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的若干研究论述 【摘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电子通信自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对整个电子通信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且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其中干扰性和抗干扰性与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不仅仅可以将其工作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另外,对抗干扰接地方式进行有效的使用,对电子通信工程的兼容性能,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电子通信工程 设备抗干扰接地 抗干扰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电子行业也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中,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也逐渐的加快,并且在各个行业领域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人们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也越来越重视。只有良好的抗干扰接地,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子通信工程稳定的运行。由此看来,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对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对抗干扰接地方式进行有效的实施,可以使电子通信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本文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发展。 一、电子通信工程设备中的抗干扰接地方式解析 抗干扰接地方式不仅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了电子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在抗干扰接地方式实施的过程中,只有在无电压存在的环境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安全。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电子通信工程的信号源必须要和地线,进行有效的回流,这样对电子所产生的差异性,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阻隔。但是,在抗干扰接地方式工作的过程中,若是连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那么在跟大程度上就会导致地线连接的位置,存在着一定的问。因此,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必须要采取一些抗干扰接地方式,以此保证了电线的等电位,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也为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抗干扰接地方式的运行形式 2.1对地线的阻抗进行降低 电线阻抗对地线的各个点位,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并且对电子通信工程的整个电路运行,也起到了一定的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不断提升抗干扰接地方式的质量。在不断提升抗干扰接地方式质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多阶段的形式,对地线阻抗进行降低。同时,在高频电路运行的过程中,电感和电阻是地线阻抗产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降低地线阻抗的过程中,电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线的越长,电感所产生的阻抗就会越大。根据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将地线的长度进行的减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将其地线与地面进行有效的连接。另外,工作人员也对电阻值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计算,并在地线长度和材质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对地线的面积进行扩大,这样就可以对地线的电阻进行减小,从而降低了地线的阻抗,保证了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的运行。 2.2对地环路带来的影响进行降低 上面已经讲了如有效的降低地线的阻抗,但是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地环路,并对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干扰,也对其兼容性带来了一定的程度上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有效的保证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就要对地环路的影响和干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共模扼流圈和光电耦合器等方式,对地线环路进行切断,或者进行一定的程度上抑制。在低频电路运行的过程中,那么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平衡电路的防水,对地环路的影响和干扰进行一定的程度上的降低。同时,由于接地点的数量和位置,和地环路对电子通信工程的影响个和干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工作人员对接地点的工作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当对地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另外,工作人员对大地和信号源进行一定的程度上隔离,这样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地环路带来的影应和干扰,也有效的避免了电位差带来的影响,以此保证了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抗干扰接地方式对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抗干扰接地方式进行了简单的解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通信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此只有对相关的技术形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变,并且进行有效的利用,才能有效的保证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促进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有效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浅谈当前电子通信工程新科技应用措施及意义 【摘要】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关键词】电子 通信工程 信息科学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 (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 当工作人员对电子设备实施调整的情况下,通常只需要对底线中接口的连接方式或接地点实施小调,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抗干扰效果。本文所说的地线实际上是信号源在回流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的位置,由于电子设备底线的内部通常为电位,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信号源在回流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底线。当然这仅仅只是对理解状况下的地线实施描述,不过在现实具体过程中,作为工作者还可以把地线当成一个阻抗不大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电流就专门通过此路径,换句话说就是待信号电流在回流至信号源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此阻抗相对而言不大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线中,所谓的阻抗一定是存在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下点位有所不同,那么它产生的位置也相对有所差别。 一、电子通信工程中,其设备抗干扰接地需要注意的事项 大量实践表明表明,在电子通信工程中其设备抗干扰接地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下面几个内容:继电器、高电平电路以及驱动电机的电线一般称之为噪声地线,它必须要和其它种类的电线区别开;复杂电线一定要和其它电线分开,特殊情况下二者在电气上还可以绝缘;科学有效的连接信号源地线和测量装置,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必要的事项,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提升整个测试系统地抗干扰能力,同时还能提升系统的性能;数字信号地线需要和模拟信号地线二者分别设置为最好,当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字信号干扰其模拟信号的现象,为了有效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二者的连续需要有一个公共点;不管是任何性能的系统,一般模拟信号都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因而对模拟信号地线相关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连接、走向以及面积等。 二、抗干扰接地研究与探讨 (一)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的环路和环路的干扰 尽管多点接地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抗阻,不过在工程的实践中,所出现地环路的可能性亦明显提升,这是直接由多点接地而决定的。另外,接地平面和电路元器件总是会存在数量比较大的电容,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假若流经并在此分别电容时,出现回路现象的几率是很大的,如此一来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毋庸置疑,在电流流经的情况下,地线肯定会产生电压,如此一来如果交变电自身的磁场就非常强,那么独特的结构设计一定会使得地环路与磁场感应定理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压的情况;另外如果交变电自身的磁场极大,则增加之后其回路面积就会使得感应电压被再次强化。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实际上磁场才是真正干扰电子设备工作的罪魁祸首,假若磁场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那么整个的电子设备和它对应电路元器件的电磁兼容量也会明显降低,最终对整个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如果条件较为特殊,那么整个系统就起不到它应该的作用。 所以,在现实的工作与实践中,作为工作者一般要充分借助共模扼流圈和光电耦合器来对地环路内的电流实施却断处理与抑制处理,在此过程中就能达到降低地环路对电子设备干扰的目的。假若工作人员在应对的过程中为低频电路,那么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平衡电路作业手段的引入来充分发挥抗干扰的作用。除去以上要素之外,其接地点的真实位置、接地点的真实数量等都可以对地环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在选取接地点位置以及接地点数量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需求来决定。 (二)降低地线本身的阻抗 所谓的地线抗阻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但是业内人士一般将其分为电感与电阻,假若相关条件均符合现实要求,那么当电路在低频的情况下,其电阻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直流电的环境中,地线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DC等于PS/A。在式子中P指代导体的电阻率,S指代电流与导体内所通过的主要长度,A指代在地线中横截面的总面积。依据以上公式我们能够发现,就长度而言,假若材料和地线是相同的,那么如果合理扩大地线地横截面面积,则地线电阻就能够被有效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就会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假若把导体的横截面适当缩小的,那么电阻就会适当被增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种情况下电阻阻值为:RAC等于0.076γ?1/2RDC,在该式子中,γ知道导线半径,?指代导线所通过的电流频率。通过分析上文中两个式子能够发现,可以对以上两个公式实施合并计算,即可得到相关数值,比如增加导线的横截面面积,就能够使得导线电阻被有效的降低。不可否认的是,电感是高频电路地主导,在这种状态下电感值就会受到地线自身长度的影响,假如导线是圆截面,那么电感数值求取的式子是:L等于0.2S[In(4.5/d)―1],在式子中d指代园导线的直径,S指代导线长度,W指代片状导线宽度。通过以上公司进行推导可以得出,由于圆截面导线和片状导线相比较更大,因而片状导线所传导出来的电感数值就相对比较小。 三、结语 接地的设计实际上是整个电子通信工程中作用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对整个系统都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因为关系比较重大,所以相关工作者特别是技术工作者一定要高度负责,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有关电子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思考 摘 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通信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电子通信工程的现状来看,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和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通信工程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子通信工程应用该控制好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本文笔者将在分析电子通信工程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做好电子通信工程成本管理提供几点意见,以促进我国电子通信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 成本管理 问题 措施 1 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电子通信工程的成本有利于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确保工程的顺利竣工。有关通讯工程成本管理的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在电子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对机械使用费有一定的预算定额,但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势必使机械产生一定的折旧费、修理费。因而导致机械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的使用率和预定预算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对电子通信工程中机械的使用费进行合理的控制。 1.2 施工全过程的总体成本控制 在整个电子通信工程建设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对工程成本的管理也应该涉及到各个环节。并随着各个阶段、项目的进展进行详细记录。信息一旦有所遗漏,就容易导致成本管理出现失控,从而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1.3 人工费的控制 电子通信工程成本管理还涉及到了施工人员的费用,具体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补贴和劳动保护费等。在制定人工费是要全面考虑施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市场行情和工期的因素。此外还要准备一定的人工费补贴用来支出奖励酬劳或者其他额外开支,才能保证人工费有相应的余地。 1.4 设备材料费的预测 在电子通信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实际材料,这个部分设备材料费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逐步、精确的预测各项材料的费用,尽量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材料,以确保电子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电子通信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应该对重要的设备材料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 2 通信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电子通信工程的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材料管理方面,因为材料成本在整个通信工程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即便是小的问题都可能引发无法弥补的损失。还有一些可能产生的间接成本,即在工程现场流程方面产生的成本,在这些项目中一旦出现管理上的松懈,就可能导致潜在成本的产生。此外,在通信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成本。其中包括安全事故、政府部门罚款、施工扰民等原因引发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是不能提前预测到的,一旦发生就会引发一定的成本支出。 3 电子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解决对策 电子通信工程在施工前应该研究出一套具有较强可是实现的施工方案,并对员工进行简单培训,通过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准备预防措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应该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展开,防止出现返工的造成的成本增加。通过限额领料制度加强实施过程中对材料费的直接控制,实施回收多余现场材料的管理办法,加强材料费的合理运用。对于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性成本,应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整体素质,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可预见成本。 4 做好电子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具体办法 4.1 科学预测电子通信工程实施成本 实施单位应该在仔细研究已有资料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通信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计划,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方式预测工程成本,以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科学合理的成本预测不但可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干预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不可预测的,特别是由于物价变化引起的成本增加。因此,这个预测成本时应该综合考虑员工的业务水平、工资制度、劳动生产率以及建设单位、关系单位人员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工程实施前做好预测,控制好成本。 4.2 制定成本管理的原则 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电子通信工程的成本,就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确保工程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严格监督、评价和检查施工过程及结果,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原则应该有全面控制原则、节约的原则和目标控制原则等。全面控制原则包括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全员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就是要对整个工程的每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成本进行详细的控制和管理;全员控制原则是工程实施中所涉及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部门,都要树立鼓励所有员工积极参与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意识。节约原则就是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配置来减少盲目消费,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目标控制原则是指通过采取一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把成本计划中的各项环节确实落实到实处。此外还有一些原则需要具体规定和实施。 4.3 制定成本管理的具体办法 具体的电子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有多个角度、多种类型。从制度上来说,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标准,做到奖惩有别、定时考核。从组织上来说,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首先要划清各部门的职权,确保各项责任都有明确的承办人。从技术上来说,技术人员应该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可行的方案,以降低工程成本。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工程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电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电子通信工程只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摘要:在电子通信工程中,应对接地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通信设备的工作质量,使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干扰能力,从而实现整个电子通信工程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方法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对电子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通信的接地设计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这就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问题备受关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抗干扰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电子通信工程的质量,因此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接地抗干扰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关系到通信工程的发展,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接地问题一定能到有效地解决,通信工程也会因此取得进一步的进步。 一、抗干扰接地的概念 在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其接地的方式对于整个设备的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地线在无电压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安全的状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信号源必须要通过地线进行回流,这样就会使地线由于阻抗产生电位差异,如果接地方式有问题,会导致地线存在电位差,从而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所有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必须采取一些抗干扰接地措施,以使地线为等电位,保证整个电子通信工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电子通信工程系统比较繁杂,具有非常多的干扰因素,提升抗干扰接地的质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在连接信号测量装置和信号源地面时要注意合理性和规范性,符合实际要求,使整个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水平得到提升。也要注意电气绝缘的问题,负载地线和一些噪声地线要与其他地线分开,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要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地线进行分别设置,对于不同的地线,也要将其一点接地,并合理的连接到公共地线上。 二、我国电子通信工程设备使用现状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多数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都是220V。如果在意外的情况下,设备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漏电的现象时,人在操作的过程中与地面没有很好的绝缘,就会使人体、设备和地面形成一个流通的电路,如果电流比较小,人会产生麻的感觉,但是一旦电流超过10mA,人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就必须通过接地的方式,使设备壳体连接大地,从而将设备上的电荷直接引到大地,保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通信设备中也是这种作用机理,通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磁场脉冲信号,这种信号的磁场比较强劲,在长时间工作环境下,设备本身会带有一定的电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根地线,将通信设备上的电荷引到大地上。这里也要注意地线的接地点不能选择煤气罐、自来水管以及避雷针等相关物品。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对于接地的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接地体的相关参数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其电阻应在4欧姆一下。在安装接地体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对于比较小型的通信设备来说,常规的接地体安装方式是:首先选择面积在一平方米或者一平方米以上的钢板或铜板,在控制预算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导电性能好的、面积更大的。选择好以后将铜板或者钢板埋在地表下两米左右,用导线引出并与通信设备的壳体相连接。而对于比较大型的通信设备,要选择更高性能的接地体,并且加深其下埋深度,另外在进行接地体下埋时,可以在接地体周围撒一些食盐,使其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要求 (一)合理布线尽量将各种电线分开 由于各种线路的性质、用途不同,要把这些电线分开。一些噪声地线一定要和其他类型的电线分开,例如:继电器、高电平电路以及驱动电机等。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线路一般都很复杂,这些复杂电线需要与其他电路严格区分,或者做绝缘处理。 (二)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接地线分开 各种实践证明在电子通信工程中数字信号能够对模拟信号造成干扰,造成整个电子通信设备受到干扰,为了提高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能力应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者的地线需要分别接地,之后接到一个公共点。 (三)提高模拟信号接地的要求 在所有的电子通信系统中,模拟信号较数字信号都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要提高通信系统中模拟信号的接地要求,例如在地线的连接、走向以及布线面积等方面的精度都要有所提高。 (四)加强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投入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一定要加大一些必要事项的投入,行之有效的连接信号源地线和测量装置,从而提高整个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优化整个电子通信网络。 四、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方案 (一)合理布线、提高布线精度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接地与其他用电设备接地是不同的,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对接地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更加细致精确,而且需要反复的调试确定最终的接地位置、方式等。如果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的某个小细节改变就可能对通信系统造成很大的干扰,或者轻松避免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问题。接地是因为大地可以看作是零势点,大部分人认为地线只是为了将设备上多余的电荷传输到大地,电子通信设备和大地是等势体,其实不然在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时,地线是信号源的回流路径,而且存在阻抗,导致电子通信设备与大地并不是等势体。当电子通信设备接地地点或接地方式有所改变时,就会导致回流信号产生很大的差异,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干扰。因此,应采取正确的接地方式,尽量减少干扰。其接地点的真实位置、接地点的真实数量等都可以对地环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在选取接地点位置以及接地点数量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需求来决定。 (二)减小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时地线本身阻抗 所有的导体都存在阻抗,地线也不例外。地线的阻抗由两部分构成:电感、电阻,其中电感主要对高频电子通信设备起作用,电阻主要对低频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影响。电阻受到地线横截面积长度和自身性质的影响,在低频电路中应尽量以此为根据减少电阻;电感大小与地线的横截面积关系不大,主要受地线长度的影响,在高频电路中,应优先选择多点接地的接地方式,减小电感,从而减少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 (三)尽量减少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形成地环路 尽管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可以减小地线本身的阻抗,有效地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抗干扰能力,可是这样电子通信系统容易形成地环路,电流流过地线时反而会形成电压,并引起感应电压的形成,使整个电子通信系统受到干扰。实践表明避免地环路的有效方式是利用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来对地环路进行抑制和阻断。在低频电路中还可以借助平衡电路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多点接地的接地地点和接地数量也造成地环路,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接地数既降低地线阻抗又避免地环路形成,并选择合适的接地点减少地环路的形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点的位置、数量都会对地环路形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布线时要选取合适的位置和接地点的数量,并反复实验,慎重抉择,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通信的需求合理布线。 (四)JK电流环接口接地实例应用 以JKJK-412PMW型民航电报智能终端的电流环接口接地为例,该系由JK终端机打印机和一个双流环接口组成。JK终端机具有一个com口,是RS-232的串行接口,用来连接电流环接口。电流环接口将RS-232信号转换成双流信号,通过模拟线进行传输。当电流环接口接地不良时,报文数据将出现不规则变字的情况。图为JK终端机与电流环接口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在乌鲁木齐航管楼航空服务中心电报在终端搬迁时,在维护人员对终端收发电报进行测试中,发现电报有变字现象,经过全面检查系统各段连接正常。最终得到为JK电流环接口接地不良,造成传输的信号收到干扰。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子通信工程的进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人们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性能越来越重视。有效的接地能够保证电子通信设备在正常稳定运行,接地技术直接影响整个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以及干扰性能,所以应在电子通信设备基础上,有效的设计接地方式,保证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工作质量以及使用效果。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解决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干扰的措施 【摘要】抗干扰作为电子通信中对通信的基础的保障,与设备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接地技术作为抗电子干扰的重要技术,加强对抗干扰策略额优化,是提升电子通信质量的关键和重要途径。对此,本文从抗干扰的原理出发,对抗干扰的有效设计策略等进行分析,以此更好的提高通信质量。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有效设计;设备抗干扰接地 我国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层出不穷。但是,各种不同电子设备的接地的质量成为保障通信的重要问题。因为良好的接地质量,是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和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子设备操作人员最好的安全的保障。对此本文对电子设备接地抗干扰接地的策略进行探讨。 1.设备抗干扰接地注意事项 在电子通信干扰接地中,必须注意继电器、驱动电机和电路为主的接地线,而该类类型通常也被称为噪声,其必须和其他的各类不同电线给区分开来。因此,在进行线路接线的时候,其必须把握以下的两个原则: 第一,信号源的连接必须稳定。通常为解决该类问题,对接地的模式通常设置为数字信号和模拟及诶的你信号。 第二,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的测试系统,以此减少线路的危害。 2.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原理 在电子通信设备当中,如某地线的电位差为零,则表示该电子设备内部电压,也就是没有任何的电流流过。因此,在此时可以说明该电子设备是属于安全的。但是,具体在实际的在应用当中,电子通信的地线作为一个信号源回流的必经线路,从而使得其因为阻抗的存在而导致出现不同的点位。同时如果在此时出现接地方式的改变,将直接导致地线会产生出一定的电位差,从而正常的电路形成干扰。 因此,加大对电子设备的抗干扰的有效设计和优化,是在实际中保证接地的地线的电压为零的基本的方法。但是,在电子通信当中,由于通信的复杂性和对其干扰的多样性,使得对抗干扰的排除很麻烦。因此,要想有效的提升抗干扰的质量,必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信号测量装置与信号源地面连接一定要规范科学,特别是模拟信号的地线走向、面积、连接等要与实际要求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第二,负载地线、继电器、驱动电机等噪声地线一定要与其他地线呈分开位置,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电气绝缘途径来实现。 第三,为了有效的避免模拟信号最小程度上受数字信号干扰的问题,要尽可能的对地线进行分别设置,并实现两者公共点控制在同一个上面。 3.解决抗干扰接地问题的对策探究 在电子通信的过程当中,通常采取多种接地方法和接地技术综合运用,而对其使用通常以降低地线的阻抗为主。但是,针对该方法的应用通常会产生一定的问题。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会带来地环路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在即降低阻抗的情况下同时又消除地环路所带来的干扰。以此达到提高通信质量的目的。其具体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降低抗干扰接地的电阻。通过对上述干扰产生的原理的分析,地线的阻抗会导致地线产生一定的电位差,从而形成微弱的电流,影响通信工程的可靠的运行。因此,通过降低接地的阻抗,成为通常采用的方法。而地线阻抗的降低,其和电阻和电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对该问题,必须要分开讨论。通过相关的研究认为,电感这个影响因素,与高频电路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其影响和地线的长度有着直接的原因。同时可根据相关的依据对电感值进行计算。如针对圆截面导线则按照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1) 其中s为导线长度,d为导线的直径。 由此,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保持导线截面的面积,当其面积维持在一定的状态下的时候,圆截面的导线通常都有着很大电感值。由此,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特别是在高频率的电路当中,应该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从而缩短其中导线的长度,并最大程度的让系统的接点都处在最为合适的接地的位置。同时在接地中要尽量采用铜线对其进行连接,因为铜线的阻抗与传统的材料相比要小,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变地线的阻抗。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还必须要保持多根不同的导线之间要处在合适的距离。 同时对低频电路来讲,其地线电阻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其效果的发挥。根据一般的地线电阻计算为例,其电阻表达式为: (2) 由此可以看出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S、横截面积A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保证S和材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其横截面积,可有效的减少电阻的组织,以此可达到有效降低阻抗的作用。而针对交流电的情况,在很容易出现趋肤效应的影响下,导致导体表面电流集中问题,从而使得横截面积缩小,地线电阻增加,这个时候电阻是以计算的。 由此,通过上述两个公式合并计算而得出最佳数值。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导线和地线的横截面积可减小地线电阻进而降低其阻抗。 第二,最大限度的降低地环路对通信的干扰。通过实践已经证明针对多点的接地客观上会带来衍生的电环路。电环路的出现和电子元件与接地平面间电容分布有着很大的关系,从而导致电流在经过电容时产生接地回路问题的时候,地线会出现一定的电压,而这个时候地环路的特征使得其很容易就受到电磁感应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在这个情况之下,电磁场的轻度在达到一定的临界值的时,会使得感应的电压逐步的增大,从而对设备当中的局部电路和设备的兼容带来不同的影响。 要解决该问题,通常采用光耦合器、共模扼流圈等专业设备,进行电流的抑制或者切断。与此同时,采用平衡电路原理有效的降低地环路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影响。也可以将接地点数量、位置进行合理的定位与确定,实现放大器与信号源的有机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电子通信工程的信号源与地面实现有效的隔离,弱化地环路的结构特征,表面负载对地线电位差异的干扰,实现对电流影响的有效控制。 4.结语 总之,接地干扰作为常见的对通信干扰的问题,其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借助接地发生的原理,对其进行一一的排查,从而更好的实现对通信质量的保护。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管理探讨 【摘 要】伴随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大众针对电子通信工程的质量需求水平不断上升。基于电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牵涉到较多层面的内容,进而致使管理阶段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整体电子通信工程管理控制水平产生影响。针对该类现象,为全面强化电子通信工程管理水平,本文透过对管理工作特征分析,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对策,可全面推进通信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管理;特点 0 前言 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其对电子通信工程管理的质量需求水平快速提升,使得通信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基于电子通信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通常较为重要,例如成本管理、进度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因而我们只有全面细致的掌握电子通信工程核心特征,方能制定可行性应对策略,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持续推进电子通信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大众针对电子通信工程质量的丰富需要。 1 电子通信工程管理特征 电子通信工程实践管理中,项目体现出施工工作流程复杂与投资总量庞大以及风险因素影响较大的特征。再者,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中,较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影响。例如,气候环境与市场需要的发展变化,均会对工程效益水平以及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从根本上使电子通信工程需要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方能优化实践管理工作效果。电子通信工程实践管理工作中,还包含局面混乱的问题。例如,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包含较多工作流程,即工程任务的发起,项目可行性的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以及设计管理等。再者,施工建设阶段中还包含,材料采购、进度管控、质量监督以及成本控制等工作。建设后期则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重要信息资料的归类汇总与管理等。整体电子通信工程,涵盖的项目层次较多、涉及范畴广泛,致使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困难。因而应树立项目管理思想,就各类繁多复杂的工作流程,做好有序高效的组织安排与计划管理,实现对各个建设环节的有效引导与管控。 2 电子通信工程管理策略 2.1 管控成本,降低工程项目经费开支 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对电子通信行业提升经济水平,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由电子通信工程的实施方案入手,优选先进的技术工艺与方法,最大化的降低项目成本,使生产率全面增加。另外,应强化电子通信工程款项经费的结算管理。在价款契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有关财务机构的全面审核,明确支付单据的真实合法性,而后才能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应注重在计划内,加强工程资金结算管理控制,预防引发超支问题。应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例如,预留尾款、进行数次定额的支付款项、加长支付的期限等,确保经费的合理化有效应用。 另外,对于工程项目材料应用以及劳动用工方面的经费,应加强管理,预防引发浪费问题。工程建设前期,应依据项目任务量,作出合理的员工安排,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施工建设,预防员工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徒劳消耗使劳动效率值出现浪费的问题。另外,材料应用,应确保规范性,制定合理有效的管控制度。针对作业现场形成的较多辅材,可通过承包施工的模式,对承包对象的资质信誉进行细致的评估、分析,强化技术审核管理。通过审核后,方能履行承包环节。再者,对于劳务人员的市场价格水平,应做好细化的调查,做到有效合理的选择,尽量避免应用临时工,影响项目工程质量水平,导致员工出现铺张浪费的问题。对于一些可利用租赁形式使用的机械设施以及周转材料,应尽可能地通过租赁完成,而后,利用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好主要设施应用效率的管控。完成使用后应快速及时的归还,预防形成多余的租赁经费。电子通信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环节,应遵循我国相关行业规范,做好层级审批管理,预防施工阶段中由于方案的不科学性,形成施工中断的问题,引发不必要的浪费。 2.2 加强电子通信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为一切项目的重要核心,倘若无法保证质量,则即便前期做的再完美,也会毫无价值。因而,电子通信工程管理应加强质量控制,有目标有计划的以建设方案为根本,引导各环节的工作任务。首先应做好工程建设前期的充分准备,细化分析图纸内容,有效核对工程数量,编定合理的调查任务书以及作业指导材料。针对电子通信工程建设阶段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或是仪器仪表等,应认真细致的核查,保证不存在隐患故障后依据应用说明,面向技术员工再次强调操作规范。另外,应强化工序流程管理,创建责任问及体制,使各项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到位,掌控好各个工作环节,确保技术、工作方案、相关记录、管理验收、工程项目变更等流程的及时布控管理。建设完成后应做好自我检查,而后对电子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相关的隐蔽项目进行分项分布的细致核查,依据我国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合格后方能上交至监督管理机构,实施后续验收工作,进而预防电子通信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形成不断返工延误工期的问题。 2.3 做好电子通信工程进度管理 由广义层面来说,工程进度控制管理,应依据现实状况制定进度计划安排。编定过程中应全面考量各类不可控要素。例如环境气候要素等,而后合理的调节进度安排。再者,应全面熟悉了解工程建设图纸,联合现场施工操作人员配合参与计划的制定。电子通信工程各类应用材料的管理配置、施工人员的安排、各机械设备的应用等需要全面囊括进来,而后应依据合同标准形成有关材料。应通过日报以及周报的模式,完成电子通信工程进度的跟踪汇报,确保合理的施工调度与快速的现场问题应对处理。应创建行政职能管理控制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应围绕项目经理为核心,通过层级管理,使各项任务落实到施工班组与一线人员之中,强化对他们思想意识以及操作行为的控制管理。在此之上应做好施工建设考核管理工作,将质量、工期进度、安全施工、成本管理视为具体标准,参照员工完成的实际情况、考核的成绩进行奖励。应用材料上应制定细化标准,对电子通信工程各类生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使需要的建设设备机械等囊括到准备计划之中进行备用。配备物资材料的环节中,应依据电子通信工程现实的需要,编制出具体的采购计划,采集有关主材以及辅材。还应依据工程项目的现实状况,分析是否需要创建临时的货库。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应集中做好,配货发货、物资流通的清单记录管理,实施价格的详细评估,进而为电子通信工程顺利地建设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结语 总之,为提升电子通信工程管理水平,只有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分析 【摘 要】论文简单分析了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注意事项,以及接地的概念,并分析了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具体措施,包括降低地线自身电阻、减少地环路干扰等,大大的提高了电子通信设备稳定工作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通常电力系统的设备,电压都为220V,而由于其他外力作用,导致设备漏电,就会严重影响人体与地面间的绝缘度,导致人体触电,电流过大还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为了确保电路正常运转,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作保证。 1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概述 1.1接地的概述 在日常进行电子设备调配时就可以发现,改变连接地线的接点或者方式,就能很好的改善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一些干扰项。而在电子通信设备的地线内部,并不存在电压,没有电流从中经过,只有在电子设备信号回流的时候,必定会经过地线这一地方,表明信号传输的目标的实现状态是极具理想化的。所谓的地线,从客观上分析为一个较低的阻抗路径,主要针对信号电流,尤其是在信号电流回流时,必须经过的低阻抗路径,即为地线[1]。在地线中阻抗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根据点位的不同会出现在其相对应的位置上,如果存在明显错误的接地方式,就会影响电路的正常运转。 1.2设备抗干扰接地注意事项 依照电子通信工程的具体实践发现,在设备抗干扰接地时要多多的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地线分为很多种类,例如:在高电平电路、驱动电机、继电器等设备中的地线,通常被称作噪声地线,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应当和其他地线区分开,单独使用[2]。 2)为了有效的提高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必须要合理的连接信号源的地线,同时要安装测量设备,才能保障抗干扰能力的测试准确无误。 3)数字与模拟信号为不同的地线装置,因此在进行安装时要分开,并将其设置为最好,同时为了避免两种不同信号的相互干扰,在二者的连接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公共点,来确保数字地线、模拟地线的正常运转[3]。 4)无论是模拟电路信号,还是数字电路信号,或是信号源、噪声地线等,都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因此在安装时,要先分别各自接地,再连接到公共接地体上,利于电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性的提高。 2电子通信工程中抗干扰接地主要措施分析 2.1合理降低地线自身的阻抗 一般的地线阻抗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电感与电阻,在正常情况下,低频电路中,电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直流电的环境下,地线电阻计算公式为:RDC=ρs/A,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s是电流通过的长度,A表示地线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可知,如果地线和材料相同,将地线的横街面积A增大,就能有效的降低地线的电阻。而在交流电中,由于电阻存在趋肤效应,因此电流主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如果减小导体的横截面,就会提高线路的电阻。而这种状态下,电阻的阻值则为:RAC=0.076γ ∫ 1/2RDC,其中γ是指导线的半径,∫为导线经过的电流频率。将该公式与直流电电阻公式合并计算,就会发现扩大导线的横截面,电阻能够合理有效的被较低。 电感主要主导高频电路,受到地线自身长度的影响,当导线是圆截面的时候,电感值的计算方式为:L=0.2S[In(4.5/d)一1],这里的d是指导线的直径,s为导线的长度;而片状截面时,计算方式为:L=0.2S[In(2S/W)+0.5+0.2S/W],其中的s依然代表导线的长度,而W则是片状导线的宽度[4]。根据两个计算公式,可以发现,当导线横街面积相同时,圆截面的电感值大于片状导线的电感值,这是因为截面一定,圆截面导线大于片状,因此电感值也较大。因此,在高频电路工程中,电阻值的大小与片状导线的表面积成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合理的降低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地线自身的阻抗性,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2最大程度上减少地环路及其干扰 多点接地也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地线组抗性的方式,但是却容易一些地环路的出现,同时在电路元器件和接地平面间,分布着许多电容,电流在经过电容回流时,就会形成接地回路,将大大的增加设备的干扰[5]。 可知在地线通过电流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电压,在交流电磁场较强的情况下,地环结构的电磁感应就会产生影响,在其回路过程中,产生感应电压。同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回路面积也会影响感应电压的提高,势必会严重影响到电子通信设备电路的兼容性。 而为了有效的降低地环路干扰,可以采取以下集中方式:利用光电耦合器、共模扼流圈等工具切断或抑制地环路中的电流;或是在低频电路中,采用平衡电路的方式来降低地环路干扰。当然,与地环路干扰具有密切关系的是接地点所处位置及其数量,因此也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地环路干扰的降低。因此,在进行接地设计时,工作人员对于接地点的选择,要做到定要认真谨慎,采用电路信号源与放大器的连接,来降低地环路干扰。根据具体实践经验可知,将信号源与地面的距离增大,能够有效的消除地环结构带来的影响,大大的防止负载的影响,降低电流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3结语 综上所述,接地有效设计对于电子通信设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保障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高质量、高性能运转,就要认真、谨慎、负责的对待接地设计,将会大大的推动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论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法 摘要:电子通信工程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国家的团结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从事电子通信工作中一定要紧抓落实、实事求是。电子通信的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通信设备,而由于大多电子通信设备设计复杂、元件密集,导致一点轻微的变化都能对电子通信工程造成很大的干扰。电子通信设备一般都存在接地干扰问题,影响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着重分析了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接地;要求;方案 1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要求 1.1合理布线尽量将各种电线分开 由于各种线路的性质、用途不同,要把这些电线分开。一些噪声地线一定要和其他类型的电线分开,例如:继电器、高电平电路以及驱动电机等。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线路一般都很复杂,这些复杂电线需要与其他电路严格区分,或者做绝缘处理。 1.2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接地线分开 各种实践证明在电子通信工程中数字信号能够对模拟信号造成干扰,造成整个电子通信设备受到干扰,为了提高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能力应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者的地线需要分别接地,之后接到一个公共点。 1.3提高模拟信号接地的要求 在所有的电子通信系统中,模拟信号较数字信号都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要提高通信系统中模拟信号的接地要求,例如在地线的连接、走向以及布线面积等方面的精度都要有所提高。 1.4加强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投入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一定要加大一些必要事项的投入,行之有效的连接信号源地线和测量装置,从而提高整个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优化整个电子通信网络。 2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方案 2.1合理布线、提高布线精度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接地与其他用电设备接地是不同的,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对接地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更加细致精确,而且需要反复的调试确定最终的接地位置、方式等。如果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的某个小细节改变就可能对通信系统造成很大的干扰,或者轻松避免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问题。接地是因为大地可以看作是零势点,大部分人认为地线只是为了将设备上多余的电荷传输到大地,电子通信设备和大地是等势体,其实不然在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时,地线是信号源的回流路径,而且存在阻抗,导致电子通信设备与大地并不是等势体。当电子通信设备接地地点或接地方式有所改变时,就会导致回流信号产生很大的差异,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干扰。因此,应采取正确的接地方式,尽量减少干扰。其接地点的真实位置、接地点的真实数量等都可以对地环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在选取接地点位置以及接地点数量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需求来决定。 2.2减小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时地线本身阻抗 所有的导体都存在阻抗,地线也不例外。地线的阻抗由两部分构成:电感、电阻,其中电感主要对高频电子通信设备起作用,电阻主要对低频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影响。电阻受到地线横截面积长度和自身性质的影响,在低频电路中应尽量以此为根据减少电阻;电感大小与地线的横截面积关系不大,主要受地线长度的影响,在高频电路中,应优先选择多点接地的接地方式,减小电感,从而减少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 2.3尽量减少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形成地环路 尽管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可以减小地线本身的阻抗,有效地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抗干扰能力,可是这样电子通信系统容易形成地环路,电流流过地线时反而会形成电压,并引起感应电压的形成,使整个电子通信系统受到干扰。实践表明避免地环路的有效方式是利用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来对地环路进行抑制和阻断。在低频电路中还可以借助平衡电路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多点接地的接地地点和接地数量也造成地环路,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接地数既降低地线阻抗又避免地环路形成,并选择合适的接地点减少地环路的形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点的位置、数量都会对地环路形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布线时要选取合适的位置和接地点的数量,并反复实验,慎重抉择,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通信的需求合理布线。 3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对电子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通信的接地设计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这就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问题备受关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抗干扰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电子通信工程的质量,因此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接地抗干扰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关系到通信工程的发展,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接地问题一定能到有效地解决,通信工程也会因此取得进一步的进步。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接地策略探讨 【摘 要】电子通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既影响自身工作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接地技术理所当然的成为其正常运行的必要基础,但在实施抗干扰接地时也要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否则便会影响实际效用。对此,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接地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改善其运行质量。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 抗干扰接地 地线阻抗 在电子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之时,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接地质量逐渐被众人所关注,所重视,为进一步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并为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诸多抗干扰接地技术和方法相继诞生,这无疑为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持续、可靠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下面笔者就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接地策略加以探讨。 一、抗干扰接地的内涵 对于电子通信工程设备而言,若其地线处于等电位状态,则表示内部不存在电压,自然也就无电流通过,故设备相对安全。可在具体实践中,地线是信号源回流的必经之路,如此一来,地线中的不同点便会因阻抗的存在而出现点位差异,若接地方式不当,地线就会出现电位差,进而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对电子设备采取抗干扰接地措施,以确保地线为等电位十分必要。但电子通信工程系统相对复杂,干扰因素较多,要想提高抗干扰接地质量,就必须谨遵几点原则,如信号测量装置与信号源地面的连接必须规范合理,尤其是模拟信号的地线走向、面积和连接必须与实际要求相符,以此提高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水平[1];负载地线以及继电器、驱动电机等噪声地线必须与其他地线保持分开状态,必要时可实现电气绝缘;为避免模拟信号受到数字信号的干扰,尽量对其地线加以分别设置,并将两者的连接公共点控制为一个;因不同地线具体要求不尽相同,最好使其一点接地,并与公共接地体进合理连接等。 二、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策略 目前有较多的抗干扰接地方法和技术可供电子通信工程设备选择,其中降低地线阻抗较为常用,可是这一接地策略的应用容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故还需要消除地环路的干扰。可见结合使用两种策略效果更佳。 (一)以降低地线阻抗为主。因地线阻抗会造成地线各点产生电位差进而影响电路可靠运行,故基于多点接地以降低阻抗不失为提高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质量的有效途径。由于地线阻抗主要有电阻和电感有关,因此还需加以分别探讨。实践表明,电感是高频电路地线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其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线的长度,而电感值的计算有一定的公式可循,如针对片状导线,是以计算的,而圆截面导线则是根据公式计算的,其中S代表导线长度,W代表导线宽度,d代表导线直径[2]。由此可知,保持导线截面积一定,与片状导线,圆截面导线具有较大的电感值,因此尽量在高频电路系统中采用多点接地策略以缩短导线长度,即尽量使系统所有的接地点均能经地线连接最近的接地面,同时尽量选用铜片地线,以此进一步实现地线阻抗的降低,但要注意多根导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在低频电路地线阻抗中,电阻大小则起着关键作用。一般直流电地线电阻值是根据计算的,其中S代表导体长度,代表导体自身的电阻率,A代表地线自身的横截面积,可见保持地线长度和材质不变,适当增大A可通过减小地线电阻实现地线阻抗的降低;但是对于交流电而言,其易在趋肤效应的作用下致使导体表面电流集中,进而缩小横截面积,增大地线电阻,此时电阻是以计算的,其中代表导线电流频率,代表导线半径,所以可对两个公式加以合并计算,由此得出,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导线和地线的横截面积可减小地线电阻进而降低其阻抗。 (二)配以减少地环路干扰。虽然上述抗干扰接地策略可有效降低地线阻抗,且在电子通信工程设备中彰显了良好效用,但因多点接地方式的存在衍生了诸多地环路,加之电路元件与接地平面之间分布着很多电容,致使电流流经电容时形成接地回路(见图1),此时地线便会出现电压,而地环路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会受到电磁感应的干扰[3]。如此一来,当磁场强度达到某一数值时,便会增大感应电压进而对局部电路和设备电磁的兼容性构成威胁,所以将地回路的影响降到最低亟待解决。在消除地环路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光耦合器、共模扼流圈等装置设计用于抑制或切断其电流,针对低频电路,还可以借助平衡电路这一原理减少地环路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同时考虑到接地点数量和位置与地环路影响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需要合理、准确定位接地点,其中连接放大器与信号源十分关键[4]。如图2所示,A点代表信号源的接地点,B点代表放大器的接地点,并以UAB代表两点的电压值,同时以R2和R3分别代表连接信号源的电阻和负载导线的电阻;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可以明确得知,将信号源与大地进行有效隔离,可明显弱化地环路的结构特点,从而避免了负载受到地线电位差异的干扰,进而促使电流影响得到了有效抑制,而且实践证明,这一接地策略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低频电路中发挥了显著优势。 总之,抗干扰接地是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且其质量和水平与设备自身性能、使用效果以及人员安全密切相关,故确保接地安全可靠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秉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予以优化设计,并基于切实有效的接地策略促进电子设备安全、稳定、高效工作。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措施 摘要:电子通信工程里面的接地技术是影响到设备抗干扰性能和干扰性能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引言 为了确保电路能够正常的运转,技术工作人员在电子通信工程实践当中需要会采取一切具有可行性的手段来为地线中等电位提供保障。相信不少工作人员均会有这种感受,即当我们对电子设备进行调整的时候,往往只要对底线的连接方式或者是接地点进行微调,便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抗干扰效果。所谓的“地线”就是指信号源回流过程中必经的位置便是地线,因为电子设备的地线内部是等电位,通常没有电压,所以电流不会从中流过,但是信号源回流必须要经过地线。这只是在对想状态下的地线进行描述,但是实际的具体工程当中,我们可以将地线视为一个阻抗比较小的路径,信号电流专门流经这一路经,也就是说,待信号电流流回到信号源的过程中,它必须要经过这一阻抗比较小的路径。在地线中,阻抗是天然存在的,只不过是点位不同,则它出现的位置也略有差异。例如,如果在电子通信工程当中的接地方式错误,那么地线电位便必然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偏差,最终使得电路很难保持正常的运转,这也是技术工作人员在电子通信工程实践当中需要会采取一切具有可行性的手段来为地线中等电位提供保障的根本原因。 1.接地的定义 调配电子设备的时候,可以发现,稍稍的调整连接下地线的接地点或者连接方式,就可以很好的改善一些干扰项。在这里,需要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地线。电子通信设备的地线内部并没有电压,是等电位,不会有电流从中流过。但是,信号源在回流的时候,有一个必经的地方,那就是地线,也就是说目标的实现要求状态一定是理想化的。观察客观具体的情况,理解地线,其为一个较低的阻抗路径,这一路径是针对信号电流而言的,在信号电流回流到信号源的时候,经过的低阻抗路径就是地线。阻抗是地线中必然存在的现象,点位的不同会出现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出现了错误的接地方式,明显偏差就会出现在地线电位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路就很难实现常规运转。总而言之,在实践中,技术人员必须用一切具体可行的方法保障地线中等电位。 2.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注意事项 诸多的实际工程经验显示,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时必须要注意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高电平电路、驱动电机以及继电器的地线称为噪声地线,也应与其他地线分开;负载地线应与其他地线分开,有时两者在电气上甚至可绝缘;合理连接信号源地线与测量装置,对提高整个测试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益处很大;数字信号地线应与模拟信号地线分别设置为最好,为避免数字信号干扰模拟信号,两者的连接应仅有一个公共点;模拟信号较易受干扰,所以对模拟信号地线的面积、走向、连接有较高的要求;模拟电路信号、数字电路信号、信号源、负载以及噪声地线各有不同的要求,应分别一点接地,然后连接到公共接地体上。 3.雷电对通信、电子设备的危害和防护 雷电对通信电源及其供电设备造成的危害大部分是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和地电位升高反击通信电源及其用电设备。据资料显示,当某处供电线路的雷击电流为80kA时,该处线路上的瞬间感应电压可达25kV。如果某通信站距离落雷处不是很远,那么,如此高的感应过电压即使经过线路衰减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强度,从而击穿电源设备绝缘,损坏电源及其供电设备,造成供电异常或中断、损坏其供电的通信设备等严重故障。此外,由于现在通信站接地系统大多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这样雷电流经接地装置入地时,地电位将瞬间升高。假设某站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为1Ω,雷电流瞬间最大值为20kA,那么地电位就升高20kV。引雷入地是雷电防护最基本的措施。另外还有等电位法和雷云驱散法。等电位法是在构筑建筑物时将所有导电物体(如钢筋、金属管道、金属门窗等)均用导体联接成一体,使其感应任何电场时均无电位差,建筑体也就不会遭雷击。雷云驱散法是有的国家用导弹将雷云驱散以防止雷击。 4.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分析 4.1最大程度上降低电路系统地环路与环路的干扰 虽然多点接地能够比较显著地降低阻抗,但是在工程实践当中,形成地环路的可能性也明显提升。同时,接地平面与电路元器件之间存在着数量较多的电容,如此一来,电流如果流经在此分布的电容的时候,出现回路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当电流流经地线的时候,地线便会出现电压,此时,假若交变电自己的磁场很强,独特的结构特征会让地环路在磁感应定律作用之下出现感应电压的现象;进一步假设,假若交变电自己的磁场非常之大,那么增加之后的回路面积会让感应电压被大大地强化。我们知道,磁场是干扰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如果磁场强度过大,则整个电子设备及其对应电路的电磁兼容出现显著的降低,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实践当中,我们通常利用共模扼流圈与光电耦合器对地环路当中的电流进行切断处理和抑制处理,进而实现降低地环路干扰电子设备的目的。假设我们应对的是低频电路,则我们还能够通过平衡电路作业模式的引入来发挥抗干扰作用。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接地点的实际位置、接地点的实际数量均能够对地环路产生比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我国设计接地的时候,对于接地点的选择必须要认真、慎重地选择。 4.2减少地线自身的阻抗 地线阻抗通常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那就是电感和电阻,如果正常的话,在低频电路中,电阻会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流电的环境下,地线电阻的公式是:RDC=ρs/A。ρ 代表导体电阻率,s 代表电流在导体中所通过的长度,A 代表地线中横截面积。按照这一公式,可以知道,在长度方面,如果材料与地线是一致的,扩大地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的话,地线电阻就可以被有效地降低。在交流电的环境下,因为趋肤效应的存在,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如果将导体的横截面实际减小的话,电阻就会被增加。这种状态下,电阻阻值是:RAC=0.076γ ∫ 1/2RDC,γ 代表导线半径,∫代表导线所经过的电流频率。对上面两公式进行合并计算,可以有如下收获,增加导线横截面,导线电阻可被很有效的降低。电感为高频电路的主导。电感值受制于地线本身的长度,如果导线为圆截面,其电感值求取的具体公式可以表达为:L=O.2S[In(4.5/d)一1],片状导体公式是:L=0.2S[In(2S/W)+0.5+0.2S/W],在以上两个公式中,d 代表圆导线直径,s 代表导线长度,W 代表片状导线宽度。借助于上述公式,有如下收获,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电感值使用圆截面传导出的要大于片状导线传导出的,可以这样说,在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因为圆截面导线要比片状导线大,所以片状导线传导出的电感值就比较小,也就是说高频下,电阻值与片状导线表面积这两个数量关系为反比例。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设备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为设计接地,这对于良好产品性能的实现和使用,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需要给予认真的对待,作为设计者,一定要认真对待,保证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转。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浅析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摘要:其中电子通信工程,不仅对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也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不仅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水平,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强地面免疫功能的电子设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在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接地干扰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供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电子通信工程;抗干扰措施;设备接地;方法和策略 一、前言 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在电子与通信工程实践的技术人员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可行的潜在提供保护的中间地带。我相信,很多工人将有这种感觉,当我们调整的电子设备,它往往是,只要底线连接或接地微调干扰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所谓的“地线”就是指信号源回流过程中必经的位置便是地线,因为电子设备的地线内部是等电位,通常没有电压,所以电流不会从中流过,但是信号源回流必须要经过地线。这只是在对理想状态下的地线进行描述,但是实际的具体工程当中,我们可以将地线视为一个阻抗比较小的路径,信号电流专门流经这一路经,也就是说,待信号电流流回到信号源的过程中,它必须要经过这一阻抗比较小的路径。在地线中,阻抗是天然存在的,只不过是点位不同,则它出现的位置也略有差异。例如,如果在电子通信工程当中的接地方式错误,那么地线电位便必然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偏差,最终使得电路很难保持正常的运转,这也是技术工作人员在电子通信工程实践当中需要会采取一切具有可行性的手段来为地线中等电位提供保障。 二、接地的概念 在电子通信装置,等电位接地,没有内部电压,电流不通过。但实际上,信号源必须通过返回地面,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状态必须是令人满意的。客观方面,地面的概念:返回到源信号电流低阻抗路径。存在于在地面上的阻抗,将出现在不同的点上的对应点的方式错误,如果地面,地面电位会有显着的偏差,正常运行的电路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在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的实践过程中,中间的接地电位可以被保护。 三、抗干扰接地的方式 1.将地线自身阻抗减少 电阻和电感两部分组成的接地阻抗,通常状态下,电阻在低频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DC ,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为: , RDC = ρS / A代表导体电阻率ρ ,S代表通过电流在导体长度,A代表接地线的横截面。根据公式可以得出,如果一致的材料的长度,横截面面积,以扩大在地面上的地面降低接地电阻。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系数,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上,导体的实际的横截面面积减小,从而增加了电阻。在这种状态下,电阻值有: RAC = 0.076γ∫ 1/2RDC , γ表示导体的半径, ∫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频率。结合这两个公式可以得出,增加的横截面面积的导线,导线的电阻,可以有效地降低。 2.尽量将电路系统下地环路减少,降低地环路干扰 虽然在地面上,可以有效地降低阻抗,使用这种方法,然而,有可能是部分之间的接地回路。同时,由于组成部分和电路的接地平面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从分布电容的电流流到地面,通过循环将发生。当电流通过接地,接地线将产生一个电压,强电磁感应定律的情况下,在交变电磁场的接地回路的结构特性将产生影响,在循环过程中,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压达到一定的强度,增加环路面积将加强感应电压,这将威胁到合适的电路或一个完整的一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接地回路的干扰降低,可以用于在电路中的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的接地回路电流切断或抑制在低频电路,该电路采用一种平衡的方式。此外,地线环路干扰和地面的地面靠近的位置和数量。因此,在设计的地面时,在选择的过程中工人的停泊位点必须是小心。 四、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式分析 1.最大程度上降低电路系统地环路与环路的干扰 虽然多点接地能够比较显著地降低阻抗,但是在工程实践当中,形成地环路的可能性也明显提升。同时,接地平面与电路元器件之间存在着数量较多的电容,如此一来,电流如果流经在此分布的电容的时候,出现回路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当电流流经地线的时候,地线便会出现电压,此时,假若交变电自己的磁场很强,独特的结构特征会让地环路在磁感应定律作用之下出现感应电压的现象;进一步假设,假若交变电自己的磁场非常之大,那么增加之后的回路面积会让感应电压被大大地强化。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实践当中,我们通常利用共模扼流圈与光电藕合器对地环路当中的电流进行切断处理和抑制处理,进而实现降低地环路干扰电子设备的目的。假如我们应对的是低频电路,则我们还能够通过平衡电路作业模式的引人来发挥抗干扰作用。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接地点的实际位置、接地点的实际数量均能够对地环路产生比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我国设计接地的时候,对于接地点的选择必须要认真、慎重地选择。 2.减少地线自身的阻抗 地线阻抗通常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那就是电感和电阻,如果正常的话,在低频电路中,电阻会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流电的环境下,地线电阻的公式是:RDC= p s/Ao p代表导体电阻率,s代表电流在导体中所通过的长度,A代表地线中横截面积。按照这一公式,可以知道,在长度方面,如果材料与地线是一致的,扩大地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的话,地线电阻就可以被有效地降低。在交流电的环境下,因为趋肤效应的存在,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如果将导体的横截面实际减小的话,电阻就会被增加。这种状态下,电阻阻值是:RAC=0.076 y J 1/2RDC,,代表导线半径,丁代表导线所经过的电流频率。对上面两公式进行合并计算,可以有如下收获,增加导线横截面,导线电阻可被很有效的降低。电感为高频电路的主导。电感值受制于地线本身的长度,如果导线为圆截面,其电感值求取的具体公式可以表达为:L=0.2S[In( 4.5/d)一1],片状导体公式是:L=0.2S[In(2S[W) +0.5+0.2S/w],在以上两个公式中,d代表圆导线直径,s代表导线长度,W代表片状导线宽度。借助于上述公式,有如下收获,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电感值使用圆截面传导出的要大于片状导线传导出的,可以这样说,在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因为圆截面导线要比片状导线大,所以片状导线传导出的电感值就比较小,也就是说高频下,电阻值与片状导线表面积这两个数量关系为反比例。 五、结束语 接地的设计是整个电子通信工程当中作用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关系重大,相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高度负责,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接地,电子通讯设备上工作,时进行例行保证。接地稳定的电子设备的性能改进,它也可被保护的操作人员的安全设备。此外,为有效应对地面,将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总之,电子通讯设备在地面下进行有效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有一个良好的产品品质和高性能的使用效果,必须采取认真接地设计,所以设计工作有关的人必须尽一切努力设计地面,从而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便在该地区有一个可靠的保护。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有效解决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措施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的电子通信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相关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能电子设备的稳定工作提供合理的保护,同时也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水平。此外,为了确保该电路的正常运行,在实践中的电子通信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要科学的保证地面的中间相关电位。这项研究中,作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通过相关工作经验,分析了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干扰接地的重大举措,旨在提升我们的电子通信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电子通信工程 抗干扰接地 分析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电子通信装置表现为,等电位接地,没有内部电压,电流不通过。但实际上,信号源必须通过装置然后返回地面,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状态必须是令人满意的。客观方面,地面的概念:返回到原信号电流低阻抗路径。存在于在地面上的阻抗,是将出现在不同点上的对应点的方式错误,如果地面电位有显着的偏差,这样会导致正常运行电路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在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让中间的接地电位可以被保护。 1 电子通信工程中,其设备抗干扰接地需要注意的事项 根据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在电子与通信工程干扰设备接地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以下内容:继电器,电路和驱动电机的接地线通常被称为噪声,它是必须和其他区分各类电线;复杂的电线必须从其他电线分开,并在特殊情况下,达到电绝缘的效果;科学有效的信号源连接到地面,测量设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是,这是一个主要的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测试系统,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数字信号和模拟接地信号。接地最好是设置成这两个模式,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干扰的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的现象,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生这种现象,连续的两个信号需要一个公共点;不论任何表现系统,一般的模拟信号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相关方面的模拟信号地要求是比较高的,如连接和区域等因素。数字电路信号,负载了地面的噪音,信号源的模拟电路信号基于它们的属性和索赔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你需要点接地然后使它连接到一个共同点体。 2 抗干扰接地的方式 2.1 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的环路和环路的干扰 一般情况下,虽然多点接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但在工程实践中,接地回路的可能性也出现显著改善,这是直接决定多点接地的。此外,地面平面和电路元件,将始终是一个比较大的电容器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流经电容的电流,分别在此,有断路现象,其结果有很大的几率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不用说,电流流过的情况下,肯定会有低电压产生,其结果是,如果交变磁场是非常强的,独特的结构设计必须是这样地,如果有很大的交变磁场,增加的环路面积后,它会使检测电压再次加强。在此相信学过物理的或许都知道,在事实上,干扰磁场的磁场强度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在电子设备的工作中会成为真正的罪魁祸首,那么整个电子装置和其相应的电路元件将显着减少的量的电磁兼容性,最终影响到电子设备,如果该条件是特殊的,整个系统是无法实现其效果,而在此时我们也应该去检查电路的电压是否正常。 因此,在实际的实践中,一般工人的共模电抗器和光学耦合器的环路电流在地面充分利用,但执行的中断处理和压缩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降低了接地回路为目的的电子设备的干扰。如果在响应于一个低频电路中的处理的工作人员,则在操作的(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过程也可以被平衡电路的操作通过引进装置干扰的作用,充分发挥。除了这些因素,其地面的真实位置,真实的数字地面到接地回路等,就可以有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发生在选定的位置,然后,当时位置的数量,必须考虑仔细选择,根据充分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2.2 地面本身阻抗减小 通常情况下电阻和电感两部分组成的接地阻抗。通常状态下,电阻在低频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DC ,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为:RDC = S / A,代表导体电阻率 ,S代表通过电流在导体长度,A代表接地线的横截面。根据公式可以得出,如果一致的材料的长度,横截面面积的大小以扩大在地面上的地面降低接地电阻。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系数,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上,导体的实际的横截面面积减小,从而增加了电阻。在这种状态下,电阻值有: RAC = 0.076 1/2RDC,表示导体的半径,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频率。结合这两个公式可以得出,增加的横截面面积的导线的电阻,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电阻。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果,在高频率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接地阻抗,导线长度可以缩短。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铜作为电路系统的接地线,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降低了阻抗。详细的操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点接地,以此来确保该系统顺利通过所有的地面最近的接地线连接到地平面,这将有效地缩短地线的长度的办法之一。 总之,电子通讯设备在地面下进行有效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有一个良好的产品品质和高性能的使用效果,必须认真负责的采取接地设计,所以设计工作有关的人必须尽一切努力设计地面,从而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便在该地区有一个可靠的保护。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关于电子通信工程管理的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工程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电子通信工程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详细阐述了通信工程管理中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我国电子通信工程管理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通信工程;成本管理;控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通信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必须很好的控制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内容 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或透支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全面竣工,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1间管费的预测。间管费主要是指与通信工程项目对象相关的一些费用,包括管理费、征地费、研究费、监理费和各种税金等。这些费用预测起来难度不大,方式较为简单,应该以过去的资料和经验为基础,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确认合理的目标值。 1.2机械使用费的控制。由于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传统的预算定额所设定 的机械原值与折旧率之间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因此实际的机械使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往往是机械使用费出现了超支的情况,这时就可以申请机械费补贴。 1.3施工全过程的总体成本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包含许多环节,成本管理和控制应该包含了对于整个项目各种环节成本的管理,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逐项记录。如果出现疏漏,就会使成本管理就会处于失控状态,造成的损失也很难弥补。 1.4人工费的控制。项目施工需要制定施工人员的费用,具体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等。在确定人工费的时候,要以人工单价定额为依据并结合施工人员的定编、工资水平、工期和市场行情等因素全面考虑人工费的定价。此外,还可以申请人工费补贴来储备可能的额外开支或奖励酬劳,这样的人工费就会有一定的余地。 1.5设备材料费的预测。设备材料费就是指施工中耗费的各种实际材料的费用,这项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要进行精确的预测并对各项材料进行逐项分析,尽量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厂家,才能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规格满足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重点的设备材料要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以杜绝可能的腐败现象发生。 2、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通信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通信工程的直接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材料管理方面,而材料成本在通信工程中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极小的一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成本的大幅增加。就间接成本管理而言,主要是指工程现场的流程管理方面,这些环节一旦管理松懈,很可能造成潜在的成本增加。还有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成本,包括施工扰民费、资金占用费、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损失费和政府部门的罚款等,这些都是不可能预测到的的,一旦出现应激性的问题,必然会使成本支出增加。 2.2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先要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并在开工前进行简单的施工培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施工过程要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减少返工现象。还要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做到统筹优化。针对材料成本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施工预算来加强对材料费的直接管理,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多余的材料坚持采取回收和现场材料管理的办法。对于一些不可预见成本,我们要进行常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做好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针对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通信工程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要搞好此类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就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先做好成本预测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然后根据成本目标来确立成本管理的原则,最后通过有效途径来实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标。 3.1做好成本预测确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通信工程的成本预测制定成本计划和控制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它是指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经验总结,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式进行成本的预测。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成本预测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当然,在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的干扰和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成本预测中不可能预测准确,尤其是物价因素根本无法预测准确。所以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资水平因素,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因素,社会关系以及建设单位负责人或工程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进行事前预测,才能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3.2确立成本管理的原则。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就是指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人力、财力及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对施工过程及取得成果进行反映、监督、检查和评价,以达到实现项目成本的目标。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一般原则有节约原则、全面控制原则及目标控制原则等。节约原则并非指盲目消极的限制,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对施工的方案不断进行优化以达到成本控制目的。而全面控制原则包含了全员控制原则和全过程控制原则,要求项目工程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都要真正树立起全员参与管理与控制工程成本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且要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目标控制原则是实施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把成本计划的各项任务和措施逐一落实到位。另外还有一些原则在此不一一赘述。 3.3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控制。从制度上来控制工程成本可以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做到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还可以从组织措施上来控制工程成本,能够明确工程项目各部门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各自承担起应付的责任。另外,还可从技术措施上进行控制,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除此之外,从经济措施上控制工程成本可以实现对人工费和设备材料费的控制。 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将会对电信的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电子通信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人工费和间管费等的总耗费的控制,只有有计划、有组织的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和协调,才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关于电子通信工程管理的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提出了加强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见。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管理;分析 我国通信业中的电子通信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使得通信工程的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很好的控制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成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或透支,以保证通信工程的全面竣工。 1.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内容 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间管费的预测:间管费主要是指与通信工程项目对象相关的一些费用,比如说管理费、征地费、研究费、监理费和各种税金等。这些费用预测起来难度不大,方式较为简单,以过去的资料和经验为基础,科学的确认合理的目标值。 1.2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由于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传统的预算定额所设定 的机械原值与折旧率之间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因此,实际的机械使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往往是机械使用费出现了超支的情况,这时,就可以申请机械费补贴。 1.3 施工全过程的总体成本控制: 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包含了许多环节的一系列的过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应该包含了对于整个项目各种环节成本的管理,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逐项记录。一旦出现疏漏,成本管理就会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损失也很难弥补。 1.4 人工费的控制: 施工需要制定施工人员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等,这些费用之和就是人工费。在确定人工费的时候,要以人工单价定额为依据,并结合施工人员的定编、工资水平、工期和市场行情等因素,来全面考虑人工费的定价。此外,还可以申请人工费补贴来储备可能的额外开支或奖励酬劳,这样的人工费就会有一定的余地。 1.5 设备材料费的预测:施工中耗费的各种实际材料的费用,就是设备材料费,此项费用在整个工程中的成本占比是最大的。因此,要进行精确的预测,并对各项材料进行逐项分析,尽量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厂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对于一些重点的设备材料,要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以杜绝可能的腐败现象发生。 2.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目前的通信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成本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一般来说,通信工程的直接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材料管理方面,而材料成本在通信工程中占到60%~80%,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小问题,都很可能造成成本的大幅增加。 2.1.2 间接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工程现场的流程管理方面,这些环节一旦管理松懈,很可能造成潜在的成本增加。 2.1.3 通信工程项目中还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成本,比如说施工扰民费、资金占用费、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损失费、政府部门的罚款等,这些都是不可以预测的,一旦出现问题,都是应急性的,成本支出必然增加。 2.2 针对以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相应的给出几个解决办法: 2.2.1 针对材料成本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施工预算来加强对材料费的直接管理,降低消耗。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多余的材料,要坚持采取回收和现场材料管理的办法。 2.2.2 通信工程施工单位要先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并在开工前进行简单的施工培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施工过程要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减少返工现象。还要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做到统筹优化。 2.2.3 对于一些不可预见成本,我们要进行常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做好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针对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通信工程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要搞好此类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就是指先做好成本预测,确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然后根据成本目标,确立成本管理的原则; 最终通过有效途径,实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标。具体来说: 3.1 通信工程的成本预测制定成本计划和控制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它是指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经验总结,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式进行成本的预测。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预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当然,进行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的预测,并不是可以做到一致无误的,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干扰和影响因素。比如说物价因素。可以说项目成本的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物价;员工的工资水平因素;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因素;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建设单位负责人或工程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等因素。 3.2 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取得成果,进行反映、监督、检查和评价,并最终达到实现项目成本的目标。具体来说,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一般原则有: 节约原则是基本原则,这里的节约并非盲目消极的限制,而是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优化施工的方案; 全面控制原则包含了全员控制原则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即项目工程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真正树立起全员参与管理与控制工程成本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且要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目标控制原则是实施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把成本计划的各项任务和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动态控制原则是指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灵活应变的动态控制过程,要经常性的比较相关的数据,分析偏差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那些偶发性因素,尤其是影响重大,成本预测存在偏差,无法预见或具有其他特殊影响的偶发性因素。这些虽说是偶然性的因素,但有可能影响到工程成本开支,工程项目的进程,人员工资等,因此,必须受到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重视。 3.3 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控制。比如说从制度上来控制工程成本: 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 适时考核,奖罚到位。可以从组织措施上来控制工程成本: 要明确工程项目各部门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各自承担起应付的责任。可以从技术措施上进行控制。工程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可以从经济措施上控制工程成本,这主要是对人工费和设备材料费的控制。 4.结束语 电信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通信工程,其项目成本管理将会对电信的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通信工程的项目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人工费和间管费等的总耗费之和。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和协调,以期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成本管理就是想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达到有效使用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和实现成本控制最优化的目标,其具体涵盖的内容很宽泛,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通信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有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电子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和降低成本,但服务质量却能得到保证。 电子通信工程论文: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措施 摘要:电子通信工程里面的接地技术是影响到设备抗干扰性能和干扰性能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一、接地的定义 调配电子设备的时候,可以发现,稍稍的调整连接下地线的接地点或者连接方式,就可以很好的改善一些干扰项。在这里,需要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地线。电子通信设备的地线内部并没有电压,是等电位,不会有电流从中流过。但是,信号源在回流的时候,有一个必经的地方,那就是地线,也就是说目标的实现要求状态一定是理想化的。观察客观具体的情况,理解地线,其为一个较低的阻抗路径,这一路径是针对信号电流而言的,在信号电流回流到信号源的时候,经过的低阻抗路径就是地线。阻抗是地线中必然存在的现象,点位的不同会出现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出现了错误的接地方式,明显偏差就会出现在地线电位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路就很难实现常规运转。总而言之,在实践中,技术人员必须用一切具体可行的方法保障地线中等电位。 二、各种不同的接地抗干扰方式 (一)减少地线自身的阻抗 地线阻抗通常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那就是电感和电阻,如果正常的话,在低频电路中,电阻会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流电的环境下,地线电阻的公式是:RDC=ρS/A。ρ代表导体电阻率,S代表电流在导体中所通过的长度,A代表地线中横截面积。按照这一公式,可以知道,在长度方面,如果材料与地线是一致的,扩大地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的话,地线电阻就可以被有效地降低。在交流电的环境下,因为趋肤效应的存在,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如果将导体的横截面实际减小的话,电阻就会被增加。这种状态下,电阻阻值是:RAC=0.076γ∫1/2RDC,γ代表导线半径,∫代表导线所经过的电流频率。对上面两公式进行合并计算,可以有如下收获,增加导线横截面,导线电阻可被很有效的降低。 电感为高频电路的主导。电感值受制于地线本身的长度,如果导线为圆截面,其电感值求取的具体公式可以表达为:L=0.2S[(4.5/d)-1],片状导体公式是:L=0.2S[(2S/W)+0.5+0.2S/W],在以上两个公式中,d代表圆导线直径,S代表导线长度,W代表片状导线宽度。借助于上述公式,有如下收获,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电感值使用圆截面传导出的要大于片状导线传导出的,可以这样说,在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因为圆截面导线要比片状导线大,所以片状导线传导出的电感值就比较小,也就是说高频下,电阻值与片状导线表面积这两个数量关系为反比例。 (二)尽量减少电路系统下的地环路和地环路产生的干扰 上文描述的多点接地,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阻抗,但是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可能造成地环路的出现。另外,因为很多电容分布在电路元器件和接地平面间,这样电流在流经分布电容的情况下,很可能接地回路会出现。详习内容看下图一所示。 图一:接地回路电流 分析上图知晓,地线电流通过的时候,电压就会在地线产生,如果交变电本身具有很强的磁场,地环路因为自身的结构特点就会受到电磁感应定律的影响,也就是回路中会有感应电压产生,如果磁场达特定强度,回路面积的增大就会使得感应电压被加强。全台设备或者对应电路的电磁之兼容的性能将会受到明显的威胁。为了有效的降低地环路的干扰,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和共模扼流圈抑制或者切断地路中的电流,如果电路为低频,还可以借助于平衡电路这种作业模式。另外,因为接地点数量、接地点位置会对地环路干扰产生较大的影响,故而,进行接地设计的情况下,需要认真选择接地点。图二详细的揭示了如何连接放大器和电路信号源。 图二:连接放大器和信号源 分析上图可以知道,A表示的为信号源的接地点,B表示为放大器的接地点,假设二者之间的电压为UAB,用R2表示连接信号源的电阻,R3表示负载导线的电阻。使用公式进行具体的计算,将大地和信号源进行有效隔离,就可以很好的消除地环路结构,还可以使负载避免受到地电位差的较大影响,如果电路为低频,这种方法尤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设备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为设计接地,这对于良好产品性能的实现和使用,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需要给予认真的对待,作为设计者,一定要认真对待,保证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转。
工程系列论文: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改革,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技术,从而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软件工程;双语教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IT技术的不断应用,高等院校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已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向英语、日语等外语与中文环境相结合的软件外包服务业也迅速发展,大型IT企业需要大量的掌握双语文化知识的软件开发人才。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系列实践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双语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双语教学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使用中文、英语语言文字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本文通过在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及实验中开展双语教学,采用新的与国际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构建双语实验教学体系,主要起到三大作用: (1)有利于软件开发人才与国际接轨。近年来,欧美公司的软件外包服务逐步向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印度由于其母语为英语,其软件公司和软件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好于中国,中国要获得更多的软件外包或培养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软件人才,必须让从事软件开发的大中专学生广泛接受英语语境教育,实现跨国软件人才的无缝接轨。 (2)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通过双语教学,锻炼了教学语言能力,开阔了国际视野,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3)有利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通过开放、标准的双语实验教学体系,更能使外来人才和学生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 课程教学环节设置 在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及实验中设置双语教学环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通晓国内外的软件开发环境、理论体系及实践环境的知识。能进行双语教学环节的软件课程有: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C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等。 课程涉及的外语环境软件,比如电子设计软件Protel、Java开发平台Eclipse、C#应用软件VS2008、操作系统Linux、Cisco Systems、SQL Server 等开发平台及软件大部分都是全英文版的。并且从国外引进的比较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课程教材大部分也是英文版的。 3 双语教学案例分析 由于实验课程平台的多样性,需要在软件实践课程中采用双语实验教学。 现以数据库实验课程和Java实验课程为例,进行相关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数据库实验课程由具备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采用的是自编SQL Server 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和Administering a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Database(英文版)两本教材相结合,实验软件为SQL Server 2000。实验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和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演示软件和数据库软件采用英文版,讲授和示范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 主要通过如下几个环节来提高学生对双语实验教学的认知能力: ①实验指导预习环节:在进行实验课之前,先给学生列出有中英文对照翻译的详细实验指导,并让学生自行熟悉SQL Server 2000等英文版软件; ②实验操作环节:对实验的关键部分用英文注释并向学生作中文解释; ③实验小组采取“1+1+1”模式,即1个英语好的学生+1个软件操作能力强的学生+1个理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组合; ④实验报告环节:实验报告主要以英文撰写的模式,并附上中文解释; ⑤综合性实验环节:借鉴香港大学IS信息系统集成方面特色,实验数据库技术和其它系统进行集成和整合。 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学生对英语特别是与数据库相关的专业英语术语的接受程度不一,并且对软件操纵能力的水平不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分组的搭配要合理。在进行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前,可制定一份详细的摸底调查表,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进行摸底,然后进行人员搭配和分组。 根据摸底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先对英语能力和软件掌握程度好的学生进行培训。以掌握英文阅读能力和英文软件为主,而英文能力差的学生则以掌握中文为主。再通过“1+1+1”模式,让英文好的学生传、帮、带英文水平差的学生,最后实现共同进步。 关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英文讲解时与学生的沟通问题,由于一些术语比较专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给予注释并进行解释。 由于数据库实验课程引进了双语教学,其实验课时的安排有所增加,具体课时如表1所示。 4 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双语教学课程中学生反馈信息的总结,可以确定双语教学的开展产生了如下效果: (1)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双语学习掌握了准确系统的英语专业表达方式,并提高了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软件实践、书面作业等形式,以介绍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重点,结合软件开发规则、编程特点和设计思想、强调容易发生错误和编程应注意的地方,使学生能对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有全面了解,初步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开口说、动手写的技能,提供了学生与教师间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后,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初期可以充分自由地利用新的外文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服务行业的外文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面向市场的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软件专业系列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能力前后对比如表2所示。 5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室也是科研的基地,是出人才的地方,也是出成果的地方。把实验课教得更好,把科研搞得更好,才能为我们的教学、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系列论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冶金类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改革 摘要 根据冶金类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的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文章提出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改革方案,阐述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内容,确立了培养学生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目标。从课程整合优化与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及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冶金类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课程改革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18日,是苏州大学与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合作共建的苏州大学二级公办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校企合作创办的新型钢铁学院。本文主要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论述冶金类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的基本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②它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参与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规划。本文将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角度,分析沙钢钢铁学院冶金类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现状,探讨相关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现状 学院现有冶金工程一个本科专业,以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冶金过程装备及控制)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过程自动化)等2个本科专业方向,开设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包括:《热工仪表与自动化》、《冶金过程检测与仪表》、《高炉过程控制》等几门课程。 目前国内冶金类专业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通常由自动化专业课程简单削减而成,体系不够完整,针对性差,缺乏冶金行业背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实验通常采用电路模拟分散的、个别的典型环节与系统,其结构简单,难以模拟复杂的生产过程,与冶金工程实践脱节较大,缺少针对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综合性实验,学生难以将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实际冶金生产联系起来,实验教学成效不显著。 3 课程建设与改革 3.1 课程整合优化与更新 学院现开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热工仪表与自动化、冶金过程检测与仪表、高炉过程控制),由自动化专业课程简单削减而成,体系不完整。但另一方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明确要求按现有学制培养工程人才,在增加企业学习的情况下,不增加学习时间,因此,冶金类专业就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的全部教学。 针对课时有限,又要保证课程体系完整的要求,将已有的三门课程,更改为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冶金过程控制,增加选修课程现代控制工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系统辨识与滤波、过程建模与仿真以及冶金企业常用仪表及检测技术,对于控制理论中较复杂且不常用的部分归并到选修课程现代控制工程中,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冶金过程控制则覆盖钢铁企业典型生产过程(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连轧等)的控制系统,并涉及部分有色冶金的典型过程控制系统,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冶金工业中常见的控制系统,缩小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差距。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相结合。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生产一线的工程训练,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经历。通过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并针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寻求解决方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③ (2)学校教学与冶金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校园各种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课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学体系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的状况。④在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向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方向发展,使实验教学由被动模式转变为主动模式,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研设计方法,提高实验的科技含量。⑤ (4)教材建设。综合性实验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指导书的支撑,由于针对冶金行业的综合性实验没有现成材料借鉴,因此设计冶金专业综合性实验的同时,应同步编写综合性实验指导书,确保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4 总结 本文针对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现有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现状,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从课程整合优化与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对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路与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学院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好了基础。 工程系列论文: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系列课程建设探讨 摘要: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机控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要求与教学特点,对电气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多年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体会及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就业与人才的需求情况,从系列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考试改革、教材建设等。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创新人才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人才;电气工程;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一次明确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形成的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观念使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工程能力,使学生满足于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注重模仿和重复以应付考试,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相适应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2-4] 浙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生,本校的电气专业主要有两个培养方向:电机与电器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由于是新专业,这两个方向并没有严格分开,也就是说,这两个方向的课程学生都要学习。与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及东南大学等高校的电气专业相比,本校的电气专业刚起步,办学经验不足,专业建设更处于较低水平。为了避免电气专业学生在起步阶段与其他名校学生拉开差距,本校汲取其他高校在电气专业办学上的经验和长处,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特色,开展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系列课程建设,这对电气新专业的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立教授为首的系列课程 本校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电气工程系列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及自动控制四个系列课程。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系列课程包含的课程有“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设计”、“运动控制系统”、“MATLAB与系统仿真”及“电气传动大型综合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包含的课程有“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工程”、“供变电技术”及“建筑电气与自动化”;嵌入式系统系列课程包含的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源技术”、“ARM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现场总线技术”、“DSP技术及应用”及“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系列课程包含的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导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纺织电气控制”及“控制系统组态设计”。 以本校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一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改革情况以及建设特色、建设成效。 二、系列课程建设改革 1.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 为了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本校建立了一个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1人;45周岁以上2人,其余均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员学历与职称层次高,年龄、知识、学缘结构合理,团队意识强,合作出色,另外,还聘请了5名相关专业指导教师。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列课程建设组的职责、功能、任务是:制定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相互随课堂听课;开展教改和教学法研究;规划和编写教材建设;教学与检查实验;培养青年教师。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科学化。以电力系统分析精品课程的建设为龙头,按照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原则,围绕本校纺织电气特色,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建立一套适应性更强的“421”全方位教学新体系,即通过理论教学、CAI技术、实践教学、参与科研等环节,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还要和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完善现有教学计划,从时间上顺序相连,从内容上环环相扣,使课程体系科学化。 (2)教学内容现代化。根据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修订面向21世纪、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电气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现代化;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国家级优秀教材等,注重教材的先进性与前瞻性;讲课时引入教师科研中运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等,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而且能够关注学科前沿。 3.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专业,培养的是工程人才,必须以工程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作为立足的根本。[5]目前,本校电气工程专业开设的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完成实验。但是,电力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于电气设备的操作、电气设备事故和异常情况分析处理等电力生产运行的主要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有工程实践体验,不能只纸上谈兵。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建设: (1)根据电气工程行业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软、硬件开发改造实践教学平台,使实验过程接近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 (2)开发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平台,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并修订实验指导书,增加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综合性实验要体现专业课程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打破单个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在“微机保护”实践教学中,可以综合“单片机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仿真”等多门课程知识。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设备开发,综合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选择教师科研过程中的生产实践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将实践教学与工业现场相结合,从而锻炼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4)编写电气工程大型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来自教师的工程设计课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35kV或110kV变电站的设计等,让学生通过大型课程设计,熟练掌握变电所设计主要内容及设计流程,把电气工程系列课程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系统化,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性应用锻炼,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巩固、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将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科研实训多个环节相结合,充实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及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5)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展预约实验、兴趣实验,力争实现网上实验。这个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一个时段完成某一个或某一类实验,由学生自己来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二是实验内容开放,即实验指导书只提出实验的基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的具体内容、步骤和实验线路。 (6)利用MATLAB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开发潮流计算软件、负荷计算软件、短路电流计算软件、微机保护算法等,搭建电力系统仿真平台,进行电力系统各种短路、变压器励磁涌流、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等各种仿真研究。并将开发的各种软件移植到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装置中,检验这些软件和算法的实用性。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1)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教师要潜心研究、精心备课,做好课堂教学策划,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结合课题进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2)互动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此外,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外准备,留作下次课进行讨论。学生为了准备这些问题,事先必须对本章节进行学习,查阅相关资料。这种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声形相应、生动逼真等特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使学生全方位地接受信息。例如,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控制回路的动作过程、高压电器的工作原理等内容都可以开发和制作成FLASH动画,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反复操作,既可以吸引学生又使该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会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或为记笔记而不注意听课。课堂上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往往也不理想。因此,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扩大信息量;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向教师直接提问,形成互动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充分利用网络。目前,本校已经开通了无线上网功能,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手机等在校园和生活区上网,这为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条件。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利用网络将问题发往邮箱,教师通过回复邮件来解答学生的问题;此外本校建立了4A网络教学平台,“电力系统分析”、“供变电技术”等已经申请了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直接下载许多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系统与学生在线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5)教学与科研互动。本校提倡“双师制”教学模式,将理论讲解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双赢。 (6)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手段不仅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而且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使学生能以工程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加探对知识的掌握,做到学以致用。 (7)数字虚拟实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现有的纯物理的动模实验室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验教学要求;而且,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新专业,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实验场地和教学经费有限。数字虚拟实验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上仿真电力系统的各种稳态和暂态过程,例如利用LabVIEW中的Prony分析工具对三相短路电流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模态的信息。此外,出于安全性的要求,很难将纯物理的实验做到开放性和设计性,数字虚拟实验可以实现实验的开放性和设计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5.考试改革 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与效果的考查,将其按适当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其中卷面考查占5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案例分析占10%,机动奖励分(、参与项目)占10%。逐步实现教、考、评分离,使考试更加科学、规范、公平。考核方式采用多元综合考查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发表研究论文。 6.教材建设 教材编写必须整体考虑系统性和学习的渐进性。教材与课程以及与课程体系乃至知识体系密不可分,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必须要注重教材与课程、课程与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衔接。本校相关课程组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结合电气工程系列课程建设情况,编写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原理与指导》实验教材一部。内容涵盖“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供变电技术”、“建筑电气与自动化”等课程的主要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内容,并计划出版一本符合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与定位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教材。 7.教学文件的制订与完善 这一环节由相关部门辅助完成,主要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环节;制定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学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由教师和学生填写,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形成反馈,再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等相关教学文件装订成册,规范管理。 三、结束语 本系列课程的建设通过“优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主要课程教学特色如下:进行了理论课程的优化重组,形成了课内研究型授课方法、课外自选研究专题、数字化实验平台、研究型实验等系列研究性教学方法。总结和补充国内外科研重大成果和学科前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通过建设可由以前单一的基础性实验模式发展为基础实验、设计型实验及综合开发型实验,并对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数字化实验新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网络教学特色,可实现网上课件演示、习题提交解答、制定网上学习活动等,对加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实验教学网站、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将教师的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先进的电力系统动模数字化实验平台,同时教学研究也可以带动科学研究,促进数字化实验平台的研究。 工程系列论文:新疆焦煤集团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工程系列知识分子中层管理人员163人体检分析 2007年对焦煤集团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及工程系列知识分子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共检163人,其中男124人,女性39人,年龄32~55岁,平均42.55岁;汉族153人,少数民族10人,焦煤集团公司部分领导因工作关系,未在此体检之列,检查结果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根据体检的要求,做了心电图的检查,肝、胆、脾、胰、双肾的B超检查,X线胸片的检查,乙肝表抗及大生化的检查,以及内科的一般检查。经检查发现163被检中,心电图提示窦缓伴律不齐的10例,肢导低电压伴ST-T异常改变8例,肺型P波1例,左室肥厚1例,右心扩大1例,右位心1例。B超提示胆囊炎合伴胆石症的28例,脂肪肝46例,右肾囊肿3例,多囊肾1例,右膈粘连1例,肺气肿5例。表抗+大生化检查,甘油三脂偏高或明显升高66例,尿酸增高或明显增高41例,胆固醇增高28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9例,草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9例,空腹血糖增高或明显增高27例,肌苷升高2例,表抗阳性2例。一般内科体检,心律不齐10例,心动过高3例,心动过缓5例,血压偏高或明显增高36例,其中血压122/82~140/98mm之间25例,血压 142/100mm者11例。 甘油三脂偏高或明显升高的66例,占体检人数的40.49%;脂肪肝46例,占体检人数的28.22%;尿酸增高或明显增高的41例,占体检人数的25.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29例,占体检人数的17.79%;胆固醇增高28例,占体检的17.17%。经过心电图检查及内科听诊,心脏有异常的38例,占体检人数的23.31%,血压偏高或明显增高36例,占体检人数的22.08%,空腹血糖偏高或明显升高27例,占体检人数的16.56%;草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9例,占体检人数的11.65%。胸片提示有异常情况9例,占体检人数的5.52%。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集团公司中级以上的管理人员以及工程系列知识分子中层管理人员人员,目前身体状况不容乐观。163人体检高血脂的人达66人,其次是脂肪肝46例,尿酸高41例,心脏有异常情况38例,血压偏高或明显增高36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28例,血糖高27例。前面所列举的有明显异常情况的,一般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所以导致上述疾病的明显增高。 笔者建议,要保持清淡、低油、低脂、低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多运动、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及时就诊治疗。 工程系列论文:博物馆展陈建设工程系列问题的思考 内容提要:博物馆展陈建设是多项专业工程的综合建设,本文针对博物馆展陈建设中容易发生遗憾和遗漏的环节,提出有益于工程建设的想法。文中重点分析了博物馆展陈建设中的分项工程管理,在安防建设、多媒体和灯光搭设方面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为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和经验。 关键词:安防;多媒体;灯光;进度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政策,为中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博物馆的发展应注重数量与质量的共同提升,①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博物馆更加满足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需求,成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作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场所,通过对展陈环境的搭建,把精美的藏品展现在观众眼前,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是博物馆质量提升的具体表现。而博物馆在展陈建设方面,由于缺少相关专业人员,使得工程建设不得不以请代建公司代为管理的方式进行,博物馆的建设工程成了交钥匙工程,导致了建设完工后经常会发现有这样和那样的遗漏,甚至出现不宜使用的情况。下面将通过对展陈工程建设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分析,探寻其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招标文件的制定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资金一般都来自政府财政,近年来政府对于财政的支出管理相当严格,这就要求建设方在建设中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在招标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这其中除了馆舍的展区设施项目外,还有一些容易被遗漏的项目,如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环境绿化、电容量扩容等方面。此外,在招标文件中应对标书中的工程造价确认有所规定,所有主材和辅材的品牌材质要做细致的界定,对于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做详细的划分,由监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共同对造价进行控制,做到合理申报,多方控制。在招标阶段,由于有些不诚信的施工单位会通过对招标文件的修改,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所以就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仔细比对招投标文件,避免漏项的出现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分项工程的管理 ㈠分项工程管理原则 由于博物馆较高的功能需求,使得其分项工程种类繁多,包括:强弱电、消防、安防、暖通、加固、展柜等。多项目同时进场开工,直接导致施工面的重叠和人员设备的难以管理,所以总的原则就是把握每个施工项目的流程和熟悉相关专业项目的规范要求,根据现场的情况和实际使用需求,合理的划分和衔接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面。当出现施工重叠面较多的情况时,宜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提前排定施工进度和材料进场表,错时进场施工。 2、保证每周召开一次分项工程协调会,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分项工程施工细则,汇总和公布各分项工程进度,并做到赏罚有分。 3、主线施工单位必须在每个任务节点考虑次线施工单位的因素,例如强弱电施工时必须考虑展柜的设计尺寸,计算预留管线长度以及为其他布线工程预留空间和管道,避免重复施工。 4、所有分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服从政策法规要求,例如同样是顶部施工,暖通设备的管线如果与消防管线设计重叠,则必须以消防管线的布置为先。 5、对于已出现的施工矛盾,建设方代表必须深入现场直接协调解决,避免由于时间因素导致矛盾的扩大。 安全设备的搭建 博物馆既是公共服务设施,又是文物保管单位,所以安防建设是博物馆建设中最重要的分项工程。但在进行安防建设中,防火与防盗究竟谁该服从谁,一直困扰着博物馆的建设者们,而要建成一流的展馆,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如何做到既满足文物的安全要求,又符合消防验收规范呢?综合多方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建设初期,针对消防和安防统一规划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知道,目前展馆安防的主要手段是由物防与技防组成,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其只能实现单一的防盗功能,一旦其与消防设备功能融合后,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这里以消防通道为例,我们可在钢制防火门上安装门磁感应器,正常情况下闭合门磁,当入侵发生时可以通过报警设备通知值班人员,如发生火情,消防主机可以接管操作,优先处理,切断门磁电源,打开生命通道同时通知监控主机发出入侵报警,也就是双联动的概念。 ㈢多媒体设备的搭设 多媒体展陈作为现代化展览中必不可少的展示工具和辅助手段,其在博物馆展陈工程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它的验收要求也区别于普通的安装工程,除了要在展览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必须兼顾造价、节能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硬件选择方面,如何让硬件配合软件双向和谐发展是建设者们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在硬件选择时,应从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配置、维保等各方因素对造价的影响,通过对每个单元软体程序的分析,以及其在展览中所处地位的高低,阶梯式地选择合适的硬件,避免攀比之风和铺张浪费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考虑到未来的维护成本,尽可能选择同品牌且易于维护的产品将有效降低维保的难度。 柜灯光的布局 如果说展品是展览的骨骼,多媒体是让展览流动起来的血液,那么灯光就是展览的灵魂,好的灯光设计可以让展览更具艺术气质,合理的灯具类型和照度角度的选择,可以为观众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展厅氛围的同时又满足凸显文物展品的需要。环保与创新将成为未来展览灯光设计的主要方向,大环境中过去我们经常看到的顶部直接照明已渐渐被展柜与场景中的反射光源所取代,不仅满足了环境效果的要求还间接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在通柜中选择可调照度与角度的轨道射灯除了可以让文物的轮廓更加突出,也为日后的灯具维护提供了便捷。在射灯灯口选择合适的滤镜,将有效避免光斑的形成,也使得照明光线对文物的损害减到最低。为独立柜配上寿命更长,能耗更小的Led光源将大幅降低由于维护展柜而对文物造成损坏的几率。大型场景中,分轨分层照明的应用可以使得人物和背景的明暗关系更加分明,同时方便博物馆根据不同的展览需求及时调整照明层次。 施工进度管理 在最后的环节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工程进度这个概念,博物馆建设作为政府工程,在造价和质量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按时交付使用是最难完成也是最不可预见的目标。由于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控制手段,所以根据实际经验,采取以下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期延误的发生几率: 1、划分时间控制节点,采取进度考核的方法,利用每周的进度会,对上周的进度进行总结和考核,对下周的进度提出节点控制要求。 2、以总进度为依据,明确各分包单位的分包目标,通过合同责任书落实分包责任。 3、及时协调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顾全大局,围绕核心问题把握进度。 4、尽量避免边设计,边施工的建设模式,频繁变更设计方案同样会使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博物馆功能的特殊要求使得其区别于普通的大型公共建筑,它建设完成后需要集展览陈列、文物保护、公众服务宣传、修学休闲于一身。而建设过程更是涉及招投标、展览格局设计、消防安防、强弱电、进度管理等多个领域。作为涵盖多项专业领域的展陈工程,就需要建设者们在设计与建设时站在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充分考虑准备阶段、建设阶段和维护阶段中各分项环节的具体要求,对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规律及遇到的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为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施工单位及时修正错误的工程决策。希望文中对当下博物馆展陈工程建设思路的梳理,有助于提炼、归纳出有益的理论和经验。 摘自《博物馆功能和职能的加强与完善》作者:单霁翔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第 22 届大会管理委员会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工程系列论文: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类课程。文章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特点,坚持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工程案例引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教学中,深入探索分层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模式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 工程实践能力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质量工程”、“卓越计划”的实施及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我校作为省属一般性本科院校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为:为地方经济和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其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教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在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其中案例式教学在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理论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的实施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包括工程地质、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等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系列课程教师在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与精品课程建设相结合突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式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互融合、理论教学中渗透工程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项研究与实践开辟了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式教学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与教学内容结合适时引入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式教学模式从真实的工程案例出发,注重“主导―主体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系列课程的案例式教学已形成两个教学层次,即工程案例引入式教学模式与工程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2.1工程案例引入式教学模式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均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只按教材的章节按部就班地介绍成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则学生会感到抽象和枯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违背课程的学习规律。为此,收集整理国内外土木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及软弱地基加固等工程问题及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以实施这些技术方法形成的真实而完整的典型工程案例为教学资源,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介绍与分析,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工程案例引入式教学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感性认识为核心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2.1.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开展教学 在工程地质课程的地震部分引入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和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等重大地震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而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宣布,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教学中,及时将这些典型地质灾害引入课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地震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地震的危害等相关概念与知识,以帮助学生建立防灾减灾的意识与责任感,促使学生探索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 2.1.2结合社会焦点和热点工程问题开展教学 在土力学课程的地基变形与稳定部分曾引入“成都楼歪歪”事件和“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在建住宅楼倒塌”事件等社会关注的工程事件。2009年7月17号,成都“校园春天”小区6栋和7栋两栋楼发生倾斜,两栋楼越向上贴得越近最窄距离为6厘米,6栋、7栋相邻的墙壁呈20度夹角,屋内墙面出现细微裂痕、房门变形,邻近的8栋楼业主家里也陆续发现了细细的墙面裂缝。而在这3栋居民楼的楼下,道路路面出现多条纵横交错的裂痕,最宽达1厘米以上。道路与两边绿化带相交处,出现最宽达14厘米的裂缝。路边就是小区的围墙,上面也有五六条裂缝,最宽的一条达到4厘米。经过分析认为是相邻的“德馨苑”小区开挖基坑,影响到“校园春天”小区楼房的稳定性。此事件被网友称为“成都楼歪歪”事件。而在2009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发生倒塌事故。事故发生后专家分析事故原因与该商品楼的地基基础问题有关,此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将这些社会的焦点与热点工程问题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感性认识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2工程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工程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工程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工程实践背景,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2.1课内探究式教学模式 此方法在学生已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提出观点,课堂上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比如,曾在工程地质课程中的地下水危害部分引入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地面沉降问题是区域性地面高程下降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也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成因复杂,公认是由于抽汲地下流体,而引起松散层内液压降低,是导致区域整体性沉降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我国的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断陷盆地这三个地区。而海水入侵问题则以大连地区为例,大连市作为海滨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布井不合理,地下水开采量过大,渐渐引发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海水入侵等问题。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增强了学生对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的认识,促使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又如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教学中结合经典工程案例“意大利比萨斜塔”开展教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几个世纪以来,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始终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各种解释众说纷纭。进入二十世纪后,“地基原因”逐渐占了上风,这种解释认为,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塔本身的重量较大,塔基北部的地下的土质较松软,无法承受塔的压力而导致塔身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列举拯救“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历次地基加固方案,如环形基坑卸载、灌浆加固等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2.2.2课外探究式教学模式 此方法由教师布置课外综合性作业,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课外积极查找资料完成作业,事实上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外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结合重点工程问题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等形式提交学习成果。近年来,曾结合大连地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普遍存在的滑坡问题及地铁、隧道工程存在的坍塌问题,以“建筑工程中滑坡的防治措施”及“地铁、隧道工程坍塌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等为题目,引导学生探究综合、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3.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岩土工程系列课程中进行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尝试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工程系列论文:基于系统思想培养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建设 摘 要 在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系统思想的培养对控制类研究生树立完整的系统观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系统思想培养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加强对学生培养系统思想的引导、加强学生系统思想培养方面的训练、引入系统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际教学中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系统思想培养的系列课程建设。实践表明,在控制类研究生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系统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系统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系统思想 系统工程 系统观 课程建设 系统工程师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在控制类研究生教育中忽略了系统思想与理念的培养与引导,而只是局限于具体的、具有非常强的时间性的技术细节,将很难培养出符合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的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①②作为系统思想和工程技术核心体现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有着重要意义。③该系列课程包括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线性系统理论、运筹学、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制造系统工程、生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为研究生形成关于系统工程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探索与实践表明,在控制类研究生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系统思想培养对培养学生树立完整的系统观,使其能站在系统观的高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④ 1 在系列课程建设中加强系统思想培养的意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设置的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最终都是为系统设计服务的,特别是系统工程系列课程,是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工具,与系统设计结合紧密。⑤⑥而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目标,学生应当具备系统级设计能力,因此系统思想的培养应该贯彻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在系统工程系列课程中加强学生系统思想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系统层面上看问题,具有系统观和整体意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体系结构,将各个基础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将基础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对系统进行逐级分解,并进行设计的方法。总之,加强系统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总体系统设计能力的人才。 2 当前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形成关于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课程主要讲授开发、运行各类复杂系统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包括贯穿始终的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技术,既有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又有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和应用。系统工程系列课程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程学习非常重视,学习热情也很高,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1)传统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其中数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而对于更重要的系统思想却很少关注。 (2)教学中忽视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学生们只是学会了基本原理,而不注重系统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不能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与本专业结合起来。 (3)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概念,表现在理解系统最优化比较吃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系统”的认识不足造成;另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相对落后也阻碍了学生头脑中及时形成“系统”的概念。 基于以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工程系列课程需要结合控制类学科的建设目标,将系列课程建设成培养学生系统思想的示范性重要平台。 3 基于系统思想培养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建设实践 (1)加强对学生培养系统思想的引导。引导学生瞄准世界科学的前沿,研究和思考人类社会和科学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正面地介绍现代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想成果,使学生对于现代系统科学带来的启示有所了解,有所体会,让学生们能和国际学术界同步地研究和思索。教师以专业学科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跨学科分析的视角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基础理论的传授方式引导研究生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前沿。教师引导学生对系统思想进行培养,包含指导学生对本学科或者相近学科领域相关的方法论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的学习。 (2)加强学生系统思想培养方面的训练。在系列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系统思想培养方面的训练,在课堂上组织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学术辩论等,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对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论文撰写。着重细化系统初步分析、规范分析、综合分析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出相应分析。⑦如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组建由三到四人组成的分析小组,各个小组首先完成第一阶段布置的思考讨论题,并且在“系统工程方法论”一讲结束前,结合自己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或者以前自己曾实现过的系统提出一个可以用系统分析原理进行分析的问题,或者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背景,初步形成小组拟进行分析的题目(课堂讨论Ⅰ);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各小组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的框架,结课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讨论Ⅱ);课程结束后需要完成正式的系统分析报告,分析中鼓励学生使用必要的专用软件。课外自觉并及时地做好各章节的思考与练习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两三次集中的课堂练习,强化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3)引入系统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系统级任务为脉络展开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想,通过系统级任务将各个基本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体系结构。系统级任务设计应当体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如果总体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则可将任务逐级分解为一些子模块,从而将系统思想融入到任务当中。 (4)加强系列课程之间的联系,建设案例库。在尽量考虑系列课程联系的基础上,加强对系列课程中各门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在考虑完成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能增强系列课程中课程间联系的知识点的讲解学时。⑧对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收集与设计,加强系统工程相关案例库建设,以丰富课堂内容,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使用。 (5)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在承担相关研究生课程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量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将实际的工程系统作为工程实例呈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将实际工程系统作为教学案例并和理论教学结合,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使其能站在系统观的高度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⑨ 4 结论 系统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对研究生建立完整的系统观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系统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系统工程方法论,能初步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并基本掌握系统工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有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基于系统思想培养的系统工程系列课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将系统思想的培养融入到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思想,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形成。当然,在系列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系统思想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继续努力,我们要不断积极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系统思想的方法、措施和管理手段,以适应培养具有很强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工程系列论文:面向移动应用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改革方案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移动软件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对此方向的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鉴于移动应用与传统桌面应用在软件开发过程、开发方法、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存在不同,高校现有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内容也需随之调整。在深入分析了移动开发的特点和目前高校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所存在问题后,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三方面论述了面向移动应用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初步构建和实施,对于系统的增加学生的移动开发知识,训练移动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 移动应用 课程改革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机都成为了计算机终端,继而社交、导航、支付等应用日益盛行。随着对移动设备使用率的飙升,人们对移动应用的需求骤增。从2011年至今,移动软件开发成为就业首选,移动软件开发技术也成为学习热点和就业必杀技。分析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首先是熟练的移动开发技术,此外还要求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跨界复合能力。该院将软件工程专业设为教学试点,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强化移动开发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完善的移动开发生态体系。 1 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移动应用(Mobile Application)简称APP,是指运行在智能移动设备上的软件。从本质上讲,移动应用仍是软件,其开发过程依然遵循软件工程过程。但是,移动开发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特点,平台多样化、数据安全性、系统能耗等传统桌面软件开发相对关注程度较少的问题,在移动应用领域尤为突出。 另外,移动应用也有其独特的开发模式。2014年8月15日,在主题为“在移动计算时代获得成功”的客户研讨会上,Gartner研究副总裁Van Baker提出了“传统应用程序开发实践将对移动应用失效”的观点。他表示“应用程序开发经理应该采用功能、性能、负载、用户体验测试以及敏捷开发实践。”以区别于传统的线性软件开发过程。移动应用所采用的这一开发模式将开发和测试周期延长至企业应用使用的整个周期。开发完成一定功能,立即测试,并部署上线使用,根据反馈和需求变化,再继续开发,测试,部署。即将原来线性的周期,变为更短的不断循环的多个小周期[1]。 综上所述,移动应用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桌面应用的开发模式和特点。而与此同时,在高校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却缺乏对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的应有关注。为此,研究移动应用开发中的需求工程、软件重用与软件质量度量等问题,分析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与开发者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成果,并将其引入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来,作为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移动应用开发能力与移动互联软件工程意识都将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2 教学改革的内容 通过在该院建立软件孵化实验室作为改革试点,对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总结经验不足,将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改革的重点集中在3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机制。 2.1 优化教学内容 该院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包括理论类课程、系统开发设计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而鉴于移动应用开发与传统桌面应用开发的主要区别集中在软件过程模型、软件质量度量、对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的关注上,因此,该次课程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软件工程》、《统一建模语言UML》、《人机交互》和《软件测试》四门核心课程上。 (1)在《软件工程》课程中,除介绍传统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以外,增加移动互联软件开发过程和模型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环节中,使用并验证此类知识。 (2)在《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中,依然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增设移动应用开发案例,并指导学生通过UML对案例进行分析与建模,对比非移动开发案例,体会其间异同。 (3)在《人机交互》课程中,除介绍人机交互界面的一般设计原则及方法以外,补充有关移动界面的设计原则、要素、设计技术与工具的相关知识。在实践环节,增设基于Android的移动应用设计实战项目,让学生体验移动界面开发过程。 (4)在《软件测试》课程中,除介绍常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方法以外,针对移动应用在用户操作方式、界面布局、设备网络连接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补充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网络链接及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知识。在实践环节,增设移动应用的系统测试项目,让学生参与测试用例和测试过程的设计,总结其与传统桌面应用测试间的异同。 2.2 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所以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的,因此需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既普及知识又训练技能的目的[2]。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鉴于软件工程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实践性,在授课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变身为项目导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和验证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推动实施软件工程课程群“一案到底”教学法[3],摒弃传统教学中以课程章节或知识点作为案例的讲解方法,改进原有系列课程中独立选择案例的教授方法。精心挑选综合性的系统案例,既保证学生对其业务处理熟悉、感兴趣,且功能足够全面、具有代表性,又要兼顾传统桌面应用和移动应用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完成对案例核心部分的分析和设计,并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知识点之间、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实践之间的衔接关系,并逐步形成整个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全局观。 (2)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完成核心部分的解决方案后,综合性案例的扩展部分可作为学生自主实验内容。如果案例规模较大,则可采取分组形式完成。通过案例实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的指导下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在单独开设的实践环节中可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将项目或案例进行任务分解,并分配到各小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任务,并进行讲评和答辩。同时,针对移动软件开发中具有的软件规模较小、需求较明确等特点,采用“场景法”,由学生扮演最终用户的角色,切身感受和想象手机用户在不同场所需要的交互和功能,继而完成软件的需求采集、需求分析、设计和测试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4]。 (3)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的在线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自学任务和课后作业等及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利用各种沟通交流工具,了解、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实现课外主动学习的目标。 教师在授课的同时,通过此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教师定期对内容进行维护和更新,修订教学大纲、课件、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增设有关移动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收集有关移动应用领域的成功案例,对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完成全方位覆盖,并保证知识新颖、内容详实,实现网络平台内容的动态化。 (4)扩宽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除了课堂教授、实践过程巩固等教学方式外,通过“任务型”教学、案例分析拓展实战、推荐阅读经典教材、借助网络资源等方式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职业素养。 2.3 完善考核机制 由于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特点,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主流软件的工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建模工具、程序设计方法等技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开发方法,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有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重结果而轻过程,考核内容偏理论轻实践,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需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机制。 (1)注重过程考核 将过程考核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并适当增加比重。过程考核内容主要体现为课堂出勤率、案例的参与度、自主完成作业的质量、实践环节解决方案等。通过将考评侧重点向过程考核转移,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是以出勤率、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考核方式通常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且所有学生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尽管公平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将实验项目分配至各小组,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综合考虑整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在小组内部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并增加小组集体答辩和小组互评环节[5],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软件开发产业的蓬勃兴起,移动互联企业的人才需求突飞猛进。与移动互联开发相关的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也方兴未艾。作为人才培养土壤的高等院校,其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目前更是缺乏其应有的支撑内容。因此,在高校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提出合理的软件互联知识域框架,引入移动互联开发所需知识,增加移动互联实践案例,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将成为必然之举。一方面可以为面向移动互联及“大数据”的先进软件工程技术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移动互联开发时代提供技术利器,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系列论文: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培养工程设计型人才是工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我校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以完成工程项目的CDIO过程作为核心课程群设置或整合、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师资和教材建设的核心,以完成“完整技术工作”的训练实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加速学生从在校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已历经机械工程系累计4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设计;核心课程;CDIO;完整技术工作;角色转变 一、培养工程设计型人才是工业现代化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正向集成综合自动化过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机械产品及设备的技术复杂性和涉及知识的交叉性,使得现有的技术人才难以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机械制造业是工业自动化的重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工科院校主要专业,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将直接面向工厂、面向车间、面向工程应用与设计的现代化主战场。而现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期采用灌输式理论教育,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学生对工程实际的认知较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由于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通常是隐性的,无法再像课堂学习一样,根据已知条件和固有步骤就可得到答案,加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量应用于生产实际,设备的复杂性和涉及学科的交叉性大大提高,使得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阻碍了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其培育的纸上谈兵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业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工科专业进行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设计能力的内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现代机械工程师,使学生接受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受到机械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除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外,作为现代机械工程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正确判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2)具备针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机械制造行业的工程设计、工程开发能力;(4)能适应机械制造行业涉及学科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具备协调与合作能力;(5)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培养现状 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包含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等理论课程,以及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每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与相关课程关联关系强,在机械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机电传动控制》为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涉及动力学基础、电机与拖动、传感器、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知识面,关乎《理论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前期课程,和《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同期课程,甚至《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后期课程的关联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尤为重要。现有教学体系中,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均存在内容量大,知识面广,教学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现状。理论教学方面,由于原理图多,文字叙述较抽象,学生又无实物接触,难以全面了解、掌握机械工程技术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内涵和精髓,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的后劲。在工科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实验或实践教学环节,多采用验证型实践教学,且往往由于受控对象体积大、重量重、价格高、维护难等因素,难以大量装备于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无法感受工程实践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另一重要环节,即考试,现有的考试方式仅注重于考查具体知识点的了解或掌握,比较理论化,并不注重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往往出现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考、考后即忘的现象,无助于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机械工程领域知识的复杂性和交叉性,使得实际工程问题通常是隐性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无法再像课堂学习一样根据已知条件和固有步骤得到答案,企业必须投入相关资源进行二次培养,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高校的人才竞争能力都大受影响。因此,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实施以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需要。 四、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我校以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总体目标,贯彻以工程项目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全过程为载体的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打破以理论知识全面性为原则的专业课程群设置方式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方式,以完成工程项目CDIO过程作为课程群设置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含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和教材建设的核心,系统推进教学改革。一个典型的领域工程项目(一级项目),其CDIO过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几乎可以涵盖一个专业方向甚至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含实验),这就给专业课程群设置及其教学内容整合提供了一个内在的“纲”,极大地增强了专业课程群的整体性。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及各部分工作内容也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安排提供了有效依据。以工程项目运行过程来驱动课程教学实施,构建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完成“完整技术工作”的训练并以此来实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加速学生从在校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解决现有教学体系中重理论轻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引入、教与学均是纸上谈兵等教学问题;解决现有实验环节以传统的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欠缺,以及现有实验设置与工厂实际脱离、与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脱离的现状,使实验教学环节与培养工程设计人才目标相促进;解决现有考试方式“考”老师所“教”、考试内容简单化、命题标准化等教学问题,真正避免现有教学制度下,老师教学生“考”而不是教学生“学”和“用”的现状。 针对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程设计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如教学过程中,以“车用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专机”的完整设计工作为主线,给出学生某企业待加工气瓶产品的不同形状与尺寸规格、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效率与设备成本要求等参数,要求学生直接进行该产品加工设备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既围绕“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专机”的实际工程课题研究,又紧密围绕《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各章节内容,注重工程实际在恰当知识点的引入。如进行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时,将转矩折算与电机选择、专用钻孔动力头设计、车床变频器主轴改造等工程实际案例逐层相结合,扎实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路和能力。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三通球阀加工专机设计”、“铝塑药品包装机改造”、“80喷漆线伺服系统”等相关工程设计实例贯穿课堂的教学和设计指导。部分章节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PLC控制技术”等采用了现场教学模式,使学生易学,老师易教。 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共有三条主线:其一,课程自身教学系统主线;其二,工程设计项目与实验教学主线;其三,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验证学习的主线。三条主线围绕工程设计项目主线同步展开,最终为学生的《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服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企业委托项目《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专机》的研究与设计。因涉及学习内容多,工作量大,单靠课堂学时远远不能完成。但是由于构建了一个学生进入企业后真正的现代化生产主战场,极大地激发了整个团体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课后大量的资料查阅与学习,课堂上再结合教师对《机电传动控制》相应章节的讲解与对该工程项目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即完成了该项目的工厂调研、工艺分析、方案设计、刀具设计等工作,完成了企业要求的设计任务。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生产线”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直动式电控叠加溢流阀”、“专用锪车复合刀具”等9项,目前均已获得授权。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后主动学习时间大增,在这个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相对以往教学模式轻松。教师更多是扮演“导师”角色,而不是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通过实际的工程设计历练逐步建立和深化了工程意识与能力,达到的是双赢效果的工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步实施的实验环节改革,强调针对工程实际进行设计、选型、搭建、调试的系统性实验,培养动手操作和创造能力,注重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联设计,注重该环节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于考试环节,不以最后一考来定输赢,而以阶段性工程设计与期末整体性设计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注重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考评。 五、总结 目前,我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五年,并带动了机械工程系列相关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由于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以工程项目运行过程来驱动课程教学实施,以完成“完整技术工作”的训练实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加速了学生从在校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两届)看,就业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团队意识、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较往届有较高水平的提升。 总之,我们将继续积极进行改革,密切观察实施过程,冷静分析成绩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期望能为中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做些实事,提供新的改革思路,为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工程系列论文: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的交叉渗透浅析 摘 要 机械工程技术的综合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的知识交叉渗透,能解决教学中各课程步调不一的问题,消除“知识孤岛”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提出了进行核心课程交叉渗透研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 交叉渗透 知识孤岛 1 工业自动化的集成综合发展对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正向集成综合自动化过渡,机械工程技术的综合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械工程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概念和体系已经涵盖了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知识的高度综合交叉。 机械制造业是工业自动化的重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本科院校常设的主要专业,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将直接面向工厂、面向车间、面向机械工程应用与设计的现代化主战场。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复杂性和涉及知识的交叉性,使得市场需求对未来就业者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制造业对具有厚机械基础、宽专业口径,同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切实的机遇。 2 国内外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现状 基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平台,能灵活应对该领域技术复杂性和涉及知识交叉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国内相关专门研究及实践均较少。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有美国大学提出的“本科整体知识观”,其强调大学课程的完整性,各课程之间应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知识体系,使本科教育内容尽可能系统、连贯并形成一个整体,并正成为美国21世纪大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日本机械类课程比较注重应用性和广泛性,着眼于与实际工程应用和工程设计的联系,扩大机械相关知识的学习。德国的工科类高校则比较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国内,吉林大学针对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过知识交叉性的研究。 国内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按照“厚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环节”的原则设置,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课程压缩的问题,又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机械人才,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培养框架知识体系,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践中能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将高等教育的阶段性教育转化为终身教育,是目前国内高校亟需研究的问题,也是国外机械工程类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 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三段式框架,基于这一框架,由主干课构成机械类人才培养的主要知识系统,由其他课程构成关联知识系统和辅助知识系统。通过近几年来调研国内外众多高校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教学现状发现,目前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相同的知识和内容,在诸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和重复讲解的现象,即各专业课程间存在知识的交叉与渗透问题。各课程教学体系在知识的呈现和表述上各自为政,出现“你唱你的,我说我的”步调不一致现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大纲、课程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而不是来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一来,在其他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已经讲授过的知识和内容,在教学中重复出现,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和教师的劳动,同时也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中、后期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间的交叉与渗透出现的频率更高。 (2)不合理的课程交叉点设置打断了完整的“教”与“学”的链条。具有先后知识衔接关系的课程可能同时进行甚至错位安置,使得本应实现的拓宽同期课程学习、印证前期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打下教学衔接基础的完整教学链条被打断,学生难以建立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尤其在工科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在一些高校纷纷实施的“开放型实验”模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对理论课程进行验证学习的实验环节与理论学习环节存在着更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3)各课程独成体系,缺乏连接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存在诸多知识“孤岛”,不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机械工程知识体系,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差。忽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使得有些知识支离破碎、关联松散,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构建过程受到影响,掌握的知识具有片面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由于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通常是隐性的,无法再像课堂学习一样,根据已知条件和固有步骤就可得到答案,加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量应用于生产实际,设备的复杂性和涉及知识的交叉性大大提高,知识“孤岛”缺乏连接,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应对在将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力差。这也是美国一些高校失败的教训,我们应当注意。 3 实施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交叉渗透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1)工业自动化集成综合发展形势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契合程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宽厚的现代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视野开阔、具有灵活应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技术和涉及交叉知识的能力、社会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工业自动化的集成综合发展。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就必须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建立起结构紧密、整合的本科课程体系。 (2)探索可行的教改模式,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间的交叉渗透,促成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迁移与紧密联系。在现有各课程体系各自为政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研)研究的情景,协调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推陈出新、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运用实验、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达到知识、技能、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3)基于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交叉渗透平台下各课程的具体教学体系、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实验体系,研究各课程具体的教学广度与深度。需注意机械工程领域知识复杂性与交叉性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修订或调整;解决专业平台下课程之间的知识交叉渗透问题的同时,需注意衔接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 同时,需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研)研究的情景,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对其他课程乃至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关注度和信赖感,培养其大机械工程的视野和主动学习能力。 4 总结 通过研究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的交叉衔接关系,可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逻辑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消除现有教学体制下课程间的重复或“孤岛”。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整体知识体系,使其面对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能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多角度思考以及综合判断,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变阶段性教育为终身教育。 工程系列论文:结构工程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与整合实践 【摘要】本文提出把结构工程系列课题的专业课设计部分,以一个整体方案将各分支连接起来,然后进行整合,使其达到系统化的教学目的,从而明确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提高专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结构工程 综合改革 整合实践 本科教学中的理论部分都是多年延续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现代建筑结构中,因此,多数毕业生反映工作后还要重新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差,理论学习不扎实[1];同时设计和施工部门也反映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方面领悟性差,培养起来时间长。因此,本文对结构工程的系列专业课进行了综合改革与整合实践的初探,希望使毕业生能够尽快进入实战的工作环境中,达到入手快、实践能力强的目的。 1. 结构工程设计类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进行基础课的学习,从大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专业课学习,结构工程设计类专业课安排见图1,专业理论课和设计课彼此独立 [2]。而进行一个具体结构工程其包含的设计理论知识是多方面的,首先甲方下达设计任务,建筑和结构设计人员按照场地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和设计要求,初步确定建筑方案和结构选型,方案通过后进行建筑设计,然后由结构设计人员开始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荷载计算――构件主要内力计算――梁、板、柱等主要结构构件的选择和计算――节点、附属构件、围护结构的构造和计算――基础的设计和构造。 (2)一个结构工程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专业课有:房屋建筑学、结构选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土力学、土质工程学等各门专业课程,在一个工程中各环节彼此衔接的非常紧密合理。而在教学任务中则拆开授课,各自完成独自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完专业课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孤立的,缺少完整性。 (3)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见图2,理论部分讲解的是在各种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包括各种主要构件的计算;设计部分讲解的是在各种结构体系中主要构件梁、板、柱以及剪力墙等部件的计算。授课方式也仍然是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学习也只是了解混凝土结构构件怎么设计计算。当在实际工程中,遇到各部件的衔接部分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各门专业课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2. 结构工程专业课程整改措施 在现有理论教材和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合理的布局,进行整合优化现有课程,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课程改革与整合。 (1)从大一到大三的基础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保持传统授课模式,需要学生牢固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从大四开始,进行专业设计部分,首先,教师通过基础课对学生的了解选择由浅入深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需要的教师,不要采用一个方案一个老师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同时与现代结构形式相联系。但是需要教师之间彼此沟通,集体备课,共同讲解一个设计方案的整个设计过程,防止知识的漏讲和重复讲解,每个教师在讲解每个阶段的设计时,要尽量让学生联想专业基础部分的知识。这种授课方式是设计任务不变,设计人员不变(即学生),而老师在变,每个设计阶段都是由对该设计方法最为熟悉的教师去讲解,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2)设计内容不再是纯粹的砌体设计、钢结构设计或混凝土设计,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布置任务,模拟真实的设计工作流程,按照工程招标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结构选型以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要突破传统的结构体系,与当代建筑的发展需求相结合,由此得到的结构设计方案可能不再拘泥于一种材料,可能是:钢材、混凝土或砌体,或者是某两种或三种材料的结合,根据教师的教学领域选择不同的专业教师进行深入讲解。在整个专业课设计过程中,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需要进行一榀框架的手算和整体结构的电算,将结构从基础到主体部分的设计全部完成。 2.2整改方案的优势。 (1)学生尽快进入实战状态按照设计流程进行教学。 (2)教学质量容易保证,因为每个环节都由最熟悉该部分的教师讲解。 (3)避免教师讲授的永远是自己熟悉的方案,讲来讲去十几年不变,严重与社会脱节,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于。 (4)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生对下一设计环节充满期盼。 3. 结束语 结构工程设计类课程是结构工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的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专业准备阶段。对于这一重要的教学阶段,教师应很好的运用,真正要学生从理论升华到实践,培养出更有特色的学生,使其更能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工程系列论文:“公路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 【摘 要】教学团队的建设是“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对长安大学公路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设置特色与建设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团队在公路工程系列教材与教学队伍方面的建设内容与成果和教学改革措施,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推广教学成果的情况。 【关键词】公路工程 系列课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 基金项目:“公路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9)资助。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根据公路工程课程的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教师队伍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和实践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路基路面工程》与《道路建筑材料》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精品课程的支撑者和执行者,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 团队概况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来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省级教学实验中心。 在本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面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讲授由公路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课程群,教师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专业配套且稳定的“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团队中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5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学团队中包括省级教学名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团队带头人是著名的公路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 团队建设 1.教学队伍建设 (1)现在教学队伍情况。团队建设需要成员具有优秀的教师风范。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教师风范不仅为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也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2]。配置好团队成员是建设和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基础[3]。 团队中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5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团队以公路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为平台,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积累和改革实践,形成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团队特色。 (2)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①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在各个教学环节指导青年教师适应教学要求,从课堂助课、批改作业、参与课程设计等环节参与教学实践,培养青年教师认真扎实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 ②定期组织讲课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定期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 ③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进入同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和进修。 ④鼓励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特别是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指导和参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还获得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奖励。 ⑤在加强对团队内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本团队还指导来自福州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派出学校的好评。 2.教材建设 公路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材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本教学团队注重教材建设,编写了8部本科生教材,其中《路基路面工程》与《道路勘测设计》2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为面向21世纪教材,3部获得了省部级优秀教材奖。道路承担教改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奖励5项和软件著作权多项。《路基路面工程》与《道路建筑材料》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教学改革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多媒体课程的建设。本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答疑等方式探索与实践网络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实验和实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还获得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奖励。 (2)改进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注意教学重点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根据专业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向和新的行业标准规范的修订,结合教师科研与生产活动中的研究成果与工程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根据调整的教学内容和新编写的教时完成若干示范工程和培育创新研究基地用于教学。 本教学团队利用充足的科研经费自行开发或购置了相关实验设备,在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研工作中,有意识地给部分本科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以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高性能化学构网改性桥面防水材料》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基于废橡胶微波处理的以废治废型沥青路面再生剂》“获挑战杯”全国三等奖,《AMF-I型沥青路面磨光仪的研发及室内评价体系的建立》获全国第二届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 本团队平均每学期举办学术报告与讲座3-4次,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广泛地学术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应用推广情况 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团队主持的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管理与本科人才培养之中。本团队进行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等方面的教改成果已经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根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按照我国目前公路建设大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调整了公路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和学时分配比例,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门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满足了公路大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公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勘测实习和道路勘测毕业设计是四个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前由于受实习场地(校园)、仪器及经费的限制,测量实习和道路勘测设计生产实习只能采用传统的仪器和方法,这非但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技术训练,也不利于学生对先进测设仪器和方法的掌握。自《公路勘测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完成以来,加强了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独立从事测设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注重测量实习、勘测实习与道路勘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毕业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效果。目前学校太白公路勘测实习基地在国内已颇具影响,不仅满足了本校公路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而且多次接受本校土木大类专业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前来实习。 目前本团队教学研究成果不仅在本校的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所编写的教材和制订的教学大纲也为国内多所高校的同类专业所采用和借鉴,对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陕西西安 工程系列论文:浅谈交通土建工程系列特种新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摘要:由于我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幅员面积,无论是从地理因素、从地质因素、还是从气候环境因素的角度上来说,都有着较大的变化。为了能够确保各类环境条件下,交通土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安全与可靠,就需要积极展开对各类特种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适应不同环境对于建筑结构提出的挑战。本文以交通土建工程为切入点,对近年来交通土建工程施工领域所涉及到的新材料性能以及新材料的应用要点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通过对上述各类材料的综合应用,达到提高交通土建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交通土建工程;特种材料;性能;应用 交通土建工程的主要构成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路建设工程项目;2)铁路建设工程项目;3)机场建设工程项目;4)海港码头建设工程项目。在上述各类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受到环境、气候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会相对比较大。以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存在的盐湖区以及盐碱地而言,由于地下水当中存在有大量的硫酸盐以及硫酸成分,使用常规混凝土材料下可能会受到硫酸的侵蚀影响,对此区域内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在隧道等项目施工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所穿越山体结构当中含有大量的煤层,煤层中的瓦斯浓度较高,常规内衬混凝土施工下的气密性无法满足其施工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患。为此,展开对特种新材料的研发,并将其作用于交通土建工程施工领域,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本文即围绕此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1 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性能与应用 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首先应用于对军用机场跑道在受到敌方攻击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的紧急性修复工作当中。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是一种建立在特种超早强剂渗入干预状态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按照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1)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此类材料的流动性取值在30.0~50.0 mm范围之内;7d抗压强度高于80.0 MPa,28d抗压强度高于90.0 MPa;7d抗析强度高于10.0 MPa,28d抗析强度高于12.0 MPa;7d限制膨胀率为0.03 %,28d限制膨胀率为0.04 %;2)高流态型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此类材料的流动性取值为260.0 mm;7d抗压强度高于60.0 MPa,28d抗压强度高于80.0 MPa;7d抗析强度高于5.0 MPa,28d抗析强度高于7.0 MPa;7d限制膨胀率为0.04 %,28d限制膨胀率为0.04 %,无明显变化。 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的技术性能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凝结硬化速度较快,支持在3.0~60.0 min时间范围内实现材料的终凝反应;2)早期强度发展速度较快,7d时间内的抗压强度、抗析强度数值能够迅速提升;3)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具有一定的膨胀性特点,无收缩,同时具有较高的材料粘结强度;4)此类材料对于酸碱、高盐侵蚀环境具有良好的抵抗性,耐久性优势突出,抗冻等级高,不会对钢筋材料产生锈蚀作用。 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的应用价值则表现在:对于超早强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而言,可将其作用于对道路混凝土材料的紧急快速抢修工作当中,路面修复完成后45.0 min内即可投入使用,具有相当快的恢复功效;而对于高流态型混凝土快速抢修材料而言,当前主要将其作用于对复杂环境与结构条件下,混凝土的灌注作业当中。道路抢修完成后10.0 min内可以承受重载货车碾压,对道路交通通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2 抗腐蚀混凝土泵送剂材料性能与应用 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存在的盐碱地、盐湖区而言,地下水当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酸盐、以及硫酸成分。使得在以上区域内所形成的建筑物混凝土材料无法避免受硫酸的侵蚀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当前所生产的抗硫酸盐水泥原材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的特点,始终无法从广泛意义上替代常规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而对于抗腐蚀混凝土泵送剂材料而言,由于将此类材料渗入常规普通水泥后可发挥良好的反应,对于当前的抗硫酸盐水泥原材具有良好的取代价值。值得在盐碱地、盐湖区有关交通土建工程的建设作业中加以广泛应用。 抗腐蚀混凝土泵送剂材料的性能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抗腐蚀混凝土泵送剂材料的干预作用下,所配置形成的混凝土抗蚀系数达到0.9 以上;2)抗腐蚀混凝土泵送剂材料满足我国当前有关行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中对于混凝土泵送剂材料一等品的划分标准,对酸碱、高盐侵蚀环境具有良好的抵抗性,可提高混凝土使用寿命。 抗腐蚀混凝土泵送剂材料的应用价值则表现在:以隧道工程为主要作用区域,可以解决超强侵蚀性地下水环境当中,混凝土材料抗腐蚀方面的问题。大量隧道工程内衬混凝土抗蚀系数监测结果显示:在该材料作用下的实测强度可达到35.0 M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 3 高压灌注堵漏材料性能与应用 在地铁工程、隧道工程等项目施工作业的开挖阶段当中,针对所涉及到的地下压力水围岩,需要通过灌注堵漏的方式,对此类质量问题加以可靠的解决。同时,针对已投入使用的大量地下工程而言,受到环境侵蚀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开裂、以及渗漏等方面的问题。而高压灌注堵漏材料无疑在此类工程灌注堵漏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压灌注堵漏材料的性能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压灌注堵漏材料遇水后会呈现出一定的发泡趋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制止结构性渗漏水问题的目的,且可渗入直径在0.02 mm以内的发丝性裂缝当中,堵漏效果良好;2)在高压灌注机的压力干预作用之下,高压灌注堵漏材料能够通过止水针头渗入墙壁裂缝当中,并具有面向四周进行扩散的优势,能够实现大面积的灌注堵漏目的。 高压灌注堵漏材料的应用价值则表现在:可作用于对下工程开挖面岩缝渗水的灌注堵漏,以及隧道、地下室、大坝、屋面等各种已建混凝土工程的灌缝堵漏工作当中。在此基础之上,还可将此类材料应用于对地基的加固、以及护坡工作当中。 4 结束语 受到技术投入、设备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的已建交通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相对较低。加之环境、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对交通土建工程运输作业的开展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如本文所提到的公路、铁路、机场、海港码头工程项目而言,一旦出现结构失稳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复,避免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就需要结合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展开对特种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并将其作用于实践。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当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几类特种材料展开研究,总结了特种材料的性能优势以及应用要点,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工程方面论文: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方面的发展状况 摘 要:所谓热能动力工程,它在物理学领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它立足于热物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借助机械自动化控制途径和工程力学当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来对热能动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怎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将能源有效利用起来,并且将其中的热力资源更高效地利用到生产当中,有效实现资源的使用价值,避免过度的能源损耗,进而节约能源。该文将针对目前热能动力工程现状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它在能源等方面上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生态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能源发展 热能动力工程 节约能源 在我国,热能动力工程已经经过了长时间发展以及深入探索,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发展成果,而且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大量热能动力工程的优秀工作人员,给整体生产经济发展都带来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不管是锅炉或者是能源,热能动力工程均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热能动力工程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损耗能源量比较大,所以未来发展进程中热能动力工程需要强调节约能源。 1 目前热能动力工程现状 恰当地发展并利用热能动力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利用资源的实际效率,有效促进节约能源工程发展和完善,给我国的生态社会以及和谐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想要切实有效地实现整个热力工程对于利用能源的效率产生的良性影响,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动力以及热量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动力和热量之间进行转换这一问题具备较高复杂性以及较高难度,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领域。发展转换技术必须要这些不同学科和领域共同发展并相互促进,形成持续性的进步和发展。就当前阶段的现实情况而言,热力工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模式,企业以及热电厂都已经变成了热力应用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尽管在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热力研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进步,不过比起发达国家依然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完善:其一,要对热力自动化的程度展开具体且深入的分析;其二,要在保证锅炉热力转换以及空调制冷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基础之上,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适当的强化;其三,热力工程具备的专业性相对偏弱这一特征,令热力学在实际应用当中不能将其效果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所以需要加大对其进行研究的力度。 2 热力工程在能源领域当中起到的作用 结合基本国情来看,我国属于能源大国,不过从人均能源角度分析,我国却是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想要支撑起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大量能源资源作为支撑,而能源短缺这一问题在我国属于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能源供给情况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热力工程发展和进步,立足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一视角,实现节约能源的绩效,进而有效地缓解当前我国存在的能源短缺的情况。所以热力工程发展和进步对经济发展而言有非常必要的价值。缓解能源短缺只依靠节流完全不够,必须要积极地探索出一条将热力工程和其他新型的能源工程结合的道路。风机应用的过程当中,针对热力工程所包含的工业炉窑设备以及发电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将重点放在引风以及通风这样的两点上,提升技术研发的基本力量的投入,有助于赢得电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开发的力度。强调热力工程在工业锅炉的应用以及电站应用当中的革新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模式下的能源供给模式变革发展,令其能够和新型能源一同接受开发,给我国的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继而给经济发展带来坚实的后备支持力量。 3 崃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 3.1 水利水电 人们可以认为,水力动力工程有一部分工作原理和热力的相关原理之间有较为显著的共通之处,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需要进行水轮机和机组的安装和调整,同时还需要随时对一些辅助性的设备进行运行协调与否的测试。在原则上,他们需要满足控制学理论以及电机学理论当中的相关知识,对应的电厂和自动化实用性上均有一定的特殊需求,最终保证理论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性。水电厂的计算机监管以及新型的测控技术的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是在未来的热力工程工作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3.2 汽车工程与热力发动机 由于热力发动机在汽车工程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热力发动机以及汽车工程之间的原理进行精准的了解和掌握。其中包含的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技术知识等都能够令未来发展进程当中热力发电机和汽车工程形成良好的协调,并且保证更高的应用效能和更高的安全稳定性,有效促进汽车行业良性转型。因此,想要令热力工程能够长远发展,需要对低温制冷和流体机械中相关内容展开细致研究和分析,以此令汽车工程当中热力工程的部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用,给两者都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待这两者的发展需要做到统筹兼顾,将实践操作和理论基础进行有机融合,同时从这之中获取经验累积。另外,对于制冷工艺的优势特征以及劣势特征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掌握,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机械动力的相关知识等都需要得到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3.3 热力和控制工程 热力以及控制工程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想要针对二者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和基础理论内容展开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需要将锅炉和汽轮机的相关原理内容作为未来主要研究的主要的内容。将理论和实践技术当作在未来进行动力机械设计工作上的支撑,保证燃烧污染能够和热力发展之间呈现平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为了其中一方将另外一方置之不理,只有保证环境污染降低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才能够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称为是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否则,将环境污染作为代价换回的经济发展,立足长远的眼光来看,不但不能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还可能会逐渐将经济发展引领向低谷。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令热力工程能够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想道路。 4 结语 从整体上来说,发电行业实现高效有序的发展和进步,和热力工程是有一定的关联的,随着如今能源成本的不断提升,加上人们对于环保的愈发重视,非常需要一种新型的方法来处理锅炉以及其他设备存在的能源高耗损的不良情况。随着如今众多领域当中的专家学者对于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内容展开的分析和研究。人们也将愈发重视能量使用以及转化之间的高效性的重要价值,这将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实现高度可持续性发展和进步,构建起生态文明型的国家。而正是因此,在该文当中建议热力工程的未来发展核心依然是其实用价值,同时对于新能源研发以及辅助性设备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效促进能源利用环境的理想性,令国民经济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完善能源结构的优化配置,最终令经济和工业实现有效的双赢。 工程方面论文: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但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活动中,随之而来的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作人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抗剪力不断下降,为建筑工程项目埋下安全隐患。文章主要从建筑工程项目裂缝的危害出发,阐述了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裂缝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解决方法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裂缝问题,逐渐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活动中,造成建筑工程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认识建筑工程项目裂缝产生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加强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减少裂缝发生率,为建筑工程项目正常投入使用与结构安全提供保障。 1 建筑工程项目裂缝的危害 1.1 整体强度降低 一旦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出现裂缝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总体强度,混凝土中钢筋就会赤裸在表面,遇到空气和水后出现侵蚀变质问题,从而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强度。而建筑工程结构强度的下降会加宽裂缝,出现恶性循环情况,导致工程项目耐久性逐渐下降,给建筑工程后期投入使用的性能带来影响,为建筑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1.2 建筑刚性降低 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问题后,裂缝截面位置中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上移现象,将威胁到建筑工程整体结构设计。另外,裂缝不断加宽,建筑内部结构的构建会发生变形,刚度性能降低,无法承受长时间高压作用力,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结构的疲劳度。 1.3 建筑工程结构抗剪力下降 裂缝问题的出现,除了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刚度外,也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抗剪力,导致工程项目各个界面出现程度不同的裂缝问题,严重破坏了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完整性,在支撑抗剪作用下截面面积会逐渐减小,致使建筑工程结构抗剪力下降[1]。 2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温度应力引起裂缝 在建筑环境中,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作为结构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如果早晚温度差距相差过大或者是混凝土表面散热效率出现不均匀现象,就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表面出现裂缝。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因为水泥内部热量散发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散发速度十分迅速,导致混凝土内部机构和外部结构之间的温差过大,两者之间的压力产生显著性变化,从而产生拉力将混凝土撕裂、变形引起裂缝。 2.2 混凝土仓引起裂缝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是混凝土,而混凝土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加上混凝土本身结构极易出现不同类型的收缩引起结构裂缝,并且建筑物在竣工过程中存在硬化过程,这时建筑工程内部结构就会产生不同变化,但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限制性,收缩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空间,从而产生裂缝。另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没有得到完全凝固,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表面负载过重的物体已经超出承受范围,这也是引起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2]。 2.3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 在施工设计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处理地基和设计方案不合理,忽略了建筑物荷载压力,建筑设计方案不规范。在现场施工考察过程中,没有清楚认识到施工所在地本身地基土层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土质质量较差,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 2.4 钢筋腐蚀引起裂缝 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钢筋是确保总体结构稳定的关键材料,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一般会使用混凝土浇筑墙体内的钢筋结构,虽然能够提升建筑物墙体的结构刚度,但是这一施工方式也会破坏钢筋的氧化膜,导致钢筋被氧化与空气化出现腐蚀,降低了建筑墙体的承载能力,从而引起裂缝问题。 3 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 3.1 温度裂缝控制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工作人员应结合设计布局的平面规划和受力结构问题,确保结构设计平滑度,不能出现过多的凹凸面,防止因为外界温度应力的作用引起裂缝问题。建筑长、宽和高之间的比例要协调,保证建筑长度不能大于温度变化,否则建筑物结构设计会因为伸缩问题导致变形过于集中而引起开裂。对于建筑砌墙体结构,纵墙方向尽量设置较少的窗户和门口,如果需要设置,则确保门口和窗户的开口适中,控制纵墙抗剪面积,提升建筑物墙体的抗剪力。另外,温度应力引起裂缝和建筑墙体、面板温度之间产生的温差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屋面保温层结构时,应充分考虑热工需求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和保温材料[3]。每一个纵墙和横墙顶层应按照要求增加圈梁,例如在圈梁增加过程中,顶层圈梁中纵向圈梁的高度比横向圈梁要低一些,防止砖墙与圈梁之间出现约束情形,顶层砂浆墙布要大于M5.0,砌体强度大于MU10,砌墙体宽度要超过2.4 cm,以减少建筑物墙体与屋面之间温度差,避免因为温度应力引起开裂。 3.2 现浇筑混凝土裂缝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设计刚度,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应确保混凝土结构刚度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因为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问题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从而提升建筑内部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另外,在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要求设置放射筋,例如:将放射筋安装在建筑物墙角中,每一个建筑物墙角位置安装的放射筋至少为5根,长度不能小于2 m,并且配置范围要大于楼板跨度的1/3,与钢筋之间的间距为0.1 m,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剪力,并加强保养力度,在混凝土表层铺上草袋和薄膜,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为混凝土提供相对潮湿的环境,延长混凝土散热时间,有效避免因为混凝土表层脱水产生干缩裂缝。 3.3 合理设计建筑结构 在建筑工程材料应用中,不同的材料其变形差异性也不同,因此必须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充分考虑应力控制问题,将材料设计结构尺寸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受力均匀。例如在使用钢筋方面,应按照行业标准和建筑物需求计算钢筋数量,选择合适的规格,尽量降低建筑物结构设计出现开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还应选择物理性质、变形条件与程度等相似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因为建筑材料产生形变造成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缝。 3.4 钢筋裂缝控制 针对材料本身性能问题,混凝土内部钢筋腐蚀是无法避免的,要想解决因为钢筋问题引起的开裂,应从混凝土抗裂性着手,在钢筋混凝土底部放入适量的钢纤维,以此提升钢筋混凝土抗裂性能,分担混凝土承受的负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钢纤维的使用应结合相关规范中与抗裂度、裂缝宽度要求进行,以此满足设计需求[4]。 4 结语 综上,当前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活动中,裂缝问题的出现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要想减少建筑工程项目裂缝发生率,避免裂缝带来的危害,需要详细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温度裂缝、现浇筑混凝土、钢筋等引起裂缝进行控制,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从根源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减少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发生率,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工程方面论文:路桥工程管理各方面分析探讨 摘要:路桥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现场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文中针对路桥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性问题进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控制 1充分准备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1.1 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1.2 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要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1.3 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排除故漳,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人,盲目赶工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非均衡开展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2认真做好试验段、防洪排水和施工保通 2.1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2 路基路面施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3 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桥梁预制场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减少灾害损失。 2.4 下雨期间要经常上路巡查,及时疏通水沟,减少路基积水。要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小雨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5 施工现场保通关系到施工能否正常进行。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现场保通要注意:(1)便道、便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标准要与施工规模及机械通过量相匹配。要加强养护,使便道、便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2)地方道路作便道时,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使用维护协议,对承载能力低的桥涵进行加固。(3)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以及与现有道路的交叉路段要设立安全标志,且由路政管理人员指挥交通,避免交通事故,减少堵车现象。 3要始终以工程质量、安全为中心 3.1 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1)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涵台背填土在路桥运营过程中会沉降变形,而桥台的刚度较大,桥台竖向变形很小,因此极易造成桥头跳车,路面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设置桥头搭板,提高桥头行车舒适度,同时对台背填土和基底进行处理,运行多年的路基其台背填土部分已基本密实,自身沉降量很小,提高基底的承载力是解决桥头跳车的关键,其施工方法有水泥灌浆及粉喷桩处理等。(2)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不断提高,施工中对路线线型与标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公路的外观质且和使用品质,影响公路的舒适程度。故这些问题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返工,谨防积重难返。(3)确保结构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公路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形构造物,既要满足行车要求,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满足使用者的视觉要求。为此,要达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统一,严格控制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关键工艺,切实做到工艺精细、线条分明、线形顺适、层次清晰。 3.2 工程施工必须保证安全在施工中既不能发生工程、机械和人员安全事故,也不能对沿路的各种管线、房屋、行人造成损害。加强安全生产,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1)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让安全意识和措施落实到每个操作工序中,避免违规操作,野蛮施工。(2)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部位重点保护,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制订事故处理预案,配置消防设施,加强检查督促,消除事故隐患。(3)投保工程和人身保险,化减自然灾害及其他事故对工程造成的损失。 4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4.1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4.2 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4.3 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5规范竣工资料整理,加强工程保护 现场管理者在认真规范内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工程保护和养护,确保顺利交付使用。 5.1 收集整理竣工验收资料是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竣工资料是对项目进行审计验收、运营管理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 (1)开工前,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和资料整理规定,统一资料收集整理的标准,并应结合各单位工程计量段或自然段的划分,确定整理资料的最小单元,以便按照计量段中的分项、分布、单位工程来收集、汇总和整理。(2)资料收集接理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从立项到竣工,从管理性文件到技术性文件,都要按照时间的顺序、类别及时立卷归档,防止资料流失。(3)上交竣工资料前要按照整理的要求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5.2 为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保护和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2)清理路基、路面、拌和场、预制场、生活区内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基、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都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3)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写出施工总结,恢复路线控制点,标注里程桩号,为质量鉴定创造条件。 工程方面论文: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有效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力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可以使建设单位选择最优的施工企业,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对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发挥的效用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发表一些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有邀请招投标与公开招投标两种形式,它是招标者和多个投标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主要以施工、工程设计、监理、设备、施工材料以及和工程有关的所需物资为对象。招投标必须遵循公平、公开、公正与诚实守信这四项基本原则。高透明度的招投标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同时还能降低工程造价。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招投标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作用 大力推行工程招投标制,使投标竞争取代计划分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招投标基本实现了由市场定价这一价格机制,这样能够使工程价格更具合理化。多个投标者之间经常会出现激烈的相互竞标,这是实行招投标制之后最为明显的表现。竞标主要体现在价钱上的竞争,通过这种市场竞争能够使工程造价更具合理化甚至下降,这对于企业的节约投资与投资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②在工程建筑中,每个投标人的个别劳动消耗水平都不完全相同,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招投标制的推行可以使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逐步下降,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通过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可以实现生产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使工程造价越来越合理。③招投标制的推行有利于合作双方进行更好的互相选择,这样能够使工程价格与价值基础基本相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因为合作双方的出发点互不相同,所以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如果选择方式只采用“一对一”的方法会大大降低成功的几率。④招投标制的推行对工程价格行为的规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能够真正落实并得以贯彻。在我国,有特定的机构对招投标活动进行严格管理,而且拥有一套健全的程序、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群体评估和决策,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营私舞弊与过度盲目竞争的现象发生,通过高度透明化的管理来遏制工程建筑中的贪污腐败。 2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 2.1 招投标要求工程造价确定出合理的标底在安装工程造价中,标底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标底可以由招标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具有编制标底的能力与资格)编制或自行编制,它是招标人对招标工程的所需费用进行的自我控制与测算。确定出合理的标底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必须熟悉标底的编制原则。划分项目应和招标文件保持一致,必须以现行标准、费率、定额为准,同时还要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一个招标项目只能编制一个标底,必须将标底控制在批准投资或概算限额之内。②对标底编制方法做到熟练掌握。一般来说,编制标底主要采用以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平方米造价包干以及扩大综合定额为基础,其中较为常用的标底编制方法就是以施工图预算作为基础。③将标底的审定充分重视起来,检查标底是否准确、详尽、有无遗漏是审查标底的主要目的,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2.2 制定的评标方法应科学合理评标指标通常有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报价或施工方案、财务能力、工期、资金以及业绩等。评标方法较为合理的有综合评分法与合理低报价法。①综合评分法。该方法主要对评标指标实施量化打分,然后将不同的权重分别赋予每项指标。由于权重的不同,产生的中标单位也会不同。例如:当施工方案或业绩、施工组织设计等指标的权重较大时,实力雄厚、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装备先进的投标者的中标几率就会较大;当投标报价的指标权重较大时,招标者就会偏向于低价投标单位。②合理低报价法。采用该方法的中标要求是在其他指标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选择合理报价最低的。通常在质量要求不高与技术难度不大的工程中,经常采用该方法。 3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拖欠工程款和垫资、存在行业与地区的保护思想等,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为了使建筑市场的交易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就必须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提高招投标主体的自律能力,使竞争的公平性得以体现,选择管理水平高、技术装备好、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②承包商与业主应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人员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其地位来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③有些单位往往对招投标结果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却不注意对投标报价或标底资料进行积累,甚至会出现由于企业管理混乱而导致工程造价资料丢失的现象,因此,当招投标工作完全结束后,应注意对工程造价资料进行收集,以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完整性。工程经济人员还可以通过收集与应用工程造价资料来积累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4结束语 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在招投标阶段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及工期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工程经济人员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助于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招标者应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并选出信誉高、实力强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另外,施工单位也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以降低施工成本。 工程方面论文:工程竣工结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要:通过重视竣工结算工作,施工单位可以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找出施工浪费的原因,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进一步搞好其他工程结算工作服务。如何让竣工结算工作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结算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关键词:竣工结算;施工合同;领导重视;预算人员;结算资料;提报准备;审计配合 0引言 下面就工程竣工结算浅析应注意做好的几个方面,仅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斧正。 1签订公平的施工合同,打下良好的结算基础 a.争取起草合同的权利。施工单位拥有合同的起草权就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施工合同的条款自然会有利。b.合同的条款要经过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内容歧义和语言不严谨的语句,并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c.注意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施工单位宜在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中把有利的条款往前放,把不利条款往后排序。d.施工工期要合理能确保施工的需要,尽量避免工期违约罚款。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的相关条款中约定工期可以顺延的情况,在违约条款中应该明确双方都能接受的违约责任,并约定违约责任罚款不超过一定的最高赔偿额。e.合理选择结算价款的方式。固定价格合同风险主要由施工单位承担,可调价格合同的风险建设单位要比施工单位承担的多而成本加酬金合同的风险主要由建设单位承担。f.约定建设单位发出的各种通知、工作联系函等任何与本项目相关的书面文件由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签收后视为到达施工单位。借此留下证据,为日后索赔提供证据和违约谈判的空间。g.工程竣工结算条款要具体、全面,约定合理的结算期限及违约责任。h.争取较理想的工程款拨付方式,尽早回收工程款。i.让利系数。在保证让利后仍有一定的利润的前提下注意让利基数的问题:是税前价款还是税后价款,是扣完建设单位供材价款还是含着建设单位供材价款,这些必须在签订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以免结算时引起争议。j.注意质量目标的违约责任。k.工程保修期。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保修期是最低保修期限。 2相关领导的监督、重视程度对结算的影响 企业领导、单位工程承包人对工程结算全过程的严格监督与充分重视对做好竣工结算工作起关键作用。领导重视了,工程竣工结算准备过程中相关人员工作起来必会更加认真、卖力,结算工作开展的每一步也必然准确、深入、可靠。并且企业领导、单位工程承包人在结算的过程中能利用好一切可以协调的社会关系,能组织配合好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能确保工程结算工作在一个融洽的气氛环境下顺利进行。 3工程结算中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预算人员 工程的结算不同于工程预算,一个高水平的预算员是编制好工程结算的基础,是取得更高的结算利润的有力保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工程结算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能快速搜集整理好全面的结算资料;掌握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工程建设各阶段造价操作与控制能力,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条款对该调费用进行调整;全面熟悉定额计算,正确理解定额内容,准确套用定额项目,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费用文件,以便进行定额的换算和增补;能深入工地现场,快速掌握工程实际情况,看懂图纸,深入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种及价格;较强的社交公关能力等等。 4全面搜集与结算相关的资料,是做好工程结算工作的前提 工程结算中广泛收集与结算相关的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它为工程竣工结算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保证了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资料的收集:招标文件、答疑纪要、投标文件、工程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记录、施工图纸、工程变更、工程停工报告、监理工程师指令、材料价格签证、建设单位供材明细、供货手续费、采购保管费等、隐蔽验收记录、原始票据、现场照片录像、有关定额及费用调整的造价文件、竣工图纸、竣工报告等资料。 5提报工程竣工结算书时要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选择的预算人员业务要精,能力要强,素质要高,经验要丰富。其次,在工程量套项选择上,要做到勤核算、细推敲、多对比。再次,在结算书中要适当虚增工程量,以拟补计算中可能漏算的内容。要重点在一些有“争议”、有“余地”的子目上加量,为结算工作留出余地,同时也为我们留出利润争取的空间。并且在报出结算书时要考虑政策性变化而引起的费用调整、设计变更、签证、索赔、奖励、变更导致优惠让利的部分费用的退还等。最后,初步编制工程结算书,组织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长、技术主管、材料主管及统计员召开成本分析对比专项会议,做好结算书的审核确认,及时发现结算书中存在的问题,审查结算书的编制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漏项,避免出现少算、漏算、重复计算等现象。 6结算定案过程中要做好配合工作 施工单位宜提前排出详细的结算计划,考虑好如何与审计人员相处,怎样处理结算争议等等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 结算时施工单位首先要摆正自身位置。工程结算中的审计人员大多数见多识广,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施工单位要摆正自身的位置,放下架子与包袱,本着谦虚谨慎、请教学习的态度,对审计人员不仅要尊重,而且要提供及时、热情、周到的服务,促使结算工作在友好合作的氛围中进行,也为其他工程的结算奠定良好的友情基础。 结算过程中出现争议问题时,施工单位要把握好一个最根本的原则: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尽量协调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单位的关系。在存在争议的问题上施工单位首先要表明立场,做到让事实说话,对事不对人,但要切忌伤及个人感情,把争议当成是一种交流、学习的方式,这样双方在存有争议的问题上很容易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结算工作要善始善终,速战速决。工程结算值达成共识后,要趁热打铁,抓紧办理结算报告,完善三方签章手续,为工程款的及时回收提供有力保障。 7结束语 竣工结算是确定工程最终造价,结清工程价款并完结经济合同的依据,结算工作开展不力将会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充分重视工程结算工作,注重抓好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达到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工程方面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 摘要:作为如今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也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起高度责任,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质量就是生命”抓好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每一个工程公司所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施工质量;工程管理;质量监督 1工程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现状及与现实的矛盾 多年来,在工程建设期间至工程正式验收移交给管理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着一段管理空白。特别是建筑工程来说,随着工程的不断进展,已建成的工程管理上的矛盾将会日渐突出。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从我省施工情况来看,各地建筑单位的工程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今后工程是否能更好地运行也构成了影响。可见,工程建设单位在建期间的工程管理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 1.1 建设单位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弱点及对策管理单位是常设机构,管理机构体制一般是建立三级管理组织;建设单位是临时机构具备建立三级管理组织的条件。因此必然会给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正是建设单位开展管理工作的弱点。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建设单位领导下的建设和管理互相接轨的两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总部内设工程管理处,全面负责已建工程的管理;施工段涉及到的县指挥部内设工程管理科,负责本县境内已建成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并随着工程的进程.建设单位逐步向管理单位演变。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优越性表现在:①自己建设的工程最终由自己负责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也有利于事后的管理。②由于建设单位最终要演变成管理单位,所以关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合理性,有利于工程建成后充分发挥效益,延长工程寿命。③有利于工程管理设施的保护,避免施工建设期间的财产遗失。④无需增加人员编制和开办费,有利于节约建设经费开支。 1.2 边建边管边开发是建设单位在建期间加强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办法。总之,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设,鉴于工程进程的需要,工程管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2抓紧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可分如下几方面:①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②施工操作人员准备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③施工技术的准备项目,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④施工材料、机具的准备。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材料准备。⑤施工现场的准备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材料堆放地点、施工用水及用电情况。在特殊环境下要注意允许施工时间及道路运输情况。 3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①项目质量管理领导班子的人员选拔。②建筑质量管理项目领导班子的必要素质。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③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④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人工程档案之中。⑤施工材料的控制建筑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⑥施工机具的控制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⑦建立项目的质量体系。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体系文件的编制,这是GB/19001-2000标准的要求,也就是常说的企业贯标工作,它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目前,我国已经有建立了质量体系,实施了体系认证。但由于国外建筑企业范围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体系要素。在此基础,科研时、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可选择IS09001,施工企业选择IS09002,试验室、监理公司等单位可选择IS09003,以不同的质量保证。建立互助、双赢的和谐合作施工环境。―个建设项目的完成,有诸多相关企业单位的参与和帮助,相互间建立一个互助、双赢的和谐合作环境是项目的顺利进展与企业的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个单位的诚信建设是和谐合作环境的基础;并建立和协调好外部关系,为项目的顺利进展“铺桥打路”。 4结语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工程方面论文:探讨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 [摘 要]目前,利用热能动力工程对于企业的动力工具进行改造已经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尤其是利用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进一步减少了污染。本文简单介绍了热能动力工程和锅炉的构成,对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锅炉;发展 一、关于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就是“热能”与“工程”之间关系的引发的相关应用实体机械与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主要研究方面为热能与动力之间的转换问题,其研究方面横跨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等多种科学领域。其发展方向多为电厂热能工程以及自动化方向、工程物理过程以及其自动控制方向、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方向、空调制冷方向、锅炉热能转换方向等,热能动力工程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源方面的问题,作为热能源的主要利用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目前,国内热能动力工程的主要应用与热电厂、空调制冷方向以及部分流程的自动化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立足于这些具体的应用来进一步解决相关能源应用的问题。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热能动力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工业生产生活中的最根本的动力问题,由此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热能动力工程的改革将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范围非常普遍,部分企业引入了热能发电机作为企业的供电设备。本文中所探讨的锅炉,其主要涉及了热力发电机、相关的热能转换动力机械等方面的技术。 二、关于锅炉的相关构成 锅炉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和燃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锅炉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生活需要,在构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主要的外壳以及核心的前期控制部分是不变的。锅炉的外壳对于整个锅炉来讲是一个“外表”,锅炉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这个“外表”对自身进行固定,并且防风防灰尘的袭扰。 锅炉的组成由煤粉制备系统、燃烧器、受热面、空气预热器等主要部分组成,锅炉的受热面还用于固定锅炉的燃烧部分,也就是燃烧器,煤粉燃烧器是将煤粉送入炉膛进行燃烧的设备。燃烧器分为两种: 1、旋流式燃烧器:携带煤粉的一次风和不带煤粉的二次风分别用不同管道与燃烧器连接。煤粉与空气能充分混合并形成回流区。每台锅炉可配置4~48只燃烧器。 2、直流式燃烧器:喷口成狭窄形,其一、二次风在燃烧器中都不旋转。煤粉在其中能完全燃烧。 受热面分蒸发受热面和过热受热面。现代大、中型锅炉均以水冷壁构成炉膛,由此水冷壁(即受热面)吸收炉内辐射热使水蒸发成饱和蒸汽。为不增加炉膛容积而增加辐射受热面,大型锅炉可采用双面曝光的水冷壁。过热受热面可分为布置于炉膛上部的屏式过热器受热面和布置于对流烟道内的对流过热器受热面。前者吸收炉内辐射热;后者吸收对流热。 空气预热器装于锅炉烟道尾部,用以回收烟气余热,提高助燃空气的温度。高参数、大容量的锅炉为提高热风温度( 300℃),常需使空气预热器与省煤器分级交叉布置。 锅炉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其电器控制器。电气控制器对于锅炉来说就相当于“大脑”,通过“大脑”来控制锅炉内部的主要活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锅炉的电气控制器已经与信息产业相结合,产生了微电脑控制的自动控制模式,一改传统的人力操作,在温度的精确程度、恒温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现状 1、我国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状况 自1872年英国第一台锅炉的产生,工业锅炉行业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经历了锅壳式锅炉、火管锅炉、直水管锅炉、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演化历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工业锅炉的国家,全国拥有一千多家锅炉生产企业,由于受资源结构的影响,煤炭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还有少量的燃气和电热锅炉。在过去60多年里,我国工业锅炉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燃油燃气锅炉技术已经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还存在着热效率不高、脱硫技术不成熟、辅助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落后、炉排铸件质量不高等问题。工业锅炉主要应用于电力生产、制药、化工、钢铁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伴随着热能动力工程学和锅炉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锅炉设备一般采用步进式炉和推钢式炉,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锅炉的持续稳定加热,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2、我国锅炉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锅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效率不高、粉尘气体污染严重,产品技术、管理、工艺流程落后,科技研发力度不足,制造标准不规范等。其中,锅炉结构设计起着关键性的制约作用。锅炉内部结构主要存在炉排铸造质量不高、风机运行不稳定、辅助设备不完整等问题。国内一般使用普通铸件,大部分零件采用火焰切割冷加工技术,造成炉排间隙较大,容易造成漏煤和配风不均问题。其次是由于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减少锅炉建设投资,经常使锅炉在高负荷下运行,这就有可能造成风机长时间工作而烧坏。在国内锅炉安装过程中,一般使用和燃烧器不配套的辅机设备,缺乏专业性匹配设备的研究开发,严重影响整机运转、节能以及环保性能。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只重视元件承压指标,忽视对燃烧装置的研究, 四、热能动力工程锅炉技术的发展 1、提高锅炉自动化控制水平,保证锅炉温度的稳定性 科学合理的控制锅炉燃烧温度需要做好能量的转化幅度,锅炉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人工填料方式,使用步进式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计算、输出合理的结果,把锅炉内温度经过传感器传送到控制系统,检测温度差异性,实现对锅炉燃烧的有效控制。由于锅炉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温度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充分地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应用到锅炉改造过程中,通过测定从不同方向流入叶片的燃料速度,建立数据模拟二维模型,最后利用数据库软件求出结果,弄清锅炉风机叶片分离和攻角的关系。 2、提高燃料利用率,加强节能环保研究力度 燃料利用率的提高首先要做好链条炉排燃烧设备结构改进工作,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尤其是要解决好调节不顺、密封不严、布风不合理、漏煤过多等问题。不断加强对给煤装置、自动化系统控制、炉拱及燃烧系统、锅炉辅机节能改造工作,保证水处理装置的科学合理利用,从整体上实现系统节能。对于使用天然气做为燃料的锅炉可以采取冷凝式锅炉,同时为了避免冷凝结露引发锅炉内壁腐蚀损坏,一般要把锅炉温度设定在比较高的水平。国家要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锅炉技术研究和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养成节能意识,把节能工作提高到战略位置。 工程方面论文:基层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方面的建设思考 摘 要: 共享数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用现代通讯网络开辟的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消除信息鸿沟、繁荣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城市、城镇、农村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共享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此项利民工程怎样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需要我们各级工作者认真思考。 关键词:共享工程 支中心 基层辅导 图书馆数字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为在全国大力推进此项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5号),对“共享工程”提出了基本原则和规划,并着重对“共享工程”省级中心、市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由于城市、城镇、农村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共享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此项利民工程怎样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需要我们各级工作者认真思考。因此,在进行基层服务站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做许多的探索和总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滕州市支中心(以下简称“滕州支中心”),经过滕州市图书馆几年的积极准备和建设,成立于2007年,经过两年来的不断完善,目前支中心在全市各镇、街都建立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各基层点又衍射到所辖的每个村居。几年来的基层工作,有了一些实践的经验,对基层支中心建设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客观认识共享工程基层支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基层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良好态势。但是,对于基层的文化状况依然相对比较薄弱,城、乡之间有很大差距,大城市与县市城镇间也有很大差距,文化建设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适应,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以滕州的基层文化建设为例:虽然说各个镇、街都有自己的文化站,但由于活动经费无保障、专业人员缺乏,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相应的购书、订阅报刊、开展活动以及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经费,使得文化信息更新缓慢,基层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2.基层支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文化共享承上启下“信息纽带”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农村乡镇文化站、城市社区文化中心,使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更加贴近群众。按照国家文件可以了解到,“在2010年以前,在建设国家中心的基础上,建设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或专业分中心;借助国家骨干通讯网,在分中心的周围搭建起一个包括全国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或文化馆、文化站的联网系统,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对于最基层的县、乡、镇的图书馆事业来说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共享工程对基层文化事业来说犹如枯木逢春。 以浩大的共享工程为契机,滕州市图书馆在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共享工程滕州支中心,软硬件设施也基本完善起来,进行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07年―2009年,着力进行支中心资源平台建设;重点建设支中心数字文化网和滕州市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第二步,2010年―2013年引导、启动乡、镇、社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实现共享工程的村村通。第三步,2014年,加大基层业务辅导,搞好滕州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结合全市“农家书屋”建设,把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有效结合,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认识共享工程基层支中心的职能作用 共享工程是项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去借鉴。每个地区都有其各自的区域特点,这就要求在开展工作中,遇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从滕州市支中心运行的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紧跟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分中心,做好文化资源的接收、归类、存储工作 进行共享资源的集中接收、归类、存储是基层支中心工作的一个必要项目。滕州支中心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数字文化网”的强大的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择其所需;同时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卫星接收系统,进行信息的24小时不间断存储。对于县级基层点来说,此项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类似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等于说是图书馆工作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的延伸。这一点也恰恰论证了共享工程必须结合图书馆工作来进行的必要性。 此项工作不单单是接收、归类、存储,如果所存资源得不到利用,那工作也毫无意义。就其存储量来说,与国家、省所存资源相比是十分少的,但作为基层来说,拥有灵活性、针对性,其一服务人群主要针对市区内不方便使用网络查询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我们把所存资源分门别类,以专题讲座等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集中放映,以此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二可以针对离市较远的农村,根据其需要,利用移动播放器等设备,直接为其服务。 2.密切联系基层各镇、街服务点,做好基层业务辅导工作和资源共享的推广工作 共享工程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资源是否普及和有效利用,县级支中心作为最基层的信息中心,做好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非常关键。滕州全市共有镇、街21个;村居1300多个,如果单单依靠支中心来完成文化信息资源的普及工作,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做为县级中心,做好对各镇、街基层服务点的业务辅导帮助,是快速普及共享资源的关键环节,从国家到省市都明确强调县级支中心的重要性。 在做基层服务点的工作中,集中培训由于每个镇、街的经济发展不同,因地制宜,所采用的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具体实施。 3.抓住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做好地方文献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作为县级支中心,滕州支中心的对外窗口是“滕州市图书馆网”和“滕州市数字文化网”,众所周知,网站的生存依靠访问量和点击率。一个最基层的网站依靠什么来生存?首先可以尝试1职能,踏踏实实做好信息接收、归类、存储,24小时不间断下载资源,以海量的资源库来吸引读者。这种做法只会造成资源的重复,一个县级的文化资源库是远远比不上国家和省级的资源库。久而久之,读者会直接跳过县级支中心,直接去全国数字文化网去查询资料,因为网络没有就近原则,没有地域性的限制。其次尝试2职能,在全市各镇、街的基层服务点上安装滕州支中心服务平台,让其每次查询必须先访问支中心网站。其实,依靠这种方法也是不能促进共享工程的发展。 近几年,是全国共享工程的起步阶段,各级都可以把资源的存储和站点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做。随着各级站点的建成和资源的相对稳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自主创新,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地区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发展轨迹的文献资料,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且数量稀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献资源,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占有特殊的作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成熟和完善需要地方文化资源来补充,比如:如果没有齐鲁文化,中华文化体系是不完整的;而齐鲁文化要是缺少了鲁南文化也是不完整的;滕文化也是鲁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从文化共享的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看出应该是众文化共享的意思。 滕州支中心从建成起,一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遵循先易后难的工作原理,首先进行了地方文献书目的数字化、地方文献的篇章数字化,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已经设立了“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史资料目录”、“地方志目录”、“滕州家谱联合目录”等资源,实现了书目的查询功能。随着工作的开展,地方文献的全文数字化也将开展。二是设置具有浓郁滕州色彩的地方文化版块,在滕州数字文化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辛文化”、“善国遗风”、“墨学留香”、“柳琴风韵”等6大特色版块的内容。滕州数字文化网一直拥有可观的访问量,依靠的就是不断完善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县级支中心不能忽视地方文献工作的数字化。这项工作如果做好,不仅能保存和弘扬地方文化,而且对于完善整个文化体系也有一定的意义。 4.依托支中心资源,做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与共享工程的相互支持和共同促进 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离不开现有的图书馆体系,各级分中心需要依靠各级图书馆,同样基层支中心的建设和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也是是密切相连的。这主要是因为在网络之前的文化体系载体是图书,如果没有网络,同样也可以建立起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就好比古代的“四库全书”,把书集中起来共享。 如今,科技发展起来了,网络对信息资源的传播起了质的飞跃。以此为契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通俗的理解就是把原来图书中记载的文化知识转变为数字信号资源依靠网络没有地域限制的特点来共享。 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对于县级图书馆来说,进行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馆藏纸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每个地方的地方文献资料必须由当地图书馆来完成数字化。 滕州市图书馆利用滕州支中心的资源,建立的“滕州图书馆网站”与“滕州数字文化网”同步开放。对于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两者共同进行,相互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之,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有着极其相似的共同点,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也顺应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潮流,在促社会发展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书馆人应该继续发扬平凡岗位上耐得住平淡的精神,在不断探索中把共享工程做得更好。 工程方面论文:轻化工程专业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面的教学改革 摘要:如何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面的教学改革,本文针对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专业与理想差距特点所做的教学改革。以使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动态,并且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科研相结合,提高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轻化工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讲座 0 引言 现行的本科院校中很多专业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专业与大学生理想兴趣的差异,如果大学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将对大学生产生很严重的影响,现在有很多校内转专业甚至退学的案例。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为了能尽快恢复大学生的信心,让大学生尽快树立专业信心,轻化工程专业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前期确立了轻化工程专业的办学方向和特色,即在保持工程专业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兼顾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工程两个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轻化工程教育发展计划。还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将所掌握专业知识应用到科研中,同时也在科研中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增强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开设系列专业知识讲座,让新同学入门,了解自己的专业 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还是实行的应试教育,同学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练习题,为的是高考的时候能取得好成绩,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对专业的认识非常缺乏。因此,对于某些非热门专业,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难免会听到一些有关自己所学专业的负面议论,导致情绪低落,上进心变差,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甚至有刚报到就办理退学的现象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要缓解这种局面,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知识在科研方面的应用。因此,我们在开学典礼期间安排由系主任主持的长达半天的专业介绍讲座,还专门为我们的大一新生安排了专业讲座课程,该课程由轻化工程专业教授轮流上课,介绍轻化工程专业的理论,并与实际相结合,展示轻化工程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介绍与轻化工程专业相临近的专业,并建立将临近专业与轻化工程的结合点。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刚入校的大学生对我们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的热爱。 2 开设科研讲座课程,让学生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拓宽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学术性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学术性讲座,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学们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而学术性的讲座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且,听学术性的讲座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不然就不能够及时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轻化工程现代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轻化工程专业针对大二学生开设了科研讲座课程,课程由本专业教授、副教授轮流上课,主要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通过大一期间的专业介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非常关注,课后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科研讲座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科研讲座课程每位老师安排的是三学时,据讲课老师反映,每次课间休息时间都有很多同学来提问,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时太少,根本不能深入介绍其研究方向。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讲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有助于深化他们在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了解前沿科学;并且为他们的学位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宽口径人才培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3 鼓励大学生进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科研动态,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给优秀的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国家和各高校显示出了不同的支持力度。这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大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和培养的环节,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一定的学分给予考核,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大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切实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但是由于资助经费有限,很多学生依然不能进实验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力度,轻化工程专业鼓励大学生进实验室,针对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联系相应的科研项目负责人,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但是申请进实验室的同学必须严格按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要求申请,老师们也会对学生按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要求进行考核。通过前面两项努力,更多的同学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报名进入实验室。高校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为这些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对于创新教育的成效无异于锦上添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工作的严格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训练严谨的科学家的素质,项目实施的过程是项目组全体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这样可使更多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当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整个轻化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轻化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更加清楚。低年级能够获得关于轻化工程专业相关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同学可以自行选择方向,进入自己喜欢的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验证自己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跟以前相比,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从事科研事业,而且相当大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本专业。 工程方面论文: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的几方面要求 摘 要:由于玻璃幕墙的结构较为特殊,使用材料较多,且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因此,要想确保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质量,除了要进行正确的设计计算,遵循规范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外,还必须做好玻璃幕墙工程全过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消除玻璃幕墙施工隐患,提高玻璃幕墙工程结构安全,发挥其最佳功能。该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从玻璃幕墙工程施工全过程入手,就其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玻璃幕墙 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玻璃幕墙具有防风、遮雨、采光、隔热、保温等诸多优异的使用功能,其与建筑外墙装饰相结合形成了当前备受人们青睐的建筑外围结构艺术。也正因如此,做好玻璃幕墙质量控制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玻璃幕墙的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玻璃幕墙施工质量,就必须对玻璃幕墙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玻璃幕墙工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也希望通过该文笔者的粗浅阐述,能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 做好玻璃幕墙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与把关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不少施工单位在玻璃幕墙施工设计上,普遍存在设计图纸不规范、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图纸不全等问题,甚至在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某些重要设计上,缺乏施工图说明与施工要求标准。且没有通过相应的规范设计对玻璃幕墙自身的避雷接地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布。有些玻璃幕墙设计明显滞后于主体工程进度,以至于在后期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时,往往存在连接不恰当从而影响可靠性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因为玻璃幕墙的施工设计图纸不规范,并没有经过设计单位的严格审查与严格把关,致使在后期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玻璃幕墙施工进度的同时,也给玻璃幕墙施工质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在进行玻璃幕墙施工前,首先就应该做好玻璃幕墙施工设计图纸的完善,确保玻璃幕墙的施工图纸内容要完整、详尽,表达方式要规范,要能够让玻璃幕墙的制作方、安装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各方人员在不经过任何解释的前提下,完全能够看懂,且不会产生任何的分歧。同时,玻璃幕墙设计单位还必须要对玻璃幕墙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不仅仅是从总体方案上,还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细节,审查到每一个施工图、施工要求是否正确,从而为后期的施工安全质量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2 做好玻璃幕墙的建筑构造质量控制 在玻璃幕墙建筑构造中,应该对其防雨水功能进行格外的关注,做好防雨水渗漏措施。尤其是在那些极易发生渗漏的位置,更应该设置容室内泄水孔,将雨水有效地引流到室外。而在容易发生冷凝水的部位,则应该留有冷凝水排水管道。同时,在构件的制作过程中,钻入泄水孔时必须要按照该相关的规章流程作业,不得堵塞排水通道、泄水孔,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尤其是在百页窗及采光大棚的幕墙施工设计上,更应加强其与周边联结、压顶等构造复杂部位的施工作业,杜绝渗漏现象的发生。 3 做好玻璃幕墙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针对玻璃幕墙施工,其所使用的材料,幕墙型材必须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规定的高精级要求,结构件型材壁厚不小于3 mm。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选用结构胶时,必须要选用抗拉强度、剥离强度、撕裂强度好的结构胶,这是因为结构胶在玻璃幕墙工程中还能够起到避震的重要作用。而在密封胶的使用上则必须要严格审查出厂方所附的相关产品保证书,严格检查密封胶的质量保证年限以及密封胶与接触材料之间存在的相容性、粘接性试验报告,并且对同一批次的结构胶质量是否稳定进行试验,审查合格后方可入场使用。在五金件的使用上则必须要满足玻璃幕墙施工设计的实际要求,不得使用容易生锈的不锈钢材料。在防火材料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采用防火等级为A或B1的材料,如若防火材料的等级不明确,那么应该先取样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以后方可投入使用。 4 做好玻璃幕墙物理性能的检测 对玻璃幕墙的物理性能,主要是指幕墙风压变形性能、幕墙雨水渗漏性能、幕墙空气渗透性能、幕墙层面变位性能等多项物理性能。而对其进行测试,则是对以上内容进行的指标测试。一般来讲,在玻璃幕墙施工设计中,常见的有单元式幕墙、多跨连续梁幕墙,而针对这两种幕墙所进行的物理检测,则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部位2层以上的试件,对其进行检测。并且对该幕墙所用的结构胶、耐候胶等其他材料均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要求,在使用前进行必要地检测工作。从而通过系统地检测,及时准确地发现玻璃幕墙设计与生产制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进一步矫正玻璃幕墙在设计及材料选择上是否正确,玻璃幕墙的设计功能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后期施工安装过程中加以注意,提高玻璃幕墙的工程质量。 5 做好隐框幕墙板材的制作质量控制 在结构硅酮胶的注胶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胶缝的粘接强度。进行结构硅酮胶打胶时,应该在清洁干净的车间内进行操作,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23 ℃左右,湿度则应该是45%~55%之间,并且在打胶前应该对玻璃及其支撑物表面进行清洁与处理。一旦注胶的温度条件、湿度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且玻璃表面留有尘埃、油渍,就会对结构胶的粘结强度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对双组份胶的混合情况进行控制,在混胶过程中应该留出蝴蝶试样、胶怀拉断试样,并且做好当班记录。应该将注胶后的板材温度控制在18°~28°之间,湿度则控制在65%~75%之间,静置在场地中进行保养,以确保结构胶的固化效果。双组份的结构胶最少应该静置3 d,单组分的结构胶则最少静置7 d后,方可进行运输,而此时如若将试验样品切开,看到切口胶体表面平整、颜色发暗,则可以证明注胶后的板材已经完全固化好。此时可以将固化好的板材运至施工现场的仓库,继续放置14~21 d后,利用剥离试验检测其粘结力,确认已经达到设计要求的粘结强度以后,方可投入安装施工。 6 做好玻璃幕墙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 为了进一步确保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在施工完成以后应该结合玻璃幕墙的实际施工特点,对玻璃幕墙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严格验收。尤其是幕墙构建与结构主体之间的节点连接,幕墙四周与结构连接的接头处理,幕墙伸缩变形缝,防雷接地节点,立柱活动接头节点,梁柱连接节点,防火保温设施,室内排水节点,玻璃板材与立柱固定节点等等都属于玻璃幕墙施工项目的隐蔽工程,都应该严格按照验收工艺流程,随着工程的进展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验收工作,并且在整个工程施工结束以后进行二次验收,以此确保玻璃幕墙工程质量。 7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笔者从多个角度入手,对玻璃幕墙工程的全程质量控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且结合个人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也希望通过笔者的粗浅阐述,能够让广大同行在今后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上获取有益的参考建议与全新的质量控制思路,进而严格做好玻璃幕墙的工程施工工作,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尽可能地消灭。提高玻璃幕墙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玻璃幕墙的使用功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工程方面论文:土建工程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研究土建工程索赔国内及国外的现状、存在问题,总结、归纳了推动工程索赔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对工程项目进行成功索赔,使其能有更大的合同利润,扭转企业困境、增加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土建工程索赔;现状及其分析;成功索赔措施;合同管理 索赔是工程合同管理重要而又相对薄弱的环节,索赔是合同执行阶段规避风险的方法、最后手段,成功的工程索赔能全面提高企业威信。本文结合睢宁二站工程,阐述了在土建工程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了工程索赔的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索赔认识不足、人情关系严重。由于看重人情关系,即使产生纠纷,也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往往对依法赔偿、惩罚区分不清,很难进行科学索赔。 (2)缺乏索赔专才与通才,实践经验贫乏。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关键是索赔管理。索赔是一门科学,更具艺术性,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T”型人或“金字塔”型人才,企业内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素质不高;甚缺同时懂工程、经济管理的人才。 (3)企业内部索赔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合同管理也混乱,对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缺乏有效控制、监督与管理,不利于以后索赔工作的进一步实施。 (4)客观上,法律尚不健全,建筑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过分激烈,业主在合同中经常会提出很苛刻条件,但是承包商迫于生计,往往接受。使得承包商面临十分不利合同签订、实施环境,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非理性行为恶化着工程承包市场环境。 2.索赔策略与技巧 2.1合理定位 2.1.1确定目标 工程经验丰富的承包商会,对自己的损失如实掌握,合理分析可以让步的索赔因素,可以达到索赔成功的因素,做到进退有余地,不至于引起对方的反索赔。 2.1.2要有前瞻性 收集资料要有超前性,索赔证据的收集应具有前瞻性[1]。睢宁二站工程中的做法是,将索赔证据的收集与施工过程资料文件的档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2.1.3谈判技巧 有经验承包商一定会把握谈判技巧,会深刻认识到复杂工程谈判的长期性、需要持久性的工作,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力争单项索赔,单项解决,尽量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2]。 2.2重点、难点处理 2.2.1不利现场条件 正确处理不利现场条件索赔的难点是索赔费用和工期的计算,这方面也很容易产生分歧。睢宁二站工程,进度分析时,将没有遇到不利现场条件情况下达到的施工速度和其他实际达到的施工速度进行比较。当缺少承包人投标原始数据或资料,或承包人投标的效率数据低估时,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参考[3]。 2.2.2工效降低索赔 在睢宁二站合同管理过程中,对于工程量较小和施工项目相对单一的工效降低费用计算,采取了实际费用价差补偿的方法。如,开挖工程,因业主原因导致提供运输材料的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不能使用,期间施工单位必须采用人工进行材料二次转运,施工方提出人员、施工机械效率降低的索赔。在保证正常施工情况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影响时段内受影响部位投入的人工、机械资源进行签认。索赔事件结束后,计算出实际投入的人工机械费用。工效降低索赔费用=(索赔时段内实际投入的人工机械费-索赔时段内合同结算金额中的人工机械费)×税费。因为这种方法要求对每天现场施工投入情况进行签认,并且受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影响较大,所以不适合长时间、大规模的工效降低索赔费用的计算。建议在合同中尝试引入“工效降低”的相关条款,提前对其含义、原因、责任划分、延期计算、计价方法等做出详细的规定[4]。 2.2.3人工、材料价差调整 睢宁二站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规定,人工费不调差。由于近年来人工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2012年市场人工工资上涨达50%。工程所用的钢筋由发包人供应,不需要调整价差。合同规定可调差的材料为水泥、柴油,其他材料不调差。材料价差采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的建材信息价进行计算,调差公式为价差=当期完成的工程量×工程量清单中该材料含量×(当期该材料的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格-2011年4季度该材料的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格)。从执行情况来看,建材信息价与市场价相比有所滞后,但基本上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合同规定除钢材、水泥、柴油外,其他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但近年来物价波动异常,建设工程人工、材料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的涨落,引发工程造价变动较大,超出了发包人、承包人能够正常预见的范围和能够承担的风险,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目前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以及针对人工和材料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相应的调差政策正在制定中。 2.2.4承包商的道义索赔 施工合同规定,人工费不调差。由于近年来人工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2012年市场人工工资上涨达50%。远远超过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当可以预见的程度。按一般理解,这是承包商应承担的经营风险[5][6],但在实践中,基于“双赢”和道义的考虑,可以肯请业主酌情给予补偿。 2.3实例分析 新建睢宁二站,安装4台立式液压全调节混流泵(含1套备机),单机设计流量20.2m3/s,总装机功率120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虹吸管出水流道,真空断流阀断流。工程总投资2.41亿元,土建合同造价8227.99万元,合同工期22个月。施工期间,发生如下索赔事件: (1)招标文件规定的开工日期为2011年2月28日,由于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实际监理工程师开工令的日期为2011年4月10日。在目前水电行业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发包方本着协商解决、表达诚意的理念,同意提出索赔。 (2)土方开挖过程中,为协调解决地方拆迁小区缺土的问题,建设处指示将部分土方外运,土方运距增加。根据现场照片、监理工程师指示单、现场工程量签证单,确认该项工程为新增项目,补偿所发生的费用。 (3)进场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拆迁工作迟迟未完成,当地群众多次阻工,进场道路施工滞后,出现人员、机械窝工现象。在窝工费的确定中,存在窝工效率降低多少的问题,窝工发生的原因主次责任的确认和分担。在本例中,窝工主要是由于建设单位征地拆迁不及时,以及施工过程图纸变更较多等原因,造成人员、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建设单位反索赔考虑施工单位施工组织效率、人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的问题,在索赔费用计算中事先分析、予以考虑。 (4)2011年8月29日凌晨突降暴雨,从0时至12时雨量达180.1mm,睢宁二站施工现场多处损毁,为此,进行工程保险索赔。由于及时对现场进行拍摄,对保险报案电话录音,加之建设及监理单位通知,为索赔留存了索赔举证资料,追加了造成的损失。睢宁二站主体工程施工前,业主和承包商联合投保了工程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发生险情时,在24小时以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上报监理、业主单位,并停止现场施工,等待保险公司现场踏勘。现场踏勘完毕,即向保险公司发出《出险通知书》,按要求填写相关材料。 3.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索赔存在的情况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和措施。并通过睢宁二站工程中存在的工程索赔问题,进行对施工索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做法,深入探究了土建工程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方面论文: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涉及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完善起来,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正在向系统化、多样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含多个层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只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才能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缩短工程的施工时间、降低施工的造价、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本文简单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涉及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展开了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安装 工程施工 管理工作分析 一个工程项目优劣的影响因素有好多,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造价和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工作人员只有把这些要素系统地分析,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提高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益。 1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质量控制是指制定质量指标条件下借助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监察和监督满足预期的标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施工人员必须以工程标准为依据,做好施工前后的管理和控制。 1.1 与其它的工程质量控制不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有以下的特点 (1)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暗箱、暗线和暗盒分布较广,工作人员不容易排查出潜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也不容易及时有效的检修,工程的强度和难度比较大。(2)电气安装包括了导线接地装置、线管埋墙、导线穿管、配电箱安装、灯具安装、相关设备安装、避雷网安装、试验通电、照明设备的调试、开关按钮的设置、电表的安装等环节,程序繁多。此外,电气安装施工程序所需的时间较长,整个电气施工周期甚至超过了整个建筑物的施工周期。(3)电气工程拥有很多的子系统,例如照明系统、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安检系统、动力系统、电视接收系统、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等等,每一个系统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2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配电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设计人员在配电室门窗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门窗向外开,在门口位置安装防鼠的夹板,防止老鼠进入配电室造成一定的损害;设计人员在窗户设计的时候,要设计相应的通风百叶窗,既防止了雨雪的天气渗水,也有效地预防了进入窗户的小动物;电缆的沟底应该有一定的坡度和集水坑。(2)配电盘的安装。保证配电盘的稳定性,杜绝因断路器拉合造成的盘身晃动问题;施工人员要在配电盘上安装符合标准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及时、有效地检测相关的电压和电流数值;固定好配电器的互感器和电动机的保护器装置,确保配电环节的顺利进行。(3)电缆安装。施工人员在进行电缆埋沟的时候,要使电缆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不能绷直,否则可能出现电缆的断裂;电缆的两侧要留有余长,以备不时之需;电缆穿管的时候,要协调管内径和线外径的比值关系,优化线管的内径;施工人员要有针对、有区别地对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进行埋沟。(4)照明的安装:控制好灯头离地面的距离;开关要设在相线上。 2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工作人员要在动态变化中做好电气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随着项目的进度不断调整计划方案。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1)施工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施工班组,由相应的班组长全权负责,强化施工班组的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组织,全面协调施工环节人力、物力和设备的有效配置。(2)制定可行的工程进度计划,规划好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保证生产上下协调,长短有序。落实每一个周期的计划,完成进度,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3)不断更新工程进度日志,核实计划进度和现实进度的差距,定时召开工程研讨会,共同探讨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找出问题,商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调整进度计划,让工程计划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4)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提前组织工作人员、收集施工材料和相关设备,搞好各项临建设施,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5)根据施工地点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制定相应的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有效地避免因气候条件造成的延误工期现象。(6)加强施工生产调度,科学组织,分段组织流水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充分利用作业面,切实安排好工序之间的穿插施工。(7)借助先进的施工设备,缩短工期,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此同时,养护好施工机具,确保下一次施工机具的运转良好,充分发挥施工机具的功效,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8)施工队伍要协调、完善管理层和劳务作业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赏罚分明,充分激发不同层面的施工积极性,提高施工的效率。(9)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加强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交流,了解员工的思想情况,现实困难,帮助员工克服不利条件,使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程施工中去,缩短工期。(10)施工队要不断协调各个层次的关系,搞好施工队伍的内部建设,增强内部员工的支持和理解,统一他们的思想,共同努力完成施工要求。 3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 电气工程施工的工程造价,在符合施工质量标准的同时要进行有效地控制。为了节约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成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成本预测:依照具体的施工明细,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的工程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2)施工成本计划:拟定电气安装施工项目在计划施工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和降低成本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书面规划。(3)成本控制: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时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项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分析,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距,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4)成本核算:统计出电气施工整个工程的实际费用、总的成本和单位成本。 4 结语 电气安装施工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又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必须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工程施工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依据,不断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施工过程还要注意施工安全问题,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相关的安全体系,确保电气安装施工工程的安全。 工程方面论文:浅析计算机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重要,走进了千家万户,步入了生产企业的各个角落,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不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更增加了系统的智能化、运行能力。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电网调度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中电网的运行速度产生了整体性的影响,是实现电网网络化,电力系统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和远程调控的关键技术。电力系统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方面,这些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力系统中,各级别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也都与计算机技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电力系统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希望能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视觉技术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与视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不断应用,电力系统提高了对图像信息的要求。人工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分析电力系统检测出的复杂图像数据,但是电力系统信息分析和电力系统问题处理都需要极短的时间,甚至在1 μs内完成分析并处理,所以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图像识别技术,以完成智能化图像分析工作,加快电网的处理运行速度,实现图像识别技术与其他系统的良好兼容,进而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电网调度的运行效果。 2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非常重要。智能电网对调度、发电、配电、输电和用户管理等环节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的优点,严密监控电网的运行,就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调度的有机结合是智能变电系统的主要工作,智能变电系统可以实现柔性交流电的运输,也可以对变电站进行远程自动调节,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我国电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智能电网系统,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计算机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分析电网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故障,保证电网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3.功能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程度和步伐,相比传统电力系统来讲,更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在电压转变、电能分配以及用电调控等功能,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自动化的状态,也符合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需求。 二、电力自动化系统 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基础。显示器、打印机、存储器、计算机网络接口等构成了计算机技术整合的终端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可对电力系统局域网进行参数测量和状态检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分析和监控电网的运行状态,实时采集数据、预测电力负荷、预估电力系统安全状态、实行省级以上电网控制等,满足了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营要求。 2 配电网系统 电力自动化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网络化和配电智能化,包括光线终端、配电子站和配电主站三级结构的配电网系统自动化,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资源共享、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系统运行的高度自动化。 3 变电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主要通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实现电能的输送。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仅仅依靠人力来监控电力供应不可行,并且难以及时反馈信息。而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监控效率,及时发现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电力运行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 三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 在应用逻辑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服务器中资源的安全,需要建设相应的应用逻辑。应用逻辑主要是指作为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服务器。用户要访问电力系统中的资源,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应用逻辑程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利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来修复突发变化的数据,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电力自动化应用 能够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完美融为一体的被称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它能够实现信息处理和数据统计采集,交换的强大功能,同时也有遥控,遥调和预测报警的功能。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已从传统的SCADA实施监控系统实用化提高到高级应用的负荷预测,状态评估,调度员潮,安全分析,电压无功优化及自动控制,最有潮流以及DTS调度员仿真培训等电力应用软件的应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必须同时满足不同时期建设,不同厂商开发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建设。 3、在计量表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普及,导致了当代多功能数字分时电度表的问世。这种可以远方通信的多功能数字分时电度表,除了具有分时电度表的功能外,还能和配电控制中心配合,收集带时标的用户电工信息、传送电量计费信息、具有窃电报警、负荷控制、液晶显示、长期存储等功能。在电量计费系统中,表计本身还可兼作数据集中器使用,大大简化电量计费系统的构成。电量计费系统是开拓电力市场的一项基础性设施。通过电量计费系统的建设,应一改过去垄断经营时期供方查表、用户缴费、逾期罚款的单向联系模式。 城网建设改造中,正在进行量大面广的“一户一表”建设。无论从当前的“商业化运营”或今后的“配电市场”来看,都应尽可能地考虑到计费信息的双向通信(大中用户远方读表和中小用户智能卡)以及和银行结算的关系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电力系统工程自动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且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强对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概况的分析,掌握其应用方向和实际作用,不仅能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促进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工程方面论文:水运工程规范在桥梁防冲刷方面的应用 摘 要:桥区冲刷是经常出现的工程问题,威胁桥梁安全急需解决。但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规范、标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将水运工程相关规范及工程经验引用至桥梁冲刷防护。 关键词:水运 工程 桥梁 冲刷 1.冲刷防护工程简介 1. 1工程概况 那龙河大桥是开阳高速公路阳东段的一座跨河大桥,桥长229.4米,桥台基础为钢筋砼钻孔灌注桩基础。河段无通航要求。2#~11#墩位于河床内,冲刷较严重,河床断面以平均每年60~70cm的速度下切。为保证桥墩处土层不再被冲刷,从而地基能对桩基提供足够的摩擦阻力,保证桥梁安全,需要对2#~11#桥墩进行防冲刷处理。 1.2冲刷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那龙河大桥桥墩冲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桥墩自身引起水流流态局部变化引起冲刷,水流经过桥墩附近时,水流大致分为表面涡流、向下射流、马蹄形涡流、尾迹涡流,其中以向下射流与马蹄形涡流为造成桥墩局部冲刷之主因。 (2)由于上游2000m处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拦截了其上游流域的泥沙,使向下游河段的输沙量减小,增大了下游水流的挟沙能力。拦河坝离大桥较近,当开闸放水时,桥区水流流速较急,水流的冲刷能力较强,桥区冲刷强度较大。 (3)河道挖沙所造成的河道不规则变形引起冲刷。采砂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进而导致河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 2.水运工程在冲刷防护中的应用 2. 1防护思路 桥墩冲刷防护工程的功能是在设计的水动力条件下为桥墩桩基与原状土共同作用提供保障。本工程具有抢险性质,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冲刷防护结构安全可靠,耐久性强;冲刷防护效果满足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合理确定防护范围、平面布置和防护结构,确保经济合理;应考虑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对防护效果的影响;设计方案简洁明了,施工环节少;就地取材,备料容易;选用常用施工工艺,船机、设备调集方便;动态设计:鉴于桥墩处冲刷情况的不断变化,根据冲刷防护监测结果,合理地调整设计。 本次防冲刷工程结构方案设计从地形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选定抛石防护。目前积累了不少工程经验,比较成熟,但很少运用规范规程依据。 2.2防护方案 2.2.1平面分区 本工程冲刷防护范围为2#~11#桥墩。在河流方向防护宽度为80 m,桥轴线方向防护总宽度为160m。整个防护区域分为核心区及护坦区,核心区布置于每个桥墩四周6m×40m,10个桥墩核心区面积共2400m2。其余防护范围均为护坦区,即桥墩与桥墩之间以及防护区域的上下游段,护坦区面积共10400m2。本次工程合计总防护面积约1.28万m2。如图1。 2.2.2结构设计 桥墩局部冲刷防护采用“护底块石+级配石层+护面块石层”的防护结构。2#~6#桥墩处于河流主河道,防护块体顺应河床走势,因此不需进行整平,以尽量减小对河流形态的影响;7#~11#桥墩处于河流非主河道,河床起伏不大,需先顺应现有河床整平成斜面后再铺填防护结构。整个防护区域沿水流方向外侧10m均要做厚度为0.5m、宽度为10m的护底。 2 #~6 #桥墩直接在河床面40m×80m范围内覆盖一层0.5m厚的混合级配碎石(规格为50~150mm),其倒虑作用可防止河床泥沙及装砂袋年久老化后的中粗砂被河水淘走流失。最上层整个防护范围内覆盖1m厚的30~100kg护面块石,护面块石沿核心区边沿以1U10的缓坡过渡至护底,其余边坡均为1U3。 7#~11#桥墩河床整平后,核心区在河床面覆盖一层0.5m厚的混合级配碎石(规格为50~150mm),上层覆盖1m厚的30~100kg护面块石,护面块石沿核心区边沿以1:10的缓坡过渡至护底,其余护坦区均为1m厚的10~100kg护面块石,因护坦区下面因为没有级配碎石,所以块石的最小规格要有所下降,取为10~100kg护面块石。 桥墩局部冲刷后均有马蹄形坑洞,在坑内填充碎石,填充至与周边河床齐平。如图2。 2.3设计要点 近年来,很多学者及工程实际都对影响抛石防护效果的各种特征参数,如抛石中值粒径D50、布设高度h、抛石厚度t、抛投范围c 和抛石级配等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水运工程相关规范条文引入桥梁桩基冲刷设计,使方案更有依据和指导性。 (1)抛投范围。根据大量的参考文献及工程实践经验,防冲刷的范围较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减小了桥墩处的水流流速,水流冲刷后,河床上的大块石逆水上移,减少了冲深,最大冲深点所在位置远离墩桩,增强了核心区块石的稳定性。因此桥墩防护的范围越广,防护的整体稳定性越好,效果越佳。一般防护的范围不小于2倍桥墩尺度,常用3~7倍桥墩尺寸。考虑工程投资的影响,本工程防护范围有所限制,河流方向防护宽度为80 m,桥轴线方向防护总宽度为160m。 (2)块石规格。水运行业中有几本规范均对水流与块石规格的关系进行了规定:《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及《港口及航道整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中,水流流速大于3m/s时,d=0.04×(建筑物最大表面流速)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中, 这些规范中块石的粒径都是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54-1-2011)中对于护底块石的稳定重量,当最大底流速为2m/s时块石的稳定重量为60kg,当最大底流速为3m/s时块石的稳定重量为150kg。 根据流速资料并结合几年洪水期残留块体考察,本次外层块石的取100kg。为了防护体更密实坚固,要求级配良好,兼顾下层级配块石的粒径,每种材料粒径层层相扣才能有效地防止淘刷。由此块石粒径的下限取为30kg。施工时应注意,外层安放较大的块石。 (3)块石厚度。根据工程经验,块石厚度一般为3~5层,相关研究表明抛石层越厚,结构整体性越好,防护效果也就越佳。按照100kg块石厚度约1m,考虑桥区水深流急,为加强防护效果,适当加大,但厚度过大,则减小了过水断面,引起二次副流,因此给予适当加大,取为1.2m。 (4)级配碎石厚度。《港口及航道整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中规定级配碎石位于水上不小于0.4m,水下不小于0.6m。水上水下的区别主要考虑施工的误差,本工程河水很浅,在枯水季节几乎无水,因此取0.5m可以保证级配碎石的反滤作用。 (5)级配碎石粒径。粒径范围应根据下层要防护河床砂的粒径。根据工程经验,当不均匀系数10时则级配较好。本工程设计级配碎石的中值粒径D50为100mm左右,要求50~100mm的级配碎石占50%,100~150mm的级配碎石占50%。 (6)质量标准。由于国内尚无针对河床冲刷防护的正式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本工程设计参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的相关条文规定执行。本工程对各结构层按以厚度控制为主,以高程控制为辅的原则进行验收,并提出标高、厚度及边线位置等的允许变差值。 2.4防护效果 那龙河大桥实施后经过洪水的考验,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由于设计方案较为合理,桥区防护效果很好,有效地保护了桩基,保证了桥梁的安全。 工程方面论文:有关工程预决算编制与造价审核方面的探讨 摘要: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它一方面能够科学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花费,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致力于人才引进、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带动整个行业朝向良好方向发展。因此,将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贯彻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加强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的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 预决算编制 造价审核 技术要点 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如何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成为当地政府和施工企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能够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在不影响项目施工质量与效率的前提下维护各方利益。文章首先结合现阶段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指出了工程项目建设中预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随后列举了工程造价审核的常用方法,并对如何提高预决算和造价审核的准确性做出了具体论述。 一、工程项目预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工程预决算编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程项目具有施工环节多、涉及内容广、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要想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预决算编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保证预决算各项工作能够保质保量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首先,制定详细的施工规划。在项目开工之前,相关调查人员要做好项目施工区域的勘察工作,尽可能多的掌握项目基础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施工规划图。其次,准确、详细的计算工程量。工程量包括工程各阶段的造价花费以及施工工期的计算,该项工作内容相对繁琐,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汇总、整理分析以及后期计算,对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最后,严格按照施工内容和计算规则进行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操作。在进行预决算编制时,编制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计算规则,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要确保工程项目不出现漏记问题。 (二)防止工程预决算出现问题的措施 在对某一工程项目进行预决算工作时,为了保证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前期的工程设计工作。工程预决算编制与造价审核属于前期工作,对整个项目施工起到规划和指导作用。因此,只有项目施工完全按照前期设计进行,才能保证预决算编制作用的正常发挥。一旦项目施工出现工期、人员的变更,预决算编制必然会受到影响,后续的编制工作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第二,避免工程中各方面价格的变动。由于项目施工本身的周期较长,加上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因此与项目有关的材料价格、机械(人员)雇佣成本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很有可能影响预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因此,在前期制定预决算编制时,要适当留出一些可变动区间,降低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影响。 二、工程造价审核分析 (一)工程造价审核的常用方法 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的时候,审核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审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就是依照相关文件对工程中的工程量和费用等进行全面的审核。由于审核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所用的审核时间比较长。第二,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就是对工程中的一些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第三,对比审核法。同一地区的工程项目在造价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可以先对一些同类工程项目中的造价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把两者进行对比,找出本工程项目中不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内容,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核。第四,筛选审核法。所谓筛选审核法就是把工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并把这些指标归纳成一个基本值表。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核的时候,如果基本值表与审查的标准不同,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上述几种造价审核方法只有使用范围的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优劣之分,在具体选用造价审核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力争是造价审核方法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二)提高工程造价审核水平的措施 由于受传统施工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国内工程造价审核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造价审核质量。首先,相关负责人要树立岗位意识,加强对造价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造价审核与预决算编制摆在项目工程施工的首要位置,并且集中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做好审核工作。其次,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造价审核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培养内部人才,并且定期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的学习工作,力争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造价审核团队。 三、结束语 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虽然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与建设,但是能够通过强化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等形式,推动工程项目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提升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的质量,相关企业要加强该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设备等方式,为该工作的优化提供必要支持。
项目质量论文: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质量是建设工程的命脉,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为此,企业必须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文章从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关系、设计质量、现场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意识;设计;试验检测;机制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设工程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得到了增加,建设工程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有可能对国家、消费者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建设工程往往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建设量大面广,涉及的人、财、物要素和工作环节繁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与完善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和意识,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关键。 1 全面树立工程质量意识 “百年工程,质量第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化,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只要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相信质量这根弦会绷紧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要求:“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及4.1的要求”。 (2)2000版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是过程方法,标准对过程方法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过程方法就是,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3)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要求项目质量管理应按2000版gb/t19000族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 3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3.1 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在施工项目开工前,由该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识别本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确定工程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项质量活动的职责,确保所需的资源得到落实,保证该项目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并满足相关技术规范、验评标准及施工合同的要求。策划的输出结果为该项目的质量计划。 3.2 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 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①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②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验评标准;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④该项目的施工组织总设计;⑤项目监理规划大纲;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⑦公司现行管理制度等。 3.3 质量计划的内容 应体现从工序、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且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4 正确对待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关系 质量、进度、效益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提高工程质量未必要牺牲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工程质量提升了,减少了返工,也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并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认为抓工程质量,就会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是错误的认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质量出问题,反而会名利双双受损,得不偿失。 5 关注设计质量、规范设计行为 工程建设的设计质量的好坏与工程质量密切联系,如果设计阶段把关不严、方案粗糙,将会导致以后的施工中出现质量、安全隐患,还会因此影响工程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据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42%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因此,加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同时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性、防火性的要求。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设计单位对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最后要建立设计现场服务制度,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后续的服务跟踪工作。 6 建设工程 场质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质量造成影响是多方面的因素,人、材、机、法、环(4m1e)等都有可能造成质量缺陷或质量问题,要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不留下遗憾工程,必然要采取一些合理得当的措施。 6.1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 质量管理难执行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已形成的指令被众多的人情所溶解。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6.2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控制工程的质量,除了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案外,还要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质量奖惩不是目的而是质量创优的手段,通过奖惩措施制定和执行,能够树立和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鞭策和警示作用。 现在建设单位、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各级间基本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但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例如: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考核评比,每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对监理、项目部、作业班组直至具体质保人员实行奖、罚措施。 6.3 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实施质量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对主要原材料的检测控制。要从入围厂家的选择、进场材料的试验检测、加工安装的工序监控等方面着手,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发现材料质量问题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返工或其他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补救措施;这样比监理、建设单位、监督单位抽查出来不合格后,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 6.4 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只有通过现场跟踪检查,才能及时、全面地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要做好现场检查,质检人员就要勤跑工地、勤观察、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让质量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质检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混凝土质量、钢筋焊接质量等常规项目;还要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示范,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质量难题。出现质量问题,质检员不能把责任推给施工人员,要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另外,质检人员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7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机制 要把工程质量管好,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建设工程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有待进一步普及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7.1 政府监督机制改革有待深化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是通过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来实现的。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微观管理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目前我国政府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工作是委托建设部门质量监督站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监站的监督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质监站人员配备有限,工作力度降低。又如有的质监站政企不分,以赢利为目的办监理、检测等实体,难保监督工作的公平与公正。随着 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特别是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对工程质量实施主动监督,对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进行社会曝光,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7.2 监理运行与制约机制有待完善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徇私舞弊、乱用职权受贿、严重失职 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 7.3 各方的质量检测手段有待提高 大部分设计、监理、施工、监督单位的检测设备、检测手段、技术力量还不能满足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有的与实际要求相差很大,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在这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规范并提高要求,加大设备投入及人才培养的力度。 质量的行业主管部门,在抓质量方面,具有宏观性、苗头性和普遍性,特别是对质量通病等,具有权威性。应端正态度,积极做好质量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动作,有选择和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自身的自选动作。监理人员则是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费用的监督者和控制者,因此抓好监理人员的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项目部的企业主管部门的质量责任也要充分予以重视和利用。我们要建立以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质量这篇文章,并且在机制上形成保障,形成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管理循环机制。 8 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任重而道远。为此,工程建设者必须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政府方面必须严格履行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不断改革和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为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只有这样,建设工程企业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 项目质量论文: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优化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优劣的首要前提,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并着重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与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前言:近年来,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必须要加强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以及长久发展增添动力。现阶段,加强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己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现行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投资效果、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也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要面临更加激烈竞争的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建筑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的建筑大企业将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展开近距离全方位的竞争,而工程项目质量必将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对于那些技术落后,不能在长期的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2、建筑质量战略面临挑战 传统的建设项目质量形成过程是从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业务过程,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的质量概念使确定与业主需要有关的质量变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项目质量控制重心要从业务过程转向业主需要。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出现创新苗头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少数大公司在国际上追求卓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质量再造工程、质量功能展开、质量接口管理强化、先进的信息统计技术等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管理体系一体化等,正蓬勃发展。 二、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1、要强化质量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员工更好的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健全,要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同时对质量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要经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个人工作好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企业还要建立考评、奖惩等激励机制。 2、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搞好过程的检测和检验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必须一次达标。因此,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十分重要。现场管理是产品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其范围是从原材料投产到产品完工的所有制造加工过程,是实现零缺陷的基本手段。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及过程或工序检验。 3、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就是产品对行业规范要求或人们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由于产品的组成不是单一的, 所以要想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 就必须对组成产品的劳动力、管理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及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只有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才能完成优质的产品, 建筑产品也一样。 4、人性化管理换位思考, 建立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换位思考就 站在对方的立场, 从对方的实际出发, 想象和推断事物产生和发展轨迹的一种思维方式。站在不同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看待事物, 去理解人心, 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理解。 古语说:“知屋漏者在雨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 要先知道基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把基层的疾苦放在心里, 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只有他们得到了关心、爱护, 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才会稳固, 有了稳固的基础, 企业才有发展的根本。 5、持续改进, 积极学习, 大胆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后,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 还会有质量管理体系与现实情况不适应的情况, 这时候就要通过我们精诚合作的管理团队, 科学统计和分析已有数据和资料, 找出原因, 提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改进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要鼓励大胆创新, 现代工业化为创新提供了可能, 有很多不规格的产品可以定做, 为创造新工艺, 新方法, 新设备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企业的鼓励提供的是精神动力。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给社会发展加上了催化剂, 建筑施工由原来的人海战术到现在的机械化, 企业效率和效益成倍往上翻,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鼓励创新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 6、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从业人员的激增,在城市高楼大厦不断涌现的同时,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虽然在近两年安全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都有下降,但安全事故还是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发展趋势,所以在为经济建设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和吸取安全事故给我们所带来的深刻教训,尽力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 三、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1、创建体系,完善制度 根据建筑工程形式,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对当前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单位要想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则必须要结合现代化建筑指标体系,积极更新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大力倡导“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等不同政策,只有把不同的规定内容执行到实处,才能借助于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2、搞好检查,控制质量 为了从根源上防范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则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工程单位应该重视检查队伍建设,安排专业人员坚持“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实施“讲、帮、防、卡”的科学检查策略,检查人员和施工人员一样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为下道施工工序负责。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之间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而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完全相同,都应该对用户提供高质量,以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果工程单位在管理时,在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方面遇到冲突后通常都需要将质量管理当成重点。 3、全面准备,互相交流 在全面进行施工作业之前,首先需要做好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具有良好地指导意义,也是一个高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始。房屋施工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遇到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时,建筑方需组织各项目部进行内部参观,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广泛交流,安排各个项目部相关人员到场借鉴先进的施工经验等。 4、材料监督,提供设施 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制定的指标文件,为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层次的提升,工程队单位应该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对于工程使用到的材料全面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规格、型号、质量不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在房屋工程中实施综合管理,主要是针对整个房屋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一是采购员,应不但改善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建筑单位要选择诚实守信,事业心强的采购员,这样能播种建筑材料质量,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二是掌握信息,对社会上整个材料行业开展调查,及时收集记录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还能显著降低材料成本投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需联合制定监督方案,把握好施工各环节的控制。施工项目 选择的主材必须经过专业审核,材料要配备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需经过多方检测、鉴定。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同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紧密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的措施,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运用合理的工程管理手段,建立工程控制程序,各专业密切配合。 项目质量论文:如何通过项目施工方与监理协调来达到质量创优 摘要: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水平向高技术性能和精品化工程方向的发展,业主的质量需求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管理、质量水平、人员素质以及机组投产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业主的投资效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单阐述了如何通过现场项目部和监理对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控制、施工过程要点的管理和控制来确保项目质量创优的实现。 0 引言 如何通过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结合施工单位精湛的施工技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优秀的专业人员素质和周到的服务业主措施,通过实施gb/t19002-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贯彻程序化的质量体系文件,针对工程特点及实施情况通过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监理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满足业主在工程建设中的建设意图和社会需求,取得良好的投资和社会效益,达到质量创优的目的。 质量创优的控制措施:首先是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创优网络,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创优技术管理网络,以项目生产副经理为首的优质施工保证网络,通过以施工措施为预控要素,以过程控制为组织要素,以质量验评为保证要素的管理措施,通过监理部门平行检验对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进行检查或检测,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实行工程全过程控制。 1 施工作业和管理人员的控制措施 1.1 人员的基本条件 a)参与施工的人员需经过严格挑选,保证施工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优秀的团队协作作风。还有完善的考核、奖惩措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b)保证参与施工和管理的所有人员在进行施工前均经岗位职责、专业技术、质量意识、程序化的质量文件以及质量奖惩的教育和培训,并全部进行考核,监理审核认可,合格人员方能进行专业施工。 1.2 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资格 a)在从事质量保证、质量监督、技术监督和二、三级质量检验、试验校验、计量检定等特殊工作人员按规范要求和行业的管理制度分别进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报监理备案。 b)从事特种作业人员譬如焊接管理、金属监督、金属试验和高压受监焊口焊接的人员均按国家标准进行相应专业和钢种的焊接操作和金属监督的上岗培训,经严格考核符合国家标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和管理。 c)为了保证人员、机械以及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现场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据应当接受劳动局安全监察部门对其进行的上岗资格培训,并且考核合格证后持证上岗。其中的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电工、起重工、架子搭设工以及危险品保管运输工等。 2 施工质量检验控制措施 2.1 确定适合项目特点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计划和隐蔽工程项目 a)按照国家及相关行业部门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业主和设备供货商确定的技术标准,在工程开工前编制本标段三级质量检验评定计划,经业主审核批准后,作为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依据。 b)在开工前,对部门颁验评标准中的质量控制点以及施工中重点控制对象和薄弱环节,如隐蔽工程、特殊关键工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等在工程开工前经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确定并在三级质量检验评定表中书面明确,实施见证点(w点)和停工待检点(h点)控制模式,严格按规定转序。 2.2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制度,加强 工过程的质量检验控制 a)项目的质量检验将按工程三级质量检验评定计划规定的验收项目和验收等级,实施四级质量验收(包括业主或监理验收),即施工班组一级自检(包括各专业班设置的专职质检员),各专业工程处专职质检员二级复检,施工管理部专职质检员三级验收,业主和监理专业人员的四级验收。所有的验收均与工程同步进行并有监理旁站,且有验收人书面签证,施工技术记录均在施工中同步真实记录。 b)实施工序交接签证控制制度,这些工序主要包括:土建结构与装修的交接,管道安装与保温安装的交接,电气设备安装与电缆敷设的交接,电气安装与电气试验的交接,阀门检修与安装的交接等。结合监理的平行检验,以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确保项目施工内部工序交接的实施,通过各工序的相互约束来消除工序接口漏洞,消除施工缺陷,提高外观工艺质量,杜绝二次污染。 c)现场施工技术记录、质量检验评定、各类与监理、制造、设计单位的往来联系单等技术、质量文件以及质量检验控制情况全部应用计算机管理,所使用的各类表式均符合有关规定且均经监理审核备案。 d)保证施工及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计量器具以及焊接、起重、试验、检验等机械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均在规定的检定或检验周期内,并由具有资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符合使用要求的检定合格证书,并报监理备案。所有计量器具和设备在规定位置均有统一的检定检验状态标识,随时供质量检验、监督人员和监理现场巡检的检查监督,将以此来确保量值传递正确、有效,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能力。 e)在施工过程中将依据监理工程师按合同签发的施工指令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检查检验,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需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返工、修改。 f)由施工方在三级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四级验收申请并保证监理工程师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监理工程师对质量检验不替代施工方提供合格施工产品的责任,如在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仍发现由于施工方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其责任仍由施工方承担,并责令其无条件地及时返工、修改。 g)施工质量需保证达到合同约定的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等级。如工程质量达不到约定的质量标准,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可以责令施工方无条件接受返工指令,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工达到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施工的各项目质量评定等级以监理工程师最终的判定为依据。 2.3 加强隐蔽工程项目的控制,严格执行质量见证和停工待检控制模式 项目施工需严格按照质量检验计划确定的隐蔽工程项目和质量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实行转序签证管理制度。 a)隐蔽工程施工结束后,必须完成班组、专业工地以及项目分公司三级验收合格并且隐蔽施工前或中间验收前48小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验收申请。项目施工的任何部分在建立工程师书面(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单)批准隐蔽施工前不得覆盖或者隐蔽。 b)确保监理工程师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对将予以覆盖或掩蔽的任何此类工程部分进行现场检查和测量,以及对任何部分工程将置于其上的基础进行检查。施工方需提供给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和测量一切可能的配合。 c)当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某一部分或某几个部分进行剥露或在其内贯穿其中开孔而复查隐蔽工程时,施工方应当随时接受。 d)对质量检验计划中确定的质量见证点,在三级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施工方提供书面申请监理工程师见证,并签署见证意见,如见证不合格需无条件返工。施工方需尽可能地提供充足的见证时间,以便监理工程师有充分的见证准备。 e)对质量检验计划中确定的停工待检点,在三级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施工方提供书面申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并签署意见,如检验不合格或检验后未签证,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f)所有的隐蔽工程项目和质量见证点、停工待检点项目将与该项目施工同时形成独立的质量监督检验记录,该质量记录将以监理工程师判定的意见为最终检验依据。 3 质量监督、监查控制措施 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原则,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由施工方质量保证部门组织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工序质量控制、工序交接控制以及质量改进活动,监理方现场监督执行并抽检。 3.1 1 进行重点项目的内部质量监督 按照国家及行业要求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来质量监督,项目实施内部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活动。 施工方内部质量监督项目由质量保证部门组织实施,落实各有关技术、物资、施工部门和专业工地等单位配合实施。内部质监活动所发现的不合格均将由责任单位实施纠正措施并由质量保证部验证,未确认封闭前不得转序施工或向上级质监部门提出质监申请。 施工过程中,由施工方质量保证部门会同施工管理部有关专业人员将巡回到现场对各专业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和消除施工不合格的事项和物项。 3.2 接受和配合上级质监部门和业主的质量监督 施工方必须积极的配合监理进行的一切与质量相关的质量抽查、监督以及中间检验工作,在严格执行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质量监查工作的同时还要履行在质检检查中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并配合监理履行工程开工、停工、复工有关程序和手续,实施监理在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 各项目工程开工前,施工方在对开工条件自查的基础上,需经监理的复查签证确认后方可开工。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施工方需把物资、设备和人员进场情况以及施工工艺向监理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开工。对监理因施工质量、事故等原因对施工方提出的停工通知,施工方需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整改和防范,经监理确认并提出书面复工通知后方可继续施工。 3.3 组织质量改进活动 施工方质监人员将组织各专业工地、部门对监理、上级质监部门质监中提出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并负责整改后的验证,对重大项目及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需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由总工程师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进行动态受控。所有质监人员或监理提出的质量问题整改验证后须经监理人员的复查、确认、签证后方可转序施工。 项目质量论文:血站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转氨酶项目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2004~2009年血站室间质量评价(eqa)中转氨酶的检测情况,不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 方法将2004~2009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的血站项目室间质评转氨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原因。结果6年中共参加18批次转氨酶项目的质量考核,转氨酶在质评eqa中,总符合率是72.2%。结论血站对献血者血液alt的检测最佳方法是使用全自动生化仪,但成本较高,血站在考虑成本的同时,可使用微板速率法,利用全自动加样仪,结合微板、酶标仪以及局域网络实行检测数据自动 传送的方法,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能保证血液的检测质量。 【关键词】 实验室 室间质量评价 转氨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无论是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还是血站全血和成分血的供应,都越来越依靠、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1]。安阳市中心血站作为采供血机构,其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患者的用血安全。这就对采供血机构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血站日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血站检验科连续多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我们对2004~2009年期间的临床检验质量评价转氨酶项目的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查找产生误差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初复检试剂均为验收合格试剂。 1.2 方法 先后使用过经典赖氏法、微板速率法、速率法。 1.3 质控物 室间质评物质: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放,每年定期三次(每年的4月、7月、10月),每次5份样品。转氨酶项目的质控物是卫生部临检中心从公司购买的干粉质控物。参加质评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随常规标本采用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在限定时间内,上报给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室。室内质控物:使用经典赖氏法检测转氨酶时未使用室内质控物;使用微板速率法检测时使用试剂盒生产厂家自带的质控品;使用速率法检测时使用奥林巴斯公司的低值质控品。并且每批次随常规标本检测,用以控制该批次结果的可靠性。 1.4 仪器 star全自动加样机;340rt全自动酶标仪;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 1.5 评价方法 检验科收到干粉质控物后在规定时间内对质控物进行溶解、平衡、检测。如果每份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以内者(定量)得20分,否则得0分。每次5份样品,满分100分,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我站检验科2004~2009年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转氨酶室间质评共计18批次,取得的成绩。 2.2 我站检验科2004~2009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酶免项目室间质评成绩,见表2。 注:n为全年所做标本数、a为符合标本数、b为成绩 2.3 2009年卫生部反馈的速率法和赖氏法两种检测方法室间质评转氨酶项目及格率的比较, 讨论 室间质量评价(简称eqa)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举证有力的依据。定期参加卫生部指定的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是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的类型之一,也是《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特定要求。室间质量评价越来越为广大检验工作者所重视,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反映出一个实验室的检验水平[2]。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保证日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009年全国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血液中心和血站已达到400多家,较以往有大幅的增加。 据文献报道,传染病项目阳性样本及阴性样本的检出率皆较高且血站之间差别不大,说明实验室对阴性或阳性样品都有较强的检测能力,而由于多方原因转氨酶的检测未引起血站足够重视,目前alt筛查水平普遍较低,发展缓慢 [3]。通过我站对乙肝表抗、丙肝抗体、梅毒抗体(特异性)、艾滋抗体(和抗原)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说明我站检验科无论是加样设备、检测仪器、还是检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均处于较好的水平。从表1、表2结果表明我站酶免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得分情况优于转氨酶项目,与文献报道相符。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血站应足够重视转氨酶的检测的原因:转氨酶项目是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的必检项目;检测血清转氨酶有助于提高输血相关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检出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某些肝炎病毒标志物未被检测及感染“窗口期”的缺陷,有助于预防输血相关肝炎的传播。所以,我站必须加强对alt检测的重视程度。 我站alt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不理想,其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为血站管理层和检验人员对此项检验不够重视,检验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客观因素一为检验技术及方法学,早期血站检验科转氨酶检验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准确性;二为试剂质量,包括试剂盒的准确性、精密度,另外生化试剂的线性范围以及基质效应均可影响其检测结果;三为质控品,国家没有统一的质控品,各试剂厂家质控品没有可比性,不同厂家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3]。近年来,我站对alt检测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其主要可以通过alt检测方法的改变体现出来。我站历年采用的转氨酶检测方法的情况:2007年6月份之前初复检均使用经典赖氏法检测,2007年7月份至2009年6月份采用初检用赖氏法,复检用微板速率法检测,2009年7月份至今采用进口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7月份alt检测方法启用微板速率法检测以后的转氨酶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持续满分,2009年7月启用进口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后我站检验科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alt检测水平大幅提高。 血站实验室检测质量是由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决定的。检测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提高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酶免项目检测能力普遍较强的今天,提高alt检测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转氨酶不同的检验方法中,速率法无论在检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方面都要优于赖氏法[4]。根据我站采用不同的转氨酶检测方法所取得的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和血站自动化程度来看,血站对献血者血液alt的检测最佳方法是初复检均使用全自动生化仪,但成本较高。血站在考虑成本的同时要想保证alt检测质量,可使用微板速率法利用全自动加样仪,结合微板、酶标仪以及局域网络实行检测数据自动传送的方法。 血站实验室应该持续参加室间质评,定期对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回顾,了解本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本实验室的检验能力,有助于发现本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实验误差,有助于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解决,逐步减小实验误差,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项目质量论文:项目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的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对项目质量管理和一般质量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者的联系及区别,为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扫除障碍。 [关键词] 项目质量管理 一般质量管理 比较研究 一、引言 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的内涵和特性缺乏深入的理解,一些管理者将一般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项目质量管理之中,导致了许多项目的失败。因此,必须对项目质量管理和一般质量管理进行比较研究,深化人们对两者之间联系和区别的正确认识。 二、项目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的联系 1.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项目质量管理是在项目管理和一般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四大一般质量管理理论是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指导,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项目质量管理实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项目质量管理离不开一般质量管理的范畴,在其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当代丰富的一般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内容。 2.具有相同的管理内容。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是在一般质量管理内容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项目的最高管理者须颁布该项目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在方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质量策划、控制和改进活动,并通过质量保证对上述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也涉及到项目成本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和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等内容。 3.前者是后者的推广和应用。项目质量管理是在深入分析项目特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般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将其移植、推广到项目管理之中,是对一般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三、项目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的区别 虽然项目质量管理和一般质量管理之间联系密切,但决不能将两者划等号。 1.管理对象的区别。一般质量管理是对企业的日常运作进行管理。日常运作是一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工作过程。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工作内容一般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同时,日常运作还具有连续循环性。 项目质量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点,有特定的环境和目标,由个人或组织在有限的资源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必须保证其满足一定的性能、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等要求。 2.管理组织的区别。一般质量管理组织的形式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质量部门,其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运用一般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具体发展各种质量活动,以改进产品质量。而项目质量管理组织具有临时性和高度柔性等特点,它是根据项目需要由来自不同企业、不同组织的质量相关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质量管理团队具有高度的目的性,为了实现共同的项目质量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当项目结束后自动解散。 3.管理过程状态的区别。日常运作是一种稳定的工作过程,其内容会出现频繁的周期性重复,产生的质量信息和出现的质量问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一般质量管理是一个稳定的过程。而项目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特征,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要经历从概念阶段到收尾阶段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过程。不同阶段对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针对各阶段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宜的质量管理措施。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具有动态阶段性。 4.质量控制的区别。在质量控制理论方面,一般质量管理侧重于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及其输出,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过程稳定。而项目是一次性活动,任何一个过程都不可逆、不重现,任何一个过程或细节上产生了缺陷都不可弥补,因此在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采用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其内涵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在质量控制内容方面,一般质量管理的管理对象是日常运作,对于这种重复性连续过程,其质量控制主要侧重于对过程状态的调节和控制。而项目质量控制除了对过程状态实施控制外,更多地侧重于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状态的质量控制基准进行变更控制,形成基准控制环。 在质量控制方法方面,一般质量管理侧重于采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过程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其变化规律,然后采取必要的质量措施。而项目具有惟一性,不存在准确的历史数据可供统计分析,因此,更多的是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每个过程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控制。 在反馈方式方面,一般质量管理侧重于端部反馈控制,将系统端部的过程输出与控制基准进行对比,然后将偏离标准的变异信息通过反馈进入自我控制,产生纠正措施。而项目是一次性活动,度量过程输出后发现差异可能会造成时间的延误,因此通常采用局部反馈过程控制方法,根据过程中间结果采取纠正措施,调整项目过程状态。 5.质量监督的区别。日常运作连续可重复,因此一般质量管理侧重于采用效果好且易于实施的事后质量监督方法,同时以事前监督作为补充。而项目质量管理则更多地采用事前质量监督,在项目成果形成之前,利用行政、技术、法律等手段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控制,以保证最终的项目成果质量符合技术法律规范的要求。 四、结束语 基于上文对项目质量管理和一般质量管理的比较分析,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加强项目质量组织管理和项目质量的动态管理,采取适宜的过程管理方法进行项目质量的过程控制,同时应加强管理项目质量信息,并在项目组织内部建立“零缺陷”质量文化,指导项目成员在从事项目活动时“第一次就做好”。在正确认识项目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灵活引入一般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促进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项目质量论文:浅析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 论文关健词:软件项目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 论文摘要:软件产品是软件项目的最终结果,其功能度和复杂性要比制造业的产品高得多,而且在投入使用后,软件发挥的功效也是其它任何形式的硬件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为了保证软件产品在交付后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发挥正常的功效,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软件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一、引言 软件产品是软件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其相关的质量问题主要来自项目开发过程。但软件是一个纯智力的特殊产品描述软件质量的定义则比描述实际物品质量定义面临着更多的潜在因素。所以保证软件质量比保证设备质量更具挑战性和不确定性。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在isopiec9126中将软件质量定义为:“反映软件产品满足规定需求和潜在需求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而m .j .fisher将软件质量定义为:“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度的特性的组合“。目前对软件质量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保证以过程文档化和管理科学化为内容:二是软件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评估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采用软件度量技术作为软件质量特性量化的主要技术。本文将就第一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给出或设计一些符合文档化开发标准的管理规范和文档模板以达到使软件质量满足之前用户对各项功能或性能的精确定义的目的。 二、项目概况及背景 某船厂在信息集成系统cims第一期结束后初步建立起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并将物资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了整合。但在第一期cims平台中没有对其涂装生产管理建立相应的系统。为尽快解决涂装生产管理的问题项目组在进行一个月的需求调研后就进入了开发。但是由于前期需求阶段没有细化需求涉众范围太小在开发阶段代码管理松散导致项目在开始不久后就处于一边开发一边继续需求分析细化的状态并伴随不断的需求变更最后在拖期半年后才交付了一个带有隐患的产品而且原定两周的试运行期因为修改不断发现的缺陷也延长为两个月。 在完成涂装项目后,项目组又接到船厂关于开发生产安全监管系统的任务为了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和提高软件质量,项目组认为要在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引入完善的质量管理,并针对船厂项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重点覆盖需求、编码、测试三个阶段。 三、分析及应对措施 1.定义合适的项目过程 软件过程是指开发和维护软件产品的活动技术和实践的集合。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过程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有效工具,随着外部环境与组织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作为一个好的软件项目过程,必须针对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软件项目运作流程,定义软件功能及相关性能明确各阶段的进入条件和退出条件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所开发软件的质量。 在现阶段主流的软件工程过程主要是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和xp (extreme programming)。由于新项目的需求明确,并且项目组成员的构成方式是新老搭配,在经过综合考虑后,我们决定采用rup方法。最后,项目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传统的rup模式进行按需裁剪,具体方案是将”需求与分析”和‘’设计”两个活动合并为‘’需求分析”,将”配置”和”变更管理”统一纳入’‘项目管理‘’,移除”环境活动‘’环节。 2.明确项目需求 对于任何软件项目过程而言,需求不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也是软件开发的基础。往往用户需求明确变更少的项目的成功率就高而那些用户需求混乱变更频繁的项目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户需求总是在开发进入中后期时,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发生变化。这就给软件项目过程实施带来不确定因素。在涂装项目中,由于前期需求不明确以及随意变更需求,导致项目组在开发阶段不停的返工,进而造成代码质量低下,测试拖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最后交付的产品质量,应该对项目需求变更进行管理。 (1)需求说明书要描述明确详尽。由于与用户沟通的需求人员并不是最后的开发人员,所以有可能导致开发人员对需求说明书的理解与用户真正的意图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另外,当项目在进行到开发(编码)阶段时,由于记忆的缺失,对当初所作的需求说明书的理解也会产生偏差。 (2)要对需求变更进行管理。通常需求分析完成后项目就进入开发阶段,用户可能会因为市场或策略的变化而提出需求变更的要求。此时,若是合理变更则有利于项目实施,但有时所作的变更可能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设计和开发,造成项目进度的延期。对于这一情况,项目组应该积极与用户沟通,制订需求变更说明书,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3)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尽早明确用户需求,有些内容一时无法确定则应该暂缓该部分的开发,尽量降低因需求变更而带来的风险。 3.代码走查 软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代码质量。在实际环境中对于同一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成员的编程能力、习惯、风格、对需求的理解和个性的不同所开发的代码质量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一些难以预测的人为因素由此带来的隐患将严重影响代码质量最终造成软件质量低下,使得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为以后的维护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和难度。 考虑到项目进度以及实际情况,要进行完整的代码评审不太现实,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引进代码走查。每周在规定的时间内,轮流让程序员讲解其所开发代码的主要部分。这项措施一方面可以从侧面促使程序员本人注意所开发代码的质量,另一方面在走查过程中可以获得他人的意见进一步改善代码效率,使开发成员共享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可以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并加深对需求的理解关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进行过程改善的讨论,使得软件质量更有保障。 4.进行正式的测试,并形成制度 测试就是对软件产品的检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根据用户需求检查系统是否符合项目合同与任务书规定的要求。项目测试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主要进行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一效率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压力测试可靠性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等活动。测试过程通常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只有通过了上述全部测试的软件,才可以称之为符合用户质量要求的合格的软件。 测试活动要尽可能覆盖整改项目过程,从最初的需求到部署阶段,都应该制订详细的计划并编制相应的文档,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文档测试报告等。通过测试活动尽可能早得发现每个阶段中软件存在的缺陷,以方便后续阶段的实施。在这测试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一条基本原则—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测试。我们即不能为求速度而缩短测试规模,也不能忽视用户需求而提高测试要求。总之一切测试应该符合用户需求。 四、结论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对于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还有其他要考虑的因素,如风险控制、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等。其实,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sei )开发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和}s09001标准,都着眼与质量和过程管理。而且在组织结构方面,国外成熟的软件企业一般都设有单独的qa (quality assure)部门,它与开发部门独立,负责监督流程的执行。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都应制订合适的质量管理方案,不能生搬硬套而这些需要项目经验的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项目质量论文:高质量的项目成本管理应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开始 摘要:项目成本管理是实现项目和企业盈利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复杂的系统工作。项目从决策到竣工,大体包括以下6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本文从设计角度入手,就如何做好项目成本管理作出浅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设计管理 1影响工程造价的几个阶段 ①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工程场地的选择、建筑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当地原材料供应状态和价格等,都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关键因素,但往往都是主观很难改变的; ②在设计阶段,在搞好管理的基础上,项目设计阶段是控制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设计阶段可锁定可控成本的90%以上,随着设计工作的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的构成进一步明确,可以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优化的限制条件也越来越多,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就逐步下降。设计成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本和工期; ③在施工阶段,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施工活动是工程设计活动的继续,是工程设计意图实现的过程。正常的工程量已经很具体,工程造价也已明确。施工阶段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譬如:地基处理、材料价格变化,工程变更等。这些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可能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 2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 工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在充分满足业主或开发商的需求和目标的同时,一定要使成本“最低化”。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一般可统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可以分别确定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每一项指标都关系到项目的开发成本。整个设计阶段既是目标成本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又是具体分解目标成本并进行落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成本管理要掌握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已经确定的目标成本只能优化不能超标。在具体设计阶段应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设计委托时,要向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提供尽可能详实的相关设计资料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明确项目开发的定位、工程建设成本范围、质量及效果,特别要强调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具体内容包括户型、功能、环境配套、结构设计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从源头上作好成本节约。 2)初步设计完成后,要认真审查比对,不能过分依赖于设计部门。这一阶段十分重要,着重应注意的是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个设计思路是否经济合理。这里的“合理”包含两种意思; ①布局是否合理,比如户型,是否充分考虑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再如环境配套设施,是否从“以人为本”来考虑。这两点都是影响房屋销售的主要因素,因为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购买者对户型和居住环境看得很重,甚至超过了对价格的关注; ②经济性是否合理,比如建筑设计时可将功能分区相对集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装饰及过多的悬挑,建筑尺寸尽量采用经济尺寸;另外在环境配套上要做到经济实用、美观舒适,不求奢华但求新颖。在全面审查后,针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的更正及修改,尽可能做到详尽周到,避免设计返工;其次,对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要重新进行成本预算并再与目标成本进行对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超预算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这是控制工程成本最主要的一环。设计过程中,有些工程设计人员只注重设计“质量”及设计期限,没有更多地考虑设计对工程建设成本的重大影响。因此要十分注意,比如: 1建筑结构形式的采用。在满足抗震及安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建筑体量尽量采用成本较低的结构形式。比如能够采用砖混或混合结构的,原则上不采用框架结构。 2基础结构形式的选用必须依靠真实的地勘资料并对持力层进行认真选择。避免在施工时出现超深或返工现象。 3结构配筋量标准不一。有些设计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对配筋及截面不进行单独计算,统一配筋;比如对现浇板不分开间大小,设计统一厚度及配筋,这是十分浪费的。 4安全系数取值偏大。如:结构安全重要性等级及非抗震、抗震等级的选用。这些都将对设计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5结构按取大值的方式进行统一标示或作文字简单说明。 以上是控制工程成本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除了要提交设计审查部门外,还要专门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造价人员,对施工图进行细致的审查核算,对施工图中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成本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更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工程设计首先要满足国家现行的各种规范,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存在着多个解,应该都是可行的,哪个解对项目成本是最节约,就需要工程造价人员积极配合,与设计人员协同作战。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对项目设计方案与费用反复比较,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来优化设计,运用价值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方案选择,最后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比如某工程是一个比较高档的住宅小区,施工图设计出来了,工程造价人员立即介入,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发现单方用钢量超预定目标3~4kg,小区总建筑面积12万m2 ,这可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增加成本约240万元。在核算过程中发现:基础、构造柱、梁的配筋偏多,经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最后确定用钢量高的原因有3个: ①基础设计断面偏大; ②抗震构造柱偏多; ③现浇梁布置偏多且配筋偏大。设计人员在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基础断面偏大是因为没有进行基础埋深的折算计算;构造柱偏多是因为死套“建筑抗震构造措施”进行设计,而实际是以抗震验算结果来审定的,两种方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现浇梁配筋偏大是由于设计时选取的安全系数稍大造成的。这样通过及时修改施工图,工程项目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进行造价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主要由3 方组成管理体系,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业主依据割算或形象进度进行工程款的拨付,对项目主要进行协调管理。目前的监理只是监督施工单位的“照图施工”,从社会现状来看,由于监理公司往往聘用一些退休的监理人员,对设计文件有的甚至看不懂(尤其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以来) ,对施工工艺不熟,对工程造价没有进行量化的能力,往往只能做到“垒起墙来看曲直”, 所以监理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没有多大作用。施工单位只对实际工程和资料负责,结算一般是按实际发生计取,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施工方没有任何吸引力。设计方,如果管理体系完善,档案完整,由设计单位的造价专业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监理和施工人员,做好原有设计文件、设计方的变更资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处理意见,进行多方核对、落实,并做签证及时调整工程量,积累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并配有各阶段的需要,做出造价分析,使项目工程造价明了、简单、可靠。这样会做到“三统一”,即设计与施工的统一,进度拨款与工程实际进度的统一,施工资料与设计资料的统一。避免预算、割算、竣工结算前后不一致。审计是根据资料得出的结果,不求资料真实、合理性,过程中的监管会有效控制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4结语 一个项目从设计开始成本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这是最有必要、最有意义的事。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投资效益的好坏,只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项目质量论文: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思考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势头,房地产建设投资在整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绝对比例。房地产业正向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筑数量的增加,也给质量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增加给整个建设行业带来了质量管理的大课题。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建设;质量管理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势头,房地产建设投资在整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绝对比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地的房地产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化了城市,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正向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筑数量的增加,也给质量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增加给整个建设行业带来了质量管理的大课题。