群体,对企业未来微信营销的顺利推广至关重要。结语目前微信已不仅仅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微信程序的不断完善,很多眼光敏锐的商家已经着手微信功能的使用,将微信作为企业营销平台的延伸,充分利用微信做起了产品、企业宣传、挖掘客户,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营销时代。但无论何种营销方式,培训企业只有以人为本,以客户为本,以满足客户利益为前提才是微信营销的发展之本。 作者:张海云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网工程论文: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探析 【摘要】 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电网建设中,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之举。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以此来为日后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电力工程;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1引言 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对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技术,对其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结合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实现电力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2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 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征:①电网的绿色环保。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但对资源进行了有效充分的利用,还大大降低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②电网的结构牢固。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的整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气候和环境,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行。③电网的经济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从全局出发,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在确保能源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④电网的交互性。在能源供应的过程中,建立起市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模式,以用户的根本需求为主,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以此来保障能源市场发展的持续性。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 3.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源领域方面的应用 智能电网中各个设备的电源都是由电力工程技术提供的,电源通常有交流、变频、恒频、直流电源等形式,例如:蓄电池充电一般都是直流电源。而在操作变电所的时候,可以使用交流也可以是直流电源,而在小型计算机或是大型计算机里,器开关电源都是高频的。 3.2电力工程技术在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其对于电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电能足够的稳定,且电能的质量较高,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就要使用到电力工程技术的“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抑制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会不断的出现新装置,比如说薄型的变换器、无功补偿装置等。有些国家在建设输电工程的时候,如果输电容量较大,或者是线路较长的时候,就会采用直流输电的方式进行。而在我国,普遍是将闸管变流装置来做逆变闸、整流阀装置的。将这些装置用于配电网时,可以避免电压出现突然闪变或是电网突然停电的事故,从而增强供电效果,极大地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4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4.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将清洁度较高的新型能源传输到电网中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柔性交流输电,此输电技术一般是以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主,多种技术的配合应用不仅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必须确保高度清洁的新型能源顺利输送到电网中,并做好能源的隔离工作,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正因为如此,该技术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2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 据上文描述可知,智能电网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对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伴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对该方面技术的完善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能源转换技术作为开发经济、低碳节能的主要技术,将其应用于智能电网中具有必要性,其能够将传统电网建设中的能源转化为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所需的能源,比如说将煤炭发电转化为智能发电,从而将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多种并网技术的利用率。 4.3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 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需要对电能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质量的评估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比如说技术的等级和用户经济性评估体系等;②为了有效降低智能电网建设的成本,还应该提高供用电接口的经济性,建设人员应该根据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供用电接口的可行性方案,并在诸多方案中选取最具经济性的建设方案,从而在确保电网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电网建设的成本。 4.4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适用性很广,即使是在小岛上,也可以利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完成电能输送工作。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内,交流电的应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设置相应的控制换流装置。当前,控制换流装置是由关断原件构成的,这种构成结构可以使电能的输送效果更为理想,也降低了电能输送的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十分值得推广。 5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5.1确保网络结构的灵活性 智能电网建设最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能够确保网络结构足够的灵活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①确保高压电网又运行可靠;②加强我国电网的基本架构建设;③完善区域性电网建设;④改进配电网结构,增强配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总而言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更加努力,采用最佳的策略,从而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 5.2完善通信系统 为了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建设水平,可以在智能电网中投入使用通信技术,同时,通过通信系统的完善,使得信息的传输变得更加的及时、全面。通信系统建设注意事项,具体如下:①确保通信平台的使用性能较为灵活;②明确划分信息层次;③融合电力业务与信息技术;④简化信息操作步骤;⑤确保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⑥确保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性能;⑦增加通信技术的种类,完善通信功能。 5.3完善电力设备 为了有效提高电能的质量,增加电量,转变能源,则需要采用较为精良的电力设备,基于此,不难看出,完善电力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常用的电力设备有很多,例如:可控硅并联电抗器、动态电压恢复器、静止同步补偿器等等。为了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继续研究,研制出更多好用的电力设备。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作为有极大潜力的电力工程技术在我国现代电网的建设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建设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以及具体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表明,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剑波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永州供电分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摘要】 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电网建设中,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之举。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以此来为日后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电力工程;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1引言 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对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技术,对其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结合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实现电力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2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 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征:①电网的绿色环保。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但对资源进行了有效充分的利用,还大大降低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②电网的结构牢固。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的整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气候和环境,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行。③电网的经济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从全局出发,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在确保能源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④电网的交互性。在能源供应的过程中,建立起市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模式,以用户的根本需求为主,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以此来保障能源市场发展的持续性。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 3.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源领域方面的应用 智能电网中各个设备的电源都是由电力工程技术提供的,电源通常有交流、变频、恒频、直流电源等形式,例如:蓄电池充电一般都是直流电源。而在操作变电所的时候,可以使用交流也可以是直流电源,而在小型计算机或是大型计算机里,器开关电源都是高频的。 3.2电力工程技术在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其对于电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电能足够的稳定,且电能的质量较高,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就要使用到电力工程技术的“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抑制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会不断的出现新装置,比如说薄型的变换器、无功补偿装置等。有些国家在建设输电工程的时候,如果输电容量较大,或者是线路较长的时候,就会采用直流输电的方式进行。而在我国,普遍是将闸管变流装置来做逆变闸、整流阀装置的。将这些装置用于配电网时,可以避免电压出现突然闪变或是电网突然停电的事故,从而增强供电效果,极大地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4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4.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将清洁度较高的新型能源传输到电网中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柔性交流输电,此输电技术一般是以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主,多种技术的配合应用不仅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必须确保高度清洁的新型能源顺利输送到电网中,并做好能源的隔离工作,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正因为如此,该技术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2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 据上文描述可知,智能电网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对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伴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对该方面技术的完善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能源转换技术作为开发经济、低碳节能的主要技术,将其应用于智能电网中具有必要性,其能够将传统电网建设中的能源转化为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所需的能源,比如说将煤炭发电转化为智能发电,从而将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多种并网技术的利用率。 4.3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 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需要对电能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质量的评估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比如说技术的等级和用户经济性评估体系等;②为了有效降低智能电网建设的成本,还应该提高供用电接口的经济性,建设人员应该根据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供用电接口的可行性方案,并在诸多方案中选取最具经济性的建设方案,从而在确保电网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电网建设的成本。 4.4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适用性很广,即使是在小岛上,也可以利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完成电能输送工作。即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构成,根据图中不难看出,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内,交流电的应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设置相应的控制换流装置。当前,控制换流装置是由关断原件构成的,这种构成结构可以使电能的输送效果更为理想,也降低了电能输送的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十分值得推广。 5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5.1确保网络结构的灵活性 智能电网建设最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能够确保网络结构足够的灵活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①确保高压电网又运行可靠;②加强我国电网的基本架构建设;③完善区域性电网建设;④改进配电网结构,增强配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总而言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更加努力,采用最佳的策略,从而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 5.2完善通信系统为了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建设水平,可以在智能电网中投入使用通信技术,同时,通过通信系统的完善,使得信息的传输变得更加的及时、全面。通信系统建设注意事项,具体如下:①确保通信平台的使用性能较为灵活;②明确划分信息层次;③融合电力业务与信息技术;④简化信息操作步骤;⑤确保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⑥确保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性能;⑦增加通信技术的种类,完善通信功能。 5.3完善电力设备 为了有效提高电能的质量,增加电量,转变能源,则需要采用较为精良的电力设备,基于此,不难看出,完善电力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常用的电力设备有很多,例如:可控硅并联电抗器、动态电压恢复器、静止同步补偿器等等。为了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继续研究,研制出更多好用的电力设备。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作为有极大潜力的电力工程技术在我国现代电网的建设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建设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以及具体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表明,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剑波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永州供电分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电网生产准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摘要] 为展示援建西藏电网的实际效果,本文以笔者在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作为专责工程师从事三个月生产准备的工作经历和切身感受,讨论了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准备工作管理及生产技术人员管理,详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圆满完成援藏工作的实践,表明了所述方法的迫切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西藏;电网;输变电工程;生产准备;技术人员 0引言 2014年10月,笔者受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委派,参加了对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准备工作的专项帮扶工作。本文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生产准备管理工作为主线,对为期三个月的援藏工作经验和心得做了回顾和思考,讨论了援建西藏电网生产准备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新建和扩建输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管理 生产准备工作管理重点是对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新设备调试质量、工程验收质量、新设备投运质量及质保期设备运维质量等5个方面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阶段承建西藏公司输变电新建、扩建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水准不高,工程验收发现缺陷数量大,施工方消缺速度慢,消缺后复查发现问题也很多。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西藏公司共验收了8个110kV变电站,10个输电工程项目,共发现缺陷1254条,其中严重缺陷226条,因施工质量低而造成的缺陷数量为总缺陷数量的87%以上。二是新建、扩建工程中新设备数量大、种类多,调试工作繁杂且无统一标准,影响设备调试工作进度。三是生产管理人员数量少,西藏地区气候恶劣且交通不便(以那曲为例,其平均海拨在4500米以上,空气氧含量低、气压低,公路交通不便,汽车限速50km/h,到达工作地点的所需时长及人员身体消耗都很大)等因素,造成验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四是新建、扩建工程投运后质保期内,施工方(代维方)责任心不强,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不到位,为设备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1.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 为保证工程质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应积极介入工程验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派出相关专业人员动态验收,发现问题应填写《输变电随工验收缺陷表》并及时敦促施工方整改,特别是隐蔽工程出现缺陷时,未经复查合格施工方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在高原特定气候及地理条件下对输变电设备的特殊要求,验收人员应对照相关国家标准严格查找不符合高原条件的设计、施工及设备缺陷,坚决勒令相关责任方限期消缺并进行专项复查。由业主项目部负责根据动态验收制订整改计划,督促施工方刚性执行消缺期限,验收组定期复查实施缺陷消除闭环管理。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消除的缺陷应由设备运维管理部门及业主项目部及时反馈给西藏公司运检部、建设部,对于无故屡整不改者挂牌督办,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1.2新设备调试质量 设备调试方应选用技术水平高,并与设备运维管理单位长期合作的有相关资质的设备试验队伍。调试方应在入场调试前上报详细的试验计划并经运检部门审核,以刚性的原则执行试验计划,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计划任务,避免影响生产准备工作进度。由设备运检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联合制订各专业的标准化试验方案和试验报告范本,调试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化试验方案,防止验收试验缺漏项。设备运维部门应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全程随同参加设备调试并做好试验记录,以便随时掌握调试中发现的缺陷。 1.3工程验收质量 启动验收前,可由西藏公司运检部实施地市公司专业人员横向调配,保证各相关专业验收人员数量充足。各专业验收组分片包干,每个验收部分都应责任落实到人头。在交通不便地区进行输变电工程验收时,验收组应在验收地域附近选择住宿地点,进行现场蹲点,保证验收工作的有效时间。验收组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的技术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验收记录可附缺陷照片并标注缺陷部位、判断缺陷依据、缺陷处理过程等,并将记录存档备案,为设备投运后的运维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参考。预验收及正式验收时,在各验收组的负责人中应选出一人,正式验收着重查验所有预验收、复验收发现的缺陷是否已全部处理完毕,正式验收后应达到零缺陷。 1.4新设备投运质量 一是召开投运启动会,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投运工作并负责对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二是相关部门严把设备投运方案、现场运维规程及应急预案编写及审批关,确保投运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设备运维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到岗到位要求,实施投运全过程管控。四是运维人员认真执行两票三措,严防投运过程的人身及误操作事故。投运中若发现异常状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由项目部协调施工方、调试方及相关人员立即进行处理。需要测量保护相位的装置时,应由调试人员进行测试,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监督,待结果正确无误后,设备方可投入运行。 1.5质保期设备运维质量 在设备质保期内,宜实行设备运行质量后评价管理方法。由设备运维管理部门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组成新投运设备运行质量后评价工作组,通过对新投运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及问询运维值班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并及时通知业主项目部,业主项目部负责督促施工方或代维方立即整改并复查整改结果。对于因消缺难度大未能处理的缺陷应持续跟踪,分析并审查施工方或代维方的解决方案。质保期内每个月工作组都要对新投运设备未处理缺陷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和评价,将未处理缺陷类别化量化归纳后,提出有关改进措施并制订设备后评价自评报告上报西藏公司运检部。西藏公司运检部组织全公司优势技术力量(必要时也可请外聘专家加入)会同后评价工作组共同研讨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案,随后,后评价工作组将方案下达业主项目部,再由业主项目部监督施工方按方案消缺,经复查无误后反馈信息至后评价工作组,形成闭环管理,最终达到质保期后设备“零缺陷”移交。设备运维管理部门派出相关专业运检维护人员全程跟随施工方或代维方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投运、定期检验、异常临检和故障排除等日常设备维护工作,对于参与的每一项工作都应做好记录,确保本单位生产技术人员能够熟知所辖设备,以便随时可接手设备维护及检修工作,保证在质保期后本单位设备运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西藏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保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加强生产技术人员的管理是促进专业工作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保证一线技术人员数量 对于条件极其艰苦地区的生产员工,首先要保证其在高原长期工作中身体健康,同时还应采取其他的鼓励措施,解决其后顾之忧,使更多身体素质、思想素质过硬的员工愿意到一线工作。在新入企的大学生的岗位分配上向生产一线倾斜,是保证生产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新入企的大学生在基层工作满5年以上,才可通过竞聘进入管理岗位,既能为基层保证稳定的生产力量,又可在年轻的生产人员中选拨出极为优秀的、且已积累足够的基层工作经验及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的人员进入管理岗位,为本单位生产管理岗位输送作风朴实、经验丰富且技术过硬的人员。 2.2保证生产技术人员的质量 培训是提高生产技术人员质量最直接的方式,可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班组师徒技能相授来实现。 2.2.1利用科学的培训方式保证专业技术培训的效果 建立科学实用的培训机制,考培结合、以考促培,用考试来检验培训成果,考试成绩与本单位生产员工的绩效收入挂钩,充分调动生产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使青年员工们迅速成长为生产技术骨干。培训方式还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各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来藏授课,切实提高本单位人员技术水平,还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去内地基层进修及工作,增加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层面的交流,从比较中找差距,从学习中提素质,增强生产人才的整体素质。 2.2.2通过选择适合的援藏人员类型提高班组师徒技能相授的效果 目前援藏人员的选择方向主要以管理人员为主,而西藏公司的生产工作更需要能够深入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帮扶人员。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电网公司选派相关援藏人员专项帮扶的机会,挑选内地各运行检修专业的班组长或技术骨干,进入西藏公司各生产一线班组任班组长或技术员,对一线生产员工直接进行技能传授,可快速增强西藏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力量。 3结语 2014年以来,西藏电网设备新建及改扩建工程繁多,短期内大量新建、扩建工程需要投运,给西藏公司生产准备工作带来了困难。只有加强生产准备工作的管理,提升西藏公司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可持续发展,才会对西藏公司的生产工作大局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大勇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电网建设工程造价安全风险管理 一、电网工程造价概述 完成某项工程需要的资金总投入称之为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展现出一定的整体性、技术性还有经济性,以妥善利用人工、设备及材料等部分为前提条件,参考协议要求的价格掌控施工成本,进而实现最佳的收益。近年来,中国电力事业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前进,电网工程造价监管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 1.风险识别的依据和作用。 假使缺少工程造价风险意识,电力施工工程于风险管理部分则有不少的缺陷,亟需完善。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供电企业能够尽可能地发现制约工程造价的不良因素,进而在实际的落实进程里全面掌握整体工程,进一步掌控工程造价。因此风险识别可以确保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性。 2.风险识别流程。 由于多种多样的风险可以严重作用于工程造价,因此针对风险识别应该具备完善的操作流程,关键有下述几个方面:(1)判断不明确的客观因素。风险归类成客观、非客观两类,判断客观风险因素在风险识别中占据首要位置。(2)构建全面风险因素图标。有关人员能够通过之前的经验和真实情况紧密连接起来,把多种风险因素划分进一张图里,给下一步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3)搜集风险信息。根据咨询专家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地提高风险意识。 3.风险识别途径。 3.1参照风险表。 可以根据风险管理团队及风险行业构建分析表以确定潜在风险。此类分析表里普遍包括潜在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给项目带来的影响。 3.2敏感性分析。 在实行敏感性分析环节的时候,可以假设价格、产量、成本等出现调整,预计在各种情况下,工程的利润、现金流量等部分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程度。敏感性分析能够通过各项数据的对比,发现对工程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在各种变量因素出现变化的过程中,项目指标也在不断调整,敏感性分析根据计算其调整幅度以实施判断,在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敏感性分析的一般的环节是:①明确测评的实际指标。②明确潜在影响因素。③计算多种影响因素对测评指标的作用水平。④获得最敏感因素,再进行决策。 3.3鱼刺图。 风险识别策略主要分为两类,以上两类策略是因为存在的风险判定直接的影响,也就是从原因至结果,而鱼刺图恰恰相反,属于根据结果查找原因的途径。选择鱼刺图法的普通的环节涵盖了:①明确所需研究的问题。②判定引起风险的潜在原因。③明确所有原因的引起因素。④民主分析所有因素的应对策略。 二、工程造价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就是在将来全体大众维护安全生产能够牺牲的代价。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领导者选择一系列的策略,发挥多种多样的职能,全面协调及掌控电网工程安全建设的所有因素,排除不安全因素,从而增加投资及经济效益。电网安全监管环节的关键内容涵盖了:人身、电网、装置几方面的安全。电网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监管落实于项目的决策时期、进行时期及使用时期所有的阶段。 三、影响电网工程造价的安全风险因素 多种多样的安全风险,作用于工程造价还贯穿于电网建设的所有环节。 1.投标合同时期的安全风险。 针对工程项目招投标时期而言,它的安全风险源头是在业主的建设要求方面,没有了解误差、没有妥善的研究市场有关数据,没有对电网工程建设施工所有环节需要的资金进行预算及没有投标方案等,明显的行为就是盲目报价。盲目报价的结果划分成两类:中标及失标。盲目报价的中标,势必引起工程造价不在预算范围内,供电企业自己不能获得计划的收益甚至于把投入的资金全部赔进去。盲目报价的失标,则导致供电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收益的机会。在合同签订时期,造成资本损益的有三个部分。①统筹计划部分:在签订的协议里清晰地指出电网建设工程进度规划、施工班子责权划分等,具有可行性风险。②过程资金监管部分:施工预付款合约、月度到款方案和所有费用的折扣点、资金周转度等,显现出财务承受水平风险。③结算增加款回收部分:调整资金的回收算法、核减费用范围、尾款给付还有申报增加费用环境等,具有责权清晰性的风险。 2.建设施工时期的安全风险。 施工时期是全部电网建设工程的关键步骤。据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5月山东一个电网工程施工者在焊接高空管道的过程中,没有系好安全带,出现高空坠落,导致两人死亡。2012年8月,四川一个电网工程施工者在220千伏炳张线线路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快艇翻船问题,导致五人死亡。其中山东电网施工者坠亡,民营承包兼施工企业给予失事工人每人60万元赔偿。2009年10月,湖北省一个电网工程山区高压线路的立杆布线,离地距离不足,验收不符合标准,被责令全部返工。由此可见,施工时期和资本损益、工程质量、施工人身及电力装置的安全风险是紧密连接的,属于直接作用于工程造价明显时期。不重视安全风险管理会引起工程造价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加。 四、安全风险管理在工程造价上的应用 1.选择安全风险评估,整体掌控工程造价。 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造价预算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安全风险测评的成效。风险评估的步骤是:挑选有效的评估策略获得信息,建立妥善的风险测评模型,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环节并指明结论。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在于,需明确了解因为安全风险而阻碍工程造价的不良因素。需选择安全风险测评结果,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2.落实安全风险掌控,降低工程造价影响。 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掌控是极其重要的,是和项目掌控的所有环节紧密连接的,在项目控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的直接结果。有很多策略能够达到掌控安全风险的目的,妥善配置时刻存在的安全风险,于项目参与人员间实施风险责任细化,使得项目参与人员认清自己的安全风险义务,从而增强所有环节掌控的主动性。避免工程建设里资金投入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从而减少安全风险给工程造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3.提高安全风险管理队伍素质,控制工程造价水平。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监管的有序落实,首要的问题在于构建专业技能高的项目管理队伍。尤其关键的是项目经理,其属于项目管理队伍的核心。项目经理需要头脑发达、创造性强,仔细考虑再进行决策。其安全风险监管的能力及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水平。但电网工程建设施工时期具有工作多,施工位置多的特点,仅仅靠项目管理队伍自己,是不能落实好风险管理的,也需要培训领导成员及全部的施工群体,提高安全风险监管意识,才能全面掌控工程造价水平。 五、结语 供电企业的效益是和电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紧密相连的,必须落实好安全风险管理环节,才能保障电网建设安全地进行及推动市场经济有序的发展。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显著的复杂特性,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才能降低电网建设工程的风险,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郭浩谦 单位:国网河北永年县供电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1智能电网的概述 1.1定义概述 智能电网是一种全自动化的新型电网系统,主要是把传统的电网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同时在运行中运用网络云技术、通讯技术等相关的技术结合运用,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运行、交互化的信息传递模式,实现了电网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这种新型的电网满足了用户的整体发展需求,让电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升整个经济效益的发展。 1.2智能电网的发展优势 1.2.1稳固性 因为智能电网运用的是全自动的智能控制系统,当遇到天气环境恶劣的情况或者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做出自我防护、发出警报,后期的处理在效率和速度上会有所提升,有利于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1.2.2实用性 让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之间的联系加大,有效促进新的经济领域。同时,智能化的运行,减少人为方面的失误,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繁杂的工作流程,人力和物力得到节省,成本降低。 1.2.3强恢复力 恢复能力也可以说是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带有实时监控以及自身的评估系统,可以及时的了解电力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自己会发出预警声音,自己能够诊断出出现问题的故障部位并且运用其自救系统自我修复。不需要人工排查,因为人工排查会出现很多人工的失误和排查不仔细忽略小问题的情况出现,这样会对整体的电网运行起到阻碍作用。 2电力工程在智能电网中的总体应用 2.1电源方面的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电源,电源主要包括直流电和交流电。在运用蓄电池充电的时候运用直流电;变电所开展操作的时候也一般运用直流电;计算机的使用则运用的是高频的电源。 2.2电力输送的应用 智能电网要求在电能方面能够做到稳定平稳,那么要想达到这个要求补偿技术以及谐波抑制的技术就要使用其中。电力工程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会使用新的装置,比如说补偿装置。我国开展电力输送的时候,习惯把闸管变流装置当做整流阀装置使用。这些专业装置的使用能够让电网性能得到稳定,有效的避免电压的闪动以及停电的情况出现,让供电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同时也提升了供电的整体发展效果。 2.3发电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的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电力控制电脑,减少电能的消耗,起到了节约的目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智能电网中的器件容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而要向着高压方向发展。发展中一些新的技术也会出现,像电动传动技术。电力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新的发电技术也出现,比如现在比较常用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相关技术。风力发电的原理是依靠变速的风电机组,机组里面的定子能够直接的进入到电网中,转子通过变频也进入电网,风力机的速率发生改变,变频电流会通入到转子里面。进而控制机组的运转功率,提高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太阳能发电是现在新型的发电方法,在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由控制器、光伏阵列、蓄电池等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直流电的方式在发电系统的并网中应用,所以电流的大小要适当的调整,并网的时候功率的最大化一定要得以保障。控制电池充电和放电,保持电池电流输入的整体平稳性。 3电力工程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3.1电能质量的优化 电能质量的优化建立在电能质量的划分以及评估上,对接口开展其经济情况分析,建立合理的经济和技术评估体系,运用多种方法完善电能质量,让电网的发展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未来的电能质量要想得以保障就要的优化电能状况,运用滤波器、无功补偿、统一质量等核心关键技术。推动电能的质量得到提升,减低总成本,让市场的占有份额得到提升。 3.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是运用清洁能力,在电力、通信和控制上面形成灵活的控制技术。高压电是我国电网主要输送的电能,但要参杂新的能源输送,因此能源隔离是有很大必要的。在工程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中,电能稳固运行,能量的消耗得到有效控制,电路输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结束语 我国人口和面积能够跻身到世界前列,但能源分布不均衡,这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近几年,经济和制造行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在加大,所以发展中的转变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以及特征,了解智能电网的总体应用以及具体应用,探究出电力工程技术在我国智能电网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智能电网的优化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撑。 作者:李雪玮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仁和分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农村配电网工程降损节能技术应用 1线损的含义 电能产生后,就需要经一定线路传输到用户所需位置,在此过程中,会有有功电能、无功电能以及电压损失等出现,可以称之为线损。在国内,一般将线损分为技术以及管理线损两种,虽然在技术途径上有所差别,但都有效地降低了线损带来的危害。 2线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分析出现技术线损的原因 2.1.1变压器使用不合理 在配电网中,变电器的使用一般都会存在容量不稳定的情况。当容量偏大时,就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表现较为突出,有较强的负荷季节性,不够稳定,相应的设备损的情况也较为严重。而当存在较小容量时,就会出现过载或者过热现象,对变压器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威胁,也会导致变压器三相负荷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2.1.2电气线路使用较久,出现老化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用电量随增加,但是却没有意识到需要将导线的截面积相应增加。加之主干线的截面过于细小,许多线路运行时间较久,出现老化现象,导致线路的电压随之升高,最终致使电器损坏。 2.1.3电容器应用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电网中,一般多应用变电站二次侧集中补偿以及用户低压补偿的方式。以我国电网的特性为依据进行研究可发现,当电网线路中感性负荷波动过大时,就会使电网的能耗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无功功率。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电容器的安装不够合理,导致很容易出现损耗现象。正确的选择是将在尽量接近负荷侧的位置进行分散式补偿电容器安装,实现分级补偿,达到就地平衡的状态,使电网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 2.1.4配电网布局欠缺规划 因农村地区条件较差,设备较为欠缺,在线路建设时一般都会选择在有电源的最近位置建设,没有较为完善的规划措施,致使配电设施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迂回供电以及供电半径较长。 2.1.5功率因数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实施较为有效的无功补偿,致使电网的功率因数较低,且无功功率过大,影响供电效率的提升。 2.2分析出现管理线损的原因 (1)在许多地区,有用户不按规定用电甚至窃电。 (2)电网的绝缘性较差,易导致出现漏电现象。 (3)电表的设置不够合理,没有及时进行维修以及调换。 (4)一些电力的管理人员工作不够认真,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心,在抄表时还会出现失误情况,例如错抄、漏抄。 (5)以往使用的线损计算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3应对配电网线损实现节能的方案 3.1技术线损方案分析 (1)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在农村的配电系统中,损坏量最大的就是配电变压器,因此,做好变压器的管理运行,能够有效实现配电网的节能降损。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变电站以及配电台区的用电负荷情况组织协调好,尽量使负荷值与主、配变电网的经济负荷值相接近,使变电器达到经济运行状态。此外,将配电变压器的有功损耗降至最低的方式还有更换节能型变压器。 (2)将运行电压适度提升。在配电网的降损技术中,将运行电压提高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方式。电力网的压力升高以后,其电流就会相对降低,对配电网造成的损坏也会相对减少。 (3)整改线路措施。当无法实现升压时,可以利用增大导线截面的方式以及加入复导线的方式进行整改,从而使线路的输送容量有效增加,并降低线损。使分支线与主干线之间呈叶脉状网络分布,以免出现近电远送以及迂回供电的现象。 (4)使三相负荷相对平衡,若无法达到平衡,会导致各相负荷电流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引发中性线电流的产生。此外,当相线出现损耗时,中性线也会同时出现损耗现象,致使耗损增加。因此,使线损有效降低的方式就是使负荷平衡,使电流不通过中性线。 3.2管理线损方案分析 (1)管理线损指标。在线损的管理中,最为重要且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理论线损计算。所以,应以电力网络以及负荷情况为基础,同时应用微机线损管理软件,将每条线路以及各个变电所的理论亏损计算出来。再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实验或者实践,确定最终的考核线损指标。 (2)对计量设备加强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应对用户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以及电能表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特别重要的部位,应该应用较为先进的全电子电能表,应用集抄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3)对抄表以及核算工作应加强管理力度。 (4)应重点加强用电检查力度。在设备以及线路的应用上,应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检查监督,严格打击窃电以及违规用电行为。 (5)对农村用电进行有效规划,使用电负荷保持在平衡状态。当出现用电不平衡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以使线损最大化地降低。 (6)电力企业应做好线损资料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若想使线损率有效降低,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地提高,就应该从基层入手,建立健全专业性的线损资料档案管理部门。数据的整理归档应由专人负责,将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日后工作中进行查找。对比某一区域的线损率是否符合常规要求,及时想出解决措施应对。 (7)做好线损的统计工作,线损率能够真实反应一个地区的用电情况,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线损率的统计工作。可设立相关的线损率统计部门,对各个区域的电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统计的准确率。在工作的调配中,应该做好各部门的分工工作,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加认真准确地完成任务。此外,还需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使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尽快找到解决措施,进行改革。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村的配电网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仍没有完全实现更新,许多配电网已经出现老化现象,加之供电线路较为复杂,更易使电网发生短路断路现象。且传统的电路存在能源消耗较高的现象,国家为此支出的费用相对较多。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国家出台了无功补偿优化等措施,对配电网加强降损节能建设。从技术以及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使用户的电费支出降低,使电网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并达到最佳节能效果,从而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作者:蒙建军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高要供电局 电网工程论文:配电网络建设工程监理论文 1配电网络建设监理工作的特点 1.1项目建设工期短,施工缺陷容忍度低 配电网络建设工期一般都比较短,最短几天,最长也只是持续数周,有的甚至要少于施工的前期准备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时间。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鲜有监理专属办公区,监理人员每日的工作一般是巡视检查各个施工现场,耗费的时间较长,交通成本较高。其他的工程项目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理都会要求停工整改或返工返修。但是配电网络建设项目,特别是电网改造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后就要立刻投入使用,即为千家万户送电。所以监理人员应该在审查前期施工准备资料和监督施工过程中,应该以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可能存在的供电质量上的问题,一旦发现应告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如果延误,只能停电才可修复,不仅损失了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 1.2影响施工进度因素多,进度控制难度大 施工中可能出现天气变化、施工受阻、停电计划与区域保电发生冲突等客观因素,导致施工进程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理对于施工进度的把握难度增大,也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产生纠纷。 1.3工程协调难度较大 有的投资建设方之所以出资对电力设施进行搬迁,主要是为了清理建设场地,有的投资建设方是遵从政府的有关规定把已经建好的电力设施移交给当地供电部门,意在方便管理和维护。所以项目的投资建设方和业主使用方往往是两个机构。建设方是以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进度为工作重点,使用方主要把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投资建设方虽然是配电项目监理的委托方,但业主使用方也应该被看作是委托方,所以监理在工作中还应该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力求达到各方满意的基础上,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以便使得工程能够顺利发展。 2配电网络建设监理的应用 2.1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前期工程中的应用 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是监理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在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监理在对设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时,就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一个整体把握,这是做好监理工作的第一步。然后进行《监理规划(代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工作,以便于监理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的完成,最大化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以前,必须向监理人员提出申请,经过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的施工条件是否在标准的范围内是监理应该检查的。有关于施工的各项方法措施的编制情况是重点应该检查的方面。内容的完整度,是否有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的审查签字,现场工作人员是否达到任职资格,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另外,还要检查施工设备、检测仪器、绝缘工机具校验资料是否达到标准。 2.2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周期短、规模小等客观因素决定了配电网络工程的施工现场不设置监理部,巡视监理是主要的形式。 2.2.1加强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 在铁塔、方杆等深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关的防护措施,监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负责监督。开挖完成后还要对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核查,进行开挖尺寸的验收工作。关于施工材料的质量、钢筋绑扎的距离、焊接工艺、模板支护牢固程度是要在浇注前需要进行检查的。在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在一旁进行有效监理。有些时候两个建设单位同时为一个电力线路改造项目工作,包括施工阶段和监理工作,其中进行土建施工的单位要移交和验收施工工序,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要拿出所有具有说服力的施工合格的材料,如果有所缺失,即可能造成电力安装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2.2注意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 配电电力设施的材料往往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大部分,所以监理在施工现场要以设计资料为基础,逐项的核对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这也是控制质量和资金投入力度的有效措施。 2.2.3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全面的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监督和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但除此之外,监理还要做好工作笔记和收藏好有关的施工图片,以便降低监理风险的重要方面。 2.2.4推广的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水平 每个监理每年和配电网络建设的施工单位打交道是很多的,在这其中监理获得的施工经验是极为宝贵的,也是值得广泛推广的。监理在与众多施工单位接触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它们之间经验交流的媒介。监理在发现某一单位施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会将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他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施工水平。 2.3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竣工验收阶段中的应用 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紧迫性,一般的配电网络建设都采取当日完工,当日送电的工作模式,有的问题是需要在送电前就要进行有效处理的,这就需要监理能够对发现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对送电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其他问题可以在送电后进行整改。要做到这一点,监理必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 2.4竣工资料的审查和监理资料的归档 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资料,应该以此项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为准,要真实、客观,也是电力运行部门管理电网的参考依据。由于配电网络建设工期短,工程的验收时间可能提前进行,要早于竣工资料的编制时间,各项要求达到标准是监签署竣工资料的根本原则。 3结语 配电网络施工单位虽然数量不少,但是资质普遍比较低,在编制竣工资料的水平上也表现得良莠不齐,所以要以实际要求为提前来进行竣工资料编制模板设计,还可以举办相应的资料编制方面的培训。在监理资料整理归档时,还要保留自施工报审开始起,监理签名的各项表单原件和隐蔽工程的图片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作者:王惠 单位:秦皇岛福安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一、建立全领域覆盖的管理机制 统一工程管理制度。制定《配电网工程管理办法》,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统一制定的有关工程建设的规划、计划、物资、财务及审计等专业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的执行监督,落实分层管控职责,确保了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统一工程技术标准。遵循《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典型设计》标准,同时结合《农网10kV柱上变压器台及进出线施工工艺》和《农网10kV及以下线路施工工艺》,积极采用“三通一标”,制定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并符合配电设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 统一业务实施流程。根据机构职能定位,强化流程管控,明晰业务界面和衔接职责,突出纵向执行和横向协同,进一步细化横向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内部流程,搭建覆盖各部门、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流程框架体系,明确工程关键环节的条件和标准,达到了公司标准制度和内控基本规范的要求。 统一信息系统支撑。将配电网工程纳入ERP系统统一管理,固化工程管理流程,对工程全过程的执行与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协调一致和有机融合。依托生产管理系统(PMS)、调度信息系统(OMS),并与经法、财务、审计等相关业务系统的衔接配合,全面支撑工程建设管理需要。 统一工程队伍管理。建立一支与工程组织体系相适应的掌握工程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专业化管理队伍,通过强化工程全过程管理知识培训与实践,切实掌握先进理念和工作技能,提升工程专业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对参建队伍的管理力度,促进了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精益化。 统一评价考核机制。将管理、技术、工作事项进行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开展指标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参建队伍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确保了相关标准的全员、全面、全过程贯彻执行。 二、强化全过程管控的监督机制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配电网工程督察小组,形成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的“三横五纵”管控体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 进度管理方面。加强材料设备的履约管理,确保物资采购按期交货;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乡镇供电所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停电计划安排工作,并履行属地协调职责,确保了工程按照里程碑计划进行实施。 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开展参建队伍实际施工能力核查;签订责任状,明确施工安全责任;安全督察队会同监理单位组织开展重点环节管控和监督,检查“两票”“三制”“三措一案”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确保了工程施工安全。 质量管理方面。加强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设备材料进入施工安装环节;重点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的旁站监理工作,并采用数码照片存档等手段作为质量管理评价依据;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查,严把标准工艺关,确保了验收后零缺陷交付运行。 造价管理方面。重点掌控项目建设过程中预算执行情况,加强设计变更及现场工程量签证确认,以及经监理单位签证后的工程预付款、进度款、青赔费和设备材料款的支付,并纳入月度现金流预算管控,做到了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确保了不发生挤占、挪用和套取工程资金等违纪违法现象。 技术管理方面。组织参建单位对技术规范和标准工艺进行宣贯,确保规划、设计、施工满足标准要求;通过设计图纸会审、施工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相关技术原则和标准工艺的核实,确保了“三通一标”严格贯彻执行。 作者:张兴华 单位:国网山东宁津县供电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1农网建设管理工程计划要素分析 1.1制定工程计划 一份合理、科学的工程计划,会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县级电力供应企业作为基层电网的管理单位,其掌握了最原始、最基础的现场材料,因此应该在计划上报前,抽调出专业性人员,对前期调研工作认真做好,以使得对工程现场的环境及各类影响因素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综合地了解,从而便于为省公司、分公司制定计划单位提供可靠、真实的资料。 1.2工程计划实施管理 下达工程计划后,县级支公司还需紧密跟踪项目工期,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计划可如期进行。在具体工作时,可采取网络计划方法与项目管理相应软件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依据对所设定里程碑、关键点的检查和对工程进展状况的评审,来对项目进度进行优化,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等,从而当工程出现施工资金、环境与人员变化时,可及时采用适当措施手法,实施紧急预案,以保证项目计划进展。在项目实施时,若发现需要调整与变更的项目,则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以防止不合理变更费用的支出或重复投资。 2农网建设管理工程质量要素分析 2.1工程质量监督系统 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人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农村电网工程实施必须确保项目法人相关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对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项目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与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需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施工工程管理,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体系,从而由组织上来保证工程实施质量。 2.2工程技术体系 设计时,需遵循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及因地制宜等原则,要推行标准设计、典型设计与限额设计等。施工方必须严格依据施工标准与设计图纸进行规范施工,并努力推广利于工程质量提高的先进施工手段与技术,做到从技术上确保工程质量。针对农村电网隐敝工程与重要部位结构实行质量的预检与复检体制。监理方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检验农网建设工程所选用的设备与材料质量,不合格产品要严禁使用,对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行为必须严厉惩处。 2.3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的主要措施包含对承包商资质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施工与材料质量,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必须要做好,监理制度的实行,保证工程质量合同条款的签订以及各个工程管理环节所采用的问责制等。为解决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工程实施现场的面广点多、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以及当前普遍出现的工程专业管理人员较少与工期紧张的矛盾等问题,各县级供电企业需专门设立农村电网的工程管理部门,抽调出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与培训,并结合国网ERP体系的上线,设立项目库,对工程管理实施标准与办法进行修订完善,通过工程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实现,来确保农网的工程质量。 3农网建设管理工程安全要素分析 3.1建立并建全农网工程安全相应管理体系 县级供电公司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组织,详细制定出工作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及人,对农村电网工程建设的组织、计划、指挥、监控与协调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从而确保施工时的人身、设备、结构和财产安全以及施工环境相适宜。 3.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企业安监部门需对进入到电力项目工程部的全部施工人员展开安全考核与安全教育,做到上岗必须持证。并且,安监部门需加大工程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及时通报所发现隐患并将责任落实。施工时要针对于电力的工程特征,分析工程的危险源、危险点,对安全交底体制进行严格执行,并定期开展安全学习相关活动,做好现场防护,然后在作业面上做出显著标志,并做好相应安全警示工作。 4农网建设管理工程造价要素分析 4.1对合同加强控制 合同是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的法律根据,所以必须保证合同条款的清晰、完整与准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双方构成有效制约,并存档备查所有合同。在具体工作时,针对施工合同价款,必须明确其属于总价固定合同、单价固定合同,还是价格可调合同;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必须对取费标准明确约定,计价方法以及出现调整变更后的处理计价等方式;支付工程款的进度也必须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且约定好预付款的比例和预留质保金;对施工工程量、范围与承包界线要明确予以表述,以避免发生歧义,引起纠纷;对供电企业所要求的材料限价或是由甲方所供应的也必须于合同中进行明确表述。最后,合同里要避免使用待定、暂定条款。 4.2对工程变更加强控制 工程变更即合同发生变更,指的是对合同中工作内容做出修改,或是取消或追加某项工作。发生工程变更将会对工程进展与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所以审批必须要严格进行。①供电单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尽可能降低甲方工程变更的提出。②在接收到施工方变更申报之后,需对工程变更部位、项目或合同中某一文件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并对变更依据、原因和相关图纸、文件、资料与变更费用也需进行认真审核。③变更工程要经工程监理与相应管理人员的批准,并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审批程序。变更时需注重时效性,且现场签证要及时做好,严禁在事后再补充资料。 4.3工程量签证 在农网实际工程建设时,工程量签证对工程验收、结算的意义均十分重要。县级支公司的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严格管理现场签证,三方签证体制要严格执行,供电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需同时签字方可生效,且签证内容表述需明确、准确、清晰与细致,并量化工程量,和实际相符合。严禁不入现场进行核实,之后补签证或对合同内容简单复述,仅写出工程内容而不写出具体的工作量。对变更工程的签证,须由设计变更相关设计者签字方可生效。在审核工程结算时,避免施工方仅提供使工程费用增加的变更,而瞒报工程费用减少的状况。 4.4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管理 加强审核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是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并公平确定,以及规范电网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有效的方法。对造价审核工作的搞好,县级供电企业工程管理相应部门的主要措施包含以下几项:①深入工程现场,对工程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及设计有关变更与签证项目等进行准确掌握,为工程量审核提供详细的原始材料。②对工程峻工相应结算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其主要包含竣工图纸、承包合同、图纸的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通知、工程协商记录、技术工程方案与现场签证的凭据等。③准确套价与取费,预结算需要实是求事并能客观反映实际工程造价,但施工方为了增大利润,通常会有意错算、巧立名目使得变更增加并重复收费,混淆机械、材料与人工消耗量,使工程造价增高,因此,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会同技术经济中心认真进行审核,以核减虚增的造价和工程量。 5结论 综上所述,对农网工程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先要找准当前农网其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素,然后按照工程管理的目标,对如何使农网运行能力提高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对农网的工程管理进行规范,并提升农网的运作水平,则更需和地方的具体实际进行结合,从而因地制宜对相应政策进行制定,如此方可获得最好效果。对于农村电网的工程管理,通过各部门相关工作者的协调合作,相信农网工程的建设改造必会又好又快进行,从而促使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北龙 单位:国网四川安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以及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的项目管理的发展具有下列一些特点:首先,项目管理越来越全球化,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人们创造了机遇与挑战,也为人们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其次,学科越来越专业化,从而促进项目管理专业的进步与发展。项目管理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使我国的项目管理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最后,逐渐完善培训教育以及认证制度。电网建设项目是一个相当复杂以及专业性要求严格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对我国电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有利于项目进展的更加顺利。 二、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其管理上的问题 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还是较为显著的。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具有一些特点。第一,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其施工项目的地域可以广泛达到整一个市区,甚至更广。第二,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单位众多。从而导致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使电网建设项目变得更加复杂。第三,电网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快。随着电力技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上,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实际施工结果都不是很尽如人意。当今我国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还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工程征地以及拆迁等前期投入资金过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征地以及拆迁所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 2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电网建设用地以及路径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矛盾。电网建设所涉及的地域广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另一方面。电网建设也会与其他城市建设产生冲突。然后这些情况出现后,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以及资金去更改计划方案。同时,也会增长工程施工时间,增加工程成本。 3电网建设工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包括技能技术、质量标准、管理监督以及项目组织风险。同时,电网建设工程也会受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变化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都会拖慢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对电网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 完善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对于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1计划的策划是认识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将计划作为基础,工程项目的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性要点。工程项目计划就是将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预期目标以及工程活动统一的加入计划。并且用一个可以分解的计划来协调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这个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依照尊重客观的规律,适度的原则,为整个工程项目打好良好的根基。 2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了解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工程项目并不可能由单独一个部门完成,它需要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层次通过协调使它们的目标相同,在资源、资金、人员配备上达到一致。 3施工过程的调控是加强电网建设管理的重点。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施工、设计、监督单位以及供货商的检查管理。其需要对工程各部分所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整改。另一方面,控制投资的关键手段是成本管理。通过避免设备资源采购的过多、质量低劣以及错误购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4完善监督体制是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责任人在各个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全面的监督以及协调项目中的各个过程。坚决杜绝暗中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依据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工资标准以及质量标准,监督工程的全过程,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 四、结语 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会直接影响国家的财产以及人民生命的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以及其事业的发展壮大。工程实施项目并不是简单的一个部门或者个体的工作,其是一个社会大众化、体系化的工程。唯有各个企业领导以及全部员工的高度关注、增加学习,持续不断的增加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意识,认真谨慎地贯彻实施国家以及行业的管理规则,踏实的工作用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施工企业效率和收益。 作者:陈永辉 单位:广东电网清远连州供电局 电网工程论文: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1智能电网简述 当前,全球的平均气温在上升,全球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多,能源问题正在逐渐凸显,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建设智能电网。爆发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为了让经济迅速复苏,大力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目的是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且利用电网的建设来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中国是全球人数排名第一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可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在建设智能电力网络时,不可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而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还应当明晰建设的重点。当前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是“坚强智能电网”,将架构的建设与信息自主化相融合。 2智能电网的特征 在建设智能电网时,应当考虑我国的现实状况。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应具有这样六个特点: 2.1环保 此特点合乎我国当前生态经济的要求,也要求对电网资源加以再次加工利用,尽量降低工业生产给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2.2电网架构牢固 中国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灾害会对电网体系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电能无功正常运送,所以智能电网在构建时应注重保障架构的牢固,如此才可以保障电网可以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停止运行。 2.3资源的优化 电网的建设需要运用到多种资源,可是,国内电网在建设时资源运用率较低,此也造成了电网的收益不理想。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对资源加以优化,最大化地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 2.4经济收益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尽量降低建造成本,如此不但保障了电能的品质,并且提升了物质收益。 2.5交互性 此特点是指在后面环节的能源供给过程中,应当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市场沟通体制,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需求,依据需求优化服务的品质。 2.6自动化 自动化主要是电网能够对故障进行自我诊断,并进行自我修复,不仅节约了时间,还降低了成本。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中的整体运用 3.1在电源部分中的运用 探究得知,电力工程技术的首个功能是把接连不断的电能提供给智能电力网络,包含两种电能类型:一种是直流电,另一种是交流电。其中,交流又包括两种:一种是变频交流,另一种是恒频交流。在变电所的操作中,一方面能够运用直流电源,另一方面能够运用交流电源,而且能够把高频开关电源运用到所有类型的电脑中。 3.2在供电过程中的运用 由于智能电网对电网工作状态与电能的品质有很高要求,所以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电能品质与电网运行的平稳性,此就要求有机融合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管控技术与无功补偿技术。其中有两种是具有代表性的设置:一种是薄型交流变换器,另一种是超导无功补偿设施。 3.3在智能发电过程中的运用 经过调研剖析可以知道,这几年,电力工程技术逐步被运用到智能电网体系中,主要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完成对电能的转化与管控。运用电力工程技术,有利于降低电量耗费,另外,减少机电设施的运用,提升工作效率。 4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4.1质量优化与能源转换技术 质量优化指的是在智能电力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将电能分成多个级别,然后运用评测判定的方式,进而构成完备的机制,智能电力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剖析经济性的方向,从而确定供用电接口方式,有效地构建电能品质评定机制和用户评定机制。此外,智能电力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有关制度也在改进,这样就能够保证智能电网更加经济化。低碳能源会成为今后能源发展的方向,它降低能源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低碳能源主要是使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能量转换的方式,更加充分利用能源,目前太阳能和风能是使用最广泛的低碳能源。 4.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这个技术使用了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技术等等,展现了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此种技术可以便捷地控制交流供电的过程,在国内智能电力网络发展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大部分是运用在高压电输变电的过程中,需要把众多的对环境危害很小的能源运用到电力体系中,而且实现对能源的分隔等过程,因此,将电力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相融合可以控制与调整智能电力网络中的不同参数,提升智能电力网络的平稳性,另外,供电的过程会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电损,进而提升运送电能的水平。 4.3电力工程技术中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在当前智能电网中依旧运用的直流运送电体系中,有许多环节运用的是交流电,可是,在实际的供配电运行过程中应当保证运送的电流是直流的方式,为了完成逆变或者环流的工作,就一定要让控制换流器发挥作用,而且也唯有运用高压直流运电技术,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这一目标。换流器大部分状况下是采用部分具有管段作用的原件构成,有效地达成电力运送的平稳性与经济性,比如部分份量相对不重的直流输电体系,另外,此项技术不但能够运用到长距离的直流运送中,还可以运用到短距离的直流运送中,达成高效地为海岛等边远地区运送电能,在国内远距离运电技术中,积极的运用了高压直流运电技术,而且伴随技术的进步,此项技术还会被运用到更长距离、更大容量的运电项目中。 5结语 笔者主要针对中国的新能源在智能电力网络发展过程中的运用和发展方向,且对其特征加以简单论述。从本文中了解到智能电力网络发展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运用的关键性,其对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和有关问题加以探究。由此可知,电力工程技术的高效运用,对于中国智能电力网络的发展与优化均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而且对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加以优化,从而达成能源、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作者:吴燕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电网工程论文:合理控制电网工程造价论文 一、电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电网工程造价上升的原因很多,其中设备材料的上涨,,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提高是主要因素。拆迁赔偿的费用在逐年增加,征地赔偿越来越成为电网工程的巨大开支。与此同时,对于材料和设备占总成本近六成的电网工程而言,每一种原材料涨价都带动了成本的攀升。除原材料投资提高之外,其他造成电网工程造价上涨的原因有:设备档次和规划容量的任意提高,工程装修标准过高,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和更新。在这样一个电网工程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有必要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控制电网工程造价,以利于更好地实现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控制电网工程造价的途径分析 (一)加强电网工程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 电网工程的决策阶段,是决定和选择电力工程投资的阶段,是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的论证过程,是控制控制电网工程造价的源头。对工程科学地决策,在不同的建设方案的比较过程中择优选择合理规划,往往是控制造价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其中,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的最终决策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是整个决策阶段的关键工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在提交项目建议书之后,对拟建项目各方面进行调查,对建议书中提出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并在多种方案中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情况作出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得出该项目是否有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结论性意见。在电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中,与造价有关的经济分析过程是财务评价和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又称经济评价,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材料设备的价格,来分析拟建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及投资回报能力和偿还能力,以此反应工程本身的可行性。财务评价是使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因为据此可以明确投资项目的财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的投资风险,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投资估算是在可行性分析通过批准之后,在财务评价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基础之上,对整个项目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土地征用拆迁费等在内的全部费用。造价估算一般误差较大,可达20%~30%,估算要由专业技经人员进行编制,并参照类似的工程量进行核查。对不能直接计算而又对投资影响巨大的工程量,如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和结构形式,安装工程的管道重量,桥架重量,油漆数量,电缆长度和重量等,要参考设计施工图或类似的工程资料,加以分析确定。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会影响以后各阶段的造价限额。决策的内容主要指项目建设规模和项目建设水平,还包括建筑地点及路线,环境保护措施等。决策阶段工程规划的重要内容就是项目建设规模,合理的建设规模在一定技术环境的条件下,投资可以被充分利用,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较大。制约规模合理化的因素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这些都要在决策阶段对不同的方案认真比选。规模过小,建设和生产成本相对较大,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经济效益降低。规模过大,则使建设周期变长,维护费用过大,资源闲置浪费。因此,电网工程规模应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在电网结构和变电容量方面视情况而定。项目建设水平主要指技术设备和配套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标准。建设水平是项目可行性评价和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技术设备选用的原则是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建设标准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电力的工程造价。出于现时投入和长远利益的综合考虑,现阶段大多数项目都采用适当超前的标准。尽管在技术装备的选择和工艺设计中应适当重视技术创新,还应综合运用工程理论和经济原理,分析投入产出,比较综合效益。 (二)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引入市场竞争 电网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具体规划建设方案和意图的过程。 初步设计阶段要根据工程建设的估算和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来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审批通过后,初步设计概算将作为该电网工程项目的造价最高限额。初步实际完成后,要做出初步设计工程量和可行性报告工程量的变动说明,并应尽量将初步设计概算控制在可行性研究限额之内。此外,设计阶段还要编制施工图预算,即以施工图和说明书为基础,在充分参考设备,材料,工程量的取费标准,制定出限额设计任务书,将工程量和概算额的限量反馈到各个专业。以此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控制控制工程造价。工程设计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纳入市场竞争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化解许多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前,工程设计中比较注重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不太注重经济方面的影响,而运用设计招投标这一手段,可以在电网工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促使竞争者对工程项目的规模方案,功能设备和投资控制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管理,提出技术先进、创意独特、价格合理的方案。建设单位亦可以有极大的选择余地,在工程造价控制中握有较多的主动权。由于招投标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机制还很不完善,在电力工程招标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有些项目招标文件不规范,内容不明确,甚至没有招标文件,合同不严密以致后续工作中出现纠纷,还有的在项目定标合同签订之后,又对合同内容进行较多改动,合同价格发生重大变动,也便失去了招标的意义。按照国网公司的要求,设计招标时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的审计意见书和概算所列的工程量、价格、规模水平进行招标,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更改其中的数量和标准。招标价格要实行刚性标准,要严格限制在概算限额内,一旦签订中标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调整或加价。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招标的优势。设备和材料也应进行招标管理,实行公开交易,通过招标获得价廉质优的产品,同时选择高质量低耗能的产品,从而降低电网工程造价,而且从招标市场采购,也可省一批购置费。 (三)以限额设计和典型设计来控制成本 限额设计就是将上一阶段审定得出的工程量和投资总指标,根据一定方法分解到各部分项工程和各单位工程,根据各分项工程的投资细分指标进行限额设计。在电网工程中,可行性研究方案和投资估算中的设计为最高限额,按照初步设计任务书和施工图设计中分配到个专业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通过层层限额来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在概算之内,实现电网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以往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使初步设计概算大幅度超过可行性研究估算,给国家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严格管理和审查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使可行性研究达到科学客观的所要求,确保方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估算一经批准即是项目初步设计的限额,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换算到与可研同一标准水平年,原则上不应超过可研估算。对于初步设计方案完成后,要填写“限额设计任务书回执”,比较初设与可研工程量,并说明增减原因。典型设计就是在长时间的设计工作中总结得到一些适用于某类情况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最便于维护运行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工艺要求,工程标准,经济投入都较为理想,且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电网工程采取典型设计和通用设计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上有较好的体现,是一种十分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对一定规模的电网建设做了通用设计和典型设计的规范。据有关资料统计,推行通用设计后,整个电网工程造价有了明显下降。对不同规模的变电工程设计标准和设备档次的规范,为电网规划集中规模招标,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约束机制 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合同主要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总价合同指在在合同中规定一个完成工程的总价,承包人完成项目全部内容的合同。这类合同目前主要用于工程不大,工期较短,技术一般投资可精确估算,风险较小的项目。单价合同是按招标文件分部分项所列工程量和确定的分部分项费用的合同类型。单价合同分两种:固定单价合同和可调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是由电力管理部门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所需的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好的某一指标,作为酬金支付标准的合同。这类合同的缺点是发包人对工程总造价不易掌握,承包人也不主动降低成本,但如果该种合同较好的应用,发包人与承包人能较好地信任与沟通,是一种有利于工程造价的合同形式。合同的约定最终起约束和激励作用。对于有利于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行为在合同中应有相关鼓励性的规定,相反,对于违反工程质量要求的行为,应在条款中有对于违约惩罚的规定。在合同上规定鼓励性费用的支付方式时,正常情况下,基本费率的支付相比国家标准稍下降一点,对于降低工程造价,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功能的行为,都应该按一定比率给予奖励酬金。反之要有相应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的规定,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规定:如变更金额超出施工总额的一定比例时,则扣除一定的设计费用。依此来约束设计阶段的现场勘查或其他失误带来的施工变更过大,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的稳定,降低工程风险。在工程实行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变更与索赔工作。由于索赔原因造成的工程成本很难预测,因而成为电网工程造价又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工程中设计变更的项目要严格把关,不可轻易变更设计。如有必须更改的地方,一般要经由建设单位会同监理、设计单位审批。对于较大的改动,需由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论证和工程增减费用估算,并提交变更审批表上报审批,以确保工程追加投资的合法性。近年来,赔偿在电网工程建设总体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正逐年加大。要减少类似费用,就要加强合同管理,提高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意识和耐心细致的作风,提高职业道德。 (五)加强竣工审计和决算工作,开展项目后评价 加强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竣工审计,是一种项目管理中的监督机制,也是一种行政执法手段。竣工审计用来治理管理中的违规运作,避免出现计划外项目,从而实现管理制度正常运作。通过竣工审计能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纠正,并追回一些违规操作的建设资金,比如,工程层层转包,违规承包、分包,承包价格不合理,没有实行招标,重复多记工程价款等。工程竣工结算时,各项费用均应实事求是,杜绝重复记列设备材料运杂费,严禁增加各类凭空捏造的费用、以概算价决算材料价格的事情发生。审核人员要做好决算审核调查,通过实地勘察,熟悉施工图、合同、变更证明等材料,对工程决算进行逐项审查验证,还要审查工程材料中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投资体制的发展,项目后评价被提出来并越来越受到工程界和投资人的重视。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在项目建成投产的1~2年后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效益,作用影响和建设过程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调、分析和评价。项目后评价的作用还在于,弥补项目在决策到竣工决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改进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科学决策水平,对未来的投资和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启发。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电网工程的从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涉及项目立项决策,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如何降低电网工程造价,不仅要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管理,制定出规范工程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措施,而且要层层把关,加强内部管理建设,使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改进认识,提高水平,严格执行程序,这样一定能够实现电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电网工程论文:配电网工程建设论文 1、加强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配电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就是在项目达到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前期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合理的限额以内,也对随时发生的偏差进行纠正,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财、物,取得较好的企业效益。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电力基本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由于物资材料价格,施工人员施工费的飞速增长,导致电力工程造价在结算中出现误差较大,而且超出预概算投资计划。工程造价水平已成为影响配电网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客观条件,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并对配电网工程项目的立项、资金计划、设计实施、和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强配电网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的管理与控制,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用有效的资金投入,赢得最大的企业效益。 2、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合理、及有效控制造价。目前,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合同版本不规范,在签订过程中,对合同条款不统一、不明确,随意性强,没有对项目造价管理控制的普遍性和专属性规范合同内容,往往出现范围、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签发、确认等约定不明确。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预控分析不足,不能事先提出解决的方法及预控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二是在项目可研及施工图预算中对物资价格预测不客观,往往出现估算物资单价过低,市场价格变动较大影响整体项目预算,导致结算超支。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事前预测,特别是可研设计阶段工作欠细化,实现属于被动控制,不注意造价的动态管理,施工当中设计变更较多,抓不住成本控制的关键,造成项目造价不可控,导致工程随意性大,结算严重超支。 3、加强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3.1实现施工合同管理规范及标准化,要求与主网工程接轨 一要明确制定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审批流程。施工及设计合同应形成规范的版式,应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完成编制合同版式使合同版本实现规范统一,并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合同版本及相关内容,使合同内容不但规范施工内容还明晰甲乙双方经济责任,负责审查合同的部门应为贯穿整个项目施工管理的相关门,包括:基建管理部门、安全质量管理部门、财务资金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企业法律管理部门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同评审,根据各个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要求提,逐条进行研究,实施监督、管理与控制。同时特别是业主严嘉原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广东肇庆526060项目经理应提前介入参与合同的审阅,以更有利于日后工程实际管理利用合同规范管理施工及工程造价。二要细心制定合同条款,主要在于合同专用条款。制定合同条款的重点,要结合项目特点和施工实际需要情况,进行合同施工及造价风险预控的进行分析,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无论施工风险及资金风险,事先要提出预防的措施。合同专用条款要明确以上风险的各个方面,不但明确责任,还要对违反合同规定的人员及单位制定惩罚内容,使责任、权利及要写清楚,切不要因考虑不足或疏漏而使合同条款留下遗漏,给业主施工过程及造价管理造成困难,使企业合法权益蒙受损失。三要明确施工工期、质量达标要求和造价控制指标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数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甲、乙供设备材料差价等现象,所以合同中必须针对性的条款说明对价款调整的范围、流程、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作出明确规定,以规避风险和结算争议,争取工程可控,造价合同,达到效益最大化。 3.2工程前期阶段要有效控制配电网工程可研阶段物资价格 首先,可研单位要做好工程概算材料价格的控制,设备、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算价格的合理性对应着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把好工程材料关,要坚持品质为首选,在确保质量满足项目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选择合理的市场信息价格作为参考,同时,要考虑市场经济的影响,外部客观条件,比如县线材中铜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国家政策对此材料的价格的影响,扩大物资信息价的参考范围,考虑的供货商供货排产时间的价格波动由为重要。其次,要科学控制物资申购工作。上级部门采用不同时期分批次集中按需求计划统一采购,下级项目管理单位则应该按批次一次性提交需求,不能同一项目同一材料分开批次申请需求,不同批次不同生产厂家和销售市场,由于不同厂家和不同时按照市场价格厂家投标的价格不同,则影响实际采购价格,同一材料就会有不同价格,影响项目的结算资金。 3.3加强工程项目可研设计管理 设计单位无论设计组负责人还是各个设计组员都在日常的工作中都偏重于设计效率、技术和设计企业的产值,而不够重视设计效果的经济性可行性。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设计原因造成工程造价超额的机会以及比率远远大于工程其他阶段工程成本的上升。如果一个工程设计阶段造价产生失控,无论在其他阶段如何严格地控制成本,都已无法改变项目整体的造价效果。技术与经济近乎相分离,情况总结分析得知许多工程设计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很高,但是他们大多数对项目的经济性分析欠缺,对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考虑较少,把控制工程造价看成是与技术人员无关,认为是造价人员的主要责任,很少把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技术与造价指标有效结合,更不能通过技术比较,造价分析等工作,正确结合技术标准与经济合理,使其能够对立统一。根据现在配电网实际操作的步骤来分类,主要控制造价的方式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3.3.1可研阶段造价的控制 (1)控制工程造价中可研阶段是工作的重点,首先要达该工作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和行业现行规定的深度。 (2)要坚持设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设计工期。配电网可行性研究一般项目需要4-6个月(含勘测2-3个月)。勘测必须要现场到位,充分考虑到施工中会碰到的设计问题,要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出现,现实中特别是地下管线勘测,青苗赔偿估计不足,造成造价在施工中重复出现,使造价增大。 (3)每个专业组设计人员要严肃认真的确定设计工程量,设计的工程量要有余度的同时也不能高算,要求可研与初设工程量的误差范围不能超过5%。设计的深度及标准和造价指标的应严格采用典型造价,及标准设计,否则,应提交设计差异分析表,分析设计方式及造价影响,如发生较大差异时,则要分析并说明原因,原则上不能发生重大漏项。 3.3.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1)施工图设计阶段造价应限制在批准的可研造价范围内。本阶段的最高限额同一价格年水平时可研的批准投资估算额。重点工作就是将可研中各专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各专业定额定量进行设计。从可研的深度考虑,各专业的工程量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最终的投资总额不能超过可研造价,若有较大超额应有分析报告说明,并做好优化设计的方案。 (2)施工图设计的限额设计采用“设计限额说明书”的方式操作。“设计限额说明书”由总设组织技经人员实施,将可研阶段单位工程的投资额及工程量反馈给各设计专业组,设计人员按定额定量开展施工图设计。设计限额说明书由技经人员编制、主设人员校核、专工审核、总设批准的流程进行审批,最后要送业主项目部造价员审查并由业主项目部经理最终批准。 (3)其他费用施工图设计阶段技经人员也应控制好,特别是可研阶段签订的姗料、供水、运输费用,特别是二次运输费用、征地、拆迁、青苗赔偿等内容,以上费用不必做较大调整,若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及上级文件要求改变的时候导致造费用增加影响造价大幅度增加时,应进行其他费用分析说明,同时要取得业主方的相关文件说明。 (4)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要填写“设计限额说明书回执”将本工程施工图工程量与可研工程量作比较,并说明增减理由。回执经专业组组长签署后并的业主单位认可,返回设计技经人员。 3.3.3运用工程造价优化设计的实施 电力建设项目运用工程造价优化设计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现场数据分析阶段、四新技术优化阶段、工作实施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八项工作:①工程价值研究对象的确立;②资料归类收集整理;③作用分析及说明;④作用功能评价;⑤提出可行性优化方案;⑥方案的审核与定案;⑦测试结果;⑧定制最终实施方案。内部运用工程造价优化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应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虽工作较为繁琐,但对于工程造价的处于可控的状态有则一定程度的作用。通过以上方法的采用,我们地区供电局近两年来配电网的工程造价管理有了明显的提升,以控制配电网造价为主要目的,在项目可研设计中严格把关,完成了合同规范化、标准化,对估算、预算、及采购中物资价格管理,使设计变更明显减少,由原来的每个项目10多份的设计更减少到2-3份,物资采购的实际价格与概预算的价格误差不到3%,施工中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合同条文,避免因条文不明确引起的费用纠纷,造价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保证了企业少投入,高效益的管理目标。 作者:严嘉原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 电网工程论文: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工程技术论文 1智能电网在电网建设中的作用 1.1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智能电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电网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智能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1.2实现环保的目的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避免传统电网建设中对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电网建设对环境的污染。 1.3保证网架的强硬度 网架的强硬度决定了电网系统的承受能力,而智能电网可以保证网架的强硬度,从而保证电网系统在建设和日常运行中的安全性。 1.4全面实现自动化 传统的电网建设对自动化程度并不是很重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电网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采集到相关数据,更无法自动对故障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而智能电网由于采用了大量的自动化技术,所以当故障出现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相关故障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故障的后期处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促进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5提高市场的认同感 智能电网避免了传统电网中的一些问题,使得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了保证,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力,同时,也可以对突发故障及时响应。这些优点会提高市场和用户对电网系统的感知度,从而提高对电力系统的认同感。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变电、调度、用电等几个方面,并与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工程等有所融合,所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会带动能源、信息、电子工程等产业的发展。但不论是哪种技术的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还是电力工程技术。以下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发电环节 能源危机使得全世界都在对新能源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比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这些新能源的开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清洁、高效的能源,但同时也对现有电网也提出了并网的要求。新能源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地域性、季节性、发电的不稳定性等。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学者要更多地研究如何高效、安全地与这些新能源实现并网,降低新能源对现有电网的影响,使新能源能够高效、安全地接入现有电网。 2.2输电环节 我国的电网建设有着自身的特点,最近几年,国家电网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特别是在电网的整体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华北电网三大交流电网的规划,并着重提出了这三大电网之间的直流互连。我国的电网建设正稳步向着特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电互联的时代迈进,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统的问题,比如,电网的结构日益复杂;所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端,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各大电网之间的互联给电网本身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电网在输电环节上使用的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与其他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系统中间没有落点,所以这种技术适合远距离的输电,而对于交流电网之间的互联,该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所在在由交流与直流所组成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中,使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保证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工程技术在此输电环节上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对电网整体系统运行的监控、对运行状态的检测、对运行故障的管理和应急等。 2.3变电环节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在变电环节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这是对传统变电站或者说是对传统电网的一次突破,也是智能电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最好体现。在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就是对变电站中的物理结构、网络设计、信息的采集、通信协议等进行统一的设计和管理,使变电站的各个环节实现互联,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变电站系统的智能化运行、自我诊断与恢复。这其中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高速传感器的使用等电力工程技术。 2.4配电环节 配电环节是整个电网系统内直接接入用户的一个环节,在智能电网中,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根据智能电网的总体规划,配电网还要承担各类中小型新能源的接入工作,这就对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故障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电环节中,所使用的电力工程技术主要有: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充电技术(主要是指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智能化的高级储电技术和高级的检测技术等。 2.5用电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也在日趋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能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稳定、可靠、便宜的电力能源;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则要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智能城市和智能小区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使用到的电力工程持术有:智能化的测量技术、高效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技术以及智能电表等。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不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居民的正常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都越来越大,这对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在满足电力系统新要求,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电力能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电力工程技术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李松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 电网工程论文:智能电网建设下电力工程论文 一、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 就我国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电网的绿色环保,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仅使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次是电网的结构牢固,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的整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气候和环境,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再次是电网的经济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从全局出发,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在确保能源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后是电网的交互性,在能源供应的过程中,建立起市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模式,以用户的根本需求为主,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以此来促进能源市场发展的持续性。 二、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智能电网电源中的应用。 电源是电网结构中各项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不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需的电源类型也不尽相同。由于电网结构中设备到多种类型的设备,因此,为了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则必须要有多种类型的电源作为支撑。电力工程技术能够提供种类繁多的电源,比如说直流电源、变频电源、恒频电源以及交流电源等,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 2.2在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不仅与电能质量有关,而且还要确保其始终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下,这些都与电力工程技术息息相关,其不仅能够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抑制技术,而且还能够为不断发展的智能电网建设创造新的装置,以此来更好的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各类威胁电力安全稳定故障的发生。 2.3在发电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作为诸多新技术的一种,在对电能进行转化和控制的时候,其主要是利用电子设备来实现的,这种转化方式不仅能够降低耗能量,而且由于应用的机电设备相对较少,因此还能够大大提高转化的工作效率。 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3.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所谓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指的是将具有较高清洁度的新型能源向电网中输送,该项技术主要以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主,多种技术的配合应用不仅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必须确保高度清洁的新型能源顺利输送到电网中,并做好能源的隔离工作,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正因为如此,该技术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 上文提到,智能电网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能源的充分利用。随着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对该方面技术的完善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能源转换技术作为开发经济、低碳节能的主要技术,将其在电网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至关重要。能源转换技术是将传统电网建设中的能源转化为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所需的能源,比如说将煤炭发电转化为智能发电,从而将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多种并网技术的利用率。 3.3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 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对电能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质量的评估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比如说技术的等级和用户经济性评估体系等。其次,为了有效降低智能电网建设的成本,还应该提高供用电接口的经济性,建设人员应该根据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供用电接口的可行性方案,并在诸多方案中选取最具经济性的建设方案,从而在确保电网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电网建设的成本。电能质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该项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在当前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4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是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之一,虽然在当前电网中,直流输电系统中大部分环节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输电过程中利用的却是直流电。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对换流器的有效掌控可使电能按照需要实现逆变或整流。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趋势是大容量、远距离的电能传输。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也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诸多环节都有涉及,在未来的时间里,为了能够将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有效发挥出来,电力部门必须不断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于琪 单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调控中心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摘要: 随着当前我国名山名水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红色区域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旳蓬勃发展,如何开发整合皖江茶文化资源,加快其旅游的步伐,促进茶业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是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的重要问题。经调查研究,文章特提出:挖掘徽茶文化与佛禅文化资源,打造茶旅新品牌;整合二山一湖茶文化旅游路线,拓宽旅游渠道;筑建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等三大发展战略,以期推动皖江茶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皖江地区;茶文化旅游;挖掘整合 皖江是指安徽省沿长江两岸的约八百里区域,该地位于我国长江经济带中游,现已被国务院确定为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自“神农尝百草,遇茶而解之”的记载以来,我国已有五千多年茶文化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皖江一带的寿州、舒州就是我国名茶主茶产区。当时的名茶就有黄芽、嫩蕊、蒸青团等[1]。尤其是诗人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不但写下了千古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且还留下“携茶腊月游金碧”的诗篇。八百里皖江自古至今,茶史悠久,名茶荟萃,茶文化内涵丰厚,潜藏着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期待着开发利用。 1皖江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剖析 1.1当前旅游现状分析因受当前国内外旅游大环境影响,近年来皖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名山名水风光游,主要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巢湖等地湖光山色生态游。第二板块为古民居及民俗游,主要是由皖南古民居、牯牛降古村落、绩溪胡氏宗祠以及当地各式各样的独特徽派古建筑及民俗游。第三板块为佛教、道教文化游,主要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齐山、迎江寺、赭山、太白楼等地的佛教寺庙及道教道观等佛、道文化游。第四板块为红色旅游,主要由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沿江枞阳县中线渡江指挥部,皖西大别山红色根据地,皖中抗日和解放战场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游。第五板块为农耕文化与茶文化旅游,主要由乡村文化游、田园风光游、现代农业游、茶文化旅游等。目前,这五大旅游板块,已经支撑着整个皖江地区的旅游业。2011年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一个新兴经济区,旅游业总收入为1129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60%,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业是皖江地区经济支柱产业[2]。 1.2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曾强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近些年来,随着规划的贯彻落实,安徽省乡村文化旅游得到了深度发展,形成了以立足人文、兼具自然、传统为先、不忘现代、特色为本、稳步推进、教育为重、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态势以及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互利共赢的良好势头[3]。然而,安徽省茶文化旅游,尤其是皖江地区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各地大多受短期利益驱动,只注重打造自家旅游景点,忽略了区域整体开发和形象塑造[4],故而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悠久茶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力度不大,尤其是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未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第二,茶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挖掘与开发,其亮点没有很好展现。第三,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滞后,主要景点尚未开发、开放,形成旅游效应。第四,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以及软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事实表明,这些问题已严重困扰着皖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必须尽快解决。 2皖江茶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2.1茶文化资源特色及皖江茶文化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文化资源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并显示出强盛势头。茶文化旅游是建立在悠久文化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优美的生态环境及特色民风、民俗的旅游活动,涵盖了观光、体验、购物等多种旅游功能,是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从而使旅游业从观山看水的自然状态走向了精神世界中深化自我、陶冶自我的理想状态[5]。至此,当前以茶文化内容为背景的旅游项目开发不断涌现,我国许多茶叶产区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当地的茶资源优势建设起各种旅游项目。如云南省的千年原始古茶园旅游,浙江省西湖龙井茶区旅游,福建省武夷山生态茶园旅游等都悄然兴起,尤其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游受到国内外游客好评。作为源远流长、名茶荟萃、资源丰富的皖江茶文化其特色表现为:其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史料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古皖江地区就盛产茶叶,素有“江南茶乡”之称。唐代皖江各州、县都产茶,不但陆羽《茶经》中有许多记述,而且大诗人杜牧还留下了“携茶腊月游金碧”的美好诗句。到了宋、明、清朝代,宣州“瑞草魁”、池州“嫩蕊”、舒州“兰花”等茶都作为贡茶进献朝廷。尤其是池州东至县尧渡街,还是世界三大高山茶之一“祁门红茶”的发源地,这一切为皖江的悠久茶文化奠定了基础。其二,佛禅一味旳独特茶文化。皖南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的佛禅文化和独特的佛禅茶艺是由我国鉴真和尚传入日本的,从而使今天日本的“茶道、茶艺”享誉全球,为此九华山佛禅茶艺是世界“茶道”发源地,佛禅文化也是世界茶文化源泉。其三,精湛茶技、茶艺。九华佛茶的制作工艺,在唐代就传到日本,是日本制茶技术的鼻祖。此外,黄山毛峰茶、祁门红茶、太平猴魁茶等制作技艺,均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四,独特人文生态茶文化。皖南古茶园,池州九华山佛禅茶园,石台牯牛降原始茶园,安庆的天柱山生态茶园,宣城的宣郎广现代万亩茶园等旅游景点,具有生态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森林绿色游综合特点,是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最佳场所。综上所述,晥江茶文化这四大特点不但在我国独树一格,而且在全球也极为少见,是一个巨大旅游宝藏,期待挖掘开发。 2.2皖江茶文化整合与开发对旅游影响研究当前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与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优美和安全。茶文化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茶文化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始终蕴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与向往的一种享受,她给旅游者带来了愉悦和幸福[6]。茶文化旅游,是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体现茶文化特征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崇高的精神与物质享受。整合茶文化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不但可以延长茶产业链,拓展茶叶经济,而且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促进旅游业发展[7]。进入新世纪后,茶的价值得到了全新开发,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正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健康之道,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新世纪的健康生活主流方式。从生态、健康、科学方面对茶叶资源的深层开发是茶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的需要,它满足了体验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此外,这种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方式,能产生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给茶业和旅游业的同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由此表明,皖江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犮,会对其总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皖江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新潮流,与此同时,皖江旅游业的经济发展也必将提升皖江城市带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商品价值、服务价值和品牌价值,同时对促进茶区新农村建设,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3皖江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及建设工程 3.1发展战略与思路 3.1.1发展战略与技术路线针对皖江地区当前茶文化旅游现状以及国内外的经验,现特提出以下发展战略技术路线:皖江茶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宗教与茶文化探究茶道与茶俗文化整合传播茶马古道探寻茶歌、茶舞、茶戏文化挖掘茶区生态观光体验名优茶技艺传承弘扬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皖江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茶文化经济与社会效益形成。 3.1.2旅游资源发展思路及产品推介皖江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产品众多,为了优中选精,分析研究认为应按以下发展思路重点推介:茶禅文化、茶区生态风光、茶技茶艺、名优茶及特色产品等16种旅游产品(如图1)。 3.2发展皖江茶文化旅游及建设工程研究 3.2.1挖掘茶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徽茶文化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相传“神农尝百草,遇茶而解之”的故事,就发生在古江淮一带。自秦汉以来,徽茶文化一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髄,不断发展弘扬。此外,佛禅文化又是徽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此挖掘开发皖江茶文化资源一定要将佛教文化与茶文化这两大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及亮点展示,积极打造茶旅文化品牌。如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佛茶、九华毛峰是我国著名历史名茶,在打造宣传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应打“九华牌”,将这两个品牌与产品同时推介,以便广大观光旅游者在朝圣九华山时,一并观光九华山原始古代茶园,体验传统制茶技艺,品尝九华佛茶和九华毛峰的独特品质风味,由此带动当地旅游业和茶业共同发展。此外,通过对皖江茶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及品牌打造,让游客深刻体验到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与佛禅茶文化以及“礼让、友谊、亲和”的情感,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茶文化旅游价值[8]。 3.2.2整合重组二山一湖与皖西南茶文化旅游路线二山一湖旅游是安徽省旅游业拳头产品,在国内外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皖江茶文化旅游又是一项新兴旅游产业,所以在发展这二个旅游产品时,应进行整合重组,打破区域、辖区、行业界限,实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成果,统一产生效益,共同发展战略。此外,还应重视二山一湖旅游路线整合:将皖江茶文化旅游纳入二山一湖游主渠道,并且增设皖南茶马古道探寻游和皖西茶文化生态游这二条旅游新路线。将皖南茶马古道探寻游与九华山、牯牛降、仙寓山以及二山一湖等各地景点贯通连成一片,并增添沿途一些乡村游、民俗游、茶区生态游等新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皖江茶文化旅游质量,而且还推动安徽全省旅游业发展。关于皖西茶文化旅游,以天柱山为起点至大别山终点,沿途不但能观光几十个景点,品味20多个名优茶,而且还可参观一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整合皖西茶文化旅游,既展示了当地茶区美好风光和千年古茶道,又增添了皖西红色文化旅游,其作用是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提高了旅游档次,带动了茶旅发展。 3.2.3筑建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八百里皖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的一段中下游主流江道,其沿途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名优茶荟萃,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旅游经济宝库。2014年6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工作。会议指出,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 该项工程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东中西差距;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打造,为八百里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关于旅游长廊路线建设,应以八百里皖江为景点,以徽文化与茶文化为互补,建设一条茶文化旅游新干线。具体建设内容如下:第一,建设茶文化生态基地及养生休闲观光园。将长江两岸的皖南茶区、九华山茶区、天柱山茶区、宣郎广茶区等重点主产区建设成生态观光基地,以其优美的湖光山色茶园风光吸引旅游者。把分布在皖南、皖西的牯牛降茶园、仙寓山茶园、天柱山茶园,打造成千米高山养生休闲观光园。因为这些茶园,不但因山高空气新鲜是优佳的天然氧吧,而且生长在这些高山的茶树,树势高大,叶花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由此通过生态观光园的打造,把国内外消费者吸引到此地,休闲、养生、观光、旅游消费。第二,构建茶马古道与中西茶文化交流中心。疏通皖江南岸的茶马古道、贵池秋浦河,长江古代水运茶道、青阳古徽茶道,修复古代的关口、驿站、码头、渡口、石路古道,吸引中外茶文化爱好者来此考古、探险、考察、怀旧、游玩。此外,将沿江的秋浦茶艺馆、池州茶博院、九华佛茶艺馆、徽茶博物馆建成中外茶文化交流中心。通过馆藏的大量古今中外茶具与非物质文化技艺、产品展示、观摩以及精粹茶道和茶艺表演,加强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第三,重塑八百里皖江茶文化旅游风光。首先搞好皖江名优茶产地游项目,建设好九华佛茶、天柱剑毫茶、汀溪兰香茶、金山时雨茶、敬亭绿雪茶、黄山毛峰茶、祁门红茶等名优茶精品旅游基地,使广大旅游者有一个良好的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体验场所,让其充分体会“东方树叶”的无穷魅力。其次,拓展禅茶一味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位于皖江境内的天柱山、迎江寺、齐山、九华山、赭山、太白楼等寺庙,每年都有几百万游客、香客涌入,尤其是韩国、日本、东南亚香客众多,为此通过禅茶一味文化旅游项目拓展,挖掘茶文化与佛文化资源,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皖江茶文化旅游。与此同时,筑建好八百里皖江风光与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将沿江的太湖、潜山、东至、贵池、石台、青阳、铜陵、泾县、旌德、绩溪、宣城、郎溪、广德等区县各地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与其茶文化共筑建成一条旅游长廊,并且完善软硬件与网络配套设施,使其形成一个活跃的旅游经济带,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综上所述,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不但可加快安徽旅游业与茶业发展,而且还可拉动沿江几十个区、县的运输业、物流业、饮食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通讯业等行业共同发展,必定会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汪辉进 陈慧芳 单位: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池州市社科联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样,旅游业的壮大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山西省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省份,拥有多个民族,这样也就使其拥有多个民俗文化资源。现代社会属于市场经济,竞争较为激烈,山西省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发展自己,成为现阶段应重要研究课题,以便进一步推动山西民俗文化发展。 一、山西民俗文化概况 (一)经济文化。山西刺绣具有代表性,其题材较为新颖,绣工也十分精巧,其中所蕴含的山西特色更为浓郁,从中能够感受到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如二龙戏珠等被人们描绘的淋漓尽致[1]。不仅如此,在山西人民的生活中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玩具,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透过玩具不仅能看到人民的乡土情感,还能看到人们对浪漫主义特色的渲染。我国是饮食文化较为发达,来自于山西的饮食更是让不少人驻足,山西人民喜爱面食,不仅有小麦粉,还有荞面、豆面等多种面粉,尤其是这些面粉制作而成的刀削面与拉面更是深受各地人们爱戴。此外,山西省特有的大院文化也是吸引众多游人的关键。如著名的乔家大院一直是在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 (二)历史文化。因山西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是首都北京重要的外围省份,很多历史人物都在此留下赫赫战功,如卫青、张辽等人,他们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中国文化与山西文化[2]。同时,历史上的山西不仅有汉族文化还有一定的游牧民族文化,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山西民俗文化,尤其是辽西文化十分突出,至今在山西省送留有很多寺庙,直到今天,从这些建筑中依然能够看到辽金人民的生活景象与他们独特的民族品质[3]。晋商文化一度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山西历史的骄傲,特别是在经济十分受重视的今天,很多人都为了扩大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努力,因此山西政府部门应根据现代人的心理,做一些与晋商有关的文化宣传,让很多人到此来学习与研究晋商的经商思想,领悟更多的生财之路,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山西经济。 (三)娱乐文化。山西有很多娱乐设施可供人们游玩,其中锣鼓文化被称为中国第一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山西有数十种鼓,无论哪种锣鼓当地人们都能将其很好的运用,并形成了独有的锣鼓文化。社火也是山西娱乐文化中的一种,每次的社火活动都异常热闹,这在生活节奏较快的今天更是难以一见,经常使人流连忘返,它也是山西省重点的娱乐文化[4]。山西民歌更是备受世人喜爱,很多民歌只要用心倾听都会给人带来催人泪下的感受,如《走西口》等民歌,体现了山西生活的艰辛的同时,也寄托了山西人民美好的愿望,唱尽了山西人民的酸甜苦辣。此外,在山西省还有很多神话传说一直在影响着人民生活,如神农尝百草、伏羲教会人民渔猎、轩辕制造农具等都对山西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民俗特点都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因此,政府部门应注重这些内容的应用,使其成为发展山西经济的重要力量。 二、分析山西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山西民俗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果能将其合理发展与利用,就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外国游客也来到中国学习、旅游,极大的带动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很多外国友人都希望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古老中国文化特点;对于国内游客来说,他们主要是想了解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自己有哪些区别,这时山西省应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5]。同时,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能有利于山西转变旅游方式,使游览山西的游客不再局限于游览观光,而是注重将娱乐购物、宗教膜拜,这样一来也提升了人们的观赏旅游价值。尤其是山西美食更能吸引游客,大力宣传当地的土特产和各种工艺品,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多次到山西旅游。此外,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能为山西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山西地区地形复杂,贫困地区很多,政府部门可以适当的将旅游面积扩大到偏远地区,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游客还能从中体现到原生态、质朴的山西生活。 三、创新开发与利用山西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主要方式 晋商文化一直是山西省吸引游人的关键,因此,应将其作为发展旅游的重点,这样就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一来,人们在欣赏当地文化景观的同时也能从中了解晋商壮大的原因,从而真正的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将推动山西旅游业发展,人们也会更加了解山西过去的繁荣。 (一)构建可持续发展观念,重视环境开发与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直提倡的重要观念,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当地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壮大,为山西省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为做好这一工作,山西省相关工作人员应请专业人士为其进行评估,合理规划与发展旅游业,限制游客数量,保证不会出现游客数量异常致使当地文化环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同时增长。此外,政府部门还应通过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民俗文化保护意识[6]。 (二)注重应用文化底蕴,形成特色旅游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区开注重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时应避免将其沦为模式化与类型化,应注重融入文化底蕴,给游人带来营造不同格调,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如山西独有的民间节庆、生活方式等[7]。注重民俗特征的体现,尽量为游客创设一种鲜活的、真实的文化生活。如山西寒食节就能成为典型代表。同时,山西省古建筑较多,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创古建筑旅游,让人们体会别样风情的古建筑游。其次,还可以尽情展现晋商文化特色,以乔家大院与平遥古城为代表,充分向世人展现晋商的发展历程,通过平遥古城也能让更多人看到当年山西省的繁荣景象。由于山西已经举办过类似的活动,所以应进一步发展该旅游特色。山西省为发展旅游事业所做出的各种业绩不容否定,但近年来在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雷同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在发展的同时注重民俗特点,抓住游人爱民俗的特点多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三)重视区域特色宣传,扩大山西民族旅游在世界上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因此,山西省政府应通过媒体向世人介绍山西特色,吸引观众来此旅游。如同贵州省一样通过一句“走遍神州大地,醉美多彩贵州”,再加上带有贵州特色的旅游景点,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都希望能到贵州一睹美景。山西也在央视投放了广告,一句“晋善晋美”引发了国人的联想,不可否认,这个广告给山西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为了进一步发展山西旅游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山西省文化与民俗[8]。如著名诗人王之涣曾作诗《等鹳雀楼》,应抓住这一点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到鹳雀楼中观赏景色。 (四)规划旅游发展,重视当地居民的加入。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多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政府部门应鼓励当地居民投入到旅游事业中,多为游客提供具有山西民俗特色的文化与活动。在突出产业特征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控制好游客数量,做好治安维护,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并时刻了解旅游市场状况,在合适的时机增加民俗资源,壮大旅游产业,同时注重点、线、面的逐步发展,切忌急功近利。此外,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还应构建相对应的设施,充分体现民俗特点,尤其是山西人民淳朴的生活品质,为游人营造原汁原味的山西生活。 四、结论 民俗文化是发展特色旅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一定具有它独特的地方,才能吸引更多人专门为它而来,这样才能带动经济效益增长。在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的今天,山西在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实现长期发展。因此,山西应注重发展民俗文化,以便将山西发展为旅游大省。 作者:成文浩 单位:宁夏大学人事处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思索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 摘要:在我国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作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只有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许多地方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但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有些地方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甚至有的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使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气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日趋扩大;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生物多样化日益减少等等。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回旋余地已十分有限,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积极、谨慎地做好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的方针。 二、加强法制、法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护人文和风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增强法制意识。虽然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公路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要严格贯彻执行。比如,任何旅游景点的开发,必须要先修路,路的设计应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路渣极其他建设垃圾的处理,必须按《公路法》的要求,符合环境标准。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在空气、水源、噪声等多项技术标准中,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旅游法规和规划,科学开发,依法管理,严禁“三无”(即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指乱分地、乱寻址、乱建造)建设。另外,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完善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建立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良好伙伴关系。 三、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尽管很多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所以,开发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价,在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切切实实搞好环评。不能为了上项目,把环境评价作为幌子、走过场,要制定科学的规划。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环保与开发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有的景点,砍掉大树种草坪、炸毁山景盖宾馆,不仅严重破坏了旅游的长远资源,而且从现实角度看,也影响了景观的和谐,搞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降低了景点的品位。同时,在景点开发中,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在先,开发经费不足,可以分阶段开发。切忌胸中无全局,开发无布局,从孤立的小景点看,还有点味道,但从整体布局看,可能是一个败笔。不但花了冤枉钱,而且会形成整个开发规划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另外,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地方,要尽可能地少建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切不可为后辈留下太多的遗憾。还有,景点开发的建筑材料也要尽可能使用环保产品,注意各种资源的节约。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的旅游业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负有主要责任,因此要把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落实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践中,成为检验当地旅游业成绩得失的主要指标。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一个生态系统处在自然状态下,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一旦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人的影响便削弱了这种能力,所以要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旅游开发与保护离不开政府主导,所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特别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景区,更要加强监督。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诸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每个具体项目和运行环节上。管理者自身要坚持带头遵守,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游客在旅游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其有章可循。促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 五、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进行考察时,都是把有没有保护措施,有没有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放在首位。应加强开展全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与教育,加强科普工作,加强对游客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旅游,其内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浓缩历史,后展现未来。既是我们丰富的教科书,又是培养我们情操和体魄的广阔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层次不同,欣赏品位各异。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获,当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作为旅游的管理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各界人士认识旅游的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启发大家,自觉地把旅游和保护密切相连,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六、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在旅游开发中,要贯彻生态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餐饮结合本地特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在对土特产品的开发上,首先也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不能把应保护的资源作为特产而出售。对违反者,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更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有计划性,不能竭泽而渔。 总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关系子孙万代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促进这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论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 首先是小网络,即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大扩容。我们要考虑景点之间的共生性,要强调内涵的挖掘,包括实施市区西部和东部的旅游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唐家湾古村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原唐家旧镇、共乐园、淇澳白石街、金鼎会同村等,珠海国际赛车、珍珠乐园等旅游资源也有待于整合)、现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大学园区、南方软件园、科技创新海岸等)和南湾旅游新区(包括南屏科技工业园工业游、北山杨氏大宗祠、湾仔花卉公园、海鲜干货市场购物游等)、横琴特色旅游区。 其次是中网络。也就是“两区一岛”,即斗门区、金湾区和东区海岛的旅游开发。斗门区的白藤湖旅游区已经配套成熟;御温泉也已名扬海内外;黄杨山-金台寺旅游区正在完善之中;生态农业游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金湾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旅游开发也呈现良好势头。亚马逊热带风情园起步看好;平沙温泉由于香港中旅注资改造气势恢弘;飞沙滩也渐渐游人如过江之鲫;长达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工业园区,也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旅游区……但目前整个大西区的旅游线路安排还是单向的,没有形成环线。我们应将珠港大道、湖心路、黄杨大道构成的“U”字形结构变为“O”字形结构,使之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的闭环,将湖光山色、寺庙温泉、港口海滩等山水景观和文化景观、城市景观串联起来,而后向外辐射。东区海岛开发还需加大力度。从目前已开发的东奥岛、桂山岛、万山岛和外伶仃岛看,基础设施不足、水电供应、交通、污染等问题有待解决,旅游项目的开发尚待挖掘,动植物资源保护有待加强。特别是要乘港珠澳大桥的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游环线。 第三是大网络,就是整个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连线成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广深珠和粤港澳的旅游资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广深珠万人美食游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有些旅游景点建设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就文化景观而言,主题公园是最容易重复的。为什么会是开发水平太低,而且互补性不强呢?关键是许多主题公园的文化原型没有对路。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乐园)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没有处理好,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此,我们的认识远远不够。 (一)旅游城镇的类型。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江南水乡名镇周庄,过去遭到了人为破坏,现在认识到了这是旅游资源,把它恢复起来,结果成了宝贝,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几百万元。门票收入的5倍就是旅游总收入。像兰溪的诸葛村,原来是比较破落的村庄,经修复以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达到300万元,成为村级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都是在城镇建设中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效果。按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性来划分,珠海的城镇可以分为三类; 1、资源驱动型。自然与文化资源有独特性,如金湾区、香洲区的唐家湾镇、东区海岛等可划为这一类。 2、经济驱动型。主要为购物流通,如斗门城区、前山城区、湾仔镇等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 3、都市综合型。既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的景点。如香洲主城区。 这些城镇的建设应分门别类,都要摸清本地的资源。如横琴的蚝、湾仔的花、白藤湖的粉藕、斗门的荔枝、重壳蟹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要找出其历史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成动人的故事篇章,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个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1、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镇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根据统计资料,珠海市前年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超过杭州。我们为什么会超过杭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成为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把旅游归结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直接系统。如旅游项目、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媒体和旅游服务等,这些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二是介入系统。如交通运输、机场、码头、铁路等,解决外部的可达性。包括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都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第三是支持系统。如城市景观、房地产、文化设施、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三个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 2、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典型的如江海防洪堤建设,没有一点旅游景观的意识。市区河道的整治,也搞成了一条排水沟,仅仅做成一项水利工程,而留下了许多景观和生态上的遗憾。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首先要突出特色意识。要通过城市的硬件建设,形成注意力,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之间的组合,就是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方面天津有成功的经验,如将已变成臭水沟的护城河改造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休闲观光皆相宜的旅游景观——环城公园。第二是环境意识。大连提出了“出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就像新加坡那样,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注意力。第三是文化意识。倡导多种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注意城市建设的艺术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义。第四是可识别性。一个城市,要在宏观的尺度上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许多游客愿到云南的丽江去游览参观?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到了丽江以后,就提出上海不再搞老城复建了。为什么?因为丽江利用民居的结构完全展示了古城独特的风貌,形成了异于其他城市的肌理,给人以另类城市的感觉。所以丽江古城对中外游客的聚集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强。而其他许多城市,老百姓的民居、城市住宅都是千城一面,是雷同的,中断了自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从而也丧失了自己的地位。 3、确立突出地方资源特色的思路。在我国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占大多数,水景资源更是稀缺,而珠海富有海江湖河、溪流和湿地,水景资源极为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起来,那珠海就是独一无二的。珠海难以与国内其他城市比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在文化建设中珠海要形成浪漫、休闲、优雅、精致的情调,要区别于其他城市。所以,城市建设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进行创造,包括民居都要体现岭南水乡的风格,亚热带风情,形成新式粤派建筑特色,既有中国岭南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精致的韵味,又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突出现代建筑清新明快、色彩鲜明、气势恢弘的风采。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展示珠海独有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也是一种有深度有内涵的旅游资源。对珠海而言,主要是“特区精神”的外在化,要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旅游?就是因为当地的文素质特别好,使得人们非常愿意到那里去。 ——严格城市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一定要有便利性,可达性,保证安全畅通。 ——保障城市的安全有序。西北旅游资源中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当地的治安环境。 ——热情好客,培育地区信用。如游客到了珠海,购买的旅游品应没有赝品。就像在香港购买黄金饰品,都同时附有成分比例的标签,哪一家商品只要欺瞒顾客一次,香港旅游协会就会取消其经营黄金饰品的资格,管理非常严厉,所以在香港购买黄金装饰品,完全是货真价实的。而如果是珠海也能做到这一点,成为一个童叟无欺、诚信卓著的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 ——成功举办各种旅游节。江西推出“四时连八节”很值得学习。珠海也要造就季季有节,月月都有高潮的旅游气氛。各个区镇的旅游活动都要注意质量,相互之间都要有内容和时间上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要大力开拓会展业。珠海完全有能力、有资源、有潜力去发展会展业。我们要从办好珠海国际航展、国际赛车做起,从办好“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做起。 ——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相结合。高雅的文化活动,有一台戏可以做,那就是继续办好“珠海国际电影文化节”。还有常年都有二十多个剧组在珠海拍戏,珠海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丽江把纳西古乐捣鼓得如此的热,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项目,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又喷发生机活力的美丽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没有一台自己的拿手好戏,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通俗文化,就是南方杂技、广场文化、民间歌舞等,也是一台好戏。深圳华侨城的这台戏就非常好,有震撼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法国巴黎的红磨房,也是到巴黎的许多游客必看的。 ——要有整洁的市容市貌。像新加坡、澳门等旅游城市,城市建筑一般是三年粉刷一次,使城市面貌始终保持清新整洁。城市绿化、街道铺装、灯饰、广告牌也要与城市整体格调相谐调。比如商业步行街就可与澳门接轨,有鹅卵石铺装成彩色图案,给游客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挖掘和改进传统名菜。近十年来,清淡可口的粤菜已为珠海广大的移民们所接受。而移民们又带来了各自的家乡菜和洋菜式,可谓南北交汇,东西融通,精彩纷呈。但要真正形成本地区民俗食风,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骛的美食天堂还需要全市各界共同进一步努力。近年来,组织的几界珠海美食风情节,评选出的珠海名菜、珠海名小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要优化景点的管理。对同类的有可比性的景点,就要搞最佳、最差景点的评比,由游客和市民投票,建立一个机制,促进其加强和改善管理。 同世界上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不断地举办国际活动,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必将为珠海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旅游开发与体制创新 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经济,是创意经济。谁的创意好,谁就能发展。珠海旅游业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徘徊不前,发展较缓慢,就是因为把目标、过程、主体混淆在一起。对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确定了许多目标,但实施过程不清楚,发展主体不落实。如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几界政府就已提出,但没有人去研究产品的开发过程,由谁来开发产品也没有搞清楚,结果是空喊了十多年,痛失了许多机遇。传统思维与经济转型的不协调,就出现了这些问题。 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的旅游资源,由谁来开发,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开发,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块玉石原料,由高手来雕刻,就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如由泥水匠来雕刻,就会糟蹋了这一块玉。斗门温泉的几次开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御温泉”的火爆成功就是因为客商的灵活机制所致。所以,机制不一样,效果完全不同。同样的服务设施,同样的员工队伍,谁来经营,用什么机制来经营,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梅溪牌坊”只投入几百万元资金进行开发,而且搞得很成功。而如果由国有单位去搞的话,起码要一千几百万元。如某景点为国有单位,门票价格是由物价局定的,几十元一张门票,不管旅游旺季与淡季,不分早上与晚上,也不论市民与外地游客,谁都不能改变。这是什么机制?能适应市场吗?如果采取承包或出让的办法,经营者早就会根据市场形势实行浮动价格,自我调节了。 同样的景点,谁来建设,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强调,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但为什么总是不可避免呢?因为造成重复建设的,往往都是财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投资的,投资以后,能否收回投资,投资是否对路,没有人来负责;没有经过科学认真的可行性论证,也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势及时进行调整。 要转换旅游资源开发的旧机制,必须实行开发权的拍卖、产权和经营权的转让、承包租赁制和名店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大胆推开,公开操作。如名店的委托经营,我们的一些饭店宾馆,一旦委托境外的著名管理集团经营管理,接待水平马上就会提高,而且世界范围内的连锁经营,也带来了客源的增加。珠海这几年国有资本从流通领域退出就很有效,旅游饭店宾馆也不例外。 从一个时期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旅游管理体制比工业体制还保守。因此,在体制转换的过程中,首先要防止封闭操作。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搞封闭改革,不仅会因为低水平和资金不足而对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浪费甚至破坏,同时在时间上也会丧失发展机遇。其次,要防止没有约束条件的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权的拍卖,一方面要公开论价,另一方面要对其提出的开发方案进行专家论证,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公开竞争择优确定开发单位。同时,要防止守株待兔的意识。要扩大对外招商,范围越大,引进的开发者水平越高,带来的资金越雄厚,开发项目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越高。要防止自建自用的倾向,把旅游项目搞成部门的小金库,搞点创收。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 首先是小网络,即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大扩容。我们要考虑景点之间的共生性,要强调内涵的挖掘,包括实施市区西部和东部的旅游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唐家湾古村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原唐家旧镇、共乐园、淇澳白石街、金鼎会同村等,珠海国际赛车、珍珠乐园等旅游资源也有待于整合)、现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大学园区、南方软件园、科技创新海岸等)和南湾旅游新区(包括南屏科技工业园工业游、北山杨氏大宗祠、湾仔花卉公园、海鲜干货市场购物游等)、横琴特色旅游区。 其次是中网络。也就是“两区一岛”,即斗门区、金湾区和东区海岛的旅游开发。斗门区的白藤湖旅游区已经配套成熟;御温泉也已名扬海内外;黄杨山-金台寺旅游区正在完善之中;生态农业游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金湾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旅游开发也呈现良好势头。亚马逊热带风情园起步看好;平沙温泉由于香港中旅注资改造气势恢弘;飞沙滩也渐渐游人如过江之鲫;长达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工业园区,也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旅游区……但目前整个大西区的旅游线路安排还是单向的,没有形成环线。我们应将珠港大道、湖心路、黄杨大道构成的“U”字形结构变为“O”字形结构,使之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的闭环,将湖光山色、寺庙温泉、港口海滩等山水景观和文化景观、城市景观串联起来,而后向外辐射。东区海岛开发还需加大力度。从目前已开发的东奥岛、桂山岛、万山岛和外伶仃岛看,基础设施不足、水电供应、交通、污染等问题有待解决,旅游项目的开发尚待挖掘,动植物资源保护有待加强。特别是要乘港珠澳大桥的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游环线。 第三是大网络,就是整个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连线成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广深珠和粤港澳的旅游资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广深珠万人美食游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有些旅游景点建设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就文化景观而言,主题公园是最容易重复的。为什么会是开发水平太低,而且互补性不强呢?关键是许多主题公园的文化原型没有对路。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乐园)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没有处理好,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此,我们的认识远远不够。 (一)旅游城镇的类型。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江南水乡名镇周庄,过去遭到了人为破坏,现在认识到了这是旅游资源,把它恢复起来,结果成了宝贝,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几百万元。门票收入的5倍就是旅游总收入。像兰溪的诸葛村,原来是比较破落的村庄,经修复以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达到300万元,成为村级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都是在城镇建设中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效果。按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性来划分,珠海的城镇可以分为三类; 1、资源驱动型。自然与文化资源有独特性,如金湾区、香洲区的唐家湾镇、东区海岛等可划为这一类。 2、经济驱动型。主要为购物流通,如斗门城区、前山城区、湾仔镇等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 3、都市综合型。既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的景点。如香洲主城区。 这些城镇的建设应分门别类,都要摸清本地的资源。如横琴的蚝、湾仔的花、白藤湖的粉藕、斗门的荔枝、重壳蟹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要找出其历史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成动人的故事篇章,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个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1、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镇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根据统计资料,珠海市前年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超过杭州。我们为什么会超过杭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成为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把旅游归结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直接系统。如旅游项目、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媒体和旅游服务等,这些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二是介入系统。如交通运输、机场、码头、铁路等,解决外部的可达性。包括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都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第三是支持系统。如城市景观、房地产、文化设施、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三个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 2、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典型的如江海防洪堤建设,没有一点旅游景观的意识。市区河道的整治,也搞成了一条排水沟,仅仅做成一项水利工程,而留下了许多景观和生态上的遗憾。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首先要突出特色意识。要通过城市的硬件建设,形成注意力,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之间的组合,就是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方面天津有成功的经验,如将已变成臭水沟的护城河改造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休闲观光皆相宜的旅游景观——环城公园。第二是环境意识。大连提出了“出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就像新加坡那样,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注意力。第三是文化意识。倡导多种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注意城市建设的艺术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义。第四是可识别性。一个城市,要在宏观的尺度上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许多游客愿到云南的丽江去游览参观?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到了丽江以后,就提出上海不再搞老城复建了。为什么?因为丽江利用民居的结构完全展示了古城独特的风貌,形成了异于其他城市的肌理,给人以另类城市的感觉。所以丽江古城对中外游客的聚集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强。而其他许多城市,老百姓的民居、城市住宅都是千城一面,是雷同的,中断了自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从而也丧失了自己的地位。 3、确立突出地方资源特色的思路。在我国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占大多数,水景资源更是稀缺,而珠海富有海江湖河、溪流和湿地,水景资源极为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起来,那珠海就是独一无二的。珠海难以与国内其他城市比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在文化建设中珠海要形成浪漫、休闲、优雅、精致的情调,要区别于其他城市。所以,城市建设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进行创造,包括民居都要体现岭南水乡的风格,亚热带风情,形成新式粤派建筑特色,既有中国岭南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精致的韵味,又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突出现代建筑清新明快、色彩鲜明、气势恢弘的风采。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展示珠海独有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也是一种有深度有内涵的旅游资源。对珠海而言,主要是“特区精神”的外在化,要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旅游?就是因为当地的文素质特别好,使得人们非常愿意到那里去。 ——严格城市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一定要有便利性,可达性,保证安全畅通。 ——保障城市的安全有序。西北旅游资源中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当地的治安环境。 ——热情好客,培育地区信用。如游客到了珠海,购买的旅游品应没有赝品。就像在香港购买黄金饰品,都同时附有成分比例的标签,哪一家商品只要欺瞒顾客一次,香港旅游协会就会取消其经营黄金饰品的资格,管理非常严厉,所以在香港购买黄金装饰品,完全是货真价实的。而如果是珠海也能做到这一点,成为一个童叟无欺、诚信卓著的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 ——成功举办各种旅游节。江西推出“四时连八节”很值得学习。珠海也要造就季季有节,月月都有高潮的旅游气氛。各个区镇的旅游活动都要注意质量,相互之间都要有内容和时间上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要大力开拓会展业。珠海完全有能力、有资源、有潜力去发展会展业。我们要从办好珠海国际航展、国际赛车做起,从办好“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做起。 ——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相结合。高雅的文化活动,有一台戏可以做,那就是继续办好“珠海国际电影文化节”。还有常年都有二十多个剧组在珠海拍戏,珠海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丽江把纳西古乐捣鼓得如此的热,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项目,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又喷发生机活力的美丽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没有一台自己的拿手好戏,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通俗文化,就是南方杂技、广场文化、民间歌舞等,也是一台好戏。深圳华侨城的这台戏就非常好,有震撼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法国巴黎的红磨房,也是到巴黎的许多游客必看的。 ——要有整洁的市容市貌。像新加坡、澳门等旅游城市,城市建筑一般是三年粉刷一次,使城市面貌始终保持清新整洁。城市绿化、街道铺装、灯饰、广告牌也要与城市整体格调相谐调。比如商业步行街就可与澳门接轨,有鹅卵石铺装成彩色图案,给游客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挖掘和改进传统名菜。近十年来,清淡可口的粤菜已为珠海广大的移民们所接受。而移民们又带来了各自的家乡菜和洋菜式,可谓南北交汇,东西融通,精彩纷呈。但要真正形成本地区民俗食风,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骛的美食天堂还需要全市各界共同进一步努力。近年来,组织的几界珠海美食风情节,评选出的珠海名菜、珠海名小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要优化景点的管理。对同类的有可比性的景点,就要搞最佳、最差景点的评比,由游客和市民投票,建立一个机制,促进其加强和改善管理。 同世界上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不断地举办国际活动,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必将为珠海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旅游开发与体制创新 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经济,是创意经济。谁的创意好,谁就能发展。珠海旅游业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徘徊不前,发展较缓慢,就是因为把目标、过程、主体混淆在一起。对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确定了许多目标,但实施过程不清楚,发展主体不落实。如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几界政府就已提出,但没有人去研究产品的开发过程,由谁来开发产品也没有搞清楚,结果是空喊了十多年,痛失了许多机遇。传统思维与经济转型的不协调,就出现了这些问题。 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的旅游资源,由谁来开发,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开发,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块玉石原料,由高手来雕刻,就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如由泥水匠来雕刻,就会糟蹋了这一块玉。斗门温泉的几次开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御温泉”的火爆成功就是因为客商的灵活机制所致。所以,机制不一样,效果完全不同。同样的服务设施,同样的员工队伍,谁来经营,用什么机制来经营,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梅溪牌坊”只投入几百万元资金进行开发,而且搞得很成功。