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从总体来看,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不理想,大多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还存在较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其完善与改进的过程必然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部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等一些公共领域,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变得愈来愈重要了,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也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事业单位聚集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事业单位作为优质人力资源聚集地,其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对促进国家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于广大事业单位来说是一次历史机遇,人力资源如何改革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人事管理模式的问题和不足日益凸显出来,甚至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作为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发展与前进,更好地提升单位的竞争能力,就需要一群高标准、高质量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人员管理不断进行优化,真正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需要。 二是事业单位人员积极要求进步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中的人员都有着自己长期的职业规划,如何和单位的发展相共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需要对单位中的人事管理进行更好地优化,使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都与单位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单位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对单位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着自豪感和归属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的需要。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得到了体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障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合理配置,在创新方面,要求事业单位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有创新的思维,强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是管理基础薄弱。从其人事管理内容及制度规范来看,大多也是依据上级主管机关人事部门的要求,管理主体缺乏主动性,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较少调查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管理的现代知识和智力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 二是管理思想落后。我们国家事业单位管理方式还是会受到传统的一些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外国先进国家。现在大部分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工资、录用、晋升等,缺少对现在单位的发展与员工的未来进行规划,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没有把员工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表现的不灵活,使得员工无法感受到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三是职工能力素质较低。事业单位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组织,具有专业性较强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重视对其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否则必将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阻碍事业单位正常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完善的培训规划,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体系,这就造成无法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管理人才短缺,从而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利益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四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很多单位还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现象,单位领导在员工绩效考核中的权限过大,人为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另外,对员工的考核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量化指标,考核结果或流于形式,或取决于单位领导,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是摒弃传统观念、勇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就是要摈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体系的创新,这就需要在人力管理方面进行有力的变革,建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单位的管理问题就是现在影响单位人才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人才的外流现象特别严重,这会导致单位工作效率的严重下降。要改变单位自身的不足,把每一位的员工热情调动起来,减少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加强全体员工的团结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凝心聚力共同为单位的发展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二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单位的优化资源管理力度是保证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有力保证。单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面向人力管理方面进行改进,保证资源框架的完整与优势,完善现有的不合理的框架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的调整,保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最优化,保证每个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激发,使其产生利益最大化。 三是加大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力度。单位必须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力度。要结合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与安排,加大对事业单位职工培训的合理投资,形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完整的系统化体系。要以能力建设与提升为突破口,根据单位内部人力资源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材施教,丰富人才培训和开发的途径,保持员工培训内容的超前性,对于关键性岗位,其培训投入和开发力度尤其要加大。通过培训,职工的观念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升,岗位适应度也能得到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能力。 四是积极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是人资源管理的核心手段和工具,绩效考核与评估在事业单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各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创新设计新的考评体系和指标维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地区实际、层次和部门性质的不同实行分类考核,设置相应的评估维度,同时细化每个维度的具体指标,尽可能量化关键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定量评估为主要形式。绩效考核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公开性和民主性,鼓励员工的全方位积极有序参与,真正提升绩效考核的作用和绩效考核的效果,不断扩大考核结果的运用范围和深度,使绩效考核的约束、激励和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现在的事业单位是我们国家主要人才的聚集区,也是我们事业单位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必须正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创新意识,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作者:张海燕 单位:黄岛区宝山镇政府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人本管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有效促进的手段,是事业单位经营过程的必要途径,是事业单位制度的核心,对于激发职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是激励职员与事业单位维护共同核心目标的基本保障。随着“以人为本”制度化建设的改革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然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部分,得到国内外企业的一致认同和重视。文章从行政管理专业内容出发,探究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和漏洞,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和专业知识,提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人本管理;人力资源;和谐文化 在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和谐的事业单位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要求。在时代的牵引下,在国家制度、政策的规范下,事业单位需紧跟党的、社会的发展,深入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走职员群众路线,将群众力量转化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在“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逐步推行“人本管理”。所谓人本管理,事业单位的核心之一是职员。事业单位发展要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就需要团结职员,展现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共同构建和谐事业单位。和谐事业单位的深度与意义实际上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一致的,要求事业单位既要追求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事业单位对职员、对社会承担的相应责任。在发展中,事业单位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发展;要紧抓人才机制,维护职员切实利益,调动职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职员、领导、事业单位三方之间的和谐相处,鼓舞职员为事业单位做贡献。总之,在构建事业单位文化、倡导事业单位精神的过程中,职员是发展的根本与基础,一切需从基层做起,从实践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开展“从职员中来,职员中去”的事业单位活动,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引领事业单位价值导向 事业单位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体系,来源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和事业单位的特点、性质。事业单位推进人本管理,有利于引领事业单位职员向一致目标看齐,在领导的带领下,怀揣共同的奋斗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当事业单位上下都坚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职员的集体意识愈发强烈,更容易激发职员将精、气、神统一起来,合成强有力的事业单位精神力量,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二)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关系 专注的事业单位需要有和谐的氛围作为支撑,人本管理,能有效地集合职员的正能量,使职员在和谐的环境中为事业单位创造更高的效益。事业单位推行人本管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不论事业单位处于哪个阶段,都能保持较高的活力和稳定性;有利于职员、领导、事业单位三方之间的利益协调;有利于化解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矛盾和纠纷。对于事业单位领导来说,加强人本管理,能规范其管理方式,激发其管理才能,提高其管理威信。对于事业单位职员来说,得到事业单位适当有效的人本管理,能缓解负面情绪,化解层级矛盾,维护个人利益。 (三)激发事业单位创新改革 随着时代的变化,事业单位职员的需求和价值体现已经不是简单的体力、脑力的付出,更有激情与创造的潜力。事业单位深入人本管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百家争鸣,能创新思想观念,有利于转变传统老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上有所突破;有利于激发职员热情,增强职员主人翁精神,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改革,升级转型。 (四)提高事业单位社会威望 当代事业单位将和谐事业单位文化的构建融入其总体发展目标中去,而人本管理则是重中之重。事业单位从人本管理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组织开展有内容、有意义的事业单位人文活动,能通过教育与实践,提高全体职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加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事业单位与社会互动、联系,提高事业单位的知名度和威望度,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事业单位着重于人本管理建设,旨在能全面提高职员基本素质,摒弃传统老套的方式方法,改革创新,走出符合现代职员、现代事业单位的建设风格。在实际工作中,某公司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脱离实际,未求真务实 先前该传统的人本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发发报、讲讲话,只注重宣传的表面功夫,并无多大实效作用。公司未根据职员实际情况和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制定系统性的规范的人本管理工作,将“人本”思想渗入日常工作中,未密切联系公司生产经营的管理,实现人本管理工作的常态化。 (二)空余表面,未细致有序 事业单位人本管理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内容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然而,该公司人本管理只涵盖了整个事业单位发展,并未细致入微,把教育相关做细做透,更未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情况采取的管理方法大致相同,因此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三)内容生硬,未以情动人 虽推行人本管理,但实际工作过程太过生硬,强调通过强制性、指令性的要求,导致职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使得层级之间的人本管理工作适得其反。人本管理不应是口头文章,应要求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从职员需求出发,寻求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渗入到日常工作中,与娱乐休闲的形式与职员接触。而公司的人本管理却未能做到以情动人。 三、事业单位实施人本管理的措施分析与建议 事业单位深入推行人本管理,提高职员基本素质,就要紧紧围绕职员,想职员所想,做职员所需。再纵观事业单位整体,以科学的现代化的方法,开展人本管理工作。 (一)加强事业单位思想建设 1.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事业单位人本管理工作在基层职员中开展,但需要事业单位领导以身作则。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整体状态,也影响着职员的工作态度、热情与质量。因此要先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领导的实际行动为模范,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深化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与人本管理工作相互作用的意识,为推动事业单位人本管理打好基础。2.组织教育队伍,创造学习氛围。以前事业单位对于人本管理缺乏一定的专注度,对于相关工作的内容或多或少,不甚在乎。但提高管理质量和成效的关键依靠专业的事业单位领导者。人本管理要求事业单位需要选择有专业能力及长远见识的领导者,通过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手段确保管理工作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时刻关注职员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用真心帮助职员解决困难,用爱心帮助教育后进职员,用耐心化解职员矛盾,架起事业单位和职员的连心桥,增强凝聚力。3.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展学习活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深化事业单位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理论学习,就是要加强事业单位日常对于人本管理的宣传和引导,将人本管理细化到日常工作中,并与各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相结合,增加职员的参与度,提高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4.联系事业单位内外,构建人本管理网络。随着社会形态的逐步稳定,人本管理不仅仅是单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向,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事业单位可以针对时展和自身需求,共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人本管理的社会化网络,以便挖掘更多的共有资源,不断提升人本管理的整体效能,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活动模式,共同提高事业单位职员的基本素质。 (二)构建事业单位和谐文化 所谓“以人为本”,要求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能始终专注基层职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状态。职员是事业单位之根本,构建和谐事业单位也需从基层走起,从职员走起。现代化的科学的事业单位管理经营,从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1.管理张弛有度。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事业单位得以成功的关键点,要以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现推进事业单位的创新,最终成就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科学的事业单位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要从职员本身出发,实现全员参与。一方面事业单位要与职员树立起一致的管理目标,保证职员的集体意识;一方面职员参与要渗入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循序渐进,在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制度三方面着手,实现全面的科学的管理。2.制度因时制宜。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必须有规章制度对职员的合理约束。构建和谐事业单位,有效的制度建设也是重要手段,能起到监督作用。合理的工作机制能监督职员“爱岗敬业”,保证在有序的工作环境中做好本职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机制,能有效激励职员的作业兴奋度,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事业单位创造效益最大化。但和谐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应该死板恪守,而应在时间、生产对象、职员状态等不稳定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广纳职员的意见和建议,因时制宜,做好相应的修改。源于职员自己提出的事业单位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和激励作用。3.干群关系和谐。要带动职员的积极性,作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者等层级的领导要时刻保持与职员的和谐共处。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时刻保持自身良好的工作作风,不仅要着眼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还要时刻关心职员的切身利益。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要深入职员群体,时刻为职员着想。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依靠职员,那么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切实为职员办实事、解难题,要及时了解职员所需,发现并及时解决职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另一方面,领导与职员要互相监督,职员日常表现以考核机制为标准,那么事业单位领导也要做到政务公开,让职员知道领导在做什么事,以防领导层级内滋生腐败。 (三)树立事业单位核心目标 职员是事业单位的基础,依靠职员,共同树立事业单位目标才是人本管理的核心任务。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事业单位要把自身生产经营、和谐发展的目标与实现职员的现实利益及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员群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尊重职员。职员都是事业单位最实际的需要。事业单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就要优先尊重每一位职员,不论工种、性质、年限、效益等。事业单位要切实保障职员的地位,才能保证职员把事业单位作为家庭,“想事业单位所想,做事业单位所需”。2.关心职员。事业单位要深入职员工作与生活,维护职员的合法利益。一方面,要从事业单位各项制度中保障或满足职员的合理需求,特别是职员福利方面,例如休假、旅游等。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关心职员的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为有需要的职员提供生活辅助,例如住宿等。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事业单位要从法律、法规、政策上维护职员的切身利益,例如缴纳社保、医保、养老等。总之,事业单位要把职员放在心上,为职员办实事、办好事。3.培养职员。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和需求,事业单位应对职员开展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员水平和整体团队素质。一方面要做好职员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提高职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促进职员实现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主动积极实施职员技能培训,或是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培训课程,例如“新老搭档”;或是承包给第三方教育机构,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此外,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地将职员的技能提升与年终考核相挂钩,更好地激励职员完成职业化训练,给事业单位创造更高价值,给职员自身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营造事业单位人本氛围 要构建和谐事业单位,走基层路线,就要在职员内创造和谐氛围。1.保持极佳的精神状态。事业单位在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了具有特色的事业单位精神。在事业单位的带动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高调的口号,才能更好地激励职员保持高调的“争创一流”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事业单位精神是激发职员斗志的精神食粮,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鼓舞下,才能更好地激励职员团结一致、勇争第一,才能在极佳的精神状态下,与事业单位共进退。2.保持良好的价值导向。优秀的事业单位文化是其生产经营及发展中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标准。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在职员中树立起和谐的发展理念,结合职员特点、事业单位特点、社会特点,有效利用周围文化资源,创造和谐事业单位文化,集合职员力量,从中总结出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特色与事业单位目标一致的,能带动广泛积极性的事业单位价值观,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开展活动等形式,在事业单位中传播事业单位思想,引起职员共鸣。 四、结论 职员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源泉,而和谐的事业单位文化是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构建和谐事业单位是时代需要、发展需要,而从基层走起,从职员开始,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事业单位应以职员为本,以事业单位文化“软实力”为突破口,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效益最大化。 作者:李岩 单位: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水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了基本的规范。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要求每一个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储备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0引言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个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但是事业单位即使招聘到高质量的人才也会因为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问题而无法留住人才,因此,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中高质量人才的去留。为了留住高质量的员工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需要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1发现当前问题,明确考核出发点 一个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和团队的工作成果、潜能、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给予员工合理的薪酬的过程。一个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出发点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及员工的薪资水平,绩效考核同时也发挥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评判员工工作成果的作用,因此,绩效考核对于人才的成长甚至对一个事业单位的壮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首先应考虑绩效考核的出发点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的才可以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制定符合一个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才可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应先与单位领导进行深入的交流,对事业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各部门工作的任务衔接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了解。在了解了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将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员工的工作成果、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事业单位发展方向匹配的潜能作为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依据。绩效考核包括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根据组织不同的团队和个人设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在团队绩效考核中人力资源不仅要关注团队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从而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也要关注在团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成员间的工作任务划分、成员间为了共同的工作目标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从而建设一个凝聚力高、共同面对风雨的高质量团队。在个人绩效考核中人力资源要全方位地进行评价员工的个人行为,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态度,给予每个员工最公正的绩效考核。 2落实以人为本,强化激励机制 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目的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事业单位招聘高素质的人才、培训员工增强员工的技能水平以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高标准的绩效考核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需求留住高素质人才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储备人力。人力资源管理者若要达到更好地分配和应用人力资源,使得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让员工心服口服的水平,关键在于更好的服务、从心底里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让员工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真正为自己着想的心意从而使得员工对事业单位达到高度的忠诚感的目标,就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员工服务,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经常通过与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工作现状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认真聆听员工的建议并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改善,为员工做好表率,才能真正地捉住每一位员工的心。另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也要强化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激励激活员工的斗志,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长处,对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不要采取批评惩罚这种消极的方式,而要采取沟通协商等积极的处理方式,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若采取消极的方式处理会极大地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总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员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满足员工需求,最大限度地激活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3加大绩效奖励,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薪酬对员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加大绩效奖励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绩效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测评大赛,要求每一位员工参与。在比赛中获胜的前十名可以奖励自己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这个诱人的薪酬奖励可以激励员工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将自己在空闲时间所学充分地应用在工作中达到职业技能的炉火纯青的水平,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比赛既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也可以使事业单位保持一种向上、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气氛,这样的事业单位才会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才会在事业单位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另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例如:采取社会培训班、远程教育、网络大课堂、业务讲座等形式,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中要发现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管理好绩效考核问题,明确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同时加大绩效奖励,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员工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王文郁 单位:山东省招远市婚姻登记管理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且事业单位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总结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创新的措施,以期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形势所提出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转变管理观念,积极主动地对管理模式和制度加以调整和创新,进一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正视并想办法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通过良性管理使人才充分发挥其优势,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一、事业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我国的事业单位,指的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相应组织通过对国有资产的利用而举办的,专门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一系列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从事业单位的定义中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提供服务的部门。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为充分、有效、合理、科学地发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物的过程中,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和追求利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行为的有机整体。所以说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人力资源是各个生产力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都来自于人力资源,因此,人力资源对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包括人员的招募、甄选、培训与开发,以及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的监理,要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首先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搞清楚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制度改革进程相对落后。 从进入二十一世纪开始,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改革就从未停止过,许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在探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经过多年探索,他们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人才流动、职称管理和合理分配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就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事业单位内部体系十分复杂,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因而从整体情况上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进程还较为落后,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事业单位往往实行的是干部身份终身制和报酬平均分配制,这两种制度大大限制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效用。由于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就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思上进,不求进取。虽然改革开放之后,事业单位对其绩效考核机制和薪资分配机制进行了一定改革,但其考核机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了一定限制。 3.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制。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出口”的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使得相关部门无法有效进行人员分流改革。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1.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要使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更加有效,首先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体制的激励下,在单位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有效发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作用,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成效。 2.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力。 思想观念往往是社会行为的指导者。在事业单位中,更新其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工作动力是来自于人的,因此,人力资源就是事业单位的核心,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核心作用,并对其核心地位加以肯定,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有效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所以说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保证其行政执行能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应该贯穿于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始终,而且应关注每一个细节,实时将工作人员及部门的绩效信息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和领导,从而使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进行进一步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作者:张广良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人事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探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重视,事业单位也顺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了绩效考核的管理。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1.引言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中也是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实施绩效考核,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都能够有效上升。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2.1是事业单位任用员工的考核条件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力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事业单位对人才的任用直接关系着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事业单位的体制在不断完善,聘任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在聘用人员的时候,绩效考核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聘用人员的时候,需要对员工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都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而绩效考核正拥有这样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细致的了解应聘的员工的基本情况,让事业单位选择最合适的人才为单位服务。 2.2是激励员工的指标 在事业单位中,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以绩效考核为指标,推行有效的可实施的奖惩制度,将员工的实际薪资与其绩效直接挂钩,工作表现积极的员工给予鉴奖赏,表现不佳的员工给予惩罚,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体系执行,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还是工作成效,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时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奖罚分明,以此来激励员工[1]。 2.3是员工劳动报酬的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按劳分配已经成为了多数企业或者单位的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中也是一样,实施绩效考核,将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原则,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薪酬与员工的工作成效息息相关,将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员工劳动报酬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员工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的浮动工资,这一部分也就是员工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成效来确定绩效工资的多少,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总和才是员工的总工资,这样既保证了员工的基本工作,又可以利用绩效工资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的策略 3.1明确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所有战略管理的核心。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还没有全面认识,也没有制定完整的机制使绩效考核正常运转,往往只是将绩效考核看成是日常的事务工作,使绩效考核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真正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将人力认为的发展理念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要考虑到员工的切身需求,包括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将所有的员工都统一到事业单位的目标和组织中来,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福利和待遇,同时员工的升职加薪也应该列入其中,那些偏离了组织的目标的员工自身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从而促使所有的员工的工作都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 3.2建立科学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与有效的考核制度息息相关,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考核制度才能让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而有效的考核制度应该与实际工作的指标贴近。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制定的考核制度的指标都偏离了实际工作,虽然建立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但是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为了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考核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在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时,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参考,根据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在现有的考核制度上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修改,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估的维度。不同工作的考核评估的维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单位在制定评估标准的时候要从实际工作出发,与实际工作的特点相结合,做到评估的科学性,同事也要保证评估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3.3强化上下级的沟通交流 绩效考核的实施需要上下级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制定的激烈机制应该是与员工的切身需求和利益息息相关的,所以下级员工的信息反馈在绩效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只有足够重视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管理中必须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管理者在制定绩效制度和目标的时候,应该与下级员工及时沟通,从员工的目标和年终评估出发,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实际考核之前,部门管理人员应该与员工交流,将事业单位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相结合,达成共同的绩效标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在考核结束之后,部门管理人员也要和员工及时沟通,针对员工的绩效的意见和建议而谈,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参与进来,制定今后工作的改进方案[3]。 3.4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 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绩效评估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对员工绩效的评估科学合理才能说服员工,让员工心服口服,从而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估,应该要全面科学,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一些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来评估的,但是上级领导和员工的接触有限,对员工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很多时候并没有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只是根据印象做出评估,这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非常不利的。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应该包括上级的评估、同事的评估以及自己的评估,只有将这几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考核的全面和准确。 4.结语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在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应该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同时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使绩效考核作用可以充分发挥。 作者:黄丽蓉 单位: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金山街道办事处
组织管理论文:浅谈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与组织管理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与有关学习心得体会,就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和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任务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全面展开了讨论,对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1、对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国内乃至全世界基本形成共识。关于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国内有关论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树。就其目的而言,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对于激发人们积极投入体育实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从宏观上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因而由此反映出来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在观点及其内容上各不尽同。笔者积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与学习体会,认为“技能”、“体质”、“人才”均不能单独构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以青少儿为对象(其年龄一般在6—7岁—21—22岁),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说,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佼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箱力学习,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奠定某些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学习体育的这一宗旨,与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拓型人才的目的不无一致,反映了青少儿的身心特征,体现了体育的目标功能和国家社会对青少儿一代的期望。由此也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地位。而青少儿的体格健美、体质强壮,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兴旺发达;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生活习惯,又正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多种身体技能及其迁移,必然影响到青少儿现在与未来的学习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殷。如实说,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己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为此,务必加强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务:①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②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③加强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与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作风及坚持体格锻炼的习惯;④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社交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2、加强管理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明确了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管理。所谓管理,泛指对学校全部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监督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小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工作,体育骨干队伍,体育图书情报,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以及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管理。其中,应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为根本,而以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因此,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应该是: 2.1 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2.1 校长学校体育工作应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由校长或副校长分工主管。其基本职责是:①根据上级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指示,结合学校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总的目标要求,并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②深入实际,检查、评估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效果。③加强对体育组(室、部)和体育教师的领导,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支持鼓励他们钻研业务,尊重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④动员教育 班主任、辅导员及全体教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⑤提供必要的体育经费和物质条件保证。 2.1.2 体育教研室(部)是学校中具体组织实施体育工作的部门。其基本职责是:①根据党的教育,体育方针,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指示以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学校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工作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报请学校领导审查批准。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体育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建议。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③协助校医室(院)定期检查学生身体,建立健康卡片。④协助总务部门做好场地设施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养工作,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动员教师维修、自制体育器材。⑤做好体育的宣传工作。⑥关心教师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1.3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中坚力量,其基本职责要求是:①自觉坚持政治、思想、业务进修,做一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强、体格健壮、姿态优美的又红又专的体育教师。②根据教育计划和大纲精神及时制订各种教学文件。③热爱关心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④协助学校医务部门检查学生身体,建立健康卡片。⑤积极做好体育宣传工作。⑥自己动手及时维修、自制体育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公物。⑦结合学校体育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2.1.4 班主任、年级辅导员①将体育工作列入本班、本年级工作议事日程,并结合本班、本年级实际情况作好具体计划安排。②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关党的教育方针、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在搞好文化学习的同时,积极上好体育课,搞好课外体育活动。③以身作则,规范带头,主动协助体教师开展各项体育工作。 2.2 齐抓共管,提高整体效应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事关全体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工作过程,涉及面广又很具体,只有全校师生员工上下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因此,学校对其体育工作实施全面管理过程中,即从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检查督促,效果评估的全过程,都应全校动员,实行齐抓共管,追求整体效应。更要不时运用评估所获信息,调控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能。其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①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②体育教研室(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程度。③体育教学质量。④群体活动开展情况。⑤学生体格、体能、姿态、素质发展情况。⑥学生健康状况。⑦体育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使用情况以及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保管与使用情况。⑧教育科研进展及其主要成果。 组织管理论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组织绩效关系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HRM)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 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确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管理学术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工业关系(Industrial Relations)》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都有相关研究专刊。 许多优秀公司,如UPS、GE等的实践也证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提高组织绩效,开发组织能力并使其最大化,进而提升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深入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或实践组合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对于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深受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性理论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有三方面: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否是影响组织绩效最重要因素假设的验证、是否存在与组织最优绩效相关联的某些或一系列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研究表明,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确定与组织绩效有更大相关。但是批评者认为,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不是某些单个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因为单个实践容易复制,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特质化、复杂性、难以模仿和路径依赖的特点。 不少学者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Leverin和Moskowitz (1993)调查了美国100家最好的企业,Lawleretal (1995)调查了《财富》杂志上的1000家企业,均发现员工参与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导致更显着的投资回报。当这些实践作为一个系统来实施时,这些影响是最明确的,它将使相互补充的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联合成为一个内部一致的系统,并直接与价值创造相关联。 Ivhniowskietal(1997)和Berg(1999)研究了钢铁行业高绩效工作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发现更创新的实践活动与更高的生产率相关联。在对制造型企业研究后,Appelbaumetal (2000)发现,高绩效工作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运用与更高的股票市场价值以及劳动生产率相关联。Paauwe和Richardson(1997)总结了以往实证研究的结果后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会影响人力资源绩效,而人力资源绩效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与财务相关的绩效,有些实践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样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研究假设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中,形成了许多不同性质的企业类型,这些企业中除有少数业绩优良的企业之外,还包括着大量业绩一般或较差的企业。那么,不同性质的企业是否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模式从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呢? 因此,本文的假设是:同一地区和时期内,企业性质相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基本一致;即企业性质相同,但组织绩效不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注重程度(即实践排序)基本一致。 样本数据调查与处理 从2005年下半年起,笔者对四川省82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6家,占56%;民营企业36家,占44%。被调查企业主要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烟草、食品、医药及房地产企业。在4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组织绩效好的企业为12家,绩效居中的企业为20家,绩效差的企业为14家;在36家民营企业中,组织绩效好的企业为11家,绩效居中的企业为16家,绩效差的企业为9家。需要说明的是,组织绩效是由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利税总额及其增长率等财务指标来综合衡量。 在本文所涉及的样本企业里,所谓组织绩效好是指企业的业绩在近3年全省行业的排名中处于前20名,所谓组织绩效差是指企业的业绩在近3年全省行业的排名中处于后30名,所谓组织绩效居中是指企业的业绩在近3年全省行业的排名中处于上述情况的两者之间。 在调查期间,共发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注重程度”问卷225份,获得有效问卷166份。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有效问卷97份,民营企业的有效问卷69份。被调查的直接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主管以及总经理。 笔者以Pfeffer(1994)列举的16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即就业安全感、招聘时的挑选、高工资、诱引薪金(激励)、雇员所有权、信息分享、员工参与与授权、 团队和工作再设计、培训和技能开发、交叉使用和交叉培训、象征性的平等主义、工资浓缩、内部晋升、长期观点、对实践的测量、贯穿性的理念等来设计调查表。 该问卷采用对偶比较法,即对问卷表中各实践活动之间进行两两比较,若A实践比B实践重要则打2分,同样重要则打1分,不重要则打0分。完成所有的比较和打分后,再横向加总。调查对象根据自身企业目前对这些实践的使用(即注重)情况作出选择。 对于有效问卷,按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两个组别进行分类统计,针对每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先分别统计组织绩效好、中、差企业的均值,再统计总体均值及其标准差,由此得到表1和表2的结果。 组织管理论文:农村客运系统运营组织与管理 【摘 要】:农村客运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阐 述分析我国农村客运经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本文着重解析适合目前我国农村客运 发展水平的运营组织模式,即片区线路组织。本文从单线片区组织和多线片区组织两类,分 析了支线及干线的运营方式及行车组织,并从管理体制、客运市场、客运环境 3 个方面为切 入点,探讨了我国农村客运发展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模式;策略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空间及产业化布局急剧变化,城乡间交通联系日益密 切。农村客运作为农村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引起广泛关注。虽然农村客运发展水平仍然比较 落后,但是近年来国家已加大了对农村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投入,这表明农村客运有着十分 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本文在分析组织水平及市场管理等现状基础上探索适合农村居民出行 的农村客运系统运营模式与管理手段。 1. 农村客运经营管理现状 (1)运营组织水平不高 农村客流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需要深入地了解农村居民的出行规律,农村客运由于 对农村客流的规律把握不够,难以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客流量小、客源不稳定等特点,在运 力组织上存在较大问题,往往呈现高峰时段运力不足,低峰时期运力过剩的状况,农村客运 线路的运营组织方法缺乏合理调整,导致线路运营成本上升,经营状况不佳。同时,运营组 织水平的低下也促发了非法车辆的客运市场,在线路服务不足的地区,面包车、三轮车等非 法营运车辆泛滥。 (2)管理主体不统一 我国目前在交通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按照交通部相关行业规定,在城市规 划范围之内,由于城建养护的道路是公交营运范围,超出该范围则是公路客运范围。各自的经 营范围都有自己行业的规定,这也就导致相应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两者的协调发展 [3] ,造成两方面问题:部分线路同时接受管辖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管理,作为线路经营主体的公交客运公司也同时接受两个部门的管理,往往会出现政策措施不协调的状况,不利于农村客运市场的有序发展;公交客运和公路客运未能形成零距离无缝隙接驳系统,造成农民 进城换乘不便。 2.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方式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客运发展阶段,本文推荐片区线路组织模式。片区线路组织,即一条 或多条同向城乡主干线路与其相应的衍生支线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片区,进行统筹组织。空间 上,采用按线定位和划片区组织相结合;时间上,根据不同线路的客流特征采用不同的发车 时刻表,兼顾冷、热线路,设置夜宿班线和高峰加密线路。具体线路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以下 两类 [4] : 2.1 单线片区组织 由一条农村客运主干线与其辐射支线组成,干线为城区通往中心镇线路,支线为辐射一 般乡镇以及镇村线路。单线片区的形成受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路网条件制约,目前我国 城乡联系主要依靠单通道式国省干线公路,因此农村客运线网也多为单线辐射片区形式。 2.1 单线片区组织 由一条农村客运主干线与其辐射支线组成,干线为城区通往中心镇线路,支线为辐射一 般乡镇以及镇村线路。单线片区的形成受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路网条件制约,目前我国 城乡联系主要依靠单通道式国省干线公路,因此农村客运线网也多为单线辐射片区形式。 (2)行车组织 ①干线分析 根据客流空间分布特点,断面客流强度差异较大的主干线路可采用分段频率发车形式, 即依据线路断面客流量分布将主干线分为若干区段,在不同的区段上采用不同的发车频率, 实现干线分段强度服务。 干线运力配置与分段发车频率相适应,且对方向不均衡性较大的线路,上行和下行线路或线路区段配置不同的运力,在线路区段边界处,以沿途附近镇村为不同断面分界节点,布置若干回车或停放场地;根据线路沿途节点集散强度的不同,设置相应等级和规模的停靠设 施,以便于线路的分段频率以及上下行不同运力调配和行车组织。 ②支线分析 根据客流时间分布的差异性,支线线路采用“V”型或“O”型行车组织,如图 1 和图 2 所 示。即对两条或多条支线进行整合,车辆在整合后的线路上双向行车,从不同位置不同时段 将不同村庄的客流联系起来,并与城乡主干线端点联系,实现多条线路客流的集散与换乘。 图 1 支线“V”型组织图 图 2 支线“O”型组织图 图 3 干支线“Y”型组织图 “O”型行车同样需要加强与主干线的联系,环内行车可以选取几个发车点(如两个), 闭合双向发车。“O”型行车存在部分“V”型特点,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偏远地区支线运 行的可持续问题,通过多条支线组织及主干线的带动作用,提高车辆运输效率。 “V” 型支线行车需要与干线行车联动,形成“Y”型行车组织方式,实现三线集散。以图 3 为例,基于干线的客流的潮汐性,高峰期支线 A 和 B 与主干线端点联系,且根据 A 线与 B 线的断面客流强度的差异性,A 线上行至干线端点处,干线上行(往城区)发车与之形成衔接,同时将干线下行客流通过 B 线转移,反之亦然;干线平峰期支线 A 与 B 自组织形成“V” 型行车,同时干线富余车辆参与“V”型线路运行,以加强村镇之间的联系。2.2 多线片区组织该方式为多条相关农村客运主干线及其支线形成的片区组织,一般情况下多为起点不同 但通往同一乡镇的主干线及支线之间的协调。多线片区组织形式是在单线片区组织的基础上 相互融合,进一步加强线路之间的协调分工和运力调配。多线片区组织适合农村客运网络较 为发达,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较为良好的地区采用。 (1)运营方式 线路运营方式与单线片区组织类似,以客流状况和道路条件为主要依据,良好条件下可 采用公交化运营方式,支线网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交或班线方式运营。 (2)行车组织 ①干线分析 受路网条件限制,相邻干线之间通常呈现“Y”型或“O”型布局,具体分析如下。 “Y”型存在复线部分,可以采用“高峰分线,低峰并车”的方式,即客流高峰时线路各自 运行,低峰运力过剩时两条线路可在“Y”节点处并车运行,如图 4 所示。根据线路客流时间 分布特征的不同,具体来讲有三种情况: 双高峰:分线运行。两条线路各自运行,可采用单线片区组织中的干线分段频率发车形 式。 双低峰:并车运行。两条线路统筹考虑,加强“Y”枝端高强度客流段的发车频率,在汇 合点处拼车向下行方向运行,节约的运力用于强化客流量较大的区段,从而提高车辆满载率 和线路的运输效率。 单高峰:即一条高峰线与一条平峰或低峰线组织。此时两线仍然独立运行,但是平峰或 低峰线路运力可以适当调配至高峰线路,以解决高峰运力不足,低峰运力过剩的问题;如果 仍有富余,则可将富余车辆调配至其他多线组织的片区中参与运营。 “O”型多为两条干线或连同部分支线合拼形成,可以将其整合为类似环形线路运行(图 5)。环形中两条线路间不仅仅是双抱环式运行,在客流高峰期以及各自联系的支线的影响下, 又可以各自独立运行,与单线组织方式相同,且两种运行方式可以同时进行。 ②支线分析 多线片区的支线行车方式与单线组织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片区内支线数目较多且更为复 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比较,选取适宜的组织形式。 ③干支线组合分析 多线片区干线的两种组织方式可与单线片区中的支线组织方式整合为“双 Y”型和“8”字 型等线路组织形式,线路运行方式,见图 6、图 7。 “双 Y”型组织方式将干线“Y”型组织与支线“V”型组织方式相结合,将两条线路构成一 个整体,综合采用分段发车频率、低峰并车、干支线三线集散以及线路间运力调配等手段, 有利于提高车辆满载率和干线服务强度,克服线路较长带来的运力调配困难的弱点。 “8”字型组织方式将干线“O”型和支线“O”型组织相结合,充分发挥环形线路的特点和作 用,利用多个汇合点,进行线路行车组织与运力调配优化。 3.农村客运管理策略 3.1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 (1)统一管理主体,理顺职能分工 农村公交客运存在多头管理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运市场的正常运转。因此,为了 客运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发展,首先需要统一管理主体,理顺客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分工。 (2)促进规范制定,合理有效管理 农村客运处于大力发展的初期,存在违规经营现象,对车辆性能的看重、对服务质量的 强调并未到位,客运市场发展环境也不容乐观,有必要严格客运市场准入审核,制定统一的 企业经营行为规范、车辆技术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规范及相关的处罚规 定,从而客运市场管理有章可寻,有法可依。 3.2 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客运市场 (1)强化对企业监督,规范企业经营 强化企业监督,明确经营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界定某些经营行为性质,要求经营者不能 发生类似行为,危机他人利益;要求配合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管理活动,履行及遵守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条项 [5] 。 (2)优化经营方式 农村客运市场仍然存在“挂靠”现象,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管理部 门应加大对企业监管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客运经营中的“挂靠”现象,理清企业产权 关系,实现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结合,以完善企业基本经营功能。 3.3 有效打击非法经营,创造良好客运环境 (1)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 一方面要对旅客宣传乘坐黑车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要向从事黑车经营的业主宣传法律法 规。在查处黑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以及线路司机的举报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旅 客安全意识,发挥基层群众对黑车的监督作用,破坏黑车非法经营氛围,减少运输安全隐患, 创造良好客运环境 [6] 。 (2)提高整治客运市场能力 争取政府支持,组织由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共同参与农村客运市 场整治工作;发挥乡镇交管站作用,配合当地交警等部门,组织以周为单位的乡镇黑车稽查, 随时监管,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保障辖区内运输秩序;加强先进科技的应用,更快更及 时更准确地取证,有效查处非法营运车辆 [7 ] 。 4.结语 农村客运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政府 部门和交通规划部门加大农村客运重视力度,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农村客运发展,满足农村 居民出行需求。本文从我国农村客运运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适应目前农村客运的运营模式, 同时从体制、行业、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客运发展的管理策略。 组织管理论文:供电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调研 农电体制改革到位后,随着乡镇供电营业所的人、财、物管理权的上交,农电管理机构设置和农电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电工党员作为农电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如何加强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理顺农电工的党员组织关系成为县级供电公司党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带着这些问题,对全县原19个非直管乡镇供电所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中我们认为,原乡镇供电所普遍存在基层组织建设不平衡;党员素质普遍偏低,党员先进性难体现;党员分布零散,党内活动难开展等问题。如果不对乡镇供电所的组织建设进行认真研究、对农电工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理顺,农电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也势必会使这部分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就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这部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党员的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性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加强农电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以充分发挥农电企业党组织和农电工党员队伍在农村用电管理中的作用是农电体改后摆在我们县级供电企业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我县原乡镇供电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的分布及管理现状: 农电体制改革到位后我县新成立17个供电营业所,新招聘录用农电工482名,其中党员52名,每个站所的党员都在3名以上。体改前,我县有21个乡镇供电所,其中19个属乡镇管理(非直管),2个属县供电公司直管,县公司直管的供电所都成立了相应的党支部,党员组织关系随人员的工资关系和劳动用工关系一起属县公司党总支管理,其党员组织管理、党员发展按垂直管理的模式由县公司党总支按组织程序,征求当地党组织的意见进行。19个非直管供电所的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比较混乱,调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19个供电所中,只有2个基层供电所支部,其余各所党员组织关系都挂靠当地其它单位支部,2个有支部的供电所既无固定的经营场所,又无党员活动场所,组织建设形同虚设,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对挂靠其它支部的党员调查时,占95的党员反映正当的组织生活很少,有的甚至一连几年都未过一次组织生活,有党员还反映说如果不是每年组织还找本人交党费外,几乎忘记自己是党员身份。 2、农电工党员的管理失控。调查中我们发现,村级农电工党员由于与原供电所之间属卖方与买方的关系,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放在所在地的村委会,这样以来,村级党组织对农电工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而原供电所对村级农电工党员又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使村级农电工党员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加之部分党员为农民出身,文化水平偏低,使得部分农电工党员丧失了党的根本宗旨,唯利是图,随意抬高电价者有之,贪污挪用电费者有之,吃、拿、卡、要之风盛行,另有部分村电工由村委会干部兼职,公私不分,村委会成员的工资,日常开支都列于电费成本和电网维修费,由农户分摊,群众反映强烈。体改前,我县村级农电工中党员有163人,占农电工总数709人的30,体改后,经过考核合格继续留用的仅有23人,占以前农电工党员人数的14。 3、农电工党员的结构和分布极不合理。由于组织关系没理顺,致使我县原农电工党员的结构和分布极不合理,体改前,我县的农电工党员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供电所作为乡镇企业,更多的作为乡镇的一个财源建设和创收单位,地方党组织对其党员的发展容易忽视,调查我县各乡镇供电所的党员分布情况,有3个原供电所为无党员所(村电工中的党员除外),另有5个所的党员在3名以下,4个所的党员45岁以上,原供电所53名党员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39名,占总数的74,党员的结构和分布极不合理。 4、党员的发展缓慢。调查原乡镇供电所近几年来的党员发展情况,全县原19个非直管供电所近300名管理人员中,只有一名纳新党员,另有两名两年前的纳新对象,却始终没有组织考核办理纳新手续,另有多名要求进步的青年多次向所在地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却始终没有作为纳新对象培养,这是极不正常的,且大部分地方党组织都未将供电所人员纳于党员培养和发展计划之列,现有党员中大部分是部队转业军人和乡镇干部转岗人员,缺乏农电管理应有的知识,一度形成了党员在供电所只能充当勤杂人员角色的尴尬局面。 5、对党员的学习和教育不够。由于组织关系未理顺,加之党员分布零散,使得大多数原乡镇供电所党员和农电工党员的学习和组织生活几乎为空白,大多数党员没有过一次组织生活,没有参加过一次党员大会,因工作性质决定,更谈不上进行过党员学习,党员对国家的政策时事知之甚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党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 二、加强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农电体改工作到位后,我县农电管理机制和农电工党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村级农电工党员的结构变化较大,按省公司对农电工招聘的条件和要求,我们对原农电工党员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和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重新聘用。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和省公司关于对农电企业新聘农电工党员管理的暂行意见中提出的对农电工党员管理的4条规定,为加强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农电工党员用工的性质的特殊性和地区的差异性,许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省公司的管理意见结合我县乡镇供电营业所的机机构设置和农电工党员管理现状,我认为,我们县级以下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农电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电党员管理宜采取垂直管理为主,地方管理为辅方式。因农电体改的核心工作是将原非直管乡镇管电组织改为由县供电企业直管,因我县是贫困山区县,农电管理工作的难度大,我们必须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这一有效抓手,为加强农村用电营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组织保证。同时,农电工党员作为农村用电管理队伍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如何有效地加强党员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农电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应是农电工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对农电工党员管理中因其用工性质的特殊性,即一年一签用工合同, 合同期满后表现好的继续留用续签用工合同,人员的流动性较强,这给农电工党员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如果不理顺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把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放到原地方党组织管理,由于劳动用工关系和工资关系都上划到县供电企业管理,这样以来,地方党组织就缺乏有效地管理制约手段,很难调动这部分党员在农电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党员的先进性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我认为,农电体改到位后,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农电工党员的管理,理顺农电工党员的组织关系,我们对农电工党员的管理是将农电工党员的组织关系随其劳动用工关系采取垂直管理的办法,以县供电部门的管理为主,乡镇地方党组织管理为辅,党员组织关系应随劳动用工关系和工资关系一同上划到供电企业管理。 2、对基层供电所支部的组织建立应根据党员结构合理组建。在建立供电所党支部时应充分考虑到农电工党员的特点和各种制约因素,不能搞一刀切,结合我县目前17个供电所党员的分布情况,建立供电所基层支部时我们考虑了以下几个方案: 方案之一:县公司设立农电管理总支,各供电所成立一所一支部。即按乡镇供电所的设置成立17个乡镇供电所党支部,每个支部配备一名专(兼)职书记,各支部归县公司农电总支管理,农电总支属县公司党组织统一管理。支部组建后,将新聘农电工党员的组织关系从当地转入供电所党支部,支部接到党员的组织关系后,应将党员名单登记造册报县公司党组织存档。农电工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经转入所在地供电所支部,应遵守组织纪律,参加支部党组织生活和其它党内活动,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聘农电工党员的发展纳于供电企业党员发展计划,由所在供电所支部进行培养,成熟后报县公司党组织审批,由县公司统一发展。农电工党员解聘后,由所在支部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回其原所在地党组织。 这一方案的优点是有利于对农电工党员进行有效地管理,有利党内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开展,但缺点是支部建设相对不稳定,不利于对党员的动态管理。如我县17个新成立供电所中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有3个供电所的党员人数刚好符合支部组建要求达到3人,另有4 个供电所管理人员中的党员除所长外,其余全部是农电工党员,如果农电工党员一经解聘,其组织建设将会随之中断。同时,由于体改后各供电所的管理人员配备相应较少,有一部分所长为非党人员,如果配备专职支部书记,将会增加管理人员职数。 方案之二:分片成立联合支部,配备专职书记。即按供电所党员分布情况结合我县的地理区域成立南片、东片、北片、中片、中西片、西西片6个联合支部,各供电所成立相应的党小组,划定党员责任区,由各支部建立党员管理档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每年由各党小组提出新党员发展计划,报支部培养,待成熟后报县公司党组织审批,由县公司党组织考核纳新,农电工党员解聘后由党小组报所在的支部,由支部将其组织关系转出。 这一方案的优点是有利于基层支部建设的规范,支部党员管理集中,基层组织相对稳定,可保持支部建设的连续性,但联合支部也存在着所跨地域较广,农电工党员管理难度较大,党内活动难以组织等问题。如我县南、北片地域辽阔,农电工党员居住分散,开展一次支部活动有的党员甚至需提前两天时间通知。 针对前两个支部组建方案,我认为,农电企业基层组织建设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宜采取一所一支部和联合支部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基层供电所支部。即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进行综合,首先对各供电所农电工党员的职能和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区分为供电所管理职能的党员和村级农电工党员,因在供电所行使管理职能的农电工党员身份相对较稳定,如果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达到了支部组建的要求(3人以上),即可组建一支部,否则,可将地域相对集中的2---3个供电所组建一个联合支部。按此办法体改后我县宜成立11个供电所支部。 3、加强农电党员管理要以加强农电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为有效抓手。农电体改后,如何加强供电营业所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加强农村供电营业管理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一个高素质的供电所负责人各项管理工作都是走在前列的,因此,在农电体改后,我们对供电营业所的管理,首先是对供电所负责人的管理,我们所用的所长大部分都是党员所长,体现了“一岗双责”,做到了两手抓,以充分发挥党员在农电管理中的作用。 4、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以适应农电党员管理的需要。农电体改后,随着农电党员组织关系的理顺和党员人数的增加,县级供电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量将会成倍增加,给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有必要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以我县情况为例,体改前,县公司职工人数292人,党总支辖4个支部,党员人数51人,而公司从事党建和政工工作人员仅4人,占总人数的1.5,体改到位后,职工人数猛增到774人,党员人数猛增至103人,支部组建按方案一增至19个,方案二将增至15个,由于新成立支部工作头绪较多,工作量成倍增加这样以来,公司党总支已不能适应企业党组织以展的要求,公司政工人员早已是满负荷工作,已不堪重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已按组织程序向县委组织部和市局党委递交了报告,拟将公司总支按组织程序升级为公司党委,按经营性质分设农电总支等分支机构,以缓解公司党组织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基层组织健全后,将按市局党委的要求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全部实现达标支部的目标。 加强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工作是农电体制改革后我们县级供电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对加强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的管理特点,不断地在管理中总结经验,探索经验,才能充分发挥农电企业组织建设和农电工党员在农电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使这部分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农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组织管理论文:论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之比较分析 [论文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财务管理 利润 [论文摘要] 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是构成现代社会的三种最主要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其财务管理方面与营利性组织有着重大的区别,本文就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及内容进行详细地比较分析。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在社会经济领域,组织形式主要就是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两种,这两种组织由于其存在的根本性目的不一样,因此其财务管理活动及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别,本文拟就两者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组织目标不同 众所周知,营利性组织最典型的就是企业,而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营利。因此营利性组织的目标就包含三个:生存、发展、获利。首先,企业必须生存,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进一步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获利,而企业最终只有获利才能体现其生存的价值,这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非营利组织表现为各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发展及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日本学者川口清史认为: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通常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样一些组织。尽管这些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并收取合理的费用来弥补它们提供服务所消耗的成本,以维持组织的生存,但它们不是以盈利作为组织运营的最终目标。非营利组织即使有盈余也要回馈给其他有利于该组织宗旨完成的运作或组织的扩充,而不会分配给组织的成员、管理人员,或者进入任何一个私人的账户。非营利组织机构通常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合作团体、社区组织等。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不是营利,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即完成某些社会使命。相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非营利组织服务于社会大众,而不是特定的个人或组织。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是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也就是完成某一社会使命。而企业服务的对象为其股东,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力求给股东带来财富的最大增长。 二、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 与企业组织的营利目标相对应,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与获利紧密相连。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我们通常有几种具体的表述,有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尽管表述不一样,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以营利为其最终目的。由于股东出资创立了企业,企业就必须为股东创造财富,而利润则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越多。因此利润指标成为衡量企业绩效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企业提供了量化分析的方法,便于企业进行分权管理,同时也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业绩的比较。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必须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顾客的购买意愿,尽可能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尽可能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成本,为投资者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因此,顾客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其财富增加的源泉。由于有利润等量化的绩效指标,便于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量化的考核进而将责任、权利落实到个人。同时,所有者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实施对经营者的监督,因此,在营利性组织中,其责、权、利相应明确。 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对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因此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首先没有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实现其社会使命而运作的,因此,对于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所提供的服务,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该收费水平与营利组织相比相当低,有些甚至是免费的。非营利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也会产生收益,以便提供其活动的资金,维持该组织的生存。但即使有收益,也不能将收益分配给其创立人、会员、干部、董事或员工。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社会使命,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没有利润指标。其次,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顾客不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大多为外部的捐赠,而这些捐赠者的主要目的不是期望获得同等或成比例的回报,而是希望非营利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更多的服务或商品。最后,由于缺乏利润等具体的量化衡量指标体系,使得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责、权、利不明确,相应的非营利组织运营效率的衡量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且,量化衡量指标的缺乏,一方面不便于非营利组织的分权管理,另一方面不便于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绩效的对比较。 三、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不同 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其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根据资本金制度,企业在创立时需要一定的自有资金,以便其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在企业成立之初就要进行权益资金的筹集。而在其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负债或权益等形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企业的筹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通过投资活动,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最终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增加。由于企业是由投资者出资建立的,因此企业通过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最终要对股东进行相应的投资回报,即收益的分配。在这三种主要活动中,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是由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决定的。因为只有投资活动才能给企业带来财富的增加,而投资需要资金的支持,相应的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筹资活动。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的,以及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上述财务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民间捐赠、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民间捐赠大部分部分来自个人、基金会和企业的捐款,这是非营利组织独特的收入来源,也是其与公共部门及私人营利机构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服务收费是非营利组织获得资金的极其重要来源,在发达国家,会费、收费活动和商业经营所形成的收入在非营利机构总的资金来尖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它也是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最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尽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运作,提供有偿的服务。除了民间捐赠和服务收费以外,政府补贴也是该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最大的一个资金来源就是政府补贴和拨款。政府除了给非营利组织以直接的资助外,还通过所得税豁免、私人和企业非营利捐款的减税等对非营利组织提供间接资助。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非营利组织有能力完成其社会使命。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这里的支出与企业的投资不同,投资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投资的最终目的必须从经济效益出发,而非营利组织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即是否能够满足某些社会使命。 四、组织的权益不同 对于企业而言,股东出资创办了企业,对于企业的资产,股东拥有所有权。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为限承担相应的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对于企业的破产财产,股东拥有剩余财产的求偿权。 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其所有权形式特殊,资金来源大多为捐赠,因此资金的提供者对于组织的财产并不享有所有权,相应的就不存在可以明确界定并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即使非营利组织解体,资财提供者即捐赠者也没有分享一份剩余资产的权利。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不是按照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而是在自愿的基础上,捐赠出一定的资金或财产给该组织。在成员将资金或财产捐赠出后,捐赠者对该资产就失去了所有权,该资产的所有权就归非营利组织所有。非营利组织成员不能对其捐赠出的资财的权益进行转让、出售,但非营利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产提供者的要求来进行运作、管理和处置。但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者以此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即使有收益也是留归组织本身所有。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资产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而不是归资产的提供者所有。 组织管理论文:提高认识落实措施积极做好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民间组织迅速发展,数量正在不断增多,现我区经核准登记的民间组织520个,其中社会团体18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32个,此外,还有一些单位内部团体。近年来,我区根据中央、省、市的精神,在加强民间组织管理方面下大力气,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了登记管理力度,使民间组织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在促进我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理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我区先后 二、认真做好社团的清理整顿工作,理顺社会团体内部管理体制,提高社团的整体素质 我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工作,积极做好组织动员、社团自查、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社团整改、重新登记及发证等工作,对全区原有的46个社团开展了全面清理整顿,合并、注销了一批不合格的社团。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按照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对社团进行重新换证工作,完成了清理整顿工作任务,达到了清理整顿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了社团的自身管理,提高了社团的整体素质。所有社团对照清理整顿5项检点和保留社团10个条件进行认真自查整改,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制度,加强了自身管理。有名无实或甚少开展活动的社团被合并或注销,改变了社团软弱、涣散和依赖行政的状况,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二是有效加强了社团的财务管理,使社团财务初步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严格审计验资,使原来无资金或资金短缺的社团按要求注入了资金,充实活动经费。原来无银行帐户的开设了银行帐户,并建立独立帐册,配备了专(兼)职财务管理人员。三是业务主管单位增强了责任感,初步落实了双重管理体制。各主管单位对所管社团进行了较认真的审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不少业务主管单位还给予社团资金扶持,大大增强了社团的实力。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做好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 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情况新,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我局反复研究如何启动我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首先是切实解决好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问题,成立了区领导为组长的复查登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民政局在编制紧缺,人手较少的情况下,抽调了2名干部充实到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做好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等工作。区财政拨出专款,解决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经费问题。其次是为取得各业务主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一是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搞好复查登记工作的有关问题,使登记机关和各业务主管单位达成了共识,消除了顾虑,统一了思想,理顺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与业务主管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增强业务主管单位的信任和支持,在复查登记工作中,主动配合业务主管单位搞好调查摸底,整理资料,界定登记单位,搞好上门服务,得到各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复查登记工作中,为了使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少走弯路,我区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检查验收等阶段进行复查登记。在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中,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对有些界定不了的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复查登记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及时请示上级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和局领导研究解决。为理顺这方面工作,我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云民民[20__]3号文),对一些单位反映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开办资金验资、单位性质界定、变更事项、表格的填写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并制定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程序》,印发登记资料样本,供各单位在申请登记时作为依据,大大加快了复查登记工作的进度。经过上半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打击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由于社会中介组织的迅速发展,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问题已摆上日常工作日程。近年来,我区积极组 织开展了打击非法民间组织的斗争,例如,在一次村民联宗祭祖过程中,我区发现有人进行非法的活动,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闹事,打砸抢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迅速组成工作组进行调查,区公安分局、民政局也积极配合工作组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并依法取缔了该组织,及时消除了社会隐患。 目前,据有关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业务主管单位的反映,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和未经登记擅自开展活动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及时掌握民间组织动态,加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监督,打击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是我区当前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的重要工作。针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监管工作的问题,近期我局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工作的职责,建议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双重管理的原则,共同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我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基本结束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正常登记和长效管理上来。特别是我区属广州市的大城区,毗邻台港澳,涉外交往和民间组织活动频繁,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推动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建康发展,切实把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中介组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快,形势的发展对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我们有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加强,素质有较大提高,在建立市场经济和在政府职能转变中,承担了政府赋予的任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促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了许多实际工作。目前,我区正继续对社会团体进一步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法人进行核准登记。 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区民间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双重管理体制还未能真正落实,民间组织内党的组织不健全,管理机关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与承担的任务不相称。 二、进一步做好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了把省、市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实处,切实按要求做好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结合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实际,我提几点意见: 在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中,我区也曾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级党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性,把民间组织管理好、引导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区民间组织是社会事务的载体,必须依法管理,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所以,要把依法管理民间组织作为依法治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一些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相关的单位,如组织、宣传、公安、司法、工商、税务、金融、物价、劳动保险、人事、体育、卫生等部门,要配合民政部门,齐抓共管,确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二)落实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依据省、市的会议精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充实机构,增强管理力量。 民间组织发展快,管理力量不相适应,是当前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量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就谈不上加强管理,我们要注意解决这个问题,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掌握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动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并保证必须的管理经费。关于这个问题,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根据工作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力量。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把此项工作摆上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要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的管理措施。 社会团体的清理整顿工作要继续抓紧,特别是对内部制度不健全的民间组织,要进行整改,从而帮助和督促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民间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应对民间组织的申请登记、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切实负起责任。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开展民间组织的登记审批工作,按登记程序办理登记审批手续,严格控制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民间组织,禁止设立气功类、特定群体类、宗族类和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民间组织。通过登记手段,对民间组织的结构和总量进行有效调控,确保民间组织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支持登记管理机关做好审批工作。所有民间组织都必须依法到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经本单位批准成立的内部团体,不得在社会上活动。 第三、重视和加强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 在民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是坚持民间组织正确政治方向的保证,是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党组织要按照中办[1999]34号文和中组部、民政部《通知》要求抓紧落实。在民间组织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和长期兼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必须尽快建立起党的组织。还要加强对民间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民间组织中的贯彻执行。 第四、坚持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要增强责任感和敏锐性,及时掌握社情动态。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经常研究民间组织的情况,及时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敌对非法行为。这项工作政策性强,要重证据,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要把好宣传关,宣传报道民间组织要按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未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民间组织,新闻单位一律不得报道。 (三)依法启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根据省市的要求,用一年半的时间,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前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复查登记,为此,当前要做好如下几件工作: 1、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工和责任要明确。业务主管单位侧重资格审查、日常管理,而民政部门是通过登记赋予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地位,两者既有分工,又需要密切配合。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沟通情况。根据《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目前所确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管单位有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人事、司法、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在复查登记期间,如发现业务主管单位抵制、阻挠民政部门依法开展登记管理的,要追究业务主管单位的责任。 2、认真做好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复查登记。民政部门和各业务主管单位要抓紧做好这项工作。民办非企业单位种类繁多,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本系统、本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性质、种类,进一步做好复查、登记和发证工作。 3、做好宣传工作。《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后,我们已开展了一些宣传,但力度还不够。一些单位和市民对《条例》还不甚了解,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宣传《条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介、宣传、普法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条例》为广大群众所了解,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铺平道路。 4、切实加强领导。开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牵涉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单位,只靠民政一家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以区分管领导牵头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协调机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政治强、素质好、作风正的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推动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建康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组织管理论文:绿色财务管理的产业组织行为分析 [摘 要]从市场上各类企业的经济行为特点入手,分析了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指出:作为经济主体,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只有在保证其有一定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来改变其行为以利于解决生态问题才是可行的。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企业行为;产业组织 当前的生态问题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由于自然资源定价的困难,以及污染程度补偿量度的难以确定,使得企业的外溢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生态问题。由于前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对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生态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失灵,这就需要在保证政府不失灵的前提下,由政府来干预解决,从而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生态问题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行为首先要加以改变。人类要抛开目前的一定的经济利益,做到观念和行动同步,全员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国都相继进行绿色GDP的计算,这就使得企业的绿色会计和绿色财务管理应运而生[1]. 当前,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很多,却很少有对绿色财务管理的深入研究,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绿色会计提供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对企业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提供了管理的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在管理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实行清洁生产,才会缓解生态问题、直至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对于企业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所以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的分析[2] 因为长期内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企业不愿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待企业认识到以后,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已无法挽回,所以,当前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 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那么,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本文想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行为特征及政府的职能分析,找出各类市场上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与政府职能 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小的市场份额,以致于没有人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市场上的商品是同质的,即在同一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提供完全一样的商品;而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每个企业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买卖双方都能得到有关现在和将来市场情况的全部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所以,对单个生产者来说,要考虑的只是所处地域范围内的消费量。 对于这类市场上的企业来说,经济实力很弱,如果靠企业单独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来进行经营活动,企业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会产生效益,因为企业没有定价权,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成本无法弥补,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进行干预。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通过对不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企业的产品以平均可变成本定价,使其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对于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合理定价,这个定价既要考虑到生产者的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那么这个定价,要以居民的平均收入程度及其消费需求的比例进行定价, 对于生产者来说,在销售收入抵补生产成本且加有同行业以前的利润水平的差额由政府进行生产补贴。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企业在市场上进出比较容易,资本不多,规模不大;不同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相互有差别,即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产品有不同之处。这就使得不同企业的产品不能相互完全替代,从而使他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不同企业的产品相互差别越大,单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就越高。但是,许多不同企业的产品属于同一类产品,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从而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它们的产品相互替代的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高。 所以,政府可以利用企业间的这种特点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即通过绿色产品标识使得通过绿色财务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明显地区别于同一市场上的其他产品;通过政府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以及对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实行政府限价;这样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无利可图。这就使企业间为追逐利益而竞相实行绿色财务管理。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以少数几家企业提供某一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为特征。每一家企业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在做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还要考虑到这一决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因为其他企业的反应又决定了本企业行动对它自己所带来的后果。而其他企业的反应程度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易捉摸。所以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对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但其价格的上下限可以确定。这是这类市场上,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对于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而言,市场失灵,政府必须要履行其职能。首先,政府要制定出各类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包括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同时要限制住各企业间串通;第二,关注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所增加的投入及带来的收益,从而调整市场价格。 (四)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企业是商品价格的制定者,它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对这类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约束和价格管制及绿色产品标识进行管理,使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 二、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后,如果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在进行绿色投资时,必然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对其绿色产品给予保护,使其能区别于非绿色产品,且不在生产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必然会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高,而且,自己绿色产品的特色难以体现,导致消费者不愿或没有能力购买,而使企业产品销售量下降,收入下降,从而经营成果下降,最终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3]. 如果企业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它的生产投入保持不变,但政府为了使其政策得以实行,政府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价格限制,同时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产品进行绿色标识,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这样,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不大,且消费者 通过标识能够与非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产品区分开,这样,消费者会转向带有绿色标识的产品的消费,而使非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销售量下降,且由于政府对其实行价格管制,价格较低,导致这类企业的经营成果下降严重,直至亏损,而无法继续经营。由此可见,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好的经营成果,才能在本行业中发展壮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市场上,政府的干预及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完全符合前述的情况。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间存在着由于产品差别而带来效益的问题,所以企业会利用政府的绿色标识形成的差异来创造效益,从而自动形成企业间的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相互监督,利于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政府要加强对厂商间串通而实际上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管和检查。对于垄断市场上,政府的措施就是价格管制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实行绿色财务状况及程度的资料给予公布,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的话,国家可以考虑收回国有进行经营。 三、保证绿色财务管理在各类市场上得以实行的措施 (一)制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 1.进行注册登记。企业需到相应的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交体现其绿色财务管理的文件(如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规划书、绿色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通过管理部门审批后,得以注册登记。 2.定期向相应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活动的资金资料。 3.以环境保护法及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法进行规范. (二)制定政府对各行业的生产补贴标准 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进行补贴,对于实力弱的企业可以进行重组。补贴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差量成本法。对于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而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与非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经营所需成本的差额。 2.影子价格法。从数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实际上是最优化的线性拉格朗日函数的拉氏乘子,即目标函数发生的增值;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影子价格不是价格,是某种资源投入且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追加效益。影子价格实际上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效益。影子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即资源的数量和产品的价格影响着影子价格的大小[5]. 3.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思维建立的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资源的价值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系统。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在此引入了“模糊”的概念,来解决绿色财务管理中计量问题。如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补偿的测算。设A为成本的价值因素,A=(风险,投资增加,管理成本,收益,价格),Q为评价向量,从而得出评价矩阵,求出补偿总额[6]. 4.供求定价差额法。包括(1)卖方定价模型Ps=[E1(C+V)—R1]/Q+P0.Ps为生产者的定价;E1为进行绿色财务管理需增加的额外投入的系数;C为物化消耗;V为活劳动的消耗;R1为由于进行额外的绿色投资而带来的收益;Q为产量;P0为非绿色财务管理时同行业的平均单位利润额。(2)买方定价模型Pd=P1+Ki.P1为原购买价格;Ki为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是差别定价的基础)。(3)政府补贴———买卖双方定价的差额。 (三)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 1.定期进行绿色审计。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得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及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共享及相互支持,同时也会引起企业间的重组。 3.管理部门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业绩给予公布及宣传,对于非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引起消费者及投资者的注意。 组织管理论文:浅谈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与组织管理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与有关学习心得体会,就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和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任务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全面展开了讨论,对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1、对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国内乃至全世界基本形成共识。关于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国内有关论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树。就其目的而言,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对于激发人们积极投入体育实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从宏观上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因而由此反映出来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在观点及其内容上各不尽同。笔者积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与学习体会,认为“技能”、“体质”、“人才”均不能单独构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以青少儿为对象(其年龄一般在6—7岁—21—22岁),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说,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佼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箱力学习,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奠定某些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学习体育的这一宗旨,与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拓型人才的目的不无一致,反映了青少儿的身心特征,体现了体育的目标功能和国家社会对青少儿一代的期望。由此也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地位。而青少儿的体格健美、体质强壮,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兴旺发达;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生活习惯,又正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多种身体技能及其迁移,必然影响到青少儿现在与未来的学习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殷。如实说,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己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为此,务必加强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务:①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②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③加强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与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作风及坚持体格锻炼的习惯;④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社交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2、加强管理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明确了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管理。所谓管理,泛指对学校全部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监督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小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工作,体育骨干队伍,体育图书情报,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以及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管理。其中,应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为根本,而以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因此,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应该是: 2.1 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2.1 校长学校体育工作应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由校长或副校长分工主管。其基本职责是:①根据上级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指示,结合学校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总的目标要求,并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②深入实际,检查、评估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效果。③加强对体育组(室、部)和体育教师的领导,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支持鼓励他们钻研业务,尊重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④动员教育 班主任、辅导员及全体教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⑤提供必要的体育经费和物质条件保证。 2.1.2 体育教研室(部)是学校中具体组织实施体育工作的部门。其基本职责是:①根据党的教育,体育方针,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指示以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学校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工作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报请学校领导审查批准。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体育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建议。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③协助校医室(院)定期检查学生身体,建立健康卡片。④协助总务部门做好场地设施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养工作,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动员教师维修、自制体育器材。⑤做好体育的宣传工作。⑥关心教师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1.3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中坚力量,其基本职责要求是:①自觉坚持政治、思想、业务进修,做一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强、体格健壮、姿态优美的又红又专的体育教师。②根据教育计划和大纲精神及时制订各种教学文件。③热爱关心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④协助学校医务部门检查学生身体,建立健康卡片。⑤积极做好体育宣传工作。⑥自己动手及时维修、自制体育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公物。⑦结合学校体育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2.1.4 班主任、年级辅导员①将体育工作列入本班、本年级工作议事日程,并结合本班、本年级实际情况作好具体计划安排。②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关党的教育方针、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在搞好文化学习的同时,积极上好体育课,搞好课外体育活动。③以身作则,规范带头,主动协助体教师开展各项体育工作。 2.2 齐抓共管,提高整体效应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事关全体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工作过程,涉及面广又很具体,只有全校师生员工上下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因此,学校对其体育工作实施全面管理过程中,即从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检查督促,效果评估的全过程,都应全校动员,实行齐抓共管,追求整体效应。更要不时运用评估所获信息,调控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能。其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①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②体育教研室(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程度。③体育教学质量。④群体活动开展情况。⑤学生体格、体能、姿态、素质发展情况。⑥学生健康状况。⑦体育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使用情况以及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保管与使用情况。⑧教育科研进展及其主要成果。 组织管理论文:创新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地方债务审计、社保审计等大型审计项目,从审计实施的结果看,这种统一实施的大项目审计管理模式,是提高审计质量、整合审计资源的较为理想化的管理状态。在这种管理状态下,无数个子项目实现“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统一标准”,构成一个大型项目审计,审计结果更能从宏观上反应审计对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真实状态,“免疫系统”功能的预防、揭示和抵御作用会发挥得更充分。本文认为,构建大项目审计管理模式,创新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是两个重要因素。 一、创新审计计划管理方法的重点 审计计划作为现阶段国家审计管理的龙头,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法定性不够强、调整较多、延续性不够、上下级之间不够协调及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科学管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建立信息数据库 要实现审计全覆盖,计划管理部门就要在审计机关自身的年度项目计划安排、不同年度项目计划的前后延续性、以及年度计划与相关年度项目规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着手,做到有规划有序、计划可行、相对稳定、前后衔接、上下互补。信息数据库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审计机关规划、不同年度项目计划、审计实施及完成情况等内容;二是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规划、项目计划,其他监督主体曾实施或者将要实施的与审计对象相关的监督等内容。 1.实施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对象单位性质、资产规模、预算批复金额等标准,对众多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审计实施时间和审计实施主体。 2.实施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在信息数据的支持下,编制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应坚持全面覆盖,重点项目定期轮审,一般项目不定期审计。 3.实施审计项目进度管理。实施审计项目进度管理,旨在确保审计项目能够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 ——制定审计项目进度计划。在识别关键控制环节的基础上,审计机关计划管理部门对项目、活动做出一系列时间计划,明确各项工作完成的时点。由于审计对象在规模大小、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审计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尝试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项目计划进度参考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审计项目需要,制定不同的审计项目进度计划。 ——实施审计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由审计机关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审计项目进度是否发生变化;比较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并决定对产生的偏差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对审计项目进度的分析,可以建立并利用审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审计项目进度情况的及时跟踪,对一些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提醒和督促,促进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 (二)建立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 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重点对开展审计项目的科学性、社会性、效益性、重要性以及风险性进行评估。提交审计业务会讨论确定审计计划时,应同时做好审计成本的预算(主要包括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现场审计的外勤审计成本,以及为该项目进行非现场工作的内勤审计成本),这既是审计机关实现绩效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避免遭受审计失败的主要手段。 二、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 (一)探索和完善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体现为对经济行为、事项、资金、政策执行等进行过程性、持续性的监督。开展跟踪审计,与“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重要命题是相一致的,“免疫系统”功能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审计应更早地感受风险、揭示危害、抵御和查处病害、建议消灭病害。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实施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过程同步式跟踪审计,审计的介入与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同步,审计与项目的运行轨迹像两条平行线,审计既监督又与项目建设过程保持一定距离。二是阶段性定期跟踪审计,每季度审计一次或每年审计两次,并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虽然没有过程同步,但仍能形成对相关审计对象的监督压力,促使其规范运作。 ——财政专项资金运用跟踪审计。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审计项目,可以单独立项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也可以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相结合同步组织实施;可以采用审计,也可以采用审计调查。 ——公共突发事件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应根据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各主要环节,提出实施跟踪审计工作预案。在审计年度内,如果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应立即按照跟踪审计工作预案,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促进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重大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对政策贯彻落实的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按照政策设计的路径执行;另一方面从审计独立评价的角度,对政策出台后的效果或效应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政策提出建议。具体的组织实施方式可以单独立项开展审计,也可以结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一般在重大政策出台后不久组织实施第一次审计,在其后的阶段里,采用每年或每两年进行定期审计的方式,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二)探索和完善联动审计。联动审计的目标是,整合内外部资源,扩充审计力量,扩大审计覆盖面,确保审计监督职责履行到位。同时,通过联动审计,进一步理顺审计监督与其他相关监督主体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协同机制。在开展联动审计中,应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实行审计机关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对同类审计项目的联动审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同一被审计单位涉及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机关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既减少交叉审计、重复审计,又便于在同一 时间点上完整地揭示被审计单位在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同一年度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对各单位都涉及的事项,审计机关要求各个业务部门都予以审查,充分反映不同单位在同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 ——实行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联动审计。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审计项目,上一级审计机关可以组织下级审计机关共同参与审计。其有益之处在于:一是能够充实对某一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力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有利于从整体上系统地反映审计事项,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 ——实行审计机关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审计。具体形式有:一是对部分重要性程度较低的审计项目,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委托给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审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二是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某一单位同时开展审计监督和有关专门监督。三是审计机关选择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较好的内部审计机构共同参与审计。 (三)探索和完善政府委托审计。 政府委托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将政府审计项目的业务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同时,政府委托审计还包括购买的社会服务,包括专业人员服务。政府委托审计是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资源的一种运用,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委托—”关系。 三、矩阵型组织结构在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地方债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等需要进行大规模资源整合的项目中,当前以处室为单位的行政组织架构与全局性大项目所要求的组织管理模式还不完全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窝工、效率低下、苦乐不均等问题。如何通过科学配置审计资源来提高效率,是审计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职能式组织的垂直层次结构上叠加了项目式组织的水平结构。对于审计机关而言,在审计项目中应用这种模式具有必然性。通过运用这一管理模式,认真计划、科学组织、动态管理、合理评价,科学调配审计现场的人力资源,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进度,合理安排审计时间,有效控制审计成本,将审计资源统筹管理、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审计资源持续不断地合理优化配置。(编辑:果宝) 组织管理论文:对组织形态变迁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研究 在组织形态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简称SHRM)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都深深地融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变革之中,并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但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使得SHRM研究不断面临挑战,因为不同的实践背景会造成由此而形成的理论研究的不同,所以有必要通过实践发展变化的过程探索新的理论。因此,SHRM的研究内容也随着企业实践模式的变迁而变迁,并且不断出现新问题。 SHRM的产生背景 SHRM的研究内容不仅随着企业实践模式的变迁而变迁,也随着学者对相关理念或思想的不断挖掘而得到系统的提升。 虽然SHRM的理念首先由美国人提出,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企业实践为SHRM提供了研究平台。日本HRM实践的核心在于其人本主义思想,并实行了终身雇佣制等一系列体现其人本主义思想的HRM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HRM的弊端也日益地暴露出来。约翰·沃洛诺夫在《日本管理的危机》的着作中深刻地分析了日本模式的弊端。他批评日本企业的HRM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一般事务性职能,而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缺乏充分的界定、使用和激励。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经济全球化也迫使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升为战略角度。随着管理学者们对企业战略研究的深入,战略取向的推动使HRM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其在组织战略管理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就是说,战略理论的兴起也使HRM研究者们意识到HRM必须由原来的一般事务性职能转变为战略导向的HRM。 SHRM研究的丛林现象 纵观近三十年研究历史,SHRM研究领域在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迄今为止该领域研究包括以下研究主题:SHRM的匹配与柔性、跨组织边界的SHRM、SHRM对组织的战略贡献、SHRM的理论模式、SHRM系统的结构、SHRM研究的方法论,而这六个研究主题随着SHRM研究领域的成熟在不同阶段相继发展。 (一)SHRM的匹配与柔性 20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的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而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实践者们意识到必须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业务流程的视角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以实现对外界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和再造革命。企业再造和业务流程优化的盛行使实践界和理论界开始思考HRM实践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者们开始从战略的角度思考HRM实践。Devanna等的《HRM:一种战略观点》一文的发表标志着SHRM研究领域的产生。虽然学者们对SHRM的概念迄今没有达成一致结论,但学术理论界一般采用Wright和Mcmanhan(1992)的定义,即企业为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 起初,受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与原则的影响,SHRM学者在肯定SHRM在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性角色的同时,认为存在最优的HRM实践模式普遍适用于所有组织,而不用特别考虑组织战略等因素,这就是“最佳实践观点”,即普遍观(Lawler,1986)。普遍观的核心是对所有组织而言,存在比其他HRM实践更能提高组织绩效的最佳实践。但随着权变理论的提出,普遍性观受到了权变观的挑战,即“最佳匹配观点”。权变观秉承权变理论的核心观点—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否认存在对所有组织都是“最佳”的人力资源实践,而是认为组织内人力资源实践只有与组织内外的情境因素(如组织战略)相匹配时才会对组织绩效有积极影响(Lengnick等,1988)。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组织种群生态理论的研究触角伸向种群生态学相对应的组织生命周期,SHRM学者发现除了组织战略外,组织生命周期也是对HRM实践有重要影响的权变因素(Baird和Meshoulam,1988)。权变观部分解释了SHRM的核心—匹配,组织研究中系统论的引入对SHRM的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系统论,组织是一个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互动达到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而SHRM系统作为镶嵌在组织系统中的子系统,只有同时实现内部匹配(即HRM系统内部要素的匹配)和外部匹配(HRM系统和组织战略等系统外要素的匹配)才会使组织的运行更有效率(Baird等,1988;Lengnick等,1988)。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从而使企业得以将优势资源用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而将非核心业务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分离出去。此时实践界和管理学界逐渐意识到SHRM系统内外部匹配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过程,SHRM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实现战略匹配,更重要的是通过HR的柔性支撑组织的战略柔性(Milliman等,1991)。基于此,Wright等(1998)提出SHRM的匹配与柔性模型。这个模型的最大贡献在于较为具体地论述了柔性,他们将柔性定义为战略人力资源实践支持组织快速回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借鉴Sanchez的分类将HRM实践柔性分为HR实践的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该模型从“柔性与匹配独立且互补”的视角,综合了SHRM前期研究,并且在开发组织内部能力以增强组织柔性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1世纪以来, 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企业共生网络间的竞争, 企业间的合作竞争替代了古典竞争。企业组织形态开始向虚拟组织、创新型组织、模块化组织等新型组织形态变迁。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组织就必须同时实现自身柔性和内外部的匹配来应对快速多变的环境(Pablo,2005),SHRM的匹配和柔性问题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将从更微观的“人”的角度落实SHRM的匹配与柔性问题。Werbel和DeMarie(2005)从人-环境匹配的角度提出战略权变模型指出了人-环境匹配与组织战略的关系。该模型认为人-环境匹配是组织横向匹配和纵向匹配的耦合点。人力资源系统的横向匹配促进了组织能力的提高,而组织能力又促进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战略的纵向匹配。Lepak等(2004)提出人力资源系统相对性的构念,其核心观点是不同的组织战略要匹配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运作方式等。因此,组织需要不同的运作方式实现组织战略,那么所要求的员工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二)跨组织边界的SHRM Internet技术的发展宣布人类由工业经济时代迈入电子商务时代,而电子商务时代的“3C”特征—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构成了价值链提出的时代背景,价值链的提出将SHRM的研究范围也由组织内扩展到组织外。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价值链上的组织可以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 创造获取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因为组织会利用自身HRM实践的优势对整条价值链的竞争优势格局施加影响(Schuler和MacMillan,1984)。这一观点标志着SHRM的研究范围开始超越传统组织的边界。 Milliman等(1991)是最早在国际背景下提出SHRM的学者之一,他们在国际背景下扩展了匹配的概念并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匹配。其他学者随后对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下文简称SIHRM)进行了深入研究,Schuler等(1993)认为SHRM不但受单位间连接与内部运作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外衍/内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战略国际HRM的整合框架。该框架从单位间连接和内部运作的角度来协调跨国公司利害关系和达成经营目标,但是忽略了SIHRM在跨国公司中的控制性角色。Taylor等(1996)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将SIHRM模式分解为国家、母公司与子公司三个层次的SIHRM理论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的优势来源于国家层次、母公司层次与子公司层次,并根据母子公司的一致性程度将SIHRM导向分为三种模式—适应型、输出型和整合型。 随着跨国收购和跨国经营成为一种时尚,SIHRM也得到了新的研究进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母子公司间及子公司间的HRM实践的转移(Bjorkman和Lervik,2007)和知识的转移(Minbaeva和Pedersen等,2003)。并且开始通过跨案例研究提出整合跨国公司HR战略的方法(Wocke和Bendixen等,2007)。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国际化,SIHRM的研究范围逐渐延伸至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首先是SHRM在这些新兴经济体中的应用问题,WEi和Lau(2005)首先发现在中国SHRM的应用程度随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而不同,私有制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用SHRM。Som(2007)则以印度为例发现企业的国家背景、组织所有制形式、HR部门的角色等都会影响SHRM在组织中的应用。此外,在这些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SHRM对组织绩效(财务绩效、运营绩效等)的影响也得到了初步的实证研究(Akhtar等,2008)。 (三)SHRM对组织的战略贡献 SHRM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SHRM研究的重要主题,但是无论从实证研究还是理论构建都存在问题。 在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虽然已有大量学者证实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Snell等,1996),但实证研究得出的有关HRM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的显着性上仍然存在分歧(Delery和Doty,1996)。结论的不一致部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Shaista和Wang,2006),缺陷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两者关系时没有区分由高层管理者和HR部门“制定”的人力资源实践与组织内员工“实施”的人力资源实践。而HRM政策和实践的落实程度与能否实现组织战略、提高组织绩效密切相关。但往往由于组织内外各种系统约束使“制定”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实施”的人力资源实践之间存在缺口(Shaista,2006)。 在HRM实践与组织绩效内在关系的理论构建方面,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索HRM实践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 20世纪7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解SHRM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该理论强调对组织内人力资本的投资来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本含量,从而获取竞争优势(Schultz,196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的影响,SHRM研究主要从控制论和行为主义视角,认为人力资源实践通过引导和控制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实现组织战略,因为不同战略要求不同的员工行为和态度,组织通过人力资源实践控制和解释员工态度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论开始渗透到SHRM领域中,基于资源基础论,SHRM将人力资源看作难以替代、难以模仿、稀缺和独特并能够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这标志着HRM领域开始在组织层面上探索人力资源的角色及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虽然以上理论从不同视角揭示SHRM和组织绩效的关系,但关于SHRM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并没有达成一致。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过于静态地强调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 却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为组织创造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的动态过程;而基于行为理论的研究则过于关注个体层面而忽略了组织层面人力资源的系统性;基于资源理论的研究则着眼于从组织层面探讨HRM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忽视了员工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学者们对于SHRM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是处于一个黑箱状态(Becker和Gerhart,1996)。 21世纪以来,SHRM与组织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除了继续支持人力资本可以作为SHRM与组织绩效的中间变量外(Hatch和Dyer,2004),还发现人力资本可以作为S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调节变量,进一步支持了SHRM的权变性观点。同时,社会资本开始成为解释SHRM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的新变量(Collins和Clark,2003;Evans和Davis,2005)。同时,学者们开始将SHRM的研究触角伸向同时糅合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智力资本。Youndt和Snell(2004)以208家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到智力资本在人力资源系统和组织绩效间起中介作用。此外,环境动态性的加剧使学者们开始关注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组织弹性(Coutu,2002)、HR弹性(Wright和Snell,2003)等新构念,并已有实证研究支持了组织可以通过SHRM来提高组织弹性和HR弹性,最终提高组织绩效(Cynthia等,2010;Beltrán等,2008)。总之,不同中间变量的引入为正确理解SHRM对组织绩效的战略贡献拓宽了研究思路。 (四)SHRM的理论模式 学者们对SHRM与组织绩效之间至少存在一种正向关系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SHRM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式仍然不统一,Delery和Doty(1996)在早期的理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式—结构性观点。由此关于SHRM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普遍性观点、权变性观点和结构性观点。尽管普遍性观点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认同(Pfeffer,1994),而且不断有学者识别出最佳实践(Pfeffer和VEiga,1999),但对于何谓最佳实践并没有达成共识(Fey等,2000)。同时,普遍性观点只是强调将一些最佳实践简单累加到HRM系统中,而并不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虽然权变性观点强调HRM实践的外部匹配性,但上述两种观点都简化了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因为基于资源基础论,单个HRM实践由于其易模仿性对建立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收效甚微,所以各种HRM实践必须整合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才会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因为整合性的HRM系统具有因果模糊性、系统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Doty,1994)。结构性观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强调通过各种HRM实践之间的互补性创造协同效应,从而形成有效的HRM系统,以实现最大化的内部匹配。然后,把这些HRM系统与组织战略等系统外因素联结起来以实现最大化的外部一致,从而实现SHRM的内外部匹配。结构性观点同时吸收了“内部匹配”和“外部匹配”的理念,整合了普遍性观点和权变性观点,糅合成为更加接近现代企业的HRM现实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支持了SHRM理论模式的权变性方法和结构性方法(Boxall和Purcell,2000;Stavrou和Brewster,2005)。随着权变观理论的不断演变,学者对权变因素的研究范围已由早期的单纯研究战略变量和组织生命周期变量逐渐扩展到多个变量如企业年龄(Fields等,2000)、所有权(Zhu等,2005)、技术变革(Ding和Akhtar,2001)、组织性质(Skaggs和Youndt,2004;Rodwell和Teo,2004)等权变因素。 (五)SHRM系统的结构 根据系统论,作为组织系统的子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体现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往往关注人力资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而忽略了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关系,但人力资源系统内部的交互作用会对系统外部产生影响(Lengnick等,2009)。人力资源系统内部要素及交互作用的方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Schuler(1992)从多层次的角度提出SHRM的5-P模型,核心思想是人力资源系统内部要素—人力资源理念、政策、程序、实践、过程都应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以实现SHRM。5-P模型揭示了SHRM的纵向整合(人力资源系统内部各层次与组织战略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力资源系统内部各项政策、实践之间的横向整合关系。同时,学者们发现组织中不仅仅存在一种人力资源系统,而是存在至少两种人力资源系统(Mark和Lengnick等,2009),于是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分类。这些分类无论基于系统的特征和功能(Arthur,1994)、员工—组织关系(Tsui等,1997)还是基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和独特性(Lepak和Snell,1999),其落脚点都是建立立体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任用体系,以实现HRM的战略性导向。 组织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系统并且不同类型的HR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不同的观点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Lepak和Snell,2002)。同时,在Lepak和Snell(1999)对HRM系统分类的基础上,Liu等(2003)针对每种人力资源系统提出与之对应的领导风格,Palthe和Kossek(2003)则对应每种人力资源系统提出不同的组织亚文化,并指出对应每种类型的亚文化将有助于HRM实践实现人力资源战略。Richard等(2007)通过实证对比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中人力资源多元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得出人力资源多元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呈U型曲线,这种U型关系在服务型企业中更明显的结论。 (六)SHRM的方法论问题 随着SHRM理论研究的成熟,学者们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对前期理论的实证检验。但SHRM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引起了一系列方法论的问题,如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两者的因果关系不确定及存在解释两者关系的遗漏变量等问题都引起SHRM研究者们高度重视(Wright和Haggerty,2005)。学者们开始增加财务指标之外的多种指标测量组织绩效(Chen和Huang,2009),并且在研究SHRM对组织结果的影响时开始考虑组织自身的系统约束(Way和Johnson,2005)。也有学者考虑到时间跨度,认为HRM实践产生的组织结果存在时间滞后性,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时应考虑时间因素并从多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的角度研究两者关系(Wright和Haggerty,2005),此外“实施”的SHRM实践与“制定”的SHRM实践的不一致性也得到了实证检验(Wang等,2006),这一实证研究为后续学者从更现实的角度检验S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提供了方向。 总体而言,SHRM的六个主题在21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人力资源系统的多样性及其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并且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延伸到与不同人力资源系统匹配的领导风格和组织亚文化研究,同时也支持了SHRM理论模式中的权变性观点和结构性观点。人-环境匹配成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理念的关键决定因素,这一思想的提出扩展了匹配和灵活性的构念。同时,学者们开始从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新视角探索SHRM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组织性质、年龄等开始成为影响组织的SHRM实践的权变因素。SHRM在跨国公司的整合及知识等战略资源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SIHRM的研究范围开始延伸至新兴经济体并初步明确了在新兴经济体中的适用条件。 企业组织形态变迁趋势下SHRM的困惑 企业组织形态变迁使SHRM研究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使组织正朝管理人员核心化和一般员工分散化的方向发展,那么传统企业组织形态背景下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的界定是否依然适用于新背景?因为组织间联盟、网络化组织、模块化组织催生出的虚拟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联盟颠覆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边界弹性化的现实下组织SHRM研究将何去何从成为亟待HRM研究者们思考的问题。 同时,随着创新型组织成为新型企业组织形态,组织创新战略导向下的SHRM实践对员工创新过程的控制、参与和考核变得更具模糊性。因为组织创新战略面临着对现有组织结构和文化刚性、内部政治的损害,同时组织不愿为追求不确定的未来而放弃当前的利益。这些问题都对SHRM提出了挑战,因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角色不仅仅是保证战略匹配和组织柔性,更多的是配合和推进组织不断的变革与创新。 从新制度主义在组织研究中的社会学视角来看,理性并不是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最重要的是每个组织都有生命。因此即使在正式结构中,非理性也是不可杜绝的,因为非理性来自参与组织活动的个人,但个人参与组织活动并不仅仅是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断变迁的组织形态对个人与组织关系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虽然SHRM已经充分利用组织的资源基础论来强调人在SHRM活动中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来对待,但是忽略了“个人”的因素,后续研究需要关注以下话题:针对不同类型员工实施不同的HR实践对作为“个人”的员工的影响,强调不断学习和持续改进的同时考虑作为“个人”的员工的疲劳效应,把员工视为可以产生杠杆效应的资源而不是需要培养的“个人”的伦理问题,那么SHRM研究究竟如何协调和整合资源基础论和新制度主义的社会学观点? 网络化时代促进了企业数据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运用的深化,但组织网络化也给SHRM增加了新的管理挑战,其中应备受关注的信息隐私问题。SHRM如何在保护企业内部信息机密的同时,协调好员工日益关注的个人信息隐私问题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又一大挑战。 虚拟组织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突破时空限制的现代化通讯方式使企业之间基于某一目标而对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组合而组成虚拟组织,虚拟组织可以是不同企业或不同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一种临时组合,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众多的组织层次,所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易拆解性。但是对于虚拟组织组合过程中的人员配备、磨合和调整策略成为SHRM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企业组织形态不断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SHRM研究已经面临危机,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组织管理论文: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路径 摘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赋予社会组织以重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但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却相当薄弱。在分析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性缺陷和机制性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构成和政府主导的渐进式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路径。 关键词: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目标;路径 在本文,社会组织与西方话语系统中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慈善组织不同,特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所讲的社会团体、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承担一定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指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保证我国现有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功能与作用的发挥而进行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以“分级登记”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没有出台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社会组织呈现出“无序发展”的局面,并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 1989年,国家颁布了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初步确立了“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社会组织无序发展的局面得以改善;1998年国家正式公布新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标志着“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正式形成。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既是对社会组织实施有效监管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和信任基础。然而,“政社不分”、社会组织的公众认可度及其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决定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如何突破体制困境、构建理想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从而实现和谐的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 一、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缺陷 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缺陷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体制性缺陷,即现行体制本身的缺陷;二是机制性缺陷,即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缺陷。现实中制约我国社会组织能力与建设的因素除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自身不完善(体制性缺陷)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机制性缺陷。 (一)体制性缺陷 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以三部条例①为基本框架与其他法规共同构成。体制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归口登记”与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社会组织的登记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和最低限度的人数要求,申请成立须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等。但《条例》导致两类不“合法”社会组织的存在:一类是未达到《条例》规定的“非法”的社会组织;另一类是以营利性组织形式存在的社会组织,即因业务主管单位不清转而寻求工商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这种状况说明采取“一刀切”式的登记管理制度是不合理的,势必造成大量“合法律性”,但却不具有“正当性”或136“合理性”的社会组织存在;①而把大量具有“合理性”或“正当性”的社会组织视为“非法”,并排斥在管理范围之外,也将导致社会组织管理的覆盖面过窄。 2·“双重负责”与管理部门的职责。三部条例对政府管理部门职责的规定有三点不足:一是管理职责规定原则性过强,可操作性不足。比如在《基金会管理条例》中规定,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登记管理机关的日常活动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动用什么样的监督管理措施,条例并没有作出具有操作性的回答。二是管理职责交叉和模糊地带较多。三部条例虽然对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责进行了分工,但在社会组织的筹备、申请登记和审查、年度检查和审查、违反有关条例规定的查处等职责方面都有重复之处[1]。三是管理部门的责权不统一。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具有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撤销登记或取缔等权力,但实际上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足够的管理力量。业务主管单位虽然有很大的管理权力,也有相应的管理手段,但却没有相应的责任要求。这种责权不一致的现象削弱了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也加大了“政社分开”的难度。 3·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三部条例都强调政府监管、社会组织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社会组织只由政府监管并且效果很不理想。登记管理机关的主要问题是力量不足,没有能力进行监督。业务主管单位受部门利益的驱使,也没有履行监督职责,具体表现为与政府职能转移相关的社会组织大多是由业务主管单位直接创办,甚至与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个实体”,由职能部门直接控制;与政府职能转移无关但有收入(包括捐赠收入和营业收入)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往往积极监管并提供“保护”;与政府职能转移无关又无收入或收入勉强维持自身存活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往往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尽可能地回避政治风险[2]。这种局面使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管毫无意义,也使其与登记管理机关之间的协同管理无法实现。 (二)机制性缺陷 1·动力机制不足。我国的现行改革是政府主导型改革,政府主导型改革的基本动力是政府官员对政绩的追求。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之所以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体制本身的缺陷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缺乏动力机制。以地方政府为例,如果不将社会组织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仅凭民政部门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宏观有效管理,管理的基本要求就变成了只要不给地方政府带来“麻烦”即可。在社会组织发展不被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的情况下,业务主管单位的动力也不足,因为政府职能转移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业务主管单位出于部门利益的本能考虑不可能主动把权力让渡给社会组织,也没有积极性培育社会组织,对那些“无利可图”的社会组织不可避免地采取消极的态度,社会组织“外形化”现象也由此产生。 2·实现机制不足。在登记管理机关方面,登记管理机关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履行其职责,受自身权力(同级职能部门下的二级部门)、工作人员数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登记管理机关没有足够的力量考核评价数量庞大、性质各异的社会组织;由于各级登记管理部门(包括其主管民政部门)并没有明确、系统的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也缺乏对社会组织培育和监 督方面的具体可供考核的绩效目标,更缺乏为社会组织服务的质量标准,这些使得登记管理机关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随机性很大。在业务主管单位方面,由于缺乏约束与考核的具体措施,业务主管单位并未按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相关要求培育和监管社会组织[3]。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偏重行政干预,不重视社会组织的独立性,甚至忽视社会组织存在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如果缺乏相应的法规对业务主管单位承担何种责任、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如何考核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管理绩效等方面作出规定,那么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培养政府转移职能的承担者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而是异化为“政绩工程”。 二、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针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缺陷,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改革思路。但体制的缺陷决定了这一改革过程充满着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共十七大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 “合法性律”指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事物的存在符合法律的规定,“正当性”或“合理性”指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事物的存在符合某种实体或程序的价值准则、以及其他非强制的原因,而为人们所认可或赞同,进而自愿接受或服从,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此为指导,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考虑选择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构成 1·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科学的分类管理。完备的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体系不仅包括宪法层面对社会组织的保护,也不仅是相关法律对社会组织权力和义务的笼统规定,还应该包括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法这个处于宪法和法规之间的中间形态的法律,我国目前缺少这样一部对社会组织权力和义务都进行明确界定的基本法。在基本法之下,还应在对社会组织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颁布直接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从登记到监督等各个环节有约束力的条例和规章制度。从宪法到基本法,再到社会组织管理的规章条例,构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所有社会组织都被纳入依法管理和分类管理的框架体系之中。 2·完整的管理链条和明确的管理职责。在法律体系完备的基础上,政府应本着廉洁、高效的原则,科学设计社会组织管理的流程,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从登记到监督的完整的管理链条。为此要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规范政府行为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标准。 3·公开透明、多元化的监管体系。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从体制层面制定严格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同业组织评估考核制度和社会公众监督保护制度,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既可以改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疲于应付的管理状态,也可以从烦琐的日常监督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战略问题。 4·系统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在社会组织的培育与扶持制度中,除了在社会组织成立之初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外,还包括在社会组织活动过程中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府为了有效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构建中明确规定培育与扶持政策的范围、力度和标准,以确保培育与扶持政策的公平性和系统性。 5·科学有效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在我国“官办”或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实现“政社分开”,明确社会组织的法人地位,完善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社会组织的运营效率,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构成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条件 1·政府方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我国政府正在从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但到目前为止,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政社分开”仍然停留在观念层面。二是取决于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是否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否转变控制型管理方式,是否能够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直接决定着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能否有效发挥作用。 2·社会组织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独立性,社会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从事社会管理活动而不受“政社不分”所导致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控制。二是社会组织具备相应的自我生存和自我管理能力,自律性强,是成熟的组织体。三是同业组织能够有效地对同行业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和监督。 3·社会公众方面。一是公众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有自组织的愿望和能力;二是公众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组织,认可和信任社会组织;三是公众产生对社会组织的理性需要,形成合理的预期,并有能力自觉监督社会组织的行为。 就现状而言,上述三个方面的条件并不具备,这决定了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变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方式,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和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才能最终确保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构建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制定社会组织基本法的条件,因而应在对社会组织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制定或完善单项条例,将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为社会组织基本法的出台创造条件。具体而言,应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在需要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制定或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和条例,并在全方位发展社会组织的原则指导下,针对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中的“瓶颈”部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改制和官办社会组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尽快把应转制为社会组织的事业单位纳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框架之中,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完善社会组织的准入、退出制度 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几乎都建立在惩治或预防社会组织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方面。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存在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杜绝了社会组织成员谋取私利138的动机,社会组织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谋求发展。此外,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法规遵循非竞争性原则,那么因缺乏竞争机制而处于垄断地位的社会组织有没有自我改进与发展的外在动力。我们认为,只有杜绝社会组织成员谋私利的动机,具有志愿精神的社会组织才能出现,“组织外形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 SPAN lang=EN-US ;而建立非竞争性淘汰机制既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动力,又有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证社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是以社会组织合法性的确认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为前提,逐步实行包括备案查询、法人登记和公益认定的三级准入制度,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准入制度。二是把社会组织活动的政治准则和国家准则法制化,并由登记管理部门统一监管,避免业务主管单位的不作为行为和政治风险 。三是制定社会组织非竞争性淘汰制度。当现有的社会组织不能发挥功能或不具有代表性时予以解散,重新组建。 (三)明确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构建社会组织监管制度 在现有“双重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实现“培育与监管”的适度分开:强化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管职责,弱化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管职责;强化业务主管单位的培育扶持职责,弱化登记管理机关的培育扶持职责。具体而言,一要提高登记管理部门的行政级别,在国务院直属职能部门中增设社会组织管理局(部),作为拥有行政执法权的唯一主体,统一负责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二是构建以登记管理机关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包括制定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组织监督方面的制度、有关社会公众监督的保护制度、同业组织培养和参与社会组织评估方面的制度、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和自律方面的制度、投诉受理和举报调查制度等。三是制定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和责任追究制度,包括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程序设计监管制度、社会组织对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举报调查制度、干扰社会组织正常运作的责任追究制度、登记管理机关对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的政绩考核制度等。 (四)明确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构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制度 政府转移社会管理职能须有合格的职能承接主体,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尚不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这就要求业务主管单位在职能转移之前给社会组织以必要的资源支持,通过对社会组织的直接指导使之具备相应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过程进展缓慢,应在明确政府职能转移的范围、事项、时限和要求的前提下,在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特别是要制定业务主管单位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绩效考核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必要时还应要求业务主管单位制定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路线图”以及相关社会管理职能转移的“时间表”。具体而言,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制定相应的社会组织启动与培养期的确认制度;二是建立以财政和税收政策为主的社会组织扶持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实行不同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制定业务主管(指导)单位培育社会组织的相关制度,包括业务指导单位的具体职责、社会组织培育的具体途径、业务主管单位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社会组织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制度;四是制定业务主管单位培养社会组织的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业务主管单位政府职能转移的绩效评估、业务主管单位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业务主管单位指导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五)建立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在我国“官办”或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占主体的情况下,应突出强调从制度层面设计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4]。 具体而言:一是与“政社分开”相结合,完善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明确社会组织的法人地位,建立社会团体资产管理制度,以解决随意侵占社会团体资产的现象;本着市场精神与志愿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认可并保证社会组织的专职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强化社会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社会组织运作的透明度。二是建立涵盖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流动制度,主要是打通人力资源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间流动的通道。三是建立涵盖社会组织的社会保障制度,把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纳入政府或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或者打破社会保障与单位制度之间的关联,使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显现出来,从而使相应的社会保障在人们跨越地域、跨越政府—市场—社会的部门界限时不受阻碍。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 【摘要】 护理的基本职责是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全面治疗,包括医师医嘱的准确执行和治疗情况的反馈,以及患者的基础护理。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内科护理,包括中草药的有效应用和针灸推拿的科学操作,以及药膳的开发和养生的训练。总之,中医护理应当突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以便患者得到及时的康复。因此,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够为人们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针灸推拿;临床护理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悠久中医学,如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这有助于人们治疗疾病,提高我国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国际影响。 2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配合中医师对病人进行中医诊治的工作。中医治病的传统,多以个体行医为主,因此,医和护常是不分家的,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大夫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病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灸、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尤其是针刺与行针,更需专业的中医大夫来操作,护士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不过灸法则护士可以如法操作,所以中医护理非常重视辨证施护,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就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只有明白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具有“理、法、方、药”和“理、法、方、穴、术”的特点,并因人而异配合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就能实现中医针灸治疗的高效、速效、长效。同时,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家属往往在就医后也常遵照医嘱,如法进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这也算是中医护理的一个特色。 中医护理的内涵,除了辨证施护,医护合一,中医护理的内涵或者说是特色,还体现在膳食护理、精神护理等方面。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就已对膳食护理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比如《内经》所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肾病毋多食咸”,以及《难经》所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膳食护理经验。张仲景《金匮要略》还进一步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3 针灸推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 我国的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是世界医学的一朵奇葩,成为国人所熟知的一种良好有效的中医药学。针灸推拿护理自成一个医疗护理体系,在几千年的医疗护理实践中表现了独特的优点,这也成为现代整体护理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针灸推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体现了整体论的哲学思想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通过整体论的哲学思想,按照天人合一的方法,将疾病视为与人体自身系统的统一,并重视与大自然的有机联系,这是现代护理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并考虑到疾病的具体环境,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考察,据此反映出的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而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实现身心统一,加快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这是其护理的特色。医生会积极建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控制饮食的内容,包括生冷、辛辣食品的禁忌摄入,注意营养搭配,调节好新陈代谢,避免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疾病的加剧。适当的饮食可以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 蕴含着心理疗法的优点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表现出举止文雅、操作到位、轻柔的语言,这些可以使患者减轻病痛,得到护理人员的精神鼓励,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实施针灸推拿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情绪低落,身体的疼痛有等同深受的感觉,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并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温暖了患者的心理。这样患者得到了社会支持和安慰。护理人员尊重患者患病期间的生活要求,会尽全力去满足。这样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也就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患者具备良好精神状态就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增强治愈信心。总之,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中蕴含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情志转移法,情志疏导法,体语疗法等。在情志转移疗法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诱导患者将注意力转移,促使患者将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变,使心理保持平静,避免抑郁和较大的情绪波动,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4 辨证施护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 4.1 辩证施护体现了归纳的方法论 中医护理采取的辨证施护方法体现了归纳的方法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按照整体论的思想,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收集临床资料,这样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因此,中医的辨证施护就是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确定切合自身的护理方式和内容,包括如何为患者服药和行针,及时了解和观察病情,做好饮食的调理,科学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中医的辨证施护理论就是按照中医四诊搜集的患者病情信息以八纲进行辩证分析,以此分清疾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此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法。 4.2 实施三因的针对性护理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的要求,护理人员应根据三因(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就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心理情绪以及天气、地理等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实现三因施护。例如:老年人的体质较差,气血亏虚,在临床护理上就应采取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 5 结论 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的针灸推拿和辩证施护的阐述,可以看到中医护理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这对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完善作用。采用中医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提高体质,以及改善疾病的治愈效果。-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中医护理特色在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行中医护理的所有病患资料,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行中医护理,而对照组的患者行西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康复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行中医护理的患者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6%,而行西医护理的患者护理有效率则为86%,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患者中医护理不仅更加的科学、合理,还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中医;护理;特色;临床;应用 中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病护人的经验,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所强调的重要一点便是三分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便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医院中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极为相似,所以,现代医院应该充分重视中医护理的重要价值,使其在医院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病患,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50例患者组成,治疗组的患者行中医护理,而对照组的患者行西医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最为常规的西医护理,而给予治疗组的患者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护理观察: 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先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务做好全面、详细的了解,进而做出较为科学、准确的判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在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来收集病患的病因、病情以及病位等情况,并以此来为辩证施护做好准备。其次,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寒、暑、湿、燥、火,还是喜、怒、忧、思、悲、惊、恐,都是由于内脏受损、过渡疲劳或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所导致的。护理人员只有在分清楚病位及病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的对症下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所以,笔者认为,在整个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运用中医理论做出科学的判断,并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累积经验,以实现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 (2)饮食护理:中医非常重视饮食方面的护理,其中,《内经》上面提到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1]。由此可见,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饮食得当,不仅可以达到对身体补气养血、强身健骨的作用,还有助于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使患者的病情早日痊愈。但如果饮食不当,不仅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还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其他脏腑的损伤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而言,适当、科学的饮食能够起到配合治疗的积极作用。各种疾病都有寒热表里的不同,而食物也存在着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在食物的性味与疾病的性质相吻合的情况下,该食物便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及辅助治疗疾病的重要作用,反之亦然。此外,食物的四性无味各有归经,可以调节脏腑的阴阳变化,所以,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切忌不可挑食。 (3)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通过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衍生而来的,其主要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行为、态度和气质等来影响并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烦恼和忧虑,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使患者能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目的的一种治疗方式[2]。所以,作为医护人员,应该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不断的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对于失去信心的患者,医护人员则可以安排其与性格开朗的患者居住在一起,让其经常交谈,互相鼓励、互相影响。 (4)生活起居护理: 对患者生活起居的护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患者自身的卫生、衣着以及生活习惯等,其二,病房的布置与管理。病房内应该保持安静和整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布局合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利于其病情的康复[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讨论 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时代,护理理论与护理手段都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之中,中医的护理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 这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不仅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更加使患者得到了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护理治疗,它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信心、责任心及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护理人员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4]。 临床实验的结果表明,给予患者科学、适当的中医护理,对其病情的好转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论中医护理之特色 [摘要] 中国传统的中医学,历史悠久,不仅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临床护理方面也具备自身特色,本文从中医的心理护理、辩证施护等方面,对中医护理的特点作了简单论述,对于指导临床护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医护理;心理护理;辩证施护 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不仅仅在疾病的辩证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临床护理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下面笔者将对中医学理论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特色做一简单论述。 1 中医心理护理 中医的病因学说认为,人的心理或情绪波动过于剧烈、持久,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学理论对于人的心理活动异常的变化与疾病之关系,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论述。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的情感的不同变化,对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最终都将导致气血逆乱,脏腑机能失调。而在临床上,除了对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外,也可以通过精神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心境处于平和状态之中,使人气血调畅,肝气条达,脾胃健运,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心理方面的致病因素减轻或者消除,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能起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方面,中医护理就具有自身的特色。 1.1 祝由疗法 “祝由”实际上是以言语开导为主的心理疗法。“祝由”一词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也就是祝说发病的原因与疾病的由来,从而调节与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以达到调整患者气机,使精神内守而化解疾病的方法,因此又称为“移精变气法”。马莳[1]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药未兴,针石未起,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病也”。这种方法也可称为移情异性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并不是要压抑患者的情感,只是改变其指向性,易性也不是取消其个性,而只是更易、消除其消极的情绪因素[2]。 1.2 情志相胜法 这种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些情志致病的患者,按照五行生克之理论,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适当采取运用一种情志活动,去调控因为另一种情志刺激而引发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正如吴昆[3]在《医方考》中所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2 辨证施护 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中,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其两大基本特点。辩证论治是将通过中医四诊所取得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分清疾病的阴、阳、寒 、热 、表、里、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临床医生将这些获得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在临床上,医护虽然是不同的工作,但本身属于一个整体,所以护理工作也要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在饮食方面,根据病情性质,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与方法,如病性有寒热之分,依照《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说,进行临床护理之时,如果是寒症患者,则须给予温热性质的饮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如果是热症患者,则应反之进行。 3 三因施护 作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气候、地理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做到三因施护,也就是因人施护、因时施护和因地施护。比如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减弱,气血亏虚,所患疾病性质多为虚证或者是正虚邪实之证,因此护理多用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再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腠理致密、毛孔开放不畅,患者服用辛温解表之药后,可以嘱咐患者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喝热粥汤,提高发汗之力,最终使邪从汗解。 4 防未病的护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成为了预防医学的座右铭[4]。这对于临床护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针对病情,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调养精神,劳逸适度,饮食合理等方法,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中医护理的这些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临床护理 如今,中医护理和中医学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学科。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内科护理,包括中草药的有效应用和针灸推拿的科学操作,以及药膳的开发和养生的训练。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够为人们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引 言 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中医药学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日趋严重,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和难以承受的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医学界面临的焦点和难点。而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蕴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巨大潜力。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中医护理成为现代医学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的独特优点与现代护理方法相得益彰,它积极有效地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医护工作者应当体现中医护理的优势特点,发挥其内在的科学护理方式,不断地创新护理方法,将中医的独特优势挖掘出来,使现代的护理学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为临床护理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皮肤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同,互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排泄,各自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为用,相互影响。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在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在下属阴,肾水上升为顺,心火下降为和。心火下降于肾,肾水济于心,心肾相交,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其他脏腑亦同,反之则为病。说明五脏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是孤立的。 人体与大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整体思想贯穿在生理、病理、辨治和护理的各个方面。如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和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的变化,人体随之也有相应变化。《灵枢》记载:“天暑消厚则腠里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膀胱,由为溺与气。”除四季外,朝暮晨昏变化对人体也有影响,《素问》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人体的气血随一日朝暮的变化而变化,在病理上亦同时影响着疾病的转归,《灵枢》记载:“夫百病多以日慧昼安,夕加夜盛……朝者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来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盛也。”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特点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中医认为证和症有着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腹痛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证“病之总者为病,而病总有数证”,如伤寒病拟有六经分证,温病以卫气营血分证,所以中医护理不仅要针对症状病名,同时还要正确辨析证的寒、热、虚、实,才能取得很好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相同病机或证可采用相同护理方法,不同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形成了自己突出的优势。但是,客观地看中医护理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严重影响到中医护理的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不能充分运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也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深受百姓喜爱。中医护理技术所包含的按摩术、刮痧术、针灸术、拔罐术、熏洗术、药熨术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增强,临床医学分科细化,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限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照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操作。目前临床上针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针灸按摩医师实施,护士不进行操作,这更严重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 护理文件书写缺乏中医特色:护理记录缺乏中医术语描述,同一种疾病护理记录只体现因病施护,没有体现出因人施护和因需施护,造成同一种疾病,记录同一个模式。对于患者的主症、舌苔、脉像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甚至书写辩证依据时出现照抄医生病程记录的情况。 整体护理缺乏中医特色:现代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两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导致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 讨 论 中医护理与中医学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治疗和护理是密切相关的,治与护相辅相成,只有服药而护理跟不上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服桂枝汤,给热粥以助汗,如只服药而护理缺如,就不能取得微汗的效果。中医护理是中医治疗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手段,由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掺杂在不同治疗方法中,理论和实践均无专门论述,建国后中医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已被列入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重点,因此,认真总结发掘中医护理的有关理论和经验,对奠定护理学理论基础和指导中医护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浅谈中医护理特色 【摘要】:中医是祖国的医学精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体现了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在病人康复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而源远流长。在卫生部护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以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什么是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怎样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对于在中医医院工作的护士来说,是一直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观念、辩证施护方面对中医护理特色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以整体观念护理病人 祖国医学以整体观念作为诊断治疗的指导思想,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脏腑、经络、肌肉、皮毛、气血、津液等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同时人的生理随天时、地势的不同而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自然界变化可直接或简接影响人体机能。所以,中医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又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对病人的全部护理过程中,称之为整体观念[1]。中医护理根据这一观念,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辩证,给予患者提供整体、全方位的照顾和护理。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另一特色。按照中医理论,通过四诊、八纲,对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虚实,以确立施护原则。中医辨证方法有很多种,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护理工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病证进行辨证护理,它可以把各种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证候都归纳为表、里、寒、热、实、虚、阴、阳证。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辨证要有可靠的依据,依据来源于护士平常细致的观察。故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辩证的方法及护理原则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把病人错综复杂的各证都系统化了,从而更好地做好辨证施护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中医特色的护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1、病情观察 人体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脏与窍各有所属,脏与体表各有所主。任何一种疾病的局部症状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脏腑,而脏腑的功能失调又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这就启示我们在病情观察时可以通过病人外在的变化了解其内在的情况,通过病人的表情、语言、气息、神态变化,以及舌苔、脉象的改变来了解病人脏腑的虚实和机体气血的盛衰。但是由于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病情往往会千变万化,所以我们要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结合现代知识进行观察,对病情才能全面细致分析它的动态变化,病人出现微小的外在变化才不会被我们忽略,然后才能够提出确合病情的护理措施,病人才能更快地康复,护理质量也才不会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 2以三因制宜护理病人 治疗病人应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差异及病人年龄体质的特点来确立治疗原则,中医的临床护理工作亦同样用三因制宜的原则做指导。如在夏季,因气候炎热、阳气外发、气血趋于肌表皮肤腠理疏松,故人体容易出汗,而在秋冬季节中的病人,因气候寒冷,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腠理致密,故人体汗液不易发泄,因此,同一个外感风寒的病人,在护理上可因 气候环境有同而不尽相同。在夏季,护理此病人时,药液应温服,以免出汗过多,损伤津液;而在秋冬季节,就要嘱其药液要热服,服药后为病人加衣盖被,以促汗,使病从汗解。另一方面,对同种疾病的病人 ,也要因年龄和体质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老年病人因气血两虚,脏腑功能低下,所以在护理上要注意其保暖,给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而对婴幼儿病儿,则由于其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虚实易变,病情变化较急,在护理上要注意观察病情,加强生活护理。故运用三因制宜护理病人,更加提高护理质量。 3情志护理 情志活动既是脏腑气血运动的产物,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七情还是治疗和护理疾病的重要手段。运用“以情胜情”“心病还得心药医”等基本观点,开展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2]。七种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情志活动过度,则成为内伤的一种致病因素,使肌体气血受损,脏腑功能失调,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说明了七情可伤脏,脏伤则病起,所以精神不振,志意不坚,故病不可愈。护理病人时就要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增强其治病的信心,发挥内因的作用。人患病后,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变得焦急、烦燥、恐惧,住院后医院的一切会使他感到特殊而不习惯,如病房的特殊生活环境,医生、护士的特殊人际关系,各种特殊饮食、打针、吃药、医学术语、医院作息制度等都会使病人感到不习惯,都需要医护人员去解释、去安慰、去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要只看见一个疾病的躯体,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看见一个活生生的有了疾病的人,是一个有思维有心理活动的人。我们就需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语言,去安慰鼓励病人,从身心两方面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整体护理病人的目的。有个60岁女性患者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治疗后症状缓解,病情稳定。某晚其女远道而来,相见时自然心情激动,值班护士即嘱咐要多休息,不要过喜过悲,但不听劝告,直谈到深夜,又提及以往痛苦之事,结果患者诉后流泪,悲伤过度,突发心肌梗死,曾经几度抢救亦无法回天。这个教训是深痛的。可见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4膳食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恢复都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疾病不能单靠药物的作用,饮食上要配合。根据病人体质病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来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首先根据病情鼓励病人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但要以适宜为度,切勿过饥过饱,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亦会招致疾病复发。同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脏腑对食物是可以调节的、适应的。当脏腑功能失调时,食物对疾病或治疗就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医对饮食的宜忌是十分重视的,如阴虚病人不宜服食刺激、燥热、辛辣之品,以免伤阴伤络;又如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水肺忌盐、疱疖忌发物等。在病初愈不宜骤补者,补又有清补、温补等。故在向病人指导饮食的宜忌时,又要注意向病人宣传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中应进行认真的辨证及施教。曾收治一例小儿,湿热痢入院,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准备出院,其父母心切,取鸡汁食之,第二天患儿腹痛又作,痢下便脓血,导致病情复发,这说明我们护理工作没做好,造成热病食复的结果。 祖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诊疗和护理知识都十分丰富,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对我们的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和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使病人更快的康复。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得到的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在当前新常态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做好现场施工管理,促进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紧密关系,同时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该从做好现场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不仅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同时提升企业员工参与到工作中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收入。然而在实际上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的施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实际上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其视角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不能仅仅只关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在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充分使用建筑工程资源,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之中就包括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等。应该有效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同时也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科学指导,使得科学的管理可有效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注重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可以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完成。而在另一个方面,也需要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可以在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现施工技术不合理的地方,第一时间上报和调整,这样就会使得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合理应用,发挥出其效果,便于施工安全工作、工期以及成本之间进行协调,不断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较大覆盖面、操作十分复杂、需要是时间长、过程繁琐。同时也拥有着种类丰富,适用性强的特征,可以在不同环境、地势中应用。这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有:混凝土、技术施工、钢材组织、建筑装修以及防水施工等等技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将信息化管理施工技术应用到其中。 2.1基础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基础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核心的有桩基础施工,其中混凝土浇灌桩施工技术是其中应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是桩基施工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在国内外的施工中可以起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的作用,因此,在应用领域中获得了十分明显的应用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节省开支,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关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引进先进技术,不断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得施工技术变得多样化,提升施工速度,保证发施工质量,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但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以及成分构成比较复杂,同时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在使用和保存之时,应该加强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存储,避免在存储的过程中出现凝水现象。在使用之时,注意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保证混凝土的的质量。 2.3钢筋施工技术 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抗震以及人们居住的要求,一般主体框架结构主要以钢筋为主,在建筑中起着组织结构支撑的作用,其对建筑物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帮助,当前建筑物的性质以及对组织结构的支撑作用性质,其对建筑物的质量有着良好的帮助。当前的建筑施工不仅仅需要合理使用钢材组织,而在这个基础上也应该加入一些辅助技术,比如说对钢材安装、焊接、螺栓技术等。近些年来,在我国大跨度建筑的发展的推动下,预应力钢材组织技术逐渐完善。 2.4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建筑施工防水技术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使用防水技术,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控制水量。在实际应用中,建筑防水材质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高分卷材、沥青防水等等。在选择建筑物的装饰上,也有了一定提升,使用了全新的技术,不仅仅操作上更加便捷,而且也使得建筑物的外观更为似美观,,可以媲美国外先进技术。建筑施工恒温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这个基础上加大了对新材料的使用和研发工作。 3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3.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施工组织计划 对于一个有秩序,良好的现场施工管理管理来说第一步就是制定一个完善的现场施工计划的,作为管理的依据。因此,在开始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应该深入到现场,做好基本的调研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调查报告,依据招投标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施工图纸,做好地质勘测工作,编制一个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从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的来说,同实际符合程度越高的计划书在施工管理中可以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在编制施工计划书时,以下内容是重点关注的,比如说对工程具体情况的介绍,施工全过程的施工计划以及进度,各个施工阶段的重点。做好这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全方位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主导者,因此,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应该加强重视。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因为不同的施工场所,会存在不同的危险源,同具体实际结合,生动形象的向施工人员讲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播放在施工中,因为操作失误,不服从管理导致较大生命财产损失的音像资料,这种通俗易懂的培训形式,可以直观的使施工人员认识到因为不遵守管理造成的经济和安全损失。为了加强基层的管理,在施工现场选择有能力,有号召力以及较为优秀的人作为小组长,一方面可以加强基层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出一批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最后,应该做好岗前考核工作,只有通过考试的才可以进入到工作岗位上,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3.3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关系到的各个领域应该有充分的了解,掌握每一个施工工程之间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确保在做好管理之时可以充分理解施工方案,而在进行实际的施工之前,需要图纸继续审核,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是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话,应该在第一时间纠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应该及时同设计单位沟通。而在制定了施工方案之后,需要及时上报到与之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获得确定之后,进行施工,使得图纸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3.4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的质量最为核心的影响部分施工质量,注重提升施工质量也是当前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最为重要的目的。施工管理中最为的重要的的是控制施工质量。管理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管理施工技术,当前现阶段存在的施工工艺比较多,然而选择哪种类型的管理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此,在进行施工工艺管理之时,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第二,管理好施工材料。施工材料是对施工工程整体质量影响最为重要的地方。所以,要提升施工质量,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抽样检查的形式,保证材料满足要求。 4结语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注意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以及现场管理。不断提升施工技术以及具体的施工管理质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应该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提升建筑施工场地的管理,也是企业可以有序运行的关键。所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场地管理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 作者:刘军 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更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建筑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但发展势头良好的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想要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以质量保证市场稳定,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现状、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的途径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途径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动着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加,更新了以往的城市、城镇面貌,迎合了国家整体的发展态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样复杂的活动,其要求施工方在保证工程如期交付的基础上缩短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以免影响建筑建成后的正常使用。近年来,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迫使着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强化监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时对完工项目组织验收和质量检验,一旦发现潜在质量问题联系施工方及时加以处理。通过强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建筑质量,保证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实际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1)实际监督管理问题。 监督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国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造成监督工作懒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明的问题时常出现,导致监督力度不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频出,对实际的施工质量控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对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产生了影响。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采用分包管理体制开展管理工作,而该种管理模式无法对合同双方的责任问题进行明确划分,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环节问题频出,对施工成本未进行合理规划,浪费了施工成本,影响了施工进度。再者,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对施工规章制度及流程不够重视,人为失误频发,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施工技术及成本问题。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建设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较为复杂多样,因而对技术要求也普遍提高。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建筑企业为实现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目标,很少考虑到施工中存在的专业交叉情况,未做好有效部署,从而使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其次,随着人们对商业住宅建筑个性化要求的不断提升,施工投入增加,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各个施工部分之间的工作不能协调进行。再者,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传统的施工作业模式仍普遍存在,施工人员组成基本为进城务工人员,其对专业的施工理论知识了解甚少,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不会利用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难以实现预期的建筑质量目标。而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不足,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预期收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投入、支出不能有效平衡,难以实现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的途径 (1)强化监督管理工作。 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据关键地位,因而想要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需要提高监督管理重视程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建立新的和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水平。一是提高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二是制定合理的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严格落实和执行,工程完工后统一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2)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机制。 建筑工程因其特点,普遍存在任务量大、时间紧迫的特点,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个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强化对其的培养工作势在必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注意发现认真负责且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施工技术人员,着重培养其施工技术操作及质量意识,在全体施工人员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质量意识,从而对自身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要求,为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再者,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为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规划支撑,使施工技术、人力以及施工设备等各要素实现合理配置,有效实现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目标。 (3)强化成本和进度控制。 ①成本管理控制。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会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成本管理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养成成本管理意识的同时,强化各施工工作人员对资源节约,效益提升的认识。科学进行预算,减少施工成本输出,实现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②进度管理控制。严格落实进度分工制度,将各阶段中的具体施工环节及施工工艺落实到个人,实施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及其奖罚对策,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监督控制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各环节的工程施工活动。施工前,应综合考虑施工情况,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管理计划,并具体细分、落实。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组织施工,科学划分责任区域。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实际施工中潜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合理解决,切实提升施工进程,实现进度管理的有效控制。 (4)强化质量控制,引进设备、技术。 明确质量目标,管理人员需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制定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以便各环节完工后实施质量验收工作。通常情况下,要求各公司制定的质量验收标准要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以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其次,需要做好材料质量检验工作,要求甲乙双方采购的建筑材料均满足国家相关的环保、质量标准及其设计规范,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用材的质量,为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安全以及建成后的质量奠定基础。再次,强化细部处理,提高细节部分施工质量,如顶层、一层、地下室、屋面、楼梯走道以及卫生间等等。积极创新施工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目前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钢筋自动加工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械等等)已逐步取代了以往的人工操作,解放了劳动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由于人工失误而带来的安全、质量问题。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施工人力成本,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 结语 建筑工程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更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施工管理工作及质量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管理、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合理处理存在的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成本和进度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代传佳 单位:印江自治县住建局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很多企业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建筑工程中,由此建筑工程企业也在不断增多,针对这种情况,建筑工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需要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现场管理中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入手,结合现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研究 1.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气候、环境差别很大,加之地质条件差异显著,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面临的软土地基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联系实际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一般来讲,软土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稳定性也不强,为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沉降不均匀的情况,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首先,应了解当地土壤条件与环境条件,这是软土地基处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其次,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以被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化学加固等;最后,结合施工现场软土基类型,分析与确定适用于该工程的处理方法,以便减少软土地基变形,强化建筑工程稳定性[1]。 1.2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使用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进城市,对于居住建筑的需求也在增多,因此,就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场所。在实际施工建设中,还需要应重视建筑物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而建筑内部的电气接地施工技术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阶段,建筑物主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各个细节之间的相互连接是确保电气接地施工正常的基础[2]。之所以要重视电气接地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在雷雨天被雷击中,不受损坏。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做好电气接地施工工作,确保建筑物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1.3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防水也是建筑施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水是人们生产生活必需品,但过多的水融入到建筑工程中将会使建筑质量受到影响。一般的建筑物中都有洗手间、浴室等,它们都是用水较多之处,如果建筑施工中防水性能较差,达不到相应标准就会降低建筑防水能力,使建筑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中,一定要利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水材料,将防水施工技术应用其中,以便减少漏水情况出现。对于容易漏水的地点,应着重防护,尤其是房屋拐角位置为漏水多发区,应作为防水重点。 2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现场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现场技术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首先,图纸技术较差,尤其是图纸审核不够细致,加之缺少全面性与科学性的融入,导致技术环节误差较大,降低了施工质量。其次,施工预算与实际施工出入大,由于并未正确运用相关技术进行预算,致使各环节实际施工成本不断上升,也容易给施工企业带来损失。再者,工程材料、设备技术准备工作不充分,缺少专业检验技术使得检查不全面,各种故障频发[3]。最后,基础施工技术不合理,特别是道路施工情况较差,污水较多等很容易影响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 2.2管理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存在于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问题也有很多,如很多施工管理者或人员不服从企业管理,经常擅作主张开展一些违规活动,由此可见他们缺乏团队意识,个人因素较多,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还大大降低了施工质量[4]。部分工作人员也缺少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便佩戴安全帽等也会发生损伤等,同时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导致安全隐患屡见不鲜,在工程竣工以后也没有认真检查,总是在以“差不多”等类似词语应对了事,这样的工程最后很容易发生事故。 3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方式方法 3.1制定合理的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现场施工组织计划是否合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施工现场管理依据。因此,在工程正式开始以前,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调研工作,联系实际调研结果,根据招投标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施工图纸,并进行地质勘测,最终完成现场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只有联系实际的计划书才能在实际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在计划书编制过程中,应涵盖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基本情况介绍、各个环节施工计划、施工周计划、施工月计划以及施工进度等,并指出施工重点。 3.2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差的情况,一定要加以重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是调度与管理企业施工人员,但施工人员素质差,不服从管理很容易导致问题发生,因此,企业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应将“以人为本”原则放在首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联系实际情况为施工人员讲解不重视安全的危害,在培训中为其播放相似工程中施工人员不遵守安全规定,违反管理所造成损失的纪录片或影视资料,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施工人员了解到不遵守规定的危害,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管理工作的理解[5]。同时,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还可以选拔优秀施工人员为小组长,不仅可以展现施工人员的领导能力,还可以让其他施工人员更加信服领导,并对所有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岗前考核,只有考试通过的人员才能进入工作岗位。 3.3确保施工监督机制规范化 建筑施工施工时间较长、工程较为复杂、对于技术要求较高,要保证施工正常就要施工管理工作,这就离不开施工监督机制的建立。如在责任监管机制中,一定要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保证所有施工环节都有专人参与。如果现场施工监督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为保证建筑质量,降低各种资源消耗,应在建立监督机制的同时注重机制规范化的融入,并将监督与管理联系在一起,以便彻底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6]。 3.4构建完善的奖罚机制与责任落实机制 之所以很多施工人员并不重视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在于是否发生事故与自身联系较小,多数施工人员认为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至于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也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即便提出了问题也最多是一句表扬,实际意义不大,这样就打击了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奖罚机制,将责任落到实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对于遵守企业规定并发现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也要给予物质奖励,如果其能够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也可以适当提拔,而不遵守规定的施工人员则要予以惩罚,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违反规定的危害。只有奖罚分明的工作才能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在促进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各个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构建奖罚激励机制,使所有施工人员具有良好施工意识。 4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所提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功能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建筑企业为了满足人们需求也应用了很多新技术与新工艺,但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依然是重点内容,因此,本文提出了建筑施工技术,联系实际情况找出了存在于现场管理的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整改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 作者:江伟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湖北工程学院建筑学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原则及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但是对于现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质量问题,这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十分重要,做好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从各个方面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质量控制控制的复杂过程,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问题 1.1对施工材料控制不到位。 材料主要就是建筑的基本材料,在施工建设中对于材料的要求十分高,同时这也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质量,这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实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很多时候到会遇到材料问题,这需要我们能够及时的对材料进行全面控制,对材料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这也就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 1.2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主要不是具有先进的机器,主要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人员素质,提高较好的材料,对于建筑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相对的团队制度实施,对建筑工程中每一项工作认真落实,高效的完成团队中的每一项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施工效益,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我们还要更具实际情况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一些技术性员工要加强思想工作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3施工中不易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工序十分多,对于产品施工程序的不断增加,施工数量的不断怎增加,要对施工企业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花费大量的人力,也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减少人力物力,有效的避免一些特殊问题的出现,对于整体来说又是施工企业形象的展现,有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施工质量的管理的施工项目现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很多都是不确定的目前工程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原则 2.1经济性。 施工企业主要就是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阶段是整体建筑工程中最花费时间的环节,也是耗费最大的中心环节,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我们要对其成本进行有效的考虑,保证在合理的施工范围之类。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要更好的树立节约环保的施工理念,争取达到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2标准化。 对于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阶段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施工阶段施工项目管理体现出来,同时在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也能有效的提高整个施工效率,要有效的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每一位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规划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也能更好的避免施工现场中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施工阶段能够顺利进行,在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2.3质量化。 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就是保证建筑最重要的核心评估因素,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成败问题,建筑物用户的生命安全和投资方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我们要不断的强化项目管理中质量监督,更好的让其参与到工程设计的整个阶段,讲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的质量原则。 3、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措施 3.1加强质量管理。 对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我们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其更好的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提高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对于质量意识的培养还要通过岗前培养,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增加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对施工阶段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对于施工阶段每个过程需要全面的监控,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记录,同时也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解决,对施工期间完成的工程进行抽样检查,在对一些质量检查不达标的产品,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我们要严格监督,保证质量符合标准,对施工阶段中要加强施工技术和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严格的监督,要严格保证施工中所用材料的合格化。 3.2加强投资管理。 加强施工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投资进行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项目的预算是我们每一个工程需要的任务,对其资金和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我们还要对施工管理中具体的情况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实际投资数据的分析,并将世基投资与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实际的投资超出了预算,我们就需要对其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避免以下不合理的投资。 3.3加强进度管理。 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要按照制定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要合理有效的安排施工顺序,最后按照施工的情况制顶相应的施工计划,在保证建筑工程进度的同时要提高施工质量,有效的减少施工中出现漏洞,其次还需要加强施工中进行监督管理,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需要保证施工计划有效的落实在实践工程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对比,再出现不一至的时候,要对引起的原因进行分析检查,最后进行解决,完善施工方案,尽量避免最后实际与计划工期的现象出现的状况。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施工过程,这就要要求项目经营者采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纳入正规化,使建筑工程项目向着预定的目标健康发展,并最终顺利实现。更好的开拓创新和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成功的项目管理之路。 作者:高迎春 杨慕峰 单位: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汾西矿业集团工程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1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钢筋质量问题、设计问题、工程造价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务必要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2.1工程造价问题 工程造价同样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刻意压低工程造价,这样会增加施工单位的压力,疏忽管理方面,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比如窗户的铝合金质量不合格,铝合金的厚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其材质分布不均匀,表面的防腐涂层质量差,密封绒条过小,窗锁和走轮质量较差,这些都是由于购买了劣质的材料引起的。在防水方面选用质量较差的沥青,达不到防水的效果,而在室内装修方面选用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很快就会出现老化现象。 2.2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其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影响建筑安全性,所以,混凝土技术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出现问题。现在很多的工程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一般都是采用商品混凝土,长期使用商品混凝土难免会出现问题,在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过程难免会因为运输方式不当或者运输的时间过长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2.3设计问题 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不去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就设计,或者设计偷工减料,比如在该防水的地方不设计防水,该用钢筋的地方不用钢筋等等问题,有些单位还聘请一些技术不够成熟的人员进行设计,出现很多的设计不合理现象。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的进度 建筑工程实施前的关键就是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就是根据施工方案合理的安排工程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工程。同时,建筑工程的进度需要预见性,根据签到的合同,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2控制造价成本 (1)由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人财物消耗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一旦不能正确决策,那么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将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充分体现出来,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精度应该基于建设程序来合理确定,即多次计价方式。(2)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贯穿工程造价控制,但应该以项目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尤其是设计阶段极为重要,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都不太重视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的重要性,往往会出现投资超限的问题,所以,务必要重新认识、更新观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式。(3)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只要严格遵守实行造价控制和工程监理,都能够取得较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都没有严格遵守实行,再加上设计思想保守、施工技术落后,会造成工程造价持续攀高,完全不利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3.3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交底和日常检查工作。在施工进行前要和每个人做好交底工作。安全员要加强工程巡视,严格监督工程安全,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还要对工程中施工人员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必须时常抓,严把安全责任关,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3.4控制工程的质量 建设单位要设定相应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这个标准可以设定比国家的标准稍微高一点。建设工程采用的材料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达到质量要求。工程结构的主体质量是关乎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主体质量关。 3.5做好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若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混凝土为厚大体积,那么应该对水泥水化热问题予以充分考虑。为了有效地防止出现水化热问题,可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通水排热、埋设散热孔等降温措施。若混凝土已经被浇捣成型,为了避免出现温度裂缝,也可以采用湿麻袋、表面覆盖薄膜、蓄水保温措施来对混凝土进行有效地养护处理。与此同时,务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搅拌速度和动作状态,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地把握。与此同时,对于混凝土内部出现的气孔、气泡等缺陷,可采用二次振捣等方法来予以处理。 3.6完善建筑施工技术 3.6.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施工技术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技术规范和制度严格施工,把关好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 3.6.2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施工的质量 在工程中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采取单一的人工施工方案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工程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如果采用机械在辅以人工像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的成本。 作者:汤吉善 单位:格尔木屹天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防排烟设计及施工问题研究 1建筑工程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发展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发生这变化,建筑数量的比值也越来越多,对于土地资源的消耗也日趋紧张。建筑防排烟系统是高层建筑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质量不仅仅对整个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一定影响,更为主要的是会对人们的切身感受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产生足够程度的重视。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防排烟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所在 2.1高层建筑中防排烟设施的分析 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防排烟设施,可以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正厅、地下室、内走廊、中庭、无窗房间等等,都是排烟系统设施的重要部位,排烟系统将挡烟垂壁设置在防排烟分区之间。机械排烟设施在排烟方面没有明显的效果。一方面,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将挡烟设施设置在防烟分区。相关的规范要求部分的工程需要将挡烟垂壁设置在机械排烟部位,但是大部分都在梁的下面设置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比如一些大型商场等等,就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正确的做法是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设置排烟系统的排烟口。另一方面,在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在对风机选择的时候,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否则选用的风机型号不适合,而影响了正常的使用效果,比如为了实现机械加压送风量增加的目的,将风机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室等等。 2.2防排烟风机的配电存在的一些弊端 在设计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高质量的风机供配电系统,这样在负荷方面就可能出现问题。具体来说,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施工人员在楼层配电箱间连接到电源线这种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应该是在消防电源上进行连接。在供配电的施工过程中,一些被添加到一个单回路配电线路的设计中,或者被加入到这种设计的电源的端部的非自动切换装置,所以风扇电源系统将是一个问题。如果明敷配电线路出现问题,那么必将直接对配电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安装完成的金属管后,必须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对上述的防火涂料刷在上面,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2.3防排烟系统的不合理的排烟设计 目前在建筑工程防排烟系统设计中,自然排烟方式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主要还是由于它的成本花费往往比较低,操作也简单方便容易上手,但是,如果有问题存在于设计和施工当中,也会出现自然排烟无法正常满足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具体来说,笔者总结的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2.3.1自然排烟结构设计不合理 因为窗洞口面积和半开窗以及斜开窗的面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有些设计人员用固定窗或者半开窗和斜开窗的形状来设计自然排烟窗,在自然排烟方面这种形式和结构就不能很好的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效果。如果在计算可开启面积时,采用的本窗的洞口面积的话就会使得排烟的窗口的使用面积大大的减少。 2.3.2自然排烟的位置设定不合理 假如出现火灾情况的话,烟雾首先都是呈现自然上漂的情况,如果没有在墙的上部设置正确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而在墙的下部设置自然排烟窗的话,那么就会拉大窗距顶板的距离,自然排烟的效果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新时期建筑工程防排烟设计和施工完善性策略分析 相关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作的时候,应该严格依据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来进行,定强化对相关人员的指导,期经常的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和施工水平,加强安全教育,熟练的掌握消防报警设计以及灭火设施的设计,对施工图进行严格的审核,控制施工图纸的质量,否则就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另外,消防部门和监督部门在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的时候,需要重点审查高层建筑工程的排烟系统设计,同时合理的设计风压和风机的风量,可以将电动风阀设置在风口处,这样既可以防止有窜风现象存在于井道中,又可以避免选择过大型号的风机,比如排烟窗的位置、大小、选择的结构形式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整个排烟效果的影响。在相关的设计单我具体施工实施的时候,不断的对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做好每一个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同时,还要将安全任务指标严格落实带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专门负责的人员,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哪里出现问题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和鼓励,做的不到位的或者玩忽职守的则提出重点批评和教育,必要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相应配套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也导致了相应的城市人口激增,建筑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在一个层次上导致了系统性配套设施深化研究的趋势也高涨起来。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防排烟设计和施工深化研究已然开展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取得大量成就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所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所在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作者:焦云 刘志强 单位:洛阳市宇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隐患及对策 1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 调查显示,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上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些工人认为每天都干同样的活,熟门熟路,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对,却心存侥幸依然故我。因此,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施工人员,这些施工参与者的安全意识的淡薄,不规范的操作是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隐患排查不认真,安全措施不严密。 一些施工单位隐患排查不够深入扎实,存在着搞形式走过程倾向。安全措施不严密,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责、权、利不明确,一些重大隐患长期存在,但却迟迟得不到治理,最终酿成大祸。 3)管理水平低下,监管力量薄弱。 大多数单位都有成文的制度,但重要的是在于认真落实,由于管理不严,规章制度不落实,因而造成事件发生。有些单位监管机构人员不到位,职责履行不到位,深入现场不到位,不能定期开展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一些监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和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没能做到严格监管,严肃处理,安全监管力度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监管的效率效能亟待提高。 4)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 没有制定出科学严密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以致当事故发生时,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人数增加的情况时有发生。 2安全隐患防范的对策 1)深入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其目的一是提高领导和职工安全保护的意识、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提高和普及安全技术知识,使职工正规操作,提高技术水平,了解不安全因素发生的规律,具备消除各种事故的本领,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首先在职工培训时进行安全教育,并且通过考试提高知晓率,从源头上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技能。其中应突出新工人的强化教育,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准许其进入操作岗位。对电气、起重、电焊、机械等特殊工种的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准许上岗操作。其次是通过现场宣讲、制作展板、发放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进行教育,以及通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造成高压态势,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警觉度,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做到领导上有人管,具体问题有人抓,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到奖罚兑现。强化考评激励,实行“月通报、季督察、年考核”制度。加大考评力度,增加安全生产在目标考核责任制中的权重,把安全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加大安全督查力度。 要把安全生产监督放在首位,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要深入细致地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酿成事故。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坚决制止,严肃处理。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要理直气壮履行职责,有效监管,常抓不懈。要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抓在手上,毫不动摇地放在心上,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要把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形成严管态势。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责任体系。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要靠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另一方面,要在制度层面上形成长效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安全检查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自查整改,列出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存在重大隐患的要立即停工整改。 4)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以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强化应急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做好应急演练工作。要继续完善、推进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探索新的安全保障措施。 5)增加安全资金投入,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的命脉。在施工管理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在埋头搞经济的同时,不仅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的理念,而且要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科技和资金投入、设备更新换代等,实现安全和效益的良性循环。对老化陈旧的设备该更换时要及时更换,先进的设备要积极引进,重点部位应安装监控,提高科技防范能力。 3结语 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和隐患整改,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处置安全生产紧急情况和重大事故的能力,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安全施工的宣传教育,各项安全操作制度、规定及逐级检查办法,以确保安全施工责任制的落实。只要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规范,措施上得力,相信所有安全上的不懈努力都会有丰厚的回报。 作者:兰红泽单位:山西省夏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防雷施工缺陷及办法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施工阶段严加控制质量的措施,要求对现场施工进行跟踪检测,同时检测员应加强对防雷新技术的学习掌握,注重过程控制,保证建筑防雷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保证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环节很多,要对这些环节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 建筑物防雷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雷电感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防雷措施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避雷器、均压环及金属导体等电位连接等的施工和安装。 1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 通过实际检测测验和经验,施工过程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措施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二是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焊、漏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构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发生。三是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时,焊接破坏镀锌层不刷防锈漆;或螺栓连接的连接片未经处理,片与片接触不严密等。四是引下点间距偏大,引下线跨越变形缝处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或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五是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或等电位联结跨接地线线径不足。六是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实行串联连接。多层住宅采用TN-S系统时,进线在总电表箱处没有重复接地,没有按要求在配电间作MEB。七是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与防雷设计要求不符。 2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防雷工程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控制,针对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几个环节,制定现场检测预控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保证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 2.1严格审查设计图纸 一是不仅要熟悉电气图,对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备的布置也要有初步认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对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如弱电系统中的智能化工程、信息通讯、计算机、监控等,因为这些地点和设置在设计平面图纸中一般都没有明确标注,是以规范要求为施工标准进行预留预埋的,要注意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如发现不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或做法不妥,选用的防雷接地材料不当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洽商确定,形成设计文件,以便依照执行及备案。二是一个建设项目,相关专业设计图纸较多,审核防雷图纸时,要对照建筑图、结构图、基础图。各项目衔接复杂,极易导致施工错误。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应起草书面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执行。 2.2严格材料质量控制关,保证焊接质量 一是验材料三证;二是看材料规格;三是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镀锌材料。在施工监检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随手拿普通结构用钢筋作帮条焊接,或用普通钢材代替镀锌材料,或以冷镀锌材质代替热镀锌材质,应及时纠正。防雷工程施工主要是焊接,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由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造成防雷工程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和施工人员资格证。 2.3查验地基接地焊接 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环节。对于基础圈梁焊接或桩基钢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基础钢筋与柱筋的焊接,都要严格按基础图和接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尤其要对伸缩缝处基础钢筋是否跨接连通进行确认。当整个接地网焊接完成后,马上进行接地电阻值测试,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电阻值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次检验焊接质量或按设计要求补做人工接地装置。 2.4检查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 对以柱筋为引上线的接地网,要求施工人员采用每层按轴线标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钢筋焊接根数进行施工,防止漏焊或错焊位置和焊接长度及质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等[1-2]。要对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仔细检查,并要求对焊接引上线进行定位标识,以防向上层焊错主筋造成接地中断错误。特别是对于结构的转换层,由于柱筋的调整,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错焊、漏焊,要进行反复核实。超级秘书网 2.5核实等电位焊接及其他接地部位 对于要进行等电位焊接、重复接地的部位,如设备间、变配电室、消防机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给水管、冷却塔、风机等部位的接地焊接要在施工日记上注明备查、核实。高层建筑45m高度以上,每向上3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1条25mm×4mm的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或用不少于2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压环。楼内水平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应与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设的竖向金属管道,在其底部和顶部均应与防雷接地焊接。玻璃幕墙防雷等电位接地的施工,在对采用预埋铁做法时,注意在柱主筋上作可靠的焊接,如果是后增加的玻璃幕墙,要根据建筑面积、建筑物的各种特点,出具详细的防雷施工方案。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2.6按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防雷工程应按工程进度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无论自然接地体还是人工接地体以及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SPD安装的位置、数量、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相符合。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探讨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我国各项工程不断增加,建筑业也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而起。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管理是房屋建筑的两大工程,直接影响着房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1]。因此,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工程管理,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与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更向前一步发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建筑工程的实际经验,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管理进行探讨,简述了其所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城市对外的形象与国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加强房屋施工质量与工程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随着各大建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不断增多,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完善,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也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多而逐渐完善。然而,在我国高层建筑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问题,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作者以多年工作经验出发,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措施,提高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中,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建筑物的质量是建筑的根本,而想要保证建筑物的质量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施工质量[1]。在现代社会,建筑施工的质量与社会连接越来越紧密,建筑的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建筑行业的信誉、形象与未来发展。工程管理的好坏与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话题。 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所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原材料质量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建筑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中,城市土地面积的日渐减少,各种高层建筑逐渐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若想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首先,建筑材料的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建筑行业飞速兴起的今天,材料供应行业也因此而兴起,各种材料供应商纷纷涌入建筑材料供应市场,然而,供应商本身资本的参差不齐使得其供应材料的质量也呈现出参差不齐之状,造成许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房屋建筑中,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除此外,建筑行业对材料质量监督力度的不足,工程采购人员对材料质量的不够重视,也是造成材料质量差问题的主因[2]。 2.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在高层房屋建筑中,由于房屋建筑工程较复杂,致使建筑工期出现工期较长现象,在建筑施工中,极易因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为建筑工程带来质量问题。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所用的各大机械设备的影响、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等。自然因素包括建筑施工所在地理位置、天气因素影响等[3],不论是哪种环节出现问题极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总之,较长的施工工期总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施工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 2.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力度不足问题 (1)建筑企业赶进度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工程建筑不断增多,为促进建筑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出现了所接工程多,往往一个工程未完全竣工而建筑团队已经赶去其他工程的现象,甚至为了更快的完成工程获得收益,出现不顾工程质量,盲目赶工期现象,造成了建筑工程管理力度低,施工质量差,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较大问题。(2)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在我国,多数施工人员仍然以农民工为主,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建筑水平不高,无论是管理层或是施工技术人员,其本身的文化水平难以对房屋建筑工程中遇事的正确判断与及时处理,为施工的质量管理带来不足,尤其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的高层建筑,技术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不足对房屋的整体质量带来较大影响。(3)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不足。在我国,房屋建筑企业的过快发展,使得企业内部的底蕴不足,无论是管理水平或是管理体系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房屋建筑质量难以达到我国规定的程度。此外,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多数质量问题多是隐性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且隐蔽时间较长,若是在建筑后期发现施工质量问题,补救措施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等,若是质量问题未被发现,则为高层建筑的居住者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不容忽视[6]。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加大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力度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是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因此,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成为建筑施工的首先重视的问题。在材料管理中,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以下几点来控制材料的质量:①企业应加强对材料采购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企业应培养采购人员分辨材料质量好坏的能力,并对施工问题加以了解,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适用所要建筑的环节;②注重培养采购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掌握材料质量好坏与适用施工区域的同时,采购人员能抵制住金钱的诱惑,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优先,采购符合工程质量的材料;③选择实力强劲、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采购前期,应充分调查市场材料供应商的情况,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为材料的充足供应与质量提供保障,在材料货源与质量得到保障后,可选取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为建筑工程供应材料,在根本上杜绝质量差的材料掺入好的材料中,进而影响施工质量;④认真做好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材料进行详细检测,并及时记录检测情况,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更换。 3.2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 据统计,在我国建筑工程中,高达80%以上的质量问题均是施工不当造成的,因此,企业应抓紧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能力,减少因施工不当而造成高层建筑质量问题[4]。尤其是施工工程逐渐向现代化发展,房屋建筑越来越向高处发展,施工所涉及到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对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施工企业却缺乏专业的加速人员。对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质量保证,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技术团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根本。 3.3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体系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管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施工前期对施工设计的监管,或者施工中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甚至在完工后期对施工各项数据的检测收尾等都需要质量监管人员进行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保证各个工程都具备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并实行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制度,保证质量监管人员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本职工作。在施工过程的资金流动情况也应安排专职财务人员,对资金流动进行监管、记录,保证账务分明[5]。以此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总结语 施工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是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筑企业应加大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是促进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的重要环节,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 作者:张延亮 单位: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防范研究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的把控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建筑施工现场发生意外的机率非常高,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为此,若想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安全得到保障,其安全风险管理便是不可替代的工作。如何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便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研究 在当下,我国建筑行业以获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安全正处于危险时期,每年都会频繁发生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这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并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解决建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便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1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截止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这之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下面本段将对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介绍。第一项,高空作业安全。作为当今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已成为当下施工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因施工的地理位置与施工方法的难度非常大,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负担,因此,这项工作出现事故的机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环节。这就代表着高空作业人员不仅仅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要保证自身的工作素质非常专业,并对自身的安全有着较为强烈的意识。但就目前而言,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安全并不够重视,且施工的技术也并不达标。这导致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非常高;第二项,地理条件安全。在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之中,地基是最先进行建设的环节,且也是整个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因此,若想要建起高楼大厦,九必须将地基打牢打实。然而,随着地基的不断深入,其地质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其周边环境与土层会因施工的影响出现某些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坍塌事故,这也是施工过程之中所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隐患之一。此问题也是施工方格外重视的问题;第三项,环境条件安全。因施工场地处于露天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常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现场条件的影响,如下暴雨天时无法施工、因地下土质导致施工无法正常继续或因天气过热导致员工中暑等。这会为施工人员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使施工无法正常运转;第四项,机械设备安全。因建筑施工时的项目过于繁琐,导致其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的规模非常的庞大。而大多数机械设备的出处并不统一,且型号不同,这便导致了这些机器会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而操作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性也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若技术人员稍有不当,便会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事故将非常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第五项,成品材料安全。因施工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预制结构,其半成品与成品是交易的重要对象。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建筑材料将会经过运输、吊装等问题,这些环节都将面临着特殊的考验,若出现问题,轻则建筑材料报废,重则出现人员伤亡。最后一项,人员因素问题。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项需要众多工种一起进行的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员均需要有较为熟练的专业技巧,并拥有一副好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安全意识。这些都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性。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2.1风险控制的原则 通过对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其风险等级,便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防护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其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消除风险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并最大程度的保证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其二是对相关风险采取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或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措施,并教会相关人员相应的应急措施,使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最后便是对无法承受的风险采取禁止措施,通过禁止此项目实施的方法来保证人员的安全,或对此施工计划进行更改,并保持重大风险要马上更改,中度风险要限期更改这项指令,使此项施工的风险降到最低。 2.2建筑施工风险控制的方法 对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评估,还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施工时的安全目标与指标,并组织相应的机构,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应制定与其相关的管理方案,此方案需将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全部包括在内,使其拥有可操作性。并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流程、作业范围、管理制度条理等于安全管理有关系的文件。在施工现场,应加强监督、检查等工作,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对于施工时涉及到的危险场所、危险设施与危险作业,应对每一个环节加强控制,以防止出现任何安全危险。在施工前,应对本次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集体培训,使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并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训练,以确保不会出现人员因素的安全问题。最后,应时刻观察施工的过程,若发现危险因素的苗头,便及时的将其掐断在萌芽之中。 2.3建筑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控制 为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危险,相关的建筑单位应牢牢遵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地方部门应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拥有本地特色的施工安全地方政府规章制度,并配套与社会、主要专业等齐全的相关实施细则,依法对施工方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第二,彻底落实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并建立以“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这四项基本思想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建筑企业单位之中,使其能够有效的开展相应活动;第三,相关地方与企业应加强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因目前相关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机构并不完善,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并没有专项的基金。以上均显示出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实施的困难;第四,制定相应的城市建设安全技术政策,在一方面加强政府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并保证其施工的设备与安全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建筑企业应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施工技术,并适当的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以提升建筑施工时的安全技术与管理的水平。并降低城市建设时施工安全的风险;第五,在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的大型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安装、运行、拆卸以及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第六,在开始施工前应对其重大危险的因素与源头进行辨别,并对其进行登记处理,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级别、危险类别、施工地址、施工单位、相关联系人、联系方法、危险危害、危险防护措施与危险急救方案这几项;第七,对施工地点进行监控时,可使用先进的电子监控技术,力求对施工地点进行全方位监控;第八,地方与企业应联手打造联动救援机制,使其能在发生安全问题后及时的组织救援工作,保证其损失降到最低。 3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安全性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的了解施工时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并从根源上彻底杜绝此类时间的发生,若无法彻底杜绝安全事故,便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建筑能够顺利的进行。 作者:何德洪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施工中,根据现场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落实各项施工技术要点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富兴广场工程实例,就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遵循上述施工技术措施,不仅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还能保证工程质量,也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关键词:基坑开挖;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当前,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重,其基坑开挖及边坡防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业主、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城市中心、人流密集的工地现场实施的基坑开挖工程更是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施工工程实例,就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启示。 1工程概述 (1)开挖深度。富兴广场位于龙岩市龙岩大道东侧,北侧为新州城,南侧为登高西路。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0219m2,基础形式为地基处理后采用片筏基础。基坑长约163.0m,宽约68.0m,基坑开挖深度8.50-11.0m,土方全部外运,施工工期短,场地范围小,施工组织难度较大。(2)地质特点。根据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②细砂;②1砾砂;③卵石。(3)地下水概况。场地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②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⑥中风化灰岩及⑥1破碎灰岩中的岩溶承压水。根据详勘报告,岩溶承压水对基坑开挖无影响,场地的第四系稳定水位埋深在2.65-6.70m,标高介于319.43-321.31m,在基底附近。 2富兴广场基坑开挖工程施工技术 (1)基坑开挖工艺流程。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工程施工流程为:清障分层分段挖土分层分段锚管、土钉喷锚支护施工坑底土方开挖、清理验槽。其中土方开挖与锚管、土钉喷锚支护、验桩工作配合,分层、分段开挖、支护,实行循环流水作业方式[1]。(2)土方开挖施工。土方按设计放坡,分层、分段、均衡开挖。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层。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m,每段开挖长度小于15m,且应间隔开挖。开挖后及时对壁面修整,禁止超挖,挖出的土当班运走。出土坡道布置合理,做好支护措施。土方开挖顺序及速度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2]。土方开挖应避开雨季,开挖过程中应作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挖至坑底时预留不少于300mm厚采用人工开挖,承台及向下肋梁采用小勾机开挖。开挖后立即砌筑好砖模并按设计要求回填桩承台坑及肋梁四周,随即浇筑100mm砼垫层。挖土机在开挖土方时,严禁碰撞工程桩,桩体周围300mm和工程桩过密部位的桩间土方应采用人工清理,及时安排砍桩头工作。(3)土方施工。土方开挖施工时,在基坑边缘按分层分段要求,开挖长度25m左右,宽度不少于10m的工作面,使喷锚施工连续进行。在保证提供工作面的前提下,基坑中央土方根据土方挖运机械施工能力进行土方施工[3]。该基坑具有基坑深度大、土方量大、工期紧、变形控制要求高等特点,组织施工时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精心安排工作面,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做好各工种、各工序配合,保持多机组连续作业。(4)基坑周边土方开挖。首先在喷锚支护段分层分段进行土方开挖,第一层从自然地面至-2.0m,第二层从-2.0m至-4.0m,第三层从-4.0m至-6.0m,第四层至坑底。坡面采用人工修理平整,平面方向由南向北开挖。(5)中央土方开挖。本场地地势呈外围高中部低的态势,采用分三-四次挖到位的施工方法。边坡坡度按设计要求确定,开挖过程中随时测量和修整,保持边坡坡度不变。该基坑不但开挖深度大,且出土口局限,无法形成封闭的运输线路,采用“由周边向中间,同时推进,根据锚喷施工的需求基坑周边分层、分段挖掘”的施工方法。运输车辆在原土面行走,不下基坑,第一层土方开挖根据第一层锚管的需要挖掘一条1m宽的沟槽直接装车外运,挖掘深度应至少比锚管孔标高低200mm,以方便锚管、土钉等工程施工[4]。等到有15m的长度(约10根锚杆左右)的锚杆工程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继续往下挖掘。周边第二、三层土方开挖根据第二、三层锚杆施工的要求开挖2-3m的沟槽,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确定,大约为1.1m。周边第四层土方同中央第三层土方一起开挖到位。车道最后收尾土方的挖掘,计划用4台挖土机(PC250型)多层接力,直接装车。工程土方全部外运,采用自卸汽车装载转运至效区土场,运距约10km。(6)降排水措施。基坑边坡顶四周设置400×400的砖砌截水明沟,与场外市政管沟连通。基坑底沿四周设400×400砖砌排水明沟(坡度0.5%)。每间隔15-20m设一个砖砌集水井(深度1500mm,采用¢800mm的水泥井圈),将水抽至坡顶的排水沟排入市政管沟。并且在基坑开挖中密切关注岩溶水水位变化。 3富兴广场工程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1)基坑边坡支护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下:边坡修整定位放线打入钢筋挂铁丝岗安装PVC泄水管焊接拉结筋喷射砼(如图1所示)。富兴广场工程基坑边坡支护施工工艺流程(2)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坡面采用定位钢筋挂铁丝网,喷射C20混凝土,定位钢筋Ф16,定位钢筋长度为0.50m,坡顶竖向钢筋长度1m,定位钢筋在横向设置2根¢8加强筋,采用点焊连接,铁丝网规格为中1.65网格5cm,喷射混凝土厚度8cm。边坡修整采用人工清理,为确保喷射面的平整,此工序须挂线定位。对于土层含水量较大的边坡,在支护面层背层部插入长度为直径500mmPVC的水平包滤排水管,其末端伸出支护面层,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以便将喷混凝土面层后的积水排走[5]。定位放线按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用¢8长30cm的钢筋钉入每一个土层的位置,伸出土面80mm。挂网及焊接拉结筋施工时,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与坡面间隙3-4cm,不应小于3cm,宜在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铺设,接结时上下左右一根对一根搭接绑扎,搭接长度应大于30cm。并不少于两点点焊,钢筋网片借助与接结筋与外端的弯勾焊接成一体。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喷射混凝土1∶2∶2(水泥:砂:石),细石混凝土(重量比),细骨料用中粗砂,粗骨料用粒径小于1.5cm的碎卵石,混凝土等级C20,为加速凝结可掺适量速凝剂。喷射作业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h;注浆体与喷射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喷射混凝土可根据地层情况,喷射作业时,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3/min,气压0.2-0.5MPa,喷头水压不宜小于0.15MPa。(3)基坑边坡土钉墙支护施工。土方按设计放坡,分层分段均衡开挖,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层,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m,每段开挖长度小于15m,且应间隔开挖。开挖后应及时对坡面进行修整,坡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清除坡面虚土,方可进行支护[6]。上层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土方开分层开挖,分别堆放,不使相互混杂,废弃土方及时运至指定弃土点。 4结束语 总之,上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中,通过结合现场施工基本情况,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把握施工要点,保证每个施工环节质量合格,整个工程质量评定等级为合格,确保基坑的稳定与可靠,也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便利。因此,作为施工单位,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让他们熟练掌握技术要点,并严格遵循工艺流程,从而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促进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 作者:陈慧兰 单位: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防水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是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防水作业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随着我国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严加管理,建筑施工的各种技术以及施工规范都有所提高,但由于防水作业在不同施工部位的施工技术各不相同,目前在防水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难点。本人以曾参与防水指导工作的福建省实验幼儿园重建项目工程为例,通过总结经验,对防水施工中的几个难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给出了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防水工程;施工难点;对策;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建筑往往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尤其在防水工程方面,由于材料的防水性能缺乏保障,防水效果维持年限短,或者由于工程设计疏忽,遗漏了需要防水的部位,也有可能由于施工技术不到位,防水层的覆盖不全面等等原因,导致住户入住后往往会发生楼层渗水,卫生间漏水,下雨后墙面渗水等现象,给住户带来生活困扰,严重的话还会给整个建筑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防水施工是保障建筑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施工队伍应提高对防水施工的重视,严加控制施工质量。目前,在大多数建筑工程中,外墙防水、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的施工质量都无法保障,由于这些部位对防水施工的要求较高,施工中存在的难度系数较大,因此需要施工单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从而为防水施工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福建省实验幼儿园重建项目,总建筑面积7185平方米,共两栋教学楼,结构形式都为两层框架结构,合同造价1397.88万元。每栋教学楼里都设有教室、活动室、休息室、卫生间等,总工期要求为七个月。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此重建项目必须严加控制各项施工质量标准,尤其是防水施工,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完成施工。严厉杜绝后期出现漏水、渗水的现象。本工程对工程施工的要求为:首先必须贯彻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保障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创新化;其次在施工中要及时对施工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对图纸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分析改正,并监督落实施工进程;最后工程的质量必须要符合国家对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 2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防水部位及施工难点 在幼儿园防水施工工程中,主要的防水部位是屋面的防水,外墙防水以及卫生间防水。在这三处主要的防水施工中所存在的难点分别如下。综合屋面防水的施工流程,其中防水卷材的搭接及养护技术、防水层表面处理技术、防水层找坡、屋内通气管的出入口处的防水层涂抹技术以及檐口等细节未做防水施工等等这些技术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屋面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比如:通气管管口的防水施工,包括了通气管的上下管管根,如果没有将管口做好固定工作,或者没有密封好其他细缝就进行防水工作,往往会造成雨水透过细缝进入到屋内,造成屋面漏水;防水卷材是防水工作中的重要材料,防水卷材的在屋面的铺设过程中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搭接不合理,会致使防水卷材的收口出现裂纹,随着时间加长,裂纹会越来越大,甚至导致整个屋面出现大的裂痕,引发屋面漏水;防水卷材在拐角处,屋面的直角处的施工中技术不到位,缺少滴水设置等,也会引起屋面漏水现象的发生。外墙防水施工是防水工程中的主要内容。外墙防水施工的主要难点在于:一,窗户、阳台周围的施工缝不够严密或者存有残渣;二,外墙施工设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一定吸水性、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外墙渗漏现象;三,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墙面不平,甚至在女儿墙的周边会产生裂缝等现象;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如果温差较大,就容易发生结构发生变形,从而引起外墙出现裂纹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加大外墙防水的施工难度,也会影响防水施工的质量。卫生间防水是防水工程中技术要求最为严格的环节。幼儿园卫生间防水施工中对排水管的要求较高,因为用水量多的缘故,如果排水管的安装不合格,会出现积水现象,从而造成卫生间过于潮湿,引发墙面渗水;另外,如果卫生间在施工中对于洁具的预留安装位置不合理,也容易导致排水管以及洁具安装不牢,从而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漏水现象;同时卫生间是使用水较多的地方,因此对防水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更高。 3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3.1屋面防水的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依照《屋面防水技术规范》中的标准规定,对防水材料的采购必须是从正规渠道进行,对防水施工技术要有明细的安排和规定;其次,在对屋面铺设防水卷材的过程中,要根据屋面坡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铺设的方向及方法,避免防水材料发生上下、左右搭接的问题,对防水卷材的宽度也要按施工规定计算准确,再开始具体施工;然后,在涂膜时,应遵照多层多遍的原则,涂完一层后待其干燥再涂下一层,直到达到涂层的设计厚度标准;最后,针对屋面上的接缝、端口缝等可以使用防水专用的建筑密封膏将缝隙嵌填,检查好屋面的每一处,每一个缝隙,确保屋面防水工作的全面完工。 3.2外墙防水的质量控制 外墙防水工程的难点在于窗户、阳台等周边部位的防水施工。施工前,建筑施工单位应做好外墙防水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规定施工标准以及施工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将门窗、窗台等部位依照施工规范进行嵌填工作。细部防水工作是外墙保温需要注意的地方,做细部构造防水时,应注意细缝宽的0.5倍就是此缝隙的大约深度。同时,为了加强幼儿园外墙的防水性能,可以使用高分子的防水卷材进行外墙防水材料的二次铺设。最后,在防水施工完成24小时后,对与窗台、阳台等部位进行淋水试验,确保外墙防水工作的质量合格。 3.3卫生间防水的质量控制 卫生间防水施工时,一定要注意预埋地面的地漏、管道以及卫生间墙面的管道。很多卫生间渗漏水的原因都是由于这些管道松动没有采取固定措施或者没有清理好管道根的杂质就开始进行防水施工,造成防水卷材没有紧贴地面、墙面,管道松动也会造成防水层出现撕裂现象,从而导致卫生间墙地面出现渗漏水。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防水涂层不够标准,蓄水实验的水位不够,使防水试验结果失准,容易在后期出现渗漏问题。因此,在卫生间防水作业中,必须要按照施工标准,对每一个部位都进行严格检查并采取措施使其符合施工规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防水层涂完两天以后,应进行蓄水实验,在实验中应注意的是,水位高度应在20mm以上,蓄水实验的时间为24小时,即24小时后,如果没有渗漏现象,则说明蓄水实验成功,卫生间防水工程合格;而如果出现了渗漏现象,可针对渗漏现象的严重程度进行部分部位修补或者全部重新涂抹防水层施工工作。如果蓄水实验成功,但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渗漏,大多原因为排水管道口的安装存有缝隙,或者是管道安装口未用防水专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因此,在卫生间防水施工中,应把关各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障幼儿园卫生间的防水工程质量。 4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防范中,防水工程是其中最主要的防范问题。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建筑行业规范的不断加强,防水工程施工的要求及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需要不断的提高,防水施工技术员也需要不断加强自我技术修养,根据经验总结现代工程中防水施工的难点,并探寻防水施工最有效的解决措。 作者:欧劲羽 单位:恒亿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摘要:在现代的社会。施工技术的逐渐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作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加强建筑的管理和施工的质量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手段。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建筑的管理和控制。文章将鉴于此,总结自己的部分经验谈一些关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以及建筑施工中的需要人为控制的因素,提出关于施工质量相关控制的一些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建筑企业 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需要对于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建筑业的发展受制于管理水平的程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以往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现在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已经成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相当复杂的内容,它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因素。 1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1.1工程管理部分 现在建筑工程中的管理体制,施工部门一般采取了分包的方式,这种方式不能明确每方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这样极易造成施工中的混乱和遗漏,使得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地繁杂,这同时为工程管理增加了困难。现在的一些相关人员没有做到明确根据制度内容进行施工,通常是非常表面地根据施工的图纸进行施工,这给工程的相关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1] 1.2施工方面 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的相关技术也随着技术水平而不断地提高。涉及的专业更加多,同时对于工程质量的需求越加高。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每个方面因为自身对于特定空间和时间的需求而产生很多的问题,这在大恨程度上为施工带来了困难。传统的工作模式在今天的施工作业中仍有很多利用空间,农民工作为施工中的主力军,却对基本的理论性知识极度匮乏,在施工中也未有使用较为新型的现代设备,这些因素将会为技术质量带来不小的影响。[2] 1.3质量控制方式方面 现在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其正常实施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现在一些质量控制方面管理的不到位,易导致建筑工程中监管力度不够或者无人监管的情况,一些偷工减料的事情也偶有发生,设立的监管部门没能起到基本的管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2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过程是相当繁杂的,因其受到了很多很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大约是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式和施工地理环境等。若想根本性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就需要绝对控制好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生,努力将这些因素发挥至最大化。 2.1工程材料 工程的材料是关系到整个工作内容的必要物资,物资的好坏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有关部门需要对工程资源进行充分的监管,这是施工质量优质的前提条件。相关人员需要分配好合适的购买者,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密切关注,选择适宜的供货商,将质量问题严密把守,防止有偷工减料或者仿冒现象出现在施工中。除此之外,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施工的进行安排物资的发放,对于物资及时进行清点,防止出现材料的无故缺失或者遗漏的情况。[3] 2.2施工人员 工程项目的人力需要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为前提条件,不管是领导者的领导水平或是相关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都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相关领导者需要以提高相关施工者的综合性素质,使得员工将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及企业的效益为重的观念。以提高自身的目标、组织能力为主,遵守相关的施工制度和操作方式,从根本上保证课程的总体质量。 2.3施工方式 施工的方式指的是整个工程的大体基础。内容可能包括有施工方面的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方式等,优化其内容可以直接使得工程的质量控制变得容易。相关人员需要总结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是激情矿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尤其在施工技术。工艺设计方面具具体化的分析和考核,全方位保证该计划的施行性,使用高效的施工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控制,严以控制相关费用问题,力求使得社会和企业效益的最优化。 3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 3.1增强施工各方面的协调性 因为目前的建筑施工依然存在有分包的现象。所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衔接是相当重要的,在施工前应先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将施工中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协调。进行分包不可以做太多的肢解,要建立科学性的协调管理模式,将人为和环境因素做严格的控制和处理。 3.2施工费用控制 施工单位必须将成本观念进行建立,将成本的控制落实到每个环节里。建立成本分析制度,阶段性收集企业的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可靠的分析,确保亏损处于可控范围。建立适宜的企业定额。 3.3创立合理管理和监督制度相关施工单位需要建立职责制度,严格落实工程职责,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严格按照相关合同法规进行施工。 4结语 文章根据现在施工质量控制中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和需要进行优化处理的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提出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 作者:余云豪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国家对建筑行业的重视和投入日益增大,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施工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变化和改进。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包含的内容也日益增多,对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懈怠和纰漏等都会导致安全或者质量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进度、安全和稳定性,还会为后期的建筑物埋下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而提出的,目的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等进行监管,降低质量和安全风险等,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1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是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对具体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和抽查,具体是指工程项目的业主赋予相关监管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权利,根据工程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约束和限制,目的是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整个工程施工的经济利益。 2建筑工程监理与风险控制 实行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制定与之对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等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并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各个施工人员手中。监理单位要做好安全设施配备、人员配备、监测设备安排、安全管理体系建立[1]、检查制度和试验测定等工作规划。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监理职能,监理过程中应用统一的检查和检验标准,对施工的每个细节和流程等进行审查,通过试验测定来评定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是否达标等。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来展开对各个分部的审查,监督其按照规范进行执行。根据项目的具体施工要求和标准制定综合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抽查,发现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等及时进行纠正并指导施工人员进行修正或者返工,保证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3建筑工程监理的存在的主要风险 3.1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的工作不够重视,行业标准、工程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落实处于被动状态,监理过程中并没有将监理工作作为工程施工的重点,仅仅将施工的具体过程看做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导致监理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从本质上去抓质量。由于施工和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工作不够重视,就导致监理单位对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投资等问题限于合同和文件,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工程生产中,协调和组织工作包括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等都会受到影响,监理工作只是看做应付上级检查的面子工程,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风险。 3.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中标等价格较低,监理单位的费用也普遍较低,难以打造专业的技术的团队,监理工作人员对监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监理工作的开展[2]。 3.3工程监理属于服务性工作,辅助于施工建设单位的工作,但其作用不可小觑,监理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但很多施工企业的监理单位是看报价,报价低的优先应用,故监理单位的费用较低,软件和硬件投入、监测设备和人员等配备相对匮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的监测需求,实验室设备也相对陈旧,实验数据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到监理工作的质量,导致施工安全和质量事件的发生。 3.4监理范围狭窄目前很多监理单位只对重点划分的部分或者区域项目进行监管,而并没有将整个建设项目进行监理,导致建筑原材料、成本控制、隐含项目等操作模糊,安全质量问题较多,形成漏洞,监管不力导致后期施工中出现安全风险[3]。 3.5管理经验缺乏和团队素质较低由于监理单位费用较低,监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也难以提高,故很多情况下监理单位的人员由非专业的工作人员补充,非专业监理人员素质和水平不能满足对监理工作的需求,故监理工作存于表面,难以从本质把握工作的重点,施工问题频发。加上管理经验的缺乏,未能从传统监理工作中像现代化监理转变,对监理的定位不准确,影响工程监理的进步和发展。 4建筑工程监理的防范措施 规范建筑市场,建立和完善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个企业之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监理市场,本质上要重视监理工作。完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制定属于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责任制度,并依次作为施工监理过程中的行业标准。监理过程中要仔细对待每个环节、每个流程中的细节,对隐含的安全隐患毫不避讳,并要及时进行提出和修正,必要进行返工重新施工。监理内部打造专业的技术团队,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理的水平和素质。从总监、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作人员等,落实好每个部分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监理合同进行操作,杜绝霸王条款和其他优先条件等[4],本着对施工单位负责、对监理单位负责的态度。监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管理的措施,从危险源入手分析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及早对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出防范,提出解决措施,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条件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在施工中出现纰漏和事故,故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可以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和进步,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益。 作者:杨登福 单位:宁夏灵州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十分的迅速,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水平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现场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因此,只有采取合理的管理控制技术,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的顺利完成,从而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主要就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现场施工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现场施工管理技术,这一技术对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设计的落实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市场竞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想要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实现企业自身的效益,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过程项目管理制度,同时将现场施工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企业只有将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管理这两项重要的工作做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的增强,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对相关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强化其技术应用的全面性和规范性。首先,必须严格的进行工程施工图纸的审查,并且需要将图纸与实际的现场施工情况相结合,从而保证相关审查环节的可行性,并将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排除,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对图纸中存在的误差予以修正,从而实现了合理的技术应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在工程预算全面展开的技术上进行,只有在技术的有力支撑下,才能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核算及全面的分析进行分解,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施工技术应用问题的出现,使得施工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最终准确的把握了工程预算管理控制的合理性和技术性。此外,必须认真的进行相关的工程设备和材料的技术储备,所有工程材料的质量标准都应该建立在工程验收和检查技术的体系上,只有这样才有效的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全方位保障。任何施工技术的应用,都必须以规范的过程施工要求为基础,只有对相关的技术平台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才能发挥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积极作用,而这些都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管理 人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建筑工程中人是直接的参与者与领导者。因此在项目施工开始前,必须对相关的承包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从而可以根据其提供的相关的资质信息判断出其是否可以及时的完成过程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其实际的管理水平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近些年,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中主要的劳动力,但是,这一人群的技术能力的不一致,极大的影响了建筑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建筑队伍的管理以及提升建筑的水平,是目前建筑企业领导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所有的过程参与人员认真负责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建筑工程的监督制度,并且应及时的将质量监督人员的管理质量不断的提高。所有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都应该严格的按照工程实例以及安全标准,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使其适应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管理 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应的管理就是建筑工程物的管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时,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施工材料的供应问题,在选择材料时首先选择的材料必须符合项目的设计标准与要求,同时还需要对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进行详细的调查,才能向材料销售的供应商寻求材料的供应[2]。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也应科学合理,这些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由于建筑材料的品种较为繁多,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采购时,必须对所需的材料的数量、品牌以及规格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所需要的材料可以准确的订购,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材料订购不合格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进度。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放置,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建筑材料的积极作用。材料的使用则必须按照相关的材料使用细则进行材料的领取和使用,同时应该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材料的分派,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材料浪费现象的出现。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予以控制,同时将建筑工程的管理结构不断的优化,才能使建筑工程在获取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潘福燕 单位:赤峰市巴林右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工业技术论文:国内汽车工业技术规范化建构 1、问题产生的背景 由于从多国引进产品基础,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使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严重的技术标准匹配、整合问题。繁杂的技术标准体系,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和中国大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在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也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体系与中国汽车工业配套原材料工业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这一问题尤其突出。随着我国大汽车公司纷纷与跨国公司合资,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分化成四个系统:遵循欧美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遵循日本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遵循韩国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基本遵循我国原油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四大系统受制于不同的技术标准体系,家具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分割、分散的状况,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难以实现战略联盟,严重限制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应。整车生产企业也难以在本集团内实现零部件的规模生产,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系列化生产。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中国汽车工业虽然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在许多整车、汽车零部件、原材料领域,仍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有些领域甚至由于批量小、标准混乱,不得不依靠进口;大汽车企业集团难以整合自己范围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我国汽车工业标准的问题 2.1我国汽车工业大企业在技术标准方面的以来和跟随状态,加大了我国汽车企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路径、制造工艺和零部件、原材料配套的以来。例如,在产品国产化方面就大大降低了我国汽车企业的话语权,汽车零部件认证要到跨国公司总部去,按照对方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因此,技术标准以来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形成了多方面的束缚,使自主创新成本增加,创建自己的产品平台更加困难。 2.2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制定中,存在着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的问题。在我国政府中,参与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制定的部门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环保总局、交通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乃至卫生部等部门。由于多头管理,导致技术标准出台缓慢,同一领域存在多个标准难以执行,修订技术标准之后,有些技术标准相互冲突,难以从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问题。 2.3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空白。例如,在汽车电子零部件标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在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欧洲汽车安全的概念已不仅是保护汽车乘员,2006年10月1日欧洲颁布“行人保护”标准,要求汽车设计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汽车相撞的行人的安全。中国的汽车安全标准无疑落后很多。我国国内目前的安全法规甚至没有规定汽车必须安装安全气囊。政体而言,我国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欧洲相比,还有一到两代的差距。 2.4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在执行中,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保护有关企业,检测试验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不认真执行、多头管理等原因的影响,往往难以得到严格的执行。技术标准对汽车工业本应起到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也未充分发挥其对落后生产力的淘汰作用。 2.5配套工业的技术标准之后于汽车工业的技术标准。汽车工业的配套工业在水平提高的速度上滞后于汽车工业,尤其反映在技术标准的滞后方面。例如,汽车工业用渗碳钢的技术标准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达到国外目前的技术标准,而且还存在较大的离散度。由于多来源引进技术,导致技术标准复杂、混乱,因而使配套工业面临由于品种杂、数量相对少、难以形成规模和体系困难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从整体上尚处于引进、接轨阶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尚需时日,因此,支撑我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是今后十年的目标。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足以对其汽车市场形成技术壁垒,阻止我国汽车产品的进入。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水平和技术标准的提高,将逐步提高我国汽车产品在上述汽车市场的竞争力,也必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作者:杨嘉龙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工业技术论文:生态工业技术形势的建构 作者:李江利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 美国学者里夫金所著的《一种新的世界观》指出,技术创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对人类有害的垃圾。巴里•康芒纳指出,自然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现代技术的失控。美国学者弗•卡普拉在《转折点》中指出,现有的污染仅仅只是科技作用于自然的一些明显表现,许多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作用带来的危险可能更大,技术正在毁灭我们的生态体系等。这些观点都是通过对技术引发的生态问题的反思,把批判的触角伸向了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了对整个社会的全面批判。 技术的生态学批判的本质是与“全球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针对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超越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的,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革命性的批判。同时,也正是技术的生态化创新,为生态理论的发展和生态社会的建设开辟了道路,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87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的。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中必然会面临经济发展、技术条件、人类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只能从宏观上指导,还缺少很多微观层面技术系统的支撑。当人们将发展的希望寄予可持续发展时,就必然会联系到人们选择技术的态度,尤其是对于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人们认为,自然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可以通过技术的实现来满足自己的目标要求,“技术不仅可以使我们免于自然的暴戾,而且还能慷慨地授予我们更加富裕的生活。” 这些观念使得人们过分地依赖技术,从而也就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过分提高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破坏。而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正是辩证地看待技术与环境、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思想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技术理论的生态缺陷,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技术创新的生态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时,落实生态化技术的载体便成了下一个要面临的课题。而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学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所选择。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由美国的Lowe教授第一次明确提出,之后又有很多研究者重新定义了这个概念。较为统一的定义是: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的第三代工业园,是目前工业园的最高级形态,是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它是由自然、工业和社会构成的一个区域性系统,系统成员依据循环经济理论、产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横向耦合性、纵向闭合性、区域整合性和结构柔性等优势,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实践。 其中,第一代的工业园区又称之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类企业技术含量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园区主要是以应用高新技术的企业为主。目前我国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前两代。这是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转型发展的初级阶段,工业发展仍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现高新技术前沿的产业仍为少数。这就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模式仍然主要以线性的物质流动生产过程为主。这种发展模式伴随的必然是低效率、高污染、高耗能;带来的自然是环境和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正好克服以上的缺点。它是以循环的物质流动生产过程为主。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各个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和废物都能够进行充分的循环和交换,能量也有着梯级利用,同时还可以重新整合生产力要素,使园区内的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不仅如此,园区内的企业还可以增强竞争优势:通过变废为宝、物质的循环利用等可以增大企业的成本优势;通过副产品的利用、资源的使用等可以增大企业的交易费用的优势;同时园区内的企业还可以实现资源集成的共享优势等。这样便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低收入的运行效果。在这种模式下也就极大地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压力,最大化地缓解了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 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正处于初始阶段。截至2010年4月,我国已经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共有30个,其中只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园区通过了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被正式批准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这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技术问题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所面临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生态技术是生态工业的载体,脱离了生态技术,生态工业的实现便无从谈起。因此,生态技术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反过来,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又会对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深入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技术生态化的实现和生态工业园区的良性运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生态化实现与生态工业园建立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生态化”已经不单单是指生态学层面下的生态化,而是指哲学层面下的一种生态化。这里的生态化从内涵的层面来讲,应该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平衡相依、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从外延的角度理解,应该包括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开放式的动态系统,这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的生态化,而不单指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技术生态化的实现过程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生态化实现过程,其中应包括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技术生产的生态化以及技术成果的生态化。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较之于传统的技术创新应该是一种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创新体系。这样的“创新”需要建立在企业和经济社会的一个开放式的动态系统中,在技术创新的每个环节中引入生态的观念。这个生态的创新应该包括工艺的生态创新、产品的生态创新和资源的生态创新等。它是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在企业和经济社会的一个开放式的动态系统中,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从而使资源、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尽可能地达到一种良性的循环,以确保企业、经济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正是在企业和社会的开放式的动态系统中,要求在基础设施、资源等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园区内自然、企业和社会的区域循环经济。同时,生态工业园区内较为完善的生态技术服务体系可以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生态工业园区内倡导的绿色意识以及生态工业园区自身所具有的示范功能、带动功能、产业集群等特点都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的一个必然要求。 技术生产的生态化不仅包含技术层面的生态化,还应该包含管理层面的生态化。技术层面的生态化指的是在技术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生态技术,实现环境污染和资源破环的最小化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管理层面的生态化指的是建立一种生态化的管理模式,使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它的本质是将生态学的思想贯彻进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层面的生态化不仅包括合理调整生态生产关系和经济生产关系、组织生态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还包括使用生态的组织方式,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资源,从而使生态经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协调。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协调同样需要在开放式的动态系统中实现。系统、效率、相互协调等显然是描述生态工业园区的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建立完善的生态管理体制:在园区的层面要求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在企业层面要求其自身实现生态管理;在产品层面要求其开发的产品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从而使园区内的生产力要素实现有机的组合,使园区内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实现新的突破,进而达到生态经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协调。因此,生态工业园区也是技术生产生态化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技术成果的生态化指的是技术生产的产品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生态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产品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破环。然而,技术的异化是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技术的异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为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实现企业内和企业间的各种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阶梯使用,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如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它由六部分组成:甘蔗田、制糖厂、酒精厂、造纸厂、污水处理厂、肥料厂。其中包括甘蔗田制糖厂(甘蔗渣)造纸厂的生产链,制糖厂(糖蜜)酒精厂(废酒精)肥料厂,造纸厂污水处理厂(沉泥)肥料厂,肥料厂甘蔗田这四条生态链。它们之间相互耦合,又整体闭合,从而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和废物的充分利用以及物质和能量的阶梯使用,尽可能地实现了技术成果的生态化。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技术成果生态化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不论是技术创新、技术生产还是技术成果,都只有在一个开放式的动态系统中,才能够达到一种相互协调、平衡相依、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化状态。而生态工业园区便成为这种生态化实现的重要途径。然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又对生态技术的需求尤为凸显。我国生态技术的发展还仅仅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生态技术都还十分落后。这些都成为制约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地推进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对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创新生态技术,加强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技术生态化的重要途径,而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保障。 工业技术论文:加强改革工业技术建议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实施意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围绕实现中部工业上水平、东部工业求突破,西部工业调结构,大力度、宽范围、多路径地开展技术改造工作,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全面提升工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亿元以上,年均增长以上,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提高到以上。每年滚动实施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项以上,实现“四提高一优化”。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以上,重点企业达到,拥有科技机构的比重达到。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由家、家增加到家、家以上。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普遍得到改造,居国内先进水平比重超过,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以上。 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以上。中国驰名商标由项增加到项。工业增加值率由增加到。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消减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均消减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以上。 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提高到,装备制造业占比由提高到。超百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的比重达到以上。 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 在省七个技术改造专项的基础上,增加小巨人培育专项。每年滚动实施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其中:创新能力提高专项-项、“两化”深度融合专项-项、重点企业壮大专项-项、小巨人培育专项-项、产业聚集升级专项-项、产品结构优化专项-项、节能减排增效专项-项、安全生产提升专项-项。 医药:支持中药现代化、生物医药规模化、医疗器械国产化、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化。改造升级现代中药产品,推进生物医药规模化生产,原料药升级改造,增加化学制药制剂品种,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升级改造。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核心配件和材料国产化、规模化。支持医药物流业提升能力。建立完善生物制药、中成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 装备制造:支持矿山设备、轨道交通运输设备、汽车、通用飞机、工程机械、高效电机、纺织机械、粮食机械、农业机械等整机装备提质增效改造。提升关键配套件工艺技术水平及配套能力,扶持金刚石工具、泵业、阀门、风电组件、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铁路电气化配件、核电等配套件加快发展。建立完善轨道交通、汽车、通用飞机、专用设备、金刚石工具等产业链。 石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扩大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推进产品深加工。鼓励石化企业向园区搬迁改造。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延伸与完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 纺织:改造落后纺纱织造工艺设备,发展优质高档精梳纱、无接头纱和无梭布,发展新型纤维、新型面料。提高服装设计及产品质量水平。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扩能升级,增加品种。推进印染行业向园区集聚,提升高档纺织品、新型环保纤维面料染整加工水平。推进印染、化纤行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完善高档纺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产业链。 电子信息:支持信息通信、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信息机电等行业提升创新能力、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培育物联网技术、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光电产业、电子专用设备等行业,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产业化。延伸与完善信息通信、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物联网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链。 食品:扶持发展营养、安全、方便、功能化和多样化的产品。支持优势产品提质扩能。提升粮油加工、肉食加工、方便食品、饮料、乳制品等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加快应用新型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食品加工、果品饮料产业链。 建材:支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水泥、陶瓷及玻璃生产线,淘汰落后窑炉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余热回收,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支持发展加工制品业,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重点发展建筑构件、工程预制件等产品。鼓励玻璃深加工和优质高档浮法玻璃升级改造、节能降耗,支持发展特种玻璃、电子信息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等。延伸玻璃深加工产业链。 轻工:支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工艺建立资源循环链,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支持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增加特色新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延伸皮革产业链。 节能环保:加快高效节能、节水技术及软件和装备、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推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推进再制造工艺、技术装备和循环经济技术发展。建立完善节能环保产业链。 新材料:大力发展面向装备制造的复合、纳米、智能等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提升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加快新材料研发及成果转化步伐。延伸新材料产业链。 钢铁:推动重点企业落实《省实施意见》要求,同时支持开发高纯金属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表面技术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及企业转型。发展优质高速工具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技术改造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管理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制订《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每年《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明确当年技术改造投资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做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核准、备案管理工作,严格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简化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手续。市统计局要建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市、县技术改造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投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 (三)加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市级财政年设立亿元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奖励,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增加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工作。省财政激励性返还省级工业聚集区的资金中,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支持资金向对标示范企业倾斜,对不开展对标行动的企业不予支持。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制订《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实施技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市有关部门(环保、土地、规划、税务、海关、工信、发改等)要建立技术改造项目“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对需经国家、省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加强与上级的沟通汇报,跟踪落实,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五)健全决策机制。成立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科学决策、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对使用技改专项资金项目的咨询、论证、评估、绩效评价等,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六)实行目标考核。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技术改造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建立技术改造投资目标责任制,分解下达年度投资目标。每年对县(市)区技术改造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对前名县(市)区政府、家先进单位(企业)、名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工业技术论文:国防工业技术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防工业民用工业技术发展军民兼容技术领域工业技术民用产品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提出了在普遍结合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认为普遍结合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以军带民、以民养军、军民兼容、共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开始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结合的新的发展时期。十多年来,由于往重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结合,不仅使国防工业技术成为民用工业技术发展的垂要力量,维功了整个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防工业技术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函均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注意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结合,国防工业技术就能正常、有效地发展,其技术水平也能迅速提高;什么时候忽略了这种结合,国防工业技术就会处于一种畸形发展之巾,严重影响自身及弗个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是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对于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结合的基木目标等还缺深入研究,木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现有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领域的转移步伐,形成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由于民期片面奉行“军工优先”的技术发展方针,我国的国防工业技术不论在实际水平还是发展速度,由于长远领先于民用工业技术。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技术研究队伍,具备了较先进的技术研究设备和较优越的技术开发条件,对于民用工业技术构成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因此,要真正实现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首先应当加快现有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技术领域的转移,推动民用工业技术及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这是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种转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能力的转移。充分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设备、条件等因素发展民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技术。 ①利用国防工业领域较强的技术能力,开辟民用工业和技术的一些新领域,提高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②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帮助民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富裕的生产技术设备,直接开发或生产民用工业品。 (2)技术成果的转移。把国防工业技术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直接应用到民用工业部门,推动民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国厉工业技术成果(待别是一些尖端技术成果)都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强调技术保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为了保密而把国防工业技术局限在国防工业领域,限制其向民用工业部门的转移,就会使大量国防工业技术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建立来相应的解密制度,使国防工业技术研究成果在一定的保密期之后及时地向社会解密,使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材料迅速地被民用工业所采用,促进民用工业技术的发展。 (3)技术人才的转转。使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直接进入民用工业技术领域,从事民用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充分利用民用工业技术发展国防工业和技术 在加速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和技术领域转移的同时,伐们还必须充分利用民用工业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国防工业,弥补国防工业技术的不足。由于技术发展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不同领域的技术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相互利用。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也完全可以直接应用民用工业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开发。这样,就能大量地节约科研经费,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使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范围,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国防工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国防工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地。3、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相互转移和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复台。 自80年代以米,世界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复合化的趋势,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技术之间、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之间日益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多用普适技术群,它不仅使各个领域和部门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而且使传统技术具有了新的价值和功能。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潮流,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相互转移和相互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复合,使国防工业部门和民用工业部门真正实现伎术共享。这种复合,应该是一种多层次的整体的复合。它包括. (1)机构的复合。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一除了各个技术领域的某些特定技术研究机构外,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研究机构之间的界限将逐渐被打破,实现一体化。 (2)功能的复合。不沦是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部门还是民用工业技术的研究部门,都将从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转变。使之既能进行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能进行相关的民用工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功能的复合化。 (3)技术成果的复合。在机构和功能复合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国防工业技木与民川工业技术成果的一体化,使国防扣民用工业部门实行技术“共有”,为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复合创造条件。 只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整体复合,才能不断少日石新的技术领域,获附新的技术手段,促进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共同女展,真正实现两者高层次地、普遍有玫地结合。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复合,既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普遍结合的最注方式。 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根本目的无疑是:使国防工业技术既能跟上世界军事技术的友展步伐,满足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能使之纳人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体系之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国防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要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1、“以军带民”。即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开发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军事高技术)带动民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开辟民用工业技术的新领域和民用工业的新产业。 目前,我国正加紧进行高.技术的研究和高技术产业的开发,利用国防工业技术发展高新技末产业,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一个基本目的。促进民用工业企业门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据统计,我国国防工业领域的所有成型技术已有将近一半在民用工业中推广应用,待别是一些过去长期处于保密状态的尖端军事技术也在近年陆续步入民用工业领域,这些技术汪民用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高中友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民用工业和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2、“以民养军”。即通过向民用工业领域进行技术转让或直接开发民用产品等方式,实现国防工业技术的经济价值,获得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资金,保证国防工业技术的正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直接将国防工业技术有偿转让给民用工业领域,获得开发资金。近年来,我国每年向民用工业领域转让的国防工业技术成果有近万项,在促进民用工业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资金。据有关部门统计,技术转让已成为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利用国防工业及技术领域富裕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开发和生产民用工业品,以获得必要的开发和生产资金。从1979年开始,随着国防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国院工业的各个部门都开始了民用工业品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到1984年4月,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接近其总产值的一半。 1985年,兵器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核工业部这几个主要国防工业部门的直属企业的民品产值,已由1970年的18%上升到43%。到1990年,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接近其总产值的80%。国防工业民品产值的提高,既为社会和国民生产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设备,也为国防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资金。事实上,仅依靠国防工业技术领域自身的研究和开发是难以完全满足国防工业生产中不断增长的技术需要的。在国防工业的发展中,不仅需要大量国防工业技术作基础,也需要许多相关的民用工业技术作文撑。而要使民用工业技术能为国防工业所用,就必须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3、“军民兼容”。即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使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实现一体化,达到兼容共享之目的 从目前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实现“军民兼容”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国防工业生产的“军民兼容”必须以国防工业技术的优先发展为前提,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来实现,这是我国国防工业能否真正完成“寓军于民、寓民于军”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关键。 诚然,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中,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我国国防工业技术的正常发展。新晨: 工业技术论文:工业技术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防工业民用工业技术发展军民兼容技术领域工业技术民用产品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提出了在普遍结合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认为普遍结合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以军带民、以民养军、军民兼容、共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开始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结合的新的发展时期。十多年来,由于往重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结合,不仅使国防工业技术成为民用工业技术发展的垂要力量,维功了整个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防工业技术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函均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注意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结合,国防工业技术就能正常、有效地发展,其技术水平也能迅速提高;什么时候忽略了这种结合,国防工业技术就会处于一种畸形发展之巾,严重影响自身及弗个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是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对于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结合的基木目标等还缺深入研究,木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现有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领域的转移步伐,形成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由于民期片面奉行“军工优先”的技术发展方针,我国的国防工业技术不论在实际水平还是发展速度,由于长远领先于民用工业技术。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技术研究队伍,具备了较先进的技术研究设备和较优越的技术开发条件,对于民用工业技术构成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因此,要真正实现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首先应当加快现有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技术领域的转移,推动民用工业技术及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这是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种转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能力的转移。充分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设备、条件等因素发展民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技术。 ①利用国防工业领域较强的技术能力,开辟民用工业和技术的一些新领域,提高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②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帮助民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富裕的生产技术设备,直接开发或生产民用工业品。 (2)技术成果的转移。把国防工业技术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直接应用到民用工业部门,推动民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国厉工业技术成果(待别是一些尖端技术成果)都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强调技术保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为了保密而把国防工业技术局限在国防工业领域,限制其向民用工业部门的转移,就会使大量国防工业技术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建立来相应的解密制度,使国防工业技术研究成果在一定的保密期之后及时地向社会解密,使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材料迅速地被民用工业所采用,促进民用工业技术的发展。 (3)技术人才的转转。使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直接进入民用工业技术领域,从事民用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充分利用民用工业技术发展国防工业和技术。 在加速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和技术领域转移的同时,伐们还必须充分利用民用工业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国防工业,弥补国防工业技术的不足。由于技术发展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不同领域的技术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相互利用。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也完全可以直接应用民用工业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开发。这样,就能大量地节约科研经费,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使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范围,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国防工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国防工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地。3、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相互转移和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复台。 自80年代以米,世界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复合化的趋势,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技术之间、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之间日益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多用普适技术群,它不仅使各个领域和部门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而且使传统技术具有了新的价值和功能。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潮流,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相互转移和相互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复合,使国防工业部门和民用工业部门真正实现伎术共享。这种复合,应该是一种多层次的整体的复合。它包括. (1)机构的复合。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一除了各个技术领域的某些特定技术研究机构外,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研究机构之间的界限将逐渐被打破,实现一体化。 (2)功能的复合。不沦是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部门还是民用工业技术的研究部门,都将从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转变。使之既能进行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能进行相关的民用工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功能的复合化。 (3)技术成果的复合。在机构和功能复合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国防工业技木与民川工业技术成果的一体化,使国防扣民用工业部门实行技术“共有”,为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复合创造条件。 只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整体复合,才能不断少日石新的技术领域,获附新的技术手段,促进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共同女展,真正实现两者高层次地、普遍有玫地结合。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复合,既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普遍结合的最注方式。 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根本目的无疑是:使国防工业技术既能跟上世界军事技术的友展步伐,满足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能使之纳人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体系之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国防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要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1、“以军带民”。即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开发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军事高技术)带动民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开辟民用工业技术的新领域和民用工业的新产业。 目前,我国正加紧进行高.技术的研究和高技术产业的开发,利用国防工业技术发展高新技末产业,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一个基本目的。促进民用工业企业门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据统计,我国国防工业领域的所有成型技术已有将近一半在民用工业中推广应用,待别是一些过去长期处于保密状态的尖端军事技术也在近年陆续步入民用工业领域,这些技术汪民用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高中友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民用工业和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2、“以民养军”。即通过向民用工业领域进行技术转让或直接开发民用产品等方式,实现国防工业技术的经济价值,获得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资金,保证国防工业技术的正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直接将国防工业技术有偿转让给民用工业领域,获得开发资金。近年来,我国每年向民用工业领域转让的国防工业技术成果有近万项,在促进民用工业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资金。据有关部门统计,技术转让已成为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利用国防工业及技术领域富裕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开发和生产民用工业品,以获得必要的开发和生产资金。从1979年开始,随着国防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国院工业的各个部门都开始了民用工业品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到1984年4月,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接近其总产值的一半。 1985年,兵器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核工业部这几个主要国防工业部门的直属企业的民品产值,已由1970年的18%上升到43%。到1990年,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接近其总产值的80%。国防工业民品产值的提高,既为社会和国民生产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设备,也为国防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资金。 事实上,仅依靠国防工业技术领域自身的研究和开发是难以完全满足国防工业生产中不断增长的技术需要的。在国防工业的发展中,不仅需要大量国防工业技术作基础,也需要许多相关的民用工业技术作文撑。而要使民用工业技术能为国防工业所用,就必须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3、“军民兼容”。即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使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实现一体化,达到兼容共享之目的。 从目前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实现“军民兼容”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国防工业生产的“军民兼容”必须以国防工业技术的优先发展为前提,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来实现,这是我国国防工业能否真正完成“寓军于民、寓民于军”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关键。 诚然,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中,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我国国防工业技术的正常发展。 工业技术论文:国防工业技术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防工业民用工业技术发展军民兼容技术领域工业技术民用产品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提出了在普遍结合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认为普遍结合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以军带民、以民养军、军民兼容、共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开始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结合的新的发展时期。十多年来,由于往重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结合,不仅使国防工业技术成为民用工业技术发展的垂要力量,维功了整个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防工业技术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函均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注意了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结合,国防工业技术就能正常、有效地发展,其技术水平也能迅速提高;什么时候忽略了这种结合,国防工业技术就会处于一种畸形发展之巾,严重影响自身及弗个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是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对于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结合的基木目标等还缺深入研究,木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现有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领域的转移步伐,形成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由于民期片面奉行“军工优先”的技术发展方针,我国的国防工业技术不论在实际水平还是发展速度,由于长远领先于民用工业技术。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技术研究队伍,具备了较先进的技术研究设备和较优越的技术开发条件,对于民用工业技术构成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因此,要真正实现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首先应当加快现有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技术领域的转移,推动民用工业技术及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这是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种转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能力的转移。充分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设备、条件等因素发展民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技术。 ①利用国防工业领域较强的技术能力,开辟民用工业和技术的一些新领域,提高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②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帮助民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富裕的生产技术设备,直接开发或生产民用工业品。 (2)技术成果的转移。把国防工业技术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直接应用到民用工业部门,推动民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国厉工业技术成果(待别是一些尖端技术成果)都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强调技术保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为了保密而把国防工业技术局限在国防工业领域,限制其向民用工业部门的转移,就会使大量国防工业技术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建立来相应的解密制度,使国防工业技术研究成果在一定的保密期之后及时地向社会解密,使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材料迅速地被民用工业所采用,促进民用工业技术的发展。 (3)技术人才的转转。使国防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直接进入民用工业技术领域,从事民用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充分利用民用工业技术发展国防工业和技术。 在加速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工业和技术领域转移的同时,伐们还必须充分利用民用工业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国防工业,弥补国防工业技术的不足。由于技术发展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不同领域的技术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相互利用。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也完全可以直接应用民用工业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开发。这样,就能大量地节约科研经费,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使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范围,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国防工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国防工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地。3、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相互转移和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复台。 自80年代以米,世界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复合化的趋势,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技术之间、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之间日益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多用普适技术群,它不仅使各个领域和部门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而且使传统技术具有了新的价值和功能。在国防工业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潮流,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相互转移和相互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复合,使国防工业部门和民用工业部门真正实现伎术共享。这种复合,应该是一种多层次的整体的复合。它包括. (1)机构的复合。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一除了各个技术领域的某些特定技术研究机构外,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研究机构之间的界限将逐渐被打破,实现一体化。 (2)功能的复合。不沦是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部门还是民用工业技术的研究部门,都将从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转变。使之既能进行国防工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能进行相关的民用工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功能的复合化。 (3)技术成果的复合。在机构和功能复合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国防工业技木与民川工业技术成果的一体化,使国防扣民用工业部门实行技术“共有”,为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复合创造条件。 只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整体复合,才能不断少日石新的技术领域,获附新的技术手段,促进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共同女展,真正实现两者高层次地、普遍有玫地结合。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复合,既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普遍结合的最注方式。 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根本目的无疑是:使国防工业技术既能跟上世界军事技术的友展步伐,满足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能使之纳人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体系之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国防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要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1、“以军带民”。即利用国防工业技术领域开发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军事高技术)带动民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开辟民用工业技术的新领域和民用工业的新产业。 目前,我国正加紧进行高.技术的研究和高技术产业的开发,利用国防工业技术发展高新技末产业,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普遍结合的一个基本目的。促进民用工业企业门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据统计,我国国防工业领域的所有成型技术已有将近一半在民用工业中推广应用,待别是一些过去长期处于保密状态的尖端军事技术也在近年陆续步入民用工业领域,这些技术汪民用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高中友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民用工业和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2、“以民养军”。即通过向民用工业领域进行技术转让或直接开发民用产品等方式,实现国防工业技术的经济价值,获得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资金,保证国防工业技术的正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直接将国防工业技术有偿转让给民用工业领域,获得开发资金。近年来,我国每年向民用工业领域转让的国防工业技术成果有近万项,在促进民用工业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资金。据有关部门统计,技术转让已成为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利用国防工业及技术领域富裕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开发和生产民用工业品,以获得必要的开发和生产资金。从1979年开始,随着国防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国院工业的各个部门都开始了民用工业品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到1984年4月,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接近其总产值的一半。 1985年,兵器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核工业部这几个主要国防工业部门的直属企业的民品产值,已由1970年的18%上升到43%。到1990年,国防工业的民品产值已接近其总产值的80%。国防工业民品产值的提高,既为社会和国民生产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设备,也为国防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资金。事实上,仅依靠国防工业技术领域自身的研究和开发是难以完全满足国防工业生产中不断增长的技术需要的。在国防工业的发展中,不仅需要大量国防工业技术作基础,也需要许多相关的民用工业技术作文撑。而要使民用工业技术能为国防工业所用,就必须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3、“军民兼容”。即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使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实现一体化,达到兼容共享之目的。 从目前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实现“军民兼容”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国防工业生产的“军民兼容”必须以国防工业技术的优先发展为前提,通过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来实现,这是我国国防工业能否真正完成“寓军于民、寓民于军”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关键。 诚然,在国防工业技术与民用工业技术的普遍结合中,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我国国防工业技术的正常发展。 工业技术论文:机械工业技术政策 一、研究开发技术 1、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 包括建立机械工程数据库;开发动态分析和动强度设计技术;CAD应用技术和局部集成的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及建库技术;并行工程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快速原型设计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反求工程设计技术。 2、机械产品可靠性技术 重点开发可靠性工程管理技术、产品和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失效分析技术、可靠性实验评定、运行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 3、热加工清洁生产技术 包括熔炼自动化、利用炉废气预热和除尘等铸造清洁生产技术;高效燃气无氧化加热、温锻塑性成形等锻造清洁生产技术;切割及焊接清洁生产技术;可控气氛多用炉、连续炉和真空热处理炉等热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电镀、涂装等表面处理清洁技术。 4、精密成形技术 重点开发以实模精密成形、刚型、准刚型精密成形、高紧实度造型(芯)等精密铸造技术;精密模锻、辊锻、热轧、热挤压多向分模锻造、热镦锻等精密热塑性成形技术;冷温挤、冷挤、冷轧、超塑性等温成形、冷精整及复合成形等机械构件精密焊接与切割技术。 5、表面功能覆层技术 包括少无污染、高效、高性能的表面功能覆层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装备表面功能覆层制备技术;高能束表面覆层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复合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6、数控技术 重点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锻压机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等六类主机配套的数控系统。 7、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研究开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管理控制集成技术;工业通讯网络和现场总线协议的开放式自动化系统。 8、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 开发点焊、弧焊、装配、搬运、喷漆五大类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机制、伺服驱动、传感控制及系统成套的设计和制造及工程应用技术。 9、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基础技术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单元和部分集成控制技术,开发车间级自动化系统和FMC·P-FMS、FMS三个层次典型柔性加工设备。 10、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 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单元技术和系统;以GT原理为主线的车间级、单元级自动化成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系统;单元技术间的集成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11、传感器技术 研究开发力敏、磁敏、热敏、光敏、气敏、湿敏等类传感器、工程传感测量系统及基础共性技术。 12、自动测试技术 开发VXI总线、GPIB总线、RS485串行总线三类自动测试系统,VXI总线结构的电机、发动机、工业泵、印刷板产品自动测试系统;GPIB总线结构的环保自动测试系统;RS485串行总线结构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分析仪器和智能数字采集系统。 13、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高频、大中功率变频装置和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技术、新型IGBT器件生产技术,以及为重点工程配套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半导体应用装置。 14、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以高效超精密加工车床、CNC型超精密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平面和外圆磨床为重点,开发超精加工技术及应用工程,带动开发出一批精密、超精密的基础功能元器件,如超精密主轴轴系、超精密的伺服进给系统、超精密的测量系统和误差自动补偿系统等。 15、高能束加工技术 开发光加工应用技术、千瓦级二维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加工机配套设备及元件;多维激光加工机及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大型复杂零件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和汽车发动机缸体激光热处理生产线。 16、高性能机械工程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 开发轴承、密封件、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用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电力设备、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的自动化仪表材料和专用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汽车工业用精细陶瓷、专用功能材料、工程塑料、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 17、系统管理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精密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和设计、制造、质量、销售等方面的有限集成技术;资源管理信息库;并行工程技术、信息交换和接口通讯技术。 18、重大工程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重点开发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成套装备的总体设计、大型构件加工、系统优化、参数匹配、在线监控、故障诊断、综合管理及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19、环境保护工程装备相关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成套设备和技术;电子辐射照氨法处理工艺;厌氧生物法处理模块化技术;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20、节能节材技术 研究开发风机、泵、电焊机等量大面广产品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发电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超临界技术、循环流化床和加压流化床技术、抽水蓄能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控制技术。 二、产业化技术 1、典型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技术 造型设计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小型机与工作站计算机辅助造型系统、工作站及超级微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系统软件。已在10多个企业应用,效果显著,在机床行业有重要推广价值。 2、加工中心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和计算软件 适用于机床整体静动态特性预测和结构的软件包,包括八个功能程序段及相应的接口程序。已用于6个单位,效益良好,适宜在机床行业推广。 3、树脂砂铸造成套技术 包括连续式和间歇式混砂机系列及树脂砂再生设备。对提高铸件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适用于质量要求高、批量大的铸铁件生产。 4、钢水净化技术 适合国情的钢水精炼及保证铸钢件内部纯净度的全套装备及工艺。已用于十几家企业,适用于核、火、水电及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各种铸钢件生产。 5、典型精密锻造件生产线成套技术 根据企业提供的典型件和生产纲领,提供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及单项技术、装备或软件。对节材、节约工时、节约投资、提高锻件精度有重要意义。已在4家企业使用。 6、先进模具选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 包括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应用技术、模具的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模具的配套技术。已在4家企业使用。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轻工、仪表等行业所需的各种模具制造。 7、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及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 包括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的拼焊及耐气蚀堆焊和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在焊材及工艺方面有节约外汇的效果,已在3家企业示范,适用于加氢反应器、尿素合成塔、电钻锅炉等设备的内表面堆焊。 8、激光焊接及切割加工装备成套技术 包括激光器、激光焊接及切割成套技术。对提高焊接强度和质量有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适用于刀具、工具等各种材质的薄板焊接。 9、氮基气氛保护加热淬火与微机控制系统 包括CNC系列变压吸附制氮机组、TC-89系列微机控制系统、保护加热淬火工艺技术。有节约投资、提高质量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碳钢、低合金钢的热处理,轴承、齿轮等零部件淬火、渗碳生产等。 10、可控气氛真空热处理成套技术 包括密封箱式多用炉生产线和连续可控热处理生产线、真空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成套技术。经5个厂试点效益显著。用于汽车齿轮、轴承和标准件、高合金钢、不锈钢、低合金结构钢、轴承钢的渗碳及淬火等工艺处理。 11、先进刀具、工具系统 用于车床和数控镗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经企业试用,对提高工效、节汇创汇有重要价值。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 12、自泳涂料涂装生产线成套技术 自泳涂料是由活性高分子乳液、活性添加剂及颜料组成的新型水性涂料,与现用的电泳涂装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稳定、节能、节材和省投资、涂层性能好等优点。可提供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及调试交钥匙工程。用于汽车车身及家电部件的底漆涂装。 13、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及关键技术 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的系统设计、成套设备、控制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大中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经多厂试用有节省占地和投资、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14、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成套工程技术 包括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和编程控制及监视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制造业的控制系统,经多厂试用有节约投资、缩短维修时间之优点,经济效益显著。 15、普及型和经济型机床数控成套系统 包括以工业PC机为基础的总线模块化、开放型体系结构和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经济型数控系统,适用于机床配套及现役机床改造。经多家工厂试用效果明显。 16、超声波涡流在线自动探伤设备 将超声波探伤和涡流探伤技术相结合,组成成套机组,可同时检测内部和外表缺陷及几何尺寸,可用于机械零部件、管棒及锅炉制造厂检测,试用效果好。 17、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CAPMS 该系统吸收国外MRP-Ⅱ之精华,按职能部门、业务分工数据处理方法、等分为18个模块,集产、供、销、存、人、财、物管理为一体,各模块既可独立运行,又可集成,还可作CAD/CAM/CAPP信息集成通讯接口。适用于多品种、大小批量及单件生产或混合制造。经企业试点,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价值。 18、漆雾及废气净化成套技术及设备 包括成套技术与设备(3种净化装置),适用于机械设备喷漆,经厂家试用,涂漆雾效率高,符合劳动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 工业技术论文:原材料工业技术创新对策分析 一、原材料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投入不足。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88%,而原材料工业研发投入强度均不到1%,其中石化只有0.28%。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与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原材料工业研发投入存在的差距明显。以石化产业为例,目前,世界石油化工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一般占其销售额的4%以上,有的高达10%。而我国即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石化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不超过1%。而且,我国原材料工业尚有75%以上的石油与石化企业、80%以上的化工企业、90%以上的建材和钢铁企业、85%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业没有R&D活动。(二)技术创新效率低。2014年,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参与R&D的科技人员59.42万人,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总数的16.4%,而申请的专利数仅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总数的10.3%;原材料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8581.83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0.4%,低于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同一指2017年11月中41标2.51个百分点;新产品出口2297.6亿元,占工业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7.91%,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一指标10.9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原材料工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于整个工业,更低于发达国家的产出效率。(三)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原材料工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现有技术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应用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薄弱,已开发的技术大多是跟踪创新,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主导系列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原材料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关键核心技术追随者的角色,原始创新较少,没有起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我国钢铁产业的自主创新大多属于模仿创新,尚未形成在世界钢铁界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专有技术和产品优势;石化产业的大型生产装置仍需引进关键技术;建材产业中的高端设计、节能减排、智能化\自动化、产品品牌影响力等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一些关键部件和材料还需要依赖进口。(四)研发资源分散,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缺少联手合作的平台。目前,我国原材料工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在隶属关系上事各有其主,且主要宗旨是为所在企业服务。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研发主体都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因此从体制上客观造成了资源的分割和机制的个性化。一些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技术靠单个单位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的,从而导致了关键技术的大项目拿不动,只得面对现实,局限于现有技术层面的完善提高,结果导致重大的专项和真正带动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研发缺乏合力,难以形成协同创新效应。 二、推动原材料工业迈上中高端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 要推动我国原材料工业从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迈上中高端,亟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突破制约我国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迈上中高端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和关键成套装备依赖于人的局面,大力提高我国原材料工业的低碳生产技术(如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能、节材综合技术、关键品种市场的工艺技术、高端成套装备生产和系统集成技术、面向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的综合生产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的绿色产业升级技术。具体到产业来说,应重点突破以下关键核心技术:石油石化产业: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深海、极地等新领域勘探开发技术、高效定向催化、先进聚合工艺、材料新型加工和应用、催化气化、加氢气化等定向气化和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工程化技术、通用树脂高性能化产品技术、高端通用合成橡胶及高端通用合成纤维专用牌号及合成新技术、特种纤维高端产品及工程化关键技术、陶瓷纳滤膜材料工业技术、环保透明抗冲聚丙烯技术、双向拉伸聚乙烯产业化关键技术等。建材产业:大型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支撑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新材料技术、高性能绿色节能建材及其先进制造技术、非金属矿物材料开采及深加工技术、建材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煤洁净气化以及建材智能制造、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钢铁产业: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悬浮焙烧—磁选技术、低碳炼铁技术、炼钢二次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钢铁全流程一体化组织控制技术、改进型热带无头轧制短流程工艺、装备及产品、薄带铸轧短流程工艺、装备与产品、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涂层板技术、新一代钢包喷射冶金工艺、高品质连铸坯生产工艺与装备、热轧钢材组织性能控制技术、极限规格板材先进热处理装备及工艺技术、高精度冷轧板形控制技术与装备技术、先进连续退火与涂镀技术、真空制坯轧制复合板技术等。有色金属:一步炼铅和闪速炼铅成套工艺装备、锌冶炼清洁生产新装备、湿法(原子经济法)再生铅技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及氨氮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短流程炼铜、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合金相图技术、深井高应力诱导破碎及矿山数字化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硅酸盐矿物分离科学、生物提取金属、熔盐电解直接提取稀有金属新技术、二硼化镁(MgB2)超导材的研究、高效能源材料成矿理论研究等。 三、提高原材料工业迈上中高端的技术支撑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协同创新,建立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提高原材料工业整体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链条、一个网络,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是一个“三级跳”,哪一个环节跳不好,就会出现木桶效应,让整个体系都运转不畅。当前,对原材料工业来说,要解决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既要加强企业内部研发、设计、生产环节的协同,又要加强企业之间、科研院所和下游用户之间的协同,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的创新体系,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培育产学研用创新联盟,通过完善利益分享、风险分担等相关政策措施,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创新主体多元化发展;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自觉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与有关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视与下游用户的合作,联合相关下游用户共建产品研发应用中心或实验室,建立跨行业的“产—研—用”平台,使企业创新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科研院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项目落地为标准,提高创新链对接产业链的能力。(二)科学统筹创新资源,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大对原材料工业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和监管力度,科学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各行业各领域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带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进一步加大对原材料工业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影响面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布局和投入,推进原材料工业自主创新。(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有关单位重视和加强专利和标准化工作,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科技重大计划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培育和提升行业、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需求引导政策,鼓励社会资源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适合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牵引大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与高校合作,共同打造一支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技术全面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原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重视对在岗科技人员的培养,打造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首的创新团队。鼓励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兼职。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支持人才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以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发展需要,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吸引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作者:周维富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工业技术论文:煤炭工业技术经济的透析 本文作者:黄盛初工作单位:煤炭科技究所 各国煤炭储量分类方法和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煤炭储量级别意义不尽相同,储量数量差别较大。国外共同的趋势是把开采经济性放在首位,即以煤炭经济可采储量作为国际上煤炭储量比较的基础。世界能源委员会公布1994年末世界煤炭经济可采储量为10438.64亿t,美国位居第一,为2405.58亿t,中国位居第三,为1145亿t。