下面就谈谈对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1 工程质量管理的涵义 如果单纯谈质量管理,应该说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就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地块地段选择质量、可行性研究质量、项目前期策划质量、设计质量、工程实施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包含有关房地产项目的许多内容,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完成,涉及到一系列的工作,建筑只是其中一个阶段,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交付使用等环节。优质的管理就是把这五项工作都做好,这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中一些自身的特点,给质量管理和控制带来一些影响,一些问题是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被人们忽视的,比如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策划阶段、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这几个环节往往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成本,但恰恰给项目负责人所忽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优质的质量管理是全面的整体管理,是全过程的优化1。 2 项目的前期管理 所谓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管理,就是指项目未进入施工阶段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比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的产品策划等。这些内容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认真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对房地产项目的地段选择关系到日后的销售问题,建设规模、规划方案影响着成本问题,项目的户型构成、配套设施水平分析、潜在目标客户分析、客户购买的心理分析关系到日后的销售问题,风险分析、财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影响着日后的应收账款问题。所以这个时期的所有准备和调查研究数据是否符合实际,和项目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 (一)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没有制度就难以有好的管理。项目负责人是开发项目质量的全权负责人,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管理上。如果开发的项目具有一定的规模,那么可以单设项目质量经理。制定相关责任制,并且落实到人。质量经理要根据投资人项目开发战略,市场定位目标,制定和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在施工中负责组织实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检查质量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随着每道工序的进展跟踪、督促项目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尤其要注意质量控制点的验证和评审工作的执行情况;建设施工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质量经理要负责报告,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提出解决方案;记录整理质量检查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中,质量问题是每一个参与施工人员的义务,不是一个项目经理就能全部取代的,所以针对其他岗位,也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且确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人人想质量,人人管质量,才能有优质的建设项目2。 (二) 制定开发项目的质量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在制定质量计划之前,质量经理要认真研究和了解项目投资人的投资策略,熟悉和掌握开发项目的质量政策以及本开发项目的特点,了解当前本地区地产行业整体动向,科学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项目的建设特点,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根据此文件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对于独立开发项目的企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堆质量管理体系做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本项目的特点,层层制定质量责任制,抓好具体实施中的落实工作,每一层次职责、权限、目标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并且制定出具体的保证质量措施。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务实性和可操作性。 3 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项目的设计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一项是项目规划,一项是施工图的设计,做好这两项工作的质量管理对日后的施工来说非常重要。房地产开发是个复杂的工作,涉及的面广,人多,需要协调和合作的单位也多。所以设计之初,要和市政园林、邮电、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密切搞好关系,做好项目建设中的协调工作,保证规划质量。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步是设计的管理,设计不合理必将带来日后的不尽麻烦。所以这一时期的质量控制主要放在选好设计方案上,认真策划住宅的套型、结构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部功能、空间、节能、节地等,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及新工艺,在保证结构可靠的前提下,达到合理开间;建筑造型和风格有艺术感。合理安排单元内的居住、使用、卫生等面积,做到人性化和以人为本,达到居住舒适;对墙体、屋盖、地面处理要灵活得当,具有艺术性和美感,即注意实用又注意观瞻性3。 施工图设计是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的标志,在开发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查通过后,就是施工图的设计阶段。所以施工图是建立在规划方案基础上的,规划方案是设计的依据。项目工程设计首先是初步设计,然后是施工图设计。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的超大项目,一般是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在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通常情况下是执行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的基本工作模式,在这个过程完成项目的设计说明、技术文件(图纸)和经济文件(概预算),这样分布进行便于控制保证设计质量。 4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房产质量的重点,而且这也是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辅助施工的质量管理和直接施工的质量管理。前者包括对施工队伍的选择,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其次是施工材料的选择,这是施工的物质基础,也是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是配件和设备的采办以及动力供应和后勤服务等,这是正常施工的基本因素,关乎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房产质量,必须要选择一支资质等级高、重管理、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的建筑企业。按照合同及设计文件选购材料及各种构件的性能、规格、品种、色泽等要求进行材料和设配的准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在进入工地前,由工地实验室进行严格检验。直接施工的技术质量管理是核心工作,这是质量问题发生的实质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首先就要强化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计划,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形成“人人讲质量,个个为质量”的良好风气。加强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做好参加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技能提高。 由于房地产业的产品造价高、寿命期较长,对质量要求特别高,而且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业主的利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如何加强房地产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所关注的,也是造福社会的表现。 项目质量论文: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 本文就水利建设项目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的方式。 关键词: 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正文: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就当前建设的过程中,水利施工建设其主要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1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技术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并且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的效率对其工程建设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其材料的实际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1.2材料。施工的工程的材料其是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内容,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水利建设就是为了防洪、抗旱,对未知的自然灾害起到一种提前预防的作用,保护下游的人们的生命安全。施工的材料如果出现问题就不能保证其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对施工的材料做好监督检查工作。1.3机械。施工设备也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机械设备自身的运行的稳定性,其就影响着工程开展的质量建设。1.4方法。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工程的施工的方法对其工程开展的结构和建设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某一种施工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的工程中,可能其并不能应用在这个建设中,否则就会留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制定相应的施工的方法的时候,应该是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的需要,水利建设的一些安全隐患因素,一些组织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性分析。1.5环境。工程施工的环境其对工程的质量影响较大,比如连年阴雨的天气就会导致其防水性差。 2.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施工的内容。其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防水性。但是当前在构成混凝土的施工的材料的选择上,国家对其的质量控制比较松懈,有些产品并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但是一些建设的小的企业可能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就选择这种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不过关的材料。造成工程质量隐患。2.2施工中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建筑物基础开挖、基岩灌浆处理到混凝土浇筑(土石坝体填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有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水利部、电力部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建筑物基础开挖施工中,有的承包单位为抢施工进度,不按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爆破,造成基岩面爆破裂隙较多,起伏差较大,增加了基岩面整修工作量和混凝土回填工作量;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未按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施工工艺,出现入仓混凝土骨料分离,振捣不密实、漏振,致使层面结合不好,有蜂窝、架空现象。2.3承包单位偷工减料引起的质量问题。工程建设的人员承包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行层层转包,施工建设的单位其为了有效的获得经济效益,就会降低陈本,主要是偷工减料等这些行为中,获得较大的利益。2.4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问题。在有的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施工的技术比较低,在一些焊接或者是是一些安装方面,其不能做到细节处的精致,导致其焊接的不牢固或者是安装的误差比较大等问题。 3.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建设开始前,施工建设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其应该就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的技术做出明确的要求。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报告,不允许不合格的机械设备进入到工程现场。3.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工程顺利开展的阶段中,其应该加强对自身动态性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在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督检查工作。对现场的施工的检查很重要。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和关键地点的施工,应该重点的监督,并且隐蔽性项目的建设,应该在现场监督检查完一个环节后,在进行下一个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工程的质量都是可以达到相应的标准的。3.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工程的验收阶段,对其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其检查过程中的质量的检查。这就需要验收人员根据国家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性文件的要求,对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收检查,项目监理部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4.结束语 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民生管理的有效建设,就需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其从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施工前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施工过程结束后的验收等不同的方面做好对质量的控制,实现我国水利建设的有效发展。 作者:王军 单位:宁夏省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项目质量论文:园林景观项目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 在2016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各行业需要以匠人精神重塑行业的客户价值与提供服务水平。本文旨在通过表格化形式,为景观工程管理者提供质量与细节管理的思路与控制要点,工程营造过程中应不断深入改善、总结锻造匠心。 关键词: 工匠精神;园林景观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 “工匠精神”是指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对所从事的职业高度忠实和把工作做到极致,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产品与价值,于个人可以修心,提高自身的素养。景观施工是对景观设计再创作的过程,对于施工的理解在早期的园林庭院营造中,更多应该是工匠们的工作内容,设计与施工往往是同一批人,缺乏设计理论与风格,更多的是施工工艺的精湛或手艺的好坏。设计图纸都是在工匠们的大脑里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不断深入而精细化,导致设计与施工专业的细化。有了好的设计,但并不一定会有好的作品,因为没有好的施工,一切都是空谈,无法落地。作为景观项目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景观项目的特点、质量管理周期、工艺细节、关键控制点等,以匠心去琢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作品。 1园林景观项目及其特点 1.1外观布局的艺术美观 项目是城市形象的直接表现,关系着城市人居环境的提高与改善。除了要求工程安全、适用、人性化外,还应追求艺术性,在外观和布局上给人美的、愉悦的感受,施工中更要比土建项目更加精细。 1.2工程材料的特殊性 施工材料除了和土建工程相同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砂石等常用建筑材料外,还有各种具有生命的各类植物,以营造景观的艺术性和生态性,具有调节气温等功能。 1.3工程的广泛性和后期维护的长期性 园林景观工程作为关乎民生、生态环境类的项目,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园林景观项目在很多城市普遍开展,宏观如城市特色乡镇,中观如区域,微观如小区园林等。景观工程如此重要,其后期维护则比一般土建工程更长久、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 1.4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紧张 园林景观项目除了土建工程,还包含施工工艺。因人们对其外观造型视觉感受、体验等的追求,使得施工工艺更加复杂。另外,由于园林工程以具有生命的植物为材料,会受到气候、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施工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最快的施工进度完成工程,故工期较其他常规土建项目更为紧张。 1.5变更量大,成本不宜控制 由于施工图纸在结合现场实施时,往往与实际有一定差距,加之施工工期紧张、材料特殊等原因,使成本波动较大,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2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TQM) TQM奉行的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观。客户需求对企业经营和决策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客户满意程度成为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了解客户需求,高质量满足客户要求,培养“客户就是上帝、以客户的眼睛看世界”等一系列生产服务管理观念,最终形成客户导向型产业,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营造客户认可、口碑佳的作品,才能使企业与个人不断地持续发展,现以时间为维度,分析项目质量的全周期管理。 2.1工程质量形成阶段(见图1)图1 2.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2.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2.3.1质量目标(见表1)。2.3.2质量策划内容。设定质量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所需的其他资源;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工具;确定其他的策划需求。2.3.3质量控制。(1)熟悉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人员(管理人员素质、施工人员素质)、材料(结构材料、饰面材料、苗木材料、建筑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专项技术方案、新工艺技术)、环境(工程施工条件、项目管理条件)。(2)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遵守“先地上、后地下、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的原则,保证施工各项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互不干扰。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对施工关键点和隐蔽工程的工序,检查合格后才能行下一道工序。(3)在景观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纵向体系中,工序质量控制是基础,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提高对施工操作工序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全过程工序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尤其是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隐蔽工程的施工工序,做到“预先计划、防微杜渐、过程控制、严格检查”。(附表2、表3) 2.4质量保证 园林景观项目质量保证是指在质量体系中,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系列活动。相对于质量控制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则侧重于企业对于用户的质量承诺。质量保证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保证,使其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达到其设定的质量要求。外部至保证是对产品使用者的保证,使其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其生产活动的质量要求。 2.5质量改善 景观项目质量改善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运行效率、工序细节的部分。从质量管理的PDCA原理出发,质量改进是企业在现有的质量管理水平上的进一步提高,使项目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的系统性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通过质量改善,不断提升自我质量管理能力,提高项目质量档次,向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能降低企业成本,节省能耗,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结语 终上所述,匠人化的园林景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产品的极致追求,把产品当成艺术品来打造。因为其要求非常细致,几乎每一项细部工程永远都可以有自己的一整套精细化标准。时代需要呼唤“匠人精神”,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抗日渐炽热的浮躁之风。追求细节,才能塑造有品质的作品;精益求精,才能有完美的结果。希望所有的景观项目管理者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修炼一颗“匠心”,爱生活、爱工作、更用心。 参考文献 作者:梁锦钧 单位:江门北控水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质量论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及安全管理 摘要: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关系到工程项目最终的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项目按照预定工期顺利完成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建筑工程相关管理工作中质量和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已经威胁到建筑企业的信誉和工程的安全性,影响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设计及施工管理、工程监督、工程验收等等,涉及工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建筑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参建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做好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进而提高整体工程的效益。 1影响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 1.1不重视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 部分建筑及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质量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在首位,没有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筑企业建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其中的条款不符合工程项目实际,导致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有关建筑法规和相应技术规范不够了解,导致工程施工没有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工程质量受到一定的威胁,且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1.2建筑企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不是专业建筑管理有关专业毕业,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较低,加之缺乏质量及安全意识,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很难落实。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员工培训机制,对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工程具体操作不符合规范。一些先进机械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不是短期培训就能掌握的技术,如果对一些机械设备不够了解的人员进行操作,难免存在安全问题。 1.3建筑企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 目前,部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的保障,建筑及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机制,安全人员配备不足,安全员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建筑工程的违规操作较多,工程项目部与操作人员之间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施工人员在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情况下,盲目施工,必然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此外,建筑工地对于现场管理不够严格,施工现场材料摆放不合理,工程机械设备安全检查不力,员工不佩戴安全防护,消防设备没有及时更换,水电使用管理不当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策略 2.1做好建筑图纸的审核 建筑工程图纸时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施工企业施工前必须要对图纸进行审核和分析,对图纸设计进行必要的研究,发现与现实情况不符合的地方一定要与设计单位沟通,做好图纸修改。图纸会审是在施工开展之前的必经环节,是有效保证施工设计符合地形、地质等现实因素的保障。 2.2做好工程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监控 决定建筑质量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建筑材料,包括建筑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这些物质应用于建筑施工,其质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材料采购时要到指定正规的厂家购买,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验收过程,材料型号、规格、性能要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钢化、水泥、防水材料要符合有关规定,易碎、易变形物品要主语运输和安装。 2.3做好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和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在于对具体施工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建筑企业及施工企业要将质量管理作为主要环节来抓,要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工程质量监管的重点要放在抓规范,查看施工是否按照正确规程操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做好工程重点施工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楼板,装饰工程中的水磨石地坪、外墙等。对于已发生问题的部位加大监管力度。 3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工程安全问题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工程项目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最终收益。不论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筑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提高施工团队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概率。重点关注技术操作环节,对一些危险作业和先进机械设备的操作要加大管理力度,保障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建筑企业要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管理的软硬件,以技术和资源为支撑,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再次,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施工的动态监管,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要纳入成本管理范畴,企业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 3.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安全问题较多,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众多安全隐患,因此,建筑企业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管理。首先,要保障施工现场管理有序进行,做好施工人员、机械、材料的管理,工程管理部门要做好调度工作。其次,对施工中的用电加强管理,对用电设备具体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用电设备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闭电源。 4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关键环节,建筑施工要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加大投入等措施,完善工程管理机制,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作者:张润标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承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质量论文: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探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也发展起来,带动了通信事业的发展。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质量管理,良好的质量管理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先简单介绍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然后就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通信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不断更新,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在通信工程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网络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信工程项目也不例外。 1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1.1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涵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项目设计、施工再到后期的投入使用以及维护阶段的过程,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利用通信工程方面的知识来确保工程质量,使其符合经济上、质量上以及性能上的一系列要求。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不仅与通信网络的顺畅使用息息相关,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关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2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是确保企业可以长远发展的有效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通信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通信以及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研究,可以确保通信工程项目质量足以提供便捷、快速的通信服务,提升通信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信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通信工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须要高度重视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关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已经引起了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对质量管理这一问题推行的较晚,当然,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个通信行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落后的质量管理观念使得整个通信行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很多通信企业没有将项目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来抓,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方式不到位的现象;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没有连续性,对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认识不科学,无法从通信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2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信企业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促进我国通信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1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因素 影响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是保证通信工程项目的关键。(1)人是施工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对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质量控制主体,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设计目标和质量管理原则,尽量避免产生失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纪律管理,健全岗位责任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禁止无资质人员进入施工现场。(2)对所有的工程项目来说,好的器材是确保质量的关键。项目管理人员要选好设备,根据施工项目的技术和特点选用不同的设备,严把质量关。对通信工程项目来说,尤其是通信线路方面的器材,更是应该关注设备条件,严格验证设备的许可证、合格证,避免应为设备问题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3)工程项目人员要合理选用施工设备,比如各种机械设备和仪表等的基础设施,根据不同的施工特点和技术水平选用不同的施工设备,做好正确使用,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以更好的确保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4)方法控制。项目管理人员要事先制定好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的组织计划安排,在施工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作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从而可以确保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5)环境控制。通信工程项目涉及范围广、施工时间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环境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做好环境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技术环境、工作环境等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环境因素控制,文明施工,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确保原材料的有序排放、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2质量管理要贯穿通信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事情,要贯穿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事前质量管理、事中质量管理以及事后质量管理。事前质量管理:事前质量管理是做好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熟悉设计图纸,对项目施工地点进行考察,分析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做好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工作、预算工作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原材料、设备等的物料准备工作,做好人员的安排,编制好施工措施,为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做好准备。事中质量管理: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在施工过程阶段,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施工项目按照预先制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施工交接质量有检查、技术措施有交底、工程项目有质量验收,质量处理有档案,关注项目施工中的每一处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做好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事后质量管理:事后质量管理是通信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投入使用后进行的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项目经理要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做好初步检验和验收,根据标准的质量评定方法对项目质量进行评定,从而做好通信工程项目的每一阶段的质量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通信工程乃至通信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单位在进行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时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政体规划,加强质量管理,力争将通信工程质量做到最好,促进通信工程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昕 单位: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 项目质量论文: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 通信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生产生活来说均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现在通讯行业发展迅速,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深入的分析,确定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点,争取降低外部因素的干扰,从根本上来消除质量隐患。从工程建设要求出发,总结以往经验,确定项目质量管理方向与措施,促使行业可以持续发展,文章就此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为所有工程建设研究的要点,对工程最终建设效益具有关键影响。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企业需要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就市场发展趋势和要求,确定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方向,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遵循专业原则,有目的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消除各项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来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果。 1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1.1风险高 对于通信工程来说,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影响项目最终质量,降低工程投资综合效益。项目建设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建设企业还需要承受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必须要不断对业务进行更新和优化,并且还要加强对新型技术和理念的研究,通过协调分析,将其应用到项目建设中,争取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对项目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1.2涉面广 与其他类型工程项目相比而言,通信工程标更高,会与其他多家运营商和供应商存在合作,同时还需要保证各自的独立性。尤其是现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系统功能以及业务质量等有着更高要求,想要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竞争力,就需要在前期做好建设管理,对各参与单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促使不同单位之间有效联系,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质量管理,避免在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而造成进度滞后以及质量隐患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综合效果[1]。 2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存在不足 2.1勘察阶段问题 通信工程在正式建设前,需要由专业单位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勘察,确定地质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特点,作为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依据,充分利用环境特征,不仅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更利于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现在很多单位忽视了前期勘察工作实施的必要性,未按照规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或者勘察人员技能水平较低,所得勘察结果无法作为设计依据[2]。主要是因为企业为追赶工期,直接省略掉勘察作业环节,以及实际勘察中操作不规范,各项专业标准落实不到位,而无法保证勘察质量,影响工期项目的施工作业。 2.2施工阶段问题 基于通信工程建设特点,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各项因素的干扰,导致施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更容易埋下质量隐患。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现在通信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并且有更多新型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其中,传统的施工与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实际作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尤其是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很多情况下为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所有作业,而选择临时人员参与施工,不仅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并且缺乏质量控制意识,无法对施工作业进行约束和控制,出现质量隐患的可能性更大,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对于通信工程来说,部分企业未进行科学人员配置,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施工问题,而埋下质量隐患。 2.3验收阶段问题 待工程所有施工项目全部完成后,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来组织人员进行竣工验收,确定施工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专业标准。所有竣工验收工作均需要按照专业标准来进行,对于发现的不规范、不合理内容,需要与施工单位联系,并督促其限期整改,直到全部完成验收。但是就工程实际建设管理现状来看,存在很大一部分验收人员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责任感较低,或者是为个人利益,放松对项目验收的管理,无法严格按照专业流程进行检验,降低工程建设综合效果[3]。 3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3.1遵循专业管理原则 针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时,为保证所有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必须要遵循专业原则来进行。第一,质量原则。即将质量控制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以满足实际应用为要求,基于通信工程特点,确定工程建设管理目的,并针对不同环节进行目标细化,做好用户需求分析,从细节出发,保证工程最终建设效果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二,技术原则。现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应用到的新型技术不断增多,并且在大数据背景下,项目的建设必须要重视技术原则,科学选择和确定系统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改善业务质量。同时,在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管理时,需要提高各类数据的利用效率,以行业管理标准为依据,做好整个过程管理。第三,预防原则。通信工程具有一定复杂性,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为提高其建设效果,必须要将预防原则落实到位,对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估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争取通过事前、事中预防工作,来为后续实际施工阶段打好基础[4]。 3.2确定项目管理目标 目标确定是否合理,在根本上决定了后续各项管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其是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依据。通信工程建设系统性强,涉及到的内容众多,不仅有多个承包关系,并且很多项目还具有多个承包商,这样就需要在前期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建立一个最终目标,并将其传达给每个施工承包商,作为施工作业开展的依据。所制定的管理目标,需要确定每个分项技术要点、作业难度以及质量控制内容等,实现对整个工程所有内容的目标细化与统筹管理。另外,还要制定具体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对各参与单位以及部门岗位等所需承担的责任进行确定,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促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工程质量管理中。 3.3现场与验收阶段管理 一方面,现场监督。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现场管理,保证所有施工作业实施的规范性,杜绝出现违规操作行为,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关键环节作业,可以采取旁站措施进行监督,减少操作遗漏、失误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竣工验收。在工程竣工后,需要组织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进行质量验收,以各项施工材料作为依据,按照专业标准来确定所有内容是否达标,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部分要求限期整改,确定所有部分全部满足要求,减少后期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分析,需要基于其项目特点,对常见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现存不足的原因,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选择有效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减少各类因素的干扰,从根本上来保证工程所有环节实施均满足专业标准,提高工程建设综合质量效果。 作者:雷小斌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项目质量论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对所建设的工程项目乃至整个建筑工程企业都有很大的意义。建设施工项目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够提高工程的资源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工程质量。论文主要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与现场管理展开探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1引言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建筑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施工项目管理也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与现场管理展开探析。 2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是建筑企业立足的根本,建筑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卡,把质量上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建筑行业涉及的范围广且工作内容复杂,给项目造成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工程对质量的要求。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集技术、经济等为一体,具有综合性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展开施工计划的编制实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1];其次,建筑企业要强化内部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认识。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并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还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出高质量工程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并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一些建筑企业由于对质量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质量管理队伍人才的凋零,无法发挥出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的作用,不仅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而且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质量管理还在于施工质量与技术的提高,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使工程的各方面都能跟上时展需求。 3安全管理 建设施工项目自身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危行业。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规范施工流程与操作标准,并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员岗位,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督促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职位,任用的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一定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以及较强的事件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好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细”和“严”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因此,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要全方位展开,做到一丝不苟,并且严格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建设与操作流程。由于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都是学历不高的农民工,他们缺乏安全管理与生产意识,而且对安全生产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展开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使工人自觉地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部门要发挥安全管理的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给施工工人和监理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2]。施工企业还要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做好紧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企业损失。 4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包括工程涉及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施工水平等。工程预算要根据工程设计进行,因此,合理的工程设计是各环节衔接的关键,要对关键程序与工程做出优先安排,以保证施工进度。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预算中所占比例最大,也是工程是否盈利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在一项工程开始建设前,要进行材料采购,所选材料一定要与施工标准相符合,根据成本预算计算出需要的材料数量,并在预算范围内购进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购进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购进材料后要做好材料的储存工作,避免外部因素造成材料浪费。同时,保证使用的材料质量在标准范围内,把好质量关卡。另外,人工成本也是施工成本预算的重要部分,施工企业要控制好人工成本,选择具有一定施工水平的施工人员,并开展相关培训,规范工人招聘行为,尽量避免招聘短期工人,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施工工程企业要设立相关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人力需求招聘所需人员,并进行上岗培训,同时定期开展考核工作,以保持工人的技术水平与成本控制意识。对于员工的考核需要实施合理的奖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制度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设置合理的奖金数量,并与员工的薪酬相关联,深刻树立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控制落实到细节中[3]。 5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工程开始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就取决于编制好的施工方案,而施工方案又是现场管理的依据。施工进度除了以施工方案为依据,还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对影响实际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排查,并及时解决,以保证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相一致。进度的管理需要从施工开始贯穿到末尾,制定出分段完成时间,控制好实际施工进度。施工进度控制对于工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控制好施工进度,才能保证工程在规定日期内完工,反之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完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加大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另外,工程开始前,需要工作人员详细了解签订的合同文件,明确工程完成的期限及其他要求,并对施工现场做出认真分析,以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人员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施工能力与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因素做出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的与实际更加贴近的工作计划,在工程施工期间加大对项目管理的监督,促进各项管理条例的真正落实,发挥好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施工进度,保证工程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6结语 建筑企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对工程以及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条件,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工程的质量建设中,并保证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还要不断创新与改进项目管理体系及各项制度,使项目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潘峰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项目质量论文: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由于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关乎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已经逐渐成本了人民关注的重点,而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前期准备不充足、缺乏全方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等问题,使得房地产公司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非常不规范,从而给房地产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房地产有效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房地产公司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面不够重视,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建筑公司也不重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从而相关质量管理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使得工程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事实上,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关系到房地产公司发展得重要因素,是房地产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房地产公司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而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房地产公司,还需要建筑公司的共同努力,建筑公司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熟练相关设备和技术操作,从而切实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同时,在建筑公司中标之后,房地产公司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设计图纸和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并对施工进行严格监督,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2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前期准备和严格监督,无法有效保障工程项目质量 房地产工程项目的规模一般都较大,所以在项目施工之前的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房地产公司并没有在前期对工程施工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规划和图纸设计等,同时,房地产公司没有建立独立的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发生的变化来调整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再加上房地产公司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只是将工作将由建筑企业来负责,当施工工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时,建筑企业由于对项目的不了解,所以并不能及时的意识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无法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并对未来居住的人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2.2缺乏事中管理,无法明确了解施工中出现问题 尽管有一些房地产公司在前期考虑到了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也做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却只注重了事前的管理,而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事中管理是极其缺乏的,事实上,事中管理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一旦忽视了就会使得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被建筑企业或施工人员隐藏起来,而这些小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是时间一长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对居住的人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2.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无法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 目前很多房地产公司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面都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从而无法对与工程项目有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形成监督和约束,使得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而这些行为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由于没有相应制度的约束,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就会拖延工期,从而无法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而工期的拖延还会导致施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必将给房地产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4缺乏完善的事后管理,无法按期投入使用 很多房地产公司都忽视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事后管理这一环节,但事实上,事后管理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和检验的手段,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很多房地产公司没有在工程项目竣工之前对项目进行检验和评估,就算是让验收单位来检验项目质量,验收单位也不会以设计的图纸为标准来验收,从而使得工程项目无法按期投入使用,也无法有效的推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工作,极大的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3有效解决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事前管理,为项目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在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缺乏规范化的事前管理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房地产公司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必须加强事前管理。在项目施工之前,房地产公司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获取准确的、完善的、科学的数据信息,综合考虑人为和自然因素等,并对相关的工程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从而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出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和图纸,使得所设计出的图纸能够真实的、准确的体现实际情况,为项目施工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展开。除此之外,房地产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责任人,将质量管理相关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使得公司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系统。 3.2建立独立的质量监管部门,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房地产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使其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准确的解决问题,并且严格的约束施工人员工作行为,有效的防范违法行为的出现,从而有效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由于房地产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施工程序比较复杂,存在很多的环节,所以房地产公司要从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切实加强对每一环节质量的管理,房地产公司需要严格检查每一环节的工程质量,只有在上一个环节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环节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停下来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保障各个细节的质量。在项目施工时,房地产公司需要定期的对工程材料、设备等相关资源进行质量检查,从而保障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并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维修,保障设备质量合格,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3严格事后管理,保障工程项目质量 房地产公司必须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事后管理,在项目竣工够,以前期设计的图纸为标准,并根据国家对工程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尤其是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建筑装饰质量、施工难度和易忽视部位,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有效避免工程投入使用后再出现问题,同时编制完善的质量评估报告,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有效防范再发生出现过的问题,不断提升公司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水平。 3.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专业能力 房地产公司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房地产公司需要选择一支专业水平高的施工队伍,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工程项目质量有充分的了解,培养其在施工中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从而使其能够认真的完成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同时房地产公司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对各种新设备和技术的培训,并且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施工人员准入资格制度,严格筛选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不断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使其能够熟练各种新兴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切实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4结语 房地产公司加强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必须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即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事前管理需要房地产公司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做好万全的准备,保障相关数据、材料、设备等的质量,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从而保障项目施工顺利进行;事中管理需要房地产企业加强对项目施工的监督和控制,有效规避施工人员的违法行为,保障各个环节的质量;事后管理需要房地产公司严格验收和评估项目工程质量,保障项目能够按期投入使用,从而保障公司的经济效益。 作者:谢新格 单位:华中港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质量论文:建筑项目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 摘要: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要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要使用符合时展的管理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接着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 建筑;现场;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速,在迎接城市化进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建筑的出现。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后,其质量是反应建筑企业水平的最直接表现,所以任何的建筑施工企业都需要加强对建筑的项目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可以说处在了一个飞跃阶段,但是在这一阶段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等问题显现出热切的逐渐的关注,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和很多地区的建筑工程在建筑的结构上都出现过坍塌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开始对建筑的施工质量投以了关注的目光,因此其相关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重视。总的来讲,建设一个品质比较高的工程项目,不但能够非常好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期限加以提升、对建筑物的服役时间给予一定的提升之外还可以非常好的节省相关资金的投入和因建筑质量所产生的相关维修管理的成本开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还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其建设的不好直接会对人们的人身与财产的安全造成损失,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建筑工程具体进行的基础的保障。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时,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强调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要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加强质量意识。任何建筑在施工时都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尤其是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每一个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拥有质量意识,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培训与质量责任意识的教育,确保投入施工的人员都具备完善的施工技术以及较高的责任意识。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不断向施工人员引入新的施工技术与操作设备,确保将工程的质量从不同方面进行提高。建筑企业需要对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预防控制,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概况质量系统的管理机制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确保他们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2严格管理材料 建筑材料是工程的部分组成元素,工程的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的建筑材料拼接而成,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是施工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建筑施工前,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层层把关。首先,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厂家的产品便宜就轻易受影响,其次,在材料引进时,也要对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最后,在材料的保存问题上,一定要派专人对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解,做好防水、防潮以及防晒防高温的工作,保证材料的质量,避免材料受到污染。此外,在材料使用前,检查材料的使用期限,坚决不使用过期失效的产品。我们应积极保护材料的质量安全,以此来保障工程的质量。 2.3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的最为基本的内容就是施工图纸以及合同,只有保证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合同有着清晰的认识,才能够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所说的设计图纸是经过审核之后,与实际的施工条件相适应,同时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之后的施工图纸,建设单位需要将该设计图纸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接,从而保证施工单位能够按照正确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其次施工合同中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保证施工单位对该合同有着精确的认识,建设单位针对合同中的重点内容向施工单位进行讲解,从而使得施工单位的行为能够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4对施工工序进行管理 任何的工程或者是构件的施工都是具有较为科学的施工工序的,只有保证按照正确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才能制造出合格的建筑构件。所谓的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就是指,对施工的流程进行管理,保证施工是严格的按照施工的准确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的,同时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了这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之后才可以进行继续的施工,这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2.5在对建筑进行验收的过程 验收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最后的环节,想要保证建筑能够正常的进行使用,在验收的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对建筑整体以及局部进行验收,局部验收是整体验收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保证局部工程的施工质量合格之后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都是合格的。在验收过程进行的管理,也主要就是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按照顺序进行逐级的检验,对于这个过程的管理是最为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3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是为了让其施工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其施工质量变得更加有保证,也是为了让其施工安全更有保障。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可以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更能够让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作者:祁桂娟
1室内软装饰概念及表现形式 1.1软装饰含义 软装饰是现代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中十分常见的设计手法。软装饰不仅能够弥补房屋结构上的缺陷及硬装效果上的不足,还能够使室内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室内设计公司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必须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并且合理的利用软装饰手段,优化室内设计方案,使客户的需求达到最大化满足,增添房屋的艺术氛围和文艺气息。 1.2软装饰表现形式 软装饰在各种装修风格中的应用也不相同,比如在田园风格中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美,在这种风格环境中能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嚣,精神得到充分放松。以碎花、暖色调物品等天然物品来突出田园风格的主题。欧式田园风格使用手工布艺、别具一格的沙发,通过独特的壁炉壁灯给人舒适温馨的感觉。地中海风格则是在色调上来体现,利用蓝白色让人联想到阳光沙滩、碧海蓝天等情景。所以在不能装修风格中软装饰的使用也不同,这就要做到对软装饰的分类,通过软装饰的材料性、造型、色彩不同来综合性考虑,既要环保性还要考虑其功能性、适意性、趣味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达装饰品的造型和质感。 2室内软装饰的作用 现代人们更加注重于室内设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室内设计不仅在功能上更大满足在人们内心精神需求方面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室内软装饰对室内设计带来的意义是极大的,忽略了软装饰的作用,就很难营造出更加理想的装饰效果。 2.1在居室中的衬托作用,营造独特氛围 为了使居室空间不枯燥、单调、沉闷,使用软装饰补充细节部分,不仅起到点缀效果,更是对整个居家环境的衬托,让室内环境充满生气和意蕴,如单纯地摆放一盆塑料花会很单调,然后能在花瓶下铺上垫布就更能衬托出效果。适当的局部铺设地毯、桌布、沙发垫等更能烘托家具突出主题,增加温馨的气氛,也是改变家具颜色的最方便的方法。 2.2在居室中的分隔作用,更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 软装饰的对空间的分隔性不容忽视,可用帘帐、织物、屏风来划分室内空间,弥补室内空间结构的不足,让整个室内空间更具有功能性及条理性,也使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利用软装饰品的色彩软件大小等,巧妙的使空间更丰富更具层次感。 2.3在居室中的装饰作用,提升室内设计效果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刚装修完以后效果很好,一旦业主入住后,摆进家具等就面目全非了。而有些家居硬装效果很一般,但入住后,摆放陈设品添加软装饰后却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与软装饰色泽、图案、机理等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对比和协调有关。设计要遵循艺术规律。窗帘是家居中不可缺少的,以往窗帘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遮光、防尘。在现代家居环境中窗帘的的美化功能及环境营造的作用越来越大。窗帘的颜色、造型、花形定性室内装修风格。壁纸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用于改变房间空阔、单调的感觉,如室内层高较低,为避免房间显得太矮,可使用色彩对比强烈的竖式条纹和图案来装饰墙壁和窗户。如空间过于狭小,则可用横式条纹装饰墙壁和窗帘,在狭窄的两端使用醒目的图案,利用材料的反差对比。 3结语 合理应用软装饰在室内装修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软装饰设计有效应用到不同的设计空间中,从而设计出不同品位的艺术空间。软装饰生动点缀了室内空间,给人更多的审美情趣。装饰艺术进行装饰选择时,必须以设计空间整体效果作为设计的起点,把整体效果作为设计的终点。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重视度越来越高,将软装饰与硬装潢完美结合,可充分体现和提高居住的品味。随着轻装修重装饰设计理念的流行,室内设计中也会越来越多使用装饰艺术,其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元,会让软装饰设计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经济与管理浅谈 【摘 要】当前的建筑领域要抓住对建筑经济和企业管理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规范、优化作为建筑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对建筑工程经济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应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图1PDCA循环上升图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可以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目标的成本。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做好每月、每季度的计划,并计算出成本投入和利润来作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生产成本的依据。 3.3.2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制度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制度。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制度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制度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探讨建筑经济与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竞争不断激烈,建筑经济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企业资金,推动企业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本文首先从宏观上论述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分析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目前国内建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求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 引 言 建筑经济是指建设领域关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方面的预测、决策、实施、分析以及评估等活动,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以及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建筑经济的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建筑经济作用的发挥,有关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建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建筑经济的意义 从建筑经济的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公有建筑经济以及私营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主要是一些具有国有成分建筑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庞大的。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建筑经济相对应,它是中国建筑经济在摸索中深化的结果,是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目前,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建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深化建筑经济改革的重要作用。建筑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建筑,仍然主导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但很多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灵活、包袱沉重、权责不清、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公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经济的引入则有效地遏制这一现象,维持整个建筑经济的平衡。此外,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总之,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体建筑经济市场的和谐。 2、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操作中,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融资不足 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融资方面拥有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建筑行业具备资金投入特别大、工期特别长、生产的产品造价特别高的特点,在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业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金的问题又将困扰着企业,因此会再次向银行征求帮助,促使这个过程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最近的几年,国家又对建筑的企业进行了调控的政策,使得融资变得比原来更加艰难,银行在此基础上也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了相应控制力度,使得建筑的资金更贴近黑暗的边缘。 2.2预付合同制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在现在的一些建筑企业中,为避免银行的贷款问题,实施了预付款的形式。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从施工前开始预付一直到竣工结束后,项目的投资估算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总体的价,有时,在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很可能有超过总造价一半的情况发生,这么庞大的预付金额使得建筑的企业拥有太大的压力。 2.3盲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规模下,已经达不到新时展的脚步了,所以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基础下,就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跟随其行进速度。因此,如果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出现了特别大的危机时,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不去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流程进行施工,到最后就会使得资金的困境急剧扩大。 2.4资金调控力度不够 在我国,绝大地区的建筑企业,都是在施工的环节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完整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的安排,导致资金不能有效地周转,生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严重地影响了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的技能也具备得很少,对于资金没有优化配置的意识,并且不能够合理地使用,从而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后果。 3、加强经济管理,完善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管理是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总称。由于建筑经济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最终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往往是长期的、是复杂的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对全过程实施成本的控制;要对全体员工实施成本的控制;要让开源节流相统一;要对于成本目标的风险实施分担的举措。 3.1加强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 建筑经济管理活动应当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做好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工作,其中主要是指成本的内容控制工作。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要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要在施工成本上全面地进行控制,并且制定科学又全面的资金管理和控制体系,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体系下,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想要使得施工全过程协调控制,就要注重各个分环节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施工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了几个方面,分别为成本、质量和进度。让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让返修的情况极少发生,对于资金的费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施工的进度上,要以计划工期为基础,按计划完成或者提前完成,使得成本降低,资金减少。所以,要制定合理并且科学的控制计划,让利润最大化得到保障。 3.2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应该合理地计划其资金的多少,要以企业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用货币计算的形式体现其资金消耗的程度。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影响资金的成本包括人工的直接费用、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等等很多方面的使用费用和直接的费用。只有对资金做出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将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完成其时效性。 3.3做好全过程建筑经济管理工作 建筑经济管理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实施,有关企业必须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开展情况,实施全过程经济管理模式。首先,做好施工前的计划。要在施工之前的阶段进行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让对于施工前的合同进行签订和审查程序,让规划能够详细地制定。其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施工的工具以及顺序合理地制定方案,为了追求完美,应该在每个环节中都制定不同的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制定出最终的方案开始施工。其二要进行公开的招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公平公正,分包商和施工的负责人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确定最优质的方案。其三在施工时具备的所有情况都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环节都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方案,估算预期能够得到的经济效益,以预期的估算为目标,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频繁发生。 其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成本的预算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得资金的使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分步做到:把资金尽量集中起来管理,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要层层把关,杜绝浪费的发生。在施工人员上加大素质培养,让成本控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施工的现场要重点的管理,让安全隐患减少,同时控制住了项目成本的风险。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机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预防,让完善的策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力求让风险呈现最低的形态。 3.4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建筑经济领域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可通过下列途径来缓解人才不足。第一,成立建筑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人员;第二,与科研单位、高校、咨询机构密切合作,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第三,加快人才培养,应在高校相应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中增设建筑经济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以解决后备人才的不足;第四,举办短训班或专题讲座,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4、结束语 从宏观上分析,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使得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微观上来看,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浅谈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模式简称EPC模式。在建筑工程EPC模式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合同、造价等方面的管理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基础。本文分别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合同、造价等方面探讨EPC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等问题。 一、建筑工程EPC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方向。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所建工程的基础,如果所建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合格,那对这个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和发展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建筑方和总承包方的管理重点,同样也是做好建筑工程经济和管理的方向。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做好建筑工程经济和管理必须重视的工作,如果总承包方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就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这样机会增加该建工程的成本。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 3.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从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的结果来说,不仅直接和建筑方的投入生产和收益有联系,也关切着总承包方的收益。因此,当下总承包方按照不同建筑工程的特点,分别从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进度严格控制,以控制建筑工程建筑过程为主线,最终达到对整个工程进度控制,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经济和管理,为总承包单位增加经济收益。 4.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方和总承包方就所建工程的工作是通过合同方式来确定的。如果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就会减少合同的数量,从而减少建筑方和总承包方的工作。不仅可以发挥总承包的管理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减少建筑方的组织管理工程。因此,建筑合同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进度,而且也会关系到总承包的经济管理。 5.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较其他几个方面更直接的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在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的材料、机械使用设备、劳务人员的成本都关系这建筑工程的成本的增加,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是直接建筑工程成本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方向。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模式)下经济管理与发展的内容 在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是关系这建筑方和总承包方成本和收益,因此这些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和发展的具体内容。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方面非常多,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关系体系。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建筑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在岗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机制、工程质量落实到所有岗位的机制。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中,总承包方的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该建工程的特点,指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且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自检,保证建筑能一次性通过质量管理检测机构的检测,这样不仅免去了工程返工或者维修,能够满足建筑方的质量要求,而且提高建筑工程的进度,从而为总承包方就该建工程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实现了更好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需要向总承包提供法律上规定的一切关于安全的条件,比如供水、供电、供热、供通讯等方面,保证满足施工单位能安全生产的条件。在建设方和施工方签订合同时,不得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指定总承包单位使用的威胁安全施工方面的机械设备、防护设备、消防设备等。在建筑工程法规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必须对建筑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负全部管理责任。因此,建筑工程总承包必须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前和过程中,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包括:对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能能方面的教育;对施工生产使用的施工生产工具进行检验和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于有利的安全生产管理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于不利于安全施工生产管理的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能够系统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 3.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控制 在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中,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是很重要的,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保证建筑工程的合同预计时间精良提前完成。首先要现场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安排的各个专项工程、检验批的进度管理。只有严格的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安排,做到建筑工程进度的过程控制,落实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劳务人员的及时供给进度。 4.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工程索赔过程中,合同变更的索赔占工程索赔的分量是最大的。如果有利于施工总承包的索赔,那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严格要求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记录、管理合同文件,同时加强合同文件的审查和分析,确认可以做这些合同文件对工程变更索赔和工程费用的调整的依据。 5.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包括工程造价的初步设计、设计、决策等阶段,包括工程的投资预算、设计预算、施工预算、施工材料预算、施工机械设备预算等方面。要求建筑工程总承包要准确把握市场的材料、劳务人员、机械等价格的变化,做到“量价”分离,尽量减少施工不必要的开支。建议建筑工程总承包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严格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方面,做到有利于建筑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和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过程中,建筑工程总承包需要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等方面做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这些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合同、造价等方面都关系这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和发展。建筑工程总承包通过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控制体系、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体系、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来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成本管理控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本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地分析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管理与控制事前控制目标成本 过程控制 降本增效事后 检查总结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高、大、难、新工程与日俱增,同时,各类业主对设计、实物工程质量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受到严竣的挑战,因此,必须客观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创新管理模式, 落实“安全、质量、资金、成本、工期”五个统一管理精细化,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树立成本、进度、质量的系统管理理念,,将企业的成本、进度、质量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 任何一项管理模式都依托于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精细化管理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整个分公司一盘棋,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树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意识,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紧紧围绕“丰产丰收,增收节支”的经营思想,不断丰富载体,有计划地召开经营管理研讨会、项目成本管理研讨会及各业务科室培训会,集思广益商讨经营管理规划和实施办法,宣传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知识,规范月经济活动分析会流程,加强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细化各岗位成本控制责任,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奖优罚劣。同时强化全员安全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的意识,组织摸底检查项目经济管理基础工作,利用生产会披露检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建立项目成本预警机制,确保动态控制,真正做到先算后干,边算边干,努力化解经营风险,有效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助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注重事前成本控制,合理确定目标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直接影响到分公司生产经营的水平,这就体现出分公司整体的前瞻性管理的重要性。分公司加大事前成本管理力度,拟任项目经理参与任务开发、合同谈判,以发包人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与工程量表、工程的性质和范围、价格条件说明和投标须知等为基础,结合调研和现场考察所得的情况,根据企业自己的定额、市场价格信息和有关规定,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地计算和确定承包该项工程的投标价,防止盲目投标,减少投标费用,提高中标率,减少项目投标发生的各种费用开支。 工程中标后,把好合同审核签约关,坚持合同评审制度,各分管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对合同分头把关,熟悉合同条款,掌握利弊因素,有效规避风险,抓住合同盲点,努力实现增收。同时,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承包责任状,明确规定承包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效益、资金到位等经济指标,制定奖罚依据,确定项目成本管理指标和责任,并层层落实到各个岗位,减少工程竣工决算时的损失,争取更高的收益。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降本增效 施工过程中涵盖了多项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点,这就需要施工过程中积极挖潜,实现每个分项管理效果最强化。 人工费的控制方面: 施工项目结合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工程施工队伍的需求,提前做好劳力人员的策划,公开招标选择分包方,并对其队伍的信誉、综合实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评审,权衡确定劳务分包队伍,同时精心培育“黄金队伍”进行长期合作,做到有序流动、规范清除。 签定劳务分包合同时,细致地琢磨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内容,无论是平米包干,还是执行定额合同,均应将相应的工作内容表述完整,避免结算时出现纰漏,使分包项目出现重复计算,增加人工成本的支出。 同时,制定详细的《施工项目部任务单、劳务费结算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做到任务单的签发、下达及时;实际完成工程量的签收及时;传递及结算及时;任务单要按序编号实行一单一结,结算单要以作业队为单位进行结算,结算金额与所结任务单相符,按月汇总装订及时,跨月任务单不准结算。明确每张任务单的工程项目内容必须是一个房号的工程项目内容,不准一张任务单出现两个或多个房号的工程项目。对未完成的分项及多家分包队伍交叉的分项要进行完成的分划及扣减。同时对零用工的计取也应经过工地预算员的严格审核,以避免重复支出。 设备、材料费用的控制方面: 根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设备材料管理,分公司及时修订出台《机械设备管理和租赁实施细则》、《周转工具管理办法》、《物资管理细则》等文件,明确责、权、利,加大惩罚力度,堵塞管理漏洞。在大宗材料订购过程中实行公开招标,多方对比,要求供应商必须两家以上,使其具有可比性、可控性,以利于我们选择出性价比高的供应商,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费用。坚持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作业队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把返工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加强对周转工具、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到谁使用谁维修保管,谁丢失损坏谁赔偿。周转工具按计划时间进场防止出现进场后闲置不用产生租赁费,也防止发生因计划不周出现停工待料情况造成延误工期。闲置不用的周转工具及时办理退场手续,工具停租要与出租方办理《设备工具停租确认通知单》,结算手续已清的办理《设备材料采购、租赁合同终结单》,双方签字,回避风险,不留后患。针对施工特殊情况及时与供方取得联系,对在场的周转工具实行断断续续的间隔报停。如奎山项目施工房号因受高压线影响处于干干停停状态,为了降低费用、减少支出、控制成本,项目部权衡利弊,细算经济账,节约租赁费支出38000元。另外在基坑回填、混凝土浇注前,周转工具管理员都要会同房号工长进行实地验收,确认周转工具清理干净时才可回填或浇注,把节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提高周转率,降低使用成本,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了“增收节支”理念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安全、技术等方面: 施工中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认真落实安全理念及《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生产承诺书》,做到安全生产以日促月,以月保年,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无谓的开支。 坚持科技降本,科技兴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施工方法,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变更增减和不可预测的情况变化是难免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增强索赔意识,做好索赔的基础工作,如各种索赔资料(如工程补充预算、变更指令、各种签证、实物拍照、声、相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齐全,该对方签字的一定要签字。做到索赔有依据。研究索赔技巧,有理有利有节地洽谈,争取最大索赔额。注意索赔时效,及时做好索赔工作,避免超时效而得不到索赔。必要时,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公司的正当权益。 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计划审批制度,将有限的资金统筹协调合理使用,提高防范资金风险意识,高度关注业主资金状况,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有效的规避风险。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狠抓项目成本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管理,并通过对比模块分析功能,及时了解经营过程成本盈亏状况,有效校正经济运行偏差,动态掌控成本管理状况。同时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充分揭示当前成本所处的位置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抓住降低成本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实现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标,保证生产经营稳健运行。 加强事后检查和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工程决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指定专人负责和业主沟通,加强决算及催款力度,如发现有坏帐可能时,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与业主协商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计划及时间,随时做好诉讼准备,避免扩大损失。 工程竣工决算后,项目管理者应对整个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掘成功经验,剖析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参考经验。财务、审计部门应根据项目承包责任状对该工程结算资料和施工成本、项目绩效情况作详细审查、评价,对盈亏原因进行分析,奖优罚劣,大大鼓舞职工士气。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建筑企业,我们要积极寻求更多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从竞标开始到工程竣工,每个环节都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应对激烈地市场竞争的挑战,为实现公司“十二五”奋斗目标,唱响“企业兴、职工富、打造和谐河北四建”主旋律奠定基础。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项目经济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摘 要:我国的建筑业迅速发展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的经济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造价的经济管理和控制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和误区,就此本文将进一步阐明建筑项目经济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及其目前的现状,并且根据多年经验和多方学习研究,提出工程经济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项目;经济管理;成本控制;现状问题;阶段性;控制方法 一、建筑项目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业内人士都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造价最低,但是国内仍然存在工程项目过程造价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力的状况。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更侧重于工程的预决算,忽略了工程造价的过程管理和控制,而工程的预决算会因工程造价的特性影响到工程过程中的实际造价。 针对以上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建筑工程在经济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并因此造成工程造价成本增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的局面。以下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阐述,以便于更好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 1.1 工程相关人员的工程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某些工程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无形之中还是不能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没有充分理解到经济管理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造成对工程的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1.2 目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在如今的社会中任何有关经济的活动,都是建立在集管理和责任于一体的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经济管理也不除外。进行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职责所在,以便在发生意外或变故时,能够进行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 1.3 忽略了工程施工中的工期成本的经济问题 建筑工程中的工期成本,即在工程施工期间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工期成本往往会被忽视,通常会盲目的对工期进行修改。无论是提前工期还是延迟工期,或是工期内的任何变故,都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 1.4 对于工程施工质量重视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通过实践证明质量和成本之间是一种统一辩证的关系,所以作为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这种关系。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的做到,“质量与成本两者兼顾”,不要因注重工程的质量而忽略了对工程的经济管理,亦或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而忽略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此都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 二、建筑项目阶段性的成本控制 2.1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比例不大,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差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合理科学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10%.但在工程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而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考虑得较少,从根本上影响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例如:某高层住宅每层电梯井走廊仅十多米的距离,其间又无防火分区,就设了三只消防箱,而按消防规范要求,只要两支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即可。这种设计不合理,造成了一定浪费,显然是对工程的各种经济指标不够重视。因此,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经济的影响达70 -%95%,实际上,当扩初设计批复之后,存在的技术问题、费用问题都很难解决,因此必须重视扩初设计,以避免“先天不足”。 2.2 招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应按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在签定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同时,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索赔的因素,对索赔要有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此外,应争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是减少工程风险损失和赔偿纠纷的有效措施。 2.3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产业是随着国家住房分配供给体系的改革而产生的。虽然与基建项目具有共性,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三超”现象,但“三超”的超额必须由企业的赢利来弥补,如果控制失衡,会使企业经营亏本。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4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以政策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三、成本构成要素的控制方法 3.1 人工成本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3.2 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3 机械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用占总价5%左右,由于机械台班市场价格往往比定额台班价格高,而导致实际机械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成本。因此,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对节约机械费用,提高施工企业效益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我公司对一些施工项目的实践,节约机械费用有以下方面的措施: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利用效率;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分析 摘要:建筑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在适应动态变化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字:质量管理;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中成长最快的一个分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把项目管理和战略管理一样将起关键作用,已成为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原因与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发展,建筑市场不断地变化,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建筑业将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考验和全面挑战。业主的需求越来越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业的利润越来越低,有的项目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亏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出来。这时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市场,把企业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应对策略 1、加强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由于项目所涉及到的合同数量多,合同之间以及合同各条款之间关系复杂,因此有必要将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规划。 (2) 项目经理部要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根据总包合同要求将合同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在工程技术、计划合约、财务资金、质量管理、材料供应、劳动安全等部门之间建立健全有效的合同信息流动和管理机制,同时各部门要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系统地积累各种资料,为计划合约部门准确地编写索赔报告、合理进行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 (3) 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分包合同,项目经理部一定要在保证真履行工程总包合同前提下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项目经理部要安排专人负责合同执行情况的资料收集与信息反馈。确保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达到项目经济效益的整体最优. 2、加强计划管理 工程管理的诸多内容当中,进度计划管理是重点,是核心,抓住了进度计划管理,就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纲。工程管理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着进度计划管理来进行的。在利用项目管理系统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时,以工程施工工序作业为实体,加上完成该作业需要的时间因素,如工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以及和其它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构成了最基本的施工进度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和组织施工的原则,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一个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工程全部竣工,确定其全部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安排和相互间配合关系。进度计划编制的内容和步骤一般为: (1) 根据施工预算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2) 确定每工产量定额,计算时间定额。如果 企业己编制有本企业的产量定额,则可根据工程情况作适当调整后套用。 (3) 确定劳动量及施工天数根据确定的产量定额及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劳动量,根据劳动量及计划配备的在该分项工程上的工人人数计算施工天数。 2) 资金使用计划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将对施工信息的搜集、整理纳入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规章中,逐级岗位落实责任,每天专人负责填写记录各工种、各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当天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当天的材料消耗量等报表数据,逐日汇总录入计算机,既便于项目管理层通过计算机及时掌握项目每天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通过日积月累,形成该工程项目各分项、各部门的工料消耗及施工工效的综合记录。这些记录是反映该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真实成本的数据,是对该项目进行评价总结的基本依据,是本企业在这一地区承接实施后续工程极具价值的珍贵数据,是企业在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的“密集"。本工程编制成本计划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施工图预算,将外包工程进行适当调整3) 指定施工组织计划 管理制度是组织为保证其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对例行性活动应遵循的方法、程序、要求及标准所作的规定,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制定的内部法规。 首先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用于组织和指导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4、加强材料管理 在施工项目成本组成中,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达到60--70%,显然,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提高企业材料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对于控制施工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保证工程质量管理 现今我国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已普遍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己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牢固,并且要求能够满足消费者在适用、美观、舒适、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工程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建筑市场生存下去的关键。而且低质量的建筑产品由于要增加因返修、加固等工料的消耗,也会增加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满足要求的质量。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好的企业形象,最终形成企业的品牌效应。6、确保工期控制 一般来说 ,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如停工、窝工、返工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且成本最低的最佳点。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促进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项目管理,使所建工程达到质量好、工期短、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树立起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另外,项目管理搞的好也可以节约成本,企业就可以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利于项目管理推行,从而能使企业获得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摘要】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企业的管理中,资金的正常运转,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让一个企业永续发展,那就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和资金保障措施。建筑工程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资金问题是企业的灵魂,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面出发,来探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 建筑工程施工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有效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设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一般的工程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不够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控制的好坏。有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却忽视了管理水平的增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以及措施的制定过于单一,过于表面化,普遍存在着制定目标成本和按照经验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等,忽视了该工程的工期要求、施工条件和现场环境等要素,致使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资金使用效率低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跟上快速变化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随意开支和资金滞留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却引发内部矛盾的深化。 困难回收款项大且多 施工单位的应收款项,大部分都是以资产负债的形式列出来。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对业主的调查了解不够,往往是工程竣工后,业主的资金还未能按时到位。二是施工企业垫资承揽工程,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却不能很好的回收。 解决资金管理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控制生产成本,降低造价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取得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企业也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涉及到的范围广、环节多,所以管理起来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 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降低人工成本。通过科技的提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人数量,缩短工期。2、降低机械使用费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时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正常运行,避免出现人待机或者施工滞留的现象。3、选取合理的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加强内部管理利用综合优势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工程管理经营的风险,降低和减少资产减值的因素,避免随意开支,多头开户,营造良好的工程施工氛围和环境。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可在线监控资金流向政策,可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管理成本,又可以加强内部管理。 大中型的企业还可以利用综合利用管理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有计划的全面的管理。例如施工组织的网络化管理、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个人施工的动作法管理、施工程序的流水作业法管理等。 总之,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分析控制核算成本上,要做到精细到位。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能有效控制生产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资金风险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普遍采用垫资的方式来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但是这往往带来了财务风险。垫资款项容易造成退欠款,并且会给财务管理带来难以收回的资金问题。垫资款是产生拖欠款的充分条件,为了避免大面积的拖欠款的产生,就需要在控制垫资款上下工夫。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的时候,需要对要求垫资的单位,详细的了解,并且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才可以得以实施,从而降低资金方面的风险,确保资金的按时到位。 在资金方面,还可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从而降低和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和成本。从长期的经验来分析,银行是一个强大的血库,企业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需要达到最佳的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考虑资金的介入方式,使得自有资金的比例得到合理调整。同时,企业还要加强自身的信誉和诚信建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使得建筑企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利用信息资源降低成本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消息渠道,建立一个全面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和充分的了解当前市场行情,包括人工成本、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工程任务相关的市场调整和变化,并且随时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金融信息。 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反馈系统有以下几个方法:1、建立国家金融政策和市场信息反馈系统2、建立收集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的建议和措施系统3、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样及时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动态,从而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最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招投标是建筑企业获得业务的主要途径,在投标的形式和方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不能为了中标而不顾建筑工程企业的利益和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企业投标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来获取中标的最好途径,比如,建设单位是希望时间短还是质量好还是其他方面,然后对症下药,这些都需要建筑工程管理者有前瞻性思想,避免损害经济效益的事情发生。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因素。资金是企业活动经营的血液,也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所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职能,并且加强监督和控制资金的流向,减少资金和账目无法回收的风险,就可以不断加强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挑战,想要不被市场淘汰,就要加强财务管理,本文从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强有力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等六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进行论述,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是竞争性行业,数量众多,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承接工程,存在相互之间压低报价,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本。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的安排使用资金,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收益。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呢?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没有现代化信息手段,财务集中管理如同空中楼阁。 目前,很多建设集团都在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建筑企业应该着力打造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起统一的网络平台.并统一会计政策、核算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等,另外要与有关银行合作.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银行账户建立“网上银行”,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内部各公司账户进行及时审查、监督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对每笔资金的流向做到心中有数,使全集团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堵塞经济管理中的漏洞。 给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一个科学而有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当前社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管理最佳选择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现代激励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它是首先给企业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它是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它能够让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行为都以这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以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而开始,以目标实施做为指针,以目标是否完成来评价考核。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确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规律来完成。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才有现实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加强财产管理。坚持每季度清查一次,清查结果报公司总经理审阅.对财产的购置、用途、维修和报废,统一由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实现财务审计部与综合管理部门各有一套完整的帐目,确保国有财产的不流失。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采购管理采购时必须签订采购合同, 同时送一份至财务部备查:采购物资到达时,采购部必须及时通知仓库,仓库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同送货人核对物资的名称、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实物、供应商的送货单相一致,并开具物资入库单,一份送财务,一份连同供应商的送货单送交采购部;当实物与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的送货单有出入时,仓库必须当场查出不一致的地方.并通知采购处理,经采购部同意后.方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以作为欠款依据,未经采购部同意而签单的,所发生的损失将由签单人负责。采购部在处理有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在供应商的送货单上按照处理后的情况修改过来。方可移交财务:仓库必须按照实际收到的物资开具人库单。若收到的材料在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与合同、发票不符.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办理部分拒付或全部拒付手续,材料仓库应对所到材料暂时另行代管。并在备查簿中予以记录。财会部门根据有关材料总账,对仓库明细账进行控制监督。月末财会部门材料总账与仓库明细账进行核对,帐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 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财务管理人员并指定主管会计。企业财务部门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对财会人员实行统一任用.持证上岗,重点委派。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的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后续教育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我国的经济提供会计保障。 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规范建筑业市场针对施工企业工作流程,要注重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一是承揽项目投标阶段,要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严格按招投标程序操作,使施工企业的运营真正向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向迈进。二是项目中标签定合同后,施工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在开工审批之前,要严格审查开发商、建设单位的资金来源,严格执行有关建设资金先专户存储后开工建设的审批制度,力争使资金来源与投资规模相符合.对没有资金或资金没到位的不予开工,杜绝垫付资金现象。 是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对不能按进度及时拨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旋丁企业垫付的资金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补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机会平等,维护其合法经营的权益。四是建立并严格执行建筑业决算清算制度.以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回笼。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它综合管理有关资金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分配等方面的财务活动。上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由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所决定的。我们正确处理建筑施工企业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增长,节约、增收节支,努力完成各项财务指标,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服务。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相关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其产品――建筑物也是社会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筑工程管理环节中建筑产品的经济属性,并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层经济动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经济学;相关性;分析 建筑产品与其他物质部门生产的产品在实物形态、功能目的、价值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有的复杂性,这些复杂性也客观上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所以,如何准确把握建筑产品的特性,是工程建造者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关键。 一、建筑产品的特性及其经济属性 建筑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它是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客体,具有产品固定性、多样性、体型庞大、价值高、用途局限、社会性等特性。此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因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产品还会呈现装饰风格以及结构造型的不同。建筑产品一旦建成,就会成为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建筑产品具有资产和资本的功能,也就是建筑产品的经济属性,资产是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而资本代表建筑产品的价值形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价格与价值以及流通与消费的问题。 (一)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因此,我们将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分为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停止使用的寿命,主要包括城市改造的拆迁活动。技术寿命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报废时的寿命,包括结构损坏、功能退化等原因造成建筑产品无法继续使用。随着建筑技术的逐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小,大多数建筑产品在达到其自然破坏的年限之前,都已经被拆除或者改作他用。 (二)建筑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建筑产品的价值形态则表现为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使用价值,是产品满足某种需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产品用于交换其他产品表现出来的价值。此外,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具有资本和资产的功能,所以它还具有收益价值,并通过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来表现。目前,人们在购买建筑产品时,除了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外,还会考虑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并获取一定的收益。 建筑产品的价格包括生产价格和流通价格。通常,建筑产品的价格指产品的生产价格。在对建筑产品进行研究时,要认真分析建筑产品的价格特点。与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具有个别计价以及供求双方直接定价的特点。 (三)建筑产品的流通与消费 流通过程中,建筑产品不仅实现了使用价值,同时也实现了收益价值和交换价值。建筑产品的流通主要有租赁和出售两种形式,具有区域性、分解性、反复性等特点。对于建筑产品的消费,则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公共性的特点。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有力监督 目前,在一些基层单位的工程项目普遍缺乏有力监督,致使这些企业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随意变更设计,具体表现在对工程项目的计价标准、总体规划等在不经监督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肆意更改,造成工程造价控制的困难。 (二)未对合同进行有效监管,存在工程进度款拨付比例较高的现象 有效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降低经济损失。例如一电力工程,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按照工程量的进度的90%拨付进度款。由于该工程量仅仅经过现场监理的复核,而未经过审核部门的核准,在现实结算过程中,费用的核减率超过了10%,如果按照90%支付进度款,那么就无法在经济上对施工单位进行控制,不仅延误工期,还增加了成本。 (三)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决策随意性较大 一些单位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核实的情况下,擅自更改项目设计,造成了许多“三边工程”。例如一单位原本计划建造单位培训大楼,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将工程项目改为商务酒店,提高了装修的档次,造成工程造价的失控。此外,建筑监管部门监管职能的缺失也是部分建设单位决策随意性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相关性分析 博弈论是目前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各个领域都在加紧对博弈论的研究。而博弈论对建筑工程管理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博弈论是一种研究行为主体间相互作用以及均衡状态的方法,它打破了个人孤立策略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更加注重在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分析。该方法能够帮助建筑工程的活动主体分析市场竞争中各竞争者的决策依据,指导其获得理想收益。博弈论说明了利己与合作之间的矛盾,合作会促使两者的情况更加优化,但是由于二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会出现不好的结果,也就是著名案例“囚徒的困境”。 (一)工程管理中的博弈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顺利进行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都是最好的局面。但是,由于二者目的的不同,建设单位追求资金的有效利用,施工单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常出现一些问题引发“囚徒困境”。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建设的需要,在保证施工单位适度获利的基础上,及时拨付工程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降低施工单位的利润,尽量压低工程价格,并拖欠工程款。 影响施工单位的因素很多,但其最终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类:消极怠工和积极施工。消极怠工,会降低施工单位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积极施工,工程质量提高,施工进度加快,但势必增加其生产成本。通过博弈双方支付矩阵(表一),我们可以发现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博弈中,建设单位的最佳选择是拖欠工程款,施工单位的最佳选择是消极怠工。 施工单位 积极施工 消极怠工 建设单位 及时付款 合格工程:工程款+利息 不合格工程:工程款+利息(机会成本)+节约的成本 拖欠工程款 合格工程+利息或是资金机会成本;工程款-工程成本-利息 不合格工程+利息或是资金机会成本;工程款+节约的成本-工程成本-利息 (二)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合作的继续进行,就需要在博弈过程中进行适度的改变,来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约定双方同时最优的同盟协议。如果在博弈过程中出现不遵守同盟协议的情况,那么背叛的一方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以此通过外部力量的强制执行将二者带出“困境”。另一方面,改变收益矩阵,保持囚徒的个人最优选择与集体最优选择一致性。 结语: 寻求经济学理论与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性,有利于我们借助经济学原理,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注重二者的结合,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相互关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满足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业也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密集型转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顺利施工以及工程整个周转资金的顺利流通,所以通过加强工程中的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中,经济与管理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作为工程相关人员要能够正确的看待经济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建筑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其包含建筑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对于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要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在工程实践中,要有效的将工程的管理应用到工程的经济之中,而工程经济的实现要以工程的管理为基础才能够得以实现。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经济和管理分别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进而阐明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相互关系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建筑经济与管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资金周转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能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建筑工程中,经济与管理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作为工程相关人员要能够正确的看待经济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建筑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其包含建筑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对于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要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在工程实践中,要有效的将工程的管理应用到工程的经济之中,而工程经济的实现要以工程的管理为基础才能够得以实现。本文将阐明建筑工程中经济与管理的相互关系,并有效说明经济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和具体范畴。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对建筑产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施工中过程等的技术分析,从而进行对建筑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建筑工程定额及预算等做出相应的设计和计算。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有效性,是建筑工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需彻底深入的了解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以便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是研究建筑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的综合性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概述、工程施工风险及评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并且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方案和预算进行有效的评价。其实,建筑工程的经济与管理是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其具体范畴涉及的方面很广,在整个工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 构成建筑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的组成因素。 建筑业间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而建筑工程的经济与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计,在整个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建筑工程必须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这是完成建筑工程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具体的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的组成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2.1 建筑工程中相关人员的配备。 无论何时,懂得经营、懂得技术的相关人员是不可缺少的,是整个工程施工 的主体。工程的经济与管理需要配备技术相关人员、经营管理相关人员以及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等等,大到工程的项目经理,小至付出劳动的劳力工人,如此才能让工程顺利开工。 2.2 建筑工程中施工所需材料的配备。 建筑工程中的每个程序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工程中所需材料的配备也需相关管理人员的精心编制才可以进场的。在选材料时首先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材料的不同规格进行选择,对于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的同时,保证材料借个的合理性,并且实现安排好材料的进场等相关事宜。只有经过精心策划和编排使得工程资金周转开来,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井然有序的进行,从而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的成本,并且为工程的高质量施工做好了提前准备。 2.3 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配备。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中的大部分施工是由机械设备来完成,有效并合理的配备好工程施工时所需的机械设备,能够做到有效的加快工程施工的速度和质量。同时还要编排好何种不同阶段所需设备的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如此有助于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从而有利于对建筑工程中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2.4 建筑工程中项目资金的配备。 建筑工程所需的支出费用是很高的,因为建筑工程本身就具有工期长、程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工程中项目资金的配备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管理费等其他费用。由此不难看出,工程中项目资金的配备是整个工程最为根本的一个条件,资金的配备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后才可实现工程项目的资金配备的。 3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进行经济与管理的有效措施,即是有效合理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并降低工程的成本造价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要将建筑工程的有效经济管理作为工程完美竣工的重中之重。针对于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各个阶段的不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对工程的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3.1 切实的提高成本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 在工程施工前,就要充分提高成本意识,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工程造价的预算,并以此确立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在通过相关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探讨后,对工程的目标成本进行详细的整理,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如此方便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以保证实际支出的与目标成本的一致性。 3.2 施工过程中,分工明确,建立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 工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是事项工程项目成本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即是,实现“专岗有专人,专人有专责”保证每个岗位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并以此来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有效控制工程施工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应从工程中的每个阶段做起,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四个时期进行抓起,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有效地措施,来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包括施工前对于工程项目的成进行预算的管理、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的买进的成本管理及施工后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等,所以要想有效控制施工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就要有效的优化工程组织,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由此来尽量缩短工期进而降低项目施工的成本。 建筑工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在当今的各行业中占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有效前提是,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各个不同阶段的成本造价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此在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同时,切实的降低工程中的项目成本造价,来获取建筑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经济与管理存在着辩证而统一的关系,项目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工程的经济又可以应用到工程的管理之中。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对于企业本身效益乃至社会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市场的经济研究与施工企业管理 【摘要】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兴起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产物。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逐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建筑市场的蓬勃兴起,将极大地推动我们的工程建设的步伐,尽快地培养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施工队伍来。 【关键词】建筑市场;经济研究;施工企业 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促进我国建筑业稳定发展,是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引入,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形成。本文试图应用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建筑市场的内在规律,探讨对我国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以供建筑企业管理者参考。 1、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组成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业处于国家指令性计划向投标招制过渡的阶段。在当时来说,实行招标投标制的建筑市场只是个雏形, 主要存在的间题有许多建筑市场尚未开放,仍以实行指令性计划的承包方式为主,名义上实行投标招标,实际上大多仍按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建设单位利用建筑市场呈买方市场的有利条件,只顾眼前利益, 无科学根据地压低标价,不合理地缩短工期,施工单位为了得到工程合同,过份夸大和渲染自己的施工实力,有些正承担国家指令性计划工程的施工单位,为在其它招标工程中能中标,不合理地将国家指令性计划重点工程的国家统配物资转用到其它投标工程中,作为投标的优厚条件,从而使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损。 在国家指令性计划状态下,建筑业与外界的关系,严格说来不能构成市场关系,它呈现了一种僵化的硬性摊买的关系。实行招标投标制的最件下,市场买卖双方平等,双向有互选的权利,双方都注重质量。市场内实行公平竞争,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竞争的建筑市场。可以说,全面实行招标投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下开放型建筑市场的必要条件, 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从理沦上说,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规律相适应的。 2、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特点 建筑市场的生产能力是由诸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工艺水平、企业全员素质、资本有机构成、施工人数等因素所制约, 在建筑市场基本完善条件下企业竞争胜利的标志是中标。施工人数是由市场容量调节下自动变化的。在施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宏观调节,就须先对该时期内,整个建筑业施工能力增长情况进行预测, 作为主观调控的数据。表现为建筑市场的购买力一投资的来源分为国家贷款、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个人或企业筹资买商品房三大类。国家贷款的投资额是根据国家经济三大平衡关系( 即财政、信贷、物资)确定的;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仍以企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关系为根本依据。这两类投资额对建筑市场来说是先有确定性投资,再要求施工能力与其匹配。在决定今后某时期内,某部份投资投入时点时, 就应把建筑市场承受能力因素也作同步考虑。第三类购买力作为独立因素,其资金来源是社会上的流动消费资金,对国民经济财政和信贷平衡无破坏作用;该资金数额可以通过宏观引导和调节筹集, 受建筑市场影响相对大些;该资金的投入市场可以对我国部份商品的供需矛盾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供远大于需情况下,将该资金引导到建筑市场,使购买力转移,可以缓解各自商品市场的供小于需的矛盾。 3、施工企业管理特点 施工企业管理直接关系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所以,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加强施工企业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企业自律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在需要,是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认识到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建设,理顺内部机制,强化自律意识,及时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企业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其活动中行为要求的准则,也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道德准则与法律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职业道德有着事前防范功能的优势。各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建设行业的特点,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主动建立企业自身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人力推动职业道德准则的组织实施工作。从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力度入手,使职业道德准则成为企业及全体员工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规范。 (3)建立完善企业自律约束机制。企业自律工作的着力点在于落实。企业内部要建立自律工作数据平台。对遵守自律管理制度、格守职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基础性信息进行搜集、整合。要完善自律的奖惩机制。通过网站、企业报刊等企业媒体平台及时公布自律工作开展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对经营活动中模范遵守自律管理制度的市场参与者予以表扬,对违反自律管理制度的市场参与者予以警示;要注重与协会、与政府沟通协调,增强从全局上对企业自律管理约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施工企业管理新方式 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方面,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3个因素:①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 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②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 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 有利于分工合作。③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 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 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可发挥其作用。 4.1 工程管理方面 (1)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2)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 网络计划,丰富的、准确的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的前提。现在的许多网络计划,往往编的时候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仅凭经验,过程控制也只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的资源配置计划也不清晰; 钢筋翻样; 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 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3)过程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监控;统计报表等。 (4)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配置; 合同管理; 图纸管理。 4.2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涉及财务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办公信息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作用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对于大量的信息沟通、交换及共享的需要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应该包含办公过程所需要的信息的沟通、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需要建设一个高可扩充性、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网络通讯平台。 4.3 企业管理数字化 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 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5、结束语 在宏观调控中,为完善建筑经济市场机制,应考虑社会大市场基本同步趋于完善,并在该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宏观调控。同时,我们应加强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浅谈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木工程建筑的不断兴修,关于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经济管理问题也不绝于耳,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调控,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最大限度的实现低成本的经济管理又保证相对安全方式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个人多年时间工作经验,就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经济管理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 工程经济工程造价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形象的窗口、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平台,更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源泉。因而需要企业拥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机构。在完善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提高管理的优越性,为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周转等方面能够有序的运转着。同时正确处理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做好成本管理,合同价的管理,从而获得项目投资的最佳效果。 1、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及工程合同,价值工程,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监理,房地产经济与开发经营,线性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建筑工程经济总论、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价值原理及应用、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投资方案评价与选择、建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项目资金筹措、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后评价、项目经济评价以及价值工程等。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完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是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重要基础。其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项目管理因素: 2.1.工程项目各种管理人才配备:主要有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经理管理人才、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各工种技能人才。 2.1.1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负责工程项目内部行政管理、人事安排,工程投标、工程项目商务谈判及有关工程项目决策事宜,它直接对企业负责。 2.1.2项目经理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执行者。负责项目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安排、项目各工种技能施工人员安排、项目资金及材料计划、项目施工进度执行,它直接对工程项目负责。 2.1.3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是项目施工中各工种配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各专业的技术、质量监督以及对各工种施工人员的管理,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工程质量负责。 2.1.4各工种技能人才是项目施工各工种施工专业人才。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每道工序落实、质量把关,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质量负责。 2.2项目资金配备:分为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的根本条件。资金使用前期主要采购工程各种材料用量大;中后期主要有人工费、项目管理费、零星材料费等,资金用量较小。 2.3材料配备:是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组织、材料进场计划实施过程。只有对材料组织做到周密、详细有序安排,材料进场计划做到精、准、及时,施工中材料的合理化利用,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资金周转到位发挥最好的作用。 2.4施工机械配备:完善的施工机械配备能有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有效克服工程施工难度并控制人工费成本。 可见,管理人才为项目工程管理的主导者。资金、材料、施工机械配备为项目工程的根本条件。他们共同配合影响着工程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生产。 3、正确掌握成本管理的特性,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要素――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崭露头角的重要举措。其中对成本的控制,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正确认知成本管理的特性。 3.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需要正确控制“跑、冒、漏、滴”的现象,对于项目管理中的PDCA循环是一个过程管理,它讲求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就是项目在什么时间实施了哪些工序,以及这些工序实施的同一时间的汇总。这需要有对项目工序的细化、明确的进度计划,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必须掌控管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建筑施工企业先掌握了较低水平的管理技能后,才有可能掌握更高一级的管理技能。因此,正确做好PDCA循环管理,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做到合理、规划化。 3.2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的便利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过程管理的。通过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各业务口工作的顺利交接,提高了项目部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4、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一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建筑工程造价包括一个工程项目所需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及其他的相关费用。它是工程承包合同上的合同价。通过招投标,由投资方和施工单位共同认可的因市场而形成的市场价格。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建筑工程各阶段依次形成的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项目决策投资估算阶段。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基础,其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高低的基础。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控制目标。需有一定的预测和浮动,投资一定要估计充足,特别是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一定要考虑充分,留有余地。 4.2工程设计阶段。拟建项目一经确定后,工程设计就成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初步设计基本确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编制出的设计概算确定了工程建设的最高限额,施工图完成后,编制出的施工预算初步确定了工程计划价格。确定合理的工程计划价格,可以通过设计招投标竟选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功能和价值分析,将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结合,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工程成本,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3.工程施工阶段。实行招投标制,制定合理的标底,用以衡量投标者的报价,对投标者的报价进行严格审查,选出中标者并谈判商定合同价,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控制材料、构件的价格选择,控制施工单位的索赔,合理掌握进度款的支付,以达到对工程造价实际值的有效控制。 4.4.竣工结算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是建筑施工合同履行中的重要环节,竣工结算是反映工程全部造价的经济文件,它直接关系到工程款的拨付和承发包双方的经济利益。这个阶段重点要加强对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工作,规范双方的市场行为。竣工决算是通过造价咨询机构严格的审计程序审查竣工决算(工程实际造价)。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建筑工程成本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5、建筑工程中的合同管理 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最终目的是签定工程承发包合同。其中对合同价的执行与监督管理是承发包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工程结算是合同履行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款拨付和承发包双方的经济利益。工程合同可以约束承、包双方行为,协调双方关系以求各自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充分利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并加强对合同价、工程支付与结算方式的规范管理,保证合同全面、准确、严密、有效和严格执行,强化承发包双方合同意识,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的控制,获得项目投资的最佳效果。 6、结束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建立一套先进、高效的管理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站住脚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形式的推行,使企业员工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运行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项目成本得到控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论建筑安全管理与其潜在经济效益 【摘要】一个施工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只有生产安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有保障;只有施工安全了,施工企业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与潜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安全生产;现状;经济效益 1 概述 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工程,其特点是产品固定而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样式多,又是露天作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而且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使建设工程施工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因此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的生产行为意义重大。 安全生产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对人、机、物料、环境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安全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研究和分析建筑安全经济问题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建筑行业推行安全法规,实施安全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根据理论研究和大量安全事故分析,发现管理的落后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在管理制度、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现分析如下: 2.1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第16条的规定,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完全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建设单位(业主)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按《建筑法》的第四章规定,从法理上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总是不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导致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而对施工过程的人员、机械等安全问题则认为是施工企业内部的事,很少参与管理。事实上,安全事故与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要求、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项目技术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而是与项目前期策划及施工准备的缺陷、施工过程的抢进度赶工期、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很大关系。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建议由业主和监理单位承担部分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使安全生产活动时刻处于政府安检部门监管之下,从而调动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2 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指标不健全,安全检查执法力度有待改进。 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主要由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只能静态地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 “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得分,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企业间的安全状况也缺乏横向可比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能充分反映建筑企业安全业绩的指标体系。再有,我国安全执法检查的方式还存在许多不足:许多地方流于形式;很多地方领导出于对自身政绩的考虑, 对于安全事故总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使安全事故记录与管理缺乏权威性和真实性;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严重;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这些都严重干扰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2.3 市场经济杠杆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未能发挥各种的调节作用。建筑市场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仍不重视安全业绩,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 加上险种单一保费高昂,理赔困难,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3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潜在经济效益 以下是两个实例分析 3.1 劳保用品与机械设备在质量上的优劣差别比较。实例分析:在建筑工地上常常发现产品质量不一的劳保用品和机械设备,例如,有的安全网片每片需花40元,而有的一片仅需18元。毫无疑问,18元一片的安全网质量差,这不仅表现了一部分商家投机取巧,迎合施工单位的心里,而且表现了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不顾职工的安危,而购买价格低廉的劳保用品。殊不知这些劣质用品周转率低,材料消耗大,不仅造成总成本的增加,而且,极易带来各种各样的生产隐患和事故,最终由于处罚和赔偿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如上述18元一片的安全网,在使用时一个工地尚未完工,就变得残缺不全,全部报废。由此可见,购买质量较好的产品,乍看安全投资较大,但经久耐用、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不仅会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而且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工程经济效益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举例,2008年11月15日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发生地铁施工基坑塌方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正在路面行驶的约有11辆车辆陷入深坑。这一事故导致死亡21人,24人受伤(截止2009年9月已先后出院),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2010年11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静安区建设总公司总承包,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外墙施工的上海市中心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幢正在进行外部修缮、28层高的教师公寓燃起大火,最终导致58人不幸遇难。事故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诸如此类的工程安全事故几乎每天都有报道,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人心惶惶,停业整顿,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处理善后事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还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谈?相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不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连续多年无事故发生,这对施工企业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是一种管理科学到位,重视员工利益的表现,它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高与亲和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无形中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从生产设备的投入和安全文明生产的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可见重视安全生产不仅不会是一个多余的投入,反而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安全生产条件下,职工的安全,健康得以保障,这对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之,不重视安全, 不能确保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也是不可估算的。因此,正确认识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把安全生产看成是潜在的效益,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抓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 4 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的对策 4.1 安全需要投资,安全也有成本。 安全投资包括两方面:1)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2)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所需要的投资。实践证明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采取亡羊补牢式的安全措施以及投入远大于为防止安全事故而提前进行的安全投资。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了有效的施工安全措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未来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对安全的管理”而不是“对事故的调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4.2 建筑安全投资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但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 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2.1 完善硬件设施,从本质上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方式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对症下药,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适当提高安全投入,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 4.2.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制度约束不安全行为,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培训其安全生产主人翁态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安全生产作为业绩考核的重头戏,与收入挂钩,激发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2.3 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理念,改变旧思想旧作风,从超前性、预防性和根本性上思考解决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2.4 建立宏观与微观并存的建筑安全事故动态控制系统,避免同类安全事故的重复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2.5 努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环境。 5 结语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安全生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必将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也根本谈不上效益。追求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必须建立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基础之上。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市场经济下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发展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市场经济下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筑机械设备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管理对策 一、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管理安全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出现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弱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流失;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下降;设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机械设备疏于维修保养,机械设备档案资料缺失,由机械设备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放松设备管理,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给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 设备管理经济效益现状 机械设备不仅是施工工具,同时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济实体。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备在发挥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应产生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因片面强调工程管理,强调施工技术和施工 进度,对施工机械的更新和设备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拼设备、吃老本现象,最终造成大批机械设备早期损坏、老化或提前报废。建筑设备繁杂、管理分散,在调配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造成重复投入,降低了企业投入回报、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三)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现状 机械管理技术人员没有经过对专业性很强的机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设备管理人员几乎成为项目调遣的劳务机构。机械设备原始资料使用状况没有一目了然的记录,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网络技术没有使用。 1、从技术层面来讲: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二、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 改革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 将大中型设备集中管理,建立设备租赁公司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实施项目体成本考核的重要条件。形成设备租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生产条件多变等特点,只有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才能够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才能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①设备实行集中租赁管理后,可进一步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管理,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②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可对设备实行合理的调配与调度,加强宏观控制能力,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可减少重复配置和设备闲置,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能。③可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配件消耗,减少修理费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④可进一步统一各分公司管理队伍,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修理车间和仓库的数量,合理配置资源。鉴于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严格、规范、标准等特点,加上较强的技术支持,如果能加强服务意识,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事实上,企业内外的租赁市场如不能进一步发展,就很难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和真正推行项目成本管理,因此组建真正意义上的设备租赁公司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如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组建自己的设备租赁分公司的同时,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多种经济形式,通过产权划转、托管、租赁、单机承包、融资和入股、职工持股等形式搞活经营管理机制,就能进一步激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设备管理的发展,为深化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体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为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搞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机械设备管理的台账档案;②机械设备标识;③机械设备的组织;④机械设备租凭;⑤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⑥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⑦机械设备的停用管理;⑧机械设备的报废批准。 (三)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的运行机制。②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经营决策。③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计划与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管理。④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控制管理技术。⑤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使用管理技术。⑥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润滑管理技术。⑦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保养管理技术。⑧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备件管理技术。⑨建筑施工现场设备更新改造完好管理技术。⑩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常用油料完好管理技术。 (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是科学管理设备发展的需要,根据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业务构成、租赁市场模式的分析,针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机械设备租赁管理系统,能提高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建议创立以下几个模块:电子商务、设备管理、租赁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完善设备的基础资料、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可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可以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本文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并对现在市场经济下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新思路、新方法阐述了一些意见,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建筑企业的成长,必将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出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每个企业都要积极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才能使企业效益更上一层楼。