而如果由国有单位去搞的话,起码要一千几百万元。如某景点为国有单位,门票价格是由物价局定的,几十元一张门票,不管旅游旺季与淡季,不分早上与晚上,也不论市民与外地游客,谁都不能改变。这是什么机制?能适应市场吗?如果采取承包或出让的办法,经营者早就会根据市场形势实行浮动价格,自我调节了。 同样的景点,谁来建设,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强调,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但为什么总是不可避免呢?因为造成重复建设的,往往都是财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投资的,投资以后,能否收回投资,投资是否对路,没有人来负责;没有经过科学认真的可行性论证,也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势及时进行调整。 要转换旅游资源开发的旧机制,必须实行开发权的拍卖、产权和经营权的转让、承包租赁制和名店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大胆推开,公开操作。如名店的委托经营,我们的一些饭店宾馆,一旦委托境外的著名管理集团经营管理,接待水平马上就会提高,而且世界范围内的连锁经营,也带来了客源的增加。珠海这几年国有资本从流通领域退出就很有效,旅游饭店宾馆也不例外。 从一个时期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旅游管理体制比工业体制还保守。因此,在体制转换的过程中,首先要防止封闭操作。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搞封闭改革,不仅会因为低水平和资金不足而对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浪费甚至破坏,同时在时间上也会丧失发展机遇。其次,要防止没有约束条件的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权的拍卖,一方面要公开论价,另一方面要对其提出的开发方案进行专家论证,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公开竞争择优确定开发单位。同时,要防止守株待兔的意识。要扩大对外招商,范围越大,引进的开发者水平越高,带来的资金越雄厚,开发项目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越高。要防止自建自用的倾向,把旅游项目搞成部门的小金库,搞点创收。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楼观台道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根源,即道文化和儒文化,道文化较之儒文化要早些。道文化是上古文化与中古文化的衔接点和转折点,它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将研究自然与研究人类社会自身的紧密结合上。儒学文化重在研究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问题上,其积极入世的研究态度及其实用性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之一。道文化的及其深奥及内容涵盖的博大精神使知者甚少,学知者潦潦。作为道文化发祥地楼观台更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名词,知之者神往,不知者却不,其声名与影响尚不如其变异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和五台山,着实令人扼腕。故本文拟就道文化的弘扬及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谈些粗浅看法,愿与广大同仁商榷。 关键词 道文化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经济社会 一、道文化与楼观台 1.道文化通俗说 古往今来,无数学者都在对道德、五千言进行解读,试图把握我国正中古文化的源头,执牛耳以成其犬,但言词简约,博大精神的道文化的精髓又有谁能说得清楚,说得透彻呢?笔者认为,道文化的精妙恰恰在于它强调了一“简”字,由真索道,道归于其气。对于包罗万象的道文化,我们可将其简化为三大内容。其一,是探究世界的本源《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即世间万事万物源于“道”,那么,道是什么呢?又有言曰:“道之为道,惟恍惟惚,”即“道”就是“恍惚”;那么,“恍惚”又是什么呢?又认为,禾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是说,世界的本源是“无”,道是无形、无声、无象、无臭的气,气聚则为天地万物之物象,气散则为“无”,为“道”。为“无”则说明老子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性,为“道”则固无法说清世界的发端而终归于唯心主义。当然这主要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所致,但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确属难能可贵。 其二是《道德经》的精华,辩证法思想。“高下相倾,长短相形,声音相和,形影相随……”,事物间的对立与转化关系跃然纸上,虽不能看到对立事物转化所需的条件,但能看到这种转化已难能可贵了。这种思想对后世多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讲究君子的自修与自省,以涂图缓进的哲学观与修身养性的道德观念源于此吧。 其三是积极入世的“无为”思想。针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现象,身为史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老子甚为震动,他毅然驾青牛西游,寻求潜心研究学问,解决社会问题的最佳场所,西行至风光施丽之楼观台而驻足,深思熟虑,呕心沥血而留下人类思想史上光华四溢,历久弥坚之道德五千言。对于纷争混乱的社会现象,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伟大治国理念,提出统治者要克制自己的贪欲,尽可能少地剥削和骚拢老百姓,使老百姓能顺其自然生活下去的治国理念;又提出统治者要积极努力为老百姓创造“鸡犬之声相闻,民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存环境与条件,实质是宽民薄赋的治国思想,也更是长治久安的治国策。“无为而无不为”这种积极地入世哲学对我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历久而愈见其卓。 2.道文化归属地之争 上个世纪,我国启动了举世属目的“三峡工程”,发掘出一座古墓,其中有老子《道德经》作为随葬品。据此,湖北省考古工作者推测该墓为老子墓,并认为道文化并非发源于楼观台,而是在老子的故乡湖北省。一时间,学术界争论地沸沸扬扬,但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此事终不了了之。近年来,河南省曹操墓造假事件,更搅得学术界动荡不安,究其原因,无非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古代名人的墓葬及随葬品等东西的发现和发掘,如果进行合理利用则足以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道文化的旅游资源问题思索 1.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若干年前,震惊全国的“羊年岁首大惨案”使楼观台一下子“名扬全国”,自此,闻仙沟索桥事故使楼观台旅游业元气大伤。现在,乘楼观道文化被纳入曲江文化圈之东风,我们更应抓住机遇,将楼观道文化的旅游业休闲作为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使传统道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密切结合。 反思楼观台道文化及以前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存在着几点不足。其一是硬件设施不足;主要是落后的交通很难将附近几个景点连接在一起,景区内文仙沟等处交通更是狭窄而险峻,难以满足旅客要求;其二是景区自身地理地形的局限,景区内几处散景点没有连接在一起;腹地吞吐量狭小,且水资源较少,略显灵气不足,若能聚水而成溪,成潭,岂不更好;虽钟灵毓秀,却无华山之险,黄山之气,峨眉之巍,故更应大力营建特色之处,尤其是大打道文化游之张牌。其三是旅游设施缺乏兼顾性;如周至县有60多万人口,周至县唯一可无险而一日游得盛境唯有楼观台,但较贵的门票将许多家庭双休游挡在门外,若能在固定日期对本县人凭身份证实行半价,定会增加实际旅游收入,这样灵活价格有许多地方优点;将纯旅游景点转化为旅游、休闲、娱乐、知识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模式,则更赋吸引力。 2.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第一、关于门票。作为景区收入的门票,可尝试实行多元化收取制,既增加了人气,实际上又可增加收入,如双休日对持有本县身份证者半价,12岁以下少年半价;对持有学生证的各地学生半价;对于大学历史专业、古汉语文学专业大学生实行半价;尝试道文化展示区内楼观台与财神庙故里一票制;寒暑假期间对所有持学生证的学生实行半价,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又可使本县群众渴望多在楼观休闲愿望得以实现,既增加了旅游收入,有宣传弘扬了道文化,一举两得。 第二,硬件设施添置。随道文化展示区的推进,在景区的道路若能多辟一条,且坡势稍缓最好,并能使总景区内各景点连为一片,用电瓶车免费接送旅客,以减少游客在道路上的耗时量,满足游客全面了解景区的需求。添置中高档旅游休闲接待店面,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且经营态度必须坚持诚信为本,无欺。五丈塬本是一土塬而已,因诸葛亮衣冠冢而闻名,其中所建八卦阵图成为许多游客的至爱,看谁能在最短时间走出该阵颇具吸引力;我们何不将全真教的北斗七星剑阵变为一固定迷阵,以供游客娱乐赏玩,这肯定很有吸引力。 第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全国各景区都有极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出售,如日照,北戴河的海螺工艺品,珍珠项链,珊瑚树;八达岭的长城小石礁;武当山的太极剑等不胜枚举。我们如能抓住道文化这一主题开发纪念品,定受游客青昧,如我们可以以轻金属或塑料制成太极图形象,即可健身,又可当玩具;还可利用楼观台竹子,有计划地采伐做成笛或箫,身上可选道德经之经典句段添上;还可制作大小各异的各种材质的老子像或老子头像不倒翁,并书道德经之经典名句,如此等等,即宣扬了道文化,又成为自然宣传以扩大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也更能彰显钟灵毓秀的楼观台文化游的浓厚氛围。 第四,杂果林建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秦岭北麓有利的地理地形和气候,发展桃、苹果、柿子、栗子,杏等水果林,还可发展板栗,毛栗,核桃等硬果林,由游客自行采摘,享受亲手采摘之乐趣,当然还可发展品种丰富的无公害菜园,与集贤所建的“一分田”工程相呼应,充分吸引城市市民来楼观休闲。这样就可以充分集旅游、休闲、娱乐、体验、学习道文化于一体,使我县依托楼观台的威名,财神故里的福祉,带动周边地区文化、生态综合旅游事业的大踏步发展,届时,“金周至”将重新崛起,扬威华夏,同时可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腾飞注入强力助推剂。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衡阳旅游资源中音乐元素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音乐元素与旅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本土特色的民间音乐在其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开发与利用衡阳的特色音乐元素从而促进衡阳旅游业的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衡阳;旅游;音乐元素 衡阳,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因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而闻名于世。改革开放的二十年,衡阳依据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近些年的旅游项目来看,衡阳主要注重于风光旅游、古迹参观、名人探寻等,文化层面广,却独独缺少了音乐这一重要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音乐在“娱”的这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衡阳旅游资源中的音乐元素就尤为重要了。 一、衡阳音乐元素普查 衡阳有着丰富的音乐储备。早在公元1274年,文天祥路经衡阳,就曾写有《衡州上元记》,详细记载了他所见到的衡阳人民在正月十五“为百戏之舞”的盛况。 (一)戏曲 在戏曲方面,衡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湘剧、祁剧、花鼓戏。 衡阳湘剧,民间称为“衡州班子”或“衡州大戏班子”,亦称为“衡阳汉调”,是湖南省特色浓郁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流行地区广,涉及到整个湘南东部,包括衡阳市、郴州市和衡阳、衡山、衡东、耒阳、常宁、安仁、炎陵、茶陵、攸县、永兴、桂东、宜章、汝城、桂阳、郴县等县市,甚至曾流行到江西永新和广东乐昌等地。衡阳湘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从剧目的长短来划分,则有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113个,散折戏465个。连台本戏,演唱时用大鼓大锣伴奏,因而又称“大鼓戏”。主要剧目有《目连传》、《封神传》、《岳飞传》、《西游记》、《混元、盒》等。整本戏或称正本戏,著名的有五大本高腔和昆腔混合演唱的剧目,即:“青、红、绿、白、黄”。青,即《青梅会》,表现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红,即《红梅阁》,演李慧娘的故事;绿,即《绿袍相》,演刘湛与徐月娘的故事;白,即《白兔记》,演刘智远的故事;黄,即《黄金印》,演苏秦六国封相的故事;散折戏或称单折戏,为戏班常演的精彩折子戏。主要剧目有《醉打山门》、《昭君和番》、《佳期拷红》、《打鼓骂曹》、《思凡》、《描容上京》、《雁门提潘》《八戒闹庄》、《杨滚教枪》、《攀良起解》等。 祁剧是古老剧种,旧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又名“楚南戏”,因形成、发展于湖南祁阳而得名。明朝初年,弋阳等戏曲声腔流入这肥沃的土地。弋阳腔与祁阳的民歌小调、祭祀歌舞相融合,形成了高腔系统。明万历年间,祁阳一带的戏曲,又吸收了昆腔音乐和昆腔剧目。清康熙后,祁剧先后融汇微调、汉调和秦腔,形成了弹腔。随着不断的融合与吸收,祁剧的声腔、剧目、表演艺术日益丰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体的多声腔的湖南地方大戏剧种。祁剧传统剧目据统计有大小戏893本,其中百分之八十为弹腔剧目。高、昆整本戏《目连传》、《精忠传》、《观音戏》、《夫子戏》四大部,称为祁剧“正高”、“正昆”代表剧目,其他属于明清传奇的高腔、昆腔戏,则被称为“耍高”、“耍昆”。“耍高”剧目有《琵琶记》、《金印记》、《投笔记》、《一品忠》等;“耍昆”剧目有《鹿台饮宴》、《卸甲封王》、《别母乱箭》、《藏舟刺梁》、《劝农赏花》等。弹腔戏大多搬演《三国》、《水浒》、《杨家将》等历史故事,以及部分神话传说和公案戏。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传统剧目有《昭君出塞》、《牛皋毁旨》、《闹严府》、《泗水拿刚》;创作的现代戏有《黄公略》和已摄制成影片的《送粮》等。 衡阳花鼓戏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衡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以后,逐步流传于湖南省内的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一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衡州花鼓戏”。 (二)乐器 衡阳非常有特色的乐器为渔鼓、简板。渔鼓用竹筒制作,简长65厘米~100厘米,鼓面直径13厘米~14厘米,一端蒙以猪皮、羊皮或油膜(猪膀胱膜)而成。演奏时,左手竖抱渔鼓,右手击拍鼓面。简板用竹片制作,长45厘米~65厘米。宽1。7厘米~2厘米,一端向外弯曲,两根为一副。演奏时用左手夹击发音。与渔鼓一起为“渔鼓”、“道情”伴奏。湖南祁东地区的渔鼓则有所不同,她取消了简板,而是在左手中指上绑上一块小板(多为玉石或硬质塑料材质)在怀抱渔鼓的同时击打鼓身,同样达到了简板所起到的效果。 (三)民歌 衡山山歌久负盛名。衡山,五岳独秀,山地,主体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及衡阳、衡山县境内,其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群峰起伏,绵延数百里。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致使这里的山歌成为湘中南一带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形式。衡山山歌整体风格明快、爽朗,曲调高亢、自由流畅。湖南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何继光的高腔就是在此学习的,他演唱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挑担茶叶上北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但在何继光去世后,他所演唱的高腔几乎无人能及。其实,在当地,能唱那么高声部的人大有人在。衡山山歌歌词内容丰富,人们在田间做事、烧火做饭、谈情说爱、休闲娱乐等都有山歌为伴。语言虽然通俗直白,但却有寓意在其中。比如“高山打石落深潭,交情容易脱情难”,“吃了饭,下河玩,跌了一个金簪在深潭,老者哥哥捡了就退给我,哪个少年哥哥捡了就送人情,罗裙底下定恩情”。目前所能见到的衡山山歌曲谱和音响资料,大部分是1980年,在文化部关于收集整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号召下,由衡阳市文化馆的同志们下乡采风收集到的,被收编在《湖南衡阳地区民间歌曲集》(油印本)中。 除了以上所介绍音乐门类外,另外还有许多地方小戏如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戏等。 二、衡阳旅游业中音乐元素的开发与利用 (一)培养有音乐素养的从业人员 已经从事或将要从事导游行业的人员,应该加强与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的联系、学习与合作,特别要把培养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素质列入培训的内容,力求培养出具备音乐素养的高素质导游。 (二)文艺演出 衡阳有湘剧团、祁剧团等文艺团体,应转变观念,将音乐戏曲的表演视线投向旅游市场,当地的音乐院校也要加强本土音乐的教学,并将学生的实习与实践的舞台转移至旅游业这一社会性的舞台。另外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共同展现地域民风民情。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与开发局限 摘要:重庆渝东南酉阳县后溪镇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势明显,其区域开发的局限性也明显。如果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认识自觉性并有效推进市场运作,不但能够持续后溪文化旅游在渝东南的区位优势,而且将会推动区域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市场开发实现双赢。 关键词: 后溪镇;文化旅游;民族文化品牌开发;区位优势;局限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龚滩、龙潭等古镇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品牌开发有声有色,早已见诸国内网络、报端;大酉洞“桃花源”AAAA景区的成功申报,让人们更加看重酉阳县境内、酉水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及其市场开发价值。近年后溪古镇符合生态文明观的全面保护与合理开发,已逐渐拉开序幕。在我们看来,酉阳后溪文化旅游的民族文化品牌开发资源优势明显,其区域开发的局限性也引人注意。 一、后溪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开发的区位优势 后溪古镇位于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历史上后溪被视为“蛮夷之地,化外之区”,古称酉溪,早在3000多年前初民即在此居住,成为武陵山巴人后裔的重要聚居地,酉水流域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唐代典籍出现有关后溪的文字记载,迄今已有1500多年。自明代末期“赶苗拓业”以后,土家族田、彭、白三大姓居住酉溪。到有清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国家政策后,汉族百姓在中央政府号召下,也从江西移民到后溪垦殖、定居。“外来”先进的汉族农耕文化,强力刺激、推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后溪的酉水码头,那时实际成为湖广进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一度千船停靠,万商云集,十分兴旺。后溪坐落于武陵酉水“山水间”,相对封闭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内,船运之外其他交通形式数千年没有得到真正开发,高山峻岭之间,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富矿”的区位优势明显,在以下多个方面,显示出有别于渝东南其他少数民族县的地域特色: 首先是民歌资源:酉阳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后溪民歌其实是酉阳民歌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后溪土家族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山歌传统历史悠久。后溪抬岩石歌、打夯歌亦很丰富,歌词内容生活化,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十分随意,与劳动生活场面结合紧密。后溪酉水的船工号子作为川江号子的一个重要支系,地方特色浓郁;木叶歌更是本地民歌的特色品种;还有有哭嫁歌、薅草锣鼓等多种民歌类型均有地域特点。 其次在民俗信仰文化资源方面:后溪土家人的民间信仰历史传承久远,形成于中原大融合之前,有浓厚的南方巫文化特色。如游冥观花――“游冥”,意在巫师到阴朝地府看灵魂是否漂泊,飘荡何处;“观花”巫师登仙看花树,查看树上是否有虫吃树叶,树根是否稳当(生死祸福、灾难、病、痛等);丧葬习俗原滋原味的打绕棺“穿花”程式(请师、启灵、穿花、散花、迎灯等五个连续程序),历史文化价值独特;“做道场”习俗,由来以久,有规定的程式;“还傩愿”,则是后溪土家人集戏剧、娱乐、信神为一体的古老地方民俗,其历史传承更为悠久。还有非常独特的牛菩萨(敬牛神)习俗,与其地域文化的历史形成过程关联,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蕴及其特别的民俗研究价值。 后溪土家人的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既有汉族地区不同的土家族民俗内涵,又有武陵酉水地域文化的特别个性。颇有地方特色俗称“鬼节”的月半节,则是当地土家人尤其重视的,至今被后溪乡民看重沿袭。 又次是民间文艺资源:最有地区影响的是摆手舞,2002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酉阳县“摆手舞之乡”称号,2008年,“酉阳摆手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摆手舞”的发源地就在后溪,这已是学界共识。后溪现存土家族摆手舞堂,在整个武陵山区和渝东南,都是最古老的文化遗存。后溪跳花灯也有地区影响,后溪花灯的历史比较悠久,同在渝东南,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不同而有地域个性。跳灯的仪式成分不重,似乎已经嬗变为,本地百姓春节期间自娱自乐的民间狂欢形式之一。另外,还有舞狮、舞龙、彩龙船等多种受汉族影响的民间文艺活动类型,其鲜明的土家民俗文化内涵却倍受学者们的重视。 其他方面,民族民间工艺有土家族特色的棒棒烟杆、“柚子龟”、石木雕刻、土纸等四绝。豆腐酉水鱼、油茶汤、油粑粑、老腊肉等,则体现后溪土家饮食千年传承中形成的酉水文化特点。后溪长潭河湾土家山寨“干栏式”民居保存完好,土家服饰文化、语言文化遗存丰富。尤其是土家族口语在后溪民间的幸运保存,显得特别珍贵。另外,后溪长期封闭号称“小桂林”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使之成为两百年来武陵山农民抗暴活动的中心地区,涌现出白夫人、彭象乾等民族英雄,邹杰、刘杨、杜相皋、田品山、白树庭等民主革命斗士,后溪人文历史增添的这道名人风景线,丰富了后溪传统的文化资源。后溪土家族民俗文化内蕴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品牌开发价值,引起研究者的强烈兴趣[1]。 二、后溪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后溪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富矿”的优势,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区域文化产业优势吗?具体说,能够为后溪文化旅游开发做出实质性贡献吗?带着这个问题,“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组,在后溪镇镇长的安排下,组织当地多位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召开“后溪土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专题座谈会”,并在会后专程前往“酉阳最美土家山寨”――后溪长潭河湾山寨调研,在民族文化品牌化过程规律的认识上,基本认同如下的理论识见: “民族文化品牌化的过程,是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过程。一方面,民族文化品牌化通过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特色文化)的应用,调动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信任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一种无形资产,推动一个综合的经济体系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有形资产。另一方面,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规模化的经济运作和开发,反过来会促使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1] 在我们看来,后溪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后溪镇产业发展规划仅停留在汇报总结类的定性文本形式上,县政府的旅游产业规划没有后溪具体细分的产业规划落实,后溪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问题,很可能成为一句应景的口号,或者以一份纸质文本的报告形式被当成例行公文保存,这是后溪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后溪社会经济发展提速很快,座谈会上镇政府发给我们的《后溪镇概述》打印资料,特别提到这方面的变化,但在介绍后溪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字之后,只有一句话提及文化产业问题:“利用后溪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招天下客商发展后溪的旅游产业。”作为政府行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然会涉及旅游产业规划。但关于后溪镇旅游产业具体规划的询问,部门负责人很直率地说,“没有力量搞,想做也做不出来。”镇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履行责任分工制,文化专干说,他一个人文化方面事情之外,还有计生、扶贫等六七种工作要参与,时间、精力首先就顾不过来;何况旅游产业规划是很专业的,有积极性也因为不真懂,做不了;关键是,产业规划就是一个文件,有了如何派上用场?副镇长接待项目组一行人时,反复强调“镇上的旅游规划”后溪承担不了的说法,座谈会上与会者的议论,对此也是明确认同的。规划需要市场眼光,需要经济头脑,从《品牌学》的认识角度看,后溪镇旅游市场细分在酉阳县旅游市场开发的总策划中,应有全盘考虑,似乎就是酉阳县旅游局的规划责任;但旅游市场的实际落实,最后还是后溪的责任,镇政府应设有对应处理专门问题的相关职能部门,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以适应后溪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市场细分的当下紧迫需要。所以,归根结底,这还是体制上用人机制出现的实际难题。事在人为,镇里解决不了,建议县里帮助统筹安排。 其次,后溪地域特色鲜明的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在酉水河石堤水库(秀山境内)建成蓄水之后,提供了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的新条件,新可能;后溪长潭河湾土家山村被评选为酉阳“全县最美土家山寨”,给进一步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奠定了认识基础,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还看不到其中的转型路径,文化资源品牌开发仍然停留在局部规划设计的文本范畴内,与后溪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的市场衔接存在脱节。 “前往后溪的旅游客源主要是县旅游局组织的,散客所占比例很小”,“游客很少自己主动选择这个景点”,后溪镇副镇长给项目组介绍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的时候,多次强调这个情况,也与项目组现场调查的事实相符。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后溪旅游设施、景观条件与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旅馆服务水平还在一般的“农家乐”经营习惯与卫生标准层次。古镇街道狭小,居民临街随意搭建的耳房,把街道弄得更逼仄;道路年经失修,凹凸不平,还间有垃圾,旅游者不会产生好心情。古镇民居建筑式样比较杂,公共社区类场所风格明朗,其余皆各行其事。要成为重庆主城区和国内旅客留得住、玩得舒服的地方,后溪镇旅游设施硬件建设的功夫就要用够。一般的“农家乐”服务与卫生标准,难以扩大现代观念的文化旅游市场。游客住不下来,就只好匆忙逛一趟“了愿”,“跑马观花”的心态游后溪,只能看到后溪历史文化传统精粹的皮毛,后溪民族文化资源知名度的正面提升,因此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2.专供后溪旅游的交通工具还不配套,没有从游客角度设计安排。前往后溪旅游景点的交通工具只有一种,乘汽船游长潭及其沿酉水浏览各处的景观,其他陆上景观只有凭两条腿。后溪号称小桂林,爬山是后溪旅游的重要活动形式,年轻游客可能好一点,上年纪的游客只有干瞪眼。完善的后溪旅游精品线路,必须有形成网络的道路规划提供保证,水上行船与陆上乘车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另外,改革开放以后,河湾外出打工者不少,随着收入的增加,砖混结构的民居新建不少,在土家族传统木质民居的山寨建筑中特别刺目。河湾土家山寨作为后溪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的示范景点,土家族民居资源的全面保护(包括文化空间)是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凡是影响山寨景观视觉因素的存在,都应当考虑拆除而异地修建。 3.河湾土家山寨的旅游资源开发才开始,资源保护是基础,更是前提,资金的严重短缺已经影响到保护、开发的力度和进度。河湾土家山寨由下寨、中寨和上寨组成,坐落在长潭河湾一块开阔的巨大扇面坡地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开始按照规划目标逐步进行,当下从道路、游客接待点、码头、参观路径安排等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酉阳县政协2008年4月提出《河湾山寨民俗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组同年8月考察时规划实施的进展并不大,镇干部都说资金没有解决好而成为“瓶颈”。 值得欣慰的是,后溪土家族民族文化品牌开发2009年上半年开始有了重大进展,项目组去年调研之后,酉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后溪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相关工作,今年初的县人代会已通过后溪三年文化旅游整体开发规划,弥补了过去河湾山寨局部规划开发的不足。千年古镇、百年古寨、十里长廊的旅游景观及旅游环线规划,形成后溪整体联片开发的清晰路线,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河湾土家山寨的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十里长廊”是后溪沿酉水两岸的绿化工程,已投资上百万,以果树为主,形成绿化带,从而保证河湾山寨开发更高级别品牌目标的建设需要。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制衡机制失衡与政府规制优化 摘 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相关利益者之间利益的冲突,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平衡各方利益的制衡机制。我国制衡机制的失衡,突出表现为:企业的制衡力过于强大,原居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制衡力过于微弱。制衡机制失衡必然导致利益分配失衡,强势方获得超额利润。建议从三方面优化规制:重构政府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与制度,严格执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权”;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规,编制并严格执行旅游规划,提高依法规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与严肃性;推进相关利益者制衡机制建设,对旅游资源实行全民监督管理。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相关利益者; 制衡机制; 政府规制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相关利益者之间利益的冲突。在中国现实生活中,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的利益方主要有以下六方:地方政府、投资与经营方(以下简称旅游企业)、原居民、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社会组织。这六方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利益趋向有同更有异,利益诉求力更是有强有弱,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因此在这样一个利益相关系统中,就必须建立平衡各方利益的机制,我们称这种机制为制衡机制,而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诉求力就是其所拥有的制衡力。本文旨在探讨上述六方的制衡力冲突与政府在制衡机制中的规制作用优化。 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差异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任何一种形式的旅游开发对于旅游资源的原真态都是破坏。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一方面,旅游资源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开发,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各种价值,也才能为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必不可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永葆旅游魅力,为旅游开发提供最基本的资源条件。理想的境界当然是旅游资源的低度开发与高度保护相结合,但我国实际运作中偏偏多是旅游资源的高度开发与低度保护,以致许多风景区出现商业化、园林化、城镇化现象,许多人文景点出现表演化、移植化、时尚化趋势。这些“乱象”的出现,归根到底,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制衡失效有关。试分析如下: 其一,政府方。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我国旅游资源都归地方政府管理,故本文只论及地方政府。政府是公众权益的法定人,在上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制衡体系中,地方政府无疑居于核心位置,发挥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一方面必须履行政府职能,超越各方利益,根据各项保护性法律法规去保护各种旅游资源;必须指出,这种保护也是地方政府规避行政风险的一种手段,毕竟哪个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承担资源保护不力的责任。但另一方面,政府存在经济人行为,即地方政府从部门或官员自身利益出发,争相获取对资源的处置权[1],无论是取得经济、社会收益还是获取政绩收益,其过程都可能诱导对旅游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因此,地方政府既有保护的压力,也有开发的追求。问题是,在现行政绩考核制度中,市级以下畸重经济GDP而忽视绿色GDP,于是招商引资、产值、税收成为决策的重点,就难免出现管理天平的失衡,偏向投资方,偏向旅游资源的高强度开发。景区开发中被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环境事件,几乎都有政府官员或明或暗的支持,如张家界百龙天梯事件。 其二,旅游企业方。新时期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起初都是地方政府,黄山、泰山等都是由政府投资与管理,然而国有单位“要牌子、定班子、找银子、抢位子、做老子”只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来源已经主要是社会资金,而各类景区景点(包括政府管辖的)多数已经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企业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高强度开发旅游资源,如建设索道、宾馆、别墅以增加旅游收入,同时降低旅游资源保护投入,以减少经营成本。至于那些租赁景区的企业,以短期行为疯狂逐利更是普遍现象。 其三,原居民方。旅游资源不管是属于国家的(如黄山),还是属于集体的、个人的(如皖南古村落),最希望保护好这些资源的是所在地的原居民,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于这方水土,这些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旅游资源是他们的骄傲。尽管这些地方多数是穷山僻壤,原居民也希望借旅游大潮改善生活,所以多数觉醒者会适应形势变化,支持政府与企业变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自己也积极融入到旅游开发过程中,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他们更强烈要求保护旅游资源,并且要求旅游收益尽量少外溢。事实上,各种开发模式下原居民的收益分配相差悬殊,还有一些人几乎没有收益。所以,总还有一些思维单纯、以守护者自诩的原居民对于旅游开发持反对立场,采取各种方式抵制旅游者。据我们前几年对黄山202位市民的调查,“您对黄山市发展旅游业总的态度”选项,有171人赞成,7人反对,24人无所谓;“您对旅游者的态度”选项,有106人欢迎,14人反感,82人无所谓[2]。 其四,旅游者方。企业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吸引旅游者,在中国旅游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后,旅游者的需求更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推动力。理性的旅游者是比较成熟的旅游者,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同时,关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支持对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而冲动的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没有明确的认识,为满足自身舒适而过分要求交通的便捷、宾馆的豪华、餐饮的丰盛,这为某些景区提供了高强度开发的理由,如黄山的山上近年就建成了4家四星级宾馆。在旅游先行发达国家,理性的旅游者越来越多,正是他们提倡了生态旅游、步行旅游、无垃圾旅游。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关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反对盲目的上规模、上档次式的过度开发,这是可喜的现象,也是必然的趋势。 其五,旅游从业人员方。旅游从业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他们的意识与利益决定着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走向。强权社会决定了旅游企事业的强权性质,企事业的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上层领导乃至个别领导人的手中,他们是单位逐利意愿的代表,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普遍甚于保护。广大企事业员工,一无权力,没处说话;二文化素养偏低,环保意识不强;三以“打工仔”自居,公民意识淡薄;所以多数人也希望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因为开发水平直接决定了服务人员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以及社会地位。 其六,社会组织方。从西方看,社会组织是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绿色环境保护组织代表着知识的先知、社会的公益,他们声势浩大,具有干预媒体舆论与政党选情的能量,成为公民社会里民众集体表达环境保护意愿的重要组织。在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影响力不大,但绿色环境保护组织已经开始对旅游开发提供专业性的保护评价,旅游行业组织也在为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相关利益者各方内部与之间存在着利益需求的差异,这必然导致其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立场、态度、行动也出现强烈反差,兹列表显示于下。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相关利益者的制衡机制失衡 如表1所示,相关利益者各方利益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制衡机制,以协调各方利益,保障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互协调,沿着健康、高效、可持续的轨道前进。但在当今中国,各方所拥有的利益诉求渠道有多少宽窄之别,更有人权财物信息多少之分,故而各方实际拥有的 制衡力也有强弱之异,这就造成了制衡机制的失衡,进而造成利益的失衡,试分析如下。 各方拥有的制衡力主要体现于利益诉求渠道与人、权、财、物、信息等实力。其中,利益诉求渠道包括人大、政府、法院、政协、民众组织、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网络、社会舆论等;权则包括立法权、行政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参与权、(剩余所得)分配权等;而利益诉求渠道的多少宽窄又受制于人、权、财、物、信息等实力强弱。各方制衡力差异见表2。 细察表2,有几点值得深思: 第一,在当今中国,相关利益者所拥有的制衡力与人数多少无关,因为没有公众票决机制,也没有公众论坛,所以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最为强烈、最希望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居民,人数虽多但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与各项权力几乎“绝缘”,这是一种可悲的非正常局面,是造成制衡机制失衡的重要原因。人大与政府应该从法律、体制与组织上支持原居民健全旅游开发的参与权、管理权与分配权。 第二,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普通员工)作为企业决策的执行者,拥有的制衡力最小。当他们身处随时可能“炒鱿鱼”的境地,确实难有多大的作为。但从全球角度看,广大员工在建设绿色企业、发展绿色旅游、保护绿色环境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企业也必将朝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旅游者远离旅游目的地,他们的体验感受与环保呼声难以直接作用于目的地的政府、企业与舆论,故而其所拥有的制衡力也不大。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新闻业的发达,旅游者可能借助这些新型平台将意愿凝聚成旅游市场产品购买的选择动向,从而影响目的地的旅游开发。 第四,相关社会组织,由于他们与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等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所以利益诉求渠道比较通畅,但是由于在我国这些组织自身缺乏财力支撑,外部又缺乏法律、政界、社会的支持,相反受到“上面”的管制特别多,所以“软骨”与“贫血”严重,普遍独立行动性不强,为民抗争性更弱,尚难以发挥社会良知、民意代表、环保先锋的作用。当然,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这种局面肯定会大有改观。 第五,企业实力雄厚,利益诉求渠道全面通畅,其财力、物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政府官员、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以至社会舆论,他们又直接掌握着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权与分配权,所以属于制衡体系中的强势方,有能力“摆平”各种不利局面,几乎足以主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如上节所述,企业家的逐利冲动与原居民、社会公众的利益大有出入,这种“主宰”地位使得他们能够以破坏资源为代价,获得短期的超额利润。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第六,政府本该是制止企业短期逐利行为的决定力量,它也拥有这种制衡力,但是如果“经济人”角色占了上风,那么它就可能放弃监管责职,从招商引资环节起,就向企业的过度开发一路亮绿灯。现实生活中,凡是制衡机制失衡,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严格依法行政,履行环境保护天职。 第七,制衡机制失衡必然导致利益分配失衡,强势方将获得超额利润,如京黟旅游开发总公司1997年租赁经营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按照最初与县政府达成的协议,京黟旅游开发总公司将门票收入4%交给镇政府,1%交给村委会,当地居民只获得每人每年15元补贴;后由于居民强烈抵制,2001年才对原协议进行修改,将门票收入8%交给村民,3.4%交给镇政府,1%交给村委会[3]。企业利润之高由此可见。 第八,综上所述,制衡机制失衡的典型表征是企业的制衡力过于强大,而原居民的制衡力过于微弱。造成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充分发挥法定的监管作用,适当地平衡各方的制衡力与利益分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和影响旅游决策迄今为止只是理论上的假设,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当前,改变制衡机制失衡,进而改变利益分配失衡的关键是优先政府规制,详见下述。 三、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政府规制优化 地方政府对于旅游资源的管理,一般来说,不直接参与建设项目的投资与建设,而是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本地制定的规划、政策,制度,对于旅游企业的建设项目与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审批、监督、制约,其管理的重点不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落实保护第一方针,即确实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政府管理方式是政府运用国家法律与行政强制权干预企业经营决策,以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被海内外学术界称之为“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凡是民主社会,政府的职能都具有双重性,既有为社会民众的服务性,又有依法管制各利益群体与个人行为的规制性。上文所述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种种“乱象”,暴露了政府规制中的工作重心“错位”――过于重视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漠视过度开发对于旅游资源的破坏;还暴露了政府规制中的利益“失衡”――过于照顾企业利益,损伤了原居民、旅游者的利益。为此必须提倡政府推行下列规制的优化。 第一,重构政府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与制度。 我国旅游管理大体上经历了公益性管理向经营性管理的转型[4],正是在这个转型中,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空前放大,旅游开发的范围、规模与档次也随之加速提升,进入所谓大投入、大产出、大旅游新阶段;正是在这个产业大提升过程中,旅游投资商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被奉为上宾,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封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原因是他们的投资,不但刺激了地方经济的繁荣,而且有助于官员出政绩,升位置;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投资商的话语权在我国史无前例地扩大,企业的利益被不合理地“照顾”,以致形成上文所述利益失衡局面。因此,旅游管理体系的重构,首先要明确政府对旅游资源规制的“定位”――超越部门与个人利益,代表国家与人民,依法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重点是保护。其次,严格行使旅游资源规制中的“审批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被租赁,出现了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无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如何分配,对旅游资源的处置权的“所有”将最终决定对旅游资源“使用”[5]。旅游资源不可移动、不可再生、易受损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这类资源的处置权的“所有”必须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这种“审批”实际上意味着政府才拥有最后的“处置权”。这是政府依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手段。目前审批环节中,弊端之一是多头管理,审批繁多。结果反而职责不清,有利时各方争管,有难时各方推诿。如许多旅游景区,自然与人文资源分属旅游、建设、园林、宗教、文物、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管理,对于旅游开发项目,许多部门都拥有审批权,多头审批不但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给开发商留下了钻空子的可能。弊端之二是审批主体缺位,审批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现在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程序与普通建设项目一样,立项权归发改委,土地权归土地局,建设许可权归建委,而对旅游资源开发最懂行的旅游局、对旅游资源保护最懂行的环保局反而没有审批权。故鉴于旅游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应该适当增加审批部门与内容。本文定稿时见中国政府网2009年8月21日报道,国务院已经公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注:见:http:∥/zwgk/2009-08/21/.),规定:编制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作出科学评估,以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切中时弊的重大举措。弊端之三是自设土政策,降低审批标准。这在贫穷落后地区旅游开发初期尤为严重。如湖南武陵源,在旅游开发初期,资金相对于土地来说是稀缺资源,因此,对于土地使用的审批较为宽松,出现了“谁投资、谁占有、谁使用”的现象[6],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以致出现后来的“张家界黄牌警告”事件。弊端之四是屈从长官意志,审批走过场。现在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几乎都是党政第一把手直接掌控,投资方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会在谈判时提出种种超越法律法规许可的资源开发要求,如在景区核心保护区建大量高级别墅、在小岛上建高层度假型宾馆,并且以招商单位负责帮助办理一切审批手续为投资前提,结果面对地方首长的重点工程,有些部门不但违规盖章,而且还会到上级主管部门请求通融放行。 第二,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规,编制并严格执行旅游规划,提高依法规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与严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旅游资源管理办法》是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旅游资源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鉴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地方人大与政府就有必要制定补充性的法规,以保护本地特有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如安徽省出台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四川省颁布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山东省实施了《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细化了保护内容与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健全。 旅游规划是指导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旅游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归结点就是“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而旅游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并确定旅游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可见正确运用规划的武器对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保护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旅游规划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之一是规划编制背离上述宗旨,短期功利目的导致规划变形走样,丧失其客观、严谨、科学、有效原则。如有的县乡政府以招商引资为规划目标,结果过分夸大域内资源评价,肆意提高资源开发力度,规划项目过多过高过大,以至有湖就规划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城就规划上国际会议中心,严重脱离实际;还有的县乡政府编制规划就是为了申请国债、旅游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结果难免胡编开发项目,并且尽量夸大申报项目的经济效益。原因之二是主要领导对旅游规划的法定性、严肃性、战略性认识不足,有的地方换一个主要领导就编一套规划,甚至哪怕是自己提交人大正式通过的规划文本,任内也可随时随意更改,因此旅游发展规划先行,依据规划规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等,自然流于空言,难见实效。 第三,推进相关利益者制衡机制建设,对旅游资源实行全民监督管理。 我们认为,推进相关利益者制衡机制建设是政府加强规制的重要工作,因为只有各方利益相对平衡,政府规制才能顺利实行,创造出以和谐旅游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制衡各方利益既是政府规制的目的,也是政府进行规制的手段,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制衡机制失衡现象,首先,各级政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提高对利益制衡机制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的认识,推进与维护各方利益平衡,特别是要自觉抑制自身的“经济人”冲动。其次,政府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制度规范旅游企业的旅游开发活动,既要保障企业合理的投资收益,也要制止他们过度的、破坏性的旅游开发,引导他们自觉美化与优化旅游区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再次,大力提升原居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层次。这种居民参与,国外文献习称为community participation(社区参与),或resident participation(居民参与),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根据我们对徽州古村落的旅游考察,原居民(local residents)的参与程度有下列3个发展层次: 初级层次参与的主要特点是:(1) 多为居民的自发行为,居民参与的动机多以个人赢利为主,对于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尚不明确;(2) 居民参与对旅游业的影响多集中于微观领域。 提高层次参与的主要特点是:(1) 居民参与的动机仍多以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为主,但他们开始部分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2) 对旅游业的影响不仅限于微观领域,也涉及到宏观层面。 高级层次参与的特点是:(1) 居民参与旅游业不以个人赢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更多地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开始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旅游业中,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较明确,“民主意识强”是这一层次居民参与的重要特点;(2) 政府和管理部门对居民有了系统和规范的管理,有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居民参与当地的重大决策,有畅通的渠道和方式保证政府和投资商与居民沟通、听取居民的意见;(3) 居民对当地旅游业未来宏观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居民参与对旅游业的影响也从微观领域更多地向宏观领域扩展[7]。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推动居民的参与向高级层次发展,让他们得以参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开发决策、旅游资源的保护等。这种高级层次的参与有助于解决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影响相矛盾的问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立全覆盖的社会反馈机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行全民监督管理。旅游资源不但是地方的财富,而且是全国、全人类的财富,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规制应当倾听各方利益诉求,为此有必要建立全覆盖的社会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被认为是旅游1.0系统――单纯的社会渠道反馈: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民众组织、社会团体、决策咨询、信访上访、新闻媒体等。事实上,单纯的社会反馈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我们建议积极构建旅游2.0系统。旅游2.0系统是一个既包含上述社会反馈渠道,又包括市场主体反馈渠道,使得政府规制方关注旅游者的反馈,并且将观测范围扩大到市场投资主体、社区、旅游从业人员和社会组织,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中心的拓扑型蛛网结构;旅游2.0系统又是一个信息系统,政府是信息集中处理部门,承担着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整体考量。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全民监督管理包括对政府规制行为的监督。政府规制是利益相关体系制衡的主导力量,而由于政府经济人现象的存在和旅游资源保护的巨大正外部性[8],这种规制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完全有必要加强对政府的监督管理。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当接受党委、人大、政协等党政体系的监督,另一方面还应当接受民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 旅游资源与开发论文: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与开发局限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龚滩、龙潭等古镇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品牌开发有声有色,早已见诸国内网络、报端;大酉洞“桃花源”AAAA景区的成功申报,让人们更加看重酉阳县境内、酉水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及其市场开发价值。近年后溪古镇符合生态文明观的全面保护与合理开发,已逐渐拉开序幕。在我们看来,酉阳后溪文化旅游的民族文化品牌开发资源优势明显,其区域开发的局限性也引人注意。 一、后溪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开发的区位优势 后溪古镇位于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历史上后溪被视为“蛮夷之地,化外之区”,古称酉溪,早在3000多年前初民即在此居住,成为武陵山巴人后裔的重要聚居地,酉水流域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唐代典籍出现有关后溪的文字记载,迄今已有1500多年。自明代末期“赶苗拓业”以后,土家族田、彭、白三大姓居住酉溪。到有清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国家政策后,汉族百姓在中央政府号召下,也从江西移民到后溪垦殖、定居。“外来”先进的汉族农耕文化,强力刺激、推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后溪的酉水码头,那时实际成为湖广进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一度千船停靠,万商云集,十分兴旺。后溪坐落于武陵酉水“山水间”,相对封闭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内,船运之外其他交通形式数千年没有得到真正开发,高山峻岭之间,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富矿”的区位优势明显,在以下多个方面,显示出有别于渝东南其他少数民族县的地域特色: 首先是民歌资源:酉阳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后溪民歌其实是酉阳民歌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后溪土家族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山歌传统历史悠久。后溪抬岩石歌、打夯歌亦很丰富,歌词内容生活化,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十分随意,与劳动生活场面结合紧密。后溪酉水的船工号子作为川江号子的一个重要支系,地方特色浓郁;木叶歌更是本地民歌的特色品种;还有有哭嫁歌、薅草锣鼓等多种民歌类型均有地域特点。 其次在民俗信仰文化资源方面:后溪土家人的民间信仰历史传承久远,形成于中原大融合之前,有浓厚的南方巫文化特色。如游冥观花――“游冥”,意在巫师到阴朝地府看灵魂是否漂泊,飘荡何处;“观花”巫师登仙看花树,查看树上是否有虫吃树叶,树根是否稳当(生死祸福、灾难、病、痛等);丧葬习俗原滋原味的打绕棺“穿花”程式(请师、启灵、穿花、散花、迎灯等五个连续程序),历史文化价值独特;“做道场”习俗,由来以久,有规定的程式;“还傩愿”,则是后溪土家人集戏剧、娱乐、信神为一体的古老地方民俗,其历史传承更为悠久。还有非常独特的牛菩萨(敬牛神)习俗,与其地域文化的历史形成过程关联,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蕴及其特别的民俗研究价值。 后溪土家人的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既有汉族地区不同的土家族民俗内涵,又有武陵酉水地域文化的特别个性。颇有地方特色俗称“鬼节”的月半节,则是当地土家人尤其重视的,至今被后溪乡民看重沿袭。 又次是民间文艺资源:最有地区影响的是摆手舞,2002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酉阳县“摆手舞之乡”称号,2008年,“酉阳摆手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摆手舞”的发源地就在后溪,这已是学界共识。后溪现存土家族摆手舞堂,在整个武陵山区和渝东南,都是最古老的文化遗存。后溪跳花灯也有地区影响,后溪花灯的历史比较悠久,同在渝东南,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不同而有地域个性。跳灯的仪式成分不重,似乎已经嬗变为,本地百姓春节期间自娱自乐的民间狂欢形式之一。另外,还有舞狮、舞龙、彩龙船等多种受汉族影响的民间文艺活动类型,其鲜明的土家民俗文化内涵却倍受学者们的重视。 其他方面,民族民间工艺有土家族特色的棒棒烟杆、“柚子龟”、石木雕刻、土纸等四绝。豆腐酉水鱼、油茶汤、油粑粑、老腊肉等,则体现后溪土家饮食千年传承中形成的酉水文化特点。后溪长潭河湾土家山寨“干栏式”民居保存完好,土家服饰文化、语言文化遗存丰富。尤其是土家族口语在后溪民间的幸运保存,显得特别珍贵。另外,后溪长期封闭号称“小桂林”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使之成为两百年来武陵山农民抗暴活动的中心地区,涌现出白夫人、彭象乾等民族英雄,邹杰、刘杨、杜相皋、田品山、白树庭等民主革命斗士,后溪人文历史增添的这道名人风景线,丰富了后溪传统的文化资源。后溪土家族民俗文化内蕴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品牌开发价值,引起研究者的强烈兴趣。 二、后溪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后溪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富矿”的优势,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区域文化产业优势吗?具体说,能够为后溪文化旅游开发做出实质性贡献吗?带着这个问题,“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组,在后溪镇镇长的安排下,组织当地多位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召开“后溪土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专题座谈会”,并在会后专程前往“酉阳最美土家山寨”――后溪长潭河湾山寨调研,在民族文化品牌化过程规律的认识上,基本认同如下的理论识见: “民族文化品牌化的过程,是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过程。一方面,民族文化品牌化通过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特色文化)的应用,调动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信任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一种无形资产,推动一个综合的经济体系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有形资产。另一方面,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规模化的经济运作和开发,反过来会促使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在我们看来,后溪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后溪镇产业发展规划仅停留在汇报总结类的定性文本形式上,县政府的旅游产业规划没有后溪具体细分的产业规划落实,后溪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问题,很可能成为一句应景的口号,或者以一份纸质文本的报告形式被当成例行公文保存,这是后溪民族文化品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后溪社会经济发展提速很快,座谈会上镇政府发给我们的《后溪镇概述》打印资料,特别提到这方面的变化,但在介绍后溪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字之后,只有一句话提及文化产业问题:“利用后溪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招天下客商发展后溪的旅游产业。”作为政府行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然会涉及旅游产业规划。但关于后溪镇旅游产业具体规划的询问,部门负责人很直率地说,“没有力量搞,想做也做不出来。”镇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履行责任分工制,文化专干说,他一个人文化方面事情之外,还有计生、扶贫等六七种工作要参与,时间、精力首先就顾不过来;何况旅游产业规划是很专业的,有积极性也因为不真懂,做不了;关键是,产业规划就是一个文件,有了如何派上用场?副镇长接待项目组一行人时,反复强调“镇上的旅游规划”后溪承担不了的说法,座谈会上与会者的议论,对此也是明确认同的。规划需要市场眼光,需要经济头脑,从《品牌学》的认识角度看,后溪镇旅游市场细分在酉阳县旅游市场开发的总策划中,应有全盘考虑,似乎就是酉阳县旅游局的规划责任;但旅游市场的实际落实,最后还是后溪的责任,镇政府应设有对应处理专门问题的相关职能部门,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以适应后溪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市场细分的当下紧迫需要。所以,归根结底,这还是体制上用人机制出现的实际难题。事在人为,镇里解决不了,建议县里帮助统筹安排。 其次,后溪地域特色鲜明的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在酉水河石堤水库(秀山境内)建成蓄水之后,提供了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的新条件,新可能;后溪长潭河湾土家山村被评选为酉阳“全县最美土家山寨”,给进一步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奠定了认识基础,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还看不到其中的转型路径,文化资源品牌开发仍然停留在局部规划设计的文本范畴内,与后溪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的市场衔接存在脱节。 “前往后溪的旅游客源主要是县旅游局组织的,散客所占比例很小”,“游客很少自己主动选择这个景点”,后溪镇副镇长给项目组介绍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的时候,多次强调这个情况,也与项目组现场调查的事实相符。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后溪旅游设施、景观条件与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旅馆服务水平还在一般的“农家乐”经营习惯与卫生标准层次。古镇街道狭小,居民临街随意搭建的耳房,把街道弄得更逼仄;道路年经失修,凹凸不平,还间有垃圾,旅游者不会产生好心情。古镇民居建筑式样比较杂,公共社区类场所风格明朗,其余皆各行其事。要成为重庆主城区和国内旅客留得住、玩得舒服的地方,后溪镇旅游设施硬件建设的功夫就要用够。一般的“农家乐”服务与卫生标准,难以扩大现代观念的文化旅游市场。游客住不下来,就只好匆忙逛一趟“了愿”,“跑马观花”的心态游后溪,只能看到后溪历史文化传统精粹的皮毛,后溪民族文化资源知名度的正面提升,因此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2.专供后溪旅游的交通工具还不配套,没有从游客角度设计安排。前往后溪旅游景点的交通工具只有一种,乘汽船游长潭及其沿酉水浏览各处的景观,其他陆上景观只有凭两条腿。后溪号称小桂林,爬山是后溪旅游的重要活动形式,年轻游客可能好一点,上年纪的游客只有干瞪眼。完善的后溪旅游精品线路,必须有形成网络的道路规划提供保证,水上行船与陆上乘车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另外,改革开放以后,河湾外出打工者不少,随着收入的增加,砖混结构的民居新建不少,在土家族传统木质民居的山寨建筑中特别刺目。河湾土家山寨作为后溪民族文化资源品牌开发的示范景点,土家族民居资源的全面保护(包括文化空间)是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凡是影响山寨景观视觉因素的存在,都应当考虑拆除而异地修建。 3.河湾土家山寨的旅游资源开发才开始,资源保护是基础,更是前提,资金的严重短缺已经影响到保护、开发的力度和进度。河湾土家山寨由下寨、中寨和上寨组成,坐落在长潭河湾一块开阔的巨大扇面坡地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开始按照规划目标逐步进行,当下从道路、游客接待点、码头、参观路径安排等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酉阳县政协2008年4月提出《河湾山寨民俗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组同年8月考察时规划实施的进展并不大,镇干部都说资金没有解决好而成为“瓶颈”。 值得欣慰的是,后溪土家族民族文化品牌开发2009年上半年开始有了重大进展,项目组去年调研之后,酉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后溪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相关工作,今年初的县人代会已通过后溪三年文化旅游整体开发规划,弥补了过去河湾山寨局部规划开发的不足。千年古镇、百年古寨、十里长廊的旅游景观及旅游环线规划,形成后溪整体联片开发的清晰路线,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河湾土家山寨的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十里长廊”是后溪沿酉水两岸的绿化工程,已投资上百万,以果树为主,形成绿化带,从而保证河湾山寨开发更高级别品牌目标的建设需要。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建筑安全类论文: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主题词:建筑施工 安全监管 对策建议 一、建筑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5年建筑业伤亡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1.4%和6.5%。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安全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政府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其它各类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依法监管工作,尚未做到位;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本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有些建设工程(如化工、冶金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等)的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诸多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执行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意识差,“三违” 死亡16人的特大跨塌事故,施工企业没有大桥拱架施工安装组织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北京市西单西西工程“9.5”死亡8人的施工坍塌事故,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等。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很好汲取。 (三)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目前与建筑安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1997年颁布的现行《建筑法》,关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造成企业在招投标中,不规范竞争,为保证低价中标,压减应有的安全投入,埋下大量事故隐患。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从严执法不到位,动态监管不及时;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等。 (四)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不务实、不严格,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其特点看,点多面广,劳动密集,流动作业,层次较多,事故易发,属高危行业;从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看,涉及建设、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设备供应等多个环节;从政府监管主体看,涉及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电监和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应积极推进“四个转变”:一是由对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二是由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三是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四是工作重心由事后管理转向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为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依法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类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铁道、交通、水利、电监等专业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有关专业监管,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加强相应的全管理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的职责定位,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 (三)研究和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的治本质之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增加有关安全生产内容,特别是要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明确其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在从业资格和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中应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修订、完善“两个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处罚办法等。二是研究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和实施办法,发挥经济政策对建筑安全生产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四)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建设工程的特点,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以预防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总体目标和各项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督查,相互配合,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严重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合格的,应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直至取消相关资质。通过专项整治,坚决遏止重特大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以及隧道坍塌、透水、瓦斯爆炸、桥梁坍塌、塔吊坍塌、深基坑坍塌、高大棚架坍塌、拆除工程坍塌事故多发的势头,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确保实现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总体下降3%的目标。 (五)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强化日常动态监管。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是从源头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用足用好这一有力武器,必须狠下决心,严把建筑市场安全准入关。一是对逾期未取证的施工企业,依法责令退出建筑市场。截止今年3月底,已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6.4万余家,颁证率88%,仍有2.5万余家企业未申领许可证。尽快制定和实施有关规定和具体办法,对2006年6月30日前,经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颁证标准的建筑施工企业,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禁从事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等任何建筑施工活动,坚决依法撤消其建筑资质,并向社会公布,强化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对持证施工企业的日常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许可证日常动态监管制度和监管程序,实施许可证年检制度,对持证企业进行抽查和回检,加大对持证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安全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降低安全生产条件或发生事故的持证企业,必须重新审核安全生产条件,责令整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依法暂扣、吊销许可证,并进行经济处罚。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对无安全生产许可证仍擅自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企业,要依法严格处罚,清除出建筑市场,决不能放任自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推进联合执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六)加强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从事安全培训教育强制性的规定和办法,明确政府及企业的职责、任务,以及从业条件、培训教育内容、考试考核办法、违规处罚责任等。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同时,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三类”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管理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生产的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整个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探讨了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全新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借以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业生产率,增加琢益。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建筑事故者有3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它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2]“。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820.10亿元,总从业人数达2110.66万,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1/3“[2].与此同时,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图1说明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健康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3](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把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三、结语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指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历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把PDCA循环运用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即:计划是根据建筑安全需要,结合本企业、本建设项目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实施是按照安全计划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执行等各项工作;检查是按照建筑安全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处理是根据安全计划的实施、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处理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保证安全计划的实现。对于一些重大的安全问题、安全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对策,使安全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并作为新一轮PDCA循环的开始,从而形成了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图2)。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工作质量水平,使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信息机制构建措施 摘要:在建筑企业实际发展中,安全机制的构建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全面分析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构建,以此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安全信息机制;分析;构建 建筑行业具有高危险特征,在实际施工与管理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建筑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升自身工作质量,满足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 1建筑安全信息内涵分析 在建筑企业实际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安全信息的内涵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根据安全事故的原因等开展分析工作,除了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性之外,还要保证建筑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符合相关规定。在此期间,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型,对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提升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将文字与图像等作为主要载体,利用先进的沟通渠道等,对信息进行传播,保证组织机构与施工人员都能全面了解安全管理信息,并制定完善的决策与规划方案,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提升自身工作质量。对于建筑安全信息而言,具有预防、控制等特征,可以弥补传统建筑信息的不足,并预防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全面开展法律培训、制度培训与安全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第一,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主体。对于建筑信息安全机制而言,主要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其中的数据信息,并分析其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在数据信息处理与交流之后,根据其实际特征开展相关管控活动,明确信息机制使用者与管理者的职责,并完善安全信息机制[1]。第二,传导模式。对于建筑安全信息而言,其传导模式较多,主要为时间与空间方面的沟通,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并构成完善的信息流或是网络机制。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信息传导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突破传统传导模式的局限性,甚至会出现信息机制主体各自为政的现象,无法在相互合作与联系的情况下,提升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完善性与可行性。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立安全信息机制之后,会出现各类损耗问题,导致出现信息量缩减的现象,无法提升数据信息真实性与合理性,缺乏一定的指导价值,甚至会导致建筑施工过程出现安全事故,甚至会导致施工企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明确安全信息传递负责人,甚至会出现隐瞒真相的现象,难以提升安全信息机制的运行效率,无法增强其可靠性。 2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全面构建安全信息机制,将其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但是,我国建筑安全信息机制属于初步建立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安全信息机制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完善与创新,提升自身管理工作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建筑安全信息机制设计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安全信息机制设计工作,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信息搜索与传输系统,并拓宽信息处理渠道,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技术,明确安全信息机制的核心内容,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相关部门需要提升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效率,科学控制建筑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还要利用安全信息机制,规避施工事故,减少施工事故对于企业带来的危害,并为建筑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性,并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另外,施工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利用安全信息机制等,防范安全问题,降低事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在设计安全信息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建设系统工程,并对安全信息系统等其他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设计总框架图,然后利用框架图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如图所示,施工企业在设计安全信息机制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整体信息核心,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提升自身工作质量。相关设计人员还要对法律法规、组织信息、先进技术、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与其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将其设计在安全信息机制模型中,并建设其他子系统,规划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类项目。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完善相关系统,保证各类项目之间的配合密切性,并构建完善的安全信息机制,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与可靠性,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2)建筑安全信息机制构成措施。在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信息机制进行设计之后,需要全面分析其构成要求,并将其分为核心系统与外围系统,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等,建设完善的数据库,然后对各类安全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并构建统一的信息机制。同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经济效益、技术与法律等进行管理,制定阶段性的培训方案,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进步,逐渐优化其发展体系,满足施工企业安全信息机制的建设要求。(3)制定安全预警方案。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安全信息机制之后,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预警方案,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等,全面开展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对事故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事故萌芽,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类问题,例如:建设专门的事故预防监测系统,对建筑四个进行全面的分析,获得原材料质量数据信息、施工人员施工水平数据信息、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数据信息与地质安全数据信息等,并对其进行简易化处理,构成完善的信息处理模型,在提升事故预防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规避建筑企业事故安全事故问题,满足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完善需求。 3结语 在建筑安全信息机制实际构建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创新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方式,明确自身工作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管理工作质量,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作者:贾佩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基建处 建筑安全类论文: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的运用 摘要: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保障了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建筑工程进度,还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本文通过对安全管理目标的概述研究,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参考研究。 关键词:管理;安全目标;概述;现状;应用 1前言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质量上要高标准,在安全管理上的要求更要严。因此,建筑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变得尤为重要,并受到极大的关注。建筑安全管理不仅是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管理,更是对建筑安全以及质量的保障。无论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目标还是企业的安全目标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对施工安全的约束以及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实现建筑施工的零问题零事故,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概述 安全目标管理,简单地讲就是一种企业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是企业上下围绕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分层次的制定各自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安全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有效组织措施,通过安全成果的严格考核,实现管理的一种方式[1]。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国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目标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整改与落实、总结与实施的循环管理,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3.1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 建筑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建筑工程在管理上本身就具有多而杂的特性,而在安全管理上又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与建筑企业相关部门没有得到合理的协调,导致了施工现场一再出现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期的进度,并对建筑工程在社会上的评价产生不良的影响。 3.2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认识不清 在建筑工程中,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自身对施工安全的认识不清,更不具备专业作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不清,所以导致施工现场事故频发[2]。另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对于工人在作业时是否穿戴齐全安全防护工具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使得施工人员对安全认识水平提不上去。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知识的普及不到位,更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影响工期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损失。 3.3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哪一项工作都要有系统严格的监督机制,安全管理也是一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关注在工期的进度上、工程的质量上以及企业的效益上,却对施工安全疏于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督机制,导致了一些施工作业的违规操作,给建筑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对人员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些单位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但在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现场施工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企业的形象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4对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管理不规范 建筑施工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起吊机,因为一些工作是人力没有办法完成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机械的安装、定期的维护以及检修、使用技术的培训与指导等等方面,但往往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少有企业注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使得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4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4.1安全目标管理的制定 在建筑安全管理中,依据上级相关规定以及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安全需要,制定企业内部安全目标管理的总体任务[3],然后根据这一总任务,各个施工环节的相关部门在落实总体目标上的具体工作目标,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力与职责,基层部门再根据施工作业的特点与性质,确定自己的安全工作重点,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争取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安全目标。 4.2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 在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后,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保障其落到实处,发挥其功效。首先,根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制,完善责任制以及监督体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应该享有的行使权以承担的责任,完善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体制,对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合理科学性。其次,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专业水准,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保障其落到实处,更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及严厉,禁止一些违规操作,保证施工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第三,做到施工现场随时随地的安全监督与检查,防患于未然。 4.3安全目标管理的评测 安全目标管理的最终成果如何,关键在于对其综合评测与反馈上,这也是管理工作的收尾阶段,更是发挥安全目标管理激励作用的最终体现。在对各个安全目标管理的评测上,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化的评测机制,认真分析影响安全因素,总结经验教学,对于评测结果突出的进行一定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完成不好的应给予鼓励,对于出现重大问题的应严重警告,实现企业员工对安全目标管理的更高追求,与此同时及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结束语 无论建筑在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保障了人身安全以及工程进度,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了施工的风险,还保证了工程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因此,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规范安全管理模式,完善以及健全相应的安全监督体制,是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缴立强 单位:廊坊市阳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系统性高、综合性强的管理体系,它涉及到建筑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而且事关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安全。在现阶段的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并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和措施,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制,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文章对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理念;施工管理体系;建筑行业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在当今建筑施工行业中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而在这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是企业最主要的施工目标。目前,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高,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建筑行业中,工程建设施工人员在作业中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人身受到伤害的概率要高出将近一倍,而严重的导致身亡的概率则要比其他行业高出两倍。另外,在我国由于安全因素而引发的施工事故每年高达500多起,造成1500多人伤亡。建筑施工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还给整个建筑领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能有一个安全的施工作业环境,能够进一步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把好安全关。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2.1提高生产安全规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日趋成熟,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规范施工单位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出现不正当的行为时,也有权利责令其整改或制止。工程监理单位作为监督整个工程的委托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发现参建单位的错误并能够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2提高生产水平,保证施工安全 在整个安全生产进行过程中,承建企业负有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在施工中的每个安全环节中更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而且还承担着大多数安全责任事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通过现场抽查、施工监督等方式,加强对承建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施工单位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完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断提升施工技艺水平,从而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2.3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不断增多,施工规模更是发展迅速。其中,在安全管理方面,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方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尤其是监理工程师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技术水平高,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法律、经济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此外,还可以责令施工单位对不当的施工操作进行整改,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所以监理人员的配置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作业质量,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目前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贯彻落实到施工中 在施工单位中都有相关的施工作业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有制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得不到落实,在施工现场的一些环节仍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在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造成了管理的弱化,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工程安全管理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管理,未能制止违规操作,也不能很好地消除安全隐患。由此可见,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必将会扰乱正常的管理秩序,从而造成许多潜在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安全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程负责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施工观念,而存在严重侥幸心理,在进行作业时忽视安全生产,只关注生产效益,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忽视管理,被动应付。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体制不完善,在工程建设中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还有一些企业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是专职管理人员数量缺乏,配置不合理,而且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多为兼职,这使得不能在组织方面保障生产的安全。 3.3安全投入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在安全投入力度方面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建筑企业肆意压低造价,减少施工工期;第二,工程建设主要负责人生产观念不正确,侥幸心理严重存在;第三,在施工中只看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忽略了施工生产安全;第四,工程款拖欠现象存在严重。 3.4安全培训教育有所欠缺 工程施工一线作业员工大多为农民工,他们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综合素质也不高,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遵循规章制度的思想意识不高,违规操作行为比较严重,而且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也比较差。比如:施工中不按严格的流程进行;也没有良好的佩戴安全帽的习惯等。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多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生产中;另一方面,需要培训的员工未得到全面的安全培训,尤其是一些安全意识比较低的新员工,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进行过全面的安全学习,施工前也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4建筑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4.1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如果建筑安全生产只是依靠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效果非常有限。要改变安全生产管理被动的局面,可借助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使被动为主动。利用企业追逐利益的行为,充分调动建筑业主自发追求良好安全业绩的动力。将企业资质、招投标与安全生产业绩进行挂钩,并且可以作为保险公司根据安全生产业绩上下浮动保险利率的重要参评因素,使安全业绩良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让安全业绩不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慢慢给淘汰出去。 4.2建立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指标 大多数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权威的建筑企业信誉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还专门设立了一系列企业安全量化的评估指标,包括劳工索赔率、损失时间事故率、经验调整系数、伤害事故率等,这些指标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完整地反映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安全状况的可比量化数据,并作为保险公司、业主、政府部门、考察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被称之为建筑施工单位的重要安全指示器。 4.3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个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例如具备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规章规程;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劳动卫生知识。熟悉工伤保险的法律、劳动保护法知识;掌握应急处理措施事故、现场勘验报告及调查处理方、伤死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统计技术;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心理学、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等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还需具备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4.4建筑安全责任需要重新进行划分 因为建设单位无须承担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导致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上随意降低工程造价,将工程项目违法发包给了低资质或无资质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图纸,随意改变工期,拖欠工程款、垫资工程更是经常发生。而让建设单位承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也是符合国际惯例。很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建筑单位对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单位须承担相当大的安全责任,因而业主或业主代表直接参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经济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也在进行一定程度的建设转型,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大管控强度,以此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生产安全是建筑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宗旨,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施工建设的水平,从而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益水平。另外,监理企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管职责,并对建设过程中常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全面的把握,从教育培养、监督管理、风险管控、安全思想认识等方面入手,对安全管理改革策略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王凌燕 单位:威海市文登区建筑工程管理处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与建筑安全管理 【摘要】建筑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建筑行业也是一种高危险的行业,其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工程量的增加,安全事故问题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是进行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以及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事故包括机械打击、坠落、触电等。这些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1当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交底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缺乏完善性以及相应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1.1安全交底过程存在问题 在安全交底的过程之中,存在安全检查成效很低的问题,当前,很多的技术交底工作存在交底不完善以及缺乏针对性的严重问题,大部分人员在工作交底的时候都是进行口头上的交底,这样的形式难以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中的员工根据自身的个人经验进行建设施工工作,在工作的交底上缺乏严肃性,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很多工程施工没有相关技术交底的环节,也有小部分人员通过伪造的交底记录去蒙混过关,这样就导致施工生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容易出现某些工程安全施工。此外,也存在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交底工作,相关负责人也需要对施工的设备机械等进行必要的检查,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出现安全施工问题的概率。 1.2相关安全管理机构缺乏健全性 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安全机构缺乏健全性,以及其中的教育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当前,依然存在很多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做好人员的配备问题,也存在一些项目管理体系缺乏健全性,比如说,某些项目的管理人员是身兼数职业,这样就导致难以周全把握好工程的施工。此外,甚至很多企业缺乏安全教育工作,或者是安全教育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宣传阶段,并没有在现实的施工中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企业对员工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工作,在工人安全教育这一方面没有加强投资力度以及强化培训工作,从而导致工人素质偏低以及工人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1.3相关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某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施工安全意识,因为当前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很多施工单位经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十分被动,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所以,某些施工企业在安全经费上相关缺乏,无法保障对安全经费的支出。甚至某些项目管理人员采取减少安全经费的做法,从而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导致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经费严重不足,此外,当前的建筑工人流动性较大,工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工程施工也缺乏必要的经验,所以,这样的形势之下,就需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安全施工意识以及职业素质。 2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 2.1完善安全监督制度 首先,应当对监督机构的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其次,应当建立村政府的安全管理相关机制,由于我国的农村建设不断发展,所以,很多工程也是在农村进行,但是许多工程并没有相关的开工手续,对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及法规进行必要的规范。 2.2加强隐患排查的工作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担心出现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存在于施工的过程中,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就应当加强隐患的排查工作,及时以及准确找到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并且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控制。在建筑施工以及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列出风险因素清单。通常而言,施工现场主要的危险主要来自于经验主义的风险,但是单纯依靠经验并不是最为保险的方式,因此,应当完善隐患排除工作,比如,编订风险清单、组织员工学习等,加强对员工的技术交底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因素,从而保障工程的质量。 2.3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第一,对电器设备等进行防护,各种施工设备需要有安全保护装置以及防雨水装置,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必要的管理,对设备进行保养以及维护。第二,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佩戴好安全带,这也是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硬性规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当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者是高跟鞋。在建筑高层进行施工,尤其需要佩戴安全带,此外,相关高空作业的人员需要操作证书才能进行工作,设置安全网以及踢脚板等。第三,应当做好文明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做到不损害附近居民的切实利益,施工现场应当采取封闭式的施工,其中施工所需要的沙子、石头以及钢筋等都需统一摆放整齐。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建筑行业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需要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本人认为,应当完善安全监督制度、加强隐患排查的工作、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作者:韩华 单位:贵州安科劳动保护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安全类论文:谈建筑安全管理目标与手段 摘要:在施工建设过程当中,只要稍不留神就会造成安全事故,而根据数据显示,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力度低,而这种情况甚至占了九成的比例。为了减少建设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的概率,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力度。而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意识,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相对安全,达成“开开心心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最佳理想,推动社会平稳进程。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目标;手段 1引言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时刻都在产生着变化,对需要的建筑物也有所不同。同时对工人的需求量也增大了,再加上政府部门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旧的管理观念已然行不通。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曾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出。而此后,我们做的一系列工作就是完善加强建筑行业的安全,推动保障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对此,我们应当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立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安全管理制度。 2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 经理负责制,是一项工程中的“地基”。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工作可以安全有序的进行下去,在确实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还要确保施工成效以及施工质量。将各方面严格把控和配合,以确保质量和安全同步。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进步,我们要与时俱进,利用新时代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将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二者同时,将工作顺利展开,实现企业自身价值。这也要求企业要将旧的传统观念扬长避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工作,以完成整个施工进程的绝对速度,绝对安全。根据国家对于施工安全方法所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和管理条例,要将人身安全建立在工作标准之上,科学地将两个工作适当的调整展开。 3提升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 3.1完善安全监督和责任机制 当发生事故时,不应当出现“踢皮球”的事。在日常情况下,各业务主体要明确分清责任,而国家已经颁布的各法律法规与有关建筑安全管理制度,我们必需严格执行和拥护。举个例子,当建筑事故安全真实发生的时候,通过详细的事故鉴定结果,我们不仅要将事故发生所在单位的责任找出,而且要将这次事故中业主的间接责任找出,并且给对于实施监管力度没有起到作用的监管单位一定的责任惩罚。只有将责任明确,才会有效遏制“踢皮球”事态的发生,才会让人民的生命安全有所保障,才会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管体制。而对于宣传工作也不能停滞,必须加强一切有关于施工建筑安全责任和技术的宣传。比如:正式入职之前要进行事故安全培训,模拟体验事故发生,开员工安全大会等一系列指导工作。 3.2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申报制度 当建筑施工期间发生事故时,存在有意隐瞒不报,虚报,谎报的现象。从而将法律视而不见,《安全生产法》中有明文规定,国家要加强管理力度,为了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施行,我们应当将违法乱纪现象扼杀在摇篮里。首先,要加强社会监督,使安全管理及施工事故明确,必须实行将文本公示。其次,事故发生时,企业为了不影响自身影响,会选择和当事人私下解决,而这却成为企业逃避责任的途径,以及受害人并没有安全保障,对此,为了扼制这种状态,可以适当提高受害人的可获偿额度。最后,当将事故上报时,有些人员存在非法操作,要大力检查监督,发现之后绝不姑息,并加大处罚力度,对人民真正的负起该负的责任。 3.3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若要将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只是依据法律约束是行不通的,社会协调也不容忽略。调动社会方面情绪,自觉主动的加入到生产建设中来。为保障权益,可以将保险作为建筑工地的硬性要求,每个人都上一套保险,让建工时期收到的伤害能够有所保障,根据每个项目的业绩决定此项保险的费用。将市场经济很好的合理调节,而此举更是将保障与权益相结合,提高安全水平并且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 3.4普及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不得不承认,为了可以多挣一点钱部分黑心企业省略了对于建筑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他们不进行生产前培训和危险体验,从而忽视了情况的严重性,侵犯工人权益。情况严重的,施工条件下甚至不给工人配备任何护具,不仅如此,并没有实行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使得工人超出体力承受范围,这更加大了施工期间的难度和发生生产事故的几率。而建筑工人普遍文化水平低,不懂的劳动者保障法,导致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利益,甚至有苦也无处可说。这种状况需要改善,第一:要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第二:企业需要将安全知识普及,增强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强化企业文化。第三:开展保障劳动者权益知识座谈会,让劳动者知法懂法,懂得面对不公待遇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第四:建筑企业不应当忽略安全问题,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强调,各单位领导要起到表率作用,尽可能的建立安全的工作空间,以保障安全施工。 3.5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科技技术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施可以运用到施工环境系统和安全管理当中,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科技技术不仅可以对网络安全系统的建立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还可以在进行施工期间实时监控,发现哪里情况不对立即采取措施,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而加快全面的网络系统建设,还可使责任明确,还可给相关部门提供信息,从而提高整体建筑行业的管理。可以为每位施工工人配备电子设备,从而实时监控位置和此前的施工状态,保证施工工人安全。 4结束语 如此看来,权益、安全和保障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安全才能产生利益,建筑行业的安全更是不容忽视,它关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今社会竞争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企业的稳定发展,意味着国家稳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但是,人身健康安全永远是在第一位的,决不可将其放在利益之后。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安全,加强安全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让每个工人都有所保障。 作者:庞世文 单位: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与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各级都将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责任放在工作首位,处处保安全,事事讲安全,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深入到企业文化,渗透到职工心中,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与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仅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还给建筑工程施工埋下潜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的应对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社会化与系统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不仅是单个部门与个人的工作职责,也需要全员参与配合。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建筑企业领导与全体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对施工有序进行与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与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贯彻到施工每一个细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才能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完成。 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1.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法人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在整个经营管理中起到促进作用,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前提是做好施工的安全生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将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到位,认真管理每一个施工生产的环节,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然而在实际情况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专业安全人员的配置不足,加上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建筑施工管理过于混乱,工程施工无法得到保障。1.1.2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导致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应聘廉价劳动力,通过与民工队的“包工头”签订单项工程承包合同、包工不包料的方式,明确双方工作的职责权限,安全制度由民工队自行管理,而企业只注重施工进度与经济利润,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给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结合自身需求,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安全生产科学知识理论不足,安全操作技能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防护能力。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生产经营汇总,部分建筑企业还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导致施工的安全机构设置、安全人员配置、安全资金配备、安全操作程序以及安全事故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给建筑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具体体现在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有关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无据可循,只能依靠以往工作经验与工作积累进行管理,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工作缺少计划性、规范性与预见性。加上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执行力度不足,没有制定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导致应急预案形同虚设,安全管理混乱,没有发挥应急防范效用。1.2.2施工过程缺乏安全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进度与人员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随意性,施工过程缺乏安全管理,对部分违规操作的情况视而不见,发现隐患问题没有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部门,给现场施工埋下潜在安全隐患。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的应对对策 2.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应对对策 2.1.1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作为施工企业的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了解安全生产不仅影响到自身企业发展的信誉,还给国家财产与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应提升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当生产、效益、安全以及进度发生冲突时,应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正确处理安全和生产、效益、进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以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牵头,由各级分层管理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各项工程安全员负责管理,认真落实劳动保护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措施,结合自身具体需求优化配置专业安全人员,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此外,还应定期组织研讨会,分析讨论安全生产中的难度,加强安全事故调查,提出对负责人的处理意见与改进措施,并做好施工班组的安全学习工作,组织交流安全生产中的工作经验,为工程施工奠定扎实基础。2.1.2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改善有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的无序状态,通过签订负荷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方式,明确安全生产双方的工作职责、权利。进行施工前,做好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过考核评估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任职。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和工后讲评的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与人员安全。此外,还需建立完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手中,做到谁在岗、谁管理、谁负责,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营造一个文明施工的氛围。例如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有效解决岗位责任制不落实和直接作业环节监督不力的问题,建筑企业应从学习、观察与落实上形成一体化的保证体系,严抓岗位安全制度学习,每月阅读组织开展岗位责任制学习,提升员工对岗位制的认识。并将“一岗一责制”落实到位,对岗位安全负起责任。此外,还应建立完善奖罚制度,如果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部门负责人、安全员与违规操作人员都受到相应的处罚,通过规范岗位责任制的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应对对策 2.2.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应按照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与行业规范,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与工程项目的需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权限,真正做到有规必依,严格执行,违规必罚。此外,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应加强安全管理执行力度,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制度与应急管理措施,加强隐蔽工程的安全管理,通过辨识危险源、定期安全汇报、有效防范等方法,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2.2加大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胜于救灾,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施工有序进行的关键与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权限,加大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施工中违规操作的行为,必须根据规定要求给予相应处罚,通过通告批评方式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警醒,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应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对于脚手架的搭建不规范、没有做好“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的问题,应及时安排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整改,确保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同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对电气、设备防护和各种器械设备进行管理,严格使用“三相五线”连接电缆线路,并在电源箱上悬挂警示牌。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前,应提醒佩戴安全帽与安全防护用品,确保人员施工的安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主要负责施工现场人员、机械、环境、材料以及设备的综合管理,要想提升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效率,确保人员人身安全,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贯穿到施工过程的始终,让全员参与进来,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等方式,对建筑工程施工加以规范,从而提升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张俊 单位:重庆建工渝远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对策及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分析建筑领域内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认识和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建筑;标准化;对策 前言 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故频发的领域。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建筑施工量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仅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就达9.6万亿元,从业人员达4100多万人,约占全国工业总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一、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背景与推进情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法规、标准系统化更加健全,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从多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建筑业体量大、范围广,高空、交叉作业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施工场地管理状况良莠不齐,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较高。以2013年为例,我国共发生建筑安全生产事故85起,其中死亡320人(事故类别统计见图1)。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正大力开展,各地区结合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落实成果,积累了一定标准化建设经验,极大地改善了工地面貌,有效地减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在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展现出较大的优势。全面深入推进有利于提升建筑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避免事故发生,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存在的问题 看到成果的同时,也应清晰地认识到,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法规、规范的系统衔接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监督管理主体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各地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中更加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实体工作的管控,对于标准化工作的关注度不够。三是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实缺乏有效引导和激励机制,对监管主体和施工单位的开展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缺乏系统配套的激励机制,各方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四是技术保障不足,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科技创新支撑缺乏,未能协同利用好现有资源。五是施工单位落实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力度不够,未形成长效机制。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和进度方面高度关注,但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面不够重视,无制度化的落实举措,加之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实体经济乏力,原材料、用工成本大幅度上涨,施工企业经营困难,施工单位压缩成本,减少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能力受到制约[1]。六是舆论宣传方面,全社会尚未形成推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浓厚氛围,各方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有效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根据自身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对策和建议,供读者指正。 (一)深化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外延,优化标准化的顶层设计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外延,强化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研究,包括通过细化研究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人、机、料、法、环、测处于良好状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标准化的实施基础。第二要继续优化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系统衔接配套,加强行业间的协调沟通,使建筑行业的标准化与其他行业良性互动。同时强化建筑行业内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衔接配套,确保法规、规范层次清晰,配套完善,执行有力。第三要继续健全完善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及有关规定为核心的考评体系,科学评定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将推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 化融入日常监管工作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改变以往各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更加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实体工作的管控,忽视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动,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可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出台相应的落实方案、措施,将推动建筑安全标准化融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利用监督检查现场反馈,召开月度、季度监管例会,文明工地检查以及约谈等形式,全力推动,将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逐步引向深入。 (三)完善推进标准化奖惩机制,提高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办质[2013]11号),《意见》明确了考评目的、考评主体和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有序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2]。应继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奖惩机制,对于积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全面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并推广经验,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和工地可授予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示范工地”等称号或予以其他形式的加分奖励(图2),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可予以通报批评,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和工程项目可予以通报批评、信用扣分等,并在新闻媒体或相关网络平台上进行曝光。通过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推动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改革创新,增添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动力与活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进的着力点,按照参与各方职能特点,全面开展创新。一是建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要开展制度和服务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大胆进行创新,成果逐步推广,使监督管理更加有效,服务引导更加精准,标准化工作更加深入。二是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要发挥主体作业,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上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创新及实用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满足标准化要求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可重复利用的设备装置,做到安全可靠、降低事故风险,兼顾环保、经济性和美观。三是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个人积极参与创新。建筑安全相关的高校、院所在建筑安全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优势,施工企业有现实需求,做好供需对接,协同创新,必将产生一大批符合施工现场需要的先进实用的优秀创新成果,而个体或团队参与也是创新一种有效补充(图3)。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创新更有动力与活力。四是积极吸收国外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技术成果和经验做法,洋为中用。目前欧美国家的行业协会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企业每年向行业协会缴纳一定的会费,会费除日常管理外,其他费用则可用于建筑业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 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督促施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图2某建筑施工工地使用工具化围挡也是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从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提高人员素质、改善作业环境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协同发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逐步健全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机制[3]。 (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人心 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核心在人,关键在落实,各地宜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监督检查、评比、观摩等活动,扎实开展、全面深入落实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人心,努力提升建筑安全生产在全社会的知晓度,形成政府推进引导、企业参与落实、群众知晓支持、舆论正面宣传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全面深入推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升建筑行业安全保障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的简要概述,分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此抛砖引玉,供各位同行指正。 作者:袁金虎 单位:南京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与考核的合理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使得建筑业仍处于我国高危行业,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完善考核制度,以促进效能的提升,保证我国建筑业的安全、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监管;考核;合理建议 前言 近年来,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建筑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等),并开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也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分析总体形式,可以发现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如:安全生产问题严重,不重视安全监管,以及考核制度不完善等。以上问题就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施工进程与质量,不利于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以下笔者就对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调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可以发现是复杂多样的。以下笔者从中抽取常见的三种原因进行分析。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分析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人员,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学历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且基本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是以“老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入行。“师傅”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徒弟”,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以掌握工作的技能。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师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故而“徒弟”的安全意识也不高。大部分施工人员将更多将重心放在“通过工作获取利益”上,忽视了安全操作生产规程。因此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1.2施工工期制定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如:《合同法》)仅仅提出了超过工期应如何处罚,并未提出如何制定合理的工期。导致我国一些参建方为保证自身利益,与建筑单位制定了不合理的工期。为在规定内完成建筑任务,很多建筑单位会盲目缩短建筑工期。施工工期的不合理就会导致一系列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如:单位要求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赶工,进而导致施工设备出现磨损、施工环境恶化。以上情况使施工人员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施工环境,故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3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 另外,也是事故高发的原因就在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具体如下:建筑施工是露天的施工场所,所包含的施工项目众多,施工人员众多且工种繁杂。为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临时设备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现场存在一些高强度的施工作业交叉进行,不但增加了施工指挥、调配的难度,同时隐藏了很多安全隐患(如:高空坠物、设备撞击等)。这也正是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系统不足,安全监管不够,力度不严造成的。 2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安生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在监督检查发现隐患时,有关部门通常是要求建筑单位整改方案或是进行罚款(大部分违法成本较低,罚款不高),无法有效引起单位重视。由此可见,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不严厉,且震慑力不足。②处罚条款不明确。建筑单位在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标准时,无法根据标准执行罚款。③责任不明,无法确定责任。安全事故发生后,通常工程建设各个参与方互相串谋,包庇,导致事故安全责任不明。 2.2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同样是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在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大多是采用“评分制”的标准。且没有制定评分后的具体措施,导致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与安全责任重视不足。这一情况下,及时相关部门限令整改,起到的效果也依旧不高。 2.3管理人员专业度不够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专业度不够,也是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且在职人员专业素养存在明显差距。很多监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信息的交换(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统计信息),且信息整合、汇总意识不强。正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度不够,导致监管联动机制不畅通,进而导致监管职能履行效率不够。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使监管工作可以“有法可依”,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如:有关立法部门在立法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与当前建筑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考虑,去除或修改一些与时代不符、落后、陈旧、实际执行困难的规则、条款。增加一些符合时展,可执行度高的标准,以提高法律、法规的标准性、规范性,使其符合且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与发展。 3.2确定事故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 为改善“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这一问题。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中,有关部门应积极确定建筑安全的事故责任制,并积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具体可以:有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并积极完善事故调查制度与程序,要求建筑单位权责明晰,信息透明,以方便监管工作的落实。针对一些安全事故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制度中应细化处罚条款。具体条款的制定,部门可以参考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政策,然后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并积极加大执法力度。 3.3提高队伍建设,强化工期控制与监察 为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积极提高自身队伍建设;而监管部门应积极强化工期控制提高监察效率。在提高队伍建设中施工单位可以:重视对单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可聘请相关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并进行考核,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观念。在强化工期控制与监察,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人员素质建设,提高人员监管能力,丰富人员监管技术手段(如:借助网络技术实施现场监控),以提升监管效能。 4建筑企业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4.1建筑企业考核中的问题 存在问题如下:①考核概念不明确。如:部分建筑单位没有意识到考核是对一个员工的评估,没有考虑到通过考核可以和员工进行全面的沟通,更没有意识到通过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②考核方法不科学,影响考核结果。如:部分建筑单位将考核作为选拔干部的一种途径,而员工则将考核作为升职、加薪的一种方式。这样有目的的考核范围不够全面,内容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发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安全观念。③考核内容与实际的工作脱节。如:负责考核的管理人员没有下基层观察与分析,那他制定出的考核方案无法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 4.2改善建筑企业考核中问题的对策 企业可以:①制定考核人员应对岗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关注各部门的协同贡献,了解岗位特点与要求,注意各岗位间的绩效平衡。②在考核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宣传与培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相关的安全管理与施工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观念。 5总结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的角度分析,其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建筑施工进度与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鼓励其改革自身的考核制度,以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促进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安全、持续发展。 作者:祁凯 单位: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安全性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国力迅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大,其中,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进而给建筑工程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是整个建筑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基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帮助和借鉴,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安全性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和应用,我国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颇为迅猛,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功能要求的越来越高,导致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大增加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大大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即使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很高,但是其安全性往往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基于此,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和长久发展夯实基础。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抗震度不够 我国建筑的抗震性很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遭遇较大的地震灾害时无法抵御,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麻烦。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度,就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水平,这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方式。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我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标准,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但是有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够重视,导致施工时不注重抗震性能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抗震性能的设计认识不足,致使在设计时忽略抗震性能的设计,最终导致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大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抗震标准,以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度。 1.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但是部分建筑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支出,就会在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忽视建筑物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导致建筑物种的材料不能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造成建筑物的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存在安全隐患,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钢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我国对于建筑物钢筋的配筋率有着明确的规定,并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钢筋配筋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配筋率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以此设计出适合建筑物的配筋率。另外,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仍然使用冷轧变形钢筋,其具有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等特点,不利于抗震性能的实现。 1.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物的安全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技能知识以及经验不足,就会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其他缺陷。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建筑物安全性的现实意义,过于重视建筑设计的美观,而忽视了建筑的质量,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严重时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和施工技术来进行设计,把不合理的设计行为以及只顾设计美观而忽视建筑质量的错误设计理念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员伤亡。 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2.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设计人员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每个基础环节的设计,并随时掌握施工动向,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更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意识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现代化水平,以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 2.2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建筑行业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家也对规定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促使建筑规范与时俱进。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杜绝一切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及时指出建筑结构设计中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行为,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避免或者减少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准,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3开展科研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设计出好的成果,就必须要提高创新水平,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目前,建筑行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建设结构设计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多变,设计难度也随着增加,现有的结构设计程度已经无法满足设计人员的相关需求,进而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和功能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水平。有时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所以,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要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不断推新创新,提高建筑行业中的科研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建筑功能。但是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解决和改善,消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以此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基于此,设计人员首先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责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设计水平,促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建筑规范,从而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白为民 单位: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介绍了建筑安全管理的含义,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监督等方面,分析了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具体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施工现场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2001年起建筑业总产值就以10%以上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14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高达176713亿元,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推动力。然而快速发展下隐藏的是建筑业安全隐患,各种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安全事故发生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大量人员伤亡,如2016年11月24日江西电厂施工平台倒塌事故,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次事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也引发人们对建筑安全的反省和深思。 1建筑安全管理的含义 建筑安全管理具有广义和狭义区分。狭义是指建筑单位施工过程中的关于建筑安全的工作和意识。广义而言不仅包含施工过程中建筑安全的有关工作和管理,还包括施工前、施工完毕之后有关建筑安全方面的所有管理行为和意识,及国家政府对安全管理防范工作问题的讨论和监督管理工作等[1-5]。建筑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安全管理原理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建筑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宏观来讲,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指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城市建设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筑安全质量监管工作。微观来讲,主要由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建筑企业、监理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对项目施工安全的计划、实施、控制等管理工作[1-5]。 2建筑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单位方面 1)忽视建设工程基本程序。依据《建筑法》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我国项目建设工程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施工许可并进行备案相关手续。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这些基本程序不予重视,没有依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和备案登记。有的工地甚至是先施工再进行相关手续审批及申请,往往会出现环评或施工条件不达标问题,致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长期停工现象。还有一些建筑单位为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对项目进行低价招标,和施工单位签订虚假合同,压缩建筑材料成本,使用以次充好的方式蒙骗建筑单位,埋下建筑安全隐患造成现场安全管理混乱。2)压缩合理工期及不合规的施工技术。建筑单位为能尽早交付项目,强行压缩合理施工工期,忽视施工安全盲目赶工期、抢进度。施工人员在管理层要求之下,采取高压作业、交叉作业方式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给项目施工带来威胁。3)施工安全管理费用没有专款专用。不少建筑单位直接将该款项归为施工费用,将该款项直接挪为项目施工材料费或是人工费、管理费,没有用来购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施工人员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增大了危险性。 2.2施工单位方面 1)安全管理意识较低。有些施工单位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增长,安全管理意识较低,安全管理多偏于形式。即便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但实际中难以贯彻执行到位。有些安全管理员自身都不重视施工过程的安全,自身的安全管理素质较低。2)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国内安全管理水平整体较低,建筑单位比较注重对施工技能的培养,忽视安全管理培训。建筑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没有结合自己单位的施工特点,对工程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做的较少。3)忽视重大安全管理源的管理。重大安全管理源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关键部分和薄弱环节,这些环节和地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几率较高。施工单位对这些重大安全管理源的安全管理跟其他环节和地方的管理方式一样,并没有着重管理,也没有编制关键部分和重点施工环节的安全计划书。 2.3施工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较低。建筑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农民,其对安全操作的认识不明确,安全生产意识不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导致建筑单位整体的安全管理意识较低。2)特种作业岗位的安全管理要求较低。建筑施工中有不少岗位都需要特种作业证才能上岗,如起重机、信号工种等岗位。这些岗位的很多从业人员根本就不具备上岗资格就进行施工操作,这种违章行为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3)安全培训较少。建筑单位为提高工程施工效益,比较重视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但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培训却比较少。即便组织培训也只是为应付检查工作,并不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目的,对员工的培训也比较零散,不具备系统性。 2.4建筑安全监督方面 目前我国各地工程安全管理机构人数不能满足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监管人数也跟不上现代建筑工程扩充的数量。而且,监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没有跟上日益增长的建筑专业知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方式以突击性检查为主,缺乏对建筑工程的日常监督。 2.5其他 1)市场违法转包和分包交易。建筑市场交易的操作不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内存在着违法转包、分包交易现象,不少资质较低甚至是不具备施工资格的建筑单位参与到建筑项目中,使建筑安全事故案例激增。2)建筑安全技术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建筑安全技术仍比较落后,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检测方面水平仍较低。一些建筑施工工艺新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仍没有普遍适用于整个施工过程,针对安全管理的评价方法也不够全面和系统。 3解决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的有关对策 3.1建设单位安全管理 1)树立安全施工观念。以整顿建筑安全管理为切入点,以提高建筑单位安全管理意识为目标。针对先施工后审批,没有依法进行建筑施工申请手续的建筑单位进行严格查处。依规定对建筑生产单位的安全责任进行划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树立安全施工观念。2)严查违法违规的建筑行为。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有关法律,堵住安全生产的法律漏洞,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对施工中任意压缩工期、肢解发包工程等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和整改。要求任何建筑企业都须在审核手续批准完成之后才能开工,要求任何企业的施工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利润。3)建筑单位要积极参与到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建筑单位应积极参与到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在施工单位可以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员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费用要求必须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来使用,禁止安全管理费挪做他用,对安全费用的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 3.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安全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施工操作,提高施工团队安全管理意识。在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时,要以严格、公正态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对施工单位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划分明确,保证人人有责、各司其责,从而真正做到安全生产。2)改变落后管理模式。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施工人员进场和就职后的安全管理培训。注重安全管理制度在工地上的推广和执行,并匹配相应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制度,号召施工员工安全生产、生产安全,提高施工单位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3)抓好关键施工环节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督。对施工现场关键环节和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对工地上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对关键施工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对危险源的施工情况要随时报告给监理单位和建筑单位领导,对关键施工环节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和监控,还可以采取定期排查的方式强化监督力度。 3.3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安全管理 1)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筑企业应该在施工人员进场前、施工前和日常工作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在进场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符合上岗条件的人员才能允许上工,并要求人员持证上岗。2)强化特种作业岗位的安全管理。对特种作业岗位,应该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持证上岗的规定进行作业,对这些特种岗位的工作行为成立工作日志,及时的登记、记录特种岗位工作情况。 3.4建筑安全监督管理 依据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的规定,建筑安全监督部门作为施工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巨大。为保证我国建筑的安全,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应树立严谨的管理态度,忠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坚持公平、公正、合法的监督原则,在既不影响施工单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及时消除各施工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保卫好我国建筑安全质量管理的底线。其次还应该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建筑安全管理知识的累积,逐渐打造出一只素质高、稳定性强的建筑安全监督队伍。最后,在监督管理方式上,也不能仅依靠突击检查这一种监督方式,应该是突击检查、日常检测和定时定点监察三种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和灵活使用。以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及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保温系统防火技术标准及施工安全措施;进一步加强工地消防装备建设为监督管理目标,逐渐提升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监督水平。 4结语 我国的建筑安全仍存在着安全生产意识低,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严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建筑安全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得到改善和提高,笔者也提出了几点关于解决我国建筑安全问题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郁斐 单位:上海市第四中学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材料对高层建筑安全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得到加大水平的发展,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更加优异。但是在高层建筑中新型建筑材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火灾隐患是高层建筑的安全的重大威胁。对新型建筑材料在高层建筑中对建筑安全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高层建筑;建筑安全 1新型材料的特点 新型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还能实现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等特性,建筑材料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建筑的观赏性更高。随着人们对资源、能源的重视,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优化环境,发展绿色建筑,通过建筑材料实现能源的节约。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建设更加温馨的建筑环境,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利用。 2新型保温材料发展状况 保温隔热材料的使用能够减少建筑的热能耗,在建筑内外使用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聚苯乙烯泡沫板、绵延矿渣棉、玻璃棉等材料都是重要的节能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分子有机材料得到大量应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可以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成本低,但是施工性能差,强度比较低。从材料燃烧性能上,可以把保温材料分为无机类复合保温材料、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类保温材料主要包括岩棉、玻璃棉、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浆料等,具有不然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胶粉聚苯颗粒等保温材料,属于难燃材料。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主要包括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CEPS)、硬质聚氨醋泡沫板(PU)和酚醛树脂泡沫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3建筑装修材料对高层建筑安全火灾影响 2010年11月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11.15”特别重大火灾,造成58人死亡,建筑过火面积12000m2,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事发是由于在进行项目改造过程中,无证电焊工作人员违规在10层窗外进行电焊作业,电焊溅落金属点燃9层脚手架架上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引发火灾。聚氨酯保温材料属于易燃材料,在现行的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已经禁止使用易燃材料作为外保温材料。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是重要的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新型建筑材料虽然提高了建筑的性能,但是也带了危险,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损失常常特别大,因此,要重视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4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安全 4.1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成因 (1)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原因建筑外保温系统通常是由墙体基层、保温层、保护层和饰面层几个部分组成。建筑的外保温系统对建筑进行包覆,在不同的防火分区需要设置相应的防火隔离带,根据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在每层建筑间应用300cm的不然材料进行分隔,在建筑立面和屋面之间设置500cm的不燃材料进行分隔,在每层建筑的窗口应设置防火挑檐或者设置不燃烧墙体进行处理,以防止屋内火灾通过建筑洞口向外蔓延,防止建筑层间蔓延。建筑墙体基层内部空腔和幕墙施式建筑,以及建筑保温层同建筑墙体间空腔,都会在发生火灾时形成烟囱效应,为火灾补充空气,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楼板见空腔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外保温材料很多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燃烧性能,在最新的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易燃外保温材料,但是在进行施工时,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仍存在使用易燃材料施工的情况,这就给建筑施工和后期使用带来了很多火灾隐患。一些未经防火处理的有机保温材料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开始脱落,裸漏出有机可燃材料,造成火灾隐患。(2)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火灾可能在保温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存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保温材料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在保温系统使用过程中,上海“11.15”重大火灾,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引燃大面积外墙立面保温材料发生燃烧。这反映出施工过程施工技术人员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依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缺少安全教育,相关监管不到位。 4.2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危险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火灾蔓延速度快,大量使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会迅速燃烧,造成建筑火灾。EPS板、XPS板、PU板这三种可燃有机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量较大,发生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救援困难,一些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年久失修,在发生火灾时无法投入使用,对救援造成困难。燃烧产生的低落物,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并可能引燃二次火灾。 作者:王喜悦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安全类论文:谈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 摘要: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建筑安全上健全法律、法规,并对施工现场安全提出相关要求。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脚手架、土方及模板等工程建设,这些方面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加以考虑,因此,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正在探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文章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进行了充分地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明确项目施工方和项目设计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并将对双方的安全管理要求写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在建筑施工过程坚定不移的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管理者需按照以往项目经验对施工危险情况进行预测,识别项目的潜在危险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将其编制在施工危险源的分析报告中,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应将项目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措施编制在规范中。