由于管理体制不同,各国对矿井建设周期没有统一概念。在我国,矿井建设周期是指从立项开始到建成投产为止的时间。对井工矿而言,建井工期概念比较明确,有一定可比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煤矿建井工期最短,一般为2年左右。井筒施工机械化程度 主要有两种计量指标,即原煤产量和商品煤产量。除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印度采用国内外煤炭工业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井筒施工机械化是指在凿岩、装岩和提升等各工序中使用机械作业。目前钻爆法施工仍是各国并筒施工的主要方法。采用钻井法凿井技术则实现了井筒施工完全机械化。联邦德国井筒施工几乎全部采用机械化配套技术装备,而钻井法凿井所占比例也已达39.1%,居世界领先水平。 矿井井型指矿井年生产能力。随着现代开采技术的发展,矿井井型有增大趋势。我国50年代和60年代建设的矿井一般年生产能力为45万t或60万t,而近年建设投产的大柳塔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00万t。英国赛尔比联合矿设计年生产能力1000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井工煤矿。德国鲁尔煤炭公司对老矿井实行改造和合并,合理集中生产,该公司所属14个煤矿平均年生产能力300万t以上。 煤矿开采方法分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大类。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均以露天开采为主。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煤层埋藏较浅,适合露天开采,同时采用现代化大型露天开采设备。1994年美国露天产量为6.17亿t,占总产量的“%。美国最大的煤炭公司皮博迪煤炭公司所属煤矿均为露天矿,年产量超过1亿t。而我国露天产量仅占总产量的3.2%。在地下煤矿中,主要采用房柱式采煤法和长壁采煤法。房柱式采煤法是最传统采煤技术,其应用范围在逐渐缩小,目前只有美国、印度和南非等仍然以房柱式开采为主。长壁综采是现代采煤技术,发展极其迅速。美国长壁综采起步较晚,目前综采工作面虽然只有80多个,但所采用的综采配套设备和生产管理均属最高水平,单产和效益也是世界最高的。了采煤机械化程度采煤机械化程度是指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产量占采煤工作面总产量的百分比,是表示现代化采煤技术应用程度或者说手工作业减少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联邦德国西部、英国和美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均已达到100%。其中联邦德国西部和英国全部采用综采,而美国综采则只占36%。我国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2%,综采占47%。如果将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考虑进去,则这两项指标将比上述数字低得多。8掘进机械化程度国内外反映掘进机械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两24个,即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和综掘机械化程度。国内外关于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概念和统计范围基本一致。只要掘进和装载工序采用机械作业,其进尺都可以计入,因此各国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指标差别不是很大,例如俄罗斯和中国1994年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为84%和72%。采用部分断面掘进机和全断面掘进机掘进称为综合机械化掘进,是现代化掘进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各国研制的掘进机一般只适用于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而岩巷掘进一般仍采用钻爆法掘进。综掘机械化程度更能反映掘进技术的先进。我国综掘机械化程度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例如,1990年英国综掘机械化程度已达86%,1994年俄罗斯和中国该项指标分别只达到48%和n%。而且我国把使用掘进机、液压钻车和反井钻机掘进均计入综掘进尺。 随着国际上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的重视,煤炭洗选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原煤入洗比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市场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德国原煤入洗比已达到95%,而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原煤入洗比为46%,全国平均为22%。10精煤质t在国际市场上,精煤质量主要是指灰分,精煤灰分反映了一个国家煤炭洗选深度和洗选技术水平。美国精煤质量最高,1995年炼焦煤和动力煤灰分分别为7%和17%。中国精煤质量较低,1995年炼焦煤和动力煤灰分分别为9.88%和22.43%。11选煤厂处理能力选煤厂处理能力是选煤厂处理原煤的数量,也称为选煤厂厂型。目前各国选煤厂厂型趋于大型化。1993年羌国共有270座选煤厂,平均小时处理能力达716t,最大选煤厂小时处理能力为3200t。而我国除有一座年处理能力1500万t特大型选煤厂外,大多数选煤厂年处理能力只有200万t左右。12百万吨死亡率联合国劳工组织公布各国煤矿安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百万吨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主要采用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它表示每生产100万t煤所付出的生命代价。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产煤国,百万吨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1994年美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5,而同年中国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1.18。如果考虑到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事故,则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在世界主要产煤国中是最差的。一般露天矿百万吨死亡率远远低于井工煤矿。美国皮博迪煤炭公司所属露天煤矿年产量达1亿t,没发生死亡事故。百万工时死亡率表示在工作时间里发生事故的频率,它反映作业地点安全状况,与百万吨死亡率指标相比更严格。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先进产煤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很低,他们主要采用百万工时死亡率指标,对煤矿安全状况进行更严格的控制。的原煤作基数外,多数国家以商品煤作基数。各国对煤矿人员统计范围存在一些差别。1995年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和美国煤矿全员效率分别为283.3t/工、64t/工、48t/工和42t/工,而中国煤矿全员效率仅1.78t/工。13效率多数国家以人班效率(t/工)表示煤矿生产效率,即每人每班生产煤炭吨数。有的国家还用全员效率、露天效率和井工效率来表示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哥伦比亚、南非和波兰等国对煤矿基本生产成本的定义为生产1t原煤的费用。它包括基本建设费用、生产费用、矿区使用费和税。我国煤矿生产成本不包括煤矿建设时期的基本建设费用和资源税。1989年澳大利亚和美国长壁开采矿井生产成本分别为25.34美元八和16.67美元八,露天矿生产成本分别为9.98美元八和6.08美元八。1995年中国煤矿生产成本为107.03元/t。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7.5%、40.5%和30%,说明我国煤矿工人的工资标准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是成本构成中的最高项,说明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用人多的情况。 工业技术论文: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工业技术研究 【摘 要】我国现在虽然国民经济发展快速,但是由于不控制污染物的外排甚至是不达标的污染物的排放,这样就严重造成空气质量的下降,所以我们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中硫化物是空气中的严重污染物,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于硫化物排放量的控制,对于烟气中脱硫技术我国的现状还不容忽视,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于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从而可以整体提高脱硫技术。本文针对活性焦干烟法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如何提高活性焦干烟法技术对于脱硫的效果。 【关键词】活性焦;烟气脱硫;二氧化硫;水蒸气 我国之前对于污染空气的指标没有硬性的要求,导致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硫化物中尤其是二氧化硫的含量最多,不仅会对人们造成重要的危害,而且还会对空气产生影响,然后是造成酸雨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所以对于这方面我们国家也更加的重视,颁布几部法规进行约束企业的行为。在对于脱硫技术中,以活性焦干法最为有效,所以下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活性焦干法的现状,进一步研究如何优化这一技术。 一、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一)活性焦干法的原理 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活性炭或者活性焦来吸附烟气中的硫化物,这样可以降低硫化物进入空气中的含量进一步提高空气的质量,其原理包括两方面,第一是通过把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将二氧化硫吸附进去,从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量,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第二是要利用活性炭的化学性质,把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加速二氧化硫、水以及氧气之间的化学作用,最后生成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危险的物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二)国内的活性焦干法脱硫工业技术的现状 我国用活性焦来吸附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二氧化硫的工艺种类繁多,根据其工艺的中对二氧化硫的吸附装置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床工艺另一种则是移动床工艺;根据其活性焦的性质来分类可以分为水洗再生工艺以及加热再生工艺等分类方式。 (三)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首先介绍一下这种方式的优点,活性炭是经过煤炭而提炼出的产物,这种活性焦有很多的好处,稳定性强,在各方面的指标都比活性炭的性质更好,有更强的耐压性,有更持久的抗持久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能够吸附更多的硫化物。第二,了解一下这种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是虽然活性焦相比于活性炭来说吸附硫化物的量已经很多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增大吸附装置来提高整体的吸附量,这样就增大了其体积,造成更大的耗能。另一方面就是上一方面说需要的量很大,所以成本就会提高,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对于活性炭还需要进行解吸再生的方法来减少耗用量,这样投入的资本也不会小,还会造成活性焦的磨损。还有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能够完整的了解到活性焦的化学反应的具体情况,所以经过反应之后生成的气体我们也不确定,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下功夫进行研究。 二、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的技术研究 (一)内外扩散对于活性焦吸附硫化物量的影响 上面讲到活性炭来吸附硫化物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分为化学还有物理方面,经研究表明,是先发生物理反应之后进行化学反应,来进行对于硫化物的吸附程序。对于内外扩散对于活性焦吸附硫化物的量的影响表现为,第一,是内扩散对于活性焦吸附硫化物的量的影响,根据研究表明活性焦粒的粒径对于吸附量的影响是活性焦粒的粒径越大吸附的量也越大,但是有饱和的粒径,同时减小粒径也就较少的吸附量所以我们一般选择粒径在60目到80目之间的活性焦的粒径吸附效果最好。第二,外扩散对于活性焦吸附硫化物的影响,其实质是气体的流速对吸附硫化物的影响,其流速越大吸附的硫化物越多但是也同样存在饱和度,所以我们一般选取的是粒径在60目到80目之间的且气体的流速要大于2m/min。 (二)床层的温度对于其吸附量的影响 我们首先了解的是床层的温度对于活性焦的吸附量的影响是较大的,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床层的温度的提高,吸附的速度和吸附量都是逐渐降低的,这是由于在进行反应时是首先进行物理反应在进行化学反应,而物理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前提,而温度的升高不利于物理反应的进行,所以化学反应也进行不了,这样相当于整体的效率都在减弱;另一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当时的水蒸气的浓度,这也是在温床温度升高中的一项现象,这样产生的三氧化硫和水蒸气结合就会生成硫酸,这样会堵塞空隙,降低其吸附能力。 (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对于吸附量的影响 物理反应不需要其他的物质参加,而化学反应需要其他物质一起参与才能发生,有氧气、二氧化硫以及水蒸气。第一是氧气的浓度对于其吸附量的影响。据了解可知活性焦的吸附能力会随着氧气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也是会出现饱和的现象,当氧气的浓度到达一定的浓度后,再提高氧气的浓度也不会增加其吸附量,相反还会降低活性焦的吸附量,所以要注意氧气的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以免出现影响活性焦吸附的量的情况。第二,是考虑二氧化硫的浓度对于活性焦吸附量的影响。同样的道理也是二氧化硫的浓度提高会提高活性焦的吸附量,但是这方面没有饱和的程度提高的越多就会促进吸附量的增加。第三,水蒸气的情况和氧气类似,水蒸气的浓度对于活性焦的吸附量的影响是,在一定浓度之前是随着水蒸气的浓度提高活性焦的吸附量会随之提高,但是一旦超过这个点,随着水蒸气的继续提高就会使活性焦的吸附量降低,所以对于水蒸气的浓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就会出现副作用。 (四)活性焦脱硫效率的研究 可知在活性焦进行工作的刚开始期间,对于脱硫的效率也是很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进行,活性焦的吸附量以及吸附能力都会下降,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使其脱硫的效率降低,要换或者进行在加工才能进行之后的脱硫效果。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在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及时的改进,我们也要积极的研究其技术的改进提高的方法,我们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了活性焦干法的内容,可以提供对于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对于工业中实际应用。 工业技术论文:漫谈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机制 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对新竹科技园区和台湾产业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形象地把工研院与创投业、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并列为台湾科技创新体系的“三驾马车” 工研院的功能定位 工研院是依法设置的产业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其职能是研究开发产业技术,向企业进行技术转移。20 世纪70 年代,台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为了将科研成果尽快转移给民间企业,提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成功率,促进产业技术升级,1973 年,台湾颁布了《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研院有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1. 根据产业界的需求,从事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以加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向产业界推广研究成果和技术。 3. 落实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措施,辅导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4. 为地区培育产业技术人才。 工研院最初是由台湾经济部所属的3个研究院、所整合而成的,后来,又根据产业界和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一些专业院所。到目前为止,工研院共设有电子、光电、电脑与通讯、材料、机械、化工、能源与资源、生物医学等11 个研究所和中心,以及7个专门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技术转移、会计资源、系统硅片技术及产业经济与信息的服务中心。 与一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相比,工研院有两个明显特点。首先,工研院的研究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而不是基础研究,其紧密围绕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行应用性研究开发,向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和各项工业技术服务。其次,实现规模化研究开发,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工研院共有6281 位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设有独立研发运作的专业研究所(中心), 以及专门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和信息的服务中心,形成了完整而高效的研究开发与服务体系。 工研院在台湾的技术研究开发、转移和产业技术升级中起到了领航作用,并为创投业培育和孵化出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潜力的科技项目。仅在1997 年~2001 年间,工研院共转移技术1522 项,受益企业2277 家次;合作研究开发957 项,合作企业1509 家次;委托研究3825 项,委托企业4459 家次;获得专利1998 案,共计3131 件;讲习和培训5589 场,共计353521 次;产业技术服务256804 项,服务企业127999 家次。 工研院的发展战略 为了带动产业技术发展,工研院始终贯彻三个基本战略: 1. 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为了加速岛内产业技术的发展, 建立新型科技产业,工研院加强前瞻性及创新性技术研发,提供领导型技术,帮助企业摆脱技术追随者的弱势。 2. 强化产业服务。工研院主动发掘企业的技术需求,协助企业研究开发,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具体措施是,通过知识产权授权、技术转让及各项工业技术服务,协助企业提升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能力;开放实验室与建立创业育成中心,推动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投资。 3. 推动国际化。为了应用国际科技资源,工研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前瞻性技术信息交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拓展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领域;还通过举办科技展览,吸引国际创业投资等方式,帮助企业掌握和取得国际科技资源。 工研院的发展阶段 工研院的任务是帮助产业界提升竞争力,因此,必须根据产业界在每一阶段的竞争力特点而提供服务,工研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 1979 年~1986 年,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为主。在这个时期,工研院主要引进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成立衍生公司,建立了台湾的半导体工业。如联华电子、台湾积体电路、台湾光罩等多家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2. 1987 年~1995 年,以规划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策略联盟为主。这个时期,工研院与外国公司组建了液晶显示器企业联盟、台湾钢铁公司硅晶厂、关键零组件基地等。 3. 1996 年以来,以利用高技术创业投资促使产业转型及培育新兴产业为主。为了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成功机会,工研院开放实验室,建立企业孵化中心,并成立了创投公司,进行高技术创业投资。 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与现存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开发,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工研院资源的利用效率。工研院不仅为企业提供研究场地与设备,还提供资金、商业计划援助、管理咨询和培训、技术支持、商业网络等服务。企业与工研院签订合作研究合同,利用工研院的设备和人员进行研究开发;工研院在合同期内按市场价格收取租金,没有初始投资和场地空间限制。成立企业孵化中心的目的是吸引企业家在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研究院的设施创办企业,生产新产品。1996 年以来,进驻孵化中心毕业的企业有67 家。 工研院的运行机制 工研院的基本运作模式是依法设院,政府支持,企业化自主经营管理,其运行机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工研院是财团法人,其创办资金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捐助,主要收入来源于合同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在工研院开办初期,政府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经费补贴,直到它能够收支平衡。1973 年~1983 年,政府的补贴约占工研院支出费用的60 %。但是,工研院在确定专业方向、研究活动以及经营策略上,具有自主管理和经营权。经过10 年的成功探索和运作,工研院通过“适时和适当”的商业方式向产业界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提供相关服务,可以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到1984 年,政府停止了补贴。 工研院的主要经费来源于研究开发项目经费和技术服务经费。1998 年以来,研究开发项目经费约占总经费的50% 以上,其余都是技术服务和技术转移收入。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科技项目和企业的合同研发经费,政府项目经费约占50% 。 工研院一家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利用有限资源带动更多的企业,工研院与企业建立联盟,研发项目大都是与企业合作进行的。为了促进研究院与企业联合,政府资助工研院的研究项目经费一般不超过该项目预算支出的50%,其余通过与企业合作研究或转移技术收入解决。 2. 集中引进和研究开发技术,向产业界转移和扩散。工研院进行的大都是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开发成功以后再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转移。实际上,工研院承担了开发初期的技术风险和人才培养工作。比如,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台湾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目标。1976 年,工研院选派了一批优秀人才赴美国RCA 公司学习半导体制造技术,以及半导体企业的厂务、会计、生产作业等一系列技术管理、经营、生产流程控制等。工研院利用从美国RCA 公司转移来的技术,建立了试验工厂,制造出电子表等产品所需的集成电路。这些技术随后被转移和扩散到企业中,促进了台湾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项目中,政府资助的经费只是预算支出的50%,其余都靠对企业的服务合同和技术转让收入解决。 工研院不仅及时把消化了的成熟技术和人才转移到产业界,而且提供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这种集中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或研究开发)、转移扩散技术的做法,既加快了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减少了企业的风险,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育技术,孵化创新企业。工研院成立了孵化中心和投资公司,培育可以商业化的技术和创业企业,进入孵化中心的企业都是设立时间不超过18 个月的新企业,其技术必须是创新的或者在台湾处于先进水平,而且将对现存产业和企业起到重要影响或带动作用的。孵化期为3年,工研院提供场地和部分初始投资。场地面积不超过2000 平方米,租金标准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折扣5%~25%;初始投资不超过8000 万新台币。进驻企业成功后,通常将一部分股权或捐赠作为对工研院的回报。 工研院孵化中心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驻孵化中心的企业不仅可以使用工研院的办公室、实验室和试验设备,孵化中心还为进驻企业提供商业咨询、法律和信息服务,以及投资、技术服务、培训和行政管理等项支持。孵化中心还帮助企业从政府获得研究开发资助,并且由投资中心提供风险投资。 4、建立以转移和扩散技术为目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工研院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工研院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和产业化为目标,在既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转移办法。 工研院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定:①工研院员工的职务、发明、创造、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归工研院所有;②对于工研院员工利用工研院资源或经验形成的发明、创造、商业秘密等,工研院可以优先实施和使用;③工研院委托或接受委托,以及与他人合作研发技术时,其知识产权的归属依合同约定;④为实现工研院辅导企业或向企业转移技术的目的,无论是工研院拥有的产权,还是共享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工研院应有再授权的权利。 5、实行技术与人员向企业整体转移和人才流动机制。工研院在向企业转让技术成果或将成熟技术推向社会兴办企业时,往往是技术和人员(包括技术和产业化管理人员)整体向企业转移,流动率在12%-30%。在人员转移的同时,工研院不断从大学和留学人员中吸纳新人,增强活力。 工业技术论文:浅谈煤炭工业技术及其发展策略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是一种资源,其开采具有危险性,属于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中国的煤矿储藏也比较丰富,因此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将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但是煤炭开采技术大多处于比较低端的模式,煤炭的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存在很大的冲突,而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我国应该通过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充分保障煤炭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煤炭工业,生产技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安全生产 一、我国煤炭工业概况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甚至可以说,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建国以来,至今,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都在50%以上,并且将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保持较高的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工业曾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煤炭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原煤产量仅有6亿吨左右,而改革开放之后达到数十亿吨,并且在不断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第二,煤炭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逐年增高,逐步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的大型煤炭矿井,建立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于一体的技术保障体系;第三,煤炭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政策上实现了政企分开,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 煤炭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煤炭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煤矿产业的整体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总储备量;其次,煤炭开采具有危险性,因此它是高危行业,纵观历史,煤矿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工业部门中事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个行业,而我国目前大约九成以上煤矿的主要生产能力仍然是矿工开采,并且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第三,煤炭是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由于煤矿的开采环节十分复杂,因此煤矿井的建设投资比较大,运营周期比较长,效益回报比较慢。 二、采煤工业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备受关注,而且始终作为矿山开采学科发展的主题。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中国的煤矿储藏也比较丰富,因此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将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发展各种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及丰富的经验。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采煤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我们将采煤技术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以及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程序的合理布置,逐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与科学管理。相应地,相关设备人员需要针对新的煤矿开采技术,设计开发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设备和设施,改进工艺和装备,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和自动化。 总之,煤炭属于一种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工业领域进行无限的传递和辐射,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当前我国采煤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煤炭开采技术大多处于比较低端的模式,煤炭的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存在很大的冲突,而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在此,笔者对当前我国煤炭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总结: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后续保障存在较大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煤炭的品种相对比较齐全,但是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是有限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基本上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不足50%,个别小型矿井的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而且,我国煤炭的可开采储备量较少,人均占有量较低,开采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对生态环境以及水文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之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煤矿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采煤工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存在着装备差、效率低等缺点。第二,我国煤矿存在超能力生产的现象,煤矿的超强度和超能力生产虽然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缩短了煤矿开采年限,出现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第三,煤矿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煤炭产业的集中程度不高,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平均水平;煤炭企业的负担过重,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煤矿开采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及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整个煤炭产业存在严重的安全形势,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显著高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我国各地煤矿的矿区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10%左右,累计堆存煤矸石数十亿吨之多,大量占用农耕用地,甚至造成矿区地面的塌陷、煤田自燃火灾等危害,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四、煤炭工业发展策略 基于煤炭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作用,我国应该通过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充分保障煤炭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生产技术方面,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煤炭行业必须淘汰粗放型生产方式,摒弃落后的采煤技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化生产技术结构等策略,加强现代化新矿井的建设和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建设高产的高效煤矿,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在产品结构方面,应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在产业结构方面,针对我国煤炭产业目前存在的集中度低、安全生产条件不足等缺点,应该重点抓好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吸引投资。具体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以及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善。 五、结束语 煤矿工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因此,我国加强对煤矿工业的改善研究,理性分析其未来发展策略,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工业技术论文:德国实施面向未来的工业技术创新项目 网络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将对工业生产与服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在新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德国联邦部门正联手推动《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4.0”项目,支持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十分巨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创新最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可以预计,互联网经济将处于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现在仅仅是开始。 互联网引起技术发展的融合。几十年来,技术系统和设备没有统一的通信标准。如今趋势变了,无论是机器、消费品、家用电器还是车辆,其联网数量都在快速增加。以往相互独立的行业和产品领域几乎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新的通信渠道。物联网由此发展起来。在物联网中,各种物体(如日常用品)可以自动地相互交换信息,也可以与人互动。物联网在分散式控制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应用潜力,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状态的实时监控。未来几秒钟之内就可以监控整个价值链网络,并使其得到最优控制,特别是在消费方式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为导向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商业潜力不仅存在于工业流程的优化,还在于其产品和服务具有众多应用。 “工业4.0”的概念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范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应用程序模式是能够说明这一发展趋势的常见例子。这种模式在零售市场上提供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将为复杂的系统和基础设施创造额外的价值。 在网络世界中加入新的维度对于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例如,网络化的智能传感器和3D技术能实现可靠的环境监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听到、看到、感觉和体验远处的物体和日常情况。未来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还可以使所谓的智能对象、智能服务和智能网络能够独立自主地应对复杂任务。拥有认知能力的服务机器人可以成为智能助手,能独立、安全地处理事务,并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嵌入式智能技术还有新的具体应用,如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制造商会受益于与质量相关的信息反馈,用户可以自动获取售后服务,如必要的维修措施、新的应用程序和新的服务。 总之,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使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为加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机遇,为工业流程和工业服务创造了新机遇。 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高技术战略2020》旨在奠定德国在重要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顶尖地位,继续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信息通信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几乎是所有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重要创新驱动器。在《高技术战略2020》的行动计划中,德国联邦政府为未来项目“工业4.0”设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德国要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即网络物理融合式生产系统)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 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对于确保德国未来的生产技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政府实施未来项目“工业4.0”有着重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与政治考虑。在软件密集型的嵌入式信息系统领域,德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汽车和机械工程行业。网络物理系统(CPS),即嵌入式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以及与互联网的联接,对于工业生产与服务的重要性加大。在工业流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中,除了更高程度的工业自动化外,智能监控和自主决策对于企业和整个价值创造网络也很重要。生产和物流还有很大的优化潜力,创新的商业模式有待开发。此外,在高技术战略中确定的交通、卫生以及环境和能源等重要需求领域,还要开发新的应用服务。 “工业4.0”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该未来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工业技术论文:山东:推动工业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抓住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改造升级这个核心环节,山东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研发投入,为提高工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原本生产家电模具的济南小鸭模具公司,三年前转型从事车轮装备后,伴随着订单的剧增,原有的生产线却让企业犯了难,眼看着守着大堆订单吃不上饭。小鸭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邢照斌说:“订单的增加,产能和产品的质量成为我们的一个制约因素,假如不进行技术改造,将使我们的企业走向非常危险的边缘。”为此小鸭公司成立专门研发团队,投入4000多万元,填平补齐技术洼地,设计生产了新的生产线。完成技改的小鸭模具已成为国内知名车轮装备配套供应商。仅三年时间,公司年产值就从不到1000万提高到了近一个亿。 近年来,山东工业技改着力向重点行业、领域、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倾斜,力求把弱的做强,把小的做大。 在阳信县的一个小工厂里,一根“针”正掀起一场技术革命。这根“针”叫做塑封高压硅堆,是电子整流器中将交流变成直流的关键。中环山东封装厂负责人张植菡说:“通过我们对芯片的技术改造呢,它的耐压性能更高了,可靠性更好了,但是产品的外形更小了。”凭借这根针,企业成功打进了日本的电子市场,塑封高压硅堆年出口达1.2亿支。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规划与技术改造处副处长俞刚说:“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一直是工业发展的两个车轮,尤其是技术改造,见效快,工期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统计表明,仅去年一年全省新开工技改项目7000多项。1-11月份,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完成8564亿元,同期增长18.8%,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7.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三成多。 新的一年,山东初步确定工业技改投资力争突破万亿大关,加速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 工业技术论文:山东日照东港工业技术改造创新激发内生活力 山东日照东港不断加大工业经济“转调创”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使企业规模扩大、效益增强,科技创新的拉动力进一步显现。1—9月份,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利税7.66亿元、利润4.78亿元,分别增长22.7%、8.8%和3.2%。 在今年国内经济“三驾马车”增速放缓,大量企业效益下滑的大形势下,东港区工业企业坚持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激发内生活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目前,共申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拥有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8家省级、14家市级技术中心,84家企业与各类科研院所开展了科研合作。1-9月份,全区完成技改投资22.7亿元,在建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88项,有20项技改项目列入市百项重点项目。其中,1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 海恩锯业有限公司的圆锯片基体热处理回火炉集中智能化控制系统被列入2012年度山东省经信委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由荣信水产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东升地毯的扩大高档环保机织地毯项目、洁晶药业的双口管软包装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改造等也正在进行中。9090该区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创新,加快高新区“北进”、“西扩”步伐,投资近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一区四园一基地”发展格局;统筹1.5亿元工业经济发展资金,用于培育重点企业、新产品研发;设立了5000万元“过桥资金”,联合建设银行开办 “助保金”贷款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设立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骨干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每年安排100万元,组织辖区企业家到浙大、北大等高校培训学习。 经过不断技改创新,东港区工业经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1-9月份,传统资源加工型产业完成产值47.6亿元,增长34.1%;电子信息行业实现收入3.9亿元,增长43.2%;医药化工行业实现收入15.5亿元,增长12.9%。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税务风险与筹划探究 一、移动通信行业“营改增”后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 (一)增值税发票管理的风险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增值税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应将增值税专票视同现金进行规范管理,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开具,各层级应确定专人负责发票管理工作。建国以来出现了不少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造假行为,实现偷税、漏税、骗税的大案要案。因增值税发票管理不当,可能受到刑法处置,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关注滞留票与失控票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手段避免获取此类发票。 (二)视同销售业务识别 根据增值税相关税法要求,在货物调拨、对外投资及无常赠送等9种情况下会涉及视同销售,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对运营商而言,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对视同销售业务进行合理判断、识别。捆绑电信业务,赠送SIM卡、终端不视同销售。首次入网免SIM卡费的,不缴纳增值税。未捆绑任何电信业务,无偿赠送SIM卡、终端或电信服务,视同销售。赠送其他实物:赠送实物或增值税应税服务,视同销售。只有对通信行业的“营改增”政策充分理解,才能对视同销售业务进行完整识别,避免漏税行为。 (三)混合销售的划分 电信业普遍存在此类业务,如为政府单位提供一项视频监控服务,既包括提供整套视频监控设备,包括服务器、摄像头等,又包括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如果合同未明确区分设备款、服务费金额,则可能从高计税。假设一份1000万的合同,设备款和服务费分别500万,若未分别列明合同款,按17%税率从高缴纳销项税170万,若分别列明,销项税为115万,可节约30%的税款。 (四)超范围抵扣的风险 代维费用外包是电信业较为通行的做法,在进项抵扣时需对各类代维费进行合理分类,否则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如对属于建筑安装业性质的代维支出不可进行进项税抵扣;对方提供硬件设备等有形动产故障维修,适用17%税率;对方提供对系统软件的升级技术服务,适用6%税率;对方进提供机房设备巡检或驻点服务,在没有提供故障处理的情况下,属营业税范畴,不应抵扣。 (五)跨期抵扣的风险 对于“营改增”前后结算的业务,要以业务发生时点进行划分,如业务发生在“营改增”之前,即使在“营改增”以后进行结算,也不能进行抵扣。对于无法区分业务发生时点的,不能进行进项抵扣。 二、税收筹划的含义及必要性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和周密的安排,以达到少缴、缓缴税款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税收筹划和所谓的偷税漏税是不相同的,偷税漏税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税收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是合法的。除此之外,税收筹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预见性。这个可预见性指的是在整个经济活动和税务规划的过程中,对其有着提前的预见能力。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避免税负大起大落的风险。最后,税收筹划还具有针对性,目的就是为使企业减少税收成本,使得企业盈利。 (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首先,税收筹划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盈利目标。因此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例如延缓支付税金,合理规划一些边际成本,从而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利润。其次,税收筹划能有效提高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力。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根据适用的税基、税率,通过国家的税收经济杠杆作用来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从而降低纳税额,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税务筹划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国家对财务账目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从而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避免采用不合法手段带来的偷税漏税行为。 三、移动通信行业税收筹划措施 (一)合理利用财税优惠政策 “营改增”后,福建、上海、江西等十余个省市都针对“营改增”了财政扶持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由于“营改增”而增加的税负,有利于企业在“营改增”期间的平稳过渡。笔者所在的深圳也出台了财政扶持政策,据了解深圳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均申请了财政扶持资金,根据政策要求,在14年已经实现了部分扶持资金的到账。再如国际业务免税、销售自己使用的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增值税,都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的税收政策,税务管理人员应加强研读,做好筹划。 (二)对供应商的合理选择 企业只有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进行进项抵扣。因此在“营改增”以后,对供应商的合理选择非常必要。在企业采购招标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企业作为供应商,如果无法选择一般纳税人,则应在评标环节考虑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营改增”以后,还需在合同中增加相关条款,明确税率及发票类型,保障企业获取真实、合理的发票用于抵扣。 (三)对现有业务的优化 移动通信业务中,基础电信服务适用税率11%,增值电信服务适用税率6%。运营商应进一步进行收入结构的优化,充分把握流量发展的时间窗口,创新产品类别,持续提高增值业务占比。“营改增”后预存话费送手机被视同销售,因此现有捆绑业务需要进行优化。如先确认终端销售价格,其余则计入通信服务收入,同时在给客户的发票上明确终端销售和通信服务的金额。企业还应尽量减少一些实物赠送,而改为赠送电信服务,从而通过折扣来进行处理,以此减少企业的增值税。 (四)加强进项管理,尽量获取专票 在“营改增”初期,业务部门对于尽量获取专票尚未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财务部门需做好前期的培训,确保“营改增”政策宣贯到位。同时应建立配套的报账考核通报机制,对增值税抵扣凭据的流转时限予以限定,避免造成超180天无法抵扣进项的损失。财务部门及早获取专票,也可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开展税务筹划,达到少缴、缓缴税款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后移动通信行业的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对通信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对其进行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本文中对“营改增”后移动通信行业的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进行了探析,包括:“营改增”的含义、“营改增”后移动通讯行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的分析,税务筹划的含义与其必要性和在“营改增”后移动通信行业的税务筹划进行了详细的探析。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投身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指出笔者在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我国“营改增”后的移动通信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作者:廖海燕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通信行业论文:论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通信行业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 1.通信行业的经济效益。在上文中,我们对2006年到2011年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业务总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一组数据中,分别对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同时也表示我国通信行业的业务总量在逐年快速的上升,且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比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收入与总量不匹配,究其根源,主要是我国通信行业中的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12月12日工信部3G牌照以来,各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运营商之间相互降价而导致。因此,通信行业中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与增加值给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直接的贡献。 2.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正是由于通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同行行业发展相关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两大通信行业的发展又间接性的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网络型、无线型和终端型通信产品。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2.73%、2.55%、2.23%、2.04%、2.2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设备制造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出稳中略下的趋势。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通信企业的重组以及3G业务的拓展,尤其是重组后的通信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开创和开发一些新的品牌和业务,而这就为通讯设备制作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系统方案解决提供商等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通信运营商是主要的投资者,通信设备行业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由于一些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还十分有限,因此能保证销售收入在GDP中的贡献率稳中略下的趋势已经十分难能可贵。 2.2以通信服务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服务业类型主要有信息系统集成型、信息技术咨询、运营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2%、1.29%、1.5%、1.8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服务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之所以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全球信心花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的上升,主要得益于目前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方面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尤其是4G牌照发放后,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必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综述 第一,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06-2011年,综合通信行业业务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通信设备制造销售产值对GDP的贡献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对GDP的贡献得到的通信行业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平均达到约6.2%。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的降幅趋势逐年减小。当电信业进入转型末期,通信行业的发展与GDP的增幅差距将明显收窄,伴随信息运营阶段的到来,二者的增速或重新趋于一致。 第三,由于全国通信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它对GDP的贡献呈稳中略有下降趋势。其中,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下降,但在2011年3G业务的大力发展下,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趋势有所回升;近几年兴起的信息服务业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分析了2006年到2011年,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但我国通信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通过对通信行业发展给经济增长的贡献,希望我国通信行业下的各大企业继续再接再厉,抓住4G时代的大好发展机遇,争取为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更多的力量,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周莉鹃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一、通信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账实不符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然而在通信行业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账实不符的想象,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企业内部的各项资产采购计划缺少一定的监督,许多资产采购计划并没有得到有效进行,许多固定资产出现账面虚列。通信企业的设备使用和线路铺设范围较大,很难对这些资产进行实地的勘察核实,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财务核算带来困难。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不完善,对于己经安装或己拆卸的设备,工作人员并没有及时通知财务人员进行登帐,造成会计信息的滞后。另外,由于对固定资产的事前监管不严,许多设备的投入和运营没有与厂家进行及时的交接确认,造成许多设备未登帐或己登帐设备还没有到相关部门手中。 (二)会计核算监管不严,核算办法不合理 通信行业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一般是由企业指定的项目总监负责,固定资产的新增项目报由项目总监审批,由项目总监审批通过之后再申请公司管理层审批。虽然从形式上看,固定资产的增加和管理是经过层层审批,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项目的决策权都是集中在项目总监手中,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加之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固定资产的审批程度进行严格监督,这就很难避免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从中获取利益,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另外,目前通信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并不合理。由于目前通信设备和网络升级速度加快,人们的通讯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通信企业往往要对现有的各种设备进行升级和扩充,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按《准则》规定如果这些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将该支出(即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否则,应将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三)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在目前通信行业的固定资产中,闲置资产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主要是源于通信企业的行业发展特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通信网络的需求也在向着多元化发展,通信行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才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因此,当企业新技术研发成功,以往一些落后还没有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被淘汰。从过去的有限网络到现在的无线网络以及3G网络,由过去简单的通讯连接到现在的智能化全新体验,通信行业的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伴随着其企业闲置资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合理地处置这些闲置资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资金流量,也可以进一步服务整个社会。而目前我国许多通信行业对于闲置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较为死板,许多闲置资产缺乏灵活性管理,甚至变成了电子垃圾。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混乱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频繁,企业对于各种业务和账目交接手续的规定并不明确,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其次,许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出于自身的业务工作考虑,只对自己工作之后固定资产变动加以管理,而对于以往遗留的固定资产账目缺乏梳理,严重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准确性。 二、加强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贯彻资产管理电算化工作 通信企业的资产管理项目较大,固定资产的总规模较大,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的。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国己经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将固定资产标上条形码,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为企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起计划、实施、核算、监督等一系列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核算、处置等各方面的全面管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通信企业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把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和实物的定位跟踪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树立年度计划权威,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会通过建立年度计划对未来固定资产状况进行了解。因而企业必须建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保证年度计划的彻底实施,避免其成为一纸空谈。在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都应严格按照年度计划中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对于超额需求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关的监督监管机制: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彻底执行年度计划中的各项资产预算。同时应当建立独立的监督检查机构,对于计划执行的实际状况和出现的各种违规现象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预算计划的正常实施。 (三)合理有效地处理闲置资产 目前,通信企业中的闲置资产比例较大,许多通信企业将闲置资产等同于“报废资产”,并没有积极地进行闲置资产处置盘活。在以后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闲置资产的灵活管理,及时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对于某些由于设备更新替换下来的旧设备应遵照资产评估的程序,首先对资产的残值进行评估,然后公开进行竞价拍卖。而对于那些己经被行业所淘汰的闲置资产要及时进行抛售,以求增加资金回流,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资产的准确性 通信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各个部门都应该及时通知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改、扩建固定资产,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对其后续支出属于资本化支出,上级部门可直级与下级联系,找出该项固定资产资产编号,在改、扩建资产下拨时直接注明原资产编号计入该项资产价值。避免一物多号现象,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准确性。 (五)加强人事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身上,因此企业要加强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不断约束和激励管理人员,从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上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地来说:第一,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政策。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实行竞争上岗,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同时,对于资产管理的责任划分要具体明确,保证“一岗一责”。第二,企业要加强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学习和落实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新规定新方法。对于管理人员的交接工作要进行具体规定,减少错账和糊涂账。 作者:邱慧珍 单位: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通信行业论文: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我国通信行业正不断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特点出发,并主要就计算机技术如何在通信行业中更好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行业;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的数字化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都使得两个技术之间在多层次、多领域应用上呈现出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并促使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通信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传输能力与存储能力,使得其成为了公共通信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另一方面,基于计算机网络所构筑的现代通信网络,也使得各种通信数据之间的传递与共享变得空前的便捷,使通信双方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方便的利用电话、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通话,打破了传统通信业务(如电报、信件等)中时间与内容的限制。 1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特点 1.1信息传输的抗干扰性强 以计算机数据编码技术为核心的数字通信,其信号传输采用的是数字脉冲信号,可以有效保证数据接收端不会因外界信号干扰、噪声干扰,出现错判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接收,因此具备了很强的抗干扰性,可实现高质量、远距离的通信。 1.2可满足各类通信业务 基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通信系统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如电话信息、图像信息、电报信息、视频信息等,均被统一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字脉冲信号进行传输,然后再由接收端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的转换处理与输出,这都使得现代化的通信系统能满足更多用户对不同类型通信业务的需求。 1.3提高通信业务的保密性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在通信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对数字脉冲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信息存储、信息加密、信息转发、信息纠错等功能。尤其是现代通信业务中,用户对通信的保密性普遍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通信数据实现复杂、长周期的信号加密,从而使得通信数据不容易被窃取或破坏,保证了通信业务的高度保密性。 2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策略 2.1采用先进设备,提高通信数据的交换与处理效率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在数字电话、数字传真和数字电视等通信业务中,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都大量增加。而这些数字通信业务,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与处理,迫切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而计算机先进设备的应用,关键是做好大型程控交换机的选择与应用,这是因为:2.1.1为满足大量通信数据的信息交换的需求通信数据的信息交换是由计算机控制的,这类终端计算机设备也普遍被称为程序控制交换机,它是计算机通过软件控制着交换机的硬件,使设备接通两个用户之间的链路,以实现两用户间的通信数据传输。在大型程控交换机中,计算机除了接通链路外,还要完成很多其他的丁作,如计费、统计(统计网络运行参数、流量等多项运行数据)、诊断(如硬件或软件发生故障需及时诊断原因并报告给维护台)和执行维护操作台发出的各种指令等。可以说,一台大型程控交换机,就是大量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复合计算机系统。2.1.2因为大型程控交换机普遍包含了多个数据库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为例,其实际上就是实时数据库,通常要求一个HLR可容纳30万~300万个用户的数据,而每个用户的数据量约有2KB,其中包括号码、资费、业务授权、漫游地址等数据,而且其中的部分数据是不断更新的,如用户的漫游地址数据,就是通过7号信令网不断将HLR中各用户的数据进行改写。因此,要求通信系统中选择的大型程控交换机,应包含多个数据库,以更好的满足通信业务对数据信息存储、处理与更新的要求。2.1.3因为程控交换机对操作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大型程控交换机,普遍要求操作系统应具有实时、快速的特点,这是因为通信系统设计规范中要求程控交换机从用户拨完电话号码到接通有最长时间限制,如果测试超过该时间限制,则产品不合格,不能入网。因此,这都需要选择与应用技术先进、成熟的操作系统,以满足大型程控交换机的需求。 2.2构建安全体系,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 各类通信业务的运营服务,是依托于互联网所开展的。尽管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已较为发达,但病毒、木马程序、黑客攻击对系统安全的威胁仍然存在。一旦通信系统出现故障或漏洞,都可能导致通信信息被窃取,或者用户的敏感信息被泄露。因此,还必须积极应用多种计算机安全技术,构建网络安全体系,以切实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2.2.1采用多种安全监控与隔离技术如采用防火墙技术以实现通信网络内网、外网之间的安全隔离;采用病毒防护技术以避免通信数据受到人为破坏或修改;采用入侵检测技术,以加强对系统漏洞的检测,加强对入侵危险的及时发现与报告;采用虚拟网络技术,使通信网络能被分割成各子网段,以实现访问控制,并有效避免受到外界攻击。2.2.2采用数据加密与识别技术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各种外来入侵病毒、技术的威胁。因此,为保障通信系统的运营安全,还应采用多种数据加密与识别技术,并与安全监控技术相配合,以构建出全面、可行的安全架构方案。例如,通过综合采用数据包标识技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等,从而为通信网络的运营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的可信、可控的安全防护体系。 3结论 现代化的通信业务,不仅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在通信标准协议的框架下,对各类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有机结合。笔者提出了采用先进设备、构建安全体系这两种策略,以期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通信行业中的更好应用,在提高通信数据交换与处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切实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 作者:季靖邦 通信行业论文:信息工程监理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摘要:在当前信息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之下,信息工程监理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对于监督管理信息工程进度、保障工程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信息工程监理也因此逐渐运用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与行业当中通信行业便是其中之一,而文章将以此为背景,简要分析研究信息工程监理及其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对信息工程监理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认知。 关键词:信息工程;通信监理;通信行业 1信息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 简单来说,信息工程监理指的就是受业主监理委托,采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专业的监理技术手段,在始终遵循信息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之下,对信息工程项目设计与建设环节、验收环节等进行认真监督和管理,以保障其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1]。具体来说,信息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也可以被分为成本、质量、进度、合同关系协调的监理。在成本监理当中监理人员主要负责对信息工程项目中的软硬件成本、附属设备成本、工程成本等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在质量监理当中其主要负责监管设备材料的采买、具体的施工情况以及软件的开发测试等内容。另外,监理方还需要负责完成信息工程各环节的合同管理、整体工程进度的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协调好业主、施工方以及监理方之间的关系。 2信息工程监理在通信行业中的有效应用 2.1明确监理内容 为有效落实通信工程监管工作,在本次笔者参与的工程项目当中,企业对通信监理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项目负责人员在充分结合本通信工程的实际情况、自身特征之后,积极与监理人员展开讨论研究,制定出详细的监理准则,对通信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监理范围及流程等进行统一明确。一般情况下,信息工程监理采用的是“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总结”的监理思路,因此依照通信工程的建设流程,监理人员首选选择从审核通信工程建设方案、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入手,在此基础之上认真监督管理通信工程中的软件和硬件安装工作并对最终的项目成果进行验收。而为有效防止监理机构与通信企业之间出现职责交叉、责任推诿等问题,同时也为监理单位给予相应的独立权,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依照合约内容逐项完成通信工程监理工作[2]。企业和监理方就通信工程监理签订了合约,要求监理机构能够严格依照合约中的规定要求以及信息工程监理流程实施通信工程监理工作。例如四川某高校为了能够提升校园网的高效性与高可用性,设计了如下的校园网平台建设的存储方案来对校园网升级项目的具体监理内容、范围、责任以及流程进行明确,以便于减少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资金损失。 2.2人员相互配合 虽然在近些年的通信工程当中,信息工程监理为通其顺利施工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但不断增长的通信工程监理需求与有限的优质监理人才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也日益明显。当前信息工程监理人员总数看似众多,但具有多年监理经验,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监理能力的高素质优秀监理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将信息工程监理有效应用在通信行业的过程中,除了监理人员有意识地主动提升自我,学习更多的监理手段和技能、掌握更多的监理知识之外,还可以充分运用庞大的通信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由监理人员和通信工程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譬如说在本次项目中,监理通信工程进度以及资金和使用情况时,参与通信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应监理人员要求,认真填写了工程准备清单,包括需要的设备材料数量、使用的技术工艺、人员安排情况等,并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出通信工程的建设进度计划表。此后由监理人员依照工程建设目标、要求以及工程所面对的实际环境情况等,全方位地审核工程项目人员所提交的进度计划、资金使用计划,通过积极和项目人员进行讨论交流,以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计划方案。而在正式进入通信工程施工时也采用了施工人员自检和监理人员复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验收,在由施工人员向监理人员一一汇报检查结果之后,由监理人员进行最后的工程验收,并根据实际的验收情况填写验收单,最后将其上报至通信企业领导处。此次通信工程监理当中,由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分担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即有效提高了通信工程监理效率,使得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在监管工程质量等方面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也有效保障了通信工程的监理成效。例如针对四川某高校的校园网平台建设,监理人员对学校图书馆网络性能需求进行了调查,通过网络调查的数据搜集能够让通信监理人员对现阶段此图书馆校园网平台建设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及可能的功能需求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为监理人员对校园网平台建设的进度、资金使用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 2.3规范监理收费 信息工程监理在运用于通信行业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监理收费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监理单位以通信企业支付的监理费用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3]。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之下,市场上的许多监理单位选择采用盲目压价的方式,增强自身在通信工程监理项目招投标中的竞争优势,但盲目打“价格战”势必将影响到通信工程监理效果。目前我国推行的通信工程监理收费标准主要以工程费和总投资为基准,但这两个收费基准之间并无明显区别,而监理方在前期整理通信工程项目信息资料等当中所产生的费用,在监理收费标准当中也未进行明确规范。因此笔者所参与的通信项目工程监理当中,选择将工程量和工程总投资作为工程监理的收费基准,并且由监理单位和通信企业之间相互协商,共同讨论监理单位参与前期工作中产生的费用分配方案。另外,笔者认为积极整合现有的信息工程监理结构,构建起一个信息工程监理协会,由协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监理收费标准也可以使得信息工程监理及其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得以更加规范。 3结语 总而言之,监理方通过接受业主委托,根据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要求认真监督管理信息工程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避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技术失误与安全问题,使得信息工程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而将其运用在通信行业当中,通过对监理内容进行有效明确,在监理人员和通信工程人员的相互配合之下,共同完成对通信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有效推动通信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李旭 单位:四川公众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论述 【摘要】本文主要就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思想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困境和技术措施实施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通信行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关键词】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1前言 通信已经是当前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但由于一些电站差质量的电网接入,就会对通信的可控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能源的消耗上也比较严重。所以这就要能够加强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优化。 2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思想 2.1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就是在能耗上的增长速度愈来愈快。在通信行业的CO2的排放量逐年增长,并且在速度上也不断的加快。从我国的通信行业在CO2的排放情况来看,每消耗1度电,就会产生两斤的CO2,在能源的消耗上,通信行业就占到了50%左右,并且在速度上也是逐年加快的[1]。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对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已经开始,并有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实施。 2.2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的主要思想分析 当前对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要能和当地的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要能有系统的思想加以支持。在具体的工作思想上,要从网络的运营和综合管理以及营销服务几个层面着手。从网络运营当面就要在机房的维度以及业务维度等层面进行实施。而在综合管理的节能减排方面,就要能够从采购以及办公综合管理层面进行着手。而在营销服务方面就要在电子渠道以及信息化服务等层面进行着手[2]。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并能建立系统的解决思路,这样就能在节能减排的效果上得以良好呈现。 3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困境和技术措施探究 3.1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困境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面临着困境。主要体现在对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有的一些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就没有充分顾及节能减排这一问题,在工作意识上不是很强。从而就造成了在能源消耗上比较严重的问题出现。还有是在创新的能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创新能力比较缺乏,就不能将通信行业的技能减排效果得到良好呈现。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创新方面相对比较差,就是在二次创新的能力上也还有着很大的不足,在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还比较多[3]。除此之外,对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最大困境就是法律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强,一些相应的法律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短时期内的节能减排和一些企业的利益就会存在着冲突,而不通过法律层面的加强,就很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所以在这些发展困境当中,就要能够找准自身的发展瓶颈,并结合具体的原因来加以突破,这样才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2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实施 对于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实施,要能从多方面加以重视,在各个方面也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例如在通信网络的设计以及机房的环境和电源设备等方面。都要能得到详细分析,对于当前三大运营商在节能标准上没有统一的问题,就要能充分的认识。加强在通讯设备上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良好有效实施,信号传输通信设备是通信工作的核心功能,也是其耗能的主要来源,所以这就需要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上加以充分重视,保证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进行[4]。再者,要能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层面得到充分重视,在通信机房的主设备层面要进行优化,对网络实施改造以及网络演进,将一些老设备进行及时的替换和缩容量等,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加以实施,例如虚拟化管理技术。还有是对基站主设备要能进行优化,将硬件节能技术以及软件节能技术等进行应用。从技术层面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从而就能在能耗上得到有效降低。对通信机房的技术应用层面,精确送风节能技术的应用在作用上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能够实现定点以及定量的送冷气,这就对冷气的浪费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能源上节约百分之三十上下[5]。还有是智能同等节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热交换节能技术的应用,在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下,都能够将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另外,对电子废弃物要能得到合理化的处理,通信行业的排放量虽然在当前还不是最高,但是在增长的速度上是比较快的。随着电子产品的应用更新频率的不断加快,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有着增长,其中就有着诸多的有害物质,这就要对这些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如此才能对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打下基础。不仅如此,也要能够对通信行业的税收政策上进行优惠,引导以及鼓励电子信息行业在节能技术上的运用,促进对传统技术的转型,这样才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要能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能灵活的呈现,并要能和实际的发展情况紧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的矛盾在当前日益的严重,所以要能从多个方面进行技术措施的实施,充分保证能源消耗率的降低。此次主要从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思想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探究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我国的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有所裨益。 作者:周媛媛 单位: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通信规划设计院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探索 1呼叫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目标用户定位不清晰 电话营销传统意义就是打电话与用户沟通,而现在的电话营销已经不仅停留在传统层面,产品在电话营销与客户沟通中,用户对产品本身不了解,易产生抵触不接收的状态。产品的市场需求定位的目标用户不清楚,往往是一个业务任务下来,几乎没有对业务进行详细分析与目标用户定位,开始电话营销,导致用户拒绝率升高。在电话营销前,要对电话营销的数据进行分析再筛选,针对业务提取有效的营销数据。由于电话营销中许多增值业务消费高端用户易接受,所以在提取数据前会较多地考虑用户的AURP值(月消费水平),而忽略对用户的细分,导致许多没有这项业务需求的用户接到营销电话,产生厌恶感,认为自己经常被打扰。 1.2数据库没有建立 目前,电话营销提取数据是由运营商提供,但提取数据越来越难,数据的质量越来越差,运营商提取数据也不能随意按呼叫中心要求提取数据,对用户分析受到限制。呼叫中心每月至少要使用60万~80万的营销数据,通过系统进行记录,可以很快建立自己的用户数据库。据工信部确认,现在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1.46亿,实际3G用户数量为2.7亿。所以,在电话营销中有很多是空号,直接影响电话营销的效率。如果建立数据库,可以根据提取的营销数据找到营销号码,可以对该批数据进行有价值的筛选,提高营销分析水平。 1.3设备管理混乱 在呼叫中心的设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营销现场的语音呼叫设备,一部分是机房系统设备。对于语音呼叫设备,每个月都会出现很多呼叫器损坏,营销人员对设备的爱惜程度不够,营销后经常性将呼叫器随处一放,掉在地上摔坏。机房管理不严格,机房门很少关闭,无关人等可以随意进出,致使存在较大的生产安全隐患。 2完善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的方案 2.1数据库管理 在近几年的电话营销中,电话营销的数据一直由运营给予,每个月的营销都是有计划的。在提取营销数据时,根据市场部的业务安排制定业务营销计划,报相关部门,在上月中下旬由运营商根据数据要求进行提取。在当前的数据库工作管理中,没有对该数据库进行专业管理,更没有精细化管理数据库的概念。对于TZ公司下一步的经营发展方向,建立除运营商之外的业务营销体系,就需要精细化的数据库建设。根据目前良好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建立精确的用户需求数据库。对开展电话营销的用户,不论用户是否成功注册或已是在网用户,对每一次电话营销的内容与需求资料都需要进行保存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记录,这些用户资料在下次营销或其他业务营销时就成为第一手资料,与用户之间形成老朋友关系,为下次的回访奠定了沟通基础,同时也为下一次的精准营销做好铺垫。 2.2设施管理 呼叫中心的设备有自建机房设备、IDC机房设备、营销中心电话营销设备、客服部服务系统设备、质检部门工作设备以及办公区域办公设备。机房设备由技术部技术专员管理与维护,非技术工作人员不得汝内。IDC机房由运营商机房管理,技术工作人员进入必须有介绍信或指定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呼叫中心的营销设备由营销人员落实到人,专人管理维护保养,如出问题由管理者负责。办公设备由行政管理为主,指定专门人员看管维护。办公期间尽可能做到办公用品节约的状态,办公文具妥善保管,电脑以及资料要做到安全、保密,不能将电脑密码泄露,不能给相关人员以外的人使用,一旦出现泄密情况由设备管理者负责。 2.3完善客户管理数据库 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是按照客户管理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来管理和收集客户信息,客户的管理要关注用户的价值,通常会关注用户话费消费金额,合作的周期长度,以及今后业务的潜在力。客户在网时间以及使用业务的活跃度决定了用户的生命周期。在用户管理中结合用户话务量、消费水平,对用户进行分类,可分为潜在销售机会客户、待识别客户、订单客户及在网用户等。 3结语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电话营销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高额利润。这种方式在很多电信行业中也在不断推广。伴随着目前电话营销模式逐渐规范,大部分运营商只建立一小部分自己的呼叫中心,很多情况下还是安排给外部的呼叫中心,从而运营商在管理合作的外呼中心的专业能力越来越强。外呼中心在运营商的督促下,电话营销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 作者:胡守国 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通信行业论文: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和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使企业能够快速对周围环境变化进行反应,做出更加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同时,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变革,人们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实现了远程沟通和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使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子通信技术还存在着创新不足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并且,我国缺乏一定数量的创新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在软件开发、科研方面能力较弱,成为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中的薄弱环节。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通信技术和硬件设备都与他们有着很大的距离,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并且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上,使得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发展面临阻碍,竞争能力较弱。同时,整个电子通信行业的产业链竞争能力较弱,使电子通信技术创新面临着较大的阻碍。这种种问题,都限制着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二、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途径 1.最大限度地保护技术知识产权为了能够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注重对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一部分企业在电子通信行业中对技术的垄断现象,促使企业间对于创新技术的合作使用。在进行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将产权保护作为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实现技术产业化,为未来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对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为电子通信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贴近的保障,使科研人员能够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下进行科研工作,从而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得到长远发展。 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当前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关键,为了能够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长远发展,我们应积极对人才培养提供帮助和支持。首先,我们应重视对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创建,使电子通信人才的专业技术性得到提升,根据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在技术人才中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实现对人才的激励。同时,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应具有足够的耐心,并树立正确的态度,跟踪人才的发展情况,积极对科研成果进行讨论,并为人才提供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上的保障,保障科研成果创新。对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了使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应注重在高校开设电子通信技术课程,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型、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能熟练掌握通信设备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应用、安装、调试和维修人员。通过对高校专业学生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对对电子通信技术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 3.推动电子通信产品的进步电子通信技术是在产品上得到实现的,唯有进一步推广电子通信产品,使其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在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例如,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基于社会对苹果手机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够使研发部门实现对苹果手机的技术创新。因此,在电子通信产品推广的过程中,应实现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为电子通信产品寻找商机,并通过实践中的反馈,来实现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例如与电子通信技术相关的行业包括开发商、业务商以及运行商,其将电子通信技术运用到不同的行业领域,很容易发现投入运营后,电子通信技术存在的缺陷,反馈给科研工作者,为科研人员提供产品创新的方向,明确创新思路。 4.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电子通信技术的实际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基础,不论是电子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还是辅助技术,都具备实质创新的价值。因此,我国为支持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研究,可适当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如:可针对电子通信技术中最为基础的技术做创新实验,制定科学发展计划,如发现创新的技术点,通过科研人员对其进行集中探讨,以便推动整个电子通信行业的创新发展。可见电子通信行业中的技术创新,在整体电子通信技术中,具备较高的技术关键性和社会重视度。 三、结语 电子通信技术对于时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实现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我们应重视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通信产品的推广,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电子通信行业能够向着更加创新、可持续、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孔繁茂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通信行业论文: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论文 1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我国电子通信工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逐步发展变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支柱,创新能力水平得以显著提升。特别是一些行业产品生产产量位列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基于电子通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底子不足,因此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的创新能力水平仍旧有限,较多产品采用的核心技术需要借助进口完成。另外,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由于欠缺核心技术,在该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使行业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困难。需要面对处理的知识产权纠纷事件越来越多,进而使生产成本投入大幅提升。伴随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生产制造工业水平的持续提升,结构规模的不断扩充,使得在核心技术上面临的瓶颈问题越发凸显出来。近年来,我国电子通信行业越发注重技术创新,因此对于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连年增加,然而同国际领域相比,仍旧同大型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体现出投资规模不足的问题。在低研究开发投入的影响下令我国电子通信单位的核心技术创新水平较难稳步提升,无法支持自身开发形成更丰富的专利技术。技术创新最为重要的资源在于人才,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之中的精英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仍旧较为欠缺,这一现象在软件以及集成电路之中更加明显。集成电路领域,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时间里是其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然而由于专项人才的欠缺则对集成电路行业的更新发展步伐形成了阻碍影响。 2提升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水平 纵观世界范围内电子通信工业的建设发展,始终是以发达国家为先导,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该趋势方向仍旧不会有太大的转变。在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快速更新发展起来,当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创新实力,然而在突破核心技术环节仍旧面临着艰辛的发展之路,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们始终明确,任何一个产业在其发展初期阶段,透过引进技术始终能够快速创建期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力结构,并可汲取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研发经验,然而我国当前电子通信行业已逐步发展至急需产业升级的地步,因此只有真正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方能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实现全面升华。 3.1扩充关键技术领域支撑 当前,我国各企业单位对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然而单凭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各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方能提升创新实力,互相弥补不足,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我国仍旧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不断更新转变的时期,由于企业长久报以的依靠政府发展观念较难得到快速的转变,需要经历一定的过渡时期,因此对于一些电子通信行业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标准创新,仍需要政府机构、国家部门的全面支撑。为此,应继续扩充关键技术领域扶持,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引导各企业单位共同开发研究,当然对于具体的技术研究应明确以企业作为核心主体。而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也应引导企业积极充分的参与其中。 3.2拓宽产业合作,强化中小企业支持 科研成果只有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方能发挥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为获取持久的发展与生存,还需要产业链之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多方配合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当前,世界范围内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更加快速,倘若电子产品科研成果无法快速的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并辅助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投向市场,那么他将很快变为过时且落后的技术。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目前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仅有百分之十五,为预防成果长久搁置,面临等待甚至是淘汰的命运,应真正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水平技术不断的壮大起来,预防其在萌芽时期便出现夭折。应进一步加紧产业之中的积极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出台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进而赢得更大的效益。 近年来,我国政府机构针对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的支持以及关注通常多停留在大企业层面,制定的各类优惠制度政策多为面向大企业。然而创新技术尤其是面向市场的新型技术手段通常来自于中小企业。现实状况下,恰恰中小企业没有获取到更大的经费支持。事实上,只有在选择项目过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中小企业最终走向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并不比大规模企业低。再者,还应创建其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单位,深化同中小企业的积极合作。例如,应制定有关的法规制度,明确我国科研单位需要将一部分研究经费按照配比投入到中小企业开展组织的创新活动之中,令科研项目由起始阶段的立项便符合市场需求,找准定位,避免走弯路,进而真正符合既定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总之,针对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面临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我们只有继续扩充投入,增加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重视关键技术领域支撑,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真正推动电子通信行业领域实现技术全面创新,实现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作者:袁满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分公司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营业厅设计策略 一、通信行业台席现状因素分析 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我们于2012年4月———7月,通过营业厅拦访、问卷发放及蹲点观察、实时记录等方式进行了相关调研。我们发现制约台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部分通信企业采用旧式台席。经测量,这种旧式台席高度在一米二左右。这样的高度导致工作台面采光差,客户通常是站着与客服人员交流。对于一些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客户,这一高度显然有些不妥。作为通信企业的形象窗口,团队精神面貌也难以捕捉。无法创造有效沟通环境,客户也无法了解新的业务信息及体验运营商提供的更多增值服务,也较难实现客服人员倾听客户的真实需求,制约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在营业厅调研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一时段不同客户办理业务的所需时间。发现业务处理时间较久,但营业员业务操作流程却不失规范,后经观察主要集中在仪器多,操作流程繁琐,致使等候时间较久。作为台席基础的硬件设施,其用处在于将客户数据资料输入终端,通过终端输出数据,打印纸质,复印相关证件,核实协议,客户签字,数据的再导入等等。这一系列流程目的在于确保资料输入无误且保护客户与企业双方的利益。但对于正在办理业务的客户也好,排队等候的客户也罢,都极易造成客户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台席所摆放的协议单种类较多,比较杂乱。从视觉整体来看,不利于服务场所舒适度的提升。也难于实现业务量增长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及打造行业口碑服务。互动营销平台作为台席基础设施之一是企业为体现公平公正,绿色营销的创新之举。各种资费标准与收费情况清楚呈现实质上是一种客户核实交易机制。其在避免金额纠纷及充分调动客户被动等候时间,有较大应用价值。但因营业厅管理不到位或台席设施自身技术原因使其在投放过程中较难发挥其功效。在营业厅中,台席的受用对象不仅仅是处理业务的前台人员,还有办理业务的客户。在多数营业厅中,我们发现,营业员在操作流程中因无暇顾及一旁的客户,使得正在办理业务的客户总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等待,使得企业在增长营业利润上错失良机。这一空隙原本可以借助最新优惠政策的宣传,来发展额外营销。作为数字时代的领军行业,通信企业已经被多数人戴上“高科技”的花环,但一成不变的台席格局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认知,这对企业新思想的推广起到一定制约。市场经济中,三分格局的通信领域竞争本就激烈,无法正常开展与实施培养忠实客户的长远战略,新的品牌认识更无法深入人心。渠道是各运营商加快业务发展,改善客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各运营商的重点关注,运营商现有的主要实体渠道如下图所示:运营商的各级实体渠道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营业厅的台席设施也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偏远地区的实体渠道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技术力量更不上时展,管理层面也存在着各项漏洞,造成客户对运营商产生企业集约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管理的认知度。 二、通信行业与同行之间台席的比较 针对以上通信行业台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走访了部分邮政、银行、售票点、大型超市等营业场所。对这些营业场所的营业台席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了一些可借鉴之处。作为与通信行业营业场所格局最为相似的银行,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资金的聚集,在台席设计上也有其明显体现。首先高度上比一般服务类性质场所的台席高度要高。其次出于金融与在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考虑,多以封闭或半封闭式的高强度防弹玻璃为主。与此同时,为确保对话的正常进行,设置了对讲设施。台席设置数量也与通信行业的数量相近。台席摆放仪器虽然也比较多,但由于台面设计面积较为宽敞,整体视觉也较为整洁大方,交易双方易于接受。作为客流量集中的主要场所,大型超市的营业平台舍去了银行宽敞的营业台席,充分体现了对营业场所更为有效利用的商业化考虑。于此同时,台席设置在数量上也更为明显。操作仪器较为单一,台席台面整洁,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开放式台席设计极具人性化,使服务人员与顾客交流沟通更加畅通无阻。如今酒店行业竞争激烈,面临挑战。优胜劣汰的社会准则也让我们看到,一些极具特色的酒店企业,在发展长远计划的同时,更注重企业自身文化的打造。酒店前台作为酒店形象的门面,在设计方面更是倾力打造,为让住客记住酒店,记住酒店的文化。应运而生,更多艺术性建筑格局成为了酒店台席的主流文化。同为服务行业的营业场所,在行业职能上虽然大相径庭,但因消费主体及消费习惯的差异,仍然存在着行业自身的本质特色,这对通信行业营业台席的设计有着意义深远的借鉴之处。 三、台席优化设计的建议措施及利弊分析 通过前期系列工作的开展,对市场的调研及数据的分析,我们对通信行业的台席设计有了初步的看法。1、一机双端,服务透明化台席职能从单一化交易演变为多层次服务营销是市场新的需求,这就要求台席在保留原有职能的基础上,拓宽使用范围。保留原有平台技术同时,与服务终端技术加以契合,以实现一机双屏互动的技术支持。可运用虚拟桌面化(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技术,增设屏幕手写功能与视频功能,实现客户数据自行导出。客户端可采用in-cel(lIn-cell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触屏技术,通过指纹或有效证件进行身份验证以此导出数据。屏幕可清楚呈现当前该客户享有的业务及相关资费信息,客户可以“对症问医”。客服也将更好“对症下药”。同时也能做好此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确保调查输入的严谨。终端作为业务辅助设备,增设视频功能,具有其法律保护意义。同时实现交易透明化,利于协议保存,节约资源,减少台面设施过多造成的拥挤。但企业也得通过横栏的设施设计、增加台席间距等细节加以措施避免客户信息的泄露。除此之外,内部数据库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一机双端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以及做好营业人员终端投入使用的各项在职培训都需要企业一笔可观的开销支撑。2、放低“身段“,沟通更无阻由劳动卫生部门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某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从2008年到2011年,连续3年对电信行业、电视台电脑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调查,45%左右调查者不同程度地患有颈肓腕综合症,视力普遍下降。通过我国劳动部门对办公用具的研究分析,台席高度制定可参考70~72厘米,台席可用面积适度加大。屏幕应旋转在营业员双目俯角的15度为好。光源则应置于上方,以避免反射光直接进入眼球。此外,电脑与环境中的光线对比不宜太大,这样较为适宜。这也是企业在做好对外的同时,对长期奔赴一线工作人员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创造舒适、健康的工作坏境,不仅是出于对客户的考虑,也是企业对工作者心理上的肯定与鼓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员工负面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利于客户、客服与企业三方平等沟通,增强客服亲切感,沟通更无阻。从长远战略出发,利于企业内部文化构建,利于企业发展长远计划。3、增设功能化专席,管理更高效针对营业厅办理业务种类的日统计、周统计或月统计,对功能台席的开设进行有效管理。值班班长可根据业务量的统计进行功能席位的增减,不仅仅停留在当前的投诉专席、政企客户专席及英语专席,可向业务多品牌,多层次进行有效划分。这就要求台席对各项业务办理具备成熟的技术与先进的设备为支撑,在专席设计之初就要植入综合业务的理念,硬件及软件技术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以功能台席为主、专席流动机制为辅来开展相应服务,其也依赖于营业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有效分流,减少客户等候时间,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浪费。对专席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提高客服人员对该项业务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也能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高企业运作率。4、注入文化新理念,品牌意识入人心培养内部文化氛围,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可通过一些企业有代表的吉祥物或图标设计来进行渗透。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在台席摆设上植入企业文化。哪怕一支笔、一张纸,也可在细节处让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标致。在主流文化传播的同时,通过信息平台,集思广益,将主打文化加以宣传,扩大企业社会效应。也会带动发展企业辐射的商品经济。将台席摆设形象化当做常规工作来抓,致力于打造人文和谐,舒适的服务标杆场所。这一做法,运营商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较大,成效显现过程较为缓慢,但随之孕育的品牌效应也将深入人心,利于发展长远大计。 四、结语 自然,我们也不能苛求通信运营商在短期内将如上意见全部采纳。全面的服务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信运营商在台席设计上的进步可以是千姿百态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则是不变的。这样,企业致力于通信行业主流文化的同时也能不失自身本色。 作者:王姝 姜沁 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行业论文:北京市通信行业高级技术职评政策 各区县人力社保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高等院校人事(干部)处,各人民团体人力资源(干部)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市通信产业发展,加强通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我市自2012年起,成立工程技术系列(通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的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在北京地区从事通信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可按规定参加评审。 二、评审原则 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的评审工作纳入全市职称社会化评审体系,按照“自主申报、科学评价、评聘分开、择优聘任”的社会化评审原则,开展相关工作。 三、评价办法 工程技术系列(通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即工程技术人员需参加专业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后,再进入评审环节,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取得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 (一)考试办法 考试科目为《通信技术》,考试时长为180分钟,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法规,从事通信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参加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核发《通信技术》考试成绩合格证,该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二)评审办法 评审工作分为评议组评议和评委会评审表决两个部分。评议组由与申报人员同专业的专家组成,采取面试答辩的方式,根据评价标准对申报人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议。评审委员会在评议组评议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员进行评审,并表决确定评审结果。 四、组织管理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负责对北京市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考试和评审工作的管理,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北京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心)负责实施考试工作,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工程师考试办公室负责组建评审委员会并实施评审工作。 五、考试报名条件 申请参加《通信技术》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助理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或本科毕业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助理研究员资格满5年,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三)获得硕士或本科毕业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助理研究员资格满3年,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专科毕业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助理研究员资格满5年,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2、参加编写省(部)级及以上行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或生产操作规程的主要起草人; 3、持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4、获得本专业技术发明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4项; 5、公开出版专业著作,且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四)取得专科毕业学历或具有大学普通班学历满10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0年,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助理研究员资格满8年,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五)已取得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员、研究员资格,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以上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格指讲授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师;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资格指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的研究人员。 专业工作年限计算到考试当年年底。 六、评价程序 (一)参加考试:通信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完成报名,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 (二)参评申报:取得合格考试成绩人员可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提交申报信息,并向评委会提交外语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合格证书、《通信技术》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以及评审所要求的其它材料。 (三)评议评审:专业评议组对申报人员进行面试评议,评审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评审,并票决确定评审结果。 (四)验收公示: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对评审结果进行验收,并在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进行为期15天的社会公示。 (五)证书发放:公示期满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取得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人员,颁发《北京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生效日期自评审委员会表决通过之日起计算。 七、资格使用 取得高级工程师(通信)资格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于通信行业来讲不仅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同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对社会经济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通信行业是一种支柱型产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通信行业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的信息服务,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本文将针对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通信行业;经济增长;影响;具体措施 一、通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通信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我国通信行业处于转型以及加速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我国通信行业收入逐渐增高,最高已达到11700亿元。 二、通信行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直接影响 对于通信行业来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近些年来,不管是增长规模以及产值规模都有较大的变化,进而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相对而言通信运营商的发展促进了通信行业的整体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通信行业的整体效益不断提升。在2006年至今,我国通信运营商的实际业务收入以及相关总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些数据中,针对业务收入以及业务总量进行了明确性的分析,同时也表明通信行业业务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差异,是因为收入与总量之间存在着差异。追溯根源是因为通信行业运营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2008年3G牌照后,一些运营商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客户资源,进而运用降价这样的方式最终导致局面的发生。因此,在通信行业中通信运营商的实际业务收入以及增加值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2006年至今在通信行业中运营商实际业务收入在GDP中的贡献率呈现着下降的趋势,而通信运营商的实际增加值对其GDP的贡献率也呈现着下降的趋势。相对而言不管是通信行业业务收入或者是增加值,在经济增长中都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发展。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越为激烈,进而导致资费下降。第二,随着牌照的不断发放,一些运营商在投资中更加慎重。在当前4G牌照发放的情况下,虽然一些运营商开始逐渐降低运行资费,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讲还是难以接受的。相对而言这也是运营商投资更加理性的重要原因。 三、通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间接影响 由于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通信设备以及制造业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通信行业来讲其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间接性贡献,其主要表现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贡献。3.1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导,进而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网络型以及无线型和终端型这样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起主要贡献体现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3年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比例不断下降。从这样的数据能够看出,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通信企业自身的重组以及3G业务的积极拓展。在重组后,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进行网络规划以及建设,同时还应将一些新品牌以及业务进行开发。这样的方式为通讯设备制作商以及相关的提供商带来了机遇。相对而言通信运营商是最为主要的投资者,同时在通信设备中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因为一些通信设备生产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因而能够保证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这样的比例是十分不容易的。3.2以通讯服务业为主导,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通信服务业主要分为信息系统集成型以及信息技术咨询和运营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服务。就整体而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通信服务业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的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相对而言通信服务在GDP中占有比例还较低。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我国信息服务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的时代到来,其带动了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发展。服务业销售收入在GDP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主要得益于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中做出一些扶持政策。尤其是4G牌照的发行,进而我国信息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通信行业的发挥在经济增长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通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支柱,因此对于通信行业下的一些企业来讲,应抓住4G时代的机遇,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在真正意义上为经济增长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肖文杰 单位:长沙市一中1519班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思考 移动通信已经是人们的主要通信方式。由于部分电站的差质量电网接入,使得通信的可靠信大大降低。从整个的能源消耗来看,基站设备的能源消耗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而其他设备的能源消耗量却不足百分之十。因此,基站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并且,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策略,这是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通信行业来说,促进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已经是势在必行。 1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能耗增长越来越快近几年,通信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每年百分之四的速度在不断增加,预测在2020年将会达到1.43Gt。以我国为例,我国生产消耗一度电,就要排放出大约两斤二氧化碳。在我国每年的能量消耗中,IT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到了百分之五十,并且,IT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意每年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 1.2节能减排受到重视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政府部门、企业等已经认识到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研究,并且制定了合适的节能减排目标。比如说,2006年底,欧盟为期6年的能效行动计划就出台了;美国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在2010年时,全国的能源消耗比1985年低百分之三十五。 2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 2.1.1建筑节能减排技术 2.1.2建筑标准化建筑标准化包括局方标准化和杆塔建设标准化。局方标准化就是在要坚守标准化机房建设模式的同时,降低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将机房面积标准化,降低建设成本以及运行成本;标准化设备布局,降低维护成本。杆塔建设标准化就是标准化地形、区域设置;引进新的杆塔,减低建设成本;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 2.1.3建筑保温建筑保温包括外墙保温(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反射涂料等)、屋面保温(架空屋面、种植屋面、加保温材料等)、楼地面保温(保温砂浆、新型保温涂料)、外门窗保温(高效节能玻璃、外部内部遮阳措施等)。 2.2通信主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2.2.1通信机房主设备通信机房主设备包括网络改造、网络演进。网络改进主要是老设备的改造以及替换缩容。网络演进包括核心网网络架构的扁平化,业务网由垂直向水平演进,虚拟化管理技术,采用多种新技术传输。 2.2.2基站主设备基站主设备包括硬件节能技术(机架结构设计、设备板件设计、分布式基站)、软件节能技术(话务优先分配技术、载频智能下电技术、时隙级功效关断技术)、天馈线技术(天线技术、馈线节材)。 3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 3.1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改进是发展绿色通信的基础。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里很差,即便是二次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也不足。现在高端技术都是受到知识产权、专利等的保护、限制的,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目前都是在很多国外的企业手里。我国通信行业能源消耗量很大的关键性原因就是我国没有核心的技术。由于没有核心的技术,我国与国外拥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所以,我国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先进的传输技术,提升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能力。 3.2缺乏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在通信行业中,有少数企业,尤其是那些忙于扩大和发展的中小型企业,为了达到目的,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节能减排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去冲业绩,想要得到发展,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些企业的人员就是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没有能够很好地将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放入自己的眼里考虑。这样就会使得我国的通信行业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高,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就没有采用新的技术、设备,从而使生产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最终就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因此,要想有行动,首先就得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思想,增强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 3.3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够完善因为节能减排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相应的“外部性”,而不是说完全去靠市场来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节能减排的动因就会跟某些企业的部分利益产生一些冲突。因此,这就需要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法律、规章制度、条例,这些都是促进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措施,加强法律政策的干预,做到有法可依,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才能够更加顺利。 4对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4.1合理处理电子废弃物环境保护部的相关发言人表示,通信行业在排放量的排行榜上不算是很高,但是,它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更新频率加快,电子产品的废弃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在电子产品的废弃物里面,存在着很多有用的、值得回收的物质,同时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理得好的话,就能够将废物重新再次利用,节约能源,但是如若处理得不合理,有害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合理地去处理电子废弃物,推动节能减排的进行。 4.2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经运司司长周子学指出,他们正在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准备运用这些政策将电子发展基金等作为手段,引导和鼓励电子信息行业的节能技术以及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减排技术,促进传统技术向先进技术的转型,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5总结 本文通过对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技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分析,最后提出几点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但是,本文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不是很清楚、明确;其次,由于本人实践经验缺乏,对于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建议存在个人观点,比较狭隘。 作者:黄春子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吉林分公司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一、企业竞争优势 根据美国信息技术战略家鲍尔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划分,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般可以分为几下几种: 1.成本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更廉价地提供产品或服务;通过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销售成本,使得企业产品的成本优于其它行业内相关企业,形成自身销售的有利条件。 2.增值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创造出更吸引人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对企业产品上的某种增值功能的累加,使产品产生出有别于行业内相似产品的更多的功能,吸引消费者更多的关注。 3.聚焦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更恰当地满足特定顾客群体地需求;通过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分析,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对特定群体生产专有产品,吸引特定消费群体。 4.速度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及时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快速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快速进行产品功能的开发、快速进行市场推广,达到抢先占领市场,最先获得市场和客户认可。 5.机动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地适应变化的需求。企业提高对市场的预测和反应能力,加强客户关系,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取相关市场信息,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一个企业如何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长久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通信行业特点及其竞争优势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世界电信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信是诞生较晚的一个行业,但是它在现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却有目共睹,它从诞生到目前的发展速度也是传统行业所不能比拟的。其发展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导致该行业成为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力。按照本人在通信企业从业10多年来的经验来看,通信企业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由局部转向全面,由简单转向多元化。目前,行业整体已经进入到了持续平稳的发展阶段,虽然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但是整个行业在大规模地集中建设期内的整体投入水平及发展态势不容小觑。由此给企业带来了大规模的利益增长点及市场机遇,吸引了大量企业集中优势兵力挤身进入到该行业,随着通信市场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行业内的调整和企业的洗牌都将会成为一种常态,行业内企业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不断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才可以在不断的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通信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三、通讯行业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的措施 针对目前行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保持行业内稳定地位: 1.成本优势。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移动通信的网络可以说“人人必需,人人必用”。通信产品在广大普通市场也越来越普遍,一些常规性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明显。随着常规化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客户价格敏感度偏高,各种产品功能基本类似、产品质量接近、产品同质化严重时,以及客户采购方被方要求降低整体采购成本时,产品价格往往就成为客户用以选型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手段。各企业若能在这么激烈的价格竞争中脱颖而出,始终保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必将获取更大的销售额和更好的利润空间。而要想保持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控制成本,实现产品成本优势。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有:(1)控制产品生产成本;(2)控制产品物流成本;(3)控制企业内部管理成本。 2.对于市场响应速度的优势。通信市场的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想要产品在市场上吸引眼球获得众多青睐就需要“先人一步”,紧跟行业内对于产品需求的脚步,从产品构思设计开始的每一步都要同速度赛跑,同竞争企业赛跑。首先,针对于自身的需求积极收集相应产品的市场信息,对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善于扑捉新市场机会,对于市场需求要积极响应并提早进行产品需求分析和开发,对于市场客户的需求要即时做出响应并尽快满足。其次,产品进入市场后应快速进行大面积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产品辨识度,迅速占领市场和客户,抢占市场先机,先入为主,最先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第三,对于老客户的新的需求和反馈应该及时响应,快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与客户的黏合度,在原有市场基础之上挖掘新的机会,不断巩固企业在客户中的有力地位,确保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发展和更新的通信市场的今天,速度有着决定性的因素,快速响应市场中的最新变化并将其实施可以最先进入市场,占领最大市场份额、获得超额利润和品牌知名度。在通信行业中,因对市场的准备把握和快速切入实现企业大规模发展的例子不在少数,而因为错失市场良机造成企业长期发展受阻甚至退出行业市场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可以说速度也是决定通信企业能够长期快速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3.产品本身的增值优势。通信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行业内一半以上企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吸引客户的关注、优先进入市场,填补市场空白,使企业更容易获取超额利润和回报。对于通信产品来说,快速推出新功能、新创意、新设计的产品能够跳出行业产品同质化的圈子,让自身产品与众不同受人关注,只有依靠自身的实力不断的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依靠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出具体有绝对竞争力的产品来迎合市场,这种产品的功能和附加值对客户的吸引力才会更大,从而也会降低客户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容易产生比较好的产品利润。含有新功能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率先占领市场,为客户的选型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最先获得高端客户,保证公司产品的利润。因此,各个通信企业都在加大企业产品研发的占比,期望可以在产品功能和特点上有所突破,同时,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产品的不断创新能够使企业摆脱“红海”,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不断提升自身在业内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持久。除了以上三类竞争优势以外,虽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客户对于企业的要求不仅仅是货物的供应商同时还是服务的提供商,他们希望企业能够为其开辟专门通道,有针对性的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这就要求通信企业要实施积极的市场发展战略,建立以顾客为导向,以服务为本,继续完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根据用户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积极推行业务与营销策略服务集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信息通信需求。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产品开发、对不同客户提供全方位产品支持服务、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客户使用感受等各种手段来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快、更好、更便捷、更实惠应该是企业想要展现给消费者的理念,也是自身长久发展的方向。当然,一个企业若想获取竞争优势,除了必须制定一套系统的竞争战略外,还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具体实施步骤,二者缺一不可。将企业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紧密的联系起来,才可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繁荣和发展。 作者:张欣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 通信行业论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探究 移动通信已经是人们的主要通信方式。由于部分电站的差质量电网接入,使得通信的可靠信大大降低。从整个的能源消耗来看,基站设备的能源消耗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而其他设备的能源消耗量却不足百分之十。因此,基站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并且,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策略,这是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通信行业来说,促进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已经是势在必行。 1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能耗增长越来越快近几年,通信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每年百分之四的速度在不断增加,预测在2020年将会达到1.43Gt。以我国为例,我国生产消耗一度电,就要排放出大约两斤二氧化碳。在我国每年的能量消耗中,IT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到了百分之五十,并且,IT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意每年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 1.2节能减排受到重视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政府部门、企业等已经认识到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研究,并且制定了合适的节能减排目标。比如说,2006年底,欧盟为期6年的能效行动计划就出台了;美国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在2010年时,全国的能源消耗比1985年低百分之三十五。 2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 2.1.1建筑节能减排技术 2.1.2建筑标准化建筑标准化包括局方标准化和杆塔建设标准化。局方标准化就是在要坚守标准化机房建设模式的同时,降低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将机房面积标准化,降低建设成本以及运行成本;标准化设备布局,降低维护成本。杆塔建设标准化就是标准化地形、区域设置;引进新的杆塔,减低建设成本;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 2.1.3建筑保温建筑保温包括外墙保温(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反射涂料等)、屋面保温(架空屋面、种植屋面、加保温材料等)、楼地面保温(保温砂浆、新型保温涂料)、外门窗保温(高效节能玻璃、外部内部遮阳措施等)。 2.2通信主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2.2.1通信机房主设备通信机房主设备包括网络改造、网络演进。网络改进主要是老设备的改造以及替换缩容。网络演进包括核心网网络架构的扁平化,业务网由垂直向水平演进,虚拟化管理技术,采用多种新技术传输。 2.2.2基站主设备基站主设备包括硬件节能技术(机架结构设计、设备板件设计、分布式基站)、软件节能技术(话务优先分配技术、载频智能下电技术、时隙级功效关断技术)、天馈线技术(天线技术、馈线节材)。 3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 3.1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改进是发展绿色通信的基础。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里很差,即便是二次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也不足。现在高端技术都是受到知识产权、专利等的保护、限制的,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目前都是在很多国外的企业手里。我国通信行业能源消耗量很大的关键性原因就是我国没有核心的技术。由于没有核心的技术,我国与国外拥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所以,我国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先进的传输技术,提升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能力。 3.2缺乏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在通信行业中,有少数企业,尤其是那些忙于扩大和发展的中小型企业,为了达到目的,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节能减排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去冲业绩,想要得到发展,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些企业的人员就是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没有能够很好地将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放入自己的眼里考虑。这样就会使得我国的通信行业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高,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就没有采用新的技术、设备,从而使生产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最终就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因此,要想有行动,首先就得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思想,增强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 3.3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够完善因为节能减排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相应的“外部性”,而不是说完全去靠市场来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节能减排的动因就会跟某些企业的部分利益产生一些冲突。因此,这就需要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法律、规章制度、条例,这些都是促进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措施,加强法律政策的干预,做到有法可依,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才能够更加顺利。 4对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4.1合理处理电子废弃物环境保护部的相关发言人表示,通信行业在排放量的排行榜上不算是很高,但是,它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更新频率加快,电子产品的废弃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在电子产品的废弃物里面,存在着很多有用的、值得回收的物质,同时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理得好的话,就能够将废物重新再次利用,节约能源,但是如若处理得不合理,有害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合理地去处理电子废弃物,推动节能减排的进行。 4.2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经运司司长周子学指出,他们正在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准备运用这些政策将电子发展基金等作为手段,引导和鼓励电子信息行业的节能技术以及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减排技术,促进传统技术向先进技术的转型,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5总结 本文通过对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技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分析,最后提出几点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但是,本文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不是很清楚、明确;其次,由于本人实践经验缺乏,对于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建议存在个人观点,比较狭隘。 作者:黄春子 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吉林分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浅谈我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摘要】目的 探讨我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方法 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药品的采购模式、药品的价格、药品的质量、药品的市场供应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施品集中招标采购后药品的采购模式实现了电子商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购药行为。药品价格降幅明显,对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恶性竞争而引发药品质量问题,价格低廉的专科老药市场难觅的现象。结论 我省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医药体制改革中进步的表现,但有待完善和规范。 【关键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有利 弊端 为了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抑制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快和完善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招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2007年我省启动了全省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个标期,药品招标对医院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 1 有利方面 1.1 药品价格降低,患者受益 通过招标竞争激烈,药价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国产药价降幅较大,特别是抗生素类,进口药和合资药降幅普遍低于国产药。 招标后药品价格下降对解决群众“看病贵”有积极作用。 1.2 实现电子商务完善药品管理规范 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后,建立了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管理,网上采购比原来传统的电话订购(或纸质订购)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药品交易平台利用网络能够迅速查询中标产品的相关信息,如产品规格,生产厂家,中标价,中标零售价,配送公司等,为药品采购提供捷径,网上订购药品比传统订购准确快捷,因传统的电话订购(或纸质订购)会因人为因素而出现写错或听误发生,导致所送药品与医院所需的不一致。 1.3 制约购销环节的不正之风 实行药品招标对药品购销环节的不正之风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后中标的部分药品,价格降低,药品价格“虚高”部分被挤掉,厂家或商和配送公司的利润减少,逼使该药品失去了不合理的中间费用,使该药品回到正常使用范畴。 2 弊端方面 2.1 收取中介费用不符合招标的目的 药品招标目的是为了抑制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使药价回到合理水平。但现行的招标模式是政府委托中介公司进行操作和维护,收取参加招标厂家或药品商和配送公司的中介费和交易费,使中标药品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而使药品价格变相提高。 2.2 价格恶性竞争,引发药品质量问题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药品生产企业6千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超1万家,实行药品招标使原来已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为了生存,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想办法降低成本,有些生产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漏洞,以次充好,甚至生产假劣药品,以致价格低的不合格产品进入中标目录,从而引发药品安全问题,例如“齐二药事件”“石四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等,医疗单位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药品中标目录中选用以上品种而发生了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而面临巨额赔偿和声誉损失。 2.3 专科老药消失 常用的专科药品因招标价格太低,生产厂家无利润而放弃生产,使医院临床用药告急,如西地兰针,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肝素钠针等。 2.4 增加医院的工作量和资源浪费 药品招标的标期一般为每年一次,招标工作结束后,医院进行药品的选标程序,首先按医院的级别规定选标专家人数和药品品种数量,再集中抽取专家进行药品和配送公司筛选,然后进行药品价格的调整,频繁的品种和价格调整使医疗单位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医院药品目录更换要经常调整患者用药,使治疗受到影响,清退不中标的药品造成资源浪费,加重企业负担。 3 对改进药品招标工作的一些建议 ①由政府提供和维护药品招标的交易平台,不收取中介交易费用,减轻药企负担,真正降低药品生产、流通成本。 ②负责药品招标管理工作的卫生部门应与物价部门共同制定药品价格联动机制,招标周期内要保持药物价格的相对稳定。 ③对中标药品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药品质量,以防假劣药品通过招标进入临床,确保用药安全。 招标采购论文:现代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浅析 摘要:近年来,为规范物资采购管理,很多现代企业都实施了物资招标采购,通过有效的招标采购管理,使企业更加广泛地了解物资供需、价格变动的市场行情及供应商信用资质状况,扩大了选择的范围,增加了采购的透明度,减少了违规操作的发生,对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现代企业 物资 招标采购 优势 措施 0 引言 所谓物资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 1 物资招标采购优势的分析 1.1 招标采购具有公开性 招标采购面向社会,把采购的信息、宗旨、要求公布于众,使所有的人和单位都有机会参加这一活动,极大地扩大了物资的来源,使挖掘市场潜力的概率达到最大化。 1.2 招标采购是避免企业采购腐败的重要措施 招标采购在提高采购物资质量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采购腐败现象的发生。它既使各供应商公平竞争,从而达到采购成本最大的效果,又可以增大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力度,杜绝影响采购质量的各种外界因素,有效地保护了计采人员。招标使物资采购的各个程序都走向了公开,监督、管理都有地放矢,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以往的事后审计、检查,变为事前预防,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参与。 1.3 招标可以使供应成本大幅度降低 招标采购是利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来发挥作用的,使原材料成本向其真实价值靠拢。它剔除了人为的因素,靠价值杠杆单独发挥作用。投标过程中,很多供应商认真仔细地计算自己的供应成本,标定利润差额,谨慎地填写标书,真实反映其最低线。中标与否决定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企业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的情况,这些都客观具体,无可通融。 1.4 物资招标采购的最大优势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近年来,物资招标采购在我国企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招标采购是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以及从源泉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办法之一。对物资实施招标采购是降低企业制造成本的重要途径。 企业招资招标采购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标的物资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时注意防范采购风险。因此,有效地实施物资招标制度,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物资、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总体效益。 2 现代企业完善和改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与本企业管理机制相适应的招标采购制度 在实行招标采购以前,不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一般都是通过职能部门以合同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物资采购部门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市场行情,在“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的原则下,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确定物资采购的数量、质量及价格,并力求质量最好,价格最低。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大弊端;一是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成效大小,购进物资的质量价格高低,均受采购人员业务水平,思想素质高低和信息灵通程度的影响。二是容易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个别人可能钻管理上的空子,搞感情采购,关系采购等;三是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形成采购漏洞,造成资产流失。因此,首先应该根据国家的招标投标法实行招标,并且严格监督。再就是招标前应该尽可能的形成大批量采购,形成规模效应。 2.2 加强采购队伍的人员素质建设 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责任制、质量检验责任制和价格管理责任制,真正形成采购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生产领域,切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集中招标采购,积极探索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制度,坚持集中把关、集体审核、逐级审批、加强监审,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使从事物资采购工作的人员要做到思想品德高、业务技术过硬、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对素质相对较差、不适应在其岗位工作的人员坚决进行调整。 二是要不断提高招标采购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和采购工作的基础水平,正确理解和运用操作要领。可对参加招标采购的有关人员采用灵活措施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使其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系统的掌握招标采购工作重点和方法。 三是参与物资招标采购人员要发扬科学严谨、求实求是的工作作风,把大事做好,小事做细,细节做精。自觉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活动,履行好工作职责。 2.3 抓住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中质量和价格重点 采购质量和价格是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中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招标采购工作是质量在前,价格居中。作为招标方,要正确处理质量与价格的关系,按照“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企业物资公开招标采购一般是在公共媒体上招标公告,将物资需求信息公开化,扩大对供应商选择的余地。通过供应商资格审查程序,可以把不具有规定资质或质量保证能力差的供应商淘汰出局。企业需要在物资招标文件上明确承诺,不以最低价作为中标的唯一标准,因为价格太低就不能确保产品质量,势必带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跟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中的价格因素有关的是企业资金运作,目前拖欠货款已经成了企业之间司空见惯的事情,它破坏了企业之间的诚信,而缺乏诚信必然会增加后续业务的交易成本,供应商往往会以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将财务费用转嫁给买方,从长期看企业并不能从中拣到便宜。因此,企业应努力提高资金运营能力,减少存货,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必要时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融资,为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筹集充足的资金。 2.4 完善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想使招标采购工作更加有效,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辅以其他的管理手段。第一,必须加强物资计量,质量检验、验收入库等原始记录的基础工作,以确认中标物资购进是否真正与标书规定的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相一致,防止个别内外串通,以少报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第二,强化招标工作的内部考核制度,指定监督部门对招标工作进行检查,对违规操作及由于购买方原因,造成购进原材料数量,质量等指标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属于招标工作失误造成的,考核招标领导小组成员:属于验收失职造成的,考核相关业务人员,并按情节轻重及损失大小,分别给予扣奖、罚款、调离工作岗位,甚至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第三、加强招标工作的财务监控。一是从资金支付方式和支付速度上向价廉物美、信誉好的供货单位倾斜;二是在制定购进价格时,尽可能分别以现款、抵款和商业票据等不同付款方式来制定购进价格,以做到公平合理;三是对原材料质量、数量有疑问的供货单位,实行暂停支付货款或其他制约措施。四是要实行原材料质量供货单位内部退货制度,避免数量短少、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物资进入采购范围。 3 结语 在企业物资管理中推行招标采购制度,就是将竞争机制引入物资采购的过程,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质量、节约采购资金、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规范企业采购行为、强化采购监督、抑制浪费现象和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 招标采购论文:博弈论在政府招标采购信誉风险中的应用 [摘要] 在实行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格预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信誉差的供应商为了获取竞争优势的机会,往往粉饰自己的商业信誉。如果加大招标事前的资格预审力度,供应商将不得不考虑其欺骗性行为被政府调查部门识破的概率及其所冒的信誉风险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本文利用博弈论原理,通过在政府部门和供应商之间建立模型,试图使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招标采购中供应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遏制信誉差供应商的粉饰行为,提高政府的资金节约率。 [关键词] 博弈论 政府招标采购 供应商 资格预审 信誉风险 2003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时期。资格预审是政府招标采购中极为重要的程序,通过资格预审,能够避免信誉差的供应商参与招标,避免因其粉饰行为而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资金节约率。本文是在政府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博弈模型,试图让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供应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遏制劣质供应商的粉饰行为,减少政府的经济损失(注:资格预审在博弈模型中以信誉调查的形式出现)。 一、政府与供应商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我们先进行博弈结构的基本假定,有以下4种。(1)博弈参与人为政府和供应商。供应商有两种类型:信誉好的和信誉差的供应商。(2)供应商为争取到销售产品,有对自己的资信信息状况进行粉饰的倾向,即通过优化自己的资信背景材料,使自己取得政府的信任,达到政府的招标标准,供应商的粉饰成本为ma。(3)政府为降低自己的采购风险,要进行资格预审,政府的调查成本为mb。(4)政府采购是非营利性的,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这里为了建模方便,假设提供服务带来的利益为n(n mb),信誉好的供应商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的预期收益是r1(r1 ma),信誉差的供应商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的预期收益是r2(r2 ma)。 在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双方行动是存在一定次序性的,往往政府行动在先,而供应商行动在后,因此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过程。因此在博弈基本结构的假设基础上增加以下条件:(1)双方博弈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政府选择调查和不调查,然后是供应商选择粉饰和不粉饰 (2)后行动的供应商行动之前,观测到政府的选择,政府也知道供应商的纯战略。 表1 信誉好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 首先,分析信誉好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在博弈过程中,政府只有一个信息集、两个选择的行动(调查和不调查);供应商有两个信息集,每个信息集上有两个可选择的行动。所以,信誉好的供应商有4种纯战略。a:不论政府调查还是不调查,供应商均选择粉饰。b:政府调查,供应商粉饰;政府不调查,供应商不粉饰。c:政府调查,供应商不粉饰;政府不调查,供应商粉饰。d:不论政府调查还是不调查,供应商均选择不粉饰。上述博弈见表1: 分析上述博弈,不管信誉好的供应商粉饰不粉饰,政府不调查的支付均比调查的支付大,即n n-mb,所以企业不调查是最优战略。同理,不管政府调查还是不调查,供应商不粉饰的支付均比粉饰的支付大,即r1 r1-ma。所以信用好的客户不粉饰是最优战略。显而易见,信用好的客户和企业的纳什均衡是(不调查,不粉饰),对应的均衡结果是(n,r1)。 其次,分析信誉差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同样也有以上4种纯战略。见表2: 表2 信誉差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 分析上述博弈,可以得到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它是(调查,c),对应的均衡结果是(-mb,0)。该均衡结果使信誉差的供应商无法得到信誉销售,因而政府承担的风险程度较低。此均衡是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得出的,所以政府信誉风险降低的前提是:双方信息充分共享,政府了解供应商的纯战略,供应商也充分了解政府的采购前调查制度。 二、结论 根据上述博弈情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要想降低采购风险,减少信誉差的供应商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实行招标时,若能充分了解供应商的资信信息和其行动的战略,并加强对供应商的信誉调查即资格预审,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实时监控,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过程和结果信息全部由网站系统记录在案,经过授权的各级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分析。政府要对参与招标活动的供应商高度负责,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根据规定对供应商资格进行审查,并对供应商的信誉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的资格,政府的招标采购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招标采购论文:电力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 【摘要】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行电力物资的采购,为了全面的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提升经济效益,通常使用招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但是这种方式是否能够满足电力企业的实际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要想全面提升电力物资采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的质量,就要慎重的选择最佳的招标采购方法。 【关键词】电力;物资招标;采购;成本;质量 电网建设中的物资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影响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对于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进度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电力物资的采购量巨大且种类非常多,一般来说,采购部门需要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来满足正常工程的需要,在该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保证所采购的物资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招标采购方法。 1招标采购的基本内容 1.1招标采购的基本概念 招标采购,是当前我国各大企业优先选择的采购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资产的过度浪费以及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贪腐现象,并且可以高效的进行采购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来讲,招标人一般是需要采购物资的企业,招标人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制定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保证整个材料采购的过程顺利进行,选择各项条件都满足企业的供应商。当然,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 1.2招标采购的基本形式 就目前来讲,使用最多的是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基本形式。公开招标的方式是招标人将招标公告直接在媒体上,而参与招标的供应商在衡量自身条件和招标人的要求之后决定是否参与招标,这种招标方式中很多都是不可控的,包括数量、性质以及范围。而邀请招标则是有目的性的进行,只有接收到了邀请之后的企业才能进行招标活动,这种招标方式是可控的,能够准确地控制招标人数量、性质和范围。 1.3招标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 我国规定的招标流程如下所示:①招标人根据自身需要将采购计划制定出来,并且报本公司主管部门进行审批;②采购部门与招标部门根据所采购物资的性质、数量等信息来确定招标形式,并且进一步制定出招标文件和招标计划等;③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招标方式,并且及时的通知投标方;④将招标文件发出到投标方,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⑤要求的时间内将投标人投递的文件进行审查和研究,通过研讨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开标,并且就招标具体情况回答投标者的疑问;⑥评标人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投标人情况综合评比之后确定中标人;⑦将中标通知书及时的发送到中标人手中,并且及时的开展后续的工作,保证招标工作顺利完成。 2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工作目标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招标管理工作最为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充分的保证物资可以有效地供应,同时,还要保质保量,以满足当前生产经营的要求以及电网改造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电力公司招标过程中还会使用落后的招标方式,没有积极的创新,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也没有做到位,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招标目标,同时,还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电力企业招标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招标工作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 2.2缺乏合理的设计流程 很多电力企业由于还使用的是传统的招标采购方式,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先进的采购通告平台,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但还有很多的工作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整个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流程不是非常的顺畅,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2.3缺乏有效的工作模式 当前电力企业中的电子招标采购平台仅仅用于采购信息的收集以及相关信息的,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利用,系统也比较落后,很多先进的功能都不能实现,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的采购工作无法高效的运行,工作模式相对落后,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3电力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改善策略 3.1合理、规范的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物资采购工作的核心,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规范的确定采购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采购过程更加的流畅。物资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这就需要保证物资在供应过程中不能存在中断的情况,企业在采购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再者,物资的采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而资金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全面的做好资金预算,如果预算不能准确计划,必然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中断或者经营活动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生产和经营。因此,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采购计划,并且合理地进行资金预算,以满足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这就要发挥出监督的作用,还要进行层层审批才能进行。 3.2选择高效率的招标方式 就目前来讲,工作效率最高的就是竞价招标方式。这种招标的方式要保证投标人至少在三个以上,该种招标方式的原则是投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报价,招标方根据自身的需要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中标方。这种招标方式的工作效率比较高,大大缩短招标的中间过程,使得采购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但是在竞价招标过程中,价格并不是唯一需要考虑到因素,评标人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实力、供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才能确定最终的中标方,如果只考虑价格往往会造成质量严重不达标而损坏企业利益。 3.3确保招标采购的公平合理 电力企业要想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还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同时,还要积极地落实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审查供应商的资信情况、产品供应能力以及资金状况等等,将不符合供应条件的供应商坚决拒绝,保证整个招标工作更加的合理和公平。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确保自身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这是严格的管理制度所能达到的目的,不能存在内外勾结的情况出现,保证整个招标过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提升企业的信誉。 3.4加强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企业招标的主要执行者,也是保证招标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企业管理中要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选择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供应商,保证其能够严格执行各项合同条款。国家对于电力招标合同有非常明确的管理规定,招标企业和供应商必须要严格执行合同要求,做好按时付款和按时供货,充分的保障各方的经济利益,积极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3.5招标方法之捆绑式采购 对于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招标实际情况来说,通过使用合并类项的方法进行招标可以大大提升招标工作效率,其主要是将基本情况相差不大的工程进行统一招标,这种招标方式可以将大量重复的工作统一进行,大大提升了招标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可以保证招标数量的提升以及采购物资材料的下降,这种集中招标的方式效果非常好,一般在年末或者年初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所需要采购物资的数量和种类。这种捆绑式采购的方式对于货物要求比较高,比如采购物资技术要求比较高、不定期采购或者是交货期间隔比较近的情况就不适宜选择这种采购方式。如果企业采购满足集中采购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约企业成本,还可以全面控制采购物资的质量,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 3.6建立招标评标专家制度 为了全面的保证招标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逐渐的建设并且实施了专家评标制度,同时,制定出了相应的评标标准和流程,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招标的工作高效进行,同时还可以实施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因为专家都是行业内顶尖人才,其素质和知识水平都非常高,可以准确地辨别出质量的优劣,从而可以选择出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供应商。在工作中还要严防出现腐败的现象,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保证招标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4结束语 当前市场形势变幻莫测,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电气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的探索出先进的采购模式。物资招标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存在任何的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现象。物资采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也比较复杂,企业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定和管理措施,杜绝非法现象存在,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赵朋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招标采购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关于企业物资采购的相应管制也会越来越健全。一些企业也会提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化方案,例如:采取物资招标采购的方案,进而完善招标采购管理每个节点的良好运行,这个方案会让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有利于企业扩大采购选择范畴,加强采购透明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行情现状之下可以做出及时的应对策略,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经济效益 从表面含义上浅析,物资招标采购就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资提供者,选出对企业最有益的提供者,在物资供应过程中公司也会对相应的物资供应商加强指导和管理组织,使物资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更加公正公平。物资招标采购的终极目的便是大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物资供应渠道。 一、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的优势 (一)招标采购有助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 实行招标采购管理对于市场潜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招标采购面对的是整个社会,消息的面对的也是社会整体,所以具有社会公开性。招标采购的这种社会整体性使只要适合相关要求的单位或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招标采购活动,从而使物资来源渠道变宽,市场潜力变大。招标采购方式的实行,使企业每个工作环节运行成本实现更好的控制,对于采购环节中出现的采购腐败、物资采购质量低劣、不合理采购状况等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使采购过程中不合理的状况大大减少,有助于企业实现整体采购方式方法的优化整合,最终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水平。 (二)招标采购有助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招标采购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招标采购也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控制下不断发展的,使招标采购的物资成本更加接近现实,更好的去除人为状况下的恶劣影响,让招标采购的价值链条更好的发挥现实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物资招标管理体系也会愈加健全,这就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好的控制不利于企业发展状况的情况出现,例如控制企业资产的流失,企业腐败情况的出现等,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稳固提升。 (三)招标采购有助于减小企业发展压力 不断优化企业物资招标采购方案,可以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多方选择物资供应渠道,多方了解物资质量状况,增强物资采购水平和物资质量水平,降低物资采购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各种物资成本,减少基本成本,减小企业在发展进步竞争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招标采购存在的弊端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体系虽然也不断健全,但是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例如:一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管理控制过程中,物资采购人员会一次选择多个物资供应商,进行货比好几家,分析物资采购的各家利弊,然后运用合同谈判,对物资采购价格、质量、数量等进行再次确认,虽然可以相应降低成本,保证物资质量,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有很多不利之处的。这种方法极度考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企业物资采购经济效益的取得,采购物资质量、价格、数量的多少,这些也都会受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使物资招标市场出现市场不公平、物资不合理的情况,有的工作人员会以此空档进行谋私利,例如出现关系采购、感情采购等状况。同时又是也会出现物资采购漏洞,出现企业腐败更甚之资产流失状况。 三、如何搞好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一)完善企业采购机制,营造良好的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环境 企业要加强组织机制的创建,针对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展开多种方式的外界宣传引导,组织宣传活动,加强对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物资采购专业化程度的教育培养工作,让人们意识到,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减小企业发展压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总体水平上增强物资基本管理,填补漏洞,深入贯彻领导提出的各项要求,是抵制物资采购领域暗度陈仓,贪污腐败,高买高卖等非法行为,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建设和企业经济物资有效运转的有利举措。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正规化 做好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就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在建立完整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应实时归纳总结本部门物资采购相关规划及工作进程,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应遵从国家主要管理部门的各项指示标准,建立相关物资、纪检、审计、财务、成本等各部门加入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清晰明白自身工作职责要求,强化管理工作行为,建立严谨清正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各部门各行业协作沟通能力,实时分析了解把握物资采购情况,提出物资采购招标引导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物资采购程序的严格化,各项工作积极到位,时刻关注各项个相关工作人员及相关责任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从而为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提供舒适的工作氛围。 作者:刘旭 单位: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分析 摘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都在进行不断的进步发展,建筑行业中的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招标采购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始终存在,因此实现对项目采购以及合同管理的科学进行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以及合同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 招标采购;计划管理;合同管理 招标采购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基础与前提。招标采购工作的好坏对整体工程项目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技术,用科学的手段来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解决,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招投标工作和合同签约保管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1严格控制招标计划,运用计划管理手段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月速度,社会中每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以项目建设为标准来讲,其项目类型涉及面越来越广泛。在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招标采购进行全面的准备,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项目种类,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类、咨询服务类以及材料设备类等。在实际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这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保障工程项目招标如期完成。招标计划对招标工作要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招标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招标计划。招标计划的合理性对项目计划的实施有直接影响,项目工期的难易程度也会对招标计划造成一定影响。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实现对可预见问题的综合考虑,全面广泛是计划内容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同时我们需要提高对招标采购工作每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优化与完善。首先需要保证的是计划编制时间的合理性,为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各项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必须保证计划的全面广泛性以及可行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工作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其最终服务对象就是在项目现象进行的招标采购工作。招标计划的编制管控在招标采购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保证招标项目的齐全性,必须从根本上对是缺项问题进行避免。这对招标工作项目的齐全性有一定要求,这是从根本上对缺项问题进行避免,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必须实现对招标计划时间的合理安排,在最大限度内对时间进行充足的保证。招标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是需要编制招标文件以及方案,最后是进行合同草拟工作,其中还包括审查投标人资格、招标答疑以及定标等工作。繁琐且复杂是该项工作的显著特征,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这对工作质量的保证有促进作用。还要实现对预见问题的准备,以便有紧急情况发生时间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2加强对招标质量的监控 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不断对招标质量监控进行加强。在实际开展招标质量监控工作时必须实现对施工单位科学合理的选择,这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我们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确定招标方式 我们有多种方式可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其中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以及询价采购。在实际进行项目采购时必须尽量采取公开的方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对最优物资价格的合理选择。这不仅对招标物资方式的组合有促进作用,同时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2.2招标方完善投标资质要求 优秀的产品供应商对招标工作结果有直接影响,招标方需要进一步实现对自身投标资质的完善与优化。投标资质过高会给项目资源的供应带来较大风险,也不能实现对控制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对其进行设立之前必须实现对市场行情的充分的了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与问题后实现对投标资质的合理制定。 3运用合同管理手段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是保证招标人和投标人各自利益的法律保障,因此,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工程项目各方的市场行为,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合同管理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流程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分类管理原则、综合管理原则。要采取相关措施把这几个原则应用到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去。3.1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证体系。为了确保合同实施中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更好的控制工程项目的合同事件,就要求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证体系。3.1.1建立合同管理的具体程序。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涉及的事物多且杂,既要根据不同时间和要求安排协调制度,又要权衡各种相关因素,订立具体工作程序,使工程管理人员有章可依,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合同的正常实施。3.1.2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系统。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系统是保证合同有序履行的基础。合同文档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因一方失约造成损失的赔偿依据,是保护正当利益的武器;有利于工程项目进度的监控,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3.1.3合同交底,实施目标管理,明确合同责任。在正式签订合同后,一般由项目部人员具体的执行,这就提高了项目部人员的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合同条款,全面了解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合同管理人员应该与项目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从而更好的了解合同责任,及相关法律责任。在当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工程项目要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用合同确保双方利益,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完善合同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发展。3.2强化合同实施过程控制。强化合同实施过程控制有利于保障合同规定内容的切实实施,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合同双方间的沟通、交流,要把各种安排落实到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信息管理,确保合同顺利实施。3.3合同争议及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要求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争议和纠纷事件,如:招标中计价争议,黑白合同,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实际情况与合同规定不符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就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有效的法律手段,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出现,对纠纷做好管理,积极面对索赔。索赔的主体是双向的,造成索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部分风险难以避免,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规避,将风险降到最低,预防、控制损失,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4结束语 通过本文介绍,可以看出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采购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招标采购工作做好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合理选择优秀的供货商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对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作者:王瑞 单位: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近几年,随着全球大势不断的变化,大数据的浪潮不断的涌来。大数据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大数据的发展在逐渐的促进着产业的改革,也在增加产业竞争力的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下最核心的话题。随着科学信息以及新能源的发展,大数据在物资招投标采购管理方面的应用在不断的增加。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增值价值得到了非常良好的条件,进而提高了招标采购业务精益化的管理。本文主要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物资管理的招标采购、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应用实施保障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其中包括城市的建设、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以及金融等各个方面,正在对各个行业进行着改变。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的发展与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招标采购行业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以及应用已经达到增效以及高效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物资管理中的招标采购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有效的保障采购物质的质量,使得供应商能够实现合法有效的竞争,还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性的要求,物资的招标采购的方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物质招标采购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利用物质招标的方式来提出自身对于物资的相关要求,这就使得物资实际的收集范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扩大,还能够有效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不仅仅能够避免采购人出现贪污的问题,还能够使得所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供应商能否中标不仅关乎与价格方面的因素,还与物质的品质以及售后的服务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以这种方式来对物资进行采购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从长远看来,对于推动市场也具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从物资管理领域来看,大数据的应用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尚没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理论,而在实际的招标采购擦数据分析中又无法直接应用现有理论。从招标采购管理的特点来看,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挖掘和诊断历史采购数据;二是将招标采购业务特点与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分析出大数据可能应用的方向;三是评估分析甄选出的大数据应用点,并对大数据应用点的优先顺序进行判断;四是规划和分析招标采购大数据应用点,并在招标采购管理中提出大数据的实施方案。 二、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1.历史采购数据挖掘和诊断。以信息化平台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以及诊断,一般所搜集的数据的特点为无序以及杂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整合、数据的应用需求分析、对数据进行质量以及应用价值的分析,为了实现大数据分析提供结实的基础。2.大数据在招标采购业务中的应用。根据物资招标采购业务的特征,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选择,在实际的过程中进行串联,并且按照实际招标采购的流程实现场景化的应用,有效的提高招标采购管理的实际水平。按照相关的调查结果得出,招标采购的具体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物资分析、供应商分析、招标分析以及专家分析。根据事前和事后的两个时间点来讲选择出十四个数据应用点详见图1。其中事前阶段为物资采购做好准备工作。针对物资分类方法的优化需要通过策略性物质分类分析以及集采物质范围分析来进行的;为了对最优的分包方案以及评标的方式需要通过招标分包策略以及评标方法分析来实现的;为了为评标委员的评标提供一定的参考需要通过转接综合评价实现;对物资以及招标进行分析的方式来制定最优质的招标方式。事后阶段一般是对物资的采购的相关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了实现价格评分公式的优化需要对重点物资报价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了对中标结果进行总结需要对中标率进行有效的分析。3.应用点评估分析。对于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实现一定的评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数据应用点前后顺序的一般采用定性以及定量两种方式来进行确定。其中在定性分析过程中,针对大数据每一个应用点,都需要按照其对于数据现状以及业务流程的特点,并且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应用价值、可行性分析、数据需求以及优先级评价。然后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定量的对大数据应用蓝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大数据应用实施保障措施 1.实施物资采购招标的全程跟踪。在对物资进行招标采购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于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以及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咨询、谈判、签订合同以及谈判等各个流程中,另外在所有的采购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采购预算制定、质量审核以及价格的咨询等需要进行重点的监管,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制定的采购技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2.正确认识并重视招标采购。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企业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物资招标采购计划能够有效的实施。建立完整的物资招标采购的信息分析体系。如果物资的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一般需要企业掌握相关的详细信息,将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整理以及分析之后,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才能做到更加的合理以及客观,进而实现招标采购效果的提升。3.重视标准化建设,提高业务数据质量。一般情况下,数据支持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能够有效的保障业务数据质量的提升,而数据管理体系还是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的基础。因为大数据的分析基本属于数据的实际应用方面,并且是以数据的收集以及加工为基础而建立的。而物资数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的流程为对数据的挖掘,数据的实际利用深度不断的深入,最后使用可视化的相关技术来对实现其呈现,进一步为物资的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以及帮助。4.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得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需要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首先需要从企业的领导层着手,保障其对于物资招标采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还要重视物资采购的重要性,把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放在该有的重要位置上去,还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想使得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相关的采购人员的整体能力进行培训,有效的提高采购相关人员能够对编制以及采购的实际方法得到非常良好的掌握。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引入,使得大数据分析以及应用相关的人才得到重视,进一步建立技术技术精湛、业务熟练以及具有高效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应用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根据电力物质招标采购管理的相关标准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对供应链上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筛选,将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具体阐述,并制定规划来分析大数据应用点,有利于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水平。 作者:李立 单位:宁夏天鹰电力物资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历史采购诊断、提出大数据应用方向、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1具体研究思路 由于对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应用理论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现有的知识体系达不到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所以主要根据当前招标采购管理业务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将大数据招标采购管理应用细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点是对之前历史保留下来的采购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诊断,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之前那些杂乱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第二点就是根据招标采购业务的实际特点,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今后的应用方向。并从这一应用方向中选择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点,将其与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的连接。第三点是对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对这些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第四点是针对当前我国招标采购大数据,对其应用点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规划,并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业务流程分析为主要的辅助依据,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具体导向。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2研究方法和过程 2.1历史采购数据的挖掘和诊断 研究人员会根据招标采购业务流程中可能会涉及的业务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每一项业务之间所涵盖的数据信息都非常丰富,这也为数据采集工作奠定了基础。将所有历史采购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将零散的物资供应链条分成若干类别。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数据应用点的提出创建坚实的基础。 2.2大数据在招标采购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整体业务流程场景化的不断应用,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实际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来对其进行分析。由于招标采购业务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范畴。而研究人员选择其中的几个大数据的应用点,并将其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图2。在事前阶段,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物资的采购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然后通过对采购物资的分析来不断优化完善物资的分类方法,再将物资分析与招标分析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除此之外,在对物资的类别和采购方式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让每个物资品类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采购方式。在事后阶段,研究人员会通过对一系列大数据的分析,先总结出物资采购的相关规律特点,并通过对一些相对比较重点的物资进行报价处理,在了解报价的范围之后,总结出重点物资的报价规律,最后判断他们是否存在违规等现象。 2.3大数据应用点评估 研究人员在对大数据进行定性评估分析时,大数据的分析点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求研究人员要充分的了解业务的流程以及数据的梳理情况,从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实时评估。在综合考虑了实际的应用价值之后,再将大数据的分析点进行等级评估。 2.4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实施方案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数据应用点的分析,分析之后确定大数据应用的设施方案。然后根据优先级的划分,将大数据的应用分为三个主要实施阶段。招标采购业务大数据应用点实施规划如表1所示。在对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关注的目标就是第一优先级中应用价值高、可行性强的分析点,研究人员就可以以这一分析点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物资业务管理的水平。而且随着这一分析点的不断提升,其业务管理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其次需要关注的就是第二优先级中可行性较强的大数据应用点,这一应用点不仅可行性强,而且运用难度也比较适中,适合大范围使用。而中长期目标就是第三、第四应用点中难度大,运用难度高的大数据应用点。 3结语 大数据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数据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信息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全新能源的开发,使得招标采购管理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大数据理论的应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能够促进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水平,这也是为我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作者:李悦 单位: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招标采购论文: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摘要: 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历史采购诊断、提出大数据应用方向、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1具体研究思路 由于对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应用理论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现有的知识体系达不到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所以主要根据当前招标采购管理业务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将大数据招标采购管理应用细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点是对之前历史保留下来的采购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诊断,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之前那些杂乱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第二点就是根据招标采购业务的实际特点,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今后的应用方向。并从这一应用方向中选择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点,将其与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的连接。第三点是对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对这些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第四点是针对当前我国招标采购大数据,对其应用点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规划,并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业务流程分析为主要的辅助依据,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具体导向。 2研究方法和过程 2.1历史采购数据的挖掘和诊断 研究人员会根据招标采购业务流程中可能会涉及的业务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每一项业务之间所涵盖的数据信息都非常丰富,这也为数据采集工作奠定了基础。将所有历史采购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将零散的物资供应链条分成若干类别。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数据应用点的提出创建坚实的基础。 2.2大数据在招标采购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整体业务流程场景化的不断应用,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实际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来对其进行分析。由于招标采购业务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范畴。而研究人员选择其中的几个大数据的应用点,并将其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在事前阶段,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物资的采购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然后通过对采购物资的分析来不断优化完善物资的分类方法,再将物资分析与招标分析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除此之外,在对物资的类别和采购方式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让每个物资品类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采购方式。在事后阶段,研究人员会通过对一系列大数据的分析,先总结出物资采购的相关规律特点,并通过对一些相对比较重点的物资进行报价处理,在了解报价的范围之后,总结出重点物资的报价规律,最后判断他们是否存在违规等现象。 2.3大数据应用点评估 研究人员在对大数据进行定性评估分析时,大数据的分析点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求研究人员要充分的了解业务的流程以及数据的梳理情况,从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实时评估。在综合考虑了实际的应用价值之后,再将大数据的分析点进行等级评估。 2.4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实施方案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数据应用点的分析,分析之后确定大数据应用的设施方案。然后根据优先级的划分,将大数据的应用分为三个主要实施阶段。在对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关注的目标就是第一优先级中应用价值高、可行性强的分析点,研究人员就可以以这一分析点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物资业务管理的水平。而且随着这一分析点的不断提升,其业务管理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其次需要关注的就是第二优先级中可行性较强的大数据应用点,这一应用点不仅可行性强,而且运用难度也比较适中,适合大范围使用。而中长期目标就是第三、第四应用点中难度大,运用难度高的大数据应用点。 3结语 大数据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数据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信息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全新能源的开发,使得招标采购管理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大数据理论的应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能够促进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水平,这也是为我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作者:李悦 单位: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招标采购论文: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探究 摘要: 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疗体制的改革,各个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深化了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物资招标采购上,为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原则,防止暗箱操作,推进廉政建设,医院管理者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举措,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仔细分析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商、招标人、投标人、监督机制上还存在许多缺陷,不仅严重地影响了评标结果,还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经济进行,更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本文从物资招标采购的意义以及方法说起,提出了以上环节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希望有利于改进与完善医院招标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关键词: 医院采购;招标管理;问题对策 在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商为了自身的问题而明招暗定,制定虚假招标;招标人由于各种原因未对供应商进行全面了解以及验收把关;投标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监管部门的失职等问题让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缺乏透明度,所以我想在此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引以为戒。 一、加强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意义以及方法 加强政府采购的目的是强化监督与管理,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前提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其方法有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并规定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应该采取集中采购。 二、当前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招标采购制度起源的比较晚,又加上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体制等原因存在的历史延续,再有医院在设备等采购方面比较分散,使得有些环节的确出现了弊端,具体如下: (一)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效益与利润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有些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对招标单位的暗箱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出现了同流合污现象,甚至出现了泄漏商业秘密的现象。如对招标人故意在文书中写一些摸棱两可的语言来迷惑投标单位,使一些投标单位走向误区,甚至出现废标,为明标暗定提供条件;有的招标单位在评标文件中故意不写详细评标标准与方法,这样也体现不了招标的三公开原则;为了达到早已选定的投标者中标,招标单位在文书的内容上以及招标的时间上随意更改。这些问题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是采取一切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态度去面对招标人与投标人。这样的招标结果失去了真正的招标的含义与意义,也催生了腐败行为的发生进度,更扰乱了社会安定团结的秩序。有些商还接受了投标者的好处,向投标者泄漏其他投标人的个人信息,甚至连招标的数量、金额等重要秘密都透露,以至于连标底、评委人员等绝对机密都泄漏。这样的商失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这也是社会需要整治的重点之一。 (二)招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制定了招标文书,不是所有的投标人都符合条件的,但是表面上符合招标文书的条件人也不是全部都真的达到标准的,这就需要招标人做好严格的资质审核与准入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不少招标商对投标人的资料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注重投标人的表面规模与现状,对厂家生产许可证上的生产范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经营范围与注册商标的类别是否一致等细微工作没有仔细审阅,甚至生产的材料是否符合招标商所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调查,投标商的资质、投标的授权、公章是否合法都缺乏核对与分析,就盲目地加以接受,这为后期招标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另外在产品的验收过程中,不是按照合同与包装上的说明去按照程序严格检查,而是草率地购进后直接投入使用,这在医院的采购中经常出现,甚至买卖双方的人之间关系熟了,带着某些个人色彩去交易。这样损失的是招标商的经济利益与经济效益,长此以往,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大大减退。 (三)投标人存在的问题 投标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于利益的驱动,许多投标人不择手段,贿赂商和招标人,在职业道德与个人利益面前,商与招标人的良心天平失衡,导致商、招标人、投标人都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给物资采购招标的舞弊方开绿灯,以次充好,肥了私人利益,损害了公家的利益。另外在市场经济得不到发挥,供给失衡的情况下,供应商与招标商往往暗箱操作,排挤其他公平合理竞争的客户准入,使竞争失去公平。 (四)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缺乏监督机制,缺乏内外监督机制。首先在医院内部就缺乏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有关监督机制。这样使内部的纪检、监察流于形式,许多医院在招标采购管理中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也没有实行主要领导集体联签制,更缺少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从标底文书的制定到对投标人的核准以及对合同及产品的验收入库的审核管理。上述过程中,不是监督力度弱化,就是监督手段简单,以至于让监督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应付联查的硬件而已。其次在外部缺乏社会监督机构与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管,也缺乏卫生系统部门经常下基层指导与监督。最后缺乏全社会人员的监督热情与责任,无论是医院内部员工还是社会人员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么监督将成为空话与大话,医院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也将无的放矢。 三、针对以上问题,加强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几点措施 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做好内控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工作,并为此做好信息平台工作,对外规范机构,真正地做到专家评标,具体如下: (一)强化管理,规范招标采购市场秩序 从上边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招标采购市场约束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完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的措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只有从最基础的法律法规筑起一道防火墙,并且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有效措施,才能有效地杜绝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机构的职业道德 虽然说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但是职业道德是他们遵守的最低防线,守法守信,诚信服务是机构做强做大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约束自己,提升自己的法宝。因此机构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招投标程序,做到规范操作,不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兢兢业业地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介的媒介作用,服务于各方,有利于双方。 (三)招标人要严守职责 首先医院的物资采购部门要派出有经验、有能力、有素质的专业人员严格调查筛选投标人的资质,严格准入。并且详细地调查生产许可证与经营许可证的内容,并审查相关参标人员提供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参标授权的合法性。其次要严把验收关,这一关绝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是医院全体领导、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供应部门、技术部门共同参与验收。最后一定做好人员与设备整合,这一过程注重人员的培训、设备的调试、款项的结账等环节。 (四)规范投标人管理 规范投标人管理,使投标人的程序按照正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还要让投标人公平地参与竞争。所以应该建立投标人信用管理机制,加大行业入准制度,创造良性竞争环境。并且加大严惩力度,对于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人与企业严惩不贷,情节严重者应该移送司法机关,接受刑事责任。 (五)监督要全过程化 我们前面说过,没有监督就无法谈管理,所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部门,并要做到监督全过程和全方位,同时也努力地为监督开通绿色通道,让监督有声有色。如建立网络监督平台,定期监督结果以及处理意见,让监督透明化。另外要加大监督奖惩力度,并做好保护监督人员的安全措施。最后要做好招标全过程的备案工作,要让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规范医院物资采购招标体制,创新机制,整顿物资采购招标秩序,我们有理由相信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会逐步完善,并且是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的强有力手段,同时也是抑制腐败行为发生的强有效措施。 作者:吴野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招标采购论文: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制定 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是在招标采购规划阶段通过对招标采购的需求、目标及技术特点、经济特性、管理特征等进行分析,依据有关法律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制的定义明确、要求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招标管理总体规划。编制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必须综合考虑质量标准的设定。首先,合理的设定质量标准是项目管理实施的基础;其次,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考虑经济性问题,采购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性,这就要求在坚持质量标准和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又要兼顾效率,遵守公平公正、回避利益冲突原则及道德标准。 1.熟悉项目 主要是对项目概况、背景、招标对象、工程承发包模式及合同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为编制提供基础依据。 2.招标采购需求分析 通过宣贯、合同交底、交流、专题会等形式,获取有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信息,包含目标、任务、范围、施工进度分解、难点分析及对策。 3.确定招标采购目标重点和任务 3.1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和技术规范书等确保采购设备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注重质量指标判别,以期配合建设项目整体目标实现,进一步强化质量保修、检验、监造、缺陷处理、责任划分等受控。 3.2成本目标 严格按照制度与流程执行概算,建立失控处置办法,如:编制应急计划和替代方案;设置后备费用和后备时间,用于应付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因素造成的风险;风险报告与响应等,以确保经济高效采购。 3.3进度目标 严格执行审批后的工程进度及招标采购进度计划,履行调整审批手续,加强偏差管理,优化进度实施。 4.编写招标采购项目管理配套计划 招标采购项目管理配套计划是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招标采购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思路细化成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质量与进度计划、组织保障及人力资源计划、成本费控计划、合同规划、沟通及风险防范计划等。 4.1招标采购的质量与进度计划 (1)充分利用因果分析图从人、机、料、法、环、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把各种影响因素与质量问题关联起来,分析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与策略。在制定技术规范和合同条款时要充分考虑质量的重要性,采用资格预审招标方式,加强采购项目过程质量管理。 (2)分析工作先后关系及招标工作排序,依据项目采购特点及时间要求、限制与约束条件,应用相关工具(如:关键路径法、甘特图),根据招标采购工作内容的分解,确定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估计各项工作的利用时间及进度,各管理因素相互关系的平衡。特别是注意招标货物的国外、国内时限、保险、运输的安排。 4.2招标采购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计划 依据招标采购进度计划,针对工作内容,识别记录项目角色、职责,组建团队,进行WBS任务分解,合理配置,明确招标采购各阶段人员责任并形成矩阵表,通常配置项目经理、招标、造价、技术等方面人员,不要忽略了提前做好人力资源需求梳理与申报。 4.3招标采购的成本费用控制计划 招标采购活动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度建设、流程控制、合约规划指导生成采购费用计划,实现采购计划的成本管控,在编制标底和定标时需要比较标底价、中标价与合约规划金额,以判断标底价和中标价是否合理,合约规划是否要进行调整;通过把合约规划与采购计划相对应,就能及时反应采购金额是否和预期目标有偏差,从而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将费用风险降到最低。成本费控分析管理工具和方法众多,如:成本费用偏差分析表、费用计划曲线等,但工程实践中常采用赢得值曲线法,即:计划工作时间预算费用(BCWS),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曲线。 4.4招标采购的沟通及风险防范计划 (1)识别利益相关方,分清内、外部划分,登记角色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份量、所持态度及影响程度并编制利益相关方矩阵,有针对性地制定沟通技巧与策略。 (2)确立沟通原则,通常先关注业主,共享核心信息,进行沟通培训,提高沟通能力,使发送的信息清晰、完整、没有歧义。信息发送者有责任确保信息被正确地理解,信息接收者有责任确保完整接收和正确地理解信息。 (3)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掌握沟通技巧,恰当使用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垂直沟通和水平沟通的方式。特别要利用好项目进展的里程碑节点、关键活动、有影响的结果等协调沟通。 (4)定期对沟通计划和沟通程序进行评估和调整;利用现有的沟通方法和工具,如:工程信息集成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书面文件、QQ、OA、微信,增强项目团队内、外部信息传递。 (5)通常采用风险分解结构表与风险应对措施表来管理招标采购项目中的风险。编制时,收集风险信息,辨识确定风险因素,工程实践中重点关注时间、质量、范围、费用控制、进度等,运用各种控制手段,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采用风险定量分析法进行分级预警,最好能建立风险库。 作者:李建伟 武葩蕾 王芳 单位: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园林行业招标采购管理初探 摘要: 传统园林行业因为行业的区域性、行业的季节性、行业的资金密集性等特点,导致整个园林行业招标采购模式一直存在诸如:供应商引入渠道狭窄;采购途径不透明、易产生道德风险;缺乏性价比优秀的企业投标;与供应商互动沟通成本高;供应商资料采集和维护困难;缺乏良性竞争,难以优中选优;选择商品效率低、订货操作流程繁琐;外部协同程度低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传统采购模式中资材(特别是活的资材苗木等)产销信息不畅,供需严重脱节,打通园林资材供销双向互联通道,节省采购成本,是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招标;采购管理 0引言 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园林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如今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网络间的竞争,谁拥有网络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如今的竞争已不再是习惯思维、传统操作的竞争,谁拥有创新,谁就拥有突破的余地和机会。文章研究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园林行业中,提升园林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从传统采购模式走向战略采购模式的竞争优势及转变流程 1.1实行战略采购的竞争优势 (1)战略采购将采购工作从单纯的采购转变为与整个供应链相关,将采购的目标从保证企业生产转变为支撑企业经营战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2)战略采购不仅为供应链发展提供所需资源,而且会帮助企业分析市场、供应商等一系列和供应链有关的信息,并对采购业务进行新的定位。 (3)战略采购在业务操作上也有很大变化。供需双方减少了谈判次数,企业对物料的质量也会实时跟踪,确保物料的质量达到生产要求,减少物料到厂后由于质量不合格而退货的频率。 (4)战略采购着重于帮助企业保质、保量、低价地获得所需物料,实时跟进供应商备货,并减少退货的可能,还可以提升供应商的利润,有助于实现双赢。 (5)战略采购将采购的要点从关注采购单价转变为关注采购总价。采购总价即从产品单价到产品出厂、运输、入库等一系列流程中支出的费用。 1.2企业从传统采购向战略采购转变的流程 (1)搭建战略采购模式。战略采购要求企业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并根据获得的资料分析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再根据结论制订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事宜。这样做可以使整个采购过程都十分规范化,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2)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供应商的分类不是按照其生产的物料的不同来划分的,而是通过对市场和供应商的分析,以具有发展潜力的供应商支撑整个分类体系。 (3)掌握差异化采购技巧。战略采购依靠差异化战略寻求最佳经济效果。在进行采购时,企业需要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物料的价值来决定投入的精力,建立差异化的供需关系。 (4)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双赢。战略采购注重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企业的竞争力放在供应链上,而不是所谓的“低价物料”上。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也不再是“蜻蜓点水”,而是更加深入的合作,双方应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提炼多样化采购模式 (1)“单品招标”是针对常用园林资材品种,优先在该品种原产区进行单品采购招标,凸显产区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预期可降低20%~30%的成本。 (2)“整体项目招标”是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实行整个工程所需的全部用苗整体打包的招标形式来进行采购。 (3)“回收优势资源”是依据现代园林市场动向和企业实际需求,有计划有规模的适当回收优势苗木资源,囤积价廉质优的常用工程用苗品种,做好企业长期用苗的优势资源储备工作。 (4)“定培定采”是基于现代园林市场需求,遵循公平、双赢法则,科学测算企业在未来3~5年内的一个中长期发展规模,确定主力采购品种及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优选技术先进,配套设施成熟,拥有一定规模苗木基地的优质供应商进行“签约生产”,定品种、定点、定量、定规格生产并在合同预定期内完成培育产品的交付。“园林资材多样化采购模式”可化零为整,4个模式相辅相成,不固化于某一种单一的采购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规划并选择适合的采购方法,在有效满足企业实际采购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采购效率,节省采购成本。 3建立园林行业供求资源的云平台 (1)云平台数据采集。借助国内外采购指南、产品会、展销会、订货会、国内外新闻传播媒体、国内外专业刊物或厂商名录、国内外政府相关统计调查报告、国内外行业协会、企业协会、同行业市场调查、媒体广告等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建立采购云平台,吸引众多供应商入驻,形成庞大的供应商库,通过大数据连接供需双方,精准地匹配,促成合作,实现公平、公正得阳光采购。 (2)建立平台或者的对象及利用。建立平台或者的对象可以是园林企业、可以是供方、也可以是第三方平台。通过云平台的建立,采购方和供应方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准确、及时。通过云平台,采购方负责人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了解每一种产品的价格、数量、库存情况,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订单的执行情况等,而且,交易双方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与对方分享采购信息。一旦采购过程中出现问题,供需双方可以快速做出反应。 (3)信用体系的建立。采购云平台同步建立供求双方的信用评级体系,求购方企业的信用体系,通过能力类指标,通俗地讲是商业指标(对客户财务能力、发展潜力、社会地位及企业资质)和行为类指标(指客户在经济活动中与其他企业交流中形成的反映信用行为结论的指标)等方面来计量。求购方个人通过交易过程及后期维护的数据作为评价的方式,供方的评价结合采购方对供方从质量、进度、服务、沟通等层面建立评价的数据体系。供求双方通过平台,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潜在的合作者的相关信用情况。 (4)物流的解决。在平台上,为供需及物流公司建立需求通道,形成常规路线和定制路线等全面系统的物流网络,为成交的园林资材提供最合理透明的物流价格及最便捷的配送服务。 (5)大额交易的担保。为解决供方对交易的过程及收款事宜的担忧,平台可通过收取一定的佣金,适时设立大额交易的担保等服务,确保买卖双方货款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资金流与发票的统一、支付与交收的一体化,并具有短信提醒、即时到账、自主控制出入金,随时进行货款支付或收款确认,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让交易顺畅、有序的进行。 (6)产品标准化程度的设立。在平台建立的后期,可对平台产品设立进驻的标准,甚至可以对潜在的园林资材进驻产品进行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指导,让标准化程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宽泛,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园林资材标准化进程。 4探索园林行业的金融模式 鉴于园林资材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采购云平台+金融的模式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会被越来越多的园林人所接受。可以在平台上引入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P2P网贷是指借款人通过P2P网络融资平台直接借款信息,出借人通过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应用信息,直接为借款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模式。所谓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应用在园林招标采购上,可以有如下模式: (1)通过平台对各个园林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的相关分析数据,用预期的利润目标吸引有意向的P2P网贷或众筹的合作者,可以有效减轻项目持有人在园林资材方面的资金压力,同时合作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预期的利润目标,实现双赢。 (2)用众筹的模式投资苗圃。通过对苗圃投资的商业计划书的分析,来做众筹的理财产品,吸引苗圃投资客户,经过5~8年的苗圃经营,用低成本实现众收益,同时还能创造长尾。 5结语 应本着不断总结和优化传统园林的招标采购模式,基于大数据的战略采购思维、电商化和金融化的中国电子商务的新业态和供应商管理,为园林采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支撑。互联网嵌入的现代采购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未来的采购管理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去开发与探索。 作者:周秧秧 单位:上海万荣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技巧论文:浅谈市场营销技巧 一、行为营销市场的运用 很多营销人员在向顾客介绍产品时,尽管自己说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罗列了一大堆产品的优点,但是受到的效果却很小,顾客还是不理不睬,将其拒之门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营销人员一厢情愿。奥克斯空调的市场总监曾经说过,要把客户比作美女,他认为追女孩子和营销人员追客户是一样的道理,恋爱法则同样适用于市场营销的技巧,首先就是要相互了解,然后彼此感兴趣,这样才能成功。成功的营销技巧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努力,理性的思考、系统的分析以及具体方法技巧的恰当运用。营销人员在面对顾客时可能这种营销技巧不奏效,换种营销手段可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张先生是销售节约燃气灶头的,每次当他向顾客推销产品时都会遭到拒绝,有一天当他看见一位老人很吃力地卸载装修用的白粉时,就主动帮老人搬到楼上,经过交谈得知,张先生是销售员,而老人家也正在装修,张先生就向老人介绍起自己的产品,经过现场试验,产品效果很好,当场买下产品。行为销售方式可以直接将个人信息向客户传达,在双方互相不了解,没有建立信任的情况下,给客户留下热心、可信赖的印象,这样交易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二、差异化营销技巧的运用 现在的营销已经进入后营销时代,产品的质量差异不大,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消费,因此要占据市场,企业就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微波炉家电行业是一个同质化比较明显的行业,但是格兰仕微波炉多年来却一直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产品升级换代的差异化策略。格兰仕数码光波炉产品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在掌握了微波炉核心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依靠企业生产力水平创造的成本优势,采用数码光波技术生产光波微波炉,利用光波和微波技术对食品进行加热,使产品同质化的局面被打破,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在竞争激烈的微波炉产业中摆脱了传统价格竞争的局限,导入了新概念、新功能的优势,在后期的营销中,步步为营,最终成为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兰仕新产品的推出,说明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产品高度同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占据市场就必须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以产品的差异性来击败竞争对手,实现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企业的特色产品,这样就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口碑营销技巧的运用 市场是一种资源,如果一段时间内过度的广告或促销可能会使这种资源衰竭,企业也会失去成长的空间。有一天当你打开电视机,里面全是令你眼花缭乱的广告,甚至虚假广告泛滥,消费者会被这些虚假广告误导,这种形势之下,广告宣传的可信度就降低了,甚至有些消费者对广告都感到厌烦,在这种情形之下,企业要将自己的营销策略既具有特色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口碑营销技巧的运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营销单位所做的广告以及他人的传播,一些百年老字号产品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主要在于产品的质量以及口碑。比如,山西老陈醋、北京狗不理包子、贵州茅台酒,就是大众口碑相传才让其久负盛名企业产品。有良好的口碑不仅是企业的荣耀,更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手段,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有良好的口碑,那么将会达到常规广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口碑传播的营销方式很容易劝服消费者,它比任何一种广告都有效。良好的口碑传播还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上的,所以企业还是要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好企业的形象,任何对消费者权益有所损害的行为,都会带来负口碑的传播,对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都会造成影响。 四、小结 市场营销的技巧有很多,它对经营单位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在采用营销技巧时要慎重,要根据本企业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销技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营销技巧的作用,使企业的产品能够被大众所熟知。喜欢,最终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提高。 作者:雷蕾单位: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技巧论文:直销经营中营销人员的沟通技巧 [摘要]直销是一种分销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产品与服务,因此在直销中沟通很重要。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探讨直销经营在现实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客户拒绝直销服务的原因,从而提出直销人员在沟通中应当采取的策略。 20世纪90年代初,直销模式传入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直销并没有被人们所真正了解,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一些非法的个人和组织将其变形为谋取暴利的工具,使得消费者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直销的内涵,从而给直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直销经营中销售人员想要完成销售的目的,必须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本文在理论基础上提出直销的优势所在,再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探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直销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并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探讨客户拒绝直销服务的原因,从而提出直销员所应采取的沟通策略。 一、直销的特征 直销是最短的营销渠道,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中间商或第三者参与产品的转移。通过直销员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沟通,产品从生产者直接过渡到消费者手中,但此处的销售员是生产者的销售代表,而不是后几种渠道里的分销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批发商、中转商或零售商越多,产品的最终价格也就越高。从直销的销售途径来看,直销经营有可能具有价格优势。 由于没有中间商,客户对于产品的反馈信息能更快的传递给生产商,在售后方面也应该更有保障。 再次,由于直销员与客户进行的是一对一的交流,直销员更能了解客户的详细情况,把握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因此,直销的服务质量较高。 以下将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讨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以下将对其进行描述。 1.调查问卷及其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不做数据处理;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对直销的态度,探讨直销经营实际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调查拒绝直销的原因。第二、三部分是调查问卷的核心,按照调查对象人数的百分比进行数据处理。 此调查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到各调查对象的邮箱里,使问卷填写的质量和收回速度有所提高。实发30份,收回30份,其中有3份为空卷,原因是这三个调查对象没有接触过直销服务,因此有效率为90%。 2.调查对象的选择 由于此次调查不针对特殊的人群,因此没有限制年龄或性别等范围,调查者将电子邮箱的注册人定为调查对象,将所拥有的电子邮件地址编号,从中随机抽取30个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发给调查对象,并通知在3天之内同样以电子邮件形式返回。 三、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1.直销在实际中所面临的问题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将理论上直销经营的优势一一列出,表1是此部分的数据处理。可以看出,前面提到的直销经营的优势,在实际当中并没有完全发挥。 在价格方面,有43%的人认为直销产品没有或几乎没有价格优势,只有17%认为有价格优势,说明直销产品的价格优势并不存在。从图可以看出,由于直销模式是生产商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其销售成本远小于其他销售模式,但通过图只能得出直销经营的销售成本有优势。除了销售成本以外,产品的价格也由其出厂时的定价决定。有中间环节的销售模式,由于生产商无需考虑终端销售环节,便拥有了大批量生产的可能,即使产品定价较低也能获得较高利润;而直销模式没有中间商为其负担终端消费,不能大批量生产,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利润=(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产量,假设销售成本相同的商品,由于直销没有产量上的优势,必须通过提高产品单价来获取同其他销售形式同等的利润。因此,直销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 有54%的人都认为售后服务不是很好。直销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直销员与客户一对一的沟通,这有利于直销员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更容易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通过调查,很多客户对直销人员的售后服务不太满意,原因在于没有售后服务的约束。售后服务需要一定的资金,由于直销员并不是产品的销售商,无法获得产品的利润,所以没有售后服务所需要的资金,导致很多直销员不愿意承担产品的售后服务。 50%的人认为产品的质量较好,占到了一半。同时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直销购物方便快捷,只有7%的人持相反观点,可见购物便利是直销的最大优势之一。直销的这两点优势得到大家的认可,大部分调查对象均认为通过直销购买的产品通常具有较好的质量,而有更多的人认为直销经营方式使得客户购买产品变得便捷。 67%的调查对象对直销难以信任,没有完全信任直销的人,信任是直销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在直销进入我国的初期,非法传销利用直销的模式,采取了一些谋利的暴利手段,导致很多客户有受骗的经历,从而导致了对直销的不信任。 40%的客户认为直销产品的种类不很丰富,没有人觉得产品种类丰富,跟其非规模性生产有很大关系,由于直销不是规模生产,其产品无论在产量还是种类上都不具有优势。种类少就意味着选择少,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有所不同,生产商必须不断更新产品的种类,以适应客户的不同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销理论上的一些优势在实际当中却成了阻碍其发展的原因。 2.客户拒绝直销的原因 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客户拒绝直销的原因,表2为调查问卷第三部分的数据处理。 直销员在推销过程中,往往被客户拒绝,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客户没有需求,但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客户是有需求的,占到43%。表示不确定的客户占27%,是直销的潜在客户。如果能发掘出他们的购物需求,对于推销产品将有很大的促进。 第15题中,只有20%的受调查者认为他们对产品不感兴趣,57%的人认为他们可能对产品感兴趣,从数据中反映出:只要产品符合需求,大部分客户都会对产品产生兴趣;如何使有可能对产品感兴趣的客户转变为对产品很感兴趣,是直销员需要推敲的问题。如果产品具有好的品牌和质量,但客户仍然对其不感兴趣,说明直销员对产品本身或客户的需求不够了解,从而导致了产品与客户需求的脱节。 有83%的受调查者认为,他们拒绝直销的原因在于对直销的不信任,这与第8题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可见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是直销员成功推销产品的前提。 比较欣慰的是,有33%的调查对象认为直销员的描述与客户需求基本符合,说明直销员对产品和客户需求都有一定的了解。而觉得不太符合的有23%,直销员应进一步发觉客户的真正需求,使自己对产品的描述能更让客户满意。 64%的人拒绝直销的原因是对直销的恐惧,只有7%的受调查者不恐惧直销;有60%的人厌恶直销,只有7%的人表示不厌恶直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很多客户并不理解直销的真正含义;直销员自身沟通策略不当。这要求直销员从自身出发采取恰当的沟通策略,逐步消除客户的恐惧厌恶心理。 四、直销员的沟通策略 以上是直销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将提出直销员应采取的沟通策略。 信任是直销沟通中最关键的一环,在与客户(尤其是陌生客户)沟通时,直销员应先建立客户对其的信任。技巧在于:善于发现与客户的共同点,拉近距离;适当表达对客户的关心,使客户觉得直销员是能替他着想的;实事求是,让客户觉得你值得信赖;清楚产品与客户的需求是否符合,如不符合,是否有可以替代的产品。 每个客户都有需求,但需求又各不相同。在建立信任的初期,客户比较敏感,如果直接推销产品,会使刚建立的信任关系破裂,因此,要通过其他话题逐步发现客户的需求。并通过与产品相关的话题,发觉客户对产品的态度。 以外,直销员还应观察客户的性格特征,以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因为即使客户有需求也不代表客户会购买商品。因此,直销员还应该继续挖掘客户潜在的其他需求,促使客户从有需求转变为立即需求,刺激客户购买。 直销员还必须针对客户的需求推销自己的产品,防止描述与客户需求脱钩或错位,从而促进推销的成功。 在成功推销产品后,更重要的环节是直销员需要维系老客户,因为在已经建立信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销比开发新客户容易得多。在维系环节中,直销员需要经常联系老客户,做好售后服务的同时,发觉新的需求。但在维系客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不要让客户产生厌烦的心理。 五、结论 通过分析,直销经营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就增加了直销员推销产品的难度。直销员在沟通中应把建立信任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在信任的基础上发掘客户的需求,并通过合乎需求的描述,达到其推销产品的目的,此后还应注意维系老客户。除了注意沟通策略之外,直销员本身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直销经营的健康发展。 营销技巧论文:营销费用的管治技巧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日益感到企业经营之艰难:一方面是暴利时代结束,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是渠道商快速崛起,并开始向上游制造商“争权夺利”,逼迫制造商降低成本,让利于渠道商;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费用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营销费用,更成为让企业管理者大感头痛的难题。 那么,有没有好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方法或技巧呢?笔者在从事营销、管理类工作时,深感其中奥妙之无穷,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讲述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找个好的“管家婆” 男人在结婚前,多是自由自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朝有钱今朝花,从不考虑积蓄问题;但结婚之后就不一样了,这时“管家婆”就要出来干涉“财政”问题了,所以人们经常说,男人只有结婚后才变成熟。企业在控制营销费用方面,道理也是这样。所以,企业管理者、销售老总或销售经理应该找一个好的财务人员,当好自己的“管家婆”。 每个企业、销售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专职财务人员,但是许多财务人员并没有将营销费用控制得很好。问题出在“管家婆”身上,与财务人员的直接上司更有直接的关系。 要想控制好营销费用,首先应该制定出详尽的营销费用使用制度。“制度重于一切”,现在的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十分复杂,单靠个人的自律和财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没法对营销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的。企业(含销售分公司)必须制定详细的财务制度,大到销售额、回款、冲帐、促销费用、市场建设费用、广告宣传费、工资奖金、赠品费、活动(展会、座谈会等)费、报帐等,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内勤杂务以及其他事项,这些都是必须明确的。 其次,必须将这些制度贯彻到底。企业营销费用控制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令不行”,“管家婆”和直接上司对这些财务制度视而不见,“上行下效”,下面的营销人员对这些制度更是不屑一顾了,控制营销费用变成一句“口号”。我初出茅庐,到一个销售分公司任职时,财务人员和销售经理都很重视“大”的营销费用的控制和使用问题,比如,市场建设费用控制,促销经费控制,工资奖金发放,每月报帐冲帐等等,但是对于一些“小节”则疏忽了(或者是为了缓解员工紧张情绪吧)。那时,我们租住的房子整天都开着空调,亮着灯,水是哗啦啦不断的流,办公室里面的纸张、墨笔以及其他用品四处乱扔,促销礼品被员工分次邮寄回家……实情如此,试问我们的营销费用又怎能控制呢? 最后,要学会唱红脸、白脸。有的财务人员能够制定完善的营销费用控制制度,而且也能贯彻执行下去,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财务人员还要有灵活而非死板的头脑,同时要学会“演戏”。表面看上去,这对于控制营销费用并没有太多用处,但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财务与销售经理、销售人员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对于控制营销费用将起到令人惊异的效果。比如,在与商家谈判时,销售经理唱红脸,表示理解;而财务唱白脸,坚决反对,不肯付款,商家一般会主动降低门槛的,这对于降低营销费用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事实上,找到一个好的“管家婆”,控制营销费用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当然,这个前提是“管家婆”的直接上司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之领导才能,且受到“管家婆”的信任与尊重。 个人效益成本帐 由于营销费用主要产生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中,而市场营销是营销人员的工作范畴,所以我们讲控制营销费用,实际也是讲如何控制每个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费用。从做营销工作的第二年起,我就将控制营销费用与营销人员的个人效益成本挂钩上了。 所谓个人效益成本帐,就是每个营销人员创造出的效益减去必要的成本,就是他们最终应拿到的收益。 其中,创造出的效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每个营销人员每个月的出库数、销量、回款数、冲帐数(冲帐数与回款数在许多时候并不一致)都是可以确定了。效益主要根据当月冲帐数来确定,比如,当月冲帐100万,提成比例1.5%,那么,当月效益应该是1.5万元。但这其中还有其他一些考核制度,比如,总部规定的每月出库、销量、回款等要求,达不到或者超额完成有惩罚或奖励,这些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另外,一些商品在卖给经销商时是加了价的,对于这部分增收部分,营销人员可以得到60—80%.综合算出的就是营销人员自己创造出的最终效益。 营销人员最终拿到的收益很简单,就是最终的工资、奖金以及其他一些福利。 成本是我们重点考察对象,控制营销费用的关键之处也即在此。成本大体上分为四类:一类是必要的工商税收等;第二类是总部和销售分公司提成的部分(养活其他非营销类员工,利润源泉,这占了很大一个比例);第三类是销售分公司自留资金;第四类是营销人员每个月花费的其他营销费用,包括报帐费用(含每月交通、通讯、食宿、请客吃饭、租车送货等开支)、市场建设费用(商场进场费、展台修缮费以及其他)、促销活动费用(户外活动费用、临时促销员工资、促销礼品及其他)、广告宣传费用等等,这些费用中除报帐费用是每月一结算外,其他多为营销人员分摊费用,或一次付清,此后按月扣除。前三类成本可以看做是“固定投资”,我们基本上是没法控制的。而第四类成本就是企业经营者和营销工作者必须加以关注的,因为营销费用的控制关键就在此。 确定“个人效益成本帐”制度之后,企业经营者和营销经理在控制营销费用方面将得心应手,而营销人员也知道该如何去尽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从报帐费用来讲,在缺少个人效益成本帐前,财务人员根本不知道哪些帐是应该报的,哪些是不应该报的,报多报少也没依据;但现在有了个人效益成本帐,那么,财务人员可以报销营销人员所有的帐,只是最终营销人员拿到的工资奖金就相差迥异了。而且,每个营销人员都应该没有抱怨,因为销售业绩和效益摆在这里。 从市场建设费用来考虑,以前大家对进场费、修缮展台费都是非常积极,而且毫无异议,因为花钱多少与自己无干,而且对自己营销工作有利。但现在不行了,有了个人效益成本帐,这个投入要计算到自己头上,那么,营销人员必定要与商场负责人软硬兼磨,降低进场费(这个商场进场费是大有讲究可言的,并非铁板一块,说一不二的),挑选好的展台位置,与展台制造商讨价还价,最终算下来,营销费用要降低一大截。我所了解的,当初我们一个地级市分公司,一年的展台修缮费就达30万,而这其中至少可以降低10—20%. 广告宣传费用更是如此,包括电视、报刊、电台、邮报、夹报、墙体广告等等,这笔开支甚至比市场建设费更多,小一点的分公司一年也有三四十万。以前没人关注,现在则需要专人负责,一笔一笔的谈,一点一点的降成本,而且做了宣传还要有效果,要不就是提升品牌形象,要不就是为了促销造势。以前可没这么多的想法。 促销活动方面更是如此,以前搞促销活动,每个人都是积极申请要钱要物,但是活动效果从没人关注过,现在不行了。成本与效益紧密挂钩。从前的促销员都是多而无用,现在则是少而精干,不但活跃气氛,还要能卖产品;以前礼品四处乱放,现在则是精心保管,那可是自己的钱呀;以前是为了促销活动而搞促销活动,现在是为了卖产品而搞促销活动。 这样一来,营销费用得到了极好的利用,费用控制都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而且,个人效益成本帐还告诉营销人员一个真理:最佳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方式,其实就是把市场做好,做的越大越好。从我们开始看的“收益=效益—成本”这个公式也可看出,把市场做好,增加效益,收益也同比增加了,相当于是节约了成本。在我从事营销工作中,坚决执行此项政策,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调用一切社会资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聪明的人会利用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为自己办事;企业亦如此,一个企业是否真正把营销费用降低下来,主要看它在营销渠道上能否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 我的经验是:捆绑经销商利益,以市场来养开支,从而达到控制营销费用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重视经销商,通过利益关系将经销商与自己(企业或销售分公司)捆绑起来,让经销商和自己同一条心。然后双方共同出资出力,将市场拓展开来,从而获取市场上的胜利,以市场上的收益来填补付出的成本和开支,从而达到以市场养市场的目的,最终营销费用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我在各地分公司任职时,多采用此种营销策略。公司主要是通过提供特价产品、策划方案、条幅横幅、宣传资料、服务人员和给经销商优惠的营销政策,而经销商提供场所、促销礼品、促销人员和其他必要的辅助设施,共同举办一系列促销活动。其中促销礼品在月末,由我方冲帐,经销商没有半点损失,但我方也不吃亏,因为促销礼品是卖出产品才赠送出去的,而在销售产品创造的效益中包含了礼品的价值。双方是各得其所,共同赢利。 在广告宣传方面,通过经销商也可有效降低、控制营销费用。由于经销商多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与当地媒体关系良好,而且这些经销商在当地电视台、报纸上有固定的广告宣传时段,我们利用这点,可以在平时加强与经销商的感情交流和密切联系,通过这些“免费的中介”在当地做广告宣传,价钱会比较实惠;同时尝试让经销商在他们自己做的广告宣传中着重描述我们企业产品和形象,做到不花钱做广告的程度。这等于是变相的降低了企业营销费用,达到控制营销费用的目的。 当然,在市场建设方面,在日常开支方面,在开拓市场方面,企业都有各种方式来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调动其他社会资源,为自己取得市场上更大胜利,最终达到以市场养市场、控制好营销费用的目标。 事实上,要想控制好营销费用,并不是难事,只要“内”“外”功夫做到家即可。“内”即从内部挖掘潜力,尽量降低成本:“外”即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以市场养市场。这是一套不错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技巧。 营销技巧论文:营销费用管理技巧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日益感到企业经营之艰难:一方面是暴利时代结束,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是渠道商快速崛起,并开始向上游制造商“争权夺利”,逼迫制造商降低成本,让利于渠道商;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费用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营销费用,更成为让企业管理者大感头痛的难题。 那么,有没有好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方法或技巧呢?笔者在从事营销、管理类工作时,深感其中奥妙之无穷,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讲述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找个好的“管家婆” 男人在结婚前,多是自由自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朝有钱今朝花,从不考虑积蓄问题;但结婚之后就不一样了,这时“管家婆”就要出来干涉“财政”问题了,所以人们经常说,男人只有结婚后才变成熟。企业在控制营销费用方面,道理也是这样。所以,企业管理者、销售老总或销售经理应该找一个好的财务人员,当好自己的“管家婆”。 每个企业、销售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专职财务人员,但是许多财务人员并没有将营销费用控制得很好。问题出在“管家婆”身上,与财务人员的直接上司更有直接的关系。 要想控制好营销费用,首先应该制定出详尽的营销费用使用制度。“制度重于一切”,现在的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十分复杂,单靠个人的自律和财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没法对营销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的。企业(含销售分公司)必须制定详细的财务制度,大到销售额、回款、冲帐、促销费用、市场建设费用、广告宣传费、工资奖金、赠品费、活动(展会、座谈会等)费、报帐等,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内勤杂务以及其他事项,这些都是必须明确的。 其次,必须将这些制度贯彻到底。企业营销费用控制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令不行”,“管家婆”和直接上司对这些财务制度视而不见,“上行下效”,下面的营销人员对这些制度更是不屑一顾了,控制营销费用变成一句“口号”。我初出茅庐,到一个销售分公司任职时,财务人员和销售经理都很重视“大”的营销费用的控制和使用问题,比如,市场建设费用控制,促销经费控制,工资奖金发放,每月报帐冲帐等等,但是对于一些“小节”则疏忽了(或者是为了缓解员工紧张情绪吧)。那时,我们租住的房子整天都开着空调,亮着灯,水是哗啦啦不断的流,办公室里面的纸张、墨笔以及其他用品四处乱扔,促销礼品被员工分次邮寄回家……实情如此,试问我们的营销费用又怎能控制呢? 最后,要学会唱红脸、白脸。有的财务人员能够制定完善的营销费用控制制度,而且也能贯彻执行下去,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财务人员还要有灵活而非死板的头脑,同时要学会“演戏”。表面看上去,这对于控制营销费用并没有太多用处,但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财务与销售经理、销售人员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对于控制营销费用将起到令人惊异的效果。比如,在与商家谈判时,销售经理唱红脸,表示理解;而财务唱白脸,坚决反对,不肯付款,商家一般会主动降低门槛的,这对于降低营销费用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事实上,找到一个好的“管家婆”,控制营销费用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当然,这个前提是“管家婆”的直接上司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之领导才能,且受到“管家婆”的信任与尊重。 个人效益成本帐 由于营销费用主要产生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中,而市场营销是营销人员的工作范畴,所以我们讲控制营销费用,实际也是讲如何控制每个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费用。从做营销工作的第二年起,我就将控制营销费用与营销人员的个人效益成本挂钩上了。 所谓个人效益成本帐,就是每个营销人员创造出的效益减去必要的成本,就是他们最终应拿到的收益。 其中,创造出的效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每个营销人员每个月的出库数、销量、回款数、冲帐数(冲帐数与回款数在许多时候并不一致)都是可以确定了。效益主要根据当月冲帐数来确定,比如,当月冲帐100万,提成比例1.5%,那么,当月效益应该是1.5万元。但这其中还有其他一些考核制度,比如,总部规定的每月出库、销量、回款等要求,达不到或者超额完成有惩罚或奖励,这些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另外,一些商品在卖给经销商时是加了价的,对于这部分增收部分,营销人员可以得到60—80%.综合算出的就是营销人员自己创造出的最终效益。 营销人员最终拿到的收益很简单,就是最终的工资、奖金以及其他一些福利。 成本是我们重点考察对象,控制营销费用的关键之处也即在此。成本大体上分为四类:一类是必要的工商税收等;第二类是总部和销售分公司提成的部分(养活其他非营销类员工,利润源泉,这占了很大一个比例);第三类是销售分公司自留资金;第四类是营销人员每个月花费的其他营销费用,包括报帐费用(含每月交通、通讯、食宿、请客吃饭、租车送货等开支)、市场建设费用(商场进场费、展台修缮费以及其他)、促销活动费用(户外活动费用、临时促销员工资、促销礼品及其他)、广告宣传费用等等,这些费用中除报帐费用是每月一结算外,其他多为营销人员分摊费用,或一次付清,此后按月扣除。前三类成本可以看做是“固定投资”,我们基本上是没法控制的。而第四类成本就是企业经营者和营销工作者必须加以关注的,因为营销费用的控制关键就在此。 确定“个人效益成本帐”制度之后,企业经营者和营销经理在控制营销费用方面将得心应手,而营销人员也知道该如何去尽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从报帐费用来讲,在缺少个人效益成本帐前,财务人员根本不知道哪些帐是应该报的,哪些是不应该报的,报多报少也没依据;但现在有了个人效益成本帐,那么,财务人员可以报销营销人员所有的帐,只是最终营销人员拿到的工资奖金就相差迥异了。而且,每个营销人员都应该没有抱怨,因为销售业绩和效益摆在这里。 从市场建设费用来考虑,以前大家对进场费、修缮展台费都是非常积极,而且毫无异议,因为花钱多少与自己无干,而且对自己营销工作有利。但现在不行了,有了个人效益成本帐,这个投入要计算到自己头上,那么,营销人员必定要与商场负责人软硬兼磨,降低进场费(这个商场进场费是大有讲究可言的,并非铁板一块,说一不二的),挑选好的展台位置,与展台制造商讨价还价,最终算下来,营销费用要降低一大截。我所了解的,当初我们一个地级市分公司,一年的展台修缮费就达30万,而这其中至少可以降低10—20%. 广告宣传费用更是如此,包括电视、报刊、电台、邮报、夹报、墙体广告等等,这笔开支甚至比市场建设费更多,小一点的分公司一年也有三四十万。以前没人关注,现在则需要专人负责,一笔一笔的谈,一点一点的降成本,而且做了宣传还要有效果,要不就是提升品牌形象,要不就是为了促销造势。以前可没这么多的想法。 促销活动方面更是如此,以前搞促销活动,每个人都是积极申请要钱要物,但是活动效果从没人关注过,现在不行了。成本与效益紧密挂钩。从前的促销员都是多而无用,现在则是少而精干,不但活跃气氛,还要能卖产品;以前礼品四处乱放,现在则是精心保管,那可是自己的钱呀;以前是为了促销活动而搞促销活动,现在是为了卖产品而搞促销活动。 这样一来,营销费用得到了极好的利用,费用控制都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而且,个人效益成本帐还告诉营销人员一个真理:最佳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方式,其实就是把市场做好,做的越大越好。从我们开始看的“收益=效益—成本”这个公式也可看出,把市场做好,增加效益,收益也同比增加了,相当于是节约了成本。在我从事营销工作中,坚决执行此项政策,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调用一切社会资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聪明的人会利用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为自己办事;企业亦如此,一个企业是否真正把营销费用降低下来,主要看它在营销渠道上能否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 我的经验是:捆绑经销商利益,以市场来养开支,从而达到控制营销费用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重视经销商,通过利益关系将经销商与自己(企业或销售分公司)捆绑起来,让经销商和自己同一条心。然后双方共同出资出力,将市场拓展开来,从而获取市场上的胜利,以市场上的收益来填补付出的成本和开支,从而达到以市场养市场的目的,最终营销费用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我在各地分公司任职时,多采用此种营销策略。公司主要是通过提供特价产品、策划方案、条幅横幅、宣传资料、服务人员和给经销商优惠的营销政策,而经销商提供场所、促销礼品、促销人员和其他必要的辅助设施,共同举办一系列促销活动。其中促销礼品在月末,由我方冲帐,经销商没有半点损失,但我方也不吃亏,因为促销礼品是卖出产品才赠送出去的,而在销售产品创造的效益中包含了礼品的价值。双方是各得其所,共同赢利。 在广告宣传方面,通过经销商也可有效降低、控制营销费用。由于经销商多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与当地媒体关系良好,而且这些经销商在当地电视台、报纸上有固定的广告宣传时段,我们利用这点,可以在平时加强与经销商的感情交流和密切联系,通过这些“免费的中介”在当地做广告宣传,价钱会比较实惠;同时尝试让经销商在他们自己做的广告宣传中着重描述我们企业产品和形象,做到不花钱做广告的程度。这等于是变相的降低了企业营销费用,达到控制营销费用的目的。 当然,在市场建设方面,在日常开支方面,在开拓市场方面,企业都有各种方式来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调动其他社会资源,为自己取得市场上更大胜利,最终达到以市场养市场、控制好营销费用的目标。事实上,要想控制好营销费用,并不是难事,只要“内”“外”功夫做到家即可。“内”即从内部挖掘潜力,尽量降低成本:“外”即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以市场养市场。这是一套不错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技巧。 营销技巧论文:网络营销技巧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企业实现总体经营目标而进行的,是以互联网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网络营销可在网络品牌、网址推广、信息、销售促进、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关系、网上调研等方面发挥作用。 网络营销的职能是通过各种营销方法来实现的,各个职能之间并非互相独立的,同一个职能可能需要多种营销方法共同作用,而同一种营销方法也可能适用多个网络营销职能,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有:搜索引擎注册、关键词搜索、网络广告、交换链接、信息、邮件列表、网站合作、病毒营销等。 一、建立企业主页 传统企业树立的是品牌,未来企业树立的是域名(domainname)。域名要与品牌合一,成为企业产品、服务和整体形象的象征。因此,企业必须像注册商标一样,注册自己的域名(网址)。域名最好用企业的品牌、商标、名称代号等公众最熟知的名称,然后建立企业的网络主页。通过主页宣传企业的产品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企业建立主页过程中,要牢记一切为客户着想的原则,使用层次结构,提供从一层到另外一层的导航路径。所有的链接都应该是双向的,从访问者的角度出发,最多便用三个到四个层次,并且在所有层次上都提供一个从所有层次回到主层次的链接,访问者便能快速回到起点而不需要沿着链接的路径一步一步返回。 为了达到快速访问的目的,在网页设计上要越简单越好,图形的使用上越少越好。使用图像文件尽可能的小,但是又要充分地显示出信息,达到它所应有的效果。通过减少图像的色彩,减少图像尺寸,降低图片像素等手段来缩减图形,提高访问速度。 网站信息必须经常更新,一个很少更新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且每次更新的网页内容尽量要在主页中提示给浏览者,让浏览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二、网址推广 网址的推广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各种传统的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扩大影响。利用电视广告、印刷品广告、户外广告等其它方式。二是对用户群展开网上宣传攻势。主要的途径有:搜索引擎、网站合作、病毒性营销、网络广告、电子公告板(BBS)和新闻组、电子邮件等。 1、搜索引擎注册是网络营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现在,虽然搜索引擎的效果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有效,但调查表明,搜索引擎仍然是人们发现新网站的基本方法。因此在主要搜索引擎上注册并获得理想的排名,是网站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2、添加网页标题(title)——为每页写5—8个字的描述性标题,标题要简练,去掉不重要的词,要说明该主页、该网站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网页标题要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链接上,因此可以写得稍带煽动性,以吸引搜索者点击该链接。 3、添加描述性(META)标签——除了网页标题,不少搜索引擎会搜索到META标签,这是一句说明性文字,描述网页正文的内容,句中也要包含本页使用到的关键词、词组等。加粗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搜索引擎很重视加粗文字,认为这是本页很重要内容,因此,要确保一两个粗体文字标中写上你的关键字。 4、针对某些特别重要的关键词专门做几个网页——为了满足不同的人的需要,可以针对某些重要的关键词,专门做几个网页,每个网页中包含不同关键词、词组。例如无须在某一页上介绍你所有的服务内容,而是为每一种服务分别做一页。这样每一页都有相对应的关键词,这些页面内容因包含针对性的关键词,而不是笼统的内容,从而有更多的被访问的机会。 5、向搜索引擎提交网页——在搜索引擎上找到网站登录(AddYouURL)链接。搜索(robot)将自动搜索你提交的页面。目前主要的中文搜索引擎有收费服务,也有免费登录,付费网站通常可以得到更多的服务和保证,我数知名英文搜索引擎都是收费的。 6、网站合作也是互相推广的一种重要方法。合作方式包括内容共享、资源互换、互为推荐等。网站合作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基本思路是一样的,即在自己拥有一定营销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合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简单的网站合作方式是交换链接(或称互惠链接),是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网站之间的简单合作形式,即分别在自己网站上放置对方网站名称并设置对方网站的超链接,使得用户可以在合作者的网站上发现自己的网站,达到互相推广的目的。 7、病毒性营销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网址推广方法。病毒性营销并非真的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开展营销,而是通过用户宣传网络,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 8、网络广告是网络营销最直接的一种方法。网络广告的形式主要有:横幅广告、文字链接广告、插入式广告(弹出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赞助式广告、电子杂志广告、全屏广告、屏保广告、在线软件广告等。 9、电子公告牌(BBS)、新闻组也是一种推广网站的十分有效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公告牌、新闻组是由一些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Internet用户组成的非商业性园地,在这里不允许有纯商业性行为,商业性的广告的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有可能招致攻击,所以在这类园地中推广自己的站点,首先应选择与站点内容相关的电子公告牌、新闻组,先听听人们在谈论些什么,如果确实与自己站点内容相关,不妨从自己站点中摘取一些大家感兴趣或对大家有用的信息,并告诉出处,让用户自己决定访问你的站点是否值得。 10、电子邮件是增加访问量的重要方法,但前提是不能大量发送未经许可的垃圾邮件,要把邮件发给需要的用户,所以首先要收集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用户的邮件地址。收集的方法有:直接查阅现有客户的邮件地址,这是可充分利用的最好资源;在网站上建立留言薄之类的栏目,留下留言者的邮件地址;建立与产品、服务内容相关的讨论,留下参入者的邮件地址;可从专门邮件地址服务商从获得,有的是免费,有的是付费的;也可采用专门的软件来收集邮件地址。有了邮件地址后,可每月或隔月向用户发送产品信息,如新产品介绍、优惠券等其它促销信息。还可以在你发出的每封邮件中创建一个“签名”,签名中可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网址和一句你的企业的描述。 三、信息 网上信息也是网站的一个主要功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可以一切有利于企业形象、顾客服务以及促进销售企业新闻、产品信息、各种促销信息、招标信息、合作信息、人员招聘信息等等。研究表明,大多数消费者访问制造商的网站是为了查找公司联系信息或产品基本信息,网站提供的有效信息越详细,用户的满意程度越高。lang="EN-US" 四、顾客服务 无论对任何企业,顾客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提供了更加方便和高效的顾客服务手段。常见的网上顾客服务手段有:FAQ、论坛、电子邮件、在线表单、即时信息、聊天室等。尽管在线服务的手段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但在强调在线服务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工具的使用,比如电话和普通邮件。选择顾客服务手段,不是区分是网上还是网下,而是综合考虑效率和顾客满意,最理想的方式是根据顾客需要特点,采取网上网下顾客服务手段相结合。优秀的在线服务可以节省大量的服务成本,同是增加了顾客满意度,一个网站应该采用哪些在线服务方式取决网站的具体情况,只要能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需要,在线服务就是成功的。 五、网上调研 网上市场调研是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搜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活动过程。企业网上市场调研是准确判断市场、科学营销决策的需要,对于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取得最佳营销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在市场调研整个过程中,收集市场信息资料工作量最大,耗时最长,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传递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最省的费用,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开辟了新的市场调研模式,是企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网上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有:网上搜索法、网站跟踪法、在线调查表、电子邮件调查、对访问者随机抽样调查、固定样本调查等。 网上搜索法是利用搜索引擎,通过检索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二手资料。如在调查咨询公司的公开性调查报告,大型企业、商业组织、学术团体、著名报刊以布的调查资料,政府机构的调查统计信息等。网站跟踪法就是对一些提供信息的网站进行定期跟踪,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收集记录。在线调查就是在网站上设置调查表,访问者在线填写并提交到网站服务器,这是网上调查最基本的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调查活动。电子邮件调查同传统调查一样,将设计好的调查表直接发到被调查者的邮箱中,或者在邮件正文中给出一个网址链接到在线调查表页面。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用户成份加以选择,并节约被访问者的上网时间,如果调查对象选择适应,并调查表设计合理,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问卷回收率。对网站访问者的随机抽样调查就是利用一些访问者跟综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某些访问者进行调查,类似于传统方式中的拦截调查。固定样本调查就是用合理的抽样技术,选定固定样本用户,这些用户要经常上网,对固定用户直行必要的培训,说明调查目的,提出一定要求,由各样本用户按照要求,将所要调查的内容记录下来,定期提供给市场调查负责人。 尽管网上市场调研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也应看到,网上市场调研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调查结果有时会出现一定的误差,网上调查也不能满足所有市场调研的要求,应根据市场调研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网上调研和网下调研相结合、自行调研和专业市场咨询调研相结合的方针,以尽可能少的价值,获得尽可能可靠的市场调研结果。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即通过Internet进行营销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这就是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因其具有互动、高效、低成本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征,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的环境,对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和营销渠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营销作为新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也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向纵深发展。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网络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企业开拓营销渠道,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营销技巧论文:营销判技巧 一、营销、销售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如果要是说,我相信任何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手段及方法,讲也讲不完。那在这里把我们的一些心得体会及一些经验总结告诉大家。在世纪之交的二OOO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还没有完全消除。从九七年下半年起,名酒已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到九 八、九九年,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红酒产销更加困难。面对如此残酷的市场形势,我们坚信: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此种渠道层级可谓传统销售渠道中的经典模式。然而,这样的销售网络却存在着先天不足。在许多产品可实现高利润,但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不仅瓜分了渠道利润,而且经销商不规范的操作手段,如竞相杀价、跨区销售等,常常造成了严重的网络冲突。更重要的是,经销商掌握巨大市场资源,几乎成了厂家的心头之患--销售网络漂移可控制性差,成了说不定哪天就会掉下来的一把利剑。由此,目前的销售网络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1、渠道体制: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传统的销售渠道体制是金字塔式。因其强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向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这样不但会错失商机,而且还会造成人员和时间上的资源浪费。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落实。因而,许多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销售渠道短,增加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多,则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我公司模式就由多层次的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即厂家--经销商--零售商,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 2、渠道动作:以总经销商为中心变成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 销售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销售工作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产品铺到消费者的面前,让消费者见到。二是如何把产品"铺进"消费者的心中,让消费者乐得买。 (1)在过去企业把产品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一级一级地分销下去。由于网络不健全,通路不畅,终端市场铺开率不高,渗透深度不足等原因,经销商无法将产品分销到厂家所希望的目标市场上。 (2)产品进入零售店后,提放到什么位置,如何展示陈列,POP广告如何张贴,补货能否及时等等,些终端工作经销商往往做不到位,影响终端销售力。 (3)厂家的销售政策无法得到经销商的全面执行,其结果是厂家的经销力度越来越大,但促销的效果越来越差。 (4)厂家与经销商的利益矛盾,使得厂家无法确保一个稳定的市场,经销商无序经营、窜货、降价倾销现象屡禁不绝。 故厂家调动经销商积极性的成本越来越大,导致厂家无利经营。 通过实践--血的代价。我公司一方面通过对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各环节的服务与监控,使得自身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各渠道环节到达零售终端,提高产品市场展露度,使消费者买得到;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出样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使消费者乐得买。 3、渠道建设:由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 在伙伴式销售渠道中,厂家与经销商由"你"和"我"和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由油水关系变成鱼水关系。厂家与经销商一体化经营实现厂家对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经销商形成一个整合体系。渠道成员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追求双赢。厂家和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很多,如: 1)联合促销。厂家和经销商共同进行促销,如合作广告、陪同销售、提供销售工具等。举例:①经销商出小姐,公司出钱或对半;②做门头广告;③派业务主管。 2)专门产品。厂家为经销商提供专门产品,既可以增强销售网络凝聚力,也可以减少消费者购买时对价格的比较。如厂家帮经销商或大饭店、宾馆、高级娱乐场所专门生产某一产品品牌,以及经销商买断某一品牌经营。举例:看画册,举北京、苏州、无锡碧波花园。 3)信息共享。厂家与经销商共享市场调查、竞争形势、消费者动向等方面的信息。 4)培训。即厂家为经销商提供销售、产品、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提高经销商的销售和管理水平。 营销技巧论文:经济学视角下市场营销技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也变得更为重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过程中,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所以在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市场营销,并对市场营销技巧进行改进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常用的市场营销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企业的营销模式带来新的启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市场营销;经济学;企业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企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是在不断地扩充市场。企业通过对当下市场现状的分析,对国家政策的研究,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营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的模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新兴企业,在优质市场营销模式下经营,外加一些成熟的营销技巧,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壮大。反之,如果一个老牌企业,不注重自身的市场营销,只是盲目的蛮干、瞎干,固首传统的营销模式,那么这个企业就要走下坡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很难生存下去。由于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建立之初,企业就开始关注营销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服务现代化经济,我们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当下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对传统市场影响做出适当的变革。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发现,在市场交易中消费者关注的是经济实用性,商家关注的是利润最大化,而政府则关注市场经济的全局发展、长远发展、健康发展。以上三者的关系在市场营销的模式中必须得到全面考虑,因为只有这样,企业在能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中站稳脚跟。由此可见,将经济学知识引入市场营销技巧,并结合市场现状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市场营销技巧 (一)严格控制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各个行业的经营者犹如雨后春笋,市场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经营者,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企业想要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首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商品的质量,商品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经过调查得知,顾客在选择一种商品时,大部分顾客宁可支付高额的资金,也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商品,对于价格低廉的商品则不关注。从经济学分析这种状况,也就是顾客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实用性,质量可靠的商品相比质量一般的更具有经济实用性。另外,优质的商品质量会打造一个企业的品牌,优质的服务则会成就一个企业品牌。目前,我国的经济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在消费市场扩大的过程中,消费者在关注商品质量的同时,也会关注企业的服务态度、服务理念,也就是消费者在企业眼中的地位。因为消费者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所以企业应该端正服务态度,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样就会使自己更有发展。另外,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前期服务或者后期服务都会作为一种消费的附加值,会让消费者更加有兴趣。例如海底捞火锅店,该品牌自创建伊始保持了“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并以贴心,周到,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纷至沓来的顾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目前,大众点评海底捞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国十佳火锅店的良好评价,海底捞就是结合其独特的服务理念和优质的商品质量来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也证明了优质服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运用好“口碑宣传”技巧 一般意义上,企业的商品宣传主要有两种渠道,其一,广告宣传,其二,顾客口口相传。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消费者对商品的宣传效果远胜于广告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对消费者的宣传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观察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消费者评价很高,甚至做到了有口相传的程度,例如,乐仁堂、老干妈、狗不理包子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消费者都有一种分享心理,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时就会主动宣传,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其效果可能远胜于广告效应。通过提升企业口碑,不仅可以做到良好的企业宣传工作,还可以降低广告费用,节省企业的成本,直接提高了经营利润。口口相传的营销效果要高于广告宣传,消费者之间的宣传更加具有说服力,因为这是消费者之间推荐的结果。但是,“口碑”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对企业自身的要求更高,企业必须真正的做到了优秀,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如果企业做的不好,那所谓口碑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三)运用“薄利多销”营销技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价格战”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企业营销模式。前文说过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关注的是交易的经济实用性,在同等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单个商品的价格来实现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在“薄利多销”的营销模式下,企业虽然单个商品的利润被降低,但是消费者在购买中节省了消费支出,持续购买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宣传的力度就会加大,进而企业实现“多销”,这样下来,企业不仅总利润不会低于竞争者,而且还会在消费者宣传过程中收益。所谓的“薄利多销”并不是指在交易过程中所有的商品都较低出售价格,在当下的经营模式下,“薄利多销”又被赋予了新的使用方法。目前,商店在经营过程中总会退出优惠商品,或者固定每月的几天为优惠日,这样就会通过某一部分“薄利”商品来吸引一大部分顾客到店里消费,于此同时,也会对其它商品带动消费。另外,还有在商品购买时的赠送模式,某些消费者购买较多的商品会和其他商品绑定在一起,通过较低的价格将其他商品推销出去。以上都是“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现在商家给这一概念赋予更多的意义,运用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获得的经营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 (四)扩展经营渠道 在企业商品交易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商家依次、逐层进行买卖,这样就出现了最终商品的使用者是经过好多个批发商才买到商品,中间商越多,商品的差价越大。在新形势下,随着交通的越来越发达,针对大型用户企业可以采用直销模式,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的中间商,也会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直销的模式在当下已经逐渐开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种经营思路很新颖、很有创造力,很符合当下的经济模式。直销模式的推出也就扩展了企业的经营渠道,不止依靠传统的单一批发式的销售模式。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针对大型客户可以直接进行上门服务,这样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还可以为企业维护了一批固定客户,同时企业的商品利润并没有收到影响。但是,针对零散的消费者,企业还是要采取传统的批发模式,因为对零散客户进行直销的成本太高。经营模式的灵活运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国外的很多知名品牌都采用了直销和传统销售模式的结合使用,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营销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也变得更为重要。通过从经济学角度对市场营销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口碑宣传、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扩展经营渠道这四种市场营销技巧提高自身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本文对市场营销方式的分析研究会对企业的营销模式技巧的运用和经营思路的启发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韩宝军 单位: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营销技巧论文:文化营销的内涵及技巧 人是一种具备文明意识和文明要求的动物,人类除了依靠实践活动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改造周围环境之外,总是希望把简单的生存活动上升到一种更美、更真、更善的境界,这种升华过程便维系着文化与经济。所谓文化乃是人类习得的行为,即所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观念、价值、习惯、技能、艺术和行为。文化与经济紧密相联。前商业部部长胡平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手是市场经济,一只手是文化。经济和文化双向推进,实现一体化,这是世界性的潮流。”因此,对营销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经济范围,而必须充分认识到营销中文化的巨大作用。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实行文化营销策略,注重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从产品开发到商标命名、广告宣传等都渗入浓郁的文化气息。具体来说,文化营销应该包括如下三大方面的核心内容: 一、营销行为必须适应营销对象的文化背景 文化是市场营销活动存在的土壤,是营销行为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要求营销行为与它协调一致,符合它的要求和规范,融入它的背景之中。众所周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内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也有着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态度,不同的审美情趣,乃至不同的消费需求等等,我们在营销活动中必须符合文化价值观的要求。例如,我们民族以牙齿洁白为美,东南亚土著人却以牙齿黑为美,他们还经常口嚼槟榔染黑牙齿;现代的时髦女性以瘦为美,女性讲求“苗条”,我国古代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说;而非洲某部落偏偏以胖为美,认为女子越胖越美。妇女在不同的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致。在沙特阿拉伯,妇女并不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甚至不允许妇女驾驶汽车;在日本,妇女结婚后就必须放弃工作,回到家中“相夫教子”。美国人是急性子和随便的,相互之间直呼其名习以为常;而在中国,人们不喜欢同事直呼其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太尊重。日本人喜欢结识对手,以便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日本人一般也不说“不”,只是用“难啊表示不愿意;而美国恰好相反,喜欢单刀直入,先做成生意后再庆祝,并且如不同意会直说等。 这些,都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企业的营销行为必须依据营销对象的文化背景,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案:在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时,需从消费者所存在的文化背景着手;在为满足消费需求而进行促销时,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特征来加以精心安排;在树立品牌形象,也要考虑适应文化需要;在具体营销活动中,也必须考虑符合营销对象的文化风俗习惯,避免违反营销对象的文化行为模式。总之,文化具有客观性,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营销行为适应它,则会取得良好营销效果,能生存下去;如果不适应它,则会被文化淘汰出局。我们把这种营销行为必须符合营销对象的文化特色,称为营销的文化适应性理论。这方面是有过反面的典型经验的。美国坎贝尔汤料公司首次把其汤料推向英国和荷兰时,忽视了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由于荷兰的消费者熟悉罐装的汤料,不熟悉需要加水的浓缩汤料,因此,消费者拒绝接受,致使坎贝尔公司损失数百万美元。美国科尔盖特公司生产的.0*12#3!中国译为“高露洁”+牙膏,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畅销产品,当它进入日本市场时都出乎意料地滞销,市场占有率仅占45。调查显示,问题出在产品的包装上:该牙膏与日本狮王牙膏同属红白两色单纯设计,所不同的是前者红底白字,后者白底红字,美国人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象征活力、生命力;而日本人更喜欢白色,如日本国旗是白底上一轮红太阳。科尔盖特公司失败的原因,就是它漠视了日本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的色彩感觉差异和购买心理差异。 二、赋予商品和服务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追求文化性消费,追求一种文化精神满足。消费者从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慢慢向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转变,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重视商品造型、包装、色彩等外观美,注重商品式样是否流行,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品味等文化内涵。例如,山东曲阜酒厂生产的“曲阜老酒”质量的确不错,但最初销售却长时间不景气;后来改名为“孔府家酒”,并配以古朴典雅的装潢,给产品注入浓厚的文化情愫,结果深受消费者欢迎。肯德鸡、麦当劳在中国大陆走红,平心而论,其口味实属一般,但当人们坐在那简洁明快、带异国情调的餐厅,不仅是在品尝食物,更重要的是在领略一种美国文化。原来销路一般的绍兴黄酒,经过文化包装后诞生了“贵妃出浴”、“太白醉酒”、“武松打虎”、“八仙过海”等上百种艺术文化形象,使一坛价值不足!"元的黄酒经过艺术升华,在香港标价港元,在日本则标价!万日元,被外商誉为“东方酒文化的瑰宝”———这就体现了完全靠文化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另外,在房地产业营销中,同样也可运用文化营销。随着房地产业的竞争加剧,不少房产企业老板也打起了文化营销这张牌。位于上海河南路、复兴路的太阳城市花园中,开发商专门修建了特色雕塑广场———神牛广场,并在小区安放了汉白玉雕塑!""座,其中有罗马神话人物阿波罗、花神、丰收神等,每一个雕塑给消费者一个美丽传说,结果销路大增。又如,成都浣花溪一带的楼盘,借助依傍杜甫草堂的区位就势,打出“与杜甫为邻”的广告诉求,大大提升物业的文化价值。 三、发掘文化价值,开发文化产品,建立文化产业 文化是特定社会群体共同享有的东西,我们可以把文化发扬光大,挖掘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开发出文化商品。从另一方面看,文化商品其实又是文化的延伸。文化商品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说,一种文化会带来一种产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从文化系统的构成来看,文化由文化质、文化丛和文化系构成。开发某一文化质,我们可以开发一种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丛,我们可以得到系列文化产品;开发文化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种文化产业。例如,据考古发现,口红是女性化妆文化中最初使用的化妆品,最早出现在埃及。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把化妆文化推向前进,逐渐开发出胭脂、眉笔、眼影等化妆品,使化妆品由一个文化质慢慢演绎为一条文化产业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要拍摄地水浒城,使用后供游客观赏,游客可参与里面许多有关水浒文化的游乐和娱乐活动,并相应开发出许多水浒人物、水浒文化的产品,从而形成了水浒文化产业圈。美国访问剧团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巡回访问演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话剧时,场内演戏,场外卖文化产品,出售各种有关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形象等的玩具、纪念品,几场话剧演下来,几个集装箱的文化产品销售一空;美国迪斯尼公司通过塑造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创造卡通人物文化,这些形象人物以其独有的魔力风靡全球。这些让全球儿童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开创出一个不可估量的大市场。有关资料表明。另外,我国云南许多风景旅游点靠当地民俗文化吸引顾客,开发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从而也创造了极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总之,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必须学会利用文化进行营销。首先,企业要研究分析营销对象的文化特色,以此作为背景采取相应营销措施和策略;其次,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该注意商品的文化性,善于把文化注入到商品中去,增加商品的文化内涵;再次,企业应该利用文化和研究文化,并从文化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出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开发而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带和文化产业群落,创造和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法国商业部长朗歌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文化来争夺市场,也不失为一个高明的市场竞争战略。以上述及的三个文化营销的核心内容存在一个递进的关系,是逐渐深入的。当前有一种对文化营销的片面认识,要么把文化营销定义在第一个层面,要么第二个层面,要么只兼有二者,这都很不完善。笔者认为,真正的文化营销,理应包含上面三个层面的东西。 营销技巧论文:营销技巧培训体会感想 今天又去参加公司组织的营销培训和个人强化训练。参加这种培训以经不是第一次了,以前在哈药上班时也经常参加。每次参加后的感觉就是整个人又补充了一次新鲜的血液.. 每次参加这种培训主要是培训个人的心态与专业知识的提升,起到调整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个人能力(说白了就是增加销售的业绩)。这种培训的确能让你从中学到不少你平时所没有体会和你所了解到而没运用的专业东西派上用场,通过互动和交流再到实践从而提高销售过程中更好的应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达到成交的目地提高销售的业绩。所以这种营销强化训练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有机会参加这种培训的同仁请不要放弃机会,好好学习一下。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很多公司及企业花重金请一些知名的培训师来培训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员工,一大部分是为了提高公司的的业务与产值,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收益。(这里我想讲的是不管公司出于什么目地来培训大家,都只有一个结果是想让公司发展,让为公司效力的人拥有超过其它同行的能力,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提高管理层与员工的个人对人生观和价值关的看法,不断增加工作中积极性与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与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的概念等等做销售的几年来,我对此深有体会,而且还在不断探索学习过程中,我想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其实这个很重要,因为一个公司的命脉是什么?是人才与产品,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一个公司能力再大,有再好的产品,如果他没有一个好的,受过专业训练和具有很好个人休养与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销售人员去管理,开发,创新去推广产品的话,那么他们公司只有两个结果,一是破产,二是让其他公司吞并(个人的一小点心德观点,不代表众人看法)。人才是怎么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培训与实践创新得来的。没有人是天生人才的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得来的。对吗?答案是yes!因为只有过硬的人才,才能创造出过硬的产品,才能不断创新创造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比尔盖茨好像是讲过。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公司与集团愿意花钱来培训职工的原因。 我觉得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销售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业绩!就是走出去,说出来,把钞票拿回来。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和激烈的市场中,没有人去管你的过程只有人去管你成果(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业绩代表什么,代表能力,代表公司的产值增长,代表你今天成功了,代表你能把公司推广出去,能为公司打出品牌等等(个人看法哦) 就举个例说吧:如果今天老板让你把产品买出去,而你也很认真的,去做,去找客户,拜访客户走了很多路,还受了很多气,而且受到不少的挫折,但结果是你一个单也没成交,当你向老板交代的时候,你跟他讲你今天是怎么怎么去努力的,用心的..我想老板绝对不会听的,而且还会感到很烦,你很没能,没用,为什么呀?因为老板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你买不产品后所讲的理由与借口,因为商场如战场没有成交就意味着失败(个人看法不代表所有人观点)俗话说:“成者英雄败者寇,失败就没有理由与借口,只有什么?只有反思,思考那里做的不对,那个知识点没有用好,为什么失败,然后再去努力改进,去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有这样的问题要怎么样去处理,怎么样的应对。对吗?我想答案是yes!ok(个人观点,不代表众人看法) 我想说的不是批评失败,批评失败的人,而是想告诉失败要找到原因,找到为什么你不能完成业绩,为什么人家能完成,而我不能?问题出在那儿!所以也突出了学习与培训对于个人的成长与能力的重要性。还有做销售这个行业的人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方向与理想。因为只要你有了人生目标理想方向,你才会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奋斗,才能不断告诉自己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该向那个方向走。就像你要到某个地方去一样,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坐车,走路,坐飞机,火车等等方法,你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到达目的地。对吗? 既然这样,那么就没有不可能的事与做不到的事。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有不努力的人,而没有做不成的事。而且你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必须成功,我必须成功。 营销技巧论文:煤炭营销策略的实施和技巧诠释 论文关键词:煤业公司;营销策略;营销组合策略;煤业公司产品策略;煤炭价格策略 论文摘要:煤业公司要成功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必须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煤业公司产品策略、煤炭价格策略、煤炭渠道策略、煤业公司客户关系营销策略等有效的煤炭营销策略。当前煤业公司面临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部分矿井资源枯竭,煤业公司尚未完全建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组织的设置和运作尚不够科学合理,各种营销策略的实施尚未完全到位。 当前我国煤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矿井资源枯竭,产品开采成本居高不下,优质产品比例下降,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其次,煤业公司尚未完全建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组织的设置和运作尚不够科学合理,各种营销策略的实施尚未完全到位。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煤炭营销策略的实施和技巧做出了分析。 一、煤炭营销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煤炭产品用途与目标市场选择 煤炭产品从具体用途上看有许多分类,不同煤种、煤质又有其特定的使用方向。首先,煤炭作为燃料,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其广泛应用于动力锅炉、取暖锅炉、蒸汽机车、船舶、炊事及民用生活等:其次,作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炼焦、气化、液化、煤化工和煤制品(石墨、碳素)等;再次,煤炭作为辅助材料可用于建材业:如水泥、石灰、陶瓷制品的烧制等。煤炭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不用于直接燃烧,而是作为工业原料进一步加工转化,这是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只要认清这些用途和用向及用户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寻找与本企业生产条件、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目标市场,为特定的用户服务,煤炭企业就可以掌握市场主动权,按需组织生产,达到企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二)明确煤业公司的市场定位 1.价格定位。精明的营销人员知道他的用户的总成本是多少,然后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企业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和交易成本(运杂费),使得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处于有利地位。 2.质量定位。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用户。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市场份额、利润等各项指标都有积极的影响,如南屯矿选煤厂建成后,煤炭质量大幅提高,价格也由原来的380元吨,上升到490元吨,在以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出现预付款排队购买的现象。质量定位常常是企业获利颇丰的定位方法。 3.服务定位。例如:根据用户的设备状况,为用户做严谨的、切实可行的燃煤技术经济分析,根据用户的炉型进行配煤,从而会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三)实施市场占有策略 要和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特别是大、中型用户,要保持质量和价格的稳定性,也可签订中长期合同;要利用一切销售渠道,采用直销、经销、、配送、联营、易货贸易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市场营销网络;要采取灵活的销售手段,如销售提成、超价按比例分红等方式促销。 二、煤业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计划过程中,如果说目标市场的确定在于选取主攻方向,市场定位在于确定进攻方位,那么营销组合策略则是制定进攻的战术方案。企业的营销组合围绕对目标市场用户的心理定位而展开,各策略要协调配合以形成对目标市场作战的整体优势,而非某一单个策略的优势。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经营特色,通过营销组合充分体现出来。煤业公司必须根据自己的目标市场特点,进行各种营销策略的有效组合,以提高市场营销的整体功效。 图1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图 (一)煤业公司产品策略 1.适销对路。煤炭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用户对煤种、煤质的不同要求,搞好煤的洗选、筛选和各种煤的粗加工、精加工及深加工;提高煤炭的洗选率,减少原煤出矿;开拓无烟煤、精煤的高炉喷粉市场;利用洁净技术,发展型煤加工;建立水煤浆厂;开发煤层气;发展煤汽化、煤液化;发展配煤。 企业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煤炭配送中心,根据用户的需要配成合适的煤种和煤质。其次,实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工序、阶段都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实行全员全方位管理,形成全过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最终达到煤炭产品的灰分、水份、硫分、含矸率和发热量等均合乎用户要求。 2.提高信誉,完善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为使顾客满意并为了与顾客保持长期友好互惠关系,建立顾客忠诚的活动。急用户所急,想顾客所想是搞好服务的前提,而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即:买前及时为顾客提供本企业及煤炭产品有关资料,减少用户采购的盲目性,节约采购费用;售中解答顾客疑问,介绍保管使用知识,解决客户实际困难,帮助车船装运等,售后及时走访用户,了解使用情况和满意程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合理解决。 (二)煤炭价格策略 1.制定有利于煤炭价格合理。长期以来,煤炭价位一直偏低,煤炭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致使煤炭企业长期亏损,依靠国家补贴维持再生产。需求导向的按质定价有利于煤炭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从而符合用户和煤炭企业双方的利益。 2.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煤炭企业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资源的减少,都要经历兴盛、衰老、报废的过程。因此煤炭企业的价格必须要为企业带来收益,积累资金,为以后转移、转产做准备。 3.是由煤炭产品的特点决定的。煤炭开采后进行销售主要以固体颗粒和粉状出现,产品具有可延伸性,能够混配、洗选加工,从而扩大了煤炭的产品结构。 4.是由需求状况决定的。需求量大、销路好的煤炭要适当提高价格,需求量小,销路差的煤炭要适当调低价格。 由以上分析得出需求导向下的按质定价,煤炭企业在采用需求导向下的按质定价后,还要采用适应的议价技巧,即高质高价的煤炭产品要强调质量,把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质量好”的方面;低质低价要强调煤炭价格,使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价格低”的方面,从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三)煤炭渠道策略 第一,确定以直接销售渠道为主,力求主渠道长期稳定。对大型用煤企业实行直销定点供应,购销双方应在全国或省级订货会上直接签订购销合同,由铁路部门确定运量,负责承运。第二,选择合适的中间商。利用中间商的销售网络、业务经验、专业化和规范经营的优势,通常可以得到高于自营销售所获得的利润。第三,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管理系统。在用户调剂、价格确定、运力安排、货款回收、商务纠纷处理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管理。 (四)煤业公司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1.建立用户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营销。建成用户信息数据库,可以借此准确寻找目标客户,详细了解每一客户对煤炭产品特性的要求,保证按需生产、按需供货,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利用数据库还可以经常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其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方案,有效防止客户流失。 2.建立情感联系渠道,实施感情营销。企业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不仅与质量、价格等有关,也与用户的情感联系相通。只有打动顾客的心、赢得顾客的爱,才能顺利地把产品销售出去。关系营销要求煤炭企业与用户之间不仅要建立购销渠道,而且要建立起情感交流渠道,加深双方的情感联系,培养用户对企业的信赖。 三、结论 煤炭企业要适应竞争形势,继续转变观念,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和策略,努力开展关系营销活动,克服困难,真正走出低谷,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当前煤炭市场出现的好转趋势,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全行业增盈增效、可持续发展仍是一项很艰巨、充满挑战的工作。 营销技巧论文:电力系统营销技巧的改善诠释 摘要:供电企业如何提高营销技巧是当前电力企业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严重缺电的电力分配阶段到不断扩大电力生产,安全可靠供应市场的以销促产阶段,然后逐步进入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的新阶段。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力市场服务机制 0引言 在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入,电力工业以“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为改革目标的基本取向,在供售电领域将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开放供售电侧的经营模式,即市场机制。因此,各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技术支持,必须适应我国电力市场的需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营销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供电企业的生存,因此,对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如何改善电力系统营销进行探讨。 1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 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垄断已不存在,现在只有公平竞争和双赢发展。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为了具备强劲的持续发展力,电力营销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改变“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等旧的工作作风,以适应社会需求及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 近几年推出的供电社会服务承诺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在承诺的内容上,基本能做到一年一更新、一年一公布,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一些供电企业推出行风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行风责任状的实践证明,也是很好的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承诺服务,营销人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①实行业务公开,方便客户办事,接受社会监督。②实现“110式”社会服务联网,使“电力110”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③开展“示范窗口”建设,不断提高营销服务质量,树立起一批优质服务先进典型。④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升整体供电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总之,应该认识到规范的服务是供电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2转变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在营销观念转变的同时,必须及时地转变机制,完善和优化机构,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供电企业应考虑建立识别系统、管理模式、服务理念、服务内容等各方面全部相对统一的“客户服务中心”,所有“客户服务中心”应全部联网,并具有较完善的自动语音服务和24小时人工服务。 首先,从机构名称设置上突出为客户服务的思想,以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的营销意识。 其次,统一的模式,使客户在公司任何一级“客户服务中心”都会有一样的感觉;联网功能能及时准确的为客户提供远距离的信息服务;功能强大的自动语音服务,在降低员工工作强度的同时,还将提高服务内容的精确性和服务效率的迅捷性。 第三,在运作机制上实行质的转变: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简化用电办理手续,工作流程由“外转”变为“内转”。原来客户办理用电手续,必须亲自去逐个部门的“转”,还得逐个环节的等。客户服务中心实施集中办公,实现了“一口对外”和“一条龙”服务,用电手续办理实行内“转”外不“转”。如此,极大的方便了客户,充分体现了供电企业对客户的贴心服务。同时,为了进一步缩短业扩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须进一步考虑不断加强各部门和各环节对办理时限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使供用电双方都尽早受益。这样,就会逐步形成用电负荷迅猛增长,业扩工程持续上升,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客户企业双双受益,用电负荷再度增长的良性循环。 3转变方法,增强竞争实力 观念转变是前提,机制转变和方法转变是基础,其中机制转变是硬件基础,方法转变是软件基础。没有好方法的好机制是僵硬、呆板的机制;没有好机制的好方法是软弱、无奈的方法。因此,在转变观念、转变机制的同时,必须转变工作方法。作为供电企业,开拓电力销售市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化被动为主动,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缩短新装或增容负荷的投入使用时间。 为方便客户用电申请,各地供电企业已经逐步开通申请热线,客户只要在家中拨打这一热线,电力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服务,为客户办理有关手续,直至装表通电。今年,电话办理用电申请的办法已在全国逐步推广。还有如供电企业客户经理定期下乡办公,企业领导分片负责,现场解答客户疑难问题,同时受理用电业务,提供集中服务等等。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机制下,不断改良、改进营销方法,供电企业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转变手段,加大科技含量 营销手段在营销工作中致关重要,营销手段是否先进直接影响营销利润,先进的营销手段可以使营销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营销服务中,应积极改变传统手段,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开发和应用计算机及自动化系统,为开拓电力市场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4.1实现远方抄表自动化自动抄表系统包括高压客户远方抄表、低压和居民客户远方抄表和变电所远方抄表三大块。 现有的运行模式大多为:高压客户远方抄表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扩展而实现;低压和居民客户远方抄表通过采用低压电力载波技术和配变台区信息采集系统而实现;变电所远方抄表通过电话线和Modem通讯而实现的。 远方抄表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地节约了抄表劳动力,而且提高了月末电量抄见比重和线损管理水平。利用远方自动抄录的实时电量,合理地解决了客户当月电费分期划拨的估算问题,减少供用电双方在划拨电费数额上的纠纷,使客户电费划拨与实用一致,提高电费回收率和资金周转率。另外,通过系统查询功能,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在线的故障表计,减少表计故障后带来的隐性经济损失。 4.2实现多家银行的电费联网结算杂,技术难度较大,但采用多家银行联网结算,优势十分明显:①有利于银行间展开有序的竞争,促使银行提高电费回收的服务质量。②有利于降低电费回收成本。③有利于维护电力消费者的利益,因电力作为商品,消费者有权选择银行进行电费结算,多家银行联网结算,才能支持和保护这一权益。④有利于提高电费回收率和资金利用率,加快资金回笼。 4.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用化应不断拓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实用功能,利用系统实用功能增加服务内容、改进营销手段。不仅通过遥测数据可以了解和改善客户电能质量,实现高压客户远方抄表,而且在必要时实施欠费客户的限额控制,而不停止重要用电。 同时,通过系统的电厂监控功能,可以及时下达和监视地方电厂的发电功率曲线,实现发电功率曲线的定值管理。通过对地方电厂的计划监控,有力地支持大网大机组的运作,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4.4实现配变台区信息自动采集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及时掌握配变低压各馈线的实际运行数据,实现低压和居民客户的远方抄表,而且能实时上报低压供电故障,使客户用电故障报修变被动为主动。该系统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互联后,还能真正做到对故障的快速反应和抢修,减少客户的停电时间、增加售电量。同时,利用远方抄表数据,也进一步提高了低压线损的管理水平,为减少低压线损提供有力的实时数据。 5结束语 本文所作的简单陈述,希望能管窥电力市场这样的大课题,以供大家交流,电力工业的市场化经营,必然在给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挑战。 营销技巧论文:浅议超市营销技巧 超市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正在我国广为流行。不管是世界巨头沃尔马、家乐福,还是国内的京客隆、保龙仓……在大赚了一通之后却发现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难“伺候”了,不仅客流量逐渐下降,而且消费者的牢骚、不满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在经历了最初的惊喜、浮躁之后,对超市的经营管理与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超市的粗放经营正在经受一场来自消费者“精细化营销”需求的大考验。 现结合消费者所反映的超市经营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就超市经营中如何贯彻精细营销谈几点浅见。 一、残缺美与超市商品陈列 商品陈列作为商业零售企业的一种营销方式,在美化环境、促进商品销售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超市”的商品陈列却在观念、方式方法上有违营销的核心宗旨,主要表现为:过于整齐、美观,以致消费者“不忍下手”去“破坏她的美”。 商品陈列创造美,但美的目的是适应、满足和积极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有利于其做出购买决策,实施购买行为。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但美的单调、美的机械,极易使消费者在“适应”之后变得麻木,从而读不出其美,品不出其味。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著名的维纳斯雕像就美在残缺。客观地讲,商品陈列也应该有另一种美,那就是残缺的美。这不仅能调整消费者的购物节奏、购物情绪,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商品的销售。因为“残缺”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即这类商品是畅销商品,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商品,是不错的商品。而陈列整齐的商品,特别是一些新产品,也会给人一种错觉,但却是一种“无人问津”的错觉。面对“残缺”,面对其他人的“青睐”而残缺的商品,从众心理会使人们下定决心并赶紧去“拿下”。而面对“无人问津”的商品,又有多少人犹豫、彷徨,企业又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市场机会呢? 二、众里寻她千百度 信步超市,但见熙熙攘攘的顾客,忙忙碌碌的理货员,整整齐齐的货架,丰丰富富的商品,忽有“疑难杂问”,却难以寻觅排忧解难、传道解惑之人。已故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忆及成功之道时说过这样一些细节鲜明、发人深省的话:我父亲告贷了200元钱供我在嘉义开一家米店。卖米的时候,我用心盘算每家客户的耗用量,如果一家十口人,每一个月大约需要二十公斤米,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我按照这个数字设定标准,如果十口的人家一次叫了二十公斤米,我就等约摸一个月后,估计他们差不多缺米了,主动地将米送到顾客府上。若是一次只叫十公斤,则过半个月,我就要向他招揽生意了。由于当年叫米不像今天可以用电话联络,得靠人跑腿吩咐,相当不便,我这样“服务到家”的计划,带给顾客莫大的惊喜,顾客欣赏我的设想周到,决不会转向别家米店叫米。 某超市在优秀服务员的评比工作中出现了一桩怪事,某收银员连续多年获得顾客的好评,总分一直名列第一。究竟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人们不禁为事件的真相大吃一惊——原来,该收银员不仅服务热情周到,技术熟练,更重要的是,在为顾客找零钱时,她总是把钱箱里最新的钞票找给顾客。 王永庆在当时也许不知道什么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不知道什么是“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但他的成功,他在服务细节上的所作所为,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且也为我们今天提出“精细化营销”给予了重要的启发,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例证;收银员的成功也绝非偶然,它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精细营销”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现代市场营销学研究表明,消费品市场上的购买者多为非专家购买型,即消费者大多缺乏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徜徉于丰富的商品世界之中,眼花缭乱之际,如有疑问,找谁解答真的很成问题。旧时的商业形式虽有柜台相隔,但一问一答,亦颇多人情,颇多畅快,颇多明白。为了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竞争者提供更有效、更全面、更富有个性的服务,促进商品销售,超市可在相应柜组根据实际需要,为“无知的”消费者配上足够的导购员,配上相应的“商品博士”效果会更好。 三、想说爱你不容易 超市作为当前主要的商业形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套用一句歌词来说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第一,空气污浊。超市大多是中央空调,门户相对较紧,陈列的各种商品会发出各种不同的气味,加之消费者众多,使得一些超市的空气质量很成问题。这不仅不利于超市员工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减少消费者滞留的时间,减少消费者的随机购买几率,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过于拥挤。开架售货的超市,寸土寸金,许多超市的货柜之间距离较近,有的超市甚至在通道中间也摆上了摊位。过于拥挤的环境非常不利于消费者的选购,影响企业效益;容易使消费者、员工产生烦躁的情绪,造成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影响企业形象;不利于企业对销售现场的监控,容易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从而增加企业成本。第三,购物容易交款难。一方面各大超市普遍存在着排队交款的现象,令消费者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好脑袋或没带计算器的消费者往往在交款时遭遇尴尬:钱不够。第四,收银员公然贪污。超市收银员在收银时“四舍五入”,公然违法贪污应该找给顾客的零钱,而在机打的小票上却赫然表明“已找零”——这些零钱进入收银员个人的腰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以损害消费者权益,败坏企业形象为代价来谋求一己之私利的行为在很多超时仍在上演着。顾客想争回自己的利益,但为几分钱而“嚼情”,不值得,但心里很是恼火,除了“口出不逊”,向其他消费者传递消极信息之外,只好“敬而远之”了。第五,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犯了烟瘾无“地方”解决、要“方便”时却不方便、想尝尝之后再决定购买与否却断然不行、走累了歇歇脚却没地方等等,也只好与超市说“bay,bay”……。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更日益集中在服务上。如果能够不断改进服务中的不足,积极推出别具特色的、富有个性的精细服务,对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效益都是大有好处的。如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播放不同音量和节奏的音乐;为带孩子的顾客设置孩童“存放处”;为烟瘾大的人士设置“吸烟区”;为走累了的顾客设置休息座椅;为老年消费者或有残障的人士准备轮椅、全程陪购人员;为其他有特殊需要的消费者配上特殊服务工具和服务人员;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整齐”而随意把消费者的自行车搬到距原存放地较远的地方,以免消费者因一时找不到自行车而着急,等等。 实践证明,重视小事,“精耕细作”,方能成就大事。请记住,当你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时候,你一定能获得比竞争者更多的“货币选票”。 论文关键词:超市;精细营销;业态;服务 论文提要:精细营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出现的一种新理念,超市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其促销手段、环境布置、个性服务等均有许多值得探讨商榷的地方。 营销技巧论文:高职营销专业推销技巧教学实践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生产、建设等社会职业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学校需要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实践性教学,这一点在高职教育的营销专业课程中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职营销专业课程,对目前的教学形状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推销技巧,供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推销技巧;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 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在学习课程之后掌握经济、营销管理知识,对国内外的市场政策法规要有所熟悉。能够独立策划营销方案,而且在营销活动中要能够做好市场分析、在获取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市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掌握一定的谈判技巧,能够成功地将产品推销出去。 在市场营销的课程学习中,教师要能够开设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市场、岗位中的实际问题做出一定的分析与对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营销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学校在进行实践课程培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与创新手段,在课程培训时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综合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模拟环境,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技能;此外,教师还要能够改革教学内容与手段,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 二、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及其缺点 1.为了让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会选择一些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往往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复杂,教师在提问时也通常忽略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是否匹配。这种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是有缺陷的,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如果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是得不到答案的,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问的时候要由易到难,在这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全面考虑问题,能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实况操作能力,教师通常进行一些谈判、推销的模拟活动。例如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模拟商品买卖的商务谈判情景。需要注意的是,在模拟情景中只是针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谈判,一些市场行情也是临时虚构出来的,这就会导致情景模拟的不真实,往往会出现卖方漫天要价、买家拒不妥协的现象。 3.为了提高现代科技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学校经常购入一些电子教学软件来投入使用。市场营销专业通常使用的是电子沙盘。这种软件的使用也有缺点,因为软件程序的编写人员只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不具备营销经验,在编写软件时只是根据教科书的内容,不能够模拟出真实的场景,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没有体现出来。由于软件的程序有所限定,学生在操作时只能按着软件设定的步骤,自己难以自由发挥,这就会导致学生策划出来的营销方案没有特色。 4.在市场营销专业中,最重要的一个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外岗位实习,它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市场环境,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推销技巧,企业通常不会把学生安排到推销岗位上,而是把学生安排到导购、前台等不重要的岗位上,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将学生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这种岗位实习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找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一所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班举办了一次营销实战活动。具体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下:笔者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将六十盒肥皂分给学生,前三天让他们到小区进行推销零售,后两天的时间由学生寻找经销商。每天晚上都要开会,学生在会上汇报当天情况,由笔者进行评价并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这次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提高了推销谈判技巧,凸显出了这种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三、营销实战教学实践的优点 在这次营销活动中,学生去小区进行推销时要自己选择摊位和推销的时间与方法。这一决策过程就需要学生运用平常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市场情况分析与调查。第一天,学生按着平时的上课时间去小区进行产品推销,在第一天的销售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一时间段小区里几乎很少有人在走动,这就导致销售量较少,收获不大。学生在一起商讨、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一时间是上班时期,所以客流量较少。于是第二天学生们改变营销策略,改为早上六点钟、中午下午的上班时间到菜市场去推销产品。果真销售状况好转很多。在销售过程中,学生还充分研究了消费者心理。中老年妇女在购物时往往买廉价的东西,而青年人则选择较高价格的商品,针对肥皂这一产品价格,学生把推销的重点确定为中老年妇女。经过这一些的调整变动,学生发现他们的销售数量在短时间里得到了提升。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营销人员在实际的推销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突发状况,这就要求营销人员能够在工作中随机应变。在这次的营销活动中,有的学生就遇到了这样的突发情况。有组学生在市场摆摊营销时遇到了市场管理员,学生在向市场管理员出示实践证明后,市场管理员没有妥协,要求收五块钱的卫生管理费。但是学生卖二十盒肥皂才能够赚到五块钱,所以学生并不愿意支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向市场管理员进行耐心解释,并说明这次活动是学校要求的,与学分相挂钩。最后保证在收摊后一定会将摊位周边打扫干净。在学生的解释下,最终市场管理员妥协了。在当晚的会议中,笔者问学生:“如果市场管理员还是坚持收取卫生管理费,那该怎么做?”他们快速回答说可以送一盒肥皂给市场管理员或者重新寻找合适的摊位。对于这种突发事件,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快速反应做出决策,直接说明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得到了提升,这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以提高的,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才能够得到提高。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全方面的锻炼。大多数学生在以前都只做过一些发传单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推销产品的经验,这一次实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以往没有的突发状况,在面对这些困难挫折的时候,学生并没有退缩,而是随机应变相互鼓励,一起并肩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过这次活动,学生逐步树立了信心,学会了从容应对困难,勇于拼搏。 四、提升推销技巧的课程教学策略 要想提升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推销技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第二阶段,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校外营销实战训练活动。第一阶段的课堂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模拟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况演练。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较有吸引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学生能够自动参与到这一教学环节中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实战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的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内容如下。 1.教师在情景模拟教学之前要精心做好备案工作,教师要能够整理出不同的营销活动情况,将这些案例进行分类,划分为几个具体的教学主题,在安排课堂情景模拟主题顺序时要遵循一定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有个适应过程。第一,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主题具体划分,并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制定出相关的场景。第二,在学生分组模拟时,小组长抽签选择模拟情景主题,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扮演,例如销售人员、非理性客户、企业经理、社区管理人员等。在模拟情景中学生要能够完成事先设定的情景教学内容,例如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针对销售细节的谈判、对于顾客的不同意见做出处理、谈判中使用的技巧、售后提供服务三包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个模拟情景中学生要能够注意相关的礼仪。第三,教师要将模拟情景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整理成资料发给学生,例如怎么安排角色、如何查找相关背景信息资料、如何布置模拟场所、应该准备的台词等。学生在课前应该将这些方面的内容查阅清楚,提高模拟课堂的效率。第四,在模拟情景活动开展中,学生要认真完成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顾客的不同意见做出处理、巧妙使用谈判技巧、提供售后服务三包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在活动结束后,学生要能够针对模拟情景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总结与反思,教师再补充一些具体的意见,以帮助学生再下次模拟课堂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在这一活动总结中,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模拟情景活动中,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教师在活动中要能够积极地创造一切条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传统教学中通常将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扮演旁观者的身份,缺乏一定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模拟情景,在安排角色时一定要将每一名学生都安排到位,让每一名学生都活跃起来。不能只关注个别学生,那样会打击其余人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要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只有进行有效的指引,给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模拟情景教学就是一个教师充当导演、设定情节与场景,学生充当演员的活动,这一过程既要求教师完美地营造出逼真的情景氛围,又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能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最后,模拟情景教学是一个实践课程活动,这就要求教学过程的实效性。模拟情景教学是通过不同情景的案例再现,让学生学习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所以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要能够端正态度,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整个活动中要保持严肃,切不可搞形式主义。 2.在第二阶段的校外营销实战训练活动中,首先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能够为校外营销实战训练活动提供岗位、培训人员和活动场所。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想完全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实践课程的效率,学校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具体安排如下。学校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企业可以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产品知识,让学生知道销售的具体流程,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以及参加一些售后服务、门店观摩的活动。学校要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企业与学校在比赛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每个店面安排企业监督员一到两名,学校再安排两名教师,组成监督小组,防止犯规现象的发生。教师与监督人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得进行干预或指导。参赛小组以比赛期间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作为胜负的评定依据。对于优秀获胜小组与个人,学校与企业可以颁发相应的证书与奖品以示激励。企业还可以将优秀个人作为储备干部来培养,在其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参与工作。在小组比赛训练活动中,学生在观摩现场时可以了解各类商品的相关知识,能够了解现实工作中的一些销售技巧与促销的办法。教师在比赛结束后要对比赛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要分析比赛期间自己所运用的销售技巧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省。通过校外营销实战训练和赛后的自我总结,学生能够更加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工作中来,提高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思维能力,为应对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营销技巧论文:浅析中小型商业银行营销技巧 [提要] 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是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想生存发展,中小型银行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否则,它只可能面临两者选择:一是通过灵活的经营管理和正确的市场战略升为第一集团;二是被更大的银行兼并收购,或沦为第三流的银行,通过收缩业务定位于狭小的细分市场。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应该考虑选择争取在几年内跨入第一集团。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其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关键词:中小型商业银行;营销技巧 一、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展方向 稍留心近来银行业的动态,就可以嗅到一种“硝烟弥漫”的味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不断放松,尤其是加入WTO外资银行将带来的预期冲击,各家大小商业银行纷纷使出浑身招数,展开空前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如,“网点大战”、“概念大战”、“广告大战”等。在如此竞争态势下,商业银行纷纷认识到唯有尽快转变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策略,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营销”作为竞争新策略正日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营销管理也不断被商业银行所采纳、运用,逐步渗透到其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竞争的特点。 无疑,营销管理是符合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化发展趋势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竞争更多地仍还停留在初级水平。营销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战略工作,不是零星的几场大战就能充数。更重要的是,同一行业中,规模不同、地位不同的竞争个体,其营销战略选择是不一样。中小型银行的处境比较特殊,其未来发展也因此尤为受到关注。即使不考虑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小型银行也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小商业银行在地位上与“国有四大”有很大区别,未得到监管部门的平等对待。可以说,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是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想生存发展,中小型银行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否则,它只可能面临两者选择:一是通过灵活的经营管理和正确的市场战略,升为第一集团;二是被更大的银行兼并收购,或沦为第三流的银行,通过收缩业务定位于狭小的细分市场。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应该考虑选择争取在几年内跨入第一集团。这一目标的实际,有赖于其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二、中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以下优势:存在规模优势,业务量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机构网点星罗棋布,吸储能力较强。另外,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受到国家特殊政策的优惠,而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信誉作为后盾,不存在倒闭的担忧。 但是规模优势不等于规模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组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商业银行存在呈“U”形的平均成本函数,是典型的适度规模产业。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润率普遍比国有商业银行高。中型银行虽然有实力、规模上不能与工、农、中、建同日而语,但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弱点所在。首先,资产质量较好,无历史包袱,不承担政治功能;其次,我国中小型银行大多是按照西方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的,管理相对较规范;再次,中小型银行起步较晚,受经营规模的限制,对电子科技设备和软件开发投资不足,但同时也因此具备“后发优势”。比如,招商银行,近年来一直强调金融创新,先后投资数亿人民币购买最新的高科技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招行成功开发的“一卡通”,现在仍是拳头产品,成为招行储蓄强劲的增长点,大大弥补了网点少的劣势。 三、中小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清楚和确定了对手和目标以后,就可以根据自身优劣势来选择进攻的战略。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战略可供中小型银行选择: 第一种战略是直接向竞争对手正面挑战。它向对手的主要业务发动攻击,而不仅仅是针对其弱点。这时它们主要是采取价格调整、服务扩大、服务创新等手段直接向对手发动进攻。要实行“纯粹”的全面进攻,进攻者需要的是超过对手的实力。这种挑战方式适用于中小型银行向地方性银行的攻击。进攻的方式往往是大量投资与降低成本,然后以价格为基础攻击(主要指对客户的贷款定价方面,而非高息揽存)。这种非常快地降低价格的方法是建立在持续有效的正面进攻战略的最有效的基础。 第二种战略是从细分市场上瓜分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一个等待受攻击的大公司往往是最强大的,但是,它本身肯定有薄弱环节。因此,它的不设防也是进攻的目标,这样的进攻在营销上十分有效,特点适用于资源少于对手的攻击者。中型银行的进攻可以沿着两个战略角度——地理的和细分市场的,地理上的进攻可以力图在竞争对手业绩比较差的领域发动进攻,其前提是这处地区必须有管理机制同样灵活的地区性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追随者,中小型银行没有足够资源来占领所有的业务市场,而且也不科学,因此必须将资源集中到关键的地方。市场细分战略是中型商业银行的正确战略选择。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广东发展银行确立了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营销客户的发展战略,同时开发出了“保单仓库”、“标准仓单”、保负、品牌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自己的特色业务,由此大大提高了其细分市场的占有率。 四、构建我国中型商业银行竞争优势 市场挑战者的战略目标是盈利前提下的市场份额提高,否则它们是没有出路的,但作为挑战者不能只依靠一种战略要素,它的成功取决于设计出一套能随时间推移而改进其地位的总体战略,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这样的战略有三种:1、总成本领先;2、标新立异;3、目标集聚。 中型商业银行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从长远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它不太可能获得比四大商业银行更具优势的成本,而目标集聚又足以使它们满足,因此标新立异战略成了唯一的选择。中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标新立异战略,逐步在其细分市场上取得主动地位。标新立异战略要求中型商业银行要拥有更强的营销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这一切当然必须获得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制定标新立异战略以建立中型银行的长远竞争优势,其重要的环节是建立细分市场的客户对银行的忠诚,以抵抗更大银行的竞争,这一需要在战略和制度中得到确定。对中型银行来说,要确立起市场地位,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全员营销的组织系统。标新立异的战略,要求银行对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地了解,推出更高质量的金融产品,然而仅仅依靠银行的市场部和客户服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财务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这就需要整个银行系统的工作人员明白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才能推出符合他们的服务。除了全员营销的观念外,它们还需要考虑市场营销组织的建立方式,银行的营销能力将最终取决于银行的组织形式。 2、建立非严格定量的激励机制。严格定量的考核和激励是与职权分明的职能性组织相对应的。中型银行作为挑战者,必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金融创新和开拓市场对它们至关重要,而这两件工作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公司的激励机制是严格定量的,那么其创新能力必然被削弱。墨守成规的做法只会使这个战略流于形式,而非定量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新性和开拓精神。中型商业银行要树立起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同的形象,必须在创新能力上更胜一筹。 3、建立客户经理制度。客户经理制度已经成为当今银行业的基本营销制度,客户经理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银行市场拓展的效果与经营绩效。因此,如何提高客户经理的素质与能力就成为国内各大银行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在其中,大客户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据美国著名学者雷奇汉的研究:如果企业能使“客户跳槽率”降低1%,企业利润就会翻一番;国际某著名保险公司通过分析和计算也发现,常客率增加1%,销售人员的年收入可增加20%。 营销技巧论文:石化企业产品的营销技巧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石化企业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由于石化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在市场营销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市场营销意识淡薄、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以及市场分析能力不强、营销体系不健全、营销人员素质不高等。石化企业营销技巧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石化产品的销量,根据石化企业的特点,石化企业应该搞好市场调研,更新营销理念;科学的处理信息,抓住潜在的商机;做好售后服务,保持现有的市场;健全营销管理机构,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开展网上营销等来完善营销技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竞争力,促进石化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石化企业 营销技巧 潜在市场 售后服务 网络营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加入WTO组织,我国的经济模式已迈向市场经济并在逐步的成熟。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营销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营销技巧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国石化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石化企业必须做到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符合石化企业发展的营销技巧,提高石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石化企业的发展。 一、对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1.石化企业的特点 石化企业在我国是垄断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竞争的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石化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1在我国,石化企业多为国有制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受到了政策的保护,但同时也制约了石化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 1.2石化企业竞争力不高,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显得捉襟见肘,不能从容应对。 1.3石化企业多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资金力量雄厚,技术水平高,具有技术优势。 1.4石化企业影响范围广,有广泛的基础和独特的文化。 2.石化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市场调查研究,对市场的分析能力不足 我国石化企业多为国有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政策的保护,因此在市场销售中,都会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压力小,从而造成了石化企业缺乏市场调研,对市场的发展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的把握市场的发展形势,也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销售模式[1]。对市场分析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的了解市场的信息,给企业的决策带来了困扰,不能使产品和市场结合,产品脱离市场,没有了竞争力,也就无法使企业获利,影响到石化企业的发展。 2.2市场营销意识不强 石化企业的垄断地位和国有性质,决定了石化企业的发展,并且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石化企业的产品在计划经济中的销售,都是政策有计划的调配,石化企业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因此是只顾生产,不管营销。在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的生产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只有符合市场要求才能增强竞争力,实现更好的效益[2]。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促销、产品的销售,从事与市场营销有关的活动。石化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造成产品的严重滞销,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营销人员素质不高 石化企业的营销体系不健全,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营销人员大量流失,营销力量受到影响。石化企业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营销需求,不能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 二、完善石化企业营销技巧的措施 1.走进市场,做好市场调研,更新营销观念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需求的,因此要想做好营销就要以市场为导向,走进市场,搞好市场调研。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的员工,凡是能够接触到市场的员工都可以进行信息的搜集,尤其是销售人员。能够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资源,从网路中获取市场的情况,包括竞争对手,发展趋势,自身的优势和缺点,都要在满足市场的基础上,做认真的分析,使产品能够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到从市场出发,最后回归市场,就是市场——生产——销售——市场的良性循环[3]。石化企业要通过对市场的具体分析,来预测和把握市场的变化,开发生产适应市场变化,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保护现有的市场 市场经济下,竞争最为激烈,需要满足市场的全面需求,因此,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应该做到良好的售后服务。优质的产品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牢牢抓住现在的市场,并且开发影响潜在的市场。 3.开发潜在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石化企业应该成立专业的信息部门,做到对信息有效的收集,建立信息网站,扩大信息的收集途径,及时处理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从中总结出反应市场动向的决策,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军,扩大市场范围[4]。不能只盯着眼前,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努力开发新的市场,只有不断的培养潜在的市场,才能把产品更有效的销售出去。 4.健全营销管理机制,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 营销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销售的适当调整,发挥管理的协调作用。加强对营销队伍的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5.网络销售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提下,出现的新的销售模式。石化企业要运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开发电子商务,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网上销售。网上销售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减少中间费用,节约开支,降低成本[5]。 三、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市场经济也在逐步成熟,从而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石化企业要想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远的发展,就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的优势,实施正确的营销手段,运用合适的营销技巧,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声誉,在市场中稳定的发展。 营销技巧论文:保险营销团队教育训练实施技巧分析 【摘要】为使营销团队成员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知识和技巧,在销售团队的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对团队成员进行教育训练,以提高其专业水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本文从团队教育训练内涵出发,分析了团队教育训练规划方法与实施技巧,以求达到团队教育训练目标。 【关键词】保险营销团队 教育训练 PESOS训练程序 一、团队教育训练及目标 (一)何为团队教育训练 团队教育训练是指利用团队资源,使团队成员正确、有效率、敬业地从事其工作,使其工作品质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它包括一切促使团队成员成功的手段。一般来讲,保险团队教育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新人的训练辅导、绩优人员的训练辅导、业务主管训练辅导和营销团队经理的自我进修。教育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知识、态度、技巧三个方面。员工首先要具备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但仅有专业知识,知道如何做还是不够的,因为知道做而不想做或不愿做,还是不能完成工作目标,他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有了必要的知识、具备了良好的态度,但不懂得工作的技巧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仍不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因此团队教育训练是一项能够增加团队成员知识,建立适当的态度,发展合适的技巧,并且反复使用这些技巧,直到形成一种习惯为止的日常性工作。 (二)团队教育训练的目标 为使营销团队成员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知识和技巧,在销售团队的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对团队成员进行教育训练,以提高其专业水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销售团队教育训练的目标一般包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专业知识、提升推销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与团队成员素质、减少团队成员脱落现象等。 二、团队教育训练规划 保险营销团队的工作主要是保险的推销和服务。团队教育训练之前要先了解团队成员的知识、态度、技巧等现状,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组员在推销过程中的优点及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训练。 (一)诊断 诊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记录、观察与谈话。记录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团队整体、小群体和个体的工作状况。例如销售了多少张保单,销售的险种是什么,业绩如何,续保率如何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团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但是记录与资料只显示过去我们做了什么,它不能告诉我们造成结果的原因。如果发现了问题,我们还必须要进一步发掘产生问题的原因。观察和谈话则是寻找原因的有效方法。观察时要注意业务员的出勤率、情绪、各类集会和培训的参与度。在和业务员一块实地展业时,观察他是否将所学的知识、技巧适当地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了解业务人员的知识、技巧和态度,以及判断他们已经形成的习惯,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确定需求 精确地诊断业务人员的训练现状和原因之后,下一步就是决定教育训练的需求。一般说来,销售人员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多层次的,这时团队的主管必须找出主要矛盾,明确教育训练的方向。例如,团队新成员的工作态度不佳,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业务技巧差引起的业绩较差,进而对工作前景产生负面看法。如果对这部分新成员的培训是以激励和事业前景为主,那则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恰当的培训需求应以销售技巧为主,以激励和事业前景培训为辅。 (三)确定培训层次和内容 对于新人、有经验的业务员、业务主管等不同团队成员的培训其层次是不一样的。在每一个层次之内,团队的每个成员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培训的需求既要按照培训对象的整体水平来确定培训层次和内容,又要合理地考虑到团队成员内部的差异性,合理地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我们确定了所有团队成员的销售技巧均要达到某一特定的培训目标。但是,有的业务员能力高些,有的业务员能力较低,这时就要区别对待。对于能力高的业务员主管可以直接进行市场展业陪访与辅导,对于能力较低的业务员,就需要先进行模拟演练,然后才可以市场展业。例如,针对新人销售技巧的准客户开拓培训层次和内容如表1。 三、团队教育训练的实施——PESOS训练程序 团队的教育训练程序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一般所说的PESOS公式:预备(Prepare)、解释(Explain)、示范(Show)、观察(Observe)和督导(Surpervise)。 1.预备 为保证训练质量,训练前团队主管必须实现做好各种训练用具的准备工作,切忌手忙脚乱,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讲师在培训前要准备的事:你是否把准备工作作为第一步?是否花了足够时间?在培训前你是否已了解学院的现状和他们的问题?你是否已经熟悉培训的内容?你是否已将辅助教具准备好? 2.解释 团队成员并不是都对当前的训练感兴趣,要让他们了解训练有助于获得某些专长,有助于提升销售业绩等,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团队成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前应当明确告知受训人员本次训练的目标、安排及预期效果等。 3.示范 在受训人员进行练习前,讲师应当向受训学员示范正确的行为,并进行检讨,强调与示范有关的步骤,重复地示范,一再地检讨,强调关键点,不断强化学员对正确方法的印象。 4.观察 受训人员在依照示范进行工作时,让他们放手去做,发生错误的当时,不要立即涉入纠正,要注意观察他们的自我检讨与纠错能力。如果受训人员陷入严重的错误中,要帮助他们。但是纠正之前,要先有鼓励。在训练时避免因受训人员的错误而大声批评。 5.督导 一旦确定受训人员已经有能力从事训练所强调的工作内容,就可以让他们开始独立作业,并且要经常性地对受训人员的作业效果进行督导和辅导。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试析公共危机管理中关于公众参与问题的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主导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公众作为社会成员需要与政府协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实践上,公众参与都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危机意识不强,意识与能力欠缺,传统管理理念严重阻碍束缚着公众参与危机管理,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广泛灵活的组织等,亟待措施解决:开展危机教育,培养危机意识,提升参与能力;转变政府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促进公众参与危机管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保证社会组织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论文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政府 公众参与 近几年来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事件还是社会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建立一个全面的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作为管理体系的主导人承受着巨大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单靠政府的单薄的力量是无法出色完成公共危机的治理完善,这个时候就需要组成社会成员的公众、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古语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公众的参与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公众参与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实际意义 首先,公众参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表达了一种管理的新思想,要实现治理,实现善治,不单单依靠政府这一角色,更需要公众、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进来,努力协作,共同实现善治;其次,由于公共危机具有不可预料性、不确定性、破坏性大等特点,政府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在短时间内提供的公共资源有限,空间分配的密度也有限,从而对于某些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无法做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导致大量人力、财产损失,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达到良好的危机管理的,公众的参与是实现良好危机管理的重要保障;再次,公众参与能够增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公众通过参与危机管理,了解危机事实,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而且,公众能够监督政府,保证政府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公共利益,促进政府有效及时的处理危机事件。政府也通过公众参与,了解到公众的利益诉求,尽可能的满足公众的正当利益,从而也能够减少了一些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在近些年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到,公众参与在不断地进步。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参与意识在不断地提高,而且参与的能力也不断地增强。例如云南鲁甸地震后,有许多公众自愿组成救护队赶往灾区,大量的公众捐献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 第二,公众参与的理性化程度增加。在以往的危机参与中,公众分析看待事件往往依据情感因素,理性因素比较少,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推进,公众在分析事件中就尤为客观和科学,参与管理时也比较理性化。 第三,与政府的沟通互动趋于良性化。政府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到事情的进展,也有效的抵制谣言的传播扩散;第四,危机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广泛,各种社会组织,各个社会阶层都积极参与到危机管理中,齐心协力促进危机事件的解决。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公众参与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参与危机意识不强,参与意识与能力欠缺 首先,从公众自身情况来看,公众习惯把自己当做危机管理中的受助者,处于被动地位,等待政府的救援,虽然在每次自然灾害发生后,很多公众会自愿献血,自驾车去救灾等等,但是从整体上看,公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 其次,大部分的公众缺乏危机前积极的预警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使得危机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再次,由于公众在危机发生时会处在一种恐慌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低,任何一种风吹草动都会使其做出强烈的反应,更有小部分公众会产生从众的心理,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危机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且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二)传统管理理念严重阻碍束缚着公众参与危机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政府一直占据各种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浓厚的官僚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公众一直被看做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在危机发生之时,政府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广大的公众参与进来,政府对公众参与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公众的力量,这样可能会导致政府作出的决策与公众的实际利益脱节或者相冲突,达不到良好的危机管理效果。而且,政府官员本身还有自利性,为防止公众触及自己的利益,极力排斥公众的参与。 (三)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为公众参与危机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序,需要承担的责任等具体事项并没有在法律中呈现,保障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很多有关的程序规则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无法为公众参与提供参考,具体表现在:公众成为管理主体的地位无法得到制度程序上的保证,公众参与的合法权利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制度上的不明确使得公民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极易造成混乱。另外,对于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或财产上损失也没有制度上的保障。 (四)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缺乏广泛灵活的组织 公众作为单一的个体,没有形成有序的组织或集体,盲目参与到危机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危机管理的无序和混乱。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的代表公众、表达公众利益诉求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如志愿者协会、慈善协会等,但是在数量和能力上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我国的社会组织一般为官办组织,寻求政府的庇护,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相对来说缺乏自由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很难真正发挥社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三、 公众有效参与危机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开展危机教育,培养危机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第一,全国各大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都应该开设危机教育课程,政府注重加强危机方面的宣传监狱,让每位公民都能切身体会到危机防范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起公众的危机意识。 第二,纸上得来终须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实现需要实践,在危机管理中,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防范危机的意识和知识,而且更需要具备相关的防范技能,所以,各个社会单位要经常组织危机演习,通过虚拟的危机现场,不仅可以完善危机管理的监控和预警体系,而且能够提高政府和公众的危机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二)转变政府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促进公众参与危机管理 第一,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政府是管理者和主导者,公众作为被管理者要接受政府的领导,听从政府的安排,被动的接受政策,按照政策开展工作学习。而且由于官僚组织结构的封闭性,管理强调技术和专家指导,公众参与一直被否定排斥,但是,随着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政府单薄的力量需要公众和社会团体的帮助,因此,政府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大胆放权,给予公众充分的信任。 第二,政府还应当不断改革和完善组织结构,促进组织更加透明开放,为公众参与奠定基础。 第三,政府应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的环境,改善传统的公民参与制度,如信访制度,保证公众参与渠道畅通。 (三)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第一,应该通过立法明确公众的参与权利,使其成为合法权利。这点是重中之重,也是首先必需要做的。在我国,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公众没有合法的参与权利,就无法实施合法的行为。 第二,在公众参与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明确哪些危机事件是需要公众参与的,哪些事件是避免公众参与的,换言之,就是公众参与事件的范围。同时,还需要对参与的主体范围、参与的方式、程序、参与权的监督和制约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公众做到有法可依,有程序可依。 第三,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危机事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必须对公众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做出规定或限制,保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四)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保证社会组织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桥梁,也是危机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的建立发。 第一,政府应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源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同时,在财政上给予社会组织优惠或补贴,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 第二,政府要在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规范,保证社会组织在法律范围内,按照程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危机事件圆满解决。 第三,政府需要放开对社会组织的管制,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自由的氛围,并对其创新给予鼓励和奖励,使社会组织能够自由发展。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试论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论文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 法制化建设 必要性 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论文摘要]公共危机的本质是社会结构系统的失衡,现代社会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应对和处置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深入地探索和认识危机形成、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据此构建完备的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以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秩序控制来应对、调控和处置危机,是必然选择。 危机管理又称突发事件管理、紧急状态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特指公共危机的潜伏、爆发、控制、化解、修复、常态化等全过程中的应对机制和制度安排。在现代法治国家,为防止突发事件对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巨大冲击,需要实施应急法律规范并运用行政紧急权力,来调整紧急情况下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 在危机时期,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紧急措施来对抗危机,而法治行政的原则又要求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危机管理的各项权力,即政府危机管理的法治化。离开法治化的基本要求,政府的危机管理可能会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可能导致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损害公民的宪法权利。所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加强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首先应该从法治原则的要求出发,将政府危机管理严格地限制在法治行政的范围之内来加以讨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重大自然灾害、疫病、恐怖主义或者重大社会冲突与骚乱等事件的发生将导致社会进入危机状态,公共管理机构必须行使非常权力并采取特别的应急措施以领导和组织社会与民众共渡危机,尽快结束危机状态。在危机状态下,政府的权力与措施将会突破常态法制的框架,超越平时法治的要求,甚至可以暂停某些法律乃至某些宪法条款的执行或效力。但是非常时期和特别状态下不能成为背离法治的理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法制。危机状态法制或称非常法制的出发点,就是迎接各种社会危机对法治提出的挑战。在宪法中规定危机状态是为了通过宪法对危机状态制度的确立,明确政府在危机状态下所享有的行政紧急权力,防止政府在危机状态时期随意行使行政紧急权力,以免对宪法所确立的公民权利造成侵犯。实施危机状态制度是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恢复社会的正常状态以恢复正常的宪法秩序。 关于危机状态法,在现代法治原则的支配下, 各个国家十分注意制定法律来调整危机状态下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防止危机状态的发生而导致整个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因此,各个国家都制定了在危机状态时期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就构成了危机状态法,是一个国家紧急状态时期实行法治的法律基础。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是世界各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政府危机管理遵循的法律原则有: 1.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合宪性主要是指政府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合法性主要是指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也是政府危机管理是否符合法治原则的重要标准。关于合宪性原则,《马尔代夫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在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共和国总统有命令临机应变之权,但这种应变命令不得违反宪法[1](P88)。关于合法性原则,如美国《全国紧急状态法》规定:当出现联邦法规规定的可宣布紧急状态的情况时,总统有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2](P158)。上述规定都是从合宪性和合法性两个不同角度强调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合法”原则。 2.合理性原则。所谓合理性原则,就是指政府在启动危机管理机制的时候,必须针对所发生的公共危机状态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避免政府不必要地实施危机管理,许多国家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期限作了严格规定。如法国1955年《紧急状态法》规定:非经法律批准,实施紧急状态不得超过12天[2](P158)。此外,还规定对于那些可以通过正常法律程序来处理的事务,也不应当通过实施应急管理的手段来进行。如1987年《菲律宾共和国宪法》就规定:戒严期间,不得停止实施宪法,不得取代民事法院和立法议会的职能,不得在民事法院能够正常行使职能的情况下授权军事法庭和军事机构行使对平民的司法管辖权[1](P89)。合理性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危机管理权力而破坏宪法和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 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在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期间,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采取各种危机管理措施来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紧急状态,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当限制公民权利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秩序。但是政府在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后,仍然具有保护公民权利的职责。这种法律上的义务主要表现在,不应该对那些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此外,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也应当在事后给予必要的补偿。如1984年《马来西亚共和国宪法》规定:在紧急状态生效期间,不得依据宪法的规定将议会权力扩大到涉及伊斯兰教法律和马来人习俗的任何事项,不得使与宪法关于宗教、公民资格及语言的规定相抵触的任何规定生效[1](P94)。 4.责任原则。要保障政府实行危机管理权力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就必须建立起与行使危机管理权力相对应的责任制度,这是各国政府危机管理法律制度所确立的重要法律原则之一。如1978年《西班牙宪法》第55条就规定,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宣布特别状况和戒严时,非法使用或者是滥用有关组织法所赋予的权力将像践踏法律所保障的自由和权利一样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1](P348)。这一规定可以说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政府危机管理的责任制度。 5.时效原则。政府危机管理一般会以限制公民权利为前提,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出发,政府采取危机管理的措施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期限内,否则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形式来延长。这一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利用实施应急管理的便利,滥用或者超越职权,给公民的权利保护造成一定的危害。各国实施政府危机管理的期限并不是统一的,有的规定不超过12天,有的规定不超过3个月。可以延长的次数有的是一次,有的允许两次以上。但少见无限期延长的。如《马耳他宪法》规定:宣布紧急状态的公告令如未被总统提前撤销,应自宣布之日起届满14日停止生效,延长生效期不得超过3个月[1](P362)。 三、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政府一切行为的准则是守法、依法。政府在危机状态下享有更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可能对国民的基本人权、社会的法治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将政府行为在危机状态下纳入法治的范围,使政府的紧急权力接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从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制定专门的危机状态法,在各种有关的行政管理法中规定危机状态下行政权行使的特别条款。现代法律对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权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以规范的: 1.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来明确政府紧急权力的范围和边界。法律对政府在危机状态下必须具有的权力,事前应明确规定。如制定和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条例、决定、命令的权力;作出对疫区实施封锁、对被污染水源实施封闭决定的权力;命令停止集市、集会、停工、停业、停课,征用房屋和交通工具;以及强制疏散、强制隔离、强制检疫和强制治疗的权力等。另一方面,法律也要严格确定政府应用紧急权力的边界。如政府不得限制紧急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没有授权其限制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现代法治不允许法律授予政府无边界、无限制的紧急权力。 2.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规定政府的职责。确定其处理危机事件的职责范围,是防止其应对紧急状态失职、不作为。如法律规定政府在突发危机事件出现后,应迅速制定应急预案,组织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采取救助遇难、遇险、致病、致伤、致残人员以及防止危害扩大等各种措施;组织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和调度;等等。对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疏忽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法律应对之规定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3.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行使紧急权力的条件。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虽然享有比平时更多且更具强制性的权力,但法律授予政府这些权力是附有条件的。如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在授予公安部门可协助防疫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措施的权力时,也规定了具体条件:(1)隔离对象应是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2)隔离对象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3](P73)。如果政府和政府部门违反法定条件行使权力,即构成滥用权力,将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 4.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行使紧急权力的程序。法律应明确规定行使紧急权力的严格程序。如意大利宪法规定,警察机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临时预防措施,须于48小时内通知司法机关并申请其批准,如在48小时内未获司法机关批准,则视为该措施已被取消,警察机关应解除对相应人的人身自由限制[1](P343)。 5.通过各种相应法律规定政府行使紧急权力的目的。在法律授予政府权力时明确规定授权的目的,以便制约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定目的的范围内行使所授权力,防止其滥用紧急权力,在授予政府紧急权力时尤其如此。例如日本的《警察法》在授予警察处理紧急事态以及各种相应权力时,为保障这些权力和警察的其他权力的正当行使和不被滥用,在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本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安全与秩序,保障以民主观念为基础的警察管理工作和有效地完成其任务[2](P183)。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危机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危机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宗教信仰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在危机状态下,政府不仅享有法律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还有一些权利,如公民的知情权,因为它不仅实现着危机管理的公开性,使民众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而且有利于公民“趋利避害”,减少危机产生的社会危害。政府必须通过履行公开义务和危机信息通报责任来予以切实回应。 四、启用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的条件 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行使危机管理权力,即便是依据合法,正确行使应急权力,这种非正常行使管理权力的方式也会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一定的威胁。在各国宪法和法律中,都对政府启动管理机制提出了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以保证政府行使管理权力的合法性,更好地约束政府行使应急管理权力的行为。这些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危机事实的存在。所谓危机事实,即是社会正常秩序或者说社会关系内部和社会关系之间出现了混乱,国家的正常管理机制失灵,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于危险状态之中。危机事实的存在是政府启动应急管理机制的客观要件,没有危机事实的存在,政府是不能启动法律所规定的危机管理机制的。二是危险要迫在眉睫。没有危险性的社会秩序,不能称之为危机状态。危机状态必须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对于危机状态,由于其迫在眉睫,不能通过正常的管理手段来加以控制,所以,必须要启动危机管理机制。所谓迫在眉睫,主要是指危险已经发生,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者是危险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必须立即采取危机措施来加以防范和制止。三是有必要采取危机措施。在社会出现了公共危机状态之后,如果是政府可以采取一般性的管理措施就可以有效加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启动危机管理机制,行使危机管理权力。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四是对需要采取政府危机管理措施的紧急状态应当通过合法程序加以确认,并且通过合法的程序加以宣布。此外,对于危机管理机制生效的期限、宣布解除应急管理措施等,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五、立法机关在公共危机法制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宪政国家,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能否依法办事,是对一个政府的能力和法治水平的考验,是法治和宪政的一个重要标志。 危机状态法作为宪法秩序下的一套非常制度,是一项非常严肃的立法,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它包括:第一,宣布进入危机状态的条件、程序和决定,危机状态的及时解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战争状态和戒严(全国和个别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而引起的危机状态,由政府来宣布。第二,给政府或社会组织的授权。它主要包括:特别指挥机构的建立,对立法和行政机关特别授权的范围和界限。危机状态时期的特别权力涉及到:危机立法权和特别立法程序;危机的财政权,主要是增加财政拨款和预算的变更,以及所需的特别程序;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措施和特别行政程序;对公民人身自由的特别强制措施和对公民财产的限制与征用;警察的特别使用和军队的投入使用的条件和指挥;对危机状态下某些现行犯罪的处理和特别司法程序;授权程序和限制;等等。必须对授权的程序和范围有较明确的规定。第三,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应予以保护。在危机状态下要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一些限制,但应该明确限制的条件和程序,特别要规定哪些是不可限制和剥夺的权利。危机状态立法的核心主要是要解决给政府特别授权和对公民权利予以适当保护和救济的界限问题。给政府授权要充分、有效,但又要给出必要的界限和程序限制。 立法机关在危机状态下不是无所作为,放任政府,而是负有更重大的职责。为此,立法机关也要获得一些特别的权力和程序,包括宣布危机状态、召开立法临时或紧急会议、按特别程序行使紧急立法权。立法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就特定问题或特别时间的问题制定特别问题的法或特别时间效力的法),如决定对政府的授权、决定紧急财政问题、决定设立临时应急指挥机构;监督紧急权力的行使、宣布或监督危机状态的及时结束;等等。 立法机关不仅在危机时刻需要研究新形势、新问题,需要启动紧急程序,还要从法制的角度寻找防范和化解危机的手段,把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同时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当危机过后在社会常态下,立法机关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有关公共危机的法律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防范和处理的法律法规,保证危机状态下有法可依。一些社会性的公共危机,如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恰恰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执法的不公或者司法的腐败造成的。对于这一类问题,公共危机管理机关在依法处理之后,还要认真研究有关立法、司法与行政问题,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关于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文摘要:政府公共关系是将维护社会稳定、公众利益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以服务社会和公众为目的,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在这样一个危机不断的社会背景下,公共危机管理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关的决策及其在危机事情中的执行。本文从7.23甬温撞车事件中,来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关在危机管理中的现状,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论文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问题;措施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就是生命的奇迹”这是铁道路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2011年7月23日,D301次列车在甬温线永嘉至温州之间的高架桥上与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被记者询问到为什么事故发生后掩埋事故动车车头时及在宣告救援工作结束后在7月24日下午5点,事故发生约21小时后,救援人员在损毁的D3115次列车车厢里发现了2岁半女童项炜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的语言,当时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其不满。目前中国的政府公关很难适应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职能开始重新定位,政府切实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性政府,这是新时期对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组织为了维护、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利用现代各种有效传播途径和沟通方式,获取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为目的,对社会公众进行的宣传、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政府活动。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定的管理活动或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维持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充分运用科学手段,并在其他社会各级组织和公众的协助下,对威胁到环境,社会利益和生命安全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和个人因素所引起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在以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疏缓、预防、决策、处理和评估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危机带来的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的威胁,提升政府应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处理能力,达到稳定社会,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目的,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如果政府危机事件处理不当,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及信任力的下降,严重损坏政府形象,甚至威胁到政府的权威和统治。因此,政府必须要承担危机事件带来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责任。而且,在社会秩序处于混乱或社会公众利益受的损害时,也只有政府才具有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动员、有效行使危机管理的合法性职能。 政府要公共危机中顺利处理好危机的工作,满足广大民众的意愿和要求,减少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并顺利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必须进行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一个重要实务,从处理危机的效果上可以看出政府公共关系的水平,也是执政能力的直观评价标准之一。 二、我国政府公关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关系作一种管理职能,服从并服务于政府的整体职能,这在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相当重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发展历史才20余年,而政府公关作为公关的一领域,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在我国政府公关实践中存在许多缺陷,从甬温撞车事件中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公务人员的优越感。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政府机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关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真正认清楚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为官者仍不知权从何来、权为何用;社会公众也不明了谁赋官权、权应何用。现代政府理论告诉我们,官员仅仅是权力的行使者,而不是所有者,摒弃高高在上的统治思想和官僚作用。一些领导喜欢高高在上,让公众捧着他,不认真、踏实的为公众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为社会服务,意识不到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人民带来满意,用热诚的服务为政府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政府的责任就是为公众谋利,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为公众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 (二)信息传播不公开、透明。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它是实现政府公关目标的重要手段。要运用有说服力的传播手段或方式去影响公众,加强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以达成与公众的相互理解。“凡是公开的都不是重要的,凡是重要的都是不公开”这样的说法,在公众心中已经根深地固,现实中,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政府向公众信息时有意隐瞒事实的真相,任何隐藏、遮掩的行为都只会给社会新一轮的矛盾。政府危机公关的核心就是信息的透明和公开,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来于政府的透明和高效。 (三)核实信息,慎原因。政府虽说掌握了大量的传播工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都由政府管理,政府可牢牢掌握主动机,将各种需要传播的信息,从各个角度反复进行信息传播,从而大大提高公关效率,牵引舆论导向,但是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实事求是是政府公关的生命,核实真实信息、真实信息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向公众开展信息宣传和互相交流以,而且可以取信于民,真正树立起政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并不是把危机事件的真正原因给掩盖,把责任推到天灾人祸中去,政府公共关系的本源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歪曲事实、脱离实际的做法,都会根本上动摇政府公共关系的基础,阻碍实现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甚至使政府公关活动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解决措施 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公众参与意识的觉醒,良好形象对于政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总之,当代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波及和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一)增强政府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 目前,我国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对公共关系工作的任务了解甚少,重要性认识比较肤浅,或者存在各种偏见。因此,提高各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是当前加强政府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各政府部门公务人员要转变官本位思想,强化公共关系意识,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形象是政府整体形象的一部门,他们代表着政府的良好形象,始终坚持为公众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其次,要加强公务员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政府公关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保守僵化、一成不变;最后,要增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并加强公关人才的培训。 (二)重新设置公共关系机构。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从事政府公关的机构,大多部分分散在办公室、宣传、对外联络、办事处、新闻等职能部门中,即使有些部门设置了公共关系职位,但设置分散,职责不一,各执其咎,很难满足政府公共关系在发生危机突发的处理。国外一些国家的危机管理体制非常健全,如日本的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是以法律为依据: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长负责整体协调和联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以及相关省厅负责人紧急协商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国土厅、气象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在这一体制下,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建有各自的危机管理体系。所以,目前我国在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特别重要。 (三)加强公共关系沟通渠道。沟通作为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沟通作为搞好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渠道,并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沟通必须坚持不懈、长久开展,不断巩固政府公关的已有成果,最终实现政府的目标。要做好沟通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沟通的各种制度和渠道,如建议制度、听证制度、谈心服务制度、民意测验制度、定期评议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等;还要大胆创新,开辟新的沟通机制,如市长、网络直播面对面、开通政府微博等。同时,注重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如会谈会见、会议组织、对话、倾听、演讲、谈判的各种方法。 四、总结 政府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对管理者来说它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的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政府应高度关注公共关系的开展,以依据事实,客观真实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互动交流,从而建立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公民利益,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真正树立政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公共危机条件下的信息博弈与管理 摘 要: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条件下,信息成为政府、传媒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围绕着信息的控制与管理、信息的辨别与筛选、信息的接受与传播,政府、媒体和大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博弈关系。对公共危机条件下的信息博弈与管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应急动员能力,构建高效、有力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进而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品质。 关键词:公共危机 信息博弈 危机管理 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条件下,政府和公众是应对危机的最重要主体,但是应对危机的主体并不限于此。考虑到传媒对新闻事件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同时传媒对普通民众具有舆论优势,所以,在公共危机的应对过程中,传媒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有三类:政府、传媒、公众。上述三者之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到公共危机应对和管理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三者在公共危机相关信息问题上的博弈。 一、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公众的信息诉求 1.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的信息诉求。在公共危机产生之后,政府凭借其行政特权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据此决定应对策略。但是这种信息优势并不能够直接转化为决策优势,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政府所掌握的危机信息并不充分。相对其他主体,政府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有关公共危机的信息。但是在重大的危机面前,这种信息优势并不足以支撑政府做出必然正确的选择。由于造成公共危机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所以政府很难获得充分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错误的信息还可能引导政府做出错误的政策选择。其次,政府倾向于对信息进行筛选甚至是屏蔽。除一些不可抗拒力造成的危机以外,有一部分公共危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人为因素的。在某些情况下,公共危机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不作为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会倾向于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尽量防止传媒和公众了解到对自身不利的信息。最后,在特殊情况下,政府还可能对信息“视而不见”。在突发性公共危机,尤其是自然灾害型公共危机发生前,往往会出现种种先兆。出于社会稳定和多方面的考虑,政府很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信息暂不做出反应。而在危机爆发之后,出于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的考虑,政府也可能会继续选择对此类信息控制或有选择地传播。 所以,在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相对于其他主体具有信息优势,但是由于所获取的信息与其职责往往难以匹配,政府仍然具有很强的信息诉求。同时,出于规避风险和控制局势的目的,政府会倾向于适度控制信息的传播。这种行为虽然会妨碍到传媒和公众的部分知情权,但是对于避 免在更大范围内引起恐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公共危机条件下传媒的信息诉求。由于公共危机会对社会造成重大的冲击,所以往往会被传媒格外关注。但是,传媒对公共危机的报道却并不是处在“真空”之中。事实上,在对公共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传媒往往是处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受到各方利益与需求的制衡。所以,公共危机条件下传媒的信息诉求也就具有高度复杂性。首先,公众的知情权和传媒的职业道德是传媒信息诉求的基点。在公共危机条件下,公众既是危险的承担者,又是潜在的危机应对者。由于危机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公众应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这是构建危机应对机制的前提。同时,传媒负有将事实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义务。所以,在公共危机条件下,传媒的信息诉求必须以维护公众知情权为基点,以恪守职业道德为底线。其次,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控制与化解是传媒信息诉求的价值标准。传媒对公共危机的报道不应被视作个体行为,而必须考虑到其社会影响。对于传媒来说,负责任的做法是将自身的信息诉求融入到公共危机的应对中,把维护公共福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把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控制与化解作为重要的价值标准。最后,不仅要有及时的报道,还要通过深层的分析来引导公众。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传媒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将资讯传递给公众,更重要的是传媒可以通过基于事实的深度分析来引导公众。在国内外多次公共危机过程中,传媒都扮演了公众利益和公共理性捍卫者的角色。例如,2005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在此情况下,许多媒体不仅及时报道了禽流感的动态情况,还通过与专家合作进行宣传等形式来消除公众对于禽类食品的恐惧,有效地起到了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综上,在公共危机条件下,大众传媒负有传递信息的义务,也有及时、准确报道危机进展的诉求。但是,鉴于应对公共危机的特殊需要,传媒对于公共危机的报道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有所取舍。所以,任何媒体对公共危机的报道都要在全面性和公益性之间进行平衡。 3.公共危机条件下公众的信息诉求。任何公共危机发生之后,公众都会在第一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危机发生的地区,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而对此次危机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判断。当公众认为危机可能威胁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普遍地表现出不安、紧张甚至是恐慌的心态。而这种恐慌及其引发的社会动荡往往比公共危机本身更加可怕。究其缘由,还是由于公众对信息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对未知的恐惧压倒了理性的思维。所以,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讲,及时有效的向公众传递公共危机的信息是缓解公众恐慌心理,控制危机破坏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没有保留的将公共危机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公众。在危机爆发之后,政府应该向公众如实通报危机出现的原因、危机造成的损失等信息,着重公布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在公众面前树立坚强的政府形象,帮助民众重建信心。同时,应该对恶意散布虚假信息的媒体或个人进行严厉的打击。 二、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公众的博弈模式分析 在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和公众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依据上述三类主体在公共危机中关系的性质,我们可以大体将公共危机管理分为两类: 1.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与公众的良性博弈模式。这主要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政府通过媒体与公众之间建立了直接、迅速、有效的联系。这其中包含着三层意思:首先,公众可以通过媒体了解到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发展状况;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将危机管理措施传达给民众;最后,民众关于此次危机的疑问和诉求可以在传媒整合之后传达给政府,政府对此做出及时回应。要达到这种模式,政府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好安排:首先,注重时效。在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危机的蔓延是极为迅速的,而危机管理的时效性往往对危机的处理效果有决定性的意义,按照国际社会公认的标准,“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的24小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黄金生命线’,也是媒体报道的黄金时间。”①在危机发生之后,如果能迅速引导媒体、掌控舆论,就可以安定民心,将危机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小。同时,在短时间内给媒体足够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抑制虚假消息的产生和传播,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限制危机的社会负面影响。其次,要注意管理行为的指向性。危机发生之后,政府的管理行为应立足于减少危害,控制事态,防止危机加剧这些目标上。所以,政府的具体作为应该明确传递给民众这样一个信息:政府是以所辖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的,所采取的行动都是为了保证民众基本利益,决不允许牺牲民众利益来保全政府形象的情况发生。再次,政府在与传媒沟通时要有所选择。危机发生后,三类主体都对于了解事实真相有强烈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由于自身特殊地位而享有信息优势。从总体上说,政府负有将事实真相告知媒体和民众的义务。但是,出于更好的处理危机的目的,政府可以对信息共享的范围和对象做出筛选,这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是必须注意的。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不包括制造虚假信息。因为,任何低估传媒和民众智力的行为都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揭穿,到时政府丧失的就不仅仅是危机干预的时机,更是民意民心。 2.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民众的恶性博弈模式。这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政府、传媒、民众之间没有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政府的作为不被民众了解,因而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媒体无法从政府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只能通过各种渠道捕风捉影,结果出现大量虚假信息;民众对政府作为失望,进而影响到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在这种模式里,三类主体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源于政府面对危机的态度和策略。而其中最大的失策包括以下两点:首先,试图控制信息传播的想法低估了传媒的能力。传媒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民众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公共危机在小范围内造成影响,其影响的进一步传播就是不可逆转的。其次,不了解限制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向媒体提供真实信息。只有及时给媒体和公众提供真实消息,才能有效的遏止谣言的传播,防止社会动荡。再次,政府没有对公众的诉求予以适当的回应,直接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危机状态中,社会公众会提出相应的政策诉求,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危机解决政策……公众的态度和要求影响着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向。”②而如果政府不能够满足公众的合理诉求,公众就会对政府丧失信心,进而采取各种非理性的手段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将会大大加深公共危机的严重程度。 三、基于信息博弈模式的危机管理制度安排 1.从政府对待媒体的态度和策略来讲,在当代社会,媒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在非常态下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大众对于媒体的报道还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是在身处危机的情况下,这种辨别能力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媒体的报道和引导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媒体统一作正面引导,可以有效的抑制大众的恐慌心理,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如果媒体作负面引导,或与政府口径不一致,那么就会助长对政府的怀疑,会引发更深程度的恐慌,甚至引发骚乱。 在探讨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的时候,首先要对媒体进行分类。在公共危机爆发时,媒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主流大型媒体。这类媒体的特点是和政府关系密切,拥有强大的新闻采编、报道实力和渠道。由于上述特点,所以这类媒体应该成为政府在与公众沟通过程中的主力军。政府应该与这类媒体建立稳固的合作渠道,一旦有危机发生,保证这类媒体首先对危机进行采访,并在第一时间通过这类媒体向公众介绍情况,而且这类媒体的报道应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以显示政府对于此事件的关注和处理的决心。这样可以有效地稳定大众的心理,但是由于这类媒体与官方的密切关系,所以公众在接纳这类信息时会心存疑虑。所以,在这类媒体的报道中切忌出现“假、大、空”信息。 二是非主流大型媒体。这类媒体的特点是与政府关系不甚密切,但是同样拥有较强的新闻报道实力,而且在大众中间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这类媒体,政府应该使用有效的策略,控制信息供给,加强信息监管,有效利用其影响。因为这类媒体如果采取不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报道,甚至是捏造负面报道,那对于政府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对于事件的处理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政府应该将这类媒体当作第一种媒体的补充。即允许此类媒体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但是不允许此类媒体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擅自进行判断。同时,政府可以授意此类媒体针对主流媒体的某些重点消息进行深度挖掘。这样一来,此类媒体的报道就可以作为主流媒体报道的佐证,有利于危机的控制。 三是非主流小型媒体甚至是个人。在公共危机的处理过程中,这类媒体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由于这类媒体规模有限,同时又不受到政府约束,所以这类媒体普遍是本着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撰写报道,在报道公共危机时可能出现偏差,这样对这类媒体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引导,使其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助于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2.从政府对待公众的策略讲。在公共危机面前,公众之间所面临的其实是一种非合作状态下的集体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出于自保的动机,公众之间不可能产生理性的同盟,取而代之的是公共秩序的混沌失序。尤其是在没有关于事件的权威报道时,公众会普遍陷入“囚徒的困境”。其结果不仅是政府权威的丧失,更是社会运行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要尤其小心出现公共政策执行失范,即由于公众对公共政策失去信心,而导致政策运行成本激增的情况,这对于政府解决公共危机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在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对待公众的策略应该是:首先,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公众基本生活条件。在公共危机的初期,伴随着民众的担心,可能会出现哄抢风潮。而如果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出现了问题,公众的恐惧心理就会被强化,其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在公共危机下,政府一定要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注意安定民心。其次,在保证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对相关危险区域和行业进行调整,保证公众利益少受损失。政府应该视事态严重程度,及时对发生危险的区域进行隔离。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疏散哪些人群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公众放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再次,政府应加强与公众沟通协调,促使相应民众自救组织的出现并对其加以有效利用。政府要相信在危机面前,公众是具有理性的,同时,要意识到公众的配合对于危机解决的重要性。所以,促使公众自发成立应对危机的民间组织,并引导这些组织监督政府的行为,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恢复民众的信心。在与公众沟通的过程中,政府也应该注意内容的选择。与其让公众接受各种渠道传来的关于损失的消极信息,还不如主动披露危机应对的结果。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关心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而是关心结果。一旦开始产生结果,政府就必须测量、提供文件并公布数据。”③通过对危机结果的实时跟踪报道,公众可以充分地获得资讯,也就消除了流言传播可能带来的后果。再次,政府不仅要充当信息的者,更要扮演信息的接收者。在公共危机条件下,公众并不甘于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会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政府能够更加人性化地对待公众,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聆听公众的呼声,就可以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政府与被管理者之间信任裂痕出现的原因在于传统上的政府沟通是单向的。”④在发生公共危机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双向沟通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无疑是政府明智的选择。最后,政府在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时,要区分建设性公众和发泄性公众,对不同公众采取不同政策。在面临危机时,公众会有不同的表现,部分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部分则纯粹是借机发泄,而在恐慌心理的影响下,后者的意见往往容易为公众接受,并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政府部门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诚实、虚心应对公众的建设性意见,同时注意鉴别信息,做到不受破坏性意见的影响。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探索 论文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管理机制 论文摘要:建立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危机意识;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官员问责制度,修正考核体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管理机构。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对于危机的界定是:“ 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危机是相对于人类生活中正常的社会关系秩序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它意味着在社会中,一系列终止和平进程和瓦解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正在迅速展开,使对社会稳定的破坏力大大超过了正常水平,迫使相关的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采取控制或调节行为,以维持系统的生存,如果举措不当,就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及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笔者以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危机意识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危机治理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治理的起点。各级政府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公共危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性,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切实做好公共危机防范工作。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树立起危机管理不只是危机发生后政府的迅速回应和对危机局势的严厉控制,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及时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防止危机爆发的意识。换言之,各级政府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能将危机管理于日常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之中,优化政府常态管理。在日常的公共决策中,以广大群众利益为先导,采取科学民主的决策方式,在源头上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 二、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政府的所有管理行为,包括危机治理必须依法进行。法治是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常态还是危机状态下,政府行为法制化是政府实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权力也是法律授权的结果。公共危机管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他们有比较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在紧急事态面前,有法律依据,政府应该做什么,公民应该做什么,相关的社会组织应该做什么, 法律有基本的甚至是详尽细致的规定。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检疫法》《突法性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体系尚不完整。一是紧急状态法律制度不统一,每个单行的法律只能适应一种紧急状态,一旦紧急状态产生的原因复杂,就很难有一统一的紧急状态下的指挥机制;二是有关紧急状态法对政府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规定得不够清晰,特别是一些必要的行政程序缺乏,很容易为政府随意扩大行政权力或不作为留下法律上的漏洞;三是公民的权利很容易在紧急状态时期遭受各方面的侵害,但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有效救济。因此,针对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特点,亟须建立信息畅通、反应敏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应急法律制度,满足法律体系中两个相互关联的标准:第一,法律体系的全方位内涵,囊括国家安全、经济、交通运输、福利保障、新闻舆论等宏观领域的危机立法,以及具体管理环节的实施细则。第二,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在全方位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宪法、部门法、地方的行政法规等法律条文不得相互矛盾冲突,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纠错和补救。这样才能在法律上明确各级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责任,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用法律保证应急减灾的胜利。 三、加强官员问责制度 修正考核体系公共危机治理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不容许出现不负责任的官员的。 在“ 问责制”下,贪赃枉法、失职渎职与平平庸庸的官员必须引咎辞职或被免职,有利于促进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在加强“ 问责制”的同时,要进一步修正考核体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尽快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各级政府运作的公开化、程序化、透明化,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树立统一的“ 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衡量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时,人们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与危机相关的信息,当人们获取的信息不足时,就会出现各种流言。这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危机真相及相关信息,以官方的权威来稳定民心。只有及时地传递真实的信息,才能正确引导公众在危机事态中保持理性, 不产生过激反应和行为。而且,及时公布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垄断和封锁信息则会导致公众对政府不信任,从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并且会影响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效能。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危机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不仅有利于政府防治危机而且便于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缩短危机周期。在公开危机信息时,要通过召开新闻会、面向群众开通信息网站以及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等多种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确保公众及时、充分地掌握所需的有关危机的信息。 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管理机构 由于危机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常设管理机构,以搜集分散的各类信息,同时负责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预警机制强化政府责任,从地方到中央分别制定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制度,定期、定点对可能的危机范围进行科学预测,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进行避害或将危害的发生减小在最小范围。在公共危机全球化的今天,危机管理机制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考验,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以适应现代社会新的发展要求。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浅谈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化程度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经验 班主任是凝聚一个班级学风、教风、班风的指向标和可靠力量。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影响,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班主任的工作体会。 一、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个人魅力。对学生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班主任自身的良好形象,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也是班主任形成凝聚力、亲和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作为班主任,教学上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面对新的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深感自己教学上尚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既深@教材又博取兼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和常规思维。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班主任老师必须利用家长会、通讯、通信等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要讲清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人才,才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有用的人;要讲清“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讲清只有多学各种知识,孩子才能在社会生存,学习各种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家长明白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以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 三、把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得成功与否,决定着班风能否最终好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的原则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一般不用“武力征服”,“武力征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我始终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初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多从情感上打动他们。批评他们大多数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时时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明白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并对他们进行细心、耐心的教育,从不间断地鼓励。班主任在平时要对学生多进行一些自理、自立、自强的培养,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心理压力太大。另外初中生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复杂,有的因家庭关系破裂,缺少温暖而自暴自弃;有的因自我约束力太差而无心向学;有的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郁闷寡欢;有的因智力低下、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对头导致成绩低下而缺乏自信;更有青春期阶段,学生不时出现的悲观、烦恼、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对本班的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常倾听、勤观察、多调查、善分析,去沟通、同时不失时机,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给予引导、教育、疏导、关心或鼓励,激发学生走出困境的信心,指点他们人生的方向。 