1火电建设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风险 1.1火电建设项目预算管理风险 火电建设项目直接关系社会民生问题,建设项目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因此在进行项目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对内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目前,我国火电建设项目预算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施工图预算阶段,部分参与人员没有对建设项目现场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没有深入了解周围的环境,外部相关的影响因素对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部分人员按照一般的情况进行施工预算,从而导致所形成的预算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火电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成本控制,例如项目成本的附加计划法、项目的挣值管理法、项目成本绩效度量方法、项目成本变更控制系统等,很多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先进的科学方法运用还不够,成本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大多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创新性不足。 1.2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与一般项目类似,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组成了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所以,在进行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并不是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即可,其需要参建各方共同的管理控制才能真正实现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控制。通常情况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成本高,专业较为复杂,需要各个专业之间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实现项目的成本管控。目前,我国很多火电建设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大多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较为严格,而对成本管控力度则有待提高,没有将成本责任落实到每个参与人员的责任清单中。再者,很多火电建设项目工作人员觉得成本管理不是自己的工作,是企业主要领导的职责,没有形成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浪费现象的产生。例如,很多施工单位人员觉得火电建设项目都属于大规模项目,因此细微环节的管理就被忽略过去了,最终导致施工材料损坏、丢失情况的出现,导致材料费用增加;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养护、维修,使用操作不当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接卸设备损坏,造成资金的浪费。 1.3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激励机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保障,特别是火电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量大,项目成本控制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火电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以及成本管理能力,降低无效成本的形成。但是目前我国火电企业中针对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员工相应的奖励机制不足,同时对超支项目,成本浪费项目相应的处罚措施有待完善,从而使得成本管理人员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动力不足。 1.4火电建设项目造价研究不够全面 在进行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前,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对项目成本组成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影响成本增加因素,详细掌握火电建设项目特点及其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根据笔者对多个火电建设项目的调查发现,我国许多火电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对火电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内容研究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火电建设项目没有建立完善的动态成本管控系统,部分成本管理人员在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在分析了人工、材料费用上涨等影响因素后,没有很好的深入分析是否存在深层次导致成本超支的原因,没有进一步从内部因素、客观因素出发进行分析;其次,火电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在对比类似项目成本情况的基础上,没有有效的根据工程实际价值、地理位置、实施周期等综合进行研判。很多火电建设项目对未来的预期不足,前瞻性的成本控制管理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效实现总体建设项目全周期成本控制的水平。 2提高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2.1强化各阶段成本控制 首先,火电建设项目应充分利用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对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科学化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火电建设项目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降低火电项目施工成本。火电施工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制约施工人员的施工组织流程,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科学合理。其次,强化对机械费、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应及时维护,提高机械养护力度,再者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购置费用,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使其能够循环利用。制定详细的采购保管制度及领料制度,避免现场建筑材料浪费以及人为损坏情况的出现,加强对材料价格的监控,成本管理人员应该全面掌握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加强对施工人员费用控制,提高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配置,控制人工数量,降低人均成本费用。从施工质量角度控制火电建设项目成本。应该加强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分部分项工程出现,导致项目返工情况的出现,避免由于质量事故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而增加火电建设项目施工成本。加强预算、结算、合同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合同管理是控制火电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成本管理人员应该强化日常合同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签证、进度等情况实时的反应在合同管理台账之中。使得项目合同管理动态化、规范化,对项目成本进行动态的反应。清楚掌握施工各个环节中对成本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出现索赔情况时,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索赔程序进行向建设单位进行申报。对索赔发生过程中的资料要进行及时的收集汇总,避免由于资料不满足要求、索赔超期限等原因导致索赔失败,从而影响整个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2.2强化火电企业管理人员成本意识 成本管理应有效的落实到项目建设人员每个人,特别是火电建设项目投资额大、周期长,对参建各方人员的成本意识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在火电建设项目各个建设环节之中进行规范操作。在有效的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火电建设项目成本。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浪费情况的出现,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火电建设项目应建立成本责任制,利用制度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将成本任务进行清单化管理。成本人员应该将每道工序、每个工作环节相应的成本管理目标以及成本责任人以清单的形式列明,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同时,项目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成本管控到位,能够按照清单要求落实完成成本管理目标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按期完成成本责任的人员给以一定的惩罚处理措施,从而调动员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 2.3科学编制预算及成本跟踪 项目预算的编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依据。火电建设项目中由于施工环节、工程规模、结构型式等方面的不同,每个项目之间预算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成本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各个项目实际情况的不同,根据实际施工项目现场环境、市场情况等进行预算的编制。同时,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材料的价格情况、供求情况进行预测。在编制前,应该对相应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市场行情进行全面的调研,从而保证预算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培训,使得成本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科学管理方法。例如某火电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利用挣值法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总工期26个月,在施工至第10个月时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不匹配,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出现成本超支情况。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成本管理方式,使得项目在12个月成本检查时实际成本已小于计划成本,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3结束语 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火电建设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相对难度较大,施工项目复杂程度高,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开展,影响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从人员意识、预算编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对火电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降低火电建设项目成本,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我国石油企业在不断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然而随着国内石油需求的日益激增,石油企业面临极大的成本压力和负担,为此,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把握税务筹划的原则,合理进行税务筹划,更好地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石油企业概述 石油企业是勘探、开发、储运、加工、销售石油的企业集合,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规模大、专业性强。石油企业有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是由国企或国有控股,尽管也有少量的外资和民营资本,然而他们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相对薄弱,因而当前主要是以国有控股的石油企业为主。(2)投资大、风险高。石油企业的前期勘探开发、后期的炼化加工都离不开雄厚资金的支撑,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高风险特点,受到国际油价浮动、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因素较大。(3)资源的局限性。石油在地球上的总储量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过量的石油开采极大地损害了自然环境,也引发了地下结构的不稳定状态,因而我国石油大多依赖于进口,受到较大的约束和局限性。 二、石油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作用 (一)增加企业可支配收入 税收筹划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收益。我国的税收具有固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税收的特点表明企业对于税收支出是无法收回的,经营收入中没有与税收支出相匹配的项目,这样税收支出就构成企业的一项净支出,减少了企业的收益,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支出,增加企业的可支配资金,将这些资金转换成为企业的资本积累。 (二)帮助企业达到财务目标,增加企业收益 石油企业必须建立事前筹划、事中管控、事后完善的工作体系。实施税收筹划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动向,并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在经营前期制定完善的税收计划,在合法合理情况下,制定出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 三、税收筹划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应用方案 (一)石油企业的增值税筹划分析 (1)材料采购的税务筹划。石油企业在自身规模扩大的同时,要加大材料的采购,对于材料成本的账务处理可以采用单独记账和不单独记账的方式,其中:单独记账处理方式相对简便,不存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直接将其归入材料成本。而不单独记账的方式,则可以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同时减少增值税的缴纳,缺点在于工作量增大且相对烦琐。出于石油企业自身节税的需求,通常采用不进行单独记账的方式,减少支出利息。(2)成立办事处进行税务筹划。可以采用相对灵活的办事处进行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销售,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常设分支机构的办事处的方式,向经营所在地税务局领取增值税发票,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所有的收入纳入企业一并计算和纳税申报。如:某石油公司办事处在半年内收到来自总公司价值150万元的石油产品,获得销售收入210万元。同时,办事处在本地采购了价值60万元的原油,获得销售收入70万元,在这段时间内总共获取盈利100万元,按分支机构交纳增值税[(210-150)+(70-60)]×17%=11.9万元,可以较好地帮助企业节税。(3)利用销售收入确认时间进行税务筹划。石油企业销售工程材料的价值为19万元(不含税),对方因自身资金原因没有立即付款,因其是石油企业的老客户,仅在口头上承诺一个月内对这批材料付款,因没有签订合同,即要对这次赊销行为计算增值税,应当缴纳19×17%=3.23万元的增值税,而石油企业对此可以将合同付款时间进行约定,也即推迟了增值税的纳税时间,争取了相等税额的无息贷款。(4)对供货商选择方面进行税务筹划。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由此会导致石油企业缴纳税额的不同,一般来说,石油企业会选择从一般纳税人进行采购,而小规模纳税人为了自身生存,以降低销售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 (二)石油企业所得税筹划分析 (1)选取不同的采购对象进行税务筹划。石油企业要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必须全面了解和分析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运输方式、运输风险、时间成本等,以合理地进行税务筹划。(2)利用对外捐赠进行税务筹划。石油企业对外捐赠是进行所得税筹划的一种方式,石油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捐赠和实物捐赠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经过比较发现,实物捐赠可以节约石油企业现金的流出金额,实现节税减负的目标,对于提升石油企业的知名度也有较好的作用。(3)固定资产折旧方面进行税务筹划。由于石油企业利润远高于固定资产折旧抵扣的金额,为此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的方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实现税务筹划。 (三)石油企业营业税筹划分析 (1)设计图纸方面的税务筹划。石油企业的建筑图纸设计归属于营业税缴纳范畴,要缴纳5%的营业税;而油田工程建设则归属于建筑业的范畴,要缴纳3%的营业税。如果没有单独核算图纸设计和建筑工程服务,则要取两者中相对较高的税率进行缴纳,显然加大了石油企业的税收负担。为此,要将图纸设计款与油田工程建设款相分离,将两者进行单独核算和处理,如此则可以较好地规避石油企业税负增加的现象。(2)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筹划。对于石油企业设计安装的专用输油管道,总价款为643万元(不含税),其中;管道设备价值为610万元,管道安装费用为33万元。由此可见,管道设备价值与安装费用的价款有极大的差别,如果采用签订一张购销合同的方式,则难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为此,应当对管道设备签销售合同,对安装管道答安装合同,分别计算则可以获得良好的税务筹划效果。 四、石油企业税收筹划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一)增值税筹划要注意的问题 石油企业税收筹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材料采购。由于材料储备是不单独记账的方式,必须在领用时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这就增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必须加以注意。(2)办事处成立注意事项。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办事处的特点,全面细致地考虑和分析不同办事处的财务处理方式、纳税确认方式、设立程序难易程度、缴纳税款的便利性的不同。(3)销售收入确认时间。由于货款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而不是在签订合同时交付,为此,不能在货款没有收到之前开具发票,以免出现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无法达到税收筹划效果。 (二)所得税筹划要注意的问题 在石油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供货商的选择。要注意产品价格、性能、供货商的信誉度和产品售后服务,选取适宜的供货商和采购方案。(2)捐赠形式。必须分清捐赠形式,公益性捐赠属于非盈利性质,可以在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并要分清捐赠对象必须是团体或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而不能是个人,否则就被视为销售行为,要缴纳相应的税款。同时,捐赠行为通常是在企业本年度利润总额确认之前,如果出现利润总额计算错误的现象,则会出现捐赠金额超出可以扣除的部分,无法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三)营业税筹划要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兼营行为,如:图纸的免费赠送行为是一种销售行为,要缴纳相应的增值税,这就会加大石油企业的税款缴纳金额,无法达到税收筹划效果。同时,对于工程款和图纸设计款必须单独分开核算,避免适用较高的营业税税率,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石油企业还存在混合销售行为,财务人员必须分清这些混合销售行为,将其分开计算,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纳税筹划的重视,把握和分析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提升纳税筹划水平,与纳税机关要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并重点关注石油企业的成本效益,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优化的税收筹划方案,合理预见税务筹划风险,提升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0引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立精益模式后,迅速实现了企业结构的优化与整体效益的增长。随后,精益模式对其他国家的许多企业都产生了极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其科学性与实用性在无数企业管理的大量实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而我国的公路工程事业在施工管理层面还处于相对粗放和落后和阶段,引进和运用精益模式有助于解决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1精益模式的相关概念 以最小的生产投入,赢得最大的实际产出,也就是所谓的“利润最大化”,即是精益模式的核心理念。而精益模式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对时间、质量与效益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讲,一是通过对人和项目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时间;二是通过生产技术工艺的升级,改善工作和产品的质量;三是通过对生产成本和过程的调整,提升整体的效率和收益。精益模式减少成本,增强效率的主要特点,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客观要求,而且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绿色、节约等社会发展的思想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2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精益模式的重要性 2.1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公路工程具有生产材料多、人力资源使用量大、整体生产周期长、施工程序复杂等特点,而且公路工程的施工还非常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很多。而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施工单位的整体效率和利益。由于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模式落后和水平较低,经常发生以下几类问题:一是施工管理的准备不足。施工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储备和相关材料的选择与购买,以及施工的具体安排,往往是在工程开展后再慢慢调整的,没有合理的、总体的施工计划与筹备;二是现场管理的混乱。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施工工序和人员分配不合理,使得工程容易出现人力浪费和局部停工的现象;三是材料的浪费。对于多种施工材料,不能按其自身特性,进行科学规范的存放和使用,甚至一些机械设备都得不到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各项材料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四是成本的失控。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在成本管理上,主要还是依赖相关人员的经验,没有科学合理的统筹计划,也缺少相应的监控手段,实际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强。此外,在施工管理中,对于自然天气、安全问题的应急预案也十分缺失,同样可能会导致公路工程整体受损的严重状况。 2.2精益模式的优势 精益模式是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管理模式,而且有许多企业的应用经验可供参考。具体到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一是可以有效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和整合,保证工程管理的整体性同时,还能实现施工管理工作的程序化与连贯性。二是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数量指标和科学标准,使得管理的过程更加清晰和有效,强化管理的力度和合理性,避免因为多余管理动作而给工程造成的额外负担。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采用精益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总体效益,而且对于施工单位的品牌树立和长远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精益模式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基础 3.1制度的建立 要在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运用精益模式,首先就是要依据该模式制定一套完整的、符合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流程,建立明确的考察指标和考察方法。只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3.2理念的传达和人才的培养 有了统一的制度标准,还应该加强对相应人员的理念传达和人才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班等方式,让相关人员认识到制度对其自身和工程的重要意义,提升他们对于制度和精益模式的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此外,还应该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的反复应用与督促,来提升大家对于制度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3.3原则的确立 有了相应的制度和人员作为精益模式落实的基础,还应该确立相应的实行原则,来保证该模式的现实适用性。具体来讲,一是视线内的原则。相关制度和考察的具体操作,应当都是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关注的。相关动作的可见性是制度落实的关键,能大大增强可操作性和管控力度。二是安全性。无论是施工程序的简化,还是先进技术工艺的使用,都必须确保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不能为了提升效率而盲目冒进。三是客户至上原则。只有永远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对制度进行不断优化,也才能实现错误的及时纠正以及项目的顺利交付,最终实现双方的有效配合与利益的协同共存。 4精益模式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具体的应用 4.1工程采购 由于公路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数量极为巨大,因而工程采购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工程筹备的主要事项之一。而工程采购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运用精益模式。具体来讲,即是优化采购的策略,尽量降低工程采购的成本,以最少的货币去购买到符合项目要求与相关标准的资源。比如说,可以利用现今十分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相关采购信息,让不同供应商对要求的产品提供报价,用竞价的过程实现定量货币最大的购买力。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定向的合作协议,也是在合理范围内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方式。 4.2施工流程管理 在公路工程中,由于施工流程不合理导致的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工程时间的增加等情况比较严重,需要运用精益模式进行优化处理。比如,可以加强对于整体施工计划的统筹规划,细分和优化多个施工步骤,做好不同施工步骤的人力调整计划等等,都可以起到减少成本,缩短工程周期的效果。 4.3人员管理 公路工程的人力资源使用量巨大,而且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采用精益模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管理人员,应该在明确领导决策权的同时,积极发挥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避免因为少部分人的独断专行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和决策失误可能性的增加。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逐级适当放权,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领导集团的作用。对于施工人员,则应该严格控制相关人力的数量和质量,多引进有施工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一方面防止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提升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此外,加强对人员的学习培训和监督考察力度,也是不断提升整体人力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4.4质量管控 质量问题是关系工程整体完成情况和施工单位直接利益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质量问题时有出现,而且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对于公路工程事业的整体发展危害颇大,对于施工单位的形象和发展也是一种严重损害。运用精益模式,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控,杜绝相关问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一方面,加强对于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加强质量检测的力度,建立相应的应急补救制度,防止质量问题对工程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也是必要的措施。 5结语 精益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与现阶段社会环境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很高,在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方面有众多的优势。在公路工程的诸多项目中,也可以很好地运用精益模式。只要把握好运用的相关原则,打造好应用的基础体系,科学、合理地将精益模式用到施工管理中,那么它一定可以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品牌形象,为我国公路工程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 摘 要:风景园林工程是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及总体布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坚持绿色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产物,其对美化自然生态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时期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其施工工艺还蕴含着很多缺陷和弊端,严重制约着风景园林建设行业的发展。笔者在此着重就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工作作出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一部分改进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快速提高的当今时代,国民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活设施及其所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有了高水平的需求标准。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在很大幅度上促进了人们生存环境的优化和美化,并使得人们头上的天更蓝,呼吸的空气更清新、洁净,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的平衡与协调。然而,城市园林建设还有如下不完善的方面。 1 现时期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包含的缺陷 众所周知,城市风景园林工程以其独具的景观魅力和微妙生动的自然诱惑,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和向往,对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现实的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各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比如,所建造的园林工程与区域文化不协调,园林工程配套设施不齐全或与当地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 首先,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设计缺陷在大量该类工程建设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为工程建设质量是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品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故完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目前而言,尽管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工艺水平已经提至了相当的高度,然而由总体去审视,仍不难发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存在,其对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会起到严重地阻碍作用。 第一,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比较复杂,其关联的因素很多。因为包含此种繁杂情况,在实施工程管理时,工程各单元之间很难构建出科学、融洽的交流渠道,彼此之间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沟通,所以在工程施工作业时也不易做到密切配合,如此既加大了工作量,亦阻碍了工程的建设进程,必然造成工程建设质量大幅度降低。 第二,城市风景园林建造工程的工艺设计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要求。由于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高,且差别很大,相当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所选择的园林工程建设工艺不能深刻反映出其应有的精神内涵。 2 改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艺技术水平的策略 前已述及,风景园林工程对于一个现代化绿色园林城市的长久发展、经济繁荣和和谐环境构建是具有何等的重要性。它不但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还赋予当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场所,且耳濡目染地熏陶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增强人们的美学素养,同时促进本地旅游文化的繁荣,对本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所以,持续增加对城市园林的建设投入,不断优化其建设工艺设计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2.1 精挑细选城市风景园林绿化植物品种 城市风景园林的苗木品种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工作环节,所以,工程建设者要高度重视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绿化苗木选取工作。在进行这一环节的工作时,必须深入了解所选苗木的生长特性及其所需要的生存条件,从而保证其在园林生态环境中能健康地茁壮成长。再者,在进行苗木的挑选环节时,需恰当应用当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模拟、比较,科学选择苗木的育秧基地和供给途径,尔后,精选出满足本地需求条件的优质苗圃,从而达到生长茂盛、美化景观的目标。 2.2 充分做好苗木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城市园林中苗木的种植和生长应具备相应的光照时间、强度及土壤水分、熵情等条件,各类苗种对这些条件的需求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本着达到所选苗种性能要求的目的,确保苗木的根系粗壮、枝繁叶茂,而且能抵御、抗衡病虫害的侵袭,同时其生长形态满足园林景观的美化要求,在苗木种植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当其冲地要先选用最靠近本地种植的优质苗木品种,在锄苗时应严格控制其包装的土球尺寸,而且使用草绳完整捆绑好苗秧根系的土球。 3 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对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对整个园林质量进行保障,所以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首先对植物种植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给予加强。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种植就如同穿衣一样,怎样搭配显得比较重要,同时也要合时宜,须在细节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植物和建筑以及排积水等相互的协调,以及得到恰当的过度和有效的衔接,对植物的选择要注重层次感,这样在各个方面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可在整体上得到最佳效果的体现。 由于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的高低对效果的呈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指标进行施工,技术人员自身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在整体的质量管理上也要进行强化。要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准确把握,将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能从源头上进行质量的控制。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风景园林的建设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技术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从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风景园林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风景园林的技术施工人员要能够在自身的整体素质上进行全面提高,从而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试论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展现 摘 要: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理念是低碳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生态理念,是进行低碳建设的基础,也是展示低碳建设效用的必然过程。对此,笔者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的低碳建设,并以实际的园林建筑案例说明生态理念的展示方法,总结了展示生态理念的关键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建设;生态理念 风景园林建设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现代城市人居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园林建设项目。不同于住宅建设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风景园林建设既能满足现代城市人民生活休闲和审美的需要,又能够促进城市自然环境的优化。而要实现风景园林的价值,则在建设过程中要奉行低碳原则,即保证建设以及园林应用尽量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且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践行生态理念势在必行。 1 生态理念以及践行方法 1.1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展现生态理念即是要关注到园林建设中的用料环保、园林环境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吻合、园林建设适合多样化物种生存以及人居应用需要,实现园林从建设到应用的整体性的统合和自然循环。 1.2 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践行模式 现代园林建筑讲求按照低碳理念进行建设,即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材料、人工以及建设效果的最大效益,并且达到提高园林的利用价值的目的。实际上,要实现低碳建设,除了在建筑过程中进行用料和人工的预先计划之外,许多能够体现低碳价值的过程,需要以生态理念的践行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实现低碳价值,这意味着多样化的植被科学配置,而这样的配置一旦完成,则意味着整个园林整体的植物组成种类足够多并且覆盖率大,这是构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风景园林在应用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审美需要又能节约能源并且能够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再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着重园林建设中的某些特殊功用以体现其低碳建设的目的,而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展现园林生态性的必经之途。 2 在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展示生态理念的方法 2.1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 使用绿植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要的内容,绿植本身具有美化和绿化的功能,其自身就能够有效地实现“低碳”的设计目的,而植入绿植又是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最受推崇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绿色植物具有不同的环保作用,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特殊功效的绿植,是实现低碳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践行生态理念的1种方法。目前,在大多数的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图纸中,都涵盖了大量的植物景观设计,这些植物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印证风景园林的主题,为了实现低碳建设、发挥园林对环境维护的生态价值。这样的景观设计在一般的城市园林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城市公园,这是最普遍最常见的风景园林建筑,而在城市公园中,大量的绿植被广泛应用,尽管有些城市公园以娱乐为主要的建设目的,绿植仍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绿植包括枝叶密度较大的高大灌木、根系发达而植株短小的草。灌木和草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却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灌木能够做出各种创意造型,增加园林景观的设计感;草能够营造“公园”型的景观氛围,在低碳功效方面,高密度灌木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减轻建筑设计中的隔音压力,变相节约了建筑材料;草则以发达的根系储存大量的水分,而且具有多年生的特点,养护容易,节约绿植的养护成本。 2.2 在园林造景中展示生态美感 植物的应用在调节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体现符合人类生态立场的审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生态园林的审美理念进行植物配置,在造景的过程中展现生态美感,将“人”作为风景园林造景过程中展现其生态性的1个要素,也是践行风景园林生态理念的1种方法。生态园林的审美理念指的是生态园林符合城市居民的观赏和休闲需要,在满足自然生态平衡时,将人居需求纳入到生态系统当中,相当于将人类纳入到环境的生态系统当中,兼顾其他物种和人类的共生。例如,华南地区的生态园林中树木种植错落有致,但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以水分吸附能力强、排湿能力强的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对减轻南方城市由于多雨导致的城市内涝和环境过分潮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具有非常明显的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的植被排列特征,这样的植被种植模式不仅能够使整个生态园林成为城市中的“标志”,使人们进入园林,如同与烦乱的城市隔绝,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而且能够充分满足防风隔音的需要;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公园以及风景园林,尊重了自然环境的本身形态,按照自然林的状态栽植树木,仅进行道路的铺设以及路标的设立,游览者只能步行进入园林,一旦进入园林就有进入森林的感觉,在游览园林时甚至能够与野生小动物同行,这样的园林促进了游览行为本身的低碳化,也突出了人与其他生物平衡、平等的意义。 2.3 在园林设施建设中突出生态功能 园林景观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在原有的功能中加入其他的新的功能,实现“1物多用”的目的,也能够体现出其低碳环保的价值,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活动本身以及非生物性的园林建设过程和园林应用带来的生态影响,也是践行生态理念的1种方式。例如,在园林中的雕塑小品的设计中,使用环保型的材料并设计成即能实现美化目的,又能够提供休息功能的样式,减少景观中的座椅摆放数量,以此节约资源;在进行园林道路设计过程中,将道路旁边的绿植作为立面背景,将道路作为平面,使绿植和道路形成立体的景观,这样就能够减少道路附近的独立小景布置,减少资源的应用,而后期养护和维修与绿植养护可以一同进行,节约人工;园林中的风景墙也可以使用建筑废料进行设计,即满足低碳的要求,还能够引发园林的使用者关注环保问题,主动爱护园林设施。这些低碳环保功能的凸显,实际上为整个园林的生态价值实现以及人与自然、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同应用和保护资源的生态行为奠定了基础,因此,此类园林设施建设,也具有着突出园林生态功能的价值。 3 在风景园林中展现生态理念的关键 3.1 园林的整体设计生态化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美化城市环境,提高人居满意度,这意味着风景园林的对城市环境的整体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为了在园林中展现生态理念,就必须将园林的整体设计置于生态化的角度去考虑,无论是园林的选址位置、效用空间等,都应该考虑在其生态价值的实现范围内,只有这样,生态理念的展现才能够更加完整。 3.2 施工生态化 一座能够符合低碳建设要求并且能够展示出生态理念的风景园林,其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践行园林的低碳环保和生态价值的过程。这意味着施工方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各种能源和资源,还是进行绿植栽培,都必须以生态、低碳为根本出发点,尽量做到提高绿植的成活率、节约或者循环利用水电资源,只有这样,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理念才展现的更有价值。 4 结 语 风景园林以城市环境的美化为主要功效,在进行低碳建设过程中,展现园林建筑的生态理念成为提升园林功用的必经途径之一。绿植的科学化栽培、园林的生态审美作用突出以及园林设施的生态功能实现都是展示生态理念的有效方法,值得园林设计师和建筑者们进行参考。 作者简介:王瑞婷,女,本科学历,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建设。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浅谈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 [摘 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掌握理论知识,还必须对施工的具体操作加以控制,才能确保项目在质量、成本、工期等施工目标上整体良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风景园林 工程施工 管理 1、风景园林施工前的准备 风景园林施工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做施工前的组织设计是做好该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方法、采用的施工机械、劳动力来源、编制施工的工程程序和进度内容;组织施工方面:指挥系统、人员分工、责任范围、施工队伍建立以及任务分配等。除此之外,还有安全技术方面、平面图布置方面和其它例如用水、用电等准备措施的确定和安排。具体而言,施工前应制定适宜的施工作业方案,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专项攻关。由于园林工程具有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交叉的特点,重点抓住关键的作业环节,如钢结构异形加工、土工膜焊接防漏等专业环节,则需借助外力完成。最大效率地发挥自己的有限资源,力求使每个环节做精做细,做到质量保证、成本最低,来达到创优目标,避免了为达创优目标而一味提高成本的做法。 2、风景园林的主要作用 2.1风景园林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2.2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 2.3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环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2.4风景园林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3、风景园林施工现状 3.1施工单位对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思想缺乏深入了解,缺乏和设计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因此不能很好的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施工单位未根据施工情况编制详实的栽植计划并未对人员、材料进行合理组织调配,没有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 3.2各单项工程之间在施工中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致使园林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水电工程和绿化工程常发生冲突,这不仅给各施工方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拖延了交工的时间,还严重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3.3风景园林工程只注重栽培,忽视养护绿化。养护专业人员较少,养护队伍中大多是农民工,专业知识少、素质低、技术差,给施工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浪费了人力、财力。 3.4风景园林建设施工队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但正规专业素质人才齐全的队伍少,施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施工队伍素质低,不能正确领会和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施工现场来看,管理较为落后,主要反映在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工程项目的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 4、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4.1 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4.1.1不断完善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好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功能,项目施工管理部门成员设置应符合精干高效、责权一致与专业搭配协调的原则;另一方面,施工项目管理部门的组建形式也应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高低具体区分,以实现项目管理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4.1.2 项目施工现场要严格落实各阶段施工组织任务。前期准备阶段,着重落实苗木订购、总包、分包施工单位与施工任务的全面落实;正式施工阶段,应重点协调好各专业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与配合施工,实时监督现场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查明原因并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抓好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控制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项目成本三大管理目标;在项目竣工验收与后期养护管理阶段,则着重注意自检自查,预检隐检等工作的落实,竣工验收资料必须仔细审核,编写的施工工艺总结资料、后期养护管理的技术交底等资料,必须齐整才能通过绿化园林项目的整体验收。 4.2 园林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4.2.1 土壤预处理不当。城市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必须重视当地土壤肥力、酸碱性、孔隙度及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应对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质试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使其满足苗木成长习性。另外,土壤的翻挖深度、地面坡度、地形平整等方面的预处理,也必须满足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4.2.2 定点放线的调整。通常情况对定点放线的要求为:位置准确、标记显著、标明中心等。对于种植槽需注明边线,而放线遇到异常情况时,应该做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株间距离进行科学合理控制,保证种植的效果,确保定点放线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4.2.3苗木质量控制。选择的苗木应符合设计方案中对苗木各项参数的要求,如苗木品种、干径尺寸、冠幅大小、株形、根系发育等参数,对苗木质量要逐项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栽植。 4.2.4苗木栽植质量。苗木栽植前,应注意对苗木树冠和根系过多的地方进行适当修剪;栽植裸根苗木前还应将种植穴底部的土壤进行软化处理并堆成锥形,栽植带土球的苗木时将种植穴底部踏平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苗木栽植时还应注意树木观赏面朝向的取舍和调整。 5、确保风景园林工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5.1 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园林行业法制不完善、企业管理粗放、项目实施中监理环节的机制脱节等,制约了行业快速有效发展。因此,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学习ISO 的文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质量意识。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带动所有人员参与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队伍中来,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5.2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企业可以一方面通过贯标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贯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对每环节严把施工质量 ①严格图纸会审,认真编制质量计划,努力把好质量控制源头关;②强化贯标力度,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狠抓工程计划及质量的落实;③精编分项过程技术措施,加强分项过程监控,做好关键工序重点控制;④抓好质量培训,坚持做好工程三级交底。树立全面质量意识;⑤健全纠正预防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健康运行;⑥建立高效质保机制。坚持科学文明管理,确保工程优质竣工。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乡村景观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启示 [摘 要]自人类定居开始,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乡村生存与发展,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为此而形成的乡村田园风光也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元化。如何打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人们对居住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景观成为现代城市商业及住宅区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营造出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降低噪音,还能放松人的心情,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一、乡村景观的概念介绍 乡村景观作为景观的一种,主要产生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它居于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之间。乡村景观即保留了自然景观的景观特色,又透露出人工气息,主要表现为生产性、地域性、生产性、自发性、生态性以及历史文化性。乡村景观是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包含了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比如耕作、村落、工具、牲畜等,同时,乡村景观所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为其景观更是增色不少[1]。在审美方面,因为乡村景观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的自然气息,所以有较强的审美性。乡村景观在演变与发展的历程中,更是集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生活的环境越来越重视。乡村景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在城市景观中融入乡村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净化城市空气,具有双赢的效益。 二、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2.1 为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开发起到启示作用。 乡村景观有其独特的原生态元素,它所具有的朴素与纯真是城市景观所缺乏的。乡村景观重在原始、清新、质朴,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所以把这种元素有效的融入到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为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参考依据。乡村景观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繁忙与紧张的生活节奏,还很好的弘扬了生态环境,宜居城市的生活理念。 2.2 使城市园林与规划设计更符合审美规律 乡村景观是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所以更加符合我们的审美规律。相反,城市给我们的印象通常都是高楼、混泥土、灰尘、雾霾以及古板的景观。如果能把乡村景观很好的引用到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不仅可以体现历史文化元素,还能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把乡村景观的优点应用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取其精华,扬其长处,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加生动、更加实用的园林景观[2]。 2.3 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乡村景观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因素,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因需要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但是不管怎么说,乡村景观引入到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乡村景观的引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协调城市发展,为城市景观的塑造提供灵感。这也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三、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坚持和遵循的原则 3.1 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 把乡村景观引用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本身就是对乡村景观的一种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多或少对乡村景观有一定的破坏,所以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可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因为乡村景观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不仅包含了天然的自然景观、优渥的土地资源,还维系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可以把这些资源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启发,不仅能够丰富城市园林景观, 也能较好的保存乡村景观的元素。 3.2 遵循协调性与统一性 在景观的营造和规划中,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加强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和谐统一。使乡村景观运用到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同时,做到整体区域的统一。还要从大局出发,减少对乡村环境的破坏,充分尊重与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 3.3 遵循开放性的原则 在乡村景观融入到城市园林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乡村景观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对全民 、全社会的开放[3]。只有遵循了开放性原则,才能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同时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过,在遵循开放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重把握尺度,不可对乡村景观产生负面作用,也不能破坏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 设计策略的启发 随着园林景观的发展,不少设计师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包含如何将乡村树木、乡村动物、乡村花草等引用到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多的启发。但是此领域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仍然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 4.1 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 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乡村的美丽风景、乡村的祥和气氛、乡村的新鲜空气,都是每一个城市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在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对乡村景观加以借鉴甚至是模拟,比如在城市中心地带规划一个具有浓烈的乡村景观的园林,提供给人们闲暇之余放松娱乐,一定很受大众欢迎[4]。 4.2 可以借景乡村田园风光 在乡村,错落的绿植、艳丽的花朵、起伏的山岗、潺潺的溪水、飞舞的蝴蝶,无不惬意愉悦。这恰恰是冰冷的城市所缺乏的生机与活力。设计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并运用到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可以使城市的人们也感受到乡村景观的魅力,视觉上得到享受,精神上得到放松。 4.3 传承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底蕴 乡村景观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通过适应自然,适应生存而做出的改变。这种基础上形成的乡村景观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社会发现的体现,凝聚了丰厚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尽最大努力延续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元素,这样的园林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更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5]。 4.4 增加农业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膨胀,很多孩子从出生就在城市,不 了解蔬果是怎么长成的、不了解耕作是一种什么体验,甚至连很多基本的动物都不认识。所以说,增加农业体验,对城市园林的塑造有独特的意义。乡村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引用,同时也传达了历史地狱等特性,如果再加上农业体验,对大人是休闲游憩的场所,对孩子,还兼备教育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园林的建设中,增添一些特色的农业体验,比如种菜、种果树、采摘等,构造出一个新颖具有乡土气息的城市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风景的融入,既是对乡村风景、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为城市园林艺术设计增添的一种新思路,不管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宜居的角度考虑,乡村景观都为城市人带来一抹清新。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在乡村景观的融入方面还欠缺融合发展,而乡村景观的建设却对乡村和城市的发展都有裨益,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将是具有独特风情的一种新思路。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现代风景园林合理规划设计要点探究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园林景观是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该要尽可能的符合城市环保的要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本文在此从风景园林的设计类型出发,对如何合理做好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风景园林;类型;立体规划 前言:风景园林对城市的贡献表现在很多方面,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园林稳定性以及维护城市的健康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一、凤景园林的设计类型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对整个园林进行原始意义上的构造建设,从而使人为点缀的具有现代风格的东西能够和原本存在的东西进行巧妙的搭配,构成别具一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二是利用现代的建筑学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的造景,使之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例如风景园林中经常使用破旧的石子来对弯曲的小路进行点缀,从而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这是一种原本存在的东西,和自然相得益彰,虽是人为造景,却显示不出一点的人工雕刻的痕迹,这是一种感受,更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们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超自然的追求,力求以园林所处的整个大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整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建筑构想,这是优秀设计师们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二、现代风景园林的几个合理规划设计措施 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体规划 (1)注重面的规划 面是由点和线聚集而成的,面分为实面和虚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草坪和广场地面看作是是实面,将溪流与水池看作是虚面。面在视觉上可以是出于平面上的,也可以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我们可以将面进行水平、垂直和倾斜处理,在设计时也可以通过相切、相融、相离等方位来处理不同面间的位置。 (2)注重形的规则 “形”即不同的面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边沿位置连在一起所形成的形体。在空间中,形体是各种形状与形状变化的一种延续,它能让人们的视线随着它不断改变,同时也能改变空间,让人在视觉与心理体验上都获得不同的变化。此外,形体会因光线的影响而出现明确的变化,使得形体的视觉层次得到丰富和提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假山等形体让园林景观不再因面而单调,它与平面上的各种图形还会形成一种和谐、呼应的关系,让整个园林景观都呈现出一种舒适的视觉状态。 2、适地适树,突出植物造景 我国园林品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原产中国的乔灌木多达8000种,但园林景观设计时依然提倡选择本土植物丰富园林景观,引进未经驯化的新品种,不仅植物存活率低,浪费资金,而且易破坏现有生态平衡,对既有的生物群落存有不可预知的隐患。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即保持生物多样性,又体现地方特色,还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乡土植物具有资源丰富、品种经济、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优势,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长期的生态稳定,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植物种植设计中,利用地形起伏变化,乔灌木配置高低错落,花卉宿根地被植物点缀其中,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点面线有机结合,鲜明立面构图,突出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以小区居民为第一考虑因素,移步异景,放松心情、减轻疲劳、陶冶情操。 3、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4、追求创新,打造生态园林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生态、建筑、植物、历史、地理、居民素质层次等多方面,人们对园林的追求趋向于情感和文化品位的生态化人居环境,设计时既不能是单纯的追求景色的美感,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文化、历史、民情、风俗、园林设施材质、后期养护等要素,事无巨细,兼备实用性,在景观表达效果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才能满足才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5、多种元素的合理运用 场地人文要素的表现中,运用什么种类的材料来体现是很关键的一个部分。在古典园林景观中,仅道路桥梁铺砖廊砖就已运用了六七种不同的材质,正是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构成了古典园林中曲折蜿蜒,指引游人的道路系统。 现代景观中,如果想要表现高新技术带来的发展,则可以采用弯曲的线条,几何形体以及钢材塑料和水泥的搭配。而当需要一个安静休憩之处时可以采用较为淡雅的静态元素如灌木、小乔木、花卉以及草坪的搭配。多种元素的合理运用,能够充分帮助景观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发展方向节约型园林 1、节约型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生态环境,因此,不能因为园林的视觉效果就破坏生态环境。园林规划设计应该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准则,同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植物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风景园林建设应该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能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风景园林规划还应该尽量减少建后工作,减少园林维护成本。 2、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应用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方法。改变以硬质景观为主和不重视绿结构的造园方法,以合理的植物造景为主,同时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和配置方式,提高生态效益。植物造景选用节水植物,改变植物的胶水方式。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节水植物或者节水种植方式,复合结构即可增加绿量,又可避免生态的竞争,节省空间和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又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且耐粗放管理。合理选择浇水方式,尽量利用降水水源继续浇灌。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合理应用乡土树种即可节省开支,又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例如蕨类植物如贯众、井栏边草、石韦、阔鳞鳞毛蕨、斜方复叶耳蕨等在华东地区分布广泛,抗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选用乡土植物。 四、结语 综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当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的配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植物配置中,要遵循植物配置原则,结合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手法,使园林景观产生更高的效益。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关于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的探究 摘 要:城市化进程需要各行业共同推进,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吸引凝聚民众,城市的绿化关系到城市整体风格与布局,是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不断引进,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通过良好的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们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了。园林设计不是简单的种花植树,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人文、习俗进行设计,这项工程较为系统,也更为复杂,特别是在施工中,一定要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生长与地质条件的植物。文章主要就园林植物的科学选择原则,进一步提出植物配置方式,使园林设计规划和植物搭配遵循一定美感,从而建设出具有区域和环境特色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配置方式 城市建设中园林的利用不可缺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不能简单满足于吃穿住行的物质需求,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精神上的追求,人们居住的环境非常重要,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城市中的建筑物不断增加,也越来越高,土地可利用面积不断缩小,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不多,有限的区域,如何能够提高利用率,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就需要不断通过城市内风景园林建设,营造一份良好的休闲娱乐效应,给城市人们生活增添乐趣与生机,提升生活情调,转变生活质量。植物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选择不但需要适合当地生长条件,还要能够形成美观的园林,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搭配好坏,直接决定园林品味与形态。 1 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原则 1.1 适宜原则 植物的选择非常关键,植物不同于其他设施,植物是需要生长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园林设计需要,选择适宜性的植物,综合性考虑到区域内的环境、气候、土质、水质、人文等情况,确保植物与条件的相互匹配。园林要根据设计的思路与实现目标,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不能盲目进行,违反植物生长规律,需要按植物特性、生长情况,对气候的要求进行选择,按照适宜性原则对园林植物做好正确的选择,尊重植物特性划分好耐寒、耐热植物,在北方需要更多考虑到适合耐寒的北方植物,这类植物需水量不高,对土质也没有更高的特殊要求,适合种植在北方,北方园林要多选择这类物种;耐热植物一般都对水的需求量大,南方园林需要多选择这类植物,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区会呈现不同的样貌,需要根据园林整体设计进行选择性搭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不但适合环境需要,还要考虑到美观适用,风景的美观性、植物的成活率,都决定园林最后的效果。不论是何种园林设计,一定要会利用当地资源,可以根据本城市特点,对当地植物做好梳理排查,通过对园林的合理设计,把本地植物设计进去,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好当地资源,形成优势共享,避免出现植物过于突然,不适宜当地主体生态。 1.2 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万千差异、丰富多彩,在园林风景设计中可利用的也较为多样,在对园林植物选择的时候,不但对适宜植物进行合理选择,更要考虑到美观、美感需要,对植物进行多样性的搭配,体现出植物造型特点,通过不同的的植物配合,使风景园林更加优美。园林建设植物多样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只有在突出特色基础上,才能考虑多样性,园林植物搭配得不好,不但没有自身的特点,更不能突出园林美感,使人们对园林有期待大大降低。多样性植物可以发挥对园林的不同作用,促进园林生态性功能。路边景观也是园林有一部分,街道旁边植物选择不但考虑到实用性,更要长远考虑,为了整体美观,易于打理,就要考虑耐久性和群落性的特点,选择这样的植物,可以减少路面燥音对人们的影响,保证空间气候稳定;园林内的植物多为小而精的欣赏类植物,就需要可以根据区域范围特点进行配置,考虑到人们游玩的需要,四季搭配要体现节奏感,不能使植物搭配过于单调,对看花、看叶的植物要错开季节进行搭配,使人们在不同的时节能够观赏到不同的风景。 1.3 综合效益原则 风景园林建设是系统工程,大多数投资都是公益性投入,不能产生巨大的投资利润,所以说,在建设时,不但考虑美观,还要考虑投入,这训公益性投资项目,在植物选择时也要遵循综合效益原则,测算出整体投入成本,做好预算预估,选择那些经济实用的植物进行利用。避免使用较珍稀的物种,无端增加成本,加大了养护难度,植物选择针对实际而定,栽培为主,尽量少进行大量的购买,减少投入成本,提高园林效果,植物成长后,养护管理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最后还要考虑植被成长后期的情况,美化效果和养护成本是最需要考虑的。选择植被要有预见性、前瞻性,通过合理的选择,满足园林建设需求,发挥风景园林最本质的作用。 2 风景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2.1 关注季节变化,合理搭配 风景园林设计要综合考虑,强化多种元素有机配合协调作用,通过植被的搭配与构成,形成一个全过程的小生态系统空间,能够实现生态自给是最佳组合,随着四季变换,植被相互作用,在园林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使园林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体现不同的风采,配置植被时对各种植被季节性差异要有一个全面了解。植物春季开花是植物的规律性认识,秋天结果是自然的规律,不同的季节出现不同的景致,在选择时就需要考虑到自然规律特点,通过美丽花朵、落叶缤纷,显示不同时段的园林景观独特景致。配置植物时要选择季节代表性强的植物,在不同的时节给人们不同启示,展现园林的艺术氛围。春天的桃花、梨花、樱花满园开放,使用到园林中,就会在春季为园林增加无限的美丽;夏天荷花在水中展现出婀娜多姿的形象,让人流连忘返,体现夏季的特色;秋天梧桐树萧萧落叶,给人以秋实感,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冬天常青树在雪的衬映下使景观显现出勃勃生机,让人对生命有一种感慨。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景致,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种植时,一定要考虑到立体播种,避免出现春季植物花期一过,则显得破败萧条,利用植物生长时间的不同,选择几种花期相近的植物,延长园林景观观赏时间,提升园林功能效果。 2.2 绿色植物与花卉相结合 风景园林景观是人们观赏的区域,一定要对植物做好合理选择、配置,形成定于美观的空间,提升人们观赏快感。花卉植物根据季节特色开放,如果过多,则会没有主体,体现不出植物特点,把主要的淹没在将要设计中,降低了观赏性,为了体现花卉特色,需要使用其他绿色植物进行景观搭配,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配置。要想选择有特色的绿色植衬托花的时候,植物自身也要有观赏性,绿色植物生命周期长,做植被配置时要考虑颜色,通过色彩增强其美感效果。通过树木与花草的搭配,形成高植被下种植小植物,小植物依赖高植物的生成特点,空间上拉开层次,使各种植物形成科学配置与组合,有效利用资源增强园林风景特色。 2.3 按照植物特性及种类配置 园林植被配置时,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搭配,园林分区是现代设计的一个根本理念,通过分区域建设,注重突出山、水、林的特征,使园林更加具有自身特点。中式园林中,竹子是首选植物,可以选择同一种竹子,也可以种植多种竹子,增加了园林观赏性。 3 结束语 风景园林植被选择要遵循自身规律,选择适合区域生长的植被,通过多样性的搭配,提升园林观赏效果,满足更多人的审美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技术研究 [摘 要]风景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协调、美化城市的环境,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的探讨,对于城市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经验,就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 构成艺术 0.引言 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风景园林自古以来都在城市设计实践活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从19 世纪后半期开始,风景园林实践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和大地环境的背景中, 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影响。 1.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顾名思义,就是对城市体形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其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在专业划分上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进行城市区域形体与空间的组织,形象和功能的设计,重点进行建筑物及建筑物之间的组合与组织。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典型的规划师的工作就是考虑城市的整体,事实上他们思考的角度经常突破城市的界限,从更大的地域角度考虑城市的作用,例如交通系统与周边郊区和社区的关系是怎样的。 城市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师各自都接触规划中的社会、文化、物质实体各方面,区别只是侧重点的不同,前者侧重细致入微,后者侧重宏观与整体。 建筑设计侧重建筑单体的详细处理,包括使用功能、三维造型、空间组合、结构、构造、材料、色彩等,而城市设计更多关注三维空间的形态品质,关注建筑单体形态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城市设计起着联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作用(图1)。 城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早在14世纪就已形成基本格局的北京古城,被世界公认为城市设计实践的杰出典范。现代城市设计在20世纪中期兴起,并且在几十年间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凯文・林奇等许多大师级人物。如今,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创造更为宜人和和谐的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几十年中依次形成了功能主义、人文主义两大主流理论形态,在功能主义结束其历史使命后,伴随着人文主义的盛行,又出现了系统主义、形态主义、实用主义等非主流的城市设计理论流派。 2. 风景园林设计的内涵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园林设计与营建是人类文明史上传承下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分为规划(L a n dscape planning)和设计(Landscape design)两个层面,规划主要是对较大范围和较大尺度地域进行整体上的构思,而设计是在规划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直至施工图设计。虽然风景园林设计在深度上有多个层次,但并不是所有具体的设计项目都要经历这些过程。如一个中等尺度的公园,经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后,一般即可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3.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3.1 设计客体的同一性 城市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3.2 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3 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3.4 从业人员的互渗性 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渊源很深,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互渗性。许多城市设计师有着风景园林的学科背景,而许多风景园林师又是学城市设计出身的。国际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教授,早年就是师从于城设计巨匠凯文・林奇。亨利・文森特・哈勃德是哈佛大学第一个风景园林学位的获得者,后来成了城市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 3.5 学科发展的互补性 城市设计注重硬质景观的营造,强调景观视觉上的冲击力,将环境看作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外延;园林设计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强调生态原则的体现,将建筑看作是众多营造要素之一。19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处理设计对象,已成为风景园林师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4.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作用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已从传统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转变为集传统与现代园林之大成,实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设施公益性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气候和环境。风景园林的基础构成元素―植物能减少城市有毒气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气质量,消耗氮、消音减噪、吸附灰尘以及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能发挥优化作用,还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起着净化作用。在城市设计中,专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用地,正是为了发挥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需严格控制建筑、交通、广场铺装地面的比例,保证风景园林的绿化面积,降低公园建设土木工程化的倾向,保证公共空间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发挥风景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城市与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不同的是这个生态系统不能靠自身来维持平衡,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靠人力维持才能保证其平衡。由于风景园林师能用有生命的材料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好地完成城市设计任务,因此国外许多成功的城市设计案例都少不了风景园林师的参与,甚至有些就直接由风景园林师主持。对于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两个学科领域而言,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发展的趋向,也是它们在改善城市景观、为人类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难点及管理研究 [摘 要]在现代园林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园林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园林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传统的园林工艺技术不仅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在工期比较紧张的园林工程建设中,还会对施工工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并引进了一批新的园林施工技术设备,采用高性能的材料进行园林施工建设,不断的改进传统的施工技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风景园林施工的需求出发,全面阐述风景园林新工艺的概念及分类,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现有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与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相关的管理对策,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 新工艺 1.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概述 园林工程主要指的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作为施工基础,对园林的景观进行整体的规划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园林中植被、山石的摆放、园林喷泉的建设、园林路面的铺设等。园林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实现城市的园林化,即如何处理好园林工程和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园林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园林施工新工艺[1]。园林施工新工艺主要包括:园林施工的技术理念、园林施工的设备以及园林施工的技术。在现代园林施工建设中,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关注园林的道路建设、园林的建筑施工、还要关注园林中山石植被等的互相搭配[2]。在传统的园林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经常会忽略植被、乔木等的搭配,导致园林的整体艺术性水平不高。另外,园林施工新工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注重施工的过程,还比较注重施工的技术理念以及施工方法"在施工新工艺的实际运用中,如何协调好植被之间的搭配、如何进行园林小生态的改造、如何加强园林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都是当前园林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研究 (1)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的运用 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的用途是进行密封处理,例如用于密封结构的接缝、管、线等周围的渗漏[3]。具有双重密封止水的功能,当水渗透进接缝的时候,它能够利用橡胶的弹性及时的止水。 (2)高边坡防护技术的运用 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进行高坡施工或者人工湖的施工,在这类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边坡防护技术[4]。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边坡防护施工方案的制定需要依照边坡的实际高度、当地的水质条件、边坡的坡度等进行确定。边坡防护技术的利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边坡的强度,提高坡面的抗滑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边坡的力学性能,维持边坡的稳定性。高边坡防护技术主要运用于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施工工程中,利用植物自身的根系固定周边的水土,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本身的肥力,还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砌体封闭防护措施对边坡的强度要求比较高,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差的施工工程中,主要利用这种防护技术镶嵌草砖,通过在边坡上铺设草砖,来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3)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的应用 在土木合成材料中,三维网垫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材料,其结构类似于丝瓜状,主要的用途是对植被进行固定,其质地比较疏松、柔韧性比较强,内部大约有90%的空间可以填充沙子、土壤以及细石,植物的根系能够从中间穿过,并且不影响植被的自然生产,长成以后的植被草皮能够和三维网垫牢固的粘合在一起,植被根系能够深入地表,其深度能够达到30cm到40cm,形成了一层比较牢固的绿色保护层。 软式透水管主要分为三部分:水管过滤管壁、支撑的弹簧钢线主体以及少c管。软式水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利用透水渗透的毛细原理,依靠纤维吸收土壤中多余的水分,达到饱和以后进入管道内部汇集,然后进行排水,该技术和传统的滴水式排水法并不相同。软式透水管的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软土层改良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4)雨水回收技术的利用 雨水回收技术是当前园林建设中相对具有环保性能的施工新技术。主要的技术利用手段是通过修建一定的设施,或者对雨水进行特殊的处理,对降水进行收集,之后再进行重复回收利用,用收集的雨水浇灌花草树木等,实现对自然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管理研究 (1)探索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园林施工新工艺也不例外,在引进园林新工艺的时候,需要对园林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不能完全摒弃原有的施工技艺,要将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实现工艺技术水平的最优化。另外,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时候,把握住园林工艺的正确发展方向,确保新工艺能够沿着正确的发展目标前进,并且还要保证园林施工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性。例如,在进行园林施工的时候,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施工材料,都需要维持路面的清洁、安全、舒适以及耐用"在使用新工艺的时候,必须重视这些内在规律的作用,对路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 (2)加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园林施工新工艺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另外,要了解施工区域的人文、地理、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等,对于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知,还要对新工艺是否可行进行实践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预见性,促进园林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3)对园林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 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进行园林建设的时候,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遵照一定的原则,对土地、湿地、林地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另外,还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制,做到利用有限的东西创造出无限的风景,确保园林建设能够持续发展。例如,在进行园林灌溉的时候,可以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体现高效节水的特点,不仅能够节省水资源,还能够保证植物的日常用水需求。 在对园林内部的石材进行利用的时候,不论采用哪类施工工艺、哪种新材料,都需要对石材的摆放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还要维持石材的稳定性,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好,才能够经受住雨水、暴风等自然破坏的考验。 本文从风景园林施工的需求出发,全面阐述风景园林新工艺的概念及分类,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现有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与风景园林施工新工艺相关的管理对策,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施工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1)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的环境及保证人们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各个城市的风景园林工程都开始进行快速的建设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市场不断的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进程,而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发现,在园林施工中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因素、甲方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园林施工的工作,就应该明确风景园林施工中的不同影响因素。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 影响因素 1.植被设置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在植物种植过程中 ,一些小环境对植物施工也有一定影响,如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的特殊地带等[1]。这些地带在园林设计图中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施工员要与设计员共同协商修改方案,有的施工员仅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营造,往往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种植一些边缘树种,有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2)在施工的时候,市场也往往会成为某种影响因素,如旺季时植物资源匮乏;雨天时没有卖家起树挖草皮;在冬季买不到或者是只有在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得到的材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方案进行改动,施工时选用现有的材料或者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 (2)园林绿化项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别、树木的适生密度、各地植物群落的差异等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生搬硬套,盲目设计,使植物不能适应当地条件,造成死亡,或者是养护投入巨大,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如将适生于杭州、天台等地生长的树种广玉兰、雪松等设计到温岭、玉环海岛种植,造成广玉兰(浅根)、雪松(大冠幅)常年受劲风袭击倒伏。设计不当,盲目选择树种,不但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园林景观面目全非,而且对园林施工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延误工期。 2.地形地貌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园林地貌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切不可不顾后果,执意要求景观效果[2]。 (2)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地形地貌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等问题。有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只按个人的意愿和想象设计,施工时地形与周围的环境差距甚远;有的则不对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和改造,觉得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却忽略了具有起伏变化的园林地形对园林工程景观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3]。 3.施工色彩及图案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铺装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铺装施工中,铺装图案并非越大越好,铺装图案的尺度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若铺装图案较小则会显得琐碎。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其使用效果。通常尺寸的大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4]。 (2)建筑小品设计不当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小品对整个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然而很多小品没有很好的立意,或摆放位置不恰当,使之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可有可无,忽略了园林小品应具有的性质。从装饰性来看,有的小品好看不实用,实用性和装饰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一个设计不当的园林小品可能会影响部分甚至整个园林景观效果。 (3)色彩设计的影响 在铺装中,铺装的色彩一般选择沉着、大气的色彩,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中间色彩和环境的统一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地面铺装的色彩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小品的色调相协调,而且要注意铺装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富丽,否则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造成混乱的气氛。同时使用色彩时要保证不会对视觉产生过强的刺激,使行人在上面行走时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4.施工要求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工期就是从开工到竣工完全按照日历天数计算,不扣除停工日数。在施工过程中,甲方如要求的竣工工期为20 个日历天 ,但是按正常进度算下来远远大于 20 d 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素去掉或者稍微进行改动,使施工变的更容易,就不会延误工期。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在合同拟订过程中主要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合同中双方平等主体代称,方便在下文表述时使用简称。在合同过程中,甲方主要是监督乙方是否完全按照要求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在合同执行结束后,甲方一般需要付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东西。 (2)施工开始后,甲方每周至少有3d的时间或者每天到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期间不免有整改。施工的园林建筑材料进场后,需经过甲方的主管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广场等的道路铺装、卵石施工、草坪铺装等均需由施工方作出样板,而甲方则根据经济和其他等方案做出整改。 5.环境因素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在园林施工中,天气对植物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天气,经常出现暴雨或连续阴雨。以最常见的马蹄金草坪为例,刚铺上的草坪往往会因为长期被雨水浸泡而发烂、发臭;气温过高,刚铺上的草坪便会被烤干,影响成活率。 (2)自然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具体包括地震、洪涝、干旱、严寒、虫灾、台风等方面的因素。因为园林工程大都是户外施工,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或进程,对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极为不利。 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施工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的环境及保证人们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各个城市的风景园林工程都开始进行快速的建设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市场不断的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进程,而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发现,在园林施工中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因素、甲方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园林施工的工作,就应该明确风景园林施工中的不同影响因素。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 影响因素 1.植被设置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在植物种植过程中 ,一些小环境对植物施工也有一定影响,如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的特殊地带等[1]。这些地带在园林设计图中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施工员要与设计员共同协商修改方案,有的施工员仅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营造,往往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种植一些边缘树种,有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2)在施工的时候,市场也往往会成为某种影响因素,如旺季时植物资源匮乏;雨天时没有卖家起树挖草皮;在冬季买不到或者是只有在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得到的材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方案进行改动,施工时选用现有的材料或者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 (2)园林绿化项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别、树木的适生密度、各地植物群落的差异等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生搬硬套,盲目设计,使植物不能适应当地条件,造成死亡,或者是养护投入巨大,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如将适生于杭州、天台等地生长的树种广玉兰、雪松等设计到温岭、玉环海岛种植,造成广玉兰(浅根)、雪松(大冠幅)常年受劲风袭击倒伏。设计不当,盲目选择树种,不但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园林景观面目全非,而且对园林施工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延误工期。 2.地形地貌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园林地貌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切不可不顾后果,执意要求景观效果[2]。 (2)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地形地貌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等问题。有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只按个人的意愿和想象设计,施工时地形与周围的环境差距甚远;有的则不对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和改造,觉得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却忽略了具有起伏变化的园林地形对园林工程景观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3]。 3.施工色彩及图案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铺装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铺装施工中 ,铺装图案并非越大越好,铺装图案的尺度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若铺装图案较小则会显得琐碎。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其使用效果。通常尺寸的大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4]。 (2)建筑小品设计不当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小品对整个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然而很多小品没有很好的立意,或摆放位置不恰当,使之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可有可无,忽略了园林小品应具有的性质。从装饰性来看,有的小品好看不实用,实用性和装饰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一个设计不当的园林小品可能会影响部分甚至整个园林景观效果。 (3)色彩设计的影响 在铺装中,铺装的色彩一般选择沉着、大气的色彩,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中间色彩和环境的统一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地面铺装的色彩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小品的色调相协调,而且要注意铺装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富丽,否则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造成混乱的气氛。同时使用色彩时要保证不会对视觉产生过强的刺激,使行人在上面行走时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4.施工要求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工期就是从开工到竣工完全按照日历天数计算,不扣除停工日数。在施工过程中,甲方如要求的竣工工期为20 个日历天 ,但是按正常进度算下来远远大于 20 d 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素去掉或者稍微进行改动,使施工变的更容易,就不会延误工期。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在合同拟订过程中主要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合同中双方平等主体代称,方便在下文表述时使用简称。在合同过程中,甲方主要是监督乙方是否完全按照要求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在合同执行结束后,甲方一般需要付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东西。 (2)施工开始后,甲方每周至少有 3 d 的时间或者每天到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期间不免有整改。施工的园林建筑材料进场后,需经过甲方的主管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广场等的道路铺装、卵石施工、草坪铺装等均需由施工方作出样板,而甲方则根据经济和其他等方案做出整改。 5.环境因素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在园林施工中,天气对植物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天气,经常出现暴雨或连续阴雨。以最常见的马蹄金草坪为例,刚铺上的草坪往往会因为长期被雨水浸泡而发烂、发臭;气温过高,刚铺上的草坪便会被烤干,影响成活率。 (2)自然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具体包括地震、洪涝、干旱、严寒、虫灾、台风等方面的因素。因为园林工程大都是户外施工,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或进程,对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极为不利。 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如何创建节能型风景园林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光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还需要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这就需要建设风景园林。而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如何能创建节能型风景园林技术也随着节能减排被重视相应的被重视,所以,本文就如何创建节能型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施工中应避免的问题,希望对提高园林施工效果可以起到一定得作用。 关键词:节能型;风景园林;施工 前言 在当今的社会中,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多种先进技术。这样,不仅能促进节能减排,还可以让施工结果令使用者满意,一举两得。生态风景园林借助于园林植物、绿地结构、景观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改善了城市的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提供一个可以共人们游览放松的地方。而且,美丽的风景园林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进行讨论很有意义。 1 节能型技术 节能型技术分为主动式节能技术与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园林施工中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主动性节能技术指运用自然因素以外的手段达到节能目的的技术,该技术在以实现能源的再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它主要用于对当地的风景园林的建设。被动式节能技术对园林植物、构筑物及地形等诸多要素进行设计施工时,结合了园林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园林建设地的地理条件,显著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所以,我们要合理的使用被动式节能技术。 2 园林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 2.1 园林施工中节能技术原则 从施工性方面的水平,应该创建一个绿色相关的控制系统,以确保建筑物在有效化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实现节能结构,而且要做到的建设工作的动态控制,还要做好跟踪和监督。在环保方面,为了有效地抑制噪声,减少污染垃圾,应做好相关水文,土壤保护和大气环境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必须停止破坏和影响相关的环境,做好相关工作,以保护自然环境。在应用材料等方面上,做好对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易回收而又环保的周转型的材料替换那些利用率比较高,但不容易产生损耗的多种施工材料,而且要做好对相关材料的合理回收和相关废物的处理,加以全面地保护和实现循环的应用,这才是真正的将材料用到了极致。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一类的自然资源而言,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科学的节水设置,做好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更保证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在园林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让施工建设用最少的工作获得最大的利润,充分的使施工过程简单化,就要将工艺的有效的安排作为相关工作的首要任务。 2.2 优化园林施工方案 因为在后期的各项施工中,都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建设,所以,选择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是实现节能的首要重点。这就要求在设计园林的施工方案时,要在各个环节都贯彻实施节能的理念,一定使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应用上节能技术;同时,对园林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时,要结合园林施工的特点,即园林施工占地面积及工程量较大,工程设计项目较为复杂,工程施工具有连续性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与施工相关的多种特点,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园林施工期间,施工的进度计划要根据施工的情况和施工方案相结合,始终保持在最科学合理的进度中,不宜过快,同时还要合理安排立体交叉作业,确保园林施工进度的合理。 2.3 引入节能工艺,有效进行节能施工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引入相关的节能工艺和环保技术,以做到有效的节能施工,从而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对园林景观的连接性施工而言,引入节能技术后,便可以减少建设材料的浪费,节约了材料。而且,安全性亚辉因为先进的技术有显著提高。同时,在进行修复时也变得更加简便高效,一举三得。在园林工程中,水资源的引用必不可少,所以,如果在水资源的引用方面应用了新的节能技术,将使水资源可以循环使用,节水效果立刻显现。在耗水量较大的园林建设中,更要应用节水工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人员的运用方面来说,要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员,保证岗位的轮换科学合理的开展,并且积极检查设备,排除设备的空转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对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在节能工艺的选取中,一定要选取那些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工艺,同时在操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操作,不能出任何差错,这样才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保证人员和工程的安全。 2.4 通过节能工艺节约建材 在园林建设施工中,还要对建筑材料方面进行节能改进,使用节能工艺,这样一来,既有效的节约了建筑能源,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园林建筑的质量。同时,使用节能工艺还有另一个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建材,将节能工艺运用后,如果遇到需要修复的情况,则会大大的简化修复过程,既节约了材料,又提高了修复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在引水使用中,将水管进行改造后就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提高了水管的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修复起来更加便捷。正因为节能型工艺有如此的优势,所以我们在园林建筑过程中,更要积极努力的探索,尽力发现新的节能型工艺。一旦发现,就要结合实际分析,争取尽早的将其应用于建设施工中,互相促进,就可以使园林建设施工变得更加节约和高效。 3 总结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风景园林的建设技术并不是十分完美,其中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环节和可以应用的技术。如果我们将这些技术完美的应用于风景园林的建设中,将会大大提高风景园林的质量。但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在面对新的问题是也要科学合理的分析,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风景园林的质量,让人们对此满意。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自然因素 摘 要:风景园林建筑产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而逐渐兴起,并逐渐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其与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同,其更多考虑的是周边的环境元素而并不只是园林本身。因此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难点就在于对建筑地周边的自然因素考虑的是否周全。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自然因素,以期为未来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指导,进而推动我国园林建筑业在风景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自然因素 风景园林建筑作为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方向之一,在园林建筑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以独特的理念,将风景作为园林建筑工作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联系,符合一定的自然发展规律,因此这一园林建筑方向在这个以生态建设为时代潮流的社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其建筑的构思与设计层面,就要充分考虑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种种诉求,将建筑地周围的自然因素通通考虑进封建园林建筑的设计中,才能使其建筑的实际建设活动向人们期望的那样稳步发展。 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元素 1.1 地形与景观建筑布局的关系 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呈规则变化分布,因此在实际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环节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具体地形特色来构思相应的建筑设计,以便使该设计能够全方位与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相契合,进而使风景园林建筑彰显其独特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的诉求。而具体来说,设计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地型特征,让其园林的嵌入能够完美地协调进当地的地址生态环境领域,从而实现园林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存,互为补充,从而衍化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在面对地势相对起伏大的地貌时,可以适当地将这种自然的起伏结合到自身的建筑设计中来,如在起伏较为明显的表面设立一个雕塑等,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将起伏合理盖化,从而保持建筑的设计美感,带给当地游客群体完美的视觉享受。 1.2 地形在提升视觉效果方面的作用 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形因素,这是保障园林建筑视觉效果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点。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必须将地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地形上的因素有两方面需要考虑,其一就是园林建筑设计与地形方面应该统一,确保天际线尺度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特点与思路。其二则是如果地形坡度较大的话,设计时应该显现出地形的起伏,并将整个地形作为风景园林的背景。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师能够结合地势特点,对风景园林的整体定位加以考虑,从而确保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植物因素 2.1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设环节起到的作用 与风景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植物了,植物群体与风景相辅相成,并且互为补充,其作为风景自身的一部分而存在,为风景增添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视觉张力,而风景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将其囊括到自身当中,使其在视觉上与周边的其他自然元素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施加一定的约束力,使植物的生长更为规范化,从而变相增加当地风景的和谐感与质感。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因素。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应该将其列入自身的考虑范畴之内,使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某些细节以相应的植物为中心,通过植物的修剪与规划种植,为风景园林建筑增添一份独到而和谐的天然美感,而在此环节之中,树木与花草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要尽量将全部的植物都利用起来,以确保植物在设计环节所发挥作用的最大化。 2.2 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确保园林中原有的植被不被破坏。但是这样可能就导致园林的绿化面积有所减少,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有鉴于此,园林设计师应该灵活考虑,兼顾园林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应该与园林中的植被景观相互搭配、协调。比如说建筑物在修建时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外部平台,以便种植相匹配的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植被覆盖,还有效节省了园林挖掘的面积。建筑设计师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的作用,将其蕴含的丰富生命力以及色彩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充足的活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植被的分布特点与生长习性,将建筑物与其充分融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温馨的栖息地。 3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水体因素 3.1 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关系 环境的自然因素复杂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还是以承载风景和建筑的土地、与建筑相契合的植物以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与有机物生存的水分为主要构成成分,因此相对土地元素以及植物元素而言,水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水体本身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为基点,深入挖掘,便不难发现水体在整个风景园林建筑所存在的生态系统中还起着维持该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环节就务必要考虑到水体的规划,尽量在不破坏水体质量与其文化意义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相应的建设活动,将其文化内涵自然地添加进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之中,以彰显水体的重要性。 3.2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设进程中起到的效果 设计师在考虑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时,同样应该重视水体的装饰作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诸多作品歌颂人与水的关系,所以将水体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此时设计师就应该注意,人们对于水具有一种依赖情绪,在设计时就应该对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时注重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合理搭配,避免喧宾夺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营造息息相关,将其周边的自然元素作为建筑设计环节的考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风景园林建筑所在地的生态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带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同时还有利于我国整体园林建筑事业的革新与进步。因此相关部门应予以其一定的重视态度,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同时集中对施工人员和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和思想培训,使其能够将全新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完美地融合到自身的设计之中,进而从这一角度推动我国风景园林建筑事业的发展与革新。 作者简介:苏法江,身份证号:452725198605200476。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技术优化研究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的环境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风景园林是城市的绿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近些年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娱乐场所,它对改善城市内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施工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探讨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技术优化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研究 引 言:在现代城市绿色建设中,风景园林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出美化城市的作用,并平衡城市内的生态系统,因此,建设风景园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各城市在绿化建设中应该控制好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以更好的推进城市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1 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现状 首先,施工单位应该深刻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以充分展现出设计方案的内涵,使风景园林的景观效果完美的展现出来。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施工单位却没有与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导致在实际施工时难以将设计内涵完整的展现出来,实际风景园林也没有绿化生态的效果。另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较为混乱,没有合理安排施工步骤以及合理存放施工材料,导致施工质量不高。其次,由于风景园林施工涉及的施工单位很多,势必会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这需要有效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作业,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率。但实际很多风景园林的施工中,却缺少这种有效的沟通协调,很多工序环节进行的相对混乱,导致出现环节衔接不当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进度,还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再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工程建筑项目也在增加,使得各种施工单位相继成立,在这种急速扩张的情况下,很多自发组织而成的施工单位并不专业规范,施工技术不够,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在施工现场不服从管理,纪律性较差,使施工无法按照标准规范的方式进行,这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因素。最后,很多风景园林建立好之后,相对的养护工作却没有得到重视[1-2]。一部分风景园林在建立之初只考虑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忽视了后期的养护工作,对风景园林的长期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一旦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环境出现问题,其再投入资金不但很大,而且改善起来非常麻烦,但放弃修复又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降低了风景园林应达到的效果。 2 风景园林施工中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 2.1 设计图纸的施工问题 在设计风景园林的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绿化的效果,并根据风景园林的具体所在地,参考整个城市的规划方案,选择合适的设计风格。且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设计理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展现出设计师的设计内涵,从而更好地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 2.2 定点放线问题 风景园林的定点放线是要在现场测出准确的植物栽种的株距和位置,从而避免施工场地过大和避免施工地点过于分散,而出现返工或者窝工的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图纸,明确设计意图,并在实际施工前与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彻底、精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能够在进行定点放线前对整个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再根据实际定点放线的地形,参考设计图纸,制定科学合理的定点放线方案。 2.3 绿化材料的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的质量高低是判断其景观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在选择相应的绿化材料时,要使铺装材料、植物规格、绿化条件、管线设备等都要符合相关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因材料问题影响到整个风景园林的质量。此外,选择的绿化植物也要符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并注意保护和储存,避免绿化植物的质量受到影响。 2.4 土壤处理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的土壤质量将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因此应该对风景园林中的土壤进行成分的检测,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施肥、消毒等手段,保证土壤营养充分,适合植物生长。 3 优化风景园林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绿化植物时要充分考虑风景园林地的气候、环境等相关因素,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进行选择,以保证绿化植物能够在风景园林中健康茁壮的成长。也可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来模拟风景园林的生长条件,从而分析选择适合生长的绿化植物,并参考其品种形状进行综合考虑,才能选择即满足美化需要,又符合生长条件的优质苗木[3]。此外,为了保证植物能够良好的生长,就必须保证其根系能够健康生长,因此,对栽种前的绿化植物进行相应的保护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挖掘选择的植物时,要注意减少对其根部的伤害,包装时要注意其土球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用草绳扎紧,以免出现土球松散现象。 3.2 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管理也是提升风景园林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施工单位应该重视起施工的管理工作,并不断进行完善,才能更好的使施工顺利进行。加强施工管理,不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还能使其更满足设计要求,体现出设计内涵。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力度,保证施工各环节的质量,以提高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 3.3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不但要考虑到相关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还要根据风景园林的实际地点摄入探讨施工方案,以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方便其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展现出风景园林的设计内涵。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点放线,不仅包括平整的人工场地,也包括必要的自然场地,以充分了解这些场地的地形、地质、地下管线以及各类埋设要求,以制定出科学的定点放线方案。此外,在进行种植和挖槽时,要注意各个放线定点要符合相关标准,以更精确的进行种植。同时,当确定了具体种植地点时,要标注中心点,并注明相关的植物名称、规格等具体信息,避免出错。若在种植时发现有障碍物而影响到植物,应该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以进行及时的调整[4-5]。总之,只有注意提高能够进行控制的施工技术水平,才能真正保障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使其展现出更好的景观效果。 3.4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与其它施工项目不同,风景园林施工更具综合性,它是将生态环境、人造景观、休闲建筑等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一项绿色工程,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生态性和效益性。因此,应该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单位担任风景园林的施工队伍,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被选中的施工单位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景观审美观。 3.5 重视后期养护工作 风景园林一定要重视后期养护工作,安排专业的养护人员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修剪、除草、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此外,若发现有植物死亡不但应该进行及时清理和更换,还应该积极寻找原因并进行处理,保证风景园林的生态美观。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对此,有关部门提出了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相关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建立必须要建立好园林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目前,我们国家的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我们国家主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且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这有利于在消耗少量资源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节能,将节能技术运用到园林施工工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对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节能技术,并且将其广泛运用于园林施工之中,力图打造节能与环保型的园林。 [关键词]园林施工;节能型技术;应用 引 言:生态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是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节能型风景园林,不仅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节能型技术概述 1.1 主动式节能 如果采用主动式节能技术,那么就要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例如,可以使用太阳能光板以及风车,对资源进行再分配与合理利用,充分展现这些工艺的定量与可控性强等独特优势,全面提高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这些工艺并没有在实际施工中获得广泛应用,因为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还需要控制好收益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可见总体操作难度比较大,并且与节约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这些工艺只能在园林的布局构景中获得一定的应用。 1.2 被动式节能 被动式节能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与气候,对各种园林要素进行综合利用与规划,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地势或者是水等有利条件,保持好园林建设与环境的协同统一性。对于园林建设而言,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在优美景观的基础上获得舒适的使用效果。可见,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场地内部建筑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因为场地内部建筑对于自然条件的要求更高,而且从应用效果来看,被动式比主动式节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节约能源。为了充分利用好被动式节能技术,就必须对当地的地形与环境进行全面掌握。 2 风景园林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优化风景园林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在进行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要确保节能技术得到很好地运用,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那么就要从最开始的施工方案开始抓起,因为施工方案是进行后续施工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将节能理念贯穿与整个设计方案之中,并且认真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的高效节能性。风景园林工程所需要的面积比较大,而且工程相 对比较复杂,具有可连续操作性。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资源,尽可能提高对其利用率。为了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工作,需要通过如下途径保障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一,对整个工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综合分配。第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施工的实际现状,然后设计合理的方案,并做好进度安排。 2.2 在风景园林施工中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进行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设备的配合,这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降低相应的工作难度,但同样也会增大耗电量。园林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露天环境中的,因此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提供了可能。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供应整个工程的能源需求,这就减少对于原有电能的使用量。太阳能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洁无污染而且不会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设备安装过程比较简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 2.3 充分利用生活污水,提供充沛的水源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会产生很多生活污水,而且这些污水如果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不仅可能引起水污染,而且还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况且我们国家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因此必须加大对生活污水的利用率,并安装相应的管道进行污水输送,将其送至园林施工工程中并加以利用。 2.4 运用节能工艺,达到节约减材的目的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的工艺技术进行改进,以减少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从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例如,在以往的园林建筑施工中,与钢筋的连接通常都是使用搭接工艺,但是这样会造成一部分钢材的浪费,而如果采用螺丝连接的方法代替搭接,则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同时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可以在施工中选择低碳材料以及各种新型节能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钢材、水泥、玻璃等,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对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控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园林工程的维护成本。在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中,为了实现节能的最终目标,需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施工工艺,确保其始终符合节能要求,这样可以实现节约建材的目标。 3 风景园林施工中应用节能型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节能型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素质,选择专业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的施工人员,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通过明确的制度以及良好的贯彻落实,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人员庞杂,管理混乱的现象。然后,在对节能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以体现建筑的节能需求,避免盲目选择新材料的情况。风景园林施工工程由很多项目组成,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节能技术来实现节能建材的目标。在这个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监管人员的大力监督,而且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保证所运用节能技术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第二,尽可能选择寿命较长的节能材料,确保得到持久的、高效的节能效果。 4 结语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节能型园林建设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美化城市。因此进行绿化施工时必须要严格进行规范要求,加强监管,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从而合理的利用园林资源。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更多节能型技术,从而更好的发展园林施工节能型技术。但是风景园林施工项目比较繁杂,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节能技术来提高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了充分体现对于节能理念的深刻认识,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方案中,并且实施各种节能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节能的最终目标而且可以使施工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摘 要]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促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自然世界,因此,风景园林设计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所喜爱。本文首先对植物景观的功能进行介绍,然后对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组成要素之一,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建筑等要素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园林植物以其独具特色的姿态、色彩、质感等自然属性形成的植物景观,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及心灵的感悟。随着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意识的增强,风景园林师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植物景观所带来的生态及社会效益。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在加快,这使得人们对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追求自然之美的愿望越发强烈。现代园林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现代园林建筑师们在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都将人的主观意愿作为主要参考重点,他们觉得使用哪种植物应该要权衡该建筑物之所需,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比如住宅、广场等地方适宜采取这种类型进行设计。第二,以自然本性为主,适应自然、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采用人工的方法来模拟自然,创造一个于天然园林为一体的人居环境。这种类型主要在郊野公园、风景区、大型绿地比较常见。本文探讨的是后者。现代园林的设计规模越大,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就越要重视,特别是对那些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地方。保护原生景观,应 该多方考虑生态环境、风景环境等大环境的保护方法,让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此外,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联系,紧抓重点,逐级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达到协调统一的发展局面。 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工作程序 1、确定规划目标 无论从事社会实践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工作,首先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进行这项工作。在植物景观规划工作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工作的目标。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城市的自身情况和条件各有不同,要针对城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确定工作的方向。只有确立了能够解决规划对象问题的规划目标,才能指导后续工作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 2、适宜性分析 适宜性分析可以被定义为:某一特定地块的土地对某一特定的使用方式的适宜的程度的分析。本文所涉及的适宜性分析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首先,要对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城 市生活型进行分析,以便制定规划策略。这也是对适宜性分析对象的一次拓展,将政策、发展策略也纳入到适宜性分析的范围。其次,就是要对规划范围内的绿地进行适宜性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规划内容。当然,能够完成适宜性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现场的实地调查。对于一个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土条件,要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认识充分,体会深刻。由于城市植物景观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补充和完善,对城市现有的规划成果是必须要认真解读的。同时,对城市规划范围场地的各种生态因子也要全面的收集,人文因子的收集分析工作在过去往往不够重视,但在植物景观规划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全面收集各种影响因素时,也要主要取舍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制定规划策略 在经过规划目标的确定和适宜性分析,就能够以前两阶段的工作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规划策略是确定城市植物景观规划的总体布局,明确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问题。通俗的讲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就是回答将要以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规划策略的制定完成也就标志着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初步形成。 4、制定规划方案 在规划策略制定完成后,就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对规划策略进行贯彻和执行。由于城市植物景观规划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必须有准确和可实施的具体执行计划。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使植物景观规划得以实施,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规划,要让其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只要这样才能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城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通常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两个不同的阶段。初步设计(详细设计)需要绘制出种植设计平面图,图纸上应明确标注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及非林下草坪等不同的种植类别,重点表示其位置和范围。应编制出初步设计苗木表,表示出植物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种类、胸径、冠幅、树高等,统计种植技术指标。图纸绘制常用比例为1:300~1:1000。施工图设计应满足施工安装及植物种植需要、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满足编制工程预算的需要。设计文件一般包括设计说明和图纸,种植施工设计图纸常用比例1:500~1:1000,局部节点施工图设计可采用比例为1:300。城市植物景观规划首先也要遵循先调查分析的原则。基本规划方式也是三段式的规划模式“现状调查―问题分析―规划方案”。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采取植物景观的方法。特别要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衔接。 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当由计算机地理制图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产生了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地理信息系统就不再是纯粹的计算机地理制图系统或纯粹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并也再不是此两者功能的简单加和,地理空间数据的储存、检索、制图和显示功能越来越完善,它有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更深层次的用途。在城市植物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运用GIS系统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现状分析,掌握城市综合现状,为规划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3、植物景观单元的结构 植物景观单元是模块化的思想体现,将具有不同特点的景观环境与不同的植物群落组合配置在一起,构成一个景观单元。而且植物群落组合是由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所组成的,这 一植物群落组合的核心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群落组合内的其他群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建设。而且特色植物群落与环境也是要有一定的匹配度,组合内的其他基调植物群落要拥有更高的生态稳定性,使植物景观单元可持续的发展和演替。 4、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可视化 目前在种类繁多的设计软件当中,建模和渲染功能的软件很少有为以植物景观为主的场景建模提供帮助。现阶段植物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应用软件是CAD、photoshop这一类传统软件。CAD软件虽然在最终设计成果递交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初期设计初步方案阶段的展示上不直观,运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的方案展示效果图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目前在建模软件的模型库当中存在的植物模型主要是为了美化硬质设计和增加场景真实度而存在的。但这一状况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改善。 结语 随着可持续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等设计思潮的大放光彩,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也在大量设计实践中得到证实。随着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项目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大尺度项目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正确、合理的设计原则、程序和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能,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保障合理的工作进度,进而更好地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简析 摘要: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才能保证电气工程如期完成。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时还会造成建筑主体工程停工,文章主要论述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特点、措施。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业主的生活质量、建筑使用情况等,因此建筑行业要求不断提高电气工程质量,在此投入也不断增加。 1电气工程的内容 电气工程的主要内容有配电、照明、自动化仪表、电梯等工程,还包括火灾报警、建筑智能化等内容。通常情况下,电气工程施工位于主体工程完工后但在装修工程前,有着时间短、与其他施工同时进行的特点。因此开展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提前要制订施工计划与施工应急预案,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与其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操作规范,才能加快施工进度。 2建筑电气工程特点 电气工程的施工通常位于不显眼之处,如线盒内部,这样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与繁多的操作步骤,要完成埋线与穿线工作,假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要整体进行返工,开展调试时因为存在大量的子项目所以要认真对待不同系统间的联系。施工前的控制,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要会同建筑项目负责人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共同研究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为合理的安装小组,制订安装计划。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及时修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在实际施工时发现与规范存在冲突的部位则需上报,自己不得做主修改。严格依据操作程序进行,制订与操作规程相一致的预算。电器工程施工要做好各个细节工作,尤其是各个关键点与重点,要严格检查那些隐蔽性工程的施工情况,对其使用的管材进行研究,看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同,应用的电缆与母线是否与国家标准相一致。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3.1规范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承包人与发包人在施工前制订的关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合同管理不能单独存在于工程管理当中,应该与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合同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要依据合同规定严格管理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与进度,才能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帮助施工企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3.2进行组织管理 利用组织管理可以保证参与工程建设的不同组织实现有效协调,对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要具备一支执行能力较强的队伍,此队伍可以合理应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够及时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完全上报给管理部门,同时依据整改意见与方案对不合格的施工进行修改。 3.3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与其他一般工程项目不同,施工步骤表明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引进最新管理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节省施工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只有制订严格的施工计划与目标,才能保证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实现,实现持续性发展。 3.4控制进度管理 建筑电气施工时间服从于建筑工程整体时间,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主体结构还处于建设当中时,电气工程施工则已经开始准备工作,如预留埋线,建筑主体完成施工后,就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在装修过程中还需配合装修工作安装各种电气配线与灯具,因此只有保证电气工程施工进度才能缩短整个工期,它是与工程其他部分的施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同时制订详细的计划,才能使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相同。 3.5提高施工质量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控制的主要部分是质量问题,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使组织控制与进度控制有序进行,因此质量控制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具有关键性地位,是值得引起人们大力重视的环节,质量不但与业主的使用有关,而且也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首先要施工前要严格控制图纸质量,保证图纸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水平;其次控制电气设备质量,只有在施工中应用高质量的材料与设备才能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再次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施工操作人员要严格依据图纸施工,应用规范的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监测人员要及时检查每项工程的质量,及时记录考核结果,一旦出现不合格的工序与工艺则要求其迅速改正;然后完成施工后还需对一些易于损坏的部分设置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无意损坏现象,遇有故意损坏行为则要严肃处理;最后建筑电气工程的调试,要完全依据技术标准逐步调试电气设备与安装项目,详细记录调试的每一个环节,出现不合格设备则要求马上更换。 3.6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任何工程都应将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主要有下面这些。首先为施工操作人员创造大量的培训机会,保证使其掌握专业技术与安全知识,使施工技术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其次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利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做法,及时检查各种存在的消防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最后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期严格检查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规范,积极治理各种安全隐患。 4结束语 总之,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才能保证整个电气工程的顺利完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不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建筑主体工程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当前建筑施工中普遍使用智能化设备,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则要求电气工程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顺利开展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工作。 作者:张红梅 单位: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措施 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当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来说,施工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所以,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正确、科学、高效的管理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有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注重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需要高度重视其工程质量。但是在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过程中还需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不断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整体质量。 1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工程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保证是很必要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工程质量也不会达到标准,但是建筑材料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建筑材料制造厂商制造的质量,还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建筑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管理,因此,建筑材料质量的保证是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先决条件。而当前的建筑电气工程中,有些建设单位为了谋取利益,应用不喝规定的劣质建材,或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这样会使工程质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极大隐患。 1.2工程管线的敷设不满足要求 现如今,部分从事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常会因为专业知识匮乏,缺乏正确的安装认知,对实际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的要求只是流于形式,进一步加剧了工程管线敷设问题的严重性。其问题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对电气工程每个关键技术节点的应对、处理细致度不强,从而让工程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其次,建筑电气工程中,管线在敷设方面存在管线质量不合格,这也对工程质量产生了影响。再者,管线管理力度较弱,使得线路遭到损坏,在工程施工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钢管和PVC管的敷设应与整个施工需求相适应,但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管线施工不合理的情况,直接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1.3变压器的安装存在缺陷 在电气工程变压器安装中,需要科学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局部放电等安装问题,科学有效的避免变压器安装上的缺陷。在变压器安装完成之后,常会出现使用不当所引发的缺陷问题,加上后期的设备维护不科学,这些都会对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容易对变压器的设备安全产生影响。 1.4防雷接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防雷接地施工作业作为电气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其施工中常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接地体焊接的不合理性,由于焊接长度较短,其焊接过程中的引下线链接不合理,不但会影响电气工程施工的效果,还会影响防雷接地工程正常运行。另外,对建筑电气整个项目中的等电位联结安装不合理,从而造成防雷接地处理不够全面,这样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影响其防雷接地的可靠性。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工程材料管理的控制措施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材料多样性且复杂,增加了工程材料管理的难度。建设单位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工程材料质量管理进行高效控制。现如今,在建筑电气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方式来保证使用材料的整体质量。如某建筑电气项目施工中,因为对工程材料缺乏相应的管理,致使施工现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照明工程,该建筑内将近50%的照明灯具未达到规定的照度,同时安装数量和间距不合理,对整体照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原因是该工程中在进行照明材料管理时,未能严格检查照明灯具,导致照明灯具不是合格产品,同时,施工过程中又存在了盲目安装的现象,致使整个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科学性的管理建材,并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监督和检测,利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明确建筑材料的使用流向,从而保证电气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 2.2严格控制工程管线的敷设 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相关人员,要依照工程规划设计单位按要求制定出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其在施工过程中,常会涉及到厚壁钢管施工,在该类工程施工中,增加相应的镀锌钢焊接,在镀锌钢焊接时需要确保螺纹的正常连接,也要保证焊缝密实和饱满;在薄壁钢管施工过程中,封堵接口位置,提升其整体质量。暗敷管线保护层也要比设计时的厚度要求高,在处理连接处的时候,要使用正确方式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对弱电管线进行处理,保证弱电管线和强电管线水平距离在500mm以上。 2.3做好电气设备的调试控制 设备调试是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电气设备调试的首要工作往往是设备指示灯和控制开关正常工作,这是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基础,同时要明确标识,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设备调试时施工人员应按照设备设计图纸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注意检查其性能指标。电气设备试运行是设备调试的最后一部,需要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建设单位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配合下完成,这是整个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未来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正确、科学、高效的施工管理在工程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设单位应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各个节点进行严格控制和全面把握,通过对施工管理的提升,来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 作者:张拓 单位:吉林大学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摘要: 21世纪以来,电气工程自动化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和人们的日常生产以及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其在农业、工业以及国防等关键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关键的构成部分。文章主要是对智能化技术定义进行了介绍,且探讨具体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各类方式。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技术 在21世纪,信息化发展飞速,将信息技术结合电气工程,就能够使电气工程每个方面的进步都得到提升,但是这需要更多的获得支持以及推广。在智能化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多的高端技术,能够使建筑里建设电气工程的工作得到促进,同一时间其对电气工程设备的改进也十分有利,使电气工程整个体系的利用率以及使用寿命得到提高,缩减没有必要的更新及维修费用,不光能够使建筑企业的成本话费减少,还能使在使用过程里的通畅以及安全得到保障。 1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 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随之飞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高要求生活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在建筑的每个方面的也要求的更严格,特别是在电气化建筑的方面。人们不光对电气路线及设备是否足够通畅有要求,还需安全性和适用性更高的电气工程。而建筑电气工程则将以下几点步骤包含在内:①需要进行控制装备以及成套建筑电柜的安装,这对在建筑里电路的控制十分有利;②是进行电缆线以及电线的安装工作,从整体的角度来说,这个步骤是规划了电线的分布及光缆的位置;③即动力装置以及变压器的安装,且在进行调试工作的时候,进行对发生状况的解决以及改进及时,使竣工后的正常使用得到保障;④为各种细致严格的安装,譬如母线、接地设置、照明装备以及导管等;⑤在完成施工后所进行的检查以及验收,此步骤非常关键,要把前面的未能发现或者是进行改进的问题,来集中的进行的研究与处理,确保其安全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领域也渐渐地进行了更新及变革,更多的的新科技及新技术被应用,特别是智能技术,这进一步的使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科技化及信息化的脚步加快了。智能化技术即人工智能,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高科技计算机技术以及紧密传感技术进行综合后形成的,其属计算机智能化。人工智能化体系主要是将处理系统、语言图像识别系统、专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均包含在内,而在建筑建设电气工程的时候,其主要是进行了控制体系的应用,譬如控制电气电力等。将智能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对自动化发展十分有利,且能够使设备系统快捷且方便的恢复,使装备的保护以及自我修护的能力加强。万一出现事故,能处理及解决事故及时。 2运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 在进行建筑电气施工的时候,建筑电气里的智能化技术是以控制系统、预测发生故障前与分析发生故障后的位置,以及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领域优化设备等为主要的运用,能够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使用,以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故障预测以及故障分析和改建设备等等,这在建筑电气工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详细为下列几方面的应用。 2.1在控制建筑电气工程控制体系里运用智能化技术 在建筑进行电气工程的时候,总是会发生部分意料外的问题或者是故障,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体系修建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进行有关自我防御以及保护体系的建立,多用在发生意外后的检测以及排除工作。在自我保护体系建立的时候,就能够对智能化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详细的方法就是以智能化技术里的定位体系,来进行电气工程里装置以及设备和线路位置的确定,利用具备良好效果的传感技术,把运行时的状态以及情况向计算机输送,计算机就会把详细的运行向对应的数据转化,再进行总结,且进行对结果以及原来所储存的数据的比较,确保整体工程能够顺利的运行,万一出现与常规不符的状况,就需对出现变化的原因发现及时,且对其进行解决。经过科技化的处理,来使建筑电气工程能够实现自动化操控。 2.2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时应用智能化技术 在完成建设建筑电气工程以后,会在封闭之后在进行使用,但在使用的过程里出现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万一有问题出现,仅靠人工的检测不光会造成过多的没必要的金钱与时间的消耗,更加无法精准的发现问题,需全部拆除问题发生的地方,在拆除的时候,又对电气线路造成又一次的破坏。智能化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就是可以对问题出现的位置发现及时,在对工程进行保护的时候,万一有与原来所储存的数据不一样的数据出现,智能化体系就会有警报发出且对出现问题的位置直接点出,如此能够进行对问题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其关键点的研究,对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另一有利优势就是智能化技术会把自动收集的数据向主电脑传输,专家体系会按照实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合理的决断,使故障的范围得到有效的缩减,且提出对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3建筑电气工程进行优化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 在进行优化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时候,会主要进行的智能化技术就是专家体系和遗传算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两类技术也是智能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科学合理且专业的掌握以及使用这两类技术,对建设建筑电气工程方面的好处以及意义非常巨大。遗传算法在某种程度上是高科技技术计算机模型的代表,通过在大自然里机械能生化的过程,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和遗传学的原理,将生物界进化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归纳,且将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进行随机的选取,进行对设备的优化以及处理。而专家体系大致上是能够根据设备里有的隐患或者是问题专业并且合理科学进行分析以及论证,使全部线路的使用正常得到保障。在进行对建筑电气化设备进行优化工作的时候,能够把专家体系和遗传算法进行结合,来使得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以及优势得到充分且全面的发挥,来更加有效地进行优化电气设备的工作,使电气设备使用效率以及科学性得到提升。 3结束语 应该把建筑施工里的电气工程紧密的与智能化技术联合起来,来对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进行高效且科学合理的利用,来使建筑电气工程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得到行之有效的提升,还可以按照具体详细的数据来进行故障的排除,也能够使维修的工作量得到减少,电气线路体系的使用时长也会得到增加。建筑单位需要将建设电气工程的信息化以及科技化加强,来使其本身对外的竞争力得到提高,进一步的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谢建安 单位: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摘要: 随着智能建筑占据城市建设的主流,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电气安装技术作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起了建筑企业和单位的高度重视,建筑电气安装技术要想符合发展要求,其前提条件就是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管理和施工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保证施工安全,从而使建筑功能得到提升。本文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施工中的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方面的管理是极为复杂的,与很多方面相互关联,因此在明确先进科学技术对建筑产业发展重要性的同时,认真做好设备选型、穿线技术等一系列工作,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电气工程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强电和弱电两个系统,在建筑中起到了提供能源和动力的关键作用。建筑电气工程的主要特点是系统较为复杂,子系统繁多,安装需要多道工序,周期性长,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以及很难进行再次维修等。如果在建筑当中电气工程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不仅使住户的生活受到不必要的影响,而且检测的难度系数较大,维修起来耗时耗力,非常的困难,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住质量关特别重要。另外,电气工程施工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生产以及顺利交付使用,要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2电气安装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2.1电气施工前期的准备 在电气工程施工工作开展之前,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对整个工程做好预算和设计工作,并对期间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初步的推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合理的排施工人员的相应位置等,只有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参与到电气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在上岗前经过必要的技术培训,遵循持证上岗的工作原则,以使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2电气安装中的质量管理 在对电气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使电气施工的质量不会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也为了避免施工企业或单位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必须要对安装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掌控。为此,一定要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使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中如果对图纸存在任何的疑问都要及时提出并进行处理,技术人员不得未经允许随意对施工方案进行改动。同时,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合格、安装合乎标准等,应该指派具有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施工中采用不达标的材料等问题,责令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解决,以免因为材料等问题造成施工进度的延误。 2.3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管理 工程验收不只是综合评定施工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对于电气工程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工作,是整个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验收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验收管理体系,继而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验收施工的质量,只有在验收后符合标准的电气工程才能真正交付使用,从而使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 3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的技术管理 3.1做好设备的选型 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质量、坚固耐用程度等方面主要是由设备选型决定的,因此对施工中相关材料、设备等的订货、进货途径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机制,严把质量关,加强建筑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就以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为例,在当代建筑当中灯具不只是用来照明,还兼具美化环境、节能减排等作用,因此要结合室内建筑的设计风格,合理选择适合的灯具,并根据规定的流程进行订货、采购、运输以及管理,严格控制和检验进场设备,检验设备的外观、电气性能等方面,继而进一步检查设备、材料的合格证书以及验收证明,确保使用的设备或材料的安全性。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电气主管人员具备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技术,让他们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在充分掌握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以及功能的情况下,对建设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如果在抽查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产品或材料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要立即停止施工,并要详细说明情况。在电气安装完毕后还要测试电气材料的各种性能,如接地电阻测定等,对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认真。 3.2穿线技术 在穿线施工作业中,容易发生导管细和导线多的情况,从而致使管内空间不足,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穿线技术,把线路布置在准确位置,细致认真地按照图纸施工。另外,要选择适合建筑工程需要的导线,并按照技术的实际需求进行穿线配管,在穿线的同时进行敷设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 3.3配电箱安装技术 配电箱的安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选择相应的导线颜色,配电箱通常都是采用三相电配线,是由电源进线、负荷出线以及箱内电气元件的连接线三条主要线路组成。在进行配电箱的安装过程中,对于箱体中的中性线接线端子和保护接地接线端子,导线的连接一定要做到紧密牢靠。按照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规范中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在导线和电气元件接线端子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安装弹簧垫圈,并且连接处要确保紧密牢靠,从而使安装的技术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另外,在施工中,技术人员要注重配电箱的清洁和安全,要及时对箱内的杂物进行清除,保证箱内外能够干净整洁,同时在配电箱外清晰地标注上编号,从而方便检修和管理。 3.4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避雷系统的技术原理主要是指通过导电与受电端向空中放电,并和雷雨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致使雷雨云电场的强度被极大减弱,从而达到防雷的效果。建筑工程中的防雷接地技术主要是按照设计图纸所标注的位置进行施工的,把建筑物内的两根主筋作为防雷的引下线,并在建筑物中间距适中,比较匀称地进行布置。另外,在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真实需求,采用防水底板钢筋和基础主筋来制作接地装置,对于两者的焊接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特别是上下层钢筋的焊接必须要做好,要找准位置,做到焊缝平整、均匀,焊接牢固。在室外各个测试点都提前留下相对应的热镀锌扁钢,并做好记号,为日后检查防雷接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方便。 3.5严格控制配线与电线管的敷设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对管线进行预埋时,要按照电气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来选择管线的材质和规格,要选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电缆、电线,同时还要适合于设计规范。此外,电缆必须要分开敷设,埋入的电线与电线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由于施工中涉及到一些全新的技术和思路,因此在电气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引进新型的电气施工材料或设备,从而使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进行配线施工时,可以用薄壁紧定的配线替换原来的焊接钢管配线,因为采用薄壁紧定具有管壁性能好、精度高等优势,从而使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更加具有高效性,从根本上加快施工的进度和完善施工的质量。 3.6技术监督 抓好技术监督工作,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重要的工作环节。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建筑施工的进度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并密切注意电气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切实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并把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方法积极地进行推广。此外,通过技术监督,合理的分配工作,使技术管理的难度降低,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落后的技术要及时进行更新替换,进一步优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每个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既要互相监督,又要讲求合作精神,对于所有的施工环节都必须要保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果出现应对措施不到位或没有措施的情况下决不能进行施工,施工要遵守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设计方案开展,监理人员要切实的把检查工作落实到位,这样做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让技术监督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电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更加的紧密相连,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施工作为建筑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满足电气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使电气设备能够保持高效安全的运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切实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以顺应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需求。 作者:王波 单位: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中电力电缆的应用 摘要: 电力电缆是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电气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化的系统,需要依赖电力电缆来保障其正常的运行。电力电缆的作用主要是在完成电能生产、运输及使用的基础上,保障电能的质量,使人民大众居住的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本文主要围绕电力电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做出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 电力电缆;建筑电气工程;应用研究 0引言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敷设电力电缆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电力电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敷设电气电缆是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同时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电力电缆的敷设方法研究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敷设电力电缆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隧道敷设法、架空敷设法、直埋敷设法、穿管敷设法、浅槽敷设法、沟敷设法等等。敷设方法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要结合施工地的具体情况来分析确定的,比如:施工地的城市发展规划方案、施工地周边的已有建筑物电力电缆的情况等。通过多年的具体施工经验及调查、分析总结,我们发现:从技术角度来说,隧道敷设法、沟敷设法在电力电缆进行施工、维护及检修的过程中具有优势;公用隧道敷设法的投资成本高、建筑材料的消耗量大,不适合国内的建筑电气工程,但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具有很高的应用程度;直埋敷设法因其投资成本低,又称经济型敷设方法,在国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应用程度最高,但是如果发生电力电缆故障时,需要重新开挖电力电缆沟来进行检测与维修的工作,给人们的生活、交通等带来不便。 2电力电缆路径选择的研究 不同的企业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电力电缆的路径要求不同,部分企业要求选择最短路径,这就为日后的建筑用电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选择电力电缆的路径要依据下面六条规定:一是电力电缆在受到机械外力的作用下,防止发生高温、腐蚀等危险;二是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选取电力电缆的最短路径;三是确保电力电缆的半径能够弯曲;四是确保开展敷设、维护、检修电力电缆工作的便利;五是确保电力电缆与即将开挖地段之间距离足够远;六是考量好排水系统,尽可能利用自然排水,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排水方式。 3电力电缆截面筛选的分析 选择合适的电力电缆截面,可以延长其使用年限,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筛选电力电缆截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温升,在已知发热条件的情况下,保证电力电缆在长期工作时的电流要比线路的工作电流大;二是经济电流密度,根据年费支出的最低的原则来对电力电缆的截面进行筛选(≤10kV的配电线路除外);三是电压损失方式,通过电压损失方式对电力电缆的截面进行校验,要保障所有电力设备的端电压符合标准要求。 4电力电缆型号选择的分析 油浸电缆、局绿意绝缘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是我国较为常用的电力电缆。随着生产技术及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交联聚乙烯电缆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对电力电缆的型号进行选择时,要根据施工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 5电力电缆检测技术的分析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仅凭借施工人员的力量来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不够的,为了实现排查故障及解决故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还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检测管理电力电缆。比如:火灾漏电监测技术,电力电缆在发生漏电现象时,存在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但并不一定会发生火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及时检查电力电缆,要重点排查长期漏电的电力电缆,防止火灾的发生。 6电力电缆施工中的有效方法分析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其中以下几点要格外注意。一是敷设电力电缆之前,要认真核对电力电缆的型号,查验其规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定其线盘与保护层有无损坏现象及其两端是否受潮;二是敷设电力电缆的过程中,将其从盘的上方引出,禁止在支架上或地面上出现摩擦、拖拉现象,防止出现未处理的机械性损坏;采用直埋敷设法时,要注意敷设的速度,以往出现弯曲半径太小而出现电力电缆的损害;如果采用沟敷设法、隧道敷设法时,要明确电力电缆在支架上的位点,严格按照顺序敷设电力电缆,避免出现电力电缆交叉穿越的现象,同时要留出适当的伸缩余地。在机械牵引时,避免摩擦、挤压电力电缆,敷设速度要小于15m/min。 7结束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敷设电力电缆,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其安全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调查、研究施工地的具体情况,使用恰当的施工方式,同时还要保证遵守电力电缆的施工原则,旨在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了加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建筑用电的安全性,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力电缆敷设的具体方法及选择截面、路径及型号合适的电力电缆。 作者:汤亮 单位: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探析 摘要: 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建筑工程质量。而电气工程管理作为把控整体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为此,本文将对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措施,以期给广大同行提供有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管理 1.工程前期管理 施工前的主要工作是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审查,合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图纸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审查,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保图纸的可操作性,为施工工作能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并选择技术含量高、经验丰富的审查人员对图纸进行层层把关,确保图纸无误才可以开始施工。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要求对问题进行整改,不能存在疏忽或者报有侥幸的心理。其次,要结合施工成本对图纸进行审查,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做好成本控制。 2.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的首要原则,必须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电气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与把关,注意材料的保质期与使用方法等,避免因为材料引起施工的质量降低;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与考核,提高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培训,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提高建筑工程电气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的管理,要严格落实施工工作流程与章程,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履行施工安全条例,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3.工程竣工后的管理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是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保障。因此,要重视施工的验收工作,利用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测量与检查,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与相关标准。 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与电气设备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所使用的各类材料以及设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得投入施工。例如,漏电开关以及空气断电器质量不过关,电线电阻过小、耐压耐热性能差、抗腐蚀能力低、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都会对整体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对电气材料以及设备进行严格的而质量检查,确保相关资质证明齐全,如若情况需要的,还要求到相关部门检验,检验通过后才能够投入到施工过程中。 2.强弱电系统施工控制 电气施工建设时一定要注重强弱电系统施工,而且应该注意电缆穿墙预留工作,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好土建墙体封堵、防水等工作,确保不会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也可以避免防水层建设会受到电气施工建设的破坏,防止墙体渗漏。如果某些设备需要提前预埋的话,应该预埋基础螺杆,而且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先自检,检查下一道施工工序,专业质检员也应该配合检查,避免发生遗漏。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在电气施工建设时也应该向作业班的组长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班组长平时不仅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应该注意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焊接管理 电气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焊接部位施工管理,确保焊接缝隙的饱满、均匀,而且一定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要求预留搭接长度,如果在检查的时候发现不合格,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引下线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做到对头碰焊,碰焊处还应该另外安装相应的圆钢。连接多条导线的时候应该注意错开接头位置,并且选用镀银的铜接头,接头处还应该绝缘包扎起来,进而确保不会使导线裸露在外。为了避免混淆,线路的颜色可以采用热缩管进行区分。 4.做好设备调试工作 设备调试工作主要是对施工完毕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第一,调试电通点灯,并且必须要对配电箱的控制对象进行明确,且做好标签。第二,应当以设计图纸为依据,认真调试各项设备的性能指标,空调温度、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的试验与检查工作。特别是对于与安全相关的设备,必须要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其得到相应的标准要求。第三,必须要加强各个专业与电气专业人员的配合工作,保证其具和使用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而并非单单依靠调试单位来完成调试工作,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确保设备质量以及电气安装质量,而且还能为日后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5.做好电气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确保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三检”。每个星期都应该大规模的检查一次工程施工质量,每个月都要通报一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情况,同时应该不定期检查电气工程施工情况。一旦发现没有正确安装开关位置、建筑工序脱节等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干净。②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执行,一切施工都应该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而且一定要不断完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其中应该将电气绝缘、接地线连接等纳入到电气工程施工的重点验收对象中。 6.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 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为了可以很好的提高电气施工的专业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为他们传输目前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传达一些最新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建筑电气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电气工程的管理以及做好相关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正确掌握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并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应的操作规范及标准认真执行,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确保电气工程的顺利开展。 作者:毕君晨 单位:大连凯杰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优化设计 【摘要】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居民用电,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开始注重对强电进行设计施工的强化与完善,强电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个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为此,本文从当前强电施工技术现状中找寻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与策略,以期为电气施工中的强电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现状与优化 引言 电气工程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科技发达水平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与提升。建筑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是建筑工程注重的焦点,强电施工的水平往往决定投入使用的性能与质量,包括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实现对电气施工中强电的高强度施工设计,保障后期投入使用的效果与质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优化强电施工设计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的现状 1.1设计阶段缺乏文本标准 从我国电气工程目前的强电施工设计方面来看,一般都缺少施工设计参数的文本标准,没有详细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通常只会对电气安装进行简单的说明,许多用电模块等信息缺少标注说明,导致施工方难以展开强电施工。拿到这种不全面的设计图纸后,施工方在缺少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情况下,很难对图纸进行设计完善,对设计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保障强电模块的设计准确性[1]。由此以来,强电施工的进程将会被严重拖慢,在不加以完善与解决而进行不规范或潦草的施工,将会导致强电模块后期投入使用后出现不可预测的质量问题,会对用电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一些施工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带来强电安全隐患,对业主用户带来不可预测的用电威胁。 1.2对电荷标准缺乏详细设计 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大型建筑的用电负荷都相对比较高,像一些商业大厦、高层建筑、高级住宅等一般都能够达到6000W左右[2],因此在进行强电设计时必须考虑用电标准,而这就需要对建筑的室内总配线的设计进行详细揣摩,设计单位应当对总设计思路进行明确的表达,对用电负荷的层级予以说明。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现状中,施工方拿到的这类详细配线说明非常少,包括缺少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的说明,导致施工过程忽略实际用电情况或不了解实际用电情况进行施工,将会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严重的配电系统损坏,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给之后的修复工程也带来很大的麻烦,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造成用户生活不便的同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3照明系统的设计不完善 我国的电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往往存在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达标现象,包括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规范,出现漏电现象,对人们用电带来困扰,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照明系统的不完善,表现在对施工方缺少对电气预留管道井,以及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大量使用白炽灯,对电量造成很大浪费,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都不注重绿色环保,对设计细节与合理装设也缺乏重视,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足。 1.4建筑防雷系统与电源设计的缺失 就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少有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注重对防雷系统的完善与强化,对于高层建筑的屋角、屋檐、屋脊等比较容易受电击的部位缺少相应的避雷网铺设[3],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屋顶避雷针或混合接闪器的配设,这种不细致的避雷系统设计可能会对建筑带来雷电的安全隐患。电源插座的施工设计是保障正常用电的基础,一般在设计图纸中要表明电负荷、数量以及位置等详细信息,在有标注的情况下,许多施工单位对图纸的落实并不到位,经常会出现电源插座位置不一、电源不同的情况,造成用电困扰。 2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与优化设计 2.1基于用电标准的变电系统设计方法 变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决定正常用电的关键,设计中通常要注意对主接线的合理设计、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对主要电气设备予以选择、对继电保护方案予以制定、对防雷进行合理设计等。为实现强电合理的变电与配电,设计单位应当注重变电系统图纸的详细设计,要明确标注配电间与高强度用电设备,对每一层的用电额进行最大与最小值的标注,强化设计变电室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施工进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变电室的设计,细致有序地开展施工,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为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安全保障。 2.2建筑供电与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 保障建筑用电的核心关键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可以说,供电系统就是整个建筑的心脏,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后期的正常投入运行,必须注重供电系统的设计事项,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照明系统是建筑的眼睛,为顺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应当注重以环保为理念,加大使用节能灯,最大限度降低白炽灯的使用,在满足建筑照明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对绿色环保加以考虑,尽管使用节能灯相对资金投入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灯对建筑的环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建筑长期的使用来看,节约的电能费用势必要高于初始投入的开支。同时,在照明设计中应当对建筑本身的情况予以考虑,不同类型的建筑予以合理的照明设计,在保证绿色环保的情况下,也要对不同类型建筑后期投入使用的功能予以考虑,这需要设计方与施工方加强协调。 2.3完善电缆敷设 要严格保障电缆的质量,电缆规格与型号必须符合配电设计,为了保障安全使用,对电缆封口要进行严密处理,在6000W以上的用电负荷要进行电缆耐压测试。同时要提高电缆的敷设规范,严禁电缆交叉配设,保障整齐排列,并进行严格固定,注意检测牢固性。应当设置好相应的指示标志,对不同用途的电缆予以分类区别,按照不同用电等级进行排布,要保证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提高敷设规范水平,保障用电质量安全。 2.4加强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监理力度 我国目前多数建筑工程中都会有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包括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设计监管,然而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许多监理单位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尤其是重点施工模块缺少必要的监管,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顺利开展与合理施工,保障强电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部门单干、缺乏协调的现象,要督促施工方与设计方之间加强协调,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提出并处理,不能含糊大意。对于施工方来说,也要严格规范相应的制度,确保强电施工模块所有点面的到位,最大程度保障建筑质量,减少返工现象,顺利完成整体施工任务。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城镇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灯火通明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安全正常的运作,全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对强电施工设计质量的保障。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而言,提高强电施工技术水平、完善与强化强电施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积极打造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高质量品牌,为城市建筑建设带来安全的保障,进而推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玲丽 单位:绿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强电优化设计 【摘要】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居民用电,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开始注重对强电进行设计施工的强化与完善,强电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个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为此,本文从当前强电施工技术现状中找寻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与策略,以期为电气施工中的强电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现状与优化 引言 电气工程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科技发达水平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与提升。建筑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是建筑工程注重的焦点,强电施工的水平往往决定投入使用的性能与质量,包括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实现对电气施工中强电的高强度施工设计,保障后期投入使用的效果与质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优化强电施工设计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的现状 1.1设计阶段缺乏文本标准 从我国电气工程目前的强电施工设计方面来看,一般都缺少施工设计参数的文本标准,没有详细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通常只会对电气安装进行简单的说明,许多用电模块等信息缺少标注说明,导致施工方难以展开强电施工。拿到这种不全面的设计图纸后,施工方在缺少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情况下,很难对图纸进行设计完善,对设计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保障强电模块的设计准确性[1]。由此以来,强电施工的进程将会被严重拖慢,在不加以完善与解决而进行不规范或潦草的施工,将会导致强电模块后期投入使用后出现不可预测的质量问题,会对用电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一些施工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带来强电安全隐患,对业主用户带来不可预测的用电威胁。 1.2对电荷标准缺乏详细设计 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大型建筑的用电负荷都相对比较高,像一些商业大厦、高层建筑、高级住宅等一般都能够达到6000W左右[2],因此在进行强电设计时必须考虑用电标准,而这就需要对建筑的室内总配线的设计进行详细揣摩,设计单位应当对总设计思路进行明确的表达,对用电负荷的层级予以说明。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现状中,施工方拿到的这类详细配线说明非常少,包括缺少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的说明,导致施工过程忽略实际用电情况或不了解实际用电情况进行施工,将会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严重的配电系统损坏,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给之后的修复工程也带来很大的麻烦,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造成用户生活不便的同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3照明系统的设计不完善 我国的电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往往存在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达标现象,包括对配电箱安装的不规范,出现漏电现象,对人们用电带来困扰,同时带来安全隐患。照明系统的不完善,表现在对施工方缺少对电气预留管道井,以及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大量使用白炽灯,对电量造成很大浪费,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都不注重绿色环保,对设计细节与合理装设也缺乏重视,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足。 1.4建筑防雷系统与电源设计的缺失 就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少有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注重对防雷系统的完善与强化,对于高层建筑的屋角、屋檐、屋脊等比较容易受电击的部位缺少相应的避雷网铺设[3],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屋顶避雷针或混合接闪器的配设,这种不细致的避雷系统设计可能会对建筑带来雷电的安全隐患。电源插座的施工设计是保障正常用电的基础,一般在设计图纸中要表明电负荷、数量以及位置等详细信息,在有标注的情况下,许多施工单位对图纸的落实并不到位,经常会出现电源插座位置不一、电源不同的情况,造成用电困扰。 2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与优化设计 2.1基于用电标准的变电系统设计方法 变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决定正常用电的关键,设计中通常要注意对主接线的合理设计、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对主要电气设备予以选择、对继电保护方案予以制定、对防雷进行合理设计等。为实现强电合理的变电与配电,设计单位应当注重变电系统图纸的详细设计,要明确标注配电间与高强度用电设备,对每一层的用电额进行最大与最小值的标注,强化设计变电室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施工进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变电室的设计,细致有序地开展施工,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为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安全保障。 2.2建筑供电与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 保障建筑用电的核心关键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可以说,供电系统就是整个建筑的心脏,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后期的正常投入运行,必须注重供电系统的设计事项,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照明系统是建筑的眼睛,为顺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应当注重以环保为理念,加大使用节能灯,最大限度降低白炽灯的使用,在满足建筑照明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对绿色环保加以考虑,尽管使用节能灯相对资金投入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灯对建筑的环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建筑长期的使用来看,节约的电能费用势必要高于初始投入的开支。同时,在照明设计中应当对建筑本身的情况予以考虑,不同类型的建筑予以合理的照明设计,在保证绿色环保的情况下,也要对不同类型建筑后期投入使用的功能予以考虑,这需要设计方与施工方加强协调。 2.3完善电缆敷设 要严格保障电缆的质量,电缆规格与型号必须符合配电设计,为了保障安全使用,对电缆封口要进行严密处理,在6000W以上的用电负荷要进行电缆耐压测试。同时要提高电缆的敷设规范,严禁电缆交叉配设,保障整齐排列,并进行严格固定,注意检测牢固性。应当设置好相应的指示标志,对不同用途的电缆予以分类区别,按照不同用电等级进行排布,要保证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提高敷设规范水平,保障用电质量安全。 