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要制定好,现场施工人员需要遵守规定来执行操作,监督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和施工作业行为标准。管理者需要监管项目施工安全的情况,并经常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管理者需要将施工情况作为项目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定期组织进行安全评定工作,并将考察结果报告上级管理者。管理者在巡检过程中发现施工安全方面的状况,需及时整治。除此之外,管理者需要定期开展有关施工安全的讨论会,不断完善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环节难点分析 (1)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认识尚需强化。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企业可以在建筑施工某一阶段的管理做到安全标准化,但是从宏观的角度观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体系。在建立这一体系中,应以建筑项目全部完成时间的总体性角度来看待。如应从项目的立项分析、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到施工完成后的运行为一体系,对每个环节都应该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从而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整体性安全标准化体系。(2)建筑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力度不强。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权威性的指导型法规,而建筑工程内部也了许多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融合了以上两个部分法规。除此之外,建筑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操作等实际问题,还没有法规对其进行论证、约束与规范,即还未标准化。而已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的编制与修订,还存在很多缺陷,整体性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仍需完善。(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没有及时跟进相应的监督及奖惩机制。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施工标准化管理流程以及具体的实施操作规范需要由实际参与到建筑施工的人员予以编写和拟定。鉴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建筑施工标准化的编写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同时内容也比较细等特征。从我国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的整体管理流程方面来看,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内容的编写方面,还具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信息与操作不相匹配,以及随意编写的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跟进监督与奖惩机制,由此使得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编写施工安全标准化操作规范时,积极性与主动性、责任意识都不是很强。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应实施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在日常的运行中,有关部门要对安全信息进行充分记录,并把国家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内容实施科学地储存,此外还要对国内外有关安全施工设备及技术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地搜集,以供企业领导者予以使用与参考。该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便确保以下工作能够有效实施:①需要构建建筑设计的鉴定与验证标准;②对施工进度与相关设备状况进行有效的记录;③纪录特殊作业与相关建筑工序进行。(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性。由于建筑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使高层建筑施工始终处于安全监控的范围内,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7)基于BIM技术的安全培训。在传统的安全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对安全监管人员、施工人员等进行岗前的教育培训,其培训手段单一,培训信息过于口头化,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意义。因此,其培训效果也往往不如人意,尽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的培训模式,但是由于培训数据库的不完善和实践性较弱的情况,导致培训的形式化,操作性不强。对于BIM技术而言,由于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因此,BIM技术不仅能够协助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解决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还能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安全培训数据库,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数据库,学习最新的施工方法,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使用水平,保证技术的规范性,从而让安全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具有信息数字化、空间化、全面化、定量化等重要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BIM技术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审查、施工场地的规划、施工安全的评估、施工过程的监控、施工措施的制定等,来达到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显著效果,对安全管理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BIM技术显著的优势,将其全面地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切实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从而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洋 单位: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类论文:建筑安全事故原因与风险管理方法 时代的发展异常迅猛,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建筑行业涉及领域广,在建筑中,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工种复杂等,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威胁着我国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筑业应高度重视起安全事故,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将所有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中,从而推动建筑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势必会带来很多安全风险问题。通常而言,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造型具备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造成在建筑中频发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在露天高空中施工,这无疑有着很高的危险性。同时,在施工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后期作业规划和工程实施中,很多时候都由自然条件所决定,因此,很难预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很难预测风险对于建筑工程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不但会对有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而且也会为整个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建筑工程特点,不管是工程监理工作者,还是具体施工工作人员,都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树立起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唯有施工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疏忽设备在不安全状态中,也会频发事故。具体表现在:设备使用中缺乏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超负荷运作;开挖土方、脚手架、模板等工程缺少相应规范的、合理的设计计算资料;防护装置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强度低、报警装置、安全保险装置等不完善;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在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影响了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2.施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表现在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制度不完善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管理状态杂乱无序,有很多违反规定的操作,这些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企业对安全施工重视力度不够,项目管理工作者过度追求工程质量,而忽略了操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有很多无证上岗的施工人员,监督管理工作者没有按照有关要求监督施工,没有及时处理施工隐患,这些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致使建筑工程安全施工频频发生,想要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有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起这些问题,从而完善解决好这些问题。3.施工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建筑施工中,大多数施工项目都是在露天中完成的,在具体施工中,人员多、道路状况复杂、堆积各种生产资料、生产设备较多等,这些都是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是引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大雨、大雪、高温等环境下,会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浅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也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施工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浅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来进行,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素养高低不一,技术水平不一。劳动分工没有互相配合,也互相干扰,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认真施工,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加强建筑安全的风险管理方法 1.加强管理施工机械对一些重机械严格把关,严禁这些设备进入施工场地,在需要的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保障特种机械操作工作人员定岗、定机。在施工刚刚进行中,使用单位结合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机器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和清洁施工设备,及时解决施工故障,更换受损的施工零件。在施工现场中,应悬挂警示牌,在一些作业危险区域,如:电梯口、临时用电设备等区域,应悬挂上安全警示牌,提醒施工作业人员,从而提高他们的施工安全意识;建筑材料、建筑配件等材料应整齐堆放,专人负责一些易燃易爆的物品,确保施工的安全,同时,施工现场的生活设施也要达到施工要求,确保生活设施符合施工的要求,为顺利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2.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监督管理部门,切实的、积极的履行自身职能,加强监控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做好审查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工作,严格把关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严禁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施工现场,消除一些不安全的状态,避免一些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3.精密组织安全管理机构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控制,这是由安全环保部门管理的,一般施工企业中,项目部生产经理都是由安全总监负责,这样就可以免去很多职位。但很显然,这种组织机构存在问题,很难保证安全管理的优先性、权威性,对安全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效果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秉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施工原则。唯有这样,才能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如:在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后,在安全管理机构将所有项目部责任人纳入其中,并明确各个责任人应负的责任,避免权责不清。将各个施工队伍的责任人作为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担任主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不合格者,对其进行严格教育。此外,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每次安全会议都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前一段时间的安全管理状况,对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及时的、有效的解决好问题。4.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用人企业应对现场施工工作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唯有达到了安全培训的一系列要求后,才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一些特殊岗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上岗,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发现有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实施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形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工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唯有从根本上找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原因,才能真正地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安全风险贯穿于其始终,想要将所有安全风险消除,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建筑企业应尽可能地控制安全风险,将施工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整合和优化风险管控机制,积极地、主动地消除安全风险,唯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康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食品包装设计情感化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商品经济发展与成熟,食品包装也跟随者社会发展和商品流通而发展的产物。在富足的物质基础上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情感因素是当前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包装设计融入情感因素也是提高人们认知效果从而推进消费行为的。如何理解情感化设计的基本理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融入情感化设计,是当今食品包装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包装设计;情感化;消费者心理 1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概述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层次也跟随者提高,人与食品的关系也来随之密切起来,因为当今消费者对包装的情感需求体现在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对食品包装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感化设计是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追求同时是商家提高竞争手段的重要策略之一。 1.1食品包装的情感设计定义。食品包装中的情感化设计是基于人的需求所考虑,满足人的服务性、精神性、情感性、心理性等诸多因素的包装设计,食品包装中情感设计满足人们对精神功能的需求,使得包装设计具有魅力和艺术感。在融入情感化设计下的食品包装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它使包装与消费者产生联系就像一架桥梁起着连接的作用。 1.2食品包装与情感设计的关系。社会蓬勃发展的今日,人们关注度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精神需求上,情感设计是现在设计门类的研究对象,本质上就是为了设计出符合人的情感需求的包装产品,只有符合了人的心理的食品包装,市场才会接纳。食品包装和情感设计有着互相推动发展的作用,跟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包装设计更高的要求也转移在情感需求与精神需求上,说明了情感和设计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2食品包装设计情感化认知心理学 在包装设计上,包装产品设计的易用、视觉设计的美观,一定都是对用户体验的有着帮助的作用。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因为美观的物品更容易使消费者所接受。假如一个复杂的图像,广告,文字,集中在包装上,文字设计的没有秩序错乱的画面会让人的分散注意力,产生焦虑和负面情绪,利用情感进行包装设计,例如适当的焦虑会使用者提醒眼前需要解决的实物。 2.1食品包装本能水平的设计。人是视觉动物能够观察理解外观的本能。包装视觉设计更符合直觉思维水平的外观,可以增加更多的让人接受和享受。比如在食品包装中看到符合你心理喜好的包装设计会选择拿起它并进行购买。 2.2食品包装行为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把包装设计美观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是不是能够延续,一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二是否是有充满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两个比较重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是比较看重行为水平在食品包装上的设计,特别对功能性的包装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和使用的乐趣和效率。优秀行为水平设计的4个方面:分别是功能、可理解性、可用性和物理意义。食品包装产品形成容易让人理解的秘诀建立适当的概念“心理模型”,任何物品有三种不同的精神形象,分别是“设计模式”和“用户模式”以及“系统模式”的形象。在《情感化心理学》书中Norma提到过,“关于产品一定是吸引人的,令消费者感觉快乐和有趣的,使大家容易理解的”。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在食品包装观察和研究于日常生活中。 2.3食品包装反思水平的设计。食品包装反思水平的主要内容是: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本能水平为主要核心内容,所以品牌包装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食品包装设计同时反映了消费者会受到环境和文化水平与自我身份的体现,但事实上消费者的感受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建立一种价值和品牌标识,因为只有在产品和服务和建立一个情感的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互动影响满意度、自我形象满意等等。 3食品包装设计元素情感化的应用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好的包装设计会涵盖了许多方面,同时也包括了包装设计元素的情感化,比如色彩、图形、文字以及材料方面,食品包装的发展到今日,好的包装设计可以做到传达商品的信息,以及用鲜艳的色彩元素等等,甚至有的食品能够散发出来味道去吸引消费者内在的情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用来提高市场的商品竞争力。 3.1色彩在消费心理的应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借助一些视觉的载体来传输情感,如色彩在包装上的表达,食品包装中色彩运用十分重要,当人们去了超市,商品分类排放的架子上,最先吸引人眼球注目的是色彩,然后是图形,包装上的字体细节是最后才会注意到的。所以色彩在包装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食品包装色彩的表达传递给消费者的视觉神经产生情感需求的平衡,色彩就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色彩本来是没有情绪的,每个人对色彩的感知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3.2图形在消费心理的应用。图形也是包装设计中运用最为普通的一种表现方式,能直观表现产品品质也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有着清晰的概念了解。图形增添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多元素和富有吸引力的图形能够让消费者对产品加深印象。图形代表着整体的产品信息与文字颜色互相协调搭配,增强企业的品牌感让消费者有了信任感和认同感。 4结论 在消费品不断丰富我们生活的今天,食品包装越来越更重视人们的情感化需要,注重人的情感因素是当代食品包装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何让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是设计师不仅要在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化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更需要设计师需要更为成熟的设计思维设计产品。需要尊重食品包装更要理解食品包装,赋予食品包装的新活力,创新具有趣味使消费者情感需求更为密切的包装产品,情感设计不仅是企业商家链接的桥梁,作为一名设计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用心观察生活,融入情感化在包装设计中使消费者感受共鸣,这对我们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萌萌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坚果制品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通过感官评价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包装材料以及密封、真空和铁基除氧剂包装方式对混合坚果制品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93.8μmPET铝塑复合膜包装明显提高坚果包装后的保存时间,并具有最佳的感官评价指标。采用铁基除氧剂的包装方式,均具有较好的包装作用,两组在坚果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不明显。综上所述,93.8μmPET铝塑复合膜结合真空包装或铁基除氧剂包装可以明显保障坚果品质,并具有理想的感官评价评分,适合企业采用。 关键词:感官评价;铝塑包装膜;真空;铁基除氧剂 坚果制品受到各个年龄层消费者喜爱,坚果中除了具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和大量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传统的健康食品[1]。由于营养丰富,坚果制品的保质期较短,容易发生氧化、油脂酶解和呼吸作用等代谢活动,引起口感品质下降。采用塑料密封包装的方式可以延长坚果的货架期,但是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高湿、光照和高温的作用,坚果的营养品质,风味和口感产生明显影响[2]。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变化,超市的覆盖范围增加,购买包装后的坚果制品的消费者比例大幅度增加[3]。我国食品包装业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坚果制品的包装研究较少,目前包装主要靠主观意愿或搬照外国同类产品的包装[4]。我国坚果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均有当地特产坚果,采用先进的保证方式保持坚果的原有营养和天然风味,是我国坚果制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5]。目前,复合铝塑膜包装方式是将铝箔和塑料材质多层复合,由于对保证坚果良好口感并延长保质期有明显效果已经被多家企业采用[6]。本研究以口感体验作为主要的评估手段,结合保质期、包装材料结构与厚度和坚果仁加工工艺多个角度分析坚果制品食品包装设计,为坚果制造产业提供数据与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混合坚果仁(扁桃仁、松子、榛子仁、花生仁和核桃仁):购于吉林省长春市百货大楼;烧烤调料、生姜、五香粉、食盐、混合坚果仁:由吉林省某商贸公司委托加工;食品包装袋:大连齐海包装有限公司,采用93.8μmPET铝塑复合膜和普通塑料食品薄膜;铁基除氧剂:购买于东莞顶兴实业有限公司。 1.2仪器 DCV-10型远红外线食品烘烤炉:湖南天恒食品机械有限公司;BDMW-B-PM-6型立式微波干燥:博达微波;BED-100型单室真空机:宁波市丰茂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样品预处理 称取10kg混合坚果仁,充分混匀后加入坚果烘烤调料腌渍3h,取出放置于烤箱中烘烤熟,室温冷却后称重,之后准确称取100g混合坚果仁为1份,取100份样品。 1.3.2包装分组与处理 100g混合坚果仁为1份,取60份样品。所有试验样品的分组情况见表1。取普通塑料食品袋30只和铝塑复合食品袋30只,每10个样品分为一组,共分成6组。将第一组及第四组直接封口密封处理,热封时间为7s。第二组和第五组20份样品抽真空,真空时间为30s,热封时间7s,在第三组和第六组20份样品中加入铁基除氧剂,包装完成后所有样品均进行微波加热灭菌。所有样品包装后处于高温高湿度环境中,放置时间为240d,定期抽样进行口感体验评价。 1.3.3感官评价与保质期评价 根据GB/T22165-2008《坚果炒货食品通则》中相关的感官评价方法和根据侧重于口感的原则设计打分指标[7]。采用表读法的方法进行感官评价,包括5分~0分共6个评分度,最好为5分,随着评分降低,品质下降,严重的为0分。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保质期的问题,即达到0分为变质。选择加工企业10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分别从色泽、脆度、口味、气味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1.3.4数据统计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处理,感官评分取平均数。 2结果与分析 将6组混合坚果仁微波灭菌后放置于室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保存,分别在第10、30、60、90、120、150、180、210、240天对混合坚果仁进行感官评价,根据感官评价标准让5名工人对每份样品进行的外观、硬度、味道和气味进行分别打分,对评分进行统计后所得结果见表2。 2.1口感体验情况分析 由表2的结果可知,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对混合坚果仁的感官指标影响明显。第一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30d时样品的果仁色泽发生改变,出现色泽暗淡;60d时,4项指标均发生下降,其中气味指标评分下降明显,有轻微不愉快气味发出;120d时,气味指标评分已经下降达1.2,不愉快气味明显,口味指标评分达到1.8,出现轻微“哈喇味”感官体验变得较差;到180d时气味指标评分接近于0,不愉快气味明显,同时口味指标评分为1.2,“油哈味”明显,判断接近于变质,感官体验极差;在试验结束的240d时,样品坚果色泽、口味和气味评价评分为0,判断属于变质状态。第二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60d时样品果仁色泽评分和气味评分开始下降;90d时,口味评分开始发生下降;120d时,色泽和气味指标下降明显达到4.2,口味评分轻微下降达到4.4;180d时口味和气味评分均为3.60,有轻微“哈喇味”,感官体验下降明显;在试验结束的240d时,样品坚果色泽、脆度和口味评分均为3以上,处于可接受状态,而气味指标评分为2.4,评分较低,不愉快气味明显,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在储存后期坚果口感体验较差。第三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在120d时,样品的果仁色泽和气味评分发生下降为4.80;在第150天时,果仁口味评分开始下降;在第180天时,色泽,脆度,口味和气味4项指标评分均下降;在第210天时,气味指标评分下降明显,达到3.8分;在第240天时,气味指标评分再次下降,达到3.6分,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在240天内可以较好的保证干果口感。第四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第30天,样品的混合坚果气味发生改变,出现评分下降;第60天,口味评分出现首次下降;第120天时,口味指标已经达到2.8,出现轻微“哈喇味”,色泽和脆度评分变化较轻微,总体感官体验开始变差;到第240天时气味指标为1.4,不愉快气味明显,同时口味指标为1.2,“哈喇味”明显,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在240d的储存尾期口感较差。第五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在第90天时,样品的口味和气味评分发生下降;第120天时,口味和气味评分均为4.6;第180天时,口味和气味评分下降为3.80;第240天时口味和气味评分下降为3.20和3.40,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混合坚果储存期内口感较佳。第六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第180天,坚果品质保存效果较好,所有感官评价评分均维持在5分;到第210天,色泽和气味指标评分开始下降均为4.8;第24个月气味指标再次下降至4.6,我们认为这种包装方式在感官评价中效果最佳。 2.2不同包装材质对产品感官的影响 由表2得到的感官评分可知,普通塑料膜包装的混合坚果仁的各项感官评价指标评分均低于93.8μmPET铝塑复合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通塑料膜包装坚果感官体验明显下降,最低评分为0分,属于变质状态。而93.8μmPET铝塑复合膜包装后让混合坚果的品质更加稳定,尤其在口味和气味指标上可以明显保证新鲜度,使坚果的口感更好。2.3不同包装方式对坚果感官品质的影响由表2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包装材料和相同的灭菌方式下,我们比较使用不同包装方式对坚果品质的影响,发现使用铁基除氧剂的对坚果品质保存效果最好。在使用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接近,铁基除氧剂具有抑制坚果氧化值超标的功效,在240天后,93.8μmPET铝塑复合膜结合铁基除氧剂的包装组仍未出现任何口感下降现象,这种包装组合可以延长坚果制品的货架期,有效解决食品储存销售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变质问题。 3结论 各种坚果制品中富含油脂,在阳光照射和氧气作用下,对坚果的油脂氧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催化作用[8]。因此在坚果制品的储存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坚果制品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多样,对坚果制品的质量影响也不同。与现在常用的检测技术相比,感官评价的方法更为直接,可以设身处地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直接判断坚果制品品质[9]。真空包装可以为坚果提供无氧环境,有效避免氧化,加工成本较低;铁基除氧剂与真空包装类似,除氧效果明显。而从视觉角度上分析,加入铁基除氧剂的坚果包装袋更适合丰富的图案设计,从视觉角度具有明显优势。如何选择安全、经济的包装方法和包装方式来保证坚果包装食品的品质已经成为大量企业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感官评价试验提供了一种可以供企业参考的检测方法和包装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段雷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低碳时代下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讲述了食品包装设计的演变以及研究了在低碳时代背景下的食品包装设计的突破,和对过度设计的反思,以实现包装的低碳化,推动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进程。低碳设计已成为当下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低碳;食品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 一、什么是食品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设计是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再加些艺术手法将食品信息直观传达给消费者的创作过程,是设计师的综合素质的考量,内容包含图片,文字,色彩,外观等。带给消费者更直观的信息感受,是打动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键所在。上市食品产品的推广失败有时和包装设计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由于设计师经验缺乏造成一些食品商家由于对企业文化设定不到位,既没能第一时间就直观反映出有关食品的确切信息,又没能很好得勾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例如一些礼品包装为了迎合消费者虚荣的不良心态,将包装做成烂俗形象,只为赢得一时的销售额度,但久而久之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更难改观,得不偿失。食品包装设计也是品牌形象的设计,它不仅可以为消费者传达最直接有效的信息,例如配方和生产日期等,又能让消费者更快速准确的记住产品形象,不仅方便区分不同品牌的同类食品,好的设计更是能让产品在竞争者里脱颖而出,好的设计代表着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演变 食品包装产业一直是一个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材料的后续污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随着倡导低碳时代的到来,食品包装设计在设计行业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温饱之余开始追求高水准生活品质,物质观念也由最初的无追求或追求实用性转变成了对美观、档次的追求。食品包装也受到了影响,由最初纯粹只为保护食物方便携带的单纯目的,演变出了一项新功能,那就是通过最大美化产品来提高产品价格,带来高利润。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产品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赢得消费者的眼球,食品包装开始过度装饰,过度追求“精美华丽”,造成“装饰过盛”的不良趋势。而现在,由于一些消费者缺乏理念,食品企业的目光短浅,设计师的盲从,才导致今天的部分产品设计不合理、浪费资源、大大增加了环境的负担。我认为,食品包装设计在力求创新时,也应当寻求出一个让经济与环境共赢的办法,让环保成为现代设计的主流。人们曲解了食品包装对于人类最初的意义,食品包装也应该回归本真,在多功能上进行研究和升级。 三、低碳时代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1)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近几年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新态度。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选择了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环境复杂下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资源浪费严重、材料的后续污染、全球低碳经济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低碳食品包装设计这一设计理念,这种大环境下食品包装设计产业提出了新概念、新思路、新要求,这些新观念使食品包装设计要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视觉传达美感相统一。这不仅仅追求最大限度的展现包装的功能,表现包装的视觉感受,还要尽可能的做到绿色低碳,例如减少包装材料的大量资源浪费以及后续材料的污染,改变以往设计师以及消费者追求注重表面装潢、注重装饰豪华的包装设计理念,提倡使用低碳、绿色、环保、健康的材料。构建低碳绿色生活,也是食品包装产业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低碳食品包装的探寻之路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必然趋势。现今,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新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低碳设计的发展趋势。食品包装设计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影响来源于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印刷科技信息的更新,时代品味的进步以及全球当下生态环境保护者们的呼吁。人们在环保意识越来越清晰强烈的社会背景下,营销与推广也受到了低碳绿色环保越来越多的指导与影响,例如食品与包装设计的协调统一、食品包装的设计与材料、以及包装尺寸和造型等;而低碳绿色的食品包装设计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食品的销售,这个观念既是食品销售的前提与方向,同时也决定了所销售食品的最终命运,也是未来是否能够成功建设品牌形象以及公司企业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者的真正需求,真正实现消费者、食品的包装、环境建立促进和谐共生的社会趋势,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发展道路,充分感受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2)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因为低碳时代中的包装设计,要系统性地控制整个包装的设计和生产以及使用回收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方面并不单是只追求其中一个环节点的设计,而是要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贯彻低碳设计生产的理念。要有系统性的设计,要有逻辑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要将不同的环节联系起来,把各个方面有可能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和控制排碳量以及是否有可能产生其他污染物质的问题。 3)对包装材料的影响。在全球倡导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下,包装材料向低碳标准靠近已成为当下主流趋势。充分利用好环保可回收降解材料,尽可能减少包装上的资源过度消耗及包装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包装设计追求创意时尽量避免过度包装所造成的浪费,也不要一味盲目追求档次而忽视包装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否则必定会使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造成困难。利用原生态材料或可回收性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能使物品的达到再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4)对附加功能的研发与创新。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社会价值观也在随着时代进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但要怎样设计才能有效避免包装浪费呢?首先以最少材料最大程度发挥材料的作用,比如结合建筑形态和几何组成的最大承重限度加入到包装设计当中,科学承载食品体积减少浪费。其次,增加包装的附加功能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使一物多用避免一次性包装产生的浪费,比如DIY动手拆开组装成其他装饰物件,真正达到再组装,再利用,再循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动手创作的乐趣,久而久之给还人们塑造了一个正确的审美与购物观,加强人们的低碳观念,将全民环保真正得进行下去,最终将食品包装设计引向良性竞争。好的包装设计是可以从食物出发,潜移默化得引导着当代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为人类引导正确的生活方式才是改变不良现状的根本。在这新时代环境下,低碳包装设计代表了新型先进的理念,最大程度提升产品包装的再利用率,着重拓展研发产品包装的附加功能将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总结 在这新时代背景下,低碳包装设计代表了新型先进的理念,既要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也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的避免碳排放量对大自然环境的毁坏。而设计师对食品包装的多种功能的属性研究,开拓创新食品包装的其他附加功能会成为未来低碳绿色设计的重中之重。增强食品包装的使用频率,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系统能够有机的统一。 作者:吴佳倩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论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而与之相伴的食品包装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今天,无论是走进商店、超市,还是走进我们的家庭,处处可见设计精美、实用、方便的食品包装。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包装,食品将如何被送到我们每个消费者手中。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包装的迅猛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食品包装也是最能体现各个时代科学水平、生活水平、设计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越是发达的国家,商品的包装率越高,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包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它也是高技术、高智能的产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及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样式越来越多,技术性也越来越强,这给我们从事包装设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也是时展的必然所在。 一、现代食品包装新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食品包装就与之相随。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储存食物和水,用泥才烧制的各种陶器、用兽皮缝制的袋子、用藤条编制筐子等都是最早的食品包装原形。现代的食品包装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食品包装是以食品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食品科学、食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技术、标准法则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食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商品,其营养与卫生极其重要,但又非常容易变质,所以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贮运和流通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及品质和风味。食品包装作为产品的附加物而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和商品是不可分割的,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同时,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它已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超市中起到了无声售货员的作用。食品包装的形象直接反映品牌及企业形象,它为创名牌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二、新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消费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食品包装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包装,包装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不口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受到现代新产品、现代消费、行销竞争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文化、时代精神的影响。首先,是现代产品的品种、品质、品位都有了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产品,食品日趋向系列、方便、安全、休闲及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日趋轻、短、小。在国外,有些大型超市的商品品种都在十万种以上。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包装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新课题,促使人们不断去研究开发。其次,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日趋成熟,消费能力的提高,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了独立的消费意识,对消费市场不再盲从,具有独立享受生活的能力。消费观念是直接受文化思想和消费教育影响的,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今天大众消费生活的新需求。人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已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中青年,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消费需求,从物质到精神,文化性的软消费在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新的消费时代。现代人除了一般日常的消费外,更多地追求“旅游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礼品消费”等。人们在食品上更加讲究质量、情趣和品位,在吃的同时,又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大量的营养食品、方便食品、速冻冷藏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及各种中、西快餐的不断涌现,给今天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青年及上班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和实惠。另外,大量的国外食品的引进,充实丰富了国内市场,同时也给我们包装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要更加重视设计,使商品结构更加合理,使人们能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现代食品包装的层次 1.现代工艺的发展 每一次新的改革,都是高科技的进步成果。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科技含量,使食品包装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科技、高智能的生产设施,将不断推动包装工艺的发展,新的工艺流程、自动化、电脑一体化的应用会给食品包装提供更多、更新的设计构想。现代新型高超的印刷、制版技术给包装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实现完美效果的保证,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技的突破,对现代食品包装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设计师要能熟悉新工艺、新技术,并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为现代食品包装服务,运用电脑设计手段,追求更加精致、完美,并具有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 2.现代材料的发展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它的种类包括木材、纸、纸板、玻璃、金属、塑料、纤维织物及各种辅助包装材料。它的基本性能是保护性、安全性、加工适应性、便利性和商品性,还包括资源特性、经济性及可回收利用性。食品包装是系统工程,包装材料是基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诞生并被利用,包装材料从天然发展到合成,从单一发展到复合,材料的互相渗透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它代表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信息,一种新生力量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得现代食品包装的行列里又增添了新的家族,使包装文化的美感具有了时代感、流行性和普及性。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会使一种包装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记,如金属箔包装,被认为是高品位、高品质具有时代感特征的包装材料,所以,新型的一些休闲小食品都采用这种包装材料。 新材料的开发,不仅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也更加注重有益健康和无害,更加追求材料的细腻、光滑、柔韧、富有特色和肌理,也充分考虑环保、再利用等方面的因素,有些材料能摹仿自然材料的特性,替代传统材料的作用,并能达到包装食品的最佳效果。 作为一名现代设计师,要掌握新材料的特性,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材料的美感,巧妙地应用这些材料,使包装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四、现代设计思想的发展使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有了新的空间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设计思想早已发展到不局限于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广泛开拓设计思维,确立现代化包装设计的正确理念,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思想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现代科学的新发现,边缘学科的介入,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周围生态环境的认识,文化思潮、心理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早已超出了预想的范围,设计者要充分发挥、利用发散的思维,走在时代的前沿,寻找独特的设计风格,把握时代美感,对未来的市场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 1.现代食品包装与环境保护 随着认类受教育面的不断扩大,对环境的保护也将从包装事业开始起步,降低成本,重复使用,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的两大热点问题,而现代包装与它们密切相关,包装制造所用的材料大量地消耗着自然的资源;在包装生产的过程中,一些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数量巨大的包装废弃物也是造成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这些因素助长了自然界的恶性循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每一种物质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森林的大量采伐已严重破坏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包装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来说,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在设计包装时,力求精而少,合理简洁,防止过分包装和夸张包装。目前,市场上有些包装盒越做越大,而里面盛装的内容物却很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在设计时,尽量应用高科技的复合材料以替代玻璃、金属等材料,如牛奶、果汁饮料类包装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大量节省了包装能源成本,同时,又较好地保持了食品的风味和质量,并赋于了它时代的美感。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到处可见,我们城市将会被塑料等包装废弃物所包围。所以,面对这严峻的事实,我们应尽量在设训食品包装时,解决好产品和包装的合理定位,避免华而不实的包装,尽量采用高性能包装材料和高新包装技术,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和提高重复使用率,降低综合包装成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产品包装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不断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2.建立绿色包装系统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课题 在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即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同时,绿色包装的新概念也不断地被人们所重视,它是指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包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包装。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包装市场的竞争热点。 绿色包装的技术系统,应该解决包装在使用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研究和寻找理想的绿色包装技术,对不同的商品要开发研究相应的绿色包装制品和方法。倡导绿色包装的实际意义,在于促使建立和完善包装资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统,使包装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今天,人们在追求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格。从自然出发,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开发自然之美。在视觉上、感情上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气,充分发掘出自然中的本质的美,并能在包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要设计出优秀的食品包装,必须首先树立超前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强调包装的关键是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善于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创多功能的新结构、新形态、新装潢,以适应现代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社会,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把食品包装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使人们生活得更好,消费得最少,即以少的消费得到好的享受。设计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包装,更多的是服务、交流,设计由硬向软的转变,由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转变,设计的面也更宽更广了。WTO的进入与国际贸易的接轨,是我们今后设计的方向,强调以人为本,使人们从物质的欲望中摆脱出来,多一点自由的选择,强调为人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传统视觉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民族文化是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沉淀与升华中诞生的,传统文化中美妙的视觉元素都是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民族的特性由传统文化反映出来,其思想文化、观念特征代表着民族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物质极大的丰富,人们针对商品的视觉效果更加注重,因此造就了包装设计的蓬勃发展。食品包装设计已经从简单的实用性转化为具有针对性的感官服务,具有很强的个性与自我推荐性。最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吸引力的就是商品的外观,所以人们会更加注重选择符合自己审美的商品。 关键词:传统视觉元素;食品包装;再设计 1 传统文化与食品包装设计 1.1 传统文化对设计者的影响 传统文化根植于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精神,民间与宫廷的匠人们将自己的生活与感悟夹杂在劳动中,以多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延伸性。民间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许多,常见的形式有年画、编织、印刷以及剪纸等视觉表达形式。这种表现手法有许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也能够通过设计者的手表现出来。图案、排版格式和字体都体现出浓郁的民间美术特色。事实上,传统文化一直延续渗透在传统民俗包装之中,它们手工精美又实用环保,是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传统文化一直在设计者的手中绵延着自己的历史。 1.2 食品包装设计的发展 食品包装设计在一定层面上是文化与理念相互结合并体现在商品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食品包装设计的深入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意识到,食品包装设计是否具有独特性是关乎包装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在包装设计实践中,只有不断彰显优秀的文化,通过对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合理恰当的使用,才能使包装设计达到独特效果,从而得到购买者心灵上的认同感。民俗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设计才有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可以让购买者对自己的文化更加具有认同感,所以将传统视觉元素加入食品包装设计当中,即可让品牌食品更加具有内涵,给购买者带来亲切感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得到了肯定。具有民俗视觉元素的商品,可以最大化的用直观的方式来传扬民族精神。传统的图案既能够引导文化共鸣,也能够标准地传达商品的信息,因此包装设计中的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不可缺。 2 传统视觉元素对食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2.1 食品包装设计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的一句经典古训,出自《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纵观古今,食品的安危几乎成为一个民族是否能够存活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的稳定注定会唤起商业的繁荣。因此食品的包装设计一直随着我们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革新。将民俗传统艺术元素与时代融合,独立而又具有丰富的个性,既能在食品包装中突出自己的民族特性,又能够拉动整体的消费,是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发展趋势之一。 2.2 食品包装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再设计 没有文化灵魂的设计作品是缺乏内涵的。在设计之中,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就是其核心设计理念的源泉,其概念的繁复性渗透入了多种思想。良好的设计都应当具有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特性。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民俗艺术文化代表着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生活的期盼,人们将其内心感受具象化,慢慢形成一种大众化的、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构图、色彩及造型大都灵活多变且不受拘束,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在历史不断推进中,民间的艺术造就了具有包容性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传统视觉元素无拘束的视觉感受,受到世界上众多设计师的青睐。 食品包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商品表现形式,而包装设计对于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运用是为了表达设计者对于消费心理的一种心理共鸣,这种共鸣能够促进消费者对品牌认同感,同时加深了购买者自身的文化归属感。所以,在设计中应当合理的运用视觉元素,并对传统元素有了一个前卫的解读与再应用。因此,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纷纷推出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视觉元素,来增强其设计的内涵与深度。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是构成现代设计的一个基础,通过对传统图案及纹样、色彩与造型的分析与再设计,形成崭新的,具有现代审美的食品包装设计作品。这样,能够促使传统视觉元素不断地与时俱进,创造新的视觉感官刺激。 2.3 传统图形与图案的结合应用 时代的发展犹如年轮一般,每层封闭的圆环都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传统图案具有超越其本身的情感色彩。传统图形代表着人民内心的展望,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丰富的文化气息,形成了比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中国风的视觉元素时至今日已经深入人心,这些视觉元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成新的视觉元素,会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日新月异。 食品包装设计在当今的设计中,多数还是采用照搬原有视觉元素这样的设计形式居多。然而,经过巧妙提炼的视觉语言元素,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感受,人们在接受食品包装视觉体验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独有的传统艺术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的美感。设计者应当承接元素与设计的桥梁,更好的分析与提炼传统的视觉元素,更进一步地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 3 传统色彩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人对于色彩都有相应的偏好,是食品包装的设计中最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之一。诸如,红色能够极大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兴奋,振奋甚至警觉。这也与中国的传统色彩观相契合,人们对红色与黄色有特殊的审美依赖,会不自觉的使用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颜色去表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即使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依旧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心里共鸣。 在生活中,人会因为色彩的感官刺激而去消费。鲜明的色彩与独特的对比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加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食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形象通过色彩合理的表达设计情感,有趣的色彩视觉冲击可以使食品包装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消费者的主动性,促进消费的欲望。这种设计意识既可以让产品有别于同类,也可以促成品牌形象的推广。 4 字体设计对食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传统的表达方式包含文字的运用,而文字与图形的结合是包装设计最为流行的表达方式。汉字是高度抽象化的图像表现形式,每一个文字都有着不同的书写方式与其背后的故事,文字发展数千年,我们却还能从其中依稀寻找出原始的情感表达。中国地大物博,地方文明不断的融合,人们已知的民族有56个,在这些民族中有20个左右的民族是拥有自己的文字的,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等。这些文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故事背景。文字的背后透出古老、朴实的审美,也有着足够的设计资源提供给设计强有力的生命力。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这些文字设计资源,既能够表达出设计的情怀,又能够呼唤出购买者与设计者的情感共鸣,正确地传达商品信息的同时,又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审美与心理感受。 文字的表达是最直接的视觉感官刺激,在食品包装中文字可以精准的表达设计思想与产品信息,这是一种相对直接的视觉语言来表达食品的内涵和文化品质。文字的夸张化能够吸引不同消费者受众群。这样消费者更易被这样的夸张变化所吸引,利用结构适当地将造型夸张化处理,使包装有活力的同时表达出商品的内涵,更符合各种消费群体。 独特的包装设计形式感与环保可持续性的设计: 独特的食品包装设计,就是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感受到包装对于商品的具体表现力。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因素制约着人们的接受程度,尤其是针对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情感要素。情感是商品与人沟通的桥梁,承载着不同的信息。经典的包装是在视觉感受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其商品的价值体现在品牌形象上。随着设计观念的转变,包装独特的设计形式感就凸显出来。在设计过程中对材质与用料进行特别的斟酌,在形态与造型上进行剖析与解构要基于人的各种情感。设计的形式感要重视设计的整体性,不可过分使用情感因素,那样反而会造成消费者的反面情绪。可见,只有适度的情绪表达才能给予商品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在努力开发新设计形式背景下,可持续设计是世界共同面临的主题,食品包装的设计也应当把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在环保这个观念的支撑下,设计者对于食品包装的设计就需要在材料与思想上革新,在降低消耗、循环使用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尝试更多的设计方式。良好的食品包装设计应当倡导整个世界对于自然的态度,所有的设计都应当在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活品质的同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5 传统与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推进与展望 文化是设计的源泉,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创造、实践,才能将传统视觉元素和造型不断应用到全新的设计当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包装造型结构及材质运用上,应努力尝试新的技术与工艺。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借助优秀的设计思想和理论知识,正确把握视觉元素的运用尺度,不是将其照搬还原,而是要将民俗视觉元素运用到现代的食品包装设计当中,使传统的民俗视觉元素特色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更具有感染力,在促进经济消费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使中国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拥有永不枯竭的设计源泉。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生产理念逐渐展现出来亲民性,如食品包装设计越来越具备特色。儿童食品是食品行业中的重点,儿童在食品消费上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在当今社会中儿童食品生产竞争激烈,儿童食品包装如何设计才能够吸引人,是儿童食品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充分的应用色彩,能够使得食品包装富有创意,扩大销售。基于此,在本文中立足于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分析色彩在其中的应用。 关键词:色彩;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应用;研究 0 前言 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与其他类型的产品不同,儿童食品包装设计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包装设计需要富有趣味性、吸引性和童真性。色彩在诠释包装设计的趣味性方面最具说服力。色彩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创设意境,更加直观的吸引儿童注意。如何科学应用好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需要在色彩学的基础上,与儿童食品自身、儿童审美等相互结合。 1 不同色彩对于儿童心理感受的影响 1.1 不同色彩的特点 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不同的颜色所能够实现的效果不同,不同的色彩特点不同,不可代替。在儿童食品包装中一般都会选用比较鲜艳的颜色,代表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最具表现力,也比较受儿童欢迎。具体这些颜色该进行怎样的搭配,是实际产品包装设计中需解决的问题。[1] 红色会给儿童一种温暖、活力的感觉,红色同时也是最具备青春动力的颜色。该种颜色备受儿童喜爱。该颜色的应用能够启发儿童积极热情,培养其开朗的性格;橙色会使儿童感到欢快、喜悦,能够给人一种果香的感觉,能够提升人的食欲。在包装设计不吸引的情况下,儿童不愿意接受该食品,那么在进行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环节中,可以增加橙色的应用来强调儿童食品的香甜可口;黄色代表着阳光、希望、灿烂。淡黄色则与柠檬的颜色相近,会给人一种酸甜的味觉感;绿色代表着新鲜、宁静、和平、活力。绿色在产品包装的色彩调节上应用效果更加的明显;蓝色让人想到天空和海洋。儿童心理对于蓝色的感受就是广阔、遥远、和纯净;紫色代表着高贵、神秘、诡异。儿童年纪小一般不会理解该种颜色,对于紫色的应用心理上比较排斥。 1.2 以爽歪歪产品包装色彩为例进行分析 爽歪歪饮料在走进市场以来一直备受欢迎,爽歪歪饮料与伊利、蒙牛、光明等乳酸菌饮料一样,以儿童消费心理为产品定位。在经过新的一轮升级之后,饮料包装设计中能够体现出牛奶的味道,向儿童和家长展示出健康、安全、好喝的产品理念。首先从其造型上看,以小瓶身为主,易于儿童拿起,并且应用波浪形瓶身使得儿童饮用时不会掉落。在色彩搭配上,瓶盖以橙色为主,瓶身由白色渐变到橙色,体现出乳酸菌饮料的特殊性。简单的颜色搭配中配以小狗图案,营造出可爱风吸引儿童。这样简单的设计中以儿童心理色彩接收为核心,与产品类型相互融合,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2] 2 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2.1 整体性用色 在上文提到的爽歪歪儿童饮料包装设计中,其色彩应用的方式为布局用色,所达到的效果比较好。在产品包装体积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整体性的用色原则。以“梅品位”果脯类产品包装设计为例,“梅品位”儿童果脯从其名字上就能够了解到其原材料为梅子一类的果肉。近年来,该品牌儿童果脯产品在市场中非常畅销,深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该产品包装设计通过整体大面积的应用色彩,来彰显其主题。以白色为图案设计背景,在背景中应用大量的绿色线条,勾勒出卡通图案。卡通图案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与主题相关,这些小图案中包含动画片中的小女孩、小男孩和糖果图案,仅以绿色线条描述人物。远看该产品包装,就像一幅忙碌的采梅子图。可爱的图案、对比明显的颜色,能够吸引儿童眼球。[3] 2.2 系列性用色 色彩在单一的主题的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其变化性不强。色彩随着食品包装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色彩应用即为色调。色调可以对比出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差异性,也能够调和色彩。色调的变换能够使得儿童产品保持着统一整体性效果。以“好多鱼”儿童食品为例进行分析,“好多鱼”是好丽友旗下,儿童比较喜爱的休息食品之一,其分为四种不同的口味,为儿童挑选提供多重选择。色彩的应用,在这四种口味中发生变化。例如,在番茄味的包装中,主色调选用红色,与番茄颜色一致。让儿童在口味筛选中迅速识别出不同的味道。而海苔味道的“好多鱼”则选用蓝色,海苔产自大海,这样的颜色与主题设计实现了统一性。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在不同的“好多鱼”包装盒内设计不同的情境寻宝图,儿童在品位零食的同时,还会去“探险”,充分体会到了食品包装所带来的乐趣。[4] 2.3 情感性用色 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还能够从情感性角度出发,进行不同颜色的应用。“旺仔牛奶”是我国儿童饮品中老品牌,经过儿童饮品的多年变革,旺仔牛奶系列产品依然受到儿童的欢迎。旺仔牛奶的产品包装颜色非常的简单,但是却富有深意。以简单的中国红为主体颜色,配以开怀大笑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头像。红色在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红色是中国代表颜色,鲜艳庄重的中国红代表着吉祥、希望,而颜色的应用与我国的春节等重大节日相匹配。在春节期间,家长通常为家中儿童购买旺仔牛奶,一是满足儿童的需求,而是将其摆在家中能够增加节日气氛。[5] 2.4 广告性用色 广告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同理,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也需要与产品的广告语相符合,用色简洁但是不简单。在包装设计构思环节中,需要与商品属性、儿童消费的特点为基础。色彩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应当注重整体性色彩构成关系,色彩对比要鲜明,表达出儿童食品宣传的良好效果。当色彩视觉语言表达不清晰,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将会产生消极的作用。通过产品的包装的专用色彩应用,从广义上分析,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理形成固定的色彩印象。例如在提到“彩虹糖”时,就会想到绚烂的七色彩虹一样。色彩的合理应用能够达到较好的心理接收效果。[6] 3 结语 在本文中分析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相关的研究,能够为儿童产品包装色彩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不同的颜色所能够实现的效果不同,不同的色彩有其特有的特点,不可代替。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整体性应用、情感性应用、系列性应用和广告性应用来实现。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谷丽娜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上涨,食品包装不断受到关注,人们对食品包装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关注食品本身的实用性,也开始注重食品的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是在新形势下,人们探索的新的设计理念,绿色食品包装不但为食品提供保护,而且对人体无害,可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必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本文从绿色设计理念的设计原则、绿色包装的造型结构、绿色包装的材料选择、绿色包装的图形、文字设计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 食品包装 绿色包装 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上涨。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的不断消耗与产出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产品包装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节能设计逐渐凸现出来。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功能,还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许多主题鲜明的特色包装应运而生[1]。但是,一些包装在材料选择、产品设计方面,都忽略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有些包装设计者甚至利用聚氯乙烯材料作为食品包装,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是商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食品离不开绿色包装,没有绿色包装就没有绿色食品。本文就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设计进行了简要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绿色设计理念的设计原则 所谓绿色设计理念,最核心的地方是强调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1)要全面保证整个食品包装在友好的环境中进行,确保在整个包装工程系统中各个环节均为清洁无污染环境;(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要节约能源,节省包装材料;(3)食品包装可循环使用,保证轻量化,能够获得新的使用价值,可循环再生,能够降解腐化;(4)食品包装应符合国际潮流,物美价廉,实用性强,受人青睐,使用方便简洁,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融入国际环保的大趋势[2]。 2 绿色包装的造型结构 绿色设计理念应贯穿于食品包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因此,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包装造型结构应该做到简单实用,包装设计师争取用简洁的结构完成有效的设计,在保护产品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材料,杜绝出现包装过于繁琐,大盒子套小盒子的“二次包装”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包装结构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商品的形态、性质和用途等基本信息,其次对产品包装设计的整体结构功能进行分析,认真推敲能否将相关功能进行合并,能否将相关福建的数量降低,在包装设计中是否合理使用了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造型结构[3]。其次,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包装结构造型的减量化设计,即在包装过程中尽量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负载力度。想要做到减量化设计,设计师就应考虑到形态不同的包装其容积率也是不同的,比如短而圆的瓶子比扁平、细长的瓶子使用率高。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容积率高的造型,以便节约空间和提高使用率。 3 绿色包装的材料选择 采用绿色设计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即选择易降解、可再生、不经废物利用、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或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小的材料。包装使用后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主要是由包装材料决定的,包装的结构设计、生产方式的选择都是由包装材料决定的,所以,包装材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包装是否是绿色包装的关键,应合理选择包装材料[4]。 (1)选用绿色材料。选用原生态材料作为绿色包装材料,自古以来,人们就会有效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对生活和劳动中所使用的东西进行包装,形成了别具风格的绿色包装品质,这些材料包含粽叶、竹编、篮子等原始包装。这些包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巧于艺匠,既节省能源,又有利于生态环境,利用这些新的绿色包装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促进产品的销售。 (2)选用可再生材料。采用可降解可回收再用的包装材料,是现阶段切实可行的一步,其不但能提高包装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包装材料的形成过程中能节省大量的能源和其他资源,同时还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啤酒、矿泉水、饮料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制品包装,可以循环使用,在回收后,可采用特殊方法进行再生,实现包装的重复再利用,对社会和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效益[5]。 (3)选用无毒性材料。包装设计时尽量避免采用有毒有害的包装材料。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食品的包装采用可食用纸,这种材料由脂肪、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危害,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在产品的包装过程中,采用易降解的包装材料,在光合作用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在自然环境中逐渐被分解或还原,最终以无毒的形式重新回归到生态环境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包装材料会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包装设计,逐渐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 4 绿色包装的图形、文字设计 4.1 包装图形设计 包装图形设计在绿色设计理念中提倡简约大方的设计图案。在食品包装设计过程中,根据图形内容的需求,更要富有民族文化特色,传达一定的意念。在食品包装上采用图形,不但起到美观的效果,而且还能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欲望。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上的图形行色各异,主要体现有具体图形、抽象图形和寓意图形等。其中,具体图形是模拟实物形象,比如说方便面包装设计;抽象图形与具体图形相对而言,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寓意图形则与人们的信仰和联想有关,比如胖娃娃抱着鲤鱼就给人一种幸福、喜庆的感觉。总之,要根据商品的风格和定位选择相应的图形表现技法,使包装图形的设计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的统一。 4.2 包装文字设计 随着现代包装设计的不断发展,包装文字设计的不断完善,很多包装文字造型优美、时尚,但也有一些包装文字过于追求个性,缺乏整体的和谐感。绿色设计理念提倡现代包装要合理设计字体结构形态,文字看起来要醒目、简洁、易读、易懂。绿色设计理念还提倡文字设计与包装食品的统一性,文字形象要与企业产品的主要特征、企业文化及其艺术风格相一致,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结语 总之,关于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绿色设计理念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乃至世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绿色包装设计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绿色设计理念已成为包装设计中的主流方向。绿色包装设计是创造一种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只有明确绿色设计理念的意义所在,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会如何在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绿色包装设计,提倡绿色包装设计,以此来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逆向思维研究 【摘要】在色彩体系的品牌形象中,不仅需要适应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需求,也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民族的文化。本文针对目前食品包装色彩普遍缺乏个性,提出了运用逆向思维打破以往食品包装色彩刻板、单一的局限性,大胆地运用色彩创意,丰富食品包装色彩设计的语言。并根据各国民族的习惯和文化对于色彩的感情进行分析,塑造具有独特而充满个性的食品包装形象。 【关键词】色彩 逆向思维 色彩情感 文化 当今社会,商场中食品的包装设计、展示效果、颜色搭配等因素成为了消费者是否接纳这些食品的重要标准。食品的同质化达到了一个最高水平,产品的内在往往是次要的。包装色彩的应用搭配直接吸引消费者眼球,并且能在一定意义上提高食品的内涵文化,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 逆向思维的界定 色彩心理通过视觉传达,从知觉到感情到思考再到记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即对思考的问题进行对立、颠倒、反面、逆转等角度的变化,站在习惯性思考问题的对面,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把事物的状态和特性推到反面或极限,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合理及正确地运用逆向设计思维能使色彩设计更具有创意及个性,冲击人们常规习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效果。 2 色彩逆向思维在食品包装中表现的方式 (1)同类产品的少数派色彩应用。产品的包装往往会因为习惯而选择某些颜色作为主色块。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来正确的表达食物的口感。对包装色彩的味觉运用,是建立在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并不代表它是永恒的规律。例如,丹麦著名的蓝罐曲奇的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市场上为了表达饼干的甜度或者松脆的口感一般会选用红色黄色作为主色调。蓝罐曲奇包装选用蓝色作为主要色块占了整个包装的80%的面积,从而造就了一种新颖的视觉效果。 (2)反常规色彩的流行趋势。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有些颜色会特别能够刺激味蕾。例如红色、橙色,而应用黑色、深蓝色则表示抑郁甚至联想到食物就是发霉变质。但是随着对于时尚的追求,一些习惯中的反向意义的色彩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在商场的货架上我们也发现黑色成为了最夺目的色彩。例如,智利的Zeitun橄榄油。此款设计选用全黑色不透光的瓶身设计,考虑到橄榄油是一种对光敏感易被氧化的物质。黑色和简单的图形设计都是在强调传统价值,体现一种端庄典雅的气息。 (3)尊重文化差异的色彩诉求。从国籍上看,不同国家对于颜色有着不同的喜好。在美国,黄色是广泛人群热爱的颜色。但日本人非常讨厌黄色,认为那是植物“死亡之色”,是一种悲伤的颜色。不幸的事情是,在海外市场一直十分成功的美国百事可乐在20世纪90年代进军日本市场的时候,惨败给竞争品牌可口可乐,原因就在于包装的标志位黄、青、白、红,黄色还是主色调,这些让日本人觉得杂乱无章。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色彩诉求的文化差异是影响食品销售的国家化、地域化的重要因素。 (4)材质的应用决定色彩的感染力。包装材料的选择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感觉。金属作为硬质包装材质,在产品包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金属中色泽偏暖的金和铜,是华丽富贵的象征:银跟铝这样的白色金属则显得含蓄雅致。陶瓷这种材料,本身就具有长久的的历史感和象征性,使得承载的食物一般都会让人觉得具有一定的时代感,例如比利时深粉象啤酒的包装设计。深粉色的大象是最好的代表,寓意在喝醉之后看到的美好情景。同时作为代表物也表示产品本身的一种色彩,倒出的啤酒具有细腻紧实的质感,散去之后呈现出一种暗红色的酒液。喝起来顺滑爽口,有着水果香气和淡淡的苦味。 (5)商品展架的摆放整体效果的色彩应用。在商品品种数以万计的市场中,还要考虑到商品在货架上摆放时的整体效果。系列化包装拥有统一的设计形式,丰富的色彩对比,使得商品有着很强的整体感,视觉冲击力大。例如,日本明治(Meiji)旗下的100%ChocolateCafe。店铺中间的玻璃屋里展示着“镇店之宝”――不同口味的56种巧克力。而旁边类似标准色卡的货架,统一的标号不仅方便购买,还让人想要尝尝自己幸运数字的巧克力是什么口味。世界各国可可豆调配出的56种巧克力是店内最大卖点和特色。 结语 食品的色彩包装设计要能够达到真正的人本设计,就是要尊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接纳度。一方面的原因是消费者由于受到色彩的主观刺激而对色彩有一定的偏好;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年龄段、阅历、背景、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他们对于色彩的理解度。因此设计的目的其实就是一次营销攻略,俘获人心的设计必将是理解人性、尊重人心的设计作品。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品的包装无论是从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图形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尽管这样,但是我国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上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食品包装;色彩;儿童食品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种食品的包装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色彩上面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为此我们应该着重对于儿童食品的外观设计还有色彩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才能够使得现代化的儿童食品更具有时代性还有规律性,并且这些特征因为地域、文化还有民族的影响也变得略不相同。 1对于儿童食品包装色彩背景的研究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效果的好与坏都是由色彩来决定的。当我们对于物体进行观察的时候,色彩的感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持久深刻的,色彩的设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把包装的色彩作为增强企业竞争还有提高企业产品销售的手段。包装战略成为提高产品销售的一种手段,色彩就成了其中主要的一种角色。商家借助消费者的心理,来进行产品色彩的设计和构思。对于包装色彩来说,进行一定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消费者在进行产品的选择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产品的色彩,只要准确选择一定的色彩才能够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应该对于食品包装的色彩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融入现代社会,逐渐的被人们所接纳。 据有关资料表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更好的成长。对于儿童食品也予以了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包装食品在设计上应该标新立异,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我国的产品能够更好的吸引消费者。而且儿童的产品的包装和其他产品的包装截然不同,因为孩子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是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去进行选择的,在第一印象当中他们关注的是外包装是否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厂家还有设计师对于食品的外包装进行设计还有改善。使得外包装更加的完美,使得儿童外包装能够更加吸引孩子的眼球,能够深入孩子的内心。 伴随着国外商品的不断涌入,而且国外食品的销量在中国是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市场食品设计者进行反思,我国在儿童食品设计上面是否缺乏一定的新鲜感和创意性。 再者说我国的儿童群体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消费市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先机,对于中国的食品的设计进行大力的改善,我们只有靠优秀的设计还有新颖的方案才能够赢得孩子的认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笼络住孩子的消费群体,才能够更好地把我国变成世界经济强国。 2色彩在儿童包装食品中的重要性 对于色彩在儿童包装食品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说起,首先是生活上的需要。人类最原始的物质的需要就是衣食住行,它对于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我们首先应该要考虑的就是儿童的生理需要,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儿童的安全需要。孩子一般都会害怕食品中的辣味,不喜欢酸涩的食品,一般看见红色或者绿色就会感到怀疑和害怕。所以说我们在设计儿童食品的时候,就应该避免这些颜色,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合理的科学色彩设计是因为,在儿童食品色彩当中的设计显得不是那么合理,非常易于和别的产品造成混淆的状态,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使用是否合理的问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把儿童食品外包装和动物食品外包装的设计过于相近,如果过于相近,产生了买错了的现象,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在进行儿童产品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还应该着重的从商品档次、销售场合、应用途径等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于我国的产品进行设计,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外包装色彩的改变对于品牌的竞争也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因为我国的发展日益强大,以至于各行各业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这就造成了市场上产品的多样化。伴随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都将注重质量转变为外包装,因为好的包装会造就好的价值。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时候,对于一些从未尝试过的商品,消费者只能够通过外包装来进行一定的想象。同一样商品,人们总是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选择那些赏心悦目的,符合自己风格的商品。所以说儿童外包装色彩的改变对于企业也是非常有力的,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在这个大市场中站稳脚跟。 3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色彩特征 对于儿童包装中色彩特征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我们可以从视觉特征进行说明。我们要强调的是色彩给人的冲击力,色彩包含的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色彩蕴含着丰富的视觉文化。如果说缺少了这种文化,那么商品就变得缺少内涵。 一般的一些大商场中,一些高档产品的包装是非常精美的,是具有知识和内涵的,它是带着大价钱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样的商品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拿着有面子,送人有面子”。能够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就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能够激发起购买的欲望,能够有效的促进消费。 所以说在儿童外包装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重视设计的精美性,而且在精美性的前提下应该着重的突出孩子的天性,从开发孩子智力,从激发孩子兴趣的角度进行产品的设计,应该合理的体现出孩子的天真和童心。应该本着孩子的心理角度,把正能量带给孩子,这样的产品才更够让孩子接受。其次我们应该按照孩子的实际需求,从各个民族各个区域进行设计,使得更好的接近生活,更好的融入我国的伟大文化很内涵。 我们在选择色彩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健康的接近自然的颜色,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产品,自然产品,越来越在意自身的健康。所以说我们就应该本着这种思想进行设计,只有自然的食品才更能够让人们接受。 我们还应该潜在的激发人们心里的味觉意识,应该把这种观念贯彻到食品外包装当中,让人们看到外包装就能够联想到食品,激发起人们购买的欲望,这样能够很好地启发儿童对于食品味觉的美好意识,能够激发起儿童的食欲。比如说咖啡和巧克力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定向的一种模式,这样人们就能够轻易的联想出咖啡浓郁的香味。 4结语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面对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眼高和越来越高的消费水平。这就要求儿童食品外包装设计者本着创新的理念进行设计,从儿童心理出发,从儿童感官出发,从儿童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对于产品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激发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利益,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一定的位置,才能够增加企业本身的利益和效益。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我国的食品销售量。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摘要】重点研究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通过搜集的大量文献,结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相关特点,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儿童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从包装材料与造型、装潢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儿童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安全性设计的一些改良措施。 【关键词】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安全性;心理 概述 食品包装安全性的概念: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这里所说的食品安全一方面来自食品本身,另一方面来自包装后,在这些因素中,材料的安全性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大多数都是因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引起的。这些安全事故都表明,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建立完整系统的食品包装安全保障系统已迫在眉睫。 影响食品包装安全性的因素:在儿童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一方面的要求是化学性质稳定;另一方面物理特性也应良好,至少应该具备抗挤压防变形,保证密封良好,这样一方面保证不容易划伤儿童,还能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导致儿童腹泻等症状发生。此外,儿童食品包装材料选择上还应注意材料对儿童可能引起的身体伤害,如有的金属易割伤。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在食品工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严重的。如果这个问题得不能解决好,会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甚至整个食品工业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儿童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儿童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学、物理特性与安全性: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一些纸质包装上的附着物存在潜在危机。那些色彩鲜艳的包装彩纸在互相捆绑时,外部彩色油墨难免会接触包装内侧纸,这样彩色油墨中残存的有害物质自然就扩散到食品中,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所谓物理特性的安全,主要是指包装强度和韧度要把握好,除了要能经受住挤压变形的考验,还要经受住密封测试的考验,这样才能保证食品质量不受影响。儿童食品包装材料中,罐头盒、饼干盒和糖果等采用镀锡铁皮包装是非常好的。镀锡铁皮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这一特点被一些食品包装设计者发现做成满足消费者具体需要的不同形态的包装。它的良好韧性还能有效防止冲撞、挤压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其缓冲作用使食品外包装不容易破碎断裂,从而降低对儿童的伤害。玻璃器皿做包装清洁卫生,密封性好,而且成本又低,所以在食品包装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却是个例外。由于儿童肢体弱小,所以力气也小,外表光滑又沉重的玻璃器皿很容易脱手,一旦摔碎,其锋利的玻璃碎片很容易被儿童触摸或误食。所以有些如果需要瓶装的果汁或者牛奶可以选用新型纸盒包装或是塑料瓶装。综上所述,安全儿童食品包装材料不仅要有稳定的化学特性,还要有良好的物理特性,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儿童食品包装时,要多方面了解和考虑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这样设计出来的儿童食品包装才安全合理。 健康环保型材料与安全性: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即“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的节约资源,有了这个理念,不少有利的小发明、小创造就应运而生了,尤其是体现在包装材料方面,美国的DeanD,Duxbury(1983)和日本的伊藤等(1991)已经分别用植物蛋白和小麦面粉分别制备出可食性餐具和食品包装容器。例如,在儿童食品包装中,采用可食性材料,这种新型的包装材料安全可靠,科技含量高,给儿童的安全问题提供的保障。如大白兔奶奶糖里面的一层类似于纸质的糯米纸材料其实是用淀粉为主要原料适量加入一些胶黏剂制成的,入口即溶。既对食品起到了包装作用,又可以安全食用,也不会影响奶糖的味道。 儿童食品包装容器造型与安全性 包装造型的人体工程学与安全性:让家长相信包装容器对儿童健康没有影响不仅要从它的美观入手更重要的是容器的材料稳定性、密封性还有适用性等诸多因素,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美感和安全感。在食品包装中,玻璃器皿因其造型多样成为不错的选择,不过从儿童的角度看,一旦玻璃器皿沾水则很易脱手摔碎,锋利的玻璃碎片就极有可能伤害到他们。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利用低成本设计出的餐具吸引儿童的注意,而这些餐具的着色原料常采用工业级色母,其中存在的芳香胺和重金属等这些有害物质对儿童的健康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另外,一味地追求小包装,有时也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例如国内报道了很多起因吸食小包装果冻而导致儿童死亡的事件。我们只要在超市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的小果冻包装都设计成锥形塑料杯的形状,大小恰好是儿童的一口,这种设计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果冻本身有很高的黏度,许多儿童在食用果冻时,基本采取挤压杯底一口吸食这样的办法,但万一被果冻噎住就麻烦大了,若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生命危险。据有关资料显示,一种设计成葫芦形状的塑料袋的果冻小包装,葫芦嘴即为开启口,其设计的开口较小,儿童在吸食的时候就很慢,从而避免了因一口吸食整个果冻而导致被噎的危险,提高了安全度。 包装造型的开启方式与安全性:在每年的安全报道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某儿童被突然弹出的汽水瓶盖打伤眼睛,最终导致其视力下降等。还有报道显示曾有儿童被易拉罐上的易拉环铝片划伤等,这都与儿童食品包装开启处设计的不合理有很大关联。我们在超市了解到,许多袋装的鲜奶根本没有设计开启口,只好用剪刀去剪掉,或者用牙齿去咬开,但这样做的后果是病菌被带入儿童体内,还有撕咬的部位可能有油墨,其中化学物质若进入口内,问题就大了。可喜的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纸盒包装中,出现一种“易撕线”的包装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很多厂家目前都在纸盒设计中加入“易撕线”设计,使得整个包装除了安全卫生外,还保持一种视觉上的美感。雀巢的一款儿童食品就是采用“易撕线”设计的。 包装造型的密封性与安全性:密封性也是儿童食品包装中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好的密封才能有效保护好内在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密封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材料、结构、外部环境等方面。严密的容器造型既能有效的防止细菌侵入,还能避免因光、热照射导致的食物变质。 儿童食品混杂包装引发的安全问题 我们通过逛超市发现,一些儿童食品竟然和玩具混装在一块,不仅超市有这种现象,在一些食品在批发部我们也发现类似的现象,这些隐藏的不安全因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心。粗看那些装着玩具的儿童食品,我们还以为是玩具呢。因为你从外包装上根本就看不出里面竟然还装着儿童食品,我们拿在手里面闻一闻甚至还闻到一种古怪的气味。为了实地取证,我们买了一袋,拆开后发现,里面的塑料玩具和儿童食品直接混在一起,无任何外包装相隔,塑料玩具做工粗糙,但五颜六色的外形和上面印刷的“随包赠送动物卡片,好吃又好玩”等这类字样确实吸引了许多孩子们的注意。一些超市店员告诉我们,有些孩子就是冲着玩具才买的食品。我们仔细看了一下里面装的玩具和卡片,大部分是用塑料做的,还混有未擦干净的油墨,对小孩的健康非常不利。尤其因为一些玩具体积偏小容易被儿童误食。曾有报道说在东莞有1名4岁的儿童在玩“变脸”食品玩具的过程中,因不慎吸入玩具上的一颗小胶粒而造成窒息。儿童玩具有特殊的安全标准,那些独立包装的玩具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这种混装的安全隐患就更大了。 从广大儿童的健康和安全着想,就应重视当前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认为,建立一套健全的儿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在社会和消费者各方面的努力下,应该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和放心的食品环境。 儿童在面临伤害的时候因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1],所以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常弱,因此,儿童的健康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安全性是儿童食品包装的首要前提。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和设计师来说,应当有一种社会良知来对待产品的包装设计[2],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设计出的产品不影响儿童的健康[3]。 另外相关部门和政府,也应该组成强有力的监管系统,防止那些不安全的包装再次出现在商品市场[4],不给不法商贩以可趁之机,这样那些生产商和销售商才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市场制度来行事。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趣味性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所谓包装,最基本的便是保护产品的功能,尤其是对于儿童这一类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的弱势群体,我们更应该在看重儿童食品包装趣味性的同时,多多关注包装的首要功能,只有做好了本质的功能,我们才能谈其它。儿童食品包装如何既不失其趣味性,又符合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值得研究与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 趣味性 应用 中国拥有3.6亿儿童,年消费400亿人民币,而且在以20%~30%的高速度稳定增长。但是现阶段很多儿童产品的包装忽略了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视觉、触觉和动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趣味性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视觉趣味性设计 视觉趣味性设计研究主要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他们通常以感性方式来购买消费品,所以第一时间抓住他们的眼球是最为主要的,视觉趣味性设计研究主要包括色彩与图形的趣味性设计。 图片是包装中表现实物最常用的方式。它一般可分为简图、实体照片和插图等多种形式。简图是主要以简洁的线条、块面作为辅助装饰性图形。日本的一些儿童包装就是以儿童简笔画的平面形式表现,画面简洁明快,以简洁的图形搭配有趣的包装造型,线与面的巧妙碰撞,更加丰富了整个包装的设计感。 实体照片和插图由于其逼真性,多用于展现产品形象图形、产品原材料的形象图形或者是人体形象图形。如婴儿奶粉,常采用活泼、可爱、健康的婴儿形象作为包装图形,这种包装设计抓住了父母的消费心理,即看到如此活泼可爱的婴儿形象就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从而博得他们的好感,又突出了产品的特性。 二、触觉趣味性设计 包装中的触觉设计是近年来包装设计中的新趋势,目前国内食品包装应用中还不是很常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装材质、材料的不断丰富,在儿童食品包装中,我们就可以渐渐满足儿童对触摸的要求。人类早期的包装秉承的是“朴素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包装材料多取材于大自然,成就了包装材料的多种多样,其凹凸感与质感也都与众不同,如:芦苇叶、芭蕉叶、竹筒、藤条、麦秸、玉米皮等。而今我们所看到的儿童食品包装材料多为塑料和复合材料,在环保与多样性方面反倒不如以往了。 所以,在儿童食品包装的触觉设计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返璞归真,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大自然原材料,将这些原材料加上丰富的色彩以及动感的图形,既增加了包装材料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环保。另一当面,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可以使用高科技新材料,纳米材料就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调节锑搀杂量可以得到不同蓝色调的纳米 ATO 粉,从而获得不同色调的抗静电涂料,这种材料用于儿童食品包装中,既可以防止静电,又增加了包装的趣味性。当我们触碰到这种包装材料时,手的温度传递给包装材料,这种材料达到或超过这个上限温度时,包装就会变成冷色调:当我们松手,温度随之消失,低于上限温度,包装就变成了暖色调,孩子们对于这种包装的新奇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包装材料与食品的特性相结合。在设计儿童食品包装时,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把食品特性的主要元素提取出来,将具有食品特性的主要元素通过真实的包装材质肌理来表现,使孩子们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很好的对包装商品获得认知和识别,并且通过与触觉的结合加深视觉记忆。 三、动觉趣味性设计 动觉设计是整个包装趣味性体现最明显之处。富有动感的食品包装通常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符合他们好动的心理特点。例如雀巢加拿大公司全新推出三款“Smarties”节日糖果筒,通过旋转筒身的 3个分割部分,组成多样化的、不同的彩色商标图案。通过此案例的灵感来源,我们亦可以构想出于此类似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把包装筒身的三个分割部分组合成一个开口,而只有三个分割部分扭转到一起时,包装的开口才会敞开,孩子们才能够吃到美味的糖果。可以想象当儿童接触到诸如此类可以动的包装的时候,他们的好动性便被激活,整个食品包装将成功转型为互动式的设计。 互动性的设计不仅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孩子们大都喜欢玩游戏,“寓教于乐”也是现代家长普遍推崇的关键,边吃边玩边学习的包装可谓是“面面俱全”了,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在包装的造型结构与图形搭配上多下一番功夫。我们可以从儿童经常玩的拼图、拼音组合、算数以及迷宫等智力游戏中进行元素提取,既完成包装的组合设计,又让孩子们体会到边吃边玩的乐趣,启发了孩子的智力,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 所谓包装,最基本的便是保护产品的功能,尤其是对于儿童这一类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的弱势群体,我们更应该在看重儿童食品包装趣味性的同时,多多关注包装的首要功能,只有做好了本质的功能,我们才能谈其它。儿童食品包装如何既不失其趣味性,又符合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值得研究与深思的问题。 食品包装设计研究分析:“干儿子”风味豆豉油制辣椒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是贵州知名的风味食品,目前,“干儿子”风味食品业的发展强势与产品包装装潢设计弱势形成明显的反差。本文分析“干儿子”品牌包装装潢设计的问题和误区。确立了研究的主要范围:“干儿子”风味豆豉油制辣椒食品充分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包装的装潢设计要素(商标、图形、文字、色彩) 、绿色环保材料、商品定位策略。 关键词:“干儿子” 豆豉油制辣椒 风味食品 包装设计研究 一、“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的产生与发展及包装装潢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的产生与发展 贵州“干儿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辣椒为主要原料、专业生产调味品的食品加工企业。先后开发出“风味豆豉、辣三丁、油辣椒、鲜剁椒”等二十多个辣椒调味品系列,产品投放市场至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1.2“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的包装装潢设计现状 在经济全球趋势下,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界、设计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包装的开发与研究始终是“干儿子”牌食品业发展中非常薄弱环节。目前,“干儿子”牌包装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产品加工工艺简单、包装档次低、创意陈旧、无明显特色等缺点,严重的影响了“干儿子”食品业的整体发展。 1.3包装装潢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品牌意识薄弱。“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食品没有充分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第二包装装潢设计缺乏地域特色。虽然“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食品的生产企业有一点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影子,但缺乏支撑性的企业力量。食品的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简陋,导致有着一流的原材料的“干儿子”油制辣椒食品,包装装潢设计却不尽人意。 二、研究范围 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风味食品与包装的视觉效果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为地区或企业的风味食品开发提供可参考的定量方法。根据对 “干儿子”风味食品充分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包装的装潢设计要素(商标、图形、文字、色彩) 、绿色环保材料两个方面的改进。 2.1转变落后观念,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不仅仅只是一个牌号和产品名称,它是产品属性、名称质量、价格、信誉、形象等的总和,是一种有别于同类产品的个性表现。林恩·阿普认为,当一个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企业、他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培育了自己的品牌意识。因此“干儿子”油制辣椒食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愚笨的商人卖产品,聪明的商人卖牌子”这句话正形象地说明了积极正确地创立和使用品牌的重要性。 2.2包装的装潢设计要素 (1) 商标设计 商标是一种符号,是企业、机构、商品和各项设施的象征形象。商标的特点是由它的功能、形式决定的。它要将丰富的传达内容以更简单洁、更概括的形式,在相对较小的空间里表现出来,同时需要观察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如“干儿子”食品商标创意是根据设计要求,对企业理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通过哲理的思考,化抽象为形象,将设计概念由抽象的评议表现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设计。 (2) 图形设计 包装装潢的图形主要指产品的形象和其它辅助装饰形象等。图形设计的好坏是一件设计作品的关键所在。因此,“干儿子”油制辣椒食品包装的装潢设计也必须对图形要有深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干儿子”品牌包装装潢设计师也需要了解图形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了解图形的特色和规律性的东西。使图形与“干儿子”品牌紧密联系。 (3) 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色彩是美化和突出产品的重要因素。包装色彩的运用是整个画面设计的构思、构图紧密联系着的。包装色彩要求平面化、匀整化,这是以色彩的过滤、提炼的高度概括。如“干儿子”品牌包装装潢设计中的色彩要求醒目,对比强烈,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销售。 (4) 文字设计 文字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信息,表达某一主题内容的符号。如“干儿子”油制辣椒食品包装装潢设计时必须把这些文字作为包装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来统筹考虑。文字设计的要点有:文字内容简明、真实、生动、易读、易记;字体设计应反映商品的特点、性质、有独特性,并具备良好的识别性和审美功能;文字的编排与包装的整体设计风格应和谐。 (5)以包装设计材料绿色环保为主要目标之一 “干儿子”品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包装的装潢设计可以采用开发与生产结合、包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特色与产品质量、包装材料与环保结合等模式,将购物功能与审美功能合二为一,形成优质服务体系,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创出“干儿子”油制辣椒风味小吃独有食品品牌和包装装潢设计品牌。 三、在广告策略中的商品定位策略 对“干儿子”油制辣椒食品包装装潢设计的准确定位决定着开发产品的具体内容和档次规模准确,良好的市场定位有助于开发出畅销的风味食品。开发中可依照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认真分析和掌握各类消费者的口味,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商品定位和价格定位。定位并未改变产品本身,而是要在顾客的心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实际上是对“在消费者心中确立一个位置”,“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特性”综合考虑形成的概念。如“干儿子”油制辣椒食品市场主要是超市、商铺,目标人群定位主要是家庭主妇。只有在产品开发上做到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的特点来进行,才能有最佳的销路。 “干儿子”油制辣椒风味食品已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市场的广泛认同,说明作为一种新型特色风味食品开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包装装潢设计中抓住地域特点、风味食品特色、注重质量, 使“干儿子”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风味食品业形成商品与品牌特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在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核电厂常规岛(主要由汽轮发电机厂房构成,以下简称主厂房)同常规燃煤电厂(以下简称常规电厂)主厂房相比,其结构形式相近,但就局部构件而言,两者间又存在诸多不同。在应用《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6年版》(以下简称概算定额)对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进行计量与计价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计量与计价规则。本文对在使用《概算定额》对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进行计量与计价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相应问题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核电厂常规岛常规电厂电力建设概算定额 引言 核能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将在我国今后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核电行业又将迎来新的建设高峰。而常规岛是核电厂能否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整个核电厂中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国内可用于编制核电厂常规岛执行概算的行业定额仅2006年版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该概算定额适用于单机容量50MW-1000MW级的燃煤发电工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工程。核电常规岛、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垃圾发电工程按照同容量燃煤发电工程执行。[1]由于概算定额是以常规电厂为对象进行编制,并不完全适用于核电厂常规岛工程,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套用相关定额规定。本文以某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为例,对如何灵活应用概算定额相关规定开展计量和计价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 二、概算定额在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计量工作中的应用 同常规电厂相比,由于动力蒸汽产生原理不同,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没有煤仓间,除此以外厂房上部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由于循环水管中心标高降低、设置主蒸汽管道防甩击装置、主要设备尺寸较大等原因,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局部结构设计同常规电厂相比又有较大不同。在运用概算定额计算规则对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进行计量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变通,灵活运用相关规则。 基础与框架的分界 《概算定额》基础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有如下规定:“基础工程按照基础体积计算工程量,基础与墙身、基础与柱均以室内地坪标高分界(不分材料是否相同),基础体积应计算基础、基础短柱、基础墙、地圈梁、基础底板与顶板及连梁的体积。” 某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采用整体式底板基础,板上设800-2000mm不等的框架柱支墩,汽机房和除氧间框架柱(即A、B、C列柱)置于支墩之上。由于循环水管中心标高降低,主厂房采用整体“下沉”式结构,底板基础顶标高为-11.00m;不同于常规电厂“独立柱基础+基础短柱”的基础结构型式,而框架柱从支墩顶面到0.00m层的高度约8m—10.20m。在计算主厂房基础工程量时,不应照搬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将0.00m层以下部分柱体按基础短柱计入基础工程量;应将底板基础按筏形基础,框架柱支墩按独立基础,支墩以上柱体按主厂房框架分别计量。 2、汽轮发电机基础的计量(以下简称汽机基础) 定额中汽机基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汽机基体积应计算基础底板、中间平台、上部框架、框架柱牛腿、框架梁挑耳的体积。”由于该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采用整体式底板基础,并无独立的汽机基础底板,故本工程汽机基础仅由中间平台、上部框架、框架柱牛腿、框架梁挑耳四部分组成。 汽机平台板的计量 《概算定额》对汽机运转层平台和汽机中间层平台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均为按建筑轴线尺寸面积计算工程量。【2】但常规电厂汽机运转层平台和汽机中间层平台均为120mm厚;而该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汽机中间层平台(0.00m层)板厚250mm,局部厚350mm;汽机运转层平台(8.50m层)板厚120mm,局部厚200mm。在用概算定额对以上两个部位进行计量时应按平台实际体积计算工程量。 汽机间行车梁安装所用螺栓的计量 《概算定额》中规定:钢结构按照钢结构构件成品重量计算工程量,应计算连接、组装所用连接件及螺栓的重量,不计算损耗量(包括钢结构下料剪切或切割损耗量、切边与切角及形孔的损耗量)。钢结构安装所用的螺栓不计算重量[2]。 因核电厂建造要求较常规电厂更高,汽机间行车梁安装均采用高强螺栓而非常规电厂采用普通螺栓;且在定额GT8—5[3]钢结构吊车梁子目的材料费中也不包含高强螺栓的费用。而该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钢结构吊车梁安装均采用“喜利得牌”高强螺栓,单台机组汽机间行车梁共计使用高强螺栓320套。因涉及费用较多,故以上行车梁安装用高强螺栓应单独计量。 三、概算定额在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计价工作中的应用 在使用《概算定额》对某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进行计价的过程中,由于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某些构件或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同常规电厂主厂房之间存在差异,造成部分定额子目不适用于核电常规岛土建工程的计价。以下内容仅在不涉及合同因素的前提下,根据某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概算定额部分子目进行分析。 1、预裂爆破工作的计价 某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采用整体“下沉”式结构,由于涉及深基坑爆破作业,不可避免的将采用预裂爆破的施工方法,而在概算定额的定额说明中并未提及预裂爆破的工作内容,在工程实际计价过程中应参照《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中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工程[4]相应子目编制补充定额进行计价。 主厂房底板基础垫层及板底防水、滑移层的计价 关于浇制垫层工作的具体归属,定额说明中的解释为:浇制基础工程包括清理基层、浇制混凝土垫层、浇制基础、浇制基础短柱与基础墙、浇制基础底板于顶板及连梁、浇制地圈梁、浇制或安装孔洞过梁、浇制混凝土支墩、浇制构造柱柱根、填伸缩缝、制作并安拆杯芯、杯口凿毛、杯口灌浆、钢筋制作与连接、铁件制作与预埋、安拆脚手架等工作内容[2]。 在使用概算定额对常规电厂主厂房土建工程进行计价时,由于垫层的费用已摊销进了基础工程相应定额子目的单价中[3],故无需对基础垫层进行单独计量和计价。但常规电厂基础垫层一般为100mm厚C10混凝土,而某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底板基础垫层为150mm厚C15混凝土,故定额基础工程子目中的垫层混凝土摊销量比现场实际的垫层混凝土用量偏少。在对本工程主厂房底板基础进行套价时,应针对多出的50mm厚C15垫层混凝土单独计价。 除了主厂房底板基础垫层较常规电厂偏厚以外,在垫层之上还有卷材防水层和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滑移层,在定额所属的基础工程子目中也不包含以上工作的费用,均应对其单独计价。 汽机平台板的计价 由于某核电厂常规岛主厂房汽机平台板同常规电厂汽机平台板之间板厚不同,故在使用概算定额对以上部位计价时,应参照《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中的YT4-27[5]子目,按汽机平台板的实际体积,另行编制补充定额计价。 4、钢结构吊车梁制作安装子目套用需注意事项 《概算定额》中的钢结构吊车梁子目包括了吊车梁的制作、场内运输、吊装、拼接、除锈、刷漆等工作内容。[2] 对比《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中钢结构吊车梁的制作和安装子目,概算定额中垂直运输机械缺少履带式起重机,而在以往的核电常规岛工程中,吊装钢结构吊车梁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在对以上工作进行计价时应将预算定额中履带式起重机的单位消耗量加入概算定额相应子目的机械消耗量中。 四、结束语: “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万,在建核电规模达到1800万千瓦[6],核电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根据在使用概算定额对某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的计量与计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总结出以上内容,以希望能为从事核电厂常规岛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管理 【摘要】文章以电力建设土建工程为例,分析阐述如何加强电力建设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工程施工管理。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管理 电力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要根据工程特点、人员结构,本着安全、高效、优质的原则,制定符合本项目的管理方法和严谨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切实严格执行。下面以电力建设土建工程为例,分析阐述如何加强电力建设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工程施工管理。 1 电力建设土建质量管理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要明确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2)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需强制检测的材料必须通过检测后方可进入施工工地。 (3)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及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甲方和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对影响工程全局的技术工作的复核。在认真织进行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础上,强化对关键部位和影响工程全局的技术工作的复核工作至关重要。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 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特别对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5)坚持“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施工项目部、施工单位质安部分别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并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验证,并严肃处理。 (6)做好技术交底。根据有关规范和企业编制的作业指导书组织分部分项技术人员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对施工人员交底,质量检查员进行监督。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须有合格证(材质证明)或检查报告。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每次测量放线后必须坚持做好复检工作。模板及其支架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按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砂浆试块,并做好标识,在专用水池内养护。 2 电力建设土建工程进度管理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合同中的工期约定,全面详细地对施工单位编制出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理性的分析,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含有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 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合理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 (1)编制各阶段的工程进度计划。为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完成,必须实行分段控制,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总进度制定月计划、周计划,用周计划确保月计划,用月计划确保总计划,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另行制定施工方案和计划。 (2)动态控制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因工程内容及工程量的变化(例如问题坑、工程变更、设计变更)及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例如雨雪天气)而改变或影响进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修正、调整、补充。 (3)施工材料的供应保证。建设单位应按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清单及时审查,确保准时供给,敦促施工单位保证自行采购材料供应,并及时做好材料的进场检验。 (4)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为了使工程按合同要求进行,对施工单位付款申请及月进度报表进行审核,核实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工程量后按合同约定支付施工单位工程进度款,以确保工程进度。 (5)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因此,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项目部采取一切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措施,提高工效的激励政策,对提高工效的职工在经济上应给予一定奖励。 3、电力建设土建成本控制 为了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成本控制要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 (1)控制人工费用。施工单位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控制工程成本。 (2)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 (3)实行租赁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租赁设备的全面管理,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设备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 (4)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为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5)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搞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的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中心,工程项目部又是企业的利润中心,所以项目管理必须采取各项措施,降低成本,堵住成本流失漏洞,因此,项目部经济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从组织上建立由项目经理、各专业施工队队长组成的成本管理体系,落实责任,确定成本目标,试行可控费用承包,降低成本。②将施工队处于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首位。应对施工队下达施工成本指标,每月组织计划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做成本分析,节余奖励,超支处罚。③材料采购要实行招标,堵住人情网、关系网,避免在采购中乱加差价,导致资金流失。对外承包队伍,要进行先核定施工图工作量,再签订合同,再进行施工,避免在决算当中多报工作量,弄虚作假现象。④要组织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懂技术的人员进入项目部计划部门,对项目工程的所有施工图纸工作量实行微机管理,并做好预算,以便对施工任务单、材料计划单、施工预算等进行审核,实现对施工队的成本控制,避免材料库存积压。项目部组织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切实落实设计量与施工实际量的相符程度,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工程补充量。 4 电力建设安全管理 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安全管理。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根据所承担的施工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布置落实。 (1)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工人,都要进行安全考核,合格后才能发给本项目部上岗证进入工地施工。通过学习教育,使进入工地的职工对施工现场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 对外协队及临时工进入项目部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及身体检查,进行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程的系统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要求各专业针对本工程特点及专业特点, 编制出危险点、危险源、危险面及防护措施,作为向职工进行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并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识,警示施工人员。 (2)给予安监部门及安监人员充分的奖惩权力,加大日常安全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做好安全防护,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3)严肃执行各专业施工队的站班交底及作业指导书制度。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坚持每周各专业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利用安全事故通报、安全事故录相,安全演讲、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教育。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土建工程质量风险防范要点分析 【摘 要】优秀的质量是任何一个工程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以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是什么工程都对建造质量非常重视。质量若没有保证不仅会影响负责建造部门的资源和名誉,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质量风险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度。在电力土建工程中,规模不一,若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出现风险,甚至由于质量风险产生事故,最终导致巨大的经济以及人员的损失。所以必须得控制好电力土建工程的质量,规避风险。本文针对电力土建工程的质量风险要点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观点阐述。 【关键词】电力;土建工程;质量;风险;防范;要点 任何一项电力土建工程在建造中都会存在风险,但是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预见和规避的。建造的电力土建工程是影响我国的电网建造的重要工程,它决定着我国的供电设施的运行状况以及建设力度。要想规避电力土建工程的质量风险,必须在工程展开前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做好关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与控制,进而能够洞悉其中所潜存的不良因素以及各种风险,及时的对设计方案进行改善与优化。这样能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风险的所产生的事故发生率。并且在电力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例如:工程实施前、开始施工、施工中期、竣工阶段等都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管与控制。 一、电力土建工程实施前 在电力土建工程实施建设前,要严格选择负责施工的部门,要根据公司的信誉‘资质’技术等进行严格的、合理的选择,进而要保证电力土建工程设计的质量,使得工程的建设能够顺利、科学、有效的进行,进而规避质量所潜在的风险。 要想减少电力土建工程潜在的质量风险,必须在工程展开前的规划与设计时,做好工程设计质量的监管与控制,进而洞悉所潜存的不良因素、风险,并及时的对设计方案进行改善与优化。使得质量风险能够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防范。在设计中的关于质量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主要指在设计阶段,做好工程建设的质量规划,在建设中的任务规划等设计,并根据电力土建工程当地的环境、城规、卫生、消防等情况,对设计进行协调与完善。在设计的审核与检查中要洞悉设计的不足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全面的审视,尽最大的程度减少工程质量潜在的风险。 二、电力土建工程开始施工后 1.预防风险,做好分析 任何一项工程在建设中都会存在风险,尤其在电力土建工程中,由于规模以及环节的复杂性,所潜在的风险非常的多。因此负责建设的部门要对工程工比较重要、关键的项目以及相对难度很大的环节、工序以及比较隐蔽的建设项目做好重点的质量的监管与控制、分析,尤其是比较隐蔽很难发现的建设项目、比较重要的、关键的工序、环节。在工程建设中质量相对比较薄弱、不稳定的工序、环节会严重的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对新的技术、工艺以及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和使用,并对需要进行重点的控制部位规划好有效防范质量风险的策略。 2.严格控制工程的施工展开阶段 在电力土建工成的施工刚展开的阶段,一定能够要对工程的设计以及在建设中所用到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严格、合理的审查。重点进行审核与检查的生产要素要懂工作人员开始,审核与检查负责建设的工作者的经验以及技术是否能够达到工程的计划与质量的需要与要求。另外,还要审核与检查工程建设中所用的设备以及机械的数量能否满足工程的需求以及其的质量是否可靠。并且在建设展开阶段还要对在建造之中所用的半成品、原材料以及配件等的质量做好严密的把关。合理的对电力土建工程进行标高的基准以及定位的监管与控制,在开工前还要确保工程建设的环境,使得施工与管理能够有一个好的环境。 3.保证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质量 在电力土建工程建设中所用的材料,一般都会被放置一段时间,所以很容易因为存放过长、保管不力引起材料的质量出现恶化,所以负责施工的部门对材料的存放以及保管工作等都要做好监管与控制。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对于电力土建工程在建设中所用到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其的质量,所以在建设中用到的半成品、原材料、配件等,负责施工的部门都要做好质量的监管与控制,并出示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在负责基建的相应部门人员在做好审查之后,确认质量无误后,才能够将材料投入工程建设中。 4.对施工阶段做好监管与控制 负责施工的基建部门在对工程进行质量的监管与控制中,要选择难度相对比较大的环节、程序,或者比较重要、关键的部位以及比较隐蔽的工序进行重点的管理与控制。并对需要进行控制的部位、环节、工序等做好相应的预控质量的策略。并派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施工中,要做好巡视工作,并对需要巡视的项目做好记录,保证一些项目不会漏掉,保证巡视的全面性。对于电力土建工程在实施中的比较重要或者隐蔽的环节需要监督人员在一旁进行监视,在管理与监督中要逐一进行,进而能够最大范围的降低质量所潜在的风险。 三、电力土建工程的竣工阶段 1.验收中的检测 在土建工程的施工工作结束后,相关负责部门要对工程中所用到的技术、图纸、规范等做好检测,在保证没有差错后,把相关的检测资料交给负责完工后检测的基建部门,再审差无误之后,然后派工作人员到工程的现场进行检查。如果质量没有问题,达到了工程的要求与标准,监管与控制人员就可以签字进行顺利完工的确认,进而使得负责施工的部门能够对工程进行覆盖与隐蔽,然后投入另一个施工的工序。如果在检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格与标准不符的现象,则要求施工的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动。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并不意味着工作就完成了 。 2.做好完工后的检测相关负责施工的部门还要做好回访工作,进一步的对质量进行检测,一般是在工程完工后一年检测两次。避免使用工程的相关单位或者人员由于对建筑构造以及特性不清楚而出现的使用质量风险。在检测后,对使用后的工程质量做好合理的评估,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好相应的处理,并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的维修。在对工程做好改进后,负责施工的部门要对本次的工程质量做好分析、归纳以及总结,全面的把握土建工程所潜在的质量风险的重点部位,并做出相规避风险的应对方案,保证其他的相关工程的质量风险得以防范。 四、总结: 由于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质量风险的巨大影响力度,在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中必须对建造质量做好监管与控制,使得工程的质量风险能够减少,质量能够有所保证。建造的电力土建工程决定着我国的供电设施的运行状况以及建设力度,是影响我国的电网建造的重要工程。因此必须在工程展开前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就要做好关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与控制,进而能够使质量风险从源头上得到规避。在电力土建工程实施前以及开始实施之后,再到竣工阶段,都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与控制,进而扩大电力土建工程的市场份额以及影响力。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土建工程中推广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民经济迅速提升,电力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电建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都非常繁重,目前电力工程地基对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是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电力行业未来发展中地基处理技术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电力工程土建地基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地基技术技术分析 随着电力市场步入市场经济化,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电力建设作为主力机组也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土建工程建( 构) 筑物高、大、重、深的特点必将更为突出,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更高,特别是设备及管道对地基差异沉降要求更严。今后多数厂址分布在沿海软土地区、内地山区和其他特种土地基上,不得不采取各种地基处理措施来满足建设需要。 一、采用变形控制及变形协调方法进行地基设计 地基设计分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两部分,设计强度是可提高也可降低使用的,而建筑物变形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的容许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基础设计是否合理是根据地基变形结果来检验的,这就是变形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电力工程土建设计对地基变形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特点是既要满足结构对地基变形的要求,又要满足设备及高温、高压管道对地基变形的要求。所以,控制好地基的变形,对于电力工程尤为重要。 电力土建工程变形计算还应提高准确度。过去计算沉降误差太大,是阻碍地基设计按变形控制理论推广的主要原因,如今由于“规范”沉降计算公式引起的误差,已由新“规范”通过经验修正系数调整了。尽管如此,岩土工程师们还有可能忽视沉降计算中以下4 个问题,而产生新的误差,本文提示如下: 1、计算沉降时要对不同深度分别按其自重应力加上附加应力的应力范围取Es 值,对于深部土层就要取较大应力范围内的模量值,其模量值提高了。 2、计算沉降的荷载只考虑标准荷载及准永久荷载( 如煤重) ,而不考虑风、地震等瞬间荷载,所以计算地基承载力与计算变形的荷载组合不同,这一区别往往在设计中被忽视。 3、注重对计算沉降点的地质资料分析,更要注意分析土层分布不均匀性对地基差异沉降带来的影响。 4、变形计算中应力值是采用附加应力值,因自重应力随深度增 大是自然形成的,不产生沉降量。 二、岩土工程一体化 岩土工程作为近代科学在国际上仅( 30 ~ 40) 年时间,我国引入岩土工程仅10 多年时间。在电力土建工程中岩土工程地位也非常重要,目前电力系统岩土专业将勘察、设计、试验、监理、监测、施工分为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四部分,但没有电力系统岩土科研和施工专业队伍。我国每年要对岩土工程投资近10 亿元,因此电力工程建立一体化岩土工程机构是很重要的。 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需要工程地 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土工试验、工程机械多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监理、科研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电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岩土工程应尽快成立2 种类型的机构。一是咨询机构,承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监理、科研等工作; 二是建立综合性岩土工程施工公司,来满足我国正在逐渐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对节约投资、控制工程造价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举措。 三、推广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理论是近10 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起来的新的地基理论。其设计思想是先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不足的部分由桩来承担。其方法是在桩基的顶部加1 层砂性土褥垫,它比不加褥垫的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从20%提高到90%以上,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桩基理论中桩间土承载力取多少的争论,解决了以往“规范”中规定刚性桩基、桩间土承载力不考虑而造成很大浪费的问题。作者在邯郸电厂进行了有、无褥垫水泥搅拌桩对比试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从160 kN/m2 提高到240 kN/m2,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什么加了褥垫后复合地基承载力能提高这么多呢? 原因有4 点: 1、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由于桩的模量高于桩间土,桩产生的沉降量比桩间土小,设置褥垫在压密过程中桩刺入垫层,将上部荷载传到桩和桩间土上,此时桩间土承载力超前发挥而桩的承载力滞后发挥。 2、一定厚度的垫层可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试验表明,当垫层厚度大于10cm 时可确保桩间土承载力超前发挥。 3、垫层厚度调整可使桩、土水平荷载分担变化。当垫层厚度较大时,作用在桩顶和桩间土表面的应力相差不大,桩顶受的剪力仅占基础总面积被置换的那部分,所以桩顶承担水平力很小,水平荷载主要由桩间土来承担,基础与褥垫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一般在0.25~0.45 之间,故比天然地基抵抗水平力的能力更强。 4、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试验表明,垫层厚度大于10cm 时桩使基础应力集中变得很小。 总之,垫层作用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普遍意义,对节省桩基工程投资有显著的效果。 四、合理应用地基承载力使用值 有些岩土工程师不能合理应用地基承载力,造成工程较大的浪费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地基承载力分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使用值,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系指现场原位测试,如单个荷载试验所确定的承载力值。当3 个荷载试验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极差不超过30% 时,3 个基本值的平均值为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当设计某具体工程的某项基础时,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基础埋置深度修正后,确定的地基承载力为设计值。当设计值通过变形计算后,其计算变形值比容许变形值偏大或偏小,此时应把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降低或提高,即为地基承载力的使用值。 应当指出,计算的承载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不等于说把地基承载力用足,究竟用多少要根据地基变形计算结果来确定。当变形计算结果远小于变形的容许值,地基的承载力使用值可以超过设计值使用,但超过的值不宜太大,应满足国家“地基规范”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 当变形计算结果大于变形的容许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降低使用。所以,同一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不同的,使用值也是不同的,合理使用地基承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指导原则。 五、人工地基桩型的选择 任何一种人工地基都不是万能的,因此同一种地基处理应做多方案的人工地基技术经济比较。 1、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的界限。火电厂地基是否需要处理,主要取决于主厂房BC 列沉降计算结果,当计算变形值在(15~20)cm以内,而且在压缩层范围内土层较均匀时应优先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在基础底面(10~15)m 以下有低压缩性的下卧土层时,应进行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的比较。实践证明,上述情况采用人工地基短桩处理比天然地基又快、又省、又好。 2、人工地基处理深度选定。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变形控制为原则。当大型电厂主厂房计算变形值超过15cm 时应进行人工地基处理,而处理深度不要太深,使变形值减少到0 是没有必要的,投资也太大,是浪费的。合理的地基处理深度是经地基处理后的地基计算变形值仍留有( 5~8) cm。这个设计指导原则的推广对减少桩基工程投资是有现实意义的。 六、结语 综合所析,我们可以看出,地基处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近30 多年来,我国在电力建设中的地基处理、岩土工程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国外引进的地基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今后电力工程在地基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土建工程监理控制与成本控制 1土建工程计量监控在电力工程中的体现 电力工程施工阶段主要是靠施工单位按时段完成土建工程的数量为支付。为保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共同的利益,监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土建工程计量在电力工程建设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计量的是否合理,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能够反映出监理人员是否为合格人员,更对电力工程的合理实施有着影响。多年的工程经验告诉我们:对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工程量变更的及时规范、核算土建工程中施工的工程量、进行月末报表数据的分析,掌握土建工程中所发生的工程量的变更、处理临时工程项、了解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中的工程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对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并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工程计量实施过程中,对于管理措施的执行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首先对监理人员进行挑选。优秀的监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良好的处理和解决。并且,工程施工方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流程把握得当。在现场的监理人员要做好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和记录,之后交由相关审核人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并最终进行。其次,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对数据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要确保其真实性和充分性,这样工程计量才能得到保证。相反,数据信息的管理错综复杂,会导致施工工程的拖延,也会造成人员分配的不明确。各个文件要进行归类,及时记录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保证工程的进度不被拖延。最后,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积极参与到现场施工中,对施工的进度以及出现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记录,并随时向各个单位反馈,做到对施工工程的实时监控,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工程的进展程度,对工程作出合理的处理。 2土建工程计量监控在电力工程中所遵循的原则 对于钢筋砼工程来说,施工图纸所列出的钢筋数量,在施工中用来进行工程搭建和加工引起损耗的部分已经考虑到补充量,在施工中缺乏相关材料需要经过监理人员的核实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充,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方法不当而造成材料的损失将不会被考虑在内。用来实施土石方工程的开挖材料作为永久或暂时的补充材料时,已经开挖的部分工程量不能够被重新记录,在计算时或者仅计算用来填满建筑的工程量、或者就是在记录了开挖的部分工程量之后,需要填充的建筑量直接利用开挖方进行计算。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表出现破损、断裂,施工单位为此进行的一系列补救措施,需要多增加工程的计算量。已经完成的工程,由于建设单位不满意需要造成部分工程的修改,这些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量的增加计算。在施工中遇到的特殊情况需要改变工程计划时,要申请相关负责人,在得到同意后可以增加工程量。 3电力工程成本控制所采取的措施 推行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是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在工程中每个人的责任都需要尽到,并且对这一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出现问题的阶段一定要责任到人,切实的追究其责任,并对有关工程进行改进,防止成本的浪费。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进行相关的责任成本控制,将任务细化的每个人的身上,更大程度的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在这样的一套管理控制体系下,电力工程的实施成本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各个人员的责任一定要切身落实,实行奖罚分明,公开化、透明化。通过细化到每个人的成本管理来控制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节约资源。在项目工程开始实施前,需要对工程所用到的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审核。对于施工难度较高的项目工程更要留意图纸的正确与否。项目工程实施的重中之重在于开端。如果按照错误的图纸进行施工,将会极大地浪费成本,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巨大地损失。在工程实施中,也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修改并及时告知施工人员做到同步化。对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要及时的对工期进行调整。因此,加强管理是控制成本的一种有效措施。对于项目工程的竣工要及时作出成本的结算,做到信息的反馈。项目工程的完成需要及时交付甲方文档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这样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重视项目成本的核算可以有效地为成本分析提供信息数据。 4结论 电力土建项目监理控制和成本控制,主要是能够使企业在保证能够满足全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做到节约企业资源。企业为了能够合理的分配资源和减少开支,在项目工程开始前做监理控制和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对电力土建项目监理控制和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资源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在电力工程实施阶段开展监理控制和成本控制意义重大,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同时良好的管理和有效地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张松岩 单位:国网阜新供电公司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土建工程管理探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电力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土建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电力工程中土建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土建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现场管理;土建工程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土建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建设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加强土建工程的管理对提升电力工程现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土建工程管理现状 1.1管理人员现状 当前,在电力工程的土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弱的情况。一些管理人员对于土建工程的认识不全面,对土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不足,在土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漏洞。这一情况的存在,阻碍了电力工程的发展。因此,电力工程管理单位需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在管理人员上岗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加强管理人员对工程实际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使管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满足工程管理的要求[1]。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此外,还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在管理人员通过考核之后,管理人员才能开展管理工作。 1.2工程管理的配合情况 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要保证土建工程的管理质量,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土建工程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好管理工作的衔接。当前,电力工程的土建工程管理中,存在工程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不协调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电力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部门内部的联系,根据电力工程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促进各管理部门的高效配合。在出现工程问题时,各部门需要积极对问题进行解决,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进行管理工作的调整,做好各部门的衔接,从而预防管理问题的产生。 2.土建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与成本控制 在土建工程建设前期,各部门需要协调好施工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各管理部门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根据施工要求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参与施工方案的设计,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工程管理中,对一些独立的环节,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工程合同的规定或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在编制好施工方案之后,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施工方案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对工程预算的统筹规划。通过对工程预算的统筹规划,合理的使用工程资金,在控制工程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管理部门需要对资金的流向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工程资金的控制需要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工程资金的合理利用。 2.2加强对工程问题的预防 在土建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在发现工程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需要立即将工程问题向上一级反映,同时,管理人员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防止工程问题扩大化,避免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2]。管理部门在了解到工程现场出现问题后,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视对每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管理部门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记录分析,从工程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管理部门需要不断优化问题反馈与问题处理流程,提高管理部门的反应速度,从而减小工程问题造成的损失。 2.3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水利安全管理意识,认识到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土建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在土建工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安全意识。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管理人员现场宣讲等方式,培养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土建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土建工程施工环节当中,在管理与施工作业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土建工程后期的竣工环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土建工程的后期维护工作可以安全进行,从而实现对工程的“事后”控制。 3.结语 随着电力工程市场的不断扩大,土建工程管理与电力工程现场管理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土建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应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与成本控制、加强对工程问题的预防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R。面对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技能弱以及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不协调等问题,工程领导层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实现管理部门的协调管理,从而提升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施工企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实施,电力工程建设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11年电力体制改革“主辅分离”完成,大型电力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业务迅速扩张,而在同类工程施工合同价格逐渐降低和企业后力不足的情况下,施工质量问题日益增多,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品牌。本文对电力施工企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供相关方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施工;土建;质量管理 引言 近年来大型电力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质量管理日渐稀释和弱化,企业内部工程分包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市场化较高的土建专业在施工组织中各种影响因素较多,质量管理出现不平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电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电力施工企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1、电力施工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后,大部分施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年产值高速增长,其中土建工程占总产值约35%以上,而同类工程施工合同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压低,甲方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却逐步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降低成本,电力施工企业内部施工组织模式逐步向“管理型”公司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后力不足。随着市场业务的扩张,土建质量管理稀释和弱化问题日益突出,施工现场质量问题逐渐增多,给企业健康发展带来较大风险。 2、 电力施工企业的大部分建安一体化项目土建工程所占工程施工合同额比例超过50%,企业内部逐渐扩大了土建分包的范围,分包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上土建施工队伍多于牛毛,施工组织能力参差不齐,施工人员整体管理素质呈降低趋势,成本控制意识日益提高,恶意竞争时有发生。电力施工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出现土建施工质量管理不平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质量问题日益增多。 二、电力施工企业土建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力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传统业务产值逐渐增大,并逐步介入电力建设新领域,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滞后于企业业务的发展。土建质量管理体系逐渐不适应企业土建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土建质量管理程序修改、更新和增加不及时,制度上造成了土建质量管理的不到位。 2、土建质量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满足不了企业的业务迅速扩张的要求。常常出现某些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策划、控制能力不足等,“以包代管”质量管理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土建施工的整体质量工艺水平呈下降趋势。 3、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施工企业内部土建工程分包竞争日益激烈。分包队伍追求降低成本:经常出现质量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足,能力不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对采购材料擅自降低标准,工程中偷工减料;自有施工机械老化、机械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了质量问题频发。 4、电力建设投资持续增长,进入电力工程的土建施工工人逐渐增多,工人整体数量上升,但整体技能水平下降,许多新进入电力土建工程的工人对质量工艺要求不了解,施工方法不正确,施工环境不熟悉,导致施工成品越来越多不符合相关要求而返工。 三、针对电力施工企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采取的措施 1、应逐步完善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定期对现有管理程序进行认真梳理和评估。结合业务的发展对土建质量管理程序进行编制、修改、更新和宣贯,提升企业土建质量管控能力,重视土建年轻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吸纳一线有经验施工人员进入质量管理梯队。各项目应杜绝“以包代管”,建立和完善土建施工质量管理网络,加强对土建质量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职责交底和日常工作指导和支持,切实提升质量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弥补质量管理的不平衡和缺失。 2、应加强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供方管理,应对土建工程供方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培养优秀工程供方,在工程分包、合同谈判和工程款的支付给予倾斜;积极吸收新的潜在合格供方,有效控制分包整体价格水平;严格淘汰经过评审有不良劣迹的不合格工程供方和供方单位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对于具体项目而言,土建工程招标前,应对潜在的合格工程供方进行再次资格审查,对供方具体负责人个人信誉、管理能力、可调配的施工资源和资金垫付能力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后再纳入招标对象。在土建分包合同中,明确土建分包队伍配置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确保中标的分包队伍能切实履行义务。施工前,组织对分包队伍配备质量管理人员经验和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估,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淘汰更换。 3、应结合具体项目施工合同质量目标和成本控制计划,进行土建工程质量工艺标准整体策划,杜绝质量过剩造成不必要成本的增加,做到有的放矢。土建工程现场质量管理重在策划,一般项目质量策划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以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标准策划为主,部分项目工程以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策划为重点;第二阶段对装饰装修工程进行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成品保护策划;若施工合同中包含创优目标,第三阶段对工程创优涉及的装饰装修工程细部做法和外观工艺进行策划。质量策划应组织主要施工人员进行讨论和完善,在施工前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对策划中具体分项工程质量工艺控制要点进行宣贯和交底。 4、应做好“样板引路”工作,发挥好土建质量控制这一有效手段。组织施工人员对现场完成的样板工程进行质量点评和评价,让每一位参与施工工人熟悉该项工程质量标准和工艺要点,提高工人作业技能,规范后续施工,减少返工。土建质量控制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纠偏:对参与施工工人技能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班组和工人调整工作范围或淘汰更换;对进场半成品、配件、原材料进行抽检和复验,杜绝劣质材料用于工程;对土建施工机械、工器具状况进行摸底和复核;对处于冬期、高温、雨季等恶劣天气期间施工的分项工程,在施工之前应进行相关措施的确认,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5、应发挥技术系统作为土建质量控制的保障作用。重视图纸会审,如对装饰装修工程,从装修材料选择、现场二次排版设计等方面进行图纸优化,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重视施工方案编制,如对于清水混凝土工程,从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模板选择、线条的选型、混凝土浇筑等方面编制好施工方案,为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重视施工组织安排,如做好工序之间的成品保护措施策划,合理、有序的组织各专业、各工序施工安排,为质量控制有序进行提供保证。 四、小结 干一个工程就是树一座丰碑,土建质量管理是电力施工企业的市场品牌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市场是电力施工企业的生命线。电力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管理体系建设,重视土建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能力和梯队培养。同时,从人、机、料、法、环方面加强对土建分包队伍管理控制,确保土建工程质量管理满足施工合同的质量目标。避免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和企业品牌的受损,给电力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土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现如今,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土建地基工程处理技术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各种技术都应用在电力工程中,尤其是土建施工技术。文章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土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可知,在电力土建建设中,地基处理的费用已经提高到整个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一,部分甚至达到二分之一。所以,为了节约成本, 采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对电力土建地基进行处理,是电力控制造价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基处理技术 1.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实施中的重要性 复合地基理论虽然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理论,然而它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计思想名列世界前茅。在根据复合地基理论进行施工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桩间土的承载能力,若承载能力不足,可以由桩来承担一部分。复合地基理论,因其在保证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由桩来承担不足的部分的设计思想,而成为近些年新诞生的理论。复合地基理论具有十分先进的水平,既综合考虑了桩间的具体承载能力,特别是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承载能力,对于得不到承载能力的部分可以用桩基去分担,具体的方法主要是在桩基的顶部添加一定的砂性土壤,同时和裸地基比起来,这种方法的承载能够更强,不仅解决了建筑过程中承载力不够的问题,而且节约了自然资源和成本的投入量。其作用主要有两点: (1)对于地基的荷载,保证桩和土能够共同承担,桩土的模量比桩的低,导致其产生的沉降量小于桩间土所产生的。为了使桩间土的承载力能够得到超前的发挥,相应地,桩的承载力发挥比较滞后,那么必须完成将上部产生的荷载量转移到桩和桩间土上面的工作,为此,必须设置褥垫方可使桩在压密的过程中刺进垫。 (2)一般来说,垫层的厚度在桩基与土壤之间起着关键的载荷作用以及调整作用;倘若垫层的厚度比较大,将会给桩顶造成一定的压力,这样的作用力会比较小,而桩顶的承受力一般都是有限的,因此也是基础总面积的一部分,这种总面积能够更可能的减小桩基本身的水平力量。这是由于水平的承载力需要一定的依托,而这种依托主要是通过摩擦来进行的,一般的摩擦要保持在0.2以上,0.4以下,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同时,垫层的厚度不可超过10厘米,不要高估桩基土的承载能力,只有控制好这个才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因此垫层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人工地基桩选择 1.地基和人工地基的不同之处 据据对主厂房沉降量的计算结果,来决定是否有处理地基的必要性。最先选择天然地基方案不仅要求计算结果显示出来 的变形值在 15- 20cm之间,并且在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也相对比较均匀。但是,如果在基础底面 10cm左右存在有低压缩性下卧土层时,此时应该将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进行比较。实践告诉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天然地基来说,选择人工地基处理短桩更为明智,是高速度、节省材料和高质量的保证。 2.正确选定人工地基的处理深度 变形、控制这一原则,是人工地基深度选择的设计思想。如果大型建筑物的计算变型值已经超过了15cm的时候,就应当启动人工地基处理方案。但是处理的深度不宜过深,因为处理深度越深那么投资量也就越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浪费。合理的地基处理深度应当保持地基计算变型值在 5-7cm之间。这个设计指导原理,有利于减少地基工程的投资。 3.选择人工地基桩类型 在我国有丰富的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桩型。 (1)如果地基处理深度控制在10cm以下,并且地基处没有地下水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选择用水泥土夯实桩并且用强夯处理法对地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当出现地基处理的深度在10cm-20cm之间,并且有地下水这样的情况时,应该做好消除地基液化的工作,然后再采用振冲碎石桩的方法处理地基。 (3)如果地基处理的深度在40-60cm之间,就应当采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巩固处理; (4)当地基处理深度大于60cm时,采用钢管桩甚至是H型的钢柱来进行巩固。然而这样做会导致费用支出很大,所以这两种桩型是很少使用的。 4.合理使用地基承载力使用值 由于一些岩土工程师对于地基的承载能力认识不够甚至是不够重视,往往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由此出现了工程上较大的不必要浪费,甚至出现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地基的承载力由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和使用值构成,而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也取决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现场的原位测试是基本值。通过单个的荷载试验从而确定了其承载力值。基础埋置深度与基础宽度进行修正以后可以得出标准值。这样得出的地基的承载力定为它的设计值。如果在完成变形计算以后,变形值出现了偏大或者是偏小的情况,这时就得提高或者降低设计值,这就是地基承载能力的使用值。同一个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在设计值上的体现是不同的,并且使用值也会出现不同,合理使用地基承载力对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设计指导原则。 三、做好地基处理施工管理 1.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时要检查好高程校核和工程体的尺寸对施工时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而工程内所使用的材料要做好物化试验和强度测试,以现场试验的方式判断数据的情况和质量,施工现场要仔细核对处理工程的变更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 2.安全管理 其次,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加强对进场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积极预防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土建地基处理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检查的形式应选择不定期检查,检查时可分为多个检查组并对建筑工程的各个分部分项进行划分挨个分批次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部门人员及时改正。 3.技术管理 土建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选择施工方式的过程中要对原本的施工工艺和方案进行优化设置;在选择施工工艺和进行地基设计时,施工单位要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的调查,并根据自身的优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施工方案。 结束语 综上,只有运用正确可靠的电力土建地基技术,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安装,才能保证今后建筑的安全,并且节约原料,节省费用。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土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复合地基理论的指导作用、对人工地基桩型的选择和合理应用地基承载力的使用值以上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其一直以来的发展,在电力建设中土建施工部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了施工单位需遵循科学合理以及标准规范的原则加强安全、质量、技术的管理,逐步推动电力建设工程的发展。总之,相对于以前来说,地基处理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今后我们仍然需要对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并且大力推广,从而使该技术更加成熟,不断完善,更好地完成电力建设工程项目。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如何做好电力土建工程监理工作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监理逐渐兴起,俨然成为一种新型产业。许多电力基地开发公司纷纷组建监理公司,虽然大量监理公司的监理对提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确保电力工程周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为数不少的监理公司在监理模式上还不是很成熟。电力工程土建项目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对电力工程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电力土建工程的监理工作,成为当前监理单位关注的交点。本文提出了做好电力土建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希望对电力土建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土建工程;工程监理;对策 相较于一般的土建工程,电力土建工程不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技术要求上也比较严格,设备、机械的精密程度更胜一筹。电力土建工程的质量受到诸多阶段的影响,其中不但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还包括施工设计等阶段,要想保证电力土建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实现多方共同协调参与。参与电力土建工程的单位较多,其中不但包括业主、施工企业、设备供应商、调试商,还包括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监理方,在诸多的参与单位中,监理方主要就是负责土建施工现场协调、监督、审查等工作,只有完成这些工作,才能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1.认真审查施工方案 很多施工单位在电力土建施工中对施工方案不重视,忽视方案编制的重要性,其中以一些中小型企业最为典型。那些编制施工方案的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上也比较缺乏,照搬照抄其他工程方案的施工单位不在少数,这些复制来的方案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土建施工实际,就直接应用到工程中。之所以施工单位如此行事,主要就是为了应付监理和建设单位的检查。这种施工方案实际上起不到组织和知道作用,为此,监理人员应该认真审查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方案、组织设计一致,在此基础上再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予以审查,并对施工的条件予以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应该要求施工单位予以补充。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电力土建工程的质量,其中人员因素是一个重点。