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任何事情都为他们“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学生在校通常表现为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称王称霸。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六、细化班级管理 班主任首先要广纳良言,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我会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鞭策自己,用满腔的热情去干好班主任工作。 七、民主地处理问题 一个班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样样事情都了解得完全属实,偶尔也会带上一些自己的主观色彩,倘若事实并非如班主任了解的那样而轻易就下结论,那么不仅仅是学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将面临着信任危机。民主不仅容易赢得学生,使他们乐于与你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而武断的做法却民心大失,表面看来,你最威风,你永远正确,但在学生心里永远与你隔着一层,为什么不能谁正确就听谁的呢?学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辩护”不仅能让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尊,学生懂得自尊,班主任应当高兴。当然,也不否认有些学生思想认识并不正确,总是掩盖自己错误,甚至于狡辩。那么,何不让他充分表现?班主任反而可从其表现认识其错误思想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相反,如果不管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甚至将本应有的解释也当作狡辩,那么不仅对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无益,还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师生间产生隔阂,信任不再。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认真干,我们又会收获很多常人所得不到的快乐。正可谓:人生处处有道场,生活时时有禅机。如果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就会向释迦牟尼所说“离苦得乐,转迷为悟”。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初探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教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份快乐。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如下: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学生管理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 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 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比如,我们班的xxx,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他特别想当学校的值勤员,我就满足了他的要求,推荐他当了学校大队部的值勤员,他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他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上课发言也积极了,效果非常明显。 二、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1.建立值日班长制 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民主改选班干部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 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 3.事事落实到个人 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 三、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 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时,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参加成人自学,参加计算机考试,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2.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我努力做到真心爱护我的学生,严格要求他们,但是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的。 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填写优美旋律。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高中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社会和家长对班主任的期望又太高,这就导致班主任的责任大、工作繁、身心累。当班主任苦,大家都知道,怎样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寻找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呢?关于班主任经验交流有关成功和失败的个案我就不谈了,我想从班集体方面说两点。 一、班级制度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闲死人,一套好的班级制度能很好地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制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能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积极维护,制定制度时可以利用班会―班主任起草―班会讨论―集体举手通过,程序要正式,不仅要贴在墙上,更要印在学生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制定制度管理自己。 2.要有可操作性,我们制定的班规很大程度是按老师的意愿来完成的。但缺少操作性,当学生犯错后,遵照班规处理就无法进行,操作不了。 3.班规制定要因地制宜、因班而定,过严无法执行,过松不能规范行为。各个学校制定的班规校规,有可供借鉴的地方,但也不乏过于严苛不符合实际的规定。所以制定班规要结合实际,所定班规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保证班规的执行度,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班主任也应该积极维护班级制度,让班级制度有温度也有力度。 首先,学生违规,班主任要严肃处理,避免人治和因人而异,管理中我们遇到偶尔犯错的学生无意违反班规,处罚感觉又过重,这种情况。我会先征询他的意见:“我绝对相信你是无意的,但你既然违反了,你看怎么办,是改一下班规,还是就当不知道?”这样站在学生角度就能争取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常违反班规的学生,要主动出击,经常关心他,提醒他“今天怎么样,你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一句话,不能赶“土豪”走,只能和“土豪”做朋友。 二、班主任与教学 班主任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怎样处理好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注重调节课堂氛围,坚决制止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打瞌睡的学生以此形成良好的学风。 2.通知事情时最好在课后通知而不在课前通知,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当堂课的投入。避免一天出现多次通知,不确定的事不通知,还有一段时间才需要做的事不通知。 3.不要让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听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一心二用可能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要在自己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思想教育。 4.反复说服与劝导教育是班主任工作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针对个人比集体有效,关键看你的耐心和坚持,我们要发挥“大话西游”中“唐僧劝说两个小妖怪的精神”,要让经常违纪的学生看到我们就起鸡皮疙瘩,这也是一种力量。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不容易。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也不优秀但还在做班主任那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因为无法优秀。所以做了班主任的,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想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感染周围的人,因为我们都喜欢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小谈 摘 要:班主任工作,繁琐并充实着,辛苦并欣慰着。班主任,主一班之常规,任一班之主事。故,班主任所言所行,皆影响着一班之风气,如学风,如正气,如品格,如凝聚力。在此,我浅谈班主任工作管理之点滴。本文主要从班级凝聚力、爱的教育和批评艺术三个方面浅谈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 爱的教育批评艺术 班主任工作,繁琐并充实着,辛苦并欣慰着。班主任,主一班之常规,任一班之主事。故,班主任所言所行,皆影响着一班之风气,如学风,如正气,如品格,如凝聚力。要带好一个班,班主任不仅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更要参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本文试着从强班级凝聚力、如何在管理中渗透爱以及对学生如何进行批评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思考。 1、树班级荣誉,强班级凝聚 高屋建瓴者,导一方志向。不去努力寻找,哪里会有方向!一班之方向,在于集体的指向。班级指向明确,则个人目标明;集体齐头并进,则个人动力凸现。因此。我以为,要管好一个班,当首抓班级凝聚力。 1.1营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氛围 已逝的一年,也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曾记得,开学伊始,所做的一件重要之事便是集全班之力鼓捣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班训,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并召开主题班会,由学生选出几个有号召力且能言善辩之人进行论证,使学生能感觉到一点,“二班是我家,小平是我哥”。如此,既可以壮集体声威,又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间的距离。令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同学,每一个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有我才完整,没我就不完整。由此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乐意为班级的荣誉而贡献。以后,凡违规者,均以在尊重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渗透集体利益来引导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2、于集体活动中强凝聚力、争荣誉感 学校的集体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佳时机。抓住此良机,可省班主任万千口水。如一年一度的冬运会,还如过去一年我校高中年级的辩论赛,我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人人有事做。因为这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活力,唤醒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同学们的拼搏精神,重燃同学们的学习欲火。实践证明,事半功倍。 2、以爱为核心,塑良好品德,强应试能力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师生情;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故,在此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2.1、设身处地,做多心人,用爱心换取真心 常言道: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师生之间亦是如此,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老师得尊重学生。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我提倡学生必须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可以涵盖生活、学习、人生、社会等方面。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多方面地了解,才能在做学生工作时知道学生大致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因为学生也是人,有的可提,有的不必提,切不可所有学生在做工作时搞一刀切、一风吹。 班主任工作犹如交朋友。朋友贵乎真心,与学生相处,也在于真诚、真心待之。惟其如此,学生方可敞开心扉,愿意自觉接受班主任建议。 2.2不做雕刻家,做欣赏家,欣赏也是爱的体现 有个这样的故事: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2.3、严格中含温柔,做到严骨柔情,即严于爱相统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心智体能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全的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治。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聪明,有进步。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爱的表现。 我们知道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爱以严表;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有个很有思想且成绩、品德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老师,你的做法特酷,先打一耙,然后给一颗糖吃,我喜欢。我说:我更喜欢你的这句话。 2.4、公平公正,魅力无限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勤奋、爱学的学生,还要爱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问题生。这些学生有的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厌烦。可是我认为如果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那他们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吗?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关爱他们。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 摘 要: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家长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其次是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展开幼儿工作。开展过程中内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关键词:家园;更新观念;利用家长资源;共育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单独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几年来,我始终把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的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架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效地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仅仅是把家长看成被动的配合者,只替教师做一些辅助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上建立家园双方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新型关系中,家长不仅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生活和学习进步,更应关注孩子在身心方面全面发展;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更应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去,并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教师共同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性”。 二、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1)成立一个家委会。 在与家长首次见面的家长会上,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应该做那些事情,让家长明白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关系是幼儿前进的两只脚,缺一不可,使家长明确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不仅对幼儿园和班级有更清楚的认识,更加明确自己在班级中应担当的角色, 帮家长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知道应怎样参与幼儿园、班级的活动,怎样参与家委会的工作,怎样指导、教育幼儿。 (2)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带头作用。 班级家长委员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在开展每一次班级大型活动之前、在制定每一阶段主题目标时,我们都会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起讨论,从活动设计、准备阶段起就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了解每次活动的主题活动目标、内容、组成形式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吸收有益可行的观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家长积极地参与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我们的活动也是越做越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展开幼儿工作。 (1)幼儿园的活动不再是教师或家长强加给幼儿知识经验,而是鼓励幼儿在各种自主探索过程中,得到学习发展。幼儿年龄小,为了能让幼儿有目的、有层次地学习,发挥家长资源的各种作用,能提升主题活动对孩子的教育功效。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家长资源贯穿于整个主题活动中.使家长资源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有效资源。在主题活动“好玩的汽车及标志”中,我们发动家长利用周末,带幼收集各种汽车的标志,观察各种车的不同等,在观察过程中孩子说家长做记录。回幼儿园后让幼儿分享参观的所见所闻,说说家长们向幼儿介绍的知识,听起来十分有趣。 (2)另外,我建议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可以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幼儿上一节课,大胆配合老师的工作。 四、让家长了解、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 1、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 班级的家园联系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家园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它能密切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努力地挖掘它的潜力,结合本班的创新意识,将它分为若干小版块:各栏目版块图文并茂,体现了形态各异,内容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成为家长接受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例如: “请跟我学”、“温馨提示”、“家教博览”等新颖别致的名称,让家长产生了亲切感、温馨感。 2、让家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开展各种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工作。 五、家园合作的内容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在家园合作内容上,我们既有每学期的重点专题内容,又有连续性、全面性的活动内容,使能家长全方位地接收信息、受到指导。 1.专题讲座经常性。 每年制定讲座计划,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就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作系列讲座,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教水平。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如:针对小班家长的需求,我们邀请现代家庭教育专家为全体家长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的专题讲座,家长出席率达到了98%以上。家长们对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报告非常喜欢。 2.家长座谈制度化。 家园互动座谈会,教师与家长面对面,共谈教子热点问题,共享教育成功感受,共商家园共育大事。座谈会上家长踊跃发言,或成功经验,或育儿困惑,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育儿经验。保健医生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健康教育,如卫生、作息、营养等方面专业知识。让家长们明白,我们要培养的是“活泼开朗身体好、勇敢自信善交往、好奇探索兴趣广、文明礼仪习惯好” 的新世纪儿童。 3.家长开放实效性。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主张: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园家长学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系列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活动科学化。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观摩孩子们的精彩活动,参与孩子们的各类游戏,观看孩子们享用喷香的午餐等。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半日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 4.亲子活动趣味性。 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亲子绘画大赛“美丽的满洲里――我的家”、“亲子趣味运动会”、“庆六一艺术节”、亲子小制作“谷类粘贴画”等系列活动。 家园共育氛围的形成,关键在教师如何做家长的工作。教师应改变以往“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长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使家长工作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教育是一门科学,而管理是一门艺术。要做好班级管理,必须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还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班集体,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工作策略 三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感触颇深。不敢说有多成功、多辉煌,只能说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要有爱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我班有一名叫张自强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家长对他也不关心,缺少母爱;因此,我经常找他谈心,时间一长就发现他并不笨。我开始对他进行引导,耐心教育,他开始认真学习了,成绩也有了提高;可是好景不长。我反复想着,还是不能放弃他。放学把他留下来陪他写作业,单独辅导;只要有空就和他谈心,有时我还把他领回家,给他做好吃的,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他的心扉:原来是那几天他感觉有些被冷落了,是想吸引我的重新注意,就这么简单的想法,于是,我对他说,你永远是老师最听话的学生,后来还当选了班干部。他的进步和转变,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差一点就放弃了他,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心中有爱,把爱给予他们,从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的温暖,给予他们信心,这样他们就会和你不再有距离,会和你交心,会变成你眼中最优秀的学生。 二、要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班级的总负责人,是学生最“重视”、也最易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到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大到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老师不注意细节,不注重形象,不能做到令行禁止,那么他的学生也将会和他养成一样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形成,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对自己要更加严格,律他之心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同时,还要树起强烈的责任心,对学生、对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做一个正直、诚实、乐观的教师,做一个勇于进取、严于律己的教师,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三、研究管理 我一直努力地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要求学生做”转变为“学生要求做”,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建立健全班级激励机制等,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鼓足他们放飞希望的勇气。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艰辛、复杂的工作,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只要我们汲取众家之长,认真学习、反思、总结,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为了这个目标,我会一直努力着!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南屯基小学)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之我见 摘 要:人要将心比心,老师更应该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理解是桥梁,尊重是前提。人与人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感情的沟通。在此提出以下几个观点,跟同仁一起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以身作则;爱心;转化 一、事业心、责任感是担任班主任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颗为自己的事业而献身的热心,他才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这是无数成功人士的故事已经证明了的真理。而作为与人打交道的教师,尤其是我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如此。 二、以身作则是班主任最过硬的本事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服教育。它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服教育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每天比班上任何一个学生都到得早;要求学生不缺课,我无论哪天,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在学校坐班,从早到晚基本都是在学校。 三、爱心是班主任的生命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他们最亲近、最信得过的老师,但其是否具有爱心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爱心是班主任的生命。班主任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还要把自己扮成一个严师的角色,一个慈母、一个朋友的角色,和学生做到以心换心。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告诉老师。因此,班主任只有从周围的一些小事做起,关心班上每一个学生,他的工作才会有效果,才会有凝聚力,才能把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差异而又活泼可爱的学生组成一个坚强的整体。 四、“问题生”的转化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现在各个学校“问题生”都不少。这是现在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面对这些有问题的学生,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掌握一整套科学的、高效的、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做好班上“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为社会多培养有用的人才。“问题生”的转化显然是现在各个学校的当务之急,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急不得。要教育和转化好“问题生”,我认为,首要工作就是要消除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愿意和老师交流;其次,老师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学生自尊心入手,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灵活多变地和学生打交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就是我班主任工作的“三部曲”,“交 流―情感―朋友”。这样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怀和照顾,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觉醒,从而唤起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学期开学时,有一个高一新生,名叫李××,是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亲戚。报到时家长和学生一起来的,报到后家长把我拉到一旁,把他在初中的一些情况告诉了我。在初中,他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生”,经常打架,被派出所关过几次。在家又是一个个性倔强、不听家长话的孩子,他父母再三叮嘱我要严格教育,家长一定不会责怪老师的等等。听完后,我心中一团疑惑,当时就想怎么样去和这样的学生交流。 然而,根据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很快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了,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从他是学校老师亲戚这个方面入手,告诉他我们就是一家人,以消除他的戒备心理;不去主动询问他初中的一些事情,要让他自己亲口跟老师说出他过去的一些问题、过错,并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有愧于家长,有愧于老师,更有愧于自己。 于是,第二天一开学,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从他是学校老师亲戚这件事上说起,一方面,要为亲戚争光,不能给她脸上沫黑;另一方面,要给亲戚在学校教育其他学生提供说服力。也就是说,你如果不能做好,那你的亲戚在学校教育其他学生的时候,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别的学生就会以你为例子,来跟你的亲戚“讨价还价”,或者他根本就不会听你亲戚的教育,甚至让你亲戚难堪。 说到这,他基本上认同了我说得有道理,不时地点头。我看到时机已基本成熟,话题一转,就顺便要他自己说说在初中的一些表现,帮他分析分析。他很自愿地说出了自己在初中时的一些行为,同时也主动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从他进高中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来分析,告诉他初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到高中后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重时要送劳教所劳教,就不会像初中那样,只是被关进派出所,一切事情由家长来处理。 由于对他的了解及时、细致,教育方法得当。再加上平时的关心、鼓励,他学习上明显进步了,表现也好了。一学期下来,学校发生了不少打架的事件,但他没有参与一起。成绩也进入了班上先进行列。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进步,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多次打电话表示感谢。 通过这个例子,本人也非常有成就感。同时也深深地觉得教师不容易,班主任更不容易。但我又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要尽职尽责,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相信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自己。 没有转化不了的学生,只有不会做转化工作的教师。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作者单位 湖南省益阳大通湖第一中学)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浅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的教师生涯至今已有十一年,班主任工作经历为7年。我热爱班主任和教师这一工作,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很多人都说老教师有老教师的经验,听老人言,吃亏不会在眼前。也有很多人说,80后的教师感觉不如老教师那样,没有好的经验也不够谦虚。但是我觉得,80后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并不比老教师差,相反,80后的班主任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的好朋友,在和学生的交往上其和谐程度要比老教师好,因为他们的想法更接近学生的心声。在此我讲讲80后教师当班主任后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班级管理要科学化,育人工作要高效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班主任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班主任要高度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它是激发自己努力工作的内驱力。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为首”的重要性。再次,德育作用于集体、集体又作用于德育,决不是“单打一”,而应是“合打一”。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能取得德育的效应。我的做法如下: 1. 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 (1)家访要多一些,争取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要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家长们与我们既同心,又同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上还可以,但在家里就不行了。以前之所以消极,部分学生不懂事是其一,部分家长不支持也是其一。一定要通过家长,让学生在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长期的沟通了解。我班部分学生相对比较调皮、较缺上进心,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借话或做小动作,班上学生比较活跃,所以纪律不是太好。首先我调整好心态,增加耐心,减少冲动,使自己情绪稳定,充满激情、爱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多与学生私下谈心交流,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依赖。例如,在我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叫小涛,在我上课的时候喜欢讲话,他看老师的眼神是那种不屑一顾的样子。让老师看了很不舒服,很多老师都和班主任反映这个学生很让人生气,喜欢讲话,而且喜欢顶撞老师,有时甚至和老师打起来。当我走进教室的第一天,就被他撞得差点翻到,因为上课打第一铃了,我就走进教室,而他刚好去偷偷打了一个同学的头就回头跑,撞到我的时候,我 “啊!”的一声,他才看见我,很多同学看见了就煽风点火:“老师,他故意撞你的,快点打他,他是我们班最牛的学生了,快点让他尝尝你的厉害。”我看看他,他就一副死猪不怕热水烫的样子,我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回答我,想走回到自己的座位去,我就说 “站住!”其他同学就把他的名字告诉了我,“你想怎样?”他问,我说“小涛啊――,你的衣服裤子脏了,我给你5分钟时间到教室外整理干净。”“十分钟行不行?”“行,同学们看表,到十分钟后就告诉我,现在开始上课”,没有想到五分钟他就回来了,他打同学的事和撞我的事就这样过了,没有想到他上课竟然能安静了一节课,倒不像其他老师说的那么可怕。我上的课内容非常简单,因为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仍然要教ABC等字母,所以我反复教学生读写背这些内容,没有想到他是非常的积极,我叫4个同学上黑板写26个大写字母,再叫4个同学上去写26个小写字母,再给4个同学上黑板去改26个字母,再叫4个同学读出26个字母,然后叫全班同学一起读26个字母,老师不是按字母顺序来读,而是打乱顺序来读,看谁反应快,这个同学竟然参与了4次活动,而且做得很棒。我为此而专门表扬了他。 到第二次,第三次测验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能拿及格,哎呀,真是不简单啊,我开始喜欢他了,容易的题难点的题,我都喜欢叫他回答,同学们就嫉妒他了,悄悄告诉我说,小涛是留级生,怎么不会26个字母呢,这句话让我感觉他像是作弊得的成绩,有点失望,但是我自我安慰:别去看学生的以前,多看看他们的现在和将来吧。我一如既往的表扬他,他还是认真的学习,可是,有一件事让事情有改变。 他也喜欢测验,可是有一次测试的时候因为试卷不够,我就没有发给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包括小涛,他当面就说,“你不给卷我的话,我就不学你这科英语,我也不帮你考试,让你的英语考得差差的,让校长批评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看着我,我当时就火冒三丈,对他说“你觉得你在学习是为了给我而已吗?你不学习对我会有影响吗?你错了,你不学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过了这三年,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关你屁事?不用你管。”好大好嚣张的口气!我当时就想处罚他,让他知道老师的厉害,因为很多同学在看着我,我正在上着课呢。我就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想让小涛同学学习好一点是为了谁好啊?现在他说不用我管,那么我还要不要管管他啊?”同学们马上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90%的同学都在指责他的不对,有的同学更说要他向老师道歉, “利用群众的舆论也可以造就人才,它也同样适用于校园里的同学。”,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那么多同学都不不支持他,他的气焰就没有那么嚣张了,我马上给台阶他下,“小涛同学相信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了,同学们就不要去指责他了,相信他也是很难受的吧,其实,他是想学习的对不对,只是没有得到试卷才急成这样,才说出这样的话对不对,相信没有得试卷的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老师看不起你们对不对,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想学习的,不论你们以前学不学习,听不听课,还是考试考得很差,我都不会放弃你们,只要你们肯学,肯问问题,我一定都会回答你们,不会对你们说'那么简单也来问我' 之类的话,因为我知道是问题的题目就不简单了,所以,我要向小涛同学道歉,是我错了,我不应该认为难做的试卷就给成绩好的同学做而不给基础较差的同学做,比如说现在发的卷,虽然有点难,但是几个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合作写完一张卷也应该没有问题吧,不懂就问好吗,那么你们几个同学就要一张卷来写,小涛同学负责,明天上午交给我,好吗?”“好的!”那几个没有卷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响亮,我就这样化解了同学和老师的矛盾。全班同学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我教得也得心应手。 后来,小涛曾悄悄冒着被同学打的危险,他告诉我一些同学因为一起去上网引发的打架事件,其中有些同学拿刀来学校打架。因为举报及时,我也处理及时,所以避免了一场同学的打架事件和之后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的事情发生。我觉得,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适当的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常常会有惊喜发生。 2. 树立班级奋斗目标 (1)争取期末被评为先进班级体。 (2)全班团结一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班风,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4)差生的转化效果好,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3.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更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师人格。即先做人,再做知识的传授者。我们面对的学生参差不齐,心理有差异,发展不平衡,成绩有好坏,思想进步有快慢。因此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给予浓浓的爱意,特别是各方面都很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笑脸面对,真情接纳。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真情去点燃他们奋发进取的火焰。尊重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老师,师生之间就能互敬、互爱、互助。教师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一个班集体中,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只有我们保持高尚的品格,以功利上的超脱和事业上的进取,以完善的人格力量,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在这前提下我做了以下班级工作。 (1)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具体分工,并听取班干部的班级建设计划,使班委工作正式运作。(2)调整部分学生座位,使学习小组达到最优化组合,均衡力量,建立帮扶。(3)及时调整值日安排表,加强值日组长职责,确保各块卫生干净整洁。(4)及时进行班风校纪的教育,以常规管理为载体,规范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重申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防患未然。(5)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文素质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6)开展法制监督员值日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成为沟通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带头做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上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7)继续做好后进生工作,稳定、激发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积极上进的学习自觉性。(8)继续开展写周记、日记活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9)以学习委员为核心,以各科课代表为主的自习课和午间自主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10)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办好黑板报和学生的手抄报活动 。 (11)制定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约束同学们的思想行为。(12)尝试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度。(13)倡导在班级工作和学习中大力实行《中学生一日常规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开发创造力。(14)严格请假制度,坚决杜绝私自外出和随意缺课现象的发生。(15)力加强安全教育,时时处处讲安全,以防为主,同家长经常取得联系,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16)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每次考试结束要求每一位学生写出考试的得与失,查找经验与不足,并列出整改计划和下次考试的目标。(1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摆正学生的同学交往观念,确保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班主任不应充当班集体的“保姆”,而应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这样班主任应当力争是学生的朋友,同时是各科任老师德育的伙伴,学校领导的参谋。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沟通与外界的联系,跟上改革与发展的脚步,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这样,虽然比较繁琐,但是却很有意义,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天的长大,心里也是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祖国的明天,照顾好他们就是照顾好我们祖国的未来。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摘要:班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讲究方法,让班级集体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本文总结了一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 关键词:班主任;责任感;班干部;德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班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 一、热爱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每一个班主任的本职,是一个合格班主任的必备要素。热爱学生,就是关心学生就是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班主任要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其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并努力的帮助他们纠正;对其积极因素,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另外,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尊重他们,摆正与他们的关系。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可能与教师产生敌对的情绪,逐渐发展到产生厌学,最后发展到逃避学习。因此,在学生面前,切不可言过其实,以势压人,小题大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责任感是班主任应具备的另一要素,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校、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与教育实践中,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中。没有教育责任感,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必须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 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首先,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工作和教学活动中,凡是要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这样在学生中就有一种无形的号召力,推动力,说起话来学生就愿意听。 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对象是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正确而有效地组织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会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班主任,连自己班上学生的人数,学生的姓名都搞不清楚,怎么能把这个班的学生教育好?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访问。其中最好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全面观察学生,以及调查访问学生、学生家长、学生亲友、任课教师等与学生相关的人。 了解学生,要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要了解学习优异的学生,还要了解那些表现相对差的后进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况,了解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了解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他在过去取得的成绩和曾经遇到的挫折,更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期,他们易受外界的影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经常了解学生,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并经过自己的分析研究,从不同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三、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对整个班级来说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只要选择和培养好班干部们,班级才能有好的班风。班主任的工作也会相对轻松。 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经过观察了解班上的一些积极份子,也可以通过自荐、委任、竞选等方法把那些愿意为同学们服务,有一定号召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为班干部。班干部一旦产生,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他们,在纪律上,要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在其他各个方面也要起着带头作用,但在其犯错误时,班主任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班干部,以免造成班上不团结的现象;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要鼓励他们放手去干,对他们做得对的要坚决的支持,同时在班上学生面前多表扬;再次要培养班干部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能通过他们建立健康的舆论,以影响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自觉地调节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改变与集体不相适应的行为。组建和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还要注意: 1、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挑选品学兼优、而且热心工作的学生当班干部。 2、班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到人。 3、在实践中教给班干部管理班级工作的方法,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坚持表扬奖励为主的原则,培养班干部工作的创造性。 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充分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了班干部们这些有力的助手对班级的管理更轻松了 四、利用班会,做好德育工作 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把教育内容寓于其中,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班主任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 1、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互相沟通,灌输正确的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思想,向学生列举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各类作业等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风。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千万不要忽视社会、家庭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在社会和家庭来说,是非常少的,同时在学校的时间里,大多都花在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了,为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决不是班主任个人的事,它是全社会,是全体家长们共同的事。而学生主要是与家长们生活在一起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所以,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家长沟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哪种教育方式进行探讨,选择出最佳的方式,然后家长和班主任互相配合,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勤于管理,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定能水到渠成,让班级集体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让学生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大课题,班主任面对的是思想既活跃而又任性的孩子,要想成为称职的班主任,仅做好上述十个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爱;培养 俗话说,班主任时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而正是这些最小的班主任,却是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因此,班主任的道德修养、自身素质、工作方法等,对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接下来我就来谈一下本人在班级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爱是源泉,用心爱每一个孩子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因为学生来学校的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及上课的表现情况应特别关注:如经常去教室边巡视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二是生活方面,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经常去关心和体贴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去关爱和照顾他们:如天气突然变冷,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服以防感冒。使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有宽容心。对在校学生来讲,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犯错误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也可以说,在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所以,我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要本着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帮助他们去改正错误。对屡次犯错误的学生尽量不在班级众人面前,点名批评,应多采取正确疏导和说服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二、作为班主任就得敬业、勤业 我记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多年来,通过实践我深刻的认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性,每当新接手一个班级。我总是不忘提醒自己――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也希望自己的特点被学生知道。 所以,我在做自我介绍时经常会这样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认真。这样学生在一开始就会提醒自己并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让这个认真的老师找出自己的毛病。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好开展了。比如严格的要求扫除,严格的要求纪律,认真规范学生的行为等等。说到勤业,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多看,多说,多谈。也就是腿勤,嘴勤,手勤。每次深入班级都要有所收获。多看,就是认真观察,每一次到学生中都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向。察其言观其色,多说,就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及时说出作为班主任的你的观点立场。 三、“先专政后民主”,形成独特的管理班级特色 没有专政就没有民主。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情上,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尽量形成民主的氛围,做事要公平、公正、合理。这是最终结果。但开始是一定要“严”字当头。以确定作为一个班主任的“领导型”位置。我深知对待学生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因为立法然后知恩,威立然后知感,要做到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四、引导互相学习,培养竞争氛围,形成优良学风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认为孩子从同伴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远大于从长辈或老师身上学到的。所以,我着重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加强彼此之间竞争意识。使成绩相近的同学之间不服输。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管理中我不只是关注成绩在前面的学生,而是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使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效果是好则更优,劣能变好。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五、班级骨干分子的培养与使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如何巧用班干部,挖掘学生潜能,是对班主任智慧的考验。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威信。但班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当他们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更不能过分苛求指责。 我还坚持长期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为了多给大家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个人自荐、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将选票多者征得个人意见后,确定了人数不等的班长组合,分组分别轮流值勤一个月。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可相互间取长补短,互助协作、共同进步。 六、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还必须力争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我非常重视家校的沟通与交流,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大课题,班主任面对的是思想既活跃而又任性的孩子,要想成为称职的班主任,仅做好上述十个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体会。天道酬勤,我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祝愿各位班主任通过自己勤劳的耕种换来一个好收成。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聋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例谈 摘要:聋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缺乏自信,任性、缺乏信任感,这就需要特校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帮助他们树立起应有的自信,换位评议增强凝聚力,热爱尊重学生,使之在自信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自信;换位评议;热爱尊重 由于耳聋学生双耳失聪,有口不会说,与外界接触、交流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的心灵酷似一片荒原,变得不信任老师、同学,有些聋生连一些起码的自信都没有,这就更需要我们这些特校的老师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去润泽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灵。 一、让学生在自信快乐中成长 在这些年的班级管理和进行中,我始终坚持一点: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应有的自尊和足够的自信,并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我已做过四轮毕业班班主任。汤某、王某一个属于自暴自弃型,另一个属于朝三暮四、胸无大志型。我找汤某个别谈了几次话,发现了原因:有的老师歧视他,同学也看不起他。我就直接对他说:“如果你还是自暴自弃,别人会更加看不起你。假如你能改变自己,认真学习,别人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在练字时,我反复鼓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好。我还手把手地教他一笔一画地练。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讲错了没关系。同时,我还教育其他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应该歧视成绩差的同学。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他的字有了明显进步,上课发言也积极了,值日工作也更加起劲了。毕业后,他还写过三封信,向我汇报在新科集团的工作情况。自尊和自信让聋生找回了自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王某某的智力明显落后,想法不断改变,而且胸无大志。我没有放弃他,当他“开小差”时,我就注视着他,问他:“你又在想什么了?能告诉我吗?”促使他赶紧集中精力“听”讲。课堂上,我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使他几乎无暇“开小差”。另外,我不让他象过去那样单独坐,安排他坐在成绩较好的旁边,只要问题回答对了,我就马上表扬。这样一来,他的积极性提高了,钢笔字也进步了。 针对我班学生较为活跃的特点,我在元旦前夕都组织学生搞元旦联欢会,每个学生都倾力设计好节目或活动,大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活跃了身心,增进了友谊,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实践证明,让学生拥有自尊,建立自信心,才能快乐地在自信中成长,也更能创造出自信进取的班级氛围。 二、“换位评议”,增强凝聚力 老师的督促,学校的管理以及青春期的萌动,使学生永远扮演着接受教育和说教的“被告”,从而导致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教师的教育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大胆尝试了“换位评议”的方式,给学生一次机会,评议我的教学、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鼓励他们把心里话写出来。我认真阅读了学生的评议:平时,史老师上课给我们幽默、干净的感觉。对你教我们语文知识的方法比较满意;史老师检查我们自学词语是否做对了,发现有问题便和我们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常会犯错误,老师对我们严格、公平,从来没有重罚我们。批评时,你会和颜悦色,以消除我们害怕的心情。有时个别学生不听话,你的脸色很严厉;记得老师说过咳嗽应该要捂住嘴,可是没能做到,学生也希望老师改正掉这习惯。 看完这样的评议还算欣慰,总算还被学生认可了。我只得当着学生的面承认:“老师当面咳嗽确实不好,以后注意改掉。”“喜欢史老师整天板着脸吗?学生犯了错误,我只是点到为止,让你们自己去思考、改正。你们快毕业了,应该懂得自己反省!是吧?!”大家都笑了,总算领悟了我的教育方法。 的确,学生们有了心事和困难愿意和我说。班级活动主动积极参与……这就是“换位评议”带来的凝聚力。 三、热爱尊重学生、理解催化式教育 当然,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更需要教师有爱心,热爱学生,需要尊重理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的意义,尊重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因此,给他们多一些尊重和理解,这便是对他们的热爱,会使他们在尊重和理解中接受你的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也不会意气用事,更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耐心开导,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尊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有个学期,巢同学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了解情况后,知道他要面子,不会讲。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请梅校长先找他单独谈话。后来,他承认了错误。期末考试后,我又单独找他谈话:“你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是我让梅校长找你谈话的,这件事只有我们两人知道,暂时不告诉你父母,看你下个学期的表现,好吗?”他点点头。后来,他在评议中写道: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史老师没有当众批评我,而是为了不让大家知道,悄悄地叫我去梅校长那接受教育……轮到史老师,他的方法不同,他不想伤害我的自尊心,只用手轻轻地拍拍我的头。后来,他又在作文中写道:从此,这件事成了我的秘密,永远永远地藏在我的心灵的最深处。每想到那件事,我就受到良心毫不留情的谴责!第二个学期,他表现比我预料的还要积极。 这使我想起,以前班上的李某、巢某调皮捣蛋。我只顾自己发泄胸中的怒气,结果教育效果为零,还发生了“顶牛”现象。可见,尊重和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真正表现,他能促使学生在心平气和的沟通和交流中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有体会:教育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为人之道。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只有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投入真情,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完善个性,展示个性魅力。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信任,就得努力完善内在的人格魅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班主任工作经验探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班主任要本着"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的思想来管理班级;班主任必须要有为才有位。本学期以来,受学校委托,我担任10级数控班班主任工作。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年来。在学校领导、教务处、军教处领导的培养和指引下,加上许多老班主任的传帮带,和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在处理和几个后进生的关系上,让我颇感欣慰。但是也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和挫折,后来经过努力加以克服,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在曲折中前进,我和全班学生在患难中成长,结下了更深的师生之谊。 一、成功的经验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由于和学生们年龄相仿许多兴趣爱好相同,开学伊始,我便和他们在篮球场上打成一片,爱打篮球的学生一般都不爱学习,他们看到我如此重视体育运动,便认为自己英雄有用武之地,表示愿意听我号令,这样就增强了我在班级中的亲和力。 在课堂学习上,本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则,多和学生在学习上充分交流,经常和他们谈当今大学数控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企业里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方向,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对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力鼓励,树为全班学生的标兵;对作风涣散,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多多谈心,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得当的,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风扎实,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能遵守纪律,尊敬老师,所以班级从入学以来,每一个月都被教务处评为"学习流动红旗班级"。另外,班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打算继续深造,他们的学习精神也感染着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对于大部分学生(中优等生),我主要是从鼓励他们学习并考大学继续深造的方面做工作。平时利用每天晚自习的辅导的时间,跟他们一起学数学和英语,从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看还是很有效果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本着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思想为指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日常班级管理上,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主张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以及人权上完全平等。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的本性并不坏,就象有一首歌曲唱的那样"我们都是好孩子"。对于常犯错误的孩子,主要从思想上感化他,了解他的家庭背景,触及他的灵魂。尽量不以命令的口气去强制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以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一些重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长江后浪推前浪,雏凤清于老凤声",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效果反而更好。本学期班级由学生自行组织了成功的元旦晚会,业余篮球比赛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数控技能竞赛取得郑州市团体一等奖。另外,在班长的组织带领下,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在全校优秀班级汇操表演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二、困难和挫折 例如我们班有个性格古怪孤僻的学生,我在引导他进入正常学习轨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他来自河北,幼年时父母离异。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的性格也和一般孩子大不一样。他脾气暴躁,做事情马马虎虎,上网成瘾,在教室里整天睡不醒。他好象心事重重,又不愿意说出来。各科任课教师反应强烈,我多次和他交流,讲一些大的道理,但是效果都不理想。长期以来,我对他找不到突破口。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大半个学期。有一次制图课上,我发现他又在打盹,而且作业完成状况很差,我就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请家长到学校。他听到要请家长,顿时泪流满面。我把他叫到外面,他这才把他的家庭状况给我描述了一下。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学业几度荒废。我从他的言语当中发现他对他的母亲特别的尊重,甚至可以说是惟命是从。课下,和他母亲联系之后,张延轩表示只要他母亲让他做的事,他都会不折不扣的完成。从那天之后,我就把一些学习和训练任务细化,督促他每天完成。他的母亲也经常监督他作业的完成状况。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感觉他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明显好转。他自己主动开始学习,并且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救赎行动。这样的孩子意志都很坚强,所以取得的成绩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从这样的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只要找到突破口,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很多学习生活习惯很差的学生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另外几个有网瘾的学生的转化工作也很复杂。他们已经上网成瘾,而且经常在教室里交流攻破网络游戏的经验,在调查他们上网的时间和地点时,他们会互相包庇,合伙把事情遮掩过去。对于他们几个,我也是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我开始对他们实行逐个击破的方法。首先,在班级的坐位安排上我让抱成团的他们分崩离析,分散在教室两侧,让他们没有在一起交流游戏经验和在一起出主意逃学的机会。在者就逐个和他们的家长联系,让他们了解学生的现状,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并从资金上给他们控制,让他们手中的钱先行充入饭卡,这就减少了他们上网的时间,坚决杜绝他们外出打夜市。最后,就是找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并在学习上多加辅导,先让他们从学习简单的内容入手,他们学会后,会有一种成就感,逐步建立起信心。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会继续努力因材施教,全力以赴把他们培养成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著名的作曲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手中有一只苹果,我的手中也有一只苹果,大家彼此交换,你我的手头上依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这种思想,那么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今后一定要多多交流,学习老班主任的先进经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为人,止于至善"。在班级的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努力。但我坚信,凭着我的一腔热血,和立志要和学生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的决心,我们下学期的学习和各项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摘要]本文是一篇有关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我从班级的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路队纪律、班级纪律及个人卫生和班干部的培养,介绍了班级管理的复杂及细微,但每个环节都要落在实处。 [关键词]纪律 卫生 良好的学风是学习的基本保证,做为班主任抓好课堂纪律,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所带的是低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再加上男孩比较多,无形之中工作量相对加大、加重。怎样才能打造一个纪律严明的班集体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从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路队纪律;抓好班级卫生及个人卫生和抓班干部的培养这几个方面来谈谈班主任的工作。 一、课堂纪律 在课堂纪律方面,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人人参与管理,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而后让每个同学轮流当纪律班长,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过把瘾”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当“领导”的难处,学会了换位思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 二、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跳绳、拍皮球、丢沙包、做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既建体又受教育,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做危险的游戏和活动,不到危险的地方玩。 三、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班级开展了“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站队不仅做到快、静、齐,而且进行自主管理。每天有一个同学站在队伍的最后边,看管前面的路队,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记录下来,班会上进行汇报,老师小结,表现好的及时表扬,表现差的予以批评、教育,自主管理制度在我班已经形成。 四、抓好班级卫生及个人卫生 为了给每个老师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除了节假日,我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检查孩子们的手脸是否洗干净,衣服是否整洁,教室卫生是否搞好,发现问题,及时动手解决。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天长日久,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养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抓班干部的培养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管理学生就只会敲桌子,大声喊,结果是越管越乱,发现问题我没有批评、责怪他们,而是教给他们管理的办法。 做为一名班主任,工作的细微,繁杂真是难以言表,孩子们的书包开了,你得帮他拉好,孩子的鞋带开了,你得帮他系好,难怪同事们常常开玩笑说,你们班主任比“保姆”还“保姆”,我们的确身兼多职,在学校是保姆,是妈妈,是老师。同事们的玩笑包含着对我的肯定与赞扬,但要做到更好,我觉的我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力争把每个角色扮演到最好。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实验小学)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 摘要: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班主任,肩负着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心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键词:班主任 用心工作 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工作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及其活动的组织者,既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又要组织协调学生各方面的活动及其关系。同时,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建立崇高的威信,就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呢? 一、用心工作,关爱学生 用心,就是热爱班主任工作,有一份责任心。用心与不用心,工作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一位班主任潜心于工作时,他就会想尽一切方法,把工作做好,他就会调动智慧、创造力,并把它们用在工作上;不用心,就会应付,消极地工作。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基础和有力手段。班主任只有和同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形成这种良好关系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 1.确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中学生的人格 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视的成长环境和相关的发展主体性的教育条件。对于学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而学校教育也就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可采取观察分析、资料分析、个别谈话、调查等方式,如制定《学生情况调查表》,自设调查项目,内容可包括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或事、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爱好、甚至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的教育。然而,在新世纪,班主任就应当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只有这样,当学生做了错事后才能心悦诚服地向教师和同学承认错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当学生得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鼓励他们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参与管理意识。比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建立一些班级的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班级公约》等,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这样,班级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都会有同学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主任就能及时发现班级所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得到及时地解决。 2.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客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等,这些差异应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依据。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势必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列夫•赞科夫有句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爱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基础。离开了爱,也就无教育可言。所以,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转变后进生,转变后进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下三种: (1)激励法。激励是教育管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鼓励,是对他人的思想、言行进行认可、肯定性的评价。激励能够强化人们的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增强其发生行为的动力,激发起自信心。后进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怕被人嘲笑、看不起,老师掌握了后进生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整,老师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完成得更好。通过激励法,可以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 (2)表扬法。表扬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后进生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后进生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教学管理中恰当地运用表扬的方法,能起到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达到健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有的差生因受到表扬而心胸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当然,表扬要注意方式、因人而宜,有的进行单独表扬,有的进行全班表扬,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 (3)反复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的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3.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注意捕捉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自信心理需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多年的实践表明,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是基础,只有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班级教育才能情通而理达;学生干部是班级骨架,只有班干部大胆负责和鼎力支持,班务工作才能正常运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借助学生闪光点是激发转化学生的最近通道……总之,运用这些方法来管理班级,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摘要】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感触颇深,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 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感触颇深,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即千头万绪,又充满挑战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何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是摆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要建立完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最终都是通过班干部落实实施的,他们是班集体的中流砥柱。特别是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们就是班主任的化身,是学生的主心骨。因此,培养一支负责、高效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他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繁琐事务,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提高班干部积极性最好方法就是多鼓励。通过鼓励激发班干部的积极性,奖勤罚懒,在班干部遇到困难时,班主任更要多鼓励与帮助。 二要关爱每一位同学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关爱学生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关心学生的吃饭、住宿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和爱好等。不仅要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中下等的学生,从而获得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并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要有严明的纪律 首先要严格要求,定好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到一切稳定后,再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培养感情。这样可以迅速的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另外,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罚值周、罚写检讨等等。只有严中有爱,用爱熏陶出来的学生,才是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 四要建设良好的班风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一个优良的班风是班主任辛勤劳动的回报,那么,怎样把学生组织成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呢?我先给全班每个同学都分配一项合适的工作,并建立服务员制度,使全班每个同学都轮流做值日----学生们自豪的称之为“小当家”,值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班级一天中经常性的事务,如上课时喊口令,带领全班同学向老师行礼,课间领做眼保健操,课后带领值日生打扫教室等工作,让每个同学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一个健全良好的班风建设起了。 总之,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在几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老师。 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乐在其中。因此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营造良好的班风,是行之有效的。 要努力去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作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她,时时都想着她;与她共荣辱,同忧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 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班干部或班主任是执行者。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二、班主任做个标准的天平。 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 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三、协调各科平衡,平等对等科任教师。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骨心,不让学生重主科、轻小科,尊重主科教师,无视小科教师,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平衡工作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求学生平等对等任何一科教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得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班主任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 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窗帘的安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如:苏小飞,董甲甲,班小飞,陈梅,陈彦妮等会经常主动为班级挂好窗帘,帮老师整理好讲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上都是规规距距,爽心悦目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如:李乐乐,杜文斌,于朋威等。我会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同学们互帮互助,平和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胡雪颖这样写道:“我以我是三(5)班的学生为荣,我不愿做任何有损班级的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帮老师管理好班级,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争取每周拿上流动红旗,月底评上行规示范班”看了她的日记,我好感动!我的班主任工作没有白做,再辛苦也值得。 五、增强管理意识使班级更上一个台阶。 1、完善班干部队伍。创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入了新鲜血液,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明确班级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环境。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努力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在适当的范围内放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做到事事有总结。无论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有总结,学生自己要总结,班主任要总结,使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辨是非,积累宝贵财富。这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环。 3、开好班会。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说,学生轮流到前面进行自我介绍和即兴演讲,有助于增进了解,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有助于今后开展工作。 2、写,经常布置家庭作业和小练笔,如《假如我是班长》《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的家》《我的学习计划》等等,评选出马雪娇、吕娜、申新豫等优秀小作家,通过写作活动,一方面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能力等情况,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脉搏,便于做学生的工作。 3、同时开展“读一本好书,练一手好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论述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问题 对策 1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观念和体制与大学生价值观相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观念和体制比较僵化,经验式的管理理念长期处于中心地位,“高校与学生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过分依赖的主从关系,高校是主动教育者与管理者,而学生是被动受教育者与被管理者”。①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1)自我意识很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极少保守,他们总是处在时代的前沿。(2)当代大学生处在不成熟逐渐到成熟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但是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自我监督和约束,这种自身素质和客观环境的矛盾,导致学生产生许多问题。(3)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个别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转向了实用主义,功利性强,甚至出现了“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心里浮躁,不能脚踏实地去工作和学习。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由于各种繁杂的行政事务,往往重管理轻服务,认为管理者处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只要管得住学生就行,这种思想的形成不利于高校造就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往往被视为管理的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在实践中表现为管理者以经验管理代替民主管理,问题式管理代替发展式管理,强调了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采用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轻视了综合素质的要求,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因此改革现在不合理的学生管理观念和制度迫在眉睫。 1.2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高校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大学校园是社会的微缩,社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压力在学生身上也都能体现。人际交往、课业负担和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主要方面。大学生承受各种压力的后果就是心理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于造成及其恶劣的后果。近些年来高校频繁出现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现象,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引起高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1.3辅导员队伍构成不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辅导员人数的增长与学生的人数增长不相匹配,其比例不能达到1:150,甚至一部分辅导员不是专职辅导员。辅导员队伍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招聘或兼职辅导员,甚至有的辅导员工作变动性较大。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辅导员不能热心学生管理工作,更不能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最终目标,甚至有些辅导员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只是权宜之计,将其作为将来深造,转岗的过渡,这些思想的存在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问题。 1.4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 信息网络的兴起成为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另一种快捷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和获得知识搭建了桥梁,另一方面它可能会把腐朽的思想以及有害的信息渗透到学生当中。有些大学生痴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当中得到了共识,一些大学生上网成瘾,对网络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调查研究显示高校降级和退学的学生当中有80%以上是痴迷于网络游戏而造成的。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加强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信息网络。 2 解决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每位大学生 (下转第61页)(上接第30页)而言,大学生活是他们人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不少学生刚入校会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不适应,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针对大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与管理服务,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助学生之所难。关注和理解学生在就业压力下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自身发展的困惑,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困难,并总结教育管理的经验,树立人文关怀 的教育理念。努力开拓“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路、新途径。 2.2 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以及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高校应当建立从学校到院系再到学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具体来讲就是学校应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院系应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生本人应当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宣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心理健康协会,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种“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2.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对推动高校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应当走专业化道路:(1)高校应当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出整体的规划,使其在学生工作当中想做事有舞台,干成事有地位,在政策及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养。鼓励学生管理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教育学理论研究及应用理论的课题研究。鼓励其攻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使其学有所长,逐步建立一支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知识水平,“不仅要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性,还要具备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4 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阵地同一般的思想文化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入。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一涌而来,校内校外广泛流传,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呈现多维以及开放的特点,因此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为此,一是要加强网络技术水平的研究,在计算机房以及校园网安装过滤系统,滤掉不健康的信息;二是要开设网络知识讲座,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技术;三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快捷以及开放的特点牢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开展学生工作,开辟学生工作的新途径。高校应当制定更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 摘要:大学培养的人才是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的统一。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获得他人好评的能力、追求生活的决策能力、画出人生意义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道德意识。大学应该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大力进行世界图景教育、改革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与专业配合形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达到大学教育的完美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世界图景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社会发展是必要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维护统治的工具,是既得利益者的吹鼓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教育有必要吗?怎么根据思政教育发展大学教育?下面,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些问题。 一、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大学教育 众所周知,大学是人才的生产地。大学要生产人才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人才。一般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个定义强调了人才的智力属性,但是作为人才的定义明显不足。要了解什么是人才,还必须先了解什么是人。人才是从人的概念生发出来的。生命是宇宙的一种特殊现象,生命是一种有目的的追求自身价值的存在。人作为生命要履行生命的责任,他有生存、安全、爱自我实现等等基本需要。生命是人的本质,在人的生活中,如果去掉了生命的绝对命令,那么人就不成其为人。追求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人才。因此,人才是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人才既是具有一定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专业知识的人,更是具有一定的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专业知识的人。人才应该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杰出能手,他应该具有超强的解决人与自然矛盾,获得物质利益的能力,这是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内涵。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专业知识方面看,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 人才要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首先要明白什么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归结为一种人生意义的追问。那么,什么是世界的本质与人生的真谛?如何破解生死之谜?对这些基本的人生问题的回答,不是传统专业教育能够承载的。这作为一种潜在的背景制约着人的创造性,是人才的基础内涵。这种能力,可以称之为回答人生基本问题,让人生价值得到树立的能力。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人,无论他是领袖名人还是凡夫俗子,都是珍贵资源的结晶体。对于一个做卫生的老太太,富翁可能不把他看成资源。但是,这个做卫生的老太太可能握有一张选票、可能忠心耿耿帮富翁守护财产、可能窥探富翁腐败的证据……,也就是说,做卫生的老太太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要挖掘各种资源,除了能够用自己的资源和别人进行交换以外,也需要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这样才能使人让渡资源(这个资源对让渡人可能是无意义的),而这又需要树立自己的人文形象。树立良好的人文形象,需要专业本领、需要寻找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能力以及诚实的人格魅力。人寻找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画出人生价值的能力。 人在提出各种生命的目的后,他需要进行各种决策为目的画圆,例如,他可能需要说服姨妈和他共同投资;或者需要确定计策、压制各种反对实力取得政治斗争胜利;或者需要采取巧妙手段、压制情敌取得女朋友的青睐;或者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市场情况、推出营销策略,这些,都需要了解物的联系与生命规律,并由此形成创造性的方法,这可以称之为获取人生价值的人文能力。 人是一种目的性存在,人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时呈现出千姿百态、高低不同的各种方式,而这些不同的方式与人的自利性互相支持,形成了人与人矛盾冲突的根源。更加重要的是,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必然为统治阶级服务,甚至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上经常成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为经济基础服务无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载的。它要提出社会理想,论证社会理想的历史合理性并且以此为基础树立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再运用教育规律内化为人的心理结构。这种能力,可以称之为保障人生价值的能力。 上述所说四种能力,统称为人文能力。可见,人文能力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骨骼。如果缺少了人文能力教育,那么大学生可能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没有快乐、没有坚守、从而没有创造性;如果缺少了专业教育,那么大学生没有实际能力,社会文明无法继承与发展,人停留于纯粹感性阶段,人会逐渐成为与低等生物类似的存在。著名教育家纽曼说:“如果一定要为大学课程制定一个实际的目的的话,那么这个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大学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传统专业教 育当然是不够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的本质是政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是思想政治本质上的一元论观点;还有的认为思想政治的本质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与维护统治,这被理论界俗称为思想政治的二元论。众所周知,我国传统历史是非常重视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以后的历代以儒家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再到宋代程朱理学以及元明清的极力推行儒家,封建王朝的历史可以说整个是一部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而这个教育又基本以儒家思想为典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究竟是维护统治还是协调关系奔向共同目标? 思想政治的本质是政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一种方向性、规范性教育,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强行推出的一种强制性教育。这种观点深刻的看到了思想政治的阶级本质,看到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原罪”性质,是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制造的一种带有愚民性质的教育。然而,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又是怎样产生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个从宏观的意义上来说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历史无论何时都是人选择的结果,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从思想政治的起源的意义上讲,其“原罪”的产生也离不开人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的必然结果,也以世界图景作为指导,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所以,思想政治的最终本质不是政治,而应该是人,是人的哲学。这是因为,无论是什么阶级,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世界图景,就有相应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这个角度,这个阶级的产生是世界图景的结果,然后社会又围绕这种世界图景运转。所以,思想政治的表面基础是政治,是统治,实际的真正的基础还是人,是人的世界图景。所以,我们不主张思想政治的本质是政治的一元论,也不主张思想政治的是本质是统治与人的生活的二元论,我们主张思想政治的本质是人的世界图景的一元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路径 思想政治的本质是人,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应该针对以上所说四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系统工程建设,建立大学科群与大教学队伍。首先是重编思政教材,添加与上述四个方面所说的相关内容。以《马原》教材为例,应该说,原理中得哲学部分对于世界的起源,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世界是否有神,人死后是否有另外的世界,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如何等都要进行回答,奇怪的是,现行教材竟然对这些问题都视而不见。这样又怎么能够搅动学生心灵的底层,与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是重视世界图景构建。信仰,是对于精神事物的坚定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或对道德遵从,对于真实生活的热望等,把他们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人对生命的再创造。人是有死的存在,人是一种从世界寻找永恒的价值的存在,在理解了生死之谜,创造了理想世界的图景后,人的心灵的深层结构得以形成,人由此安身立命,在此基础上才能树立坚定的信仰。树立了坚定的信仰其他一切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才有良好的基础。 第三是与专业课与其他人文课程配合,重视对于生命意义的开发,培养学生发现生命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他人心理规律,进行决策取得自己利益的能力,从而形成统一的大学教育体系。对于人而言,他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这需要劳动,因此需要培养专业本领;他需要社会协作,因此,他要改革生产关系,规范自身行为;问题是,人生的意义还不是设定的,需要人自己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能力,或者叫做“画人”能力。这样,一个大学生就变成了一个有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矛盾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人生价值并且能够发现与创造人生价值的人、变成了一个遵守社会规范、奉献社会的人,也就是说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了大学发展的本质。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理论探索 摘要:教育是提高人类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开发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概述教育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教育发展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以教育规律、教育程序、教育科学的理念,理论研究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发展规划,理论探索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学校建设和教育经费问题。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规划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源的实践活动,是传承人类思想、文化、生活、知识和技术的社会活动,是提高人类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开发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华百年教育,经历四十余年的教育起步、创伤与落后和六十年的教育普及、失衡与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宏观部署,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促动了思想解放,改变了思想观念,增进了意识形态,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所以,我们要在新教育时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认真做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把教育事业推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基本理论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新时期下把教育事业推向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方向,促动了思想解放和思维方式转变,增进了意识形态和思想认识提高,这是在教育史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百年教育,从新民主、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教育时期到2010年进入新教育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四大跨越,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是在教育进步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教育时代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汇集而成的。教育规划按照教育指导思想、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目标三大部分,并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分类教育发展的规律,把多种形式教育整合为一体,构成全面教育体系,充分体现出我们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当代世界趋于经济全球化动荡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转变,国际经济活动呈现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国际发展和经济竞争普遍被认为是教育发展的竞争。在我们国家经历百年教育,如何面向未来教育,如何把教育推向现代化,如何在国际教育发展竞争,是当前向现代化教育推进的根本性转变。中国有句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就是在新教育时代下,为未来教育发展,制定出发展规划目标,就是要在全国人民、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现代化教育大业。这是体现教育的思想解放,体现教育思维方式的变化。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推行各项体制改革下进行的,其次是教育发展规划,必须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行政区域和人口发展等各项规划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教育发展目标、规划指标和规划任务。因此,我们把做好各项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都要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和意识观念之上。因为,教育是与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是指导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教育工作指明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是在履行党和国家政策、宪法、教育法律准则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坚持教育指导思想先行的根本性原则,要在思想观念上,开拓进取,积极向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工作,充分体现全面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意识。二是把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贯彻到全面教育思想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方向。四是教育始终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是坚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是要充分认识教育发展对增进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六是当今世界教育竞争,首先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要在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指导思想是向人类和社会做出的思想宣言,也是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实施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接受教育是一个家庭和个人应履行的义务。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不仅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而且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是建立在国家体制下构成的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事业组织体系以及社会教育 协作组织。教育体制又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层面,在每个层面再划分类型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教育这些层面、类型、机构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四个层面里,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在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教育协作组织履行服务与指导下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在政府教育部门和政府其他各个部门管理、监督、指导与服务的教育体系。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教育行政与管理机构、教育事业一般单位与各类学校机构以及教育管理和教育制度的各项改革。“教育改革”一般被认为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把“体制”省略了,文字不够严谨。“教育改革”词语,教育不应改革,教育是永存的;既然改革,解词之意,就是把教育改掉或去掉。如果没有教育,人就像植物一样,人类社会便成为植物世界。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是有教育的。有人类,既有社会,就有教育,是人们认识的哲理。关于“教育改革”提法不妥,应该给予纠正达成共识。这是因为教育是随着人类而产生的,教育是固有的,教育的本质不存在矛盾和问题,更不能存在对它进行任何性的改革。为了发展教育,是对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的改革,应称之为“教育体制改革”或“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界针对学校教育的学校招生工作,提出“招生改革”,学校招生是必然的,除非从幼儿园到读博士后是一个学校,并且普及到博士后,这不可能,谁也不能改掉招生,学校如何招生,那是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际上还包含教育制度的改革,这是促进教育发展关键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建立较为科学的教育体制和完善的教育制度,就很难发展教育。目前传统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如果不进行改革或改革迟缓或改革困难,就不能立足于国际教育竞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国家实施整体教育和推行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在教育部门及其教育机构和学校机构,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含有教育和具有教育属性的组织设置、隶属关系、管理与服务以及从整体教育到具体教育制度进行分类改革。教育分类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在四个教育层面科学划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类,社会教育从广义上讲应包含学校教育,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个人接受教育是从学校到社会随着成长逐渐提高素质,接受教育层次是衡量提高素质的主要标准。社会教育体制是由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国家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实施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与其相配套、相对应、相隶属机构体系和社会教育各项制度体系构成的。 关于“教育”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内存在不同的表述方式,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概述教育的基本定义,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学校教育,是由各类学校组成的。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教育者承担有教育职责、有教育目标、有教育系统、有教育组织的实施对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传承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和实践知识,进行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也是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提高素质和进步的全面教育活动。设置学校教育专门机构与建立相配套的学校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实施学校教育,再把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充分体现全面教育的完整性、规律性和科学性。 这里提出教育体制改革,是因为在历史背景、社会影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一是国家制定教育法规赋予学校实施教育职能、职责和学校基本条件并非完全到位;二是学校结构和布局与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不够合理,城乡与区域学校发展不平衡;三是“教育产业化”违背教育原则,“学校市场化”是创建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的最大障碍,使教育侵受根本性的危害。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做好教育规划的前提,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是全面实行教育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该从教育单位机构改革,主要是学校教育机构及其内设分支机构体系的整合,并结合在区域和人口进行学校设置的调整。教育机构按照国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与相应“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大类,教育层次从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七个级别的学校机构进行规范性的调整。为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应依法取缔市场化行为的学校,保证学校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是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教育层次的培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招生制度和其他分类制度。扩大教育开放,加强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应做出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规划。 学校教育体制是按照学校教育层次设置学校机构和建立学校制度组成的体制体系,首先应把幼儿教育规划安排好,幼儿教育包含0~3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称学前教育,幼儿园应视为学校,幼儿园机构是由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组成的,街道、市 场有收益性的英语班、美术班、艺术班、体武班以及其他各类专业班应调入幼儿园,依法取缔有收益经营性的行为。初等教育亦称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科学设置小学和初中学校机构,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的前提;义务教育由公立学校为主体、私立学校和具有职业性的专业学校构成的初等教育机构体系,按照区域和人口分布建立学校机构、取消市场经营性学校以及各类专业班是初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中等教育体制是由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和相应的制度组成的,主要以公立和私立两类办学的管理模式,涉及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创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学校资源不足、经费缺乏、学生就业困难、升学失衡,社会上出现营利性升学补习班和职业补习班以及中等成人职业班,学校体制和制度比较杂乱,国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目标没有完成。如何整合中等教育学校,规划已经做出比较规范的中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实施管理办法。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包含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分国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即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专科教育包含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是由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学校组成,专科级别学校又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普通专科学校两类,普通专科学校逐渐被职业教育所取代,这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科教育按照综合、行业与产业分类形式设置本科学院和本科大学两类规模型学校机构。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学校和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形成了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推进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自我教育包含非在校远程教育、非脱产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以及非在校自学,应按照高等教育体制,依托高等学校建立比较完善的自学考试考核制度。自我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依托高等学校构建比较规范的高等教育体制。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但由于客观原因和管理问题,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高等教育法规滞后和缺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等教育学校机构设置和制度体系不够规范,学校布局、学校结构、学校规模、学校资源不平衡;三是高等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教育经费偏少,学校建设标准偏低,高校债务压力过大;四是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存在管理、引导与服务不到位和越位的问题。实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以公立高校为主体,提倡私立学校为辅助的办学形式符合国情。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建立以专科教育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逐步形成以专科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制。成人教育实际上是成年人教育,具有社会性、非正规性的教育,是在全日制专科、本科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外接受的教育。进入成年继续接受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成人教育一般称为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由于成人学校全脱产在校学生占全部在学人数比例较小,成人高等学校应调整,更名为某社会学院或某社会大学,使之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场所,应按照普通高校体制、制度和管理模式,实行普通高校、社会高校和自学考试统一的高等教育文化知识层次毕业学历制和结业非学历的教育制度,社会高校应招生成年人离岗在校学习。广播电视和远程信息网络是高等学校教育利用的现代教学资源,应建立在高校内设置的教学单位。 研究如何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体制,首先按照高等教育现状和发展总体目标,设置多少高等学校和相应机构,专科学校(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本科学院学校、本科大学学校的校数各占多大比例,然后设计各类学校的规模。建立研究生教育机构是培养高层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体制方面应“二制合一”,取消现行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制度,实行统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制度。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设置机构简捷,要求体制规范,做到制度落实,实施深层管理,努力完成规划的发展目标。 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按照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保护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字,科学有序地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特殊教育主要是残疾人教育事业,是整体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普通教育共性方面的基础上,注重特殊教育体制建设,制定全面实施规划的保障机制。社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成长全过程的教育,在学校接受教育是提高素质的关键,进入社会接受教育,主要包含成年人教育、培训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 三、教育规划实施的探索思路 研究教育发展的思路,应重视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研究教育体制的改革,应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研究如何剔除陈旧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加快实施创建科学、完善、先进的教育体系进度;研究教育规划的标准,应在深入调查、见证实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表示应实施规划的思路和要求,是在未来十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检验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规划的重点,是实施规划的关键。教师是教育之本,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是按照国家财政预算程序实行的,应规划如何建立健全完整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规划就是改革,改革就要规划,如何进行改革,必须科学规划,虽然这是片面的,但它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研究规划、做出规划、实施规划,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完成教育发展目标的使命和任务。教育发展规划应立足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规划,社会教育涉及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和民间协作组织,学校教育规划主要是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学校建设和经费预算等。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法》界定:“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名家说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校人的集合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随之1994年《教师法》与相关法规和政策,都在推动着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一大批教育家,激励教师和校长创新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以精湛的业务传承他人,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社会。二是提高教师地位,关键是如何落实教师待遇,既要做到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又要做到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和其他行业的工资,然后再把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到位,用实践检验教师是真正的崇高职业。三是如何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系,研究院所机构和师范类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基地,是补充教师队伍建设的来源,教师可采取统一准入、统一调配与双向选择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即“双制学校”的形式,把在校教师分教学、管理和生活三类教师,补充管理教师和生活教师;资格教师准入、教师培训、教师施教、教师退出应做出相应的规划,调配教师应设置“二编制”,即学校教职工基本编制和教职工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编制,科学制定编制应按照工作量并结合岗位,从每所学校汇集全国教师队伍人数,把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好;“双制学校”实行统一教师工资标准,并规定长期从教私立学校教师退休工资与公立学校教师一样由国家负担,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是深层的,具有科学性。教育现代化,关键在教学;教育科学化,关键是教材。早在1954—1966年,除了“五七、五八、五九”三年影响外,经过教科书编写与施教,文字简易化,文言通俗化,知识科学化,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教育家、专家和高层人才,成为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科技队伍,验证了最佳时期的教学进步。随着教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现在仍然存在文言不够通俗,有些文字不够简易,有些学科教材过于抽象,有些教材知识与实践不够紧密,教材知识规律失衡,教材编辑失控等问题。所以,应大力倡导教学经验,开拓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规划配置先进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学科教材亦称为教科书、教学资料、教学仪器、教学设备、教学网络或叫远程教学等,教学资料和仪器作为学科辅助教材,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网络扩大教学范围。教学应使用国家统编教科书和教学资料,科学划分学科知识层次,力争把学科知识提高到现代化的教学水平。 学校建设从狭义上讲是校舍和设备等固定资产配置,直接展示学校的环境条件和文明程度。学校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回顾教育发展历程,学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变化,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环境不断改善,为教师施教学生受学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学校建设仍然还存在配置不公、配置缓慢的问题。比如,国家规定学校建设指标过低,没有完全规定学校教师与学生生活用房指标,现代网络教学用房标准也不够到位。又如,据教育统计资料,学生人均使用校舍面积与“过低指标”和质量指标差距过大,有些学校设备不够,条件比较落后。再如,据教育调查反映,农村城市中小学校建设包括经济发达城市中小学校食堂设施简陋,生活用房不够,有些学校因无生活用房,没有建立食堂。按照教育现代化目标,应规划出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规划学校建设,一是按照学校建设形成固定资产应划分:教学用房主要包括教学办公用房、教室(网络教室)、图书馆室、实验室、体育场馆、会堂等,生活用房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宿舍、食堂、其他用房等,公共设施包括门卫、围墙、道路、园林等以及学校设备四大类。二是按照学校教育层次和级次,学校教育规模和标准,应重新规划适应现代学校建设的设计和学校资源配置的指标。三是应全面开展校舍和设备普查,核定使用周期,汇集总体数据,然后按照规划学校规模和标准,并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做好新建学校资产完整、扩大学校规模资产补充、未达标学校资产配置和学校资产消耗定补,把学校建设落实到位。 规划保障经费投入为研究教育 经费管理、研究保障教育经费提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教育经费来源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私人投入和社会各界捐赠集合的经费。教育经费支出是以学校经费支出为主,主要包括社会公共教育、非学校公共教育、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等。政府投入是通过财政预算直接向公立学校拨付并对其他学校和公共教育给予的补助。教育经费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关系到学校建设,关系到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教育发展需要保障经费,又要管理经费,更要经费效益;经费支出既要做到均衡使用、公平公正,又要做到科学运用、激励先进。 教育与国民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繁荣。教育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经费投入,政府投入是通过财政部门从国民经济取得的财政收入。为了推进教育发展,国家竭尽全力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全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承担如此大国教育,显然是比较艰巨的,这与世界教育比较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 我国教育投入与世界教育投资比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投入指数差距很大,据教育统计和教育调查反映教育经费不够,专家普遍认为教育经费投入偏低,直接影响教育发展,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影响学校基本建设,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由于学校经费短缺,诱发学校乱收经费,造成学校债务沉重。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的问题,目前社会普遍反映是由于教育投资不公,导致学校差异太大,教育明显不公,教育发展失衡,教育矛盾突出。教育矛盾与问题,教育不公与失衡,我们应以客观原因分析,是由于教育、社会和经济是互动的,如果宏观决策不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动规划失控,就很难避免投入差异。社会进步必然推动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扩张,只要发展教育,就要扩大教育,教育需求经费就会极度膨胀。所以,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客观的。 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三大措施: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加大教育投入提出两个指标:一是按照“三税”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只能说明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但没有其他实际意义,是因为教育费附加投入占全部教育投入比例较小,区域教育费附加收入差异太大,应取消教育费附加,按比例加在正税上,既减少税目内的附加,又不麻烦纳税单位和纳税人,对增加这部分收入统一转移支付。二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充分体现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心和行动;但是,我们应从指标的多方面进行分析,这个指标显然是不合适的;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法规都提出世纪末达到4%,而到2000年只有2.9%,没有完成指标;过了世纪末从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4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0年《纲要》又提到4%的比例,2008年只占3.3%,如果每年加0.2个点,或者按照预算增长点,到2012年自然就能达到4%,这是由于国家财政是按照传统预算和教育经费支出基数逐年增加相应的比例,并没有完全做到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世界教育支出比重平均为4.4%,2005年oecd28国平均为5%,专家预计2010年世界平均将超过5%,同时预测全国教育需求、国民经济实力和国家财政能力,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该达到或超过5%,占gdp4%的比例明显过低。 如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如何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如何把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一是高度重视,二是具体行动,三是促进落实。首先,教育部门应做出高度重视反映,组织经济、教育专家和工作人员,研究世界教育投资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比较,研究并收集国民经济分配、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教育投入和个人捐赠教育等相关资料。其次,教育部门应做出具体行动反映,组织财务、统计工作人员开展全国教育普查,从每所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学校资产和经费包括资产评估、补充经费等进行分类清查汇集,然后按照现代化学校标准核算出全国教育经费需求。最后,教育部门应做出促动落实反映,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汇编国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可行性报告,提供国家经济完全具备承受教育需求能力的依据,论证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家财政收入、教育经费投入两个比重的理由,要求调整政府投入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支出预算,保障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研究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预示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教育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促动了思想解放,这是百年教育从新民主时期、新中国、改革开放到2010年进入新教育时代教育发展的四大跨越,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前基础教育课程的六次改革 1.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新教育”,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开办洋学堂,派遣留学生。增设外语、算学、化学、天文、医学、物理、万国公法、航海测量、代数、微积分等新课程,引进西方的教学管理制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2.1903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次确定了“五四五制”学制,初小五年,增设修身、读经、国学、算术、几何、体操等课程;高小四年,增加图画、手工等课程;中学五年,开设外语、法律和理财等课程。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开设历史、地理、农业、缝纫、唱歌等,并给予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4.1923年民国政府公布“新学制体系”,第一次将中国学制定位于美式“六三三”制,在小学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社会、自然、艺术、算术、体育、音乐、园艺、工艺等;初中在小学基础上增设外国语和生理卫生,破天荒实行学分制。 5.1927年之后,民国政府强化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政策。在这一阶段,改革没有明显进展。 6.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在革命根据地的学校课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就颁布过《小学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根据地的列宁小学分初高二级,分别为三年和二年,初级小学开设国语、算术、游艺、劳作、社会工作等课程,高级小学增设社会常识和科学常识课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以“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宗旨,规定中学课程包括边区建设、政治常识、国文、史地、自然、生产、医药常识等,突出了鲜明的革命性、科学性、实用性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后基础教育课程的八次革新 1.1949~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1950年8月)。设置了门类更为齐全的学科课程,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同年10月,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 2.1953~1957年。这期间,国家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1958~1965年。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左倾思想影响萌芽的时期。1958年“”引发了“教育大革命”,大量缩短学制,精简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还出现了多种学制的改革试验。 4.1966~1976年。十年浩劫。学校课程与教学在十年动乱期间经历了一场灾难。 5.1977~1985年。结束,拨乱反正。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 6.1986~1991年。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型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给课外活动留出固定的足够的空间。 7.1992~2000年。1992年国家教委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1993年秋,新的计划突出了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第一次将活动与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后来又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 8.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下面详细介绍。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 在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有过三次较大的教育改革。 第一次,20世纪初,以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针对传统教学的“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理念,杜威主张经验课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 第二次教育改革发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美国教育学界批评当时的课程内容没有反映20世纪科学所取得的新成就,于是提出了课程改革,要求加深加难数学、科学、现代外语三门基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和学习社会的悄然来临,以及教育全球化大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国际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1)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加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2)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3)实行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4)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均衡性;(5)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6)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7)注重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怀、价值观教育;(8)强调信息技术的教育;(9)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重视国际理解教育。 (二)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同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课程教材存在着种种弊端 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国以来,虽然先后进行了七次课改,但仍然存在着:(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大有市场。(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难以适应当地实际。(8)基本都是必修课,选修课太少甚至没有,缺少职业技术课,各门学科的课时比重不协调。(9)人文社会学科比重过低。 案例一:12岁的丁磊,拿到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他计划在两年内拿 到计算机本科专业文凭然后出国。丁父:应该拣最有用、最相关的东西先学。在以后的实践中,缺什么补什么,现在是到大学才分专业,我让丁磊从小就分专业。丁磊:很害怕与人打交道。我宁愿读书苦点,也不想和人打交道,那样又累又烦。如果想找人说话了,就到网上聊天室去,不想说话了,关掉“猫”就可以了。2000年2月,已大专毕业的丁磊又走进了小学校门,插班6年级,为的是完成中断了的小学学业。 案例二:在长春发生的一个中学生悲剧。某中学的一个优秀学生,突然昏迷,住院一周后不幸死亡。医生诊断为疲劳过度而致。后来,专家们看到这个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发现他早晨4点起床,学习到5点半。家长: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好,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也为他提供条件参加各种辅导班。学生:学习成绩总是想排第一,总是将后面的学习内容提前学习。 思考:中小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走向生活服务;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有责任感、有生存本领的人。 中小学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态度、责任心的培养;重结果不重过程;内容过繁,学生负担重。 (四)新世纪以及加入wto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基础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学习社会的悄然到来,要加速发展经济,必须培养新型人才。而人才标准的国际化,教育信息全球化,教育参与市场竞争等,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同时,wto带来的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重组,需要重新考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等方面的改革。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一)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理念。 2.课程的目标。 3.课程结构。 4.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5.教学过程。 6.教学组织形式。 7.课程与教学评价。 8.课程与教学管理。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 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提出适应终身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 (四)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的改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如:通过让学生统计家庭丢弃的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垃圾对人类的危害。 2.课程结构的改变 改变以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3.课程内容的改变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 4.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课程评价的改变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6.课程管理模式的改变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四、提高专业素养,迎接新课程挑战 1.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 教学观:提倡自主探索;学习指导 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作学生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2.教学方式的改变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建立新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 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 教师之间建立合作与交流的文化。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孔子的仁学思想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仁学思想。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孔子的仁学思想为世界文明尤其是亚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孔子思想 仁学思想 家庭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世界文明 “仁学” 儒家思想 人类社会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礼记》和《孔子家语》等文本之中。仅《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就达109次之多。如果我们把孔子对仁的各种界说加以分析与综合,就不难发现,“仁”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针对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是不完全一样的。本文无意全面解读与阐释孔子的仁学理论,只是认为深刻领会并汲取孔子仁学思想的精华,对于指导和改进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深化家庭仁爱、孝悌与克己教育,解决爱心缺失、亲情淡漠及自私任性等实际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仁者爱人”与仁爱教育 《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者爱人,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第一要义,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孔子把“爱人”视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准则,就是希望人们能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种超越血缘关系而尊重他人权利并普遍性地爱他人的理念,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最基本特征。 孔子不仅以“仁爱”思想要求民众,还要求执政者率先垂范,以“仁爱”治国安邦。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只有执政者带头施爱,且人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一个和合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孔子所提倡的“仁爱”,并非不讲原则。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当子贡问他“乡人皆好之”或“乡人皆恶之”时,他的回答是:“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他把“乡愿”那种模棱两可的“好好先生”称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由此可见,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理性之爱,是爱憎分明、爱善者与憎恶者相统一的一种美德。 深刻领会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内涵,反观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群体中较普遍存在的“爱心缺失”的问题,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启示:“仁爱教育”,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祖辈、父辈的爱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好吃、好用、好玩的多由他们独享,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再加上商品经济社会,物欲横流,过分追逐享乐与金钱至上的理念,充斥其间。在这种环境熏陶下长大的青少年儿童,极易形成自私、懒惰、依赖与任性等心理弱点。他们从小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缺少关爱他人的内在意识。这种“爱心缺失”的问题往往是产生人际冲突乃至造成社会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仅仅在于此,而是在于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了的家庭“仁爱教育”。 须知,仁爱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优势,在家庭教育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成为有博爱之心的仁人志士。然而,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却有赖于家庭仁爱教育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家长要想使子女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就必须通过实施仁爱教育,使子女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协商共事;学会分享与换位思考,凡是自己不愿意的,决不可强加于别人。实施仁爱教育,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子女做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将仁爱教育落到实处。 二、“孝第为本”与孝悌教育 孔子一贯主张“爱人”应从“孝第”开始,然后再由近及远,把对亲人的爱推广到社会上。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论语》中,子有是这样阐释孔子“孝第”思想的,他说:“其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不难看出,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爱人”应以“孝悌为本”,只有以孝为先,以爱齐家,方能爱他人、爱国 家。“孝第为本”,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它不仅是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还具有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的作用。 在“孝第”中间,孔子更为重视的是孝道。他认为,一个人要尽孝道,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礼相待。“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二是关心牵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三是恭敬真诚。“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的根本不在于赡养父母的形式,而在于是否心存真诚。对父母的真诚是最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孝敬之诚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又有何异? 深刻领会孔子“孝第为本”的思想,对于加强孝悌教育,解决当今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亲情淡漠”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君不见,在我国众多的“四二一”式家庭中,“孝老”已被“亲小”所替代,“啃老”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虽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孝悌”,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正在被人们所淡忘;亲情,作为人类相生相息的一种自然情感和维系社会伦理道德制度的基础,正在被金钱和利欲所替代。由此而产生的亲情关系破裂乃至家庭暴力事件,正在危及社会的安定。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顺,都不感恩,怎么可能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加强孝悌教育,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一种美德,我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孝道。宪法中就有“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等条款规定。孝悌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优势,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我国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家长的有责任把孝悌作为教育子女的一门必修课,做到常抓不懈。在道德观念上,要让子女懂得父母有养育之恩,孝敬父母责无旁贷,无上光荣;在道德情感上,要让子女知道父母的生日、爱好、身体和工作情况,学会关心、体贴与理解父母;在道德行为上,要让子女对父母恭敬真诚,自觉接受父母的教诲,但又不过分依赖父母,主动与父母分担辛劳和忧虑。在孝悌教育中,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子女,引导他们从爱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进而升华到爱集体、爱国家、爱人民。 三、“克己复礼”与克己教育 克己复礼,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第三个要义。《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在这里,“仁”有两层含义:一是克已,二是复礼。所谓克己,就是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所谓复礼,原本是指回复周礼,即西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我们今天理解其内涵,不必苛求其原义,可以把它理解成必要的伦理制度与行为规范即可。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克制和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才算是仁人。“克己复礼”,不仅体现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本质内涵,同时又指明了践行仁学思想的正确路径。 首先,“爱人”需要“克己”,“克己”要有目标。孔子为此提出了“为仁”的“三项要求”、“近仁”的“四种品德”和“行仁”的“五个标准”。其中,“三项要求”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四种品德”是:“刚、毅、木、纳。”(《论语·子路》)意即“刚强不屈、坚毅果敢、质朴无华、言语谨慎”的品德。“五个标准”是:“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 其次,“克己”要有措施保证。孔子提出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二是“省”。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三是“戒”。他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四是“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即杜绝“不凭空猜测,不主观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的毛病。五是“学”。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修行“仁、知、信、直、勇、刚”等六种德行,才会克服愚、荡、贼、绞、乱、狂等六种弊端。 第三,“克己”是条件,“复礼”是目的。孔子认为,“礼”是衡量人的行为和道德是否规范的标准。“ 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只有“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所以,他一再要求他的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意在使其弟子知礼守礼,立身于世。“礼”还是维护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的核心。理政治国,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礼作为一种形式载体,不仅可以约束与规范人们的道德意识,还具有促进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功效。 总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是基于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今天,我们领会并汲取其思想精华,对于加强家庭克己教育,解决我国独生子女中较普遍存在的“自私任性”的问题,极具有现实意义。 克己是一种品德。人的忍耐、谦让、恒心与毅力,都是由克己而生。只有克己,才会奉公;只有克己,方能临危不惧,尽忠报国。从我国古代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苏秦的“悬梁刺股”,到当今时代焦裕禄、孔繁森等英模人物克己奉公的先进事迹,我们不难看出,凡成就大业者,皆具备克己的品质。眼下,许多人都在抱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问题,却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岂不知,这正是长期以来疏于对子女“克己教育”的结果。许多家长对子女关爱有过、赏识有加,缺少对他们的约束、批评与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长,私欲和任性也在随之膨胀,他们甚至听不进一点反面意见,经不起任何困难与挫折的考验。须知,一个人的克己品质,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教育与修养的结果。孩子年纪小,克制能力差,更需要家庭克己教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克制自己,对孩子自私、懒惰、说谎、任性等弱点,不可姑息迁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明辨是非、抑恶扬善、克己奉公,做到个人服从集体、服从国家、服从时代、服从社会。 在家庭克己教育中,家长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长是否克己自律,决定着家庭克己教育的成败。实施克己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克己,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作出表率。即便是碰到障碍或出现反复的时候,也要克制自己,不可动辄发火,采取打骂等粗暴手段,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而且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实施克己教育,还需建立必要的家规。家长可采取民主协商的方法,与子女共同制定家庭守则。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入手,约束与规范孩子乃至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的探讨 摘要:以某医学院校为例,通过发放问卷并统计资料,重点调查医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以及失恋时的心理体验方面,深入分析医学院校学生恋爱观的基本情况以了解目前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状态,为今后建立健全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生 自我生活管理 恋爱观 大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内涵之一。医学院校课程具有课时紧张、学业繁忙等特点更加富有特殊性,而随着性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欲望与追求,自然也会在医学生的内心萌芽。医学生恋爱观折射医学院校校园生活和医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现状很有必要。 1.恋爱观基本情况反映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的现状 选择某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发放、回收并统计,结果显示,45%的医学生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医学生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足30%的医学生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丘比特之箭为什么在医学院校校园中也会如此闪耀呢?4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摆脱了高中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机械的学习,大学里的时间相对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合理安排时间,就会感到有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进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医学院校也不例外。烦恼、无聊、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使医学生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到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医学生引向恋爱是很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在赶潮流是否会导致恋爱的发生这个问题回答上,18%的医学生是这样认为的,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如果在一个宿舍,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医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影视,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恋爱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医学生的行为。 爱情往往容易受客观因素左右人的情感和欲望,总是游离在你我的身份之间。作为医学生,维系恋爱的纽带,仅仅是精神上的需要、容颜上的愉悦,爱情的基础十分脆弱,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性格、情绪还远远不够稳定。如果对未来事业和婚姻家庭有认真的考虑,在共同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建立深厚的感情,并且双方能驾驭各自的情感,把爱情和学习统一起来,那么为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付出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2.恋爱对象的选择体现加强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在医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趋势。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异性的内在品质较为重视,对外部因素的要求相对较少。在所欣赏的异性优点中,内在品质的占75%,而注重外在因素的仅占25%。其中,女生对男生内在品质的注重率高达95%,包括男生是否能力出众(65%),是否温柔体贴(55%),是否幽默开朗(30%),是否稳重大方(25%)等,都是女生看重的方面。她们摈弃了那种“以貌取人”的思想,应该说这是比较理性的一种趋向。反观男生,女生是否温柔体贴(50%),是否真诚善良(45%)仍是他们首先在意的方面,美丽端庄(35%)也不甘落后,还有品学兼优(20%)等。数据显示,男生对女生内在品质的注重率为55%。对于外表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则要比男生看中很多。 当然,注重外在因素的也不乏其人。有近20%的女生希望有一位高大帅气的男友,近50%的男生渴望追求漂亮的女生,更有人坦城的认为“在意对方是否有钱”。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这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人都变得现实起来,人也学会了借助外界感官刺激来满足内心的某种需要。但是,几十年后彼此不再风华正茂时,不得不现实的告诉自己,内在品质优秀的人永远年轻和美丽。 3.失恋的心理体验反映完善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爱情就像玫瑰花,它带来馨香的同时,有时也会刺伤脆弱的心灵。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道,初恋的幻灭对于任何人都是痛苦的:但对于一个充实的灵魂,一个不想自欺的、与轻佻和夸大其词的灵魂,这几乎是不能忍受的 了。的确,当一个人曾经置身于神妙销魂的两人世界,却又突然被抛同广袤荒凉的宇宙中时,他所遭遇的并不是一般的人生低谷,也不是一般的生活曲折,而是心灵的坠入深渊。这种遭遇,发生在初次叩开恋爱之门,并以全身心投入其间的医学生身上,境况当然更为凄惨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70%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上作中去;只有30%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在所失恋的学生中,有55%的同学认为很痛苦,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约占65%。更为可怕的是,有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该是。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情感。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在爱情遭受挫折以后,并没有被失恋的痛苦所压倒,而是化痛苦为动力,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歌德失恋后没有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是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创作的素材,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以此成为他事业成功的起点。 漫步人生路,爱情只是人生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如果把爱情等同于人生只为爱情而活,就会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失去路标。失恋不是失去爱的权利,也不是永远被爱神抛弃。诗人徐志摩认为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 成人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教学模式缺乏成人特色。教育者需要端正思想,明确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策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继续教育”阐述:“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如今,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普通高等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扩大成人教育的规模。 目前,各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学历教育,普遍对成人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力度不够,缺乏成熟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已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没有顺应成人学员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学理念与学员的职业发展心理不吻合,教学目标与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出现偏差,教学策略与学员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对称,因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学生,其心理、生理、阅历、角色等完全不同于普通学生,加上其学时少,且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彰显“成人特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教学模式是“集中式学习”、“分布式学习”和“校企双元制”三种[1]。在成人高等教育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中,这三种模式分别在各自的诞生和盛行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各自的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一)集中式学习。集中式学习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管理,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内容需要演示、分解、剖析和感触的自然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它在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无法解决成人学生参加学习时存在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家庭与学习的矛盾和分散居住与集中学习的矛盾;忽视了成人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过于强调标准化、同步化、模式化,对成人学生知识的扩展产生不利影响。要真正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分布式学习。分布式学习所强调的是资源的非集中化,是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数字化保存和远距离传递,学生可以不必像以往那样,全体集中到一个地点,由教师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论坛、电子邮件或qq群可以支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与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各种讨论。 此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势明显,它解决了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与学习、家庭与学习、分散居住与集中学习的诸多矛盾;丰富了学习资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宽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增强;对于学生的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学习能力不同等因素,若完全进行分布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差异,学习进度也会不同,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易发挥,增加了教学管理的负担。需教师面对面讲解才能理解的实验内容不宜采用此模式。学生长时间单独生活和学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比学赶帮的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2]。 (三)校企双元制。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双元结合完成教育任务。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具备毕业后立即上岗的能力,又通过学校教育使之基本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此模式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提 高;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克服了办学的盲目性;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水平都有所提高;改革了课程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但是,应用面略显狭窄,仅对部分专业有效;真正意义的校企双元制教学模式较少见,往往流于形式;主要是合作模型与运行机制问题、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关系问题、学员考核与评价问题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往往有着非常现实的求学目的,即获得成人高等教育的文凭,以此作为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和砝码;而且有着更加务实的求学态度,即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并对某一专业学科有所专攻。但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却未能跟进这一发展形势,既未能走出“赚钱工具”的狭隘误区,又无法超越“学历补偿”、“知识补课”的原始视域,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其功能性缺失,不仅制约其发展,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关键是要制定一个以较高层次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以及与学员的职业发展,从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过多地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历+技能”的学科课程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成人教育学员分为脱产生、业余生和函授生,教学模式也应针对学员类别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应当有所不同,脱产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业余生“较系统掌握知识要点,具备从事专业岗位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适用能力”,函授生“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要点与基本具备进一步的提高能力,基本具备知识要点使用能力”;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其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所侧重:函授生和业余生以网络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脱产生则相反。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思考。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以成人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弹性学习机制。确立多元化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体现成人特点,并以成人的生活、需要与问题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与多种教学范式综合运用的教学活动与形式。 首先,提倡跨时空的分布式教学模式。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突出,文化基础差异较大,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困难。而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则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方面,网络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成教学生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教学补充,有利于基础较差者进行知识补充。因此,多元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虚拟学习环境与学习社区”功能。 其次,校企合作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学员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职业发展需求,找到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平衡点,并提高成教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必要引入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利用学员及其所在单位这一宝贵资源,让学员和社会各界充分参与到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设置中来,使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和企业必须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从而确保合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必须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交流平台及信息员联络制度和信息制度,畅通对外宣传和信息沟通渠道。最好由学校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组成项目管理组,共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有力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再次,合理安排集中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于成人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能力。大胆地继承和发展课堂教学法,特别是综合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练法、问题法、案例法等基本教学方法,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些课堂教学法能够克服封闭式、注入式、僵硬的教学法之弊端。 最后,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员的能力培养。成人学员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应当采用分布式模式和校企双元模式为主,集中式模式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成人学生来自于生产一线,具有较强实践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相对较缺乏,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化,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专业技术 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形势,进而找到较满意的工作。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体现以成人需要为中心的“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还需要在实践中改革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走出校门,将成人高等教育真正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育,为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实践证明,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成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它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有关教育论文: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关问题的思考 摘要:在近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教育整体发展。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和教学模式滞后等影响教学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思路:创新教育理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探讨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 关键词:成人教育 教学质量 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出现的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再加上社会观念及市场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正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谋求新的发展路径,更好地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1办学理念不明确 成人高校片面追求办学规模,盲目扩大招生,把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作为创收的途径,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几乎达到报考即可录取。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较低,给教学及教学组织带来严重的困难,同时影响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办学信誉。成教学生绝大部分是已经在岗的从业人员,读是为晋升职称提高学历所迫,有些学校投其所好,盲目开设专业,成人教育成了“学历教育”,“文凭教育”。 1.2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首先成人高等教育缺乏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普教、成教教师一个样,中职、大专、本科教师也没有区别,教师没有明显的“成人”特色。其次教师担任角色多,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教学研究。再次许多成人教师都是外聘教师,教师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更换频繁,来去匆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对教学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1.3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成人高校忽视成教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师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直接移到成人高等教育课堂上,以讲为主,过于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较少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能力培养。 1.4远程教育不够成熟 现代远程教育大大扩展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选择,正在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许多成人高校教育都在努力试行远程教育教学,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多数教学实施并不完善、不成熟,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1、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师队伍还不成熟。没有一支合格的、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到教学中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2、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建设还不成熟。教学有效资源不足与资源制作滞后,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资源很少。带宽传输速率不高,对实时授课、实时答疑等现代远程教学要求在技术上暂时还不能满足。3、课件制作的标准规范和评价测量体系还不成熟。教学质量监控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1.5教学评估体制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估中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目前,评估中较强的政府行为及评估主体的单一化,评估所坚持的原则和标准也只能体现政府的愿望,难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专业性。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仍以普通本科教育一贯采用的学历与职称等为标准,模仿普通本科评估,还没有专门针对成人高等教育中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的评估指标,脱离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方案设计滞后,时代性不强等。评估作用难以运用,评估作用局限于鉴定与评比,而忽视了评估的导向、调控、激励、诊断、服务等,导致评估流于形式。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学校要明确办学目的和指导思想 成有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人教育的办学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特别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摆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以学历教育为目标导向的办学目的,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着眼未来、放眼世界,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2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当今社会发展过程是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知识量递增速度愈来愈快,知识的陈旧周期愈来愈短,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徒有虚名是无立足之地的。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获得文凭、提高学历,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市场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前瞻性,着眼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专业技能或掌握热点行业应用技术,以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探究等。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理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成人教育教师管理机制需要完善,首先要组织了一支具有成人特色的独立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以学院专职教师为主体,社会兼职教师为补充,同时吸收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的相对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熟悉成教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趋势的具有可持续性严谨务实的师资队伍。 2.4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成人学员对学习多存独到见解,有探讨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的探索与研究,改变平时所采用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成教学员的接受能力,精心组织教材,斟酌语言,把握重点,提纲挈领,针对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突出,到课率下降严重的现象,应努力发展好现在远程教学手段,打破完全以传统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好远程教育,拓展远程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①硬件环境建设,学校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有计划地配备计算机以及推进学校设施的智能化;②软件资源建设,开发优秀的教学课件;③人力资源建设,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2.5健全教学评估机制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法规无论在指标体系上还是在评估形式上,都无法满足各个学校的需要,应根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趋势及我国现状,以引导和促进高校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评估的规定和条款。为了提高和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各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自己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应进行广泛深人的调研、全面系统的论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可行性强的纲领性、权威性评估方案及其指标体系,通过多方面收集信息,力求评估结论全面、公正、准确。评估机制应该有较充分的双向交流和反馈余地,被评估者通过动态评估,调整自身的办学行为,获得持续的质量改进和发展空间,真正达到评估的目的。逐步形成学校操作、中立机构评估的长效机制。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学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下降,工作难度增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结合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会,对高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一、高学生的现状 1、由于录取新生因地域差距而形成的参差不齐的文化程度,高院校既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同时还要考虑专业技能培训与毕业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2、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较差,思想容易产生波动,而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求高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综合素质,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吃苦耐劳和适应能力。 3、较强的自卑心理。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成绩处于下游水平,学习热情不高,信心不强。高考后,看到中学的很多同学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心里上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而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则更会给高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自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以后的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普遍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高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师数量短缺,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室、实验室、实习工厂等硬件设施亟需补充和改善。高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导致社会和学生对高教育缺乏正确的了解,相当一部分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没信心,担心所学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养成上网、酗酒滋事、逃课等不良嗜好。这种现状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对搞好高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考 1、完善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学生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一起合作。发挥学生处的指导和监控作用,其他部门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责分工,严抓共管。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在入学教育时,把本校的特色及高教育的特点和高的培养目标及未来的发展计划详细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有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计划,便于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学习。在平时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多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同时要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结合将来就业,突出能力培养。与本科和专科相比,高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在社会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创造性等方面则表现出色。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和业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方法。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性教育,注重实践,使学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自信心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生活热情明显不足,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降低,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应根据高学生的特点,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派专人负责,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建立正规的心理档案,对易危学生人群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着重培养青年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5、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辅导员聘用机制。要广纳贤才,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学历层次。实行“优先”政策,吸引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 ,对于称评定,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专辅导员。实行切实可行的辅导员考核和奖励办法。同时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要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建立学院领导、辅导员与学生干部联系制度,学生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学生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必须在各方面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之,高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复杂、琐碎而繁重,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先进院校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高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并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重视队伍建设,才能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考 摘要:众多理论研究都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助推地方经济,怎样服务地方经济,本文旨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务 地方经济 引言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将愈演愈烈,激烈竞争的焦点在于科技和人才,科技和人才的质量提升来自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等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加速,必需融入地方经济,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丰富服务地方经济的内涵,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彰显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是地方科教兴市的重要人才基地,也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决定其服务和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高等职业教育的含义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1.1高等职业教育的含义 现代职业教育被界定为:它是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从业者和创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典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厚的职业情感、相应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能迅速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并发挥其职业潜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 针对职业岗位群, 以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艺操作和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实施具有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内容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主要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指导者、组织者、推广者和带头人。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也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2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超过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例如,安徽省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达64所,在近一百高校中超过一半。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的经验早就表明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增长比物质资本的增长要快,国民收入的增长比物质资源的增长要快,这正表明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据测算,在当今发达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增长为1-3美元;而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便增长3-10美元。 在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职业教育就越重要。当前,我省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发展新阶段。建设职业教育大省,是将我省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由之路;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地方性高校, 其投入、师资、生源和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这也表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推动区域性人力资本的提升,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2.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三方面的挑战。第一,经过几年整个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第二,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生源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双重竞争;第三,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以安徽省为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基础能力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创新乏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力,难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短缺,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认识有偏差,条件跟不上,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服务方式有改进,内在建设有待提升,这些都与有地方的经济发展不适应,亟待解决。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互动的,两者互为因果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鉴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或瓶颈,高等职业教育又该如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呢? 3.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3.1 增强认识,深化理解 认识与理解有几个方面,一是对高职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二是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三是什么样才是服务地方经济? 既然是服务地方经济,那么,第一,服务的意识要增强,要有主动的全方位服务的意识,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要有效益意识,处理好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要有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能盲目,不能河泽而渔。第二,服务的方向要明确,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地方性高校, 其投入、生源、培训、实习基地、就业等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如果这些方面是经济的,我们认为,它是服务了地方经济。具体来说,投入有地方政府的投入,生源一般是本地,如,安徽省的职业院校的 生源一般是安徽省的,受教育和培训的对象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实习基地也大多在本市或本省,这些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就业的地方性不是很明显。以安徽省来例,就业结构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安徽省经济重心正逐步向合肥及长江沿岸城市倾斜,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合马芜铜四市工业优势明显。但是,在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中,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市安排毕业生就业的比重却很低。虽然总就业率很高,本地化就业率偏低,不到50%,这与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所以,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有待增强,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措施要跟上,结果要显现。 3.2校企联手,共同科研 学校的科研必需要为社会服务,必需来源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企业的科研要有智力支持,要有团队的合作,要面向市场。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然要求。 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密集,科研水平高,实验手段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学术思路新颖,而企业直接面对生产第一线,生产能力强、销售网络畅通,成果转化基础条件较好,所以企业与高校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事实证明, 高职教育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级各类人才,也完全有可能为社会提供科学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服务。高职教育承担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使命, 也应该为科技产业提供服务和科研成果,同时还必须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拓宽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贡献率。 众所周知,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同时,没有硅谷也肯定没有一流的斯坦福。硅谷的企业不断向学校提出新的技术需求,使得学校的科研紧跟市场需要,科研所产生的新技术推动了市场发展进而又产生出新的技术需求,就这样双方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理论占优,企业实践突出,校企联手,理论与实践融通,这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了提升科研水平,可以组建相对固定的团队或课题组、项目组;可以校企共建研究机构,搭建科研平台;另外,也可组织与开展地方经济建设重大课题立项与攻关以及共同开发教材。 共同科研,将会产生大量科技创新成果,这为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铺平了发展的道路,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活力,但是,科研成果并不等于经济增长,学校和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或模式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服务地方经济落到实处。可采取高校与政府、企业对接的方式,通过成果展示会、洽谈会、信息会等形式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由实验状态到生产状态的转移。 3.3联合办学,共育英才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高等和职业的双重属性,其特点决定了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岗位。企业也必须要依托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打造企业的先进文化。这样,联合办学应该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和必然选择,联合办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 高等职业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为企业培养专门的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将学生的课堂搬到车间或让企业的专门人才走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有效缩短学生的成才周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有这些,也必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4狠抓质量,深化内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服务地方经济,内涵建设必不可少,质量工程要常抓不懈。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教学团队,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 应该顺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要求, 设置新专业, 开拓新专业, 对现有的相关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适应性变动。本着“立足当地, 注重实用, 着手现在, 着眼未来”的原则, 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 积极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改造。 就安徽本省而言, 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已经集聚了一定优势的产业群, 形成块状经济和各不相同的支柱产业, 因而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不同地方的高职院校根据所在地方经济特色开设对应的专 业, 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人才。 但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该看远,谨防近视症,因为,招生及其后的培养有一个周期,教育服务经济的部分功能在以后的年份逐渐显现。 在优化课程设置上,必修课、选修课、公选课保持适当比例,有效衔接,根据专业、市场和学生设置课程,另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在内容上也要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得有限的课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团队建设上,围绕专业和教师的研究方向,有计划地培训和学习,有计划地开展课题攻关和研讨。在质量和内涵建设上,我人急需要做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变与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协调的地方,也只有质量的提升才能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也只内涵的深化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5拓宽渠道,有效补充 高等职业院校要时刻保持睿智的目光,广阔的视野,依法办校,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的视野。除了办好全日制高职教育外,还应积极开展各种非学历教学活动, 努力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如安徽省某些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农民的就业,这是直接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另外,职业资格培训向社会拓展,依托学校的各类资源,积极为地方开展职业资格认定,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帮助他们明确发展的定位和职业发展的方向,更好地适应市场,这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支撑和保障。 充分发挥学报的功能。高职学报为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必须实现由综合化向专业化、由重理论研究向重应用技术研究、由半封闭办刊向开放性办刊这样3个转变,积极推介学校的研究成果,为企业的成果搭建交流平台,学报要了解企业的需要,企业要了解学报的作为。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报也要体现地方特色,反映地方经济建设和科研的最新成果,这是在宣传上,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3.6立足区域,放眼世界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核心是高等教育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 办出自身的特色,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高校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化的主要载体, 在区域经济大发展的世界背景下, 应当树立并加强区域化意识, 改善地方高校与所在区域各部门的关系, 促进区域社会和地方高校的协调发展。 例如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所提出的立足安徽,创区域一流的目标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准确定位。另外,安徽的马芜铜宜城市带,合芜蚌试验区,以及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和中部崛起,这些都是高校建设所依托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也是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就合芜蚌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合芜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主导和创新型产业特点开展相关工作,服务地方经济。 立足区域,而不能囿于眼前,高职教育也要放眼世界,向先进国家学习,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办学,这本身就是扩大影响,增强实力,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首先要确立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道路。通过国际合作办学,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经济需求的外向型人才培养道路,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留学和外聘教师讲学的途径, 以达到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明确提出:广泛开展中外合作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鼓励与境外著名高校以互派教师、互派学生,资源共享、合作教学等形式广泛合作,有选择地引进境外资金、课程教材和优秀师资。 另外,高等职业院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教师到企业挂职,担任顾问或独立董事或提供管理咨询;企业也可以通过创办实体直接参与经济建设,这些都是实现校企互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很好形式。 学校和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唇齿相依,企业要把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企业要把学校作为智力源泉,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实践场所;学校和企业的互动合作空间巨大,高职院校要深入地方实际,分析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特点,明确对接点,找准突破口。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舞台上将大有作为。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思考 摘要: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税务 教育行业 税收管理 税务登记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 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 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有应纳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涉及征税的收入项目,应统一使用税务发票,按规定可使用财政收据的除外。《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收费管理的通知》(豫教财[2007]74号)规定,各普通高校收取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应使用河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各普通高校在收取服务性收费时使用税务发票,收取代收费用时向学生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务收款收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005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应纳入税务管理,进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并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基金票据。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一是教育行业的收费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二是要正确区分什么样的业务使用财政票据、什么样的业务使用税务票据。对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应纳入税务管理,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基金票据。各级税务机关要正确把握以上两点,从教育行业收费票据的使用人手,规范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儿童美术教育的人文思考 摘要:探索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美术教育界共同关心的大事。有识之士认为“一个现代代的未来人,要有知识,才干,有开拓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这种观点反映了美术教育界对儿童人文教育的关注。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态度,发挥想象力。新世纪的儿童美术教育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关怀,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的美育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的背景 (一)时代所需的人才 未来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的核心:是否拥有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探索、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在今天和明天的社会,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很难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改革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式教学,研究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注重情感、态度,注重探索、创造的开放式教育。 (二)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 情感源于艺术的锤炼,创新的精神源于对个性的尊重,而这些应是在儿童早期就撒播下的种子。自古以来,艺术作为生命的表现同它显著的感情效果和多样的社会机能,一直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游于艺”就是他重要的教育主张。时任中国教育会会长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绘画、文学里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教育论》中就曾提出“儿童学习艺术应该是为了发展优美的感情,不应变为手艺。” (三)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 儿童美术教育在现代中国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儿童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始终在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 童年的记忆使人刻骨铭心,因为个体早期生命经验的存在,组成的儿童种种涂画行为。根据陈鹤琴先生的研究发现,并断论:“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涂画,儿童画是随着他的身心发展而发展的,与儿童的感觉、知觉、动作、骨骼、语言及思维等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受着生活与教育实践的影响。儿童有运用符号表达情感的天赋,儿童的涂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总是相宜的。”前苏联教育家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灵”,让人自由成长,让想象自由飞翔,让心手合一,让色彩写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即便是儿童美育的灵魂! (四)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教育备受冲击,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儿童,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他们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却被成人所异化。在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长和成人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各种蜂拥而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赛,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致使儿童绘画中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比比皆是。 曾几何时,儿童美术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台湾画家、作家、儿童美术教育家席幕容在她的《画出心中的色彩》一书中说:“应该让孩子在没有任何竞争压力下好好地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我不喜欢看儿童画展,更不爱看有大小奖状罗列的儿童画展……观察自然对于儿童不但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资料的储存,一个处心积虑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开始,他已不再是儿童,或者说,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儿童了。”尽管席幕容此言看似偏激,但那确实是出于对儿童心理的感受与想象。鲁迅说:“杀死了今天也就杀死了明天,”一旦发生了席幕容所说的那种对儿童心理扭曲,“儿童画”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所谓的鲜活的色彩。 (五)儿童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便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并主张重视美育,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维多里诺正是因为看到了中世纪教会教育压抑人个性的那一面,才给自己创办的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并在学校的墙上饰以儿童游戏的绘画,以激发儿童的热情。 上个世纪90年代处一场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在我国展开,它直截了当地触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涉及了社会思想、道德、精神、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问题。虽然,“人文精神”是由文学界提出来的,但很快就超出了文学界,而成为众多学术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现代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及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是以人生为目的,人生理想、意义为核心,继而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的。 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儿童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么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促进儿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转换。当然,这种转换是需要的,但却不是唯一的。在美术活动中,感性的知识转授,人性化环境的熏陶,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为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格。儿童美术教育亿具有的人文性质是永恒的,它始终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和关爱。正如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贝尔所言:“探究的目的根本不在要成为一名画家,探究声音和唱歌的目的也绝不是要成为一名音乐家。”儿童的画来自于心灵的图式,这个图式凝聚了早期的生命体验,让我们暂且放下头脑中固有的对儿童绘画的非理性期待与标准,放下那些功利和条条框框,和儿童一起融入绘画。在儿童的美术世界中,给一份人文关怀,给一些宽容与理解。 二、儿童美术教育需要人文教育结合 面对众多的困惑,很难说今天的儿童美术教育状况是令人满意的。谈起儿童美术教育时,很多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怎样教育”这一现实的问题,包括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怎样才能提高画画水平等等。但是,谁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张和方法,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学效果。丰子恺先生对人文精神的教育观体现了他对美术、音乐、文学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将人文精神的塑造贯穿于整个教育中: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涉及到美术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艺术门类等都有广泛的涉及。以人文为主线的美术文化贯穿于美术学科中,我们转达给儿童的视觉艺术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通过人文文化的感召力来释放的。 (一)正确认识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目中的地位 我们从来都是和孩子从同一方面看他们的画,而且是从同一视角。我们往往忘了考虑,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承接和释放情感的载体,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二)拓宽儿童美术视野,让儿童热爱美术 儿童美术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以多样性的面目出现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渗透的、综合的、全面的审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的事物。传统的美术课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绘画及技能的培养上,使原本应当丰富、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训练。美术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中,课堂造成了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束缚了他们的想像和创造,儿童美术教育的终点不是要儿童走向一个共同的点,这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该注重过程,既在过程中提炼美术的精华,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 大自然是每一位儿童向往的天地,儿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是儿童绘画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经历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画画时内容就会丰富,想像即无穷。观察并不是让儿童照实描绘他们的所见,而是通过观察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观察的时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适宜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儿童拥有稚嫩的童心,它无不被情所牵引。色彩是儿童表示情感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知道他们表达的需要,选择他们所要表达的方式。心理学家发现,美术、音乐等艺术表现方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心灵的平衡发展。要让孩子热爱美术,作为执教和教导者,对自身要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要热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对美术的热爱。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每一颗渴望在白纸上“舞蹈”的心。 (三)美与情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因此,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启迪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罗丹曾说过:“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爱,到处都蕴藏着美,需要我们引导幼儿去发现,并使他们知道美在哪?为什么美?使他们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生活情趣高雅,积极向上。 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他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的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爱因斯坦的精神境界造就了他的伟大,而这精神境界很重要的精神来源在于他从小对艺术的热爱。美术教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世界。 (四)美术教育体现人文的价值,为健全人格的塑造打基础 现代教育和教学思想非常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强调儿童为教学的主体,更注重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培育,杜威提出要保存儿童的天性,……当读到这一段论述时,不由回想起尹少淳先生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一段精辟论述:“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画,千万要保护儿童美术学习的重要品质:如高昂的兴趣,旺盛的想象力和主动大胆的创造精神。 福禄培尔(friedrich froebel, 1782-1852)指出:一个孩子的主要性格,决定于个人兴趣愿望的自我活动。儿童可以从工作中学习,经由运动神经连接思想与行动,可说是发展思考过程的最佳方法。儿童把美术活动视为游戏,既有兴趣,又有参加活动的愿望。因此,美术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教育功能——统整人格。 许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自由说话或交谈,是缓和个人情感与他人之不和,以及侵蚀行动最有效的安全活塞。由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局限,他们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那些令他感到新奇或不满的事情,他们常选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边画边用语言来进行补充。这是因为美术活动比较开放,儿童可以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这使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够得到充分的渲泄,可以使儿童解脱心理压力和紧张,获得情感自由和适应能力,受到精神健康和心理治疗之效。 美术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达和创新,因而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失败,不会产生挫折感,儿童的心情愉悦。在尝试操作或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在完成作品时,他们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油然而生。 每次美术尝试,对儿童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中他们所体验、感受的那份快乐、自信、成功,为他们今后能够勇敢面对新问题、新环境作好了准备。#p#三、全面发展的儿童美术教育 (一)把合适的美术教育还给孩子 日本的儿童美术教育重在体验与创造,他们准备了各种彩色泥土给孩子尽情玩乐,让孩子体验色彩、自由作画,鼓励个人的表达方式。而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评价方面非常重要。日本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从不对孩子的画横加评价,而是细心地把每个孩子的画悬挂张贴,由孩子们欣赏讨论。边霞博士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转换评价的方式,如可以问孩子“最喜欢哪一张”而不是“哪一张最好”,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允许孩子表现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允许不同评价尺度的存在,允许个性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评价还是教师一言堂,“这张画我喜欢”“这张画很干净”“这张画画得很好”“这张画乱七八糟,我不喜欢”,那么,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理解美术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还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 (二)家庭与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的早期教学与家庭影响较大,在自由宽松氛围里生活的儿童,一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无拘无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儿童是在成人的价值观里成长的,他们被家长所鼓励,赞扬的某一方面和水平,均是建立在家长的文化素养上。家长的价值观在许多方面与人文文化教育观背道而驰,但儿童天天都要和其打交道,生活在一起。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影响下,儿童们的身心和文化素质已开始有一定的模式,当这一模式与美术教育观念对话时,随时发生矛盾与冲突。 阿恩海姆评论说:“我想不出有什么艺术与美术创造中的基本因素是在儿童作品看不到萌芽的。”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没有学习任务和压力,他们可以自由尽情地去游乐,且乐此不疲地从事一切艺术活动。他们从自己的探索中不断得到反馈,得到享受。例如,儿童的绘画兴趣是这样被激发的:儿童随意涂抹,却能成为一幅作品得到成人的赞赏,这时所带给儿童的不仅是过程的愉悦,还能及时获得结果的享用。当他完成一幅来时,他会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他也很容易从成人那里得到正面的反馈来加强作画的动机。 (三)教师与儿童美术教育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应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互动中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结果是要把儿童引向一个较为完美的状态,而其中包含了人文的情怀及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隐性文化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在美术教育中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胜任美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走进童心世界 教师所耕耘的是一片净土。教师工作之所以纯洁,是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群纯洁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用肮脏的灵魂去玷污这圣洁的土地。做教育工作者不能没有爱心。热爱本职工作,就会自觉地去辛勤耕作,就会去认真地实践,就会时刻警告自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就会认真选择自己的事业,勇往直前。当好孩子的美术教师,必须要热爱生活,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使孩子能理解、尊重人、关心人,懂得如何和别人合作,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相处与配合。 孩子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的身上没有太多道德理论的束缚,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教师要千方百计来保护,扶植儿童兴趣的萌芽。让我们暂且放下头脑中固有的对儿童绘画的种种期待与标准,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你不仅能发现孩子的另一个世界,也能唤醒你自己正在沉睡的另一种感悟。 2、精通本职专业,力求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解读儿童绘画,善于与儿童沟通。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以人发展为中心,教育儿童的前提建立在尊重和了解儿童,一切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上。教师不仅要须知心理学知识,而且要具有理解儿童,善于和儿童建立密切融洽关系的本领。他们能随时进入儿童的天地中来,能听懂儿童的心声,知道儿童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怎么想,怎么做;并能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儿童做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资格去帮助和指导儿童。 美术教师还必须熟悉儿童们创造的视觉语言符号,能欣赏和正确评价儿童作品。儿童绘画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教师要通过儿童的作品去了解他们的爱好、性格,他们的成长状况。教师对儿童的艺术创造要充满热情,具有关爱之心,耐心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因势利导的做好教学工作。教师指导儿童不能以个人爱好为准则,不要对儿童轻易去批评和否定,要以友爱协商的态度,在美术活动中,至始至终,帮助儿童身心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3、让人文教育走进儿童美术 人文教育提倡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儿童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展现个性。《学会生存》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换言之,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性观。美术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那就是如何独立思考,发展自身,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相通。此外,也要了解外部民办及其面貌,与我们的感觉、心境、精神、情绪等所能体验到的内部世界融为一体。用这样的人文精神去开发儿童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世间的大人们,你们是由儿童变成的,你们的童心不曾完全泯灭。你们应该时时召回自己的童心,亲身去看看儿童的世界,不要误解他们,虐待他们,摧残他们的美丽与幸福。”丰子恺先生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使我们为感亲切。新世纪的儿童比以往更聪明,更具有探索精神,同时对教育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他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在目前这种科技日益先进的社会生活里,美术学习有助于儿童发展自身最大的潜能。 让我们召唤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正在成长的儿童美术教育,把精神、把传统、把最广泛意义下的文化相传下去;关怀意味着爱,用爱美化儿童心灵,缔造出具有灵性的儿童美术,还儿童一个率真的童年! 有关教育论文:有关素质教育的观点 一.素质教育是实现末来时展的教育 我国教育事业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学生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到本世纪正好肩负着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所以,党中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发展的趋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不但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我们如何实现未来时展的素质教育,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且长期坚持科学发展呢?我认为实现素质教育不能挂在口头上,也不只是去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适应时展的教育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国家发展的需求,是民族发展的需求,不发展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时代人才,没有人才就不能实现强国。实现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科学,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教育观 1、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练目标,鼓励学生利用校外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学会科学的自我锻炼的方法,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练效果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那就是: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专业素质、提高人文素质、提高道德素质和语言素质等。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指导者、帮助者。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的意义。此外,还要注重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革。 2、正确的现代社会主义教育观首先是要着眼于世界的发展,再者就是要着眼于国家的发展,其次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关起门来办教育是不行的,人是流动的,信息是流动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因此教育要随着世界的发展、信息的流动发展教育。关起门来办教育,不了解世界的发展,不了解国家的发展需要,办教育是不会培育出人才的。其实办教育不要沉浸于历史之中。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横向的开放和流动,而且也是纵向的开放和流动。不要因为在历史上某个时段教育办得好,就照搬过来;也不要因为其它国家教育办得好,就照搬过来,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是实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的。也就是国际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就实现什么,国际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人民发展的需要,民族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就要向国际学习,学习其它国家的教育经验,同国际融入一体,进行交流。就要充分吸收历史文明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站在世界发展的前沿,树立现代社会主义的教育观,树立符合国情、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教育观。 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 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人类社会已步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已迫在眉睫。为此,全社会要共同关注教育,共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国家没有人才就不能实现强国,国家没有好的教育就不会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那么我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教育中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即:德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智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人格完善中起着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四、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适应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综上所述,只有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自身价值。要想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民族繁荣和发展的灵魂。 作者:李晓燕 单位:宁夏教育考试院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探讨 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近期各地又出现的一些重特大事件,包括天津滨海危化品爆炸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湖北荆州商场电梯事件、兰州自来水异味事件等都再次给我国的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件最后都认定为是责任事故,并且都关乎城市政府的管理。某种意义而言,安全天然具有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其中担当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政府管理视角来思考城市公共安全就显得理所应当且切中要害。 一、守土有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责目标 广义上而言,城市任何的安全问题都可以归入公共安全的范畴,因此,城市政府对辖区内出现的安全问题都需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而言,城市公共安全则是指具有公共性的城市安全问题,理论上政府公安系统所需负责的事项都归入公共安全范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从环节上可以分为日常预防、预警准备、应急响应、恢复学习;从内容上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简单的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管理和人为灾害管理,从应急管理角度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四大类。由于安全问题包罗万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公共安全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减少,甚至减除这些安全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一方面,对于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政府应当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不造成损失;而对于可以避免的人为灾害,则应当力争不发生或少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应当将其危害降到最低或零。当然,如何评价损失最低、发生最少等虽然属于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这一程度是基于城市既有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市民素质等来综合评判的,没有相应的情景和试验(城市发展历程无法重复、无法完全复制检验)来证明此时此刻城市安全管理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如果将某一指标与全球同类型城市做比较,则仍可以得到一些参考性的结果。例如,中国建国以来在“直接经济损失/GDP”和“直接经济损失/财政收入”上的指标就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城市发展中导致的大量安全现象既有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以及城市自身具有的高复杂和高密度导致灾害(特别是人为灾害)发生概率大幅提高和灾害影响更加严重的客观因素,更有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社会服务不到位、规划建设不合理、百姓期待日益提升等多方面的主观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具有更大的主观改造空间。 不能保障好城市的公共安全,城市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将失去意义。这正如《全球城市史》的作者乔尔·科特金指出的那样: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大胆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现代城市才能在新世纪生存和繁荣。[2] 二、制度短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瓶颈问题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未能实现制度均衡是我国城市灾害频发、重发、广发的重要原因,而其制度短缺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管理少 2006年随着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政府对应急管理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一案”指应急预案,“三制”指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逐步建立。[3]例如,浦东新区目前已形成一办(应急管理办公室)、一室(总值班室)、一处(区府办应急管理协调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尽管应急管理为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3年浦东接报突发事件803件,成功处置金海路地铁工地事故、“1·6”北蔡上农批火灾、临港上汽物流园区事故、外环线金海路、芳甸路槽罐车交通事故等20余起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以及紧急敏感事件。2014年,新区相关部门成功应对、处置了G1501(外圈)近金海路危化品槽罐车侧翻事故、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事件、洋山港旅游大巴侧翻事故等10余起较大或紧急敏感事件。然而,对于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而言,更为重要的环节在于日常的预防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海浦东新区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尽管大幅压缩了专项规划的数量,但却从更加注重城市公共安全日常管理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增设《浦东新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十三五”规划》。在通常的理解中,由于强化日常预防管理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财物,但由于公共安全问题发生的随机性,人们会觉得“没有必要”,即一旦投入大量精力但事件没有发生,就会被误解为投入成为了“沉没成本”。这一误区在政府管理观念中也时有存在,也导致了公共安全预防管理的“缺位”。确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共安全预防管理往往也是“事件推动型”的管理,即没有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往往对这类灾害的预防不能意识或意识不强。而一旦发生了重大灾难,也才逐渐配置更多的资源到预防管理上。例如,日本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前,兵库县只有3~4位官员负责防灾事务,并且没有专门的灾害管理部门;地震后,兵库县设立了防灾监一职,是该县名列第三的高官,并且设立了防灾企划局和灾害对策局,下设拥有80多名专职防灾官员的防灾中心。[4]但是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理应借鉴先行国家的诸多经验,因地制宜、高效精简地开展安全预防管理。 (二)统筹管理难 城市安全管理是渗透到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每个委办局条线都在自己负责的公共领域内进行安全管理。部门化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专业性,一方面维持各条线业务的延续性。但是,在城镇化深度推进过程中,公共安全的问题复杂性越来越大,管理涉及面越来越广,处置周期也越来越长,这些都对传统条线化管理带来了挑战。例如,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上,目前的格局是它们在进入 医院之前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管,而在进入医院后则由医院管理方负责监管,这使得药品医疗器械的全过程监管被划分为几个部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效率。又例如,食品安全的监管、事故的认定工作由卫计委来管理,但执法则等由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如果两个环节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也可能造成监管出现问题。再比如,城市道路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市容环保局负责,但由于在规划阶段由规土局负责,建设阶段由建交委负责,如果各环节衔接不好或标准执行不严,可能造成前道工作留下的隐患落到市容环保局,这种部门间职责的不对等可能降低安全管理的效率。 尽管在目前管理体制中,应急办在信息的及时汇总、上传下达方面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统筹协调作用,但是对于非应急环节的公共安全管理而言,这一体制还难以承担起统一协同的作用。 (三)精准管理弱 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由于全覆盖、全领域的重视可能导致管理成本高昂,需要在日常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明确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因此,提前预防预警的关键是能抓住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分类管理、精准管理来达到“有的放矢”的预防管理。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重点的确认往往更多根据指示或听从领导或依据经验,对于本区域真正个性化、地方性的安全问题则可能被忽视。例如,每次发生全国性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后,往往地方城市政府就将重点放到类似的安全问题领域,而本地区的自身重大隐患可能未能重点关注,这极易导致新的领域的安全重特大事故,这可能也是全国“接二连三”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地方领导可能对本辖区发展情况更为熟稔,工作部门的人员也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地方经验,但是对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方兴未艾的各类新生事物,都催生了诸多新的安全管理问题,如网上送餐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自动售货鲜果汁的监管、网络诈骗、预付卡监管,输入性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危机、跨国犯罪等。 (四)社会共治缺 “保一方平安”作为地方政府的底线职责,确实应由政府负主要责任,但是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公共安全管理中来,不仅是政府“大包大揽”已无力承担、也不能承担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共安全人人有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作为公共安全的“双刃剑”,在增添了安全风险的同时,也通过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文明提升等方式为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多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化企业在安全服务上的高效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在3S、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上的优势对安全管理的支撑,专家队伍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示范带动和精神引领作用,居民在问题及时发现、危险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优势,是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但是在现实运作中,政府往往囿于传统思维习惯、压力型管理体制等原因,往往在所有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和环节都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而缺乏更多灵活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方式。其实,由于城市安全感所具有的相对性,只有通过鼓励全民参与才能更好地配置职责、形成合力,在各负其责中减轻政府负担、提升城市居民对公共安全工作的认可度。 三、治理优化: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方向 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制度上出现的问题,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相统一 一方面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化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编制各类预案清单、3D模拟演练系统、城市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清单等,把危险和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应加快应急指挥和处置的速度,包括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搭建多渠道的安全信息平台、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应急救助系统以及生产恢复、精神疏导和善后学习工作。 (二)全面覆盖与聚焦重点相统一 一方面,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摸清城市公共安全的所有隐患,做到地域全覆盖、领域全覆盖,编制城市风险分布地图,并明确各部门各层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汇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问题,以民主化的方式明确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短板和重点;通过智能化和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城市的敏感空间区域,以科学化方式确定重点区域和领域。 (三)顶层设计与强化基层相统一 一方面,从城市整体层面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统一管理体系,包括安全和风险的发现报告制度、处置阶段的指挥调度体系和任务分解机制,安全处置后的反馈评价机制等,要有一个明确的职责分工、权威的指挥调度、高效的协同合作制度。另一方面,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在整合基层安全管理相关队伍、资源和信息技术上,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 (四)政府统筹与多元参与相统一 一方面,强化政府内部统筹的力度,包括建立健全城市应急办、公安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部门(消防)和城市网格办等相关职能机构组成的“3+X”定期会商机制和主要联动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建立公共安全的差别化勤务管控机制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加快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在重点难点领域推进“行刑衔接”。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专家队伍、社区精英和普通老百姓的积极性,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共同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包括设立专家库、咨询委员会、政府购买安全服务清单等。 (五)技术应用与机制创新相统一 一方面充分利用3S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以新技术应用为契机,加快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包括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明确、运转灵活的安全隐患发现机制、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快速应急处置机制、绩效监督考核机制、资源创新使用机制等。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国外公共管理创新的目标 一、整体型政府产生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始创于英国继而在英联邦国家全面推行的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成为全球公共管理改革的源头。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政府再造,推动了全球公共管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形成所谓的全球性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试图改变政府传统的运作方式,以减少管制、增加竞争、引进企业管理理念为手段,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公共支出为目标,打造“竞争性政府”。这场运动在为各国带来新的行政文化、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政府管理碎片化,部门滋长了自我中心主义。具体表现是: 1、政府部门的功能分化造成各个部门在单一年度预算限制下运作,各部门不进行长远规划。 2、政府管理过于注重治疗而忽视预防。比如说,有学者认为,除了教育,英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都是治疗性的,而非预防性的,即等到问题已经出现,政府才介入。 3、政府各个部门考虑更多的是本部门的利益,基本上是对本部门和上级负责,而不是对基层民众或服务对象负责。尽管各自分内工作尽职尽责,但最终往往偏离总体目标和总体利益。 4、政府部门大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在相对狭窄的管理范围内制订规划和政策,以封闭的程序进行决策,政府工作缺乏总体规划。为了改变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的愈来愈严重的政府管理碎片化状态,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国家纷纷采取了协作和整合的战略,提出建设整体型政府(在英国先被冠之以“协同政府”,后来称作“整体型政府”)。整体型政府的产生不仅仅是对新公共管理改革中公共部门结构性分化改革的回调,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危机事件对公共部门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恐怖主义的威胁使人们越来越重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避免政策的相互抵触。应对海啸、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大范围的流行病要求政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另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横向沟通与协调的成本;受消费者主义的影响,公民希望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学术界的关注焦点逐渐从原子化的模式转向注重整体的分析。这些因素促成了整体型政府理论的产生及实践的发展。 二、整体型政府的内涵 英国学者培利希克斯于1997年出版了着作《整体型政府》。这本书一上市就得到英国新一届工党政府的肯定,成为政府官员广泛阅读的着作。培利希克斯认为,整体型政府是超越政府层级、部门功能分工的鸿沟,以解决人民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整合性服务为核心的政府,是关照全体、预防性、整合性、改变文化、结果取向的政府。1997年英国新一届工党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协同政府”的概念。协同政府意味着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协调,消除政策相互抵触的状况,有效利用稀缺资源,使这一政策领域的不同利益主体团结协作,为公众提供无缝隙的而不是相互分离的服务。澳大利亚给“整体型政府”下的定义是:“整体型政府是指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跨部门协作,以及为了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组成联合机构。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侧重政策的制定、项目的管理或者服务的提供。”培利希克斯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改革下的管理模式、整体型政府模式从管理理念、运作原则、组织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见表1)。综合各国对于整体型政府的构想和实践,笔者认为,整体型政府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型政府是对新公共管理基本模式即按照功能划分政府部门的调整,而非根本性的变革。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不靠相互隔离的政府部门,也不靠设立新的“超级部门”,而是在不取消部门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 2、整体型政府的目标是为民众提供整合性的服务,而不是让民众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不但要靠各个部门各自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各部门协同的努力,因此必须要有政府的整合型运作。 3、整体型政府的路径是全方位的合作。合作内容非常广泛,从目标设定到具体操作、从组织结构到文化整合、从政府内部到政府外部无所不包。汤姆?林认为英国的“协同政府”体现在“内外上下”四个方面。“内”即通过新的组织文化、信息管理、人员培训等途径实现组织内部的合作;“外”即通过领导权的分享、捆绑式预算、项目组等途径实现组织之间的合作;“上”指目标设定的由上而下以及对上的责任承担;“下”指以满足顾客需要为服务宗旨以及让服务对象介入服务过程。 三、构建整体型政府的三大基础 为了建设整体型政府,培利希克斯认为,必须进行三项改革,即运用信息技术形成网上治理模式、建立整体型政府组织结构、建设主动型公务员队伍,以构建整体型政府所需要的科技基础、组织基础和人员基础(见图1)。 1、运用信息技术形成网上治理模式 电子化政府经过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政府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的阶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办公自动化程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一阶段的政府称为电脑化政府。随着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电子化政府进入第二个阶段。各个国家的各级政府,都积极设置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向民众提供更多本部门的信息和服务,使得政府网站成为政府服务的最佳窗口。此时的电子化政府是以各部门的独立管辖权做为发展的基础,对于一般不充分了解政府部门运作规律和体系的民众而言,仍然不是非常方便的沟通渠道。所以,这一阶段的 电子化政府称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互相不连接的政府。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政府的网站连接更加便利,能够建立畅通无阻的层层连接。这个阶段,政府的电子化改革要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三种类型的整合:不同政府层级的整合,不同部门的整合,不同政府网站的整合。这三种类型的整合最后将实现整合成为一个单一的政府入口网站的目标,使民众只要进入这个单一的网站就可以寻求解决他们碰到的任何问题,并接受政府提供的相应服务。这就是电子化政府的第三个阶段,即以网络为基础的整体政府。在网上治理模式的冲击下,政府的行政业务和程序将彻底透明化,不仅民众可以更快速、方便、低成本地了解政府信息、获取政府提供的服务,而且政府的内部运作也能免于传统行政所导致的腐败和不作为。 2、建立整体型政府组织结构 在既有的功能性部门分工基础上进行政府运作的整合,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横向的整合,即增加协调的组织机制。在英国,为构建整体型政府组织结构,由首相或内阁建立新的跨部门组织以加强政府部门的合作。增设的跨部门组织有两类,一类是为了某一特殊的政策问题而专门成立的非常设机构,其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布莱尔政府迈向整体政府的第一步是1997年成立“社会排斥小组”。“社会排斥小组”的任务是综合处理诸如无家可归者及少女怀孕等需要跨越传统的部门边界来统一解决的棘手问题。另一类是从事战略决策研究的组织,以保证政府决策具有统一性、战略性。如,布莱尔成立的“政策中心”直接隶属首相办公室,它对政府制订的所有政策都有权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绩效与创新小组”直接向首相提供跨部门的中长期公共政策报告,目的是促进政府决策与目标的实现;“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合作中心”、“中央秘书局”等机构都具有相似的功能。整体型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组织运作的核心以功能性分工的部门运作为主体,但同时融入跨部门的定期及不定期、正式及非正式整合机制。2)增加信息部、人力资源部、策划部等跨部门整合单位,和原来的功能性分工部门结构形成同心圆的整体型组织,以强化沟通效果。3)以预算管制和行政目标管理为核心,定期评审政府业务整合的程度。4)以信息科技的制度化设计,建立政府业务整合的系统。5)各部门的业务应该和其他政府部门、其他层级政府、服务的对象、非营利组织、国际性组织和团体,进行有效的连接,以便于咨询和磋商。整体型政府组织的结构和运作与传统行政组织的不同,在于它不但要依法完成功能性分工的业务需求,更要从解决人民生活事件的角度出发,将政府业务整合的核心观念变为内建的机制。 3、建设主动型公务员队伍 为了实现整体型政府的运作目标,必须由高度依存、互相信任、富有合作意识的主动型公务员体系来完成政府的公共事务。建设主动型公务员队伍,首先是培育共同的执政理念,进行组织运作价值的整合。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在公务员队伍中塑造共同的文化、培育共同的伦理精神和价值体系,是进行跨部门合作的前提条件。澳大利亚总理内阁部大臣皮特?谢哥德认为,所有政府部门都应该通过独一无二的行政理念联系在一起。澳大利亚管理顾问委员会2004年的报告———《把政府联结起来:整体型政府对澳大利亚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回应》指出要建立支持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的文化,以“一起工作”为口号,形成相应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来推进整体型政府的实施。 其次,进行公务员薪酬改革。合理的薪酬制度产生的奖优惩劣效果,有助于在公务员队伍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卓越的公务员行为。英国从1996年开始,不论是高级公务员还是一般公务员,都已采用以绩效定薪酬的制度,废除了传统的职务等级和薪酬等级。新工党政府在“协同政府”框架下,继续进行薪酬改革。一是确立和完善以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改变以往目标与薪酬缺乏联系的现象;二是简化工资评价框架,给予地方管理者在制定薪酬标准上更大的灵活性,改变职位与职能隔离的现象。 第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管理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学革命,它将组织看作是一个生态体系,强调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通过培养个人、团体和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自身的变革,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加大公务员培训和发展方面的投入。英国1999年6月成立了集研究、培训、咨询于一体的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CMPS),专门负责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还要打破官僚制对公务员尤其是一线执行人员创新能力的束缚,鼓励人才创新。 四、结语 整体型政府理论和实践对于英国工党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功不可没。但是受制于各国、各地区的发展程度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整体型政府理论在不同国家、地区的适用性和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适用的万能药。不同政府在引入这一理论之前必须经过仔细的考虑并对所需成本进行认真分析。而且,整体型政府理论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责任问题便是其中的焦点问题,它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一方面采取统一行动、共同的标准和共享的组织体系,另一方面又要求各个部门为纵向的责任体系负责。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专业统计教改探微 在讲授推断统计学部分时,我们选择的案例也来自于教师的科研、生活实践。例如,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怎样证明该方法有效?首先应该证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幼儿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无差异,在使用了新方法后,如果实验班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班,才能说明该方法有效。我们把这一实例用于方差分析的教学中,学生不再认为平时的工作学习中用不着推断统计学的知识,体验到推断统计学知识不仅是统计学的核心与精华所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也大有用处。案例教学是《应用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上述案例教学法,同时,在课后练习中也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案例分析的作业。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于外部压力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 主动性可能来自于压力,这种主动性常常是暂时的,带有较大的功利性,一旦达到目标,主动性就消失了。兴趣是主动性的另一个来源,比较而言,来自于兴趣的主动性则比较持久,但是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绝非一门课程能够胜任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就会对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评价考核体系 始于20世纪末的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教育部等高校主管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考核与监管,以期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招生。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各高校采取种种手段应付就业率的考核,不仅出现了学生“被就业”等荒谬的事情,还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效果。各高校、各专业都要应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甚至是与国外的高校竞争。竞争不仅是各高校实力(师资、科研水平、综合水平)的比较,就业率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如果这些争取来的学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对各高校、各专业来说无异于自损招牌,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大学的门,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拿到文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一点,这实际上变相剥夺了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独立考评的权力。在教与学的博弈中,如果学校管理部门管理设置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文凭,即专业课学习都通过考试,那么学生对应用统计学这类有难度课程不会有学习的压力,他们会认为反正最后考试都能过。况且,学生手里还掌握着“学评教”这个对付教师的“法宝”,迎合学生的需求是教师的理性选择。 2.公共管理专业的影响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学科边界模糊使研究内容多而庞杂,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多,学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基本上学习的都是“屠龙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借鉴学习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生不仅面临较多的学习内容,在总学分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是各种方法都了解,但是都不精,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就业的竞争优势,公共管理成了一个所谓的“万金油”专业。政府扩张权力,公务员待遇优厚,工作稳定,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毕业生考公务员,近几年考公务员成了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这种形势使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很不发达,那么与公共管理专业对口的就只有政府部门,进政府机关只能考公务员,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对学生考公务员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这些必然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高校科层化管理模式的影响 科层化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程序和规则,正如默顿所强调的 “:规则原本只是手段,现在却变成了终极目标”。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不仅有共性,还因为学科、专业及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特性服从严格的规则制度,要求教学活动服从行政命令,这必然给教学带来种种困扰,应用统计学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理科合班教学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按大类招生的公共管理,文理兼收。高中阶段理科的数学已经包括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文科的学生则没有学习过这部分内容。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影响,文科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重思辨思维,轻逻辑思维的思维定势,普遍对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有恐惧感。这要求我们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既不能使文科的学生学不懂,又不能让理科的学生感到没兴趣。我们应用统计学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消除文科学生的恐惧感,并逐步建立起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事实,用统计推断来验证主观判断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大班教学,课时压缩 作为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应用统计学曾经是4学分,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学校对专业课的数量和课时都进行了调整,应用统计学现在是2学分(32学时),但课程内容没有减少。内容多,课时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用统计学的概念、公式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且从基本概率知识到推断统计学的各种方法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联,前面的假设检验等知识没有掌握,后面的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就很难理解。学生必须做课后学习、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否则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课后学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成为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将课后学习分为三个部分:内容自学、习题练习、上机练习,内容自学通过课堂讨论或完成作业的方式检查;上机练习用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作为平时成绩。 《应用统计学》是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二年级第一学期,这个学习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基本知识和概念需要学生课外学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每年公共管理专业招生的数量基本固定,出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一般都是按50多人的大班进行授课,案例讨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应用统计学》采用案例教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公共管理的其他专业课相比,其内容没有吸引力。在高校实施“学评教”的考核压力下,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考核等级,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3.教学环节不匹配 《应用统计学》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注定了考试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计算,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和平时的教学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三)缺少案例以及合适的教材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已经广泛深入地运用在管理实践中,因此,各类合适教学的案例也比较多,有专门的案例教材。“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决策实践中,一些功能环节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视,科学的、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完全确立起来……少数领导者凭经验,甚至按主观设想拍板的情形并未绝迹。”实践中收集分析真实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囿于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不足,切合中国实际,又能够用于教学的案例较少。 缺少合适的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目前的统计学教科书多是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的教材大多是针对MPA的,内容和深度都不适合本科生;用经济管理类的教材又面临例题和习题都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与本专业的关系不大的问题,学生感觉统计学方法不是公共管理体系的,与其他的专业课完全是两张皮,没有结合起来。 对策和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以应用统计学为核心,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到结论等统计工作环节,分别由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等几门相互衔接而又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且得到了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课程结束后,学生考完试,知识又还给教师的状况;参与了不同阶段的统计工作,掌握了用统计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了文科学生重思辨能力,轻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差的倾向。 (二)考试方式改革 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我们将闭卷笔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闭卷笔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的考查,平时考核的模式不拘一格,包括教学中的讨论、答辩和作业、上机考核、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学生的成绩可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小论文、上机操作和笔试闭卷卷面考试成绩等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收集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收集公共管理的相关案例,一方面是来自学生的各种科技立项及问卷大赛的调查,例如前述学生自己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上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的样本量一般都不够大,问卷设计还存在着问题;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另一个重要来源。目前,我们已经有城市低保对象,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及社区满意度等5、6个调查数据库,大都是中等规模的调查,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我们以案例教学为主要试验方法,对公共管理类应用统计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考核等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探索和尝试,由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限制及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这一教改项目的效果还很难评价。随着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实践活动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统计研究方法的是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培养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新公共管理的现状 公共部门的变革回应了几个相互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包括:职能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低效率;经济理论的变化;私营部门相关变化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力量的兴起;技术变化使得分权同时又能更好地控制全局成为可能。 行政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鲜明的发展阶段:前传统阶段、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和公共管理改革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从上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非轻而易举,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过渡至今尚未完成。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新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非常强大。这场变革运动以“新公共管理”着称,尽管这个名称引起了争论,然而它不但在蓬勃发展着,而且是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采取的管理模式的最佳表述。传统的行政模式相对于它所处的时代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前传统模式 很显然,在19世纪末官僚体制理论尚未健全之前,已经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与政府这一概念以及文明的兴起一样历史悠久。正如格拉登(Gladden)指出的那样,行政的某种模式自从政府出现之后就一直存在着。 首先是创始者或领导者赋予社会以可能,然后是组织者或行政者使之永恒。行政或事务管理是所有社会活动中的中间因素,虽然不是光彩夺目,但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 公认的行政体制在古埃及就已经存在了,其管辖范围从每年的尼罗河泛滥引起的灌溉事务到金字塔的建造。中国在汉朝就采用了儒家规范,认为政府应当是民选的,不是根据出身,而是根据品德和能力,政府的主要目标是谋取人民的福利。在欧洲,各种帝国——希腊、罗马、神圣罗马、西班牙等首先是行政帝国,它们由中央通过各种规则和程序进行管理。韦伯认为,中世纪“现代”国家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官僚治理结构的发展”。 尽管这些国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可以称为前现代。也就是说,早期的行政体制本质上是人格化的,或者说是建立在韦伯所说的“裙带关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以效忠国王或大臣等某个特定的人为基础,而不是非人格化的;以效忠组织或国家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为基础。尽管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即认为行政管理本身不为人赞许的特点仅仅来自于传统模式,但早期的做法常常导致谋求个人利益的贪污行为或滥用职权。在早期行政体制下,我们现在看来觉得很奇怪的做法曾是当时执政政府职能的普遍行为。那些一心走仕途的人往往依靠朋友或亲戚获取工作或买官,这就是说先以钱来收买海关官员或税收官员,然后再向客户伸手要钱,从而既回收了最初的买官投资成本,又可以大赚一笔。美国19世纪的“政党分肥制度”意味着在执政党发生了变化的同时,政府中的所有行政职位也发生了变化。 前现代官僚体制是“个人的、传统的、扩散的、同类的和特殊的”,而按照韦伯的论证,现代官僚体制应当是“非人格化的、理性的、具体的、成就取向的和普遍的”。个人化政府往往是低效率的:裙带关系意味着无能的而不是能干的人被安排到领导岗位上;政党分肥制常常导致腐败,此外还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传统行政模式的巨大成功使得早期做法看起来很奇怪。专业化、非政治化行政在我们看来是如此顺理成章,以至难以想像到会有别的制度存在。西方的行政制度即使简单到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想法,也是直到1854年英国的诺思科特—屈维廉报告出台后才开始建立,尽管这种制度在中国早已通行很久了。 二、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在19世纪末期,另外一种模式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这就是所谓的传统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来源于几个国家的学者,即,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人们把他们和官僚制模式相联系;弗雷德里克·泰勒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也来源于对美国私营部门的运用,为公共行政提供了方法。与其他理论家不同,泰勒没有着力关注公共部门,可是他的理论却在该领域具有广泛影响。这三位理论家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主要影响者。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要加上诺思科特和屈维廉,他们对美国之外的国家的行政尤其是威尔逊的行政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世纪中期,诺思科特和屈维廉最先提出了通过考试和品德来任命官员的主张,并提出了无偏见和行政中立的观点。 传统的行政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官僚制。政府应当根据等级、官僚原则进行组织。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度有一个经典的、清晰的分析。虽然这种官僚制思想在商业组织和其他组织中采用过,但它在公共部门得到了更好和更长久的执行。 2.最好的工作方式和程序都在详尽全面的手册中加以规定,以供行政人员遵循。严格地遵守这些原则将会为组织运行提供最好的方式。 3.官僚服务。一旦政府涉足政策领域,它将成为通过官僚体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4.在政治、行政二者的关系中,行政管理者一般认为政治与行政事务是可以分开的。行政就是贯彻执行指令,而任何事关政策或战略事务的决定都应当由政治领导者做出,这可以确保民主责任制。 5.公共利益被假定为公务员个人的惟一动机,为公众服务是无私的付出。 6.职业化官僚制。公共行政被看做是一种特殊活动,因而要求公务员保持中立、默默无闻、终身雇用以及平等地服务于任何一个政治领导人。 7.行政任务的书面含义是执行他人的指令而不承担由此而致的个人责任。 通过对比早期的行政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韦伯体系的主要优点和不同点。韦伯制度和它以前的各种模式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管理制度。一个组织及其规则要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人都重要。官僚制度就其运作以及如何对客户做出反应方面必须是非人格化的。正如韦伯所论证的那样:“将现代公职管理归并为各种规定深深地触及了它的本质。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以法令形式来命令执行某些事务的权威已被合法地授予了公共机关。这并没有授予某机构具体情况下通过指令实施某种事务的权力。它只能是抽象地管制某种事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个人特权和赋予特许权管制所有事务。后者的情况完全是由世袭制支配的,至少就 这些事务不是不可被侵犯的传统而言是这种情况。” 这一点非常重要。早期的行政管理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个人要忠诚于亲戚、保护人、领导人或政党,而不是对体制负责。有时,早期行政管理在政治上是比较敏感的,因为行政机关的人员是任命的,他们更是政客的臂膀或主流阶级。但是,它也常常是专制的,专制的行政可能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那些不能够或者不愿意投入个人政治游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以韦伯原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制度可以完全消除专制——至少在理想情况下是如此。档案的存在、前例原则的参照和法律依据意味着在相同的环境中总是会做出相同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效率更高,而且公民和官僚等级制中的人员都知道自己所处的立场。 其他的差别均与此相联系。在各种规定和非人格化的基础上,会很自然地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及其规定在个人离开组织后保持不变。虽然韦伯强调的是整个制度,但他也注意到了官僚制组织中的个人任期和条件。 传统行政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为全世界各国政府所广泛采用。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它都显示出了优势。与以前腐败盛行的制度相比,它更具效率,而且职业化公务员的思想对个人以及业余服务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该模式现在也暴露出了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该模式即使不能说已经过时了,也可以说即将过时。 传统官僚制度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发展起来的,它的制度和技术适用于更早的时期。如果政府工作人员被看做机器人,只需对简单的刺激做出反应,难以承担起做出决策的责任,而且在操作手册中都有了事无巨细的规定,那么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可能是合适的。然而在私营部门,正式的等级制度不再被认为是运行良好的了。 公共行政的理论支柱已经难以描述政府现实了。政治控制理论已经问题重重。行政意味着遵从他人的指令,因此要求有一个秩序井然的收发方法。指令的发出者与实施者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但是这并不现实,并且随着公共服务规模和领域的扩大而愈加不可能。传统模式的另一理论支柱——官僚制理论也不再被认为是组织的特别有效形式。正式的官僚体制可能有它的优势,但人们也认为它往往培养墨守成规者而不是创新者;鼓励行政人员规避风险而不是勇于冒险,鼓励他们浪费稀缺资源而不是有效利用。韦伯曾把官僚制看成是“理想类型”,但现在这种理想类型却培养了惰性、丧失进取心、导致平庸和低效率,这些被认为是公共部门的特有病。它也由此遭受批评。实际上,“官僚”这个词在今天更多地被看成是低效率的同义词。 传统模式的所有事实都已经受到了挑战,官僚制的确有威力,但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它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试图探求惟一的最佳方式是不切实际的,这会导致组织运作的僵化。私营部门中率先采用的灵活管理体制正在被政府部门所采用。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是政府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惟一形式。而且行使官僚权力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政府实际上可以通过补贴、法规或合同间接地在这一领域起作用。政治和行政在现实中很长时间里都一直相互交错。公众要求在原先政府独立于民众而运作的领域中建立更好的责任机制。虽然公务员可能会受到公共利益的奖励,但现在看来政治游戏者有他们自身的利益这一点也是无可争辩的。他们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进步或所在部门的发展而工作,而不再是原来想像的那样时刻都是出于纯洁和无私的动机。现在公务员的不同寻常的雇用现象已经弱化多了,特别是考虑到私营部门在这方面的变化,私营部门雇用制已是非常少见了。最后,公共部门的任务现在被认为具有了更多的管理性质,这要求行政人员对于他们的工作绩效负起责任来,而不仅仅是行政命令和执行指令。 关键之处在于,传统模式在大约一百年里没有多少变化,而现在却发生了全面变化。诸多观点构成了一种范式——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而现在由于传统模式本身的问题,范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和转移。 传统模式是僵化的、官僚的,只是侧重于结构和过程。然而它确实比以前存在的模式要好得多。以功绩制为基础的任命制、正式的官僚制以及政治和行政能够并且应该分开的想法都足以构成一个行政体制的充分原则,尤其是对一个处于稳定阶段运行的制度。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主导着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尽管传统模式做出了多年的贡献,但它现在面临的主要批评是,其理论和实践都不足以适应公共部门管理的发展。传统模式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现在它的时代过去了。 传统的行政模式衰落的主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不再运作良好了。当理论和经济研究都表明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具有内在低效率时,政治家们开始询问一些笨拙的问题就毫不奇怪了。为什么公务员是终身雇用的而别人却不是?为什么他们不是以合同形式雇用?如果有人受雇从事一份工作,确保该雇员做好这份工作有何过错?公务员制度至少在西方国家已经大失民心,政府进行相关改革时阻力极小。而这些改革以前曾一度被认为会破坏公务员制度。一旦变化开始发生,传统模式的各个方面也就随之分崩离析了。 三、新公共管理模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公共部门出现了一种针对传统行政模式的缺陷的新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缓解传统模式的某些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公共部门运转方面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这种新的管理方法有很多名称:“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到9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尽管新公共管理的名称众多,但对于公共部门管理发生的实际变化而言,人们还是有一种共识。第一,无论这种模式叫什么,它都代表着一种与传统公共行政不同的重大变化,它更为关注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第二,它明确表示要摆脱古典官僚制,从而使组织、人事、任期和条件更加灵活。第三,它明确规定了组织和人事目标,这就可以根据绩效指标测量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样,还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更为系统的评估,也可以比以前更为严格地确定政府计划是否实现了其预定目标。第四,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带有政治色彩地致力于政府工作,而不是无党派或中立的。第五,政府更有可能受到市场的检验,将公共服务的购买者与提供者区分开,即将“掌舵者与划桨者区分开”。政府介入并不一定总是指政府通过官僚手段行事。第六,出现了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检验、签订合同等方式减少政府职能的趋势。在某种情况下,这是根本性的。一旦发生了从过程向结果转化的重要变革,所有与此相连的连续性步骤就都是必要的。 霍姆斯(Holmes)和尚德(Shand)对这次改革的特点作了一个特别有用的概括。他们把新公共管理视作范式,这种好的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这是一种更加富有战略性或结构导向型的决策方法(强调效率、结果和服务质量)。(2)分权式管理环境取代了高度集中的等级组织结构。这使资源分配和服务派送更加接近供应本身,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相关的信息和来自客户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反馈。(3)可以更为灵活地探索代替直接供应公共产品的方法,从而提供成本节约的政策结果。(4)关注权威与责任的对应,以此作为提 高绩效的关键环节,这包括强调明确的绩效合同的机制。(5)在公共部门之间和内部创造一个竞争性的环境。(6)加强中央战略决策能力,使其能够迅速、灵活和低成本地驾驭政府对外部变化和多元利益做出反应。(7)通过要求提供有关结果和全面成本的报告来提高责任度和透明度。(8)宽泛的服务预算和管理制度支持和鼓励着这些变化的发生。 新公共管理并没有认为实现某结果有一条最好的途径。管理者在被赋予责任之前并没有被告知如何获得结果。决定工作方式是管理者的一个职责,如果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管理者对此应当承担责任。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由各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理论所支持。这包括:政府工作人员被假定为具有经济利益动机;私营部门的灵活管理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经验;政治与行政不可分离。在从行政到管理的理论变化中,一个关键的区别是:行政是执行指令,而管理是获取结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新公共管理从经济学和私营部门获取了主要的理论支持。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是奥斯特罗姆。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就指出,组织有两种对立的形式:官僚制和市场。在奥斯特罗姆眼里,官僚组织相对于市场选择是低效率和低成效的。官僚行政模式缺乏竞争、消费者主权和低成本选择下的激励。他指出,许多当代政治经济学家以经济理论导出的一种范式为基础,“向传统行政理论的许多基本假设提出了挑战”。 新公共管理证实了奥斯特罗姆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经过一段时间才被采用。在奥斯特罗姆的着作中,我们能看到新公共管理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从经济学视角看,它是市场导向的。这运用的是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委托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第二,它否定以官僚制作为组织原则。 正如亚当·斯密所洞见的那样,如果允许个人追求最佳结果,那么市场就是更为有效的资源分配形式。 另一个理论变化是私营部门管理理论的变化,即打破了公共部门制度中曾被认为是基本要素但实际不是的东西。公务员在和客户打交道时必须公平和公正,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务员需要保持政治中立或者终身雇用。衡量公共部门绩效可能确实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努力去这样做。公共部门的政治本质确实有别于私营部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行动都是政治性的,或者所有的政策都由政治家做出。以前被认为是公务员必须做的现在已经成为特例,人们很难理解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会因为合同雇用制或业余工作制而遭受破坏。然而所有这些都有悖于曾被视为公共雇用的必要条件。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间除却最高层的管理外,许多工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很难认可公共部门的不同于一般的雇用方式。 也许,私营部门为我们提供了重视结果的经验。传统行政模式正是由于强调结构和过程而非结果才深受批评。另外,正如前面讨论过的,官僚组织并不自然就有效率。私营部门已经在实践其他的组织结构——利润中心、分权、雇员灵活性——所有这些也正在为公共部门所采用。 四、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 尽管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适合于发达国家,但这是否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却不得而知。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方式就必然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新公共管理可能与发达国家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那么与新公共管理兴起并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相比,不发达国家在采用时就会受到限制。 发展中国家的确也采用过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因此也盛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所有熟悉的官僚制度。官员通过考试获得了终身雇用。即使在最贫穷的国家,官僚制度也要维护那些地位显赫、薪水相对较高的精英集团的利益。 有人认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传统的官僚制在许多国家都已失败。霍姆斯和尚德都主张,“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管理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我们相信,基本原则对每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另一方面,米诺格认为,“市场检测和内部市场等复杂的改革不可能在发达国家之外行之有效。”然而,与把新公共管理排除在发展中国家之外相反,更为合理的方法是以务实的方式具体确定新公共管理在发展中国家运用的一系列前提条件。斯蒂格利兹主张一种新的发展日程。它包括国家作用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政府和私营部门进行合作,促进政府建立市场。在一些领域,政府应当更多地进行市场调节。这就要求政府改善自身的工作绩效,通过尽可能地利用和促进竞争来广泛使用类似于市场的机制。 任何国家在采用这些观点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时候,都应当有足够的基础条件以采用包括市场检验和履行合同在内的新公共管理。 五、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 毋庸置疑,人们会对这场改革有对立的评价。当然,这场变化还没有得到完善的运作,会出现一些错误,向新模式转变的过程也存在各种问题。这些不足似乎会导致政治上要求回到原来非党派、中立的行政制度,但这实际上极不可能。更为可能的是,要进一步完善改革中尚不完善的地方,然后逐步演进到另一种模式。传统模式以及它所坚持的主张已经结束了。 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普遍赞同。有意思的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批评家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批评涉及了公共部门改革的方方面面。有人认为没有什么范式变化,也没有发生国际范围的变化。批评家们认为,公共管理的改革是对民主的攻击,是意识运动,是一种流行时尚,在已经尝试过的公务员变化中导致了士气低落。这些观点有些是有道理的,而另外一些则完全不着边际。确实,反对者和批评家难于就争论的焦点达成一致。有无范式变化问题是公共管理改革中最具争论性的问题之一。 (一)范式变化 人们就新公共管理展开的争论最有意思的一个方面在于,尽管最激烈的批评家也承认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否足够大到可以构成一个范式变化却有待商榷。尽管有人仍然不太相信,但再次考察一下范式是什么,考察一下公共行政中的竞争性范式是否有效是有用的。我认为,无论是采用“范式”的通常意义,还是与库恩着作相关的用法,“范式”这个术语无论指代传统行政模式还是公共管理改革都是合适的(这些公共改革联系在一起就被称为新公共管理)。 除了强调结果并通过各种机制来实现结果外,关键的不同是其背后的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基础。在这一点上,公共行政的基础是公共利益激励理论、官僚制理论和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人们认为,有足够的差异可以说明存在不同的范式:官僚和市场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组织运作方式;公务员的公共利益激励不同于市场理性行为假设;政治与行政分离被普遍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侧重于过程的传统模式与侧重于结果的新模式完全不同。 (二)一场国际运动 公共部门改革是否构成了一种国际现象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人们已经注意到,类似的改革运动已经在好几个国家发生了。汤普森认为新公共管理是一场世界性的变革,因为它几乎影响到了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世界上最大的123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重要的政府改革正在全世界进行。在很大程度上,类似的改革也发生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凯特尔也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如火如荼。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胡德也提出反对全球化范式的思想。这有三个原因。首先,公共行政传统方法的部分撤退并不一定表明,新公共管理的单一模式会在全世界适用,也不意味着旧的模式就会彻底消失。其次,全球化范式的思想忽略了截然不同且路径依赖的国情,正是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了当代公共管理的变化。第三,公共管理在过去一二十年里是否足够稳定以至可以被视为一套单一的思想和做法。 按照胡德等批评家的逻辑,不同国家的改革内容、时间安排和战略的差别就意味着不存在全球化的运动。在批评家们看来,只要说改革具有相似性,似乎就意味着改革应该一模一样并同时发生。其实,改革范围和速度存在着不同。英格拉哈姆认为有三种改革模式:新英格兰模式摧毁了旧结构而代之以竞争性、市场导向组织,这代表出现的线段的一个端点。美国代表了线段的另一端,新兴政府建立在旧的官僚体制基础上,并没有发生会导致游戏规则改变的系统改革。线段的中点是阶段改革战略,这以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代表。这种模式奉行变化的战略, 它首先攻击旧体制的复杂和僵化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其他改革。不同的国家所受的制度约束不同,改革的不同之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在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中,存在理论趋同化以及公共部门改革者所使用的工具和战略的趋同化的情况。我们没有必要由于存在一场世界范围的公共部门改革运动,就说改革是不可抵制的、统一的、全球的。更为正确的观点是公共部门改革涉及了相似的政策工具,正如博斯托姆(Bostom)认为的那样:虽然全世界对改革的说法五花八门,但最近关于政府重组、重塑和更新的大部分努力都有近似的目标,即提高公共部门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公共部门对顾客的反应程度,减少公共开支,增强管理责任。这些努力所选择的工具也非常相似:商业化、公司化和企业化;责任下放;从投入控制转向产出和结果控制;更严格的绩效规定和更广泛的合同履行。 凯特尔也认为,“这场运动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很多国家在短时间内以相似的基本战略实施着改革。”他进而列举这些战略,包括:生产率——以更少的税收生产更多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利用市场化进行激励;分权:政策——分离购买者与供给者;对结果承担责任的制度。 因此,各国改革之间存在着比批评家认可的更多的形似性。发生变化的是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而不是改革的细节。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会持续吗? 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家认为这场运动将会消失,有的甚至认为它从没有发生过。林恩认为公共管理将逐渐消退。他认为,尽管新公共管理被其推崇者尊为范式,但只是昙花一现,很可能衰退。因为:(1)在政治过渡中,曾赋予其灵感的威斯敏斯特改革的初始模式将最终被破坏,党派人士和学者之流将看到新公共管理被推出历史舞台。(2)随着各国各部门间比较实践的积累,改革的基本不同之处将使其表面化的相似之处相形见绌。(3)术语“新”将会由于后面出现了更为新兴的事物,而被看做一个很麻烦的形容词。(4)政治争论将呼唤新的主题来吸引和支持下一轮行政改革思想。 上述论点值得商榷。关于第一点,政治变化当然能够先于任何改革。但林恩所指的威斯敏斯特制度中发生的变化是指政府的变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表现为从左派过渡到右派,在一些地方是又回到左派。在英国则是从右派到左派。新公共管理或者变化依旧,或者像1996年的澳大利亚国民政府那样加速了变化。关于林恩所指的第二点,各国改革情况是不同的,但改革背后的理论是一样的。正如前面已经论述的那样,不同的国家不是处于不同的路径上,而是远近不同的路径。林恩所说的第三点和第四点有待进一步的考查。 林恩认为,“新”这个词变得越来越不合适确有几分道理。考虑到这个词首次引用以来已经有十多年了,那么什么时候这个“新”不再新了呢?在20世纪的美国有这么一件事情,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新公共行政”。针对旧官僚制发展起来的这种制度,更多地强调价值、平等和公共行政的定性方面。几年之后,当效率问题日益突出的时候,该制度也就萎缩了。同样,将来,“新公共管理”中的“新”也将不得不退缩,但不管怎样,关键的变化是从公共行政过渡到了公共管理。 林恩的第四点易于驳斥。将来当然会出现新的主题或模式以供讨论,如电子政府。本文把世界看做是范式的连续,某种范式最终肯定会消失。 对新管理模式的批评实际上大多来自学术界而不是实业界。这似乎是因为学术界出于职业和专业的特点,对某个事件吹毛求疵而不是欢呼成功。 六、结论 政府管理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经历了三种模式。首先是人格化或前现代行政模式,当该模式日益暴露其缺陷以及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它就被第二种模式即传统的官僚行政模式所取代。同样,当传统行政模式问题重重时,它就为第三种模式即新公共管理取代,从政府转向替代性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如同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官僚制度居主导地位一样。在任何一种政府制度中,官僚和市场都是共存的,只是在某个阶段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而在另一阶段,另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新公共管理时代是官僚制日益削弱而市场在公共行政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 在现实中,市场和官僚体制相互需要,相互补充。新公共管理不可能完全代替官僚制,正如1989年以前的东欧,官僚制不可能代替市场一样。但新公共管理运动表明的是,早期传统官僚制的许多功能都可以而且现在经常由市场来执行。在一个官僚制作为组织原则日益削弱的环境下,市场解决方案就会被推出。当然不是所有的市场药方都能成功,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政府将从新公共管理这一工具箱中探寻到解决方案。如果这些方案行之无效,政府就会从同一来源中寻找其他方案。政府管理背后的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变革,我们完全可以用“范式”这一术语来描述它。在公共行政学术界,有许多对新公共管理持否定态度的批评家。但是他们的批评对迅速开展的政府改革影响很小。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之后,会出现另一种新的模式,但肯定不会回到传统的行政模式。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 公共管理类专业是目前很多综合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它包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关专业,随着公务员就业热,这个专业的招生前景越来越广阔。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毫无疑问,公共管理类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类专业,其培养目标并不仅限于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融会贯通,而应该更侧重于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就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高度公共责任感和公共服务精神,适应当代公共管理现实需要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所有专业课程毋庸置疑的教学使命是追求教学效果和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但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说,专业课程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导向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而这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专业课程教师所忽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本科学生社会经历有限,且公共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少学生在对专业课程的认识上,视其为“万金油”,什么都学,但觉得学与不学差别不大,专业性、实用性不强。在这种认知影响下,学生参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难免大打折扣。因此,传统教学理念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活动的效果,就会与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出现一定的偏离。专业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多方面着手。本文拟从公共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上述角度逐一探讨。 一、采取基于能力培养的多种教学方法 要实现能力和知识的双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法的凸显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最为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专业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尝试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 鉴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目前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外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非常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典型的专业课程的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把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共管理实践中,在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结合专业知识研究分析,解决公共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服务于社会”。为增加案例的可看性和趣味性,授课教师在案例可多选择一些视频资料。如《城市管理》课程,在第一章绪论教学中,教师引入了中央台“热线12”节目“恼人的夜市”报道视频,因为该报道是聚焦于中央民族大学周边魏公村夜市喧闹、乱搭乱建等问题,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感同身受,非常活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客体。在媒体报道一年多后,魏公村违章乱建的建筑均被相关部门拆除,但拆下的建筑材料、砖头、泡沫被乱扔,街上尘土飞扬,持续好几天无相关部门问津,给过往行人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又在课堂上以此为例,启发学生思考城市管理中各管理部门配合协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除了授课教师查找课程案例材料外,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联系课程专业理论,主动寻找相关公共管理实践案例,并以小组形式分组在课下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在专业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享,展开充分讨论,最后教师还可以对案例及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通过理论和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教学法 所谓的开放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学校的象牙塔,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公共部门的工作环境,认知其管理程序和办事方式,从而认识真正的公共管理。“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去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参观、调研、实习,参与公共管理实践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能力素养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如在《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去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批大厅参观,并与建委法规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座谈,了解北京市建委行政审批改革实践,学生在参观座谈中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提问,这种实践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学生具体感知了行政机关的运作,对公共管理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走出去”的课程实践方法固然教学效果突出,但也必然受到学生人数、场地、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相较而言,“请进来”的课堂实践方式受条件限制要少,也更容易实现。“请进来”是指邀请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来学校作专题讲座,结合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与一线的公共管理实践者面对面沟通,了解来自公共管理实践一线的最新动态,实现对专业知识理论由表及里的认知。当然,开放教学法能顺利、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学校与公共部门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这除了可以借助于教师的个人人脉关 系外,更需要加强学校、学院与当地公共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认知的场所。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讲授法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单向性。而互动教学法恰好能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某些教学重难点,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鼓励启发学生思考,并由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互动能使教师有效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安排教学进度,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如《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公文案例评析就非常适合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例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实践技巧。另外,在开学初,教师就可以公开电子邮箱及课程网络平台链接,方便学生在发现专业问题时随时答疑和下载相关课程资料。在实践中,这种网络互动方式尤其受到内向腼腆学生的欢迎,这既能避免他们和教师面谈时的紧张拘束,又能有效解决其知识困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配合讲授法,实现教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 目前,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时通常是54或者36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要争取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量,并有效培养锻炼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精心选择、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容的区别,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要想面面俱到地涉及专业学科的所有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有所取舍,关注和重点突出学科核心知识和热点问题,而其它相关知识,则可以介绍参考书籍、布置课外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自学相关的背景知识,锻炼培养其自学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然包含学科的基础理论,这些理论描述了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也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但是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免枯燥乏味,而且,缺乏社会阅历的本科学生在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事实上,放眼世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活动比比皆是,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公共管理理念,用实践活动来说明和验证公共管理理论和规律当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用专业眼光筛选、梳理、分析有案例价值的公共管理实践事件,及时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现实事例,使之能有效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这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导向。如《行政学原理》,顾名思义,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就原理讲原理,则流于形式和枯燥,学生也难免兴趣缺缺。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在行政学各个主题领域的原理讲授中辅之以政府实践活动的内容。如行政职能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中,在介绍相关理论时,可加入我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案例,用以说明在政府职能转变实践中政府和社会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解,强化其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使其反映最新的国内外学科理论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公共管理实践。部分高校教师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教学误区,即“一套教案讲义可以用上好几年”。这种想法可能在诸如数学、英语等纯基础学科中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是绝对不适用的。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更新变革非常快,因此,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保持教学与理论、实践的同步发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量。最后,为体现课程教学的深度,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优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增加部分专题分析的内容。专题分析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专业问题的了解深度,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科研能力。如《城市管理》课程,在城市人口和社会管理这一章中,可以加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专题和城市社区养老专题,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管理实践热点,加深其对问题的思考,并锻炼其思维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 专业课程的考核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的重要指标。课程考核一直被学生重点关注,考核形式的变革创新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为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形式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授课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个无形的指挥棒,在考核内容、形式改革中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的导向,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形式往往采用试卷考试,用闭卷或者开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这种形式有着自身的缺陷,它固然是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对于其理论联系实文秘站:践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却无法有效开展,以至于长期以来,学生对待专业课程的考试基本上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在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课程考核形式也应该尝试着多种形式的改革。各学校教务处对专业必修课程期末考试一般会有考试形式等方面的规定,而课程期中考核就可以由教师视不同课程的特点尝试灵活的考核形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焦点。其一,可尝试由学生分组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联系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结合现实公共管理实践案例,课下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各组将讨论分析结果在课堂上向全班作案例分析汇报展示,由教师为每组的案例汇报展示表现打分,这可以占考核50%的比例分,再由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情况,每人撰写一份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这也同样占50%的比例,两个成绩合一为学生的期中考核成绩。这种形式能有效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并充分锻炼学生思考应用、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二,可尝试写作课程学术论文的考核方式,这是锻炼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具备从事专业科研的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都是本科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教师布置专业课程论文,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科研训练机会,为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有效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方式。综上所述,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学内容的优化、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 等多种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院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探新 一、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林业院校的主要学科优势是林业科学及相关的学科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与综合性院校不同。林业院校的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自身学科优势,避免与综合性院校趋同,才能具有竞争优势。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一)培养目标符合林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目标是指林业院校培养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及其规格的质量要求。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要充分体现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根据国有林区公共管理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面向林区公共管理活动实践,培养从事国有林区公共管理实务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并致力于纵向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横向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培养。其“知识”是指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对培养对象的技术能力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是人才规格的核心“;素质”是指对培养对象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这3方面构成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 (二)课程体系构建突出林业院校特色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众多林业院校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整,但总体上课程模式依然与非林业院校趋同,林业特色优势不突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摆脱综合院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局限,以突出林业特色为主线,把公共管理的理念体现到课程设置过程中,以林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加强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基础理论知识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林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对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开发新的教学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并注重吸收新知识,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新的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实践教学突出林区管理特色 为适应学生在林区主要从事基层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与理论教学课程平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林区经济社会建设对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根据林区内公共部门及社会组织人才需求意向,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经学校、林区用人单位筛选,组建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班。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进一步增加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性操作训练的空间。特别是要加强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实习基地建设,致力于通过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双赢方式,采取“高校+林区实习基地+学生与教师”的模式,广泛吸纳优质社会资源,与国有林区相关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广泛接触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学识、能力与才华。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一)推进林业院校与国有林区合作办学制度建设 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应实践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加强学校与国有林区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与国有林区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是林业院校与国有林区公共部门或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这需要通过林业院校、政府和林区相关部门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学校与国有林区合作办学对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与林区公共部门或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紧密结合林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听取林区公共部门或各类社会组织的建议,发挥林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加强协调与合作,培养符合林区需要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 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校,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因此,应该依据林业院校发展目标和公共管理专业特色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控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等。案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要根据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等。教学计划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训练内容,可以根据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应摆脱学科式教学模式,密切联系林区实践,把新知识、新思维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并使实践教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学习、多动手、多实践。 (三)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较多应用在工科院校应用型特色专业,比如计算机、机械制造等。近年来,有文献认识到“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高校农 业教育与农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矛盾”。在培养方式上,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结合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为林区输送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林区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抓住机遇,积极与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沟通协商,通过签订培养模式协议的方式,双方按照一定的要求选拔部分学生,并对其进行生活上的资助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毕业后通过一定招录程序,优先在签协议学生中挑选毕业生到林区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得到的人才,熟悉国有林区实际情况,实践技能较强,到单位后便可立即上岗工作,节省了培训时间。 (四)加强师资建设 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师资,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成功,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应该推出各种激励措施,让新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在岗到国有林区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学校在人员编制、人才引进和培训、职称评聘、酬金分配、评选先进和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具有实践部门锻炼经历的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林业院校与国有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双赢互惠、共谋发展的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林业院校与国有林区合作办学,是一种自愿合作行为。必须适应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林区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参与各方都应受到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切实保障参与各方都能受益,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林业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应该结合学校专业优势,找准自己与林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摆正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林业院校面向林区经济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有机统一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谈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必须充分考虑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把它放在公共管理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这有助于把握政策科学发展的未来取向,拓宽政策科学的研究主题,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加快政策科学的知识创新。 一、公共政策学的缘起 政策科学又称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和政策研究,是二战后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以及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政策科学的迅速成长以及它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它成为各国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现在政策科学已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活力的部分。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早在1943年的一个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出版物中的首次出现则是他与卡普兰在1950年合着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1951年,拉斯韦尔在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特别是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向”一文中,首次对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了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因此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它以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学构想》(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为代表,这些着作构成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里程碑。“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首先提出的。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类型。在西方文献中,“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两个概念的关系颇为复杂,有的学者将两者当作同义词使用;有的学者将它们加以区别,用“政治科学”作为一个总的学科领域名称,强调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征,而将“政策分析”看作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政策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特征。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背景、特征及对政策学的影响 尽管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等人所提倡的政策科学是一种全新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问,是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元社会科学),但是政策科学既然主要以公共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它主要是关于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学问。7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政治学以及公共行政学等学科日益相互融合,最终导致公共部门管理领域新范式或新途径的出现,即“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因此,要认识和把握政策科学,就不能离开公共部门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政府及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该学科领域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三次重大突破。政策科学可以说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形成于本世纪20、3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体制理论和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有六大信条:(1 )非政治化的文官制度以及将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假定;(2)强调层级制和规章制度(即采用官僚体制模式);(3)公务员的终身受雇和政府组织的稳定性;(4 )以文官制度作为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5)对文官的控制(外部规制);(6)要求结果的公平。 早期公共行政学采取了一种形式主义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行政行为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它将政治与行政(即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绝然分开,忽视了政策制定以及政治因素的地位与作用;它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及过程仅仅抽象为若干原理或原则;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理或原则;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被忽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由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必然引起批评,并促使其转变。 2.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兴起,标志着公共行政学范式主导地位的终结以及政府管理研究新范式的出现。但是没有最终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而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导范式。新公共行政学学派的代表作是《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1971),它以公平为核心,因而拒绝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尤其是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体制理论;它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以及行政管理与价值的关联,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因此,分权、权力下放、项目管理、组织发展、责任扩大、冲突和顾客至上成为新公共管理分析组织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新公共行政学强调以“公平”为核心,实际上是一种民主的行政理论,与美国政治学的先驱汉米尔顿麦迪逊等人在《联邦党人》以及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所表达的民主行政理论具有明显的师承关系。 与此同时,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另一个影响更深刻、更广泛的趋势,这就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途径的兴起。针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分强调的组织结构(官僚体制)的研究,将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分离等弊端,政策科学的倡导者主张一门以政策制定系统和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端正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的新学科,从而形成了政策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拉斯韦尔、德洛尔等人所提倡的政策科学范式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在70年代以后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一是将政策科学当作一种统一的社 会科学,这造成了在科学共同体中建立共识的困难,包括在划定研究范围边界、建立学科理论体系和形成特有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困难;二是政策科学为自己确立的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而且它抽象地大谈改善全人类公共决策系统,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回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和对立,因此被斥为“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三是拉斯韦尔和德洛尔所确立的政策科学范式过分注重政策制定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特别是政策执行和评估的研究。 3.上世纪70年代后政策科学的发展及其特征 政策科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首先,政策分析范式(将政策科学领域理解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迅速成长壮大。运筹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及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构成政策科学以及政策分析方法论的基础。70年代以后政策分析途径的成长引人注目,它的倡导者林德布洛姆、邓恩、奎德等人不再将一般的选择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方向问题或一般的政策系统及过程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主要关注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因而政策分析方法及技术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与政策科学相比,政策分析的应用性程度更高,它以提供政策建议或备选方案为核心,有具体的当事人或委托者;其研究对象比较明确,研究范围的边界清晰,在学科共同体中较容易形成有关方法论和学科理论体系方向的共识,再加上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的成熟,使得政策分析比起政策科学来更容易取得突破,较快地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再加上思想库的成功的政策分析实践的鼓舞,使得政策分析范式获得了众多的支持者。 其次,70、80年代,政策科学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这种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一个契机(公共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策执行的管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首先发表了一篇《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报告》,指出政策执行的政治与行政的方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有些学者如哈格罗夫指出,在政策形成和政策成功之间存在着一个忽略或错失了的环节-政策执行,必须加以补充,才能使政策生效;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等则对奥克兰实验案例进行详细的跟踪研究,写成经典性的《执行》一书。该书令人信服地指出,再好的政策方案,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执行,仍将导致失败。这一时期出现了种种的政策执行理论,如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交易理论、管理理论、系统理论、演化理论等。8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科学与公共行政学日益相互融合,并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密切相关,难分彼此。公共政策必须靠行政管理来推行,而行政管理主要是对公共政策的管理。林恩在《管理公共政策》一书中认为,必须熔管理与组织行为以及政治与政策形成理论于一炉,才能有效管理公共政策。美国政策研究领域的最权威的组织——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的成立,目的之一是希望沟通政策分析研究与公共管理研究,促进组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相互融合。 再次,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政治学的话,那么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政策研究的基本途径如系统途径、过程途径、精英途径和制度途径都来自于政治学理论;上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学派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即公共决策问题,在政策科学上产生了相当大影响。这种理论基础由政治学转向经济学也正是后来的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4.新公共管理学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一种“新公共管理”运动,这种运动的目标是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创立一个新的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知识框架,以适应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公共管理学者来自于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它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政策科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它在保留传统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的某些主题基础上,在研究领域及主题上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涉及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多元组织等大量新主题;新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从经济学的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问题,它被人们称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新政策管理理论”或“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学”;它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在处理公共管理实践尤其是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时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新思路。“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大大地改变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结构以及实践模式,是公共部门管理学科的又一次范式转变。这种范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的范式而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研究的主流。尽管从公共行政学到政策科学再到公共管理学是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但更准确地说,在目前西方公共管理学界中,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和新公共管理学三种范式共存,它们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三种学派、三种研究途径。它们有着各自的支持者、学术团体、杂志、研究纲领和学术活动(甚至在美国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学院的名称也体现这一点,有的仍然称“公共行政学院”,有的叫“公共政策学院”,有的则命名为“公共管理学院”, 而MPA(公共行政硕士)或MPP(公共政策硕士)则是该领域硕士的统称)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浅论现代公共管理的宪政基础 如何通过构建现代公共管理体系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界现有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制度、价值、财政或社会资本等层面进行探究,而忽视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法治运作基础。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宪政之于“公权”(即政府权力)的限制和约束才是公共管理的首要任务。豍本文基于对现代公共管理与宪政之间内涵关联的分析,尝试探析宪政对于现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功能,并试图为我国公共管理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现代公共管理与宪政的内涵关联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公共管理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而言,在现代国家中,“现代公共管理既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也不同于正在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它具有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行为主体、治理与服务的结果取向、管理本质的服务性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性等基本特征。”竖从公共管理的内容指向来看,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只有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生产需要,公共管理才具有政治学意义的合法性。 公共管理不仅包括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还包括了不属于政府公共管理事务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但是权力与公共利益容易陷入人们通常所说的“诺思悖论”,即“没有国家权力及其人的介入,财产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界定、保护和实施,因此,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来看,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缺失,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豏因此,以限制和约束公共权为核心内容的宪政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命令服从”和“权力管制”,而现代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为终极追求。所谓“宪政”,就是依据宪法来治理国家的政治过程和政治形态,其基本的价值目标是通过有效限制政府权力而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学家张友渔先生曾经指出:“所谓宪政,就是拿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受应享受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态”。丰由管制转向服务的公共行政范式,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宪政元素,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在政府行政规则上,现代公共管理和宪政都要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推行公民广泛参与行政程序。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积极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意愿,既是把为公民服务落实到具体的公共管理行为,也是公民充分享受宪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负责任的法治政府可以看作是宪政和公共管理的具体化,不仅宪法具有法律层面及政治学层面的合法性,公共管理同样有可能面临着如何代表和实现公民意愿的合法性,负责任的政府成为两者基于共同价值目标和行动方案的理性选择。 二、现代公共管理宪政基础的社会功能 宪政之于现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法治精神和民主事实,宪政是实现现代公共管理一种最基本的政治支持,也是抑制政府官员“立法”泛滥的一道坚固的防线。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对于“立法”泛滥是描述到的:“规则和条例到处出现。任何维持法律规则的理由均能被抛弃。当贿赂变成铺平自己道路的代价时,法律就会变成临时索钱器。每个人最终都会向每个人行贿。当强制性的匾乏来临时,悲剧就发生了。许多人处于被他人的压迫和剥削之中;除了生活所迫切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很少有人有积极性生产的更多。豑只有建立在宪政的基石上,公共管理才有可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同步并进,才能实现政府主导的公共利益政策和行为。 “由于公共管理的两重属性使然,它既是国家与社会的中介,又是政治过程与技术过程的统一,公共管理难免会陷人民主与效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选择的两难。”豒只有建立在宪政基础上,公共管理才能够实现民主与效率以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首先,由宪政规制和导引政府认真履行公共权力的职责,既能够使公共权力收到制约,同时个人权力又能够得到保障。其次,宪政规定的民主参与式管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公共行政的组织方式。正如登哈特夫妇指出:“如果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其中的网络基于对所有人的尊重而通过合作和共同领导来运作的话,那么,从长远来看,它们就更有可能成功。”豓毕竟,对个体积极性的整合显然有利于统一行动的成效。 在发生学的视阈中,民主宪政制度的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或防止专制独裁,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使一切政治和非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及保证它们在宪法和法律许可范围内争取和实现团体利益的活动自由。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所有体现现代宪政精神的公共管理行为都必须立足于对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真实关怀,立足于对公民作为个体和整体的权益的确认和保护,这其中包括对居于少数地位的人们的意愿和权益的尊重和保护。”艳民主宪政的制度设计显然尤其关注对公共权力在公共管理机关的运行,以保证公共管理机器不至于偏离社会福祉太远。 同样,一个成熟运转的现代公共管理必然是以高效率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体现公民权力意志在现实领域的落实,公共利益通过特定的行政行为和行政过程来体现宪法规定的公共权力意志。现代社会日趋趋复杂化和不确定性,这必然能要求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科学化及技术化,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不可能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亲自参与。宪政对权力运作的规定通过公共管理的介入,使得人的行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行驶应有的责任,宪政及宪政精神的实现也就有了工具性的基础。 三、构建基于宪政基础的现代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宪政基础是对公共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基础性的理性回应,是现 实公共管理公共性和服务性的根本准则。“由宪政规制和导引的公共管理应是政府真正履行人职责执行公众意愿的公共管理、政府与公民平等协商合作的公共管理、公共权力既受到制约又受到保障的公共管理、既能充分实现民主参与又能高效率和高效能运行的公共管理。”在现代社会背景中,构建基于宪政基础的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一般性的行政规范。 1.宪法以最高法的形式所给予的公民权利还受制于各种旧制度、旧观念,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将给公民权的进一步落实带来巨大空间,在宪政平台上应该把公平、正义、伦理、责任和合法性作为公共管理高效率、高效能运行的价值基础。效率和效能是评价公共组织体制和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无效率无效能的公共管理浪费资源,服务不力,直接影响到公众利益的实现。公共部门应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高效政府,建立多元竞争机制来提升公共管理的服务品质。 2.公共管理宪政架构下的公共管理应是民主参与管理,建多中心的新型治理结构。民主参与管理要求政府为了公众的权益必须与社会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作,实现公民在公共政策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享有参与权和监督权,在社会系统内部基于共同价值取向而达到有效整合与控制。政府需要充当民主参与管理的触发器或促进因素,必须以一种给公民授权的方式共享权力,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治理原则。 3.为了促进公共行政人员能够正确履行职责,基于宪政基础的现代公共管理应当建设新的责任与激励机制——宪政下的政府责任机制是既要保持垂直的问责机制,又要改善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既要采取统一的行动、共同的标准和共享的组织体系,又要求单个的机构为纵向的责任体系负责。这种对功能的整合、职责关系的理清,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实现政系统内部之间、行政系统与社会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4.在当前中国,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许多行政官员热衷追求政治时效性,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公共行政责任的要求。因此,要健全完善违宪审查体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摘 要]为了改善并最终解决煤矿企业在仓储与物流运输技术的落后问题,现就设计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此系统通过应用物联网及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对于仓储货位的精准定位,极大的提高了物资流转速度以及仓储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针对物资的配送、运输及回收的整个过程实施封闭式监管。 [关键词]物联网;煤矿智能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当前,煤矿的仓储及物流运输管理工作大多仍采取的是人工管理,并且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效率低下、人员冗余、物质交接耗时长等现状问题。因此就上述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重点就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达到减少人员数量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有效降低。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基础及核心构成部分依然依存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取得延伸与发展的一种网络架构,其能够实现将功能由互联网的人与物连通拓展为物与物之间的连通,促使人与物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物联网通常存在有3层网络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在本次研究当中重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应用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于应用层的基础之上开发出了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其具体的系统实现方式架构如下图1所示。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在智能仓储这一部分的管理系统当中大多是通过挤出数据管理、PDA管理以及位置管理等系统所共同构成。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往往会体现在位置管理功能当中,在将物资置入仓库当中时,系统会自动依据入库之时的物资清单信息,自主查找物资可被安放的适当位置同时显示于屏幕当中,此时相关的仓库管理人员便能够及时的获取到实时的位置信息,并将物资快速的放置于相应的位置当中;在物资出库之时,智能仓储系统会依据库单之中的信息,自主查找有关的物质存放位置信息并快速找到具体位置,进而快速获取到物资。因而,应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减少货位的查找时间,进而促使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显著提升。 (二)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当中普遍涵括了运输监控子系统以及物资管理子系统,现具体阐述如下。 1、运输监控子系统 此项系统十分适合应用在车皮管理识别方式当中,能够实现对于无缘标签和车皮终生式的捆绑,依据运输区域设置监测位置。在监测区域当中的车皮若长时间停留,则会自动响起警报,提示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回收,以确保对运输资源的有效保障。同时车皮标签也能够承担起对车皮运载信息的载体作用,借助于手持式的读写设备进行编辑,即可完成对运输过程之中的物资交接。此外运输监控子系统还可通过网络系统,利用机载系统来进行机车的调度指挥,科学分配运输任务以及物料的配送及回收等工作。 2、物资管理子系统 物质管理子系统通常是对物料的配送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来实现对物料领取、装载、运输乃至最终的交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控与管理。首先,在由仓库领取物料之时,针对单种易损耗物品可直接采用车皮为单位进行管理,针对各项核心零部件必须要明确到每一个个体物料的管理,将单个车皮作为托盘;其次,相关的物资运输设备及配件必须要将其具体的数量、规格等信息通过计算机予以汇总统计,依据装载物料的具体信息来同车皮标签相关联;最后,在列车物料在到站卸货之时,若其种类较多并且所托运的地址较为分散之时可采取分散卸货,依据运输目的地的不同,在其到达相应站点后进行对应物料的卸载。 三、系统应用效果检验 基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的煤矿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在某煤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现已构建起了物料需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一系列的内部管控,在对物资进行配送时物资的运输可交由运输区予以负责,物资由库房装车以后直接发送至运输区域,进而再经由运输区来负责物资由库房到各生产单位的配送,使得原本的物资配送人员及相关的物料运输配送人员能够被划分至运输区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拓展运输区工作区域。利用此种整合形式能够极大的降低各生产单位的人员需求量,缩减物资配送的交接环节,提高运输能力及效率,最终实现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目的。煤矿在应用了系统前后的经济效益详细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 通过观察上述表1能够明显发现,在系统实施后实现了明显的减少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整体煤矿实现了人员与费用支出的精简,可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物流及运输队伍仅是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增强了工作责任的落实,加强了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其工作量未有过大加重,并且减少了物料运输交接的繁琐环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物联网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仓储货位的精准管理,加快物资进出库速度提高仓储利用率,同时还可有高效实现煤矿物资在配送、运输及回收整体过程的封闭式监管,可更加有效提升物资流转及应用效率,并最终取得降低人工数量提升仓储应用效率的目的,能够为企业的运维工作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国家和重庆市在医药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方向,针对重庆市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医药流通行业现状,探讨一种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智能物流平台设计,旨在探索“三医联动”改革环境下,适用于医药流通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医药物流环节。 关键词:医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互联互通 0 引言 自2010年重庆药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公共平台,2015年平台交易额已突破200亿元。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有望形成超过10亿元的流通市场规模。但在重庆市医药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医药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提下,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净利润仅为1%左右。三是缺乏与医药流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硬件及物流供应商。以医院的院内物流为例,在“医药分家”大形势的推动下,医院药房将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物流外包的模式将逐渐盛行。在大型公立医院动辄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很难找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设备等相关服务供应商。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 平台业务 1.1平台市场定位 广义的智能物流平台将面向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按照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园区性,按照货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消费品、大宗商品和危险品等,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仓储类、公路运输类、港口服务等,不同的类别将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然而一味追求大而全,不仅浪费平台资源,也容易使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将明确的定位于服务医药流通的行业型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从生产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医药销售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提供实体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与线下实体物流服务不同,智能物流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抢夺市场份额。 1.2 平台服务对象 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包括业务主体、监管主体、运营主体。其中业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等。监管主体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药交所、交通、海关、税务等。 1.3 平台服务内容 医药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的服务。一是医药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涉及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物流绩效评价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等。二是基于全流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间的订单交互、发票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四是数据服务,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医药产品流通效率。五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从而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2 平台架构 2.1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采用“4+1”的应用架构,建设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共计四个业务子平台,以及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使用的监管溯源子平台。平台建设一个统一门户,并通过手机、平板、大屏幕等多种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平台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物流公共信息子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展示、查询、交换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智能物流平台的前台门户。该平台通过网络广泛连接到物流企业系统、监管部门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智能物流其他4个子平台,实现对运单、货物、运力、仓储、GIS、信用、供需、监管、统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达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规范透明、资源优化调配、监管安全高效的应用效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业务协同子平台 业务协同子平台,以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云端服务为技术手段,为实现外部系统(ERP、WMS、HIS系统)与药交所核心业务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生产、配送、医疗机构、药交所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间业务协同,而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3)物流信息撮合子平台 物流信息撮合平台,通过对运力资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冷链运输等)、医药类仓储资源(含冷链)、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相关软硬件等的资源整合,以数据分析平台为后台支撑,通过整体解决方案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在线金融服务,包含撮合管理、评价管理、结算管理、在线融资等功能模块. (4)数据分析子平台 通过数据管理后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清洗、备份、统计、挖掘、可视化管理功能;基于智能物流各子平台数据,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如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价格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应用。为客户提高仓储、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采购监管、提高库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监管溯源子平台 监管溯源子平台,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品器械交易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物流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服务于“三医联动”,为食药监局、卫计委、医保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管辅助服务。 2.2平台数据架构 平台数据架构分为5个数据域:交换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搜索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生成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1)交换数据:包含中间库、FTP文件、WEB服务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源以及数据交换。 (2)基础数据:包含目录数据、支撑资源数据、元数据,提供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基础数据等内容。 (3)业务数据:包含公共信息、信息撮合数据、监管溯源数据,作为平台的基础应用数据服务于应用子平台。 (4)管理数据:包含门户管理、数据管理、平台监控数据,提供详尽的业务、内容、分析、交换、日志等管理方面的数据。 (5)分析数据:包含业务分析、综合分析、应用模型,提供详尽的业务分析、智能分析、信用评价、监管预警数据。 2.3平台技术路线 2.3.1体系架构 平台体系架构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整体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总线、服务总线、应用系统和门户。通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包装成服务,并建立良好的接口与契约,以系统总线为统一调度,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可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2.3.2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 (1)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延续使用当前主流的JAVA和C#平台,依托底层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Apache Zookeeper、.Net Framework、Nginx分布式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以及Windows 10。 (3)数据库技术: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 (4)开发工具:JAVA平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C#平台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2010或以上。 (5)后端开发框架:应用框架Spring、WEB框架SpringMVC、数据持久层框架Mybatis。 (6)代码管理及版本控制:选用SVN作为版本控制服务器,使用Maven作为JAVA平台代码管理工具。 3 结束语 建设医药智能物流平台有以下四大作用,一是能够作为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平台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形成畅通、高效的药品流通渠道;二是能够实现省级药品交易平台与医疗机构、医保、卫计委间的数据对接,通过“三医”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政府“三医联动”改革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三是能够建立健全医药物流监管体系和诚信评价体系,同步推进医药产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医药流通全过程可视化和可溯源管理;四是能够优化医药物流资源配置,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产业进行统筹和监管,对现有闲置的仓储、配送等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最大限度地优化医药物流环节,为医药流通领域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物流论文: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智能管理系统 摘 要:针对钢铁企业厂内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低、物资运输效率不高和物流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物流调度协同性差等问题,提出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化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网络化物流信息传输与动态调度和智能化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一体化管控、多平台协同化运行和运输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 1 引 言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钢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从向企业供应原、燃料以及辅料,进行钢铁生产与加工直到最后将钢材产品销售给消费企业的整个过程,同时包括对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出来各种的固、液废弃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从物理区域上划分,钢铁企业物流主要包括厂外物流和厂内物流,厂外物流包括厂外原材料的采购运入以及钢铁产成品的运出销售(即入厂物流和出厂物流);厂内物流则包括全部生产物流(即从投入铁矿石、煤炭、废钢等原材料采购入库开始,经卸车、储存、冶炼、轧制及特殊处理等环节,直到形成各种钢材产品销售出厂为止的全过程)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物流。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厂内物流又可分为生产制造物流(辊道、天车、台车等运输以及部分铁水火车运输)和厂内运输物流(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 2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现状 大型钢铁企业从采购环节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生产环节的烧结矿、生铁、钢坯,到销售环节的钢材以及循环利用物资和废弃物的处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物流过程使钢铁企业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来处理这些事务。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独立的物流部门,而这些职能性质相近的物流部门由于物流管理的相对独立,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物流不顺畅和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工艺装备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忽视厂内运输物流系统及其管理优化,导致厂内运输物流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部分先进的钢铁企业物流运输已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跟踪定位和管理,但大多数钢铁企业仍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绝大数钢铁企业是靠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 近年来,大型钢铁企业管理和经营者越来越关注于大型钢铁企业的厂内运输物流运输的管理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型钢铁企业随着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厂内运输物流系统若不随着改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明显不适应,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另一方面,在当前原材料价格高涨、而产品竞争又异常激烈、企业利润走向微薄的新常态下,通过对厂内运输物流系统优化,可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2.2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低、物资运输效率不高 目前,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参与单位众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弊端较多。因参与单位多,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衔接、协调机能割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同时,物流系统多环节的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运作能力差。尽管很多企业开发应用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内部物流管理结构存在问题,业务流程不够优化,物流效益难以得到体现,项目很难发挥其效力[1-2]。 2.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物流调度协同性差 近年来,虽然部分先进企业物流管理已开始采用RFID、条码、GIS、GPS等技术,并建立和使用物流管理系统、库区管理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ERP购销管理系统以及远程计量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但往往企业所建立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通,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明显;同时各企业所建立的各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物流调度缺乏协同优化能力,致使物流运输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配载,车辆空驶率高,运输效率低。 3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将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企业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物流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通过建立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厂内运输物流信息和数据及时、透明的传递和交换,并实现厂内运输物流的集中管控、智能处理,使企业进一步降低物资库存、优化运输路线、减少内部倒运、降低经营成本。 3.1 数字化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 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利用RFID、条码、视频、红外感应器、激光定位、GPS/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全方位实时跟踪和在线监控,实现物流数字化是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3-5]。 3.2 网络化物流信息传输与动态调度 物流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关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WSN无线传感网络、Zigbee、GPRS/3G/4G等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在钢铁企业高温、高振动、强屏蔽等恶劣环境下,实现企业厂内产品库区作业和运输物流跟踪信息与调度指令的实时传输,可对厂内运输物流运输实现动态调度和优化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配载,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6]。 3.3 智能化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 物流运输计划与作业的智能化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重点。利用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如物流调度计划智能决策模型,实现厂内不同车间、不同运输物资和不同运载工具协调优化调度的同时,与其他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协同MES、ERP、远程计量系统等其他管理系统作业,从而实现物流的智能化、一体化管控。 4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 4.1 系统架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从“泛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角度对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监控和优化管控。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1.感知层 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车载终端、船舶终端、手持终端、门禁系统、计量系统以及ERP、MES等系统中获取信息,而计量、门禁系统则分别基于RFID、GPS/北斗导航、红外感应器和视频等物联网技术感知信息; 2.网络层 网络层为信息传输层,主要采用包括WSN无线传感网络、3G/4G移动互联网、企业专用网络等网络技术实现监控信息、定位信息、调度信息等监控管理过程中关键信息的传送; 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为厂内物流管理应用,包括两个子层:应用支撑子层和厂内物流运输应用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子层包括GIS平台、数据集成平台等,厂内物流运输应用子层包括系统管理、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运输实绩、仓库管理、作业监控、物流跟踪等。 4.2 系统功能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围绕物资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以及物流跟踪和仓储管理等环节,通过促进物流一体化管控、多平台协同化运行和运输智能化管理,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下图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框架。 在运输物流管理过程中,系统首先根据ERP的采购和销售订单信息,同时结合MES和各车间提出的厂内物资运输要求形成相应的物流运输需求。经过汇总处理形成运输计划。根据运输计划,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仓储管理和汽车、船舶的运输调度,形成最优调度计划。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时监控物流作业并进行物流跟踪,运输完成后形成运输实绩。 以厂内翻运为例,相关车间工作人员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上创建企业内物流运输需求,指定运输方式、起点、终点、有效期、车型、计划用量等信息。物流管控平台运输计划模块综合所有运输需求信息及物资库存信息经汇总优化后形成运输计划,下发给相关运输管理子系统(如智能汽车运输管理子系统等)和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车辆调度人员根据运输计划进行车辆调度确定具体车辆及司机、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物流成本等;同时将运输调度计划发送至相关智能车载终端、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计量系统、门禁系统,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则将运输调度计划下发给相关仓库管理人员手持终端。相关车辆及司机根据接收到的运输调度计划任务进行运输作业,同时相关仓库管理人员则根据运输调度计划安排相应物资的出入库计划。运输作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车载终端、手持终端及时将作业信息反馈回系统,同时通过GPS和GIS在线跟踪作业车辆。当车辆通过门禁或地磅时,门禁系统根据车辆调度计划放行,并将关键信息反馈回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计量系统则称重后将重量信息加入到车辆调度计划信息中,同时将完整信息反馈回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综合作业监控、物流跟踪以及计量和门禁等关键信息形成车辆运输实绩存档。 4.3 相关子系统 1.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 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和仓库智能手持终端组成。仓库管理模块功能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库管理和移库管理等;仓库智能手持终端功能包括作业任务接收,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盘库作业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针对作业计划下发指令任务到相应仓库手持终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入库、出库等作业,作业完成后手持终端将作业完成情况及关键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 2.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 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和智能车载终端组成。车辆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车辆调度、车辆跟踪、作业监控和运输实绩等;智能车载终端功能包括运输任务接收、GPS定位、作业实绩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针对运输计划下发运输指令任务到相应车辆车载终端,指导司机进行物资运输和计量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车载终端将运输作业实绩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同时运输过程中车载终端将GPS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回管理系统,以便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和调度。 3.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 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模块和智能船舶终端组成。船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船舶调度、船舶跟踪、作业监控和运输实绩等;智能船舶终端功能包括运输任务接收、GPS定位、作业实绩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模块针对运输计划下发运输指令任务到相应船舶终端,指导船舶进行物资运输和装卸船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船舶终端将运输和装卸作业实绩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同时运输过程中船舶终端将GPS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回管理系统,以便管理系统对船舶进行动态跟踪和调度。 5 结 论 1.随着钢铁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将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数字化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网络化物流信息传输与动态调度、智能化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将成为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分别负责信息采集、传输和应用,实现从“泛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层面对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监控和优化管控。 3.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包括主管理系统及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和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系统主要围绕物资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以及物流跟踪和仓储管理等环节,通过促进物流一体化管控、多平台协同化运行和运输智能化管理,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 智能物流论文: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 要】本论文针对物流企业如何实现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展开了探讨,并设计了一款可满足物流企业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位置跟踪服务、资产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资产运营调度管理、配套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性的管理系统,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的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物流资产信息,以实现物流企业对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关键词】物流资产管理;物流资产监控;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及国家一系列物流业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物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包括货运、仓储、快递、航运等物流公司的数量已发展到约40万家。我国已成为真正的物流大国,但却还不是物流强国。我国物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流成本高、渠道不畅,物流系统性不强、信息化水平偏低,物流信息标准不规范,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度低等[1]。 经过近几年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虽然很多物流企业都已经在运输车辆加装了GPS模块,但GPS模块的实际应用功能就仅限于定位监控。例如专门用于运输疫苗的冷藏车辆或专门用于运输危化品的槽罐车辆驶出后,车辆和货物的相关信息就很有可能成了未知数,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客户都无法实时、准确地了解车辆在途中的相关状态信息,车辆的行驶状态、安全状况、冷藏车在途中的冷藏温度是否达标、槽罐车在途中货物是否有泄漏或异常、车辆在途中长时间滞留的原因是塞车、撞车还是出事故了等。尤其对于危化品的运输车辆或存储仓库,一旦事故发生,给物流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化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所有这些不可监控的问题,都属于物流企业未能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范畴。所以物流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和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实现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已成了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针对此课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设计一款可满足物流企业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 1 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都在物流领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动态采集物流业各个环节的相关物流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为实现物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即在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实现物流资产的位置和状态等实时动态信息的采集,并可以通过GPS/GPRS/卫星/RFID链路连入互联网[,与物联网服务中间件进行交互,并可实时传输数据到物流资产管理平台的后台服务器。可见,搭建起智能物流资产信息的后台服务器已不是技术的难点。 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目前Android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2]。可见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同时WIFI、3G、4G网络也日益的稳定成熟, 所以不论是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客户通过智能手机端随时随地的查看其关注的物流信息也是可实现的。 2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 本系统旨在为物流企业设计一款可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位置跟踪服务、资产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资产运营调度管理、配套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性的管理系统,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的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物流资产信息,确保其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提高物流企业对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并极大地减少和避免物流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节省了总体的物流成本。 2.2 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物流资产信息采集端、web后台服务器端和智能手机端[3]。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端监控和管理其所拥有物流资产,本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2.2.1 信息采集端 在物流资产设备中部署GPS和各类传感器实现物流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 2.2.2 数据接入链路 将实时采集的动态物流资产信息通过GSM/GPRS/卫星链路连入互联网。 2.2.3 数据收集解析模块 将接收到的二进制物流资产信息进行过滤,分组,关联,聚合等操作,处理得到物流资产管理过程中对应传感器采集的可用数据。 2.2.4 数据库集群 用于储存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 2.2.5 应用服务器集群 应用服务器集群将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物流设备的逻辑业务和数据服务,如资产管理中心、实时位置服务、实时状态服务等、配置服务、登录认证、运营管理、视频语音远程服务等。 1)资产管理中心 负责处理用户管理相关物流资产的请求,实现使用人员远程控制其物流资产的具体指令操作。 2)实时位置服务 负责处理用户查询物流资产实时位置信息的请求和查看物流资产历史位置或轨迹信息的请求。 3)实时状态服务 负责处理用户查询物流资产实时状态信息的请求。如使用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端查看其物流运输车辆的燃油使用情况等的请求。 4)配置服务 随着物流客户对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物流业务将会不断的细分,新的物流装备品种也将会不断的更新升级,对每一类型的物流设备我们都需要配套相应的设备管理系统,因为不同的物流设备,物流企业所关注的参数不同,即在手机端的显示界面也会存在差异,而在手机端作为开发人员不可能要求客户安装N个APP,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例,开发人员也不可能一次性将各种物流设备的配置文件一次性打包到APK里,第一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不符合手机开发的“轻应用”设计原则;第二任何开发人员都不可能预知未来所有物流设备的配置参数和个性化界面要求。所以基于以上两点,为了提高本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将设计配置服务器专门用于存放各类物流设备的个性化配置文件。 5)登录认证 负责处理用户的登录请求,能够根据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安全认证,防止“非法”用户的接入与盗取物流资产的状态信息,提供私有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6)运营管理平台 负责物流资产的优化调度管理,采用就近发货原则,采用云仓储物资管理调度系统实现将所有库存信息(地址、库存品种、数量、物流能力)记录在后台中央服务器上,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跟踪,实现简单直观的任务交互系统,为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上传任务并管理物流资产的调度,以及提高实施处理运输异常的反应机制。从而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极大提高物资配送效率。 7)视频语音远程服务 负责本系统视频语音远程服务相关的请求。如仓库的管理人员发现仓库异常时,可通过手机端向后台发出视频语音请求,当视频语音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具体请求后,将会根据用户的请求做出相应的响应,为仓库管理人员与其请求的协助人员建立连接,使协助人员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准确的掌握和理解仓库管理人员所发现的仓库异常情况,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有效应急处理机制,快速的解决仓库的异常问题,避免仓库事故的发生。 2.2.6 负载均衡层 1)在物流资产信息采集端和后台服务器集群端之间搭建负载均衡层,目的是为了均衡数据收集解析模块服务器的工作任务,当采集数据量在短时间内达到数据收集解析模块处理峰值时,负载均衡层可充当缓存的作用。避免数据收集解释模块服务器端处理能力下降。 2)在后台服务器集群和客户端之间搭建反向服务器,目的是为了提高后台服务器集群的安全性和高并发的处理能力,同时也为了实现本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个后台服务器集群对于使用人员的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提高物流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实现更稳定、安全、灵活的交互使用,减少服务器内部资源遭受破坏的风险。 3 结论 物流资产的数量、质量、效率和可利用程度直接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货源组织能力和其他供应系统的效率[4],物流企业实现对其物流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和保障,也能为社会和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从未创造出更多盈利的机会。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的不足,目前物流各个环节的不可控因素大多数都还属于物流企业没有真正有效监控和管理好其物流资产的问题,所以本文针对此研究课题完成了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本系统旨在为物流企业设计一款可随时随地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物流资产的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位置跟踪服务、资产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资产运营调度管理、配套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性的管理系统,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的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物流资产信息,确保其物流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实现物流企业对其物流资产真正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并极大地减少和避免物流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节省了总体的物流成本。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 RFID GIS 冷链物流 1 智能物流系统基本构成 食品冷藏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冷藏运输也叫作冷链物流,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货物出库到消费者签收之间的所有活动。冷链物流对食品的卫生、营养、新鲜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对食品的配送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冷链物流是较科学的解决方案,智能物流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物流过程数据智慧化、网络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因此,智能物流系统基本构成包括: (1)物流货物监控和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实时监控、双向通讯模块、WEB实时查询。 (2)智能优化物流配送系统,配送物品分析,配送路径规划,车辆动态调度模块。 (3)智能终端系统,开发智能硬件和软件系统,智能终端集成GPS定位、IC卡读写、磁条卡读写、摄像头、条码扫描、语音等多种功能。 (4)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与智能物流相结合,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四者之间数据共享,形成完善的冷链经济生态系统。 2 智能冷链物流关键技术 2.1 RFID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技术的读写器设备对射频标签进行非接触式识读,达到对数据自动采集的目的。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在智能物流应用中至关重要,它能够快速又准确地进行海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输入,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1.1 数据采集 RFID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物体,也可以同时识读多个对象,具有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等特点。电子标签是FRID的信息载体,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包括货物信息、加工信息、配送信息、仓储信息、销售信息等都必须全部记录下来。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为每一件货物都安装上RFID电子标签,保证了货物信息的完整性。 2.1.2 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对冷链物流尤为突出,智能物流要实现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的产品知情权,并且能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RFID存储容量大,并且是对每一件货物的唯一标识,存储冷链物流全部过程的信息,并且可以对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使得信息不易被篡改和窃取,方便相关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实现产品的追溯管理和安全维护。 2.1.3 环境监控 冷链物流整个环节都需要处于冷温环境下,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主要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采用温湿传感器和RFID实时采集环境信息,这样就可以对冷链物流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当发现异常时能够及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实现了环境的可控性。 2.2 GIS技术 GIS是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与工具之一,主要用于物流配送方面,使用GIS可以构建一张综合物流图,将订单信息、网点信息、送货信息、车辆信息、客户信息等数据都直观地在一张图中进行管理,它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对于改善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 物流地图查询 将物流企业的网点信息,例如地址、电话、配送员等,标注到地图上;并且通过GIS采集道路动态信息,如交通流量、道路拥塞等,以及物流的配送路径和位置信息都实时的反映在地图信息上,用户和管理者通过移动终端便可以快速查询相关信息。 2.2.2 配送路线规划 管理物流网点地理信息大数据,划分物流分单责任区,并与网点进行关联,使用GIS地址匹配技术,搜索定位区划单元,将地址快速分派到区域及网点,并根据该物流区划单元的属性找到配送员以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采用物流配送辅助规划系统,合理规划路线,保证货物快速到达。 2.2.3 配送车辆管理 从货物出库到客户接收进行全程监控,使用GPS对车辆进行实践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合理调度车辆,提高车辆利用率。并且安装报警设置,当有特殊情况出现时,发送提醒指令,保证配送车辆顺利达到。 2.3 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是智能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机载终端和移动终端,它必须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使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互联网接入,通过安装应用软件和数字内容为物流系统提供服务的终端产品。通常需要具备高速接入网络的能力;开放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平台;较强的处理能力;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触控、语音识别等)。智能终端,集成了GPS定位、IC卡读写、即时通信、指纹识别、条码扫描、单据打印、语音和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将逐步完善并应用于智能物流系统中。 2.4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商平台、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组成。其中,物流是指物质实体的运输、存储、配送、仓储和物流信息等管理活动。电子商务下的智能物流可以优化配送中心及物流中心网络,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物流渠道,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且使用物流服务可以向上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查询、物流方案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财务结算等。智能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代表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3 结语 智能物流的核心就是信息的智能获取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以及智能运用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各个环节中,技术的实现存在差异,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物流活动的智能化管理,如何达到智能物流的最优化,在于技术运用的不断创新和系统架构的不断完善。 智能物流论文:绿色高效智能,复合式物流产业空间 【摘要】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依托优资源及地理优势,通过引入高校,商业,SOHO等复合产业空间结构,并进行绿色,高效,和智能化的建筑和规划设计,顺应城市化和周边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兴物流产业园区。 【关键词】复合式物流,绿色,高效,智能化,规划设计 工程档案 建筑设计:北京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址:湖北黄冈市黄梅县 总用地面积:8万平米 总建筑面积:17.5万平米 项目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105国道以北,规划总面积163.7公顷,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两大“一级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中三角”战略鄂赣互联的黄金节点,武汉城市圈,环潘阳湖生态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等三大国家战略示范区的交汇点和几何中心。与九江市隔江相望,是小池与九江两座深水港的中心。产业园临近九江,昌北,天河三座空港,有效距离在1.5小时内。聚水陆空得天独厚三大资源,奠定了其地段辐射中部,汇通全国的交通基础,凭借长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项目将直接辐射6市(九江,景德镇,安庆,黄石,黄冈,鄂州)2200万人口,1600亿消费市场。 设计构想 设计意在将复合模式的产能空间融入现代化的城市新兴物流产业园,创造出绿色高效,智能以及多元化的物流产业环境,使其在城市化以及周边新兴经济区域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上升空间,并带动周边产业结构的纵横向发展。产业园以电商物流作为核心依托,结合实训学院,仓储直销,SOHO办公,品牌总部,品牌电商,一站式购物等多种功能,运用绿色高效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形成复合式物流产业空间。 规划设计 项目地块划分为ABCDE五个功能区域,采用开放式设计布局,区域间相互独立又互补结和,形成多个互相联系的大小空间院落。其中AB两区为品牌总部及高层SOHO办公区,为地块内的地标组团,主要满足大型品牌电商入驻办公;C区仓储直销区,为物流配送和转运基地;D区高校实训基地区,为多个高校提供电子商务实训宿舍和教务场地,一期满足500人师生入驻需求,主要为整个物流园提供技术支持;E区商务商业混合区,按建筑体量及分期又分为E1-E5五个区,分布11栋6-11层的SOHO办公楼,采用环形围合结构布局,首层及二层为电商品牌展示店以及一站式购物中心,满足创业型电商入驻和经营需求。 建筑朝向以南向为主,局部结合景观及场地条件形成东西向布局,在整体空间形态上,结合地块外部景观条件和内部景观资源,通过不同体量建筑的交错变化,建筑层数局部跌落,创造丰富多变的天际形态。 建筑设计 建筑外观上反映汇聚当地建筑语言的现代设计风格,同时展现电商物流现代,科技,绿色,简洁,高效的功能特点。立面设计上,通过竖向线条的错动和横向线条的变化来强调各塔楼立面设计的独特性,并保持设计上的连贯性,以达到视觉上一体化的效果,同时强调竖线和直线的设计,再加上大面积玻璃,局部悬挑等设计元素,使得建筑物更为轻巧。立面材料上,仓储部分采用灰色金属板,结合橙色外墙金属板,体现现代快捷的物流特色。SOHO商业综合部分,裙房采用深色灰色石材,结合露台,外廊穿插设计。墙身主体部分采用白色真石漆及仿面砖石漆,门窗采用茶色透明玻璃,建筑顶部退台花园的处理丰富了园区的空间组合形态。 绿色技术是中部物流园的一个设计要点,主要反映在尽量减少空调等能耗设备的运用,考虑到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建筑采用了被动式的通风散热设计,如局部设计通风中庭,西侧采用较深的竖向凹槽窗,以及白色系的外墙,植被屋顶等,起到积极保温和散热效果。 交通流线及停车 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为原则,各功能块即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营造舒适,便捷的物流工作与生活氛围,同时结合功能需求特点将不同车流,人流合理的规划在场地范围内,西侧连接城市快速通道,主要为货运仓储大型车辆流线,南侧,北侧和西侧地块内环线为小型车辆流线。园区人流步行系统则贯穿整个地块,不受车流干扰,园区外访客及消费人流由于人流量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东北角,便于汇集和疏散。规划道路分级明确,形成网络,满足工作,生活,防灾和疏散等要求。 在E区商务商业流线中,分别设计了主次两条购物流线,主动线宽度4米,贯穿一层二层,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满足购物盘活所有店面的需求。次动线宽度2.5米,为功能及景观动线,连接了二层各观景平台,和服务通道等等。商业空间做到收放自如,局部挑空与室外相连,形成“呼吸空间”。 景观设计 项目在充分利用南侧“长江”景观条件的同时,在园区内部设计较大的景观花园,在南北和东西方延伸,平衡整个地块的景观条件。通过“借远景,框中景,纳近景”的设计原则将园区内外,自然,人工的景观元素融为一体,使绿化以绿化带形式向园区内部空间延展,并通过后期环境设计,使绿化景观与硬质铺地紧密结合,营造丰富而精致的空间场所,以满足园区不同人群的活动需要。 在绿化和植被配置上,力求体现品种多样化,色彩协调并具有层次感,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设计上,强调植物尤其是乔木的多样性,且增加了彩色树种的比重;通过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竖向层次;并以自然状态的植物与人工雕琢修剪的植物相结合,使之相印成趣,相得益彰。 智能物流论文:智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 摘 要: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生产企业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将有限的资源打造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往往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进行外包,特别是随着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包物流业务已是生产企业的不二选择。然而对于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来讲,在选择外包的同时,如何规避物流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却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常州企业为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智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风险 随着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扩充,物流外包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和进一步采用。 物流外包也由简单的、单一的物流业务外包逐渐发展为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配送的整个供应链集成业务的外包,同时物流外包企业所涉及到的企业生产、产品和销售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物流外包双方的合作必须基于信心和诚意,才能顺利进行。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常州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发展状况 常州“制造”有着足以自豪的历史,是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纺织、服装、印染等,这些,曾经是常州传统的代表产业。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常州提出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思路,目前是江苏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就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面对这样的思路变革,常州大力很早就开始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2009年常州启动实施《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原有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来无限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一)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物流保障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物流操作采用远程、可视化管理,报表数据不容易出错;2、采用自动化设备和网络管理,减少收货环节人员,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3、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分拣设备实现快速分拣;4、采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准确及时对库存数量和日期预警。 但是通过对一些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目前只有不涉及核心机密的物流环节才采用外包,整个物流集成度并不高,这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智能装备企业的发展。在强调产业供应链竞争的今天,这种低层次的物流外包与智能城市发展要求有着较大的背离。企业不愿意进行整体外包的原因主要因为担心风险的影响。 二、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中存在的风险 虽然物流外包服务商采用较为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手段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物流业务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泄露风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的核心能力至关重要。但是为了提高物流业务外包的运作效率,一般都需要共享双方的相关信息,使双方能够及时的更新生产和市场方面的物流需求,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及时配送产品。显然这大大增加了核心技术、信息资源与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 (二)物流外包商诚信缺失。物流服务商为了获得物流业务,在双方洽商物流外包合作协议时,迎合企业的需求,夸大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如果企业缺乏对物流提供商的资信评估能力,企业有可能所托非人。一旦物流服务商不能兑现承诺,则会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 (三)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物流外包过程中,制造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相对是较差的,生产企业要承担物流失控的风险,同时由于增加了第三方,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与客户联系减弱。物流业务的外包使得是企业同顾客的直接接触机会大大减少,一方面,如果企业监管不到位,物流企业就可能存在着不良行为,从而造成货主利益的损失,从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企业无法直接从客户那儿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如果物流服务商不能及时反馈客户的信息,企业将无法进一步的完善物流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客户的满意度。 (五)其他管理成本上升。虽然外包物流业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一些额外的管理成本,比如监管的成本、协调的成本等。 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防范物流外包风险的措施 针对上面的分析,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对物流服务商的绩效与监督,强化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外包商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企业自身的物流外包风险。 (一)科学选择物流服务商。选择物流服务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物流业务的特点选择使用。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物流供应商的各项物流服务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估。比如可以采用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物流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 (二)加强对物流服务商的监管。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明确了责任后,有效地监督显得极为重要。选择好物流供应商后,必须对其运作进行严格监督、对其运作绩效进行及时考评,并提供紧密的合作。同时根据相关绩效考核的数据和市场反馈,不断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修正,促使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核心能力得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 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还应制定企业内部针对物流提供商的保密方案。如:加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尤其是公司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物流外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外包中,企业必须认真寻找优质外包伙伴,建立以“双赢”为原则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应该针对外包业务的特点,认真分析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来源,合理地制定防范对策。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物流平台的智能推荐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 要:本文介绍了Hadoop及MapReduce模型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对Hadoop的框架构成核心节点的主要工作及MapReduce模型的工作流程模式,对第二代Hadoop平台简的Yarn框架及其基本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同时关注了一个崭新的基于内存存储的计算框架Spark。文中对智能化物流平台的框架结构进行了整体的描述,包括WEB业务各层的结构的概要介绍,数据库实例中抽取几个表进行了简单的表示,和智能化体系中核心部分推荐系统的设计结构的阐述。其中推荐系统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从业务需求的分析,到系统结构的设计和系统工作的大体流程。 关键词:推荐系统;Hadoop;物流平台 1 智能推荐系统的概览 下面以匹配客户对象的智能推荐为例进行说明,智能推荐系统实现的功能目的,与天猫、京东的网站平台的形式类似,当发货方即货主企业或生产制造企业等,登录系统平台网站时或者移动APP端时,系统的后台经过智能计算核心组件模块,为此类型的登录客户实时计算出它可能会感兴趣的物流企业、运输车队等,这样的承接方即以物流运输为主体业务的一方,平台将这样的列表信息在浏览器中或者移动终端中为登录用户即时展示,以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样,在物流运输一方登录时,也会显示它可能感兴趣的货主企业。 2 智能推荐系统的框架设计 平台的智能推荐系统框架,主要由数据过滤、智能计算、数据存储层和中央控制单元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智能推荐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两种类型数据即实时型数据和批量类型数据。其中批量类型这个部分,主要是从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中取得,即Oracle数据库实例的关系表和HBase键值对的数据表;实时型的数据,采用了技术成熟度较高、响应度高、应用范围比较广的Redis数据库作为平台缓存数据库,平台性能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数据ETL模块作为过滤层发挥其作用,主要是为推荐系统算法提供基础计算数据,对原始数据数据进行清理转换,以便核心的智能计算单元发挥更高性能提高处理数据的速度,尤其是在实时性的处理方面,一旦从Oracle或者MongoDB、Redis这些数据源取得的数据过于冗余,或者是与智能计算单元接口所要求的数据类型、格式等不相一致时,对于计算的性能影响也是显著的。根据数据来源的类型不同,相应地,数据过滤层的接口部分在数据源类的内部实现同样是以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进行分组别进行设计和编码实现,对外则统一接口命名进行多态继承,这样的传统OOP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型方式对于系统后期在数据层的扩展是有利的,尤其是在非结构化类型的数据库快速发展的时代,键值型数据库、图存数据库等等,对于这类的接口模块的可扩展性是一种最基本的开发要求。 3 推荐系统的工作流程 根据物流行业的运作特性,主要是监控和分析货源、订单处理等操作的工作时间节点,一般情况下,时间节点集中在白天的工作时间范围内,因此,对于批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工作,论文研究中参考电商平台的批量数据分析处理方式,批量数据处理工作的启动时间点根据这个具体运作的明显的特点,设置为每日21:00点开始进行批量数据分析作业。 3.1 数据预处理 智能推荐系统在启动批量数据分析工作后,首先由推荐系统的数据ETL中的提取业务模块通过JDBC连接各WEB平台中的数据源,包括了Oracle数据库和MongoDB数据库(前期作为GPS数据存储,后期用来做路线推荐用),向这些数据源发送查询请求,以便从实例的结构表中取得数据集,对读取后数据集以货主公司ID和物流公司ID进行分组计算,计算出货主企业对物流公司评价均值,对平台数据源中的结构化数据计算完成后,由转换存储功能模块将数据以预定数据格式,即键值对的形进行存储处理工作,将结构化的数据转换为非结构化记录数据集,最后,由数据ETL中的传输功能模块调用Hadoop的FileObject接口将过滤后数据存储到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以便推荐系统中的计算服务层各个计算单元直接处理调用。 3.2 智能推荐算法流程 为了达到推荐的目的并减小存储容量,一般为推荐结果设置一个K值即为用户推荐的物品列表只选取前K个物品,实验中在配置文件中提前设置K值。 推荐系统计算层的计算单元根据上下文环境配置直接从Haddoop平台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读取相应的预处理后的批量数据文件,由系统自动计算文件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片,默认在上下文环境配置中设置为64M或者128M即可,每个分片会对应一个Map任务节点,在Map任务节点中执行计算任务,逐行读取数据以键值存入上下文数据中,为了减小Reduce任务节点的计算压力,针对当前的Map任务节点由Combiner单元执行一次的合并处理,Hadoop框架根据各Map任务节点中键值和数据大小启动相应数量的Reduce任务节点,在Reduce任务节点中以键值(货主ID)合并来自不同Map任务节点中的上下文数据,这时可以得到N个货主评价向量,由N个货主评价向量计算得出项目(即物流公司)的同现矩阵,最后N个货主评价向量分别与同现矩阵相乘得到N个货主的推荐向量,选取前K个推荐结果存入缓存数据库中,完成推荐计算。 整个推荐计算完成后,当WEB业务要实现推荐效果时,即可直接从缓存数据库中读取最新的推荐结果,为货主企业推荐K个比较感兴趣物流企业。 智能物流论文: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建设及发展 摘 要:当前,“物联网”是一种火热的网络词汇,迎来了第三次世界经济浪潮。10年,传感网技术产业联盟成立,此外,为了推物联网发展,工信部宣布构建了一个国际性的领导协调小组。随后,上海物联网中心设立,最重要的是,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确提出:“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提高战略新型产业的投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物流;建设;发展 1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建设 (1)利用互联网网络,开创智能物流网络 智能物流网络基于互联网,产生的一种聚合型创新系统,使得网络建设超越了行业间的限制,应用范围不断普及,人们能方便地利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方便快捷地查询产品,与产品的智能检测联系在一起,从而普及到人们生活中。 (2)利用RFID技术,促使供应链与生产融合并实现智能化 当前,物流业主要感知手段是GPS技术和RFID,今后互联网技术必将朝向蓝牙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方向发展,同时普遍应用到现代物流领域中,为现代物流业提供多种感知与操作手段。然而,当前,我国物流现状是,看重物流双方的价格成本,没有考虑使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成本的优化,相比传统运输,极大降低了成本。一旦互联网技术中的传感技术与RFID技术得到普遍使用,将使物与物之间的连通性更为顺畅,为采购系统和生产系统等搭建智能平台。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技术应用的普遍,智能生产和供应将实现融合,简化了工序,拓宽了流程,形成智能企业。 2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发展 (1)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状况 10年以B2C和C2C为代表的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有上升趋势,事实上,国内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重视到物流短板。第三方物流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服务水准千差万别,严重阻碍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物流公司在制度体制和资金等方面面临严重发展障碍,阻碍了国内物流行业的整发展。不仅成本高昂,此外,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偏低,如货物不能及时交货和对板,快递员服务态度差,无形中影响了电子商务的信用度,除了成本高之外,第三方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低。 (2)物流电子商务影响传统商业经济结构 ①减少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拓宽物流内涵和外延。电子商务在发展下,消费者和产品制作者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物流电子商务在发展的同时,促使配送中心功能多样,货物配送以外的环节,如技术服务、产品与调试等有关客户的意见反馈,当前已经进入到农业部和商务部推行的农业和商超市对接模式中,使农户和菜市场、超市之间直接对接,精简了中间繁杂的环节,保障了农民的高收入,要求物流公司高高质量的仓储、配送和管理,把众多中间经销的内容融入到物流公司中。 ②诚信系统在物流电子商务发展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对智能物流运营而言,物流电子商务是表现形式之一,诚信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将阻碍诚信系统。产品生产流通行业和个人消费都是物流企业的潜在客户,我国个人消费诚信系统并不完善,还有提升的空间,结合文章中电子商务的相关发展可知,政府调控,认证物流车辆,监控物流交易清算中心;物流服务在信息技术下,实时监控运输车辆和物流仓储;社会公众监督和用户监督,加速了诚信系统的建设,保障了物流电子商务运行的安全有效。 ③供应链外包促使产品设计制造业更专业,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益。物流电子商务具有便利性和完善性等特征,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和便利,使许多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将一些外包,如物流销售和原材料的采购等承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提升企业在国内的综合竞争力。 ④轻资产公司和个体从业者大量出现,应引起政府工商、税务的监管的重视。轻资产公司指的是,把销售渠道和终端消费作为核心竞争力,外包重资产的非核心业务部门,如生产部门和物流部门,核心业务利润最大化,商品价值转化简洁化,出现的大量网商便是这种表现形式。个体网商和轻资产公司的发展,不仅促使经济繁盛,而且缓解了就业压力。此外,加剧了工商和税务管理管理的不便性,仅仅依靠社会监督和网商自律远远不够,无法保障互联网安全高效运行,其中,行政和法律手段的使用很有必要,如工商执照和网商实名制等,需要政府面对实际。 ⑤快递业发展迅速,使智能物流职能多样,吸引了众多人才。快递业是智能物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产品制造到商品流通两个价值链放到最后一站。快递业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征,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人员的队伍已经超过150万,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圈、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如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电子商务和物流电子商务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业务如经融服务、原材料采购等开始向物流公司转移,进一步提升了该行业的薪资待遇,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快递员人均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比同时期大学毕业生收入要高,使得许多高新技术人才涌向这个行业。 (3)城市物流配送业务飞速发展产生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人们对这种门到门的服务尤为依赖,产品质量和体积具有很大随意性,也就要求快速的时间,单件产品过于包装,使商品物流成本不断增加。许多快递人员在城市中长时间流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安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物流服务差距不断拉大,消费水平低,电子商务滞后,薪酬较低,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显得非常突出,不利于物品的流通,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结语 当前,物流技术正推动物流业的改变,在互联网理念的指引下,技术攀升,政策扶持,相信将来互联网技术为我国物流业带来的发展将十分巨大,中国物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专家预测中可知,未来互联网物流将朝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MC9S12XS128的电磁引导式智能循迹物流车 【摘要】工业4.0体系下,工厂需要实现柔性生产,需要将零件智能配送至各个工位。因此,我们的智能循迹物流车应运而生。它由微处理器模块、电磁传感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舵机模块、超声波停车模块、上位机模块组成。多路径选择算法可以根据技术人员所输入的加工工序,自动生成行进路线,并在电磁循迹算法识别到岔路口后,控制物流车转向。最终达到将不同的零件按照技术人员指定的加工工序,智能配送至各个工位的目的,实现柔性生产。 【关键词】工业4.0;柔性生产;电磁循迹;多路径选择;智能配送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继德国的“工业4.0”推出之后,“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也公布于众。而我国的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特别对于间歇流水线,产品会出现在工序时间较长的工作地上等待加工和工序时间较短的工作地的负荷不充分的现象。除此之外,与工业3.0的流水线只能大批量生产的刚性生产模式所不同的是,“工业4.0”流水线要求可以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最小的批量可以达到一件,也就是说,可以为消费者量身定制孤版商品,即柔性生产模式。柔性生产的精髓在于实现弹性生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使得产品的生产工序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订单采用不同的生产工序。这样,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位之间就会有不同的组合,需要应变性和准确性良好的智能运输设备在各工位之间智能配送生产零件。 1.2研究意义 为了解决企业在生产零件智能配送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工业生产高度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MC9S12XS128的电磁引导式智能循迹物流车。这种物流车针对工业4.0生产体系下,不同工位之间的生产零件在配送时,小车运行路线的选择与寻迹问题。它能够在上位机多路径选择系统的监控下,在岔路口选择正确的方向,沿着预先铺设的电线轨道网格运动。当工厂因市场变化而改变生产线时,只需要将电线重新铺设即可。不仅提高了整个车间系统的运作效率、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且该电磁引导式循迹物流车占地面积小,方便美观,提高了企业的形象。 2、系统设计 2.1车间电磁网格引导线 我们铺设了如图2.1.1所示的模拟车间场地,用来对所制作的智能循迹物流车进行测试。白色道路中心铺有电磁引导线,形成直道、直角弯、丁字弯和十字弯四种道路情况。电磁引导线为直径为0.1-1.0mm漆包线,其中通有20kHz,100mA的交变电流,频率范围20k±1k,电流为100±20mA,因此,在电磁引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物流车的电磁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磁场信号判断物流车的位置。加工所需要的机床分散在电磁引导线两侧,当物流车接近目标地点后即打开超声波测距模块,当物流车距离机床达到设定距离时,即停车卸下零件。 2.2系统总体结构 本物流车能够根据工艺人员在上位机端设定的生产工序,自动生成行进路线,将零件配送至指定工位,实现预定的生产工序,从而形成一条柔性的生产线。即在不改变车间构造的前提下,只需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设定不同的生产工序,零件即可在物流车的配送下到达各个工位完成加工,实现柔性生产。 智能循迹物流车主要由机械系统、微处理器模块、电磁传感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舵机模块、超声波停车模块、上位机模块组成。本系统以MC9S12XS128MAL芯片为主控制器,利用电磁传感器识别路径信息和判断是否到达岔路口。微处理器根据电磁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号,控制行车电机转动和舵机打角实现物流车的电磁循迹和多路径选择。 3、硬件设计 3.1微处理器模块 单片机MC9S12XS128拥有128K的Flash程序空间、8通道24位中断定时器、8通道16位定时器、8通道PWM波输出和8通道12位精度的AD转换器;同时集成CAN、SPI、SCI和UART等通信接口;使用16M外部晶振,通过锁相环最高可倍频至96M;最小系统包括外部晶振、复位电路及BDM调试接口电路等。 3.2电磁传感器 传感器是物流车最重要的模块之一,能够对变化的磁场信号作出灵敏的检测,对道路状况的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系统根据LC谐振的原理,选取10mH电感和6.8nF电容作为LC谐振电路,产生感应电流,再通过滤波、放大、检波,然后将结果送入单片机进行AD处理,以判断道路当前信息。传感器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3.2.1所示。 3.3电机驱动模块 电机采用BTN7960高强度电流半桥电机驱动芯片。我们利用两片BTN7960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桥驱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刹车制动。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如图3.3.1所示。 3.4舵机模块 舵机用NCP3020进行供电,通过调整,使用6V的电源给舵机供电。较高的电压可以提高舵机的响应速度,但过高电压容易导致舵机工作不稳定。舵机电源的稳压电路原理图如图3.4.1所示。 4、软件实现 4.1路径生成算法 该算法可以根据物流车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自动生成物流车的行进路径,属于路径规划一类的问题。如图4.1.1所示为模拟车间场地坐标处理,图中的直线表示模拟车间场地中的电磁引导线,图中方框表示道路两侧的机床。为了便于计算机表示和运算,将模拟车间场地中的位置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将交点和拐角处的坐标设为偶数点,从而可以将机床处的点以整数的形式表示出来,避免使用浮点型数据,节省内存空间,降低运算量。 建立坐标后,可以较为简单地找出两点间最短的路径。虽然循迹物流车采用的是舵机控制前轮实现转向,因而难以实现原地转向180°,增大了路径规划的难度,但是我们的算法仍然可以在不能原地转向180°的情况下生成最优路径。 规划路径时采用模拟运行的方式,即先获取当前坐标和目标坐标,模拟运行,每次改变模拟当前坐标值,并记录每次模拟运行的相应转向指令,直到模拟运行的物流车到达目标坐标,即模拟当前坐标值和目标坐标值重合时,路径规划完成,物流车按照模拟运行所得到的转向指令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首先检测模拟当前坐标值是否和目标坐标重合,如重合,输出转向指令,若不重合,检测当前方向是否在目标坐标相对于模拟当前坐标值的方向上,如不在正确的方向,则采用步骤2尝试将物流车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 步骤2:由于物流车可能处于直线部分,不能进行方向调整操作,处于这样的状况下,则优先将物流车向前移动一步,使物流车处于能够调整方向的情况下。当物流车能够调整方向时,首先尝试将物流车的方向调整到目标坐标相对于模拟当前坐标值的方向上。若目标坐标相对于模拟当前坐标值的方向恰好处于物流车的后方,而物流车不能进行原地180°换向,需采用步骤3通过自由换向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步骤3:判断物流车的位置,检测物流车的死区(不能前进的方向),具体是采用模拟的方式进行死区检测,即:若物流车转向这个方向是否会形成死区,由于死区全部集中在道路的外围,所以仅仅需要对道路外围检测即可。在得出死区后,将物流车转向死区以外的方向,由于在任意一个结点处,物流车最多只能向两个方向转向,所以排除死区后通常只剩下一个方向,若没有死区,则按照算法中设定的优先级转向优先级较高的方向。 重复以上步骤1、步骤2、步骤3,直到模拟当前坐标值与目标位置的坐标重合,此时整个计算过程结束,将每个步骤生成的转向指令输出,得到最终的路径。路径生成算法的具体流程如图4.1.2所示: 下面以物流车从坐标(0,3),方向向上,到坐标(0,1)的路径为例说明该算法: 物流车位于(0,3),方向向Y轴正方向,目标为(0,1),正确的方向应当是向Y轴负方向。由于物流车处于直线部分,不能进行转向,根据步骤2,物流车应向Y轴正方向运动,模拟当前坐标值更新为(0,4),可以进行转向,但左转或右转均不能转至正确的方向,根据步骤3,算法找出左转为死区,所以右转并前进至下一信号点,模拟当前坐标值更新为(2,4)。