2.4加强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监理力度 我国目前多数建筑工程中都会有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包括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设计监管,然而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许多监理单位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尤其是重点施工模块缺少必要的监管,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的顺利开展与合理施工,保障强电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部门单干、缺乏协调的现象,要督促施工方与设计方之间加强协调,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提出并处理,不能含糊大意。对于施工方来说,也要严格规范相应的制度,确保强电施工模块所有点面的到位,最大程度保障建筑质量,减少返工现象,顺利完成整体施工任务。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城镇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灯火通明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安全正常的运作,全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对强电施工设计质量的保障。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而言,提高强电施工技术水平、完善与强化强电施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积极打造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高质量品牌,为城市建筑建设带来安全的保障,进而推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玲丽 单位:绿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住宅小区逐渐智能化管理,相应地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行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对设计技术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区的建筑质量。本论文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住宅小区逐渐智能化管理,相应地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行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对设计技术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区的建筑质量。本论文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细节管理 摘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电气工程各阶段施工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细节等进行梳理,利用实际施工管理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各阶段施工技术特点,提出了建筑电气工程各个阶段施工管理工作中重点应注意的一些事项,特别强调对施工过程中细节的监控,减少、杜绝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和施工陋习,旨在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者在实际的工程施工管理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细节;质量通病;施工陋习;电气工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突猛推进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长,大量民用住宅、商业广场、一幢幢企事业及政府办公楼拔地而起。这些建筑群建成使用后,常常是投入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因此,如何建造质量可靠的建筑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而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生活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在建筑建造中的地位、作用和含量愈来愈高,搞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大致可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施工竣工验收阶段。从实际施工案例看,每个阶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在大多数工程施工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实际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施工过程中细节的监控是防范质量通病的最好手段。下面就建筑电气工程各阶段施工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应注意的细节,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进行大致的梳理,并提出应对办法。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工作就是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在实际施工案例中,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期间,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图纸会审前设计单位提交的各专业相互关联的图纸不全造成图纸会审时对施工图认识有盲区,导致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图纸自审时发现问题不够深。(2)参加图纸会审的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人员施工经验不足,以及对其他关联专业的知识及施工了解不够,导致自审图纸时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不了深层次的问题。(3)部分参加图纸自审的人员责任心不够,走过场、应付了事,或者参与时间仓促,没有静下来尽心阅图,自然就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这样往往造成本该在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阶段发现的设计缺陷或错误,留到了施工实施阶段才发现。这无疑对工程进度、成本、甚至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发生,可以从细节处入手,把图纸会审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各单位要重视图纸会审,在安排参加图纸自审的专业人员时,尽量安排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而且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在图纸自审期间,尽量不再安排其他事务。或者可以发挥团队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自审图纸。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减少漏项。(2)图纸自审时应该让施工相关联专业的人员之间多沟通交流、讨论,杜绝各自为战。(3)参看各专业图纸,进行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核对。尤其是结合各专业图纸、综合管线图进行分析,看看在空间、位置上各方是否有冲突、矛盾的地方,标高是否有不合适的等。(4)利于专业知识及经验对电气设备、电气材料的参数进行计算、核对。分析参数计算是否有误,选型是否正确、合理。(5)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漏掉的地方。(6)防雷接地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消防控制中心、机房等地方的防雷接地等设计是否有漏。(7)施工图里引用的规范、标准是否是最新的,是否引用有误。除了符合国家、行业规范外,还要看看是否符合当地地方性法规和文件的要求。(8)利用经验对设计施工图里材料的选型进行审阅,分析选型是否合理、经济,是否便于施工。比如电线管、电缆等材料的选型。总之,图纸会审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对细节处的审阅与分析,才能大大提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施阶段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施阶段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是把设计作品从图纸变为现实的阶段,因此,做好这个阶段的施工管理十分必要。从实际案例看,这个阶段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1)穿墙套管漏预埋、套管定位有误、套管大小尺寸错误、套管止水翼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套管止水冀焊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电线管及线盒漏预埋、电线管及线盒预埋位置有误、电线管规格材质有误、电线管预埋施工完后被压扁、电线管转弯的地方弯曲半径不符合规范要求、线盒处线管脱落、露在外面的线管头未封堵并用胶布封闭、管线集中的地方线管重叠,高出钢筋面较多。(3)防雷接地方面的质量通病(a)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尤其是竖焊的地方(b)焊渣未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c)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d)直接利用对头焊接的主钢筋作防雷引线(e)防雷引下线、均压环、防雷接地网格连接时前后钢筋错位,导致路径不连续(f)从基础引到控制中心的地线套管漏预埋(g)接地圆钢或扁钢连接处搭接长度不足(h)屋顶屋檐周边避雷带高度不够(4)室外进户管预理方面(a)采用薄壁钢管代替厚壁钢管(b)预埋深度不够(c)预埋进户管未用圆钢或扁钢跨短接(5)导线的端接方面(a)多股导线连接时不采用铜接头,也不搪锡(b)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子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多根导线(c)端子的孔径大小和位数与线径和回路数不匹配,截断减少股数和线径后端接(6)配电箱安装方面(a)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b)箱体内的沙浆、杂物未清理干净(c)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破坏箱体的美观(d)箱体内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或余量不足(e)配电箱设置在水管、阀门下(f)电线管进入配电箱,管口在箱内露出太长,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圈,未紧锁固定(7)开关、插座底盒和面板方面(a)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b)线盒留有沙浆杂物(c)开关、插座的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d)开关、插座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8)桥架线槽接口翘角不严密,部分地方由于桥架转弯弧度不足,电缆无法落入桥架内,盖板无法盖上。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原因,也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原因。要在工程施工中减少甚至杜绝这些质量问题,就必须从管理制度和专业技能人员培训上下功夫:(1)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检查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管理人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卖人情”。严格材料进场管理,严格隐蔽验收工作,严格对见证点和停止点的检查验收,对承包商的不良行为要敢于说“不”。(2)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理论培训以及操作人员实操技能培训,提高安装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协调、沟通、指挥能力。(3)加强现场的成品保护。不要随意踩踏已经安装好的预埋电线管、线盒等;混凝土浇筑时,安装人员要有人在现场监护、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3.建筑电气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收尾工作、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竣工验收的预验收和竣工验收。这个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是资料的完善和收集归类。由于电气工程设备供货和分包单位多,资料的及时收集相对来说有困难。还有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资料没有随工程进度编制造成在竣工验收时,资料的编制不能及时跟进,这是制约竣工验收的一大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监督工程资料的收集并随进度及时编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归类存档,以便竣工验收能及时进行。要做什么资料,怎么做资料,可按当地城建局的要求执行。不同省份,其组卷是有可能不一样的。 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应从细处着眼,注重施工的各个细节、各个工序的管理,严格按程序办事,多协调,多跨专业沟通。做好每一个细节就能造就一个高品质的工程。 作者:蔡勇 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摘要】 DB(Design-Build)模式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建筑电气作为建筑设备的一部分,不仅为建筑物提供基本的附属功能,也为空调,给排水,消防,燃气采暖,生产设备等设备提供能源与联动。论文结合在韩日总包公司的工作经验及“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就建筑电气在DB模式整个项目周期内,尤其是投标报价、设计及预决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电气;DB模式;营改增 1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也可称作概算报价,DB模式投标报价通常会有基本的配电方案及系统图,成熟的项目会有设备表,在没有详细施工图的情况下,报价仍有以下风险。1)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尤其应仔细研究厂家一览表、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标书图纸、业主的要求、用电负荷等级、铜价趋势等文件,并明确矛盾的内容或者与工程量不一致时,以哪些文件为准。2)明确电气设备品牌。变压器、断路器、UPS等设备价格因品牌相差很多,也会直接影响调试与运行成本。如常用1800kW发电机,德国进口奔驰机组价格为540万元,而国产的三菱机组为400万元。3)完整实现功能是报价的基本出发点。DB模式类似交钥匙工程,也就是说DB承包单位要交给业主一个功能完整的项目,所以投标报价的金额要能完成目标功能。如监控系统除了包括监控设备及其配线外,还要考虑室外过路预埋配管、中间交换机的预留电源等。4)工程区分明确。用电申请、引入高压电缆、市政绿化修复、防雷评估等过程都容易发生费用争议,这些都要在报价之初明确并写入报价条件书内。5)税制改革影响。2016年5月1日,全国实行“营改增”政策,建筑行业的税率为11%,而设备的税率为17%。对于业主而言,自行采购金额越大,能够抵扣自身成本的金额也就越多。所以要明确这类甲供设备。6)专业间配合。电气专业与暖通、给排水、建筑、生产试验等设备之间有很多联系,如室外消防用水量,排烟风机、水泵、卷帘门的配电,防火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室内外管沟管架,建筑预留孔洞,设备预留搬入口,生产设备配电,局部排气等专业之间的联系。7)规范更新与审图风险。一般规范每隔5~10年更新,有的项目恰好在2个规范交替的时段内。如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于14年8月公布,2015年5月实施,审图公司会要求在2015年5月之前送审的图纸按照老规范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审核,5月之后送审的全部按照新规范审核。而新规范比老规范要求更为严格,势必会增加造价。8)类似项目比较。现实中没有两个一样的项目,作为电气工程师只能凭经验在1个全新的项目之初,通过类似项目比较判断报价是否合适。但笔者也总结了一下建筑电气单价区间,一般办公楼造价为450~550元/m2,工厂或者仓库200~250元/m2.EPC报价通常是在没有施工图的情况下做成的,目标是与未来施工图预算尽可能接近[1]。避免天价或者底价,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适当的成本空间,避免技术过剩,也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 2设计管理 设计至关重要,无论是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都要在技术规范、用户需求与成本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最终将合格工程交给业主[2]。下面结合工作经历,介绍几个提高设计效率的方法。1)电气设备选型。DB报价之初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欲使用的电气设备品牌及档次。准备这些电气产品技术资料,让厂家或者商介绍其产品,择优选择。有些设备比较特殊,如发电机的功率是根据柴油机缸数分档,康明斯发电机功率由1000kW提高到1100kW,其柴油机由12缸变为16缸,价格会提高一档。再如伊顿9395系列UPS分为8档,最高3档为600kV•A,825kV•A,1100kV•A,这3档之间的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尽量避免超大容量的电气设备,因为其单位成本通常会高出很多,日常维护成本也会很高。2)末端配电设备计算功率尽可能准确。一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末端设备功率很多都是估算的,或者参照手册,其结果就是造成计算容量偏大、变压器负荷率偏低。所以,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取得准确的配电功率及需要系数,如电梯、空调机、风机、水泵及生产设备等。3)考虑运行成本。节约运行成本意味着增加初期投资,但近些年,LED、变频器、二线制照明等产品的价格已经不在高位,设计过程中可通过简单的测算来评估是否采用。如LED照明初期投资会在3~4a内通过节约回收电费;相比一般的金卤灯,荧光灯之寿命较长,一般都能达到50000h,减少了维修频率,业主更愿意接受。另外,配电室配置温控开关、路灯采用光控,既可以避免敞开费电,又减少了管理成本。4)公共空间管理。电气管线与给排水、暖通配管、工艺配管在地下或管架上会常有交叉,难免会产生碰撞,虽然现场施工会按照有压避让无压、电让水暖的原则处理,但这个问题最好在设计阶段避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BIM建立3D模型,模拟管线碰撞的情况。5)避免过度设计。当前设计院很少有成本意识,大多会过度设计以保证审图通过,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与设计人员制定设计原则,共同确认系统框架,如变压器容量、低压柜数量,需要系数大小、备用回路数量、插座密度、生产设备配电方式等的确认。反之,一旦设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匆忙上图之后,再要求其修改就很被动。金山1个化工项目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疏于管理,设计院放大了每一级的开关与电缆,在配电室一侧采用放射式而不是树干式配电,从而导致低压柜数量、电缆规格及长度、室外预埋配管、桥架数量大大增加。然而审图已经通过,想再修改已经很难。6)明确专业承包范围。根据日后专业发包或者设备采购计划,将专业承包范围加入施工图内,如变电所内变压器、高低压盘柜为EPC总承包单位采购,变电所内照明、换气、墙面接地干线等为机电分包范围。电缆沟、检修预埋吊钩为土建范围。这样做不但有利施工,也方便日后分包招标。 3工程造价管理 对于EPC承包商而言,根据工程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分为3类:①概算造价,其对应投标报价阶段;②预算造价,其对应专业发包阶段;③结算造价,其对应竣工阶段,既包针对业主的结算,也包括针对专业分包的。1)概算造价已经在上文有所阐述,笔者再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析预算造价与结算造价。2)预算造价也可以理解为,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各项取费标准、项目所在地人工、物价、设备租赁费用水平编制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文件或叫施工图预算。在实行EPC承包制的情况下,它是EPC承包单位确定专业分包招标控制价的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过程应注意事项:(1)根据施工图明确的专业承包范围报价,避免漏报,重复报价;报价中还要标注专业承包职责,如是否包含防雷检测费、消防检测费等。(2)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要明确税率。2016年5月之前建筑行业实行3.48%营业税,而在此之后实行11%的增值税。税率变化直接影响专业分包的投标报价。(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本单位做的施工图预算处理现场变更签证,所以施工图预算要做到不漏项、数量单价合理,有利于现场管理。3)结算造价是指1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变更鉴定、定额预算单价等资料,进行合同价款的增减或调整计算。EPC承包通常总价包干,没有较大的变化业主也不会给予追加。结算造价主要处理专业分包、设备供应商和劳务分包之间的追加请求,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算的前提是工程验收合格、资料完整、功能满足设计和业主要求。(2)结算资料完整,追加或者扣款要有相应的签字确认的资料、如变更图、图纸会审记录、影像资料等。(3)结算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分设,现场管理人员对交接给结算人员的签证、变更图纸及影像资料负责,结算人员按照上述资料核定造价。适当增加竣工结算流程和参与人员,可以抑制暗箱操作。 4结语 EPC模式下建筑电气工程投标报价、设计与造价管理贯穿了建设周期的整个过程,作为参与其中的工程管理人员要不断在技术性能、规范要求、业主需求、造价成本4者之间寻求平衡,让项目顺利推进。 作者:肖玉辉 单位:藤田(中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要点略论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房屋建筑的电气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各种电气设备的应用与普及,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气工程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完成后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建筑电气工程,然后详细的分析介绍了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以期促进我国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提升。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应用 1建筑电气工程概述 电气工程是近代兴起的一门关键性学科,其中电子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电气工程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电气工程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气工程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电气工程应用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随着建筑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气工程成为了建筑施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电气工程设备有万用表、绝缘摇表、接地摇表、液压弯管机、液压压线钳等。而建筑电气工程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个系统的整合,包括防雷接地系统、变配电系统、电缆电视系统、消防报警与控制系统以及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结构化布线系统等。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节能、环保以及安全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2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安装质量,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以下几种因素: 2.1工程设备因素 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较多的设备系统,而这些设备的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装质量。在这些系统中有防雷接地系统、变配电系统、电缆电视系统、消防报警与控制系统以及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结构化布线系统等,这就决定了需要安装的电气工程设备种类多样、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当然影响到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效果的因素很多,而设备因素最为常见,同样也是最容易避免的降低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当然离不开必要的机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相应的电气设备作为辅助,存在部分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单位虽然重视自身的机械设备,但是没有电气设备作为辅助和支撑,那么难以让电气工程获得更好的应用,电气设备安全标准不过关,性价比低廉,将会导致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选用合理、性价比较高的电气设备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电气工程的性能。 2.2施工材料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说设备和材料是相辅相成、功能互补的。现在市场上关于建筑电气工程的同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型号、种类、价位,造成不同价位、厂家、型号以及种类的材料在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中发挥了不同的功效和作用。近年来,不少媒体揭露了部分黑心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企业为了缩减成本支出,贪图眼前利益,购买非正规厂家、不合格的材料,导致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在竣工后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准备阶段,相关人员务必要合理地选用材料,加强对材料的监理,实现降低施工能耗,节约施工费用。 2.3安装人员因素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安装人员的施工技术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其自身具备的安装技术素质是任何电气设备和材料在电气工程中发挥作用的首要主观因素。安装人员的专业程度和操作方法会直接影响工程设备的安装效果,其安全性、环保性以及节能性等特征都能够在安装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中得以反映。因此,电气工程安装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只有认识到影响电气安装工程的外部因素,才能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3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3.1工程配电设备安装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配电设备的安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其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配电情况。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是配电箱(柜),因此,为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动力、照明等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对配电设备的安装严格控制。配电设备需要早土建地面工程完工后再进行安装,但要注意暗装配电设备、接线设备是需要在土建工程抹灰之前进行的,并且要保证抹灰的厚度合适,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 3.2电缆的敷设 在施工过程中电缆敷设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工程的施工需求确定工程电缆的敷设型号以及规格,然后对电缆的型号、规格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与施工设计的基本要求符合。此外在施工前还应当检测电缆的状态,保证电缆没有破损以及其绝缘效果优良。在敷设电缆时,不能使电缆交叉,要将电缆排列整齐并令其稳固,同时保证电缆接头位置和敷设电缆的位置都设有明显的标志。电缆在敷设时要保留一点长度在接头附近以及终端,同时直埋的电缆要也要留少量的长度,当温度低于0℃时不敷设,其他情况下敷设时采取波浪形方法,并保证电缆弯曲的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10倍。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顺序配置应是自上至下的进行,普通支架上设置的控制电缆,敷设一层即可,而在桥架上设置的电缆不超过三层比较好。在电缆安装中为了防止电缆终端头及接头受到污染,安装人员要保证施工环境良好,无污染无尘土,工作环境具备防尘措施,同时不要讲电缆接头或终端头长期暴露在环境中,一般情况下要保证能一次性完成电缆接头的操作,以免接头或终端头受潮。 3.3开关插座的安装 在进行开关插座的安装时一定要事先做好相关的施工图纸设计,然后严格的安装图纸来进行施工安装,开关盒与门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0~200mm即可。安装暗装插座、开关时要保证开关、插座的面板与线盒内的引出导线连接好,同时将连接的导线放在线盒内,并在对齐后用螺丝固定好。而安装明装插座、开关时,要注意通过塑料台的孔把将线盒内引出的导线穿出来,并与封盒面对齐后将塑料台固定。 3.4防雷接地安装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防雷接地的安装,防雷接地安装能够有效的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最大程度上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安装防雷接地时因为大多数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而在接地极采用的是基础钢筋时,要用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法把基础的主筋圈连接起来,保证结构的稳固性,而有桩基的桩筋也要与基础主筋连接。另一方面,为保证其中防雷装置的金属零件连接方式规范并能与屋面连接,我们能够将可以讲外侧主筋与基础主筋焊接作为等电位连接系统的引下线,同时要注意焊接时采用双面焊接,不要点焊。为了防止雷击侧击破坏,在建筑时外墙都是幕墙结构,而外墙处要采用结构圈内、外主筋以焊接方式连接,并将幕墙上金属物接入接地系统。当发生断接卡测试点不稳定的情况时,要将其设为接地极测试点,保证测试点的稳定性。 4结语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的设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安装技术的控制,从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控制好每一个影响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因素,然后做好工程的安装技术要点控制,最大程度上确保电气工程安装的施工质量。 作者:叶飞 单位:重庆鸡冠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工程项目风险措施 摘要: 对建筑电气工程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1设计风险及应对措施 电气设计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需要依赖可靠的技术和方案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统一称为技术风险。将设计前的勘测和项目、设备、工艺等资料准备充分,就等于降低了设计风险发生的几率,再通过二次设计,让不同设计师对项目目标及逻辑进行反复校验,确实做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新型设备,这些新型设备会拥有新的技术参数,而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甚至会遇到过于复杂的工艺流程,如果设计中采用了为经过实际现场检验的技术,就可能给设计工作带来风险。设计中由于厂家资料提供的不全面,勘察资料不充分,就会引起设计师对参数的错误和遗漏,为设计埋下风险隐患。设计工作中需要和业主、施工单位、分包商、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也有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沟通中一旦存在沟通不充分造成误解,也会给项目带来隐患。 2方案风险及应对措施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使用一部分市场上最新设备,所以会遇到在新设备、新工艺使用和运行生疏的状况。在应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现场的应用,设计师和设备供应商要做到现场监管,实时了解这些新产品及技术的应用动态,配合现场施工做到随时出现问题,随时做出设计修改,减少由于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熟悉造成的项目损失。 3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是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风险。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高低,项目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是否满足管理需求,制度完善程度和项目的执行力是否充足这些方面是管理风险的因素来源。在管理风险中还要防止由于监管不足而滋生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会变相的降低项目质量,升高了项目成本。根据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本身的情况,加强监管措施。邀请项目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能做出明确确认,将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保证项目执行过程中组织机构职能的作用,公司给项目组配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中间力量,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职能工作后,互相监管互相监督。 4人力资源风险及应对措施 人力资源风险是施工方和项目管理组在建筑电气项目中常讨论的问题。各分包商和项目组的管理人员是否能满足职能需求,技术人员是否充足,施工人员的工作是否高效,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稳定性,这些就是人力资源风险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施工人员主体人员都是本身有施工资质的农民工,除春节假期意外,在春种时节和秋收时节的节气附近,会出现大规模的民工回乡潮,这时匮乏的人力资源就会造成项目施工现场无人可用的情况,现场项目进度停滞,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现场停工,更有甚者这个时候遇到自然环境风险,对现场保护措施不到位甚至还会出现项目施工进度的倒退。项目组和分包商签订合同,确保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确保项目进度不受到人力资源流失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提前了解施工人员在春种秋收两季节时的请假情况,提前备案,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激励体制,并储备一定人力资源,在当地人才市场提前招工对应工种的施工工人。减少由于人员流失造成的损失。 5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的核心风险之一就是质量风险,因为质量风险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验收是否合格,电气工程项目是否能被甲方接收顺利移交。有的项目发生的质量事件,会直接致使项目的失败,所有项目前期到后期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质量风险是项目管理的从头至尾一直要严格监控的风险要素。为确保项目质量,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核对项目中的设备质量和项目指标,满足国家标准的参数指标。设备和设施都要在出厂检验时满足技术参数指标,达到可完成项目的目标结果。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严格遵循施工图纸,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艺都要照图施工,一旦发现图纸信息和实际有不符或者矛盾之处,及时与设计师和施工负责人以及现场技术人员沟通,确保设计理念和技术参数满足项目需求。新设备、新技术在现场的兼容性是否满足,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是否清晰明了,项目最终目标能否被实现,发生事故后逻辑上是否满足互锁,避免引起更大的事故,对交付成果进行资料存储。确保质量过关,降低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 6进度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的进度是衡量项目是否成功另一重要指标。项目进度风险管理也是决定了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成败关键。每一个风险因素或风险事故都可能会给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并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而每一个也许对项目整体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将这些影响求和就有可能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预判风险事件,使用风险降低方法来避免项目中影响进度事件的发生。进度一旦受到影响,所有的交付日期,施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都会增加。针对进度风险,在项目施工开始前就要绘制流程图和甘特图,制定好项目中各阶段的进度计划。及时发现现场施工的问题,如果对项目进度起到了滞后的效果,项目组和相关部门马上要针对事故问题进行分析和措施应对,有关部门可以增加工时,增加资源加快解决进度,必要时可以加班作业,同时HSE小组和技术部也要协助解决问题。为保证项目进度的正常,可以调取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指导和定点培训,对难点大和复杂程度高的特殊点,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保证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了解项目环境的变化情况,以便项目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合适的判断和决策。 7沟通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建设的参与部门多,有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施工,这个时候沟通不彻底,不能有效的将施工目标和结果达成共识,就不能有一个最适当的方案。容易出现“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的结果。电气施工组和土建施工组、吊装施工组的配合是一种常态化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项目管理组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在两个施工组施工时,共同协商遇到的问题,作为“桥梁”和“粘合剂”将部门之间对合作施工的工作目标的有共鸣,认同的相互沟通的结果,用明确的书面文件记录沟通内容以备案,并使参与部门和供应商、分包商对内容给予确认和工作支持。通过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目标减少返工等浪费工时和时间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项目中的损耗。 8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安全风险是一直是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因为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涉及到人员的安危,就会严重的影响到管理者的工作安排,占用管理者的工作时间,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尤其是电气工程项目,更要对其重视起来。安全风险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防措施,另一部分就是现场公共救援准备和措施。尤其是电气工程项目,更要对其重视起来。电气项目除了正常的防坠、防压砸、防火、防汛等常用消防措施意外,特别要注重对触电的预防和触电的紧急预案。 9费用风险及应对措施 费用风险主要分为几个部分,设计费用、人工费用、施工费用。设计费用由于涉及到二次深化设计和设计院之间的竞争问题,常会遇到设计费用需要追加,所以设计费用超出预算额度的风险比较大。人工费用,现场在出现工荒前会有一些作为激励效用人工费用的支出,还有一些临时招工的费用,因为这部分风险的可控程度受到人力资源风险制约,需要和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在保证用工人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开销。施工费用,这部分包含的主要是一些费用的偏差,工时费的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采购的材料和器材成本的增加导致施工费用有所增加,超出预算额度的风险。 作者:宋峰 单位:济宁市阜桥房管所 建筑电气工程论文: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探究 摘要 本文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设计做介绍,指出了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阐述了电气工程中节能新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 1、前言 现阶段国内的社会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而和经济所出现的繁荣局面相对应,人们也慢慢的意识到了其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其中能源的紧缺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转变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也十分的凸显,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内建筑领域随之有了迅猛的增长,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不过,在建筑业快速发展时,自身的能源消耗偏高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而是否具有优良的能源节约性能,也成了民用建筑品质好坏的关键性标准。 2、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应能够符合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无论对于什么形式或者内容的设计,均应当考虑建筑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节能的设计。要是相关的节能设计无法达到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相关要求,那节能手段也可以说是不具有任何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完全的离不开电能及相关的耗电设备,这也是居民日常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另外,在科技以及人们物质生活逐步发展与提升的过程中,定会对日常的使用产品有更多样化及高品质的要求,比方说更多的娱乐设备和智能设备正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应当在满足不同居民的使用要求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以实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 2.2应当充分的考量经济效益 进行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节能设计时,应当全面的考量相关技术、设备等在实际运行时所带有的节能效果。如果具有相对高的节能性,那以后投入使用时便可以有效的降低民用建筑自身的能耗,并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成本投入。要是所具备的节能性相对较小,那就极易使整个建筑工程所需的成本投入显著的增加,也会使得后期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费用变多,同时也不能确保在短期内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导致投入的成本很难回收。所以,进行电气工程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量投入回报以及设备的运营成本投入等相关的经济效益,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地、综合地设计出可实际实用的电气工程节能系统。 2.3要掌握好重点的工作内容 我们在对电气工程进行一定的节能处理时,不仅应当符合相应的建筑功能需求,也应当全面的考量相关的经济因素,这样可以使节能设计达到相应的要求。但除此之外我们采取一定的节能措施时,也应当保障不偏离节能设计最终的目标,就应当做好下列的重点工作内容: (1)要全面掌握现行的节能规范。在节能设计时,应可以达到我国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只有这样相应的节能设计才有可能具有现实可实施性。并且这些规范也可以很好的检查相应的设计所具有怎样的节能性。因此,我们对于民用建筑的电气工程实施相应的节能设计与措施时,要持续的研究现行的一些节能规范,掌握节能技术的前沿与趋势,同时依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全面的考量多个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 (2)要不断地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电气工程节能效果,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仔细的、全面的对目前所使用的节能系统科学的、整体的探索,并将这些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加以归纳与分析,这样就可以当成自己的设计经验,同时也可以在设计时对所设计的方案加以有效指导,将之前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总结,并结合目前所进行的节能设计,这一方法是现阶段电气工程节能中非常高效的设计手段之一。 (3)应当节约可节约的能源消耗。我们实施相关的电气工程节能措施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电气工程能够达到相应的建筑功能要求。而在此条件下要想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就必须要做到将可节约的能源消耗找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利用。所谓可节约的能源消耗指的是与相关的使用功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的一些能源消耗,而改变此类能源的消耗将极微的影响到整个民用建筑的整体功能型。所以,我们要想设计一个拥有相对实用性的节能系统,就应当事先将一些可节约的能源消耗因素挖掘出来,并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状况,来完成有关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比方说一些大功率的照明用装置,可以利用智能控制设备加以调控,以实现节约能耗的目标。另外,也能够采取对相关的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对自然光进行利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电气工程中节能新技术及应用 对于民用建筑的节能来说,电气工程的节能所涉及设备及因素具有较大的区别。比方怎样科学地选用供电装置、怎样科学地选择电线材料、怎样科学地安排照明位置等,不过我们应当看到在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新工艺、新技术逐步地广泛地用于电气工程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1供配电系统中新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的运行阶段,供配电系统所带来的一些能源浪费就是可以节约的能源。因此,在供配电系统中采取新的材料与技术,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节能性,这和我们所讲的节能设计原则最为吻合的。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科学的选择低能耗的变压设备、持续的改善功率值、降低相应的线路损耗等。目前,通过改造相应的供配电装置可以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而像阶段所选用的节能效果明显的变压设备有SCIO、SII等型号。而一些可以消除三项之间均衡问题的节能设备也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取增大相应供配电装置的功率因数值,这样也可以明显的提升供应电压的品质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线对于电能的损耗,达到增加电能利用率的效果。所以,采取增加供电装置的相应功率因素值这一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需要,且通常我们可以在一些低压的供电装置中设置相应的电容和无功补偿设备,这样就能在达到供电要求的前提下而实现对电能的节约目的。 3.2监控系统中新技术应用 我国的民用建筑几乎均会涉及到很大面积的照明区域以及温度控制区域,而以上恰恰是整个电气工程里所耗能较多的部分。不过对于这方面的能耗量通常是有一定的波动性的,并且会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所以,要想确保较小的能量消耗,以防止出现一些能源浪费问题,采取相应的监控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对手问题加以处理,这样就可以让能源的供给按照系统的实际情况而适当的进行能源供应。比方采取光控开关,能够按着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相应的照明设备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4、结语 在我们进行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时,要事先的对节能影响因素全面分析,并将相应的节能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同时,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以实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 作者:牛竹梅 单位:晋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1加强对我国工程技术管理理念的创新 纵观国内外,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起点比较低,致使管理理念较为传统,甚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故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程技术管理理念。注重吸取百家之长,从国外引进新的、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理念,充盈并丰富原有技术管理理念,使得我们的工程技术管理跟上建筑业新时期的发展步伐与节奏。创新是当今时展的主题,创新能让建筑业永葆生机与活力,走在时代的前沿。苹果因创新将诺基亚远远甩在身后,创新是所有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建筑企业要注重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不断发掘员工的创新潜力,营造创新氛围,比如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施行民主制的技术管理,组织职工进行民主讨论,更新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适合本次项目的新的规章制度。也可以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交流座谈会以及技术培训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2构建并完善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思想与行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落后与行动滞后均无法实现目标。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也一样。我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进行管理工程技术的前提与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要构建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作为整个项目工程的核心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应该主导进行项目工程技术管理。要建立各级技术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将管理职责落到到具体的部门、工作岗位、个人身上,倡导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同时,不断强化工程技术管理,明确建筑工程各施工部分与各个施工阶段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工艺要求以及验收标准等等。做到依制度管理各级部门,依制度论责、依制度治理企业。 3深化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作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点组成部分以及重要内容,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技术管理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此,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注重调动全体参与项目工程的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意识,通过宣传等方式加强他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认识,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除此以外,建筑单位还可以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章制度,交由专业的资料管理员管理资料,同时督促相关部门依照规定正确编写工程资料,并及时上交,如此,便能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度。 4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核心,技术管理人才承担着开展所有技术管理活动的职责。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而选聘符合企业技术管理标准的技术管理人才则是整个人才管理的重头工作。在人才选拔中,最忌讳任人唯亲。因此,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人才聘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晋升人员一定要全面权衡。如果需要聘用外部人员,则需要加以综合考量。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把好人才选拔关,实现任人唯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各种新型工艺设备、材料、方法等不断涌入,而学习、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就需要培训。故此,针对已经选拔进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进行培训。企业需要建立属于企业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培训新进职工或者定期培训老职工。如此,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能力。这些技术管理人才掌握了新的知识便能够更好地在现场采用新型设备、新工艺方法组织施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与建筑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提升本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与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储备未来所需人才,进行校企联盟,高校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共赢。 5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已然成为了建筑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进行角逐的筹码。加强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选拔与聘用、深化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构建并完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工程技术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当前所有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举措。 作者:康泳霞张静隋艳丽单位:河南儒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火电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能源需求量逐步攀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需求,则需扩大电厂建设规模,加快其发展步伐。目前,我国电力能源供应的主导力量来源于火力发电厂,由于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性,其对建筑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耐久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所以,需针对火电厂建筑工程技术实施有效管理,保障建筑具备有高质、可靠、安全以及稳定性能。在此,本文将针对火电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发展意义 厂建筑工程质量与电厂的实际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其对人们的用电安全有着关键性影响,为了保障火电厂建筑质量保持在最优水平,有效地实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则是重要重中之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合理的方法,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生产过程技术的规范性、有序性,让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的质量达到统一的进度。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扶持和实施。 1. 电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遵循的相关原则 工程技术管理主要是指为了保障规范以及合同中的技术标准得以遵循,建筑施工作业得以安全地顺利完成所采取的一系列监控以及检测、管理等等措施手段。在针对建筑工程技术实施有效管理的时候,需遵循相关原则。 (1)质量第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经营首先需要遵守的原则为质量第一,火电厂建筑产品本身具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其需要长年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需时刻保障用电安全。因此,在电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将质量第一的相关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技术管理工作中。 (2)预防为主。 在实施电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时候遵循预防为主原则,主要说的是要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有针对电厂建筑实施时候把关检查完转变成为针对建筑施工过程实施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由检查电厂建筑工程质量转变为检查施工质量、工序操作准确度、检查施工材料的应用以及合格情况等等,保障火电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 (3)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在针对电厂建筑工程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的时候,技术工程师需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尊重科学与事实的基础上,将实际的数据资料作为主要依据,客观公正地展开技术管理活动,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公平办理,认知对待。 2. 技术管理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工程技术管理的模式创新过程中,如果各个分包的队伍不能如期地执行任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强化对分包队伍的管理的工作:一对于新入场职工和特种作业及其他从业人员都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在招聘施工队伍的时候,要注意技术的考核,才可以上岗工作,进行工程的实施。让工作人员充分地了解到施工的安全知识和重大意义,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让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可靠。二是和履约能力强、合同重信誉的分包队伍进行签约,大合同管理力度,依据合同全面约束分包队伍的各类行为。长期在分包队伍中树立威信,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采用技术管理模式后,工作层基本上将采用社会的力量,企业的劳动力将有剩余,这就要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是综合性的大项目也采取技术管理模式,会持续使用旧的设备,会按收取的设备折旧费作为综合管理费挪作他用,这样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一落千丈,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 3. 加强工程技术的管理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具有特殊性和时代性。家喻户晓,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规模日益宏伟,它的样式也越来也多,施工工程也越来繁重。它的施工范围多数是属于露天作业,或者是多种工种的交叉式施工,而且任务十分的繁重和艰巨。甚至会受到天气和区域的限制和影响。在实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可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顺利地如期竣工,适当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使工程项目为职员、企业、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全新的工艺、全新材料和资源设备不断地出现和改进,新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功能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实效性。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可以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成功的技术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利用企业雄厚的的资源和物质的技术力量,健全和完善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可以全面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状况。 (3)确保人力、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利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健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办公设施、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等场地的建设。如有必要,可以如期购买合适的技术参考资料,更新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重视材料的保温功能的强弱和运营成本的高低,有效控制放射性有毒装饰材料气体的排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4)应用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人力、设备和检测仪器等方面的成本支出,提高运营的利润。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分包队伍的施工经验来弥补不足。在进行新的工程时,可以积累更多的施工和管理的经验,提高技术组织的能力,更容易掌握工程的技巧。一支有经验、高素质的队伍,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可以学习怎样去策划一份合适的技术策划,和进行合理的施工M织策略。在工程的合作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开展工程建筑多方面的工作。 (5)建筑工程的技术灵活的管理,有利于扩大工作面,有效提升工程实施的进度。充分利用技术管理型模式多开工作面,扩大分包的队伍,才可以有效缩小工作的周期、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完成多种复杂的工序等。同时还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谐,可实现部分风险的转移。相对而言,一些比较大型的工程项目的时间比较紧迫,工作十分繁杂。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素质高、经验丰富的队伍,承担资金吧、质量、工期上的一部分风险。比如在一些业主没有先预付定金或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工作压力和风险。 4. 结束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就火电厂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言,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成败影响到到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建立一套可以循环利用的管理系统,有效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使项目顺利如期完成。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和保障建筑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有效进行技术管理对于火电厂建筑工程水平的优化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探讨 摘 要:有效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可以帮助建筑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也逐渐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论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对策措施,希望能帮助建筑企业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策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工期的顺利完成,还能避免技术原因造成的工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提高,促进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施工企业只有将施工技术管理落实到位,才能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营和管理。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只有有效开展施工技术管理,才能从技术层面上为施工企业的管理提供保障。在开展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技术参数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技术力量;积极构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施工始终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进行。此外,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企业还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且有利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现场材料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有助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得利润。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站在严格管理的角度考虑,切实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开展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并将技术审核工作落实到位;在人员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从而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三)有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增强对施工材料的监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对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等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对于整个技术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这些流程的作业能够对工程进度起到加快作用,促进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该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技术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若要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前提是建立结构完善的技术管理部门,并在施工过程中彻底明确其职责。这就需要首先做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工程中的所有技术人员都能权责明确,从而使制度得以被切实的落实下来。简单的说,就是要在每个分包的项目中做到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的明确,通过对施工操作、施工检查、施工评估的严格要求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其次是需要培养技术人员,使其通过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来保持其管理经验的先进性,同时通过学习与培训,这些技术管理人员还会在素质上有所提高,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也能做到预见性的解决,即对于工程事故发生风险,具有非常明显的降低作用。 (二)加强对资料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资料管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资料是建筑工程技术的数据和材料等,是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记录,对现在及其以后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对资料的管理不到位,他们认为仅仅是资料,用过了就没有用了,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这样是不利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因此让企业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提高重视度,在行动中才会重视;其次是定岗到位,设定专门的资料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不要由一个人既负责其他工作,又负责资料管理,这样会精力不够,做不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然后是要提高企业资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有了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资料;最后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做得不好的给予惩罚,这样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通过以上四点措施,工程技术资料一定能够保管得既准确又完整。 (三)加强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可谓是一种另类的战场,技术管理必须要立足于施工现场来为各施工目标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协调,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把握与管理。于是,现场技术管理需要追求施工过程标准化,需要重视施工质量检查,还需要通过强撑制度来评比。而执行以上管理措施的前提,首先企业必须具有符合自身情况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还要实施定期检查制度,最后要将行政与技术结合,来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完善对工程技术的管理。 (四)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 想要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同时对技术管理的职责进行分工明确。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法律来对企业进行整治。按照法律规范来进行建筑企业的各项工作,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的借鉴与学习,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人才,对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方法进行学习,能够在技术层面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摘 要: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我国城市建设有极大的积极影响,而且也同样对整个城市规划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采用更加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强化建筑工程中的工程品质,推动建筑工程行业获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关键问题 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导作用是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环节依据相关程序和标准来圆满完成。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需要组织和协调各参建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伴随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建设,就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因其具有管理周期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管理范围覆盖全部建设内容、管理关联单位包含所有参建单位等特点,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在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强化也是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管理手段,现阶段,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整体而言,这一管理体制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即为贯彻执行目前已有的规则和标准、技术文件和标准程序,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全面深刻了解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划分具体的责任到各个技术岗位上,保证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防止责任分配模糊的现象。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创造性。第二板块即为做好质量交底工作,管理技术档案进行严格把关,特别是要深入了解施工图纸,经过会审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第三板块即为要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利用分级处理的手段,正确实施每一道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合理之处。 1.2 加强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应用 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在此要求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也必须也积极转变自身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施工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环保的重视,明确自身对绿色采购的职责,主动积极地在施工工作中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进而有效优化和完善环境;第二,增强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同时在环保方面增加资金投入;第三,引进先进的环保思想,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 1.3 提升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大局观 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缺乏较强的整体协调性,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无法为顺利施工提供充足的保障,顺利开展每一项环节。所以,在开始施工工作前,必须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展开分析,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设计施工工作方案,对任务进行正确规划和布置,合理安排施工设备和配置劳动力,进而为施工提供足够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计划中,方案的改善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减少工程损耗,此外,能极大增强工程的安全性,协调统一工程进度、质量与效益。 1.4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规范化 由于当前施工理念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施工现场混乱、肮脏不堪,亟待摆脱这种不良施工现场,为实现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优化现场环境的目的,必须将各项现场管理措施与方案落实到位,尽可能科学规范合理地管理,实现管理现代化,因而施工管理可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利用定额管理的方式,减少能耗与物耗,充分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进而大大缩减工程成本;第二,合理调节施工现场的具体规则,实施科学的操作方案,进而保证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现场作业,进而达到良好的综合效益,以尽可能低的能耗实现产出最大化;第三,有效保证施工工作科学、均衡、标准实施,推动施工作业总体上提升。 1.5 完善施工技术文件归档工作 针对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在进行施工时,常常对整理技术文件并归档不够重视,这一环节又至关重要。现阶段,众多工程纷纷产生了变更和索赔的现象,因此,必须对技术施工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该工作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即为在工程竣工图中未明确说明的,未能全面了解项目是取消还是新增的情况,此外,还必须对技术数据相关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第二部分即为仔细检查施工验收材料,认真核对相同实体的工序资料日期,并充分保证在连续施工环节之中,不会破坏进度验收资料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避免将来整理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2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理念也同样在逐渐的进步,其中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已经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和人民的关注,而且也将不可逆转地成为建筑工程管理新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我国城市建设有极大的积极影响,而且也同样对整个城市规划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采用更加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强化建筑工程中的工程品质,推动建筑工程行业获得更大的进步。而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则能够有效改善一些传统的管理问题,依靠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理念,促使建筑工程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探究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摘要】我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而言,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筑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也越来越激烈,同时,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又是建筑行业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p企业的效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此本文将从什么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专业是属于土建施工类专业,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下设的一门专业。它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该专业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而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技术管理工作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的成败;高效的技术管理可以确保高质量的建筑物,也能促进企业最大利益化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根据自己的想法,习惯,以及其他的标准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你住的房子是,你设计的假山是,你所谓的风水也好。只要你改变并构筑,建设另一个物体出来,那就是一个建筑,就是一个动作。可是工程是什么,查了百科才知道,它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那就是一种手段,即是手段,就有目的。它是为了以最短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技术是你积累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掌握技术的人就是工程中精而少的人力。管理就是在你进行施工时,那个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和了解的人或团队,他在进行活动时需要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组织目标过程。就像一个家一定有一个一家之主,在面临问题是,它需要根据每个人性格,能力,需要进行指挥协调,就像国不可一日无君。管理是很重要的。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求我们熟悉施工组织与管理程序和方法,能运用施工知识解决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具备施工操作的一般技能。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从施工公司的观点出发,建筑工程在减少成本支出的基础上,根据合同所约将工程项给业主是建筑工程项口管理的工作方向。在进行项口管理时,项口部门一定要结合内外因素,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2.1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好的技术管理可以使项口管理目标更好地实现,而低质量的技术管理会让整个工程变得糟糕,还会使项口的质量下降,项口成本也无法得到良好控制,最后造成整个项口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将项口技术管理与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而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口管理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作为依托,建筑工程将会无法正常进行,尤其是在施工条件不够好、施工环境比较差和施工技术既难又复杂的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选择一个良好的施工方案才是对施工工程负责任。 2.2保证工程质量 现在很多公司存在着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的管理出现了许多纸漏,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认识,并且深入客观地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研究,从本质上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还处于探索、研究、发展阶段,在建筑行业不确定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应对技术管理内的复杂性,问题性进行简单阐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环境恶劣,现场工作进行问题多;可借鉴的经验,资料相对少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合理有效的建筑技术及施工形式的出现没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世纪管理更加依赖电脑技术和信息技术,可是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大多存在'专科'现象,大多工程技术管理能力强,但对电脑操作不是很好。要么恰好相反各部门链接性不好,工程建设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工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接到的上一个竣工项目是不好的,不完善的,在中国大多是找上级,是要反映可是部门如何进行协调,融合在一起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出方案也是很重要的,这对技术管理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四、对应措施 现场工作是问题最多,现场工作也是完成项目合同内容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其管理内容几乎涉及施工过程的全部内容,工程技术管理就要求掌握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和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工程招标、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竣工决算、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和建设项目投资、质量、进度控制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可是这些都是在大学来要求我们学习的,可是一旦上了现场就不是你和你所学的所能掌控的了。美国早早已经用机器耕田,可是我们现在人力还没有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挣脱出来。更别说在施工现场用最新型的机器,最先进的一些管理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呼吁企业的老板在考虑利益的状况下,要有决断和远瞻性,当前形势下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全面创新的管理视角,对中小企业技术管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进行参考和使用[1]。 4.1优选人员 提高质量意识和素质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制造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质量意识强弱都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 4.2严格控制建材设备的质量,做好材料检验工作 建材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选择使用不当,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事故。建材设备应通过正当的渠道进行采购,应选择国家许可认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既可以控制材料的质量,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针对目前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建筑工程上。对于进场的材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2]。 4.3执行和完善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专职检查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活动,大力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工作成果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隐蔽工程,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由建设、施工等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及时办理验收签证手续。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的,应进行整改处理[3]。 五、总结 要做好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离不开一套完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管理人才为项目工程管理的灵魂,项目工程的主导者。资金、材料、施工机械配备为项目工程的基础,项目工程的根本条件。它们之间配合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生产。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进行介绍后,有对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肤浅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必要的建议。总之,工程技术管理的工作需要了解很多东西,也需要建筑工程中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该行业前进的步伐中同时也需要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几个问题 【摘要】一个企业和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建筑行业中环节繁琐复杂,又相互有所交叉影响,因此能够科学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将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简单的概述,并进一步分析获得改善我国建筑行业工程技术管理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 一、前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依据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加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支持。为此建筑行业也十分注重自身技术的完善和管理的提高,尤其是质量安全管理占据重要地位的建筑行业,在引入更多高科技工程技术和设备材料的同时,也在发展能够适应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二、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行业的重要影响 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行业最为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之相伴的是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市场中的商情瞬息万变,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为此建筑单位首先从自身入手,寻找在竞争中失利的短处,不断完善这种不足,并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投入,这种管理必须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尽量避免由于机械设备引起的维修投入或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工期的顺利实施以获得建筑企业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行业另一个重要影响则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为了能够降低工程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针对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实施,只有通过科学的加强相关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察工作,才能够使得工程技术实施获得良好的成果。从而合理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时间,为企业节省工程成本,实现工程技术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点是技术问题。随着设计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建筑行业的工程当中,如绿色环保、轻型节能等都成为建筑行业需要满足的客户需求,这些都给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带来巨大难度,尤其是新技术的引入,使得施工和安装工作都需要重新摸索规律和总结经验,还需要满足质量要求,工期进度也不断压缩,如何合理进行复杂的工程施工,就给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带来难题。 第二点是管理问题。根据现有的建筑行业传统管理体系,建筑项目的施工中广泛存在着分包工程的情况,虽然在项目分包前会进行工作内容的划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协作环节经常出现问题,尤其是关于工程质量的问题,彼此相互推脱,或者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足,管理混乱,分包商都按照自己的一套模式进行管理和施工,这样就造成整体工程项目存在质量参次不齐,严重影响建筑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点是质量问题。质量要求是建筑行业中必须放在首位的内容,一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否满足设计需要最基本的就是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报道,这些都给建筑行业时刻敲响着警钟,也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建筑工程质量偏低的情况,这些都成为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也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生活的安全。 第四点是施工问题。建筑行业的施工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甚至在现阶段也无法很好的解决,由于建筑行业中很多工作的门槛较低,工作内容缺少技术含量,因此待遇较低,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素质偏低,他们只能够简单依照别人的指挥进行简单重复性工作,对于建筑行业的知识知之甚少,很多连安全质量的概念都不了解,这些都威胁着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 四、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行业发展中的积极推动力 首先应该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起完善的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都应该有据可依,将行业内部的管理标准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在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避免由于管理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带来衔接上的问题,加快各环节之间的融合能力。具体实施可以由建筑设计院、工程承担单位、监理部门和分包单位一起对建筑图纸进行仔细的审核和交流,根据建筑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彼此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管理规定,使得不同环节之间不会存在差异,能够按照这套管理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其次应该形成双赢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分包商的管理积极性,虽然分包商对于承包单位来讲属于短暂合作对象,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分包商的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承包单位的经济效益,只有发挥共赢管理的优势,促进分包商能够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积极进行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从而实现工程承包单位的利益。 最后是关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筑项目的施工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工程质量,因此对管理工作需要从领导到基层的重视,公司应该加强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素质,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寻找自我能力的突破,重视岗位职责。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建筑行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保证整体建筑的质量安全,实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助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摘 要:在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逐年增多,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相关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影响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建筑工程技术,下文就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做了简单分析,然后总结出通过优化组织管理、提高技术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等措施,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关键词:管理;技术;建筑工程;问题;途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可以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来实现,因为强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帮助建筑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进而为建筑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强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 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此,市场中建筑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在有限的经济效益下,市场中建筑企业的数量愈发增多,因此也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竞争力不足的小型私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便可以从建筑工程技术着手,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从而提高建筑施工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保证工程质量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技术管理,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可以为建筑施工中的测量精准度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保障所使用材料技术参数的准确性。总体来说,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还牵涉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施工措施、施工技术计划等,通过强化对上述各方面的管理,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组织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分包情况屡见不鲜,尽管分包情况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很常见,但是很难确定分包单位的工作范围。现实施工中,很多分包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都会多承担些建筑任务,任务量的增大会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遗漏工序的情况,这就增加了后期协调管理工作的难度。另外,并不完善的施工管理组织,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和管理者,那么也会给施工的组织管理增加困难。 (二)建筑工程技术质量问题 在目前人口数量众多,建筑用地供应量较少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很多为高层建筑,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更要有精湛的施工技术,然而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缺少必要的施工技术人员,同时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也不到位,建筑技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建筑施工进度方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普遍比较大,为此施工的工期比较长,监理方以及建筑工程的承包商也会比较多。监理方与承包方一般是负责建筑工程中的其中一个阶段,对于施工中所用的材料与设备等都需要第三方介入。除此之外,施工时的进度一般情况下会比较紧迫,在建筑施工方案的制定上便会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优化组织管理 首先,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度,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严格落实相应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制定完善的项目考核制度;其次,各部门需要认真做好自检工作,重视工程质量的相应检查措施,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另外还可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实现组织协调管理的高效性;最后,建立以甲方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 (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质量 其一,组织专门的管理队伍,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地检测,并且保证施工中点、线、面测量的准确性,保证放样质量。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测才能继续施工;其二,完善施工计划,积极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配置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其三,保证施工技术使用的效率,使施工人员在施工的同时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并且要对相关施工设备进行定期地监察。 (三)优化施工进度方案 1、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相关人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实施电子管理,利用计算机对工程施工的工期进行管理,在计算机中制定施工的方案以及顺序。为此,这便需要充分运用W络管理等手段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若在施工的同时,发现环节中存在问题,那么运用网络技术便可以十分迅速地将其解决,并且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2、合理应对建筑工程中的变更因素。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来说,实施管理的前提要对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业主的需求。同时,利用一些相应的措施,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事前预控,通过有效地控制,掌控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管理者以及施工人员的全力配合,不断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合理控制施工进度,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向建设精品工程的方向迈进。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房屋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住房压力,在城市中建设高层建筑将成为解决城市住房压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大部分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的特点是混凝土的质量很大,从而对整个结构产生很大的负担,所以在施工之前做好地基处理能够大大提升建筑质量、降低楼层压力。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基础与结构稳定性要求高以及工程量大的特c,所以对施工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技术问题,就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与使用寿命,所以高层建筑技术的应用管理是关系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与工程寿命的关键。 1.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优点 1.1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房屋建筑工程中涉及的项目众多,比如不同工种之间的协作,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多种技术相结合等。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应该采用多种新的工艺、技术以及材料,而这些都会为技术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工程技术管理就是指构建起稳定的技术秩序,进而促进生产的全部过程满足于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提供保证。 1.2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 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依据具体施工状况以及工程的特点选取最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将技术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此外,加强技术管理还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引进新的施工技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建筑工程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期,以便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当前我国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高空作业 当前高空作业是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相对于普通楼房作业难度更大,不管是对于工个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对于材料的运输过程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当前的施工单位却对建筑的施工进度以及外观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建筑施工过程的危险程度,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施工事故,若出现事故就会大大影响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2.2结构复杂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但存在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存在由于建筑整体结构的复杂而带来施工困难、管理困难的问题。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其对施工所用材料的要求很高,同时由于楼层结构复杂,各组成部分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会增加建筑施工的困难程度,为施工过程带来难度。 2.3重视程度较低 除以上两个问题之外,还有建筑单位不重视工程技术管理的问题。对工程技术管理的不重视会对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施工单位如果不重视就会大大影响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 3.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 3.1对高层建筑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进而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 对高层建筑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生产设备两个方面,而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与效率,就需要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加大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开发出全新的施工技术,并对原有的施工技术比如钢筋加工技术与混凝土施工技术进一步完善,当技术得到改进,施工成本就会大大降低。高层建筑的施工不但需要提升施工技术同时也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施工设备先进了也会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并提升施工的质量,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标高、垂直高度以及轴线问题的施工方面更是大大提升了施工质量。 3.2加强对高层建筑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施工技术人员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人员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将对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人员的招聘时,应该对施工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在选拔时注重基本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以及经验,还要注重其资质与道德能力。 3.3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成本与周期管理 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益与利润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提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在确保建筑企业效益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装修以及建筑材料的控制方面,要通过提升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来降低成本。 3.4实现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 建筑材料作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条件,对高层建筑的总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施工不但要求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柔性与刚性,同时也需要减少味道材料的使用。加强对材料使用的技术管理和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进而保证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的安全与质量,以提升施工效果。另外,要确保高层建筑材料的使用数量,不能一味的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只有数量与质量兼具才能切实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 4.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作为一项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具备工期长、体积大以及楼层高等的特点,而且对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也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施工技术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核心,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所以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应该开发出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施工的安全与稳定,进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带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其管理技术的优劣能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产生影响,优良的技术管理还能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改善措施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进行了多面分析,从而希望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在现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建筑企业解决。 一、建筑企业中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对建筑施工进度发挥着这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即对建筑企业的施工作业、竣工验收和质量检测等施工技术活动的有效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的企业利润和施工成本起着关键作用。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风格、建筑规模与建筑地貌等均影响着建筑施工进度,而建筑企业的高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则可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可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为确保建筑施工进度,确保质量、成本和安全的有效统一,开展高效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也显而易见。很多企业虽然坐拥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的制约,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技术责任制也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由于技术责任制没有落实,致使各技术岗位没有技术负责人,大家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这种状况的持续导致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大受挫,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二)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新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在岗技术管理人员通常达不到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的制约,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三)技术管理模式老式,无创新性 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的注入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致力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不当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也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容不得半点马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工程资料,如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资料、施工日志、竣工验收资料等等。这些工程资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面描述,它们对后期工程质量评定、维修保养、工程改造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却忽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经常出现施工资料跟进不及时,资料不全、资料保管不当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职责 建筑企业应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从而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建立技术组织机构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法治企,并确保贯彻落实,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权力与职责范围,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等要求,从而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促进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学习、培训及交流,努力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以便让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员工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对问题做到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 (二)抓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1.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建筑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进行,要制定全面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要确保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施工中明确各级别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 3.推行材料控制措施,狠抓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施工中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与成本具有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强化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在企业的技术管理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强化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芍郑旱谝唬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机制,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技术资料的管理,并及时督促企业相关部门按照企业规定正确编写并上交技术资料;第二,建筑企业应对企业全体员工普及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作用,并加强企业员工的技术资料管理力度。 四、结论 现实生活脱离不了企业建筑,企业建筑的核心就在于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利益。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对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重视自身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健全的企业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企业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解析 摘 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包含的施工环节相对较多,经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尤其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更应如此。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差错,都会导致施工受阻,对施工成本、施工进度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1.技术实施方案 技术实施方案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的重要导向,通常是由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绘制,并且上交到相应的部门进行严格审核,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由于一些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有限,同时参与评估人员的能力也参差不齐,这样就会导致技术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严重不符,在后期技术管理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争议。 2.建筑工程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主要是向下一项目施工人员交代工程技术方面应注意的环节,避免在建筑工程施工^程中出现偏差。但是,在现实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工作往往过于表面化,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的衔接性相对较差,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当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情况以及技术进行详细记录,这样才可以避免在技术交底中出现错误。另外,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交底工作流程施工,并且要求施工人员填写好相应的施工日记,这样可以在技术交底中针对出现的误差,从施工日记中查找原因,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2.完善建筑工程技术实施方案 技术实施方案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基础。在建筑工程技术施工之前,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施工技术,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技术实施方案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在完善建筑工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施工环节的不同与施工环节具有的特殊性,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完善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过程中,应当对建筑工程技术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在其方案中加以详细标注,这样才可以避免在建筑工程技术施工中因出现误差而影响施工质量。 3.加强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管理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现场管理,加强与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对施工成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这样可以对施工质量进行良好掌控。同时,在技术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只有当技术施工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时,才能开展下一环节施工,避免发生二次返修现象,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只有采取良好的技术管理措施,如做好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交底等方面工作,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这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 摘 要: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技术要点,将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建筑行业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在施工工程开展之前,制定相应的具体计划,进而对房屋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层房屋 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层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人员需要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视,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在保证人民安全的同时,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1.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落后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的工程队伍都是沿用的一直以来的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经过长期的使用已经比较落后了,完全无法适应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这是一种比较强硬的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和成本浪费现象。 1.2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许多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结构严重缺乏科学性,管理方式也忽视了实践操作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施工过程盲目、混乱,施工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另外,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浪费、施工效率低下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对施工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 1.3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技术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较差,是的其专业的管理队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其中,很多技术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都比较低,在施工管理的额过程中,还存在着重工程和轻管理的倾向。同时,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技术人员缺失的特点,导致高层房屋建筑的整体水平一直无法正常提升。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2.1创新技术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要想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对于管理手段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有效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企业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企业不仅要贯彻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还应当注重整市场的拓展,关注和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与动态,不断积极发展和创新施工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发挥施工技术管理手段的作用,将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终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高层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2改进工程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对工程建筑质量与施工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高层房屋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先进工艺和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将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管理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①建筑企业可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混凝土、钢筋加工等施工技术,从而有效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最终全面提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②建筑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硬件设备的技术含量,从整体上全面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③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垂直角度的管理。严格控制房屋的垂直角度,仔细确认建筑柱点位置,避免出现较大的测量偏差,最终延误施工工期,影响房屋的后期安全使用。由此可见,全面科学的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创新,能够帮助有效提升施工技术专业水平,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健全技术管理体制 体制的健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健全技术管理体制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通过健全技术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技术管理体制的健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国家相关立法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标准规范,从而有效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②高层建筑企业自身也应当建立完整、严密的管理体制,保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的提升。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目标,认真执行和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④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监督和完善施工中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理发生的技术问题,这一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技术管理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 2.4对工程技术设备的管理方面 对于整个高层房屋建筑技术方面的管理问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相关的技术设备进行安全的管理。技术设备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不可少的设备,能够更大程度的帮助建筑进行施工,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工程施工的效率。因此,保证技术设备的管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中的技术设备很有可能关系到相关人员的生命以及建筑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差错,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进行技术设备的管理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更新也要对旧的的设备及时的进行维修,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准确性。 2.5在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 在进行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与相关技术接触最多的就是相关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是否专业,经验是否到位将严重地影响到工程技术的应用的情况。因此,对于高层房屋建筑的技术人员进行招聘的时候要严格的进行把关,不仅要选择专业性、经验性够强的操作人员,更要选择资质和能力以及道德水平过硬的操作人员,保证每一位上岗人员都具备足够的能力,能够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技术的使用情况。保障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6在建筑工程的监督与检查中 在进行技术的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各方面技术应用过程以及结果的监督,防止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另外,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对相关的建筑基础的技术使用的情况做好控制和管理的工作,防止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缺乏影响工程的施工速度。并且要促进建筑工程以质量第一的标准为建筑的最终建筑目标。梁歪还要加强对于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规范、环境影响,技术更新以及工人的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2.7在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上 第一,在材料的质量上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以能够确保利用建筑材料进行的建筑没有质量方面的问题,保证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第二,就是要保证在高层建筑中材料的使用数量,在高层房屋的建设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想要减少成本就缩减材料数量的使用,严重的会影响到房屋的韧性,严重的影响房屋的安全。 总结 要充分的重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方面,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工程技术的管理,就能够很好的保持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的问题,就能够更大程度的保证国民的安全。另外,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要点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优质性,提高建筑行业的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本文不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 1 建筑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其一,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从施工材料选择、施工工艺选择、施工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科学的技术的规范、引导和支持,只有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促使工程建设有秩序、有规律地开展起来,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二,有效控制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项目、施工工序、施工过程等作出合理的选择与规划,使工程建设亦步亦趋地开展起来,每一个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投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三,保障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对于建筑单位而言,首要目标便是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从而才能促进和谐建筑文化的形成,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建筑单位中负责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便是工程管理部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单位相关安全保障制度的宣传者与执行者,肩负着纠正错误施工行为、遏制不良施工现象的重责。我国大部分建筑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工作较为认真,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避免了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其四,处理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因素。建筑物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例如施工部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能有多余的水泥、钢筋等材料,而这些材料如不加以合理利用不仅可能污染环境,同时也不利于建筑单位控制建设成本。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设计规划工作所没有预计到的问题,从而有一定概率延误工期。而在上述情况出现时,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一同开展部分建筑的重新规划工作,征询开发商的意见,向施工人员了解情况,从而及时地解决问题。另外若建筑施工工作是在居民区附近展开,其有可能对群众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适时工程管理人员便需要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建设工作不会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保证施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 如今,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部分建筑单位的许多工作都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有效率完成工作得目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效率,又推动施工技术管理系统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将合理科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新要求与新环境的关键对策,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然而,如今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因为缺少技术人员,还没有达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强化对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的了解,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上,同时也要与技术人员协商,制定计划,从而渐渐实施计划。 2.3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不同的施工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施工责任,为了切实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技术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当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进行清晰地认识。首先,在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的时候,将所有的技术管理关键点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之中,在施工的过程中使得每一个施工人员对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施工的时候严谨的按照施工操作技术规范从事相关的施工工作,并且对于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技术专业能力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得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对于先进的技术有明确的了解,并使得技术人员在使用施工技术的时候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支持,对于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对于施工现场的事故风险进行事先的防范以及预防,确保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做出很大的保障。 2.2 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施工技术要将循规蹈矩的局面打破,要在原本存在的基本条件上,通过目前的先进技术,强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创新出具有特色的施工技术,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又可以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的目标管理是将施工合同的质量条款作为关键依据的。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关键是对施工工艺、机械O备和原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施工中,必须按照图纸进行方方面面的把控,同时严格对预制构件、预埋件和原材料进行审核,检测是否产生设计变更和严格签认手续办理; 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要求特别注意的是对容易产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测,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因为不合理的施工管理产生的质量问题,应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惩处。 2.5 持续提升技术队伍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对工程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务必要建立一个专业水平高并具有保障性的技术队伍,通过高水准的施工技术队伍才可以有效合理的进行技术管理工作,所以,施工单位在选取人才的标准上务必要按照遵择优录取的原则,选取素质和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定期对技术人员们进行管理或者技术上的培训。并且,还要建立一套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符合的规范标准和方案,对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表扬,也要激励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施工技术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并逐渐形成了我国在相关技术管理方面的固有体系。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有利于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跟上时代步伐,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并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前进和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当前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建筑工程的设计还是施工,都必须把控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保证工作都达到规范要求。要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工作,如果工作不到位,在工程后期就会出现问题,发挥不了工程技术的功能,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所以要有效管理建筑工程技术。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建筑行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多,施工环境不够稳定,施工的完成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面分析探讨工程施工的管理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对策。 1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生产前方的作业场所和生产后方各种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在现场施工就要进行现场管理,通过结合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以及管理手段等,做好现场管理的工作,使现场的生产达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等预期目标。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各项专业受理工作都要贯彻实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保证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顺利解决各种关于生产技术的问题,让生产质量得到最根本的保障,完成工作目标。 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定要运用管理职能,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技术工作。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符合技术规律,达到规范要求,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施工要求,这些都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只有高质量、全面的完成施工任务,才可能满足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统一的要求。只有发挥好技术管理的职能,才能让施工人员和材料以及设备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降低工程的成本,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技术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关于技术和质量的问题,及早消除隐患,减少工作失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要想确保施工程序能够正常进行,就要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遵守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未严格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面对施工的技术问题,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让施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现在很多施工项目中,管理人员对技术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对施工材料以及新工艺技术等了解的不够全面,对工程施工的图纸设计工作操作不够深入,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技术管理工作,直接造成技术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的现象。如果不严格控制好工程技术,就会出现操作违规的现象,进而造成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3.2技术管理人员经验不足 有些建筑公司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则需要一些高技术人员完成技术管理工作,但是现实中很多的技术管理人员经验都不足。同时,建筑企业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就导致建筑企业在选择技术管理人员的时候降低了要求,一些技术能力不足的管理人员也被建筑企业列入了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行列。因为技术管理人员比较紧缺,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都会聘请技术管理人员管理多个建筑工程,进行高技术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以及时间都会受到一些限制,所以就会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造成漏洞,在人力物力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3.3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现场施工操作起来工序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要想对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就存在一些困难,但是采取抽检的方法又不能够让质量得到全面的保障。另外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一旦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就会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维修,这样一来,就会加大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量,还会增加对资金的投入使用,所以为了减少成本的投入,就一定要重视严格控制现场的施工质量问题。 3.4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控制 在建筑现场施工的时候,使用的劳动力比较多,很难有效的控制每一位操作人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违规操作而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很常见的。对于建筑承包商来说,如何全面有效的控制操作人员,减少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难题。 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4.1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制定并采取定期检查的制度,遵守规章制度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另外,还可以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技术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严格遵守国家颁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实施合理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贯彻技术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不断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的发展进步。 4.2加强技术人员控制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激起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另外,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要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实行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制,对破坏产品,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人员要实施处罚。有的施工单位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现场施工一定要明确职责,让管理人员适应建筑管理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4.3技术监督加强力度 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以及现场管理都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案。要全面了解设计方案和技术,在工程施工之前保证让管理人员对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并实施,充分了解施工的技术要求。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另外,还要对所有相关的施工人员展开一次全面的技术培训工作,为施工人员对新材料和工艺以及设备的应用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 5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技术管理能力,提高施工完成的质量,保证缩短建筑施工的时间,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另外还要广泛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来进行工作,致力于培养技术型的人才,让建筑企业得到长期的发展,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建筑工程属于综合性的项目,施工技术类型多样,而施工中施工技术的达标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质量。为能够有效监督施工质量,应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策略 近年来城市化不断推进,建筑工程开展如火如荼。在建设中,使用的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有直接的联系。在施工技术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施工质量。现主要对施工中的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找寻解决的策略,探究施工技术的管理策略。 1.建筑工程常见的问题分析 (1)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和专业培训问题。一些工种必须要求持证上岗,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核对施工人员的持证情况,持证上岗。在施工操作方面,施工技术专业度高,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如果施工人员的持证上岗问题和专业培训问题没有解决,则可导致施工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引发施工质量事故[1]。 (2)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关于施工图纸的沟通问题。施工是一个有连贯流程的工程,参与单位众多,设计规划由其他设计单位进行,而施工阶段则由施工单位进行。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完全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沟通不当,导致工作对接出现问题,施工方和设计方没有进行良好沟通,在施工技术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施工技术隐患。 (3)施工方未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的实施之前,通常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之后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但如果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做到位,施工方案未制定或存在漏洞,则可导致施工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容易出现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1]。 (4)管理意识薄弱。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在执行过程中管理执行力度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过度追求工程进度以及经济效益,导致对施工质量上的疏忽,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管理上方法单一化,产生的管理意识不强,这对施工质量管理增大了压力。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2.1 人员的技术管理 对于工程的建设施工前的技术管理而言,首先要对建设人员进行确定,然后综合各方面的需求对建设方案进行确立。首先对于建设人员而言,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管理人员而言,首先要对其专业素质进行要求,施工管理人员相比于施工人员而言所承担的责任更大,所以要在学历与能力两方面进行需求,首先要求有相关专业的学历以及从业资格证,然后必须要求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施工管理经验。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的短板,由于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村务工人员,对于专业素质的要求比较低。大多是民间建筑工艺的传承,而对于一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而言,很难完全的掌握,于是在施工期间就会存在着一些困难。我国的建筑单位多不可数,很多建筑单位对于施工人员的选定都有着一套专业的程序,因此需要了解施工人员进行身体素质的检验,检查施工者是否有着健康的身体以及是否符合高强度工作的要求。对符合要求的使用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在培训到一定时间内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要求的才可以参加工作,如果没有通过要求则需要继续培训或者不予录用。对于刚刚通过考核的施工人员而言,仅仅做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待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进行调整。而对于管理人员而言,首先对其从业资格证书以及学历证明进行考察,然后对其工作经验进行审核,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才能担任管理工作,而没有工作经验的只能作为辅助管理人员[2]。在这种制度下,该建筑单位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对于比较困难的工程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且有着比较高的工作效率。 2.2 施工工期技术管理 针对建筑施工而言,强化施工进度管理,是保障实际施工与计划方案相一致的基本手段,也是保障建筑企业按时交工的主要途径。施工进度的管理应当有效结合施工环境的基本情况有效展开,将定期的施工进度检查资料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通过系统化的调整有效提升施工进度管理的质量及其水平。总的来说,定期开展的施工进度调查工作即分析与对比项目设计进度及其实际施工情况,明确造成两者存在差距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化、科学化的分析,引导施工人员及时调整施工方式,以此通过有效的策略达到项目进度管理的目的。比如说,工程的实际施工较预期施工进度慢10天,则管理人员在分析误差因素之后,积极通过当下工期的调整,并进一步研究施工延迟10天对于整体工程造成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时标计划法较为常见。总的来说,通过施工管理,及时转变传统施工真的逻辑思维,弹性缩短或者延长部分项目的时间,以此逐步提升项目进度管理的效率。 2.3 施工成本技术管理 针对建筑企业来说,开展项目施工的主要目的即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属于核心管理内容。在建筑施工的全程,管理人员强化成本管理,能够提升企I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在项目招标、投标时期,企业应当系统性分析建筑施工项目的可行性,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同时,建筑企业应当合理评价自身能力,保障工程报价的科学性,如果时间充裕,建筑企业可以派专业人员条调查评估市场情况,尽可能获取工程竞标的最大经济利润。 (2)在项目设计时期,管理人员应当科学分析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环节工作的预算,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3)在采购施工材料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调查市场环境,尽可能缩短采购距离,以此有效控制材料运输成本。同时,在保障材料合格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应当通过多家对比,选择能够保障按时按量的材料供应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保障材料堆放的合理性,保障库存能满足一段时间的施工要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 (4)建筑企业应当建设单独的、专业化的建设成本管控部门,培养一支专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团队。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方面的限制,并未建设成本管控机构,且相关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这一问题对其成本控制存在负面影响。 2.4 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人员流动较大,所以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极易发生事故,不仅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而且会对建筑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3]。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强化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施工环境,全面清除障碍物。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目前,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且流动性较大,所以企业也应当全面贯彻安全施工体系,逐步提升各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保障项目施工的有效开展。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不仅仅有以往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相关人员应该从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施工技术上探究不足之处,从而在施工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技术不断更新的趋势下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需要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因为建筑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想要提高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在现阶段的问题,结合已有研究和具体实践,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对策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分析;问题;对策 技术是节省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而管理则是调配资源和监督流程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时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合理配置和调整,使得整个施工过程都能更和谐高效,在熟悉施工组织和管理程序与方法的同时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有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的使用和管理贯穿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后期处理有重要影响,所以需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高水平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观念和方法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紧跟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发展潮流,就需要很对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合理的依据。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作用与职能部门的工作直接相关,但因为发展落后的原因,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出现。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观念缺乏,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结构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的交叉也是常见现象,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责任不能落实到个人,使得具体实施和应用中失职的可能性增加,不能有效降低工作风险和加强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陈旧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涌现,信息与网络日新月异,如果不实时关注发展动态,就很有可能因为落后于发展趋势而被市场淘汰。但是现在许多企业因循守旧,对于老旧的管理模式过分坚持,不愿意接受新型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和敢于尝试,才能为企业赢来发展的机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法律落后 法律法规是社会中一切活动的底线和依据,正是因为有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的约束,才能使得建筑行业健康科学的发展。但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法律也与管理体系一样,在发展中并未得到健全,反而因为其中的问题和漏洞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发展受到消极影响。现阶段的建筑业发展迅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和限制,就会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出现错误,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和创新。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出现的问题,需要先进技术和有效策略的应用加以解决,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现有水平上不断提高。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可以从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优化管理模式以提高施工质量,健全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使其更符合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发展特点,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应用高效的对策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提高人员素质,保证技术专业 区别于传统的人员管理策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更加专业。首先,在聘用相关人员时,要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进入门槛,优先聘用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其次,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定期举行培训,普及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灌输责任到人的理念,强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在具体地执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时,需要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考核,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施工质量,优化管理模式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环节和过程,可以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施工质量和优化管理模式。第一,在原材料环节,一方面需要采购人员加强选购的标准,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后期检查和监管中也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选调技术合格和经验丰富的人员监督施工现场,及时纠正出现的差错和应对突发状况。第三,在后期检查和评价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体系保证施工的质量。 (三)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因为我国有关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管理体系的完善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需要相关企业采取合理的措施。一方面,企业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需要借助法律法规力量的部分进行研究和总结,向我国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为未来的发展和完善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合作和竞争中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得建筑业的竞争市场能够得到有序的管理和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g管理的讨论是有效的,既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又能为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在研究和实践性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筑工程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需要相互熟悉和配合,在有一个整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求缓解当前的消极情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分析不仅为当前解决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还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价值工程论文:价值工程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的应用 摘要:产品成本是被设计出来的,价值工程重视产品的设计阶段。本为以传统产品的直接材料为例,找出控制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的途径,为设计阶段降低产品材料成本提供思路建议。 关键词:价值工程;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0前言 我们知道,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8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加工方法越来越先进,原来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三分天下的情况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原料和制造费用为主的结构,人工成本已经大大的降低。直接材料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来说,传统工业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60%-80%,占销售额的40%-70%,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材料成本的比重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本文应用价值工程围绕以设计阶段降低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中心展开。价值工程是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即进行的价值与成本分析活动,它力求以用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价值工程更是在开发设计阶段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利器。 1价值工程的理论基础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价值V=功能F/成本C。这里所说的功能是产品功能,是指产品的用途和作用;成本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从产品研发、制造、使用、维修直至最后报废为止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如下图示)。价值工程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考虑。也就是说价值工程是在确保产品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兼顾生产者和用户的利益。从价值基本原理即价值V=功能F/成本C可以看出,提高产品价值的有多种途径,比如:(1)提高功能值,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值:即F↑C↓=V↑↑;(2)功能值不变,成本降低,提高价值:即F→C↓=V↑;(3)功能值有所提高,成本保持不变,从而提高价值:即F↑C→=V↑;…不论通过哪种途径,价值工程都能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有效运用价值工程技术全面降低成本,使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已成为企业提高成本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2在产品设计阶段导入价值工程收效更好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导入价值工程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各有不同。但是在产品研发阶段推广价值工程活动取得的效果都更为显著,主要因为是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上进行修改、优化和革新,使之合理化,涉及面不大、所需费用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引入价值工程的理念。 3直接材料成本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程度的提高,直接材料成本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来说,传统工业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60%-80%,而且占比由扩大的趋势。因此,直接材料成本在设计阶段成本关注重点之一。首先,直接材料成本由直接材料消耗量和直接材料采购价格两者共同决定,其中,直接材料消耗量又分为净用量和额外损耗两部分。具体如下: 4降低直接材料成本的途径 由直接材料成本构成,可以降低材料消耗量和降低材料采购价格两方面入手,通过各部门分工配合,跨部门协同来开展降低直接材料成本的活动。途径1:减少直接材料消耗量a)减少净用量。净用量是设计直接决定的,因此,优化设计可以从源头减少产品的材料消耗。b)减少额外损耗。工艺性损耗很难根除,却可以通过工艺优化改进而使之最小化,如改进模具设计、优化工艺排布可以大幅度减少冲压边角料;通过加强标准化作业管理和现场质量提升,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使质量成本最小化,可以大幅降低质量损耗;加强物流管理,减少账面和实物的差异、变质、破损等损耗,可以有效控制物流损耗。途径2:降低直接材料的采购价格(1)变更材质。在满足功能要求、保证质量和寿命前提下,使用更充足、价格更便宜的材料来代替现有材料,这是降低直接材料采购成本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经过严谨、系统的技术保障措施,必要时需要获得客户或技术设计部门的认可,因此实施周期比较长,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投入。(2)供应商降价。(3)多家采购。 5研发设计阶段中的具体应用 A)优化产品设计是降低成本活动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产品设计是成本的源头,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的材料使用量,资源消耗及标准成本。从产品策划和产品开发设计阶段抓起,通过优化产品设计,通过技术性措施从源头控制成本,是降低成本活动的重中之重。优化产品设计是指围绕产品实现的功能,对现有产品进行结构分析,以满足功能,降低成本为目标,找出其中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如何做到优化产品结构设计,这里有三种方法推荐:(1)运用ESCR(取消合并简化重排)原则是改进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在作业改善和流程改善中被广泛运用。将之运用于产品的设计改进,同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常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推行产品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运用ESCR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改进空间,即通过功能分析对比现有结构,看看那些结构是不必要的,是可以取消的(E),哪些细小结构是可以合并的(C),哪些结构太过复杂而可以简化(S),整体结构是否可以重排(R)以便更加紧凑。ESCR原则的核心是价值分析,用最简单的方式、最低的成本实现功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价值最大化。(2)运用比照法。比照法也是产品结构优化的最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竞争对手,行业排名靠前的产品的解剖和比较,发现其优越之处,取他人之长,为己所用。利用比照法,直接学习竞争对手或行业顶尖水平的长处,系统地找到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的具体项目,由跨部门项目小组全面推进,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领先竞争对手的目标。(3)产品小型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品小型化成为明显的趋势:一是源于客户或消费对产品便利性、舒适性的需求,二是源于资源稀缺和环保意识提升带来的节源环保的需要。小型化是价值工程在节省产品直接材料方面的重要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和必要的技术论证,在确保实现相同功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前提下,通过使产品更短、更小、更轻、更薄,从而减少产品材料消耗,所以也可称为短小轻薄化。需要注意的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结构优化,经常要考虑到生产工艺/设备/模具/工装夹具/工序作业等相关内容,需要一定的硬件投入,并需要一定的改造成本或投资成本。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经济分析,考虑行业趋势、技术发展方向,从中长期的角度计算产出投入比和降低成本效益。同时,还要看到,现有产品的结构优化将为新产品的开发带来直接的经验,前期投入会在后续新产品的生产中获得很大的回报。所以产品的技术创新是项面向未来的工作,不可不做,不可迟做。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总成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工艺技术、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只要坚持不懈、系统推进,一定能提高企业的成本竞争力。B)材质优化选择变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价值,不同的材料因此也不同。如果能以满足功能为前提,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水平,通过设计更改和工艺优化,采用市场供应更充足、价格更为经济的材料进行代替,则可以有效降低直接材料成本。(1)材质优化变更的功能考虑:a)用高强度材料代替低强度材料,如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黄铜材料,其强度提高了,而材料的用量大幅度减少,总成本更低。b)用高性能材料代替低性能材料。c)用便宜材料代替贵的本材料,在相同的使用量(一般情况下为体积或重量)的情况下,使用便宜的材料代替昂贵的材料,并通过短小轻薄化降低总成本。d)新材料的应用。以满足功能为前提,利用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或价格优势,经过综合经济技术分析,通过材质变更可以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2)材质优化变更的工艺考虑:工艺技术是产品的实现途径,材质变更需要工艺的支持。工艺先进也是一种节约,它能减少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职称材料变更的实现,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保证;同事,新材料的采用又能简化工艺、降低加工成本,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引进、消化高科技设备和工艺服务于生产,走生产、研究、开发并举的道路。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必须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既要投入巨资增添新设备、新工艺,更要用好新设备、新工艺。材质变更的实现除了需要考虑功能的因素,还要考虑工艺方法的可行性和硬件投资的产出投入比。所以,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同时综合比较内部制造和外部采购的优势,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决策。C)优化产品设计注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是工艺损耗高低的直接反映。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的基本途径是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工艺能力和质量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损耗。(1)优化产品设计。对某种加工工艺来说,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直接影响其材料利用率,因此,根据工艺特点优化产品设计是提高材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2)工艺革新。用新工艺取代旧工艺,工艺改革往往带来突破性的降低成本效果。因此,借助工艺部门的技术力量,生产部门的大力参与,集思广益,不断将新工艺导入企业而取代原有工艺,是提高材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3工艺优化。工艺优化是在现有工艺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性试验找出更适合、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材料消耗。 6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也越来越高。本文应用价值工程的理论,旨在帮助产品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些建议参考。 作者:扶锋 单位: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保障性住房项目评估中价值工程的应用 摘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评估缺乏有效性,仅凭主观经验和知觉,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客观。而价值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法,在保障性住房项目评估中的应用,能够从项目定位、成本控制等角度角度予以评估,提高评估结果客观性和科学性。文章从价值工程概念与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价值工程在保障性住房项目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价值工程;保障性住房;项目评估 近年来,我国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此缓解居民住房压力。但随着保障性住房不断发展,国家对此类住房的土地政策是无偿划拨,且可以减免一般行政事业费用,但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且土地收入作为地方财政主要收入来源,引发了政府财政来源与保障房建设站在对立面,失去了保障意义。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科学、合理评估,造成资源浪费,且影响保障性住房项目社会效益的实现。 1价值工程概述 价值工程是指一门全新的工程技术理论,集中研究如何确保产品预期功能与实际付出成本能够达到最优结合的学科。在实践应用中,通过工程项目类型、产品开发等多个角度对项目功能、成本等进行综合性评估,能够促使项目功能达到最优化目标[1]。相较于传统评估方法,价值工程具有较强的独特性:①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项目建设费用降低不能够以价值工程为目标,要围绕着用户需求为核心,赋予产品基本功能,然后比较多个方案,最终确定最低寿命周期费用;②功能分析特点,与一般性措施有所差别,价值工程并非单纯地对产品费用进行简单的累计,而是结合产品功能,通过系统性、全面性分析,最后选择成本最低的措施;③系统特点,运用价值工程对项目进行评估,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所有参与建设的部门都需要运用理论技术,按照计划安排生产活动,以此提高产品的价值。 2价值工程在保障性住房项目评估中的应用 2.1明确应用步骤 首先,前期准备。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切实了解保障性住房项目实际情况,如考虑住房建设标准是否偏高、面积合理与否等。在具体施工时,确保施工方案符合功能和成本要求,同时,还要建立专门小组,如设计项目经理、专家及企业业主等[2]。围绕项目制定预期目标、小组目标的工作计划;其次,评价最优方案。针对现有工程功能、成本提出改进建议,如住房室内格局、空间设计等。同时,还需要重新计算改进方案的价值,根据结果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价,以此来确定出最优方案;最后工程验收,小组成员要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以便修正方案,待实验结束后,要对实施的经验成果予以分析和总结。 2.2在设计环节的应用 现如今,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和设计尚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要积极引入技术手段予以。建筑项目规划和设计涉及资金、材料及人力等各类资源,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项目规划、勘察和设计。由于我国引进价值工程理论时间较晚,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极少,导致部分开发商过于倾向于方案的成本经济,或者方案新颖,是否合理,与项目自身性质是否相符。而利用价值工程对项目进行评估,能够明确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据美国建筑业统计,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项目进行评估,能够在原有投资成本上减少5%~10%成本,整体效果较为乐观。 2.3在成本控制中应用 与一般商品房、回迁房等项目不同,保障性住房自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正因如此,建筑企业在销售时,存在价格限制,在同等质量情况下,经济利润较少。因此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关键问题在于成本问题[3]。在实践中,运用价值工程能够以业主需求为切入点,减少功能投资,加强对施工成本的合理预算,以最少成本投入,获取最大功能的效果。价值工程理论建立在多学科技术基础之上,在项目各环节中的应用和渗透,能够确保各环节有效衔接,提高运营和管理有效性。不但如此,价值工程利用强调对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整个运行流程的分析,通过计算机、工程类软件对数据予以高速处理,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准确的结果,为保障性住房项目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4案例分析 为了了解价值工程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文章选取具体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该项目性质为限价普通商品房,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主体建筑为住宅,并建设幼儿园、社区服务等配套。利用价值工程理论重新对施工成本进行计算和修正。经过计算,其中项目安装费在可变动成本中的比例为87%,在确保功能的同时,降低安装费用,减少工程造价成本。因此将安装施工作为预算成本审查的重点。通过评估小组对分项工程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度进行打分,并采用单位成本计算成本计算,确定各个分项目功能、成本及价值指数。根据评估结果发现,该工程指数大于1,项目成本偏低,可能存在功能不足。而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来说,应以最少成本投入,满足最大功能。如果需要投入多余的成本,要对应提高项目功能性。反之,当指数小于1时,成本较高,或者功能过剩,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针对项目中室外管网等分项工程来看,要结合项目特殊性进行改进,以免出现功能过剩问题,从而节省更多成本。当指数等于1时,证明功能与成本达到了最佳匹配点。针对本项目,要充分考察周围环境后,确定理论成本,并利用基点推算法修正部分工程的成本,确定出项目的预算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经过调整,在原有成本上节省了1382万元。 3结束语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不断推进,对此类项目客观、科学评估迫在眉睫。价值工程作为一项全新的评估方法,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中的应用,能够切实考虑到用户的需求,针对项目中不必要的项目减少成本投入,减少成本投入,促使保障性住房项目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目前,国内对于价值工程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还要加强对价值工程的积极引入,不断改进和优化建设工程,减少成本投入,优化各分项工程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功能合理性,且能够满足更多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压力,从而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付正信 单位:烟台市住房保障中心 价值工程论文:国民经济中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 摘要: 通信行业是当今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通信工程技术更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技术,不仅是通信行业的核心技术还是电子技术工程类应用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通信工程;技术发展;国民经济;应用价值 1引言 通信工程,也有人称之为弱电工程、电信工程和远距离的通信工程,它在电子工程中是一项重点工程,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它的基础性学科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周知。其中,电子信息运用通信过程信号处理和信息传输应用等原理,在电子通信的领域里做设计、制造以及运营等工作,主要是通过了对通信网、通信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知识进行学习。 2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在生产工作中的运用 近几年,邮箱作为一种曾被广泛使用的联系方式如今已经逐渐退出社会市场,相反,群众越来越喜欢通过微博、QQ或者脸书,特别是全中国聊天使用率最高的微信等社交软件来和亲朋好友聊天、联系或是在线支付等。最重要的是这是发挥了通信技术的生产作用,不仅在办公方面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进一步地提高了生产的质量,而且在办私方面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便捷化,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此外,在传统企业的办公会议中应用通信工程的技术,就将传统的会议模式转换成了网络信息会议模式,这样不仅降低了办公成本,而且也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符合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通信工程技术不仅能运用在生产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的运用。通信工程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人民生活状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丰富度。而且,通信工程的技术使我们只需要通过手机就能够摘要:通信行业是当今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通信工程技术更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技术,不仅是通信行业的核心技术还是电子技术工程类应用的重要方式。关键词:通信工程;技术发展;国民经济;应用价值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7.06.072中图分类号:TN91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码:1672-7274(2017)06-0161-02实现与远距离的人的沟通,即时通讯变成可能,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人们把通信工程技术的成果应用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当前市场中销售的通信终端产品都可以实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的人们进行视频沟通,如:电脑、手机、IPAD绝大部分都安装有上网设备和摄像头,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距离。可想而知,在不久的将来通信工程技术必定实现更多的创新,得到更多完善,加上在生活中不断使用的的前提下,人民的生活一定日新月异。 2.3在航空领域中的运用 目前,通信技术系统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性最大、涉及面最广、技术最为先进、可靠性最高、最有效率、同步时间最为精度和应用前景最广阔乐观的通信系统。在载人航天、卫星等的项目中,通信技术主要是针对飞船、卫星和火箭等目标的飞行轨道和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对飞船、卫星和火箭等进行录制飞行实况景象,跟踪卫星、飞船等并接收和传送飞船与航天员部分科学实验数据等。利用网络的卫星通信、光纤传输电路等多种手段,使它不仅涵盖了整个国土和三大洋的通信网络,而且使通信技术先进性和运行效益等方面的测验达到最佳测试效果。为了不断满足未来载人航天和卫星工程的需要,载人航天工程通信技术将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践的精神,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4在导航定位方面中的运用 通信工程技术也广泛应用在空间导航定位和远程监控等方面。GPS系统是它最突出的代表,它通过卫星和通信技术来实现综合性的应用系统。众人皆知,卫星和通信工程技术的结合可以高效地获得清晰而准确的地面信息,为导航、测量、控制等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为了获得逼真的立体画面让人更具体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势风貌、高山流水,城市景观,可以对GPS数据和卫星通信数据的进行加工,所有这些都是通信工程技术应用的结果。 2.5在国家安全方面提供保障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通信工程技术还运用在国家安全方面。这项技术通过卫星监测形式来实时监测我国领空、领土和领海等要害防护区、城市安全监控探头录像、城市道路交通、治安状况等,并且能随时随地地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在这些领域中有任何异常的情况,还可以通过通信传媒技术对全体民众进行通告。总的来说,应用通信工程的技术在国家安全保护中,不仅可以严格精确的监视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而且还可以高效率的保障各个地区的安全,为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3通信工程行业的未来展望 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后的通信发展中,第一,将会使用无线宽带的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云电技术等高新科技实现全城全国无线网络的覆盖的战略计划,最大限度地突破空间距离带来的交流沟通的障碍,从人们通信方式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第二,为了充分践行生态环保的理念,将最大效益的降低通信工程的消费以及环境保护的成本,并且与生态环保的科研成果和通信工程的技术成果进行结合,与国民经济中众多领域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最终建立起综合通信工程的技术类项目。通信工程还可以服务于当今社会,造福子子孙孙。 4结束语 虽然通信工程技术已经深入地运用在国民经济的各环节和各领域,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大大小小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将通信工程技术融入到实际产业生活发展中,发挥通信工程技术的核心作用,那就要使通信工程技术和各产业各领域做深入的融合,唯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通信工程技术的潜在核心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在提高各行业的发展质量以实现通信工程技术,让通信工程技术展示出更大的价值潜力与作用。 作者:李永耀 单位: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 【摘要】当今社会,价值工程是研究如何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产品最大的性能,进而提升产品的价值。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核心问题是发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创造最大的效益。论文首先介绍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价值工程的应用,分析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从而证明价值工程可以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关键词】价值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1引言 伴随着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项目获得的利润逐渐减低,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稳定的发展,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还要想办法降低自身的成本。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交付承包商的产品,工程项目作为产品来说,具有单一性和特殊性,很难利用传统的方案对其进行项目管理。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将其降到最低,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2价值工程的基本理念 价值工程也可以称之为价值分析,它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施工项目中。通过了解产品的性能,对其功能和价值进行分析,实现以节约资源,减少成本为目标的成本控制体系,该体系被广泛地应用到市场中,特别是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2.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最高的目标就是提升产品的功能和价值,减少成本投入。这里所说的价值,指的是产品的功能和消耗成本的比值,可以用V=F/C来表示,式中,V为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F为产品或服务具有的功能或性质;C为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价值工程的3大基本元素是价值、功能和成本。透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产品具有的功能增多,成本降低,所产生的价值就会上升,反之,价值就会降低。价值工程是透过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分析,寻找提升产品价值的措施,从而加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质,减少产品的投入。 2.2价值工程的特征 价值工程的关键是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系统地分析功能、成本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用户购买产品的想法是使用最少的钱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考虑价值系统的高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产品的价值:(1)保证产品的功能不变,减少投入的成本;(2)保证产品的成本不变,提高该产品的功能;(3)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投入成本;(4)将成本投入稍微提高一些,产品功能大幅度提升;(5)将产品功能下降一点,成本投入大幅度降低。通过分析产品功能、成本和价值的关系,判断产品的功能,哪些是必备的功能,哪些是次要功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操作方案,将必备功能发挥到最大,减少不必要功能,补充不足的功能,完善产品结构的功能。价值功能是提高产品价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提高产品价值,完善产品功能,减少周期成本。 3加强价值工程对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 3.1对工程设计进行价值分析 价值工程可以增加成本控制的范围,控制该项目的使用资金,使工程设计更合理化,科学化。通过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每个施工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进行改善,消除工程设计中不必要的环节,达到减少成本投入的目的。如果产品功能低于功能评价值,就需要增加成本或提高产品的功能水平;如果产品功能花费的成本与投入成本基本相同,就不需要进行太大的变动;如果产品功能不足或产品投入过高,就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在保证产品必备功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产品功能。 3.2在确保质量功能的情况下减少资源的投入 在以往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别由2个不同的部门负责,提高质量管理由技术部门负责,减少成本管理由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在实际施工中,技术部门只关注提高质量,忽略了成本的考量,经营管理部门只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很少考量产品质量,二者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价值工程的使用原则是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成本,节约资源,把握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产量、质量、成本之间的和谐统一。 3.3完善内部组织管理 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价值工程在操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人为进行操作和控制,因此,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组织体系,该体系中涵盖各种专业人士,将每个专业人士的优势发挥出来,将价值工程管理充分地应用到现场管理中,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控制。 4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从控制项目的使用周期费用来看,应用价值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提高项目的价值,实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实现:(1)对每种施工方案进行价值工程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2)对现有的施工方案实行价值工程分析,对其进行完善。本文就第二种方式进行探讨[1]。 4.1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 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就是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对其进行具体完善。 4.2绘制功能系统图 按照工程项目的特征,首先了解该功能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画出功能系统图,突出该项目的功能,进行整理。 4.3计算功能系数 依照施工项目的规定,分析不同功能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的作用,确定不同功能在该工程的比重。其中涉及的原始数据由用户、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决定;确定好功能比重因子,按照比重因子和功能分析表,计算每个功能的功能系数。 4.4核算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工程项目总预算成本和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核算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其成本系数值为分部工程预算成本与总成本的比值;根据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核算分部工程的价值系数值,其价值系数值为分部工程功能系数与分部工程成本系数。 4.5完善改进措施 如果价值系数过低,也就是花费的成本过大,功能过低,对于这类工程,要将其列为重点改进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与企业的未来息息相关。只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才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价值工程是智慧的结晶,将重点工程作为评价对象,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提高必要功能的使用效果,降低成本,提升价值的经济分析手段。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赵政东 单位:内蒙古金航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水峪口水库坝价值工程应用 [摘要]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价值工程在我国水利工程实践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均有较大差距,结合价值工程在水峪口水库的坝型选择,阐述价值工程在水库节能设计的应用前景,为今后水利工程节能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价值工程;水利工程;节能设计;水峪口水库 1价值工程 美国麦尔斯创建的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和思想方法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长期以来,人们按照价值工程公式V=F/C(其中,V为价值,F为研究对象功能,C为成本)所确定的定式,遵循价值准则性、功能本质性和功能与费用动态相关性原理,从功能分析入手并以功能分析为重点,按固定程序步骤进行价值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工程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设计阶段,并逐步向施工阶段延伸。有组织地实施价值工程,可用建设成本0.1%~0.3%的VE研究成本,实现工程项目初始投资5%~10%的节约额。 2应用实例 2.1工程概况 水峪口水库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境内,是山西省海河流域小型水库更新建设规划中山阴县唯一山区控制性枢纽工程,具有灌溉、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枢纽工程由拦河坝、右岸溢洪道、左岸导流泄洪引水洞等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1225.53m,最大坝高69.3m,总库容594万m3,灌溉面积1533.33hm2,城镇年供水量186万m3,属Ⅳ等小(一)型工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480m3/s;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942m3/s。水库的兴建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峪口为黄水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恒山北麓,代县磨坊乡胡家滩村消凌沟,自东南向西北经代县一道河、山阴县水峪口出山口,向西北经南洲庄、小帐头铺,于山阴县黑圪塔村汇入黄水河。主河长32km,流域面积140.7km2。水库以上流域全部为变质岩山区,其中源头处有部分森林,其余为灌丛山地。 2.2坝型节能设计 2.2.1功能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将坝型方案定为三种,分别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方案A)、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方案B)、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方案C),将坝型选择功能参数定为地形地质条件、筑坝材料、防渗性能、抗震性能、应力变形特性及施工条件六个方面。利用专家评分法,建立功能评价体系,得出各方案功能系数。坝型对地形、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能:坝址两岸存在高陡边坡,左岸坝肩以上边坡高陡,表层强风化层内局部块体不稳定,以崩塌为主;右岸岩体整体呈不稳定状态,需对右坝肩及坝肩以上岸坡约20m范围岩体处理。不稳定体对面板坝的面板、趾板及接缝止水结构构成安全威胁较大;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体在坝体内部,崩塌物对坝体防渗系统威胁不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对坝基和岸坡的要求高于土石坝,基础需开挖至弱风化层中下部,左右岸的不稳定体需全部清除,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后可保证坝体部分岩体稳定,不影响坝体安全,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两岸趾板基础开挖深度较深,存在较高的边坡,开挖及支护量大。因此,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运行环境较混凝土面板坝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适应性相对较差。筑坝材料的工程特性及坝料加工:坝址区有丰富的筑坝材料,坝壳料级配良好,渗透系数大;混凝土骨料可采用,可满足土石坝坝型混凝土骨料使用。方案A与方案B均可就地取材,直接利用当地材料。混凝土重力坝需人工筛分骨料,混凝土骨料制备较土石坝多。坝体渗透稳定性: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型渗漏稳定性较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变态混凝土面层结合碾压混凝土联合防渗,渗透稳定性好。坝体抗震性能和坝坡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项目区为8°区,大坝设防烈度为8°,要求坝体抗震性能好。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型均为散粒类材料,均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从抗震性能比较,混凝土重力坝较优。坝体应力、变形特性分析: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三种坝型,坝体的应力和变形,防渗体的应力和变形均可满足设计要求,坝体结构设计合理可行,大坝是安全的。施工条件:从气候条件对施工的影响分析,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除雨天不能施工,其余时段均可作有效工期施工,有效施工期为10个月,全年施工期较长。对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混凝土面板施工需避开冬季,坝体填筑可全年进行。混凝土重力坝在坝体填筑期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较严格,夏季需采取严格的温控措施,冬季需采取坝体的保温措施,因此,气象因素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影响较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和混凝土面板坝大。从施工导截流工程来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围堰可与坝体相结合,临时工程规模小。混凝土面板坝及混凝土重力坝围堰与坝体分离,临时工程规模较大。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布置围堰及截流戗堤的空间较紧张,围堰位置上移后,高度较心墙坝低。从施工总布置来看,混凝土重力坝需较复杂及规模较大的混凝土骨料筛分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临时占地较土石坝大,且布置复杂。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强度平衡计算,坝基处理、坝体填筑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护坡或混凝土面板)等工期,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36个月,混凝土面板坝为32个月,混凝土重力坝约38个月。根据以上功能参数,各功能按10分制进行评分,最优时按10分计,较好按9分计,满足功能按8分计;根据业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确定的工程技术指标及安全指标确定方案功能重要系数。 2.2.2成本分析 方案A的建筑工程费为7125万元,方案B的建筑工程费为6895万元,方案C的建筑工程费11314万元。各方案成本系数C(C=Ci∑Ci)如下:方案A的成本系数CA=7125/(7125+6895+11314)=0.2812;方案B的成本系数CB=6895/(7125+6895+11314)=0.2722;方案C的成本系数CC=11314/(7125+6895+11314)=0.4466。2.2.3价值分析价值工程要求方案应满足必要性功能的费用,消除不必要的功能费用,即要求功能费用比越高越优。通过价值系数计算,VA为1.1856,VB为1.2674,VC为0.7201,可知方案B优于方案A与方案C。综上所述,通过对地形地质条件、筑坝材料、防渗抗震性能、应力变形特性及施工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及混凝土重力坝均有建坝条件,但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具有良好地形适应性、防渗性能和抗冻能力具有坝体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投资相对较少等特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方案优于混凝土面板坝方案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方案,因此,本阶段选定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为设计坝型。 3价值工程综合评价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现代社会,采用价值工程与水利工程节能设计评估体系结合方法进行方案的创新成为一种趋势。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找到最优的方案实现经济效益,更为价值工程和水利工程节能设计评估体系的运用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水利工程节能设计中,借助价值工程评价可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作者:刘静妍 单位: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 价值工程论文:桥梁工程教学价值所向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桥梁工程学习中的难度与不足,结合桥梁工程自身的课程特点,学生们在桥梁工程的学习中要着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即一体化的cdio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教学效率与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能力,并通过cdio模式教学在对桥梁下部结构的认知中的实践应用,得以证实了cdio在桥梁工程教学中应用的良好成效。 【关键词】 桥梁工程;构思;设计;实现;运作 “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年对桥梁的地位已经做了充分的肯定,今天的桥梁仍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它作为土木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制造、检测、养护、维修等许多环节,这样完整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作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就要求教师能系统传授国家各类常用桥梁的构造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施工方法[1],并能让学生们了解近现代桥梁的发展及世界名桥、现代有代表性桥梁的构造原理、设计计算以及施工要点,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类型的桥梁构件到整体的设计计算、方案优化,施工方案的编制等。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课程,很注重教师带动下的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为了能满足实现桥梁工程的实践性强这一要求,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桥梁工程专业素质和能力,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程每一环节,费心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掌握程度,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正确地改进教学方法,真正通过桥梁工程课程循序渐进的教学改革来实现。 一、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贯彻老师讲———学生做笔记———完成课程设计———进行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在这个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上局限的教学内容、还有学生有限的学习自制力,桥梁工程教学效果总是停滞不前,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道路桥梁专业教学的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桥梁工程学习的难度与不足。 (一)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能完全接受桥梁的基本构造、设计计算方法、施工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不切实际,达不到学生们本应满足的学习要求,这种情形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发挥,学得不彻底,学得很累,就会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反感的情绪。 (二)由于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迫使专业课程教学时数更加减少,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清楚,并能给学生传授与时俱进的更广泛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步入岗位后快速的适应能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 (三)由于学校实践场地的缺乏,市场体制的调整,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学生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渐渐减弱。这种越来越弱的实践教学无疑对工程专业的学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的理论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桥梁的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缺乏直观的认识,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 (四)由于应试教育这种单一考核方式的限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总是在被动与督促、应付考试中完成作业,缺乏自主性和学习的独立性,教师们应该经常变换测试方式,不管是小型的问卷还是很简单的一个比赛,都会让学生们蠢蠢欲动,积极地去接受知识。 二、针对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一CDIO教学法 随着这些问题的增加与深入,教育专家们在深入探讨研究更有效的应对方法,而且也在就某个大学某个专业某个班级进行了求证,这就是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它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4]。将这个亮点运用到桥梁工程的教学中来,主要分如下五个步骤。 (一)求索中思考,伴随着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从桥梁的构造认知到桥梁的设计理论及桥梁的施工过程无不例外地都要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去倾听,去观察,去创造自己的学习模式,同时和同学们一起去揣摩,讨论有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氛围中不仅提升了老师讲授的激情,而且点燃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提炼教师教学素质的同时也升华了学生们的学习所求,在欲知中求学,在欲学中思考,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目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二)已知中设计,追寻着有效式、结论式教学 通过带着问题的求知,如愿以偿地将问题一一解决,开始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结论要进行系统地设计,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精心地备课,必须要了解到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什么程度,自己首先设计一套版本,将教材的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通俗易懂的学习语言,这样可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有利于今后对知识运用水平的提升[5]。这一过程的关键要让学生们大范围地动起来,爱动手操作的带动不爱动手操作的一起活动起来,设计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来形成的知识汇总,然后可以比较不同的总结设计方案,说出优缺点,并由学生们自己进行讲解,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加固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根基。有竞争才会有活力,有比较才会出真知,有结果才会有信心。 (三)真知中出成效,透露着新颖式、成效性教学 对任何课程学习的关键都是出成效,桥梁工程是一门专业课,成效会有一些延缓,但只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让学生们能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将其应用,可以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熟知桥梁的类型与构造;从设计理论进行不同类型桥梁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亲自撰写一份某一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报告;参与周边可以联系到的桥梁工程建设现场的操作中来;做一个关于对某一类型桥梁发展的认识的课堂报告,实现自己的创造价值,从枯燥的课堂学习中走出来,由封闭式、智能型教育转变为开放式、创新型教育。这一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给学生们提供原始资料,创作意图,逐步让他们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隐性的理论变化成显性的实物,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还凝聚了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创新中运作,完成着时效式、动态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发现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来运作问题,有了创作的作品,我们要进行实力的推广与绝对努力的运行,不断地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对外推广,参加更具挑战性的桥梁模型大赛,参加一些可行的简单的桥梁的整体设计计算;参与到实际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参与到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去建立自己的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并能带动更多相关学科的深入学习。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要求学校科研部门根据桥梁工程专业的发展动态为老师们和学生们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五)成果中享受,分享着阶段性、战略式教学 思考,设计,实施,运作,过程艰难却又充满乐趣,不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在进行着密切合作,大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去将这种经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去粗留精,强强结合,相互借鉴,展示成果,分享成果,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更精准的方案。 三、CDIO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实践成效 下面通过教学实例来更加清晰地说明cdio在桥梁工程教学中带来的学习效果与成效。以学生们能对梁桥的下部结构进行明确认知为例。 (一)明确问题 1.桥梁的下部结构包括哪些基本构件及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在设计图纸上基础、桥墩、桥台如何进行说明?3.桥墩、桥台、基础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性能最佳呢? (二)解决问题 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图表来将上面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根据工程图识读对应桥墩的桩基位置、编号、桩径、桩长、桩底设计标高,桥台的桩基构造、承台及肋板(台身)的形状、构造尺寸、顶部设计高程,还有台帽、耳墙、地系梁、墩身和盖梁的有关构造信息等。 (三)实施方案 有的同学就上述问题简写了一份对梁桥下部结构的认知的小论文,虽然简短,但很精准概要,让人一目了然,很快就能通过这篇短文对梁桥下部结构了如指掌;有的同学则是自己动手进行梁桥模型的制作,过程简单,构造简单,但让人一睹为快;还有一部分同学利用所学CAD绘制出很生动的梁桥图,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四)运行成效 最后通过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及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过程,我把他们的期末考核成绩同往届的学生进行了比较,实际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图来说明:学生们在使用cdio模式教学前和使用cdio教学后低分比例降低,高分比例明显提高,足以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性,所以虽然使用这种模式对于老师来说非常辛苦,但是也要去尝试,也要努力将这种工程模式教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受益,让更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们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四、结论 中国从2005年由汕头大学工学院开始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予以实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今年1月8日-9日,“全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广东汕头开幕,会议由汕头大学主办,在“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全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来自包括“985”、“211”等130多所高校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6]。推广这种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高职院校,也要逐步跨入到这项改革中来,让更多的学子和老师能尝到这种教育模式的甜头,带动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 作者:邢蓉 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价值工程论文: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价值研究 摘要: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应用进行阐释,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关键词: 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升级和优化,其能够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尚未对信息技术进行普及应用。建筑工程负责人要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和变革,以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1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环节。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质量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益。 1.1对整体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满足了现代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诉求。其能够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立足于全局对建筑工程管理项目进行具体实施和规划,并对其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和升级,确保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预算、资金控制和监工监控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整体效益的提升。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核心任务为背景,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模型进行构建,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质量[1]。 1.2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构建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在建筑企业内部系统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实现建筑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建筑公司要注重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背景,对原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局化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有效缓解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实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决策质量。 1.3降低管理成本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费用和资金比较多。其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对采购环节进行落实,最大程度降低了建筑工程管理成本。例如,应用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建筑企业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双方贸易便利度,同时,也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选择空间,有效节约了原材料采购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信息技术实现了双方交易的透明化,有利于建筑市场的正当交易和公平竞争,实现了对建筑工程管理采购环节的优化。建筑工程负责人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大型设备、现场施工和合同等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控制,最大程度实现了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成本[2]。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建筑企业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建筑企业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部分规模比较大的建筑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并实现了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很多建筑企业开始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构建,使建筑企业能够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平台,实现建筑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 2.2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但是人们对信息化程度的认知仍然比较模糊。当前,很多人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实现网上接发邮件和网上交易就是信息化管理。但是,其并未应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流程、资源、工程成本和项目风险等进行评估和预测,导致建筑企业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很多建筑企业负责人认为,信息管理会使建筑工程管理过程更加繁琐,导致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热情度并不高。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很多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仍然比较落后,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实施。 3加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比较复杂,其涵盖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的施工要素和工程管理要素也比较多。例如,建筑工程前期需要进行招投标工作和图纸设计等,其中涉及到很多繁杂的管理要素和数据计算。建筑企业要结合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对一体化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同时,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施工规划、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人员管理等,都加大了建筑工程整体管理难度。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中涉及到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建筑企业提供广阔的信息化管理空间。 3.2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其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企业要注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整个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相互协作,进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其涉及到的合同和相关要素等进行信息化评估和管理,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升级和优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也受到企业发展的制约。不同建筑企业都有其各自的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模式,建筑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特性和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诉求,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确保其与建筑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建筑工程管理目标相契合,以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和应用效果。 4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负责人要打破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思维局限性,将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成谷南 单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基建科 价值工程论文:价值工程建筑成本控制之我见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成本建筑控制,首先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节能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具体使用,并对当前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走向等做了简单分析,最终提出在价值工程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相关的看法。包括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对目前的绿色建筑的功能分析,价值工程理论的具体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成本掌控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 价值工程;绿色建筑;成本控制 绿色建筑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环保型建筑的主要功能包括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以及舒适性强三个功能。目前这些功能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实现,但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绿色节能技术 (一)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能够通过建筑空间结构的巧妙设置实现居住的舒适性,并通过对区域环境内的空气净化等措施实现健康的要求。而其多样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节能建筑技术的充分运用。当前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降低负荷。降低负荷涉及到对外墙保温系统、外窗系统以及外遮阳系统的负荷的降低技术。二是环保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技术。主要涉及到太阳能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以及中水回用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能源节约。三是节能系统和节能技术的优化,例如置换式新风系统的有效运用和升级。 (二)具体使用 节能技术在通过的建筑设计中有着不同的具体使用方式,但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节能技术的运用可大致分为六个方面。一是通过科学的布局减少建筑能耗,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外观和朝向的设置;二是对绿色建筑的外部进行保温能够有效减少能耗;三是对建筑的区域环境进行合理掌控以实现系统性能耗减少,主要体现在空气处理技术和室内通风设计等;四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洁净资源等,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五是引入中水体系,减少水资源耗费;六是设置科学的照明方式,降低照明的消耗,主要是通过日光的有效利用减少白昼照明的消耗。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含义是指,在建筑的整个使用时期内,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发挥在最大程度,提供健康舒适、高效节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其基本内涵可总结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般来说,其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能源节约、回归自然以及健康舒适,旨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实现建筑技术的升级和建筑功能的升华。绿色建筑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科学的节能技术,不仅实现建筑能源和使用能源的节约,还能给居住者带来良好的舒适性,以及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促进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近几年,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 三、价值工程下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 (一)价值工程理论 价值工程这一理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叫做迈尔斯的员工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价值工程的主要指导意义,是通过不同事物的功能解析的研究,最终实现在最低的成本耗费下,实现研究对象的必需功能和作用的一类技术性的经济管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价值工程这一理论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对社会的生产和发展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而在建筑领域,价值工程被广泛认为是涉及到整个建筑过程的重要决策方法,其涉及到了建筑过程中的功能分析、成本控制等。功能和成本是价值工程的中心术语,三者的关系式为V=F/C。其中,V表示价值,F表示功能,C表示成本。 (二)绿色建筑功能分析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包含六大类,即能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区域环境、节约水资源、节约建材、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六个内容。其体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可持续使用能源系统的引用,包括环保型的建筑原材选择等。以使绿色建筑在从施工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保证能源消耗的一定控制,体现可持续性原则。二是节能功能,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节能性主要体现在使用过程中,居民的正常能源消耗的降低和控制,例如水、电以及天然气等。三是舒适功能,包括良好的采光、照明技术的采用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保证等,以使居住者有良好的居住体验。 (三)价值工程理论应用 给予价值工程的绿色建筑的理论应用,主要从分析建筑的基本作用的角度出发,充分借助社会各界的智慧,研究如何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相关资源,包括施工技术、施工原材料等,以为客户提供既节能,又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的造价越高,其环保功能和综合使用价值则越高。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价值工程是掌控建筑成本的有效手段。要从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将建筑的必需功能与客户的需求相结合,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价值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关键,是如何将科学的施工方案设计与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结合。 (四)实现方式 价值工程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在保证建筑的基础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绿色建筑的使用价值,主要通过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的技术。二是对各项技能技术的最终作用进行比较,选择耗费成本较低,同时能够促进环保性增强的技术。三是在保证建筑增量稳定的基础上,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解剖分析和优化,以通过技术效果的提升,实现绿色建筑功能的提升。四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节能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建筑功能的扩大,但此时建筑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总之,其价值工程的实现核心,是在使绿色建筑功能最大化的同时,保证将绿色建筑的成本掌控在一定范围内。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经济发展与天人和谐相处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建筑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居住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成本的控制是绿色建筑得以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发展节能技术,并将其与成本掌控、项目控制等有效结合,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甘华明 单位:四川欧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与价值工程管理应用 摘要: 现如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一般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而这与现代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人员一般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经济型,而将价值工程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对此,本文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价值工程进行了分析,并对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价值工程;项目管理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施工周期长等特征,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应借助价值工程取代原有的重成本和重质量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成效。因此,对价值工程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至关重要。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因此,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项目的创造性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水利水电工程执行项目的时间比较长,且在任一时期均有指定的使命和目的,为确保项目使命的完成,在项目的执行当中运用动态控制的方式,阶段性地查验实际值和计划目标值的差别,运用一定的策略来修正它们之间的差额,并拟定新的规划目标值,从而让项目的执行结果渐渐的与最终目的相吻合。 3价值工程概述 3.1价值工程基本概述 价值工程由美国工程师麦尔斯提出,价值工程的含义是指本着工程功能有效发挥和实现的目的,通过进行相应的成本维护及成本管理等活动,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耗费最低的状况下,达到最终的管理目标和效果。价值工程始自功能需求,通过功能分析,找出工程功能和工程成本间的关联性,然后开展针对性的成本管理及成本量化等措施,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和优化。从这一层面上看,价值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理念及目标上趋于吻合。 3.2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性 3.2.1协调施工目标 施工时间短、施工成本低和施工质量高是项目施工追求的目标,单个目标容易实现,但刻意追求一个目标往往会背离其他目标。例如,为了追求施工质量往往会延长施工时间。这三者协调统一,均衡发展才是施工追求的真正目标,价值工程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点。通过对项目进行功能分析,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及环境特点,整合步骤,在追求质量的同时节省时间。另外,通过项目分析,还能明确目标,优化组织管理结构,提高管理质量。 3.2.2提高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对不必要的功能进行剔除、精简,节省施工成本,这是工程投资者愿意看到的。用最少的投资换取想要的回报是每个投资者选取施工企业的参考标准,做好价值工程无疑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办法。 3.2.3推动企业转型 企业转型是当代企业的发展主题,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离不开创新。创新包括技术性创新和管理创新,价值工程的应用就是管理创新的体现。价值工程针对某个具体项目展开分析,剔除掉那些习以为常的多余功能。每次工程的实施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创造一个新的价值———功能体系来节约成本。 4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4.1在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组织设计要考虑到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状况,以此对施工的细节问题进行组织规划。价值工程能够降低工程投标价格、增强施工合理性、提高团队创造力。在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现场考察、外部环境考察、市场价格调查、行业竞争情况等。②合理定制施工方案。③合理分配资源。④新科技技术的使用。⑤对临时工程和工程分包商进行功能分析。 4.2在材料及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成本耗费较大,约占整个水电站工程总投资的50~70%。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应用价值工程中的成本分析方法,收集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在施工管理中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树立成本控制理念,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选用施工材料,以最大化地保障工程成本与工程目标的契合。另外,在施工机械设备上,应该从现有的机械储备考虑,综合考虑工程特征进行采购和功能更新,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材料及施工设备的节约性、环保性及安全性。 4.3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管理的对象是管理制度,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有以下几方面作用:①明确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效率。②引入更多测评指标,增强决策合理性,提升决策水平。③集合众人智慧开展头脑风暴,增强团队凝聚力。④为投资商解决投入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竞争力。确定施工目标是价值工程开展的首要步骤,包括传统目标和战略目标的确立,不仅要协调施工质量、施工时间与施工成本,还要从客户的看法、企业自我提升、企业的利润等方面综合考虑。明确施工目标后要衡量各个施工目标的重要性,常用的方法有:逻辑评分法、环比评分法、多比评分法等等。 5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5.1工程概况 某施工企业城建某水电站大坝土建工程以及安装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有坝基开挖、混凝土浇筑以及闸门安装等等。该施工企业项目部结合施工实际需要,设计多个部门对工程进行项目管理,包括开挖部、合同部、施工部、财务部、技术部、物资部、综合部、安全部、质量部。在坝基开挖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应该相互配合,协调分工,这样才能够完成项目管理任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项目运作逐渐开始暴露出管理问题,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此,项目管理层采用价值工程调整项目机构,以期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效率。 5.2价值工程的具体运用 5.2.1功能评价 项目部专门成立价值工程小组,在项目管理中充分应用价值工程。首先,功能评价。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解和统计,然后计算出各个部门实际成本。在9个部门中,有8个部门具有多项功能,因此,需要将各个部门的人事、行政功能进行分解,然后单独成立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物资部仅具备一个功能通过各部门的功能计算出显示成本指数。综上所述:①开挖功能与技术功能的价值指数比较低,由此说明,功能要求远小于现实成本。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可以适当减少人员投入。②质量功能的价值指数远超过l,由此说明,功能要求大于现实成本,因此,为了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可以适当增加人员投入。③财务、安全、成本、行政等功能的价值指数约为1,由此说明,现实成本与功能要求差距不明显,而这就说明,现实成本能够基本满足功能要求,不需要进行改进。 5.2.2改进措施 该施工企业通过功能评价,项目领导层最终决定,将质量部与技术部合并为一个部门,取消开挖部,并且将开挖部工作人员分配至其他部门。通过这种改进措施,能够有效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减少各个部门实际成本,利于功能的实现。 5.2.3应用效果评价 目前,该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已经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合理的改进措施在不增加成本投入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满足施工需求。 6结语 价值工程创造性较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具体项目情况,把握项目基本点提出管理策略。优秀的价值工程不仅会作用于项目本身,而且还会对工程施工行业以及材料行业等相关行业产生影响,有利于企业结构的优化、转型。 作者:杨旺龙 单位:湖南北山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价值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浅论 【摘要】 现阶段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正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使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建设工程市场的高度繁荣使很多企业加入到竞争中,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的工程利润空间逐渐压缩,因此,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确保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基于价值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价值工程;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是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所有费用支出的总和,其一般主要以材料费用、机械设备使用和购置费用、工程人员费用等,如果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没有对其进行管理,则会导致其工程成本在施工阶段失去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会大大降低其利润空间,所以施工成本控制已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便是施工企业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可以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生产周期,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实现对成本系统控制的方法,并且在很多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均证明了该种成本控制方法的优势性能。 1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 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又被称为价值分析,是指将产品功能分析作为核心,以提高产品价值作为整个活动的最终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产品各项必要功能的一种组织活动,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为V=F/C,其中V代表产品的价值,F代表产品的功能,C代表产品的成本。结合价值工程的公式可以确定企业一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不断提高产品的价值,企业在保持产品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利用降低成本的方式便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价值;企业在保持产品成本不变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可以提高产品的总体价值;企业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利用降低成本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其价值。 2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在发展中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施工企业认为只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工期来完成建设目标即可,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工程收益,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说是可有可无,这也是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不重视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虽然施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其在成本控制中考虑最多的是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所以这种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极大的制约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 2.2组织管理不合理 施工企业要认识到施工成本控制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生产周期,项目部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并且要直接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而这种组织管理结构下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出现一定缝隙。项目部对公司管理结构进行合理的缩减,合约部在运行中不仅要负责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同时也要负责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这样可能会引起合约部在工作中出现人员配置不足、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可以说组织管理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2.3成本控制其他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成本控制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施工企业过于重视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无论其采用那种成本控制方法均没有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的始末,在投标、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相对较为薄弱,这也是造成一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成效较差的主要原因。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控制成效与企业自身效益、工程质量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要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以便于帮助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有效降低成本,帮助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3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应用流程 3.1确定价值工程分析对象 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控制中首先要确定价值工程的分析对象,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建设工程项目方案便是其分析对象,通过对各个分系统功能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后,最后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综合优选,在满足建设工程项目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来找出最优的方案。 3.2收集数据 施工企业在基于价值工程成本控制中确定其分析对象后,需要对关于分析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例如,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经济指标资料等,产品的维护费用、材料价格以及基准折现率等,施工企业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确保其准确性,这样才能保障价值工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提高整个成本控制工作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绘制功能系统图 施工企业在数据收集结束后需要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功能目标,并要在此基础上来完成功能系统图的绘制,在功能确定过程中主要以结构、装饰、隔音以及样式等方面,并要通过对其进行整理来确定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这样才能确保绘制出的建设工程项目功能系统图可以满足其要求。 3.4计算功能系数 施工企业在计算功能系数过程中需要确定功能比重的因子,根据功能在分部工程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其比重,建设工程项目功能比重因子的确定一般需要用户、设计单位以及施工企业来共同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功能比重因子可以满足其成本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需要对功能系数进行计算,该阶段的计算中不仅要将分部工程功能分析表作为依据,同时也要结合功能比重因子来合理计算出功能系数,施工企业在该环节中需要利用分部工程分数和施工项目总得分之间的比,来确定该分布工程项目的功能系数。 3.5计算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施工企业在对成本系数进行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该阶段主要是确定某项工程的预算成本总额,在结合分部工程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来完成计算,其公式主要是:成本细数=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总成本的计算方式来完成计算。施工企业在对价值系数进行计算过程中以分部工程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比值来确定。 3.6确定改进对象 施工企业在完成上述几个步骤后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诊断以及改进,通过上述功能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的计算可以充分反映出各部分功能的价值系数大小,如果在计算过程中确定该建设工程项目的V小于1,则证明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要大于功能,施工企业有必要结合相关信息来对原施工方案进行持续的改进。 4基于价值工程的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方法 某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其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流程: 4.1功能系统图的绘制 施工企业在基于价值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完成功能系统图的绘制,这也是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 4.2功能比重的计算 功能比重是指工程某项功能,在整个建筑工程分部工程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利用量化分析的形式来确定其所占有的比重,在工程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支撑下确定了上述几个功能的比重。 4.3确定功能作用比重的修正表 施工企业使用基于价值工程成本控制方法过程中,需要对已经分析出的功能比重来对其进行比对,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来完成分部工程项目中功能作中比重比重修正表。 4.4确定价值分析的对象 施工企业在面对上述计算过程中其系数小于1的环节均要对其进行价值改进,该工程项目中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装饰工程等需要进行改进,施工企业在确定其改进对象后需要有项目经理召开会议,在相关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撑下,深入分析导致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来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以便于帮助施工企业达到提高建筑工程功能或降低工程成本的最终目的,这样才能确保该建筑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通过上述工程案例的分析明确了价值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其不仅实现了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功能设置的要求,同时也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使用价值的目标,对提高所有分部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使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5结语 结合案例说明了基于价值工程的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优势,帮助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通过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来进一步提升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在具体应用中的使用价值。 作者:钟宇凡 单位:惠州市城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价值工程安全经济效益探究 【摘要】 安全经济效益和传统型的经营投资存在差别,安全投入无法带来直接显著的收益,安全的经济效益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安全经济效益是潜在的一种力量,因此需要对其采取量化分析的方式来深入研究,有助于体现企业中安全投入的实际价值。分析金属矿山的生产状况来看,其安全生产的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恶性事件,安全生产的形式相对严峻,根据资料显示,2013年,金属矿山企业一共发生伤亡事故798起,死亡人数912人。很多金属矿山企业对于员工的安全重视度不足,缺少安全意识,认为只要没有安全事故发生,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十分安全的,前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投入都是浪费行为,忽视了安全投入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基于价值工程的金属矿山来分析其安全经济效益,利用量化价值的方式来展现金属矿山的安全经济效益。 【关键词】 价值工程;金属矿山;安全经济效益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的理念更加突出,国家在安全生产领域也在不断努力,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来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规范和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概念着重体现在矿山企业中,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金属矿山的死亡人数庞大,是国内除了道路事故和煤矿事故之外的第三大安全事故集中地,安全事故的产生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很多金属矿山企业面对安全事故采取忽视或者简单处理的方式,在安全投入上缺乏实际行动,因此文章立足于此,分析金属矿山的安全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能够帮助企业认识到职业安全的价值体现,督促企业实施安全监督和管理,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安全经济效益 安全经济效益表现在很多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综合效益,例如,其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金属矿山的安全经济效益可以通过量化的形式来反映,例如,事故的直接损失下降了多少等,但是多数的企业安全经济效益无法通过量化的数据来显示,甚至部分可以采用数据显示,但是无法用具体的货币量表示,例如,劳动条件的改善,员工劳动强度的降低、生产的安全性操作和劳动者安全意识的提升幅度等。根据安全经济效益的定义可知,对其进行量化的绝对值可以表示成,安全效益=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相对值可以表示成,安全效益率=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100%。就某种层次上来看,诸多关系到安全经济效益但是无法通过量化指标来展示的东西更能够展现出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本质。分析安全经济效益的表现形态可知,其在时间上存在很大差异,分成近期和远期两部分,在效果上也存在很多差异,例如,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分析安全经济效益的间接性,其本身不会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主要通过减少事故发生来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由此来体现安全经济效益的价值,体现出一种间接价值。安全经济效益还具有后效性,安全在降低安全事件、减少经济损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长时间的考验下或者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安全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后效性。分析安全经济效益的长效性,其在措施实施过程中有效,在措施功能缺失之后依然会发挥作用,例如,对核污染进行防治之后,当下产生作用,同时产生了长效利益,为后代人造福。 三、安全经济效益的估算 (一)安全投入的估算 企业的安全成本主要包含了生产计划阶段的成本开销、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开销和生产损失部分,因此需要分别介绍各个阶段的成本和损失,首先分析生产阶段的成本开销,主要包含对生产要素的资金投入,其中包含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设备工具的购置、物料、方法和制度的确定、环境的确定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其次来分析针对可预见事故的预防成本投资,例如,生产设备停止工作、危险作业和员工受伤的情况时,企业需要在设备和救助上花销。企业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上的投资、企业运营过程中安全成本的投资,企业在固定费用上的开销,变动费用开支、保险费用开支、特殊费用开支等构成了企业的安全投入。 (二)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的估算 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主要包含:第一,直接经济损失,其主要项目涵盖伤亡支出费用、财产损失费用、救援费用和善后费用。第二,安全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员工生命安全、健康和环境等不良影响上的损失,很难对其进行精准的量化,常使用“直间比”的系数进行粗略的估算。 四、金属矿山安全经济效益分析 安全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出安全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安全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对企业的安全活动进行衡量,分析其好坏、安全设计、安全目标和安全规划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金属矿山工程十分复杂,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工程来看,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是必定存在的,且危险因素处于变动的状态中,因此为了避免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安全投入来阻止,形式上是一种劳动消耗的状况。首先来分析金属矿山安全投入“减损效益”,安全投入的减损收益主要通过金属矿山的安全投入来计算出事故总量和事故损失,通过事故损失的减少来衡量收益,因此减损效益等于前期的无安全投入中事故损失和安全投入之后事故损失的差额,根据事故损失理论来看,事故损失的大小主要受到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和企业的事故防范能力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时候,金属矿山的安全防范能力主要受到安全投入的影响,因此可以将事故造成的损失看作是金属矿山安全投入的函数I,事故损失定义为L函数,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L=f(I),由此可见,当f(I)≤0的时候,公式呈现单调递减的状态,说明事故造成的损失会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降低,当安全投入无穷大的时候,事故损失接近于固定的数值,主要原因和金属矿山的危险作业有关,更高的安全投入也无法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当企业的安全投入数量保持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安全水平相对固定,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投入效益有限,甚至出现安全效益降低的状况。根据安全经济效益的性质,将企业的减损收益和安全投入通过关系曲线来表示。其次来分析金属矿山安全投入的增值收益,增值收益主要表现在安全投入对金属矿山企业的技术保障和功能保障,是对金属矿山企业的一种维护,不断企业什么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其生产保障和维护作用都是一直存在的,且该种作用贯穿于企业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针对于金属矿山企业而言,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提升、生产作业条件的提升等都是安全投入的内容,都可以利用安全增值效益来对其进行衡量。 作者:张贵永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价值工程论文:微观绿色物流价值工程实践 摘要: 绿色物流可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本文在微观层面对绿色物流,即微观绿色物流,做了个较深层的阐述。其包括微观绿色物流的涵义,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微观绿色物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价值工程理论,给当前绿色物流理论探讨与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对这个思路做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 微观层面;绿色物流;价值工程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重,同时给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倡导和实行绿色物流已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物流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多角度对目前的传统物流体系进行改进,这是21世纪物流管理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绿色物流简述 (一)绿色物流涵义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同时生态伦理学也迫使社会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了人类自身健康和安全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理念与发展趋势。 (二)什么是微观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绿色物流的各功能要素: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包装、流通加工与信息处理等,还包括宏观层面的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物流。因此,绿色物流还可以这从两个层次来定义:一是微观层次,在物流的具体层面来实现物流的经营管理与控制,即微观绿色物流,也就是微观层面的绿色物流,其主体主要是企业内物流(如生产物流)、物流企业或承担相应物流功能的企业。绿色物流从物流活动的开始就要求做到没有环境污染,通过先进设施和科学管理,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中实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宏观层次,社会层面的绿色物流,即可相对称之为宏观绿色物流。 二、微观绿色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微观绿色物流具体内涵 微观绿色物流,在微观层面,包括企业物流之间与企业内部物流的各个过程,包括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管理、绿色运输管理、绿色储存管理、绿色流通加工与配送管理等过程。绿色供应商管理是要从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源头上加以控制。并在对供应商的考察上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如: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罚款?供应商是否采用绿色包装?在生产管理上,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原材料具有绿色特性,绿色原材料应具有环境友好性,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吸收,易加工且加工无污染或污染小,生产应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以利于原材料的循环使用。绿色设计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等。绿色运输管理要求合理配置配送中心,提高运输效率以降低货损率和货运量,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绿色储存管理要求仓库布局合理,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实现绿色储存等。绿色流通加工与装卸管理要求在活动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微观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在物流的微观层面,在上述物流的各个物流功能环节中,每一环节的运行效率须以前一环节的成本投入为基础。在绿色物流理念指导下,前一环节每多一份的有效成本投入,对后一物流环节的实施能带来更好的便利性或效率,或能有效降低后一环节的绿色运营成本。同样,前一环节在绿色物流运营方面的有效投入做出相应减少,则后续物流环节为了实现正常的绿色物流运营而必须付出比正常水平更多的成本。如更好的包装材料,提高了物流包装主体的成本,但确提高了后续物流装卸效率,降低了运输货损率等,有效降低了后续物流主体的成本。如上所述,微观绿色物流在实践中主要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最低的投入成本(或相对最低投入成本)满足物流功能需求;二是如何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或同一企业内部物流的各环节主体之间做到一个合理的利益平衡,在绿色理念下,有效提高各主体的积极性。此二者是目前微观绿色物流管理理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宏观层面这些问题已有个很多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论述与建议,在微观层面绿色物流实践中在也有一些很好的具体办法。在此我想结合价值工程理论对上述微观绿色物流中存在的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主要是对前一个问题进行论述,依此思路对微观层面的绿色物流理念与实践做一个初步探讨与拓展。 三、微观绿色物流管理中的价值工程实践 (一)价值工程概述 现代管理学对价值工程的定义是“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这门学科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价值工程中“价值”是对象的比较价值。数学表达式:V=F/C,V为价值,F对象的功能,C即成本,其核心是对产品的进行功能分析,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提高价值的途径:双向型、改进型、节约型、投资型、牺牲型。 (二)价值工程理念在微观绿色物流的应用 价值工程理论的本质涵义即是用设法通过成本功能分析,用有效经济的方法达到产品要求的功能。在绿色物流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理念,即通过成本功能分析,如何用最少的费用满足后续物流环节需要达到的功能。 1.改进型:理论原义是指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进,提高产品的功能,提高利用资源的成果或效用。改进型理念应用到绿色物流管理中,即在每一个物流过程中,在不改变物流成本的前提下,使物流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或价值。如同样的包装成本,同样的包装材料,通过包装形式或结构的改进,提高搬运装卸的便利性,从而有效提高物流效率。也可以通过对包装的改进,有效降低货损率。这种理念物流的微观层面,即企业物流过程中是很普遍的,当然宏观层面,社会物流的各个流通环节都可以应用此理念来进行管理与指导实践,整个国家的物流业更环保更高效。 2.节约型:在保持产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节约型理念要求在微观绿色物流过程中,在满足各环节物流功能的条件下,通过改进管理手段、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达到物流成本最低的目的。这种价值理念应用到绿色物流实践中,其效用最高。它可以在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信息及供应链管理等微观层面得到有效应用。节约型理念可以说是微观层面绿色物流核心观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期,物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左右,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近年在18%左右,高于美、日、德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同时我国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弱,利润率低,如不对此现状加以改进,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投资型:产品功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产品成本有较少的提高。在绿色物流实践中,即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各物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本环节或本企业成本,为下一环节或下游物流企业提供超出标准的服务或效用。这种理念是以企业牺牲自身较小的利益换取高效用的物流功能价值,为下一环节主体或下游企业赢得额外利益或价值。显然这对于企业个体是存在利益分享与成本分担问题,除非是较大型企业内部的统筹协作,否则在微观层面的各企业主体之间,具体实施还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问题。但对整个社会这个理念是具有实践价值的。 4.牺牲型:在产品功能略有下降、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也可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这个涵义引申至微观层面绿色物流管理理念中,即要求在物流过程中,通过牺牲下一环节某些功能指标,最低限度满足下一环节物流功能需要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本环节物流成本。这种绿色物流理念在微观层面,存在与投资型理念同样的实践矛盾,即主体间的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担问题,只不过利益相对方交换了位置。同样,该理念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统筹管理或整个社会绿色物流实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综上所述,从价值工程角度,在微观层面,绿色物流主体采取任一种成本功能模式都可以通过降低相对成本,来获得相对高的功能效用。但应注意的是不同的模式,其沟通协作、谈判等交易成本是不同的,不同利益主体间对利益分享与成本分担都须具体商定。本文只是针对微观绿色物流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给管理者提出一个新的思路,并对这个思路做个初步探讨。 作者:吴义军 单位:湖南省娄底技师学院 价值工程论文:价值工程水电项目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 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数量及规模上都有所扩展,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其中尚存在价值理念不强,价值工程实际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的短板。本文围绕价值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结合相关案例,探究其应用的意义、途径及要点。 【关键词】 价值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施工周期长等特征,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应借助价值工程取代原有的重成本和重质量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成效。 1价值工程基本概述 价值工程由美国工程师麦尔斯提出,价值工程的含义是指本着工程功能有效发挥和实现的目的,通过进行相应的成本维护及成本管理等活动,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耗费最低的状况下,达到最终的管理目标和效果。价值工程始自功能需求,通过功能分析,找出工程功能和工程成本间的关联性,然后开展针对性的成本管理及成本量化等措施,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和优化。从这一层面上看,价值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理念及目标上趋于吻合。 2价值工程的重要性分析 2.1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原有的管理方式主要集中在成本及质量管理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无法充分兼顾工程功能和工程成本,造成两者的割裂。应用价值工程管理手段,可以就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区域、施工设计、施工结构、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统筹,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既定的管理目标下达到工程成本节省与工程质量提升的管理效果,由此也使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账目管理上更加科学透明。 2.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组织管理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形式相比,其整体性、复杂性、风险性及动态性要更高,涉及到众多分部工程项目,如水工基础施工、水工管道铺设及测验、水工建筑物施工等,其组织管理难度较大,如不能对其有效协调,极易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受损。借助价值工程,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寿命周期、功能及价值出发,能够使水利水电工程组织管理更具针对性,在价值工程理念及方法的指导下,各施工分部之间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会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组织管理质量的提高。 2.3统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促使工程项目实现成本、质量、周期、效益的协调统一,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牵扯到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资金、工程人员等多个方面和环节,极易在管理实施中出现各部位施工目标相交叉的情况,引发施工目标间的摩擦和分歧。价值工程模式可以对施工目标及工程功能进行量化及价值分析,从而可以使各环节的施工目标趋于一致,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目标的达成。 3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要点 3.1案例概况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实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注重运用价值工程这一管理模式,积累了众多管理经验,并总结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的相关要点。巨野县麒麟湖水库围坝截渗工程是公司承建的首个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工程,在该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中,公司管理人员注重从施工材料选取、施工设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 3.2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1)水电工程材料及设备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材料成本耗费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约为50%~70%。麒麟湖水库围坝截渗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价值工程中的成本分析,对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进行信息收集,在施工管理中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在施工材料上根据该工程所需的混凝土坍落度需求,选择了塑性混凝土这一施工原料,以最大化地保障工程成本与工程目标的契合;在施工机械设备上,从现有的机械储备考虑,结合工程特征,进行了必要的采购及功能更新,确定了混凝土拌和站、抓斗、汽车吊等施工设备,保障了水利水电工程材料及施工设备的节约性、环保性及安全性。 2)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价值工程的应用。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全面涵盖了工程施工周期、投资造价、施工资源配置等环节,在这一阶段采用价值工程,可以对工程的整体投资加以有效控制和优化,保障各部位施工人员发挥其主动性,最终完成工程预定目标。具体到本案例中的工程施工组织,工程管理人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运用了价值分析方法:首先,对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水文情况、电力保障、料场设置及区域内的气象情况、环境因素、法律法规等诸多信息进行收集。其次,对设计文件加以整理。如设计图纸、施工文件及必要的法规及规范等。第三,对各类价格因素进行统筹。如该区域施工人员劳动力价格、施工材料价格、施工机械设备采购及租赁价格等。第四,结合本公司以往的施工实践,对施工成本及施工流程进行比对,确定适用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并重点分析塑性混凝土这一新施工材料带来的施工成本及施工程序的变化。在对以上施工组织设计要点进行汇总后,施工管理人员制定出了质量、进度、环境、成本相结合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涵盖了工程承包方式、项目施工实施机构、各施工分项目标管理、施工资源调配等环节,在这一环节应用价值工程,在优化施工决策、增强项目管理水平及效率等方面作用突出。在对麒麟湖水库围坝截渗工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管理时,工程管理人员将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出各自的目标权重,从而使各施工目标的关联性更强,日常施工管理的目的性及针对性得以提升。结合企业战略及定位,施工管理又进一步对各个目标所具有的功能指数及目标权重加以确定,以此来对施工目标所需耗费的现实成本加以明确,确保该水利水电工程既满足基本项目功能,又达到成本优化的管理效果。例如,在对目标权重进行分析后,施工管理人员着重对施工铺料及碾压施工进行质量控制,选用进口维萨板作为基本模板;采用斜层碾压技术,缓解坝基固结灌浆及塑性砼基于工程的影响。此外,为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成本与目标权重相符,工程管理人员还强化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并将工程后期保修保障期限加以延长。 4结语 综上所述,价值工程凭借其节约成本、项目质量、功能需求、寿命周期等方面的作用及功效,能够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相结合,发挥其统筹质量、成本、效益等环节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广泛普及推广价值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质量。 作者:王丽丽 陈佳荣 单位: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价值工程成本管理审计应用 摘要: 成本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其不紧关系着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情况,更决定着企业的社会地位与竞争力度。探索将产品功能与成本进行对标审计的方法,进而以剔除过剩功能及降低现实成本为改进方向,使成本与功能比例更加合理化。 关键词: 价值工程;成本管理;审计 军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然而,在长期的行业垄断过程中,形成了军工企业重质量控制,轻成本核算的思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主营业务成本以及利润、所得税费用等项目的正确性,在推进全价值链体系精益管理的今天,成本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价值链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的内审部门,应在成本管理审计上下功夫,做好领导的参谋,企业的经济卫士。 一、成本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产品的成本管理控制分为三个阶段:事先控制——对投产前设计成本的控制;事中控制——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费、动力费、辅助消耗等的控制;事后控制——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处在不同生命周期内,其竞争中所关注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在产品成长期和成熟期内,企业只有从成本管理为竞争着手,严控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合理降低产品成本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二、价值工程存在的必要性 (一)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也称价值分析,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是指以产品或作用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生产或使用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的所需功能要求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数学表达式:V=F/CV——功能价值F——产品功能目标成本C——产品的功能成本 (二)价值工程的意义 (1)价值工程是结合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为一体的综合分析过程,在确保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其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提高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经济效益。(2)价值工程强调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获取新方案,创造新功能,从而简化产品结构,节约材料与能源,使得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提高。(3)价值工程是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各环节人员的知识、经验和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进行产品设计,以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 三、价值工程在成本管理审计中的应用 (一)准备阶段 生产活动涉及采购、生产、保管等多个环节,了解某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分厂适用的成本核算制度,收集领料单、退料单、存货盘点表、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产量统计记录、材料单位消耗定额等反应直接材料消耗的资料,工资计算表和工资分配表等反应人工消耗的资料,以及动力消耗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不合格品生产记录、半成品内部转移情况、产品入库等其他资料,掌握构成成本费用的精髓。 (二)复核资料阶段 将生产部门提供的产量统计表与财务部门提供的产品成本计算表和产品明细账进行对比,验证产品数量是否相符;将产品入库单与生产车间的完工记录台账进行对比,查明产成品完工数与入库数是否一致;将库房材料领用量与生产部门统计记录进行对比,查明材料领用量与消耗量是否一致;将财务部门记录的人工成本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工时和工资标准之积进行对比,查明人工费用是否准确;分析各月动力费和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生产线的分配是否一致。 (三)数据分析阶段 1、产品功能成本C的计算 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将产品的零部件成本转换成功能成本。当一个零部件只具有一个功能时,该零部件的成本就是其本身功能成本;当一项功能要由多个零部件共同实现时,所用零部件的功能成本之和就是该功能的成本;当一个零部件具有多项功能或与多项功能有关时,就需要将零部件成本根据具体情况分摊给各项有关功能。 2、功能目标成本F的计算 功能目标成本,是指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可以是企业预期的、理想的成本目标值。功能目标成本值得确定主要是采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评价法。常用的打分方法有0-1评分法、0-4评分法、多比例评分法、环比评分法等,下面以0-4评分法进行探讨。熟悉产品的人员参加功能评价,按照功能重要程度一一对比打分,F1比F2重要的多,F1得4分,F2得0分;F1比F2重要,F1得3分,F2得1分;F1与F2同等重要,F1得2分,F2得2分;F1不如F2重要,F1得1分,F2得3分。 3、分析功能价值 当V=1时,表明功能的现实成本与实现功能所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当,一般不需要改进;当V<1时,表明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高于功能要求,对此需要剔除过剩功能及降低现实成本,使成本与功能比例趋于合理;当V>1时,表明功能价值高于成本价值,原因可能是功能与成本分配已较理想;当V=0时,应进一步分析是否可以取消该部件。在审计分析中,我们会将V<1和V=0的情况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找出改进的方法。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变化情况,结合实地存货盘点,查找差距,制定改进目标,落实改善措施,形成PDCA循环审计,可以为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推进全过程成本控制与价值创造。 作者:刘丽娜 单位:辽宁北化鲁华化工有限公司 价值工程论文:绿色建筑价值工程投资决策应用 摘要: 绿色建筑工程是一种满足生态保护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对于降低工程建筑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绿色建筑工程作为着手点,集中研究了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价值工程理论;应用 绿色建筑工程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的新型建筑工程,旨在为使用者营造舒适健康的最佳使用环境,而价值工程的意义在于寻求到最合理的成本以实现扩大建造效益的一种经济技术方法,由此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含量。 1价值工程的内容 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在将经济目标与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下,要求现代的管理技术必须注意经济效益的内容,其核心在于对功能系统的准确分析。该方法是以提高建筑工程价值为最终目的,以最低的建造维护费用实现建造功能的一项科学分析方法。实现价值工程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建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落实方法论,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数据内容。工程价值和费用往往具有固定的关系模式,经过专业人员长时间的研究,这种关系以公式方式表现出来即为:V=F/C(其中V表示价值,F表示建筑的功能,C表示使用费用)。这套公式为评价建筑产品的价值和成本、功能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衡量标准,同时也为实现最低的建造花费提供了方法保障。 2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可行性 2.1绿色建筑工程与价值工程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 将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中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绿色建筑工程与价值工程在本质和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两者在核心要求上也是一致的。“绿色建筑工程”这一概念也带给人们一种新型的居住生活理念,绿色建造的过程顺带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同时也成为价值工程的题中之义。价值工程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所研究建筑物的价值,而绿色建筑工程是经济价值与环保价值完美结合的产物,兼顾多种价值的绿色建筑工程自然成为经营开发者和投资者所追捧的对象。 2.2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把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中,更加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植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上的绿色建筑工程始终将其绿色理念作为根本立足点,这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现今大热的建设理念。完成绿色建筑工程对过去陈旧建筑物的替换,也更有利于填补过去建造活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缺失和减少各种资源的损耗及浪费。 2.3绿色建筑工程和价值过程能够共同发挥作用 在现实中,人们时常会面对买得起产品却用不起的情况,这是因为要维持产品的使用往往还要花费资金投入,建筑物行业也存在这一现象,一栋建筑物的花费不仅仅是在购买时候产生,之后维护运行也会花费大量的费用。绿色建筑工程不仅涉及到最初的建筑成本,还有后续不断投入的运营、维护成本,这些又统称为全寿命期的成本,具体包括了:初期设计、招投标投入、签订合同、施工至竣工的验收以及建筑报废需要翻新或者拆除所产生的费用。就目前来看,制约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绿色建造的成本造价过高,由此很多购买方会望而却步。但价值工程的介入则能够为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更优的方案,设计费占到工程费用的1.5%到2%,其比重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小的,但对整个工程的最终造价影响率却高达75%以上,从而保障了绿色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3.1估算目标成本的方法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是实现投资决策准确化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建筑项目在分析价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估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能起到分析、控制和指导的作用。在估算时要进行模糊样本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的材料和估算目标认真分析,这种方法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成本估算是具有现实适用意义的。模糊识别,具体是指模糊模型A1A2A3•••An作为估算域U中的子集,其中被识别的对象B也被预设为模糊,再计算对象B与模糊模型Ai的贴近程度(其中i等于1到n的任意值),经计算得出B与哪一个具体子集存在最小的贴进度,则认定其属于同一类。当对于绿色建筑工程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对以往出现的具有同样相似特点的建筑进行资料收集,对其外形特征、结构特征和性能特征按照上述模式方法和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分析评估。其次对各个因素对应的隶属函数进行确定,紧接着根据其贴近程度大小选择出与要估算的建筑项目最相似的三个子集,最后再将这三个子集所代表的工程单方造价采用取其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求出其平均值,所求的数值则为绿色建筑工程估算的项目成本值。 3.2确定功能要素权重的方法 在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其功能指标还是较为繁多的,其中有些指标的权重还十分模糊。通过对设计阶段的各项指标进行的功能评价,往往能够帮助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配。一个好的设计方法应该同时兼顾了购买者的要求与设计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价值工程功能评价内容的系数值也是各项指标的评价系数的平均值,评价功能与其权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虽然这种将权重评价进行量化的方式比较困难,并且难以实现精确的估算,但同样模糊计算的方式能为其评价提供有效手段。模糊评价是具有综合性的,其方法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即绿色建筑工程的特征,列出评价的矩阵,通过对这些函数的评判,给对象评判的指标并按照最优顺序进行排列。 3.3模糊评价的实施步骤 概括说来,模糊评价步骤包括:第一,寻找到所要功能指标的合集,即因素集U,和各项指标内容U1,U2,U3•••Un。第二,设立一个权重集A,并且为其相对应的权数A1,A2,A3,A4•••Am,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三,设立新的评价集V,以此包括对评判对象所作出的评价合集,V1,V2,V3•••Vm。第四,建立特殊的评判矩阵R,再根据V对于合集中的因素作出的评判内容通过R中各个子集同V中子集相比之和算出R集合的值。第五,根据各个因素模糊的评判集合B,单单对R进行运算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反映出整个评价结果,所以对B的评判也是十分重要的。据此,对B的评判可以得出:B=A•R(其相乘包括子集中每一个要素的相乘,B作为评价的综合结果,也是n维的行向量,A作为评判因素的权重集合是一维的行向量,R是U到V的关系矩阵。第六,对所有模糊的综合评判进行归一。 3.4价值工程的决策模型方法 绿色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往往面临着许多种类的方案可供选择,价值工程的运用可以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和技术性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控制造价和分析功能等具体方式实现选择最优方案的目的。概括来说,首先由专家、设计人员、购买方就各方的意见达成合意,并对对象进行评价,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数表现出来,接着再计算出所要评价的绿色建筑工程的集合平均值,并且选择最优的对象。其中平均值最大的就是最优。 4结束语 绿色建筑工程为国家建筑物行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建造的内容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做好价值工程的工作和推广绿色建筑工程的使用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面对复杂的建筑环境和架构内涵,要更好的达到“绿色”目标,还需要专家们深入研究调查、全面认真分析,以此实现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更加完善的运用,促进整个绿色社会的发展。 作者:张志静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在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采油效率和石油行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采油企业应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创新并发展采油工程。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采油工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采油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了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石油企业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就为石油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我国石油生产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这就对采油工程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先进技术不断融入石油行业的发展中,直接决定着采油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加强对采油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视,实现采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采油工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在油田工作的快速发展中,采油工程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提升采油工作人员的整体效率,还能够缓解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油藏较厚的问题,这就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开发并利用深层的油藏资源。同时,石油开采中存在很多危险性较大的问题,在遇到危险系数和工作风险较高的环境时,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劳动形式,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我国采油技术的应用情况 石油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石油能源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大家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源。通常情况下,石油资源被埋藏在地下,需要借助人工和化学等,才能够实现石油的有效开采。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深入分析采油技术的水平,并对其进行优化,适应现阶段采油工作的发展。为了适应采油工程的有效开展,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油气的采收效率,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现阶段,我国油藏普遍存在低产、低渗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这就需要加强采油工程技术的应用,并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采油工程技术体系,不断改善传统的采油工艺,为采油工程的发展提供保障。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我国采油工程中仍使用传统的采油技术,采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石油开发的需求。在石油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我国石油资源总量在不断减少、油位下降、地下水回升较慢,为大泵提液工程的有效开展带来了难度,极易出现斜井采油设备磨损、地下井温差较大等问题,无法有效地控制电潜泵的应用范围。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传统的采油技术已无法满足石油开采的需求,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原油、岩层相互作用的影响,使得采油设备中的垢、锈等问题日益严重,无法实现油田开采的有效性,严重阻碍了采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使用重复堵水措施,无法满足后期采挖的需求。并且,堵水是石油开采过程中常见的情况,其在开挖前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后期的石油开采过程中,重复堵水措施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开采后期的地下茎温差加大,石油的堵剂适应能力和强度都会有所降低,无法有效地控制石油的耐酸性,使得油藏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出现石油资源流失问题。除此之外,在石油后期开发过程中,石油输送系统的温差适应能力较差,无法实现石油的正常供应。在石油开发初级阶段,油井的产油量和井口温度比较高,这就需要应用无伴热管技术流程,实现石油的有效开采。同时,在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产油量日益下降,油井温度也会有所下降,严重影响着油液的提取和运输。 3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3.1采油工程技术发展历程 从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石油开采技术,并取得了很多成就,如注蒸汽吞吐开采试验、防砂试验在大庆油田开采工程中的应用,改善了传统开采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着采油工艺和采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发展阶段。在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已取得很多成果,如多类型油气藏技术,使得采油工程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根据采油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采油方法,不断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最后,形成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采油工程技术在不断优化,有效地解决了采油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预期目标,为采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2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比较复杂,我国作为石油开采大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且环境比较恶劣,多分布在海域、沙漠和高山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石油开采难度,在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石油分布环境带来的开采难题。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常规注水,通过与三采技术和热采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石油的有效开采。但是,采油工程技术的石油产量和采油效率比较低,严重阻碍了采油工程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石油的需求量。因此,在采油工程的发展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重视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问题,以提升石油的整体开采效率,降低石油开采难度。 3.3新技术的应用 3.3.1热处理油层的采油技术。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能够使原油升温,降低油藏的粘稠度和石油开采难度,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应用流体热胀冷缩的基础上,增加原油的体积,将其迅速提升到地面中,其发挥着蒸汽激励、蒸汽驱动以及火烧油层的作用,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采油效率,但其风险性比较大。3.3.2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剂的使用率和使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石油开采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了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损耗量。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某种细菌注入油层内,使其与油层进行结合,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能力,使地下残留的原油被开采处理,其主要使用在老油田、含水量高的油田中。3.3.3水力振动采油技术。水力振动采油技术是应用油井管道将激振器安装在井下,使其产生频率脉冲波,并在水力的作用下,清理油层深处的物质,在脉冲波对地面作用的情况下,产生裂缝,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原油的回收效率,还能够减少原油中的水分。3.3.4纳米采油技术。在纳米采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主要使用MD膜驱动原油技术,将纳米级驱动剂分子和胶束子形态进行融合,提升原油的动态运动能力,提高原油的整体开采效率。3.3.5热超导采油技术。热超导采油技术是在加热的基础上,提升分子的运动能力,其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等优势,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应用前景比较好。 4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石油工程中,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应用,在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创新了采油工程技术,还提升了采油的整体效率和质量。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石油开采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创新采油工程管理模式,提高采油效率,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采油工程中的新型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采油过程中会涉及多种新型材料,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推动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如耐磨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油气开采的强度和勘测能力;保护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材料的防腐能力,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全面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 4.2采油工程中的水平井配套技术 我国地质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地质情况差异性比较大,相关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地质类型之间的差异,这就使得配套压裂技术应运而生。扶杨油层分段压裂技术是一种与水井息息相关的技术,需要在外围和底水油层中构建新型的水平压裂模式,并加强对水平井完井的研究,将扶杨油层分段压裂技术和水平井结合起来,实现石油开采的规模化。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在石油开采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优化并创新相关技术,提升采油的整体效率。 4.3采油工程中的厚油层技术 厚油层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应用成本低、高效的深度调配剂,降低成胶时间,与单向采油技术进行融合的先进技术。单向采油技术的创新和调整,能够对油田进行直接开采,及时获取油田含水量、油田各层产液等信息,以便科学地开展采油决策工作。 4.4采油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很多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改善了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如在石油行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在采油工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石油勘测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应用,将计算机作为石油勘测数据平台,以便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分析勘测数据。因此,采油工程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采油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帮助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勘测数据的准确性。 4.5采油工程中的生物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专业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控制难度较高,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采油工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具有控制难度低、生物技术成本低、效果好等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化学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在石油勘测速度方面,生物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操作简便、重复实用性较强。 5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优化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就对石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企业需要借助新技术和新方式,实现石油的有效开采。现阶段,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采油工程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还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中,石油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提高采油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技能强、素质高的技术管理队伍,并培养转学科的实际优秀人才;其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开发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研究室和实验室的创建;最后,根据石油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实现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有效融合,选取最好的采油工程主体技术,为石油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采油工程是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复杂性特点,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采油技术是采油工程发展的重要内容,采油技术的创新,能够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石油企业应该创新采油技术,有效地解决采油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实现采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峰伯,何力源,姚震远.油田采油技术应用与创新[J].当代化工研究,2018(05):112-113. [2]李金宸.新形势下的采油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J].化工管理,2017(28):13. 作者:刘超 单位: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浅析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途径 摘要:园林的作用就是为人们建立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能够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要想使园林工程更加规范、科学,把园林的价值意义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保障园林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园林工程更加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导言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只有在实际施工中了解和掌握工程施工管理的原理,具备灵活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能,施工时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打造出丰富的、多元化的、人性化的园林工程。 2园林工程的特点 2.1园林工程具有艺术性 园林工程的主体是有生命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既有生命的共性,也有多姿多彩的个性。但是园林中除了有生命的植物,还有道路、桌椅、花架、水池等没有生命的建设项目,因此要将植物与这些建设项目有机融合起来,需要一定的艺术性。园林中假山叠嶂、蜿蜒曲折等景色不仅对于图纸设计是一种考验,也同样对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了高要求。这对设计者的要求比一般工程建筑要高得多。 2.2园林工程要有安全性 园林工程中有大量的植物固定、支撑、绑扎等工作要做,虽然看似琐碎,但是这不仅影响美观,更关乎游客的安全。园林工程作为观赏性建筑工程,人流量较大,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较高。由于植物的存在,安全保险的施工难度也较大,因此与一般建筑工程相比,园林工程的安全施工要做的更好。 2.3园林工程与周围环境要相适应 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特别讲求借景,这就对于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要求极高。园林工程作为观赏性工程,不能够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相反还要处处彰显自然环境的美丽,处处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因此,园林工程在建设中要符合较高的环保标准,建成后也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体现园林之美。五是园林工程的养护性。园林工程建设并不一次性工作,而是需要后期大量的养护工作。养护工作关乎园林内植物的成活率,因此,养护工作是园林工程的重要工作。 3园林绿化施工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3.1土木建筑与绿化在交叉施工中容易产生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的工期长,工作量大,在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赶工的时候,就需要同时进行土木施工和绿化施工,这样的交叉施工环节很容易产生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面的石材质大多都是混凝土或石材,施工人员需要用混凝土来稳固其内部夹缝,会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3.2种植树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林木种植的过程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林木成活率。对于刚引进的苗木,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栽种,减少其水分的流失,基肥及碎土都要按照园林绿化的施工标准进行均匀搅拌。在栽种苗木之前,要对苗木进行修剪,减少侧枝对养分的消耗,减少苗木的蒸腾作用,并要十分注重对苗木幼芽的保护。对苗木的处理涉及到生物学的知识,需要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完毕之后,要将苗木栽种入土,前24小时之内要保持充分的灌溉,并要不断观察苗木的生长状况,继续培育和浇水。 3.3养护问题 园林绿化施工工程工作量非常大,施工周期长,其养护工作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通常来讲,养护工作是相当费时的一项工作,养护周期可达一年之久,如果养护工作不到位,则养护工作基本没有成效。影响养护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养护技术的欠缺,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单薄,养护工作投入力度不够等,因此,重视施工、轻视养护成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一大难题。 3.4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任何工程项目施工都力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园林绿化施工项目当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园林绿化施工项目往往以低价中标为主要手段,片面追求低成本,施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来保证企业日后的发展,不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采用劣质的、对人体有害的材料,降低苗木的选择标准,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草坪,这些都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4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措施 4.1加大对园林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园林工程绿化工程的材料作为提升施工质量的基础,需要通过专门的采购与管理,来保证园林工程绿化材料的价格、质量。在材料进场之后,要通过科学的计量与验收,来降低绿化材料采购中出现的管理小号。其次,要严格的按照园林工程施工的进度,来进行材料的使用计划制定,以此来避免等料问题的出现。再次,在园林工程材料领用的时候,要加大对领用等环节的控制,通过定期的盘点等措施,掌握材料的消耗与园林工程进度的对比,以此来降低租赁费用与施工的成本。例如:在采购种植树苗的时候,要选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没有病虫害、规格达标的。在苗木的挖掘与包装的时候,要严格的执行绿化行业的标准,即土球的大小为植物胸径的科学倍数,在包装的时候,为了避免土球的碎裂,要使用草绳进行包扎。而对于观赏性的植物来讲,其叶色要鲜艳。草坪的铺植其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 4.2认真落实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各项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按照园林设计的意图,来提升其艺术性与整体性的过程。园林施工的目的是为了美化城市等环境。因此,在园林工程施工的各个程序中,要始终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按照设计的理念与思路,逐个程序逐个环节的进行施工。园林工程的施工人员要熟练的掌握园林工程的施工设计意图,加大与园林工程施工设计部门的联系,确保园林工程绿化工程按照设计来施工。 4.3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土质与环境的优化 在园林工程土方工程管理与控制上,其主要的内容是土壤的质量、土方的造型两个内容。其中,园林工程土壤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后期的植物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园林工程土壤的理化、透水、肥沃程度的化验与分析,并通过科学的消毒、基肥等手段,来优化园林工程的土壤,促进园林工程的快速生长与成型。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整个园林绿化项目的控制工作,依据园林施工质量标准来开展全过程的严格检查,检查的内容:施工人员的素质、园林施工与养护能力、施工材料、施工环境、施工过程等的监管。针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要及时的进行排查与消除,避免不必要的变更出现。 4.4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施工的质量,需要通过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养护与管理队伍。并做好各项工作的监管与维护。同时,要加大对园林风景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不断的提升其责任意识。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工作,通过海报、宣传栏等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园林的被破坏。同时,要加大对园林施工工序的记录检查与验证,保证各个施工程序严格按照前期的设计来进行。 5结论 园林工程与一般的建筑工程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园林工程的独特性,由于对园林工程建设特点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当前园林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要在充分认识园林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减少造成园林工程质量底下的因素,从多个角度形成合力,建设出既经济又美观的园林景观,以促进我国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进步。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探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保证园林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在建设的过程中, 就要从园林的设计和施工着手进行质量管理跟踪, 从而保证园林建设的效果,保证园林建设的效用水平。要切实从施工和管理人员着手, 使施工和管理人员充分重视施工质量, 保证施工各个工序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园林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1.园林工程施工前期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园林建设水平的重要元素, 那么做好园林工程的施工、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 首先就要保证园林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当前, 我国园林工程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园林工程设计人员水平有限, 园林设计与实际工程建设存在偏差, 园林设计照搬原有模式的现象十分普遍, 这就导致园林的设计构想很难应用到工程实践,导致园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返工,影响施工质量, 拖延工程进度, 严重妨碍了园林建设水平的发挥。除此之外, 园林设计和施工人员存在脱节, 设计和施工环节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由此导致园林施工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园林设计人员构想和意图,由此难以按照园林设计进行顺利的施工,影响园林建设的质量。 2.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 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 对风景园林的专业知识较为匾乏, 对园林工程植被的养护和管理也缺乏经验和技术,由此导致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 园林工程建设方对质量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理解不够透彻, 园林管理人员素质的低下以及责任意识的缺失, 都会导致园林建设质量水平的低下。还有一些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在园林建设出现问题时, 难以根据建设要求进行及时的修正, 从而导致园林质量隐患的存在。 3.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 因为施工人员是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主体要素。但是,在园林工程建设实践中,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对园林建设的专业技能, 这就会直接影响园林建设的质量。除此之外, 一些施工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园林建设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充分按照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由此就会影响园林建设的效果,严重的话要进行工程的返工,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4.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细节把握不够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细节的管理是保证园林建设质量的根本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关系到人们对园林建设的满意度。而在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细节的纸漏会影响到园林建设的质量。比如说在进行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 对园林植物未能做好修剪和围护或者遮光处理, 或者对植物未能及时浇透,造成植物水分的缺失, 这些细节问题处理的不得当都会影响到园林建设的质量。当然,细节的把握不一定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的技能缺失, 对细节的忽视或处理的不到位都会产生这些后果, 影响园林建设的寿命。 二、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1.选择优秀的园林设计团队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 首先就要在施工前期的做好园林的设计规划工作。由此就要选择优质的风景园林设计人员, 设计人员要对园林建设地做好考察和分析, 对园林建设的风格和布局有充分的构想, 并要结合园林建设实际进行设计, 从而保证园林设计和园林后期施工的吻合, 防止设计的偏差, 保证园林后期施工能够按照设计进行, 充分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 2.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在园林设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图纸会审工作, 图纸会审要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 从而及时发现图纸设计的问题和难以实现之处, 从而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 图纸会审工作要结合工程后期实际,要客观评价园林设计图纸的效用, 防止由于设计的漏洞造成的园林建设的阻碍。在园林图纸审核之后,要进行施工组织和技术交底, 设计人员要充分把设计意图和设计细节传达给施工人员, 从而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并付诸实践, 施工人员要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施工的组织, 使各个环节能够有序的进行。在施工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和设计人员沟通, 及时进行解决, 保证园林建设蒯顷利,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水平。 3.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素养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 就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提升,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直接参与园林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效用。具体说来,要对园林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相关要求的灌输, 对园林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园林建设质量、加强园林施工技能标准化等相关问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在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中,要指导施工人员植物相关知识及处理技术, 从而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保证园林建设的效果。 4.把握园林各环节施工细节 园林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各个环节都要充分重视。要做好各个施工细节的处理,在园林规划、植物栽植和养护以及园林后期的管理方面要做到各司其责, 充分按照技术的要求,在各个施工工序做好监督管理,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环节及时进行修正, 使园林工程得以持久存续, 充分发挥美化环境的作用, 满足人们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进行,进行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美好, 同时是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由此做好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这就导致了园林建设的效果,影响了园林效用水平的发挥,由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 从而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的水平,从而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需求。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摘 要:加强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完美竣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样才能保障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种种需求。 关键词:现代园林工程 施工质量管理 措施 一、前言 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实现现代园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已经成了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美好性,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需要。所以加强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完美竣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样才能保障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种种需求。 二、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前期设计水平明显不足 毫无疑问,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园林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而要想保障现代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就要保障园林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目前来看,我国现代园林工程设计中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园林工程设计人员的能力比较有限,设计过程与实际工程建设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园林设计照抄照搬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现代园林的设计构想难以落实到工程实践中,从而导致返工现象,延长竣工时间,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使得现代园林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同时,园林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没有做好交接工作,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所以导致施工人员无法充分理解设计人员的思想,直接影响到现代园林建设的质量。 2.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在现代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他们不懂园林工程植被的养护与管理,所以导致现代园林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同时,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方也没有深入了解质量管理的要求与程序,管理人员素质不尽如人意,责任意识也不够扎实,所以导致现代园林建设的质量水平不尽乐观。 3.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现代园林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质量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他们直接参与工程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代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侥幸心理,难以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严重的话就会导致工程返工,无端造成大量资源白白浪费。 4.对细节处理把握不足 现代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细节问题。对细节进行严格管理,也是保证现代园林建设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说,园林建设细节处理直接影响到园林的安全性与持久性,也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现代园林工程的满意度。但是从目前来看,园林工程施工对细节处理重视不足,比如在栽植园林植物时,尚未做好修剪与围护园林植物的工作,也没有及时浇透园林植物,导致植物水分缺失。这些细节处理的不得当直接影响到现代园林的建设质量,缩短现代园林的存在寿命。 三、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现代园林工程项目涉及面多,包括气候温度、水文地质、施工程序、施工队伍、质量要求等诸多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一旦某个工序的监督没有到位,就可能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做好准备工作,强化施工环节,加强监督力度,是加强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夯实“质量第一”理念 在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相关方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对工程施工质量重视不足,这样就可能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不利于现代园林的功能发挥。有鉴于此,建筑企业一定要意识到现代园林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夯实“质量第一”的理念。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力保障,没有质量,何来建设?同时,还要协调好工程投资、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树立未雨绸缪的意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控制各种突发风险的发生。 2.安排优秀的现代园林工程设计团队 在建设现代园林的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地保障园林质量,首先就要在正式施工前,做好现代园林的设计规划工作。所以配备优秀的设计团队非常重要。现代园林设计人员要深入考察和分析现代园林建设地,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布局与风格有独特、合理的构想,并围绕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此确保现代园林的设计工作与后期施工工作实现无缝对接,避免出现设计偏差问题,促使现代园林后期施工能确实按照设计来开展,节省资源、提高效益。 3.做好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 现代园林设计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园林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说出内心想法,及时发现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难以实现之处,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图纸会审工作至关重要,要切实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要合理评价现代园林设计图纸的质量与作用,防范设计漏洞的存在,否则会导致返工现象,降低现代园林建设的质量。在审核园林设计图纸工作结束后,还要开展施工组织与技术交底程序,园林设计人员要将自己的设计意图、设计构想与设计细节全部传达给施工人员,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园林建设的真谛,并付诸实施。当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施工人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以此保证现代园林建设的质量。 4.提高施工及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施工人员是直接参与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从容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具体而言,要促使施工人员牢固掌握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了解现代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掌握保障园林建设质量的方法与技巧,实现现代园林施工技能标准化的落实。其次,还要促使施工人员把握好园林工程施工的各个细节问题。鉴于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细节问题。所以处理好各个施工细节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现代园林规划、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园林后期的管理等方面都不能马虎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好各司其职,并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强化施工及其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细节问题要第一时间处理,以此延长现代园林的寿命,使其充分发挥美化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 四、结束语 对于现代园林工程而言,不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先帝啊园林工程建设事业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在此背景下,强化“质量第一”的意识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当然,现代园林施工涉及面广而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保障现代园林的质量不断提升,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摘 要: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园林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场所之一,人们对园林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从园林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园林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提高园林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园林的作用就是为人们建立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能够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要想使园林工程更加规范、科学,把园林的价值意义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保障园林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园林工程更加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1 园林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对于施工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施工中的材料和半成品,必须要以验收标准为基础进行检测,合理的对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存放和管理,不断优化和配置材料,以此为园林施工的开展打下基础。对于施工设备的质量管理,要结合施工规程管理中的需要合理配置,对所需的机械和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包括设备的性能以及合格证书的查看,必须要保障施工设备的优良性能。 1.2 施工方案的审查 在园林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施工方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审查施工方案是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时必须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坚持可行性、合理性的标准,不能同工程施工的最初想法相悖。要对施工方案中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力求合理先进,这是保障园林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1.3 施工图纸的设计 在施工之前相关负责人要召集人员对图纸进行分析和探讨,把全体人员的能动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施工的详细情况。在分析图纸的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优化工作的状态。 1.4 苗木的选择 在园林苗木的选择上必须要科学选取优良的品种和质量,不能只想着成本问题而忽视对苗木质量的监控,要通过合理的采购标准严格把控采购的各个环节,要不断增强采购人员自身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2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所以施工企业要先对施工人员进行整体的培训,提升人员对保证质量的意识,对质量进行更好的把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增强施工技术的技能性,把施工的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台阶上;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目标,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合理的解决;培养员工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模式的训练不断创新思维,把质量和施工理念合理的融合到一起;企业要纠正施工人员错误的思维和方法,推动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2.2 园林施工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控制是保障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施工阶段必须要对所有会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整体的分析,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影响因素的干扰。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程,聘请专业的控制人员对施工进行整体的把控,不断增强人员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要对施工的成本进行管理,在施工质量有保证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好造价,要妥善管理图纸和资料,保证施工的开展是严格依照图纸进行的。要整体调控部门和人员,保证施工的开展有条有理。在验收工程的时候必须要以我国验收标准为准则来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位置必须整改或返工,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园林工程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在完成园林工程施工之后,养护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极大的关系,由于时间的推移,园林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损毁,例如苗木干枯、景观遭人破坏等,如果缺乏后期管理就会极大地降低园林的质量。因此在完成园林施工之后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日常养护,主要包括下面4点:结合植物的实际状况和天气情况经常性的对苗木进行浇水;经常对土壤进行除草、松土的工作;做好修剪苗木、预防病虫害的管理工作,保障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保证苗木能够充分的吸收养分。 4 总 结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施工时必须要深刻理解工程的原理,科学的进行施工建设,不断的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处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的可能保障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园林工程更好地发展。
高中教学论文: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思考方向 为社会培养各方面有用之才就得从小做起,在教育学生时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均衡发展,尤其是要提高动脑筋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社会的一些现象能够运用政治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行为上做出正确选择。 一、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时代的巨大发展,给予了我们不断创新的机会,有些教师就不断追求教学设计形式上的新颖,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只要能用都把它拿到课堂上。可问题是,我们的政治课需要那么多“新”设备吗?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要改变学生得从头脑中去改变,不能单纯地把学习的存在形式变化一下。殊不知,这样的“创新”恰恰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彻底沦为教师教学表演的工具,完全失去了自我。如此教学,岂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我们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灌”几十分钟,从不考虑学生的体会,从不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课后还觉得自己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慢慢会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政治教师”也成为学生口头上的一个贬义词。我们要想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得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别,尽可能设计适应他们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当做到既要关注学生群体认知的发展,也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得兼顾人文情怀的形成。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我们也要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分批次、分特点予以评价。这样一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充满生机、创造神奇,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会变成一个乐园。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不会重复,自然也就解决了从网络上“当”教案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工夫,学生才能在学习方法上有所突破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简单做到三维目标实现就可以了,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学习环节的设计,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自己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自学、互动、检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例如,学生经常会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甚至生活中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很多学生不理解人民币的“卖入价”和“卖出价”。这个问题在我们政治新教材中有所涉及,教师在备课时应把类似的问题考虑进去,这样就能使课堂变得非常“实用”。 三、吃透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向课堂管理要质量 做好“导演”,控制好“演员”,利用好“舞台”。我们要学会挖掘素材,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进而把它们归纳为是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还是文化方面的政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不是空中楼阁,政治学习有它的实现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既要搞好班级教学,又要抓好特点学生的管理 一个木桶,决定它容量的是最短的那个木板,所以我们在班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一个有特点的学生教育不好就会给班级以“破窗效应”,如果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搞上去了,全班的学习氛围只会越来越好。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我们机遇。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多动脑筋,提升自己,找准办法,掌握新的理念,适应时代洪流,那么,政治教学的春天离我们还远吗? 高中教学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激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结论: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教学论文: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文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论文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则教育手段,而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实验设计思想、方法、技能也已经渗透到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内的各个学科之中,物理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演变,逐渐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中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进行浅析。 实施素质教育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以物理知识教学为骨干,以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教学。本人试从以下几点通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的显着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当中,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考、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随即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去体会,试着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之中。 2.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 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主导位置,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从而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仅有短暂的40分钟,时间稍纵即逝,教师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去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务必要控制好时间和课堂节奏,在环节安排上一定要科学合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在物理实验课程当中更好的将素质教育渗透进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处理好试验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在展示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要展示出实用意义;教学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实验设计要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延伸,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对实验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事件要有所估计,有所准备,实验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实验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实验中必须力求做到成功,实验现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观察现象前必须告知观察方向,下达好思考任务。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本人认为将其分布在三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本人认为,可以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一部分。 如在《动量》一章里可增设“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可增设“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可增设“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还可将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做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可去完成“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等;学完“磁场”后,学生可去进行“指南针制作”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能够极大地陶冶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高中教学论文:谈高中地理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以来,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组成的课程目标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但是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相混淆、套用滥用课程目标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其结果是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正确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掌握设计并落实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已经成为亟待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最早由皮连生教授在其《智育心理学》中提出。笔者根据相关课题的研究,将目标导向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概括简化为两个基本步骤:一是设计精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二是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精确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作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全部运作都是围绕目标展开并逐步逼近目标的过程[1],因此,科学设计并精确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目标导向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等,并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明确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其次,要以某一知识内容为主线,将与其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最后,结合学生实际和地理学科特点,设置合适的行为条件或活动情境,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并用规范的语句清楚地陈述出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方法主要有行为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1.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陈述法是通过明确规定教学活动后,预期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结果来设计与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一般由四大要素组成,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或行为标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等结果性目标和部分可以结果化或需要结果化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陈述。其主要特征是行为动词要具体、可测量、可操作,行为结果具有相对统一或共同的最低标准。 例1.在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或熟鸡蛋、熟鸭蛋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及其分界面,简要说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归纳概括(或列表比较)各内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2.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表现性目标陈述法是通过明确规定学生应参与的具体活动或任务,但不规定学生在活动中应取得的具体结果或统一标准,来设计与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部分难于结果化或无需结果化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陈述。 表现性目标陈述法一般也是由四个要素组成,即活动主体、活动情境、行为动词和表现性任务。其主要特征:一方面,学习活动或任务是具体的,但活动结果是开放的或个性化的;另一方面,行为动词具有过程性或体验性特征,如经历、参观、访问、考察、感受、分享、参与、尝试、调查、绘制、讨论、交流以及合作等。 例2.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合作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选择一种方式向同学介绍这次观测活动的体会或成果(如特征、规律等)。 二、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终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也决定着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选择和采用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媒体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子目标[2]。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可用图1表示,即目标决定内容、目标决定策略、目标决定评价;每个教学目标都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目标,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达成一个个子目标的过程。 1.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学校环境条件等。但是,在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在之前精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已经充分并综合考虑到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等,因此,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内容选择与重组的重要和直接依据,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并为有效达到目标提供支持。 基于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首先,要非常熟悉教学目标及其子目标的要求。其次,要结合教科书上的学习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或改编。最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重组或改编教学内容时,一般应以学生使用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为主,但又不能局限于某一版本的教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当替换或补充一些其他版本上的内容或学习材料。 例3.阅读教材并结合“太阳系示意图”,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例4.运用太阳系示意图(或太阳系模拟动画)和八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比较表,概括说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感受天体运动的规律性。 如果按照例3目标来组织教学,只要学生结合太阳系示意图,能在教材中找到并说出相关结果(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如果按照例4目标来设计教学,在使用中图版教材的学校,则需要在用好教材中“太阳系示意图”的基础上,将人教版教材中的“表1.1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补充并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这个数据表的基础上,总结出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显然,例4目标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也更有利于导教、导学和导测评。 此外,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活动的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素养等,适当补充或改编一些教材外的学习材料,如地理学最新成果、时政热点等,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补充或改编策略和方法,有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内容地方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图表化、教学内容结 构化以及教学内容试题化等。 2.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3]。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必须服务于特定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具体来说,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或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等。 (1)教学方法的选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4]。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基础、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校环境条件等。在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选择、应用与组合的最重要依据。在精确设计与表述的教学目标中,其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往往隐含有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要求。 例5.运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特征比较数据,对八大行星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概括(或列表比较)三大类行星的主要特征。 从例5目标中的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分析,该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不是要学生识记三大类行星的名称和特征,更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行星的相关数据,即学习的重点不是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而是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地理图表的分析与运用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教学活动和任务都应在课堂上完成,具体的学习方式最好以小组合作学习或讨论式学习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最好是读图(表)启发式教学,或发现教学法等。 该目标后半句提供了两个行为动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如果选“归纳概括”,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读图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并简要表述即可;如果选“列表比较”,则要求学生能在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列表比较。显然,后者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要求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要求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的方法,辅以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使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5]。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尽可能以读图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为主,或多选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2)教学媒体的选用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于传播、解读或展示知识的手段与技术,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模型、挂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课件等媒介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等。一般来说,教学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教学容量,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学习兴趣等,但是,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功效和适用性。因此,在目标导向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用首先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其次要适合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此外,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媒体选择实用性要强。 基于目标选择教学媒体时,主要可以从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条件或活动情境来思考,因为这些行为条件或活动情境一般隐含对学习材料或教学媒体的要求。如例5目标中的行为条件是“运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特征比较数据”,所以,其学习媒介可以是中图版教材中的“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也可以是其他版本教材上主题相同的数据图表,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等。这些教学材料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展示或呈现,也可以通过导学案、学习任务单等方式印发给学生。又如,在例4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选用“太阳系的模拟动画”,则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3.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设计 广义的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师教学的情况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的评价。本文所说的教学评价仅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即学习评价。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常见或常用学习评价类型可以分为纸笔测验(包括以试题形式呈现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等)、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其中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方式主要有课堂提问法、学习报告法、开放性作业评价法、评定量表评价法等。各种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 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也决定着评价的方式、方法,或评价技术与程序的选择与应用。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也不同。因此,在选择与应用评价类型和方式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内容;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结果化,或需要结果化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应以纸笔测验为主,以表现性评价为辅进行测评。其中,课堂教学中的纸笔测验,从评价功能看,应以形成性测试为主;从评价标准来说,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主;从学科特点看,测试题型应以读图(表)分析为主。但是,有些难以结果化,或无需结果化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应以表现性评价或档案袋评价等质性评价为主。 如例2目标,该目标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地理观测技能方面的要求。从目标内容和要求来看,这些目标无需结果化,主要属于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因此,该目标的测评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表现性评价中的学习(活动)报告法、评定量表评价法等,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指导老师。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习小组。 又如例5目标,该目标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有“过程与方法”的内容。其测评内容主要是八大行星的分类(包括分类依据、类型名称等)和三大类行星主要特征的分析方法;具体测评方式可以是完成课堂练习(如形成性评价试题)或课外书面作业(列表比较三大类行星的主要特征);形成性练习或测试题型最好以图表分析题为主。 4.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只是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即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后预期的终点目标,终点目标可以被细分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6]。因此,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总目标,还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如图1)。每个子目标的达成过程可能就是一个教学环节或步骤,或者说,每一个教学环节侧重实现一个或至少一个子目标。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各个子目标和总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媒体等教学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划 和设计。 基于教学目标中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其子目标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进程与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教学内容或主题,并对各环节教学时间等进行预设,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等;二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其子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和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具体设计,如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引起注意,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何选用和呈现学习材料或教学媒体,以及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与评价等。以例1目标为例,基于该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可设计如下表。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影响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我国传统的备课侧重研究教学步骤、方法和技术,很少研究教学目标对教学步骤、方法或技术、选择的制约作用[7]。因此,在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科学设计并精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主导”下,服从或服务于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一、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用考试或考查的方法及时检验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结果。着重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各知识点中的能力要求内容。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卷面,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同学,可通过耐心细致地辅导达到能力要求。普遍问题,可通过评析卷面加以解决,使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本阶段的能力要求。对不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高中教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课十分重要。物理实验不仅仅是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实验可以有效的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就新课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作一探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是由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组成的,通过实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物理实验对人类认识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高中的物理实验课程则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行探究。 一、开展多种实验活动,建立完整的体系 每一个学科总的教学效果并不仅仅是其各个要素的效果的相加,物理实验教学也是这样。物理实验教学的要素包含了以下几方面: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这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各自为政则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例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问题中要求学生课后自行分组并通过自制的小工具等进行实验,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们对问题解答的实际情况,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还能够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物理知识有很多都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哪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所运用?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改进。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动手。这样可以将课内、课外,演示实验与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二、将创设实验情景的教学方法引进到课堂教学中 从学的角度来看,想要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则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愉快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的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演示实验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频率”的概念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测试自己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实验,题目提出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时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很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现成方法,所以还能够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再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让鸡蛋从高空安全着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所使用的必须是生活中容易获取的。学生会设计出多种多样是实验,然后老师再通过学生的设计的实验引进动量定理,并在讲解动量定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够学到知识,同时还能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更加的牢固。 三、把兴趣融入物理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只有在他们有着足够的兴趣的时候,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静电”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个“静电喷泉”的小实验。该实验是这样的:在桌子上放一个塑料板,板上放一个盛满水的白铁皮桶,然后找一根一端尖嘴的玻璃管,平的一端插入一根橡皮管中;将橡皮管灌满水后,橡皮管的另外一端放入到白铁皮桶中。通过虹吸现象,让水从玻璃尖管中射出。然后在用一根导线将白铁皮桶与静电感应器相连,摇动静电感应器的手臂,这时就可以看到一股美丽的喷泉。这种趣味实验可以很快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会迫切的希望知道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通过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多种多样的物理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物理小实验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开阔,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例如“巧找重心”这种小实验,在做这个小实验的时候不仅仅可以复习“重心”和“重力方向”等物理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还可以知道许多杂技演员的一些技巧的原理,例如“走钢丝”、“顶碗”、“蹬车”等。通过各种小实验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起到调节的作用,能够使的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总之,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还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广大工作者将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完善。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思考与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 尽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可或缺的.打个比方,教师在课堂上,就像是舵手操船,学生就像是一艘徜徉在学海中的小舟.舵手要指引船的前进的道路,还要保护船不偏离航向,就像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途径,更要担当从旁辅助的责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困难.这都是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达到的要求.从外部的大环境讲,随着社会的极大发展,知识的更新变化也极快,教师的整体素质要不断的加强提高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而做到在课堂上有效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之后,不会出现知识脱节学习落后的情况.做好素质教育,就要先从提高教师素质开始;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先加强领路者的能力. 二、调整课堂结构 传统课堂对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不断的练习巩固.这种单调枯燥的课堂结构只会使学生对知识失去兴趣,失去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全方位调整.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设置情景导入,利用身边和周围熟悉的物品来引出将要讲解的知识点.这样不但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知识融入生活,变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最终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样做能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独特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掘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搭配一些教学用具,特别是多媒体这类的科技产品,能够更加直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到寻求知识的情景中去.对于课堂练习要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知识竞赛或者实践总结,而不是单纯的解答课后习题. 三、提高课堂效率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引导学生参与 尽管素质教育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让课堂失去最起码的秩序,否则学生只在课堂上“玩”而不是“学”.教师对于整体教学进程和各个环节包括每个问题的提出,引入直到最后解答,都要有一定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约束,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等同于吵闹的课堂气氛,乱中有序,动中有静,学生能够听从教导,才能得到教师的帮助,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盲目的给予学生自由只会使教学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就是指每个学生对于同样的知识,在同样的教学坏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这种差异性是普遍存在且难以消除的.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实施了教育改革之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会得到提高.对于进步的学生,当然应该给与表扬和奖励.对于没有进步甚至是退步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帮助他们调整自己,去适应教学方法的改变.要鼓励他们改变自己,挑战自己,不害怕失败,不为一时的落后而气馁.特别是在传统教学中领先的学生,有些一旦进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就会出现退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问题,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三)合理利用实验设备 化学学科有着大量的实验操作项目,其中很多有相当的危险性.一般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危险只会单独进行一遍演示.这种方法虽然保险,却没能使学生得到锻炼,让实验失去最基本的作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切都要以实践为标准.学生如果只懂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那何谈课堂效率的改变和提高.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的优秀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当然教师要特别注意实验的环节,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实验前首先要让学生对实验设备进行仔细观察,详细讲解每样物品的作用.教师可以先自己单独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演示,然后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没有危险的实验,以便熟悉流程和器具.小组实验熟练后再分为单人实验,同样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练习,直到学生有能力进行一些复杂实验.教师要在旁边进行辅导,保证实验合理安全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快乐,还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验当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素质教育.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高中文科 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 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 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乃是当务之急。笔者就此浅谈在高中文科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具体作法。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双纲”(即《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考试大纲》),认真钻研课本, 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 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 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 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 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 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中智能因素,对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大 有好处。 然而,许多学生却不重视或不知道应怎样重视课本。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对课本内容已经 熟悉了,于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看社会上搞来的一些复习资料上。针对这种情况,我除对学生进行反复 说明外,还利用课本上的有关内容,编制成一些问题,以此督促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 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对日本侵华问题的四个材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四则材料反映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持何态度? 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2)结合材料,说明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原因。 (3)你对的上述言论有什么看法? 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供的有关材料,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课本 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还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注意挖掘课本内容 中的隐性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如: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1)“公车上书”(2)强学会成立(3)《中外纪闻》的创办(4)维 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1)(3)(2)(4),而许多学生认为应是(1)(2)(3)(4),出现这一错误 就是由于忽视了课本中的“强学会成立以后《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这句话。所以“《中外纪闻》 的创办”是早于“强学会的成立”的。 另外,还可将课本中的习题、思考题拿出来让学生做或对它们稍加改动再让学生完成等,以此来教育学生 重视课本。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交给全班讨论,教 师只在一旁作点拨、引导、启迪工作。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我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予以答复 或提示,必要时则给予个别辅导。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其印象是很深的,记忆也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 。 四、要求学生作学结 在每讲完一章、一单元及一本书之后,我总是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小结。写小结实际上是一次重新整理与 复习已学内容的过程。学生们很可能在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以便弥补缺陷, 并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为此目的,我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带有 总结性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如“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困难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中共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哪些 措施?各有什么作用?”又如“我们应如何理解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危机四伏”等等。 另外在课堂上每讲一道典型例题或习题,或评讲试题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小结,其内容可包括:(1)题型 及演变;(2)解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3)多角度解题思路的方法;(4)题目的改编、联想、引伸、拓宽等 。这样做可使学生的智能得到相应提高。每次测试之后,我还都要求学生对做错的答案一定要改正或重做,并 且一定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认真讲评,然后让学生制定今后复习的计划。 五、让学生讨论似是而非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答题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似是而非或有争议的问题,对此,通过课堂讨论、查漏补缺,就能 澄清概念、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资本主义产生这一问题,就要组织学生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 产物?为什么?”对此,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认真分析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思考题,进行自 由讨论,各抒已见,然后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解答,这样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六、让学生分析错误 学生在认识和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教师的 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剖析 错误,纠正错误。实践告诉我们,剖析错例往往比正面讲解印象更深。 所以,对于错误,特别是大部分学生易犯的典型错误,一定要认真剖析,让学生不仅要知其错,更重要的 是知其所以错,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学习提高。 总之,正确树立“学生主体观”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备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 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就能明显提高。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要正确认识它的特点,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反思,正视问题并努力寻求对策,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特点、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历史新课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而且对历史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即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第一线教师,我现就教学上的点滴心得写出,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它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某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专题学习,能较好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三维目标。 第二、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第三、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第四、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第五、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第六、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七、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 第八、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总之,新课程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为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和谐发展这一终极目的服务,努力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营造和谐氛围,以激发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树立宏观的历史观念,即所谓的“大历史观”。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本人半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下我的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由于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生合卷,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代课或兼课,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这就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又非常自然地将语、数、英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宠儿”,客观上理科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越性,主观上重理轻文观念的沉淀,必然导致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机制,数、理、化便也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便当然沦为“庶族”,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和属于历史学科的课时,以及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时间和精力便都属于“少数派”。因此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而高中课时紧任务重,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者所始料未及的。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 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 目前高一历史课程开设情况是每周两节课,高一上学期修完历史必修模块一。如要完整修完该模块每章节知识,至少要18个教学周。在升学压力下,在语、数、英等各科大量作业的重压下,在对历史学习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极少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深度和难度确实很难把握。 可以看一则案例:“辛亥革命” 课程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节日所放的孙中山画像,提问为什么给予孙中山如此高的地位? 课程过程:将整课分为三部分:了解(基础)、理解(加深)、见解(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堂阅读提问为方式。让学生系统的知晓辛亥革命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 ②爆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③成果(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性质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学生分小组,课前查阅资料作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介绍三个问题: ①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 ②《临时约法》体现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③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部分----见解:方式与第二部分相同,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③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态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要在一堂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时间是否仓促? 5、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我采用的“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确实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得法,就会适得其反。如有的教师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合伙学习;任凭学生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自己则在旁边当看客,还冠以分组式教学、合作学习、民主教学之名。实际上,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是单纯地放松对秩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同时要利用多元评价的激励效应促使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 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投身新课程改革,我最真切的感受是“在路上”,在艰难中求索,在两难中抉择。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投身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如何在两难中抉择,一切都要自己去探索,不能走错,不能不走,更不能回头。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高中教学论文:打比方巧解高中历史教学中难点的解决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材打乱了以前通史的编写体例,而改用专题,虽然在某些程度上能强化学生主体知识的认知,但是由于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不强,部分教材语言过于严肃,编写过于理性,另外文中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篇幅所限等因素,学生理解不了。再加上某些教师长期形成的简单灌输的教学方式又使学生的悟性、灵性收到压抑,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降,历史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适时使用一些恰当精妙的比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使课堂语言生动活泼、气氛活跃,还可以为我们描述某些现象、解释相关问题带来简便。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打比方解决难点试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例如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节的教学,怎样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对它做了一个浅显的比喻:好比某位同学完成的一次跳高动作,竿的两边分别是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一边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一边是社会主义时期,竿是划分两个阶段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是助跑,它们为“飞跃”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三大改造”就是起跳的动作,这个飞跃动作的成功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之后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通俗的比喻中蕴涵着智慧,它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现实生活中,亲切、动感,学生在比划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历史事件中比较复杂的联系。 再如在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时,我就把生产力比喻成不断成长的孩童,把生产关系比喻成孩子身上的衣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孩子的衣服要量体裁衣,要合身;当衣服过大时,孩子走路时会踩着衣服摔跤,也就是说当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时,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当衣服过小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生产关系落后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改革与革命又改如何解释呢?孩子的衣服不合身时有两种办法解决问题,就是把原来的衣服修改一下,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使它适应生产力;如果怎么改也不合身,特别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时,那就只能重新再做一身合身的衣服了,也就是革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我们伟大领袖其实也是善用打比方的高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文化知识过程中,他十分注重“启发式”教育,善于用打比方,将复杂的问题深入浅出,以便收到理想的效果。在教“西安事变”一课时,许多学生不解,我就引用了他的打比方。当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许多同志一时不理解,在为抗大学员讲课中,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教育大家,讲了一个“毛驴上山”的故事。他说:陕北毛驴很多,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是不愿意抗战的,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的办法,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西安事变就是这样。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但是,驴子会踢人的,我们又要提防它,这就又要联合又要斗争。的讲课发人深思,一方面使干部、学员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结合国内政治斗争形势,解决了大家的思想问题,大大激发了抗战的热情。 类似的实例很多,采用轻松、幽默、生动的比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才会在平淡中拉近师生彼此,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敬佩、认同和期待,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所喜爱的。另外运用打比方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比的双方要的确存在相似或相通之处。 (2)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 (3)所举例子要简明扼要,要贴切。打比方中的事物是为学生熟悉并能够理解的,采用的比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表达要通俗; (4)要讲究通俗性、活泼性与准确性、严肃性的统一。打比方要符合社会道德观念,避免用一些负面的或意识形态的事物做比。 “打比方”使历史课堂寓学于乐,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宽松环境。有了好的“情绪”场,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当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要有针对性;同时,也需明白,“打比方”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或部分属性,而不是其全部。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琢磨,就一定能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理论以恰当的打比方的形式讲授给学生,把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己创设情境。历史教学应该充满诗意、充满艺术,学生从中应该得到快乐、激情的情感体验,这才符合历史新课程标准人文主义教育的精神。 高中教学论文:材料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综合优势 [作者] 许连军 [内容] 高中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其深度、难度和综合程度都远大于初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于是,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美好愿望和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和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和终极目标,我们试验过多种方法:系列命题作文、分文体的单项强化训练、片段作文训练、一题多作等等。具体操作方法也不一而足。但试验表明,这些方法常不尽人意,学生的综合能力总是存在空白,往往缺这少那。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序列训练,学生对各种文体的适应能力、审题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反观自1977年以来2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只有两三个年头采用了命题形式,其余均是材料作文,可见材料作文作为测试手段的优越性是得到广泛认同的。那么材料作文作为训练手段的综合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命题作文的局限性 命题作文作为传统的教学与考试形式,至今仍有很大的市场。但在教学改革潮起潮落的今日教坛上,其不足之处亦是显而易见的。 1.内容贫乏,缺乏具体性 命题作文的命题常常只有几个字,按一定的语序排列,其中心意思和文体导向都只能从这少数几个字中搜求出来。由于字符少,给学生提供的信息就有限,且较为抽象。有些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现象就无法涵盖和包容进去。常常只是社会生活现象极简省的抽象概括,难以把具体生动的、变化不定的社会生活完整、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与此相反,材料作文的材料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所提供的社会生活信息较多,可以将一些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较为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较为生动形象地了解社会生活。 2.形式呆板,缺乏启发性 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虽然可以有不同结构的词组及不同语气的短句,可以有不少的变化,但其形式总显得单调呆板,其所有的变化多是由于其字符较少的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的变化,缺乏启发性。材料作文则不同,其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或一组文字材料,可以是一串数字、一个表格,也可以是一幅漫画或一组漫画……其信息含量较之孤零零的命题要厚实得多,更由于其形式不拘一格,带有灵活新颖的特质,故而对学生具有启动兴趣、启发灵感、激活思维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较之命题作文等单调的形式更为学生喜爱。 3.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命题作文的审题基于对命题的反复审读。其方法常常是先对命题进行语法审读,弄清其语法结构。然后对之进行语义审读和文体审读,弄清命题的含义和文体要求。学生易于掌握这简单抽象的“三步法”。却很难适应并把握每一个具体命题。尽管我们常常费尽心思搜罗五花八门的命题,不断地示范剖析,讲得唇焦口燥,但我们的学生依然头昏脑胀,考场上仍是“捻断数茎须”,三年难得两句。材料作文则不同,其材料本身就是一条鲜活的“鱼”,从头到尾都水淋淋,周身每一鳞片都熠熠闪光,摆在学生面前就有动感,就来灵感。学生可以观“头”察“尾”,可以看鳞片,可以赏翅翼。每个学生都可以较容易地找到同自己原有知识的契合点,有所心得,只是深浅不同而已。不会轻易跑题。 由于命题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具有上述不足之处,所以在训练和测试中都令人感到难度大,不好把握。这也是历年高考很少采用命题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材料作文的综合优势 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除了上文论及的具有信息含量大、形式灵活多样、容易审题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它在训练和测试中具有综合优势: 1.材料作文集阅读、写作于一体 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读懂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这就必须调动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从中读出自己的观点。 要说明的是,这种阅读和阅读教学中那种对文章从内容、结构、语言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握的阅读有别,它是一种较为单纯的实用性极强的阅读。它只着眼于材料的内容信息,把握材料的内容中心,目的性极强。但这种阅读又是阅读教学的应用和延伸。二者相得益彰。 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多是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又使这种实用阅读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大多数学生都有可能读懂。即使有些难度较大的材料,学生也能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中心。因此,可以说材料作文既训练了阅读又训练了作文,可以收一石二鸟之功。 2.材料作文融多种文体训练于一炉 就材料写议论文是我们常用的形式,此外,就材料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续写,或对材料所述事理加以评论就会涉及多种文体。就表达方式及手段而言,则在对材料的处理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叙述、议论、说明等等多种表达方式。命题作文中的命题则常常只能适应单一的文体。不能与材料作文同日而语。 3.材料作文在方法上可以举一反三 材料作文较之普通的命题作文,其包含的信息量大得多。因此,一个材料常常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把握,这就会牵涉到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譬如《滥竽充数》这则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mǐn@①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一则简短的材料,就可以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主题: 从南郭处士这一方面看,因其不学无术,混得一时,终落得逃之夭夭的下场,在新的体制下,类似南郭先生的人是混不下去的。这是相类联想,顺势推理。 从齐宣王这一方面看,追寻南郭处士得以混时度日的原因,是因为宣王昏庸,“廪食以数百人”。职责不明的大锅饭是不行的。不利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不利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是相类联想,又是逆向推理。 从齐mǐn@①王这一方面看,mǐn@①王一改从前的大锅饭,让那些“阿混”混不下去。改革体制,打破“大锅饭”,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这是发散性思维,也是相类联想。 一则小材料,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调动推理、联想等思维方法,采用顺势类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联系实际,写出数篇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议论文,可谓一举数得。不但如此,还可以运用引申联想,写一篇南郭先生逃回家之后的记叙性文字——南郭先生逃回家后,耻于以前所作所为,悔过自新,苦练吹竽本领,终成一代“名竽”。这是很有趣,也很有 教育意义的。一则小材料,一举而化为4篇文章, 且角度各不相同,新意迭出。学生每完成一道这样的作文题,在阅读、分析材料,作文立意构思,立论角度的取舍等诸多方面都能得到极好的训练。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和自信就会油然而生。 4.材料作文在内容上可以包罗万象 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其内容也不受任何限制,它可叙述古今中外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大事小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小到个人生活点滴,只要有一缕灵光,能给人以启发,引人思考,都可以入题,不拘形式,不分大小。如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外国的寓言故事、中外名人轶事、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各科学领域的发明创造等等,都可以作为材料作文训练的材料。其综合性、大容量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在课本之外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素材,激起学生的兴趣,教他们学会思考。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等其他单一形式的作文训练,具有多种优势。应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三、几点思考 1.材料作文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从思维发展过程和认识规律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认识的深化发展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将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两种不同的作文训练方法衡诸认识论,可见其思维过程虽是互相联系的,但其侧重点是不同的。材料作文正是由感性材料到理性推理再到写作实践的认识渐进过程。是符合认识论规律的。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命题作文则直接从抽象的理性结论似的命题到写作实践,较为抽象,不易为高中学生把握。 高中教学论文:行为理论与地理教学准备阶段的动态质量 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三个过程。准备阶段是实施阶段的必 要准备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实施阶段质量的高低,因而不能只重视实施阶段质量的提高,而忽视准备阶段质 量的提高。(关于实施阶段质量提高的措施笔者已在《地理教学》1996年第6期《把行动研究引入中学地理教学 》中述及)。 准备阶段质量提高的措施不仅指常规性的备课,而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帮助设计地理教学准 备阶段动态质量提高的方案。这里所说的动态质量是指学生的行为质量和教学点质量的总和,而这个总和要求 大于普通教学的质量,这也就是运用行为理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组织行为理论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是近二十多年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立的新学科,它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 等原理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属于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调动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地理教学活动)人的(学生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规 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地理教师)预测、引导和控制人(学生)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地理教学)既 定目标的科学。它的任务就是使管理者(地理教师)能够掌握劳动者(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 律性,提高对劳动者(学生个体)心理和行为的预测能力和引导与控制能力,以便及时协调学生、集体、地理 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更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探索并做出最优的教学组织设计,以保证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提高准备阶段动态质量的方法 提高准备阶段动态质量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下面是按照其主要激励理论来设计的方案。 1.根据需要理论来设计 需要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并且有层次,因而教师要: (1)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教师要找出学生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学生的行为 ,实现组织目标。具体地讲,就是把课本知识点按需要层次分类、组合。例如:高中地理中这样的知识点组合 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 A.(空 气) 低 层 大 气 气 候 CO[,2]的温室效应 人口 酸雨危害 工业 臭氧层空洞 城市 B.(食物)粮食种类分布粮食问题农业状况。 对于作为教学的客体——教师来说,在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体现出对地理教材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技 能)处理的层次性。 (2)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因而可将学生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设计提问的题目时,要考虑不同分类的学生。 如:学生学完高中地理第一章后,可设计以下不同难度的题目: 极昼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吗?(难度较低) 某地8时日出,昼长为多少小时?(难度中等) 当西半球全部为昼半球时,太阳直射点在哪里?(难度较高) 2.根据强化理论来设计 强化理论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它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的实用范围很广 ,这里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积极强化 积极强化的主要方式有:①精神强化。给学生创造、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环境。如在上高中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自学教材)时,要求学生自己看,然后写出对月球的认识,体裁可用故事、 寓言、童话、散文、论文、诗歌等多种形式,写成后,叫学生自愿到讲台前朗诵,结果学生活动积极,激励水 平较高,教材知识掌握较好。②物质强化。如利用部分班费或勤工俭学收入购买课外读物、学习用具等在阶段 性考试、检测、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③联合强化。如会考得A者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暑期近地观光 旅游等。 (2)适当“惩罚” 适时适度的“惩罚”可以树正压邪,鞭策后进。如对学习偷懒者明令规定要背诵四大洋的面积、深度、温 度等;会考不过关者可在植树节时,要求比别人多栽5棵树等。 (3)消极强化 如果把会考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全省统考会考成绩,占80%;一部分是教师平时考查考试成绩,占 20%。这样,即使一些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为了“过关”,也会按要求强迫自己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3.根据期望理论来设计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斯提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M(motivation)=(exp ectency)×(valenc)。 比如两个参加地理会考的学生,一个 学生估计他能够过关的可能性为30%,概率为0.3;另一个估计能过关 的可能性为80%,概率为0.8;前一个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效价可算为3,后一个十分重视, 效价可算为 10,代入上面的公式,则得出激励水平是不相同的。 前一个学生M=0.3×3=0.9, 后一个学生M=0.8×10=8。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将学生的心理动态摸清,然后及时下药,正确指导,分灶吃饭,才能取得较高的 激励值,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准备阶段动态质量的提高,很重要的一环是常规性的备课,包括教案的编写等。 2.行为理论的基础理论还很多,这时仅举一二,旨在说明问题。 3.这种理论的地理教学效值,还有待一步探索和研究。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七层次尝试 高中语文教学七层次尝试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试验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其“阅读”部分仍是分单元的文章选编。教材在对阅读训练的“说明”中,强调了各种能力(包括对各类文章的理解、分析、鉴赏、研讨、评价等能力)的培养;教材每课后面还以“练习”的形式把各种能力训练具体而有层次地加以落实。教学中,科学地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教学大纲》语),教师在这里有着广阔的活动天地。 我在高语“阅读”部分的教学中,大体运用了七层次教学,即:读、背、解、评、写、做、悟。 一、读 读,是高语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教材课文的“练习”几乎都有此项内容设置。“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扫除课文障碍,字句能读得准确、通顺,文意能大体读懂、手法能基本理解。“读”的较高要求是:读出文体特点和内容特色:诗歌要读出节奏、韵律,散文要读出色彩、滋味;实用文体要读得清晰、明了,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墓前的讲话》,要读出逻辑魅力,文学作品要读出感染力,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要读出丰富、深切的感情。 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己品读、互相听读,还要能作好范读引导。 二、背。 背诵,是高语教学中“读”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这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使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背诵熟了,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层次的顺利深入。我国封建时代教育方式弊端很多,唯这加强背诵,益处还是明显的。古代史书、文学名著中颇不乏这方面的例载。《史记》中屈原就“博闻强志”,《三言》中更有一篇有趣的故事《王荆公三难苏学士》,故事中王安石就是凭惊人的背诵,折服了恃才傲物的苏东坡。文学作品和史实虽不是一回事,而古代教育中背诵实绩却是难以抹煞的。现代著名学者朱光潜、钱钟书等先生们的巨大学术成就,与他们惊人的背诵功夫也是很难分开的。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评价郭沫若先生一句戏白“你这无耻的文人”时,信手一气拈来《水浒传》、《红楼梦》中三个同类例句,没有背诵的功夫怎能做到?钱先生著作中引述古今中外警辞妙语,珠联玉串,更让人惊叹其学问渊博和记诵的丰熟。中学阶段的语文,打好背诵基础,且不说便利教学,长远看,学生一生会受用无穷。 有关背诵、教材“练习”有一些要求,内容多是古诗文名篇,现代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作品的少数段落。这还不够。要让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凡精美文字,不论是诗是文,属古属今,都可以或应该背诵,不一定整篇都背,好的片断,甚至优美的词句就背。养成“堂堂课要背,篇篇文有背”的习惯。有的教师担心这会加重学生负担,其实不然。已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任务负担的轻重与完成该项任务的兴趣浓淡有直接关系。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精彩的讲授,学生连续听几小时都不觉负担;乏味的讲解,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所以,在谈论学习负担之时,若能注意学生的兴趣问题,才更科学。把学习负担只看作是学习内容的增加,这是不可取的。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十几岁青少年学生,记诵起来是很迅捷的,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文字,读个三四遍就可能背诵。米卢教练提倡“快乐足球”的成功经验,可为我们语文教学尤其背诵教学借鉴。 在“背诵”这一教学层次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待背诵材料的情趣、理趣、语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怀着快乐去背诵,示范性地给学生介绍些背诵技巧,以提高学生背诵速度,强化背诵效果。 三、解。 有了前面阅读、背诵两步基础活动,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明白、恰当的话解述出来。解述这一步教学,为学生初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机会。教师对这些成果要给以充分肯定,不必求全责备。只要有一点可取,有一点价值,就予以表扬鼓励,以增强其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成就感和自信心,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教材“练习”中设计了不少考查学生解述能力的内容,极便于这一教学层次的开展。 我在《读〈伊索寓言〉》一文的解述课上,结合文后练习第一题,就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让学生发表己见。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课文中心意思是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孩子们只有不断克服单纯、幼稚,逐步成熟起来,这才能更好地生活于社会。”第二位同学站起来发表了不同意见:“本文中心意思是要说,成年人应该为孩子们建造一个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纯朴、谦和、诚信、无私的社会,这社会才是真正进步的社会。”全班学生多数同意第二种意见。我也给以充分肯定,表扬了这第二位同学的善于思考,解述语言也准确、明白。对于第一种意见,我也同样给以赞赏说:“这个意见充分注意了改造社会任务之艰巨,很有见地。若是没有对现实社会的这样的认识,也提不出建造进步社会的要求来。 对于学生的不够确当的解述,教师能给以有分寸的引导式评赞,既不挫伤其思维积极性,还能启示其寻找欠确当的缘由。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引伸教学层次。 四、评。 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作尽量准确、客观的理解和表述,是检验学生“懂”得怎样,评,则是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读懂、理解了的教材内容作一番分辨:是对,还是错?是优,还是劣?说出其“然”,还要讲出其“所以然”。这是在客观理解教材基础上的学生自己的主观认识。“评”这一层步的教学是对学生判断力的培养和检验。 举个例子。在教学韩愈《师说》一文时,于读、背、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评述本文观点。许多同学称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大家联系现实人生说道:“今天,一些人官做高了,就看不起普通老百姓,有了钱了,就不屑与穷人打交道,更不必说请教老百姓,拜他们为师了。结果,做事为人,尽出丑态,损公失己,贻笑贻患。这些人,真该听听韩愈的这番道理。”对文中“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观点,不少同学不赞成。他们说:“在韩愈看来,圣人一定高于普通人,这恐怕太绝对了。韩愈自己就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古圣人不一定门门术业都精、都高,普通人中,精专一术一业者更不乏其人。说普通人远不及圣人,这不是自相矛盾而又极不合事实吗?拿今天的例子来说,安徽凤阳七户普通农民率先走出代表现代中国农民发展方向的第一步,这胆,这识,古代哪一位圣人敢与之相比呢?所以,韩愈的这个观点是偏见。 这些评述,敏锐而又有一番道理,尽管还不是十分严密,总是经过了比较、思索 而获得的认识 ,是自己钻研的成果,在显示着学生能力上的追求和提高。 这一层教学,需要的学生知识积累较多,能力运用较强,要评得公正、有理,就离不开分析比较,要比较,就不能不援事引文,要作出判断,更不能没有思想认识标准。所以,教学中经常进行这一步“评”的活动,对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强化学生思维训练,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写。 读、背是“读”的层次,用的是教材上的现成语言材料;解、评是“说”的层次,须得自己组织较为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训练档次高了一层;“写”是比“说”更高的层次,它对自己组织的语言表达的要求,准确、简洁之外,还要进一步做到严谨、优美,这就有了思维逻辑和语言艺术上的一些要求。所以,教学中,“写”这一层步除了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大有益处外,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具实践意义。 教材中,为“写”这一层次的教学需要设计的“练习”,数量、内容也不算少,但多只有二三百字的规模,似嫌不足。当然,教材于阅读单元之外,另编排有写作单元,但我们总觉得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写作”,更易于入境和收效。例如写“读后感”,因为教材刚刚学过,钻研已有了深度,感想便好生发。比如,学了《游褒禅山记》之后,写读后感《观·思·得》一文,归纳起来就不会感到大的困难;学了《石钟山记》之后,写读后感《获取真知的途径》一文,亦不会感到迷途难辨。“仿写”也一样,因为对教材结构特点,语言风格正自心领口熟,动笔便易得手。比如,学了《黄鹂》,仿写《燕子》,落笔、收笔,行文关节,便易由“形仿”而达“神摩”。 “读后感”、“仿写”之外,还可以尝试“创写”,即从教材中跳出来,进入现实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到见识,而又能有益于社会人生。所以,“创写”是“写”这一教学层步的高境界。例如,《过万重山漫想》一文,作者由“第一”想到人类社会历史富有开创性的一个一个的“最先”。学了这一课,学生以《说“一“》为题作文。学生不满足于循着教材思路走,而另辟蹊径,由“一”想到常被人忽略的“最小”。不再从“创造之开启”构思,而新从“毁坏之发端”立意,注意到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乃由“一滴水的浪费”、“一棵树的砍伐”而肇始的现象,由此确立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从‘一’做起”这样的有别于教材课文的主题,即有现实意义,还颇富创意尝试。 总之,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写作,就像是趁热打铁,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三百字自不在话下,七八百字也可一气呵成。 六、做。 这里的“做”是指“做人”。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的更重要的或更高的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做人。这种由“教知识”到“教做人”,由“长能力”到“能做人”不仅是语文教学深进的表现,实在也应该是语文教学自然而然的结果。 教学中,随着对教材钻研的步步深入,由“读”、“说”到“写”的逐层练习,这种做人感识的长期不断的积累、默化,就自然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形式。像《一滴水,一滴泪》中的人道主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先国后私,《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社会责任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共产主义信仰等,就都是给学生以积极感识,构建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好内容,高语教材中这样的内容是很多的,就连《〈物种起源〉导言》这篇说明性的书序,也可让学生感受到实事求是、谦逊不苟的做人高范。 除了以教材中健康有益的思想道德内容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外,还可通过教学的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树立高尚人生观的积极性。有一回,杏花开了,我正好教《荷花淀》。小说中,作者把荷花箭描写成“高高挺出来”“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形态品格动人。我布置了一次观杏花的写作活动。趁学生惊喜地仰头观花的时候,我问他们:“这花有何好处?”大家争赞花色、花形、花香、花繁,有的还由花想到果,想到奉献,越赞兴致越浓。我又问:“树上那么多花枝,有没有互相间争抢生长空间而打架的?”大家一听,都来细看:花枝真密,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南北东西,各个方向都有伸出去的,可奇怪:每一花枝,都由邻近花枝给它留出空间,你避他让,各自都获得了合适的生长位置。整株树象一个和睦的家庭,和平的国度。同学们不觉赞叹:原来花木也懂得友好相待、注重和睦相处,更何况我们人!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精道妙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追求高尚人格的自觉性。 当然,教会学生做人这一步,不只靠就几篇课文中的做人道理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二见识作必要的提倡、鼓励等“言传”,更得有教师经常地给学生以以身作则的“身教”,让学生不仅从课本、生活里懂了道理,更从教师身上亲切感受到高尚人格的魅力。这样,“做人”这一教学步骤,才会见出明显成效。 我们国家在新时期规划出一个“科教兴国”战略。这“科”是讲拥有先进科学知识;这“教”是指教好下一代做人。教出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下一代,“兴国”才有希望。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便由此进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为,具备了高尚人格精神的人,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运用乃至思维的创新,必然显出一种健康、蓬勃的趋势,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诱人的境界。 七、悟。 悟性是学人的极高境界,教出有悟性的学生,是教学难得的成果。 社会人生中,知识和道理是无穷无尽的,单靠教师、课堂是无法教完传尽的。学生也没有必要一一都求教得、学得。教学达到一定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都有了长进,教师就能够引领他们进到“悟”的领域,让学生凭着悟性去探求教材深层的和教材以外的知识和道理。这对高语教学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高语教学中,“悟”的天地是异常广阔的,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独到的发掘,可以是对教材内容创意的新解,可以是对教材主旨新颖的见地,当然,还可以大胆跳出教材,提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全新的见解。 例如,学生对巴尔扎克《守财奴》中与众不同的人物对话描写特色的“悟”。小说中描写葛朗台扑上女儿的定情物——镶着金板的梳妆匣,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女儿阻止。有下面一段对话: “父亲,不能动呀,你教我见不得人啦!父亲,听见没有?” “老爷,求你!”母亲跟着说。 “父亲!”欧也妮大叫一声,吓得拿侬也赶到了楼上。 这段对话只有女儿的哀阻,妻子的求告,尤其是女儿受惊后的一声大叫,却没有对话的另一方——葛朗台的只言片语的应答。初一看,似觉难解,再细想,发现了文章,原来,此刻的葛朗台老头一心只在梳妆匣的金板上,即便天塌地陷,他也无暇顾及,哪里还能听到女儿、妻子无力的哀求?当然不会与他们应答。他在干什么呢?也许在寻找匣上缝隙,也许缝隙找着了,你听,又是女儿一大声惊叫:葛朗台分明正要把刀子插进缝隙撬下金板。这里不答却胜答,葛朗台老头的贪婪、无情,活脱脱地画出来了,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由此悟出了小说对话描写中的“留白”艺术,更见识了巴尔扎克这位艺术大师的风范。 再如,对《屈原列传》内容的领悟。 中学语文课本里选编了《史记》里“人物传记”中不少篇目。联系起来看,学生发现,司马迁写人物,常常通过人物自身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作为,来反映其历史作用和地位。像毛遂说楚王脱颖,陈涉大泽乡起义、蔺相如渑池挟秦王,项羽鸿门放沛公等都是。而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一反常规,以大量篇幅写了屈原被疏、被黜后,楚国损兵、折将、亡地、受困乃至怀王受骗入秦、客死于秦,末了又写屈原即死之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的史实。尽写楚国困运遭际,难见屈原活动作为,而文句间总有屈原神在。两种笔法,一正一反,一实一虚,合起来看,便悟得司马迁史鉴用意:贤臣用则国立国兴,贤臣黜则国衰国亡。这种笔墨,真堪为“史家之绝唱。“颇让人领悟记史读史之“三昧”。教学过程中由“悟”获得了新感受。 再比如,对《荷花淀》主题的 领悟。 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是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主题,最普遍的说法是:歌颂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这固然不错,但总觉得过于笼统,难见特色。我们细看小说情节,作者大着意于劳动、生活的描写,开篇先写白洋淀人民迷人的编席、卖席的劳动,接写敌寇来扰、劳动青年们报名参军杀敌、劳动妇女们关念丈夫、送衣遇敌,丈夫们在淀子里歼敌,到写妇女们也组织起来警戒敌人、保卫自己的劳动生活结束。由此,悟得小说主题是:抗日为保卫人民的劳动生活,抗日的胜利也要靠热爱劳动生活的人民一齐奋斗去争取。这一领悟使教材主旨更具体,教材特色更突出。学生在这一领悟活动中较深刻地理解了党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发动、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的丰功伟绩;这一领悟还对理解现实人生中的相关问题,比如,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青年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学生由此悟得的不仅是知识、道理,还有做人的真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高中语文教学中“悟”就是“不教”的境界,全由学生自己获知,教师只做一点鼓励、评价,有时甚至连这些也成了多余,学生的“悟”会反过来给教师以启示。教学活动逐渐进入“自由王国”,一切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变得高度灵活起来。教书育人融为一体,教师学生共同长进。高语教学便有可能胜任地担当起创新知识,完善人格,文明人类的世纪重任。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它的发展,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我愿不避浅陋,以其不成熟的尝试,同热爱这项工作的老师们共勉。