为了避免人为的疏忽、失误对土建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监理人员应该重点检查挂件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而要走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监理人员的技术交底,土建工程监理工作对监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经验要求,然而在一些电力土建工程监理部的监理人员却不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匹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因此,项目监理部在明确了具体的监理实施细则之后,应该结合监理人员的具体情况,组织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监理前辈对旁站监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除了要明确旁站监理的职责、质量控制要点,还需要对监理的注意事项、关键部位与工序的监理等方面予以强调,只有如此才能使其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样才能在遵守工程监理规范的前提下将这些监理工作完成。其二,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一些资质较低的中小型施工单位,在电力土建项目施工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不但包括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能力较差,在固定作业人员的保持上也难以满足要求,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持证上岗制度难以很好地执行。很多作业人员在作业之前,竟然并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工程量计酬的方式被施工项目部采取,这样就将作业人员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每日工作量上,相反,对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安全生产等不放在欣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监理人员监理过程中,应该督促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那些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上,并将其看作旁站监理的重要内容。 3.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在电力土建工程施工中,即使施工方案科学、施工组织设计合理,且技术交底落实到位,但是若是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也难以受到影响。为此,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项目监理部门应该在开工前对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审查,看在这些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里面,是不是存在质量管理的内容,对项目部报上来的管理体系报审表,项目监理部应该慎重审核,不能盲目地签认,而应逐条验收检查确认,杜绝违章操作的发生。结合土建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监理部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调整与纠偏。 4.建立旁站监理责任制 职责的履行需要制度的约束,若是没有了约束,监理人员也就形同虚设,监理人员是对工程相关参与方进行监督、协调,这本身就是对参与方的约束;同样的,监理方也是参与的一方,其自身的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要求与约束,诸如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等等。如果监理人员在土建施工现场,客观存在的问题却仍旧没有发现与解决,那么这样的监理就沦为了摆设,只不过是为了给建设单位或总监装装样子,就完全失去了监理的意义。故而,项目监理部应该建立监理责任制,制定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以及考核方法,并依据考核评定,对其给予相应的奖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电力土建施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才能显现出来,旁站监理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5.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监理行业准入制度实行以来,土建施工监理队伍无论在基本素质,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综合素质来看,还有很多的监理单位还不能满足监理市场的基本需求,为此,监理单位就应该不断学习,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坚持主动学习,对法律法规、经济合同、专业知识等要多接触,大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形成土建施工思维,把握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跟上新形势,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其二,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在实际的监理过程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多进行同行之间的交流,逐步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 6.总结 变电站土建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监理工作,由于它的安全施工要求高。如何做好电力土建工程的监理工作,一直是监理单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提出了做好电力土建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希望对电力土建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电力施工项目不断增多,施工任务量和难度越来越大,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安全管理是当前电力建设土建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管理内容,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提升,电力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力建设迎来高峰,土建工程是电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电建施工企业的土建工程任务也愈加繁重,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管理难度大。决定施工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4项: (一)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二)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三)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四)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二、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一)安全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它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章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规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是对规章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有的职工对《安规》不熟,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而想当然地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二)员工素质不高 1、员工安全意识单薄。安全事故往往是麻痹大意造成的,而麻痹大意是对安全重视不够的体现。一些看起来微乎其微的细节,员工不够重视,认为无关紧要。对《安规》的具体要求早已忘得空空。操作不按照《作业指导书》的具体要求,一时图方便。长期这样下去,就养成一种惯性操作,不规范操作。这好比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 2、员工技术水平低。有的员工缺乏一定的电工理论基础,大部分都是凭经验操作,没有详细的科学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而酿成安全事故。甚有的施工单位聘请一些外来民工。外来民工的安全技术知识较差,安全操作知识也非常肤浅,缺乏自我防护能力。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也更新换代。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缺少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自然对这些更新换代的设备不够熟练操作,出现操作错误就难免了。 (三)机械设备管理混乱 一些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质量堪忧。同时,对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四)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 长期以来,安全工作常常被动管理:一是围着上级的要求转。上级部门要求抓什么就抓什么,处于被动的应付,没有“一盘棋”的思路。二是围着问题转。出了问题就抓某项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三是强调安全对电网、对效益、对社会的影响多,而对人的生命关爱度不够。四是一些管理方式依靠的是多年来对安全生产的本能重视和长期延续下来的安全管理惯性,管理效果层层递减,管理方法、手段单一,制度不规范,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防护手段不到位,缺乏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1、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 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人人都懂得自己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工作有人做,安全工作有人管,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彻底消除安全死角,清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2、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考核要按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监督。 3、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也需要制订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部门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奖,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部门和领导或发生重特大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罚。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中,要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奖要奖得让别人眼红,罚要罚得让本人心痛,通过奖罚机制,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 4、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首先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干部和专工的安全责任。 (二)加强安全工程理论知识培训 首先要加强安全工程知识培训,让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要提高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业务范围内的非本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可以开展夜校、周末或网络培训等方式,拓展技术知识面,提升技术理论水平。彻底消除基建安全管理中的“绊脚石”。 增加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上岗实践培训。给予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上岗前培训机会,培训应当重点放在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不熟悉的专业和工种。到各个工种、岗位都实践一下,给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实践经验的积累创造机会和有利条件,打死基建安全管理路上的拦路虎。 做好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储备。利用正在实施的基建项目、工作岗位,加大青年职工培训力度,实施“以老带新”制度,重点对有能力、有知识、有责任心的青年职工的培训,避免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出现脱节。 (三)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降低安全事故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最先进最安全的电线管路通道,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防预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低。加大对安全施工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投入,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具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并经有资质检验单位检验符合安全规定。施工工器具的使用应派专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以及专人保管。施工工器具的使用,必须按产品出厂使用说明书或产品铭牌上规定的额定荷载使用;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的外观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破损、有缺陷或有故障等不合格的机工器具。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防护用具,不严格遵守的予以惩处。 (四)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 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一要加强督导检查,做到“真整、真治”;二要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三要建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所用材料及配件的安全管理机制,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四要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扩大计算机远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土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现如今,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土建地基工程处理技术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各种技术都应用在电力工程中,尤其是土建施工技术。文章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土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可知,在电力土建建设中,地基处理的费用已经提高到整个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一,部分甚至达到二分之一。所以,为了节约成本, 采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对电力土建地基进行处理,是电力控制造价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基处理技术 1.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实施中的重要性 复合地基理论虽然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理论,然而它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计思想名列世界前茅。在根据复合地基理论进行施工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桩间土的承载能力,若承载能力不足,可以由桩来承担一部分。复合地基理论,因其在保证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由桩来承担不足的部分的设计思想,而成为近些年新诞生的理论。复合地基理论具有十分先进的水平,既综合考虑了桩间的具体承载能力,特别是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承载能力,对于得不到承载能力的部分可以用桩基去分担,具体的方法主要是在桩基的顶部添加一定的砂性土壤,同时和裸地基比起来,这种方法的承载能够更强,不仅解决了建筑过程中承载力不够的问题,而且节约了自然资源和成本的投入量。其作用主要有两点: (1)对于地基的荷载,保证桩和土能够共同承担,桩土的模量比桩的低,导致其产生的沉降量小于桩间土所产生的。为了使桩间土的承载力能够得到超前的发挥,相应地,桩的承载力发挥比较滞后,那么必须完成将上部产生的荷载量转移到桩和桩间土上面的工作,为此,必须设置褥垫方可使桩在压密的过程中刺进垫。 (2)一般来说,垫层的厚度在桩基与土壤之间起着关键的载荷作用以及调整作用;倘若垫层的厚度比较大,将会给桩顶造成一定的压力,这样的作用力会比较小,而桩顶的承受力一般都是有限的,因此也是基础总面积的一部分,这种总面积能够更可能的减小桩基本身的水平力量。这是由于水平的承载力需要一定的依托,而这种依托主要是通过摩擦来进行的,一般的摩擦要保持在0.2以上,0.4以下,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同时,垫层的厚度不可超过10厘米,不要高估桩基土的承载能力,只有控制好这个才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因此垫层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人工地基桩选择 1.地基和人工地基的不同之处 据据对主厂房沉降量的计算结果,来决定是否有处理地基的必要性。最先选择天然地基方案不仅要求计算结果显示出来 的变形值在 15- 20cm之间,并且在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也相对比较均匀。但是,如果在基础底面 10cm左右存在有低压缩性下卧土层时,此时应该将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进行比较。实践告诉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天然地基来说,选择人工地基处理短桩更为明智,是高速度、节省材料和高质量的保证。 2.正确选定人工地基的处理深度 变形、控制这一原则,是人工地基深度选择的设计思想。如果大型建筑物的计算变型值已经超过了15cm的时候,就应当启动人工地基处理方案。但是处理的深度不宜过深,因为处理深度越深那么投资量也就越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浪费。合理的地基处理深度应当保持地基计算变型值在 5-7cm之间。这个设计指导原理,有利于减少地基工程的投资。 3.选择人工地基桩类型 在我国有丰富的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桩型。 (1)如果地基处理深度控制在10cm以下,并且地基处没有地下水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选择用水泥土夯实桩并且用强夯处理法对地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当出现地基处理的深度在10cm-20cm之间,并且有地下水这样的情况时,应该做好消除地基液化的工作,然后再采用振冲碎石桩的方法处理地基。 (3)如果地基处理的深度在40-60cm之间,就应当采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巩固处理; (4)当地基处理深度大于60cm时,采用钢管桩甚至是H型的钢柱来进行巩固。然而这样做会导致费用支出很大,所以这两种桩型是很少使用的。 4.合理使用地基承载力使用值 由于一些岩土工程师对于地基的承载能力认识不够甚至是不够重视,往往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由此出现了工程上较大的不必要浪费,甚至出现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地基的承载力由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和使用值构成,而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也取决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现场的原位测试是基本值。通过单个的荷载试验从而确定了其承载力值。基础埋置深度与基础宽度进行修正以后可以得出标准值。这样得出的地基的承载力定为它的设计值。如果在完成变形计算以后,变形值出现了偏大或者是偏小的情况,这时就得提高或者降低设计值,这就是地基承载能力的使用值。同一个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在设计值上的体现是不同的,并且使用值也会出现不同,合理使用地基承载力对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设计指导原则。 三、做好地基处理施工管理 1.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时要检查好高程校核和工程体的尺寸对施工时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而工程内所使用的材料要做好物化试验和强度测试,以现场试验的方式判断数据的情况和质量,施工现场要仔细核对处理工程的变更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 2.安全管理 其次,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加强对进场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积极预防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土建地基处理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检查的形式应选择不定期检查,检查时可分为多个检查组并对建筑工程的各个分部分项进行划分挨个分批次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部门人员及时改正。 3.技术管理 土建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选择施工方式的过程中要对原本的施工工艺和方案进行优化设置;在选择施工工艺和进行地基设计时,施工单位要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的调查,并根据自身的优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施工方案。 结束语 综上,只有运用正确可靠的电力土建地基技术,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安装,才能保证今后建筑的安全,并且节约原料,节省费用。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土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复合地基理论的指导作用、对人工地基桩型的选择和合理应用地基承载力的使用值以上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其一直以来的发展,在电力建设中土建施工部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了施工单位需遵循科学合理以及标准规范的原则加强安全、质量、技术的管理,逐步推动电力建设工程的发展。总之,相对于以前来说,地基处理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今后我们仍然需要对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并且大力推广,从而使该技术更加成熟,不断完善,更好地完成电力建设工程项目。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土建工程中的地基技术探讨 【摘 要】电力土建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紧紧跟随国际脚步,从换土垫层法到采用高能量强夯处理技术及大功率振冲碎石处理粘性土地基,从传统地基理论到复合地基理论等等,电力土建地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步步沿着科学化、合理化、集约环保化脚步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通过辨析目前主流电力土建工程中的地基技术特点,对电力土建工程中运用地基技术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土建;地基技术 地基是构建电力建筑物或构筑物工程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地基的稳定性、承载能力等对于位于其上的电力相关构筑物及设备的安全及正常使用至关重要。如在电力土建工程中地基技术运用不当则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倾覆,酿成重大事故,给国家及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电力土建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一、电力土建工程中地基处理的目的 电力土建工程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在工程中针对性质不同的原地基情况,如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溶等特殊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以达到加强地基强度、提高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降等目的。如提高地基承载力;为防止地基产生过大剪切变形,避免大面积土体滑动而提高地基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压缩性而减少地基变形;改善土的动力特性而减轻或消除地震效应,防止砂土液化;解决岩溶地区的溶沟、溶洞等危害等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复合地基理论在实际施工中的广泛运用,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施工设备的更新,对于各种不良地基,经过合理的地基技术处理后,一般都能满足建造大型电力工程要求。 二、电力土建工程中常用地基处理技术及特点 电力土建工程多种多样,对地基的要求具有明显区别,而全国各地天然地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也决定了地基处理问题及技术运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目前地基处理技术名目繁多,本文就目前普遍使用的四种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是电力土建工程中常用地基处理技术,其实质是将原有软弱土层去除,然后以质地硬、强度高、性能稳定、抗侵蚀性强的材料分层充填,再以人工或机械方法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使之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通常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1.各种垫层材料标准及要求。砂石类通常用碎石、卵石、中粗砂等,石子的粒径要求大于2mm的部分必须小于总重量的45%,颗粒应均匀,不能含有树皮、草根及建筑垃圾等。如果原地基属土质湿陷性黄土,则不能采用较大粒径砂石等材料。粉质粘土类中有机质通常情况下含量小于5%,冻土及膨胀土不宜作为垫层材料。灰土类通常是比较好的垫层材料,运用广泛,使用时其体积配合比通常采用2:8 或3:7,最好使用粉质粘土,对于粒径较大的块状粘土正式使用前必须过筛,石灰则通常选用袋装生石灰。粉煤灰类垫层材料使用时要重点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垫层施工时注意事项。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换填材料选择相应机械。对于施工工艺,每层的铺土厚度以及压实的遍数则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使用换土垫层法处理过的地基对单体沉重的电力设备安装稳定性好且施工速度快,但工程造价比较昂贵。 (二)强夯法 强夯法其实质是在施工过程中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高速冲击地基以产生巨大振动能量,反复重复夯击地面以使地基中土体变密实,有效地降低压缩性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强夯法通常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类型原地基。强夯法施工时注意事项:对于单位夯击能量,一般情况下对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也可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处理深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现场试夯确定。对于夯点的夯击次数,则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3项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3.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对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一般在电力基础所处位置填土较深时,大多采用强夯法,强夯法对大面积地基处理较为经济,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小型电力设备要求。 (三)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高压设备将浆液变成20Mpa以上高压射流冲击破坏土体,使土粒在喷射流冲击力,离心力及重力等共同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待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固结体与桩间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的一种方法。注浆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简便的特点,主要用于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抗剪强度及改善土的变形性质。根据笔者经验,对于砂砾石土地基在注浆参数的选择则上主要把握:1.注浆压力应通过现场实验来确定,考虑覆盖土压、浆液种类、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注浆压力宜选用0.4-1.0 MPa。2.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注浆施工方法。3.浆液材料为纯水泥浆,水灰比为1∶1,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4.注浆量在一般情况下,理论上应填充至颗粒之间的孔隙中,或沿层理或裂隙劈裂式注入。每孔(段)浆液注入量可用下式计算:Q=π*A*H *R*2*β*n=A*S*H*n*β=q*H,其中Q 为每孔段注浆量,m3;A 为浆液损耗系数,一般取1.15~1.30;H 为注浆孔深,m;R 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β为浆液充填系数;S为浆液扩散面积,m2;n为孔隙率。综上计算,每延1 m 注浆量Q 为0.8 m3。 (四)振冲法 振冲法的实质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砂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也可依据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在加回填料情况下通过填料使砂层加密。振冲法处理地基适用的土质有砂性土、粘性土、淤泥质粘性土等。 振冲挤密法是在采用振冲法处理砂性土地基时,利用振冲时孔内砂土坍陷而下沉方法挤密,其相对密度可达70-80%以上,有的可达92-95%,但需填入当地砂土。振冲置换法是在处理粘性土地基时,采用置换填料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对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软弱粘性土,同样也可加固成功,但一定要合理选用振冲器和调整匹配的有关参数。振冲法处理地基施工设备简单,比预制桩、灌注桩施工费用低,是提高电力工程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三、电力土建工程中地基技术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复合地基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其设计思想与处理技术目前代表着国内外先进水平。其实质是应充分地利用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不够部分用桩来分担。对裸地基应用这一技术可将其承载能力提高90%。实际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桩与土可以共同承担起地基的荷载。2.重视垫层褥的巨大作用。实证中当垫层厚度比大于10cm时,桩间土承载力可以超常发挥,且能有效节省桩基投资,效果极佳。 (二)正确选择人工地基桩的类型。对地基处理应拟定多种方案,再进行比较筛选,不管采用何种人工地基,都应找出技术、经济都得到最优化为前提条件。在选择人工地基桩类型上应充分考虑计算评估结论,如计算出的变形值在14cm-19cm之间,且压缩层范围内土层相对均匀,可采用天然地基。而当基础底面上10cm左右发现低压缩性下卧土层时,则须对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之间相对优劣比较。在选定人工地基处理深度上则应以变型控制作为基本原则。 (三)合理应用地基承载力使用值。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和使用值是构成地基承载力的四个基本因素,合理使用地基承载力对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有重大设计指导作用,应加强对地基承载能力认识,合理应用,减少电力土建工程上不必要浪费及风险。 四、结语 电力设备往往对地基稳定性要求较高,实际中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慎重使用基地处理技术。随着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复合理论的不断成熟,电力土建地基的处理技术将逐渐在现有基础上沿着科学化、合理化、集约环保化脚步不断向前发展。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浅析电力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对于电力土建工程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本文从电力土建工程的整个过程,即从投资决策、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结算等阶段来阐述如何控制电力工程造价,针对电力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电力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土建工程; 造价;管理 0 引言 由于电力土建工程建设易受投资较大、施工周期长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造价不受控制,不但需要追加投资,还会耽误进度,直接造成经济效益上的损失。对电力工程来说,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它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控制造价已成为电力投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本文讨论了现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总结了造价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强化造价管理的措施。 1.电力土建工程造价存在的缺陷 目前,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有:第一,无法做好事先预测控制,影响土建项目各实施阶段的决策,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第二,忽视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如果对设计阶段不加以控制,后面到了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审核阶段再来算细帐,以实现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结果是效果不理想;第三,工程技术与造价不能很好结合,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忽视经济效益,过程管理粗放,设计理念保守,在施工过程中不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而造价管理人员仅限于控制概预算,不参与工程的全程管理,只是事后审查、复核。这样会造成造价控制效果不好,出现概算超估算 ,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 2.电力土建工程全程造价管理 2.1投资决策阶段 在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人员要对各土建项目进行可行性做研究,做到科学决策,从源头上做好造价管理。所以,在投资决策阶段要严审设计方案,组织工程技术和造价、财务、法律等部门,由懂 设计、造价和法律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造价管理人员应当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精确计算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费用,如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管理费用、技术服务费、生产准备费等。在投资决策阶段,电力土建工程造价的整体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单价=工程单价估价+单位工程合理利润±单位工程企业内部因素±单位工程投标信息因素 只有做好项目前期经济评价工作,优化评选电力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再由上述计算公式编制出较为准确的工程估算,才能使估算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 2.2设计阶段 作出项目投资决策后,设计环节就是控制造价的关键。统计数据表明: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10%以上。在设计环节,对造价的控制不能偏于保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性能要求,进行数据计算和论证,尽量压缩指标富裕度,以最优的的设计方案来降低投资。 另外,笔者建议在设计阶段引入限额设计来控制投资的主动性,运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与优选。限额设计的概念是:主管部门批准工程概算,由工程概算控制总体工程设计,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各自的设计(以行业限额设计标准为准),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同时,没有特殊的理由不得突破限额。 项目招投标阶段 在项目招投标阶段,电力土建工程造价的整体计算公式如下: 工程报价=清单上工程量×综合单价+保险费用+暂定费用 在项目招投标阶段,要通过招标投标管理和完善的合同管理来控制造价。在本阶段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为: 1)做好施工及设备的招标管理,编制合适的施工预算标底及设备清单,详细分析各单位的投标书,详细列出投标书中存在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漏项或标书中不明确内容,合理选择承建单位和设备供应商,使工程造价控制在概算之内。 2)强化招标投标的合同管理,充分发挥中标价对结算价的约束作用,在合同中明确中标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标价和工程设计要求施工。通过招标答疑和合同谈判,向投标方明确今后可能采取的控制措施,减少索赔隐患,避免由于合同未明确或不严密等原因而造成造价失控或扯皮现象。 2.4在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人员要由一些计算公式进行核算,电力土建工程造价的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2.4.1平整场地与土方开挖计算公式 平整场地计算公式为:A=(L+4)×(B+4)=A底+2M外+16 式中:A—平整场地工程量;L—建筑长度方向外墙边线长;B—建筑宽度方向外墙边线长;A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M外—建筑外墙周长。 土方开挖计算公式为:(此处针对主变压器集油坑和电缆沟等土建项目) 基槽土方量计算公式为: V =(A+2M+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宽;M—工作面宽;K—土方放破系数; H—槽深;L—槽长。 基坑体积计算公式为: V = [ H/6] × [(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上口长;B—上口宽;a—底长;b—底宽。 2.4.2钢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计算 一般现浇板工程量计算公式为:V=板长×板宽×板厚 现浇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2.4.3现浇砼墙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上的门窗口面积×墙厚) 式中:墙长—外墙按L中,内墙按L内(有柱者算至柱侧);墙高—自基础上表面算至墙顶;墙厚—按图纸规定。 2.4.4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应区分钢筋类别和直径,以吨(t)计算重量。计算公式为: 工程量=钢筋下料长(m)×钢筋每米质量(kg/m) 式中:钢筋下料长=构件图示尺寸-砼层厚+弯钩附加长+弯筋弯起部分的附加长-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注搭接长。 2.4.5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方计算公式为:运土方 = 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在电力土建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从工程造价角度帮助承包方优化施工组织,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签证审批制度,实行建立分级审批和先报批后实施。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化时,造价管理人员要参与工程变更的审查工作,研究和评审工程变更的可行性,达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人员要审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单位是否按国家规定及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并验收合格; 2)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及结算原则提交竣工结算资料; 3)审查工程量、单价使用或定额套用、费用计算; 4)审查现场签证资料和隐蔽工程记录的合法性、真实性。 3.结束语 对于电力土建工程而言,造价管理是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它贯穿于电力土建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在电力土建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造价管理人员要把投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限额内并随时纠偏,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使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合理准确,从而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试论怎样提升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文章针对当下我国经常运用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同时针对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着重对提升电力土建施工技术加以探究,望能够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电力土建;施工技术;提高;研究 通常来讲,电力建筑设计跟其他的建筑工程相类似,大都需要遵循有关建筑设计准则。但在这一过程当中因其自身与其他类型的建筑有着独特的要求,这就会造成其与其他的建筑在形式及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电力建筑设计在技术方面的准求及运用上也会有所不同,针对电力厂房来讲,工程量大、时间集中、技术难度高等是目前一定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此其中,施工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怎样提升建筑土建施工技术是最为重要的。 一 电力土建施工常用技术 当下我国电力厂房土建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专属的形式,这对于基础建设来讲,通常会选择使用打入桩的承台基础或者单独的台阶基础,然而锅炉钢架基础和有关的混凝土量会选用汽车站设备浇筑。接下来,针对我国电力厂中经常采用的土建施工技术进行相关介绍: 1.1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 电厂地基基础是在建厂位置的土壤情况之下开展有关设计及运用的。针对软土地基来讲,一般的处理是经过打桩、挖土、深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预防土壤自身的特性影响了地基的牢固程度,与此同时有效结合相关基础技术开展加工。 1.2粉煤灰综合利用 电力土建施工过程中得到大范围运用的混凝土是由粉煤灰或者电厂灰有效结合的复合型减水剂混合制作而成的。其在电厂的基础地基、厂房框架等设备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施工作业中出现的混凝土不易流动及输送难的诸多问题。此外,粉煤灰作为回填土在现实运用当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 二 电力土建施工技术中潜存的问题 2.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过程中易有混凝土体积偏大的问题存在,如果浇筑不到位的话,必然会在侧面或者外表形成裂缝,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外表的温度不平衡产生收缩情况导致的。上述裂缝深度有的时候会高至50~70mm,这样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地基外表钢筋握裹和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2上部现浇框架 因目前建筑的地层框架层会比一般的高出很多,加之在建筑的上层结构当中负荷比较大,如果工程施工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基坑回填土沉,工程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还有可能忽略到建筑形状的特征。上述问题的产生会导致建筑物自身的支撑系统有位移的出现,造成一些框架低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后形成下沉,与此同时一些框架自身就有质量上的问题,比如:易漏振、夹层等。 2.3金属结构、预埋铁件的制作安装 针对工程施工现场而言,许多设计图大都是未经过严格的思索,在接料上有许多问题的存在。设计人员因在设计经验上的缺乏会造成材料在选购过程中出现计划不科学、接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这将会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针对一些大型的预埋铁件的位置也会对建筑结构状况所忽略,这将会造成预埋铁件没有放到与之对应的结构当中去。 三 提升电力土建施工技术有效方法 3.1保证浇筑质量 因电厂中的基础设施体积比较大,比如较为常见的:锅炉、钢架等设施会需要很多的混凝土,并且所需要的浇筑时间会较久一些,要求在浇筑过程中不可有停顿的情况存在,为此,在设定相关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对现场预拌混凝土有关设计的协调性加以关注,通常在有应急预防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对于突发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电力厂房土建施工作业中,假设有一定的条件,就需要在浇筑的过程中保证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浇筑工作定期内完成。 3.2防夹层漏振 通常状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比较高的,然而在建筑厂房框架的过程中会对浇筑高度有着一定的要求,通常需要将其控制在6m左右。由于钢筋之间的距离比较密集,这就会造成水泥使用量非常大。由于混凝土粘稠度比较高,这就会造成间距密集的箍筋相互间特别容易挂上混凝土,这样就会造成振捣棒插入的时候变得比较困难。为此,针对框架柱的混凝土级别配置的时候一定要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其流动性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之下。然而在浇筑的时候通常需要做到一次到顶,在此过程当中不可以有停顿的现象,预防有夹层的问题出现。同时,需要在模板的外侧部位选用与之对应的振动器,避免漏振情况的发生。 3.3对抗梁底下沉 对于梁低下沉的问题,通常需要在基坑回填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掌控,在对其进行基底计算支撑体系的支撑杆相互间的距离,与此同时,要有效的考虑一下各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缩减支撑杆的负载问题,以此有效的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 3.4缩减材料的浪费 在工程施工作业当中,要争取缩减材料在进行对接或者调整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浪费情况,对焊接技术进行科学改良。但是一定要在当下的相关材料规划的基础之上对材料的使用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3.5核实预埋铁件 针对一些大型的设备,比如,钢屋架等预埋铁件,需要在对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它的结构钢筋排放情况开展有关的核实。而后需要依据详细的状况对其进行调整,避免在现场有埋件没有放置在结构内部而导致延误工程工期或者返工状况发生,这样将会造成材料的额外浪费。 结束语: 总的来讲,目前我国的电力土建施工技术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电厂厂房电厂设备的关键性意义,在现实的施工作业当中需要不断的对其加以改良,不断的汲取前期的成功经验,来提升土建施工技术。上述是对于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中潜存的诸多问题及相关改良措施进行的论述,望能够对电力土建施工企业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电力土建工程论文:电力土建工程中复合地基理论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我国电力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电力企业自身的电力建设作为主力机组也迈进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电力土建工程建筑物正逐渐向高、大、重、深的方向发展,而这就对电力企业建设的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地基差异沉降等问题,要求更为严格。本文通过对电力土建工程的相关阐述,重点对复合地基在电力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土建工程;复合地基理论;应用分析 因为复合桩地基是一种能够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提高的地基处理技术,而复合地基一般都是由水泥、碎石、粉煤灰、石屑等加水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形成粘结强度很高的地基。复合地基多由桩本身、桩间土和褥垫层三部分构成,因其具有诸多优势,如地基变形较小、承载力高,而且承载幅度较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1 土建工程与复合地基概述 土建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完成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在现实中,土建工程项目通常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建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2 电力土建工程中复合地基理论的应用分析 该城市为缓解供电压力,开始220kV变电站的建立工作,增添了许多新型设备,如新型电压器,标高为1.2m ,活荷载为70N/m2 。由于此处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土层含水量多,空隙较大,具有很高的压缩性,设计要求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应大于180kPa,而天然地基承载力难以满足需求,为适应新变电站更重的荷载,该电力公司考虑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从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2.1 施工准备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保证场地的干净整洁。某段地表有斜坡存在,对其进行了有效处理,使地表和横断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测试地基的压实系数,根据现场情况,压实系数应大于0.9。同时还考虑到了台阶的设计需要,高度以0.6m最佳,并且台阶的宽度和长度还要满足长螺旋钻机安全作业的要求。 其次,严格设计图纸,复合地基工程的把具体工作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标记,并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用竹桩或撒石灰画圈做出相应的标记,因为复合地基的特殊性,需要对地面进行相应的处理,保持地面的整平,并准确计算桩钻进的深度。 第三,由于地基较弱,很容易出现沉降现象,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建立沉降观测网,埋设相应的桩,并进行准确测量。这些工作都做好之后,还需要进行复合地基施工前的地质检测工作,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和详细记录。 第四,根据桩长的设计情况,开展螺旋钻机的选择工作,并对桩机械设备进行试验,看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实验的数量不得少于4根,实验的顺序要按照设备、工艺、施工顺序进行,要保证复合地基桩的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搅拌时间等,所有工艺作为施工的依据进行施工。 2.2 钻机就位 做完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应适当挪动钻机位置,利用桩基塔身的垂直标杆进行塔身导杆的检查,进行位置的矫正工作,保证钻杆能够对准复合地基中心进行垂直工作,钻杆的垂直度偏差不能大于1%,复合地基的桩位偏差不能大于5cm。 2.3 钻进至设计标高 钻机就位后,开始钻孔,此之前应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使钻头与地面进行接触;然后启动电机,开始钻入,此时应按照先慢后快的顺序进行。钻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例如遇到较硬的土层时,钻杆就会出现摇晃的现象,这时,就要降低进尺的速度,以缓慢的速度保证钻杆能够达到预定的设计标高。在整个的钻进过程中,都需要保证钻机的稳定,避免发生倾斜和错位的现象发生。对于硬质基底的判断通常有以下几个标准:一,钻进电流表到达试验桩取得的到达硬底的试验值;二,钻杆钻进速度缓慢,且钻杆摇晃的比较厉害;三,通过对钻杆取出的芯样进行判别。 2.4 混合料的搅拌和灌注 对于混合料的搅拌和灌注工作,应保证原料的质量,按照规定的比例相配合。复合地基中桩的选择要使用集中搅拌站进行集中的供料,并使用相应的运送车及时的进行现场运送。上料应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先对碎石进行搅拌,再加入水泥和粉煤灰等,当所有原料进行共同搅拌时,通常要将搅拌的时间控制在60s之内,在进行完搅拌工作之后,每台搅拌料都要进行相应的试件检验工作,保证混合料的塌落度能够控制在160mm—200mm之间,要满足预定的强度要求值。 混合料的运输工作需使用特定的泵进行,通过试桩可以对泵的运送量进行确定,混合料的泵送需要按照试桩的数量计算进行确定,运送工作要连续不断的进行。 当钻杆中充满了混合料时,就要开始拔管,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先注料后拔管的顺序进行,禁止先拔管后注料。钻杆准备提拔时,要保证钻杆处于静止状态,提拔速度要保持在2.0—3.0m/min之间。在此整个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工艺试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拔管速度的控制和混合料的泵送量,并要保持连续提拔连续供料。 2.5 质量检测 施工工程进行到最后,需要对钻杆拔出后进行复合地基是否还符合设计要求进行确定,确定符合之后还需要进行覆盖保护,同时要保证对所有的钻杆都能够进行检查,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钻杆就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在实际的复合地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复合地基桩顶浮浆和地面隆起的现象发生,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断桩的问题出现,所以,要做好检查工作,以免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民用建筑的快速发展,我国民用建筑地基的处理方法也各种各样,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代表,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来。如何有效的对复合地基进行控制及设计,使其能够通过桩的正常施工来保证地基的完整性和质量良好性,都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分析 [摘 要]工商管理ο执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监察作用,能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对工商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出其对经济能起到促进作用的方面,并对其重点加强,然后找到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本文整理了整个工商管理的发展史,从其基本职能和特点出发,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作用,希望通过分析可以对工商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为国家进步带来许多机会与利益,也使市场愈加混乱。要想使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就必须打开国门,避免重蹈覆辙,这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要时时对市场进行监管,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转变自身的监管措施,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针对性,努力克服现在市场管理的困难,在自身与相关法律的监管下,创造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 1 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 1.1 原始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一阶段的管理者通常会主观认为员工在工作中不会使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会出现偷懒或其他消极的状态,管理者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是管理人员的臆断,完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进行调查,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方法。对于工人的工作也没有工序的划分和完整的操作准则,完全是由老员工自己摸索并传授给新员工,这使生产速度缓慢,生产效率不高。这一阶段也称作经验管理阶段。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增长,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在相关管理人员的摸索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模式。 1.2 发展阶段 在经济进步的同时,资本主义市场也在逐渐进步,使一些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若只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已经无法实现对整个工厂的管理,这使科学管理的方式出现。在我国处于这一阶段时,相关人员曾用四个词概括了其主要特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但因为当时我国相关方面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还有很大的缺陷,使这一阶段的理念、核心都有一定的破坏。 1.3 现代阶段 在现代体系中主要是注重规范化和概括化,注意培养人才,以集体为重,加强信息的管理,重视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因此,国家应专门立法,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实施。且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与规定也逐渐清晰。 2 工商管理的职能和特点 2.1 工商管理职能 工商管理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管理的作用,因为市场的走势是毫无规律可言的,只有通过人为的把控与调整,才能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加入了WTO后,通过将自身发展特点与国际相结合,使国内外的企业交流逐渐加深,同时我国也大力欢迎国外企业来我国投资,通过外企注资,使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在这对外交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也容易对我国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所以现代经济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保护机制,对其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能帮助去除一些有害因素。相关部门通过对市场的各种把控,使没有规律的市场发展得到规范,使更多商家获取更大的利益,也使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更加有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1 特点 工商管理其实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其本质是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其他政府部门有着根本性的差别,这一部门不需要有专门的基金和项目规划。它的职责是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使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为我国市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只要是一部分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市场的崩盘,这更加体现出工商管理对我国的重要性,只有在对整个市场干预规范后,才能使各种活动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最终使市场在良好的条件下逐渐进步。对于整个监管方式来说,其手段与方法较多,在我国主要是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通过对整个市场进行把控,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发展。从我国的法律看,与工商管理有关的法条基本占了一半以上,这也体现出我国对这一方面的重视,让相关部门对于不合理现象有法可依,使整个市场更加规范。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只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还是为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个监管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都是以帮助消费者维权为基本目标,这也是对消费者的基本保障。最重要的一点是,工商管理不是一种定期性活动,而是每天都应该进行的,只有对市场进行时时监督,才能把握市场的动态并根据其变化进行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还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3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3.1 对整体经济的促进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非常直观的,主要体现在现在的管理部门与商家之间已经不是传统的上与下的关系,已经转变为合作关系,再加上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另外,现在的工商管理办法已经逐渐转变为现代管理办法,并从多方面进行相关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使相关人员对市场的管理更加透彻。在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市场的改变都体现了工商管理的成功,相关方面基本能做到按律办事。经济的不断增长使整个市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而使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办事,并解决各种经济方面的问题,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3.2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 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内的相关企业不断发展,又因为改革开放使大量外企不断进入我国,这不断促进整个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使整个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工商管理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不同于以往的模式,不仅能让企业得到发展,还能使个体之间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目前,这一良好作用还在持续,并会对整个经济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3 对企业的促进 2008年是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一年。在2008年,我国立法规定了一些与企业相关的条例,并对一些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对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例进行了细化。由此可看出,工商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不断促进了各个层级的发展,其对企业的改革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政府与企业分离、农业和教育等事业的扶持,对经济落后地区和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的帮扶。 3.4 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促进 国家对相关行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有关法律也越来越完善,工商部门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不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不合理的现象,并进一步将相关法律进行推广。通过工商部门的宣传,无论是商户还是消费者都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大大减少了违法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保证自身的工作能够做到位,使一切违法行为都无处藏身。工商管理不只是在经济市场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4 结 语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论是在完善国家法规建设、对市场经济的监控方面,还是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想使经济市场能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工商管理部门的建设力度,通过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相关人员也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能玩忽职守,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努力建设完整的工商管理体系。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状况下,工商管理逐渐成为一种调节市场发展经济、维持市场建设的重要工具。并且在调节的过程充分的将其中的作用全部展现出来,才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与探索 众所周知,企业建设是是完善和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情况也会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经济能够在竞争力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步,就要强化对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是一项十分常见的管理模式,其中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特征分析 (一)逐渐从单一性过度至系统性 因为我国仍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经济建设中的各项规章都不够完善,所以这种情况下,工商管理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初始阶段,我国的工商管理不只是在市场经济的调控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农业建设方面也刚刚起步,对商业活动方面就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重农轻商的思想逐渐产生出来,就造成了工商管理过分单一化,一直到后期,在经济的各项规章得到不断完善和具体,工商管理才将其中的系统化逐渐展现出来。 (二)其机构和范围的建设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商管理机构也得到了明显的推进,在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在工作中的各项职能的逐渐趋向细节化和具体化。我国工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完善,也将其中的先进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能够逐渐将管理的范围扩大,从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征 因为我国工商管理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的模式是比较单一的,直到进一步发展而来,社会经济逐渐取得进步,各方面的建设也逐渐获得完善,工商管理也在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更加适应了当前的发展机制类型,从而更好的促进的经济的调控和监理。 二、工商管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法影响研究 (一)能够为我国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 经济的发展情况是受经济规律的直接影响的。但是,在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下,在其中也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某种商品在某个时间段的营销十分顺畅,为此,许多企业看到了发展方向,也逐渐生产出类似的产品,而当这些商品生产出来,市场上的这类商品已经饱和,就造成了产品滞销的状态,使得企业的效益不但不能获得提升,很可能会出现下滑。而工商管理中根据此类问题的情况能够及时的做出预防手段和解决方法,使得经济活动能够受到法律的监管而变得更加规范具体,尽可能的防止了出现市场风险。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能够严格的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在信息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情况,还要将信息的时效性方面也考虑完善。因为信息是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而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对经济行为有着十分重要是作用。所以说,工商管理部门在信息的规范程度方面一定要谨慎,这对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有着重要的促进影响,是经济发展应该具备的外部条件。 (二)能够更好的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关键,消费者在整个消费活动中的行为和态度情况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在进行经济活动中,若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可以直接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来直接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工商部门在此项活动中是遵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劳动法》来进行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消费者在通过工商管理举报商场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就能够达到正当维护权益的目的。工商管理在此项工作中不仅能够正常的维护消费者权益,还能够在消费者群体中宣传维护权益的知识,从而更好的树立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发现不法的商业分子从中作乱就能够及时的给予回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能够在企业的改革中发挥引ё饔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改革转型主要以政企分家为主要发展目标,从而尽量的实现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在这个环节中,就非常容易出现不顾国家的利益只顾自身发展的情况出现。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状况下,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改革转型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其中主要表现在引导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民营企业获得改革的转型。而对于一些经营效果不是很好的企业来讲,工商管理部门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转型变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继续获得发展的机会,生产资源也不会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这个社会经济得到全新发展的状况下,工商管理不仅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 要:工商管理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工商管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确保国家市场经济在安全、公平、公正以及有序的环境中健康运行。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工商管理的基本概况出发,分析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实现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价值最大化的路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宏观调控 一、工商管理的基本概况 (一)基本内涵 工商管理从本质上讲归属于管理学,常见于市场经济领域之中。从广义视角去看,工商管理主要以工商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制定宏观战略规划,通常在工商企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工商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助于促进企业进行科学化决策,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蓬勃发展[1]。 (二)基本职能 我国的工商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是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市场经济在我国既定的范围内运行,保障经济主体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能够遵纪守法,避免出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与影响社会秩序的负面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不但要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而且还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即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合法性与强制性,积极强化工商管理与其他经济元素间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市场调控职能,实现市场经济系统间的强有力合作,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运行。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大局的稳定。我国实施的工商管理举措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其经济调控职能,可以有效促进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协作关系。工商管理在不断协调执法部门与企业关系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执法部门管理方法的优化与服务机制的完善,有助于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二是科学引导企业转型与改革。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通过积极制定强针对性的经济对策,对企业的转型与改革工作能够予以科学指导。在这整个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会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实施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促使企业的转型与改革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为目标,确保企I在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大政方针的前提下进行转型与改革,进而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是提高企业生产的流通性。我国的工商管理对部分商业企业集团不具有完全管理的功能,而只能予以适当的干预,即通过一系列辅导性、帮助性的工作降低商业企业集团对政府或政策的高度依赖。[2]这就使得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大大提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推动了经济运行的稳定与健康,尤其是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流通性。 三、优化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具体路径 一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目前,部分企业为谋取短时期内的最大经济利益,不惜将企业的未来发展置之不理,盲目采取“杀鸡取卵”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这些企业迅速衰亡。比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豆腐渣工程、注水猪肉、有毒食品等现象。所以,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对广大企业进行引导与教育,促使企业认识到树立良好的信誉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 二是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与功能,就必须确保工商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与扎实的法律基础,并能够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最大程度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经济在法治环境中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经济信息的力度。市场主体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等,然后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予以调整。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多数企业往往因获取信息不及时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经济信息的力度,争取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了解与掌握市场经济动态,为其正确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3]。 总而言之,工商管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对我国各政府部门而言,必须积极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对工商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重要价值予以充分认识,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举措,最大程度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与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的涵义 市场经济是随着剩余产品以及剩余交易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在当时条件衍生出来的商业贸易管理出于维护统治者的政权以及发展经济的目的。在我国的历朝历代对于从事手工业者、集市交易(包括商贩)等的管理行为都十分重视。所谓工商行政管理,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市场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它是政府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管理的对象是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管理的性质是对经济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的手段主要是行政和法律手段。它的每一管理行为都是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都必然产生直接的法制执行力。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建立反垄断法,GDP连续超过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行政管理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和监管中肩负着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学者非常关注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工商行政管理研究的热点与方向,并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研究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现行的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工商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水平是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工商管理的作用 (一)监管规范市场主体及其市场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机关,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运用行政权力和法律手段监管和规范市场运营商和市场经营者的行为,它是一个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维护市场秩序要具有全局性、社会性和权威性。监督和管理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传销、直销管理;食品安全和网络商品交易合同的监督管理;使用商标、广告的监督和管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开展监管执法工作。 (二)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正常运转是需要具有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的成长与体系的完善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第一就是市场的自律性组织,第二是政府的行政扶持。 (三)提高市场准入监管层次 对市场某一领域设立“门槛”是保证市场秩序良好运行的必要措施,对其进行强而有力的监管是大势所趋,然而一味地提高“门槛”来代替监管工作,不光阻碍了许多有发展潜质的企业进入市场活动,从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如何提高监管层次是日前工商行政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应当适度根据产业机构调整产能过剩行业的进入数量、规模。目前我国的行业准入制度已由登记审批制过渡到实质审查制,为市场准入实现较高层次监管提供了政策保障,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在思想、业务水平等层面上实现这种转变,那将切实提高我们的市场准入监管层次。 (四)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要想稳步、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定、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竞争,竞争才能提高生产力,竞争才能出效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商品价值最大限度的得到实现,社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定律才能被验证。 三、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优化组织结构,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匮乏 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上,初级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作为金字塔的中部的中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缺口很大,塔尖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紧缺程度非常严重。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过去农耕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的,建立在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它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竞争的意识、服务的意识,要有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思想,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制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时总是过分强调基本知识的传授,这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能与作用。这就是客观上要求拓展、拓宽工商管理范围,加强其薄弱环节的管理,实现工商管理职能到位。不仅要监管好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而且要宏观调控、指导、监督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不仅要管理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而且要管理好公有制经济,努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秩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力量薄弱 客观上,县域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使地方保护主义难免产生,地方政府干预的阻力增大;同时中国社会人情世故的固有顽疾,导致社会关系方面的阻力也在进一步增大。主观上,具体表现在行政监管执法能力不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强,综合沟通协调能力不强等方面。 四、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经济全球化进程愈来愈快,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因此,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改革与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完善工商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行为日复杂化,已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域。在这种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加强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宏观调控、指导、监督市场经济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工商管理能力,加强基层部门的建设。落实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努力加强基层工商管理部门的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建立职责与职务、职责与能力、业绩与利益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五、工商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商管理机关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态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完善服务机制和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执法机关,工商管理部门要勇于探索,规范、整合其管理职能,打造更好、更有效地工商管理平台,力争工商管理的最优化和高效化,使市场资源公平化、透明化,促进市场有序、稳定、良性、可持续的多元化发展。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工商行政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够成熟,工商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工商管理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执法机关,应为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只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充分认识其对于经济的深刻影响,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服务。 作者:林海龙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摘要: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能性。本文将分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了促进经济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之间协作的有机性、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等四个方面,以期更好的发挥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优良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有机性 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工商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工商管理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托法律监督机制,对消费者权益进行维护,有效履行对市场经济秩序规范的职能,对市场主体准入工作进行合理规范,进一步提高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逐渐优化市场体系,最大化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促进经济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性 我国大多数企业会受到跨地区、跨部门的界限,在企业自愿联系、结合的基础上,会极易造成之前彼此隔绝的企业、单位进行不断地结合,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横向的联系,尤其是在经济间构建了强制性关系,改变了国内传统的条块状分隔的形式,帮助企业摆脱束缚。现如今我国市场,改革流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政企分开,大部分商业企业应用的是釜底抽薪的手段,最大化把企业进行联系,爱另起炉灶手段的条件下,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指挥中心。由于我国企业不隶属于行政部门的范围内,致使企业内部达到各项工作需要政府机构以一种合作的角色进行引导,难以直接进行干预,这种模式大大的减少了企业对地方政府的依赖,相应的强化了企业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看企业工作的效率,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国内目前得到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工商管理工作在我国企业实际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全面性,要想进一步发挥工商管理正面的作用,还需要系统的进行改进。一般情况下工商管理应用的是多方协作的手段,本身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保证作用。第一步,工商管理单位作为我国政府关键的监督管理机构,需要有效依靠立法单位、经管单位以及其他行政单位的有机协作,最大化强化自身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在逐渐改善行政管理机制痘痘前提下,在实际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态势。第二步,在不断强化经济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工商管理部门也逐渐积极地投入至具体的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实践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如今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动态,借助宏观调控的方式,有效调整环境,构建一个更加积极的环境。第三步,在依法操作的条件下,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凭借经济立法的方式,强化工商管理自身的权威性。第四步,工商管理部门的实际的工作需要和相关的经济法规的要求相符合,有效的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坚决拥护人民群众的立场,依法处理相关的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经济发展有序进行[1]。 三、促进企业之间协作的有机性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对各企业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进一步确保市场经济的秩序,最大化发挥本身的职能,对工作模式、手段进行合理创新,推动国内社会经济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工商管理单位在养成不断树立经济发展意识的基础上,优化市场环境,更好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局而服务,对如今的市场监管执法方式进行有效改进[2]。依据这么多年的实践,可以知道要想进一步改革市场流通领域,政企分开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内容,依托工商管理的支持,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让各种企业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展开企业的运作、管理,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另一方面,随着政企分开模式的推行,我国商业企业可以在不隶属任何管理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对企业经济发展展开积极引导、帮助,把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交给企业,帮助企业间进行有机协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最大化的强化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四、促进法律监督机制的提高 工商行政管理单位需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效的履行被赋予的责任、义务,提高执法监督的力度,对监管市场采取严格依法的方式,不仅仅要确保我国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也要坚决树立法律的权威性[3]。在工商行政管理单位进行实际市场监管的工作中,严格依法行事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在相关行政执法程序的前提下,合理遵循行政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要求,在注重合法监督的同时,也注重监管的合理性,对企业相关的经营、竞争等操作行为进行科学地引导、规范,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性,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监管本身的合法性以及透明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系统、复杂的科学,本文主要简析了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了促进经济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之间协作的有机性、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等四个方面,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工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作者:张赟 单位:美国桥港大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经济发展逐步全球一体化,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形势日益复杂与严峻,尤其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对企业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降低污染与节能降耗的要求。煤炭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煤炭企业也是典型的高碳型经济组织,基于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多元化能源格局逐渐成熟,煤炭企业必须构建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以此来增强自身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前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极高的化石燃料,目前,煤炭的质量较差,而且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大气中的碳浓度大大增加,使全球变暖,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不可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财务风险,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煤炭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二、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理念,以转变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为核心,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创建清洁的能源结构[1]。低碳经济具有目标性、整体性、渐进性、系统性以及体系性等五大特征。低碳经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贯穿与社会再生产的经济活动与消费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发展“低碳化、无碳化”的经济为目标;低碳经济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实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表现在实现整个社会的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低碳经济不能急于求成,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我国应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因此,低碳经济具有渐进性;低碳经济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其途径与手段的系统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系涉及技术体系、能源系统以及产业体系等多个方面。 三、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包括狭义的财务风险与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举债经营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即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出现到期无法偿还本息的情况[2];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致使企业出现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财务风险包括资金营运风险、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可度量性五大特征。对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是无法被消除的,而且一旦财务风险爆发,就会对企业运营的持续性带来严重阻碍,甚至致使企业破产或倒闭;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其中,横向全面性即财务风险贯穿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时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产生挑战和威胁。纵向全面性即财务风险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同时也是可变的,尽管企业能够预防与估计财务行为,但企业自身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因素不断变化,最终的财务结果也会与预期具有一定的差距[3];共存性即财务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若财务风险较高,则相对应的财务收益就较高,反之,则财务收益较低;可度量性即企业可借助数学工具,构建相适应的财务评价模型,以此来度量财务风险。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典型类型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以及法律环境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进而引发财务风险。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典型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金运营风险。 (一)筹资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难度大以及偿债风险大两个方面。一方面,低碳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绿色信贷政策,改变了融资环境,约束了煤炭企业的融资行为,提高了煤炭企业融资的门槛[4];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进低碳技术、更新低碳设备,以此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煤炭企业的偿债风险增加。 (二)投资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低碳项目投资决策盲目和低碳项目投资额度不当。一方面,煤炭企业由于对低碳投资项目缺乏系统、周密的可行性分析,或由于信息不对称、失真或滞后等原因,出现盲目投资低碳项目的现象,构成直接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为实现“低碳化”的发展模式,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以及设备,从而增大了投资回报风险。 (三)资金运营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金运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大、碳税高以及环境治理支出大。首先,应收账款在煤炭企业的销售收入中占比例较大,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影响生产,若出现死账、坏账,则将使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碳税是一种调节税,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某种程度上对污染所产生的负外部影响进行弥补,同时也增加了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煤炭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依据低碳经济的要求,煤炭企业将支出越来越多的环境治理费用。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低碳性与经济性相统一 煤炭企业的低碳性与经济性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结构以及追求绿色GDP,追求个体与集体、经济与生态、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煤炭企业集群整体资源、能源消耗最小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 在设置指标项目、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评价指标不仅需具有充分有效的实用价值,而且其成本也不能超过其所能提供的收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需具备信息收集功能,即及时收集相关的政策、自身的财务状况等信息,并进行判断,再决定是否采取财务风险预警;然后,依据自身生产经营整个过程的监测结果,判断财务状况,并诊断生产与财务运营中的弊端;最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能及时找出使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避免进一步恶化。财务防范机制的主要作用是防范与控制,首先,运用功效系数法来综合评价煤炭企业,对分析结果进行观查,根据综合功效系数所处的警级来划分财务风险,即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以及高风险,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常采用的财务风险处理方法包括财务风险回避、转移、自留以及分离。 作者:王成 单位: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本文在阐述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筹资过程、投资过程、经营过程和流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以及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防范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 近年来,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法,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会出现大量的小微企业及中小企业。许多人在政府的提倡下加入了创新创业大军,并没有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思想准备。小微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过程、投资过程、经营过程及流动性方面上,很多小微企业主并不清楚全部的财务风险,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社会创新创业新局面的打开,还有可能使许多参与创新创业的小微企业主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因而,小微企业主很有必要了解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各种表现,以及掌握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1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以前学者较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近年来,提出更为准确的、更需要关注的小微企业概念。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世界各国对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并不统一,如美国将雇佣员工在10-99人之间的企业确定为小型企业;雇佣员工在1-9人的企业为微型企业。欧盟根据企业员工和年销售额或资产总额来确定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其规定的小型企业是员工人数在10-50人之间,且年销售额或资产总额在200万-1000万欧元之间的企业;微型企业是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且年销售额或资产总额在2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世界银行将雇员人数在1-10人之间,总资产100万美元以下,年销售额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规定为微型企业;雇员人数在11-50人之间,总资产和年销售额均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界定为小型企业等等。我国对小微企业划分已经非常详细,如根据不同行业有不同标准,有利于税收优惠等操作层面的执行。近年来,国家给予小微企业大力的扶持,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提高就业率。如免征小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5年到2016年共2年合计减免小微企业税收超过2000亿元。但是,基层各部门在执行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时,标准并不统一,造成有些小微企业主没有享受到优惠的好处。因而建议: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更为多样化些及更为人性化些,如按行业,总资产由小到大排名,排名靠前的一定比例的企业定义为小微企业;高校大学生刚创业,在种子期及初创期的企业定义为小微企业;税务部门执行时能自动给予税收优惠等等。在小微企业中,有一类是新创科技型企业,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员创办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咨询服务的,一般是在三年以内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更值得关注,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家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1]。如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往往创建科技型小微企业。 2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2.1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筹资过程的财务风险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筹资难、筹资渠道少、筹资风险大等问题。由于是新成立的小微企业,处在种子期、初创期阶段,银行不了解企业主及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了解和掌握新创的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会付出较大的成本。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经历漫长过程,发明专利的实用性有待检验,小微企业主的企业管理能力缺乏,这些都是筹资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新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缺乏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小微企业主要是虚拟的服务器及域名,几乎没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很难获得抵押贷款。如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几台电脑,利用宿舍作为工作室,租用域名和服务器空间就可以很快开发出网站和软件。但能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几乎没有,也就很难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 2.2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由于小微企业筹资较难,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有限。小微企业人员少,往往缺乏投资决策的人才。小微企业主缺乏投资经验,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如大学生创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因大学生缺乏职业经历和人生阅历,易做出不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投资决定而造成损失。小微企业结构简单,缺乏投资决策部门。刚创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没有过去投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无法为现在投资决策提供参照。 2.3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的财务风险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由于新创的小微企业资产少、人员少,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小微企业主缺乏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容易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而对公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的新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一定创新性,进入了全新的经营领域,在这全新领域里,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未制定出来,处在法律制度的灰色地带,这就有可能使小微企业面临经营的政策风险。如共享单车,消费者用完单车乱停放,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出台限制政策,这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刚创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项目启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万事开头难,对于小微企业主来说是个巨大考验;有的小微企业只顾眼前问题的解决,没有做长远的规划,不注重培养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经营风险问题。 2.4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流动性方面的财务风险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流动性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一是新创的小微企业筹资难,引起财务流动性风险。筹资难是小微企业一个共性,如果不经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民间的非金融借贷机构联系,在关键时刻需要流动性资金时,就很难及时获得融资。二是刚创建的小微企业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足够的收入回流的资金补充,引起财务流动性风险。三是小微企业主管理不善,资金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如没有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导致应收账款没有及时收回,引起财务流动性风险。四是流动比率不合理,流动负债严重超过流动资产,以流动负债支持长期资产,或长期资产支持短期负债,短期负债一旦无法在一年内偿还就会引起企业财务危机[2]。 3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 3.1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筹资过程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股权性筹资和债权性筹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3]。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进行股权性筹资时,要注意筹资的额度和出让股权的比例关系。要有合理的筹资计划。如在种子期的小微企业出让给天使投资者的股份不应该超过30%。除了从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获得资金外,也能够获得较多的增值服务。小微企业要尽可能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打交道,不要因为银行审核严格,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放弃与银行的来往。只有积极主动与银行联系,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极影响,才能长期稳定地获得银行的贷款,以备不时之需使用。从非银行机构获得贷款时,如民间借贷,需要注意贷款成本。民间借贷的成本一般比较高,如贷款的利率远高于企业的利润率,则不宜获得这笔贷款,否则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带来致命打击。还要注意到正规的民间借贷机构贷款,如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等,具有信息公开、快速便捷、成本可控等优势。 3.2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投资过程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投资过程一般不宜进行多元化投资决策,应该利用有限的资金投资到企业的主营业务上。如大学生在创办小微企业时,会经常改变投资的初衷,频繁改变原先的投资决定,这样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控制投资规模及速度,与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小微企业主要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做到投资前做计划,投资中的控制与投资后的总结。充分认识投资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科学投资决策机制,准确运用投资决策方法[4]。小微企业主也可以咨询第三方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第三方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往往拥有丰富的投资决策经验和相应的投资管理人才。他们的集体投资建议优于小微企业主个人的决定。如大学生在创办小微企业时,就缺乏投资的经验,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等第三方机构的帮助。 3.3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要逐渐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关键岗位做到一人一岗,相互制约。明确权责关系,实施问责制度。小微企业主要提高经营风险控制和防范意识,加强财务知识培训,认识财务经营风险的危害性,全面掌握财务经营风险的管理[5]。提高领导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制度性、合理性,完善财务经营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国家有可能取消优惠政策或出台限制性政策,这都会对小微企业造成重大冲击。要加强对国家政策走向的研究和预测,在政策未变动前,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4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流动性方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对于加强流动性方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首先要合理处理筹资和投资的关系,要适当控制投资的频率和资金大小,投资决策一定要考虑筹资的计划。适当确定筹资的资金量,科学安排筹资的时间,在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基础上,合理的筹资来化解流动性方面的财务风险。其次,要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并确保完成销售计划。如果制定过大的销售计划,一旦无法完成,可能会造成经营性流入资金大幅度减少而引起流动性危机。如果制定过小的销售计划,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完成销售计划,要重视营销策划,制定详细周到的营销计划是有必要的。最后,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制定适当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在争取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同时,将应收账款坏账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应收账款坏账率,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作者:苏考辉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举措 1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风险源自事件的不确定性,即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达到预期成果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存在,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如何客观分析和认识风险,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意义重大。财务风险,即通常所说的“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理解为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根据我们项目组对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和走访,我们了解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超过50%,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流动负债,由于举债期限短、企业往往需要通过举新债偿还旧债,使得企业没有喘息的机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危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经济陷入衰退;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常态,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首先是偿债风险。由于借入资金规定有借款方式、借款利率、还款数额和还款期限,企业必须到期偿还,不然企业的信用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当企业负债较多时,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如期还本付息,产生偿债风险。当偿债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破产清算风险。其次是收益变动风险。它来源于企业内部资金周转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存在经营风险),也就是说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与借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不确定,导致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上下波动,在企业负债的财务杠杆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逐步放大。众所周知,当企业资本结构一定,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相对固定,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减少,使企业所有者带拥有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相反,在税前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收益也会相应缩水。在企业资本结构中,经营风险与借入资金成正比关系,借入资金越多,风险越大,借入资金越少,风险越小。由此可见,保证资金结构合理,维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水平,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应该擅用举债经营手段来提高财务杠杆收益,确保资金盈利。但是举债经营必须把握一个“度”,否则会加剧财务风险,“玩火自焚”。 2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2.1注册资本空虚化,负债比率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运用借入资金注册公司,而后又通过挂其他应收款等方式抽逃注册资本;一些企业甚至虚增注册资本等来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这样就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资本空虚化现象比较严重,资产负债率偏高。 2.2短期贷款用于长期用途,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也要发生大量的费用,其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但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备项目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可以申请三五年贷款期限的条件,银行因为其风险性、多变性和业绩波动性等因素,也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只有通过变通的手法,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一些长期投资项目。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在时间和数量上如果不能协调一致,并因此形成了“短贷长投”,造成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损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的信用形象,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3民间借贷的高利息,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鉴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银行信贷政策的歧视,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推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2.4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是投资人与科技人员合作成立的企业,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其经营重心是产品研发,往往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财务统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很难得到保证,增加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2.5财务制度不完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严格、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财务工作流程不严谨、不规范。投资者就是企业的领导者,领导集权现象比较严重,工作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3科技型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健康的成长,就要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 3.1加强监管,防止注册资本空虚化 注册资本代表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我国公司注册相关法律严格规定,注册资本必须足额到位不得抽逃,但在实际运作中,有不少企业都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的问题。为了防止抽逃现象的发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在企业成立之初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监督企业对注册资本的操控行为,严防企业擅自抽逃注册资本。 3.2有效配置资产与资本的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产与资本结构应该保持在速动比率约等于1,流动比率约等于2的水平上,即速动资产规模基本上相当流动负债的规模,约为流动资产规模的一半,全部长期资产和另一半的流动资产,应该由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支撑。但也有一些企业的流动比率甚至小于1,这也说明,这一部分企业的流动负债用来支撑全部的流动资产以外,还支撑了部分长期资产的需要,存在短期资金来源由于长期用途项目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努力实现防止流动负债用于长期项目,堵住财务黑洞,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3.3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负债经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优化筹资渠道,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上市融资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分散筹资风险。对一些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企业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资本、负债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负债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优化负债结构,进行短期负债、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动态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同时控制好负债经营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4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就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其使用效益。因为企业如果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即使现金管理十分有效,也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陷入财务困境。 3.5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建立内控制度,不仅要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有关的风险,还要控制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风险。首先要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对财务上的管理要按照规定进行,例如财务部的员工每个人的职责必须明确,账本设置齐全、会计资料清晰、真实;其次,其他部门也要建立与财务制度相配套的制度规定,例如销售部设台账,月末与财务对账,车间的出入库单月底也要和财务对账等等。总而言之,各部门的职责设定应当环环相扣,并按照制度规定办事,才能起到良好的内控效果。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实现各部门内相关人员的相互制约,从而避免管理上的漏洞,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将可能受到的风险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科技型企业而言,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风险,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或规避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转变以及借助外界的力量,正确应对发生的财务风险,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正如索罗斯所说“: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 作者:杨淑娥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1.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1.1垫资风险 在现代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工程的建设权,往往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变少,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工程项目如果缓建和停工,均会导致其陷入债务危机,同时也加大了资金回收难度,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1.2成本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成本的控制。尤其是财务管理中,一旦企业的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导致企业成本风险增加。而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较多,而施工企业为了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将工程的中标价格降低,进而导致施工预算降低,而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势必会付出更多的投入,导致决算超预算,引起成本风险,最终导致血本无归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1.3回收风险 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虽然施工企业会及时的与工程业主进行结算,但是在结算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验收不合格、质量不达标、业主资金缺乏等而难以及时的结算资金,这就给企业成本的回收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难度,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被降低,后续工程也难以及时高效的开展,加上竣工结算不成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保修,而这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转和企业风险的增加。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不仅有外在的因素,还有内的因素。从外在因素来看,主要有工程成本提高、环保施工的需要、汇兑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激烈、突发因素等均属于外在因素。而内在因素主要是内控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施工人员的成本意识缺乏等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不足。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导致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分析和控制。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3.1健全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必须致力于企业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的健全,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达到预防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因此,应在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健全过程中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提前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财务监测,并在整个施工全程对其进行监视,并及时的构建详细的监控信息档案,从而及时的找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二是结合监测的信息档案及时的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的模型,对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全面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反方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财务风险预控是否成功进行评估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其改进。由此可见,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致力于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的健全,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风险的控制。例如下图,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常用的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 3.2以企业内控为着力点,致力于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开展 融资管理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而在融资管理过程中,应以企业内控为着力点,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还应对融资方式进行拓展,从传统的银行贷款转移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上来,例如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但是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作为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及时成立企业融资团队,策划融资方案,并通过对融资方案的评估和分析,确保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确定融资方案的基础上,企业就应以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为契机,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有效的确定,并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进行有效的预测,结合确定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有效的确定,并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结合企业的实际及时的偿还债务,得到资本结构最优化的目的。 3.3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成效 在整个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加强融资管理外,还应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成效的提升。所以在整个风险预控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合同进行工程资金预算的编制,达到最大化的优化企业资金配置的目的,并及时的加强对预算的审批,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3.4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是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回笼,保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树立风险意识,注重财务决策,降低筹资风险。二是企业垫资风险的控制,施工企业自身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设计图纸以及合同要求进行施工,认真做好工序验交和签证工作,使投资方没有任何拖欠工程款的理由;并关注业主的资信状况,了解其资金的运转情况,按时催收工程款项,如果遇到不能够正常还款,而业主的资信状况又是呈现不良的趋势时,施工企业就要采取果断措施,包括必要时停工,以此敦促业主履约,尽可能减少或挽回企业损失。三是企业成本和回收风险的控制,合理计算拟投标项目的成本价格,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观念,控制人工费支出,加强材料的控制,重视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回收工程款。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管理是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因而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分析和总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风险管理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切实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祥州 单位: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1、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集团企业的投资风险 一些集团企业主营的经营项目涉及比较多的领域,随着领域的扩大,集团企业的多元化形式也势必带来一定的风险。集团企业的投资有对外投资和集团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投资,其中,对外投资存在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率的风险:内部各单位之间相互投资存在资产项目的不合理性,使得新产品不能被市场认可,使得投资风险加大,而影响外部投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 (2)集团企业的资金营运风险 集团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对资金周转的需求量比较大,集团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而且集团企业大多是由多个自主经营的企业组成,如果出现单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会给整个集团带来风险。 2、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集团企业在财务环境方面的变化 集团企业的财务环境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特别是在建立组织形式、引进外资等,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环境越来越复杂,环境变化比较快。这就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财政相关政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集团企业的财务主体界限划分的不够清晰 一些集团企业由于长期在行政方式管理和经营的控制下,使其无法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且对于出资者和经营者来说,其产权的界定划分也不够明确。 3、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上的完善对策 (1)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要理顺,财务管理机构要完善。 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要以母公司为核心,母公司在集团企业的企业群体,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不同财务部门进行层次划分,适当对其职能进行定位,明确各自的财务权责范围。 (2)集团企业在财权分配上要合理,坚持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集团企业要将集权与分权的协调统一起来,合理分配财务权利。集团的整个战略性决策、关键性投资决策等。都需要采取集权管理的方式,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为了调动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集团企业应考虑将权力逐步下放,保证可以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约束。 (3)集团企业要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集团企业要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控,做好对集团资金调度和管理工作,集团内部的管理层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为集团内的主营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集团企业的财务约束与激励制度要完善。 集团企业要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财会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与监督,并合理的选择激励方式,以完善管理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集团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我国的集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集团企业要解决财务风险问题就要营造良性的财务环境,对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有所了解,建立符合集团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不断探索适应集团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 作者:张瑞珍 单位: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1)资金回收风险管理。包括识别资金回收风险、评估资金回收风险和防范与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主要考虑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在这一控制环节中,企业要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正常收回。 (2)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处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将经营活动中实现的净利润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回报投资者的过程。这个环节首先需要识别收益分配风险,企业不能只追求给投资者回报而造成保留盈余不足,也不能给投资者的回报太少而打击其投资积极性。其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星星灯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星星灯饰公司作为当地灯具市场中的后起之秀,发展速度迅猛,创新意识坚定,短短八年时间,取得许多优异成绩。但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却略显不足,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整个公司的风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财务部门缺乏财务风险评估人员和措施,经常导致决策失误,例如常常高价购进原材料,而材料质量却一般;普通员工更是毫无风险意识。星星灯饰公司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上层管理者没有风险意识,思想上认识不到财务风险对公司的重要性,所以就疏忽了对风险的管理。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决策的失误尤其是投资决策失误,会使公司资金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资金供给不足,严重的甚至导致公司破产清算。星星灯饰公司一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主义和个人主观主义现象。往往不经过财务部门的评估而由公司管理者凭个人经验单独决定。然而,由于决策人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未能做出恰当的判断决策,仅仅凭借以往相关经验,以固有的思维模式,生搬硬套,最终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严重危机。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缺乏相关风险分析人才和经验,很少对企业的采购和投资进行细致的评估、审定,致使一些项目虽然经过的财务风险评估,但是最终还是出现项目亏损。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说该公司很多决策都缺乏相应审批程序和科学性。 3.资金回收不确定 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没有一个企业敢轻视。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往往是通过资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企业投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因而资金能否及时回收对企业至关重要。星星灯饰公司在资金回收方面就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就该公司自身而言,决策出现失误导致资金无法收回;另外企业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如管理人员工作松散、制度缺乏等原因也会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影响资金回收。第二,公司的合作伙伴信用度低。公司由于发展的需求,往往会赊销产品给客户,但是由于事前对客户的了解不够,导致最终无法按时收回货款。 4.利润分配不合理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者投入资金后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收益。在企业利润分配阶段,如何平衡投资者和留存收益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企业只顾着回馈投资者,把大量的资金分配给投资人,必定导致企业留存收益过少,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相反若是给投资者回报的太少,定会挫伤其投资积极性。星星灯饰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就没有处理好,由于企业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资金都用于扩大再生产,一连几年投资者都没有收到回报,即使有也太少。一些投资者已经对该公司已没有太大兴趣,有的正准备把资金投到其他项目上去。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该公司以后的发展定会受其影响。 三、星星灯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第一,公司要专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运作情况,涉及企业重大风险管理事项时,要进行集体决策,杜绝个人独裁,形成并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还要成立独立的风险控制和稽核部门,该部门直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结合企业内部各业务和管理环节进行工作,形成独立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稽核。第二,加强学习力度。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可能存在风险问题。因此,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风险防范意识必须始终存在。面对企业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学习和培训,高层管理者亲自带头;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学习培训后,要定期进行考核,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风险意识,并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2.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活动之前,都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星星灯饰公司正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风险识别机制,所以常常决策失误。建议企业成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机构,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财务部门人员参加,在每项投资活动之前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并作出评估,这样决策科就可以视评估结果而定,能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审计力度,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审计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制定相关审计制度,例如每个月针对投资的项目做一次全方位的审计,同时穿插一些不定时的、突击的审核。在审计的过程中加上财务部门相关人员一起,从而相互监督,提高效率。另外,还要加强企业外部的审计,可以请用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的单位针对投资、会计工作等进行定期的审核,做到投资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早作处理。从而使企业决策者看到的信息真实、准确,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对策。 3.确保资金及时回收 针对星星灯饰公司在资金回收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公司还需做到以下几点方能确保资金及时收回。第一,加强公司自身建设。该公司资金无法收回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投资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这就需要确保决策科学并且加强管理。确保决策科学在上文中已解决,故在此谈加强管理。企业加强管理,必须制定管理政策,建议企业完善自身的制度政策建设。制定项目实施细则,做到项目实施之前、实施之中、实施之后到有制度可依。对员工也要加强管理,从生产、生活甚至后勤统一管理,最终逐步完善企业管理。第二,及时沟通合作伙伴。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发展往往关系自身的发展。在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应当充分了解对方,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赊销自己的产品,若是信用一般或不好,则最好不要赊销,以免货款无法收回。当对方确实无法按时还款时,应加强与其沟通,协商处理方法,既要维护自己利益也尽量维持合作关系。 4.合理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是企业将获得净利润用来还账,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和回馈投资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星星灯饰公司没有平衡好盈余公积和投资者的利益。任何企业在初期都希望尽快将自己发展壮大,这无可厚非。然而,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若果投入大量资金后企业赚到了钱,但是自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这对投资人肯定是个打击。目前该公司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严重受挫,究其原因是利润分配不合理。该企业应当制定规则,由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共同制定,做到兼顾公司发展和投资人利益。例如在偿还债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后,把剩下的利润70%作为留存收益,用来扩大企业再生产;30%用来分配给投资人。当然具体的分配比例还需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来协商、开会决定,并将这一协商定为机制,每年例行举行。不能一顾为了企业发展而忘了投资者,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的最终发展。 四、结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各个过程中,都存在财务风险。在筹资环节,企业是吸纳投资者直接投入资金还是进行借款,都不能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要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偿债风险等降到最低。投资环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同时加强管理和审计力度,避免投资失误。资金回收环节,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手段,确保资金及时收回。收益分配环节,兼顾企业今后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尽量做到均衡。企业若能在以上四个方面管理好财务风险,才能有利于长期发展。 作者:王路裴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1电信企业财务风险 1.1财务风险类型 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把电信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以下5种类型:(1)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占比例以及各项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电信企业资本结构风险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占比大、负债占比大。(2)资金风险。这主要指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现金流动性风险等。(3)成本结构风险。电信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比较庞大,折旧、摊销费用占了成本费用中的很大比例,这部分费用不是付现成本,挤占了付现成本的空间,带来成本结构风险。(4)资产风险。这仍与电信业的特点息息相关,包括资产安全风险和运营效率风险。如由于移动手机的普及,许多家庭撤销了固定电话和小灵通,该类业务的缩水会导致原先为固话和小灵通耗费巨资铺设的基础设施产生减值风险和闲置风险,资产价值大打折扣。(5)投资决策和管控风险。电信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企业集团,涉及较多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的选择、资金数额的投入、投资方式的选择都关乎企业的利益能否实现,而投资后对项目进行有效管控、跟踪情况并及时评估投资效益等都是防范投资决策风险和管控风险的手段。 1.2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特殊。经营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造成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越大,经营风险越大,而且电信企业庞大的固定资产投入造成运营成本升高,负债规模随之加大。现在电信企业竞争激烈,为争夺客源,各企业不得不利用各种促销手段,包括价格战,企业利润空间变得狭小,资金紧缺,为了短时间内筹集资金,企业大量向银行借进短期债务,还债压力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随着负债的增加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增加。(2)资产流动性差。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抢建新技术网络铺设平台,电信企业向银行、向投资方筹措资金,主要用于基础网络覆盖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主要用企业的利润来偿还债务,而一般通信已经进入成熟期,价格竞争使得利润变微变薄,资金周转不快。此外,企业的存货占比高也是造成流动性差的一个因素,大量存货积压不仅占用资金,而且为此支付一笔不小的保管费,长期未销存货还会产生减值的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弊端。(3)企业灵活性不足。在如此复杂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面对变化是否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均为大型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共同特征,如企业规模庞大,管理层级多,管理灵活性不足,部分财务人员理财观念有待提升。虽然企业也使用了ERP、BOSS系统等辅助财务管理,但总的来说,财务管理系统还不能完全随着外部局势的变更而灵活变化,应变能力不足。 2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应该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只有管理者把财务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在实际业务中,财务被当作记录信息的部门,无论是高层还是普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过于狭隘,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而且落实执行不到位。从高层来说,我国的市场环境基本还算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这样稳定的外界环境给高层管理者造成错觉,看不到风险的存在,在做出决策时对财务风险利用和防范都不够重视;从普通职员来说,财务人员也没有建立起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职责执行不力,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存在问题,时常出现分歧和矛盾,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风险识别阶段,没有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分析。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正确认识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才能为正确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风险分析阶段,正确认识风险后,就应该采用各种工具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风险出现可能性的大小、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对风险进行排序,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应对策略,建立预警系统,而许多企业对此都没有规定。风险应对阶段,没有制定具体详细的应对策略,对人员任务分配、团队结构设置等事项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举措,这些都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2.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缺失严重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规范没有人来操作都是一纸空文,现在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难以留住人才,人员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不重视,对财务风险管理也是知之甚少,因此不知道将该类人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他们的待遇、福利等物质保障没有做到位,致使一些财务人员选择放弃该份工作,而选择到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大型企业去。二是在人才引进时没有把专业和职业素养作为唯一的用人标准,而是更多的考虑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因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下降,影响了整个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3.1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应该营造风险文化。风险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这首先要从管理高层做起,管理者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财务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战略管理过程,让财务管理的成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所用;其次,要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向全体员工灌输,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警惕,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贯彻落实到位;最后,风险管理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需要全企业上上下下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全员广泛参与才能让风险管理真正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2规范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要突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3个环节。风险识别是前提,风险分析是重点,风险控制是关键。识别不仅从外部而且从自身来开展,这就需要制定某些预警指标,当指标值过高或者过低时必须引起重视。分析要注意方法的选取,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电信企业多采用敏感性分析法来定性地评估风险大小及造成的后果大小。控制环节主要是采取策略来有效应对风险,要认识到风险不可能消失,只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可以是用经营结余来偿还部分贷款,降低还款压力。 3.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一方面,电信企业要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应该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来留住人才,让那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乐意为企业效劳,并且带动其他技能相对薄弱的同事,打造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在用人、培训上要统一标准,不应该将个人情感带入择工上面。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要舍得花费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 4结语 随着“4G”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电信业务同质化更加严重,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叶学钰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德分公司财务管理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综述 一、财务风险的表现和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中,企业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只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是事前加以估计、控制的,可是影响财务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难以把握,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收益和损失共存性,财务风险就像一把双刃剑,一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另一面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威胁; 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在现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也是各种各样,既有内部也有外部,但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 (一)外部原因 1.宏观环境和政策。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财务状况趋好,财务风险降低;如果宏观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企业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可能面临财务风险。2.行业背景。行业背景分析是连接宏观经济分析和企业分析的桥梁,也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环节。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行业间的竞争程度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使得行业的投资价值不一样,投资风险也不一样。 (二)内部环境 1.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构建自身的资金结构时,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比例不恰当的话,就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比如负债比例过高,就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实现不了目标利润,无法按期偿还利息及债务,会使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2.投资决策的不合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够得以持续或进一步扩张规模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企业良好的获利能力是企业偿还债务的强大后盾。因此,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而导致的错误决策,会使企业资本不仅得不到积累,反而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制度就是为了督促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现阶段很多企业都不能对资金的投入、使用和回收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有的是财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更有甚者是有制度不实行,形同虚设,如此必会造成风险的加剧。 4.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存在认识不足,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导致企业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变不足,带来财务风险。 5.收益分配不科学。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股东权益、股价稳定,进而影响到市场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对企业声誉的评价,从而影响企业资金来源。如果企业的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配,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结构,从而引起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防范财务风险,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进行财务活动不可避免的要遇到风险,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财务人员要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对企业带来损失,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把风险防范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负债经营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负债的规模必须要合理控制。企业应按对资金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充分考虑包括企业举债能力、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以及有关税收成本等因素,来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水平和风险承受水平,以此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一个最佳资本结构。 (三)加强资金管理。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规模和生产经营特点,合理安排资金,保证企业的日常所需,并且在还款付息到来时,能及时筹措、调度资金。而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管理得当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但管理失控的话,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保持合理的资金余额,又要提高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质量,加速资金的周转,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确保企业拥有一个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为了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合理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内部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权力及职责,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层面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以及业务层面上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控制,全方位降低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在明确权责、管理科学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从而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建立财务预警体系。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必须要建立一套反应灵敏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其基础工作是建立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为企业潜在或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为规避财务风险,改进经营决策,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企业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可以着眼于总体和部门两个层次。总体是反映整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让决策者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是以主要的部门为出发点,对相关的财务风险指标设立相应的预警线,以探求企业资金运用可能失衡的方面,及时进行必要的改进。建立全方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切实预防财务危机的有效防控手段。 四、结语 对于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既不能消除,也不能回避,它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空间、带来机遇,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具体体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我们财务人员的职责就是提前识别财务风险,把风险管理提到企业管理的高度,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企业安全、稳定、长期的发展。 作者:范志芳 单位:中亿丰建设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 1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结合不同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财务风险管理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控制方法,由于财务管理风险理论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的方式,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在实践中尚未建立起科学详细的风险规避方法。国内市场环境过于复杂,政府调控政策也一直在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不均,这多方面的影响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安全受到了威胁,其中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存在的风险隐患较多。财务风险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是企业财务管理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第二是企业财务管理与预算结果不符,第三是由于不稳定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隐患,可根据这三种财务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规避方式。 2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 企业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财务收益还比较不稳定,有可能因为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而致使企业财务出现负债的局面。由于我国现在的企业集团大多是由多个企业成员组成的,这些成员自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就是要从企业成员做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部门、成员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风险管理就是要有效控制部门、人员的管理才能得以开展,增进企业内部人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只有企业内部相互协调相互管理,企业才可能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 2.2企业建立长期发展目标以及资金合理化配置 企业只有通过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了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控制管理后,为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合理的使用,企业就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首先可从制定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上开始进行,找出能够有助于财务增益的合理化方案,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长远计划。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易于企业领导层在第一时间带领职员共同朝目标方向去做,领导也能按照目标做出正确决策,可有效管理企业财务,将资金的利用率发挥到最佳,使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只有企业掌握了市场发展的脉搏,就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这一切都需要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来开展。企业为了与时俱进,就必须做出顺应时展的转变,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上不断进行创新,建立创造性的财务战略,有助于企业跟上时展的脚步。企业要通过高效的预算管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增长。以严格按照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结合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来保证全面预算的实行,从优化资源来实现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预算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暂时还不够稳定,企业的财务制度考核还没有建立完善,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缺乏丰富的经验作指导。如果企业想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这就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摸索,增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可有效降低风险隐患,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刘影 单位: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探求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商业连锁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源配置风险 资金严重不足。在如今的微利时代,企业要想获利,必须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因为规模效应是获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企业利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大规模,但其思想局限于连锁店数量上,在其质量上并没有太多的照顾。而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金净流出使许多连锁企业不堪重负,频频向银行贷款。但由于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可贷款资金较少。然而,扩大规模并不意味着收益增加,常常出现一些店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一些店门可罗雀、购物者寥寥可数。资金链之痛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块心病,导致连锁企业长期运行在高危状态。人力资源短缺。开张一家新的连锁店,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虽然从市场上一抓一大把,但人才的质量、综合素质令人堪忧,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必然给企业带来风险隐患。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连锁企业自有资金并不充足,扩张中需要大量资金,于是造成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系数变大,无法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经营管理风险 实际上一些连锁经营企业并没有如此做,一方面他们对这种做法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他们管理不到位,允许连锁门店自主采购。这样会使门店资金分配不平衡,一些门店缺乏资金,一些资金有富余,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会使库存量变大。各店的销售价格也不一致,根据地段的不同或竞争力的差异,门店自主制定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可能成为企业走向衰败的条件。投资内控流程不完善。企业的股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第一股东成为企业的掌门人,基本是他一人说了算,董事会和监事会都成了陪衬,在立项之前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只要领导喜欢就盲目追项目,也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项目仓促开始,也仓促结束。 二、应对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发展连锁企业 对企业要有科学的规划。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把握好负债、人才、资金等因素条件,只有使这些因素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连锁企业现在不是发展太慢,而是太快,所以不必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使规模与效益达到统一,以确保企业的健康。扩大融资。连锁经营企业单凭自身或银行贷款是无法完成巨大的规模投资的,所以要广开渠道,大力拓展融资途径。目前,风险投资公司与私募股权公司对拥有销售渠道和网络的企业比较青睐,连锁经营企业可利用这个机会使企业资本化,得到大量规模扩张所需的资本。人才常备化。要扩张就需要引进人才,而人才并不是随时给企业准备的,所以在平时就要加强人才的锻炼与储备。要积极落实以岗位技能、财务会计、电脑操作、职业道德等知识为主的全员岗位培训和业务练兵制度,并加强绩效管理,从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流程标准化上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对于重要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实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政策,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基础,增强了内部控制的功能。 (二)建立适应时代步伐的财务内控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主要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费用、资金流的控制上,通过合理安排,统筹规划,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完善决策程序。市场投资机会稍纵即逝,但不能盲目的去抓机会,当负责人看到商机以后,一定不要盲目立项,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进行专业的可行性分析,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在决策时,负责人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决策,而是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反复权衡,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益的良好方案。所有记录都要以书面形式记录,以备以后考查或经验借鉴。 三、总结 总之,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表现。商业连锁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化管理,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 作者:滕永勇 单位: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作为新生力量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登上历史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推进着国民经济的前进。财务风险是现代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存在于每个企业自始至终,尤其对于管理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辨别和规避财务风险成为中小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管理者及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根据相关调查,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忽视这种风险意识的约占74%,公司没有定期分析当前面临的风险并形成相关的风险管理报告的占87%,公司没有定期进行相关风险管理培训及交流的占88%,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向员工定期公告公司风险管理情况的占95%。这个调查数据说明:(1)企业管理者尤其高级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即使有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领导与员工交流不足,员工风险意识薄弱。 (二)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体系,而且已顺利实施的只有12%,建立了—定的风险管理流程,但流程中缺乏相互的约束机制的占20%,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风险的防范,完全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的55%,建立了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体系尚未开始运作的13%。总体来看,超过半数的企业尚未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急待建立,并且33%的企业虽然有制度体系,却没有有效的实施。 (三)财务风险的监督与控制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77%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其中有58%的企业正在持续监控。在监控部门方面,有48%的企业是财务部门直接进行监控,34%是审计部门负责,18%则成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企业能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与控制,但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不大,因为由财务部门自己监督自己,必然会影响监督的效果。 (四)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的情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大部分来自于企业自身内部的积累,也就是说内部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很大比重,这种狭窄的融资渠道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断链,就会大大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主要通过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种贷款方式主要针对资信质量较高的企业,银行的目光也专注于这些企业,而忽视了一些发展潜力大但在信贷保证方面不足的刚刚起步的规模较小、抵押物质薄弱的中小企业,银行的这种信贷模式使这些企业很难融资成功,这样就更加大了外部融资的难度,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目前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领导层缺乏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且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淡薄 有关的调查中显示,有很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的知识,缺乏风险意识,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盲目追求快速发展,而不重视其发展的质量与否,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中小企业往往单纯追求销量、市场占有额和利润的最大化,基本上局限在生产经营型管理的模式之中,较少的关心风险和风险管理。 (二)缺乏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迄今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中小企业大都只是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运作中总结经验教训,目光短浅,没有跨行业全面的分析,只是针对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没有对今后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制定预定计划等,并且这些措施也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措施。 (三)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动态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管力度不大而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监管部门大都是财务部门自己,自己人监管自己人必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专门成立的监管部门来从事财务监管工作。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小,并且中小企业大都处在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往往对企业的生产周期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外部融资困难,并且内部资金结构也欠合理,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企业财务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偿付能力严重受影响,财务风险也随之产生。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这种依赖会致使企业在出现支付危机的时候,一方面使自己失信于银行而出现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硬伤。 三、财务风险管理中,中小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提高员工财务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不能局限于眼前短暂的繁荣,而应当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的各种准备;其次,应熟悉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个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应承担的职责及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当注意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其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良好的组织环境。 (二)形成一套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的管理体系 风险和收益并存,我们不惧怕风险,但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形成一套评价、策略、信息、监督并存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利用财务风险信号辨别风险类别,评价风险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采取有效措施将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三)动态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将给中小企业带来生机 财务风险动态监管机制是指建立事前预警机制、事中预防监控机制和事后危机处理机制,并将三者有效地加以结合。事前预警机制能预测风险类别,选择科学的应对策略,再结合事中预防监控机制和事后危机处理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四)寻找新的融资渠道,控制融资成本 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为目前的银行信贷模式,限制了初起步信誉不达标、担保财产物资缺乏企业的融资。得不到银行的常规贷款,有些中小企业会采用较高融资成本的融资方式,从而要承担更高的财务风险,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中小企业要利用当前国家有利的扶持政策,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例如,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在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以及向政府申请贷款补贴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此外,还应避免盲目举债扩张,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作者:张秀丽 单位:山东德棉集团德州印染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数量、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均影响着相应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但中小企业普遍资金视力薄弱、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比大型企业更为复杂和显著的财务风险。为了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经营和发展,应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到优质水平上来,基于此,文章就如何预防和应对中小企业管理中,财务的风险问题管理作了探究。内涵与现状进行了介绍,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有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资金实力、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先天不足”,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格外重视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与不断优化。而在中小企业制定和调整经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识别、规避与控制无疑是十分关键的。因此,积极认识财务风险的内涵,认清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积极应对,是中小企业的重要任务。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中小企业,各国界定标准不同,而行业差异也对其有针对性的约定。在我国,其泛指人员、资本及经营规模均较小的经济单位。例如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即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个亿以下,抑或总资产4000万元以下,而中型的工业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超过300人,销售额3000万以上,总资产4000万以上。 1.1中小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解读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市场环境下基于多种原因出现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左右,导致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不能满足需求,企业出现运营效益偏离预计目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结果,影响企业盈利。 1.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财务风险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宏观经济环境、资金供需市场瞬息万变,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给财务成果带去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具体包含利率风险、财务的杠杆效应等;②项目投资方面存在的风险。这是因为企业投资决策不当、投资环境突变等情况下造成的收益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这种风险主要发生在利率、违约方面;③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风险。这是指中小企业产销等环节出现不确定性,导致资金运作不畅,其具体包括购销及账款等方面的风险;④存货方面出现的风险。库存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正常运行。库存过多会造成企业产品积压,而库存太少则会增加企业生产压力,由此可见企业库存管理风险较高,保持最优库存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⑤流动性风险。流动风险是指企业资金变现、企业债务以及付现责任的不确定性;⑥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获得收益和收益再分配过程中,资本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 1.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有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日渐突出,具体表现如下:①中小企业投资较少,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现金数量不足问题。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多余资金更多的会投入到短期经营中,缺乏足够现金来应对突发问题。同时中小企业资金回笼不及时,也会导致其出现现金流动不畅现象;②生产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滑;③中小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稍不注意会出现产品积压问题,资产变现困难,资金流通不畅,增加财务风险;④中小企业规模一般不大,其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资信度较低,贷款过程困难重重;⑤中小企业为了发展,从各大贷款机构贷款,造成贷款过度,巨额的贷款利息成为中小企业的沉重负担,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几率大大降低;⑥中小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其财务风险大的集中表现。 2风险问题与成因分析 很多种情况会导致企业财务形成风险。主要可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例如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通常融资困难,管理水平跟不上,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而外部因素亦因规模下导致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现就其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1外因 造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较多,例如经济、市场、资源等等,这些因素时时影响着企业的运作及财务中的风险形成几率。首先,这些企业要时刻面临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带来的风险,如存款利率的突然调整,会使得这些企业的贷款利息和成本费用大幅度提高,威胁着其偿还能力。其次,不完善金融市场也随时引发的企业财务发生重大的风险。企业资金主要有两种途径的来源:①自有资金;②对外融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尚处在发展期,有很多不足之处,许多中小企业还不具备上市融资的条件,也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商业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顾虑,造成了贷款难的问题。而从民间等融资手段,利率飙升,费用大量增加。第三,过于活跃的经济因素,造成企业财务的重大风险发生。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利率、产业结构、经济周期变化的等,如果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问题,那么一连串的问题就出现,例如生产成本、原料价格、工人工资等都要发生变化,基于此,企业的各种成本就会加大,产销竞争更加严峻等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2.2内因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投资决策实施不力。因为缺乏科学性、实用性的投资管理的完善机制,很多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较弱,在投资决策的制定和运行中,没有实现预期的高效,而是风险丛生,此外,大多数规模不大的企业都存在资金的短缺,在长期投资中比率难以提高。 (2)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因为很多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高额利息导致收益的低下,偿还能力不强,各种风险并存。再就是在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中,资金占有的不可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促生难以偿还债务的风险。 (3)运作失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许多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不够先进,各种决策的制定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可行性分析不到位、不正确,在运作中出现了各种风险的挑战,这可以说是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4)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由于很多规模中小型的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淡漠的想象,盲目的追求利润成了企业的唯一目标,很多风险因为在资本、预算等财务问题上的忽视而埋下隐患。因为企业没有响应的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出现就常常处于无法自拔的境地。 (5)一盘散沙式的管理,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疲于应付,如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存货控制薄弱等等都给企业造成不看设想的风险。 (6)监管机制滞后,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机制残缺不全,导致资金使用低效,资产流失时有发生,资金的安全时时受到冲击。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优化对策 3.1完善投资策略 多数中小企业资金总量较少,因此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尤为谨慎。为了避免因重大投资项目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应组织企业内、外生产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专业法律顾问和投资顾问等进行咨询、分析和研究,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制定出可行性最高的投资方案。除此之外,为了尽快回收资本,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长期投资或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而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则应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以分散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3.2优化资本结构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因缺乏可供担保的财产物资而在融资过程中频频受阻,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进而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应积极优化资本结构,创新融资渠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减少筹资风险。例如,可通过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或乡政府申请贷款补贴等方式进行融资。因此,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创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对其发展给予充分的政策扶持。例如,应为中小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要求各地商业银行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并为此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加快区域金融市场改革,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以合法途径投入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评估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3.3健全内控机制 完善的内控机制对于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包括对企业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存货控制等经济活动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和统一的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应提升会计控制工作的独立性,确保企业内相关利益组织与会计岗位的分离和相互制约,进而提升会计信息准确性,确保会计控制成效;②完善债务管理机制。中小企业应使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降低财务风险。对此,应完制定合理的债务结构规划,并不断完善债务检查、分析制度,以降低财务风险;③完善风险保证金制度。设立风险保证金,充分运用资产组合理论,分散甚至抵消财务风险。 3.4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因素,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由一系列定量财务指标构成,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并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类型、级别进行预测,以达到预警的目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应以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产目录等作为信息来源和分析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资产管理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并为经营者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行的参考。 4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中小企业只有在充分理解财务风险管理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其财务管理中的现有问题及形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才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防空。与此同时,政府也应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竞争、发展提供相对理想的外界环境,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源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诸多问题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企业中财务风险问题。本文从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构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和控制系统。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钢铁企业中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愈发多样化、复杂化的财务风险成为了当下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随着我国越来越多钢铁企业上市,资产经营上这些钢铁企业原有的管理逐渐的转变成资本经营管理,在管理模式上也逐渐的买入到以财务为主导方向的阶段,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也愈发显得重要起来。因此,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在目前众多钢铁企业中也越来越重要。 一、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钢材供应量已经逐渐的超过了需求量,从而使得在生产能源上很多的钢铁企业都无法做到完全解放,钢材在价格上也出现了非常巨大的浮动。价格上不断上涨的各种钢铁材料,特别是不断上涨的有国外引进的铁矿石价格,使得在利润上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出现增长和下跌现象,甚至一些企业还出现了非常巨大的损失,我国钢铁材料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烈起来。而想要生存和发展,国内钢铁企业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加强、对效率进行提升、对经济规律进行遵循,从而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完善自身的机制体系。 二、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财务控制体系 钢铁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就在于财务管理体制,企业整个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就在于财务决策管理权限的划分。因此,在对钢铁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在控制能力上对钢铁企业中的主公司进行提升;应积极的将良好的控制环境给营造出来;建立钢铁企业中的信息系统,并加以完善;对企业中内部审核计算的作用力量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科学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我国的鞍钢集团,已将建立了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也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实施。集团公司使用资金、筹集资金、资金分配以及分属公司的成本预算、资金预算以及利润预算都得到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详细规范。同时,鞍钢集团也将成本费用预警机制进行了全面实施。从而使公司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还能自动报警超出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对应项目的预算金额。而这些制度的落实和贯彻,很大程度的加强了鞍钢集团对线下公司的控制。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设计和选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资金结构预防报警指标、赔偿能力预防报警指标以及资金运用效率和盈利能力预防报警指标是钢铁企业中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三大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对集团经营的可靠程度进行监测,从而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判断。 三、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一)防范和控制好筹资风险 所谓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市场和当下进行环境的不断变化,造成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情况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而为了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就必须对企业中债务和自有资金、长期和短期资金之间所存在的比例关系合理的进行确定。在筹资方法上要选择正确,在筹资的时机上要适当,同时还要通过运用不一样的方法对筹资结构进行确定,要让筹资结构选择上找到最为合理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筹资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二)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 所谓的投资风险是指企业通过相应的活动而取得了足够的资金后,资金的投入使用的实际情况和预期情况出现不一样现象的可能性。为了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应该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通过对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在投资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使投资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分散。 (三)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将资金的进行使用到资金使用后收回来的过程就是钢铁企业的经营运转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钢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现金、应该收到账款。因此,为了很好的控制这种营运风险,就需要在日常资金的需求量上以及资金的支付时间上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可以对现金余额的合理进行确定,并借此来对现金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此外还应该不断的分析企业所拥有现金的机会、短缺以及管理成本,将企业所拥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找出来。还应该对应收账款的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应该收回债款的收回上采用最为适合的催促方式,并将其力度进行加快,从而使企业坏账损失得到减少,让资金营运的风险得到很好的把控和预防。 (四)防范和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所谓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指钢铁企业在方式、时间以及金额上的存在不同比较和取舍的收益分配,从而使得企业在相关收益上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对钢铁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首先要对企业收益分配政策进行合理的制定;其次让企业良好的形象得以树立起来,让投资者进行投资朔造一定的信息。 四、建立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反馈系统 (一)后评价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钢铁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后的一段时间中,让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回访工作,对钢铁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变化进行考察,并且系统、客观的分析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这就是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后评价的步骤主要有六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创建后评价部门;其次是对评价项目的确定;接着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建立;然后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再分析和比较所收集和整理的数据;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二)修正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所谓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是指在对后评价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时,保留下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并对指标、决策以及措施等一系列要求上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并将其向所有有关的企业部门进行及时的反应,从而让钢铁企业中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模型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对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进行明确,并通过对当下社会中的同行水平、平均水平、企业特征或者钢铁企业自身进行参考,将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制定,使其能够适合钢铁企业的财务特点,从而使得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先进性、有用性得到有效保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诉,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很好的帮助钢铁企业去应对财务风险,让钢铁企业能够对一系列风险做到及时发现,并做到有效的防范,从而让钢铁企业中良好的财务环境得以营造。 作者:徐辉 单位: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钢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全国性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处于行业链条之中的钢铁贸易企业也面临较大危机,大部分钢贸企业的生存十分艰难。钢贸企业能否管理好业务过程的各种风险,直接决定了钢贸企业未来的成败。本文就钢贸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作些探讨。 关键词:风险管理;预付款额度;函证制度;套期保值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特别是全国性的钢铁产能过剩,导致了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钢铁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处于行业链条之中的钢铁贸易企业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较大危机:价格持续下跌、银行信贷收缩、钢材业务诉讼案件频发,钢贸企业破产(转行)、企业负责人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大部分钢贸企业的生存十分艰难[1]。钢贸业务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对业务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再制定出控制相关风险的策略,以期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钢贸业务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主要是采购环节的 预付款风险钢材业务采购环节大都以预付款形式向供应商或钢厂采购货物,钢厂收到货款后排产并陆续发货,发货结束后,钢厂将余款退回。但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存在供应商以各种理由不履行交货义务或延迟交货的情况,甚至不退回余款,使得采购人需承担预付款损失。 (二)货权风险,即运输、仓储环节的物流风险 钢贸企业自有物流设施有限,普遍存在将未售货物存放于第三方仓库,存在货物被挪用、盗取或被仓库方抵押的货权风险。 (三)市场风险,指的是自营业务的跌价风险及业务的跌破保证金风险 1.钢贸企业为了更加了解市场动态或基于其他因素考虑,可能会采购部分自营货物,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自营存货存在跌价风险; 2.采购业务,虽下家客户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但当市场跌幅较大且客户未及时追加保证金,存在跌破保证金的可能,若客户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不履行合同,则剩余货物可能被动转为自营业务,承担跌价损失。 (四)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以票据 进行货款支付和收款的风险钢材业务采购或销售普遍存在以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的情况。采购环节,汇票寄送过程存在丢失的风险;销售收款环节,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存在虚假汇票的风险。 二、钢贸业务风险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预付款风险应对策略 1.从业务源头抓起,对钢材业务进行严格筛选。务必使业务采购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业务形成的原因具有合理性。对纯融资、纯托盘、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业务,坚决不做。 2.建立合格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预付款实行额度管理。应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逐步形成信用等级管理。根据供应商基本信息资料,如股东背景、资产情况、财务报告及近几年的履约记录,给予一定的预付款额度。 3.密切跟踪供应商交货情况。采购货款支付后,通过信息化工具对预付款进行跟单管理,跟踪供应商是否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对逾期未交货的供应商,财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反馈,并查明原因;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该供应商新合同的付款,并采取法律措施降低风险,减少预付款损失。 (二)货权风险应对策略 1.选择合格的仓储服务商。仓储服务商经认证合格后才能开展业务,仓储服务商的选用原则为货权安全性高、有利于业务发展、服务最好、价格最优。 2.保险投保。对货物进行投保,包括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财产保险应由公司相关部门统一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根据货物运输情况投保。 3.建立物管专员巡视制度。负责物流管理的部门,应安排专人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巡查,甚至可与仓库方协商安装监控摄像头,远程监督货物安全。 (三)钢贸业务信息化 钢材业务从合同货款的支付、货物的进仓、仓储、销售出仓、收款等各环节风险的发现、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一套较好的ERP软件不仅可以对业务各环节风险点进行跟踪,还可以对业务的执行情况、业务结果进行有效管理。业务、财务信息一体化,对管理钢贸业务的风险将大有好处,也是行业趋势。因此,财务人员应与信息化部门密切协作,根据业务的特点,补充和完善相关管理软件,以期能够快速识别业务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最后,钢贸业务风险来源于业务过程,不同的业务模式,风险的差异很大,比如说:以前行情好的时候,钢贸圈内纯托盘、抵押、相互担保盛行,在这些“高额的合同利润”之下,往往隐藏了较大的风险。因此,钢贸企业要规避风险,一方面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业务的形成存在合理性、业务过程存在可控性、业务的回报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应积极转型,从原来的简单的钢材贸易业务模式转型为钢材供应链企业业务模式,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以其自身的资源、渠道、资金、服务来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卢志文 单位:厦门建发物资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支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尤其是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那么具体而言,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频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大空间,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却十分之普遍。一方面,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管理目标,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另一方面,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过于追求财务杠杆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以至于企业所面临的负债率巨大,出现资金与负债失衡的问题。因此,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频发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战略发展的受阻。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风险大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全面而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全面的工作,强调以制度为规范各方行为有序开展。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的财务管理行为,极大的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此外,陈旧的管理制度滞后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导致财务管理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在多样化的财务风险之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情形十分严峻。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导致财务风险防范落实不到位,增加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首先,企业注重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石;其次,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专业性、复杂性比较突出的财务风险管理,显然缺乏足够的能力胜任;再次,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到位。 二、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优化与调整,是新时期现代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需求,也是企业推进内控改革发展的内部需求。因此,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有着显著地现实意义。 (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内在要求。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为前提,尤其是对企业融资,要进行全方位的考研,以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发展中的有效融资。一方面,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促进企业资本结构逐渐趋于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资本与负债的失衡问题,应在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中得到良好的调整,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及控制。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立足于企业发展之需求,迎合市场环境之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进,创造低风险的发展环境。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强化,应着力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夯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强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突出管理标准化,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在规范化的考核办法之下,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其次,企业要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在明确岗位界面之上,贯彻落实自身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抓好财务管理过程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强调企业应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有效防范。首先,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应对财务风险有着及时而清晰的识别,这是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一步;其次,基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再次,企业应注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实时性监控,这也是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强调管理制度、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强化,应注重内外环境的夯实,逐步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财务控制体系等举措,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此外,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在抓发展的同时,要实现风险管理的同步推进。风险管理落实到位,企业的发展前途才能更加顺畅,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王丽萍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浅析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房屋建筑的建设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文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房屋建筑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品质,包括外观、装饰、安全性、耐用性以及功能性等,并以此作为提高自己生活工作舒适度与质量的方式。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则是实现这一建筑品质的必要过程,其施工技术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1建筑装饰理念 建筑的功能决定建筑装饰理念。所谓建筑装饰理念,就是把建筑的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一个抽象的表述,它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定位和室内装饰的环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一般而言,根据建筑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占的比重分为:宗教式建筑、实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大多数建筑为实用性建筑,除了满足普通的物质需求、功能需求外,它也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美学的精神追求;具体表现在:实用性建筑物功能的合理性、与所在环境的协调性、视觉美学享受的舒畅性。宗教式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主要给予人们精神的满足。 每个人对住宅的风格要求不同,装饰理念也不同,它与人的审美标准、文化素养、生活背景阅历及知识构造相关。“现代简约”型、“典雅富丽”型、“复古奢华”型、“中式古典”型、“实用简洁”型等。不同的装饰风格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对心理和精神的塑造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对建筑物装饰的时候,要考虑装饰完成后的反射效果。风格没有好坏之分,能使人产生共鸣,与人精神追求相统一是抽象的装饰理念实物化后的最佳效果。 2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现状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功能逐渐专一,我国建筑都对于自身的用途进行了工程装饰,从而增加建筑的美观及其使用。但因为传统建筑过于粗糙,在工程结束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内部装饰脱落、外墙砖掉落等情况经常发生。并且我国大型建筑装饰在中标之后,很多企业会将工程进行分包,一些分包企业不具备相关的资质,这就造成了装饰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管理技术落后,产生了很大的隐患。一些工程项目还经常会产生一些情况,在施工队伍进场之后,会发现设计单位在洗手间的位置上并没有留有排水管道,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图纸的审查。同时,因为工程设计人员个人素质因素,对于施工工艺及其新型材料的应用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而不是一意孤行。对于装饰工程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需要隐蔽工程,例如给排水工程管道的水压试验,试验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却是整个工程比较关键的环节。假如隐蔽安装、防水及其他工程竣工之后再发现漏水现象,再找原因是非常困难的,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3 高层住宅装饰施工常见的五种方式及施工工艺 3.1清水类 清水类装饰即是没有装饰层或者只有修饰、保护性的一薄层,实质上是基于“自然美”或“结构美”的设计理念。现代主义五位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曾以“少即是多”概括他的艺术观,认为“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就升华为艺术”,开创了纯粹的钢加玻璃的“技术精美主义”建筑流派。后来安藤忠雄亦以“清水混凝土”风格著称。目前高层住宅清水类装饰主要体现在外立面的清水混凝土及室内的清水砖墙上面,“清水混凝土”还可以减少结构构件厚度,增加房间使用面积,但目前普及度不广,对施工细节要求比较严格,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施工作法。 3.2抹灰类 抹灰类装饰,从基本构造层次看面层与底层合一,或者只是调整原料中骨料与胶凝材料的比例,以节约成本,其间可加入中间功能层,如防水层、隔音层等。运用在顶棚和墙面上,可分为一般抹灰和高级装饰抹灰,运用在地面上和平屋面上属于整体式地面类。由于主要涉及大面积的铺灰,如何保证均匀平整、控制垂直度及抗裂就成为施工的关键。在高层住宅装饰施工中按施工难度及相似性主要包括:抹灰顶棚、抹灰墙面、细石混凝土地面、外墙保温浆料层、屋顶水泥砂浆找平层。 3.3涂裱类 涂裱类装饰可分为涂刷和裱糊两类。底层与面层明显区别开来,亦可在抹灰类施工的基础上进行面层的施工,将抹灰层当成底层,所以涂裱类是比抹灰类更高级的装饰,面层与底层之间亦可加入中层功能层,如隔音层、保温层等。根据最终装饰效果的相似性,如果说涂刷类装饰是一种现浇的施工,则裱糊类不妨看成是一种预制的施工方式,均是最终在建筑构件的表面形成一层装饰薄层,达到特定的线条、色彩、肌理等艺术美感和物质情感。其中涂刷类依材料的不同又包括刷浆、油漆和涂料三种,裱糊类分干裱和湿裱两种方法,按基材类型主要有壁纸和壁布两类。涂裱类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基层清扫刮腻子磨平磨光涂裱面层刮腻子是指用刮腻子板把调好的腻子刮于基层上,目的是填补孔洞、找平,运用于木基层、混凝土或抹灰基层,腻子可依基层的颜色加入颜料进行调色。磨平磨光是指用水砂纸将腻子表面磨平或漆料表面磨光,水砂纸的运用是先粗后细。涂裱面层的施工,要特别注意保护,如果是涂刷类,还要注意防尘和防止空气气流的流动,避免在成膜时形成毛糙表面。 3.4粘贴类 粘贴类装饰在墙面上主要指饰面砖、饰面板等块材的湿作业施工,在地面上则主要指地砖、石材、塑料地板等。其底层与面层也是明显区分,中间亦可加入功能层,如保温层。常用的饰面砖有面砖、锦砖类,饰面板主要包括天然石材和人造板材。粘贴类所用胶凝材料主要为水泥砂浆与胶水两类。以饰面砖粘贴为例,施工工艺:基层处理预排浸泡、晾干粘贴。预排主要是为了控制非整砖的数量和位置,浸泡时间一般至少2h,冬季施工可用温水并渗入2%左右的盐。粘贴可用8mm厚的1∶2水泥砂浆,掺入0.15的石灰以改善其和易性及柔性。粘贴时遇管道、开关等应整砖套割而非拼装。如果是锦砖,其脱纸时间一般在40min之内,揭纸后应及时检查砖缝,并适当对个别小砖块进行拔正调直。 结束语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装饰行业开始兴起,并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房屋建筑装饰行业中的各项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很多建筑装饰公司开始着重发展装饰配件的生产和施工现场安装、调配工作,这项工作会带动建筑装饰行业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和以往的施工方式相比将优化生产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而且有些技术已经和国际接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应该积极开发新的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 【摘要】目前,绿色施工技术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强化逐渐成为人民关注重点,中国当前对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进行普及,不仅在健康和环境上对人民有益,也是国家能源战略上的需要。下文笔者通过自己工作经验以及对这方面多年的研究,通过在施工中能源的高效率利用以及施工中要注意的点对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绿色施工 引言 在我国现代社会,建筑中装饰装修是房地产业关注的一个重点,好的装饰装修对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大量的建材废料,油漆,废水,以及在施工中噪声等等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为环境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建筑完成后,如果用的材料不好,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害气体,所以在建筑装饰装修中使用绿色施工技术是急需要的。 1装饰装修概述 装饰装修是指运用美学技术,对室内成型空间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组织,施工。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学习,游乐,工作等等环境进行多功能处理。将坏境布置成既有物质技术又有艺术技术的组合。装饰装修工程体现了一个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是建筑中人民很关注和在意的过程。好的装饰装修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舒适感,为人民创造了一个优美,理想的生活环境。 2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2.1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的装饰装修时要在以下几点进行关注,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的装饰装修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第一,我们在日常的平时生湖中,要认真看待每种材料的要求,经所用材料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来承担实名,结合技术要求,将材料的强度变形,含水率等等充分考虑,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好地居住环境。第二,设计装饰装修构造的要求,其中的一方面,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装饰装修物的附着剥落情况一定要注意,保证居民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居民放心大胆的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提升幸福感。第二,在工程中,装饰装修等等工程的构造要要和建筑主体受力保持一致。将整个工程的安全感进行提升,另外,也要和建筑主体的温度变化保持一致。第四,在建筑工程中免不了要将装修层进行分层,在分层和厚度上要保持均匀,将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五,装饰装修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对世界的生态进行保护和维持。第六,在建筑中,将足够的重视放在构造的防火,防潮,防水等等上。 2.2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工艺 在建筑中,室内的装饰装修主要表现在顶棚,门窗,墙柱和隔墙装饰装修。隔墙装饰装修由木隔断,轻钢龙骨隔断和玻璃隔断组成。地面装饰装修由木地板,地毯铺设。墙柱的装饰装修包括石材,玻璃,不锈钢板,防火板等。顶棚装饰装修则由铝金龙骨雕顶棚,轻钢龙骨等组成。 2.3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省用地是现今室内装修工程绿色施技术主要围绕和展开的地方。未来将会是资源匮乏的时代,将水电地等宝贵资源进行合理节约的使用是如今时代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我们的国家增加社会竞争力,也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资源。 2.4绿色施工材料的利用 在工程施工之前,将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材料使用量的多少进行严密的计算,不要让材料浪费。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材质合理分析,通过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装卸以及运输工具,更要在材料运输完后根据材质进行不同的装卸方案制定,将材料的遗失和损害减小到最少。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要进行二次搬运,努力在一次搬运的时候就将工程材料所需量运完,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材料进行合理的布置,堆放在合适的地方,并对材料和器材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把责任落实下去。这样才会对材料器材的保护起到最显著的作用。在材料选购的时候,根据工程的进度。材料库存情况等等制定合理的选购计划,尽量在选购的时候提倡就地取材。对购买路线的路径方案等等进行优化设计,将材料的利用率,路线等等进行最优化。 3绿色施工能源利用 在工程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去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争取将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到最低,并将能源使用率加强到最大。对施工设备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对装修装饰材料等进行购买时,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隔热性,保温性好,而且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材料。同时,在用电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严加注意,在用电现时对用电指标进行明确规定,在平时的用电使用中,进行对比分析,并不断核算,将用电减少到最小。如何现场有条件的话,最好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再生资源。[1] 4绿色施工水资源利用 在建筑的装饰装修过程中,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时,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的生存最离不开的就是水,国家在用水这个问题上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努力,希望能让偏远地区的人民喝到足够的用水。所以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要对水的利用增强到最高。在施工现场时使用节水器具,安装节水系统,争取将水的节约发挥到最好,在现场给设备或者车辆进行清洗时要对水使用循环使用的方法。同时,在现场建立水的手机系统是很必要的,将雨水等等进行合理利用,加强水的节约。 5绿色施工节地利用 在建筑工程中,对节地的概念分为两个,一个是用地指标,另一个是用地保护,在工程还没有实施之前,要对用地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根据现场的条件,对占地规模进行合理的确定,将占地的计划控制在用地指标最低面积。将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把用地效率提高到最高点。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避免废弃地的出现,把用地高效率体现出来。 6绿色施工中的新技术,材料,设备以及工艺的利用 (1)在我国现代社会,应当大力发展各种技术,不断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和创造。把节省各种能源,增强资源使用率和循环率等技术上不断进行努力。研发低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材料。逐渐把高性能,高强度建筑材料进行取代如今的材料。把如今中国现代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施工现场,研发低油耗低噪音的机械。努力提高绿色施工的水平,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今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高端,可以在建筑工程之前,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将建筑的整个过程模拟出来,这样的话,不仅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将材料用量的使用精确的计算出来,还可以预见很多不利因素,将施工成本,资源的浪费降低到最少。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工程进行严密的规划和精心的建造。[2] 7总结 工程绿色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要求,自觉将建筑中的绿色施工进行到最好。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简论建筑装饰工程中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为此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图设计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其质量的安全可靠。本文从电气安装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从根源上杜绝电气安装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电气安装中施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简单的分析了电气工程安装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建筑装饰;电气工程;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一、目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现状及措施 (一)电气工程安装现状分析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设备用料。很多建筑行业在进行电气安装的时候,采用的是三无产品,没有任何的相关检测手续和说明报告。使用的相关导线不按规定和标准进行采购,而是采用电阻率相对较高、绝缘性能较差以及低熔点等非节能环保材料的电缆和导线。其中电缆的相对耐压性能较低,温度承受能力也较低,抗腐蚀性能同样较低等,都为工程总体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投入使用之后的寿命也会相应缩短,为以后的工程维修都起到了不良影响。 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接地问题。由于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采用的避雷保护设备材料不合格,从而导致避雷线高度、长度都不符合相关标准,进行电焊安装也没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对建筑的保护作用等同于无,为以后建筑投入使用时留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电线管敷设问题。一些建筑公司在进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以次充好,用薄的电线管代替厚壁的电线管,用铁质的代替镀锌的电线管,用半径小的代替半径标准的电线管等,同时为了节省更多的工程投资,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过渡盒的安装。一些工人和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不负责任,造成了大量原材料的破损。工程导线的安装操作不规范,相应的电压电阻等都超过了限额规定。 4、电气安装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购人员对产品质量的识别能力比较低,存在进货渠道把关不严的问题,为了获取利益,存在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企业自身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不少建筑企业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时,由于利益的驱使,对施工现在才去宽松监督政策,不少施工过程都是得过且过,只注重工程的外部,而忽视工程的内在质量。对国家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存在故意逃避责任,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 (二)电气安装工程相关问题防治措施 1、需要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织专业的技术以及产品鉴别培训,建筑企业自身也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重视,严格材料把关力度,采用质量安全可靠的基础材料设备。通过严格的测试及检测程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工程完工后进行相关的测量措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的要求标准。其次,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在相关的焊接过程做到手准心细,安装行业标准进行严格的焊接程序。对避雷线的采用也需要严格的检测和安装,以避免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产品质量原因造成不良后果。 2、相关的材料设备,管道电线,都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材料,安装位置也必须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安装,不能不顾后续使用,随便安装。 二、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不但要了解应对的措施,重点还要掌握安装的技术方法,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电气安装的主要方法有: 1、钢管暗配一般要求 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外均应做密封处理;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管与盒在焊接连接时,应一管一孔顺直插入与管相吻合的敲落孔内,伸进长度最好为3~5mm,应在管与盒的外壁相接触处焊接,焊接的累计长度不宜小于管外周长的1/3。 2、PVC电线管暗配要求 PVC电线管耐腐蚀,但易变形老化,且机械强度不如钢管好,它常适用于室内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不得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线管暗敷时,以最近的线路进行敷设,且尽量减少弯头的数量,以便管内穿线时减少阻力;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褶皱、凹陷和裂缝,而且弯曲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线管的弯曲半径也应符合规定,当线管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线管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它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暗敷于砌体内的PVC电线管,补槽时填充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小于M10作抹面保护,其厚度不小于15mm;所有进盒的电线管,必须采用锁扣连接,也应做到一管一孔,没有线管进入的盒面上的敲落孔应保证完好无损。 3、线槽、桥架安装 金属线槽和桥架安装时,应拉线安装支吊架,保证支吊架在同一直线上。各功能用房内的水平槽架安装应加防震措施;桥架上支架的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2米,固定桥的支架必须牢固、美观;桥架的连接有外连接和内连接两种,螺栓采用方径螺栓,且螺母放在桥架的外侧;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桥架内,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安装在同一桥架内时,应采取隔板隔开;电缆桥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垂直敷设的电缆其垂直度允许偏差在5mm以内。 4、金属软管敷设 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宜采用金属软管,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2m;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5、照明器具安装及接线 照明器具安装,应在土建装饰完成后进行,单股导线可直接与器具连接,多股导线应搪锡并压接线鼻子后与器具连接,插座相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为火进控出再接灯,大型灯具有安全保证措施,特殊场所灯具应有减震措施,各种箱盘及大型灯具有可靠接地。照明器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标高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成排照明灯具安装时,其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5mm,导线进入灯具处绝缘良好且留有余量,接触严密。成排开关面板时,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同一楼层开关、插座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6、防雷接地 按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做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都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应由专人负责,结构主筋绑扎时应焊接跨接线,均压环与主筋引下线也应焊接跨接线;建筑物门窗如需接地时,在焊接引下线时,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门窗相连接;专用接地采用铜线时,则需用铜套管压接,与接地体用端子连接。 综上所述,在施工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是一个电气技术人员应有的技能,除了了解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外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浅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也得以不断改善,多层建筑的装饰标准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造价比重也就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质量是工程建设“ 百年大计”的最基本的工作,而在当今多层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人、建材、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环境”五个大方面。下面,我们就以多层建筑的装饰施工程序展开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多层建筑;装饰;施工;程序 新型装饰材料和制品已在多层建筑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同时,新的施工工艺也层出不穷,并有由湿作业向干作业发展,以“ 贴、涂、喷”为主的趋势。 复杂体型的多层建筑与超多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广泛采用;对装饰工程的施工程序以及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多层建筑装饰的施工程序 多层建筑装饰工程, 为防止空间立体交叉流水作业过程中,互相干扰和污染,宜从上而下实施施工。 在装饰阶段,先外墙批灰后室内精装饰;而室内精装饰,先上一层后下一层、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里间后外间、先天花再墙面后地面。 室内装饰在逐层批灰、预埋水电线管并填塞孔洞与缝隙以后, 从最顶层逐渐向下施工;同一层室内,宜先天花及墙面刮双飞粉,再墙面及地面铺贴磁砖,先阳台铺防滑砖,卫生间铺贴瓷片和防滑砖, 再客厅和饭厅地面铺地砖或木地板,最后走廊及电梯厅铺地砖;在屋面防水层或上一层的泥水作业基本完成后, 再进行下一层室内干作业,先铺贴瓷片,防滑砖及地砖等泥水作业,再吊顶、刷涂料、安门窗扇及装玻璃、油漆及木地板擦蜡。 应重视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工作, 选用较好的装饰材料, 对合格材料也选分等级并用于不同施工部位。坚持先定“ 色样”,再做“ 样板”,先组织操作示范,然后组织全面施工,做到有条不紊地施工。 2 多层建筑的装修施工的管理措施 编制一份完整的、各方面都认同并遵照执行的后期施工计划是达到“ 有序”的前提。 计划的目标是合同竣工期,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施工交叉配合, 明确在某个阶段以哪个工种为主,例如:顶棚内的风管、电线不安装,吊顶就做不了。在几项工程中, 装修施工常常以安装工程为主,以其为先导。 因为安装占用工期长、系统性强,调试周期也长。 有了这种共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为了满足工期要求,综合计划往往用“ 倒计时”的方法安排。 要建立一个有权威的、反应快捷、效率高的协调机构。 由多工种、 多专业单位来共同施工,如果不善于组织协调,势必现场混乱,难收工程实效。 协调机构视具体情况设置,如系工程总承包,由总包项目部承担,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可联合业主方、监理方和总包方(项目部)共同组成。 协调机构要定期开会,有议有决,严肃认真,雷厉风行。各施工单位互创条件,为了共同的目标――按时竣工,协同作战。 要相互了解有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以往施工中把各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例会形式相互交流技术要求。目的是解决图纸矛盾和不足之处,实践证明,图纸不清、图纸矛盾是影响后期施工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3 正确、合理地解决的具体问题 要解决统一的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土建有轴线,标高不能混乱,安装也同样,应由基础、结构施工单位提供, 不能随心所欲或粗枝大叶地定标高,否则积累误差会导致恶果。标高应以建筑为准,结构标高应与其一致。 要控制好工作面。空间大、楼层多是多层建筑的优势。 但工序多、工种多、交叉多,相互争工作面的情况时有发生。 除在长计划中细致安排外,还要作短期协调,某个工作面谁先进入,谁跟进,何时进,何时退,都须确切决定。 对于某种原因而工期延误的,应设法抢回,使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受控状态。 成品保护。对本工种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有保护措施,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成品被破坏是后期施工的常见病多发症。 空喊不行,一定要落实到物,落实到人。 设备保管。在闹市区施工,工期短,设备无库堆放,一些“ 泵”“、 机”、“ 柜”“、 箱”等设备应带箱堆放,保证做到:不淋雨、不受潮、不被砸、不被碰,零部件开关、手把、表盘、电动机不被拆、不被盗,说明书完整无缺,移动设备时,要经过责任人员。 使设备时刻处于完整无损的状态。 在结构上打洞、开槽、补埋铁件一定要经过结构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核准。 重要部位要报知设计单位,预应力结构上不得开槽、凿孔。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和脚手架的占用,后期施工, 一个垂直工作面上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单位同时施工, 立体交叉的防护工作是后期施工管理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全面采取措施,既要保护自身,也不能伤及他人。脚手架的占用、拆、搭都要控制,拆扣件、抽钢管、移动脚手板是绝不允许的。 用水、用电及接水接电要有控制,不能超荷浪费,污水排放要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避免污水污染施工成品或设备。 使用垂直运输机械,应统一安排,不能强占使用,发生纠层以上隔层停靠,以缩短电梯运行时间,对于大宗材料或多台设备,采取夜间运输的办法,把垂直运输设备的利用作到井井有条。 禁止用楼层作临时设施。 多层建筑,尤其是处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 可供施工使用的场地少,往往占用楼层作仓库、办公室,甚至作宿舍、食堂。通过多项工程实践,感到进易退难,除非迫不得已,切忌占用楼层。文明施工。多层建筑主体文明施工较易保持,装修阶段保持难度较大。室外场地要堆材料、模板、脚手及设备,楼层要清理,垃圾要运走,有时工期紧,室外沟道要开工大型施工设备要拆除,室内作业人数多,消防、保卫均须统筹安排。采取的措施是:划分平面设专人作动态管理,堆放材料设备有专人安排,永远保持文明施工形象。 应先选色和做样板间, 在确定设计要求的色相后,进行试配色,随后做出实物样板,要使样板色与实际大面积的色彩基本保持一致; 在建筑物外部做到层次分明,施工中不咬色、不污染同种颜色上下左右均匀一致。多层建筑标准层多,房间数量多,特别是内装饰标准高的房间,应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先做样板间或样板层,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才以此标准进行大面积施工。 做好技术交底与实施奖罚措施, 技术人员施工前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 并对所有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让每一位工人对自己的施工内容及要点做到应知和应会,然后才全面地推行施工作业。 装饰工程的人工单价, 应按不同的质量标准而有所差别如验收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人工费宜比合格标准的高出10%~20%。同时对一次验收不合格和返工者,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 4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装修工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装饰施工时要有特别的注意管理问题,通过合理分析我们从编制后期施工计划、建立相关协调机构等方面, 提出了很多多层建筑的装修施工处于有序、受控的管理状态的措施与主要管理方法,以便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论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本文对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措施。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 ;施工技术;管理 前 言 装饰装修指的是建筑物以及构造物的内外空间能够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的要求,并通过利用装饰装修的相关材料,对构造物外表、内部以及建筑物做一定的修饰处理。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它的重视,保证施工质量,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筑装饰装修中,不仅包含了技术性与艺术性,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要进行详细地沟通,只有在符合施工标准以及客户满意的基础上才能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不仅对建筑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与美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了环境艺术美化,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始出现在建筑装修装饰之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运用而生。从而使得建筑装饰装修与现代艺术、技术更加紧密相联。我们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将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实现节能、环保。 2.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将环保列入了经济建设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就需要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总方向做出一个调整,将节能、环保等列入核心地位。要对以往的传统程序进行一些改变,首先要做到部门生产工厂化,这样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施工现场的装配。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相关的工业产品也会随着增多,工业产品能够实现直接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上面进行装配。多种高新技术的运用,要求多种领域的行业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互相推动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装饰施工会 出现本质上的变化,产品精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也在材料和制度之下达到标准要求,尽量做到无污染施工,带有很强的时代感。 3.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装饰装修的主要质量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近几年,建筑装修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技术标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因此,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建筑装修在许多的工程项目中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有的建筑装修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2 技术人员综合专业素质比较差。建筑装修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土木建筑的专业内容,还要懂得美学、风水学以及社会文化等许多社会学方面的一些知识,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要具有很强的装饰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装饰装修专业知识要娴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装修的施工质量,有效完成装修装饰工作。 3.3 施工材料不断更新,施工标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如今,装饰装修施工材料品种繁多,新材料以及新工艺不断推出,例如贴面板材、玻璃幕墙等新材料,在装修工程中,许多新材料已经逐步替代传统材料,但是,装饰装修标准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落后于现代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装饰装修很难制定有效的标准来控制施工质量。 3.4 建筑装饰装修中的安全问题。安全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在施工中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施工人员以及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4. 加强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的策略 4.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在装饰装修施工现场中,尤其是大型施工中的所涉及的材料是复杂、繁多的,因此,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管理,科学划分。在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作业,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协调工作。 4.2 培养高素质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 培养人才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施工的基础。人员素质越高,装饰工程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越大。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提高装饰工程技术的关键,因而,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装饰工程企业不仅要扩大招聘力度,吸引更多有人才的加入,也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目前,建筑装饰行业中,缺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在培训时,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培训,发挥人才的自身特长,不断加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就是对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要不段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带动装饰工程企业的快速发展。 4.3 环保意识的加强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加强环保的意识。目前,人们对装饰工程已经从美观逐步面向了环保节能。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节能设计,环保设计的思路出发。再者,是建筑材料中环保材料的使用。在装饰施工时,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把略质、污染大的材料引用到建筑装饰施工之中。环保意识的加强,不仅对使用者至关重要,对施工人员也是关切着自身的安全与健康。 4.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各个程序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并且跟踪检查,这样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质量不合格,相关技术运用不当的情况,要进行及时更正,对于影响工程质量,但已完工的分项,不能将就而过,要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重新施工,做到安全,万无一失。 4.5 制定可行的建筑装饰装修方案 在建筑装修装饰施工之前,要准确制定装修方案,制定统一的装修标准,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性以及技术可行性,不但要设计新颖,独具特色,还要保证质量,不能够影响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要保证安全。 4.6 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安全管理 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提高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对专业的管理人 员、技术人员进行本专业、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措施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力度,对于建筑装修装饰施工现场,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的检查与治理。同时,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管理,所有建筑装饰装企业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季节性施工的特点也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总 结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装饰装修也带来了的飞速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还有很多技术、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新工艺不能及时利用,这就需要我们从业人员,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把建筑装饰工程行业做的更好。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建筑装饰中的抹灰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抹灰主要是指用于建筑物室内外墙面的普通抹灰。本文主要针对墙面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施工中经常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抹灰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技术分析;应对措施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抹灰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也是最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分项工程。由于抹灰施工所用的材料较为普通,施工工序简单,再加上抹灰施工涉及的施工面积较大,从而施工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作业人员对质量要求的放松,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又疏于认真进行施工交底和工序检查验收,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墙面抹灰层出现空鼓、开裂、脱落。2、建筑物外墙面凸出的阳台、雨篷、窗台、柱垛等处的抹灰层完成面不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3、墙面抹灰层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 一、墙面抹灰出现质量问题的技术分析 1、抹灰层出现空鼓、开裂、脱落 首先从使用的材料方面进行分析,使用水泥不合格,黄砂含泥量太大,颗粒太粗或太细,石灰膏未完全熟化及含有其他杂质;其次从施工人员方面分析,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未能认真清理墙面浮灰、油污,没有按照技术交底要求针对不同的墙面基层作相应的技术处置。 2、建筑物外墙面凸出的阳台、雨篷、窗台、柱垛等处的抹灰层完成面不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土建施工完成后的阳台、雨蓬、窗台、柱垛就存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不一致的质量问题,作为墙面抹灰作业人员在施工前未对整栋建筑拉通线,吊垂直线检查调整,确定抹灰层厚度或制定补救措施,必然导致凸出墙面的窗台、阳台等抹灰完成面不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 3、抹灰层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作业人员抹灰前没有认真对整个抹灰部位进行检查测量,土建施工时墙体砌筑及钢筋混凝土墙浇筑质量超过国家规范允许偏差,平整度、垂直度偏差过大,抹灰施工中未制定补救措施。 二、墙面抹灰出现质量问题应对措施 1.施工准备 (1)抹灰工程应有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抹灰所用主要材料是水泥、黄砂、石灰膏等,其中水泥是关键材料,进场时必须质保文件齐全,包装应完好,并对品种、批号、外观和数量进行验收。水泥强度等级应采用32.5级以上,颜色应一致,并且是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对于出产日期已经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必须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黄砂应采用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使用前应过筛,筛好后保持洁净,不得含有有机有害物质,含泥量不应大于3%。石灰膏用块状生石灰淋制而成,用筛网过滤,贮存在沉淀池中,使其充分熟化。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他杂质,沉淀池中的石灰膏应加强保护,防止其干燥冻结和其他污染。 2.抹灰操作工艺 (1)对墙面基层认真进行清理,不同墙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如下: a、砖墙基层处理 将墙面上残存的砂浆剔除干净,污垢、灰尘等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墙面,将砖缝内的浮砂、尘土冲掉,并将墙面湿润均匀,抹底层灰前应刷一遍掺胶水泥浆。 b、混凝土墙面基层处理: 混凝土墙面表面比较光滑,故应将其表面进行处理,采用脱污剂将墙面油污清洗干净,自然风干后用笤帚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或是参合胶黏剂的的水泥浆,使其凝固在混凝土墙面上以增加抹灰层与基层的附着力。 c、加气混凝土墙基层处理 加气混凝土砌体的特点是强度较低,孔隙率较大,在抹灰前应对松动及灰浆不饱满的拼缝或梁底板的顶头缝用砂浆填塞密实,并对凹凸不平、缺棱缺角的设备管线槽、孔洞等用砂浆整修密实平顺,检查墙面垂直偏差和平整度,同时墙面加钉钢丝网固定,然后喷水湿润,再涂刷一道界面剂或素水泥浆。 (2)封堵门窗口缝及墙体内埋设的水电管线缝、孔洞等 墙面堵缝工作作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应安排专人负责。首先认真检查门窗框,确保其位置准确,安装牢固,墙面埋设的电箱、管线、接线盒、管道套管固定也应牢固,然后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填塞严实。对于墙面废弃孔洞及脚手眼,应将洞内杂物、灰尘等物清理干净,浇水润湿,然后用砖补齐砌筑严实。 (3)混凝土梁柱面缺陷处理 将混凝土梁柱等表面凸出部分剔平,将蜂窝、麻面疏松部分剔到实处,用掺和胶粘剂的素水泥浆涂刷表面,然后用1:3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4)测量、套方、找规矩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确定放线方法,室外利用建筑物大角、门窗口两边,用经纬仪打直线找垂直。横向水平线可依据楼层标高或施工+50cm线为水平基准线进行交圈控制。室内墙面抹灰应根据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用一面墙做基准,吊垂直、套方角,找好规矩,确定抹灰厚度,当墙面凹度较大时应分层,衬底抹平。每层厚度约在10mm左右。灰饼可用1:3水泥砂浆抹成50*50mm方形块,为确定灰饼的位置,可在墙面上弹出十字线,按十字交点做灰饼,再用靠尺找好平整与垂直。 (5)抹基层灰、二层灰 针对不同的墙面,抹基层灰前可刷一遍掺胶黏剂水泥浆,然后抹1:3水泥砂浆,若是加气混凝土墙应抹1:1:6混合砂浆,抹灰厚度控制在6-8mm。分层抹灰可用2M刮尺刮平找直,表面用木抹压实搓毛,每层抹灰不应间隔时间太短,以防产生收缩裂隙影响质量。 (6)墙面分格、嵌分隔条 按图纸设计要求弹线分格,粘贴分隔条,分格条可使用成品塑胶制品,用粘结剂固定,粘分格条时注意横条、竖条均应在弹线位置上,防止上下左右粘乱,产生分格不均匀现象。 (7)抹面层灰 待基层灰达70%左右强度时可开始抹面层灰。首先将墙面洒水均匀湿润,先刮一层素水泥浆,随后抹面层灰与分格条平,并用2M刮尺横竖刮平,用木抹子搓毛,铁抹板压实表面层,待表面无明水时,用软毛刷蘸水垂直于地面向同一个方向轻刷一遍,以保证面层灰颜色一致。然后将分隔条内砂浆杂物清理干净,墙面保持洁净。 (8)滴水线抹灰 墙面遇有阳台、雨蓬、檐口、窗台、压顶或是凸出墙面的装饰线,均应在其上侧做成向外流水坡度,下侧做滴水线。窗台上侧抹灰层应深入窗框下侧槽口内堵塞严密。抹滴水线应注意先抹立面,后抹顶面,再抹底面。滴水线抹灰应整齐顺直,并做成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 三、技术关键要求 抹灰前的基层处理,必须经验收合格,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对于不同材料的墙体交接处表面抹灰前应采取防裂加强措施,采用加钉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与各基体墙面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遇到冬期施工的,施工温度应不低于5℃。 四、质量关键要求 从人的因素来讲,项目管理人员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和操作人员是否能严格按工序要求实施作业是保证抹灰工程质量的关键。此外对墙面抹灰而言,粘结牢固,无开裂、空鼓和脱落,对墙体应清理干净,这是抹灰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对表面光滑的墙面必须进行凿毛处理,抹灰前应对基体充分浇水均匀润透。避免基体浇水不透造成砂浆中水份很快被墙体吸收,引起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各抹灰层的厚度,防止一次抹灰过厚,造成干缩率增大,大面积抹灰应分格,防止砂浆收缩造成开裂。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组织施工中认真遵循抹灰工程操作工艺实施,同时抓住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督促抹灰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抹灰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为实现工程项目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房屋建筑装饰施工要求,加强装饰施工管理,严格把关房屋建筑装饰的各个环节,确保建筑装饰施工质量,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装饰不同的设计要求。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阐述了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随着房屋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和功能化,应根据房屋建筑装修施工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房屋建筑装饰施工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装饰效果的持久性和美观性,还需要注意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单位应严格把关装饰施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房屋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 建筑装饰的涵义 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人们的意识观念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也都随之不同,对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和办公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必须与其实际用途相符,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表达使用人员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他们要求居住环境必须与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感受等一致。这些要求的提出,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各个建筑企业必须把握不同业主的使用需求,建设高质量的建筑物,还要加强建筑物的装饰工作,使各类房间的用品摆设与使用者的地位、兴趣、个性等高度一致。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装饰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二、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 1、施工工艺复杂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内部功能区不断增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房屋建筑装饰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涉及多种施工工艺,如卫生间和厨房装饰施工,就包括八九种施工工艺,多道施工工序,房屋建筑装饰施工难度很大。 2、施工周期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建筑装饰会不断老化,每年几年需重新进行装饰,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周期短,装卸比较简单。 3、具有较强的改造性 传统房屋建筑内部的管道、承重墙、地板和主墙受到装饰技术的限制,施工改造存在很大难度。但是近年来,房屋建筑装饰技术快速发展,很多装饰样式都采用成套的统一材料,组装施工非常简单,也使得现代化房屋建筑装饰具有较强改造性。 三、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单应结合装饰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装饰施工设计图纸,规划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制定完善的装饰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按期完成。同时,仔细检验房屋建筑装饰施工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资源消耗,注意节能环保。 2、抹灰饰面施工 对房屋建筑进行抹灰饰面施工主要是将石子涂浆、砂浆和石屑浆等各种材料涂抹在房屋建筑表面,对房屋建筑结构有着保护和装饰作用。抹灰层主要由罩层、中层和底层组成,在抹灰饰面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抹灰饰面厚度,并且要严格控制裂纹、起鼓、起壳等施工问题。在对房屋建筑顶棚抹灰饰面施工前,先进行屋面清理,然后进行抹灰饰面施工,从房屋里面逐渐向外面进行抹灰。另外,在顶棚抹灰饰面施工时,先确保上一层抹灰层凝结后,再涂抹下一层,并且墙面抹灰饰面施工应设置标筋和灰饼,弹设准线,严格按照抹灰饰面的施工要求,例如在弹线时距离房屋建筑墙角100mm位置调节垂线,再弹出竖线。 3、涂饰施工 房屋建筑涂饰施工主要是将建筑涂料粘接或者敷设在建筑物表面,在涂饰施工时,要确保基层表面平整,注意清理房屋建筑表面,在涂抹溶剂型涂料时,要确保基层含水量小于5%,用油性涂料抹灰建筑表面或者涂饰混凝土时,先用清油打底,由内向外、先左后右、自上而下进行均匀涂刷,避免出现遗漏或者流淌现象。房屋建筑涂饰施工工艺主要有刮涂、弹涂、滚涂、抹涂、刷涂、喷涂。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喷涂施工时,要正确选择喷涂设备,控制喷涂压力、喷嘴和墙面距离以及喷嘴口径。在进行弹涂施工时,喷口要和房屋建筑饰面保持400mm距离,自左到右、从上倒下进行涂饰施工。 4、墙体施工 考虑到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节能环保性,建筑墙体可采用加气砼砌体,其自重小,施工工艺简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房屋建筑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在基层质检合格后,避免保温层与房屋建筑墙体的管线、门窗框、隔墙施工出现交叉矛盾,在调配保温砂浆时要注意施工环境文图,在夏季进行墙体施工时,要做好保湿和养护工作。砂浆抹灰要按照房屋建筑装饰设计要求,外侧砂浆抹灰施工避免出现脱落、裂纹等情况,有效控制抹灰表面强度和厚度,在砂浆硬化过程中严禁撞击和振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墙体抹灰层不出现裂纹。房屋建筑砌体外墙施工应在EPS 钢丝网架板预埋钢筋网片。在房屋建筑墙体施工中,首先要按照墙体施工设计规范,确保隔热保温材料厚度,用整砖平平砌空心砖承重墙,不能破凿空心砖,砌快墙体施工要有效控制粉块变形、灰缝饱满度和砌快整体性,并且保温板之间要连接牢固,严禁出现开裂、空鼓或者脱层现象。由于管道或者预埋件等原因造成房屋建筑墙体预留洞口,尽量避免使用水泥砂浆填补洞口,可采用实心砖砌筑。 四、结束语 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应全面分析装饰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优化和完善装饰施工技术,有效控制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全过,积极采取节能环保的装饰材料,避免房屋建筑装饰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关于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房屋装修行业绞尽脑汁,大力使用现代新材料和新技术。但是,要如何实现现代装修工程质量控制, 是当下装修行业比较重视的问题, 也是确保装修行业未来发展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建筑装饰理念,探讨了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 一、建筑装饰理念 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 建筑物的建造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或是满足物质方面的,如居住、办公;或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纪念堂、教堂。 我们不妨以一幢建筑物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占比重的大小,把建筑物分为实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式建筑。 纪念性建筑和宗教式建筑,其建筑造型所形成的氛围,使人受到感染,使人们的精神受到洗礼。 实用性建筑是建筑的大多数,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使用需求外,同时还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表现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用功能的合理性、视觉方面的舒畅性。 建筑装饰理念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有“张扬夸张”型、“淡静素雅”型、“活泼开放”型、“实用简洁”型、“庄严肃穆”型等。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二、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的准备工作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技术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班组多。工程由若干个分部工程所组成,分项工程的完成正是由一道道工序所形成,工序的质量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控制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天气等自 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作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抹灰饰面施工、涂料饰面施工、贴面类饰面施工、地面砖施工等的有关准备。还应该做好各方面突发情况的处理备案。 三、抹灰饰面施工 抹灰分一般性抹灰和装饰抹灰两种。一般性抹灰是饰面装修的基础,起到修平墙面的作用。装饰抹灰是对一般性抹灰表面再进行装饰性加工,比一般性抹灰有更高的要求。装饰抹灰常用的有拉毛抹灰和假面砖二种。 (1)拉毛抹灰在基层上抹8mm 左右厚的砂浆层,随即用棕刷或铁板垂直拍拉,形成均匀的毛面。小拉毛掺入水泥用量20%~50%的石灰膏。加入适量的沙子或纸筋可减少龟裂。如果用白水泥掺矿物颜料,则成彩色拉毛。 四、涂料饰面施工 涂料饰面是指利用各种涂料敷于基层表面,形成完整牢固的膜层,起到美观和保护墙面的一种做法,是饰面装修中最简便也最常用的一种装修形式。常用的建筑涂料主要有:内墙、顶棚涂料,如油漆、乳胶漆、丙烯酸酯内墙涂料等;外墙涂料,如绿化橡胶外墙涂料等;木材表面涂料,如聚氨酯清漆,酚醛紫红地板漆等。 涂饰施工技术: (1)基层处理。 抹灰或混凝土表面的涂饰对基层的要求相对较严格,要求基层表面轻实平整,无起砂、粉化、脱沙等现象,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泥土,浮沉、污垢等。木材的涂饰,首先是对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油污、灰尘等污垢;其次,用腻子对木材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包括除去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等。钢结构的涂饰,主要是清理表面的锈斑、毛刺、油污、灰尘等污垢。 (2)打底产。 用油性涂料涂饰混凝士或抹灰表面时,需要用清油打底;木材打底是为了使表 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保证面层的色泽一致均匀。涂刷清漆时,可用水粉或油粉进行润粉;钢结构则用防锈漆打底。打底涂刷的顺序为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涂刷要均匀到位,无流淌或遗漏现象。 (3)刮腻子和磨光。 为了使涂刷表面平整,一般都需要批嵌与涂料相配的腻子。刮腻子一般以三道为限,在腻产干燥坚硬后,用砂纸进行磨光处理。 (4)涂饰涂料。 涂饰涂料的工艺主要有:刷涂、喷涂、滚涂、抹涂、刮涂、弹涂等六种。刷涂工艺操作方便、适应广泛,一般按由上而下、自左到右、先难后易、先阳台后墙面的顺序施工;使用喷涂工艺时,要注意选择喷涂设备,在施丁前确定喷嘴的u径,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以及喷涂压力等;弹涂工艺需要先在基层涂刷两道底涂漆,待干燥后进行弹涂施工,一般喷口距离饰面400毫米左右,按特定速度由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施工。 五 涂饰施工工艺 第一、基层处理 抹灰或混凝土表面的涂饰对基层的要求相对较严格,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泥土、浮沉、污垢等。要求基层表面坚实,无起砂、粉化、脱沙等现象;要求基层表面相对平整,不能出现空洞、裂缝等缺陷,如果存在这些缺陷,可用相应的腻子进行批嵌。当涂饰乳液型和水溶性的涂料时,要控制基层的pH 值在9 以内,含水率在10%以下;涂饰溶剂型的涂料时,要控制基层的含水率在5%以内。对于木材的涂饰,首先,对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油污、灰尘等污垢;其次,用腻子对木材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包括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等。钢结构的涂饰,主要是清理表面的锈斑、毛刺、油污、灰尘等污垢。 第二、打底子 用油性涂料涂饰混凝土或抹灰表面时,需要用清油打底。木材打底是为了使表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保证面层的色泽一致均匀;涂刷清漆时,可用水粉或油粉进行润粉;涂刷混色涂料时,采用清油打底。钢结构则用防锈漆打底。打底涂刷的顺序为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涂刷要均匀到位,无流淌或遗漏现象。 第三、刮腻子和磨光 为了使涂刷基面平整,一般都需要批嵌与涂料相配的腻子。刮腻子一般以3 道为限,先局部刮腻子,再满刮腻子,第一道要求平整,后两道要求达到光洁的程度。在腻子干燥坚硬后,用砂纸进行磨光处理。 第四、涂饰涂料 涂饰涂料的工艺主要有刷涂、喷涂、滚涂、抹涂、刮涂、弹涂六种。刷涂工艺操作方便、适应广泛,一般按由上而下、自左到右、先难后易、先阳台后墙面的顺序施工;使用喷涂工艺时,要注意选择喷涂设备,在施工前确定喷嘴的口径、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以及喷涂压力等;弹涂工艺需要先在基层涂刷两道底涂漆,待干燥后进行弹涂施工,一般喷口距离饰面400 mm左右,按特定速度由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施工。 综上所述,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建筑的美化,同时也符合了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总而言之,现代建筑的装饰施工技术一定要把建筑物的内饰外观、还有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等等进行严格控制,相信随着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壮大和发展将会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建筑装饰装修是对建筑物的一种再创作的艺术活动,必须科学的运用美学原理,达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作出全面的解析,以便大家对此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 一、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 1.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构造的具体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有效构造原理以及建筑物构建功能来进行设计与施工,因为建筑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在设计施工时结合大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时,不仅要考虑业主的要求,同时设计者还要根据其房屋具体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设计。 2. 对材料技术进行的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适宜性具有美学原理的工程,要想取得建筑装饰装修方面的成功,就必须科学的运用美学原理,达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增月涨的今天,要想实现建筑的商业价值,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装饰装修效果来实现,只有建筑装饰装修的效果赚人眼球,精益求精,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建筑的商业价值。 2.1对于木材和木制品的装饰装修 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时所选用的木质材料一般要求其具有变形和湿涨干缩、含水量和强度等技术要求,阔叶树木材就是进行室内装饰装修选择木质材料的首选。而木质品多数情况下则是指三种木质地板,即人造木板、人造木地版和实木地板。进行木制品的装饰装修时主要要求保证其加工精度和外观质量就可以了。 2.2对于建筑玻璃的装饰装修 建筑玻璃不仅具有良好透光性能、保温、抗冲刷,隔声、耐腐蚀、透视等特征,同时还有良好的装饰性和化学稳定性。 2.3对于石材的装饰装修 天然花岗石、天然大理石以及人造饰面石是常用于民用建筑装饰装修中的三种饰面石材。其中天然花岗石和天然大理石被归为天然石材,人造饰面石被归为人造石材一类。在进行石材的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对天然石材的技术要求有:平面度、规格尺寸、角度等的允许偏差以及物理性能与外观质量等;对人造石材的技术要求则是:耐水、强度较高、耐污染、耐腐蚀挥发、色差小、硬度高、耐磨,吸水率低以及具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等。 2.4对于高分子材料的装饰装修 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建筑塑料和建筑涂料就是高分子材料。在装饰装修时对高分子材料的技术要求包含了以下方面:耐久耐磨耐溶解、绝缘耐腐蚀性强,无毒无害、附着力高、干燥速度快、隔声、绝热以及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等等。其中对于建筑塑料的选择要保证选材具有的无毒无害、隔声、耐腐、耐磨、绝热、绝缘的性质;对于建筑涂料的选择则要保证选材具有附着力高、耐久、干燥速度快、耐磨、耐腐蚀性,装饰性强的特点。 2.5对于陶瓷材料的装饰装修 用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的干压陶瓷砖和陶瓷卫生洁具是最常见的建筑陶瓷。陶瓷卫生洁具必须要达到配套性完整、功能齐全以及要具有通过技术指标的吸水率的技术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装饰装修的效果。其中陶瓷卫生洁具的吸水率更是对于陶瓷的装饰装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它不仅影响着陶瓷卫生洁具的耐污性和清洁性,而且还会对业主的健康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而对用于建筑内外装饰的干压陶瓷砖技术要求则相对简单一些――保证选材的物理和化学的性能,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方面。 2.6对于金属材料的装饰装修 一般情况下用于建筑装饰装修的金属材料有两种,分别是钢材和铝合金。在选择装修钢材是要保证选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可加工性能等特质;选用装修铝合金时要保证选材具有刚度大、重量轻、外形美观、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好以及加工方便等性质。 2.7对于建筑幕墙的装饰装修 对于建筑幕墙的装饰装修要求即要能实现便于更换面板,能做到可以随时单独更换任何一块需要更换的面板以及保证接缝技术的整体性。 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1.装饰抹灰施工 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三个方面:①基层清理;②细部处理;③分层抹灰。 1.1基层清理 基层与基体的质量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基础,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效果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为了保证装饰抹灰施工的效果,要先对基层表面进行“三去”处理,即“去灰尘”、“去油渍”、“去污垢”。在此之后还要事先抹平或剔除基层表面的凹凸点并进行洒水处理,以保证集成表面的湿润。 1.2 细部处理 在进行对外墙的抹灰施工之前,要先按照设计要求将房屋的门框及护栏安装好,还要进行“墙面填充”――将由于施工原因留下的孔洞进行填充, 以免影响前面抹灰效果。对于不同材料的墙体结合处,要固定好钢丝网,以防止抹灰层开裂。 1.3分层抹灰 控制面层、中层和底层的抹灰厚度,保证各抹灰层的厚度为5-7mm,总厚度平均为20mm。同时施工过程中还要保证抹灰层不出现空鼓、脱层,保证面层没有裂缝和爆灰。 2.对轻质隔墙进行的工程施工 不是承重墙,仅仅是为了应和设计需要对空间进行分割而设立的装饰墙。所以在进行轻质隔墙施工时要注意龙骨和基体结构的连接的垂直平整和牢固,同时还要保证其位置的精准、交接处的平直,接缝也要力求严密。 3.对地面进行的工程施工 “先地下后地上”是在进行地面施工时的施工原则。在地面下方的暗管和沟槽施工竣工之后,要先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只有通过了质量检验,才能在地面上的建筑进行施工。在室内对各类面层进行铺设施工也是如此,即要等到抹灰施工以及管道检验施工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地面铺设施工。在进行地面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充分考虑施工用材的特性,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损害。不仅如此,还要合理运用施工技术,保证地面施工质量。 4.对建筑幕墙工程施工 建筑幕墙较之房屋主体结构具有一定的位移能力,装饰性较强,但不分担主体结构建筑外围的保护性功能。是一种装饰外墙的做法。在进行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时要事先做好预埋件安装,施工测量、半隐框、隐框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制作等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幕墙的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幕墙用材的特性以及建筑外部环境,不仅如此,预埋件的制作和安装还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同时支撑玻璃幕墙的钢结构构件和玻璃幕墙安装均应符合相关建筑幕墙的施工规范。 结语 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不仅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实现和提高建筑商业价值的法宝。它不仅使人们对未知生活的追求,同时还美化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作用。它实现了美学艺术与建筑技术的统一,还兼具了多种使用功能,既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又满足建筑环境的舒适 性,还实现了建筑的美观性。时展,科技进步,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最有力的保证。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均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建筑装饰装修的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本文将从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的当前现状入手,对房屋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探求有效且科学的装修装饰施工技术,为住户们在装饰装修过程中的质量提供帮助和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房屋的建筑装饰装修的对居民住房进行美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居民的居住环境的美观,同时还需要考虑房屋建筑的工程结构系统;随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技术在百姓心中地位的逐渐上升,房屋装饰装修施工技术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了;房屋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是能够有效促进房屋建筑装饰工程进展,以及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工序。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具有着分工细致、工期短小、等优势,同时也具备着人员成分复杂、施工流程繁琐、施工流动性较大以及工具使用过于集中等缺点;这也使得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在管理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一旦不能进行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工作,就会使整个施工进度以及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直线下降,甚至严重的会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 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在当前建筑局势下的必要性 房屋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工作是围绕着房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来进行的,它主要是对于房屋建筑的外表以及内部的空间结构进行多种装饰性的处理,进而使房屋从里到外都能够焕然一新,达到完善房屋建筑空间美化,以及充分保护房屋整体结构的目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作往往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的收口环节,特别容易被房屋建筑的作业空间所局限,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项工程之前,必须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房屋的建筑施工过程往往会伴有平行、交叉等工序的进行,如果房屋施工的管理不科学,很容易就会给房屋整体的质量与安全留下缺陷和隐患。当前我们国家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领域当中,由于材料种类以及建筑技艺的快速更新,因此也就导致了房屋装饰装修施工工序的多元化、复杂化,再加上设计风格的多变,以及住户对于房屋质量和装饰装修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也就使得我国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管理进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高层的建筑或者品质较高的房屋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时,由于其要求过高并且房屋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施工环境都比较复杂,一旦施工的质量管理出现一点瑕疵,就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严重的甚至会为住户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 二、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一)拟定有效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方案:我们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施工之前,首先应对对房屋整体的建筑结构图纸进行仔细的会审,找到房屋结构的关键点和薄弱点,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进行准备;如果我们没有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图纸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审核,并及时的对房屋建筑施工的图纸结构所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及时的补救,就会使接下来的房屋装饰装修施工建设变得难以进行,即便能够进行,也无法有效的对其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在施行施工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之前,尽早的对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房屋结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充分的为其下一步的施工做好技术交底以及有效的质量防护工作,并仔细的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为施工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以及质量控制等拟定周全的方案,并保证方案能够有效的进行落实,从而为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监理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与施工技术的完善管理和责任制度,保证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作业能够高效且有质量的完成。 (二)做好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工艺技艺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房屋装饰装修的施工普遍都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并且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往往复杂微妙,因此做好房屋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也就成为了当前我国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重要基础。我们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装饰装修的过程中,不能够让全部的工程同时进场,应该依据各项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现场的施工现状,对整个装饰施工的工序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整个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并对重点部位和房屋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细致的组织与安排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的为各项工序质检的进程做好到位的协调工作,以便于在施工时能够及时的对交叉施工等工序进行有效的回避,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以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整体质量。 在整个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那些正在进行施工的关键部位及时的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漏洞,应该马上进行纠正和修补;另外,房屋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是否先进、科学,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程和造价的预算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还不太完善和成熟的施工技术进行实验和改进,并尽快研究出有效的新型材料与完善的工艺技术,还要提出有作用的方案和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个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有效的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领域,很多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过低,没有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装修队伍在市场当中随处可见,他们不但装修的质量差,并且无法正确的识别图纸,对于很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掌握都不完善,这样的建筑装饰装修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房屋的装饰装修整体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素质过低的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加强,再进场之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格且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质量培训工作,对于经过教育仍然没有办法及时改正的施工人员应该立刻清退,只有保证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工程作业比较复杂,以及交叉施工的频率过高,这都对整体的施工环节以及质量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想要真正的保证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的整体施工技术以及质量,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与严格培训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才能够更加完美。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建筑装饰工程具有技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节。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能力,做好各个环节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要以建筑的结构为载体,因为它是建筑表面的装修层。其施工特点主要有:一是受建筑空间限制;二是施工工序复杂,常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三是建筑装饰装修风格各异,装饰材料多样化,施工工艺多样化;四是人工操作多,劳动强度过大,滋生不安全因素;五是随着装修标准的提高,在工程造价中,结构、设备安装、装饰的比例已达到 3∶ 3∶ 4,而对于高档次装修而言,其造价比例有的已经超过 50%。 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艺相对复杂 工艺相对复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建筑装饰工程的外观效果和实际质量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营销。众所周知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质量控制工作是取决于施工工艺的好坏的,因此当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时,其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工艺相对复杂带来的不利因素还体现在了其会导致施工技术准备难度的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装饰工程的施工工艺复杂必然会导致需要进行的施工技术准备也不断增加,其最终必然带来施工整体难度的持续提升。 2、材料品种繁多 材料品种繁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施工企业较难合理的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并且也较难对于施工生产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布置。另外,材料品种繁多自身具备的缺点还体现在其对于搭设临时设施和堆放材料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工作的规划也起到较为不利的影响,并且也使得整个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显得较为忙乱和无秩序。 3、权利职责不明确 权利职责不明确是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整体效率难以提升的因素之一。由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权利与职责在装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营销。但是由于其整体的施工工序较多并且施工材料复杂,这在实际程度上给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权利与职责划分带来很大程度的限制。另外,权利职责不明确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其无法定期的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持续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的考核,这集中体现在了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考核等工作上,如果在这些工作上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分布不明确,则必然会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降低。 4、装饰装修施工缺乏动态质量监管机制 在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需要依据相应的质量监管机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没有动态的质量监管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对施工的质量管理无章可循,主要是依照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以及主观意见进行管理,严重影响到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1、加强工程进度控制的信息化 现阶段对于建筑装饰企业负责施工的项目来说,通常不仅仅是一个工程,而是存在多个工程同时施工的现象,因此对于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工程进度施工,甚至存在拖欠工程款等不良现象。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为各个工程建档归案,保证将各工程以及工序错开进行,进一步提高装饰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 2、做好对装饰装修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实际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把好材料的购进关。对于购进的材料需要进行质量抽检,如果存在着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其次,对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进行检查,确保购买的材料各项手续齐全。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施工材料的存放工作。由于一些施工材料存放条件要求非常高,如果存放的空间湿度过大,将会导致材料发霉变质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3、注重工程质量和技术资料的检查 对于装饰工程其相关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施工质量是否合格,对于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另外也是质量验收部门对其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所以装饰企业必须加强对于技术资料以及工程质量的检验。跟踪检查对于判断质量评估记录、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分项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成果等具有良好的监督效果,从而保证了建筑装饰工程科学合理的进行,另外对于工程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4、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技术体系 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要求装饰企业努力完善公司的技术管理制度,同时整理保管好施工阶段的技术资料以及设计资料。另外进一步明确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并以此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5、选择好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材料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正确应用也是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随着人们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这样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施工人员首要选择那些对环境以及自身污染较小的装饰材料,比如具有防潮、防腐蚀、燃点高、防褪色以及无味特点的材料,这样对于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以及降低污染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6、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其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的要求很高,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从而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已成为企业招投标与施工准备的重要运作环节。因此,其编制的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能够指导施工是得到审批的必备条件。 7、优化传统技术并引进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装饰技术也对应有了全新的发展,特别是各类新型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等的发明,使得建筑装饰技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必须注重对旧技术的优化改造,并尽全力引进新技术。例如: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装饰涂料的改进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各类环保、低污染的涂料出现在市面上,对应的涂料涂刷技术等也发展起来。而且当前是信息技术新时代,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结束语 在工程实践中,施工管理技术总是不断发展于进步的。通过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规范化施工,将会使得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关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摘 要】建筑工程中的装饰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建筑工程的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处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装饰工程施工时,要按照施工的具体环境及条件进行专业的设计和分析,找出工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设计。本文先探讨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重点内容,之后对提升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水平的对策予以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技术;应用 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重点内容 从建筑装饰施工行为的分类角度分析,其重点施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装饰抹灰”“涂料饰面”“地面处理”和“轻质隔墙”。 1.1装饰抹灰施工 装饰抹灰施工内容包括基层清理、细部处理、分层抹灰三个方面。其中基层清理是指在抹灰施工前对基层表面的油渍、尘垢等杂物的清理,确保基层装饰环节的施工质量,由于基层部分是整个建筑装饰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对次换届工作予以重视。细部处理是指对门窗框、护栏等基础设施进行安装,做好对建筑施工留下孔洞、缝隙的封堵,在此环节当中施工人员要保证施工行为与装饰设计要求保持一致。分层抹灰是指在抹灰施工时,通过分层抹灰的方法来保证抹灰质量。由于抹灰工程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面层情况,因此一定要注意好抹灰施工的质量,避免出现空鼓、脱层情况的出现,影响建筑工程装饰的实际施工效果。 1.2涂料饰面施工 涂料饰面施工是指在基层表面上涂抹涂料,使建筑形成牢固的膜层,在提升建筑美观性的同时,达到保护墙面的作用,在建筑工程装饰工作中,涂料饰面是非常基础的施工内容。涂料饰面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基层处理、打底技术、磨光技术和喷涂。 1.2.1基层处理 为保证涂料饰面的质量,在进行涂料时必须要先进性基层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基层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混凝土墙面以去除泥土、尘垢为主,木材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平处理,钢结构则主要清楚锈斑、油污等。 1.2.2打底技术 打底技术能够使建筑表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确保面层色泽一致。在打底时,为了保证打底施工质量,应坚持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的顺利,保证涂抹的均匀到位。 1.2.3磨光技术 磨光技术实在涂料腻子干燥坚硬后,用砂纸对其进行磨光处理。 1.2.4喷涂 喷涂是指对涂料的喷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喷涂的工艺种类有很多种,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予以科学选择,以保证施工质量。 1.3地面处理施工 地面处理技术是指对建筑工程的地面进行处理,以保证其符合建筑装饰标准。通常情况下,地面处理技术都是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的。所谓“下”就是指对建筑地面下方的暗管、沟槽的有效处理。“上”则是对建筑地面上的抹灰、铺设面层等施工行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在确保对“地下”施工检验完成后,才可进行“地上”施工。在进行地面处理时,施工人员要做好对施工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保证施工环境温度能够在相应材料最佳施工质量控制温度内,确保各项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能够得以落实。在进行地面基层铺设时,要保证下一层铺设行为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上一层的铺设施工。对基层铺设的连接缝与坡度,施工人员也要予以科学控制,保证其符合建筑工程装饰环节的设计标准。 1.4轻质隔墙施工 轻质隔墙施工即对建筑内非承重结构墙的装饰处理技术,此类墙体的唯一作用就是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分割。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通过防线对轻质隔墙构造位置进行固定,之后在对节点进行处理。施工人员在进行轻质隔墙施工时,要注意轻质隔墙与龙骨之间的连接,确保轻质隔墙与龙骨连接的精准、垂直、平整、牢固。对于轻质隔墙的施工缝问题要进行全封闭处理。 2、建筑装饰工程外墙装饰施工的技术应用 现代建筑工程对建筑的外立面的装饰非常看重,良好的外墙装饰能使建筑本身的价值大幅度提升,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建筑装饰工程中需要对外墙装饰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外墙砖和涂料为例,根据建筑本身所处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状况,选择不同的外墙砖和涂料进行装饰。外墙砖的装饰工程是将无釉面或釉面砖利用水泥砂浆粘合在建筑外立面上,体现设计方对建筑本身的艺术设计和构思。 选择外墙砖主要考虑到其吸水率,偏北的地区选择吸水率低于4%的外墙砖作为外立面装饰材料,这样可以保证其耐火性和抗冻性。除了吸水率,还需要考虑到外墙砖和建筑墙体的粘合强度,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的混合比例,保证外墙砖的有效粘合。进行外立面装饰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墙面先期进行毛化处理,并且利用吊垂线来找平外墙,并设置标点标块,确保后期施工时外墙砖的整体平整。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工程需要从下而上进行,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外墙砖材料,尺寸和间隙宽度,并对最下层砖的位置进行校正以确保后续砖面铺贴的过程顺利无误。 3、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 在当代的建筑物装饰工程中,室内的装饰工程已经越来越成熟,在这一背景下,室内的建筑物装饰工程面临着两种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我们的装饰设计师们如何的应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和装饰技术,将现有的装饰用材料很好的融入到建筑物本体中,同时还要反映出我国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第二、我们的装饰设计师们如何将我国的传统的装饰艺和技术,将我国传统的装饰材料融合在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建筑物中。在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的应用中,我们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要遵循建筑物材料在建筑物装饰中的合理性;第二、我们要根据我们专业的设计师的直觉来感知需要装饰的建筑的最优化风格。我们要将死板的设计变成生动的装饰元素,当然,这是要通过装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建筑装饰工程一定要根据以人为本,重视自然的态度来进行设计施工。 4、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施工工艺 关于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施工工艺,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一、建筑装饰材料薄木片材的施工贴面工艺。第二、建筑装饰材料竹胶地板的施工工艺。 4.1建筑装饰材料薄木片材的施工贴面工艺 在进行薄木片材的工艺贴面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四点工艺施工。第一、要注意基层的施工质量,一定要选择质量优良的基层来进行施工,基层的角线弧度折角一定要服帖和顺直,棱角必须分明,表面必须没有凹凸不平;第二、在选择合理的薄片的规格时,我们要现行计算角线的全部展开长度;第三、在进行薄片粘贴时,要注意胶水的粘稠度不易过稠;第四、在进行油漆施工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很大的力进行油漆喷刷施工。 4.2建筑装饰材料竹胶地板的施工工艺 在进行竹胶地板的施工时,一共分为10个步骤,分别是:竹胶地板的基层处理;木搁栅的施工安装;钉大约九毫米厚的夹板作为衬底板;进行弹线施工;拼接组装竹胶板条施工;进行安装踢脚板的施工;碱性嵌批腻子施工;进行打磨施工;进行喷地板漆施工;进行后期保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功能性无可替代。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大对装饰施工技术重点的思考与探索,保证新型装饰施工技术能够在不违背建筑装饰基本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得以应用,为建筑工程装饰产业的进步提供支持。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简论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摘 要】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体现了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追求。文章综述了装饰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些工艺技术,并对抹墙施工、涂饰施工和玻璃幕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是实现建筑品质的重要过程,其施工技术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一 抹灰施工技术 1.1抹灰工程 抹灰施工是一种最常用的房屋建筑装饰方法,是将各种装饰性石屑浆、砂浆及石子涂浆等涂抹在地面、墙面、屋顶等建筑物的表面,以起到装饰和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抹灰层一般由底层、中层和罩层组成,其中底层是为了粘结建筑物表面,并起到对表面的初步找平作用;中层主要起找平作用;罩层则是起到装饰作用,使表面看起来光滑细致。抹灰层的厚度,一般根据基层材料、具体施工部位的平整度以及抹灰的质量要求而定;实际施工中,抹灰层的厚度不宜过厚,否则会出现起壳、起鼓、裂纹等问题,而且操作也将异常困难。 1.2抹灰施工工艺 1.2.1抹灰材料的准备 用石灰膏作为抹灰材料时,一般应用块状石灰淋制进行熟化处理。对淋制的石灰储存于沉淀池前,必须用孔径小于3 mm×3 mm的筛网进行过滤,并防止其冻结、干燥与污染。在常温下,石灰熟化的过程一般不少于15 d;而对于用于面层的石灰,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0 d。使用的石灰膏必须进行充分的熟化,否则不得使用。对于使用的沙子,需要过筛,防止杂物的侵入。 1.2.2顶棚抹灰工艺 由板条和金属网制作的顶棚抹灰,应当在板条和金属网安装后进行。对钢筋混凝土楼房的顶棚应待上层楼板地面完成之后进行。顶棚抹灰只需要在与顶棚接触的墙面上用墨盒标出顶棚抹灰层的标高即可,不需要做其他的任何标志或标筋。在顶棚抹灰前,应对顶棚进行清理,扫除砂浆残渣、浮灰、油污等,并进行洒水湿润,然后进行抹灰施工,且宜从房屋里面向门口的方向实施,最后从门口退出。在板条和金属网顶棚抹灰时,底层灰的抹压方向应平行于板条的宽度方向,遇到板条缝时,为增强灰与板条的结合,要用力进行压抹,以使得石灰能进入缝隙形成转脚;而钢筋混凝土楼房的顶棚抹底灰时,抹压方向应垂直于预制板的缝隙方向;中层灰涂抹时,抹压方向应垂直于底层灰的抹压方向;面层灰的抹压方向应平行于房屋的进光方向,且表面要尽量的平整光滑。在顶棚抹灰时还应注意,在前一层灰凝结后,再进行后一层的涂抹。 1.2.3墙面抹灰工艺 墙面抹灰需要弹设准线、设置灰饼和标筋。弹线时,在距墙角100 mm处用垂线调至,弹出竖线,在根据抹灰厚度反弹出抹灰准线;设置标筋时,先在距离顶棚300 mm处设置3个上灰饼,并以此为基准做出下灰饼;待灰饼收水后,在灰饼之间做出面宽40 mm、底宽70 mm的冲筋。在标筋达到一定强度后,可进行抹灰施工。抹灰前,对墙面进行清理,包括浮沉、油污等,并提前一天进行洒水润湿;底层抹灰的厚度应当达到标筋厚度的2/3;中层抹灰应在底层灰凝结后进行,厚度应以填满标筋厚度为准,在用木抹子搓平后,用两米长的靠尺进行平整度检查;面层灰涂抹时,应保证中层灰已有七、八成干后进行,做到表面要压实收光,达到光滑、色泽一致为佳。 二、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的准备工作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技术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班组多。工程由若干个分部工程所组成,分项工程的完成正是由一道道工序所形成,工序的质量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控制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天气等自 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作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抹灰饰面施工、涂料饰面施工、贴面类饰面施工、地面砖施工等的有关准备。还应该做好各方面突发情况的处理备案。 三、抹灰饰面施工 抹灰分一般性抹灰和装饰抹灰两种。一般性抹灰是饰面装修的基础,起到修平墙面的作用。装饰抹灰是对一般性抹灰表面再进行装饰性加工,比一般性抹灰有更高的要求。装饰抹灰常用的有拉毛抹灰和假面砖二种。 (1)拉毛抹灰在基层上抹8mm 左右厚的砂浆层,随即用棕刷或铁板垂直拍拉,形成均匀的毛面。小拉毛掺入水泥用量20%~50%的石灰膏。加入适量的沙子或纸筋可减少龟裂。如果用白水泥掺矿物颜料,则成彩色拉毛。 (2)假面砖又叫仿釉面砖,是用彩色砂浆抹成相当于外墙面分块形式与质感的装饰抹灰面。彩色砂浆配比假面砖抹灰用的彩色砂浆,一般多配成土黄、淡黄或咖啡等颜色。施工时,先在中层抹灰面上浇水湿润,抹上彩色水泥石灰砂浆,砂浆厚度适宜为3mm~4mm。待面层砂浆收水后,用铁梳子或铁辊在面层上沿垂直方向划出条纹,条纹宜深lmm。再在面层上按照面砖宽度弹出水平线,用靠尺比着弹线,用铁皮刨子或铁勾子沿靠尺在面层上划出分块缝来,缝深以露出中层砂浆面为准,分块缝划好后用刷子刷去浮砂划缝。这种做法,纹理清晰,表面平整,犹如面砖,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装饰性抹灰要求整体性强,一旦出现问题,返工或处理都很困难,所以一定要按程序施工,确保一次完成。 四、涂料饰面施工 涂料饰面是指利用各种涂料敷于基层表面,形成完整牢固的膜层,起到美观和保护墙面的一种做法,是饰面装修中最简便也最常用的一种装修形式。常用的建筑涂料主要有:内墙、顶棚涂料,如油漆、乳胶漆、丙烯酸酯内墙涂料等;外墙涂料,如绿化橡胶外墙涂料等;木材表面涂料,如聚氨酯清漆,酚醛紫红地板漆等。 涂饰施工技术: (1)基层处理。 抹灰或混凝土表面的涂饰对基层的要求相对较严格,要求基层表面轻实平整,无起砂、粉化、脱沙等现象,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泥土,浮沉、污垢等。木材的涂饰,首先是对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油污、灰尘等污垢;其次,用腻子对木材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包括除去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等。钢结构的涂饰,主要是清理表面的锈斑、毛刺、油污、灰尘等污垢。 (2)打底产。 用油性涂料涂饰混凝士或抹灰表面时,需要用清油打底;木材打底是为了使表 面对涂料的吸收更均匀,保证面层的色泽一致均匀。涂刷清漆时,可用水粉或油粉进行润粉;钢结构则用防锈漆打底。打底涂刷的顺序为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先左后右,涂刷要均匀到位,无流淌或遗漏现象。 (3)刮腻子和磨光。 为了使涂刷表面平整,一般都需要批嵌与涂料相配的腻子。刮腻子一般以三道为限,在腻产干燥坚硬后,用砂纸进行磨光处理。 (4)涂饰涂料。 综上所述,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建筑的美化,同时也符合了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总而言之,现代建筑的装饰施工技术一定要把建筑物的内饰外观、还有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等等进行严格控制,相信随着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壮大和发展将会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关于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房屋建筑的一大重点,装饰装修工作不仅是保证房屋使用功能,更是美化生活空间的重要施工作业。而在实际的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本文就房屋建筑中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房屋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一、引言 房屋建筑装饰作为美化建筑的重要工程,更是建筑工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其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而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高质量的施工效果,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显得异常重要。该工程具有分工细致、工期短,但施工人员层次不一、种类繁多等特点,这也给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以下就房屋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作的一些具体特点进行分析。 二、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特点 作为一项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工种类型多、施工材料复杂、工期短。装饰装修工程主要是在房屋建筑建成之后进行的一种后期处理工程,其施工质量与效果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形象与内容以及使用功能。首先,装饰装修工程必须以用户的要求来施工,要能同时兼顾使用功能与美观协调的作用,这就体现在工程的创新设计以及落实施工两个重要部分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不仅要满足协调室内设计与空间整体性的要求,更要对建筑物本身与外界环境进行装饰美化,同时满足装饰与功能两大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技术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装饰装修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发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一方面,针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另一方面,能够利用网络化的手段,收集、整理资料信息,进一步促进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房屋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质量。 三、当前阶段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1、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也逐渐变得精细化与专一化,针对不同的房屋建筑,其装饰装修也有不同的要求。就传统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因其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具体的每一环节管理不到位,从而也导致了装饰完成后,常常出现内部装饰脱落、外墙粉刷掉落的现象。同时,因使用的装修施工技术不恰当,而造成内部供电系统异常,势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大型的建筑来说,常常将建筑各个不同的施工项目分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这也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施工企业自身缺乏施工质量的调查与了解,在整个装饰装修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致使管理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房屋建筑的装饰施工质量。 2、缺乏合理的施工计划。 房屋建筑的装修之前,没有能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的内部条件与用户需求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勘查,致使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从而导致装修施工效果与功能达不到标准与需求。与此同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本就是一种技术难度高,涉及种类多的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自身水平直接关系着装饰质量与效果。尤其对于装饰装修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隐蔽性工程的设计与安装施工,例如,管道的铺设、安装等项目时,如果没有进行投入使用前的水压测试,在投入使用后,很可能造成导管系统不适用、或者堵塞等情况,这也就要求了施工人员的技术与职业责任必须到位。 四、针对房屋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建立并完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就是达到使用功能并保证质量,因此,要改善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现状就应从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与体系出发。在建筑装修施工之前,必须对装饰的要求与建筑的实际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整理分析,依照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标准等对装修工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其次,该管理体系还必须针对房屋建筑的实际特点与装饰要求,配置相应的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体现出总体风格与特征,保证其针对性与协调统一性。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对装饰工程进行详细的职责划分,包括施工阶段的技术人员分配,材料的使用等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后,还应定期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其整体素质,保证工作的先进性与整体水平。 2、加大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力度 管理少不了的就是相关的制度,有了制度当然必须进行落实,才能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推进施工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应切实落实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促进装饰装修技术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因实际的管理工作也是装饰装修工程中的重点,所以在实际的施工期间,必须安排相应的现场监督人员,针对施工现场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等进行巡查监测,最终评判出施工过程的技术与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同时,还要保证施工各环节的记录,确保评判有章可循,更为后续的其他工作提供依据。 3、优化各项资源与现场管理 施工材料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任何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施工装饰材料与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保障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必须充分兼顾人力资源与施工机械材料,合理的规划施工工序,并保证施工安全,进一步实现工期缩短,减少工程资源浪费的目标。而对于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首先就是要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安全化与文明化装修施工。其次,在确保材料等基础工作合格后,还应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与素质,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操作标准。同时,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装饰装修施工安全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管理就是对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资料、施工进程、人力资源分配以及施工质量等项目进行配备、监督与检验等操作,而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上。在实际的装修施工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资料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检验,加以评判施工效果,做好施工质量的评定与计量,并通过不断的检查与监管,保证装饰装修工程各环节的质量。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论文:探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建筑装饰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必备程序,因为任何一个建筑工程只有经过精心装饰、设计才能打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才能发挥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愿望,达到审美观赏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建筑装饰工程具有技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境,可以说建筑装饰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高质量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需要 科学的施工技术,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打造出富有艺术性、审美功能的建筑装饰工程。 一.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要求分析 1.1优选环保材料新世纪,人类开始意识到环保工作的严峻性。在建筑装饰行业环保理念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客户的选择以及市场客观竞争形势都提 高了对装饰材料的要求,优选绿色、低碳、无污染的环保型材料,这就对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优选环保型装饰材料,确保其满足人类需求、顺应社会发展。 1.2 艺术性的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装饰的风格提出了新的多元化要求,当前的建筑室内装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美化设计,而是要在环保无污染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地装饰与设计,特别是室内装饰施工,实际施工技术的选择要确保其达到艺术性效果,要为人们创造一种浓烈的艺术氛围。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社会,高端、发达的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当前的建筑装饰设计也在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建筑装饰企业或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善于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不断优化发展装饰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装饰施工来说,板材预制工作十分关键,特别是弧形板材相对难以预制,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特别是CAD 绘图软件的出现,使得各类板材饰面的加工、制作精度更高。 当前一些先进的装饰施工技术得到了有效普及和运用提高了石材饰面的施工水平,确保了施工质量。 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2.1 加强施工设计管理 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装饰工程需要一套科学的设计方案的引导与支持,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前期勘察分析。在装饰工程施工正式开始前,必须针对所要装饰的工程进行现场勘察,例如: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方位、气候特征等等,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的装饰材料。例如:常年高温地区的建筑物,应该优选那些抵御风化能力强的材料,终年潮湿多雨地区则适合选择耐腐蚀、防潮型材料。第二,必须确保施工方案与工程特点保持一致,可以说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空间特征等等,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灵活地设定并采用装饰设计标准与装饰施工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施工质量。第三,建筑装饰工程正式的施工开始前,必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程所在地通过实地的勘察以及标书内部的设计方案来分析装饰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案,而且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相应地安排好施工规划,为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与质量保证打好基础。 2.2 线缆铺设施工管理 线缆的敷设与分布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线 路的敷设工作。第一,就要做好线缆自身的检查,从其规格、尺寸、大 小、质量、出厂厂家等多方面进行核查,要使其各项参数达到规定标准,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实际敷设中必须确保敷设平顺、自然, 防止出现打结、成团类似的问题。对应还要加强各个进出孔洞的清理, 为线路敷设创造有利条件,防止建筑装饰施工中对线缆造成破坏性影 响。第二,线缆穿孔施工中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施工,而且要在出入口处进行托扶,而且要确保平顺铺设、均匀压力,当发现实际敷设过程中费力感明显时,则须做好管口疏通工作。同时,要确保线缆两旁的标签号露在外面,可以采用一边标识一边使用的方法,确保施工程序、防范施工混乱现象。 2.3 优化传统技术并引进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装饰技术也对应有了全新的发展,特别是各类新型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等的发明,使得建筑装饰技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必须注重对旧技术的优化改造,并尽全力引进新技术。例如: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装饰涂料的改进 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各类环保、低污染的涂料出现在市面上,对应的涂料涂刷技术等也发展起来。而且当前是信息技术新时代,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尽量常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点选择新型的节能环保装饰材料与装饰技术。 2.4 外墙施工技术管理 外墙装饰施工是建筑装饰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施工技 术的管理,注重施工顺序与程序的把握,正确的施工操作必须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展开,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外墙瓷砖铺设施工中, 必须注重顺序的把握,正确的程序为先下后上,同时要在下层转的下方进行水平校正,达到整齐美观的装饰效果。通常情况下,必须掌握好外墙铺砖中水泥的调配,为了达到预期的贴铺效果,通常选择水泥砂浆,而且其铺设厚度应该在6~10mm,同时,也要做好铺设质量检查,可以通过敲打来验证其密实度,同时要加强横竖缝的优化调节与调整,从而有效预防水体渗漏问题,打造出精美的装饰效果。 2.5 加强技术难题的解答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为施工技术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挑战,技术难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和解决,未来的工程施工也无法有效开展,会影响工程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难题的分析、论证与解答,要试着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集中行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商讨、论证等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难题,形成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 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好是工程质量问题防范工作,控制其质量通 病的发生,例如:地板不科学的铺设技术导致的地面起鼓、破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底板铺设技术,铺设前要确保地面层面的平整、平顺,从而为平整铺设创造有利的地基条件。当地面出现裂痕时必须积极分析成因,并对应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验,经测试成功后再进行大规模使用。 三.结束语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需要专业的装饰技术的支持,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把握关键施工环节,积极改造旧技术,不断引进新技术,要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来积极优化并提高施工技术,要积极根据施工规范,提高施工技术,强化管理,从而确保建筑装饰施工水平得到长远发展,从而打造出高水平的建筑装饰工程。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利率市场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策略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工作也在不断完善,这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渐趋向于稳定性,对于利率市场化和证券市场,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利率市场化,其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像证券市场的结构以及投资方式等,在本文中对利率市场化形式下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证券市场 发展策略 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其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带块等进行的深入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利率市场化关联的领域较多,其改革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在打破传统证券市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和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 对于利率市场化和证券市场之间,其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利率市场化,我国的证券市场无论是在投资方式还是还是运营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对于利率市场化和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下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一)利率市场化能够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对于利率市场化对证券结构的优化作用,其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证券市场主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了优化,一方面是行业的分项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另一个则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被选择性得到了提高,能够对不同类型的证券企业进行支持,从而促进了上市公司的优化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对于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回归理性发展方面,通过对市盈率急性考核,证券公司的经营情况能够更加便于进行计算,而传统的证券市场对证券公司的衡量标准包括其债权和股票等多种内容,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其以市盈率作为浮动基准,这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产品逐渐趋向于合理性,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并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有效调控。 (三)利率市场化促进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中,对于传统的股票市场,利率的高低对股票行业内的竞争具有较大的影响,而股票为了保证自身的影响力,往往会通过提高竞争力来保证自身的地位,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其能够对企业的行为方式等进行规范,使我国的股票市场逐渐趋向于稳定健康发展。 二、证券市场发展完善能够为利率市场化提供重要基础 对于一个健全的市场运行体系来说,其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内容,分别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等,而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体系,其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而在宏观经济均衡中,其具有以下关系: 在产品市场均衡时: Y=C(Y-T(Y))+I(R)+G+X(P,E)-M(Y,P,E) 而在货币市场均衡时,其符合以下公式: M0/P=L1(Y,R)+L2(R) 国际收支平衡时表现为以下公式: X(P,E)-M(Y,P,E)=F(R) 对于上述公式,其中的Y值得是国内总产出,C代表的是消费总值,I代表的是投资总值,G代表的是政府支出数值,T代表的是税收数值,X代表的是出口数值,M代表的是进口数值,F代表的是资本净流出数值等。 通过对上市进行分析,似乎并没发现证券市场存在有什么意义,但在西方的市场研究中,货币市场均衡即意味着证券市场均衡,这是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隐含条件,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这一隐含条件进行了简单的证明,其是一个正确的条件。因此,对于市场均衡来说,证券市场的均衡隐含在其中,而想要这一结论成立,必要条件是证券市场完善,且能够对各个金融子市场进行收益率的协调工作,像在证券市场中债权不足时,利率市场化之后,若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人的需求数量,那么利率将会下降,而对应的资金则会向着股票市场流入,这时的股票价格将会上涨,从而使得整个市场的资金流动平衡。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若利率的变动幅度过大,其会导致证券市场出现严重的波动,而为了保证利率的稳定性,央行需要对其进行强制性管制,而在股票市场不完善时,利率市场化是无法正常进行的。 三、利率变动情况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对策分析 对于利率市场化,其使得证券市场的融资方法增多,这使得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同时也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利率的变化,其会导致证券市场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此,如何应对利率变化带来的证券市场波动,避免利率风险的出现,这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利率型风险规避工具 对于证券市场,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进行配置,而银行的运行也需要大量的闲散资金进行支持,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而利率在变动的情况下,对于资金充足的人们,其担心会因通货膨胀的出现而造成拥有的资金贬值,因此继续寻找资金增值对策。而在利率变动幅度加大时,投资人需要根据证券市场和银行的对比寻找更加合适的投资方式。对于证券市场,其在吸引投资人时需要重点注意利率变动造成的资金损失,降低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而对于利率风险型的金融产品,其主要是通过对利率进行调整,消除因利率变动造成的证券市场波动情况。 随着通货膨胀问题的逐渐严重,证券持有人手中的证券承担了主要的利率风险,假如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证券人将很难抵抗利率变动带来的资金缩水等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其风险规避工具主要有期货和远期利率等,这些利率风险规避工具能够大幅度降低利率浮动造成的影响,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应的产品出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对应的利率风险规避产品也将会逐渐出现,保证社会正常的投资和融资发展。 (二)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利率水平以及其组成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对应的利率风险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商业性质的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其对投资市场的影响较大,对应的证券市场为了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行,必须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良好的投资和融资环境。对于利率风险管理制度,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建立利率L险管理小组,该小组对利率进行独立管理,且其主要工作时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的产品特点研究对应的风险规避工具,保证证券市场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然后是建立对应的利率风险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像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其根据证券市场的变化情况制定对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利率风险控制系统对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完善利率风险控制的重要方法。 (三)拓展证券市场的融资渠道和投资功能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逐渐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渠道也在逐渐增加,像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的合作,但随着利率的降低,证券公司所能够使用的利差逐渐降低,其收益也在逐渐减少,加上成本的增加,这使得证券公司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为此证券公司可以采用直接融资和分红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保证投资人具有合理的回报。此外,证券公司还可以通过国债等融资模式来降低股票融资中的交易限制,建立完善的交易机制。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影响证券市场 利率机制改革是我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中较滞后的一环。随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利率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国内方面,利率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其他改革推进和绩效发挥的制约因素;外部方面,加入WTO意味着金融业必须在5年内完全开放。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我国政府决定在3年内完成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利率放开的顺序是: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从农村到城市,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国有银行。这是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首次提出的包括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跨度的方案。 目前,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变我国现行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根据改革的进程安排,下一步放开的将是贷款利率,并且改革将最终实现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如果说放开外币利率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放开存贷款利率则是大动干戈,必然会对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今后几年内,利率改革将是金融改革的持续热点。本文着眼于利率市场化将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目的在于为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影响利率走势的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决定一国均衡利率水平的基础是社会长期平均利润率。虽然我国企业的平均收益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1990年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企业的平均利率水平较经济高速增长期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今年上市公司的中报反映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4%,全年约在8%左右,而目前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只有5.85%.这一点反映了贷款利率放开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不会过度上升。利率水平又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经济目前正逐渐走出谷底,因此从中期来看,均衡利率将略有攀升。宏观经济因素还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国际市场利率水平等,下文将详细说明。 1.社会资金供需状况 如果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那么放开贷款利率后,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市场资金的供需基本达到均衡,则利率可能比较平稳甚至有所下调。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2%,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民间投资。从总体上看,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从银行上半年的存贷款总额来看,存款增加了8376亿,而贷款只增加了1114亿元,由银行惜贷导致的存贷倒挂现象仍然非常突出。从贷款结构来看,上半年企业贷款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一年以下的短期信贷比重增加很快。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半年对贷款的需求还会增加,将逐步缩小存贷款之间的差距,改变资金供大于求的局面,带给银行升息的预期。而且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长期利率逐渐回升将成为必然趋势。 近期的国债二级市场各券种的表现、一级市场上债券发行情况也体现了投资者对长期利率上升的预期。比如近日发行的宝钢固定利率债券,年利率为4%,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2.75%;近期发行的国开债券6个月、两年期的申购金额远远高于5年期的固定利率债券。在二级市场上,浮息国债也是不断走强,浮动利率债券010004受到市场热烈追捧。这些都意味着市场对利率上升的预期在不断增强。 2.经济周期与利率的关系。 经济周期与利率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在周期的萧条阶段,利率水平最低;当经济走向复苏时,利率开始缓慢回升,到繁荣阶段达到最高。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好转,意味着经济增长在经过长达7年的持续下降后,已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利率水平有小幅上升的必要。 在宏观经济指标中,物价是反映经济周期的关键指标。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多年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此后直到1999年第二季度,物价基本处于下跌趋势,此间利率连续7次下调。央行在1999年6月最后一次降息时,零售物价指数为-3.4%,消费物价指数为-2.1%.此后,物价指数稳步回升,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今年2月份同比增长0.7%,首次步出22个月以来的下降通道。生产资料价格从去年10月份回升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加速增长的迹象,进出口在恢复性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口的增幅高于出口,反映了由进口带动的企业设备投资正在增加,投资信心有所恢复。上述现象都属于经济增长复苏阶段的明显特征,这意味着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不可能再下降。如果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均衡利率水平将有所上升。 3.国际市场利率水平。 国际金融市场普遍加息。美联储已经连续6次调升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去年的4.75%上调到6.5%,境内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5.0%,目前仍存在加息空间。欧洲中央银行将其主导利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也宣布结束零利率政策,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提高了本国货币的利率。这对正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中国而言,无疑是升息的外在压力。如果再降息,将会导致资金外流,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二、银行系统的行为分析 1.银行的竞争动力。 从理论上讲,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利率放开后,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贷款利率的下降。但这同一国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有很大关系。如果银行体系呈现垄断格局,那么存贷利差反而会扩大。 从中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所有银行对非金融部门的负债资产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占69%(1998年)的比重,“简单地看,我国银行业处于高度垄断状态,但实际上由于实行庞大的分支机构体系,大银行之间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黄金老,2000)。另一方面,近年来金融体系的改革进展较快,各种地方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展迅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规模较小,属于地方银行,主要服务于地方性、民营经济,央行对其往往采取指导性的措施,所享有的政策更为灵活,而且地方政府对其也有倾斜政策。所以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总体规模不及专业银行,但其收益率却大大高于前者(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98年整理 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有关金融业开放达成协议。中国将在3年内有限度地放开外资银行业务,5年内完全取消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由于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服务体系完备,潜在的冲击力更不容忽视,国内银行业已普遍存在危机感。因此随着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和外国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出现是必然趋势,而各种金融机构在经营范围、业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上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因此在利率放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同性质的银行利率波动幅度有所区别的情况。 2.银行的获利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开始扩大。尤其是1998年12月降息后,至目前利差已经扩大到3.6%,这个数字远远超过1995年以前的不到1%的水平。而与之背道而驰的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目前仅在0.15%左右。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大量不良资产导致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下降;原因之二是贷款增幅下降导致存贷倒挂现象严重。根据1999年的统计,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15000亿人民币。这部分存款无法创造贷款利息,却仍然要支付存款利息。过去存款中15%左右的比例存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中,可获得比较高的准备金存款利率。但经过连续降息后,目前的准备金利率也只有2.07%,银行这部分资产的获利能力严重不足。尤其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普遍感觉经营困难。因此放开存贷款利率后,利差可能上升。首先,贷款利率开放后,国有银行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动力有余,而出于竞争压力而下浮利率水平的能力不足。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来看,首先放开一般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其次放开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而且对一些新兴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体制活而且没有坏账包袱,具备缩小利差的能力。因此在改革初期,那些新兴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将在一定程度上调低贷款利率。 3.银行的学习能力。 我国从利率管制逐渐走向利率市场化,首要环节就是银行。由于长期以来利率的制定完全取决于人民银行,本币存贷款利率是由人民银行制定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是人民银行委托中国银行制定的。其他银行都采用“盯住”的方式在基准利率上下小幅波动。因此当面临利率走向完全浮动的局面时,各家银行都将经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这个过程将比较缓慢。首先缺乏人力资源。在浮动利率的环境中,利率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发达市场基于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多种利率定价模型。而这些定价模型的前提和条件大多不适合我国目前所处的特定时期,因此只能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而国内更是缺乏相关管理人才,并且这一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其次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浮动利率要求根据每日的资金供需等情况设定不同的利率,要求银行至上而下、至下而上都迅速、敏捷地捕捉市场各种信号。总行及各个分行必须及时、有效地制定出每日的挂牌利率。而目前各分支行之间、分行同总行之间的联网尚未实现,总行也无法获知各分支机构每日的存贷款变动情况。即使利率放开,总行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制定出基于市场真实资金需求的利率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大部分银行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这个转变过程,因此在利率开放初期,仍然将是一、两家有能力制定利率的银行起主导作用,各金融机构间的利率差别不会很大。随着各银行逐渐完成这个学习过程,由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出现一定的价格竞争行为是难以避免的。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价格信号之一,利率改革也是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证券市场格局必然发生重大变革。利率市场化必然影响宏观经济,而股票价格能够迅速、有效地反映宏观经济变动;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业绩、金融资产结构、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券商经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股票价格、资金流向等证券市场基本因素的变化。 一、宏观经济的变动将影响证券市场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将提高。 利率市场化后,货币政策转轨的条件进一步成熟,货币政策可逐步转变为完全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相比会有较大变化。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银行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行为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行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灵。而利率实现市场化以后,首先,商业银行将能够按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自身的利率水平。