此时,正确的方向为向Y轴负方向或向X轴负方向,当前位置可以转至Y轴负方向,所以,根据步骤2,物流车右转向Y轴负方向。此时,方向朝Y轴负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上,可以前进,模拟当前坐标值更新为(2,2),此时依旧在正确的方向上,继续前进,模拟当前坐标值更新为(2,0)。正确方向为向X轴负方向或向Y轴正方向,可以右转至X轴负方向。此时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模拟当前坐标值更新为(0,0)。正确方向为Y轴正方向,可以右转至Y轴正方向,再前进一格,模拟当前坐标值更新为(0,1)。此时,模拟当前坐标值与目标坐标重合,路径计算完成,输出每一步得到的转向指令,物流车即按照得到的转向指令进行运动到达目标地点。 实际生产中,工厂技术人员根据个性化定制的生产工序,将一系列的目标地点输入系统,物流车即可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动作指令,引导物流车到达一个个目标地点,完成零件的配送。并且,本程序中采用队列的形式存储目标地点,同时不断更新模拟当前坐标值,由于采用链式数据结构,目标坐标点更新速度快,存储量大,在内存允许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存储无限多的目标点,且目标点的数量不会影响程序执行的速度。这使得本物流车可以胜任工厂非常复杂的生产工序。 5、总结与展望 本智能循迹物流车不仅能够根据柔性生产的要求,在车间硬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零件智能配送至各工位,实现企业在工业4.0体系下“按需生产,个性定制”的发展目标。并且,在“中国制造2025”既定方略的影响下,未来用于物流行业的智能车辆将向着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在企业中的需求也必然非常强烈。因此,本智能循迹物流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研究 [摘 要]针对电子商务物流与其他物流不同的特点,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角度对包装、分拣、配送等物流链上各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子商务物流智能化系统框架,设计了满足各环节需求的功能子系统,并指出了系统建设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 物联网是智能物流的基础,现代化物流的自动识别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基于各类识别、感知、定位等技术,实现了对物品的实时跟踪、信息的实时传递、业务的智能化处理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领域能够极大的提高其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1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的框架设计 按照物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及技术框架,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框架结构分为三层,由下至上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利用安装在货架、托盘、运输工具等实物上的EPC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等设备进行数据的感知和采集,同时进行智能计算及初步处理。 网络层主要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WSN)、网络通信技术、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ZigBee)等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高速安全的传输。 应用层主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转变,为系统用户提供服务。主要体现为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分为内外两个网络,能够通过节点进行信息交换。云计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对海量的产品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并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归纳,形成功能模块,供相关人员调出使用。内部网络主要为物流公司内部使用,包含产品信息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5个子系统,为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外部网络主要为合作企业及相关客户进行使用,包括信息查询、信息等4个板块,通过用户等级制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范围进行区分。 2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物流环节主要包括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基本没有生产物流及销售物流环节。结合这一特点,为该系统设计了4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智能追踪与安全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 2.1 智能追踪与安全管理子系统 包装环节是电子商务物流环节的起点,合适的包装必须根据物品的特性及形态进行选择。该子系统通过在产品的包装内安装EPC、RFID标签,对每一个产品进行编码,将产品的运输、中转等信息写入标签中,可以实现定位追踪、防伪防盗等功能,实现对产品的透明化管理。根据电子商务产品小、客户对产品流转过程敏感的特点,在产品上安装微型GPS定位仪,用户只需使用网络搜索就能清楚看到物品位置,解决了之前只能经过扫码入库才能看到位置的问题,实现即时定位功能。通过在某些价值高或危险性高的产品包装上加装开箱报警装置,在到达目的地前,任何非正常开箱行为都会实时报警并通过手机软件传递给物流企业和客户,实现防伪防盗功能。 2.2 仓储管理子系统 如京东商城这样的B2C平台,仓储管理比一般企业更加复杂化。自营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需求各不相同,既需要管理种类繁多的货品,又需要及时分拣产品,与配送环节进行对接。在追求速度及准确性的前提下,对仓库的储存、拣选、打包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可以建立叉车智能系统,将入库产品、货箱、托盘、货架等设施上安装EPC、RFID编码标签,规划仓库路径,安装RFID识别器。识别器可以实时掌握产品的进出库信息,指引叉车自动定位,快速分拣产品;在仓库装卸口安装地面天线,为每辆车辆安装PFID标签,能实现装卸自动对位;通过视频感应器能够实时感知仓库作业即管理状况;产品及车辆的数据存入智能系统信息平台,能够与运输管理子系统信息进行互动,实现提前调度、备货等功能。 其次,可以对仓库进行全面改造,使用激光定位机器人自动取货、智能叉车与立体化仓库系统等,能够极大地提高仓库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全自动清点库存,降低人工盘点的成本和失误,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高准确率。当然这样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及较长的改造期,更适合新建仓库的提前规划。 2.3 运输管理子系统 电子商务消费的巨大物流信息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分析与利用。建立车辆信息平台,在货运车辆上安装PFID标签、GPS、GIS定位仪、摄像头图像处理等硬件设施,实时记录车辆信息,与仓储管理子系统对接,可完成产品、车辆进出仓信息自动记录、提前备货、车辆自动放行功能,在途可实现车辆车况报告、货物车辆调配、负载率查询等功能。 若能在信息处理中心预留与其他信息平台的接口,将数据转成标准格式,可实现信息交换功能。如与智能气象网及智能交通网实现对接,系统可以根据当前车辆所在路线的天气及交通状况进行实时分析,选择合适路线。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系统进行对接,当产品需要报关报检时,可将标准化信息传给相关部门,十分方便。 该信息平台能够使物流公司进行快速、集成化的管理,增强行业竞争力。也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及时的信息查询平台,增加客户满意度。该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运输相关用户群,扩大交易范围,增加企业效益。 2.4 配送管理子系统 电子商务物流产品配送的主要场地是中转仓,这种仓库的目的不是储存产品,而是要尽快的将产品转运出去,工作模式通常为7×24不停歇的进行周转,面对大量订单需要始终保证敏捷性、准确性,提高效率,减少运输工具停留时间。这对物流的分拣及配送过程要求度比一般物流模式更高,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分拣系统。 通过将配送人员的手持扫描设备更换为可穿戴设备,可提高使用手持扫码器时的效率。采用立体传送带分拣装置,将RFID读取设备放置传送带两侧,产品包装上的EPC/RFID标签内含有产品的目的地、流转路径、重量、大小、货架信息等信息。从传送带经过时读取标签信息,使用机械手臂自动分拣。 该自动分拣配货系统采用EPC技术能够快速识别物品,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人工持纸笔查阅的方式,而且比现在大多数仓库拣货时采用的手持扫码器能更加提高效率。这种方式降低了产品在每一个中转仓内的停留时间,对库存压力有所缓解,能够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 3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的实施 3.1 实施策略 一是明确目标。电子商务物流企业首先应确定构建智能系统要达到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通过总结同行业经验,根据需要,立足自身情况,做出全面规划。 二是分段实施。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条件,制定分段实施步骤,逐一进行系统改造升级。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标准统一。 3.2 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有力的领导机构。建立智能化物流系统会使物流公司产生全面的变革,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深入的影响。因此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牵头建立系统建设小组,保障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规范建设流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聘请专家进行建设流程规范,保证建设进度和建设成效。 三是保障资金投入。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并且全部建设完成后才能收获成效,资本回报时间较长。物流企业应当下拨专项建设基金,保障智能化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智能物流论文:现代物流中智能仓储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物流运作速度,智能仓储的概念被提出。对智能仓储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工作能够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现代物流;智能仓储;仓储管理 1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物流和仓储也随之出现,并且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发展迅猛,且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和物流企业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的库存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仓储理论的研究,通过应用一些新技术以提高仓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加速货物的流转速度,进而促进物流效益的提高。 为了提高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物流运作速度,智能仓储的概念被提出。与传统意义上的仓储管理不同,智能仓储体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功能集成化,它以存在于现实中的物理仓库为平台,以网络为桥梁,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信息软件技术等,进而实现了对流通中货物的检验、保管、加工、集散以及转换运输方式等功能的统一集成管理,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仓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仓储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以往仓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仓储的利用率较低,这会造成很多仓库资源闲置,特别是仓库内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这不仅使仓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造成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在仓储的设计和规划阶段,没有做好需求分析工作,导致仓储建设完毕投入运行后才发现仓储的利用情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类决策失误往往是导致仓储利用水平不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②在进行仓储的设计和规划工作时,思想还停留在传统仓库管理的模式上,反映在具体工作中则表现为对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很多现代化的仓储管理设施和信息化管理软件没有被投入使用,仓储的日常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上,这种思想上的保守无疑是放弃了对自动化、数字化乃至于智能化仓储体系的研究和应用。③当前物流业发展迅速,表现为对货物的收发、转运业务更新迅速,并且随着物流专业化的发展,货物种类和数量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增大,但是很多仓库设备和管理方式却没有随之升级,导致这些仓库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业务开展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闲置的状态。④现代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促使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对仓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有仓库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求他们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系统的应用有着一定的掌握。事实上,任何系统的实际应用都脱离不开人,如果仓储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不达标,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此外,在仓储的设计和建设阶段,还要对仓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升级进行充分考虑,一些仓库在建设完毕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售后和技术支持服务跟不上,这也会造成仓储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 22积压库存难以消化 现代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尽量实现“零库存”,但实际中因为需求计划提报的不准确以及供应商最小供货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仓库中不仅难以实现接近零库存的目标,甚至还可能形成大量的库存积压,这无疑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一问题在很多能源企业比如电力企业中都有存在,因为不同环境、不同项目对同一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往往存在不同,造成很多积压的设备很难被其他项目重复利用,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尤其稀缺 现代物流发展对仓储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不仅要求仓储人才需要具备传统仓储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软件技术有着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而现实却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这制约了仓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智能仓储体系的构建 31合理规划仓储布局,更新仓储硬件设施 合理规划仓储布局是指通过科学的堆码垛,使单位仓储面积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例如,针对货物的种类设计采用不同标准的托盘和货架等,普通立体货架可以用来存放存储量大、包装标准的货物,而悬臂货架可以用来存放异型货物和杆状物料等,小型货架则可以专门用来存放小型专业备品备件和一些小型工器具等,这相对于采用统一设计标准的货架而言,无疑会增大仓库空间的利用率。 在对仓储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还可以投入现代化的仓库服务设施来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如可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托盘和自动识别系统来完成货物的分拣、加工和包装等操作,还可以应用自动搬运小车和立体升降设备来提高货物的装卸和搬运效率。这些新型硬件设备的使用无疑会增大仓储的自动化水平和物流运作效率,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还能提升物资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2建设智能仓储软件系统 智能仓储体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多功能集成,除了传统的库存管理外,还要实现对流通中货物的检验、识别、计量、保管、加工以及集散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得以顺利实现,都依赖于智能仓储软件管理系统。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采用了先进的硬件设施,而且通常还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这些硬件设备的互连互通,然后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软件中对这些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而这正是实现现代智能仓储体系统一集成管理的基础。 33建立智能仓储配套工作机制 要构建现代智能仓储体系,除了需要加强先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外,更要创设与智能仓储体系运行方式相适宜的工作机制。只有建立合适的工作机制,才能使智能仓储体系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才谈得上产生效益。 4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物流企业的一个平面仓库为例,该企业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采用ZigBee技术进行组网,服务器及主控ZigBee模块安装在仓库总调度室内,所有RFID读卡器都可以通过总线技术与其相对应的ZigBee路由模块相连,而ZigBee路由模块和主控ZigBee模块间则通过ZigBee协议相连。 具体而言,可以将RFID读卡器安装于各个货位以及仓库的进出口。当货物进出库时,系统可以根据托盘上电子标签中存放的货物ID号来实现入库管理和出库管理,至于货物在仓库内各个货位间的进出管理则与之类似。此外,当仓储作业中出现其他工作流程或货物异位、标签损坏等突发情况时,RFID读卡器能够根据感应到的异常信号及时唤醒ZigBee路由模块,然后再经ZigBee网络传输给仓库调度室内的主控模块,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这种作业方式能够有效防止人为失误,从而可以有效提高仓储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5结论 智能仓储体系已经在一些实际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智能仓储体系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将被克服,21世纪智能仓储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能物流论文:浅谈物联网时代下的智能物流系统 摘 要:物联网的出现被认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变革,物联网逐渐被列入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中。物联网的出现为实现智能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前提。本文从物联网和智能物流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物联网在智能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借助物联网技术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提高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效率,真正实现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信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和物流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逐渐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全程化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的出现对整个社会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高效的自动感知和数据采集,有效控制物流的整个流程,实现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操作,对于提高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联网及智能物流概述 物联网是指将信息的传感设备和互联网进行结合,形成一个便于对物品信息管理的巨大网络。信息传感设备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和激光扫描器等。物联网是新时代下的产物,属于信息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总体来说,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它的便捷性体现在可以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扩展为物品信息之间的交换,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 智能物流是指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的包装、配送、装卸和储藏等环节,物品的流动状态可以进行实时的显示,在货物流动的过程中还能进行全程的监控,货物能够及时地送递到需求者的手中。可以有效降低供应方的成本,为企业赢得较多的利润空间,提升对货物需求者的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智能物流就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提高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效率。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完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对物流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安全高效地进行。其主要的发展目标为经济、可靠、高效和环境友好。智能物流是依托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和信息系统发展起来的,同时在这些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物联网时代下的智能物流 1.物联网技术推动智能物流的发展 物联网以互联网的技术为基础,在技术层面上可以使物品在物流过程中便于科学管理,方便监控物品的流动过程。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还可以增强传输数据的准确性,便于信息的交互。物联网技术对智能物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物流的发展逐渐趋向于智能化和信息化;其次,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和提高物流的效率。物流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的成本,提高了物流的效率。比如在集装箱的装卸过程中,为了便于管理,可以在集装箱上贴上电子标签,能够方便快速地采集货物的信息,及时掌握货物的位置,便于客户掌握物品的流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运营的效率,有效减少货物装卸、储藏的物流成本;最后,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提高物流活动的一体化。智能物流的一体化是指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化和系统化,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的装卸、运输和存储的一体化,有效提升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 2.物联网技术解决智能物流中存在的困难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因为应用的时间较短,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智能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需要一段磨合时期,在形成稳定的技术之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进行升级换代,需要较大的成本;第二,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物流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数据的读取方面缺乏可靠性,在数据读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物联网技术是依托互联网的,在进行货物信息传递和读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网络的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风险,造成货物信息的泄漏。 3.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物流的重要领域 智能物流中有许多领域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包含的领域主要有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配送系统、智能包装系统和物流安全监督系统等。下面将对物联网技术在部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1)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大范围的运输管理体系,可以准确、高效地对物流运输进行管理。智能运输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车辆控制和车辆调度等子系统;(2)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为了便于对货物的管理,在进行智能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物品贴上用于身份识别的电子标签,当对物品进行扫描识别时,RFID读写器就可以进行无接触的信息读写,自动识别物品的信息。主要包括:自动出库系统、自动入库系统、自动盘库系统和自动周转系统等;(3)智能配送管理系统:主要是依托GPS等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主要包括实时监控、双向通讯、车辆调度等子系统。 三、总结 总而言之,智能物流将成为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采用智能物流后的物流系统可以大大提升物流服务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物流将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农村经济论文:规范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仍然属于弱势产业,农民在社会上也还属于弱者群体。虽然,当前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与城市比,还具有较大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农业实际投入的不多,1986年中央财政支出中农业实际支出比重是13.4%,到了1998年农业支出比重为10.7%,到了2007年则降低到了7.9%;二是农村 与城市在实际收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另外,农村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在交通、就医、就学等方面落后于城市。 1 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历史背景 从2004年开始,中央头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农问题,强调要不断加强惠农政策力度。2005年党中央将农业生产、农业收入单位以及个人征收等费用全部取消,并且还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多的补贴。从2004-2008年,中央已经颁布了8项具体的措施对农村进行扶持:第一,将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全部取消;第二,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农机具购买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第三,将粮食买卖市场全面打开;第四,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一种资助政策,免杂费、免书本费;第五,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第六,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七,进一步加快农村各种水电路等设备的建设步伐;第八,对农民工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2010年中央头号文件又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开放的进一步提高,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来越强,气候的不断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的增多,各个组织与非组织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突出。在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农民增收加快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转变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的任务不断的加重。所以,全党必须重视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 规范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1 建立民主理财规章制度,管好村级资产及财务 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公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以及将该村涉及国家、集体和村民群众的利益的各项事务,通过一定程序与形式告知全体村民。各个农村地区都要建立由熟知财务知识、会管理、对集体关心、做事公私分明,在村民中具有较高威信的村民作为代表共同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对一事一议资金的实际收入与支出结余情况,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等诸多的惠农补贴以及村民们强烈反映的一些事项要进行一一公布,并要及时公开。 2.2 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农村财务开支必须实行集体研究模式,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强化责任制度。首先,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后的事项,在集体规定的一定资金开支之内,由村委主任进行审批;其次,没有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的资金开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百元内小额开支由村委主任审批,资金数额达到了数百元以上的必须由村委会与支委会研究之后,再交由村主任审批。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统一到乡镇农经站购领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的各种制度。乡镇农经站必须每年对大部分的村进行财务审计,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管理力度,公开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将存在的不足与错误情况解决,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应严惩不贷。 2.3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将农民生产组织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其农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同时还是农民增加经济效益和增加收入以及走向富强道路的有效途径。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要以同一种类型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作为主体,将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纽带,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参与、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2.4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全面的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将承包地块、承包面积、承包合同以及经营权证书的“四到户”全面贯彻到位。要全面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良好的服务水平,并建立完善的流转市场,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资源有偿流转的前提下,发展诸多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在处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过程中,应根据其仲裁法中的规定办事。《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根据法律赋予农民长期的拥有土地使用权,以此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的焦点,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党中央已经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主要针对三农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强调要将当前农村的经济管理进一步规范,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朝着健康方向又快又稳的全面发展。 农村经济论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 李树生 一、论文主题意义 选择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发展问题作为论文主题,是作者几年来的认真思考。之所以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主流选择。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具有世界性意义。可喜的是,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从中国农村改革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不断修正的发展理论,必将为世界发展经济学说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做出重要贡献。 始于1978年的我国农村改革,至今已有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面貌、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GNP年均增长率达到9.8%。然而,重要的是这一增长率并不是一个小国(地区)仅靠某种或几种资源优势取得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发展中大国来说,这种发展势头必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实践打破了六、七十年代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曾有过的一个论断:即任何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以超过7%的速度,持续地长期发展下去。但是,中国的改革打破了这一论断,特别是农村经济改革,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借鉴,而且也为发展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各种发展经济学理论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都面临着一个不可逾越的,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即如何正确解决国家发展与农业的关系问题。如果仅从一般意义上或以发达国家为背景来论述,已经远远不能说明和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国民经济市场化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才能逐渐完成。在这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在欠发达国家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以及两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们的基本要素发育、内部结构变革及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的波动效应,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既使那些完成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发达国家,农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发展,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遗憾的是,在关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种种理论中,专门论述农业经济发展与金融关系的论著并不多见。这也正是本课题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广泛需求出发,侧重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研究此问题的原因。二战以后,西方经济学体系中产生了发展经济学这门分支,许多经济学家,如瑟·刘易斯、西奥多·舒尔茨等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对发展经济学有过重要贡献。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拉美经委会的一些专家,分别以货币主义和结构主义为理论根据,对发展经济学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和观点。从国内的研究情况看,许多理论工作者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变动等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忽视农业经济发展,过分强调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倾向,仍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占主流。特别是还没有将农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加以研究。所以,本课题的选择至少是争取在这方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发展,有一些不同点和独特之处,说明这些特征正是本课题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不同于拉美及亚洲的一般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十二亿人曰,九亿农民的超级农业大国,无论是资源配置、农业结构、还是经济制度等方面,都同小国(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无论是在启动期和起飞阶段,还是己经达到相当发达水平时,都要强调以农业为基础,都必须协调好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的关系。同时,在市场化改革中,要求金融部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客观要求。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对策选择必须充分尊重这一状况,否则就要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第二,不同于印度、巴西等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集权式计划经济模式,而且在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方面也与这些国家有很大差异。这就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的起点,不仅包括了自然经济落后的一面,还包含着传统计划经济僵化的一面。因此,这种双重过渡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虽然我国农村经济经过了二十年的改革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必须承认,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在解决双重过渡的困难中,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第三,我国农村改革己有近二十年的经历。可以说,二十年来,这种改革,就是渐近的市场化过程。其中许多有意义的实践探索,不仅在外国的经典著作中难以找到,就是国内理论界也仍须深入研究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不仅以各种学术理论为支点,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我国近二十年的农村改革实践之上,这将使研究更加贴近改革实践,更加有利于理论创新。 第四,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许多假设,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而简单移植的作法,己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紧紧围绕市场化这条主线,深入探讨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可使研究成果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和指导我国农村改革实践。 二、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从这个现实出发就会失去主题。在这样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本课题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和宏 观,其中大量的微观问题不是本课题所能说明的。而从货币、资金入手,进而从金融的角度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为便于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研究范围及基本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 我们认为,农村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在一国不同发展阶段是有区别的。在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村手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且基本上没有农村工业,农村经济的主体就是农业经济。在此发展阶段上,农村经济与农业经济的内涵基本是重合的。在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剩余和农业劳动力剩余现象的出现,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村经济与农业经济重合的部分缩小,农村经济中有很大空间属于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此时,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从结构上看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经济,而是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一是农业部分。其中包括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狭义农业即农作物种植业,而广义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园艺业等。无论是狭义农业还是广义农业,均有一个基本特点,即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这是农业生产力的根本特点。二是农村非农业产业。其中包括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等。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工业亦称乡镇企业,与国家工业相比,其在企业性质、资金融通等方面是有区别的两个经济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工业化一般作为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存在,在更高层面上与农村经济相对构成国民经济整体。而农村工业则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农村工业的经济概念,通常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农村地域上(一般指县以下地域)的工业,亦即布局在农村地域上的所有工业。另一种是指农村乡镇办、村办、个体和其它私营形式工业的总称。本课题研究采用后者概念,因为这种融农村地域、农民身份和企业所有制于一体的农村工业概念,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二十年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发展的过程,也有助于全面揭示农民的经济行为和农村经济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讲,虽然目前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形式说法不一,但在本课题中则以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为基本区分标准。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是农业经济的延续和发展。非农产品的经营,则指城市工业品扩散、矿产资源开发等其它形式。总之,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将在结构上趋向农业经济、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多元组合。在以后各章节的研讨中,采用农村经济或农业经济的概念时,不再单独说明其内涵,只是根据当时研究的需要和课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侧重的使用相应的概念。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主体部分。认识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深入探讨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在市场化改革中的互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金融是国家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和改革不仅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而且还要与国家金融制度互相协调。所以,研究农村金融不可回避的要涉及到国家金融体制及金融政策。这就使得农村金融处于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关系中的纵横交叉点上。由于金融问题的复杂性,本课题所涉及的范围仅立足于农村经济货币化、农业投融资和农村微观金融组织行为上。在市场化进程中,本课题考察我国农村金融,主要是论述下列问题: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与农村金融的地位与作用;农村经济总量及结构性变革与资金的供求;农村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化与资金运行;农村金融中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的关系;等等。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应该说明,本课题不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问题。因为发展问题从来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本课题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发展理论,而是中国农村二十年的成功改革实践,这就更需要我们注重对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进行实证分析,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出发,来深入探讨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历史性变迁与发展。 从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与重点来看,它既包括了农业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一般理论,又涉及到了农业与金融两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体制背景等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比较分析方法,对改革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及改革后的市场化过程进行理论实证分析与经验实证分析。同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规范性研究。由于本课题主要研究农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以及两部门之间的改革发展问题,而这种研究又侧重于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进行,因此,分析方法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经验实证分析方面,对归纳法与检验法则是交替使用。逻辑推理中要特别注意合成推理的谬误问题,努力减少研究中的片面性。本课题的研究将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化这条主线,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中科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具备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同时,研究将主要以我国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特征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实践探索为基本题材,结合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改革的主要步骤,循序渐近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也将加以介绍和比较,以便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具体国情及发展道路。 四、课题主线与体系结构 农村经济与金融问题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们各自又涵盖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所以,本课题不可能对这些问题泛泛而论,只能选择一条主线,对其中相关的重要问题加以讨论。我们选择了市场化做为研究的主线是因为: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同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改革的方向具有一致性;2.市场化进程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农村经济改革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起到了先导性作用,而且市场化金融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配套和促进作用;3.市场化改革不仅反映着深刻的经济制度变革,而且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选择市场化这条主线贯穿全文就更加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4.市场化不是一个突变过程,而是一个渐近过程。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在这一渐近式改革中,虽然各自市场化的内容和进展不一致,但市场化的趋向始终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市场化改革这条主线,一直潜在地发挥作用,制约或促进着农村经济与金融的改革方向和进程。只有抓住市场化改革这条主线,才能从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本课题的体系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共计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可视为第一部分,主要讨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使本课题的研究一开始便置于一个较为宽广的背景与思路之中。第一章是重新认识西方若干发展理论,目的在于进一步考察西方发展经济学说及其主要流派,着重说明西方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其中,重点突出了制度变革和资本的作用 。第二章阐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本章从讨论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发展思想入手,以实证分析为主,研究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发展的两大问题。一是传统体制下农村经济制度的非市场化问题,二是传统体制下农村资金运行的非市场化和农村金融的制度性压制问题。通过本章的讨论,反思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非市场化的历史成因和诸多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揭示了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为以后各章的研讨做好必要的铺垫。 第三章和第四章可视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对市场化改革中的农村经济与农村资金问题进行基本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说明农村经济与农村资金自身的市场化运行变革,而且也构成了专门讨论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和组成部分。第三章主要分析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市场化选择的必然性和改革进程。该章讨论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理论前提、经济制度变革以及农业在市场化改革中的基础性地位。通过这些讨论,将有助于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层面上,认识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市场化问题,使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不仅仅拘泥于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范围。第四章则从一般意义上讨论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货币化、资本投入及资金需求。本章还从分析农村经济货币化入手,研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探讨了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中的货币深化问题,进而深入考察改革以来我国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变化,并从这种变化中重新思考金融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判断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另外,对农业资本投入问题力求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说明农业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关系及我国应该借鉴的发展理论。 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可视为第三部分。这部分将较为详尽地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问题。由于篇幅和课题所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应该说明,上述几种金融形式在农村金融的总体框架内,有交叉也有分离,但依据各自的性质和特征,在市场经济中它们的地位与作用是有差别的。通过对上述几类农村金融形式的研讨,本部分研究试图从金融角度考察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及趋势。同时,对农村金融如何适应和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在理论上和政策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第五章主要研究市场化改革与农业银行如何向商业银行转轨。一般而言,农村商业金融涵盖的内容比较多。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商业金融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我国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这种改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上。对此,本章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第六章研究市场化改革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重建问题。主要内容有:对合作金融基本理论的再认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变异及反思: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阶段性探索;市场化改革条件下的合作金融利率及信用创造分析;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而且其改革的难度比较大,一些理论与政策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取得各方共识。因此,本章以较大的篇幅对其中几个相关问题作些探讨。第七章研究市场化改革与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确立。目前,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还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待探索。对此,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历史回顾;2.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初探及国外借鉴;3.关于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思考。 五、研究结论与主要观点综述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是市场化改革中的农村经济与金融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两部分发展及其联系的研究,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侧重于体制和政策分析,力争对课题研究有所创新。 1.概括地讲,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否则,金融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渐近方式,不断地融入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转轨和转型: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重新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但这种发展毕竟寓于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应该说,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点不能否认。西方若干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缺乏指导意义,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制度及农业资本理论,特别是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3.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想影响。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度。其中,超越国力的发展战略和强制性的制度是突出表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金融压制的性质是制度性压制,金融活动完全是被动和消极的。农村资金运行非市场化的结果是大量农村资金无偿流向工业,尤其是无偿流向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偏斜运行,使农村经济更加落后;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使国家迅速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使国家为长远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4.农村金融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整体改革而单独进行,其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需要的指导理论在改革前后的实践对比中得到了确认和创新,即我国任何经济部门的改革都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场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考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时取得了某些成绩,其代价也必然是丧失国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5.货币化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应该从农村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出发,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等基本问题;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资本投入与融通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物质资本投入要注意数量界限和劳动、技术对资本的吸纳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化改革将会引起资金供求的迅速变化,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将改变传统体制下“国家、集体”的框架,而演变为“国家、集体、农户、外资”的新框架,在这种变革中,金融将逐渐成为新框架的核心。 6.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因为国有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并对其它金融渠道产生示范效应;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其它国有银行改革具有联动效应,但我们更要强调农行自身的特点和弱点,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关注社会效益,现阶段主要是处理好这种改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农村商业金融改革同农村经济改革协调配套。 7.我国需要在改革中重建农村合作金融,以巩固农村金融的基础。传统体制下我国合作金融被严重扭曲,改革应该与国际合作经济的一般惯例接轨,矫正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方向。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要采取不同政策,以解决它们联系农民、发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等问题;要注意合作金融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别要着力研究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利率及信用创造问题,以利于农村微观金融基础巩固和国家宏观调控。 8.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下的“市场失灵”将使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和基础产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其中利用政策性金融实施保护是重要举措,是其它方式和渠道不能替代的;建立农业发展银行,专门经营和管理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十分必要;现阶段要抓住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给和管理这个主要矛盾,同时要开展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业务。从长远上看,农发行要拓展、创新业务,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要努力吸取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某些有益作法,深化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我国农发行的改革要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坚持以金融运行为本,同时兼顾协调与财政、企业、商业等部门的关系。 农村经济论文: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 一、我国现行的农村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农村经济主要包括农业和乡镇企业两个部分。与此相对应,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也近似地被认为是农业增加值与乡镇企业增加值两者之和。按照这种核算方法,笔者可以得到1996~20__年度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1996~20__年,我国农村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些变动,但基本上保持在46%以上。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将近一半是由农村创造出来的。笔者对这一结果表示怀疑 1.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上看,农村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6%以上是不可能的。在1978年改革以前,我国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在当时资本稀缺的发展阶段上推动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政府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人为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投资成本,即压低资本价格、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在低工资条件下,要保障劳动者自身的再生产,相应地需要压低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为达到这一目的,政府首先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垄断农产品的定价、收购、运输和分配。其目的是以低价格获得基本农产品,并以低价分配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和城市职工。换句话说,政府压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相应地将负担转嫁给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改革以后,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所放宽,但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的基本思路仍未改变。这一点无论从优惠政策、资金投入还是从城镇经济的发展状况上都可以看出。我们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会逐渐向城市转移,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城市带动农村。从表1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基本上是持平的。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么,我国城镇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何在呢?所以,从我国的发展战略上看,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6%以上是不可能的。 2.从我国城镇化进程来看,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应一直保持在46%~48%这样一个较高的范围之内。虽然我国城镇化从总体上说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的城市化率仍在逐年提高,而且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增长率上看都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逐年增长。这说明,我国城镇化速度是逐年加快的。在这种情况下,若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仍保持为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百分比,那么,就会出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城市居民的现象。但是,实际情况与上面的推论恰恰相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增长率都比城市居民低很多。从城镇化进程来看,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不可能保持为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比例,而应是逐年下降的 3.从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我国乡镇企业不应全部计入农村经济范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其增长率更是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乡镇企业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是否所有的乡镇企业都可以归入农村经济的范畴呢?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定义,乡镇企业是指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其范围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户(私营、个体)办企业,以及这些企业之间或者这些企业与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联合投资建立的企业。从定义来看,似乎乡镇企业应全部归入农村经济中,但是,从实际数据中笔者却无法得出这一结论。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50%左右。以20__年为例,当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51.1%;同时,笔者注意到,在第二产业中乡镇企业的增加值也具有相当规模,约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47%。按照这个数据,笔者可以得出结论,若将乡镇企业全部归入农村经济,那么,我国农村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城镇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基本上是持平的。 根据《中国经济年鉴》(20__)中公布的数据,虽然我国80%的乡镇企业分布于自然村落中,但在这些乡镇企业中,乡镇办企业的平均就业人口约为68人,村办企业平均就业人口约为24.9人,联户办企业的平均就业人口约为9.6人,个体私营企业的平均就业人口约为6人;而且在这些乡镇企业中,技术装备停留在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水平的企业占大多数,在偏远区县的乡镇企业尤为如此。另外,有关文献(彭玉生,1998)表明,环绕城市发展的乡镇企业得益于城市的技术溢出和城市的扩张,所以,大城市的郊区县比偏远县在乡镇企业发展上更占绝对优势。这样,笔者认为,可以推论出我国大部分大中型的乡镇企业设立在城市周围的区县或乡镇。同时,考虑到近几年我国的城市扩张和很多大型乡镇企业进入城市进行“二次创业”,则我国有相当一批大中型乡镇企业已进入城镇发展,其产值也应相应地计入城镇经济的范畴之内。所以,不应将全部乡镇企业计入农村经济的范畴之内。 也说明了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推算出现问题的原因,即在核算过程中,将乡镇企业统一划入农村经济的范畴,从而造成过高地估计了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实际贡献,也夸大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这对于正确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 采用生产法来推算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将乡镇企业全部归属于农村经济的范畴,使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被高估了。现在,笔者用另一种方法,即收入法来计算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定义,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中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其计算方法为: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从纯收入的定义笔者得出结论:可以通过计算当年的农村人口纯收入,再加上农业各税之和来近似地估算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农村库存的化肥、农药和种子的费用不计算为当期费用支出,所以,应从上面计算得到的总值中除去。文秘站版权所有 根据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1996年)数据,我国实际耕地面积为19.5亿亩,按复播指数为150%计算,我国的耕地面积可计为31.2亿亩(高祥照等,20__)。根据普查结果,我国农药施用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7.28%,那么,可以得出我国农药施用面积约为21亿亩。另根据农业部有关数据,近十年我国每亩耕地施用农药约为2公斤,其中,杀虫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按照20__年当年各类农药的价格及施用比例,可以近似地计算出每公斤农药价 格约为28元,即每亩耕地农药施用费用约为56元。 在我国,由各专业院所培育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由于出苗率高,产量大,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和实际调查初步估算,20__年,我国每亩耕地的种子购买费用约为35元。由于统计年鉴中没有种子价格指数的数据,这里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来表示每年种子价格的变动。 每吨平均的化肥施用费用可以根据各种化肥价格和使用指标大致折算出来。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四种。氮肥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等几种。我们可以查得,20__年,尿素的市场均价约为1400元/吨,碳酸氢铵的市场均价约为445元/吨,尿素的含氮量为46%,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为17%。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吨氮肥(折纯量)的价格约为1300元。根据当年的化肥价格可以类似地推算出每吨磷肥(折纯量)的价格约为2650元,每吨钾肥(折纯量)的价格约为2800元,每吨复合肥(折纯量)的价格约为1900元。这样,就可以得到20__年当年的化肥施用费用约为785亿元,那么,也就可以得出当年的化肥平均价格约为1809元/吨(折纯量)。 我国近几年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按可比价格计算,其增长率一直较低;同时,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也是逐年下降的。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城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始终保持在8%左右。城镇经济的增长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种关于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乡镇企业所属范围的确定。由于采用生产法时将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全部计入农村经济的范畴,从而过高地估计了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乡镇企业都应计入农村经济,计入农村经济的只是部分乡镇企业,而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减少。 正确评价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有实际意义的,它是制定相应农村经济政策的主要参考之一。我国一直把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带动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龙头,而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我国农村人口的收入相应地发生较大程度的提高,其原因在于,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部分归入了城镇经济的范畴。所以,虽然我国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其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经济的增长,而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三、小结 将乡镇企业全部归属于农村经济的范畴,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实际贡献被过高地估计了。采用收入法来计算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就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少的一部分,而且这个比例也在逐年减少。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城镇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 农村经济论文:浅析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的农村经济和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和谐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工作的重心。麻城是地处鄂、豫、皖三省边延的中心城市,全市人口有120万,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农村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一、当前,影响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中不和谐的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贷投资结构失衡。社会资金和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资金严重不足,农业和农民贷款十分困难,尤其在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的农民经济实力薄弱,资金匮乏,还贷能力很不稳定,商业银行不愿将贷款投放给农民。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难以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所应有的作用。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尚未向农民开放。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萎缩,服务功能弱化。近几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和县域的机构逐步收缩,营业网点在近五年内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其中农村减少了百分之六十五,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是支农信贷资金紧缺,难以满足农村信贷需求。农村资金原本不足,但是每年又有大量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首先各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吸收的农村资金存款,主要集中投放于城市和中小型企业,每年新增的支农信贷投入几乎为零。二是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全额上存,未回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农村信用社因多项歧视性政策限制,难以筹集到更多的低成本对公存款。四是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规模有限,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农村信贷需求。 四是贷款方式不符合农村信贷实际。目前,在贷款方式上,农村信用社的规定是逐步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份额,压缩保证担保贷款规模,逐步取消信用贷款。这项政策的出台对防范信贷风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农村具体情况考虑,设置过高的信贷准入条件,会将相当一部分农户和农村工商业者挡在信贷服务之外,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是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延续春放秋收的传统信贷思维,贷款期限大多以短期为主,未根据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加剧了清收和管理工作难度,助长了高利贷行为,加大了农户贷款成本。 六是社会信用环境差,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怕贷、惜贷”思想。近年来,针对不良贷款规模较大,历史包袱沉重的实际,农村信用社建立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此类政策的出台,一是源于内部监管的需要,二是针对较差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无奈之举。社会信用观念淡漠,依法维权艰难,使农村信用社处于一种被动的尴尬境地造成一部分信贷人员产生了“怕贷、惜贷”思想,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七是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未完全建立。目前农村信用社自身财务状况困难,面对大量的不良贷款,依靠现有的呆帐准备金和自身力量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置风险资产。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旦借款人经营状况不佳,在自身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其风险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嫁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信贷资产损失在所难免。 二、构建农村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首先要明确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按照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革,把农村基层信用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次,应明确信用社的财产的归属,即所有制性质,其资金财产是农民个人所有基础上的农民集体所有制。信用社社员的股金属于农民社员个人所有,集体使用。改革中应尊重农民社员的股权和集体所有财产的所有权。第三,应进一步完善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全等同于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着自己的特色。农村金融的治理结构应坚持“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强化社员民主管理。第四,牢牢把握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以农为本、服务三农”市场定位,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二是将农村发展银行办成真正面向“三农”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过去主要面向国有农产品购销企业,基本不是向农业和农民开放,业务范围狭窄,支农作用不大。改革的重点应大力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政策性银行,大力拓宽业务范围,从原来单纯的对购销企业发放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转向整个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个人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金融机构发展,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除对上述的国家金融、集体所有的合作金融进行深化改革外,还应根据客观需要促进多种形式金融机构的发展。把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广泛地吸收到农村,充分满足农村的需要。同时,通过多种金融机构的进入,有利于开展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激发国有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企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他们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扩大信贷支农资金来源。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制止农村资金外流,以保证农村有足够资金供给。首先应改变吸储上存的储蓄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资金存款应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应继续流入城市。其次,邮政储蓄在县以下农村吸收的存款应直接转存给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统一安排在农村使用。再次,取消对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的歧视性政策,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四是继续增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规模,缓解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矛盾。 五是以改善银政、银企关系为突破口,优化经济运行环境。一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开发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二是地方政府要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把支持金融业的发展作为扩大 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支持金融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金融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为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开辟信贷投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环境。三是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四是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是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不断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由政府牵头,成立由法院、公安、工商、财税等部门参加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以保护债权为手段,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为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是积极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工作。 七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全面的、高效的金融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拓宽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服务手段,提高人员素质,规范内部管理,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广票据业务,畅通结算渠道,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缓解还贷客户压力,适当降低贷款上浮利率,减轻农民利息负担。 八是建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缓解农村信用社财务负担。建议政府在免征所得税、降低营业税税率的的基础上,逐步取消营业税。设立财政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协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和处置风险资产。 农村经济论文:基于农村经济信息工作建议 政府推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目前,彰武县农村经济信息工作水平不高,需要政府的推动与参与。政府应支持尧引导彰武县涉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尧各专业合作社尧种养殖大户尧经纪人组建彰武县农村经济信息协会,以农村经济信息协会为依托通过高端尧市场调查,分析梳理尧科学预测,形成优质的农村经济信息,并通过政府网站尧彰武电视台尧叶彰武时讯曳等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引导广大农民按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养殖结构。政府还要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协会的延伸,在每个乡渊镇冤尧村都要设立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的整理尧发送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高信息服务工作水平。 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当前,由于用工体制尧从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彰武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获取尧使用信息的能力低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发挥农业经济信息的作用,必须从受端根源入手,提高农民的识别信息尧利用信息的能力。政府要增加投入,安排布置各级涉农部门尧农技校以及农村经济信息协会发挥农民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动员尧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各级各类文化尧技术尧信息工作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尧懂技术尧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实装备各乡渊镇冤尧村的图书室和文化室,利用农民书屋,开展农民读书读报活动,扩大农民学习尧交流尧提高的实用平台,真正使农民具有收集信息尧分析信息尧使用信息的能力。 广泛参与,整合社会资源 发挥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目前,彰武县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261个,专业合作社把资金尧技术尧人才尧劳动力等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竞争尧发展与提高。同时,联系更加广泛尧视野更加拓展。一是完善各专业合作社经济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同型合作社的交流,强化与国内外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社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员手机尧微机入网率和信息传播覆盖率,发挥农信通和农信机的作用,利用省尧市尧县涉农专家的资源,为农民提供相关的信息及服务。三是引进培育专业的信息人才,熟练掌握信息的采集尧处理尧分析尧工作。四是加强合作社信息网络的辐射作用,加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尧凝聚力,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使农村专业合作社保持生机和活力。 理顺信息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依托农村经济信息协会尧合作社尧电信运营商尧有线电视台以及信息服务中心尧互联网等信息利益相关群体,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尧互联网尧手机短信群尧信息服务中心等媒介,大量野绿色信息冶,使广大农民看得着尧用得上尧使得起。 注重提高,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在农村生产流通领域,活跃着一支既了解市场尧又沟通民情的经纪人队伍。他们在活跃流通尧化解民难的同时,也部分存在着信息欺诈尧唯利是图的通病。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经纪人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尧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等相关制度,实现野民办尧民管尧民受益冶。二是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市场经济尧法规政策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能,并审核颁发农村经纪人经营执照,规范行为尧维护权益。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群众监督体系。完善经纪人资格认证尧除名制度,打击经纪人坑农害农行为,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论文: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__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 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农村经济论文:农村自治制度的完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自治制度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一种农村民主治理模式,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四个方面。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是一种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农村自治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农村经济在中国整个产业格局发展中一直处于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稳定、工业及其他产业经济突破的根基。只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序进步才能给工业及其他产业链的协调运转提供必要的基础性产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粮食总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农业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民信息闭塞,城乡差距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乡镇政府在我国行政层级划分中处于最底一层,其工作直接与村级事务相关联,不仅担负着农村经济目标的实现,还肩负着政治、社会等职能目标,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但是,目前的政府工作依旧以“数字型政绩”为行政理念,置行政职能目标于经济目标之前。结果导致为完成“数字指标”任务,虚报、瞒报数字等现象的出现,其事权和财权的错位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造成社会福利损失,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如何改变政府职能,发挥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积极性,探讨一个可行的农村自治模式渠道是本文具体探析的内容,只有农村自治模式的合理、科学、创新应用,才能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进步。 二、农村自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理论基础农村自治的兴起是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政治格局的一次变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行政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关系的新的调整。目前中国的农村自治主要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组织形式,它是由经济转型期农村公共权力及公共物品提供者的缺位引发的。从根本上而言,这种调整孕育着未来中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因子,预示着中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路径。农村自治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经济自主激发的政治民主要求,农民为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在村民中推举自己代言人的一种办法。农村自治程度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能否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农村自治化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农村自治化程度越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越快,相反农村自治化程度越低,所受的各种约束越多,农民利益得不到保证,经济发展自然就滞后。中国典型示范村的实践经验可以证明:一般情况下,由农村自治组织带领的,在政府部门支持与制度保障下发展起来的自治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其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例如华西村;而政府权力限制下的村庄,通常还滞留在农户分散经营的状态,依然表现为“上吃下养”的状态,经济发展无法突破。农村自治与农村经济发展呈现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理论基础如下: (一)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特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社会经济关系又从两个层次决定着政治论文上层建筑:第一,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所有关系、分配关系以及形成的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第二,产品的实现价值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成员利益实现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权力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中国的农村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市场经济又是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在这种条件下必然要求实现民主政治与之相配合。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政治权力的组织运行方式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方式中的运用。农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必然要求享受市场经济的公平自由原则,所以建立合理的农村自治制度是市场经济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指出,政治上层建筑能够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建立一种合理的农村自治治理模式,必将有利于农村政治格局的改善,必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委托——理论 奥尔森认为,一个社会的某个利益集团若想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保护自己的利益,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能代表该集团成员的利益进行活动。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就是一种这样的组织。根据信息不对称、成本效益分析等原则,乡镇政府和农民之间产生利益失衡现象,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间的委托关系必然导致政府对村委会的村务干预,选举不能按照民主的程序依法有序进行,所以村庄精英、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又成为一种必然,他们在农村经济格局配置、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开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完善农村自治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村自治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农民的集体智慧,对于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农村自治发展来看,依旧存在许多现实性的弊端,尤其是制度性的扭曲,如村民对政治参与态度的冷漠、村民自治选举制度的不规范、村务信息的不透明以及农村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缺乏制度保障和农村目前的分散经营方式,直接导致中国农业一直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所以,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乡村治理机制有其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鼓励农民积极的政治参与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现代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政治主体意识日益提升,他们要求享有发展的经济权利、平等待遇的政治权利、公正公平的社会权利等。面对农民阶层这一历史性变化,我们必须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消除体制性障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建设主体。只有农民才最知道自身的需求,才能够以足够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都应该尊重农民意愿,在农民看不清的情况下先示范,不强制,鼓励农民自己想办法、出主意。政府应该通过打破城乡居民的身份限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农民的主人翁身份,使之真正认识到“公民和臣民不一样”,从而激发村民的政治热情,提高政治觉悟,在实践中增加他们参与决策的机会,把那些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以及与村民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交给村民自己决定,逐步使村民从认可具体事务上的 自我管理,认可自我管理的程序和方式,认可做出自我管理的权力,最后形成认可和尊重自我管理的习惯和制度,从而正确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 (二)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政府引导机制,发展集约型、产业化农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引导必不可少。政府的责任应从干预性向引导性转变,主要建立良性的微观—宏观、宏观—微观的制度反馈机制和农民学习、模仿的激励机制,减少政策失误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政府除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投资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农民建立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急迫问题。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政府只可引导,不可强制,更不可只为了一时“政绩”,违背农民意愿,给农民带来新的负担,应当遵循“工业反哺农业”这一理念,重点在资金和科技等领域“反哺”农村,通过建立与扶持试点项目,利用群集效应带动农民自觉自愿的发展。政府应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引导农村发挥地域优势,鼓励与支持建立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生产、加工、销售、科技创新、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经营模式。 (三)鼓励创新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领头军作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中最基础的一种形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农民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形成了“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帮农民”的发展景象,所以,应该从加强领导、加强责任感、加强宣传、加强培训、加强试点五方面落实,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人才支持;同时要做好合作组织产权边界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工作,利用其开拓市场能力强、信息灵敏度高的优势,以点带面,减小农户小作坊式经营的风险,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加强社区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民主理财合理化、透明化 政府应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做好社区规划,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让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使农民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在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时,政策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和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公共产品方面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活动场地建设、生产生活环境治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逐渐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 在村民治理方面,要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的开展。村民委员会要大胆公开一切应当公开的东西,只要是有利于全体村民利益的事情,有利于全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事情,全体农民是一定会赞成的。同时积极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由村民代表实施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这种民主理财的办法将大家的利益捆在一起,劲拧到一起,民心自然也就在一起了。村民参与村务决策,了解到村财务计划和资产管理是否科学、严格,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有无账内扮收、虑支等情况,以及所签合同是否全部真实、合法有效,执行情况怎样,农民负担方面是否存有问题等等,村民的监督才能做得更到位,村委会的决策失误也就会越少,才能不断开发新兴产业,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五)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发挥村庄精英作用 中国的民主发展程度还比较落后,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民主,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的局限性导致了中国农村选举制度出现很多诸如贿选、漠选的漏洞和弊端,偏离了民主选举轨道,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选举空壳。要突破中国农村自治问题的瓶颈,就必须通过法律法规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农村民主行为,使农民成为农村政治的主体,并充分发挥选举出的村庄精英的作用。农村精英是农民和农村利益的代言人,是村民选举的实践者和运作者,也是新型政治参与机制的创造者,他们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渠道和能力。只有农民自己选举出的村庄精英才能为农民自己说话,切实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并且在这种村庄精英的带领下,农民才能更团结,更有凝聚力。 总之,农村民主政治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应该逐渐走向一体性整合,相互促进,均衡发展,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减小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当然,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村民自治制度而言,它毕竟才刚刚步入制度化的轨道,带有制度初始化阶段自发性特征,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还有待完善;对中国农民而言,村民自治毕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试验,民主意识的匮乏、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以及来自各方的干扰都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因此,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适应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而不能急于求成。 农村经济论文:论生态文明下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两大产业快速发展,近五年保持年均增长率达12.5%以上,乡镇企业产值GDP跨越了11.2万亿大关;其中休闲农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8亿人次;农、牧、林、渔服务业收入比2006年增长110%,达到2400亿元。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传统文化、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示范新农村、新景象典型村,为新农村建设开设了良好的局面。 一、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农业状况中,现代化水平相对于城镇化、工业化滞后等问题还非常明显,农村发展的速度依然滞后,城乡不协调成为屏障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农业基础发展还有待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底子差、物质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保障滞后于城镇、农民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且组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当今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引导调整农产品结构合理、供需动态平衡、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 2.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流失严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和非农化、非粮化现象;随着农民大量离家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进入季节性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阶段,出现农忙时人手不够、科技人才的稀缺、新农村建设缺少实际的专家等等问题;农村金融类服务及设备供给不足,农村资金外流多、收入少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建立城乡平等交换体系和合理调配机制的需求问题已迫在眉睫。 3.保持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由于农村规模化生产上不去,农业生产成本无法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所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务相当艰巨。 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经过对两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国家政策将从如下方面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种结构,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单产水平来得以实现。 2.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机化进程,提倡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能力,不断壮大农业农村服务业,培育农业农村新兴产业。 4.努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主要有: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基础前提下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帮助培训并引导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家庭工资性收入。 5.加强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教育等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6.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由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7.加强农村生态环境防护。全面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资源、生物物种资源等的保护,加快农业治理改善速度。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我国五位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政经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夯实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农村经济论文:金融服务缺失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调研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渝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保农、促农、兴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发展的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服务和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但就目前而言,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 首先,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营战略向大城市、大企业转移,国有商业银行农村网点已大量收缩,仅有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已经蜕化成存款部门,农村已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绝大部分农村区域均未设立地方性商业银行。其次,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支农的政策性银行,单纯履行发放粮食收购贷款职责,而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副产品加工等政策性支农业务未予涉及,实际上名不符实。这就使农村缺少支持“三农”发展的真正意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三是由于乡镇机构进行改革,实行撤乡并镇,部分农村信用社机构也随着进行撤并、搬迁,这就使得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了“真空”。 以上几种原因,使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需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多个渠道进行服务,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只剩农村信用社和为数不多的农行营业网点,作为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村信用社,虽然网点分布较广,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难以独立承担起全面服务“三农”的重任。目前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金融盲区,造成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资金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态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实施,会更进一步加大这种矛盾。 二、金融服务观念灰旧。 现有金融机构均认为支持 “三农”风险大、收益低,不符合商业化经营的原则。国有商业银行认为贷款投放只有向大城市、大企业转移,才能降低贷款风险,减少资金营运成本。农村信用社认为只有小额农贷金额小、风险小、收益稳定。观念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投向的行业偏好和地域偏好,使农村产业化资金严重缺乏、“三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信用社自身服务功能滞后。 支付结算品种单一,结算手段落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仍以支票和汇兑等传统结算工具为主,信用卡、通存通兑、签发承兑汇票等一批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还是一片空白。结算渠道的不畅,对重点农户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需求不到位,流失了大量优良客户,严重影响到农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已经难以适应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金融服务政策缺失。 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不少政策。如人总行相继出台的《关于农村信用社改进加强信贷管理和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决定》、《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但真正能激励金融机构将上述规定落实到位的优惠政策却少之又少,因为上述文件仅仅规定了金融机构对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应尽的职责,却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1)利率政策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以上浮230%,这种将本应由政府贴息的部分转嫁给“三农”的做法,对于弱质产业的“三农”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严重影响“三农”的发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和自身发展。(2)资金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扶贫政策逐渐减弱,资金支持逐年减少。一是扶贫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少之又少,且不到位,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专项贷款已基本取消;三是贫困县办工业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过度集中,加之规模小,符合信贷条件的有效资金需求甚少,基本被排出贷款行列;四是金融改革尚未完成,县级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对“三农”各项贷款还未落实。五是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大量上存,加剧了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紧张状况,严重影响“三农”发展。 几点建议: 1、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以农村信用社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其制度创新、服务创新,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其次,要扩大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为它们创造宽松的信贷投资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支持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作用。 第三,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结构性调整的要求,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积极发展产权多元化的中小银行,有条件的支持民间金融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平等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在县域设立的商业银行必须将吸收的存款以一定比例向当地农户和农业企业贷出,通过市场准入制度来减少农村资金外流。 第四,对于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渠道流失的问题,人民银行可通过再贷款的形式,通过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使农村资金有效回流,这种资金回流机制的建立,已经在有效缓解农村信贷资金紧张的问题上发挥了巨大而明显的作用。 2、明确信贷投向,突出支农重点。 在对农村金融服务上,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多予”就是要积极扩大“三农”贷款总量,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少取”,就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比如在贷款利率上可以对“三农”有所优惠;“放活”,就是灵活放贷,调控资金,合理确定“三农”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真正使支持“三农”发展贷款发挥作用。在信贷支农重点的把握上,要发挥优势,突出重 点。 3、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面发展。 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占市场”的总体思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培植优质客户和黄金客户,支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形成加工基地,富一方农民。 4、要加快农村金融监管制度改革,鼓励适度竞争与防范风险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发挥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管作用,增强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责任和积极性,分散金融风险。引导民间金融的合理、健康运行,制定相关的法律使民间金融合法化,这样既可以规范民间金融行为,又能使其获得应有的权益和保护。对民间金融进行重组改造,允许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存在,金融监管部门不仅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民间金融组织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及时、准确地披露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加强对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 总之,金融部门必须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金融服务作用。同时,也要注意规避金融风险,壮大自身实力。 农村经济论文:敢问路在何方---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今后走向的探讨 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个“农经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我认为,应该正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实,结合农经工作的历史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基本走向,来考虑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定位问题。限于水平,本文是野人献曝,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这问题的关心与思考,使我们无愧于农经工作的前辈,也无愧于农经工作的未来。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展开而孕育形成的。伴随着农村微观经营制度由互助合作到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对象也由最初的互助合作、初级社、高级社到,再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帮助和指导合作社加强财务会计制度管理,到“四大管理加分配”,再到目前的“三大管理、三项指导”。纵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变革,我们可以看出,农经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无不是伴随着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而展开。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暴露出这一制度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正是针对这些矛盾,一方面抓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减轻农民负担和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这三大管理,解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抓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目前农经工作的格局。只要这些矛盾存在,就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生存空间,一旦这些矛盾得到解决,农经工作现有职能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农经部门也要加快这些矛盾的解决,不能成为改革的障碍。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居安思危,眼光放得长远些,着眼于这些矛盾解决后的农经工作的发展方向。文秘站版权所有 从当前情况看,农村的第一个矛盾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矛盾虽未能完全得到解决,但改革的方向是朝着逐步规范化而展开的,无论是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和物权化、农村税费改革,还是集体资产的转制,都是如此。而农村的第二个矛盾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现在才开始着手解决。随着加入WTO,这一矛盾会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从中期看,我们应该在解决第二个矛盾这方面多做些工作。 为什么这些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我看来主要是国家的指导思想问题。近年来,国家强调农村稳定多了一些,强调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少了一些。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近年来农村改革基本上是停滞的,甚至还有些反复。如果说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现是以粮食问题为动力的,是“饿”逼出来的,是第一次改革的动力,那么当前也存在一个新的改革动力,就是农民收入增长迟缓,是“穷”。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这个大市场就启动不起来,就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在现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我们只能更多地着眼于内需的情况下。江总书记在听取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时说,我们抓发展,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都要抓好,而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更要下大力气去抓。因此,农民增收困难有可能将成为农村改革的第二个动力。 一旦国家下决心解决农村的矛盾,农村的改革进程加快,我们不能不考虑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未来。随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调整,我们已经失去了工作对象。互助组、早已不复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不说也罢,而且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不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无论农村改革如何进行,家庭承包经营决定的农民生产方式是小生产,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可避免。尽管当前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有顾虑,试图以农业产业化来替代农民合作组织,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在我看来,农民的合作不可避免。因此,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这应该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长期目标。想当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也经历了从“不许”、“不要”到“可以、可以、也可以”再到完全肯定的过程,改革都是“逼”出来的。我们有理由对农村改革保持乐观,也有理由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保持乐观。这种乐观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对改革的走向分析的基础上的。只要中国真的想富国强民,就要改革,只要改革,我们就有乐观的理由。当然,农经工作的转型将是艰巨的,复杂的,但只要我们付出了心血与努力,即使失败,我们也问心无愧! 农村经济论文: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20__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 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20__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20__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20__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国家把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较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矛盾将逐步加剧。为此,只有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既是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农村经济论文:试论土地完全承包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我国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即一方面是农户的分户承包经营,另一方面是村组的合作统筹经营;两种经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但是凤阳农村实行的是一种单层经营。为什么说是一种单层经营?因为实行的是一种土地完全承包。说其完全:一是所有土地全部承包给农户,集体一点不剩;二是以户为单位承包,几十年不变,一包到底。土地完全承包,其使用权、经营权完全掌握在农户手中,村组没有一点权力,拥有一个空头的所有权;只有“分”而无“统”,无法实现双层经营,所以是一种单层经营。 土地完全承包和单层经营,其弊端是明显的。 一、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成为当前农村很多矛盾和纠纷的引发点 当前农村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和纠纷主要有三类,都与土地的完全承包有关。 第一类是农业生产上的矛盾,突出的是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水利建设方面的矛盾。凤阳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每到干旱季节,农民因争水而发生的矛盾很多。水利矛盾,说到底是建设不足的问题。六、七十年代,国家在凤阳境内兴建了四大水库、八大机站和一批中小型水利建设项目,之后又不断增补完善,目前从大的方面基本解决了农村缺水问题,但是村组与主干工程配套以及村组自备塘坝和灌溉渠道建设长期不足,成为建设的死角。“大包干”以前,土地集体经营,这种矛盾还不十分明显;“大包干”以后,小块分割经营,这种矛盾就突出起来。为什么这种状况长期解决不了呢?原因除资金外,最主要的还是土地问题。水利建设必然要使用土地,由于土地掌握在农户手中,村组没有一点机动权,只能与农户协商,这种协商往往难以成功。前不久,凤阳殷涧洪山村经村民会议讨论,一致要求修一面大塘。村干部也认为很有必要,于是自筹资金把大塘修好了。这面塘解决了周围4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但是修塘过程中占用了五户农民的八亩土地。被占土地的农民说:这是好事,我们都知道,但是受益是大登陆文秘站网网查看更多文章家的,不能让我们五户损失土地,请补偿土地吧。村里哪有土地可以补偿呢?只好协商经济补偿,农民不愿意,声称,如果不给土地就要上访。村干部本来想做件好事,结果却落得一身的不是。村组水利建设滞后,农民用不上水;即使用得上,成本增加,水费难以协调,经常与水利部门形成对立,所以又造成很多水利设施闲置,渠道无人管护,毁坏严重,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水利矛盾。 第二类是农民生活上的矛盾,突出的是宅基地和道路建设方面的矛盾。农村宅基地每户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随着人口增长,原来的房子不够用了,需要增加建设,往往与邻居产生矛盾。而且“大包干”以后,农户人口增减不均,有的不够用了,需要寻找新的地方,由于土地在农户手中,村组无法进行统一规划,农民只能在自家承包地或者承包山上建设,而自家承包地、承包山不一定适合建房,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建。所以,现在到农村去,经常看到,一方面村庄建设零散,土地大量浪费,另一方面房子又建在耕地上,就是这个原因。房子建在耕地上,必然影响周边农户的生产,往往成为农村矛盾的引发点。村庄道路建设也是如此,也是因为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类是农民与工商投资者的矛盾。政府要发展经济,就要千方百计招引投资者。投资者来了,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政府把农民的土地拿来了,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会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抵制。中国农民是从封建社会走来的,特别看重土地的作用:他们不仅把土地看作是当代人的饭碗,同时也看作是子孙后代幸福的依靠,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土地被征用了,如果村组掌握了一定的土地调控权,给予相应调整补充,或者政府有能力帮助失去土地的农民安置就业,他们也就算了,但是现在这两个方面都无法办到,农民必然与村组和地方政府形成对立,就要上访。上访解决不了,他们就会与投资者过不去。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时候投资者已深感不妙,后悔来投资,而准备来投资的听说了,也赶紧缩回去。工商投资对于当地来说是件好事,但这只是就周边整体而言的,对于失去土地的少数农民来说,眼前就是一件坏事,因为失了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门路,他们又怎能善罢甘休呢? 土地完全承包还有一种潜在的矛盾,即土地与劳力之间的矛盾。完全承包,以户为单位一包到底,承包的土地在农户之间固化了。而农户的人口是在不断变化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变化还很大。有的农户在承包初期可能是人口小户,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口大户;有的农户在承包初期可能是人口大户,二十多年中,由于人口死亡或儿女出嫁、上学、参军,现在变成了人口小户。但是承包的土地还是那么多。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一户,七八年承包的时候,他家共有九口人,承包了三十多亩土地,现在只剩下老头一人;而相邻的一户,七八年全家只有五口人,承包了十几亩土地,现在全家已有二十多口人,人均几分地。土地多、劳力少,土地少、劳力多,这就造成一部分农户无地可种,另一部分农户种不了。土地多,收入多,人口少,家庭负担轻;土地少,收入少,人口多,家庭负担重,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贫富差距,使一部分农户逐步走向贫困化,成为社会问题。过去土地收益少,农民对这种情况反映还不太强烈,现在土地收益好了,很多群众心里就不平衡了。他们说:土地是集体的,同样是村民,为什么有的人种不了,有的人无地可种,难道回到旧社会了吗!从去年开始,国家逐渐取消农业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土地多的补贴多,土地少的补贴少,很多农民就不愿意了。而且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土地一包到底,很多上学、参军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现在还继续承包着土地。他们一方面拿着国家工资,另一方面又坐收土地收益,农民意见很大,也影响了公职人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随着国家对农民补贴增加,土地收益更加显著,我想农民的这种不满还会加深,甚至会形成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严重制约了农村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一,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单层经营,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本身,也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整体发挥。 很多生产条件受到制约。水利等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是农业发展的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小块土地,不利于机械使用,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分割承包,土地不能合理利用,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浪费。土地与劳力失衡,不利于土地的精耕细作,经常出现抛荒现象。一家一户经营,无法进行市场预测,不利于特色产品的开发,也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农业经济走出低效农业,必然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农业产业化,首先是规模化,其次是企业化,第三是科技化。一家一户承包经营,无法实现规模化,也无法实现企业化;科技化更是以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为后盾的,农户很难企望。过去我们也搞规模化,到处听说万亩什么、 万亩什么的。实际上这种规模化没有科技化作为支撑,还是传统农业的规模化。而传统农业本身已经规模化了,不存在继续规模化的问题。低层次科技型的规模化在凤阳也曾出现过,如楼店大棚蔬菜、枣巷蘑菇生产等,不过这种规模化大多好景不长,原因在于缺少企业化经营。企业化经营并不是有几家公司在那里收购产品就企业化了,关键要有一个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生产,组成紧密的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公司。这里一体化非常重要,如果农户是农户、公司是公司,只有生产、销售两个环节并不能形成一体化。一体化的龙头公司不仅加工、销售要企业化,生产也同样要企业化。而生产企业化,公司本身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一个媒介,就是合作经济组织。单层经营,无法产生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组织形式出现不了,“公司+农户”就无法实现,双层经营就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也就难以发挥。 土地完全承包阻碍了农村双层经营,走的是一条传统农业、小农业、低效农业的路子。这种经营形式延续下去,农业经济难以振兴发展。 第二,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村经济、县域经济都离开工业化。但是凤阳农村工业化一直滞后,原因在哪里?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土地的完全承包。 土地完全承包阻碍了乡村集体工业的发展,使凤阳在八十年代失去了第一次农村工业化的大好时机。凤阳农村工业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萌发于七十年代。那时候,国家不允许个人发展工业,只能发展社队集体工业。七十年代,凤阳社队工业开始起步,也形成了一些基础,但是紧接着“大包干”出现了,农村忙于土地承包,发展农业,把社队工业丢在了脑后。不仅是丢在脑后,而且是一次沉重打击,这其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村办工业。那时候村一级组织多数有几部拖拉机或汽车搞运输,有一些米面加工厂、茶林场,有的甚至还有建筑队、窑厂、皮鞋厂、五金厂、农具厂、矿山开采加工厂等。凤阳梅市蒋庄村当时就有21个村办企业。“大包干”的时候,强调一个“分”字,一分到底。村办工业在“分”字中被肢解了。拖拉机、汽车不好分,有的地方就拆成零件分。从那以后,村办工业在凤阳大地上基本销声匿迹。而就在这个时候,沿海地区农村工业正是从村办工业起步,尤其是江苏。“大包干”的时候,江苏很多地方就没有一分到底。他们一方面把村办工业保留下来,另一方面也没有将土地完全承包,村一级留有很大的土地调控余地。八十年代,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国家开始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沿海地区随之跟上。那时候,贷款比较容易,但是有一条,承办单位必须有自有资金。沿海地区由于集体工业没有被分掉,留下了很多办工业的种子,尤其是村一级组织拥有大量的土地机动权。八十年代,国家对土地管理没有现在这样严格,谁拥有土地,谁就可以发展,谁就拥有了发展资本。所以他们把土地“乔装打扮”,拉上围墙,平整土地,做出建设的样子,然后争取银行贷款,银行一看很满意,贷款给了,企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沿海地区的乡镇虽然不像村组一级拥有土地,但是他们与村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所以乡镇工业也随之发展。那时候沿海的城市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他们办企业首先就遇到土地问题。九五年,省政研室做过一个比较:“大包干”之前称为“市”的地方,到九五年,安徽与江苏相比,差距并不很大,差距最大的在农村。当然现在不能这样比较了,但是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按理说,同在一个地方,城市发展工业比农村有优势,为什么那时候江苏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就是那时候江苏的城市不具有农村那个土地优势。八十年代,凤阳各级政府也没有放松村级工业的发展,其力度比现在大,但是就是发展不起来,原因也在于:一方面村办工业没有了基础,另一方面没有地方可以发展,也不能像江苏那样把土地变作资本吸引贷款。那时候凤阳乡镇一级工业虽然没有在“大包干”中被分掉,但是和村一样没有土地,发展不了新项目,只能靠原有的那点企业滚动发展,其速度不可能快。在中国,农村的工业化,八十年代是最好的起步时期,很多地方都是在那个时期起步的。但是凤阳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不仅推迟了十多年的发展,对后来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土地完全承包还严重影响了农村民营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民营工业的起步极其不利。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集体工业发展不起来,只能靠民营工业的发展。民营工业如果不是从已有的工业企业中分化、生发产生,那就只能从农户中产生。农户在从农业迈向工业的过程中,最初选择的经济形式是家庭副业和手工作坊。他们通过家庭副业和手工作坊,进一步积累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实现二次积累和创业,然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而处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资金、技术力量都很薄弱,离不开本土,只能利用庄前屋后现有的条件成长,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本土经济”。这种经济的发展最取决于本地已有的发展条件,比如经营条件、电力条件、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土地完全承包、单层经营,使农村公益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很难为他们提供这些条件。他们要经营场地,解决不了;要电力供应,解决不了;要出村道路,还是解决不了。这种环境无法让农村的家庭副业、手工作坊产生出来,尤其是手工作坊。所以,凤阳农村为什么出现不了外地的那些水暖村、电子村、豆腐村、编织村、鞋帽村、头巾村、纽扣村、服装村,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完全承包,让更多的农民捆在土地上,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观念,也限制了他们接触工业的机会、学习技术的机会和聚集资金的机会,进一步影响了他们从农业向工业迈进的步伐。所以家庭工业发展不起来,严重影响了民营工业的起步和形成,使民营工业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不过凤阳也有两种家庭工业没有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一是石英石、石灰石开采,二是农副产品加工。石英石、石灰石开采从山头上起步,与农民的土地矛盾小;农副产品加工从乡村集体粮油加工厂中起步,与农民的土地矛盾也小。到了九十年代初,凤阳采取了变通措施,与农民“返租倒包”,解决了工业建设用地;又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财政周转金,对民营工业进行扶持。这时候凤阳的两种家庭工业纷纷从山头上走下来,从乡村的米面厂房里钻出来,形成了一批民营工业。所以,凤阳民营工业虽然在九十年代以后有所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也仅限于这两个行业,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九十年代后期以后,“返租倒包”被禁止了,土地难题又来了,民营工业再度停滞不前。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凤阳开始的。这既是中国农民的创造,也是国家对农村经济体制和土地政策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 革从其本身来说无疑是必要而且是正确的,可以从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证实这一点。但是一些地方实行土地完全承包,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单层经营、分割经营,问题就来了。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流动的经济,其重要的调节机制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全承包,村组只有所有权而完全失去经营权,农户虽有经营权而由于没有所有权,两者都无法推动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失效。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失效,必然导致市场的竞争机制失效,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长期效益低下。同时,一包到底,土地在农户之间固化以后,不仅市场机制对农村经济失去了调控作用,而且政府对农村经济也失去了调控能力。因为在这种状况下,土地成了决定性资源,这个资源调控不了,金融、市场资源的调控机制都很难发挥作用,或者说起不了主要作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失效以后,农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之中,形成了半自给自足的半自然经济形态,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由于市场信息具有滞后性特点,因而不断造成产品过剩和不足,使政府经常陷于“卖粮难”和“买粮难”的困惑中,疲于奔命。农村经济的半自然经济形态与城市经济日益深化的市场经济形态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严重脱节,形成了两种经济形态的封闭循环,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极其不利。过去一统到底,过分强调了统筹合作,而忽视了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完全承包,一分到底,过分强调了农民自身积极性,而忽视了统筹合作,都是一种单层经营,走了两个极端,值得深思。 总之,土地完全承包、单层经营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而且是长远而深刻的。这种承包形式据我所知并非凤阳所独有,安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全国的很多地方也实行了这种形式。因此,本人热切希望各级领导给予关注,引起重视。 农村经济论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尽快富裕农民,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平罗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农业产业化也逐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营形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分析平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紧紧围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粮油、蔬菜、养牛、养猪、养禽、养羊等商品基地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增加总量,提高效益。第二阶段是围绕建立商品基地和主导产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尤其是在一批经营大户的带动下,农户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的单一种养业开始向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方向发展。积极从事流通贩运、粮油、蔬菜、皮毛绒加工、商业、建筑、运输等业,全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总量增长与结构不断优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近年来,县委、政府采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数量规模及科技含量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框架。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来看,平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具有区域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即以小麦、水稻、玉米、葫麻为主的粮油业,以猪、牛、羊、禽为主的养殖业;以皮毛绒加工为主的皮绒业;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蔬菜业;以防护林、经果林为主的林果业;以精养鲤鱼、草鱼为主的水产业。1998年,六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当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6%。 二是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围绕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水稻、温棚蔬菜、林果、牛、猪、羊、禽、水产品和栈羊育肥等十个相对集中稳定的生产基地。种植水稻7.37万亩,产量达到34845吨,分别占全县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86%和84%;蔬菜基地种植蔬菜2.5万亩,产量达12万吨,分别占全县的37%和5%,其中建成节能日光温室3721座,占全县节能日光温室的85%。养牛基地牛饲养量达7.65万头,占全县牛饲养量的73%;其中出栏3万头,占全县的74%;养羊基地羊饲养量达8.8万只,占全县羊饲养量的22%,其中存栏5.1万只,占全县的22%;栈羊育肥基地年饲养量11.2万只,占全县羊饲养量的28%,其中年育肥出栏5.8万只;养猪基地猪饲养量9.9万头,占全县的54%,其中出栏5.15万头,占全县的54%;养鸡基地鸡饲养量212万只,占全县鸡饲养量的58%,其中出栏154万只,占全县的62%;养渔基地鱼类养殖面积645亩,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1.7%,鱼类产量97吨,占全县水产品产量的55%;经果林基地面积1万亩,占全县经果林总面积的54.9%。 三是农副产品加工、流通、销售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乳制品加工、粮油加工、蔬菜脱水、皮毛绒加工、淀粉生产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蔬菜批发、粮油交易、皮毛绒交易等集贸市场,重点培植和发展了粮食系统、供销系统以及各乡镇农副产品流通公司、个体流通大户,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农贸市场为依托,贯通县内外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网络。到一九九八年底,全县各类经营大户发展到438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2家,年销售收入1万元以上的有19家。其中:粮食加工企业65家,油类加工企业28家,蔬菜加工企业9家,食品及其它加工企业7家,产值达1亿多元。全县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带动型、加工企业带动型、市场引导型、专业流通组织带动型等农业产业化类型。初步建成了以华夏公司为龙头的皮毛绒加工;以琪乐冷饮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以平罗植物油厂为龙头的油料加工;以宝丰清真牛羊肉屠宰批发市场为龙头的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以平罗绿源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番茄加工,以中南工贸有限公司、绿源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脱水蔬菜加工;以天神宝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枸杞全粉加工;以县造纸厂、亚麻厂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其范围涉及粮油、蔬菜、鲜奶、饮料、皮毛绒、造纸、亚麻等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同时,全县17个农村乡镇成立了农产品流通公司,各村也成立相应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民间流通组织、个体流通商贩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到1998年全县建成粮油、蔬菜、畜产品、煤炭、建材五个专业批发市场,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集贸市场达到14个,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亿元,成交额上千万元的有5个,其中城关蔬菜批发市场年蔬菜上市量7万公斤以上,交易额达4多万元;四个粮油交易专业市场年粮油交易量达1万公斤以上。全县农产品流通率达到6%以上。 四是品牌开拓意识逐步增强。全县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新的名牌产品,如琪乐冷饮、宝丰清真牛羊肉、黄渠桥羊羔肉、沙湖牌面巾纸、姣妮牌卫生巾、天神宝枸杞粉等。如琪乐牌冷饮,现有4个系列43个品种,产品辐射宁夏、陕西、甘肃等地。天神宝公司生产的枸杞全粉被国家科委等四部委评为优质新产品。 五是资金和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加大。1998年,县、乡用于农业投入达11万元,比上年增长3.5%,发放各类农业贷款1.45亿元。在科技扶持上,目前全县共拥有农业技术人员661人,建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9个,乡镇技术服务站12 6个,村科技服务站145个,各类专业协会26个,发展会员2347名。全县建立科技示范乡3个,示范村24个,示范队145个,示范户145户。近三年,县上先后投资26万元用于推广节能日光温室、小麦覆膜穴播、水稻旱育稀植等新技术。1998年共培训农民1.9万人次,其中85%的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全县新技术覆盖面达到96.8%,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1%,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6%,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标准。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的验收。 总之,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4亿元,比上年增长8.9%。粮食总产达2.5亿公斤,保持了自1986年以来,连续13年增产的好势头。成为全区第一产粮大县。肉类总产达到186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4.3%。水产品产量达到16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7.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9.8亿元,利税98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21.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63.89元,比上年增长15.1%。按收入来源分劳动报酬收入人均369.57元,占15.%,家庭经营的纯收入人均1946.22,占79%,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1594.16元,占64.7%,第二产业纯收入人均74.8元,占3.%;第三产业纯收入人均277.26元,占11.3%。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人均148.11元,占纯收入的6%。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平罗县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发达地区相比,农业产业化发育程度低,速度慢,尚属初级阶段;农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子慢,农产品基地,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不明显;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许多产业仍然靠出售初级原料或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增值不够;农村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及奋斗目标 平罗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之连续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后劲显着增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后几年,平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围绕“六大”主导产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基地建设,扩大市场流通,建好4个成交额过亿元的综合批发市场,5个产值在1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加销相互衔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到2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个亿,农副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75%,农副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元,全县农村有6%的农户, 7%的耕地,8%的农产品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根据全县农业资源潜力,现有基础和开发前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粮油、畜禽、皮毛绒、蔬菜、林果、水产六大主导产业,依托六大主导产业,建好粮油、水稻、牛、猪、羊、禽、蔬菜、水产、林果等十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好粮食、油品、淀粉、乳品、皮革、毛绒、蔬菜、畜禽、屠宰八个方面主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城关、二闸、宝丰、通伏四个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1%的农户为流通运销经营大户。通过举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打破过去产加销相脱节的格局,逐步建立起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相结合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企业联合经营方式,采取多层次、多种经济成份的形式发展贸工农、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推进农业生产格局向市场导向、科技领先、提高效益方面转变。利益格局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一体化方向转变。体制格局向城乡一体、多层次经营、新型合作经济转变。搞好农业产业化龙头、基地、农户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联系,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农村生产力。 1、抓龙头、带基地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服务配套的综合功能。建立龙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立足于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平罗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吞吐能力强的优势,突出抓好粮油加工、肉食品加工、蔬菜批发、脱水、玉米淀粉、绒毛皮革加工、水产品公司、乳制品加工等8个方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参与产业化经营。打破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和行业界限,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农业、农技、畜牧、粮食、林业、水产、商业供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起以老灌区为主的粮油生产基地;以城关、前进、周城等乡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以沿黄和沿山各乡镇为主的牛、羊养殖基地;以周城、姚伏、前进、六中等乡为主的养猪基地;以高庄、下庙等乡为主的养鸡基地;以县城以南为主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两个国营渔场及养鱼大户群体为主的养渔基地。同时,要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竞争能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合同或契约等形式,加强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紧密结合,搞好利益分配,使生产基地真正成为农品加工企业的第一原料车间。从而,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县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抓科技 兴产业 培植主导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平罗县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粮油、畜禽、皮毛绒、蔬菜、林果、水产六大主导产业。而振兴这些产业,尽快把产业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关键在科技。因此,要继续深入持久地抓好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抓好科技培训、良种繁育推广、信息服务、物资供应、资金投入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林、牧、渔、水利、机械、农资、金融等部门服务功能,集中人财物资源,县上重点培植农林牧渔业高科技示范区,乡村培植高科技示范村、示范队,大力推广吨田、双千田、立体套种、玉米种子包衣、节能日光温室、小弓棚瓜菜、青贮氨化、暖棚养畜等新技术,在全县培植一批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优质主导产业示范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产业开发带,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成产业大军,形成产业优势,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以适应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延伸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需要。 粮油产业:是平罗县最大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加快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的建设,抓好小麦、玉米、油料(油葵)的生产,建好水稻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优质大米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大荒地的开发利用力度,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发展粮油深加工,巩固提高粮油专业批发市场,提高粮食的商品率,实现增加粮油总量和加工增值的目标,到本世纪末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5亿公斤,进入全区前列。 畜禽 产业:以秸秆养牛示范县为契机,抓好肉牛生产基地、肉羊生产基地、栈羊育肥基地、生猪生产基地、肉鸡(蛋鸡)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狐、兔、鸭、等名、优、稀产品,积极扶持现有的琪乐冷饮有限公司、登山乳制品有限公司、光大禽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畜禽龙头企业,办好城关生猪定点屠宰厂,扩建宝丰镇关清真肉食品屠宰场,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加工能力,提高畜禽转化增值效益,力争畜牧业收入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份额中占到1/3以上。 皮毛绒产业:搞好崇岗、下庙两乡的绒山羊基地建设,提高绒毛品质,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宝丰皮毛绒交易市场和华夏有限公司龙头组织,新建华夏公司梳绒厂,形成群体优势,增强竞争力。蔬菜产业:憘依托国道和南、北、中大市场的蔬菜经济带,围绕北门批发市场,大力发展以节能日光温室和小弓棚瓜菜产业,突出抓好综合配合技术的应用,搞活瓜菜上市流通,不断提高瓜菜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蔬菜产业收入要占到农户收入的2%以上。 林果产业:憘认真实施“兴果富民”工程,重点建设唐徕渠系、11国道两侧的林果基地,创出名优果品,占领县内外市场。积极扶持发展优质枸杞基地建设,增加名优新产品,创办果汁加工企业,带动林果基地的发展。 水产业:稳步发展精养鲤鱼、草鱼,大力发展特稀鱼种,扶持发展生态养鱼,实施“水上小康”工程,逐步提高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3.抓市场 促销售 市场做为联系生产与流通桥梁,对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一步抓好现有的城关蔬菜批发市场、富民市场、北门市场、北门农贸市场和姚伏、黄渠桥、宝丰等集贸市场和五个粮油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今年应进一步发挥好玉皇阁农贸市场、宝丰清真牛羊肉市场的作用,在全县初步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网络,以销促产,搞活流通,加快农产品向商品化方向转变的步伐。 4.抓政策 增投入 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建好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培植销售市场,必须要有人财物和政策的投入。尤其是政府各部门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按照产业政策,区域规划和发展市场经济要求,从立项办证、土地审批、资金信贷、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户籍管理、人员聘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并通过财政杠杆调解作用,逐年增加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一部分资金,采取周转使用、按期偿还、滚动发展的办法,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金融部门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资金信贷重点。对发展前景好、信誉好、效益好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各乡镇及农村合作基金会也要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创办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同时,要积极争取区、市扶持产业化发展资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5.抓领导 求实效 农业产业化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县、乡党政一把手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农村工作领导具体抓,部门、乡镇领导抓具体项目落实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全面推行县乡领导抓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措施、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纳入县乡领导年度考核,真正做到有责任,有考核,有奖罚。二是县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人要抓好1--2个农业产业化典型,从龙头企业到基地建设,一抓到底,认真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为了加强对全县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协调、指导,县委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规划,搞好信息、技术、人才、资金、项目考察论证等服务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和具体任务要求,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突出实效,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农村经济论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以农立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不举,百业不兴。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甘泉县委书记雷增高认为,甘泉是农业县,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大限度地发展农村生产力,关键在于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于指导我们搞好农业及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我们搞好“三农”工作的一个法宝。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去年,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18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当前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经济、政治问题。只有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推动全县经济腾飞,才能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因此,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是我们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县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并要深入村、户进行宣讲,让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掌握文件精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力做好“三农”工作上来,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目标,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调整思路,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筹措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搞好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通过切实增加收入,调动和焕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充分发挥他们增收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要全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一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困难、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相比、与十六大精神要求相比、与建设延安经济强县和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形势、审视县情、寻找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敢于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勇气和胆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树立新的条件观。甘泉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县份,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努力转变观念,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教育和鼓舞了全县的干部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就能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因此,一定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三是要树立市场观念。市场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必不可少的链条。当前,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收入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来抓。具体讲,就是要做到抓思想转变,发动农民寻找市场;抓优势项目,依靠效益引入市场;抓科技投入,依靠质量赢得市场;抓行政推动,依靠服务开拓市场。从而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要树立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思想观念。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参与农业。形成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合力,努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见实效,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农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用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做到“坚持一个思路,推行两种模式,突出三大产业,抓好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坚持一个思路,即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两种模式,即菜牧复合型经济和果牧复合型经济。突出三大产业,即突出蔬菜业、畜牧业、林果业。抓好四个重点,即一是大力建设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全县116个村,要按照菜牧复合型和果牧复合型两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发展蔬菜专业村和畜牧专业村(养猪、养羊、养鸡、养牛专业村等)。蔬菜专业村要力争做到户均两座大棚菜、两座弓棚菜、两亩露地菜,10—20头猪或10—20只羊,使70以上的农户走上农业生产以菜为主、以牧为辅、以菜带牧、以牧促菜、相互补充、良性发展的路子。拐沟村要大力发展畜牧专业村,凡是发展养猪、养鸡为主的畜牧专业村的专业户,必须达到农户总户数的70,养猪专业户户均养猪不得少于40头,养鸡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20__只,养牛专业户户均不得低于4—5头,养羊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50只。通过大力加强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户小基地、区域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格局,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和建设专业村密切联系。菜牧复合型的专业村,蔬菜面积粮经比例要调整为2:8。以饲料畜牧业为主的拐沟养鸡专业村、养猪专业村户数和畜种数量达到建设专业村要求的,粮经比例调整不受限制。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养羊、养牛专业村,70以上的户达到建设专业村数量发展要求的,要大面积发展种草,保证饲草有充足来源。三是制定户、村、乡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116个村都要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乡情、村情、 户情的基础上,制定户、村、乡三级发展规划,切实做到规划落实到户、产业实施到户。四是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现已组建的蔬菜公司、乡镇农工商公司,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和社会自然人组建龙头公司,带动生产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生产与市场用合同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各种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公司 协会 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使各类公司和协会、农户组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强化五项措施,一是大兴领导实抓,干部实帮,群众实干的“三实”作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具体问题。二是实行部门(单位)一把手包村工作责任制,机关工作实行“三三制”,即抽出三分之一的领导、三分之一的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村组开展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包村工作责任、强化包村工作措施。三是围绕为每家每户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一至两项致富的产业项目、掌握一至两门适用的生产技术、落实一套帮扶的工作措施,深入实施政策宣传到户、思路调整到户、产业实施到户、服务落实到户、增收体现到户的“五到户”工程。四是实行部门(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包户责任制。部门(单位)包村负责抓好一至两项主导产业,突出建好专业村。部门(单位)领导实行“531”结对子包户,即正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5户,副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3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子包建1-2户,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包村工作责任制。五是严格考核奖惩,落实目标责任制。按照《甘泉县乡镇工作考核办法》等9个目标责任制和考核管理办法,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对70以上的村实现专业村的乡镇实行重奖。对工作不扎实、完不成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严格处罚,公开兑现奖惩,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功过分明、人人平等的奖惩激励竞争机制,激励全县上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文秘站版权所有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自己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更需要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准。一是要强化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农村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强化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农村的各项工作,要靠农民去完成,要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三是要强化一切相信群众的观点。我们应坚信大多数农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不能因少数人素质不高就否定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一味埋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不听话,错误地视他们为“刁民”。四是要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颠倒主仆关系,以“官”自居,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群众中去,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我们的压力和动力,把农民群众的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把农民群众的好建议好办法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参与的条件,有监督的权利。 五、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农村工作涉及面广,农村情况错综复杂,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方针政策,分析研究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满腔的热情、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认真做好农村工作。一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越来越大,行政命令、行政干预的作用逐渐弱化,农民正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因此,农村工作要跳出传统的“催”和“要”的圈子,由行政指挥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由号召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要加强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村经济。二是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农村工作做得好坏,最终要通过广大农民群众来评判。农村工作,群众最直接、最客观、最有发言权。要自觉主动,诚心诚意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和创新精神,虚心向群众学策略、学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三是要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做群众的工作。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记为民之托,常兴为民之举,实实在在帮助群众理思路、调结构、兴产业、解难题、促发展,以扎扎实实的行动缩短与农民群众的距离,以各级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论文: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分重视,出台了惠及农民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莆田的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的规定,在农业发展中提高信息化的程度,规划和建立农业信息化系统,更好地对对相关机构和服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该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省的农业信息员已经达到1500多人,农业信息员的队伍的建设日趋完善,农业信息可以很好地进行收集。政府部门对采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生产动态等问题才可以提前发现,对症下药,出台相关措施妥善解决。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才能有科学的信息支撑,农业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省政府的投资建设下,全省的气象系统更加完备,形成了省级、地级、县级等服务中心和农村信息服务站,“莆田农经网”的雏形显现出来,农村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慢慢对农村的经济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莆田农业信息网”在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业的交流体系逐步完善和提高,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网更容易获得相关农业信息,农业信息化的优势也逐渐凸显。需要清醒认识的是,目前莆田农业信息化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分析解决的办法。农村的资金投入还不充足,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甚至个别地方很落后,农业的信息化得不到农民的响应,失去群众基础,农业信息化的开展就失去了意义和目的。另外,莆田的农业信息化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信息资源的整理开发和涉及的范围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农业信息,不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急需加强,生产环节的孤立与脱节使得有关农业信息缺乏时效性。除此以外,对农村的贫困面貌认识不够充分,交通和信息的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农业信息化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效不大。 二、加快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理顺体制,明确机构,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相关政府部门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机构需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监控和规划,推广和建设农业信息化,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加大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同时,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上的重大举措,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通过这种结构上的调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另外,与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对农业信息的准确掌握和采集,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部门加强对体制、机构、意识等方面的重视,农业信息化将会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实施起来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才会容易处理和解决。(二)抓住国家实施“金农工程”的契机,加大农业信息投入力度,强化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金农工程”加大农业信息的投入力度,带动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同时“金农工程”是一个公益性的工程,广大农民也将从中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政府部门改变原有思路,寻找突破点,建设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配套一批必要的网络通讯设备和网络办公系统,促进农业相关部门对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加大农业信息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将农业信息的覆盖面扩大,让更多农民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的便捷性。(三)开发与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农业信息缺乏综合整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相关部门应依托新技术的信息手段,建设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更好地对农业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农业信息的利用价值大大提高。同时,与农业相关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和完善交流沟通的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优化农业信息系统,开发和整合农业信息资源。针对实际信息,农业部门提供必要的、实用的科技和信息指导,让农业信息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质上的收入。(四)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重视程度,通过培养和教育一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相关农业站需要定期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农民的网络运用水平,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使用能力,让农业信息的队伍建设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农民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需要自我的努力学习,还需要相关农业信息机构的技术培训,与农业相关的部门转变原有的思路,把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当做重要任务来完成,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草草了事,这样既不能保证技术培训的教育质量,影响了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又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广泛开展。 三、结语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上的重要任务。从莆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来看,并不理想,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政府需要大力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使得农业信息化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多媒体大数据分析与搜索 现代社会中,大数据来源丰富,使得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在智慧城体系中,监控视频是体量最大的大数据。基于此,我主要分享媒体大数据的三个挑战问题。第一,存不下,24小时产生的数据量积累得很大。第二,看不清,用眼睛看,横看竖看,还是看不清楚,可能有时候都要猜来猜去,还需要很有经验的人才能看出来大概。为什么?存的时候做了压缩,压缩时不知将来作何用,为了节省存储量,压得太狠了,再把它解开时基本看不清。第三,找不到。现在摄像头到处都是,摄像头拍到了,但是不是想要找的?不知道,即使看清楚了,一跨摄像头也就找不到了。所以摄像机网络跨摄像头搜索问题也是个难题。 超高效视频编码 解决压缩问题 第一个挑战,我们想办法找到最高效的编码来应对这个挑战。视频流是图像序列,在每个单独的图像里是有冗余的,通常叫“空间冗余”。相邻的像素或图像块会有一些相关性,这些相关性即是“冗余”,这种冗余可以通过滤波器的算法进行估算。如果参数对了,就可以用它去做预测,继而找到一些更简洁的表达方式,不需要那么多比特就可以压缩了,这就是空间冗余。其次是“时间冗余”,即一个图像序列,第一帧和第二帧有很多是连续的,背景几乎是一样的,它有很多东西是重复的,这个重复的就是冗余,我们管它叫“时间冗余”。第三种是“感知冗余”,行业里的人把它叫“编码冗余”。比如26个字母要怎么表达?给出8个bit或7bit,每个字母给的bit是一样的,学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这种分法是不科学的,应该怎么分?按照它的信息熵来分,图像也是一样,每个像素表达的亮度、颜色在每类里分布不均匀,最好把出现概率高的那些单体给它比较短的码,把出现概率低的给长码,统计上面就会比较合理,对此我们称之为“熵编码”。如果这三种用好了,就有办法把图像或视频完美地压缩下去。 现在图像压缩实际达到的现状和理论有很大差别,但同时空间也很大。到现在为止,编码技术离理论上限大概还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空间可以改进,因为在数学上我们很容易证明理论上限,若干个上限中可以取最低的上限,就很容易计算出有多大空间可以继续改进。这就是为什么视频编码领域这些年还在不停地发展,并且,每十年编码效率就会提高1倍。 在这样每十年翻一番的情况下,算法变得更复杂了,计算的复杂度换取了编码的效率。当然,这里有很多新的算法,以前因为硬件比较贵,不能让编码的器件成本太高,所以有些算法还行,只要算法太复杂就基本不用。现在不在乎这个,因为集成电路发展以后,算法愈来愈多,编码放进去后视频效果会越来越好。针对监控视频我们会有更好的方法,使它的效率更高。 从编码的角度,去空间冗余、去时间冗余和去编码冗余这三种技术可以把视频流里的冗余去掉,这三种技术包含了许多算法,有变换、滤波、运动补偿、熵编码等。去空间冗余最主要的工具是变化,把时域变到频域上再进行处理,对于空间的冗余主要是采用预测编码的方式去除,对于感知主要是通过熵编码去除。 面向对象检测、跟踪与识别解决模式识别问题 第二个挑战,对象检测、跟踪识别挑战。模式识别率再高、人脸识别再准,识别的准和不准取决于算法的好坏,还取决于在编码那端能不能提供支持。以往这两个系统像轨道一样完全平行,我们希望编码和识别能合作,把中间那堵墙翻过去或者拆掉。怎么拆掉?编码时要考虑怎么办。现在我们提出个支持是ROI(Region of Internet),就是编码时识别出来哪个区域可能是识别要用的区域,把这个区域定义成感兴趣区域,对于感兴趣区域要描绘出来,现在语法里对感兴趣区域有专门的描述,除了这个区域以外还包括其他的,比如GPS信息、摄像机参数信息。有了这个以后,在后面编码时,会针对编码参数进行调整,ROI区域压得轻一点,这样关键的信息丢失的会少一点。 有了这样的知识,可以用它架构友好的智能监控识别体系。现在即使有个算法很好,比如266,它编码的效率和AVS2是一样的,我说那也不行,为什么?因为你压完以后还有解,解的时候才知道哪个地方是可识别的。现在压的时候就知道哪个东西有用,哪个东西没有用,有用的可以压得轻一点,这样构建分析架构,底层是完全的视频流,视频流上面可以构架一个区域描述,不是有ROI么,这个“R”就是Region,根据区域描述,若干的区域构成个对象,它们的关联就可以构成事件,只要处理能力足够强,我就把这个东西表述出来了,这对识别非常有用。 以大规模视觉搜索 解决跨摄像头搜索问题 第三个挑战,跨摄像头怎么办?我们可以对跨摄像头的数据进行矫正,然后再进行一些后续的工作。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已经开始做了,比如我们试验室学生搭了一个系统,你在北大校园的一个地方走,其他几个框是别的几个摄像头,从一个摄像头跨到另外一个摄像头的时候,现在有一个专门技术是再认证,一个人在一个摄像头里出现过,当他出现在第二个摄像头的时候,就可以被识别出来。因为有时候可能不是正脸,靠人脸识别已经不管用了,就要靠颜色、身体、步态、外形等综合识别。 要做好这个系统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是能做到大规模的搜索。大规模的搜索这一块我们组有个很好的工作叫CDVS,它可以用很少的特征去搜索你要的东西,比如我用手机拍一张照片或者拍一个景色,拍完以后传送到服务器,搜索后会告诉你拍的是哪里。这个过程它需要你的特征选得非常好、非常准,然后有代表性,这样才能搜索得比较准。 可以用一组特征,这组特征我们把它命名叫“CDVS”,CD是一个紧缩的描述词,就是面向视觉搜索的紧缩描述词,这也是在国际标准化框架下面做的。前一段时间有个多媒体描述标准是MEPG7。 这里面的关键技术,一个是选择特征点,然后是选择特征,把这些特征进行聚合、压缩、进行点压缩,最后变得非常小。举例来说有多小,比如你照了个照片,这个照片有三、四兆大的尺寸,我们从中提出来大概500个bit,连1k都不到,就可以进行搜索了,最高可以到16k,16k检索的效率就更高,我们判断特征好不好是用召回率来判断,我们都希望召回率达到90%,低于90%就认为这个特征没有选好。什么叫召回率90%?我用完整的照片到库里搜出来的东西,和我用521个去搜,是不是有90%都在我搜的100个里面,如果是的话那你这个特征是可以的,这是一个准则。 后台的技术会涉及到数据压缩、计算机视觉特征提取以及机器学习和视觉挖掘。和特征、视觉有关的主要是局部描述,模式识别里有个非常好的描述词叫“SIFT特征”,它可以保持平移不变、旋转不变、伸缩尺度不变等。但是这个特征也有问题,一个是专利问题,另一个是耗费存储比较大,耗费计算时间比较大。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综采工作面大数据分析初探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与思维产生变革性影响,深刻改变着商业及各个领域的面貌,“大数据”日渐成为各行业创新的助推器。作为煤炭行业也同样顺应时代,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行,那么综采工作面又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充分体现,更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管理系统,当前国内综采工作面复杂,数据记录不完善、分析不统一,对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支护形式等的选择不能达到最优化,所以综采工作面的大数据分析尤为重要。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 数据分析 1.引言:本文主要从综采工作面大数据的支撑下如何选择综采“三机”(三机指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展开探讨,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经验类比”上,而应开发研制综采设备选型的大数据系统,避免在选型设计中受决策者个人偏见或感情色彩的影响。同时还要对系统中的主要环节进行动态优化设计,使其设计参数与实际运行参数得到统一。目前的综采工作面“三机”选型设计还是以“经验类比”为主,虽然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2.综采工作面大数据分析影响着综采“三机”的合理配套选择 2.1 采煤机的机型选择 采煤机机型选择之前要考虑一下数据:首先考虑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综采工作面内断层断距、走向、煤层倾角、煤质硬度等判断是否具备选择采煤机的条件,在地质条件适合综采的情况下再考虑其他因素如采高、每月计划产量、每刀生产能力、截深、功率、牵引方式,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采高、截深、牵引速度以及工作时间利用系数。采高由滚筒直径、调高形式和摇臂摆角等决定,滚筒直径是滚筒采煤机采高的主要调节变量,每种采煤机都有几种滚筒直径供选择,滚筒直径应满足最大采高及卧底量的要求。截深的选取与煤层厚度、煤质软硬、顶板岩性以及移架步距有关。截割速度是指滚筒截齿齿尖的圆周切线速度,由截割部传动比、滚筒转速和滚筒直径确定,对采煤机的功率消耗、装煤效果、煤的块度和煤尘大小等有直接影响。牵引速度的初选是通过滚筒最大切削厚度和液压支架移架追机速度验算确定。牵引力是由外载荷决定的,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煤质、采高、牵引速度、工作面倾角、机身自重及导向机构的结构和摩擦系数等,没有准确的计算公式,一般取采煤机电机功率消耗的10%~25%。滚筒采煤机电机功率常用单齿比能耗法或类比法计算,然后参照生产任务及煤层硬度等因素确定。 2.2 刮板机的选择 在选型时要确定的刮板输送机的参数主要包括输送能力、电机功率和刮板链强度等。输送能力要大于采煤机生产能力并有一定备用能力,输送能力应大于采煤机的最大生产能力,一般取1.2倍;电机功率主要根据工作面倾角、铺设长度及输送量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刮板链的强度应按恶劣工况和满载工况进行验,要根据刮板链的质量情况确定链条数目,结合煤质硬度选择链子结构型式。 2.3 液压支架的选择 液压支架的选型就是要确定支架类型(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支护阻力(初撑力和额定工作阻力)、支护强度与底板比压以及支架的结构参数(立柱数目、最大最小高度、顶梁和底座的尺寸及相对位置等)及阀组性能和操作方式等。此外还要考虑矿井采区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及地质条件数据,依据不同类级顶板选取架型。 液压支架具备最基本的特点是(1)要顶得住:它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要适应直接和老顶岩层移动所产生的压力,使控顶区的顶板下沉量限制到最小程度;(2)要移得走:它的结构形式和支护特性要适应直接顶下部的岩层冒落特点,尤其要注意顶板在暴露后未支护下的破碎状态,要尽量保持该处顶板的完整性,支架底座的比压要适应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以防止底板松软而使底板下陷不能移架。 2.4 “三机”合理配套选择工程复杂 从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的选型参数中看到,综采设备的合理配套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生产能力要求采煤机生产能力要与综采工作面的生产任务相适应,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大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液压支架的移架速度应与采煤机的牵引速度相适应,而乳化液泵站输出压力与流量应满足液压支架初撑力及其动作速度要求;满足设备性能要求输送机的结构形式及附件必须与采煤机的结构相匹配,如采煤机的牵引机构、行走机构、底托架及滑靴的结构,电缆及水管的拖移方法以及是否连锁控制等。输送机的中部槽应与液压支架的推移千斤顶连接装置的间距和连接结构相匹配;采煤机的采高范围与支架的最大和最小结构尺寸相适应,而其截深应与支架推移步距相适应。如果综采没有大量数据的支持,“三机”的合理选择无从下手。如下图三机配套关系图(见图1) 3.综采工作面大数据分析的意义 3.1 经济效益方面 工作面生产前期需要决策“三机”选择,不同的决策者往往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考虑设备,这样在缺乏综合数据分析下往往造成“三机”设备不配套,不仅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短时间内不能满足高产高效,又影响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3.2 安全生产方面 井下作业条件特殊,尤其是工作面,时刻都面临着危险,如果没有工作面大量数据分析的支持,错误的选择“三机”,不能很好的配合工作,这样很可能会造成液压支架支撑不住顶板压力而造成顶板事故,工作面进度跟不上可能会诱发火灾、一氧化碳等事故,还有“三机”的机械故障也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等等。 小结 综采工作面既包括包括静态因素,井下温度、顶板淋水、顶板松软、底板松软、断层、瓦斯、煤层厚度、倾角等是静态因素,又包括动态因素,顶板状态随着采煤速度、采高以及支架的状态随时变化,顶板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受采动影响活化上部断层、岩层等等,大量的数据需要综合分析,才能总结出本地区综采工作面综采“三机”配套设备的形式、型号及技术特征,并提出了三机配套优选方案及注意事项,而在实际生产中,即使采用相同综采设备的不同工作面或不同矿井,其实际生产能力和全员效率可能有较大差距,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即使选择生产能力很高的配套设备,也远不能达到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的三机选型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具备什么档次的开采条件,就选用相应档次的配套设备。 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选型正确、先进配套、合理的“三机”选型,大数据分析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数据分析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质学、岩石力学、采矿学、机电和机制等多门学科以及各种现场数据,这就需要我们煤炭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将工作面大数据分析应用到矿山行业,减少辅助作业环节,提高集中生产化的程度。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公有云及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公有云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公有云及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了设计与研究。 【关键词】公有云 平台设计 大数据 1 项目背景 1.1 公有云平台技术背景 从部署方式来看,云计算一般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大类。其中公有云是指运营者建设用以提供给外部非特定用户的公共云服务平台;私有云平台仅为单一客户提供服务,其数据中心软硬件的所有权为客户所有,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在设备采购、数据中心构建方面做定制,并满足在合规性方面的要求。 1.2 国内发展趋势 包括中央电教馆在内的国内各大政府机构和省级政府,都在致力或倾向于将大型应用类业务向社会公有云/混合云转移。谋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及时服务和更安全环境的云平台托管,是当今信息化系统服务的发展趋势。寻求广泛的服务托管、安全托管和运维托管是大势所趋。 1.3 天津市教育数据资源中心的现状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期建设,随着信息中心工作的不断发展,当前数据中心的数据量比“十一五”翻了两番,运维工作量更是翻了数番,这对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安全运维能力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目前,中心机房和工大机房的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结合国际和国内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单靠单个IDC数据中心已经难以满足未来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参照中央电教馆等云平台系统运维模式,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建设的混合云解决方案,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协助完成“十三五”各类海量资源类系统的承载工作,进一步助力我市教育系信息化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 项目目标及分项需求 2.1 项目建设目标 本方案拟建设如下混合云模式:即由天津市教委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IDC机房构建未来各类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数据分析和统计平台,由公有云企业提供公有云业务承载空间,负责提供海量视频和图片文件优化存储、对外、信息安全和数据灾备服务。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需提供不少于三个异地灾难备份数据中心,提供24小时不间断同步和异步灾备服务。 2.2 云平台服务需求 云平台提供方应该参照本需求,提供整体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包含云主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简单缓存服务、负载均衡、内容分发网络、对象存储、大数据平台服务、多媒体平台服务、云安全服务、带宽等方面。 相关术语如下解释: 云主机: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用户无需提前购买硬件,即可迅速创建或释放任意多台云服务器,有效降低IT成 本,提升运维效率,为用户快速构建稳定可靠的应用,降低网络规模计算的难度,使用户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 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中的非关系型数据库,通常情况下指支持NoSQL的数据库服务或者云数据库,提供高效、实时、稳定的数据检索服务。 大数据平台服务:通过对数据收集、存储、变形、分析等过程,结合公有云分布式并行计算集群、机器学习集群、数据仓库联机分析集群实现数据智能推荐、应用定制开发、在线报表等需求。 3 项目建设技术路线及实现手段 3.1 公有云平台技术路线及实现 公有云厂商核心基础架构需具备10年以上的技术积累,需有上万名国内顶尖技术专家,并具有多款国内领先互联网产品的经验。公有云厂商需在数据中心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大数据处理能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领先的技术能力和平台。 3.2 上线安检服务技术路线及实现 根据上线安检服务需求内容,制定内容检查清单,逐一进行核对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上线。 3.3 多网络带宽服务、CDN服务技术路线及实现 当用户访问天津教委云平台时,浏览器将DNS域名解析请求发至本地DNS,本地DNS如果有缓存结果就直接返回IP,否则解析请求最终会到达CDNDNS服务器,它会根据本地DNS IP返回一个离用户最近的CDN边缘节点的IP给用户。 4 项目部署与实施 项目建设、系统部署和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如表1。 5 验收指标 验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验收内容一般包括软件验收(按功能要求的可执行软件、开发计划文档、 详细设计文档、质量保证计划、设备相应附件、设备运行、网络运行等); (2)验收评测工作主要包括:文档分析、方案制定、现场测试、问题单提交、测试报告; (3)验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度、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可扩充性、兼容性、效率、资源占用率、用户文档; (4)文档验收标准一般包括:文档完备性、内容针对性、内容充分性、内容一致性、文字明确性、图表详实性、易读性、文档价值等; (5)软件、硬件验收标准要符合国家和相关标准。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破解多媒体大数据分析难点 智慧城市建设中,尽管我们布设了很多摄像头,但在多媒体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理论、系统、技术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不同层面的数据资源获取、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应用于医疗卫生,能够实现精准医疗;数据应用于教育行业,可以实施个性化教学;而城市监控数据为城市管理者所用,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改善民生服务。 目前,以北京为例,覆盖全城、多点布局的摄像头数量达2000万之多,而这些摄像头捕捉到的数据信息往往是在“睡大觉”。一般1~2个星期、最多1~2个月为一个周期, 过往信息就会被覆盖掉。 如何从这些信息中抓取有用数据、扔掉无用数据,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难题。这类音视频多媒体数据要真正实现有效应用,面临三大挑战,即“存不下”、“看不清”、“找不到”。 优化编码技术研究 这三大挑战背后对应的技术问题是指我们的编码算法技术还有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一方面,随着摄像头数量不断增加,获取的信息量不断增长,可能导致“存不下”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计算机识别图像与我们人眼看东西不同,需要较高的清晰度。目前,我们城市摄像头的数量基本已达到5米或10米一个,但人脸识别率还是较低,就存在“看不清”的问题。此外,摄像头物理参数的不同也会导致出现这一现象:我们肉眼看某人从A点走到B点,A点摄像头捕捉到这个人,但到了B点可能就“找不到”了,这就存在跨摄像头搜索的问题。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需要三种不同的技术来应对它。 针对“存不下”问题,我们需要从更新编码技术这个思路去寻找破解之道。高效视频编码是应对这一问题的直接技术手段。因为数字视频其实是一个数字图像序列,数字图像表现的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处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数字图像序列中有三类信息冗余,一是时间冗余,二是空间冗余,三是感知冗余,当然也有知识冗余等其他冗余。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冗余挤掉,就能更有效地压缩数字视频。 针对不同类别的冗余,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论上,我们通过矩阵运算或通过矩阵分析可以找到视频编码的上界即最大压缩程度。例如,针对2000×2000像素这样尺寸的图像,理论上我们能压缩2000倍,即压缩到2000:1,但实际上我们能做到的是600:1,中间还有很大空间,需要采用各种不同技术来突破。 编码技术变革 1993年第一代编码技术通过优化能把高清视频压缩到了1/75,2003年第二代编码技术把编码性能提高了一倍,2013年有了第三代编码技术,压缩能力又提升了一倍。以此类推,2023年将产生第四代编码技术,其压缩能力将达到1/600。我们把这种规律视为编码领域的摩尔定律,十年性能翻一番。 其实,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编码技术,都是遵循最基本的编码框架结构,即从视频信号进来,切成块变换处理,再进行滤波运能估计。但基于这一架构,编码性能却能十年翻一番。如何实现?主要是采用多种数学工具,如预测编码、算术编码等,或者多种工具混合利用使得编码效率不断提升。通过观察分析,我们看到,在三代编码技术不断演变过程中,真正的变化是在预测与运动估计这一项上,每一代都不一样。这也会给我们提供启发,为寻找更高的编码效率,预测与运动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那么,为何预测可以得到更高的编码效率?因为预测主要解决的是空域冗余,随着时间推移,它一帧一帧往前处理。我们知道图像处理中很多东西不变化,这些不变化有效利用起来,就能获得较高的编码效率。 以监控视频为例,一般而言,在会议活动中,演讲人只有身体会偶尔摇动;在自然环境中,整片森林除了每天光照变化、叶子生长变化,其他都基本不变。因此,如果针对这些不变的因素实现建模,就能获得很高的编码效率。 因此,针对视频监控应用,我们提出了背景建模技术,通过背景建波计算出背景模型,之后做预测时,用这套模型去做计算效率就会很高。在国际三个主流编码技术团队中,中国技术团队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较大贡献,并已有了实际应用。 AVS2有效提升编码效率 从性能上来看,以数字视频广播应用为例,中国超高清标准AVS2与目前H.265标准性能相当,而以监控视频应用为例,AVS2标准相比H.265标准,性能为\41.77%,即码率节省了41.77,性能提升了一倍。 对于监控视频而言,AVS2已经迈入新时代。 2015年1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计量检测中心针对AVS2标准和H.265标准专门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并得出这样的结论:AVS做超高清视频很有优势。对比视频编码标准HEVC,图像质量下降的平均值是:AVS2为2.9%,HEVC为3%。一般而言,下降的值越低越好,这也表明了AVS2的优势。 目前,已经有一些主流企业开始布局,准备用AVS2进军全球市场。而AVS2能够有效提高编码效率和精度,能够应对我们提到的第一个挑战――“存不下”。 针对“看不清”即识别不准这一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产生编码和识别编码是完全平行的两套,彼此不通气。通过背景建模技术,可以在编码时把前景测出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分析、识别、提取。具体如何实现?以监控视频码流为例,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由两个码流构成的,一是背景码流,二是前景码流。测出前景后,我们可以处理、识别,并且跟踪分析我们关注的对象。基于这个想法,AVS2也就支持感兴趣区域(RCH),就是语法里面对前景手段你可以对其进行描述,这种描述可以采用特殊参数的编码,背景一次性接过去就可以。基于这样的构建我们可以很好地识别编码模型,从感兴趣的区域可以得到对象,根据对象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失去关系时构建的时间,我们可以在编码的同时做运动分析、目标检测、对象行为分析等。 传统的方式下,识别时我们需要在视频流上找,但是通过背景建模技术,任务就变得简单很多。我们只需要知道背景是什么,就很容易把前景表述出来。AVS2国外版命名为HE1857,基于这一标准,可以对感兴趣的区域提取对于对象的表达,对动作和行为检测等。 针对跨摄像头检索“找不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CDVS(即紧缩描述式)技术。我们要想办法达成这些目标:描述能力强、紧凑,检索较快,特征规范化。这里面涉及到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最核心的就是兴趣点提取和表述,一开始我们用的是(SIFT)特征,也是近期最好用的一个特征。 但(SIFT)特征在具体使用中有很多问题,后来我们对其做了改进,改进之后的效果比较好,所以我们把这一特征又分成局部和全局。改进的倍数CDVS比SIFT好三倍,特征大小好一百倍。针对一千万幅图像库进行搜索,采用CDVS只需要500毫秒就能完成搜索,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在一千万张图片中去找一张图片,半秒钟就能解决问题,搜索速度非常快,这只是在英特尔CPU上面就可以做到的。 总的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你要考虑多媒体大数据分析的时候,有三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一个压缩问题我们可以通过AVS2去应对,当然你可以有其他的办法。第二个模式识别问题可以通过支持感兴趣区域的AVS2、面向监控的AVS2来解决。第三个跨摄像头搜索、视频搜索问题,其实可以用CDVS这一标准去解决,当然也有其他更好的技术来解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尽管我们现在装了很多摄像头,但离具体的应用还是有一段距离,所以需要理论、系统、技术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协同,才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探究 【摘 要】人类已经步入到信息化时代,大规模的数据信息传递业已被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等形成的差距条件不见了,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可以为各个组织带来更大价值。本位分析了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数据分析的相关理念。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理念 前言 国内外在信息技术领域突飞猛进,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大规模的信息与数据信息借助移动互联设备、互联网、社交工具、云终端以及物联网等进行传递,人类业已步入到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大批量传递对各个组织的决策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大数据概述 1.大数据的定义。如今人们尚未就大数据的概念取得一致意见,主要存在着下列三种看法。首先,它指的是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分析、整合大量数据,并获得举足轻重的信息汇总成果,为用户提供相关资讯。其次,认为大数据指的是一台计算机,其处理能力比较强大。第三,它指的是在限定时间内拆解与分析数据中的相关信息,获取关键信息的信息处理技术。 2.特点。第一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能够汇集全部数据与信息,以互联网方式连接绝大多数领域,以信息劳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是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大数据时代朝着纵深方向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业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整理、储存、融合与处理大数据方面都出现了较大变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是大数据是公开的,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能够公开所汇总的信息与数据,将诸多领域交换以及运用这些信息。既能够确保数据用户的相关隐私,也可以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环境的优势,满足人们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领域的需求。第四,体现出强烈的动态性。人们可以从大数据处理的结果中得到关键性的信息,然而外部环境随时都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且任何时间都会形成诸多信息和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具有强烈的动态性。 二、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探究 1.挖掘数据价值的理念。以匹配广告为作为研究事例,重点涵盖了两种类型的数据,首先是广告库,它涵盖了广告库与相关广告的具体客户信息。这种方式适宜于运用在传统类型的数据库中。其次是顾客观看了广告后的相关行为。人们可以有效地结合上述两种数据,借助相关算法来表现其价值。在具体实践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信息与数据分析的优势。可以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与信息,借助群体行为、群体智能技术,将其与以往顾客的具体使用效果做出比较和分析,采取相关的信息反馈机制,向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数据与信息,或者是查询与搜索相关信息。 2.深层处理与去伪存真的理念。在具体数据分析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数据分析流程,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层处理以及去伪存真。大数据业已运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间发生着相应的转化,逐步取代了传统形式的信息数据处理方式和技术。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将搜集到的多种复杂信息变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合,在具体的整合分类中,剔除完全不具备实用价值的信息,深层次处理余下的信息与数据,将获得的处理结果转换到具体运用中。受到了大数据背景的强烈影响,庞大的数据规模非但会影响数据的具体处理结果,反而会为用户带来更具有价值的信息。且在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要逐步搜集与积累相关数据。 3.把握数据分析的相关变量。之前的数据分析技术均是先假设相关变量,然后对相关结果实施线性分析。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规模非常小,处理方法也比较简单。然而,大数据背景下,出现了庞大的数据规模,只采取线性处理技术来处理与分析显得不太现实。计算机和大数据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数据的数量和相关变量持续变化,然而这些变量是明确的、有规律的,不必再假设相关变量,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就可以获得所需结果。 4.合理地运用统计学思想。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抽样分析不能满足大数据分析的要求,应该采取统计学思想,更新抽样理念,将总体当作样本,探讨与某物有关的全部数据,不再依赖极少数数据样本,如此方能充分地把握事物的具体变更与发展过程,有效地处理数据表露出的相关信息。更倾向于从纷繁芜杂、不合乎常理的信息与数据中把握事务的具体状况,进一步理解数据分析的严谨性,而不再局限于只追求精确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网络的彼此联系,不必把握反复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处理相关数据,更准确地反映数据变更背后的真实状况。采取统计学思想,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与数据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分类处理,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具体变化情况,为人们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语 大数据涵盖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实施规模化的处理和收集活动,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流;数据分析理念可以进一步阐述世界、感官享受以及物质领域中的复杂网络关系,借助数据挖掘等在内的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与处理,使相关数据结果有效地契合实际状况。为人们满足实际需要而进行数据分析与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指导风景园林研究方法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城市已变成“信息城市”拥有更高覆盖面和高精度的、即时且多维的数据正在改变我们对城市复杂性的认识方式,并带来新的契机来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在新的数据环境下,对现有的风景园林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种数据增强的分析方法和工作框架。风景园林专业中传统的设计分析框架来指导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远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时展。传统的设计分析架构中如历史文脉分析、竖向分析、区位分析、功能分析等从大数据概念的角度去看其分析内容以及分析数据来源都是极其匮乏片面不能反映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问题。单从传统分析框架中数据来源数量的单位是家用电脑常用单位MB而大数据分析所提供的数据量是以PB到EB反映了数据来源质的飞跃,而分析内容因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人们的参与体验增加传统的单方面区域功能分析以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分析内容应当更加以人的视角来做分析所做分析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景观分析、研究方法。 解决问题途径 新的数据环境下对风景园林分析体系是一种定量认识,并体现为4个方面的变革(空间尺度、时间维度、研究单位、以及研究方法)这些变革促进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变革,并提供了一个民主公平开放的公共平台。将大数据应用到风景园林分析中首先应明确所分析内容类别种类,其次根据从所分析内容删选整合出大数据中有用信息并将其数字化这些数据包括传统数据以及动态数据,再通过科学分析法对分析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建模输出可视化成果【2】。通过成果分析、情景假设又将有所调整各项分析成果将在比对中得到最终检验。 大数据分析内容制定方法 随着信息互联网普遍率增高人们可以轻松分享各类信息这对风景园林设计分析的开拓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分析中最小单位可以统计到个人,以及每个人的思想变化对待不同问题的看法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提供。这些就可以大大的扩展风景园林分析的内容可以从人视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以区域空间功能上单方面的片面分析。所以其所分析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性多元性,这对设计分析的内容是具有变革性的影响,因为设计师设计的好坏需要接受民意的考察,再根据民意最关心的设计内容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分析内容的选项所以每一项分析内容都是根据实践而得来的。实地调研也不会掌握全部数据,但是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情况,借助大数据分析指导风景园林设计具有针对性、多元性同时因互联网具有即时性其所分析的内容也具有即时性客观性。 大数据信息来源筛选方法 地球外围轨道上的遥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配有三维激光扫面设备的无人机,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便携式数码照相机,全球将近20亿的智能手机用户【1】。在今天大量涌现的城市数船不仅是可供分析的新材料, 更是探知未来方向的共具。大量来自云端的历史数据和即时的关于景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大数据,为我们有效的设计以及管理景观带来无限景观数据的机会。但是必须清楚这些量的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因为数据本身并不系统均衡而带有偏差歧视。其次数据如此之多有用信息如同珍珠埋藏在泥沙里。第三数据信息最多只能反映当下告诉我们过去的状态,并不能告诉我们未来。因此我们必须要理性看待这些海量数据,突破传统数据统计的方法处理这些数据最终帮助我们在景观设计时借组有用数据分析进行科学的设计。因此我个人总结出大数据结合风景观园林设计几点意见和创想。 首先我们需要在风景园林定量研究中流理一种价值伦理。风景园林研究的的成果, 特别是可视化成果帮助设计更加理性准确快捷,其外表给他人一种可争辩”的印象。然而一个看似客观的数据, 却也十分容易被其他目的利用而塑造一种权威 。 因此,对于数据分析的应用需要更多的基于社会学的思考, 以明确不同数据定量分析服务的主体是谁, 目的是什么 。 其次,我们仍需警惕定量分析的滥用有可能导致一种庸俗。数据无法驱动所有的风景园林设计活动,许多时候定量分析和定性存在角力。定量研究中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单位统一性关注于实证的研究。但这就存在一些解释力不足的维度,比如环境美学方面定量无法用数据准确性阐述美的观点,这是也就需要定性具有一定感性的介入。 大数据整合分析内容可视化方法 将收集到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对于风景园林分析问题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分析结果将完全打破传统区域空间功能简单的分析。而是第一次站在人的视角看待分析结果,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区域内人们对景观要素的兴趣点、通过谷歌地图近几年内区域内路况程度、以及区域内城市扩建面积增大对于村庄的影响、或通过社交评论平台人们对于建成景点的关注程度等等的分析成果都是对原有传统分析的突破。 但对于基于大数据新的分析结果应用于分景园林分析需要有突破原有在整合数据是观念才能适应于分析整合大数据的观念思想。传统的数据分析思想应做三大转变,一是转变抽样思想,大数据时代,我们面对的数据样本就是过去资料的总和,样本就是总体,通过对所有与事物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既有利于了解总体,又有利于了解局部。二是转变数据测量的思想,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芜杂,不再追求精确的数据。我们应该接受纷繁芜杂的各类数据,不应一味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以免因小失大,比如都对于城市某条道路路况分析不能只单纯调研近期路况而查看近10年这一带的路况。三是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由于数据规模巨大"数据结构复杂以及数据变量错综复杂,预设因果关系以及分析因果关系相对复杂于是在大数据时代分析数据不再探求难以琢磨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 结语 信息城市的复杂性迫切地要求不同以往的解读方式, 以确保不同规划设计手段干预下的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的数据时代到来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的契机。借助于大数据分析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工具理性在城市中从人的角度定量理性研究展现出了其巨大的潜力,并直接颠覆了传统设分析问题价值看法。大数据时代总结出一套从问题中筛选出分析内容,再通过大数据中有用信息筛选后进行可视化成果研究的科学套路流程,这为大数据分析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大数据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为医院带来了海量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利用、分析,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能为医院管理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本文从临床信息数据分析出发,在资源配置、医疗监管、临床决策支持、健康体检分析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应用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医院管理;应用 1 概述 根据卫计委公布的数字,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门诊和住院)达到67.7亿人次,其中三级医院达到12.1 亿人次。这些医院信息数据量十分巨大,它涵盖了患者的人员信息、诊疗信息、用药信息和费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又为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医保控费标准制定、临床路径和药品研究及精准医疗提供了数据基础。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分析、挖掘出其中隐含的信息,并加以应用,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及保健,帮助医生找到更好的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帮助医院决策者调整策略、减少风险,降低医疗费用等需求方面,将是未来医院面临的挑战之一。 2 大数据的产生 当前大多数医院都已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各专业的医疗信息以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于各子系统中,如HIS、LIS、EMR、PACS等。 医院信息主要包含HIS(医院信息系统)和CIS(临床信息系统)两大系统中。HIS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的经营管理与查询业务,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包括门诊收费、药房药库、住院收费、人力资源、财务查询等。CIS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患者的临床医疗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门急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电子病历系统(EMR)、护士工作站系统、护理病历系统(N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实验室系统(LIS)、药物咨询系统等。 2.1数据量的计算 2.1.1业务交易规模计算 按中等规模二甲综合医院测算,医院预计的日均2000人次,如平均每人次在挂号、医生诊间、收费、医技科室等16个科室各发生1笔业务,则每天的业务量就是:2000×16×1=3.2万笔。门诊部分信息系统按每业务数据库交易数10计算,则每天的数据库交易数为:3.2万×10=32万次。 假设医院住院患者400人次,每人次主管医生、护士或会诊医生各发生20笔业务,药房、收费、手术、麻醉、医技科室等各发生3笔业务,则每天的业务量就是:400×3×20+400×18×3=4.56万笔。住院部分信息系统按每业务数据库交易数10计算,则每天的数据库操作数为:4.56万×10=45.6万次。 由上,总的日数据库交易次数是:32万+45.6万=77.6万次,则10年的交易次数为776万次。 2.1.2结构化数据量计算 以二甲综合医院门诊量2000人/d,住院量400人/d计算。 每门诊人次含挂号收费信息、处方信息、检查信息、输液信息、处置信息、门诊病历信息等系统数据估算量为0.1M,则每日门诊数据量=0.1M×2000=200M。 每住院人次每日含收费信息、医嘱信息、护理信息、药品信息、检查信息、输液信息、处置信息、住院病历信息等系统数据估算量为0.5M,则每日住院数据量=0.5M×400=200M。10年总数据量为(200M+200M)×365×10=1.46TB。 2.1.3医学影像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计算 以二甲综合医院门诊量2000人/d,住院量400人/d计算。 如门诊25%患者平均每人次在医学影像科室-X线、MRI、CT、心电、超声、胃肠镜、病理等部门进行图像采集1次,平均数据估算量为:5MB,则每日门诊数据量=5MB×1×2000×0.3=2500MB。 如住院20%患者平均每人次在医学影像科室-X线、MRI、CT、心电、超声、胃肠镜、病理等部门进行图像采集1次,平均数据估算量为:5MB,则每日门诊数据量=5MB×1×400×0.2=400MB。10年数据量为(2500MB +400MB)×365×10=10.6TB。 以上二甲综合性医院10年结构及非结构化数据量总和为1.46TB + 10.6TB = 12.06TB。 2.2大数据的可用性 2.2.1大数据静悄悄的躺在各自系统的结构中,除了定向的查询,几乎没得到好的使用。能否将这些大量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把这些以结构化形式存在的数据准确地识别,并且赋予他们词、词组和数字等逻辑关系,将是推进大数据分析的关键。这种全结构化的数据库由于覆盖信息面广,数据结构程度高,可以按照患者、药剂、检验、检查和管理的不同需求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制定医疗提高服务。 2.2.2数据本身不直接带来价值,对于数据的应用来说,最终的产品不管是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还是医保控费系统,能否得到临床一线工作者和医药经济学家的认可,是区分产品优劣的关键点。 2.2.3达到一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率,打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孤岛。单一系统的数据虽然有价值,但是由于它不能反应出连续的医疗记录,往往不能作为决策参考二次利用,这时如能取得多个系统的数据进行协作分析,提升医疗数据分析变现的可能性。 3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通过分析临床信息数据,运用相关数据挖掘算法和统计学知识,从数据中挖掘出潜在有价值的诊疗模式、决策知识,帮助医生找到更好的诊疗方式和临床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帮助医院决策者调整策略,做出正确决策。 3.1分析患者来源,调整资源配置。根据患者的就医记录大数据,分析出患者就诊时段,相应的该时段就诊患者的诊断、年龄层、性别、同药理药品使用量、复诊次数、复诊周期等来确定相对患者属性,并针对这些属性,按正态分布进行医疗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按诊断配置医生,按用药做好药品准备,按年龄层、性别调整服务细节,按复诊人群自动分配诊间等,从而达到相应服务资源在各个层面的投放。 3.2大数据用于临床决策支持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医生输入的诊断、医嘱、处方等,将其与临床知识库相比较,从多个属性上比较其差异,从而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如用药辅助支持系统。通过部署这些系统,医院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率和差错。 大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识别医疗影像(X光、CT、MRI)数据,将相近或相识的图像进行对比,并将其他的医疗影像诊断展示出来,从而给医生提出诊断建议。 3.3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发现潜在隐患。体检机构对受检人员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初检、总检,从而得到当前的健康状况;进一步对健康数据的分析,能针对不同区域、人群分析出区域受检人员中的慢病特征、风险预测等信息,并辅助以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及制作健康监测评估图;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可明确个体的患病风险。 健康体检机构对每一位受检单位进行个性化的健康体检套餐设计,并从个人体检数据所反映出的健康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给予个体受检人员以后的体检套餐规划。 3.4医疗效益分析 对同一患者来说,医疗机构不同,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就不同,治疗成本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效益分析通过对患者体征数据、医疗费用数据和各诊断的治疗结果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的分析对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案,有可能减少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发生。 数据分析也可以带来业务流程的精简,通过分析成本,提高质量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也给医疗服务机构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 4 大数据分析的其他相关考虑 4.1大数据分析的模型建立 大数据分析建模方法繁多,面向过程建模、面向数据建模、以信息为中心建模,决策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DEA方法、树形决策、风险决策、模糊决策等,所得到的结论可能会千差万别,因此,需再依据回归分析法计算相关性,确定是否存在线性因果关系,否则经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大数据分析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4.2用于临床支持的局限性 由于患者复合病关系复杂,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对某些病症给出确切诊断有时会有差别,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相同主诉和病征进行分门别类区分,其与分析的样本数量密切相关,样本越大,分析的可靠性越高,但样本量如何才算大,很难界定,这样分析出来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反而给大数据分析的作用造成负面影响。 5 结论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必定能给医疗行业造成积极地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数据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必定越来越明显。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了质的飞跃,发展方向更加全面。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更是促进了各领域的不断发展,各学科均出现了科技交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数据形式和规模不断向着更加快速、精准的方向发展,促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就目前而言,数据已经改变传统的结构模式,在时代的发展推动下积极向着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模式方向转换,改变了以往的只是单一地作为简单的工具的现象,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基础性质的资源。文章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与挖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论述了建设数据分析与挖掘体系的原则,希望可以为从事数据挖掘技术的分析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理论启示,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体系建设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各行业、领域的发展也颇为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与日俱增,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更加追求精神层面以及视觉上的享受,这就涉及到数据信息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数据信息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处理和归类数据信息是达到信息传递的基础条件,是发展各学科科技交融的前提。 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数据信息在带给人们生产生活极大便利的同时,还会被诸多社会数据信息所困扰。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需要其客观、正确地使用、处理数据信息,完善和健全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手段,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数据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做好数据挖掘技术工作。 1 实施数据分析的方法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科学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科技信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和长久进步,使其发展更加全面化、科学化、专业化,切实提升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最佳的良性循环,我国也由此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于大数据时代而言,数据分析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科学准确地对信息量极大的数据进行处理、筛选,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处理数据进行分析过程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大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容量数据、分析速率,以及多格式的数据三大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掌握。 1.1 Hadoop HDFS HDFS,即分布式文件系统,主要由客户端模块、元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服务模块等模块组成,其优势是储存容量较大的文件,通常情况下被用于商业化硬件的群体中。相比于低端的硬件群体,商业化的硬件群体发生问题的几率较低,在储存大容量数据方面备受欢迎和推崇。Hadoop,即是分布式计算,是一个用于运行应用程序在大型集群的廉价硬件设备上的框架,为应用程序的透明化的提供了一组具有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的接口和数据运动,可以不用在价格较高、可信度较高的硬件上应用。一般情况下,面对出现问题概率较高的群体,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处理问题的首选,它采用继续运用的手法进行处理,而且还不会使用户产生明显的运用间断问题,这是分布式计算的优势所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费用,特别是针对于机器设备量庞大的用户来说,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还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1.2 Hadoop的优点与不足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就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数据信息,使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安全。在进行数据信息的过程中,Hadoop是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软件构架之一,它可以对众多数据实行分布型模式解决,在处理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一条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可伸缩性的途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这是Hadoop特有的优势。但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Hadoop同其他数据信息处理软件一样,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现阶段而言,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维护以及保护效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匮乏,在处理这种数据信息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手动的方式设置数据,这是Hadoop所具有的明显缺陷。因为在数据设置的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全是依靠工作人员而实现的,而这种方式的在无形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在设置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一旦在数据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整个数据信息处理过程失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其次,Hadoop需求社会具备投资构建的且专用的计算集群,在构建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难题,比如形成单个储存、计算数据信息和储存,或者中央处理器应用的难题。不仅如此,即使将这种储存形式应用于其他项目的上,也会出现兼容性难的问题。 2 实施数据挖掘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信息处理逐渐成为相关部门和人们重视的内容,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使数据信息分析和挖掘成为热点话题。在现阶段的大数据时代下,实施数据挖掘项目的方法有很多,且不同的方法适用的挖掘方向不同。基于此,在实际进行数据挖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数据挖掘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方法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Web数据挖掘法,以及关系规则法等等。文章主要介绍了分类法、回归分析法、Web数据挖掘法对数据挖掘过程进行分析。 2.1 分类法 随着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基站建设加快,网络覆盖多元化,数据信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越来越显著。计算机技术等应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在此背景下,数据分析与挖掘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得数据挖掘过程更好地进行,需要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进程更具准确性和可靠性。分类法是数据挖掘中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在数据规模较大的数据库中寻找特质相同的数据,并将大量的数据依照不同的划分形式区分种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项目放置在特定的、规定的类型中,这样做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为用户减轻工作量,使其工作内容更加清晰,便于后续时间的内容查找。另外,数据挖掘的分类还可以为用户提高经济效益。 2.2 回归分析法 除了分类法之外,回顾分析法也是数据挖掘经常采用的方法。不同于分类法中对相同特质的数据进行分类,回归分析法主要是对数据库中具有独特性质的数据进行展现,并通过利用函数关系来展现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分析相关数据信息特质的依赖程度。就目前而言,回归分析法通常被用于数据序列的预计和测量,以及探索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实施回归分析法可以在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能够很好地进行数据信息的挖掘,进而为市场营销的可行性奠定数据基础。 2.3 Web数据挖掘法 通讯网络极度发达的现今时代,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具科技性和便捷性,这是通过大规模的数据信息传输和处理而实现的。为了将庞大的数据信息有目的性地进行分析和挖掘,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理。Web数据挖掘法主要是针对网络式数据的综合性科技,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常用的Web数据挖掘算法的种类主要有三种,且这三种算法涉及的用户都较为笼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对用户进行明确、严谨的划分。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Web数据挖掘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在用户分类层面、网站公布内容的有效层面,以及用户停留页面时间长短的层面。因此,在大力推广和宣传Web技术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技术人员要不断完善Web数据挖掘法的内容,不断创新数据挖掘方法,以期更好地利用Web数据挖掘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们。 3 大数据分析挖掘体系建设的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明显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大大满足,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计算机、手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比比皆是,传统的生产关系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落伍,并逐渐被淘汰,新的产业生态和生产方式喷薄而出,人们开始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因此,为了更好地收集、分析、利用数据信息,并从庞大的数据信息中精准、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数据信息,进而更加迅速地为有需要的人们传递信息,就需要建设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体系,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平台建设与探索实践相互促进 经济全球化在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力的同时,还使得全球技术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实现大数据分析挖掘体系良好建设的目的,需要满足平台建设与探索实践相互促进,根据体系建设实际逐渐摸索分析数据挖掘的完整流程,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引进人才,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数据分析与挖掘水准的队伍,在实际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吸取失败经验,并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数据平台建设经验,取其精华,促进平台建设,以此构建并不断完善数据分析挖掘体系。 3.2 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深度结合 从宏观意义上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对于数据分析挖掘体系建设而言,创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创新是大数据的灵魂,在建设大数据分析挖掘体系过程中,要将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深度结合,并将价值创造作为目标,辅以技术创新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大数据分析挖掘体系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3.3 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良性循环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意识正确与否对于大数据分析挖掘体系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基于此,要培养具有大数据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数据分析人才,并定期组织教育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数据分析意识,提高数据挖掘能力,实现科学的数据挖掘流程与高效的数据挖掘执行,从而提升数据分析挖掘体系平台建设的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综合论述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普及的同时,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质都有了质的提升,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等设备迅速得到应用和推广。人们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是通过对大规模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形成的,而信息传输和处理等过程均离不开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可以说,我国由此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就我国目前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来看,相关数据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数据分析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所以,相关数据分析人员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标准需求对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完善,提高思想意识,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加大建设大数据分析挖掘体系的建设,搭建可供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划分的平台,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的技术,从而为提高我国的科技信息能力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前提。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试论建设基于“SAP HANA”技术的公安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摘要]大数据时代公安部门所掌握的各项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库系统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吃力,在时效性上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因此更高效、更便捷的SAP HANA内存数据厍运算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试论在公安大数据分析平台引入“SAP HANA”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及该技术将对公安工作产生的变化与影响。 [关键词]公安大数据;SAP HANA;数据分析 1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现阶段建设新的能够匹配公安业务场景的大数据系统是公安部门的迫切需求。公安工作与大数据也已然开始产生密切的联系,基于各种技术的大数据平台也在被建立起来,本文就基于“SAP HANA”技术的公安大数据分析平台做一个展望。 2公安工作对大数据平台的需求 公安部门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对于这些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据,现有的公安警务数据平台无论是规模还是架构都很难适应在海量数据场景下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直接影响了公安形势预判和重大决策,因此,在现阶段建设新的能够匹配公安业务场景的大数据系统是公安部门的迫切需求。新建设的公安大数据系统,需要做到:PB级数据存储管理,多种数据类型与协议支持,高质量的数据整合,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可管理和开放性,安全可靠,自主可控。 3现有大数据平台的缺陷 对于数据可以划分为两类: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没有统一的大小和格式,给分析和挖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现有的数据平台对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起来就非常的吃力。面对冗杂无序的庞大数据,简单的人海战术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更高效、更便捷的SAP HANA内存数据库运算技术应运而生,它的产生让数据存储、运算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让TB乃至PB级数据分析、处理和存储变得更加快捷稳定,也让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有了新的选择途径。 4 SAP HANA技术 HANA(High-Performance Analytic Appliance)是德国SAP软件公司开发的是一个软硬件结合体。它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查询功能,可以直接对大量实时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不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建模、聚合。 4.1 SAP HANA技术特点 4.1.1软件方面 相对于Oracle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SAP HANA内存数据库不仅在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方面做到了最好,而且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并不擅长的领域――难以顾及数据处理实效要求方面实现了突破。追本溯源,之所以SAP HANA实现了对Oracle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超越,是因为其采用了改进的数据压缩、行列式数据存储和内存计算技术。将海量数据经过高效压缩存储至HANA的大内存数据厍,提高查询和分析效率。 数据压缩:SAP HANA采用数据字典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压缩,用整数来代表相应的文本。对于数据格式相对单一的结构化数据源,这种压缩方式非常有效,数据读写速度也因此得到提升。 行列式存储:有人曾形象的比喻,HANA可以“识别”用户在插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时的真正意图。实际上这是因为HANA采用了行列式存储方式,即增量更新(插入数据)时,HANA将它视为行式数据库;而输出数据时,HANA又充分利用其列式结构适合数据压缩的优点稳定快速的输出数据。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则需要牺牲其中一种方式来保证速度。 内存数据库计算技术: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我们知道数据是从磁盘- 通过数据总线和控制器(RAID,I/O hub等)―- 内存―- CPU Cache-- CPU进行数据处理(CPU寄存器)。HANA内存数据库,就是将数据放在内存中直接操作,跨过了数据总线和控制器,直接与CPU cache进行数据传输,数据读写速度比磁盘读写速度高出几个数量级,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缩短了时间。内存的访问速度比磁盘快1,000,000倍。传统磁盘读取是5毫秒,内存读取是5纳秒,比SSD和闪存快1000倍。虽然寄存器和Cache的读取数据的速度比内存快,但在实际的数据处理中却应用较少。 在传统的数据库中,由于内存存储的数据有易失性,系统断电或重启后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对此SAP HAHA采取后台异步进程savepoint(Data persistence)定时把内存数据存储到磁盘中,大大降低了因故障导致数据存储丢失的问题。 4.1.2硬件方面 SAP不仅在软件领域独树一帜,在硬件研发方面也积极创新,和多个国际硬件厂商开展了合作,开发了多款支持HANA的高性能服务器,包括DellR910、Fujitsu RX600 S6、HP DL980 G7、IBM x3850等服务器。 4.2 SAP HANA技术应用 正是基于对SAP HANA高性能的认同,SAP内存计算技术正在全球内广泛应用,不断的转变人们的思考、重新规划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以亚太区第一家上线HANA技术的某快速消费品企业为例,该企业年销售额近百亿元,业务涉及生产、销售、计划、调度、物流、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这对企业的综合管理和整体运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作为一个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准确实时的数据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高管如果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必须依据准确实时的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该企业在应用了HANA技术后,确实提高了数据查询、处理的能力。数据展现能力快速提高。据测试,商业智能报表快25~30倍,逻辑计算能力速度提高了约150倍,而且,越是复杂的运算,HANA的逻辑运算能力就越突出,数据实时、同步真正实现。 5公安工作应用hana技术的可行性 公安部门的各类信息来源(公安管控信息、社会管理信息和社会公开信息等)中,人口信息、水电煤气信息、通讯信息、网络账号、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绝大部分是非结构化数据。在这个“非结构化数据时代”,主要用于管理结构化数据的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受限明显,尤其是运算速度过慢被人所诟病。而采用擅长大数据运算的SAP HANA技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首先,从数据采集及存储方面来看,作为内存数据库,SAP HANA可以将庞大的公安数据,通过高效的数据压缩和行列式存储功能进行优化,存储在HANA大内存数据库中,进而为侦察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案事件信息查询功能。值得一提的是,HANA技术采用的数据压缩和行列式存储不会破坏数据原有格式,而且可还原性非常高,非常适合侦察员保留案件原始资料和数据,提高自主分析比对不同案事件的能力。其次,从分析应用来看,作为综合应用分析平台,SAP HANA依靠其高速的逻辑运算模式,可以有效支撑TB级别以上的大数据运算,将大幅提高公安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 综上所述,公安部门为了在“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办案水平,强化预警节点突发情况能力,不断升级服务公共决策水平,为顶层设计提供可靠依据。而以SAP HANA技术为基础数据库应用的设想,无疑是目前公安部门破解大数据难题的理想选择。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智能电表故障大数据分析探究 摘 要:电力行业贸易结算用智能电表功能多,故障类型多样。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故障发生的概率增加。本文是针对智能电表故障类型、发生概率等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探究智能电表数据仓库模型建立,对进一步做好智能表质量评估和运行电能表故障预测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智能电表;故障;数据;分析 1 故障数据整理及数据仓库的构建 1.1 故障数据整理 通过已有的SG186系统、MDS系统、拆回表分拣系统,对智能电表故障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整理发现,智能电表故障数据维度高,信息条目数多。在众多维度中选择和电表故障问题关系比较紧密的影响因子信息,并且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对数据本身的一些问题进行清理,对缺失值、不合理数据以及不符合书写规范的数据。 通过对各维度离散化标称数据的数目,并将他们进行编号,最后以编号的形式存入数据仓库中。对于日期型的数据,统一成天、月、年三种纬度来进行储存。电表的使用寿命长度以天为单位计算,电表的读数统一为小数点后两位。 1.2 建立数据仓库 通过对已有故障数据的汇总分类,初步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包含7个维度表、2个事件表。维度表分别为通讯接口表(CommunicationInterface)、芯片厂商表(ChipManufactory)、电流型号表(ElectricCurrent)、电表厂商表(ElectricMeterManufactory)、时间表(Time)、电表故障表(MeterFault)、地区表(DArea)。事件表是电表信息表(Meter)和坏表信息表(BadMeter)。 故障数据仓库各表字段包括条形码编号、表故障编号、安装时间、拆除时间、地区编号、电池使用时间、电池电压、开盖次数、电表读数、芯片型号编号、芯片型号、通讯接口编号、通讯接口型号、地区名称、建档日期、故障类型、故障编号。 各表中的数据,根据对于旧表数据的统计,共有7个芯片型号、8种通讯接口、5种电流型号、30个电表厂家和28种电表故障。按照天津区域分布,将天津分为10个区域,把时间分为日、月、年三个维度,在决策时可以按照不同时间纬度来进行统计工作。 2 故障分布与相关性分析 2.1 各个厂商电表的故障分布分析 针对各电表生产厂商的故障电表,进行以下三项分析: 各电表生产厂商内部的故障分布比例;各电表厂商的易发生故障列表(采用基于t检验的评分机制);各电表厂商的特有故障列表(厂商的特有故障为相对于其他电表生产厂商,该厂商更易出现的故障,采用tf/idf法分析)。 从分析结果发现,多数厂商和地区的故障分布均具有一定特殊性,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找到某厂商或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有故障类型。 2.2 故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各故障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采用经过t检验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保留相关度 0.9的高度相关故障,共20对)。 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故障类型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 3 故障/参数间因果关系检验 3.1 Granger因果检验原理及方法 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比较“已知上一时刻所有信息,这一时刻X的概率分布情况”和“已知上一时刻除Y以外的所有信息,这一时刻X的概率分布情况”来进行假设检验,进而判断Y对X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在本任务中,我们首先对芯片型号、电流型号、通讯接口型号、地区、生产厂家、电表使用时间、电表读数、电表故障组成的矩阵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序列是否是平稳的。如果平稳则进一步两列两列之间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3.2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在进行单位根检验后,ADF-Fisher Chi-square的P值为0,小于0.05,因此序列是平稳的。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后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①对于电表故障来说,芯片型号、使用地区、电表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电表读数、使用时间都是影响的原因。 ②对于电表寿命来说,芯片型号、使用地区、电表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电表读数都是影响的原因。 ③同时我们发现使用地区的不同,对于电表完整的生存周期中的读数有因果关系。我们由此可以猜测不同地区的用电习惯可能会有不同。 4 故障预测 在因果分析中,我们验证了和电表故障与寿命相关的影响因素,现在我们用这些影响因素来训练基础的分类器。在原始数据中,我们总共统计出了28种故障。故障类型过于细化且各种故障发生的数量相差极大,对于我们分类器的分类精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参照《智能电能表故障原因分类表.xls》,将28种故障分为3大类。我们的分类工作主要是针对这3大类进行分类。 第一类,也可以称作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外观有污迹和无载波模块两类。 第二类是等待报废的问题,主要包括表壳损坏、按键失灵、铭牌损坏、铅封损坏、接线端子损坏等。 剩下的问题都包含在第三种中,主要包括ERR-01到ERR-08、RS485通讯故障、继电器故障、黑屏白屏花屏、卡槽坏、密钥恢复不成功、日计时误差不合格、液晶显示故障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三种故障进行了分类器的训练。目标有两个: 一是在电表入库时就预先判断该电表的可能故障。 二是对已使用电表可能发生故障的预测。 4.1 朴素贝叶斯模型 4.1.1 朴素贝叶斯原理 朴素贝叶斯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与特征条件独立假设的分类方法。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基于一个简单的假定:给定目标值时属性之间相互条件独立。贝叶斯公式是: P(C|X)=(P(X|C)P(C))/P(X) 其中C代表的是我们需要判断的类别,而X代表的各维参数所组成的向量。 基于假定我们可以把P(Ci|X)的概率转化为P(Ci|X)=P(x1|Ci)P(x2|Ci)...P(xn|Ci)P(Ci)。然后我们比较所得的概率大小,选取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我们分类器的预测类别。 4.1.2 朴素贝叶斯的实现 首先我们从数据仓库中把我们所需要纬度的数据提取出来,并按照我们需要的格式编排完毕。然后分别统计我们需要的各种先验知识并训练模型。 4.1.3 朴素贝叶斯模型的结果 ①入库电表故障预测 经检验我们的朴素贝叶斯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是65.2216%。(如表1) 表1 入库电表故障预测 [A\ B\ C\ Classified as\ 17301\ 323\ 17461\ A=1\ 2467\ 243\ 2376\ B=2\ 13418\ 576\ 51133 C=3\ C=3\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于第三类故障的分类准确度最高,对于第一类的分类准确度次之,对于第二类的分类准确度最差。 以下是分类器工作的示意范例,我们将规范化的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构建成一个向量。例如我们选择一块芯片型号是东软4.0、地区是城南、生产厂家是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通讯接口型号是东软载波,电流型号是5(60)A的电表将各维信息转化为(2,7,25,3,5)的向量输入我们的模型,经过模型计算输出结果是3,表示模型预测这块表以后发生第3类故障的概率最高。 关于具体的模型数据,可参考《电表故障朴素贝叶斯结果.doc》以及《TJDW_Problem_NaiveBayes.model》 ②已用电表故障预测 经检验我们的朴素贝叶斯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是65.288%。(如表2)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于第三类故障的分类准确度最高,对于第一类的分类准确度次之,对于第二类的分类准确度最差。 以下是分类器工作的示意范例,我们将规范化的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电表使用时间、电表读数构建成一个向量。例如我们选择一块芯片型号是东软4.0、地区是城南、生产厂家是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通讯接口型号是东软载波,电流型号是5(60)A、已使用寿命400~800天、已读1000~10000字的电表,将各维信息转化为(2,7,25,3,5,2,2)的向量输入我们的模型中,经过模型计算输出结果是3,表示模型预测这块表如果将会发生故障那么发生第三类故障的可能性最高。 关于朴素贝叶斯模型分类器训练模型及参数的具体信息,可参考《电表故障朴素贝叶斯结果预测.doc》以及《TJDW_Problem_NaiveBayes_Prediction.model》。 4.2 决策树模型 4.2.1 决策树原理简介 决策树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 4.2.2 决策树实现 首先通过统计工作以及数据变换,我们需要构造出输出数据。然后按照计算信息熵,以信息熵衰减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构建树结构。最后在叶子节点中,通过投票多数通过的方式决定分类结果 4.2.3决策树模型结果分析 ①入库电表故障预测 经检验我们的决策树模型分类准确率为68.0%。其中对第三类故障的分类准确度较高,第一类次之,对第二类的分类效果较差。 表3 决策树入库电表故障预测结果 以下是分类器工作的示意范例,我们将规范化的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构建成一个向量。例如我们选择一块芯片型号是东软4.0、地区是城东、生产厂家是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通讯接口型号是东软载波,电流型号是5(60)A的电表,将各维信息转化为(2,6,25,3,5)的向量输入我们的模型中,经过模型计算输出得出故障为第一类的概率是0.22、第二类的概率是0.05、第三类的概率是0.73,那么我们预测这块表将来发生第三类故障的概率最高。 ②已用电表故障预测 经检验我们的决策树模型分类准确率为69.1%。其中对第三类故障的分类准确度较高,第一类次之,对第二类的分类效果较差。 表4 决策树已用电表故障预测结果 以下是分类器工作的示意范例,我们将规范化的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电表使用时间、电表读数构建成一个向量。例如我们选择一块芯片型号是东软4.0、地区是城东、生产厂家是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通讯接口型号是东软载波,电流型号是5(60)A、已使用寿命400~800天、已读1000~10000字的电表,将各维信息转化为(2,6,25,3,5,2,2)的向量输入我们的模型中,经过模型计算输出得出故障为第一类的概率是0.38、第二类的概率是0.13、第三类的概率是0.49,那么我们预测这块表将来发生第三类故障的概率最高。 4.3 softmax神经网络 4.3.1 softmax神经网络简介 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我们所采用的多层感知器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将输入的多个数据集映射到单一的输出的数据集上。我们在输出层的激活函数选择了softmax回归函数。Softmax回归函数是Logistic回归模型在多分类问题上的推广,可以将目标变量分为K类。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样本属于各个类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4.3.2 softmax神经网络实现 首先进行数据变换,将数据变换成我们需要的格式,然后初始化我们的多层感知机并应用调整的共轭梯度下降算法反复迭代更新神经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权值,输出结果使用softmax回归函数进行激活。等参数收敛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softmax神经网络模型。 4.3.3 softmax神经网络结果分析 ①入库电表故障预测 我们选择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作为纬度,将各个可取的属性值改为0-1表示的布尔值,这样我们就构建了有60个节点的输入层,有两个节点数分别为12和9的隐藏层以及有3个输出节点的输出层的softmax多层感知机。(如表5) 可以看出,在入库电表故障预测中我们的softmax多层感知机模型对于第三类故障分类准确率最高,对于第一类次之,对于第二类效果最差。 以下是分类器工作的示意范例,我们将规范化的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构建成一个60维0-1向量。例如我们选择一块芯片型号是东软4.0、地区是城东、生产厂家是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通讯接口型号是东软载波,电流型号是5(60)A,将各维信息转化为向量输入我们的模型中,经过模型计算输出得出故障为第一类的概率是0.155、第二类的概率是0.030、第三类的概率是0.815,那么我们预测这块表将来发生第三类故障的概率最高。 ②已用电表故障预测 我们选择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电表使用时间、电表读数作为纬度,将各个可取的属性值改为0-1表示的布尔值,这样我们就构建了有70个节点的输入层,有两个节点数分别为13和10的隐藏层以及有3个输出节点的输出层的softmax多层感知机。(表6) 可以看出在已用电表故障预测中,我们的softmax多层感知机模型对于第三类故障分类准确率最高,对于第一类次之,对于第二类效果最差。 以下是分类器工作的示意范例,我们将规范化的芯片型号、地区、生产厂商、通讯接口型号、电流型号、电表使用时间、电表读数构建成一个70维0-1向量。例如我们选择一块芯片型号是东软4.0、地区是城东、生产厂家是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通讯接口型号是东软载波,电流型号是5(60)A、已使用寿命400~800天、已读1000~10000字的电表,将各维信息转化为向量输入我们的模型中,经过模型计算输出得出故障为第一类的概率是0.307、第二类的概率是0.022、第三类的概率是0.672,那么我们预测这块表将来发生第三类故障的概率最高。 5 结论 两种方案唯一的区别在于RS485总线、低压电力线载波混合抄表系统增加了一层物理设备,即采集终端,使得系统由主站、集中器、采集终端和RS485总线电能表四层物理设备构成。 ①综合性能(性价比),方案1占优; ②在通信性能、远程断送电控制、抗扰能力方面,方案1优势明显; ③在功能扩展、设备成本方面,方案2占优; ④方案2最大缺点是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大,且RS485总线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 ⑤方案1最大缺点是一体化载波电能表成本相对较高。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大数据分析在作战指挥中的困局与对策 摘 要:当前,大数据分析在作战指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大数据分析有时也会对作战指挥产生不利影响。该文针对大数据分析的特点和作战指挥对大数据分析的需求,对大数据分析在作战指挥中可能存在的困局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破解困局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 作战指挥 困局 对策 目前,很多国家已把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加以推动,夺取“数据主导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未来影响、决定军事行动的核心是数据。在信息化战场上,不同侦察平台搜集的情报、作战指挥中心的各条指令、作战力量的实时反馈信息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数据不仅量很大,而且类型多样,来自多源,且以实时、迭代的方式来实现[1]。正因为如此,数据的积累、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无疑将成为获取战场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大数据分析已成作战指挥的核心要素之一。但是,正如条形码的应用存在缺陷一样,最新的大数据分析也可能导致误入歧途[2]。 1 作战指挥中大数据分析的特点与作用 一般来说,大数据具有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处理高速、数据规模海量和数据价值密度低等特点[3]。在作战指挥中,从数据到决策的时效性要求高,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挖掘出高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这对其大数据分析提出了严峻挑战。 作战决策是作战指挥的核心,大数据之所以引起作战指挥领域的高度重视,其重要原因在于大数据直接瞄准作战指挥的核心。作战决策过去是科学技术较难渗透的领域,基于指挥员直觉和经验判断的决策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作战指挥的“软肋”。大数据分析通过创新式挖掘海量数据,形成从数据到决策的快速反应链路,从而构建以诸军兵种、战场环境间数据共享为基础的自主式决策支持系统,化数据优势为决策优势,以技术驱动指挥决策模式的变革。目前,在作战指挥领域,针对作战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还很薄弱,加强大数据分析不仅能为作战指挥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而且有助于快速建立从数据到决策的指挥链路、有效解决指挥信息流通的一些“瓶颈”问题,以确保夺取作战的“数据主导权”。 2 大数据分析在作战指挥中可能存在的困局 在信息化战场上,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普遍;但许多关联隐藏很深,仅靠直觉和经验判断难以发现。相关关系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一般来说,两种数据的相关关系可通过当一种数据产生变化时引起另一种数据的变化程度来衡量,变化程度越高,说明这两种数据的关联度就越高。大数据分析通过识别有用的关联物来进行分析,关联物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分析的综合程度就越高,判断预测的准确性也就越高。在作战指挥领域,大数据分析主要通过对战场大量的、相互关联的终端产生的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进而形成判断、得出结论,并做出预测。 然而,在作战指挥中,由于从数据到决策的高时效性和高对抗性,大数据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困局: 由于全样本数据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分析,采用全样本数据分析有时难以满足作战决策的高时效性要求[4];此外,作战数据难免会包含一些不良信息;因此,如何动态地组织数据样本既使其数据价值密度提升又使其分析能满足作战决策的时效性要求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大数据样本不仅耗费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它们往往还包含所含个体的许多不同信息,从统计学的角度讲,这意味着这些样本是“高维的”,而更多的维度增加了获得欺骗性关联的风险。在作战指挥中,一旦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分析结论包含了欺骗性关联的信息,可能给作战决策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而发现欺骗性关联绝非易事。因此,防范欺骗性关联是作战指挥中大数据分析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是作战指挥中大数据分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作战指挥中大数据分析的可靠性难免将遭受质疑。 3 破解作战指挥中大数据分析困局的对策 作战指挥产生大量、异质结构的数据集,为了提高大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应在作战决策知识情景库的引导下动态地组织样本数据集。作战决策知识情景库应该包含战场态势的框架性信息。一般来说,为便于激活数据关联,作战决策知识情景库包括主题关键词表、子主题关键词表和配属关键词表。一个主题关键词代表战场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应若干子主题关键词,而一个子主题关键词又对应若干配属关键词,配属关键词通常代表局部的细节。对作战决策来说,一条高价值的预测结论通常有一个主题,并且还与其它主题相关;因此,用于分析的样本数据集应包含与所涉及主题所有配属关键词相关的数据,并过滤掉失效或虚假的信息。作战决策知识情景库既是动态组织样本数据集的牵引,也为样本数据集的数据挖掘提供了导向性信息[5]。利用作战决策知识情景库动态组织样本数据集提高了数据质量和整体一致性,避免了无关数据的干扰,无疑使数据分析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 在作战指挥的大数据分析中,为了避免分析结论包含欺骗性关联的情况发生,需要对分析结论进行检验,以证实结论中每一项关联的真实性。竞争假设分析法是一个有效的证伪方法,它将结论中每一项关联看作一个假设,平等地对待各个假设,通过寻找证据反驳假设的方法来识别假设,只有不能被驳倒的假设才被接受是真实的。竞争假设分析比较适合用于对分析结论进行检验[5]。客观地说,利用竞争假设分析法对大数据分析结论进行检验需要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规则和知识库,并设计相应的数据挖掘算法;这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值得强调的是,对分析结论中的关联进行识别不仅能有效防范因数据的多维度产生欺骗性关联的风险,而且能避免因过度关注某一类数据(如最新的数据)而陷入“一维”视角。对作战指挥的大数据分析而言,对分析结论进行检验无疑会提高其质量,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结语 在信息化战争中,指挥人员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探寻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规律,而不是“淹没”在海量数据中一筹莫展。因此,大数据分析在作战指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快速为作战决策提供高价值的情报,大数据分析必须解决动态组织样本数据和对分析结论进行检验的难题。当前,作战指挥领域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方兴未艾,有许多难题尚待解决。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只有调动多方力量,充分吸收并借鉴各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或成果,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实现大数据分析有效服务于作战指挥的目标。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大数据背景下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初探 摘 要:大数据是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它带来了一场工作、生活和思维上的大变革,也引发了对大数据背景下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思考。文章基于大数据发展趋势和军队审计工作现状,指出应从数据基础式审计、研判数据结构、运用挖掘型技术、构建安全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大数据背景下军队审计数据与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 军队审计 数据分析 大数据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将大量、高速、多变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分析计算,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军事经济活动都将以数据信息流的形式展现和保存,产生的数据量增长迅速,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面对一个个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数据信息源,审计机关不仅要具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分析和挖掘数据,从中找出审计线索、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对于大数据,美国著名的顾能公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大数据研究的深入,大数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产生变化,业界对其定义尚未完全统一。目前主流的定义基本是从大数据的特征出发,试图通过阐述和归纳这些特征来给出大数据的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4V。大数据的4个“V”有四个层面:一是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二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三是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四是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大数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强调将数据结合到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中,部分类型的数据必须实时分析才能对业务产生价值。 二、大数据背景给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给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带来的机遇 1.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认同感大为增强。军队审计部门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一直秉承数据说话的传统。审计报告中无论是综合评价,还是揭示问题,无一不是以数据为支撑的。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离散地存储于不同信息系统中。可充分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并深度挖掘分析,科学评估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法规的实施效果,从而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所有这一切都将得到各级党委和被审计单位的高度认同,从而进一步提升军队审计自身的地位。 2.军队审计数据分析所需的基础数据的获取将变得更为便利。在破除了军队内部协同思想理念上的障碍后,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流结构的技术将使军队内部纵向、横向部门得以流畅协同。军队审计部门不再需要“点对点”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联网,在内部局域网设定的许可权限内,可以直接查询和利用相关数据信息,极大地节约了审计成本;同时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将大幅减少,审计工作的效率将明显提高,可以同时对多个类别、多种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更加有效地规范军事经济活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历年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出军事经济活动的特点规律,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总结归纳,为党委建章立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能科学地评估管理规章的执行效果,从而帮助各级党委不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随着审计分析的进一步深化,审计分析将超越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但是对纯数据可以进行分析挖掘,对财务账表、报告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人工智能。 (二)大数据背景给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在给军队审计信息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实现资源统一规划和使用,必须以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统一、相互之间兼容互联为前提。由于目前缺乏制度依据,部门间横向协同难,原有的“信息孤岛”将给审计机关获取审计数据以及进行持续化审计造成困难。二是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数据信息源,审计机关不仅要具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分析和挖掘数据,从传统的“经验依赖”转化为“数据依赖”,审计人员的数据驾驭能力将受到考验。三是审计业务流程大多以数据信息形式展现,资金流向更多体现为数据信息流的交换,使得违规违纪行为更加隐蔽和多样,微小的数据变动就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以往仅限于重点人员和财务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抽样分析以及单一的财务账目分析也难以发现微小数据异常,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覆盖。四是审计机关作为军事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不仅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还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揭示和抵御,更要通过大数据这个金矿,从更高层面、更全范围、更广视角为上级党委提供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审计建议。 三、大数据背景下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策略 (一)明确工作目标导向,实施数据基础式审计 传统的以审计组划分的分散式审计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工作要求。首先,当前军队审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制度、整合审计资源,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工作经验、数据处理能力等因素,着手组建数据集中分析模式团队。其次,明确审计工作目标导向,按照“总体全面分析、重点业务分析、重点事项分析”逐层递进的思路,以系统全面的数据信息源为基础,坚持“面向业务需求、指导审计实践、推动数据分析”的原则开展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最后,要理清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工作思路,运用信息系统实施数据基础式审计方法,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军队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证。 (二)研判后台数据结构,掌握重点数据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军事经济数据将呈现指数增长,挖掘重点及敏感数据审计的难度日益加大。做好审计数据的掘取、存储、处理与应用,对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分析结果的精准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查单位内部对不同业务数据的使用管理是否到位,数据库管理和安全操作制度是否完善,重点领域数据库常态监管措施是否严格,移动设备安全使用规程是否执行;依据数据库设计文档和数据注释等媒介,研究论证后台数据结构,确定重点、敏感信息数据库范围;采取穿行测试法、重新执行法、代码审查法、文档审查法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切实掌握重点事项、信息、账表和报告间的勾稽关系。 (三)运用挖掘型分析技术,开展数据深度分析 目前军队审计中应用较多的是查询型分析和验证型分析,无法满足深刻揭示军事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现实需要,必须要引入挖掘型分析技术。挖掘型分析是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的审计分析,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运用挖掘型数据分析技术,首先要做好审计数据的分类、存储、快速调用等工作,整合分析数据资源,搭建云数据存储平台,完善数据整理和研判机制,实现重点数据库间的兼容互联,共享审计云平台服务器运算能力资源。其次,要研发数据审计方法和分析工具,运用移动办公、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远程分析,深度分析审计疑点及问题线索,进而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化。 (四)把握系统运行特点,构建数据安全体系 大数据在给军队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信息资源安全带来了挑战。军队审计部门掌握了大量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的经济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一旦损失,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要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必须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总体架构、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等特点,重点调研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尤其是清楚掌握后台数据库的的项目、数量、功能模块、版本、管理维护部门、访问模式、数据存储和备份等信息。要重视审计数据及其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创新大数据信息安全审计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审计数据的监管,运用大数据技术应对高级可持续攻击,并精心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军队审计业务知识又具备数据挖掘和应用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 (责编:若佳)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也应运而生。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文简要分析了大数据分析的概念,从不同方面对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教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笔者丰富的教学实践,最终提出了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据驱动学校、分析改革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影响着传统教育与传统教学,未来大数据必将改变传统教育的面貌[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也相应地产生。因而,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分析的概念 1.大数据的概念。就数据本身而言,其是记载信息的一种载体,当然,也是知识的来源。数据的不断增加,表示其相应的记录范围、测量范围和分析范围在不断扩大,表示人类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知识的边界也在相应地不断扩展与延伸。所谓大数据,可以从宏观和围观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有不少国内外学者选择从宏观角度理解和研究大数据,其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做了以下定义,即需要新处理模式才可以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4V特点,分别是Volume(数据量大)、Velocity(实时性强)、Variety(种类多样)、Veracity(真实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再加两个V,即Value(价值)和Visualization(可视化)[2]。而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则是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2.大数据分析的概念。所谓大数据分析,即对规模巨大、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具有四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首先,数据量大;其次,速度很快;再次,种类繁多;最后,真实性。而大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科学总结与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和模式,并结合源源不断的动态流式数据去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3]。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数据分析观念。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难免会受其自身教学观念的影响,因而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先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数据分析观念。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数据分析观念”一词,这一词是由“统计观念”变更而来。由此可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分析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因而,有必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相应的背景,构建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意识,并对其予以重视[4]。 2.勇于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在现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一般采取班级统一上课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缺乏新意,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我国古代教育师祖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教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尝试分层教学。一个班有众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教学,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对于个性化差异和个体化差异比较明显的小学生,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基础和不同背景下的学生,要正视其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3.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和获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和获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5]。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大数据分析工具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在学习《空间向量》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空间向量进行思考,还可以引入与空间向量相关的内容,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带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此外,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获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以高中数学《统计》这一章为例,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涉及抽样方法以及总体分布的估计,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帮助解题。 4.引入数据挖掘算法,提升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教师除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注意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据挖掘算法,注意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一方面,数学教师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密切关注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对于数学运算能力的掌握。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和使用数据,利用大数据中的数据挖掘算法,培养数学解题能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数学运算能力是其必须掌握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数学运算能力非常重要。举例来说,在高中数学的运算中,涉及函数、指数和向量等计算,而这些计算相对而言又比较复杂,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将导致整个运算结果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在运算过程中保持细心、认真和严谨的态度进行运算。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进行解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5.学会分类,重视数学知识的积累。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知识点还比较多,这就要求学会分类,对各类数学知识进行分门别类,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此外,还应重视数学知识的积累。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知识点断层问题,很容易影响下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致使前期所学的知识与后期将要学习的知识无法较好地衔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整体成绩。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加深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初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十字相乘法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对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另外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应用更加广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复习以前学生学过的知识,将其进行一定的积累,同时,也能为其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知识积累意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充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不断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提升整体数学素质。 6.感悟数字化的便利,学以致用,提升数学应用意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举例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以及给学生布置作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班里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感悟数字化的便利的同时,还要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当然,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无论哪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及作用。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推算能力。并且,数学还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而,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教师要当好向导的角色,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第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数据分析观念。第二,勇于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第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学会获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第四,引入数据挖掘算法,提升数学运算能力。第五,学会分类,重视数学知识的积累。第六,感悟数字化的便利,学以致用,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投身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指出笔者在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大数据分析毕业论文:大数据分析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摘要: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金融已经从以前的传统金融迈进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使了互联网行业蓬勃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革。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更快捷、更有效地处理大量数据而被广泛的使用,但是这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如风险控制、预警及金融稳定等。因此,为了能够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快速地发展起来,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风险预警 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蓬勃地发展起来,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已经突破了14万亿元,互联网金融已经遍及全中国。虽然如此,互联网金融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风险,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发现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必须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互联网金融预警系统。本文就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结合互联网金融自身独有的特点,建立大数据分析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运用这个系统能提前发现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种风险及不足,可以让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及防范,保证互联网金融更安全地发展起来。 一、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互联网工具及通信工具来实现资金互转、支付等业务的新兴行业模式。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技术水平,然而随着互联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互联网金融也在快速地发展。 二、大数据及其特点 (一)数据分类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数据贯穿了整个网络金运转过程。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主要有:参与者(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及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可以输入、保存参与者(客户)信息数据以及提供产品信息数据,甚至还可以保留参与者(客户)在对互联网平台进行操作时的各种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正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库,是网络金融的基础。根据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操作过程,可将其分类为:用户信息数据、成交信息数据、用户操作数据等。 用户信息数据是指每个参与者(客户)在建立账户时要填写的基本资料,这些资料被保存后就会被自动储存到企业的信息系统里。用户资料数据关系到每个用户的私人资料,所以企业必须对此数据进行严格保密,进行统一的管理,不能被泄露。 成交信息数据是指互联网金融行业为用户提供了商品及服务,然后用户对此商品或服务进行购买成交时,有成交信息数据,可以保留你成交过程中的整个操作,作为你安全成交的凭证和依据,防止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用户操作数据,是记录用户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台进行操作时相应过程的记录。 (二)数据特点 互联网金融数据分为以下特点:规模广、多样化、高效性。首先,规模广是指互联网金融数据涉及广泛,覆盖广。其次,多样化是指互联网数据涉及种类多,信息数据的多元化。最后,高效性是指对互联网金融数据信息处理及时、准确、高效。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风险,主要体现如下:第一,用户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概念不清晰,投资风险意识不强,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创新投资,与传统金融不同,其实互联网金融与改变传统金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二,存在技术不足与人为破坏导致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互联网技术风险还是存在的,例如计算机故障与其他类型的风险,例如:黑客、病毒等。 第三,经营多样化导致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多样化导致风险监管难度更大,涉及到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业务交叉性强。第四,互联网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金融市场相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冲击的,使得银行间的竞争增大,相互抬高利率,而且还改变负债的结构。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一)以数据为基础 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可操作性,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建立时,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方便、安全、易操作;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有利于操作,这样才能快速识别风险,作出防范。 第二,及时性,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数据我们必须及时处理,具有高效性,所以在进行建立该系统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时限性,确保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及不足,这样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去预防,避免出错,造成不良损失。 第三,准确性,在建立该预警系统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才能避免对风险作出错误的判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系统数据分级 在互联网金融预警系统分为四个级别,分别如下: 1、数据管理 互联网金融预警系统是以数据为基础的,预警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所以要对数据的管理建立健全系统。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导出、整理及存储。 2、数据整合 数据整合主要是风险预警系统对数据进行整体的分析,进行风险预警。 3、数据分析 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后,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来判定风险。所以,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具备智能性。 4、数据结果 数据解释就是数据分析能够对风险进行解释及反应,并且分析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主要作用是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失误,对风险能过提早进行预警,及时作出防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企业应对员工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人”是万事的主导者,所以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必然的;第二,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操作规范。为了确保该系统能实现规范性的操作,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程序,同时还要制定该系统的使用规范及流程,以便明确操作人员的权责及范围,对风险进行及时处理与实时监测。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一、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铁路运输企业的改制已经成为了定局,铁路运输企业也不得不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发展的途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而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和壮大,铁路运输企业更应该提高自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构建全新的经营模式,结合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与国家政策指导两者定价水平进行定价,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倒挤出运营成本。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辅助新成本管理模式的推行,强化成本管理。从观念上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减少成本浪费,不断投入新的技术,研发新的产品,将成本管理推上新的高度。 (二)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构建成本管理全局观 构建成本管理全局观,树立干部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根据铁路企业集团内部的相关考核政策对不同科目的节超的不同比例进行奖惩,直接费用如机车整备费、救援列车费等,若实际支出超过预算额度的10%,则进行相应奖罚;间接费用如差旅费等,若实际支出超过预算额度的15%,也对之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让职工感受到成本管理带来的直接利益。 (三)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包含以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进增运增收、节约节支工作的开展,如使用柴油降凝剂,将标号低的柴油用标号高的柴油替换掉,实现燃油的“低烧节支”,最终实现节约开支的目的。 2.节支重点应当把握在成本支出大户以及成本支出大项当中。如对重载列车操纵办法进行科学的重新制定,标准管理机车乘务员的作业,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乘务员的业务技能,从而将提高机车运行效率的方法与措施纳入乘务员的日常工作当中。 3.大力推动超轴活动的的开展。通过提高区段的通过能力,从而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最后实现节支的目标。 (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法 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作业成本法指的是把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为多个作业过程,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对每项产品成本进行确定。铁路运输企业在引入作业成本法后,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对企业的运输、物流等工作流程进行划分,分析每项作业发生的成本,并对不能增加企业价值以及物资消耗等过程进行消除,使企业保持在一个持续改善的工作状态当中,最后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目标成本法的引入: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产品独立制造过程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运用到目标成本法,应该从市场价格的角度进行出发,在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后确定该项产品的运行成本,并将日后的产品和流程设计控制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 二、结语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从提高职工意识、加强管理方法以及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几个方面入手,推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自身的角度研究提高成本管理的方法,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节约成本支出的目标,壮大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其能够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获得一席之位。 作者:李小强 单位:西安铁路局工务机械段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及分发 铁路运输企业单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及分发由财务部门的税务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税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汇总本单位及所属各税控开票点提报的所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和开票限额,持报税盘、《发票领购簿》、本人身份证到主管国税机关确定本单位的发票购买数量和开票限额,领购发票并将购票电子信息写入报税盘。然后通过本单位发票分发接收系统(11%)和销项发票管理系统(6%)将购票电子信息分发到各税控开票点。纸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放,为保证传递和交接专用发票的安全,由各开票点指定一名专人到财务部门领取,并及时在《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领)用登记薄》进行登记并认真检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有缺页、多页、重号、纸张毁损或印刷质量等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与税务部门退换。 2铁路运输企业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必须按照发票号码顺序填开,保证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晰正确,不得压线错格,全部联次一次打印,并全联次加盖发票专用章。初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实际受票方需要要提供的资料有:纸质打印的开票信息(企业全称、税务登记证号、开户行、银行账号、经营地址、电话等);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带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的实际受票方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或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复印件;如果是第三方开票则需要能证明实际受票方实际负担运输费用的相关合同或协议以及需要开具发票的货票丙联。上述资料均需加盖实际受票方单位公章(红色)由税控开票点留存,同时建立客户信息资料库,与本单位其他税控开票点共用,作为各税控开票点后续开票的凭据。货运税控开票点开票人对客户所提供的货票丙联、运费杂费收据乙联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所需资料确认无误后,并对在税控系统中录入票据号等信息调取的业务信息系统票据信息核对一致后,向客户开具运费“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11%)和运输服务费“增值税专用发票”(6%),开票信息自动向业务信息系统反馈。各税控开票点开票人开出发票后,必须经复核人复核无误后,由复核人加盖发票专用章,发票联和抵扣联交客户,记账联留存。已换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运输票据由开票点收回,并加盖“已开具专用发票”戳记,一并附在所开专用发票记账联后。客户持多张运输票据换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由开票人在税控系统中汇总开具,运输票据号码信息自动打印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备注栏内。汇总专用发票开具限于同受票人、同月、同发到站、同托收货人、同品名的运输业务,且对应运输票据张数在限定数额以内、合计金额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以内。开具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因开票有误实际受票方拒收或者尚未将货运专票交付实际受票方,且不符合发票作废条件,需要开具红字货运专票的,符合发票联次齐全、实际受票方未认证发票的,不需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直接在货运专票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货运专票,并将对应的蓝字发票代码、号码打印在发票备注栏中。除以上情形外,发生取消运输或者因变更运输需部分退款及发生折让等原因需开具红字货运专票的,应按规定由实际受票方向税务机关提交申请单后,开票点凭实际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在货运专票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货运专票,并将通知单编号打印在备注栏中,不需打印对应的蓝字发票代码、号码。 3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 每个铁路运输企业单位必须有指定的专人保管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税控盘。开票人交接应建立发票和专用设备交接登记簿并及时进行登记。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及收回的货票丙联、运费杂费收据乙联按月装订成册连同《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领)用登记薄》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如因开票点撤并等原因需缴销发票的,开票点应按规定将未使用的纸质专用发票与税控系统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核对一致后进行清点,并将专用设备和结存未用的专用发票交回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汇总后送交主管税务机关按规定处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商事凭证,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对于防范偷税、漏税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檀红春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呼和浩特货运中心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收入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目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环境依然薄弱 运输收入管理基础工作仍需强化,特别是在管理所需的组织和人员配备,管理技术更新方面欠账太多;从组织与人员配备来看,有些车务段下属车站没有专门的收入管理人员,收入管理由财务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这些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良好收入管理所需的综合业务技能,特别是在下级各路段、站点的管理中,业务负责人或站长大部分都在财务方面依赖财务科室或上级部门管控,从而形成收入管控的漏洞。在技术条件上,现在铁路票务等业务都实现了网络化,而收入管理的网络体系建设却相对有些落后,有些数据信息还不能共享,还需要人员重新录入。除了运输业收入系统核算较为健全外,很多铁路局非运输业收入的核算管理则比较粗放,进入收入系统的数据不够细化而加大了收入管理的难度,况且在财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方面也差强人意,收入监管的难度较大。 (二)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铁路运输收入的实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涉及的收入人员层面多、范围广,与客货运输工作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虽然现行的有关运输收入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运输收入管理控制做了一些规定,但仍然存在着制度办法不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有的仅是从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选择某些关于收入控制的条款组成收入管理制度,或者机械的将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收入管理制度照搬过来,出现很多不适应实际而无法执行的情况,影响了收入管理作用的发挥。近些年来,全路在加强运输收入监督检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违反运输收入纪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外,根本的措施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运输收入全过程的监督。 (三)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执行方面不够规范 一是收入预算缺乏实际的执行。收入预算是进行科学收入管理规划的有效手段,铁路局将铁道部对本局总体的收入预算指标根据各站段上年经营业绩分拆到各站段收入预算。这种分拆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因而使预算目标可能不够合理。二是收入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表现在收入财务信息的记录与核算上不合规的地方较多。 二、进一步加强铁运输收入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优化铁路运输收入工作基础环境,规范基础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运输收入管理人员。一是提高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素质。铁路企业应按照铁道部《关于加强全路财会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运输收入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改善学历结构,加强作风建设。二是要严格按照《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配齐、配好收入机构负责人和其他运输收入管理人员。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能水平。 (2)提高管理的现代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收入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建立计算机网络的集成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这个系统可以使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这样可以杜绝人为工作的不自觉性,实行规范化的工作管理模式。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完整的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传送到需要此信息资料的管理层,充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网络售票、POS机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不断投入使用,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和应用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性能和应用技巧,提高管理者的指导能力及系统应用人员的操作水平。因此,应当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达到认真负责并及时提供准确信息的效果。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运输收入管理控制制度,并根据管理体制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所属单位的指导,确保铁道部各项规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运输收入管理,确保入完整。 (2)建立以人为本的运输收入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对于铁路企业运输收入内部会计控制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保证企业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和能力是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强化铁路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使运输收入人员树立诚信观念,让运输收入人员意识到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建立和完善干部逐级负责制从干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从站段长、副职、车间主任等逐级规定干部对运输收入管理应负的责任。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考核机制,做到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评比,解决谁主管谁负责的问题。从而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解决一些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把关不严,审核货物品名不细致的现象。 (4)按照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的要求,形成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将收入管理工作规范化纳入企业管理一并考核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将收入管理工作规范化纳入收入主管人员和其他收入人员的日常业绩考评范围。要定期组织对规范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对于在各种检查监督发现的不规范问题,应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作者:王新荣 单位:郑州铁路局洛阳车站财务科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资金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1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1.1充分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大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加强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该以预算为起点,把经营活动中各环节、各部门的资金流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并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责以及目标,各个部门和人员应该各司其职,主动的参与到资金管理活动中。此外,铁路运输企业还应该全面地发挥各部门以及全员的协同作用,充分地激发各基层班组人员的主动性,把资金管理和预算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便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进而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资金管理。 1.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首先,通过建章立制,保证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其次,通过严格的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运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控制;最后,通过实行制度管理和控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显著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真正实现资金管理的集约化管理,促进货币资金的良性循环,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1.3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审计制度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创建独立的审计机构,并配备综合素质高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之后获得了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并且还应该定期地进行培训和学习,及时、准确地发现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进而实现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监督。 1.4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想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物资供应和采购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生产部门提出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析,然后制订有效的采购计划,合理地调整库存结构,尽可能地做到不盲目采购,避免材料大量积压占用大量的资金;其二,创建集中采购管理运行机制,采用招标采购制度和限价采购制度,企业使用量相对较大的物资,应该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通过对供应商的信誉、资质、价格以及产品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售后服务好、价格低廉、优质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的供需合作关系,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降低资金支出;其三,强化存货资产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积极的处理积压物资,广泛地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合理储备物资,优化库存结构,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占用率;其四,强化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通过创建应收款项业务跟踪制度,能够保证清欠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延续性。 2结语 资金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现阶段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审计,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铁路运输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作者:张敏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准则中的有利条件 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开始执行到今年,已经8年了,在各类企业执行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准则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可理解性增强了,可操作性难度降低了,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的难度。同时,很多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铁路运输企业借鉴,实现由企业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顺利过渡。 2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面临的问题 2.1对执行新准则的认识不到位 铁路运输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来讲,是一件大事,但对于一些业务部门看来,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各自的业务不相关,这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有关。一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都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一切都得为安全生产让路,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报销、发工资,没有生产部门重要。这种观念无形中对执行新准则形成障碍,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再者部分基层会计人员认为执行新准则是上级财务部门的事,在思想上不积极、不主动。 2.2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足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理念,会计核算方法也与现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大相径庭,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要在准确理解准则的基础上,拥有更强大职业判断能力,而铁路运输企业实行三级管理模式,从总公司、各铁路局到基层站段,会计人员众多。在年龄结构上,有50后的老会计,也有90后的小会计;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有财会博士也有财会中专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现有的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规定详细的会计制度,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很少有自由空间,对新事物缺乏新准则要求具备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执行效果。 2.3执行新准所需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系统支持 新会计准则中的经济事项的计量很多使用公允价值,准则中阐述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股票当日的收盘价是其公允价值,但不是所有的资产或负债具有股票这样容易获得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平台,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和系统能象证券交易系统,可以提供会计计量所需的公允价值信息,这给企业的核算带来困难,增加了操作难度。 2.4会计工作难度加大,工作量加大 新会计准则更为复杂,工作量也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推翻原有的会计科目体系,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建立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第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对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这权益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并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时,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的预计负债、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以及对持有的金融资产重新划分而进行追溯调整。首份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上年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列报的比较信息,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年度比较数据按照新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该项工作的工作量相当大。第三,新会计准则中的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完善执行新准则的各项配套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地位极其重要。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号召全员参与,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支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3.2加强会计人员执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准 在颁布实施新准则后,铁路运输企业也曾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是参加培训人员范围小,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全面,不深入。因为企业本身也没有执行新准则,学完后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所以这些培训也没有真正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仅仅完成了继续教育的任务。新准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在即,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通过案例剖析的技能学习,并联系理论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深入培训,让会计人员了解实施新准则的背景和目的,自觉接受新准则,结合企业具体操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会计人员真正领悟并掌握。 作者:许红霞 单位:兰州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安全铁路运输论文 一、加强安全宣传策划工作 安全宣传是安全运输的基础,宣传要具有切合实际(与铁路运输部门息息相关)、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和形式活泼等原则,安全宣传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隐患提醒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目前铁路运输部门已经开展了多项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排查出来的有些隐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整改完,如需停运检修的问题。在未整改的这段时间内就因该有临时控制措施。铁路运输部门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制定临时措施,包括指定责任人、制定控制措施、并对隐患进行现场挂牌,有的隐患(如有缺陷的工具或设备)还需要进行锁定。这样一来,不管是本部门员工还是外来人员,容易清楚哪些是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运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相关法规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制定操作规程,并使员工熟悉操作规程。铁路运输部门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很多操作规程就像规章制度一样,没有流程图也没有图片,厚厚的一迭文字材料,让人阅读和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铁路运输部门可制定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每个操作规程首先简明扼要地写出几个步骤,然后对应每个步骤附上相应操作照片,此外,把这些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张贴在设备旁边,便于员工使用。 (三)安全宣传阵地 除了以上具体的安全提示、安全指导性宣传外,安全宣传还包括法规政策性宣传、知识技能性宣传、事故教训(安全警示)宣传和安全管理动态信息宣传等。铁路运输部门应有专门的宣传阵地或宣传栏,公布重大决策、会议文件精神和业绩成果等,安全方面的领导决策、会议精神等也应纳入其中。此外,铁路运输部门应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多开辟一些安全宣传阵地,每月或定期开展主题安全宣传,如防火防爆宣传月、机械安全宣传月、危险化学品宣传月等。 二、广泛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活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也是安全文化在行为层面的体现,铁路运输部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能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增强员工对安全的认同感。 (一)部门安全活动 除了法定的安全活动外,铁路运输部门可以根据部门的安全制度定期组织其它安全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救生等安全演习,在每日的工作安排会上同时部署安全工作,在重大高风险作业前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安全交底会等。这些安全活动的组织,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真正让安全成为员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最直接的手段,铁路运输部门每年都应组织大量的安全检查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可把每次安全检查结果形成图文并茂的材料,检查中发现的每一处问题都对应一张照片,并把检查结果张贴在宣传栏,或在部门内部网站上挂出,供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学习、分享。 (三)安全评比 评比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铁路运输部门可开展安全评比活动,使大家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互动中促进提高。铁路运输部门应每月评选出“安全之星”(即安全工作优秀个人),并对个人进行适当的嘉奖;还可设置“安全无事故记录牌”,对于超过500天或1000天安全无事故的基层单位,应对其进行嘉奖。这些活动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热情,有力推动安全活动的深入开展。 作者:王德嵘 单位:济南铁路局调度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企业标准化铁路运输论文 1标准化对铁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标准化是引领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铁路运输企业要依靠改善管理来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搞好标准化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搞好标准化工作,是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搞好标准化工作,铁路运输企业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实现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各项运输生产活动都以为旅客和货主提高优质服务为根本。标准化工作则涵盖了运营组织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服务提供管理等方面。推动标准化工作,必然能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客户,增加运输收入,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标准化有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对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依据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能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应用电子客票系统、多样的移动支付手段等,为铁路运输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1.3标准化是维护职业健康的重要措施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劳动法》第6章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制定并执行职业健康标准,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能极大地促进职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维护职工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降低铁路企业经营风险。 1.4标准化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铁路运输企业是24h不间断运行的复杂、庞大的体系,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因此,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支出,是目前增强铁路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能源标准体系,制定能源标准,科学地确定各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水、电、油、煤等能源的消耗,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成本优势,突出绿色铁路,不断增强铁路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2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铁路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对象重视程度不够 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行业最终端产品的提供者,其高效运行离不开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等系统的发展与支持。在铁路体制改革前,铁路运输企业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问题,铁道行业标准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上,而对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大量标准化对象未能有效实施标准化管理。铁路局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运输一线应用程度不高,其中存在大量基层站段不直接使用的冗余标准,给站段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2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完善、标准化部门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铁路局、站段两级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有的铁路局标准化管理工作职责放在直属单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铁路局虽然把标准化工作职责落实在路局管理部门,但标准化工作未能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有的铁路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由不同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强化;有些站段标准化工作职责不清,标准化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对标准化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路局对站段也缺乏必要的指导。 2.3标准化培训工作不到位、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路情、局情的深刻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标准化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单位或部门甚至被弱化。标准化人员对标准化理论的掌握匮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凭经验开展工作,对各级标准掌握不清楚。有些部门没有形成依据标准管理的科学理念,有的存在以文件、电报代替标准指导现场的情况。 2.4标准体系不完善、规划和计划缺乏前瞻性 企业标准体系覆盖不全,该建不建,该废不废,企业标准制修订不及时,标准得不到持续的改进及完善。一些企业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运输管理和生产需要,产生了大量“休眠标准”,严重影响了企业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标准计划和工作规划不能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缺少前瞻性。在应制定企业标准的领域还存在大量空白。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把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技术标准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标准制定数量,轻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的标准化管理思路,对某项工作只着眼于解决有没有标准的问题,车、机、工、电、辆更是各自考虑本系统的问题,标准体系的整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标准体系缺乏有效的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企业管理者没有从标准体系建设、应用、改进中尝到甜头,积极性不高。 2.5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价环节薄弱 在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工作中,有的标准宣贯不及时,生产现场和具体操作人员不了解标准的要求,在执行标准上打折扣。铁路局及站段有关部门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结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对监督后的管理更多的是予以行政或经济奖惩,缺乏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3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3.1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对标准化系统管理有这样的描述:“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上,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和铁路科技发展、新技术应用、高铁建设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统筹规划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这棵大树的树干,而各类标准就是树干上的片片树叶,枝繁叶茂才是棵健康之树。要想开展好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标准体系、门类齐全的各项标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把企业标准制修订关注重点放到运输系统的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与设备采购、验收、交付、安装等相关的技术标准上,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确立标准项目,逐步填补企业标准空白,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在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按期跟踪、督促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履行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广泛征求标准制修订意见。对关键岗位的作业标准,应组织多部门共同审查,始终坚持把标准质量放到第一位,坚持科学立标,打好“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3.2完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积极组织标准化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做到标准档案齐全、完备,执行的标准现行有效。各级管理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考核办法》,将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中进行考核。要切实发挥铁路局标准化管理部门、机关业务部门、站段、车间对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作用,从不同层面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新标准的宣贯活动,积极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使各级标准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得到有效应用。要积极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大张旗鼓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3建立标准信息系统、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要加强标准信息化工作,积极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标准应用信息系统平台,积极开发、应用“铁路局标准信息系统”。通过对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各级标准可通过网络,适时地按标准体系范围直接传递到作业层,充分发挥各级标准的应用实效。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各单位、各系统对标准的运用需要,实现路局、站段、车间标准信息同步更新,提高作业层对各级标准的执行能力。 3.4加强标准化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 铁路局及站段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总结推广优秀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活动中,以推动标准化工作为载体,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标准化教育培训活动,将标准化教育作为干部业务学习、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抓紧抓实,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标准、用标准的意义,在企业形成人人学习标准,人人执行标准的良好氛围。 3.5推进作业标准化 对岗位的作业要求应侧重于作业质量的要求,包括作业程序、完成数量、完成时间等,能够定量要求的尽可能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对特殊工序过程的岗位,如焊接工、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对每个岗位作业顺序应列出作业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与其他作业接口相互协调。推进作业标准化,应本着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原则,动态完善各岗位“一图一卡一书”,分专业完善各工种作业标准,科学立标,形成体系。常态化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定期评比验收,实现动态达标。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重点突出基础建设、素质提升、现场控制等关键点,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3.6建立铁路局技术标准保密工作制度 技术标准保密制度是路局在技术标准管理上的新课题,路局应按铁路总公司有关要求建立铁路局技术标准保密工作制度,对技术标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既要保证铁路总公司和路局技术标准符合保密要求,又要让技术标准满足运输生产需要。 作者:王若严 李巍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融资租赁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1融资租赁概述及国内外运用现状 1.1融资租赁的定义及类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与国际 会计标准委员会相近,均强调资产经济所有权转移。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06〕3号)规定,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主要包括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委托租赁及项目租赁等类型,其中前两类运用相对广泛。 1.2融资租赁的特征 融资租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融资限制条件少、审批程序简单;二是租金分期支付且弹性灵活,可减少期初一次性投入和经营资金流不均衡压力;三是融资用途明确且租赁期资产所有权归出租人,投资风险较小;四是融资租赁可在会计政策和税收方面享有一定优惠,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利好;五是衍生模式较多,选择灵活;六是资金成本较高且存在出租人违约风险。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特征,可以用少量资金快速获得所需设备,尤其适合资金紧张形势下企业设备配置需求。 1.3融资租赁国内外运用现状 融资租赁最早起源于1952年的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广泛运用于各领域设备融资。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租赁已经超过证券融资,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相对而言,我国1981年引入融资租赁后发展速度则较为缓慢,近几年发展迅速,但设备渗透率(融资租赁额/社会设备投资额)仅为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以上。融资租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运用现状为,欧美国家运用程度高于中国,中国在航空和水运的运用程度高于铁路。 1.4我国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现状 融资租赁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运用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仅在广梅汕和广深公司开展过机辆租赁试点,但随着融资租赁应用的内外部环境逐渐成熟及铁路多元化融资的迫切需求,铁路运输设备运用融资租赁方式具有现实可行基础。鉴于铁路路网性资产和信号设备资产的不可移动和极强的专用性,以及国内外交通运输设备融资租赁多应用于移动设备,建议我国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首选移动设备。 2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在国外铁路广泛运用,在我国仅有过几次试点。随着外部环境逐渐成熟,融资租赁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运用具有可行性且将有较大潜力。 2.1运用融资租赁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融资租赁业重视度提高,促进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逐渐成熟。 1)相关法规政策逐渐完善。中国租赁产业的法律法规、监管、会计准则、税收等政策逐渐完善,其中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11年商务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年国税总局下发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2014年新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法规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营改增税务处理、行业监管以及业务模式、融资渠道等多方面进行规范,提振了融资租赁发展。 2)融资租赁应用平台建立。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启动及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为融资租赁运用提供了现实载体。其中专业服务于铁路系统运输设备的融资租赁公司(中铁租赁有限公司、万邦嘉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南车及北车投资租赁有限公司等)的成立,为我国铁路移动设备运用融资租赁提供了平台。 3)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融资租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经成为第二大融资工具,在发达国家成功运用于交通运输设备、信息设备、建筑设备等多领域设备融资,在我国的飞机和船舶租赁方面运用也较为成功。铁路运输企业合理借鉴其他国家或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能有效提高融资租赁应用效率。4)铁路改革创造了应用空间。随着铁路管理体制及投融资体制改革,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及铁路多元化融资深入推进,企业将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去选择有利的设备配置方式,为融资租赁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2.2运用融资租赁优势可缓解铁路现实困境 从铁路企业角度来说,运用融资租赁的优势,恰能缓解铁路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融资限制、设备配备刚需以及资金流不均衡等困境。 1)融资租赁可作为银行信贷的有效补充。目前,几大国有银行的信贷累加额已经达到或接近银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融资租赁应用前景分析蒋华荣27行风险监管目标值,铁路运输企业新增大额资金贷款审批控制严格。运用融资租赁融资限制条件少、审批程序及手续简单,可以缓解铁路信贷申请困难局面。 2)运用融资租赁可降低期初资金集中投入压力。铁路移动设备占总投资额比例较高(2014年机辆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20%左右),如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配备,相当于投资资金流出时点后移,将大大缓解期初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 3)融资租赁租金支付弹性灵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一是融资租赁租金灵活支付可弥补铁路资金流不均衡压力;二是融资租赁方式虽然不能改变负债结构,但长期应付款相对长期借款来说具有商业信贷融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 4)运用融资租赁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一方面国家为了鼓励融资租赁,通常会给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特殊的税收减免政策,承租人可以间接分享出租人获得的投资税收减免;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选择有利的折旧计提方法,享受折旧节税。2.3运用融资租赁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从社会投资者角度来说,以融资租赁为载体,可以规避直接投资铁路的政策壁垒及投资回报不确定风险。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铁路信誉有国家保障,因此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具有可行基础。但由于铁路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兼具公益性等特征,导致铁路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短期内并不明显,社会资本投入无法获得合理回报;同时因铁路专业性强和行业垄断等特征,社会资本准入门槛高,政策限制多,社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受到抑制。相对而言,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投资者可以规避政策准入壁垒并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稳定回报,加之铁路良好的信誉基础,投资风险降低。因此铁路采用融资租赁将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3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的经济性分析 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企业经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融资租赁的经济性如何,是企业判定是否运用融资租赁的重要考量因素。 3.1融资租赁经济性判定方法 筹资管理中对租赁融资决策判断普遍采用相对科学的净现值法,净现值就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项目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差额,计算见公式(1),即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比较不同方式下净现值大小,净现值较大的方案,其经济性较优。(1)式中:NPV为净现值;CFt为各期的现金流量;r为折现率。如果租金在租赁期内等额支付,则与借款还本付息现金流相似,自购的现金流出可看成是租赁方案的一项现金流入,则采用租赁和贷款自购两种方案的净现值比较可以简化成差额比较,计算见公式(2)。如果承租人净现值大于0,则租赁方案经济性更优。 3.2实例说明融资租赁经济性 受融资租赁具体方式、租金支付及折旧计提方式不同等因素影响,同一项资产租赁净现值会有所不同,但判定原理相同。简单起见,以CRH2A动车组贷款自购和直接融资租赁为例,资产价值12900万元,使用年限20年,残值率为4%,贷款和租赁期均为15年,长期贷款利率为8%,租赁内含报酬率为12%,出租人要求年租金1300万元,折旧按直线法计提,租金支付及贷款本息偿付均采用等额法,企业所得税为25%。假设租赁期满时,资产以账面价值变现,承租人不取得资产所有权,根据公式(2),租赁相对自购的净现值计算过程。,NPV(承租人)=12900-12125-660=115(万元) 0,则融资租赁经济性更优。当然,经济性只是企业判断融资租赁是否可行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操作实务中,企业会结合其他众多因素综合考量。即使融资租赁经济性不存在优势,仍然可能会被选择。 4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企业实际运用融资租赁涉及面较多,本部分只对铁路企业运用融资租赁的重点措施简单概括。企业要保障融资租赁顺利实施,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内部必须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及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并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保障融资租赁业务顺利实施。二是选择适合的融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租金支付方式等均有多种类型,选择适合的融资租赁模式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例如,目前铁路移动设备多来自中国南车、北车集团,鉴于双方信息互通,对彼此需求了解,则选择与南车、北车投资租赁公司合作,可能更有利于业务的推进实施。三是注重日常管理。实施融资租赁应做好租赁资产交验、实物管理、租金支付、折旧计提、资产维检修及租赁期满资产处理等日常工作,并纳入合同条款,保障租赁资产管理符合企业经营所需。四是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企业需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审批、签订及资产、资金管理等业务操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风险动态分析,采取应对策略,确保风险可控。五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融资租赁涉及生产、贸易、金融等多领域,业务相对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培养能够胜任的专业人才是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5结论 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整体运用程度不高,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融资租赁本身优势恰能有效缓解铁路资金困难,并且顺应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随着融资租赁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融资平台逐渐建立、融资流程逐渐畅通,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铁路企业中的运用不仅可行而且前景广阔。 作者:蒋华荣 单位:上海铁路局财务处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统计监察信息化铁路运输论文 1业务流程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采集处理路局、站段统计业务相关的原始信息和统计资料,收集完成后根据监察系统的业务要求进行数据分析、检查,最终形成报告显示出来。 2系统架构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分为统计监察平台和各专业监察子系统两大部分。统计监察平台主要负责提供各专业监察子系统的挂接服务,并为各监察子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模块、监察通用模块、通用字典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核心公共模块。各专业监察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各专业的具体统计业务数据进行监测、预警和查询,最终通过图表或表格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3系统监察平台的设计 虽然各专业监察子系统开发时间不一、开发团队不一,但其最终用户相对集中,且不同监察子系统的用户存在交叉,因此作为统计监察平台,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对各子系统的开发工具、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共享模式、界面风格等做出约束,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各专业监察子系统的开发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更便于实现各子系统与平台以及各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使各专业统计监察工作更加高效化。基于上述考虑,统计监察平台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数据共享模块 考虑到不同的平台与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统计监察平台应该提供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各监察源点系统也应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采集接口,结合自身原始数据的特点进行实现。目前系统有直接访问方式、Web服务访问方式、文件访问方式三种。 2)监察通用模块 a)不同来源原始数据之间的对比 各监察子系统通过统计监察平台调用监察通用模块提供的功能对不同来源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将比较的结果信息返回给各监察子系统,为监察人员提供监察依据。 b)数据的通用处理加工方法 各监察子系统通过XML文件中的配置信息获取统计监察平台中的数据,并根据XML文件中的配置信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排序、过滤、汇总、列运算等一系列处理后为各监察子系统返回结果。 c)数据指标的波动监测 根据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并根据正常的波动范围设置指标的阀值。根据设定的阀值可以对重要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给出预警,为进一步的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通用字典模块 a)单位字典单位字典 是对总公司、铁路局、站段的组织结构进行维护。 b)监察源点系统字典 监察源点系统字典是对信息化建设投产的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同时可以对源点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进行统一的配置,如直接连接数据库时需要配置的基本信息化,Web服务方式获取数据时需要调用的方法名、参数等信息化。 c)单位上线系统字典 单位上线系统字典是对某个单位目前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并根据单位对系统的共享方式和使用配置进行特性化维护。 d)其它字典 提供各专业监察子系统通用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站名字典、品名字典等标准字典的管理与维护。 4)系统管理模块 此模块提供对各监察子系统的用户、权限和日志等的管理。 a)系统登录与用户管理 统计监察平台为各监察子系统提供统一的以用户名、密码和校验码进行审核验证的登录方式。只有平台管理员才能对用户的权限、角色、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进行维护。 b)用户的权限与角色管理 统计监察平台为各监察子系统提供统一的权限和角色的定义,不同的权限和角色可以区分监察的单位范围、系统范围,不同的用户按照不同的角色和权限进行监察工作。 c)日志的管理 日志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或用户进行重要操作时系统在服务器端记录的信息,系统将提供统一的日志管理。 4信息共享模块设计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是针对多个专业统计系统开发的统计监察工具。由于在不同的统计系统中,数据结构、存储方式、安全权限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针对每个系统单独开发读取模块和统一开发数据读取引擎的设计;并在系统中注册读取模块、定义参数模板、配置运行参数,制定执行任务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主要开发及配置过程如下: 1)开发读取模块 在获取某个统计系统的数据之前,首先要开发一个用于读取、分析、处理该统计系统业务数据的读取模块。模块的开发需要对该统计系统的数据源进行详细的分析,梳理出需要监察的业务数据和在读取过程中需要用户提供的参数清单,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读取模块代码并封装成DLL文件。 2)开发统一的读取引擎 数据读取引擎是一个能够利用读取模块和运行参数生成数据读取任务的系统服务,他随时监测数据读取任务的生成条件和系统目前正在运行的数据读取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动生成下一个读取任务,并放入线程池运行。 3)注册读取模块 系统管理员将开发完成的读取模块文件放置在数据读取引擎能够访问到的路径,将这个路径和模块名称保存到在引擎的配置文件中。 4)定义参数模板 系统管理员在数据读取引擎上配置好读取模块之后,需要配置在生成读取过程中所需用户提供的参数清单。参数清单用键值对的方式保存到系统中,并通过模块名称对应配置的读取模块。系统中将模块名称和参数清单两者组合称为参数模板。参数清单中的参数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由用户编辑”的参数;另一类是“由用户编辑的”参数,用户必须填写,不能为空。 5)配置运行参数 同一系统在不同单位或服务器部署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个性化差异,为了屏蔽差异,在生成读取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参数值传递给数据读取模块,因此必须为不同的单位配置不同的运行参数。可以配置的参数分为共享参数和非共享参数两种。 6)配置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是用来调度系统生成读取任务的一组配置信息。用户选择一个配置好的参数模板,给参数列表附加上一个执行周期,系统就会将根据执行周期生成读取任务,调用读取模块,并将参数列表传递给读取模块执行读取操作 7)读取实例管理 读取实例管理主要是针对数据读取引擎中的实例运行状态和日志进行查看。并根据业务需求,重新运行实例。在实例异常失败的情况下,通过查看日志功能对实例运行过程进行错误追溯。如果是参数问题,在修改参数后再次运行实例,会将原实例信息删除并替换为最新生成的实例信息,但实例ID(TaskID)不会改变。 5应用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应用功能是收集站段原始数据、统计指标等,分析、检查、比较收集信息,最终查找出来有问题或可疑的数据,为路局监察人员提供参考和查询。 6结束语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的建设完善了统计监察工作的技术手段,将以前手工、抽查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利用计算机、全面、自动化的监察工作模式,增加了监察工作的覆盖面和及时性,提高了监察工作对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必将促进了统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锦超 李纪铀 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成本管理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铁路运输生产的网络性,协调了各地区铁路建造成本及维护的差异,使运输各线路的繁忙程度得到平衡,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补偿的互补性。 2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在长期以来的效益比较低下,主要原因是成本管理不够精细,浪费项目多,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市场经济下的精细成本核算数据不够,无法真正实现提高成本管理的目标; 2.2在铁路运输企业各下属成本支出段的成本管理不到位,不会运用现代化的节能措施,致使各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等浪费严重,成为成本支出的大项; 2.3原铁道部是一个政企合一的部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些公益性的运输得不到国家有关的补贴,最终清算在成本支出的费用内。铁路运输企业公益性支出成本补偿不足是目前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大问题; 2.4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铁路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使预算指标不科学,造成预算管理落后,致使预算控制力差,没有约束效果; 2.5职工激励机制不健全,使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提高,不安心工作,导致职工的减耗节能的意识不高,造成成本损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3提高运输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提高铁路职工全员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 加强对铁路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培训教育,让职工充分了解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现状,只有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才能扩大运营利润,提高收入,每一位领导者都要以身作则,总站到基层分段,控制各项支出,把成本管理放到日常工作中去,向成本要效益。 3.2争取政府财政性政策支持,对公益性项目进行合理成本补偿 铁路运输承担着一定的公益性责任,比如抗险救灾物资的输送;为了替国民经济减压,扩大建设;对学生及特殊群体进行半票优惠,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铁路企业的成本支出,如果得不到政府财政性政策补助,铁路运输企业必然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要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针对公益性的运输向国家政府争取合理性成本补偿,以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3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指标,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合理的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出发点,运输企业预算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成本管理的可操控性。因此,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对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负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管理进行动态调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物流的变化,调整预算定额,以使成本控制变得有序可行;其次,定期举行各项预算公告,使各机务段、基层站等照本执行,使得成本控制有理有据;第三,预算管理与生产状况相适应,能够真实反应成本收支情况,并且把预算管理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真正发挥其功能。 3.4完善运输成本考核机制,以促进成本支出管控能力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把成本考核机制与成本管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职工从思想上重视起成本管理,并且把这种意识提升到自觉遵守的实际行动。企业要经常地进行学习与技术培训,尤其是技术职工,力求让他们提高技能,在维修及保养等工作中,通过高水平技能来延长设备及设施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修成本,间接地降低了成本支出费用。 3.5完善后勤制度,降低成本费用 铁路运输企业后勤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物资保管部门、投资融资部门等,通过完善这些部门的制度,使各个环节在保证基本供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能源节约,做到先进、经济、实用,以此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运输成本的管理水平。 4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是为完成货运、客运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称,它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运输支出,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带有政企合一的性质,担负着社会一部分的公益责任,在固定的运输线路上,往往会突现特殊的运输任务,这就使得成本管理成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工作,如何提高运输成本管理水平,需要各部门多方协调,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铁路运输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全面合理地进行科学的预算,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张春学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处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铁路运输论文 一、融入队伍稳定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作 用。一要定期排查职工思想动态。对职工思想波动和各种矛盾要高度重视,建立职工思想分析制度,对职工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分析,把准职工的思想脉搏。二要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构建领导干部亲力亲为,党政系统齐抓共管,各个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队伍。三要切实解决职工实际问题。落实“三不让”承诺,定期走访救助困难职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对改革政策、收入分配、干部廉政、人事任免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用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营造稳定和谐大局。 二、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作 用。一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结合经营管理重点任务,启动各种宣传阵地和载体,讲清路情、局情和段情,讲清生产形势、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讲清工作分工、岗位要求、个人责任,把经营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一名职工,增强完成经营任务的内在动力。二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紧紧抓住铁路新产品运用、实施新图、节假日、“黄金周”等契机,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单,在电视、广播等媒体播发广告,出动宣传车到繁华街道、市场宣传,以及走访企事业单位等形式,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并组成营销小分队深入管内厂矿企业开展货源调查,宣讲铁路运输成本优势和优惠政策,挖掘新增货源。三要组织党员开展技术攻关。开展“增运增收当先锋、节支降耗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坚持领导带头,突出关键环节,确立攻关课题,采取激励措施,全员开展攻关。 三、融入支部建设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作 用。一要完善支部建设长效机制。结合基层站段和支部实际,细化、修改、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支部工作重点内容,加强日常指导、检查和考核,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二要加强支部书记日常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深入车间班组检查、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加大对一线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组织支部精心设计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创新工作载体,搭建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工作平台。三要加强加大检查考核奖惩力度。通过日常抽查、月度考核、季度评估验收等方式,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考核,规范支部工作程序,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对发挥作用突出的支部书记给予奖励,对发挥作用较差的支部书记进行谈话教育,以充分调动支部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高宪伟 单位:沈阳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货运改革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货运改革的重要性 (一)增加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 货运改革之前,铁路在我国运输方面一直占据着有力的地位,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实力都远远不足以和它相比,这样恰恰违反了市场公平性的原则,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很多的服务、收费的问题,层出不穷。自从货运改革后陆续推出的“实货制、一口价、一站式、门到门”等有效的措施,对许多的服务、收费问题都有了实质性的解决。将铁路运输由从前的坐着等待客户自动上门,转变为目前的主动的寻找业务。由此可以看出,货运改革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铁路运输自身的竞争力。 (二)降低货运运输的成本 铁路运输的货运改革除了火车,还增加了动车和高铁的货运改革,拿快递举例子,高铁和动车在300-500公里的经济半径内进行运输既不影响客运的服务,又能降低铁路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成本,提高快递的速度,何乐而不为呢。再者说,目前我国高铁和动车的全面推广,也在另一个方面释放了我国铁路的货运能力。 二、货运改革对铁路运输收入的作用 (一)规范货运改革中各项收费项目,实行一口价结算 目前,我国在铁路运输主要采取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同时也要做好门到门运输所产生的运输收入的管理。门到门一口价包括门到门运输服务全过程中按规定收取的所有费用。包含运费、铁路建设基金、电气化附加费、特定线路运费、特定加价运费和发站实际发生的接取送达费、取送车费、装卸费、抑尘费、保价费、集装箱使用费、货车篷布使用费、D型长大货物车使用费、押运人乘车费、集装箱延期使用费、装载加固材料费等杂费,以及到站发生的装卸费、取送车费、接取送达费、翻卸车维检费等杂费。营业车站应根据总公司统一公布的收费标准、条件、范围、项目合理的核收有关费用。其中门到门运输服务还增加了一些人性化的费用选择,比如说上门装卸货物、两端的接取送达、车站货场的装载加固材料、保价运输等服务由托运人自愿选择,按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二)规范票据管理,确保收费的正确性 各个车站在办理铁路货运门到门的服务时,所产生的各项运杂费都应当统一采用铁路局统一规定的货票、货运杂费收据来核收登记,这样可以更好的实施管理。所在的车站应该提供货运杂费收据和货票,同时将车站的运输收入纳入票据的管理系统中统一进行管理。要按照货运窗口的运营标准进行管理,不可以收取铁路票据核收总公司规定的费用之外的不合法费用。在实行改革之前,许多的运杂费属于代收款项目,比如:装卸费、仓储费、接取送达费等、都是采用当地税务局的发票,货主如果想要发一批货物,那么他就需要准备多张支票,同时因为不同的运杂费货票对应的是不同的办理窗口,使货主四处奔波,不仅仅影响到了货主行事的效率,同时还给铁路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难度,此外检查人员在检查工作上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繁琐性。在改革之后,以上的情况,都纳入了一口价的管理中,货票里可以加入装卸费的收取,而货运运杂费中加入了仓储费、抑尘费等多种费用,这样做,不仅仅可以降低铁路运输的成本,给铁路企业带来效益,还能够方便货主,实现共赢的局面。此外,铁路票据管理人员是门到门运输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这次货运改革的核心,是保证货运改革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所以铁路票据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积极性,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到这次的货运改革中去,按照铁路局规定,做好货运杂费收据的领取、发放工作,确实保证票据的使用,确保各项收费的准确性。 (三)规范运输收入核算,确保运输收入的完整性 在办理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货主可以在营业车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的付款方式:银行卡支付、网银支付、银行支票支付、预付款(包括网银支付预付款)以及现金结算。但是不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付款:承兑汇票支付、抵押证劵支付、异地托收结算方式支付。营业车站要按照先交款后结账的原则进行门到门的运输收入、集装箱收入进款的管理,做到按日进行结账,当日的应收款当日结账,当日的实收款当日列账。当办理站到站的大宗稳定的货物托运时,要采取向路局或者车站预付款方式进行集中的结算,铁路企业应当拿着与客户签订的有效购销合同,经由路局的审核批准后并与收入稽查处签订铁路运杂费预付款的结算协议后,方可执行。为了方便管理,营业车站要把全部的门到门的运输收入和集装箱运输费用全部纳入运输收入进项管理中去,做到按规定的时间将收入存进车站运输收入专户中,同时按照铁路局的规定的时间限制,将车站运输收入上缴到铁路局的运输收入专户里。然后铁路局也需要按照规定统一的汇总到总公司。在这一过程里,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截留、挪用运输收入进项款,任何人不得假公济私,隐瞒款项。营业车站窗口每天结账后,都要填制“票据进款交接单(财政-22)”和车站进款员进行交接手续。车站进款员根据送交的票据和凭证填写“运输进款收支报告,”不仅要对核收的各项运输收入列报,还应当将每营业窗口的每日“运杂费收据整理报告”及其他相关凭证录入运输收入进款管理系统。 三、结语 “一口价、门到门”等措施体现了我国铁路运输已经开始融入当前的市场需求中,这是我国货运改革的关键性的一步。我国的铁路运输在过去,计划性很强是它特有的性质,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结构,所以,实行货运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做能够提高铁路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在为我国运输发展道路铺垫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杨菁侠 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企业环境影响铁路运输论文 1面临的几个主要局部发展环境现状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意义上讲人才竞争是人才环境的竞争,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增强核心竞争力,应着力优化人才环境。铁路运输企业持续改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更好地确保职工情绪、队伍稳定,是人才环境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关系的矛盾多发期和利益调整期,铁路运输企业建成劳动关系和谐型企业并非轻而易举。劳动关系出现不和谐态势,于劳动者、企业、社会均无一利。此外,铁路运输企业缺乏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2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建议 2.1舆论环境方面 2.1.1齐抓共建企业文化 企业党政工团应齐抓企业文化建设,共建企业文化格局,共造企业文化环境,为舆论环境大树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要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中的积极作用,确保舆论主流的正方向。 2.1.2力促路内路外和谐 企业对内要解惑答疑,解决诉求;对外要梳理情绪,化解矛盾,力促铁路和谐稳定。要及时妥善处理矛盾,避免事态恶化、矛盾激化,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或群体性事件,避免将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1.3争做地方社区公民 置身于地方的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辖各车站,要争做社区公民,积极融入社区,尊重地方风俗人情、生活习惯;要倾情服务社区,积极履行社区公民义务,通过开展或参与地方的文体、公益、扶贫济困、环保宣传等活动,与地方形成良好互动。 2.1.4处理好公共关系 要建设和处理好与政府、公众、媒体、利益相关方等的关系,形成运转顺畅的公共关系闭合圈。与政府处好关系,赢得支持;与民众处好关系,赢得民心;与媒体处好关系;赢得声音;与利益相关方处好关系,以利共赢,特别是与地方形成良好的企地关系,极利于聚集舆论环境的正能量。 2.1.5增强危机处理能力 要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如今,网络谣言滋生、泛起,铁路运输企业切勿掉以轻心,针对谣言,要第一时间辟谣,澄清事实和真相,主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话语主导权。 2.2安全环境方面 2.2.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强化全路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安全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共同构筑安全大堤。 2.2.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管力度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负责制,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责、权、利”明晰,确保有章可循。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加大巡视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力度。 2.2.3推进安全绩效管理 严格落实事故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推行企业安全绩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等的综合考核评价评议体系。把安全生产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干部考核体系,形成促进安全生产的“政绩观”。 2.2.4加强铁路治安防范 铁路公安要加大车站安检、安保力度,加大防范措施,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加大沿线巡检巡察力度,加强人防、技防,严厉依法打击破坏铁路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2.2.5加强与地方公安的合作力度 铁路公安要加强与地方公安的合作力度,深入做好铁路沿线居民平安出行、爱路护路的思想宣传工作,引导沿线居民自觉遵守铁路交通法律法规,增强居民爱路、护路意识。 2.3生态环境方面 2.3.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增强全员的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在全路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营造爱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良好作风、路风。 2.3.2加大节能力度 站区和非行车系统要大力推行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加快清洁发展。严格制定和落实节能管理制度和节能责任制。加强检修材料、物资消耗的管理,坚决杜绝浪费。 2.3.3加大减排力度 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实行收集—清运—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行垃圾资源化,对废旧物品集中收集,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对不能回收利用的最终废物进入环境之前,进行无害化或“零污染”处理。 2.3.4注重绿色通道建设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要筑好绿色通道,筑牢安全屏障,坚持环保与生产、经营同步建设,坚决杜绝“重生产、轻环保”。环保建设,要注重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协调,力争建成环境友好型企业,走生态文明的行业发展之路。2.3.5破解沿线环境困局破解垃圾围路、私搭乱建等的棘手问题,不是只凭铁路运输企业单打独斗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地方等多个关系方,探索建立铁路运输企业、地方政府、沿线居委会和村委会、环卫环保部门等多位一体的环境综合治理新型模式。 2.4人才环境方面 2.4.1完善人才机制 铁路运输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制度。要紧紧围绕本行业经济发展目标,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规划,特别是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企业人才环境。 2.4.2提升员工幸福生活指数 加强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员工意愿,注重人性化制度设计。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开展环境激励,持续优化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等,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2.4.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职工利益的“无缝对接”,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制度化管理,做到依法治企,减少、预防企业劳资纠纷。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和劳动关系的协调作用。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4.4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务必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队伍的建设。发挥创新人才作用,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凝聚创新合力。引入实现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增加创新的人力资本供给量。搭建有利于创新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作者:赵月俭 单位:神华包神铁路集团物业管理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矿区铁路运输论文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方法及措施 1.1打破身份界限,充实基层一线 推行“小机关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并引导机关人员向基层站段和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的有序流动。在对现有管理岗位摸排调研基础上,为充分发挥站段在专业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包括4名科级干部在内的11名机关管理人员调配到基层站段,充实了站段专业技术力量。加强站段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到一线岗位上锻炼成长,进行相应的岗位考证培训,实施管理人员轮流到一线岗位替班带班,有效解决一线岗位人员紧张的局面。 1.2打破岗位限制,畅通成长渠道 原来人员都是在各自站段内部流动,专业相近的岗位之间互相流动。为了拓宽职工成长渠道,做到人岗匹配,在主要岗位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打破站段和专业壁垒,职工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竞聘相应的岗位。同时,积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促进职工成长为“多面手”,大力推行合岗分流,将富余人员充实到线路维修等人员相对紧缺的岗位,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1.3打破常规模式,做好人员接续 机车乘务员是该处重要行车岗位,入职条件高、培训周期长。同时,一批人员临近退休年龄,人员较为紧缺。针对该难题,该处提前入手,从内部挖潜,决定从调车员中选拔乘务员,将驻站调车改为随车调车,让调车员和乘务员随车相互学习。在充分研讨和反复推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常规,计划将每台机车2名乘务员、2名调车员的常规配置改为配备3人,即1名司机、2名副司机,合并乘务员和调车员岗位,有效解决了人员接续难题。这种做法将成为地方铁路人力调整的首创,也将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保证作业效率。 1.4打破分配壁垒,激发基层活力 建立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挂钩机制,引导和促进单位减少用人,提高效率。根据岗效工资制办法,依托内部市场化考核结果,使员工收入与个人业绩、部门业绩、单位效益紧密结合,鼓励有益于单位效率和效益提升的行为。坚持工资分配向高绩效团队倾斜,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大、创新要求高的岗位倾斜;适度兼顾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均衡,按责任结果和业绩贡献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加强强化积分,弱化工时,鼓励各单位二次分配机制,允许站段自治、班组自理、全额浮动、按分分配,进而激励各单位人力资源机构进一步优化。 1.5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原则,优化设计方案 大力推广车站远程控制技术,推行行车工作岗位平行作业,优化维检修岗位工序,积极实施相近工作岗位兼职合岗,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树立“无人则安、少人多安”的新安全观,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创新机制,稳步推进。 1.6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人才培养 在员工培训上推行“3+2”管理模式,3即:坚持每日一题、每班一讲、每月一考,注重职工日常安全意识的培养。2即:每季度分别开展实操(故障处理)技能培训班(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台阶式)、应急处理培训班或特色(现场)理论小课堂(时间半小时,解决现场中疑难问题)。以实操技能、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培训为主。为确保上岗、转岗职工理论培训的效果,站段、科室共同负责,实行分类培训,法律法规、规章由科室主讲,专业理论、安全知识、实操技能由站段负责;管理人员培训在每月集中接受1次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永煤铁运大讲堂”,围绕我处安全、生产中的难点、热点、疑难问题,采取外聘、处段(科)领导及技术能手上讲台的形式,以达到提升管理人员思想境界、开阔视野的目的。 2结束语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只有通过优化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促进广大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使基层的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改善,使人力资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及措施的实施,进一步缓解人员紧张局面,有效提升了人均工效和企业管理水平。 作者:郭方超 单位: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公司铁路运输处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数据整合铁路运输论文 1建设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的意义 (1)适应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铁路运输业务的发展,各级运输部门对运输信息的规范化、集成化和透明化要求越来越高,对运输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和决策支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需要将分布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业务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完整、真实的铁路运输信息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运输组织、调度指挥、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直以来,铁路信息系统采用垂直模式分散进行开发和建设,造成了信息重复定义、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只有转变铁路信息化建设方式和应用开发模式,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建立信息集成平台,整合现有各系统信息,形成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的接口标准,大力开展基于平台化的新应用开发,逐步整合既有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由无序、被动、孤立管理和浅层次利用,向有序、主动、共享管理和深层次利用方向发展,才能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应用水平,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进而提升铁路企业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3)新阶段铁路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信息化正在向平台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而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信息化集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建立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整合各业务系统需要共享的信息,集中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扩充,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相关应用,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服务领域的数据管理基础和相应规范,灵活地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是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集中建设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2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 2.1建设目标 建立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数据集中与信息共享,形成开放式的信息共享架构和信息共享管理机制,支撑各应用系统间的集成,促进基于平台化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应用开发,推动运输组织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运输组织的精确化管理。 2.2建设原则 (1)一体化原则。一体化设计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降低整合技术复杂性和整合成本,防止集成平台异构化、分散化,导致出现二次整合问题。一体化建设: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同步实施,确保尽快发挥整合效益。一体化管理:建立两级平台联动管理机制,保证日常维护管理的准确与及时。 (2)数据集中与架构开放原则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是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数据服务提供平台。集成平台建设以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数据集中为基础,建立综合数据支撑环境。平台要基于柔性思想设计,建立开放性的平台架构,支持内容的可扩展性。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原则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是一项面向整个运输领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受各种技术、管理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急用先行,不断完善平台架构,丰富平台信息内容,实现整体目标。 3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3.1总体架构 数据资源整合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目标,也是铁路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建立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必须实现对分散、异构多数据源的统一访问,从不同的应用和数据结构提取数据,完成在线转换,建立完整数据库。运输信息集成平台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采用具有松散耦合和可互操作特征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方式构建。 3.2共享信息范围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是铁路运输组织全过程信息的共享平台,共享信息范围涵盖客运、货运、运输等各业务领域,信息内容包含从业务受理、装卸作业、在途运输、到达交付等环节有关的列车、机车、车辆、货物、人员等各类关联信息,并应随业务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充。3.3信息采集方式采用3种信息采集方式: (1)采用报文方式,由信息提供者形成标准格式报文,通过MQ传输方式交换到集成平台,数据在集成平台建库,主要面向既有信息系统使用。 (2)直接通过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获取数据,原始数据库直接部署在集成平台,适用于集中式现车等新开发应用。 (3)通过数据库级共享获取信息,主要面向数据量大的相关应用,如货票等。 (4)通过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调用获取数据,如客票、动车信息等。 3.4数据组织模型 数据组织模型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列车”、“车辆”、“机车”、“货物”等为基本元素,每个元素相关应用数据唯一存储,列车、车辆、货物及乘客信息与实际运行情况一一对应,形成对运输组织全生命周期有关动作、状态、位置、去向等要素信息真实、唯一、完整的描述,包括元素的各项“属性”、“活动”及“相互关联”,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现实运输生产真实作业过程。 3.5标准服务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2种信息服务方式:数据库级服务和应用级服务。(1)数据库级服务:指业务信息系统可在授权情况下,直接读取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共享数据库信息。该服务方式适合于大批量、与事务控制逻辑无关、纯数据库级的数据提取和发送。(2)应用级服务:从应用层面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高频度、与事务控制逻辑相关的服务共享。应用级服务可分为通用服务接口和专用接换2类方式,包括3项主要功能。共享数据加工功能:即把业务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的访问、加工处理等封装成服务,以服务的方式实现不同业务信息之间的数据加工服务共享。共享业务处理功能:即把业务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模块调用封装为服务,提供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功能性服务共享。共享流程处理功能:提供比共享业务处理粒度更粗的服务,将业务信息系统内部及跨系统间的业务流程封装为服务,满足跨业务、跨系统业务流程处理的共享需求。 4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维护和管理体系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信息范围的可扩充性和平台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可行、适用的维护管理体系,以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其中,重点要建立4个机制。 (1)建立服务目录机制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必须建立起共享信息和标准服务查询目录,以便用户了解掌握集成平台的最新服务内容和服务获取方式及流程。目录应及时更新和,并允许用户遵循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进行访问和查询。 (2)建立技术规范更新机制 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根据业务需要和技术发展,定期补充、优化、扩展和修订集成平台技术规范,确定信息内容、格式、结构,完善各应用系统信息提供和接口标准,明确集成平台运行保障技术条件和设计、建设、应用各项技术要求。 (3)建立平台运维和运用管理机制 a.建立集成平台运用管理机制,规范集成平台信息运用规则,不断丰富和扩展平台内容。b.建立集成平台运行维护机制,成立实施和维护团队,保障实施和维护经费,确保集成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4)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考核机制 为确保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运输相关信息的实时掌握和共享,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鼓励机制。a.对数据采集制定考核要求,从覆盖率、及时率、合规率、完整率等方面确立考核指标、基准,明确奖罚机制。b.鼓励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减少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提高铁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c.推进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开发,打破现有信息系统建设方式和应用开发模式,将面向应用功能组织数据转变为面向业务信息基本要素组织数据。以数据管理为中心,积极开展基于平台化的业务应用开发和既有系统功能升级和整合。 5结束语 目前,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已在总公司和18个铁路局实施,构建了两级基础架构,采集了列车运行、现在车、货票等信息,其中列车到发信息完整率已达到99%,货运装卸、车辆等数据接口已经实施,客票、客运、机务等信息正在接入,基于平台的综合应用需求不断涌现,正在快速开展研发工作。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将不断吸收大数据、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持续优化数据组织和技术。随着信息内容的不断丰富,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标准服务的不断完善,其基础性、平台性作用将充分显现,必将成为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 作者:王启东 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安全技术论文: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分类体系的研究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在对目前系统安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安全技术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框架,探讨了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研制和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安全标准做支撑,就不能实现系统的安全可信,只有从系统的视角全面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构建起合理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才能保证各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安全可控和高效运行,也只有建立起涵盖系统安全结构的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才能促进安全组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关联操作,实现系统安全性的最大化。 1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分类现状 1.1信息安全国际标准现状及分类体系 1.1.1美国国防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美国国防部(DoD)将美军信息安全标准按安全部件与安全功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其标准体系见图1,其中安全部件以信息流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为信息处理安全标准、信息传输安全标准、信息理解表示安全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环境标准五类。安全功能从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性)来进行划分,分为鉴别安全服务标准、访问控制安全服务标准、保密性安全服务标准、完整性安全服务标准、抗抵赖性安全服务标准和可用性安全服务标准六类。DoD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虽然覆盖全面,但安全部件和安全功能之间的标准交叉重复比较多,层次不够清晰。 1.1.2联合技术参考模型(JTA 6.0) JTA 6.0中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为实现对国防部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提供了支撑,包括(本地)计算环境、飞地边界、网络和基础设施、支撑性基础设施和安全评估五类标准。这种分类比较合理,但分类下面对应的标准大部分是国际标准和美国国家标准,因此,应在借鉴该分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建立起合理的标准体系。 ISO信息安全工作组分类如图3所示。目前,ISO制定的信息安全标准按照工作组的分类分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标准、密码和安全机制、安全评价准则、安全控制与服务和身份管理与隐私技术五类。该分类方法比较粗糙,对于建立安全运行的信息系统,针对性不太强。 1.1.4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 ITU-T SG17组负责研究网络安全标准,包括通信安全项目、安全架构和框架、计算安全、安全管理、用于安全的生物测定、安全通信服务,如图4所示该分类方法对信息安全技术分类比较粗糙,信息安全技术也只侧重于通信安全。 ITU-T颁布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安全标准主要有:消息处理系统(X.400系列)、目录系统(X.500系列)、安全框架和模型(X.800系列)等,其中的X.509标准是PKI的重要基础标准,X.805是端到端通信安全的重要标准。 目前,ITU-T在安全标准化方面主要关注NGN安全、IPTV安全、身份管理(IDM)、数字版权管理(DRM)、生物认证、反垃圾信息等热点问题。 1.2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标准自1995年开始制定,至2002年共制定标准19项,全部由国际标准直接转化而来,主要是有关密码和评估的标准。在这19项中,2004年后已有12项进行了修订。自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4年成立以来至目前我国实际现存正式信息安全标准87项,这些标准中,既包括技术标准,如产品和系统(网络)标准,亦包括管理标准,如风险管理标准等,覆盖了当前信息安全主要需求领域。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本着“科学、合理、系统、适用”的原则,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成果和认真梳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工作组的认真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分类相对合理、全面,涵盖了体系结构、安全保密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测评等方面的标准,但庞大繁杂的标准体系常常让开发人员无所适从,无法选取需要遵循的标准。因此,针对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工作要进一步精简标准体系,突出重点,尤其是影响系统集成方面的安全接口标准,进而增强各个安全组件之间的互操作和安全技术间的协作,提升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支撑性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到实现通信与网络、应用环境和数据安全所应用的支撑性技术,包括认证、授权、访问控制、公钥基础设施(PKI)和密码管理基础设施(KMI)。 通信与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应用环境安全主要包括终端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其中: 终端安全主要包括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安全。其中服务器可以归结为广义上的终端,防火墙、IDS、服务器存储备份等技术可以为服务器提供安全服务。 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2)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3)病毒对操作系统形成的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威胁主要来自:非法访问数据库信息;恶意破坏数据库或未经授权非法修改数据库数据;用户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库访问时受到各种攻击,如搭线窃听等。 系统中的数据是系统运行的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保障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和服务。数据安全通过数据容灾备份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和加密技术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不受损坏、不被窃取。数据容灾备份主要通过对系统、数据、文件等进行快速、完整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支持快速恢复的机制。网络隔离技术主要通过隔离网络攻击来确保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数据加密主要通过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来确保数据不被截获。 安全运维管理是在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安全系统建设之后的工作,其目的是保证所应有的安全产品和技术能够真正、充分发挥其预期应有的效果和效率。安全运维管理包括安全设备的策略配置、安全测评、安全监控和审计、安全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技术,主要完成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安全问题的处理等系统安全保障工作。 3信息安全标准分类体系 信息安全技术参考模型是建立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起覆盖全面,分类合理的标准体系,才能科学地预见需要制/修订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信息安全标准化的研究方向,更好地支撑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确 保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形成安全可信的互连互通互操作。在前面提出的技术参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进行了划分。 应用环境安全主要包括终端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其中: 终端安全主要包括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安全。其中服务器可以归结为广义上的终端,防火墙、IDS、服务器存储备份等技术可以为服务器提供安全服务。 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2)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3)病毒对操作系统形成的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威胁主要来自:非法访问数据库信息;恶意破坏数据库或未经授权非法修改数据库数据;用户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库访问时受到各种攻击,如搭线窃听等。 系统中的数据是系统运行的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保障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和服务。数据安全通过数据容灾备份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和加密技术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不受损坏、不被窃取。数据容灾备份主要通过对系统、数据、文件等进行快速、完整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支持快速恢复的机制。网络隔离技术主要通过隔离网络攻击来确保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数据加密主要通过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来确保数据不被截获。 安全运维管理是在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安全系统建设之后的工作,其目的是保证所应有的安全产品和技术能够真正、充分发挥其预期应有的效果和效率。安全运维管理包括安全设备的策略配置、安全测评、安全监控和审计、安全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技术,主要完成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安全问题的处理等系统安全保障工作。 3信息安全标准分类体系 信息安全技术参考模型是建立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起覆盖全面,分类合理的标准体系,才能科学地预见需要制/修订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信息安全标准化的研究方向,更好地支撑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确保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形成安全可信的互连互通互操作。在前面提出的技术参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进行了划分。 安全技术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文中论述了防火墙部署原则,并从防火墙部署的位置详细阐述了防火墙的选择标准,并就信息交换加密技术的分类及RSA算法作以分析,针对PKI技术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论述了其安全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PKI技术 1概述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就其产品的主流趋势而言,大多数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更具有大的优势。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部署防火墙呢?首先,应该安装防火墙的位置是公司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的接口处,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其次,如果公司内部网络规模较大,并且设置有虚拟局域网(VLAN),则应该在各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第三,通过公网连接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也应该设置防火墙。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同时将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组成虚拟专用网(VPN)。 安装防火墙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有恶意侵入的可能,无论是内部网络还是与外部公网的连接处,都应该安装防火墙。 2防火墙的选择 选择防火墙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条: 2.1防火墙本身是安全的 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防火墙本身也应该保证安全,不给外部侵入者以可乘之机。如果像马其顿防线一样,正面虽然牢不可破,但进攻者能够轻易地绕过防线进入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也就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2.2可扩充性 在网络系统建设的初期,由于内部信息系统的规模较小,遭受攻击造成的损失也较小,因此没有必要购置过于复杂和昂贵的防火墙产品。但随着网络的扩容和网络应用的增加,网络的风险成本也会急剧上升,此时便需要增加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防火墙产品。如果早期购置的防火墙没有可扩充性,或扩充成本极高,这便是对投资的浪费。好的产品应该留给用户足够的弹性空间,在安全水平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只选购基本系统,而随着要求的提高,用户仍然有进一步增加选件的余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用户的投资,对提供防火墙产品的厂商来说,也扩大了产品覆盖面。 2.3防火墙的安全性 防火墙产品最难评估的方面是防火墙的安全性能,即防火墙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入侵。这一点同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一样,普通用户通常无法判断。即使安装好了防火墙,如果没有实际的外部入侵,也无从得知产品性能的优劣。但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安全产品的性能是极为危险的,所以用户在选择防火墙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占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又通过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测试的产品。 3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1对称加密技术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 3.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非对称加密体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数学难题之上,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钥密码体制。 3.3RSA算法 RSA算法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于1977年提出的第一个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其安全性是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 4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动向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 网络安全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后,信息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网络安全技术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联合发展之路,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以此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安全技术论文:楼宇对讲通信网中的安全技术 摘要:楼宇对讲通信网络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和组成部分,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当时主要使用在警察局总部与巡警车之间的车载移动通信服务―并迅速在警察部门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楼宇对讲通信网络安全技术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 楼宇对讲通信网络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和组成部分,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当时主要使用在警察局总部与巡警车之间的车载移动通信服务――并迅速在警察部门得到推广应用。1946年,美国的AT amT公司开发设计出一种可以连接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的无线电话技术;基于这项技术,AT amT公司进一步开发了称之为安防移动电话服务(MTS,MobileTelephoneService)安防移动通信系统,它的改进型――IMTS系统在1969年发展成当时唯一的遍布美国的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1968年,AT am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技术,它能将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划分成很多类似蜂窝的小区,相隔较远的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蜂窝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并使小区的基站能采用低功率发射,避免高发射功率带来的干扰问题。蜂窝技术的发明是移动通信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楼宇对讲移动通信进入了蜂窝移动通信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代蜂窝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在日本、瑞典、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诸多国家广泛投入运行。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基于模拟通信技术,采用的是频分复用(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模式,网络的容量基本可以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模拟技术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显得过时,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通信技术在第二代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如先进的数字语音编码技术在保证话音质量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通信带宽的需要――提高了网络频段资源的利用率;差错控制技术增强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基站可以以低功率发射;数字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字化了的用户语音、数据和网络指令;身份证技术可以鉴别移动用户的身份,有效防止身份假冒。所以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相比不仅性能优良,而且安全。1990个,泛欧数字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率先在西欧各国开始运行,让欧洲摆脱了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体制众多互不相通的困境。GSM网络在频分复用(FDMA)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时分多址(F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来增加网络容量。其后,澳大利亚、中国和一些中东国家也陆续采用GSM网络,使得GSM网络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0世纪90个代末期随着因特网与楼宇移动通信网的融合,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对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的需求推动着移动通信网络走向第三代。为此,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倡导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第三代蜂窝楼宇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未来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1998年10月由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电信标准组织联合成立了第三代伙伴记计划(3G、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组织,旨在制定一种以IS-95核心网络为基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CDMA20__。 第三代楼对讲移动通信网络在本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日本的DoCoMo公司于20__年10月1日率先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以上我们简单地回顾了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的过去和发展现状,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移动通信服务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仍将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更完美地实现广大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用户的通信服务需求。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如无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等。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一种类型同样存在着这些不安全因素,由于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殊性,它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不安全因素。下面将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网络端和移动端三个部分分别分析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具体表现形成及其危害: 一、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但无线接口是开放的,作案者可通过无线接口窃听信道而取得其中的传输信息,甚至可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的消息,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以欺骗网络终端的目的。根据攻击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非授权访部数据、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威胁数据完整性三种。 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无线接口中传输的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信息内容 窃听信令数据――获取网络管理信息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无线跟踪――获取移动用户的身份和位置信息,实现无线跟踪 被动传输流分析――猜测用户通信内容和目的 主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 在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中,攻击者通过假冒一个合法移动用户身份来欺骗网络端,获得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并逃避付费,而且由被假冒的移动用户替攻击者付费。 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 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的目标是无线接口中的用户数据流和信令数据流,攻击者通过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这些数据流来实现欺骗数据接收方的目的,达到某种攻击意图。 二、网络端的不安全因素 在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端的组成比较复杂,它不仅包含许多功能单元,而且不同单元之间的通信媒体也不尽相同。所以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端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如无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 务后抵赖等等。按攻击类型的不同,有如下四类: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数据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网络端单元之间传输的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通信内容 窃听信令数据――获取安全管理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假冒通信接收方――获取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被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非法访问系统存储的数据――获取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如合法用户的认证参数等 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访问网络而逃避付款,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假冒合法用――获取访问网络服务的授权 假冒服务网络――访问网络服务 假冒归属网络――获取可以假冒合法用户身份的认证参数 滥用用户职权――不付费而享受网络服务 滥用网络服务职权――获取非法盈利 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端的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不仅包括无线接口中的那些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因为与MSC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可能是无线接口。而且,还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具体的表现如下: 操纵用户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操纵信令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假冒通信参与者――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操纵可下载应用――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操纵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操纵网络单元中砘储的数据――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有意干扰通信 4.服务后抵赖类攻击 服务后抵赖类攻击是在通信后否曾经发生此次通信,从而逃避付费或逃避责任,具体的表现如下: 付费抵赖――拒绝付费 发送方否认――不愿意为发送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 接收方抵赖――不愿意为接收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文秘站整理) 三、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的移动端是由站组成的,移动站不仅是移动用户访问移动通信网的通信工具它还保存着移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等。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IMEI是唯一地代表一个移动电话,而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也唯一地对应着一个合法用户。 由于移动电话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丢失或被盗窃,由此给移动电话带来了如下一些不安全因素: 使用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访问网络服务,不用付费,给丢失移动电话的用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不法分子如若读出移动用户的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那么不法分子可以“克隆”许多移动电话――从事移动电话的非法买卖,给移动电话用户和网络服务商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不法分子还会更改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的身份号,以此防止被登记在丢失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等等。 四、攻击风险类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威胁还有如:无线窃听、假冒攻击、完整性侵犯、业务否认和移动电话攻击等等,具体的描述如下: 无线窃听――窃听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身份号,用户数据和信令信息; 假冒攻击――假冒移动用户欺骗网络端和假冒网络端欺骗移动用户; 完整性侵犯――更改无线通信控制信道中传送的信令信息; 业务否认――移动用户滥用授权、网络端服务提供商伪造帐单; 移动电话攻击――偷窃移动电话、更改移动电话身份号和克隆移动电话。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技术从第一代模似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到第二代数字楼对讲移动通信网的运行经验证明: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不仅威胁到移动用户的隐私和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影响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并损害到服务商和网络运行商的经济利益,为了保护各个层次的利益,移动通信网络必须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的安全技术级别服务; 1.保密性安全技术服务可分为五类,其保密级别和目的如下: 用户语音保密性(级别1),目的――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语音,防止被他人窃听。 用户身份保密性(级别1),目的――用户的真实身份,防止被无线跟踪。 信令数据性(级别1),目的――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信令数据,防止被他人窃听。 用户数据保密性(级别2),目的――保护无线信道中传羝的用户数据,防止被他人窃听。 认证密钥保密性(级别2),目的――保护SIM和AC只存储的认证密钥,防止被他人窃取或“克隆”SIM。 2.认证性安全技术业务可分为三类,它们的具体描述如下: 用户身份认证性,目的的――鉴别移动用户身份。防止假冒用户; 网络身份认证性,目的――鉴别网络身份,防止主动攻击者假冒网络进行欺骗; 信令数据的完整性检测,目的――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信令信息完整性,防止被他人篡改。 3.应用层安全技术业务 上述两类安全业务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访问层提供。随着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类别培多和电子商贸发展,在应用层增设了安全技术业务,它们的具体描述如下: 实体身份认证――两个应用实体互相认证对方的身份; 数据源认证――接收方应用实体认证数据确实来自于发送方; 数据完整性认证――接收方应用实体确认接收到的数据没有被篡改; 数据保密性――保护两应用实体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端到端保密性,防止流分析; 数据接收证明――发送方应用实体认证可证明接收方确实收到了应用数据。 五、移动电话保护 移动电话生成商为每部移动电话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国际移动设备号IMEI,每当移动电话访问移动通信网络,它必须传其IMEI给网络端设备号登记处EIR;EIR检查庐IMEI是否在丢失和失窃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若在则EIR就传一个信令将该移动电话锁起来,此时使用者自己不能开锁,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移动电话,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非法用户捡来或偷来的移动电话滥用网络服务,而由丢失移动电话的合法用户付费,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应用高科技工具改变偷来的电话的IMEI,从而通过“黑名单”检查。为防止修改移动电话的IMEI,移动电话生产商通常将IMEI设置在一个保护的单元――具有物理防撬功能的只读存储器。 后语 无线通信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网络用户和网络经营者经济利益构成威胁,为保护他们的利益,无线电通信网络必须应用上述相关技术的安全业务来消除不安全因素给网络用户带来的威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不仅深入到国防军事、科研教育、医疗 卫生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并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无线通信网络应用越广泛,它的安全性就越加重要。(文秘站整理) 安全技术论文:谈人工挖孔桩成孔安全技术 论文关键词:人工挖孔桩 安全施工 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应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注意事项,和施工过程中事故的类型分析及主要对应方法等。 人工挖孔桩成孔技术在水电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安全技术问题却不可忽视,必须重视和加强。笔者所参与的延安供水工程,其招安调压池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孔直径0. 8 m,最大深度达10 m。因挖空人员在地下施工,活动余地小,工作环境恶劣,情况复杂,因此人身伤亡事故极有可能发生,安全技术尤显重要。 1事故类型 (1)孔壁坍塌:当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为渗透系数大的粉土、粉细沙等砂性土层或深厚的饱和淤泥质粘土,且无护臂,不能承受水、土侧压力,又未采取降水措施时,极易出现渗水、流砂、涌泥现象,最终可能造成孔壁坍塌。 (2)孔口落物:桩孔附近有堆积物未能及时清理,在人为或雨水冲刷下,物体落人孔内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窒息中毒:下挖较深时,孔内可能积累大量有害、可燃气体;若桩位处原有害物质掩埋时未作相应处理,均会对人员构成伤害。 (4)触电伤亡:桩孔内施工面窄且多水、潮湿,若未作采用低于36 V的安全电压和安全灯,易发生触电事故。 (5)坠落孔内:孔口无盖板、护拦等防护措施或明显的标志,夜间又无足够照明,人员易失足掉人孔内。 (6)施工人员用麻绳、尼龙绳吊挂或脚踏孔壁上下及电动葫芦(或卷扬机)无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也易发生事故。 (7)扩底塌方:桩扩大头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桩体填筑,土体丧失稳定,出现塌方。 2主要对策 2.1地基勘察应注意事项 (1)地质各层的强度、厚度、透水性;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情况、补充来源和有无侵蚀性等不良影响等。 (2)地下有无埋设物(电缆、煤气管线、上下水道等)障碍物(原构筑物基础、废钢铁等) (3)是否存在危害较大的滑坡、断层破损带、泥石流、崩塌以及强烈发育的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 (4)有无缺氧、有害气体情况;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 (5)相邻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资料。 2. 2施工方面及图纸会审应注意事项 (1)成孔工艺的选择:人工挖孔桩较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填土、季节性膨胀土、自重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中间有硬夹层与砂夹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高压缩性淤泥层和流塑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如用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旋喷装等形成截水帷幕。 (2)人工孔桩最下中心距须小于3 d(d为桩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扩底直径不宜大于3d,斜率为1/3-1/2,扩底最下中心距须大于1.5或D+1.0 m(D为扩端设计直径),以防相邻桩间土壁无法直立而坍塌。 (3)护臂通常为混凝土护臂,厚度不宜小于1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强度,护臂内等距放置6#8-8的直钢筋,上下节护壁间用钢筋拉结。孔不太深且土质密实时可采用砖护壁,但当土层松散或为流砂层时,则应采用钢护筒或钢筋混凝土沉井。 (4)地下水丰富且较浅时,需考虑井点降水。此时应分析对环境的影响,以免因地下水过采用引起地面下沉危机周围建筑的安全性。 2. 3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 5 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 m。 2. 3. 1孔口应采取措施 (1)井口应有专人操作垂直运输设备,孔口活动盖板和照明通讯排水通风设备等,并注意观察地面情况,随时与井底人员联系,不可任意离开井口。 (2)从孔桩开始开挖至浇灌混凝土前,停止施工时孔口应盖活动盖板并设置栏杆,做出醒目标志,夜间地面应有足够的照明。 (3)孔口处护壁应高出地面150 mm ,以防地表水、弃土、杂物等进人孔内护壁;厚度应大于200 m,以免来往车辆影响孔壁的安全。 (4)弃土出地面后立即运至堆土场,弃土、杂物等堆放位置距离孔口边不小于1.5 m。 2.3.2孔底应采取的措施 (1)孔底施工人员下人桩孔前须戴安全帽,连续工作不得超过4h。 (2)若遇坚硬的泥土和岩石时可使用风镐,但严禁采用爆破,以免对地基土有不良影响或破坏护壁而造成坍塌。 (3)孔底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内的水文地质、土壁和护壁等异变,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与孔口人员联系并采取措施处理。 (4)孔底积水较少时,可将泥水一起用吊桶提升至地面;若为大量渗水,则在孔底挖一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排出桩孔外,抽水必须在孔底施工人员上至地面后进行。 (5)已扩底的桩,要尽快浇筑桩身混凝土,不能很快浇筑的桩应暂不扩底,以防扩底部位塌方。 2.3.3照明、通风、通讯方面的措施 (1)孔底照明采用100 W防水带罩灯泡,电压为36 V,用防水绝缘电缆引下,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施工人员下人桩孔前,先用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孔底强制送人空气或氧气。还需经常检查孔内空气中是否含有可燃或有毒气体,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如有此情况应查明其危害程度。 (3)桩孔较深时,孔口与孔底可通过对讲机、电铃等进行联系。 安全技术论文:电子政务系统运行问题及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引入 电子政务系统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些地区的综合竞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在处理数据方面以及系统的运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因此,经常会遭受到一些恶意篡改以及网络攻击,致使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受到了较大威胁,也使得电子政务的效率与便利没有办法得到有成效的保证,进而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威胁。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分析力度,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 1 电子政务系统运用信息安全技术的需求 电子政府系统给我国的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政府一般会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用信息化对管理以及服务进行加工,进而在网络系统里面将工作程序与结构组合在一起,全面拜托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继而给政府部门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专业合法机构提供最高效、最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就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从现状,电子政务系统在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第一点要求就是要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相应的识别。主要是识别实体与通信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电子政务系统运用时是否拥有较高的安全性,这对于各个单位或者是个人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使用者自身的利益,要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可以顺利运行,识别信息系统管理的对象非常关键。第二点要求则是需要有效地控制访问权限。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是为了阻止一些没有经过授权的资源被访问到,避免某些不合法的信息被储存,做好访问权限的控制能够给电子政务系统增设一道有效的防护墙。第三点是要求确保相关的数据资料不会被外来非法分子截获,杜绝相关资料出现外泄。在电子政务系统里面,会有很多数据资料是与政府部门与各个单位的机密文件有着联系。因此,信息安全技术必须要阻止没有经过授权的使用者得到数据资料,将控制访问系统以及机密相关系统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进一步为电子政务系统加设另外一道防火墙[4]. 2 电子政务系统运用过程当中存有的问题 2.1 对信息安全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很多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网络系统的建设,十分看重网络给工作带来的便利,但是部分政府部门在运用网络系统时,并未将网路的安全考虑在内,甚至是直接忽视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致使信息安全技术一直停滞不前。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用至今还不是特别的成熟,有很多重要的资料文件并未直接上网,加之安全技术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泛,无法用具体的指标对其进行合理的量化,存在较大的间接性与不可见性,导致使用者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关注程度不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信息安全技术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最终导致安全漏洞进一步扩大。 2.2 电子政务成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政府部门中使用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十分脆弱的,换句话讲就是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具体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一般是运用Windows 2000、XP 以及 NT、等等,但是运用的系统一开始就存在很多漏洞。除此之外,运用的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等也存在较多弱点。政府部门的内网、外网以及涉及到的公共服务网,这些网络环主要就是利用 TCP/IP 协议建立起来的,而该项协议的基础就是自由与开放,但是这项协议在网络管理、服务模式以及合理规划等方面全部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就存在缺陷,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协议方面、系统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等做出科学的改进。 2.3 信息安全技术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由于网络系统的推广与运用,部分政度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起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未充分意识到信息安全技术的关键是人为因素。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将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二者融合在一起,然后将安全技术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我国现在的保卫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比较弱的,许多政府部门的内部并未真正在制度方面、人员方面以及技术方面建立起很好的防范机制,没有合格的保护措施。内部人员基本上都会有对系统进行访问的权限,能够较为容易的躲过很多访问控制布置的障碍;很多网络维护者没有网络安全的意识,有的使用者甚至会不遵守安保的相应规定,把内网直接和因特网进行连接,以上这些情况都会给网路系统的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3]. 3 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3.1 有效保证服务器安全 有效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主要表现在加密服务与应急方法两个方面。