物资管理论文:浅析加强医院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物资管理 医院后勤物资的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各类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物资的定额管理等,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在院科二级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路子,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成立以计算机管理为技术支持的经济管理中心,对全院实行各种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经1年多的运行,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提高管理意识,探索物资管理的最优方式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医院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资源配置在很多方面实现市场化,医院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是新疆阿克苏地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完善的二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4月以来,院党委注重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医院发展建设,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并反复强调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党委多次组织召开财务、设备、信息等部门协调会,结合医院实际,提出管理需求,依托医院信息基地的技术力量,开发和研究出科学、实用的网络化物资管理系统。 1.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首先,成立了物资管理科,对全院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物资分配进行全面统管,改变了过去医院物资管理粗放分散型的运作模式,并遵循合理分工与相互制约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协调原则和责任到人等原则,使医院物资管理突出集中统一,责权明确,网络监督,充分体现物资管理的透明性。 1.2 分库管理、统一核算 医院的物资材料按大类分库存放管理、采购发放,而这些库房全部属于同一个部门?物资管理科管理,账务全部由物资会计统一核算。物资科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下设三个库房:医用材料库、医用耗材库、总务物资库。凭借网络的优势将各个库房的物资材料的账务数据全部汇集到物资会计处统一处理、统一核算、汇总统计。物资的消耗统一参与医院内部的经济核算。 2 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一体化管理 2.1 实现“零库存” 在物资管理科库房对每一种物品,设置了库存上下限和标准存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积压和临缺报示,再结合科室申领申购单,生成采购计划,经调整确认后上报采购招标部门。这样基本可以实现“零库存”,避免了库房物资积压和浪费。 此外,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不同的物品及同种物品的不同价格,可以据此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严控价格。对一些耗量大、周转快的物品,物资科会同招标部门通过市场调查或直接从厂家获得信息,以最优惠的价格、完好的品质进购,既节省了资金,又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2.2 实现网上物资申领流程 物资科根据局域网上的信息,对各病区消耗材料每天的实际使用量进行审核,对于已使用的可收费材料及时给予补充;不可收费材料由科室定期申请,仓管员打印出库单,经物资配送人员审核实发物品,由工作人员将物资配送至各病区,部门主管在出库单上手工签审。各部门通过电话申请物资,由于无须医护人员往返仓库,而直接由工作人员配送,可节省科室大量的时间,使后勤服务工作更加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将“医护人员还给医人”。 2.3 实现计算机出入库、库存管理 库存物资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入库、出库单据不再由手工填写,而是履行有关手续后由计算机打印入库单、出库单。这样就避免了物品不入库就被领取和领取物品不填出库单的现象。月末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印出月末库存物资的账目同实物一一核对,做到了账实、账账相符;打印出采购的各供货单位物品的汇总表,便于与各供货单位清算结账;医院成本核算部门通过网络月末可准确及时取得各科室领取物品的金额,提高了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 物资会计各类账的生成打印,并直接发送财务处以生成凭单。因各类数据均由采购和库房录入,会计可随时调用这些数据处理账务,所以大大减轻了会计的事务。物资会计通过微机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各类事务数据的检索查询,还可以自动汇总生成各种报表。 2.4 对贵重物资全过程监控管理 对贵重物资,如导管和介入材料等,采用从采购入库到请领、病人的使用、收费环节全程监控,避免物资在环节过程中的流失对医院造成的损失。 通过查询系统,将医院的采购信息公布在网上,增加物资管理的透明度,让全员参与物流管理,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同时便于医院管理者随时了解、掌握和监控医院物资的库存、价格、付款情况和监控物资的流向,实现明明白白的管理。 3 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物资管理渠道畅通 3.1 规范了财物流通秩序 从物资采购到物资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经济管理的制约,把经费与物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计算机网络全方位监督,较好地发挥了有限经费的整体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物资管理的思维定式、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行领导集体理财、经费归口管理、物资统一保管。物资统管纠正了采购、管理、供给、核算各环节的不可控性,从根源上消除弄虚作假、损公肥私隐患。使财物管理科学有序,提高了经济效益。加之,网络监控系统的全程跟踪和严格的审批、请领制度,都有助财物行为的自我调控和约束。 3.2 有效降低了物资消耗成本 1年多以前,医院物资消耗费用占医院支出费用的60%以上。材料费用的下降是医疗费下降的关键环节。物资的统管统供,大大地增加了资金动用的灵活性。通过计划采购、定额供应,变成本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以达到医院总体成本的降低,实现管理出效益的最终目的。2005年以来,采购的物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一次性耗材降低30%,医用胶片类降低37%,办公用品降低20%,后勤物资降低15%,共计节约资金800余万元。 3.3 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保障了科室核算实施 实行物资统购统管后,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可以随时查询,并根据库存情况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或人工编制进货单,既保证了临床一线的使用、又避免了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了采购资金的循环利用率。 由于从物资的采购渠道到物资的供应全过程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物资系统可以进行各种物品消耗分析、采购分析以及打印各种月结账务报表,不但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物资分析,也把会计、保管员从繁琐的账务处理中解放出来。我院物资部门实行微机管理后,工作效率增加一倍,而人员却减少了一半。 实施科室核算制度后,各科室在物资部门领用的物品全部计入科室成本,由此提高各科室的积极性、杜绝物资浪费、增收节支。同时,网络可以随时查询科室领用物品数据,便于相互监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各科室的成本意识、节约意识。 物资管理论文:浅论区域性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管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 区域性应急物流 应急物资 物资管理 应急物流中心 [论文摘要] 区域性应急物流由于其本身特性、物流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与常规物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应急物资的管理方式与常规物资管理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从采购、储备、运输到配送都体现出区域性应急物流的特点。研究应急物资管理,对于更有效地进行应急物流、使物资发挥最大效用有很深的意义。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战争等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中,应急物资的管理是核心环节。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管理的有效对策,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物流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用价值。 管理应急物资必须正确认识应急物资的特点。只有对应急物资的特性需求、供应商、地理分布等非常了解,才能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可靠地筹措到必需物资。与普通物资相比,应急物资具有以下特点: (1)不确定性。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产生原因和影响范围通常难以预测,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不可替代性。许多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时效性。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4)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一、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对应急物资在需求分析,筹措,储存,保障运输,配送和使用直至消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应急物资进行妥善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物资理化性质的影响,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各种物资的合理配发和使用。是实现应急物流快速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应急物流保障水平的显著标志。 应急物资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应当视质量为生命,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应急物流。要根据应急物资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保持其自身的理化特性,为物资储存、运输、搬运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安全性。是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管理的根本要求。安全工作是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由于应急物流追求高速度,因此在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发放等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做到安全稳妥,无事故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3)存放合理。要求对应急物资存放的空间位置合理化,便于快速搬运、配送和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流程优化。是应急物资管理的内在要求。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环节,节省物流时间,符合应急物流追求时空效益最大化的特点。 (5)准确率。是体现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应急物流的高速高效运转绝对不能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而是要求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数量、规格、品种、型号等信息,对应急物资的储存、配货、发放等过程做到绝对准确,严防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严肃认真,做到不错、不乱、不差。 (6)有效监控。是指对应急物资在需求、筹措、储存、运输、配送到消耗整个过程进行动态和静态监督控制,收集应急物资的实时信息,为指挥机构判断情况,做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应迅速启动应急系统,包括启动应急物流中心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并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的产生原因、大小、性质、影响范围等,对所需应急物资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并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规格等具体情况,决定应急物资的发放、数量、种类等,随后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应急物资,组织运输与配送,直到送达需求者手中。应急物流中心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应急物资的相关信息反馈于信息系统,以供指挥机构分析情况得出决策。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内含应急物资数据库,可供查询搜索应急物资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对应急物资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最新动态。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为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提供优化模型,为指挥机构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以便应急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运送到需求者。 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因此应急物资的管理必然依赖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必须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采购 一些大型的突发事件,如地震、SARS、禽流感、突然爆发的战争等,由于其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在短期内对一些特殊物资产生了大量需求。但某些特定的资源(如某一传染病的专科医生、专用的药物等),平时的储备难以满足应急的需要,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其供应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因此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有效的采购。在进行应急物资采购时,应当开辟多种渠道,主要面向国内企业,必要时通过海外市场采购,保证物资的质量。 应急物资一般用于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和后期的重建工作,也包括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及时补充。采购量一般相当大,对时间要求比较高。应急物资的采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短,采购质量高。应急采购活动关系到人民财产生命安全,有着强烈的时效性,要求采购时间越短越好,采购程序也要紧凑且简单。但采购时间短和采购程序精简并不代表着对采购对象要求降低,恰恰相反,由于应急采购自身目的的重要性,它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要求并不会低于常规采购活动的要求,在某些特殊方面(如救伤用的药品、血液制品等)甚至可能要求更高。 (2)供应商多元化。应急物资的采购由于其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且短期内的需求极大,单一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往往无法完全供应,通常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这样又为应急采购的最后选择和质量控制造成了困难。 (3)采购方法与采购行为规范的矛盾。应急采购活动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采购部门会根据采购时限的要求有选择地利用相应的采购方式。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采购法规建设的加强,一方面加强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僵化采购模式,迟滞采购活动的开展,如在应急物资的采购中明显不适用招标采购法。 采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包括合理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它直接影响到库存成本的高低。对于应急物资,虽然不能像普通物资一样通过产品结构分析来完全确定所需各项物资的相互匹配关系,但是事件发生后所消耗各项物资的数量都应该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统计来确定各项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然后根据库存文件(包括内部可供利用的资源信息,即回收复用、改制等方面的物资数量)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提供应急所需各项物资,既保证了应急活动顺利进行,又使采购成本最小化。 三、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 众所周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粮食的储备,主要是应对突发性的饥荒、战争等事件的发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关键在于储存仓库的合理布局、修建的数量和容量、物资的种类、长期和中期的储备量,以及储备物资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针对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大大减少相关成本。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差距,近些年才加大了储备力度。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物资储备方面的许多不足。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储备救灾物资,关键是要合理,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 首先,应做到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合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储备层次上要合理;二是储备的方向和地点要合理。 其次,要做到规模适度。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本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最终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总的规模和各级各层次的合理标准。 最后,还要注意对储备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可以利用ABC分类法将救灾物资划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分类管理;二是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分为长线物资和短线物资,对重点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对其他物资少储备或不储备,使储备结构更加合理。 应急物资装备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能力,国家民政部于2008年5月7日下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很多城市已经着手组建应急物资装备库,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救援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这将大大提高面对公共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本区域内易发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库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牵涉到很多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有待研究,需求信息瞬息万变,以及某环节不能及时供货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与方法还不完善。 (2)对库存物资的分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库存物资的分类是对其进行制定相应控制策略的基础。当前物料的分类仅用传统的基于物料数量和占用资金比例作为分类指标,很难反应市场供应情况,实际应用中很难发挥作用。 (3)对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不够,物资需求的研究是进行库存控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需求预测模型能为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运输 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对物资的需求往往是突发性的、局部的需求,从总体能力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物资准确、快速地运到某个特定地点。应急物流对于物资的流动速度要求比较高,通常选择运输途径时节约运输成本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则是关键。应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比如可以简化海关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民用应急物资应该给予和军事物资同等的优先待遇,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 五、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配送 突发性的事件一般扩展比较迅速,通常是区域性的。为了使各类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送达灾区和救灾机构中去,应该充分做好物资的有效调配工作。因此,合理设置物流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物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包装,甚至简单的加工,将救灾物资有效的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应急物流中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专门建设应急物流中心将占用大量的成本,一般地,各级政府灾害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所辖地区的一些物流中心作为备用应急物流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或者预知灾害时,可以将一些大型的区域物流中心暂时作为应急物流中心进行物资的中转。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应急物资供不应求的特点容易产生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即当某些受灾点的物资仍然供不应求时,有些受灾点的灾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其物资的拥有量超过了需求量。特别是在实施由应急物流中心向受灾点的资源配送策略中,在各个受灾点,可重复利用物资的资源总量都是单调上升的,但是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使得灾情的连带危害程度不断发生变化,即各个受灾点对物资的需求量并不都是单调上升的。故可重复利用的物资更容易导致供需关系的不协调,使得灾情处理过程中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同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决定了其利用率的提高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内资源的总量。所以,可以通过转运处于库存状态的物资、提高可重复利用资源的利用率和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的服务水平来协调这种不均衡的状态。 为了减少由于缺少应急物资而引起的风险,根据物资的特性,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在利用现有配送系统的基础上保证物资的快速流转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应急物流的配送系统中,应急物流中心不仅承担着一般配送中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协调各个受灾点之间抗灾物资的转运问题,是整个应急管理系统的中枢。当某一受灾点的灾情突然加重,而该地区的抗灾物资无法从库存中得到满足或病人需要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医生或医疗器具进行诊治时,通过应急物流中心及时在各个受灾点之间进行协调,使得位于某个受灾点库存中的抗灾物资可以被其他受灾点共享。这种建立在各个受灾点之间的风险共担的受灾点物资一体化与供应链一体化相结合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符合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抗灾的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抗灾物资严重供不应求的困境,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为了易于协调和指挥受灾点之间资源的转运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建议在若干受灾点组成的系统内只设置一个应急物流中心,即一个受灾点只接受一个应急物流中心的资源递送。 考察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充分利用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加强军地联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事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尤其是在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时特别要加强军地联系,5.12地震中就明显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利用电子商务的先进理念,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四是加大动员力度,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五是采取灵活的配送方式,科学制定配送需求指标体系。在应急物流配送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研究用户需求特点,选出对配送影响较大的需求指标,并根据各指标不同的侧重点,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科学确定权数,构建完善的需求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指标确定三级预警体系,分别为一般级、严重级、紧急级。“非典”危机爆发时,疫情来势凶猛,如果不对医院及居民需求采取超常规的应急物流配送,一旦疫情大面积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可把“非典”时期应急物流配送确定为紧急级,对每个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配送方式,实施有效配送服务,具体实施应急物流配送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配送方式,如伴随式、跟进式、空中定点投送等。 物资管理论文:关于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研究 [论文关键词]物流 施工企业 物资管理 应用 [论文摘 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六)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物资管理论文:如何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 废旧物资是指已按规定的程序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后待处理的,以及停用、拆除和闲置的失去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材料和工程物资等实物资产。 目前废旧物资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1、对废旧物资管理重视不够。废旧物资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间接,容易被忽视。2、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没有对废旧物资管理建章立制,废旧物资管理权、责、利不清,机制尚不健全。3、废旧物资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使用部门、财务、物资管理部门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生产部门、使用不了解废旧物资管理的程序,财务、物资管理部门不了解废旧物资产生的情况等。4、没有建立台帐。没有对废旧物资做好相关的统计和建账,记录不清。5、废旧物资处置不及时。废旧物资大量积压造成浪费损失,废旧物资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情况屡见。5、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截留。企业将废旧物资收入作为账外账,自收自支,甚至出现将废旧物资私自处理的情况。 在当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大环境下,加强废旧物资管理水平实为必要。由此,审计人员应将废旧物资管理审计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助于国有资产的保全,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增效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呢?下面从几个重要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价 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在建立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进行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以要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建立了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健全。一般情况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应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管理业务流程、物资分级权限审批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物资使用部门对报废物资提出申请;技术部门对报废物资处置前市场调研、产品质量的第三方鉴定和物资回收单位资质审查及审核报废物资的集中变卖和处理等;仓管部门对报废物资进行出入库及分类储存保管等;财务部门对报废物资核算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监督部门对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监督等。审计人员也要查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明确规定了废旧物资管理鉴定、回收、保管、评估、处置、再利用等各环节的流程;是否根据废旧物资管理的分类及金额等重要程度建立了分级审批。 了解了废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以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做初步评估,如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本身就不健全,就可以对管理制度提出建议,修补其中的内控条款。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完善,审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其指定的内控制度检查其具体执行情况如何。这其实也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符合性测试。 二、企业是否对废旧物资归集分类管理 一般生产企业按照分类有金属、材料、轴承、电缆、工器具、油品、设备、配件、车辆、办公用品等类别,包括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等。企业对废旧物资进行归集分类有利于以后保管、处置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企业归集分类的相关台账,也可通过现场查看相关归集分类的存放标示。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没有将废旧物资分类,处置时只能打包出售,出售了什么也不清楚。某些企业甚至将可重新维修利用的设备按照废铁的价格出售,需要用设备时又重新采购,这样容易造成浪费。 三、废旧物资处置是否及时、保管是否妥善 审计人员主要查看企业是否有定期处理报废物资,是否有产生积压损失的现象。审计人员可以到现场查看废旧物资保管的地点。是否露天存放,某些金属设备、材料等露天存放容易锈损;对于危险废弃物有无单独存放;存放地点是否安全,出入库是否有人把关、出入库记录是否完整。 四、废旧物资记录是否完整 废旧物资按照仓库管理标准有无建帐建卡。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抽查废旧物资申请到处置的相关单据。查看单据编号是否连续,单据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申请的审批;报废申请签名是否齐全;移交人、时间和接收人、时间有无遗漏;废旧物资处置是否有过磅清单、记录等。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是否做好相关登记管理。 五、废旧物资程序是否完整 审计人员可以抽查废旧物资报废申请单,审核是否严格执行程序要求进行层级审批。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是否有上报审批相关手续。财务人员有无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核销以及相关的会签审批。 六、回收单位如何确定 查看企业是否按照要求以招标、拍卖形式确定回收单位。以招标形式确定回收单位的,招标过程是否流于形式,评标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合理、评标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办法有无泄漏的情况,评标结果有无异常。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废旧物资处理的相关招投标资料对此进行评价,也可以直接参 与到废旧物资处理的相关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工作中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回收单位的资质审核也很重要,查看回收单位的资质证明相关文件,资质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资质是否真实。查看回收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力等相关资料,对于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很重要。 七、回收价格是否合理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市场查询废旧物资价格作为参考,看废旧物资处置价格是否合理;某些废旧物资价格波动较大,可以查看企业是否存在协议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是否经过市场评估、询价后进行处理,是否有大宗固定资产直接作为废料处理的情况。对于存在地域垄断性的废旧物资回收有无多方询价了解行情后确定回收价格。 八、帐务处理是否准确 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审计人员主要查看企业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审计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后对废旧物资管理回收情况,与企业以前年度处理情况比较、与同类型企业处理情况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查看废旧物资处理情况是否异常;查看企业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有较大的偏差。核对企业的废旧物资处理记录、过磅清单与财务帐面数是否一致;废旧物资处理情况的帐务处理是否准确。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是否走固定资产清理程序后入营业外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截流成小金库;某些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理收入计入往来后进行开支。 上述从几个方面谈了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的一些思路,具体审计过程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分析调整。 物资管理论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论文关键词:物资管理 信息化 实施应用 论文摘要:如何合理地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其安全稳定地运行,是物资部门长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平稳安全地运行,为路局的物资供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更新及时等优势。路局物资处对物资部门信息化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但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并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企业投入信息化的人财物是有限的,因此,物资处对物资信息化建设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是符合企业客观情况的。 1物资部门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铁路物资部门是路局较早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部门之一,通过长期的应用,计算机在物资部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简单的收发料统计到复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致使铁路部门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有些站段业务部门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早已不能胜任当前繁重的运算和大量的数据流处理。因此,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硬件老化日趋严重,计算机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层出不穷。系统的故障,大多可以通过重装系统解决,但是,硬件引起的故障,则会直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硬盘数据丢失,会使多年来保存的各种数据、重要文档资料等丢失。尽管现在物资部门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但是,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是没有任何预见性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硬件系统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物资处专门为各段业务部门进行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高性能的计算机早已全部配备到位,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更流畅,数据保存更安全,计算机系统运行更稳定。 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上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铁路系统各部门纷纷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项工作的拓展,由于个别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较弱,致使计算机病毒在铁路系统内部网络上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影响了网络整体的速度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开放网络便利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网络数据的安全问题,即在向外部共享自己的公共数据的同时,怎样保护内部私有数据,诸如部门业务信息等不受外部网络非授权的非法访问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物资部门专用软件的稳定运行,也关系到物资重要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就使得我们在网络应用的开展中不得不对数据安全问题加以特殊重视。物资部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改造已经使数据传输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加强物资人员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路局物资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物资管理人员培训,这足以看出物资部门对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视。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物资部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会越来越多。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管理、信息、人员、事务……都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策划和设计要从应用者和应用环境的实际出发,做好“微观对接”。但是,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拥有单科知识和多维知识、网络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最急迫的。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选;隹一个切入点,并且开始大力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加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在物资部门正式运行至今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通过物资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的不断改进及完善,已经能很好地适应物资部门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于程序开发较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基于c/s模式的应用程序,这种模式给系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基于b/s模式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研发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与b/s相比较,主要存在两个重大方面的区别:一是技术上的区别;二是软件模型上的区别。在技术上,b/s模式采用了w ebbrowser/server技术,这是一种以服务器集中/多用户并发为主技术。随着lt技术的飞速更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将是未来软件系统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铁路系统对路局物资管理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应用需求。整个物资部门使用统一的软件,可以加强对全路物资采购及配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配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5加强物资部门与路内其他单位间的协调和沟通 工作协调是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是个特殊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应正确处理好物资采购与物资配送的关系,积极宣传和强调两项工作同等重要、相互依存,不存在谁是第~、谁是第二的问题。 由于物资管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和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相互借鉴、相互讨论,必将会加强各单位物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好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也将会在物资部门间广泛传播。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巨大工程,物资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物资采购和配送流程,还应以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铁路各基层单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物资管理信息可以成为连接多个部门,实现物资合理分配使用的纽带。物资管理工作者是铁路中长期规划建设的后勤保障部队,不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种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单位各部门多交流,让大家理解物资管理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切切实实地为和谐铁路建设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物资管理论文:论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论文网在线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论文网在线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论文网在线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物资管理论文:浅析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企业物资管理方式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采购管理 零库存 物流配送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已经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在更新与完善企业的物资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物资管理无论是在采购,还是库存和配送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就这些特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采购管理的特点 1.采购周期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通过供应商的商情库,了解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服务与咨询等情况,在网上询价、洽谈和开展交易等等业务活动,既能节约时间又可节省费用。并容易实现全球化采购,获得最好的供应商与最优惠的产品价格,同时因为因特网使用费用较低,网上交易成本只是传统交易的1/50。此外,还能够大大减少“少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方式所引发的劳务运输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所以,网上交易能解决过去物资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2.物流速度快,有效降低库存量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可不再使用大量库存来保证生产,企业采购员能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不断调整生产计划,迅速在网上寻找物资信息,在网上与供应商进行洽谈。这种高速的信息流最大化地促进了人流、商流、财流物流、的飞速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的对物资采购做出的快速反映,有效降低库存量。 3.交易中介少,有效的降低运输费 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减少交易一中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物资采购网,能减少运输中介,由专门的物资配送公司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而不必一次一次地不同转送。从而减少运输中介,降低的劳务与运输费用。 二、电子商务时代下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方式 1.配送方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征,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与调度,依照采购方的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再将配好的货物送给采购方的物流方式。这一优化的、先进的流通方式能够有效地优化库存配置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保证产品及时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配送方式代表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是现代最具有发展潜力与经济效益的物资供应系统。所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可以对某些物资施行了配送制,依照企业的实际需要,直接将物资送到生产现场,实行采购与发料一体化,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物资的储存与运送成本,并使生产必须的物资及时靠近现场,保证了稳定和高效的生产。 2.委托保管方式 经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的物资交给专门的公司保管,再向受托方支付一定代管费用,从而使得企业不再有库存,进而实现“零库存”。“零库存”的优势在于:受托方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实现高水平与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同时,减去了仓库与库存管理的许多事务,使企业能集中力量生产经营。然而,这种“零库存”的方式主要靠转移库存来实现,并不能真正降低库存总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需要专业保管的物资。 3.即时供应体系。 在即时供应体系下,企业能够随时的购入物资,采取需要多少就可以购入多少的方式,供应者能以自己的库存与有效供应系统担负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形式实现的“零库存”主要针对工具与标准件。但是,这种供应系统对信息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他要求供求的双方的业务系统都要是完全自动化,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这种库存方式的优势。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的特点 1.配送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下,配送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体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与代码化,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电子,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所以,数据库技术(database),条码技术(barcode),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mc datainterchange),电子订货系统(eds: eleetromc ordenng system),有效的客户反映(ecr: 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和快速反应(qr: quick response)及,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resource plan. mug)等等技术和方法在物流中将能够得到普遍的应用。 2.配送自动化 信息化是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自动化的核心,无人化是自动化的外在表现,省力化是自动化的效果。另外,配送自动化还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降低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等。物流的自动化设施特别多,如:货物自动分拣和自动存取系统,条码/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以及自动导向车等,这些设施与系统在发达国家己经普遍的应用在物流作业流程,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物流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配送网络化 信息化也是配送网络化的基础,这里所指的网络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的网络化,即:建立物流组织的内部网络intranet:二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联系与物流配送中心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间的联系同样也要经过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如:配送中心要向供应商发出定单,就可以借用计算机通讯方式,借助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自动实现; 4.配送智能化 配送智能化是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与决策,如:运输路径的选择、库存量的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自动分拣机的运行、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等等问题都需要依靠大量的知识才可以解决。在物流的自动化进程中,物流智能化作为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物流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物资管理论文:输变电工程物资管理采购创新 摘要:当今输变电工程施工物资材料供应的内部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想占有市场,适应市场,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思路,管理创新,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在众多的管理领域中,物资采购(自购材料)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是实现上述两项主要管理内容的第一环,要把好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创新,改革管理模式应是当前各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输变电;物资;采购管理 一、形成物资采购管理新理念的客观环境 外部环境的形成。随着输变电工程物资主要材料的集中招标,集中供应,俗称甲供料。大部分材料由甲方供应,只有小部分为自购材料,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利润和效益降低,在此环境下应尽快转变思路。在自购材料一块方面挖掘潜力,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在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己经形成。 随着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降低经营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创新物资管理理念成为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雄厚,多年来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资信度,大量供应商争相进入输变电工程施工物资市场,这就给我们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 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搞好物资申报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 (二)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物资采购要贯彻国家物资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遵循比质、比价、比信誉、比远近和以厂家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先急后缓,适用及时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少环节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总结经验,开拓货源,保证输变电工程的物资需要,使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 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履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申报材料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采购、加工渠道、合格供方和供货信誉、质量,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三、全新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引入 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基本包括:申报材料需求计划的提出、采购任务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旧的管理模式是人为随意采购,买哪家的东西、什么价位基本上是专职采购人员或需用单位决定,随意性较大。二是-事一议性招标,即针对物资需用量较大的项目,临时组织招标。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不能全过程竞价采购,没有目标价格原则,采购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及采购过程易产生腐败行为等弊端。 组织机构。该系统分为二个机构:物资招标中心、物资采购实施及供应中心,二个中心相互无行政关系,相互独立。其中: 物资招标中心职能:负责将采购计划录入计算机网络,网上采购信息,采购统计,入库前验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物资采购实施及供应中心职能:依据招标中心采购结果签订合同,物流供应,结算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采购。 流程:由物资招标中心在计算机网络上信息进行准入招标,采用专家打分制分别按企业规模性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业绩、主要用户反馈、与本企业业务往来中的形象、企业资信程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考评,实地考察后,符合标准的供应商能确保产品质量,交货进度,发放合格供方准入证。入网后各供应商在供应质量问题和供货时间不能满足需求则立即取消合格供方资格。在此基础上,招标中心接到由材料申报采购计划时,就按程序进行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可书面和传真报价,计算机自动比价排队,最低价形成,采购确立。下一步工作转到物资采购和供应中心签合同,货到后,由物资供应中心验收,再转入施工项目部仓储。这种理念基于招议标方式,使日常采购从小到大均纳入有序招标过程中,既实现了低成本采购,又确保质量合格和进度需求。 四、计算机网络招标采购理念的优点 通过计算机招标网络采购,甲乙双方不见面,避免了人为的随意性,改变了传统的采购方式,实现了日常化的招标采购,规范了采购成本控制原则。由于采用网络准入制,严格控制供应商的入网资格,使产品质量和交货期能够得到保证。 采购过程有计算机按设定原则来完成,采购是在人机人的环境下自动完成。避免了采购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基本能够避免人的干预,使不正当竞争得到有效控制。 能够实时进行网上招标方式采购。实现了物资采购的全天候竞价。始终保持最低价采购,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由于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评价,实行合格供方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淘汰制,使采购的物资具有较强的质量保证。作为输变电物资采购实施和供应中心采购物资的第一道质量把关人,同时又有完善的入库验收,使产品质量较以往的采购更可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有助于提高材料可靠性,可以说这一措施具有潜在的质量和时间效应。 适应输变电工程物资供应环境的变化,做好甲供料物资供应同时做好自购材料规范化,网络化采购供应工作,是保证输变电工程顺利施工和成本降低,采购阳光化的有效途径。 物资管理论文:试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 物资管理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物资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与企业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1 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物资是构成工程产品成本的主体,它占到工程总投资的60%左右,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物资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最容易出漏洞,也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环节,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则会出现物资采购价格虚高、物资质量低劣,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损失浪费等问题,势必会增加工程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 2 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包括员工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结构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各级领导很少顾及研究新时期物资管理工作,以及物资采购权的下放导致自主化采购的出现。 2.2 物资管理配套设施薄弱,计划预控不到位 由于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此外,施工企业对于物资的计划预控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导致材料浪费严重。一方面是项目对于加工产品不预控、不优化,数量不审核,由于心中无数,计划不周,导致产品加工成之后多半成废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市场调剂少,重复加工购置多,导致资物资未能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利用率低、浪费大。 2.3 物资采购不规范,重供应而轻管理 当前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不规范、价格比较乱。物资采购无规章,材料积压占用资金多。采购权分散。采购的物资不能形成批量,选择的供应商、经销商多,厂家少,中间环节多,直接采购率低,价格比较高。 与此同时,从物资管理的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现象严重。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及时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可让物资管理的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4 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人才匮乏 施工企业从事物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业务素质差,管理水平低。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少,有的项目的物资主管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差。有的文化程度低,不懂管理、不会管理。外控能力差,采购的物资规格、型号、单价、数量、定位不对,材料分类不明,业务处理不清,账物不符,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成本,其项目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极不相称。 因此,施工企业内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法规的人才严重缺乏。物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有的连电脑都有不会使用,更不会利用其他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有用信息。 3 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建立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并落实 施工企业要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效益,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计划、采购、合同签,订到验收、保管、领用、报废,整个物资流程都有制度可循,物资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业务指导,加强信息沟通,要把物资设备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对物资流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控制。 3.2 做好物资的预控,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 项目物资发放工作,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控制量的发放,是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物资预控、发放程序,根据上级关于项目物资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项目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对单项作业队使用材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 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严格要求采购人员提高责任心,减少差错,杜绝漏洞,有效高效地开展采购工作。 3.3 抓好供货商管理,严把物资验收入库关 企业应严格规定入围供货单位确定后,材料采购人员不得随意在入围供货单位以外进行物资采购,对现有合格供、经销商之外的任何单位如果未按正常程序进行考察均不得参与投标、比价、供货。 从源头上抓好供货商后,应加强对物资验收这一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施工企业要专门设置材料验收组。货物到达后,由验收组成员根据货运单、装箱单、购货发票及采购合同等相互核对,依据采购合同有关条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物资保管人员还需按财务规定及时递交材料出库单,财务科登记入账后和仓库明细账进行仔细核对,严防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3.4 实施系统控制,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企业应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对物资材料的管理实施系统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 另外,可以积极应用mis进行物资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完善状态。 3.5 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引进人才 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 4 结论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必然会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模式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这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资管理论文:物资管理信息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物质管理现状,就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更好更快地为科研生产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方案。 [关键词]物资管理 管理信息化 内部网络 企业的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物资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保证,是改善企业技术指标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资进行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督管理,是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物资管理作用的日趋重要,对物资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就成为物资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显然,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利用现有的内部网络,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 一、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文件都是手工编制,影响管理质量 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单据和文件,如合同、复验单等。这些都是与我所质量管理程序密切相关的,在质量内审、外审中为物资采购的控制提供依据。现阶段,所有的质量文件都是手工编目归档。我们只是利用excel表格将采购物资所对应的一系列单据和文件的编号保存起来,需要时通过excel的查询功能找到编号,再从文件盒中找出归档的相应文件。例如一年的复验单就有上千张,要从中找出一张来就比较麻烦。 2.缺乏数据库管理软件,加大了工作量 入库单和发料单全部都是手工登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库存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实物会计手中的账本库存数和仓库不一致,影响了库存查询的准确性。而且一年下来厚厚的几十本,要查找凭证也很困难。特别是填报各种报表,常常需要几天,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3.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例如采购申请,申请部门要填写一份,采购员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方便执行,计划管理人员也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记录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文件编号等信息。重复劳动的存在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统计,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让信息按标准的物资采购程序流动,既规范了物资采购流程,又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统计。这样一来,各申请采购部门可以随时查看仓库库存情况和采购申请的执行情况;主管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分管部门的工作进展。我们还可以通过消息的形式通知申请人到仓库领取到货的物资,定期停产、更新换代等信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序化、透明化、人性化。 2.加快信息流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性 现阶段,信息处理完成后,是通过人与人的传递来实现信息的流通,流通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的结果就可以马上显示出来。例如,当入库或发料信息到达仓库,只要仓库保管员一确认,库存情况就会马上更新,现阶段存在的库存查询问题,将得到完全解决。 3.无纸化办公,同时减少人的劳动量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把人从大量烦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有价值、更重要的工作,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无纸化”的办公,也节约了纸张等办公用品的开支。 三、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物资品管理软件,适用于各类企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物资的入库、领用、库存等情况进行管理,完成企业对物资日常业务的采购入库、退货、领用、退库、盘点、往来账款等管理工作,全面反映物资的采购情况、领用情况、损耗情况、以及人员和部门的领用情况。同时借助功能强大的查询及报表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所需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物资。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实施信息化 供应部门可依据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预测物资需求并对库存进行调剂,通过在网上查询库存情况,实现库存物资的网上调剂和储备定额化管理,以减少物资重复储备,节约库存物资资金,保证物资及时到位,确保运营的需要。同时,网络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在网上公布各种物资的市场价格,必要时进行网上限价,并依据市场变化,进行合理化调整,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对于管理、监察部门可以随时网上查询物资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所有物资的运作状况,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总之,利用网络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3.重点关注采购及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 新的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订单处理实现全程电子化是关键。另外,采购环节的电子化使得物资管理系统可与财务管理系统集成,这样就能随时掌握各项采购业务的财务情况。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经过对各种采购订单、发票、结算单的统计与对比分析,以其低廉的成本、多元化的选择、端对端的服务、透明简短的过程等显著优势,实现采购业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这样就为企业内部准时供货制度提供保障。库存管理是物资管理中业务量较大的环节。实现物资出入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在物资库存数量随物资入、出库实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库存信息始终保持真实准确。 物资管理论文:论物资管理现代化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论物资管理现代化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 经济 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 企业 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 现代 工业 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 科学 ,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 规律 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 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 参考 。 四、管理手段 现代 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 电子 计算 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 经济 、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 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浅谈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 摘要:本文就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内容、形式和方法论述了加强物质供应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说明了建立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就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内容、形式和方法论述了加强物质供应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说明了建立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经济效益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核算是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及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和物资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价值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物资供应和管理是实现企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资材料,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居首要地位。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在降低产品成本中降低材料成本是关键。降低材料成本除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之外,努力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而物资管理的经济核算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经济效果。 一、物资供应部门核算的内容 为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和厂内计划价格等基础工作。核算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采购的核算 企业的物资部门为了保证生产和建设的需要,除核定必要的周转库存外,还要根据生产中的消耗和生产计划及其他用料计划的安排,通过连续不断的订货、采购进行必要的资源补充,才能确保所需物资的供应。因此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品种、规格、数量是否按计划需要均衡进货以及产地的远近、价格高低、质量的好坏、运输费用的多少等等,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重视和加强原材料采购的核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核算,不仅能反映和监督未购订货计划的执行,而且能通过采购成本升降原因的分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数据和决策。 2.储备资金的核算 物资部门的资金核算,主要是将企业核定的储备资金管理好、使用好,合理储备物资,防止盲目采购。实践经验表明,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应在核定储备资金额的基础上逐年修订物资储备定额,把储备资金分解下科、下库并落实到物资品种和规格上,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全体供应人员都把降低储备资金占用作为工作重点。 其次,实行归口管理,指标分解,分头核算,有偿占用。通过专业核算及时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分析与检查,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再次,逐步实行“零”库存管理和供应。当前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和逐步扩大,对市场供应充足、消耗量正常而有规律的各种辅助材料和长线物资,应尽量实行当月采购、当月消耗,不留或少留库存,以节约或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3.管理费用核算 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供应与保管业务活动中都要发生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大致可分为固定性费用和可变性费用。固定性费用如折旧费、水电费、人工劳务费等,这部分费用比较固定,对费用水平影响不大。但是可变性费用如差旅费、仓储费、库房维修费、搬运送料费、运输费、利息支出等,这些费用与物资采购供应额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物资管理费用中可变性费用约占全部费用的40%多。因此,在费用核算中应着重加强对可变性费用的管理和核算。除对核定定额指标进行宏观控制外,应将有关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分别下达各有关专业科、仓库和个人,发动群众当家理财,按计划控制使用,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努力降低费用水平。 4.原材料消耗的核算 企业一般是按产品计算成本,按核算单位计算盈亏:原材料消耗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消耗控制”,减少物资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重要的有效途径。根据情况,当前在保证生产需要的条件下,要做好定额供料、集中下料、残余料回收和利用、辅助材料使用管理等用料核算。 定额供料是供应部门按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核算应供应的材料数量对用料单位进行供料,是把材料消耗定额作为消耗的标准和原料供应的依据组织供应,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开展集中下料对合理组织供应和降低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集中下料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和节约材料的重要手段。在做好集中下料的同时,必须认真开展下料核算,通过下料记录弄清每种产品的实耗数量和实耗中工艺损耗及非工艺损耗的构成情况,为计算利用率和差异分析打下基础。 加强残、余料回收,充分利用余料。对余料应严格分类,标记鲜明,分区存放。残料也s要分离出其他单位可以利用的部分,充分予以利用。 各种辅助材料消耗量在生产和建设中也是很大的,因此要认真执行按计划限额供料,以控制消耗。 二、物资核算的形式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各有不同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供应部门采取内部独立核算方式。银行单独开户,直接办理物资费用收支及费用支付结算业务,同时与企业实行储备资金金额信贷制和各种经济指标承包合同制。这种独立核算、指标承包的经济核算形式在改革初期收到良好效果。 当前,由于生产计划任务不断增长,国家对生产资料价格采取放开政策,实行多层次价格体系。同时指令性物资分配基数越来越少,大量材料由市场调节解决。因而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形式也必须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三、物资核算的方法 众所周知,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的印记,按产量指标粗略制定物资计划、仅向少量指定供货商采购物资、无限量加大物资库存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创新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并使其顺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潮流, 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在经济指标承包的基础上实行两级目标责任核算,采取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方法,把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与业务核算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目前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与各专业部门的核算融为一体。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事后核算,它不能代替供应专业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业务核算。如物资的价格、质量、签订合同权益议定、运输方式、订购批量、库储量和费用支出等,这种事前的业务核算往往是决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成果的重要因素。事后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仅能依附事前核算。因此,必须把各项经济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专业科,由专业科配备的核算人员进行目标责任核算,以保证下达的承包经济指标得以实现。 四、建立必要的经济核算体系 在实行分级分口进行经济核算时,必须建立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 首先,设立经济核算的组织体系,设置必要的核算组织形式和人员,从具体核算到综合平衡形成纵横交错、分级归口式的核算组织体系。 其次,核算指标体系。为了实现预期的经济效果,必须从多方面提供核算数值。指标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它们各有核算目标,主要以资金、成本、费用为主。 再次,核算方法体系。从下到上采用统一的核算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的真实情况,才能有可比性。如凭证的登记、传递、分类、汇总等方法、费用计算和分配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和核算网络,保证反馈及时,以提高经营核算水平。 总之,加强物资管理的经济核算工作,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盈利,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结合企业实际具体论述运用统计来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提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探讨改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措施、办法,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好适应施工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 物资管理 统计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 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成本不断上升, 材料费居高不下, 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 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加强物流管理, 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进行了探索。 建筑工程从施工准备、破土开工到收尾竣工,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物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由始至终实际上打的就是一个“物资仗”。既然是这样,物资管理工作的成果如何?物资消耗是否合理?物资管理的手段是否先进?自然就同基本建设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施工企业管理落后,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中物资管理这一环节又突出显得薄弱的客观事实。但我们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一、我国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具体存在着一些问题:物资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业里,由于物资管理不当造成越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屡见不鲜的。成品保护不善,损失浪费多。现在有不少施工企业,在于工程质量问题,在返工重修中消耗的物资是难以精确计算的,企业里经济责任制不建全,质量同效益不能紧密挂勾,返工超耗一律由企业包下来,问题更为严重。另外,由于不能很好进行成品保护,许多工程交验前门窗、照明设备、玻璃、楼梯栏杆等有的被损坏,不得不修补重做,也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资。 二、 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原因: 1、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们现在的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都缺乏科学评价和程序,特别是一到施工紧张和物资短缺时,往往就“萝卜拔了不带泥”;现场物资供应和也不善于机动掌捉,灵活运用,往往违背了供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工程的建成都是生产资料价值形态的转移,正是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由于我们有些物资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物资管理中做不到科学化、物资保管做不到规范化、物资使用做不到合理化。 2、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不准、不全、不配套,也是造成物资超耗的重要原因。是现在有的物资消耗定额脱离实际,存在偏高偏低,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物资没有消耗定额,以致造成部分物资消耗失控。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供给制的物资供应方式,养成了人们一种“张口伸手”的惰性,过去在伐们有些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干部头脑中,物资节约的意洪是不够强烈的,往往是片面追才产值,忽视工租质量和物化劳动的节约。其次,是尽管有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但是不能严格执行,班组领料有的也不实行限额:,特别是大宗材料使用,几乎是放,大家拿。再次,是物资管理上缺乏明确的奖罚制度,也是造成原材料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施工企业内部来说,工人超过了劳动定领,可以多拿计件超额工资,而节约了原材科,也得不到奖励。久而久之,助民了重数超额,忽视节约的思想。 3、现场管理还没有做到科学化。施工现场是各类建材物资的集散场所,现场管理如何对物资管理影响极大。“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我们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我们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 三、统计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 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各种管理, 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 广泛搜集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诸如库存量、物资消耗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控制指标等, 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物资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物资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 在控制物资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各种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地形式, 对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保障企业的物资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通过统计报表、统计信息、简报等, 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库存情况, 各项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没有实现决策目标, 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供决策者参考。 3、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 经济效益好是进行物资管理的中心。统计可以通过制定的物资消耗定额、库存资源情况、物资节约及浪费情况等方面, 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物资管理水平面的高低, 经济效果的优劣。 四、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的统计工作呈纵向的垂直型、横向的辐射不够, 各统计部门除了完成上级部门规定任务外, 没有面向市场, 面对社会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本部门所需要的资料, 各统计工作的范围基本上只限于事后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成果,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本企业物资库存动态情况, 物资采购管理状况, 对编制物资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 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现有的体制下, 统计作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应义不容辞地将决策者作为自己的第一服务对象, 为其提供全方位信息。以现有的综合统计为中心, 以班组统计、车间统计、专业统计三级统计网为基础, 在本厂内部形成一个管理信息网络, 并与其它相关部门信息机构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上下贯通, 左右相连, 内外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如某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 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 在供应部门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物资分类台帐, 各仓库、车间基础资料经供应部门集中登帐, 在每月 24 日进行汇总编表, 并与财务部门及相关科室进行联网, 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全面了解物资管理状况。 2、深化统计的咨询职能, 作好决策者的参谋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应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统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决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专题分析和系统分析, 搞好近期预测工作, 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供决策者参考。 3、强化统计的监督职能, 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中, 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及各种外部因素影响, 必然会出现种种背离决策目标的不协调现象, 如由于人为的因素, 造成物资超储, 在企业月报里应有所反映, 适当采用利用、代用措施, 降低物资库存, 相应地增加了流动资金, 加快物资周转速度,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专职统计人员素质, 是进行有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人才保障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积极参与企业建筑工程物资管理, 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既要有较深的统计专业知识, 又要有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以及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市场营销、市场预测、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 以扩展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五、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采取的其他途径 对施工企业来说,竞争的实质是比质量,比价格,优质、低价才能取胜。因此,加快 物资周转,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原材料就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问题。所以,加强物 资管理,既是改革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施工企业搞活经营的客观要求,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具体有: 1、树立折的思想观念,加强物资管理意识:我们强识物咨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各级领导,广大千部和职工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在行动.上才能有自觉性。要通过思想教育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养成优良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2.要有全面、准确的物资消耗定额: 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必须“质量第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供料,要采取措施防止物资管理失调和失控。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准确、全面的物资消耗定额。具体办法就是要制订、补充、修改物资消耗定额,以此做为企业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有了定额还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管理措施。前边我讲的物资管理现状是从一般和总体上讲的。就每个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异,问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属于那种情况,当前最迫切的都要着手进行物资管理上的整顿。要从管理方法人手,一项一项的制定出相应措施。就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总目标中一定要有物资管理的相应目标。就是说要把物资管理纳人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今后,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要评价节约意识,考核企业要考核物资消耗程度;检验管理升级要检验物资管理水平。 4.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各企业都要建立节约有奖、浪费受罚的分配政策和奖惩 制度。分配的原则应当是把有限的奖金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上,要突出 重点,讲求实效。不能平均分摊,各得一份;好坏不分,机会均等。 5.在物资管理上要认真执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逐步运用网络计划、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为此,各施工企业都要注意这方面的智力开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结语:物资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都要注意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都要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社会经济效益上做出新的文章,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统计制度, 可以促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 摘要: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电力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体系制度方面也在逐渐健全。但是,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相关问题,提出了造价控制及管理的措施,以期为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投资时期;设计时期 为了促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及速度的加快,需要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予以更多重视,明确电力工程建设方、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以及监理企业等方面的工作责任,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建设效率以及安全性方面提供更多保障。下面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电力工程造价的降低及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现状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计价体系及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对造价管理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招投标工作的不规范、投资工作的盲目均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产生影响。针对此类问题,需要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及投资方等的立场进行分析,为电力工程建设方等参建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支持,并且为电力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资金成本的合理控制和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现有情况对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进行具体探讨和研究。 2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 2.1电力工程投资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投资决策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建设实施前应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考虑投资预算、材料成本等方面的预算。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需要考察现场,调查电力工程周边的自然环境、影响建设工作的人为因素,分析电力工程建设工作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避免任何不利因素对后期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2.2电力工程设计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设计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对后期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该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造价控制、进度跟进、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最终实现谋而后定。此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造价、环境影响、占地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工程造价,提高电力工程建设工作的联系性,并且对不同时期电力工程的工程量、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性及资金投入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为后期调整工作的灵活性提供保障,为后续工程建设及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设计方案的升级优化能够为造价控制、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使电力工程在良好的框架下进行更好的建设。 2.3电力工程施工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此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施工工作的各类影响因素,分析自然环境因素,适当地增加预留资金。当然,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合理控制预留数量,避免因预留款过多导致后期竣工后大量资金不翼而飞,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方及其他参建单位的经济损失。该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考虑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造价成本,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及工作安排为建设施工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建设施工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方面进行平衡,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此外,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设计变更一类的问题进行控制,对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使变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对投资的节约,在切实落实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为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多依据。 2.4电力工程竣工结算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在收尾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力工程建设各方经济利益进行平衡,搜集完整的电力工程相关数据信息,对定额组成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进行了解,对造价控制及管理体系的方案制订原理进行明确,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在保证参建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对电力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切实落实支出汇总及总结方面的工作,严格按照合同及票据中的数据内容进行结算审核,避免因支出方面的漏洞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3造价控制及管理的强化 3.1加强监督,提升造价控制及管理水平 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能够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支持,对电力工程设计、实施、竣工结算时期各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管,为工程建设施工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奠定基础。此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造价管理控制手段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及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3.2坚持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3方面做起:①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对电力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调查,进而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判断报告可行性,提高投资建设方案的科学性,认真完成投资估算方面的工作。②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进行限额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设计概算的充足,提高工程结算及预算等方面工作控制水平,并且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通过限额设计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投资额等进行控制,避免造价超过规定额度的最大值。在造价人员及设计人员的合作下,对产值进行科学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终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③对招投标方面的工作进行控制,并且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选择最佳合作单位来合作。 3.3综合考虑和平衡工程质量、工期及造价 电力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造价人员需要考虑设备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环境因素等诸多问题,合理安排工程的建设工作,明确工期、质量以及造价几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最终对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实现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 4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实现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人们需要对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予以足够重视,针对投资、招投标、计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在投资时期、设计时期、建设实施时期和竣工结算时期加强造价控制和管理,切实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最终实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林立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电力工程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制度上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提出了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相关策略,旨在减少工程造价的成本,提高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招投标设计 电力行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电力作为保障。电力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大跨步前进,工程造价也是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升温而崛起的。电力工程的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的价格受到市场供需的变化比较大,必须在材料采购和使用之前,对电力工程做好必要的预算,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成本过高,直接导致电力工程造价的上涨,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规模都会造成影响。所以做好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对整个电力工程来说,意义重大。 1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造价已经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够做好项目建设条件的方案,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可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也是电力企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环节的控制,能够确保工程预算的合理性,利于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控制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2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可行性阶段的探讨 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细致的对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同时,提高工作的深度与宽度。仔细分析和比较报告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选择恰当的投资建设方案。更要认真客观的编写符合市场现状的项目投资估算,并做到符合详细科学理念、实事求是的原则。 2.2主动并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 (1)实行限额设计:①设计概算一定要充足,才能更加有效的对工程预算和结算进行实时控制;②要重视设计方案之间的比对并择优选取,在起初的设计当中,应该看重对设计人员的投资观念的培养,要按限额设计的标准严格要求设计人员,重点分析投资额度以及工程量控制是否合理恰当,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尽力做到让工程造价的范围限制在规定额度的范围之内;③预算施工图纸,之后再与技术经济的设计预算详细比较,确定施工图纸存在的对投资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满足对设计控制提出的要求。 (2)注重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造价人员要积极和设计人员交流,互相沟通交流信息,设计人员应将比选方案结果递交给造价人员。 (3)比对和分析使用价值后,就要去限制工程造价。经过分析产值,要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达到利益最大化。 2.3科学的进行招投标 (1)要明确电力工程的标底,认真确实的分析标书,制定合理的工程报价和工程承包的一切费用,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费用进行准确的比对和分析,最后决定恰当的投标价格。另一方面,电力工程的投标活动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相关市场的竞争局势,清晰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公司的投标战略。(2)确保竞标的公平性。招投标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它是招标企业通过投标者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工程承包单位,从而获取更高利润的商业活动。目前的招投标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现象。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维护招投标的公平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 2.4合理处理工期、质量以及造价三者间的关系 电力工程在施工期间,其造价控制的关键目的就是承包的合同价格。施工期间会有许多复杂难测的施工环境,包含了许多风险要素。同时,需要处理的内容特别广泛,有人工方面、材料方面和机械方面等等。这个期间的造价控制的主题就是要合理地安排工程施工。考虑到造价、质量和工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合理处置和安排这三项工作,让工程的经济效益能达到最大化。 3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策略 3.1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与管理 投资责任主体在项目投资中应该充分明确,这指的是一个企业首先要有企业法人,然后才会有投资项目,法人的工作包括一个项目的谋划、集资、实行乃至投入生产和经营、偿还贷款及债务以及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一系列维护和管理,并担负着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这样就使投资风险的约束机制得到有效的加强,即谁投资项目,谁必须承担该项目的一切责任及该项目所带来的一切风险,这一机制能够把电网工程建设目中存在的投资规模大、战线长、效益低、浪费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控制电网建设在工程造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各种技术经济决策和工程造价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效益息息相关,它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关键步骤。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遵循可行性强、经济合理的主旨,在对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项目预算,这样就能使其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3.2注重监督和管理作用,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的限制非常复杂,施工阶段就是要把设计的图纸和原材料等变成具体实物的过程。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投资都花费在此阶段上,因而是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电网的工程建设已经在我国各地区进行了投标。进行施工招标不但对企业间的竞争机制的健康化有所帮助,还有利于企业的不断向前进步发展。同时,还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按期完成,增进了施工队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现行电力施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因此电力施工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并且要努力在市场中生存反展下去,给电网建设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4结语 工程造价关系到电力企业运作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工程造价的专业性较强,对工程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密切。我们要制定有关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案,从而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最大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丽萍 单位: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基础土木工程的管理以及基础工程造价的控制项目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在实际土木工程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化升级,就要利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集中的工程管理。本文从土木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造价的内容概述入手,对提高土木工程管理以及基础工程造价的相应措施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的助力相应企业进行集中的项目优化。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实现整体工程项目的优化,就要从管理层面以及基础造价控制层面进行集中的项目升级,以实现整体土木工程的顺利建立和竣工。 1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内涵 1.1土木工程管理的内涵概述 对于基础工程的管理项目来说,就是通过集中的管控措施进行项目的优化,利用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促进整体项目的完整。基础工程的顺利竣工也离不开基础的管理措施,在整体工程建立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优化基础的运行措施,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集中的过程优化,不仅要对基础质量、基础工程进度进行优化的管理,也要对整体项目中的基础成本以及整体施工安全进行集中的管控,只有实现全局性管理措施的践行,才能实现整体管理机制的有效操作。在实际土木工程项目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以管理基础质量以及基础成本为目标,运行有效的管理指标,以实现整体管理措施的完整,进一步推动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落成[1]。 1.2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内涵概述 在实体化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基础工程造价进行集中的管控,相应的造价控制包括基础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也包括对于基础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有实现全程的项目监控,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要在利用相应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运行最优化的成本控制[2]。相关管理人员要从多角度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并且对相应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以及效果指标进行集中的分析,以实现整体工程结构的完整。在整体土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工程中的目标和任务进行集中的监控,并且利用基础核算机制进行造价的控制,按照相应的施工图纸进行项目的验收,集中审查实际工程量以及基础竣工项目的结算项目,建立真正切实有效的造价控制结构。 2优化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只有实现整体管理措施的优化运行,才能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并且利用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项目的集中升级,顺利推进工程效果的提高。第一,优化基础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基础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只有保证基础质量的优化,才能实现整体项目的顺利建成。基础的质量管理不仅要对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集中的监控,也要对整体施工项目的安全运行进行相应的管理。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会签订必要的施工合同,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应项目进行工程进度的推进,并且保证基础质量的达标。管理人员要选取质量安全的施工材料,并且运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保证基础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可靠性,利用相关培训提升基础施工人员的基础素质,并且保证整体工程技术符合工程的要求,在提升相应工程人员责任心的基础上,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化质量控制。若是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就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集中的纠偏,并且利用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符合相应的安全和质量标准。第二,优化基础工程进度的管理。对于基础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实现整体工程进度的优化运行,才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工程建立相应的工程进度表,并且辅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进度的集中监管,保证整体工程按照相应的施工图纸以及进度计划表进行有序的运作,若是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可规避的问题,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要进行进度的重建。另外,要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项目的基础条件进行集中的考量,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保证工程进度的完整。第三,优化基础成本管理。在土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基础的成本管理是实现整体项目顺利运行的基础,只有在保证进度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整体工程的顺利运行,要对影响工程成本管理的因素进行集中的干预,有效的控制相应的工程运行成本。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对施工材料进行优化的选择,保证其符合实际的工程标准,并且要进行市场价的对比,以实现整体价格的最优化。另外,相关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分配,保证基础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真正落实权责分明的基础制度,利用优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整体成本的实时节约。 3优化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分析 对于基础造价的控制,要实现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案的有效联动,不仅要升级基础的管控措施,也要保证适宜的管理节点。第一,优化决策与设计阶段的基础工程造价控制。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要实现基础的工程造价控制,就要对工程的项目类别、工程的基础规模、工程的基础现场、工程的基础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集中的控制,利用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的数据收集,并且通过基础的市场调查生成基础的项目运行报告,在其中对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进行数据和可行性的分析,再结合实际项目的基础情况进行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真正保证在设计决策阶段,建立完整的造价控制方案[3]。第二,优化施工运行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基础的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的周期长,人员复杂,实际项目运行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多,要进行集中的造价控制非常繁琐,因此,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优化的项目审核。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开始前基础招标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对审计变更进行集中的施工基础造价管理,在招标文件中要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和落实,利用基础审计措施进行项目的核查和分析。另外,在审计变更环节中,若是设计项目和实际项目出现不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工程造价,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实时的监督,并对现场的突发情况进行集中的汇总,以实现工程结算机制的优化运行。第三,优化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只有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才能保证竣工造价控制的合理化运行,相关管理人员要在工程竣工后,结合相应的工程合同和招标文件,进行相应项目的审计和核算,相关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集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并且利用工程量的运算方式,进行整体项目的造价核实,以实现整体工程造价控制结构的完整。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来说,竣工造价核算是整体工程的实际造价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整体结构和方式的完整,才能保证基础造价控制项目的顺利推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化运行,就要针对管理措施以及造价控制进行集中的项目升级,利用相应的优化措施实现整体结构的完善,要针对工程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集中的管理和项目控制,以实现工程项目的优化运行,真正助力整体土木工程项目的持性发展。 作者:黄毅行 单位: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行业都在不断的迅速发展壮大,在发展过程中对电力的需要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对电力工程不断地加强和改造也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增多,导致了电力工程市场的出现竞争激烈的场面,为了保证在电力工程市场中取得优势,首先要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平还要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本文进行了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建立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才能做到优质优价的电力工程规范模式,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电力工程市场,才能有效的使国家及电力工程行业得到合理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建设 电力工程是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电力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电能的使用已参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领域当中,成为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国防安全等的重要动力形式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由发电经过输送到用户使用过程中,输送的电能要与用户的消耗量一致,如果出现停电时间过长,或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给人民也带来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要有规划的设计和施工运行电力工程确保电力工程供电的可靠性,要做到合理公正公开的电力工程工作就要有一项严谨规范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电力工程造价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的建设发展,从电力工程造价的决策、设计、实施阶段入手,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前景。 1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电力工程市场的经营还不是规范,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膨胀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直接导致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工期延长,电力工程造价的价格也会变多,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严谨的工作,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层来主导整个电力工程建设方向,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形式,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涉及范围较广、种类多、工程量较大而且复杂,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崭露头角,必须要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严格的审核作出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我国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电力工程设施,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是一项计价复杂、工期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工程,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上是一项具有动态性、阶段性、高量化的表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贯穿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行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一个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投资方失去了收获的效益,所以要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使得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2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因素 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所需材料费用的使用量没有准确的标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采购的过多造成浪费,提供的材料过少导致施工延期,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造价的标准指数,电力工程造价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没有从实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的标准没有从实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的标准,严重缺乏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性。电力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电力工程造价师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率较小,获得高级工程造价师资格技术人员更是稀少,虽然取得了相关的造价资格证,但是人员缺乏实践的经验,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较低,然后不能满足电力工程行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工程项目较复杂,工程造价人员在编制及设计工程造价时,对实际的施工风险因素了解得不全面,风险有内部影响和自然影响,内部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大量浪费掉了施工材料和资源,没有很好的可利用材料资源,自然影响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出现了自然的灾害导致了施工建设的延期和材料的受损浪费扥,加大了施工成本。 3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电力工程造价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为保证电力工程的项目质量,降低电力工程造价成本,使得国家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得到双赢的局面,由于施工企业对所需材料费用的使用量没有准确的标准,导致了浪费和缺乏,所以施工企业再根据实际的勘察和现代的市场行情以合理的价格来购买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员作业的管理,实行惩罚职责,让施工人员利用可利用材料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与此同时,也要提高电力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不光设置理论的专业考试,还要建立一套实际操作的考试,使得造价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的知识操作技能,提高了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能让电力工程造价制度得以提高。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从开工阶段到竣工结束期间要做好风险的评估,勘察实际情况,收集、整理、归纳、设计出符合工程实施的方案,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要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损失和自然灾害可能出现的影响都要计入预算中,根据实际排查来做出相应的分析和预算。降低电力工程造价的预算指数,使工程施工企业等到更高的利润效益。 4结束语 我国加速了电力建设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情况下人们对电力质量需求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国家对电力工程建设不断地加强和,促使了电力工程市场的出现竞争激烈的场面,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崭露头角,首先要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平,还要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建立有效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才能达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目的,树立电力工程造价完善的体系才能做到优质优价的电力工程规范性的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电力工程市场,才能有效的使国家及电力工程行业得到高效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红武 单位:山东正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日益扩大。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是其关键性环节,关系到电力工程在成本上的控制。但是现阶段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管理。文章就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以及控制管理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电力工程成本分配以及后期工作的顺利运行。目前,因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内容相对较多,所以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也就相对较多。电力工程应该针对现阶段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方法落后、造价不准确以及管理过程不合理等问题,制定科学化的管理策略,并严格落实执行,从而促进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1现阶段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 1.1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具有非常强的配合性,因此,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应必须要细化分配到每一个细小部分,从而有助于确保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的协调性。但是,在电力工程的具体造价管理工作中,缺乏切实有效的造价管理方法,特别是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监督管理方面,很难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来落实造价管理方法[1]。此外,由于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方法的落后,使得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大量预算信息出现不真实的现象或者是遗漏了关键性的工程预算项目,对电力工程的后期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造价风险系数。 1.2造价不准确 电力工程中的造价不准确主要是由预算引发的,预算过程中,电力工程的预算、估算以及概算不能实现一致性,例如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是需要综合考虑大量市场因素的,从而避免预算设计方案的盲目性,然而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却缺乏真实性的市场信息,很难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动态化,最终造成预算工作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性与规范性[2]。因此,电力工程预算工作中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或者是信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上的准确度。 1.3过程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工作整个过程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控制,很难确保电力工程中造价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的过程性是非常强的,从而使造价管理具有相对较大的潜存风险,例如电力工程预算超支以及工程造价失去控制等,进而造成造价管理工作在整个电力工程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与控制能力。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中的过程管理不能仅仅考虑单方面的因素,应该对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全部影响因素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效提升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的判断水平,满足电力工程的个性化应用要求。 2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策略 2.1改进造价管理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想提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需要从造价管理方法上进行完善与改进,要高度重视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并结合电力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情况,大力引进技术性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在决策管理阶段就可以实现预算控制以及造价控制,保证造价管理能够符合现代化电力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与改进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方法:第一,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设计一定的预算限额,而且确保各项电力工程的造价不可以超出最高的造价限定额度,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精确性,使其更好的应用于电力工程[3]。第二,运用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缩短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工期,促进资金成本的节约,构建节约型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控制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规模。第三,应明确好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的各项成本费用,需要制定出不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然后对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之后选择出相对而言更具可行性以及更科学的方案,有助于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4]。 2.2加强造价管理的过程管理 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要实现动态化的造价控制与管理,由于现阶段电力行业已经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措施,使得电力工程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造价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全过程中需要大力实行动态化管理,以电力工程的现场管理为主,不断深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例如,某电力工程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到竣工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中积极推行工程造价管理,一方面可以有助于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造价信息的管理控制,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电力工程的变更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不同影响,确保工程造价管理与电力工程的一致性。 2.3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 在不断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估算与概算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保障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工作上的经济性。在实际工作中,电力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事先规划工程预算方向,有效评估工程预算方案,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5]。具体来说,要合理分析预算管理在企业以及投资方等单位的经济效益,辅助电力工程的造价决策。借助电力工程的合理化预算编制,有效改善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的不良现象,大大提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践性。 2.4保证电力工程招投标的科学化 为了提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要做到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科学化,首先要明确工程的实际标底,充分研究分析标书,合理制定工程的报价。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制定承包价格。此外,还要做好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市场调查,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竞争形势,制定科学化的投标策略。其次,要保障电力工程竞标的公平化与公正化,工程招投标作为一种市场化竞争行为,是以利润为主要目的。目前,电力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甚至会存在内定行为,严重影响到招投标的活动秩序。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用有效措施来维护电力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增强企业的竞争性意识。 3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以及专业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影响到电力工程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因此,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通过改进造价管理方法、加强造价管理的过程管理、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以及保证电力工程招投标的科学化等措施来提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昕睿 单位:资阳资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与时俱进的变革时期,而电力企业的主要施工特点在于其资金密集性,电力企业的施工必须要有足够走的资金对施工过程进行支撑,而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怎样在有效完成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某些方式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这也就是我们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初衷,简而言之,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造价,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手段 引言 电力工程造价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力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怎么能够系统合理地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怎样能够在合理的条件下在每一个环节进行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是电力建设亘古不变的问题所在。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 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的技术手段来对电力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是对电力工程进行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利用这些手段来对电力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强制性的控制,藉此降低工程施工造价从而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 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分析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分析协调好工程造价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电力工程造价的过程中,由于电力工程造价的根源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深远,不能够适应实际市场的需求,所以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无法明确预算定额和电力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实际造价与预算造价偏离的后果。其二,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明电力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全方位的工程造价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过程,只有将工程造价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控制环节中,才能使整个电力工程控制持续有效,最终达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初衷。其三,电力工程是一个技术与资金并重的项目,电力工程的专业负责人员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的造价知识还需要具有一些相关的知识,熟悉电力工程施工的流程,明晰自己的职业素养,统筹兼顾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积极调动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优秀的管理能力。只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带领电力工程进行施工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此外,不仅仅是电力工程的领头人,施工各个环节的施工人员同时也必须增强自己专业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把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施工环节中,有效地节约电力工程施工造价控制。 三、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细节 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在电力工程中占有的比重非常之重,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革新,电力工程造价成本也不断水涨船高,并且由于其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造价范围难以控制,加之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范围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并且系统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电力工程造价,而具体地落实到电力施工中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管理细节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在项目设计阶段,虽然工程设计的设计费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重仅仅是九牛一毛,但是却能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的成本预算,所以在设计阶段,好的设计方案和好的设计理念都能够将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到最低,设计就是工程造价的重中之重了,电力工程不仅仅要满足质量要求还有满足节约经费的目的。充分地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达到开源节流,降低经费,缩短工期,提升工程效益的目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而电力工程的设计控制就是撬动整个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那个支点。其次,在招投标阶段,各方各面主要比拼的是低价以及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公司竞争力,由于有了竞争力的存在,才使得招投标的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但是由于电力工程中施工企业经常与电力工程承包企业有附属关系,所以难免会有失偏驳,不能真正做到降低工程造价。必须早招投标环节做到一视同仁,不偏驳,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的施工成本。然后,在合同签订的阶段通常会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而在合同签订过后则采用“索赔盈利”的方法来承揽工程。由此低进高出,使得招标环节形成的低价竞争力形同虚设。而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由于业主的造价管理人员对合同的价款调动范围以及各个流程中存在的误差从而对合同执行的各个流程等中存在的价格误差不够明晰,存在诸多疏漏。合同不仅是双方对彼此的制约手段,同时也是数据计算的的根本基础,在施工各阶段施工合同的完善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细节计算,明确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标准在合同中的体现,合理在每一个环节规避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有效节约造价成本。最后,在进行项目施工阶段,若要将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进展顺利,那就必须将电力施工中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等需求备至齐全,只有在工程伊始将这些物资都备至齐全,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阶段因物资短缺而产生的工程暂停工期延长等现象的出现,由此导致的电力工程的成本增加。此外,在项目施工阶段,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阶段进行工程项目外包的过程中,各方通常只会在自己的角度对合同进行理解,从而导致许多地方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成本的控制,出现入不敷出、经管不善、工期难结等问题。若想合理地避免这些问题,只有将合同中所有的细节都一一推敲,设置专业人士对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达到减少工程预算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施工过程是一个统筹兼顾、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在电力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必须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细致详尽地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详尽有效地针对电力施工企业的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冯飞 单位: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摘要]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程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因此,为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就必须把控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项目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 [关键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因素;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使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准确的编制公路工程造价文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编制角度出发,浅谈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中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下提出对工程造价编制中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1材料单价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是各个材料单价的取用问题,采用材料信息价时,常常会遇到各省的造价信息价比较齐全的主要是省会城市,而各地的材料只有主材信息价,比如型钢,钢管、汽柴油及地材都没有相关信息,这样就给编制概预算造成困难,如果采用省会城市的价格,那就势必要考虑从省会城市运,但实际一些材料是在当地就能够购买到的,故材料原价价格的准确性有所偏差。 2)各类钢材、燃油料市场价格的变化给合理编制预算单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钢材及燃油的市场价格波动太大,而且波动频繁,故在造价控制中,很难把握,尤其是估算和概算阶段,忽高忽低的材料价格给总造价的控制带来很大难度;其二由于有些项目立项早,工可编制已经早就完成,过了好几年才开始初步设计,这中间几年的价格变化对造价来说影响很大。 3)地材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竞争,地材单价及取用方式也有很大变化,比如在设计中考虑购买,但实际施工中却采用的自采,由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藏新疆地区的材料自采比购买价格还要高出许多,这样就造成造价增大较大,偏离了原有的概算或预算。 2工程量摘取及定额使用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2.1路基工程 1)在路基中的填石路基,会存在填缝料,填缝料经常采用中粗砂,中粗砂单价一般较高,在高速公路中需采用20%的填料,故这部分造价较高,但往往在概算会忽略这部分费用,造成施工图预算超概情况。 2)在路基开挖石方中,由于距离村落距离较近,故需采用控制爆破或光面爆破,控制爆破一般为90元/m3,光面爆破一般为150元/m3,这样比普通爆破高出5.3倍及8.8倍,故在编制概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这项费用。 2.2路面工程 路面基层、底基层配合比的调整问题。部分项目没有根据设计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或调整有误。如我省部分项目路面的基层采用1.5:3.5:15:80水泥、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碎石,如在套用二灰碎石定额进行费用计算时,直接将水泥用量添加到定额中而没有对石灰材料用量进行折减,这样做无形中增大了费用,使基层费用计算有误。 2.3桥涵工程 在复杂性桥梁施工过程中,如连续钢构等,或者水深较深者,在下部需考虑工作平台及套箱围堰等辅助项目。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墩大于25m时,需考虑电梯及提升模架,而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会漏记该项目。 2.4隧道工程 1)隧道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有些不可预见项目,比如溶洞处理、采空区处置及预留预埋及风机悬挂段加强衬砌增加处理,这些部分都有可能存在有可能不存在,而且这些项目往往费用比较大,例如贵州地区的隧道中这部分费用可以达到三四千万。故在编制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设计人员提供数量是否合理,其次是套用定额时,也要准确把握。 2)隧道防排水中,防水板的价格差异较大,比如我2014年作的广东河源项目,防水板采用HDPE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材料,这种材料不是普通的反应粘结型预铺或湿铺高分子防水卷材,而是一种特殊材料,故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新增材料,普通的反应粘结型预铺/湿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计算下来,单价一般在45~50元/m2,而HDPE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材料算下来在103元/m2左右,故两种材料差异较大。 2.5其他工程与沿线设施、房建工程 连接线、辅道、支线的费用计算问题。近年来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连接线工程而且里程越来越长,使施工图设计规模扩大,费用大幅度增加,给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其次在对这部分工程的费用编制时,由于这类工程一般采用二级以下技术标准,按陕西省补充编制办法规定应按二、三类工程单独编制工程费用,再汇入建安费中。但为了计算方便往往直接采用高速公路标准编制,使费用多计。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编制问题 1)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计算不准确。该项费用计算不准确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土地的类别划分、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划分不准确,与建设实际出入较大;二是由于目前受国家三农保护攻策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难于确定,使该项费用计算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三是由于业主的对概预算的过度把控,造成有些征地拆迁费用必须由业主说了算,这样就造成的征迁费用的不确定性。全国有大部分省市如广东省,广西省及山西省等都有自己各省关于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在编制概预算时能够有标准可循。但有些省市如陕西省,只有区域部分的拆迁补偿标准,有的只是某一条高速工程的标准,在编制概预算是就比较混乱,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有些低等级公路是业主让做到多少就要做得多少,有诸多的不合理地方。还有关于临时占地的单价标准,各项相差比较大,在我做过的广东的项目,业主就要求临时占地的单价要采用永久征地,这是因为业主在前期工作的时候,关于征迁费用和当地政府签订的合同要求按永久征地。有些省市比如北方地区,采用的单价就低很多,但实际做工作时,较低的单价根本谈不下来,关于临时占地又没有政策性的文献可以参考,故给编制概预算带来困难。 2)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如贷款利率的变化也给编制工作增加难度,利率变化频繁,即使是0.1个百分点也对造价有大影响。还有贷款的比例和每年贷款的分配问题,对造价都会产生影响。 3)在第三部分的专项评估费,这部分费用在编制办法中虽然有规定,但实际操作确实有困难,比如压覆重要矿床、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及用地预审报告编制等这些费用都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个人在这里,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比如各省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关于专项评估费用的取费标准。 4结束语 本文是自己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编制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个人有一些想法,比如根据各省的需要,由一些大的设计院与常年做设计概预算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编制各省指标的规则表与大家共享,这样既可以学习共享,又可对自己做的项目有个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容易查出问题及错漏。但是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加上时间较仓促,文中难免有一些错漏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辛婷 单位: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反映的是公路桥梁项目建设的资金的运用情况,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是工程造价师们考虑的问题。论文简述了工程造价的定义,对公路桥梁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把握好施工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才能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引言 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过程,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能有效地保证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对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起指导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从而发挥出工程造价在建设中的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通过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而且可为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2对工程造价的理解 对工程造价的理解在我国工程建设发展中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人们最初对它的理解仅限于1个项目的预算或结算,根本没有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应有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这个概念也与时俱进,笼统地讲,工程造价的资金总和基本上能反映出1个建设项目的总的成本投入,它包括了参与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个方面的资金消耗。因此,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施工计划、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的基础;对于1个项目工程的造价是否合理,是判断这个工程能否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依据。以公路桥梁工程为例,它的建设规模大,施工时间长,相对来说资金的消耗也比较多,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的问题是在施工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把较大的资金量合理分配在分部分项工程的项目中,从而达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总体控制,达到较好的工程质量。 3公路桥梁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3.1招投标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我国实行招投标体制管理,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它促使我国的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通过对项目工程的公开竞标,施工单位之间对于工程项目可以采用最直接的竞争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来说,这是1个通过市场来招标、择优、低价选择投标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挖掘施工单位的自身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根据各自的施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工程价格来竞标,有利于工程价格的降低,因为在竞标的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上的竞争。建设单位也可以通过竞标这一手段来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就十分重要,建设单位要通过审查投标中的各方的资料,通过准确、严密的招标文件来保证工程合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以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减少在履行合同时发生纠纷的可能,将施工中分部分项工程的投资合理使用。 3.2施工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关键时期,一般的情况下,材料的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现在的做法是在招标时,工程材料的费用由投标方自主报价,这种控制费用的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必须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如果在施工阶段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出现返修工程,这样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导致工程资金的增加;有的施工单位不按进度要求施工,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消耗的资金很多,一旦工期拖延,那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再有工程的变更问题,有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意更改变更工程的进度及造价,工程变更越多,影响就会越大。因此,不合理的施工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 3.3结算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施工结算管理是1项严肃认真的事情,要按照合同要求的条款来办事,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合同纠纷事故了。结算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来进行相应款项的划拨,并随时检查进度款运用情况,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在结算时要按照施工实际完成工作量进行结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建设单位要安排相关的审核人员对工程量、项目单价、项目的正确性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取费程序符合正常手续;审核工作结束后,要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尤其是对于项目中的超支部分更要分析原因,作为以后改进工程造价的依据,使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更趋完善。 4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4.1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的周期也越来越长,相应的投资消耗也不断地增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工程造价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程造价不再是1个静态的指标,而是1个动态的管理的过程,而且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也决定工程造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次计价。尤其是施工阶段,公路桥梁施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施工方案的变化,从而导致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动。目前在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工程造价举高不下,这与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制度。因此,像公路桥梁这样大型的工程,必须按照建设程序进行多次计价,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防止出现重大失误,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工程,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4.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实施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应该有1个重点。工程造价的重点应该是在项目建设的决策和设计阶段,通过有关专家分析,在作出投资的决策后,关键是设计工作。有数据显示,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也只能节约大约8%左右的工程造价;而通过对建设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技术分析能节约工程造价50%左右。通过这个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工程的决策和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推进限额设计的思想,这一思想的运用能够使设计者从根本上控制工程造价,首先是在设计上的控制。按照现场的施工特点,将工程资金分割,相当于专款专用,而且是在设计时加以控制。因此,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要求设计人员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实用。相当于量体裁衣,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另外,在实行招投标制度后,招标中建设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的来选择,仅1种设计方案并不能确定其是否合理,只有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才能找出在经济性、实用性、可行性方面适合本工程的方案设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实行监理制度,这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1条途径,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必须实行监理(含造价监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决策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符合工程造价的要求。只有通过对设计过程的监理,才能使设计更趋于合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5结语 总的说来,工程造价是一项融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工程的施工决策、设计、招投标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地实施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管理职能,在国家的公路桥梁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工程造价人员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作者:吕福霞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铁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探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在铁路工程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方面,依然还是采用计划经济的造价管理方法。所以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就显得不尽人意。计划经济的管理方法在以前我国经济、交通等各方面都不发达时在铁路工程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显然它已不再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铁路交通。为了减少工程实施中效率低下的现状,构建新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体系,显得极为紧迫。 一、铁路工程造价管控的基本现状 (一)工程项目的招投标 目前在铁路工程招投标中使用的评标方法,太过于看重标底的作用,这对施工企业产生了误导,使其把工作重点和精力放在标底的探测上,而不是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施工成本这些方面。 (二)工程的概预算 定额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是我国以前实行计划经济时使用的一种模式。此中计价模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市场实际价格,而且只有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才可以使用,在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采用定额的计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铁路工程的管控要求。 (三)工程合同管理的索赔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的铁路工程大部分属于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通过严格管理施工单位投资项目的工程合同,规范管理投资项目,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施工企业获利的索赔方面的管理,更是可以用严格来形容,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导致施工企业进行索赔的要求无法实现,打压了施工企业完成工程的积极性,使工程造价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二、当前铁路工程造价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造价控制在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是施工造价的关键,但是随着铁路建设近乎雨后春笋般的飞速发展,许多建设单位往往舍本逐末,只关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的预算和工程竣工的结算,却忽略了对工程前期的造价管理和控制。但事实是,如果投资决策已经定下,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力超过了7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可以从中看到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只有管理控制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才可以避免出现投资超额的情况,从而也就避免了“三超”现象(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出现,正常结算超预算一般在10%以内,但很多普遍在20%以上。 (二)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前期的投资计划到设计文件进行的项目实施阶段这段时间叫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在整个工程阶段中,资金投入最大,还会因诸如设计变更、施工条件改变、标准提升等种种问题影响造价。一些施工企业常常利用这些环节上的疏漏,从中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造成这种情况滋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路工程具有工期长、工程量大、工艺繁多的特点,而建设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又与技术人员缺乏沟通。上述情况人为地造成了不可控的施工阶段造价问题。 (三)造价控制在竣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竣工结算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只有非常细致的结算技术才能应对竣工结算复杂的结算过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根本经济利益由竣工结算直接决定,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计算成本也需要它提供最终依据。然而,因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所以在铁路工程竣工结算办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和纠纷。 (四)工程造价控制及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因为目前造价体系并不完善,企业还很难构建适合自身的报价体系,这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也使企业不能有足够的经济维持其持续发展。 三、铁路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造价管控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的造价管控,即把在建设期一直到结算对投资能构成影响因素都变成可控的。铁路项目的建设工作要在项目建议书开始阶段就进行,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竣工交付这一整个阶段结束保持对工程的投资控制。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以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为依据,应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工程投资造成影响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将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重点放在设计阶段,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目前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这些因素考虑,优化设计方案,把经济和技术的关系处理好,核心是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选择最优秀的设备商和施工单位,规范科学的进行设计变更,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铁路建设工程的重要特征是,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这导致不确定因素影响工程投资,使其范围变得广泛而多变,造成在建设周期中铁路建设的投资相对不稳定。这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才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针对情况作出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实施投资项目控制目标。 (二)深化改革概预算体制 铁路工程概预算专业性和针对性都太强,显得不够灵活,铁路工程要每五年更新一次概预算定额,这不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也与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不相吻合。所以要进行深层次地改革概预算体制,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适应实际的经济发展,符合新技术的应用。 (三)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在整个施工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只有对合同文本和内容进行规范,对合同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才能避免因为合同形式化和合同的不规范使用而产生经济纠纷。 (四)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建立一个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的计价模式,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在铁路建筑市场上实行工程量的清单报价,招标范本要做到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招标时,根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各投标单位就可结合自身实力开始报价,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业主在招标过程中拥有主动权,可以从优选择合适的投标单位并在工程承发包合同的形式下,确保了投标单位报价的法定化。当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招标文件或合同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施工单位可以直接出示工程量清单作为资料证据,进行施工索赔和变更。 (五)动态控制投资的方法 通过编制项目投资规划分解掉目标项目投资,对目标项目投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设计过程的投资控制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完成整改项目控制。在从项目实施开始前到项目实施开始中,逐步地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编制不同进度计划的过程。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铁路交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但是在铁路工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方面还相对落后。先进的硬件设施配上落后的软件管理方式,带来了许多工程管理控制上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构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加强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也势在必行。 作者:王晓敏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1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确保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电力基本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 2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2.1项目的可研阶段 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重要阶段并不是传统的施工阶段,而是可研决策阶段段。可研决策阶段是明确电建工程诸多建设指标和水平的初始研究规划阶段,诸如工程站址选择、项目对比,设备比选、建设规模及标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线路路径及走向、需拆迁赔偿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植被等,特别是投资估算的最终确定,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理意义重大。这个阶段要在充分掌握各项勘察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积极深入工程实施现场,以大量详实的现场一手资料,作为工程项目决策的基础,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工程各项决策科学、合理、可行。切忌出现“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现象,为今后工程实施和造价控制带来巨大隐患。 2.2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 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是对工程可研所确定的建设和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细化的阶段,这一阶段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将被全面更加详尽地制定和落实,所以,在可研决策阶段确定了投资估算之后,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比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加强设计招标投标管理 设计招投标是为了引入设计方案及工程造价的竞争,使其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合理控制工程设计标准和设计规模,从设计角度努力降低工程整个造价,不断提高整体工程设计水平。所以,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设计招投标管理,在设计招标文件中不仅要对工程的设计时间、进度、质量及设计深度做出要求,并且还要把工程造价、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发生金额与设计单位的设计费结算挂钩,如果工程单位或单项造价不合理(过高或过低),并且没有在节省工程整体造价上有采取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此项将作为评标否决项,可以否决该设计单位的投标。这样可以促进设计单位不断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案,努力提高设计质量,从而达到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2.2严格执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要求严格按照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同时,要减少不必要和不标准的设计,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限额设计的基础是可研阶段形成的投资估算,所以必须要保证投资估算的质量,这样才能将其作为限额设计的“额度”控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法人单位要将限额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写入相应设计合同中,以对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起到制约作用。对于设计超出限额的部分,要进行严格审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属于设计单位的问题而非工程上的客观原因,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合同经济惩罚措施。 2.2.3提高设计深度,保证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在初设阶段就必须达到施工图深度,所有初设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勘察并留有现场影像资料,尤其是建场费赔偿金额部分,在初设阶段,设计单位必须和监理、业主项目部共同勘察现场,留有相应规范的音像资料,保证初步设计概算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结算超概算或者概算大量结余情况的发生。初步设计工作结束后,项目法人要组织各专业专家对设计报告、图纸,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等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审查,及时发现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对概算和预算进行修正,对于问题较大的,要视情况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保证工程设计概算造价全面、准确、科学、合理。 2.3项目的招标及实施阶段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工程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招投标、工程前期、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本阶段的工程量最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费用投入最多。因而造价控制所需的力度也是最大的。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工程造价的最终形成阶段,如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诸多影响造价的因素控制不利,那么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的质量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结算必然会超过概算,就会出现工程造价失控。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2.3.1加强招投标管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首先,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杜绝管理漏洞;其次,是加强招标机构管理,不断提高招标文件和标底的编制质量,积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严格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编制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今后的工程结算质量。最后,要按照相关的法律和规定,规范招标文件条款及相应内容,积极引入投标报价竞争机制和市场经济要求。认真对各投标单位资质和能力进行审核,坚决杜绝各投标单位围标、压标和低价抢标的现象,积极引入报价合理,综合素质最高的建设队伍,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加强施工前期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施工前期阶段管理重点是: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规模是否与批准规模相同,有无超建设规模现象发生,工程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单项造价是否科学、合理。同时,要按工程进度编制长短期资金计划,加强资金的支付管理,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资金占用及利息支出。最后要充分重视征地、动迁等涉及地方政策性的施工配套工作,协调好与各方的关系,特别是要力争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高效率实施,节省建设资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3.3严格工程签证和变更管理,切实控制施工造价 工程签证和变更的发生,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控制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工程签证和变更,首先,在算好经济账的同时,严格按照基建相关程序及时进行,争取把签证和变更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降到最低,避免出现因流程问题,造成时间拖延,使得签证和变更费用损失扩大的情况。其次,加强合同管理,工程承包合同是约定了工程发包和承包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契约性文件,所有工程费用变更必须首先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流程对费用进行变更和处理。杜绝违反合同管理流程,随意进行费用变更的现象,实际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序、可控,规范管理。最后,要加强工程签证和变更审查,严肃查处盲目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和虚假签证和变更的发生,切实降低工程造价。 2.3.4积极发挥监理和造价咨询公司作用,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 在项目建设中,监理和造价咨询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源,要充分发挥其对工程项目造价、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在招标前可由其协助编制工程量清单、确定控制价来指导招标外,还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求监理公司和造价咨询单位承担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任务,严格履行工程支付的监督职责,根据工程进度进行投资控制,按照施工合同,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等事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最后,在合同中对监理公司和造价咨询单位规定相应的造价控制奖惩条款,使其经济利益与工程造价质量紧密相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电力建设的开始阶段,就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促进电力建设健康、合理发展。 作者:及春祥 单位:国网沧州供电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分析 现如今,社会不断进步,工业不断发展,用电量增多,为了满足需求,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电力工程的总造价则越来越多,占据了项目资金利用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保证资金利用的有效性,成为了电力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项目。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造价主要指的是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花费的所有费用加起来的总和,包含固定资产和一次性费用等。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就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利用,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计划以及合理控制,对成本、利润以及风险合理控制。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指的就是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电力整个工程中,造价管理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包含四个阶段,即决策、决策、施工以及竣工验收阶段。 二、工程造价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设计阶段的前期管理力度小 工程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从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现状来看,设计人员其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设计图,可以说设计人员和做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人员之间没有配合起来,只是各司其职,缺少沟通。尤其是在建设时间紧迫的时候,使个别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没有精心细致地考虑,最后导致设计与施工阶段严重不符,工程设计只能进行临时变更。 2.工程使用的概算预算定额与反应实际的工程造价有偏差 由于电力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突然间的需求、物价的不断上涨致使人工成本和原料价格提高幅度较小,这些对设备的市场价格都有影响。市场总在瞬息变化,我们的预算定额却没有补充,存在许多缺项,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了,导致工程估价的不完整,给工程计价也带来了难题。 三、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1.在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决策的时候,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工程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一定要重视。在决策之前进行前期调查,负责人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深入调查,归纳对工程造价有着较大影响的因素,考虑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有没有什么影响,进而提升研究的可行性。 2.加强对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 在工程中,技术以及经济是重要的两方面,而设计则是实现这两方面对立统一的重要举措。一旦项目中做好决策,那么设计就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部分。在设计初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建设方案、结构形式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得到确定,然后设计概算形成,并在此基础上算出投资的最高限额,进而开始着手施工设计图纸,待图纸画好之后,进而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算出准确的工程造价。另外,做设计时一定要注重设计质量,毕竟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满足使用要求,项目的一次性投资是多少以及建成后使用的效益等方面。另外,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先进的技术不仅有助于节约投资,还有助于工期缩短,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根据已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对初步设计的费用进行控制,并按照已经批准的设计编制概算,然后有效地控制施工图设计以及预算。