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都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信用规模的控制;其次,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将导致各种资产的收益水平发生变动,投资者会对其资产组合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调控资产价格的目标。 2.利率上升不会抑制投资需求。 从一般意义上讲,利率上升同贷款需求必然是负相关的关系。但其中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对利率有敏感性,而这一点对我国企业而言恰恰不成立。这在前文“非市场因素”的论述中已经提及。对那些占银行贷款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而言,无论贷款利率如何波动,需求始终是非常旺盛的。另一方面,贷款利率开放后,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风险状况来适当提高贷款价格,这样就会使一些过去被排除在银行信贷机制之外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但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银行往往又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些企业虽然资金需求很大,但能够实现投资需求的只占少数。因此总体而言,利率放开后,银行将适度扩大贷款规模。 3.利率上升对消费需求影响不大。 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论点之一,就是取消利率抑制后的利率上升会增加居民储蓄意愿,从而增加企业投资资金来源,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有人担心,我国经济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居民消费倾向不足,间接导致了企业投资需求下降。因此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后,由于利率上升导致居民进一步削减消费,目前略有起色的经济则无法进一步复苏。我们认为,根据两点原因,利率上升不会过度抑制消费从而影响经济进一步复苏:从7次降息和加征利息税之后居民储蓄持续下降来看,居民储蓄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利率上升必然导致居民将消费转向储蓄。但从利率市场化的渐进过程来看,将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会放开存款利率,而且存款放开将从大额、长期存单开始。因此从近期来看,将不会影响消费稳步增长的势头。 另外,建国以来我国扣除了物价因素的实际利率基本上为正。虽然在1988-1989年、1992-1993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政府给3年期以上存款提供了保值贴补率,基本上保证了居民存款收益率为正。再加上过去缺乏投资渠道,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几乎居世界首位。随着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逐渐开放,储蓄资金的持续分流是必然趋势。在利率小幅上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会大幅增加。 4.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的投资效率将提高。根据金融深化的有关理论,利率市场化推进后,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将出清那些收益率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信贷配给制度,那些靠政府扶持或依靠行政力量获得贷款的企业将无法获得资金。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获得更有效配置,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率将上升。 经过多年的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在商品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的大前提下,国有企业盲目投资的经营方式受到抑制;另一方面,银行的风险意识加强,加强了对企业贷款审批、逾期贷款的监管。银行和企业之间已经基本形成强有力的信贷约束,市场利率成为企业投融资决策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企业而言,虽然短期内利息费用上升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但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必然会带动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经营业绩的整体上升。另外,由于贷款利率的结构发生变化,利率档次增加、差距拉大将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有很大影响。在未实现市场化以前,银行无论对风险大还是风险小的企业都只能采取一个利率,最多可以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放开利率后,贷款差异的幅度就会拉大。对于经营状况好、业绩比较稳定的企业,贷款利率将有所降低,业绩可能因此更上一层楼;而对那些业绩波动频繁、经营风险高的企业,贷款利率会上升,有可能影响这些企业的业绩。 二、对资金流向变动的影响 利率的上下波动可以影响市场资金供求的数量和质量。首先表现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性加强,资金的合理流动将提高其配置效率;其次是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比重将发生变化,使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出现弹性。 1.资金供求数量对比。 自今年初以来,股市资金面出现“双向扩容”的新特征。从市场的资金需求来看,主要体现在新股扩容、配股和转配股上市、印花税和佣金等几个方面。据估计,市场今年大约需要2500亿元左右。其中后市资金需求在800亿元左右。此外,随着二板市场的推出进入倒计时和国有股变现的临近,市场对资金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明显增加。从市场的资金供给来看,主要体现在居民和机构可投入股市的增量资金。据推算,今年居民可投入股市的潜在资金上限在3000亿元左右,机构投资者的入市资金年内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深沪两市潜在的资金供给在4000亿元左右。与需求比较,资金面相对宽松。 这样看来,如果年底或明年初利率上调,对资金面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大。这种波动将提高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流动,从而增加股市资金的供给弹性。 2.对机构的投资行为影响不大。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各种机构投资者的大举入市,他们将成为股市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客户而言,如果拆借利率和贷款利率上升,投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受到影响。但目前一级市场平均收益率在14%左右,相比较而言,获利空间仍然很大,因此资金不会大量流出一级市场;机构投入二级市场的资金,基本上以客户资金或自有资金为主。自有资金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不大,客户资金主要来源于委托理财。而企业由于目前缺乏投资方向,将资金投向证券市场的偏好不会改变。因此总体来看,利率上升对机构资金的影响有限。 3.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分析。 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国债股票形式的投资等几大类。目前以银行储蓄存款为主,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我国的名义利率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际利率受物价影响变动较大,而储蓄存款的变动则呈现完全相反的状况,10年来一直稳定增长。今年的增幅有所下降,但分流的原因中利率因素排在第三位(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分析,影响储蓄变动的第一因素是股市,第二是收入,第三是利率,最后是制度因素)。由此可见,在现有的居民金融资产中,储蓄仍占大部分,但已经出现分流加速的迹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部分中,国债和股票持有量上升。由于针对个人的国债数量相对较小,而且其总量主要取决于财政部的发行政策,个人选择的余地很小。因此,增加国债在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受到一定限制。股票则不然。1996年以后,由于政府对股票市场地位和作用的认可,使其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手段、网点的改善,加上居民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股票在居民资产组合中的比重将持续上升。但存款利率放开后,存款利率上升导致储蓄资产的收益性上升,无疑将导致部分风险回避型资金从股市回流到银行储蓄账户。 三、利率市场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除了上文所提的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一般影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之处。首先,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同于一般企业。我国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而上市公司今年中报(截至2000年8月29日)显示,A股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3.1%,可见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远低于一般企业。因此利率实现市场化后,虽然利率水平将有所上升,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息负担不会增加很多。 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虽然从理论上讲股权融资是各种融资方式中成本最高的一种,但我国企业都希望能够获得上市资格,而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的方式融资。原因之一:股权融资几乎无成本。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主要是股息分红率。据统计,去年全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共发放红利180亿元,如果按照平均市值为40000亿元,那么投资者股息回报率只有0.45%.原因之二: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无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不断增加。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高,而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来监管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于企业分红派息的要求也必然提高,因此股权融资成本必然有所上升,上市公司就可能转向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债权融资方式。其次,企业贷款的期限结构将发生变化。在传统的计划性体制下,不同期限的贷款利率相差不多。目前6个月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58%,而5年期贷款利率只有6.12%.因此企业往往偏向于用长期资金来源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使资金运用效率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不同期限结构的利率间差距将扩大,企业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将更有效地利用不同的期限结构资金来满足流动资金、长期资金需求,因此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将有所上升。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而言,即深发展和浦发银行两家,利率市场化首先对其利润水平产生影响。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存款利率最初保持不变,而贷款利率将略有上升,因此存贷利差将有所扩大。目前存贷利差仍然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利差扩大后将导致这两家银行的收益水平有所上升。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款利率也将放开。由于银行业的竞争,存贷款利差水平将缩小,导致银行的利润水平普遍下降;从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在放开存贷利率管制后,银行出现不良贷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的现象。对于我国银行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经营风险也将有所上升。风险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缩小,坏账比例上升导致银行利润水平下降,银行稳健性受到威胁。 上市的银行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利率改革的步骤安排,将在国有银行之前放开利率管制,这无疑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股份制银行在资金规模、营业网点、信用等级等方面的竞争力都不如国有银行,其竞争优势集中在业务创新、多样化服务等方面。而首先放开利率无疑能使银行更早适应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轨,能够极大地调动银行经营、创新的积极性。根据国际经验,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利润比重下降是大势所趋,也只有那些致力于金融创新、积极变革的银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开创传统存贷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理财业务和网络银行、虚拟银行业务等。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起点基本一致,并没有哪家银行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创新业务同传统业务相比,比重也仍然非常小。但那些包袱轻、机制活的地方性、民营银行将更早地面对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将在这些新兴业务上抢占一席之地。 对于其他金融类上市公司,包括信托类、证券类公司而言,利率市场化对其影响不如对银行那样直接,但也会影响其业务结构、经营利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于这些公司而言,主营业务都由原先的信托业务向证券业务转型,信托业务逐渐萎缩,证券业务成为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因此利率市场化对这些公司的影响可参考对券商的影响。 四、利率市场化对券商的影响 利息收入将减少。一般而言,由于同业拆借期限很短,金额比较大,市场利率水平应该低于活期存款利率。但在我国,由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基本放开,利率水平更接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而存款利率仍然处于国家管制之下,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两者间出现倒挂现象。我国目前的拆借市场平均利率为2.4%左右,而活期存款利率为2.25%.对于券商而言,将客户保证金在同业拆借市场上拆出,由于同业拆借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因此券商在其中获得一部分利差收入。但随着存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会逐渐接近拆借利率水平,最终必然会高于拆借利率水平。由此券商将损失一部分利差收入。 筹资成本将上升。我国券商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基本上在90%左右,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比例很高,因此利率上升必然增加其财务费用。再加上国家对占用客户保证金的清理,券商必然寻求银行信贷、拆借资金以及其他借贷资金。在利率水平上升的情况下,筹资成本也将呈上升趋势。 经营业务的影响。从固定利率时代走向浮动利率时代,投资者迫切需要能够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包括期权、期货、利率互换等多种金融创新工具。虽然现状距离利率完全市场化仍然有着很大差距,而且监管当局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仍处于限制状态,但券商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出发,预先设计出为客户提供资产保值、增值服务的产品,无疑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 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就目前而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化,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股票、债券和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是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而市场利率的形成则是以长期收益曲线为基准,以便形成有效的利率期限结构。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长期国债收益线,即尚未形成基准利率。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虚拟化”、抽象化,在相当程度上由政策所左右。因而,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一直难以规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的理性市场预期难以自主形成,所承担的不是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而是政策风险。利率市场化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前提。 二、加快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实现金融工具的多元化,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证券市场稳健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市场投资者能够对市场的走势拥有理性预期并有多种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可供选择,而这一前提是以利率市场化为基础的。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扩展投资者的投资选择空间,克服因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单一所造成金融机构的“利率大战”以及资金在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的非理性流动所造成的市场波动,为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三、增加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从而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求非均衡格局。由于国内市场的利率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利率,就有可能出现资本外逃现象,使证券市场运行的资金支撑受到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境内外币利率将围绕国际市场利率波动,本外币利差水平将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外逃的压力会有所缓解,这意味着国内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增加,从而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的非均衡格局。 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开辟了新的渠道。按照“信号理论”,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较为完备的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选择顺序一般是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企业一般更倾向于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股权融资通常是次优选择,企业债券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利率市场化以后,企业债券利率的确定会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状况、信用评级结果,由发行人、承销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适当的利率。资信好、信用级别高的优质企业和上市公司,就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减低筹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五、拓展券商融资渠道,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目前,制约我国券商发展的一个因素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利率市场化以后,随着我国融资制度和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健全,券商的融资渠道会大大拓展,券商可以在利率的导引下,自主地在市场上进行融资,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利率市场化对券商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强,券商将面临着更多的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面对风险,券商的唯一选择是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机制。 六、改善中小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创业板市场发展。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利率市场化的直接受益者是那些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得不到正规信贷支持的中小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企业进入正规的信贷市场,使其融资规范化;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由此,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将会进一步更好发展。由于这两类企业将是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主体,所以,利率市场化也将间接地对创业板市场主体素质的提高和市场准入机制的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七、增强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成本和风险约束观念。建立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投资者队伍是确保证券市场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利率市场化不仅实现了资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更引致了市场规则的变化,市场运行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由此而增强,所以,这对于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增强,成本和风险约束的强化,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房地产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作用出发,结合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加强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短缺 目标责任制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hr)的定义为:“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愿景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投资于人力,实现人力资本的升值,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价值。 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创造适当的组织文化氛围;2)保留组织所需的人才;3)明确员工培训的指导方向和内容;4)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维护并提高士气;5)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献身精神。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的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认清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来进一步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 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 2.1 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研究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从业人员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童年生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人格特征较为内向,个人主观意识起决定作用,情绪稳定性较差。在具体的企业行为中,从业者能够依据客观和理智作出判断,决策比较果断,但领导者过于主观和独断,缺少组织和计划,总体上偏向于独断型和安逸型的领导行为。在工作中,从业者普遍存在业务素质不高,缺少政策和理论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人与人之间存在戒备心理,缺少民主气氛和凝聚力,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男性的成功比率高于女性;年长者较年轻者决策更为理智和果断,但缺乏竞争意识;文化程度高的从业者更利于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 (1)企业机制中存在问题 企业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企业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工进出、工资标准等方面自主权不够。更多的人事变动时因为企业制度存在问题。由于制度的原因,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努力工作的远景目标。 (2)人才短缺 对于现阶段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核心人才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核心人才的特质是具备综合型经营能力,既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和项目统筹管理能力,又要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和经营决断、市场把握、社会关系协调、资金运作等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锤炼才能培养起来。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惜重金四处猎取这类人才。同时,随着房地产产业链分工的日趋专业化,企业对细分的“专业化经营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大。包括项目经营人才、物业经营人才、金融投资运作人才、跨区域经营人才、国际化地产经营人才等。 (3)人才匮乏制约组织管理模式建设 中国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仍处于项目运作阶段,人员规模小,公司的组织模式基本围绕项目展开,组织机构灵活,组织管理相对简单。而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则是从区域公司或项目公司扩张发展而来。随着规模的扩大,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越来越复杂,组织管理能力成为大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囿于关键人才的缺乏,科学理想的组织架构很难真正有效运行。因此,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组织模式普遍处于探索实践中。 3 强化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强化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 坚持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的原则 企业的主管领导要把人才问题当成一种战略来考虑,授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立由高层管理人员、资深技术专家、企业优秀骨干和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专门评选机构,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严格的评选标准和要求,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把权力交给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人员,使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汇报。 3.2 提高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培养选拔优秀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才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应通过对现有企业领导层人力资源的发掘和培养,使一般的企业经营者上升为知识型领导。也可以招聘引进知识型领导,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同时,注意对决策层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规定年度或项目利润指标,适度激励,奖惩分明。这样做既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需要,增加了满意程度。 3.3 房地产企业应对决策层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 规定年度或项目利润指标,完成指标,有奖;反之,则罚。这样做既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活力。这种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可成为激发他们活力的源泉。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需要,增加了满意程度。 3.4 采用“适才原则” 把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是用人的最高准则。正如管理理论不论先进只论适用一样,适才比优秀的人才更重要。把一个能力不足的人安排在一个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上,那是强人所难,被用人也不必受宠若惊,这决不是件好事,经受了不适应的折磨,才知道那滋味的确不好受。而把一个能力非凡之士安排在一个平凡的职位上,那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没有哪个公司可以经得起这种浪费,杰出人才最终也只会弃你而去。 3.5 注重科学有效的培训,开发人力资源 当下房地产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的管理模式层出不穷。要注意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特别是要重点培养房地产专业技术人才与中高级管理人才,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对新员工、工程技术类人员、管理类人员、主要客户进行相应的培训课程设计,分层次地对专业知识、技能、企业制度文化等内容进行深度培训。要依据组织的战略,在与员工全面沟通的基础上,为员工设计富有弹性的职业生涯,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员工工作内容、职业生涯,为其设计培训和开发的系统计划,提供员工开发技能和自我管理的机会。 3.6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 内部培养人才,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组织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打造配合默契的管理团队。因此,一些地产企业集团构建了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营造学习氛围,致力于创造学习型企业,孕育企业核心能力。 4 总结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加速扩张,房地产企业的高管激励与约束、规模化发展遭遇的人才瓶颈、国企改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转型等成为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问题。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想在复杂环境中驾驭自己的市场经营活动,求得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房地产行业才能保持持久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论文:基于战略群组理论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呈现出极其不成熟的局面(姚玲珍,2008)。为了解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态势,很多学者基于整个行业或个别企业进行研究。但是整体分析过于宏观,而个体分析工作量大并且没有整体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竞争分析中,还存在着一个中间层次,即战略群组。 战略群组是指一个行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竞争战略并因此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是迈克尔·亨特在1972年用于描述美国家用电器行业的绩效差异时提出的(杨鑫、金占明,2011)。现在很多学者也都倾向于使用战略群组分析方法,从而能更准确地识别行业竞争结构的实质(魏成玲,2009)。战略群组的研究已经覆盖了it、航空、家电、医药等多个行业。因此,为更深入地了解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格局,本研究基于战略群组理论,以深沪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为例,并利用战略群组图来进行研究。 战略群组图 战略群组图,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其作用在于明确企业在群组内外的市场地位,认清各群组所建立的移动壁垒。具体操作是: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战略变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将实施相似战略的公司聚类到同一个群组内,并表现于二维坐标平面上(张璐阳,2009)。 选择不同的战略变量,将产生不同的战略群组的划分(罗辉道、项保华,2005)。战略群组理论认为,应依据行业的特点及研究目的来选择。因此,本研究选取企业规模、房地产业集中度和经营地理分布三个变量,分别由总资产、赫芬达尔指数(hhi指数)和子公司所占省份个数来衡量。 为简化研究的复杂性和保证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只针对a股市场,并剔除房产业的主营业务占比小于50%的企业,最终确定样本为101家深沪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孙先定、杨锡怀,2002),并查阅其2011年财务报表,获得相关数据后,用excel绘制气泡图,见图1(气泡的大小代表总资产的相对大小)。预计可分为4个战略群组,分别为多区域经营集中度高群组、少区域经营集中度高群组、多区域经营多元化程度高群组、少区域经营多元化程度高群组。 图2即为本研究的战略群组图,预计的4个群组确实存在,但由于万科a和保利地产的行业龙头地位,要分出第五个群组——全国性经营集中度高群组。 (一)战略群组a 群组a仅有万科a和保利地产2家龙头企业,都是全国范围内经营,且专注房地产业,规模大,资金雄厚,品牌知名度高。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群组a,如表1所示。 (二)战略群组b 群组b为仅次于龙头企业的20家全国重点城市经营且专注房地产业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如金地集团和招商地产等。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群组b,如表2所示。 (三)战略群组c 群组c为50家单一区域经营且专注房地产业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代表性企业有滨江集团、金融街等。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群组c,如表3所示。 (四)战略群组d 群组d由9家企业组成,规模有大有小,全国多区域多元化经营,房产业占比不大。代表企业有新湖中宝、华侨城a等。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群组d,如表4所示。 (五)战略群组e 群组e由20家落后企业组成,规模小,单一区域多元化经营,房产业占比不大。代表企业有张江高科、华夏幸福等。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群组e,如表5所示。 战略群组组内竞争分析 处于同一群组内的企业由于具有相似的战略特征,其商品便互相成为了最直接的替代品。因此,企业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便是位于同一群组内的企业。据此,本研究进行战略群组组内的竞争分析,如表6所示。 战略群组组间竞争分析 由于房地产商品位置的固定性,房地产行业中不同供需市场的商品是很难成为替代品的。因此,只有在特定的区域内,房地产企业才存在竞争。据此,本研究进行战略群组组间的竞争分析,见表7。 战略群组间移动壁垒分析 战略群组间的移动壁垒是企业在群组间移动所面临的壁垒障碍,是由于不同企业执行不同战略后的结果。分析群组间的移动壁垒,有助于企业了解所处群组的市场份额的稳定性及所面临的潜在竞争者。 为便于分析,我们提出3个假设:一是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均会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二是企业只能移动至其邻近的群组中而不能跨越邻近群组移动到其他群组里;三是企业逆向移动到相邻群组内是不存在壁垒的(陈武进,2006)。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得出5种正向移动方式,如图3所示。 ①项移动。由于群组d的多元化经营导致其进入壁垒较低,该项移动可能性很大。群组e的企业可通过扩大规模跨区域经营来实现移动。而群组d面临来自群组e的潜在竞争者。 ②项移动。由于群组c集中于房地产业,进入壁垒很高,故该项移动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排除群组e中的具有较强实力的、与竞争者处在同一区域的企业通过去除其他业务而专注房地产业来打破这个壁垒。 ③项移动。群组b集中于房地产业,该项移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也不排除群组c中的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跨区域经营来打破这个壁垒。 ④项移动。同②项移动。 ⑤项移动。群组a因规模大,资金雄厚,存在着很高的进入壁垒。故该项移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结论 本研究能得出以下结论:战略群组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单元;房地产行业内确实存在着战略群组;房地产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小企业居多,缺乏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区域性企业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结构性转变的时期,房地产企业面临机会与挑战。因此本研究有以下建议:确立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品牌优势;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注重企业文化。 房地产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11月财政部的一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通报了39家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失真问题。面对我国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事实,研究如何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和机会,这不仅是会计实践研究的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研究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1)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会计活动的主体是会计人员,它贯穿于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全过程。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敢于坚持原则,是财会人员最起码的职业素质与道德规范要求。但由于现在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大多是聘用来的,不听从企业领导安排就有可能随时被解雇,不得不按领导意图行事。另外,房地产企业普遍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有的企业任人唯亲,聘用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专业知识人员,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高低不等。这些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即便遵守了会计法规,但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或迎合上级的需要,也可能使计量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2)企业各期的业绩信息可比性较差。房地产开发从选址立项直至销售移交的过程生产周期较长,确认收入的时间短则一年,长则几年,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呈阶段性不合理。在项目建设期内,由于一些项目并未完工,即使开发产品已预售完毕,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而又因为在项目建设期内,存在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看来,如果用一般公司的业绩评价来反映房地产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是缺乏全面、正确、客观性的。因而会计理论中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在房地产业的运用造成了困难,利润在不同时期会出现波动较大的现象。 (3)风险披露不足。为规范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01年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其中该规定的第五条规定“发行人在预收款项目注释中,除按账龄列示余额外,对预售房产收款,应按下列格式分项目披露”,其目的就是要督促房地产企业披露的信息中尽可能多地展示其行业特性。但是从这几年来看,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有不同的披露标准与会计核算方法,致使执行情况并不太理想。由于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高风险,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中第八条还规定了“发行人为商品房承购人向银行提供抵押贷款担保的,应披露尚未结清的担保金额,并说明风险程度”,其目的就是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披露有关风险事项。但从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来看,对质量保证金信息基本上未加披露。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保证金信息风险披露的不足,不仅不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身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也不利于其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相关决策。 2 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要素的准确掌握以及相关的确认、计量要求,房地产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及多样化的交易和事项,确认和计量对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在执行会计准则时,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房地产企业每年可拟出学习计划,组织并实施学习计划,大力支持每一位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职称资格考试,提高其专业素质,做到持证上岗。同时,让会计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道德思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其敢于抑制歪风邪气,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构成上还较缺乏完整和系统性,其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一些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学术界和政府财政部门已开始考虑和探讨建立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质量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等。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会计的一些特殊事项还没有相关具体准则或会计制度加以规范,使该行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和一致,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因此笔者认为,可建立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准则指引,让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有统一标准的确认方法。例如,2005年1月香港会计师公会推出第24号——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准则指引,规定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以《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四个原则为原则,项目主体完工并且买方收到入伙纸后,房地产企业才可将预售款全部结转当年收入,该指引明确了收入确认的办法,统一了房地产行业收入的确认原则。 (3)扩大信息披露内容。房地产企业除了必须按现行有关规定披露信息外,还应增加企业的预售情况及政策信息、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信息、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质量保证金及风险等披露信息。增加披露信息一方面可促使房地产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提高风险的透明度,为房地产商品的质量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可使投资者在财务报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准确、更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评价,额外提供具有可比性的资料,也是治理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 (4)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我国在《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已明确规定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监管体系的基础。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财务会计规范,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对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尚未足够的重视。因而房地产企业在执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时,还应根据其管理要求和经营特点制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以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随着我国入世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充满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因而创建良好的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环境,综合治理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将对房地产企业会计的规范化和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房地产行业论文: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房地产行业开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发展至今,行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因此,加大力度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当前一项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紧迫性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不能真实反映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还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真实信息的支持。我国房地产行业从兴起至今,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暂,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始终存在,这对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虽然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颁布对行业会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呈现动态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治理的难度。例如,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在各个时期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企业不能随意调整利润的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抑制了传统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产的性质,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这说明随着房地产领域会计准则的发展,企业会计操纵行为呈现出更加隐蔽的特点,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工作艰巨而紧迫。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既有外部原因的影响,也与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管理有着紧密的关联。 第一,外部环境原因。由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历史短暂,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仅仅是促进行业会计工作健康发展的新起点,企业外部环境中在政策、制度、法律上的不健全等客观因素仍然存在,这也是导致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模糊。新会计准则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应采用行业所公允的市场价格作为资产价值评估的依据。这在本质上属于一种量化的需求。但是新准则中并未具体规定房地产行业如伺确立公允标准,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更需要系统的指导标准作为会计信息计量的依据。所以会计准则规定的模糊相当于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可操纵的空间。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制度和法律建设还不够健全,现有的审计制度也存在漏洞。《会计法》中只规定了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没有规定民事责任,审计范围局限,这些都给会计信息失真带来可乘之机。 第二,企业内部原因。在房地产行业,企业对利益的追逐、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素质等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企业为实现避税、上市、增发等目的,或是追求高额的利润,会采取会计信息操纵的手段。其次,房地产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弱化,致使会计信息监督被忽视。最后,在会计工作人员方面,或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导致会计信息评估不准确,或是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会受到决策层的制约。需要按决策者的意志行事。 三、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隐患,也会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外部环境建设方面,政府应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并制定更加严谨的制度规范,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内部管理改革,营造崭新的会计风貌。 (一)外部环境建设 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首先应从外部环境建设人手,为行业会计工作营造一个严肃、健康、有序的氛围。 第一,完善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出台应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基础,紧跟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行业公允价值核定的参考标准或是参考方向。明晰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评估依据。政府应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定我国各地区房地产公允价值标准出台的部门,从根本上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缺乏量化标准和公估机构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在实施资产计价时必须依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将资产价值评估确定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借公允名义随意波动资产价值。 第二,严格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制度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制度上规范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使企业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加强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着紧密的关联,企业往往会从现行制度中寻找漏洞,所以信息披露制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拓展企业信息披露的时间范围。使审计人员能够从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考察企业是否存在隐性的盈余管理行为。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应从法律约束的角度,明确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特别是要增加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认定,以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机会成本。降低违规操作的概率。 (二)企业内部改革 在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法律不断健全的同时,房地产企业也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增强行业自律,以严谨的态度开展会计工作。首先,企业应改善内部治理结构,设立财务监督部门专门负责对日常会计工作的把关,时刻监督会计信息记录、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其次,企业应改进内部控制系统。针对会计信息容易失真的环节实施改革,杜绝风险漏洞。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最后,房地产企业应聘请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从事工作,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资质认证。持证上岗,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够抵制房地产行业会计工作的歪风邪气。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颁布应用是促进行业会计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在政府的改革推动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现有的会计工作,实现行业整体的规范发展。 房地产行业论文:论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办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发重要。房地产行业会计工作只有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经济管理服务。如果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以客观、如实地去反映房地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的状况,不能给决策者提供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的依据,也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字:房地产 会计信息 失真 一、影响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一般说来,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它是无法避免的。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导致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多,在宏观方面有政策不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也存在微观上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房地产行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差和房地产行业业内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等。 (一)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制度的缺陷集中表现对没有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做出规定,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不明确或不科学。正是由于应用会计科目不合理及使用上的串项等一系列的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了房地产行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实,收入、支出和结余虚假。我国目前的《会计法》的规定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会计法》中只规定了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没有规定民事责任,降低了违法人员承担巨大成本的风险。此外,对会计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的法规还不明确。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在违背单位、个人利益而遵守《会计法》要求时,国家要从法律上给予保护。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保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房地产行业监督机制不健全 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可分为内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机制两种。第一,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房地产的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决策者,但是会计负责人又是由决策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薪酬也是由决策者直接决定的。也就是说,会计工作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企业的决策者服务,随着决策者的意志而变化。所以,不少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第二,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健全。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监督还是由房地产行业的主管部门实现的,而主管部门往往考虑到的是本部门的利益,对其下属的房地产行业采取保护的态度,不能够很好地监督。第三,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彼此间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或者是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差,出具虚假的会计验证报告。这就使有些会计信息即使被确认了但仍缺乏真实性。 (三)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总的来说,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并不高。会计活动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信息要经过会计人员对相关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后才能生成,必然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加以估算、推理和判断。所以,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提高,常发生原理性和操作性的错误。近年来,会计制度变化特别大,新增的内容很多,更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这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守了会计法规,但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也可能使计量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按会计法核算,迎合上级或自身利益需要,做假账、受理假凭证和编制假报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办法分析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极强,有它自身的工作规律。因此,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符合会计工作反映出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实施会计法规的细则和详细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提供明晰的法律依据,严肃财经类法规,切实贯彻好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整个会计法律体系。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加大了打击会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力度。有关部门在执法时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受到法律的惩罚,力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建立会计信息管理体制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建立起强化其内部管理的会计管理体系,制定内部稽查和财务监察制度,加强对内部的控制,为真实会计信息的提供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完善内部监督,还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明确相关责任,实行好内部监督岗位责任制,增强内部会计监督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大力倡导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充分突显出社会审计的客观公正作用。同时,也要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责任的监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审查鉴定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要明确,对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加以惩处。财政、审计和税务机关都要依法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审计监督和财务检查。各个主管部门也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要对所属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做好指导,监督和检查其核算情况,纠正其已经查处的问题,严肃处理有问题的会计人员。 (三)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过硬的会计队伍 房地产行业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遵守法律和业务素质等的思想教育,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牢牢树立起会计行业的诚信信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会计人员接受再教育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教育。对会计人员要进行职业化的管理,完善他们的从业制度,严格遵守会计人员的从业和任职资格条件,由专门的机构定期考察。其次,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全面的工作方式,逐渐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最终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并能与国际接轨。最后,要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将其会计职能充分发挥。人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治理这一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在国家、社会和房地产行业的一起努力下,才能彻底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如果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以客观、如实地去反映房地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的状况,不能给决策者提供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的依据,也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的亟待解决,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多,在宏观方面有政策不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也存在微观上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房地产行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差和房地产行业业内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等。 (一)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制度的缺陷集中表现对没有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做出规定,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不明确或不科学。正是由于应用会计科目不合理及使用上的串项等一系列的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了房地产行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实,收入、支出和结余虚假。我国目前的《会计法》的规定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会计法》中只规定了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没有规定民事责任,降低了违法人员承担巨大成本的风险。此外,对会计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的法规还不明确。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在违背单位、个人利益而遵守《会计法》要求时,国家要从法律上给予保护。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保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房地产行业监督机制不健全 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可分为内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机制两种。第一,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房地产的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决策者,但是会计负责人又是由决策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薪酬也是由决策者直接决定的。也就是说,会计工作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企业的决策者服务,随着决策者的意志而变化。所以,不少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第二,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健全。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监督还是由房地产行业的主管部门实现的,而主管部门往往考虑到的是本部门的利益,对其下属的房地产行业采取保护的态度,不能够很好地监督。第三,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彼此间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或者是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差,出具虚假的会计验证报告。这就使有些会计信息即使被确认了但仍缺乏真实性。 (三)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总的来说,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并不高。会计活动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信息要经过会计人员对相关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后才能生成,必然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加以估算、推理和判断。所以,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提高,常发生原理性和操作性的错误。近年来,会计制度变化特别大,新增的内容很多,更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这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守了会计法规,但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也可能使计量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按会计法核算,迎合上级或自身利益需要,做假账、受理假凭证和编制假报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极强,有它自身的工作规律。因此,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符合会计工作反映出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实施会计法规的细则和详细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提供明晰的法律依据,严肃财经类法规,切实贯彻好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整个会计法律体系。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加大了打击会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力度。有关部门在执法时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受到法律的惩罚,力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建立会计信息管理体制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建立起强化其内部管理的会计管理体系,制定内部稽查和财务监察制度,加强对内部的控制,为真实会计信息的提供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完善内部监督,还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明确相关责任,实行好内部监督岗位责任制,增强内部会计监督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大力倡导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充分突显出社会审计的客观公正作用。同时,也要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责任的监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审查鉴定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要明确,对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加以惩处。财政、审计和税务机关都要依法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审计监督和财务检查。各个主管部门也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要对所属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做好指导,监督和检查其核算情况,纠正其已经查处的问题,严肃处理有问题的会计人员。 (三)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过硬的会计队伍 房地产行业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遵守法律和业务素质等的思想教育,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牢牢树立起会计行业的诚信信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会计人员接受再教育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教育。对会计人员要进行职业化的管理,完善他们的从业制度,严格遵守会计人员的从业和任职资格条件,由专门的机构定期考察。其次,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全面的工作方式,逐渐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最终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并能与国际接轨。最后,要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将其会计职能充分发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发重要。房地产行业会计工作只有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经济管理服务。人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治理这一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在国家、社会和房地产行业的一起努力下,才能彻底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论文:关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周期统计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房地产行业周期的必要性 在经济社会里,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现象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各种产业经济的发展。会使其出现同样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其中,房地产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一样,是呈现波浪方式来前进的,这种在波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运动的过程,就被称为房地产经济周期。 中国自从在1995年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就逐渐走向市场化,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周期性的分析研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研究周期波动规律既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性依据,使政府能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又能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国家制定更准确完善的房地产相关政策,以使能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避免遭受因周期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总的来说,研究房地产周期能更有效地进行调控,延长上升期。缩短下降期。 二、我国房地产周期的波动原因 在研究房地产周期的波动时,必须注意到一点,就是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既处于产业恢复期,又处于宏观经济高速成长期,需求极其旺盛。由此可见,除了受市场本身的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之外。房地产业投资过快扩张,引起宏观经济失调,使得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等等因素,都同样对房地产周期波动有所影响。 如图1所示,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一般认为是5年。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房改以来总共出现了四个明显的波峰,分别是1993年、1998年、2003年以及2008年,恰好是5年为一个周期。我们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到,1993年、2003年房地产业从波峰下滑,均是由于房地产投资扩张过快,超越了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而使得国家对其进行宏观调控的结果,与供大于求的市场效应无关。另外,1998年的下滑则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使得投资和需求都下降。现在许多城市里的“烂尾楼”,大部分都是那个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直到现在仍然有待解决。至于2008年的下滑,表面看来似乎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实际上却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过热和宏观调控的结果。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从2000到2008年这九年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平均增长率达到24.1%,而同一阶段内的gdp平均增长率为9.6%,比之高出了足有14.5个百分点,并且比全社会的固定资产平均投资的增速21.1%高出了3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当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稳定在17个百分点左右。 下面我们以2008年的楼价波动来举例: 在2008年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f地块公开出让,以底价67.5亿元、折合楼板价仅为7502元/平方米成交。这一成交数据可谓震惊国内,仅仅就在一个月前,媒体还预测此地块成交价约在180亿元左右,如今地价却已从2万多元,平方米骤降到7502元/平方米,下跌的幅度确实很大。 然而实际上从2007年9月份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就在迅速下降,住房投资变现难的弱点逐渐浮现。由于房价持续快速的上涨势必损害民生、累积房地产泡沫,政府从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只能加大抑制炒房行为的力度。以出台严厉的调整政策或是促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首付,以及加大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等方法,来对地价、楼价进行宏观调控。 三、房地产行业周期研究状况的分析 1.外部宏观政策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宏观政策本身就存在着周期,那么房地产政策受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样也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并且房地产政策的波动会直接导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波动。基于中国的国情,政府不单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和经济制度变迁的供给者,更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政府行为将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国现行的制度和经济情况,这种因为产业调控不当、宏观管理失误而对房地产经济正常运行的冲击就会特别明显,它会加剧房地产经济波动趋势与波动振幅。 我们以深圳的情况来举例,2007年楼价迅速攀高,仅仅深圳一市的房价,在短短半年内的涨幅就超过了50%,其中还有大部分属于投机性购房。因此国家在2008年不断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并加大了实施住房保障的力度,迫使房价下跌。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08年深圳楼市整体呈低迷态势,其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为408.75万平方米,与2007年同比减少18.3%,销售套数为44315套,同比减少12.4%,成交均价是12657元/平方米,同比下跌达5.3%。到了第四季度,深圳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纳入政府未来重要的职责范围,放开改善性质的二套房贷政策,降低和减免房产交易的营业税等。这样的政策扶持和房地产商的主动降价促销。就催生了岁末的井喷行情。其中11月成交59.2万平方米(6345套),12月成交72.9万平方米(7898套),这两个月的成交量之和占了全年成交量的近1/3。 其中,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原则和民生本位的矛盾,二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矛盾。 (1)民生本位和市场原则都是房地产市场的根本基础。当前,政府应该落实其承担社会保障住房的责任,并结合市场需要制定好土地出让计划并完善其制度,以减轻在宏观调控时期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经济负担。房地产开发商也应该主动下调价格以重启市场需求。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规则,让民生本位得到回归。对此,政府应该要更有作为一些,对政策的出台应该更具有前瞻性才对。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以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防止房地产业过热或过冷,关注民生本位。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各地房地产业发展周期的差异性。与宏观调控政策的统一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都有所不同,也有着发挥各地经济特点的侧重性,特别是东、中、西部差距很大。因此导致了房地产业具有极其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使得各地房地产业发展程度不一。由此分析,不难看出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周期特征上来讲,既拥有着全国性的周期,也有着各地的发展波动周期。而且,宏观调控政策是我国经济的指导性政策,那么在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时候,就应尽量保证地方政府能有效地执行,让各个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参照实施。 然而在实际上,房地产市场价格并没有调整到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价格水平上来。当地居民基本收入的水平才是以消费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基础,当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脱离于当地居民实际收入水平,那么这个价格就不会被市场所认同。可以说这点是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大顽症。我们对影响房地产周期的宏观政策进行分析,就希望能使这些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及认识 2.从内部经济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周期属于投资主导型,因此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效果来看,投资规模及结构可以通过投资需求总量和结构去影响社会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及结构:而从长远来看,供给总量结构的形成将对社会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及结构产生重要的决定作用。投资是促进总供给增加的第一推动力,而投资规模是要受到社会需求总量的约束的。在经济萧条阶段,产业结构慢慢调整至趋于平衡。投资就会开始抬头,然后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知,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的投资状况。尤其是结合我国当前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周期来看,就知道投资波动对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作用会更加明显。由于受过去一段长时间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也具有资源约束的特征。那么房地产投资作为关键的投入要素,就将是引起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3.房地产业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互动效应分析 因为房地产的独特性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对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将会产生较强的影响,而同样的,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也会通过对建筑、建材、冶金等其他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产生作用。然而,提高利率、紧缩通货等等银根紧缩性政策却会使得社会资源迅速从房产领域中退出。使得房地产市场先于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产生进入到行业收缩期。 在这种互动效应下,一旦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发生崩裂,房价急转直下,甚至是跌破购房者办理按揭贷款时的首付款。那么,银行系统必将会出现大量不良贷款或坏账,而当坏账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很有可能拖垮银行系统,从而最终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危机。 4.世界经济波动造成的影响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世界经济格局对于中国的经济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现在最紧迫的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它不但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波及到世界经济的状况,并且同样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这些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房地产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人民币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不断升值,也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尽管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是个负面因素,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利于房价整体水平的上升。 四、我国房地产行业周期未来几年的走向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在2010年里全国商品住房销售的面积同比增长了10.1%,价格同比上涨为6.4%。其中,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在去年7、8月环比持平之后,从9月开始直到年底连续4个月呈现出上涨之势,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了近10%。到了201 1年,部分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再度升温,在2011年1月份得前三周。北京新房的成交套数同比增长了17%,其成交均价同比上涨率达19%。上海方面,新房的成交套数同比大涨76%之多,而豪宅成交价格更是持续不断地攀升。由此可见,在这些经济热点的城市,房产刚性需求压力较大。 未来五年里,预计因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所带来的新增城镇人口约达到8000万,也就是说将有近2500万个家庭需要新增住房。其总需求预计大概在9亿平方米左右。同时,受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在未来五年将出现近18.4亿平方米的改善型购房需求。 五、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内容: 1.中国房地产业的周期现象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国家政策出现变化、国内或国外的金融市场环境也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房地产市场就会出现价格调整。 2.房地产市场调整不是可以一步解决到位的事情,而且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变化,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演变,都对这个周期有所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分析国内房地产的周期,对其下滑时机进行预测,以防止房地产业在繁荣期后急剧下滑,做到防患于未然。 房地产行业论文: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海南省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南省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海南省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海南省房地产操作风险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为有针对性的控制操作风险提供了思路,以期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岛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房地产;操作风险;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概述及特征 由于房地产经营性质的特殊性,在现代复杂的信息社会中,房地产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但操作风险却很少引起关注,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正在成为房地产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房地产营运的主体以及参与者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购房者等,他们的操作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所以房地产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国内房地产业在房地产操作风险管理观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首先对房地产操作风险认识不足,很多人将房地产操作风险理解为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在各自的房地产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或者误解为操作性风险,更有甚者称为房地产犯罪。其次国内房地产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不同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统一,致使各部门高层管理者无法清楚了解房地产业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有些操作风险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 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大多内生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地产中介的业务活动,覆盖面大,不宜区分和界定,除具有地产风险的多源性、唯一性、隐蔽性、滞后性、风险控制牺牲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有特征:一是风险内生性。根据操作风险定义,由于程序、人员和系统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的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一种内生于内部各层次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二是风险诱因与风险损失的相关性难于判断。房地产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的整个体系有关,只要有各个机构和人员存在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有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管理过程中的一点小疏忽就会将操作风险遗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三是损失无限性。操作风险涉及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各个层面,有时可能导致他们整体严重受损。四是损失数据不完整。操作风险的发生不会立即呈现,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都具有回避已发生风险的动机,有时记录不及时或根本没有相关记录。五是计量的困难性。操作风险的评估除考虑直接损失,还需考虑经营中断、法律成本等间接的损失,有时还有无法计量的损失。六是风险不易分散。操作风险难于通过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自身内部机构对冲和分散风险,因为它与不同的区域文化、素质不同的员工、特定的经营机构,甚至是信件收发人员都有关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二、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历史回顾 1988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建省办特区。在新设省级经济特区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各地投资商都看好海南省。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海南省在一夜之间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各级部门甚至一些高校、研究所都在海南省设有办事处,投资商、投机者云集海南,房地产需求有了惊人的增长,从而形成了房地产的集中开发热潮。由于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参与,多方炒作。许多盲目的投资决策与非理性投资行为相互作用使海南省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93年我国针对投资膨胀采取了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资金迅速退出海南省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急转直下,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严重影响了海南省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1]。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至2020年初步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0年新年伊始,随“国际旅游岛”登场,海南房地产市场迅速“井喷”,商品房成交量成倍放大、价格飙升。透过快速攀升的数据,可以看出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苗头:开发商违规操作,职业炒家操控市场,购房者浮躁、恐慌、盲目跟风,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片面报道,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供求失衡、房价大幅上涨的现象。面对形势,海南省政府及时干预市场,做出暂停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新的土地成片开发和大型主题旅游公园项目要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后再行启动的决定,并宣布2010年将动工建设10.09万套保障性住房。一系列调控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成效,民众恐慌性购房逐步消停,开发商采取暗中打折促销,炒家开始抛售囤积房源,引发房价下调,商品住房成交量开始下降,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目前海南省商品房入住率过低,这既是对资源的浪费,最终还是需要当地居民、企业或政府来承接、管理,从这个角度分析,也说明海南房地产的供给在目前的消费水平上已足够多,并且房价与当地的收入水平相比显然较高。加上第一批炒房者已经获利撤出,一部分年轻的购买者可能因为房价陡升利益空间变小处于观望状态,从而抵消了一部分有意愿来海南省购房者的需求量。因此,海南省房地产的需求量增加最快的阶段已过去,此后增长速度将减缓,房地产需求逐渐减少。同时海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面临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还不明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观;二是开发商房价追涨会影响今后的市场成交量,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回笼。由于房地产规模较大,投资期长,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双重属性,其风险变化就变得更加复杂,房地产市场营运主体即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等的运营运作导致的操作风险以及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 三、海南省房地产行业主要操作风险问题及原因 从海南省房地产历史可看出,海南省主要存在以下操作风险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商操作风险问题 由于缺乏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规划,一直以来对城市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功能分区不清楚,开发商对城市的未来发展缺乏有效想象空间,难以根据城市规划把握开发热点。在海南省房产商中,许多发展中的中小房地产商更多的是纯机会选择,而不是战略性的谋篇布局。同时在房地产热过程中的房地产开发商以银行借贷融资为主,自有资金很少,甚至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或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和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盲目圈地,占地为牢,土地闲置严重;捂盘惜售、炒地炒房,房价死扛、明降、暗降,高房价低成交乃至零成交已逐渐成为了一个常态;私自加建楼层、抢建、改建的现象十分严重,更有甚者把违章建筑当商品房对外销售;肆意占用公共空间,压缩休闲空间;豆腐渣工程,各种偷工减料、破墙漏水的质量问题,建筑质量存在问题违章建筑现象严重;沿海公共海域布满海景别墅和星级酒店,“私属化”现象严重,毫无节制的圈地破坏;优质海岸线基本被抢占一空,在一线海景填海造地,对海底环境及海底生物造成巨大破坏。总之城市土地开发具有随意性和低水平性,各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既给海南省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又给开发企业带来其自身难以控制的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 这种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贷前审查经办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审查流于形式,随意简化手续,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严,对明显存在疑点的资料不深入调查核实[2];第二,抵押物管理不规范,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不按程序操作,或过分依赖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造成抵押品贬值或抵押无效;第三,个别基层行贷后管理混乱,个人贷款客户资料不够全面和连续,缺少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最后就是内外勾结,一起金融舞弊。近几年海南省银行房地产金融大案要案的接连发生,从某一层面说明海南省银行对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3]。金融案件正在朝着高职务、高科技、高案值,发案数量基层多、内外勾结作案多、作案手法多的“三高三多”趋势发展,并呈现出“同类案件屡次发生”的特点。因此,银行加强操作风险防范仍是重中之重。 (三)海南省房产中介操作风险问题 海南省房地产中介机构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准入门槛低。其次,行业监管存在漏洞。中介公司新老替换快,还有不少是无资格的“黑”中介,所以中介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难以掌握所有公司的资料,监管容易出现漏洞。再次,服务不到位,品牌意识较弱。中介公司规模总体偏小,多数是靠差价赚钱。那些规模和实力较强,能够引导市场发展的中介公司的品牌意识比较弱,经营缺乏长期发展的考虑。最后,人员素质及信誉偏低,从业人员多是没有房地产评估师和经纪人资格的,并不懂得房产的专业知识。小中介公司在相当程度上没有按照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操作,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 (四)海南省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已成为海南省的支柱性产业。一方面海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促进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存在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人员出现以下主 要违法违规行为:第一,公权私用。主要在土地增值环节,税收环节,开发资金的获取环节,存在着官本位、情本位、钱本位甚至性本位的现象。第二,行政权越位。行政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再分配方面的权力减小了,但在财政的支配权、经济审批权、建设项目的决定权等方面仍没有完全隐退,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市场推进的程度、地方资源的控制、地方市场规则的制定以及政府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是具有实际的决定权的,因此会发生为了保护和扶持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产业而滥用权力的情况。第三,征地补偿。以前各地利用《海南经济特区基础投资综合补偿条例》的规定,投资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可以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补偿政策,出现补偿政策过滥、补偿土地过多、地价过低、土地闲置过大等问题,同时关于补偿款的纷争也显得十分混乱,因补偿款发生暴利事件的事情时有发生。第四,税费不合理。海南现实行许多税费收取标准过于严格和不合理,如房地产企业要缴交的营业税、预征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达到总销售额的11%,其中预征土地增值税2%。预征土地增值税,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增加预算成本和流动资金,导致房价升高。第五,规划不合理。由于缺乏全省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规划或因为城市规划经常变化,导致一些地产商以破坏式的方式乱开发或囤地不开发,从而导致土地浪费闲置现象严重。第六,监督管理不到位。海南省九十年代建设的商品房不能保值增值的原因,除了规划设计落后外,房屋质量差、管理不严是最大的缺陷。海南近年来建设的房屋规划、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还不完美,由于管理上不够严格,建筑设计部门设计降低标准,开发商有使用劣质材料,建筑商有偷工减料等行为,政府部门运作缺陷导致了一系列房地产操作风险,阻碍了海南省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 (五)买房人操作风险问题 买房人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不关注国家政策,买涨不买跌,盲目跟风炒房;迷信权威专家;迷信媒体;有些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买房囤房,如此等等容易陷入操作风险。引起购房者疯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有如下几条:首先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与加速城镇化时期,工业化用地与城镇化用地“需求”的不断膨胀,是造成地价与房价节节攀升的最直接原因。只要工业化不止、城镇化不歇,人们对房地产的投机需求就没有尽头,地价与房价就会不断上涨。其次随着中国入世带动经济发展,居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购房支付能力相应提高。但是商品房供应量却跟不上居民需求的脚步,导致出现好多人抢一套房子的局面。再次在中国,股市与房市均未开征资本所得税,这也是人们炒股、炒房行为疯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摸索和“修理”中,养老面临太多问题。中国股市投资风险太大,因此人们更偏好“买房储值”,当然,贪婪者更希望能够通过“炒房”获得暴利,现在已变成“买房养老”的时代。 四、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面对房地产业操作风险发展的现状,海南省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开发商、银行、中介机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促进海南省房地产业持续、稳健、高效发展。 (一)加强政府部门操作风险规避 为了避免相关政府部门和人员的操作风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劣质材料进入市场、进入工地。第二,要通过税收、信贷、融资等渠道控制和稳定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改变房价猛涨的局面,增加中低位商品房的供给,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并尽力改变目前价格泡沫,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第三,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大力发展廉租房,制定政策鼓励扩大廉租房的供应范围,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要求,形成售租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第四,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完善危机管理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和有效的信息系统,加强房价控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使危机的各种影响减至最小,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省主要城市进行重点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建设,详细规划一经形成不得随意变更。坚持用科学规划引导商品房开发,用科学规划规范商品房建设,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第六,政府要给予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大力支持,组建与旅游房地产相关的信托、保险、金融等配套服务机构以分散旅游房地产的经营风险,提高旅游房地产市场的可信度、信誉度,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法治环境。第七,海南省应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及市场交易信息,成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集中办公,大幅度缩短办事时限,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投资环境,大力降低开发商的“制度交易成本”。第八,应尽快建立房地产信用体系,以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监管和调控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第九,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使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相协调,体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理念[4]。 (二)开发商需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 根据海南城市规划把握开发热点,从机会主义导向转向战略驱动导向开发,对海南省房地产发展进行战略性谋篇布局,开发商必须自觉地进行战略管理,寻找并发现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领域。在房地产开发上,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对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将旅游房地产产品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历史等因素相融合,运用到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上,注重“借势”去发展旅游房地产,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不搞掠夺式开发,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注重旅游景点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旅游房地产项目要科学设计,精心策划,突出文化品位,注重旅游房地产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同时要突出旅游房地产的主题形象,努力挖掘内涵,避免项目雷同,强化品牌形象,运用商业和市场的运作方式将旅游房地产产品推向市场。在旅游房地产营销方面,要满足旅游房地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广开营销渠道,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促进销售,努力赢得回笼资金;不盲目圈地,不闲置土地,杜绝假按揭,提高建筑质量,不搞违规建筑和豆腐渣工程,同时配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适度降低房价,不搞虚假炒作。要想主导海南未来的楼市,海南省房地产商们还需加快自我升级的速度,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转变及其商品房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状况,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防止房地产操作风险。 (三)加强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 由于银行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因而具有较强的内生性,难以在事前充分预期。实践表明,相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加难以事先计量和预测,这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管理滞后性特征,也说明了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尤为重要。风险不可完全消除,但可以降低。笔者认为贷前审查经办人员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严格审核,对明显存在疑点的资料深入调查核实;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按程序操作,规范管理抵押物;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防止内外勾结、一起金融舞弊;海南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应各司其职,应对各种房地产金融创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产品加强监管,重视各种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潜在风险,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海南省各家银行应及早建立房地产金融数据库,对发生的每一次风险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分析导致每次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度量这些因素对风险的具体影响,同时对风险的程度进行数量化的度量记录;按照不同的风险事件和其所发生的业务部门不断积累风险识别经验,进而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四)避免中介服务所带来的操作风险 健全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让海南省房地产中介机构走组织市场化、正规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资源共享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学习国内外一些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对中介服务的管理,扩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为,遏制中介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操作风险管理的短视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中介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操作风险。海南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土地、工商、税务、公安、人事劳动保障、价格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的有关工作,让房地产中介适应时展,向国际管理靠拢,创一流品牌和建设更高的产业平台。同时加强房地产中介信用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广泛深入地开展信用道德教育,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引导中介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强化信用观念,形成一种诚信为本的良好气氛,使他们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断提高信用道德观念,将信用风险管理作为房地产中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中介企业内部形成诚信为本的文化氛围,在企 业外部树立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提高房地产中介经营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取得全社会信赖[5]。 (五)买房人规避操作风险之道 对于许多手头宽裕、有理财需要的人而言,房产投资是实现个人财产保值增值,获得良好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花费大的投资行为,在进行房产投资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考虑多种因素,规避风险。首先研究宏观政策变化走向,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研究政策走向,适当收缩投资战线,集中资金于少量优质房产,这样虽说收益减少,但风险可有效降低。其次防范城市规划带来风险,注意媒体上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信息,登录当地政府城市规划部门的网站,了解城市规划动态,小心决策。同时,如果能多注意城市规划的方向,嗅出潜在的机会,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还有可能大赚一笔。再次警惕房产商圈套,购买房产时尽量找那些诚实守信、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房产商。对于购买过程中的陷阱,房产投资者不妨借外脑,多咨询房产法律专业人士,必要时聘请专业法律人士陪同购买,识别合同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中了房产商的圈套。最后评估自身远期支付能力,不少房产投资者希望“以小博大”、“以房养房”。天有不测风云,如果还贷额占资产比重较大,将来一旦出现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而发生还贷困难,房子则有被银行收走的风险。买房人必须慎重决策,把预期收入的估计建立在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有偿付能力,以便从容还贷,规避房贷风险。最后就是买房人不要盲目跟风炒房,小心炒成房东;学会投资理财,敢于贷款买房;租房不如买房,但是在当前楼价非理性上涨情况下还是租房更划算;买房时自己审慎,不要迷信权威专家和迷信媒体等等,从而规避操作风险。 (六)未来房地产操作风险应对之策 在国际资本市场信用形象遭受重创、各国经济面临大衰退的非常时期,作为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龙头行业,海南省房地产业面临着市场与资金的双重煎熬。房地产业在海南省是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实体经济特别是全社会实际购买力作支撑,“暴利”不是其应有的特征,它是一个与海南省资源利用和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行业,区域经济价值决定房产价值。针对海南省未来可能面临的房地产市场风险,海南省房地产应适度降价,加快资金回笼,避免资金链断裂,回避毁灭性打击[6]。同时海南省应结合建设国际旅游岛,抓住历史机遇,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战略的眼光来谋划适合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房地产业,走高端路线和品牌路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房地产、度假地产和休闲地产,实现住宅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提高住宅低碳化水平,逐步建立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集镇、低碳生态城市等多层次低碳生态节能框架;逐步推进全装修房建设,减少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太阳能优势,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发展生态、节能建筑,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建立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集镇、低碳生态城市等多层次低碳生态节能框架;逐步推进全装修房建设,减少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低碳房地产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房地产行业论文:浅谈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摘 要:在本次两会中,房地产行业受到广泛关注。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 发展 状况将走向何方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能否长期作为我国 经济 的支柱产业,其次对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 参考 价值。 关键词:两会闭幕;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一、前言 嘹亮的国歌声中,2010年全国两会相继胜利闭幕。此时,已是3月中旬,距离春分时令也只有几天的时间,这意味着一年之中已经过去了将近1/4的时光。切实贯彻两会精神,扎实做好两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就显得尤为紧迫。根据 二、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 发展 状况 第一,住房供给将有所增加。 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增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其开工建设的套(户)数要比2009年增加三分之一,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第三,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开发土地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逐步回升,1—11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5.8%。2009年开发商盈利丰厚,资金宽裕,新建商品房供给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第二,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 金融 危机中出台的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使一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在2009年得以释放;2009年末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促使一部分潜在需求进人“抢购”行列,购买力被提前预支;高起的房价,超过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加之年末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有实际需求者将会暂时选择观望。2009年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表明了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政策调整加大了炒房成本,炒房投机行为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二手房市场受到营业税调整的影响,销售平淡。2010年年初,住房需求将有所减少,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 第三,住房价格将由高位盘整转向回落。 2010年初,虽然大部分需求者持币观望,但开发商手中资金宽裕,并不急于销售,供需双方将呈僵持和胶着状态,房价将在高位盘整。随着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普通住房供应增加,投机需求被进一步抑制,房价涨幅将回落。 第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保持稳步增长。 继续向好的宏观 经济 ,增强了开发商对未来的信心;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活跃的房地产市场,使开发商有较大的投资积极性和再投资的资金实力;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房地产行业论文:从中美两国房地产行业看两国经济模式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住房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即是牵涉发展大局的经济问题,有事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设的政治问题。房价问题则是社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房价的大起大落都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从2003年的18.27%增加到2007年的21.5%。由于房地产投机和住房需求的双重影响,从2003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至2010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出现过快上涨的局面。2003年全国平均房价为2359.00元/平方米,2005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16.7%,其中有19个城市房价涨幅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至2007年,同比增幅达17.95%,这使得投机性购房异常活跃,严重影响了我过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房地产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这次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但从根本上看,它暴漏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模式的弊端,这就使得世界各国开始讨论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代表的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之间的异同与优缺点。 二、中美两国经济模式的特征 美国的经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它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理论依据,突出自由竞争,主张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他们相信不受干扰的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所以政府大大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它既具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般共性,又具有社会制度的特征和烙印。中国的经济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双重手段来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中美两国经济模式的异同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使世界公认为中国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但也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资本主义”,他们认为中国是仿效和推行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而搞的资本主义。但是,通过仔细的比较这两种经济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两者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别,中国的经济模式不是美国经济模式的照搬,而是中国的自我创新。 (1)中国经济模式与美国经济模式的相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运用价格、财政,金融等市场调节杠杆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相关的政策,因此两者的经济策略都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 其次,两者的物质资源都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下自觉配置到效益最好的地区和部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市场竞争的激励之下,企业都会自主地改进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两者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都显示出了市场调节经济的不足和弊端,其中包括效率和公平不可兼得的矛盾,经济秩序的失范性和无序竞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 (2)中国经济模式和美国经济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首先,两者的所有制的基础不同,这也是最大的不同,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国有大中型企业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则认为,私有制是确保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而公有制则是一种必然有损于个人自由的制度。 其次,对市场的本质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功能认识不同。美国的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是万能的”而“政府是恶的”只有市场支配国家的经济生活,国家的经济生活才会具有活力,才会繁荣,因此对市场极为推崇,排斥国家干预。中国的市场经济观则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其本身具有自己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国家的经济生活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两者并非相互排斥。 最后,两者的市场分配制度不同。中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美国实行的是以非劳动为主的分配方式。 结语:自2010年始,中国政府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出台了如“国四条”、“国十一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限制投资投机购房需求,支持自住需求,调控住房的消费结构,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实现房地产行业的“软着陆”,更加注重“量”的增长,而非“价”的非理性上涨。 由此可知,中美两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是两种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市场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由于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祸始乱源而饱受诟病,同时中国市场经济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受到推崇。 房地产行业论文: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税收筹划分析 摘要:我国大力推行营改增,主要目的是消除长期以来我国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所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主要分析基于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税收筹划。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税收筹划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税收制度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营改增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纳税负担,规避以往出现的重复征税问题,充分发挥出税收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房地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目标。 一、房地产业营改增发展现状 我国分税制格局(即增值税和营业税)于1994年初步形成,这与我国当时的产业链短、服务业不发达以及全能型企业经济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在当时,重复征税矛盾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传统服务业迅速向现代服务业过渡,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分工精细化、产业融合化、业态新型化、服务国际化的特征,逐渐向专业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出现了传统服务业税制无法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征税的矛盾愈演愈烈。党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而推行营改增税收政策,正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所以,大力推进营改增既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点。”大力推行营改增税收政策,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的矛盾,促进产业融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在楼市不景气的背景下,“营改增”让不少房企感到恐慌。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情况不一,上下游行业增值税抵扣情况不明朗,这些使得新政策的推行遭遇阻力。作为本次“营改增”新政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减轻房地产业负担,财税部门特别就房地产“老项目”引入过渡性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老项目”及出租现有不动产,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征收率实质上仅为4.76%,与之前营业税相比税负有所降低。对于房地产业来讲,还有一项利好政策就是2016年5月1日之后新建造的房地产项目,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可以从销售额中扣除,只对其增值的部分进行纳税。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土地价款往往是很大的一笔成本,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低税负的作用,为房地产业在“营改增”之后开发建造的“新项目”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二、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政策更加复杂,应对能力不足 相比营业税而言,增值税抵扣计税方式更为复杂,房地产业经营业态多变,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各不相同的经营模式、财务核算方法,决定了其税务处理方法也复杂多样。行业的多样性伴随着政策设计的复杂性,税率或征收率包括11%、5%,还有部分业务预缴适用3%或5%预征率。与此同时,一些临时性过渡政策使得现行增值税制度体系变得更加庞杂。目前房地产业在营改增政策规定和业务处理较为复杂的情况下,税收筹划经验和能力欠缺的问题更为凸显。 (二)票据获取困难,进项税额抵扣不足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采购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水泥、砖瓦等,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在营业税体系下,房地产企业倾向于向小商家购买材料,但营改增后,企业在与小规模纳税人、其他个人交易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房地产企业在建造过程中,许多都是来自底层的工人和农民,无法为企业开具专票。这些问题使房地产企业很难有进项税的扣减,使其无形中承担着更高程度的税负压力。 (三)税收风险增加 目前房地产行业并不景气,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楼盘滞销严重,如果无法及时确认销售收入,将会出现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倒挂”的情况,造成大量留抵税额无法抵扣,这也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一大税收风险。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已经完工但销售尚未结束的项目,或者持有型商业物业而言,此时已经不可能取得原材料等进项抵扣发票,而房屋的销售合同已经确定,这种情况下企业税负将明显加重。 三、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 (一)实现与建筑行业的剥离 建筑安装业务作为房地产企业进项税额的最主要来源,在营改增背景下通过增加进项税额实现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实现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务剥离就成为一项不得不进行的战略调整。建筑安装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房地产企业就可以进行抵扣,从而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充分争取抵扣 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为了降低税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进项税额抵扣。因此对于房地产业来讲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原材料供应商,充分争取抵扣。同时,企业在制定与建设安装工程、装潢工作息息相关的合同时,需要尽最大努力把“甲供材”方式作为最终结果,明确房地产企业的采购材料的比例,取得更多的进项发票。此外要选择适当的劳动服务供应商,加强对供应商的增值税纳税人的情况调查,审核其相关的资格条件,选择拥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充分争取抵扣。 (三)适当调整企业管理 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营改增的特征,做好企业内部调整应对工作。例如对会计账簿科目的调整等等,由于营改增之后,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基本由进项税额决定,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加强对票据的管理,通过进项税额抵扣,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负。 四、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推行营改增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而房地产企业作为推行营改增工作的难点,实现营改增政策在房地产业的贯彻落实,可以推动我国营改增税收政策进程,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作者:张原 杨烨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房地产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房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居住条件,其是人们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也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房地产行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密集型行业,通常涉及到巨额投资,并且其项目开发的周期也比较长,这就对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并分析房地产行业开展会计核算的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分析 一、房地产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会计财务核算作为房地产企业中重要工作之一,其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现有固定资产核算 对房地产财物核算工作来说,现有固定资产核算是它的一项重要基本职能。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房地产现有固定资产核算职能中,固定资产台账编制和修正及其总量核算是它最基本的两项业务。除了这项基本业务外,固定资产总量折损与降值等变化情况登记、日常清理盘点以及流动监管也是房地产现有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工作内容。此外,为了确保现有固定资产存量数据准确与完整,我们还应当做好各项核算工作的系统规范化管理。 (二)建筑用材核算 建筑用材核算是房地产会计财务核算另外一项基本职能,其工作重点在于针对建筑工程各种用材采买、提前预处理和储备保管这三项内容编制出相应的安排计划。除此之外,在开展建筑用材核算工作时,根据所采购建筑物资款项与支付程序制定并一套相对应的核算方案。 (三)房地产运营成本核算 房地产运营成本核算上,其会计财务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与经营成本支付安排,并依据相关规范做好这两项工作中监督管理;二是各项建设运营费用地调整、归类以及划分;三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与开发成本核算,并对开发期间所投入各项资金予以评估与测验。 (四)经营单位营销利润核算 经营单位营销利润核算是房地产会计财务核算最后一项工作内容,结合工作实践来看,此项会计财务核算重点在于计算现房销售与经营所得利润、已售现房总量以及应缴税款额度精算这些内容,为此这就要求房地产财务人员充分参与到销售规划及利润目标制定中去。另外,经营单位营销利润核算工作中还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首先,财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做好财务账目修正与推算工作,这样一来能够为确保房地产企业获取最大利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结合本房地产企业会计财务工作实际,构建或完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从而保障资金得以科学合理运用。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意义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会计核算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在于对房地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财务核算,通过及时、准确的统计企业日常经营数据,经过核算与审核所得数据后来给房地产企业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依据,进而为房地产企业今后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便利。会计核算不但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会计各类财务报表,而且还可以给房地产企业内部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然而随着国家不断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抑制房价的不断上涨,使得房地产行业利润不断下降,并且竞争也日渐激烈,而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则能够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科学设置过于繁杂 会计科目指的是通过系统划分、编制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任务或是房地产经营运作而成的会计项目。会计科目是对不同房地产企业的组织构架进行分类管理的重要工作,能够对监督与控制房地产企业会计业务运作情况。为了确保能够有效监管企业会计活动情况,企业必须要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章制度来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严禁随意增减。同样,房地产行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也应当依照相关法规来进行,且需要在年底对全部经营账目进行结账,并在年终结账之后建立新账。但是房地产行业具有结算周期长、资金巨大、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在实际核算过程中该种方法不但会让企业账目处理变得复杂,而且还会与房地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导致了会计核算难度加大,致使其核算准确性下降。 (二)收入、费用等税收核算的实际操作不合理 销售房子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各类费用。就目前看来,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对于费用以及手速来源及去向并未进行严格的核算。不仅如此,对于费用以及收入的税收则存在不少不合理的地方。如,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采取的是预先销售的模式,也就是通过政府所审批下来的房地产预售许可证来开展相关市场销售活动,且收取一定的预订保证金。此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均把销售房产所取得的预收暂时款当做其收入来源。然而,在专业角度看来,这预收暂时款并不可当做收入进行确认。除此之外,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会采用银行贷款按揭支付的销售策略,在核算该方面收入时,我国税法明确规定,必须要在首付款实际到账时才能够将其是为收入予以确认,并且余款需要在银行办理转账后方能将其是为收入进行确认。然而该项策略在具体操作时则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仅如此,在确认成本以及费用上也有着许多不合理之处,急需改进。 (三)会计核算工作内容繁复缺乏配比性 不同于普通企业,房地产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所涉及的业务类型比较繁杂,且经济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房地产行业具有经营周期长的特点,只有具有较高的单位价值才可以盈利,并且其消费对象类型较多,所以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在经营时难以准确确认其费用、收入以及利润。尤其是在大额投资或是经营周期较长的环节,资源的投入以及来源就更为复杂,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在实际核算过程中,配比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不但要确保确认费用、收入以及成本时要满足因果关系,而且还需保持一致性,以便于能够将各类费用以及收入的来源及去向全面的反应出来。但是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配比性原则,房地产企业在核算收入与成本时往往难以做到合理匹配。通常情况下,如果房屋层数较低,且层与层之间销售价格较为相近时,计算单位面积成本则可以通过总成本除去总面积的方法得出。而如若房屋层数较高,则不能使用该种方法。并且楼层的位置、采光等都会对房屋售价产生影响,如若依旧使用总成本分摊的方法来核算高楼层成本,则会导致成本与收入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四、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优化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科目 优化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科目即合理分类与简化有关规定中所必须出现的科目,让会计科目的核算变得更为明确与简单。首先,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规模以及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其次,应优先考虑项目开发成本,再考虑房屋开发成本。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并将核算重点放在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等二级科目。在核算时开发成本过程中,应当将单项工作视为实际对象。除去必须的成本项目核算,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开发时的情况来对科目进行合理的增减。再者,对房地产企业运营时所产生的资金进行核算时,应当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对整体项目进行规划,还可以采用表格或是图表的方式来将资金的情况反映出来,从而让企业管理人员更为直观的了解企业财务情况。 (二)加强收入、费用等核算工作的落实开展 确保房地产企业的收入、费用等核算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与落实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应当明确房地产企业的收入核算,尤其是销售收入的核算范围。其次,应当严格依照我国现行税法中的规定来明确房地产企业收入范围。并且严格按照房地产企业实际拥有商品房、土地面积和有关配套设施在市面上销售所得的收入作为参考来确认企业按揭贷款以及预先销售的实际收入。再者,在签订购房合同、交房协议、预收账款、后期付余款等环节当中,房地产企业务必要依据实际签订协议中的内容和后期实际交易金额来进行入账与核算。不仅如此,在核算费用、收入以及成本等工作时,还应当要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确保能够全面披露出企业各项项目中生成的现金流量以及经营好活动中的信息,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此外,房地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及管理模式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且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最后,必须要专户存储预收到的暂时款,做到专款专用。 (三)确保房地产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配比性 因为房地产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涉及到诸多领域,所以其会计核算内容也较为繁杂。所以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要确保其配比性。首先,应当要确保财务人数充足,从而可以确保可以对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类费用、收入以及成本等核算工作能够精细化开展。并且还需要定期开展财会培训工作,确保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我国市场发展相适应。其次,应当大力引进以及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积极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促进能够确保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录入与传递的实效性,而且能够提高相关数据的精准性,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再者,应当做好各类会计基础工作,并将相关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在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均需要逐一开展会计核算,且使用正确的会计科目,以便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各级部门提供系统、准确、详细的财务报告。此外,应当形成社会、政府以及企业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并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管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必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会有许多问题出现,这就需要相关财会人员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并妥善处理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与质量,进而促使房地产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黄元丽 单位:南宁港航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房地产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纳税筹划发展 【摘要】随着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的状况以及房地产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房地产行业还存在着高昂的纳税,高税收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讲,工期长、投入大风险系数高是该行业非常显著的特点,资金的巨额投入以及长期的被占用,使得房地产商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作者从房地产业纳税筹划的角度来对房产地产行业的纳税进行研究,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研究,以期为房地产业合理的利用减税政策来减少企业自身的纳税,保证企业自身的利润。 【关键词】房地产;纳税筹划;措施;意义 2013年2月20日出台的楼市调控“国五条”,这无疑给房地产行业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时,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纳税筹划来减轻税负就显得十分必要。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在不同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但是,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从企业整体上进行筹划,避免由于纳税筹划方案失误或失败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一、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特点 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了较大的力量。但这个行业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房地产销售的投入很高,然而其见效是缓慢的,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系数也很大,例如债务繁重。国家对于房地产业所征收的税种以及税费都是比较多的,主要的税种有营业税、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房地产业的经营模式有其特殊性,所以其资产负债率一般比较高、从事房地产业不仅需要较大的投入而且还要承担较为重的税。因而作为国家层面应该着重从减轻房地产行业的税来着手,使得企业自身的利润得到保证。 二、房地产行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纳税筹划来讲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企业需要进行纳税筹划的话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或者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对企业的财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来通盘的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考虑,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的规范化。 2、有利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的问题还是经济效益不高,其发展还往往借助的是规模效益也就是规模化的发展来形成的企业效益,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在核算的过程中没有分开,因而这会使得企业所要缴纳的税费增加。作为企业可以选择合适自身的会计核算方式,企业的纳税筹划是企业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3、可以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对于从事房地产的企业来讲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税赋,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早在2012年我国的房地产的几种税的税收就达到了10128元,这个额度比上年增长了23%之多,房地产在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中的比例甚至占到了17%之多,因而可以看到房地产业的税还是比较重的。通过合理合法的纳税的筹划,可以使得企业能够减少大量的税,通过这笔钱就足够能支撑起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房地产行业主要税种的纳税筹划 房地产业的纳税筹划和平常所讲的偷税漏税不同,房地产业的纳税筹划是在符合我国税法的相关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对房地产业中涉税的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纳税的方案,从而能够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合理的减少企业的纳税,进而实现企业纳税减少使得企业的自身的利润得到保证。本文从房地产中较为重要的税种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三种税种来对企业的纳税进行筹划。 1、营业税纳税筹划 按照我国的税法的相关的规定,如果企业的投资是以无形的资产或者是不动产进行登记的,并且和主要的投资方进行利润的分配以及风险共担,那么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征收营业税。房产地开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每年的营业税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如果能够在营业税方面利用国家的减税政策来减税,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有效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一种方式。以下来对营业税的延期缴纳进行分析:案例:某房产企业对外签署了一份销售合同,进行分期收款,在合同中,房产品总额为500万,共4次分付,首付25%,后面三次付款均为25%,需要缴纳的税率为5%。在首期付款完成后就进行商品房产权的转让。分析:A在首期付款后财务开始确认收入,应缴营业税:500×5%=25(万元)B若对分期收款进行分期确认,依次的营业税:500×25%×5%=6.25(万元)后面3次付款所交交营业税:500×25%×5%=6.25(万元)这种延期纳税是依据有关税策进行推迟延缓的纳税方案。在纳税款方面总额相同,但由于是分期缴纳,中间节省了一些利息。纳税依据为国税发[2003]83号,政策名称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2、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纳税人建设出售的是普通的住宅,并且增值额度并没有超过规定额度的20%的话,就能够免除相应的土地增值税。如果增值税部分超过规定规定的20%,那么就应该缴纳全部的增值额度。如果房地产开发商既开发了普通的住宅,又进行了其他类型的房地产项目,那么对于两种不同的类型就要进行单独的核算;如果不对这两种类型的住宅计算增值额度或者无法确切计算增值额度的就不能够享受减税的政策。增值额的临界点为20%,因而可以对房地产企业所开发地产项目的类型不同来进行分别的核算通过纳税规划来有效的减少需要交纳的税费。案例:甲公司要购置房屋一栋,承包给某房地产公司建设。该房地产公司预计建成该房屋的售价为1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扣除费用为660万。甲公司与房地产公司应如何进行合作规划纳税?这里有两套方案(单位:万元):方案1:由甲公司出资,房地产公司承建该项目。由此房地产公司纳税与收益情况如下:(1)土地增值税:(1100-660)/660=66.7%(2)应纳土地增值税:440*40%-660*5%=143(3)应纳营业税:1100*5%=55(4)应纳附加税:55*10%=5.5(5)所得税前利润:1100-660-143-55-5.5=236.5方案2:甲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合作建房,由甲公司出资970万元,房地产公司出地,在房屋建成后甲公司会分得房屋95%的所有权,房地产公司会分得5%的房屋用作办公用,甲公司花费52万元承租房产的5%,租期为50年。根据当前的税收政策财税[1995]48号的第二条规定,则合作建房的一方出资、一方出地的,建成后自用的,不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以及营业税。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公司纳税、收益情况是:(1)所得税前利润:970-660=310(2)应纳房产税:1*12%*52=6.24(3)应纳营业税及其附加:1*5.5%*52=2.86(4)甲公司减少支出:1100-970-52=78(5)房地产公司增加利润:310-236.5-6.24-2.86=64.4由此,甲公司和房地产公司通过合作来建设房屋,房地产公司可以节省纳税,对于甲公司来讲,也节省了78万元的支出。 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目前国家针对房地产业的税务的减免政策较少,对于企业的纳税筹划来讲就是通过对涉及业务统筹安排使得企业能够减少税额。纳税筹划的主要思路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向来进行。 (1)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 最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律中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如果按照直线折旧法进行折旧的可以依法给予免除税务。所以对于纳税的筹划只能够从企业纳税固定资产的折旧的年限以及相应的预计残值来进行纳税的筹划。第一种方式是尽量减少纳税的年限。折旧对于企业的纳税筹划是重中之重,如果折旧的额度越大的话,那么企业所应该缴纳的税款中扣除折旧费用,能抵税,从而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就越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旧抵税的纳税筹划的方式。通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的年限进行缩短有助于企业能够迅速的回笼资本,使得企业在前期所能够预定的花费增多,但是企业后期的成本将会大量的减少,但是对于固定资产来讲所扣除的折旧的额度还是不变的;另外还要对残值进行合理的计算预测。新的企业税法没有对预计的净残值进行合理的名词解释,企业可自行对企业的净残值进行分配,只要该数值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就是可行的。 (2)对于销售环节进行纳税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税额一般可以分为按实际扣除项目和按标准的限额扣除的项目。如果房地产业企业能够合理的利用政策对二者进行纳税筹划,通过对限额扣除政策的有效的运用,那么企业的只能够在企业的纳税之后的政策就能够变为税前的限额的扣除。房地产的广告费也是较大的一项支出,其目的就是为了销售房产而进行的一种推广的行为。根据税法的规定,房产企业每年有15%的销售收入的广告费可予扣除,这是针对那些有子公司的房地产企业将广告费由总公司支付,无疑增加了子公司的纳税额。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作为房地产企业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那么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就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的,那么企业做一定的推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业最大的费用的列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人们急切要求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税务法的相关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用于宣传支出的广告费如果不超过其收入的15%那么是可以在纳税的过程中进行扣除的。因而企业应该积极地申报自身广告费的支出,作为企业自身申请扣除的广告费和企业所赞助的广告费用应该严格的进行区分。由总公司进行统一广告费的列支会增加子公司的税费,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让企业的子公司来承担一定的广告费用,使得所有的广告费能够实现统筹规划尽量不超过15的限额。 综上所述,因而作为房地产企业来必须要学习和利用好国家的减税政策,使得企业的合法的利润得到保证,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资金的基础。在各个地区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财务纳税筹划,有利于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进行提高,同时为房地产企业赢得政策调条件下允许的合法利益,这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本增值和增强竞争力。不仅如此,它还为国家的政策调控进行有力的发挥,配合大政策实现税收这种隐形的杠杆功能,为国内房地产企业走向国际大型企业迈进。 作者:柏萍 单位:三友集团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 要】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将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看法。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应对建筑工程建设生产的实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它包括事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事中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事后的各单项及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上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并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他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1.1根据该建筑工程项目的的坐落方位及占地面积,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项目部有针对性的组织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智慧,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项目。 2.1.2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原材料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求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方法以及手段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尤其是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关键材料如水泥、钢材等的控制。对于这些关键材料,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复验报告等等,对于进口材料,还要有商检报告及化学成分分析,凡是没有产品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同时加强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2.1.3搞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程开工之前,需识图、审图,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认真细致的分析施工图纸,从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角度和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提出改进施工图意见。 2.1.4收集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及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质量问题处理的要求等,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控制。首先,保证质量控制的自我检测系统能够发挥作用,要求其在质量控制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完善相关工序的质量控制,对于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纳入质量控制范围;对重要的和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或者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 2.2.2进行质量跟踪监控控制。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所做的安排,而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工程质量的变化。其次,严格检查工序间的交接。对于重要工序和主要工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确认其达到相关质量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2.3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工程变更或者图纸修改, 必须通过相应的审查,在组织有关方面研究、分析、讨论、确认后,才予变更指令实施。 2.2.4严格检查验收。第一,每个工序产品的检查和验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自检,在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在收到通知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其工序质量,在确认其质量合格后,签发质量验收单,此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第二,重要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及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2.2.5项目质量控制应实行样板房制。 2.2.6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项目经理应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2.2.7应特别重视开工前的检查,工序(相关工种之间)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复工后的检查。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8采购质量控制 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订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即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3.1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第一,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第二,根据合同要求,对完成之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性质,按照有关行业的工程质量标准,评定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 2.3.2组织单项工程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一个单项工程完工或者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竣工预验收。在预验收合格后,向监理方提出最终的竣工验收申请。 2.3.3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 2.3.4质量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 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3.1在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长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 3.2质量检验员进行跟班实时质量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质量问题,对不符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及要求的施工,要求其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采取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3.3做好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验收。如果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质量要求,下一道工序不能施工作业。 3.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的交叉。明确交叉单位的责任,做好相关的交接和验收工作,加强对施工产品的保护。 3.5各个施工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以及专检的质量检查制度,要做到逐级检查,层层把关。要求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或业主验收,做好隐蔽记录,在业主或者监理签字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6加强工程资料的管理。项目资料负责人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根据合同要求编制竣工资料。 3.7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 结束语 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完善。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 一、建筑基础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城市用地逐渐变得紧张,为了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一些高层建筑开始备受大城市的青睐。高层建筑物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房屋的密度还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对解决城市人口问题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将会严重影响到城市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为: (1)深基坑工程施工难度较大。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各大城市中高层建筑到处可见,导致建筑物的施工场地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邻近建筑物和周围的地下通信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基坑的施工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工程中,要考虑的地下因素较多,主要有基础土层的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基坑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基坑形变发生的程度等问题。上述的三类问题一般与土层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未能进行全面的考虑,将会引起相关事故的发生。 (2)建筑物基础的埋置较深。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其建筑物基础的埋深要达到一定的有效深度。如果地基为天然地基,其一般埋置深度为整个建筑物高度的1/12;如果地基为桩基条件,其为整个建筑物的1/15,并且不考虑桩长的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越深,其基础的施工技术难度越大。 (3)裙房与主房基础连接上的特点。在进行高层建筑时,为了既达到实用又能达到美观的效果,很多的高层建筑物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裙房,并使主房和裙房有效的连接在了一起。但是由于主楼的高度比较大,而裙房却相对比较矮小,因此可能在施工的工程中会造成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在进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考虑有可能发生的不均衡沉降,尽最大可能的消除地基沉降的差异。 (4)基础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我国很多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中其底板厚度都比较厚,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3m,例如上海国际大厦,其底板厚度已经达到了3.5m,并且其混凝土的使用体积也已经达到了1.7万m3。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想按时的完成亿立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并且尽最大可能的降低由于温度引起的裂缝现象,可想而知,该施工技术控制的艰难性。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分析 2.1桩基施工基础的分析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吊桩时,桩与桩架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一般被控制在4m以内。在吊桩之前,要将桩稳定的固定住,并选择正确的吊桩点,吊桩速度均匀,避免吊桩过程中桩身发生偏斜。在进行插桩时,必须保证桩与地基口对准,如果需要进行矫正时,也最好不要用力敲打。当桩安装完成后,要及时的将桩周围的孔隙进行回填。当桩管被安全的放到规定深度时,应立刻将桩锤和桩帽提升到规定的位置,一般规定为大于4m,并进行桩的加固,然后开始对桩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一切正常之后开始对桩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工序。 2.2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有着多方面的优点,例如水泥的用量较多、面积较大等。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水泥被水化后会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凝土具有收缩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裂缝,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长期的保温养护,促使其缓慢降温,否则会因为内外温差较大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对该项技术加强施工方面的控制,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 2.3钢筋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熟悉图纸。对于钢筋的绑扎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或相应的施工工序,并对钢筋的规格、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柱插筋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严禁钢筋发生位移,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换钢筋的型号。一切安装合格之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派专门人员对钢筋进行看护,并及时纠正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的偏移,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在建筑物施工工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其基础施工技术,因为其决定一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基础施工技术,并严格按照当地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建筑物基础施工,充分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 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成本不断上升, 材料费居高不下, 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 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加强物流管理, 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进行了探索。 建筑工程从施工准备、破土开工到收尾竣工,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物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由始至终实际上打的就是一个“物资仗”。既然是这样,物资管理工作的成果如何?物资消耗是否合理?物资管理的手段是否先进?自然就同基本建设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施工企业管理落后,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中物资管理这一环节又突出显得薄弱的客观事实。但我们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一、我国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具体存在着一些问题:物资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业里,由于物资管理不当造成越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屡见不鲜的。成品保护不善,损失浪费多。现在有不少施工企业,在于工程质量问题,在返工重修中消耗的物资是难以精确计算的,企业里经济责任制不建全,质量同效益不能紧密挂勾,返工超耗一律由企业包下来,问题更为严重。另外,由于不能很好进行成品保护,许多工程交验前门窗、照明设备、玻璃、楼梯栏杆等有的被损坏,不得不修补重做,也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资。 二、 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原因: 1、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们现在的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都缺乏科学评价和程序,特别是一到施工紧张和物资短缺时,往往就“萝卜拔了不带泥”;现场物资供应和也不善于机动掌捉,灵活运用,往往违背了供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工程的建成都是生产资料价值形态的转移,正是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由于我们有些物资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物资管理中做不到科学化、物资保管做不到规范化、物资使用做不到合理化。 2、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不准、不全、不配套,也是造成物资超耗的重要原因。是现在有的物资消耗定额脱离实际,存在偏高偏低,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物资没有消耗定额,以致造成部分物资消耗失控。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供给制的物资供应方式,养成了人们一种“张口伸手”的惰性,过去在伐们有些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干部头脑中,物资节约的意洪是不够强烈的,往往是片面追才产值,忽视工租质量和物化劳动的节约。其次,是尽管有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但是不能严格执行,班组领料有的也不实行限额:,特别是大宗材料使用,几乎是放,大家拿。再次,是物资管理上缺乏明确的奖罚制度,也是造成原材料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施工企业内部来说,工人超过了劳动定领,可以多拿计件超额工资,而节约了原材科,也得不到奖励。久而久之,助民了重数超额,忽视节约的思想。 3、现场管理还没有做到科学化。施工现场是各类建材物资的集散场所,现场管理如何对物资管理影响极大。“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我们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我们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 三、统计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 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各种管理, 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 广泛搜集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诸如库存量、物资消耗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控制指标等, 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物资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物资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 在控制物资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各种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地形式, 对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保障企业的物资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通过统计报表、统计信息、简报等, 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库存情况, 各项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没有实现决策目标, 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供决策者参考。 3、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 经济效益好是进行物资管理的中心。统计可以通过制定的物资消耗定额、库存资源情况、物资节约及浪费情况等方面, 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物资管理水平面的高低, 经济效果的优劣。 四、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的统计工作呈纵向的垂直型、横向的辐射不够, 各统计部门除了完成上级部门规定任务外, 没有面向市场, 面对社会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本部门所需要的资料, 各统计工作的范围基本上只限于事后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成果,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本企业物资库存动态情况, 物资采购管理状况, 对编制物资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 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现有的体制下, 统计作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应义不容辞地将决策者作为自己的第一服务对象, 为其提供全方位信息。以现有的综合统计为中心, 以班组统计、车间统计、专业统计三级统计网为基础, 在本厂内部形成一个管理信息网络, 并与其它相关部 门信息机构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上下贯通, 左右相连, 内外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如某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 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 在供应部门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物资分类台帐, 各仓库、车间基础资料经供应部门集中登帐, 在每月 24 日进行汇总编表, 并与财务部门及相关科室进行联网, 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全面了解物资管理状况。 2、深化统计的咨询职能, 作好决策者的参谋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应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统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决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专题分析和系统分析, 搞好近期预测工作, 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供决策者参考。 3、强化统计的监督职能, 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中, 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及各种外部因素影响, 必然会出现种种背离决策目标的不协调现象, 如由于人为的因素, 造成物资超储, 在企业月报里应有所反映, 适当采用利用、代用措施, 降低物资库存, 相应地增加了流动资金, 加快物资周转速度,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专职统计人员素质, 是进行有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人才保障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积极参与企业建筑工程物资管理, 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既要有较深的统计专业知识, 又要有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以及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市场营销、市场预测、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 以扩展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五、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采取的其他途径 对施工企业来说,竞争的实质是比质量,比价格,优质、低价才能取胜。因此,加快 物资周转,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原材料就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问题。所以,加强物 资管理,既是改革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施工企业搞活经营的客观要求,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具体有: 1、树立折的思想观念,加强物资管理意识:我们强识物咨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各级领导,广大千部和职工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在行动.上才能有自觉性。要通过思想教育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养成优良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2.要有全面、准确的物资消耗定额: 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必须“质量第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供料,要采取措施防止物资管理失调和失控。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准确、全面的物资消耗定额。具体办法就是要制订、补充、修改物资消耗定额,以此做为企业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有了定额还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管理措施。前边我讲的物资管理现状是从一般和总体上讲的。就每个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异,问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属于那种情况,当前最迫切的都要着手进行物资管理上的整顿。要从管理方法人手,一项一项的制定出相应措施。就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总目标中一定要有物资管理的相应目标。就是说要把物资管理纳人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今后,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要评价节约意识,考核企业要考核物资消耗程度;检验管理升级要检验物资管理水平。 4.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各企业都要建立节约有奖、浪费受罚的分配政策和奖惩 制度。分配的原则应当是把有限的奖金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上,要突出 重点,讲求实效。不能平均分摊,各得一份;好坏不分,机会均等。 5.