当管理员要对网站进行相应的管理与维护时,一定要先进行身份的识别,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钻了漏洞,如果管理员在认证账户密码时,超过三次没有将密码输入正确,可以把该账户进行及时的锁定。此外,使用者所应用的密码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账户密码不会被泄露。如果出现系统受到外来侵袭致使数据资料产生破坏等情况时,系统的应急系统应该马上启动,并发出相应的警告,也可以直接关闭服务器,降低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3.2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尽可能地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例如使用者在进行访问权限核实与审查的时候,需间隔一段时间就对电子政务系统做全盘扫描,把部分重要文件与机密信息全部存储到对应的服务器里面;提升对电子政务系统管理员对账户密码进行有效管理的力度,如果遇到网络攻击能够及时地做好各项备份工作。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对网络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政务信息窃取、恶意攻击与数据丢失等等突发情况进行预防与解决,就算是发现系统受到了破坏,也能够将不良影响降到可控的范围内[1].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的公文、保密信息也逐渐增多,但是因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系统的安全问题,如果系统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影响,那必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威胁。所以,需要将信息安全技术运用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进而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安全技术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网络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有着重要作用。为能够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保证,并且使计算机网络得到更好应用,应当通过有效方法的应用保证网络安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具有较好效果的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有效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从而真正使网络安全得到保证。 1在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社会实际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也开始出现,并且得到快速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所以,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着十分的作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是必须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对社会上各个方面发展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当前社会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将会有更加广泛应用,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更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合理应用,使网络安全得到保证,从而使其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第二,在保证网络安全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属于实际需要,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类网络攻击也越来越多,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存在,为能够使网络技术应用中各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并且在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重视,不断进行探索以及研究,将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安全问题找出,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应当积极落实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比如域名以及IP地址等方面,这些内容对恶劣信息攻击均能够起到较好预防作用。对于网络安全而言,其所存在威胁因素具有多样性特点,并且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导致在监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性过程中有混乱情况出现,甚至出现难以辨别情况。所以,在计算机管理技术使用应用过程中,对于突发问题应当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而在处理问题方面能够保证科学性及快速性,可将问题有效解决。为能够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更好应用,应该通过有效对策改善当前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现状,从而使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发挥更好效果。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计算机的实际运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网络安全中的实际应用越来越明显。在实际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应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视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研究,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落实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管理。 3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效对策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虽然取得一定成果,对当前社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为能够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更好应用,应当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当前计算机管理技术现状,使其发挥更好效果,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3.1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从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比较缺乏,为实际应用过程中未能够足够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所以,为能够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效运用得到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安全防范方面提升自身意识。这样一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够使工作人员将各种安全工作做好,从而不断促使在网络安全中有效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利用报告、讲座及培训等相关方式,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2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力度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化管理,所以应当在这一方面加强关注力度。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安全化管理方面加强力度,有利于其应用安全度的提高。对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力度而言,其实质是对管理理论及内涵的进一步延伸,使其扩充至安全问题预防及防范体制与机制中,这一点也是必须对其加强关注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所以其整体信息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化特点,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体系而言,其中所存在信息化因素比较多。对于体系中不同环节以及部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牢固把握,并且应当深层次了解,从而对计算机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力度,重点防范不良因素。3.3对操作系统加强安全防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部分就是操作系统,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操作系统也很容易有漏洞出现,很容易导致各类安全问题发生。所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操作系统应当实施相关安全防护,从而使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建立安全防护系统,对于网络操作系统中一些安全漏洞的存在,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适当修补,从而尽可能避免各种病毒入侵。此外,对于网络中相关安全性产品,比如入侵检测、防火墙及VPN等,可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建立完善操作系统日志,能够分析网络中潜在安全隐患,并且能够进行预防,从而使网络安全性得到保证。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就越来越重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合理有效应用,对计算机网络中所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分析及预防,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得到提高,使网络完全得到保证,使其及社会各个领域内均能够得到更好应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安全技术论文:关于建筑施工单位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是以间歇、短时、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吊钩、吊笼等取物装置,对重物进行起升、下降或水平移动的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工作中,其金属结构和各工作机构的主要受力部件受到频繁的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摩擦等力的作用,这种交变载荷也可称为疲劳载荷,其应力循环次数较大,各主要受力部件容易产生疲劳损伤,这是一种疲劳失效现象。发生疲劳失效时一般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它总是发生在局部高应变区内。当这种局部高应变区中的峰值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晶粒之间发生了滑移和位错,逐渐产生了微裂纹。这种微裂纹不断扩展,形成了宏观的疲劳裂纹。 金属结构的各弦杆、拉杆、撑杆等部件由于运输、拆装、存放等不当,也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其旋转部分和运动装置,由于磨损会导致有效受力截面的减小;此外,建筑施工起重机械都在露天工作,经常承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其金属结构部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如果保养不当,其腐蚀程度也会与日俱增。金属结构和各工作机构的疲劳程度、变形、磨损程度和腐蚀程度,均严重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其影响程度与该建筑起重机械使用时的利用等级、载荷状态、使用环境、存放环境和使用年限有关。 国家标准gb/t 13752-9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4.1.1.1条规定:“塔式起重机设计寿命应根据其用途、技术、经济及淘汰更新等因素而定,一般可按15-30年计算。 国家标准gb5144-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4.6条规定: 1、起重机主要结构件由于腐蚀而使结构的计算应力提高,当超过原计算应力的15%,则应予报废。对无计算条件的当腐蚀深度达原厚度的10%时,则应予报废。 2、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如塔身、臂架等,在失稳或损坏后经更换或修复,结构的应力不得低于原计算应力,否则应予以报废。 3、起重机的结构件及其焊缝在出现裂纹时,应分析其原因。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或重新施焊等措施,阻止裂纹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报废。 根据笔者的经验,使用较频繁的、工作较繁重的建筑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各工作机构的主要受力部件,如吊臂上、下弦杆与斜拉杆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吊臂销接座及销接头与上、下弦杆的对接焊缝,吊臂、平衡臂拉杆焊缝;标准节和顶升套架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等部位,短则3、5年,长则在无损检测中都发现过有不同程度的疲劳裂纹存在,这种疲劳裂纹比较细小,大多出现在工件表面,仅凭肉眼较难发现。在裂纹形成的初期,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无任何影响,不会出现异常状况,导致结构破断,但是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长期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疲劳裂纹会大量增加并不断扩展,当结构疲劳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遇到超载、超力矩,大风等偶发事件,细小的疲劳裂纹就可能迅速扩展,造成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或热影响区撕裂,导致受力截面减小,当缺陷处承受的最大应力超过其屈服强度时,就会引发突然断裂的事故。 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评估,就是针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建筑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各工作机构、重要零部件、电气元器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测与评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并延长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寿命。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金属结构几何尺寸的检测与评定 1、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节、基础节、吊臂、平衡臂,顶升套架、塔顶,回转塔身,施工升降机的标准节、基础节、吊笼承载梁、导轨架等的几何形状尺寸及变形测量。 2、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几何形状尺寸进行评定,以确定是不是要进行几何变形处理或报废。 二、金属结构的外观检查、测厚、无损检测 1、金属结构,主要受力部件的焊缝及热影响区打磨,去掉油漆、锈蚀,用10倍放大镜进行检查,可疑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抽查。 2、锈蚀较严重部位,打磨后进行超声波测厚。 3、对于无损检测及测厚发现之问题,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三、主要零部件检验及评定 1、塔式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吊钩、卷筒、滑轮、制动器、减速机、电动机、联轴器等的检验及评定。 2、塔式起重机的变幅机构的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制动器、卷筒滑轮等的检验及评定。 3、塔式起重机的回转机构、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制动器、开式齿轮等的检验及评定。 4、施工升降机的驱动板、齿轮、齿条、滑轮等的检验及评定。 四、电器系统的检验与评定 1、配线与部件、电机及部件的绝缘电阻测量与评定。 2、控制与操作装置的检验与评定。 3、电气保护装置的检验与评定。 4、照明与信号的检验与评定。 五、液压顶升系统的检验与评定 六、性能试验、结构试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与评定 1、空载试验。 2、载荷试验。 (1)额定载荷试验。 (2)超载25%试验。 (3)超载10%动载试验。 3、结构试验 结构变位测量:独立高度状态下最大额定起重量及1.25倍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时,起重臂根部的水平变位测量和起重臂端部的垂直变位测量。 必要时进行独立高度状态下最大额定起重量及1.25倍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时;小车位于吊臂中点额定起重量及1.25倍额定起重量时;最大幅度的额定起重量及1.25倍额定起重量主要结构件的静应力测试。 4、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与评定 (1)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变幅限制器、回转限制器、小车变幅断绳保护和断轴保护的试验与评定。 (2)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校验,吊笼行程上限位开关、吊笼行程下限位开关、极限开关、防坠安全钩、防断绳开关的试验与评定。 (3)电气安全保护装置、零位保护、断错相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失压保护、过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等的试验与评定。 七、根据以上检测、检验评定结果和性能试验、结构试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与评定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及安全技术性能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 符合要求,可以使用; 整改后可以使用; 降载使用; 建议报废。 委托方应提供设备的制造单位资格证明、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图纸等随机文件、大修或改造资料和安装使用过程中的事故记录。并负责金属结构探伤检测部位的表面处理工作(打磨)。 安全技术论文: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机制 摘要: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90年代初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它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全新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90年代初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它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全新方法。传统的电子商务指人们通过计算机及计算机专用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例如电子资金转帐、远程购物、电子合同、电子化海关进出口报关、电子化税务申报等等。如今, 电子商务的范围更加广泛。基于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不仅指基于Internet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并创造新的商机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从销售到市场运作以及信息管理筹备各个方面。因此,电子商务的对商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其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也使安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开放性的网络,导致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因而网络所面临的破坏和攻击也是多方面的,如何保护企业和个人的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盗用、篡改和破坏,已成为所有Internet参与者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企业与消费者对电子交易安全的担忧已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消除这些顾虑,必须保证企业与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时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按照安全策略的要求及风险分析的结果,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网络安全可以分成三类:系统安全,指主机和服务器的安全,主要包括反病毒、系统安全检测、入侵检测(监控) 和审计分析;网络运行安全,是指系统要具备必须的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如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等;局域网或子网的安全主要是访问控制和网络安全检测的问题。特别说明,各种黑客与防火墙主要属于网络安全的相关范畴。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当然也包括对用户的鉴别和授权。这里主要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括介绍。 在信息安全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需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为避免数据被截获,泄漏机密信息,重要的信息、文件等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时都要按照一定算法进行加密。目前,主要的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又称私钥加密,即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用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它的最大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但密钥管理困难。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又称公钥密钥加密。它需要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一个公开,即公开密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即私用密钥。信息发送者用公开密钥去加密,而信息接收者则用私用密钥去解密。公钥机制灵活,但加密和解密速度却比对称密钥加密慢得多。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是确保信息完整性,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收错重传、丢弃后续包的办法,主要有报文鉴别、校验和、消息完整性编码MIC(Message Integrity Code)。 为保证信息存储的安全,须保障数据库安全和终端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主要包括纯粹的数据信息和各种功能文件信息两大类。对纯粹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以数据库信息的保护最为典型。而对各种功能文件的保护,终端安全很重要。 信息内容审计,则是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为了满足国家保密法的要求,在某些重要或涉密网络,应该安装使用此系统)。 对用户的鉴别是对网络中的主体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法验证主体身份。一是只有该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钥;二是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该主体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字等。 保护信息安全所采用的手段也称做安全机制。所有的安全机制都是针对某些安全攻击威胁而设计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合理地使用安全机制会在有限的投入下最大地降低安全风险。 网络中所采用的安全机制主要有: 1.加密和隐藏机制:加密使信息改变,攻击者无法读懂信息的内容从而保护信息;而隐藏则是将有用的信息隐藏在其他信息中,使攻击者无法发现,不仅实现了信息的保密,也保护了通信本身。 2.认证机制:网络安全的基本机制,网络设备之间应互相认证对方身份,以保证正确的操作权力赋予和数据的存取控制。网络也必须认证用户的身份,以保证正确的用户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进行正确的审计。 目前,数字证书认证机制在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缴税、网上保险、网上购物、网上贸易、网上招投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电子邮件、期货交易和网上票务等B2B、B2C安全管理业务以及电子政务等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证书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诈骗采用的强身份鉴别技术。可以避免密码或口令容易泄露或被攻破的缺点。 3.审计:防止内部犯罪和事故后调查取证的基础,通过对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记录,从而在系统发现错误或受到攻击时能定位错误和找到攻击成功的原因。审计信息应具有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的措施。加强制度和岗位以及内外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 4.权力控制和存取控制: 主机系统根据需要赋予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执行权利。严格控制用户不能越权操作。 5.完整性保护: 用于防止非法篡改,利用密码理论的完整性保护能够很好地对付非法篡改。完整性的另一用途是提供不可抵赖服务,当信息源的完整性可以被验证却无法模仿时,收到信息的一方可以认定信息的发送者,数字签名就可以提供这种手段。 6.业务填充 无业务时发送干扰数据,即发送无用的随机数据。减少攻击者通过通信流量获得信息。增加密码通信的破译难度。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信息安全机制。电子商务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正逐步被广大企业所接受。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令人担心的方面和关注的焦点,也将成为电子商务全面推广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心理研究生论文: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09-2013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参加复试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计316人,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81人。 1.2研究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与个性成熟度测试表对复试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成熟度进行测试。 1.3UPI评分标准UPI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其他56个题的得分求总和。UPI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A类(指明确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1)UPI总分为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2道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B类(指没有严重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1)UPI总分为20~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2)第8、16、26题中有1道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只有1道题做肯定选择者。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则归为C类(指没有任何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其中第8、16、26题内容分别为:第8题: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第16题:常常失眠;第25题:活着没意思;第26题: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作为评判复试研究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UPI是等级资料,将A类学生赋值为3,B类学生赋值为2,C类学生赋值为1。 1.4个性成熟度测试评价标准0分:很不成熟;0~49分:不大成熟;50~99分:一般;100~149分:比较成熟;>150分:很成熟。1.5质量控制选择UPI与个性成熟度测试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提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严格遵守心理测试的原则,统一向受试学生发放问卷。问卷设置引导语,引导学生放松填写,不得与他人交流,并当场回收问卷。测试完后,根据量表答案及时进行批改,并将心理测试结果录入整理分析。测试工具采用公认的标准化测试工具,严格按照测试的要求进行,测试的相关材料与内容由研究生科专门保管,结果保密。 1.5统计学分析选用Excel2003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F值(检验水准α=0.05)。在F值有意义的情况下,再行多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LSD(检验水准α=0.017);等级资料间的相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09-2013年复试研究生UPI测试情况A类学生10名,占3.16%,B类学生41名,占12.97%,心理不健康的研究生(A类及B类)所占比例为16.13%(表1)。2.8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1.27%的研究生告知“常常失眠”,认为“活着没有意思”者占0.30%,“对任何事情都无兴趣”者占0.63%。4.43%研究生到测试时认为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5.06%的研究生曾经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5.06%的研究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 2.22009-2013年复试研究生心理成熟度测试情况心理很成熟27人,比较成熟237人,一般成熟51人,不大成熟1人,很不成熟0人。成熟度一般的研究生比例为11.11%~20.00%,总体所占比例达到16.46%,即部分研究生个性成熟度属于中等水平(表2)。 2.3UPI在3类学生中心理成熟度分数的差异10名UPI为A类的研究生中,7名研究生的个性成熟度为一般,所占比例为70%;41名B类研究生中,1名研究生个性不大成熟,20名研究生个性成熟度为一般,所占比例为48.78%。个性成熟度与UPI指数呈负相关(Rs=-0.241,P<0.001),C、B、A类研究生的个性成熟度依次呈递减趋势(表3)。 3讨论 3.1个性成熟度测试 本研究测试结果显示有较高比例的研究生个性成熟度属于中等水平,个性欠成熟。可归结为主体内部、主客体关系、人与人关系等3个方面的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对父母的依从性与依赖性较强;行为动机以利己为主;缺乏自信,胆小,不愿踏入社会;独立性、自觉性较差;情绪波动较大,攻击性和逃避性行为偏多;缺乏责任感,怯于承担;生活态度散漫,只图一时快乐;学习、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固定目标;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不能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这些不成熟的个性在其人生道路上往往会成为巨大的障碍,使该部分复试研究生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及矛盾,不善于观察引发问题、影响问题的原因与因素,不能快速地适应新的生活,人际沟通能力低下,同时会因缺乏重视而引发巨大的心理隐患[5]。 3.2UPI心理测试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心理不健康的复试研究生所占比例为16.13%,较刘琼芳等[2]报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10%~30%)高。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1)情绪不稳定:14.87%的研究生过于担心将来发生的事情,3.29%的学生认为自己情绪容易被破坏;(2)缺乏自信心:11.71%的研究生总是注意周围的人,17.08%的研究生认为父母对其期望过高,20.25%的研究生在乎别人的视线,8.54%的研究生缺乏决断能力;(3)强迫症状:为犹豫不决而苦恼的研究生所占比例为11.08%,对脏很在乎者所占比例为37.97%;(4)神经衰弱:9.18%的研究生思想不集中,6.65%莫名其妙的不安,6.65%的研究生独处时感到不安等[6]。大多数研究生是直接从本科考取的,缺乏社会经验,学习理念不能及时改变[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0.25%的研究生考研是迫于就业压力,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强竞争力,为后续就业做准备,奠定基础。而现实是1999年,各大高校开始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以27%的速度递增。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40万,创历史最高点,就业前景不容乐观[8]。同时从心理学原理来看,作为社会期望值较高的群体,期望值越高,其心理承受力越差[4]。这一系列因素使研究生产生了困惑、疑虑、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如不及时给予调节疏导,会严重危害其心理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3.3复试研究生 UPI与其个性成熟度10名UPI为A类的研究生中,7名研究生的个性成熟度为一般,所占比例为70%,41名B类研究生中,1名研究生个性不大成熟,20名研究生个性成熟度为一般,所占比例为48.78%。可以看出心理不健康或者不太健康的研究生其个性成熟度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个性成熟度较低的研究生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与行为方式。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经统计学证实UPI与个性成熟度呈负相关,即C、B、A类研究生的个性成熟度依次呈递减趋势。实践证明,在UPI与个性成熟度测试中出现问题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出现各类问题,如:人际交往、医患沟通、学习困难等。 3.4对策 3.4.1增强与提升研究生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内在因素决定外在因素,是一切因素的关键。由于研究生缺乏社会阅历与经验,因而需要学校、学院、研究生管理科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教育与引导。针对我院现况应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一定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自我保健教育讲座、心理知识普及实践活动等,以强化研究生自我身心素质训练,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我院研究生了解和把握适用自己的最佳调试办法与技巧,加强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能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终达到良好效果。 3.4.2每年定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每年的户外拓展活动,充实与丰富研究生的生活,舒缓压力,使我院研究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调试身心状态,改善人际关系,使研究生能够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工作上的挑战。 3.4.3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研究生指导教师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增强自我保健与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工作中适宜、适用、及时、重要的作用。我院研究生导师定期召集学生并与其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惑。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科研的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及任务,让其形成清晰的认识,并对自己合理客观地定位,使研究生尽快投入并适应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以保证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张茜董亚莉贾巍赵俊岭朱琳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生管理科附属肿瘤医院感染管理科附属肿瘤医院教学科研科 心理研究生论文: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途径 一、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某项工作的操作能力的主管判断和或评价。是人们对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的信心或信念。积极而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让人认为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共工作,进而采取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反之,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消极和回避的行为,影响工作效果。现有的研究表明,以往的成败经验、个人归因方式、周围人的替代经验、情绪唤醒和情境条件等对自我效能感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显示,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能力评估、人际交往现状等都承受着很大压力。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首先,要培养研究生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正确评价进而制定科学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在几年的学习的不同阶段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有计划地进步。其次,研究生的自我效能还应突出体现在科研水平的提升上。毕竟他们在毕业之后需要独立完成相关的研究项目,这对他们的自我效能会有持久的影响。最后,研究生的自我效能还表现在对自己人生的把握上,要让他们立足现实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甚至家庭情况等作出让自己满意,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选择。 2.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要任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创新能力包含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具体而言,包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新意识要求研究生内心在专业领域推崇创新,并积极参加实践去追求创新,在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方面要以创新为荣。创新思维是要求研究生不能盲从轻信已有各类权威理论,对各类理论持怀疑态度和理性批判性的精神,并善于融合不同学科、专业和领域的知识积极求异的思维方式,这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技能则要求研究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现有的知识,结合实验和实践的条,立足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实现创新的手段。 3.促进研究生的人际交往和谐。 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会影响他们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研究生的和谐人际交往,首先要引导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社会地位,学术水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悦纳自己。其次,要发展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和谐关系,让研究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快乐。最后,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研究团队中的吸引力、互补性和熟悉性的优势,让不同年级的研究生能在同学交往中不断进步,并逐渐将这种学缘关系纳入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而取得良性发展。 二、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改善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教育,我国目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现状并不容乐观:一项针对3282名研究生的调查表明“有31.81%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面向大都数心理正常,但处于各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尝试谈到在研究生中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即结合研究生的发展特点和相对复杂的社会角色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健康心灵。 2.突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局限的需要。 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主要是以“心理问题”为指导,虽然对于通过检测或咨询发现的数量占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模式能起到较好的帮助作用,预防性和补救性功能可以较好地发挥。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更多聚焦问题学生,课堂中展示的更多的是学生中的消极因素,无形中树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咨询”的错误观念,使得学生对于正常的心理健康的需求难以满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不敢走近心理咨询室寻找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帮助。最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少关注对任何人都有益处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培养、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以及积极的应对方式等。而这些体验和认知,正是帮助我们提升内在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3.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教研[2013]1号文件中也提到,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开展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可以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可以完善研究生的积极人格,有助于培养研究生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三、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 1.引导研究生积累积极体验,学习成功榜样以增强自我效能。 首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研究生逐渐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可以是对以往成功经验的重复体验,增强积极体验;另一方面,是要引导他们在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并勇于尝试,不断增加自己在学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让他们在完成既定学习量的同时,能够充分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以此为基础来增强自我效能。其次,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每个高校每个专业都有相对优秀的学生,他们身上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可以直接成为研究生的替代经验,进而成为研究生高自我效能的重要来源,可以引导研究生主动向他们学习,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秀的榜样与研究生的特征越接近越好,比如学科相同、专业相近或者是研究方向相似等。最后,创造有利于研究生自我提升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影响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综合提升自我效能感。 2.培养研究生勤学好思的激情和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要改变教育方式,彻底摒弃一味应试的教育,加大对研究生的创新性意识、思维和能力的考察力度。比如,可以把研究生创新项目等作为依托,逐步形成不同学科的创新评价指标。用实践能力的考察和科研水平的评估逐渐代替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模式,从制度上引导研究生的创新。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目前的很多实践证明,让研究生自行组织团队,按照专题对专业知识进行探讨、实验和实践,进而再进行论坛式的报告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对知识的探究渴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逐渐扩大这种教学方法的范围,让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和探讨。再次,在各种教学环节中,都鼓励研究生的保持健康的好奇心,允许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尝试。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中提升创新能力。这不仅要求研究生导师具有开放的思维观念还要求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包容的环境,允许他们尝试和犯错环境。最后,这要求培养研究生们在第二课堂博览群书的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基于大量的知识获取,因此要求他们不仅要精于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理论,还要对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对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目前的“读书会”、“研究生创新论坛”等培养研究生勤于思索的激情,培养他们将知识积累与思维发展相结合的习惯,将死的知识和活的运用相结合。 3.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完善传帮带学习制度。 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或社会实践的洗礼,绝大多数研究生的人际交往技能都掌握得较好,他们比本科生更加能体会到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加强研究生人际交往的培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研究生导师的人格影响和言传身教。需要研究生导师在和研究生的日常引导和交往中,给予研究生充分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从中看到和谐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导师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老师更应该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帮助研究和谐人际关系,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注重研究生之间的互相关怀和帮助。 4.教会研究生积极解释的技巧和主动发展的习惯。 积极解释是一种风格,更是个人长期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体的成长遭遇和经历不同,教会研究生积极的解释风格主要是在遇到积极体验和成功经历的时候能够采取客观的归因方式,将属于自己的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团结协作等内在的品质进行充分的肯定,而不是“谦虚”地将成功完全归为他人的帮助和外在的环境和因素;与此同时,对于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也能有清醒的认识,将那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的作用进行合理界定,并坚信即使自己一时失败了,也可以汲取教训,在其他方面继续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可以教会研究生采取积极的行为,来做好该做的事情,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建树,以此来改变实现,积累成功的经验,丰富科研及社会实践乃至人际交往的经历,进而实现心理的转变,变得更加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本文来自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欧阳胜权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心理研究生论文:教育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挑选江西省教育学研究生100名,其中男7名(25%),女21名(75%),应届毕业生(75%)。 1.2研究工具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量表由Derogatis编制,包含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将SCL—90归纳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以及因子分,作为本研究的心理健康水平指标。SCL—90量表包含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都会反应被测者某方面的症状。本量表经过大规模人群测试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目前也为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主要用于反应被测者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1.3研究步骤本量表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每一位被测者,并对量表注明统一指导语。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的常模结果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 2调查结果的分析 2.1结果分析100名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结果:100名研究生中,因子分≥2的学生18名,占总人数的64.3%。其中总分大于250分的被测者暂无,说明都无严重性心理问题。但是阳性项目超过43项的学生12名,占42.9%。筛查阳性者因子分布情况中较为明显的因子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这里饮食睡眠属于附加项目,作为第十个因子来处理,以便使各因子分之和等于总分。见表1。 2.2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国内常模的比较职业教育学研究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等各项因子与国内常模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于国内常模里没有饮食睡眠这一项,故这里暂且忽略,不影响比较结果。见表2。表2职业教育学研究生SCL-90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x±s) 2.3不同性别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不同性别职业教育学研究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间差别具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结果均为正值。见表3。表3不同性别职业教育学研究生SCL-90因子分(x±s) 3讨论与结论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了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心理障碍的研究生。然而全国40所院校的在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测试发现,30%的研究生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一检出率比在校大学生(21.68%)高出8.32%,心理障碍类型中强迫、人际交往、敌意、抑郁症状明显。根据本文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学生有比较轻微的孤独症状;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人,觉得自己很自卑,对未来前途很悲观;还有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男女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差异比较明显,男生较为严重,各项指标均高于女生。通过男女职业教育学研究生的SCL-90量表答题情况,可以对比出男生精神容易紧张、有明显的敌对心理、自卑、感情易被伤害、感觉自身能力欠缺无法完成任务、经常责怪自己,有几位竟冒出了轻微自杀的念头。这不得不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 本研究SCL-90量表中专门列出了饮食睡眠一项,是为了说明这也是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因为据此次调查发现,100名教育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睡眠不适的问题,另外女研究生中也存在经常过量饮食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现象而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这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不作具体论述。职业教育学研究生与同龄人及其他学生的心理状况相比,既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对于他们心里产生的种种问题,学校应加以重视。在其入学初始就应着手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工作,以帮助其适应学校生活、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为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打好坚实的心理基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吴春燕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心理研究生论文:医学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分析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填写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根据先前有关心理健康研究的结论,筛选出一些最具普遍意义的问题共40项形成调查问卷表。自1999年1月4日至28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同济医科大学等几所医学院校抽取30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89份,有效答卷277份,有效率为92•3%。统计结果采用SAS软件6•0版本进行了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 1•接受调查的研究生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各为58人、219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0•9%和79•1%。 2•研究生对健康概念等6项问题的认识差别列于表2。结果表明不同类别、性别、学历层次的研究生对第4项问题的认识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余5项的认识没有太大差异。 3.医学研究生对心理健康内涵认识的统计结果见表3。对于本调查表列出的8项内容,被调查者对1,3,4,5,6等5项的认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而对于2,7,8则有性别、学历层次及类别的差异。入学前为应届生的研究生中,有32•2%的人认为“接受他人,与人善处”不重要。被调查的277名研究生中,有34•3%的人表示不赞同或不清楚智力正常及行为与年龄相吻合为心理健康的内涵。 4•研究生对心理异常行为的认识统计结果。对于调查表中列出的8项异常行为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其中对第1,3两项的认识达到显著性差异,有37•5%的研究生认可行为偏激或偏执,在访谈中,亦有部分研究生将偏激与发展个性混为一谈。 5•研究生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统计,对其中影响因素之一———多方面压力来源的认识统计结果见表6。调查表明,生物遗传因素及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两项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但无显著性差异。生活事件的刺激对女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并达到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研究生非常赞同多方面的压力会给心理健康带来影响,并认为压力的根源主要来自学习科研及恋爱婚姻,经济压力排在第三位。这提示高层次人才面对着激烈竞争和知识不断更新带来的巨大压力,已婚研究生因夫妻两地分居和经济上的困难而可能面临夫妻感情的危机,未婚大龄研究生也因为读书的清贫而为恋爱发愁。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物质至上的世俗压力。 6•研究生对心理健康的保持方法认识的分析。所列10项全选的仅占46•2%,其中最低的选项为求助于心理医生,占46•2%,最高的选项为学习心理调节的知识与技能,即100%。第2,4,5,10项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非应届或定向委培生更倾向于确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更乐于向朋友倾诉,讲心里话,并且不愿意盲目与人竞争;而男生则倾向于自我保健,自我娱乐,努力避免心境压抑。入学前为应届生的研究生年轻气盛,较少选择“确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但“一旦发现心理问题”,更愿意求助于心理医生。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讨论 1•通过调查发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从主流上讲,心理状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对于健康的概念、内涵、异常表现、影响因素及其保持方法的认识明显高于社会其他人群。表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在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中,心理健康应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这说明,经过长期系统的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生群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接受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模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乐意尽一切努力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适应激烈的竞争。这对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 2•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不良倾向,值得警惕和关注,并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和诱导措施。具体表现在:①自我认识不够彻底,如对知识层次越高,心理问题越多的认同率偏低(67•9%),而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上讲,越是知识层次高,越是站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承受着剧烈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越大,因而心理问题越容易发生。②认知上的先进与行动上的滞后相矛盾。如基本上所有研究生都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却有32•2%入学前为应届生的研究生不愿意接受他人,不注重努力与人善处。这说明研究生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一方面不断汲取知识与文化,另一方面却忽视人际关系这一心理健康最基本内容的处理,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过于强调个性发展而偏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不足。长期以来,在研究生中较普遍存在着恃才自傲的不良倾向,有些人甚至连导师都看不起。因此,调查者中,仅有47•7%的研究生认为行为偏激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仅有60•3%的研究生认为手淫、偷窥之类的异常性行为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某医科大学一硕士研究生装扮成女生窜至另一所高校女生澡堂偷窥。该生性格内向,长期的心理障碍因得不到疏导而发展成一种变态心理。该生受到批评教育后,居然有部分学生为之叫屈,认为这个硕士生装扮成女生到女生澡堂偷窥这种表现只不过是性冲动的缓释剂。这与青岛医学院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③超过1/4的研究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调查结果显示71•2%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仅有0•2%的同学坦然承认自己心理不健康,28•6%的同学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楚。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不清楚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因此28•8%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本结果与全国其他同类调查结果相当,且有逐年发展趋势。这种种不良现象或倾向的4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1期存在必将极大影响医学研究生队伍整体素质,其危害不容忽视。某医科大学自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已有5名研究生在校期间患精神病,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进一步回答了医科研究生要不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3•研究生认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集中在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其中以学习科研、婚姻恋爱为主。这更加明确地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一代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从工作单位重新走进教室的研究生来说,以前长期从事学习和科研以外的工作,脱离书本太久,因此,学习与科研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更有部分已婚或“准婚”研究生长期两地分居,学习生活中伴随着夫妻或恋爱关系在情感方面的饥渴,再加上研究生待遇过低,无力负担家庭开支而抑郁负疚。诸如此类的心理负担又反过来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科研与工作,可引发出一系列心理障碍问题。多年来,在研究生中既有男生做“陈世美”,也有女生作第三者插足别人已有的婚姻恋爱关系。某校一名硕士生因为在家的妻子行为不检点而深受刺激,专找低年级的女生,骗取其感情后抛弃,反复如此不能自拔。因此,如何减轻研究生的压力、改善研究生的学习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在婚姻恋爱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等诸如此类方面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实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4•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思想体系仍然趋于保守、封闭。这表现在研究生认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不愿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不愿意扩大人际交往来舒缓,更不愿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咨询。这说明现代高级知识分子仍有部分人自恃清高,未能突破某些陈旧的传统观念,坦然面对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生在发现有心理问题时,都会找心理医生或家人倾诉,避免自我淤积,并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方法加以纠正,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真正从认识和行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91•2%入学前为应届生的研究生在调查中表示,在发现心理问题时,愿意首先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专门的咨询。这说明研究生中,那些年龄稍轻的较之年龄稍大的,其思想体系的开放性明显提高。 5•市场经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观念呼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心育。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心理素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所必备的。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讲,今后的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是患者这样特殊的人。只有自身心理素质良好,才能以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去抚慰病人,更好地救死扶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正常实现心理功能和全面提高心理水平。这不仅是科教兴国和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强国富民的需要。作为医学研究生,至少要学习和掌握下述六个方面的心理知识:①认识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②促进心理健康正常发展,③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④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及特长,⑤培养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⑥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应当在全国高校开设心理课程和心理学专题讲座,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应当加强对教师心理知识的再教育与培训,以便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使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齐头并进;应当尽快完善心理咨询机构网络,形成社区、家庭、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体系。 在发达国家,心理诊所遍及大街小巷,特别是大学校园,心理咨询组织更是十分普及。大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目前国内,一方面心理咨询人员与机构奇缺,另一方面研究生有心理问题往往羞于启齿。只有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才可能更好地培养研究生强烈的进取意识,自制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和健全研究生开放的人格,自我开放,悦纳他人;完善健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状况,并能随着外界的变化不断调整心理结构,不断建立新的平衡心理,使医学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真正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的建设人才。 心理研究生论文: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早在1999年6月13日的有关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一大进步,也是新形势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导致了有些学生经不起半点打击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遇到挫折易走极端,如跳楼、服毒、狱母、出走等事件,常常见诸报端。学生这样严重的心理缺陷及障碍已对社会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教师要懂得学生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因果关系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任何一个人所显示生理的或心理的现象都影响其心理和身体的两个方面。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互为因果,相互制约,机体的某一方面(心理或生理)的功能发生变化,能引起另一方面(生理或心理)功能的改变。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健全的生理机制,会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势态会促使生理机制产生更大的价值。反之,心理上的长期和严重不健康状态,势必导致生理上出现异常和病变;生理上的缺陷和疾患,最终使心理显现种种不良状态,如烦燥、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体育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在注意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 2教师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计的。因此,学生每天和教师在一起生活学习,他们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作为教师,课上得如何,开头部分举足轻重,巧妙的导入,宽松的环境,无疑能使学生心理愉快地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尤其是自己遇到各种挫折及不顺心时,应理智地积极调整自我,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染学生。反之,如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中,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使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即使能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叫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情理,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切莫求全责备,尽量减少挫伤情感的“摩擦因素”。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何必去大动肝火呢?此外,良好的心态不是说来就来的,它是教师长期教学艺术的结晶。教师只有注意每一堂课,把它看成是教学的有机整体,一环扣一环,环环注意良性心理的培养,课才能得以持续,教学效果才能越上越显著。 3教师要利用“注意的转移”来达到学生心理上的“减负” 心理学家指出:“注意的转移”是有目的地使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耐力跑是一项枯燥无味、学生身体还会出现强烈生理反应的运动,学生怕上,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被强迫参与的感觉)。碰到这类课我就设计一些游戏,对规则及条件做了改进,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追逐、躲闪、斗智斗勇上,使之完全忘记了奔跑的时间和距离。一节课下来,学生满面通红,汗流侠背,此时学生才发现中了老师的“圈套”,但从学生的脸上却看到满意的笑容。因此,充分利用注意的转移,把一些枯燥的知识、技能经过消化吸收,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苦为乐,变重为轻,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深受学生欢迎,何乐而不为。因此,体育教学中只有老师愿意上,学生喜欢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4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防止学生的抵触心理情绪 常言说:亲其师,信其教。体育教学只有学生觉得老师亲切、和蔼、可信,才能积极认真地听其教导和学习。如果教师教态生硬,语言粗暴.往往会伤害学生,使之产生抵触心理(逆反心理),一旦抵触心理发生,即使老师用意是美好的,学生也不会领情,认为老师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遇到个性较强的学生就会与老师发生冲突,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抵触情绪的发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因势利导。遇到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公开批评时,必须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切莫草率行事。对身体素质差、体质弱的学生,更要谨小慎微,因为他们在这个群体中本就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对上体育课缺乏热情和信心,如处理欠妥,就会使学生心理雪上加霜,恐慌、厌学、逃学的现象就随之发生。当然,即使教师加以注意,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有心理准备,在抵触情绪发生后积极补救,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消灭在萌芽之中,切忌任其发展,否则就会愈演愈烈,积重难返。 5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受到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手段及教师的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指出,当心理产生厌倦时,生理机能疲劳就会提早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当心理出现高涨(兴奋)时,要注意引导及保护,并见好就收,否则,学生再喜欢的项目,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其魅力。当心理出现低潮(抑制)时,要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低潮向高潮转化。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心理水平如何,必然表现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上,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正确理解生理与心理的关系,注重寻找教育的契机,讲究情感沟通的技巧,有效地融化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寓教于乐,才能把我们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既有健康身体又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心理研究生论文: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早在1999年6月13日的有关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一大进步,也是新形势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导致了有些学生经不起半点打击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遇到挫折易走极端,如跳楼、服毒、狱母、出走等事件,常常见诸报端。学生这样严重的心理缺陷及障碍已对社会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教师要懂得学生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因果关系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任何一个人所显示生理的或心理的现象都影响其心理和身体的两个方面。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互为因果,相互制约,机体的某一方面(心理或生理)的功能发生变化,能引起另一方面(生理或心理)功能的改变。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健全的生理机制,会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势态会促使生理机制产生更大的价值。反之,心理上的长期和严重不健康状态,势必导致生理上出现异常和病变;生理上的缺陷和疾患,最终使心理显现种种不良状态,如烦燥、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体育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在注意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 2教师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计的。因此,学生每天和教师在一起生活学习,他们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作为教师,课上得如何,开头部分举足轻重,巧妙的导入,宽松的环境,无疑能使学生心理愉快地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尤其是自己遇到各种挫折及不顺心时,应理智地积极调整自我,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染学生。反之,如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中,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使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即使能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叫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情理,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切莫求全责备,尽量减少挫伤情感的“摩擦因素”。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何必去大动肝火呢?此外,良好的心态不是说来就来的,它是教师长期教学艺术的结晶。教师只有注意每一堂课,把它看成是教学的有机整体,一环扣一环,环环注意良性心理的培养,课才能得以持续,教学效果才能越上越显著。 3教师要利用“注意的转移”来达到学生心理上的“减负” 心理学家指出:“注意的转移”是有目的地使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耐力跑是一项枯燥无味、学生身体还会出现强烈生理反应的运动,学生怕上,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被强迫参与的感觉)。碰到这类课我就设计一些游戏,对规则及条件做了改进,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追逐、躲闪、斗智斗勇上,使之完全忘记了奔跑的时间和距离。一节课下来,学生满面通红,汗流侠背,此时学生才发现中了老师的“圈套”,但从学生的脸上却看到满意的笑容。因此,充分利用注意的转移,把一些枯燥的知识、技能经过消化吸收,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苦为乐,变重为轻,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深受学生欢迎,何乐而不为。因此,体育教学中只有老师愿意上,学生喜欢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4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防止学生的抵触心理情绪 常言说:亲其师,信其教。体育教学只有学生觉得老师亲切、和蔼、可信,才能积极认真地听其教导和学习。如果教师教态生硬,语言粗暴.往往会伤害学生,使之产生抵触心理(逆反心理),一旦抵触心理发生,即使老师用意是美好的,学生也不会领情,认为老师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遇到个性较强的学生就会与老师发生冲突,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抵触情绪的发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因势利导。遇到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公开批评时,必须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切莫草率行事。对身体素质差、体质弱的学生,更要谨小慎微,因为他们在这个群体中本就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对上体育课缺乏热情和信心,如处理欠妥,就会使学生心理雪上加霜,恐慌、厌学、逃学的现象就随之发生。当然,即使教师加以注意,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有心理准备,在抵触情绪发生后积极补救,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消灭在萌芽之中,切忌任其发展,否则就会愈演愈烈,积重难返。 5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受到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手段及教师的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指出,当心理产生厌倦时,生理机能疲劳就会提早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当心理出现高涨(兴奋)时,要注意引导及保护,并见好就收,否则,学生再喜欢的项目,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其魅力。当心理出现低潮(抑制)时,要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低潮向高潮转化。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心理水平如何,必然表现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上,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正确理解生理与心理的关系,注重寻找教育的契机,讲究情感沟通的技巧,有效地融化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寓教于乐,才能把我们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既有健康身体又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心理研究生论文:研究生心理培养与教育透视论文 摘要:研究生不仅是国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和管理科学的学术骨干力量,而且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速增加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与挑战。在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了解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养与教育;研究生 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仍处于学生阶段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却远远不够,而且有限的关注仅仅停留在危机事件已经发生之后,这种滞后的关注并不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被提出,显然国内研究生教育与国际间的差距相当大,又因近几年国内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来面临走向社会压力的大学生,变成了今日面临毕业和社会就业双重压力的研究生。这些变化对于还未完全承受社会压力、只在学校生活中渡过了一二十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更加残酷的现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生还需要承担很多学习以外的各种压力与冲击,这些对于研究生的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同时也在考验着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可以想象,当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将是祖国未来二三十年的主力军,教育制度关键程度毋庸置疑。 一、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原因 1.研究生承受着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 (1)学业压力 虽然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是学生,但是在标准上完全提升了一个层次。在研究生阶段十分强调独立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科研能力,除了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以外,大多数的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在学习阶段至少在学术期刊发表一篇文章,这对于经过一年专业课程学习只有1年多到2年时间做科研而且要面临就业等压力的硕士来说十分匆忙。而如果是博士研究生很多学校甚至要求发表SCI收录的文章,以此作为衡量研究生毕业的标准,而根据教育部建设高水平学校的要求,很多学校更是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标准,这对于20多年学校生活还未接触社会生活的博士生来说压力剧增,为达到要求很多学生不断延期,心理的负担也因此不断增加。 (2)就业危机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研究生比本科生有着更高的素质和水平,也有着更高的就业期待值,而这往往与就业的现状产生种种矛盾,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很多研究生不得不面对收入不高、门槛却越来越高的尴尬,这也致使不少硕士毕业生因而选择继续深造,进而不断加大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负担。 (3)经济负担 虽然研究生早已过了经济独立的年龄,然而国内的现状让大部分研究生不得不仍然接受家庭的经济支持。对于自费的研究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当大;而即使是有奖学金的研究生也不能够保证完全的经济独立;收入相对较多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刚刚才经过国家教育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才得以获得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如果加上学校和科研上的一些津贴,基本能达到独立生活的标准,然而这对于将数年的青春岁月献给科学研究、能创造更多科研价值的博士生来说也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4)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 研究生是社会中一个群体,虽然距接触社会仅有一步之遥,但是大部分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十分狭小。学习与科研的压力让研究生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沟通的范围只限制在课题组、同学、亲友等。 这样单纯而简单的关系使得研究生不会面对未来社会上复杂的人际网络,增加融入社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影响了未来的生活。 此外,研究生大多处在婚恋的最佳年龄期,基本都要面临寻找伴侣或者组建家庭的问题。而这对于大部分精力投身于科研当中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无法忽视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2.高校与导师心理关怀的缺失 国家教育部为了考核高校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与效果,在高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处理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对于日益庞大的研究生队伍,并没有关注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应规定和要求。面对这一状况,大部分高校只是通过辅导员等少数途径建立起与研究生的联系,而且大部分的沟通与交流也不是关注研究生个人的心理状况。往往事态发展到紧急的地步才开始采取应急措施来善后处理,其实早已为时已晚。 虽然高校中普遍设立了研究生院,但是研究生院在对于研究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上的帮助目前看来还十分不够,远远不能满足让研究生安心于所学,放心去就业。如果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不能得到缓解,就不能解脱研究生的负担,不能让研究生有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很多人以为对研究生的心理关怀就是与研究生谈谈心,交流交流感情,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很多高校为了眼前的目标与利益,不断更改毕业要求,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学术成绩,然而却忽视了研究生的利益,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指导不能仅局限于专业,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各个方面。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要学习如何科研的方法,更要学习一种科研的态度,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够做出好的科研成果。然而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有些导师也因为课题的繁重而疏于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学生在科研遇到挫折时没有得到及时地的指引,很容易造成心理负担。 面临个人和社会双重压力的研究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焦虑与不安,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与能够药到病除的其他疾病来说,心理的问题往往无法用药物根治。面对研究生这样高素质群体,这更增加了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如何保证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途径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它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而针对每一个研究生个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处理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面对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薄弱环节,应当从多方面着手综合应对,多管齐下,才能见到成效。 1.全面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改变只重学业、不重心理的落后教育理念,从思想上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教育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研究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开始,伴随其整个研究生时期。高校应为每个研究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分类整理、管理,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排查,对在排查中有心理健康异常倾向的研究生加强监测和防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专业心理治疗,“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惨痛后果。 2.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 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优劣成败。由于研究生本身整体素质较高,所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为专业的教育者。因此,各个高校应加大引进专业心理教育人员的力度,并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专业水平,使其更为科学的对研究生进行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指导。另外,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把“为学生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主旨,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了解研究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增强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从实际出发对有心理健康异常倾向的研究生进行心理疏导,而不是简单的说空话、打官腔、讲所谓的“大道理”。公务员之家 3.提高研究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据调查,相当比例的研究生普遍对心理健康认识存在偏差而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离自己很遥远,觉得心理咨询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的。他们主观而错误的把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而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小小的情绪和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鉴于这种思想,一些遇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或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或怕别人说自己“有病”而不敢去进行心理咨询,导致最后采用极端方式自行解决。因此,高校有必要、有责任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专业、广泛地宣传,打破错误的旧思想,使研究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足够重视起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合适的方法调理情绪,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4.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内容和途径 现在高校里的心理教育、咨询内容和途径过于单一,很多学校只有一个偏僻而简单的心理咨询室,远远不能满足众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基于上面提到的很多研究生本身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等原因,这仅有的一个小咨询室也往往是无人问津。所以,高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内容和途径,例如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张贴心理健康宣传海报,举办各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型互动式活动,把心理咨询从心理咨询室这个小屋子里推广出去,在各院系设立分咨询点,将简单的心理健康咨询扩展到感情、事业、学业、社交等各个方面,让更多的研究生更容易的、用更轻松的方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5.改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环境 前文分析中提到,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来源于学习和生活压力,而学习和生活环境往往会影响人的心情,一个好的环境有自然缓解压力的作用,因此改善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在紧抓研究生课题、论文工作的同时,改善研究生的居住、研究条件,为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勤工俭学岗位,让研究生们“有尊严的活着”,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还应多举办符合研究生喜好的人文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增强研究生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扩大研究生的生活圈子,使其更多的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状态,避免一个人“钻牛角尖”,培养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三、结束语 研究生队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少年强则国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近些年来发生的研究生自杀和伤人的极端案件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高校以及全社会必须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优秀研究生。 心理研究生论文:加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摘要】医学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在逐年增多 ,这些问题正逐渐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针对加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对策谈几点浅见。 【关键字】医学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 研究生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时, 缺乏足够的心理基础, 使得这一群体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人越来越多,而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经调查统计,各重点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存在问题的比例为:南方医科大学17.17%,(女生18.10%和男生16.73%)1,武汉大学医学院21.8%2,山西医科大学14.08%3,昆明医学院34.16%4。各院校总体比例在10-30%不等。而且不同类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1) 性别差异。女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在敌对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则明显高于女生,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说明女生的心理反应比男生更广泛、更明显,应有性别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年级差异。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逐渐增高。二年级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中期, 正着手学位课题的研究,工作繁杂、艰难, 需要查阅大量文献, 并需要与较多与实验相关的人员相处, 处于这一时期的研究生心理压力较大, 情绪容易波动, 心理健康状况最应引起关注, 因此研究生阶段的第二年应当被作为心理教育的重点。一年级新生由于刚到一个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同时基础课学业负担较重,特别是期末临近考试,对考试的恐惧使得部分学生心情焦躁,因此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也应该受到重视。 还有调查表明, 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排名是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男、女生分别以学习问题和生活习惯问题最为突出。硕士、博士生分别以学习问题和家庭问题最突出。一年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受人际关系影响最大, 二年级研究生受学习问题影响最大, 而三年级研究生的情绪则最易受就业问题的困扰。所以,如果抓住这样的几个影响学生情绪的原因,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引导和帮助,就一定会最大限度的去防范学生走向极端。 由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施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1.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与本科生同样的高度上来。研究生作为较高层次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扭转一些人认为的“高学历人员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必然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培养”等如此类似的认识误区,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只有首先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中落实。 A,增强医学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医学研究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取决于其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 因此应不断增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好设为必修课, 并保证足够的课时。如果设为选修课, 很多学生可能由于认识的问题而不选修, 失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是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补充形式。可针对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标准、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全人格等讲座。通过讲座,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正确定位, 调整心态, 充满自信, 以达到正确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5。 B, 构建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 着力构建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院长,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寝室长,个人。在上级机构的领导下,下级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服务。各级组织由下而上定期汇报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成立学生会干部和寝室长心理健康小组, 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研究生组成, 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 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 并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组织反映, 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C,注意三个侧重 由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女生差于男生, 硕士生差于博士生, 二年级研究生差于一、三年级的特点,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三个侧重: 侧重于女生, 侧重于硕士生, 侧重于二年级研究生。应改变过去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工作方式, 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服务,在每个研究生进校时即为其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 并定期进行心理测量, 以普遍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 必须针对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有所侧重地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尽快与这些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弄清症结所在, 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针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的明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解决好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学习问题在男生、硕士生和二年级研究生身上较为突出, 其原因可能是硕士阶段需掌握一整套与本科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科研方法, 一些学生会不太适应, 而二年级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负担在三个年级中是最重的, 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学习问题影响最大; 人际关系问题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新生身上, 这是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到一个新环境, 在融入一个新群体的过程中, 人际关系必然会左右其心理健康状况; 三年级研究生以就业问题最为突出, 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它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只有针对心理障碍的成因对症下药, 心理健康教育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2.发挥研究生会等研究生社团的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体育活动,使研究生能够在繁忙的学习、科研之余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走出自我封闭、孤立的小圈子,扩大其交际面,加强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研究生尤其是自费研究生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带来的压力。 3.要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生群体内部的较大差异性,导致了培养单位、教管部门等不可能采用整齐划一的措施应对研究生所有的心理问题,而在针对性和时效性上,导师能够弥补其不足。 帮助医学研究生自己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 ,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这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心理研究生论文: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近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明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其年龄、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之大学生和一般人群有较大的差异,艺术设计类研究生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特殊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较之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略有不同。 我们现以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重点分析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较常见的问题,研究加强高校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解决不同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设计类研究生生活学习中存在问题及特点 1、人员结构相对复杂造成人际关系隔阂。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更是如此:包括已婚的、未婚的、工作后继续学习的、大学本科之后直升读研的,年龄参差不齐,跨专业者更甚。以湖南工业大学06级的设计艺术学为例,全班人数30人,来自其他专业的占到30%左右。这些人在带来别的专业踏实务实、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有对艺术专业人士的不认同,产生了新的矛盾因素。因此在人际交往上有着“代沟”。 2、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生疏。多数高校研究生制度为“导师负责制度”,湖南工业大学也是如此。因此与导师之间的互动交往成为研究生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近年来研究生逐渐扩招,导师所带学生过多,因此无论在学术还是生活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加上少数研究生在平常自视清高,在学业上或生活上碰到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同导师沟通,而自己又缺乏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导致思想压力很难得到缓解。 3、学业、经济的双重压力。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都很高。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学习周期较长,需要进行扎实的实地考察活动,且对毕业生获得学位的要求较高,无形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对未来的事业和前途不可避免地产生担忧。一些研究生来自农村,部分研究生已婚或将要结婚,上有老,下有小要靠他们养活,研究所提供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不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这些学习上的压力导致强迫症状、恐怖、精神性等问题随之产生。 4、婚姻压力。随着学历的增高,据有关调查女生的性别比例占到75%以上,大多数女生到了适婚年龄。但是由于社交圈的狭小,社会上某些人士对“高知识分子”,尤其是女士的不理解,造成了很多研究生的“恐惧心理”,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导致心理障碍。 5、就业压力。研究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虽然从总体上来讲,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相对数量不算多,就业状况也比较乐观,社会回报率也比较高,但是,由于目前研究生的教育成本的加大,研究生在就业时普遍有较高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的、高社会回报的职业,他们对就业的高期望值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6、艺术天性与纪律的矛盾。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态是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能够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状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善于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但是也有少数研究生天性散漫。因此当个性与纪律发生矛盾的时候,焦虑、烦乱、忧愁、无聊、空虚、压抑、失落、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产生了。 二、提高设计类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地对待他人。针对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师生交流、同学会、对外交流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针对学生自我评价有偏差的情况,想办法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开放,或者与别人相比较等方式,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并通过感受体验努力与成功、失败与挫折,增加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信心。正视自我,接受自我,并且,在理想中不断创造新的自我,避免心理失衡。校方、社会也应拿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成立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理咨询爱心组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创办杂志并开辟心理健康专栏。 2、进一步完善“导师负责制度”。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联系,导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切实的安排学术生活要求。尽可能的为学生心理健康长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例如,通过实施长期辅导,减轻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压力,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情况,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3、加强职业规划理念的教育。帮助、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一,帮助毕业生对职业理想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从看单位性质转变为看单位需求,从看单位大小转变为看单位发展的就业观念;第二,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精神,支持学生创业计划;第三,将教育、课题、专业技能与市场经济、文化产业需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有机地渗透到教育管理、教学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等所有环节。 4、开展多样性的课余文化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和园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设计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鼓励和促进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和研究生志愿者活动等的健康发展。在学校有关部门领导下,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包括心理健康主题在内的各类社团活动,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 5、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体系和预防体系。第一,要强化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研究生的辅导、治疗和跟踪。第二,通过为研究生开办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讲座中帮助研究生了解和把握一些适用的自我调适压力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等研究生相对较缺乏的社会知识,为研究生搭建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等应用性常识的平台,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层面,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6、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贫困研究生的资助和补贴。可以通过导师课堂助教、科研项目等手段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最低经济保证,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为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就学环境。 总之,应根据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殊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认真研究改善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途径,不断促进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加强艺术设计类环境和文化建设;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研究生工作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广泛多样的研讨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联谊和文娱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体育运动;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国艺术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此文系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湘教通[2008]263号) 心理研究生论文:浅析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原因 摘要:分析长沙理工大学6个学院研究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旨在缓解研究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校硕士研究生具有学业压力大、经济状况窘、人际关系弱、择业选择烦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分析产生此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双重压力叠加,心理问题复杂化;2.年龄层次凸显,各自需求明显化;3.读研动机迥然,集体意识淡薄化。最后,对于产生原因针对性提出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健康问题 压力 人际关系 历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和中学生,而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研究生培养侧重于学术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成长等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易被忽视,但作为社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其心理健康发展应给与重视。研究生作为我们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其自我认识更为准确,自我体验更为深刻,自我控制更强,但是由于研究生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学业问题、学术研究任务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还要承受家庭责任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其群体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 一、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通过收集长沙理工大学理工科6个学院问卷116份,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门槛高,学业压力大 学院加大力度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明确规定篇数和期刊级别,严把毕业论文门槛,加强论文审核力度,有序规范毕业流程,但是无形之中加重研究生学科和毕业压力。所有学院规定研究生期间必须发一篇论文,85.5%研究生表示目前学院规定毕业之前要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否则将不授予学位证书,也有14.5%研究生表示学院要求发表多篇小论文,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没有规定必须才能获得硕士学位。同时,70.9%研究生表示学院明确规定发表期刊为国家级,余下29.1%研究生表示发表期刊为省级或市级。 文发表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合格论文需要1年左右实践调研和数据采集,过高要求研究生的篇数以及期刊级别,只会徒增研究生学术的压力,降低研究生对学术的热情。 (二)消费水平高,经济状况窘 研究生处于经济尚未独立而渴望异性青睐的求学阶段,情感问题也是他们一直想回避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当今经济社会,即便研究生享受国家每学期发放奖助学金,但由于研究生属于高消费群体,生活基本需求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下很难有结余,而相比于其他已有固定收入的同龄人,研究生的经济上略显拮据。 从统计数据可知,少数研究生月消费在1000元-1200元左右,绝大部分研究生月消费水平在1200元以上,研究生属于中等偏高消费群体。35.3%的研究生生活费主要来自父母给予,部分研究生通过校外兼职来获得生活费,17.2%的研究生通过项目经费,12.1%的研究生通过助学贷款获得生活费。同时,大部分研究生表示生活费有严重透支的现象,而一旦透支很容易造成生活拮据,少部分研究生表示会合理理财。 (三)情感交流少,人际关系弱 大部分研究生生活和交际围绕实验室展开,很少建立自己的社会交际圈,交往人群也比较单一,大部分研究生每天生活的轨迹为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而实验室的时间分配为收集实验素材和验收结果、定期汇报工作,长期专注于科研成果,与他人交流内容为学术问题。然而,一旦跟实验室或寝室人际关系出现失调现象,很容易造成内心矛盾和冲突,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排解和疏缓,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从上表数据可知,26.7%的研究生倾述苦恼或商量重大事情的对象是自己的交往对象,38.2%的研究生找异性朋友倾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象,而同性朋友排在第三位,通过倾述自己的苦恼来获得支持与帮助。14.5%的研究生选择向导师、家人倾诉,从侧面反映导师与研究生情感交流甚少。其次,造成与研究生间感情较为疏远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繁重、参加课外活动时间少,其次是由于生活节奏差异,易产生距离感,缺乏与同学间的沟通,还有部分研究生由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互动的人际网络以及其他原因。而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影响研究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65.4%的研究生与室友和实验室的同学关系很和谐,12.4%的研究生遇到困难可能只是彼此稍微关心,甚至有些时候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研究生在交往时往往更多地强调知识和信息的交换,而忽略情感交流。 (四)就业指导浅,择业选择烦 国际化市场和全球化经济对于应用型、复合、高层次人才需求尤为突出,高校为国家社会输送高知识人才,而实际上岗位的胜任能力与研究生实践能力难成正比。国内有些用人单位更重视实践工作经验,动摇高校深造学子的教育理念,这让研究生求学过程中对于毕业后能否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表示焦虑和担忧。 其次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其他原因较少。针对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30.6%的研究生认为缺乏面试技巧,自我推荐能力差,25.1%的研究生认为缺乏就业指导,以上研究生的担心与焦虑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对其以后的择业、工作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有必要详细介绍国家的就业政策,充分做好就业信息事务工作以及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理性择业。 二、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以及半结构访谈,结合以往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理论,归纳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以下3种。 (一)双重压力叠加,心理问题复杂化 研究生的压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自我定位高和追求高成就感。相比普通学生的求学之路,研究生自身学业成绩优越感强,促其高定位和强成就感,造就研究生过于追求完美,养成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态度,反感能力他人超越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来自他人对其的期望。研究生属于高校高级人才培养的对象,国家社会都对其都寄予厚望,而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圈仅限制于校园,缺乏社会生活上的磨练和阅历,国家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体系与科研实践出现脱节现象,导致符合国家社会需要人才是供不应求。而社会国家在文化高度和借用知识的标尺主观衡量研究生的优秀,也会成为研究生自由发展的桎梏。 (二)年龄层次凸显,各自需求明显化 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非定向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培养层次分为专业学位硕士、科学学位硕士生,培养类型分为在职、联合培养,每一种培养方式的生源迥然,大部分报考专硕、在职研究生的人员为社会已就业人士,来高校学习的次数微乎其微,年龄阶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年龄阶段的研究生都有,已婚研究生谈话内容更多关注家庭琐事、工作前景,而未婚研究生谈话内容更多关注学业发展、就业现状,两种关注点不同的群体很难产生交心的交流,两种群体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扰也截然不同。 (三)读研动机迥然,集体意识淡薄化 历年来,国家一直投入财力注重高知识人才的栽培,这不仅是当今科技发展所需,更是国家民族振兴所要。研究生的培养旨在培养对学术研究有所造诣,甘于献身科研事业,自身具备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部分研究生片面过于追求学历的获取,而忽略对科研的创新热情,有的暂时逃避就业带来的压力,有的纯粹实现家长对自身的期待,有的仅仅冲着工作的晋升,为了自身的前景和利益而把获取学历作为跳板,这些不良的学习动机会导致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不良学习态度引发一系列的学业问题。 此外,培养课程安排是分年级管理,研一侧重于理论学习,研二侧重于实践研究,只是培养进度不同而已,专业硕士在校培养时间为两年左右,研二即将面临就业和学业的双重压力。由于读研动机存在偏差,专硕、在职研究生在校期间时间少之又少,很难对班集体产生感情,班级集体荣誉感极低,只是简单认为班集体是日常工作和评奖评优的一个平台而已,但是他们会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对实验室师门的投入。 三、思考与建议 探讨研究生如何塑造健康人格,寻找行之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为更好做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提供科W参考。 (一)以整合全方位力量,契合国家对高等人才培育发展需求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部分,学校应整合全方位力量,有关职能部门、研究生管理干部和导师均有责任和义务关心研究生心理健康,重视和加强研究生择业就业心理调适辅导。同时,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指导体系,有层次、有区别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二)以搭建社会支持体系,吻合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由经济拮据、经济困难给研究生带来的压力,通过研究生院“三助”减轻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社会类奖助学金缓和经济拮据的局面,辅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以构架家校联通平台,符合新时代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优化与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的合力,强化自我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首先,学校创建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与人际交往,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其次,完善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教书育人,而且要思想引领,给研究生在学术科研和心理成长方面予以积极引导。然后,家人支持与鼓励研究生所做的抉择,给予积极关注,陪伴度过研究生阶段的每一个环节。 (四)以构建学院成长辅导,切合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双重方案强化导师责任制,充分肯定导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方面的作用,每月定期开展学院小团体辅导,重视研究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心理问题的表现症状,针对性进行疏导和化解。另一方面,完善网络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普及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理论,探索多渠道、全方面的教育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心理研究生论文: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及危机干预的策略探讨 摘 要: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引发心理危机屡见不鲜,出现心理危机的研究生通常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孤僻不合群、抑郁冷漠、愤怒暴躁等反常的状态,严重者会极度焦虑不安或情绪失控,甚至伴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主要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自身性格缺陷、学术科研压力、社会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婚姻恋爱压力、家庭环境压力这六个方面。对于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建议从加强防患和及时处理两方面入手解决。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日益扩大,数量与日俱增的研究生群体作为高学历人才,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这就要求研究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与本科生和一般青年相比, 研究生正处于学业、求职、婚恋等人生的关键阶段, 他们面临更多的机遇挑战,拥有着更高的抱负追求,同样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更大的心理压力,不仅要承受来自学术和就业上的压力,更要承受伴随年龄增长日益增加的来自经济和家庭责任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严重者会导致研究生心理失衡, 甚至危害到研究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屡见不鲜的研究生心理问题正提醒着我们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研究生心理危机并尽早进行干预。 因而,本文旨在结合目前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分析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进而对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帮助高校在处理研究生心理危机问题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 一、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及其表现 首先,研究生心理危机可以理解为,高校研究生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利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学生本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大多体现在学业求职压力、情感问题、家庭变故、突发事件中。 其次,研究生遭受心理危机通常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与平时的行为表现出现较大反差。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出现心理危机的研究生,通常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孤僻不合群、抑郁冷漠、愤怒暴躁等反常的状态,严重者会极度焦虑不安或情绪失控,甚至伴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这就需要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辅导员,清楚知晓各位研究生的性格特点和基本情况,及早发现有反常表现的学生,究其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二、研究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避免研究生因心理危机而产生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就需要知晓研究生心理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和不同情况,来采取及时的措施。 从现阶段来看,研究生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相比本科生而言,对自己未来的个人发展又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基于如上特征,研究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六个方面。 (一)自身性格缺陷 众所周知,研究生作为20-30岁年龄段的成年人,已经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而每个人的性格也各有差异且无人能够具备完美的性格,或开朗、或内向,或乐观、或自卑,或豁达、或敏感。通常来说,自卑敏感又或自负脆弱的性格,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变化,若无法及时调整便会出现心理危机。 (二)学术科研压力 作为研究生,学习方面需要面对的是从本科阶段应用型知识的掌握向研究生阶段专业学科领域学术科学研究的重大转变。大部分研究生平时都承受着来自于学术写作和科研的压力、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是否能够顺利通过的压力等,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很好的转化为动力,并积极付诸于行动,长期积压在心里便会导致心理危机。 (三)社会就业压力 目前,绝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会直接选择就业步入社会,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这将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研究生毕业相比于本科毕业时,会因为个人学历和学识的提高,对自己的工作选择有更高的要求,会希望谋得一份所谓更好的工作,因此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高的心理预期。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一些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甚至会屡屡碰壁失去自信,这种失落感和挫败感积压在心中,若得不到有效及r的转化排解,便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四)人际交往压力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面对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导师和同学。导师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有限,同学之间也会由于课程设置的松散或忙于个人事宜而缺少交流,这就需要研究生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与导师、同学们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联系建立起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若不能恰当处理好人际关系,便会出现与导师关系不好、与同学关系不和等人际交往压力,从而影响个人学习生活的情绪,严重者便会造成心理危机。 (五)婚姻恋爱压力 大多数研究生正处于有着正常婚恋需求的年龄阶段,渴望恋爱寻常未来的人生伴侣。然而在恋爱交往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因为恋爱受挫、恋爱失败或者迟迟找不到合适对象,而灰心丧气甚至痛苦不堪,有些甚至长时间陷入悲伤的情绪无法摆脱,严重者或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危机。 (六)家庭环境压力 家庭环境对于研究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依照传统观念,研究生已经进入了可以挣钱养家糊口的年龄阶段,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研究生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习兼职等各种途径来贴补家用,尤其是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又不给家庭造成过重的负担,同时承受着来自学业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情况严重者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自卑。另一方面,家庭中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等无法预料的遭遇,会给研究生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如果陷入悲痛焦虑的情绪中而得不到及时的关心与缓解,也很可能演变为心理危机。 心理研究生论文:新国奖制度实施对研究生群体心理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实施两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致有如下五类;脚踏实地,以科研为重,注重全面发展型;积极争取,却力不从心,郁郁寡欢型;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违背学术道德型;不思进取,无所谓,我行我素型;抱怨不公,消极处理,愤世嫉俗型。为确保新国奖制度发挥良好导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必须完善奖学金制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心理辅导。 [关键词] 新国奖;群体心理;制度完善;正面宣传;心理辅导 自去年2012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已经连续实施两年。根据文件精神,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万名,硕士研究生3.5万名,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于其级别高、荣誉高、数额大,在高校范围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加之2014年秋季入学取消公费制,将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笔者认为,新国奖制度将产生较大影响,对在校研究生的心理行为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 一、新国奖制度实施研究生群体心态分析 观察2012年、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可以发现研究生群体心理大致有如下表现。 (一)脚踏实地,以科研为重,注重全面发展型。此类在校研究生是学校的主流群体。他们心态平和,思想积极,积极进取。2012年10月,第一年实施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此时学校奖学金已经评审完毕,校奖学金评审标准坚持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品质、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社会实践等,因此国奖是在学校奖学金一等获奖者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发现,所有国奖获得者皆品学兼优,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他们一方面是科研突出,大都发表文章若干,部分同学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有的则是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同时,有一大部分获奖者有学生干部经历,乐于奉献、服务师生、工作能力突出。2013年10月,国奖制度实施一年,学生对此已不陌生,2012-2013年度,是积攒能量冲击国奖的一年,从获奖结果分析,依旧是脚踏实地, 以科研为重,注重全面发展型的研究生摘得桂冠。 (二)积极争取,却力不从心,郁郁寡欢型。这类研究生在各高校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决心,但是却未能如愿。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专业基础弱,拔高阶段受阻碍,他们有的是转专业读研的,自然基础薄弱,虽然刻苦努力,毕竟做学问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自然他在课程学习及科研上不占优势。二是,研究生阶段特别是硕士阶段科研水平提高很大一部分来自导师的指导、引领,导师科研项目多寡、性格特点等不一样,加之科研能力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标准中占很大比重,这就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不占优势。 (三)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违背学术道德型。科研水平在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中占据重要位置,鼓励科研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这本是奖学金设定的初衷、目的,但是在实施中有时却事与愿违。由于衡量因素量化而非质化,一定程度上将科研水平等同于文章数目,特别是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本身有限,单纯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计算亦或是要求过高,出于种种考虑,使得一些学生钻空子,出现、抄袭等违背科研诚信的现象。 (四)不思进取,无所谓,我行我素型。这类学生在高校占据较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对于未来工作没有压力。他们攻读研究生大多抱着: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就万事大吉的不思进取心态,他们也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没有生活中的经济压力,没有对未来规划的担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所谓的巨额奖励,对于锦衣玉食的他们而言没有太大意义,他们就是在享受生活,混日子。 (五)抱怨不公,消极处理,愤世嫉俗型。面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类学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能适应新形势,思维保守,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农主义、平均主义思想,吃大锅饭的心态,他们的想法是把奖学金“平摊”实行绝对公平,也不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催生等不道德问题,简单便于操作。另一种是极端挑剔,当自己在奖学金评定中不占优势的前提下,或者是暂行奖学金制度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批评奖学金制度存在的缺陷,抱怨不公,也提不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只是一味的愤世嫉俗。 二、对策研究 (一)完善奖学金制度。在国家出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以及2014年秋季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费制度实行,国家应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扩大研究生助学金覆盖面,减轻研究生生活负担。据悉,这一政策今年就会实行。此外,各高校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应该制定符合学校学科特点、实际情况的制度,不可“一刀切”,应发挥奖学金制度的积极作用,旨在培养全面发展且科研能力突出的创新型研究生,综合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成绩、科研水平、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应该提高奖学金评定细则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等干扰奖学金评定的公正性。 (二)做好宣传,正面引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借助动员会议、新媒体等形式最大程度做好宣传是在维护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符合评定程序,也可以化解偏见,从而确保国奖评定顺利进行。一是事先宣传,宣传内容主要为国家奖学金设定的意义、奖励额度,评选标准,评选程序,公示、复核制度等。二是和广大师生说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是新生事物,制度会不断完善,随时听取意见,没有完美的制度。三是对获奖学生加以宣传,把他们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学习榜样,这样既可以营造健康、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心理辅导。学生辅导员老师一要认真做好未获得奖学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他们从失落、消沉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鼓励他们积极调整心态,全面发展争取下次机会。二要做好心生嫉妒,心理不平衡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摒弃不当想法,向获奖者学习,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踏踏实实搞好科研。三要做好获奖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克服自满情绪,争取再接再厉,懂得感恩,感谢导师的培养,家人的支持等,在同学面前谦虚谨慎。 作者简介:马振叶(1987-),女,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心理研究生论文: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摘要: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研究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新问题,给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培养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在校研究生和导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任。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压力,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不时发生。因此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夏航等人的研究表明,虽然研究生群体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出现了心理失常的情况;姜松梅等人的研究指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显低于全国常摸,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赵红伟等人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以上调查研究说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导师进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研究生基本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为了了解研究生基本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首先对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按年级和学院分布随机抽取80名在校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实际获得有效问卷78份,回收率97.5%。问卷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观体验、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研究生与导师相处和交流的状况、研究生导师对自己的影响、研究生面对困难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五个维度开展调研。 在调研对象中,高达55%的研究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满意度一般,仅有30%的研究生感觉良好。54%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压力来自家庭,45%的研究生认为心理压力来自导师。当被问及读研期间的主要心理压力来源时,学习科研任务(60%)、求职(50%)、发表文章(41%)分别占前三位。研究生在心情不好时选择的应对方式中,选择自我调整的占68%,选择通过休闲娱乐方式疏解情绪的占64%,选择与朋友或者家人聊天的占59%,选择与辅导员交流的占10%,选择与导师交流的仅占1%。被调查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术科研方面,然而当他们心理健康状态不佳时,却很少向在学术科研方面密切相关的导师求助。 三、导师对研究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在调研对象中,76%的学生表示与导师相处融洽;60%的学生认为导师在与自己交流的过程中态度比较热情;69%的学生表示与导师交流学术问题时能够保持着轻松平和的心态;77%的学生表示导师很少让自己做与科研学习无关的事情;62%的学生在与导师学术观点不同时能够与导师进行探讨最后达成一致观点。以上结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平时与自己的导师相处融洽、关系稳定。 在对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中,研究生既期望导师对自己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指导,也对导师对自己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出了要求。部分研究生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多来自未来,希望导师能与自己多交流,并能在职业规划等方面给自己指点迷津。在对导师的访谈中,导师则认为自己应在科研学术、论文写作、做人做事方式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而在谈及导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时,导师认为各种职业的人员都会存在心理问题,大部分研究生人格较为独立,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只有小部分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与导师和院系缺乏沟通,导致自己难以了解其心理动向。 四、导师在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方面的对策思考 如何利用导师的身份,正确引导和帮助研究生疏导情绪、化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显得意义重大。导师应关注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挥其自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1.导师应给予研究生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可以加强对研究生的全方位指导和帮助。比如:对研究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学术状态,减少因适应不良带来的自卑感;安排学术任务时能够循序渐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连续性的学术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导师还可以传授日常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学识,注重学生性格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多为学生未来的就业考虑,在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指导。 2.导师应主动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导师不仅是学术导师,也可以是心理导师,导师要认识到自己作为对研究生影响最大的角色,对学生的指导不仅限于学业、科研的指导,更要多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等。导师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有意识地对所带研究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追踪,对于研究生出现的细微心理问题,不但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而且应该提高防范意识,防微杜渐,凭借自身的角色优势、恰当的师生关系定位、合适的谈话技巧,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学业中。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研究生能做到积极开导,并及时建议他们主动接受相关专业人员的心理治疗。 3.导师应以身作则提升教书育人理念 导师通常都是其所在专业领域中的学术佼佼者,在研究生的心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导师的道德品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身心健康产生深刻影响。部分导师科研水平强,育人能力弱,学术理念强,育人理念弱。作为导师,应与研究生平等相处,做到亦师亦友,在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成为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思想渗透到研究生教育中,对学生有人格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忌把自己定位于研究生之上,更不应以掌握研究生的毕业大权而威胁或给学生施压,让研究生觉得与导师难以沟通,从而给研究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学校应为导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供条件保障 完善研究生导师制的规章制度,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地位,在制度层面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归入导师的岗位职责。比如建立导师―研究生双向考核制度、建立能规范导师等具备影响力监管制度等。增加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协调沟通的渠道,当研究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专业人员或机构求助等。同时学校可以给予年轻导师一定的学生活动经费,增进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比如增加师生的体育活动项目等。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往往把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放在首位,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由辅导员主导,这容易造成导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忽视。笔者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科研的指导者,更是研究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角色优势和重要作用,有助于研究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实验室安全论文:移动实验室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实验室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及特点,分析了移动实验室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并对移动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前景展望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开展食品对外贸易,获得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制约因素,也已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的问题。要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离不开产品检测,现行通用的检验方法和仪器均存在着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多、低通量的缺点,难于实现保障食品安全所需快速、简捷、高通量的要求。所以研制开发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检验目的,现已研制出一系列方法与仪器,从依于不同原理的试纸条、卡、测试盒,到基于色/质联用仪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与仪器相继出现。这些技术与仪器更能适应现场检测的要求,能为快速检测的普及提供保障。 一、移动实验室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 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撑。快速检测技术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高效、快速、简单、准确地检测出所测样品的结果的技术。移动试验室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如下: 1、化学比色分析法 该法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方法,原理是利用待测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与标准品比较颜色或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得到检测结果。此法由于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而被广泛使用。如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的速测仪,食用油酸价及过氧化值速测盒等。 2、近红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试样中含氢基团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存在选择性吸收,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就能确定该组分的含量。常用于生产在线分析。 3、纸片快速检验法 目前已经有许多微生物检测纸片,这些纸片快速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纸片法与常规法在菌检出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且菌落典型,易判定。同时纸片可高压灭菌处理,容易保存,简化了实验准备、易于操作和判断。 4、免疫学分析方法 免疫学技术原理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进行检测。 具有高特异性、准确性、快速的特点,能检测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致病菌、毒素以及转基因,检测仪器主要是酶联免疫仪,我国已有多家生产。免疫方法的优点是样品在进行选择性增菌后,不需分离,即可采用免疫技术进行筛选,还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等优点,对于现场初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不足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专一性,针对每种待测物都要建立专门的检测试剂和方法。 5、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功能多样化、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低成本、高灵敏性、高识别性和实用性特点。 6、生物芯片及微缩芯片检测法 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目标分子,检测速度快,检测周期短等特性,国际上对其应用于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方面予以极大关注。我国国家生物芯片中心等单位已开发并生产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食源性病毒检测和兽药残留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仪器和试剂盒),将进一步面向现场、速测、并向微缩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 7、atp生物发光法 该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设备结晶度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 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状况或食品器具的现场卫生学检测,都能够达到快速适时的目标。 二、移动实验室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除来源于生产环境和保管条件等客观因素外,大多源于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违规使用。为满足食品质量安全所需快速准确检验要求,以快速检测车为主的移动实验室近年来发展很快。快速检测车上配置的快速检测仪器可以对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进行快速筛查,用于农药、兽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的检验,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生物毒素检测。我国的移动实验室在质监、工商、卫生防疫、海关、环境监测等领域和部门已有较多应用。 1、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在“松花江”水污染、“汶川”地震等事件中快速检测车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环境应急监测车沿着松花江对水质进行现场取样、现场检测、现场得出结果,从而防止了样品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出现。“汶川”地震后,技术监督系统派出了多辆快速检测车与卫生防疫等部门共同深入灾区,对灾区水质及食物进行现场监测,有效保证了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2、在大型活动中、节日中作用: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由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倾力打造的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曾开入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进行巡查,承担了部分食品安全监控任务。在我国的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也活跃在城乡之间,为老百姓免费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确保了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3、在日常市场监管中作用:为提高质量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技术手段,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质监、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配置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便携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快速检测设备。在监管中实现了现场快速检测,当场出具检测结果, 对存在问题的食品当场查封,极大地节省了产品检验时间,既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又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前景展望 目前广泛使用的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车)多数配备的是快速检测仪器,由于受使用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检测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项目少,所出具检测报告不具有法定效力等等原因,极大影响了检测监控效果,制约了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公共安全的需要,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方向及前景为: 1、对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的速度、灵敏度、稳定性、特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检测不但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结果,有时还需要在现场或生产线上检测。随着人们对食品中毒害物质的认识日益加深,对这些物质的限制值要求也越来越低,所以要求快速检测不仅方法灵敏度要高,还要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及使用方便性。 2、建立快速检测技术的标准及较完善的检测方法 我国现在还缺乏快速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目前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普遍使用的酶联免疫法还有假阳性的问题存在。所以个别检验方法仅适用于基层初检,起着警示作用,发现超标现象时,还要用标准方法复测、确证,阴性反应也应按比例抽样,用可靠的方法复测和确证。所以迫切需要成熟完善的快速检测技术及标准的出台,来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3、增加快速检测仪器的品种,实现快速检测仪器的国产化 目前虽已有很多快速检测仪器应用于食品、农产品、饲料等行业,但总体来讲品种还很欠缺,非常成熟和突出的更不多,且目前采用的大多数是国外的产品,检测成本还非常高,国内只有很少的企业及单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应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丰富快速检测仪器的品种,实现快速检测仪器的国产化。 4、检测技术集成化,检测仪器微型化、智能化 单个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时间长,浪费人力物力,迫切要求一些能够通过一次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的技术。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仪器能同时检测多类成分,真正体现检测技术快速、准确、高效的优势。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公共安全的需要,以快速检测技术为支撑的移动实验室在食品、农产品等检验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安全论文: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亟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从安全意识、组织机构、安全制度、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岳陈军 姚利 王梓蔚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实验室安全论文: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构建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构建设想。分析了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阐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并强调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优点是落实长效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近日,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政府对我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院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均上一层次。实验室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日增,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更大挑战[1-3]。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4],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4,5],保证实验室正常有序的顺利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微信于2011年推出后,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不少高校开始利用微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孙宝光等[6]认为使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开展移动互联学习,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北方工业大学郑丰[7]探讨了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陕西师范大学李永丰等[8]探讨了“微信+二维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模式。长治学院靳力鼎等[9]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鉴此,我院构想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1.2安全教育体系不全 我国的国民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4]。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安全演练的开展条件缺失,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此外,缺乏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学体系。本科阶段大部分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实验要领,安全知识直观性差、普及率低且教育效果不佳。随着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加,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0]。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验室安全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补充,仅靠贫乏的内容和单一的形式,无法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1]。 1.3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都是针对教学与科研成果,未涉及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实验室安全文化素养是实验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安全素养,对人文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不局限于关心论文和成果[10]。这也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化,包含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直接关系到生命或生活[11]。而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直被忽略,一般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科技创新或学生会常规活动等。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在校生的安全观念,将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 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内容设置 2.1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在实验室通道或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内容相对枯燥,学习交流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微信使用率高,方便快捷。微信平台下载注册简单,使用没有限制,信息传送及时。其次,微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台管理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利用通信功能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师生学习兴趣,培养安全意识[12]。 2.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可设置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等知识模块。 2.2.1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设置 我院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繁多,实验条件包含高温高压等,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模块的设置,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安全教育材料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等。另一部分是与专业对应的考试软件,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取得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熟悉且乐于接受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方式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显著[12,13]。 2.2.2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设置 截止2017年,我院仪器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其中超过30万的仪器设备有24台,将近15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也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科生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易造成仪器损坏,部分仪器设备学生仅是进行有限的简单操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未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拟建的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中设置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模块,兼顾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人才培养的双重需要[14]。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分为视频操作、模拟操作和在线分析等。在视频操作中详细展示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视频结束会弹出相关问题。操作人员作答后才能进入虚拟仿真环节,仿真环节如果操作失误会出现模拟故障现场,故障处理完毕才能恢复操作,直到进入在线分析阶段,最后是实验讨论环节。整个过程类似于游戏中的过关,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实际的设备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学习者对设备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 2.2.3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设置 实验室安全事故包括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实验室化学品火灾爆炸、触电事故和突发性停水停电事故等。传统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手段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字介绍,广大师生对安全事故无法仿真体验,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得心应手。虚拟培训不受时空限制,避免潜在危险,调动训练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利用基于实验室安全事故虚拟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虚拟操作如交互功能,并配以一定的声、光效果,使受训者身临其境。在场景和体验设置中通过多场景自由选择,自由行动辅助以心理引导,一直到受训者逃离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并向虚拟老师报道,完成整个体验,得到全面事故应急技能训练[15-17]。 3结论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其高效安全运行的保障。充分发挥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使用便利、互动性高和扩展性强的特点,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作者:魏启华 林珊 唐兴平 罗小林 饶久平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实验室安全论文: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培训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它的安全管理必然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学科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迅速的特点,结合工科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教育、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来保证实验室安全,建立适合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教育 1引言 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1-2]。目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机房数量众多,学生使用频繁,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对于实验室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学科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使用频率高、维护工作繁重、系统安全、防火防盗等。我们只有合理的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确保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更好地为计算机学科教学服务。 2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和故障问题 一般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周期都比较长,计算机主机及服务器等设备普遍都存在着超期服役的状况。这些设备在经过多年的高负荷运转后,不同批次的设备之间在合作上经常表面上是一片“和谐”,可在实际使用中,哪怕只是偶尔地发一次小脾气就会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此外设备故障也是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最急迫的工作之一。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课程往往安排比较紧凑,因此机器使用频率高,设备故障问题特别突出,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故障中有一部分是设备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学生的非正常操作而导致的异常损坏,比如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的使用偏好,遇到问题私自打开机箱,随意拔插设备部件等;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恶意破坏和删除程序,设置BIOS系统密码等,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2系统安全问题 目前计算机学科实验室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学期初实验室都会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安装各种相关应用软件,所以基本上每台计算机主机都安装多个系统[2]。这种多操作系统的模式大大方便了平时的教学与考试使用,可是也容易因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受损、感染病毒甚至于系统崩溃。这其中最难预防的是病毒,因为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固定,而且经常用移动存储设备,这样如果设备携带病毒或者木马,病毒会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篡改,造成系统瘫痪,信息丢失,而木马则会非法入侵我们的计算机,影响系统的运行安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旦病毒和木马大规模发作和传播,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3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特别重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而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3]。由于各个实验室都需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个实验室都是满负荷、超年限工作,设备使用时间长、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空气得不到流通、电路超负荷、电路老化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时有发生,电子设备引起的电磁干扰与高温也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内几乎都是电子设备,一旦出现实验室漏水,必将会导致对实验室设备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坏。 2.4管理人员问题 在安全领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实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需要对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同时还需要兼顾防火防盗和网络安全保障[4]。另外,由于课程需要和学院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中午和周末还需要上实验课,值班压力也大。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得实验管理人员忽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新名词更是层出不穷,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也日新月异,这些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5]。 3加强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通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才能够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平稳的运行。 3.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所在的实验大楼里配备了红外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场地火警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智能安全设备,并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全天候巡逻,以确保实验大楼的安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备,在楼道内配备了应急照明灯和感应式走廊灯。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也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包括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的三层漏电保护装置,封闭实验室内部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以及使用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6]。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还将建成机房内部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监控系统,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指数。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制定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工作。网站信息系统的内容管理和安全审计由安全责任人执行,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网络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针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实验室出现紧急情况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指导方针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保护实验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3增加安全保障措施 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病毒库的及时更新。所有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木马查杀,检查系统运行日志,确保个人信息和网站的安全。后期考虑采用云桌面的模式,云桌面普遍使用沙箱系统,在虚拟机内的木马病毒仅存在于差分盘中,随着虚拟机的重启,差分盘会自动清除[7]。更重要的是定期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涉及到的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规范使用艾默生精密空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效地保证机房内部的恒温恒湿,从而保证机房内部所有服务器安全平稳地运行,提高服务器的安全使用寿命;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保证所有服务器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数据保存和恢复,从而保证实验室内部重要数据的安全。机房地板隔层铺设防静电地板,机房还配备烟感温感联合报警器,既能保证防火安全,又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3.4重视师生安全教育 实验室定期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是对实验室人员培训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全体教师和值班员接受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新生一入学就分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要求全院师生必须认真阅读和严格遵守。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和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次课就是关于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室使用注意事项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室和各科研实验室的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的学习,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的主动性[8]。 3.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后,实验室都会组织所有实验管理技术人员对各个实验室内配备的实验设备及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实验室都会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和检修,确保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牵头,开展期末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实验教学中心各个机房重视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落实实验环境安全管理和实验室整洁状况的检查。此外,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推行的安全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各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有专人负责,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安全落实到细节。 4结语 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所遇到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有利的保证。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又将迎来新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坚持学习,多走出去,多交流研讨,努力探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提高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校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校建设省级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傅明建 叶福玲 单位:福州大学 实验室安全论文: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缺乏烹饪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地论述,涵盖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并以器具的使用操作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形式。 关键词: 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化;微课;安全防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发展及学科细分的情况下,大学一些应用型的专业不断发展,如烹饪专业。改革开放至今,餐饮业一直作为中国增长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引领着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已经有24所院校在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专科)的基础上成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旨在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学历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烹饪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趋势,也受到很大的重视。实验室对烹饪专业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化学类学科;其使用明火、利器的特点,使得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建设具有立体防护性的烹饪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烹饪实验室的特殊性及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烹饪实验室是烹饪专业壮大及发展的保障,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烹饪实验室与一般的化学生物等等的实验室有大不同,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大的关注。在现展与创新十分迅速的时代,实验室中的设备也在不停地更新,加上现在实验室渐渐对学生开放使用,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学习的过程存在许多的的安全问题。 (一)接触明火 学生在烹饪实验室中大多是使用明火加热烹饪菜肴,烹饪菜肴往往会使用油,明火与油的接触是十分危险的。明火与学生间无太多的隔绝保障,其产生的油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明火对电线等也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常使用刀具等危险工具 烹饪实验室均配有刀叉等利器,学生可以直接使用,这里便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存在一定的威胁,学会合理利用和保存刀具是学生必须会的。 (三)实验产品的可食性 烹饪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产品可直接供于食用,食材原料的新鲜程度、对原料存放及处理过程的卫生以及各种食材同时搭配的优劣程度等存在的安全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对食材安全方面有更大的要求。 (四)涉及燃气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中大城市都使用了管道煤气,包括天然气,管道煤气。烹饪实验室使用的煤气设备与所在城市一样,若燃气使用不当或者设备漏气,在室内产生一定的浓度就会爆炸,此类事故在媒体中也常有报道。烹饪高校内设备使用频繁,使用者(每届学生)不固定,稍微不慎都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对于烹饪实验室燃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五)烹饪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对安全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限于学时及实验室安全知识体系比较零散的原因,学校主要采取讲座和实验课前强调的方式,不够系统,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提起时刻警惕的心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有针对性的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系统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入实验室准入制度,以考试的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值得新兴的烹饪实验室管理者们深思。 二互联网+微课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调查 截止至2017年2月28日,以“实验室安全教育、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等关键词详细搜索,调查目前对于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育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大多是通过文本式、传统教育模式或ppt进行,由于课时有限,大部分安全教育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学或通过试题进行学习与记忆,以动画或视频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寥寥无几。微课慕课的兴起引起了线上教育的热潮,但暂时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实验室安全教育上。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安全教育模式却还无法紧跟时代脚步。针对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更是十分匮乏,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型微课资源少,需求性强,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很有研究的必要。 (二)视频或动画为载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较少的原因 分析视频或动画为载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较少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视频与动画制作成本高;二是视频与动画的制作需要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三是视频与动画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互联网+微课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 微课满足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要求。烹饪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大多是情景教学,可直接通过微课展示,给予学生一个预警,让其了解在同种情景下自己该如何操作。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的贵在体系化,知识点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小模块讲解更有利于加强安全教育的效果。烹饪实验室安全涵盖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可分为更详细的小问题,以烹饪原料安全问题为例,此专题包括原料的购买、原料的保存、原料的搭配以及原料在烹调过程的安全问题等的小模块,若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课程,必须要求课程时间短,以适应课时需求。微课的特点在于形式上“微”,时间上“短”,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微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微”“精”,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说明问题,突出重点难点,产生较好的效果。微课主要以视频形式,有趣生动,以视觉上的冲击给人深刻印象,从而使学习者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从上述分析发现,微课形式恰好符合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安排的需求,时间短,内容精炼,教学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突出重点,互联网+微课能够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两者的结合也带来了巨大的优点:学生们可以反复复习一一突破每个模块知识;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解与掌握安全知识并不难,但如何让他们能够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吸收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根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为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超过十分钟,人的精神容易出现怠倦,微课程时间在十分钟以内,且画面感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且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际意义;另外,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让人理解,把理论的知识形象化,微课是不错的选择;且在这个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身的时代,微课教程可以达到随时随地随心情观看学习的目的,由于时间短,微课能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作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资源,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三体系化知识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型设计制作 (一)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 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以及教育学的交叉结合部分,其可分为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向下又可分为多个模块,详细见思维导图(图1)。图中浅蓝文字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专题,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烹饪多个学科有交叉性,例如其烹饪原料安全问题涉及到《烹饪原料学》,其中还会涉及《烹饪设备器具》等,所以此类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型微课应用性广泛,需求大。 (二)烹饪实验室安全微课示例 图2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具体微课制作思路与内容的示例,主题的第一级引线是制作微课前必须提前考虑的方面,红色引线部分则是某个特定微课的制作思路。 四结论 随着烹饪专业的不断发展,烹饪器具及手段的不断丰富,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如何用最高效的方式使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做到防范未然,是实验室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本文阐述构建了体系化的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任意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学校可设置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机制,逐渐使学生形成体系化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黄美铃 黄俊生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实验室安全论文: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摘要: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分析其直接原因是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素质技能不够,本质原因为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够。该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区别分析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将对提高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技能以及整体国民安全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信息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安全是人类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有活动的基本前提,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永恒课题。大学生是国家崛起之实力储备,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旦发生大学生安全事故,便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到校园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1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作为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它虽然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研究内容和方法丰富多样、安全规范侧重各有不同,但是它却表现出了很多共同的特征:如大学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实验人员是高校实验室的主体,实验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实验室使用频繁,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实验室一般都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性;部分实验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部分实验还会排放有毒物质[1-2]。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就极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但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使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会蒙受重大损失。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中出现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如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导致两名研究生面部和眼部深度烧伤事件、北京某高校化学楼爆炸起火导致一名博士后死亡事件、多起实验室发生火灾等,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敲响了警钟。综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绝大部分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留下的安全隐患,但本质原因都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1-3]。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安全技能的缺乏往往还容易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例如,学生宿舍违章电器导致火灾、野外实习操作不规范导致受伤以及网络、电话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等等,影响极为严重[4]。因此,在大学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2现阶段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相比较,国内大部分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都尚未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就是国内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其它专业素质教育的水平,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7]。(1)整体上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未将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教育纳入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规教育体系;(2)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培训、讲座等)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易受教育培训安排的局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都能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安全教育;(3)缺乏具有不同高校和专业特色性的安全教育的教材,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宽;(4)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体系。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建立以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意识为中心的安全教育理念,就必须结合21世纪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的新时代特色,提出建设创新化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课程教育和考核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方式,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色作为课程基础,以打破传统的信息化安全教育和考核模式作为课程重点,形成一套大学生实验及实践安全教育及考核体系,为推广、建立和强化高校大学生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实验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3新形势下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探索树立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8-9]。在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理论授课结合实验室实际演练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应对措施,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探索寻求符合不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安全教育应确保内容广泛充实,涵盖“消防安全与保密”、“用电用气安全”、“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化学危险品使用安全”、“化学实验操作安全”、“化工过程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废弃物处理”、“野外实习及户外活动安全”、“自然灾害及事故防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调研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第二,构建推广实验与实践安全网络信息化教育试题库及考试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具备院校特色的信息化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网络题库,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在网上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自学和模拟考试测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安全教育的不足[10-11]。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考试系统是以网络安全教育题库为基础建立的,要同时具备考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参数设置等后台管理功能以及在线学习、模拟自测、考试测验、成绩查询等前台功能,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和在线考试等任务,是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的平台,也是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培训平台和考试平台,即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前提依托。第三,健全大学生及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12]。在高校范围内构建一套围绕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教师以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如建立实施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等,确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理念,强调安全素质的形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安全教育应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安全意识与技能因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而更显重要,安全是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目标的根本,也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全面的安全常识、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的责任意识以及事故应对技能是公民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而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而高校在对学生在实验室安全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将有助于逐步引领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闵鑫 李金洪 房明浩 刘艳改 吴小文 黄朝晖 张洁 实验室安全论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精尖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高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实验场所,实验室内有多种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假如思想出现麻痹大意或操作不当实验室内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才和经济损失。而近些年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事件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北京某大学实验室博士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发生爆炸、起火,导致失去宝贵的生命,又如实验室气瓶操作不当导致缺氧窒息等。因此,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高校必须要高度予以重视。 关键词: 浅谈;高校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的管理问题 第一,责任不明确,思想重视不足。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未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位,导致安全责任不明确、上传下达任务无法落实、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大意、怕担责任出现问题推诿的情况,日积月累就会酿安全事故。存在只重视科学研究,轻视安全保护的思想观点,只负责教学、科研,安全责任与我无关的思想,未能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隐患事故防患于未然,导致实验室管理混乱,设备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检测记录登记信息详细,实验室没有安全自查、培训记录,实验废液未标明成分,易制毒化学药品出库入库记录不准确,且易制毒化学药品未能按照双人双锁的安全规定进行管理等,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实验室内。第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不明确,防护设备不齐全。实验室操作规程未能张贴在上墙,导致学生对于设备的使用流程、最大运转时长等设备的风险点不清楚,误操作发生事故的情况不在少数,轻则割伤或烫伤,严重的设备报废,甚至丢失性命。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但由于一些实验室的硬件经费不足,实验室防护设备老化陈旧未能及时更新。第三,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的安全知识培训。由于近些年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参与实验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加大,且实验室的使用时间已将近饱和状态,疏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培训不到位的问题随之日渐凸显出来。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一,重视责任,认真尽责。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真正的落到各个实验室内部中去。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隐患进行自查,并及时消除发现的隐患问题或制定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实验室易制毒及危险废物要按照国家法规严格管理,杜绝看管不当造成丢失、误食等问题出现。第二,操作规程上墙,强化“红线”意识。高校实验室内的设备和精密仪器张贴安全操作流程,将安全风险点告知使用人员,并贴上安全警示标识,以此来提示操作人员注意危险,要让操作人员认识到危险性,特殊从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实验过程中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深化安全意识,让安全理念成为实验操作前的一种习惯,强化“红线”意识,是每一名实验人员真正知道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人命关天,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第三,努力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首先,实验室要保持整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和实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教学和科研实验,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定期组织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使每名实验人员都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安全认识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再从“我会安全”最终转变为“我爱安全”,而且系统的培训能够使实验人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快速熟悉实验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点和自身防护方法,掌握正确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紧急应对措施,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事故,特别是要加强新入实验人员、新科研项目运行前的安全培训。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如一颗骨牌出现问题没有倒下,将会导致骨牌整体的断裂,纵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人的因素占着主导位置,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实验室操作人员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学习,争取在实验室内形成“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的和谐稳定环境。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WilliamHeinrich)在1941年提出1:29:300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在安全事故发生前,死亡、重伤、轻伤和未造成伤害和的比例1:29:300,国际上把这个法则称之为事故法则。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每发生三百三十起意外事故,有三百件未产生人员伤害、二十九件导致人员轻伤、一件导致人员受到重伤或死亡。这个法则证明无数次的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就如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的“冰山理论”相似,安全隐患就像冰山上露出来的一角,造成这个冰山形成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多年来未及时消除隐患累积而成的,而想要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必须要重视将隐患及时消除,减少轻伤和无伤害事故发生,“从海下”查找隐患剖析隐患成因,彻底消除隐患事故,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破“冰”远航。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教学及科研进度,以及师生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众多工作的基础,脱离安全的实验室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需高校实验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是教学、科研的第一重要环节,高校也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靠得住的安全管理专业队伍,而作为一名高校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一员应当义不容辞地为师生创建稳定和谐的安全环境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于海鹏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实验室安全论文: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 指出了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为目标,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验室安全改革的经验,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国家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宋东颖 单位:天津农学院 实验室安全论文: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 【摘要】 实验室安全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少、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实验室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拟对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生 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尤其是科研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大部分研究生都要依托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实验室为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如资源丰富的生物样本库、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但另一方面,实验室又是一个危险品集中放置的场所,经常使用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压力气瓶等特殊设备[1]。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科研人员人生安全以及实验的财产安全。它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研究生使用该类物品就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若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便给基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有发生。2009年德国汉堡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实验室内疑似被感染埃博拉病毒,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学生在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因为实验室里一种用于研究的细菌而发生皮肤感染,2015年清华大学一个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等等。当我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如果不重视实验室安全,危险便会随时可能到来。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1目前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严重的因素是实验操作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实验室也未能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2]。就研究生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生教育中往往缺乏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课程或培训,导致部分研究生对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清楚,缺乏扎实的安全知识,没有建立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实验室安全员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教育的作用。对特殊的仪器试剂的使用,如高压锅等设备,在没有专门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张景霞等[3]对国内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31名学生中,79.2%的学生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是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只有35.9%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规范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仅20.3%的人回答接受过教育;而“认知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尤其课堂灌输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当前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的。其次,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一些实验操作细节上主要体现包括:进入实验室不穿隔离衣,进行实验操作不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对清洁区和实验室污染区界定不清,对于易挥发和感染性试剂或样本不在指定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放松警惕。例如,进行重要实验室中途离开,或者实验过夜而未提前检查仪器设备。再次,实验室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虽然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有其关于安全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墙壁上都会贴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研究生存在的错误违规操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没有形成严格的、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如高危化学试剂没有严格的取用登记,所有仪器的使用没有使用记录,安全员没有定期检查实验室水电暖安全、没有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对维护等。 2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 第一,开展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由具有多年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结合多年化学品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素材,对实验室安全基本概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通过剖析安全案例的警示,是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对安全法规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使危险防患于未然。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数量掌握安全技能。由“知”到“行”,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防范和处置危险的技能,并能在突发事件时熟练的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机动,根据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方式。可以通过制定教材,对实验室安全的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供学生学习阅读。可以讲实验室安全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者研究生讲座课程,以成绩或者讲座学分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受益终身。举办讲座,通过面对面的生动讲解和答疑,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制作科普宣传的视频、微信宣传作品等,以生动的文字、鲜活的影像做成安全警示集锦,该方式的宣传方式和时间更为灵活。 第二,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制定实验室安全演练流程。演练方式可灵活选择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应该都要制定相应的演练制度和方案。现场演练以实验室工作区的试剂溢撒事件为例,由安全员现场解说处置过程中的关键点,包括初步评估污染物性质,扩散范围,影响因素及造成的后果等,进行暴露者的处置、标牌警示、消毒处理及废弃物转移、过程报告、评估等过程。实验室人员通过观摩和演练,对此次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桌面演练是通过虚拟演练的方式,针对演练情景中的相关问题,明确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程序,该形式灵活机动、可重复操作且节约人力物力[4]。通过不同的演练,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安全理论素质和实战技能,并在实际演习中找出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同时,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订。 第三,严格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实验室设立安全员,对实验室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期对仪器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等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实验室安全准则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进行抽查,保证实验室安全不是应付公事,而是切实落实到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5]。不定期的检查作为定期检查的重要补充形式,就是为了让定期检查成为一种“彩排的游戏,应付的过程”。我们医院的研究所设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需要填写申请表,对于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进行申请备案,并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测试,内容包括实验室行为规范、实验室安全概念、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的存放和使用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等。通过测试,要求研究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常识。 第四,让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工作中来。增加研究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每个实验室成员的身上,让他们同时承担起日常的安全监督员的责任。通过任务的分解,调动大家参与实验室安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意识到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不仅可以增加发现实验室隐患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爱护和实验试剂的节约,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五,实验室建立良好的科室氛围。先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要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并能主动的帮助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于仪器的使用要进行操作示范,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做法[6]。培养严谨的科研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的参数调节等,其目的在于能够保证他人在用作者的实验方法做实验时能够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另外也可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有效防止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保障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琳 王咏红 申阿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呼吸感染疾病研究室 实验室安全论文: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摘要: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是保证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大和安全教育知识抵达学生端效能低的问题,分析了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学手段的适用性,并提出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根据功能需求不同,该教学手段可设计为学习子系统和考试子系统两部分,分别利用公众平台订阅号图文消息和植入式考试系统实现。实践初步证明,该教学手段能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的效能,而且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小,使用起来便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微信公众平台 0引言 在国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设备质量、数量不断提升,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验参与者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实验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比例是由人为主观因素引发,受伤害的人员往往也是缺乏安全知识的人员[1]。因此,开展实验安全教育是是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目前,随着实验课程学分比重的提高,实验室教学任务也随之增加,单位时间内实验教师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群体,这会导致安全教育知识的抵达率大幅下降[2-3]。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作为安全教育知识的潜在载体,已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普及。因此,能否在智能手机硬件之上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现有实验安全教育的单位效能值得探讨。 1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适用性研究 实验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安全知识讲解、安全政策宣传、安全案例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4-5]。 1.1教学方式适用性研究 实验安全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宣传活动、事故分析会、实验室现场培训、安全工作会议、自学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活动等[5-8]。这些安全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被有机组织运行。如:清华大学建立了校、院(系)、实验室3级教育与安全管理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进实验室前需要进行学院、专业、岗位3级安全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武汉科技大学在学生做毕业论文进实验室前会做统一的安全教育等[4,9-11]。从实验安全教育体系级别来看,较高层级的安全教育覆盖面广、通用性强,导致其内容较为宽泛和宏观,即使以课程类型开设的安全教育多数也只能呈现共性的安全知识内容。从执行时间先后顺序来看,较高级别的安全教育过程与学生在实验室参加实验过程是相分离的,教育效果的长期效能有限。因此,提高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性、针对性并发挥其时效优势是实现实验主、客体双方安全的关键。 1.2教学手段适用性研究 为支撑不同的实验安全教育方式,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常用的教学手段有:黑板报、宣传栏、展板、广播、电视、多媒体等。随着信息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站为核心的实验安全教育手段得到了较多研究和应用,如:北京交通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大学、长治学院建立了以资料库与考试题库为中心的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网络系统,实验教师可向资料库上传多种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电脑端上网,进入网站试题库进行考试[12-14]。这类基于网站的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②可以使各级管理者掌握多种数据便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提升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安全教育通常包括学习、考试两个环节,而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来说,其开展过程受时间(教学学时)、空间(实验室面积)的制约较大。进一步分析可知,以上这些教学手段均难以同时满足学生学习、考试两个环节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借鉴国外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基础上,部分高校探索建立了以安全教育考试为中心的实验室准入制度[1]。如果在实验室现场也尝试这一制度,那么所需要的时间资源会大大超支。因此,为了提升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效能,需要探索一种知识抵达率高、使用便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手段。 2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功能适用性研究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专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的新一代社交软件,其基本功能与QQ社交软件类似。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对微信功能进行升级,推出了公众平台模块。该平台目前有3种公众账号类型: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其功能定位、开发权限各不相同,其中订阅号可供个人申请。利用订阅号开发者可以对用户提交的关键字进行特定图文信息的回复,可以通过识别图文页内二维码实现链接跳转,还可以利用页面模板功能将一系列图文消息展示出来,实现类似静态网站的效果。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的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教育考试。①将所需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放入微信图文中,并利用页面模板功能将这些图文链接起来供学生学习;②通过开发简单的考试系统并通过图文二维码链接跳转的方式植入微信公众平台中。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的需求。 3基于公众平台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设计 实验安全教育内容范围比较宽泛,常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对策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5]。在此,将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等跟具体实验设备、操作相关的内容归为微观层面教育,而其他方面归为宏观层面教育。分析后认为,在室内实验室场合,宏观层面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意识、安全对策三部分内容和微观层面的安全知识可通过订微信图文来呈现,而其余内容通过教师在现场的语言、行为传授更为合适。实验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内容主要为以数据库形式存储的试题及其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实验项目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安全知识题库、成绩库、评价信息库等。这些数据通过各自功能模块并借助不同形式的客户端口与使用者产生交互。根据功能需求不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系统可被设计为学习和考试两个子系统。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系统功能实现 在系统整体设计基础上,实验教学组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ID:oilworkman)中逐步实现这些功能。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将其放在订阅号中的“安全测控实验室”页面模板下(见图2)。安全教育的图文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以实验单项为单元进行组织,包括本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所有实验单项:温度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流量监测模块和液位监测模块等。学生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包括3个页面:试卷提取页面、试题页面和试卷成绩与系统评价页面,依次如图5~7所示。在试卷提取页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本实验项目的名称,下面会列出所对应的实验项目信息,然后点击取卷按钮进入试题页面。在试题页面,输入学生学号后便可答题,试题类型、数量以及题序由教师在考试系统后台预先设定好。试卷答完后点击交卷按钮进入试卷成绩页面,学生需将该页面展示给教师查看,如果达到成绩要求即可开展相关实验,否则学生可返回重新答题。最后,学生可对整个系统的使用情况做出评价。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对安全教育所需的图文知识进行编辑,并添加到页面模板中,然后将其链接到订阅号的相应菜单上。考试系统后台管理系统页面,教师登录后可执行实验项目信息添加、试题添加、成绩查看、系统评价查看等操作。为方便实验室教师随时调整题目,本系统后台支持手机端登录。 5系统应用 该系统完成后应用在安全测控实验室的现场安全教育,实验室在一个月时间内共完成160余人次的教学任务,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从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统计这些知识图文发现,每篇文章的人均浏览量在1.4次以上,且实验做完一段时间后还会有学生返回查看,这说明这种教学手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学生成绩提交记录却发现能一次考过的比例只有20%左右(共10分,及格线为8分),经一次“刷分”后,通过率就能提高到近90%。前后两次考试的通过比例差别大,说明学生首次使用这一教学手段时关注点停留在“好奇”上,需要一些适应时间来转移关注点;第二次考试的通过率高则说明借助微信图文这一载体,安全教育知识点能较好地抵达学生端。 6结语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环节易受时间、空间限制和安全教育知识抵达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设计了以安全知识学习、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实践初步证明,该教学手段达到了服务实验教学过程安全的目的,安全教育知识点能较好地抵达学生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上研究希望能为实验教师高效开展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作者:王明达 石永军 孔得朋 韦永健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并且不同电气系统之间联系也日益紧密,如果没有能够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化,也就无法发挥出现代高层建筑的实际功能。本文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优化供配电系统的整体质量,促进电气工程设计的良性发展,保证建筑使用者的满意度。 高层建筑中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系统、智能泊车系统。这些标准设施不仅能够完善现代高层建筑的整体使用性能,也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使用安全。供配电系统作为电气工程最主要的设备能源供给基础,其设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建筑工程整体使用性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整体构造非常复杂,所以对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 供配电系统作为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的重要基础,不仅承载着建筑电力系统电能的配用环节,而且也可以分为区域变电站和用户变电站两种部分。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以建筑使用者以及建筑内部电气设备为主,所以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够对建筑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相关的供电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单方向流动的模式,由电源端至用户端,这样就能够保证电源分配和降压的快速处理,使得外部电能转化为可供用户端直接使用的电能。由于现阶段高层建筑电压并不超过110kV,所以结合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即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判断用电量、系统负荷等基础参数,综合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建筑基础整体的使用功能,也能够保证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可扩展性。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时,也必须遵循安全节约、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需求,只要根据科学的方式判断设备型号,尽量避免出现能源资源浪费的情况加强供配电系统的成本控制。此外还应该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高层建筑供配电施工,环境污染等问题。 2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的具体设置 2.1高压配电系统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电气工程的需求非常高,所以必须要加强电气工程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高层建筑整体运行能力。高层建筑的电力资源使用设备非常多,而且高层建筑大多数都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如果同时进行供电时能够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应用质量。高压配电系统作为高层建筑中最关键的部分,能够对电源稳定供电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高压配电系统必须采用单母线分段式的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线路的正常使用,并且也可以进行自动切换,相互之间还能够成为彼此的备用设备,保障电力的正常运行。母线通常是分段数目的,能够与电源线回路进行匹配适应。 2.2供配电系统配电箱的设置 为了能够保证电气接线的整体要求,配电箱必须要将开关设备保护电气测量仪表以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共同组装到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金属柜上,这样才能够形成低压配电装置,通过自动开关或者手动开关的方式能够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当线路运行不正常或者出现故障时,则可以利用其他的线路进行切断或报警,在各个发配变电所中,利用测量仪表的方式也能够保证各种运行参数得以全面凸显,也能够充分的调节部分电气参数,具备提示或警告的功能。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照明配电箱的回路必须要满足照明系统的需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插座,都必须要有单独回路供电。在空调回路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设置成独立式的空调回路,除了壁挂空调插座之外,其他的插座回路都应该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3电气设备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由于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必须要以低压断路器对主体电器进行控制和保护,所以低压断路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尤为重要。与传统的保险丝和闸刀相比较来看,低压断路器具有更全面的保护功能,能够对当前变电所以及动力照明系统提供最广泛的保护功能根据电源的种类。电气设备低压断路器可以分为直流和交流等两种电路,根据结构类型又可以分为封闭式和框架式两种低压电路。当空气开关中安有失压保护装置,一旦电压降低到了额定电压的50~60%左右就必须对不重要的用户进行切除,否则很有可能导致电动机烧坏或者是电网电压无法恢复,而这种失压保护会马上启动,使得欠压脱扣线圈在线电压上并联。等到电压恢复正常供电时会吸住衔铁,当电压降至额定电压的50~60%时,吸力没有弹簧的拉力大十衔铁就会撞击锁扣,断开触头,所以低压断路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线路的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还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例如在变电所所采用的低压断路器中,不仅可以具有低压断路器通用的保护装置,而且还能够具有远程控制的功能,实插座线路上低压断路器的有效安装。 2.4变压器的设计 为了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提高变压器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变压器的运行条件,将成本和能源消耗控制在最低,所以在智能建筑变压器的选择时应该以低能耗材质的高效变压器为主,保证变压器的负荷率在最佳状态的70~85%左右。如果变压器的容量和负荷率始终保持在平稳状态时,可以减少变压器的数量,而增加变压器的容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受到季节性负荷,很容易导致电能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可以设置专用的变压器来应对季节性的负荷变化,实现灵活投切,保证变压器经济运行,避免由于轻载运行而造成能源损耗。例如在夏季空调负荷比较大,所以可以使用单独的变压器作为空调变压器,通过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空调的季节性特征,减少能源消耗,保证变压器的经济效益。 2.5减少线路损耗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所以线路损耗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恰当的设计来减少线损。当电流从线路中流通时,由于不同的线路材质以及负荷会造成一定的功率损耗,所以必须要保证电网的功率因数得到全面提升,选择更好的材质,尽可能减少线路中的电阻,避免电网无功功率。 3结论 本文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在高层建筑中电气设备非常多,而且施工非常的复杂,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的设置供配电系统,不仅会增加电能负荷,也会造成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通过加强高层建筑用电安全的关键设计,对电器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可靠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保证电气设备整体的运行效率。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导,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目前,辽宁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滞后,将影响和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1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既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又要实现生活的富足。因此,防治农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加强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增值乡村自然资本,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要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托金山银山创造经济财富。 1.2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经济发展不应该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消耗,也不应该放弃经济发展来保护生态环境。相反,应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当人类改变自然时,往往只谈论需求,而不是投入;破坏,而不是保护,以及没有建设只有使用,最终破坏了自然,伤害了人类本身。这样也只是眼前的发展,而不是长久、永续发展。要想使经济永续地、持续地发展,只能通过保护绿水和青山,有效地变成金山银山,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支撑点。 1.3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农民对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生产方式,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改善农村的生态文明,使我们及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生活在美丽的生态环境中,蓝天,白云,清澈的水和绿色的山脉,安全的食物和新鲜的空气,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2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指导下,辽宁省逐步建立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然而,辽宁省部分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比较严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生活垃圾的数量及种类日趋增多,家庭垃圾的组成也由杂草、家粪和其他可降解废物转变为塑料、电子产品和其他不可降解废物,这些有毒物质随水流入到地下,使土地和水质遭到严重污染,也造成了对农作物的污染。第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在农村为提高农村农民的农产品产量,采用温室种植技术,使用农业膜,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物,制造出大量白色污染,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土壤严重板结,农产品中有毒成分比例增加,虫灾经常发生,使农产品产量减少。上述这些现象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工业垃圾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有的企业开始向乡镇转移,工厂大楼陆续建立起来。但是很多企业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都不完善,导致企业工厂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了乡镇的河道里,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土地又宽阔便宜,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卫生垃圾等都倾倒农村,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3剖析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原因 3.1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农村人口以农民为主,大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与儿童,农民的文化素养大多处于中低等水平,这部分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有限,环保意识及维权意识相对较差,参与意识不强,也缺乏参与生态治理的能力。也有一些农民或农民企业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生态环境,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有缺陷 当前,有部分农村村民对于《环境保护法》等和农村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了解甚少,认为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只是一些具有号召性、宏观的文书,不具有执行性,也无法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部分农村村民对制度政策解读不到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 3.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财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分拨到农村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却十分有限。再加上部分县乡财力有限,配套能力较差,又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资金严重匮乏,最终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4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4.1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唤醒广大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认清破坏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有害性、不安全性和不长远性。一是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人类、造福人类,就是保护当代、造福后代的思想。二是牢固树立“两山”的思想。通过宣传培训,增强广大农民对“两山”思想的了解,提高辩证看待环境和经济关系的能力,从思想深入认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牢固树立主观能动意识。让大多数农民在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活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在主观上主动爱护环境,自觉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能动地改善生态环境。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特别重要。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树立榜样,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除原村宣传栏、墙标语、广播和宣传册等传统媒体手段,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覆盖、内容多样、多元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微信、微博和短视频新媒体,如微信群、QQ群、公众号和APP终端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有些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要采取比较容易接受的宣传模式,如文艺汇演、走访宣传等。所以,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考虑到农民群众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升其环保意识,最终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由党员牵头,村民参与的建设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2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法律支持。只有建立健全的生态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农村生态治理顺利进行。一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组织和引导农民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和发展农村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抓实施和监督。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严格的实施和监督。坚决贯彻执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制定损害赔偿惩罚制度严肃处理破坏环境的行为,避免污染破坏行为再次发生,农村生态环境受到改善。最终确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链,有效地控制、管理及评价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让农村地区成为更加宜居的地方。三是抓工作合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方面、全方位的大项目,对各部门都是一个考验,需要通力合作完成。需要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履行职责,密切合作,顺利协调,形成联合力量。 4.3拓宽财政支持渠道,健全农村生态资金保障机制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这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全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是最重要的路径。这就需要扩大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资金来源,拓宽资本来源的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和使用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政府财政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村环境改善的经济基础。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要求,政府部门拨放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的治理。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把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建立生态修复基金等等。也可以给企业和民营企业一些扶持政策,鼓励他们重视并给农村环保项目一定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既体现生态公平又兼顾生态效率的制度形式就是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补偿标准、探寻补偿方式,拓宽补偿资金的来源。逐步实现农村生态补偿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协调不同功能区的补偿,依法满足各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防止“回归贫困”和区域差距大。三是建立资金监管机制。要让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落到实处,专款专用,还需完善环保资金监管机制。加大环保资金的监管力度,科学投入、管理规范、信息公开,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让村民积极参与监督,自觉在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等方面发挥自觉性,确保资金足额到位,防止资金被挪用。 4.4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建立绿色农业生态产业链 辽宁的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相对落后。滞后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导致环境污染和过度发展。由于种植方法不科学、合理,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减弱,农产品产量下降;对于草原牧场,由于过度放牧及牲畜排泄物不处理,草场面积减少;在临海的渔村,渔民的过度捕捞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因此,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改革创新形成较为完整的绿色的农业生态产业链。一是要推广普及农村沼气池。收集牲畜的排泄物、收割后植物的秸秆存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将废弃垃圾转变为农业生产的肥料。二是政府要鼓励科技创新,加大奖励力度,逐步以科技手段、生物方法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三是要控制放牧量,扩大草地覆盖范围,及时修复受损草地,优化生物链。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也是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的重要前提。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从源头上保证绿色食品生产,绿色产品是绿色农业的根本发展,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作者:陈曦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计算机实验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实验开展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实验开展的应用研究 按照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之外,还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1】,因此,“修德、强技”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更应以实践应用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现状分析 1、采用的教材理论性过强,学生无法接受。 据调查,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直接采用本科类的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过强,感知性差,高职类学生难于接受,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实验室设备不足,不够专业。 不少学校都是使用普通的计算机机房进行网络实验,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至使所进行的实验脱离实物。也有不少学校有些网络实验室,有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但设备过于单一,学生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试验;又或设备数量过少,在实验的课堂里,也无法做到全部学生都亲自进行一次实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能高,也没有什么学习效果。 3、选择的实验内容即简单,又陈旧。 实验内容选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的安装与配置、ftp站点的访问、internet的访问、下载工具的应用、文件的收发及电子邮箱的应用等。这些内容大部计算机类的学生都已经熟悉,而且也能比较好地应用,完全没有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结束后,学生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内容。 4、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联性差,学生不易接受。 很多教师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过多的网络原理和各种协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觉到抽象,经常会陷入困乏的状态,对于意志力比较低的学生,就会放弃学习了。 5、实验指导教材较少,可操作性差。 当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性教材主要是编程实验,如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协议编程实验等,实验内容与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重复,网络专业课程实验可操作性差。 二、高职类计算机网络课程应采用的内容介绍 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计算机通信类和应用类的学生,因此,该课程应是这类学生的主修专业课,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专业性,更应具有专业实用性,因此,所采用的教学和实验内容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参考模型; 2、综合布线原理及局域网的组建; 3、网络互连技术及ip地址的应用; 4、网络协议的应用及网络设备的管理; 5、网络应用系统的搭建方法及管理; 6、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发展趋势。 以上教学内容即符合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又能体现当前高职类学生网络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易于接受,可操作性极强。笔者曾多次在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通信班中采用过这些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网络实验室的组建 组建一个功能实用,操作性强的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好网络实验课程的前提。对于高职类院校,网络实验室组建后必须发挥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能满足基本的网络搭建、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及应用的实验即可。笔者根据高职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高职类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组建的具体要求,如: (一)网络实验室实验功能需求: 1 、局域网组建(双绞线的制作、linux 或windows 2003 server或windows 2008 server的安装与管理); 2 、交换机、路由器的调试(以华为、思科为主); 3 、网络协议应用(包括ip 地址规划及相关协议、tcp/udp数据通信与传送、应用层协议应用等); 4 、网络安全管理(防火墙、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 5 、web站点、ftp站点的配置等网络应用服务; 6 、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与分析。 (二)实验室空间及设备需求: 1 、可同时容纳40名学生进行实验,150平方米比较合适。 2 、实验室主要设备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服务器 1 ibm system x3650 m4(7915i21) 以上配置 2 服务器 1 ibm system x3100 m4(2582i18)以上配置 3 服务器 2 ibm system x3250 m4(2583i15)以上配置 4 工作站 40 酷睿i5 3.2ghz/独显/4g/19lcd以上配置 5 交换机 1 思科ws-c3750x-24t-s 以上配置 6 交换机 2 h3c s5120-28p-si 以上配置 7 光纤模块 4 h3c s3600 以太网交换机sfp 模块 8 路由器 2 思科3945/k9 以上配置 9 无线路由器 2 思科精睿wrvs4400n 以上配置 10 桌/椅 45 学生上课使用 3 、实验室主要耗材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仪器柜 1 存放网络耗材及相关工具 2 压线钳 12 制作各种水晶头 3 测线器 6 检查网络的导通情况 4 万用表 2 检查电压、电流值的大小 5 水晶头 5 5盒rj45接口水晶头 6 网络 2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使用废弃网线) 7 十字螺丝刀 10 安装设备使用 8 线槽 备有3种类型以上 (三)引入仿真软件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引入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将大大地解决了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受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等问题。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真实网络实验室的补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当前,学校采用较多的计算机网络仿真软件主要有cisco packet tracer、gns3这些价格低廉、使用效果较好的软件。另外,商业软件opnet也是一款较好的仿真软件,但价格比较贵,一般不建议学校购买。学校选用cisco packet tracer免费软件,学生可以安装在自己的pc机上,即可将网络实验室搬到自己的宿舍,也可搬回自己的家。这样,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学生开展网络实验的环境问题。 cisco packet tracer辅助学习工具是由cisco公司,主要包括(1)支持多协议模型;(2)支持大量的设备仿真模型;(3)支持逻辑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设计模式;(4)可视化的数据报表示工具;(5)数据报传输采用实时模式和仿真模式,使用用户能对抽象的数据的传送具体化。可通过拖曳方法直接建立网络拓扑、允许学生实现ios子集的配置、查看数据包的处理过程等,为初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模拟的网络环境。【2】 按以上要求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符合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易于开展相关的课程实验。 四、高职类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1、从数据通信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不同通信媒体连接的、物理上互相分开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将所要传输的数据划分成不同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处理的系统 。【3】主要的教学材料有双绞线、光轴电缆、光纤和无线路由器。其中主要介绍双绞线的特性和制作方法,如568a、568b的制线标准及连接设备的要求。最后,使用交换机及所制作的双绞线,将若干台计算机从物理上连接起来,最终实现简单的局域网组建实验。共使用6个学时完成以上2个实验的内容。 2、从局域网的参考模型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及osi参考模型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层组成;该体系结构属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选用的教学内容主要有osi参考模型flash动画、网络数据传输flash动画、网卡、3台计算机(安装有windwos 2003 服务器操作系统以上版本)、交换机。学生可通过模拟动画,感性认识计算机数据在网络中的工作过程,通过对计算机通协议的安装与调试,实现网络互连。共使用8个学时完成以上4个实验的内容。 3、虚拟局域网的构建技术及网络设备的管理 虚拟局域网的构建技术主要是对交换机的应用,即需要充分理解交换机的虚连接和转发功能。实验的要求主要是实现网络数据的存储转发、切入法、改进型切入法及vlan虚拟工作组的应用。选择的主要教学材料有交换机(如两层、三层的交换机)、交换机命令列表、路由器、ip地址分配器、数据包转发过程flash动画。学生通过学习交换机的有关命令的使用方法,进入交换机内部,实现对ip地址的规划、虚拟局域网的构建,并实现对各种网络连接设备进行远程的管理。共使用12个学时完成以上4个实验的内容。 4、网络应用系统的搭建方法及管理 主要是ftp协议、iis的安装。选用的教学材料有3台计算机(安装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如unix、windows等)。主要实现动态网页服务、数据库安装及内容管理系统(cms)应用、网络应用层协议分析和验证等。共使用6个学时完成以上2个实验的内容。 五、学生实验报告及实验效果评价 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是学习效果的最好评价。一份完整的网络实验学习报告完全能反映出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该实验,那么,该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实验材料准备;2)实验过程运用的方法;3)实验过程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5)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答;6)实验总结及评价。 六 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实验的过程中应采用易懂和操作性强的教材,多选用实物教学,注重实用性的实验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很大的提升,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实践证明,笔者在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以上方式进行教学,确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计算机实验论文:多媒体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 在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学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为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实验操作基础。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课程教学占用一半多的学时。课程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内容和操作技能。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也积极地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采用或示范操作模式或集体操作练习模式或学生自主练习学习模式,但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好。 1 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实验教学中,往往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教师首先在教室里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实验任务、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到计算机机房去自由练习,辅导教师随堂进行实验操作辅导。这种形式对于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来讲,基本上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二是在机房,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操作,大家做一样的操作步骤,教师发出操作步骤指令,学生跟着做。我们曾经进行过这方面的教学探索。此方法的不足是体现不了学生的层次,学得快的往往感觉没意思,学得慢又跟不上。1.2 实验教学效率低。对于上面分析的两种模式,都有教学效率低的特点。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实验操作教学任务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完成程度差。1.3 实验教学学生感觉抽象。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资源有限,不能进行一对一的示范辅导。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只能随机针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对于教师的实验教学任务的讲解,只能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去进行,他们往往感觉抽象,没有形成具体的实验操作技能。1.4 实验教学学生无所适从。对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不足。有基础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实验课上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没基础、喜欢被动学习的学生在实验课上经常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实验操作课能够尝到什么。甚至有些学生没了兴趣,干脆次次打游戏。1.5 实验教学教师、学生互动性差。由于存在教师或机房辅导教师资源少,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数较多,教师不能做和学生一对一的互动教学。带来的后果是教师讲解花了很大功夫,但和学生互动少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没能够完成。 2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人机交互的技术。多媒体教学,通俗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完成合理的教学过程。2.1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示范性。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即能够将实验教学内容用图形、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直观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系统里能够运用计算机、投影仪、扩音器等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操作步骤,得到实验操作知识技能的传授。2.2 多媒体教学能让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呈现直观的图片、视频,教师能够将枯燥的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具体的多媒体课件。在示范教学中,实验操作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能够让学生感到生动、有吸引力。2.3 多媒体教学能丰富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具有多层次多方法的展示方式,所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实验操作教学不再是教师枯燥的讲解,能够多方面给学生示范操作。2.4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事倍功半,对学生讲解很多,但学生领悟得少,教学效率低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将学生认为繁杂的操作步骤直观地示范给学生,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理解和认知实验操作技能,大为提高教学效率。2.5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生动、具体、形象地将实验教学内容运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再是传统模式下单一的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了直接的感官认识,对学习有了极大的兴趣,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3 多媒体模式下的实验教学 在对实验教学进行多媒体模式的研究探索中,我们对传统计算机机房进行了多媒体系统改造,使之适应多媒体模式实验教学。3.1 运用多媒体直观地进行实验教学操作示范。在计算机机房,装配了多媒体系统,使实验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实验操作任务展示给学生,能够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示范。学生在下面能够跟着教师的示范操作进行练习,对于实验操作技能的把握是直观得到的。3.2 运用多媒体高效率完成实验教学。以前的实验教学成效不高,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不一。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教师能够一次性在教学系统里将实验操作步骤及操作成果示范给学生,学生能够高效理解和接受。3.3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兴趣。学生对于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态度是想学好却又学不好,特别是很多教师一般是在课堂上利用书本讲一讲实验操作,然后让学生在机房自己参照书本去练习,学生在自己揣摩练习中往往得不到直观感受,到后来就没有多大学习兴趣了。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将实验操作集体示范给学生,学生有了直观感受,感觉实验操作不再是那么困难,对于实验操作就有了学习兴趣,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就能事半功倍。3.4 运用多媒体让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及时互动。实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要能够在第一时间辅导学生的操作练习,学生在实验操作练习中有了疑问或错误要能够得到老师的及时点拨和帮助。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前面谈到,由于师资的原因不能做到老师及时对每个学生都能指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得用多媒体针对学生的错误集体进行指导,学生能够及时将自己的实验操作问题和成果发送给教师。在多媒体模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互动。对于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快速掌握。3.5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互助学习。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课要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互动以外,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也是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系统,学生相互展示实验操作,相互进行操作学习评价,相互进行疑难解答,在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真正团队合作共同学习的氛围。 4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上的体现和发展。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单调、枯燥、教学效果差的状态。我们应该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和丰富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计算机实验论文:探析高职高专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 实验室教学 改革 论文摘 要: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改革实验内容体系,系统地构建实验课程模块,转变以人为主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数在总培养时数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内容开放。 一、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体系概况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计算机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it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进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以及国际间的人才竞争,人们对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开展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能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知识领域。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实验课程表、实验项目管理等各种教学档案,符合评估标准。实验教学内容上要适应学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并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的每个实验均应有实验报告和批阅,每科实验成绩均在该课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有相应的考核方法,形式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均有成绩记载。 计算机学科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是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只有根据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紧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体系更新,才能使学生既学到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又能紧跟当前技术主流,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造就应用型、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二、高职高专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设置好的设备和仪器,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这种模式的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单一的进行固定实验的操作,影响学生思路的开拓,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针对上述情况,开发设计型实验成了当务之急。学生通过设计型实验,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查资料、设计调整电路、学习仪器的使用等,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反映非常好,同时也有效的遏制住少数人混实验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实验效率。 综合实验是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产物。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实验原理、目的及实验方法,而把相关几个实验按其规律组成一个小的系统,使学生在实验课上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实践证明它们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很有必要。实践表明,独立设课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长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我们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每一个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分为3个层次进行实验内容重组,即“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精选基础型实验,加强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编写配套实验教材,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依此构建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强化,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关键的必须的验证性实验仍需保留,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必须要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高水平的重要方面。 三、高职高专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逐步由教学科研型高职高专向研究型高职高专转变,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对于本科生,实验教学是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向学生传授的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实验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各学校都在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我们也一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初期的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仪器设备陈旧、分散、规模不够;且部分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板逐渐老化,对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基本情况,我们的思路是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尽快开发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装置,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性的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我们学院各个专业的课程特点,我们的实验教学分三个层次: 认知型:即验证性实验。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都会有一些关键的结论需用实验来说明,因此必要的验证性实验是应当保留的。 设计型:综合所学知识,培养设计能力,是工科高职高专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 综合型:系统的概念对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根据认识规律从器件到单元电路到小系统到大系统,通过这类实验给学生建立系统的基本概念。 根据各个课程的内容特点,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既要符合认识规律,又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对高职高专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课,开展“开放性、研究性”教学。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改革实验内容体系,系统地构建实验课程模块,转变以人为主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数在总培养时数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内容开放。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 (二)开展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研究,从知识与能力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系方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成绩的评价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结果和分析等,从多角度、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强化整体、质量、开放和创新意识。从制度、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和时间上实行开放,提高实验场地的使用率、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最大效益。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四)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提倡“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中心按照体现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重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参加课题研究的条件,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知识,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未知新知识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五)在加大力度引进既有it企业工作经验,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培养本院青年教师,坚持学院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心实验教学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不断充实和扩大专职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使中心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加强校企共建,丰富实验实训项目,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共建,使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技术开发密切结合,强化实验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可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不仅能为高职高专生提供实验创新的场所,同时也为高职高专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竞赛、计算机仿真大赛、电子工艺实训等提供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计算机实验论文: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探讨 一、目标设置理论概述 (一)简介。目标设置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按照该理论的观点,目标本身对人是具有激励作用的,它能够促使人们朝着某一个目标前进,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促使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同时该理论还认为:目标的设置需要明确,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与长期目标相比而言,短期和中期目标更为有效,并且他们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定期反馈,以便知道自己的差距。对目标的实现应该给与奖励,并将它作为实现更高目标的基础。 (二)功能。研究表明,目标对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功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引导个体的注意力与行动,目标对个人的注意力和行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指引个人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从事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活动,还促进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增长技能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第二、目标能够调整个体的努力程度,个体对目标的能力程度究竟如何,通过其努力、工作效率等便可以了解。第三、目标会促使一个人不断努力,明确的目标能够促使一个人维持较长时间的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付出。 (三)模式。主要包括基本模式和扩展模式两种,而基本模式又包括明确度和难度,目标和难度会对绩效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扩展模式,该模式认为,不仅仅目标和难度会对绩效产生影响,其它的如反馈、承诺、策略等因素也会影响绩效。 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探讨 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改进,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目标设置理论得到了应用。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制定目标,并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人们对计算机试验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理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将以flash动画设计为了作进一步说明。 (一)制定总目标。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所要达到的标准和掌握的技能。学生在了解总目标之后,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明确阶段性目标,知道经过学习之后最终所达到的效果。总目标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指引和动力,如果没有总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将会失去方向。例如,flash动画设计的总目标就是,在学习各项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主设计具有创意的flash动画,为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奠定基础。 (二)建立目标承诺。为了促使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分组,每组约五至七人,这些学生在实验中需要相互学习和合作,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而学生则必须明确具体的目标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自觉付诸行动去实现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在实验报告的首页,应该设立实验目标承诺签署单,根据自身情况签署,这样能够刺激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目标的实施与控制。将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报告、课堂作业、网络课程等发生传递给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计算机实验比较复杂,通过课堂和实验可能还不能完成,还需要课后下更大的功夫。因此需要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实验,让学生保持对实验的热情,挖掘自己的潜力。例如,在flash动画设计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电子教材和教案,实验样本和动画演示,当学生在实验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可以向同学和老师求助,还能够通过网络资源,促进实验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反馈及评价。要了解学生实验和进程的效果如何,反馈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每完成一个试验之后,都要填写实验练习过程量表,让教师了解学生实验的表现情况,实验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反馈,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最终成绩确定一般是平时成绩30%,最终作品成绩70%。 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好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实验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避免出现抽象和笼统的情况。难易程度应该适中,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不能太容易,否则不能收到激励效果。 (二)处理好单项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设定好单项目标,并且单项目标要按照规定进行,使每个单项目标都能够顺利的实现,这样才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及时反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实验的完成情况,并且知道与目标存在的差距。当明确自己与目标存在差距之后,学生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学生的实验完成得比较好,应该让学生维持努力,并制定更高的实验目标。 计算机实验论文: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有效措施 论文关键词 计算机 实验室管理 网络克隆 论文摘 要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本文从计算机实验室综合规划、软件系统的安装、教学软件的选用、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探索得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有效措施。 21世纪的信息与技术突飞猛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必须顺应新时代的需求,而其中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计算机实验室(机房),要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就要重视其有效管理,特别是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才能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笔者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下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管理实践,谈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一些有效措施,以资共享。 1 重视实验室综合规划,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实验室的综合规划,应综合考虑网络布线工程的规范,ip技术和数据承载的能力,在计算机实验室综合规划构建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实用性。计算机实验室在设计与施工时就应该明确实验室的用途,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途要求,直到实验室安装完毕,才发现设计与实际用途不相配,甚至相差甚大,其结果可能使整个工作从头做起,即使进行修补,随着用户的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的性能也会不断下降,直到没法满足计算机实验的进行。 (2)安全性。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十分重要,是顺利教学的保障,因此,必须整体考虑各方面的安全性。网络方面,可以通过各子网隔离,全网统一管理ip地址,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子网。制订一些安全性的策略并加以实现,防止系统被人为恶意破坏,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分权管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考虑,计算机实验室中电力负荷等级,供电系统的安全,机房供电设计及电源系统接地的设计等。 (3)可扩缩性。计算机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实验的设备必须支持国际上通用标准的设备和国际标准的协议,有利于保证各种实验之间的顺畅连接互通,并且方便接入不同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网络产品。根据未来发展的增长和变化,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顺畅地扩充和升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实验室设备的调整,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易于和各种公用网络连接,随着各种设备的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证现有设备的使用正常。 (4)可管理性。中职学校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能够配合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但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并且管理技术也要有先进性要求。 2 合理安装及备份系统,提高实验维护的效率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要考虑不同课程的使用需要,所以操作系统的选择及其稳定性十分重要。依据多年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认为,dos系统与windows xp两操作系统必需共存。应该注意的是,应在 windows xp 系统中安装dos系统,并且在c区(引导分区)保持fat32文件格式。 软件的实装与备份,网络克隆软件是有效与方便的,网络克隆软件ghost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和备份的工作效率。学校在采购硬件时往往是政府采购,需要自行装入操作系统和各种教学软件。如果采用通常的方法逐台安装操作系统、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和各种教学应用软件,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使用网络克隆软件ghost软件,在硬件配置一样的情况下,全部计算机联网状态下进行多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步骤如下: 2.1 网络克隆准备工作 安装一台客户机,首先是安装操作系统,注意一定要完全安装,并且打系统补丁,然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注意不能使用万能驱动程序,最后安装各种教学软件,并且优化系统处理,这个就是网络克隆的源盘,也叫母盘。 2.2 网络克隆软件的安装 现今的网络克隆软件的安装已经可以一开机什么命令都不输入,直接开始克隆软件程序运行。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安装服务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建议选择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win2003 server。如果安装其它系统会出现系统的客户数的限制情况,例如winxp就会限制客户为8个。所以最方便的是配置一台server版的服务器,然后就可以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自动网络克隆工具服务器端。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运行服务器端了。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的是“autoghosrv2.2.0.0”软件,网络克隆软件“ghost 8.0”企业版,安装是很简单的,直接解缩就可以了。 2.3 客户端启动方式 网络克隆软件服务器端启动后,就该准备客户端了。客户端电脑无须u盘启动、无须光驱启动等等,即可实现网络启动克隆,非常方便。开机后将客户端电脑主板启动顺序不要设置网络启动为优先,我们仍旧以优先硬盘启动顺序,需要网络克隆的时候,按主板启动菜单热键(有些是f12、f9、f1……各主板不尽相同),再临时选择网卡启动,因为网络克隆完成后会自动重启,它就直接以硬盘启动,不会再次跳到网卡启动上。成功启动后来到dos菜单,选择“3”号菜单,快速分区,手动选择网络克隆软件,这样就直接进入网络克隆软件界面。 2.4 开始网络克隆 首先制作母盘镜像文件,制作全盘镜像时要注意因制作全盘镜像时,不能将镜像文件保存在本盘上,所以要记得多挂一个硬盘用来存放镜像文件;一般40g的硬盘,在装了系统及教学软件后大都已使用20g以上的空间,制作出来的全盘镜像会达8~10g左右,并在制作过程中,镜像文件达到2g时,网络克隆软件ghost 自动生成一下个后继文件,文件名后缀是“gls”;选“文件名”的话,网络克隆软件ghost 会自动输入后继文件名及存放位置。以用40g硬盘使用16g制作全盘镜像为例,生成了四个2g左右的影像文件,文件名是:“win98.gho”、“win98.gls”、“win982.gls”、“win983.gls”,并且四个文件必须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然后,在服务器上运行ags.exe,浏览或拖曳“gho”文件后,按“开始”按钮即可,服务端开始工作,等待客户端连入。“镜像文件”处只要选中后缀为“gho”的文件就行了,后继文件就不用拖曳。要进行全盘网络克隆时选中“硬盘”,在自动开始模式里输入了条件,点击了“接受客户端连接”按钮后,实际上不能达到条件时(如:客户端数量处输了60,但实际上只有55台机接入),确认所有客户端连接成功后,点击“发送”按钮开始网络克隆。 最后,开始客户端的接入,出现网络克隆软件ghost 程序界面,选菜单上“ghostcast - multicast”项,按了“ok”了,如接入成功,就马上可以看到单机克隆那样的界面了,进行全盘克隆,接入成功后,顺次选择“ok”,“ok”,“yes”按钮即可。这样客户端就进入等待接收状态了。所有的客户端都接入成功并进入接收状态后,如果服务端那里设了自动开始模式条件,条件符合后就自动发送了,如果没有设置自动开始条件,我们就返回服务端机器,点击“发送”按钮,就开始网络克隆了。我们就静待网络克隆完成了。 3 恰当选用实验室教学软件,发挥软件助力教学的作用 计算机实验室建成以后,怎样充分利用其优势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实验室实用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实验室的功能是否多样,是否可以进行各式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否可以随时为学生分发操作所用的素材和一些文档范例,还有,教师想可以随时针对学生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示等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硬件多媒体设备的投入,这样投资较大,升级不方便;另一种就是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但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投资较少,现在计算机在采购时,硬件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我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清华同方多媒体教学软件,效果很好,利用该教学软件,可以实时监控学生机,发现学生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时,及时向学生屏幕发出警告消息。还可以进行学生分发文件,收集学生完成的文件,为学生进行演示,演示时画面能够同步,流畅。该教学软件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教师端并安装软件狗,在客户机上安装学生端就可以使用。有了该教学软件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发挥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作用。 4 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稳定 根据多年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经验,经常会遇到计算机系统被学生故意删除文件,而导致系统崩溃;桌面被学生改得面目全非,教学软件被学生卸载等情况。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稳定,一般采用系统还原的方法。 常见的系统还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硬件设备还原卡,该设备需要占用一个pci插槽,并且投资较大。我校使用的是“德天信山”公司的的还原卡,该产品提供的网络配置软件十分好用,只要在一台教师机上安装控制端,其它学生机安装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还原卡的使用情况,并且可以随时改变保护盘的情况,这样就不用每台机都去操作。特别是在网络克隆前使用,先把全部学生机开放,然后网络克隆,重启电脑后,在控制端配置电脑的名称和ip地址即可。例如一个50台电脑的计算机实验室,一位实验老师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装工作。另一种软件还原,常见的有冰点和还原精灵。该方法投资较小。这种方法主要是可自动将系统还原到初始状态,保护系统不被更改,能够防止人为的对系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 5 完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除了硬件方面的管(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03页)理,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有了良好的硬件配置,但怎么样才能利用和维护好实验室来为我们教学服务呢?首先,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计算机实验的组建管理维护都必须由实验员进行操作,实验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对实验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方面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必须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摸索与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服务。诚恳希望能够与众同仁一起努力探讨,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这一领域创出更大成效。 计算机实验论文:基于PXE的无盘Windows XP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 一、引言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场所,承担了大量的计算机系列课程实验教学工作,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面向广大学生开放,具有使用人数多、使用频率高的特点,计算机不光要承受长时间连续正常运作的压力,并且要承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以及病毒的攻击。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升级、管理和维护,保证计算机实验室良好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是广大计算机实验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1]叙述了实验室机房设备管理、机房制度和设备维护,并阐述了硬盘还原卡的选择和使用;参考文献[2]提出制度与技术并行的管理模式。为了保护系统和硬盘数据不被破坏,参考文献[1]和参考文献[2]中均提到采用硬盘还原卡技术,这也是目前计算机实验室广泛采取的一种计算机系统保护方式。通过还原卡可以防止硬盘数据(主要是系统分区)被修改,包括学生的恶意操作和病毒的攻击。另外,还原卡还可以实现一对多的网络同传,降低实验室系统安装与维护工作量。但是,用还原卡对系统进行维护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密码问题。一般的还原卡都有密码设置,由于各类还原卡的初始密码都非常简单,如果实验室管理员疏忽和上机学员“恶意攻击”,很容易造成密码丢失或被改动,这将给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有时甚至要报告还原卡厂商维修。 (2)硬件配置不一致问题。还原卡的网络同传功能要求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硬件配置与型号完全一致,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譬如主板或硬盘型号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同传后,所有接收端的计算机将无法启动,此时若无法设置还原卡参数,那么就只能报还原卡厂商维修了。还原卡对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故障难以避免,比如强行断电最容易损坏硬盘,轻则丢失数据,重则造成物理损坏,不得不更换硬件,硬件更换容易造成硬件配置与型号与原来的配置和型号不一致,从而无法进行网络同传。特别是在旧机房中,这种硬件配置与型号不一致现象极为普遍。 (3)还原卡病毒也可使还原卡完全失去作用。计算机实验室中的电脑系统故障很多都是由于系统硬盘软件或应用软件被破坏造成的,通常使用还原卡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来消除故障。若学生操作的计算机上不安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而把所有的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上,通过服务器启动工作站的方式,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有意或无意对系统的破坏。因此本文提出在计算机实验室采用基于pxe的无盘windows xp启动有盘工作站的“无盘”与“有盘”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而且系统安装与升级、管理与维护非常方便,实验室管理员工作量大大地减少。 二、pxe简介 pxe(preboot execute environment,远程引导技术)是由intel公司开发的最新技术,是ripl(remote initial program load,远程启动服务)的技术升级。它工作于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支持工作站通过网络从远端服务器下载映像,并由此支持来自网络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其启动过程中,终端要求服务器分配ip地址,再用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或mtftp(multicast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下载一个启动软件包到本机内存中并执行,由这个启动软件包完成终端基本软件设置,从而引导预先安装在服务器中的终端操作系统。 三、pxe无盘windows xp启动有盘工作站的管理方式 通常计算机实验室在使用硬盘还原卡的过程中,每台计算机都必须安装系统及需要使用的各种软件,将硬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分区,一般只对系统盘进行保护,设置为每次还原,而对于非系统盘,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不还原或每月固定日期还原。这样既保护了系统,又能保存学生的实验结果及一些重要的文件。为了减少每台计算机系统各种软件安装的工作量,目前采用了ghost克隆母盘的方式,即先在一台机上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并设置好所需各方面参数,运行检验无误后,以此机的硬盘为母盘,用ghost软件作为桥梁克隆到别的机器的硬盘上;若实验室中所有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完全一致,也可采用还原卡的网络同传功能完成软件的安装。 基于pxe的无盘windows xp启动不要求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完全一致,也不需要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各种软件,只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所需要所有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将这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网络上的工作站都无须安装软件,由服务器控制和管理整个实验室计算机工作站的正常启动和运行。这就是无盘启动的涵义。无盘启动并不意味着每台工作站一定要求没有硬盘,该技术完全适用于有硬盘的工作站,故本文提出基于pxe的无盘windows xp启动有盘工作站的“无盘”与“有盘”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从服务器控制工作站工作的角度而言,工作站是“无盘”的;从工作站本身的硬件配置而言,工作站是“有盘”的,并且工作站的硬盘可以完全供学生使用,用于保存学生的实验数据和重要文件。学生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在工作站安装各种学习软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这一点对开放式收费机房很重要。服务器对工作站完全支配,可以定期对工作站硬盘数据进行拷贝、清除等操作。 1.pxe无盘windows xp的安装 要想安全稳定地运行无盘windows xp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构建计算机网络,如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组网布线图。下面以锐起无盘xp为例详细讲述无盘windows xp的安装。 (1)安装主服务器 1)将windows 2003企业版安装在服务器的c盘,并且所有分区都采用ntfs格式; 2)配置好tcp/ip协议,将服务器的ip地址设为“192.168.1.254”,子网掩码“255.255.255.0”;其他均按默认方式进行安装。须注意的是,务必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无盘系统的磁盘映像文件、工作站临时文件以及还原点文件,并且这些文件所在的磁盘格式必须为ntfs; 3)在服务器上以默认方式安装锐起xp3.1的服务器端程序; 4)启动锐起的无盘管理器; 5)单击工具栏上的磁盘管理新增磁盘,添加一个名称为“system”的磁盘。 (2)加入模板工作站 打开锐起无盘管理器后单击新增按钮,新增名称为“wks001”的模板工作站、输入模板工作站网卡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工作站目录,并设置工作站磁盘“system”。单击确定按钮后,管理器里面会自动显示刚添加的工作站信息。添加完工作站后,然后在服务端管理器选中刚加入的模板工作站信息,单击“超级用户”按钮,选择磁盘“system”。 (3)安装模板工作站 1)准备一台有盘客户机,作为模板工作站,在c盘下安装好winxp系统,并且c盘采用ntfs格式分区; 2)添加必要的网络组件和tcp/ip协议,指定工作站ip“192.168.1.1”,子网掩码“255.255.255.0”,如果安装的是winxp系统,还必须删除“qos计划任务服务”; 3)在有盘客户机上以默认方式安装锐起xp3.1的客户端程序。 安装结束后,会弹出“参数设定”对话框,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1.254”后按“确定”按钮。 (4)分区格式化网络磁盘 将模板工作站重新启动,计算机找到scsi控制器,安装完成后,重启;须注意的是,在这里找到新硬件后需要连续重启2次;然后单击“开始”—“控制面版”—“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单击“磁盘管理”,出现设置动态磁盘向导,单击“取消”;此时可以看到两个磁盘,分别是磁盘0和磁盘1,其中磁盘0就是你工作站的硬盘,磁盘1,实际上就是虚拟硬盘,就是在服务器上创建的硬盘。 (5)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 右击磁盘1,选“磁盘初始化”并将其换为“基本磁盘”初始化后,进行分区及格式化。分区及格式化时要分成ntfs格式。此时打开我的电脑可看到新增的盘符,如“本地磁盘(d:)”。 (6)上传客户机系统 格式化网络磁盘后,运行客户端的“锐起无盘xp上传工具”,软件会自动检查硬盘中的系统和网络磁盘,并确定需要上传的源盘和目标盘,按默认,单击“开始”上传。 (7)网络启动模板工作站 上传结束后将客户机正常关机,移除硬盘,设置coms启动为网络启动,再次开启,客户机应能正常启动,进入操作系统;验证工作站能在无盘状态下正常启动后关机,然后在服务端管理器内将该工作站设回普通用户。 (8)加入其他工作站 打开无盘管理器,单击工具栏上的选项设置按钮,设置工作站加入方式为全自动添加工作站,选择参照模板工作站。然后依次开启其他无盘工作站,设置为网络启动,这些工作站应能正常启动,进入操作系统。服务端管理器主界面里也应能自动显示出这些无盘工作站的信息。 (9)安装应用软件 首先将一台工作站设为超级用户,然后再在该工作站上安装应用软件(如:office2003,vb,vc等),最后安装完成之后将该工作站设为普通用户即可。此时其他无盘工作站上就能使用此次安装的应用软件了。 2.pxe无盘windows xp的测试与维护 笔者在南华大学计算机实验室采用百兆网络组建了40台工作站pxe无盘windows xp。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和测试,网络系统运行稳定流畅,40台机器同时启动平均用时1分31秒,单台启动仅需28秒。为了使计算机启动速度加快,可采用千兆网。由于该系统的所有工作站受服务器集中控制,若服务器故障则会引起全网瘫痪,所以需要使用备用服务器以防服务器故障。 基于pxe的无盘windows xp启动有盘工作站的管理方式的维护实际上相当简单,只在服务器上即可完成对工作站系统的更新与维护。由于基于这种技术的无盘网络系统比较稳定,所以一般来说很长时间系统都不会出问题,所以维护的工作相对就少得多了,因此实验室软件维护量大大减少,要维护的主要是硬件。硬件故障主要是网络故障、鼠标故障、电源故障、cpu风扇故障、内存和显卡故障。具体的硬件故障诊断与排除本书不作赘述,参考文献[2]。另外,该无盘网络中可兼容多种不同硬件类型,网络扩展性极强,整个系统升级极其方便简单,能让使用年限较长、配置低的计算机得到很好的利用,延长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四、结束语 计算机房中系统维护的核心问题是保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正常使用,节省庞大的维护费用,并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3]基于pxe的无盘windows xp将需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学生没有权限删除和修改,保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正常使用。目前基于pxe的无盘网络引导速度快、性能稳定,保证工作站的高速启动和运行,即保证了计算机实验室良好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盘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基本的使用和个性化学习。最重要的是采用这种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维护工作量,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计算机实验论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 教育 的过程中,传统的 计算 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急需改革,需要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本文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范围和目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总结 出了高校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模式,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为基础设计和实现了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计算机实验室能高效和可靠运行。 收集。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0 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1]。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 现代 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 、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 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5]: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2 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 发展 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6-8]: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3 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 理学 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9] [10]。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 门禁管理子系统 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 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 和不登录(放开) 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 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 ,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 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 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 、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 、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 科学 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 、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 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 计算 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 教育 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 电子 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 上机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 ;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 4.2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 网络 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 、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5 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计算机实验论文:网络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网络计算机实验室更新换代,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作者在高校计算机机房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管理制度、硬件和软件三方面,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当前高校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硬件设备的管理,系统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使高校网络计算机实验室既方便用户又便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拓展计算机机房的使用率。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实验室 安全管理 硬盘保护卡 虚拟机 ftp服务器 随着高等信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到各高校。高校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的扩大。主要承担着学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设计上机和学生的自由上机任务。因此,良好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大大促进学校教学现代化的进程,可以为管理人员减少很多繁琐的工作,提高机房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1 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机房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而事实上机房管理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计算机机房管理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杂,许多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包括机房的日常软、硬设备维护,网络故障排除,机房的防火、防盗,学生日常上机安排等等。而且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不统一,安装软件的版本不统一,这就要求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维修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必须努力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素养,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1.2计算机设备遭到损坏的问题 1.2.1自然损坏 首先,从高校的近年来的情况看,生源扩招严重,而相应的实验设备配给严重不足,导致计算机实验室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因此机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一般机房总会不固定地出现几台计算机处在维修过程中,计算机的软硬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1.2.2使用不当,人为损坏 机房计算机安全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但也难免出现人为损坏。具体情况主要是:有些学生上机时暴力操作,导致键盘鼠标损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机房病毒泛滥;学生有意或无意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 m o s参数或注册表,极其容易发生文件被破坏而导致系统崩溃;对网络感兴趣的学生喜欢改动windows的设置,如修改网络的配置和标志,导致机房的局域网发生故障;污染机房环境或导致计算机短路;私自移动机器,将计算机碰坏或将硬件碰松。 2 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安全系统的机房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员、设备、财务、安全等,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教师守则》、《学生实验操作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实现对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使他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规章制度应上墙且置于明显之处,并认真进行学习,切不可当作一种摆设。随着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下常规工作必须坚持:(1)要认真填写工作日志,教师要认真填写上课纪录。(2)学生上机时须按学号入座。(3)机房应保持整洁有序。(4)学生须遵守机房制度,爱护机房财物,严禁私自移动机器,对恶意破坏机器设备、危害机房安全者,将追究其责任。(5)机房内的公共设施、不准带出机房,不准挪作它用(6)机房内必须注意防火防电,课后必须断电,关好门窗。 3 提高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管理与维护的手段 3.1 硬件方面 制定周密的硬件检查与维修计划,每天都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查清故障原因,及时处理解决,如须更换部件,及时上报申请购买,是并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计算机防盗应给予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硬件设备丢失情况时有发生,应提高警惕,加强防盗安全管理,最好在实验室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以不出现盲点为佳。对于计算机等箱式设备进行加锁管理,将鼠标线、键盘线显示器线等连接线路一并锁住。学生在上机实验时不允许擅自动用设备,并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同时做好上课记录登记,完善工作日志,为将来.信息查询提供参考依据。 3.2软件方面 3.2.1系统维护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超快,配置越来越高,硬盘保护卡必须配备,也称硬盘还原卡,是在计算机内插入一块硬盘保护卡。它可以让电脑硬盘在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它具有自动恢复功能,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放在被保护的分区内,支持多盘保护;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开机自动连线来完成网络对拷及ip自动修改功能。我们只需做好一台电脑的系统,然后通过网络对拷的方式就可以轻松的将机房内所有的机器系统都完成。硬盘保护卡在学校的网络机房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基本上达到了“一卡无忧”的目标,极大的减少了机房的维护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杜绝了学生在机房使用自带的u盘或者登陆有病毒的网页等情况造成维修维护机器中毒,或误操作等出现的问题。 3.2.2针对多个操作系统的安装、维修维护实验课的安全管理 我们可以在虚拟机中进行破坏性比较大的操作系统安装、维修维护实验。 由于虚拟机对应的仅是真实主机上的一个文件,在虚拟机中进行的任何操作都不会破坏现有的硬盘分区和数据,这保证了原系统的安全。我们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上vmware workstation 6.0虚拟机软件,生成一个虚拟机,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与真实环境几乎相同。学生可以对虚拟机硬盘进行格式化,安装系统,进行相关配置cmos参数,网络参数。在ftp服务器上提供各种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包括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redhat linux 9等操作系统镜像文件。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安装时可把这些文件下载到本地硬盘,通过虚拟机的虚拟光驱装载镜像文件来安装操作系统。虚拟机里的全部信息只包含在宿主机的一个文件夹里,所做的任何操作对宿主机都没有影响。 3.2.3作业的管理 对于高校网络机房,经常需要大量的文件传输,由于windows xp提供的共享数目只有十个,而且共享时不好控制权限,因此在网络实验室必须架设一台文件服务器,一般采用ftp的方式对文件进行传输。 serv-u是一种在windows中被广泛运用的ftp服务器端软件,安装方便,设置简单,硬件设备无需特殊配置,从实验室中任意指定一台机器,在原有的windowsxp系统上安装即可。并直接把对ftp的访问设置成快捷方式放到桌面,即快捷,又提供了人性化功能。用户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pc,利用快捷方式通过ftp协议与服务器连接,进行文件或目录的复制、移动、创建和删除等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设定多个ftp域、限定登录用户的权限、登录主目录及空间大小等,功能非常完备。比如设置一个ftp服务器,将教师和学生的文件分类存储,并设置适当的权限。满足师生的上传和下载。限制学生用户的权限,学生用户对于教师的目录,只可下载,不能修改、上传;对于学生目录只可上传,不可下载,这样可实现下载教师资料、提交作业又防止作业抄袭。对教师用户设置有相对多权限,利用ftp服务器可分发教学资料,收集作业。 3.2.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能提供如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日志、声音广播、双向对讲、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屏幕回放、黑屏肃静、锁定电脑、点名签到、消息、文件等功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实时传送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某组或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还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示范,效果比用投影仪演示更好。 3.2.5网络控制与病毒防护 现在大部分机房都具备访问internet的功能,试验室管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外网访问的控制。可以将教师机设置成允许其永久访问外网,而学生机则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时调配。对于病毒的防护,即使安装硬盘保护卡,系统中也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更新病毒库。补全系统漏洞。 总之,网络计算机环境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浅谈了网络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借鉴与学习其他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使高校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计算机实验论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摘 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为增强学习的效果,我院从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既提高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项实验操作技能。本文介绍了我院的教改情况。 关键词:实验内容;考核方式;应用;兴趣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 (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3 实验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 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0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3],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3年购买的清华同方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1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2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 2000 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和使用。 (1) 系统的备份(ghost的使用)。 (2) 系统的优化(windows 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 (3) 系统的测试(sisoft sandra的使用)。 (4) 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学时)。内容涉及 (1) 图像处理软件 (2) 声音 (3) 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 play、暴风影音)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1) 分组讨论(实验2) (2) 调研报告(实验1) (3) 实验报告书 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5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由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体会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确实让这门课程变成大家想学又愿意学的一门课程,事实证明,通过本学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收效甚大。 计算机实验论文: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通过对本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入手,以达到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目的。同时改变过去学生和老师都不太重视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和教学的不良倾向。 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维护 实验教学 改革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1、课程教学开始前,拟定项目教学计划时的工作。2、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1、 虚拟机的安装程序 课题组使用的虚拟机软件版本为vmware 4.5.2,该软件是vmware公司为x86平台计算机开发的。 (1) 虚拟机软件安装进入win2000(xp)界面后,打开虚拟机的文件夹,点击安装图标后,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通过提示点击相应按钮,完成虚拟机软件的安装。 (2) 虚拟机创建点击桌面vmware(虚拟机)快捷方式后,选择新建虚拟机(new virtual machine),点击“下一步”,进入新建虚拟机向导,在创建向导的提示下,完成虚拟机的创建。 2、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实验论文:论析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中的DHCP实验教学设计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设计;dhcp 论文摘要:为了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中熟练掌握dhcp服务的配置技术.提出在dhcp实验教学q-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在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实验中分别采用传递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0引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 , dhcp)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种,它能够解决网络中ip地址分配的问题,对网络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如今拥有多台电脑的家庭或单位在共享接人internet时,大多使用dhcp服务进行ip地址的自动分配,以尽量减少手工设置ip地址带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运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太多理论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授了必备的dhcp基本概念后,主要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掌握该技术。实验教学中将dhcp实验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使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dhcp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dhcp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来实现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的动态分配,所以只有掌握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的配置技术才能构建一个可用的dhcp服务网络。另外,若要考虑网络结构、容错以及平衡dhcp服务器负担等因素,则还要掌握复杂网络中的dhcp配置技术。因此,dhcp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1 dhcp客户机的设置 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一台计算机配置成dhcp客户机,使其能够自动的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应特别指出让学生注意的是,dhcp客户机的配置方式是固定不变的,适合在任何提供了dhcp服务的网络中使用。 1.2单dhcp服务器设置 单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只有一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这是最简单的dhcp服务方式。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dhcp软件,并设定可以分配的ip地址、保留ip地址、租约等信息,使其成为dhcp服务器。 1.3多dhcp服务器设置 多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有多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不仅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还实现了容错、平衡负担等功能。在该服务方式中,服务器的大部分配置跟单dhcp服务器方式中的相同,其关键的地方是如何让多个服务器协调工作。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配置多台服务器的作用域和排除地址,使它们能够互不干扰的执行各自的分配任务。 1.4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 多宿主dhcp服务器,是指在安装了多个网络适配器、并连接多个网络的计算机上实现dhcp服务。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设置一台dhcp服务器的超级作用域,使其能够为多个相连网络中的dhcp客户机服务。 1.5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呈 对于有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往往采用在一个子网中配置一台或两台dhcp服务器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节省经费。使用这样的服务方式时,如果dhcp服务器和dhcp客户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则需要dhcp中继来充当,完成ip地址的分配。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路由器或子网中的一台计算机设置为dhcp中继。 2 d日cp实验教学设计 dhcp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dhcp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做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最终能够独立配置dhcp服务,解决该服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并杜绝出现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例如学生做实验时不积极思考、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报告潦草等,我们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案。该方案把dhcp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2.1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验证性实验包括dhcp客户机的设置、单dhcp服务器设置、多dhcp服务器设置3个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文献[3]提出的传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传递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不但要求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让其参与“教”的活动,通过“学”和“教”的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传递式教学法的原理以及实验内容的性质,我们让学生分批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配置操作。设有60人的物理教育专业班级,每次实验时按学号分为3批,并严格按照如下表1的安排进行实验。 根据表1的安排,对于每个新的实验内容教师只需指导参加第一批实验的学生,第二、第三批的学生做实验时分别由前一批已经完成实验的学生负责指导。为了保证验证性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前要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并亲自做一遍所开设的实验,以能够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实验预习。并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通过提问实验基本原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测,发现没预习的学生不准许其参加实验; (3)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另外,要求做实验的学生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进行指导的学生要负责、耐心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进行第一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要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工作。进行第二、第三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虽然没有主要的指导责任,但其不能离开实验室,以便解决指导的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且还要求老师不时的进行巡视,认真观察学生进行实验,以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课后立即批改实验报告,如发现问题应在进行下一批实验时指出,让在场的前一批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得到及时纠正,以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造成对另一批同学的误导。 2.2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设计性实验包括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和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置两个教学内容。这两个内容虽然是较为复杂的dhcp服务配置技术,但跟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它们作为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dhcp的基础配置技术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解决新的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使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实验。另外,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给学生分配实验任务,并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2)要求教师在实验指导书中只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和所用的设备清单,提供完成实验所需的相关资料。而学生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3)要求相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时间进行实验; (4)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可以互相讨论、帮助,但严禁抄袭其它小组的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对其做详细的评讲,还要给出最优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供学生学习。 3 dhcp实验教学效果 在2006到2007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对物理教育和数学教育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试验,结果都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因为在做验证性实验前存在被抽测的可能性,所以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进行实验预习,真正做到在对实验原理、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做实验。并且,学生除了完成实验之外还有指导同学的任务,就迫使学生必须要弄懂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外,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多,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作用。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教学效果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效果也为设计性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设计性实验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测试等方法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4结语 学期结束后,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学生对dhcp配置技术的掌握比其他实验内容的要好,这表明dhcp实验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准备将该教学设计扩展到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其他实验教学中使用。但同时也发现设计性实验教学还存在问题,特别是实验室开放使用后的管理还达不到要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要解决当前发现的问题,尽量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并积极进行推广,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实验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的开发和研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是一种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考试系统,在传统的计算机考试中,测试考生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的能力的级别应该是二级考试部分和三级考试部分。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在当前的考试系统中被列为正规的考试系统,它是通过对局域网环境开发而进行的网络考试系统,在考试准备前,系统的登录界面及考试进程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保持高度一致。 一、计算机考试系统在网络环境作用下对考试系统研究和开发 由于计算机考试系统在网络环境作用下,依照对考试需求的分析、考试概要的设计、以及详细的编码设计,从而使测试的步骤有条不紊,变得更加简洁方便,因此它的功劳不可忽视。目前,本论文研究的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系统已经基本开发完成,主要支持c语言和vb的上机编程考试。为了解决计算机语言课的“机试"考试的问题,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为参照,在局域网环境下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 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研究的需求 (一)在一般的传统的考试中,考试的大多形式是以笔试为主,很少用到计算机答题。但随着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考试机构开始对计算机这种先进的“机试”有了很大的重视。以往大多数的考试系统主要针对的是“笔试”的考试问题,而如今在网络系统作用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出现的计算机网络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机试”考试部分。 (二)计算机语言课程序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合理的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地记录下来,形成一个从“笔试"到“机试’’的过渡。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信息资源,在考试系统的允许情况下,学生可以在真实和安全的计算机语言环境中,进行编辑设计、翻译流程、接连系统等,顺利的进行程序的运行,该程序的调试过程,需要在及其高度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计算机语言流程中进行,考试系统的评分标准完全是由计算机本身自动生成。例如:考生在做考试题的过程中,填空题、填空题、修改题、以及简答题的评分都是系统自动完成的,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合理、高效。一般的计算机系统的机试与书面额笔试基本相同,题型也是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改错题、以及简答题为主,学生如果想在考试系统所提供的界面顺利的去完成考试,在不做潜规则的情况下,必须提高计算机水平。 (三)在网络环境下,一般的选择题指的是在几个指定的选项中选择其中进行单选或者多选;填空题的形势较为简单,主要在于界面,在界面规定的文本框的范围内,输入一些文字或者数字,这种系统类型的程序设计题,答案大部分以简单的容易的文本输入为主,在考试中不可进行其他语言程序的变动;判断题,顾名思义,答案只有两种,对与错的判断,答题时有选择题演变来的,简单易答。改错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是对句子的更改,有的是对某个词的更改,回答起来相对有些难度;简答题在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考试中挑战性较大,这不仅需要较快的打字速度,还要有清晰地答题思路。从目前形势来看,对文本框的编辑,程序的设计一般坚持准确度第一、速度第二的原则,所以,对程序设计的有相关数据都要特殊考虑,以为考试程序的运行结果进行准确评分。此程序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灵活性,有利于打开学生的个人思维空间。 三、现阶段的在网络考试系统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普及到全国各个省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已由以往的“单机”考试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局域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考试系统。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大体通过系统的二级编程子系统来完成,方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编程环境下进行运转、接连、编辑、翻译等,计算机语言系统能够较为真实和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测试情况。 (一)传统题型单一化:在传统考试中,一般的笔试是以纸质类型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判断题,改错题为辅的原则,选择题大体的选择范围是a、b、c、d四项,个别是a、b、c三个选项,填空题答案几乎也是简单的文字填空或者数字填写。 (二)网络系统运用困难化:有些网络系统由于运行较慢,操作起来困难,自动评分或者评分程序不能准确无误的统计出来,存在不合理性。 (三)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复杂,极易受网络强弱的影响,以至于考试系统在某些工作中的运用较少,原因就是部分计算机设计思路、需要的程序、以及评分标准根本不能达到个别单位的要求,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系统考试评分时,必须参考传统的标准考试评分程序,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需要。由此可(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14页)见,由于众多的考试系统使用的通畅度不高,因此评分能力和评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局限性,特别是在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中,不能调用编程环境,对计算机语言考试的影响很大。 四、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开发和研究的意义 (一)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编程知识情况,为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了方便。为更新部分教师教学的设计和计划,做了更好的教学服务;(二)由于教师工作量较大,对学生的考试进行手动评分较辛苦,如果运用计算机语言课考试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评分,可以把教师从繁重批阅试卷工作中挣脱出来;(三)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资出,节约时间,节约教学资源;最后,计算机语言考试系统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五、总结 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系统的开发工作基本完成。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与其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获得效益的同时,倒不如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本系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效果非常良好。在internet不断迅速发展的今天,本人将继续保持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研究,将语言实验考试系统进一步设计成实用的b/s模式或其他模式,为广大计算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方便。 计算机实验论文:关于计算机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探索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在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为实验教与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验发生最方便简捷的沟通,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优化的实验环境与资源,使学生在真正的实验环境中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学习资源管理,实验报告管理,课表管理等;学生学习模块,包括仿真实验、项目案例库等;实验室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等。 (一)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则成了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对于许多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代码量、流程设计图等已使得纸质版报告不能适应。实验报告电子化,将报告填写、提交、批阅、反馈、统计等工作搬到了网络上,将大大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可提前实验课、实验学习资源、布置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前需要预习实验,下载实验资源,并在线编写预习报告;在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实验报告。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而不必担心未批完实验报告而影响学生做下一次实验的预习。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反馈结果,节约了教师、学生的时间,加快了交流反馈过程,避免了因提交滞后带来的麻烦,缩短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和下发周期。 (二)学生学习模块 网络仿真实验有着随时随地开展的优势,并有效避免了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节省在教学中投入的资金。对于“网络安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sql语言”等计算机类课程都比较适合制作成b/s结构下的实验。同时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大量普及,也有利于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集成了flash的插件技术,应用flash内置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控制元件,使flash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学生登陆系统后,即远程连接实验服务器开展实验,系统会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实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 (三)实验室管理模块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实验室开放。推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就是实验室信息的公开化,当教师、学生了解了该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开设实验项目等内容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某个实验室。另外,额定的实验学时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时间不够、或缺少深入研究的机会,而实验设备和时间资源又是有限的,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有必要推进自主型开放。这样就需要对院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公布实验室基本信息。 在实验室管理模块实现了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开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在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即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能够方便地查询各实验室的课表信息;在线排课能自动判断预约、排课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提示;开放实验室管理提供了预约、预约审核功能,并方便师生查询所需实验室的状况,自主决定时间、地点,联系实验室负责教师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建成实验项目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实验室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从学生来看,更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的、人性化的实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从实验教师来看,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同时,提高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了基本工作流程,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加快了实验室开放进程。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创新和改革工作,实验报告及实验过程的记载使师生能够更加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模拟教具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在口 腔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与成年人的头颅类似,可模拟患者的张闭口运动,以及治疗时患者需要的椅位变化。牙领模型安装在在头颅模型的上下领之间。牙领模型上的所有牙齿均采用专用胶与牙槽骨相连,并可在拆却后显露出下方的牙槽窝。仿真头颅模型的面颊部是由橡胶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力,可以和其中的牙领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人的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出拔牙手术操作中唇、颊组织对于手术的干扰以及拔牙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楔、挺、推、翘等用力方法。医疗技术具有严格规范的特征,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利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设计的医疗方案、操作前的器械选择、操作的准备、操作过程和步骤等方面,及时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规范操作。通过反复、多次模拟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贯。 二、缝合练习模块在口腔领面外科 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领面部不管是外伤还是手术后的瘾痕,都可能会加重患者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缝合方法是否正确、缝合技术是否熟练紧紧关系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面容。缝合训练涉及到缝合针线的选择、缝合时的层次、针距、边距、松紧度以及各种缝合方法。传统的缝合训练常常采用布料、橡胶管、猪皮、活体动物等。但这些材料要么与正常人体组织的弹性、柔初性相差甚远,要么费用较高、不能反复多次使用,使学生的缝合训练受到很多局限。缝合练习模块由仿真皮肤和皮下的基底部所构成,与真人皮肤在弹性和手感上十分相似。学生不仅可以在缝合练习模块上进行皮肤缝合训练,还可以进行手术切开、打结、拆线、换药等练习。我们在授课时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示教,强调正确、规范的手术缝合、剪线方法,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真实性,我们会反复强调这不是在练习,是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操作,要求学生认真缝好每一针。在学生训练时指导教师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同学均能熟练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三、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在口腔领面 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口内缝合由于有唇、颊、舌、牙齿的阻档和干扰,视线不佳、而且口腔内私膜组织质地柔软缝合时易发生缝针折弯、组织撕脱等情况,较皮肤缝合时难度大。但是口内缝合又是口腔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不经过训练直接在患者身上练手不仅学生心理负担重,也加大了患者的风险。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用了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包括底座、模拟口腔粘膜的膜和中空柱状的套圈,套圈与底座相匹配,膜覆盖于底座上端,底座上部为中空,套圈由上至下套于底座,膜覆盖于底座上端的部分处于绷紧状态,其所具有的张力模拟口腔内粘膜的张力,膜以上的套圈部分的腔体大小模拟治疗时口腔腔体大小。利用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在狭小空间缝合操作时的不便,体会口内缝合与皮肤缝合的异同。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莫定了一定的基拙。 四、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在口腔 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牙槽脓肿又称根尖周脓肿,是由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在急性期切开排脓将脓液引流是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知道了牙槽脓肿形成后患者会出现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面部变形、触诊有波动感等症状。但是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能够遇到的病例非常有限,愿意配合学生操作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不但外形逼真,模拟脓肿的颜色、质地、触诊手感甚至脓液都与真实的牙槽脓肿相似。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包括模拟牙槽骨及其对应牙跟的部位上的模拟脓肿,配合仿真头颅模型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治疗时椅位调整、麻醉、消毒、切开、冲洗、放置引流的全过程。模拟脓肿可以在操作过后替换成新的,不用替换整个牙槽脓肿切开模型,成本低可以保证学生人手操作。 五、唇裂模型在口腔领面外科临床 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唇裂是领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崎形,新生儿唇腾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手术治疗是修复唇裂的最有效的手段。虽然目前倡导个性化的唇裂手术方法,但传统经典的手术方法依然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基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图示、视频、电脑模拟甚至是剪纸的方法讲述手术定点、切开、肌肉组织瓣旋转移位后缝合的方法。但是由于缺少直观的认识,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学到最后也只是知道唇裂需要手术治疗而已,具体怎样定点甚至有哪些术式都一片空白。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1:1大小的单侧唇裂模型,该模型由发泡乳胶制成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唇裂患者鼻部以及口唇的崎形。由于其价格低康、材质柔软适合学生练习定点、切开以及缝合的全过程。所有学生均可主刀模拟手术一次,并作为一助配合模拟手术一次。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训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唇裂手术原理的理解。口腔领面外科是一门集科学性、技巧性、实践性一体的临床医学学科,也是口腔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然而传统的临床环境中的学徒式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流程,利用多种模拟化教具,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这种更加直观、更符合学习规律、安全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乔光伟 宋玉 景捷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创新实验思索 本文作者:张长源 程辉 卢友光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级、国家级立项的项目数,要立足各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并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始终体现这一根本宗旨。福建医科大学结合校情,制订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项目实施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院校二级管理,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数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划分给二级学院,避免各学院在项目申报中的盲目追求项目数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二级学院主动实施权。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两院合一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细则》,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非过分强调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部分学生热情高、积极主动性强而由于项目数量的限制未能获得校级立项的实验项目,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初衷。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项目申报前期的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检索、查阅至少2篇英文文献和10篇中文文献,并对所查阅文献予以总结、提炼,提高学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项目申报则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文字组织、行文构架、申报书排版打印,并将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PT进行项目申报答辩;申报答辩评委由学院博导、硕导组成,评委现场对申报小组进行提问、质疑,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现场回答,以此促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锻炼临场思维答辩能力,评委现场公布评分情况和获得立项的项目名称,对未获得立项项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对项目的总结验收,学院要求学生将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对参与实验项目的感受和收获以PPT形式向博导、硕导组成的验收评委汇报,验收汇报的目的是着重了解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参与项目后的收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较粗浅的想法和思路时,应耐心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切勿轻视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检查实验进度,对学生实验存在困难予以细心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查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进行项目实验,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体会不到“重在过程”后成功的喜悦[4]。我院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实施前,组织开展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明确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禁止教师代替学生填写申报书或直接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对发现违反规定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口腔医学院校的学生较晚(目前国内院校多为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接触口腔专业课程,这造成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培养,而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呈阶梯式递增[5]。 虽然完全套用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学教育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口腔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6],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则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早接触口腔医学的机会,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提供了平台。我院注重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与口腔医学学科专业的结合,鼓励学生申报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突显口腔医学学科特色,例如《福州市牙科诊所口腔医生学历调查》、《普通人群口腔前牙外形观察》,此类实验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早接触了口腔医学临床学科,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此外,这种社会调查活动经验可以扩大和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一平台,努力为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临床水平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高婧 沈丽娟 刘梦蝶 方明 田敏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已对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口腔医学实验所需材料大多比较昂贵,因此,对实验操作步骤、程序要求较高。虽然老师在示教时一再强调,但仍会有学生听而不见,此时,将有些实验从实验室转移到多媒体视听教室进行,先进行多媒体演示,通过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效果,让学生观察、判断,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降低了教学成本。我们将口腔医学教学的精品课件和视频拍摄后贮存在我院网络平台上,同时在平台上连接国内外公开的教学视频、课件,使学生了解国内著名院校的口腔医学课以及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新知识、新动态和新发展。 同时教学课件、视频的网络平台化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随时进行回顾以及师生间进行再探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是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转化口腔理论知识,连接临床实体操作的过渡和桥梁。为提高学生仿真头模训练的效率,首先为学生播放教学多媒体视频,对各步骤进行定格、放大,使学生对整个操作程序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老师进行示教,再次对关键步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随后,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会临床口内操作的局限性,同时及时调整椅位,做到“手上有数”。有了这“两个有数”,我们制定每个科目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仿真操作训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临床实际操作机会少的问题,我们将原定每个科目(如全冠制备)1次训练增加到3次。通过仿真头模训练使学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上手快,操作准。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不仅能检验实验教学质量,也是考查学生临床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的渠道。 考核采取实验课中考核和毕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中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带教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每项考核内容的评分细则,指定考核内容让学生操作,根据操作结果进行分数评定。考核分次进行,如牙体制洞考核分为牙合面洞和邻牙合面洞的考核,基牙预备考核,分为全冠和嵌体预备。每次考核成绩记录汇总入总成绩。毕业考核分科进行,考核形式为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实验考核体系的制备,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检验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同时,在考核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反过来可以很好的指导教学,利于教师在授课时安放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去年,我院教学中心还新引进了两台口腔修复临床操作实时评测系统。拟将该系统用于本课程中学员牙体缺损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等实践课的教学考核,对学员的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牙体预备、冠桥预备等实际操作进行自动评分。 为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精品化,我院先后三次邀请国际颌面修复学会前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级口腔修复科主任JohnBeumerⅢ教授来我科进行“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学”和“种植义齿”的本科教育师资培训。整个过程采用国外名校原版教材,授课形式包括理论讲授、直播示教、临床指导等。通过对我院与UCLA大学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的对比,旨在革新本专业的授课形式,提升教员的授课技能。此外,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PBL教学、CBL教学方法。建立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把传统教学媒体(板书、挂图、实物)与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幻灯、录像)结合起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习印象,继续突出培养学员口腔修复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技能培训思索 本文作者:刘博 曹婷婷 步捷 刘伟伟 单位: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依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模块中包括问诊(主诉准确、现病史完整、既往史明确、家族史清楚)、体格检查(顺序合理、查体全面、手法规范)、病例分析(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完成病历书写。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局部麻醉术、拔牙术、外科基本操作(无菌术、换药、拆线等)、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术中预防并发症、术后医嘱和康复计划等)及心肺复苏等。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常用材料的调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窝洞制备及充填(Ⅰ-Ⅴ类洞的制备,银汞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开髓(前牙、前磨牙、磨牙至少各一颗),根管预备(揭顶、根管通畅、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 口腔修复和正畸模块包括印模及模型的制取(体位、手法的正确和规范、印模和模型变形的控制),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全瓷冠的牙体制备(牙体预备的手法正确,预备顺序和预备量的合理和准确),桩核冠的根管预备,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常见错HE畸形的诊断及设计等。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培训模式,请有经验的临床带教医师设计临床常见病例和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诊和检查,完成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医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充分模拟和再现临床实际接诊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考核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填写调查反馈意见表,对专项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实用性、满意度、对临床实际操作有无帮助、能否熟练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接受专项技能培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因考核内容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所以考核合格分数线定为75分。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人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调查反馈,共收回实验组学生调查反馈意见表34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32人(94.1%)认为实习前专项技能培训有必要开展,29人(85.3%)认为该技能培训在实用性方面效果明显,31人(91.2%)认为该专项技能培训与前期实验课的操作有明显不同,28人(82.4%)认为该培训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相似,25人(73.5%)对技能培训很满意,28人(82.4%)通过培训有很大收获,26人(76.5%)认为该培训对临床实习有很大帮助,23人(67.6%)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短期内既能熟练操作,21人(61.8%)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能够很快独立接诊,31人(91.2%)认为专项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个别学生认为开设专项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科室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甚至“回避”的处理方法,导致实习生丧失了许多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观摩和实践机会。虽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提供了供学生练习的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但这些仅能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基本技能操作,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应急情况及意外情况难以做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根据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口腔实践技能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开设了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并于实习结束后组织技能操作考核,以评价技能培训的效果。 在技能培训中,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了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涵盖了口腔医学各专业的基本临床操作和处理。同时,通过引入标准化病人[3],再现临床诊疗情景,模拟临床诊疗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非威胁性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可有效缓解目前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冲突。此外,建立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感受,相互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把错误暴露在病人及家属面前。通过情景模拟,有助于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患者就医的情绪反应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仁爱”思想和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根据国家《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的考试标准和项目,组织自编了《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细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操作考核要点、评价指标、评分细则以及操作的最终质量进行评分。考核方式采用多站式技能考核方法[4],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能力。#p#分页标题#e# 本研究发现,接受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的调查反馈也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该培训能够很好的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临床操作和实习有很大帮助,大大缩短了从学校到医院的适应时间,对口腔医学生的后期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后能基本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门诊的工作要求,同时,对考研复试的同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个别学生认为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没有学到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培训中将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实践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了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教学创新思考 本文作者:杜晓岩 吴江 李善昌 关键 朱杨 单位: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通过PBL教学法[1]和病例教学法[2]的实际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病例(病例内容包括病史、诊断、治疗、预后等,及相关的图片、X线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课后进行文献检索[3](查找内容包括国内外口腔专家先进的治疗方法及独特见解,或者是学生对病例中的疑问寻找答案),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具体安排是,2010年秋季学期,教研室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授课教师准备内容:病历分析题目、综述的书写规则、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4](100分的选择)、指定教学课程表。 2011年春季学期执行,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写出1000字左右的综述,测试一份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100分的选择),上述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上交的综述基本都可以按照综述的格式书写,内容及图片较丰富,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方式进行检索,查找需要的文献。100分的试题要在对照班测试一次,最后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试卷成绩。实验班的试卷成绩高于对照班,利用t检验,t=0.0214,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1-06我院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王渤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学团来我院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教学交流会。讲学团成员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研究室主任高岩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高学军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病科葛立宏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王伟健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翠英教授。向本院师生讲解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预防学、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导论、进展和临床病例讨论。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对口腔医学新发展的了解。 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口腔医学新进展、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授课内容增加了关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如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等处理医患关系方面的知识,授课时间和班级是2011年春季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课为颌面外科)。 所有计划结束后要对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客座教授的执教、创新课程内容的讲授三方面总体的问卷调查,检验项目实施后学生的反映情况。项目问卷调查的内容是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外请教授的授课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先进的口腔医学知识;创新课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临床应变能力以及对科研知识的了解。通过核对问卷,学生反映良好,并且提出很好的改进建议,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PBL教学法已逐步在我院的其他学科(比如正畸科等)中应用,并且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临床病例的导入、国内知名专家的授课、创新课程及内容的充实,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利用循证口腔医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5]、临床和科研一体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标本的教育运用 本文作者:李晓路 侯晓冲 贺建军 葛煦 张铭 孔亮 谢诚 孙滢滢 田雨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概况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面积539m2,馆内共有13个展区,动物牙颌系统展区陈列着龙旦巨颌虎、犀牛、河南斑鬣狗、三指马等食肉、草食、啮齿、灵长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记录了动物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至哺乳纲过程中牙齿的进化过程;人类牙齿颌骨进化展区陈列着大猩猩、蓝田人、北京人、现代人的颌骨模型,以及人类颅、面、颌骨、牙齿的演变过程;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牙科器材区陈列着脚踏机、压缩机、皮老虎、手动离心铸造机等不同年代的口腔医疗设备;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区陈列着早期各类木制牙体、修复学科模型,牙体、修复学制作工艺流程模具、颌面部病种石膏蜡像等教具、教材实物展品。此外,馆内军事口腔医学、口腔卫生保健、牙种植等展区还陈列了中国口腔医学名人、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国内唯一的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等的雕塑及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物品。现代牙科技术展区集中展现了现代牙科诊所的情况,有完备的功能齐全的牙科治疗台、椅旁X射线机,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声控式牙科治疗椅,直接通过口令实现牙椅的升降、变动。展现了口腔医疗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品的时间跨度从2000万年前的动物头骨化石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之大、展品数量之多是世界口腔医学博物馆中罕见的,馆内系统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历程,是国内首个完整、系统展现口腔医学发展的博物馆。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文物陈列馆,更是知识聚集和传播的中心。它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特色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在西方,高校博物馆更是一个科研基地,许多学者的成果就是通过在博物馆里交流、开发、研究而作出的。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建立就先后吸引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牙科学院、华盛顿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大学的学者参观和交流。特别是瑞典著名学者、被誉为“种植牙之父”的Branemark教授更是关注博物馆的建设,先后将自己保存的200余件文物捐赠给博物馆。口腔医学博物馆大量标本和实物的展示使得口腔医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通过远古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的演变过程,使学员了解到动物进化过程中牙颌系统的变迁以及不同动物的牙颌系统的区别,从而在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时对口颌系统的发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口腔医疗器械展区所展示的19世纪的拔牙钳、牙挫、牙挺,使学员能切身感受到原始颌面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铁毡、无缝冠、三瓣圈、皮老虎等20世纪30年代的器械让学员领悟口腔修复学的演变与发展;三弯臂电马达低速运转给医生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带来的艰辛;先进的种植设备、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感应式牙科综合治疗椅位使学员可以看到口腔医学发展的未来。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举办展览,也通过各式各样的讲授活动协助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技能的教育,要求既要注重知识学习更要加强技能的培养[3]。口腔医学博物馆向学生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历史,从口腔医学的起源、医学知识的积累到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生动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精神的展示。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特别是收集了世界上最早的口腔疾病专著明代期间用宣纸制作的《口齿类要》,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人用中药治疗口腔疾病的历史。陈列的古书《素问》,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关于口腔疾病与全身关系的论述。收集的人颅骨展示了人用核桃木雕制假牙,然后在缺牙部位用金属丝固定牙齿的最早镶牙方法。博物馆以泥塑的方式,趣味性的展示了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以及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雕塑和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资料。博物馆蕴涵着深刻的博物馆文化,这种文化凝聚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涵义[4]。教师在介绍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医德是在我国诸子百家共同形成的古代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先形成医学人道主义的萌芽,再经过各个时期医家的总结、逐渐完善而形成的医疗道德体系。通过介绍各个时期医生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实践,把他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崇尚医道、不分贵贱、纠偏正误、求实创新的良好医德医风介绍给学生们。通过参观和学习,陶冶了学员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古代医家优良的医疗作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是一所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区收集了国内战争、朝鲜战争等大量图片、实物藏品以及战创伤档案材料,鉴证了中国军事口腔医学的发展历程。口腔医学博物馆以具体的实例讲解了战争形式的演变对颌面部战创伤造成的影响。从冷兵器时代主要对战士肢体造成的损伤到现代战争的高爆弹药、光辐射、冲击震动、核辐射对士兵颌面部造成的严重损伤[5]。充分展示了口腔医学在治疗战争创伤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口腔医学院校,馆藏的大量战争中颌面部战创伤档案在对军校学员进行军事医学战场防护、紧急救护、口腔颌面战创伤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口腔医学专业与文化建设促进了各国军事口腔医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先后2次承办了世界军事齿科大会,赵铱民院长还被推举成为世界军事齿科大会主席。由于有着深厚的军事医学文化积淀,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始终以战争颌面救治为己任,历代专家在颌面部缺损与畸形方面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在口腔战创伤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并由此获得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分页标题#e#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发展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橱窗,高校博物馆不仅是大学、也是大学所在地区、国家的独特文化景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对公众免费开放,不仅应用于开展口腔前伸课基础教学,更是对外传播口腔医学发展历史和口腔医学科学文化,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口腔院校前来参观交流。博物馆在大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促进与先进科技、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学博物馆目前依然属于传统博物馆,参观者受到展室环境的制约,必须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观看展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未来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数字化口腔医学博物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6]。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将博物馆中藏品与陈列、研究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多媒体信息资料数据库,其数据信息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效果,使口腔医学博物馆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实训地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黎祺 张少华 陈建刚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合理调整和改良专业课实践教学,积极设计和开展“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例如对慢性牙髓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把离体牙固定在口腔仿真牙颌模型中,学生利用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在模拟正常的医患诊疗体位下,通过牙科涡轮机等工具依次进行离体牙钻孔开髓、牙髓摘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洞型制备、双层垫底、充填抛光等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反复训练,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夯实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如口腔临床检查、口腔局部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急救、取印模技术、龈上刮治术、全口超声洁治术等模拟诊疗实践项目进行“模拟情景教学”,教师先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论讲授,再进行操作技能示教和讲解,然后学生2人一组模仿临床治疗情景,互相扮演医生和患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临床真实技能操作。这种模拟临床情景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临床锻炼,有利于熟悉未来岗位常规工作过程,学会正确的诊疗姿势,体验医患关系和树立职业意识,实现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如牙体雕刻、石膏牙洞型制备、活动或全口义齿制作、社区口腔疾病调查和统计等,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与临床工作过程相似的任务,知识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验课和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边学边做,完成实验任务,上交实验作品[13]。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分析思考和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透彻,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4]。校内部分专业课程也可安排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口腔局部感染和肿瘤等实行“病例讨论教学”和“医院床边教学”,通过接触真实病历,启发引导学生站在主诊医生的角度去采集病史、分析病例、分组讨论和各自提出诊治方案,给每个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言空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讲解和总结,有效培养学生对口腔常见疾病的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15]。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本文对目前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p#分页标题#e#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素描促口腔医学素养提升思索 本文作者:张斌 王春燕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口腔医院教学实验中心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空间思维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口腔医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有很强的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在空间思维上有很大的局限,影响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比如钱海馨等对我国4所院校的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口腔修复学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口颌系统性疾患(如全口义齿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玄学”。这两个章节部分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学透彻。首先,可摘局部义齿在静态空间结构上(包括人工牙、基托、连接体与固位体)的四个部分,与相关的基牙、牙槽骨、粘膜等相密切联系;从动态上而言,上述各个部分在咬合力的产生、传导方向、分解方式等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下沉、旋转、翘动等变化又对上述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涵盖了空间结构、机械力学、生物力学、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的一个多元思维下优化组合的过程,其中对义齿与牙列、颌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样,口颌系统是包括颞下颌关节、牙列与颌骨、口腔颌面部肌群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一个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学生只有在三维空间上掌握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才能理解颌位关系确定方法和可调式咬合架的设计与应用原理,掌握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和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口腔医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造型能力。具体体现在牙齿形态雕刻、美学蜡牙塑形和口腔临床治疗(如口腔内科的洞形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等方面。牙齿形态雕刻:牙齿雕刻是各口腔临床科目的基础课程,学生要将蜡块、石膏块材料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牙齿(包括牙冠、牙根)的整个形态。深刻理解牙齿结构形态对口腔系统咬合理论的理解、降低根管治疗时的侧穿率、正确掌握牙周刮治等有很大帮助。国外的口腔医学教育将牙齿形态学习分布在“牙齿蜡型制作”、“牙齿形态的临床应用”等多个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雕刻100多颗不同牙位的牙齿)、一定时间(多个学期)的训练强化牙齿雕刻能力。而我国现有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只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有1个月的3-4颗牙的少量训练,学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牙齿个性化美学的蜡牙塑形:口腔美学修复是临床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美学诊断蜡型(WAX-UP)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是医生确定个性化美容修复方案,预期临床效果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蜡牙塑形能力训练以美国E.V.Payne的功能性蜡型技术和德国的POLZ生物堆蜡技术为代表来加强学生对蜡牙塑形能力的掌握,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大学教育几乎是空白。临床牙齿雕刻造型:口腔临床治疗中大量的洞形制备和修复性牙体制备实质是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运用牙科手机对患者牙齿进行细微的雕刻造型,达到临床要求的治疗手段。是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手臂控制能力的影响:素描对手臂的训练一方面体现在手臂动作上,有多少种线条,就有多少种动作,线条的统一性体现为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铅笔的运用,从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铅笔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对手-脑协调性的影响:素描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大脑控制下的行动,是眼、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美学》成为国内外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美国著名的牙科医生Pincus曾提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目前我国大量的口腔医学生对口腔美容性修复等临床美学热点课程感兴趣,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应该看到,口腔医学美学不应是“口腔医学+美学”的简单拼盘式学习,而应深入探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寻找口腔医学自身的审美规律。另外,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对审美意识有质的理解,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开展素描学习对学生将来在口腔美学专业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形式审美能力: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是审美培养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体、色彩(其中的黑白灰)和质感也是素描的主要表现要素;形式美法则中的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与协调、多样统一等也是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识别训练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口腔美容修复的重要部分。素描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素描中的明暗处理、色调的整体性训练对学生的色彩识别和表达(特别是彩度和明度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规律训练(如视觉直觉、图—底关系、参照环境、后像作用、边界对比等)一直是国内外美术学院和国外牙医学院用来训练学生视觉辨别力和目测准确性的实验课内容。我国的《口腔医学美学》根本没有类似的课程,素描学习是口腔学生在该方面的有效补充。构成审美能力: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概念,是工艺美术的必修内容。口腔医学美学中的微笑形式审美在微笑构成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如微笑形式的面构成、牙-面构成、牙列构成;微笑构成要素中的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和下续因子等;微笑构成的合力与分力等等内容对于没学过美术的学生很难理解。素描学习中的画面构图、静物构成、石膏像的分面体、人像素描等训练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开设素描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素描》课程的学习。国外口腔学院多年前就将素描和雕刻列为学生必修课程,我国目前只有少量口腔院校将《素描》列为选修课程或计划开设,大部分院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院校对于整个美育课程出现了“说起来重要,想起来必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学生在认识上重视程度更低,在现有的口腔教育模式中,虽然对低年级的口腔医学生开设了《口腔医学概论》课程,并让学生在临床参观了解,但不能深入理解口腔医学的特点。因此,局部调查显示,除个别学生个人爱好外,大部分学生认为素描课程是重复而枯燥的,更愿意选修《美学》或《艺术鉴赏》等既热闹又轻松的课程,到专业课学习时才认识到素描的重要,但此时已没有教学条件而深感惋惜。要注重教学质量。在师资上应选择有医学美术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严格按照素描的基本步骤和素描学习规律学起,不能搞“艺考热”的实用主义;又可结合口腔医学的特点,如在结构素描中采用头颅、牙齿及颌骨关系等素描对象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素描》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灵活、恰当。受学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的按专业素描的课程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在加强几何模型的基本功素描和石膏像素描外,适当加入静物素描和人像素描;有条件者可在素描中加入一些雕塑内容(素描学习中加入雕塑也是专业美术教育的一种改革尝试)。在正确方法引导下,达到学生“入门”的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在以后的课余也可自己钻研提高,继续学习。对于《素描》课程的理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素描训练对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影响。但人们目前的认识和和该课程的具体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提高和发展。#p#分页标题#e#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专业思想引导策略 摘要: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专业满意度、专业适应度低下的现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利用校企平台,为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工作探索新途径:在专业思想教育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想引导工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师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思想引导工作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现状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 1.1.1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在国家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的国情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负面评价多,社会、家长、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晋升路径、行业趋势、企业人才需求等普遍缺乏了解。加上在我国传统文化“重文轻技”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倾向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口腔技师,认为口腔技师是工作在工厂流水线的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普通工人,因此学生对专业不满意,对专业前景及个人发展缺乏信心,从而缺乏学习兴趣。1.1.2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满意度不高(1)职业期待与现实不匹配。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初入社会不能对自身价值有一个准确定位,“眼高手低”,职业期望不合理;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就业于稳定、清闲、体面的体制内工作岗位,当接触国内义齿企业的真实工作岗位后,心理存在巨大落差。(2)工作缺乏成就感。目前国内中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合理,专业发展与行业趋势脱节,教师观念、理论、实践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标准。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容易丧失信心;义齿企业工作时间长,流水线式的工作内容枯燥、单调,学生认为不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3)缺乏职业理想,没有职业规划。一些中高职学生对待职业选择较盲目和随意,往往以工资的高低作为择业标准,并不以职业的发展及自己的适合度作为衡量标准,对职业生涯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不屑从底层做起,不能吃苦耐劳,对工作缺乏兴趣及持久性。1.1.3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适应度不高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容易抱怨,产生负面工作情绪。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2.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就业满意度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往往停留在纯理论说教层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渗透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营造的职业环境中,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的职业文化、个人发展方向、最新技术等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在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的专业实践中培养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2.2有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主要以理论课堂宣教为主,与企业的联系很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教育由原来封闭的校园教育环境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化的、开放化的社会教育环境中。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与时俱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和内容,不但熟悉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本专业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对从业者的要求,在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中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予以正确引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能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3有助于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专业思想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符合岗位要求的高专业素养、低流动性的优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而企业发展又反过来为口腔医学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随着企业发展及行业人才辈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将不断提升。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策略探讨 3.1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创新 3.1.1企业名师进校园,帮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争创行业模范(1)专业讲座常规化:定期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普及本专业在有关领域取得的成就、行业发展趋势;宣传国家对本专业有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2)邀请优秀毕业生及优秀企业代表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前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技术、职业素养要求、企业发展情况,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明晰奋斗方向。3.1.2企业文化进课堂为一年级新生增加企业参观课,带领学生到行业内先进企业实地参观,组织优秀学生到知名企业参加暑期见习,感受先进企业文化、职业氛围以及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3.1.3开展“启发式”“工序化”教学(1)在教学模式上,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在课堂上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由知识灌输向方法传授转变,由传统理论讲授向“工序化”教学转变。将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把与实际工序割裂的传统理论讲授转化为将知识点阐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应用性实践教学。(2)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教师需要把专业课内容与相关前沿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行业人才的先进事迹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3.1.4企业设立专项企业奖学金、学生基金,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1)通过创办口腔学生社团组织,企业设立专项学生基金资助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在第二课堂为社区、校园服务,促进学生在服务中感受专业价值。(2)企业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并以获得企业奖学金作为吸纳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之一,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2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1)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切入点,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引入行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企业文化精髓为重点,通过横幅、海报、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实现学生和企业文化“零距离”接触,将专业思想教育与工学结合相互渗透。(2)以校企实践活动为平台,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如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参加科技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3.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专业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全部学习阶段,专业教师对专业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就业指导能力、能迅速适应行业变化、有创新性、能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专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具体措施如下:(1)校企共建“双师型”培训基地,建设一批示范性师资培训基地;(2)企业提供平台给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挂职训练;(3)聘请企业专家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项目研发、技术开发或者承担科研项目以及教材编写工作。 3.4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专业思想教育坚实物质保障 (1)搭建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为更好地深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营造校园创业氛围。(2)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在校园中体验职业环境,改善专业学习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专业认同感增强。 3.5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夯实专业思想教育根基 目前,全国范围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普遍存在专业发展滞后,不能及时追赶行业发展趋势,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严重脱节等现象。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步伐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的根基。院校之间组建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商专业建设良策;进一步深化教材改革,与企业携手共建贴近岗位流程的校本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设立专业网站,拍摄招生宣传视频等,加大对专业的宣传力度,增强专业学科的品牌效应等,提升社会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作者:刘佳颖 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支持是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重要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的免疫状况。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添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或抑制肿瘤生长的特殊营养物质,可以限制肿瘤对某些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同种类肿瘤病人需要根据各自特异性代谢机制和营养缺失制定特殊营养支持方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一类针对疾病或特殊医学状况下人群使用的食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特殊营养配方食品的标准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为更好地认识国际范围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病人;肠内营养;特殊营养物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不断上升,并趋近与世界较高水平,已成为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1]有研究表明,癌症病患中有40%~80%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2],而癌肿则会造成代谢失衡不断扩大,进而加重机体营养不良状况。再加上癌症病患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过程中机体受到影响,就会造成癌症恶病质,通常都会使病患出现贫血、厌食、低蛋白血症、进行性体重下降等问题。恶性肿瘤患者生理代谢的变化主要包括:第一,葡萄糖耐受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食后胰岛素释放减少,补充胰岛素又会造成蛋白分解速率下降。第二,骨骼肌蛋白加速丢失,分解的肌肉蛋白一部分被肿瘤摄取,其余用做糖异生前体或供肝脏合成急性相蛋白,导致整体蛋白质更新率提高,能量消耗加速,最终造成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同时会削弱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第三,体内脂肪减少,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刺激下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加速内源性脂解速率,使脂蛋白活性被抑制,造成宿主无法完全氧化游离脂肪酸而出现高脂血症状,在饥饿状态下宿主的脂肪储备被大量消耗[3]。化疗是经过肿瘤手术后的病患为了控制癌细胞扩散所必需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化疗虽然有效,但同时会对病患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病患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症状,最终病患营养不良的状况进一步加重[4]。另外,化疗还会引发多种病发症,比如肝功能障碍、胃肠道粘膜炎症、口炎、咽喉炎等,许多患者都因此放弃治疗[5]。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以往临床营养主要在患者普通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肠外营养(PN),而忽视最符合生理代谢特征、简单易行又经济安全的肠内营养(EN)支持辅助治疗方法。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包括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改善门静脉循环,在此基础上还能维持肠道屏障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机率[6]。肠内营养制剂有通用型与疾病特异型之分,通用型包括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TP)、含纤维素整蛋白型(TPF)、α-酮酸型;疾病特异型则包括糖尿病专用型(TPF-D)、免疫增强型、整蛋白高能型(TPF-HE)[7]。 1特殊营养物质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不给或者少给肿瘤提供营养,使肿瘤逐渐“饥饿”,也可以通过营养支持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机体有更多能量杀伤肿瘤细胞。通过控制某些营养物摄入,并添加影响肿瘤生长、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殊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当前被广泛应用的几种特殊营养物质如下: 1.1谷氨酰胺在应激状态下,生物机体自身合成的Glu并不能满足其对Glu的需求量,有必要进行外源性补充。Glu可以大量地被体内高速增殖细胞摄取,如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肠粘膜细胞等。因此,Glu是机体应激状态下的必需氨基酸。Glu具有提高免疫组织抗肿瘤的作用。大鼠肉瘤模型中,添加Glu可使肿瘤生长减少40%,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30%[8]。此外,补充Glu能够提高机体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放化疗后肠粘膜上皮修复力,从而降低放化疗的并发症、死亡率[9]。强化Glu还能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提高机体抗氧化力,减轻放化疗对身体的损伤。在选择使用Glu时还应遵循肿瘤病人生理状态的原则,对于无法进行肿瘤切除的病人,营养支持无必要,也无Glu支持的必要。对已切除肿瘤的患者而言,补充Glu能够对机体营养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并提升放、化疗的耐受力。 1.2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中的精氨酸,在创伤、饥饿、应激状态下能够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对机体补充精氨酸,一方面可以加速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调整机体的氮平衡,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细胞自身的免疫功能。从动物实验的结果中发现,外源性的补充精氨酸除了能降低化学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阻止其在机体内的转移,避免肿瘤在机体内形成。但是有些人则认为,在某些啮齿动物中,精氨酸是肿瘤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对机体补充大量精氨酸,反而会促进动物肿瘤细胞增生。Park对乳腺癌病人的观察结果更加表明,摄入精氨酸的患者其肿瘤蛋白质合成率为25.6%,而对照组即未服用时仅为10.0%,这个数据表明了精氨酸能使肿瘤蛋白质加速合成[10]。在精氨酸对肿瘤的影响条件中,肿瘤本身的抗原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抗原性强则抗瘤,反之弱则促瘤[11]。即便如此,营养不良病人的免疫功能由于其NK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提供精氨酸则能够提高脾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增加胸腺的重量以及NK细胞的活性。因而,通过精氨酸非特异性免疫调控作用,可以改善营养不良宿主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1.3ω-3脂肪酸 ω-3PUFA主要存在于海洋鱼油中,以DHA(docosahexaenoicacid)和EPA(eicosapentaenoicacid)的形式存在。ω-3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代谢产物为三烯酸环氧化物和五烯酸脂氧化物,这些物质通过竞争性抑制方式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保护免疫系统免受损害,所以ω-3PUFA是有效的免疫营养素[12]。在细胞水平上,ω-3PUFA诱导的改变持续更久,停用10周后,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及PGE2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给实验组饮食中添加总能量40%的鱼油(等氮等热量),大豆油组对照,在第6周时植入肿瘤细胞,饲喂7周发现鱼油实验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鱼油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以下三种解释:改变肿瘤的细胞膜结构,促进肿瘤细胞对宿主防御的敏感性;增强宿主抗肿瘤细胞的防御机制;影响免疫细胞群的磷脂,减少前列腺素E2生成量,从而影响TNF、IL-2、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功能[13]。 1.4蛋氨酸 蛋氨酸也叫做甲硫氨酸,S-腺苷蛋氨酸的前体物质,S-腺苷蛋氨酸广泛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有转硫基、转甲基、和氨基丙基化作用,其中转甲基作用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相关。缺乏蛋氨酸时,恶性肿瘤细胞增生能力受到抑制,对宿主细胞而言并无明显的影响。有研究显示,荷瘤动物在接受抗肿瘤化疗的同时,对其注射缺乏蛋氨酸的氨基酸溶液能使肿瘤细胞数明显减少[14]。 2不同种类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2.1肝癌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还同时并发肝硬化。在这其中,肝硬化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脂肪和肌肉的储备减少,并且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更为突出的表现是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电解水质以及酸碱失去平衡,严重的可导致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的病变;与此同时,肝硬化门脉高压能够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水肿和黏膜屏障的功能降低,手术后易使肠道黏膜萎缩、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更加严重的则可以引发多器官功能性障碍综合征[15]。肝癌患者术后会存在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以及胆酸、电解质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能量利用受阻,对葡萄糖的代谢速率降低,肝脏能量储备减少,手术引起机体糖耐受差和胰岛素抵抗,因此相对于常规的热量或高热量,低热量静脉营养支持更能改善患者术后蛋白质分解代谢[16]。肝癌术后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助于帮助机体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另有文献记载患者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会导致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表现为胆汁淤积、肝脏酶学升高、胆红素代谢障碍,并可诱导肝脏脂肪变性,导致肝硬化。对于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肝癌患者来说,术前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又加重了肝功能负担[17]。赵建军等将2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热量肠外营养组(PN)、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PN)、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EN)。其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其他组别,HEN营养支持方式能更好地提升肝脏合成蛋白能力、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淤胆状态[18]。在研究对肝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影响的过程中,徐洋[19]等人给予接受胃肠外营养(PN)患者营养支持中提供精氨酸(Arg)和谷氨酰胺(Glu)的添加,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单给予PN,B组给予含有Arg的PN,C组给予含有Glu的PN,D组给予含有Arg和Glu的PN。实验发现,添加Arg和Glu的PN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联合Arg、Glu的PN要优于单用Arg或Glu的效果。周忠信[20]等人单方面添加Arg的实验也表明,常规PN不能纠正肝癌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IL-2和IFN-r生成增加,能上调肝癌术后细胞免疫。 2.2肺癌 含铂联合方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的化疗方式,顺铂等化疗药物引发患者消化系统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患者在荷瘤状态下炎症因子以及肿瘤细胞本身的副产物导致机体耗能增加、蛋白质分解亢进,导致患者热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氮的摄入,肺癌患者常常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罗艺侨[21]详细阐述过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的影响。在化疗期间给予肺癌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化疗期间的耐受力,使患者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更快恢复免疫功能。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感染率、减轻化疗造成的副作用、提高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辅助化疗疗效。肺癌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均处于不同程度低下。邱小文[22]在实验中对实验组使用了精氨酸、核苷酸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营养素配方与标准营养组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实验对象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有免疫功能低下,而免疫营养增强组化疗后3、8d血清IgG浓度显著高于标准对照组;免疫营养增强组化疗后8d的血清前清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表明免疫增强营养剂能够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素E2向前列腺素E3的转化,前列腺素E3能减少机体的免疫抑制反应。精氨酸可增强巨噬细胞毒性,促进T-细胞增殖,并具有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等作用[23]。 2.3胰腺癌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胰腺癌作为腹部外科治疗中较为复杂的疾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消化道恢复困难、生存率低[24]。部分患者还会具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等。Falconer等发现33%患者胰腺癌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的能量消耗与体重丢失呈明显正相关[25]。研究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入院时都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大多数病人因梗阻性黄疸而造成多脏器的功能异常。由于胰腺癌病人常为高龄人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失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和生理功能障碍,手术后长时间内无法正常进食[26]。Gianotti等报道,胰十二指肠病人切除术后接受免疫增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免疫功能[27]。因此,对于已处于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的胰腺癌患者,应给予围手术期临床营养支持。但由于胰腺癌病人常存在胆汁和胰液分泌不足状况,临床应选择多肽类或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3总结与讨论 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会增加发病率、致死率。80%病人其能量消耗高于正常值的110%,有研究发现,癌症病人发生恶病质的原因常常来源于机体代谢率增高,由于癌症病人机体会发生一系列耗能反应,包括三羧酸循环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增加,糖元合成增加,蛋白质转化增加,脂解作用增强,所以机体代谢率增高。分析不同肿瘤病人发病机制和营养缺乏特征,深入理解特殊营养元素在肿瘤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机理是至关重要的,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纠正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状况、采用合理的营养素输入途径。同时,比较国内外对于特殊营养配方食品的标准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有益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类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高校口腔医学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 一、引言 高校口腔医学的教育主要是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很多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迫切需要一种让学生以探索为动机带着任务完成学习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提出一个任务活动并且所有的学习都以这一任务活动为中心,在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源和信息的应用,进行自主的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强调:不能单纯强调教与学,学习任务一定要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的形式来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学生变成实践的主角;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感兴趣和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完成既定的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口腔医学教学强调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最终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只会念书本的“书呆子”。这就突显出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第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口腔医学知识更加偏重临床,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由已经有了临床经验的教师去讲,学生单纯听讲、接受,会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或者无法想象出实际的临床操作滋生厌倦情绪。以口腔牙体牙髓知识为例,教师设定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查找了相关资料后就不是单纯地被动学习,而会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这种已经有了任务目标下,就会更容易激发学生想要主动探究的热情。 第二,容易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由于每节课之前都会安排具体的任务,教学目的比较明确,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较明确。例如牙齿根管治疗这节课,教师提出了教学目标就是标准规范地对一颗牙齿进行根管治疗,那么围绕这个目标,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重点突出,学习起来也就自然流畅。 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那么教学的时候也就将知识整合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目标的整个口腔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继而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提出学习任务:口腔医学的教学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会临床实际操作,课程的一开始设定好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的隐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样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知识。 第二,创设临床情境: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应用仿真模型,使学生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意义,继而培养口腔临床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三,学生集体操作:在既定的目标和情境中,按照老师的示范,在仿真模型的牙上进行操作,由于每个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果出现共性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集中讲解示范操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师生共同讨论:任务驱动法强调课堂不单单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讲,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带着问题,教师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对知识进行总结: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要对本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集中本节课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更要照顾一下学习接受较慢的学生。 五、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课堂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口腔医学课堂,教师应用教学驱动法进行教学的确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仍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课前的学习设计:对于口腔医学教学前,教师要对本节课的任务框架有一个良好的设计,每一步能达到何种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任务过程的讲解不一定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效果,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虽然口腔医学将来是要培养临床医生,对于临床实践更看重,但是理论是基础、是根基,绝对不能抛开理论盲目强调临床操作,一定要将理论知识整合到临床实践当中去,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过硬的合格口腔医学生。 第三,因材施教的布置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实施任务驱动法,布置的任务既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而且还能从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而不应该将任务设置的过难或过易。 第四,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其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虽然很适用口腔医学的教育,但是他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可能对部分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和深入,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好。 作者:季海宁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校企合作模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口腔医学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目前,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着重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模式进入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浅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正在逐步适应产学结合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拓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实现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应突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向义齿加工企业的生产一线培养人才。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依据教学规律和规章制度,对专业教学的活动展开提供了帮助,并且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医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的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教育工作的进行。口腔医学技术的教学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校与大型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时刻站在口腔临床技术发展的前沿,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校企合作 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在人才培养、人员的交流合作、信息资源的共享、双方互惠互利、双方互补互促的有效的协作关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与企业之间做到了互助互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也达到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企业与学校之间真正的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达到了双赢的状态[1]。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利于发挥义齿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符合义齿企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并且大大地缩短了义齿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义齿加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掌握好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将实践与教学知识进行结合并,充分的发挥高职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让毕业的高职学生更好适应义齿制作的岗位要求。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为高职学生建立系统的互动平台,也能够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教学的整体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这样在今后的生产实践的时候能够完成制定的工作项目目标,将这个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转化为他们的最终目标,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成功。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则 1.协作原则 义齿加工企业需要实践型技能型人才,我校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的合作办学,采取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优秀技师走进来参与实训教学,学生走出去到工厂顶岗实习的新形式,与企业相互协作,缩短教学与生产的距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技能为先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更好的在义齿加工企业的人才输送方面作出贡献[2]。 2.重点原则 在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抓住事物的重点部分,明白校企合作的工作主要方向,并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抓住主要的相关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共存,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3.公平原则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要确保公平性,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每位教师感受公平性,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持续改进的原则 教学要随着时间、环境、企业需求而及时进行实时烦人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进步,根据国家的教育规划和要求不断的完善教学培养计划,逐步的将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予以纠正,人才的培养计划需要结合实际要求进行完善,这样才能适时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我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 1.重视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 教学活动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相互的协调,在引进新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进行相互协作配合,这样才能将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校园中逐步的发展。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校企合作引发的新对象、新环节、新问题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在探索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3]。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让企业融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并对校企合作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设置、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方式以及考查方法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师、技师以及企业之间进行详细商定做好沟通和安排,做到既要对教学工作的教师负责,又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 2.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训指导 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我校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吸纳金赛义齿企业一线优秀技师走进校园进行校内实训课程教学,承担专业技能操作指导,共同开发实训校本教材,同时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新技术,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升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即能迅速适应义齿制作岗位需求,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新模式的进行。 3.建立科学高效的合作体系 为了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促进学校与义齿企业的合作,我校推行间断式、工学交替式的弹性学制,调整课程及时间安排,在教学中运行单周理论课,双周实训课,按照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实训课教学,符合义齿制作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搞好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服务。在学校建立模拟仿真的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感受义齿企业的主要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熟练操作程序及操作技巧,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与岗位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及社会需求对接[4],更好地为义齿企业培养专业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4.优化课程,创新实训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义齿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并面向企业的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完成原有理论型教学的同时,还要向新型的技能型教学进行转变。设置教学课程的重点提高主干课程内容(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建设,在深入研究义齿企业岗位需求,明确义齿加工岗位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培养方向、素质结构要求,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职业岗位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5]。 (2)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不断开发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专业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结构[6]。 (3)在构建产学结合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所选择的课程结构,必须把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并以此作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课程体系要与产学结合相适应,必须不断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教师参加参与社会实践、行业协会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理论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融汇贯通。同时聘用金赛义齿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吸收义齿制作行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参与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解决了我校技能操作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好地践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7]。结合以上,随着高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岗位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我校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适时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作者:李爽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方法探析 【摘要】口腔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熟练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当今的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改变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系通过从多方面对实验实训课进行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覆盖面广,操作内容繁多,动手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在医疗服务行业中主要以临床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口腔实验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1]。因此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4年开办“口腔医学”专业十多年以来,在不断进行摸索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口腔医学系研究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到将基础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具体方法包括:实验实训课的改革、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临床见习与实习共4个部分,下面笔者就这4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1实验实训课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系在实验实训课的改革中保证理论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验实训项目和实验实训课时,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和时间,还使学到的技术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强化。同时我们在实训材料上也进行了改革,例如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雕刻实验实训课中,学生先通过视频演示学习石膏牙体雕刻技术,然后再加上老师的进一步示教和分步指导,学生掌握了牙体的解剖形态后,需要自己动手进行石膏牙体的雕刻,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反复练习牙体的雕刻,我们把石膏换成了肥皂,由于肥皂取材方便、质地较软,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还有利于激发初学者的雕牙兴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有了一定的雕牙技术后,再换回石膏牙的雕刻,这样学生就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实训室的开放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不再单纯是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手段,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借此,我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了每周定期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进行辅导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实践操作的时间,还缓解了实验实训室短时间内集中上课的压力。 2.1过去学生只有在上实验实训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操作,按照实验实训授课计划,学生集中在很短的时间段内上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室设备超负荷运转,如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科高速手机等,极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理论课学习,实验实训室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室,显著的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实训室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会出现操作时间不够,无法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情况,例如口内的Ⅱ类洞型制备、口修的全口义齿制作等,由于受设备的影响学生又不能带出实验实训室进行制作,往往出现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验操作而导致实验作品差强人意。实验实训室开放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实训室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重复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为以后进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以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仅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学期同时开设,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往往无法胜任各种临床实践操作,因此,在实习前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里,互相检查,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医生和患者中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积极主动,在这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牢记实训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其操作能力。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临床门诊,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培训,安排老师为学生具体讲解在临床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一系列的口腔技能训练,如口内的超声波洁治术、窝沟封闭术,口修的印模制取、牙体预备等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统一讲解,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个查找原因,使学生逐渐适应医生的角色,为进入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 近几年来,我系为促进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提高技能水平,每年的上半年都举办口腔医学技能大赛,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不同,比赛分年级进行,大一比赛内容是石膏牙的雕刻,大二比赛内容是26牙Ⅱ类窝洞制备和11牙上颌中切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同时我系还从口腔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中选拔出2名学生参加当年举办的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对口腔医学生开展口腔技能大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校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去年的7月份,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腔技能表演赛暨第十三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口腔技能表演赛牙体制备组个人一等奖、“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牙体预备组二等奖、优秀奖,窝洞制备组三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可喜成绩。 4临床见习与实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口腔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因此我系领导和老师定期到实习医院走访,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医院的沟通,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不论在哪一个科室,都有出科考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创新能力。去年年底,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口腔医学专业现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了迎合学校发展,我系研究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建设校内口腔医疗培训中心、建设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校企合作、设立订单班培养模式。我们期待这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作者:王梅兰 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防御素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 【关键词】防御素;口腔医学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广泛存在于生物物种中,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免疫学活性,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御素(defensin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组内源性抗菌肽,其中,人类β-防御素(HBD)具有诱导表达特性,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1],现对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防御素与口腔致病菌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环境,长期接受着各种外界刺激。口腔中的上皮组织长期暴露在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复杂环境中,却很少发生感染,口内环境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口腔的天然免疫调控机制——防御素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uhara等[2]发现HBD-1,2,3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具核梭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HBD-3在低于或等于生理盐水浓度时对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伴放线杆菌均有抗菌活性。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认为防御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Shelburne[3]用不同浓度的防御素处理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HBD-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10μg/mL,若先将低浓度HBD-2(1μg/mL)作用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然后放入浓度较高的HBD-2环境中,最低抑菌浓度可升高100倍,说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耐受性可被低浓度HBD-2诱导,致病菌在口腔持续存在可能会受到防御素抗性影响,对先天性免疫产生耐受,细菌对防御素的耐受程度受细菌种类和防御素浓度的影响。 2防御素与牙周病 牙周炎是由于菌斑微生物长期定殖于龈沟内,对宿主产生持久性的刺激,造成结合上皮向根尖迁移所致,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研究表明[4]:HBD-1,2,3在游离龈有着广泛的分布,在沟内上皮较少分布,几乎不表达于结合上皮;其分布集中在上皮棘层细胞,提示防御素分布在牙龈上皮表层,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发挥抗菌作用,成为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Dunsche等[5]对炎症牙龈及健康牙龈组织中HBD-1,2,3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健康牙龈组织中广泛存在HBDmRNA。牙周炎症类型不同,HBD的表达亦有差别,侵袭性牙周炎HBD-2表达最高,慢性牙周炎HBD-1表达最高,说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防御素有关[6]。 3防御素与口腔黏膜病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密切的环境,长期接受着各种外界刺激,口腔黏膜长期暴露于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又共存的复杂环境中。研究表明:防御素家族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斑以及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痊愈过程。hBD-1呈固有性表达,hBD-2呈诱导性表达,说明口咽部黏膜上皮通过分泌HBD,对外来病原菌进行杀灭,在炎性反应早期发挥天然防御作用[7]。HBD-2在白斑和扁平苔藓病变增生区域的角化层和颗粒层呈强阳性表达[8];在念珠菌源性白斑中,菌丝周围则呈现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角化层和颗粒层HBD-2呈强阳性表达,提示HBD-2具有灭活白色念珠菌的作用[9]。 4防御素与口腔肿瘤 防御素在调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通过抑制肿瘤基因、操纵口腔肿瘤微环境或直接产生细胞毒性,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在刺激性纤维瘤、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hBD-lmRNA表达量低于健康牙龈;hBD-2mRNA表达量在刺激性纤维瘤中增高,而在白斑与口腔鳞癌中均降低;hBD-3mRNA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刺激性纤维瘤中均表达增高,说明hBD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与正常上皮相比,hBD-l、2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缺失或降低,或许致使其更易发生细菌感染[11]。hBD-2通过αvβ3结合蛋白受体,能够独立诱导内皮细胞迁移,通过独立的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血管生成过程,在增强肿瘤血管再生和调控肿瘤的转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2]。口腔多形性腺瘤细胞中hBD-1的表达集中于细胞核,而良性口腔涎腺肿瘤细胞中的hBD-1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质,提示在口腔肿瘤状态下hBD-1可能长期在细胞核中集聚并下调其自身启动,可能扮演了肿瘤抑制基因的角色,在口腔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随着防御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广谱的抗微生物及免疫生物学活性也日益被发现,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巨大应用潜力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今后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为开发新的天然药物提供分子骨架和模板,为临床耐药菌群的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新手段,另一方面探索能否利用现有天然药物诱导防御素表达调控机体天然免疫来解决防御素合成难度较大的难题。 作者:于堂 王凯 单位:遵义医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龋病发病口腔医学论文 1.执着前行在 黄力子教授心里,他始终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他的创新智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1958年,我国学者姜元川教授在其出版的中国第一本《牙病预防学》中,就主张龋病发病机制的“多因素论”,简单可归纳为“两因素论”S/R=D(S代表致龋因素的致龋力,R代表人体的各种抗龋力,D代表龋病)。1987年,黄力子在临床上发现龋变牙齿存在生物电流现象,从而构想了生物电子流的电腐蚀作用形成龋洞的新假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临床实验验证工作。首先,他们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第一次制成了与临床相似的人工龋洞。接着,他们为了寻找龋变部位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又在龋变组织和导致龋变的牙菌斑内发现了高浓度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作用,在龋变和牙斑局部形成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电子流对牙龋表面及牙髓进行腐蚀,直到形成龋洞乃至穿通牙髓。这一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可以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很多龋病临床和病理现象,并且对开拓新的龋病防治方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人类在21世纪战胜龋病带来了新希望。执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黄力子教授之所以能在世界医学难题“龋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并与1990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1995年退休后,黄力子教授仍没有放弃自己的探索。他以自己理论积淀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应用研究创收保证基础研究,并得到其夫人徐如生教授(口腔正畸学主任医师)的经济支持,在逆境下继续坚持他的原始创新。这么多年来,黄力子教授带领研究生王成龙、李振钢、唐林、阎鹏、梁燕等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在离体人牙上制造出电化学人工龋,证明龋病脱矿主要是由于生物电的腐蚀作用,且符合法拉第定律。在龋病组织和牙菌斑内找到了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高浓度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在博士导师赵皿、莫简教授、口腔老前辈丁鸿才、周树夏、张举之、刘鼎新及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专家大力协助下,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证实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初步完成了对龋病机理新理论的系列论证,修正了口腔医学权威MILLER提出的“化学细菌学说”。黄力子教授的相关在《医学研究杂志》上,还被美国只读光盘MEDLINE1994年摘录收藏。黄力子教授本人也受到美国SCIENCE周刊主编F.EB1oom的邀请,并加入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他的龋病新理论专著《龋病与生物电和自由基》,有关实验得到美国宝洁公司(P G)反复证实。 2.续写辉煌 黄力子教授是一个停不下的科学研究者。基于前面所取得的成果,他又进一步研究了生物电和自由基与牙周病的关系,在实验室制造出了人工龋和人工牙结石。并指导2002级口腔本科生用狗牙骨通过电化学方法制造出了人工牙槽骨缺损(牙周病)的模型。基于他的理论,黄力子教授和几位创业的大学生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实用新型专利“龋病诊疗仪”。用这种仪器,临床上诊断治疗龋病,不单纯依靠牙医的眼和手,还可以通过电表上的数字诊断龋病,而且能分清发展速度、严重程度及是急性、慢性或猖獗性,并在用SOD治疗时,知道什么时候能用粘性材料充填。黄力子自豪地说:“这是人类现代牙科学的开始,牙科数字化、信息化的开始。”努力付出让黄力子教授获得诸多成果。他先后获得中国专利8项,其牙齿增白涂膜获得了国际专利和美国专利,并于2004年将这一专利转让给美国IvoclarVivadent跨国公司,首开我国口腔医学界向欧美专利转让的纪录;他的UDU型超声波洁牙机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专利收入英国专利索引;他的口腔多用电测仪及牙科发声探针仪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另外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并且获得银、铜牌十二枚。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4年,黄力子教授先后被美国传记协会(ABI)、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载入《国际名人录》,并且获得了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授予的“二十世纪成就奖”。 3.浓厚的爱国情怀 黄力子教授认为,他的成就取得与两个坚持分不开:一是与改革开放的决策不可分割(邓小平同志在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坚持“生产力分析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黄力子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既有共产党员、军人所特有的无私奉献精神及浓厚的爱国情怀,也有着一名科研工作者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奋斗态度。正是基于这种品质,让黄力子教授在实践工作中先后立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被授予“学习雷锋先进代表”、“优秀教师”等称号。1994年,迟浩田看到《解放军报》报道的黄力子故事,深受感到,特题词“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世凯能成才黄君有功”。题词虽然只针对了他这个助人成长的事迹,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位奋进在科研上的科学家执着不懈的精神品质。黄力子教授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在其整个创新探索的工作中,也支撑着他始终能以一种平和淡泊的心态忘我地投入到他所选择的事业当中,以致成为了一位卓有建树的口腔医学专家。黄力子教授虽然早已退休,但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习惯并没有让他闲下来,继续从事科技改革,仍一如既往地践行着他科技报国的高尚理念。 作者:刘岩松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论文 1留学生的特点 由于教育经历、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留学生大多来自于英语为母语或通用语言的国家,其英语口语大多非常熟练,但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并不是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中文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中文培训,只有个别留学生能用中文交流,所以授课必须采用全英文教学。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留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理解能力强,能认真记录及提出相应的问题,临床见习也非常认真有兴趣。一部分留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体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席。但留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上课提问积极。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外教育体制不同所导致。针对以上特点,本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重新梳理及改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2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体会 2.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教学部门对留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学籍制度等。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留学生个性及课堂纪律较为散漫的特点,本院选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专门负责管理,协调留学生教学课程安排及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将考勤情况和考核成绩适度挂钩;严肃考场纪律,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出勤及课堂表现等均纳入考试成绩范畴。课堂秩序改善,教师的积极性及授课效果也相应改善,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2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 教师是留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英语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本院2001年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初期,口腔医院还是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虽然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英语阅读能力都不错,但有的教师英语口语差强人意,课堂上基本只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限制了课堂上的自由发挥。近年来,本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包括选送年轻医生参加学校的高校教师英语培训班;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竞赛;聘请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培训学习;通过学生及同行评价的反馈结果,遴选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教学氛围逐渐浓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教学水平提升。近5年来,本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工程启动,逐年选送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及深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院应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如:借鉴天津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推的《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优化本院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2.3狠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 多年来本院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及课前试讲。授课前的集体备课非常重要,在上课之前,集中教研室优秀教师及相关授课教师对这门课的授课的方式、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每个新教师正式授课前进行试讲,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重新试讲。同时对授课环节进行监管,在留学生、院内同行专家和学校教务处3个层面建立留学生评教制度,组织督导专家听课,及时开展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切实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4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巧 教师的授课技巧会让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让学生收获全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初期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但逐渐发现,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式的教育模式,对相对枯燥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较为反感;加之留学生《口腔医学》的教学不同于国内本科生的专业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口腔医学知识,只能对重点疾病进行重点讲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院逐渐将传统讲授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方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引导式、问题式等手段,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教学,探索一条适合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的模式。比如在讲授牙周病章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是逐一讲授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多,抽象且枯燥。本院采用PBL模式,在授课之前叫学生预习,同时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自己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的原因是什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牙齿松动了怎么办?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牙周病呢?洁牙会损伤牙齿吗?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课后简单小结,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事倍功半。同时口腔医学是一门很形象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时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动画、视频、教具等进行讲授,这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化,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如讲解龋病窝洞的制备,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病例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授,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文字讲授。在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此教学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必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的选择 如果说好的教师可以为这门课程增光添彩,那么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课程的血脉,是根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留学生的口腔医学课程均没有统一的教材,纵观一些兄弟院校,一般指定2本教材,一本是留学生生源国的原版医学教材,内容系统详实,类似学术专著;一本是学校自编的医学教材,采用提纲式结构,注重条理,2种教材相互弥补,教学效果很好。国外的口腔教育属于毕业后再教育,口腔医学教材类似于我国研究生的教材,原版医学教材内容虽然详实,系统化,但深度及广度高于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的大纲要求。鉴于此,推荐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采取自编教材的模式。本院一直采用自编教材,内容涵盖口腔医学各个专业的各种重要疾病,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易于理解。但10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教师应与时俱进,借鉴口腔各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经典的教材,统一格式,结合临床重点疾病及新进展对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以便更好地满足留学生口腔教学的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的知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受益。 2.6从政策上提高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 留学生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2个学时的全英文授课,课后起码要花费数倍于此的时间去准备,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英文教学的备课时间是中文教学备课时间的4倍。基于此,为了培养及稳定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本院在课时津贴和业绩评价上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切实提高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时津贴和课时系数,提高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使英文教师队伍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3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展望 本院留学生教学已进入第10个年头,未来的10年直至更长的时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大。留学生教育是学校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体现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个学科互相补充,紧密相关,口腔医学也将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更优的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而且可以积极推进本国学生的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应进一步吸取各家之长,加强教学的内涵建设,从教材的编撰、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人才的培养等各方面不断优化,通过不断努力,让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再上台阶。 作者:陈方淳唐宇英单位: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专业外语教学组牙周粘膜病学教研室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人文素质口腔医学论文 1人文素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1.1制定课程标准 完善顶层设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6年开始就不断提炼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疾病诊治、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素质目标,将教学行为与工作任务对接,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处处体现医德医风。 1.2模块化课程管理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 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人具有生物学特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一直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在口腔医学的教学安排中大力倡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水平和岗位胜任力,以迎合新世纪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2008年口腔医学系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协会,旨在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和预防口腔疾病的相关措施,提高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大学生口腔健康服务能力,力求通过协会的努力使人类在80岁的时候口腔内还保留有20颗能够行使功能的自然牙。利用暑假及每年爱牙日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为社区老人及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义诊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通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向深度发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要求口腔医生除了具备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一定人文素质,这也是今后教育不断发展的方向。人文素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和情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仅靠灌输和读书获得,更重要的是经历后的感悟。 作者:杨旭梁源刘春灵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医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1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 1.1学校对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1.1课程设置欠合理,专业课程过多,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口腔医学本科生一般为五年学制,需完成医学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课程、医院见习与毕业临床实习。学业繁重,课程安排紧凑,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将绝大部分学时学分留给专业课程,将人文教育课程设为学分较少的选修课,并且课程缺乏系统性,往往只开设1~2门课程。人文学科普遍成为了医学专业课程的“陪衬”。不仅如此,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大部分医学院校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可想而知其中关于医德医风教育的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的。 1.1.2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教育课选用教材往往内容枯燥陈旧,较为抽象,脱离实际医疗状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起来的中国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思维定势,此种教学方式往往是应付考试,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医德教育课程大部分由并无临床医疗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任课,因远离临床一线,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对现实医学问题的诠释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理论知识的灌输未充分重视与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有机结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约束性,使医德教育难以深入,造成学生对良好医德的理解不到位。而相对于国内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的不足,在国外医学院校设置的课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有效表达,加强医患沟通与互动,《卫生政策学》与齿科诊所经营学的介绍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2教学医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2.1教学医院的医德教育主要针对于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医院,更重要的是完成医疗任务。即使是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学医院,进行的医德教育也主要是针对本院医务人员,而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同样的教育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2教学医院的口腔专业带教教师均为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局限性。带教教师作为口腔临床医生,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不同,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专业,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往往更注重专业临床技术是否过硬,对医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个别带教教师本身医德水平不高,做不到为人师表,甚至将负面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使其逐渐背弃医德良知,对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1.3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医学生本身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3.1口腔专业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除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医生都工作在门诊一线上。而口腔科门诊,无论是哪个二级学科科室,每位医生都守着一张口腔综合治疗台,单打独斗,要求团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医护、医技之间的合作往往被忽视。而现代医学,特别是临床诊治工作是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整体,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3.2工作内容更着重于临床操作。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不同,口腔科临床工作多为动手操作,而不是检查化验与开处方等,而且医生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是张口状态,无法沟通,也就使个别口腔科医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了“牙匠”,而不是“牙医”。 1.3.3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口腔科医生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强度与经济收入差别较大,如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影响到口腔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学生对实用主义片面地理解、认识与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更倾向于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填报研究生志愿时不考虑个人兴趣、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只专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级学科,造成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与优秀人才的浪费。 1.3.4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口腔医学院校大部分为独立的口腔医学院或医学专业院校下属的口腔医学系,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较少。 1.4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水平考核难以量化与医务人员不同,即便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口腔本科医学生也是在带教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诊疗活动。通过对患者回访反馈的情况往往不够客观清晰,而每位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的标准往往不统一,因此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的考核难以量化,给学生的医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2开展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口腔医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有意或无意,失误的代价都是惨痛的。尤其作为口腔科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校训,对于口腔医学院校来说,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齿的性命,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口腔专业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2.2医患关系日趋正常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医患冲突的日益加剧与多元化,如何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保护好医生自己,逐渐改善医患关系,使其趋于正常化,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为医患冲突中遇难的同行们痛惜,谴责个别患者的过激行为,呼吁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信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生抓起,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会他们能够良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3保障口腔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医疗服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医疗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只有两手一起抓,均衡发展,才能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3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过对外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增设医德教育等行为医学课程国内大多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医德教育,乃至行为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认识,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教师团队,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我们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牙科学院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来校讲学。以美方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为教师们介绍行为科学在该校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学期的两周时间为口腔系本科生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牙医与患者的角色和行为特征、医患沟通与互动、口腔保健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内容。通过授课,我们教师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场听课观摩学习了行为医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为今后建立、培养自己的行为医学课程教师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们了解了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技巧是口腔医疗实践的核心,认识到学会尊重患者,提高自己医德水平的重要性。 3.2从学生入学初开始与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开展医德教育 3.2.1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期间。个别综合性大学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专业并不是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入学后对口腔专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热爱,被动接受,甚至误认为口腔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范围窄,业务性差,仅仅是补牙、拔牙、镶牙这样的简单工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对医德教育的困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期间,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到医院内,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医疗二线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简单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聘请医院一线教师与学校医德教育教师共同编写口腔专业学生专用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充分有机结合,并在课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或近期发生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增加医德教育课程的学时数与所占学分,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考核方式可调整为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笔试,增加平时讨论情况所占比例,改变考试前突击背题就可得高分的现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 3.2.2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已经通过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通过安排学生跟随医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车”,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场所,运用已掌握专业知识为民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简单答疑解惑,使学生产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学习期间。从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对于口腔专业各个二级学科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口腔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可通过集中安排两周时间的见习,进入到医院各个学科,通过挑选优秀的见习带教教师,学生们进一步对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为第五学年毕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更能近距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口腔医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医德教育意识,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有针对性地通过临床成功病例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通过失败病例加强学生职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通过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与水平。 3.2.4毕业生实习期间。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作为实习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如何兼顾好以上两个角色,是对每一位实习医生的严峻考验。尤其作为口腔科实习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习生正式进入实习之前,教学医院应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为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包括为了使实习生能够做到依法行医,组织医政科进行医师法、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为了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医德医风部门进行口腔医生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医院通过患者回访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技巧及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组织门诊办公室进行实际纠纷案例的介绍与相应处理流程。如果教学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那么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学科分支较多较细,各科室间的医德教育内容有其特有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与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技术培训的同时,针对本科室学科特点,对患者群特点、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技巧,已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等进行介绍与分析,避免同类案例发生。例如口腔修复科患者特点为老年人患者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动作慢、爱唠叨,初诊采集病史耗时较多,因此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做到讲解耐心、杜绝厌倦情绪是医德教育的重点。而在儿童口腔科,应首先进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如何观察患儿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其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尽快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医患沟通内容的关键。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数口腔黏膜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不利于积极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观准确地说明病情的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是实习生应该向有经验医生努力学会的沟通技能。为了解决个别性格较内向实习生初接患者时因过度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治疗的问题,除了加强同学间角色互换等情景模拟练习,可通过配备综合治疗椅用仿真模拟人,通过反复练习,带教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修养,规范言行举止。组织实习医学生参与本科室内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与讨论等,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生动的医德素质教育。尤其在遇到纠纷时,能够端正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对个别不良风气能够是非分明,正确判断。 3.3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 3.3.1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由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评估。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的基础上,根据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系统,对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进行评估体系的集中培训,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通过质与量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3.2通过患者跟踪回访,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医德医风部门常年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医疗质量、流程、服务等方面的跟踪回访,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与部门,及时整改。通过这一平台,针对实习生诊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在与患者在沟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带教重点调整。通过以上带教教师的评价、科主任的评价、患者跟踪回访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实习生实习成绩考评相结合。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医德关临床带教教师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临床医生,是医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第一窗口,因此对于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培养与确立至关重要。尤其是部分教学医院管理体制不够合理与完善,带教教师在工作辛苦、责任较重的同时待遇往往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导致教师们承担带教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而大部分教学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以临床专业技术为主,忽略其职业道德与素养。因此,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应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选派出医德好、医术精、服务佳、懂得团结协作并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有激情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同时,为了保障带教教师的利益,医院应制定相应合理的政策,在职称晋升、聘任、奖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均给予优惠,使更多德能兼备的优秀教师们愿意投入到带教工作中可以无后顾之忧,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带教工作中。因此,口腔医学生应树立首先成为一名仁心的医生,然后才是一名仁术的医生的信念。只有仁心仁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口腔科医生才可称之为优秀的“牙医”。纵观古今,每一位医学大家无不如此。因此,作为口腔医生摇篮的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对学生进行全面、规范并与时俱进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坚实基础,也是培养卓越医师的有力支撑。 作者:林欣戴艳梅杨颖郭怡熠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教学办公室,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OSCE教学口腔医学生论文 一、临床实习前OSCE考核方案 1.编写病例、制定评分表:所有工作均由经过OSCE培训的口腔专业临床骨干教师及实验室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完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考核大纲和实施方案,并进行集中讨论和修订。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临床病例,制定评分标准。选择编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常见病例,多数病例需要进行分析鉴别,诊断不完全清楚,具有多种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而不是经过几个病史提问就能作出诊断简单的病例。 2.标准化病人的培训:由专业教师团队负责标准化病人(SP)的相关培训工作。招募有一定基础的低年级五年制口腔专业本科生作为SP,通过面试挑选表演能力、沟通技巧较为突出的学生。培训时间为5周。第1~3周:了解OSCE、观摩病例、角色排练,培训教师回答SP疑问,讲解或通过视频让SP熟悉病例的模仿要点。第4周:强化训练,针对在前期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第5周:SP评估,SP在考核前接受训练教师、专业学生的评估。 3.考站设置:以口腔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模拟实验室为依托,设置6个考站,涵盖进入临床实习后的主要常规知识和技能操作。每一站的考核内容都经过非常细致的规划,学生在每一站的表现,都能够客观地表现在成绩单上。其中标准化病人(SP)考站1个,模拟考站(临床操作技能)1个,教师考站4个,历时120分钟SP考站要求学生对SP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包括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其中包括对沟通能力和问诊技巧的考察。模拟考站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一项随机抽取的临床技能操作(时间按操作项目规定),如窝洞制备、制取印模、打结、缝合等。教师考站由口腔专业临床教师担任主考,要求学生先从考题中随机抽取1个,准备5min时间,再回答教师的提问。 4.OSCE考核实施过程。提前将考核标准及考试流程告知学生。每一站点除了考官外,分别指定1名工作人员在考站外维持秩序,考场外粘贴考核流程图和考场需知,考场内各站点有醒目的指示牌,考站间相隔一定距离,防止相互干扰。将学生随机分成6组按顺序依次进入各自考站,考核结束后轮换,在全部考核结束后每站考官提交并汇总成绩单。 5.问卷调查。在考核结束后,我们对2012年参加的2008级本科生40人和2013年参加的2009级本科生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OSCE考核模式的态度。 二、结果 1.考核结果。我们要求每个考生6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从考生各站平均成绩和总成绩看,结果还可以接受。 2.学生对OSCE模式的态度。调查表显示:2008级和2009级全部考生都表示以后还愿意参加这种方式的考试。对SP的满意度,2008级为80%,2009级为84%。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己临床操作能力的,2008级为85%,2009级为87%。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需要提高的,2008级为86%,2009级为84%。 三、讨论 虽然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口腔医学本科生实习前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还处于尝试和改进阶段,但是通过两年的实践,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的观念,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分析决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①目前使用的SP是从低年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选拔的,对于考查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②病例编写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该使病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病种数量还需进一步增加;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保证考核的可靠性,既要考虑考核内容的全面,真正做到综合能力的评估,又要考虑可操作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核结果的处理,怎样改进评价标准使考核结果更具公正性和科学性。 总之,OSCE完善了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的内容、形式,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与评价过分地依赖于理论而忽视综合能力考核的情况。但是,我们对OSCE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疑虑和不足,如何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将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者:常亮刘伽伽单位:潍坊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模拟教具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在口 腔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与成年人的头颅类似,可模拟患者的张闭口运动,以及治疗时患者需要的椅位变化。牙领模型安装在在头颅模型的上下领之间。牙领模型上的所有牙齿均采用专用胶与牙槽骨相连,并可在拆却后显露出下方的牙槽窝。仿真头颅模型的面颊部是由橡胶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力,可以和其中的牙领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人的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出拔牙手术操作中唇、颊组织对于手术的干扰以及拔牙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楔、挺、推、翘等用力方法。医疗技术具有严格规范的特征,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利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设计的医疗方案、操作前的器械选择、操作的准备、操作过程和步骤等方面,及时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规范操作。通过反复、多次模拟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贯。 二、缝合练习模块在口腔领面外科 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领面部不管是外伤还是手术后的瘾痕,都可能会加重患者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缝合方法是否正确、缝合技术是否熟练紧紧关系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面容。缝合训练涉及到缝合针线的选择、缝合时的层次、针距、边距、松紧度以及各种缝合方法。传统的缝合训练常常采用布料、橡胶管、猪皮、活体动物等。但这些材料要么与正常人体组织的弹性、柔初性相差甚远,要么费用较高、不能反复多次使用,使学生的缝合训练受到很多局限。缝合练习模块由仿真皮肤和皮下的基底部所构成,与真人皮肤在弹性和手感上十分相似。学生不仅可以在缝合练习模块上进行皮肤缝合训练,还可以进行手术切开、打结、拆线、换药等练习。我们在授课时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示教,强调正确、规范的手术缝合、剪线方法,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真实性,我们会反复强调这不是在练习,是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操作,要求学生认真缝好每一针。在学生训练时指导教师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同学均能熟练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三、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在口腔领面 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口内缝合由于有唇、颊、舌、牙齿的阻档和干扰,视线不佳、而且口腔内私膜组织质地柔软缝合时易发生缝针折弯、组织撕脱等情况,较皮肤缝合时难度大。但是口内缝合又是口腔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不经过训练直接在患者身上练手不仅学生心理负担重,也加大了患者的风险。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用了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包括底座、模拟口腔粘膜的膜和中空柱状的套圈,套圈与底座相匹配,膜覆盖于底座上端,底座上部为中空,套圈由上至下套于底座,膜覆盖于底座上端的部分处于绷紧状态,其所具有的张力模拟口腔内粘膜的张力,膜以上的套圈部分的腔体大小模拟治疗时口腔腔体大小。利用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在狭小空间缝合操作时的不便,体会口内缝合与皮肤缝合的异同。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莫定了一定的基拙。 四、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在口腔 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牙槽脓肿又称根尖周脓肿,是由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在急性期切开排脓将脓液引流是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知道了牙槽脓肿形成后患者会出现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面部变形、触诊有波动感等症状。但是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能够遇到的病例非常有限,愿意配合学生操作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不但外形逼真,模拟脓肿的颜色、质地、触诊手感甚至脓液都与真实的牙槽脓肿相似。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包括模拟牙槽骨及其对应牙跟的部位上的模拟脓肿,配合仿真头颅模型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治疗时椅位调整、麻醉、消毒、切开、冲洗、放置引流的全过程。模拟脓肿可以在操作过后替换成新的,不用替换整个牙槽脓肿切开模型,成本低可以保证学生人手操作。 五、唇裂模型在口腔领面外科临床 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唇裂是领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崎形,新生儿唇腾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手术治疗是修复唇裂的最有效的手段。虽然目前倡导个性化的唇裂手术方法,但传统经典的手术方法依然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基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图示、视频、电脑模拟甚至是剪纸的方法讲述手术定点、切开、肌肉组织瓣旋转移位后缝合的方法。但是由于缺少直观的认识,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学到最后也只是知道唇裂需要手术治疗而已,具体怎样定点甚至有哪些术式都一片空白。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1:1大小的单侧唇裂模型,该模型由发泡乳胶制成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唇裂患者鼻部以及口唇的崎形。由于其价格低康、材质柔软适合学生练习定点、切开以及缝合的全过程。所有学生均可主刀模拟手术一次,并作为一助配合模拟手术一次。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训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唇裂手术原理的理解。口腔领面外科是一门集科学性、技巧性、实践性一体的临床医学学科,也是口腔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然而传统的临床环境中的学徒式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流程,利用多种模拟化教具,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这种更加直观、更符合学习规律、安全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乔光伟 宋玉 景捷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大学生创新论文:口腔医学创新实验思索 本文作者:张长源 程辉 卢友光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级、国家级立项的项目数,要立足各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并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始终体现这一根本宗旨。福建医科大学结合校情,制订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项目实施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院校二级管理,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数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划分给二级学院,避免各学院在项目申报中的盲目追求项目数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二级学院主动实施权。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两院合一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细则》,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非过分强调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部分学生热情高、积极主动性强而由于项目数量的限制未能获得校级立项的实验项目,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初衷。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项目申报前期的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检索、查阅至少2篇英文文献和10篇中文文献,并对所查阅文献予以总结、提炼,提高学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项目申报则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文字组织、行文构架、申报书排版打印,并将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PT进行项目申报答辩;申报答辩评委由学院博导、硕导组成,评委现场对申报小组进行提问、质疑,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现场回答,以此促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锻炼临场思维答辩能力,评委现场公布评分情况和获得立项的项目名称,对未获得立项项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对项目的总结验收,学院要求学生将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对参与实验项目的感受和收获以PPT形式向博导、硕导组成的验收评委汇报,验收汇报的目的是着重了解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参与项目后的收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较粗浅的想法和思路时,应耐心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切勿轻视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检查实验进度,对学生实验存在困难予以细心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查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进行项目实验,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体会不到“重在过程”后成功的喜悦[4]。我院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实施前,组织开展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明确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禁止教师代替学生填写申报书或直接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对发现违反规定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口腔医学院校的学生较晚(目前国内院校多为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接触口腔专业课程,这造成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培养,而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呈阶梯式递增[5]。 虽然完全套用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学教育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口腔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6],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则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早接触口腔医学的机会,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提供了平台。我院注重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与口腔医学学科专业的结合,鼓励学生申报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突显口腔医学学科特色,例如《福州市牙科诊所口腔医生学历调查》、《普通人群口腔前牙外形观察》,此类实验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早接触了口腔医学临床学科,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此外,这种社会调查活动经验可以扩大和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一平台,努力为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临床水平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高婧 沈丽娟 刘梦蝶 方明 田敏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已对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口腔医学实验所需材料大多比较昂贵,因此,对实验操作步骤、程序要求较高。虽然老师在示教时一再强调,但仍会有学生听而不见,此时,将有些实验从实验室转移到多媒体视听教室进行,先进行多媒体演示,通过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效果,让学生观察、判断,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降低了教学成本。我们将口腔医学教学的精品课件和视频拍摄后贮存在我院网络平台上,同时在平台上连接国内外公开的教学视频、课件,使学生了解国内著名院校的口腔医学课以及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新知识、新动态和新发展。 同时教学课件、视频的网络平台化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随时进行回顾以及师生间进行再探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是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转化口腔理论知识,连接临床实体操作的过渡和桥梁。为提高学生仿真头模训练的效率,首先为学生播放教学多媒体视频,对各步骤进行定格、放大,使学生对整个操作程序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老师进行示教,再次对关键步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随后,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会临床口内操作的局限性,同时及时调整椅位,做到“手上有数”。有了这“两个有数”,我们制定每个科目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仿真操作训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临床实际操作机会少的问题,我们将原定每个科目(如全冠制备)1次训练增加到3次。通过仿真头模训练使学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上手快,操作准。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不仅能检验实验教学质量,也是考查学生临床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的渠道。 考核采取实验课中考核和毕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中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带教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每项考核内容的评分细则,指定考核内容让学生操作,根据操作结果进行分数评定。考核分次进行,如牙体制洞考核分为牙合面洞和邻牙合面洞的考核,基牙预备考核,分为全冠和嵌体预备。每次考核成绩记录汇总入总成绩。毕业考核分科进行,考核形式为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实验考核体系的制备,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检验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同时,在考核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反过来可以很好的指导教学,利于教师在授课时安放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去年,我院教学中心还新引进了两台口腔修复临床操作实时评测系统。拟将该系统用于本课程中学员牙体缺损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等实践课的教学考核,对学员的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牙体预备、冠桥预备等实际操作进行自动评分。 为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精品化,我院先后三次邀请国际颌面修复学会前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级口腔修复科主任JohnBeumerⅢ教授来我科进行“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学”和“种植义齿”的本科教育师资培训。整个过程采用国外名校原版教材,授课形式包括理论讲授、直播示教、临床指导等。通过对我院与UCLA大学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的对比,旨在革新本专业的授课形式,提升教员的授课技能。此外,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PBL教学、CBL教学方法。建立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把传统教学媒体(板书、挂图、实物)与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幻灯、录像)结合起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习印象,继续突出培养学员口腔修复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技能培训思索 本文作者:刘博 曹婷婷 步捷 刘伟伟 单位: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依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模块中包括问诊(主诉准确、现病史完整、既往史明确、家族史清楚)、体格检查(顺序合理、查体全面、手法规范)、病例分析(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完成病历书写。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局部麻醉术、拔牙术、外科基本操作(无菌术、换药、拆线等)、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术中预防并发症、术后医嘱和康复计划等)及心肺复苏等。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常用材料的调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窝洞制备及充填(Ⅰ-Ⅴ类洞的制备,银汞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开髓(前牙、前磨牙、磨牙至少各一颗),根管预备(揭顶、根管通畅、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 口腔修复和正畸模块包括印模及模型的制取(体位、手法的正确和规范、印模和模型变形的控制),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全瓷冠的牙体制备(牙体预备的手法正确,预备顺序和预备量的合理和准确),桩核冠的根管预备,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常见错HE畸形的诊断及设计等。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培训模式,请有经验的临床带教医师设计临床常见病例和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诊和检查,完成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医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充分模拟和再现临床实际接诊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考核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填写调查反馈意见表,对专项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实用性、满意度、对临床实际操作有无帮助、能否熟练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接受专项技能培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因考核内容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所以考核合格分数线定为75分。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人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调查反馈,共收回实验组学生调查反馈意见表34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32人(94.1%)认为实习前专项技能培训有必要开展,29人(85.3%)认为该技能培训在实用性方面效果明显,31人(91.2%)认为该专项技能培训与前期实验课的操作有明显不同,28人(82.4%)认为该培训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相似,25人(73.5%)对技能培训很满意,28人(82.4%)通过培训有很大收获,26人(76.5%)认为该培训对临床实习有很大帮助,23人(67.6%)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短期内既能熟练操作,21人(61.8%)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能够很快独立接诊,31人(91.2%)认为专项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个别学生认为开设专项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科室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甚至“回避”的处理方法,导致实习生丧失了许多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观摩和实践机会。虽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提供了供学生练习的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但这些仅能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基本技能操作,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应急情况及意外情况难以做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根据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口腔实践技能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开设了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并于实习结束后组织技能操作考核,以评价技能培训的效果。 在技能培训中,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了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涵盖了口腔医学各专业的基本临床操作和处理。同时,通过引入标准化病人[3],再现临床诊疗情景,模拟临床诊疗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非威胁性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可有效缓解目前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冲突。此外,建立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感受,相互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把错误暴露在病人及家属面前。通过情景模拟,有助于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患者就医的情绪反应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仁爱”思想和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根据国家《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的考试标准和项目,组织自编了《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细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操作考核要点、评价指标、评分细则以及操作的最终质量进行评分。考核方式采用多站式技能考核方法[4],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能力。 本研究发现,接受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的调查反馈也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该培训能够很好的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临床操作和实习有很大帮助,大大缩短了从学校到医院的适应时间,对口腔医学生的后期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后能基本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门诊的工作要求,同时,对考研复试的同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个别学生认为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没有学到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培训中将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实践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了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教学创新思考 本文作者:杜晓岩 吴江 李善昌 关键 朱杨 单位: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通过PBL教学法[1]和病例教学法[2]的实际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病例(病例内容包括病史、诊断、治疗、预后等,及相关的图片、X线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课后进行文献检索[3](查找内容包括国内外口腔专家先进的治疗方法及独特见解,或者是学生对病例中的疑问寻找答案),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具体安排是,2010年秋季学期,教研室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授课教师准备内容:病历分析题目、综述的书写规则、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4](100分的选择)、指定教学课程表。 2011年春季学期执行,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写出1000字左右的综述,测试一份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100分的选择),上述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上交的综述基本都可以按照综述的格式书写,内容及图片较丰富,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方式进行检索,查找需要的文献。100分的试题要在对照班测试一次,最后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试卷成绩。实验班的试卷成绩高于对照班,利用t检验,t=0.0214,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1-06我院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王渤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学团来我院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教学交流会。讲学团成员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研究室主任高岩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高学军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病科葛立宏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王伟健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翠英教授。向本院师生讲解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预防学、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导论、进展和临床病例讨论。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对口腔医学新发展的了解。 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口腔医学新进展、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授课内容增加了关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如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等处理医患关系方面的知识,授课时间和班级是2011年春季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课为颌面外科)。 所有计划结束后要对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客座教授的执教、创新课程内容的讲授三方面总体的问卷调查,检验项目实施后学生的反映情况。项目问卷调查的内容是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外请教授的授课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先进的口腔医学知识;创新课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临床应变能力以及对科研知识的了解。通过核对问卷,学生反映良好,并且提出很好的改进建议,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PBL教学法已逐步在我院的其他学科(比如正畸科等)中应用,并且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临床病例的导入、国内知名专家的授课、创新课程及内容的充实,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利用循证口腔医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5]、临床和科研一体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标本的教育运用 本文作者:李晓路 侯晓冲 贺建军 葛煦 张铭 孔亮 谢诚 孙滢滢 田雨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概况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面积539m2,馆内共有13个展区,动物牙颌系统展区陈列着龙旦巨颌虎、犀牛、河南斑鬣狗、三指马等食肉、草食、啮齿、灵长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记录了动物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至哺乳纲过程中牙齿的进化过程;人类牙齿颌骨进化展区陈列着大猩猩、蓝田人、北京人、现代人的颌骨模型,以及人类颅、面、颌骨、牙齿的演变过程;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牙科器材区陈列着脚踏机、压缩机、皮老虎、手动离心铸造机等不同年代的口腔医疗设备;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区陈列着早期各类木制牙体、修复学科模型,牙体、修复学制作工艺流程模具、颌面部病种石膏蜡像等教具、教材实物展品。此外,馆内军事口腔医学、口腔卫生保健、牙种植等展区还陈列了中国口腔医学名人、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国内唯一的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等的雕塑及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物品。现代牙科技术展区集中展现了现代牙科诊所的情况,有完备的功能齐全的牙科治疗台、椅旁X射线机,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声控式牙科治疗椅,直接通过口令实现牙椅的升降、变动。展现了口腔医疗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品的时间跨度从2000万年前的动物头骨化石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之大、展品数量之多是世界口腔医学博物馆中罕见的,馆内系统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历程,是国内首个完整、系统展现口腔医学发展的博物馆。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文物陈列馆,更是知识聚集和传播的中心。它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特色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在西方,高校博物馆更是一个科研基地,许多学者的成果就是通过在博物馆里交流、开发、研究而作出的。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建立就先后吸引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牙科学院、华盛顿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大学的学者参观和交流。特别是瑞典著名学者、被誉为“种植牙之父”的Branemark教授更是关注博物馆的建设,先后将自己保存的200余件文物捐赠给博物馆。口腔医学博物馆大量标本和实物的展示使得口腔医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通过远古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的演变过程,使学员了解到动物进化过程中牙颌系统的变迁以及不同动物的牙颌系统的区别,从而在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时对口颌系统的发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口腔医疗器械展区所展示的19世纪的拔牙钳、牙挫、牙挺,使学员能切身感受到原始颌面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铁毡、无缝冠、三瓣圈、皮老虎等20世纪30年代的器械让学员领悟口腔修复学的演变与发展;三弯臂电马达低速运转给医生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带来的艰辛;先进的种植设备、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感应式牙科综合治疗椅位使学员可以看到口腔医学发展的未来。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举办展览,也通过各式各样的讲授活动协助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技能的教育,要求既要注重知识学习更要加强技能的培养[3]。口腔医学博物馆向学生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历史,从口腔医学的起源、医学知识的积累到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生动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精神的展示。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特别是收集了世界上最早的口腔疾病专著明代期间用宣纸制作的《口齿类要》,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人用中药治疗口腔疾病的历史。陈列的古书《素问》,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关于口腔疾病与全身关系的论述。收集的人颅骨展示了人用核桃木雕制假牙,然后在缺牙部位用金属丝固定牙齿的最早镶牙方法。博物馆以泥塑的方式,趣味性的展示了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以及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雕塑和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资料。博物馆蕴涵着深刻的博物馆文化,这种文化凝聚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涵义[4]。教师在介绍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医德是在我国诸子百家共同形成的古代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先形成医学人道主义的萌芽,再经过各个时期医家的总结、逐渐完善而形成的医疗道德体系。通过介绍各个时期医生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实践,把他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崇尚医道、不分贵贱、纠偏正误、求实创新的良好医德医风介绍给学生们。通过参观和学习,陶冶了学员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古代医家优良的医疗作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是一所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区收集了国内战争、朝鲜战争等大量图片、实物藏品以及战创伤档案材料,鉴证了中国军事口腔医学的发展历程。口腔医学博物馆以具体的实例讲解了战争形式的演变对颌面部战创伤造成的影响。从冷兵器时代主要对战士肢体造成的损伤到现代战争的高爆弹药、光辐射、冲击震动、核辐射对士兵颌面部造成的严重损伤[5]。充分展示了口腔医学在治疗战争创伤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口腔医学院校,馆藏的大量战争中颌面部战创伤档案在对军校学员进行军事医学战场防护、紧急救护、口腔颌面战创伤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口腔医学专业与文化建设促进了各国军事口腔医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先后2次承办了世界军事齿科大会,赵铱民院长还被推举成为世界军事齿科大会主席。由于有着深厚的军事医学文化积淀,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始终以战争颌面救治为己任,历代专家在颌面部缺损与畸形方面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在口腔战创伤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并由此获得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发展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橱窗,高校博物馆不仅是大学、也是大学所在地区、国家的独特文化景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对公众免费开放,不仅应用于开展口腔前伸课基础教学,更是对外传播口腔医学发展历史和口腔医学科学文化,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口腔院校前来参观交流。博物馆在大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促进与先进科技、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学博物馆目前依然属于传统博物馆,参观者受到展室环境的制约,必须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观看展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未来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数字化口腔医学博物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6]。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将博物馆中藏品与陈列、研究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多媒体信息资料数据库,其数据信息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效果,使口腔医学博物馆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实训地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黎祺 张少华 陈建刚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合理调整和改良专业课实践教学,积极设计和开展“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例如对慢性牙髓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把离体牙固定在口腔仿真牙颌模型中,学生利用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在模拟正常的医患诊疗体位下,通过牙科涡轮机等工具依次进行离体牙钻孔开髓、牙髓摘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洞型制备、双层垫底、充填抛光等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反复训练,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夯实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如口腔临床检查、口腔局部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急救、取印模技术、龈上刮治术、全口超声洁治术等模拟诊疗实践项目进行“模拟情景教学”,教师先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论讲授,再进行操作技能示教和讲解,然后学生2人一组模仿临床治疗情景,互相扮演医生和患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临床真实技能操作。这种模拟临床情景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临床锻炼,有利于熟悉未来岗位常规工作过程,学会正确的诊疗姿势,体验医患关系和树立职业意识,实现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如牙体雕刻、石膏牙洞型制备、活动或全口义齿制作、社区口腔疾病调查和统计等,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与临床工作过程相似的任务,知识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验课和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边学边做,完成实验任务,上交实验作品[13]。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分析思考和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透彻,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4]。校内部分专业课程也可安排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口腔局部感染和肿瘤等实行“病例讨论教学”和“医院床边教学”,通过接触真实病历,启发引导学生站在主诊医生的角度去采集病史、分析病例、分组讨论和各自提出诊治方案,给每个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言空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讲解和总结,有效培养学生对口腔常见疾病的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15]。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本文对目前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 口腔医学论文:素描促口腔医学素养提升思索 本文作者:张斌 王春燕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口腔医院教学实验中心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空间思维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口腔医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有很强的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在空间思维上有很大的局限,影响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比如钱海馨等对我国4所院校的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口腔修复学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口颌系统性疾患(如全口义齿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玄学”。这两个章节部分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学透彻。首先,可摘局部义齿在静态空间结构上(包括人工牙、基托、连接体与固位体)的四个部分,与相关的基牙、牙槽骨、粘膜等相密切联系;从动态上而言,上述各个部分在咬合力的产生、传导方向、分解方式等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下沉、旋转、翘动等变化又对上述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涵盖了空间结构、机械力学、生物力学、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的一个多元思维下优化组合的过程,其中对义齿与牙列、颌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样,口颌系统是包括颞下颌关节、牙列与颌骨、口腔颌面部肌群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一个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学生只有在三维空间上掌握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才能理解颌位关系确定方法和可调式咬合架的设计与应用原理,掌握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和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口腔医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造型能力。具体体现在牙齿形态雕刻、美学蜡牙塑形和口腔临床治疗(如口腔内科的洞形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等方面。牙齿形态雕刻:牙齿雕刻是各口腔临床科目的基础课程,学生要将蜡块、石膏块材料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牙齿(包括牙冠、牙根)的整个形态。深刻理解牙齿结构形态对口腔系统咬合理论的理解、降低根管治疗时的侧穿率、正确掌握牙周刮治等有很大帮助。国外的口腔医学教育将牙齿形态学习分布在“牙齿蜡型制作”、“牙齿形态的临床应用”等多个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雕刻100多颗不同牙位的牙齿)、一定时间(多个学期)的训练强化牙齿雕刻能力。而我国现有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只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有1个月的3-4颗牙的少量训练,学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牙齿个性化美学的蜡牙塑形:口腔美学修复是临床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美学诊断蜡型(WAX-UP)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是医生确定个性化美容修复方案,预期临床效果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蜡牙塑形能力训练以美国E.V.Payne的功能性蜡型技术和德国的POLZ生物堆蜡技术为代表来加强学生对蜡牙塑形能力的掌握,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大学教育几乎是空白。临床牙齿雕刻造型:口腔临床治疗中大量的洞形制备和修复性牙体制备实质是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运用牙科手机对患者牙齿进行细微的雕刻造型,达到临床要求的治疗手段。是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手臂控制能力的影响:素描对手臂的训练一方面体现在手臂动作上,有多少种线条,就有多少种动作,线条的统一性体现为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铅笔的运用,从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铅笔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对手-脑协调性的影响:素描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大脑控制下的行动,是眼、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美学》成为国内外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美国著名的牙科医生Pincus曾提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目前我国大量的口腔医学生对口腔美容性修复等临床美学热点课程感兴趣,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应该看到,口腔医学美学不应是“口腔医学+美学”的简单拼盘式学习,而应深入探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寻找口腔医学自身的审美规律。另外,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对审美意识有质的理解,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开展素描学习对学生将来在口腔美学专业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形式审美能力: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是审美培养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体、色彩(其中的黑白灰)和质感也是素描的主要表现要素;形式美法则中的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与协调、多样统一等也是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识别训练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口腔美容修复的重要部分。素描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素描中的明暗处理、色调的整体性训练对学生的色彩识别和表达(特别是彩度和明度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规律训练(如视觉直觉、图—底关系、参照环境、后像作用、边界对比等)一直是国内外美术学院和国外牙医学院用来训练学生视觉辨别力和目测准确性的实验课内容。我国的《口腔医学美学》根本没有类似的课程,素描学习是口腔学生在该方面的有效补充。构成审美能力: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概念,是工艺美术的必修内容。口腔医学美学中的微笑形式审美在微笑构成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如微笑形式的面构成、牙-面构成、牙列构成;微笑构成要素中的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和下续因子等;微笑构成的合力与分力等等内容对于没学过美术的学生很难理解。素描学习中的画面构图、静物构成、石膏像的分面体、人像素描等训练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开设素描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素描》课程的学习。国外口腔学院多年前就将素描和雕刻列为学生必修课程,我国目前只有少量口腔院校将《素描》列为选修课程或计划开设,大部分院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院校对于整个美育课程出现了“说起来重要,想起来必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学生在认识上重视程度更低,在现有的口腔教育模式中,虽然对低年级的口腔医学生开设了《口腔医学概论》课程,并让学生在临床参观了解,但不能深入理解口腔医学的特点。因此,局部调查显示,除个别学生个人爱好外,大部分学生认为素描课程是重复而枯燥的,更愿意选修《美学》或《艺术鉴赏》等既热闹又轻松的课程,到专业课学习时才认识到素描的重要,但此时已没有教学条件而深感惋惜。要注重教学质量。在师资上应选择有医学美术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严格按照素描的基本步骤和素描学习规律学起,不能搞“艺考热”的实用主义;又可结合口腔医学的特点,如在结构素描中采用头颅、牙齿及颌骨关系等素描对象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素描》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灵活、恰当。受学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的按专业素描的课程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在加强几何模型的基本功素描和石膏像素描外,适当加入静物素描和人像素描;有条件者可在素描中加入一些雕塑内容(素描学习中加入雕塑也是专业美术教育的一种改革尝试)。在正确方法引导下,达到学生“入门”的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在以后的课余也可自己钻研提高,继续学习。对于《素描》课程的理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素描训练对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影响。但人们目前的认识和和该课程的具体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提高和发展。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专业思想引导策略 摘要: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专业满意度、专业适应度低下的现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利用校企平台,为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工作探索新途径:在专业思想教育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想引导工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师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思想引导工作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现状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 1.1.1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在国家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的国情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负面评价多,社会、家长、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晋升路径、行业趋势、企业人才需求等普遍缺乏了解。加上在我国传统文化“重文轻技”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倾向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口腔技师,认为口腔技师是工作在工厂流水线的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普通工人,因此学生对专业不满意,对专业前景及个人发展缺乏信心,从而缺乏学习兴趣。1.1.2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满意度不高(1)职业期待与现实不匹配。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初入社会不能对自身价值有一个准确定位,“眼高手低”,职业期望不合理;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就业于稳定、清闲、体面的体制内工作岗位,当接触国内义齿企业的真实工作岗位后,心理存在巨大落差。(2)工作缺乏成就感。目前国内中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合理,专业发展与行业趋势脱节,教师观念、理论、实践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标准。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容易丧失信心;义齿企业工作时间长,流水线式的工作内容枯燥、单调,学生认为不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3)缺乏职业理想,没有职业规划。一些中高职学生对待职业选择较盲目和随意,往往以工资的高低作为择业标准,并不以职业的发展及自己的适合度作为衡量标准,对职业生涯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不屑从底层做起,不能吃苦耐劳,对工作缺乏兴趣及持久性。1.1.3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适应度不高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容易抱怨,产生负面工作情绪。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2.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就业满意度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往往停留在纯理论说教层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渗透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营造的职业环境中,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的职业文化、个人发展方向、最新技术等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在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的专业实践中培养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2.2有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主要以理论课堂宣教为主,与企业的联系很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教育由原来封闭的校园教育环境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化的、开放化的社会教育环境中。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与时俱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和内容,不但熟悉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本专业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对从业者的要求,在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中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予以正确引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能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3有助于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专业思想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符合岗位要求的高专业素养、低流动性的优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而企业发展又反过来为口腔医学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随着企业发展及行业人才辈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将不断提升。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策略探讨 3.1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创新 3.1.1企业名师进校园,帮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争创行业模范(1)专业讲座常规化:定期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普及本专业在有关领域取得的成就、行业发展趋势;宣传国家对本专业有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2)邀请优秀毕业生及优秀企业代表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前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技术、职业素养要求、企业发展情况,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明晰奋斗方向。3.1.2企业文化进课堂为一年级新生增加企业参观课,带领学生到行业内先进企业实地参观,组织优秀学生到知名企业参加暑期见习,感受先进企业文化、职业氛围以及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3.1.3开展“启发式”“工序化”教学(1)在教学模式上,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在课堂上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由知识灌输向方法传授转变,由传统理论讲授向“工序化”教学转变。将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把与实际工序割裂的传统理论讲授转化为将知识点阐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应用性实践教学。(2)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教师需要把专业课内容与相关前沿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行业人才的先进事迹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3.1.4企业设立专项企业奖学金、学生基金,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1)通过创办口腔学生社团组织,企业设立专项学生基金资助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在第二课堂为社区、校园服务,促进学生在服务中感受专业价值。(2)企业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并以获得企业奖学金作为吸纳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之一,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2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1)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切入点,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引入行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企业文化精髓为重点,通过横幅、海报、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实现学生和企业文化“零距离”接触,将专业思想教育与工学结合相互渗透。(2)以校企实践活动为平台,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如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参加科技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3.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专业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全部学习阶段,专业教师对专业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就业指导能力、能迅速适应行业变化、有创新性、能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专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具体措施如下:(1)校企共建“双师型”培训基地,建设一批示范性师资培训基地;(2)企业提供平台给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挂职训练;(3)聘请企业专家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项目研发、技术开发或者承担科研项目以及教材编写工作。 3.4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专业思想教育坚实物质保障 (1)搭建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为更好地深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营造校园创业氛围。(2)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在校园中体验职业环境,改善专业学习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专业认同感增强。 3.5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夯实专业思想教育根基 目前,全国范围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普遍存在专业发展滞后,不能及时追赶行业发展趋势,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严重脱节等现象。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步伐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的根基。院校之间组建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商专业建设良策;进一步深化教材改革,与企业携手共建贴近岗位流程的校本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设立专业网站,拍摄招生宣传视频等,加大对专业的宣传力度,增强专业学科的品牌效应等,提升社会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作者:刘佳颖 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支持是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重要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的免疫状况。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添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或抑制肿瘤生长的特殊营养物质,可以限制肿瘤对某些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同种类肿瘤病人需要根据各自特异性代谢机制和营养缺失制定特殊营养支持方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一类针对疾病或特殊医学状况下人群使用的食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特殊营养配方食品的标准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为更好地认识国际范围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病人;肠内营养;特殊营养物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不断上升,并趋近与世界较高水平,已成为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1]有研究表明,癌症病患中有40%~80%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2],而癌肿则会造成代谢失衡不断扩大,进而加重机体营养不良状况。再加上癌症病患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过程中机体受到影响,就会造成癌症恶病质,通常都会使病患出现贫血、厌食、低蛋白血症、进行性体重下降等问题。恶性肿瘤患者生理代谢的变化主要包括:第一,葡萄糖耐受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食后胰岛素释放减少,补充胰岛素又会造成蛋白分解速率下降。第二,骨骼肌蛋白加速丢失,分解的肌肉蛋白一部分被肿瘤摄取,其余用做糖异生前体或供肝脏合成急性相蛋白,导致整体蛋白质更新率提高,能量消耗加速,最终造成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同时会削弱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第三,体内脂肪减少,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刺激下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加速内源性脂解速率,使脂蛋白活性被抑制,造成宿主无法完全氧化游离脂肪酸而出现高脂血症状,在饥饿状态下宿主的脂肪储备被大量消耗[3]。化疗是经过肿瘤手术后的病患为了控制癌细胞扩散所必需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化疗虽然有效,但同时会对病患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病患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症状,最终病患营养不良的状况进一步加重[4]。另外,化疗还会引发多种病发症,比如肝功能障碍、胃肠道粘膜炎症、口炎、咽喉炎等,许多患者都因此放弃治疗[5]。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以往临床营养主要在患者普通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肠外营养(PN),而忽视最符合生理代谢特征、简单易行又经济安全的肠内营养(EN)支持辅助治疗方法。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包括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改善门静脉循环,在此基础上还能维持肠道屏障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机率[6]。肠内营养制剂有通用型与疾病特异型之分,通用型包括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TP)、含纤维素整蛋白型(TPF)、α-酮酸型;疾病特异型则包括糖尿病专用型(TPF-D)、免疫增强型、整蛋白高能型(TPF-HE)[7]。 1特殊营养物质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不给或者少给肿瘤提供营养,使肿瘤逐渐“饥饿”,也可以通过营养支持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机体有更多能量杀伤肿瘤细胞。通过控制某些营养物摄入,并添加影响肿瘤生长、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殊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当前被广泛应用的几种特殊营养物质如下: 1.1谷氨酰胺在应激状态下,生物机体自身合成的Glu并不能满足其对Glu的需求量,有必要进行外源性补充。Glu可以大量地被体内高速增殖细胞摄取,如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肠粘膜细胞等。因此,Glu是机体应激状态下的必需氨基酸。Glu具有提高免疫组织抗肿瘤的作用。大鼠肉瘤模型中,添加Glu可使肿瘤生长减少40%,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30%[8]。此外,补充Glu能够提高机体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放化疗后肠粘膜上皮修复力,从而降低放化疗的并发症、死亡率[9]。强化Glu还能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提高机体抗氧化力,减轻放化疗对身体的损伤。在选择使用Glu时还应遵循肿瘤病人生理状态的原则,对于无法进行肿瘤切除的病人,营养支持无必要,也无Glu支持的必要。对已切除肿瘤的患者而言,补充Glu能够对机体营养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并提升放、化疗的耐受力。 1.2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中的精氨酸,在创伤、饥饿、应激状态下能够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对机体补充精氨酸,一方面可以加速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调整机体的氮平衡,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细胞自身的免疫功能。从动物实验的结果中发现,外源性的补充精氨酸除了能降低化学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阻止其在机体内的转移,避免肿瘤在机体内形成。但是有些人则认为,在某些啮齿动物中,精氨酸是肿瘤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对机体补充大量精氨酸,反而会促进动物肿瘤细胞增生。Park对乳腺癌病人的观察结果更加表明,摄入精氨酸的患者其肿瘤蛋白质合成率为25.6%,而对照组即未服用时仅为10.0%,这个数据表明了精氨酸能使肿瘤蛋白质加速合成[10]。在精氨酸对肿瘤的影响条件中,肿瘤本身的抗原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抗原性强则抗瘤,反之弱则促瘤[11]。即便如此,营养不良病人的免疫功能由于其NK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提供精氨酸则能够提高脾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增加胸腺的重量以及NK细胞的活性。因而,通过精氨酸非特异性免疫调控作用,可以改善营养不良宿主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1.3ω-3脂肪酸 ω-3PUFA主要存在于海洋鱼油中,以DHA(docosahexaenoicacid)和EPA(eicosapentaenoicacid)的形式存在。ω-3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代谢产物为三烯酸环氧化物和五烯酸脂氧化物,这些物质通过竞争性抑制方式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保护免疫系统免受损害,所以ω-3PUFA是有效的免疫营养素[12]。在细胞水平上,ω-3PUFA诱导的改变持续更久,停用10周后,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及PGE2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给实验组饮食中添加总能量40%的鱼油(等氮等热量),大豆油组对照,在第6周时植入肿瘤细胞,饲喂7周发现鱼油实验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鱼油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以下三种解释:改变肿瘤的细胞膜结构,促进肿瘤细胞对宿主防御的敏感性;增强宿主抗肿瘤细胞的防御机制;影响免疫细胞群的磷脂,减少前列腺素E2生成量,从而影响TNF、IL-2、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功能[13]。 1.4蛋氨酸 蛋氨酸也叫做甲硫氨酸,S-腺苷蛋氨酸的前体物质,S-腺苷蛋氨酸广泛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有转硫基、转甲基、和氨基丙基化作用,其中转甲基作用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相关。缺乏蛋氨酸时,恶性肿瘤细胞增生能力受到抑制,对宿主细胞而言并无明显的影响。有研究显示,荷瘤动物在接受抗肿瘤化疗的同时,对其注射缺乏蛋氨酸的氨基酸溶液能使肿瘤细胞数明显减少[14]。 2不同种类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2.1肝癌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还同时并发肝硬化。在这其中,肝硬化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脂肪和肌肉的储备减少,并且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更为突出的表现是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电解水质以及酸碱失去平衡,严重的可导致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的病变;与此同时,肝硬化门脉高压能够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水肿和黏膜屏障的功能降低,手术后易使肠道黏膜萎缩、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更加严重的则可以引发多器官功能性障碍综合征[15]。肝癌患者术后会存在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以及胆酸、电解质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能量利用受阻,对葡萄糖的代谢速率降低,肝脏能量储备减少,手术引起机体糖耐受差和胰岛素抵抗,因此相对于常规的热量或高热量,低热量静脉营养支持更能改善患者术后蛋白质分解代谢[16]。肝癌术后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助于帮助机体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另有文献记载患者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会导致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表现为胆汁淤积、肝脏酶学升高、胆红素代谢障碍,并可诱导肝脏脂肪变性,导致肝硬化。对于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肝癌患者来说,术前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又加重了肝功能负担[17]。赵建军等将2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热量肠外营养组(PN)、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PN)、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EN)。其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其他组别,HEN营养支持方式能更好地提升肝脏合成蛋白能力、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淤胆状态[18]。在研究对肝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影响的过程中,徐洋[19]等人给予接受胃肠外营养(PN)患者营养支持中提供精氨酸(Arg)和谷氨酰胺(Glu)的添加,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单给予PN,B组给予含有Arg的PN,C组给予含有Glu的PN,D组给予含有Arg和Glu的PN。实验发现,添加Arg和Glu的PN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联合Arg、Glu的PN要优于单用Arg或Glu的效果。周忠信[20]等人单方面添加Arg的实验也表明,常规PN不能纠正肝癌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IL-2和IFN-r生成增加,能上调肝癌术后细胞免疫。 2.2肺癌 含铂联合方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的化疗方式,顺铂等化疗药物引发患者消化系统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患者在荷瘤状态下炎症因子以及肿瘤细胞本身的副产物导致机体耗能增加、蛋白质分解亢进,导致患者热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氮的摄入,肺癌患者常常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罗艺侨[21]详细阐述过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的影响。在化疗期间给予肺癌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化疗期间的耐受力,使患者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更快恢复免疫功能。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感染率、减轻化疗造成的副作用、提高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辅助化疗疗效。肺癌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均处于不同程度低下。邱小文[22]在实验中对实验组使用了精氨酸、核苷酸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营养素配方与标准营养组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实验对象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有免疫功能低下,而免疫营养增强组化疗后3、8d血清IgG浓度显著高于标准对照组;免疫营养增强组化疗后8d的血清前清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表明免疫增强营养剂能够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素E2向前列腺素E3的转化,前列腺素E3能减少机体的免疫抑制反应。精氨酸可增强巨噬细胞毒性,促进T-细胞增殖,并具有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等作用[23]。 2.3胰腺癌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胰腺癌作为腹部外科治疗中较为复杂的疾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消化道恢复困难、生存率低[24]。部分患者还会具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等。Falconer等发现33%患者胰腺癌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的能量消耗与体重丢失呈明显正相关[25]。研究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入院时都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大多数病人因梗阻性黄疸而造成多脏器的功能异常。由于胰腺癌病人常为高龄人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失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和生理功能障碍,手术后长时间内无法正常进食[26]。Gianotti等报道,胰十二指肠病人切除术后接受免疫增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免疫功能[27]。因此,对于已处于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的胰腺癌患者,应给予围手术期临床营养支持。但由于胰腺癌病人常存在胆汁和胰液分泌不足状况,临床应选择多肽类或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3总结与讨论 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会增加发病率、致死率。80%病人其能量消耗高于正常值的110%,有研究发现,癌症病人发生恶病质的原因常常来源于机体代谢率增高,由于癌症病人机体会发生一系列耗能反应,包括三羧酸循环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增加,糖元合成增加,蛋白质转化增加,脂解作用增强,所以机体代谢率增高。分析不同肿瘤病人发病机制和营养缺乏特征,深入理解特殊营养元素在肿瘤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机理是至关重要的,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纠正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状况、采用合理的营养素输入途径。同时,比较国内外对于特殊营养配方食品的标准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有益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类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作者:冯蕊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五官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高校口腔医学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 一、引言 高校口腔医学的教育主要是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很多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迫切需要一种让学生以探索为动机带着任务完成学习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提出一个任务活动并且所有的学习都以这一任务活动为中心,在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源和信息的应用,进行自主的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强调:不能单纯强调教与学,学习任务一定要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的形式来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学生变成实践的主角;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感兴趣和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完成既定的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口腔医学教学强调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最终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只会念书本的“书呆子”。这就突显出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第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口腔医学知识更加偏重临床,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由已经有了临床经验的教师去讲,学生单纯听讲、接受,会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或者无法想象出实际的临床操作滋生厌倦情绪。以口腔牙体牙髓知识为例,教师设定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查找了相关资料后就不是单纯地被动学习,而会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这种已经有了任务目标下,就会更容易激发学生想要主动探究的热情。 第二,容易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由于每节课之前都会安排具体的任务,教学目的比较明确,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较明确。例如牙齿根管治疗这节课,教师提出了教学目标就是标准规范地对一颗牙齿进行根管治疗,那么围绕这个目标,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重点突出,学习起来也就自然流畅。 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那么教学的时候也就将知识整合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目标的整个口腔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继而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提出学习任务:口腔医学的教学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会临床实际操作,课程的一开始设定好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的隐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样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知识。 第二,创设临床情境: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应用仿真模型,使学生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意义,继而培养口腔临床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三,学生集体操作:在既定的目标和情境中,按照老师的示范,在仿真模型的牙上进行操作,由于每个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果出现共性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集中讲解示范操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师生共同讨论:任务驱动法强调课堂不单单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讲,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带着问题,教师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对知识进行总结: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要对本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集中本节课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更要照顾一下学习接受较慢的学生。 五、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课堂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口腔医学课堂,教师应用教学驱动法进行教学的确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仍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课前的学习设计:对于口腔医学教学前,教师要对本节课的任务框架有一个良好的设计,每一步能达到何种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任务过程的讲解不一定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效果,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虽然口腔医学将来是要培养临床医生,对于临床实践更看重,但是理论是基础、是根基,绝对不能抛开理论盲目强调临床操作,一定要将理论知识整合到临床实践当中去,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过硬的合格口腔医学生。 第三,因材施教的布置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实施任务驱动法,布置的任务既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而且还能从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而不应该将任务设置的过难或过易。 第四,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其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虽然很适用口腔医学的教育,但是他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可能对部分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和深入,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好。 作者:季海宁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校企合作模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口腔医学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目前,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着重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模式进入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董伟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浅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正在逐步适应产学结合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拓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实现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应突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向义齿加工企业的生产一线培养人才。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依据教学规律和规章制度,对专业教学的活动展开提供了帮助,并且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医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的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教育工作的进行。口腔医学技术的教学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校与大型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时刻站在口腔临床技术发展的前沿,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校企合作 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在人才培养、人员的交流合作、信息资源的共享、双方互惠互利、双方互补互促的有效的协作关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与企业之间做到了互助互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也达到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企业与学校之间真正的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达到了双赢的状态[1]。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利于发挥义齿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符合义齿企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并且大大地缩短了义齿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义齿加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掌握好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将实践与教学知识进行结合并,充分的发挥高职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让毕业的高职学生更好适应义齿制作的岗位要求。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为高职学生建立系统的互动平台,也能够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教学的整体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这样在今后的生产实践的时候能够完成制定的工作项目目标,将这个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转化为他们的最终目标,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成功。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则 1.协作原则 义齿加工企业需要实践型技能型人才,我校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的合作办学,采取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优秀技师走进来参与实训教学,学生走出去到工厂顶岗实习的新形式,与企业相互协作,缩短教学与生产的距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技能为先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更好的在义齿加工企业的人才输送方面作出贡献[2]。 2.重点原则 在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抓住事物的重点部分,明白校企合作的工作主要方向,并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抓住主要的相关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共存,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3.公平原则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要确保公平性,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每位教师感受公平性,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持续改进的原则 教学要随着时间、环境、企业需求而及时进行实时烦人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进步,根据国家的教育规划和要求不断的完善教学培养计划,逐步的将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予以纠正,人才的培养计划需要结合实际要求进行完善,这样才能适时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我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 1.重视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 教学活动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相互的协调,在引进新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进行相互协作配合,这样才能将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校园中逐步的发展。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校企合作引发的新对象、新环节、新问题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在探索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3]。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让企业融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并对校企合作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设置、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方式以及考查方法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师、技师以及企业之间进行详细商定做好沟通和安排,做到既要对教学工作的教师负责,又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 2.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训指导 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我校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吸纳金赛义齿企业一线优秀技师走进校园进行校内实训课程教学,承担专业技能操作指导,共同开发实训校本教材,同时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新技术,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升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即能迅速适应义齿制作岗位需求,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新模式的进行。 3.建立科学高效的合作体系 为了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促进学校与义齿企业的合作,我校推行间断式、工学交替式的弹性学制,调整课程及时间安排,在教学中运行单周理论课,双周实训课,按照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实训课教学,符合义齿制作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搞好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服务。在学校建立模拟仿真的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感受义齿企业的主要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熟练操作程序及操作技巧,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与岗位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及社会需求对接[4],更好地为义齿企业培养专业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4.优化课程,创新实训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义齿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并面向企业的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完成原有理论型教学的同时,还要向新型的技能型教学进行转变。设置教学课程的重点提高主干课程内容(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建设,在深入研究义齿企业岗位需求,明确义齿加工岗位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培养方向、素质结构要求,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职业岗位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5]。 (2)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不断开发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专业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结构[6]。 (3)在构建产学结合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所选择的课程结构,必须把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并以此作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课程体系要与产学结合相适应,必须不断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教师参加参与社会实践、行业协会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理论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融汇贯通。同时聘用金赛义齿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吸收义齿制作行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参与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解决了我校技能操作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好地践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7]。结合以上,随着高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岗位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我校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适时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作者:李爽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方法探析 【摘要】口腔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熟练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当今的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改变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系通过从多方面对实验实训课进行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覆盖面广,操作内容繁多,动手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在医疗服务行业中主要以临床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口腔实验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1]。因此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4年开办“口腔医学”专业十多年以来,在不断进行摸索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口腔医学系研究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到将基础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具体方法包括:实验实训课的改革、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临床见习与实习共4个部分,下面笔者就这4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1实验实训课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系在实验实训课的改革中保证理论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验实训项目和实验实训课时,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和时间,还使学到的技术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强化。同时我们在实训材料上也进行了改革,例如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雕刻实验实训课中,学生先通过视频演示学习石膏牙体雕刻技术,然后再加上老师的进一步示教和分步指导,学生掌握了牙体的解剖形态后,需要自己动手进行石膏牙体的雕刻,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反复练习牙体的雕刻,我们把石膏换成了肥皂,由于肥皂取材方便、质地较软,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还有利于激发初学者的雕牙兴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有了一定的雕牙技术后,再换回石膏牙的雕刻,这样学生就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实训室的开放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不再单纯是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手段,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借此,我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了每周定期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进行辅导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实践操作的时间,还缓解了实验实训室短时间内集中上课的压力。 2.1过去学生只有在上实验实训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操作,按照实验实训授课计划,学生集中在很短的时间段内上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室设备超负荷运转,如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科高速手机等,极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理论课学习,实验实训室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室,显著的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实训室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会出现操作时间不够,无法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情况,例如口内的Ⅱ类洞型制备、口修的全口义齿制作等,由于受设备的影响学生又不能带出实验实训室进行制作,往往出现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验操作而导致实验作品差强人意。实验实训室开放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实训室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重复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为以后进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以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仅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学期同时开设,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往往无法胜任各种临床实践操作,因此,在实习前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里,互相检查,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医生和患者中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积极主动,在这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牢记实训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其操作能力。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临床门诊,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培训,安排老师为学生具体讲解在临床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一系列的口腔技能训练,如口内的超声波洁治术、窝沟封闭术,口修的印模制取、牙体预备等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统一讲解,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个查找原因,使学生逐渐适应医生的角色,为进入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 近几年来,我系为促进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提高技能水平,每年的上半年都举办口腔医学技能大赛,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不同,比赛分年级进行,大一比赛内容是石膏牙的雕刻,大二比赛内容是26牙Ⅱ类窝洞制备和11牙上颌中切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同时我系还从口腔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中选拔出2名学生参加当年举办的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对口腔医学生开展口腔技能大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校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去年的7月份,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腔技能表演赛暨第十三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口腔技能表演赛牙体制备组个人一等奖、“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牙体预备组二等奖、优秀奖,窝洞制备组三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可喜成绩。 4临床见习与实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口腔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因此我系领导和老师定期到实习医院走访,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医院的沟通,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不论在哪一个科室,都有出科考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创新能力。去年年底,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口腔医学专业现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了迎合学校发展,我系研究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建设校内口腔医疗培训中心、建设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校企合作、设立订单班培养模式。我们期待这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口腔医学论文:防御素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 【关键词】防御素;口腔医学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广泛存在于生物物种中,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免疫学活性,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御素(defensin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组内源性抗菌肽,其中,人类β-防御素(HBD)具有诱导表达特性,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1],现对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防御素与口腔致病菌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环境,长期接受着各种外界刺激。口腔中的上皮组织长期暴露在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复杂环境中,却很少发生感染,口内环境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口腔的天然免疫调控机制——防御素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uhara等[2]发现HBD-1,2,3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具核梭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HBD-3在低于或等于生理盐水浓度时对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伴放线杆菌均有抗菌活性。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认为防御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Shelburne[3]用不同浓度的防御素处理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HBD-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10μg/mL,若先将低浓度HBD-2(1μg/mL)作用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然后放入浓度较高的HBD-2环境中,最低抑菌浓度可升高100倍,说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耐受性可被低浓度HBD-2诱导,致病菌在口腔持续存在可能会受到防御素抗性影响,对先天性免疫产生耐受,细菌对防御素的耐受程度受细菌种类和防御素浓度的影响。 2防御素与牙周病 牙周炎是由于菌斑微生物长期定殖于龈沟内,对宿主产生持久性的刺激,造成结合上皮向根尖迁移所致,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研究表明[4]:HBD-1,2,3在游离龈有着广泛的分布,在沟内上皮较少分布,几乎不表达于结合上皮;其分布集中在上皮棘层细胞,提示防御素分布在牙龈上皮表层,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发挥抗菌作用,成为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Dunsche等[5]对炎症牙龈及健康牙龈组织中HBD-1,2,3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健康牙龈组织中广泛存在HBDmRNA。牙周炎症类型不同,HBD的表达亦有差别,侵袭性牙周炎HBD-2表达最高,慢性牙周炎HBD-1表达最高,说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防御素有关[6]。 3防御素与口腔黏膜病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密切的环境,长期接受着各种外界刺激,口腔黏膜长期暴露于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又共存的复杂环境中。研究表明:防御素家族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斑以及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痊愈过程。hBD-1呈固有性表达,hBD-2呈诱导性表达,说明口咽部黏膜上皮通过分泌HBD,对外来病原菌进行杀灭,在炎性反应早期发挥天然防御作用[7]。HBD-2在白斑和扁平苔藓病变增生区域的角化层和颗粒层呈强阳性表达[8];在念珠菌源性白斑中,菌丝周围则呈现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角化层和颗粒层HBD-2呈强阳性表达,提示HBD-2具有灭活白色念珠菌的作用[9]。 4防御素与口腔肿瘤 防御素在调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通过抑制肿瘤基因、操纵口腔肿瘤微环境或直接产生细胞毒性,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在刺激性纤维瘤、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hBD-lmRNA表达量低于健康牙龈;hBD-2mRNA表达量在刺激性纤维瘤中增高,而在白斑与口腔鳞癌中均降低;hBD-3mRNA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刺激性纤维瘤中均表达增高,说明hBD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与正常上皮相比,hBD-l、2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缺失或降低,或许致使其更易发生细菌感染[11]。hBD-2通过αvβ3结合蛋白受体,能够独立诱导内皮细胞迁移,通过独立的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血管生成过程,在增强肿瘤血管再生和调控肿瘤的转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2]。口腔多形性腺瘤细胞中hBD-1的表达集中于细胞核,而良性口腔涎腺肿瘤细胞中的hBD-1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质,提示在口腔肿瘤状态下hBD-1可能长期在细胞核中集聚并下调其自身启动,可能扮演了肿瘤抑制基因的角色,在口腔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随着防御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广谱的抗微生物及免疫生物学活性也日益被发现,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巨大应用潜力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今后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为开发新的天然药物提供分子骨架和模板,为临床耐药菌群的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新手段,另一方面探索能否利用现有天然药物诱导防御素表达调控机体天然免疫来解决防御素合成难度较大的难题。 作者:于堂 王凯 单位:遵义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论文 1留学生的特点 由于教育经历、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留学生大多来自于英语为母语或通用语言的国家,其英语口语大多非常熟练,但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并不是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中文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中文培训,只有个别留学生能用中文交流,所以授课必须采用全英文教学。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留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理解能力强,能认真记录及提出相应的问题,临床见习也非常认真有兴趣。一部分留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体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席。但留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上课提问积极。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外教育体制不同所导致。针对以上特点,本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重新梳理及改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2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体会 2.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教学部门对留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学籍制度等。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留学生个性及课堂纪律较为散漫的特点,本院选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专门负责管理,协调留学生教学课程安排及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将考勤情况和考核成绩适度挂钩;严肃考场纪律,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出勤及课堂表现等均纳入考试成绩范畴。课堂秩序改善,教师的积极性及授课效果也相应改善,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2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 教师是留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英语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本院2001年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初期,口腔医院还是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虽然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英语阅读能力都不错,但有的教师英语口语差强人意,课堂上基本只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限制了课堂上的自由发挥。近年来,本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包括选送年轻医生参加学校的高校教师英语培训班;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竞赛;聘请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培训学习;通过学生及同行评价的反馈结果,遴选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教学氛围逐渐浓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教学水平提升。近5年来,本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工程启动,逐年选送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及深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院应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如:借鉴天津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推的《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优化本院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2.3狠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 多年来本院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及课前试讲。授课前的集体备课非常重要,在上课之前,集中教研室优秀教师及相关授课教师对这门课的授课的方式、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每个新教师正式授课前进行试讲,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重新试讲。同时对授课环节进行监管,在留学生、院内同行专家和学校教务处3个层面建立留学生评教制度,组织督导专家听课,及时开展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切实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4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巧 教师的授课技巧会让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让学生收获全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初期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但逐渐发现,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式的教育模式,对相对枯燥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较为反感;加之留学生《口腔医学》的教学不同于国内本科生的专业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口腔医学知识,只能对重点疾病进行重点讲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院逐渐将传统讲授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方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引导式、问题式等手段,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教学,探索一条适合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的模式。比如在讲授牙周病章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是逐一讲授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多,抽象且枯燥。本院采用PBL模式,在授课之前叫学生预习,同时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自己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的原因是什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牙齿松动了怎么办?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牙周病呢?洁牙会损伤牙齿吗?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课后简单小结,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事倍功半。同时口腔医学是一门很形象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时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动画、视频、教具等进行讲授,这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化,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如讲解龋病窝洞的制备,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病例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授,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文字讲授。在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此教学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必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的选择 如果说好的教师可以为这门课程增光添彩,那么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课程的血脉,是根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留学生的口腔医学课程均没有统一的教材,纵观一些兄弟院校,一般指定2本教材,一本是留学生生源国的原版医学教材,内容系统详实,类似学术专著;一本是学校自编的医学教材,采用提纲式结构,注重条理,2种教材相互弥补,教学效果很好。国外的口腔教育属于毕业后再教育,口腔医学教材类似于我国研究生的教材,原版医学教材内容虽然详实,系统化,但深度及广度高于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的大纲要求。鉴于此,推荐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采取自编教材的模式。本院一直采用自编教材,内容涵盖口腔医学各个专业的各种重要疾病,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易于理解。但10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教师应与时俱进,借鉴口腔各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经典的教材,统一格式,结合临床重点疾病及新进展对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以便更好地满足留学生口腔教学的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的知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受益。 2.6从政策上提高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 留学生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2个学时的全英文授课,课后起码要花费数倍于此的时间去准备,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英文教学的备课时间是中文教学备课时间的4倍。基于此,为了培养及稳定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本院在课时津贴和业绩评价上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切实提高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时津贴和课时系数,提高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使英文教师队伍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3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展望 本院留学生教学已进入第10个年头,未来的10年直至更长的时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大。留学生教育是学校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体现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个学科互相补充,紧密相关,口腔医学也将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更优的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而且可以积极推进本国学生的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应进一步吸取各家之长,加强教学的内涵建设,从教材的编撰、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人才的培养等各方面不断优化,通过不断努力,让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再上台阶。 作者:陈方淳唐宇英单位: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专业外语教学组牙周粘膜病学教研室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 口腔医学论文:龋病发病口腔医学论文 1.执着前行在 黄力子教授心里,他始终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他的创新智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1958年,我国学者姜元川教授在其出版的中国第一本《牙病预防学》中,就主张龋病发病机制的“多因素论”,简单可归纳为“两因素论”S/R=D(S代表致龋因素的致龋力,R代表人体的各种抗龋力,D代表龋病)。1987年,黄力子在临床上发现龋变牙齿存在生物电流现象,从而构想了生物电子流的电腐蚀作用形成龋洞的新假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临床实验验证工作。首先,他们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第一次制成了与临床相似的人工龋洞。接着,他们为了寻找龋变部位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又在龋变组织和导致龋变的牙菌斑内发现了高浓度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作用,在龋变和牙斑局部形成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电子流对牙龋表面及牙髓进行腐蚀,直到形成龋洞乃至穿通牙髓。这一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可以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很多龋病临床和病理现象,并且对开拓新的龋病防治方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人类在21世纪战胜龋病带来了新希望。执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黄力子教授之所以能在世界医学难题“龋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并与1990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1995年退休后,黄力子教授仍没有放弃自己的探索。他以自己理论积淀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应用研究创收保证基础研究,并得到其夫人徐如生教授(口腔正畸学主任医师)的经济支持,在逆境下继续坚持他的原始创新。这么多年来,黄力子教授带领研究生王成龙、李振钢、唐林、阎鹏、梁燕等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在离体人牙上制造出电化学人工龋,证明龋病脱矿主要是由于生物电的腐蚀作用,且符合法拉第定律。在龋病组织和牙菌斑内找到了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高浓度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在博士导师赵皿、莫简教授、口腔老前辈丁鸿才、周树夏、张举之、刘鼎新及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专家大力协助下,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证实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初步完成了对龋病机理新理论的系列论证,修正了口腔医学权威MILLER提出的“化学细菌学说”。黄力子教授的相关在《医学研究杂志》上,还被美国只读光盘MEDLINE1994年摘录收藏。黄力子教授本人也受到美国SCIENCE周刊主编F.EB1oom的邀请,并加入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他的龋病新理论专著《龋病与生物电和自由基》,有关实验得到美国宝洁公司(P G)反复证实。 2.续写辉煌 黄力子教授是一个停不下的科学研究者。基于前面所取得的成果,他又进一步研究了生物电和自由基与牙周病的关系,在实验室制造出了人工龋和人工牙结石。并指导2002级口腔本科生用狗牙骨通过电化学方法制造出了人工牙槽骨缺损(牙周病)的模型。基于他的理论,黄力子教授和几位创业的大学生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实用新型专利“龋病诊疗仪”。用这种仪器,临床上诊断治疗龋病,不单纯依靠牙医的眼和手,还可以通过电表上的数字诊断龋病,而且能分清发展速度、严重程度及是急性、慢性或猖獗性,并在用SOD治疗时,知道什么时候能用粘性材料充填。黄力子自豪地说:“这是人类现代牙科学的开始,牙科数字化、信息化的开始。”努力付出让黄力子教授获得诸多成果。他先后获得中国专利8项,其牙齿增白涂膜获得了国际专利和美国专利,并于2004年将这一专利转让给美国IvoclarVivadent跨国公司,首开我国口腔医学界向欧美专利转让的纪录;他的UDU型超声波洁牙机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专利收入英国专利索引;他的口腔多用电测仪及牙科发声探针仪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另外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并且获得银、铜牌十二枚。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4年,黄力子教授先后被美国传记协会(ABI)、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载入《国际名人录》,并且获得了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授予的“二十世纪成就奖”。 3.浓厚的爱国情怀 黄力子教授认为,他的成就取得与两个坚持分不开:一是与改革开放的决策不可分割(邓小平同志在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坚持“生产力分析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黄力子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既有共产党员、军人所特有的无私奉献精神及浓厚的爱国情怀,也有着一名科研工作者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奋斗态度。正是基于这种品质,让黄力子教授在实践工作中先后立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被授予“学习雷锋先进代表”、“优秀教师”等称号。1994年,迟浩田看到《解放军报》报道的黄力子故事,深受感到,特题词“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世凯能成才黄君有功”。题词虽然只针对了他这个助人成长的事迹,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位奋进在科研上的科学家执着不懈的精神品质。黄力子教授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在其整个创新探索的工作中,也支撑着他始终能以一种平和淡泊的心态忘我地投入到他所选择的事业当中,以致成为了一位卓有建树的口腔医学专家。黄力子教授虽然早已退休,但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习惯并没有让他闲下来,继续从事科技改革,仍一如既往地践行着他科技报国的高尚理念。 作者:刘岩松 口腔医学论文:人文素质口腔医学论文 1人文素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1.1制定课程标准 完善顶层设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6年开始就不断提炼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疾病诊治、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素质目标,将教学行为与工作任务对接,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处处体现医德医风。 1.2模块化课程管理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 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人具有生物学特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一直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在口腔医学的教学安排中大力倡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水平和岗位胜任力,以迎合新世纪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2008年口腔医学系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协会,旨在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和预防口腔疾病的相关措施,提高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大学生口腔健康服务能力,力求通过协会的努力使人类在80岁的时候口腔内还保留有20颗能够行使功能的自然牙。利用暑假及每年爱牙日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为社区老人及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义诊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通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向深度发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要求口腔医生除了具备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一定人文素质,这也是今后教育不断发展的方向。人文素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和情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仅靠灌输和读书获得,更重要的是经历后的感悟。 作者:杨旭梁源刘春灵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 口腔医学论文:医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1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 1.1学校对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1.1课程设置欠合理,专业课程过多,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口腔医学本科生一般为五年学制,需完成医学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课程、医院见习与毕业临床实习。学业繁重,课程安排紧凑,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将绝大部分学时学分留给专业课程,将人文教育课程设为学分较少的选修课,并且课程缺乏系统性,往往只开设1~2门课程。人文学科普遍成为了医学专业课程的“陪衬”。不仅如此,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大部分医学院校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可想而知其中关于医德医风教育的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的。 1.1.2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教育课选用教材往往内容枯燥陈旧,较为抽象,脱离实际医疗状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起来的中国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思维定势,此种教学方式往往是应付考试,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医德教育课程大部分由并无临床医疗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任课,因远离临床一线,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对现实医学问题的诠释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理论知识的灌输未充分重视与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有机结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约束性,使医德教育难以深入,造成学生对良好医德的理解不到位。而相对于国内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的不足,在国外医学院校设置的课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有效表达,加强医患沟通与互动,《卫生政策学》与齿科诊所经营学的介绍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2教学医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2.1教学医院的医德教育主要针对于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医院,更重要的是完成医疗任务。即使是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学医院,进行的医德教育也主要是针对本院医务人员,而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同样的教育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2教学医院的口腔专业带教教师均为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局限性。带教教师作为口腔临床医生,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不同,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专业,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往往更注重专业临床技术是否过硬,对医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个别带教教师本身医德水平不高,做不到为人师表,甚至将负面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使其逐渐背弃医德良知,对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1.3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医学生本身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3.1口腔专业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除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医生都工作在门诊一线上。而口腔科门诊,无论是哪个二级学科科室,每位医生都守着一张口腔综合治疗台,单打独斗,要求团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医护、医技之间的合作往往被忽视。而现代医学,特别是临床诊治工作是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整体,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3.2工作内容更着重于临床操作。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不同,口腔科临床工作多为动手操作,而不是检查化验与开处方等,而且医生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是张口状态,无法沟通,也就使个别口腔科医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了“牙匠”,而不是“牙医”。 1.3.3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口腔科医生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强度与经济收入差别较大,如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影响到口腔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学生对实用主义片面地理解、认识与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更倾向于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填报研究生志愿时不考虑个人兴趣、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只专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级学科,造成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与优秀人才的浪费。 1.3.4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口腔医学院校大部分为独立的口腔医学院或医学专业院校下属的口腔医学系,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较少。 1.4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水平考核难以量化与医务人员不同,即便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口腔本科医学生也是在带教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诊疗活动。通过对患者回访反馈的情况往往不够客观清晰,而每位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的标准往往不统一,因此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的考核难以量化,给学生的医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2开展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口腔医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有意或无意,失误的代价都是惨痛的。尤其作为口腔科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校训,对于口腔医学院校来说,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齿的性命,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口腔专业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2.2医患关系日趋正常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医患冲突的日益加剧与多元化,如何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保护好医生自己,逐渐改善医患关系,使其趋于正常化,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为医患冲突中遇难的同行们痛惜,谴责个别患者的过激行为,呼吁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信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生抓起,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会他们能够良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3保障口腔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医疗服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医疗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只有两手一起抓,均衡发展,才能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3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过对外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增设医德教育等行为医学课程国内大多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医德教育,乃至行为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认识,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教师团队,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我们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牙科学院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来校讲学。以美方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为教师们介绍行为科学在该校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学期的两周时间为口腔系本科生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牙医与患者的角色和行为特征、医患沟通与互动、口腔保健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内容。通过授课,我们教师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场听课观摩学习了行为医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为今后建立、培养自己的行为医学课程教师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们了解了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技巧是口腔医疗实践的核心,认识到学会尊重患者,提高自己医德水平的重要性。 3.2从学生入学初开始与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开展医德教育 3.2.1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期间。个别综合性大学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专业并不是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入学后对口腔专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热爱,被动接受,甚至误认为口腔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范围窄,业务性差,仅仅是补牙、拔牙、镶牙这样的简单工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对医德教育的困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期间,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到医院内,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医疗二线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简单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聘请医院一线教师与学校医德教育教师共同编写口腔专业学生专用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充分有机结合,并在课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或近期发生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增加医德教育课程的学时数与所占学分,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考核方式可调整为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笔试,增加平时讨论情况所占比例,改变考试前突击背题就可得高分的现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 3.2.2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已经通过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通过安排学生跟随医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车”,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场所,运用已掌握专业知识为民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简单答疑解惑,使学生产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学习期间。从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对于口腔专业各个二级学科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口腔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可通过集中安排两周时间的见习,进入到医院各个学科,通过挑选优秀的见习带教教师,学生们进一步对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为第五学年毕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更能近距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口腔医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医德教育意识,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有针对性地通过临床成功病例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通过失败病例加强学生职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通过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与水平。 3.2.4毕业生实习期间。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作为实习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如何兼顾好以上两个角色,是对每一位实习医生的严峻考验。尤其作为口腔科实习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习生正式进入实习之前,教学医院应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为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包括为了使实习生能够做到依法行医,组织医政科进行医师法、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为了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医德医风部门进行口腔医生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医院通过患者回访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技巧及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组织门诊办公室进行实际纠纷案例的介绍与相应处理流程。如果教学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那么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学科分支较多较细,各科室间的医德教育内容有其特有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与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技术培训的同时,针对本科室学科特点,对患者群特点、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技巧,已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等进行介绍与分析,避免同类案例发生。例如口腔修复科患者特点为老年人患者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动作慢、爱唠叨,初诊采集病史耗时较多,因此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做到讲解耐心、杜绝厌倦情绪是医德教育的重点。而在儿童口腔科,应首先进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如何观察患儿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其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尽快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医患沟通内容的关键。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数口腔黏膜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不利于积极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观准确地说明病情的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是实习生应该向有经验医生努力学会的沟通技能。为了解决个别性格较内向实习生初接患者时因过度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治疗的问题,除了加强同学间角色互换等情景模拟练习,可通过配备综合治疗椅用仿真模拟人,通过反复练习,带教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修养,规范言行举止。组织实习医学生参与本科室内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与讨论等,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生动的医德素质教育。尤其在遇到纠纷时,能够端正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对个别不良风气能够是非分明,正确判断。 3.3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 3.3.1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由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评估。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的基础上,根据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系统,对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进行评估体系的集中培训,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通过质与量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3.2通过患者跟踪回访,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医德医风部门常年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医疗质量、流程、服务等方面的跟踪回访,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与部门,及时整改。通过这一平台,针对实习生诊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在与患者在沟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带教重点调整。通过以上带教教师的评价、科主任的评价、患者跟踪回访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实习生实习成绩考评相结合。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医德关临床带教教师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临床医生,是医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第一窗口,因此对于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培养与确立至关重要。尤其是部分教学医院管理体制不够合理与完善,带教教师在工作辛苦、责任较重的同时待遇往往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导致教师们承担带教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而大部分教学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以临床专业技术为主,忽略其职业道德与素养。因此,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应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选派出医德好、医术精、服务佳、懂得团结协作并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有激情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同时,为了保障带教教师的利益,医院应制定相应合理的政策,在职称晋升、聘任、奖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均给予优惠,使更多德能兼备的优秀教师们愿意投入到带教工作中可以无后顾之忧,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带教工作中。因此,口腔医学生应树立首先成为一名仁心的医生,然后才是一名仁术的医生的信念。只有仁心仁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口腔科医生才可称之为优秀的“牙医”。纵观古今,每一位医学大家无不如此。因此,作为口腔医生摇篮的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对学生进行全面、规范并与时俱进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坚实基础,也是培养卓越医师的有力支撑。 作者:林欣戴艳梅杨颖郭怡熠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教学办公室, 口腔医学论文:OSCE教学口腔医学生论文 一、临床实习前OSCE考核方案 1.编写病例、制定评分表:所有工作均由经过OSCE培训的口腔专业临床骨干教师及实验室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完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考核大纲和实施方案,并进行集中讨论和修订。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临床病例,制定评分标准。选择编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常见病例,多数病例需要进行分析鉴别,诊断不完全清楚,具有多种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而不是经过几个病史提问就能作出诊断简单的病例。 2.标准化病人的培训:由专业教师团队负责标准化病人(SP)的相关培训工作。招募有一定基础的低年级五年制口腔专业本科生作为SP,通过面试挑选表演能力、沟通技巧较为突出的学生。培训时间为5周。第1~3周:了解OSCE、观摩病例、角色排练,培训教师回答SP疑问,讲解或通过视频让SP熟悉病例的模仿要点。第4周:强化训练,针对在前期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第5周:SP评估,SP在考核前接受训练教师、专业学生的评估。 3.考站设置:以口腔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模拟实验室为依托,设置6个考站,涵盖进入临床实习后的主要常规知识和技能操作。每一站的考核内容都经过非常细致的规划,学生在每一站的表现,都能够客观地表现在成绩单上。其中标准化病人(SP)考站1个,模拟考站(临床操作技能)1个,教师考站4个,历时120分钟SP考站要求学生对SP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包括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其中包括对沟通能力和问诊技巧的考察。模拟考站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一项随机抽取的临床技能操作(时间按操作项目规定),如窝洞制备、制取印模、打结、缝合等。教师考站由口腔专业临床教师担任主考,要求学生先从考题中随机抽取1个,准备5min时间,再回答教师的提问。 4.OSCE考核实施过程。提前将考核标准及考试流程告知学生。每一站点除了考官外,分别指定1名工作人员在考站外维持秩序,考场外粘贴考核流程图和考场需知,考场内各站点有醒目的指示牌,考站间相隔一定距离,防止相互干扰。将学生随机分成6组按顺序依次进入各自考站,考核结束后轮换,在全部考核结束后每站考官提交并汇总成绩单。 5.问卷调查。在考核结束后,我们对2012年参加的2008级本科生40人和2013年参加的2009级本科生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OSCE考核模式的态度。 二、结果 1.考核结果。我们要求每个考生6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从考生各站平均成绩和总成绩看,结果还可以接受。 2.学生对OSCE模式的态度。调查表显示:2008级和2009级全部考生都表示以后还愿意参加这种方式的考试。对SP的满意度,2008级为80%,2009级为84%。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己临床操作能力的,2008级为85%,2009级为87%。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需要提高的,2008级为86%,2009级为84%。 三、讨论 虽然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口腔医学本科生实习前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还处于尝试和改进阶段,但是通过两年的实践,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的观念,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分析决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①目前使用的SP是从低年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选拔的,对于考查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②病例编写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该使病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病种数量还需进一步增加;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保证考核的可靠性,既要考虑考核内容的全面,真正做到综合能力的评估,又要考虑可操作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核结果的处理,怎样改进评价标准使考核结果更具公正性和科学性。 总之,OSCE完善了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的内容、形式,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与评价过分地依赖于理论而忽视综合能力考核的情况。但是,我们对OSCE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疑虑和不足,如何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将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者:常亮刘伽伽单位:潍坊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教学形式多样化口腔医学论文 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口腔医学中如颌面部解剖、疾病病理机制及特点等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涉及解剖名词多、结构复杂、概念抽象、偏理论化等原因,如采用传统的图片、画示意图、照本宣科等授课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主观意愿与效率都非常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编制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在讲解“面深部解剖”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逐层、逐个向学生展示各解剖层次中的重要组织及其毗邻关系,从而将复杂的解剖层次清晰、直观的表现出来;在讲解“表情肌”与“咀嚼肌”时,不但运用动画逐层显示各块肌肉,而且将肌肉的收缩与其功能也做出了相匹配的动画,这种生动鲜活的视觉形象非常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同样,在讲解“平滑面龋的解剖特点”、“龋病四联因素学说”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逐层或逐个显示并讲解平滑面龋各层的解剖特点或龋病的各致病因素,这样的讲解逐层递进、形象鲜明生动,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非常普及,但也无法完全替代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具运用与形体演示等)。如果设计合理、运用得当,并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可显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安氏分类”的概念时,用硬纸板做成可左右移动的上下后牙列教具,根据不同位置的磨牙关系在教具上标注其属于几类安氏关系,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教具自己体会安氏分类中磨牙的位置关系;在讲解“烤瓷冠桥”基本概念时,用硬纸板分别制作基牙、烤瓷冠、烤瓷桥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教具自己体会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形体演示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教师在讲解“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时,引导学生将双手放在面侧部,通过张闭口运动找到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并体会其作为左右联动关节的运动特点,又如让学生用小指指腹在外耳道前壁感受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体会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毗邻的解剖关系,进而通过举临床实例向学生介绍关节的疾病与外耳疾病鉴别的诊断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教具、形体教学等非语言手段,一方面补充了教学语言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时,由于操作步骤复杂、概念抽象,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因而存在知识点难以理解等问题。学生往往只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后大多遗忘,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临床治疗操作录像,并分段讲解、归纳要点,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形成理解性记忆。在讲解“间接盖髓术”、“根管治疗术”等操作时,给学生播放临床录像,并及时分段总结,使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如将瓷贴面修复前后的牙齿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该项治疗可达到的临床效果,对贴面修复操作步骤的学习兴趣十足,再对临床操作录像进行分段讲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口腔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口腔教学中必须不断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模型、教具、录像、实物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发掘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兴趣 口腔医学中的基本概念繁多、抽象,通过类比向学生讲解,可显著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增加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全口义齿固位原理”时,通过将两个玻璃板用水粘在一起的简单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大气压力在全口义齿固位中的作用,并通过请学生自己将粘在黑板上的真空吸盘取下的实例,让学生自行总结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在讲解龋齿的基本特点时,以1个中间腐烂的苹果为例,让学生体会龋齿病损色、形、质变化的病理特点。这些事例简单,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口腔医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由于涉及知识点多,死记硬背很容易遗漏要点,如果能以临床上患者的主诉症状为例,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临床表现,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解“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时,以教师在急诊中处理的一位患者的症状为例,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急性牙髓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在讲解“颌面部肿胀”时,首先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电影桥段中周星驰因吃错食物面部肿胀的形象,使学生对面部肿胀临床表现有个整体认识,再进一步借助网络上网友自拍药物过敏面部肿胀全过程的图片,逐段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面部肿胀的临床表现。由于临床表现是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脑海中又有形象的图片辅助记忆,因此这样的授课手段较传统的“讲授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在传统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是一台被动的接收机和存储器,老师偶有提问,也只是为了验证既定的结论或是为了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学习效率。自主性学习是指培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讲解急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髓炎、牙周脓肿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去鉴别,然后让学生结合每个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组讨论并归纳鉴别要点,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归纳点的问题;在正畸方案的制定讲授中,先将临床方案设计的整体原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根据具体临床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自己总结出治疗方案要点,通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解决问题。根据大家的讨论内容,由教员总结要点,以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过程体验和感悟,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授课观摩过程中,笔者体会是灵活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在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上下工夫,努力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增长能力”的良性循环。 4总结 总之,口腔医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还要将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巧妙结合,使其互相加强,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作者:牛丽娜焦凯沈丽娟陈吉华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农业机械论文:探索乡镇对农业机械需求 1农村购买农业机械注重功能性 农村的农民消费观比较淳朴,农业机械消费市场还处于功能性需求阶段,即农民主要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物质利益,不太重视产品的个性展示和美观价值。而农民的这种功能性消费观念对于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的表现主要有下列几种:一是农业机械的实用性,农民比较重视农业机械的产品性能,并能适应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不太观注农机的美观性;二是农业机械的价廉性,在保障农业机械实用和耐用的前提下,农民要求农机价钱越便宜越好,如果两款农机的基本功能一致,农民肯定是选择价位较低的那款;三是农业机械的简便性,农民一般文化程度都不高,在农业机械使用上只强调农机具备基本的简单功能即可,比如农业机械中的联合收割机,农民大多只要求把小麦等收割干净就行,对于联合收割机的其它功能并不注重,而且农业机械易操作、易修理可能更被农民欢迎。 2农业机械在农村的销售策略探索 农村作为农业机械的巨大市场一直受到众多生产农业机械的企业的关注。而企业在对农村进行农业机械销售时也一定要从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入手,找到市场的切入点。当然,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增长,某些针对农村农业机械需求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固守不变的,这就要求企业要针对农村对农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进行销售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农业机械要做好差异性营销 农业机械的消费对象是农村的农民,在进军农村市场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目标市场的状况,进行对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而且,不同区域的农村消费需求不同,在这个农村市场好营销的农机并不一定在另一个农村市场就好营销。所以,农机营销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要弄清楚该地区农村消费的需求多大、消费环境如何、农机消费的缺口在哪、农村消费环境的变迁甚至该地域农民消费的习惯和心理变化。 2.2农业机械立足口碑,做好售后服务 如果企业没有服务,那么顾客就没有忠诚。农业机械的销售一切都为了农民以及农业的发展需求。比如联合收割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会使机器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企业针对联合收割机的售后服务非常重要。其次,农村的居住特点和农民心理决定了农村的口碑宣传对于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业机械销售和推广时可以利用优质咨询、印花广告、招贴广告、广播广告、提供上门检测以及维修等形成良好的口碑。 2.3农业机械应当多开放“经济适用型”产品 农机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符合农村的消费环境和市场需求。农民在购买农机产品时一般要求农机产品耐用实惠、价格便宜,对于农机产品的高档次、精神享受等并不追求。所以,应该适当开发农业机械的“经济适用型”产品,立足于增强农业机械产品的实用功能,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功能,满足农村农民的需求。 3结论 农业机械产业是一个富有潜力、正在迅猛发展的产业。在现阶段中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农业机械产业有着无可限量的农村市场前景。在农业机械产品销售时,企业应该从农村农民消费者自身的需求特质出发,满足农村农民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需求,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论文 随着我国的化运动的深入开展以及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更多的农业生产机械投入到生产中去。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作用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国情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首次引入了要以水利农田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两个方面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化是作为改变我国农业生产落后面貌的唯一方法与唯一出路,收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同志提出了“农业化的发展根本出路就需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这一理论基础。在这一时期,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尤为重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多种所有制经济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速度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点主要是农业现代化的投资又增添了更多的通道,不仅仅包括着国家投资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包括着;个人投资建设以及集体经济等等多种投资渠道,不同形式的投资机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逐渐的由“国有体制”走向了“民办所有”。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用拖拉机的数量每年都呈现增长的态势,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保有数量成倍增长,彻底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人力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模式,逐渐的,我国的农业化发展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使得我国大量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以及生产资料的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机械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证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代表我国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得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了提升。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可以在有限的农耕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达到了提高生产量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改善饿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2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免受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我国大部分农耕土地都处于“季风区”气候条件变化莫测,我国利用了现代化的农业对农田进行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上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更打破了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限制。例如:水利设施可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温室大棚生产可以抵御寒潮霜冻的危害等等。在近几年来,更是引用了农用飞机撒药防治虫害的措施,更是很大程度上抵御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生产。 2.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与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往往机械化生产是人力所不能代替的。一个机械的生产效率可以与十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力所比较。这样一个人控制机械生产其余的劳动力就可以参与到其他产业与行业中去,这样,农业机械化生产就可以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与生产力,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仅可以起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更多的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3结语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解放农村更多的生产力,使得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相接轨,甚至可以走向更高的发展层面。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的生产会促进我国农业向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 论文关键词:农业机械 环保节能设计 趋势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在分析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涵义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1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润滑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润滑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润滑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2.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2.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3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环保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在不影响产品的寿命、功能、质量等指标下,依靠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的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层分析,环保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有坏配置的相对增值的技术,即在运用等量资源、能源的前提下,环保设计技术是力图比传统设计方法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使生产过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先进设计技术。中国加人WTO以后,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环保设计技术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综上,农业机械采用环保设计技术之后所拥有的一系列优势表明,农业机械的环保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环保设计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高质量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农业机械论文:故障诊断技术农业机械的论文 1噪声监测 随着农业机械在工作时产生的机械振动,也会出现不同种类的音频的噪音。农业机械在正常运转时的噪音与故障时产生的噪音在音频上有很大的不同,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部位噪音的不同来分辨机械产生故障的位置。在农业机械使用时,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辨别噪音:一是,人工检测法,主要是利用人的耳朵或者声音放大器等,针对机械发出的噪音来分辨机械的运转是否存在故障,并找出故障的大致位置。二是,频谱分析法,主要是在机械发出噪音的几个部位安装分析噪音的仪器,通过对采集噪音的级别和频率生成图谱[2],从而分析机械在运转时是否存在故障。 2红外测温 农业机械在工作时内部零配件会产生摩擦,红外测温主要是利用红外测温仪对摩擦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检测,寻找机械内部是否存在温度异常的地方。红外测温仪会将监测处的温度仪数据的形式呈现在计算机的终端,如果机械的某个部位温度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使用人员[3]。这一诊断技术方便了工作人员及时维修设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次数,并且将农业机械的损坏度降到了最低,延长了使用年限。 3发展趋势 3.1通用机械诊断技术的引入 目前,我国的通用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应用与农业机械故障诊断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提取机械振动时产生的信号为主的基础诊断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将汽车部件的诊断技术移植到了农业机械上,其中包括了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以及控制理论等专业技术。二是,针对性的监测技术,就是关键部位的诊断技术,该技术可以提高对农机故障部位监测的准确性,更好的了解机械的内部情况。 3.2智能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的加快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的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在操作时的智能性也不断增强,对于农业机械故障的诊断技术和日常的监测技术也愈发完善。在日后的农业机械诊断过程中,将会对故障的特点,选用针对性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等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4]。以现有的诊断技术为基础,根据农业机械化运行中故障产生的不同智能故障,研发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农机故障诊断技术的智能化、综合化发展。 3.3多种技术协调 随着农业机械类型的增加,其结构也越发的复杂化,使得农机故障的产生变得多样化,过去单一的解决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农机诊断在现在的需求。为了针对性的解决农机的各类故障,采用多种诊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各类诊断技术互相融合,已经成为了农机故障诊断技术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处理农机故障时,除了故障的技术诊断外,还兴起了多故障的诊断模式,将不同的诊断技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5],进而找出解决故障的新措施。这种诊断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解决效率,保证了农机的正常运行。结论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故障的诊断技术发展较快,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仍旧无法满足复杂多样的农业机械故障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所以,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导致农机故障的原因,加大对农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是保证农机正常运行,延长农机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升策略 1农机具的选择 合适的农机具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基本保障。选择合适的农机具应该做到:一是选好机型:根据自己所处农村农田地理环境条件,如作业田块的大小及是否集中连片等,年作业量大小,作物品种、土壤性质的不同结构,经济实际承受能力等现实方面,选择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具。二是配套机具的合理选择:一定要使得动力主机与作业配套机具能合理配套使用。例如两者的转速、传递的功率等。三是选择农机具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购买农机的时候要选择由当地农机推广部门推广的合理适用机型;②看自己选择的机型是否已经被市场肯定,③看自己选择的机型是否有正规的“三包”凭证,产品质量的口碑是否好;④要优先使用服务信誉度与口碑较好,厂家知名度高,售后维修服务网店分布广泛的机器。 2保持农机具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首要前提和关键保障,只有把技术状态完好的农业机械投入到生产中,才能确保农机具作业质量达到农艺标准。以下有几种保持农业机械状态完好的方法:首先,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对农机进行操作。不管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在使用时必须按照所使用说明和有关规章制定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的最基本常识。其次是在使用前做好农机具检修和检查工作。在作业前对要进行作业的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进行仔细检查,做到该换的要换,该修的要修,不留任何可能的作业事故安全隐患,来避免作业故障的发生而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减少经济损失。最后是要严格按照保养要求对农机具进行在使用期内的维护保养,使农业机械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进行生产和使用。 3提高农机具驾驶员的素质 农机作业质量受驾驶操作人员的水平能力的影响。加强农机具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要多对农机具的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实际作业能力训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培训,要求驾驶操作人员不仅有较高的驾驶操作技能,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第二,是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多下农村进行对农机操作技术和学习农机操作经验的培训,提高机手自身的技术能力的培训。第三,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对机手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掌握新技术的灌输,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农艺的要求和需要。 4加强农机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 农机作业质量是体现农机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参照物,农机作业质量,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及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和保障农机作业质量,应根据农艺的要求及客观条件和作业对象的变化,制定与之相应的农机作业流程和农机作业质量规范标准。加强以农机作业质量为基准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是现今各级农机管理监督部门的重要任务,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农机作业中得到全面的实施和执行。 5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农机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这些年来,我国的农机化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专业科教人员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但在数量发展的同时,体系质量的不足的也明显表现出来。农机化服务体系,对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是有着非常大的助力作用的,它可以帮助农民更加快速方便正确的选机、用机、护机和修机,增强农民朋友使用农机的信心和决心,能够加快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是必然和必须的。 (1)政府要加大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灵活的机构。大力宣传中央的各种惠农政策。尤其是在山区,人们普遍认为不适合农机作业,那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推广宣传先进适用切迫切需要的小型农机,让事实说话,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农机化推动上不留空白地区。在农民选机购机过程中,政府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引导农民抱团作业,成立专门的合作组织选机构机。这样,不仅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也大大降低了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2)建立完善的体系。首先是建立一套由农机企业到经销商、售后服务机构和农机使用者之间四者互动的,信息交流通畅的“绿色通道”。做到让农民购机时目的明确,企业生产时实用性强,经销商进货出货时数量准确,维修者第一时间能进行修理。其次,农机主管部门也要为各种合作服务组织穿针引线,搭建好相互之间的沟通桥梁,有利于农机的本地外地作业,在农忙时更好的调配农机。最后,加强农机化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基层服务体系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机构,也是于农民交流最多的机构。因此,基层服务体系的机构设置、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服务设备的配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服务人员的素质,要多培训多进修,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 (3)建立完善的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农机服务组织制度,政府要在政策和经费予以大力支持。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人员培养制度。不仅是专门的服务人员要进行培训进修,对农机用户和其他服务人员也要开短期的培训进修班,让农机知识普及化。再次是建立健全的经销商管理监督制度。经销商不仅销售农机,也要服务农机,农机卖到哪里就要服务到哪里。要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商贩。最后,建立健全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管理干部的考核制度。加强农机服务人员和管理的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自身素质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安全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农业投资的增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会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我国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安全将得到有力保障。 农业机械论文:对农业机械数据管理体系分析 1系统分析 (1)应用背景。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典型农业机械载荷谱数据包含了多种机型,涉及到不同工况中的项目论文、载荷谱的基础数据、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相关试验技术报告等多个方位的数据来源。所以有关信息是否被及时采集录入、更新、以权限控制为基础的共享和最终顺利完成的表达与管理,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数据都影响到以后在有关疲劳寿命研究的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下面将谈谈在此应用背景之下,原有数据存储和展示方法中所存在的缺点。有关数据管理的规范性,原有的载荷谱数据数据管理方法,基本上是依靠经验来进行手工作业的管理模式,各类试验报告、基础数据数据之间也缺乏一个完整的联系网络。此外,由于手工作业的操作人数较多,这就降低了信息录入与保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引起信息资源结构的不规范,并最终使数据的管理和存储出现混乱。数据管理效率,随着收集的信息量逐渐增多,手工管理中的信息管理者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多,这就导致了越来越慢的资源查询和更新的速度,无法快速准确地定位、计算和分析数据,降低了日常的工作效率。数据安全性,现有的技术论文、成果、报告等大多使用电子存档的方式,但是电子文档也具有易复制、易丢失的特点。旧的手工管理模式,只是基于资源读写权限基础上单一且缺乏灵活的模式。因此,现今迫切需要实现对种类较多且数据量大的载荷谱数据资源能有在相关权限之上完成读写和管理。数据共享性,依旧使用旧的管理方式,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形式单一。缺乏一个可实现高效共享的平台,使得信息分布零散,也减少了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 (2)系统功能设计。基于以上的应用背景,将设计思想结构化,再对系统功能进行分解,按顺序设计相关系统模块的结构。结合农业机械载荷谱数据库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和现状,实现系统中应有的载荷谱实测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维护和通用信息资源管理这三个模块。运用自上而下分析法,用一些简单的功能单元代替复杂的功能模块。①载荷谱实测数据资源子系统。在后期对典型结构部件的载荷谱编制中,载荷谱的实测曲线数据一项关键性的基础资源。要求能够提供快捷而高效的管理接口来综合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实测数据包括工况、试验机型、实测编号、实测时间、曲线数据的存储路径、标定数据等资料,最终实现标准化的录入、更新和删除等。要求具备高效的实测数据统计浏览和查询等功能,能够通过编号、工况、时间等因素对其进行定位与排序。②通用的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通常的技术标准、报告和论文都是多样化的格式保存,因此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也需要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录入法。信息资源有清晰的分类,方便管理者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信息类别。还要求具备便利的查询方式,通过关键字段就能实现信息的查询,或者在需要检索的关键词或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相应标签类别实现查询。③管理和维护子系统。鉴于有不同部门多个人员对其进行使用操作,所以系统应能实现灵活的权限管理,有效过滤掉非法人员的操作,进一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在后台管理时,可设置对规范性模版、系统的运行基本参数和访问者操作日志等来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2系统结构设计 实测载荷谱数据的工况种类较多,数据量较大,考虑到管理中繁杂的业务逻辑,成熟的载荷谱实测数据管理和处理系统大多使用C/S模式。还要求系统具备可拓展性和可共享性,因此在逻辑相对简单的模块融合了部分B/S系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混合架构体系,即采用的是C/S模式与B/S模式交叉的混合模式来构建的。在载荷谱实测数据分析、处理和在载荷谱实测数据的曲线展示中调用了C/S中的客户端程序实现实测数据的读取,并使用其事务处理功能来分析处理曲线绘制和数据后期的相关工作。 3系统的实现 (1)C/S模式系统的开发。C/S模式系统是针对载荷谱的数字信号来完成的,因此可以实现浏览、计算参数信号、变换处理等功能,是一套在Window环境中结合了应用软件工程相关步骤之后,开发出的可视化高效软件系统。模块化结构由许多功能模块构成,使得系统可以进行不限量的更新、扩充、裁减和移植,来不断满足使用和功能的需求。通过功能块划分和层次分离,降低了系统开发与维护中的复杂程序,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C/S模式系统不仅实现了物理量峰谷值的检测、数据采集、计数法的选择与统计的处理、二维低载截除、中值谱、谱型选择和编制、载荷数据库中储存图形绘制等功能,而且应用到了标定实测现场、试验现场、后期的数据处理以及处理之后的数据管理等。 (2)B/S模式系统的开发。在对系统B/S模块的开发采用了微软公司提供并得到推广的技术,它结合了.NET框架紧密,还遵循.NETFramework的相关规范。通过使用公用层次类库和通用语言运行环境所提供的工具,来提速开发的过程,并开发出驻留微软的IIS中,能够运用诸如SOAP和Http等Internet协议的Web应用程序。同时使用隔离驱动开发模式,平行开发数据层和陈述层。最后,设计业务层去适应后期需求的变化和扩展的要求。通过封装,把需要执行的返回记录集、SQL语句等数据库操作进一步封装为数据访问类型,这样,不仅避免了因改变数据库而带来的改变其相关代码,还消除了不必要的代码重复。 4结语 在混合模式下的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载荷谱数据资源管理系统,集成了B/S结构和C/S结构所具备的优点。在实践中,此套结构也具备载荷谱数据资源管理的相关特点,不但体现出了B/S结构具备的共享性好、易于扩展和维护的特点,还体现出C/S结构中高事务处理和数据操作性能。二者紧密联系,构成了管理载荷谱数据的一套最为实际的方案。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科技的发展趋向 欧洲农业机械科技界从1984年开始,每隔一年召开一次以农业机械为中心的国际性农业工程学术会议,已先后在英国、荷兰和法国举行过三次。1990年的会议由联邦德国工程师学会农业机械分会和农业机械化学会主办,在柏林召开。根据柏林会议主办单位的会议纲要,这次会议报告248篇,分别在大会报告和分组交流或以图片、录象形式交流。提供这些论文的代表来自32个国家。除欧洲以外,还有北美、亚、非、拉和大洋洲10多个非欧洲国家。近几年,欧洲国家对农业机械科技开发的投入较大,据介绍每年约520。万美元,而美国只1900万美元,而且在欧洲政府收入与工业投入结合密切,开发效果较好。因此,这次会议进行的科技交流,在相当程度反映了当今农业机械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向。 一、柏林国际农机会议论文内容简介 现按会议分组的专业,将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拖拉机和运输(1)轮胎与土壤系统包括特大轮胎和低压轮胎等动态特性、载荷、受力分布、轮迹、滑转优化等;(2)拖拉机底盘包括支承系统、铰接拖拉机、多轴底盘、静液压驱动等的特性,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路感油泵特性,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3)拖拉机及驾驶包括拖拉机驾驶和计算机控制,三点悬挂参数,拖拉机一犁系统的智能监视,拖拉机的发展和在土耳其、西班牙地区特点等;(4)拖拉机振动、噪声包括拖拉机噪声分布,乘座的振动,振动对土壤粘附性能的影响,驾驶室疲劳强度等;(5)运输工程包括自装卸拖车的重量,商品土豆运输系统等。 2.耕作与土壤保持(1)保土耕作制度包括保土耕作的实践和试验机架,不同农机具和农机化对土壤的压实,亚土层土壤压实,土壤的通行特性和工作特性的测定,并联双轮对土壤的压实和移动,减少轮子、链轨板对土壤的有害影响,土壤和犁,不同耕作系统的能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2)拖拉机一犁系统包括犁的作业载荷、犁地阻力的变化,速度、耕深与犁工作部件的受力,不同拖拉机系统对灌溉地的压实与能耗,窄铁轮在水田作业,以及苗床整备机具,苗床土块分布,作业时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等。 3.田间作物的生产(l)谷物收获包括谷物新收获方法试验,田间直接脱粒收获,高湿谷粒的联合收割机脱粒机构,不同玉米收获方法的能耗,联合收割机茎秆粉碎装置等;(2)饲草收获包括饲草茎秆的切割,饲草的压碎与干燥,高密度草捆,散草的堆垛,圆草捆青贮,饲草青贮的物理特性和透气变质,提高饲料质量的机械处理和热处理,青贮玉米的产量测定,饲草收获机风送管的自动控制等;(3)水果和特种作物收获包括柑桔收获机器人,土豆收获的微电子技术等;(4)肥料和厩肥利用包括肥料运撒的物理性能,固体和液态肥料的撒施,液肥加工,提高固体肥料利用效果,施化肥机的颗粒流动,草地施厩肥等;(5)土豆、大豆、玉米地灌溉,草毒地喷水调温以及农作物特性数据库,近红外测定苹果品质,用充气轮测定种子,速生薪柴林用装备,间隙吹气的遮阴效果,土豆秧的火焰清除等。 4.植物保护(1)提高喷雾质量包括提高药液混合均匀度、雾滴均匀度、喷射均匀度的研究和方法,改进喷射系统和喷杆设计,建立自动监测系统,静电喷雾等;(2)防治化学污染包括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通过计算机优化,药箱处理,非化学防治等。 5.畜牧业及牛奶生产(l)自动化挤奶系统包括挤奶台、挤奶系统的对比和发展前景,信息收集和传感器置放地点,标识系统,乳牛心态测定,环境和卫生,挤奶器优化,挤奶机器人,液力挤奶等;(2)猪群管理及畜舍设计包括不同猪群(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管理,喂料系统,环境、称重与体形测定,猪舍设计,栅状地板载荷,畜舍垫料(草、旧报纸),禽舍通风、降温、机械化转运等。 6.贮藏、千燥和加工(1)粮食贮藏和干燥包括谷物干燥机理和模型,不同干燥方法对比,谷层厚度、状态对干燥的影响,冷冻、微波和对流的应用,湿谷贮藏工艺、能耗;(2)太阳能干燥包括农作物、药用植物的太阳能干燥和计算机管理,牛肉的冷藏过程分析,豌豆热于燥及贮藏质量,谷物和菜籽吸附性对干燥的影响,果品分级,干胡萝卜的再湿过程,农作物废料的沼气化等。 7.自动化和控制(l)计算机应用包括农机信息标准化,过程控制计算机,自动化的微机系统,谷物收获图象分析,水果收获机器人及其视觉系统,农用机器人的适时网络,温室内机器人;(2)计算机辅助农业(cAF)包括土壤耕作系统的图象评估,谷物收获过程优化,田间自动化灌溉系统,排水系统cAD,坝址选定;(3)过程监测包括种子发芽的计算机监视,盆栽作物的彩色图象系统,温室气流控制,农村废物沼气化过程监视,以及核磁共振质子测定水果成熟度,农用红外照相机,高速移栽机等。 8.人体工程与安全(l)安全标准包括欧洲共同体的农机具安全标准,房舍规划标准,植保人员的安全要求;(2)农用车辆的人体工程包括车辆行动分析,驾驶室热环境,乘座振动及支承系统改造,计算机辅助防止驾驶事故;(3)改善作业条件包括改善兽医、人工授精技术员、救护员的工作环境,降低挤奶员的噪声危害及袋装肥料提升杆的载荷分析等。 9.运用研究(])系统分析包括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田间作物种植的咨询系统,美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知识系统和农场决策支持系统;(2)规划方法包括农场设备投资规划方法,小规模机械化的优化,用于确定边际面积的软件包,仔猪繁育规划,苗木优化分布和管理规划,以及农用运输统计,农业管理 哲学等。 10.模拟与模型(])机器运动包括农机线性运动模拟,转弯的侧向运动学,不饱和土壤内的溶质运输模型;(2)动态模拟包括车辆的动态振动分析,乘座振动信息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优化,拖拉机载荷谱与疲劳寿命预估和发动机检测的专家系统;(3)饲草收贮包括饲草收割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青贮的空气渗透损失以及厩料处理的技术经济分析模型。 11.机械设计(l)优化设计包括农机性能优化的战略,农机具的CAD,自装卸牧草车的新型割台和联合收割机逐稿器和清选装置,滑块曲柄机构降低速度浮动的改进设计;(2)液压系统设计包括农用液压系统的模块设计,拖拉机操作的压力流调节系统和静液压操作系统的动态分析,以及7千瓦柴油机燃沼气和低压燃气(LPG),联合收割机维修费用和中小企业的产销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12.干旱半干旱国家农业生产都是发展中国家机械化题目。涉及的国家有亚洲的中国(含台湾)、印度、叙利亚和土耳其,非洲的摩洛哥、坦桑尼亚、苏丹、/!/突尼斯、尼日利亚和乌干达,拉美的古巴和巴西。(1)土壤耕作包括畜力牵引架,耕作机具试验,块根集堆锄,适耕期;(2)地区特种作物包括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的能量投入和产出,茶叶机械化,旱作高粱栽培,灌溉甜菜地除草,旱作巴黎果的灌溉效果,甘蔗机械化收获,奶牛饲料的青贮系统等;(3)温室包括温室参数、设计,土管热交换的周围空气加热,以及小规模农业机械化的合作经营,小榨油机和油料工业规划,低洼地作物生产的水利设施规划设计等。 二、世界农机技术发展动向 综合分析上述各专题交流内容,可以看出近期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向。 1.保土耕作,减轻土壤压实,减少耕作能耗,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实践,仍继续发展 研究土壤耕性、通行性和压实性,轮胎和链轨板的形式、载荷分布,动力机的支承系统,犁和耕作机的配置,耕作制度和耕作规范(速度、耕深等),耕作的农业生态环境等,对保土耕作进行完善和提高。 2.收获新工艺新技术有较大发展 改进传统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清选分离机构,提高收获潮湿谷物的能力;谷物收获新工艺,尤其是田间直接收获工艺有了突破,取得了可行的成果;饲草收获中推行饲草打碎,发展散草收贮和圆草捆袋装青贮等工艺,对提高饲草收贮工效和质量都有明显作用;柑桔的视觉和彩色图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自动化收获的机械手开发,苹果、葡萄收获的机械手也已有人着手研究。 3.防治环境污染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牲畜粪便堆积侵占土地,污染周围水源和大气,并使大气暖化;粪便处理,液态和固态厩肥的加工、运输和向大田、草地施撒机械化是近期发展的热门课题,研制的新成果也不少;施用厩肥后,田间残磷增多,危害作物已引起注意,有的国家已经作出限制施用的决定。农药、化肥施用过多,土壤中残留量超标和污染水源日趋严重;提高化肥施撒质量,提高植保机械喷雾性能,从配药、雾滴形成和均匀喷射到减少飞逸散失的技术和装备以及静电喷雾、非化学防治都有发展;旧塑料容器多得成灾,已建立回收制度。 4.完善和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机械系统 牲畜的识别装置、生产环境控制、喂料系统、称重系统、活牲畜和畜产品运送机械,均在不断完善和提高,重点是根据畜禽的生育生长特性,通过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进行环境和饲养的优化和自动调控。如根据挤奶量、体重调控喂料量和喂料成分,根据产蛋量调控禽舍内部环境等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和优化投入。 5.农产品贮藏和干燥技术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和降低能耗 建立农产品品质的数据库,应用红外和近红外进行果品分级和品质评定,应用模型技术研究干燥工艺过程,应用微波技术和对流技术提高太阳能用于干燥的利用率,发展冷冻技术提高谷物的贮存质量等。 6.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几乎进人了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用于运用管理,有计算机辅助农业(cAF),农场决策支持系统和咨询系统,防止拖拉机事故的辅助驾驶系统;计算机用于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的辅助设计,有设计排水系统的CAD,农机整机的CAD和部件、零件的cAD和cAM;计算机用于作业过程研究,有种子发芽、废弃物沼气化过程计算机监视,图象分析和数据处理,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系统;模拟技术和数学模型的求解,多数都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用于过程研究和自动化控制,与传感技术的开发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除力学参数的传感继续有发展外,光、热参数的传感、采集和图象处理技术也有较大发展,促进人们对作物生长特性、动物生育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关系的了解,进而带动工程技术的开发,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机、电、仪一体化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 7.第三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向 第三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是这次会议交流讨论的重点,但从论文数量及内容涉及的地区来看,农业机械化正在开展,科技发展的趋向主要是小规模农业机械化问题的研究,畜力机具的开发,拖拉机和农机具的区域性试验和推广,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特种作物机械化技术的开发。总的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但个别项目的水平较高。了解和掌握世界农业机械科技和发展,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有选择地选用和参考,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提高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化进展状况与策略 引言 黄淮地区是我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传统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地区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关键。从这一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来看,短期内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为探寻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笔者2011年2月对地处黄淮地区的遂平县、平舆县和汝南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遂平县G村的农业机械化情况进行了深度的典型调查。G村位于遂平县的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由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3634人,773户居民,266.53hm2耕地,基本上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较少。2010年底,全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586台,联合收割机2台、玉米收割机1台、玉米脱粒机15台,耕地用小型机械572部、小型旋耕机57部、大型旋耕机1套;小型播种机131部、喷灌机20台。夏粮收获主要靠跨区作业的外来收割机,秋粮收获主要靠传统的作业手段。收稿日期:2011-11-11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2400420043)作者简介:刘金荣(1970-),男,河南遂平人,副教授,(E-mail)。 1黄淮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农业机械数量上的“三多三少” 1.1.1小型农业机械多,大中型农业机械少 从G村和全国2008年底的资料比较可以看出,G村的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大中型拖拉机比重,低于全国4.04个百分点,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的现象更为突出,见表1所示[1]。 1.1.2耕种环节机械多,其他环节机械少 G村与全国耕种和收获环节机械比较[1]见表2所示。从表2可明显看出,G村收获环节机械数量与全国相比,只占全国比重的1/8,。G村至今没有化肥深施机和机动喷雾机,个别环节基本上是人工操作。1.1.3农业机械拥有数量多,单台机械使用时间少G村与全国拖拉机数量和使用情况比较[1]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全国共有农业作物经营户(单位)20055.4万个,户(单位)均拥有拖拉机0.13台;G村773户,户均拥有拖拉机0.77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全国每台拖拉机平均耕地面积4.52hm2,而G村每台平均只有0.445hm2,不足全国的平均水平的1/10。单台拖拉机的使用时间太少,使用效率太低。 1.2农业机械化水平上的“三高三低” 1.2.1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低 黄淮地区冬小麦从种到收各主要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而油菜、大豆等经济作物的播种与收获等主要环节基本上使用传统的作业方法,机械化水平较低。 1.2.2夏粮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而秋季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黄淮地区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南部以水稻为主,北部以玉米为主。夏粮从耕种到收获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秋粮中水稻的插秧、玉米的收获和秸秆清除等主要环节主要依靠传统作业手段,机械化水平低下。 1.2.3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而丘陵山地的机械化水平低 从地貌上看,黄淮地区基本上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是平原,西部多丘陵或山地。东部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西部丘陵与山地机械化水平较低。西部丘陵与山地部分没有退耕还林,坡度较大的耕地基本上是靠畜力与人力进行耕种和收获,根本谈不上机械化。 1.3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出现停滞现象 黄淮地区农业机械的数量在2003-2008年间有较快的增长。以G村为例,586台小型拖拉机中的80.3%是在这一时期购置的。这一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对土地有较深的难以割舍的情节,土地流转缓慢,所以几乎家家拥有农业机械。G村现有773户居民,拥有拖拉机的农户为599户,占77.49%。这种家家户户购买农机,又几乎仅限于自家使用的局面,使得农机作业的利用率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闲置时间长,使用效率低和农业机械的购置投入大相矛盾,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打击了农户在农机方面进一步投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该地区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在0.067hm2左右,现有耕作技术水平下,单位土地提供的收益增长乏力,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农收入比重上升。因此,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土地使用权流转缓慢,推进农业机械化,建立现代农业的动力不足。这种发展停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延缓了建立现代农业的进程。 1.4农机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黄淮地区农业机械大多属于农户家庭所有,自用居多,农机专业户规模不大,又比较分散。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农业机械(含农机零配件)销售、作业、维修以及售后服务处于零散无序的状况。近几年,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难以发挥正常职能,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和落实。 从G村的情况看,联合收割机较少,不能满足需要,在夏收期间主要依靠跨区作业的外来机械。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少量的也集中在平原地区,丘陵山地农机服务组织更少,有的地方几乎是空白。 2阻碍黄淮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黄淮地区是多平原少丘陵山地的地区,是我国粮食主要产区,本应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较快完成农业机械化,较早过渡到现代农业,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延缓了这一进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难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废除体制,确立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广大农村脱贫致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党和政府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方针。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国家现阶段虽然提出了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但在黄淮地区这一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现代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土地流转缓慢。尤其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和逐年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民更不愿意转包自己的承包地。以G村为例,全村只有29户人家,由于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城镇有较好的工作把老人接走,或在外地经商等原因,把土地转包给他人外,其余仍是自家耕种。据笔者调查,G村最后一次调整土地是在1998年,11个村民小组在调整时均把地块按肥沃程度和离村子远近分为3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地块每户平均不到0.2hm2。这种农户经营的严重规模不经济,不仅增加了机械耕种的成本,而且严重阻碍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2.2现有农民市民化的政策滞后于土地流转的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一个各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只有把农村大量剩余 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对粮食主产区土地的集中经营、规模经营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而现有农民市民化的政策严重滞后,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地方出台了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本身不是真正把农民市民化的政策,而是为了稳定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就G村来看,有23户农民在县城购房,而不是在打工地购房,购房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到县城读书。只有5户在自己经商的城市购房。这些人虽然购了房,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权利。由于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的严重滞后,才会有每年的春运农民工大流动。农民工大流动的背后,是农民十分强烈进入城市的渴望和无法离开承包地无奈的一种悲歌。这一悲歌严重阻碍农民市民化的步伐,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2.3机械投入与土地收益之间的矛盾 近10年来,黄淮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乏力,在现有的小规模经营状况下,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相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销售价格上涨有很大的差距。农业机械设备往往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收期长,加之由于机械老化、维修、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降低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虽然从长远来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但在现有农业机械化前期投入大,而土地收益难以增长的矛盾前提下,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需求下降,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也制约了基层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 2.4农业机械化研发、推广和服务落后 黄淮地区农业机械化的“三多三少”与“三高三低”现象,充分说明这一地区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和整体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并不是简单的人力与畜力替代型的机械化,而是建立在使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装备基础上的农业机械化。我国现有的农机研发体系不完善,在农业机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方面相比国外农业机械化发达国家更显落后。在农业机械推广方面,存在推广领域狭窄、推广方法单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和推广机制不灵活等现象。在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国家和社会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运作模式上缺乏市场化,在农机技术标准与检测上缺乏规范化,在服务组织的建立缺乏社会化。 2.5农业机械化发展配套政策不完善 2004年11月,我国颁布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在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与技术培训、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方面投入不足。黄淮地区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区,地方政府欠账太多。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稳定的财政投入资金与渠道。黄淮地区多是以农业为主,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国家要求的各项配套资金绝大部分无法落实。三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及政策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种粮大户和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融资需求。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农业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3日本农业机械化的经验 日本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与黄淮地区情况相似。其农业机械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经历了5个阶段的发展,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并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日本农业在大量减员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1减少农民,保证土地的规模经营 早在1673年以前,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造地,之后土地扩大变得缓慢,而人口增长却较为迅速。为了避免土地过渡分割,1673年日本政府实施了土地“分割继承禁令”—即“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从农村转移出大量日本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同时也保证了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 3.2农业机械化立法 日本政府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使得日本农业机械化一开始就有了法律保障。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地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先后两次修改这一法律,使其更趋完善,更具有现实性。同时为了给推近农业机械化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农业经营基础强化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建立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并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促进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日本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 3.3财政信贷补贴和扶持政策 日本政府构建了“农业补助金制度”,对先进农机具的补助金额从1972年的491亿日元增长到1981年的2439亿日元。日本“农业机械银行”、“农业机械化基金”和“农业改革基金”的建立,通过小农户联合、分别购买、统一协调使用和无息、低息贷款的获得,解决了农户农机投入大的难题。 3.4完善的研发和监管体系 日本把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中来。在全国建有由国家和公立大学、民间(企业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制定了详细系统的研发计划,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为了保证农业机械的技术和质量,从1962年起,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为日本农业机械唯一管理和监督机构,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各项技术指标、功能进行严格的现场测验和实验室检测,为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农业机械的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 4黄淮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4.1强化发展意识,实施差别化的国家扶持政策 黄淮地区靠其自身内部的力量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靠外力才能加快推进其发展步伐。培育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识,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建立和完善各种国家扶持政策,将有力地促使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意识的形成。建议对农户和种粮大户(或农业协作组织),在粮食种植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与农用柴油补贴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支农财政补贴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用柴油补贴是对于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服务的直接激励,粮食种植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也会间接影响农户对农业机械服务的需求 4.2推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黄淮地区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是制约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积极探寻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实施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适时地予以立法和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农民市民化的政策或法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地减少农民,这不仅是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也是该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4.3革新现有体制,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针对农机投入大而使用收益小的矛盾,必须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实现。根据调研,黄淮地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制定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如差别性补贴政策与专门补贴政策等,推进农机协会或农机服务社等企业性质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机的服务时间和使用效益, 缩小购机投入和使用效益之间的矛盾;二是应政府考虑制定小型农机的“以旧换新(或以小换大)”和“回收”政策。对于种粮大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国家采取“以旧换新(或以小换大)”政策;对于已经加入农业合作组织或转租土地的农户,国家可以将其所有的小型(或旧的)农业机械折价后予以“回收”。这种政策的推行,一方面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国家稀缺钢铁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损失。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推进黄淮地区乃至其他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将起到积极地作用。 4.4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市场化与社会化进程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监管、人员培训及各类企业性农机服务组织(跨区域农机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的技术服务等,必须区别对待,在加大国家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农机市场加强管理,建立完善检查、监督机构和法律法规,清理整顿农机供应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市场化与社会化。对于各类企业性农机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的服务,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加快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进程,要走经营服务一体化道路,通过经营创收,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自身活力,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作业状况通用的监测平台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从世界农业机械的发展来看,工业革命使得大量的人口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工业的生产活动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不断的减少,而世界对于粮食产量的需要在不断上升,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就需要提高单个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的机械化适应了这种需求,它使得每个农民的生产率得到了显着的提升,生产率较高的大型农业装备成为农机发展的方向[1]。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内外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大型农机装备的研制与生产销售。农业机械的大型化使得机具的结构、运动机构和工作过程更为复杂,为了保证机具的作业质量,对机具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研制自动化的设备来辅助监测农机具的作业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自动化设备成为现代农机的重要组成部分[2-3]。农业机械的作业状况直接影响机械的作业质量,如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发动机通过传动带等传动部件把动力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完成切割、输送、脱粒、分离、清选和升运作业。割台的切割速度影响着秸秆切割的质量,升运器的转速影响着谷物的输送效率,脱粒滚筒的转速、与格栅的间隙等参数影响着脱粒的质量,清选风机的风速与风向影响着清选的质量。为了保证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在上述关键部位安装各种传感器监测其工作状况,比如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处安装扭矩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实际扭矩和转速[4]。农业机械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运转,就会逐渐失去正常的技术状态,出现机器的故障。机器出现故障,就会使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变差,油耗增加,作业成本提高,甚至还会发生安全事故[5]。为弄清楚造成故障的原因,并且加以预防,对农业机械作业状况进行监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监测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一特定的作业任务而开发的监测系统,这些监测系统基本涵盖了耕整、播种、施肥、喷药、除草和收获等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各个环节。在农业机械耕整作业监测方面,谢斌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倾角传感器农机具耕深测量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拖拉机提升臂的倾角结合悬挂机组的几何关系推导出机具的耕作深度,耕深测量结果通过 CAN 总线传输到虚拟终端,在虚拟终端实时显示耕深值[10]。李玲等人利用滑掌带动差动变压器运动,将耕深信号变化成电信号,使用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电信号设计了测量耕深的电子测试系统[11]。A.M. Mouazen 等人为研究土壤压实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摆轮的耕深测量系统,该系统中摆轮与位移传感器组合使用,用于反映耕深的变化[12-13]。王建等人研制了犁耕阻力的测试系统,该系统使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将测量结果通过RS232 端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显示[14]。在播种作业监测方面,赵斌等人、匡丽红等人、吴艳艳等人和李雷霞等人基于光电元件和单片机设计了能够对精密播种机播种状况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这些系统普遍具有重播、漏播和堵塞监测功能[15-18]。黄东岩等人使用聚偏二氟乙烯压电薄膜作为排种监测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播种机播种监测系统[19]。田辉辉等人和王沛东等人基于 CAN 总线分别设计了大豆精播机和小麦播种机播种监测系统,田辉辉设计的播种监测系统采用了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方式,上位机上运行基于VB6.0 开发的软件[20-21]。梅鹤波等人基于 CAN 总线设计开发了 48 行小麦精量播种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当精量播种机一行或数行发生堵塞等故障时发出声音报警,并在终端上显示故障以及故障行号[22]。外国一些厂商例如 Johndeere、Kinze 生产的播种机上已经带有商业化成熟的播种监测系统[23-25]。 第 2 章 监测平台总体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监测平台总体组成 农业机械作业状况通用监测平台能够实现多种作业任务的监测,并且在使用该平台进行不同的农业机械作业监测时能够进行快速的切换。当需要新的监测任务时,能够将新的监测任务需要的硬件方便地连接到现有的系统,现有系统的软件资源可以直接应用或者移植到新的监测任务中。系统为满足上述要求,需要具有较强的结构可扩展性、硬件资源的通用性和软件代码的通用性。基于上述要求与理念,监测平台采用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模块化设计。监测平台总体由监控终端、功能节点和通信网络组成,如图 2.1 所示。系统工作时,监控终端中的 CAN 收发板监测着通信网络传输的农机作业状况信息,当检测到发送给监控终端的报文时,该条报文信息首先被 CAN 收发板截获,然后被微控制器读取。微控制器与主板通过 RS232 串口通信,微控制器按照其与主板通信协议的规定,将收到的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主板。主板上运行为监测平台开发的基于 LabVIEW 的监控软件,主板驱动触摸屏以图形化的界面直观地显示作业机具的作业状况信息。人机交互系统由触摸板和液晶显示屏组成,液晶显示屏用于作业状况信息的显示,触摸板粘结在液晶显示屏表面,农机作业的控制参数通过触摸板输入到主板。 2.2 监测平台工作原理 使用该监测平台进行农业机械作业监测时,首先设计需要的功能节点,然后将功能节点接入到通信网络。功能节点获取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按照该功能节点设计的功能,执行相应的运算,然后驱动功能节点的执行机构实施相应的作业任务。与此同时,功能节点将需要监测的作业状况数据按照 2.1.3 节通信协议的规定将作业状况信息发送到通信网络上。监控终端中 CAN 收发板实时监测着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当监测到有功能节点发送给监控终端的作业状况信息时,CAN 收发板将其截获,然后微控制器读取 CAN 收发板接收到的信息,按照微控制器与主板的通信协议将信息进行转码,发送给主板,运行于主板的 LabVIEW 软件将作业状况数据按照用户的设置进行显示与存储。为了更为直观地理解监测平台的工作过程,现以变量施肥作业为例, 叙述监测平台的工作原理。开始作业之前用户通过监控终端触摸屏输入机具宽度、作业类型、要保存的数据类型等作业初始化参数。机具开始工作后变量施肥功能节点根据预先存储的处方图信息实时地实施变量施肥控制任务,同时将机具当前所在的网格位置、当前网格的施肥量、机具的作业速度、机具的实际施肥量等作业状况信息发送到通信网络上。监控终端微控制器监测着在通信网络上的信息,当监测到有功能节点发送给监控终端的信息时,监控终端微控制器就将此信息捕获,按照其与主板的协议规定将信息发送给主板。主板在 LabVIEW 软件中将收到的信息进行显示,同时根据用户的选择将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 农业机械论文:对农业机械用油分析 1合理配套和组合机具 农业机械的作业情况较为复杂,由于各种作业的性质和环境条件不同,工作机具所需的功率、转速和扭矩也各不相同。配套的工作机具是否合理,对油耗有重大影响。有时为了追求动力机的最大输出功率,所配套的工作机具所需功率过大,致使动力机长期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下运转,造成发动机循环供油量大、进气量相对不足、热效率降低、油耗增加,机器磨损加快。 2合理制订作业计划 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耕作机械是用油最多的一个作业,拖拉机要合理配套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水田耙,必须制订好详细的作业计划、作业时间、作业顺序、作业地块、作业路线及其它作业辅助工作都要明确安排到位。这些生产环节必须有序进行,只有尽可能减少机具空行、空转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3熟练操作,细致观察 同样的面积、相同的机具和作业项目,不同的机手操作,其油耗就不一样。技术熟练的,空走行程少,调头容易,故障出得少,作业质量好,耗油少且作业效率高。对于一名有经验的农机驾驶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凭“观颜色、听声音、闻气味、摸松动”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如:可根据柴油机排烟的颜色和声音状况来判断其工作的技术状态,如果在工作中出现柴油机持续异常冒黑烟、蓝烟、白烟等,均属于不正常的工作现象,这种情况可以判断出柴油机在带病进行作业。此时,应及时停机查明故障发生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加以排除,否则会缩短机具的使用寿命,功率下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油耗量。 4机具保持完好状态 农业机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柴油机会因各部件的磨损程度而导致机器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因此对于使用时间长的农业机械来说,及时检修,不得带病运行,应做好下列保养和准备工作。 4.1消除“三漏”,做到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在实际作业中,由机具漏油引起的油料损耗也是相当大的。如果一台拖拉机1min漏油10滴,每昼夜就要漏失柴油1.2kg。有些技术状态差的机具因油底壳、变速箱、后桥的丝堵没有拧紧,润滑油漏失也时有发生。 4.2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车轮轮毂的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定。当轮胎气压低于标准时,轮胎的变形量增大,油耗也增加。因此,一定要使轮胎保持标准气压。 4.3检查配套农具的技术状态是否正常,正确挂接和调整好农具,减少工作阻力。只要把握好上述的技术要领,你的农机一定会用最低的油耗给你带来最大的收益。 农业机械论文:农作物和农业机械论文 1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耕种、收获、植保、运输等方面,极大地解除了农村劳动力,使得70%的农业人口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劳动而获得经济收入,对农民的致富也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可以增加耕地的复种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可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专业化发展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补贴政策,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强劲动力。第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农机手在农忙季节都有很可观的收入,年收入大约可达5万元左右,还有收入更高的农机手成为农村的新贵。农业机械的推广,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在耕种和收获时节的损失。 2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 农作物生长是有周期的,从播种、田间管理、生长、收获等过程。在耕种和移苗及收获时节可以普遍适应农机作为辅助。在我们罗平县,为了提高复种率和生产效率,我们实验了在玉米苗移栽过程中使用机械移栽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应用机械进行青苗移栽提供了证据和先例。本次试验参试育苗的有3个品种,浸种8小时后于6月13日开始播种育苗至6月18日结束育苗;于6月17日出苗开始出苗至6月22日全部出苗;3个品种不同种子处理于6月25日全部苗齐;6月23日达到二叶一心,6月27日达到三叶一心,平均出苗率达91.6%,平均苗高在15-17厘米,移栽苗达到了移栽时的要求基本条件,苗壮、苗龄苗高适宜、苗齐,露天育苗的生育进程与大棚相同,无明显差异,表明6月下旬气象条件对玉米苗期生长比较适宜,没有必要非得在大棚内育苗,完全可以在露天环境下育苗,可以有效节约成本。移栽机械采用田耐尔二行秧苗移栽机配套40马力以上拖拉机,采用同样的株行距模式,移栽深度几乎相同,空植率福来威在13~16%之间,直立度百达92%以上。不同品种玉米在原产地的生育期为100天,试验时将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后播种,观察其生育期的变化,由表4观察记录表明,出苗、移栽、缓苗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各品种不同处理之间无较大的差异。根据试验品种设计2个处理,处理一:不同移栽株数的对比,每亩理论移栽株数为6100株、6400株和5000株,行距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70厘米,窄行距55厘米)和等行距模式(行距60厘米),株距为17.5厘米和22厘米,定植苗数为5724株、5413株和5186株,收获穗数为5524株、5186株和5083株,平均成穗率达96%以上,空秆率低于4%;处理二:不同种子处理的对比,即玉米种子在育苗前进行种子等离子处理和不处理,参试3个品种,每亩理论移栽株数为6400株,平均定植苗数为5760株,收获穗数为5500株,平均成穗率达95%以上,空杆率低于5%。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更加确定了农业机械在移栽苗的过程中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我们更广泛地应用农业机械提供了大量的依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业机械,好处多多,其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解除农民劳动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具有极大的好处。尤其是在青苗移栽中的实验成功,为农业机械在我县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农机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加了信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不能缺席。 农业机械论文:管理人员和农业机械论文 1没有健全的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的生产与推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发展与进步,就应该充分注重农业机械服务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现阶段我国仍然没有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没有了市场的需求农业机械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动力,这一现状的存在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2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机械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他们是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最为直接的推动力量,因此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速度与阶段。但是,我国从事农业机械发展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对较为低下,我国农业机械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都是其他部门借调的员工或者一些退居二线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发展工作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进步与发展。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改善措施 3.1积极进行技术攻关,获取核心技术 农业机械发展必须依靠核心技术,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应该抽调相应的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结合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攻关措施与方向,积极落实科技攻关措施,采取一切可利用措施进行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攻关,争取获得更多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保驾护航。 3.2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相关设施还不完善,围绕农用动力、收获机械等领域,应当建立一批相对独立性和面向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在共性科研创新的平台上大力支持农业机械的发展。通过对技术创新设立专项运营经费,支持农机行业的重大科技问题的持续创新。 3.3提高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 农业机械发展管理工作人员是农业机械发展直接的推动力量,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工作注入新的力量与理念,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就必须注重农业机械的制造与研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农业机械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为我国农业社会发展注入全新的力量。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化的价值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近几年,集安市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活跃、村容村貌的改善、乡风文明的保障、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关系密切[1]。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集安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机械保有量、作业量增长迅速,作业领域不断拓宽,不断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各种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要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农机化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集安市的葡萄喷药问题为例,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农民种植葡萄200hm2,但是由于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雇工喷药不仅用工价格高,而且很少能够雇到人。因此,由于防治不及时,人工作业效率低,葡萄病虫害发生严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农民自行改制自走式喷药机,大大提高了葡萄喷药时期的作业效率。目前,青石村葡萄发展前景良好,其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hm2。 1.2农业机械是实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有许多技术如化肥深施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种子磁化技术等是无法依靠人畜力作业来完成的,必须依靠机械技术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效果。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同时,农业机械化在解放农村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2]。 2农业机械化使农村经济更加活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力壮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的多是老弱妇孺。大量劳动力转移以后,农村迫切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以完成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因而,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重要保证[3]。 3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地风蚀水蚀现象得到抑制,水土流失现象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美化了农村、城市的环境,而且对农村不良卫生习惯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4]。 4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除了在改善农业劳动条件、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外,还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在农村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学法律”的良好氛围,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文明之风吹进农村的每个角落[5]。 5农机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农民增收是农民生活富裕的最主要途径[6]。根据调查,花甸镇新河村有水田56.67hm2,人口以朝鲜族人较多。近几年,劳务输出经济的发展使很多农民产生了去韩国务工的想法,但考虑到土地耕种收问题,又不敢贸然前去。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农民终于放下土地,自愿组织在一起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过去几十人干的活现在几个人即可完成,其余的人可以安心外出务工。不仅开拓了致富项目,而且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花甸镇100名农民强户之中,家中经营农业机械的有35户,其中:以经营农业机械为主的农民有15户,可见,农机在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集安市农机户户均收入为1.7万元,占家庭收入的75%,全市农机作业纯收入为3600万元。可见,农业机械是农民致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农机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7-8]。 农业机械论文:促进地方全程农业机械化的有效举措 1加强党建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 为了加强和保障政治理论学习,第一,必须制定科学的学习制度,统筹安排学习时间,解决好工学矛盾。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学习必须顺应这个特点,农闲时集中学习,平时自己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特别是扩大到处室和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中心组学习,甚为有效。第二,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都要按要求学习,并就学习体会和学习心得准备书面发言材料或提纲,在学习会上发言交流,为了在会上发好言,班子成员必须认真学习,充分准备。第三,充分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精心安排好学习内容,将请人辅导、交流发言结合起来,使传授党建理论、相互启发有机结合。第四,坚持将拟提拔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送到党校脱产培训,系统学习党建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开展理论学习时,既要坚持学习党建理论,又要结合农业科研单位的特点,切实把握好学习的针对性,通过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 要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增强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科学分析和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同时,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班子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此外,要针对农业科研单位的主要任务,学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和服务“三农”的思想,带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完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任务。 2强化领导班子思想观念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综合素质 2.1强化追赶跨越观念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够,农业和农业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业科研取得的成绩与持续保障我国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地处西部的农业科研单位,其肩负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面对国家对农业和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都大幅度提高的有利形势,必须树立抢抓机遇、追赶跨越的观念,制定追赶型发展战略,提出跨越式发展措施,完成跨越发展的任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努力实现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各类人才蓬勃涌现,科研条件大为改善,居住环境大变样的目标,更加有效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当然,在追赶跨越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避免蛮干盲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追赶跨越,必须改变各级班子,特别是院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不能再按部就班,要敢于作为,勇于担当,要有爬坡上坎、奋力攀登的精神和锐意改革的意识,埋头苦干,攻坚克难。 2.2强化民主集中制观念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在新形势下,健全和坚持民主集中制,需要更新思想观念,营造民主环境,强化制度建设。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集中制教育,使各级领导和每个班子成员掌握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和决策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自觉坚持和运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会和院(所)务会议制度,对关系到单位发展的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并由院(所)务会贯彻执行。按照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要求和程序,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馈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广泛的意见征求,再由班子统一研究决策。对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提高执行效率,使研究决定了的事情能够落到实处。 2.3强化勤勉尽责观念 勤勉尽责、改进作风,既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保证,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强化勤勉尽责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特殊性,不少院、所领导干部都承担了管理与科研双重任务,必须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院、所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位的管理工作上,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找准工作重点和难点,研究解决办法,推动工作发展,在此基础上搞好自己的科研工作。把理想信念的本质要求锲入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加大对科研、开发、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和审计监督的工作力度。年终要加强对院、所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工作,并将考核工作与干部评价、晋升挂钩。 2.4强化服务大局观念 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把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单位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把单位的发展、科技人员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全省和国家的全局利益结合起来,坚持“项目从生产中来,成果到生产中去”,科学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目标、落实研究任务、转化科技成果。要用地方党政领导和农民的要求、科研体系的要求这两套考核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第一个要求是“三多”:多出创新性强的应用技术大 成果、多创大面积高产、多转化成果;第二个要求是“三高”:学术水平高的创新性研究论文、高等级的国家或省级研究成果、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只有这样,科技工作才能被领导认可、被农民认可、被行业认可,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发展才有充分的条件和保障。 3强化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把思想建设成果用于科技工作 3.1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单位领导班子的主要任务是带领职工克服困难,推动科研事业发展。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面临着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科研条件急需改善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加强院级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建设和思想能力建设,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基地是长期困扰科技人员的老大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开展。院党委在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基地建设工作。采取土地置换筹集的办法,并争取到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有效克服了房屋拆迁、土地整理、资金筹措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在离院20km的地方建成了近173hm2的高标准试验基地,彻底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3.2提高领导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 农业科研单位的核心任务是科技创新,提高显示度要靠科技示范和成果推广。全院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始终要围绕创新和转化这两个中心来开展,努力把思想建设成果用于推动创新能力的增强和转化能力的提高上来。院党委集中智慧,整合资源,突出学科优势和重点,做强作物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传统学科,加强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与研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烟草研究等新兴学科的建设步伐。“十一五”以来,全院年度科研经费比“十五”增加1倍多,共审定新品种400多个,研制出先进实用技术100多项,获得国家级成果奖10项。新品种在省内外年推广467万hm2,食用菌以及在全省果树种植面积居前二位的柑橘和梨的主推品种中,80%以上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和引进。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推广的主要栽培技术均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这些技术在粮食作物小面积和大规模高产创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小麦单产10660kg/hm2、467hm2平均单产8878kg/hm2,玉米单产17724kg/hm2、667hm2平均单产12006kg/hm2、1.87万hm2连续3年平均单产超过9300kg/hm2的“三级跳”。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名列全国第7位、省级第2位。 3.3提高服务职工的能力 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要让每一个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始终坚持把职工利益放在突出位置,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转化积极性,增强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制定了院长接待日,要求班子成员必须下基层调研,认真倾听基层和职工的意见、诉求,主动关心职工生活,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同时,对职工过高的愿望和诉求,及时合理引导,倡导先有付出、后讲回报的观念。院党委作出明确要求,每年为职工办5件以上实事,并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内容,年终进行考核。院里还千方百计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拿出大量资金美化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办公区和宿舍区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在院所文化建设上,2011年,由全院职工提出并投票产生了“求实创新,兴农利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训,同时,还形成了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演出或运动会的惯例。 农业机械论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 一、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诊断检测的原理 拖拉机、大型复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中其技术状态是逐渐恶化的。零件和配合件磨损,零件的摩擦和配合表现形状的改变,间隙增加、预紧度降低,使零件的定心距被破坏,产生歪斜,改变了零件和机构的定向和固结,摩擦副的接触面积减少,因而加大了表面上的单位负荷,最终导致摩擦表面磨损速度的增加。零件的磨损也降低了它的耐磨性。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原来所确定的质量指标和参数经常发生变化,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参数可分为结构参数和诊断参数。结构参数是指直接表征诊断对象工作能力的参数。诊断参数是指间接表征诊断对象工作能力的参数。随着物理化学研究的进展,诊断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一系列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的质量特征过渡到成组地测量诊断参数,保证更准确地检查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拖拉机和大型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技术状态恶化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与恶化过程相对应的症状。在进行技术维护时,除按规程操作外,还应根据拖拉机在实际工作中所显现的症状选择诊断参数,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诊断,准确地判断它们的技术状态。 二、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诊断检测的方法 拖拉机和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询问法。详细了解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以往的工作情况及作业中的各种表现。例如:功率、牵引力、转速、耗油量、农业机械工作部件的状态、排气烟色、班次机油消耗量、机油压力的变化、油温、水温、农业机械各主要部位的声响以及操纵机构、灯光信号等,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2.分析法。对农业机械的技术档案定期查阅,看使用、保养、修理过程中有关资料的记载,看历次检修后的工作量、工作小时数、累计耗油量及单位工作量的油料消耗(燃油和润滑油),故障次数及原因,保养、修理次数及更换情况等。对有关数据作比较分析,便可说明农业机械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等各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农业机械是否处于完好技术状态。3.不拆卸检查法。根据农业机械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症状,用不拆卸的办法诊断判明它们的技术状态,寻找故障的原因。不拆卸农业机械而能诊断出它们的技术状态,在于农业机械在其工作过程中,能传送出表明其运动状态的症状。在表明农业机械运动状态的症状中,有一些能够表明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根据传送出的症状来判断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或故障性质、部位及原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排除。必须指出,所谓不拆卸检测,实际上还未达到完全不拆卸的程度。不拆卸检测法依据检查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过程中是否采用仪器分为经验法和仪表法两种。(1)拖拉机发动机技术状态的诊断经验法(主要指柴油机的听诊)。进行发动机听诊的目的是从外部根据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音调(敲击声和噪声)来判断配合件的技术状态。听诊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诊者的经验,听诊时借助于听诊器可使声音比较清晰。听诊发动机要有一定的顺序,既省时,又不致漏听任何配合件。(2)发动机技术状态的仪表检测法。仪表检测法主要包括:用压力表检测压力的方法;检测某些部位的(气体或液体)流量;检查某些部件在工作中的瞬时位置(角度);利用测量位移的方法,检测工作部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动情况。近年来,农业机械技术诊断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已得到了广泛重视。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诊断检测工具、仪器和方法正在深入研究,有些已在应用。国外已开始将比较先进的测试手段应用到技术状态的诊断中,其准确度和速度正在不断提高。
浅谈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剧。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发展成现代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理念。本文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低碳城市和智能建筑电气之间的关系,并对阐述了智能建筑电气特征。 关键词:低碳城市;智能建筑电气;特征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形成与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破坏、能源污染等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要引起建筑行业内部以及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且要积极的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我国现在处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大量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筑的工程总量排名世界第一,超过了世界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在我国全面构建低碳城市的前提下,智能建筑是根据地域和国情特点,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资能源、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全面的治理污染,进行智能化管理,创造出室内外环境舒适、安全、健康,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源节约型建筑。 一、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低碳城市指的是城市以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政府以低碳社会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居民以低碳生活作为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标准。低碳城市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被各个国家认可并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诸多国家逐渐加大了发展建设低碳城市的力度,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代价实现最小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也逐渐显露,不仅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也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逐渐受到重视。低碳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量,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各种石化和煤炭能源,随着城市理念的发展,低碳城市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的关系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建筑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三个阶段:一是容声建筑;二是舒适生活建 筑;三是健康生活建筑。建筑行业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的出现,人们也认识到环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总结过程中, 低碳城市建设理念也最终得到体现,建筑行业的智能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在智能建筑的特征在于,加大未利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注重节约能源和循环使用各种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理念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比较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优化人类的生存目标,因而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念。因此,智能建筑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智能系统,如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智能化技术手段,能够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三、智能建筑电气特征 (一)以节能为中心的建筑设备监控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无论是既有的建筑还是新建的建筑,均要通过监控设备实现对建筑物设备正常运行的诊断,实现对建筑耗能水平的有效评估,从而对运行的参数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对使用能源的方式进行变更,修补能源的浪费漏洞,进而对既有的建筑以及相关运行设备系统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改造方案,实现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监控系统较为复杂繁多,包括对区域热、电系统等的控制,如现在多使用的智能建筑电气中较为简单的声控照明灯,可以识别一定范围内的声音频率而自动开始照明,间隔一定时间后会自动熄灭,这就弥补了老式照明系统手动控制的缺点,很好的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冰蓄冷系统(其运行原理是利用峰谷电价差)的有效控制 ;利用自然能量通风、采光,控制照明,室内通风空调控制等,真正实现低能耗建筑 ;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进行感知并自动进行调节的智能墙 ;自动对雨水、生活废水等进行收集,提供循环使用的水处理设备控制系统等。以上智能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策略在绿色建筑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的电气工程中,节省用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是智能监控的主要目标。 (二)信息服务主要以三网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应用为核心 信息服务支撑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较为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新型的交流模式。如位于总部的高层领导可以通过远程系统与全世界的分公司系统进行联系,使全世界的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无需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费时间、精力、能源的赶到同一地点,而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会议研讨,该信息技术的工作效率能有效实现减排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3G、IPV6 后的 LTE 等逐渐被广泛应用,而EPON 以及 GPON 等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电话网以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移动通信无处不在,信息服务无所不能,一些新建的建筑物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而是应用了无线通信以及全光通信的方式。与此同时,主要以计算机、PFID 技术以及无线通信为支撑的物联网,已经逐渐被社会接受应用,在经济及日常生活中普及。物联网以其独特的分布式智能处理的形式逐渐改变了社会内的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在绿色建筑建设需要在人们活动区域内密布物联网节点。 (三)安全事务的智能处理 由于现代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数量不但增加,尤其在综合性的大型建筑物中,人群较为集中则相应会增加安全分风险,提升消防及安防装备的技术水平,及时应对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是智能建筑电气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安防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报警系统,其中的视频监控需要指派特定的人在视频前进行监督操作,多数事故只有在发生后才会被针对性的进行视频调查,故其在日常监控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这些系统的性能,使用智能传感技术十分有必要,如大量的探测信息主要应用智能图形分析系统进行,可以实现街景分析、面容比对分析、人物分离分析、区域防范分析、人数统计等。为有效提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及其的工作效率,对传统火灾探测器进行了相应的变革,采用视频遥感、光纤传感等技术对火灾信息进行采集 ;将 CPU 植入传统火灾探测仪中,增加其智能识别程序,进而提升智能探测仪的工作效率以及可靠性。 四、结语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低碳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对低碳经济的贯彻和实行,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作用,以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浅谈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简谈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 【摘要】本文主要以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发展为背景,对低碳城市以及智能建筑电气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并对智能建筑电气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的三大特征进行剖析,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低碳城市;智能建筑电气;绿色建筑 随着我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有效利用城市资源,出现了更多的高层建筑以及小高层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建筑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强大的功能。而人们对于建筑结构、居住空间、绿化环境以及公共设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有效实现低碳城市,住宅电气的设计建设也应该紧跟社会前进步伐,尽量符合低碳化城市要求。 一 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与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机械化以及电气化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与工作所需的资源与能源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难免就会对地球环境造成越来越多的破坏。从能源消费方面分析,地球现有的矿产资源与能源的枯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被各界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资源的增量又是非常有限的,地球上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更加加剧了各类能源的危机。同时,人们生活中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汽车等排放出的有害气体能促进酸雨的形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各类垃圾均能造成环境污染,如不易被降解处理的塑料袋等白色污染。 低碳城市指的是城市以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政府以低碳社会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居民以低碳生活作为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标准。低碳城市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被各个国家认可并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诸多国家逐渐加大了发展建设低碳城市的力度,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代价实现最小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 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主要利用大量可再生能源以及未利用能源,强调的是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实施能源节约最大化,尽量将在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与损害降到最低。绿色建筑是将建筑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其概念可理解为在建筑的有限寿命内,对环境、资源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节约,并实现污染最小化,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达到建筑物与自然共存的目的。 绿色建筑与传统的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其理念横跨了建筑物的本体,追求的是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属于较大的系统以及多目标优化的较为典型的案例。绿色建筑必须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以实现建设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是必不可少需要运用好的技术,需要管理、信息、控制以及决策,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量,避免浪费,降低污染。对于我国来说,绿色建筑刚刚起步,需要人们着力探索与解决相关阻碍问题。 三 智能建筑电气特征 1 以节能为中心的建筑设备监控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无论是既有的建筑还是新建的建筑,均要通过监控设备实现对建筑物设备正常运行的诊断,实现对建筑耗能水平的有效评估,从而对运行的参数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对使用能源的方式进行变更,修补能源的浪费漏洞,进而对既有的建筑以及相关运行设备系统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改造方案,实现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监控系统较为复杂繁多,包括对区域热、电系统等的控制,如现在多使用的智能建筑电气中较为简单的声控照明灯,可以识别一定范围内的声音频率而自动开始照明,间隔一定时间后会自动熄灭,这就弥补了老式照明系统手动控制的缺点,很好的达到节能的目的;对冰蓄冷系统(其运行原理是利用峰谷电价差)的有效控制;利用自然能量通风、采光,控制照明,室内通风空调控制等,真正实现低能耗建筑;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进行感知并自动进行调节的智能墙;自动对雨水、生活废水等进行收集,提供循环使用的水处理设备控制系统等。以上智能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策略在绿色建筑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的电气工程中,节省用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是智能监控的主要目标。 2 信息服务主要以三网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应用为核心 信息服务支撑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较为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新型的交流模式。如位于总部的高层领导可以通过远程系统与全世界的分公司系统进行联系,使全世界的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无需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费时间、精力、能源的赶到同一地点,而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会议研讨,该信息技术的工作效率能有效实现减排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3G、IPV6后的LTE等逐渐被广泛应用,而EPON以及GPON等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电话网以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移动通信无处不在,信息服务无所不能,一些新建的建筑物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而是应用了无线通信以及全光通信的方式。与此同时,主要以计算机、PFID技术以及无线通信为支撑的物联网,已经逐渐被社会接受应用,在经济及日常生活中普及。物联网以其独特的分布式智能处理的形式逐渐改变了社会内的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在绿色建筑建设需要在人们活动区域内密布物联网节点。 3 安全事务的智能处理 由于现代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数量不但增加,尤其在综合性的大型建筑物中,人群较为集中则相应会增加安全分风险,提升消防及安防装备的技术水平,及时应对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是智能建筑电气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 传统的安防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报警系统,其中的视频监控需要指派特定的人在视频前进行监督操作,多数事故只有在发生后才会被针对性的进行视频调查,故其在日常监控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这些系统的性能,使用智能传感技术十分有必要,如大量的探测信息主要应用智能图形分析系统进行,可以实现面容比对分析、街景分析、区域防范分析、人物分离分析、人数统计等。为有效提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以及其工作效率,对传统的火灾探测器进行了相应的变革,采用视频遥感、光纤传感等技术对火灾信息进行采集;将CPU植入传统火灾探测仪中,增加其智能识别程序,从而提升智能探测仪的工作效率以及可靠性。 四 小结 我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工作较为重视,为低碳城市及绿色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节能减排的工作需要一项一项具体的工程来实施的,其实施过程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完成的。而作为智能建筑电气的专业人员,应该对低碳城市以及绿色城市建筑的基础理论充分掌握,并认真学习研究智能化应用技术,不断创新,为社会及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浅谈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摘要: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物联网的兴起,国家制定了调整经济结构、引导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宏观经济战略,同时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追求,国内外兴起了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潮,这些需求对广大电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浅析了智能建筑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定义、组成和关键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通常我们认为其由: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结构化综合布线四方面构成。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要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规定: (1)智能化系统由七大系统组成: 智能化集成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 机房工程 建筑环境系统 (2)智能化建筑的类别大致可分为下列十大类型: 办公建筑含商务、行政、金融 商业建筑含商场、宾馆 文化建筑含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档案馆 媒体建筑含剧(影)院、广播电视业务 体育建筑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医院建筑含综合性医院、专业性医院 学校建筑含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 交通建筑含空港航站楼、铁路客运站、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站、社会停车库(场) 住宅建筑含住宅、别墅 通用工业建筑 传统智能建筑通常以通信自动化、综合布线、楼宇自控为核心而构成,消防安防等系统作为一般必要配置,其特点是各自专用通信网络自成一体,分割管理、技术重叠、系统繁复、投资高。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系统集成的产生,利用TCP/IP通信协议的开放,从而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整合、界面的共享,达到了建筑物高度智能化管理的程度。同时,随着国家能源政策调整和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的兴起,建筑智能化已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商业、居住、办公等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不断涌现,使智能建筑逐步由单体的智能建筑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数字化,形成一个更大规模、功能齐全、系统配置越来越高的以信息服务、信息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建筑群。 2、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仍未形成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通常观点是: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人、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通信。这种物联网是“广义的物联网”。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核心是软件平台,而软件也正是物联网的中枢神经。通常物联网软件平台建立在分层通信协议基础之上。主要包含:数据感知系统软件、物联网中间件系统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由四部分组成: (1)节点感知技术 电子标签RFID 新型传感器:从传统传感器向智能传感器发展 智能化传感网节点技术 (2)节点组网及通信网络技术 传感网技术 核心承载网通信技术 互联网技术 (3)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数据融合与处理 海量数据智能分析与控制 (4)云计算技术 由此可知物联网采用智能传感器及无线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的智能化系统,从根本上提高智能化水平,使智能建筑更智慧,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捷、更多信息的一个平台,同时它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物联网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智能建筑的整体水平,其优点为: (1)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网络大大降低布线的工程造价及使馆难度。 (2)对设备参数检测和检测设备运行情况,可以提高设备寿命,可以降低设备能源。 (3)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对系统全方位监测和控制。 (4)物联网可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达到实时管理。 3、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智慧城市概念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本质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广义上的智慧城市是指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智慧城市建设实质就是国家信息化在一个城市中的具体体现。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大提升了一个城市在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市政、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能力,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运营与治理提供更简洁、高效、及时、灵活的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数字城市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分散的智能建筑或智能建筑群作为信息节点,集成整个城市所涉及的社会综合管理与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一个更广泛、开放、共享的互联互通的智能化。 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幸福指标体系、管理指标体系、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三个指标来实现。其建设与发展的实质就是低碳经济、幸福生活、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开发”的“四个统一”原则。要高屋建瓴,是“一把手”工程,必须由政府“一把手”统领全局协调各部门资源,这有这样才能有效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的协同机制,共享云计算中心平台,避免同一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重复投资开发、重复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控制原则应遵循: 1、 采用统一的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和各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深化设计。 2、 采用统一的信息互联互通扩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以及系统集成通讯接口协议。 3、建设一体化的城市级“一级平台和城市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 4、业务级二级平台及应用系统软件采用统一部署和开发,避免多头重复配置。实现业务级平台及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 5、业务给二级平台及应用系统采用硬件集成方式(云计算、云数据 、云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前瞻性、高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 、设计、实施、运营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没有超前战略性规划更是难以想象。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重大问题,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重视信息化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计算机技能培训。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智能建筑物,并结合城市管理需求而产生的新城市发展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时展的战略选择。 浅谈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的特点与发展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建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响应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设计也必须遵循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碳城市环境;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特点;发展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可以说智能建筑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让人们感受到更为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是推动智能建筑高速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的特点 低碳城市环境下的智能建筑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领域逐渐扩大、生活和生产要求逐渐上升的结果。通常意义上说的智能建筑是指综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的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现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尤其是使内部的建筑的电气系统、防火防盗功能实现自动化和综合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可以让建筑物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建筑。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全面化、和办公的自动化。 现阶段提倡的低碳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污染少,不仅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还有利于为人们提供非常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智能建筑的主要优势包括使用效率高,节能特点突出,居住环境舒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地快,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省份市区的建筑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智能建筑也向着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方向迈进,例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的交流与学习活动越来越密切,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智能建筑的支持,相信我国在智能建筑的研究方面还会取得新的突破。电气工程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上,要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同时要利用高新技术,完善电气工程的网络化建设,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主要是朝着网络融合与办公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了智能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电气成本的消耗。 首先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为互联网络的接入提供端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交互式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远程的多方电视会议、并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与教学等。在智能建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通信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办公室和家庭中来的目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电气工程中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对实际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系统实行远程的监控和操作,还可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适时监控,查看相关的访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提高智能建筑中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的意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协议,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再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要遵循低碳发展的原则,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无线遥控等,办公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为建筑的各项电气设备提供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促使其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高效快捷的商业活动,现阶段,通过E-mail智能传真等方式可以发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图像信息、音视频信息、格式化文本等,实现远程控制,节约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 另外智能信息化技术是在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具体的表现包括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实现。这种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的占有量非常小,方便携带,具有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同时还可以脱机使用,并具有一卡多用的性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用户。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智能卡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在保安门禁系统、停车场付费系统、商业收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用的智能控制器将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全部链接起来,可以在异地对家庭中的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保障家庭设施的安全度与协调度。这种家庭处理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性。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禁止非法入户、家庭设备的安全使用预警功能,对家庭中的电器实施遥控,还可以使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空调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 最后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使用给智能建筑的网络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打破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布线限制,降低了工程的消耗程度。传统的网络使用需要在建筑中预留一定的线路,在布线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等,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使用的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不断发展,这给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将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媒介,提高了线缆端接的可靠程度。一台计算机可以在特定的网络使用范围之内任意更换地理位置,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传输、交互接入服务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筑也需要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智能建筑更不例外,应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的设计,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电气技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一种科学的精神,将低碳技术落实到电气工程应用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浅谈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关于智能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的浅谈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逐渐出现,并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区域内经济发展策略和且标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建设和智能建筑节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节能;低碳城市 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解决和处理日趋严峻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出适合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即低碳城市的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但是我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引出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们的日程生活,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关键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建筑电气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为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智能建筑的简介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个环节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它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结合设计,以最优化的配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拥有者,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这也是智能建筑设计的目的所在。 2.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与新发明的不断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各类建筑建设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长,对资源与能源的需要也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造成恶劣的影响。从能源的消耗方面来说,全球的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最后形成没有能源可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人民将面临着能源危机。同时,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向大气排放着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重新审视我国的行为,明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的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很快的被人们接受并且广泛的开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转折。 3.智能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容身建筑、舒适生活建筑和健康生活建筑,这些都是体现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与生活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并很快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筑行业也走向了智能建筑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理念更为先进,贴近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其目的是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智能建筑节能的建筑目标和低碳城市建设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难免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 4.在低碳城市背景下智能建筑节能的特征 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对智能建筑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要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为中心,积极的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建筑行业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与绿色建筑营造模式的今天,智能建筑节能发展也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筑墙体节能 墙体一般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以及内部隔断,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保温和耗热量。目前,我国用于墙体材料有砖砌体、石砌体、砌块砌体,实心砖砌体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现在大多建筑采用的是空心砖和砌块砌体。 4.2门窗节能 外门窗是住宅等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主要包括传热损失、冷风渗透。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尽可能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自身的散热量。 4.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应用于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 4.4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仅会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在某些区域还有可能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目前,已经在研究的还有太阳能屋面等,待到这项技术可以大范围使用的时候,我们将会节省更多的能源,而在利用这些我们以前所不能利用的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节能举措。 4.5信息技术节能有效手段 新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通过有效的能耗监测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进行评科学的评估,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不断的提升建筑物的能效。实现智能监控的节能目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提升了智能建筑节能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交流、经营管理与生活方式,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障城市环境。通过智能建筑节能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5.结语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一直增加,我们的地球家园很多资源已经或者即将消耗殆尽,我们也已从很多年前开始追求各方面的可持续,智能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农业品牌论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思考 摘要: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关键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进行品牌定位,文章通过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产业产品消费者、产业竞争对手、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内核理念是“健康”,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健康产业。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 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农业现化发展路径,对云南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其目的旨在提升云南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使更多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走出云南,参与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如何拓展国内外市场?如何以更高的产品附加价值抢占市场?这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值得深究的一个课题。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产业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主要决策依据是品牌,中国经济已经迈入过剩经济时代,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产业产品品牌信号显现作用机制将会日愈凸显。如何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并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植入消费者心智。其首要问题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进行品牌定位,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形成品牌竞争比较优势,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 “品牌”一词最早源于古斯堪纳维亚语“brandr”,是指“牲畜所有者用于识别他们动物的工具”。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其经典著作《定位》中指出,“定位是指如何让你在潜在的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就是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欲准确理解和阐述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需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是产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性。产业品牌定位的根本目的是获取产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创造产品消费者;二是产业品牌定位的差异性。产业品牌定位的差异性是相对于产业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而言;三是产业品牌定位的识别性。产业品牌定位的着力点是产业产品市场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为消费者选购产业产品起到信号指引作用;四是产业品牌定位的方向性。产业品牌定位要结合定位主体的发展比较优势,为产业定位者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是,“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指引产业发展方向,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有别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差异化的产业印象认知”。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是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关键环节和步骤,需要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真正能指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定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主要从产业产品消费者,农产品产品属性,产业竞争对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 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是研究产业品牌的源点和基点,因为产业产品的消费者是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创造消费者。消费者分析需要分析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及未来需求的变化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市场容量决定产业未来的发展规模,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趋势决定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尤其是伴随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需求已成为消费者主流消费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健康消费支出具有正相关性,即收入越高的人群,越重视健康保健。中国首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如果未来有超越其财富的人,这个人一定会是来自于健康产业。”从现实消费需求和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 (二)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是与其他区域农业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品牌认知,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商场如战场,随着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和重构,农产品市场竞争还会愈演愈烈,品牌的信号显现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通过对产业竞争对手分析,避免与其他区域产业品牌定位雷同或相似,形成同质化的品牌竞争,如果自身品牌定位是追随者,品牌影响力要超越前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领先品牌定位最先植入消费者心智,占据了一定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后来者如果采用类似的品牌定位策略,那么其以后的品牌建设投入更多是为先行者作“嫁衣”。通过对产业竞争者分析旨在与竞争者形成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或是构建一个全新的品牌定位,获得先动优势,最先将品牌定位植入消费者心智。事实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有的大部分农业产业和产品在其他区域同样拥有,如同属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和云南的一些农业产业就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同样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还会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其他区域或高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创建有别于竞争对手,符合消费者需求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发展优势相符的品牌定位,使市场消费者在面对诸多同质化或同类型的农产品选购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能在竞购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首选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分析 农产品的产品属性是指农产品所固有的功能特性,其主要包括农产品安全性、外型、色泽、香气、口感、产品成份及其他满足消费者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功能。农产品区别于其他消费产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产品进入人体消化吸收。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常识性消费认知“病从口入”,因此,在农产品属性中,农产品的安全性是农产品的根本属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往往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决策考虑因素,尤其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农产品食品安全性事实上已经成为农产品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农产品的属性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梳理出消费者最为关注和最具价值的产品属性,并结合对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及消费者和竞争者分析,使品牌聚焦定位于农产品的某个价值属性,并使该产品属性成为品牌定位的内核。由于农产品食品安全性的外显性特点,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食品安全的隐蔽性而言,即消费者在判断食品安全性往往基于农产品的生产地理环境和生产加工过程,但生产及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性难于识别,而生产地理环境安全性的判断却相对比较直观。云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较为有限,为保障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态型农产品的消费认知。 (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分析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农业生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生物物种分布密切相关。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云南具有地型多样化、气候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适宜性特点,为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原生态”农产品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智中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要顺势而为,充分挖掘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已形成固有认知,利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结合消费者需求及竞争对手分析,对这些已形成的良好消费认知及农业发展资源优势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一致性的品牌定位。 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及诠释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品牌聚焦,这主要源于消费心智认知规律,消费者心智认知具有崇尚简单排斥复杂的特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过多的品牌定位理念,不仅起不到强化品牌认知和记忆的效果,而且还会扰乱和弱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识别,品牌定位的简约性和效果性是正相关的。通过对消费者、竞争对手、农产品属性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资源优势分析,笔者认为“健康”理念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内核。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应定位为健康产业。“健康”的产业品牌定位不仅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未来的消费趋势,而且具有无限产业成长空间。“健康”品牌定位抓住了农产品的本质产品属性,而且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所具有品牌资源优势高度相关。“健康”的品牌定位符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高原”概念生态联想逻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健康”品牌定位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厘清了方向,形成了消费者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统一的品牌认知,当消费者提起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印象时,首先联想到的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品牌理念。即来自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是健康的农产品,是安全的、放心的、优质的农产品。诚然,品牌定位只是构建了品牌的理念内核,产业自身的品牌定位与在消费者心智中真正实现成功的品牌定位还有相当距离,需要对品牌定位理念进行整合传播,而且还需构建与品牌定位理念相适宜的资源配称体系。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成功注册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定位者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诠释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为健康产业,不论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还是在对拓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创造产品消费者,提升产业市场竞争优势方面,都具有重要深远意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健康产业的品牌定位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诠释:一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环境的健康性。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应借力自身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顺应市场消费需求和消费趋势,重点发展生态型、环境友好型高原特色农业,创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动型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农业品种的健康性。云南应凭借其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优势,对现有的生物种质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培育,发展保健型、营养型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具有健康功能性的农产品品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云南农业生产发展适宜的多元性优势,向外引进品种,尤其是向国外引入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保健型农产品优质品种,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新产品在国内获取先发优势,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全面迈向健康型农业的前进步伐;三是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健康性。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型产业涉及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健全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确保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过程健康安全性。利用农业大数据,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产品安全性追溯体系,从源头上对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性进行严格管控;四是农产品深加工及研发的健康性。以健康型农产品原料为基础,大力发展健康保健型食品、美容品、医药品等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五是农业产业融合的健康性。以农业庄园发展为载体,借助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保健、产品消费体验为一体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农业品牌论文:“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态势,与各行业的融合已开始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河南在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过程中,应率先推进特色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通过构建规模化、智能化、花园式的生产模式,绿色、健康、可追溯式的加工模式,亲民、娱乐化的推广模式,快捷、保质化的流通模式,观光体验、融入式的消费模式,并借助全链条、全方位式的农业产业化服务平台保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畅通,快速实现特色农业的品牌化发展,以示范带动“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整体融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化 “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态势,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将带来巨大的价值。 “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农业产业结合,必将给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给涉农企业带来时代新机遇,给农民带来就业与致富的新契机。河南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被国务院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其必须加快探索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一、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与机遇 河南省是r业大省,其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绝对的优势与显著的机遇。 1.优势 (1)拥有巨大并且肥沃的土地资源。河南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耕地面积为687.1万公顷,名列全国第二,并且绝大多数土地土层深厚,营养元素含量丰富。(2)气候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河南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有充足的光热水资源。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产,其中小麦、玉米、薯类作物、水稻、大豆、棉花、烟叶、油料作物等是全国的主要产区,大部分产量居全国前两位。(3)特色农业种类丰富,并且已初具规模,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鄢陵的花木、三门峡的苹果、南阳西峡县食用菌、猕猴桃、山茱萸、方城裕丹参、邓州朝天椒、新乡封丘县金银花、新乡原阳大米、信阳毛尖、洛阳牡丹、新郑大枣、焦作怀山药、中牟西瓜、杞县大蒜、安阳滑县强筋小麦、驻马店平舆白芝麻、卢氏核桃、开封句话、许昌腐竹、禹州薯粉等。(4)国家战略地位优势显著。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河南省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2.机遇 (1)互联网科技发展迅猛,与各行业的融合已初具成效,商机与价值凸显,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2)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3)河南电商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农业进行电商化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我国第三个“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获批落户郑州,高效便捷的陆海空立体化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网络已初步形成。2016年1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进入国家综合试点。(4)河南省大数据建设强力推进,为 “互联网+”与农业融合提供了大数据服务平台。2014年河南省政府成立了河南中原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了“中原云”平台。2015年建成并启动了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精度最高的省级北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郑州)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建设,郑州正在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数据枢纽中心。(5)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河南是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全国7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4G网络实现全省100%行政村全覆盖,“全光网河南”2015年底已经建成。 二、特色农业应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在借助“互联网+”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特色农业由于知名度高、声誉好,并有较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和忠诚度,可以充当领头羊,作为标杆率先借助“互联网+”信息科技推进品牌化运作。 1.同时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大规模整体融合存在一定难度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河南省优势资源,应抓住互联网科技发展机遇,加快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带动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但由于农业规模巨大,农产品种类繁多,同时大规模推进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难度,比如,农业互联网人才目前非常缺乏,大批该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大规模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与配套农业设施的建设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大规模大数据及云服务平台的构建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遍地开花”的做法也具有很大的生产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及难度启示“互联网+”在与传统农业融合的过程中,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分阶段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农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2.特色农业应充当“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在分阶段逐步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过程中,特色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应走在前面,以充当“领头羊”起示范作用。特色农业在整个农业中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相对优势:(1)规模相对较小,与互联网融合起来相对较简单、易操作,建设周期较短,见效快。(2)从事特色农业的农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学习能力,能较快地转变观念接受“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并能够快速付诸实施。(3)特色农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声誉较好,消费群体规模稳定,忠诚度较高。在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能够更快速地被消费者接受,并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加快产品的周转速度,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快捷方面的消费诉求。(4)特色农业大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提高消费者参与消费体验,融入田园生活,带来精神层面的消费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 “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路径构建 “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将生产、推广、流通、消费等环节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有效融合,以打破目前特色农业在生产、推广、流通、消费等环节相互割裂、消费者参与度低、体验性差的状态,使得现代特色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一体化有机融合,快速推动品牌化发展。 1.“互联网+”下规模化、智能化、花园式的生产模式 现代特色农业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融入田园生态文化理念构建规模化、智能化、花园式的生产模式。(1)规模是品牌化运作的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代特色农业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婺源的油菜花之所以成为全国闻名的观光休闲景点,首先是因为它的规模可观。河南省特色农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与供给水平,合理规划生产规模。(2)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特色农业应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遥感观测作物生长态势、专家分析诊断、智能化解决方案、自动化控制灌溉施肥等,智能化机械管理、收割等,打造智慧特色农业。(3)由于特色农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进行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入田园文化理念,进行花园式生产。在进行花园式生产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专家咨询,设计科学合理的花园式生产结构,使得作物生产布局具有较强的田园文化艺术性。 2.“互联网+”下绿色、健康、可追溯式的加工模式 现代特色农业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融入质量可感知消费需求构建绿色、健康、可追溯式的加工模式。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消费者渴望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能够感知产品的质量,做到购买放心、安心。绿色、健康的产品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所以,特色农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应:(1)树立并在生产加工环节突出绿色、健康的生产理念。(2)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平台,对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透明化展示。(3)建立产品追溯机制,让消费者充当监控者,一方面约束企业生产行为,另一方面把企业对产品绿色、健康的追求理念,对消费者真诚、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植根到消费者的心智,使得消费者放心购买、乐得消费。 3.“互联网+”下亲民、娱乐化的推广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广模式的创新在特色农业的品牌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特色农业应打破传统的推广模式,借助“互联网+”融入全民娱乐文化潮流构建亲民、娱乐化的推广模式。(1)推广过程中媒体的选择与创新很重要。要不断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或农业互联网信息推广服务平台,把与特色农业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或活动,及时地传达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并了解。(2)研究并利用全民娱乐文化潮流,在推广传播过程中融入娱乐文化,让消费者在娱乐的同时不自觉接受特色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提高接受度和好感度。(3)结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内容策划相关亲民化活动,并传播亲民化信息,真正的走进并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做生活中主动关心体贴的朋友。 4.“互联网+”下快捷、保质化的流通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消费者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尤其是农产品的流通,快捷、保质永远是核心诉求。“互联网+”下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必须结合消费者对物流的核心V求与新诉求,构建快捷、保质的流通模式。(1)建立农产品自有物流系统或借助已有物流公司,打通并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所以,在流通过程中要注重物流速度的提升,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物流的快捷诉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产品的新鲜程度。(2)打造冷链物流系统,保证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变质、腐烂的风险大大降低,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品质好的追求。 5.“互联网+”下观光体验、融入式的消费模式 特色农业在“互联网+”下可以结合文化创意理念,构建观光体验、融入式的消费模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消费者内心对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渴望越来越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升,让消费者走进各大景区、融进大自然,进行观光旅游、休闲放松成为现实。基于这样的消费需求,特色农业应把生产基地、加工园区甚至是现代化物流融通过程打包进行文化创意展示。比如,鄢陵的苗木鲜花生产基地,可以借助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推出不同主题的观光休闲项目或活动,吸引本省甚至全国的游客前来观光,走进花的海洋,体验各种以花为主题的各种创意活动或项目。鲜切花的生产加工工艺、花卉销售市场、现代化的物流过程展示,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有效地引导消费者体验,不但了解鲜花苗木,还了解整个产业,带来一体化的震撼效果。让消费者在不自觉中把花的相关知识或衍伸产品带回家中,比如:鲜插花、干插花、由花精制的护肤品、精油等,融入其日常生活。 6.“互联网+”下全链条、全方位式的产业化服务模式 为保证特色农业快速实现品牌化,必须借助“互联网+”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产业化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个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服务性系统,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需求供给信息的收集、专家诊断与管理、专业的推广、专门的策划等。具体子平台可以包括:市场调研与分析系统、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专家诊断与策划系统、文化创意设计系统、推广系统、消费者体验系统等。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系统有效整合现代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一体化有机融合,快速实现品牌化。 农业品牌论文:我国农业品牌进入快速壮大“黄金期” 在基本满足人们“吃饱吃好”后,作为做大做强产业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中国农业开始全面发力推进品牌建设。5月10日是国务院新设立的“中国品牌日”。不久前,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在各地了解的情况显示,农民不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收入都不是很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农业品牌,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 品牌强农业才能强,没有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农业产业永远是一个弱势产业。目前多数农业品牌的影响力仅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域的品牌少,国际知名品牌更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保护。 这些政策信息,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 “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表示,“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他认为,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品牌强国。当前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已不再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适应世界农业产业发展潮流,必须加快品牌创建。 如今,打造吃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已经不是企业一家的事了。政府和市场的助力,让品牌建设快马加鞭。湖南湘西州副州长孙法军,4月份在全国农业品牌大会现场身着汉服,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湘西里耶脐橙。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为当地农产品“赚吆喝”了。 当地统一公用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和电商补贴,电商、微商同时孵化运行。这种模式为当地农民增收近6000万元。脐橙在网上能卖到9元一斤。 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提出将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韩长赋对此表示,品牌是一条红线,牵住这条线,就能带活全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各个环节部署推动,都要以品牌为重要引领,靠塑强品牌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靠打响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近年来,农业品牌推广纷纷打出“安全、优质、绿色”的名片。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应把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把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农业部将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来源:新华社) 农业品牌论文:积极推进基地创建助力农业品牌发展 自2014年5月10日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以来,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程切实加快,成果与共识也越来越多。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上升为推进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主体谋求发展的核心策略,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获得食品消费安全感的重要保证,也正在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常态。2017年年初,农业部决定开展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吹响了加快进军农业品牌的号角。4月17日,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相继召开,掀起了农业品牌创建活动的新高潮。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进一步确立了品牌经济的新常态。如何迎应这个新常态,争取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中有所作为,笔者从品牌基地创建这个侧面谈一点体会。 充分认识品牌基地创建的意义 品牌基地是农业标准宣传贯彻的实践剧场。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农产品品牌化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践证明,农业标准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标准的宣传与贯彻,这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瓶颈。换一句话说,只有贯彻落实了的标准化才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中,我国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标准的认识、接受和落实,更多来自于看得见的成功的实践样板,而不是标准文本。近年来,农业部门在推进品牌基地创建过程中,既坚持严把组织管理、技术服务、农业投入品管理、全程质量监管和龙头企业带动等基本条件,又细化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解除了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取得了标准化生产显著成效。如河南省延津县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累培训农民9万人次,使基地农户基本掌握了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河南省内黄县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实现了标准化技术明白纸入户率、培训入户率及生产标准化率均100%。 品牌基地是品牌农产品的第一车间。目前,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样板等品牌基地,既承担为品牌产品提供优质原料的任务,有些又同时直接从事品牌农产品生产。在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基地创建单位不断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不断完善“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基地产品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其农产品也都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企业的信赖。如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吸引了达利园、盼盼、康师傅、克明面业、云鹤食品、贵州茅台、酒鬼酒和浏阳河等10多家知名食品和白酒企业,落户建厂或建原料基地;内黄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基地也成为星河油脂、乐比乐饮品、宋都老倔厨食品等企业原料基地,这些企业的产品也因此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 品牌基地是区域特色经济的经典名片。近年来,品牌基地创建突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坚持“环境优良、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实施过程中将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较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地也都成为区域经济的名片。如延津县依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打造了“新乡小麦产业集团”,已初步形成以绿色食品小麦为头雁,以“面粉 ― 面条 ― 面点 ― 速冻食品”和“白酒 ― 包装 ― 印刷 ― 运输”为两翼的“雁阵”型产业发展格局,该县以小麦为基础资源的食品加工业已跻身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内黄县通过基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了花生品质,又由于多家媒体相继对该县基地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提高了内黄花生在全国的知名度和价格,亩均增收100元以上,既让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扎实有效推进品牌基地创建 积极开展全国示范基地创建。一是要按照“规范管理、产销对接、突出重点、稳步发展”的原则,围绕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油菜、红薯等集约化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努力实现“稳步扩大总量规模、提供充足优质原料,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大目标。二是要按照“拓展产业功能与空间,展示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围绕示范引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积极开展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努力探索融生产(种植、养殖)、加工、休闲和消费于一体,充分展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发展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按照“环境优先、集中连片、合理规划、适度发展”的原则,突出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稳步开展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努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地方优质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四是要按照“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原则,突出“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水平,打造精品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样板创建,积极探索建立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进而发挥示范样板在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除上述重点推动的示范基地外,农业部也要求各地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础上,推动开展规模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 积极推进河南示范基地创建。围绕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一步推动河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事业健康发展,扎实有序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在梳理总结近年来全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近日印发了《河南省“三品一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简称“5个《办法》”)。5个《办法》对河南“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进行了分类指导,并细化了基地创建的申报条件、认定程序和监督管理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河南“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的总规范和总要求,也是对接全国示范基地创建的有效措施,对推进河南“三品一标”品牌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应围绕“需求导向”和“供给质量”加强宣传,扎实推动基地创建工作。要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三品一标”持证人情况,分类指导基地申报和创建,切实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建设各具特色的规模化品牌农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带,切实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等优质供给。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推进“三品一标”质量品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调发展,扩大农产品品牌经济效应。 (作者单位: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农业品牌论文: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河南召开 4月17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韩长赋强调,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必须长期抓经常抓认真抓的战略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农产品加工业强起来、农业品牌亮起来、广大农民富起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新消费主体、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紧迫、条件具备、机遇难得,到了必须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会议强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在思路上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让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引领,推动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强化环境、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约束作用;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围绕消费谋加工,围绕加工谋生产,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立足“农”的发展定位,突出“企”的发展主体,遵循“融”的发展路径,重点做到: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培育汛笾魈澹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 会议指出,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当前,我国已进入质量兴农、品牌发展的新时代。品牌成为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成为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引领,成为提高市场号召力的重要抓手。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品牌闪亮登场,跻身国际舞台,丰富中国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的发展力量。会议明确,推进品牌建设要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要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构建和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多种形式提升品牌营销能力。 会议强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各级农业部门要抓紧研究部署,加快贯彻落实;抓紧摸清情况,明确创建目标;抓紧制定创建标准,实行先建后补。 会议由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主持。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部党组成员叶贞琴,河南省副省长王铁等出席会议。河南、甘肃、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广西等六个省(区)的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会议代表还考察了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等企业,会议还举办了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 农业品牌论文: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唱响农业品牌 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品牌两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品牌创建两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关联度很高,加工业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工业做好了,唱响品牌才有底气;品牌引领和驱动加工业发展,只有品牌做好了,加工业才能上档次。 本刊根据韩长赋部长的讲话记录进行了摘要整理,现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意义重大 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这必将增强农业供给活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还有助于带动资本回乡、人才返乡、科技下乡,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民创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打造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加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七八口人,80%以上自己在家做饭,家家点火、万户炊烟。现在城镇居民家庭规模显著变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加之80后、 90后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装备、生物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比如,包子、花卷、饺子、汤圆等,以往只能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现在随着自动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些食品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为主,经营分散、品种少、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u“原字号”“粗字号”为主。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快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工业发展注入有生力量,为做精做细做深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农产品重点做到“五个推进” 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2.4: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们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统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农民与加工主体关系转型升级, 在推进过程中,重点做到五个“大力推进”。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三园”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销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加工与扶贫结合“四个结合”。 二要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不但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办加工,还要引导他们“挣票子带上乡亲”,让农民参与和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要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让他们与加工业同发展共壮大。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干储藏、直供直销等设施,支持他们与加工企业抱团闯市场,支持他们参与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针对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2012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36亿元,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今年开始,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整合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项目中,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大力发展主食加工。日前,农业部下发了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宣传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精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一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协同创新,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营养成分提取、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装备集成示范,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发分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搭建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实现股权分红。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 五要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国办《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有含金量,有些政策还有实质性突破。比如,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这些政策来之不易,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帮助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解决实际困难。 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品牌创建是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既是产品供给行业,也是重要的原料产业行业。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把握市场需求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主力部队”。 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因此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统筹设计、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把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逐个产品、逐个产区制定品牌创建规划,不同层级的规划要有机衔接,形成科学体系。要结合规划,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打通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水利等政策渠道,研究建立激活民间投资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带园区的格局。 要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品牌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要加强与发改、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创品牌、管品牌的联动机制。要用部门的合力确保标准的权威性,用标准的“卡尺”确保品牌的“含金量”,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 要构建和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把中央给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政策的手段、金融杠杆的撬动和市场的办法,为品牌创建创造良好条件,让品牌真正产生效益,让地方和农业企业有积极性创品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品牌诚信体系,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坚决杜绝套牌和滥用品牌行为,使品牌货真价实,通过给牌子、发补贴,使品牌所有者名利双收。要探索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和星级管理制度,使农业品牌能进能出,成为带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要多种形式提升品牌营销能力。营销是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讲好农业品牌故事,塑造品牌良好形象。要以品牌为纽带,把新型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和众多中小农户“绑在一根绳上”,共同维护好品牌的声誉,共享品牌的溢价收益。 农业品牌论文:细节变化折射农业品牌大发展 4月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品牌建设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蛋品展区等10个展示区风格设计各不相同,展示产品琳琅满目。而要说最吸引人的,则要数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记者在成果展示区采访期间,这两个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嘴上说的产品再好,尝过之后才见真章 开篇记者说苹果展区和大米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其原因在于一个“吃”字,展区负责人在现场开设的苹果品鉴区和好吃米饭品鉴区,吸引了大批“吃货”驻足于此,静宁苹果、昭通苹果、洛川苹果哪个最甜?五常大米、遮放贡米、盘锦大米哪个最香?不用眼瞅,直接撸起袖子开吃,用事实说话。 此次展示的十大苹果品牌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部于2016年通过一系列程序严格评选出来的,都是苹果和大米领域中的佼佼者,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在国际领域与外国品种较量一番。参会者能一口气把这些好苹果和好大米一并品尝,这也是“吃货”们的福气了吧。 就拿苹果品鉴为例,现场工作人员拿出一个洛川苹果,用工具切成8块放入盘子当中,刚一摆上不出5秒必被抢光,其火爆程度不亚于老年人抢购超市里的优惠商品。吃上的人品尝过后则会点评这个苹果甜度如何、水分多少,吃不上的只能等待别的品种摆上盘子了。 而大米品鉴区则要秩序井然一些,10个大米品牌,每个品牌前都会放一个电饭煲,只要你说我要品尝一下这款大米,工作人员都会为你盛上一小杯热腾腾的米饭,哪款大米粘度高、哪款大米香甜可口您自己去品尝。 观察一:农产品包装更加注重设计语言 品牌化之路是农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在打造品牌时,包装是消费者视觉感受的第一步。但包装设计不仅仅是机械地将包装做出来,一定要包含视觉包装和心理包装,一定是消费者视觉和心理的双重认同。 如果说以前国内农产品的包装,还只满足于保护商品、方便携带等功能的话,那么如今我们的农业企业,已经从过去一流产品,三流包装的尴尬中走了出来,开始摆脱蛇皮袋、麻袋之类的原始包装,向印制精美的标准包装、设计语言多样的差异化包装发展。 在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黑龙江五常市顺泽米业有限公司一款包装独特的大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产品的整个包装设计灵感源自于上世纪50-70年代所流行的红色大字报样式,设计图案中充满着红色元素,其中“红色年代、绿色时代”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再配以“绿色革命”等主题字样,让人很容易明白该产品的设计语言:在倡导绿色消费的时代,要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红色年代里没有添加任何肥料的纯正五常大米。包装上再有认证机构认证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商标做背书,整个产品的绿色有机属性一目了然。 “公司对产品包装的认识与十几年前甚至五年前都完全不一样了。产品包装形象对于很多农产品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对外传递品牌形象及理念的媒介,所以如何让所有的农产品包装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符号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五常市顺泽米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彦峰告诉记者。 观察二:产品追溯让消费者购买信心更足 苹果展区人流攒动的热闹景象背后,影射出来的是消费者对近些年我国苹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认可。2016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推选出了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烟台苹果、云南昭通苹果、河北宽域苹果、陕西洛川苹果、山西万荣苹果、甘肃庆阳苹果、辽宁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宁夏扁担沟苹果、河南灵宝苹果、新疆阿克苏苹果位列其中。 您以前在超市买到的苹果不知道来自何处?抑或对于贴在苹果上面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商标真假难辨?那现在对于上述情况您可以少一些担心了,因为有的苹果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以种植辽宁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在北方地区小有知名度,此次在苹果展区展示的小国光苹果不光产品品质受到了参会者高度认可,对于该公司建立的产品追溯体系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随机拿来一个苹果,用手机对着苹果上的二维码一扫,再输入产品身份码,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该苹果重达150克,由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产品,产品编号为028OP1200136,@证生产企业为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 产品有了身份认证,这就相当于给了消费者一个辨别产品真伪的工具。可想而知,在造假猖獗的当下,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将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带来足够的消费信心。 可喜的是,在本次大会苹果展示区,已经有不少企业和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一样,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积极的维护企业利益,就是为消费者带来更强的消费信心。 观察三:品牌传播渠道不再一成不变 城里人,改变一下对农产品传播的传统观念吧!事件营销、借力营销不再只属于工业品传播范畴,如今,农产品的传播渠道也已经不再局限于用报纸、电视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转而更加注重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了解。 生活中,用EMS发送快件的人不在少数,可借用EMS包裹做产品营销的记者还真没见过。这不,在本次大会十大苹果展区,万荣苹果的广告就登在了EMS快递封皮上。 试想一下,当你拿到一个包裹,看到封皮上印有万荣苹果:好吃、好看、好营养的广告时,您能不对“万荣苹果”这四个字产生哪怕一丝的好奇心么?上面印着的“个大、形正、色艳、肉脆、微甜”十个字,完全把万荣苹果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我们和邮政特快专递开展合作,印制万荣果业EMS形象封,就是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万荣苹果,目前这种合作模式还只是在山西省内,今后我们准备推向全国。”万荣果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擦亮万荣苹果品牌。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黑河、北京、太原、杨凌、洛川、上海、南宁等地参加农展会、展销会、推介会;开通‘万荣果业’微信公众平台,制作‘万荣苹果’挪车电话卡;授权使用‘万荣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包装箱,有效杜绝了使用外地包装的现象;在果库、合作社、包装箱印制了‘万荣苹果好吃好看好营养’广告语。2015年万荣苹果被评为中国品牌文化十大范例,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 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突出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品牌建设做出明确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这为新时期推动农业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的当下,我们的农业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除了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之外,也要注重品牌文化的创建、品牌形象的维护以及品牌传播渠道的扩展。我们不仅要牵住产品质量的把控这个牛鼻子,更要通过一系列的品牌培育措施,让企业在品牌创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编/赵楠 美编/杨玲玲 农业品牌论文:抓住价值核心,推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 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兰陵,四年前我曾来过兰陵演讲,同时做了苍山蔬菜品牌的战略规划。感谢苍山人民能够把农产品品牌建设做起来,做下去。我们今天除了谈农业品牌如何打造,更要谈如何落地的问题。我认为这次峰会探讨非常有价值。 对于农业品牌,今天我们应该去思考、去执行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品牌到底是什么?在传统经济学,或者传统管理学、管理营销学当中,品牌只是一个营销的手段。但其实品牌的来源、根基和本质是信用,是通过产品生产基础之上的符号生产、意义生产、价值生产来生产现有经济。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更是一种信用体系,通过信用体系产生信用经济。 第二,当我们去落地执行的时候,要思考这一类型的现有经济和其他类型的现有经济不同点在什么地方。我曾经做过总结,品牌经济是提升经济价值的符号核心。当一个品种独特、品质优良的产品生产出来,我们要进一步延伸它的生产体系时就会进行符号的生产。比如说logo,这个符号后面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品牌生产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生产,还是微型价值的生产,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增加资源经济价值的关系。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但如果只打资源牌的话,必然不足以在市场上使用。关注点是要抓住消费者的心,构建与消费者的关系链。这个关系链有多L,落实到消费者的心中有多深,就能增加多少资源经济价值。 第三,品牌并不是通过价值的示范取胜。品牌的特征是基于一定的价值优势,但超越价值优势的价值经济。作为这样一种特殊实体经济,它不仅是符号经济,更是关系经济,还是价值经济。农产品适度规模化越来越高,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品牌价值的个性化,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和品牌文化的个性化。这些个性化要通过专业的顶层设计把它完成,并且不断强化改善。 品牌是战略体系,应该有百年大计。作为一个学者,当我看到中国农业产品与其他国家的农业产品放在一起时,有些产品的品质虽然非常好,但价格相比较低,我就在想一定要让我们的农民更强,农村更富,农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农产品品牌研究体系、方法,有品牌的落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责编/赵昭 美编/杨玲玲 农业品牌论文: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 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步伐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大背景下,2017中国自主品牌(兰陵)峰会主题聚焦农业现代化、聚焦农业品牌建设,积极搭建农业领域官、产、学、研沟通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深度契合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对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给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关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趋势,逐步进入品牌农产品消费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曾对农业品牌与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论述。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要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从一二三产业着手,采取有效举措,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当前,无论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宏观层面,还是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和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引导农业市场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创建,通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自主品牌创建,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 首先,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其次,在果蔬、棉花、茶叶、食用菌、蜂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及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打造了一大批名优农产品品牌。目前,全系统共有2226家企业,1.8万家农产品行业协会,领办创办合作社17万家;拥有驰名商标249个,中华老字号60个,省、市级品牌农产品350余个,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等认证的合作社达到3.7万家,是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来源,成为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长期的农业品牌建设实践中,供销合作社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和路径。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平、有序的市场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前提。农业品牌战略要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以消费引导生产,促进生产、消费有效对接,带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他们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经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通过良性竞争,营造和谐发展的市场环境,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二是抓好农产品品质。品质决定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与认同。农产品的质量是否安全、品质是否达标,是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品牌建设的成败,更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供销合作社注重打造农产品的独特性,通过统一的公共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内涵,形成消M者认知,从而引领产品的性价比,最大限度地实现品牌价值。 三是加强标准建设。科学、严格的标准是农业品牌建设的抓手。供销合作社探索以标准化方法,构建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规范流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快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品牌追溯平台建设,降低农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夯实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通过规范产品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把生产流通增值收益传导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民收益。 四是合理适度的规模。规模化生产是农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来支撑,传统的小农小户生产模式,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生产标准化。但是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一定要适度。农产品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市场出现风险,过大的生产规模将会深陷滞销的陷阱,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要继续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系统优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适度的规模,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避免盲目追求生产规模的错误倾向。 五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全程、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来支撑。因此对供销合作社来讲,要进一步发挥组织体系优势,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兴农业服务化体系,通过大田托管、庄稼医院、综合服务中心等,为创建农产品品牌提供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效的服务。 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农业品牌战略必将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为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对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多提宝贵意见,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出谋划策,使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品牌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编/常嫦 美编/杨玲玲 农业品牌论文: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却不多见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农交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成果。但几圈逛下来,笔者却发现虽然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却不多。参展的农产品品牌大多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全国的客商和消费者时,就显得底气不足。这印证了我国农业品牌数量不少、精品却不多的现状。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品牌农业的建设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者更好约束自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农交会上赣南脐橙颇受青睐,据赣州市果业局的同志介绍,赣南脐橙的品牌价值已达到40多个亿。有了赣南脐橙的品牌,赣州的脐橙产业才能越走越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前几年部分地区发生大白菜滞销卖难的情况,但创出品牌的胶州大白菜价格仍居高不下,依然卖出了“肉”价钱。 更为关键的是,与以往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户相比,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有品牌和市场意识,示范带动能力强,也有条件按照打造品牌的要求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只不过打造品牌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的推动、引导、服务功能不可少,这尤其体现在公共品牌或产地品牌的培育上。要研究制定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也要及时指导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品牌的创建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企业应发挥品牌培育的主体地位。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整合品牌资源。如同一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可以组织起来,共同创建一个公共品牌,统一推介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 此外,还要为品牌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强品牌保护和监管、执法力度。目前总有不少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产品混水摸鱼,影响了农业品牌的信誉。对这种现象应严加监管,加强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让名牌农产品真正名副其实,被消费者认可,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品牌论文:推进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 摘 要:通过对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的调研,针对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推进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为我们加强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坚定了信心,提供了强大动力。 霍山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境内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知名的毛竹之乡、茶叶之乡、中药材之乡、油茶之乡、百合之乡、蚕桑之乡,现已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73 000hm2,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市级60家,发展品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品牌农业建设,高举生态立县大旗,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品牌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已建设绿色茶叶基地6 735hm2、绿色水稻基地7 000hm2、绿色百合基地3 500hm2、绿色油茶基地3 300hm2、无公害蔬菜基地3 700hm2,全县茶园通过全国绿色食品饮料(茶叶)基地县认证,大别山绿色商城茶叶批发市场获国家首批“绿色市场”认证,打造了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漫水河百合、霍山鳗鱼、霍山黑毛猪等一批名气较大、市场美誉度高的农产品品牌,拥有中华老字号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著名商标2个、安徽名牌农产品4个、安徽名牌产品15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农业三品认证55个,品牌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该县农业品牌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自主品牌较少、品牌影响不够大、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品牌鱼龙混杂、品牌效益不够显著等问题,这也是当前品牌农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品牌农业,重点要面向消费人群,研究消费心理,满足消费需求,潜心研发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农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要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霍山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建议要打好以下3张牌。 1 抓质量,打基础,打造大众品牌 面向普通消费人群,主要是生产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人民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走亲民、平民路线,建好基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做好做实民生工程,不断丰富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1.1 抓规模化 结合该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发展规划,按照龙头企业加工及市场需求,选准主导产业,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抓好诸佛庵“一竹三笋”、漫水河百合、佛磨白三大水库有机鱼等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主打产品。 