在物资管理上要认真执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逐步运用网络计划、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为此,各施工企业都要注意这方面的智力开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1.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目 文秘站:建筑工程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改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与稳定,但是,伴随工程的一些新问题与老顽疾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 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此类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 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中永恒的主题,是设计、施工单位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工程实施中的座右铭。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显现出来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绝不容忽视,因此其质量问题均应认真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处理,直至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的要求。 2.问题与分析 住宅工程中常存在如混凝土裂缝、屋面工程渗漏、墙体工程渗漏、厕浴间渗漏等常见质量问题。本文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1混凝土裂缝 (1)原因分析。住宅工程中常见的干缩裂缝现象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原因是: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水泥水化热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水分过早蒸发或冻结,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体积收缩不同,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和强度降低;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温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等。 (2)预防措施。1)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为混凝土的硬化创造必需的湿度、温度条件。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进行覆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对板面进行抹压,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2.2屋面工程渗漏 (1)原因分析。屋面工程的重点是防水。防水的关键在细部构造。很多漏水主要部位如山墙、檐口、变形缝处就是因为细部-构造未按规范执行,施工粗糙造成的。以及由于温度的变化使防水层遭到破坏或者由于水蒸汽的压力,使卷材空鼓,破裂后造成渗漏等原因。 (2)预防措施。屋面工程施工前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屋面防水工程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按规定抽样复检。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伸出屋面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防水工程施工前安设完毕,屋面防水层完工后,不得在上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等。 2.3厕浴间渗漏 (1)原因分析。厕浴间的渗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的原因,有材料的原因,以及施工工序上的原因,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渗漏。 (2)预防措施。主要注意细部,如:浴厕的门脚不应穿过地面防水层,待地面防水层完成后,才安装门框。厕浴间应采取迎水面防水,地面防水应设在结构层的找平层上面,并反上墙面高出地面150mm。厕浴间的地面应向地漏方向找坡1%~3%,地漏口标高应低于地面不小于20mm。地面及墙面找平层均应采用1:2.5~1:3水泥砂浆。洁具、器具、水龙头等设备沿墙周边和门框、预埋件、穿过防水层的螺钉周边均应高性能密封材料密封。柔性防水层上,应先做水泥砂浆保护层,后做面层。地漏口周围、穿过地面或墙面防水层的管道及预埋件的周围与找平层间应嵌填密封材料,地漏与墙面的净距宜为50mm~80mm。 2.4水泥地面起砂、空鼓 2.4.1 地面起砂 1)原因分析。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工序安排不当。以及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当、水泥地面冬季施工时受冻、原材料不合要求:水泥标号过低,砂子粒度过细等。2)预防措施。a.严格控制水灰比以及垫层要充分湿润;b.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但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c.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养护;d.在低温下施工时,应防止早期受冻;e.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砂子宜用粗中砂。 2.4.2 地面空鼓 1)原因分析。a.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事净;b.垫层(或基层)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c.垫层(或基层)表面有积水,影响面层和垫层之间的黏结;d.水泥浆结合层刷浆过早等。2)预防措施 a.严格处理底层;b.认真浇水湿润,使基层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c.清理一次干净积水;d.注意结合层的施工质量,严格做到随刷随铺。 上述只是几点常见问题,总体来讲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两者相辅相成,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图的质量 控制,以防止由于设计水平低下而造成质量问题。现在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我们严格控制各阶段的质量,就能建造出高水准的工程,来回报社会和服务社会。 3.整体防治措施 3.1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3.2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如果设计考虑周到,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使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3.3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 据统计,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困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3.4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 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 3.5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 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流入社会。 3.6适当提高质量通病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 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 发,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3.7加强现场监理 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东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浅论 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他们自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市场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最响亮的口号。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 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政策引导不够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要求企业的是产量和速度,质量往往不是重要的考虑对象。长期以来,企业养成了只重产值速度,不重质量效益的习惯。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靠一定生产手段来实现的,机具设备更新不及时、施工工艺落后、技术工人短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很难选择质量效益这条路子。 1.2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操作工人是每一工序的直接完成者,技术、质量检查人员是建筑质量的把握者,企业领导是质量目标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综合作用的发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然而建筑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也不健全,一些企业领导更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产品质量上,而是在拉关系、请客送礼上面。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由于年轻而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目前,建筑企业的主要施工人员来自农民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操作工人素质与业务能力也较低。 1.3质量管理方法徘徊不前 由于建筑企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一些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没有得到普及,企业采用较多的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无法较好的预防施工过程的不合格工序。质量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管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很多施工企业连这都做不到。离开必要的质量控制技术,企业要提高工程质量,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质量控制对策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很多,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要想把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抓好,就要从全过程抓起。 2.1事前预防控制 2.1.1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技能教育与质量教育相结合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他们自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企业综合效益观念。其次培养他们的技术素质。通过常规培训与取证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岗前、岗中培训, 做到教育培训多样化、经常化、制度化,让每一个在岗工人熟练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技能与操作规范。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也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有效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1.2原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实行“三检”检查 原材料、成品、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监控过程中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要根据规定做实验;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等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监控。加强施工单位在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环节上的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切实实行"三检"制。产品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工程队组长进行"三检"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此外,现场人员还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1.3认真会审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综合性技术文件,主要审查其保证工程质量的可行性、技术的科学严密性、组织措施的有利性等。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优先控制的目的。 2.2事中动态控制 2.2.1加强监理人员的监督作用 工程监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监理,保证工程完工后安全舒适、可靠高效地使用。因此,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监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是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搞好巡视、检查、旁站等工作的同时,把按工作程序办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其工作重心主要有:一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让施工人员明白下道工序的任务和方法,工序质量才有保障。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的落实。未实行三检或三检有问题的工序,监理人员不予检查确认。三通过对工序质量的巡视、检查,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全天旁站监理,严把工序质量关。四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未检查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2控制检查方式,坚持数据说话 要想取得好的工程质量,还要有得力的检查手段,工程中主要检查手段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实验检查。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利用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客观反映问题,避免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的遮掩。 2.3事后验收控制 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是根据当期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分析提出的控制措施。它是利用事后反馈的信息实施控制的,其控制思想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对于有建筑通病的事后控制,如雨后渗漏、墙体裂缝等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的,要在材料、设计、施工、管理上查找原因,由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方案,总监审批并后将问题处理。技术事故的事后控制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由设计院、专家会诊后拿出整改方案,监理监督整改。论文参考网。事后控制以计划执行后的信息为主要依据,确保每个产品合格,并把不合格产品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变更或返工、整改,从而使工程既保证质量又不影响进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牵涉了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不仅要考虑到技术还要考虑到管理,这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实践积累。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摘 要:广东省茂名市春、夏两季为一年中多雨的季节,这一时期的建筑工程搞好防雨施工尤显重要。结合茂名市雍景花园A、B、C栋商品房的建设,谈谈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1 雨期施工的要求和准备工作 1.1雨期施工的要求。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1.2雨期施工的准备。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雨工作;制定现场房屋、设备的排水防雨措施;备足排水需用的水泵及有关器材,准备适量的塑料布、油毡等防雨材料。 2 雨期施工措施 对于大中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其中包括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和使现场水排出场外两部分。其原则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坑底抽水、地面排水。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各地历年最大降雨量和降雨时期,结合各地地形和施工要求通盘考虑。 施工现场的排水相对简单:低于地面的基坑排水只要确定相应流量就可选用相匹配的水泵和组织人工排水;高于地面的施工现场只要相应的排水渠道不使场内积水即可。 2.1土方和基础工程 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受雨水影响较大,应注意以下几点:雨期开挖基槽(坑)和沟管时,应注意边坡稳定;为防止被雨水冲塌,可在边坡上加钉钢丝网片,并抹上10厘米细石砼;也可用塑料布遮盖边坡;雨期施工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基础挖至标高后,及时验收并浇筑砼垫层。如被雨水浸泡后的基础,应做必要的挖方回填等恢复基坑承载力工作;为防止基坑浸泡,开挖时要在坑内做好排水沟、集水井并组织好必要的排水力量;位于地下的池子和地下室,施工时应考虑周到。对雨前回填的土方,应及时进行碾压并使其表面形成一定坡度,以便雨水能自动排出;降雨量大时,应停止大面积的土方施工;对于堆积在施工现场的土方,应在四周做好防止雨水冲刷的措施。 基础施工完毕,应抓紧基坑四周的回填工作。停止人工降水(排水)时应验收箱形基础抗浮稳定性、地下室对基础的浮力。抗浮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2,以防止出现基础上浮或者倾斜的重大事故。如抗浮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继续抽水,直至施工上部荷载加上后能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为止。当遇到大雨,水泵不能及时有效地降低积水高度时,应及时将积水灌加到箱形基础内,以增加基础的抗浮能力。 2.2砌体工程 砌体的整体稳定性多取决于砂浆的等粘结剂以及砌体材料的含水量,应掌握以下要点:砖在雨期必须集中堆放,不宜浇水。砌墙时要求干湿砖块合理搭配。砖湿度较大时不可上墙。砌筑高度不可超过1米;雨期遇大雨必须停工。砌砖收工时应在砖墙顶盖一层干砖,避免大雨冲刷灰浆。大雨过后受雨水冲刷过的新砌墙体应翻砌最上面两层砖;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砖柱,应架设临时支撑或及时浇筑圈梁;砌体施工时,内外墙要尽量同时砌筑,并注意转角及丁字墙间的连接要同时跟上。遇台风时,应在风向相反的方向加临时支撑;砌体砂浆的拌和量不宜过多,以能满足砌筑需要为宜。拌好的砂浆要注意防止雨水的冲刷;雨后继续施工,须复核已完工砌体垂直度和标高,并检查砌体灰缝,受雨水冲刷严重之处须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3砼工程 模板隔离层在涂刷前要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以防隔离层被雨水冲走;遇到大雨应停止浇筑砼,已浇部位应加以覆盖。现浇砼应根据结构情况和可能,多考虑几道施工缝留设位置;雨期施工时,应加强对砼粗骨细料含水量的测定,及时调整用水量;大面积砼浇筑前,要了解2~3天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开大雨。砼浇筑现场要预备大量防雨材料,以便浇筑时突然遇雨进行覆盖;模板支撑下回填要夯实,并加好垫板,雨后及时检查有无下沉;下雨时不得进行钢筋焊接、对接等工作,急需时应做好防雨工作或将施工场所移至室内进行;刚焊好的钢筋接头部位应防雨水浇淋,以免接头骤冷发生脆裂影响建筑物质量。 2.4吊装工程 构件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周围要做好排水工作,严禁构件堆放区积水、浸泡,防止泥土粘到预埋件上;塔吊基础必须高出自然地面15厘米,严禁雨水浸泡基础;雨后吊装时,应首先检查塔吊本身稳定性,确认塔吊本身安全未受到雨水破坏时再做试吊,将构件吊至1米左右,往返上下多次稳定后再进行吊装工作;雨天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如果司机没有在雨天吊装的经验,最好停止吊装工作;或请有经验的司机来进行;停止施工时,应将塔吊的吊钩收回靠拢塔身,不得在吊钩上遗留吊索、建筑构件等任何物体;雨天由于构件表面及吊装绳索被淋湿,导致绳索与构件之间摩擦系数降低,可能发生构件滑落等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必要时可采取增加绳索与构件表面粗糙度等措施;雨天吊装应扩大地面的禁行范围,必要时增派人手进行警戒。 2.5屋面工程 卷材防水屋面尽量在雨季前施工,并同时安装屋面的落水管;雨天严禁油毡屋面施工,油毡、保温材料不准水淋;雨期屋面工程应采用湿铺法施工工艺。湿铺法就是在潮湿的基层上铺设卷材,先喷刷1~2道冷底子油,喷刷工作宜在水泥砂浆凝结初期进行操作,以防基层浸水。 2.6抹灰工程 雨天不准进行室外抹灰,至少应能预计1~2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对已经施工的墙面,应注意防止雨水污染;室内抹灰尽量在做完层面后进行,至少已做完层面找平层,并已铺一层油毡;雨天不宜做罩面油漆。 2.7脚手架 雨期施工,脚手架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固脚手架基础。在脚手架底部加垫钢板或以条石为基础;适当添加与建筑物的连接杆件。脚手架上的马道等供人通行的地方应做好防滑与防跌落措施;检查脚手架连接处的连接件,如发现松动或位移应立即加固和恢复;雨期不得在脚手架进行过多施工,工作面不宜铺得过大,要控制脚手架上的人员、构件及其它建筑材料数量,在脚手架上的动作不宜过于激烈;金属脚手架要做好防漏电措施。脚手架与现场施工电缆的交接处应有良好的绝缘介质隔离,并配以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或重新布置施工电缆,避免与金属脚手架的交接。 2.8施工机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现场的用电 所有机械操作棚要搭设牢固,防止倒塌漏雨。机电设备应采取防雨、防淹措施,安装接地安全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雨天要防止雷电袭击造成事故,在施工现场高出建筑物的塔吊、人货电梯、钢管脚手架等必须装设防雷装置;施工机械的排气孔要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封堵;坑、沟内的机械最好移至地面、以防雨过大被淹没;现场施工电缆要集中摆设,防止杂乱无章、及时更换绝缘外套老化或破损的电缆线;不必要的电缆线要及时收回。 3 雨期施工的安全措施 雨期施工主要应做好防雨、防风、防雷、防电、防汛等工作。基础工程应开设排水沟、基槽、坑沟等,雨后积水应设置防护栏和警告标志,超过1米的基槽坑井应设支撑;一切机械设备应设置在地势较高、防潮避雨的地方,要搭设防雨棚。机械设备的电源线路要绝缘良好,要有完善的保护接零;脚手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或更换加固;高层建筑、脚手架和构筑物要按电气专业规定设临时避雷装置;脚手架上马道要采取防滑措施,下雨后及时清扫,并随时检查脚手架、电气设备的安全措施;现场严禁使用裸线,并设专人维护管理用电设施,严禁私自改拆线路,严控各种规程制度;凡参加施工人员一律禁穿拖鞋、硬质等易滑鞋。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建筑工程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更是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命运。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施工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建筑施工项目工程的投标时,首先,为了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要做到以工程项目经理为核心,对工程项目技术的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并且,由工程施工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直接领导,对施工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明确的技术指导,在整个施工运作程序中,保证企业内部施工项目部可以通过项目计划、项目施工检查及项目处理工作,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整个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而且,要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组成一个健全的施工项目决策体系,从工程项目的经理到施工项目技术的负责人,以及项目施工人员和项目质量监督员等,都需要有健全的质量控制机构,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机构,各施工人员各自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能,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2.1设计图纸的审查 每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是从设计图纸开始,确保图纸的设计质量好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具体的施工中,对设计质量有效的控制,要求项目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专业的审查,对建筑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审定会议上提出,并且,对于项目工程设计部门做出的答复和计划上的调整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差错进行有效的防止,而且避免了工程施工工期的延误,保证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2明确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职责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人员,不仅要按照相关规定中的具体职责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而且,要对施工人员的权限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企业施工职能部门和施工技术人员比较多,涉及到的具体施工管理问题也十分繁琐,比如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工程施工的计划和调度问题、建筑施工所需物资的供应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和安全管理等问题,而所谓工程施工的质量,实际上就是对上述施工管理问题的直接反映,因此,要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明确从工程负责人到具体施工人员的职能,与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有关管理规定要相互对应,认真贯彻落实。在整个质量体系中,要承担必要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对工程施工进行十分明确的分工,将施工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施工人员个人,积极履行工程质量控制的职能,进而保证整个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2.3严把材料质量关 原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实体构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根据我国的《建筑材料管理规定》,对建筑物质承包商提供的建筑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通过严格的评定后,才可以对该承包商的材料进行采购,然后根据其质量的标准和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订货和运输,在材料收货的时候,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不验收。 2.4合理设置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 为了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的质量都符合标准,对施工中有必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关键点,要按照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规定,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相关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及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具体的施工控制中,对各个施工质量控制环节都要安排专业的检验人员去严格检验,以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为根本依据,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相关程序,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5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要严格控制 所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施工工序构成的。因此,要想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首先,必须要对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施工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建筑施工设备的使用、建筑施工技术的培训,以及施工材料的合格,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且,采用相应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操作,对施工工序的活动效果进行模拟实测,进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系统的控制。 3.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保证体系 3.1建立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处理等制度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面较广,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设计失误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工程故障,轻者影响工程质量、重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故障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这种时候,事故处理制度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是保证房屋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3.2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否真正得到保证。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一个可行性高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从施工准备及施工操作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落实,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完善,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结语 伴随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优质高效的服务逐渐成为现阶段国内各大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必胜的法宝,更是争取市场主导地位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建筑行业,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积极开创发展道路,革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有效机制,充分运用新型的企业管理手段,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不光是企业在新一轮市场角逐中胜出的根本条件,更是我国建筑事业今后面向世界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监管,把握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点,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正确目标和发展方向。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对深基坑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的方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及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涉及到深基坑的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基坑的围护,基坑支撑与开挖、封底及环境的保护等各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而深基坑工程是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工程的施工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因此,提高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深基坑工程存在自身的特点,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面广,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在现代的建筑中随着高层的不断涌现,建筑方面的人才主要把目光投向深基坑开挖支护的问题,而开挖对邻近道路、建筑及设施在建筑上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要注意充分的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基坑特点对深基坑支护进行设计与施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施工,而不能照搬经验的没有目的性。 1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 基坑工程包括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两部分。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将对围护体系是否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主体结构桩基变位。因此,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引起了广泛重视。深基坑施工的特点主要如下: (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 (2)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与宽度有的达数百米,给支撑系统带来较大的难度; (3)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 (4)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 (5)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相互制约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 (6)支护型式的多样性。迄今为止,支护型式已经发展到数十种。 2 挖土施工的准备 (1)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软弱土层分布情况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厚度,基坑开挖面涉及哪些软弱土层。 (2)了解基坑周边环境,有否需要保护的浅基房屋、道路及路面下的永久性管线分布情况,周边道路的车辆运行情况,哪些需要重点保护。 (3)熟悉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图纸,对桩墙结合内支撑式围护、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土钉墙或复合式土钉墙、地下连续墙等不同的基坑围护结构应掌握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坑挖土方法及应急措施。 (4)熟悉地下室工程图纸,包括桩基工程情况,分析基坑各区段的挖深、承台、基础梁、后浇带的分布情况,地下室各层梁板标高,并校核基坑围护方案中的计算挖深以及拆撑措施是否准确、可行。 (5)根据上述各方面的条件及资料,认真编制基坑挖土施工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坑工程概况、挖土施工准备、组织管理机构、挖土施工部署、机械配备计划、挖土施工方法、挖土进度计划、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3 深基坑施工支护形式的选择及特点 (1)水泥土挡墙搭配基底加固,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方便,造价相对低廉,对基坑边坡的深层滑动和抗隆起有显着效果,不足之处是环境污染较大,基底加固的质量难以控制,且工期较长,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施工要求。 (2)悬臂桩支护结构基坑深度不大于5m~6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远,对变形要求不高时采用。但具有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工期相对较长、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 (3)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就是以水泥搅拌桩等超前支护组成防渗帷幕,解决土体的自立性、隔水性及喷射面层与土体的粘结问题。一般基坑深度5m~10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远,对变形要求较高时采用。具有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工期较短、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4)土钉墙支护结构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将较密排列的细长杆件土钉置于原位土体中,并在坡面上喷射钢筋网混凝土面层。通过土钉、土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土体。一般基坑深度5m~10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远或周围无建筑物对变形无特殊要求时采用。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5)喷锚网支护( 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 是一种先进的支护( 加固) 技术,国内外在岩土土质、高边坡和大跨度地下工程中,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被广泛应用。其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对邻近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小,支护工程费用低。 (6)桩锚支护结构就是以桩体作为支护体,必要时设置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然后通过土层锚杆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土层锚杆可以有效地传递和平衡作用在挡墙上的水、土压力,并能减少支护结构的位移。当基坑较深,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对变形要求较高时采用。以前都是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体,其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较长、成本较高的特点。随着 PHC 管桩的发展,现在很多工程开始使用 PHC 管桩作为支护体,从而降低了工期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 深基坑施工需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1)根据基坑工程设计所选定的主要施工参数,按坑规模、几何尺寸、支撑形式、开挖深度和地基加固条件,提出详细的可操作的开挖与支撑的施工程序及施工参数按分层、分步、对称、平衡的原则制定开挖与支撑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参数。最主要的施工参数是分层开挖的层数、每层开挖深度,以及每层开挖中基坑挡墙被动区土体开挖后、挡墙未支撑前的暴露时间和暴露的宽度及高度。大面积不规则形状的高层建筑深基坑中,基坑挡墙被动区土体在基坑中间部分地层先开挖的过程中,被保留成支承挡的土堤,此土堤断面尺寸按其能抵住挡墙的要求而定,为主要设计参数。 (2)严格按选定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参数施工,就使复杂多变的施工因素变为较明确而有规律性的施工因素,其引发的时空效应也能较符合设计预期的要求。如在长条形地铁车站深基坑中,基坑开挖和支撑的施工技术要点是: 按一定长度分段开挖和浇筑结构,在每段开挖中; 再分层、每层分小段地开挖和支撑,随挖随撑,施加支撑预应力,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的施工时间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再如在不规则的大型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基坑施工中,采用分层盆式开挖法,在每一层先挖中间部分并安装或浇筑此范围的支撑,而后将各根支撑两端所留支承挡墙的土提,分步、对称地挖除并即安装或浇筑其间顶住挡墙的部份支撑。每个分步的开挖和支撑施工时间,根据支撑形式等具体情况,具有明确的控制值。各种形式的基坑均优先考虑以井点降水法改善土性,减小土的流变变形。 5 深基坑施工中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情况) ,选择相应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根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对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2)基坑开挖前,通过降水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减少基坑的变形量。施工降水不宜过快。降水过程中应加强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地表沉降的监测,同时 在坑外地面设回灌井,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发现监控数据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准确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步骤,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 (3)为防止边坡失稳,施工前先清除基坑边堆土等荷载,防止由于荷载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4)基坑开挖分层进行,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开挖,严禁超挖和掏底开挖,同时开挖过程要与支撑架设同步施工。开挖段的长度必须根据基坑深度和坡度合理确定,不宜过长。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必须马上浇筑垫层混凝土,进一步减小基坑变形值。底板混凝土必须在 5d~7d 内完成,相应结构层施工及时跟上,以建立永久的受力平衡体系,从根本上控制住基坑变形。 (5)在采用拱圈墙方案时,拱墙本身可采用水平分缝及垂直分缝的逆作拱墙方法施工,拱脚稳定性很重要,设计施工应予重视,挖土时应维持拱圈荷载对称,受力均衡。 总之,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否认,在以后的城市深基坑工程一定会越来越多,深度也会进一步加深,地质条件也会越来越差,这必然会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中必须严格做好每一道工序,按部就班,做好各种保证措施,才能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最终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 介绍了建筑企业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从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签订平等互利施工合同、提高造价人员素质、现场签证和工程索赔以及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财务等方面论述了造价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作。该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导致工程成本管理的难易。但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造价管理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经营任务,为中标而投标,为完成任务而结算,在投标与结算阶段缺乏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考虑与控制,投标报价、造价管理同工程实际运行状况脱钩,无法起到指导施工与控制成本的目的,结果造成施工企业投标报价质量不高、效益下降、项目成本超标、管理失控,甚至出现工程经营亏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需要造价管理人员与经营计划、施工生产、物资、设备、财务等要素紧密配合,结合生产经营、造价管理活动的实际,抓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与因素,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把成本管理工作与现实情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1】。 2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工程造价的控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工作环节多、形式复杂,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进行优化管理,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保证体系。企业能够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应编制好企业定额。企业定额相当于企业内部事先规定的消耗标准,是建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体现;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计划和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使用计划的基础;是签发施工任务书和限额领料单的计算依据、是进行工料分析、实行经济责任制、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是考核施工班组,搞好企业内部分配的衡量标准;是加强企业经济核算,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是确定建设工程定额体系中定额水平的基础等等【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把企业定额作为成本管理的依据和标准。 2.2 签订平等互利的施工合同 市场经济下,建设工程主要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方式确定承包人。同时由于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多样的施工过程,受人为、政策、市场价格、工程变更、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非常大,因此它具有高风险性,所以能否签订一个公平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施工合同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直接的影响,并能够直接导致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难易,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应主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是否存在建设方(业主)违背招标规定,以承包方降费、压价或带资等指令性条件要求承包方接受、使承包方承担更大风险等条款; ②、由于一般工程材料总价约占工程成本的60-65% ,并且其受市场价格影响颇大,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尽量把主材因受市场影响造成价格波动,因此带来的价格争议解决方法必须按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调整规定写入合同条款中,以减少由于材料价格造成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 ③、合同中双方的违约责任条款,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尤其主意建设方不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等违约现象,因为此类现象对于建筑企业能够进行正常施工具有关键作用; ④、工程中各项措施项目费约占工程造价1 5%左右,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各项措施项目费计取办法必须在施工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写入合同条款等等。 2.3 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计划经济时期,建筑工程成本采用实报实销的形式,工程实际造价的高低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施工企业的预算人员的要求较低,不管什么水平只要“加、减、乘 除”,经过适当的培训就可以,理论与学术积累不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单位拖结算、拖工程款的现象日趋严重、处理方式日趋复杂与困难、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的推广与工程量清单报价规范的实施等等,均对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假如WTO 以来,国际建筑公司越来越多的进军中国的建筑市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造价优先重要,因此工程造价人员在具有扎实的计算、经济管理知识的前提下,还必须懂得一定的工程技术、财务、合同、法律与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对工程投标报价、造价管理的要求【3】。 2.4 现场签证和工程索赔 现场签证是发生在施工现场的事件以及为保证特定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完成采取的各类技术措施的签证认可,是保证项目管理取得合理、公正的竣工结算利润的重要保证,只有采取认真严谨的态度抓好现场签证,才能达到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实现最佳效益;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国际建筑公司的进军,施工索赔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加强对施工索赔工作的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公正、及时地处理好施工索赔,是保证合同顺利实施,取得合理的工程造价,降低成本,提 高效益的重要保证。 2.5 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主体对工程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严把工人进场关,尤其是对各种技术人员、特殊工种要进行必要的技术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才能进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岗位、人员分配,避免出现人工不足、窝工等现象;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特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来节约施工成本。 2.6 材料管理 首先要控制好材料数量。应根据施工图计算出材料的实际应用数量,再根据施工经验和材料消耗规律确定材料的消耗数量,最终确定材料的购进量。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工程收尾阶段要及时清点材料数量确保不发生工程竣工时剩余大量材料;其次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材料购进前要对所选材料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必要时要现场进行试验,确保购进材料质量合格,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拒绝使用,以免发生由于材料质量造成返工、维修等现象增加成本;第三要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材料使用数量,坚决避免由于工人技术水平不到等因素引起的材料浪费现象2.7 设备管理 在设备进场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修、维护、试运行,严禁设备“带病进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造成工程停工增加施工成本;建立合理的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不超负荷运转,各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对其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修复。 2.8 财务管理 工程施工前必须有必要的准备金,以确保工程能够正常开工;施工过程中财会人员要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总进度表,制订出比较详细的资金运用表并保证充足的资金以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必要的资金准备。 3 结语 工程施工造价、成本是整个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施工中加强造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所有施工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选择条件。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期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对成本的控制只有通过对人工、材料、设备、财务等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做到各项目标统筹兼顾、优化组合,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企业安全文化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1.前言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由此营造员工心理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下面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工程为例,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一个初步的研究。 2.工程特点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九运会主会场,位于广州市东圃镇,占地面积30万㎡,总建筑面积(不包括看台面积4万㎡)14万㎡,设有固定观众座位8万席,总投资12.3亿元,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该工程于1999年1月动工,20__年9月竣工,它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规模大,工期紧,不同专业参建单位多,人员素质参差不一,工序复杂,需立体交叉作业,社会影响面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 (2)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上层看台坡面倾角达31°,悬挑跨度向场内外分别为10.0m和10.6m,外悬挑端距地面近40m,采用超高支顶脚手架; (3)钢屋盖由超过1万根互不通用的杆件和面积达60000㎡的屋面板组成,其中径向主桁架单榀重达128t,长75.1m,高5.2m,起吊高度达53.6m,安装精度要求三维控制在±2mm以内,高空作业量大,与地面距离大; (4)场地空旷风大,又属雷区,加上施工人员中有不少烟民,而动火点多,仅钢屋盖施工的高空焊接动火点就多达6500多处,消防管理难度大; (5)各种预留井口和孔洞繁多; (6)施工中应用大型机具设备多,运输车辆进出频繁,用电点多、面广且线路长。 3.制定目标,建立体系----安全环境文化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为此在工程动工之际,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就提出了安全生产创“六无”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无重大机械事故”。 与此同时,以项目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抓好进场参建队伍的管理,组织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制定有关的责任制度、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一整套现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在合同上明确安全生产施工的具体责任和严格的奖惩条款,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做到“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 从设立消防台帐人手,完善动火审批制度、消防检查制度、奖罚制度、巡逻制度、仓库管理、火灾扑救及事故处理制度、危险品装运和使用规定,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建立施工现场防火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不懈抓消防,对液化煤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时的防晒、防爆、防火等都制定了严密的措施。建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防火责任人、分项目部防火责任人、专业施工队防火责任人、防火安全员——巡(监)火员、义务消防队”五级消防管理架构,组织了专门的治安防火巡逻队,配备对讲机等必要装备,形成全员参与、全天候群防群治的消防组织网络,工地设有专职巡火员40人,夜间巡逻队员8人,义务消防队员196人。 4.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安全物质文化 为了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安全因素,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严格管理各项施工设施。在基础施工阶段,基坑面积大、范围广,还有6个独立深大基坑,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将所有基坑周边围蔽起来,共设立1.2m高的防护栏长达2678m,并在道路旁边的基坑装设安全警示灯,边坡每隔6m竖起1个“严禁攀爬、防止触电”的警示牌,24小时监控边坡安全。此外,考虑到本工程底板厚、面积大,钢筋绑扎作业人员多,为了切实保证生产安全,禁止电焊机进入底板范围,确保电源电缆与钢筋脱离接触。 在设备机具的安全性和维修管理上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并建立设备卡及时记录使用过程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以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于特殊设备如塔吊、桩机等必须取得劳动监督部门的检验合格证方准使用;对井式提升笼强制要求使用12种安全装置,经检验合格并配备劳动监督部门认可的安全员方可投入使用。 在消防方面强化管理,确保防火安全。消防投入虽然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但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充分认识到“ 安全就是效益”,因此对于消防工作需要投入的经费,领导高度重视,该花的钱决不省,确保按照有关消防管理条例不折不扣地配备消防器材和设施,沿体育场周边设置了1条直径100mm,长约1600m的消防水管,四周设置了配备消防水带的消防栓,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箱、消防水池、消防沙堆等;各幢临时房屋上都架设了避雷针;施工期间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投入20多万元,增设了1套消防专用供水系统,这样使得工地的消防设施达到较高水平,整个消防系统配置完善、消防通道畅通,特别是宿舍、仓库、脚手架、模板堆场和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点等重点监控部位,消防措施得力,有效地将火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施工场地的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改动工作量巨大。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始终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8-88)的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编制有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钢屋盖吊装作业时,重点监督吊装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的实施,合理架设用电线路。装修期间重点对电箱少装漏电保护器进行整顿,严厉查处使用“拖板”和乱接乱拉行为,并对碘钨灯的使用做出限制。5.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安全行为文化 5.1统一思想,加强教育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提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包括临时施工用电、深基坑围护、高支模、高空吊装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和下达雨季施工、防雷、防暑、防台风等季节性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 进场员工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在施工高峰期现场人数多达5053人,全部人员都接受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各种安全教育都签名存档。所有特殊工种(电工、电梯工、焊工等)均经专业培训,并持有专业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合格证,由于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为防止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做一件预防事故”、“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员”的活动,以社会上活生生的惨痛案例进行安全教育,时刻警醒每位员工,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5.2抓好防护,严格监控 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对于高支模、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大负荷用电设施等部位,定期监测,专人负责;对于高温、高湿、台风、易燃易爆等恶劣施工环境,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管理到位,落实到人。 (1)模板、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上层看台坡度大,悬挑跨度大,外悬挑端支模高度近40m,是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之一,严格落实高支模的安全措施,是保证看台安全施工的关键。为此,重点监控、落实模板搭建和拆除的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支模立柱与外脚手架立杆共用等违章行为,消除支模的安全隐患。 (2)塔柱与钢屋盖高空作业:由于塔柱形体高大,高空作业危险性大,故施工期间24小时派专人轮值,监控塔柱施工安全。钢结构屋盖高空安装作业采取在看台搭设满堂红操作平台的做法,为了加大安全系数,将钢管立杆与4层楼面钢筋混凝土立柱拉结在一起,加强棚架安全性能;在中间设置隔离层,加强走梯和通道的安全监控,采取悬挑铺平网保护,临边和靠近立杆的电箱以及其它设施加设防护棚,在棚架平台的周边设置1.2m高围护栏杆,并拉挂安全网,同时在使用中注重棚架的维护和检查。在钢屋盖结构杆件焊接施工中,动火点多达6500多处,给消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在焊接点部位专门设置了专用水箱,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加强了专人监控和检查。 (3)结构施工阶段,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繁多,安全防护主要以“三宝、四口、五临边”为重点,对28个梯口、96个进出口、36个洞口、35个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式提升笼的进出料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对拆除排栅后形成的四周临边进行重点维护,同时及时加强围护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新“口子”和临边等。 (4)在污水处理池、渠箱、管沟和地下车道等施工中,针对“面窄沟深”的·特点,严抓“三宝”,执行安全标准,杜绝麻痹思想,统一使用钢管设置标准化防护栏杆,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警示安全牌。 (5)施工现场烟民众多,为确保消防安全,在安全区域开设专门的吸烟点,配有专用水桶,严禁在非吸烟点吸烟,并严格奖罚制度。 (6)进行钢筋取样时,必须先把作业模板淋湿,并配有灭火器及专人监控,作业完毕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才能离开。 5.3加强检查,落实整改 结合工地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重点抓好安全防护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着重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不断检查、督促、整改和落实,严查密检,确保人人、时时处于安全的良好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则一查到底,按章处罚并勒令整改,决不手软和姑息。整改指令书明确规定整改的完成时间,并且按照IS09002的模式封闭,即整改指令书发出后,被要求整改单位要签署整改完成情况和时间,由安全管理部门核实整改情况后确认,才能将整改指令书归档存查。由于人员多,素质不一,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特别重视狠抓个人防护问题,自始至终强制性要求按规范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使用防护措施。 5.4积极活动,广泛宣传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周和“安康杯”活动。安全生产周是本工程现场强化安全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年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出宣传专刊、张贴宣传挂图等有效措施,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认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成立“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安全大检查及专项安全检查,将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到每个员工日常的施工作业中。“文秘站”版权所有 在消防安全方面,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进行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的安全防火教育。在“安全生产活动周”和“119"宣传周活动中,邀请消防局的消防专家开设消防知识讲座,订做大型消防宣传标语,购买宣传挂图及消防宣传教育片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对传媒新闻报道保持高度警觉,社会上重大火灾事故见报当天就召集各参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开紧急会议,布置相应的工作,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将有关报道和评论组织学习,充分利用案例提高参建人员的消防意识,及时吸取社会上火灾事故的教训。 6.全员管理,成效显著----安全意识文化 经过上述努力,该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的978天中,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六无”安全管理目标,先后近500次接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视察、检查以及国内外建筑同行的参观并得到高度评价。工程还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金牌示范工程、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多个奖项以及被省、市评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安全生产最佳样板工地,项目总经理连续3年被评为广州市安全生产标兵。同时经过本工程安 全生产管理实践,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生产行为更为规范,更加自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氛围,为今后类似大型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现状 解决方案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改变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已解决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成为了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不力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然而,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中,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玩忽职守、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着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制度保障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缺乏相关的制度性保障,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改变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质量监管 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发情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得当,提高效率。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三)完善管理制度 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建筑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水利建筑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一、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投标成本,指工程投标阶段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发生在施工项目部成立之前。因此,项目部对此无法控制。第二部分是施工成本,指从项目部成立直至项目完工结束前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本文只探讨项目部对施工成本的控制。 (一)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前提。要求项目部进行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其中,全员控制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防止出现人人无责、人人不管的现象,全过程控制就是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阶段连续进行成本控制,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疏漏,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施工组织设计既是全面安排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对加强项目施工的计划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克服施工中的盲目混乱现象,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编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成本的高低。 (三)施工队伍的选择与管理 项目部所属各施工队直接担负着工程施工,施工队伍质量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 (四)材料费的控制在施工成本中,材料费占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因此,材料费节余将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项目部在釆购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有的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完全掌握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有些项目部不掌握合理的价格信息,而买入大量的高价材料;釆购人员大多是项目经理信得过的人,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甚至购买不达标的材料,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在材料保管方面,不但堆放零乱,变质锈蚀严重,而且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在材料的领用方面,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想领什么就领什么,想领多少就领多少,多发的材料就丢弃在工地上;对机械配件的领用通常不加审查,坏了就换,没有人去修复。因此,控制材料费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 (五)机械费用的控制 对于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工程项目,机械费用在施工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机械费用的高低。 (六)其他影响因素 主要有:工程质量控制水平,由于项目部自身原因造成施工质量问题而返工,将增加材料消耗,影响工程进度,造成经济损失;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如果因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伤亡事故,项目部将会被罚款甚至停工或被清理出场;项目变更索赔,这一工作稍不细致就会加大成本支出;在竣工决算阶段,若不严格把关,列入不该支出的费用,或因建设单位欠账,项目将不断催讨债务而增加差旅费等开支,同样会增加施工成本。 二、加强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 项目部应明确施工成本控制的目标,根据成本控制体系对施工成本目标进行分解,并量化、细化到每个部门甚至于第一个责任人,从制度上明确每个责任部门、每个责任人的责任,明确其成本控制的对象、范围。同时,要强化施工成本管理观念,要求人人都要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明确成本管理对单位效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中标后,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力量,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水文地质、气象气候和交通运输等条件,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使施工成本合理。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加强施工队伍管理施工队伍要实行合同管理,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并控制人员的规模,优化人员结构。根据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人员进场和退场;合理安排工作,提高作业效率,尽量减少成本费用支出。 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项目部在施工中一定要与业主、监理充分沟通,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图纸要求、施工组织程序完成施工工序,坚持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 3)强化安全意识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平时加强安全方面的宣传,施工现场做好防护措施,杜绝因安全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和罚款的现象发生。 4)严格施工变更索赔 项目部要与监理方、设计院和业主充分协调,认真研究合同和施工图纸。变更设计应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原则;紧盯现场,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做好记录,收集证据,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单位、业主签证工程量及价款。 (四)加强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 1、把好釆购关,降低采购成本 对主要材料要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严禁自行购置。要根据以往的合作经验和合作伙伴的推荐,建立材料供应商名册,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的原则,工作要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大宗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锁定价格,明确材料品质标准、供货时间、送货方式和交货地点;对于地材等零星用料,坚持用多少、购多少的原则,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 2、把好材料发放关,加强材料使用过程控制严格收发料制度,材料进场时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发料时要严格按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理论用量发放,特别是钢材、水泥等重要材料要实行限额发料。在进料及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物资材料的运输、装卸、保管等环节的管控能力,合理组织运输,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倒运次数,完善手续,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浪费和丢失。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量,同时也要根据市场行情,对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在预测涨价前根据工程需要可以适量贮备,降低预期成本。要加强材料使用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具备条件的项目要按月进行材料节超分析,通过分析对出现材料消耗偏差的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 析,找出原因,纠正偏差;对大型复杂项目要坚持限额发料机制,施工前要准确计算出主要材料应消耗量,并且当发生变更、增减工程量时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限额发料机制有效运行。当发现单位工程超出限额发料数额时,要及时进行分析超出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特别要加强对钢模板等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这些材料购置价格较高,施工中不可或缺,使用频率高,如果管理不善,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施工机械设备。设备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的能力,合理配备机械,建立机械设备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加强机械的维护;机械操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杜绝发生机械事故,同时,要做好机械台班记录和燃油消耗记录,对于从外部租赁的机械设备,要做好工序衔接及登记记录,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尽可能使其满负荷运转。 (五)重视竣工结算工作 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项目部应尽陕与建设单位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当建设单位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时,应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以减少催讨债务时的开支,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是人类生存,生活,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创造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设施。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建筑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 一、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多个部门,而建筑工程一般又是在露天环境中施工,所以质量事故的发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和各级管理机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 诸如,违反基本建设程序,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从而造成无证设计,超标承包,违章施工等,必然产生工程质量事故。工程地质资料不足和勘测不准确,加上处理方案不当或质量不高等,造成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太大,很容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选择的建筑材料不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或构件制品质量不合格,也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设计构造不当,计算简图不准确,结构计算出现错误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严格按照图纸作业,不经设计单位允许,随意改变设计,造成结构存在严重质量隐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操作质量低劣。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较差,施工管理水平不高或混乱,施工顺序出现错误。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荷载超过了设计规定值,或者地面堆载太大温度、湿度及特区的变化影响;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腐蚀。自然界的不可抗力,社会的战争,罢工等也有一定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 工程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为满足各种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建筑工程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各地的气候、地区条件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如建筑物的开裂,可能是设计构造不良,或出现计算错误,或地基沉降过大,或出现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形,或干缩过大,或材料质量低劣,或施工质量较差,或使用不当,或周围环境变化等,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发生过程质量问题往往会给单位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有的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的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有的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会使建筑物成为危房甚至不能使用,最为严重的是使建筑物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所以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工程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多随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等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例如,钢筋混凝土大梁上出现裂缝,其数量。长度和宽度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逐步发展成构建的断裂,以致造成工程倒塌。 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性。一些常见问题经常象病医院经常发生被称为工程质量通病。如,混凝土裂缝,砂浆强度不足,预制构件开裂,房屋卫生间和房顶的渗漏等。还有就是同类型的工程质量事故重复发生。 三、工程中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及措施 (一)基础工程 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基础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有:桩基偏位,离析等。在桩基工程施工中,首先保证桩基不能发生超出规范的位移。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在正式施工前,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必须按照图纸进行,并经过严格校核无误后方能进入桩基施工;施工是要再说个场地周围或场地内不易发生位移的地方,根据施工需要作好控制桩。桩身离析主要发生在孔底,又是也发生在桩的中部,它将严重影响桩基的承载力,甚至造成整个桩基失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我们采取的防止措施是:一是导管距孔底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应保持在0.3~0.5米之间,不同孔径的钻孔应采用不同直径的导管。二是在正式浇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认真检查导管的密封性,不合格的不准用于工程施工中,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清除导管接口上的杂物,连接端口涂抹黄油,在抖料灌注后检查是否渗漏,同时也得仔细检查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的决不能用于工程中。 (二)混凝土工程 在拆除模板后,发现混凝土柱、梁、板出现鼓凸或翘曲等,不仅影响外表美观,而且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有时甚至要拆除重新浇筑。在进行模板及支持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模板本身自重,施工荷载,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浇注及卸料所产生的侧向压力,进行最合理,最安全的荷载组合。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仅进行认真夯实,设置或水沟并铺设垫木或型钢。还有在模板拆除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构造筋和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很容易在侵蚀介质的作用下产生锈蚀破坏。露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重的质量缺陷,要认真处理。对于结构表面的露筋,在刷洗干净后,用1;2.0或1:2.5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加强养护;对于露筋较深的部位,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振倒是产生漏浆,轻者使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严重的出现孔洞,漏筋。为防止该类问题发生,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及模板类型,选配合适的模板系统;木支柱规格不宜太小,并用对拔楔来调整标高级固定。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纸对照时,发现某种钢筋发生遗漏。对于所遗漏的钢筋要全部补上,不得再出现任何遗漏。 混凝土构件在拆除模板后,当其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处理办法很简单:在麻面部分充分浇水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保持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或草席进行保湿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时,按混凝土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施工时,如果发现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慢,可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通蒸汽来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三)砌体工程 众多工程实践证明,砌块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砌体结构的强度不足,建筑物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不同构件,材料兼变形不协调,和材料有很大的干缩变形,温度较大变化等。 我们要注意的是:一是在设计方面,减少屋面温度影响和变形,增强墙体抗裂能力。设置适宜的伸缩缝。二是在施工方面,确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强度,正确处理梁柱和接缝处,做好预留及二次装修的基础工作。 由于温差引起的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建筑是否保暖,所处地点的温度变化等,设置合理的伸缩缝;预留施工后浇带,等一段时间再浇筑带中混凝土,这样可以避免裂缝;混凝土要分段施工。但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较大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各种裂缝甚至出现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使建筑物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这类裂缝的出 现是非常严重的,很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所以应对裂缝的长度,宽度随时进行观测,并采取相应措施。裂缝较细,数量较少,但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当裂缝较宽但数量较少时,可在与裂缝相接的灰缝中,用强度等级高的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据加固。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的处理办法。(四)脚手架,模板工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发生脚手架,模板倒塌重大事故,造成很大损失。如,1992年全国建筑施工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31起,死亡人数达156人,重伤34人,其中脚手架,模板倒塌造成死亡59人,重伤20人,分别占38和59。1993年脚手架,木板倒塌事故仍时常发生,在福建,大连,重庆等地连续发生由于支撑失稳,造成模板倒塌的重大事故。由以上重大工程事故可以看出,脚手架,模板工程在整个过程施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而且影响施工的声誉和发展。 对此,我们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检查脚手架所用钢管;模板共正式施工前应先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合理选用支撑材料,多层和高层建筑必须禁止使用竹制脚手架,对模板支撑的空间高度小于4米。 (五)屋面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工程位于房屋建筑的顶部,它不仅受外界气候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主体结构的变位密切相关。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历来普遍受到关注。 在进行屋面防水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如工业与民用,城镇与农村,南方与北方,防水与保温结合与否,雨量与风力大小等。施工人员还要现行防水材料品种,性能多了解,根据防水工程施工图,合理选择防水材料。防水工程的质量如何,一般要在建筑物竣工后2,3年才能定论,因为防水层要经受高温,冻结,雨雪,阳光,侵蚀介质等的考验,而此期间是屋面防水管理维护的关键时期。对屋面防水层和节点部位要不定期地检查;屋面的杂物等要及时清除。并在雨季来临前,对屋面进行一次大清扫,彻底清除积灰,杂物以确保雨水口畅通。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腾飞,为了确保建筑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我们应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行业规范行事,进一步完善建筑法规,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也将是建筑行业中的一员,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做到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高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包括工程施工之前的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施工之后的维护工作等。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施工技术较多且较为复杂,其中主要的施工技术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因此,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必须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一)保证混凝土的良好配置 1.配合比的精确换算 一般而言,在实验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是在各种材料完全无杂质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使用的各级骨科料是以饱和面干状态存在的,没有超逊径颗粒,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各级骨科料中多少都含有一定量的超逊径颗粒,因此,为了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准确的配合比换算,必须在施工之前,对混凝土配料进行抽样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换算。 2.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合物之间的保水性、粘结性和流动性,而混合物之间的保水性、粘结性和流动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就是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就会容易出现离析或者振捣不实的现象,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质量缺陷。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配置混凝土的技术人员,往往会选择一些坍落度低、水量低、高强度的振实工艺等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确保,但是这种方法的采用容易造成孔洞和蜂窝等现象的出现,这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用掺入高效减水剂的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的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浇筑振实,从而避免产生泌水或者离析现象。 (二)注重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在完善混凝土的配合比之后,最需要重视应该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因为在整个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浇筑和振捣时这一过程中最主要工作和环节,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加以关注,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过浇筑的墙壁在外观上容易出现孔洞、蜂窝、麻面和气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则很容易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但是,在墙壁内部出现的一些孔洞和蜂窝则容易被施工人员忽视,按照危害程度来说,墙壁内部的孔洞和蜂窝比表面上的孔洞和蜂窝危害更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首先对振捣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其次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整个振捣过程的连续性和及时性,为了防止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应该在振捣之后,通过采用放射性探伤的方法对振捣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测。 (三)防止混凝土的变性和裂缝 混凝土性能的变化,在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导致混凝土变性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分别是:(1)在荷载作用下出现的变性;(2)因温度的变化而出现的变性;(3)因湿度的变化出现的湿胀干缩变性;(4)随着自身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而混凝土的变性会在各种影响条件下出现干裂现象,例如,混凝土在成型之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护,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逐渐蒸发,这时候就会出现体积收缩的现象,最终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 加强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的重要措施包括:(1)在使用材料方面应该选购安定性较好的水泥,只有经实验验证合格后的砂石才能投入使用,砂必须清洁,其中含有的杂质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合理选择水泥的温度,对于配合比的换算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并且确保搅拌的均匀程度;在浇筑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规定和技术指标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浇筑时间;在对混凝土施工结束阶段处理时,不应过早拆模或者加荷,拆模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养护,避免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破坏等。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一)加强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交流 任何建筑在施工之前都会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和规划,而设计图纸就是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技术实施和质量控制的保障,只有保证拥有完整和良好的设计成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因此,在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与图纸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全面交流,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标准。制度规范、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此,保证设计人员能够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进行推测,并将这些推测录入设计图纸和计划中,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错误。 (二)严格审查钢结构施工组织计划 钢结构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而钢结构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进行编制的,因此,严格审查钢结构施工组织计划对钢结构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关技术人员对钢结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严格审查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施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保证这些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钢结构施工组织计划的人员有无进行严格和全方位的培训进行检查,对施工技术质量进行检查,对施工技术水平能否满足施工现象的实际需求进行严格审查;对新工艺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新工艺的有效使用;对施工计划能够满足施工实际的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在审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最后是要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方法的正确。 (三)加强钢结构工程主体的质量控制 在安装梁柱时,应首先检查底板下部的垫铁是否平整,螺栓的牢固程度和摩擦面的清洁程度等是否符合标准,如果这些工序都符合规定要求,验收合格后便可起吊梁柱。安装完成钢结构之后,必然会形成固定单元,这时候应该用膨胀混凝土对基础顶面和柱底板进行第二次浇筑,以保证其密实程度。一般情况下,普通螺栓的连接地方使用的垫片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下,如果在特别情况下,需要扩孔,一定不能够使用气割,并且拧紧后的外露螺纹不得少于两个。在使用高强度螺栓之前,必须对其按照出厂合格证和复检单进行验收,安装过程中应该保持板叠基础面的平衡度,使得整个安装过程自由穿入。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如今,社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新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运用也提高了重视程度,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已经势在必行。而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工艺较多,系统性也较强,除了本文所描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还有很多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施工人员除了吸取以往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借鉴其他有效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以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建筑工程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更是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命运。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施工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建筑施工项目工程的投标时,首先,为了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要做到以工程项目经理为核心,对工程项目技术的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并且,由工程施工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直接领导,对施工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明确的技术指导,在整个施工运作程序中,保证企业内部施工项目部可以通过项目计划、项目施工检查及项目处理工作,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整个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而且,要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组成一个健全的施工项目决策体系,从工程项目的经理到施工项目技术的负责人,以及项目施工人员和项目质量监督员等,都需要有健全的质量控制机构,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机构,各施工人员各自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能,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2.1设计图纸的审查 每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是从设计图纸开始,确保图纸的设计质量好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具体的施工中,对设计质量有效的控制,要求项目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专业的审查,对建筑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审定会议上提出,并且,对于项目工程设计部门做出的答复和计划上的调整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差错进行有效的防止,而且避免了工程施工工期的延误,保证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2明确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职责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人员,不仅要按照相关规定中的具体职责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而且,要对施工人员的权限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企业施工职能部门和施工技术人员比较多,涉及到的具体施工管理问题也十分繁琐,比如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工程施工的计划和调度问题、建筑施工所需物资的供应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和安全管理等问题,而所谓工程施工的质量,实际上就是对上述施工管理问题的直接反映,因此,要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明确从工程负责人到具体施工人员的职能,与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有关管理规定要相互对应,认真贯彻落实。在整个质量体系中,要承担必要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对工程施工进行十分明确的分工,将施工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施工人员个人,积极履行工程质量控制的职能,进而保证整个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2.3严把材料质量关 原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实体构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根据我国的《建筑材料管理规定》,对建筑物质承包商提供的建筑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通过严格的评定后,才可以对该承包商的材料进行采购,然后根据其质量的标准和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订货和运输,在材料收货的时候,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不验收。 2.4合理设置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 为了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的质量都符合标准,对施工中有必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关键点,要按照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规定,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相关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及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具体的施工控制中,对各个施工质量控制环节都要安排专业的检验人员去严格检验,以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为根本依据,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相关程序,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5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要严格控制 所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施工工序构成的。因此,要想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首先,必须要对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施工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建筑施工设备的使用、建筑施工技术的培训,以及施工材料的合格,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且,采用相应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操作,对施工工序的活动效果进行模拟实测,进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系统的控制。 3.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保证体系 3.1建立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处理等制度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面较广,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设计失误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工程故障,轻者影响工程质量、重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故障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这种时候,事故处理制度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是保证房屋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3.2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否真正得到保证。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一个可行性高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从施工准备及施工操作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落实,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完善,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结语 伴随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优质高效的服务逐渐成为现阶段国内各大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必胜的法宝,更是争取市场主导地位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建筑行业,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积极开创发展道路,革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有效机制,充分运用新型的企业管理手段,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不光是企业在新一轮市场角逐中胜出的根本条件,更是我国建筑事业今后面向世界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监管,把握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点,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 控制,是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正确目标和发展方向。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多变,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形势基础上,重点就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对于今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事故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筑业蓬勃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其平面布局结构类型复杂多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新的施工规范、标准和各省、市地方法规已颁布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我们怎样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 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形势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受到不同气候影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多,而且是人员集中的生产场所。由于“产品”固定,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安全管理系统不能及时适应配套跟上,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筑市场的开放,乡镇建筑队伍发展很快,这些队伍由于没有很好地经过安全培训,职工队伍安全素质低,自我保护能力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致使乡镇建筑队伍重大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因此,为减轻伤亡事故带来的损失,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动态管理刻不容缓[1,2]。 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组织管理 施工现场(工地)的负责人(或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应视工程大小设置专(兼)职安全人员和相应的安全机构。成立以工地负责人(项目经理)为主的,有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并成立安全管理网络。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验收和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要向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总、分包工程或多单位联合施工工程,总包单位应统一领导和管理安全工作,并成立以总包单位为主,分包单位(或参加施工单位)参加的联合生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3 一般工程的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于一般工程的施工,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运输道路、临时用水、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作业场所)、主要机械设备位置及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的安排,均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工地四周应有与外界隔离的围护设置,入口处一般应有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牌、并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概况表(或称“施工公告”)、安全纪律(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使进入该工地的人,能够对该工程的概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和注意安全忠告。施工现场的一般建筑器材(包括建筑材料、预制构件、施工设施构件等)都应该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分类堆放整齐稳固。各类材料的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严禁靠近场地围栏及其他建筑物墙壁堆放,且其间距应在50cm以上,两头空间应予封闭,防止有人人内,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计,如安全网、洞口盖板、护栏、防护罩,各种限制器、保险装置必须齐全有效。施工现场除应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部位还必须悬挂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等处还应设红灯示警。 4 特殊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特殊工程系指:工程本身有特殊或工程所在区域的特殊性或采用的施工工艺、方法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其基本要求是:(1) 编制特殊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向参加施工的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2) 特殊工程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护,要有出入制度并设门卫(值班人员)。(3) 强化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安全日记。(4)对于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在进入作业区时要进行安全检测,作业时应设置监护。(5)施工现场应设医务室或医务人员。(6)要备有救灭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器材物资。 5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管理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建筑工地与一般厂、矿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消防措施,切不可疏忽和掉以轻心。防火的基本要求在于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方案时,应有消防要求。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场、仓库处、易燃废品集中点和生活区等。各区之间的间距要求要符合防火规定,工棚或临时宿舍的搭建及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临时宿舍尽可能搭建在离建筑物20M以外,并不得搭在高压架空电线下面,应和高压架空线路有安全距离,工棚顶高度一般不低于2.5M。每幢宿舍居住人数不宜超过100人,每25人要有一个可靠、可直接出入的门,门宽不少于1.2M.同时必须外开。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6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管理 单位工程的安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程序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安全分析、评价、设计、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实施中收集信息反馈,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或巩固安全技术效果。 6.1 施工现场内业资料即技术分 析、决策和信息反馈的研究处理。这不仅是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的指令性文件,实施的依据和记录,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信息主流,并且对上级制定法规、标准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单位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基础资料,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要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施工安全检查岗位负责制;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管理。 6.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生产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书(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知识竞赛、守纪律和奖罚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包括新工人进场培训考核资料,进场安全教育、变换工种安全教育和每月安全学习资料);班组安全生产活动记录(包括班组班前安全检查,安全交底和安全学习资料);安全评分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记录;各类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证件(复印件)及进退场登记册;工伤事故及处理记录。各种资料应手续齐全,字迹清楚、并设专人管理。 6.3 施工现场和外业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作业部门(班组及人员)都必须遵守经审定批准的措施方案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各项外业安全设施如: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模板支护、塔吊、安全网、施工用电、起重垂直运输、洞口防护,临边作业防护等的搭设及其防护装置完成后必须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安全有效。 7 结语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指标准的制度,实施及对实施阶段所进行安全监督活动的总称,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安全标准是衡量施工现场的具体准则,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根据其适用范围的不同,标准的级别报经主管标准化:工作部门机构或有关领导单位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不同级别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安全管理标准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同时我国标准化法规定为强制标准和推行性标准。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它是保障生产者健康和人员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 实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是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有效途径,标准化从人的角度来说,是以标准规范每个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从物的角度来看,标准化是一种技术准则,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和创造安全生产环境,标准化是强化基础管理的有效手段。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论建筑工程中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多,日本的6倍多,合理节约能源和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电气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1】。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运行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和预防和控制技术措施,保证建筑电气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第三大能源系统,一次能源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因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很低,能源效率低下,未来建筑能源需求量很大。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关乎中国经济的前途,也关乎全球的经济发展。 3.建筑电气节能 建筑电气节能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即优化供配电设计,按需合理供应。 (2)实际性。即合理选用节能设备及材料,使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合理回收。 (3)节能性。即节省无谓损耗的能量,采取先进技术成果和相应的措施节能使能耗降低。 4.建筑电气能耗 在建筑电气系统中,能量损耗主要发生在电动机、灯具等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和所有敷设的电力电缆之中。 电力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空载损耗(铁损nl)、负载损耗(铜损ll)和杂散损耗。通过有效的方法保证变压器的总拥有费用最底,从而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电力电缆截面应以确定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为根本,就是在已知负荷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导线截面;或是在已选定导体截面的情况下,确定经济的负荷范围,以寻求投资的最优方案,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电动机在总用电量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其产生的能耗也是相当可观的。分析高效电动机的节能效果以及不同的电动机系统对能耗的影响情况,选择高效电机,搭建合理的电机系统是关键。 灯具照明应尽量选用新型的智能照明节电器,包括选择高效的光源及附件(镇流器等);。我国执行“绿色照明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在照明工程中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5.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电力生产具有同时性和集中性两大特点,决定了能耗将在该建筑物电气系统从变电、传输到用电设备的各个环节发生。 (1)同时性:即电力生产的输送、分配、转换是同时进行的,无法进行大量的储存; (2)集中性:即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的部门,调度和检修必须是统一的。 建筑供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最终用户端,通常由电源系统、变配电设备、传输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组成。建筑电气节能水平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提高,节能措施还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1)优化设计 设计人员针对每项电气分项工程,都有较详细的电气负荷计算书和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在确定设计方案时,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深入现场,通过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负荷特点、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周围环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比较,力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要掌握各种节能新技术,并在设计中适当采用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项目的审核管理,可以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如学会等对设计图纸文件进行严格审查。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适应由于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能够灵活投切变压器,实现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在设计中还应尽量减少三相不平衡度。在供配电系统中的某些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灯具的镇流器以及很多家用电器等都具有电感性,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它要从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末端,无形中又增加了线路的功率损耗。因此,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在电气节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对建筑电气系统运行加以强化管理 加强对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管理,同样可达到节能的效果。主要管理措施有: 设备管理:电气节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果使各种设备安全、有效、稳定地运行,出现故障能快速排除,则可以节约能量。 控制管理:开发并利用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控制软件也是保证电气系统节能运行的有效措施。 人员技术培训管理:加强对电工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才能在电气节能中有所作为。 (3)选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器具 首先,选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动机。其次,照明用电为建筑物用电量的20%-40%,降低照明用电尤为重要,其主要途径包括:发展高效光源、采用高效灯具、改进照明控制。目前荧光类高效节能灯已广泛普及,国外普遍看好的发展方向是led光源,比目前的节能灯效率更高,发光光谱可在大范围选择,使用寿命可大大延长。尽管目前led的成本、效率都无法与荧光类节能灯相比,但在最近10-20年内预计将有重大突破。 4.小结 分析结果表明,在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中,如果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提出完整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案,就完全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目标。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建筑工程的总造价和单位造价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投资者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作好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价值的总称。即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形成最低量流动资金的一次费用的总称。要使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1把握投资决策,从源头上控制造价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建筑的龙头,要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首先建立工程项目控制,实行岗位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项目决策控制、概预算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其次,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等。再次,认真做好市场研究。通过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项申请,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做好方案优化。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筛选。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各种配套设施更加合理、实用,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从而节约大量资金。第五,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蔓尽量细致,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以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优化工程设计,从设计上控制造价 设计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工作阶段。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和节约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设计。除项目决策之外,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做好对工程设计的控制:第一,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像工程质监站监督施工质量一样,审查、监督设计质量。第二,规范设计概算办法。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建行等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的费用。第三,制订设计奖惩制度。设计图纸被审查中心确认为优秀设计的应给设计单位以特殊荣誉,对设计人员实施奖励。第四,制订“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第五,推进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为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3公开招投标,从合同上控制造价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建设单位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业主方应注意与加强以下几点:第一,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这对项目成本控制非常不利。第二,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第三,合理低价者中标。目前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作为业主方应杜绝一味寻求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所谓合理低价,是在保证质量、工期前提下的合理低价。第四,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应按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在签订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 4把握施工重点,从过程上控制造价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和工期、质量的辩证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首先,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费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预算价值65%左右。因此材料用量、价格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最主要的,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品种、价格繁多,建设单位预算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掌握材料信息价格及采购“物美价廉”建材的渠道,与施工企业共同管理,使工程投资得到合理的控制。其次,建立工程项目概预算控 制制度加强对其编制依据,项目内容的审核预防预算突破概算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经常发生的.但要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工程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若遇有重大l设计变更,总造价突破原投资估算或设计总概算时,还必须报投资单位董事会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再次,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控制与管理。建立工程项日价款支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明确规定;办理价款支付手续前,应严格审核工程合同、支付申请,相关凭证及审批人意见等。 5加强竣工结算,从尾巴上控制造价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质量验收合格、确认符合合同要求后,向建设单位进行最终工程价款结算。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实际造价。第一,严格审核工程量。要求审核人员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按照现行预算定额中的计算规则,准确的计算量。严格控制高估冒算工程量。第二,好材料价格关。对材料价格审计丰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确定计差价的材料,不该进行调差价的决不进行调差价。二是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实际核定用量三是核定所报决算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差额以及按规定应采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四是在所报决算中,所取定的材料价格。第三,审核取费程序及准确性,不得重复取费。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经济政策及本地区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合理取费。第四,建设单位审核完后,必须送到审计部门进行复审。以确定合理的造价,并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6结束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设工程的先进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周期全过程,与基本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紧密相联,每一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各专业人员从各自的范围着手,有效控制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持续建筑论文: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现状与改进途径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中国可持续建筑实施的重要性与成绩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在设备材料技术、设计方法、教育模式上所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式和方向。指出设备材料技术不仅仅要在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上加强,还需考虑到经济性;设计方法需要改变“图示思维”为主的现状,以定量化数据为设计判断原则;教育上需要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再教育、普及教育等三个不同层级来加强可持续建筑推广的潜力。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现状分析;改进途径;设计方法 1 前言 建筑在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建筑消耗的原材料超过总量的50%,能耗则占总量的40-50%,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1]。中国的建筑资源消耗与能耗也已接近上述比例,同时剧增的建筑量也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因此,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理也多次指出“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2]。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可持续建筑的实施推广和障碍有其鲜明的特点。据建设部统计:中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已达27.8%,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要求建筑节能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的规划目标。同时,国家也在执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来督促、推广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截至2007年10月份,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据此估算,2007年1~10月份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4]。可以看出,可持续建筑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推广应用的阶段,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设备材料技术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与可持续建筑市场的规模密切相关。根据权威统计,中国用于节能建筑的项目投资达到1.5万亿,而且还在持续扩大中。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巨大的利益吸引着全球的设备材料厂商和技术服务商不断的努力以打开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可持续设备材料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分析总结,并加以改进: 2.1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 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与技术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基础,其相关研发工作及成果是推动可持续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涉到的设备材料和技术也很多,大致可分为暖通空调设备技术、可持续能源设备技术、保温隔热材料技术、节水与中水利用设备技术、智能建筑设备技术、被动式技术设备、绿色建材、其它用能设备等方面。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就曾提出“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绿色建筑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建筑技术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中国目前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与技术的研发方向与创新主要包含“以保温节能、减轻建筑物自重、构件模块化、循环再生材料利用、生态性新型建筑部件使用、利于快速清洁施工、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等为目的的新型结构体系;生活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和设施设计;黑色水与灰色水分离处理系统和卫生设备技术与设计;可升级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经济性太阳能供热、制冷及动力系统等多个方面”[5]。 但是,中国目前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还存在很多缺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材料技术偏少。目前广泛使用的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如Low-E玻璃,欧洲的制造商是在60年代末开始实验室研究,1978年美国的英特佩就成功地将“Low-E”玻璃应用到建筑物上。而我国的研究生产历史仅有十年,仅两家企业自主研制成功相关技术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其余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与生产线。因此,在中国,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的研究还急需进一步深入发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选择适当的研究方向。 2.2设备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必须客观科学,重视经济性能 由于前文所述的可持续建筑的知识缺乏,导致了国内相当数量的开发商、设计师、消费者盲目追求新型的设备材料和技术,学习国外采用的高技术,把可持续建筑当成节能设备材料技术的堆积,忽视了应用的科学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没有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和应用这些设备技术。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为例,一户120m2普通住宅就需要增加2万元的造价。而目前广泛推广的中空Low-E玻璃国产价格达到150-200元/m2,高于常用的镀膜玻璃1倍以上。这些设备材料的过度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造价,为业主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节能设备与技术未加选择的堆积在建筑上,不经过客观科学的分析应用,还有可能形成冲突,从而影响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例如,未经过详细模拟的使用遮阳设备和技术,固然可以降低夏季太阳辐射给室内热环境带来的负荷,但也将影响到冬季被动式采暖的应用和室内自然采光的应用,从而造成冬季能耗的升高。 因此,在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尊重客观科学规律,建立完善科学的体系,同时,需要考虑到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状,侧重经济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设备,以期在尽量少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化的可持续性能。 3设计是可持续建筑实施的保障 设计是达成可持续建筑目标的技术保障。就社会各方面而言,设计与设计人员都被视为建筑质量的技术保障,是可持续建筑实现的主要技术力量。对于政府而言,设计文件受到规范限制和政府的审查,是最终控制建筑性能的最重要文件。这都决定了设计在可持续建筑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可持续性能的实现离不开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应用,而这种应用需要包含建筑师在内的多专业设计团队的合作。图1是建筑物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决策效力曲线,说明了设计在可持续建筑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影响。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前期和设计阶段做出的决策,在建筑整个寿命周期中,其有效性是最大的。对于可持续建筑而言,越在早期所做出的决策,越能影响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在绝大多数的可持续建筑技术应用中需要采用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预测采用该技术后建筑的可持续性能,以定量化的数据作为建筑师选择决策的依据。 而在我国,建筑界基本还是沿用老的传统的以建筑师经验、直觉判断和灵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6]。赵伟峰与张伶伶[7]认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建筑创作过程是一个开放巨系统的作用过程。这就决定了“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是其本质属性。王立山[8]则认为,建筑设计中的创造基础是抽象思维,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乐民成[9]更是认为现代建筑没有不可选用的语汇,只有不先进和不合理的技术。可见,在国内目前建筑设计界较为强调“图示思维”,信息搜集交换与思维过程也偏重于语汇、模式、图形等图示符号。这样的设计思维方法并不能适应以定量化信息为主要设计判断依据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体系。我国建筑师的知识结构受到教育体系的限制,对定量化数据较难理解,更难以纳入现有的“图示思维”体系中。还需看到,在现有的建筑师知识结构与设计思维方法中,数值模拟仿真方法由于其使用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很难为建筑师所接受并推广应用。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设计方法的创新、相关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相关软件的学习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合理的教育体系。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才能系统的介绍可持续建筑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重新构造其知识结构,改变其故有的技术堕性,培养其实现可持续建筑目标的主动意识。因此,可以认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建筑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教育是可持续建筑的智力支持 教育为可持续建筑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是一种投入最小而效果最大的可持续建筑实现途径。可持续建筑的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目标,这也要求形成不同的侧重点和深度不一的教育方式。 4.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人群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结构的构建。专业学生是未来教育、研究、工程和产品设计、建造甚至决策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知识匮乏将决定一代人在可持续建筑实践方面的欠缺。传统的教育体系包含的是为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而进行设计、建造所需要的知识,现在虽然有少数与可持续建筑相关的理念包含在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中,但是还远远不能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系统有效的影响。从可持续建筑出发,需要重新建构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从最开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建筑意识,促使其在未来工作时能自觉的提出可持续目标并加以实现。 4.2职业再教育和培训:顾名思义,这种教育面向建筑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设计师,侧重于技术的应用。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是能否推动可持续建筑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由于目前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前,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可持续建筑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专业人员的能力缺陷,大大的延缓了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面向专业人员进行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技术的职业再教育和培训,是改变其知识结构,消除技术惰性,培养可持续建筑意识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且,由于可持续建筑的相关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职业再教育培训需定期举行,防止形成第二次技术惰性。 4.3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主要针对政府和社会大众,重点在建立正确、科学的可持续建筑价值观,并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政府,国际上各种峰会和议定书的召开和签订,以及国内能源短缺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带来了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使其必须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决策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在充分了解可持续建筑相关背景、知识后,才能做出科学、符合实际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进行政策、法规和规范的配套工作。对于社会大众,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降低家庭能源消耗也对可持续建筑知识抱有兴趣。推广普及教育,能够给予政府和社会大众准确、科学、系统的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促使目标人群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实现起到规范引导和促进作用。 5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体现在设备材料技术、设计方法、教育体系等三个方面。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改进方向应针对这3个问题找到独立的解决之路。在设备材料技术上,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考虑国情并注重经济性;在设计方法上,摒弃传统的“图示思维”模式,加强以定量化数据为基础的设计优化模式与多专业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上,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再教育、普及教育满足不同人群对可持续建筑的知识需求,为其推广应用创造更好的智力支持。 当然,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其问题也不止本文所提。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到部分障碍并提出自己的解决途径,供所有人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汇聚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 摘 要 建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建筑设计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关键词 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设计 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环境负荷也带来了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1.可持续建筑概述 1.1 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 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2.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 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 ,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 ,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 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 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 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 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 利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3.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可持续建筑论文:论述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 摘要:建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建筑设计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节能;设计 前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负荷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一. 可持续建筑概述 1.1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二. 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三. 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可持续建筑论文:论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关系 摘要:本文在阐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处理问题而已。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1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她环境因子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生态建筑一方面把人类的聚居场所视为大自然平衡共生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又要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具体建筑结构,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坏境。 生态建筑遵循全球人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它不只是强调绿化,而是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适应当地的生态规律,依托自然为基础,突出绿化生态特色;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对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比,因地制宜,使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它将给我们带来少占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益处。 2生态建筑的特点 尽管生态建筑的概念多种多样,但说明了生态建筑的某些特点。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l)生态建筑仍然属于“建筑”的范畴,但把环境生态纳入考虑之中。它比常规建筑还要多关注建筑活动对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生存的影响。常规建筑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筑选址规划、场地设计、建筑布局以及外环境和景观设计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生态建筑活动涉及的基本内容,只不过在考虑这些内容时,是基于更高的认识水平、更广的范围和更适宜的技术手段。 (2)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谈生态建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生态建筑的“以人为本”,它是高于常规建筑的“以人为本”的。常规建筑活动往往不考虑其他人和周围其他生物的生态需要。这种观念关注的只是人的本身,而忽略了更高层次上的整体性。由此而来的盲目建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反过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建筑活动不仅要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还要顾及其他自然生物的生态需要,也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考虑人的需要,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具体目标体现在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合理设计与组织,使物质在其中得到顺畅循环,能量在其中得到高效利用:在更好地满足人生态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体现建筑的地域特性。 (4)生态建筑致力于实现建筑整体生态功能的完善和优化,以实现建筑、人、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共同发展。常规建筑活动基本上只局限于人工系统,而生态建筑活动必须同时整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使两者和谐共生。生态建筑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指当地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地质、地势、地形、土壤特性等与地有关的因素,以及阳光、雨水、风、温湿度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除了包括人的生物属性这一层次外,还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人文因素是指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形成的因素,包括观念、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 3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间的关系 (l)绿色建筑 “绿色”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的颜色,它是地球生命之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在“建筑”前面冠以“绿色”,意在表示建筑应像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和谐的生命运动和支撑生态系统演进的特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 绿色建筑”理解为一种建筑体系。“绿色”一词现在广为各行各业使用,已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与“绿色冰箱”、“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等概念类同,可理解为“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 (2)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中国台湾称为“永续建筑”。目前,关于“可持续建筑”的准确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设计、建造、使用的建筑”,它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的全面关注。2000年在荷兰马斯垂克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建筑需要思考的操作事项是建材、建筑物、城市区域的尺度大小,并考虑其中的机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建构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3)三者相互关系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从同一问题引发的两个概念。从内涵上看,生态建筑侧重于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强调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它有其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一生态学。绿色建筑则侧重于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强调利用一切可能的行为手段来达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不仅关注“环境一生态一资源”问题,而且强调“社会一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但两者都有不足,那就是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从问题的全局整体性出发而提出来的,其内涵和外延较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要丰富深刻、宽广复杂得多。可以说,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到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处理问题而已。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摘 要】本文从节能低碳建筑发展前景分析出发,论述了绿色、低碳建筑的研发历程以及可建产品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 1 节能抗震低碳建筑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并消耗了40%的全球能源。在中国,建筑能耗居各行业耗能首位,而高达400亿平米的住房面积中,能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1%,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节能降耗的主攻领域,建筑节能涉及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的全过程。 2 绿色、低碳建筑的研发历程 2.1 可建与传统建筑比较所占据的优势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是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和砖头为主,存在以下缺点: (1)设计抗震等级与建筑成本存在矛盾,施工中缺少有效监督,建筑建成后,实际抗震等级达不到防范不可预测高强度地震潜在威胁的要求,一旦发生高强度地震,建筑物仍然可能倒塌。 (2)因为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新建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年,当拆除旧建筑物时,产生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环境。 (3)传统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建材浪费现象。我国每年新建住宅建筑约12亿平方米,其中浪费的建材超过1亿吨。 (4)传统建筑使用能耗高,占到我国总能耗三分之一以上。尽管国家有强制性节能要求,但绝大多数建筑的能耗超过每年每平米250kWh,特别是在夏季制冷高峰和冬季采暖高峰,能源需求紧张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2 可建系统构成 可建系统包括钢构系统、外墙系统、门窗系统、内墙系统、暖通系统、水电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及消防系统等。 (1)钢结构系统组成及特点 可建钢结构系统主要由主板、立柱、斜撑、楼梯、外墙柱几部分组成,所有部件联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达到易拆卸、易维护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性。 (2)外墙系统特点 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和岩棉夹芯板的结构,内部采用CSR结构岩棉,导热系数仅0.038W/㎡K;符合个性化需求,耐久性符合欧洲标准prEN14509耐久性测试最高标准;防火安全,结构岩棉不燃,防火性能达A1级,吸音、隔音,基本隔音量大于31dB;环保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岩棉可溶解并能循环使用;易于安装,接口采用简单的企口,安装简单快速。 (3)门窗系统组成及特点 采用中空三层玻璃,中间充入惰性气体,导热系数仅1.4W/㎡K ,外遮阳将阳光辐射热量阻挡在外;窗内装有内隔热装置,防止室内冷量或热量辐射至室外;外遮阳设有自动感应装置,可根据室外阳光照射情况自动开启。 (4)内墙系统组成及特点 采用轻钢龙骨做为骨架、内部填充吸音棉,外面铺设12mm厚防火石膏板,易于安装及拆卸,使房间结构可以轻易地任意改变;防火安全,采用防火石膏板,防火性能达A级;吸音、隔热,中间填充的吸音棉基本隔声量大于45dB、上下所有接口均用密封材料封阻;环保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吸音棉可循环使用。 (5)暖通系统特点 采用热回收新风机,新风热回收效率达80%,前置空气净化段,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甲醛,杀灭有害细菌并可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整栋建筑新风换风量达2次/小时。 (6)水电系统特点 安装净水系统,可直接饮用,洁具均采用知名品牌,使用小容量便器、小管径不锈钢管给水和感应龙头,有效节约水资源,所有管线铺设全部在工厂内进行,在现场只需拧接头即可,实现快捷安装和良好的质量保证;照明灯具全部采用LED型节能灯,比传统灯具节约50%能源,公共场合,如楼梯间全部采用人体感应开关,无人时自动关闭,有效节约能源。 (7)楼宇控制系统特点 根据天气情况自动开启内外遮阳系统;设置人体感应装置,可根据室内人员活动情况,自动开关照明;根据人员活动情况及室内温度,自动开启电动风口;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通道与门厅安装红外双鉴入侵报警器,实现防盗功能,电话网络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扩展性强;安装门禁系统,实现开门权限的控制。 (8)消防系统特点 设置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栓,强排风系统;安装最新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烟雾、温度、煤气自动检测与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对电梯、消防泵、排风自动控制。 2.3 可建产品技术特点 可建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具有如下特点: (1)安全___通过了国家建科院地震研究所9度抗震测试,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省材___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工厂化制作,材料利用率98%,只相当于常规建筑1/6的耗材。 (3)节能___通过外墙、屋顶厚保温、三玻塑窗、外遮阳、热回收新风机等技术集成,年空调新风能耗(折合一次能源)平均约50kWh/㎡,只相当于传统建筑1/5的能耗。 (4)舒适、健康___新风经静电除尘后引入室内,比室外空气洁净20~100倍,每小时彻底换气1次以上,彻底消除室内有害气体残留,二氧化碳浓度 (5)环保、耐用___95%的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材料使用率达到98%以上,现场装配只有相当于常规建筑1%的垃圾。 3 可建产品未来的发展 (1)由于可建产品绿色、低碳、环保、安全、节能等突出的特点,已经在国内部分省市有了一定的发展。 (2)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日前已《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政策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持续建筑(简称“可建”)将是今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 可持续建筑论文:科学技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催化剂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建筑环境、类型、美学特征及其建筑行为,对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在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巨大影响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技术革命;技术进步;可持续建筑 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联姻的结晶,建筑技术则更强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向前发展,并不可避免地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建筑物上打下自己的烙印。建筑发展的历史说明,凡是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技术有重大进步之后,建筑迟早会产生变化并突破原有模式向前发展。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上述传统因素外,如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普及和“信息时代”初现曙光,这一切正给建筑以新的巨大冲击,并向建筑界提出新的挑战,改革建筑活动的方式、方法,并促成新的思潮。 1、环境 环境与建筑二者密不可分,这一点毋庸置疑并早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拓展。早期,环境往往是指建筑物的外部空阎,即邻近的房屋、广场、道路和绿化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环境处理重点侧重于建筑群体的构图章法,强调广场与建筑物的尺度、比例等,而到工业化初期环境问题曾一度被忽视。直至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人们再一次意识到环境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并迸一步扩大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建筑环境物理科学蓬勃发展起来。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建筑热工等应用科学和相应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建筑活动中对生态科学观念的运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城市的思想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就像当年技术革命推动了新建筑运动,创造了新的建筑空间和空间艺术一样,无论设计思想、建筑的空间与形式都将会有一番新的创造。 2、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的形成,有赖于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生产、生活需求;二是技术基础条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需要与之适应的建筑,而由科技进步引出的新的建造技术则为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最终导致一大批新的建筑类型涌现出来,例如,工业厂房、车站、高层建筑,跨海大桥等。 2l世纪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并最终影响对建筑的需求。一个非物质、无固定场所的虚拟空间将部分替代现有的物质的、固定位置的实体空间。历史证明,每种建筑类型都是为了适应某种社会行为需要而产生的,从民宅到宫殿,从斗兽场到体育馆,无不如此。信息技术进步促使电子商务、远程办公和家庭智能化成为现实。生活行为的改变相应改变了原有适应这些行为的建筑,让某些建筑类型改变、萎缩甚至消亡,让新的建筑类型产生、发展与完善。首先,多媒体住宅将成为量大面广的新建筑类型,电子小区也将需要新的社区设施,促进新的建筑类型出现,原先与大城市相配套的某些建筑类型,如银行、图书馆、邮局、办公大楼、大厂房、大商场等将萎缩,消亡或在尺度、功能上产生实质性变化。 3、美学特征 20世纪以来的建筑技术革命,对传统的建筑美学和哲学观念产生极大的冲击。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为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依靠新技术,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增大,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勒·柯布西埃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显示出机器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巨大影响。汽车工业的兴起,促使城市尺度发生变化,从而向传统美学的法规提出挑战。技术理性同样反映在建筑艺术的鉴赏。 当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完成从工业时代以来的转变,社会文化进入多元化时期,高技术伴随着对高情感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物与构筑物概念上的界限日趋模糊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并影响着表层建筑形态。一方面建筑将更加体现对个性化的追求,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征;另一方面,人的生存空间将会有极大的拓展,虚体空间将和实体空间并存,虚拟商场、银行、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学等将会出现,象征性标志建筑会被虚拟标志所取代。这一切将促使人们的建筑观念发生转变,建筑艺术领域极有可能拓展到电脑屏幕的界面上。 4、建筑行为 一般来说,一项建筑活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建筑策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管理、使用和维护,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中各个阶段均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建筑策划所涉及的元素呈不断上升之势,作为系统工程的建筑策划日趋复杂和困难。建筑决策科学化和高效率的要求十分迫切,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引入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为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创造了条件。建筑发展论证过程中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针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估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实现建筑活动的高效益。 建筑思潮大多建立在当时的设计手段基础之上。从原始绘图到三视图语言直至模拟无限空间,突破二维工具对三维空间表达的局限,现代技术将为建筑师提供全新的设计方法与手段,并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几何模型,扩大了建筑师的想象,并产生各种高度复杂的空间形式虚拟设计极大改变着传统的作业方式,营建过程将遵循草图——电子建筑——施工图——真实建筑的程序进行,方便很多。 技术进步也将影响建筑的管理技术进步也将影响建筑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使建立建筑综合数据库成为可能,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尽管新技术和新建筑的变革日新月异,但纵观建筑发展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以保持与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融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正如国际建协《北京宪章》中所指出的,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技术不仅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而且也是问题之源。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新的种种问题,需要继续给予解决。因此,只有从社会文化和哲学等方面来研究技术,从漫长的建筑技术发展史中,理解技术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才能使技术得到妥善运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一个真正幸福的前途。 可持续建筑论文:丹麦建筑师眼中的可持续建筑 2013年4月1日,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期间设立丹麦馆,展示丹麦在绿色建筑方案、技术以及产品方面的成果。丹麦在可持续城市和建筑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建筑技艺》受丹麦大使馆的邀请,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深度采访与报道。 谈到可持续建筑,也许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联想到有着绿色墙面或者屋顶,有着成排太阳能光伏电板或者太阳能热水器,抑或上面有着转动风车或者排风烟囱的建筑形象。虽然这些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显性要素,但有了这些是不是真的就能实现可持续?在可持续建筑设计领域,我国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可持续建筑?要实现可持续性,我们应当从何人手?对于这些问题,来自丹麦BIG、SHL、HLA、PRO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可持续建筑的四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包括四个要素:从环保的角度,它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是否影响一个社区、一个地方、一种行为?从经济的角度,要花多少钱做建筑?从能耗的角度,要利用和消耗多少能源?这四个层面没有孰轻孰重之分。 我们尝试从一个很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看是否能给我们设计的建筑带来正面的影响。SHL在电信系统、冷却水、雨水收集等技术方面做得不错,这些技术手段在设计过程中的实现就是一种对建筑本身的塑造。 当我们谈到塑造形体,它不只是设计一个体块,还要让这个形体符合其所处的环境,例如适当的倾斜以利于太阳能或风能的利用。当然我们也包括了对基地周围环境的设计,例如我们抬起建筑,设置一个开放的公共广场等。所以,当我们真正开始做设计之前希望尽可能多地考虑到问题,争取在能够实现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当然,我们并不能够满足一切,所以有时就像是一场战争,要在各个因素之间取舍。 民主的方法 我们虽然根植于哥本哈根,但灵感却来自于世界各地,在不在丹麦并不重要,我们在北京或者在上海做项目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试图使建筑的综合评价更高,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需求——什么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需求。SHL非常喜欢用一种自称为“民主”的方法来做设计——最大程度地让建筑本身开放,能够最大化地邀请公众进入到建筑内部。否则建筑本身就会像纪念碑一样自己屹立在那,变成孤立的个体。同时我们始终牢记,只要你要建立一些东西,必定会带走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新建的项目必须回馈社会、环境和基地本身,这是我们作为建筑师所要做的关键所在。 BIM BIM系统是梦幻般的方式,可以使你的设计变得很高效。但是它在前期设计的时候是很不容易使用的,很多建筑师都会说:“哦,不,它是很死板的,用这个系统将会扼杀很多创造性”。但在许多项目中,我们同时用两条平行的方式来推进。在很多流线型的项目中会用到犀牛,也会用到很多矢量制图软件,比如AI,CAD等等;我们同时也在做BIM模型。当有了数字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竞赛阶段中非常高效地分析通风系统、日照系统、经济技术指标等等。不同于过去常规的竞赛阶段,这使得更多赢得比赛的概念成功地转化为实际的项目,从而有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在现实中实施。此外,BIM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多专业共同合作的高效平台。例如在很多可持续评测体系中,首先会考虑建设成本,如果它是昂贵的,那么就是不可持续的。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 丹麦的可持续产业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或许五年前或者十年前,每个人都在谈论,可持续性是什么?我们如何实现这一切?而今天,可持续是我们法律强制实施的一部分。 在中国,人们想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想要一个更好的城市,拥有更好的生活,希望把所有这些想法融入到建筑物中。这一想法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这和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是一样的。在做建筑的时候,客户有很多这方面的想法,但一旦建筑建成就不再重视这些东西了,例如住宅建成后,他们开始出售公寓,然后就忘掉绿色建筑本身了,没有人关注建筑物本身的生命周期。我想现在还可以勉强这样,但是在未来,我们不可以只是无条件地使用地球上的能源,这样就会导致能源价格越来越高。当供电、供热、制冷的价格一路上升的时候,人们就会后悔当初应该多花点钱得到生命周期更长的建筑物了。所以,尤其是在中国,这不只是建筑成本的问题,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将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而当建筑物有了较低的能源需求之后,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将来。这是我们所发现的未来趋势之一,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说服我们的客户去做可持续建筑的根本原因。一个真正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生病,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Siglle Kongebro 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建筑师,助理合作伙伴,可持续部经理 采访 任志翔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建筑技艺》特约记者 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应该像灵魂一样存在于建筑中,如果从建筑当中把它拿走,建筑就会变得丑陋。因此,我们不仅做设计工具软件,还创新工作流程来适应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当我们开始方案设计之前,首先谈论建设的愿景是什么,寻找可持续设计的侧重点,如水的影响、能耗问题或材料的环保问题。下一步我们才开始真正进入绘图阶段。因为一旦开始绘图就很难再修改,所以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正确的设计过程。我们不仅着眼于建筑基地,还注重周围的基地。通过我们的设计提升环境,营造高质量的场所,这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基于中国现状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一个真正的城市应该能够激励你,并使你快乐。在我来到北京这两天,发现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很少,都是带着围巾匆匆赶路。因此设计的重点应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内的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空间。当建筑具有较好的空间与较低的能耗,城市才会更美好。 Gitte Svantemann COWl咨询公司可持续建筑与生态城市部门负责人 采访 曾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建筑技艺》特约记者 控制能量消耗 对于可持续性建筑,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控制能量消耗,更加精益地利用能源来达到低碳。中国的很多建筑有很高的能量消耗。如果我们可以设置更多的能量计量装置,实现分户计量就可以节省更多的能量。因为每个人的使用需求和个人对室温的喜好不一样,所以不能统一采用一个温度。新建的建筑也需要通过尽可能地采用被动式节能手段采用更节能的材料来实现能源的节约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致力于提升室内小气候品质、利用太阳能、以及采用其他的主动节能措施。 2025年哥本哈根将成为低碳之都,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在中国打造这样一个绿色城市,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来减少中国城市的能量消耗。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南京绿色灯塔项目,25kW·h/m2的能耗包括供热、致冷、通风、热水、强电,在中国国内很难找到相同能量消耗的建筑。我们主要使用被动式节能,包括寻找最佳朝向、遮阳、建筑材料、平面布局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这些手段可减少66%的能量消耗。 可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致力于创造更加绿色环保的环境。我们深入探究了人们在哪儿居住、工作、购物。很多国家的城市规划建造了“环保城市”,数量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甚至都忘记了“环保城市”的定义。所以我们的规划设计并不称之为“环保城市设计”而称之为“可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在张家港的规划方案中,我们引入了“5min城市”的概念,即人们居住、工作、购物的路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超过5min。各个区域职能被链接在一起,所以人们不需要交通工具,因此可以省去很多汽油,减少空气污染。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中国的90%的能源供给都来自于不可再生能源,而中国政府也致力于减少这一部分能源所占的比例,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 管轶群 丹麦KPF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首席代表/上海柏研(PRO)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采访 朱晓琳 《建筑技艺》杂志副主编 中国问题之一:通过技术来弥补设计的先天不足 现在很多建筑师做建筑,往往是形态优先,追求极度的个性化语言,追求眼球效应,全然不顾结构和节能要求的合理性,然后再把一些所谓的绿色技术叠加在建筑上,给建筑穿上“绿色外衣”,比如某个部位设太阳能光伏板,某个墙面采用垂直绿化,某个立面采用双层可呼吸式幕墙等等。这种通过“节能技术的拼盘”来弥补设计先天不足的模式是很不科学的。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在设计出发点上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在设计要素上是“融为—体”的,技术手段上是“先被动,后主动”的。《论语》里孔子说“发乎情,止乎礼”。对于我们绿色建筑设计来说,这个“情”就是对节能环保的终极关注,而“礼”就是对节能技术的合理运用。但现在的情况经常是“情不发,礼不止”。 中国问题之二:技术成功了,建筑倒退了 在科技不发达的阶段,由于受到建造技术的制约,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来做强势的弥补,工匠们就因地制宜地采用“低技术”的手段,用被动式节能的方式去适应气侯,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居住的舒适性,同时也造就了我国各地丰富的建筑形式。同时许多传统民居采用“低造价”的策略,大量回收使用废弃砖瓦,用于新建、改建项目,可持续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如今再去看看我们的城市,从南到北千城一面,大拆大建极度浪费。 这也反映出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建造技术的飞速进步给建筑师的创作带来极大自由,反而扼杀了建筑的丰富性。技术本身是无辜的,建筑师的创作态度却是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应该从地域性出发,善用、慎用技术手段,学会“止于礼”。用技术和金钱堆出来的建筑,不一定是好建筑。我们也没有资本和理由去挥霍技术与金钱。 中国问题之三:被忽视的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 我们认为可持续包含两层基本涵义: 一个是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性,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性。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性主要关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的可持续性主要关乎社会关系及使用者的意识层面。