1.2 抓标准化 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保护区,霍山黄芽建立乌米尖、金鸡山、金竹坪、上谷等4个核心保护区,霍山石斛建立里山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内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推广国际通用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立从“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3 抓市场化 加强大别山绿色商城、大化坪茶叶、太平畈中药材、漫水河百合、单龙寺香草茶街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市场品牌,促进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直供直销和电子商务网络,促进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化。 2 抓龙头,育主体,打造国际品牌 面向中端消费市场,主要是发展竹制品、茧丝绸、烤鳗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国际化路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推动农业出口创汇。 2.1 政府搭平台 强化政府引导,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营行为规范等行业规则,建立地域性农产品品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行企业出口产品卫生注册制度和国际认证,推进农产品检测结果国际互认。 2.2 龙头唱主角 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利益联接,达到一个产业有一个以上龙头企业对接,一个龙头企业创一个以上知名品牌; 2.3 念好生态经 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积极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田节水等清洁生产技术,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资源养护,着力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 3 抓投入,重保护,打造高端品牌 面向高消费人群,重点发展霍山石斛、霍山黄芽、霍山鳗鱼等高端产品,培育高端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品牌效益。 (1)在投入上,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建立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扶持企业、大户创建品牌,同时做好整合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等工作。 (2)在推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大主导品牌宣传力度,借鉴“迎驾”品牌打造经验,适时上央视宣传霍山石斛、霍山黄芽等知名品牌,使其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加快龙华“国雅”品牌、源牌“丝侬”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在科技上,大力推进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引进和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开拓和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霍山石斛发展要加大颗粒、胶囊、精粉、浸膏等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力度,适应不同的高端消费市场。霍山黄芽要远学西湖龙井、云南普洱,近学安吉白茶、石台雾里青、六安瓜片等发展模式,依托大企业、大品牌,加大包装、销售方面研究力度,提高机械化制茶水平,开发饮料茶、食品茶等多元化系列产品,推陈出新,保证产品卖得出、价格上得去、品牌效益好。 (4)在文化资源保护上,要深挖潜力,霍山石斛要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医药文化,借助吴邦国委员长视察的契机,借力发力,借势上势,加快发展,全力打造“中华瑰宝、霍山石斛”大品牌。霍山黄芽要挖掘历史资源,彰显文化底蕴,增加产品内涵,发展高端茶叶,更大限度地提升品牌价值。要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示范区,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政策、法制环境,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扶持、宣传和保护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产品、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品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编:张长青) 农业品牌论文: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日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却不多见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农交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成果。但几圈逛下来,笔者却发现虽然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却不多。参展的农产品品牌大多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全国的客商和消费者时,就显得底气不足。这印证了我国农业品牌数量不少、精品却不多的现状。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品牌农业的建设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者更好约束自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农交会上赣南脐橙颇受青睐,据赣州市果业局的同志介绍,赣南脐橙的品牌价值已达到40多个亿。有了赣南脐橙的品牌,赣州的脐橙产业才能越走越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前几年部分地区发生大白菜滞销卖难的情况,但创出品牌的胶州大白菜价格仍居高不下,依然卖出了“肉”价钱。 更为关键的是,与以往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户相比,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有品牌和市场意识,示范带动能力强,也有条件按照打造品牌的要求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只不过打造品牌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的推动、引导、服务功能不可少,这尤其体现在公共品牌或产地品牌的培育上。要研究制定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也要及时指导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品牌的创建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企业应发挥品牌培育的主体地位。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整合品牌资源。如同一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可以组织起来,共同创建一个公共品牌,统一推介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 此外,还要为品牌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强品牌保护和监管、执法力度。目前总有不少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产品混水摸鱼,影响了农业品牌的信誉。对这种现象应严加监管,加强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让名牌农产品真正名副其实,被消费者认可,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品牌论文:在转型升级中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 “萝卜白菜装筐就卖”形象地表述了我国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农业在粗放式经营下“无品牌化经营”的典型特征。而如今,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条件下,立足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以特色、高品质为基础培育品牌,形成产业优势,则成为很多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普遍思路。 吃枸杞要宁夏的,喝普洱茶肯定要云南的……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烈诉求,则使得品牌承载了更多的期待,也成为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毫无疑问,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推进农业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2013年4月26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简称中国优农协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在云南省普洱市启动。活动相继走进了云南、四川、山西、宁夏等省份。 一批地方品牌以此为契机走向全国,甚至打入国际市场。舆论普遍认为,“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推进了农业品牌化战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活动对我国品牌农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形成多个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活动跟踪报道,各种新媒体转载、转发,一时间引起全国舆论的高度关注。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地农业品牌化水平亟待提升—— 多地政府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 “品牌农业中国行”组委会人员忙得不可开交,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浙江省丽水市、吉林省延边州等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来电来函,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联想佳沃、海亮集团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四川蒲江、云南普洱、宁夏中宁等多地牵头,申请成立中国优农协会产业分会……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对品牌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中国优农协会会长朱保成认为,农业的品牌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然而,我国品牌农业发展整体依然滞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农产品品牌虽然很多,但杂、乱、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专门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推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正是在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工作部署,发挥行业社团及媒体在品牌建设上的独特优势,搭建了这一服务现代农业的大平台。 据介绍,这个平台由多方力量支撑,包括中国农科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农业部部属单位,《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央视七频道等多家中央媒体,清华大学、中欧商学院等知名院校。 把品牌建设主体欠缺的东西补回来 生态高效农业是四川省蒲江县基于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而做出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发展势头迅猛,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然而,在农业品牌建设上,蒲江自认不足。以传统知名绿茶“蒲江雀舌”为例,此茶成名于1000多年前,品质上乘,但在市场化发展中被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名茶远远甩在身后。 5月,“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走进蒲江。中国优农协会与蒲江县政府就品牌农业建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蒲江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展开合作,并共同举办“中国猕猴桃节”,协会支持在蒲江成立猕猴桃产业分会。 蒲江县委书记刘兵称,蒲江的优质农业资源只有实施品牌化战略,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市场价值。“品牌农业中国行”的平台资源和影响力无疑为蒲江农业品牌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中国优农协会执行副会长黄竟仪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及农业企业缺乏品牌规划、创建、传播和维护的经验和理念。尤其在区域品牌建设上,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必须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尤其是数字化营销渠道,建立有内涵的品牌,快速提升品牌价值。 你的农产品品牌可以从这里“高飞” 以“联想控股”为代表的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成为时下热点话题。今年5月,联想控股佳沃以新品会的形式,高调推出现代农业品牌及其首款产品“佳沃”蓝莓,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成都时,农业部调研组深入考察了佳沃猕猴桃种植基地,并高度评价佳沃现代种植方式及品牌战略。佳沃积极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 调研组形成专题报告,呈送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作出重要批示,认为佳沃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值得借鉴。“公司+规模农户”,大公司带动大农户,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大家在一个产业链上合理分工,共享增值收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总结研究“联想”等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路径与模式,多宣传一些带动不代替、互利共赢的好典型。 随后,《农民日报》深度报道“联想”进军农业及佳沃品牌经验,各大网络媒体及新媒体纷纷转载。多家企业通过《农民日报?品牌农业》特刊编辑部,寻求与佳沃在生态绿色种植方面的合作。 宣传推介是农业品牌打造的必要手段,活动的聚集效应也因此得到了充分释放。这种推介合力使农产品品牌最为关注的市场效应得到极大扩展,提升了一大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展、融资、走出去”三个平台则更凸显“品牌农业中国行”所具有的丰富市场资源。 在展会方面,作为“品牌农业中国行”重要内容,“2013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大会”于10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国际性交流平台,研讨国际品牌农业发展理念及趋势,开阔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品牌经验,进一步探索中国品牌农业发展路径。以此为代表,由中国优农协会和农民日报社主导的一系列农产品展会,都将成为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 在品牌农业投融资方面,黄竞仪认为,打造品牌是一个投资的过程。创立一个农产品品牌,需要先进技术及加工体系的保障,需要现代化营销网络的支撑,需要高端人才队伍的带领,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支持。一般来说,政府对品牌农业的支持重点是设施的改善和科技的创新,是有限的,更主要的是要发挥社会资本和企业的主导作用。 带领国内品牌“走出去”,帮助打造中国国家品牌,是“品牌农业中国行”的重要目标。中国优农协会充分利用其与部属外经、贸促和国际交流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支持国内品牌走出国门,已成功组织国内13家企业参加了“第78届柏林国际绿色周”,目前,正在协助云南省龙头企业参加在迪拜、土耳其举办的国际性农业展会,并积极准备参加“第79届柏林国际绿色周”。 开放式架构让活动内容和形式更丰满 “品牌农业中国行”采取了灵活的开放式架构,结合各地特点和需要进行板块设置、资源组合。经过近半年的运行,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满,对我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更深刻的思考。 黄竞仪说:“我们深切感知到,按市场理念来衡量,相当一部分涉农企业还处在待培育状态,在投融资、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权益维护等方面还缺乏经验和能力。仅从一些政府和企业对活动承办及产业分会筹建的强烈愿望就可以看出,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还需大量的公益服务或外包服务。” 尤其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加速转变,更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职能将交给社团。农业行业社团组织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可在政策研究、技术推广、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行业协会的市场贴近性,决定“品牌农业中国行”的视野必将国际化。9月16日,在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朱保成指出,中阿国家应继续传承丝路精神,共织丝路新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促进中阿农产品贸易发展。朱保成认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国际战略构想,必将有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合作,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也必将给中国农业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更多的合作机遇。 舆论普遍认为,“品牌农业中国行”的意义已经超出一般性品牌展示推介范畴。它已成为农业行业弘扬、践行“中国梦”的大平台,成为行业协会功能拓展的有力实践,成为我国品牌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徐宏生 农业品牌论文:福建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 [摘 要]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知名农业品牌不断增加,品牌创建意识日益增强。尽管如此,福建省在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仍面临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程度低,农业品牌创建资金短缺,农业品牌杂、小、弱,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为此,福建省应树立品牌观念,因地制宜创建现代农业品牌,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完善管理机制,采取积极扶持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发展。 [关键词]农业品牌战略;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1 福建省农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知名农业品牌不断增加 截至2011年,福建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产品有10个,“地理标志”26个;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有9个。2012年,福建省国内注册商标总量达20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总数达5万件以上。2013年,在农业部评选的百个“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活动中,福建省共获得9个农产品优质公用品牌,是全国获此殊荣产品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些品牌分布广泛,涵盖了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 1.2 农业品牌创建意识日益增强 目前,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即“三品一标一名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建设,已从无序竞争、探索开拓阶段进入到规范管理、认证监督阶段。福建省将农业品牌当作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来实施,努力实现农业品牌的经营,从多层次提高农业价值。福建省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等注册商标也大幅度的增加,品牌农产品数量居全国前列。此外,福建省加大了对品牌农业企业的政策扶持,给予连续三年共评选认定的品牌农业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全省农业企业对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1.3 品牌农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近年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打造特色农业产品。这不但增加了农产品品种,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有了品牌的附加值,农产品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品牌农业直接带动了全省40%左右的农民发展生产,吸纳了152万名农村劳动就业力,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 福建省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 2.1 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程度低 福建省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加之受全省地理环境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都具有盲目性。而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制定农产品标准和品牌化还处于自发阶段和分散状态,针对性较薄弱。加之,制定的标准中对于农业生产后的标准和系列标准的规范较少,标准与市场、物流流通结合不紧密。此外,大多数农产品难以保证生产的标准化,实施品牌战略较为困难,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技术环节,如检测、生产、包装、冷藏等方面标准化建设也较为落后。产品有名无牌,市场准入受到极大限制。 2.2 农业品牌杂、小、弱,规模效益不明显 福建省是农产品极为丰富的省份,各地县都有一些特色和优势。对于这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农产品,各企业多自立门户打出品牌。因此,目前农产品注册商标虽然不少,但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出现了品牌多、杂、小、弱的商品。知名品牌不多,有的产品在省内外虽然享有一定的声誉,但规模不够,市场优势不足,不少只是“珍品”、“贡品”、“礼品”,并未形成拳头产品,难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规模效益不明显。 不仅如此,全省很多农产品只有商品名称,没有品牌商标,农产品品牌发展滞后,只要存在品牌数量少、影响范围有限、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并且,在农产品品牌战略中会出现信息部对称问题,其根源是有农产品品牌固有的特性形成的。 2.3 创建农业品牌资金短缺 尽管,福建省十分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然而,与发达的农业大省相比,政府在支持农业品牌建设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投入总量仍显不足。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科研投入的资金平均占销售收入5%以上,而福建省多数生产企业投入不足千分之一。具体表现在:一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成本高,收益低;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积累慢,难以进行生产创新和新技术开发,不利于实现品牌战略管理;三是生产商的规模小,很难独立建立各自的市场营销渠道,稳定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品牌产品的宣传不足。品牌宣传、品牌包装、品牌推介等方面在省级以上媒体很少露脸,知名度和美誉度欠佳。 3 福建省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3.1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现代农业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先决条件。商标是品牌的标志,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商标,只是品牌战略的第一步,要使品牌成为名牌,还需要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只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品牌质量系统,步步为营,才能创造出优质品牌产品来。要克服小农意识,增强农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不可把商标与品牌等同起来,认为农产品只要有了商标就是有了好品牌。 3.2 进行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创建现代农业品牌 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较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而不是农产品的销售,较注重农产品的数量而不是质量,现代农业品牌营销的意识较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渐渐开始改变一些旧的观念,慢慢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市场的需求。虽然和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当然也没有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农产品要想取得满意的经营效果,就应该树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品牌营销观念。同时,还可依托名牌企业为平台,不断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各具特色的品牌农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做大做强名牌企业,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取得较高的市场附加值,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形成名牌效应。 3.3 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 品牌化和标准化经营是将农产品质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措施,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就应当围绕市场的走势和需要来确定农产品的发展。强化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建设,而且要在生产、收购、加工环节上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依靠着农产品质量和特点开发特色产品,将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促进农产品的销量,从而达到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与利益相结合。 品牌的营销推介是将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全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创建农产品品牌形象无疑是全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当务之急。 3.4 完善管理机制,采取积极扶持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发展 由于农产品属于典型传统产业,政府要采取扶持性政策,支持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龙头的农业企业化组织建设。要以品牌开拓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决定生产的模式,组建农民生产专业化团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 可通过三种形式进行:一是成立专业农业生产协会,农户自愿参加。农业生产协会作为市场法人主体,制定市场竞争战略。农户必须履行农协的职责,同时享有农协提供的服务,如农产品的品牌支持、营销网络的支持、产品商品化加工的服务等。二是建立股份合作制的产地品牌农产品批发市场,让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以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政府应为农业的贸易组织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要控制税费征收率。三是扶持名牌企业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加强农产品的精加工,强化产品质量,改进农产品包装,树立企业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给予必要的经济帮助,一方面,保证这些组织生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促进这些组织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品牌农业的发展是形成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路径。推进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转变的有力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福建省应该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品牌农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着力培育成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形成区域品牌、省级品牌、国家品牌、国际品牌的品牌战略体系。 农业品牌论文:现代烟草农业品牌建设的创新成果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现代烟草农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讨论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品牌建设,最后以安康山地烤烟品牌建设为例,探讨了烟叶品牌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烟草农业; 品牌建设; 安康烟草 围绕安康山地烤烟生产管理的山地烤烟种植、收购、组织、经营管理系列著作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通读四卷本丛书后,深感此丛书工作量巨大和对我国山地烤烟生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烟草农业范畴 现代烟草农业,相对于传统烟草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科学经营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烟草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中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管理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二、现代烟草农业经营管理中的品牌建设 (一)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烟叶生产属于农业生产,大多数生产经营者不具有品牌意识,或者就没有品牌意识。 (二)重视创新:任何企业发展都要靠创新,生产技术的创新也会促进烟叶品牌的成长,由于烟叶生产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品牌烟叶的生产就更要注重这些。 (三)设计商标:商标能够代表产品,它聚集了产品的抽象信息,传递了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的理念。 (四)加强质量管理:烟叶生产的核心是质量,烟叶品牌的创建和维护必须实现“优质、特色、安全”。一是提高烟叶的质量。烟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保证烟叶质量的均衡。二是实现作为品牌烟叶的特色。特色是品牌烟叶区别于其他烟叶的重要体现。三是要注重烟叶的无公害。使烟叶在无公害农业要求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中种植,使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业的标准和规范。 (五)提升服务的水平:一要在烟叶收购调拨过程中规范管理,确保烟叶等级合格。等级合格率不到位将破坏烟叶品牌形象。二要提高烟叶品牌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与工业企业联系,进行全面的技术和营销合作,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品牌服务。三要规范烟叶经营秩序,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局《关于规范烟叶流通秩序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和严格执行国家局有关烟叶经营的规定,全力打造诚信烟叶品牌。 三、安康山地烤烟的品牌建设案例 安康烟区位于秦巴山区,是典型的山地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打75%以上,空气清新无污染,这就为生产特色烟叶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安康烤烟大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中高山地,种植地块为山坡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康烟叶特殊的生态基础。这种特殊性早就了产品拥有与其它地区的烟叶所不同的特质,这也是树立品牌的先天优势。 安康烟草提出了打造安康优质烟叶品牌,建设富有特色烟叶重点产区的烟叶发展新思路,并本着“优化布局、稳定规模、主攻质量、做强品牌”的发展思路,苦练内功、依托科技、强化管理,打造出了具有竞争实力的安康烟叶品牌——山地金。跟随卷烟品牌调整的步伐加快安康特色和清洁环境的资源优势,深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充分利用安康山地特色和清洁环境的资源优势,加强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努力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满足卷烟品牌发展的需要。加快安康“山地金”特色烟叶品牌建设,提升安康“山地金”特色烟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积极开展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单元建设,完善以福建中烟为主导的基地单元“全收全调”模式。 (一)实施烟叶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国际烟叶市场的有效途径,烟草种植行业应该主动在烟叶经营领域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培育知名烟叶品牌,通过品牌经营来促进烟叶种植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山地金”烟叶品牌管理。 制定品牌的生产流程、技术和服务规范、质量标准、营销管理等规章,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使安康烟叶成为全国有价值的烟叶品牌之一,并适度向行业外实行品牌扩张、品牌繁殖和品牌延伸,以此来完成品牌的全面扩张,把“山地金”烟叶品牌打造成全国商品和服务的知名品牌。 (三)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清晰的、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符合目标市场客户需要的形象和特征,占据有利地位。安康烟叶以浓香、醇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而扬名。打造安康烟叶品牌,首先应该考虑品牌定位,即以浓香为主的山地烟叶。 (四)品牌经营。生产优质原料:安康市旬阳县2002年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国际型优质烤烟基地县,精选优质原料是每个企业都应对消费者做出的根本性承诺。优质的原料产地和原材料是这一品牌的根本保证。追求优异品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烟叶的品质。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与品牌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保持发挥作用。加深文化内涵:将品牌文化理念用山地金这一品牌体现出来,可以突出安康山地黄金烟叶的特点,包括品质优良,品位如黄金一样的联想。 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强调品牌建设,以品牌战略实施带动现代烟草产业化发展。通过对安康山地烤烟品牌建设研究,我们认为,安康“山地金”烟叶品牌规划科学,品牌设计先进,品牌定位清晰,品牌经营规范,在烟叶品牌建设上独树一帜,在烟草农业现代化推进上做出了创新性突破工作。安康“山地金”烟叶品牌战略制定、策略组合,尤其是以体系化内部质量管理为主线构建的烤烟种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不仅在陕西烟叶生产领域具有创新意义,在全国烟叶行业也具有领先价值,尤其是对完善我国山地烤烟生产管理体系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此成果很有价值在全国推广。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产业发展探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民营快递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了它的发展过程中博弈理论和市场营销的补缺营销方式在该行业的具体运用;并对未来民营快递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描述,指出了民营快递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借鉴和参考意见。 速递服务或称快递服务(courierserviceorexpressservice),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蓬勃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递市场已不仅仅是国有大公司和外资快递公司的市场了,民营小型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其发展趋势也令人不可小觑。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是各管理理论的例证。 一、民营快递公司的产生与发展摘要:河南省旅游产业正经历由量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发展到质的跨越的重要时期。文章就河南省旅游产业未来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若干重要课题,如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发展步骤以及发展思路等进行了反思,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引言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国内团队旅游,1843年他又第一次组织了到瑞士的国外度假活动,从而开创了旅游活动的先河。但当时的旅游活动仅限于王公贵族阶层,与普通百姓无缘。如今,旅游度假已经成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而服务于旅游度假者的旅游产业从1994年以来,产业总值已超过4万亿美元,高居当今世界各大产业之首,旅游度假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普通百姓的消费需求。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仅2530万人,国际旅游收入只有21亿美元。1981年国际旅游人数超过3亿人,国际旅游收入为1060亿美元;到2000年,全世界出国旅游人数激增至6.97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4740亿美元,分别是1950年的27.5倍和225.7倍,是1981年的2.3倍和4.47倍,增长速度非常可观。正象世界旅游组织2002年度评估旅游产业发展时所指出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有耐力的、稳定的经济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7.5%和67.7%下降到37.9%和47.8%。居民消费由追求基本生活资料数量的满足发展到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个新的以追求更高生活目标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旅游消费就是这一趋势的主体。具有明显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的河南省,如何能顺应时代大潮,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占据一席之地,面临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 2优势评价 近段以来,笔者不断看到有关对河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反思与质疑的文章,似乎对河南省自身所拥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宣传与重视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滞后的原因。尤其是部分地区山水风光游在若干黄金周上的上佳表现,更成了山水风光游将取代历史文化游的根据。事实上,两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从长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看,历史文化旅游最终仍是河南省首要的支柱性旅游产品。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主要有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又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由于国际旅游有严格的标准体系,因此,国际旅游景观与服务环境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组织水平的试金石。众所周知,意大利既拥有世界最多的世界遗产项目,同时又以地中海度假而享誉世界,是欧洲最重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其接待游客量占地中海国家总接待量的40%左右。但对游客的调查显示,在游客到意大利旅游的主要动机中,45%强调其文化价值,43%热衷于气候条件,27%看重自然因素,近30%选择上述因素的综合。我们对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批)进行了初步分析(表1),结果显示,在1268项的总量中,河南省位居山西(118项)之后列第2位(96项),显示了文物文化大省的实力。 河南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富集省份之一,城市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尤其对国际游客和跨省份游客。省内三点一线地区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地域。但必须明确的是,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但凡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都不在于其马路如何笔直、大楼如何高耸、商厦如何云集,而是看城市的文化氛围与环境舒适度。更直接地说,是要看所在城市的文化厚度以及城市中的绿地和水面空间。如欧洲的罗马、维也纳、巴黎,乃至莫斯科、基辅,都是古老文化与山水风光的聚合体;再有黑海明珠城市敖德萨,就其现代化程度来看,给人的初步印象就好象是一个欧式风格的古镇,除了位于敖德萨国际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级海港的敖德萨宾馆是高层建筑(30多层)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群和卵石铺就的市区主干道以及充满于市区建筑物中的城市雕塑与几乎占据城市建成区面积1/3的绿地。敖德萨市是不到200万人口的城市,却有着相当发达的旅游度假条件,四星级以上酒店20个,三星级酒店50个,一个城市的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超过河南省全省总量,服务设施与国际标准接轨良好;同时,还有遍布黑海海滨的不计其数的疗养院、度假村。其特色就是质朴与舒适,适合多层次游客的休闲需求。因此,这里不仅是欧洲著名的夏季疗养地(海滨度假),而且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中心之一。所以,我省的开封和洛阳尤其应该走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突出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 山水旅游从世界范围发展来看,应努力实现从观光型到度假型的过渡。而且河南省黄金周的大量客流也基本以省内游客为主,且以一日游居多。河南省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是不仅仅依赖于山水风光游,而主要还是依赖于历史文化旅游的成功开拓与开发,毕竟历史文化旅游才是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3产业重点 就国内外影响来讲,截止目前,河南省旅游产品仍主要由郑州少林寺和洛阳龙门石窟2个景点来支撑。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河南省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该省已经开始实施以“三点一线“(郑、汴、洛和沿黄河旅游线)为中心的旅游开发战略。值得强调的是,上述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以形成河南省不同品级的旅游产品体系为目的。 首先,应重点建设好开封、洛阳、郑州、三门峡等重点旅游城市,并继续改善这些城市的旅游环境条件,把城市作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点。 其次,加强黄河小浪底湖区的环境设计与管理,这里肯定是河南省最重要的滨湖度假地带①。这既有赖于自身的资源条件,也与其重视环境保护有很大关联。这就要求河南省在黄河小浪底库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以已经通过的旅游规划法规为依据,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以便能持续不断地吸引游客。第三,在景区开发上应对伏牛山旅游区中的白云山、石人山、龙峪湾等景区实施倾斜政策,关键是环境治理和旅游管理;要重点提升焦作云台山等有交通优势且已经有较高知名度的景区。最后,特色景区也是河南省旅游产业开发的重点,如三门峡的冬季白天鹅之旅以及许昌鄢陵的腊梅之旅等都是重要项目。 4产业组织 发达地区的旅游开发经验表明,只有按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产业发展要求来经营旅游产业,才能真正发挥旅游的产业影响力。把旅游作为产业来经营,就要充分考虑其产业要素关系,加强产业组织研究,其中的重点是理念和思路的确立。其前提是以人为本,不能急功近利,这方面欧洲旅游发达国家的教训可谓深刻。旅游产业组织研究的关键是强化旅游市场营销与管理环节,而旅游市场研究已经成为新的条件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笔者建议按照产业组织水平与特点,把河南省分为4个产业组织层次和8个游憩活动类型(表2)。 需要说明的是,暂时处于地方层次的3个旅游活动类型,其层次的提高对提高河南省旅游产业组织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应该引起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视。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据以上分析与思考,认为今后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应重点作好3个方面的工作:即确立与保护名牌;加强旅游市场圈层的研究;做好旅游产业组织研究。 考文献:[1]王一宁.中国步入世界五大旅游国家行列[N].北京晚报,2002-06-25. 1.我国快递业的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间的贸易壁垒不断消除,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活动愈加活跃,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趋于高效率和快节奏,时间价值越来越重要,大量的样品、单证、商务函件、资料的快速传递需求,为函件快递业者提供了大量的货源。快递服务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和灵活方便两方面,飞机和各种类型的专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革新,保证了快速运输和小型货物的集散与派送。 我国快递发展的初期,中国邮政于1980年、1984年分期开办了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开中国大陆快递业之先河,并逐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快递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DHL、UPS、FedEx、TNT、OCS、Airborne等国际快递公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陆续与中国企业成立合作合资公司或建立关系,这些国际快递业巨头借助其庞大的国际网络、优良的服务功能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为广大的中外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使这些公司及其国内合作伙伴们获益匪浅。目前仅与这六家合资的快递公司已占有中国大陆60%的国际快递服务市场份额。 2.民营快递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民营快递在我国产生,具有代表性的有1994年创立的宅急送快递、1995年左右创立的上海申通快递、山东大千快递等。民营快递的发展之路十分艰难,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短缺的问题,物流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FedEx、UPS、DHL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其服务,而民营企业却几乎都是10万、20万的投入;其次是就规模而言无法与各跨国公司同日而语;第三是人才的短缺,很多民营快递企业,创立时期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第四是民营企业自身的缺点,比如操作不规范、信誉度不够、派送力度有限等。面临如此大的困难,民营快递仍迅猛发展。以宅急快递送为例,该项业务于1994年创立,2004年发展到全国150多家分公司,服务区域覆盖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2002年营业额达到2亿多元,24小时国内包裹速递做出了自己的品牌。申通快递也已经形成了以上海、长江三角洲为依托的优势网络,民营快递产生之初的迅猛发展,在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合理的经营。 3.民营小型快递公司前期的发展原因 (1)强烈的求生欲望和自身的特点。 民营快递从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开始,便在外资快递和中国邮政的夹缝中生存。在民营快递产生之时,四大快递公司已经与外运合资有了五六年之久,中国快递公司EMS也大力斥资开始国内和国际快递业务,许多民营快递公司都是由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型公司,没有国营公司强大的政府后盾,也没有外资公司的大量资金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快递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就是不发展就灭亡,没有任何的退路,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从主观上催生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成长[1]。另外,小民营快递公司起步阶段雇佣的多为下岗职工、城市闲置人员,劳动力成本较低廉,办公地点多为长途客运车站提供较近的地区,租金低、送交快件便利,由于使用车辆直接带送,时效性比较强、反应快捷。同时,企业员工的管理类似于家庭化,员工较能吃苦和忠诚。以上种种使得一些既考虑成本又比较注重时效的企业与个人,越来越多地使用其服务。 (2)合理的营销策略。 这些民营快递公司之所以能同国际快递巨头和国内大型的物流企业同台竞争,除了强烈的求生欲望,还取决于它的独特市场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正如民营快递的产生之初,中国邮政和其他几家国际快递巨头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快递市场,民营小型快递公司产生于这个时候不可谓不艰难,它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能得以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农村与乡镇的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沿海与长江、珠江三角洲一带,一方面这些地区周边农村的城市化使快递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乡镇设立自己的工厂与产地,随着这些企业国际快递量的增加,乡镇到城市之间的城市快递服务需求也急剧增加。由此催生了中国民营快递的产生。民营小型快递公司产生之初,很多是以家庭成员或个人为主体,利用城市到城市、城市到乡镇之间的客运车辆转送快递,以成本低廉、派送速度比较快等特点而逐渐被人们接受。成功的例子有上海的申通快递、山东的大千快递等。 第二,营快递公司对快递市场有合理的细分认识,并采取了正确的市场营销方式。也就是充分利用了补缺营销的方式。补缺(niche)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小市场而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营销者通常确定补缺市场的方法是把细分市场再细分,当细分市场相当大时,通常会吸引许多竞争者;而补缺市场相当小并只吸引一两个竞争者。大竞争者,通常会把市场的岁品丢给补缺者,达格(Dalgic)称这种局面是/游击队员对抗大猩猩。有些大竞争者也转向补缺市场,它要求更分散经营并发展它现在的业务方法。但这样做的成本很大[2]。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已经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中国邮政更多地把自己的优势和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城市之间的快递业务上本 城市的各大公司之间的重要信函往来基本上都固定使用中国邮政;而DHL、FedEx等公司则更多地利用其有利的国际网络,主要从事国际快递业务,大量的银行单证、外资独资和合资公司的信函长期选用其服务。而对于国内中等城市到小城市和乡镇的重要信函往来这一服务领域而言,各大外资快递公司基本上限于国际间的服务,而中国邮政在这方面的服务也不尽人意,出现了人们常常说的/特快专递快不起来0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使用不属于邮政的飞机、火车等长途运输工具,不便于协调、配合等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民营快递企业抓住了同城快递和小乡镇与小城市之间快递的空缺,使自己有了一个发展空间。 (3)博弈理论的正确使用。 民营小型快递公司的管理者充分利用了博弈论的原理,正如/智猪博弈的例子,/智猪博弈说明了在某个市场上一个占主导地位、控制着市场的公司和它的一个较小的竞争对手之间可能发生的竞争情况。这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如何看待这个较小的竞争对手对它的威胁程度。/智猪博弈中/共同生存的均衡结果只有在大猪的食物份额没有受到小猪严重威胁时才会出现。民营公司的管理者们(小猪们)采取的策略有:等待。允许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品牌,如大型国有快递公司和外资公司(大猪们)开拓本行业所有产品的市场需求,扩大快递宣传。民营快递企业将自己的品牌定位在较低价格上,而得以享受主导品牌的强大广告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不贪婪。只要主导品牌认为弱小公司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它就会不断创造市场需求。因此民营快递公司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引起不了大公司兴趣的较小的细分市场,如城市到城市之间、城市到各个乡镇之间的派送,以限制自己对其他公司的威胁。 (4)善于把握时机。 民营快递公司一般规模较小,便于调头,不像大的公司调整方针策略需要上面领导层的批示等等,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非常及时。20世纪90年代初,民营快递企业就开始了城乡之间的快递业务,这部分业务采用随车带件的方式,成本低、利润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同城之间的快递需求产生之初,很多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开展了这项业务,尤其是对于港口城市,开展的空港与城市之间、海港与城市之间的同城快递业务,由于海关单据的及时性要求,需求量很大,也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目前由于无纸化通关的推广,这部分业务有所萎缩)。虽然大公司在这方面也有所跟进,但是跟进速度明显低于民营快递企业。 二、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民营快递业的机遇 从宏观上看,世界第三方物流市场已占整个物流市场20%~30%,10年内将达到50%。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站有的比例不到10%;2002年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同美国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占19000亿元的物流市场不足3%。但目前的第三方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流服务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业务增长率都高于30%,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05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5%。中国目前物流市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20%,第三方物流潜力很大。快递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必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民营快递业的未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跨国企业正将更多的业务转到中国,并通过外包它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二是中国公司面临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三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促进了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综上所述,中国的物流行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而作为物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快递行业,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必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民营快递业的未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2.民营快递业面临的挑战 过去的几年间,民营快递通过以上的发展策略与方针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越来越多的小型快递公司在我国加入WTO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前提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在加入WTO时,在5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6里,取消了国外快递公司的准入限制,这必将使得国外一些具有快递经验的中小型公司加入中国快递市场的争夺,带来新的竞争。二是同行业的发展,中国邮政和各快递公司越来越注重细分市场的竞争,其业务的涉及领域也逐渐广泛,不再局限在原业务范围领域。三是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发展对快递的查询、服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而民营快递公司的网络分布很少,其服务质量与查询等等,远不能与外企和中国邮政相提并论。各大快递公司迅速强强联合,如UPS提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DHL与德国邮政的合作、FedEx选择了大田集团为合作伙伴成立了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TNT签约超马赫公司。这些巨头的优势是民营快递公司远远不能比拟的。 三、民营快递的不足与改进对策 1.民营快递企业的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与国内竞争环境,很多民营快递公司已经不复当日的辉煌,有的甚至已经倒闭,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与发展成了摆在民营快递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克服民营快递自身的劣势成为当务之急。 (1)价格问题。民营快递一直以来,以低价位吸引顾客,但随着各大快递公司加大竞争力度,其价格在快递市场已不具备当初的绝对优势。有的民营快递公司特定航线的运价已经高出同行业水准。 (2)速度问题。很多民营快递,经营之初都是一两台车、十几个人,利用亲属和客运车辆带送快件,随着大型快递公司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这种多环节的交接方式严重地影响了民营快递的中转速度,即使有的民营快递公司加大了自身的交通设施等投入力度,但是由于自身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大型快递公司。 (3)网络问题。正如我国物资采购联合会所做的物流发展报告中所言,世界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电子物流正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了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而相配套的是电子物流的发展。1998年,电子贸易额430亿美元;2000年,电子贸易额4000亿美元;2001年,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提供到2010年,1/3的国际贸易将在网上进行,这就要求物流过程进一步网络化。作为中国大型快递公司的EMS、中远快递、中外运快递,作为跨国公司的DHL、FedEx、UPS、TNT等,在过去的几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网络开发,目前均已拥有了自己相对完善的网络作业与查询等系统;而民营快递公司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几个大的民营快递公司虽然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查询与服务范围几乎都保持在国内的范围以内,国际作业与查询虽然也有所发展,但基本上都借用其他外资公司的国外网络,而不是自己的网络。这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是十分致命的。 (4)信息问题。因为网络的覆盖面、人才的匮乏等,使得民营快递的报价、查询、信息反馈不及时,极大地影响了其服务质量。 (5)人员问题。很多民营快递企业人才匮乏,因为很多民营快递公司从初创始时期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的就是一台车、几个人做起来的,很多老员工虽然从业时间长,但是操作都是凭借经验,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且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待遇、工作环境与外资快递企业和大型的国营快递企业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吸纳人才,尤其是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困难的。 2.民营快递的改进与对策 面临以上的种种问题,民营快递企业只有采取合理的对策,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求得发展 (1)制定合理的战略。企业战略是一个传递并维持组织与其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机会相适应的管理过程。它有赖于制定一个任务或战略方向、阶段性目标、增长战略和由不同市场与商品构成的企业经营组合而组合。企业战略一般是一个3~5年的规划,民营快递公司长期以来倾向于点子营销,什么赚钱就做点什么,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这在成立之初虽然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民营快递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计划、没有战略的经营必将走入死胡同。民营快递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使公司的发展具有长远性。例如在目前的形势下,立足国内市场,争取3~5年内与小型外资快递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网络,从而争取在国际快递市场也具有竞争力等。 (2)坚持服务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成为战略实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合理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且只有坚持服务目标市场,不盲目多元经营,才能做到优势集中。快递主要是从事国际之间和国内城市、城乡、同城之间的文件与小件包裹的快速派送查询服务,市场细分可以从经营范围上细分为国际快递市场和国内快递市场。国际快递的主要客户是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国际结算部;另一主要客户群就是外贸公司和外资公司的出口部门。这些大宗客户的国际快递由于时间要求紧,尤其是银行信用证、提单等的派送时效性非常强,所以不仅仅在派送速度上要求高,而且在查询等方面也需要特别准确及时的信息,民营快递目前的状况显然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同时,由于这些客户与外资快递合作时间比较久,且国外收件人更倾向于接收大的国际快递公司的服务,从而基本成了外资快递公司的固定客源。国内快递市场分为城市间快递、城乡之间的快递和同城之间的快递,由于城市之间的快递一直是EMS的强项,它有强大的中国邮政网络支撑,所以一直经营良好,但近年来EMS的市场占有率日益萎缩,而民营快递企业涉足国内快递时间长,与铁路、公路、民航等都有比较长期的合作,在这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另外城乡之间和同城之间的快递,大的外资公司虽然一直想介入,但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仍没有直接的举措;再就是国内市场相对于国际市场来讲,利润比较薄,即使介入,这些大公司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业务上。基于以上的分析,民营快递公司应将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快件市场上,在原来城市间快递与城乡之间快递基础上,增加同城之间的快递业务,坚持服务国内市场。 (3)合理的人员培训。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问题,很多民营企业倾向于引进高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这本身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大的失误。但是一方面,人才的引进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对资金薄弱的民营快递企业来讲,将进一步加大成本。另一方面,就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物流业务刚刚开始正式起步的今天,快递业务也和整个物流行业一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很大,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区别,很多外资快递企业在入驻中国之后,多倾向聘用中国的员工进行中层管理就是这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快递企业以引入专业人才为主并非明智之举措,而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对现有员工,尤其是从业时间长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这些人才应该是民营快递企业倚重的人员力量。 (4)对外联合,构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民营快递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外联合,改进快递装备,从而拥有自己的客户服务体系,扩大自己的国际网络,提高国际查询速度。根据加入WTO我国政府在物流方面的承诺,有3年从业经验的快递公司就可以入驻中国,设立自己的办事机构,这使得国外的小型快递公司入驻中国成为可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对这些快递公司构成巨大的吸引力,这些公司一般经营时间在3~5年的比较多,而这些公司国际比较多,资金状况较好,但是人员少,从业经验不很丰富。他们极力希望在大陆寻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民营快递的本土优势对其构成了很大的吸引力,而大的外资快递公司以及中国邮政等,一般是不愿意与这些小型公司合作的,抓住这一机遇,民营快递将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国外网络,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也有利于民营快递的长期发展。 总之,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营快递公司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必将会在未来的物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论文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党的十六屆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县委、县政府领导站在高瞻远瞩的角度,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可谓是上应县情,下应民心。旅游业是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性強,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結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国內需求、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推进国內外的交流与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实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那麼,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現旅游业全面、协調、可持续发展呢?在此,我谈谈个人的愚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指正。 一、大力实施“五個统筹”,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貫徹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按照“五個统筹”的要求,走出一条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大力推进以新宁镇为龙头的城区旅游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农村旅游,扩大城乡旅游交流,逐步实现城乡旅游协调发展。我县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湖区、山区,这些地方经济相对城镇比较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加快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二是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在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推动区域旅游联合,逐步实现不同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加强县内各个旅游区、风景点的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分布状况和市场需求,对全县旅游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宣传促销;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三是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充分发挥旅游业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吸引投资、增加收入等方面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社会事业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重。四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加快发展旅游这一县域支柱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旅游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在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的同时,重视国外市场的拉动作用。要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依托国际旅游大公司,积极宣传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进入我县这片青山绿水。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加快旅游业发展,关键在于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旅游资源,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以下几个转变: 1、推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各种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使之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以武宁湖为龙头的自然生态和以古艾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充分发挥丰富多色彩鲜明的旅游资源优势,有力地推进了旅游资源开发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旅游开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实践证明。推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契机。 2、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资金短缺是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最大的瓶颈,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投资经营主体。旅游业的发展,为民间资金转变为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开辟了新天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 3、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把握这个关键,抓住人才资本这个根本,实现旅游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向人才资本转化,为推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三、拓宽发展思路,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現旅游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拓宽发展思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发展综合型旅游和特色旅游,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在旅游业发展理念上大胆创新,充分认识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树立全局的;理念,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实现各乡镇、各行业、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形成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良好局面。二是树立开放的理念。放开市场,大力推进旅游投资开发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三是要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在推进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感情化服务上下功夫、见成效。四是树立建设精品的理念。着眼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景区建设、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上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标准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精品。五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3、在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上大胆创新,推出全面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举措。一是切实加强规划工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力求富有创意、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二是大力发展周边短线游,积极与庐山、三爪伦等著名旅游县市风景区合作发展长线游,实现旅游市场游目前单一的周边短线游向丰富多彩的长线游转变。三是实现精品战略,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四是进一步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观光游向商务、会议、度假、休闲游的转变。 4、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大胆创新,构建整合优化旅游资源的新机制。加快旅游市场开放步伐,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鼓励支持海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合资兴办旅行社,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形成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新机制。 5、在旅游宣传促销的内容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产品市场。一是全面创新市场营削模式和手段。制定科学的营销计划和市场拓展战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宣传促销。二是大力开拓客源地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走出去,请进来”,在稳定和挖掘省内客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国内市场。三是推进“依法治旅”。把加强执法监督与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结合起来,实现对旅游市场从部门分头管理向行政联合执法转变,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我县的旅游前景是无限光明的,但是要想这个美好前景能够更早更快的到来,还需要我们这些从事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工作的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同时我也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为武宁的旅游而自豪,武宁的旅游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 旅游发展论文: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论文 一、双塔区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方向 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和更多时间的增加,城市居民还必然进一步要求食品的新鲜安全,乃至要求回归大自然、休闲度假以及体验农业文明。同样,随着旅游城市的发展,围绕着休闲娱乐发展多功能农业,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益,为市民提供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学习娱乐的场所。 1.位于双塔区长宝营子乡的骆驼山子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34.2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0%以上,木本植物29科85种,草本植物24科52种,野鸡、野兔、黄羊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梨树面积万余亩约20万株,其中树龄超百年、树型优美的老梨树1000余株,有梨树沟之称,另外景区现有骆驼峰、石佛、梨花仙子、龙吐圣泉等多处自然景观,是现代化都市农业的产物。 2.朝阳天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长宝乡海里村,占地200亩,建高标准温室大棚60栋,以绿色水果采摘为主,主栽作物为草莓、黑莓,元旦春节过后正是草莓上市旺季,春季过后黑莓也将成熟。 3.金华园旅游观光农业园选址在长宝乡海里村,占地200亩,其中转让10亩、流转190亩。规划新建旅游观光服务用房6000平方米,连体智能高标准温室3栋18000平方米。园区规划建设五个区:设施农业区、田园风光区、嬉水区、水果采摘区、餐饮住宿区。 4.嘎岔有机蔬菜采摘体验园选址长宝乡嘎岔村,占地500亩。园区规划新建冷棚300亩,大田蔬菜200亩。以生产时令有机蔬菜为主,规划建设两个区:种植体验区、旅游采摘区。5.坐落于桃花山下的桃花山风景旅游区,原生植被郁郁葱葱,覆盖率75%以上,可开发面积达6000余亩,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民俗旅游特色的生态观光园,集“采摘鲜桃,登山健身,品尝风味,体验民俗”于一体,每年“三月三”“九月九”举行热闹的桃花山庙会,是一个高雅与民俗共融,休闲与采摘交汇的旅游胜地。 6.朝阳天宁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桃花吐镇荒地村,有玻璃日光温室2座,栽植稀有水果及花卉,以采摘绿色草莓为主的高标准日光温室20栋,采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进行作物管理,吸引八方游客放心品尝优质水果。 7.孙家湾乡是远内外闻名的“大枣之乡”,每到枣熟的季节,都会吸引众多市民来此采摘,品尝大枣的甜脆与鲜美。 二、结论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与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其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关键任务是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和示范功能,向农业的广度、深度扩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双塔区的城郊农业将以现代农业中的旅游观光农业作为发展方向。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实现功能多样化、布局区域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景观田园化和环境友好化。 作者:赵昕欣 单位:朝阳市双塔区农村经济局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论文 1旅游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系数 (1)国内旅游总人次与SO2的排放相关 系数-0.85466,国内旅游总人次与能源消耗相关系数很高且反向变化,说明旅游业能源的消耗并没相应的增加SO2的排放量,这种现象可能一是因为技术进步使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二是废气中的SO2排放含量通过废气治理来降低,这或许与近10年来中国增加了10倍的废气治理费用投入有很大关系。 (2)国内旅游总人次与生活烟尘排放量 相关系数为0.6937,可能是由于旅游活动带来的烟尘的绝对排放量低,在整个生活烟尘排放的比重不高而引起的。通过对国内旅游总人次与废水排放和废气排放的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旅游活动越频繁相应的环境污染就越大,不过10余年来也不断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有效遏制了其对环境的危害,解决旅游业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环境治理和技术的进步。 2旅游产业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绩效 旅游人次与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定量论证旅游活动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在旅游人次与生活废水排放量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假设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以来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函数模型拟合。休闲旅游人次增加与生活废水排放增长散点图分布特征几乎呈一条直线(除2002年以外),基于此,假设两者是线性函数关系,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X生活废水排放总量=0.162914Y旅游总人次+0.847747R-squared=0.991361S.E.=0.0237D.W.=2.0724回归分析证明:每增加1%的旅游总人次,就增加0.16%的生活废水排放量,按照2000~2010年中国旅游总人次年均18.6%的增长速度推算,旅游活动造成了生活废水排放高达2.97%的增长率,生活污水是旅游活动中排放最多的,增加了景区的环境压力,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使景区环境质量降低了。为建立旅游总人次与COD和生活氨氮排放量的函数关系,首先假设在技术不变和废水治理不变的条件下,以2000年污水排放技术水平为基期(即单位生活污水COD和氨氮含量不变),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的同时,氨氮和COD排放总量也在增多。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加大了废水治理的投入而减少了生活废水COD、氨氮排放量与实际统计生活COD、氨氮排放量之间的差额。基于污染治理费用投入增加额与COD、氨氮排放减少量之间的高相关关系,通过分析三者的散点图,以2006~2010年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为:R-squared=0.99672S.E.=4.034D.W.=2.4145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水环境的污染以及污水的排放是在所难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从而降低休闲旅游业对水环境的破坏。 3旅游产业发展对大气环境影响及其治理绩效 景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不仅是健康旅游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更是凸显了景区与其他景区的竞争优势。理论上,景区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旅游人数,餐饮、住宿等相关的服务产业也在增加,从而导致大量物质资源的消耗,进而造成水污染和大气的污染。从理论上说旅游人数的增加必然带来相应废气排放量的增加,然而,对近10多年来的环境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尽管随着经济的增长废气总排放量在不断快速增加,但是废气中SO2、烟尘等污染因子总量却增长缓慢,S02的排放总量却在逐年下降。所以,休闲旅游人次与生活SO2排放并不相关,与生活烟尘排放量相关系数也很低,但是与废气治理投入的费用在统计量上密切相关。这一结果并不能否认休闲旅游人次增加导致了废气总量的排放这一事实,只表明技术进步和废气治理投入的增加降低了废气中环境污染物质的含量。2000~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生活污染源废气排放量占整个排放量的比重很低,2011年生活用的SO2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仅占14.68%,生活烟尘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27.24%。事实上,休闲旅游产业CO2、SO2和烟尘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重更低,短期内休闲旅游人次的增长难以改变其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因此,假设环境治理技术和费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与空气污染治理费用对工业和生活排放SO2、烟尘等治理的单位贡献是相同),休闲旅游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占生活排放量的比重是一定值,旅游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增长比率必然约等于生活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比率。休闲旅游人次与技术不变条件下生活SO2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相关系数很高,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理论假设,而且为二者构建某种函数关系提供了实证依据。在技术不变和空气污染治理不变条件下,休闲旅游人次的增加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其绝对量很小,比重不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旅游高峰期,短期内旅游人次的高速增长对景区空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旅游区高质量的大气环境是休闲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休闲旅游人次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控制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的人流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 作者:程秀兵 单位:安徽省望江县环境保护局 旅游发展论文:协同发展下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 1.1资源优势 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地理环境广阔,自然风景优美,特色农产品丰富,乡土文化气息浓郁,对渴望体验农村生活、亲近大自然的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是北京、天津居民选择生态农业旅游的理想之处。河北省栾城县是全国著名的草莓生产地,十几年来,该县每年都会举办草莓采摘节,带动了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发展至今,栾城县采摘面积达到670多公顷,采摘品种不断丰富,包括了草莓、甜瓜、油桃、水果西葫芦等。位于京津腹地的永清县,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迅速,乡乡有农家乐、采摘园。永清县拥有34000多hm2林地,其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是全省之最,被誉为京津走廊的“天然氧吧”。这里的原生态历史沉积与生态农业的人性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绿、美、鲜已经成为吸引人们来此观光的鲜明特色。 1.2区位优势 河北省内环京、津两地,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2014年12月,国家交通运输部部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提出将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施项目清单,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港通、智能交通、综合枢纽等领域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交通一体化取得实效。在铁路方面,京津冀三地和铁路总公司将出资100亿元,共同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在公路方面,北京交通委员会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及人口分布进行规划,实现国道、高速与津、冀的对接;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综合发挥其先行及保障作用,最终形成相邻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交通的发展为京津冀地区的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短路程、低花费成为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生态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关键。 2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措施 2.1增加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乡村风貌是根本。所以政府应该以景观的概念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具有当地独特文化的新风尚农村,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使乡村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理想之地。 2.2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丰富生态农业旅游产品 如果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只是简单的采摘、农家乐,那么将会导致同质化严重,就会失去客源吸引力,旅游业无法长久发展。只有与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才能使生态农业旅游长足发展。 2.2.1随着旅游的常态化,游客开始追求具有深度的体验。因此在设计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上,就要强调活动的参与性,能够引导游客进行深度地参与活动,加大在互动性的旅游项目上的设计,努力营造深度体验的氛围,让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2.2.2生态农业旅游要属于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因此要注重真实性。在建设生态农业园区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注重旅游项目之间的优化组合,使吃、住、行、娱、游、购配套发展,具有整体性,保障游客能够体验到生态农业旅游的真实性。 2.2.3要想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独树一帜,就得发掘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越是与众不同,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所以在进行园区开发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突显出原有文化的韵味,形成独特鲜明的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 2.3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念,实现规模经济 河北省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要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念,企业间联手营销,实现规模经济。这样既可以减少营销成本的投入,避免同业间恶意的价格竞争,使企业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战略。 2.4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促进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树立品牌观念,实施知名品牌带动整体发展的战略。具有星级设施及服务的知名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发展,将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周边旅游园区的兴起又会反馈给知名园区,形成共生共荣的发展关系,达到延长区域生态农业旅游生命周期的效果。 2.5跨区域开展旅游合作,完善协调、监管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可以开展跨区域的旅游合作。通过与北京、天津当地的旅行社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推进市场间的互动。完善区域间的协调、质量监管及应急处理机制,更好地进行旅游项目的对接,推进生态农业旅游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作者:代玉洋 白静静 贾兆颖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内涵式发展战略中生态文明论文 1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选择 1.1成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1.1.1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内涵挖掘不够,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未能提供出大规模吸引外来游客的文化旅游魅力。尽管近年来也在不断的打文化牌,但是,游客所获取的还是近乎一种“走马观花”式的“眼福”,看看墙上文字图幅说明,逛逛陈列展示馆,穿行在一座座面貌相似的谈不上是不是当地特色的古建筑中,拍几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过,买回在哪里都差不多的纪念品。在景区停留的时间短,留下印象的估计更多的是某种特色美食。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吸引力打折扣,“回头客”堪称“稀客”。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过多的强调形式,片面的追求文化内容的呈现,似乎忘记这种文化,诸多的人文景观是“人”对大自然适应的结果。如何深挖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让游客获取的不仅是眼福,还有更深刻文化体验和精神领悟。这是成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1.1.2品牌模糊成都市的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先后有“国际大都会”、“休闲之都”、“天府之都”、“熊猫故乡”、“多彩之都、成功之都”“,东方伊甸园”。这给国内外旅客留下一个模糊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没能得到世人的广泛接受,没有一个固定的旅游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1.1.3角色边缘化成都市作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大都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四川这样一个旅游大省,也面临屏蔽威胁,角色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批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和独具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九寨、黄龙这样具有垄断地位的景区,可以说支撑着四川旅游的半壁江上,许多国际、国内的游客正是慕名而来。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便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转地,对于外来游客来说,成都仅仅是一个“驿站”。游客在蓉停留时间短,实际游览、购物、休闲娱乐的时间则更短,所发生的旅游消费也十分有限。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成都居民的一种消费时尚,成都也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这对于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成都市来说,仅仅扮演中转地和客源地的角色,是很难支撑起旅游业的永续发展的。 1.1.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加强旅游消费过程中,随意丢弃、挖掘、采摘、攀爬、踩踏、喧闹等不文明的行为从未停歇,尤以“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表现明显,节后相关新闻报道比比皆是,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面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文明城市检查等几年活动或特定工作中,宣传缺乏深入性与持续性,效果不理想,游客和辖区居民接受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机会少,生态意识薄弱,自我约束力不够,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力不强。另外,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成都的空气质量、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交通的便捷呈现出了不少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无缘“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2013,2014,来自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榜单显示结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14,来自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榜单显示结果)的称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可见成都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生态文明的观念应该深入人心。 1.2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选择 “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实现内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使事物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内在需求,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从上述的瓶颈分析来看,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第一,紧抓成都连绵二千多年,从不间断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鲜明个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蜀文明,都江堰水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准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优化产品结构。第二,依托资源优势与特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新业态,提高旅游商品的消费比例。第三,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内涵式发展战略 2.1深挖内涵,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 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方文化特色不可脱离的背景。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态、形态、业态”四态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塑造产品特色,优化产品结构体系。以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为支撑,整合九寨—黄龙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和大足石刻景区,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厘清城市文脉,整合以金沙为核心的古蜀文化资源、以武侯祠为核心的三国文化资源和以杜甫草堂为核心的诗词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省内相关景区资源,推出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中国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强化宽窄巷子、锦里等街区文化特色,推进文殊坊、水井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升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加大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进乡村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提档升级,重点发展温泉养生度假、乡村休闲度假、古镇休闲体验、运动康体度假四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对地方美食和特色餐饮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提升空间共性集聚,凸显成都美食餐饮娱乐产品独有的文化氛围与特色,加快发展美食旅游产品。开发适合国内外、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展览、商务、会议类旅游产品,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会展旅游的市场化程度,使商务会展旅游逐步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2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借助成都会展、商贸、科技、农业、工业、体育、医疗等的发展机遇,依托成都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征,在传统业态的基础上,通过鼓励、整合、提炼、延伸等手法,培育新业态。在新业态开发方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不再像初期发展那样破坏了后再反省,要坚定不移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挖掘内涵,合理规划,彰显特色,并且要注重新业态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教育、渗透功能的增加。如:依托成都农家乐的发展优势,结合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灾后重建和一般旧场镇改造的成果,推进成都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大力培育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等。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宣传生态保护,不仅只对游客,当地的农民亦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自然资源和地方乡村文化等,旅游开发商、旅游者、农民等都应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同时也要保护乡村文化,防止城市化,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开放观念,拓宽视野,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成都旅游商品提档升级。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精心做好商品研究。将多种文化元素注入传统手工艺商品中,如将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古蜀文化、熊猫文化、水文化、道文化、民俗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的代表元素与蜀绣、棕编、草编、竹编和藤编等传统手工艺相融合,形成品种多样,样式丰富,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关注土特产品的呈现形态,把一种原材料做精做细,做出更多的精加工产品。第二,精心设计、严格指导。除了要突出旅游商品原本应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及礼品性的特点外,成都旅游商品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材的地方性、普遍性、环保性等,生态保护对象,珍稀动植物等绝对不能成为商品或者加工商品的材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的材料也尽量避免成为商品或者加工商品的原材料,这点要深入到设计者、生产者、消费者等的意识中去。第三,优化生产、绿色包装。成都旅游商品的制造、加工将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将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做到环保工艺,绿色工艺、低碳工艺。在商品的包装方面要下大功夫,除了强调便携性、精美性特点外,对于包装的再利用、降解特性等要重点研究,商品包装是目前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为生态环境减除很大的压力,也将成为成都旅游商品的特色之一。 2.3生态文化素养的培养 推进旅游环境保护,实施旅游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的旅游方式,也是成都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容之一。要推动这些工作的进程,就要重视培养和提高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环境行为的奖惩制度,促进全社会参与,减少生态环境有害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色消费、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生态田园城市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运用短期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大学校生态教育力度,从小便从思想、实践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使意识深入内心,身体力行,呼吁人们关爱生物、善待生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李娟 王瑀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发展论文:开发与发展农业旅游论文 1大山包镇农业旅游开发与发展现状 1.1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本地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因环境不佳而遭遇瓶颈。 1.2观光农业开发水平低 旅游业开发侧重于高山峡谷、湿地、黑颈鹤等景观观光摄影、户外运动项目和极限体验等,农业发展以农作物生产和农特产品粗加工为主,观光农业在老百姓心里未形成意识,开发力度不够,未形成规模化农业旅游产业,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品牌化农特产品匮乏。 1.3管理模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严重影响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农民经营管理意识淡薄,对耕作细节把握不足,田间管理力度不够,未实现精耕细作。 1.4农作物种类单一,农业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受特殊地理与气候环境影响,大山包农业以马铃薯、苦荞、燕麦等作为主要农作物。虽然近年来尝试种植玛卡、油菜、大蒜、反季节水果豌豆等,但未形成规模,所创收益不高。总的说来,大山包农业种植种类单一,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农业发展与开发巨大潜力可待挖掘。 2大山包镇农业旅游开发与发展策略探讨 目前,大山包镇发展农业旅游应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旅游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以提升其附加值,生产极具高原特色的农特产品,实现农业精细化转型,打造具备品牌效应的精品农业旅游产业。 2.1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依靠地区优势适度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注重生态农业发展,着力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根据党和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良好契机,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努力争取上级政府政策支持与社会资助,做好基础调研,科学预测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完善交通系统建设,发展具备特色的农家乐式餐饮、住宿配套设施,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大力宣传,以科技带动品牌效应发挥。 2.2深层次开发集观光休闲、农特产品开发与精细加工于一体的农业旅游产业链 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利用已有资源建立可供游客采摘观光、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园区,完善服务设施,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获得高层次精神文化体验。对马铃薯、苦荞、燕麦等农作物既可依靠传统工艺进行粗加工,将其作为游客体验活动环节之一,使其参与到荞疙瘩、燕麦饭等生态食品制作过程中,还可引进先进食品加工技术,将农作物进行精细加工,生产苦荞茶、高山洋芋粉等农特产品,供游客购买。 2.3转变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打破农民传统观念,转变农业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从播种、施肥、收获等方面考虑精耕细作,选择适合高寒山区种植的特色高产作物,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促使农业实现精细化转型;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家禽、牲畜改良工作,引进适合大山包养殖的畜牧品种,形成具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的畜牧产业,为农业旅游开发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2.4依靠现代科技逐步丰富农作物种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以教育和科技带动农业转型。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改良品种,大胆尝试反季蔬菜与观赏植物种植,充分考量游客心理与种植效益,确定种植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本地高山黑山羊养殖,加大牦牛和藏香猪养殖规模,着力改变本地单一的畜牧养殖品种,丰富肉质品种类,为游客提高更多购买选择和丰富体验,进一步促进大山包农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当地政府对大山包镇农业旅游开发与发展给予充分重视,大山包镇应及时把握当前良好契机,兼顾发展与保护,不断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适度开发自然资源优势,丰富种植农作物与养殖牲畜种类,逐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经营化发展意识,以人力与科技相结合,不断促进农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文香 单位: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旅游发展论文:包头旅游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1包头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以内蒙古大圣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伊利、蒙牛乳业集团、小肥羊和小尾羊餐饮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了以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为特色的畜牧业科技旅游模式。尤其是内蒙古大圣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把鹿的生态养殖、系列鹿产品深加工与营销链接在旅游链中,将畜牧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有机融合,在包头市休闲农业旅游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畜牧业科技游模式。 2包头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发展无序 对农业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市场潜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生态农业旅游业特殊的旅游价值及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和管理不明确,政策引导和扶持不明确,休闲农业旅游还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旅游部门与涉农部门参与管理和指导都不足。目前包头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仍处于自发无序状态。 2.2缺乏规划,产业组织自发化 包头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组织自发化问题突出,缺少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存在随意开发的现象。产业者对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农业生产与休闲游憩相结合的新兴产业认识浅显,对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社会、教育、保健、社会、文化以及环保等功能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在项目开发上缺少农业休闲度假产品;缺乏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农业旅游活动和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和地域特色,内容单调;缺乏鲜明的主题,定位趋同化;功能不明确或功能单一。项目建设多以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为主。 2.3季节制约,资源利用率不高 受气候和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包头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着随季节忙闲不均的现象。象湿地观光渔业游、草原牧业游、田园农业游和观光采摘游的休闲农业旅游,容易受气候和农业季节性瓶颈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而开发的资源又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他时节缺乏旅游主题和项目,资源利用率不高,投资收益率较低。 2.4市场意识缺乏,知名度不高 普遍存在市场营销企划的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景区(点)的社会知名度较低,企业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低的现象。所搞的休闲农业旅游,没有起到延续和传承农业、农村文化的功能,没有抓住农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技艺、传统农事和农耕文明等文化精髓,也没有打造出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文化内涵肤浅,吸引力不强,市场认可度低。 2.5建设水平不高,管理经营能力弱 目前包头市休闲旅游表现为起点低、规模小,设施简陋、内容单一,档次品味不高、配套设施不齐的状况。一方面,资金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农业休闲旅游点周边环境较差,水、路、电和卫生等条件制约其建设与发展。同时,经营者自身缺乏农业旅游策划、设计和包装等内涵的专业性知识,缺乏规范化运营管理能力,而从业人员又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低下,整个产业存在管理模式混乱,管理水平差的现象。 3包头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 包头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有良好的区位、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前景广阔。但要注意避免盲目、无序和破坏性开发,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避免雷同经营、旅游项目和内容单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同时,政府要把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放到解决“三农”问题大局上考虑,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制定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打好休闲农业旅游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为市民和游客开辟游玩的新领域,为农牧民增收培育新的增长点。 作者:霍清枝 李玉凤 赵永旺 乔爱霞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化和谐发展旅游管理论文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现状 (一)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性需要通过民族化来完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教师有较深的本民族文化素养,只有自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自如地完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使这种结合不漏痕迹,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民族文化素养不够,很难完成上述工作,更无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和谐发展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 (二)自我意识的提高 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后,应通过自学的手段进行提高,系统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相应书籍。但在众多书籍中也不乏大量糟粕存在,寻找适合的书籍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南怀瑾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应书籍很好的对于本民族文化加以阐释,其内容包括反映儒家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等,也包括道家的《老子他说》、《庄子喃哗》等,从不同的方面系统的诠释中国文化,可以作为基础。曾仕强先生的书籍则从应用的层面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阐释,尤其是在管理角度,值得我们借鉴,在此之上应进一步阅读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原著。其中读史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可以进行适当的阅读和探讨。 (三)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当大多数教师建立起传统文化与专业课应该结合的思想后,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找到合理的途径与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结合的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寻找切入点,不同课程的切入点有所不同,虽然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区别,但原理又是相通的。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互提意见和建议,并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探讨新的问题和难点,在此过程中完成思想的碰撞,寻找到最优的方案。 二、深入思考,完成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结合的系统化过程 只有完成系统化的过程,才能够真正全面地应用到相应的旅游专业领域中。笔者认为应首先寻找切入点,切入点即在什么专业知识的讲述中或在什么问题的讲述中,引入传统文化。切入点应该既能反应专业性又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并能够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或相应理论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主要由教师讲述,引发学生共鸣,进而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此判断应该讲解的程度及深入程度,最后留下探讨的专业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通过这一过程,由浅入深的逐步引入传统文化并不断融合,最终完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使专业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三、结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专业也是如此,只有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才能使知识真正为民族所用。要完成这一目标应从学生抓起。而让学生真正接受,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将专业课程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理解、接受。 作者:王蕊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旅游发展论文:县域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一、信阳的旅游业发展基础 信阳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由于良好的自然环境,旅游业发展也已初具规模。目前信阳市境内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有6个红色旅游景区进入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已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2013年全年接待旅游者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7亿元,已达到较大规模。由此可见,信阳已具备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基础条件,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向现代农业旅游发展良好的地区学习,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快速发展。二、元谋县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代表性元谋县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发现地。元谋县现代农业基础雄厚:县区处于低纬度、高原低海拔地区,尤其是坝区气候温热,光热资源充足,全年无冬,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誉,适宜种植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以及反季花卉,特别是“冬春早熟蔬菜”种植质优种类多。元谋县还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产地,元谋蔬菜产业成为云南最大的冬早蔬菜主产区之一,产品不仅畅销国内157个大中城市,每年还有3万多吨洋葱、番茄、菜豆、牛蒡、香葱等,通过成昆铁路转口贸易等方式出口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欧盟及东南亚各国,蔬菜外销量占云南省冬春蔬菜出省外销总量的四分之一。 元谋县注重蔬菜品种研发和品牌认证,增加在国内和国际现代农业的影响力,为现代农业旅游的造势奠定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12年,元谋县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获得云南名牌产品称号2个。自2006年以来,元谋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成功举办了三届“蔬菜节”、四届“红军节”,随着各种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和一批批影视作品的拍摄,元谋旅游知名度及影响力得到了提高。元谋县赢得了“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中国天然影视基地”、“中国冬季旅游之都”等美誉,也使元谋县游客接待总量从2000年的14.05万人次发展到2010年的164.82万人次,年均增长27.9%;旅游总收入由2323万元增加到56193万元,年均增长37.5%,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小丙岭村和热区作物研究所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旅游现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位于小丙岭村的小丙令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以种苗育苗及物种引进研究工作为重点,2010年在无任何旅游接待设施条件的情况下,该基地已接待了参观游览人员1万多人次,吸引了大批的学习参观及休闲游览的人员前来,后续当地进一步健全了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旅游设施建设,为接待旅游者提供了条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简称“热区所”)是位于元谋县南城的一家省级农业科研单位。1987年创建,目前已建成5060亩的3个集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仅在蔬菜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热带亚热带水果筛选示范、生态恢复与治理及能源植物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也为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而来的旅游者,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另外,还有大水井—月胧村、橄榄村等地的乡村旅游也较具规模,形成了以农业带动旅游、以品牌带动需求的良好模式。 二、元谋县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带来的启示 元谋县正是找准了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也就是针对目前人们对绿色安全、生态养身的果蔬食品追求和需求,不知不觉吸引了大量的休闲度假型旅游者,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再利用坝区的光热资源、温泉水景、反季果蔬和花卉,以及良好的生态农业环境等,重点开发康体养生、避寒度假、农事体验等休闲旅游产品,吸引外地和周边城区居民前来养生度假;充分凸显生态果蔬种植基地的优势,充分发挥元谋“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游、绿色果蔬购物游、特色乡村休闲游、农作体验休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促成了自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探索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参考:1、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加强区域联合发展通过元谋县的旅游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在旅游开发中应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进行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业有序发展。要按资源开发有先后,产品改造有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重点开发、逐步推进,以重点项目为契机带动发展;要加强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有效整合“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统筹协调不同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促进区域内和区域之间的旅游协作配合、信息互通、客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要统筹协调城乡旅游发展,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和特色旅游乡村的建设,促进信阳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 2、在规模效应基础上,培育宣传现代农业旅游品牌 在任何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规模才能产生更大的效应。元谋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很大,全县都是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品种多选择效益高的品种,且全县范围内各村之间因地域水文的差别,选种也有差别也有统一,观赏休闲体验价值高。在大规模的基础上培育和宣传现代农业旅游品牌,注重绿色、养生果蔬等食品的认证和宣传。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由旅游资源的竞争发展到旅游产品的竞争,并快速向旅游品牌竞争推进。加强旅游品牌培育,不仅能增加旅游资源的附加值,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而且通过旅游品牌来展现旅游地形象,给旅游者深刻的体会并得到旅游者的认可,从而产生持久的旅游品牌扩散效应。因此,在信阳的现代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更要注重对旅游品牌的培育,通过科学构思和设计,精心打造和培育,努力把旅游产品建设成精品名牌,培育成唯我独有、难以模仿和竞争性强的旅游品牌。 3、注重科技研发与宣传 进一步奠定现代农业旅游基础元谋县先进的现代农业给其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在种植和输出规模上领先,在科技研发上也是国内国际领先的。元谋县热区所建有研究团队6个,专门进行果蔬新品种选育、生态植被恢复、生物质能等研究。20余年来,承担和参与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攻关与省基金等在内的各级重大项目70余项,收集和引进植物资源近2000余份,获得科技成果奖30余项,4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技术发明专利权11项,获绿色食品认证10个,申请注册商标3个,制定地方标准13项,相关作物技术规程20余套,科技培训1500余场次,培训6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0万余册。科技创新与集成技术服务覆盖云南及四川攀枝花市共140多个乡镇,推广品种50多个,应用技术50多项,累计推广示范面积100余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9亿元,为云南省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还多次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交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影响力,为现代农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休闲旅游氛围营造 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基于旅游体验的动机已超越商务、度假、购物、探险等旅游动机而居首位,说明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和期望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体现了旅游向更高的精神消费层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在旅游开发中,既要重视对具有“体验性”的旅游新产品开发,并通过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增强“体验性”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又要注重旅游环境氛围的营造,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突出营造热情、好客、轻松、愉快和良好“体验性”的旅游氛围,满足旅游者通过旅游体验到不同的旅游特色的目的。现代农业旅游正符合这种体验旅游的特点,既能让旅游者体验乡村风情、现代农业的发展,又能亲口品尝绿色果蔬和特色小吃。云南省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省份,早已营造出休闲的旅游氛围,赢得了旅游者的一致好评。因此,信阳要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旅游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也要注重休闲旅游氛围的营造。 作者:卢俊阳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有助于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根源上提高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其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小康生活逐步实现,农村饮水问题开始从供水不足上升到用水安全的高度。由于农村水污染以及农村供水安全的分散性等等特点使得供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加。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资金多是由政府、省、市、地财政拨款和人民自主筹资来完成。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容易到位,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乡村等基层地方政府又没有了农业税、“三提五统”等财政政策的支持,致使基层政府和人民筹资困难性比较大,从而造成了工程投资不足。毕竟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多是我国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而农民承担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在人均800元以上,这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并且这还只是工程基本建设的投资费用,并不包括到每户的管道费用和室内饮水设施铺设费用,当然后期的维护费用更是无从谈起。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自然是步履维艰、难以快速开展。 1.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般重建设、轻管理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的绝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建立了饮水安全服务设施,但是其后期的运营效果却并不理想,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使服务设施的设备老化严重、损坏迅速,从而失去了其最初建设的美好目的,也给政府资金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比如说鲁西南某个农村的自来水净化供水工程在投入使用2~3a的时间内,家家户户的自来水就断流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期的维护管理机制跟不上,使得毛病越积越多,从而在短时间内毁坏殆尽。 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入不敷出,难以有效的运转 在已经修建完毕的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中,不少采取集中供水的安全工程,由于其本身的性质是一种公益事业,不能采取市场化和竞争化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多是依赖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运营。由于农村安全供水与城市相比存在着管道线路长、用户比较分散以及后期维修管理困难等等原因的存在,再加上安全供水工程又不能收取相应的维修费和附加费并且还需要自负盈亏,所以说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设施多存在着盈利微薄或者是入不敷出、难以科学运转的困难。这也是大部分工程丧失服务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面临的其他问题 当前农村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需求的标准不断上升,使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①水资源的不断污染问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初级经济发展,比如说资源开发、化工冶炼等等,再加上农村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处理不当也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使得原本经过简单安全处理就能成为安全用水资源的处理变的更为复杂。既需要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又使建设技术复杂化; ②供水设备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设备老化是目前安全工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这需要从源头上延缓设备的老化速度以及过渡性的更换,保障工程的投资收益和居民的正常用水; 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老龄化严重,整体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2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加强性措施 通过对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与论述,有助于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水平,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农村居民提高对饮水安全的认识,从而支持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这还将有助于解决农民自主筹资不积极、使用缴费不及时等一些不利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力量介入到工程建设的的活动中来,从而拓宽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具体的方式可以采取通过媒体宣传和相关部门的多方位宣传实施,宣传的内容应该从饮水安全的作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等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展。通过提高全民意识和思想的途径来推动安全工程的建设。 2.2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投入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迫切性以及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内建设成本正在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物价上涨导致管道、管材以及泵站等等工程建设成本呈现连年升高的现象,而在最初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并未对此作出充分的考虑。这就需要提高工程建设的单位成本标准和资金分配标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随着安全工程建设计划的不断深入,后期计划的实施成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断上涨的变化趋势,这也需要扩大投资,同时安全工程长期的维护工作和后期的管理工作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付诸实施。这就要求重新评估和分配资金的使用和来源,从各大方面来提高工程的资金投入。 2.3安排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的管理、维护资金 鉴于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维护管理难以及运营不顺畅的重大原因,需要安排专门的后期管理、维护资金,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取预留款项和政府补贴、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而这种方案的实施要有区别性的对待,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需要并不尽相同。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可以采取地方政府补贴为主、国家补贴为辅、人民适当缴纳费用的处理方式。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就需要采取政府补贴为主、地方财政补贴为辅的处理方式。毕竟,在农民收入有限的地方,如果不能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会无比艰难,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将面临资金匮乏的现象,从而根本难以切实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服务质量 加强监督管理首先要明确水利部门作为供水安全工程主要的负责部门,明确其责任实施责任制的管理,并且提供技术对各处工程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既要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又要加强对安全工程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监督。坚决杜绝破坏资源、破坏服务设施的现象发生, 从而确保安全工程正常、稳定、长期的为人民服务。 3结语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本文就从以上3个大的方面进行系统地论述,具体的措施和方案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地条件和发展需要来综合性的制定。同时,希望有更多的相关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保障新农村的科学建设共同努力。 安全工程论文: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也就是说,在系统中,人们的目的是使计算机及其他传感器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去尽量“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强迫人去“凑合”那些不很亲切的计算机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领域 综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笔者认为安全工程在以下方面可充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科学研究、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真实化再现 安全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用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使用技术与多媒体及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一种虚拟的真实环境,可以将孤单的研究公式、计算数值用完全真实的立体效果表示出来,并且文秘站版权所有人们可以交互式地控制这种表示结果,可以通过动态改变参数(这种改变不一定要由人输入数据,而可以由人操纵某种设备,如数据手套等进行近乎自然的交互方式)来观察计算结果。 安全性能设计 任何社会产品(也包括安全产品)都应该有其自身的安全性。而人们在产品未生产出前,是无法真实感受其安全性的,而技术可以预先为其提供一种虚拟的真实产品模型,让设计者和使用者在产品付诸生产之前就能亲身感受到该产品的安全性能,从而为设计者提供改进的依据。 救灾指挥决策 发生事故时,救灾指挥者一方面需要准确掌握事故现场的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甚至有时需要进行远程指挥(如主要事故处理专家一时无法到达事故现场),这时可以应用技术与其它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术来模拟未发生的事故,进行对人员的训练工作。 )日常安全教育与避灾训练 可以针对某些事故及一定区域建造事故模拟和训练的系统,让人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事故预防的教育及事故抢险人员的操作训练,从而提高人们对事故的感知度及抢险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战斗力。 安全工程虚拟现实系统结构 由于安全工程涉及范围广泛,所以对不同领域的安全工程系统的侧重面就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以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为例进行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合作,针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点,建立了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这是国内目前安全领域所建立的唯一系统。建筑火灾的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模型的真实性;二是火灾模拟的真实性。本文论述的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模型、两个接口及一套外围设备,即:建筑物真实感三维立体模型系统;火灾烟气及火焰模型系统;三维模型运动及控制接口;外围设备与两个模型的接口;虚拟现实外围设备系统;使用者通过外围设备系统经由主计算机系统使用外围设备,例如:计算机鼠标、数据手套等操作设备,通过三维模型运动控制接口程序控制建筑物及火灾的运动。建筑物模型及火灾模型本身由专用三维处理程序建立,具有真实三维立体感。经过控制运动的两个模型,通过外围设备与模型接口程序,将结果显示输出到外围设备,例如:计算机显示器、立体眼睛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这一循环的结果,决定下一个循环的操作过程。从而经过不停地循环,达到真实模拟和实时控制的操作环境。 用户可以使用鼠标,控制人员在建筑物中漫游,例如:按动鼠标左键,然后移动鼠标可以沿各个方向运动;按动鼠标右键,左右移动鼠标,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左右旋转用上下光标键,可以上下移动建筑物。用户也可以使用数据手套拾取灭火器并对其进行开启操作,以实现灭火的操作;可以用大拇指按动模拟人对灭火器开关的操作,从而使人感觉到似乎是在真实地操作灭火器。而用户若通过立体眼睛观察时所得到的三维模型为具有极强的深度感的三维物体,即两个有前后距离的物体,看起来其间有一段真实的距离前边的物体似乎是在计算机屏幕外边。 系统软件支撑环境和硬件设备的选择 系统软件支撑环境选择是建立真实感模型及控制的关键。选择时,要考虑程序的使用范围。硬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经济条件来决定。 模型的建立,可采用专用的软件系统,例如:×、等,然后再使用专用的转换软件转换到所使用的三维开发环境中;还可以直接用三维开发环境进行开发,例如:、×及虚拟现实专用软件开发系统等。本系统采用开发语言,调用三维立体图形接口建立模型。是公司开发的三维图形绘制接口,它可以运行在多种系统中,因而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选择计算机主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运行速度、显示卡的性能等指标。专业的系统可以采用专用的工作站。本系统采用机系统,系统为Ⅱ,内存为,显示卡采用,显示内存为。所采用的输入设备应考虑人员操作的方便及功能的多样性。如果只要完成基本的漫游功能,则普通的鼠标即可完成。若需要人员对操作的物体如门、消防器材等有真实感知,则需配备数据手套等设备。本系统的输入设备选择了罗技鼠标及数据手套。选择输出设备时,需考虑应用者想达到的真实感程度,如只需普通的漫游,可以使用大屏幕即可,若想操作人员能够达到沉浸感,则需配备有立体眼镜及高性能立体显示头盔等外围设备。本系统使用普通的显示器及立体眼镜作为输出设备。文秘站版权所有 结论 笔者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路线。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虚拟现实系统能够真实再现客观环境,使人能充分沉浸由其年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中实现感知模拟的现实,因而对于安全工程中的培训、指挥以及性能设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体视化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将在模型及设备方面越来越能适应这些系统的要求。 安全工程可以在科学研究成果真实化再现、安全产品性能设计、事故救灾指挥、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多个方面应用系统。 安全工程应用技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文中所论述的建筑火灾系统可以为构建其他安全工程系统所借鉴。 安全工程系统可以采用高、中、低各种档次,所选择的硬件和软件也有所不同。初步研究时可以采用比较廉价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例如:硬件采用普通鼠标、普通立体眼镜;软件采用、×等免费开发程序等。 要达到真实模拟环境系统,如山川、河流、人、火焰、烟流、树木等高度复杂的自然体,还需要将技术与体视化等技术结合才能完成。 安全工程论文:谈独立学院安全工程的人才培养 一、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依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依托母体,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发展。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母体”学校河南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有明显的矿业特色,而作为独立学院的万方科技学院在参照母体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差别化发展,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特色建设上突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在课内、课外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推进“文理融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就业、转岗和创业等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五项素质工程”,包括思想品德提升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身心素质工程、社会实践工程。通过这些训练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原来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和“母体”学校实现差异化培养,拓宽就业面,提升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2.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质量。安全工程专业应在继续坚持矿业行业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专业领域。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化工、建筑、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选修课。应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按照课程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实践课程,可以是实验、参观,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可以将第七个学期设置成专业实习学期,让学生到企业真正加入到生产过程当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同时为后期就业做好铺垫。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实习经费是影响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因。由于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很多“母体”院校的兼职老师不愿意带学生实习,也不能为实习基地的建设奉献力量。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人力、关系等资源,建立与学生规模适当、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保障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可以聘请实习基地的技术骨干或工程师来做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一方面增加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和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的联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优秀兼职教师为专职教师,给予较高的津贴待遇,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企业单位聘请有经验的人员为兼职教师长期任教,不仅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加了解独立学院的学生,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进修,减少专职教师的教课任务量,培养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加强与“母体”学校的沟通,建立一套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加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科研团队,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专职教师的发展,满足学生教学方面的要求。 二、结束语 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在充分利用“母体”学校资源的同时实现差别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摘要分析了淮南市潘集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以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淮南潘集区 目前,淮南市各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全面有序地推进,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已建成投产,一大批尚在建设中。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巨大投入真正形成巨大的产出,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迫在眉睫。为此,淮南水利局组织了调研,对一些县(区)进行调研,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征求有关县(区)的书面意见,初步了解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现以该市潘集区为例介绍如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 淮南市潘集区从2006年到2009年底,已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40处,日供水能力达9 332 t,可解决27 368户104 68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涉及全区11个乡镇(街道)的49个行政村,工程总投资达4 079万元。其中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包括苦咸水、污染水、氟超标水、砷超标水等)。潘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潘集区12项民生工程之一,同时,计划用4年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解决全区13.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潘集区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工程质量良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工程运行以来,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这项工程促进了社会和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方面问题不大,但小型供水工程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此外,还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维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部分水厂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1-2]。 2.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问题 根据2008年公布的全国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我国超过4成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卫生指标,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达标。淮南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经卫生部门检测,大部分水厂水质不达标。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水资源紧缺,而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只有2成左右的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和联户管,普遍缺少水处理设施。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不能进行经常监测,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除城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没有水质监测设备,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3-4]。 2.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的问题 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厂规模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和支付意愿不强,水费收交有困难,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按全成本收费,地方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一般不计折旧费和大修费,使水厂该维修的工程无法维修,该更换的设备无法更换,工程使用寿命到期后也无力更新,难以保证工程持续运行。 在调研中发现,凡是农村原有压水井和靠近河流的村庄,农民用水都用河水和浅层地下水,水厂供水只用来烧饭和烧开水,水厂供水量很小;有个别村因有企业收入,因此实行不收水费,造成用水浪费;在含氟高的地区,农村水压井可以出水,由于祖祖辈辈喝高氟水,看不出什么后果,因此饮水安全意识不高,不愿意接自来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一些村成空壳村,接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影响了水厂的效益。 2.4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4年刚开始实施时为一个新的课题,无章可循且当时国家投资较小,造成实施的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多为单村式集中供水;点多面广,粗散式供水,水厂小利润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5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比照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省水利厅与省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的通知》,以降低农村水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还惠于民,根据各地落实优惠政策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仍有部分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特别是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由于涉及电力部门,协调难度大,执行效果差[5-6]。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2007年以来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价格可以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而2007年之前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乡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则不享受电价优惠政策,加重了水厂的负担。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3.1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或乡镇授权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或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3.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 要抓好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污染源,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村自来水水源和水质检测管理工作,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生活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确保农村饮水安全[7-8]。 3.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4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扶持、服务和监管 3.4.1乡镇政府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2004年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出台《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试行以来,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同时,在试行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有必要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对照省试行办法,结合乡镇的特点,由乡镇完善该《办法》,并由乡镇实施,以规范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保障供水工程的长期效益。 3.4.2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没有完全到位的,如电价,建议所有向农民供水的饮水工程,电价一律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3.4.3对困难小水厂给予适当扶持。建议在一段时期内,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亏损小水厂,及时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包括对大修和折旧经费的补贴,或者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基金,对工程进行大修或更新改造,并在更新改造中引导向规模化供水发展,使水厂走向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式,解决管网维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 3.4.4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3.4.5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组织农村水厂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的相关技术,能熟练地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队伍。 3.4.6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应针对我国农村目前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特点,重点加强符合农村特点的简便、高效、低廉的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农村供水领域的技术进步。 安全工程论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 要: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 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本文结合基本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提示三个层次,来谈谈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安全;工程;设计。 城市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之一, 在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可以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的重要参数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建设, 对城市进行合理而健康的规划和管理极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设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及其广大设计人员,应如何面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本文就此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概念 1.1 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的总称。 1.2 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 安全工程贯穿于各设计研究阶段,这包括: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 1.3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对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设计时就应给予充分考虑,以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1.3.1火灾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烧死烧伤;高温灼伤;缺氧窒息;烟气中毒;踩踏;不正确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伤;引发其他并发症等。 1.3.2撞击 撞击事故,包括:车撞车;车撞物;车撞人。 车撞车: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相撞(当线路不封闭时)。 车撞物:列车与永久性物体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形、断裂、松动、脱落时,侵入限界,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与列车碰撞或剐蹭;列车与临时性物体相碰。 车撞人:列车与工作人员、乘客、闯入或穿越行车线路者、平交道口抢行者等相碰。 1.3.3电击 产生电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裸露或绝缘破坏);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接触电位差超标);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 1.3.4踩踏 在发生突发客流、突发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等情形下,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产生突发客流的因素有:节假日(如北京清明节)、大型群众活动、恶劣气象等。 1.3.5人为袭击等 爆炸、纵火、毒气等。 1.3.6 建筑物垮塌 运营期间,车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垮塌 1.3.7 其他灾害 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透水、洪水、雨雪风雾、沙尘等,设计应考虑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风等。 1.4 施工期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当或设计失误会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 1.5设计期间 项目前期决策失误,虽不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但会给项目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项目经济效益。 二、安全工程的设计原则 主要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应以下述要求为目标,在正常使用时: 必须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统而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领儿童的人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三、防火设计的重点提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首位的。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火源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这些火源,将有利于防火设计。 电气火灾:绝缘老化、违反用电规定、电气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过负荷、电气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生活用火引燃:如烟头等引燃可燃物;生产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电焊、气割、打磨、切割等的火花或其他火种引燃可燃物;人为破坏纵火。 3.2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应协助业主单位编制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3.3建筑防火的设计要素 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疏散能力;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3.4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的设计要素 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配置、自动喷水(或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3.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 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的功能、防烟分区的划分、设备的排烟能力、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送风量的要求 3.6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 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个目的,只研究设计导则还不够,还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设计评价体系。 安全工程论文: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就结合天津海河的改造、治理探讨城市与河流之间如何共同发展,既能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平衡、又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的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 生态平衡 一、城市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多,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在增多。以天津为例,2009年,天津污水总处理能力149万吨/日,计划2010年日处理能力超过169万吨,没有数据能够准确统计出天津每天能够产生多少生活污水,但是400多万户家庭和数量庞大的企事业单位日常用水产生的污水数量远远大于目前的处理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还有很大量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掉了,如果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严重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甚至会污染地下水源。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目前,各种洗涤用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洁净,同时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这类污水不经处理,仅靠河流自身的清洁能力结果只能是变成一条条污水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城市河流管理所涉及部门众多,而且又根据区划涉及到各个区的分局,管理权责不明确,普通百姓对职责划分不了解,发现了问题也不清楚该由哪个部门管理,造成了由“都管到都不管”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一些占用河道、违法捕鱼、随意排污等现象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损害了河道生态环境。 3.对景观效果盲目追求,破坏了河道自然形态。这也是目前一些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美化环境的要求极为迫切,部分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形象,一时间,河道景观建设大兴土木,原本原始的城市河流两岸变成了钢筋水泥平台,原生树木也被换成景观树木、草坪等等,一些城市经过改造河道后却造成地面下降,原因是钢筋水泥的河堤破坏了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水循环所引发的系列问题等等。 4.城市居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经过改造的城市河道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也有一些现象是屡禁不止的,如随意网鱼、钓鱼、随便丢弃的垃圾等等,这不仅破坏了水质,同时也破坏了花了高昂价钱才取得的景观效果。天津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海河的特点向河流中放养各类鱼类,以改善河道水质,可仍有部分人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利用管理部门管理漏洞,公然捕鱼,甚至破坏了公共设施。这里体现在管理部门的是管理漏洞,体现在违法捕鱼者身上就是道德漏洞,一些地方居民素质很高,这与严格执法、处罚力度高分不开,我们的城市管理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经济上的处罚可以改变一部分违法者的行为,提高其公共素质。 5.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依然是城市河道治理的难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污水排放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大型的工厂如棉纺厂、造纸厂都是沿河而建的,有直通河道的排污管道,时常会有新闻曝光,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的报告,工业污水对河道的生态的损害是毁灭性的,工业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化学品如果进入河道,就直接进入自然循环中,河流水用于灌溉等农作物或动物吸收,最终会被人类本身所吸收,危害到人们的生存。 二、解决城市河流治理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排污管网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达到污水处理率100%。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科学规划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各个城市实际情况不完全一样,如果有条件,如天津市利用海河改造的契机,封堵了所有通向海河的直排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使所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管网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2.明确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杜绝互相推诿现象,对各部门管理职责通过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开展建立相应的热线服务业务,鼓励居民提供线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物质奖励。希望管理部门能够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反映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这样和老百姓形成互动,会极大的调动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 3.科学论证,科学施工,发挥城市河道的综合性功能。因地制宜的分析每个地方河流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政绩工程”现象。天津海河改造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天津对市内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以河流治理带动城市发展,今天的海河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已经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这条古老的河流已经不再只起到防洪、排洪的作用了,更是一条天津经济腾飞的引擎。这些成绩都是与建设者科学的施工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 4.加大立法级次,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认为,法律不是用来惩罚错误的,而是树立一个规则,一个大家都知道、都遵守的规则。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河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巡查执法力度,逐步的纠正个别违反规则的人的行为,使其被处罚中认识到保护城市河流生态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5.重点治理工业污水排放,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有认识到工业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性,才能真正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治理之。本文认为,使工厂的排污与经营相分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排污的环境问题与企业的效益剥离才能使国家排污保准得以贯彻执行。即封堵所有的直排管道,所有工厂所排污水经过一次处理后均进入到市政管网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这样能有效杜绝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所采取的违法行为。每条大的河流都是由众多的支流组成,会涉及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协同机制,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是解决排污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查出问题的企业通过媒体曝光,同时追究其法人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已经不单是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城市的事情,它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件大事,21世纪全球都强调科学发展观,人类社会都认识到生态不能复制只有维护,这就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我国政府的科技兴国战略国策也对城市河道管理明确的了思路,那就是科学建设、实事求是、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城市河流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安全工程论文:工程教育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下,各行各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我国重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文明。论文对工程教育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通过阐述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现今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创新 1引言 生产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对安全方面的工作刚刚有初步的认识,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就业情况不佳,且在实习阶段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而如何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相关人员应深思的问题。 2工程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工程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传统教育的继承,保留教育理论及实验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利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新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工程教育理念的提出一开始只是针对一些理工方面的专业,近些年来,随着工程教育应用取得巨大成绩,使它成为全科系的教育理念。工程教育的意义有三个点:一是不断丰富现代产业竞争的手段,未来产业发展,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产业融合越来越重要,而工程教育对于安全工程这类综合性专业的应用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二是科技化的必然方向,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而工程教育就是把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桥梁,它不仅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转型还影响着科技发展的归宿。三是国情的需要,具有工程意识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管理协同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都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1]。 3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 3.1生产实习的教育环节缺失 教师对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把握有偏差,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在进行实习学习时,再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可是从现在看来,这种方法似乎并没有显著效果。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针对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自身对生产模式的不熟悉等原因,使教师也不能全面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意义讲解,安全专业生产实习与其他专业的实习情况不同,因为高危险性,通常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集中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多以参观为主,没有专业的人员讲解,学生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节、危险因素、安全应对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解,实习常常流于形式。 3.2生产实习场所的缺失 由于受高校扩招和企业转型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专业学生较多,而对口单位较少的状况,尤其是传统的工矿企业,因为安全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够大量接受实习学生,再加之有的企业的生产方面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炸的危险品[2],实习生很有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为企业带来危害,因此,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态度消极。即使有企业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学习考察,也会因为核心技术保密、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谢绝实习团队进行工厂核心区域的实习,这就很难保证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3生产实习模式不完善 生产实习学习模式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困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也会因为场地较大,人员较多,学生活动性强等特点有所打折,教师还要估计到学生安全不能全身心投入讲解,而实习后的论文,由于学生在实习中并没有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另一方面是生产实习经费不足,高校的实习经费都是有限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在为学生制定实习计划的时候,会根据经费适当减少一些环节的设计,这就难以保证学生全面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企业收取的实习费用越来越多,更加使得学生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 4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策略 4.1实行教学实习一体化 将学校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习结合起来,近些年来有学者研究表明,让学生身处于生产实习环境中的教学比传统的先教学后实习的学习方式,能更快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打破“参观制”的实习方式,学校聘请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和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走进生产车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生产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充分利用合理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图、文、视频并茂的教学讲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问题地进行生产实习,从生产实习中寻求答案,在实习中,让学生寻求问题答案[3]。 4.2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战略的产学合作,为企业长期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使学校和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对于生产环节易燃易爆炸的危险操作,如果无法近距离操作和观察就无法开展安全工作。因此,学校要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仿真再现,建立一个仿真基地,将学生的实习分成实际工厂实习和仿真场地实习两个部分,对于基础的、安全的部分让学生到真正的工厂中学习,通过仿真工厂,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失误、泄漏事故、安全管理等情况分析,对安全管理知识进行应用。让学生把在现场实习考察中所学习的工作流程与仿真实习中地内容相结合,用实际流程辅助实践操作,再用实践操作检验实际流程,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生产实习[4]。 4.3完善生产实习模式 在管理上,不能依靠一个教师的单薄力量,全专业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投身生产实习的活动中去,教师们进行合理分工,将学生的安全、食宿、考评、教学等几方面的工作分别指派到相对应的教师身上,做到责任有人。在结束实习后,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检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报告质量为学生评定成绩。在活动经费上,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社会上相关的企业公司合作,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吸引企业的教育注资,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仿真工厂建设阶段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仿真工厂打造成学校的实习基地和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让学校和企业都能从中获利[5]。 5结论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改革建议:实行教学实习一体化、建立实习基地、完善生产实习模式,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围绕工程教育,注重对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提升其综合素质,这对新时期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实际实习提供帮助。 作者:牛美玲 单位:湖南工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为适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需求,依托校企联合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以服务雄安新区和“京津冀”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等实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套具有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的办学新模式。 关键词:安全工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建设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建筑安全为专业教学方向,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衔接为重点,以实习实践课程由校、企共同指导考核为特色。”培养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具备扎实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通识培养+联合培养”课程设置方案;通识培养阶段为第1~6学期,包括德育、外语、身心素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系列;联合培养阶段(与企业联合培养)为第7~8学期,包括应用专业类、技术研究类、创新创业类和国际拓展类四个方向。其中,通识培养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系列分为应用专业、技术研究、创新创业和国际拓展四类(第5~6学期),学生可以对这四类进行选择,但必须与联合培养阶段的方向一致。通识培养阶段主要为理论课,联合培养阶段主要是实践课程。(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收集国家安全行业的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研究单位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然后到化工、建筑类企业进行调研,与往届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访谈,分析企业现场工作急需的安全知识及技能;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应重点讲解的内容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例如,了解当前化工企业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关于企业选址、布局及生产中的隐患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化工安全等相关课程内容,删除与当前规定不符的内容,由董文庚老师等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化工安全原理与应用》《安全检测》等教材。(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专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形式,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功能。首先,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完善本科实验条件。其次,实习的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中进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个性化教育和毕业设计都要求与企业导师结合。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选取“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技术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进度及格式等由专职导师负责,实现学生技能方面的零距离就业。3.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思路以及校企资源优化整合的建设目标,与石药集团、河北诚信化工、河北电力建设集团、河北道桥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争取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食宿的经费。与安监局、企业合作,共建“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培训中心”,获得住建部“一级机电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资质,成为集教学、实习、培训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综合实践基地。 二、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方式改革 1.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知识、技术共享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以共建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安排专职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大学为企业人才进行理论提升,企业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养”的目标。另外,建立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聘请行业内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二是在实习阶段聘请企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校外实习导师。学校还出台“双师双能型”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鼓励政策,如青年教师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评职称时优秀考虑。学校还每年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去国内其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调动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声情并茂与视听相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案例及实践教学内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三、教学效果考核体系的构建 1.加大理论课课上讨论、回答问题、作业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30%~50%,每次课程结束后评出成绩交给授课教师;实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践课程采取答辩与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加强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解决能力的考核。答辩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企业工程实践有机融合的特长。通过共建校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提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能力,不但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产”的步伐,还锻炼了青年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工程教育、实践能力。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摘要:本文根据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以农业院校安全工程的特色以及专业发展方向为指导,综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现有培养方案的问题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经过教研室的探讨及修订,介绍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 关键词:安全工程;培养方案;修订 安全工程专业最早是从煤炭行业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安全工程专业逐渐发展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地质冶金、电子电工、铁道交通、环境生态、核能源、建筑等行业。但未有一所院校的安全工程涉及三农(农村环境安全、农业生产及产品安全、农村公共安全)安全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1)农业机械化生产迅猛发展,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有机户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农机事故的增加;(2)镉米事件引发的各种农产品安全问题;(3)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和幼童的数量加大,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公共安全问题;(4)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扩大,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农业院校,专业依托学校农业的背景,以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依靠,拟发展化工安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安全、农村公共安全以及环境生态安全等四个方向。拟在培养能够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人才,解决农村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虽然国内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目前的安全工程专业尚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各高校在大安全基础上发展不同方向。因此全国各个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存在差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刚刚起步,在培养方案设置及优化上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有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湖南农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及修订进行探讨。 1现有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毕业生反馈信息 从现有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看,没有明显的侧重方向,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均属于“大安全”,跟开办专业时拟发展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安全、化工安全、环境生态安全以及农村公共安全方向相差太远。因此,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现有资源,增开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农产品安全与清洁生产、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等课程。另外,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课程偏少,安全工程是工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此次修订,增加了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课时,将实验课程模块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工作中所需知识的反馈情况,我校培养方案中选修课中的一些课程及课时设置不合理。如: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与环境工程中部分内容有大量重复,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与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等课程重复率较高,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也与安全管理学中部分内容重复。增加了安全管理学的课时数,调整了相应教学内容,将安全评价与预测设置为必修课程,增加课时量,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课程去掉。增设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2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修订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1]。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决定了本专业的发展。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实施手段、内容、评判标准等内容,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更决定了人才成长、发展的方向[2]。为了培养出懂农业与安全学科知识的安全人才,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合适的培养方案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培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课程体系的修订及设置 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设置合适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懂农业与安全学科知识的安全人才,以现有的教学基础和经验为出发点,对现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修改。经过探索和讨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包含四大模块:公共课、专业课、实践教学以及素质拓展。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都包含了两部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实验课程包含在必修课程中。实践教学模块是必修课,包括了设计、实习等。素质拓展为课外选修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意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3.1课程设置 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根据国家要求进行设置,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和军体类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政治类课程缩短了理论教学,增加了实践部分。专业必修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是学生掌握安全基础知识理论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课程有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检测技术、工业通风与防尘、职业安全与健康、化工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安全评价与预测、环境工程学。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安全知识面,有更广的就业面,开设的选修课包括安全法律法规、燃烧与爆炸学、安全心理学、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安全信息与数据库、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选修课来充实自己。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将实验进行综合模块化,并增加了部分实验的课时。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工程制图实验、安全工程基础实验、安全管理实验、安全技术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等,实验中包含了各个专业课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综合性实验。在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化工安全课程设计、工艺通风与防尘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社会安全教学实习、工业安全教学实习、农业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社会调查、金工实习等多个实习课程,意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2课时设置及学分要求 在安全工程所有的课程中,公共课程根据国家要求,设置18学时为1个学分,公共课必修课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设定学分为84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方案要求至少选11.5个学分。专业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特色,以及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适当的学时,24学时为1学分,总的学分为39学分。专业选修课设置12学分的课程,学生选择9学分的专业选修课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环节,有28.5个学分,素质拓展不计入总的学分要求中。综上,本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学分要求总计172个学分。 4小结 总之,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安全工程师[3]。我校安全工程开办不久,培养方案还在探索过程中,需要不断改革更新。但改革是困难的也是必需的,在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需要长时间的探讨与研究[4]。如果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其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必然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辜负社会期望[3]。本文根据学校专业特设及现有安全培养方案存在问题、毕业生的反馈等介绍了本校农业特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作者:卢丽丽 魏祥东 廖婵娟 蒋娇莲 苏龙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受限。瓦斯地质研究是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进行瓦斯地质方向本科人才培养为煤矿减灾抗灾、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基于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和目标,对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公共课程模块、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为框架的瓦斯地质方向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强了课程之间内在逻辑,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 关键词:瓦斯地质;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1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较少。[1]煤层瓦斯是地质成因的,受地质条件的控制,为了解决煤矿瓦斯灾害和煤层气资源开发技术瓶颈,河南理工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瓦斯地质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创了瓦斯地质学科,首创了瓦斯地质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瓦斯地质理论体系,为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瓦斯地质学科逐步完善的历程中,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研究生班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等各种形式培养了大批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如1985年经煤炭部教育司批准我校招收瓦斯地质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瓦斯地质专家;1982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开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和2009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班,对工程技术人员普及了瓦斯地质专业知识;研究生学位教育方面,招收少量的瓦斯地质理论与应用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了较高层次的瓦斯地质人才;但在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河南理工大学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要,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瓦斯地质基本知识,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瓦斯地质学课程。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培养仍主要停留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层次上。这样的培养层次,一是瓦斯地质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二是由于缺失本科阶段瓦斯地质知识结构、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层次瓦斯地质方向人才培养困难和生源不足。因此,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为了满足我国煤矿急需培养大量的瓦斯地质人才的实际和我校瓦斯地质学科的未来发展,河南理工大学从2011级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本科班,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目前已毕业两届。 2瓦斯地质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课程体系是一所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课程安排。安排合理的课程内容既能反映出学科的主要知识,又要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时代的要求与前沿;合理安排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调整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促使各门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其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素质。[2]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瓦斯地质学科是河南理工大学的旗帜和标杆,进行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加强瓦斯地质专业的建设对保持瓦斯地质学科领先地位和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为了瓦斯地质学科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在本科层次上依托安全工程专业专门新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为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方向开设初期,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主要基于国内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勘探开发需求以及参考安全、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瓦斯地质方向经过6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反馈信息和相关高校的调研发现,本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程特色不鲜明、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部分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等突出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优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建设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继续保持河南理工大学在瓦斯地质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3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思路、目标 以“素质是前提、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为指导,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瓦斯地质学科特色,采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用人单位对瓦斯地质方向人才要求,探讨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从教育学、人才学和瓦斯地质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建立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相对应的该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框架;以该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框架为基础,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瓦斯地质相关专业(主要包括采矿、地质、安全)有关专家、学者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会议交流、讨论,确定专业特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工程实践内容、教学实验内容等,并与现场积极联系,建立瓦斯地质工程实习基地;以理论课程和实习内容、实验内容为主题,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与瓦斯地质的相关度,讨论分析各门课程的衔接关系和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确定各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学时等。最终构建瓦斯地质方向的课程体系,优化瓦斯地质方向培养方案,实现如下培养目标:(1)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矿井开采、岩石力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瓦斯抽采、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勘探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内外能源矿山、煤层气、页岩气发展需求,具备到能源矿山、煤层气和页岩气等相关单位进行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地面勘探开发,煤矿瓦斯地质、瓦斯抽采、瓦斯灾害防治等各类设计、施工及安全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具备从事其他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监察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3)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良好匹配,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要求,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设置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设立了瓦斯地质等4个专业方向。按照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思路和目标,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整体要求和瓦斯地质方向的优势、特色,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公共课程模块、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为框架的瓦斯地质方向合理的课程体系(图1),优化了课程之间内在逻辑性,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该方向课程体系总学分194,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总学分98.5,公共专业课程模块总学分26.5,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总学分38(见表1),实践环节课程模块总学分31(不含课内实验)。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是传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长效性作用的课程。[5]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的4个方向设置相同的通识课程,总学分98.5,包括思想政治类、军训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理化类等[6],以必修课为主。公共专业课程模块:是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所设立4个专业方向都要求开设的专业课程模块,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备的课程,同时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共设置11门课程,课时256,学分26.5,全为必修课程。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和方向专业课程。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该方向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科学技术、发展个人能力的坚实基础,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的一类课程,该类课程对于后续方向专业课程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的设置的好坏,对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影响较大,由必修和选修两类组成,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课4门,学时144,学分9,选修课6门,学时192,学分12,限选6学分;方向专业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有直接联系的,是学生适应未来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所必须学习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类组成,总学分23,其中必修课程3门,学时128,学分8,选修课11门,学时336,学分21,限选15学分。方向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来看,方向专业基础课以必修课程为主,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向专业课程增加了较多的选修课程,目的是为了能适应未来需求和多元的工作环境(见表1)。实践环节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6]通过实践教学,可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7]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军训、工程基础实训与实践、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外,结合本专业方向特点,特别增设了地质基础实习、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生产实习,并建立了登封地质实习、鹤壁生产实习等实践实习基地;并针对本方向专业特色,开设了瓦斯地质、矿井瓦斯防治技术和矿井通风与除尘等特色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方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结合现场实际和科研项目,对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设计优化,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结合现场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科研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内容的选择上,要求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学分为31个,学时为33周,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每个学期。 5结束语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应以现代大学理念和新型人才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坚持专业特色,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培养高素质瓦斯地质专门人才,为煤矿减灾抗灾、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作者:闫江伟 张明杰 单位:安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我们根据青岛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群和社会的需要,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我们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制造等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由于政策环境好,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就业单位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为主。文章介绍了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和实践能力培养,并对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安全工程;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培养体系 一、引言 自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涉及如能源、化工、建筑、机械等诸多行业[1,2]。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强调行业特点而忽略了安全科学的共性,另一个是过分强调安全科学的共性而忽略了各自行业的特殊性[3]。安全科学与工程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对安全工程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青岛理工大学为编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入全国10余所代表性高校、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和探讨,为构建凸显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建筑、环境市政、能源机械等学科特色鲜明,依托优势学科群,学校大力发展安全相关类学科,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工业生产安全等特色培养方向。 (二)安全工程专业目标及定位 胶东半岛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有以油气安全为主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煤矿安全为主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化工安全为主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及自身优势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与上述高校形成错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加工及制造业等行业输送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1.社会需求及政策要求。(1)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总体形势依然严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除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等高危险行业外,一般工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3)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就业情况分析。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几乎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每年约1/3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以中建、中铁建、中交、华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涉及土木建筑、石油化工、机械、船舶、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优良表现,就业单位(如中建八局等公司)优先招聘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这给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此外,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乐观,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知识划分层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专业课模块是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概论、火灾爆炸预防控制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机电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三个方向,其中以建筑安全方向为主。2.第二课堂。本专业设有外聘专家委员会,包括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等,专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从不同角度讲述实践中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经验,丰富学生课堂外的专业知识。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行实习。自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成立科研小组,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二)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体现 土木施工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及商业地产、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码头等。相关的作业种类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电气作业、爆破等。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设置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安全、机电安全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构建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基础理论、土木工程(含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 (三)大安全多学科能力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跨学科课程、跨门类课程、专业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 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实践能力培养 (一)开展实践教学情况 安全工程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定期召开由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产学研座谈会,并成立了外聘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已与中建八局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实践和产学研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进入这些企业,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也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 (二)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召开会议,联系企业到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创业方面,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另外,青岛理工大学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科技竞赛 本学科教风和学风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各类大赛。 五、结论及展望 强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时根据需要在建筑安全方向注重建筑施工与建筑消防并进,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另一方面消防人才开始紧缺,我专业近两届也有毕业生开始进入消防部门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建筑施工涉及的工业生产安全方向,如建筑施工涉及的机电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列出了多门消防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的选修课,做到未雨绸缪。 作者:谭清磊 撒占友 王春源 张永亮 刘杰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 摘要:在经济趋于世界一体化的同时,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设计国际化教育模式,从而培养适应时展的国际型人才。安全工程专业作为越来越受重视的工科专业,其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大学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度。文章针对煤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探讨建设全英文教学体系,从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致力于建设具有教学优势,能够打造本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全英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本科生;煤矿安全工程;全英文教学 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当代,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国际化方面做出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1]。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根据本校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全英文教学[2-5]。如何规划建立重要学科的全英文教学与授课体系,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国际化人才,以及在建立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全英文授课体系,有以下几个原因。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我国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只体现在读、写,由于环境造成学生在沟通方面听不懂、不敢说。全英文体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得学生摒弃只是以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让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通过听、说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扩大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开阔眼界,从中学习前沿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2.提高学校竞争力。学校通过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引进国际化教学方式,与国际教育进行接轨,教学面向国际,既宣扬了本身特色,也从国际当中学到了知识。学生提升了竞争力,从而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3.吸引国际留学生,面向国际进行招收[6]。随着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一些国际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不用过多在乎语言方面上的障碍,并且能够更多地了解本学校的专业特色,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有意向来本校学习。非英语国家的高校都开始或有意向进行全英文教学体系的建设,这对学校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提高有较大的意义。“矿井粉尘防治”作为矿业安全领域的导论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因此该门课程的全英文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授课形式 传统的授课形式注重将知识条例按照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不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全英文教学的授课过程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专业典型的课程为原型,使学生除了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外,还促使其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全英文授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氛围、思维方式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出一些改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别尝试了以下改进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开拓思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多向学生抛出比较发散、回答面广的问题,开动头脑风暴,凡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均应该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 在实验课上,除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其动手能力外,还应采取讲课与练习不同的结合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问、思考,再提问、再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讨论式教学 在课程安排中,应在教学课程过程中穿插两到三次讨论试教学。在讨论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在这节课之前一段时间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应涉及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也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在讨论式课程中,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理性的回答。另外,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作为该课程的上课形式。针对之前的学习,提出一个可讨论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辩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案例教学 选取比较经典、发生时间较近的煤矿事故案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责任人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分析使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经验,防止有同类型的错误发生,或在发生事故时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上是在教学课堂上做出的改进,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学习内容理解的效果。 二、教材建设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在时代前沿,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在课堂上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一个领域,而真正要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认知还需要自己在这方面的大量阅读与学习。因此,除了改进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方式外,为学生提供一本既涵盖当今先进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门课程,又可以使学生轻松带入的教材尤为重要。全英文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专业与语言两个方面。例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矿井粉尘防治”,在课程改革之前,本门课程的中文教材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调研、收集国内外同类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从中选取出几本能够很好地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网络涵盖,并将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截取出来,结合优秀的学术期刊论文重新整合成一本适合国内本科学生阅读,能够在书中既学习到基础知识,也了解到学科前沿技术的教材。此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子形式传播知识的途径成为一个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就为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记清楚或者有些小疑问提供了方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将上课全过程录成视频,经过剪辑后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带着新问题在新的一节课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门课程专门设计了网页,学生可以根据网址登录到矿井粉尘控制这门课的网页中,这个网页涵盖上课视频、讲义、幻灯片以及教案等学习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如果学生仍旧有一些问题,可以在网页上留言提问,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将传统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听讲提问,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完美地将课本与电子相结合,大大提高授课效率。 三、测试形式 传统教学中考试一直是作为鉴定学生最后成绩的标准,在全英文教学中也应当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怎样的测试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该门课程主要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教学过程中的分布式考核形式,摒弃之前的一次考试就可断定学生成绩的形式,即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次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应为几次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的综合作为评定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之后的课程进行调整,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考核上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在授课期间增加几次随堂测验。随堂测验通常在授课结束后剩余的一小段时间进行,所出题目比较简单,往往是这节课或上节课的一些重点,学生只要认真听就可以记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此过程不允许相互讨论,独立式完成。2.安排课程论文大作业。教师在授课初期即将作业布置下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可在今后的授课中认真听讲,从中去找资料,或者在之后的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时间进行汇报,学生要将准备的内容转换成幻灯片上台汇报,在汇报结束后老师会针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其中,老师布置的问题可以是多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一道题进行发挥。汇报形式可以为单人汇报或小组汇报,若为小组汇报,其在课余时间需要找出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终选取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而老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整个小组进行回答。老师根据幻灯片制作、汇报内容、表现状态等内容进行打分。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测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次测试的得分进行整合,得出该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后的最终成绩。通过上面对测试环节的改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高分低能”这种不良现象,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教学体系的合理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人才。矿业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全英文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进行了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合本专业的面向国际的人才,并在全英文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更正一些错误,完善考核措施,优化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程健维 张西西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论文:食品安全工程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科学的技术,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提高,人们也就对食品的要求和需求会逐渐的增加。不仅要对食品使用性的方便、卫生的清洁和无毒害以及食品的安全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的同时,也就逐渐的对食品的色、香和味以及营养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能够适应生活节奏快和不同消费的人群。 关键词:食品安全工程;措施;分析 保障食品安全就要使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严格控制每一个程序,同时加大检测力度,使食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重视产品生产加工以及运输过程;其二,食品的原材料涉及很多农副产品,这样食品安全就与农业生产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要添加大量的激素或者农药化肥,要对相关类别的药物进行全方面的科学合理的利用,还要随质量控制进行合理的把关,对食品安全存在的各个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并且还要从基础上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进行合理的预防,我们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抓好。 1完善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生产、检疫和销售三个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中涉及最多的方面,只有配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才能够保障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能够有法可依,食品安全无小事,用法律保障食品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手段和要求,来对违法销售进行相应的惩处。在农产品种植的过程当中,就会经常的出现化肥和农药以及有害的残留物等现象,激素类农药以及劣质的原料和有毒的物质进行制造食品时,要对那些违法者加大力度整治,对于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也必须要痛下决心,从而对广大人们群众的消费和饮食进行有效的保证,最终能够从实质有效规避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规定也趋于完善,不过因为利益等因素,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举例说明,国内的三鹿奶以及皮革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显示了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还要监管力度持续增加。对违反规定的现象要依法制裁,同时针对食品的安全也一定要从下述几点予以有效的治理。特别是一定要第一时间的构建完善的信用审查机制,针对信用存在问题的企业,若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那么就要提高监管力度。 2不定期的举办技术培训班,讲解农药安全使用制度 针对使用农药的有效方式予以安全培训,在此基础上激发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因此实施合理且有效的养殖举措。开展培训班,培训班要以教育授课为基点,在此基础上依附于经济的角度,为农民对农药使用安全的重要性予以全面探究。针对农药的贩卖人员,要建议其了解农药的一般使用方法,因此可以有效的辅助农民对田地的农药予以整合。针对乡镇的上级领导,让其掌握农药的主要危害,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原则。 3农药执法工作加强,联合执法网的组建 一是加强立法。调查材料说明,过量或违规使用化肥农药,与一些农民急功近利,种植操作随意有直接关系;动物饲料屡出问题,与一些黑心企业,为降低成本,胡乱加入添加剂有直接关系。饲料管理,目前仅有相应的指标,不过还未出台“饲料法”。若存在问题,无法予以惩罚。所以一定深化法律法规的总深度,让农民遵循操作规程,饲料生产单位要依附于法规。同时要深化行政监管力度。上级主管系统要以实际作为切入点,肩负责任,根据法规予以奖惩,全程予以监管,在此基础上依附于农业系统规定的等级指标,和上下级系统深化检测、检验以及审查,做到公开、公正且透明。下乡蹲点和扶贫干部也要把帮助当地群众致富与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规范种植操作统一起来,避免顾此失彼。三是加强科技指导。应当看到,过量或违规使用化肥农药,也与土壤日渐老化、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逐渐提高的问题存在内质关联。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化科技研发力度,遵循合理种田理念,避免土壤老化以及害虫抗药性问题;一定深化对农民的专业培训工作,侧重于构建一支专业技能达标的职业农民队伍。 4相关职能系统要深化监管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的监管系统要参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与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监管的层面深化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对前沿的监管模式予以持续的完善,此举措为治本之策,切实用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者也要遵循次理念,要有担当。同时要构建问责制,将问责制渗透至食品监管系统,同时将其纳入至《食品安全法》。也要建议有关的系统分类出台食品领域具体准入规定,将其视为从事此行业的先决条件。 5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过程管控 围绕建立广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抓住食品源头、高风险品种和重点环节先行试点,大力度推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平。5.1抓食品源头可追溯。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试点,建立涵盖部门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多项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目前已有500多家认证生产主体纳入追溯系统管理,实现了认证农产品可查询追溯。5.2抓高风险品种可追溯。以安全风险高的肉制品、乳制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酒、食醋为重点,在食品生产加工聚集区率先推动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5.3抓重点环节可追溯。抓住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积极探索食品安全全链条可追溯,真正实现过程全覆盖,质量可追溯。在食品流通环节,实行了“电子一票通”,把企业销货单据、索证索票、台账记录纳入信息化管理,生成随货通行的电子台账,做到产品流向可查询、可追溯。在餐饮环节,建立了餐饮服务电子监管平台,将大型餐饮和学校食堂纳入动态监管,实现了原料购进、索证索票、添加剂使用、餐厨废弃物管理、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可追溯。5.4抓监管过程可追溯。把执法过程管理、痕迹管理纳入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了综合监管信息平台,采用卫星定位和二维码识别技术,对执法人员准确定位,实时反映执法过程,上传执法记录。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移动执法终端,随时可以查询辖区内全部行政相对人基础数据信息,并将现场检查情况实时回传监管平台,实现高效处置、层级监督。5.5加重处罚,对法违纪行为及时曝光严惩。立即立法,严格把关进口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的审核,禁止有毒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的进口。对现有有毒转基因主粮严禁种植、销售,把有毒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食品集中销毁。对制造、销售有毒粮食、食品、鱼肉、蔬果、进口和推广美国有毒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者,判以重刑并罚其倾家荡产。(重罚违规食品生产企业,有效遏制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涉及粮食、食品、蔬果、鱼肉等种植、养植、加工、销售企业取消私有化,一律有政府组建集体企业经营,所得利润,除工资、福利、合理再生产提留外,一律上交国家财政。综合上文所述,因为新的食品安全的问题会不断的出现。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控制也不是一项权宜之计,并且也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就能搞好的,而是一项需要多个政府部门进行共同负责的一个长期的任务。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对食品安全的力度不断的加强了监督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且在一些领域当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因此,在政府以及社会各个阶段的共同努力之下,食品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作者:龚慧英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北湖社区工作站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初探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有效改善我国小康生活分布不均的情况、实现小康生活的平均化是当下主要任务。在饮用水方面,城市的饮用水净化程度较好,是高品质的生活用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饮水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下需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该工程主要建筑物占用土地很小,地下引水廊道和输水管道在块石砌筑与输水管线铺设后即进行回填,不永久性占用耕地,也保障了农牧民群众的日常饮用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供水规模34.95m3/d、12.91m3/d,该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新建水源引水廊道2处(各15m),铺设输供水管道20.15km,10m3清水池2座、30m清水池1座。修建各类控制(分水)、检查、消防井10座。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表1.0.3集中式供水工程类型划分,本工程的供水规模在200m3/d~1~000m3/d之间,因此本工程类型为Ⅳ型;根据我国的防洪标准,本工程的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工程的结构设计依据《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以及有关规范进行。地下引水廊道和输水管道在块石砌筑与输水管敷设后即进行回填,不永久性占用耕地。工程主要建筑物占用土地很小。 2调节建筑物设计 2.1分水、检查井设计 为了使得方便管理线路的配水、分水以及调水,要在主、支管道的分水处建立分水井,同时如果两个分水井之间的距离已经大于800m,就要在中间设置检查井,共设分水、检查井10座,为圆形,井口内径1.0m,深度2.2m,井壁为M10浆砌石砌筑,顶宽0.3m,底宽0.5m,井底用0.1m厚C15砼浇筑(无水)或用0.3m厚砾石铺筑,距井底0.2m处接PE管,井内设爬梯,井盖用钢制保温盖板,厚度10cm。 2.2清水池设计 清水池设计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输水管道和设备等维修时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需要Ⅲ型工程,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1~150.42m3/d,调节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计算,取40%。经计算,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04S803型,有效容积为500m3圆形钢筋砼清水池1座,池内径14.0m,池深3.5m,池底埋设C15砼垫层,池体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砼。排污井设计设计为钢筋砼矩形结构,池长2.32m,池宽2.1m,深3.1m,池体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砼。 3防洪和抗震 对于防洪的设计,本工程的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不小于8度区,从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相应的地震烈度为8度。 4水质处理 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净水工艺,主要去除水中的浊度、悬浮物、胶体、色度、微生物,该工艺使介水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集中供水规模较小,完全处理工艺所占比例较低,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水质合格率较低。膜处理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技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不同孔径的膜进行水与水中颗粒物质如离子、分子、病毒、细菌、黏土、沙粒等筛除分离的技术。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相比,膜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对原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分离范围广以及分离效果高等优点。针对农村不同的水源水质,选用不同的膜技术进行分离、截滤、去除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在本工程的地下水源中含有高毒性或有害的离子如氟、砷仍然普遍和严重;纳滤能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离子,特别是高价态离子,纳滤系统可除去大约67%氟化物,砷的去除率大于93%。经净化后的水样,各项检验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G/T5750~-2006,产水口感好。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的深化,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是我国政府尤为重视的一个项目,随着中央财政补助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但是由于农村饮水工程量比较大,因此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尤为重要。 作者:马力强 单位:渭源县水务局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环境下,为培养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以目前的教学现状,从多角度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多元化”改革措施。对安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网络 一、引言 安全工程的发展是以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事故为基础,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对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与预测,进而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世纪安全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具有掌握一定专业英语词汇,能熟练翻译并阅读专业英语材料的专业人才,及时了解专业学科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然而,由于安全工程所可涉及到矿山、建筑、化工、交通等领域,且各个领域均具有其各自的生产特殊性,使得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目前,在网络发达的新环境下,学生往往借助网络媒介对专业英语进行翻译查询,若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很有必要针对安全工程英语的特殊性,结合网络发达的新环境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能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工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但通过多方研究调查可知,大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差。教师若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很容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长独角戏的现象。最终,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仍会收获甚少。经分析,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参考教材匮乏 目前,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使用是樊运晓或司鹄主编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前者偏重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涉及面广,重点不突出。而后者虽在内容上考虑到了理论介绍和行业应用,但由于很多篇章直接摘取自英文科技论文,在教学实践中难度偏大,学生接受度不高。此外,教材所采用的模块基本上以“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形式为基础,忽视了对一些专业方面的常识引导。学生觉得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差异不大,对书本的文字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应具有高标准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背景,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才能将安全专业课和英语课的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多个领域的安全知识,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范围较广。要上好一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任课教师除了掌握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外,对于不同行业的安全问题,也应有一定的掌握,否则,会出现由于专任教师在科研上的研究重心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对教师极少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掌握程度。此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讲授时,若仅采取传统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翻译、阅读为主,听说为辅,则会使得课堂中的互动性不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尤其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环境下,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集中精力听课,采用低头玩弄手机等方式以消磨课堂时间。 3.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性不强,若不准备考研,或去国外及外企工作,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中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证及应付毕业找工作。且目前用人单位较重视英语四六级,他们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尤其是面临专业英语的词汇生僻难懂,词汇量大且涉及面广,复杂长句较多时,这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更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文翻译,也通过网络翻译不加思考的敷衍完成,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更难达到要求。 三、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现象,若要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应让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利用查阅工具书及运用语言传递的方式,及时了解新知识、新动态。(1)专业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多元化。即任课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专业英语授课,如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看录像听录音,写报告等多种形式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采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2)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应多元化。在平时学习上,为使学生们了解安全专业的前沿性发展动态与实况分析,英语知识的学习,除了课本中讲解的内容外,还应加入时事英语,即及时分析当前最新的国际前沿专业情况和国内动态安全分析,让学生多元化获得本专业的知识与信息。(3)专业英语的任课老师可由一名教师为主,多名教师为辅,共同完成专业英语的授课。如,可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授课过程中涉及的不同行业,结合教师的研究领域进行专业英语专题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4)考试方式应多元化。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等笔试或其与口试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笔试主要涉及课程论文、平时作业、课堂问答等考核内容。开卷笔试时,允许自备词典和其相关工具书,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出现考前突击背书就能通过考试的情况。口试可以小演讲的形式,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题目,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制作PPT进行演讲,老师和学生们针对学生的演讲内容,随机、及时向演讲者提问,要求演讲学生做口头解答。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30%、演讲成绩10%,及考试成绩60%组成。(5)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应多元化。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此外,授课老师可公开QQ、微信、也可建立网络群,将课件和教学重难点在网络中共享,便于学生网上查阅,也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四、总结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环境下,为培养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以目前的教学现状,从多角度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多元化”改革措施。(1)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2)专业英语的任课老师可由一名教师为主,多名教师为辅,结合教师不同的研究领域设置专业英语专题,共同完成专业英语的授课。(3)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等笔试或其与口试相结合等方法进行。(4)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 作者:吝曼卿 周德红 张民波 贾沛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明显,不仅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农村地区各种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饮水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污水排放量大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所以必须要通过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等方式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目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讨论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性评估模式,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饮水工程;安全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可持续评估 1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1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区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日常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许多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问题。不论是工程项目法人管理、乡镇水利站管理或者是农户自行管理,都存在欠缺。 1.2提升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质量的方式 必须要先认识到饮水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性质,因为饮水质量直接影响当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益性质的工程,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特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政府必须要从财政等方面加以扶持。从政府的角度,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因为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共性产品,具有行业垄断性质,所以政府必须加以监管。政府的监管目标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供水工程日后运营的正常进行,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还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相同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目前常见的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内容集中在市场准入、项目建设价格监督、水质监管等方面。农村地区供水市场化模式建设的选择,离不开不同地区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资源背景等。所以各地区的政府可以通过私营机构运营的方式来减少失业部门的工作压力,提升事业部门日常生产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发展速度不如发达国家,所以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优化供水系统经营权,这也是目前国家改革的重心之一。工程项目产权,是目前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之一,以为与改革相关的法律条款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各种政策以及配套政策也更适合农村地区,所以更要看紧产权,放开经营权。 2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持续评估 2.1构建可持续性评估体系指标 以当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性评估指标发展情况为基础,针对工程项目存在的基本意义(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分别提出不同的构建目标以及构建环节;首先要先选定目标层的代表项目可持续性,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大方面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模式,并构建专业化的评估体系准则层。其次要选择一些经济性比较强、社会性、环境性良好的细性指标,利用这些细性指标来构建专业化的评估体系指标层,并且还要从项目的综合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升持续性效益收入。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长效建设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细节较多,且所有的环节都集中在环境、社会以及经济这3个方面[1]。 2.2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持续性评估模型构件方式 以PPP模式为基础,融入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3种必要因素,提出如何构件可持续效益模型。工程可持续性效益影响要素较多,投资回收期、投资就业系数、项目环境影响、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率、脱贫人口变化、污染物排放量、供水增长率、科教文卫效益、对周边生态影响、经济内部收益率、收入分配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经济净现值、群众满意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建设都是常见的要素。因为PPP模式当中,所有的项目投资主体的日常投资期望是不同的,所以工作人员可以自行对私人投资方在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占到的份额进行设定。假定公共政府部门在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结合私人投资期望经济以及社会、环境效益所占权重,明确公共政府期望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值权重,从根本上反映出不同工程项目建设,不同角度的期望值。以上文提出的可持续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为研究基础,通过层次分析的方式,将其分成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等。首先要将可持续性评估模型的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目标层、准则层以及项目指标层。之后使用标度法计算模式,对不同层之间的因子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对矩阵特征以及矩阵的向量特征等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本层指标针,并计算相应元素权重。除此之外,还要计算矩阵一致性标准模式,对矩阵的可靠性以及矩阵一致性等进行验证,一致性检验指标数值越低,代表结果越理想。针对目前农村地域饮水安全工程指标评估发展的情况,通过专家打分法等模式,对指标进行分级处理。还可以将专家赋分和不同项目日常建设细分指标的权重融合,求二者的乘积。汇总不同隶属曾指标,将不同隶属曾指标的分数进行求和处理,并汇总,得出最终的经济效益值、社会效益值以及环境效益值[2]。 3实例分析 该工程贵州省某市,辖区内有经济开发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工程项目建设总经费投资6000余万元,财政补贴超过总投资数量的66%,其余项目建设资金由私人出资。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筹集到的私人资金约为2000万元,占到项目总工程款的33%。对工程项目各方面的参与方进行调查发现,私人投资方和公共政府部门的投资,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按照上文所提出的计算方式以及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以及专家打分法等,明确不同指标权重,对最大特征向量一致性进行检验,保证归一化处理效果。通过对各种项目建设数据以及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发现,该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经济效益评估值、环境效益评估值以及社会效益评估值分别为77.121、78.321、71.08,整体综合评价为75.507.按照近年来沿用的划分等级标准,对比项目效益发现,项目不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已经达到了2级水准。从整体上来看,该地区开展PPP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起到了正面的影响,项目建设可持续性比较理想。不同分数代表等级如表1所示。 4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上文以贵州省某地区的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别阐述了应如何对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并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作者:刘海燕 单位:安顺市平坝区水务局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库存及采购管理研究 【摘要】 采购不合理造成库存过大常常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库存管理费用过高以及难以更换产品等问题,还会由于一些产品存在着时效性和保质期两个特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将一些积压的商品低价出售,造成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此外,库存不足还会使企业由于产品脱销而错过销售机会,降低企业的信用,并且紧急订货还会使企业所支付的各项成本增加,进而导致利润下降。本文以沃尔玛为例,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来达到降低采购与库存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关键词】 连锁企业;库存与采购;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很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国内外许多连锁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份额争夺战,零售业仅仅依靠销售额的增长已无法确保利润有大的提高,因为销售带来的收入正在被不断增加的成本所腐蚀。沃尔玛作为一家世界性的连锁企业,也是一家外资企业,对零售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显得至关重要,而企业的采购和库存成本在整个成本费用中占据着一个主要比重,其中采购成本占了沃尔玛销售额的39%,而库存损耗大约为15.12亿美元。因此一个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就必须抓好采购和库存成本这两个方面。而控制成本不只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还直接体现在商品结构合理化、品类管理科学化、补货的及时性、库存商品最低化等各方面,且最直接体现的是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和企业利润的提高。 一、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把美国沃尔玛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一直是沃尔玛的终极梦想。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一路跌跌撞撞,所付的代价不少。因为要在两个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国家实施同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势必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就比如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商合作共赢的意识不强。虽然沃尔玛与供应商在信息上实现了共享,但在中国很多供应商只知道通过直接的需求来提供产品,而不会去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做分析和改变,对于通过供应链系统传输过去的信息,供应商很有可能只是粗略地查看一些经过总结处理的比较简单的指标和报表,因为很多供应商还无法理解这样去做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很明显,沃尔玛对供应商的管理并没有像国外一样形成良好的循环合作。并且,由于沃尔玛会把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传输给相应供货单位,由他们来进行分析并供货,而一旦某些供应商对这些信息没有细看,忽略了几个指标,势必会给沃尔玛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 (二)手工查保影响采购计划。商品的保质期对超市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超市也会放较大的精力来管理商品的保质期,因为商品保质期这一特性会影响企业的采购策略。而我发现在中国的沃尔玛依旧运用着最原始的人工查保的方式,另外,在给商品上架的时候,超市的有些员工可能会嫌麻烦,在上货的时候直接将补货商品放在外侧,而把原来的商品直接推到里面,造成了剩余保质期较长的在外侧进行销售,而剩余保质期较短的则在内侧被忽略,同时也给现在的手工查保工作增加很大的负担。而若在这工作中没有很细致地检查,不小心忽略了几样临保商品,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促销和采购计划。 (三)中国消费者的不确定性给采购带来的挑战。相对于欧美地区消费者基本都是带有很强的目标性购物,中国的消费者则由于生活方式和地域的不同,在购物的喜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沃尔玛在集中采购时无法全面系统地考虑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致使某些地区就可能无法因时因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对沃尔玛的满意度。因此,中国消费者消费的不确定性为沃尔玛的集中采购配送增添了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门店库存过高和缺货现象严重。在中国的一些沃尔玛超市中,一些畅销品总是缺货,而非畅销品却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库存空间,由于这些商品的存在,严重影响门店的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周转率。有一次,我们在沃尔玛超市进行问题查找时,就发现缺货已经成为了沃尔玛十分常见的一个现象,很多货架都空置着,甚至一些日常必需品,比如盐都进入了缺货的行列。而我觉得对于某个热销产品亦或是必需品来说,超市若达到了严重或经常性的缺货状态,供应商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和采取补货措施,而沃尔玛的采购人员可能也没有精力来关注到这一单品,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这个商品出于一直缺货的状态,作为一种处于热销状态的商品或生活必需品,长时间或经常性地处于一种缺货状态的话,对零售业企业来说是十分严重的一个现象,会造成一个较大的利润损失。 (五)欠缺对采购人员的专题培训。在中国,沃尔玛的部分采购人员可能会出现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出现只考虑节支的采购误区,一味地向供应商索取费用,以及将自己的费用转嫁给供应商,这就造成了采购人员过度集中精力于索取费用,而没有考虑到与一些希望长远发展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甚至有些还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一味地欺诈供应商,不遗余力地索取一切利益。这种行为势必会破坏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影响双方良好的合作,还可能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六)仓库的管理和配送缺陷。中国地域广大使得配送中心显得很少并且分散,在执行少部分商品的配送上有些力不从心,松散的物流格局也造成了产品配送效率的低下,而这就意味着企业必定会存在部分资源的浪费,包括在配送的人力物力上。并且在中国各个门店相互间还比较独立,在很多的信息上口径不统一,造成了只要一有门店的某种产品存在缺货,就得从配送中心进行调货。同时还会由于部分库存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工作比较随意,对商品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和详细的管理和分类,而使得超市的整个仓库显得比较混乱。 二、对中国沃尔玛超市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对重点供应商加强培养。我们可以按80/20的规则进行划分,占80%采购金额的20%供应商为“重点供应商”,占20%采购金额的80%供应商为“普通供应商”。沃尔玛公司作为零售行业规则的引导者,不能坐等其供应商来慢慢进入角色,而是有必要地付出一些前期的培养成本,而这一成本的划分则是对重点供应商投入80%的时间和精力,对普通供应商投入20%的时间和精力。接着,对供应商进行培养后,沃尔玛还得进行后续的考核,对于这个事情,我认为总部可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团队来进行跟进,着重来提高重点供应商的一些素质和能力,来接近沃尔玛为供应商制定的标准,为以后更长远的合作打下基础,而非对合作的供应商不管不顾,任其发展,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双方共同的损失。 (二)建立临保提醒系统。为了应对人工查保带来的失误和减少这一方面的人力成本,超市可建立一个商品临近保质期的到期提醒系统。在这个系统上建立两个版块,一个是库存商品保质期管理,另一个是货架商品保质期管理。运用了这一系统,超市不仅可以降低对商品保质期的监督检查工作,管理人员还可以直观的看到门店所有商品的剩余保质期,对于有些商品及时采取促销策略而不至于因错过最佳促销时间而造成超市更大的损失,根据这一系统超市管理者还可进行一个采购进货的安排和监督,减少了由于人员的疏忽给超市带来名誉上的损害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采取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消费者在消费需求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虽然,集中采购给沃尔玛带来了许多的优势,但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和面对生活习性存在较大差异的中国百姓,我觉得对沃尔玛各门店的商品配送都由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货是不太不合理的,我觉得其完全可以将集中和分散这两种采购结合起来,即在总部集中采购的前提下采取部分分散采购的策略,这样的一种结合不但可以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能通过调查不同地区消费者在购物上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在各地区采购一些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提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比如在一些节日,人们选择庆祝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商品自然也会有所区别,而这些正是集中采购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部分商品采取分散采购的方式也是为了能让企业真正做到为顾客着想和服务。但这是在不改变大部分商品依然处于总部集中采购管理的状态下进行的。 (四)采用库存信息联合法。沃尔玛采用如下图的方法进行采购,可以高效便捷地满足日常经营的需求。但在有些时候它还可以利用各门店之间的库存来进行调配,比如说这一商品在这地区门店刚好处于销售高峰期,而在另一地区却处于低潮期,那么为了让生产出来的商品更有效地得到利用,而不至于过期变质掉,就可以相互进行补充销售,这也是基于这一系统数据可以在各门店呈现,进行一个数据的交流,让门店的负责人可以看到其他门店各个商品的库存情况。一旦发现自己门店内的某一产品处于高库存低销量的情况,超市的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总部,并在总部允许的前提下采取这一方式将自己门店内的库存进行一个选择性近距离的转移,降低库存成本并减少损耗。 (五)加强采购人员的专题培训。在采购一种新商品时,采购人员在这一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优秀的人员往往会带来一个令人满意的谈判结果。因此对采购人员,公司应加强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比如不弄虚作假,不见利忘义;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比如采购流程、谈判技巧、合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分析技巧、逻辑思维、决策能力、合作精神等,对每一个供应商要像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的共同所有者一般,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应对门店仓库配送和管理缺陷的举措。当某个门店出现少部分商品缺货而配送中心又相对比较远时,总部便可以安排同地区门店进行补给,一旦一个区域内一些门店同时提出补货需求时,总部便可以统一进行补货,这样可以降低配送的费用,而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将各门店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之后。应对超市仓库管理上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要依靠仓库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区域的总部可以在平时多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清楚如何才能根据各门店的不同情况把商品进行一个比较合理的分类,并且在平时总部也要加大各门店仓库管理上的检查力度。在商品的搬运上,总部还应尽可能给予一些技术和工具上的支持和指导,最大限度降低在搬运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遗失和损耗。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在中国发展的沃尔玛采购与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购和库存的优化管理是当今连锁超市打造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企业就要全面系统地考察评估自己的库存和采购管理系统,并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完善供应商系统、采购模式、信息系统、仓库管理方式以及提高采购人员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一个有效的采购系统和良好的库存管理系统,就无法保证企业销售系统的顺畅运作,也无法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企业也很难获得目标利润。 作者:周芳琴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论文 1.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1.1企业采购部药品引进时同质化严重,并且针对市场浅在消费对象定向不清晰,形成一种商品业绩突出,其他品种业绩不尽如人意,那些部分药品周转率低,最后滞消成有效期药品,这只是直接表象,间接表象为此类商品的周转率不高,掩盖了业绩突出单品的贡献值,导致采购方向决策失误。 1.2季节性药品采购时期与数量控制不到位。如夏季易重暑,大量购进藿香正气系列产品,高温期远少于历史同期,结果大量积压成有效期药品。 1.3对国家政令变化的反应迟钝。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加大了含麻黄碱类药物的销售数量,消费者在药店可以随便买到此类药品的现象得以控制,其销售量在零售药店急剧下降。因此,仍按原计划购进的大量含麻黄碱品种滞销,成为有效期药品。 1.4对药品生产商的生产、营销政策调整的应变能力低,广告药品购进未顺应药品广告计划。当今广告效应普遍,老百姓用药跟着广告走。当生产厂家产品广告效应明显时,便大量进货,现在药品性能改良迅速,再加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一旦厂家出于成本考虑降低或停止广告投入,百姓不再认可且购买力骤降,前期大量进货滞销后成为有效期药品。1.5店铺药品品类管理与采购部采购结构不一致。门店作为销售终端不仅要按计划最大限度实现销售额,而且要最低限度的存货报损。如门店新张时,为了满足店面陈列需求,增强顾客入店的视觉冲击,需加大其库存。正常营业后,由于前期市场调研与实际存在差异,未及时进行市场需求的跟踪分析,药品结构不合理,门店管理者又未与采购部及时沟通进行库存退换调整,结果造成大量药品成为有效期药品而报损。 2.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企业内部缺乏存货进、存和销的制度和科学的核算工具。虽然企业设有内部控制机构,也配备了相关人员,但其职能严重弱化,内控人员的主要职能仍然是算、记、报,不能发现在采购程序运转过程一些违规甚至于因无相关岗位间制衡而产生的舞弊,更不能根据企业财务信息正确评价内部控制形式可控下的实质是否可控,导致各级管理部门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使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甚至瓦解。管理观念落后,导致新兴进、存、销工具软件的诸多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更没做到存货财务管理工具与商品进存销软件的结合。例如:库存软件的数据海量计算与财务管理中存货最佳库存量的融合使用等。 2.2预算中存货采购预算形式化 企业由预算生成的采购计划因控制与考核不力,采购人员出现频繁采购,未按批次、批量采购,盲目和没有计划的采购,会导致产品的积压,然后通过配送中心分配到各个药店,以分散中心库的库存压力,但药品的库存量却未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即使采购人员将此部分药品进行了退货处理,也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率,这就是没采用单品品类合理库存量的指标所致。应急性药品采购流程凌乱,及时性差,有时候需求高峰后到货造成堆积,有时候采购量又太少而需增加采购频次,给存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3.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方法措施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国家监管部门为加强对药品的全链条管理,提高药品流通环节的准入门槛,出台了新版GSP,实现对其流转环节的全程电子监管,确保药品质量,提升全民用药安全。与其他商品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严格的效期规定,因此加强药品存货的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企业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3.1以销定采,发挥仓储中心“蓄水池”作用 商品管理部直接控制采购订单的生成。每月商品管理部门对各门店上报的有效期药品月报表进行分析,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定义滞销药品,要求采购部门对其停止采购,并直接加停购标识。若有特殊情况,经商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取消停购标识。此方法将有效监控采购部门对已经形成滞销药品的再一次进货,否则将增大低动率药品的促销压力。对商品管理部已提出控制采购量的药品,严格按存销比进货。尤其是对季节性购进的药品、广告药品要严格按预算计划和促销方案进货,并跟踪销售情况,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因特殊情况造成商品退货处理。采购部门如何及时准确的了解一线门店千差万别的销售结构,并将其转化为适销对路的采购订单,仓储中心的作用就开始彰显,首先其向采购部门将各门店的商品品类和数量需求如是反馈,其次验收核实实物与计划的一致性,尤其对产品批次有效期进行重点审核,把住有效期药品产生的源头。质量管理部根据GSP规定,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药品有效期有严格的规定:对离效期还有6个月以内、6至12个月、12至24个月以及24个月以上来确定药品购入时间距离有效期的时间间隔规定。仓储中心验收员按照以上规定对所有入库的药品进行验收,杜绝效期问题药品入库。 3.2创建符合企业自身的ERP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以海典软件为例,根据企业实际设定初始存货单品上下限,使海典软件自动生成周期采购量,实现形式上的智能补货,包括销售终端的子库和仓储中心的主库,然后根据库存做采购计划。但还应综合考虑,所以标准库存与最小库存的设置显然非常重要,并须经常重新检验。下面推荐使用ABC法和EOQ法结合使用,这是药店连锁企业销售特点决定的。全国百强医药连锁企业前50名的单品品类均在1万个以上,但这1万种商品中20%的商品创造企业近80%的销售额,甚至销售前十的商品年销售以百万计。所以先采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找出重点。A类品种少,金额比重大,约20%品种占金额比重80%;B类品种约15%,金额比重15%;余C类品种数多,但金额比重很小。控制库存其实主要控制A类品种就可以了。海典软件对此操作就很简单了,但接下来需进行A类中的更重点商品进行EOQ法进行量化控制。 3.3加强存货的财务成本控制 根据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特点,结合对存货进、存、配和销的过程进行期间划分,计算最佳采购量,将存货成本控制精细化和数字化。 3.4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间制衡 企业应根据ERP系统设置明确的请购、购进、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交叉,需加强不相容岗位间的相互制衡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舞弊的发生。 4.总结 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库存管理是一门高动态的管理,根本原则是保证首推品、应季品和畅销品充足的前提下各零售终端药品供应缺货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统计、财务管理方法,降低不合理库存量,提高存货周转率,加速资金周转。综上所述,加强库存药品管理,完善采购、存储、销售环节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仓储中心“蓄水池”作用,保证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的安全与高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春宝 单位:唐山永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一、连锁经营的主要模式 一是直营连锁,即所有店铺或网点均归同一经营实体总公司所有。二是自愿连锁,即各店铺所有权独立,通过协议的方式,统一定价,共同采购,达到横向联合、抱团经营的目的。三是加盟连锁,也称特许经营,即被特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并由被特许人投入资本,按照事先的约定条件,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被特许人自负盈亏并对自己的投资拥有所有权。综上所述,连锁经营就是通过快速扩张,依托分散经营来开拓市场、打开销售渠道,在细分市场上不断提高自身品牌的占有率,从而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和销售收入,达到规模化效应的经营方式。其可以在企业内部采用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批量采购,集中配送,通过规模效益降低采购、配送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更高的差额利润。 二、连锁经营的筹资渠道 连锁企业的经营方式是通过高速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规模化的优势来获取差额利润,如何先于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渗透市场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连锁企业一般采用成长型战略,通过网点拓展来开拓市场、渗透市场,有时也可能会同时经营两个不同的品牌,利用品牌互补优势,拓宽不同的业务渠道。大规模的网点拓展,需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后盾,企业财务战略应采用与成长型战略相匹配的扩张型战略,大量筹措资金,以满足大批量新增网点所需的前期投入资金。企业的筹资渠道可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 (一)内部筹资渠道 内部筹资的主要来源为企业的内部留存利润,即企业分配给股东红利后的剩余利润。企业甚至可采用零股利战略,将所有的剩余盈余都投资回本企业,但是对处于快速扩张期的企业而言,单单依靠内部筹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途径的资金来源。 (二)外部筹资渠道 外部筹资可分为权益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两类。权益性筹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或者接受投资者直接投资等获得资本的一种方法。在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时,采用权益性筹资无需按期还本付息,只需在企业盈利时支付股东股利即可,因此筹资的财务风险小,但容易引起企业控制权的变更,且筹资成本较高。债务性筹资构成负债,企业需按期还本付息,如银行借款、发行的债权,此外还包括各类营运负债的资金来源,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债务筹资与权益性筹资相比有筹资成本低、速度快的优势。但是受需按期还本付息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高于权益性筹资,且过高的资产债务率会影响企业日后的筹资能力。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时,需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编制资金预算,综合资本结构及可持续增长性,优化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在留存收益和权益性筹资既定的情况下,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如其需要筹集更多的运营资金,则多以高负债经营为主,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负债率的高低。连锁经营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各连锁网点的店铺都以租赁方式取得,因此无法通过抵押贷款方式来获取大量的银行借款,更多的是依靠大量的营运负债来获取营运现金流。营运负债的主要来源为各类应付账款(主要为尚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和预收款项(消费者预存的卡券类收入)。以某知名连锁披萨店为例,作为餐饮连锁零售企业其存货周转速度相对较快,一般为1个月左右,而其与食材供应商约定的付款期通常为3个月,这样的运作方式能使企业通过营运负债的方式获取一定资金且相对稳定,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而增长。假设企业月营业总收入为2000万,食材成本占营业收入的25%,则通过营运负债的方式,可以从供应商处获得1500万(2000*25%*3=1500)的资金。新增一家门店的前期投入资金约为180万,月营业额约为30万,则1500万的资金可用来拓展8家门店。这8家新增门店又能为企业增加180万(30*25%*8*3=180)的营运负债。再加上企业通过留存收益、股东追加的投资、银行贷款等其他途径获取的资金,将不断增加门店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规模化效益和品牌效应的产生,企业总营业额和单点营业额都将逐步增长,随之也将带动从供应商处获取的营运负债资金的滚动增长。 三、连锁经营的资金风险 连锁经营企业的资金风险来自于经营和管理两方面。 (一)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资金风险 从经营风险来看,由于连锁经营企业负债率较高,且大多来自于尚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和消费者的预存卡券收入,其盈余资金通常都用做再投资,进行新网店的开拓,以满足高速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这样的资金运作方式就使得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资金链起着重大的影响。连锁经营企业多以服务业为主,一旦经济环境不景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随机就会减少,这就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营运现金流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旦企业的主营收入呈现出递减状态,其必须面临以目前产生的较少的营运现金流入来支付已到付款期的供应商货款,这样企业之前维护的平衡状态将被打破,营运负债能力也将随之下降。仍以上文提及的连锁披萨店为例:假设食材成本占营业收入的25%,企业每月的营业总收入均为2000万,其每月用500万营运现金流入来支付到期的食材货款,支付后尚余1500万。如果企业的营业总收入突然下降至1800万,则其仍需支付到期的食材货款500万,此时剩余的营运现金流则降为1300万。消费者的预存卡券收入面临同样的问题,大量的预收款项实际上是对未来销售收入现金流的透支。当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时,除本期的预收卡券收入将相对减少之外,消费者如果使用前期购买的卡券消费,对本期而言非但没有资金流入,反倒还要承担相应的资金流出,这就加剧了企业本期资金流入量的减少。再有,连锁企业快速扩张的经营手段,使得企业将留存收益和结余资金都用于新增网点的前期投入中。以连锁披萨店为例,新店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养成期,在开业半年后产生正现金流(EBI-TA 0),并在三年内收回投资。因此,如果企业未能敏锐察觉到经济环境的恶化而及时调整网点拓展计划的话,高负债率和较少的流动资金必将导致连锁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此外,诸如保底租金、折旧、人员的基本工资、水电等固定费用的资金流出,不随资金流入的增减而变化,主营收入的减少影响企业资金支出的固浮比,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供应商也可能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因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化,要求企业缩短付款周期,这些均是企业在经营时可能面对的资金风险。 (二)企业内部管理产生的资金风险 从资金管理风险来看,首先连锁经营企业网点众多,又大多分散在各地,所属门店会在各地银行开户,造成资金散乱、沉淀等现象,降低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零售企业的收入以现金交易居多,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来监控各地的资金情况,就会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损失。最后,分散经营主要是看重单个网点的营运能力,一旦网点与总部的资金管理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就会误导企业决策层的判断,导致决策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和资金方案。 四、降低资金风险的途径 连锁经营企业降低资金风险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防范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两方面。 (一)防范因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资金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对市场环境有敏锐的嗅觉,及时察觉经济周期的变化,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营决策和资金运作方案。根据企业的营收状况和盈利能力,结合企业的筹资能力和负债能力,合理安排新增网点的外拓进度,并依此编制资金计划。且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时时跟踪和定期反馈,以便企业决策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及时获悉企业资金运作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对企业的资金计划和网点外拓计划,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安全。 (二)防范因企业内部管理产生的资金风险 在内部对资金管理上,企业首先应要求分散在各地连锁网点的银行账户由总部统一开户,总部采用银行账户“自动划款零余额”方法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避免乱开户带来的资金散乱、沉淀等现象,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外支付除极个别零星支出外,均采用总部统一支付,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和安排。其次,健全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对各网点的资金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每日的营业款需在当日解送银行,对于夜间的营业款必须在次日中午前解送银行并及时与营收系统核对;岗位设置相互制约和牵制,不相容岗位必须有效分离;关键岗位采取轮岗制度,重视授权、审批、复核等制度。最后,重视营收系统在连锁经营企业中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将各营业网点的实时营收情况上传至总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决策层提供更为准备、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作者:戴卿 单位:上海豫园黄金珠宝集团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的问题 1、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市场扩展中的冒进现象 所谓冒进,就是超过具体条件与实际情况,盲目加快工作。开拓市场的战略各种各样,但都应与企业的具体实力为依据。既不能采取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态度,又不能采取忽视实际的冒进措施。 1.2物流配送的柔和性和应急性差,影响顾客忠诚度 连锁经营的核心就是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其中心环节就是配送,它是厂商与店铺之间的纽带,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各连锁店的售货品种是由配货中心统一安排配送的,不必自己安排仓库,但是,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还并不完善,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没有采用先进的配送技术,导致效率不高,配送规模不大等。这些都在制约着连锁企业发展。 2、解决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强化质量控制,提升品牌美誉度 从销售商的角度来看,销售商是直接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例,消费者往往从中直接购买食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因此,超市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往往会在超市里发现过期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三无”商品,这些商品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销售商更应该对商品的质量问题多加监控,只销售正规、合格的产品,杜绝“三无”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并且对过期产品及时进行下架条换。在消费者眼中,购物环境与服务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洁净的购物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往往会使消费者产生好感,促生预约的购物心情。因此商家需要将消费者的购物环境细心装饰置办,保证清洁卫生。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尽量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 2.2突出经营特色,寻找最佳竞争位置 在顾客心中,总会给企业一个定位,尤其是特色比较明显的经营者。比如,北京的贵友大厦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就比较高,而街头小地摊就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企业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就要努力做出特色。以屈臣氏为例,屈臣氏就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的最佳竞争位置。屈臣氏企业目标锁定方式:①锁定目标消费群.在日益同质化竞争的零售行业,只有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选择和优质的购物体验才能赢得市场。②塑造“专家”形象.走进屈臣氏,你会发现给人的感觉不是走进了一家超市,而是一家专业的个人护理店。③屈臣氏自有产品不仅定位好,而且配有好的促销和优惠的价格。总之,依靠精准消费群定位,专业化服务,物美价廉的自有品牌产品,专业和系统化的促销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精细经营举措,屈臣氏牢牢抓住了大量的忠诚顾客,并有效避免了与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和网店等零售形态的同质化竞争,着实有效地实现了自己的经营特色。 2.3处理好市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有限的资源里,市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的,其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当一笔资金投入深度开发时,广度开发就不可以了;反过来亦是如此。其统一性在于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可以互为条件。二者的对立统一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新建连锁企业中,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着其发展状况,因此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一问题。 2.4完善物流配送制度 (1)建立和完善连锁企业的配送体系。从实质上来讲,连锁企业要实现五个统一,即采购,配送、管理、标识、核算五方面的统一。其中配送是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 (2)建立和选择适当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对大型连锁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的配送中心的建立需要依据企业经营状况确定其规模,并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配送体系。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资产联合、重组等方式方法,改变地区封锁的状态,打破行业界限,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各连锁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 (3)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物流。当今科技社会中,信息化系统管理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物流,就是在物流实际活动中充分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将其中的各环节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从而实现物流管理整个流程的优化升级,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物流不仅包含储存和运输,还涉及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信息化程度,决定着连锁企业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浩 李新仓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连锁企业论文:餐饮连锁企业管理策略初探 1餐饮连锁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前景浅析 1.1管理方面所存在不足和缺失的原因 由于企业主经常把主要的注意放在了连锁店的不断扩张和占领市场份额而绞尽脑汁,常常为了谈判和视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毕竟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企业主所造成了这方面的内容缺失较为严重的失策。另外还有一面是管理部门的沟通所带来的滞后性,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性,无法及时的有效的将工作基层的意见和情况反映到管理部门之中,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后果产生,还有就是管理层的职责职能规划得还不够清楚,互相越级报告,甚至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相互的进行推诿责任,另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流畅,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核心,所规定的管理内容朝令夕改,让管理者进退不行,没有形成同德同心的管理心态。 1.2内部员员工的服务水平不高的原因 服务者的服务第一印象对于很多顾客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尤其是服务者在服务顾客时候,第一次的坏印象,直接就决定了很多顾客不满意的情况和下一次是否还回到餐馆消费的主要原因,列如说:服务者怠慢了顾客、对顾客不尊重、抱怨顾客等等行为,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团队的积极性。假如没有加以重视的话,必将会给企业造成了许多不必的损失,对于品牌和美誉度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好的口碑会不断的传播,而坏的口碑同样也是如此的。在许多的餐饮企业之中,工作企业是非常之辛苦和劳累的,工资上一直以来是被企业所忽视,这就会造成了很多餐饮企业的员工极大的不满,以至于对企业产生了抱怨的因素,这种管理上的失衡更多的是反映出企业的工资激励政策失调所造成的,列如:员工缺乏了积极上进的精神、不够主动招待客人、接待客人的时候懒懒散散无精打采的。由此可见,员工的服务水平与企业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同时没有具备一个服务者所具备的那种饱满的服务心态,而是把工作的抱怨带到了工作之中,就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精神。 2需要不断加强以信息化方式来调整企业内部改革 不断加强以信息化来调整企业内部改革,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这种企业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大的事情。如何形成一个较为严谨和开放的信息平台来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更加行之有效规范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需要餐饮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管理和改革了。 2.1加强信息化为指导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的管理之中,餐饮企业需要明确的一件非常之重要的事情就是信息化的管理最终能够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发展,能够改进以前那种信息落伍、闭塞的情况,促进企业不断与信息时代潮流接轨,尤其是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方面,列如:财务系统、管理系统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之后,企业主对于管理企业就不必那么的费心费力的去应付和解决了,整个企业实行了计算机信息平台的联网管理,当天所发生的事情、资金情况、员工的管理马上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以数字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在管理者的面前。而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化管理,提前的了解员工的上班情况,身体情况等,显得非常人性化的管理,能够运用信息平台及时的公布一些企业最新的资讯、行业资讯,以便让更多的管理者、员工能够尽快的了解,企业总部最新的规则和方案。 2.2提升员工道德素质修养与服务理念 在提升员工的道德素质修养与服务的理念,是以一个较为重要的企业课题,如何加强这种培训更加的深入人心呢?首先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员工是作为了餐厅里面最为直接和最重要的把手,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来强化个人的得到素质修养与服务理念,由此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最终能够达到餐饮企业里面员工都能够执行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流程,从而能够使得餐厅之中形成较为友好的氛围和具有较高的服务心态,无论是面对什么样子的顾客都能够始终如一的招待和接待,能够满足顾客在餐厅消费的需求,以便能够将顾客把握住,避免顾客的流失。进行这两方面的培训是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培训的,并不是说培训一两周两三周就能够得到较大的效果,需要餐饮企业给予员工信心和体贴下属,理解员工的在接受培训时候出现的误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培训改革的过程中,企业会出现一些不适合和不良的反应,可是一旦坚持下去了,效果自然会不断的表现在服务之中的各个方面之中,从而使得员工们的道德素质修养与服务理念得到充分的提高,能够产生更多的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论 随着这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跨越式增长的推动下,使得众多优秀餐饮连锁企业顺流而上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浪潮中取得了非常瞩目的发展和进步,其中还有待于诸多的餐饮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的提高,完善自身的服务心态,调整市场战略目标,最终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贺静 单位: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谈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设计 一、高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以理论讲解为主,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更无法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其结果形成了“越不懂兴趣越低,兴趣越低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当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工作时又出现了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局面。此外,教学目标单一,始终保持在“是什么”的认识层面,缺乏以工作任务导向的技能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解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分离,教学效果差;在学生评价方面,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缺乏必备的数理统计、社会调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使其无法较为深入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方法和技术。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缺少直观性的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对今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因此没有认真学习的必要,学不学全凭兴趣。 (三)教学条件方面 高职院校可选择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版本较多,但针对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却比较少。这些教材中虽然不乏高职高专专用教材,甚至规划教材,大多数出版于2010年以后,体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发展趋势和连锁企业的实践特征,但从编排来看,这些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这种知识编排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投入,例如建设实训室、购买一定的设备或者实训软件。 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变《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思路,打破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职能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以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确定课程能力目标,通过对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各项工作流程分析,安排工作任务和活动,采用“工作岗位→工作职能→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设计”的设计思路。 (二)在课程实施设计中,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境,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团队学习。 (三)在课程效果评价设计中,强调过程考核,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因素,结合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以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设为20%、50%和30%。同时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设计 为了完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设计,笔者深入连锁行业一线,调查访问了多家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分为七大项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认知、连锁企业人员配备、连锁企业员工招聘、连锁企业员工培训、连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连锁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以及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认知 1.教学目标:能分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能通过搜集、调查信息,掌握目前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发展情况。2.项目设计项目一: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往掌握的知识讨论连锁企业的特点,总结连锁企业与其他企业经营形式的异同,从而分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项目二:有关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发展现状的调查。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学生自行设计一份较简短的问卷,以市内各类型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其所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应用状况等;(3)回校后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互相汇报讨论;(4)最终使学生明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发展现状。 (二)连锁企业人员配备 1.教学目标:(1)能对连锁企业组织结构和岗位进行设计;(2)能编写岗位说明书;(3)能为模拟公司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并制作人力资源规划书。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超市。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在一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至连锁超市参观;(2)一边参观,一边由指导教师讲解连锁超市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3)学生现场观察超市部分岗位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返回学校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明确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项目二:实地调研。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同学自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作为调查对象;(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岗位调查方案;(4)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方案进行调查;(5)根据调查结果编写岗位说明书;(6)回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汇报和工作总结,分享经验。项目三:模拟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1)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向全班同学介绍模拟企业的相关信息;(2)将学生按照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3)各组同学根据教师所给的信息进行该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4)在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组织各方面情况,制订出合理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书。 (三)连锁企业员工招聘 1.教学目标:(1)能根据招聘岗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与方法,并制作招聘计划;(2)能组织连锁企业招聘活动;(3)能对招聘活动进行评估。2.项目设计项目一:制定招聘计划。(1)将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分组;(2)每组设计自己公司名称和背景,确定招聘岗位;(3)为所招岗位编写招聘计划和招聘广告;(4)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由教师进行指导。项目二:模拟招聘现场。(1)将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分组;(2)每组同学自行安排一部分学生扮演招聘者一部分扮演应聘者,进行招聘模拟;(3)在课堂上每组同学将自己设计好的招聘活动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4)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建议。项目三:对模拟招聘活动进行评估。每组成员总结各自小组模拟招聘活动的成败、原因及改进方式,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四)连锁企业员工培训 1.教学目标:(1)能根据培训系统模型编制培训计划;(2)能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3)能组织、实施培训活动,并担任培训讲师;(4)能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估。2.项目设计项目一:编制培训方案。按照本课程分组,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模拟招聘活动中所招人员、岗位情况,为其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项目二:培训演练。每组选择培训计划中一至两种培训方法和内容对全班同学进行模拟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项目三:培训评估。各组根据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活动。 (五)连锁企业员工绩效考评 1.教学目标:(1)能结合绩效考评的流程安排绩效考评工作,根据考评目的确定考评内容与标准,选择考评方法,并组织实施考评;(2)能对绩效考评工作进行正确评估;(3)能分析考评结果,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2.项目设计项目一:实例分析。(1)教师事先准备好某连锁企业的绩效考评实例;(2)将学生按照前面的方式分组;(3)每组同学自行讨论实例中连锁企业在绩效考评方面的优缺点;(4)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观点;(5)各组学生互评,讨论意见的合理性,教师点评。项目二:考核方案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出合理的考评方案,并对各自在模拟招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项目三:辩论。(1)教师公布辩题;(2)将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3)各自准备材料;(4)由教师组织在课堂进行现场辩论;(5)最后教师总结。 (六)连锁企业员工薪酬管理 1.教学目标:(1)能进行薪酬调查;(2)能评估连锁企业各岗位价值;(3)能进行薪酬与福利方案设计,并确定企业薪酬制度。2.项目设计项目一:薪酬调查。(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确定薪酬调查的企业、岗位及信息;(3)每组制定薪酬调查计划;(4)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5)对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6)撰写调查报告。项目二:岗位评价。(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对模拟连锁企业的岗位进行分类;(3)收集各种资料,并制定岗位评价计划;(4)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5)实施评价方案;(6)形成评价报告。项目三:薪酬制度设计。(1)按照既定分组;(2)在教师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企业薪酬市场定位、薪酬构成、奖励重点;(3)确定不同员工的薪酬构成及各构成项目所占比例;(4)确定薪酬水平;(5)确定薪酬制度调整条件及额度等;(6)形成书面报告。 (七)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办理劳动合同签订、续订终止等手续;(2)能统计核算企业各种保险费用及补偿金;(3)能够妥善处理劳动争议。2.项目设计项目一:劳动合同的订立。要求学生按照事先的分组,为企业讨论劳动合同的订立,并形成书面的劳动合同。项目二:角色扮演:劳动争议处理。(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选定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企业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处理专员,和与企业发生了劳资纠纷的员工;(3)各组模拟纠纷处理,并在课堂上表演;(4)其他各组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5)教师点评。 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一些高职院校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这时连锁专业的学生刚刚从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回到学校,同时又面临着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课程的兴趣;再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大,教师难以完全监控。因此,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工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自然班级人数过多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适合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个自然班级人数都在50-60人左右,分成小组后一个班也会有7-10个小组,教师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曹莹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连锁企业论文:探求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商业连锁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源配置风险 资金严重不足。在如今的微利时代,企业要想获利,必须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因为规模效应是获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企业利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大规模,但其思想局限于连锁店数量上,在其质量上并没有太多的照顾。而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金净流出使许多连锁企业不堪重负,频频向银行贷款。但由于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可贷款资金较少。然而,扩大规模并不意味着收益增加,常常出现一些店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一些店门可罗雀、购物者寥寥可数。资金链之痛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块心病,导致连锁企业长期运行在高危状态。人力资源短缺。开张一家新的连锁店,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虽然从市场上一抓一大把,但人才的质量、综合素质令人堪忧,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必然给企业带来风险隐患。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连锁企业自有资金并不充足,扩张中需要大量资金,于是造成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系数变大,无法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经营管理风险 实际上一些连锁经营企业并没有如此做,一方面他们对这种做法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他们管理不到位,允许连锁门店自主采购。这样会使门店资金分配不平衡,一些门店缺乏资金,一些资金有富余,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会使库存量变大。各店的销售价格也不一致,根据地段的不同或竞争力的差异,门店自主制定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可能成为企业走向衰败的条件。投资内控流程不完善。企业的股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第一股东成为企业的掌门人,基本是他一人说了算,董事会和监事会都成了陪衬,在立项之前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只要领导喜欢就盲目追项目,也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项目仓促开始,也仓促结束。 二、应对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发展连锁企业 对企业要有科学的规划。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把握好负债、人才、资金等因素条件,只有使这些因素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连锁企业现在不是发展太慢,而是太快,所以不必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使规模与效益达到统一,以确保企业的健康。扩大融资。连锁经营企业单凭自身或银行贷款是无法完成巨大的规模投资的,所以要广开渠道,大力拓展融资途径。目前,风险投资公司与私募股权公司对拥有销售渠道和网络的企业比较青睐,连锁经营企业可利用这个机会使企业资本化,得到大量规模扩张所需的资本。人才常备化。要扩张就需要引进人才,而人才并不是随时给企业准备的,所以在平时就要加强人才的锻炼与储备。要积极落实以岗位技能、财务会计、电脑操作、职业道德等知识为主的全员岗位培训和业务练兵制度,并加强绩效管理,从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流程标准化上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对于重要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实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政策,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基础,增强了内部控制的功能。 (二)建立适应时代步伐的财务内控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主要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费用、资金流的控制上,通过合理安排,统筹规划,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完善决策程序。市场投资机会稍纵即逝,但不能盲目的去抓机会,当负责人看到商机以后,一定不要盲目立项,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进行专业的可行性分析,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在决策时,负责人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决策,而是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反复权衡,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益的良好方案。所有记录都要以书面形式记录,以备以后考查或经验借鉴。 三、总结 总之,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表现。商业连锁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化管理,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 作者:滕永勇 单位: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资金是连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资产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往往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因此,连锁企业需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筹集资金。连锁企业通过筹集资金能够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获得经济效益;连锁企业能够利用筹集的资金来偿还债务;连锁企业能够通过筹集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二、中国连锁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完善 在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管理不完善。连锁企业资金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私自挪用公款。由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对资金进行定期盘点,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得比较松懈,连锁企业总部也没有设立专门部门进行资金管理,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第二,私自开户,截留公款。由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银行管理机制,这就导致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私自使用企业的公章,在银行开立户头,将企业的部分资金转移到自己开设的银行户头上,造成部分资金被截留。第三,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虚开票款。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连锁企业总部没有对各分店进行定期实地考察,这就导致一些连锁企业的分店在经营过程中篡改票据数据,使资金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督导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监督管理与激励这两种手段,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激励机制进行资金管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有的分店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按照总部的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这就导致连锁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法,很难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形成企业文化。另外,连锁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就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难以使企业总部的激励机制落实到位,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没有受到有效的激励,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松懈。 3销售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 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存在销售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的现象。连锁企业只有建立起销售价格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效益,才能够实现价格统一管理。有效的销售价格管理机制,能够控制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能够使连锁企业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节各季节的商品价格差价,满足不同季节的价格需求。 三、中国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资金管理 连锁企业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连锁企业通过现金流量能够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了解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连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能够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专业的财务管理。连锁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能够使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资料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连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主要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连锁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连锁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要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经营风险。连锁企业尤其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本企业抵抗风险的实力。第二,连锁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连锁企业要能够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本进行规划,并制订一套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连锁企业要能够将成本决策方法在各分店进行推广应用,以保证连锁企业能够进行统一的成本费用管理。 2使用财务督导和激励手段 连锁企业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各分店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连锁企业的各分店分布全国各地,给连锁企业的管理带来困难,但是连锁企业可以通过远程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另外,连锁企业还可以安排人员,定期到各店面进行实地考察,加强监督与管理的力度。连锁企业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并将这一激励机制推广应用到各个分店。这样有利于连锁企业对分店进行综合管理,能够进一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3完善连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连锁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连锁企业要以精简机构、提高运行效率为原则将各店面的管理权限与职责落实到位。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还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特征、管理方法等因素作为考察依据。连锁企业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参考,明确连锁企业董事会的权限范围,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确保经营决策、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相独立。连锁企业在完善连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要以精简、科学合理、高效为基本原则,合理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各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使财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连锁企业要需要进一步根据法律规定与企业的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根据该职位的要求配置工作人员,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4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连锁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应用该制度,以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连锁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需要所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形成一致。连锁企业需要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监督管理的意识及自我约束的意识。连锁企业要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对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连锁企业要建立三级主体、两级考核、一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即以总店、分设总店、分店为预算主体,逐级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总店与分设总店,分设总店与分店之间进行全面预算考核,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 本文作者:胡德斌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连锁企业论文:我国连锁企业品牌论文 1连锁企业品牌管理重要意义 1.1创造企业良好形象真正的连锁企业品牌其内涵应主要表现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在激烈竞争中取胜,连锁企业塑造品牌的过程必然要严格把守产品质量,精心维护品牌的信誉,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是扩展连锁企业品牌知名度和提升企业及产品美誉度的过程,而这样的连锁品牌塑造过程也是企业建立良好形象和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过程。 1.2扩大企业无形资产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将赋予产品超值形象价值,能满足消费者购买时的多方面利益需要,其中除消费本身的实用价值需要还涵括注重权威、身份形象、地位象征,看重成功等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连锁企业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就是让消费者真正有一种消费体验,这样的品牌更能贴近消费者,能够培养忠诚顾客。真正体现出了连锁企业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 2连锁企业品牌管理重要途径 2.1顾客主导品牌形象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一个夯实的基础,与外资连锁企业品牌比较我国的自有连锁企业品牌形象需要飞跃的提升,这个提升要必须针对顾客为导向来进行。我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品牌绝大部分投入都是围绕产品或服务进行的,但是从连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企业通过消耗有形资产来建立无形资产以及企业资产,特别是核心资产日趋无形化,无形资产尤其是品牌资产已逐步成为企业的价值主体。因此,我国连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半壁江山,将原有的品牌形象打造成以顾客为主导的品牌形象就尤为重要了。在一系列的品牌形象提升调整过程中,必须获得顾客的认可,品牌价值才有实现的基础。 2.2完善品牌管理机制任何一个连锁企业所处的行业都会成熟,在行业的成熟阶段,行业内各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都会趋同,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此时,竞争就将在“品牌”这个更高的层面展开。因此连锁企业与独资企业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品牌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上也有着不同之处。品牌形象是产品在实际使用价值之外给予顾客的一种印象、感觉和附加价值,比如归属感、身份感、荣耀感等,它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升华。这种品牌形象是需要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思维模式、产品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反映在企业精神、理念、内部管理制度。连锁企业可以通过产品销售、公关事件、广告宣传等传达给顾客的一种企业品牌形象精髓。因此,连锁企业在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中都应该注重品牌的管理,这样才能将连锁企业本身的品牌价值及企业文化清楚、明确、持续地传达给消费者。 2.3注重管理人才培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曾说,“我国自主品牌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是一项需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能否取得品牌强国地位并不断地保持发扬下去,不仅取决于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能否积极贯彻品牌强国战略、协调一致地推动品牌事业发展,还取决于能否不断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品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连锁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经营方式,在品牌管理上与传统企业相比较要求上更为规范。所以,连锁企业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不能只盯在眼前利益上,要培养和锻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品牌管理人才。 2.4不断增强品牌营销品牌形象是连锁企业整体形象在外部市场上的表现,其目的是在文化价值观上与目标顾客达成共识,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从另一方面来说,连锁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也间接地向顾客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及体验的保证。在产品功能、包装与外观等方面通过市场营销等方式向顾客传达品牌信息。更深一层次说,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体现连锁企业品牌形象价值,我们可以依靠品牌营销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各种营销活动或公关事件,使之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从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顾客的参与,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打造连锁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在营销活动中,运用品牌形象造势和建立起一种新的产品和品牌需求联系,充分运用品牌力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所以说,正确地实施品牌营销,对企业有效地实现其产品的价值,有效地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都是功不可没的。 作者:徐静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直营连锁企业电子商务论文 一、直营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动机 (一)企业控制经营管理成本并提升资产流动性水平 目前,全国大中型城市商业地产租金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用于维持连锁经营的长期租金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而为防止经营意外而预留的库存和尾单资源则占用了大部分流动资金,直营企业单纯依靠扩大门店数量和经营范围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企业出于提升资产流动性和控制经营成本的考虑而必须转变经营模式。电子商务相对传统线下门店零售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渠道流量优势,众多直营连锁企业因此选择参与电子商务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加快现金流转。在直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较为生疏的阶段,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网络市场便成为首要选择。 (二)经营思想由“二八定律”转化为“长尾意识” 国际《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一文论述亚马逊网站和Netflix的商业模式时,首先提出了“长尾意识”(TheLongTail)概念,即新形势下的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以往被市场忽略的中低端客户群体,这些客户较之高端客户在数量和范围概率分布上更广,以往企业依据“二八定律”(企业利润来自于市场上20%的优质客户)的盈利思想已经过时。目前我国的消费市场恰好是对“长尾意识”的最好诠释,如图1所示,中产阶级和低端客户形成主要消费群体(B部分),因此直营企业关注到以往这部分被忽略的市场价值,利用电子商务的综合优势而充分发掘“长尾价值”。 (三)迎合大数据经济发展时代的市场供求变化需要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云资源共享与数据整合分析是微观企业充分把握市场供求变动、了解消费群体偏好和实现按需生产的重要工具,传统的直营连锁企业对于供求分析与生产环节的处理顺序是先生产、后适应供求,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产品积压、库存不足或产品功能特性不符合消费者需求而承受亏损的风险,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和获取供求信息工作的顺序进行调换,使得企业利用详实的互联网营销数据来充分掌控消费者需求偏好和市场容量,进而制定符合科学大数规律的产品生产计划,尽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提升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二、直营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一)规模资源优势 由于采用直营经营和网点密集布局方式,直营企业集团往往规模庞大,长期维持垂直管理经营而形成的科学管理制度与较为完备的人才储备制度,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资源统筹调配基础,物流、商流、信息流等相对非直营连锁企业更为丰富,布局较为广泛的零售店面也使得消费者有更多机会对产品的线上与线下购买质量进行对比。在我国,直营连锁企业遍布餐饮、家纺、家居、家电、医药流通、农资以及服装等行业,并且正逐渐向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以及生活服务等行业渗透,巨大的产业经济网络在为电子商务提供硬件资源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直营连锁经济模式。 (二)B2C潜力优势 近年来,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消费者对于网购产品质量和渠道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C2C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基于B2C平台的电子商务直营省却了大量的产品渠道成本,并且以原生产厂家为直接产品来源的网购属性使得产品质量具有较高保障,众多直营连锁企业认准形势,纷纷以厂家认证方式进驻高水平B2C平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原装”和“一手渠道”的需求。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B2C平台消费份额为29.6%,而C2C平台消费份额自2009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滑,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网购意愿的结构性变化趋势。 (三)物流经济优势 直营连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物流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对于第三方物流和自建物流以外的网购产品自提服务,一方面,企业总部可以集中大批量进货,通过稳定的供货渠道而科学分配物流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分布的城市网点,消费者网购后可以依据个人意愿和便利程度而选择就近在直营连锁网点上门提货,既可以节约企业对于小、散物流的碎片化成本,又提供给消费者相对于第三方物流和自建物流所不具备的直观产品体验,在提倡消费服务差异化的今天,非直营连锁企业与不具备高规格线下实体零售店的企业都不具备这种成熟的物流渠道优势和产品体验功能。 (四)营销要素优势 从直营连锁企业的产品营销角度来看,其对于目标市场定位、开发、宣传等工作的组织方式相对传统企业更能迎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追求营销效率,直营连锁企业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其对于目标市场有更强的渗透能力,以挖掘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利润增长点的营销方式既避免了“一次性营销”所产生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又以人性化的服务建立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直接双向沟通通道,任何一方的反馈意见都能够及时得到采纳,进而调整下一阶段的业务方向,这也是直营企业B2C营销相对第三方营销的突出优势。 三、直营连锁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模式 (一)B2B2C B2B2C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企业直营和经销的结合体,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的直营连锁企业将销售任务承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网络商家,委托其负责企业产品的部分或全部销售工作。在B2B2C模式下,原直营连锁企业并没有增加新的经营部门,也不用负担自营电子商务的繁琐工作流程和管理维持费用,而只是将线上销售业务进行了对外委托,因此成为众多直营企业的首选。B2B2C的缺点在于中间商缺乏对于产品的深度理解与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调度、定价、进货、库存、物流等主动权均在企业一方,商很难做强,往往只是扮演承接企业产品尾单的角色。 (二)依赖型B2C 直营企业开展依赖型B2C电子商务的主要依赖对象是第三方电商平台,著名的博洋家纺和骆驼户外用品都是我国依靠B2C平台发展成熟的典型企业,淘宝、天猫、京东、苏宁云商、一号店等是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代表。目前主流三方电商平台在消费者和商家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订单管理、数据分析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方面的发展都已经较为成熟,直营企业在这些平台上只需要将产品上架就可以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网店搭建工作都较为便利。依赖型B2C电子商务的后期维持需要企业投入专门资源来建设网络营销团队,管理费用构成长期成本,需要科学规划长期成本的会计摊销。 (三)独立型B2C 独立型B2C电子商务是直营连锁企业摆脱B2B2C和依赖型B2C“不完全网络直营”特征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直营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第三方B2C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大流量、专业化和品牌认知度高的平台优势,但对于进驻企业来说,长期店位租金和广告费用构成较大开支,在直营企业对依赖型B2C电子商务平台运作具备较高认知程度和知识储备程度时,企业就可以选择自建B2C平台,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网络对接。自建B2C平台需要付出前期建设成本和持续期管理成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是直营企业获取独立渠道优势和推进实体零售向网络零售发展转移的重要步骤。 (四)O2O模式 O2O是完美契合直营连锁企业经营组织特点与网络经济效率优势的电子商务组织模式,理解为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商业机会的集合。O2O模式对于直营连锁电子商务作用最为显著的行业即为餐饮服务业,“团购”模式的兴起为消费者线上下单和前往密集分布的任何一家连锁实体店铺消费创造了便利,因此发展非常迅速。在2012年中国高成长直营连锁企业Top10中,餐饮行业品牌占据前七位,其中的六家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备的O2O电子商务模式,全部十家企业都选择发展电子商务,仅次于O2O模式应用比例的为依赖型B2C模式,餐饮行业对于B2B2C和独立B2C模式的应用比例较低。 四、结论 本文从直营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动机出发,通过列举直营连锁企业的规模资源优势、B2C潜力优势、物流经济优势以及营销要素优势,分析了直营连锁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领先特征,讨论了直营连锁企业契合B2B2C、依赖型B2C、独立型B2C以及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以O2O餐饮企业为突破点,对四种电子商务模式在高成长性直营连锁企业CR10中的应用比例进行了基于图表的研究,可以发现餐饮连锁企业对于O2O电子商务模式具有较强的偏好特征,房产家居连锁行业偏好B2B2C模式,零售连锁行业则偏好依赖型B2C与独立型B2C模式。直营连锁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大有可为,如何将直营连锁企业的传统线下优势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云数据”效率和“长尾经济”思想进行结合,值得企业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王铁桩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探求 一、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分析 1.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现实状况 (1)终端缺货率普遍偏高。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的终端缺货率在10%左右,这与国际7%左右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零售连锁企业来说,商品缺货会导致消费者评价变低,从而导致企业的销售损失。 (2)虽然实现了计算机化,但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零售连锁企业虽然实现了计算机化,但企业内部,尤其是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并不通畅,企业通常把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从而使得供应商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结果导致供货延迟等很多问题的出现。 (3)供应商良莠不齐。每一个零售连锁企业都会有一个庞大的供应商群体,但个别供应商质量不良,供应货物品质低,交货期不稳定,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4)配送运输成本偏高,配送效率较低。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不大,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这就导致仓库和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车辆空载率也普遍较高。 2.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意义 (1)提升零售连锁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目前零售连锁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可以与世界跨国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企业实现同场竞技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局限于某一城市或某一区域的中小型零售连锁企业。如果我们能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就会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在硬件建设和软件信息化方面可以进行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实际运营与管理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化。 (2)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践证明,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零售连锁企业充分发挥了其网点覆盖广、货源渠道稳定的优势,在组织货源、物流运输、物品投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维护了市场平稳运行。在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中,零售连锁企业的这些突出作用已得到了证明。同时,零售连锁企业深入农村,以开展直营店、建设加盟店、建设物流中心等各种方式在源头建立基地,打造农村流通网络和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带动了当地的就业。目前,分散在农村广大区域的近30万家“农家店”大多是加盟某一连锁品牌或由连锁企业直接开办的。 (3)可以在节能环保领域做出突出贡献。零售连锁企业是最大的塑料包装袋使用者,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不光是对企业本身,对中国的整个节能减排事业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二、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统一物流平台 信息化是迈向成功的重要方法。我国大中型零售连锁企业虽然普遍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但在信息共享,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应用却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而且企业缺乏对市场、资金流、物流的总体控制能力,这说明我国的连锁信息化策略还很不完善,还有待加大投入。 2.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 虽然近几年我国零售连锁企业扩张步伐很大,一些大中型零售连锁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和国外的零售连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以及管理能力上。 3.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1)完善供应商选择程序。通过现场评估,真正全面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运营状况,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程度。 (2)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主动性与灵活性、品质绩效、价格、财务优势、能力、库存周转率及潜在风险等。 (3)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在很多时候,标准不清楚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了费用的增加及交货期延迟。 (4)协助供应商共同改善产品质量。企业派出质量或技术人员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善产品质量的途径,能有效提高质量改进的效率,使企业的整体产品质量得以提升。综上所述,每个零售连锁企业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在经营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商品的同时,又能保持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新宇单位:大连新港通关技工学校 连锁企业论文:论连锁企业成本管理之不足与策略 各个分店之间统一采购的制度并未实现,分店之间总是形成一定的矛盾,让这一制度难以推广。其次,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产品的销售应该是买卖直接成交,但是现在却存在代销,并且在市场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这就给商家和厂家造成一定的压力。生产企业占用的资金多,资金周转慢,商业库存积压,只能花费精力去搞促销。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生产商会以高的价格卖给连锁企业,这样都会增加连锁企业的压力。最后,商业连锁企业在引用供应商方面,没有采用较为严格的步骤。很多同类的原材料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与其他厂家对比,很多都是直接签订订购合同,而且在原材料的质量方面,很多都是直接进入销售,难以保证质量,这样价格也没有优势。 首先,各个连锁分店自行储存,很多连锁分店为了不让自己断了货物,都建立自己的仓库来储存货物,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每个分店为了防止商品没有影响销售,而会准备一些货物的储备,这样会增加货物储备的成本。其次,在商品的运输方面,企业运输方式的不合理,会增加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成本。物流的配送在连锁企业占据很大的地位。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物流配送比较滞后,并且大部分为分散配送,这就给连锁企业一定的成本压力。另外,连锁企业很多忽视了第三方的专业物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商业连锁企业和供应商为了获得主动权,都尽量的完善物流系统,这可能会让物流在一定程度上重复,造成浪费。最后,商业连锁企业在物流和采购等方面很多都是分开来管理的,采购不是单独的活动,很多都是大型连锁企业自己建立物流的配送,但是有些分店较远,可能会形成配送成本大于采购所节约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广告费用的支出过大,形成却比较小,不能做到销售对路,花费的成本。 商业连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之对策 在购进原材料时,要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取得较低的价格时,发挥大规模的优势,这样可以降低价格,同时可以享受大范围采购带来的优惠,以及商品经营之间的品种多,费用低,周转高的优势。 实现商品储运成本的控制,要采用现代化的配送方式,要做到集采购、运输、分货、理货于一体,要取得低成本进购货物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的对消费者形成购买的刺激,以此来增加商业连锁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商业连锁企业利用商品的大规模经营来进行购货的控制,可以让商业连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断增加市场的份额,来维护连锁企业的利益,避免出现难买、难卖的问题。这样可以形成购买原材料到销售的良好循环。另外,由于企业的储运系统承载着商品的储存、运输的职能。储运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连锁企业的成本控制。随着现代化商业经营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连锁企业规模化和竞争化的趋势。商业连锁企业加强对储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会让商业连锁企业的成本管理突出其重要性。因此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集中储存、配送以及物流和采购的共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要进行统一购进原材料,来进行虚拟配送;分散进货来由总部进行确认;适当的分散进购原材料,来进行二级的配送。 员工数量多,分店多,存在着支出大的现象,具体措施为:首先,加强分店之间、分店与总部之间的配合,要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到整个业务之间的顺利进行。其次,要优化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机构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要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高效率。再者,要完善网络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来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来降低管理人员成本的支出。最后,要积极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要实现战略管理成本,借鉴其商业连锁企业成本管理的办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我国本土连锁企业的特点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营销时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商品广告费用、销售机构以及售后的费用等,企业要避免不顾营销成本而采用各种促销手段的方式,企业要合理安排促销的时间,要分阶段的做好广告宣传,并要在一个阶段的促销结束之后做好分析,来进行下一步计划的制定,减少不必须要费用的支出,企业还要根据战略目标做好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进行及时的改正。 作者:雷杰单位:北京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区连锁企业经营状况工作汇报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连锁企业经营情况,更好的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锁企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8年6月底,我区规模以上连锁企业7家,其中民营企业2家,在用配送中心7个,连锁门店290个,其中直营连锁门店96个,加盟连锁门店184个。营业面积96390m2,其中直营门店面积为:87700m2,从业人员1201人,2007年度销售总额69382万元。2008年1-6月份营业额为42568万元。 二、经营存在问题 我区连锁经营起步较晚,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连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又面临着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设备滞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建设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网点门面破旧,设施落后,特别是配送中心建设,配送车辆少,库房面积小,设施条件差,跟不上连锁网点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民营连锁企业更为突出,没有固定配送中心场所,靠租赁经营,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更新改造任务相当繁重。 2、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规模偏小,配送中心配送能力差,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低御风险能力偏低。 3、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连锁企业偏少。我区连锁企业主要集中在特种行业,如石油、医药等,而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偏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商业信息化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连锁企业发展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布局走向分散化、小城镇化,商业也随之走向分散化、连锁化,连锁经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企业分店铺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必然出现管理链条的拉长和管理规模的扩大,对全区范围各分店之间的信息的主效传递、分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对一个多门店,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企业来说,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就意味着无法实现具有统一规范的,大量数据信息查询决策分析,也就是在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只能盲目判断,而且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有效控制。要实现连锁化经营与一体管理的统一,依托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单店的成功商业模式得以大量复制,企业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才能迅速发展。我区连锁企业几乎没有信息化设施,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不能及时了解连锁门店的信息反馈,第一时间掌握门店经营情况,信息滞后,从而延误商机,缺乏科学化管理。 5、连锁企业布中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我区连锁企业在不断发展成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发展的模式,但缺乏统一规划,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布局、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不能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区连锁企业正在逐步兴起,各级各部门对连锁经营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想有一个较快发展,必须从客观上加强筹划和指导,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五点连锁商业发展建议: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连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连锁商业网点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政府根据现有网点状况以及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连锁商业网点应主要规划在居民居住区(除特种行业外),逐步向乡村辐射。 2、坚持多种形式探索,讲求实效的原则,正确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连锁企业一般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发展规模上,既要优先发展中小型连锁企业,也要支持具备条件的单位,发展大型连锁企业。在发展类型上,要以发展正规连锁和自愿连锁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其它类型的连锁。在发展形式上,要以连锁便民店、连锁超级市场、连锁百货店、连锁专卖店、连锁快餐店以及连锁服务业为主,在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三个方面同时推进。 3、坚持统一管理,规划化动作的原则,逐步实现商业活动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先进管理体制。 在一定意义上讲,规范化是连锁企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发展连锁经营,要研究制定连锁经营的管理办法和各类经营服务规范,使其在发展有序竞争。要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的“六统一”标准,规范连锁企业的经营服务运作。 4、坚持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新型商品流通体制。 连锁经营企业是一种现代的经营方式,需要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手段来管理,商流、物流、信息流等。连锁企业要配备和要的计算机、电视监控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现代化管理网络,使之与连锁经营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相适应。发展连锁经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不断地发展壮大。 5、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企业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连锁商业发展。 我区连锁商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在政策上,要把连锁商业网点建设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计划,建设改造资金的筹集,在企业自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建设改造连锁商业网点,免征各项费用。连锁商业企业的地方税收可采取先征后返还的办法用于扶持连锁商业的发展。在措施上,一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参观、考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普及连锁商业知识,培养发展连锁商业管理、经营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职工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达到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树立连锁商业新形象。二是要抓好典型,重点突破,要下大力气抓好示范店、样板店,如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连锁商业的规范要求,抓好起步工作,使广大店员和消费者真正认识到连锁商业的优越性。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商州区发展连锁商业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连锁商业的管理办法和各类服务规范,统一组织连锁商业发展工作,确保连锁商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连锁企业论文:国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缺陷及策略 [摘要]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着企业盈利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物流体系建设、自身配送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改进方案,旨在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流配送区域共同配送多元化 一、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现状如下: 1自营模式为主导。随着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企业纷纷建立起自有配送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也随之高速增长,目前形成的格局为配送中心众多但偏小,其中自营模式为主导。 2配送要求与配送效率不匹配。连锁零售超市进货频率频繁,要求配送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同时对整个流程需要较高水准的监控。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看到物流配送实则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应变市场风险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力。(1)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2)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 2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备。(1)整合程度低。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我国连锁商业企业中,能够进行统一采购的比例只有30%~60%,连锁零售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不能取得大规模采购获得的优惠价格。(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有限,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零售企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信息和现有的库存信息,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就丧失了价格优势,同时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3尚未形成自身独特优势。中国具有地域辽阔、人力成本低等特点,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配送中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导航等先进设备,在我国连锁超市使用未必就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找出符合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实际而又具有成本优势、时间优势的配送方法,值得每一家中国企业深思。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策略 1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2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我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经营范围窄,配送范围小,配送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同时由于配送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零售企业应当首先在集中化布局战略基础上,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共同配送,这既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提高配送效率。 与此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必将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这将极大改善各个门店订单处理效率,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使商品生命曲线在上市之初就达到销售量的最高点,最大程度享受企业内部协调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 3结合地域实际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不断进入的外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强大竞争,国内连锁经营店一定要抓住抓牢本土优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举例而言,国内某些地区人力运输成本可能小于机械运输,送货上门服务可结合社区内部资源完成等,这些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发展,根据地域性磨合自身物流体系。
市场营销论文:创建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体制研究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构成 1.理论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教学、核心课程教学和外围课程教学三大环节。(1)基础课程教学环节是整个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的基础课程有经济法、经济学基础、经济数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和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主要在第一学年开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具备经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核心课程教学环节是整个理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将本专业的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规定为每一个学生所必修,同时尽量使其他学科与之配合。它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有市场营销基础、市场营销调研、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等三门核心课程。(3)外围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所谓外围课程,就是以学生差异为出发点而设立的综合素质类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等选择性学习。由于外围课程多样化、个性化,各校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性开设。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外围课程主要包括营销管理、商品销售、客户服务等三个重点部分,以及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等高端、现代营销等两个部分。 2.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三大环节。 (1)实验教学环节是开展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该环节一般根据课程内容以课内实验等方式为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知识点的逐一认知和实践应用。因此,一方面实验教学环节安排要合理,理论和实践比例分配要适当,内容安排要科学,还要体现实用性,趣味性;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要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够体现出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中,由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大都涉及课程实习,因此该部分课程实训应占到整个教学的30~50%左右;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一般占总课时50%左右。对于实践教学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实训室、校园内外等。我们统一称其为“第一课堂”。例如,市场营销调研一课的实验环节,教师可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在机房、公共场所、教室等地进行实训活动。 (2)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力补充。社会实践环节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利用学生两个宝贵的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来完成。第一个社会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真实认知世界,感知世界,了解中国现状,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比如说到诸多企业进行暑期生产实习等;第二个社会实践环节以专业实践为主,内容包括促销实习和市场调研实习等专业实践。另外,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营销先锋”学生社团,由系主任担任团长,指定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工作,社团干部负责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兼职活动,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以及进行营销技巧训练等,通过“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3)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环节,主要通过“第三课堂”完成。第三课堂包括企业内部、商品卖场、专业展厅等地。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认知实习主要通过参观、考察企业、卖场、专业展厅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直观了解社会、接触营销,正确认识社会现状,该环节在第一学年完成。本专业在该环节设置了洲际酒店等顶岗实习环节,让学生通过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来感知社会。该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即一边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一边分批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用于提升、检验学生专业技能。该环节为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内容一定要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匹配。并且,在该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学生课堂学生时间发生冲突,这需要各职能管理部分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本专业主要设置了市场调查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和综合营销实训等三大实训环节,分别通过与市场调查公司、营销企业合作和借助模拟教学软件等三种方式来完成。毕业实习是整个实训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的一环。该专业的毕业实习从理论上说应在第6学期开设,但在实际操作中,从上一年的7月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进入毕业实习阶段,这势必与正常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冲突,要想解决好教学管理和学生就业冲突,就需要教学单位和学生管理部门提前做好安排,协调处理,共同解决矛盾。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率先在学院内进行改革,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撰写毕业 实习报告,并带动其他专业也纷纷将毕业论文调整为毕业实习报告。该报告内容包括不少于3000字的工作总结、6篇工作日志、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表等。 3.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一般包括思想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三个部分。思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等。这些课程学分占总学分5~8%左右。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语文、大学美术鉴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历史文化等,多为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身心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既有包括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还包括关系身体健康的体育以及专业体育等选修课程。 三、构建四川天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几点体会 1.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找准细分就业市场 任何一个学校要想保证市场营销专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要对其人才的就业需求进行细分。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细分依据就是用人单位对营销人员需求的多样性和用人行为的差异性,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用人群体,以便选择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制订符合本目标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同时有利于发现目标用人单位的需求特性。因此,有效的市场细分明确各自的目标市场,确立本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做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市场细分发现市场需求,赢得市场主动权。例如,四川天一学院与吉利集团进行战略合作,适时开办市场营销(汽车营销)方向,就是抓住了未来成都市场汽车需求的大幅增加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要. 2.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离不开一支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我院在实际操作过程,开展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比如:对独立实训课程单独核发课时费;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计算课时费;教师开新课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利用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计发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每学期都邀请大量的企业专家到校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如学院新开设的《行业知识讲座》一课,就是专门请行业专家来校开设各种专题讲座的。当然,从专业建设长远角度来看,还需要引进一批专职的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3.通过“生产实习”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深化校企合作将为学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本专业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对企业的规模有要求,要能解决多批次多人数的实习;二是实实在在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三是校企业合作能够给双方带来经济价值。只要能够满足这三个遴选条件,就能够在校企合作方式上进行创新。由于四川天一学院处于西部地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相对不足,因此致力于探索校外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经验。以市场调查实训为例,与益普索(中国)市场调查公司多年的亲密合作,已经摸索出一条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供同行借鉴。一方面,市场调查公司需要大量的访问员开展调查工作,解决了实训人员数量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专业调查公司有各种类型的调查项目,解决了调查内容要多样化问题。 以我院该专业2008级学生为例,学生人数约800余人,要想保证每人都有实训的机会,因此分批分次从各班抽出5名同学,每批100左右,到公司进行电话调查顶岗实习。工作时间实行A、B班制,A班为周末班,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B班为平时班,工作时间从下午1:30到晚上9点。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同时又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 市场营销论文: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旅游市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企业如何发展,成为旅游业一个崭新而迫切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 网络营销 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更加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市场也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旅游行业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旅游市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991年开始推出的旅游黄金周激发了国内百姓的旅游热情,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国内旅游人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出国旅游人次将达世界第四位。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出国(境)旅游市场不断升温,从无到有,从出国探亲旅游到公民自费出国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8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 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迅速崛起的中国旅游市场孕育着商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各地的旅游开发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对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企业如何发展,成为旅游业一个崭新而迫切的关键问题,企业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次很大的机遇。 二、旅游市场营销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有时是指营销行为,有时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行为,旅游市场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 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研究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营销活动规律及营销战略的应用学科。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营销理论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三、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降价竞争问题 旅游产品的定价,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同时由于竞争和旅游者的需要,还必须有高明的定价技巧和策略。旅游企业的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从定价目标出发,灵活运用价格手段,使其适应市场的不同情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但是有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就只会影响旅游企业产品形象,而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2、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促销方法单一的问题 旅游业相当有限的旅游促销手段,较多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缺乏形式创新,更缺乏内容创新,这种传统落后的旅游促销,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手段上的落后渐渐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 ,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 3、旅游产品老化、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第一,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而我国旅游业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但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 ,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 其次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 再次,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保持不变没有新鲜感。 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1、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 。旅游网络营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并跨越时空达成交易,使任何旅游企业都有可能全天侯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使旅游网络营销可以集中图文、声音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形式,创造出虚拟环境,立体化地传播旅游信息。互联网具有人类社会最大限度的交互式自由空间。无论是旅游企业和团体,还是旅游者,都可以自由地和寻找信息,自由地互动式地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 旅游网络营销兼具直接营销、目标营销、双向互动营销、参与式营销的优点。旅游网络营销还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具有无与伦比的高效率,突出地表现在信息量最大、精确度最高、更新最快、传递最迅速。旅游网络营销最具经济效益,非店面销售省去了租金、水电、人工成本等大笔费用,少了实物交换的物流成本,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运营损耗。 2、旅游市场营销要视形象为生命 要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活动,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 3、要树立旅游品牌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 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五、发展趋势展望 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 市场营销论文:酒店市场营销建议 随着“四星”的各项改造项目的完成,同原来的消费群体相比,市场将会发生变化。为此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客源市场。 “四星”的主要客源市场是高层精英、商务散客和中高级行政会议团队。销售部要通过收集和建立客史档案,对客源市场进行梳理和细分,并确定三个营销目标,即:确保上层客源、发展中层客源、争取周边客源,以资信实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为座标逐一落实。根据经济发展形势趋势,努力拓展客源市场,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那么工业总产值达千万元的企业有多少?是否都是现在潜在的客户?客源市场要向周边地区、向枣庄、山东辐射提供基础,因而品牌要推向枣庄,推向山东。 二:巩固发展核心客源,努力拓展营销。 市场经营需要依托市场,而市场的核心是客源。我们要注重营销策略,在经营作风上要改变形象,努力消除坐等的被动弊端,把经营的重点放在建立、巩固和扩大核心客源上。一是注重建档立史,根据党政机关、重点骨干企业人士变动,经营变化情况实行快速跟踪建档;根据客人消费、结构和特征,分级分层建立档案;二是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和促销;三是放下架子,主动沟通,加强联络,通过定期拜访,群发信息,节日联谊等方式,增进感情吸引客源;四是在管理机制上创新激励,建立公关营销责任指标考核制,加强营销人员责任感、危机感,下功夫拓展团队接待量。 三:坚持高档次经营格局,培置自身经营优势。 酒店已选择高档次经营格局,为此,首先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意识、理念、教育,通过各种会议和组织考察国内一流的四星级酒店,反复向全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强调和灌输高品质的经营理念;其次是开展管理与咨询,学术与交流活动,引进国内甚至国际上一流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为高档次、品牌化经营铺设桥梁;再次,在产品上坚持高档次市场定位,通过硬件装饰改造,用品更新换代,菜肴引进创新和培养发展金钥匙会员,继续探索精细化服务等一系列连锁措施,奠定当地高档次经营的地位和形象。 以上是公关营销部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战略。但是酒店营销是一个“全员营销”的过程。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要通过日常的迎来送往、接人待物,到对客服务的每一个规范、要求、标准,再到基层管理的行为规范和工作要求,集中体现“以顾客为中心”这一主题来科学地开展酒店的运营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根据顾客需求,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酒店服务人员既要按照规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规范来进行服务,又要为客人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才能够满足客人极具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当然,这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大对员工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技巧性。比如:在酒店就餐,服务人员要针对客人的爱好和就餐人数来帮助客人点菜;同时根据客人菜品消费的档次高低来推荐酒水;在席间非常讲究上菜的时机和火候,注意服务细节;结帐时快速准确。让客人既体会到酒店的热情服务,又深刻感受到酒店的良苦用心和默默关怀,那么酒店怎么不会让客人感动呢?现代营销学有一句非常通俗的话:“营销不仅让客人满意,更重要的是让客人感动。”只有这样,客人才会由“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二、“微笑服务”,即是营销态度,又是对客人最直接的问候与友善。 微笑是一种待客态度,是酒店产品,更是酒店有效的营销手段。在酒店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菜品不足服务补,服务不足态度补。这里的态度就是要求微笑服务。从服务学来看,“微笑服务”在本质上有两个含义:微笑服务既代表酒店对客人热情欢迎的态度,又代表了服务人员对自身职业的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心。酒店管理者要为员工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向上的环境,员工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所谓“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人”正是由此而来。同时,酒店应注意培养员工“敬业乐业”的精神。所以,酒店员工对酒店工作的爱,对客人的爱,是员工热情、真诚的源泉。因为有了爱,便有了热情,便有了真诚的微笑。当然,酒店管理制度和服务环境的优化也是“微笑服务”的保证。 三、优质服务,它能最直接地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 优质服务能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和“宾去思归”之念,使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对酒店留下良好的回忆。优质服务应贯穿于酒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贯穿于从顾客进店直至客人离开的全过程。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评价,是通过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透过每一件事,甚至极细微的小事,得出结论的,从而据此来确定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标准。优质服务包含几个要点:一是待客公平公道;二是注重工作效率;三是细微服务,也称为“个性化服务”即针对客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种细节性的服务,来满足客人的独特需求,体现酒店对客人的人性化需求,体现酒店对客人的人性化关怀。比如,客人在就餐时会对就餐座位、菜品口感、服务细节或对客房朝向、房间布局、布草配置等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餐厅或客房服务人员要随时关注到这些并及时更改原有的工作标准,来顺应客户的需求。因此,优质服务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会影响客人对酒店的整体评价。因此,酒店销售的其实是客人对酒店的感受, 是经历,是回忆。 四、建立优质的、高效的客源网络。 通过酒店大量的、细致的一线服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是短期目标,也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我们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通过这种长期的服务工作,酒店可以据此建立自己的营销网。大量的回头客不仅带来效益,更多的是为酒店带来信誉,是客人对酒店的信任。酒店可以据此建立顾客信息档案,不仅销售部工作人员要与之保持联系,而且还要通过一线服务人员来加强与客人的沟通,使之在情感上对酒店产生认同和依赖感,进而达到“顾客零叛离”的理想销售境界。 五、及时,妥善处理好顾客投诉。 由于酒店工作是人与人直接接触,是面对面的相处,所以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然性;再加上服务人员从整体上来看素质不尽相同,管理也存在不尽合理和科学的疏漏,所以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对于问题的存在,我们的服务人员要端正对投诉的态度。“只有投诉的客人才是酒店最忠诚的客人,才是好客人”。酒店最怕那些有意见不投诉,悄悄离开,以后再也不来酒店的客人。因为,只有客人投诉的问题,酒店最重视,解决得最快,客人不提的毛病,却容易被忽视。另外,处理投诉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客人永远是对的,即真心实意帮助客人解决问题,这是基本原则;二是绝不与客人争论,给足客人面子,把“对”让给客人,这是基本技巧;三是善于引导客人,平衡客人和酒店的利益,这是工作标准。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投诉是酒店和客人之间的恩怨,是纠纷,更是缘份,化解投诉是双方进一步加深认识的桥梁,也是良好的工作契机。 综上,在以酒店营销部为龙头的带领下,营造“全员营销”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营销的目的,从而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二五年九月十日 市场营销论文: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通过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原因进行了剖析,尝试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肯定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市场营销人员已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但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专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学科,但高职类院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行业需求特点等要求,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来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广州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合班教学的方式,这既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展开,还大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良”共存的教学结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通过对部分高职学校的走访和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交流,得出广州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体现在:课程体系与高职培养的人才定位不相符。有些高职学校仍过多的采用理论式教学,因而培养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不足,这与我们在教学中实践环节太少有直接关系。多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是借鉴普通本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而建立的,而从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进行市场营销调查、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等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够用为适,尽量增加营销实践学时,由老师带领学生真实地从事营销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参加营销工作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营销工作任务。 2、对关联性课程的近似内容处理不得当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其中有一些课程会出现近似内容,各系部之间的教师之间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沟通,其结果便是有些内容多门课都讲,重复严重,对这些内容学生会毫无兴趣。如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房地产市场营销、工业品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组织行为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很近似。因此各科教师要做好衔接工作,规划好各科的教学大纲,避免重复内容教授。 3、营销专业教材选用不合理 我国有一些高职院校仍选用普通本科类营销专业的教材,而非针对本学院学生的实际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教材。本科的教材并不适合拿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做教材。有的虽说高职类教材,但没有以高职的学生为中心来因材编写,只是把本科教材进行简化,拼凑而成,总来来说教材的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校方应当严把教材审定关,成立由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组成的教材审定小组,从教材内容、新颖程度、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全面评价选用教材,避免为了得回扣而去选教材。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参与编写教材,去编写真正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 4、市场营销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在营销市场课程的考核形式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好坏,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氛围。有些高职学院宽松一点,也仅仅局限于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占总分的30%左右,而所谓平时成绩则主要指的是作业成绩和课堂提问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考查学生 综合能力上则稍显不足。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实操、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营销策划设计等实践性考核方式的比重。 5、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营销课程是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搭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很多教师进行营销教学活动时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不管是讲解理论还是分析案例,都是老师一个人参与,学生只需要听和理解,无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组织、分析和讨论中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效果都会更佳。例如在2011年广州松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推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总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问题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其问题具体表现为:营销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高职院校个性和特色,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安排不得当,教学过程中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脱节,理论课时过多及实践环节不足,培养出来的众多学生难以满足各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行业针对性不强、工作上手慢等。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学校、系部和老师应坚持以培养实战型营销人才为导向,从改革营销教学的模式、加强营销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等方面着手改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来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市场营销论文: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成功之路 现今,剧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营者必需出奇制胜,进行尤其的策动。1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动,可以使1个企业由寻常变成不凡,由弱小变成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经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动制胜的时期。 别出新裁的“创维模式” 国际市场全世界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1个总体,在全世界规模内追求市场,开发以及销售全世界产品,来面对于新的世界市场竞争。九0年代以来(至一九九七年底),我国在境外树立了五三五六家企业,遍及一四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并有1些企业正进行全世界化营销的尝试。深圳创维电子团体出生仅一0年,杀进国内彩电业才56年时间,针对于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以及国内市场的消费低潮,创维别出新裁地提出了“创维模式”,即“开发在美国,出产在深圳,市场营销在全世界”的全世界化战略。“创维”1向以技术立异的优势来开拓国际市场,他们在美国硅谷树立创维试验室,进行未来视听科技的前沿性钻研,同时进行技术贮备,其目标是塑造中国籍的世界名牌。创维团体开创的数码一00HZ护眼电视第3代——创维数码双频彩电以其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大,设计超前,使历时间跨度长而风靡全世界,特别在欧美市场,深受商家以及消费者的欢迎。创维的经营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顾客为中心;以国际竞争为第1目标,寻求效益第1;以销定产,快速出产适销对于路产品;并树立快速反映机制,从开发、出产到销售严格遵循市场法则,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创维还履行了本土化营销战略,在市场环境比较熟,人力本钱相对于低廉的马来西亚树立了1条中档电视机的出产线,主要面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地区;在临近美国地价较低的墨西哥以及土耳其投资建厂。截止一九九九年三月,创维电器已经成为墨西哥最受欢迎的品牌之1,在中高级市场中占有了五%的市场份额。“创维”在墨西哥的出产基地已经全面启动,开始直接向美国市场大范围出口。创维电视在瑞士被评为最好机型,盘踞了当地彩电市场的二0%份额。创维还与全世界最大的零售组织——沃尔玛及美国著名连锁商Circnit.City签下了DVB(数字卫星接管仪)、DVD、数码电视的巨额定单。“创维”电视在欧美市场上,已经与世界驰誉品牌“松下”“索尼”摆在同1柜台上。一九九九年头两个月,“创维”仅在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创汇就超越去年的八0%以上。 “优势互补”出奇制胜 联想团体是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业团体,于一九八四年底由中科院计算机技术钻研所兴办。联想团体进军国际市场获得胜利,主要患上益于“瞎子违瘸子”式的优势互补策略。一九八八年北京联想团体投资三0万港币在香港兴办了联想电脑公司,由北京联想团体、香港导远有限公司以及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联合组成。联想团体刚刚步入国际市场,不太熟识国际市场特别是其贸易渠道,相对于于香港的合作火伴还缺乏资金以及技术实力,而技术转让公司却可以提供可靠的贷款,于是,1个最好的优势互补的合作构成了。联想团体将本身科技实力的优势与港商熟识世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贸易作为累积资本的手腕,解决科研出产所需资金,然后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产品定位上,联想团体充沛注意国际市场竞争剧烈的特色,应用世界知名电脑厂商把大多气力集中在电脑整机上的市场机会,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地将本身的资金、人力全体投入到电脑板卡的开产生产上,从而挤入国际市场。联想团体的电脑板卡一九九0年的月销量为五000块,到一九九四年底月销量则跃至五0万块,并终究获得电脑板卡世界市场份额一0%的地位,成为世界5大电脑板卡供应商之1。联想团体还与美国AST公司合作,在国内市场推出合适中国国情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联想品牌电脑,并全力抢占市场份额,开始与世界知名电脑企业竞争,以微电机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仅一九九五年,联想团体电脑板卡年销量五00万块,微机年销量一0.五万台,年产值达六七亿元,出口创汇四.三亿美元。 惹人瞩目的虚拟出产 在名牌如潮、竞争剧烈的运动鞋市场,“耐克”在短短10年内,从1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1跃成为闻名世界的美国最大鞋业公司。耐克公司走的是1条全新的“虚拟出产”的营销之路,令众人瞩目。公司总裁菲尔·耐克拥有开辟进取精神,他先将公司所有人材、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全体投入到产品设计以及市场营销这两大部门中去,而出产则采用了虚拟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从而拓展本身的疆域。耐克自己不投资建厂,而是全体外包给其它出产厂家加工制造。耐克公司将设计图纸交给出产厂家,让它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出产,保证质量,然后将耐克的品牌商标赋与这些产品,将产品交给自己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公司的行销网络将产品销售出去。耐克公司的这1妙招,不但使本身节俭大量的出产投资,和人工费用,而且又充沛施展了其它出产厂家的能力,为其所用。这类“虚拟出产”营销模式充沛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对于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1次革命。 唯一无2的“末日管理” 小天鹅”团体公司连续八年维持国内全自动洗衣机销量第1,且已经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东、南美地区陆续树立了稳固的销售基地,并在印尼、马来西亚兴办了合资工厂,在美国洛杉矶、日本、德国等高新技术密集区域都树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在香港树立了贸易窗口。小天鹅的胜利是因为推广了唯一无2的“末日管理”经营模式。“末日管理”是指企业经营者以及全部员工面对于市场以及竞争都要充溢危机感,认识到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企业壮盛时代常常也潜在着最大的危机。小天鹅建立“怀抱炸弹”的经营思想,构成了1套独特的放眼国际,争创1流的营销方式。 1流质量 小天鹅把每一1项质量指标、经营指标、出产效力指标都同世界1流公司的参数逐一相比。一九九一年我国对于洗衣机的质量标准是四000次无故障运行,前苏联是一000次,法国是二五00次,日本松下是五000次。此时小天鹅已经荣获全国同行业独一的1块金牌,但仍将目标对于准了洗衣机产品质量的世界高峰。经由两年努力,在引进、消化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后,小天鹅胜利地将无故障运行提高到了五000次。 1流产品 小天鹅的产品向世界1流企业看齐,产品开发连赶带超,创1流产品。一九九七年二月,1家著名公司刚刚推出防腐防退色洗衣机,三0天后,小天鹅也开发出了同类产品;同年四月,又1家大公司推出全自动快速洗衣机,一0分钟便可完成1次洗衣的全体程序,1个月后,小天鹅又跟上来了。最近,小天鹅又自行设计了面向二一世纪的大循环喷瀑水流,节能型全自动洗衣机,已经批量上市。这类洗衣机采取了九项世界新技术、具有五项专利。小天鹅在美国技术中心的三位工程师仅用半年就设计出集波轮式、滚筒 式洗衣机之长的搅拌式洗衣机两个新产品。 1流人材 小天鹅10分重视对于人材的吸收、培育以及使用,在全球规模内招聘人材。目前在小天鹅本部工作的博士就有一四位,在公司出资控股的北京以及无锡的钻研生有数10位,正在美国、日本继续进修的有八位,小天鹅发给博士的月薪为一万元。近两年为培训员工花去一000多万元,去年又投入二000万元进行人材培训。 1流管理 小天鹅履行产品零库存,不设立成品库房,如果产品3天卖不出去,宁可停产,目的就是在适销上下工夫,把好每一道关,做到“零”缺点——出产高质量的、知足市场需求的、没出缺陷的产品。正因如斯,小天鹅资金回笼很快,没有死帐、坏帐、3角债。 洋为顶用、中为洋用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以及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进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步融于其中,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1家机构调查了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的胜利经验后指出:理解中国文化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战略要素之1。日本酱油摆在美国人的餐桌上成为普通的调味品,是龟万甲公司经由几年营销努力的结果,可口可乐从中国的大酒店渗入到千家万户,也有五年蚀本推行的阅历。七0年代末八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通过援助《排球女将》、《姿34郎》等多部电视剧大造声势,营建新文化氛围,把索尼、乐声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我国1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开始履行跨文化营销战略。美国是1饮料大国,外国饮猜想挤进美国市场是不易的。我国青岛啤酒不仅打进了美国市场,而且销量逐年上升,一0年间出口量增添了五0倍。目前,在上万种各国啤酒中,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第九位,其价格是美国市场上两种最高的啤酒之1。青岛啤酒能打入美国市场,其缘由恰是在于青岛啤酒的风味以及品质逢迎了美国众多消费者的口味以及喜爱,注重文化沟通,市场切入准确,促销手腕患上当。在促销广告形象宣扬上,代表中国餐饮具的筷子与青岛啤酒合2为1,意味着中国的餐饮。在美国引发哄动。原本对于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能、习气怀有浓厚兴致的美国人,固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恰是洋为顶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市场营销论文:基于市场营销理论对公共管理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公共管理市场营销理念 新公共管理 [论文摘 要]营销是研究如何让目标受众接受自己的一门学问,它不只是市场的内容,也不仅是企业的活动,国家、个人也都需要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就公共管理营销这一话题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营销理念的梳理,找到可以改善或创新公共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公共管理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取向与一般管理工具取向的结合体(Perry and Kraemer,1983),注重管理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经过一系列发展,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等,主张引入企业管理精神,构建服务型政府,在市场化、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官僚制,有的学者提出了“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在公共服务提供上引入选择、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公共组织行政效率。营销是研究如何让目标受众接受自己的学问。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同与肯定。本文试图通过对营销理念的梳理,找到可以改善或创新公共管理的方法与途径。将这一思路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1 市场营销理论概要 市场营销,是人们在市场中进行产品交换的活动。主要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怎样将其成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如何保持客户继续购买热情等问题,涉及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而公共管理是行政领域的话题,通过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的方法,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两者都寻求持续的从一方送达另一方某些东西,并渴望获得接受方的认可与忠诚,那么能否运用市场营销中的哲学来进行公共管理活动的指导呢?具体有哪些方面,且如何运用呢? 市场营销过程是一个复杂但是有逻辑的整体。它从市场需求及预测开始,发现机遇;通过顾客与行业竞争分析,明确企业自身所处的微观环境;利用市场细分,评估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找到进入市场的突破口;根据细分市场进行价值定位与品牌决策;产品组合策略设计;根据价值定位与目标市场的特征,进行产品定价;选择销售渠道;选择促销策略;直到售后关系的维护,又是一个新的营销活动的开始。 2 营销理论用于公共管理中的创新 2.1 顾客分析——民众分析 市场营销中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主要研究哪些人构成市场,他们购买什么,为什么购买,谁参与购买,何时、何地、如何购买,什么因素刺激消费者作出了什么反应,互联网下消费者行为特点等。以此可以有针对的开展营销活动,达到销售的目的。 企业对顾客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促成交易的达成。但我认为很有必要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像研究消费者心理学与行为学一样,研究民众心理与行为。研究在不同刺激或特定场合下,民众如何决策、采取什么行动、受什么影响。比如,聚众哄抢、人肉搜索、冷漠围观等,以及公共部门应该如何有针对的采取教育宣传、政策引导等。这样,将更有利于社会管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治学对人的假设是政治人,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其实民众不是政治人也不是经济人,而是两者的结合,应该是社会人。 2.2 价值定位与品牌化决策 价值定位、品牌决策是对企业所提供的标的和企业形象进行策划,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使其在顾客头脑中建立起独特而有价值的理解与认识。政府作为特殊的组织,需要在国际、国内树立良好的形象,维护国内秩序的稳定、国际舆论的认同。1996年,西蒙?安霍尔特(Simon Anholt)率先提出了国家品牌的概念。我国国家形象的宣传与推广也渐渐提上日程。奥运会以来逐步放宽了外国记者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2010年年底,CNN亚洲频道滚动播出时长30秒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被看成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开始;2011年1月,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海外专家评论,制作播出“代表中国心、展现中国梦”的系列宣传片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制作手法与创意上,中国形象广告尚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画面虽然唯美,但构思陈旧老套;从不同领域选出50位杰出华人,力求面面俱到,却使整体形象笼统模糊。如果借助营销创意,使广告形式轻松有趣,将更容易深入人心。这也给国家品牌形象的树立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国家形象识别体系。 2.3 产品策略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顾客根据产品、服务的特性和质量,以及合适的价格来判断产品的吸引力。理论上公共产品被定义为:由公共部门生产和提供的,用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它是政府存在的理由,也涉及被接受、认可的程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研究公共产品来提高公众满意度。借鉴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策略,公共政策 和服务也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特性与质量。方针政策不仅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而且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层次,除了核心产品(产品存在的目的),产品的形式也不能忽视。如新出台的政策,我们本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对其加以阐释。如将文件转化成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图片或视频,效果会大有改观,老百姓看起来也不再感到费解。在公共服务方面,要一改公共部门高高在上、难办事、办事难的形象。各部门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服务标准,创新考核办法;重视售后服务,对接受公共服务的群众进行电话回访等。以此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2.4 渠道管理 销售渠道是产品由企业(生产者)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一系列环节。本文将公共管理中的渠道定义为,公共产品或服务送达受众者手中所经过的不同路径。从效率角度看,公共部门不适合提供所有的公共产品与服务,需要运用外包、特许经营、委托经营、补贴等方式将民众愿意提供、民众可以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交由民间提供。渠道管理,首先就是畅通渠道,探索官民合作新途径;再者就是寻求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费用。 2.5 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与顾客的信息沟通活动,通过向顾客传递企业和产品信息,使顾客了解、信赖企业。促销组合策略就是对人员推广、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的最佳选择、组合和运用。今后我们在公共管理方面也可以考虑将社区工作人员训练成营销推广人员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普及人员,利用他们的地缘优势,有针对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群众,做好推广工作。可以采用陈列展示、示范表演或比赛等形式,来带动群众的热情。在公共产品或服务领域,引入折扣、优惠券等方法。如推广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可以给缴够一定年限的参保人发放优惠券等方法,吸引他们积极参保。只要不违背成本——收益原则,还有许多灵活的方法可以被创造和运用。 2.6 全面营销理论 “全面营销理念”,将众多营销各个理念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国家作为一个庞杂的机构,涉及更多的内部管理与协调、外部关系维护、社会责任的履行、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等,所以更需要运用整合的思路进行公共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2.7 组织机构的安排 通过对营销策略在公共管理部门运用方式的思考,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国家管理部门设立营销部,主要负责全国公共服务管理、政策宣传策划与实施、国家形象维护与推广、民意调查与维护、渠道管理等工作,如营销部下设服务部、推广部、渠道管理部,将地方社区作为营销部的隶属机构,由其进行落实与具体实施。服务部的职责:负责监督全国各公共部门制定本单位的服务准则,并监督其落实;服务后的回访与考核;接受民众信访,进行民意调查与收集;建立适当的客户申诉、投诉程序和渠道;消除民众与公共管理部门间的误会与矛盾;协调国家机构内部的工作;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定期向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群众意见、建议,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供参考等。推广部职责:负责新政策方针宣传与推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公共服务、产品的推广;国家形象的策划与维护等。渠道管理部职责:负责公共部门放权方法的研究与试点;开发新渠道;维护管理旧渠道;制定、实施渠道政策等。 3 结 论 如上所述,虽然公共管理部门有许多地方可以运用或借鉴私部门的营销策略,但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确实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如:公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私部门以本部门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由于企业与顾客之间是交换的关系,市场需求都是理性的、合理的,而百姓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享受不需要付出代价,对公共部门的要求总会越提越多,最后趋于不合理,所以不能过分依赖民众需求;虽然私部门也受法律约束,但政府部门与之相比就少了许多灵活性等。关于营销思维在公共管理部门运用这一系列的思想还只是设想,尚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考虑。今后应就当中每一个小部分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进行探讨与研究,然后深入发展其中的具体理论体系,如,政府形象识别体系、公共部门渠道管理等。还应该以具体的地区或部门为研究对象,付诸实际将会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且更有针对性。 市场营销论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0 引言 市场营销专业是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性,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时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1 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及现状分析 1.1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复合型营销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通过笔者对人才市场招聘岗位结构分析,市场营销岗位招聘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就业率是非常高的,细分企业设置的营销岗位结构,其主要包括销售、市场策划、客服以及网络营销等职能,基于市场营销岗位的多样性对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要多样性;但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调查中也会发现,营销人才的综合技能远远没有达到企业预订的期望值,比如营销人员不能完成企业的销售任务、营销人员跳槽现象比较明显等等,在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不能适应市场岗位的要求。 1.2 营销人员岗位素质要求分析 营销人员岗位素质要求分析主要是从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知识素质层面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技能素质层面分析:一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知识层面要求。企业要求营销人员要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商品知识以及客户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商务礼仪等;二是对营销人员的技能要求。根据市场调查,企业对营销人员的技能要求主要集中在市场调查与分析技能、口头表达技能、营销策划技能以及推销技能,其中口头表达技能和市场调查与分析技能是最重要的。 2 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市场营销教育模式现状分析:很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培养模式是借鉴或者参考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而没有依靠高职教育的特色目标而开展,结果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岗位的要求,同时也没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最终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现状。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 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仅仅围绕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开展,但是分析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发现,其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对人才理论知识的培训,即强调全面掌握的教学理念,而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着错误的定位:求全。高职院校认为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只有全面培养学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营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虽然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其获取的效果却是起到了制约作用,造成学生没有一门较强的专业技能;其次设定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为了突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他们会在教学中设定过高的人才培养标准,比如要求学生必须要通过英语四、六级,并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结果造成学生出现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现象,结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此种现象是高职院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二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应该本着实用、会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不是依靠社会实践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同时教学的内容也没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汽车销售的教学内容要紧随社会汽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因为市场营销专业是与市场联系性比较紧密的专业学科,其内容要不断地变化与调整。 2.2 教学体系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脱节 根据笔者对教学课堂学生的表现现象分析,学生存在着逃课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分析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是课堂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造成课堂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体系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出现脱节:一是教学模式的脱节。高职院校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程,但是基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会侧重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甚至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他们会将公共基础课时划分为专业技能课,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比例的失衡,会造成学生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二是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学与市场岗位要求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市场岗位的要求,不能达到企业所要求的零距离就业技能要求。 2.3 校企合作模式不完善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但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中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还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高职院校都热衷于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是他们对于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理念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模式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结果导致校企合作平台的浪费;二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企业不愿意承受更多的 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出于保护企业核心机密的要求,校企合作企业不愿意承担培训市场营销人才的责任;三是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从事校企合作模式,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解决销售人员短缺的问题,他们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高职院校为其培养能够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营销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并且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最终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 3 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3.1 构建以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课程设置,培养适合社会岗位的营销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市场营销的本质要求,从实践性和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合企业岗位的销售人才:首先市场营销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应该紧紧围绕社会岗位对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角度出发,培养适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其次要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市场营销人才是以企业的产品为工作对象,向客户推销企业产品,因此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必须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创新不惧苦难的精神;最后依据市场营销的发展现状整合高职院校的相关课程,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以专业技能课程为主的单一模式,要将专业技能课程、人文道德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等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2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要创新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就是采取教师在课堂上广泛地进行理论教学,而学生则被动地学习的模式,可以说此种模式对于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热情。 二是优化市场营销教材,选择适合高职市场营销的专业教材。导致学生实践技能不高的众多原因中,教材的使用不当是很大的一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选择的教材没有针对性,没有严格区分学生的专业学科,比如汽车营销、旅游专业营销以及电子商务营销等专业所选择的课程在内容上基本相同,没有突显出与本专业相关的营销策略知识,为此需要高职院校:一是要要针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材,避免出现同质化的教材使用,尤其是不能借鉴本科学术型院校的教材;二是要保证高职院校教材使用的固定化、常规化、合理化。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迎合某些领导,他们会选择某个领导编制的教材,而不会考虑其编制的成效如何,结果出现某个领导退休后,就选择另一领导编制的教材;三是所选择的教材内容一定要有实效化。既要突出营销知识的理论知识也要突出营销技能的实用性。 3.3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教育提供保障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完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现代市场营销市场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高端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缺口的存在,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践技能的教师团队,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营销应用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措施有:一是通过校内培训的方式,高职院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比如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自学或者继续深造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双向人才交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本校的优秀教师派遣到合作企业一线岗位中进行实践锻炼,同时也要聘请企业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到学校单位实践教学指导,提升高职的实践教学工作;三是高职院校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高职院校要制定人才引进战略,积极到高等院校招聘具有高等学历的优秀市场营销教师队伍。 3.4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培养社会实践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强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合作层次,争取合作企业的支持,尽最大程度利用企业的资金构建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训教学的内容与计划要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意见,将企业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以企业岗位的要求构建实训教学计划。二是要实现企业的基本需求,企业之所以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就是希望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为其培养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从企业需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4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表现为“定向与某个职业的课程计划”,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某项职业技能,并且这种技能要具有实践应用性,因此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市场岗位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实施校企合作以及强化师资队伍等措施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 市场营销论文:有关钢结构企业的市场营销途径分析 一、钢结构企业分析 我国的电力钢结构企业很多,其中有不少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并且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改进钢结构企业的发展战略,首先是要对钢结构企业自身进行分析,加强钢结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 钢结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这是由钢结构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钢结构具有很轻的重量,而且容量大,方便携带与安装,钢结构企业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第二,钢结构自身柔韧性与塑性比都非常好,柔韧性好较容易适应重的动力荷载;塑性好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在偶尔超载时也不会出现折断的现象,安全性、可靠性好。第三,钢结构的制造工序流程简单、容易,便于生产,安装周期也比较短。钢结构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上积极有效地市场营销手段与策略,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1] 二、市场营销理念与企业市场经济的结合 市场营销理念应该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钢结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市场营销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的综合效益也随之提升,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市场营销理念与市场经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营销理念的作用。 (一)市场营销理念紧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较为落后的市场营销理念,这些市场营销理念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在短时期内这种现象不会对钢结构企业发展产生过多的消极影响,但是从钢结构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先进的跟随时代潮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是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的。企业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就要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制定市场营销的具体内容与计划目标,企业发展不仅靠市场营销管理,还需要企业的其他各部门与其进行通力合作,积极对其进行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市场营销工作要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特征,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钢结构企业的吸引力,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声誉,企业最重要的还是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与经营的情况,遵照钢结构市场的运行规律,从而进一步制定出具体的市场营销战略。[2] (二)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经济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况下,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制定战略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钢结构企业要积极利用市场经济中的有利因素与机遇,采取合适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时对企业内部的情况做一个调查了解,了解分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情况、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企业的技术设备维修、更新换代等,使企业明确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做好自身市场营销战略之外,还要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做一个了解,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战略、企业技术设备以及竞争对手企业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了解了竞争对手之后,就要综合考虑市场营销环境,做出市场营销战略。 (三)建立企业完善的营销信息系统 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至生活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也有很大的帮助与作用,因而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信息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要想经营得好,必须实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动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我国有关钢结构企业的信息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企业获取这些信息还只是停留在人工、零散地获取阶段,不能够进行有效地系统地提取信息,没有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市场营销的信息系统,企业内部需要做出这方面的努力,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使市场营销的信息保证是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减少多余与无用的信息量,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地探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及时了解各部门的信息以及变化。 三、提高钢结构企业市场营销质量的途径分析 为了提高钢结构企业的市场营销质量与效率,促进钢结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下提高钢结构企业市场营销质量的途径,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一项职能,能够起到思想指导的作用,电力钢结构企业会因为一些偶然性因素,偶尔获得一些成功,但是钢结构企业要想长期处于有利地位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将市场与客户放在第一位,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满足客户的实际合理需求。企业在树立市场营销理念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企业的生产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是什么,了解好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赢得利润,企业的其他部门也要和市场营销部门做好沟通、交流与协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树立起“客户至上”的理念,企业才能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二)确定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 消费者对于名牌总是有很多的关注度,对名牌也有更多的信赖感,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钢结构项目不断增加,而投资方对那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钢结构企业更加的偏好,高的知名度能够为企业发展给予许多发展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品牌战略现在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要想很好地确定制定企业的品牌战略,创造出知名度高的品牌,就必须通过产品的设计与质量提高来实现,将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生产出满足客户质量需求的产品,给客户留下好的印象,取得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的高知名度。[1] (三)制定合适、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 最后是要制定合适、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是一个考虑因素比较多的战略,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分析下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步骤: (1)对市场营销的大环境与小环境进行分析,了解钢结构市场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人员对本 公司的基本状况要熟悉掌握,明确企业的目标市场,了解竞争对手与潜在对手的市场营销及其他基本情况。(2)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开发出有效的信息进行实际地运用,增强市场营销及各种信息的作用。 四、结语 钢结构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影响,钢结构企业要想很好地发展,就应该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将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经济相结合,分析钢结构企业发展特点与现状,最后提出提高钢结构企业市场营销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促进钢结构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推广领域应用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看重中国市场的开发,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推广策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营销推广领域应用第三方物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是由营销推广业务的特性决定的,已成为目前发展的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市场营销推广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第三方物流应用在市场营销推广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此同时,如何更好的利用第三方物流从而降低企业整体市场营销推广成本,已经成为目前许多企业正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竞争优势;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 一、 轻松取得物流信息和信息网络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各个环节间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要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物流系统中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的,因此,组织物流活动必须以信息为基础。为了使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就是要将物流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其在企业内,企业间乃至全社会达到共享的一种方式。 ????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可以缩短物流的传输长度,增加透明度。传统上物流某些方面的信息是不清楚的,最多只是了解部分属于企业范围的信息。而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可以使传统的二维市场,突破空间的概念成为空间市场,使物流信息变得异常的流畅。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成,物流信息网络化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的形式将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更好地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统一加工消除了部门间的冗余,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二、 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它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年金计划本身长期平均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经济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管理成本的高低与公司规模的大小成反比,公司越小,参加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就越高,这是中小企业站在企业年金门槛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美国低于100人的小型公司401(k)计划,管理成本将占到全部资产净值的1.4%,甚至1.6%,比正常的平均值高出62%左右,即较大型公司只有0.5-0.8%左右。一般来说,以 500人和1000万元资产的401(k)为例,在全部费用比例中,受托人费用最低,仅占全部成本的3%,账户管理费用占全部成本的14%,企业年金管理成本占比最大的是投资管理费,大约占全部管理成本的80%以上。 三、拥有灵活性 第三方物流能为一家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地理分布上的灵活性。数量不断上升的供应商需要迅速的货源补充,因而要有地区仓库。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仓储服务,一家公司就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不必因为建造新设施或长期租赁设施而调拨资金并在经营灵活性上受到限制。同样,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通过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这样做可以向零售客户提供超过雇主公司的更加多种多样的服务品种。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说则足够了,后来可以为横跨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提供服务。此外,资源和劳动力规模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外购来实现,管理者可以将固定成本变为变动成本,从而对不断变化的经营条件做出更快的反应。? 四、改善原有系统,节约市场营销推广成本 对于一个新的工商企业而言,物流系统设计应该是企业创建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已经处于经营过程的企业而言,定期地对现有的供应链的运行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公司与市场营销业务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通常会站在市场营销业务部门的角色进行考虑和分析,促使市场营销部门将物流成本规划入整个市场营销系统中,使市场营销业务在初期便考虑物流成本,将整个营销系统扩大,从而在整体上促使市场营销部门改善原有系统,节约市场营销成本。 五、市场营销推广领域应用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方向 从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使得市场营销部门原有物流系统进行整体改善,某种程度上帮助市场营销部门节约市场营销成本。当然,能够真正发展到协助市场营销业务进行系统规划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内现阶段还非常少。因此,挖掘并引导对于应用此类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价值创新,推动双方合作的渐长性,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是跨国公司与第三方物流团队共同创新的动力。在市场营销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从扩大硬性服务的业务范围和创新软性服务的增值两方面着手。硬性服务:如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逐步扩大到为客户提供配货配送、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等,为客户优选货运线路等;软性服务:包括特定市场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自动订单处理、客户关系管理、存货控制和返回物流支持、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索、货运检测,通过INTERNET 与企业乃至顾客进行信息共享等,这些服务通过物流过程的追加投入,增加了商品的价值,创造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货主企业的新的利润来源。不但巩固货主企业与消费者的密切关系,扩大商品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创新物流的服务价值,主动地赢得市场。 六 结论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情况看,运输、仓储、销售物流、财务服务的提供者都包含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范围之内。目前,这类服务公司的数量并不少,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然而,从目前市场营销推广领域应用现代物流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服务正在从简单的仓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化为更广泛、更全面的物流服务,如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合管理、建议设计最优化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这种服务的特点是更趋于个性化、系列化、管理化,需要物流提供商和工商企业双方高级管理层的紧密协调。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金融学院 市场营销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对各种可控的营销因素加以优化组合、综合运用、以期高效率地、最经济地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基于房地产营销策略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策略、房地产、房地产营销 一、房地产的概念 在我国所谓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和附着于其上的各种权益(权利)的总和。这些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主要包括为提高房地产的使用价值而种植的花草、树木、或人工建造的花园、假山;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水、暖、电、卫生、通风、通讯、电梯、消防等设备。它们往往被看作土地或建筑物的构成部分。因此,房地产本质上包括土地和建筑物及附着于其上的权益两大部分。房地产由于其位置固定、不可移动,通常又被称为不动产。 房地产主要有三种存在形态。其中土地指的是地球陆地表面及其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建筑物是一种土地定着物,具体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由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等组成的整体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其他土地定着物指的是建筑物以外的土地定着物,具体是指固定在土地或建筑物上,与土地建筑物不可分离的物,或者虽然可以分离,但是分离不经济,或者分离后会破坏土地、建筑物的完整性、使用价值或功能,或者会使土地、建筑物价值明显受到损害的物。 房地产是实物、权益和区位三者的综合体。实物指的是房地产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例如外观、结构、装修、设备等;权益指房地产中无形的、不可触摸的部分,包括权利、利益、收益(如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等)。在我国,就房地产开发经营来说,附着于土地和建筑物上的权益包括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以及在其上设置的他项权利,如抵押权、典当权等;房地产区位指的是房地产的空间位置。具体的说,一宗房地产的区位是该宗房地产与其他房地产或事物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概念 房地产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分支.房地产市场营销与其他市场营销一样,也是个人和集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某些创造性的活动,同别的个人和集体交换产品和价值,以实现其经营目的的一种社会过程.可见,房地产营销的实质是以消费者对各类房地产商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企业通过有效地提供住宅,办公楼,商业楼宇,厂房等建筑物及相关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生产或生活,物质和精神等的需求,以获取一定利润的一种商务活动.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相比,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是其交换对象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客体是房地产物质实体和依托 物质实体上的权益等,因此,房地产市场营销既有其特点,同时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产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 现代市场营销已经从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各项相关活动中,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趋于成熟,在我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在不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三、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企业直接推销﹑委托推销以及近几年兴起的网络营销﹑房地产超市等。 企业直接推销,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自己的营销人员直接推销其房地产产品的行为,也称为直销或自销。直接推销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省一笔数量可观的委托推销的费用(相当于售价的1.5%~3.0%),但推销经验的不足和推销网络的缺乏也是这种销售渠道的致命缺陷。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必需的人才与管理经验还有待于积累发掘。所以目前它还是我国房地产销售的主要渠道,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将来,它依然会占据重要位置。 委托推销,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房地产推销商来推销其房地产产品的行为。所谓房地产推销商,是指接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委托,寻找消费者,介绍房地产,提供咨询,促成房地产成效的中间商。委托商可以分为企业商和个人商,前者是指由多人组成的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后者是指中介的个人,即经纪人。 网络营销是信息时代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产物,目前它也运用到了房地产市场营销上,目前国内出现了一些以房地产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如搜房网﹑中房网等,它们为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许多房地产商也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进行网络营销。2000年9月,上海“青之杰”花园推出了全国第一本电子楼书,标志着网络房地产营销又增加了新的手法。现在不少开发商都在互联网上注册了自己的网站,为企业和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互联网双向式交流,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其营销内容详实生动、图文并茂,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房地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可以进行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的模拟,为潜在购房者提供了诸多方便。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上一种具有相当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营销策略。 房地产超市营销是最近在浙江﹑上海等地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渠道。它的出现表明我国房地产销售开始告别传统的开发商自产自销的单一模式,进入一个以超市为显着特征的商品零售时期。有专家认为,房地产超市是我国楼市营销理念﹑方式的一次改革和突破,为解决当前商品房销售困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转机。 四、房地产营销策略的现状 目前 ,我国常用的房地产营销策略主要有房地产企业直接销售、委托销售和 网络 销售三种。 1.企业直接销售策略。它是指房地产企业利用自己的销售部门对房地产商品进行直接销售。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采用这种销售渠道。最常见的形式是派出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现场售房。这种策略的优点是销售渠道最短、反应最迅速、控制也最为有效。 2.委托销售策略。它是指一般开发商委托房地产商寻找顾客,顾客经过商中间介绍来购买物业的销售渠道方式。相对于直接销售模式,委托销售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通过商的服务性质,更易于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地销售房产。 3.网络销售策略。网络营销策略是利用现代 电子 商务的手段,实现房产的销售。与传统的销售策略相比,网络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成本,可以实现零距离和全天候的服务,更方便地和消费者沟通, 可以树立房地产企业意识领先、服务全面、信息完备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消除销售的地域性等优势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品牌领导形象震撼——确立市场地位,引起市场关注,锁定目标消费群; 把握时机高昂入市——抓住有利时机,高姿态低价格进入市场,迅速掌握市场主动权; 分期分批卖点不断——分期开发分批销售,步步为营,组织储备卖点群随销售阶段适时引爆,带动价格走高,达到持续热卖效果; 进度跟进高潮迭起——紧跟工程进度(奠基、正负零、封顶、竣工、样板房开放、园林开放等)制造阶段性销售高潮,实现阶段性销售目标; 以质论价升值诱人——以户型、朝向、楼层、景观论价,小幅多频高走,预留升值空间,以升值空间激发热销; 物管跟进后顾无忧——物业管理提前介入能迅速树立项目形象,强化认同感,购买者无后顾之忧,达到促销效果。 五、房地产市场营销观念。 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直接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的观念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指导思想. (一)生产观点 20世纪2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得到了高度发展,但社会生产的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消费增长的速度,社会产品供应不足,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需求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卖不出去,因此,企业整个的着眼点就放在生产上面,“我能生产什么,就能够卖什么”,企业的普遍思想是“生产观点”. (二)推销观点 20世纪20年代以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复苏,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大批军品生产设备和技术运用于民品,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市场商品数量,品种开始增加,部分商品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竞争开始加剧,不少企业逐渐采用“推销观点”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其基本特征是 “我卖什么,人们就买什么”.这一时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增加了推销活动,但其仍然是一种“以产定销”的观念,即“我生产了什么,就推销什么”. (三)市场营销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市场商品进一步供过于求,各种需求和欲望花样翻新,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家开始认识到,能不能使自己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许多企业逐渐用“市场营销观点”代替“推销观点”.用市场营销的观点组织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活动,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清楚地了解潜在的市场和需求,以及消费者和可能的买主的消费观念和偏好,并运用合适的产品,定价,销售渠道,促销和服务等方法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商应本着顾客需要的宗旨去开发和经营房地产,才有可能吸引购房者,才能获取盈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做不到这一点,市场营销工作就可能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我国房地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房地产企业之间竞争加剧,部分房地产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必须运用市场营销观点组织房地产营销活动,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 六、房地产营销价格策略 。 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买卖、租赁、抵押、土地出让、转让等营销,都是商品经济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经济原则实行等价交换。掌握房地产产品的定价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定价的策略是开展房地产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在这里将主要介绍房地产定价方法、定价比例和价格调整策略。 1、房地产定价方法 一栋楼宇、小区的销售往往是一个时期的或跨年度的。而消费市场变化莫测,楼宇的定价要能被市场接受,需要一定的超前意识和科学预测,可以说定价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成本、楼盘素质、顾客承受的价格、同类楼宇的竞争因素等。产品的可变成本是定价的下限,上限是顾客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市场中消费者总想以适中的价格获得最高的价值,因此不应把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定价之后,运行中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不能做大幅度的或否定性的调整,否则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从定价来讲,主要有几个方法: (1) 市场比较法。将勘估房地产与相应市场上类似房地产的交易案例直接比较, 对形成的差异作适当调整或修正,以求取勘估房地产的公平市场价。 (2) 成本法。 以开发或建造估计对象房地产或类似房地产需要的各项必需费用之和为基础,再加上正常的利润和应纳税金得出估价对象房地产的价格。 (3) 收益法。 将预期的估价对象房地产未来各期(通常为年)的正常纯收益折算到估价时点上的现值,求其之和得出估价对象房地产的价格。 (4) 剩余法。 将估价房地产的预期开发后的价值,扣除其预期的正常开发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开发利润,根据剩余之数来确定估价对象房地产的价格 当然,无论哪种定价方法,均应随行就市,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在弄清方法之后,具体执行有低价、高价、内部价、一口价、优惠价等战略。开发商采用低价战略时,入市会比较轻松,容易进入,能较快地启动市场;而采用高价策略则标榜出物业的出类拔萃、身份象征、完善功能、优良环境等,可用高价吸引高消费者入市,但不是盲目漫天要价,要物有所值。 2、定价比例 一般来说,先设定一个标准层,高层一般定在1/2高度,多层一般3-4层(9层以下)为最好。然后确定一个楼层系数,标准层以上一般每层加价比例为 0.8%,标准层以下每层下调0.5%。在高层建筑中,7层以下因其视野受限,一般应为低价区,顶层与低层的价格一般相差约30%。 用户选择购房不仅受楼层的影响,房子所处两个主力面的景物和视野如街景、江景、马路等亦是影响楼价的因素之一,即朝向系数。一般来说,江景、街景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朝向系数大,为8-10%左右,而临马路边因其噪音大,尘埃多,朝向系数亦低,为3-5%之间,楼盘的南、北两个方位,如无景观差别,一般南面售价高于北面。有的楼盘,因其朝向系数不合理,好的楼层和好的朝向全部卖光,剩下的全部都是不好卖的,使楼盘出现滞销状态。 商铺的定价,由于一般顾客购物习惯在首层,因此首层商铺定价一般是住宅平均价的三倍以上。车位的每平方米定价一般相当于住宅的50%。 3、价格调整策略。 房地产价格调整策略可以分为直接的价格调整、优惠折扣两方面内容。 直接的价格调整就是房屋价格的直接上升或下降,它给客户的信息是最直观明了的。直接的价格调整主要有两种形式:(1)基价调整。基价调整就是对一栋楼的计算价格进行上调或下降。因为基价是制定所有单元的计算基础,所以,基价的调整便意味着所有单元的价格都一起参与调整。这样的调整,每套单元的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都是一致的,是产品对市场总体趋势的统一应对;(2)差价系数的调整。每套单元因为产品的差异而制定不同的差价系数,每套单元的价格是由房屋基价加权所制定的差价系数而计算来的。但每套单元因为产品的差异性而为市场接纳程度的不同并不一直是和我们原先的估计是一致的。差价系数的调整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销售的具体情况,对原先所设定差价体系进行修正,将好卖单元的差价系数再调高一点,不好卖单元的差价系数再调低一点,以均匀各种 类型单元的销售比例,反映出市场对不同产品需求的强弱。差价系数调整是开发商经常应用的主要调价手段之一。有时候一个楼盘的价格差价系数可以在一个月内调整近十几次,以适应销售情况的不断变化。 优惠折扣是指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配合整体促销活动计划,通过赠送、折让等方式对客户的购买行为进行直接刺激的一种方法。优惠折扣通常会活跃销售气氛,进行销售调剂,但更多的时候是抛开价格体系的直接让利行为。优惠折扣和付款方式一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譬如一个星期内的现实折扣;买房送空调、送冰箱,或者送书房、送储藏室,购房抽奖活动等等。优惠折扣要做得好,首先要让客户确实感受到是在让利,而不是一种花哨的促销噱头。同时,优惠折扣所让的利应该切合客户的实际需要,是他们所能希望的方式,只有这样才便于促进销售。再者,不要与其他竞争者的优惠折扣相类似,优惠折扣在形式上的缤纷多彩为开发商标新立异提供了可能 市场营销论文: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方家平 投稿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兴起,正改变着我们的营销环境,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风暴在国内外掀起。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营销发展的新趋势,新著《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一文,着重论述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对市场营销冲击,并提出了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营销法则,如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开展电子商务等。然而营销权威的论述仅从新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角度来论述营销的趋势,并未系统论述营销的趋势。有鉴于此,笔者从营销观念、策略、组织、管理和领域等五个方面来全面阐述营销的发展趋势。但愿我们的企业能迅速捕捉到营销新趋势并能适应新形势,以开创营销工作新局面。 ■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称当前的市场为“21世纪市场”。他说:“21世纪的市场是消费者统治的市场,是互动以及不断发展的。它是互联网和万维网时代,也是电子商务的时代——便捷、快速、消费者居于统治地位——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营销和营销传播思想与方法都是按历史市场来设计的。”的确,我们的营销观念还存在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着重体现在“四个更加重视”: 一是更加重视战略。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未来企业营销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营销必须重视战略的制订、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更加重视合作。“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三是更加重视“知本”。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四是更加重视顾客。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大家自然会想到营销4P,那么首先我们还是分别来看看4P的发展趋势吧。一是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二是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三是渠道方面。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四是在促销方面,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兴起。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从营销策略的发展趋势,营销策略并不一定就是4P,营销组合的变革趋势明显。“4P”是产品(Production)、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手段(Promotion)为代表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营销四要素组合的总称。在整个20世纪80代与90年代,企业的营销更多的运用“4P”策略,后来在“4P”营销观的基础上,加上了“权力(Power)与关系(Publicrelation)”形成6P营销策略组合。近年来,营销学者从顾客的角度又提出了新的营销观念与理论,即“4C”组合理论,包括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 )、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以及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最近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营销新组合出现,即“4V”营销组合。所谓“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它强调的是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和企业提供商品的功能的多样化,以使顾客和企业达到共鸣。如今美国营销学教授舒尔茨提出了4R营销组合,即与顾客建立关联(relance)、提高市场反应速度(response)、运用关系营销(relationship)、回报是营销的源泉(reward)。4R营销组合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它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文秘站:趋激烈的态势,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 ■营销组织 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三个方向发展: 学习型营销组织。《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它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如今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并被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3销声匿迹。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彼得·圣吉的思考。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是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导致组织的衰败。组织智障,顾名思义,指的是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这种障碍最明显地表现在: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这个障碍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企业因此走向衰落。因而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建立学习型组织前提是进行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网络型营销组织。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市场环境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关系,以取代传统的竞争模式。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营销交流公司、营销联合公司、虚拟公司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所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虚拟营销组织。所谓虚拟组织,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反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在这个经济共同体之中,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合作各方仅保留自身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形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以最大效率地发挥协同优势,构造强有力的战略竞争联盟。 ■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变”: 一是从硬式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传统宝塔式等级组织相对应的是,传统营销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集中管理和硬性管理,通过大量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且营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沟通缺乏,营销管理的效率不高,组织绩效低下。可以说这种滞后的营销管理在新经济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和经营是通过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来获得高效率的;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营销人员增多,靠强制性的硬式管理不但不能见效相反只会起反作用。知识型员工更需要与管理者的沟通,过去你说我听的指令型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为双向沟通。知识和信息在营销中的应用正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发展方向,如以数字化管理为代表的柔性营销管理。此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是从忽视企业内外部协调向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联结内外部营销管理转变。传统营销管理观念存在着明显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即营销管理缺乏内外部协调。传统营销管理要么是只重视内部的产品和人员的管理,要么只重视外部公共关系的开展,而没有将内外部营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新经济强调的是持续发展,重外轻内或重内轻外都将妨碍企业的长期发展。营销的目的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企业要在重视企业内部营销管理的同时,将重心转移至外部顾客服务上来,特别注意通过加强内部的管理来实现外部的顾客满意目标。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倡导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思想和方法,成为未来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是从忽视营销管理的整合到大力实施整合营销管理的转变。市场营销策略包括4P,营销管理的整体效果取决于4P的整合程度。根据木桶原理,即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桶的最短边而非最长边。那么营销效果的高低实际上是取决于4P中的最弱的方面,而非做得最好的方面。我们的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非常重视促销(尤其是广告)和价格。这未免有失偏颇。可以预见未来在营销管理中强化营销组合的整合程度将是营销管理成败的关键。整合营销(IM:IntegratedMarketing)是一种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方法。这一营销方式必将成为未来营销管理的又一趋势。 ■营销领域 全球化、国际化营销趋势明显。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进而导致国内市场国际化,不可避免地把现代企业营销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之中。营销国际化成为企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加入WTO使中国企业营销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可以预计,未来若干年内,随着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和各国政策法规对外国投资的放宽,全球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所有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更严峻的是要接受外国强大竞争者的挑战。而全球性的战略联盟进一步加速了市场营销的国际化,特别是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和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性联合,缩短了国际市场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尽管目前全球联盟仍未形成大规模发展的趋势,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为各种联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西方航空制造业、汽车业联盟之后,市场营销战略的全球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非盈利组织重视营销的趋势明显。市场营销一般而言是企业致胜的武器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很多国家、政府组织、大学、社团或其它非盈利性组织开始运用营销策略来提升组织的知名度了。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与其说是申办的成功,不如说是营销北京、营销上海的成功。随着 旅游业、会展业的兴盛,非盈利性组织运用营销方式来达到宣传推广目的的活动将越来越多,并渐成一种趋势或热潮。 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理论对营销人才培养的启迪 将商业化经营理念运用在高职教学实践之中,探索运用相应的营销理论来开展人才培养是否切实可行。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存在与本科同类专业趋同化的问题,积极运用目标市场营销理论培养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市场细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方向性课程STP理论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具有相似性需求的子市场。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很虚的专业,没有方向性,学生学的知识多而杂,没有一个可以拿出手的核心技能,导致很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临众多就业岗位却无从选择,企业也认为学生缺乏技术技能而把他们拒之门外,造成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起点低,起薪低,影响该专业的招生,打击了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信心。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关键环节之一是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对市场需求方向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细分。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建设团队要深入市场实际进行调研,分析潜在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即,哪种行业对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分析潜在顾客的细分属性,是按地理因素、心理因素、人口统计因素还是其它相关方面,再去考虑专业课程方面应该提供哪些必须满足顾客偏好的课程。我国从2009年起提出振兴十大产业计划,还有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房地产业和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催生的环保产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相应该类别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向这几个行业进行倾斜,增加此类行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在就业时能看懂和理解行业术语,并很好地把它活化为自己的销售语言向顾客做推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营销中常说的成功最快的营销人员是从“技术转营销”。如近几年汽车需求量在我国呈现快速上升势头,汽车销售商急需大量既懂营销知识又懂汽车基础知识的营销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增加机械制图、汽车基础知识等课程。让学生成为专家型的营销人才是大势所趋。另外,由于涉及到的行业较多,在进行行业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该专业学生的兴趣,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细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细分来设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效果的最佳化。如果学生的兴趣较为集中,该行业专业基础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来设置,如果学生兴趣表现很分散,再进行集群化细分,针对各相关群体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或者以学校社团的形式进行行业知识扫盲。 二、目标市场选择—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校企 合作形式的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目标市场,就需要在众多细分市场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目标市场选择环节,高职院校要做好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而且日益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仿真模拟软件,而必须是根据细分市场的特点综合考虑学校资源和学生的特点,组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面就要求从学生就业方向出发,寻找互利共赢合作的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不是简单的顶岗实习实训,必须是完成企业的某一项真正的任务,只有完成“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转变,才能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市场经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找一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去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他们肯定对学生的适应能力产生质疑,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从业方向选择方面要非常慎重,不能随便抓一个企业,挂牌了事。市场营销分市场调研和销售两个部分,在销售上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习实训的瓶颈问题可以在市场调研环节弥补。目前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调查工作,催生了许多专业从事调研活动的专业化市场调查公司,他们一般手上有很多项目,需要大量 劳动力,正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契机。作者所在学校采取了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办法吸引了国际知名的市场调查公司入驻学校,学校提供场地、硬件设备和人员,企业以租金的形式支付学校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企业负责实训学生的培训和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的市场调查项目。由于这些项目涉及电话访问、入户访问、街头拦截访问和访谈等多种市场调查方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真实的工作场景,这种涉及多形式多行业的调研活动的成果好坏,不仅和学生的实训成绩挂钩,还和实训期间企业根据项目资金发放的工资相关联,体现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带实训课程中也可以找出理论教材和实际操作技能脱节的现象,从而联合企业专业人员编写更为合适的理论教材,解决教学中的短板问题。 三、市场定位—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的培养思路的确立 STP的最后一步是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简单说就是提及某个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用人单位首先联想到哪些与之相关联的词,是该专业传递出的具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是调研能力、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在整个专业培养思路上严格执行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该指导思想下结合院校所在地经济情况及学生特点明确了更为详尽的培养思路,重点为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该思路指导下,需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需要一些在中小企业从事过一线市场营销活动的实训指导老师。学校应该积极寻求机会组织专业教师下基层,深入企业参加生产经营活动,主动为企业承担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活动,以掌握更多贴近市场的素材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除了师资队伍外,还需要学校加大市场拓展能力,积极寻求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办学的能力,做到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合格人才。但由于高职教育理论的发展滞后于专业培养的需求和院校办学资金的局限性,导致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存在较大的落差。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达到市场要求,是每位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很多理论的产生是为生产服务的,我们可以拓宽思路,深入剖析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把其精髓用在市场营销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上,从而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水平。 市场营销论文: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随着市场的演进,企业间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一场场价格战悄然席卷全国,其激烈程度也日趋上升。但市场的成长和成熟,价格战已难以发挥往日的威力,也引的是非论述众说纷纭,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迫使企业重新认识价格战,重新认识竞争,以便采取更积极而有意义的竞争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深受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重视。甚至一谈到竞争,就会想到削价。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是,把价格看成决定交易成败的唯一因素,难免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泛滥。事实上,单纯依赖价格竞争,有很多弊病:1、价格竞争是竞争对于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以致两败俱伤,最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2、以削价为手段,虽然可以吸引顾客于一时,但一旦恢复正常价格,销售额也将随之大大减少;3、定价太低,往往迫使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致失去买主,损害企业形象;4、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继续生存,而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脆弱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不利。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价格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 从市场营销环境看,经济、技术各方面的发展,也为非价格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的发展,消费层次的提高,使得购买者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上,不再是价格越低的商品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越好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商品自身构造包括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 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非价格竞争策略主要有: 1、差异化竞争策略 与无序的价格竞争相反,差异化竞争容忍对手的存在,通过提供与竞争产品在造型、花色、性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产品,来争取消费者选购的差异,以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非无中生有,它建立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而市场细分又是建立于顾客需求的差异上。推行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具备更娴熟的营销技巧,有足够的实力影响和调节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应从本行业的特点出发,选取为顾客特别重视的几个特点,加以发挥,使本企业处于别出新裁,出奇制胜的地位,从而建立差异化,形成企业别具一格的创新形象,以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企业效益。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质量与别具一格混为一谈,认为质量好就是别具一格;二是差异化的实施对成本驱动的影响;三是过分追求差异而忽视整个价值链。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重大失误。 2、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盟,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在完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后,这种联盟一般都会解散,其后为了新的战略目标,公司又可能与新的合作者结成新的联盟。战略联盟反映了一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型竞争观念,它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对待竞争者。通过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借助对方来加强各自的竞争力,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从而不断提高竞争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3、情感营销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消费者的情感性消费不断增加。现代营销应适应消费者从“量的需求”阶段、“质的需求”阶段向“情感”需求阶段的转变,从设计、包装、商标、广告、公关、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情感设计,把传统经营活动引入到一个全新的情感营销领域。对于企业家和经营者来说,应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式,提供超值服务,使产品散发出来的气氛、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 4、商业科普竞争策略 商业科普是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服务过程。它通过把商品知识传授给顾客,使顾客产生认同,从而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 企业通过科普活动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是一个贯彻于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提高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同顾客建立结构性的层次关系。 商业科普的形成,应从商业科普环境、商业科普服务、商业经营科普、商业管理科普、社会公益科普等方面,提高消费者的科技素质。商业科普策略的运用,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的市场营销有赖于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等营销组合因素的综合运用,而不应顾此失彼。 市场营销论文: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竞争策略 【摘 要】电力市场营销以市场为立足点,以高效、便民、提高电能的终端能源占有率为目标,引入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有助于经营效益化,有利于市场开拓和发展的新机制,不断拓展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电力是特殊的产品,特殊的产品具有特殊的营销方式,电力产品的特殊性使得电力市场营销必须以社会为中心。电力行业从垄断到引入竞争机制的转变,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树立电力的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竞争;策略 电力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企业需要有能够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电力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是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证。电力产品的市场是巨大的,竞争也是激烈的。电力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下的竞争策略也因产品的特殊性也具有特殊性。 电力社会市场营销的要旨是和谐中竞争,竞争中发展。资源是社会的财富,利用有效的资源创造最大的财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生产具有相对的区域垄断性,电力建设要符合国家的能源发展规划,同一地区的电力建设受政策因素、资源条件、区域经济现状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电力生产的竞争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理性竞争和有序竞争。和谐和发展是电力市场竞争的指导思想。适应这一竞争思想,电力的社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订和实施,重点应在于突出电力产品的社会性,以节能减排为竞争点,以技术改良和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可再生和洁净能源的发展为突破口,以企业的社会合作共同营造和谐市场为努力方向,创造竞争优势,求取企业发展。 电力社会市场营销是一种社会大市场营销,电力生产是一个连接广泛的系统,电力设备生产厂商、设计、施工、发电、输电、变电、售电单位等。电力产品的绿色效用与这些关联单位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市场营销应涵盖每一类型的电力关联企业。社会市场营销目标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实现的,而需要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企业都能够树立电力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电力生产的社会效益才会显着提高。 电力社会市场营销是通过效用竞争赢得市场。社会对于能源形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汽车以汽油为能源,燃气灶以燃气为能源,家用电器以电力为能源。 电力产品具有的清洁性和便捷性使得电力能源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电力社会市场营销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优势转化为市场。我国供电市场由供电企业在营业区内实行独占垄断经营,这就是完全垄断市场。厂网分开后,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就是垄断的竞争市场,又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类型。 (1)目前电力市场的管理机制正在进行改变,主要是通过经济、法律、技术的手段来管理,其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自愿互利。 (2)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其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只是输电和配电环节,而发电和售电环节则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因此,在发电和售电领域,都可以开放,引入竞争。 (3)电力市场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产、供、销的一体化,即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同时性,其生产必是连续的过程,这就要求电力市场具有计划性。所以,电力市场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协调。 (4)在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中,电力供应商的服务质量是决定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供电企业应该认识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能改善企业形象,实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而且还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国家电网公司多年来坚持抓行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优质服务活动,使行业作风、企业形象均有明显好转。 (5)自动化,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电力工业逐步地使用了综合自动化设备,办公自动化,客户查询系统,负荷控制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使电力工业快步地实现现代化。 电力市场营销需要实现四个转变: (1)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电力企业多年来处于垄断地位,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安全生产和专业技术上,市场营销观念意识淡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电力市场将发生重大变革,电力企业必然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从限制型用电向放开用电转变。用电放开,不是无条件放开,并不是说电可以放开用,是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有序放开,要求全社会树立节能减排和节约用电的意识,确保电力市场的良性运转。 (3)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全面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构建适应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营销管理体系,采取的营销理念是“营销围绕客户转,全局围绕营销转”。建设“一部三中心”,即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建成有效的营销决策、职能管理和业务分离的营销体系。 (4)从埋怨客观原因向积极迎接市场转变,通过措施,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进而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和效益意识。 综上论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经营观念也产生了较大转变,这些变化都促进电力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要,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在电力市场营销中应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和已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要树立崭新的营销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论文:论市场营销理念的改革和实践 服务营销也是一种新型的现代营销模式,是经济飞速发展、商品供过于求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来看服务营销的地位远远上升,企业倾向于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营销水平,因为一个商家的服务态度往往会影响顾客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其消费愿望,在当前这个各色消费品琳琅满目的时代,消费者的可选范围也日益扩大,此时能够真正抓住顾客心理的处理产品质量、价格外,更重要的当属服务质量,同类商品、相似的价格和质量,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高服务质量的商品,这其中的服务就好似无形的商品,商家在销售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同时,同时也要注重以服务为代表的无形商品的营销,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应该本着相互尊重、负责的态度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2.关系营销 这是一类长远的、合作式营销方式。各企业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来扩大双方共同的影响力,进而带来高效的营销水平,获得共同可观的经济利益,以此来带动双方的长远合作、发展。这其中体现了一种联系、互动关系,因为涉及到同生产商、销售商、国际行政部门、消费群体等之间的关系,也彰显了人性化理念,因为它是建立在同客户积极沟通、交流基础上的,将客户的需求与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满足其利益与需求,最后达到让客户满意的目的,可以说关系营销在整个的营销体系中占据着关键而重要的地位,各个企业必须善于运用这种营销方式,来扩大销量。 3.文化营销 在这个物质商品极度充盈的现代社会,人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便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不再满足于物质享受,更加强调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也更加善于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往往带有一定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商品能够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各大企业要意识到消费者这一心理需求,提高文化营销水平,从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创造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地域风情或者特色历史的产品,这样才能促使消费者在巨大的文化力量的吸引下前去消费。例如肯德基之所以畅销,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健康、好吃,更多则是其中蕴含着一种个性化、方便、现代化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4.总结 市场营销将会日益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支持企业的发展,各大企业要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开拓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发挥营销的积极作用,确保其支持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场场价格战席卷全国,其激烈程度也日趋上升,企业应该面对现实,重新认识价格战,重新认识竞争。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价格竞争的利弊,同时提出了非价格竞争策略。 随着市场的演进,企业间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一场场价格战席卷全国,其激烈程度也日趋上升。但随着市场的成长和成熟,价格战已难以发挥往日的威力,这迫使企业重新认识价格战,重新认识竞争,以便采取更积极而有意义的竞争策略。 一、价格竞争的利弊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深受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重视。甚至一谈到竞争,就会想到削价。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是,把价格看成决定交易成败的唯一因素,难免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泛滥。事实上,单纯依赖价格竞争,有很多弊病:(1)价格竞争是竞争对手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以致两败俱伤,最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在国际贸易中还可能导致反倾销;(2)纯粹以削价为手段来招揽顾客,虽然可以吸引顾客于一时,但一旦恢复正常价格,销售额也将随之大大减少;(3)商品定价太低,从表现上看价格便宜,可吸引顾客,其实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往往迫使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致失去买主,损害企业声誉;(4)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继续生存,而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脆弱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不利;(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价格越便宜的商品就越有人要,主要是物有所值。因此,价格竞争必须慎重,要综合权衡利弊。 二、非价格竞争将成为市场营销主流 从市场营销环境看,经济、技术各方面的发展,也为非价格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的发展,消费层次的提高,使得购买者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上,不再是价格越低的商品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的越好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商品自身构造包括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 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非价格竞争策略主要有: 1.差异化竞争策略 与无序的价格竞争相反,差异化竞争容忍对手的存在,通过提供与竞争产品在造型、花色、性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产品,来争取消费者选购的差异,以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非无中生有,它建立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而市场细分又是建立于顾客需求的差异上。推行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具备更成熟的营销技巧,有足够的实力影响和调节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应从本行业的特点出发,选取为顾客特别重视的几个特点,加以发挥,使本企业处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的地位,从而建立差异化,形成企业别具一格的创新形象,以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企业效益。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质量与别具一格混为一谈,认为质量好就是别具一格;二是差异的实施对成本驱动的影响;三是过分追求差异而忽视整个价格链。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重大失误。 2.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盟,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在完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后,这种联盟一般都会解散,其后为了新的战略目标,公司又可能与新的合作者结成新的联盟。战略联盟反映了一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型竞争观念,它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对待竞争者。通过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借助对方来加强各自的竞争力,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从而不断提高竞争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3.情感营销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消费者的情感性消费不断增加。现代营销应适应消费者从“量的需求阶段”和“质的需求”阶段向“情感”需求阶段的转变,从设计、包装、商标、广告、公关、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情感设计,把传统经营活动引入到一个全新的情感营销领域。对于企业家和经营者来说,应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式,提供超值服务,使产品散发出来的气氛、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 4.商业科普竞争策略 商业科普是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服务过程。它通过把商品知识传授给顾客,使顾客产生认同,从而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 企业通过科普活动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是一个贯彻于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提高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同顾客建立结构性的层次关系。 商业科普的形成,应从商业科普环境、商业科普服务、商业经营科普、商业管理科普、社会公益科普等方面,提高消费者的科技素质。商业科普策略的运用,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的市场营销有赖于产品、价值、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因素的综合运用而不应顾此失彼。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加大营销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促进市场营销,这对于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关系极大,企业的领导层在扩大营销队伍和研讨价格竞争策略的同时,一定要转变经营观念,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市场营销对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市场营销的真实含义就在于科学地遵循企业的基本原则,快速有效地利用信息、高新技术及其他资源。营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是生产的继续,企业营销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思想、经营方法及其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步伐加快,企业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社会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产生结构性的改变,整个社会经济已由短缺制约转向市场制约。所以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必须加强自身结构的调整,要由依靠数量的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在此同时,还要讲究营销手段价格策略和售后服务。 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学的学习与实用性 天津市的燃气事业起源于液化气。液化气的推广使用给天津市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快捷方便,先进安全的方式,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从五十年代起步到七、八十年代的辉煌,到今天竞争于各种能源供应之中,天津市的液化气事业走过了自己发展变化的几十年的历程。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只是生产、财务、人事、采购与销售这几个环节。具体到液化气行业则更是计划经济中的受宠者,是绝对卖方市场,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应能力,气源的供应绝对受国家计划的控制,所以企业在生产供应中的主要难题是如何采购气源。在价格方面,进气价格,销气价格都是受国家物价部门的控制,多年来一直价格倒挂,形成了公用行业的一大特点:政策性亏损,享受财政补贴。多年来追求社会效益,安全稳定供气,不脱销,不出安全事故,是上级对我们这一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可以说这一行业基本上不参与竞争,不追求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液化气供应业涌进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国有企业一家独统天下的局面。大量的个体经营者纷纷踏入这一领域,以自己经营方式占据了一部分市场。随着天津市燃气结构的调整,大量引进天然气及危陋平房的大面积拆迁改造使液化气用户大量减少,都给液化气的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我公司确实需要研究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加强市场营销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确保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需要;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买方市场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在经营了销售额下降、增长缓慢、购买行为的改变、竞争的加剧、销售成本的提高等一系列惨痛经历后,只有潜心研究市场营销学这唯一的出路了。世界着名管理学专家彼得?法鲁克早就精辟指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职能只有两个:一个是创新,再一个就是营销。市场营销观念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研究营销学首先要: 一、认真分析研究市场情况。近年来,天津市的燃气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有企业一家独统天下,到个体经营者的纷纷涌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到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管道天然气的大量通气,危陋平房的大面积拆迁改造及炊事用具卫生设施电器化的普及,使得液化气用户在逐年减少。我公司历史最高水平,97年度拥有全市民用户37万户,工福户4176户,年销气量65118吨。据最新统计2娜2年现有用户不足10万户,年销气量力争25《X刃吨。现以我公司2002年上半年财务分析为例,与去年同期的销售量、销售结构对比分析以及我公司前六年1一6月份销售情况,图表显示分析、2002年1一6月份销气量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民用气5796.23吨,去年同期79787能吨,减少2182.476吨工福气1993.025吨,去年同期2137.769吨,减少144.744吨批发气5787.445吨,去年同期1j3,756吨,增加5673.689吨自用气24.773吨,去年同期22.185吨,增加2.588吨合计13601.473吨,去年同期10252.476吨,增加3348.997吨2002年l一6月份毛利额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年平均销气价一平均进气价民用气2632.97元一1787.58元=845.39元工福气2058.64元一1787.58元==271.06元批发气1767.39元一1787.58元二一20.19元平均毛利额l吨2178.90元一1787.58元二391.32兀2001年1一6月份民用气2748.43元一1994.51元=753.92兀工福气2475.55元一1994.51元=485.04元批发气2715.53元一1994.51元=721.02元平均毛利额2690.12元一1994.51元=695.61元通过以上分析看出,今年上半年平均毛利额比去年同期每吨减少304.29元,主要原因是由于毛利额高的民用气销售减少了2182.476吨,影响收人574.64万元,影响毛利184.50万元,由于毛利额比较高的工福气销售减少了144.744吨,影响收人29.80万元,影响毛利3.92元;批发气量虽然增加了近50倍,但是由于前期进气价格偏高,批发时虽高于当时市场价格10一20元,但总平均起来,每吨毛利额是一20.19元。由此可以看出民用气销量的下降造成毛利额的减少,是我们上半年超亏的原因。民用销气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气的大量通气,液化气的民用户在减少。前六年销售情况(图略)销售气量、销售收人曲线均呈下降趋势。销售气量、销售收人的下降表明了液化气市场出现了萎缩,并且已持续了六年但是液化气还是有它一定的市场:①危改拆迁基本结束,平房居民用户量不会再大幅减少。②餐饮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小摊点,流动性大,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液化气,虽小但多。③管道气通不到的地方是液化气独显威力的天地。④液化气自身的优点,投资少,见效快。⑤个体液化气经营者抢去我们的一部分用户 仍是我们可争取的份额。⑥新建居民住宅楼尚未通管道气阶段。只要我们更新观念,不再坐等用户上门,而是主动上门为用户服务,争取所有可能的机会,企业还是有前途的。在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对液化气的市场再进行细分,选择了新建居民小区、待通气居民楼、四郊五县经济开发区和市内的餐饮业、洗浴业、游泳场所、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为突破口,确定为目标市场。 二、搞好营销方案:目标市场确定后,如何抢占市场,要有营销方案,品牌战略是主导。策划开展“服务半径无敌手”和“服务品牌”两大系列活动。服务半径无敌手,即以服务站为中心,以2,5公里为半径,在此区域内经过反复的工作,发挥我们的优势,力争实现区域内无敌手。服务品牌活动是指:在通过创造服务环境,改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质量上实现品牌效应。首先在两、三个服务站实施品牌服务战略,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服务用语,突出服务意识,提高液化气公司商誉,并在今后将投人使用钢瓶封口机和钢瓶清洗机,做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又一新举措,以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逐步提高的商品质量意识。 三、搞好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让用户满意放心。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和需要出发,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的工作,一切才变的主动。销售下来了,服务要跟上去,要加大送气上门的比率,同时还要降低送气费用,突出服务意识。我们不仅仅是卖商品,而是向用户,向社会介绍宣传我们的企业是为他们服务的。经营的成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你为顾客的服务方式,即满足顾客需求,甚至为他们提供超值服务。首先使员工对企业充满热爱和信心,实现员工与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感,才能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 四、提供安全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液化气供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用户在使用货真价实的“顺心气”的同时,还要体现出用的是“放心气”。在用户换气时,帮助试漏;送气上门时,帮助安装好;液化气钢瓶定期进行检测维修。这一系列措施都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们还可以考虑替用户上保险的问题。 五、信息管理,抢抓机遇。市场营销部门加强市场预测,利用网上信息,掌握天津周边地区液化气供销趋势,并组织若干小组对全市的工福市场进行调查,对四郊五县市场潜力进行摸底,做到“内巩外扩”。即巩固市内市场,扩大外地市场。还要利用网上信息,随时注意价格走势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储存能力大,搞好大进大出,批发销售。 六、开展好多种经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液化气市场走向下坡,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要以此为契机开展好多种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产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个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同时要抢抓好这一机遇。液化气是绿色环保的燃料,仍有着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拓展液化气的应用范围,以液化气做汽车燃料、家庭采暖。 七、保持良好企业形象,有形展示及无形资产。液化气公司是国有企业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齐全,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储存能力占有绝对优势,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在多年的经营中,有“稳”和“实”的特点。在产品质量上,一直稳定,气质好,不掺假;在份量、价格上实实在在,不缺斤短两,明码实价,不在份量上找齐。国有企业的信誉度良好,在大多数用户中有一定位置,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多年良好经营的结果。在今年进气价偏低的阶段,我们适当调低了销气价,以此回报老用户及吸引增加新用户。几个月后又随着进气的上升调回了售气价,在这一过程,民用销气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升降,说明现有的用户都是奔着国企的信誉度来的,是比广告更有力的广告。企业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保持并发扬光大,并有形展示各服务站站容站貌,有标识化特点,让用户有一种放心满意的感觉。有信任感,愿意到我们这里来,不仅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购气,还愿意和我们合作,共同开辟新的市场,新的项目。 八、建立保户增量的激励机制,对增设代销点,增销气量,发展新用户要有具体的奖励政策,改变现有的分配制度,收人向销售一线倾斜,向有贡献的销售人员倾斜。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特定的市场营销哲学或经营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做为已走向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要认真研究这一学说。市场营销哲学就是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了解市场营销哲学,对于企业更新观念,自觉适应“两个根本转变”的新形势,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善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制定战略计划,开展营销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激流勇进。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篇1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数据信息多节点运行提供联动载体,以适应不同网络场景的运用,为社会发展提供稳步助力。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利用网络处理日常事务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网络环境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出严重的安全问题,极易令计算机用户内部数据信息产生丢失或损毁的严重风险。针对此类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的管控政策,对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技术及管理层面的约束,打造出安全、稳定的网络运行环境,为用户上网操作保驾护航。在此,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及防范策略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二、落实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防范策略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着大家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它通过网络体系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虚拟化的交流空间,且不同应用载体,利用网络环境也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式、反馈式传输,真正达到数据与人们之间的互动。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讲,计算机呈现出优势与劣势并存的境况,优势是通过数据网络能达到大体量数据信息的同质化传输,提供更加优质的数据服务。劣势方面则是指数据信息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如果用户未能进行及时整改的话,将造成内部数据的损坏,甚至是网络系统的崩溃,令内部数据造成损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建设及落实,是保证网络传输环境稳定运行的基础所在。从技术及管理两方面,实现对不同数据类型及模式的整改及控制,保证网络传输环境的安全性,为人们营造出一个可靠性的上网空间,降低各类隐患问题的产生概率。对于此,深度探讨安全防护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是推动绿色网络发展的基础所在。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体系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客观因素所造成的物理性损伤 计算机设备作为一个多结构的组成机构,部件呈现出的精密性特征,加大了系统在运行期间的脆弱性。从计算机设备的实际应用角度而言,外界环境对于设备驱动所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其包含硬件设备、软件设施以及各类线路装置等。例如,电源线、显示屏、接口线、主机箱以及各类硬件设施等,均需要通过外设,实现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组装处理。在此过程中,如果设备存在外力因素所造成的损毁问题,极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除此之外,外界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也将对整个计算机系统产生损害,例如,火灾、水灾、地震导致的通讯线路断裂,或者是计算机环境遭到破坏,引发终端设备失效的问题,将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影响。此类物理影响的触发具有瞬时性特点,甚至是在部分危害发生的同时,设备及整个通讯系统将面临瘫痪问题,无法做出实时性的调整,产生网络操作受限的问题,影响范围面较大,对用户及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问题 用户作为计算机设备运行的主要驱动器,通过用户对各项指令下达,使得系统才可以完成自动化的运行,这也使得用户所具备的操作能力直接与网络安全性相挂钩。如果用户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操作时,自身对于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存在严重的匮乏性,极易产生误操作,导致数据系统漏洞问题。一方面,由于部分用户对访问网络环境产生一种猎奇心态,在受到不良网站的蛊惑或者是误操作进入非法网站,将造成木马病毒的侵袭。当病毒植入到计算机设备之中,拉低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性能,令内部数据面临着被盗窃的风险。另一方面,用户自身的防范意识较低,在部分软件登录中密码的设定只是单纯以数字进行排列,整个密码的简易形式,将为不法人员提供一个窃取途径。除此之外,用户在实际操作期间未能对外界环境进行关注,极易造成密码丢失的风险。 (三)技术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数据网络在运行过程中需对大体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多节点、同步化的处理,此类运行模式将加大网络系统的运营负担。技术应用方面的硬性规定,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出更高的基准,需针对海量数据进行检测处理,同时也应针对各类技术应用模式进行规范,以确保在大体量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实现分类管控,增强数据处理的协同性。但是从现有的技术应用角度而言,不同应用程序的技术承接需求以及各类软件升级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问题,逐渐加大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管理难度。尽管大多数计算机软件可为用户提供更新提醒,但是互联网病毒侵袭以及黑客攻击的更新频率远高于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软件的更新频率。在此期间,极易产生因为更新时间差而造成的安全影响问题,此类技术方面的漏洞将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除此之外,从共享性、开源性的网络运行环境来讲,IP协议规范基准相对完善,但是在多场景运行模式下,数据传输对于IP协议的定向化诉求将加大网络固有程序的运行压力。例如,远程操控以及权限访问之中,如果IP协议中共享数据机制存在隐患问题时,极易被黑客人员进行窃取,通过远程访问控制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对数据信息进行篡改,加大网络运行的安全风险。 (四)不完善的网络大环境监管体系引发的安全风险问题 计算机网络终端业务涉及各个行业,通过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保证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影音频信息,按照用户的指令操作完成定向化的驱动,此类数据传输模式有效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化服务。但是从网络安全所产生的各类隐患问题来讲,大规模的数据损失以及网络瘫痪问题,也将对企业及个人造成一定的威胁。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由于技术层面的漏洞,还包含网络管理制度的缺失问题。因为在大环境的数据运行之中,多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传输期间所产生的复杂运行模式,造成数据监管无法起到全面约束的效用,监管缺失以及空白区问题的产生,对各类无序性的数据信息产生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例如,不法人员在攻击网络窃取信息时,追踪溯源难度大,无法定位到个人,进而产生监管层面的缺失现象。 四、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防范策略 (一)物理层面的安全防范策略 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物理层面的防护,主要是从硬件方面避免计算机设备及其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物理损伤,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损毁概率,提高网络运行环境的可靠性。首先,为计算机设备运行模式搭建网络物理环境,针对可能出现的损伤问题进行一体防护处理,例如,通信线路以及外界环境之间所产生的潮湿、高温等问题,避免计算机设备运行期间内部高精度组件受到环境因素而产生的失效现象。除此之外,针对网络通信线路进行一体化设计,采取多通道、多节点关联的形式,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完整性。考虑到电子元件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应对大功率的设施或者是密度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对电源线以及各类信号线采取滤波防护设定,降低电磁耦合问题的产生概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虑到系统运行期间可能造成的数据瞬时损毁问题,应设定出与物理服务器相对接的虚拟云端服务器,做好定时更新频率调整,保证数据信息的产生可以及时传输到云端环境,即使物理服务器遭受不可修复的损伤,也可以在云端环境中及时调配各类数据,保证各类工作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帮助用户树立规范的操作意识 对于用户来讲,操作能力以及操作认知度是影响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增强数据传输功能稳定性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被攻击风险的防护能力,应提高计算机用户的操作意识,令用户了解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坏,并针对自身操作行为进行改正。例如,在密码设定中,不再是单纯的以数字排列组合,而是通过字母、数字及符号多重组合,提高密码安全等级。在浏览网页时,针对部分来源不明的信息先进行病毒查证处理,如果存在安全风险时,不得擅自打开网页,保证计算机内部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在涉及各类密码验证时,也应及时进行管制处理,防止互联网复杂运行模式下数据信息的丢失问题。 (三)大力推广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计算机内部网络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到内网与外网阻隔与过滤的效果,保证系统在运行期间不会产生病毒侵袭以及黑客攻击的问题。原有的防火墙技术体系,包括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以及电路层网关防火墙。伴随着不同网络结构的优化及更新,防火墙技术应用模式,也呈现出一定的优势与劣势。这就需要整个技术体系在完善期间应具备实时更新的特点,满足不同场景的安全防护诉求。目前防火墙技术体系包括AAA、防扫描、,防攻击、包擦洗与协议正常化、防欺骗等技术,通过多模式的技术体系可以弥补传统防火墙体系运行时存在的漏洞。例如,AAA技术的应用弥补ipv4系统中身份识别缺陷的问题;应用防扫描技术可以通过iss、sss、nmap等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全盘扫描,通过数据信息比对,防止计算机网络中的恶意攻击问题;防攻击技术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恶意数据进行识别并阻断,防止攻击入侵以及病毒蔓延的问题;防欺诈技术则为MAC提供一个访问控制权限,保证系统运行期间规避和IP协议之间的区别问题,令数据在传输以及内网过滤期间,增强网络的安全防护等级。 2.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现,是以检测系统为载体,对各类攻击行为进行检测处理,其核心驱动为入侵检测性能与安全防护等级之间的关联模式,即为通过入侵检测体系,增强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例如,基于规则匹配的专家系统入侵检测技术,如图1所示。此类技术是利用特定的组成条件,对数据信息传输中的规则形式进行有序性的解锁,其不仅可以作用于知识库之中,同时也可以对已经形成的规则数据库完成数据检测与评估,判定此类数据是否存在攻击行为,进而进行监管与防护的效果。 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是针对不同数据类型实现终端、节点以及链路方面的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期间不会产生丢失问题,或者说即便是被不法人员所窃取,如果不具备相对应的解密条件,不法人员所得到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乱码数据。例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报文鉴别等加密技术,均可以作为当前计算机网络运行下的一个驱动体。通过技术的管控与实现,增加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属性,规避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问题。从工作原理来讲,数据加密可以看成是采用数字方法对原有的数据信息进行组织与建构,此类加密只有接收端与发送端才可以进行识别,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损毁或被篡改问题,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四)建立审计体系,实现全过程化的网络监管 从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来讲,法律监管所产生的空白区,将加大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频率。针对整个网络场景设定出立体化、多维化的安全审计体系,并结合法律规范制度,全面开展净网工作。一方面,对计算机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对各类用户信息的采集与识别。这样在任何操作模式下,用户信息以及用户各类操作行为将形成一个直接捆绑的模式,一旦出现违法问题,则可以及时定位,对信息进行溯源处理,找到违法者。通过身份认证还可与职能部门进行联动,通过网络备案,增加网络监管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针对数据信息大体量以及与经济行为相关联的网络体系,设定专项的审计流程,例如,军事、金融、卫生等领域中,一旦产生数据泄密问题,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国家安全部门应结合网络应用场景,设定出多维度的审计制度,并结合法律法规完成对每一位计算机用户的跟踪管理,一旦出现数据传输异常问题,则可以通过不同数据流向完成衔接式的监控,将数据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优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必须做好技术安全与管理安全并行,发挥全域化管控优势,创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为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姚本坤 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篇2 0引言 计算机技术是指通过利用计算机从而实现大批量数据信息的快速计算与精准计算。由于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计算机技术往往被用于网络信息处理等领域中。但随着万维网的普及,网络犯罪的频率也在逐步提升,因而计算机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也引发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网络信息处理与安全、计算机应用。 1网络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 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特征。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在线处理,如数据信息的在线收集、即时加工以及网络信息传播与数据信息的云存储等。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比,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实现了数据信息传输与数据信息处理的同步操作。其次,为了满足网络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的同步性,网络技术的设计人员便需要构建大量的数据处理与数据传输协议,从而便于数据信息的网络化处理。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优势。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相比,其不仅在数据处理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处理的准确度。此外,由于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依据云计算以及云存储等相关技术所实现的,因此用户在利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时便可以打破地域以及客户端对用户的限制,进而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并且,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有效降低无效数据对用户存储设备的占用,从而方便用户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处理。最后,由于网络信息处理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获取,因此这也极大程度方便数据处理人员对各类数据信息的获取。 2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处理功能 信息功能。在当前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首先包括有信息功能,信息功能是指在经过网络信息处理后其信息本身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加直观的体现。众所周知,在大数据时代中庞大的数据信息在为用户带来诸多价值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冗余。同时,网络中的诈骗信息以及虚假信息等也严重影响到了用户对各类事物的态度。而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便可以对虚假信息及无效信息与重复信息进行过滤,从而便于用户对其所需信息的查找。此外,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播,进而提升数据信息的价值及其利用效率。信息采集功能。在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也包括有信息采集功能,信息采集功能是指以论坛中的留言板以及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所实现的相关数据采集。此类信息采集与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相比不仅覆盖范围更远,同时覆盖人数也更多。庞大的信息量既可以方便相关企业对用户的喜好以及社会现状等信息进行分析,同时更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进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网络信息采集在采集效率以及信息质量方面也远超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这是由于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多地域、多用户相关信息的同时采集,并且网络信息采集还可以实现针对性的信息采集,进而便于企业进行相关决策。信息管理功能。在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也包括有信息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是依据计算机技术从而实现对企业员工信息、业务信息的动态管理。与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方式相比网络信息管理方式不仅具有更高的信息管理效率,同时其还可以实现多领域不同信息的同步管理。此外,在人工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重要信息丢失等问题,但在网络信息管理中由于其各类数据信息不仅可以存储在企业本地数据库中,同时更可以存储在云空间中。这便有效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出现。信息检索功能。在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还具有信息检索功能。信息检索功能是指用户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对其所需的数据信息进行查找,从而提升用户对其所需信息的获取效率。此外,通过利用信息检索功能也可以实现对不相关信息的筛查,从而实现对指定信息的准确查找。信息传输功能。在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也具备信息传输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是指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与不同地域、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例如,网络邮箱便是利用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的信息传输功能所实现的。随着近几年间云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当前既可以通过云存储实现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云端存储,同时更可以利用多种终端设备从云存储设备中对其所需数据进行访问或下载。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方便了用户的工作与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数据共享的实现。信息存储功能。在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也具有信息存储功能。其信息存储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利用网络云存储设备从而实现对各类数据的云端存储。通过利用云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不仅有利于数据信息的分享,同时更可以便于用户随时随地的调取与下载。将数据信息存储在云端数据库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检索质量与检索效率的提升,从而为用户查找相关信息提供一定的便利。综合应用功能。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中也包含有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功能。综合应用功能主要是指基于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所设计与开发的诸多系统软件与大型网站页面。众所周知,在大数据时代下许多企业均在企业中建立了各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此类系统中不仅具有数据上传与下载功能,同时更具有信息检索、信息管理以及信息交互等多种功能。此类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既提升了企业各类数据信息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在一些大型网站中也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数据管理以及数据交互等功能,从而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3网络安全与计算机应用 网络加密技术。随着网络犯罪数量的逐步增多,计算机技术现今也被广泛应用在网络安全等领域中。首先计算机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便是网络加密技术的实现。网络加密技术是指通过利用书学算法,从而将用户所发送的原有数据进行重写编写,进而实现对数据信息安全性的保障。在应用网络加密技术的过程中,发送方所发出的明文首先会使用密钥进行加密处理,此时密钥也会通过数字信封的形式发送至接收方。当接收方受到密文后其便可以利用密钥进行解密,从而获取信息内容。身份验证技术。此外,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也进一步加强了身份验证技术的普及。最初的身份验证技术便是通过账号、密码所实现的,但由于无论是账号或密码均存在信息泄露或数据丢失等风险。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诸多互联网企业又逐步推出了指纹认证、面部识别认证以及虹膜认证等身份验证技术。此类身份认证技术的加强不仅有效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更为网络环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结语 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网络信息处理等领域中,同时可以应用在网络安全领域之中。在网络信息处理领域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采集、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同时更可以实现依据用户需求对相关信息的检索等功能。而在网络安全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加密、解密处理以及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的加强。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大宗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而这将会对企业数据信息的管理以及网络环境安全性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成挺 王文娟 叶志晖 单位: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篇3 0引言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促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时还会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行为以及生活习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够为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提供渠道,从这一内容来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研究,也就显得非常具有必要性。本文接下来将会首先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因为这是前提因素。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根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可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1)计算机病毒的攻击。针对计算机网络来讲,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特点,不会受到地域、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这对于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能够提供有利条件。病毒不仅仅能够将自身有效的隐藏在计算机软件、存储器等多个空间和媒介中,并且也能够为后期对计算机的侵害带来很大的便利。除此之外,计算机病毒也就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及迫害性,不仅仅能够对计算机后期的运行,同时对计算机当中存储的数据,也能够带来较大的危害,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还能够分为硬盘、光盘以及软件。 (2)黑客对计算机的攻击。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黑客对计算机展开攻击,是非常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黑客攻击主要指的是一种以人为为主的恶意行为,它能够对计算机服务器以及计算机主机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划分为被动以及主动两种形式。被动上的攻击,主要是在半路展开拦截或者解决传输的计算机信息内容,这样一种攻击的模式,虽然并不会对整个计算机造成危害,但是却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安全以及网络安全。主动攻击则拥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对这一目标展开计划性的攻击,造成目标物信息的丢失。此外,黑客攻击还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运行速度,甚至还会导致计算机运行出现明显瘫痪。 (3)对计算机信息展开盗取的影响因素。在人们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常常都会发现诸多垃圾信息出现,这也就说明每一位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诸多垃圾信息通过邮件的模式,以及新闻娱乐的模式来展开传播。诸多的不法分子通过信息中的某些漏洞,从而对一些相对重要的用户信息展开盗取,或者是对一些具有危害性的信息展开深层次的传播。还需要注意的是,垃圾信息不仅仅会对使用人员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以及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些网络工程师为了操作方便、快捷,经常为服务器节点设置相同的密码,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这些方面的内容展开分析得知,对计算机展开盗取的影响因素,需要引起专业人员的重视。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增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时候,在使用的时候当中,受到威胁最为重要的原因,仍然还是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操作不当等原因。这样也就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安全性在计算机运行中难以得到保障,进而降低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正是因为这样,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对于计算机工作人员来讲,应当要切实的增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环节上的管理,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地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规范性,促使广大工作人员有效的认识到网络维护的必要性,当他们的工作安全意识得到加强之后,那么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管控力度都能够得到加强。从这些角度展开分析,能够了解到增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控制力度,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增强对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运用。在目前大数据大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渐渐受到了使用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大大提升计算机使用的稳定性,那么必定会更深层次的提升计算机安全系统设置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讲,需要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部门,对有关规范展开设定,建设起全面维护机制。除此之外,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通过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来对整个计算机展开定期的维护与管理,提升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有关人员需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对计算的运用更为普遍,如此不仅为人们带来很大方便,也同样会造成极多的困境。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就应当持续不断的加强安全系统的设置与应用,尽可能避免不良因素所带来的危害问题。注重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解密技术以及加密技术这两个方面组合形成,在多数情况之下,还需要通过对计算机加密技术,来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中的信息数据安全性予以把握,根据前时期所设定好的有关规则,来对相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展开加密处理。然而对解密技术来讲,那么也就应当依据密文的有关规则面对信息展开反向的还原。从目前情况来看,相比较于成熟以及比较完善的加密技术,来对计算机当中较为重要的信息展开不断加密,借助这样的模式,来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展开更为深层次的加强。注重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运用研究,才能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实现。提升计算机用户的综合能力。个人用户需要定时定期的学习一些有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基础知识,确保自身具有大数据技术基础应用能力,规范自身的应用行为,确保每一位个人用户的综合能力,能够有效地支撑起预防一些计算机网络信息完全不利影响因素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业人员还需要切实的完善培训机制,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要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关保护原则,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技术等内容得到构建,当这些内容得到保障之后,那么能够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持续化的提升,并且满足各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要求。根据本段内容的分析描述,也就能够了解到,大数据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提升,需要注重计算机用户综合能力培养工作,进而才能使得计算机用户的综合能力得到实现。因此,有关人员需要对此予以高度化的重视,以此来实现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升的根本目标。 3结语 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升的措施。根据相关内容的分析,大数据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探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研究工作,应当切实注重的内容,只有确保这些内容得到实现,那么最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目标才能得到实现。相信随着有关人员持续化的提升与把握,最终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广泛性以及水平都能够得到增强与提升,满足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基英.大数据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研究[J].智慧中国,2020(10):85-86. [2]张心祥.基于大数据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72. [3]沈传友.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3):155-156. [4]彭澎.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重要性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5):52-53. [5]蔡彬彬,孙忠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03):128-132+137. [6]龙震岳,魏理豪,梁哲恒,艾解清.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评估算法探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23):89-93. [7]王顺元.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01):165-168. [8]王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05):12-14. 作者:李娟娟 姜晗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究 摘要: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出现,使得世界经济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正引导国际市场营销发生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国企业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本文主要从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对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市场营销;经济全球化 曾经有一项数据统计,称中国每年衬衫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全世界人民一年12件衬衫的需求量,全球9成以上的衬衫均由中国制造,但是生产企业的利润率平均却仅有不到1成。事实就是我们在不断为全球的制造商品,却从未面向世界推销我们的商品。 我国著名市场营销策划专家――谭兆麟曾经说过:中国企业营销滞后的瓶颈,在于观念的落后、决策的失误、手段的盲目、队伍的低劣。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观念上的“突围”是突破国际市场营销障碍的前提,引进新的营销理念,树立全球化的营销视角,打造一流的营销团队,构筑高效的立体化营销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我国只懂生产,不懂销售的尴尬局面。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研究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异同 所谓国际贸易,即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商品货物与劳务的交换。它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总和。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跨国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国际市场营销的产生、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而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的深入,也会反作用于国际贸易,使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在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均是在两个或以上的不同国家进行的跨国界的活动,他们面临相同的国际环境,同以商品和劳务交换为前提条件,活动的最终目标均为国际市场上的客户,包括个人、组织与国家。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是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但是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围绕着国际市场这个核心来进行,但是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国际市场营销更多的是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行为,而国际贸易不仅仅包括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而且还包括商品的进口。并且国际贸易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包括一般的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产品,还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 (二)国际贸易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是通过营销活动对尚未开发的市场做出的选择和决策,并针对其市场环境所做出的战略的制定,是以市场为中心、以获得收益为目的、以得到国际竞争优势为根本而进行的运作,而国际贸易主要指的是国家间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为主的活动,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国际分工的出现,将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商品需要进入国际市场,并都希望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取胜,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贸易的主体――企业,就必须树立国际营销的理念,根据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利用国际贸易提供的平台来尽情发挥。故而反过来,国际市场营销也能加深一国的国际分工的深度,也会影响到一国的国际贸易,同时一国的国际市场营销水平也能充分反映一国的国际贸易发展程度。 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社会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出我们自己的行为,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包括文化的个性、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成分(物质文化、社会机构、宗教、审美学、语言)3个方面。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国际营销者的活动又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深受文化的裁判。因此,要正确运用文化的差异性,确定当地文化的相关动机,确定行为模式的特征,确定有哪些文化价值观念与本产品有关,确定决策形式的特征,确定适应当地文化的促销方法,确定消费者认为适宜的销售机构。 第二,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阶段不同,居民收人高低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市场营销。以消费品市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市场营销方面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进行广告及销售推广活动,品质竞争高于价格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偏重于产品的功能及实用性,其推广主要靠口头传播和介绍,价格因素比产品品质更重要。二是市场规模。企业在进入某国市场时,首先关心的是该国的市场规模,即可接受的商品及服务总量,或者市场拥有的购买力总量。一般来说,大多数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都与人口和收入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认为是由人口和收入决定的。三是消费结构。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储蓄的多种因素,以便分析、判断消费者需求、支出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包括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和消费偏好、储蓄动机差异等。 第三,政治法律环境。有时政治环境能够对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法律和规章则起到鼓励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而非政治组织,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经常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营销法律主要由国内法律、国际经济法律、东道国法律等构成。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要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打交道,采取适当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这也是国际营销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三、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最终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所谓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经济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市场成为向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 (二)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冲击就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虚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喜欢这种在虚拟市场进行交易的方式。网络虚拟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由于距离问题给交易带来的阻碍。网络虚拟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虚拟市场将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个性化的消费市场增加 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上的一大显著特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消费有了新的想法,不再喜欢追逐随大流式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开始基于自身的需求对于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愿意为这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个性化需求市场将会继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企业是否有定位独特的个性化产品或者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是否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无形价值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突出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本身的质量通常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单一的提升产品的质量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无形价值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这些无形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考虑因素。 四、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海尔公司有一句名言:“市场永远不变的规则就是市场永远在变”。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市场营销环境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既给企业带来了国内营销没有的机遇,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专人负责,将其费用列入企业的成本。要将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市场调研内容要防止只注意对特定产品的微观调查,还要注重调查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宏观环境因素。当然,微观调查的质量对于出口产品的业绩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对出口产品市场的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家庭特点、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对于出口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与结构、国民收入、人均购买力、通货膨胀率、银行、金融、保险等经济因素以及政治制度、政治的稳定性、民族情绪等相关因素心中无数,也就是说对直接与间接影响市场的宏观因素不了解,也很难打开市场,特别是长期地占领目标市场。 (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面对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摒弃以往出口产品中,低附加值、低价格、低质量的、低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低特点,以实现迅速抢占产品市场,一举改变我国产品在世人中的印象。 1.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 在以往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有能力多占领市场份额从而形成多产品、无精品的尴尬局面,而就目前来看,企业应该将企业自身的产品和市场进行细分,总结出最能强势占领和巩固市场的产品,并逐渐缩减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品牌战略 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配合,但是归根到底,企业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和优势的品牌,依旧是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品牌的巨大号召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群体,是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常见选择。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相关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例如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形象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打造。 (三)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贸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征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不断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我国牛仔服装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2008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我国的大多数牛仔服装企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都成为企业出口的障碍,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牛仔服装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我国的大多数牛仔服装企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长期单一依赖于国际市场,疏于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和管理,这些企业要想在短期内打开国内市场的销路难度相当大,再加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这些企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目前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开拓国际市场,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中国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并且价格便宜,“质优价廉”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大卖点。我国出口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保证这一传统优势能够得以延续。虽然出口贸易的利润要大大高于国内贸易,但国外进口商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比国内经销商高得多。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监管体系,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依靠规范、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二、塑造出口产品自主品牌 目前,在大多数牛仔服装生产企业的出口产品中,约有60%的产品品牌属于国外进口商,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数量较少,只占企业全部出口产品的约40%,企业主要是在为国外进口商做定牌生产,所以出口产品的利润较低。从当前国际牛仔服装市场行情分析,为国外进口商做定牌生产可以紧跟国际牛仔服装市场的潮流和时尚,快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进而快速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水平。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牛仔服装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如果企业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为国外进口商做定牌生产上,而不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就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第二、长期为国外进口商做定牌生产而不注重去塑造自己的品牌,会导致企业始终处于国际牛仔服装市场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利润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国外进口商掠走了,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企业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我国牛仔服装企业必须要注重塑造出口产品的自主品牌。 三、加强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建设 加强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建设,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销售分公司,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对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补充我国需要的资源,又可以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还可以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实施这一战略有两个目的:首先,通过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可以直接面对更多的国外进口商,从而可以拓宽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其次,由于自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均呈现不断升值的态势,这对我国企业的出口非常不利,因为人民币的升值严重挤压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出口商品的利润不断下降,甚至是低于生产成本。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拿不出什么解决办法。但是,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直接设立分公司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用销售出口货物所得的当地货币直接在当地购买国内需要的货物,然后再将货物运回国内销售。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国内销售进口货物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还应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和专业的展览会,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等,如果资金条件允许,还可以直接到国外参加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展览会。通过参加这些展览会,可以结识更多的国外客户,拓宽企业的出口渠道,提高出口量。为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施,应加强企业外贸部门的力量,成立国际贸易部,招聘专业的人才。通过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这些人才能引进来,留得住。同时,要充分的信任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权限和发展空间,让他们的专长有用武之地,从而确保企业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电视媒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成功“走出去”,需要不断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根据国际媒体的先进经验和中国媒体的现实,差异化策略、功能弹性化策略、附加价值化策略和共鸣策略等是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我营销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电视媒体;国际新闻市场;差异化;功能弹性化;附加价值;共鸣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电视媒体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电视媒体在市场中“要想建立品牌认同,扩大其在观众中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忠诚度,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1]。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取得成功,尤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地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 4V营销理论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营销组合论,分别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和共鸣(Vibration)”[2]。据此,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可以采纳以下策略:差异化策略,即尽量避开与已经发展成熟的CNN、BBC等西方媒体的正面竞争,通过差异化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功能弹性化策略,即通过将内容产品进行多种方式的灵活组合,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附加价值化策略,即注重提升内容产品的附加价值;共鸣策略,即在国际市场上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媒体的自身形象,引发受众共鸣。 差异化策略 目标市场差异化:选择适当的核心市场。目前全球新闻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中国电视媒体应该首先区分出不同的市场在整体营销规划中的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比如传统的西方媒体在欧美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中国电视媒体很难与之正面抗衡,相对而言,非洲市场是新兴市场,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如果选择非洲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突破口,更容易取得现实成效。同时,亚洲和欧美市场也不能忽视:在亚洲市场上,中国媒体具有地缘优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高度关注,为中国媒体拓展亚洲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欧美市场则是世界舆论场的核心,尽管这个地区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中国电视媒体依然应该合理安排资源,有效拓展。 产品差异化:内容产品的本土化和中国视角。差异化战略的第二种重要途径是产品差异化,即首先将不同的消费者区别开来,然后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内容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传播效果。产品差异化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不同地区的受众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媒体提供的产品必须考虑这些差异。例如,在非洲市场上,由于整体局势动荡,经济状况落后,所以非洲受众关心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地新闻的需求量巨大,但是非洲本土的媒体产业不发达,信息供给不足,从而给国际媒体留下了大量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媒体开发非洲新闻市场,可以提供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以满足非洲人的需求。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市场上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大量提供具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赢得市场。而在欧美市场上,受众有更多的媒体选择,中国媒体要想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突出中国色彩。比如在新闻报道方面,应该提供更多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或者关于国际新闻的中国解读,尤其是关于中国的突发新闻和具有独家视角的专业领域深度报道,为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西方受众提供独具特色的新闻选择。 功能弹性化策略 营销学上把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功能,即产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功能,比如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移动通话;二是延伸功能,即功能向其他应用方向发展,如手机具有游戏、摄像等功能;三是附加功能,即产品带给顾客的更多额外功能,如不同品牌的手机带给用户的不同心理体验等。而功能弹性化是指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消费习惯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将产品的各种功能进行灵活组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选择。 产品与服务的多层次组合。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媒体,都能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比如路透社的电视新闻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素材、直播信号提供和电视新闻报道服务三大部分,从素材到信号到节目服务,这些产品从功能上看呈现逐步递进的层次性。此外,路透社还有各种数据库、金融资讯服务等产品,也是在核心功能之外更高层次的功能,使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服务。 中国电视媒体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较短,影响力与西方媒体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不宜过分求大求全,而应该循序渐进增加目标消费者接触并接受的几率。比如可以选择将视频素材提供作为一项基础业务,这种使用比较灵活的产品,便于国际市场上的媒体和受众初步接触中国电视媒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提供更高层次的产品,形成从基本到高级的产品序列,包括素材层面的产品、节目成品层面的产品、频道层面的产品等。 传播渠道多媒体化。目前电视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各种电视信号,接收媒介是电视机,在使用这种渠道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电视媒体还应该进一步拓展视野,重视多媒体化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国际市场。 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突破了传播的地域限制,传播范围无远弗届,是一种天然的国际传播渠道。近年来,BBC、VOA等国际媒体就逐渐缩减在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投入,而转向全新的互联网传播领域,筹建全球性的新闻网络,并充分开发Web2.0网站和各种移动平台,大力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由新闻传媒领域的现状可以看出,国际舆论角逐的主战场已经扩大到了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因此,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给予各种新媒体更多重视,充分利用这些经济便利的新传播渠道开发国际市场。 附加价值化策略 当代营销新理念的重心在“附加价值化”,即在核心功能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增加产品其他方面的价值,进而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这种营销策略同样适用于国际电视媒体。 国际电视媒体提升附加价值的一种传统手法是提供语言教育,BBC全球服务的语言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BBC开展英语教学项目由来已久,成效显著。在BBC网页上,有专门的英语教学频道,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内容资源,免费提供权威、时尚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英国社会到文化生活,从音乐电影到体育娱乐,包罗万象,无所不谈。BBC英语教学频道不仅满足了国际读者的语言学习需要,更能帮助他们了解英国文化。而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语言项目其实是BBC国际传播的一种附加服务,让用户获得了学习语言这样的附加价值,而BBC的内容产品也收获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比如在2010年英国大选期间,BBC的语言项目安排了很多与大选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材料,让本国大选成为全球不同语言、不同地区的受众热议的重要话题。语言学习将英国政坛的大事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效果是一般的新闻传播无法实现的。 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汉语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语言。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此契机,制作能在国际市场上播出的汉语教学节目,或者在网站上提供直接面向国际受众的汉语教学素材,通过语言教学项目提升媒体的附加价值,从而培养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受众。 共鸣策略 共鸣策略是指经营者通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提升自身形象和竞争力。共鸣策略对于国际媒体的自我营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际媒体的传播对象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利益关切,传播必须跨越诸多障碍,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共鸣,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中,也应该重视引发受众的共鸣,使传播致效。 尊重传播规律,提升价值共鸣。成功的国际传播,要求传播者准确了解国际受众的媒体消费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因为不了解传播对象,导致传播产品不能引起国际受众的兴趣,传播效果也不理想。而在这一方面,西方媒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即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出声音、表达立场、引领舆论;同时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用事实说话,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报道的独家性、权威性和无遗漏性,从而形成极高的国际公信力。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媒体借鉴。中国媒体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更开放、更宽容的思维,以高质量、奉行客观报道原则的内容产品,建立起在国际舆论界的公信力,并在媒体价值方面获取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共鸣。 参与公益,引发情感共鸣。在国际市场运作上,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从情感上赢得国际公众的认可。公益是BBC运行中的一种常态行为,BBC在媒体参与公益方面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BBC设立了世界服务基金会,作为专门的国际开发慈善机构,该基金会隶属BBC全球新闻部,为不发达和转型国家提供发展方面的信息,开展公民教育,利用媒体和传播的力量减少贫困。该基金会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办公室,专职员工有500多名,与从国家到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对象合作,形成了全球服务网络。比如艾滋病在非洲大陆疫情严重,BBC世界服务基金会就专门制作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节目,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这些节目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都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制作公益节目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塑造美好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充分互动,激发参与热情。提供各种互动渠道,允许受众参与传播,也是媒体引发受众共鸣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特征就是互动性,“人人皆记者”促使了公民新闻的复兴,而敏锐的国际媒体也迅速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倚重公众为其提供报道内容,这既有助于节省国际报道成本,又有利于促进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CNN为例,CNN为使用iPhone和iPad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CNN App,具体包括个性化定制的“我的CNN”、用户生成内容的社区iReport、即时标题新闻等,为受众提供了多种互动途径。CNN还经常在国际市场上主动策划活动,邀请受众参与,通过活动吸引了大量忠实受众。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鉴这些做法,组织受众参与传播,激发他们对于媒体的认同。 在2009年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3]对外传播媒体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国际新闻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文章摘要】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企业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在后金融时代不断增加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必由之路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本文主要就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的弊端进行探讨,并对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商务往来快速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自90年代末开始,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虽然经历过多场经济危机,但是中小企业非但没有消失,却越来越壮大,这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低迷的经济形势如一剂强心剂,推动着当今世界经济向前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书写传奇,快速开拓的中小企业正在引起世人的关注。 1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不同的国家的划分标准不同,我国在2011年6月18日《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给出定义,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2 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 2.1 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现状的约束 中小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兴起,整体发展时间比较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是各个方面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全匹配,不管是资金量、技术上,还是人才和管理经验上都比国际上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正是自身的因素约束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桎梏了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78.7%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对于市场供求信息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受到单一理念的影响,都是以劳务、一般商品输出为主,其次在人才上,很少有专业人员,很大部分员工没有受到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导致国际市场营销业务不熟、效率低下,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 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往往选择民间借贷,万一资金链断裂的话,中小企业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四类,发行股票、银行借贷、债券融资、民间借贷。由于规模小,不可能发行股票融资,同时也不可能债券融资,由于银行的资金往往对大中型企业比较青睐,一方面是大型企业还贷能力比较强,中小企业还贷能力比较薄弱,受经济波动比较大,放贷的可能性又变得微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银行借贷的拒绝率高达56%。2012年7月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采取有关措施,鼓励民间投资,自从有了国务院新36条作为后盾,中小企业又重见曙光。 2.3 产品附加值低、无品牌优势 当前我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出口市场的扩大,出口额直线增长。中国制造充斥着世界,但总体产品价格低廉、附加值不高,没有一个独立的品牌烙入人心,致使只能做世界的加工厂,获取的利润极低,世界都因此认为我国是低廉产品的加工厂。中小企业没有独立的品牌,并树立起品牌的价值,同时国际竞争力不强,致使在对外贸易还是以粗放的方式来维持,劳动力的投入远远没有达到和自然资源相匹配。长此以往,利润率极低的中小企业很难维持下去,并且在接下来的国际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继续走劳动和自然资源粗放型的老路。 3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建议 3.1 合理寻找市场空隙,突显灵活优势——补缺营销 在营销理论中,有正面进攻、侧翼进攻和寻找市场空隙等不同策略,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资金、资源十分有限,和大型企业直接竞争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此选择恰当的市场空隙和适当的细分市场,在避免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可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从事哪些大企业不屑一顾的产品深加工市场,也可以从事大企业还未顾及或者涉及的市场部分。通过多变的市场来细分当前的划分细致的市场,在这个时候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就完全体现出来了。这也正是中小企业最有优势与大企业抗衡的地方。中小企业还可以实行“定制营销”,对客户的需求来量身打造产品,只有充分的利用每一个细小的市场机会,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赢得未来。 3.2 依托大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共生营销 纵观今日之市场竞争,无论是跨国集团、老牌家族企业还是高科技新贵都不能完全占有整个市场,都不能完全凭借一己之力来提供客户完美的服务。可以预见,在不就的未来,企业要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共生营销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运用多个角度来开展各式各样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的共生营销。可以采用产品联盟、品牌联盟、分销渠道联盟、促销联盟等。企业不同种类、无竞争性的产品之间,结成广告联盟。共生营销让中小企业突破了自身发展的瓶颈,运用极小的资金获取了最大的销售能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3 依靠比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化的又一选择 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优势十分明显,自从2000年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享在国外受国民待遇,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可以完全体现出来。 第一,低廉产品成本的竞争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廉价,完全可以根据这个优势建立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这个优点进入东道国市场进而拓展到国际市场。第二,成熟技术和传统产品的优势。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在一些加工领域技术比较完善,如纺织、烹饪技术、中药等等,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或很不均衡,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具有的相对优势,在国外从事相关行业。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不同于国际贸易,也不同于国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区别与国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面临这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下文主要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及其演进过程。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 国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际市场营销者在不同国家面临着不同的营销环境。国际市场营销在两个以上国家开展营销活动,而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自然环境等是不相同的,而且以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力量,也很难去改变一国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者在不同国家面临着不同的不可控因素。 第二,国际市场营销的可控因素是不同的。国际市场营销者可以控制的因素是指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为主要内容的营销组合。由于国际市场营销者在不同国家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以及企业在商业行为中遵循的商业惯例是有差异的,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者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营销环境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营销组合策略,并组织实施,才能满足不同国家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进而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 第三,国际市场营销需要进行多国协调与控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营销者不仅要根据各国环境的差异性,对营销组合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还需要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协调与控制。这种协调与控制主要涉及营销资源的分配、营销策略的制定、营销组织的建立以及营销绩效的考评等。 以上三点就是国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由于国际市场营销需要跨国经营的性质,使得国际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加明显,要取得国际市场营销的成功比国内市场营销要困难的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能力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演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生产工具的多样化带动了生产效率不断迅速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也最终导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特别是国际市场营销战略都要随之发生演变。国际市场营销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着眼全球,从全球做起。未来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口号将是“着眼全球,从全球做起”。随着贸易壁垒和贸易障碍在国际范围内的削弱,全球范围内的每个企业和组织都要受到全球性的制约,而无论是在国内进行经营活动,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 第二,虚拟市场营销。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发生了转变,已逐步转向以信息和互联网为主要技术的市场营销组合。在信息化全面进步并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以IT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设施不断完善,并与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兴的市场营销模式,即虚拟市场营销。虚拟市场营销是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任何行为,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进行了虚拟化,通过互联网和IT技术将这些行为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从此,虚拟市场营销的时代开始来临。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诞生之初,坚持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理念,重点关注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增长,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为主要目标。进入21世纪之后,市场营销的理念开始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提高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质量,不断开拓新市场和新的消费群体,提高顾客忠诚度。 第四,产品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于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替代品,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第五,品牌趋向全球一致。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开始向品牌战略的方向演进,品牌正逐步走向全球的一致性。 第六,数字化分销渠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IT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商业模式、业务进展都在向数字化的趋势迈进,互联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也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的市场营销可以使营销网络不断扩展,将市场营销的中心集中化,而将营销网络不断分散扩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实体市场营销转为虚拟的互联网营销,建立新的营销模式,不仅大大减小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还能使成本降低,信息对称,缩短了流通环节中不必要的阶段,真正实现虚拟营销,带动新的商业变革。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市场营销区别于国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及其演进过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营销学科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希望今后有个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个问题。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摘 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式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营销之路已成为当前电子产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4Rs(关联、反应、关系、回报)营销理论,认为电子产品应采取以下的几种策略来深化其当前的国际市场营销。 关键词: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 与客户建立多种互动关联关系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 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 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 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 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 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 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 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中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摘 要]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齐鲁分公司是国内FCC催化剂的主要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的客户开发和产品出口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FCC催化剂 国际市场 营销策略 一、前言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齐鲁分公司是国内FCC(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主要生产基地,始建于1969年,1972年建成投产,目前其催化剂年产销量为50000吨,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装置配套齐全、工装设备先进、工艺技术国内领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 近些年来,公司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量由少到多,已经在泰国、日本、沙特等国家拥有稳定的客户,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国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国际市场情况 公司在近6年中,出口数量基本呈上升走势,见图1。 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因为公司开始向新建成的沙特DCC装置出口催化剂,并与一家国际石化巨头签订合作协议,向其在日本的一家合资炼油厂供应催化剂。2008年,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出口数量再次实现大幅增长。2009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沙特新装置开工计划延后的影响,全年出口数量稍有回落。2009年年底,公司又成功与美国两家大公司签订了2010年供货的合同,成功打入欧美几大催化剂巨头把持的北美市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博弈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2010年的出口数量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营销策略 在世界范围内,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助剂市场可以说是被大公司所垄断,包括世界上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第一大制造厂家Grace、Albemarle(收购原Akzo-Nobel业务)、BASF(收购原Engelhard业务)以及CCIC等。针对竞争对手和国际市场的特点,公司采取了以下有效的营销策略。 1.开发与生产并重的产品策略 (1)选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品为突破口。中石化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已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和生产工艺体系,催化剂品种已形成系列化,技术含量与国外大公司的FCC催化剂相差无几,有的产品还具有自己的优势。如DCC工艺的专有催化剂,由于其与工艺配套的特性,一旦建成相应装置,其竞争优势就是其他催化剂产品无法比拟的,也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点方向。 (2)产品研制注重创新。FCC催化剂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中新材料的范畴,没有产品的技术创新,就谈不上发展。为加强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自1981年以来,公司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建立起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了科研、开发、生产、使用于一体的完整产品开发体系。 (3)产品开发顺应客户需求。除提高产品本身的基本性能外,还根据用户需求(如用户下游装置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要求或经济效益的要求)“量体裁衣”来开发符合装置条件和产品要求的催化剂产品。在产品开发、设计上引导客户参与,让客户去接受他们“自己的产品”。 (4)扩大产能,提升规模效益。公司于2006年开始启动50000吨/年催化剂项目。公司将新建一套生产装置,并在完工后对对原有生产装置进行扩产改造,目标是最终形成总年产10万吨催化剂的规模。 (5)提高工艺装置水平,走精细化生产道路。这是改进催化剂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公司多年来不断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进行改造优化,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在营销学中关于产品在市场中的形势有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的说法,蓝色海洋指产品在市场中同类产品很少,竞争较少;而红色海洋则指同类产品众多,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残酷。产品在市场中的形势不同,其制定价格的策略选择也不同。制定合适的价格,可以使企业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动荡和不确定因素。价格在今天已经被更多的企业看作是企业和市场战略中的积极因素。 对催化剂齐鲁分公司而言,其产品有着双重性,既有独家专有的专有工艺催化剂,也有和其他生产商性能、用途接近的普通FCC催化剂,因此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时,必须结合企业利润和市场份额进行综合的考虑,认真做好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别化的工作。在价格制定上主要的策略选择是高价积极策略和低价积极策略。对于专有工艺催化剂产品,由于其与装置工艺的配套性,一旦相应工艺装置建成投产,几乎必然要引进相应的催化剂,面临的竞争很小,属于蓝色海洋,公司有着较大的话语权,在报价方面主动权也更大,此时宜采取高价积极战略,证明产品的高质量,在客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谋求更高的利润,比如沙特市场以及在未来即将供货的印度市场。而在普通FCC催化剂方面,与Grace等老牌FCC催化剂生产商相比,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在产品性能及生产成本上均不占优势,属于同在红色海洋中激烈竞争,此时宜采取低价积极战略,除开发出满足客户生产要求的产品之外,主动报出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以吸引客户。如果产品性能和提供的服务能使客户满意的话,就可以谋求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上,由于BASF等竞争对手在近几年采取了高价战略,使得其原有客户纷纷寻求新的供应商,也给公司的产品攻入其市场提供了契机,这种策略的应用取得了成效,如北美市场的进入就是成功的范例。 此外,公司还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一是采取不同币种的灵活报价方式以规避汇率风险,并适时推价;二是建立价格协议调整机制,作为一种抗击风险的有效办法。在与一些公司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里面,规定了价格调整机制条款,在期限内如果产品的配方进行调整、生产成本上涨较大或国际汇率变化较大,都可以依据具体方法进行价格调整,这样在调整价格,有了较大空间。以上策略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盈利水平和价格抗风险能力。 3.“双赢”理念的市场开发策略 “双赢”是现代营销的重要理念,其本质是合作,以合作的方式共同获取利益,“双赢”既是商家采取客户价值战略的体现和终极目的,也是维持长久客户关系的有力保障。由“双赢”而来的巨额利润不是短期可以取得的,而是争取与客户结成长期伙伴来合作的积累。坚持长期伙伴的原则,而不只是生意往来。在战略上能够达成一致,并保持长期的稳定,给客户以信心。 在与境外客户的商务谈判中,公司把合作双赢作为出口业务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制备具有说服力的技术标书和提供有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使国外客户对于公司产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让客户得到了一定的实惠,达到了其预期的催化剂性价比,同时也在自我消化部分上涨成本的基础上,让境外客户合理分担了部分涨价因素,达到了合作共赢,有利于彼此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加强。 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即要“走出去”,积极争取与客户建立面对面的紧密联系,也要积极地“请进来”,邀请客户来参观访问。对生产装置的客户访问团组进行认真对待,按照国际化企业的常例进行安排,由此让他们认可公司的管理、产品和质量控制。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技术交流会的形式将客户集体“请进来”,宣传公司的形象,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与客户增进沟通、加深交流、促进合作的方式。2008年10月,中石化催化剂分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石化炼油催化剂国际技术交流会,公司借会议的机会和相关的客户代表进行了深入、良好的交流,与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一步拉近了距离。 4.培养客户忠诚度的服务策略 服务在现代营销中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的选择。与竞争对手相比,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相差无几甚至略有差距的话,服务的内容多少和质量高低往往会成为制胜的关键。现在的时代已经进入“服务为王”的时代。 优质的服务除了影响客户的选择之外,还可以培养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忠诚度,从而稳定老客户。企业在在进行市场营销策略选择时,除了产品质量和价格策略,更应该将服务价值策略列入选择之中。如果忽略这一点,即使产品性能质量优异,也会因为服务服务不到位而丢掉市场。而服务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要关注细节,二是要超越客户的期望。 (1)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企业兴衰成败中的案例不胜枚举,从一个小的细节,就可以让客户看出供应商的管理和运营是否规范和严格。公司也曾因为对细节重视不够而带来深刻的教训。因此,现在公司在从产品的生产、装运及提供的技术服务等方面更加注重细节。比如,在装箱时,对每一包产品的外包装和集装箱内部都要认真打扫干净,因为虽然客户使用的是集装箱和包装里面的产品,但即使是高质量的产品,落满灰尘的包装袋和脏的集装箱也会直接降低客户对产品以至公司的印象。只有关注好细节,才能避免给客户带来麻烦和损失,其实也就是避免了给公司自身带来麻烦和损失。同时,也会让客户对公司产生一种感情上的信赖。 (2)超越客户的期望 对提供的服务,只有当客户的感知质量大于期望质量,即超越客户的期望时,才会赢得客户的高度满意,才可能培养企业的忠诚客户,并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宣传者。如何提高效率,改进服务程序,与客户有效地沟通并向其提供有用的建议、解决问题,使客户觉得公司提供的服务物超所值,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例如,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对客户的平衡催化剂进行分析和报告分析数据。一般情况下,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并将数据表发给客户就算完成了服务。但有的客户可能还希望在报告数据的同时能向其提供一些基于分析数据的技术建议。有的客户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些客户没有提出,但不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请专家或专业人员按月提供对一个月内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和技术建议。同时,要注意数据的连贯性和变化趋势,对异常的数据进行复查确认,并在报告中注明,使客户看到公司的服务是认真严谨的,做得比要求的还要多,是全心全意为客户考虑的。 四、国际市场展望 公司的年产5万吨/年项目的新装置于2009年投产,催化剂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何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增大产品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年来,公司与多方联手积极寻求合作,除目前的客户之外,已经开拓出一个潜在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地区,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这些潜在客户中,部分潜在客户将很快形成新的市场能力。这些潜在客户的进一步开发,将是今后几年国际市场开发的重点方向,公司未来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空间。 五、结论 中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的FCC催化剂产品,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中已经站稳脚跟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些营销策略包括开发与生产并重的产品策略、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双赢”理念的市场开发策略和培养客户忠诚度的服务策略。面对未来的国际市场,由于产能的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对手实力强劲,加上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只有审时度势,对上述营销策略进行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在国际市场的客户开发和产品出口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联想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使得联想集团在努力自己建立成一个大型的跨国公司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是功不可没的。本文着重分析了联想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关键词]联想 国际市场营销 差异化战略 中国国内的IT市场几乎已经被开发殆尽,众多的IT企业都想走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并把自己建立成为一个跨国企业。而联想集团就是其中一员。多年来,联想集团一直都在努力地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便于实现其自身的国际化,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占据有利的格局,联想集团一直努力的完善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本文主要针对联想的成功因素之一: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做了以下分析。 一、差异化战略 在欧美市场上,由于当地企业技术较为先进,竞争对手实力都是比较强的,联想并不能以技术和产品取得胜利。此时一个好的市场战略就显得无比的重要。联想在欧美等一些比较成熟的市场,针对大客户这一方面建立起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采取适合大客户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联想的差异化战略也是对IBM公司大客户战略的一种延续。联想的差异化战略还针对特定人群,例如,迷你笔记本是目前笔记本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类产品,联想采用迷你笔记本创新营销模式,其IdeaPadS9/S10主要定位于大学生和年轻白领,提供了有线、WiFi、“蓝牙”和移动上网等4种网络连接方式,可轻松实现“永远在线”。通过稳固特殊消费群体,联想占领了海外的部分市场。联想通过在海外市场上选择差异化战略使自身走向国际化。 二、人力资源国际化 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必须实现其人力资源的国际化。2004年11月9日,联想集团主席表示在联想的国家化进程中是比较缺乏国际化人才的。联想一直都在为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做着不懈的努力。首先,联想寻找具有国际管理能力的国际管理者,2005年12月,联想聘用前戴尔高级副总裁出任CEO一职;2006年请微软前高管肯尼思.迪佩特罗担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高级副总裁。联想改变启用内部人才的策略,实现人才本土化、国际化。这更有利于把握国际的市场信息、节省开发人力资源的成本。其次,联想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为了适应国际化,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杨元庆宣布联想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也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做了培训,这就方便不同国家员工之间的沟通,节省沟通管理的成本。再次,联想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型人才,为自己的国际化发展做好了充足的人才准备。不难看出联想的国际化进程里是非常看重人力资源国际化的。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必然要有效用的人力资本,联想人力资源国际化的战略给那些力图走向世界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 美国管理大师Noel Tichy认为,企业作为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正是这个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征。联想优秀的企业DNA就是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管理层重视国际化的发展,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联想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并逐步实践。其次,联想有着良好的沟通环境,这能使得人力资本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虽然,联想优秀的企业文化目前还不足以支撑联想的国际化,但也为它的国际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联想的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使他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风险,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四、利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迈出国际市场营销步伐 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TOP赞助商联想集团的梦想是:让世界关注联想。联想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官方合作伙伴,其创新设计中心主创的“祥云”火炬走遍全球,联想奥运战略由此启动。联想的奥运计划帮助联想击败了很多对手。同时联想还把参与“世博”作为其规划许久的市场战略。其管理者透露,早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联想便开始了“世博”项目的“攻关”,一是这是作为民族企业的责任,二是决不能错过这个展示联想技术与方案实力的机会。可见联想长久以来都极其的重视抓紧机会,以完成其建立跨国大企业的目标。 五、国际市场营销与“双业务模式” 企业要想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必然要有一个具有特色的营销战略。“双业务模式”就是联想的特色战略。联想采取关系型客户模式和交易型客户模式,即联想把客户分为商用群组和消费群组,而在每个群组,又分为笔记本营销部以及台式机营销部。在市场前端除了大客户部维持不变外,其他部门都组建为新的渠道市场部。这种“双业务模式”不仅使联想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并吸引到更多客户,也为后来联想全面向Think及Idea双品牌切换打下基础。联想的“双业务模式”是极其成功的,在印度市场有增长70%利润的例子。 六、品牌标识国际化 2003年集团全球品牌新标识切换项目正式启动,LENOVO从此取代LEGEND成为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新标识。切换品牌标识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化的需要。要国际化,首先需要一个可以在世界上畅通无阻的、受人喜爱的英文品牌,但LEGEND这个英文名称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被注册,品牌新标识切换为未来公司业务拓展做好先行部署。品牌标识切换仅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进军海外不仅需要在品牌方面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在业务方面提高自身的水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七、把本土市场作为坚实的后盾 目前联想在中国市场区的销量占整个集团的40%以上,收入占30%多,而利润则超过50%,中国区是整个集团的利润支柱。一切企业要进行国际营销,必然要有支撑其跨国发展的坚实后盾。联想稳固中国市场就是中国市场区是全球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市场区以两倍于全球PC市场的增长速度,拉动了新联想的增长。本土市场的稳固使得联想能够将其“双业务模式”复制到全球,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 不管国际市场营销的前途如何坎坷,也不管学费多么高昂,国际化都是联想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国际化,占领国际市场,联想才能有长远的发展。通过对联想公司国际营销战略的分析,我们看到联想为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做出的努力,这位国内的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为了使中小企业能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有效地寻求更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企业应该树立的国际市场营销观念,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市场 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逐渐深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一方面要面对国内企业激烈的市场争夺,另一方面更要面临国际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市场挤压。这种竞争的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努力突破狭隘的国内区域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因此,经营者应从企业长期发展壮大的战略高度,树立起国际市场营销观念,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采用适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赢得市场。 一、树立国际市场的营销观念,加快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1、国际化的市场观念 国际市场是完全以市场作为调节杠杆的,企业要意识到国家之间的市场差异。企业无法同时面对所有的客户,所以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根据地理、行为、人口及心理标准等对国际市场进行细分,从中选准一两个被划分出的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子市场作为进入的目标市场,集中资源,把满足该市场的客户需求作为生产和出口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际化的竞争观念 由于各国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人才结构、国际关系等的差异,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企业必须全方位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从以低价格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转变为以合理的价格、与客户要求相一致的产品、优良的服务、高效的工作和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作为竞争制胜之本,恪守“信义、亲和、进取”的竞争原则。 3、国际化的风险观念 国际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同时也使企业处在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企业面对的是更加陌生的客户群,其特定的文化习俗、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特别是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国际汇率的变化与调整,对产品的特殊要求以及经营方式的特殊约束等不确定因素更多,这样,与国内市场相比,企业会面临更多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各种防范措施,谨慎操作,不断学习,及时调整,随机应变,变风险为机会或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 4、国际化的法制观念 目前,从全球经济到区域经济都建立了相应的国际组织,并对国际市场的营销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企业在国际营销的过程中除了应遵循本国的法律之外,还要服从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有关法律及诸多国际公约、惯例和准则。 这些国际化的经营观念,是经营者进行国际营销应具有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念,没有这些,说明经营者进入国际市场可能是盲目的。 二、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的比较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并不具有规模、人才、管理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但在国际化经营中,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组织结构简单高效的特点使得其信息传递比较直接、及时、准确,对市场反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而且,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2)我国仍然具有劳动力资源的主导优势。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随着我国内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内地闲置劳动力的流动有一定减缓,企业也呈现用工难的周期性特征,工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但从我国整体来看,劳动力资源仍然是企业国际营销优势中很重要的方面。以纺织行业为例,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统计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美国的8.40%,日本的8.20%,法国的5.36%,瑞士的5.06%,德国的3.35%,意大利的4.59%。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和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具有实质性的竞争条件。 (3)健全的专业市场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已经呈现出行业区域集中化的格局,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中小企业更为明显。专业市场汇集了商品供求的大量信息,在信息的积聚和交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使中小企业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商品行情的变化,降低了搜索市场信息的成本。同时,专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可供共享的销售网络,中小企业可依托市场分享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在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并依靠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整体营销宣传战略来开拓自己的市场。 2、劣势 (1)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据调研,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及天津等地的六十多家中小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急需提高管理水平。其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等。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交货时间不稳定。“差不多”这一说法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习惯用语,缺乏严谨的管理制度。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主要表现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还反映在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艰难上。劳动力密集是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一大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产出周期较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短,但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不进行产品开发和升级换代,必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特征表现,能够在市场上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它更是一种质量的象征、企业精神、文化和个性的体现。它给企业带来的是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改善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对客户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没有意识到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没有意识到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更没有将创名牌与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鲜有“中国创造”。总体上看,这些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4)资金短缺。我国银行贷款一直倾向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银行坚持稳健经营的政策,防范风险,而中小企业的实力弱,借贷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欠规范等,所以中小企业不能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为中小企业准备的贷量不足,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调研,选择正确的产品和目标市场客户群 (1)国际市场环境调研。首先需了解国外的基本经济情况和进口贸易情况。其次需熟悉国外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情况,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政府对贸易实行的鼓励、限制措施,有关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关税、卫生检疫、安全条例等。此外,还要认识国外的文化环境,包括使用的语言、教育水平、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以及国外人口、港口特点和有关运输情况等等,以便顺利开展业务。 (2)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企业要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除需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外,还需了解国外商品市场情况,以便正确制定商品的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一是要了解国外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包括商品供应的渠道、来源,国外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商品质量、数量及库存情况等,尤其是商品供给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二是要了解国外市场商品需求情况,包括国外市场对商品需求的品种、数量、质量及包装、运输要求等。三是要了解竞争者情况,包括竞争者产品质量、价格、营销策略、占有率等。四是要了解国外市场商品专利等情况,避免发生法律纠纷。 (3)国外客户情况调研。对国外客户的调研主要是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经营业务范围和区域等。第一,为能理性进入国际市场,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必须了解客户的资历、信用等情况,即企业的偿债能力、履约状况、守信程度等。这主要根据客户的规模、发展历史、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变更等情况来衡量和判断。第二,需要调查客户经营的能力。主要是了解客户业务活动能力、资金融通能力、贸易关系、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等。这主要根据客户销售网络的设立、经营利润、消费者对他们的印象、售后服务水平等来判断。第三,必须了解客户的经营业务范围和区域。一方面要清楚客户经营的商品及其品种,以便与企业的出口产品相一致,另一方面要清楚客户是中间商还是最终客户或专营商或兼营商等,以便企业准确地处理好客户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交易关系纠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主要通过报刊、杂志、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互联网等途径来调研,以节约成本和时间。而对一些重点的市场和客户,可以采取实地考察、参加展销会等方法,以取得详细资料。 2、国际市场产品策略 选择产销对路的产品策略是实现有效国际营销的关键之一。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所以,需要避开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直接抗衡,根据目标市场的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调整企业产品项目的宽度和深度,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需要注意产品的差异化,利用其小、快、灵的特点,生产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创新品牌是我国中小企业跻身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要把品牌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维持现有国际客户关系的同时,分步骤、策略性地将自主品牌的产品销往目标市场。因此,企业一方面可采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要求可采用客户的品牌,待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完全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树立起在目标市场上的企业形象。 3、国际市场价格策略 中小企业一方面具有经营灵活、形式多样、应变能力较强等优点,这也是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等总体上呈逐渐上涨趋势,所以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价格比较适合于采用在微利基础上的合理价格策略,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全力推出商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扩大商品销路,进而占领市场。 同时,应该注意到,低价策略易遭遇反倾销。所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采取价格竞争策略的中小企业,必须处理好企业市场竞争策略与国际反倾销的关系。一是全面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加强对有关国家反倾销法规的了解。二是根据目标市场的价格状况确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价格,使其比目标市场国的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略低。三是制定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把握开拓市场的节奏,避免产品集中销售于特定国家和区域。 4、国际市场渠道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受财力、人力的限制,大都采用间接分销。通过国内、国外中间商出口,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入市场的成本相对较少,但缺乏对市场的控制。所以,企业在利用中间商时,应充分了解中间商的特性和当地的分销环境,采用适当的控制手段和激励措施,以保证产品顺利到达客户手中。 另一方面,有自营出口权的中小企业应从扩大直销渠道入手,改变长渠道的分销方式,采取建立国内出口部、建立国外销售公司或子公司等手段直接争取一些国外的国际采购商,减少中间环节,扩大价格和利润空间,同时能够直接获取市场变化的信息,强化企业对渠道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 5、国际市场促销与电子商务策略 电子商务因其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营运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中小企业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中小企业贸易促进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网、阿里巴巴网、B2B网站及企业自己的网站等进行宣传,使国外客户有机会找到企业、了解企业及其产品,扩大企业产品的传播度;二是到各国商会、协会及商业网站上寻找客户,寻求商机,或者利用国际、国内展会平台结识国际客户,宣传本企业的产品,收集市场信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取得更多的订单,建立与客户持久、友好的关系;三是企业营销人员自身或借助国外中间商、零售商采用拉销策略与推销策略做好软、硬终端的促销工作,使目标客户群了解、信任企业的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全力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以客户需求第一的服务理念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成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在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从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中国灯具类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照明业被称为“带来光明的行业”,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照明行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至今,面临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但中国灯具企业要想更好更快更稳地步入国际市场,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仅凭中国现在的灯具灯饰生产水平和营销方式还远远不够。因此,中国灯具企业必须认识到中国灯具行业的现状,并根据现状重新制定出适合中国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现营销战略调整,以取得灯具行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灯具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灯具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现状 中国照明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照明行业年产值已接近2 000亿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为100亿美元;照明行业生产企业达到10 000家以上,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约占行业的90%以上;企业性质基本以民营、股份制、外商独资(含港台)或合资为主,国营企业已基本退出照明行业。 近几年来,国内灯具生产企业加大了品牌宣传的力度,在各自领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如家居照明欧普、商业照明雷士、工程照明三雄・极光等等。这些优秀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通过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可供整个行业借鉴的经验。 1.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直以来,中国更多的灯具企业都是在低端领域依靠产品数量占领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随着基础市场需求的逐渐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个别忽视产品质量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而那些已经注意到并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的企业则不断扩大市场容量。依据ISO认证相关要求,严格按照标准的质量体系运作,并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使企业一直处于规范化的运作中,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 2.科技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真正的较量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拥有与众不同的新技术,不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而且能够拓展出新的市场领域,成为照明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一些照明企业通过不懈的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与检测设备,以科技创新为主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出高质量、新款式、符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引领照明灯饰潮流。 3.经销商的支持是市场成功的关键。近年来,一些照明企业逐渐改变以前不重视经销商的不良意识习惯,在对与经销商的扶持力度、广告宣传、产品开发、品牌树立、经销商市场维护等方面均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他们为客户提供市场资讯、品牌制胜的解决之道,协助经销商提高区域竞争力,辅助他们成为当地市场的佼佼者,这些成功的营销策略最终达到产销商双赢和永续经营的结果,短期内获得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照明灯具行业较为正规的企业普遍采取大区域独家、小区域独家以及区域三种经销商制度,这三种制度各有利弊,但相对而言,大区域独家制度更容易与经销商分享发展的成果,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 二、中国灯具行业国际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中国灯具行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基础雄厚的行业,尤其国际市场上凭借其低成本、种类多、质量好等优势可谓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目前其市场营销水平却十分原始。 1.“坐销”仍是绝大多数灯饰企业最主要的销售方式。目前,国内的灯具企业大多依靠“坐销”的方式来销售产品,即没有主动建立销售渠道寻找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而是坐等国外客户自己找上门,销售方式十分被动。例如,在中山古镇的2 300家生产企业中,近80%的企业没有营销渠道,仅靠“坐销”完成产品的销售工作。2 000多家灯饰企业中,除了欧普、松本等几家生产标准灯具和光源产品的厂家拥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建立了国内的销售网络,大多数花灯企业基本没有销售队伍,更不用说建立海外销售网络了。 2.产品过度差异化难以形成知名品牌。国内企业中,生产非标准灯饰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灯饰款式的独有性和推出速度,而每一款灯饰的生产量都非常小,企业的生产线大量闲置而研发部门的试制车间却异常忙碌。另外,很多灯饰企业的品牌其实还是一个商号的概念,国外客户更多看重的企业的品牌,而中国的灯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化程度是相当低的,没有自己的品牌,与国外著名的灯饰企业,如意大利著名灯饰企业FORNZASI-ER,西班牙VIBIA,美国KICHLER等国际顶级灯饰品牌相比,产品的寿命很短。 3.灯饰产品的销售终端十分单一。目前,全国各地的灯饰经销商大都集中在建材批发市场中,或是在建材市场中的专业灯具批发市场里。工程销售的主要形式也非常粗放,往往是国内外客户根据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在当地灯饰市场购买或者直接到生产集散地看样订货。据了解,除了标准灯饰的终端形式较为多样外,目前非标准灯饰产品的终端几乎全部是在非正规的灯饰市场。正因为如此,很难让国外客户与灯饰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因而企业也就很难获得客户的忠诚度。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成本竞争异常激烈。目前灯饰企业均集中于产业族群之中,灯饰产品是技术壁垒很低的行业,配件生产企业越发达,灯饰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构成越透明。有经验的经销商到古镇采购时,往往先到灯饰配件市场走走,先摸清厂家配件采购底价,然后开始讨价还价。这样的透明的价格,企业很难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国际一些大品牌灯饰企业更多的是投入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等方面,不仅仅对产品样式,尤其是产品的材料方面的研究,从而使企业从源头上获取更强的竞争力。 由于国内灯具行业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上存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使得中国灯具企业在出口贸易上面临着多重挑战。近几年来中国出口灯具产业发展较快,但出口灯具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自主品牌意识淡薄等“硬伤”,受国外技术壁垒多样化的影响较大。 三、灯具行业全新的营销模式探析――BDS模式 BDS――Br Direct-sale Chain-store,其基本运营方式是“以品牌卖场为基础的覆盖全国的连锁卖场销售网络”。BDS销售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以独有的厂家与卖场紧密合作的联营模式为基础,通过直接面向全国范围厂家的大量采购,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消费者从而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正规厂家的品牌货品。对于灯饰零售行业而言,BDS是一种全新的资源整合销售模式。 1.灯饰BDS的核心是联营模式。简单的说就是由经营品牌卖场的商家提供大型零售卖场终端,生产厂家向商家供应品牌灯饰产品,双方签订销售任务的一种厂商联营合作模式。灯饰BDS模式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厂商关系,其联营模式的运作方式为:厂家直接供货并负责卖场内自身品牌灯饰零售终端的销售,实现了对终端的绝对掌控,而且厂家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把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动态与销售信息;卖场负责推动优良的大型品牌卖场建设,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制定全国连锁的战略规划,市场推广营销政策的执行,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及规范化的卖场管理。 2.灯饰BDS模式建立的是一个品牌灯饰连锁卖场。它注重在质量、价格、服务三个方面向消费者提供保障。质量保障体现在卖场销售的灯饰全部是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和检验的合格产品,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量采购,首先可保证灯饰的品类齐全,同时大宗采购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可以品牌灯饰厂家为基准进行充分的筛选,实现全国连锁卖场的灯饰品类战略规划;价格保障体现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更重要的是顾客在这里购买10个灯泡的价格可能就是卖场在全国采购100万个灯泡得到的折扣价格,在保障了厂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商品在市场上强有力的价格竞争;服务保障体现在向顾客提供专业的灯饰挑选、使用、欣赏等方面的咨询指导以及购买之后的送货、安装、调试等便利服务,使顾客购灯不再为安装等问题担心,实现轻松买灯,放心享受。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免去了顾客一切后顾之忧。 3.灯饰BDS秉承国际化大型连锁卖场先进管理理念。BDS内部运作吸取诸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业界翘楚的管理经验,中高层管理团队均由资深卖场经理人组成,内部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营方法保证了厂家产品效益在流通环节中的最大限度提升。至于厂家最关心的回款问题,BDS一般都制定详细的结款、回款等政策,并与厂家签订正式货款协议,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操作确保了对于回款处理的安全、及时。 四、启示 中国的灯具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品牌意识和服务,努力扩大产品知名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重重挑战,灯具出口企业仅仅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品牌档次,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才能谋求本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安踏体育用品集团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及借鉴 【摘 要】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是国际化经营发展得较好的一个中小企业,文章通过4P分析法分析了安踏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并对其国际市场营销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从产品定位、品牌内涵及管理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踏;国际市场营销策略;4P分析 作为全国知名的体育用品集团,安踏从2001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在俄罗斯设立分公司,成为俄罗斯市场上领先的中国运动品牌。其后,安踏分别在新加坡、台湾、希腊等海外市场开设专卖店,在捷克、乌克兰等国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国际化经营。安踏集团通过海外市场的有益尝试,在国际化运营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安踏集团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希望为其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借鉴。 一、安踏体育用品集团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4P分析 (1)安踏的产品策略 安踏集团决策者把安踏产品品牌作为自身经营的第一策略,其生产的产品比较齐全,包括男女式运动服、运动鞋等多个系列,并在产品构思和生产中抓住并迎合消费者心理,找准目标。同时,安踏在生产中注重创新,在旺季淡季各有不同品种的衣服推向消费者,生产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安踏集团的价格策略 安踏集团在制定产品价格的时候,除了企业盈利,还考虑了消费者对于安踏产品的心理接受价格。在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进行价格定位时安踏体团充分考虑到了外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与消费能力,在与国外品牌和国内一同进驻外国市场的同类型企业中占得先机。事实证明,现阶段安踏集团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策略是成功的。 (3)安踏渠道策略 在国内,安踏除开基本的零售外,还考虑到了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在举办活动时的工作服,通过团体销售等形式增加了销售额,并节省了销售的人力,更重要的是,安踏集团在渠道销售时,抓准时机,充分考虑先赞助,后渠道销售的可行性,并根据策略赞助了不少知名企业,这使得安踏在国内外市场名声大噪。 (4)安踏集团的促销策略 安踏集团在营销点进行促销,主要考虑的是促销点地理位置,人流以及促销时机,并不是每一个促销都能成功,但是安踏对于促销的把握还是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安踏集团把握住了促销的时机,真正地使薄利达到了多小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反应。 (二)SWOT分析 (1)安踏营销优势 安踏稳定的国内市场为其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6 年至今,安踏在全国范围内建造品牌旗舰店,其品牌连锁店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城市,有了国内营销份额与集团较强盈利能力作为支撑,安踏集团进军国际市场自然有底气,敢于尝试和创新营销方式。 强大的代言人团队提升了安踏的品牌价值和品牌传播度。安踏集团在国外营销中注重明星效应,邀请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篮球明星凯文?加内特、路易斯?斯科拉、史蒂夫?弗朗西斯、网球明星伊莲娜?扬科维奇、跳水明星郭晶晶等。他们有着广泛影响力,通过与代言人合作、举行一系列的品牌宣传活动等加快了安踏运动系列在国外市场的传播速度,形成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稳定地占据国外市场份额。 (2)安踏营销劣势 研发投资不足。与世界一流品牌相比,安踏在研发上投资不足。从2008年开始耐克每年拿出占其销售收入4%的资金投入于产品研发,安踏直到2012年才将研发投入提高到销售收入的4% ,而耐克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186亿美元约1209亿元,安踏仅为46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左右。由此可见安踏的研发投入是非常薄弱的。 产品设计感不够突出。安踏的消费群体一般是18 至25岁的年轻人,而安踏产品外形设计上时尚感不强,在同类产品中不够新颖和突出,未能真正展现出安踏独特的设计理念。同时,安踏店面的迅速扩张使得底层的营销人员没经过系统的专业营销知识培训就匆匆上岗,不能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引导和服务。 (3)安踏营销机会 体育赛事为安踏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相继在中国申办。如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等。顶级赛事和体育资源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账面收入,其核心价值是提升品牌价值,安踏可充分利用这些国际体育赛事加大品牌传播,扩大安踏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4)安踏销威胁 成本上升。作为运动鞋主要原材料的橡胶、棉花等价格不断攀升,同时人力成本也不断提高,这造成安踏产品提价的压力逐渐加大。针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安踏不得不将提高销售价。但是,非洲和亚洲国家的消费者属于价格敏感型,一旦安踏提高产品价格,随之而来的则是低销售额、低利润额,因此造成的资金短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安踏集团的国际化营销策略。 企业之间竞争大,争抢市场份额。目前,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体育运动品牌凭借着强大的品牌价值和较高的消费者忠诚度和认可度牢牢地占据了我国体育运动品牌的高端市场,因此安踏集团面临了巨大的竞争和挑战。 二、安踏集团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对其他中小企业的借鉴 (一)依据产品定位,树立整合营销的理念 体育产品的营销在宣传与推广中要做好定位,体育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质量过硬的要求,还需要根据消费群体心理选择,如消费者对其产品所表达的运动理念,健康追求以及在某一程度上是否具备时尚性有自身的选择,安踏集团在产品宣传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选择,以“永不止步”作为安踏的标志,传递出健康向上的运动力,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安踏集团在产品上定位的成功,是其在国外获得一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进行其他的营销策划。在准找定位的同时,结合分销渠道、销售终端的设计进行整合营销。 (二)塑造品牌内涵,合理选择形象代言人 安踏在进行全球推广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了形象代言人。一方面安踏要求代言人在运动赛场上有所贡献,如美职篮名将凯文加内特在赛场上激情四射、永不言败的风格刚好与安踏产品设计理念相符,且为消费群体认可。另外,安踏集团在选择形象代言人时更注重社会形象,注意保护自身的品牌价值。 (三)培养健全的管理意识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需要无限的创新精神,还需要培养健全的管理意识。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能够使企业跨越性发展,培养管理者科学谨慎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人才的储备,深化管理改革,使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是企业持续生存的一大法宝。安踏集团在进军国外市场,提高企业品牌价值的同时,敢于管理创新,给国外安踏营销点充分的自由,在效仿和学习国外同类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管理模式,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条款,为国内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安踏集团非常重视管理干部的培养,目的是让安踏集团的管理班子能够持续的保持科学谨慎的管理意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值得国内中小型企业借鉴。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国际市场中的各种因素,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制订和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使自己的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营销;营销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不能与大型企业分庭抗衡。因此,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采取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渠道策略 1.1分销渠道策略 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采用间接分销的渠道,即通过国内外中间商出口。这种分销渠道可以借助于第二方的资源迅速打开目标市场,它在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营业费用较低;销售网络建设投入较小;有利于公司迅速打开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这种营销渠道,将一部分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风险转嫁给中间商。 1.2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网络营销也称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营销模式,相对传统的营销模式,它突破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从而为中小企业创造了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况且,它的营运成本是相当低廉的,但是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这非常适合中小出口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进行电子商务是比较经济和较有效的方法。企业可以在著名的国际网站上建立自己公司的网页,并在诸如雅虎、Google等搜索引擎上注册,自己的公司和产品信息,这会让海外的客商有机会找到你的企业和产品;此外,还可通过网络渠道主动出击,广泛搜索目标客户,向其推销产品,挖掘潜在市场。 1.3直销渠道策略 直销渠道策略是指企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买家的一种销售渠道策略,直销渠道策略有几种:一是企业可以在各国商会、协会及商业网站上去寻找终端客户,或是利用国内、国外的一些国际性展会平台,结识国际客户,通过面对面的接洽,获得订单,并与之建立持久、友好的关系。二是可以在一些BtoC的网站上将产品信息挂上去,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三是可以在国外建立销售公司或子公司,直接与国外的采购商接触、商谈,争取获得订单。 直销策略有利于获得最终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有利于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扩大利润空间。 2产品策略 2.1产品组合策略 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企业在国际营销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国际目标市场的需求、自身的资源、技术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产品的经营范围及产品的结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波动情况,适时扩大产品组合,既在原产品组合中注入新的产品,扩大经营范围;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缩减产品组合。 2.2产品延伸策略 产品延伸策略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能力的变化,将产品作向上、向下,或双向延伸。向下延伸就是当市场不景气,或区域经济状况不乐观的时候,企业可以把原来定位高端市场的产品向下延伸,增加低端产品项目。向上延伸则是把定位低端市场的产品向上延伸,增加高端产品项目。双向延伸就是在掌握市场优势后,将产品向高低端两个方向市场延伸。 2.3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策略则是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根据需求的不同,提供经过改制的、有所差别的产品。例如在同一国家或区域的市场中有多个客户采购同一款产品,企业可以为不同客户提供在外形上略作改动,或在视觉上略有差异的产品,而产品本身的功能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保持产品的外形不变,根据不同客户的爱好,对产品的功能稍作改动。这样,既能避免同一市场中客户间的不良竞争,又能赢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3价格策略 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决策和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它是国际市场营销的一个决定因素。因此,企业在确定价格时应充分考虑到成本因素、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因素,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给产品价格带来的影响。 低价策略并不可取。采取低价策略,即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的价格定得较低,这固然会有利于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产品销量。但是,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不小。因为,在当今国际金融形势变幻莫测,大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会给产品的材料成本带来不确定因素;另外,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有可能使得结算时得到的价格比原来预期的成交价格要低得多。例如,企业原来设置的产品利润为3%,产品价格也按此原则确定了下来。但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人民币的升值等,3%的利润空间很快就会被抹去,就像前一阵,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连续14个涨停板,短短几个月的升幅就超过了3%,这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的。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想调高销售价格的话,客户不一定会接受。客户不接受的话,自然也就会失去订单,从而失去市场。那么,如果不调高价格的话,企业将会在亏损的边缘苦苦挣扎。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的国际营销中屡见不鲜。 高价策略对中小企业来讲同样是不可取的。高价格往往跟品牌的享誉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LV的包为什么成本只有几百元,可它的销售价格可以超过万元?就是因为它是名牌,它的品牌早已深深地印在消费者的记忆中。而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优势明显不能与大企业抗衡,除非你设计出了富有特别新意的产品,且产品的市场投入又比大企业大大领先。否则,高价策略是不能维持多久的。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家小企业,在1999年的时候,根据一个美国客户的设想,设计出了超声波测距仪,当时,企业将销售价格定得比较高。因为,这种产品在当时市场上还没有露面过,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性,价格也没有可比性,企业最初确实也从中得到了较高的利润。这种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吸引了较多国外工具类的采购商。当有一个欧洲采购巨头提出要订10万台时,要求企业将价格下降20%,可是企业的决策者怎么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价格要求,经过多次谈判,最终这笔生意落空。更让这家企业意想不到的是,过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同样的产品功能,同样的款式出现在了与之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在这次事件中,这家企业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订单,它失去了继续扩大市场的极佳机会,也使自己的产品陷入了被动的竞争中。 因此,中小企业在确定价格时应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从市场的竞争情况出发,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确定一个合理的、富有弹性的价格。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进退自如,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命周期更长。 4服务策略 在当今以买方市场为主的国际市场中,顾客对服务品质检核的行为越来越明确,中小企业需要正视顾客的力量,识别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权利关系的改变,把以顾客为导向当做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重视顾客价值的实现,而服务策略则是顾客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 4.1优质服务策略 实现优质服务策略是每个企业都一直希望达到的目标,也是满足社会和顾客需求的重要策略。 优质服务策略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以顾客为出发点,尽最大努力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享受个性化的、契约化的良好服务,以此增强企业的信誉度,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消费者。 实现优质服务,一是要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二是要建立和健全服务监督机制,及时反映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改善服务方案,提升服务质量。定期与顾客进行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4.2个性化服务策略 个性化服务是指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与之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 在实施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导致总成本的上升,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根据所估计的客户的终身价值和吸引度及保持顾客所需成本进行成本收益权衡,确定“金牌”客户、“银牌”客户及一般客户,然后针对不同分类的客户制订个性化的服务策略,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总之,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国际市场中的各种因素,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销策略,使自己的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工业工程论文:对工业工程应用现状和趋势探究 前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20世纪产生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学科产生于美国,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并在这些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为工业工程下了一些新定义,用以反映现代工业工程的内容和职能。其中我国学者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为:工业工程是以系统科学和运筹学为理论基础,从技术角度对各种系统(主要是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优化、评价和实践,以达到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整体效益的目的。下面就对工业工程涉及的管理、规划与设计进行浅析。 1.项目管理 在一个项目中,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协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为了确保成功,要求来自不同组织的工作人员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理位置上有一个整体的沟通。在项目管理中,主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 随着项目过程和项目生命周期的集成出现的项目管理方法学中,首先确定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施行过程的哪一个部分;其次指派专门人员完成各个过程或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人员都要进行特定工具或特定技术的培训;最后将各个过程所需的信息输入或传出给负责项目的人员,以保证项目参与者良好协调的信息流和很好的沟通。一系列设计严密的过程由适宜的信息系统支持且由训练有素的团队执行,那么该组织定会有很大的竞争力。 成功的项目管理要求成功的进行项目范围和成果范围的计划、执行、控制。而建立团队和组织学习在项目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一个清晰的流程,并知道如何在过程中正确的走每一步,这样在项目管理中才可以取得卓越的绩效。 2.产品规划 2.1规划与产品整合开发 当前市场的特性是: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迅速增长的商品复杂度和极度变革的技术创新。在创新周期逐渐缩短的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投资回收期也在不断缩短。这样,时间就成为目前最富挑战的因素。企业如何快速成功的占据市场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加速创新产品的开发,而产品原型的生产则成为了快速开发产品的关键。 2.1.1快速开发产品的特征 特征有完整的生命周期、正确的组织形式、流程的实施、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协调以及产品开发流程的结果。这些独立模块在有一个大致边界后可自由发展至成熟,但这些带来的资源的重新配置、整个项目过程的同步等问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2.1.2快速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 (1)过程计划,计划是规划各种过程的第一步,在涉及一个复杂的研发项目时,过程的计划是必须的。目前已经开发出的面向小组的项目计划系统(TOPP)的协调是通过单一通道下的计划来实现的,它实现了面向阶段和面向结果的集成,并且可支持计划制定者来协调快速产品开发和研发中的全局性工程项目。 (2)物理原型 (3)数字原型 总体而言,建立整个系统的物理或者虚拟原型极其重要,尤其在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 掌握了快速开发产品的特征和快速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之后,还要考虑研发队伍成员之间的通信与协作问题。在研发创新性产品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会为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项目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3.以人为中心的产品规划与设计 3.1以人为中心的3个基本目的 目的是:设计应该促进人的能力提高、应该帮助克服人的局限性、培养人的接受能力。这些目的应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初始设计阶段成为设计人员的驱动性思维。运用以人为中心的框架会保证产品或系统的生存性、认可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成功。 3.2面向制造的设计 面向制造的设计的目标在于在早期的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可生产性的问题,以便在较短的交付时间内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顾客并满足顾客需要。面向制造的设计将被运用于工业环境中,所以我们要关注提高工程师个体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促进设计与制造小组之间较好较早地交流沟通。 4.工业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工业生产的全球化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工业工程不断吸收新技术,以适应全球化的工业生产。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体现出新形势下发展要求。 (1)多学科融合加快。现代生产日趋复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促进了工业工程学科大量的引进系统的科学思想及系统的工程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各种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如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专家系统以及生物力学、心理学、运筹学等,使工业工程这门综合性学科不断充实完善,日趋现代化。 (2)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工业工程的研究应用领域遍及生产工程、物料搬运与存储管理、工厂与车间管理、成本分析与控制、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投资分析、 财务分析与管理等各个生产领域。近年来,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扩大到如流通、商贸、服务业、非盈利性组织等非生产制造领域。 (3)研究手段日趋复杂。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新的工业工程研究手段不断出现,其研究方法也日趋复杂。如传统的数字仿真只能得到用数字表示的仿真结果,以及相应的二维图像,其应用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最新的仿真技术可以将仿真与虚幻现实技术结合,将设计者置于虚拟现实的环境中,使其能“身临其境”地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实施时间、避免反复的设计。模糊数学、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也不断引入到方法研究中。 (4)强调以人为本。现代工业工程对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新规律的探索不断深化,其中心问题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生产系统中,人始终是重要角色,提高生产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以人为中心来展开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速、高速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这些人类工程学的课题也是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 5.结语 当代全球竞争的热点已由硬资源(物质资源)转向软资源——科技、信息、资金和人才,争夺的焦点不仅是占有这些资源,更重要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面临21世纪,强大的先进制造技术将使制造业能够灵活、快捷地适应市场需求,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能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灵魂,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工程的创造活力,使工业工程学科更加充实,更加完善,更加普及。随着制造业的曙光在中国大地的展现,工业工程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也必将出现重大突破和飞跃发展。 工业工程论文:探究工业工程改造虚拟现实实验室 引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研究组织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包括人、机器、材料、信息及能源等基础因素来进行制造过程的学科[1-2]。工业工程具有管理学和工程学双重属性,它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3-5]。工业工程实验室始建于2002年,主要是为工业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现代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开设实验的总体层次结构见图1所示。工作研究实验属于基础工业工程层次,它的技术体系是着眼局部改造。 基础工业工程加上人因工程、制造系统、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物流工程这5个实验模块构成了传统工业工程,其特点是着眼于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和整体系统的效益提高。传统工业工程加上企业信息化及系统建模与仿真2个实验模块构成了现代工业工程,它在全面性、整体性的基础上,吸收了信息技术的特点,面向企业的柔性化、集成化、全面化服务。其中工业工程的一些共同核心实验设备群包括:机械加工单元、产品装配单元、原材料、产成品仓储单元及设计与管理单元,见图2。因场地面积、设备台套数、能耗等资源所限,也为了给更多的同学以更直观、更深入的工业工程实验沉浸式学习体验机会,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业工程实验室能够有能力在网络上进行虚拟现实的展示。1虚拟现实展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6-7]。人的眼睛接收的信息量最大,所以虚拟现实中最重要的就是三维(3D)立体的展示。立体视觉就是需要两只眼睛看见的有所不同,从而形成视差产生立体感[8-9]。 形成3D立体视觉的方法,我们总结归纳为: (1)色分法。这种方法又叫补色法,在接收机屏幕上用互补的两种颜色分别显示出供左、右两眼观看的图像,如图3所示。 (2)振分法。将左右眼图像分别用偏振方向正交的两个偏振光投射到人眼,通过戴上一副通透偏振光的眼镜,使两眼分别看到所需图像,见图4。 (3)时分法。以一定速度频率轮换传送左右眼图像,显像端在屏幕上轮流显示双眼应对应的各自图像,见图5。 (4)空分法。利用空间位置,把画素分配给左眼和右眼,见图6。 (5)真三维。立体视觉系统中最新的研究方向,可以直接观察到具有物理景深的三维图像,见图7。2经济型VR/3D改造方案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10-11],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出一种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13]。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也为了给同学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工业工程实验沉浸式学习体验平台[14-15],我们提出了工业工程实验室经济型VR/3D改造方案,如图8所示。 整个系统业务流程由下向上可分为:“三维信息获取”、“三维信息处理”、“三维信息”与“三维信息接收”4个环节。 1)三维信息获取。获取实验系统三维展示的原始数据(源信息部分)。此环节中,我们采用的硬件是富士REAL 3D W1立体数码相机,见图9,设备造价约为3 000元。其有效像素1 000万像素,采用双潜望式镜头。可获取3D静止图像(多重画面格式的MPO及JPEG格式),也可获取3D动态视频(双图像通道的立体声3D-AVI格式)。 (2)三维信息处理。对获取的三维展示信息进行理以及格式转化,以获得我们所需格式的图像及视频。此环节,我们采用的软件为3DCombine软件,目前其最新版本为v5.33,造价为49.5美元。以3DCombiner软件对获取的双通道的图像及视频进行合成,处理为“Red/Blue Anaglyph(Color)”格式的图像及视频,见图10,以适应经济型三维信息接受(红蓝眼镜方式)。此环节的硬件部分,可采用普通的图形工作站结合红蓝眼镜(塑胶镜架、树脂镜片,约5元/副)等各种实验观测装置。 (3)三维信息。将处理完成的Red/BlueAnaglyph(Color)格式的图像及视频存储起来,上传至Web Server,通过网络将三维展示信息进行虚拟实验室的传输。 (4)三维信息接收。以PC机等个人设备通过校园网和Intranet/Extranet/Internet途径,接收虚拟实验室信息,并以多个红蓝眼镜等方式进行三维展示(纸质镜框、塑料薄膜镜片,约为1元/副)。整个系统造价低廉效果佳,只需在原有虚拟实验室软硬件的基础上增加不到1万元的投入,就可完成对工业工程虚拟实验室系统进行经济型VR-3D改造。 3结语 工业工程实验室经济型VR/3D改造方案,可以在原有的工业工程虚拟实验室系统基础上,给同学提供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沉浸式学习平台。可进一步对系统进行扩充,以得到性能更好的虚拟现实体验(如以闪断式液晶眼镜展示“Interlaced”图像视频,也可以偏振光眼镜、液晶眼镜立体显示器、环幕、球幕及真三维显示器展示转化后的相应专有图像视频格式),但需要增加进一步的投入。 工业工程论文:加强工业工程人才素质能力培训研究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适时转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社会需求,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这两种就业现象并存的状况,大学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教育部部长周济在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讲“必须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针对人才的定位、能力目标和培养机制进行一些探讨。 1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界定和内涵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人们潜意识里人才指的是那些具有一定学历和毕业文凭的人员。实践证明,拥有较高的学历和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很多没有学历但是通过自学和钻研成为人才的比比皆是。20 实际 80 年代,王通讯在《人才学通论》一书中指出:“人才,就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这一定义突出了人才必须具有能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能力。20世纪 90 年代,叶忠海在《普通人才学》中指出:“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这一定义强调了人才的社会性,也就是“人才”能否成为人才,有没有适合人才发展的社会平台非常重要。21 世纪,罗洪铁在其着作《人才学原理》中指出:“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的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这一定义考虑了人才自身的客观素质条件和外部因素要相结合。 综合上述人才概念的发展和各个学者的观点,我认为人才的定义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人才的自然属性; 二是人才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就是指人才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包括其自身的心理素质、技术素质等,社会属性指的是人才本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工业工程的目标是应用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降低生产过程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自然属性应该包括优化理论的掌握以及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能力。从高校该专业的培养体系来看,既有工科的相关课程,也有管理类的课程,还有相关的实践指导课程,目标就是要提高该专业人才的自然属性水平。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属性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从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来分析,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三资企业、集团公司、服务业、生产企业等,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以及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运行、控制、改善和创新等综合性技术工作,担任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质量、物流、成本控制),操作分析员以及类似的职位,也可在高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优异者可报考工业工程、管理、法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做专职的工业工程师。从该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内容来看,主要是初级的生产系统测定、中级的生产系统分析以及高级的生产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方案更多的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需求单位招聘毕业生的要求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个性,也就是就业者能否融入团队,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 二是专业技能,也就是本文提出的人才的自然属性; 三是潜能,也就是就业者在新环境中的学习能力。综合前述,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是指掌握一定生产活动运行基本规律,具备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的需求对生产活动进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改进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塑造和潜能的开发显得不足,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专业教 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 2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为了使 IE 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面向市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从知识型到能力型;从成本型到效益型;从实用型到前瞻型;从自我型到合作型;从封闭型到开放创新型。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总体效率和效益,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分析、计算、设计以及优化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工业工程大学本科生是一种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具备工程知识背景,懂得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系统工程理论与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和创新活动的高级工程人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是:他们经过三至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应成为合格的工业工程师。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基础能力:阅读、写作、数学运算、听说能力;创造性思维、决策、想象、学习、推理能力。应用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合作、协调能力;系统分析、优化设计能力;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新领域的能力;新技术方法的鉴别选择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随着工业工程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独立学习与研究的能力是每一个匝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通过生产实践来扩充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是未来匝教育的一个培养目标。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不论是产品还是思想,要想在社会和市场中保持优势,一定要不断创新,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就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及需求分析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的企业产品适销对路,有竞争力,需要扩大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类企业对工业工程有较强的需求,也是我国推行工业工程需要首先抓住的对象。但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产品已失去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理顺产权关系,完善经营机制,调整产品方向。 我国曾推行过许多管理技术,但单项地推行不足以解决系统的问题,而工业工程是系统整体的优化,从提高系统总生产率的目标出发,统筹分析,合理配置,寻求最佳的设计和改善方案。我国的一些机械、电子、汽车、飞机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实践证明,它对挖掘企业潜力、提高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些专家研究认为,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应用工业工程可以在系统规划与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效率工程、质量控制与保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营销工程、工业安全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 对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从前文所述工业工程人才的定义以及培养的目标,结合我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经验,我认为和国内重点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教学改革重点名牌高校有着他们明显的优势,而且都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接口。而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各个方面的投入不充分,硬件条件落后于名牌高校。再加上大众化教育带来的低生源素质,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刚刚起步,要把该专业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专业建设健康发展,使学生们在将来有良好的出路,我觉得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改革:搞好课程整合,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培养计划制定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修订并不断完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力求准确把握各门课程的选定以及课时、学分的合理分配,严格筛选教材,努力使工业工程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打破常规,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工业工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现场动手能力,做实验和不做实验不一样。实践环节非常重要,要突出两大特点: 强调分析设计能力; 强调系统性,打破以前实验的孤立性。 人才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抓好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性人才以高校为依托,与国内着名大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科技与科学应用于生产和管理。以高水平的分析和优质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搞好专业建设积极聘请高水平的学者、企业家、行政管理专家和工程专家来我校作报告和讲学,增强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在学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结合我校该专业的现有的办学状况及本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阶段性的重点投资项目和方向,把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将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一致起来,把实验室不但办成教学的基地,同时也是学校为企业生产服务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现在我校正在努力建设广西区特色工业工程专业,关于特色的内涵、交叉学科的交叉点如何定位、三流合一(机械工程、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如何实现等问题,各高校有不同的认识,很难将他们统一起来。就连工业工程已开展了 130多年的美国至今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把该专业放在机械学院是否最佳,以人因工程为基础的模式是否是最合理的。其实这也正反映了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开放性和强调以创新为主的先进性。因此我们要在借鉴和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工业工程的思想搞工业工程专业,将各门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办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业工程专业越办越好。重视实验及实践环节要使我们的工业工程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在制定本专业培养计划上多下功夫,突出实验及实践环节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在将来的工作中有用武之地。 因此建设好工业工程实验室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已开始对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进行投资。发展技术比技术发展更重要,在新的形式下,建议各高校间建立网络联系、互通情报以求互补。通过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来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搞好窗口课程的教学,核心专业课程综合性较强,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该重点考虑这些课程的需求。目前外资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较大,对他们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很高,因此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要在学生中大力 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确保在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中英语和计算机不再是自己的弱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从内容上具有其他教学方法都无法比拟的综合性。从教学方式上,强调营造真实生活环境,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完全不同于课堂讲授法的、由学生被动接受的学科知识灌输。工业工程在国内已经发展了 20 年,正在逐渐形成规模和新的技术优势,工业工程人才是一种实用型人才,为了在未来岗位中发挥作用,工业工程教学应当加强案例教学和在课程中引入更多的实际项目 工业工程论文: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里的应用 引言 不断发展成熟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大量先进技术深入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也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领域之一。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尤其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巨大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追上先进国家的脚步,甚至取得了一定优势。但整体水平的追赶,依然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在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自动化控制是一项不可或缺,也无法规避的关口,自动化控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电子技术是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要推动工业自动化,就必须从发展电子技术着手。 1电子技术概述 1.1电子技术的基本内涵 电子技术是在自然科学完善和成熟过程中所形成并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正式确立的。电子技术的正式出现,起源于机械工业发展到极致,人们急需一种新的技术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的时期。电子技术的形成,契合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应当时市场需求,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以此为开端,发展诞生出一系列在人类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技术,计算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发明。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学和机械的高度融合,它标志着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可能,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短短一百来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对电子技术的一次突破。电子技术依托电子元器件来实现功能,因而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和工艺质量对于电力技术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子技术刚刚出现的时代,由于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功能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工业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但就是这样,电子技术的优势也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改进,电子技术在工业领:请记住我站域名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电子技术特点分析 自动化是电子技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往往通过智能芯片等设备来实现,如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十分有利。生产效率是现代化大生产高度重视的一项关键指标。电子技术这个特点,受到了相关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中。随着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发展,在生产效率之外,加工精度也成为电子技术发挥优势的一项内容。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需求,比如最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这种级别的加工精度是人工机械加工所无法企及的,必须依靠电子技术。经由电子技术构成的精密系统对原料进行加工,达到设计的精度标准。电子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突破了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精度瓶颈,将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子技术出现后,工业产品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进程得以加快。 1.3关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时至今日,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看到电子技术的身影。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生产力有极大促进效用的电子技术受到企业家的广泛青睐,因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之一。电能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种类,应用范围覆盖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给电子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宽阔的发挥空间。未来,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从电子技术自身所占产业,向相邻产业链逐步扩展,必将遍及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绝大部分。 (2)电子技术是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许多先进科学技术都有促进作用。其中,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程度很深,许多通信领域的难题都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计算机领域同样如此,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 (3)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理论的出现,为电子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在更高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实现占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综上所述,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令人期待。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分析 一是在工业工程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先进国家的高水平生产力与其大量应用自动化控制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自动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等相配套体系尚未建立,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电子元器件构件成一个系统,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有效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向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节点间信息、指令的有效传递和反馈,从而将企业管理活动纳入有效的控制之中。电子技术在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3结束语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多应用,并建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就现阶段而言,自动控制、智能化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现代化事业实现的速度和效果。电子技术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正视国内外发展水平的差距,全力以赴推动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子技术事业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工业工程论文:对工业工程的教学方式浅析 1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现状 工业工程在工业化发达国家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使这些国家的生产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我国工业工程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我国自从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我国从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给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有些企业开始应用其中的一些单项方法,取得了成效。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型企业中只有上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工业工程,获得显着效果的只有30多家。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汽车、钢铁、电子、建材、家电等十几个行业。同时,在华合资的许多企业都已开始使用工业工程技术,设立了专门的工业工程岗位和部门。如天津OTIS公司制造部就采用了专设工艺、生产、设备一条龙管理的大工业工程系统的现场管理;日本丰田公司在华合资的30多个企业也在推行工业工程为技术支持的丰田生产方式。 工业工程的应用效果及工业工程人才的奇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从1992年国家教委首次批准设立工业工程专业以来,迄今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这是扩大最迅速的专业之一。但由于时间短,在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和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不同,导致培养模式尚不一样。随着WTO的进入,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制约我国工业工程应用的颈瓶,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各高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各高校在抓紧培养该专业人才的同时,都在积极寻找探索最合适的发展工业工程专业的路子,使该专业更快地成熟与完善。 2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2.1工业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使培养出来的工业工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师资是关键。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现在我国学校教学的授课形式大多是强化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有关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教师队伍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采用在职进修,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应该是既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应该定期让授课教师参与到教学实验和实习环节中,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企业中实习,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多做课题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培养出优秀的工业工程人才。学校还应聘请一些企业优秀的IE人才走进学校,讲授实践经验,在学校内举办相关的企业运用工业工程成功的案例讲座,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2.2教学中优化工业工程专业的方法 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原来采用的传统的教育手段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各级、各类院校已经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CAI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辅助学生学习。各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教学实习上应有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也有如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采用借助系统仿真甚至是虚拟技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节省了学校添置昂贵设备的经费。这方面国外也有先例,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地区的具体情况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工业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如美国的MIT、哈维马德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中心,以集中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技术创新提供辅助性的服务,为工程教育提供一个高新技术的教育培训平台,使学生在经过高起点的先进技术培训后,可以很快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需求。这些优化专业的方法适应培养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 2.3建立校办实习工厂,增强学生的实践环节 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综合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属于应用学科。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人员经常到企业深入生产现场,对生产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科学技术的应用体现在生产现场的活动,所以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工业工程实践中的各种作业定额、作业方法都是通过各种实验、数据收集,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后制定出来的,这就要求在工业工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要重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低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这种实践环节就要求教学中教师知识的构成和试验设备的配套。我国尚未建立发展学校与工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机制,虽然各高校都有与企业联系的实习基地,但由于企业必须考虑自身利益,要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很难。因此,笔者认为还是高校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最为有效。 2.4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技能竞赛相结合 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不断修订完善,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工业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创新及 技能竞赛融入进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学生才能学有所用,提高专业能力。课程考核可采用多种方式,成绩考核应加大生产实践的权重。考核内容不仅重视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更要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对于一些多次参加科研项目和技能竞赛的学生,在本课程结业时应酌情加分。这样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的设立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加强硬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进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切实有效地优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工业工程论文:重视电缆在工业工程使用安全 近几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和内需的作用日益重要,这样就使工业项目大量的上马,而工程质量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国加工业发展得很快,许多加工设备都是新型的、成套的,这样对供配电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择电缆和规划电缆的走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对电缆的使用会造成危害,从而影响到全厂的生产和安全。 1电缆的选择 1.1导体的材料用作电缆的导电材料主要有两种:铜和铝。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铜的导电率高,延展性好,损耗低,但价格稍贵;铝的比重小,相同电阻值铝芯电缆比铜芯电缆轻很多,便于施工,但同截面的载流量比铜小,应用范围窄,例如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就不能使用。导体材料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工程的地质条件、当地市场货源等情况进行选择。 1.2芯数一般的工业项目都是中高压(10kV或35kV)供电、低压(0.4kV)配电。中高压一般为3芯,考虑到低压配电一般为三相四线制,所以选择4芯或者5芯为宜。 1.3绝缘材料和护套的选择 1.3.1普通电力电缆一般有两种应用较为广泛,分别是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缆和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缆主要有1kV和6kV两级,优点是重量轻,价格低,但是低温时容易断裂,高温时绝缘容易加速老化,所以室外或者比较重要回路都不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缆使用时介质损耗低,外径小,载流量大,并且线芯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也要高于前者,所以此种电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工程。 1.3.2阻燃电缆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电缆、无卤阻燃电缆。一般阻燃电缆阻燃性能好,价格也便宜,完全能达到火灾时的使用要求;如果厂房人员密集,宜选用后两者,这样火灾时烟雾和有毒气体不至于对人员造成很大伤害,便于逃生,但是无卤阻燃电缆一般只能做到0.6/1kV。 1.3.3耐火电缆按绝缘材质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种。有机型是用云母带包覆两层作为耐火层;无机型是矿物绝缘,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因此适合在冶金或相关行业中使用。 1.4电缆截面的选择 (1)载流量:电缆的载流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电缆所处的环境温度、敷射方式、土壤热阻系数等,同时还应考虑一些修正系数,如:多回路或多芯电缆校正系数、电缆发热引起周围空气温度的升高等等。 (2)按技术要求校验:①按温升校验:电缆按发热条件的允许长期工作电流应该大于线路的工作电流。当同一根电缆敷设方式有变化时,应该按照散热条件最恶劣的方式选择。②按电压损失校验:末端设备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有偏差时,将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和安全,所以端电压必须符合电压偏差的允许值。③按机械强度校验:避免在运行或安装过程中断线,或因受其它伤害而损坏,以保证供电的安全。 (3)按经济电流选择:电缆截面的选择除技术条件外,经济条件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电缆选择的正确与否,更关系到投资成本的控制。我国目前普遍应用IEC287-3-2/1995《电力电缆截面的经济最佳化》来校验电缆截面。2电缆的敷设选择电缆敷设路径时,应避开可能有腐蚀的区域,远离热力设备及管道,尽量少穿越管道、道路和桥梁。在新建厂区时,应充分考虑到电缆附近的近期及远期规划,避免因后续建设迁移电缆线路。电缆的敷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场合。(1)地下直埋;(2)电缆沟;(3)电缆隧道;(4)桥架或构架上。 2.1地下直埋直埋敷设是将电缆直接埋在地下,初次投资小,施工简便,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敷设方式,但电缆容易受到腐蚀性物质的侵蚀,并且查找和检修故障极为不便。直埋电缆应选用铠装电缆,敷设在壕沟内,且沟内电缆不应多于6根,沟底宽0.4m~1.4m,且必须有良好的土层,沟深应满足0.7m~1.0m。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石,并且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电缆通过建筑物的基础、散水坡、墙体及铁路、道路等应穿钢管保护,与其它设施及管道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满足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表5.2.3的要求。 2.2电缆沟电缆沟敷设分为不可开启单侧支架、不可开启双侧支架、可开启单侧支架和可开启双侧支架四种。电缆在多层支架上敷设时,高压电缆位于最底层,低压电缆位于最上层;电力电缆应置于控制电缆之上。室内多选用可开启,室外多用不可开启,且沟上需加盖厚度不小于0.3m的覆土。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重量不宜大于50kg,室内经常开启的盖板宜采用花纹钢盖板。可开启电缆沟净深一般为0.8m左右,单侧支架的沟宽0.7m~1.1m,双侧支架的沟1.0m~1.7m;不可开启电缆沟净深一般为1.8m左右,单侧支架的沟宽0.7m~1.1m,双侧支架的沟1.0m~1.7m。电缆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3%,沿排水方向的适当距离应设集水井及泄水系统。电缆沟的高度小于1.5m时宜选用砖混结构,大于1.5m时宜选用混凝土结构。 2.3电缆隧道当电缆的数量太多(大于40根)时,应考虑在电缆隧道内敷设。电缆隧道敷设便于维护检修,同时不宜受到外界的各种损害。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应在两端设置出口,当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应增加出口。隧道净高度不宜小于1.9m,两侧支架间净通道不应小于1m,单侧支架净通道不小于0.9m,且隧道内应有照明,电压不得超过24V。电缆隧道中应考虑分段排水,底部做成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可根据地形坡度的适当位置设计集水坑,排水边沟向集水井也应有0.5%的坡度。 2.4桥架或构架上电缆在桥架或构架上敷设,路径选择范围较广,不受设备及基础等影响,与其它管道交叉容易处理。此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厂房内部的配电电缆敷设,可以利用墙壁、楼板、梁及管道支架作为安装支柱。无铠装电缆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垂直高度在1.8m以下时,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电缆在梯架、托盘或线槽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大于40%。电缆桥架内每根电缆的首尾两端、转弯处及每隔50m处应设置标记,注明电缆的编号、型号及规格、起点及终点。钢索悬挂敷设只适用于电缆根数很少且属于短期或临时使用。不论何种敷设方式,都应做好电缆的接地防雷及防火封堵措施,敷设时必须满足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并在始端和终端留出一定余量。电缆敷设是工业工程建设众多复杂工作之一,要想做好这项工作,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必须对电缆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技术参数有全面及透彻的了解,只有做好电缆工程的各项工作,才能为工业项目的顺利建成和投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工业工程论文:工业工程优势人才教育研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专业建设在追求标准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展现专业特色的发展轨道,使专业建设从追求外在的标准化质量,向着追求特色和卓越品质转变[1]。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已在全国遴选了3000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于2011年启动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现已正式立项279个专业,建设558门课程。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建设特色专业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必经之路[2]。工业工程是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开始于1994年,我校开办于1999年,是全国首批开办工业工程的9所院校之一,2006年我校工业工程被广西教育厅认定为区优质专业,2011年9月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根据全国和广西教育改革的形势,如何使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适时进行专业改革,凝炼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1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国际趋势纵观国际工业工程教育,我们发现国外许多高校的发展所表现的特征是专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突显特色[3]。以目前美国顶尖工业工程专业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这几所大学的工业工程(学院)系按照美国新闻周刊的排名,名列美国大学中的前四位。这四所大学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其特色与当地的经济特点相吻合,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业工程以电子制造业为擅长,密西根大学以机械制造业为擅长,佐治亚理工学院则以物流与运输服务业为擅长,而普渡大学则以人因学和农业为擅长。因此可以讲,工业工程是与地区经济和国家经济紧密结合、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支持的一个工程学科。学科、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密切结合,是一个专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故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其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应遵循国际潮流,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1.2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广西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加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发展千亿元支柱产业及重点工业产业实施方案》等对广西工业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加促进了广西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工电器、农业机械、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制糖业、纸浆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等一些产业已形成了区域性、集群性、专业化、社会化大协作的生产格局。但是,总体来看,广西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劳动效率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缺陷,急需培植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这必然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专门从事生产效率和效益改善的工业工程人才有更多的需求。从美国的统计数据看,工业工程人才与其他专业人才需求的比例是1:80,也就是说在应届毕业的80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是工业工程;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经验是1:60。但我区目前只有三所院校开办了工业工程,每年毕业生仅200人左右,而我们初步估算广西目前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约为3万人。所以说,根据广西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对工业工程本科人才有巨大的需求缺口。 1.3教育服务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及《教育服务新广西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一批面向支柱产业,特别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的广西现代化建设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专业,实施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行特色专业及其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其成果将为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工业工程专业是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故将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是教育服务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需要,是落实教育服务新广西发展行动的具体体现。 1.4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宗旨的体现我校作为中央部委与广西共建的地方高等院校,其办学定位是“立足广西,依托部 委,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为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适度、协调发展的区域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办学宗旨是为电子信息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宗旨及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中急需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人才需求,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是:“服务广西,面向制造业,兼顾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工业工程高级复合型人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具体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宗旨,专业定位和学校定位保持和谐一致,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和更好地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2专业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定位 2.1专业建设理念按照广西“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加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电力工业、制糖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培育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生物质等产业”和“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我们将培养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本,质量第一,求真务实,突显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理念。我们认为,工业工程专业要培养的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要肩负起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首先培养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追求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们把育人作为本专业发展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求真务实作为本专业发展的行动保障,通过培养使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走出校门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我们把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建立优势品牌作为专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特色—优势—品牌的专业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成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广西在工业工程领域培养出急需的高素质“下得去、用得上、吃得苦、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级工业工程技术人才。 2.2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我校“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及“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区级)”实验室,我们确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是: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和现代物流等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14+4”千亿元产业紧密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知识传授-187-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形成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核心,重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形成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办学条件齐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色鲜明、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区内领先、具有显着优势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内形成对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本科专业的强力支撑,在校外对同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辐射全国,成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广西机械、电子、物流等重点发展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智力及人才支撑的平台,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 3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3.1专业建设及改革思路本专业的建设及改革思路是:“调整结构,适应产业;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工业工程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了解不多,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特色专业是今后建设与发展的追求目标。结合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和自治区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以及本专业10多年来办学的体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根据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摆到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位置,建立以“重点实验室—硕士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专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根据广西区域产业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建设从特色到优势到品牌的提升过程。 3.2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根据本专业“育人为本,质量第一,求真务实,突显特色”的建设理念,“调整结构,适应产业;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一个核心、两个融合、三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个核心”: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两个融合”:即将广西优先重点发展和新兴产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与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相融合,将学科必须开设的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相突出核心,注重实践,整体优化”的原则,基础课程的设置既要系统地讲授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时介绍学科研究的新进展,还要兼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呼应,既服从“专业教学基本内容”的要求,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突出本专业培养特色[4]。配合本专业培养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选用优秀教材,同时根据本校课程教学中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特点,编写适应本专业教学需要的相关教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广西经济建设和优势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我们将以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的规划与建设,提升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的水平和学科团队的整体素质,使本专业的建设水平达到广西领先、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目标,形成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广西“14+4”千亿元产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供急需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为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 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我们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4.1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和创新。一方面,要更多地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模式与体系,将培养模式由“专业培养”向“学科培养”发展,从狭窄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变,从钻研狭窄的单科教育向建立工程意识教育转变[5]。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加强和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对制造和服务等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制造及相关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广西优先重点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起高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实施整体优化,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实施模块教学制,拓宽专业知识面;建立学位课程制,确保专业的基础理论;预留专业选修课,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 4.2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基础工业工程》和《设施规划与设计》两门专业特色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具有承上启下、关联课程系统的作用。我们将以这两门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课程群教材建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选用国内高水平教材,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方向课程及特色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将编写特色教材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以及物化教学改革成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3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特色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学生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学方式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民主化教育方式,要求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对称、和谐、宽容、信任的环境,给学生决策权和选择机会,倡导灵活的策略和多元的选择,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培养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4.4强化创新,重视职业精神培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人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人单位更注重能力素质评价。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受到更多关注。敬业精神与进取心仍然是许多用人单位所十分看重的素质[6]。故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能力。要突出培养学生在应用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4.5凝炼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校办学风格的传承者,更是专业特色的创造者。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故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在整体上要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在人才引进、人员配备、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并注意人才结构的合理搭配;其次,对个体而言,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应注意吸纳和补充新知识,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企业、工厂等挂职锻炼,培养和提高工业工程业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第三,还要注重从生产一线聘任部分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建立具有互补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按梅县发电厂提供的图纸,制作一个类似阿拉伯数字“2的与大轴同心1/4圆转速探头安装支架,转速探头安装支架半径较靠背轮大约2厘米,这样支架安装后距靠背轮圆周约2厘米,以方便调整探头与测速键槽间距离。支架上均匀开孔以安装探头,保证至少可安装10个测速探头。探头安装孔间距均匀,车好螺纹可直接安装磁阻探头,而且必须保证探头安装后垂直于大轴方向以防测量出现偏差。 (2)在机组停机后靠背轮开槽机组停机后揭开前轴承箱,将新支架放到汽轮机阻尼轴靠背轮处比对尺寸,测量靠背轮与前轴承箱盖之间距离,确定有足够空间安装新支架及探头,如空间不足则取消改造。将汽轮机阻尼轴靠背轮圆周中间段上均等开60个长30mm×宽10mm×深6mm大的测速键槽,要确保靠背轮的强度,并控制加工精度,防止出现不平衡量。对轮上的键槽沿轴向两端保留不开口,取在阻尼轴靠背轮圆周中间位置而不单边或两边开缺口,目的是防止靠背轮转动后出现风力扰阻引起风鸣异音等后患。 (3)安装新端子箱由于新支架较前轴承箱出线孔较远,探头电缆长度不能直接引入原来的端子箱,对比新支架位置及探头电缆长度重新安装一个较靠近的新端子箱。 3.2开始工作开工后,先拆除旧支架上的损坏探头及与之配套的前置器。保留4个探头,其中2个作监视用,2个探头备用。备用的探头电缆保持不变,依旧接到原来的端子箱。如改造后使用中的探头有磨损现象,可在端子箱直接更改接线使用备用探头而不需要揭开前轴承箱。新支架由于制作、安装等原因不可能完全与大轴同心,但一定要使支架垂直与大轴方向,以防有探头恰好正对测速键槽边缘而导致测量不准确。由于新支架只是在1/4圆的下端固定,上端悬空,所以在安装新支架时,不能使支架顶端 4.6开发综合网络平台,整合多维资源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基础平台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投资的基础上,我们拟开发涉及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实践、前沿技术等主要功能模块的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工业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实践素材,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方便地与教师交流、互动,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5结束语我校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建设,适应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中的急需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和物流产业”等产业的人才需求。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校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整体优势,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和试验紧紧围绕国家特别是广西“14+4”千亿元产业及北部湾经济承受较大压力,以防变形。新支架使用弹簧垫片加螺栓固定,固定好后轻摇支架应无松动、晃动。安装好支架后在每个安装孔用记号笔做好记号,以方便数据记录。新支架安装8个探头,其中3个至DEH作为控制及三选二超速保护停机,3个至ETS三选二超速保护停机,1个BTG盘显示,1个汽轮机机头数字表显示。新支架的探头电缆接至新端子箱,布线时应将电缆集中捆扎在附近的油管上,同时要考虑受油冲刷摆动产生摩擦的可能。在前轴承箱出线口处,应将电缆向下绕一个低于出线口的弯曲半圆后再穿入出线口,以防止油顺电缆流出电缆口。由于新支架为1/4圆,只有下端固定,上半部分悬空,应将探头尽量安装到靠下端,理论上上端振动较下端大。为防止上半部分由于振动导致探头磨损,安装时也应尽量拉大探头与测速键槽间距离,以1.2mm左右为宜(旧支架安装1.1mm左右)。 3.3数据记录4结束语#1、2机组汽轮机测速装置改造后,转速测量准确,运行8个月未出现探头磨损现象,使用效果较好,提高了汽机转速测量准确性和安全性,标志着改造成功。 4.6开发综合网络平台,整合多维资源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基础平台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加大实验室硬件 建设投资的基础上,我们拟开发涉及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实践、前沿技术等主要功能模块的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工业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实践素材,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方便地与教师交流、互动,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5结束语 我校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建设,适应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中的急需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和物流产业”等产业的人才需求。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校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整体优势,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和试验,紧紧围绕国家特别是广西“14+4”千亿元产业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研究内容,强化优势领域,发展特色方向,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并为国内相关特色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工业工程论文:工业工程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在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效率、缩减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我国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发展及存在问题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含义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有两个基本作用:(1)评价和考核功能,即通过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公共组织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2)改善和提高的功能,即在绩效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对公共组织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高公共组织运行的效率,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水平和产出质量的目标。 (二)国内外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绩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共组织的特点,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例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提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主体建构问题,详细分析了评估主体结构中所应包含的具体主体和结构。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齐二石等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由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与难点是建立科学、准确、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因此,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要从绩效管理的评价和考核的功能研究了如何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而对于公共组织绩效改善的理论研究较少,更没有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二、工业工程(IE)理论与方法的本质特征 从工业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创新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工程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并与工程技术和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科学化。它除具有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特征外,尤为突出的是应用的工程操作性、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性、应用领域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哲理。 三、工业工程应用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一)公共组织的组织特征 与制造业相比,公共组织有其自身的特征:(1)公共组织的行为是外在性的直接体现。公共组织的行为后果,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一个有效率的公共组织可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促进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使经济运行更为有效,而缺乏效率的公共组织可能以很高的成本运作,则会造成社会发展的相当缓慢。(2)公共服务的无形性、无法储存性和服务质量的不易掌握性。(3)公共组织主要以提供服务或劳务产出为特点(产出特点),而不是提供具体、有形的产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共组织提供服务或劳务的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一过程,即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的。从表面上看,公共组织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或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但用系统的观点来看,服务系统与制造系统的本质是一样的。从现代生产运作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无形服务过程都可被视为“投人――变换――产出”的过程,而变换过程的运作与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的规律和问题。 (二)高绩效公共组织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分析,意味着公共组织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与企业中的人本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传统层级管理中将公共组织塑造成“遵守规则”、“机械人”式的公共官僚体制的否定。改进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取相应措施以使公共组织具备这些特征。现代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其中心问题就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化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都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此外,在组织设计与重构、人员评价、激励手段等研究中也往往采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因此,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中人的研究,为改进和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使之具备高绩效组织的特点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来,现代工业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已经完全产业化,不仅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而且在建筑工程业、服务行业,诸如宾馆、饭店、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大幅度提高了医疗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拿大等国家在航空服务与管理中广泛运用IE技术,大大提高了民航的服务水平和业绩;香港在60年代进入工业工程,目前主要应用在服务行业,非常有效;我国也有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医院和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成功案例。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工业工程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学基础,而且,为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的领域中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四、工业工程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可以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1)应用工作研究的方法改善公共组织的服务流程,降低公众的等候时间,进而提高公众对公共组织的满意度。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单位工作量进行衡量,利用岗位设计和薪酬设计的方法,结合公共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岗位管理制度和工资体系,使各级工作人员的收人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资制度。(2)服务质量是提升公共组织形象的重要内容所在,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充分调动公共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公众提供更满意的服务。(3)在公共组织新建和扩建过程中,根据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特点,通过研究人员和设备的搬运流程和路线,应用工业工程设施规划和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公共组织的各类设施、人员进行平面和空间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公共组织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4)应用成本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对公共组织的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投人产出分析,以及对昂贵公共物品的采购评估等,改善公共组织的管理效果。(5)应用工业工程中人因工程的理论方法,对具有不同服务目的的公共组织,设计符合工效学原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要“以工作来适应人,而非以人来适应工作”。据此对公共组织的服务环境等进行改善,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五、总结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公共组织的运作效率,运用工业工程思想、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地改造公共组织的运行系统,即通过对公共组织系统的分析、诊断与评价,在改进公共组织的设施选址、布置设计、流程再造、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公共资源,对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公共组织的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和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工程论文:工业工程企业信息化创建思考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企业信息化伴随着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挖掘潜力的的可能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将为企业组织整体的改造及升级提供新型的技术平台,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低,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等局面,作为企业信息化主体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施成功率比较低,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并不显着,BPR(业务流程再造)、CRM(客户关系管理)等技术应用也存在高失败率的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究其原因是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体系不规范、作业流程不标准等初始数据缺失或和零散分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系统的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 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4.企业要成功实施ERP必须先实施BPR,BPR是ERP的前提和基础。BPR关注整个流程的优化、整个流程的效率。它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戏剧性”的改善。工业工程的分析评价技术如程序分析、作业分析、“5W1H”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是其进行流程优化的主要工具。 5.信息化管理的其他环境,如生产均衡性、设备可靠性、人员的素质以及供应商的配合程度等也需要工业工程的支撑。 6.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不断引入工业工程先进的制造与管理模式和理念,如准时生产制(JIT)、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等,以加快企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工业工程论文:建设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 论文关键词:工业工程 专业建设 专业特色 南京大学 论文摘要:旨在探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一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等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为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和成熟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2006年4月),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IE)专业。有迹象表明,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还在不断增加。南京大学是在2003年向教育部申请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在全国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属于新办院校。当年即在南京大学其它专业选拔了愿意转入工业工程专业的23名学生作为第一届学生。2004年正式在全国招生。2007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目前就业情况良好。从着手开办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IE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将无法设计、安排和落实。 1 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特点,即回答什么是工业工程以及如何区别工业工程与其它学科的界限问题。说到什么是工业工程,业内人士自然会想到AI-IE(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关于工业工程的那一大段定义,把定义念完之后,非工业工程专业人士还是未能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简单地说,工业工程就是“用技术的方法系统、经济、有效地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一简单定义首先将IE专业与其它专业区别开来。IE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而其它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则不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1]; 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在于:①IE可以解决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则只能解决技术问题;②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做不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一简单定义背后所隐含的IE学科体系和特点。①交叉性。IE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工程学科[2], 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技术类课程,而且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同时也决定了IE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3]。②系统性。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对系统有着更高、更抽象的见解,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4];这同时意味着IE专业学生能够领导跨学科团队进行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③创新性。从IE发展历史看,一百多年来,这一古老的学科,仍然具有生命力,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5]。这也印证了IE专业的一句行话,“改善无止境”( It is always a betterway)。④工程实践性。IE专业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来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IE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社会系统现实问题的能力。IE重在应用、重在实践,离开了实际系统的应用,离开了实践, IE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充分分析IE特点的基础上,再来描述IE学科体系如图1所示[6-12]。 第一层:公共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学、文学和外语。 第二层:专业公共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 第三层:专业基础,包括运筹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控制论。 第四层:专业课程与应用方向,包括设计改善、分析评价与决策、过程控制和综合应用。 2 培养目标 在对IE学科体系及特点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IE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实用的工程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成为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勾画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①强调文理基础。在南京大学办工科,应充分利用南京大学文理见长的优势,这也是大学科交叉的基础,将文、理、工融合起来,要比将技术与管理融合起来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②明确工业工程技术体系。在前面的IE定义中,我们只强调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并没有规定用什么样的技术,这就给各个学校的IE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校在开办IE专业时,将根据各自学校的优势和师资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技术作支撑。全世界各个学校的IE专业几乎都各不相同,其最大不同,就在于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文献[13]认为,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包括三大类,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是其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我院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成果,不少教师具有计算机或信息科学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经验,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IE的关键技术之一写入培养目标,是恰当的[9],也是符合我院实际的。③明确具体的应用对象。前面谈到, IE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培养的IE学生在什么行业发挥作用呢,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制造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主要应用工程信息技术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管理控制一体化问题、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等。服务业主要是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金融工程,这是我院的强项,可以将许多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④强调从系统级解决问题。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IE专业学生,要求能从系统角度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3 课程设置 明确了IE专业学科体系和培养目标之后,课程设置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教好每一门课和界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是关键。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IE学科体系及其相互关系,但不能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是IE出身,都能理解IE,这就是困难之所在。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它和IE有什么关系?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清楚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每个任课教师的回答都正确。这需要IE专业的教师来回答。 我们可以把IE专业课程体系分成6个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如分析计算模块,课程包括运筹学、高级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模块,包括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图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制造系统等;经济模块,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工程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等;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 IE核心模块,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有实验和设计项目,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也有实验或设计项目,在模块之间也有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还有产业/方向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在某些产业方面更多更强的知识和训练。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强调, 1)要界定清楚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规定课程的学时数、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哪些内容在哪门课程中介绍,介绍到何种程度,后面的课程在内容上如何覆盖和加深等。2)模块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这是体现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 4 教学实践 由于IE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强调IE专业的实践环节。这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再加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IE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各门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已基本确定,但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实验课,保障实验课的质量,改善实验效果。由于受实验场地、设备资源和时间的约束,实验已成为一个验证过程。我们的理念是提供一个实验平台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于现在的学生极少经历过社会实践的事实,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工厂参观、短期企业调查、专业实习等,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这虽然加大了教学投入,但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实践已经证明, IE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超过供给。而且,社会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能注意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必将充分发挥IE专业潜能。良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础,但真正的成功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 工业工程论文:试析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文摘要:根据对全国170多所已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的调研,结合德强商务学院的实际,本研究把该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本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提出了自己的“3+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一个符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四个教育平台”和“十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2012年该专业毕业学生的相关统计表明,采用这种“3+1”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都有显著提高。 论文关键词:工业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要求要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对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是工业化的产物,它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很快向世界其他许多工业化国家传播。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实践都证明,工业工程的普及和应用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工业工程在我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处在蓬勃发展中的学科,它伴随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近10年,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迅速,所以国内目前已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黑龙江省目前有6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他们分别是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开设)、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2001年开设)、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2004年开设)和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2007年开设)。其中,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是唯一的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在5年时间的实践中,围绕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笔者依托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对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下面是笔者对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报告。 一、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起的他们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的实现方式,它规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体现出的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的组合,其中包括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途径、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必须使之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律。 根据国家专业目录中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要求,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应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使他们成为将来能对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要具有对工业工程的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与设计的初步的能力[2]。该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和机械工程(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主要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或电子、冶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运筹学、管理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要求学生要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掌握系统管理中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能,要具备某一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的基本技能。 经调研,在全国170多所已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该专业分别设在高校的机械与电子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航空港工程系、工程技术学院、海洋学院、采矿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机械汽车工程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电子机械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电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等系或学院。在主干学科中,主要涉及机械、电气、冶金、采矿、制药、汽车和食品加工等。 从我国全国范围看,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培养模式: 第一种是以上海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为代表的机械类四年制本科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将工业工程专业设在他们的机械院系,其工程技术教育依托于其原有机械专业。在这种模式下,他们的机械工程方面的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二种是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管理类四年制本科模式。天津大学将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依托于他们的管理学院。他们要求,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再学习和掌握工程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再了解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机械工程)的知识内容,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第三种是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五年制双学士学位模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前3年在他们的机电工程专业或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学习,然后品学兼优者再在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习2年管理专业的课程。通过5年学习,成绩合格者毕业时获工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学位。 第四种是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六年制本硕连读模式。 第五种是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大学等为代表的以电子、冶金、化工及其他相关专业为依托的四年制本科模式。在这些院校,其培养模式既体现了很强的工业工程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各自所依托的专业的特色。 以上学校其历史、专业优势和行业背景等都不相同,所以其培养模式就呈现出多样化的状况。可见,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如何探索出一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专业定位 我院工业工程专业设在我院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在深入研究国家专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根据我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对该专业的专业定位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开设本专业的各高校对于该专业所依托的专业选择虽然不尽相同,但机械工程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以电子电气专业为依托的并不多。但是,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要求有电子电气背景的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我院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的地方高校,管理、金融和会计等学科专业可以对工业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中的管理学进行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们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下设的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已开设多年,实验条件齐备,师资力量雄厚,可以对电子电气工程学科有很好的支撑。 综合上述分析,我院就把电气工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把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在研究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上,主干学科为管理学和电气工程。由于专业定位准确,由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所以该专业的招生规模近几年就不断扩大,已从2007和2008两届的20多人快速地增加到现在的平均每届80人以上。 2.“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应具备较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好的对工业工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此,经过几年的探索以后,我们提出了一个“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学好相关基础理论。我们给学生开设了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部分专业方向课,同时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第4年即第7学期,我们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未通过的则重新进行培训。学生的生产实习期满后,根据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在第8学期再安排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在该实习期间,根据自己实习的内容,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后,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会将他们留下来。 通过此种模式的培养,尤其是通过最后1年的在企业的实习,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因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依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单元,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依据。课程设置应以“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为原则。为适应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将我院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成“四个教育平台”和“十个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平台中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数学、体育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公共选修课为任选课,主要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具与语言、艺术与体育、卫生与健康和时事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按规定,在公共选修课中,每个学生至少要选修其中的3门课程。通过对此平台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接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教育,也可以接受到数学、外语、写作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该平台中的课程教学要求是在第1至第4学期完成。 学科基础课和学科选修课为学科教育平台中的两个模块。其中,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中主要包括工程图学及CAD、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管理学和运筹学等,主要在第2至第4学期开设。学科选修课中包括本学科中的共同课程和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主要有管理类课程、电气类课程、机械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等,要求从第3学期开始开设,到第6学期完成。 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共同构成了专业教育平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工业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内容。其中,专业核心课中包括“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效学”“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和“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5门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内容,相继在第4、第5和第6学期开设。根据目前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该专业的内涵,我们为之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生产管理方向上的“工业企业现场管理实务”“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应用”“成本控制”和物流管理方向上的“先进制造系统”“现代物流设备”及“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等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学生可限选一个专业方向进行修读。通过该专业方向上的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在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初步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专业选修课模块中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如“组织行为学”“生产系统仿真”“安全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学”和“会计学”等来学习。安排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意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及其发展动态,增强其适应性。本模块课程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要求在第7学期的前8周完成。 能力教育平台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有基本能力教育、就业能力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三个模块,其中包括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就业指导和毕业设计等。在职业资格培训方面,要使学生经过培训能获取“见习工业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能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上述各教学平台的学分分配情况见表1。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必须确保实践教学的学时,并且做到4年不断线。同时,还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在我院,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了6:4。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同时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践教学则突出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依托院内的实验室和院外的实训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中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做到了4个学年8个学期不断线,并把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补充。我们每学期都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来授课,或请他们为学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专业竞赛、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撰写科技论文等。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我们还设立了创新学分,以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实践内容方面,我们注意循序渐进,即先做验证性实验,然后逐渐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过渡。我们对每门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尤其加大了电气工程类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学时。我们重视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沟通和协作,注重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来设计教学案例和实验实训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与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的体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走进企业,能把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如此之后,学生就能根据实习内容完成他们的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论文,就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等都得到较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就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我院特点的 “3+1”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一个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四个教育平台”和“十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重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012年毕业生情况的统计数据表明,采用“3+1”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实践技能,都有显著的提高。2012年我院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共25人,其中70%以上的学生都通过了行业资格认证,都取得了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证书。其中更突出的,有两名学生被东北林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一名学生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一名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期间即被选派到天津去学习丰田的生产方式;他们的以企业的生产实际为背景的毕业论文还被评为我院的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工业工程论文:简析工业工程在医疗行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在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因素。将工业工程理念引导医疗行业管理领域,对于提高我国医疗行业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提升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满意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医疗行业管理引进工业工程理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高我国医疗行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业工程 医疗行业 服务水平 管理水平 工业工程(IE)在19世纪末开始发展,20世纪初便逐步运用于医疗行业。在工业工程发达的百近年历史当中,工业工程不仅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而且也在医疗行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工程的精准理念和定量化技术方法要以从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T(time,时间)、S(service,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医疗行业管理水平。尽管工业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加强对工业工程在医疗行业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大力实施医疗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将工业工程理念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不仅是提高医疗行业管理水平的现实之举,更是增强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能力的长远之策。 1 工业工程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尽管工业工程与管理都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工业工程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工业工程仍然与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别。一是二者的职能和作用不尽相同,工业工程更多的是具有技术的职能,追求的是服务效率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管理则具有领导、指挥、决策、控制等职能,不仅要追求效率而且还追求效益。二是二者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尽相同,工业工程所需要的是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更多的是提供和解决管理技术问题;管理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为领导决策、指挥、控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专业、顾问以及专业人员。三是二者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工业工程为管理提供目标服务,能够将医疗行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的可行性 与制造业生产产品相比,医疗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和生命,而生命又十分宝贵,因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更具有重要性;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无形式、非储存性等特征,而且医疗服务的质量不易掌握;医疗服务行业还具有需求的不可预测性特点,制造业可以通过市场预测来确定生产计划,而医疗服务行业则无法进行预测。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工业工程很好的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随着医疗科学与医疗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越来越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领域不断发展,使医疗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将工业工程理念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工业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推动医疗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制度化、效能化的方向发展。 3 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的路径 3.1 明确工业工程应用理念 “技术性”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属性和特征,分析、实验、测定、规定等是其具体方法,。因而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必须进一步明确其“技术性”的属性和特征,将系统工程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而不是某个局部或者某个资源的优化。因而必须将系统分析和信息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研究、设计、量化、评价、决策、管理,使各种专业化的工业工程技术管理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着力提升医疗行业管理的系统性、关系性和融合性。 3.2 创新工业工程应用方式 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必须在创新工业工程应用方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医疗行业应用工业工程的投入,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着力构建工业工程主管信息系统,推动医疗行业工业工程管理系统的组建。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将作业管理和人因工程引入医疗过程当中,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平衡记分卡制度,特别是要突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医疗服务品质管理,大力实行TQM(全面品质管理),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吕质管理机制,提升医疗行业竞争能力。 3.3 完善工业工程应用机制 尽管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我国要想更好的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我国医疗行业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工业工程系统化理论体系,加强实践总结,完善相关理论,为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应用工程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加强医疗工业工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应在有关高校当中增加与医疗工业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医疗行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应用工业工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各级各类医疗行业要大力加强对工业工程的应用,成立专业的工业工程部门和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工业工程应用规划,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实现整体系统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我国各级各类医疗行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轨道。 4 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特别是随着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我国医疗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人们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科学利用和合理整合医疗行业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尽管我国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将工业工程引入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但仍然没有取得重要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可行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用机制,真正发挥工业工程在医疗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我国医疗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工业工程论文:建设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 论文关键词:工业工程 专业建设 专业特色 南京大学 论文摘要:旨在探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一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等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为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和成熟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2006年4月),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IE)专业。有迹象表明,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还在不断增加。南京大学是在2003年向教育部申请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在全国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属于新办院校。当年即在南京大学其它专业选拔了愿意转入工业工程专业的23名学生作为第一届学生。2004年正式在全国招生。2007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目前就业情况良好。从着手开办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IE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将无法设计、安排和落实。 1 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特点,即回答什么是工业工程以及如何区别工业工程与其它学科的界限问题。说到什么是工业工程,业内人士自然会想到AI-IE(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关于工业工程的那一大段定义,把定义念完之后,非工业工程专业人士还是未能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简单地说,工业工程就是“用技术的方法系统、经济、有效地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一简单定义首先将IE专业与其它专业区别开来。IE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而其它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则不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1]; 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在于:①IE可以解决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则只能解决技术问题;②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做不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一简单定义背后所隐含的IE学科体系和特点。①交叉性。IE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工程学科[2], 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技术类课程,而且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同时也决定了IE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3]。②系统性。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对系统有着更高、更抽象的见解,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4];这同时意味着IE专业学生能够领导跨学科团队进行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③创新性。从IE发展历史看,一百多年来,这一古老的学科,仍然具有生命力,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5]。这也印证了IE专业的一句行话,“改善无止境”( It is always a betterway)。④工程实践性。IE专业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来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IE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社会系统现实问题的能力。IE重在应用、重在实践,离开了实际系统的应用,离开了实践, IE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充分分析IE特点的基础上,再来描述IE学科体系如图1所示[6-12]。 第一层:公共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学、文学和外语。 第二层:专业公共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 第三层:专业基础,包括运筹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控制论。 第四层:专业课程与应用方向,包括设计改善、分析评价与决策、过程控制和综合应用。 2 培养目标 在对IE学科体系及特点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IE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实用的工程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成为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勾画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①强调文理基础。在南京大学办工科,应充分利用南京大学文理见长的优势,这也是大学科交叉的基础,将文、理、工融合起来,要比将技术与管理融合起来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②明确工业工程技术体系。在前面的IE定义中,我们只强调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并没有规定用什么样的技术,这就给各个学校的IE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校在开办IE专业时,将根据各自学校的优势和师资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技术作支撑。全世界各个学校的IE专业几乎都各不相同,其最大不同,就在于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文献[13]认为,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包括三大类,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是其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我院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成果,不少教师具有计算机或信息科学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经验,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IE的关键技术之一写入培养目标,是恰当的[9],也是符合我院实际的。③明确具体的应用对象。前面谈到, IE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培养的IE学生在什么行业发挥作用呢,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制造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主要应用工程信息技术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管理控制一体化问题、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等。服务业主要是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金融工程,这是我院的强项,可以将许多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④强调从系统级解决问题。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IE专业学生,要求能从系统角度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3 课程设置 明确了IE专业学科体系和培养目标之后,课程设置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教好每一门课和界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是关键。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IE学科体系及其相互关系,但不能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是IE出身,都能理解IE,这就是困难之所在。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它和IE有什么关系?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清楚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每个任课教师的回答都正确。这需要IE专业的教师来回答。 我们可以把IE专业课程体系分成6个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如分析计算模块,课程包括运筹学、高级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模块,包括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图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制造系统等;经济模块,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工程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等;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 IE核心模块,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有实验和设计项目,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也有实验或设计项目,在模块之间也有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还有产业/方向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在某些产业方面更多更强的知识和训练。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强调, 1)要界定清楚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规定课程的学时数、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哪些内容在哪门课程中介绍,介绍到何种程度,后面的课程在内容上如何覆盖和加深等。2)模块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这是体现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 4 教学实践 由于IE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强调IE专业的实践环节。这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再加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IE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各门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已基本确定,但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实验课,保障实验课的质量,改善实验效果。由于受实验场地、设备资源和时间的约束,实验已成为一个验证过程。我们的理念是提供一个实验平台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于现在的学生极少经历过社会实践的事实,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工厂参观、短期企业调查、专业实习等,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这虽然加大了教学投入,但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实践已经证明, IE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超过供给。而且,社会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能注意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必将充分发挥IE专业潜能。良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础,但真正的成功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 工业工程论文: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 摘要:论述了 工业 工程的内涵,以及其基本职能——创新的重要意义。 总结 了信息环境下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 当代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已经从“知识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称之为“创新力经济”。有效利用人力与资本并鼓励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因素生产力”。在历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术发明的前提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经营与管理之间、 企业 与企业之间发生着交融互促的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技术与理念的前提。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 科学 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工业工程将人、信息、物料、设备、过程和能源集成到产品、服务或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把获利性、效率、适应性、响应能力、质量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贯穿整个寿命期做为目标。 工业工程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职能。 1、工业工程的内涵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 理学 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1]。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生产事业,还可用于服务业、 金融 业等领域。由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它的内涵相当广泛。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样,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另外与运筹学、系统工程、 计算 机等 现代 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 工业工程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坚信“改善无止境”——“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工业工程强调人的因素,它将影响人的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机——环境关系的最佳、最和谐状态。工业工程是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化,将系统中的各要素孤立考虑和仅仅将各要素简单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它追求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益,要产生1+1 2的效果。 2、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目标,是工业工程的功能之一。这里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其内涵可看出,改善是实现工业工程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工业工程的永恒目标,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而改善的结果是创新。 工业工程是一门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技术,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努力和综合创造的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管理,它需要不断探索改进管理系统与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外,就是创造性技术。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些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由此可见,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 3、 工业 工程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 发展 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它的研究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集群性。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虚拟性。 经济 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创新技术的虚拟化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3)融合性。创新技术应当是多元、合作与共享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忽布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形成双赢或多赢的管理运作。 (4)模糊性。 现代 网络 通信技术使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没有明确的边界。 小结 工业工程是解决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研究领域,凡是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时纳入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为一种社会主题。而工业工程从一诞生起就强调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业工程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实践中,永无止境地改革、创新和发展。 工业工程论文: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非常复杂,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参差不齐。在本文中,笔者对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展开调查研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应对策略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是由上个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率先提出的,是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用的系统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末,工业工程被正式引入中国,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工业工程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程度不断加深,影响力也不断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最早可见于上世纪中期的重庆交通大学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系,之后,我国众多高校纷纷设立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全国已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多达160余所,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工业工程管理人才的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状况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充分了解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状况,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指导就业,笔者对近年来工业工程专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就业现状进行调查[1]。 1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状况 1.1设计调查问卷与选择调查样本 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选择H省多家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抽样调查方法,具体过程为:一是选择多所工业工程专业毕业一年内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做好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工作;二是针对H省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状况展开抽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三是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引入统计学方面的理论与工具,就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总结与分析[2]。在本次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选择了H省的九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所得的各项数据均来自这些院校。 1.2问卷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随机抽样的办法,将调查问卷发放给目标人群,经填写后并回收。本次一共发放了26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为246份,有效率为94.6%,最终的调查结果为:1)对学生为什么选择工业工程这一专业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冲着“工业工程”这个名字而来的,约占到总数的61.66%,对工业工程学专业内涵及将来从事的岗位并不了解。而表示本身就非常喜欢并对工业工程这一专业有所了解的学生仅占到总数的7.77%。这一项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热爱此专业,而是顾名思义,觉得选报这个专业可能将来会好就业,但对将来的就业岗位和素质要求知之甚少[3]。2)在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过程中,实习经验与专业知识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但对工业工程专业在工作中必须用到的CAD、MATALB、visio等掌握的并不熟练。因此,工业工程学生除了熟练学习基本计算机办公软件外,更要加强对CAD、MATALB系统作图软件的学习。3)针对工业工程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各项能力与意识展开了调查,具体包括成本与效率意识、全局意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这一点与缺乏实践教育有很大关系;还有部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不佳,另外,其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出入。4)笔者对毕业生是否对本专业及所学课程满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3.25%的学生对本专业及所学课程非常满意,26.51%的毕业生表示满意,54.22%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还有6.02%的毕业生表示不满意,这能够体现出当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还需要改进[4]。5)笔者针对现有的教育状况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教育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课程所涉及到的范围太宽泛,内容太多,导致学生学而不精;二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未能够合理地安排学时,大四阶段找工作期间,还有很多重要课程;三是实践教学比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导致学生理论难以有效联系实际。6)很多毕业生都表示在课程中设置的基础工业工程、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工程、人因工程、生产管理、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学科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各种实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应用能力。7)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有70%的学生表示找工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很多学生都过分侧重于薪资待遇,对于后期的发展潜力及工作环境等并不关心。在本次调查中,毕业的就业方向为:有44.58%的毕业生从事与工业工程相关的工作,有28.92%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工业工程专业关联不大,有8.43%的毕业生从事办公文员等事务性工作,有6.02%毕业生从事金融财会等工作,有7.23%的毕业生从事销售工作,4.81%的毕业生从事的是物流管理及外贸相关工作。 2调查发现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如下问题:一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考取证件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仅仅是看别人考什么证书,他也去考,没有深入分析自身的就业需要。二是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而当前很多教师与学生都未意识到这一点,仍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三是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四是在对本专业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持一般态度。五是在毕业生的工作中,专业课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未能够扎实地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六是学校针对该专业配置的实验室数量不足,实验室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七是就该专业学生就业难度方面的调查,学生们普遍表示就业非常困难。八是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十分小,很多毕业生只有都进入了大型制造行业就业,才能发挥专业的优势。当前学生普遍对工业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拥有信心,这是由于我国工业工程专业出现的比较晚,社会各界对于该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大。但是当前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3应对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关策略 通过上文有关内容我们可知,当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笔者提出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3.1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生知识体系培养中,培养方案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高校应加快教育改革,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人才。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在信息时代,企业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有必要将网络技术、算法导论、统计软件应用等内容融合到课程中,从而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为此,高校可以增设机械CAD、CAE、CMA等课程。高校还可以增加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经济类法律与国际经济学等课程。这样能够弥补学生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向企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除此之外,高校有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增设创业管理这一课程,帮助与促进学生创业,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在学科划分方面。除了教育部要求的各项课程之外,高校应进一步细分专业课程,将所有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与专业方向课等。专业方向课主要由两方面课程组成,管理技术与工程经济。如此一来,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需求或兴趣出发,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深度,这也是高校践行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重要表现。三是在课程要求方面。我国高校在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时候有必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引入英文授课,如项目管理概论等。质量管理与设施规划等课程则有必要引入双语授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为查阅外文资料奠定基础。 3.2加强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 在时展的过程中,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走在知识前沿,才能够向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一方面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到国外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储备量;还可以积极引入国内外优秀的教师补充到现有教师队伍中,全面强化师资力量。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教师与国际化的发展环境融合起来,随着更新专业知识,进而向学生传授最为先进的前沿知识。这些新的知识能够使得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不会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得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3积极优化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一堂灌的授课方式在大学中司空见惯。这种授课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高校也亟待改变,却未有更好的方式加以替代。很多教师也努力改变教学方法,然后成效不佳。针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应积极参考国内外的教育大环境,引入西方教育中的优秀部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单纯的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具体策略有:一是教师将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构建起融洽的关系,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可以为学生组织讲课,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也可以是教师设置学习问题,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及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二是教师可以引入辩论会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三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需要完成书面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教师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些方式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还能够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3.4改变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 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高校应积极改变当前的教育培养模式:一是对优异生进行重点培养,由其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在大二时期,高校可以选拔部分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师资力量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并鼓励其参与到实验室的项目中,在实践中更深刻的领会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余时间,其能够带动与帮助其他学生学习,使得整体的教学成效得到改善。二是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对接,给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早一点接触社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中优秀的工业工程师到学校授课或做专题报告。他们能够将企业的信息带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企业及未来的工作岗位有更深刻的了解。 4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非常复杂,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在本文中,笔者对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而当前很多教师与学生都未意识到这一点,仍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高校所所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此,高校应深入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变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工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作者:顾旭娥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性;措施和途径 前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企业文化的产生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界纷纷远游重洋探究日本的企业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80多家企业的探究,发现日本的技术设备,许多都是从美国引进的,找不出日本成功的奥秘。企业管理硬件也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发现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终于发现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的目标和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信条、企业精神、信息能力、人力开发能力等“无形”的经营资源和“软性”管理。这些“无形”的经营资源以及人际关系、含蓄的控制等“软性”管理恰恰是日本企业成功、经济崛起的至关重要因素。为此,美国学者把日本的成功奥秘不仅归结为一门管理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论断,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在此其间而诞生。随后,在美国兴起的“软”性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即企业文化革命标志着美国企业运用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来创新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新时代的到来,进而风靡世界。 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涵义,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又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它是随着企业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开始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和竞争中,除了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以外,还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因素。企业文化由自发的现象到自觉的实践再理论,标志着管理上的一场革命。 2、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企业竞争大致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点。 2.1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竞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品处于短缺时代,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为消费者所欢迎的产品,企业就具备了竞争力,这一产品竞争阶段特点,可以总结为“我做得出,你做不出”。只要企业能够生产出好的产品,它就具有竞争力。 2.2第二个阶段是服务竞争。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很多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国外的流水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但是光靠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承认。于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竞争发展到服务竞争。这一服务竞争阶段特点为“我做得到,你做不到”。企业都能生产出质量不错的产品,但是哪一个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更到位,它就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竞争。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从服务竞争上升为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竞争。文化竞争阶段的特点是“我做得好,你做不好”。例如,送货上门、售后服务“三包”等,大多企业基本的服务都能做到,但是如何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从“做得到”发展为“做得好”,这就要考验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企业,海尔、联想、吉列等公司实践证明,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3、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3.1企业领导者要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3.2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弥补了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3.3企业文化要使企业员工有认同感。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同一的理念,用全新的工作行为,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实践企业文化。例如笔者所供职的本溪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编制《企业文化手册》、在职培训、先进人物宣传等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加强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宣传,使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的思想行动中去,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热情,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4企业文化建设要长期不懈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而且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创新,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文化管理,形成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当年的街道小厂经过20多年发展成今天的国际海尔集团;笔者与之共同奋斗默默无闻的中国众多小企业之一,本溪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10年来凭借“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本着“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白手起家,走向市场,由当年租借办公室,固定资产只有一百万,发展成现在拥有二千多万固定资产、“送变电工程二级资质”企业,多项工程被省、市评为优质工程,公司转变观念、转变机制,无论是商业模式、技术模式、还是经营模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都是文化先行,实现精神变物质,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结束语: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为此,笔者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有益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益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在环境变化趋快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今天,企业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有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企业文化汲取了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两大管理理论的精髓,着眼于提高个人、团队乃至组织的学习能力,鼓励和促进知识共享与创造。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其职能,分析了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原则与措施,认为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研究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发展过场中,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逐渐形成的企业内部共同的发展理想、共同的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总和,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具有显著企业特色的精神财产,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品牌价值之所在。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经验的总结,或者经营理念的一种沉积,它汲取了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两大管理理论的精髓,着眼于提高个人、团队乃至组织的学习能力,鼓励和促进知识共享与创造。面对当前社会需求和社会文化不断变化的形式,企业更应该明确自己的特点,展现企业自己的魅力,建立更为开放的经营模式,建设与社会和消费者密切相关连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四大功能,也就是凝聚功能、导向、激励和约束,这四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凝聚功能主要是指学习型企业文化确立了企业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和发展理想,使得企业全体员工同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使得员工从思想上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使得企业内部更加团结,更具凝聚力;导向功能是指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习型企业文化首先可以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学习型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体的发展也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引导员工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使得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吻合,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很明显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更像是一面旗帜,激励着员工去克服企业面临的困难,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指学习型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认识起到约束作用,规范员工的行为。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学习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体现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对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具有支撑作用,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二、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创建学习型企业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建设学习型企业对于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建设学习型企业,构建学习组织,通过在企业内自下而上的学习形式,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加大对员工的培养,构建自己的人才战略,努力实现企业在产品、服务和管理上的升级改造,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介绍几点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原则:领导带头原则。学习型企业建设是一个企业大的战略方向,需要企业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学习也需要从领导层抓起,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学习机制,建设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全员学习原则。学习型企业主要的内容还是全体员工的学习,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感受到其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建设企业文化,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自我批评原则,无论是学习组织还是员工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否定,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指引方向;结合实际原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所以企业的学习不能仅仅是留在学习的阶段,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努力解决实际目的为学习目标。 建设学习型企业还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这里简单介绍三点建议:首先,实现自我价值。学习型企业最核心的内涵就是通过学习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实习企业的长期发展。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自我超越,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需要超越,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打破常规,超越自己。企业需要建设良好的学习体系,保证员工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企业的学习体系使员工的才华得以施展。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最好的例子就是海尔集团,整个集团有良好的学习体系,通过员工的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企业实现发展,而海尔集团的成功也证明了学习型企业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其次,企业培训。学习一方面是员工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在很多企业都比较重视员工培训,但是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员工的技能,更多的是短期内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对培训的考核,以及对培训的管理。所以这里提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首先培训要有目的,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开展更多的形式的培训。完善培训的管理以及考核,开展对员工培训的评价。其次,结合企业文化进行培训,而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训,要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培训内容,让员工的发展更好地融入企业发展。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牢固树立了“三个一”价值观,员工的团队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体现,凝聚了员工的内在动力,凸显了员工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快速发展。最后,企业做好长期的规划,制定战略目标。从员工个人角度来看,需要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自己学习到什么层次,自己想要达到哪种水平。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企业学习体系想要达到的效果。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 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首先,确定企业理念,也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的精神。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的依据,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密切关联。其次,企业的精神是支撑企业不断乘风破浪,继往开来的坚强后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思想上让员工接受企业的精神,并用这种企业精神不断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潜能,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再次,确定企业文化的标志。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对企业的配套设施进行统一标识,统一规划,在外观上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包括员工的服装,产品的包装以及产品的品牌标识。最后,以人为本,打造品牌。企业文化说到底还是人的文化,人是一个企业生产的根本因素,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职工的素质为目标,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借助员工实现效益的提高。 学习型企业文化需要从三个层面建设,包括精神层面设计、物质层面设计、方案实施设计。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指导思想指导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以建设现代化的学习型企业为目标,适应市场的需求。着重员工企业思想道德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建设,不断推进企业文化与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融合,让企业文化适应这个激烈的市场,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依靠科技和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依靠完善的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最根本的目标还是经济效益,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为突破口,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借助于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过硬的队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惟有通过企业文化树立永续经营、长期发展的思想,才能确立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才能给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才能长期为顾客服务,不断为顾客增进效益。通过确立企业崇高的经营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才能凝聚员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只有使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企业取得丰硕的成果。由此,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就形成了以企业文化来指导经营实践,通过经营实践来创造财富,通过创造财富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践经验上升到企业文化,周而复始形成强大的文化力。 (三)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并发展壮大,就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落实有着重要的关系。学习型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首先,学习型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取决于产品的竞争力,这里包括了产品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竞争力,只有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提升人的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企业文化首先着重强调了学习,学习是保证企业以及员工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法宝,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也是产品创新的基础,知识的丰富必定促使员工能力的大幅提升。学习型企业文化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物质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人才竞争和品牌竞争,当然这些也是建立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的。更概括地说,企业的竞争已经上升为企业智力的竞争。学习型企业文化首先保证了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不断的学习保证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适应了企业的发展,更适应了员工对职业规划的要求,不断的学习是他们不断成长,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学习型企业能够吸引大批人才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保证了企业的人才优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品牌价值密切相关,而现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的来源就是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品牌价值,学习型企业文化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也就保证了企业的效益。学习型企业文化保证了企业的智力发展,也保证了企业的人才优势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进而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而且学习型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很大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独创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企业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企业也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结束语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发展过场中,经过长期的经营,逐渐形成的企业内部共同的发展理想、共同的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总和,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具有显著企业特色的精神财产,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品牌价值的所在。它汲取了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两大管理理论的精髓,着眼于提高个人、团队乃至组织的学习能力,鼓励和促进知识共享与创造。建设学习型企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习型企业文化有利于保持企业的能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打战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论述了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和秘诀,并掌握着企业的成败;说明了现状与时代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基本方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需求。 关键词:企业 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也是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竞争中的要点。过去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但这些可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与企业理念的特点,并体现在细节的精神理念,实现在企业管理制度、行为、物质设施、企业形象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新时代创造企业管理新境界。 企业文化不是虚无没有的,它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它不能停留在概念,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注意其统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实践品格,使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企业现代化管理,创建新的企业管理领域。 广东省商业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将坚持创新,服务客户、深度融合,实际效果的基本要求为指导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理。让我们感觉到广东省商业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用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自身的质量,内部和外部是企业良好的形象,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强度。广东省商业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文化以定位精度,人文思想和第一次争取最佳为三个特点,让公司定位更加准确。因为公司特别强调安全文化,坚持安康杯竞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防止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 特别强调服务文化:无论是销售还是物业都是永无止境的服务。所谓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指淮北房地产文化一直坚持“人高于一切”激活组织的生命力和价值的团队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活力。和广东省商业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文化是第一个争取最好的,引领行业。 二、激活企业活力。 最亮部分的企业文化,我们称之为一个克拉的文化。 人才是组织的河, 哪里有槽就流向哪里。最近几年,万科一克拉的文化体现出以员工为基础的管理机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拥有健康身体的员工才能奉献于公司,万科一贯重视工作和健康的平衡,使员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倡导简单人际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才学,让员工更有工作气氛。要有以大局为重的意识,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文化建设的重点。近些年,从来都没有企业可以超越万科的领先地位,实现企业稳步发展,这些是强大克拉万科文化的功劳。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管理。一般的企业都是把管理内容作为重点,只知道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忽略了人为的因素,如强制性的管理员工,制定苛刻的企业制度和纪律 ,使的企业与员工之间,成为纯粹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没有与人交流的企业化管理。面对社会的压力企业竞争在当今社会,不再单单只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和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管理。因此,必须在建立企业管理思想的时候考虑人性化,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人性化的管理是企业成功的重点。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动力 企业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成功之路,寻求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企业应结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精神动力来促进公司的发展,提高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应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和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优点是: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协作力,大大有利于建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通过文化的领导管理,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目标,企业不断改善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公司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司文化系统的安全、服务、执行的建设上,还包括相关公司的企业定位和企业信心,对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具有引导的价值。 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完善 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点,只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企业才有希望发展力量,才会让企业常青不言败。淮北房地产文化有更深刻的证明:文化是实践的土壤,是公司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基本有序的操作。根深蒂固的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发展在绿叶,充满活力。淮北房地产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的启示我们必须建立企业文化,以创新思维为导向保持动态发展的企业文化和适应发展的需求,市场。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加强意识形态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必须融入企业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小结 总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换着不同的角色,企业必须抓住企业文化这个重点和要点,通过企业管理让企业更有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和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不仅可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转折点,能发现与帮助的企业文化,避免增长陷阱,正确的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对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 摘 要:21世纪是文化冲击的时代。燃气公司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激发文化力量,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中,融入日常管理中,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燃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建设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为全体员工提供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在研究中我们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针对的目标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即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员工工作氛围。员工服务于企业,除了要满足自身所追求的利益外,更需要愉快的工作环境、被尊重和肯定的感受。如果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能够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那么企业的凝聚力会更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得到更大的调动,企业总体的氛围将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就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最佳状态。 (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工作条件、办公环境和设施等物质要素的体现。物质文化能够较为直观地表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它与企业日常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包括:统一企业标识,规范员工上班时间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美化工作环境,抓好公园、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守的文化,是员工对待具体工作的态度模式,是企业积淀的文化真正被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并愿意自觉遵守的结果。企业制度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规范员工的具体行为。建设制度文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整套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考评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精神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内容,建立制度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传播燃气公司文化理念,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员工或企业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积累、提炼、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企业理念的形成对企业文化传播,对员工忠诚感及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燃气公司中形成“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人亲气旺”的企业形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诚信奉献,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等,将是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的纲领性文件。经过提炼的文化理念,可以鲜明地体现燃气公司的特色,同时又融合能源文化的内涵,并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从心灵深处感染员工,团结一致,提升员工凝聚力。 (二)建设燃气公司物质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首先,燃气公司标识应寓意深刻,比如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标识释义为:整个标志视觉积极向上,以“断”强化“续”,以“分”形成“合”,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正是杭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企业文化内涵的最好写照。其次,燃气公司文化宣传手册需针对企业文化理念设计的文字、图案、颜色等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于让燃气公司内部各类宣传、公益、文化活动和新闻工作中做到规范统一。再次,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塑造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作用,燃气公司内刊一般会报道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件和职工风貌,它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最后,燃气公司应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的不同,定制四季工作服,尤其要为生产一线员工定制防静电服和专用工具箱,日常办公用品、纪念礼品、资料夹上都印上本公司的燃气标识,各类单据样式也都进行了统一制作,统一服装与办公用品。 (三)弘扬燃气公司制度文化,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在企业文化精神层,即核心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如何将企业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建立企业行为识别体统,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是落实理念策划、实现企业形象战略的根本保证。在同一个企业中,员工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习惯,一部分是员工长期处在企业文化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部分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风俗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弘扬燃气公司制度文化,完善燃气公司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员工行为,推动燃气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整体的氛围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燃气公司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阐述了企业文化在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望能够为燃气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前提,把先进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经济持久发展的源动力;以构建先进的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坚持“塑魂”与“塑形”内外兼修,双轮驱动;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生存质量为目标,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 ;管理水平; 价值体系 ; 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在同煤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母子公司治理结构的渐进运作,今后几年将是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战略愿景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同市焦煤矿公司壮大发展、做强做优的极佳机遇期。作为原大同市的地方企业,在加盟同煤集团后,首先要进行文化整合,形成与集团公司统一的文化体系,铸造共同的价值观,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为此,大同市焦煤矿公司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立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力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创新机制,靠企业文化来铸造灵魂、打造形象、提升管理,进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力。 一、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前提,把先进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经济持久发展的源动力 经济学家们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投影。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企业改革发展步伐的推进,企业经济越来越凸显的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内在支撑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看,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都直接推动和有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企业竞争的表面形式是在比其资金、技术等综合实力,而实质是在比拼企业文化的先进性。 价值观是铸造企业灵魂和精神支柱的思想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比如企业提倡“人人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的经营理念、“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企业作风,都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念,也就是企业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其次信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比如人才观,发展观、竞争观、效率观等,是企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指导思想;而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企业的真正的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各种理念、信条最终要靠员工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大同市焦煤矿公司把宣传灌输企业理念、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贯彻始终的任务,在工业广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制作醒目的企业理念宣传牌板,举行一定的文化仪式,开展各种活动等,对员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灌输,也大大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精细化管理代表着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节约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企业各级各层的管理水平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也要看到,煤矿那种长期的传统管理模式中粗放型、经验型管理仍十分普遍,最为普遍地表现为“责任不清、标准不详、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考核不精细”以及管理体系不科学、不严密、不闭合而造成的管理效率不高,推诿扯皮、工作质量低下等倾向性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制约着人们积极性发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所以,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是适应煤炭企业生产特殊性、强化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煤炭企业生产环境、作业环节比较复杂,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生产现场管理,就其管理特殊性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近年来,大同市焦煤矿公司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改进技术装备等综合管理措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逐步制定完善4E6S岗位标准和行为规范,推行走动式管理,开展军事化训练提升员工安全行为素质。不断强化细节管理,实施班组全程管理,提高全过程控制水平,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努力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可视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式。可视化就是使精细化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可视化管理是在完成办公室或工作现场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活动之后通过人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能够感知现场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的方法,是用眼睛观察的管理,也称为一目了然的管理。可视化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对精细化管理的要素明晰化、透明化的过程,是对企业文化体系中的企业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听觉识别体系等子系统的整合和系统化。实施可视化管理可以使人和物的空间关系更加明确,使人的行为和物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使任何人都可以在目视范围辨认出正常与异常,然后,按照标准和规范去遵守、去执行,对于工作环境和工作现场存在的错误也更容易更改;通过实施可视化管理,能够体现现代化企业风范和氛围,营造员工良好办公作业环境,进而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便有力地推动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大同市焦煤矿公司把可视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办公区域、地面生产现场及井下作业现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层次实施可视化管理,明确了可视化管理的方法、手段及其应用范围,实现管理内容和对象的精细化,指导可视化管理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 二、以构建先进的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坚持“塑魂”与“塑形”内外兼修,双轮驱动 托夫勒认为,信息时代已将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无情地捆在了同一辆历史战车上。因此,任何社会的企业都只能直面这种挑战——基础和力量不均衡的条件下却要在同一时代竞争。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才有资格经营管理现代企业。就象美国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向日本人学习而认识到泰勒式的理性主义的局限性,而认识到人本思想的本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魅力,及企业文化乃管理之魂一样,我们的企业必须从培育先进的价值体系入手,要确立企业共有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实践企业价值观,巩固企业价值观。“勇于奉献,争创一流”,作为同煤集团的企业精神,多少年来激励着同煤人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在发展祖国煤炭事业中创造出大量一流、辉煌的业绩。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焦煤矿公司不仅继续大力宣传和弘扬这种奉献精神,而且通过打造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不断开拓市场。目前,公司全体员工万众一心、信心百倍,以奉献和争创精神为己任,以更高、更快、更好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向建设和谐美丽新焦煤迈进。 安全文化要找准切入点向纵深发展。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终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让全体员工搞好安全。没有正确的安全理念及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没了有方向。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的原因并非物质的原因。90%以上的事故是责任事故,都与人的因素相关。更确切地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追根溯源还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不高所至。在安全管理系统人、机、环境诸要素中,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决定因素,而安全文化则是人的灵魂。安全文化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自我领悟、环境影响得以提升。安全文化要找准切入点,整体规划,由点到面向纵深发展: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不断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企业要不断地利用各种载体、各种形式宣传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员工遵章守纪,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因此,要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就必须加大对员工安全理念教育力度;加大安全制度建设力度,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适合本单位实际、责任明确、覆盖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做到细化、量化、人性化;加大安全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对员工安全行为的激励约束,使安全文化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运行机制,共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促进本单位安全稳定、长治久安。 三、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生存质量为目标,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企业的根本,以人为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依靠员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只有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重视人,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地煤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对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人性化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定范围和时期可以非常具体地实施,甚至可以量化。为此,焦煤矿公司自上而下建立了以优秀人才评选、劳模评比奖励、技术比武、岗位绩效考核、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五位一体”的员工激励体系,鼓励员工岗位奉献,岗位成才,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此外,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大力开展领导人员“一帮二”和党员“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每年中秋、春节前夕,都要在全公司各级领导人员中大力开展“心系职工,情暖万家”送温暖活动,把公司党政的关怀和领导的关心送到帮扶对象心中,使员工群众充分体现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服务站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奉献服务活动,爱心超市节日期间免费为特困员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平时为员工提供平价商品,员工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最终都要归结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人的潜力的发挥和全体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上来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换言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它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创造一种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的多种需求的良好环境,使人的潜能,也就是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得以充分发挥,使企业和员工所追求的目标达到一致,齐心协力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随着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大同市焦煤矿党政的共识。公司各级党政从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的立场出发,重视开发人的精神素质,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我们在思想、文化、道德建设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争做文明员工的“三学一争”竞赛和精神文明“季评十好、年评十佳”活动,至今全公司已选树精神文明“十好十佳”个人120人、“文明员工”达650名。在矿山环境建设上,大力推进“一营造、两治理、三整顿”和“五创五优”考核评比,企业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社会治安及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性转变。企业文化建设也使员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一个团结向上、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现代化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境质量加速恶化、城市发展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对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整体式开发是城市合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地下商业服务建筑的开发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状况,在尽量少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昂的地价和开发建设矛盾。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67万m2,位于繁华区路面底下,平时可作为地下商业街,人行过街通道,战时可作为大型人防工程,功能为二等人员掩蔽所、物资库及人防电站。按地下一层设计,工程主体总长约771m,宽18~24m,主体上方覆土1.7~2.1m,地下一层结构层高5m,底板厚0.5m,埋深7.2~8.1m。 2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2.1战备、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分析 该区域此前存在的问题:人防工程严重匮乏;没有人行立交和过街地道,人车混流,存在安全隐患;设施旧,形象差,存在消防隐患;无经营品牌的定位及区划,诸如个人合股承包商场再授权于物业公司管理,只注重短期市场回报;业态单一,休闲娱乐少,IT、数码等严重缺乏,各业之间互动少等等。后面三大效益逐一进行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将引进现代化商业管理系统,不仅为市骨干人防工程,在战时提供人员、物资掩蔽场所,和平时期还将成为城市居民休闲、购物及娱乐场所;改善硬件设施,将各商务类别统一整合,以实现分区经营、批零结合,创造良好购物环境;多条24h过街通道的设计,能规范引导不同类别人流、车流、货流,从而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国家、地方税收;整顿并规划有序、合理的城市地下管网;美化城市景观;加强该地段整体商业效应,巩固其商业中心地位。此外根据周围商厦的铺租标准及营业情况进行类比,估算项目投入使用后多少年可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 2.2地下管线现状及综合管线规划 场地主要分布有给水、电力、电信及排水管等,此前道路东西两侧人行道各有一条由北向南的雨污合流排水渠,在与步行街交叉路口有一横穿道路,连接道路东西两侧排水渠的排水管,埋深2.5m。根据室外管网规划,雨、污分流,雨水管、污水管设于机动车道上,取消横穿道路的排水管,排水方向沿路调整;为美化道路景观及方便使用和检修,其它管线敷设于人行道上。再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防工程出入口的设置,两侧人行道至少预留有2.5m净宽以上的空间敷设其它管线。 2.3方案比选及评价 本工程属市政用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各出入口设于道路两侧人行道上。引接城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方便,施工运输条件便捷。道路市政管线、道路工程和人防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在保证市政管线埋设深度要求条件下,人防工程按一定的埋深设置,以解决人防工程与城市市政道路各种管线之间的矛盾。该路段周边为2~12层已有建筑,鉴于该项目建设的地质水文条件和周边建筑物大部分建设年代早、基本为天然基础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安全,本工程仅设地下一层。设计主要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楼梯出入口,兼顾人行过街通道,达到人车立体分流,解决安全疏散和消防的问题;设置垂直无障碍电梯兼货梯,货物通过垂直电梯送至地下一层商铺区。机动车道两侧人行道6m宽,出入口3m,除个别十字路口外,出入口间距80~90m,并起到过街分流作用,对人行道人员流动的影响较小;同时出入口为其旁边商铺带来人流即经济效益。设置了两个方案供选择,区别是方案一中设备区分散布置,而方案二集中布置,但是方案一的平面布置更紧密结合地形及周边环境,更合理;且方案一的商业面积比方案二增加约2.2%,更加适合商业、经济、投资上的需求,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推荐方案一。 2.4技术分析之建筑平面布局 地下商业街在城市道路下修建多以廊式组合为主,按地面道路的宽度可以设置为单廊式或多廊式。本工程主要采用7.2m×6m的柱网,地下一层平时按中间一条通道两侧商铺及功能房间进行布置,其中分别居于南北两段中心的两个路口设有卫生间,由南至北的另外三处交叉路口依次设有平战共用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高低压变配电房、冷冻机房,消防水池、水泵房。进风口结合楼梯出入口设置,排风口分散布置,这里结合地面规划,力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垂直交通采用楼梯、自动扶梯,并设有2个无障碍电梯。 2.5技术分析之建筑消防设计 ①依据的主要消防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GB50098-2009规定:水泵房、污水泵房、水库、厕所、盥洗间等无可燃物的房间,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内;②各出入口均为露天敞开设计,楼梯出口段在地下均设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可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③人防工程围护结构(外墙)均为400mm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防火墙采用250~4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或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顶板为5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底板为5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满足一级耐火等级各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④商场的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小于10m,其安全出入口均为封闭楼梯间。⑤本地下商业街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A级装修材料装修,每个防火分区按不大于2000m2划分,防火分区划分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3小时的特级防火卷帘(设于主体中间通道部位)进行分隔。每个防烟分区均不大于500m2,采用挡烟垂壁进行划分。⑥消防控制室设于安全出入口一侧,能直通地面,建筑面积约24m2。⑦各封闭楼梯间、消防控制室、设备用房及相邻防火分区间的疏散门等均设常闭甲级防火门,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应为1.20h。⑧商业部分的每个防火分区均至少设计两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入口,且于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设置疏散口,两个疏散口之间的最远房间门及最远点至疏散口的距离均不大于40m,位于袋形走道的最远房间门及最远点至疏散口的距离均不大于20m。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均不大于15m。商场营业厅内任意一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7.5m。⑨地下商店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应按该防火分区内营业厅使用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确定,面积折算值取70%计,换算系数地下一层取0.85人/m2。⑩地下商业街各防火分区疏散出入口宽度计算,根据GB50098-2009第5.1.6条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总宽度,应按该防火分区设计容纳总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地下一层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0.75m;第5.1.1条规定: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设置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宽度之和,不宜小于第5.1.6条规定的安全出口总宽度的70%。 2.6技术分析之防护单元 战时防护单元结合平时防火分区设置,物资库每个防护单元面积按不大于4000m2设计,二等人员掩蔽所每个防护单元面积按不大于2000m2设计;战时掩蔽物资17000m3、掩蔽人数1200人。每个防护单元均有两个以上的战时出入口,均为楼梯式。出入口均设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各一道,满足抗力等级6级的要求。工程进风、排风(烟)系统口部的消波设施有两种,活门+扩散室以及设双门+集气室方式。电缆及油管穿防爆波井进入工程主体。 2.7技术分析之竖向设计 为避开城市道路地下管线,顶板上方覆土一般在1.5m以上;在保证商业与通行功能前提下,为减小总体埋深、方便使用,采用无梁楼盖加柱帽结构体系。地下一层室内净高3.4~4.4m,满足平时地下商场安装空调通风管道、消防自动喷淋等设备管道和人员使用的净高及战时各功能净高的要求。路面南北高、中间低,从北端到步行街路口,本工程采用与地面机动车道同坡度设计(也与规划室外排水管网坡度相同),从步行街路口到南端,本工程采用与规划室外排水管网同坡度设计。 2.8施工方法 目前使用较多、较成熟的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有明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及暗挖法,各有优缺点。本工程位于城市道路下,机动车道边距离商铺仅6m,当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围护结构离商铺近,封闭路面时间长,对商铺的经营有较大影响,容易引发群体性不满。综合本项目的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和相关因素,本工程采取“盖挖逆作法”施工。施工期间加强车辆管理,出土车辆均覆盖篷布,避免扬尘;开挖深度以做边坡支护技术要求为准。针对不同类别的地下管线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保护。 2.9施工期间交通疏解 根据经验本工程采用逆作法及分段施工以减少对道路交通功能的影响。工程各出入口、风井的施工局部封闭,原通行此路段的宾馆游客车辆或住宅小区私家车绕便道进出停车场。施工期间为方便行人横跨工程建设路段,在四个路口搭设临时通道。 3初步及施工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小问题 ①吊顶采用轻质龙骨。②过街通道应均匀布置,且出入口数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不然太多不利于管理,并影响沿街商铺的正常营业。③冷却塔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面环境。④充分了解建设路段管线情况,如本工程南端路口有天燃气管道,主体及出入口设计都应根据规范要求避开。⑤注意人员、物资掩蔽的通顺便捷性。⑥充分考虑出入口、通风口及其他孔口的相关位置的合理性。4结束语当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总之在人防工程的设计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规范及标准,同时还应注重平战结合以及全面考虑问题,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绮.浅谈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J].安徽建筑,2013,20(02):30~31. 作者:王芳芳 单位: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