两者相比,我们认为社会层面的可持续性对当下中国来说更为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这里面也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持续快速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摧毁了传统社会关系与社区活力。如何重建社区活力,恢复邻里关系将成为重大的可持续课题。第二,使用者意识层面的可持续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等。一个技术上再成功的节能建筑,如果使用者没有节能意识,还是不可持续的。 解决之道:泛绿色 我们提出“泛绿色”的理念,包含以下几点: 1)强调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两方面。 2)控制从设计、建造到后期运营维护的全过程。 3)合理运用节能技术,注意技术的均衡性与统一性。 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取决于全民环保意识逐步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追求局部的“深绿”,而是尝试将朴素而简单的绿色理念与实践均衡地“泛化”到建筑单体的每个要素,“泛化”到建造运营的每个阶段,“泛化”到每个社会机构与个体的心中。 Kai-Uwe Berg mann BlG建筑事务所合作伙伴,业务发展总监 采访 张萃 《建筑技艺》杂志特约记者 “革命”与“进化” “革命”,意味着推翻之前的所有东西,重新再开始,而“进化”则不同,它是从过去中学习借鉴,在过去值得保留的基础上建造,以实现进一步的提升。相比于革命,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进化。我们相信可持续的策略包含这一概念,即从过去学习,进而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创意是将创新和需求相结合 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不是在设计形式,而是在设计一个能够良好运行的项目,就好比准备一场演出,项目好似音乐家手中的小提琴,它是一种非常精准的乐器。你可能制造的是噪音,也可能是好的音乐,我们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创造出能够“演奏音乐”的建筑,在这种情况下使各方面实现平衡,这才是我们称之为成功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设计 可持续建筑是生活品质的提高,是经济、能源、需求等各方面的平衡。从城市规划到单体建筑,我认为应该从不同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看待设计过程。我们对不同项目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如气候条件、功能需求、经济解决策略等,然后进行过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项目都不—样,在不同的地方根据不同的需求呈现不同的造型,而不会将—种模式照搬。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综合设计与过程的探究 摘要:在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将重点放在绿色建筑设计上是会改变建筑的表达程度,还是仅改变它隐含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可能是隐藏的或显现的,充分的或者不充分的,且对绿色建筑的关注是放在第一位的还是第二位的。但设计,尤其是早期的方案设计阶段,重视绿色建筑设计观念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绿色建筑建筑管理 绿色建筑设计和可持续的设计是一些常用到的术语,用以描述建筑方案的最终结果——建筑将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污染、选择哪种材料、预期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性造成什么影响。这些术语更好地用于描述设计过程。然而,实现绿色设计目的的途径还是难以捉摸的或者至少是有挑战性的。在一些案列中,一个设计小组可能凭直接意识到该做什么,但是缺少工具去清晰地论述为什么该方案有效。有事设计者面临着涉及绿色设计策略的使人迷惑的选择,并且不可能清楚地理解如何进行选择。一个尽职的设计小组在桌面上可能有许多有效的选择,但担心技术的可变性和预算使其无法实现。经常设计过程的时间表和次序不能让设计者行足够的时间去开发可能的选择或检验足够多的备选方案。虽然设计目标明确,但是经常力所不及。 综合设计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方案的细节可能是变化的,但实现它们的途径是一致的。近几年在建筑和系统中合理利用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得热、日光、空气和材料。相对于常规能耗标准、人体热舒适和环境影响,许多建筑都进行了大量改进。这些建筑建成的过程表明不仅建筑形式、材料和系统围护结构是重要的,而且我们设计和建造它们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一、综合设计的定义 综合设计是应用不同学科的技术和知识以及不同建筑系统的交互作用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更节能的、更可靠的建筑的过程——有要求初投资低,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生命周期的费用低。综合设计考虑的是常常被认为不相关的建筑各个元件之间的关系。生活习惯、水质、森林采伐和光污染在常规建筑设计中,常被视为抽象概念,而在建筑设计中不加以考虑。 设计是个调查的过程。每个方案都是唯一的,代表对场地、气候、用户、预算和程序的特定组合的唯一的响应。每个建筑设计都是一种假设,即对上述元素的一个可接受的、好的或者杰出的响应。在建筑性能、设备构件、材料和系统方面,还有很多因素是我们未或不完全了解的,而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仅在近期随着对建成的绿建筑的性能的深入研究才表现出来。 设计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不可能靠一个人或者一种专业技能了解计过程的所有细节。最佳设计方案反映了对交叉渗透的多学科深入了解。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设计需要丰富的知识,且从中挑选最相关的、最适合的原则。这些必须由具有不同背景知识、专门技术和个性的一组人来完成,这些人通过开会、发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签合同、制订工作计划等渠道经常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所有设计者都达成共识。 综合设计不是高科技的设计,技术时代已经造就了专业的膨胀和知识的细化。当很专业的知识被应用于求解问题时,经常会得到更差的结果——遵循无意识的结果的定律。虽然高科技的知识和综合设计中有时也会受到欢迎,但综合过程更注重了解这个系统的功能,而不仅重视某一技术的响应。许多人将常规设计过程视为工业革命的结果,视为狭义的、机械论的方式。 生活习惯、习俗、合同和规则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习惯于旧的期望和要求。现有系统只是不同专业知识的拼装而不能有机地结合。为了创造一个节能减排、有利于人类健康和活动的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的建筑、社区和城市,使用综合设计系统就可以达到。 二、综合设计的步骤 1、建立委托事项 应在设计之初就与业主或者客户建立期望允诺,因为他们最后直接为设计团队的工作付费。有时一个有号召力的设计者可以改变业主的想法,使其接受绿色委托事项。通常业主和设计者可以分享类似的价值观和目的。 2、建立团队、制定目标 一支理想的设计团队是由有经验、有专门技能的人组成的,以便快速捕捉新的机会和找到答案。缺少经验或知识可以由自愿开拓新领域和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来弥补。 3、搜集资料 每个专业都需要搜集资料,不仅涉及他们专门技能的传统领域,而且要广泛研究不同专业领域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通过研究相互关系、预测问题和机会,人们可以找到潜在的答案。集思广益是集体讨论的一个起点。 4、概念和方案设计 概念和方案设计阶段就是设计组一般首先研究业主的程序(或者任务简介)。在概念设计中先说服业主相信设计矛具备从事设计的想象力。在方案设计中说服自己,证明向业主展现的想象力在实际中可行。很少有较大的设计想法(或较大的策略)出现在这些初始阶段之后。如果绿色设计策略没有融入方案设计阶段,其将永远不被人采用。 5、检验 一旦一些选择摆在桌面上,设计者就可以检验这些选择的能耗、费用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软件模型可以模拟建筑能源的使用;金融模型、生命周期费用以及预估的模型可以检验经济性,包括长期和短期费用和回报;探讨材料和系统的可行性、费用和效果。这导致扩初设计中的进一步精确的设计。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迫使设计者重新评价所考虑的策略——有时考虑方案最初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指标。如果设计者已经充分检验了资源以及场地、气候、程序和预算等限制条件,就会很容易和快速找到备选方案。应尽量维持计意图和指标(除非有明显的缺点)——这些代表原始方案的期望。这一阶段业主参与很关键。 6、扩初设计 一般扩初设计阶段之后是准备施工文件(图纸和说明书),这些是一般承包商投标和雇佣分承包商的基础。如果承包商在这一较迟阶段才加入设计者之列,他们就不了解设计文件背后的意图和承诺,就更倾向于建议替代方案或改变方案,这可能会改变最初的设计意图。 7、施工 承包人应该早就是设计团队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熟悉方案设计的意图,才有机会提出一些基于施工阶段的限制条件和机会应采取设计的变更。这一过程可能是说服设计团队或者设计队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取决于所涉及的部门的思维模式。 8、评估和验证 为了保证业主“得到他们付费应该得到的”,可以采取大量的步骤。建筑试运行的普遍方式。试运行不是一个施工阶段,它始于预设阶段,持续到用户使用阶段。 三、指导 如果综合设计师通向绿色设计终点的一种途径,那么通向综合设计终点的途径是什么呢?用什么指导思想来实现这种新的设计过程呢? 不同的理念被用于描述设计过程——运用不用领域的语言和洞察力。一位哲学家可能认为这种讨论为道德规范的延伸,一种人口或者其他有价值的道德观念的话题的拓宽。如绿色设计,一般涉及对不在场地的人们的影响,不直接设计项目开发商。一位生物学家可能看到的是生物哲学的方法。“系统思考”、“学习组织”、“自然步骤”、“三倍底线”、“整个建筑系统”——都是描述类似过程和目标的不同途径。这一过程是对复杂系统构件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目标是被所谓的“有目的的”意向所驱动,此目标常含有道德的或者道德规范的成分。 “系统思考”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中叶,已被用于社会科学、人类资源、生物科学、软件开发、和军事规划等许多不同科学领域。系统思考认为任何事物不能凭空产生。认为每个元素和事件都是较大系统中相互联系的部分,而这个较大系统又是一个甚至更大的相互关联系统的以部分。 将这种“系统思考”哲学应用于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每个步骤,影响着设计方案最终的运行结果。应用综合设计,有助于就该方案应该如何进行。在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被认同可以使设计者由第一步迈向“最好”的第一步。这样方案设计可以为绿色设计理念提供概念证据。深入的模型模拟和更多的描绘或者检验可以在下一步反复设计过程中评价这些有重大影响的假设。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远大可持续建筑 摘要:1992年地球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全球议程,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消耗来实现繁荣,这一模式已经死亡,我们必须开创一个新模式 ——21世纪经济模式,尊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低碳发展。远大可持续建筑及天空城市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与突破,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的努力来医治我们已经生病了的城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21世纪经济模式;环境责任;天空城市;融合社区;分隔社区;光明城市;光辉城市;地球的医生 1992年地球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全球议程,今天,对于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了更广泛和更加细致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消耗来实现繁荣,这一模式已经死亡,我们必须开创一个新模式—21世纪经济模式,凭借具有智慧的公共政策,各国政府可以在发展经济、减轻贫困、创造体面就业机会和加快社会进步的同时,尊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低碳发展。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21世纪企业的责任就是可持续力。耐克公司发起了被称为“直面挑战”的新计划,帮助保护巴西森林生态系统;联合利华公司承诺到2020年可持续材料达到100%;同时,微软公司宣布将在不久实现无碳排放;中国远大集团所生产的非电空调的能效提高了200%以上,目前正在扩展到其他产品和可持续建筑。 当人们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横空出世的“可持续建筑”和“生命手机时”,远大已经在此方向上奔跑了10年。远大考虑的是怎样在自己的产品、商业系统和生态链里面,使公众得到更多的幸福、更多的收益,同时却使对环保、对消费者、对公众的副作用率降到最小,在远大价值观体系中,“环境责任”是一个十分重要乃至是首要的一个要素。 在节能环保导向下,远大确定了以“可靠性”和“节能性”为核心的产品升级战略,在10多年里对“中央空调”主机进行了10此版本升级,在这种导向下,2005年远大空调在自身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基础上做服务延伸,提出“冷、热、电联产”、“区域空调”、“建筑节能解决方案”,随着空气品质、可持续建筑业务开拓,进一步明确了“保护生命”的产业理念,围绕“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两大危机: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为核心,明确指出“用方便的空气品质技术,让人类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节能技术,为世界减排15%的温室气体”的目标。 远大认为地球上的建筑业还停留在农耕社会,传统建筑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控”,人类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在全世界都是由临时工来创造的,传统建筑方式不注重建筑的隔热,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远大可持续建筑的“可持续”源自抗震、节能、净化、耐久、节材、可循环建材、无醛铅辐石棉建材、无扬尘施工8个方面的特点;在建筑性能上,实现9度抗震、5倍节能、20倍净化、1%的建筑垃圾;在建造流程上,93%的工程量在工厂制造完成,运到工地后吊至安装部位以拧螺栓方式组装。2010年,远大用1天时间建造世博会远大馆,之后不断创造新的建造记录,7天建造15层新方舟宾馆,15天建造30层T30酒店…… 远大自2010年宣布天空城市计划,202层、高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比迪拜塔高10米,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天空城市是一个集住职学医购娱一体的建筑,是一个“融合社区”,其动机是减少城市对道路和汽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是对“分隔社区”的一场革命,天空城市的特点如下: 一、节省土地方面 中国城市人均占地约500m2,天空城市人均占地仅4m2,建筑面积105万平米,基底面积0.9万平米,楼面占地率1%,大幅减少建筑占地。集居住、工作、上学、购物、就医、文体为与一楼,大幅减少道路及停车场占地。一座天空城市可以腾出2平方公里的绿地,可以种10万棵大树。 二、节省交通方面 住户大多数在楼内工作、上学,节省对外交通;楼内文体娱乐设施及商业场所仅为住户服务,避免外来交通;一幢楼,可以为城市至少减少2000辆轿车,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依赖。 三、节省能源方面: 以往的高层建筑比常规建筑能耗高很多,而天空城市正好相反,外墙20公分保温(减少墙70%热损失);四层玻璃窗(减少60%热损失);窗外遮阳(设于外层玻内,隔绝热气);新风热回收(减少通风热损失80%);冷热电联产(等于制冷制热不用能源);空调通风年能耗90Kwh/m2(9升油当量),一幢楼为地球减排12万吨二氧化碳。 四、保护健康方面 100%新风,不混合回风,新风经三级过滤,99%过滤PM2.5,每户装有空气管理器,住户可随时监测PM、VOC、CO2含量。 五、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以往高层建筑完全依赖电梯交通,且公共空间极少,天空城市为住户提供了如同一座城市一样的自由活动空间。一条10公里长的步行街从1层直通170层,街道边设有56个480m210米高的无柱天空庭院,各个天空庭院分别设有城市广场、儿童乐园、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影剧院、公园、花圃等,以及86400 m2有机农场等城市文体设施和田园风光;设有8000 m2露天花园,由于楼高而腾出大量绿地,住户一下楼就可以融入大片树林。 六、安全水平及建筑质量方面 对称式金字塔造型;全钢结构,自重轻;采用成熟的束筒结构及卢森堡巨型H钢,确保9度地震不倒;所有钢柱耐火板包裹,耐烧3小时以上;经过数百项强度试验、耐火试验、并经国内外3家研究所风洞试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由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制造,由一家公司承担全部质量责任。 七、建设周期方面 以往超高层建筑建设周期通常5-10年,天空城市只需7个月(不含基础),90%工厂制造(现场施工只有常规建筑的10%),地板、天花板、水电、空调集成一个60m2的模块,模块上配载墙体、门窗,整体出厂;2万名工人4个月在工厂制造,3千名工人3个月在现场安装。 八、建筑寿命及建筑成本方面 钢结构建筑的耐久性已在100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得到证实,天空城市的钢材采用冷镀锌技术,每隔60年做一次防腐处理,耐用如新,未来若拆除,钢材可以全部重新利用,等于为后代储备资源,而非留下垃圾;工厂化制造,成本完全受控,避免工地窝工损失,资金占用期极短,成本只有同类建筑的1/2。. 法国人勒 · 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主张用全新的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向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他提出的“光辉城市”方案是将所有结构物都升起在地面之上,由于把一切都支撑在托柱之上,地表就变成一个连续型公园,行人可以自由散步……,他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 我们可以看到,天空城市的理论继承了勒 · 柯布西耶的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而且进一步地在建筑环保、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突破,或许天空城市因为高度和时间两个要素都太过超出常规,消息以来,舆论的反应基本以质疑为主,有分析还指出,摩天大楼相比普通建筑存在更多的危险,用火不慎、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都可能危及大楼安全;超高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抗震及消防的要求会更高,远大可建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否真正能够达到九级标准,地震时如何逃生?外墙多层玻璃窗全封闭的状态下消防扑救如何进行?这些技术的难关相信可建会逐步攻克,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就算最终证明它是失败的,那他们的举动也应是值得同情而不是指责。 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或多或少地都患有城市病,而且还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城市大多会有严重的城市病。有数据统计,修建一座小型发电厂,会导致每年新增1200名急诊病人,3000名哮喘患者和110起死亡病例,尽管我们的城市和医药越来越先进,但人们的健康状况却呈下降趋势。 当今时代,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消耗了地球一半的能源,建筑本体节能比空调节能更重要。现在中国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从总量上来看,到目前为止,不仅已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的99%为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条件与中国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左右。远大把天空城市建成吸引眼球的世界第一高楼,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当做一根针,扎醒那些麻木对待建筑节能的人。 我们的地球病了,做“地球的医生”,把地球看成病人去救治他,从每个人做起,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治愈地球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责无旁贷,不管我们的力量是大是小,都能为改变地球的现状尽一份力。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可持续建筑设计思路 【摘 要】可持续理念来进行建筑设计,可以满足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本文针对建筑剖面以及空间设计上来提出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实施思路,探索以设计 (非机械 )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剖面设计;空间设计 0.引言 从建筑、人以及环境组成的系统来看,建筑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人与环境组成的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采取可持续建筑设计,有效地保证相对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并维持其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差异。 1.可持续建筑的剖面设计 1.1剖面和通风 自然通风按照驱动力可以分为两种:风压和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是由风压差引起的,热压通风是由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这两个因素有时同时存在,有时分别存在。当风压差太小不足以促成自然通风时,热压差就成为自然通风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风压通风是一种对流通风,空气是水平流动的,而热压通风的空气流动形态更加复杂。风压通风与建筑平面有关。这种通风形式是由不同方位界面的风压差引起的。当室外无风时,热压差是自然通风的主要驱动力。在热压差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上升,从建筑的上部开口流出。室外冷空气从下部开口进入到建筑物中。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上下开口的高度差以及开口面积共同决定了通风效率。 因此,对于可持续建筑设计时,其建筑剖面为了达到通风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剖面设计的措施,以增加室内外热压差,改善无风时的自然通风。 (1)营造热空间。根据温室效应,厚墙体和热通道玻璃墙可以用来创造夏季的热空间以改善自然通风。 (2)提高空气入口和出口之间的高度差。利用以下措施可达到这一效果:①提高窗户高度。法式窗户(一种落地窗)可促进空气运动,减弱室内空气盆积效应;②设置垂直贯通空间以增强烟囱效应,如可以根据需要开闭的天井。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差较低时,通风的冷却效果主要体现在人体汗液蒸发。因此,诱导气流通过人体就非常重要了。在一般的房屋设计中,窗台高度是由安全和摆放家具的需要决定的,而不是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高窗台将会增强空气盆积效应并形成遮风处。这明显影响着自然通风的效率。近年来代中国,房屋窗户的而积压以前更大,而窗台高度却降低了。中国房民建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式窗户。这有利于改善自然通风,减弱空气盆积效应。 1.2剖面和自然采光 (1)边窗采光设计。把窗户或通风门设置于中庭。面向中庭的窗户采光潜力类似于面向开阔庭院的窗户,但是减少了热量损失而且户环境更好。在中庭空间设置高反射率的表面可以增加采光的深度。在两边墙上开窗。在两边开窗可以在室内空间形成更好的光照分布,如两面采光。结合建筑外部构件改善采光。建筑部件如深远的挑檐、外部桃板等可以改善光照分布,控制眩光,减少噪声,使用圆形边缘可使光照柔和。对于观景和采光要求,使用不同的窗户。利用眩光控制优化采光,这一结构打断了视觉,可以用来连接光架或作为遮荫装置。上部的玻璃幕墙应该用高透射材料,而较低的窗户应使用较低透射率的材料。这些玻璃窗都应考虑眩光控制。使用倾斜天花板来增加窗户高度。较高的窗户将会使光线投入到天花板上并进入到房间深处,这样就能提供均衡的光照,天花板应该光滑色浅。减小窗洞深度或将其做成斜面,以减少窗户和墙的对比。如果相邻的墙与窗户对比减弱,眩光将会减少。减小窗洞深度或将其做成斜面会创造出使人眼更加舒服的光线传播。 (2)顶部采光设计。根据层高设置天窗。天窗的间隔应等于层高。设置天窗以优化窗户设置。天窗的设置应依据已设置的窗户来决定。房间的尺寸决定使用多少天窗。使用倾斜天窗。为了平衡冬日和夏日的采光,可使天窗向北面或南面倾斜。倾斜的天窗可收集更多的冬季阳光并减少夏季的直射阳光。在北墙上开天窗,所有的墙,尤其是北墙,充当着散射阳光的反射体的角色,使从南面进入窗户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使用喇叭形的通风口。当采光井周边向外倾斜时,天窗将很少产生眩光,并能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使用高天花板以减少眩光。在高而窄的房间里,光源在居住者的视线范围外,从而可以减少眩光。在光线达到地板前,它能够被散射掉。 2.可持续建筑的空间设计 2.1内部空间(功能生间) 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建筑能耗利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的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特征,是在当地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个,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使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同时鉴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代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效应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存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计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利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控。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及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且高宽压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传统的庭院是出于人们为了适应自然和改善微环境而产生的。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心对此加以研究和利用。虽然庭院可以围闭周围立面来适应气候条件,但其效果是有限的。传统庭院应随着增加的舒适性,通过建筑设计来适应气候是建筑的普遍要求。在中国南部有一个被称为“活动中医”的中庭典范。当这种前庭关闭时,可以阻挡夏季的阳光和冬季的风雪。当这种前庭打开时,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3.结论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有效地实现建筑环境和用户需求互动,不仅仅节约能源,同时更进一步的满足室内用户对舒适环境的追求。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设计实践,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剖面以及在遮阳、采光、通风等可持续方面的技术设计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设计分析探讨 摘要: 对于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其所在地域的经济条住、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等具体因素对不同的方面有所强调和侧重。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设计实践经验,针对可持续建筑设计进行详细探讨,提出其设计的理念及其具体设计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平面设计;空间设计 引言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目标及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目标和原则。事实上,很少有建筑能对具所有的方面做出深入的响应,而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其所在地域的经济条住、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等具体因素对不同的方面有所强调和侧重。 可持续建筑设计考虑因素 在所有的建筑中,居住建筑大约占50%一60%。所以如何提高居住建筑的环境性能、降低其能耗也就成为居住建筑设计的要点。在最初设计时、布局的密度、位置、方位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量的消耗量。同时,提高保温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空气流动、提高采暖空调设备效率以及通过建造温室和加大朝南的窗户面积来采集被动式太阳能也对能源消耗有较大影响。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最初决定,对随后是否有改善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住宅中的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 ①建筑形式(紧凑的开发形式具有很多优点);②建筑围护结构(使用热容量大的材料以及高效的保温反来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延缓夜间温度的降低);③建筑方位(布局时,增加采集阳光的面积,减少顶风的面积);④微气候(布局时,和用绿化设计来增加遮阳的效果);⑤交通(选择建房地点时,考虑减少开车出行的需要.并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密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可持续住宅设计应采用紧凑的结构,以使相邻的墙壁、地板和屋顶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净空的高度,以增加四周表面的相对面积;为阳光照射和和用太阳能留出空间;考虑自我遮蔽的分布形式;和用屋顶空间来调节室内环境;栽种树木来遮挡夏季的阳光;提供高效的保温层,来节省能虽和提高舒适程度;安装低能耗的照明系统;为用户提供调节个性化环境的设施;为以后提高保温标难创造机会; 按这些指导原则修建出来的庆屋,其特征和形式都与当今建筑师设计的大多数建筑迥然不同。在过去十年间,各国政府尽管改善了保温标准和采暖空调系统,但郊区房产的迅猛增长,以及不重视开发现个城市地区由的“闲置土地”,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在郊区修建的建筑,绝大部分都是独市或者半独立的住宅,分散的布局,使人们出行时宁愿开车,而不愿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尽管设汁和施工的技术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还是高于预期水平。因此,住宅建筑选址应该注重闲置土地的和用,尽量使用交通、市政管网较为齐全的熟化土地。此外,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些房屋需要以紧凑的形式修建——楼层高度适中,比邻修建以便共享墙暖和层顶等设施。 可持续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良好的建筑平面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热环境与自然通风的状况。平面设计的重点要体现在体形控制、平面分区两个方面。 (1)平面和体形控制。1)减小体型系数和于抵御冷热极端气候。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小的体型系数能将暴露于外界气候中的界面尽可能控制到最少,这无论对于减少冬季火热还是减少夏季得热都是有和的。而对于高度一定的建筑(比如在发展少国家中建设量最大的多层住宅,高度一般多在6层左右),其平面形式也就几乎成了影响建筑体型系数的唯一因素。这也能使我们对体型系数的探讨集中到建筑平面上来,简化了问题的难度。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表面积,其次是方形。从平面形状来看,凹多边形平面与凸多边形平固相比都会具有较大的体型系数,所以,开敞天井和内天井对体形控制都是水和的。不论是开敞天井或内天井,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加强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然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外界面增加,体型系数扩大,此时通过建立可应变的玻璃界面调节体系可以在极端气候下封闭天井。这样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隔绝热交换.可以降低热工能耗。2)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尽管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很低,但大部分地区太阳日照辐射还比较强,特别是建筑的某些朝向的外界面在向外散失热量的同时也接受太阳辐射,包括南向的和东两方向的外界面,其可称为“受热界面”。如果从冬季和用太阳能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受热界面的性能,可以做到受热外界面吸收的日照辐射热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盈余的”热量能够补偿建筑其他外界面的热损失。这样,受热外界面特别是南向外界面的面积越大,补偿给建筑的热量就越多,对节能就越和。因而,此时建筑的体形不是以外界面越少越好来评价,而是应以南向外界面足够大,同时其他方向外界面尽可能少为标准来评价,用建筑南向外界面与外界面总面积之比来进行比较,更能说明建筑体形对太阳能的和用情况。当然,南向外界面的扩大又会导致建筑夏季得热增加,因此合理的确定南向外界面积与建筑南向遮阳是做到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的必要因素。 3.2空间设计 (1)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荐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在外部主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坚特征,是在当地的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中,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处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 由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以下几点体现了建筑的适应能力。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积效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在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汁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整。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反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日高宽比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结语 可持续建筑力求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思路,提出从建筑建筑布局、建筑平面设计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性,探索以设计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包括5个独立的策略,其中以高效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包括针对暖通空调系统与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手段、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手段,同时强调了非技术层面的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作用,以及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意识提升;碳抵偿措施 0引言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单独列作一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等约束性目标。推之于建筑领域,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在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商业建筑、民用住宅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之相关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都将显著增加,除非能有一个大改变以遏制此趋势,否则将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1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设计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节能立法与标准逐渐在完善,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2007年10月28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3)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7)《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05年7月,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实施,要求所有的新建、改建类公共和商业建筑,与20世纪80年代的同类建筑的能耗基准相比,必须达到50%的能耗减少量。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同年10月1日,与建筑能源使用相关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开始实施,但条目为概括形式。 2可持续建筑的定义发展 可持续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所有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都关注两大方面:一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 3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战略呼之欲出。此种战略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层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而这两点通常在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忽略。在国家法律、条例和标准之外,可采用5个独立的策略,以实现建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3.1高效能源管理系统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是整个低碳设计战略的核心,应该包括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涉及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使用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有效监管建筑运行过程,对节能设备安装的推动,建筑用户意识的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有积极的影响。 3.1.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由一系列的技术组成。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专门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比如CISCO研发的新兴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CiscoNetwork Building Mediator系列,可以对所有耗能设备分配IP地址,通过一个中央系统远程遥控供热、通风和制冷系统(HVAC)、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安保系统等,将整幢建筑连接成一个智能网络[3]。通过将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即时监测能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3.1.2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单纯依赖于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读数是不够的,因为普通电表并不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仅为估计读数。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完备的能源计量系统,进行实际能耗的定期记录。记录时,所有能耗数据需固定在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即为同一周、同一天的相同时刻。根据收集的能源数据,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建筑内部有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比如在供热日内,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能耗应下降。如果供暖、制冷控制到位,则数据应分布在能耗趋势线附近;若数据离散,则说明控制差;若能耗偏离趋势基线很多,说明供热设备存在故障。 如果将能源数据的使用情况和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在电脑显示器或者电视的终端方式显示出来,告知使用者他们的使用方式与使用情况,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3.1.3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应该明确机构中从高级经理,到能源管理人员,到核心能源团队,再到低层职员的各级别人员,并在整个建筑运行过程中,为如何实现更好的能源运行目标,提供明确、综合的指导与培训。 3.2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占了建筑总能耗的绝大比例。低碳节能技术手段也聚焦于此,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保证照明舒适度的同时,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创新型产品,降低建筑能耗。 3.2.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过程早期,应将当地气候条件、太阳高度角、采光条件等考虑入设计概要中。建筑从屋顶、外墙到窗户可应用智能玻璃立面、建筑遮阳设备、创新型隔热产品等先进技术与材料,降低整个建筑的屋顶、外墙、窗洞等传热系数,从而减少住户用于取暖和消暑的电费支出。 3.2.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标准的相关规定,使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与灯具,并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采用时控、光控或者智能控制器进行调光,在一个空间内依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创造不同的场景,适应多功能的用途。智能调光系统在保证光环境舒适宜人的同时,也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使用灯光,节省电力消耗,充分展示在照明运行环节最大限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可持续建筑论文:低碳理念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对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的整体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低碳节能;建筑一体化 可持续建筑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地定义,其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生态方面着手。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此种理念并不只局限于技术方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的,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建筑设计手法应运而生。 一、高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运用能源管理系统有效地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并监督管理建筑实施过程,对节能设备的安装和建筑用户意识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直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包括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特定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经过把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按时监测能量消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仅仅地只依靠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来读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普通电表只局限于估计读数没有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需求一个多功能更加完善的能源计量系统来进行能耗的按时记录。在记录的同时,所有能耗数据需设定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具体的进行数据分析。假设建筑内具备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例如,在供热的时候,能耗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而下降。如果数据比较分散则表明控制差;如果能耗偏离趋势基线比较多,则表明了供热设备出现了问题;如果供暖和制冷控制合理到位,那么数据在能耗趋势线周围。 二、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低碳节能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等一些列情况下,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型产品,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前期,要把本地气候因素、阳光照射角度、采光因素等考虑入设计中。从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到窗户尽可能采用智能玻璃立面、高新技术隔热产品等,从而达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外围墙体的传热系数,以降低用户取暖和消暑的电能消耗。 (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要严格按照建筑照明标准的来执行,使用高效节能用电设备和灯具,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的设置。采用声控或光控等智能控制设备进行调光,智能调光系统在确保舒适宜人的光环境的同时,尽最大的限度减少电能浪费,充分体现在照明运行过程中,挖掘节能减排的最大潜力。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本设计意图主要体现在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两方面,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使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相协调而实现节能目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可发现这些技术比较适合新建建筑中,而对已有建筑物的改造方面,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1)光热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系统重要构件,光热建筑一体化设计则主要是将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并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结合在一起。在确保集热效果的同时,有多种方式可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设计和运用,包括在建筑屋面和阳台栏板等。最基础是太阳能集热器在平面屋顶上的安装,既简单又安全,在安装的过程中集热器接触面较大,并且方向也可以适当调配,以东西方向最佳。相反如果太阳能集热器是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就较为困难,但是这样做就表现在其外观上,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也间接解决屋面上集热器面积及安装角度受限的问题。 (2)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在操作时运用的是光伏建筑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还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运用太阳能电池板使太阳能转变为直流电能,最终通过逆变器完成直流电能与交流电能的转变,从而获取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总而言之,相当数量的电气设备,例如电灯,可以采用直流电来代替交流电完成工作。综上所述,直流分配网络的大量使用(DCdistributionnetworks),不仅可以缩小能量配置,还可以加强可再生技术。试换种思维模式,当今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较,其价格还是相对较高的。试想如果可以使电能价格调低,就会使光伏产品在建筑发电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就影响了光电转换率最终使太阳能电池板价格降低。当下最主要的研发对象是传统晶硅电池片的替代品研究,运用不同基质材料(比如薄膜聚化物)进行光电转换,导致CIGS等各类低成本电池片的使用率逐渐加强。同一时间,建筑集成所使用的特殊方法——光伏组件双面玻璃的封装盛行起来,为建筑商将光伏组件直接组成玻璃幕墙,扩大电池片覆盖建筑的面积,因而为提高电量输出做出了新的构想和展望。 (3)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发电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小程机器,在价格定位上仍有歧义,而中程机器(5~50kW),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那么其贡献不可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是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WTC),3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这3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足够给300个家庭用户提供1年的照明用电。 五、碳抵偿措施 碳抵偿,也就是所谓的日常生活中CO2的排放量,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成本相互协调,最后支付给专业部门,运用植树、环保专案、可再生能源工程等方法,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日常建筑施工中因为使用了高效能源管理及节能技术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和检测建筑全寿命期间的碳排放量,运用适当的碳抵偿措施,使碳减排能够更好的进展。需要考虑的是,对碳抵偿策略意见不一,自愿减排项目没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从而使认证、监测等的实施在间接上受到阻碍,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使上述措施都得到完善后再对碳抵偿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六、结语 基于对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一方面要做到高效能源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暖通空调管理和照明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建筑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总之,在做到以上方案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及个人行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奖惩分明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更好的为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做出贡献。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摘要: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就是要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循环,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生态的优化组合。从这个方面考虑,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材料运用。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 建筑业的各项活动(包括各类建筑物和环境设施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建、拆除,以及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生产、运输、安装等)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以牺牲当代其它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本地人的利益;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目的,又要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1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就是要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循环,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生态的优化组合。从这个方面考虑,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材料运用。 1.1节约能源 建筑设计要保证建筑活动通过节约能源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目前采用的利用太阳能,采用的节能的建筑维护结构以及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就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节约能源理念的体现。 1.2保护环境 可持续建筑设计讲求的是回归自然环境,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并实现对内部环境的有效整合,保证建筑设计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外部建筑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融合,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性的环保作用。 1.3运用环保材料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强调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是指天然的、未经污染且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或者是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能够保证对人类自身健康不构成危害,同时也能够保证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避免对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造成影响。另外,绿色材料的应用也需要有较为先进环保的设计施工技术作为支持,将绿色材料的价值通过施工工艺体现出来。 2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和特点 2.1充分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可持续建筑设计要遵循居住环境的气候特点,例如:处于北方的建筑物,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采暖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周边环境增加空间采暖的效果,设计人员在每一步都很注重环境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设计人员先设计出建筑平面的几何形式,再考虑建筑维护体系的保温隔热的能力和建筑阳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增益对采暖的作用,最终选取了能够获得充分日照和所有房间都可以有阳面的扇形平面,并通过缩小能耗较高的北立面的尺寸获得能耗最低的设计方案。 2.2运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可持续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运用环保节能材料,环保节能材料能够减少污染,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新型材料槽孔木吸音板就能够吸音降噪,具有出色的降噪吸音性能,对中、高频吸音效果尤佳。这种设计既能够体现出天然槽木纹理,古朴自然,又能够体现明快亮丽的现代风格,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环保节能材料能够提供无污染的可循环的材料,保证建筑材料能够循环使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另外,我国建筑能耗已接近全社会终端能耗的30%,因而建筑能耗的降低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可持续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节能观念,要引进先进环保材料的施工工艺,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都要使用节能节材技术。例如:室外景观灯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它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公共住宅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对屋面和场地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将雨水积蓄用于景观和绿化灌溉。 2.3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与“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吻合,这一设计原则要求将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应用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甚至在建筑物废弃后的循环再利用也要注入绿色的理念。全过程是基础,节能环保是关键,可持续建筑的核心内容是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采用生态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并且对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进行控制,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同时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要利用植物的自我清洁的能力,采用立体绿化技术,提高三维立体绿化量,将生态性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例如:将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旱常绿的草坪花卉。这一做法不但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日光,降低热增益,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建筑,可以降低能耗。总之,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建筑设计要考量到建筑物周边的各种环境因素,保证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同时要保证建筑物本身进行有特点的文化艺术设计,实现环保和美观的双向设计典范。而任何建筑物都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建筑的,必须要考虑到保证使用者遮风挡雨、享受环境的建筑设计目的,保证建筑设计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理想的组成部分。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是作为整体环境的一个有机而和谐的部分出现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建筑目标。 3可持续建筑案例分析 由于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左右,建筑的可持续化发展势在必行。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推动下的产物。 该项目建设用地位于重庆市大学城后勤工程学院新校区西南角,用地面积13837.8m2,南临大学城主干道,东靠校园环道与城市干道的连接道,西、北面为一小山体,高约20m,建设用地较为平坦、规整,无不良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污染现象。该绿色建筑示范楼为一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主要承担学院外联等多种任务,其功能包括住宿、餐饮、教学、办公、会议、娱乐等,是一幢实用性和功能性较强的示范建筑。 可持续建筑的内涵是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以环保、节能、健康及舒适等为设计理念,由多学科原理共同整合构建,最终实现以最低的环境代价来满足适宜的人居质量。根据这一内涵,该示范楼制定了如下的可持续目标:(1)生态性:补偿场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的生态潜力;(2)舒适性:保证室内有良好的温度、湿度和照度;(3)健康性:提高室内外空气质量,促进使用者身心健康;(4)低运行能耗: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对建筑进行相关的优化设计,实现建筑运行过程中的化石能源低消耗,建筑节能目标为70%—75%;(5)低运行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及中水回用,实现建筑运行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废水的低排放。 1、结构体系优化 结构体系包括建筑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当地建筑结构造型和围护结构选择的一般原则,充分考虑地域的气候特点和构造方式,实现建筑结构体系的最大优化。一是控制窗墙比,在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要求的前提下,控制窗墙比,减少因开窗面积过大带来的辐射传热。二是采用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满足多功能建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承重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尽可能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设计上选用高标号混凝土(C40)和冷轧带肋的高强度钢筋(HRB400),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 2、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是实现净水(污水处理)、节水(水资源利用)及保水(生态)。一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建筑屋顶及建筑周边的雨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地下室的中水处理池,过滤后用于景观与绿化用水。二是灰水处理系统。建筑内生活污水和厨房油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统一处理,其余灰水全部收集,经地下室流离生化中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楼内卫生间的冲洗、景观及绿化用水,中水回用率达42%。三是节水器材。示范楼所有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卫生设备,其中公共卫生间采用无水小便斗;厨房、洗衣房采用节水型水龙头及节水设备。 3、能源系统平衡 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在建筑运行过程中实现化石能源低消耗。一是地能的利用,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空调冷热源,主机为两台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闭式循环水地埋管,埋深100m,环路温差为5。C。二是太阳能利用,太阳能集热利用。屋顶铺设有25 m2太阳能集热器,所集热量用于厨房热水供应。三是太阳能光电利用,屋顶铺设有40 m2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所集电量并入楼内局域网。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设计项目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资助项目,已于2009年4月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NC注册;2009年6月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百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与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又总结了其设计的原理和设计重点,并针对重点设计的内容进行设计方法的讨论。 关键字:可持续建筑;设计;环境 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式是以粗旷式为主,即单纯的依靠自然资源的投入来获取经济利益,这种发展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各种能源和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可持续建筑由于其自身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利用等优点,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其设计也越来越受广大设计师的重视。 1 可持续建筑的内涵 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寻求自身的发展。 据有关统计数据可知,我国每年用于建筑的能耗约等于1.79亿吨的煤当量,占据国内商品能源消耗总量的13.1%;我国每年消耗的生物能约等于2.48亿吨的煤当量,占据国内居住和商业总能耗的52.1%左右。目前,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用,以及伴随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环境的污染,自然界已经开始向我们报复,各种各样的灾害诸如地震、海啸、干旱等频频发生。所以作为能源一大消耗用户的建筑业,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和使用势在必行。 研究表明,在设计阶段把建筑与环境作为整体系统并注重各子系统的相互关联可以比一般建筑节能50%~70%,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从建筑的各个方面降低环境污染和降低对用户的伤害,设计的关键是建筑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节能并且无害,即无论是建筑土地开发利用、布局、建材选用、施工还是建筑运行和维护,甚至是建筑拆除都遵循整体节能无害原则。在以往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多数建筑仅仅是从建筑的某个环节进行挖掘(例如采光、通风等),而忽略了建筑的整体性,这种做法往往由于其他环节的大能耗量而达不到可持续建筑的要求。此外,可持续建筑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能一味的传承某个传统的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注重综合环境效益,旨在给居民创造一个安逸舒适、经济实惠、环境优美的居住场所,它不但保证自身健康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社会的生态环境。 建筑材料的选取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不影响建筑本身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那些绿色建材产品、加大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选用能耗低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使用绿色能源包含有两层意思:一种是使用诸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自然能源;另一种是诸如自然采光、通风等建筑设计节能。 2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方法 2.1 设计重点 根据现代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例子可知:其设计基本上围绕着4个重点: ① 重点部位。可持续建筑不仅要保证建筑室内设计目标,而且要保证室外的环境要求,并且两者要相互协调,而建筑的外墙、外窗和屋顶作为室内外的边界,其合理设计是保证建筑可持续性的基础。 ② 重点目标。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 ③ 重点方式。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达到可持续建筑的目标要求。 ④ 重点内容。目前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采暖、采光、制冷、通风设计中的应用。 2.2 设计原理 ①可持续场地设计 可持续建筑场地的设计目标是将场地对建筑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在密集城市的场地设计中,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建筑场地合理规划、交通设计。另外,可通过绿化设计保持自然降水,营造局部小环境。 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应该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将水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建筑应设置中水处理装置,在建筑非饮用水的使用中,加大中水、自然降水的使用力度。 ③能源和空气质量 能源和空气质量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核心。建筑设计中以自然资源和可再生无污染能源为主,并且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建筑采光可通过太阳能减少人工光源的利用;采暖可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通过使用隔热保温材料来减少建筑室内空调的使用,不仅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其排放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设计中注重自然通风,尽量用最少的能源提供人们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④建筑材料和能源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可持续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料,所以在选择时要尽量选用那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例如,现代可持续建筑板材很多都选用竹子,这是由于竹子生长快,属可再生资源,并且竹子可就地取材,这就避免了远距离加工和运输。 ⑤室内环境质量 好的室内环境不仅能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是否能充分地与室外空气、自然景色交流及最低化建筑材料的污染性,是评价一个建筑项目优劣的重要指标。 2.3 常用设计方法 针对重点部位的设计: ①外墙的设计。一般采用不同的外墙开口,结合架空地板,加上风扇、吸音材料、过滤材料等简单构造材料与设备,使外墙同时具备多种功能。这种外墙的墙体上设有呼吸孔,可用于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并且在调节温度或者湿度的时候,由于吸吸音和过滤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噪音和过滤灰尘。另外,可以引导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制冷管道进入室内,以实现空气的热交换.引导室内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这种方式较传统的空调机更为环保节能。 ②外窗的设计。可持续建筑的外窗玻璃通常设置两或三层,它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普通单层玻璃的隔热效果,而安装花费是普通玻璃的1.15——1.5倍。除此之外,它的隔音能力也比单层玻璃好很多,并且还具备着单层玻璃良好的采光功能。若建筑位于环境质量较差的地段,则外窗适合采用密闭的设计方式,以组织室外污染、灰尘、湿气、噪音等不良因素进入室内破坏室内居住环境。 ③遮阳系统的设计。一般是在向阳的外立面或采光屋顶上采用可控制、可调节的组合遮阳系统,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对于可持续建筑的在炎热夏季的隔热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使用储热体吸热和制冷。常用的较好的储热体有诸如混凝土、石膏、生土等的固体和液体水,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大比热容物质受外界影响温度变化较慢,在夏季夜晚储热体温度降下来,白天其由于升温较慢所以温度比外界低,并与外界不断与外界高温环境的发生着热交换从而降低外界高温环境。第二种与第一种类似,是在建筑地板冲入循环流动的水的方式来降低室内温度,但是这种方式要特别注意水循环系统和建筑的防渗漏和防污染的问题。第三种是在建筑内外增设湖面、水池等出水设备,通过水的蒸发带走部分热量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引发的问题是导致空气湿度过大。第四种是通过在建筑庭院种植绿色植物来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在适当的位置种植植物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太阳辐射的热量而且也能隔沉去污,并且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新鲜氧气,同时其本身也是绿色景观。 此外,百叶窗和遮阳板等的使用对于建筑内部的隔热降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可持续建筑的在寒冷冬季的给热保温设计应注意两点:第一,充分利用太阳能。冬天通过窗户吸收太阳能进行室内采暖,这是可持续建筑冬天的主要给热方式之一。第二,保证外围护结构的密闭性,这是可持续建筑冬季保温的主要措施之一。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建筑专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而作为建筑趋势的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是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要求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清洁、节能可持续的,强调的是建筑的综合效益。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思路研究 摘要: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量约占社会总消耗能量的百分之三十,随着我国经济、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商业建筑和民用住宅相关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都在明显增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提出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是可持续建筑的有效实现路径。本文对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的整体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低碳节能;建筑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原则。所谓可持续建筑,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地定义,其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生态方面着手。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此种理念并不只是局限于技术方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的,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建筑设计手法应运而生。 1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运用能源管理系统有效地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并监督管理建筑实施过程,对节能设备的安装和建筑用户意识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直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包括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特定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经过把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按时监测能量消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2)能源运行数据的分析和采集 紧紧地只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来读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普通电表只局限于估计读数没有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需求一个多功能更加完善的能源计量系统来进行能耗的按时记录。在记录时的同时所有能耗数据需设定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具体的进行数据分析。假设建筑内具备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例如,在供热的时候,能耗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而下降。如果数据比较分散则表明控制差;如果能耗偏离趋势基线比较多,则表明了供热设备出现了问题。假如供暖和制冷控制合理到位,那么数据在能耗趋势线周围。 2 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低碳节能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等一些列情况下,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型产品,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前期,要把本地气候因素、阳光照射角度、采光因素等考虑入设计中。从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到窗户尽可能采用智能玻璃立面、高新技术隔热产品等,从而以达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外围墙体的传热系数,以降低用户取暖和消暑的电能消耗。 (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要严格按照建筑照明标准的来执行,使用高效节能用电设备和灯具,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的设置。采用声控或光控等智能控制设备进行调光,智能调光系统在确保舒适宜人的光环境的同时,尽最大的限度减少电能浪费,充分体现在照明运行过程中,挖掘节能减排的最大潜力。 3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本设计意图主要体现在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两方面,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使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相协调而实现节能目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可发现这些技术比较适合新建建筑中,而对已有建筑物的改造方面,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1)光热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系统重要构件,光热建筑一体化设计则主要是将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并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结合在一起。在确保集热效果的同时,有多种方式可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设计和运用,包括在建筑屋面和阳台拦板等。可以说,最基础是太阳能集热器在平面屋顶上的安装,既简单又安全,在安装的过程中集热器接触面较大,并且方向也可以适当调配,以东西方向最佳。相反如果太阳能集热器是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就陷得较为困难但是这样做的有点表现在其外观上,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也间接解决屋面上集热器面积及安装角度受限的问题。 (2)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在操作时运用的是光伏建筑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还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运用太阳能电池板使太阳能转变为直流电能,最终通过逆变器完成直流电能与交流电能的转变,从而获取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总而言之,相当数量的电气设备,例如电灯,可以采用直流电来代替交流电完成工作。综上所述,直流分配网络的大量使用(DCdistributionnetworks),不仅可以缩小能量配置,还可以加强可再生技术。试换种思维模式,当今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较其价格还是相对较高的。试想如果可以使电能价格调低,就会使光伏产品在建筑发电方面的有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就影响了光电转换率最终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降低。当下的最主要的研发对象是传统晶硅电池片的替代品研究,运用不同基质材料(比如薄膜聚化物)进行光电转换,导致CIGS等各类低成本电池片的使用率逐渐加强。同一时间,建筑集成所使用的特殊方法――光伏组件双面玻璃的封装盛行起来,为建筑商将光伏组件直接组成玻璃幕墙,扩大电池片覆盖建筑的面积,因而为提高电量输出做出了新的构想和展望。 (3)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发电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小程机器,在价格定位上仍有歧义,而中程机器(5~50kW),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那么其贡献不可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是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WTC),3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这3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足够给300个家庭用户提供1年的照明用电。 4 碳抵偿措施 碳抵偿,也就是所谓的日常生活中CO2的排放量,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成本相互协调,最后支付给专业部门,运用植树、环保专案、可再生能源工程等方法,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日常建筑施工中因为使用了高效能源管理及节能技术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和检测建筑全寿命期间的碳排放量,运用适当的碳抵偿措施,使碳减排能够更好的进展。需要考虑的是,对碳抵偿策略意见不一,自愿减排项目没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从而使认证、监测等的实施在间接上受到阻碍,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使上述措施都得到完善后再对碳抵偿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5 结语 基于对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一方面要做到高效能源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暖通空调管理和照明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建筑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总之,在做到以上方案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及个人行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奖惩分明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更好的为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做出贡献。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及策略 一、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地下建筑工程传统施工方法缺陷 现阶段地下建筑工程主要是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为主。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具有结构复杂、空间面积以及空间深度比较大等特点,因此,传统的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缺陷,主要表现为当建筑工程的钻孔桩施工出现变化时,对深基坑的维护和养护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建筑施工环境的保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深基坑施工结构中的支撑加以稳固。总之,传统施工方法在对地下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下施工空间。由于地下空间的施工受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场地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努力克服传统施工方法的缺陷。 2.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渗漏 地下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建筑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大多数地下建筑结构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漏现象。渗漏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地下建筑工程的性能和质量,而且还会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每年都有大部分底线建筑工程出现渗漏问题,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做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防渗漏工作成为了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 3.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问题 建筑施工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性能。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的不断出现,给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当建筑施工单位在对建筑场地进行开挖时,土方会因为开挖设备以及开挖环境的因素,导致人工开挖效率极其低下。同时,由于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墙梁和墙板之间的连接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这些地方没有做好相关的预留预埋工作,那么就会给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伴随着逆作法施工的推行,各大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妥善处理。比如对施工材料的运输、储备以及使用等,都会严重地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对策研究 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对我国城市建筑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新时期,伴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也需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意识 在现代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许多施工单位对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各大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地提高安全施工意识。每一个建筑施工单位都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安全施工的原则,对地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分析和预测。同时,各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地安全施工培训。通过对相关施工技术的培训,提高各大建筑施工单位的整体能力。只有不断地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做好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 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因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正式施工之前,要充分地做好施工组织和设计工作。比如,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要运用到的安全检查技术进行严格地把关,对各种新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施工标准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包括的环节非常复杂,需要各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各个部分进行严格地把关。尤其是施工图纸的设计,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进行层层把关和有效监督,才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隐患。 3.落实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安全施工责任制度的落实对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随着地下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落实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施工前期、施工中期以及施工后期。1)施工前期在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各建筑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办理地下建筑工程开工进驻手续。同时,在正式施工时,建筑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负责人员以及工程监测情况进行现场交接,将具体的施工方案落到实处。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确保各种施工材料进行配送完毕,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正常施工。2)施工中期在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要对具有很高防水要求的工程区域做好闭水测验,以确保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负责人还要对地下建筑工程中的各个工种进行及时地监督并加强管理。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定期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监督,方便企业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此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指派质检员对建筑工地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管理等,及时的做好记录。3)施工后期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竣工后,建筑单位应该对整体工程进行一次性检测,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并无质量问题。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 4.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思想素质也会对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产生影响。由于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复杂结构的特点,因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思想素质。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人员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定期举行相关技术培训。例如对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对民工的施工技能要做好相关的培训,才能够保证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劳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比如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架设作业、对汽车的驾驶等。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关合格证书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施工人员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才能够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关系着我国建筑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积极地正式自身的不足,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施工经验,从而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和有效降低经济损失。 作者:金芳华 单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刚柔结合的防水施工 摘要:结合某地下室工程实际,对地下建筑工程应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施工工艺进行简介。 关键词: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 0引言 某地下室工程,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下室面积5500m2,桩基础,基坑底标高-8.35m。地下水丰富。该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级,防水设计为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底板和外墙砼采用结构自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8;柔性防水为2m+2m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地下室底板长度达97.2m,砼采用间歇式无缝施工,即在后浇膨胀加强带两侧砼浇筑完毕后立即浇筑后浇膨胀加强带部位砼。后浇膨胀加强带设在底板中间部位。后浇膨胀加强带及外墙与底板交接处施工缝的防水处理采用钢板止水带和BW止水条。 1刚性防水施工 1.1 防水砼施工 1.1.1 配合比确定。 ①原材料:某牌42.5普硅水泥;中砂,细度模数2.4;碎石:粒径1~3cm;膨胀剂:UEA-H型低碱高效膨胀剂;泵送剂:LNC-51;粉煤灰:I级粉煤灰。 ②配合比:经试配、调整,确定底板,外墙砼配合比。 1.1.2 浇筑工艺。 底板砼采用“斜面分层,自然流淌,连续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在后浇膨胀带划分的分块区域内集中浇筑,每个分块区域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砼斜向分层厚度为0.4~0.6m,按1.5~6的坡度斜向推展。振捣时下层砼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砼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墙体砼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0.50m。后浇膨胀带砼浇筑前清除垃圾、水泥浮浆,剔除松动的石子,用水冲洗充分湿润。砼要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1.2 刚性防水细部构造 1.2.1 地下室外墙模板对拉螺栓采用止水螺栓。 1.2.2 各种穿墙管均采用防水套管。 1.2.3 后浇膨胀加强带和施工缝防水节点。 ①底板、外墙后浇膨胀加强带两侧各设1道400宽钢板止水带。 ②地下室外墙均生根于底板周边的上返梁,外墙与底板上返梁交界处水平施缝设在梁顶标高上200m处,在浇筑墙砼前剔除浮浆,并在墙截面中间设BW止水条用钢钉固定。 1.2.4 桩头防水节点。 桩头的防水处理是地下防水中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该工程采用刚柔结合延长渗水路线的办法确保防水质量。作法为:沿承台周边扩大300mm,承台底标高下返400mm范围内浇筑C30S8抗渗砼,其顶面铺设三元乙丙卷材并上返桩头50mm。桩头处涂刷赛柏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材料。 2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施工 2.1 施工程序 基层检查清扫、修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粘贴底层三元乙丙粘贴面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搭接处涂刷聚氨酯封边检查、修理验收铺贴油毡纸保护层施工砼保护层 2.2 防水层施工 2.2.1施工要点。 ①该工程底板模板采用砖模,在砖模所有转角处及砖模与底板垫层交界处均用砂浆抹出圆角。施工前将基层清理干净,铲除异物。 ②基层应充分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现场简易方法为:将1m2卷材平坦地铺在基层上,静置3~4小时,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 ③基层含水率符合要求后,对特殊部位做防水附加层,如阴阳角、后浇膨胀带、施工缝等部位铺贴宽600mm卷材附加层。 ④底层与面层三元乙丙卷材均采用满铺法施工。先把卷材退卷在基层上,按铺贴位置要求试铺,裁剪度量好尺寸后将卷材的一端对折于另一端,将搅拌均匀的基层粘接剂同时均匀地涂刷于卷材和基层表面,约10分钟,待粘接剂基本上不粘手时,将卷材平整地贴合在基层上,并再将卷材另一端对折于铺贴好的一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铺贴。铺贴卷材时,要自然铺贴,不可将拉力施于任何方向上。 ⑤防水卷材搭接部位,用配套溶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擦洗,涂搭接胶,晾干后(手摸略粘但不拉丝,一般在10分钟左右),将搭接部位粘牢、压平,并用橡皮锤仔细砸一遍。 ⑥在面层三元乙丙铺贴完后,清理并擦干净卷材的搭接部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封边,宽度150mm,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2.2.2 卷材搭接要求。 ①卷材长边接宽100mm,短边搭接宽150mm。 ②同一层相邻2幅卷材铺贴时,短边搭接错开1500mm以上。 ③上下两层卷材禁止垂直铺贴,且搭接缝错开1/3幅宽。 ④地下室外墙铺贴双层卷材接长时,采用交叉接法接缝,上层卷材接缝位置盖过下层 150mm。 2.2.3 重点部位细部做法。 ①穿墙套管部位。卷材铺到距预埋管根部20mm处地方,保证该部位周边的卷材与外墙面贴紧无空鼓、翘边,涂刷聚氨酯封边。再在管根和管根周围向外延伸200mm范围内满涂2mm厚聚氨酯,管根到伸出管根250mm长的管壁上也满涂2mm厚聚氨酯。 ②底板砖模顶部卷材临时保护。铺贴于底板砖模上的卷材,要待外墙砼完毕并干燥后,方可继续向上铺贴,这段时间卷材的防护对于保证卷材防水质量相当重要。具体做法为:将卷材搭接部位平铺于砖模顶部。在平铺于砖模顶部的卷材上用石灰砂浆砌3皮实心砖。 2.3 保护层施工 防水卷材验收合格后,在底板平面卷材上用条铺法铺贴一层油毡,粘结剂用三元乙丙配套粘结剂,防止砼保护层施工时破坏卷材。然后浇筑50mm厚C20细石砼。贴于砖模的立面卷材上满涂一层粘结剂,然后均匀撒上一层干燥的粗砂,抹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3结束语 该工程地下防水已施工完3年,历经了两个丰水期的考验。地下室内墙面干燥无任何湿渍现象,完全满足使用要求,防水效果良好。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建设的行业特点,指出我国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前景辉煌。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给以适当的扶持。 关键词 地下建筑工程 产业化 发展研究 1地下建筑工程的行业特点 与同属土木建筑工程的桥梁、道路、土石方、房屋建筑等地面设施相比,地下建筑工程建设有其独特的方面。 1.1地下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地下建筑工程位于地层中或江、河、湖、海,由于所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多样性,使用一般手段很难调查明白。通常用于描述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各项重要指标和参数在延续的介质中却往往是不连续的,有时会是非常离散的状态。加之地层的原始状态和由于工程实施而引起的动态变化十分复杂,难以建立起准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数学模型,因此结构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解析计算结果只能起到定性的指导作用或参考比较。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营和满足工程设施的使用功能,在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地修正原来的设计。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勘测手段的使用和依照工程经验的判断显得尤其重要。 1.2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生产劳动组织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作业场面小、环境条件差、地质影响大、工序流程多等特点。尤其在工期非常紧迫、对工程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组织的难点颇多。施工现场围绕着开挖、支护、构筑三大基本作业和人、机、碴、料、水、电、风、气八个要素,组成了多个作业循环,多条物流线。因此施工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科学配置,统一指挥,优化组合,动态管理,使之达到时间和空间的高度协调,人和物的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实现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手段如统筹学、概率论、优选法和电脑技术等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都会有比较大的作用。再就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对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特殊的要求。它需要能够适应特定的空间和环境又能够满足效率要求的机械和工具;它需要能够达到防水、防潮、抗腐、耐蚀而又不会造成地下环境污染的工程材料。 2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产业化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在形成我国交通网络,改变我国水利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地下建筑工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它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安排较多人员就业。国家在交通和能源建设方面对地下建筑工程有着巨大的需求,具有特别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和繁荣这个产业是国家振兴和富强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 如国内并没有形成规模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家,在组织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时往往要搞所谓的“机械选型配套”,其实就是把用于一般矿山开采和路基土石方挖运的设备拿来塞进隧道,要不就是以高价从国外买进施工生产线。这种残缺不全的现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应该尽快改变以促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大量的专用的机械设备和专用的工程材料需要我们自己去组织开发。不然会严重阻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隧道及地下工程从单一的施工建筑领域带到产业化的路子上来。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技术研究”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更代表不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只会走入“死胡同”。 3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及其辉煌的前景 国家快速发展的计划和目前发展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已有和正在修筑轨道交通的大城市近十五个,正在规划和设计轨道交通的大城市有七个,在未来15年内有修建城轨交通的愿望和打算的城市则更多,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会达到2500公里~3000公里,其中半数以上为地铁。正在不断推进和已部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开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史上的新篇章,规划中的西线方案可能会有多条数十公里长的输水隧洞以及出现单座上百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加上其它水利电力开发、输送和储存油气、煤炭和矿山开采及市政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的规模非常可观,堪称世界第一。由此可知,我国快速持久的经济发展将会给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地下建筑工程虽是个老的建筑行业,但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来看,它却是个有光辉前景的新兴产业。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少数大城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而大多数城市还没有起步。国内在这方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有专业水平的设计咨询企业,覆盖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地下建筑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业是大有可为的。 国家及政府应对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给以适当的扶持。国家应将地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的产业来发展,制订有利于这个产业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国产化。国家还应出台政策对相关行业、企业和单位进行改组整合,以有利于形成若干大的建设产业集团,实施专业化管理,避免恶性的无序竞争。地下建筑工程事业的前途虽然光明远大,但它毕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很难留住人,尤其是高级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和机构应高度重视各个土木院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输送新的力量。 总而言之,机会空前,时不待我,作为建设者应当抓住目前的良好机遇,为加快实现隧道及地下工程产业化而努力。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浅谈地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实践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工艺,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措施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 1.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1.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后浇带留设方案 某工程地上十六层,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框剪结构。地下工程为筏板基础,厚1000mm外墙壁厚350mm,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底板为55.3m x 19.25m,长方形平面,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长度较长,设计图中在建筑物中部20-22轴设置了一道横向施工后浇带,板带宽1.2m,从筏基至主体顶层层层设置,而且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 3、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措施 3.1模板支设 后浇带堵头模板支设因钢筋较密,若采用木模几何尺寸难易确定,支模困难,固定不牢,跑模,漏浆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后浇带断面不准,支、拆模板困难。浆液流入后浇带内难以清理。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决定采用钢丝网堵头模板支设方法,根据后浇带的位置在垫层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钢筋绑扎后确定出钢丝网模板的宽度,制作成型钢焊接骨架,外包2层钢丝网网片模板。将网片安装在后浇带预定的墨线位置上与混凝土内钢筋焊牢,解决了以往木工支模、拆模困难,又不牢固的现象,而且防止了混凝土漏浆缺陷。 3.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砂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 (3)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3.3为保证混凝土后浇带内的处理措施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水呈雾状),清除后浇带内浮浆、碎片及基础钢筋,冲洗干,以免日后水泥砂浆凝固难以清除。 3.4施工缝的处理 对于后浇带两侧,可以使用钢筋支架进行隔离,这样可以避免在灌注过程中出现跑浆。混凝土的比例要保持在0.42左右。在灌注的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对在灌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在灌注完成后,需要添加塑料薄膜进行保护,并及时的清理周围的杂物,保持灌注环境的清洁整齐。在进行后浇带灌注前,及时的清理周边的建筑垃圾,并用水清洗混凝土表面以及钢丝网中的生锈,变形等部分。在浇筑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3.5预防外界水侵人底板后浇带的措施 (1)为防止外界水(施工养护水、雨水、基坑外地下水)从侧面及两端流入带内,在后浇带两端底板以外,各增设两个60× 60CM集水井,用砖墙围成挡土墙,砌筑高度与基坑外回填土高度相同,墙外侧面抹水泥砂浆,并在井内各设一台潜水泵随时排除带内积水。 (2)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带内,底板钢筋绑扎前后浇带位置在垫层上附加二层高分子卷材,宽度每边加40cm,这种方法既防地下水渗入,又便于板带内水泥浆、垃圾的清理工作。 3.6后浇带浇筑 (1)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本工程为伸缩施工后浇带,设计固定视先浇部分混凝土施工后60d才能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清理带内水泥浆及垃圾,底板钢筋应调整,除锈,保证板下口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然后用清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积水。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浇筑应精心振捣,采取二次振捣二次压实抹光的方法,使混凝土内实外光,不出现裂缝。 (6)后浇带浇筑后应及时覆盖草包,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4、地下工程外墙壁垂直后浇带施工措施 (1)墙壁垂直后浇带位置的设置与板底后浇带位置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宽度相同。 (2)堵头模板在墙壁内外钢筋之间用定制的双层钢筋网片模板封头,钢筋外侧按保护层厚度的要求用木条封边,待模板固定牢固位置尺寸准确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与振捣方法均与底板浇筑方法相同,在这不一一阐述。 5、施工注意事项 (1)浇筑混凝土前须检查钢丝网模的加固和支撑是否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的要求。 (2)后浇带内的清理和施工缝冲毛处理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应派专人掌握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一般白昼初凝时间3-4h,夜间5-6h)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 (3)冲洗水应及时排出集水井,用水泵将其排出室外排水系统。 (4)若施工缝冲毛局部不理想,可采用人工凿毛,但要掌握时间(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 (5)后浇带应使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灌实,采用二次振捣,二次压实抹光的方法,以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因收缩而开裂。 6、几点体会 (1)钢丝网模板封堵竖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及清除浮浆、碎片后,能保持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加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的整体性。 (2)解决了用木模板堵头方法支模拆模困难、人工凿毛费工费时的现象,故后浇带及施工缝的处理宜采用钢丝网模板堵头的方法。 (3)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后宜采用临时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污水等进入后浇带内,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 (4)在后浇带施工中,各工序应严格把关,按设计、规范、规程进行操作,只要措施得当,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5)本工程竣工至今,经过了室外和地下水位的考验,未发现后浇带处有渗漏、开裂现象,说明上述措施是可行的。 7、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则制度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按照。通过设置按照后浇带来实行模块化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进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要】考虑到房屋需求的发展和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除了向上层发展外,向下发展也是方法之一。我国当前的地下建筑施工技术还有很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阐述了地下建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地下施工技术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引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建设规模日益增大。然而,我国的城市面积却是有限制的,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发展建筑规模是现代城市发展无法扭转的趋势。目前在世界上,向天空发展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有了一定成就,继续往上发展出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因而我们可以着眼于建筑空间向下发展,这为城市未来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使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还给城市的交通、绿化建设省出了许多空间。 1、地下建筑工程的概述 1.1 地下建筑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地下建筑工程,通常指的是建造在地下或者水体以下的建筑物的统称。在我国,地下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市政建设地下工程、地下交通运输工程等。比如: 地下管道、地下隧道等。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不同类型的地下建筑工程,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地下建筑分类 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可分为:①工业建筑。包括仓库、油库、粮库、冷库、各种地下工厂(车间),以及火电站、核电站的地下厂房等。②民用建筑。包括各种民防(人防)工程(人员掩蔽部、指挥所和通信枢纽、救护站和地下医院等),一些平战结合的地下公共建筑,如地下街、车库、影剧院、餐厅、招待所和物资贮存仓库,以及地下住宅等。③交通运输建筑。包括铁路和道路隧道、城市地下铁道、运河隧道和水底隧道等。④水工建筑。包括水电站地下厂房和附属洞室,以及引水、尾水等水工隧洞、电缆洞和调压井等。⑤矿山建筑。包括各种矿井(竖井和斜井)、水平巷道和作业坑道等。⑥军事建筑。包括各种永备的和野战工事(筑城)、屯兵和作战坑道、指挥所、通信枢纽部、人员和武器掩蔽所、飞机和舰艇洞库、军用油库、导弹发射井,以及军火、炸药和各种军用物资仓库等。⑦公用和服务性建筑。包括给排水管道、热力和电力管道、输油和煤气管道、通信电缆道,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市政隧道等。 1.3 地下建筑工程的特点 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施工特点主要有:(1)建设周期长,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大,比如:地铁的建设一般在3到5年,甚至更长,施工的队伍多为农民工,流动性大;(2)建筑工程环境对安全影响大,地下建筑工程受到岩土环境和地面环境影响很大;(3)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差,地下建筑工程大多是在空气差、供气不足、粉尘大及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施工的,环境较为恶劣。 1.4地下防水建设 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而在地下建筑的建设中更是尤为重要。从小看这个工程关系到建筑的使用环境和卫生条件,大的看来这是决定整个地下建筑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的关键元素。地下建筑一旦出现渗水现象,就会对整个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破坏,如果无法及时阻止渗水,很有可能造成整个地下建筑的报废。 2、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结构出现裂缝 建造地下建筑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极高,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达不到要求,就很可能因为内部结构失衡和无法承受敷在压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而在施工中,一些外部因素如温度、地形、施工方法、气候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在施工中要格外注意。 2.2 传统施工方式不足 当前地下建筑工程大多是采用传统施工方式。因地下建筑结构复杂、空间面积及空间深度较大等特点,应用传统施工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当建筑工程的钻孔桩施工发生变化时,对深基坑的维护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护好建筑施工的环境,必须强化深基坑施工结构的加固工作。即传统施工易收到环境、施工空间、地质等方面影响。 2.3 地下发生渗漏 地下建筑工程是城市规范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但地下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地下水渗漏的问题。如果渗漏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拖累施工进度,使工程无法按期完成,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地下建筑日后的使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麻烦。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地下渗漏的防范和处理。 3、地下建筑安全施工的相关措施 3.1 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 当今市场上存在大大小小的建筑施工单位,而大部分单位并不重视地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许多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事故,无法良好的应对。因此施工单位要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提前分析和发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方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2 积极做好工程设计工作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建立在工程设计基础上的,但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和设计的准备工作,比如: 相应的安全检查技术、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查。 3.3 建立并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度 安全制度对地下建筑施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1)施工前期,在动工之前要先取得相关的资格证,落实管理和施工的交接制度,做好责任负责制。(2)施工中,要随时对施工第一线的现场进行闭水测验,以免发生渗漏。其他的工程质量检验工作也要随时跟进。(3)施工后期,要对工程进行整体的检查,查看各部位是否协调运行良好。 4、地下建筑的防水施工方法 4.1 外防外贴法 外防外贴防水法,即在底板垫层上铺设卷材防水层,并在围护结构墙体施工完成后,再将立面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围护结构的外墙面,然后采取保护措施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这款防水施工方案其优点是随时间的推移,围护结构墙体的混凝土将会逐渐干燥,能有效防止室内潮湿,但当基坑采取大开挖和板桩支护时,则需采取措施,以解决水平支撑部位影响地下室堵漏的问题。 4.2 外防内贴法施工 外防内贴法是在底板垫层上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这款防水施工方案是在施工环境条件受到限制,难以实施外防外贴法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地下建筑堵漏施工方法。 4.3离壁式衬砌防水施工 防水施工方案除在围护结构的混凝土墙体及其内表面采取防水措施外,为达到地下建筑堵漏施工要求,再在主墙内侧增设1道离壁式内墙。该地下建筑防水设计方案虽属多道设防并有利于排水,但存在造价高,围护结构墙体不易得到充分干燥,以及较难确保柱、墙混凝土接缝部位的水密性等问题。 5、结语 地下建筑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又要的意义,其作用无可替代。积极有效的改进地下建筑施工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国民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地下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安全施工”的施工原则,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切实的提高安全意识和水平,有针对性的在施工中布置安全设备,定期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思想素质,让地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发挥到最大,为城市的和谐、健康、安全作出贡献。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防水质量的控制措施 【摘要】在防水措施各个环节中,防水混凝土在施行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细节的疏漏,也正是这些疏漏才轻易导致工程渗漏水的出现,为了控制工程质量,应从源头抓起。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地下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就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平面尺寸一般比较大, 目前在设计中一般都不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 而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和结构不同部位的沉降差问题。 1、后浇带的设计 (1) 后浇带设计原则。后浇带的设计中, 计算时应将总的温差和收缩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和收缩期间, 把结构分成长度尽量小的若干段, 使之能有效地减小温度和收缩应力; 在施工后期, 将这些段浇筑成整体, 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这两部分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后应小于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 这就是利用后浇带控制裂缝开展并达到不设永久伸缩缝的目的。 (2)后浇带的分类及保留时间。后浇带设计可分为沉降后浇带与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防止基础沉降时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设置的, 它应保留至主体结构完成后1 个月后再进行施工; 伸缩后浇带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后期的各类收缩以及温度变形而设置的, 其间距可为30~40m, 它应保留到两边混凝土浇筑完2 个月后再进行施工。 (3)后浇带的形式及宽度。后浇带的宽度设计应考虑方便施工, 避免应力集中, 使其在混凝土浇筑后承受的第二部分温差及收缩应力分布得较均匀, 故其宽度可取800~ 1000 mm。在后浇带的各种形式中, 我们应考虑:T 字缝支模简单, 但抗渗线路较短; 企口缝、V 型缝施工复杂, 但抗渗线路延长, 界面结合较好。 (4)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及支模。对于伸缩后浇带处钢筋, 可采用搭接接头, 也可采用直通加弯的形式, 以消除混凝土因温度胀缩、干缩等引起的变形影响。对于沉降后浇带, 一般采用先搭接留出焊接位置, 待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 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再焊接的方法。多数后浇带往往兼有伸缩缝和沉降缝作用, 考虑这两种变化, 后浇带中的钢筋以采用搭接贯通或先断开, 后期再焊接贯通的方法为佳, 另外还应附加长度为500 mm的钢筋。后浇带的支模可用插板留出缺口以通过钢筋, 较简便的可用细铁丝网片或快易收口网进行封堵, 以适应各种后浇带形式。 (5)后浇带的防水处理。后浇带的设置应选择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 并应尽量避开地下水较多的地方。后浇带处需增设卷材防水附加层, 提高抗渗能力。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混凝土通常是大体积混凝土。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施工应注意下列问题: (1)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 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2)掺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坍落度和粘塑性。可掺2. 5%BC- 1 型高效缓凝型减水剂, 其减水率为15 %~ 20 %,缓凝时间6~ 8 h。 (3)严密组织施工, 防止混凝土浇筑“冷缝”。 (4)分层振捣, 一次浇筑厚度小于500 mm。浇筑混凝土前, 对混凝土操作工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操作要点。浇筑时, 定区分段循序渐进, 一次到顶。 (5) 二次抹压, 闭合混凝土初期出现的裂缝。浇筑后2~3 h, 开始进行表面处理, 先按标高用刮尺刮平, 初凝前用木抹子打磨, 待混凝土收水后, 再用木抹子施以二次抹压搓平, 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养护。 三、地下室外墙施工 地下室的外墙是混凝土墙。混凝土墙支模定位时要使用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的止水片处理不当, 也会形成渗漏通道, 造成地下室外壁渗漏。为保证质量, 施工程序如下。 (1)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搅拌混凝土。 (2)按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振捣。 (3)防水混凝土底板应连续浇筑, 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必须留施工缝时, 应留在墙体上且高于底板300mm 以上处, 同时采用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等防水措施。 (4)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内的杂物一定要清理干净; 施工缝表面的浮石、浮浆要去掉并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 施工缝处先浇筑1 层30~ 50 mm 厚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或半石混凝土, 然后再浇灌上层混凝土; 加强施工缝止水带及预埋套管等处的振捣, 确保混凝土密实。 (5)对防水套管及对拉螺栓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质量要严格检查, 焊接药皮应全部除掉, 并做渗油试验, 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施焊。 (6)确保止水带的位置要准确并固定牢靠, 不得位移。 (7)模板拆除以后, 要在对拉螺栓周围的混凝土上凿出一个直径50 mm、深20 mm 的小坑, 然后沿混凝土根部割掉对拉螺栓, 最后用1s2 水泥砂浆把小坑修补平整, 外刷1道防水沥青, 再抹1 道水泥砂浆。 (8)施工组织设计要按钢筋的配置和截面大小, 采取有效振捣措施, 对钢筋密、截面小的结构应优先考虑细石混凝土, 保证施工质量。 四、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在防水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必须进行严格而有力的监控, 才能保证地下室的防水质量。(1)在做柔性防水层施工时, 必须使混凝土基层表面平整、清洁、干燥, 基层表面不得起砂、起皮或有其它突起物; 柔性防水层表面不得有翘边、开口、开裂、空鼓等现象。(2)外墙模板的对拉螺栓一定要焊上止水片。为了有效堵塞可能形成的渗水通道, 除了在对拉螺栓中部焊上止水片外, 在两端也同时焊上止水片, 则防水效果更好。(3)对于穿墙的管道, 一定要在其进入墙体的中部位置焊上止水钢板。为了有效地保护钢筋, 防止锈蚀,迎水面防水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一定要得到有效地保护。(4)为了阻止钢筋的引水作用, 底板所有钢筋均不能接触混凝土垫层, 外墙中为固定墙内钢筋骨架而设置的支撑筋不能直接顶住模板。 2、在防水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经过计算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 避免产生“冷缝”而形成渗水通道。(1)为保证防水混凝土的密实度, 浇筑时必须使用机器振捣, 并注意不能漏振、欠振, 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强度发展较慢, 其养护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更长。在常温下, 混凝土初凝以后, 就应浇水养护, 并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持续时间不少于14 d。(3)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模板不宜过早地拆除,否则, 极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内伤, 形成意想不到的渗水通道, 影响抗渗能力。 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优劣,除取决于优良的设计、材料的性质及配合成分以外,还取决于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对施工中的各主要环节(如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护等)均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施工人员应树立保证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对施工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思想重视、组织严密、措施落实、施工精细,健全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及工序检查制度,并充分发挥业主、监理、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职能和责任。只有这样层层把关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得愈发重要。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揭示了未来我国的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前景,并展望了未来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以及交通阻塞等,这些均给人们的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由此,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变得愈发重要。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施工的前期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和评价,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施工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施工方法及具体的施工手段。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由开挖技术、支护技术以及施工辅助技术共同组成。 (一)开挖技术 我国地下建筑工程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明挖法 明挖法是从地表开挖基坑或堑壕,修筑衬砌后,用土石进行回填的浅埋隧道、管道或其他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的总称。其主要施工技术有地下连续墙、盖挖法以及沉管法等。 (1)地下连续墙:是在基础中沿轴线开挖深槽,放入钢筋笼,再用混凝土浇筑筑成墙壁的一种施工工艺,在软弱的冲积层、密实的砂砾层及岩石的地基中均可施工。 (2)盖挖法:是指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分顺做和逆做两种,其中逆做施工较难。由于施工安全,占地少,且对居民生活干扰少,盖挖法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沉管法:是预制管段沉放法的简称,在水下隧道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施工是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沉入水下设计位置修筑水下工程。 2.暗挖法 在我国,大量的线性地下空间均是以暗挖法作业的。其中在隧道设计施工技术中有两项关键技术:一是适合于软土(岩)地区的盾构法;二是适合于硬土(岩)地区的矿山法(及TBM法)。 (1)矿山法:矿山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 (2)TBM法: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山法逐渐被TBM法取代。TBM法即掘进机法,它主要应用于挖掘隧道、巷道及其它地下建筑,它相比于矿山法,具有施工更加安全,掘进效率高以及施工质量好等优点。 (3)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城市地铁施工,它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并且施工中不影响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等设施,无噪音污染。但新型盾构的设备昂贵,而且盾构施工对断面尺寸多变区段适应能力差。 (二)支护技术 支护技术主要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和建筑环境下采用的用以加固围岩和地基的技术措施。它与开挖技术通常是相辅的,目前,在地下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支护技术有:管棚支护技术、锚喷联合支护技术及托换技术。 (三)施工辅助技术 1.岩土加固技术 (1)冻结法:是在不稳定含水地层中修建地下工程时,借助人工制冷手段加固地层和隔断地下水的特殊施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地铁施工。 (2)SMW技术:即新型水泥搅拌桩墙,具有对周围地层影响小、施工噪音小、无振动、工期短以及经济性好等优点。 2.防水技术 防水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及关键技术之一,我国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构造防水盒材料防水,从形式上可分为:水密性防水、泄水型防水和混合型防水。 3.环保技术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自然、社会两方面)带来影响,这些影响会给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环保技术愈发重要。地下建筑工程环保技术分为计算分析技术、试验监测技术、施工控制技术及污染防治技术。前两者是环保技术的基础,后者是其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它们四者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 三、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重视TBM和盾构机的引进、消化、应用和开发。 2.大力发展浅埋暗挖技术、沉管技术以及一些施工辅助技术,使得施工更加自动化、省力化、高速化和经济化。 3.逐渐将各种来挖技术结合起来,使得施工更加迅速。 4.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开发新的施工工艺及环保新材料。 5.牢固树立和坚持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原则,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可能技术手段,适应于地下工程未来的大型化、深层化、综合化、复杂化等发展趋势。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论地下建筑工程与消防安全设计 【摘要】: 更多还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市土地的利用是越来越紧张,城市建筑现在的特点是向高空和地下开发,而地下建筑火灾是仍然是世界上面临的困难之一,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由于造成群死群伤的高概率是由于地下结构和环境因素的不容易撤离导致的,又有烟囱效应等火灾危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源,切实做好地下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 【关键词】: 地下建筑 消防设计 耐火性能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面建筑 自动喷水系统疏散出口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利用地下建筑的势头是非常繁忙的,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地下建筑已开发利用三种类型: 第一,原来的地下战备建设的防空洞,隧道。 第二,原有的地下建筑。 第三,在新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的消防安全,存在更大的火灾危险性。相同的地面建筑,内部可燃物多材料,而且用火,用电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如在1992年,浙江省人防工程安全检查不完全统计,该省已开发利用的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市投入使用的七十多个,居浙江省发展之首。尤其是像宝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这整个大面积在国家都是是数一数二的。与地面建设有区别的是地下建筑只存在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热量不能够透过窗户和别的空隙排出建筑并且吸收进新的空气以降低温度。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比在地面上的建筑火灾疏散更困难,扑救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从国内外多次火灾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地铁车站火灾,死30人,伤10人;1988年9月巧日,南昌市福山地下贺易中心发生特大火灾,扑救了17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48万余元;1987年4月14日,湖州市城南人防工程因违章存放电石而发生爆炸,死3人,伤4人,损失30万元。我国人防工程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表明,目前国家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要求的仅占少数。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有:一是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大部分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外营业的餐厅、歌舞厅、商城都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杂,大大增加了地下建筑的火灾因素。二是安全疏散出口少、距离长,且无应急疏散的指示。一些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日。如某市一个地下歌舞厅,花了近二百万元作了装修,室内吊顶、墙壁采用木料装饰,地面铺设晴纶地毯,舞池周围均用了三夹板分隔包厢,占地2田多平方米,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通向室外的长达100多米的走道上也没有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三是没有防火分区。一些地下建筑不仅延伸距离长于1《X助米,且面积大于80以)平方米,加上内部又是由一个个小空间相连、没有防火分区;有的虽名义上作了一些防火分隔,但分隔物的耐火性能差,一旦着火,也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四是电力线路敷设不规范,消防电源没有可靠保证。一些地下建筑的照明电源不落实,电线乱接乱拉,部份潮湿场所选用的电线及敷设方法不符合防火要求,极易发生电器火灾。五是防排烟设施不配套,自救能力十分薄弱。现使用的地下建筑大都仅有空气调节的通气系统,防排烟的功能.基本上没有。一些新开发的地下建筑,使用大量的塑料泡沫墙纸、墙布和晴纶、羊毛等装饰面料,火灾时的发烟量及毒性会明显增加,加之多数地下建筑没有设置和固定灭火系统,一且发生火灾很难扑救处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下建筑在设计、改造、施工中没有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没有严格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对此,对地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十分有必要。 1、控制可燃装饰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地下建筑从本身结构而言,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一般能够满足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人为的大量可燃物装饰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 2、有阻火措施的,也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 4、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烟具有使人中毒、缺氧、高温灼伤、降低视线等危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木材在3的度时,其发烟量为较高。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平均重量多达2(X)千克/平方米以上,而本身的排烟能力又很差,因此防排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限制可燃材料数量的同时,严禁采用燃烧时发烟量大、毒性大、氧指数低的材料;二是要根据使用面积,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或利用工程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排烟;三是要提高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由此可见,内部可燃材料装修增多,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时. 5、严格防火防烟分区。除影剧院、丙类以下的库房其防火分区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中以)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可扩大一倍。一些地下建筑内大空间连通几个小空间的,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分隔物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没结构、构造及设施的防排烟效果,准确计算排烟量。 6、提高地下建筑的自救能力。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面积大于3的平方米的商场、旅馆、医院等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使用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应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城区中的地下建筑消防给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但水压应满足建筑中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少于10米,否则要增设临时加压设备。室内消防用水流量计算应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系统的流量之和.按每个10一15升/秒流量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自动报替系统的选型应适应不同的场所,尤其要注意地下防潮的要求,一般宜选用离子感烟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可嫩的类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在不同部位配置轻便灭火器,以满足扑灭初起火灾的需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城市建设者已经把目光转向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复杂的地下公共建筑,通风不畅,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决定了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消防安全系统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地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应用和制定方面发展的比较缓慢,现行规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各类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文献记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下建筑实际需要的许多功能,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我们系统的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会采取更科学合理,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消防安全战略,更有利的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从而更加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作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建筑消防设计上的困难,研究更好的防火设计,因为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设计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党的思想,而对人员的安全的漠视。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努力的基础上的规范,良好的设计,设计人性化。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探讨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各个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城市正在向着高空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所以在这方面受到了普遍重视和发展。对于地下建筑的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技术。虽然在各类地下建筑工程的使用方向不同,因而建造的方式也各异,但是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处理好防水的问题。只有做到不漏水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的寿命,若是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地下防水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工作,关系到建筑能否安全使用。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地下防水技术更为重要。所以做好防水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防水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前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于建筑物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防水技术更是经受着考验。所谓地下建筑是指全部或部分埋在地下的建筑物,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受到地下水条件的影响,如果地下工程防水技术不当,那么地下水有可能深入到建筑结构的内部,进而使钢筋生锈或地基下沉,更严重的会导致构建物被淹没,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所以,要确保地下建筑物的稳定与使用安全就一定要重视防水技术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地下防水技术的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结构自防水的问题 从工程结构的需要来看,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修建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将周边围护起来,形成一个保护结构。因此在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其结构自防水的环节,尤其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一环节很难达标,分析原因主要是有几个方面:一方面,虽然确保了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但是忽略了混凝土会产生裂缝的情况,更没有解决的措施。所以主要的缺陷表现在随着抗渗性能越好以及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则单位所需要的水泥就越多,导致水化热升高,进而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大,由此混凝土产生了裂缝,也就破坏了混凝土的结构自防水功能。另一方面,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以致墙体和底板不够密实,逐渐形成了渗漏的水孔道。而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加热的温度、控制的时间等其他条件要求不严格,或是混凝土一次性放入的原料过多,没有进行分层分段的浇筑,振捣力度不够或振捣配合的不好,进而漏振导致混凝土不密实。 1.2混凝土结构变形缝处理不当 地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需要适应变形,所以根据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需要设置变形缝,而且针对变形缝的处理方式大都采用附贴式的橡胶止水带或者埋入式的橡胶止水带。从大量的建筑施工实践来看,只是通过设置橡胶止水带来处理变形缝,不易实现密封防水和适应变形的相关要求,因此经常在变形缝时有漏水现象。尤其在埋入式的橡胶止水带固定之后,浇筑混凝土时会“走形”这样一来根本就起不到止水的作用。而且混凝土与止水带的结合不够密实,容易出现缝隙,进而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另外,橡胶止水带接头一般在施工现场使用冷粘结的处理方法,导致接头的强度非常低,易变行张开。虽然有些工程,对变形缝处采取了多道防水措施,但是由于施工过程要求不严谨,质量不保证,最终还是有漏水的现象发生。 1.3 其他施工过程不当 在含水和松软的地层中和建筑物密集的区域,构建地下建筑工程或是高层建筑的深层基础建设工程经常使用地下的连续墙作为围护的基础或是围护结构。然而,由于墙面较粗糙,所以对于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需要作二次的堆砌工作,即在紧贴的内壁再建一定的混凝土墙,然而在地下的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因为措施不到位,管理不严格,也会导致漏水。可能的原因有:在挖掘的过程中精度不够,渗水的通道较短,或街头的处理不好,新老的混凝土没有接合好,进而造成渗漏,还有可能是浇筑连续墙的混凝土时,如果有土体的坍塌,埋在混凝土中,就会在墙体上形成孔洞,进而导致渗漏。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研究 2.1提高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 提高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是防水技术的重要一步,结构自防水技术的的关键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的密实以及浇筑时控制技术,保证混凝土不产生裂缝。由于普通的防水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收缩开裂现象严重。所以,研究开发了新型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原理是在普通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或直接使用膨胀性能的水泥直接拌制形成的。目前,已有许多地区的地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采用了这一新型材料,大量实践证明,补偿收缩混凝土能够达到非常理想的防渗、抗裂的效果。同时,以加强带取代温度伸缩缝,可以实现连续浇筑百米以上的地下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从而减少了混凝土接缝,有利于防渗漏。 2.2附加防水层 地下建筑工程大多在迎水的方向上设置附加防水层,主要有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或者是水泥沙防水层,它的作用就是补偿、增强结构的自防水功能,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水线。 2.3变形缝的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出现的变形缝会影响建筑质量,所以应该使其具有密封防水、适应变形和方便施工等性质。变形缝的形式通常有:粘贴式、附贴式橡胶止水带以及埋入式橡胶止水带。从实践证明,以上的几种变形缝都不十分理想。对于防水技术,最重要的就是以防为主、多道防线并并存的策略。同时为了实现变形缝的功能要求以及密封防水,可以采用复合式的止水带来处理变形缝,即首先在变形缝部位、现浇凝土中间部位埋入橡胶止水带,然后再在缝端部应用双组份聚硫橡胶嵌缝,能收到较好效果。 2.4施工缝的处理 地下建筑工程采用围护结构,在现浇混凝土时很可能会留下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防水技术最薄弱的环节,若是处理的不得当,很容易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将施工缝留在便于施工处理而且结构受力较小的部分。通常所说的施工缝有阶梯缝、平直缝、凹缝、凸缝这四种,可以在施工缝中预先填埋一些膨润土橡胶止水条或橡胶止水条等。还可以加入一些复合型的材料,如遇水会发生膨胀作用的物质,即复合型橡胶止水条或抓丁橡胶,遇水会膨胀橡胶复合在一起,抓丁橡胶的强度较高、弹性较好而能起到支承作用,遇水膨胀橡胶遇水产生膨胀,从而起到止水作用。 2.5穿墙管的防水处理 地下构建物的穿墙管较多,如果处理不当会很容易将水引到构建物内部,所以在防水技术上不能忽略穿墙管的处理。此处用到的防水技术主要有两种:其一,在穿墙管中间缠绕一圈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并在管根部嵌填双组份聚硫橡胶。其二,在穿墙管与墙之间的间隙喷射发泡填料,该发泡填料在使用前是液态,喷射于间隙后便发泡,膨胀度极大。实践证明,适合应用该方法处理穿墙管,防水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 3.结语 地下建筑防水技术涉及面较广,有方方面面的应用,这就对设计和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地下构建物的施工质量,这也是保证整个建筑的防水质量,更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国外防水的优点相结合,取长补短,设多道防水,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照明技术问题探析 [摘要]绿色照明是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的国家环保局提出来的,此后便传播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绿色照明是指以提高照明效果、节约用电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照明设计与控制方法。地下建筑同地面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不能天然采光,主要依靠人工照明。长久以来的地下照明都是沿用地面照明的技术标准,导致照明效能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照明技术越来越好,照明效能逐渐得到有效利用。 [关键字] 地下建筑;绿色照明;现状;技术 1、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的现状 1.1和地面建筑相比较,地下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无法天然采光,而是主要依赖人工的照明设施。地下建筑的照明具有使用时间长、照明度高、可靠性高的特征,但是地下的潮湿性往往会对照明设施和线路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长久以来的地下照明设计都是沿用地面照明设计,不能很好地利用照明效能,地下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不但对工作效率有影响,更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视觉疲劳、头昏眼花、神经衰弱等不良徵状,严重阻碍了地下建筑发挥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推广绿色照明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节约电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够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2照明质量在地下照明设施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涉及诸多因素,具有复杂性。长期以来,照明设计都是以照明度、均匀度、显色性、立体感等物理量作为实际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照明设计不再单单只对数量指标有要求,更得考虑人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不同的色彩和亮度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大小和不同形式的灯具,在不同的方向和层次上的利用,可以产生渲染地下建筑功能、烘托环境氛围的功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所,甚至是在不同的情绪条件下,都会对照明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感受。所以,提高照明设施的舒适度是至关重要的。 2、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技术措施 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要求我们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只是照抄照搬前人的成果或者是只做表面上的修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知识水平就会裹足不前,永远都停留在现有的程度上。从事地下照明研究和设计的人要到实践中去,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了解地下建筑的规模、性质、特点以及要求,了解用户的真实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切身的体会,设计出与以往不同的照明设计,实现绿色照明。 2.1选择采用高光效的光源 在近几十年来,照明产业在光源产品上有了比较显著的改进,正朝着高显性、高光效、长寿命、低价格的方向发展。改进产品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就是气体放电发光产品,这种气体放电发光产品有高压与低压之分,高压型的气体放电发光产品称为高气压放电灯,主要有荧光高压汞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几种,而低压型的气体放电发光产品则称之为低气压放电灯,主要有低压钠灯和荧光灯两种,以荧光灯为其主要代表。近些年来,由于金属卤化物灯具有寿命长、光效高等突出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荧光灯也因为在其寿命、光效、显色性等方面的不断改进,荧光灯的品种得到不断发展,近乎每十年就会有一个新的荧光灯产品诞生。这一系列的发展和改进,使得荧光灯提高了寿命,由原来的1000小时增加到了24000小时;光效也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从28Lm/W提升到104Lm/W;显色性的指数提高到了85以上,用于高显色性场所的专用荧光灯的显色性指数已经达到了95至98,光效是651Lm/W。例如我们在地下商场的照明设计中,当空间高度比较低的时候,主要光源就来自于荧光灯,在荧光灯的基础上再配以功率较小的金属卤化物灯作为次光源;当空间高度足够高的时候,就只需要使用250W以上的金属卤化物灯作为主要的光源即可。 2.2选择使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所谓无功功率,就是指在有电容或者电感的电路中,每半个周期之内,把电源能量变为电场能量或磁场能量存贮起来,然后,再释放,之后又把贮存起来的电场能量或磁场能量再次返还给电源,如此反复,就只是发生能量间的转换,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能量消耗。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是为了改善电网电压的质量,降低线路和功率的损耗,减小设备的容量等。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是农村电网以及城市电网的改造建设中进行低压无功补偿的首选装置,在工矿、煤矿等地下建筑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有不少的厂家都研制开发出了各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这些装置也适用于地下建筑,是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的一种新兴产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具有配电盒补偿双重功能,可以有效节约初投资。大型地下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照明就可以通过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来改善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充分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2.3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照明电器 照明电器主要包括镇流器、触发器、灯座、电容和保护装置。其中,镇流器的选用是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措施,镇流器又有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之分。当地下建筑以荧光灯作为主要光源的时候,电子镇流器相较于电感镇流器来说有其自身的优点:①节能。电子镇流器一般情况下多使用20到60khz的频率来供给灯管,让灯管的光效比工频提高大约10%左右,并且电子镇流器自身的功能消耗低,使灯输入的总功率下降了大约20%,具有更好地节能效果。②输出光通量和输入功率稳定。高品质的电子镇流器的稳压性能很好,当遇到电压、电源的偏差很大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功率恒定的光源,稳定逛的照明度,有助于节能性的提高。③噪音低。高质量的电子镇流器的噪音可以低至35db以下,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感觉不到这种噪音的存在。④功率因数高。25W以上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荧光灯,它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⑤没有频闪。电子镇流器是等发光更加的稳定,消除了频闪,这样便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视觉分辨率,降低由于长时间工作所带来的的视觉疲劳,有助于视力的有效保护。⑥灯管的寿命得以延长。高品质的产品对灯管的影响不大,损害小,使灯管更加耐用,延长其寿命。⑦起点可靠。灯管预热后,一次起点就能成功,避免多次起点。⑧可以调光。高效荧光灯搭配上可调光的电子镇流器,能够实现2%至100%的大范围调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电子镇流器都有以上所诉的各种优点,只有设计优良的高品质产品才会有这些优点。 3、总结 当前,建筑照明的工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设备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早已不光是作为人工光源为地下工程建筑提供助力,同时还是改善地下工地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节约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当前地下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照明技术在适用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缺乏考虑照明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不利于对照明方案的评价分析;照明设计对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考虑不足,影响设计效率和照明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且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等。还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引起相当的重视,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实践操作为准绳,努力将该项技术的使用进行推广和升华。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某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 大型地下建筑施工由于其施工环境的复杂,其施工技术难度也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大型地下建筑基本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从工程的前期勘察,地下工程土方开挖及维护,工程后期的控制参数的测量和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某市大型地下活动中心工程施工实例分析,对大型地下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地下建筑施工技术开挖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短缺,许多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建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因此其施工技术类型与施工难度较地上建筑都有很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对于地下大型建筑的安全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大型地下建筑基本施工技术介绍 2.1 工程前期的勘察 对于地下大型建筑的施工而言,施工前的地质、地形以及位置勘察都是非常重要的。地质勘察主要是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探测,通过地质勘察的结果来设计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地形以及工程位置的勘察对于过程的施工方案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地形以及过程位置的勘察,可以计算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及地面建筑的影响值,设置合理的施工参数。在大型地下建筑施工开始前,地质勘察和地形位置的勘察都是必须的,地质勘察的范围一般都要超过要进行范围的三倍以上,最终的勘察结果都要得到《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并且在工程正式开始前都要有《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2.2 地下工程的土方开挖及维护 土方开挖及其工程围护是地下过程的主要实施阶段,这一过程的实施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说明》来进行。对于不同的地下工程,其土方开挖的过程以及围护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是由于其地质构造以及施工位置等决定的。但是,一般来说,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边开挖边围护,并且必须设计合理的开挖步骤。一般地下十几二十米深的地下工程大约要分五到六步进行土方开挖。地下工程围护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除了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之外,还一定要考虑建筑在地下的隔水,保证基坑安全。 3、某市大型地下活动中心工程施工实例分析 为方便居民生活,某市决定在市中心路附近拟建一大型地下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分为三层,一层为大型地下商场,二层、三层为地下停车场。拟建基坑南北向长约120m,东西向宽约50m,开挖面积约为6000m2,周长约为340m,开挖深度为17.5m。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1 地下活动中心位置及其地质勘察情况 本工程与闹市区紧邻,南侧为两栋五层酒店、北侧为广场,活动人员多,周边环境较复杂。建设单位委托市勘察研究院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形成了具体的勘察报告。施工单位根据勘察报告及周边环境设计了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 3.2 具体施工要求 (1)灌筑桩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桩位测量放线:根据现场坐标基准点及高程基准点测出桩位中心,打入定位桩。锅锥钻机就位:移动钻机,使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再找平垫实,使机座周正水平。使桩位偏差 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外。制作好的钢筋笼,即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钢筋笼孔内安放:钢筋笼在孔口焊接,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钢筋笼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至孔内,严禁猛提猛墩,隔4米在钢筋笼四周均匀设立3个水泥保护块,钢筋笼下放至预定位置后,应在孔口固定,以防其上窜或下沉。 下导管: 1)导管的选择:采用螺纹接头连接的导管,其内径Φ250,底管长度为4m,中间节长度一般为2.5m,导管管身应无破损,接头丝扣保持良好。 2)导管下放:导管在孔口连接应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灌注前应保证导管底端距孔底0.5m距离。 砼灌注: 原材料试验:原材料主要有钢筋、商品砼。进场的钢筋须有质保单,并按规范规定分批做抗拉、冷弯等性能试验,商品砼须有相应的质保书,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下砼灌注:灌注前,计算出砼灌注初灌量。施工中要保证灌注初灌量,灌注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砼面,并做好砼灌注记录,灌注砼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灌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试块制作:标准养护按一桩一组,同条件养护共3组;为便于给土方开挖时判定砼的强度提供依据。 起拔护筒:砼灌注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灌注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2)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钻孔和锚杆制作: 钻孔前先放线定位,保证土钉位置正确,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钻孔深度要比设计深度多100mm~200mm,以防止孔深不够。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帮条焊,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2000mm设置定位托架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为保证非锚固段可以自由伸长,可在锚固段和自由段之间设置堵浆器,并用PVC管套住自由段。 注浆: 孔内注浆用M15水泥砂浆,采用压力注浆,掺入水泥用量7%的膨胀剂。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采用干成孔作业,灌浆前封闭孔口。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灌浆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张拉工艺;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 喷射混凝土: 钢筋网应在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移动。钢筋网片采用φ6@200×200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为200mm。喷射混凝土为细石混凝土,厚度为100±20mm,强度等级为C20;为加强支护效果,在喷射时掺入3%的速凝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通过实验确定,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2mm;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事先对操作手进行培训,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质量能达到要求;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喷头与受喷面之间的距离宜控制在0.8m~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但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一方后再侧向喷填钢筋的另一方,防止钢筋背面出现空隙;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坡上垂直插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在喷射混凝土初凝2h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此后应连续喷水养护5~7d。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100mm×100mm×100mm试块进行测定,制作试块时应将试模底面紧贴边壁,从侧向喷射混凝土,每批至少留取3组试件。 3.3 地下活动中心监测要求 根据设计文件以及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在地下活动中心施工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工程变形提出如下要求:地面建筑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20mm;活动中心土方开挖及回筑阶段,导致的地面及地面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10mm;活动中心墙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R≥15000m;相对变曲≤1/2500;由于建筑物垂直荷载(包括基础地下室)及降水、注浆等施工因素而引起的活动中心前提外壁附加荷载≤20kPa;由于打桩振动、爆炸产生的震动引起的地面变形峰值速度≤2.5cm/s。 3.4 地下活动中心施工成果 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对活动中心土方开挖及围护工程进行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安全问题,并且对地下活动中心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实时的监测,在过程施工最终结束后,进行了最终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变形以及工程要求指标全部合格,工程质量良好。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的探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需求的不断增长,地下工程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地下工程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防水工程应遵循的原则主要针对实例中的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作出了相关的阐述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防水措施 1地下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地下防水工程在实际的应用中是为了解决地下室防水和基础渗水而采取防水性设计和施工。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防水的软性材料,即卷材进行施工,如App、SBS等防水卷材;一种是结构性的防水设计,即采用防水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为了保证建筑的地下部分正常使用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对地下部分采用防水工程来做好预防工作;否则下部分一旦出现渗水一则会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一则会影响整个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对其进行处理还需要耗费后期维护的费用。 同时防水工程是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具备的一个应有的功能,此功能从小处看是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卫生条件,从大处看还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无论是那种建筑形式其地下室和地下部分都不能出现渗水现象,因此地下防水工程对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 2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工序为基坑开挖—基层混凝土施工—保护墙施工—铺设防水卷材—铺设油毡层—浇筑混凝土—侧墙施工—外墙防水卷材铺设—外墙卷材保护墙—回填。通常来说当前实际工程中采用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主要有3种: 2.1外防内帖施工法。外防内帖施工法是先在底板垫层砌筑完毕保护墙,而后在保护墙及垫层上粘贴防水卷材,待防水层完全做好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此种方法适合用于施工环境条件不利,不利于外贴法施工时的最常用方法。 2.2外防外贴施工法。此种施工方法是在底板垫层上直接铺设防水卷材,然后对保护墙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在保护墙的外面铺贴防水卷材,与外防内贴施工法相比,此种方法可长久的保持室内的干燥,这是因为保护墙因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得干燥,进行对室内有一定的吸湿性。此种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进行基坑开挖时,须采取较多的支撑措施来保证防水工程的顺利完成,加大了防水工程的工作量。 3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 3.1混凝土配合比 (1)本工程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388k~m3。 (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3,含泥量小于3%,泥土含量小于2%的中砂。 (3)石子采用5-35mm粒径,含泥量为0.5%,拟块含量为0.4%的碎石。 (4)外加剂采用EC一1高效防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的3%。 (5)为减少水泥水化热,掺入适当的粉煤灰,级别不低于二级,本工程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的12%。 3.2混凝土施工工艺 (1)基础底板混凝土。基础底板混凝土属于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本工程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能较好适应泵送工艺,避免经常拆卸输送混凝土管道,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并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 (2)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每次浇筑厚度应控制在0.5m左右,每次浇筑墙体长度不大于30m,浇筑时应保证连续性,振捣密实,养护到位。 3.3质量保证措施 (1)配合比控制。本工程底板和外墙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5,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为42.5MPa;本工程石子量大粒径控制为35ram,吸水率不大于15%;砂采用中砂,砂率控制为38%;为减少水泥水化热,水灰比控制为0.45。 (2)混凝土坍落度。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搅拌站设专人管理,测定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测两次,以解决坍落度过大或多小问题。并且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现场实测值控制在(120+20)him;当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出现离析,必须退还搅拌站进行二次搅拌;当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因为底板是在夏季高温施工,在泵车上覆盖湿草袋并及时浇水,以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 (3)防止出现冷缝。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合理的分段分层施工,分层厚度为O.3m,分层的接头时间间隔不超过2h,施工中交接的临时结合的竖向缝,要互相错开。 (4)混凝土振捣。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二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5)防水混凝土施工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将混凝土捣实至表面呈现浮浆、不冒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振捣时间为10:30s,避免漏振、少振和超振。 (6)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两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尺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 (7)混凝土养护。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并且应在混凝土浇捣完毕12h内完成,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养护期间应密切关注内外温差,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C,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大气的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C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4.1自防为主的原则 砼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这类工程,工序简单,工期较短,造价较低,且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高层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砼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灰土辅助防水层。而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除具有膨胀功能外,对砼还有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砼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砼相同,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要优先选用不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盐水泥。加料程序与普通砼相同。PNC的掺量要制作专用工具,专人负责,误差要小于0.5%,搅拌时间,用强制式搅拌机时比普通水泥砼延长30秒钟以上;用自落式搅拌机时,要延长1分钟以上,搅拌时间的长短,以搅拌均匀为准。砼的运输、震捣与普通砼施工一样。但是对于自防水砼更要注意震捣密实,不能漏震。浇注完后应加以养护,及时用草帘覆盖。砼硬化后,要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如出现蜂窝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处理后,再用掺PNC的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好。 4.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围护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施工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严把材料关,俗话说“材料是基础”,对材料要保证:材料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抽检必须合格而且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 (2)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施工管理主面应做好交底,跟踪检查要旁站监督及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返工。操作方面军要按交底的要求和施工顺序进行,注意找平层要清刷干净,基层处理剂应涂刷均匀,使用的防水卷材道数、厚度应符合标准,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不应小于100mm相邻两幅应错开1/3幅宽,不得有扭曲和褶皱。收口和细部处理应符合要求,完工后检查合格应及时做保护层和回填土。 5结语 地下室防水技术已经是建筑地下室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本工程在采用该项技术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对建筑的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重点的处理,在工程结束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本工程地下室无一处透水现象,防水效果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想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同时对建筑的特殊部位进行着重处理。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摘 要】近年来,带地下室、地下车库的建筑工程已经屡见不鲜,但这些地下建筑工程也面临着不少施工难题,尤其是对防水技术的高要求。本文结合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的特点,对地下建筑工程关键部分的防水技术进行了介绍,以确保地下建筑防水的可靠性。 【关键词】地下建筑;关键部位;底板;外墙;防水技术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因此,地下建筑的建设也就越来越多。地下建筑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但是地下建筑的防水问题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施工难题。地下建筑一旦防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将会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地下建筑建设方应对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予以高度重视,必须制定周密的设计方案和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防水技术。 1、地下建筑防水特点 地下建筑的类型分掘开式和掘进式两种。两者的防水技术基本相同,只是在技术细节上略有差异。本文以掘进式地下建筑的防水技术为研究对象。 掘开式地下建筑多见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如人防地下室、地下库房、地下商场等。掘开式地下建筑又分为单建式和复建式两种,单建式地面不建其他建筑,复建式则有建筑。 单建式地下建筑防水比复建式地下建筑多一个顶板防水界面。复建式是建在地面建筑下面的,故顶板防水比较简单,其他五个面防水做法两者没有区别。 在地下水丰富的南方地区,单建式建筑还必须考虑抗浮问题。 地下建筑的防水技术措施一般采用混凝土自防水和附加材料防水两者相结合的形式。混凝土自防水的做法,是指利用混凝土自身的防水特点作为第一道防水层,也是最为保险的防水措施。附加防水材料有卷材和涂料,附加材料要做在迎水面才能起到好的防水效果。 2、地下建筑关键部位防水技术 2.1 地下建筑底板防水技术 地下建筑的底板,在掘开式地下建筑中是结构受力的重要部分,对人防地下室更是如此。一方面,要承受一部分建筑的部分结构荷载;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反作用力,在战时遭炸弹攻击时还要承受爆炸的冲击力,故一般地下建筑的地板都比较厚,钢筋混凝土板厚都250mm以上。底板比较厚对防水比较有利。底板的防水一般构造做法:在浇注底板混凝土之前先要把附加防水材料这道工序做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混凝土底板施工。 对面积大的地下建筑,底板在施工时需要设施工缝或变形缝。施工缝是底板防水的重要部位,通常的做法是在设施工缝处放置钢板止水带,并辅以聚合物防水砂浆,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见图1) 图1 施工缝(变形缝)大样图 2.2 地下建筑侧墙防水技术 掘开式地下建筑侧墙的防水与底板方法类似,地下建筑侧墙施工场景。由此可以看到侧墙的防水采用了防水卷材,使用粘合剂贴于墙外侧,为了保护防水卷材不被破坏,卷材敷设完成后又做砖砌护墙。 2.3 地下建筑顶板防水技术 顶板防水技术与底板类似,所不同的是工序与底板正相反,先做好混凝土结构层,然后再做防水层。防水层上部用细石混凝土按1%找坡,其作用是避免土壤中的水在顶底上部积存滞留,保证顶板的防水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地下建筑的上部做水景的情况,此时不能只靠地下建筑的顶板承受上部水池的防水,而应该在做水池时做好自身的防水(见图2)。 2.4 管道穿过外墙的防水技术 掘开式地下建筑管道穿过墙壁、顶板、底板的节点处,是防水的重点部位。 图3给排水管道穿过墙壁时的施工场景。在所有地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都必须严格遵守管道(水管、电管、风管)穿过墙壁及顶板、底板时要预埋套管的规范。严格禁止事后在壁板上凿孔洞,其原因是事后凿孔洞一则破坏建筑的结构,二则不利于防水。套管的大小取决于管道的大小,套管在中间部位焊有止水钢板,钢板呈圆形状。套管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墙体钢筋上。 图3中看出,管道穿墙节点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防水系统,除了穿墙处需要做套管外,还要在建筑外部设置检修窖井,窖井内设集水井,及时排除窖井内的积水。套管穿墙在安装管道时,要在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防水材料,可以使用油膏麻丝或防水泡沫膨胀剂填充,以避免外部水的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