限额设计的作用非常显著,首先,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限额设计可以有效得强化其全过程的造价意识,还可以帮助技经人员进行及时造价计算,然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技经人员的计算进行设计,从而形成一个有效完善的运行体制。另外,在设计中,由于深度不够,则会产生一些勘察设计相互脱节的情况,而限额设计则有助于摆脱这些脱节现象,从而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与此同时,限额设计的推行还能够促使设计以及造价人员考虑得更为周全,可同时考虑到一次性投资及运行后的维护费用等。 4.抓好技术与经济工作 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可以采用技术和经结济合的方式。第一,要确保工程组织结构的合理,明确各个组织的职责,尤其是监理单位的职责,还要设置一个专门进行造价控制以及管理的部门,从而保证造价控制有效性。第二,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工程和施工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节约资金。第三,在经济上,对于建设项目的费用支出进行严格地控制,最好建立奖罚措施,对于节约者给予讲理,对于那些随便消耗的负责人给予惩罚,从而保证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持续化长久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运用现代化的管理以及建设方法。而电力工程建设想要成功,就必须完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以及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夏志燕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气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1、电气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工作的管控 投资决策阶段是影响电气工程造价的关键时期,根据电气工程建设的实际,这一时期对整个电气工程造价的影响在85±10%的范围内,可见这一时期进行电气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在投资决策阶段电气工程造价决定着电气工程整体的指标水平,对于具体项目的选比,电气工程的规模,电气工程的标准等关键性要素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特别在电气工程的估算环节上造价有着最终的影响。应该注意对电气工程这一时段工作的加强,利用各种方法把好电气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初始关卡,将整个电气工程限定在规模、效益、质量三者良好契合的范围内,进而实现电气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2、电气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工作的管控 项目设计时期是影响电气工程造价的重要节点,以过往电气工程造价的经验,这一时期占据着整个电气工程造价的影响在55±20%的水平之间,可见设计阶段加强电气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价值。在项目设计时期电气工程具体的实施过程将会被制定,详尽的项目将会被安排,为了进一步实现电气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2.1做好电气工程项目设计的招投标工作 通过招投标工作可以扩大范围,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招投标工作的质量,在全局上看招投标还可以整体上提高电气工程造价的行业水平。在招投标工作中要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进度、标准作出详细的要求,要将工程造价与设计费用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招投标时的主动性。在招投标过程中还要重视对“逆向选择”问题的预防,不能不顾电气工程的质量,而片面压低电气工程的造价。要确保电气工程项目招投标时过程的公开性、基础的公正性和竞争的公平性,这样才能确保各方面的利益,达到维持电气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 2.2做好电气工程的限额设计 在设计阶段限额设计是电气工程实现有效控制的关键性手段,应该在可研阶段投资估算的基础上,对电气工程投资进行限额控制,实现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限额设计,要将限额设计的内容写入委托设计合同,以对设计人员起到约束作用。对于设计超出限额的部分,要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属于设计单位主观上的问题而非工程上的客观原因,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2.3提高电气工程设计的质量 在电气工程造价中要保证电气工程设计的深度,这是提高电气工程设计质量的基础。要完善设计贯标工作,狠抓设计质量,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要切实加强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编制施工预算,预算受设计概算的制约,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些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做到全面、准确。 3、电气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造价工作的管控 实施阶段是电气工程的质量形成期,也是电气工程造价的执行阶段,这一时期占据电气工程的20±15%的范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作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特别是费用投入在几个阶段工作中最多,因而造价控制所需的力度也是最大的。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工程造价的实际形成阶段,如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诸多影响因素控制不利,那么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的质量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决算必然会超过预算,出现工程造价失控。继续落实招投标工作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做好施工配套工作,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加强对设备和材料采购工作的管理。设备和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对电力项目工程造价影响很大,需要及时掌握设备和材料的市场情况,货比三家,必要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采购时要发挥批量优势,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设备和材料的价格,节省采购支出。另外,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同样要加强资金的支付管理,要根据工程进度做好库存和采购计划,在不影响工程建设的前提下使资金占用时间最短,减少资金成本支出。 4、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造价是确保电气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特别在电气工程投资越来越大,电气工程工期越来越长,电气工程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电气工程造价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使电气工程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真正实现电气工程造价的功能和价值。文章最后强调当前应该在电气工程造价的信息化上下功夫,形成电气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来适应当前电气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电气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作者:郑冰单位:大连宏发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火力发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1、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1.1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火力发电工程项目作为电力工业的龙头,不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影响着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过程多、费用高,但对其投资后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的建设投资,因此对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各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好坏,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差异性和个别性。其每项工程的造型、结构、设备配置、空间分割等要求不同;造价高,资金投入量大。火力发电工程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其规模通常较大,造价费用高昂,资源耗费量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过程中,常发生施工设计图纸、设备材料价格、利率、工资标准等系列工程变更;复杂并具有层次性。影响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的因素复杂且广泛,因为工程的层次性,因此导致工程造价也具有层次性,通常火力发电工程造价具有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三个层次。 1.2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技术经济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差异。设计人员只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未充分考虑工程的造价,而概预算人员只依据设计图纸完成相关的定额文件、设计预算等;项目投资额超限。仅对项目建设后期的造价进行控制,忽视了项目建设的决算阶段,所以常发生投资超额现象,导致工程建设投资额长期难以收复;造价控制和监理制度未全过程实行。施工单位按照前期的设计图纸进行作业,当发生设计不合理或脱离实际时,由于未实行造价控制和监理制度,不能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导致投资浪费或工期拖延。 2、强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2.1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控制措施 对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计价实施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但项目的决策阶段所涉及的各项经济技术决策,是决定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核心阶段,尤其是对项目地点、建设标准、工艺评选及对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造价。以此,此阶段要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及生产规模等关键因素。 2.2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关键,作为设计单位其肩负的责任重大。控制和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工作与思想,要贯穿于对项目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要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制定出可操作、可行的的措施。工程造价的降低措施要分工合理并明确职责。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工程设计,需要注意两个阶段控制。即:在项目调研时要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与选择,在施工图和初步设计阶段要注重设计标准的选择;在对方案进行优化时,要充分考虑投资限额的约束;在项目设计优化考虑投资限额的同时,不仅对单体项目,还要考虑优化结果对整体项目的影响;组建具有创新能力、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执行力的队伍;设计变更紧跟施工进度,施工图预算紧跟设计蓝图,变更与预算一一对应。对火力发电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设计,是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之一。最近近年,电力行业提出设计方法和思想改革的要求,即在确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保证火力发电工程建设的先进性、合理性及经济性。优化设计要以减人增效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地缩减工程造价,并注重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地,降低并网电价,为并网竞价做有力保障。建立控制造价的有效机制,降低工程建设造价。对火力发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要在调研、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开展限额设计,并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以此来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在确保设计深度的同时,增加方案优化的力度。工艺过程要可靠、简单,降低厂房占地和工程量;厂区的竖向及平面布置要进一步优化,并控制项目造价;施工中涉及的专业,要加大方案的优化工作,尤其是设备的选择、方案制定及工艺布置。各专业在确保方案最优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量的精确性和价格的实际性;主厂房管道的选择及走向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建设资金的配置要合理,降低建设期的贷款利息,优化工程的动态投资额;在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期,设计方要发挥经济和技术的人才优势,积极的协助业主方,做好降低工程造价工作。 2.3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活动要根据工程建设合同条款、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确保安全、环保、成本、质量和工期等各个目标的背景下开展。当在施工阶段出现施工进度的网络计划管理、工程变更、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控制等相关问题时,可参照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与供应要及时。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控制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所以在确保材料合格的背景下,要尽可能的争取价格的最低,同时要创建一个四通八达、反馈及时、灵活多变的信息网络,以便可以随时了解即时的建材市场价格,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制定建筑用材的价格管理办法。 (2)对网络计划进行不断改进,获取最优方案,从而保证在执行计划时,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财力、人力和物力使用的合理性,并力求以最低的消耗量换取最大的经济成果。 (3)降低由于图纸的原因造成设计变更的几率,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工程的招标文件描述要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时,要避免由于项目遗漏或考虑不齐全等造成工程量计算的不准确,导致在开标后费用的增加;在对工程进行变更时,在变更前就要进行费用预算,并确保设计变更始终被控制于工程的可控预备费范围内。 3、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要时时贯穿于火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合理控制建设期内的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因素,避免或降低建设资金的浪费,在保证施工安全、周围环境和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建设成本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 作者:魏旭陈茉单位:山东诚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控制 摘要:近些年来,土木工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艰难,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有利于实现通路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进一步节约成本。文章以土木工程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作为最基础的工程之一,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广泛存在于建筑建设项目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大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重视工程造价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土木工程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土木工程管理要素,实现对土木工程造价的科学有效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质量[1]。 1土木工程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是一个工程系统的过程,其内涵非常广泛,它是建筑工程所有专业术语的总称,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仅包括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还包含工程建设的对象。比如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通过这一系列工程建设,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为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提供服务[2]。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土木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将理论落实到实践当中,从而实现对工程设施建设的全面管理。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工程项目在建设上的积极作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知识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土木工程只有满足支持经济对其的要求,并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够完成土木工程建设的任务,进一步提高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一大背景下,致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哪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较多的知识,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够取得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相关企业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要求,将知识看作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土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加强项目决策者的责任意识,使项目决策者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工程建设。土木工程项目应当建立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土木工程的积极作用,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2.2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在不削减后代子孙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不破坏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最佳的效果就是与周围的环境互相协调或者融为一体,实现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另外工程项目建设者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经济和环境的有机协调,维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2.3全面推行精干的管理体制 想要做好土木工程,提高土木工程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到权责分明,权责统一。建立规范有序的重联运行机制,在确保管理真空和责任无死角的前提下,实现机构的精简压缩。建立协调统一的指挥系统,并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实现工作人员技能的培训,实现建筑队伍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策 工程进行之初,就应该重视土木工程造价的作用,在工程进行当中乃至到最后,整个建设工程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必须被严格贯彻到整个土木工程建设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土木工程建设成本降到低最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土木工程的全局性的把握,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1在投资决策阶段的具体落实 对于一个项目工程来说,投资决策的意义非常重大,它直接决定着该项目工程能否实现正常生产。与其它阶段相比,该阶段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想要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就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决策。决策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①项目的建设规模;②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③建设地点的选择。这三大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直接关系具有工程造价水平的高低。在项目的控制管理过程中,投资阶段的控制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有时甚至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造价。在投资阶段,应当对工程造价的管理,给予高度重视。而在投资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实现投资估算,是审查整个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依据。在投资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投资预算工作,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方位把握,还要尽可能地将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考虑到,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产生给项目工程相关企业带来的损失。 3.2在设计阶段的具体落实 在完成投资决策后,建筑工程项目进入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梳理和优化投资决策阶段已经形成的部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着重重视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②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限额设计。所说的限额设计主要是指在确定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科学的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满足各项工程应有水准的目的。 3.3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具体落实 工程招投标阶段时实现整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最为重要的阶段。工程的招投标,顾名思义就是在完成工程投资决策和工程设计后,将工程的勘察和施工以及原材料的供应的内容公开地进行招标。作为土木工程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发包这一活动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在进行招投标过程中对工程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清单计价,充分体现出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和公开性。不仅如此,工程量清单计价也充分反映出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并能够实现实施阶段项目的有效控制。 3.4工程施工阶段的具体落实 工程施工阶段是指工程项目进入到了实际操作这一流程。预先设计好的有关于工程项目的所有方案都将落实。在该阶段,资金的投入与控制主要体现在按照计划进行,这个阶段不需要考虑消减和节约工程资金。 3.5在工程竣工上得到具体落实 工程竣工阶段主要是指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已经结束,但整个工程并没有完全终结,还需要做好最后的清算活动。工程竣工阶段的工程清算是对实际发生的费用有工程设计之初设计预算相对比,了解各项费用之间的差距。在工程竣工阶段所做的工程造价控制其实就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总结性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对整个工程控制管理具体实施效果进行检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必须贯彻在土木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对工程建设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跟上时展的步伐,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到最低。土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虽然能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能完全只重视这两个方面。将二者与工程的其它因素全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最大的效率,才能实现土木工程最大的利益,这对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秋全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摘要:结合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指出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不足,并从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工程施工建设中,节约工程成本、降低造价、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好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然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周围长、资金投入多,必须做好每个环节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但由于受到制度、资金、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出现,降低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效益。因此,结合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实际情况,探讨和分析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般都认识到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重视并采取措施来提高造价管理控制水平。但由于一些单位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忽视施工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导致成本出现了增加情况,没有实现对造价的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当前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投资大、施工周期长,为促进工程效益的提高,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招投标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已有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忽视了对招投标文件的管理,没有依照工程量清单进行造价预算,存在遗漏现象,影响了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水平的提高。评标工作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也对造价管理与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施工方案论证,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没有全面对比分析,也未能采用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来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二是隐蔽工程签证不完善,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没有严格审核,增加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成本[1]。三是忽视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质量事故。四是忽视施工合同管理,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出现了工程索赔的情况,进而引起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增加。 1.3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忽视对造价的审核工作,思想上不重视竣工结算。一是道路桥梁工程价款审核不全面,分项、分部工程及设计变更的审核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存在遗漏现象,工程结算未能全面反映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二是竣工结算资料不完善,工程量清单审核不全面,影响了竣工结算审核水平的提高,还可能导致造价的增加,影响了道路桥梁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 2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提高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对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选择道路桥梁施工单位时采用招投标方式,让多家施工单位进行公平竞争;组织专家对这些单位的工程报价、技术装备水平、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等进行综合考评,选择最优施工单位。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施工单位在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出最优报价,从而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1)为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必须重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完善各项条款,进而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约束,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之前,协调好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工作,形成合力,对文件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文件编制的合理性[2]。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重视招标文件管理,提高招标文件资料的质量。招标文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应该坚持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确保计量准确,杜绝重复和遗漏现象的出现,为合理控制道路桥梁工程造价奠定基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提高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水平。(3)组织评标专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评标,审核施工单位单项报价和总报价,确定合理的合同造价,以便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2.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施工阶段是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核心。其关键内容是严格按照合同开展施工,减少工程变更,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提高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水平。(1)进行施工方案论证。施工方案不仅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还是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施工前要重视方案的论证及不同施工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对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用最优方案,有效地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资金,提高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水平[3]。(2)加强隐蔽工程验收和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工作。完善现场签证手续,提高道路桥梁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预见性;审核隐蔽工程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变更现象应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加强审核工作,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必须发生的现场变更,由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共同签字确认,防止因现场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3)提高对施工机械、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管理的水平。选择先进的、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重视机械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机械设备施工和使用效率。严格把握好材料购买工作,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材料,加强试验检测,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道路桥梁的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材料也应该加强抽检,确保材料质量合格,预防施工质量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重视施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道路桥梁的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好每个月劳务工资的统计工作,考核每个月工资总额是否超预算,有效控制人工费用。(4)重视合同管理。道路桥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减少和避免出现索赔现象。当出现索赔时要遵循合同规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有效控制工程造价[4]。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施工单位的各项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促进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除了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之外,还要重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对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价款结算,对包括分项、分部工程,设计变更等造价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满足要求、防止存在遗漏情况,为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做好结算资料的管理工作,不出现遗漏,确保资料完整,全面反映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具体情况。收集和整理好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现场签证、工程变更等资料,确保资料完整,从而有利于资料和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视审核工程量和单价的工作,确保竣工结算造价审核工作的全面到位,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应该认识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根据具体需要合理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另外,还应该完善造价管理控制制度,提高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熟练运用造价管理控制策略,提高造价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李晓光 单位:保定市公路管理局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篇1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为了能够使得配套施工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下去,在开挖与支护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去对基坑工程其他的相关工程进行配合,尽量的减少和排放土方工程存在的矛盾。除了对于机械等方面给予有效的使用之外,还要求其能够对于支护施工本身的合理性给予有效的确认,使其能够令施工的工艺的标准化程度获得快速提升,使得基坑支护施工本身的安全性获得保证,另其自身的使用寿命得到适当的延长。(1)深层搅拌与钢板桩支护。主要是运用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施工之前还需要使用机械对其进行搅拌,使其能够令材料自身硬化的速度与硬化的效果得到保证,构成深基坑软土自身的一种合理的支护结构。(2)桩基支护与地下连续墙经常会被理解为属于钢筋混凝土管桩的一种支护形式。这种支护技术需要对桩之间所处的距离进行控制。(3)锚和内部支持。锚杆以及内支架是当前进行深基坑施工的重要结构,其自身的刚度大,并且变形能力相对较小,能够令基坑本身的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寿命获得保障。 2深基坑支护经常会出现的施工问题 2.1设计不合理 基坑的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到公式,但是使用公式的时候一般都是对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浅基坑进行计算。其更加适合被用在对拐角比仅计算,但是其中的含水量与体积相对比较大的基坑。然后如果精度较低的话,那么就对实际的施工的效果造成影响。例如,会使得内摩擦角会变大,以及静态距离产生变化,使得支撑结构自身缺少足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总的来说,细长结构的深基坑支护其对于的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长宽相并不大的岩土工程,如果在设计上存在不合理情况,那么井壁就很可能产生位移,使得基坑进行开挖的空间太过狭窄,这对后期采取支护所获得的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取样不完整 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设计阶段,就需要对于基坑中所包含的土样和基坑中的石方进行取样并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得工程设计可以和实际施工情况保持吻合。可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目前有很多施工单位或者施工队伍为了能够提升自身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使得施工的工期能够被压缩,在进行取样的过程中经常会动一些手脚,使得取样的范围缩小并且在取样的时候并不完善,这种情况使得取样分析变得缺少准确性,而其获得的分析的结构也无法为施工施工方案的确认提供帮助。 3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体的优化对策 3.1对支护的施工设计给予优化 为岩土工程的深基坑制定支护方案,需要去对材料自身的用途和使用数量去进行非常严谨的计算。并且还需要对在需要进行装修工程里材料不仅能够保持充沛的同时也不会出现材料损耗的情况。首先需要挑选适宜的装卸以及适当的运输工具,需要尽可能的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对材料的二次搬运。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使得材料自身进行放置情况合理,及时依照施工的进度与材料当前的库存状况去进行材料的采购,合理去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实际的使用计划给予有效的设计,并且将“就地取材”的建设思想作为节约目标,令深基坑施工设计中的多种管线路径以及预埋方案在保持合理有效的同时尽可能的做到节约资源,尽量令管线本身的路径最短,从而令材料节约的目标给予实现。 3.2对基坑开挖施工给予优化 针对岩土工程深基坑的施工,需要在对其进行支护后在进行自后的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其在进行施工时,能够尽量的将深基坑暴露的时间缩短,令支护结构在施工快完成的时候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施工效果,并且,为了能够使得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有所提升,还可以在进行整体开挖时保证基坑施工的持续性。另外,深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其土方堆放以及运输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的。我国针对基坑开挖施工提出的规定中指出,进行开挖的土方需要与基坑保持至少2至3米的距离。施工人员还需要对这一安全距离给予科学并且合理的计算,同时还要对土方堆放高度进行有效控制,其他零点对基坑支护施工不产生影响。 3.3优化支持和排水建设 向下排水处理是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水下建造项目时,会出现流沙和管道涌浪。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挡土墙上的土将会塌陷,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支撑。同时,施工安全也将受到威胁。因此,在岩土工程深基坑的施工和施工中,应避免水下施工,积极完成排水,并进行相应的排水和排水处理。如果地下水超过地下水坑,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坑底部干燥,同时改善施工环境。基坑底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要确保深基坑的固结和基础结构的抗剪承载力。 3.4施工技术的有效性 必须在设计阶段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优化,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应用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严格按照我国有关国家规定的基础上,优化传统设计理念,即从项目建设条件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法。除了构建传统概念的真实信息反馈动态系统之外,施工设计还需要加强对结构变形的控制,计算和确定地面超载情况,合理变换平面效应和空间效应。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并提供有效的分析。总体上,要提高设计方案本身的有效性,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做出相应调整,以有效提高深基坑本身的施工效果。 4结论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当前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还需要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参考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开展救灾若干方面的相关研究。他们致力于设计,施工和管理效果的可持续和有效管理。控制方法使其能够不断为提高我国项目施工质量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张昊 单位: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篇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趋于高端化,更加把注意力放在了构筑物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上。这也导致了岩土工程必须在社会的推动下发展,因为岩土工程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形式大部分是地基,基坑是为了提供地下工程施工所挖的临时坑,但是受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复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使用支护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确保日后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1了解深基坑支护的种类 构造越高的建筑,基坑的深度值必然与建筑物高度呈正相关,基坑的深度越大容易形成的事故又相应的增多。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就需要先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基坑深度、地质、环境与荷载情况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常见的有四种:深层搅拌桩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墙支护。 2目前较多出现的深基坑支护问题 应用极为广泛的深基坑支护手段,通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2.1挖掘程度难以掌控 理论情况下,较深的基坑大多采取机械挖土方,剩余约50cm时再采用人工挖土方,最后进行支护作业,这样能够加大程度的减少误差。但是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我国缺少施工机械方面的人才,所以机械在没有很准确的操作下比较容易出现少挖或过度开挖的情况,还有基坑的坡度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比较难以掌控操作技术含量[1]。由于有些基坑面积比较大,人工开挖所呈现的问题显而易见,难以平衡整个场地的平整度,对后期的施工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2设计及施工人员对于基坑支护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在设计基坑中的施工都是特别理想化的,难以准确预估到地质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大部分建筑物都是在周边房屋众多的环境中施工,城市当中地下结构特别复杂,受各类管道线路、土层性质、人文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支护结构的设计数值及图形都难以达到一个没有偏差的状态,故而很大程度的影响实际工程的施工。在设计并不是很完美的情况下,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不按照设计中的要求施工,使支护结构没有达到标准的质量,就将引起支护面开裂、支护强度不够造成的坍塌的问题[2]。这一问题意味着我国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深基坑支护质量的重要性。 2.3支护施工的复杂性难以协调整体工程 工程施工中应该尽量保证各个工艺的协调进行,理想中的状态应该是先开展土方开挖的施工,紧接着对支护结构进行施工。然而实际现场中,由于土方开挖操作性低,用时较短,很难在其后根据工期进行繁杂的支护结构施工。支护施工拥有工序复杂、操作技能要求高的特性,以我国目前的支护施工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整套的工序,所以致使这道工艺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造成工期延长、窝工等问题。 3加强支护结构施工的发展措施 3.1保证基坑施工的质量是前提 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因素都可能导致施工故障甚至事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组织施工,对应的作出一些具体的施工措施,而且要严格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例如,在土方开挖前先进行地质勘察,拍照及摄像留底一份开挖前的环境状况,应该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等信息进行分析,特殊土地需要认真组织施工,分层开挖深度不宜过大[3]。如果土壤高程差太大或挖掘进度过快,土壤原始平衡状态变化容易,降低土体剪切强度,导致土体滑动迅速。这一问题会使监管难以顺利进行,故而加大了坍塌事故的发生机率。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点是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有一些问题,以后很难纠正和补救。 3.2完备支护施工技术研究系统 实践是验证事实的唯一标准,要想得出正确的理论必须践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但是在我国并不具备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对于现有的支护方法,我国的理论知识水平都不能很好的将其功过进行评说[4]。目前我国拥有大量施工单位积累的支护施工资料,但是并没有对其有一个具体的研究说明,缺乏数据的支持,没有系统科学的分析,很难达到理论完整的目标,这是目前我国最为缺乏的。 4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必然造成各行业的发展,而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应用在整个建筑行业都起到了一个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深基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项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引起了广大人士的关注。为了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对于基坑支护的研究必不可少,具体对如何提高这项工艺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展开讨论。深基坑支护技术对于人员的要求必须严苛,还需要对我国建设行业开展学习,深化这项施工的设计理念,加强对于支护施工的研究,才能够推动我国建设行业发展形成新高潮。 作者:王立刚 单位:唐山市新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篇3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层出不穷和这些建筑建设中的不能忽视基坑开挖。虽然可以直接挖掘一些简单的基坑,但也有一些建筑地盘小,要求工程基坑的深度大,需要支持基坑工程技术来保护这些建筑。因此,基坑工程技术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以前的井点降水与钢板桩的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当前形势下,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以划分为以下:①让深基坑坑外压的土层系统,主要包含地下连续墙,深层水泥搅拌桩、钢筋混凝土桩、钻孔灌注桩和钢板桩;②深基坑坑支持系统用于固定和支持深基坑坑外壳,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和相关的设备,主要包括结合钢支撑的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材、钢材管支撑;③用来减少坑水入渗深基坑渗水系统,其中主要包括锁钢板桩的深度、压密注浆、高压喷射灌浆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水泥搅拌桩。 1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在选择上的注意事项 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注意两方面内容。即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以及选型时的注意要素:首先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按照结构可分为:土钉墙、放坡、水泥、土墙、以及支档式结构。其中支档式结构又能进一步划分成支撑式结构、锚拉式结构和悬臂式结构等。其次是选型中的注意要素,这其中涉及几方面要点:(1)工程所涵盖的工期及经济特性等;(2)要考虑好施工位置的地质情况和环境气候等因素;(3)结合土质与周边环境。进行良好的支护结构设计;(4)充分考量好深基坑的尺寸与形状;(5)还应考虑到周边设施建筑物等对基坑的反作用力情况;(6)监测点的选取和设置;(7)基坑具体深度及其施工条件;(8)地下水源、管线分布情况等。 2优化选取深基坑支护方案 从基坑支护的作用不难看出。其支护结构不仅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更会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建筑物、以及施工土质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时。应当尽量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还应尽量缩减投入成本,使基坑支护机构在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之上。还要具有经济性。良好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能够对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选择上,也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2.1从经济角度设计优化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项目施工前。对所需施工场地进行土质勘测。以及对周边环境进行实际考察,以此来分析和判断出此位置将选用何种支护结构方案。同时,能够进一步确定出此位置进行基坑开挖和进行支护作业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经济节约措施。有时,在针对特殊土质条件及较为开阔的施工场地且周边并无其他临近设施和建筑物时,还可以考虑进行简单护面或者无支护的方案来解决基坑支护问题。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时,若采用传统的土方开挖、回填、外运等方式。则会增加施工成本。而若以喷锚网方式进行支护则会使边坡上段位置受力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支护效果。对此,可以采用联合支护方式进行施工作业。对基坑上段采用放坡、下段采用喷锚网。通过这种联合支护形式。能够很好的对基坑进行支护。 2.2从基坑深度来优化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基坑支护中会涉及到悬臂桩的嵌固,且对其进行嵌固的深度通常要达到其高度的倍数,而由于悬臂桩在进行支护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弯矩的承载,且会出现侧向性位置移动,这将会对基坑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考量好基坑位移所产生的敏感度。若存在悬臂桩支护方案与实际施工支护有出入时。则可使用联合支护方式达到支护效果。如在基坑上部采用喷锚支护,基坑下部采用排桩支护或直采用桩(锚杆支护形式进行基坑支护,这两种联合支护方式不仅能够解决悬臂桩无法达到的效果,更能有效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此外,在支护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支护方案的应用。 2.3深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研究 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深基坑支护中,由于施工难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等不利因素。使得基坑工程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根据不同施工环境、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设施、以及气候因素等。基坑支护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上。要做综合性的考量。例如: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要对地下水源或管线分布位置进行明确勘测;要对周边环境及建筑物进行距离设定;对于支护结构及尺寸进行选择等。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不仅要有基坑支护专业知识、建筑工程设计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质量控制意识,时刻将安全与质量作为方案设计的首选,此外,对于可实施的支护方案要进行必要的对比和筛选,在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原则上,综合考量施工的难易性和经济性。 2.4方案中设计参数的优化 对于嵌固深度的优化,基坑支护结构中桩体的嵌固程度对支护效果影响较大,若嵌固深度不足,则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若嵌固深度过大,对于桩体材料的浪费也大大增加。会提高支护成本,所以,在进行嵌固深度设计时,不仅要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尽量做到经济性。桩体的优化。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支护效果。过为稀疏的桩体排列,将会加大土体的受力,极易出现土体滑落,失去支护能力的现象,若桩体间距过于稠密。则会使土体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也会极大的增加投入成本。因此,在进行桩体排列设计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调整好桩间距以便使桩体结合土体。发挥出更大的支护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地下工程的增多,使得岩土工程时基坑施工逐渐增多,基坑深度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基坑支护的危险系数进一步提升为此,应当在基坑工程作业前,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选取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唯有如此,才能使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以保证,也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工程项目的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严元.论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J].城市建筑,2012,15:56. [2]熊小军.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解析[J].低碳世界,2014,11:137~138. 作者:刘文成 芮永康 单位: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概述 [摘 要]在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各个行业都强调技术质量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对其施工技术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将施工技术工作做到位,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会因技术问题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代化的技术进行了概述。将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对施工质量、经济效益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 引言: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 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长期以来,水利水电这一行业由于受到了技术更新速度缓慢,工作人员科技文化不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水电工程中快速开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等拥有高科技含量的内容,一定可以促进工程进度,提高其施工质量,使企业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对企业创造出独立品牌做出重要的贡献。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施全方面的控制及管理,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视,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的内涵及意义 1.1 施工技术现代化的内涵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施工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思路、市场经济的系统发展的规律为理论指导,目前我国正在水利水电领域广泛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水利水电现代化最关键的一步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在施工原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测绘等更加专业的知识,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来源。 1.2 施工技术现代化的意义 水利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有安全无污染的优点,其广泛应用可以为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基,十分关键。因此,做好施工技术工作是使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决定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只有在施工中将技术问题解决好,将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将整个过程协调配合完美,使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一个质的飞跃。 2.常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2.1 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定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项技术可以为建筑工程取得更好的效益。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对边坡的固定能避免岩体的破坏,且过程既简单又快捷,使施工迅速完成,所以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建筑中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预应力技术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岩发生形变之前对其产生锚固作用,在进行锚固的过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所产生的拉应力能传递到其他部位。预应力锚定技术能够根据事先预定好的水利水电施工的目标及尺度等来提前对需要施工的建筑物施压,从而可以很好的达到固定的目的并且适当调整其受力程度。 2.2 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对工程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并且要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充分协调好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顺利实施。一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顺利进行施工导流,先要修筑围堰,这是解决施工导流最有效的方法。而在修筑围堰时,必须将河床的稳定性及其周围环境考虑在内。在进行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测量河床的床位,准确地设计整个施工过程,只有通过施工导流准确的设计河床,才能够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顺利完成。在修改围堰结构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分析,充分发挥出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作用。 2.3 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一般情况下,水库的土坝很容易发生渗水、潮湿等现象,这些现象就会导致土坝的渗漏、变形,严重时可能会对水库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至关重要。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土坝的渗水与变形的问题,可以将坝体劈裂灌入浆液,使之在坝体内形成一种牢固的防渗体,以维持坝体的稳定性。且在对土坝坝体的劈裂中安置灌浆孔时灌需根据土坝的实际尺寸来进行安置,主排孔要严格按照坝轴线设置,副排孔需保证在坝轴线正上方的1.6m处,且主,副排孔之间需保证有2~4m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灌浆孔顺利穿透坝体,最后形成坚固的防渗体。 2.4 使用外加剂 由于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外加剂的使用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所必需的。我国目前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改变表皮的外加剂,修补缺陷的外加剂和改善色泽的外加剂,还有增强表面强度的外加剂等多种类型,使用外加剂的好处在于可以很好的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质量。 2.5 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了数量较多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具有非常密集的钢筋结构,并且对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混凝土由于其面积较大的缘故,所以需要使用科学的技术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配备的设备要配合土坝的施工过程,根据混凝土大体积的性质,在碾压过程中对混凝土混合物搅拌的标准以及碾压推铺等工艺进行深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实现整个碾压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可以顺利实施。 2.6 计算机辅助设计 利用CAD建立数字化模型,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既直观又明确的图形计算方式。另外在绘制各种工程横断面、纵断面图及其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图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编制一些计算程序,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具有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测量时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7 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利用数据库技术或者GIS技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可以系统的储存大量的数据或信息,建立出三维数字模型,实现管理的科学现代化。用三维模型虚拟布置出虚拟施工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的组成部分及其在在空间上的分布,实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仿真演示,为施工过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8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现代化还体现在保护环境上 过去传统的施工技术一般对环境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应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在尽量避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使工程进度稳定而安全地进行,这也是让水利事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不断提高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准决定着水利水电建筑项目施工是否能顺利的完成,选择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水准,使得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利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熟练的应用这些技术才能使建筑更加稳定。因此,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与管理必须十分严格,这样有利于工程的长远发展。在严格要求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为建筑施工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力度也不断的加大,然而,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却成为了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利用,预防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对地区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利用水资源发电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电力资源保证。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力度也不断的加大,然而,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却成为了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进行设计与评估,它不仅可以为项目实际施工提供相关依据,还可以避免盲目施工带来的恶果。不过目前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工程设计与评估工作存在漏洞,相关单位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没有严格的依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与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工程设计与评估。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水利项目,工程设计只是保留着最简单的资料,现场勘查与地质勘查等程序都没有进行落实,进而制作的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2)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在任何工程的施工中,质量和安全都是工作的重点,但在现实的实施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还是有所欠缺,。一些施工单位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全然不顾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才是工程施工的首要因素。质量存在缺陷、工艺作风较为粗糙等问题常常会出现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有关的单位已经将相关的施工条例以及作业指导书制定完毕,但是,却未按照相应的措施或相应的条例进行施工,不仅仅如此,针对生产性试验结果以及施工情况也没有进行严格、认真的总结和分析。 (3)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己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而设计单位普遍存在资质低、设计水平低、施工图不规范、图纸错误较多、结构不符合实际,设变更随意性大等问题。设计人员施工经验差,未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能力,考虑设计规范较多,考虑施工现实条件较少,造成设计与施工的衔接有一定困难。 (4) 施工过程中转包现象严重。就目前来看,水利工程的转包现象尤为严重,一个水利项目往往会经过层层转包,而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些工程承包单位会偷工减料,伪造相关施工资料,这样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而且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一些劣质材料甚至是过期材料被用到实际施工中来,这样的工程即使竣工验收时蒙混过关,实际使用时质量问题就暴露无遗。同时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技术落后,技术人员水平不够,现场管理与施工体制不完善等,都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 (5)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完善的空间,不完善的原因包括:项目的权、责、利三者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取得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受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导致管理效率低,最终导致水利工程的发展缓慢。 (6)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为按照施工条例或者规定实施管理,到时工程质量受到影响,而被管理工作人员也对自己的职责不够明确。另外,为了获取工程施工中利益的最大化,有些管理人员偷工减料,这样不但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质量,还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缺乏对现场施工的管理、监督的作用,因此,造成被管理工作人员态度自由散漫,工作不认真等等。 2 对策探讨 (1)完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聘请技术过硬的工程设计人员,先要对工程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地质条件与环境问题,确保工程建立之后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之后进行科学严谨的工程设计,在满足工程相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工程的可实施性。之后到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工程设计进行评估与造价管理,确保工程设计的质量,并且对施工造价有一个整体认知。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招投标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成立项目部的同时,就应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赋予相应安全管理权力,包括违章作业制止权,严重隐患停工权,经济处罚权,安全一票否决权等,保证其有效行使职责。在组建施工队伍、施工班组时,应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使其能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岗位,应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并明确规定工人有权拒绝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无安全防护的危险作业。 (3)严格工程开工和验收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申请开工, 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 工程方能开工。同时严格审核项目验收条件, 对具备验收条件的,按要求组织开展验收工作。 (4)做好施工工序间进行有效连接。不同施工工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与相互制约的,经常会因为起始工序存在问题导致后来一系列的施工出现问题。因此要做好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这不应该是属于现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中,应该单独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工序的衔接问题,对不同工序及时验收检验,合格的做出合格记录,转交至下一阶段进行施工,不合格的应及时返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畅性。 (5)坚持标准化管理。坚持标准化管理是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是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的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执行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6)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好坏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密不可分。因而,一方面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项目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最终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懂经济、懂法律、善管理, 同时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高素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自然条件差,在施工中安全生产的管理环节多,安全隐患多。我们要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大,这也就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我们必须做好施工技术工作。为此,本文主要就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引 言: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类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促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经济效益得以保障。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意义 水利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其应用为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与关键,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工作,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只有在施工中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从而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提升到一个质的高度。 2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技术没有得到充分验证 施工方在没有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验证就让其直接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就使得施工技术可能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不能依靠得到实践检验的科学技术水平来把握施工质量,这可能会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一些纰漏,而我们知道,水利水电工程如果出现任何小的失误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 2.2 准备工作不够细致 受到经费有限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方面没有做到充分的论证,在相关资料方面缺乏足够证据,而只是从现有的资料入手,没有对施工环境以及经济的现状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更别提精准分析与讨论了,因此,在有些水利水电工程中,许多项目的评估无法达到标准,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它的顺利施工与投入使用,对于社会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主要有下面几种。 3.1 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是具有独特性质的技术,它在工程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应力锚固指的是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它在施工中要在把握好设计图纸中锚固的大小、方向以及深度方面的基础上对基岩提前施加相应的预应压力,预应力锚固通过张拉、编束、防护和造孔等步骤来完成,在造孔时,还需要完成扫孔、钻孔、扩孔和测孔等步骤,因此,一定要规范操作。在水利水电施工之前对基岩施加一定的预应压力,就可以使基岩承受更多的拉伸力,起到理想的锚固效果。 3.2 土坝防渗加固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土坝由于属于制作原始阶段,没有经过修缮,可能会出现渗水、跌窝和潮湿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这些细小的问题就会日积月累最终会酿成坏的结果,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因此,这个问题需要重视起来,要解决土坝的这些问题,可以采用防渗加固办法。这一办法在处理土坝渗水以及变形时,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使得在坝体内部能够形成一道防护体系,从而有效的解决渗透的现象,以维护整个坝体的稳固和寿命。在对土坝两头的灌注孔进行选择时,要在对土坝整体的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因素以及施工程度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方面来布置。 3.3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相比其他技术而言,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种出现较晚的新生技术,但是,虽然年轻却有着强劲的势头。最近几年来,在我国,由于经济的需要,大批的水利水电工程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而碾压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步,在全世界都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拥有其他技术无法企及的优势,就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它的运用相较别的技术而言具备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与一般的混凝土比较,碾压混凝土更具防渗透、占地面积小以及承受压力大等优势,而且碾压混凝土可以通过大型机器设备进行,从而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保证了施工进度。这一技术主要是以砂石骨料、混凝胶原料等为材料,用大量的土石块修筑一道石坝,再通过振动式碾压器械,又薄又大的压实混凝土。 3.4 合理的使用添加材料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外加剂是最主要的添加剂,使用的数量非常之多,在大量混凝土应用的基础上才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对混凝土的添加剂进行慎重选择,这样不仅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能在更大程度上修缮水利水电工程的不足,保证工程的质量。在目前看来,主要有修补外加剂、增强表面强度外加剂、处理外表外加剂、改善色泽外加剂和提高抗变形能力外加剂等类型的外加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对外加剂做出正确选择,使混凝土在相应的外加剂的调配下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有效的起到防渗防护的作用,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无误。 4 强化水利项目建设技术的方法 4.1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 要想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就必须要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将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引进与优化。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以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和工程化的造价为基础,深入研究技术的难关,尽可能地保证施工的技术研究工作于项目的施工同时进行。 4.2 加强施工的科学化、标准化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召开图纸的审查会议,及时发现图纸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解决,加强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使图纸设计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使得施工人员提前了解施工方向,明确施工程序。在具体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更改施工方案,则需要施工方与设计方相互沟通,然后确定科学合理的更改方案,而且施工方案的更改还需要与业主进行沟通。如果工程中发现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要及时更换,切不可将就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4.3 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 要想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水利施工队伍的素质普遍较低,严重缺乏创新性的人才。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技术,引进先进的科技人员,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也是有必要的。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骨干作用,加快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老员工。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加强专业工作人员的聘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新型人才的引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人才是水利工程技术进行创新的难点也是重点,施工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5 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必须严格管理控制外,每个参与施工的一员,都结合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试验和学习,为水利水电技术的科学、有效应用,为国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及其措施的研究分析 【摘要】为满足社会经济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应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本文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以及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涵洞设计;节能设计;措施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的研究分析 1.1涵洞的设计。(1)涵洞位置的选择。涵洞位置的选择对于涵洞的设计及其使用性能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首先,涵洞位置在受路线分布影响的情况下,必须要选择与路线的设计极其走向相一致。除此之外要考虑的就是地形、地址的因素,以及地基的承载力和沟床的稳定性等因素。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施工技术的难易等问题。要在保证涵洞有效使用的前提下,控制施工及后期养护和维修的成本。通常需要设置涵洞的情况及地理位置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当施工路面的积水面积高于规定标准时,需要在施工路线与河沟相交的位置设置涵洞。其二,在施工路线必须穿过农田灌溉区,需要考虑通过设计和建设涵洞来解决问题,避免影响农田灌溉,造成不良后果。其三,在山区施工的的山坡面,为了保证有效的排除路基内侧边沟的积水的情况时,需要考虑通过设计涵洞解决问题。其四,当施工路线必须与其他路线或者一些重要管线交叉的情况出现时,都必须考虑相应的设置涵洞。(2)确定洞身与涵洞长度。涵洞的洞身对于涵洞的设计和使用来说,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作为保证水流畅通的排水的主要建筑,涵洞的洞身必须要保证稳定性和一定的承载力,而且必须随时保持畅通的状态。另外,涵洞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支撑路面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涵洞必须具备足够的承压能力。所以说涵洞洞身高度与涵洞的长度的设计比例,也是涵洞设计合理、正常使用的关键因素。(3)涵洞孔径的设计。涵洞的洞孔主要起到的是稳定涵洞使用性的作用。如何通过涵洞洞孔的设计,在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节约构建成本是涵洞洞孔设计的关键。跨高比是指涵洞切面的直径与涵洞高度之间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涵洞洞孔的关键性数据,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涵洞洞径的该比值控制在零点七五到一点一二五之间是最佳的范围。(4)涵洞基础设计。涵洞基础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是工地的地理情况,通常可以设置在地面、河床低等位置。在河床低设置涵洞时必须要将其设置在河床低一米以下的位置。在考虑将涵洞设置在地面时,要考虑其地基土质的情况,需要适当将地基进行处理。 (5)涵洞洞口布置与设计。关于涵洞的洞口设置通常情况下相对灵活,具有多种形式。在实际设计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是一字型洞口和八字形洞口,以及与之相关的组合型洞口。涵洞洞口的主要作用在与进出水,以及协调和美化涵洞与周围的环境。 1.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设计。(1)主体工程施工节能设计。施工设备选择宜遵守下列原则: ①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施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 ②设备性能机动、灵活、高效、能耗低; ③设备配套选择应有利于设备的调动,减少资源浪费; ④设备通用性强,能在工程项目中持续使用。应结合施工总布置及施工总进度做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弃渣二次倒运。利用工程开挖料作为混凝土人工骨料时,开挖爆破设计宜控制岩块粒度,适应装运、破碎设备要求。应考虑运输设备与挖装设备的匹配。料场规划及开采应使物料及弃渣的总运输量最小,做好料场平衡,以达到节能目的。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使中转环节最少,运距短,温度控制措施简易、可靠。(2)施工交通节能设计。施工交通运输可划分为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两部分。应结合节能要求,经比较选择对外交通运输方案,进行场内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运输节能设计要求: ①运输距离尽可能短;②中转环节尽可能少;③有条件的工程可采用水运。场内交通运输节能设计要求: ①场内交通运输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②运料线宜采用平坡或重车下坡、轻车上坡; ③上坝线与运料线相接,并随坝体的升高而变化;④应加强道路维修养护,以保证路况良好,降低能耗。 2 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的措施 2.1完善健全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涵盖了建筑和水利水电的专业知识,更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没有一个合格的设计方案,任何工程都不能投入实施。同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与普通的民用建筑,具有其特殊性。一个方案的设计不仅要听取投资方的建设意见,还要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人员予以沟通。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设计师不够专业,自作主张,导致不符合投资方的要求,方案需要重新设计,更有甚者投资方会与设计师终止合同,这不仅损害了设计师的经济利益,更是影响了施工的正常开展。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投资方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提出的外观和装饰方案,设计师要站在投资方的欣赏角度,尽量满足投资方提出的要求,并多次与投资方和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直到达成意见统一为止。 2.2合理安排资金。一个好的设计师力求做到设计方案的完美,不仅要做到满足投资方和专业标准,还要合理安排资金,达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经济、美观、实用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经常会有设计师完全投入艺术创作,而对投资方提出的预算毫不理会的现象出现。再者,还有的设计师会注重建筑的美观,而忽略了建筑的实用性,造成了头重脚轻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经济与美观不协调的局面。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来说,它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艺术品,相对来说,它更是一件实用品,它的利用价值要远远高于它的观赏价值。所以,设计师应该从资金量出发,紧密跟进市场变化,了解材料价格和材料的质量,合理安排资金的分配比重,在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和坚固程度的前提下,考虑建筑的格局和外观,实现建筑的美观性。 2.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应与环境相融合。建筑不是独立的,尤其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往往依山傍水,矗立在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所以建筑的设计还要考虑到与环境的融合性。有的设计者认为水工建筑物地处旷野,往来人等较少,没有必要对水利建筑作美化设计。还有的设计者不顾周围的环境风格,标新立异,设计出来的作品虽然新颖别致,但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样的设计作品也是失败的。所以即便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周围地广人稀,设计者也要对当地的环境考察给予重视,充分尊重自然,树立环境意识。同时设计师为了达到美观的目的,可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特殊的建筑特点,对建设的设计中添加适当的点缀,达到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目的。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实施的核心部分,它要求设计者不仅要结合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美观,设计要求极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成为了新时代对水利发展的根本要求。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依托四川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和四川水利职教大校园,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创新育人机制,探索出了“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一、引言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作为水利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其教育模式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学院的发展。多年来,发现在专业教学中,教育模式传统,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日益突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不能致用,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求,这样发展下去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的就业率逐步下降,从而影响专业和学院的发展。因此,探索出一个能适应当今社会和高职学生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现在的教育领域中,办学层次、形式、模式堪称丰富,而每个层次的教育模式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均不一样,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区域需求,一直在不断探索着符合职教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合作育人机制 1.深化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1)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管理细则,校企共同研讨论证专业定位(含服务面向定位、职业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等。 (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与专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参与教学活动。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发挥企业优势,接纳在校学生开展跟岗实训和顶岗实训,并依托企业建立毕业生的就业平台。四川都成泽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与我院共同建设水利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完成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和实习实训文件编制等工作。 2.设立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相关制度 依托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和水利职教大校园,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引领下,设立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水利工程系专业建设委员会,由水利工程系主任担任部长和委员会主任,实训教研室主任担任副部长,下设行业单位合作室和企业单位合作室两个机构,分别负责与行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络。在组织完善的基础上,制订了《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系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系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顺利推进,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水利工程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以后,校企共同研讨和创新了本专业“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三层次训练;紧跟市场需求,适应不同岗位需求,设置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五个模块实施选择性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实施认岗、跟岗与顶岗实习,进行进阶入岗。其模式构架见图1。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定下了基调,我们以此为导向,校企合作,广泛调研,专家论证,依据岗位群所需的专业能力,按照各专业能力的工作过程确定行动领域,从而明确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最终确定相关课程,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根据新的培养模式建立的课程体系有如下的特点: 1.以项目化教学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第五学期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分列为五个教学项目,即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和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利用真实的典型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体现学生认岗―跟岗―顶岗的岗位训练过程 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安排学生到典型水利水电工程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实现认岗;利用第一、二学年暑假集中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实现跟岗;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工作实践能力,实现顶岗。 3.课程排序符合职业能力递进规律 《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测量》和《水工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等课程完成对学生制图能力、测量能力和检测能力等通用能力的培养;《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水利工程管理》等课程实现对学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专项能力的培养;《重力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4.“双证融通”体现职业成长规律 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我院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后考取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钢筋工等工种的中级工证书,在四川省水利厅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考取施工员等管理岗位证书。 5.职业素养养成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的教学将法律法规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系统思维等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水利水电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具体的实施过程见图3。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分别选择了一个试点班用于践行“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3.75%,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团队意识等均明显强于原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有别于其他任何形式和层次的教育目标,研讨和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极具意义也是极为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完成高职教育的任务,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粗浅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项工作的结束,我们会紧跟社会和专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完善甚至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它能更地好适应社会和岗位新的需求,同时,我们认识到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仅仅有一个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够的,还必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内涵建设,最终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岗位需求。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分析探讨 摘 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目前中国非常重视的施工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利用好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深入应用,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坝体填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这四项成熟技术,在此基础上,必须努力创新更多的施工技术方法,以此来提高中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 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一大批巨型水电站的水发电系统,其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高,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拥有了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因此,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的大面积碾压的优点 碾压混凝土相对于常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有着更多优点:(1)采取薄层铺料;(2)干硬的混合物;(3)坍落度是零;(4)碾压表面坚实;(5)其方法接近土石坝的填充方法。在实践中,碾压混凝土也具有经济效益高、施工速度快的独特优点。目前,碾压混凝土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高粉煤灰掺和混凝土;2贫碾压混凝土;3砂卵石与水泥掺和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的材料,与普通混凝土材料一致,主要由胶凝材料、砂石骨料、水以及一些空隙气泡所组成。虽然材料一致,但是各种材料的组合比例有很大的不同。正因为此,碾压混凝土的混合物是非常粘稠的,需要通过碾压才能压实。它可以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碾压混凝土的材料与一般的混凝土材料在配合上有很大的区别:(1)碾压混凝土的粘稠度范围较窄;(2)水泥量较少;(3)掺有较多的粉煤灰;(4)骨料的直径不能过大;(5)含砂率比较高等。根据运输、推铺以及碾压的具体情况,施工会对碾压混凝土有着不同的要求。 碾压混凝土主要是采用薄层来碾压施工的。因此,碾压层之间是最薄弱的地方,它关系着工程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我国的碾压混凝土历史造就了变态混凝土。变态混凝土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混凝土。它的层面结合质量与一般的混凝土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在工程的上游,桥梁空洞的周围,都采用同一种的混凝土,这样不但能够简化施工过程,而且能够减少因搭配两种不同混凝土所造成的弊端。 1.2 预应力锚固的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个在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措施,也是具有无限潜力的措施。它不仅经济效益显著,适应范围广泛,而且可以加固、补强原有的建筑物。它逐渐在新建工程中展示它的独特优势,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它是预应力岩锚和预应力拉锚的合称,是一种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基础的锚固技术。它能够根据设计的大小、锚固深度以及方向,对建筑物在变性之前加以主动的预应力,从而使建筑物得到加固或者改变其受力条件。预应力相对于其它措施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传递拉应力。预应力锚固是由锚孔与锚束组成。锚孔是锚束的钻孔,而锚束就是施加预应力的主要部分。锚束通常是由锚束体、锚头以及锚固段组成。锚头处于锚孔的外边,主要用于支撑锁定预应力。锚固段在锚孔底部。连接锚头和锚固段的重要部分是锚束的自由段,它承载着预应力所施加的所有压力。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深入应用 导流和围堰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以及工程质量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是目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常用且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对于导流来说,选什么样的导流方案,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以及安全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对于围堰来说,它是施工质量好坏的保证,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仔细。施工导流是一项与河水争地争时的过程,直接关系着施工的总进度。而修筑围堰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施工导流问题。因此,必须务必做好修筑围堰工作。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全面的考虑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固性,以此来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速加快、水流量加大,给围堰带来大的冲击。 2.2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的广泛应用 大面积混凝土辗压技术也是一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它是通过大面积碾压干硬混凝土混合物,而进行浇注的方法。近年来,该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也切实感受到了其高效。该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能够很好的改善层面,高效性与利润性好,该法经济效益高、施工速度快、投资少、见效快。另外,碾压混凝土主要有砂卵石与水泥掺和混凝土、贫碾压混凝土、高粉煤灰掺和混凝土等三类。根据碾压、推铺以及运输的具体情况,通常施工对碾压混凝土会有不同的要求。碾压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方式是采用薄层来碾压施工。所以,最薄弱的地方是碾压层之间,它与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息息相关。 2.3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库技术也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库技术能更加有效的为工程建设服务,同时也提高了作业技术水平,缩短了劳动时间,避免了施工中一些技术上的误差。另外,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可以把大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高测量数据利用率,减少人力劳动的重复,以便于检索、分析、分发和利用,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同时,对于一些施工过程还能进行电脑仿真,保证了真正施工过程的质量。 2.4 坝体填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坝面流水作业作为坝体填筑工作的关键因素,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在流水作业执行完毕后,进行卸料和平料的施工作业,另外,要及时有效的制定出流水作业过程的单位时间和程序的工序数目,方便作业的顺利进行。(2)要根据作业内容进行划分坝体填筑的施工工序,同时,坝体填筑工序步骤受到很大因素的制约,必须明确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填筑面积,施工强度和季节以及铺料方式等等。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好这些因素,归顺坝体填筑工序的步骤;(3)在进行划分坝面流水作业的工作段以及大小方向时,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必须符合坝面面积,另外还要满足施工机械正常的作业要求。为此,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求辗压机械的作业为如下参数:长度大约在40~100 m之间,宽度在10~20 m之间。(4)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施工的时候,要考虑热量流失情况,因此必须控制好填筑土料的作业时间,另外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作业循环时间。 3 结束语 当今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革新,力保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运用探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施历程中作用重大,它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作用。由此,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全历程、全方位的管理及制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浅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方法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节流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中,对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及工程分包费用进行控制。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降低成本;有效办法 引言:随着国家对水利水电行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通过加强施工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水利水电施 工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战略措施。 笔者试结合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就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谈谈看法。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定义及重要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在保证安全、质量和进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及费用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的行为。 全面性原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必须要严格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每一个施工环节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濡要进行全面的施工成本控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实际清况最大程度地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 科学性原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要严格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个具体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腔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例如采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价值法、量本利计算以及目标管理等方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科学化控制。 目标管理原则: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设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指导水利水电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各个班组和各个部门扰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本责任原则: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将成本控制分阶段的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沛定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层层分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责任难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方法 (1)加强成本核算力度:一般来说,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是:材料费、人工费、间接费、机械使用消耗费及其他直接费。比如人工费用控制方面,企业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只有调动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缩短工程周期,降低人工成本,切实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这些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来减少或避免人员和机械闲置现象的发生,只有对企业的方方面面加强管理,才能真正的从源头上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通常来说不同的施工方案对工程项目 的施工工期影响巨大,施工方案主要涉及施工方法和施工器械的确定,流水施工的安排以及施工顺序的统筹安排等方面,此外,所要选用和调配的机械设备也需要依据施工方案来确定,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项目承建企业来控制成本投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以及实现利益来说意义重大。在对施工方案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现场地理环境、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方面面的因素后再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在一个项目中,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问题都有项目经理部门负责。尤其是项目经理部要对整个工程的财务收支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做好资金的合理调度。因此,其人员配置以及素质高低则直接影响了工程成本和质量的控制情况。项目经理部门要注重加强工程中的员工素质,通过培训、宣讲等方法来增强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控制成本之时,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坚决杜绝投机取巧等现象的发生,切实抓好水电水利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问题;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安全施工强化培训,向员工灌输安全施工意识,让员工明白,安全施工不仅是为了企业,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企业可以定期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制定安全施工奖惩制度,将安全问题与管理人员的薪水、考核挂钩,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从而减少事故赔偿费用和停工损失,降低安全成本。 (4)降低材料成本:材料成本在施工成本中占据的比重超过55%,所以降低材料成本,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通常整个过程项目的最终利润,就来自于材料成本的节余,甚至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材料成 本的节余来支付其他成本的超支,所以降低材料成本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有着重要意义降低材料成本的具体方法如下: 1)合理制定材料需求计划:材料需求计划,通常是根据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进度进行每月编制,这是为了避免材料出现采购过多,材料用不完,造成资金积压、材料过时失效等问题,从而提高材料成本;或者采购不足,材料不够用,造成施工停止、窝工等问题,从而提高其他成本所以材料需求计划需要根据多方实际情况同工制定,按月制 定,确保材料够用且不浪费。 2)合理制定材料采购价格:材料价格是具有波动性的,企业应当组建材料委员会,定期对材料的造价信息进行更新,确保材料价格的透明性、即时性同时尽量供货源头,减少中间环节,并且货比三家,选择最优惠的材料价格不过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格材料,控制材料采购价格的前提是,材料性能必须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在这个基础 上,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如此才能真正降低材料成本 3)合理制定材料管理措施:材料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的运输、保存、使用,加强材料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浪费,从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间接地降低材料成本 (5)降低机械成本的有效方法:对于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进行合理搭配,避免功能重复,并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机械功率和数量、同时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规范机械使用方法,加强日常保养,减少设备损坏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对于租赁的设备,根据工期对其进行合理利用,确保设备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并将操作人员的绩效与设备利用率挂钩,若超额完成工程量,则多出的部分给予奖励,从而鼓励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用电、燃油消耗,当机械设备不使用时,及时断电,避免空转,浪费电力同时做好燃油消耗记录,加强燃油保管措施,避免燃油不必要的损耗,减少运行成本,并将燃油消耗与相关人员的绩效挂钩,若拥有超标,则多出的部分由相关人员自费,从而引起相关人员的节油意识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社会都有了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工业领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还是在发展成效上有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在很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一些建筑漏洞、建筑质量问题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暴露出来,而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的变现最为突出和和直接。本文将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出发,找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和探讨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好地做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工作。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随着“三峡大坝”等巨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完工好进入运行,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总体发展状况下呈现出上升和完善的趋势。但是在市场利润、行业规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运行中暴露出来众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使用效率,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在生产上都带了不小的损失和使用上的不方便。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在工程的整体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环节质量,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建筑功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意义 水利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并且是一种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其广泛地应用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了,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实不只是在水利水电建筑的体现上,所有的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都是基本和基础的。高质量的施工技术有助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的稳定性,保证工程在建设过程和在施工完成阶段以及以后的投入运行阶段避免“打返工”的现象出现,如果出现工程的返工既费时又费力,给建筑工程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高质量的工程师施工技术能够让受益群众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和进行工业的生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做得好的话,才能将技术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好,有助于协调其他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的协调组织工作,从而使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下就水利水电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2.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直接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效益。预应力锚固是通过预应力的岩锚和混凝土的预应力拉锚所使用的统称,也是对预应力锚固不断向前推进的一种新型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拉力的更好实用性,有利于拉力的更大程度的延伸,这是预应力锚固这一技术的最大优势。预应力锚固技术由于中立之间额差异性而在很大程度上的结构构造不同。锚束是预应力作用的基础,预应力锚固的锚孔是放置在锚束的钻孔,锚偷着安置在锚孔的外边,这样对于预应力的要求和控制就会更加完美。同时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很好地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进行加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2施工导流技术。施工技术中的导流是一项具有特殊效应的防护工程,通过施工导流能够防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修筑围堰建立挡水防水的工程物,因为在围堰中的水流速度很快,而且河道面积会减少、流量较大,因而在建设围堰的时候要注意其技术上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性能,有效控制河床位的抬升,在施工导流中要注重充分考虑其他环境、地形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协调配合好防护工作。 2.3土坝渗透防护加固技术。通常而言,水库的土坝很容易产生漏水、潮湿的现象,这会不利于土坝的稳定和安全。通过土坝渗透防护加固的技术对于土坝的各项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处理土坝的变形,避免出现渗漏的情况发生。同时,对于土坝的渗透防护要注意土坝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土坝的防护岩浆依据土坝的轴线进行设置。 2.4外加剂技术的使用。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和应用也十分广泛,利用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有效防止书里书店建筑工程的变形,外加剂主要使用范围包括处理表层、专业修补、色泽纹理等方面,通过增强建筑强度,提高抗压力和防止变形的作用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质量,不仅是对混凝土技术的使用保护,更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的防护,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2.5坝体填冲技术的使用。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对材料的清除卸理的工作,从而根据所指定的工作进行坝体的填充工作。坝体的填充要依据施工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铺料的工作,同时对于坝面得划分能做好碾压工作,这样可以使得大坝的建筑面积得到有效的保障,并做好填充材料的时间规划和安排。 2.5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在建筑过程中具备的流程和工序会十分繁多,施工的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前的阶段准备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施工的管理工作的安排和规划。对于施工前,要做好安全防范意识,对施工人员要进行施工安全培训,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一定要严格选取救赎水平高、实践操作经验强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要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同时,对于施工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定期排查、随时巡防的监督体制,对于存在违规违纪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理,将施工过程中的程序和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对水利水电建筑养护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使用效果。因此,要从水利水电工程所产生和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基本点,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重视施工技术的施行和运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综合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层面,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更加牢固可靠,更好地让群众享受公共服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阐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摘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来,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水利建设已成为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发展的重点,各地区正在大力兴建水利,有效的开发拓展、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防治灾害减少甚至消除,有力地保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实现水利工程的功能,必须对其建筑工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应用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十分高。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尤其要注意管理信息化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并积极开展。同时,还要注意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发展。进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使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得到提高。下文笔者主要围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展开探究。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1.1 管理对象具有动态性 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投资形式方面是较为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除此以外,时空及自然环境都会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其具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近年来,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技术标准要求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动态性不断增强。 1.2 管理目标具有综合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较有相对较大的工程量,同时其技术工种也较多,易受环境的干扰,因此必须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才能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这就使得管理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1.3 管理行为具有专业性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其专业技术性强,同时管理过程必须具有规范性。 2.水利工程建筑管理的重要性 2.1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中的各项壅水、蓄水、输水或者泄水的建筑物,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抗水压、耐冲刷、抗冻融等特殊功能。“安全生产”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管理的重要先进思想,因此实行安全管理,可以满足水利水电建筑设施功能改造的要求,防止由于结构性耗损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2调度管理 水利工程向来都是调节与调配天然水资源的基础性设施,而天然水资源来量在时空分布上十分不匀,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而会使效益的稳定性及连续性受到影响。而水利工程可以实现调度管理水资源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实行科学的调度方案,使水域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满足地方水资源分配及使用的要求。 2.3分级管理 目前我国现代的水利水电工程被看作为服务于区域化建设的配套性施设,水工建筑与区域水资源的调度效率息息相关。在这过程不仅有水电工程公司及电力公司进行管理,还积极构建了工程分级管理模式,使过去传统管理方案的弊端得到有效的解决。 3.强化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工程管理存在松散,使得工程在建成后年久失修,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以至于造成重大损失。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部门强调内部管理,缺少相关部分的监督,导致水利水电的管理工作缺少外部的约束。除此以外,在水利的管理工作中,只是强调行政手段,使得管理手段十分,因而远远起不到制约的效果。归根结底,这些原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的管理观念所导致的。 3.2 健全网络,使职责明确 (1)聘请水利员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协管员,定期组织相关水利工程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及管理业务培训讲座,对区域范围内水工程运行负有检查监督职责进行明确,必须通过相关的考核取得相关证书才可以上岗。同时,对于管理工作先进的个人年终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以提高工作者的工作事业心及责任感。 (2)各流域管理所进行水政监察中队牌子的增挂,进行合署办公,同时还必须明确其本管辖区内的水利建筑工程日常的管理职责。 (3)水利管理所作为一个区域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是进行水工建筑的维护修缮等。县水土保持监督所以及水政监察大队等相关部门是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面执法管理单位,依必须依照相关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以及开发建设活动中涉水事务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如此一来,才可以保证在各个层次的不同方面进行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协同,从多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进行管理。 3.3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规可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而在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时,必须首先进行合理的规章制度的详细制定,对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必须进行明确的规定,严格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性的奖惩制度,做每一项工作责任都落实到个人,分别对考勤、巡查、受理、立案、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规定。 (2)不断完善水行政主管部门层级监督以及互相监督的规定与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社会举报制度的完善,可采取适当经济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进行举报。各职能单位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落实自身工作职责,做到每周至少两次的巡查,巡查的时候必须进行相应的记录,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上报,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强化科学管理,使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在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要注重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引入,加速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大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投入,主要包括人才与资金投入这两方面,使得信息化建设可以快速高效的投入使用。除此以外,水利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注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这些人才不仅要懂得水利工程的相关工作,还必须熟悉法律、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水利工程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4大力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经营 水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可以在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上得以体现,还可以在工程完工后的经营阶段得到充分的体现。水利管理单位要积极开展综合经营,以工程资源的优势进行业务的开展,使水利工程的效用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水利二、三产业,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后劲。 3.5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设计的方面较多,因而需要多方协调通力合作,因而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时,必须要进行统一领导,同时又要进行分权的管理,使统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水利水电事业有序地进行。在进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时,要应用多种载体,组织开展管理“执法年”活动,同时建立管理、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会议,分析研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管理、执法的新办法、新措施。 4.总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关乎着国计和民生,因而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员必须对水利水电建筑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 摘 要:虽然我国对建设现代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起步很晚,但是我们在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处于领先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对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提高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利水电工程涉及面比较广,比如港口航道、大型水利枢纽中心(三峡)、给水设施、水利发电中心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不仅取决于施工技术方面,混泥土是建造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该文从混凝土的原料、营销混泥土的因素、混凝土使用的要点等方面,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泥土施工的要点。 关键词:混凝土 原料 影响因素 使用要点 工作效率 我国经济虽然在增长速度方面强于欧美,然而毕竟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实力和发达的欧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人均购买力方面差距更大,水利水电工程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我国属于发展阶段,为了减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学、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只有这样老百姓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得到提升。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技术和建筑材料的支持,尤其是混凝土的质量,它是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混凝土的使用成本占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混凝土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混凝土的选材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要足够重视。 1 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管理现状 1.1 管理观念的差距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领域,我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对混凝土的管理方面却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施工人员往往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小,混凝土管理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施工体量大的工程,混凝土管理就会重视,体量小的工程,在混凝土管理方面就会容易忽视,这样的管理理念肯定是错误。不能因为工程量小就忽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时间是很长的,一项工程通常会服务几代人。 1.2 缺乏管理知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缺乏管理知识也是影响混凝土管理的主要原因。虽然我们的施工技术和欧美不存在差距,甚至在有些方面要领先于欧美,然而关于混凝土管理的知识却存在差距,欧美施工人员所受教育较高,在混凝土管理上,有很高的知识素养,我国施工人,尤其是最基层的人员,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从而缺乏混凝土的管理。 1.3 机器的缺乏 混凝土的管理不仅是施工人员的责任,管理机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混凝土的稀释程度可以通过肉眼来观察,混凝土的酸碱程度必须要借助测量器械来完成,混凝土的酸碱程度决定了耐腐蚀程度,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水坝底部的水和混凝土的pH值差距过大,就会加快混凝土的腐蚀。在管理混凝土方面,机器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选料的要点 混凝土是指:水泥、沙、石等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成为一种复合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种类,可以根据混合材料的不同出现很多种类。比如:无机凝胶混凝土,有机凝胶混凝土、石膏混凝土和金属混凝土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不同,我们可以选择有利于工程的混凝土进行使用。但是最基本的材料我们必须要选择好。 2.1 水泥的选择 在水泥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级水泥,比如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保水性非常好,在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依然能保持很好的粘稠度,如果建造的水利水电工程在东北和西北等天气寒冷地区,必须选用抗冻性较好的水泥。在购买量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工程施工量较大就购买过多的水泥,正常水泥的使用期限为3个月,超过3个月的水泥在使用的时候,会失去使用效果。 2.2 沙子的选择 沙子的选择同样重要,要选择含泥量少的黄沙,当沙子含泥量较多的时候,混凝土一旦凝结,泥土的强度要低于混泥土,这样会形成中空的小孔,这样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减小坝体使用时间,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2.3 石子的选择 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石子的使用对混凝土的强度同样重要,而且石子的使用在同一个工程中的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在建造水坝基底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较大的石子。这样可以增加水坝基底的重量,增加基底的强度。建造坝体表面的时候,要使用较小的石子,这样可以增加混凝土之间的切合度,减小混凝土之间的空子,选择含有较小石子的混凝土材料,在建造坝体的时候,能够使坝体表面更加平滑,减小水流有坝体的摩擦力,延迟水坝的使用寿命。 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3.1 表面干裂 在很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由于一些施工的失误,混凝土在凝结以后,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干裂的现象,干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混凝土在逐渐变干燥的过程中,混凝土由于失去水分就发生一些变形,当混凝土变形的程度大于骨料变形,骨料就会受到压力,导致骨料面产生干裂、裂缝等情况。第二,混凝土配比不适当也会造成干裂,水泥的用量较大或者水泥规格较差,混凝土在这类情况下也会出现干裂。第三,工人施工的不当,在施工过后,混凝土还未及时凝结,施工人员除去固定模具,这样混凝土也会出现干裂的情况。 3.2 蜂窝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蜂窝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蜂窝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后石子外露的情况。这样的表面非常疏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中混凝土的含量较小。在混凝土中,石子、沙子等骨料主要支撑混凝土的强度,而水泥和其他添加剂主要起到凝结作用,一旦混凝土中水泥比例较少的时候,沙子石子等骨料凝结力就会较小,从而导致混凝土在凝固后出校表面疏松的蜂窝情况。第二,石子直径较大。混凝土中石子个头过大,在对坝体浇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骨料分离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的情况。 3.3 钢筋外露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钢筋外露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因为施工等原因出现位移,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对有钢筋位置混凝土使用量不够。当出现钢筋外露的情况时,施工步骤必须重来,这样才能减小更大的损失。 4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如何正确使用混凝土 混凝土的拌制标准必须要符合之前设计好的规格,在拌制的过程中,对水泥、沙子、石子等骨料的的配比必须要使用称量工具称重,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对于用作拌制混凝土的水也十分重要,在拌制混凝土之前,首先要测量水的pH 值,看看水的酸碱程度和混凝土的成分,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在拌制方法方面,混凝土的拌制,分为人工拌制和机器拌制,人工拌制效率较低很少采用,水利水电工程中都会采取机器拌制。 5 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在要求高技术的同时,也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建造技术是整个工程的灵魂,而混凝土的使用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把一个工程比作一个人的话,技术是他受教育程度和具有的技能,混凝土就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和管理 摘 要:我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民生设施这方面的缺口还很大,比例:水库、水利枢纽中心、港口、公路、桥梁等。尤其是以水坝、水利枢纽中心为代表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的民生基础,国际的根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很高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工程管理方面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同样重要,该文重点描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运用的技术比如:导流技术、围堰技术、坝体填筑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同时也阐述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比如:施工场地的管理、施工设备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技术 有效管理 国家的民生基础设施决定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经济水平。正是因为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国家富强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个国家对本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投入都非常大。我国有着十四亿的人口,占地的面积更是高达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地广人多是基本现状,所以我国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需求量非常的大。自古以来我国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都非常的重视,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的历史给予了祖先无限的智慧,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秦人李冰就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集防洪、灌溉、航道运输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到了隋代,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更是架起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桥梁。当代三峡水利枢纽中心的完成,彻底解决了我国中西部供电的问题,所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所需的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核心问题就是技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它的使用时间很长,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可能要服务几代人,施工技术可以确保一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服务的可持续性,通常水利水电工程运用的技术用以下几点: 1.1 导流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最基本要数导流技术了。导流技术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中,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更加便利,施工工程在干地上实施,采用围堰来保护基坑,将水流引向预先设定的泄水建筑物泄向下游。导流施工在水里水电建筑工程中的作用非常大,它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在河流内实施水利工程,非常不方便,施工导流的目的就是,保持施工的场所出于干地上,这样就有利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河床外导流、河床内导流、明渠导流、隧洞导流,以及涵洞、坝体底孔、梳齿和缺口过流、涵管导流等导流方式,正是施工导流的多样性,才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采取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导流方式。比如当水利水电工程较大,河床较宽的时候可以采取床内导流,如果遇到工程施工量较小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采取涵管导流、渡槽导流,对于施工导流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效率。 1.2 围堰技术 围堰技术:在建筑建造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为了防止水和泥沙等杂物进入到建筑工程,修建临时维护建筑工程的设施。围堰技术和导流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保护作用,他们都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围堰技术,并不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一部分,当水利水电工程完工的时候,用于保护工程的围堰会进行拆除,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围堰的水位有可能会很大,所以在建造围堰的时候,在技术和工程材料的使用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围堰的种类并不是单一的,它主要分为a类:土石围堰、草土围堰、木板桩围、木笼围堰、钢板桩围堰,由于围堰种类的多样性,所以在工程施工方面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有利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围堰方案,比如:有土石建筑而成的土石围堰,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并且土石围堰的技术很简单,工作程序很简便,在施工条件比较苛刻的环境下,可以使用土石围堰,遇到工程量较小的工程时,可以选择草土围堰、木板围堰、这样在建造小型工程时,就可以减小一些资源的浪费,木笼围堰的技术,它在水利工程中运用的比较少,因为主要是针对不易打桩的粘性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利用最广泛的要数钢板桩围堰,钢板桩围堰它受施工环境的影响很小,可以针对任何土质,同时在实施大型水利工程中,围堰的水位会很高,钢板桩围堰技术可以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围堰的强度。 1.3 坝体填筑技术 完成导流和围堰到时工程的前期工作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中心环节坝体填筑就要开始了,在坝体填筑施工之前,为了使坝体填筑更加的有针对性,施工人员往往对整个坝体实行分段填筑,首先要把场地清理干净,清理完成后,并且对坝体内的施工留下的沟、坑、漕,进行回填,之后要用重型碾压机进行来回碾压,这样可以确保,坝体根基的稳固,在对坝体填筑时,就根据之前设计好的分段,根据地势,由低到高进行填筑,坝体填筑的材料顺序,分为主堆石、次堆石、下游堆石,在不同的填筑阶段,选用不同的填筑材料,这样针对性的选料很大程度上保证整个坝体的稳固性,自卸卡车把铺料用到坝体之后,为了避免铺料凝固,推土机要及时把铺料及时的铺平,之后用压路机来回碾压,在碾压过程中,为了避免机械化操作的局限性,必须要用人工对铺面进行找平,并且要对铺面适量的添加水,这样可以使填筑铺料密度增加,保证了坝体铺面的坚固性 1.4 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过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使用必不可少,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指:同过预应力锚索和张拉设备的操作,使高强度的钢材、钢筋、处于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受拉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岩体的抗压强度,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很大的科技型,同时对预应力锚索和张拉机械的要求也很高。虽然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我国的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我国已经完全的掌握了预应力锚固技术,并且在三峡大坝上就很好的运用了预应力锚固技术。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 一项完美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完工,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工程的科学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分为:施工场地管理、施工器材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三个重要方面组成。 2.1 施工场地的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说其庞大,不仅是指施工内容的庞大,它的施工占地面积同样庞大,施工场地的管理同样重要。(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所需的工种不同,操作内容也不同,为了让提高施工的效率,可以按照不同的工种,来划分他们的工作区域,并且每个工种所需的材料尽量靠近它们所需的工作区域。(2)在施工完成后,必须把施工场地打扫好,保持施工场地整洁。 2.2 施工器材的管理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施工器材的管理同样重要,器材的管理分为建筑材料管理和建筑器材的管理。第一,像水泥、沙子、石子、混凝土添加剂、钢筋、钢板等建筑材料对存放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水泥、添加剂的在存放时,首先要保持它们的干燥性,做好防水、防潮等措施。它们在使用之前一旦进水,就会失去使用效果。钢筋、钢板等金属材料不仅要避免雨水的侵蚀。在存放钢筋,钢板的时候,更要注意避免酸性和碱性的的侵蚀,钢筋、钢板一旦沾上就会发生化学变化进而产生生锈的情况,这样会损害他们的使用寿命。第二,对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器材也要管理好,因为水利水建筑工程整体是有混凝土构成的,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性,每道工序之后,对使用器材要及时的清理,不要让混凝土凝结在器材上面,保持其使用的可持续性。 2.3 施工人员的管理 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主体,施工人员可以说是不确定因素。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工作健全的工作制度。每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完成,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工作制度,要明确工作内容,对工程的进展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对工人要实行奖惩制度。这样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确保工程顺利完工。(2)安全教育。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是每个工程都必须提倡的内容,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人实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加工人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脚步,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已经逐渐兴起。这项工程的建设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就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并对其施工技术等做出研究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技术分析 1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的意义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近几年来我国研究出的一种利国利民的项目,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资源可再生,并且这种可再生功能并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和浪费,既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了目前应用的需求,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在洪涝灾害方面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更能在农田灌溉、发电等方面有所保障。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当中,其施工技术的好坏是决定整体项目应用效果的关键之处。所以说,只有在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通过良好的管理、过硬的施工技术才能更高的完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在整体上提高质量,为我国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2.1坝体的填筑技术 大坝在初步修建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坝体的内部填充工作,其填充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坝体的填筑需要准备材料、机械设备,人员到位;二是在在大坝初建的基础上做准备工作,计划填筑步骤;三为了保证能够满足建筑大坝的设计要求,需要按照大坝的面积分工进行技术操在进行坝体填筑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较大的热量流失,减少工作的时间,增大工作的效率。 2.2大坝的加固防渗技术 大坝是指水库的大坝,水库的大坝一般由于长时间与水体接触,很容易发生渗水现象,有时还会出现大坝变形、大坝跌窝,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容易造成对大坝的破坏,并间接影响水库的使用。这几种问题如果出现,需要即刻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较大的问题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加固防渗是处理大坝问题的主要技术,这种加固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由此可以在坝体内部形成一种防护体,可以有效的保持坝体坚固与稳定,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渗作用。 2.3施工围堰与施工导流技术 修筑围堰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施工导流,而施工导流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具有特点的一项施工技术,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建筑的质量问题。为了能够高水平的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需要在地面上建立起围堰,这属于临时性的挡水布置。但是由于围堰的建设会占据整体建筑的部分面积,河道中的流水速度及流水面积将会受到影响,这对围堰来说具有一定的冲击隐患,所以在进行这一施工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河道水流速度以及围堰的抗冲性能和防渗性能等。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河道河床,所以在整体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增加了施工导流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安全系数。也正是因为施工导流技术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导流技术方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严格执行。在整个导流技术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调节好,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事先通知搬运、供水、防洪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另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处理容易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之外还与天气环境等因素有关,所以在进行施工围堰和施工导流技术施工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进行,避免出现对工程不利的影响因素。 2.4预应力的锚固技术 这种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被应用的频率较高,并且它的应用会使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作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预应力锚固技术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好会,能够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这种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应用在混凝土构件拉锚方面,是根据建筑整体的设计要求不断改变构件预应力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以及锚固深度利用仪器向基岩施加预应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基岩的受力更大,保证基岩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承压效果。另外,预应力的锚固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没有办法比较的特点,那就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更好的保证拉应力的延伸作用。这种技术使得建筑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变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锚束,他可以直接连接到锚头,这样可以是基岩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并能够承受更加多的荷载压力;其二是锚孔,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放置锚束。总的来说,预应力的加固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加固技术,他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更好的完成整个工程项目。 2.5混凝土的碾压技术 混凝土的碾压技术主要是一种筑坝技术,这种技术的施工过程是将大面积的干燥混凝土进行碾压,碾压后通过添加不同规格的添加剂或材料在进行浇筑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在原混凝土的基础上将混凝土的性质变得更好,并且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快、效益高的特点。但是这种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混凝土被碾压之后的坍落度需要达到零,并且材料要选用水、胶凝材料以及砂石骨料等,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整体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达到设计标准为目的。 3水利水电工程中其他问题的探讨 (1)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当中,混凝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外加剂的使用就成为了施工当中重要的步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使用的外加剂一般包括提高构件变形能力的外加剂、构件表面处理的外加剂、增加构件表面强度的外加剂、改善构件表面色泽的外加剂以及修补构件表面破损的外加剂。外加剂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好的控制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对混凝土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 (2) 由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系数大、工程量较多、施工技术复杂并且施工季度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又因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要,使得这项工程中的安全质量问题格外重要。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正式开始之前,施工企业需要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施工安全意识。对待技术施工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的考核工作,尽量使每一位人员都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对待特殊的工种和施工技术,一定要做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并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避免因细节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这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规划和管理,制定晚上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标示,尽可能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就我国目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情况来看,其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潜心研究,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整体项目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更加完善,我国必须要加大力度支持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保证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摘 要: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取得明显进步,而且施工技术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关键要素。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水利水电行业正处在稳定、持续发展阶段。对此,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合理应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另外,施工技术应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深入研究理论,然后依据实践工作经验,科学应用在施工技术全部层面,掌握施工技术的重要因素。尽管国内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取得进步,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而,需进一步探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性 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自身而言,其是一项环保工程,不但满足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原则,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应用可加快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步伐,并加速社会进步。而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时,水利水电施工是工程项目的基础,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周期,并且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等贯穿各个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应用年限,如果指定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不能满足工程需求,就会导致施工建设时发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可以正常实施,在施工时就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监督与管理,合理协调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从而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土坝防渗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土库经常会发生跌窝与渗水等问题,甚至还会造成水库渗漏,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若是技术工作人员难以准确发现水库存在的问题,或是并未及时应用修补手段,就可能造成水库坍塌,发生安全事故,因而需要采用加固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定期针对土库实施巡检,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用土库加固技术,防止土库发生变形和渗漏等问题,加强水库安全性与稳定性。而在土库坝体的灌浆之前,技术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土库总体状况实施检查,并结合具体实践状况完成灌浆,而主排孔应依据坝体轴线设置,同时副排孔应在坝体轴线相应正前方距离150 cm左右。另外,需要把两个排孔进行分开设置,一般需要保证距离在3~5 m区间,进而确保灌浆顺利实施,有效加强土坝牢固性,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 2.2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在处理导流问题过程中,往往应用围堰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而言,若是施工场处在河流上游,应该在干燥与土体稳定岸坡进行水工建筑施工,此时通常会应用围堰技术,把水体合理引向预定下游位置,进而发挥疏导河流的功能。因此,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行施工时,一定要综合分析施工场地相关气温条件与地质结构及水文特点等,若是流水量相对偏小或是枯水季节,可有效降低施工导流作业难度和作业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减小施工成本。对于施工导流而言,需严格根据国内有关规范与标准,综合考虑河流处在1年之内的周期性变化,合理编排组织施工活动,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制定详细的导流措施与设计方案,具体划分导流时段,主要以河流周期进展作为主要内容,加强施工进度的管控。通常情况下,如果施工场地条件与自然条件较好,可采用分期围堰导流。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增设的围堰。其目的是为水利水电枢纽建筑工程结构的施工建设奠定基础,而水利水电枢纽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通过结构物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围堰性能等实施验证,然后科学规划与设计围堰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运排水难度和压力,确保围堰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2.3 大面积混泥土施工碾压技术 混凝土碾压技术作为一项运用大面积碾压实现各种混凝土成分有效融合,同时完成工程浇筑的现代工艺。近些年,国内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碾压技术的大量应用,展现良好发展趋势。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碾压技术是其他普通技术难以取代的,利用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可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大面积碾压技术的作业流程简单,投入较少,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普遍运用在多种大体积与大面积施工工程项目中。除此之外,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与一般混凝土技术相比较而言,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自身具体与土坝填充相类似的技术,其碾压土层表面相对平整,土坝的掉落几率低。此技术还可应用在干硬的混凝土材料中,利用薄层辅助,可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施工。与普通混凝土材料进行比较,其主要应用石骨料和混凝胶原料等相关物质,存在的差异为所有材料之间的搭配比例不同,其中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碾压技术一般选择较为粘稠的搭配比例,进而确保混凝土可以进行坚实碾压处理。对此,调配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过程中,一般利用含砂率偏小,骨料直径偏小,水泥含量低的材料,而且还需要掺入大比例粉煤灰,满足粘稠度要求,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现阶段,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碾压技术运用的材料包含3种,主要为砂卵石掺入规定比例水泥混凝土和贫碾压混凝土物质及掺入高粉煤灰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时,技术人员必须依据当地具体状况,合理选取混凝土材料,从而保证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功能的充分发挥,加强工程施工质量。 2.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大量应用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需求,还为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用材料为混凝土,而混凝土外加剂又是混凝土的第五种构成材料,其具有作用大和用途广及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较多,如加强表面强度混凝土外加剂,提高混凝土变形性能添加剂,改进新拌混凝土相应流变性质添加剂等。 2.5 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坝体施工技术十分关键,由于坝体表面采用流水施工作业方式,此种状况下,使坝体填筑技术广泛运用。在流水施工作业之后,应该实施卸料与平斜作业,对此一定要保证施工工业与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各个相关部门必须综合考虑岗位任务。同时坝体填筑也要依据相关方案严格施工,并在施工之前完成准备工作,铺料与碾压进行前,必须合理划分坝面区域,才可实施碾压工作。除此之外,坝体填筑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存在热量,因而为了避免热量快速流失,工作人员应该依据施工方案针对填筑材料具体时间完成科学规划,同时加强控制,确保坝体热量,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 3 结语 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水、电等相关能源需求提出严格要求,为了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建设适宜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另外,因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关系到水利水电项目的实践应用效率,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水利水电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关工程负责人还需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采用科学、合理方案,依据当地具体状况进行建设,同时引入世界现代化工艺,掌握施工技术关键点,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从改革开放至今将近40年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了不断地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综合的工程项目,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的专业技术,该文重点阐述导流技术、围堰技术、坝体填筑技术、混泥土碾压技术、水库坝体防渗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同时也表述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要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施工要点 施工技术 注意事项 提高效率 1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历史 水利水电工程,自古以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我们先民伟大的智慧,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智慧的祖先就设计建造了当时领先世界的都江堰,都江堰的建设使大面积的土地得到了灌溉,同时都江堰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地区的洪涝灾害,并且都江堰也成为重要的航道,更为重要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给后来的其他水利工程起到了很好的参照作用,堪称水利工程最早的教科书。另外一项浩大的水利工程要数京杭大运河了,它连接了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现在三峡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中心,在防洪、发电、环境治理等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所需的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而且科学性很高,每一步关键技术都十分重要,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一旦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体性的问题。 2.1 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中,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更加便利,施工工程在干地上实施,采用围堰来保护基坑,将水流引向预先设定的泄水建筑物泄向下游。导流施工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作用非常大,它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在河流内实施水利工程,非常不方便,施工导流的目的就是,保持施工的场所出于干地上,这样就有利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河床外导流、河床内导流、明渠导流、隧洞导流,以及涵洞、坝体底孔、梳齿和缺口过流、涵管导流等导流方式,正是施工导流的多样性,才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采取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导流方式。比如:当水利水电工程较大,河床较宽的时候可以采取床内导流,如果遇到工程施工量较小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采取涵管导流、渡槽导流,对于施工导流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效率。 2.2 围堰技术 围堰技术:在建筑建造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为了防止水和泥沙等杂物进入到建筑工程,修建临时维护建筑工程的设施。围堰技术和导流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保护作用,他们都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围堰技术,并不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一部分,当水利水电工程完工的时候,用于保护工程的围堰会进行拆除,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围堰的水位有可能会很大,所以在建造围堰的时候,在技术和工程材料的使用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围堰的种类并不是单一的,它主要分为:土石围堰、草土围堰、木板桩围、木笼围堰、钢板桩围堰,由于围堰种类的多样性,所以在工程施工方面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有利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围堰方案,比如:有土石建筑而成的土石围堰,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并且土石围堰的技术很简单,工作程序很简便,在施工条件比较苛刻的环境下,我们可以使用土石围堰,遇到工程量较小的工程时,我们可以选择草土围堰、木板围堰、这样在建造小型工程时,就可以减小一些资源的浪费,木笼围堰的技术,它在水利工程中运用的比较少,因为主要是针对不易打桩的粘性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利用最广泛的要数钢板桩围堰,钢板桩围堰受施工环境的影响很小,可以针对任何土质,同时在实施大型水利工程中,围堰的水位会很高,钢板桩围堰技术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围堰的强度。 2.3 坝体填筑技术 完成导流和围堰工程的前期工作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中心环节坝体填筑就要开始了,在坝体填筑施工之前,为了使坝体填筑更加的有针对性,施工人员往往对整个坝体实行分段填筑,首先要把场地清理干净,清理完成后,并且对坝体内的施工留下的沟、坑、漕,进行回填,之后要用重型碾压机进行来回碾压,这样可以确保坝体根基的稳固,在对坝体填筑时,我们就根据之前设计好的分段,根据地势,由低到高进行填筑,坝体填筑的材料顺序,分为主堆石、次堆石、下游堆石,在不同的填筑阶段,选用不同的填筑材料,这样针对性地选料很大程度上保证整个坝体的稳固性,自卸卡车把铺料用到坝体之后,为了避免铺料凝固,推土机要及时把铺料及时地铺平,之后用压路机来回碾压,在碾压过程中,为了避免机械化操作的局限性,必须要用人工对铺面进行找平,并且要对铺面适量地添加水,这样可以使填筑铺料密度增加,保证了坝体铺面的坚固性。 2.4 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过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使用必不可少,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指:同过预应力锚索和张拉设备的操作,使高强度的钢材、钢筋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受拉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岩体的抗压强度,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很大的科技型,同时对预应力锚索和张拉机械的要求也很高。虽然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我国的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我国已经完全地掌握了预应力锚固技术,并且在三峡大坝上就很好地运用了预应力锚固技术。 2.5 水库坝体防渗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本身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水坝渗水等情况层出不穷,当水坝渗水时,施工人员必须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补救,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浆技术、接触灌浆、固结灌浆、劈裂灌浆、帷幕灌浆、截渗墙、坝基岩溶防渗等防渗技术被广泛运用,防渗技术的多样性,同样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帮助,塑性防渗墙是指:在石堤上凿一定数量的孔槽、泥浆固壁,用混泥土向下浇筑成为防渗墙。塑性混泥土防渗墙的抗渗性非常好,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并且塑性混泥土防渗墙和其他防渗技术相比,可以很大地节约水泥和钢筋等建材的使用,可以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节约资源,而且在实行塑性混泥土防渗墙的时候,不需要放空水库,所以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这类技术往往用于土石坝的防渗工程。高压喷浆技术是指:用钻机把特制的注浆管钻进之前指定的位置,用高压机械使灌浆通过注浆管从特制的喷咀高压流出。高压喷浆技术容易掌握,但是在实施此技术的时候,必须要保持水库防空,所以高压喷射技术往往用于水位较低的水库。 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要点 3.1 健全的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求科学的建筑技术,在工作人员的管理上,也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对于工作积极的人员,应该予以表彰和嘉奖,这样可以树立榜样带头的作用,激发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3.2 安全知识的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技术和施工人员的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安全生产是整个工程的首要任务,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在施工的期间,必须要进行安全知识的专业配需,对于哪些安全知识掌握不好的施工人员,要强制管理,可以阻止他们工作,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措施。 4 结语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工程,同样是一项涉及众多技术的庞大工程,在建筑建造工程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因为适当的方法,不仅能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同样可以节省工程成本,节约资源。同时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也是整个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摘 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利国利民,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事态良好。然而,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大型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致命性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步伐。文章在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和应用现状,对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筑工程 管理 应用 探讨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对其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加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也正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及应用方面开展研究以来,一方面有利于为其稳定发展创造各种良好的条件和充足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然而,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大型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致命性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步伐。由此,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水利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通过建筑物集中水流落差,以水库汇集与调节水流流量,在水流推动水轮机转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将蕴藏在水体中的位能通过机械能进而转换为电能,最后通过变电设备以及输配电设备等将产生的电力并入国家电网,由此输送到千家万户。由此可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设备和充足的资金等硬件,而且还需要相应的管理软件,否则,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就会失去指挥、没有目的、缺乏纪律,犹如一盘散沙,不会发展成为任何有利于人类的大项目。因此,要想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真正作用,实现整个建筑工程质的飞跃,就要在每一次施工过程中加强实施对各种设施乃至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即在合理施工管理系统的管理与指导下,对某一项目施工的过程的各个方面予以把控,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协调、材料采购、设备应用与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 加强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及其应用探索意义重大:通过在施工前阶段,对施工技术工作予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与管理,结合实际施工环境选择出最佳施工方法与技术,确保最终的建筑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对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予以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来提高其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通过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促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所涉及的资源得到合理地分配。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和应用现状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规模庞大,施工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工作环境艰苦,安全影响因素颇多等,而效益的保障得益于安全生产,安全的核心在于管理,管理结果出效益。但目前传统企业太过包容,存在职工缺乏正规培训,企业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 水利水电建设企业管理系统尚不完善,缺少先进性。这直接导致在建设施工时缺乏科学合理地管理指导,失去对工程整体的把控,造成施工混乱、人员协调不当等问题。此外,目前相当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管理起步较晚,缺乏丰富的现代化施工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现代化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的健康发展。 在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上,还有很多工作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小型工程却罔顾国家法律法规,前期未进行任何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及评估便直接施工,为项目的可实施性以及工程的安全性埋下极大隐患。此外某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聘用的设计人员资质低下,技术水平差劲,缺乏设计能力,造成工程图纸精确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致使工程设计整体就不达标。 对施工技术的由其对先进的、完善的施工技术的缺乏,使得相应的水利水电工程没有强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埋下较大的质量隐患,甚至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工作极易不到位的环节,除了相关监理部门对质控和管理意识不足容易忽视之外,对其机制的严格与完善迫在眉睫。对施工现场管理及其机制的完善敷衍了事危害深远,严重影响施工工序、项目周期、施工质量等。在材料管理上,某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在开展之前对材料的检验不够仔细,而在施工阶段,管理人员警惕性不够,对施工材料没有进行充分地检验,一步一步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误用了质量不达标的施工材料和相关产品,施工的质量大打折扣,给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在施工设备管理上,由于施工设备对于项目施工必不可少,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施工设备的租赁是常有的事,如果对其没有实施有效地管制,例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那么在施工时将会出现施工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此时就会在增加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同时,影响施工进度。 除此之外,就施工单位而言,一些施工单位在不具备工程施工资质时就强行动工,可以预料其在施工中必然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施工经验,再加上置国家政策和要求于不顾,工程安全隐患极大,施工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 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及应用探讨 引入先进、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系统,保证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目前全面的管理软件系统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比较广泛,其管理上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促使无论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是否身在现场都可以通过软件了解工程进度并实施全程地监控及管理。此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要尽可能地积累丰富现代化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对国内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进行案例研究与分析,扬长避短,形成一套符合实际情况、适用于自身的施工管理体系。 在技术管理上,首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予以足够地重视,加强技术管理执行力度,并且深化技术管理改革及完善技术管理,切实做好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力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事故,促进技术管理的良性发展。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并健全技术管理制度无疑意义重大,在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约束的同时健康发展,有利于技术管理工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促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满足实际需要,进而提升技术管理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管理效果。技术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水利水电建设施工技术远在我国技术水平之上,我国现在的技术管理水平仍然极其单一,技术管理手段尚处在较低水平阶段,距离技术管理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及应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吸取经验和教训,丰富和健全现有的技术管理手段,并以此为基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实现技术管理手段的提高完善。 在人员管理上,秉承安全生产宗旨,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抓安全促生产。建立健全一套安全生产的组织制度,相关项目负责人保证厂站、车间、班组的三级管理工作网,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收集技术信息,建立事故与故障整理、分析、反馈的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工作总结、技术经验交流、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注重加强职工技术水平培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属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相应地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高,要求兼具电气、机械、运行甚至机械检修工作。通过专业培训班、短期技术培训班、函授和面授相结合、结合职工实际受教育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等方式的技术培训使职工能够通过理论学习而在工作实践中其技能切实有所提高。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建筑业中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 【摘要】工程施工项目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一次性活动,涉及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环境、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建筑业中会计成本的控制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实现生产资料及人员的最优配置,努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筑业企业搞好会计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现结合工作实践和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加强会计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会计;成本控制;项目管理;内部管理 一、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漏洞 (一)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管理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有的企业为了顺利中标,搞暗箱操作找其他单位串标、陪标;有的企业甚至压低报价,低价中标,这些企业中标后,通常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在程序上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而有的单位中标后,却转包、分包给不具有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从中收取管理费,施工队提供发票,自己代扣代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费,造成施工项目成本不实,会计成本难以控制。 (二)项目经理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规定:“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应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这就说明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和责任者,但项目经理往往关心的是项目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而忽视了成本的管理,而项目部其他成员都是各司其职,缺乏统一的全局的成本意识管理,造成了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等成本的浪费。所以,应从项目部着手,统一成本管理的思想,加强成本控制的意识。 (三)成本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施工企业通常是一接到工程项目,就忙于落实资金做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购材料、选队伍、添资产,却没有考虑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更没有把项目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由于建筑施工生产的工程具有一次性,所以成本管理工作不要流于表面形式,一定要落到实处,使项目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 (四)工程材料成本疏于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可达60-70%。而多数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的用料计划计算的不准确,反复进料,加大了运输成本,有的材料员进料时把关不严,质量和数量的误差较大;物料采购价格不透明,物料采购成本损失严重。在堆放料物的地方,往往大的材料是分门别类的存放,而一些零星材料则分类不明,随意堆放管理混乱,造成浪费;还经常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碾压物料入土造成浪费;经常发生物料被盗事件;有的工程竣工后,物料剩余现象严重;有的物料运输距离长,使物料运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物料成本加大,工程利润降低。 (五)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中,成本、进度和质量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但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却往往不确定,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及内外条件千变万化,项目核算的预算成本与实际费用不能相互对比,成本控制手段落后,控制方法不完善,不能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上述情况表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还有努力挖潜和改进的地方,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严格管理,提高会计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 (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建筑业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建筑业的监督,对建筑业不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以保证建筑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使建筑业行业竞争健康、有序的进行,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为推行成本管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各部门要成立包括预算、工程技术、施工管理、财会、合同、办公室、人力资源等各相关部门领导成立的成本管理小组,负责项目部的成本管理、指导和考核。各部门要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合理分配。各业务部门之间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项目部。 2.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的需要,它可以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与工作效率。围绕责任成本管理,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固定资产、存货、货币资金、担保等会计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完善预算管理、资金账户管理、绩效考核、项目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使项目成本管理成为可能。 (三)加强项目造价及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预算是以货币形式来反映建筑工程的价值,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做到不漏项、不缺项,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对搞好基本建设计划和投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重大意义。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是业主和承包商在施工合同中的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完成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消耗资金最多的资源,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材料的采购应依据工程预算及合同的要求,由项目部生产、施工等部门根据当月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采购计划表》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数量,科学合理的安排采购时间。材料的采购要严把质量关、验收关,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质优价廉,并积极推广使用一些环保的低料耗的新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材料领料制度并坚持余料回收,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当一个小的工程项目结束后,应由材料员清点、汇总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并报会计处清查核对,以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材料消耗情况,从而达到控制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合理堆放现场物料,避免和减少多次搬运;严格物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控制制度,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分配给施工作业队,节约时给予奖励,浪费时给予惩罚,促使施工作业队合理的使用物料,减少材料成本损失。 2.施工机械成本控制 控制机械使用费,要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调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机械停、窝工,力求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对发现有故障的设备及时修理,减少不合理使用对机械设备的非正常损耗,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机械的使用成本。 3.施工人员的管理及人工费的控制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对施工现场活动的管理就是对人的活动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营造出我是主人翁的意识,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在施工现场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拖延工期,尽量避免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窝工、停工。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的前提下,从而达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质量、安全成本控制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安全成本。要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质量好的工程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返工,减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减少建设单位的经常维修,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降低了维护成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确保安全设施资金到位,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成本。 (五) 加强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扫尾阶段,要精心安排人员和设备的转移,力争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降低竣工阶段成本支出。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竣工资料确保工程顺利交付。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六)加强科技攻关,增长经济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俗话说得好:“管理出效益”,说出了会计成本控制的精髓。总之,会计成本控制贯穿整个施工项目中,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建筑企业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会计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发展。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提升街道办事处社会效益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从现阶段诸多办事处的工作反馈可知,其在应对程式化的社会事务时较为得力,但在拓展自身的社会效益目标上则显得滞后了。通过对社会效益内涵的解析和问题提炼,当前需要解决项目资金的预算制订、资金监管、审计等问题。为此,优化会计成本控制的对策可从:深化对办事处所面临新问题的认识、增强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构建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 社会效益 会计成本 控制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街道办事处(下文简称:办事处)已成为管理社区的重要职能部门,办事处的工作绩效将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然而,从现阶段诸多办事处的工作反馈可知,其在应对程式化的社会事务时较为得力,但在拓展自身的社会效益目标上则显得滞后了。 那么如何来理解社会效益目标呢。笔者认为,办事处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社区的常规管理还是解决当地切实的民生问题,都应从获取最大化外部性上做文章。当然,这里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在提升办事处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来控制自身的会计成本呢。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在于,在有限的办公经费约束下,也必须重视起“产出/投入”问题了。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效益内涵的解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以下从两个方面对办事处的社会效益内涵进行解析。 (一)整体层面上的内涵解析 整体层面上的内涵解析可以理解为,从对办事处所管辖的社区范围内来看待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那么这时的社会效益反映在:一是所管辖社区的社会稳定性;二是所管辖社区的内在秩序性;三是所管辖社区的发展性等。从这三个主要内容可知,办事处在履行职能时所形成的社会效益,在整体层面主要以良性的社区生态形式而存在着。那么在建立这种良性社会生态时,便需要依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也需要依靠社区居民自发所形成的规制力量。 (二)个体层面上的内涵解析 在社区的发展上需要注重个体的福祉,通过提升个体的福祉来为良性社会生态的实现建立起微观基础。但因办事处所面临的具体社区不同,也就在个体福祉的增进上存在着差异。笔者所在的办事处主要面对乡镇居民,他们作为大量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民居,在个人福祉上不仅体现为增收,还体现在了适应城镇化生活模式的需要。 二、解析基础上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 从以上解析中可以看出,办事处在履行职能时所形成的社会效益,需要借助公权力和民间力量来实现。为此,这些都将消耗一定的资金费用,而产生一定的会计成本。从而,如何提升“产出/投入”比值便成为办事处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具体而言,以下从三个方面来提出会计成本的控制问题: (一)项目资金预算问题 办事处在管理社区以及为社区民居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时,都需要进行项目资金预算,项目资金预算可以被看作是事前控制。然而,现阶段在预算环节存在着:一是缺乏预算明细;二是预算制订时以经验性为主导等问题。从中不难知晓,这种项目资金预算方式将可能出现专项资金浪费的局面,而无助于会计成本的控制。 (二)项目资金监管问题 办事处的项目资金监管主要存在于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属于社会职能范畴下的工作安排,从而在资金使用上可能出现因“委托”问题,而导致的资金监管缺位现象。该现象的发生从另一视角来看,也受到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决定。 (三)项目资金审计问题 作为基层行政部门,办事处在资金使用上也需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但审计过程中若只是对形式要件进行审查,将可能忽略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和有效性元素。为此,这一事后控制事宜将无法规避会计成本虚高的现实。 三、针对问题的现状反思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履行行政职能上都提出了从简节约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办事处没有理由不控制自身的会计成本。那么是否随着会计成本的控制必然就弱化了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呢。对此疑问,还需要辩证的看待。 由此,这里需要针对问题展开现状反思: (一)针对主观因素所导致问题的现状反思 项目资金预算上的主观随意性,成为了影响会计成本控制的前置性因素。笔者感知到,办事处对面对的工作内容存在着有序和无序两个方面:有序体现在常规管理方面,而无序则存在于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事物的解决方面。可见,办事处工作人员若缺少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预先研判,必将导致经验性错误。 (二)针对客观因素所导致问题的现状反思 客观因素主要指向“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监管和审计环节。然而,在现实中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从而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方式来降低这一现象的干扰程度。根据笔者的工作体验,在办事处会计成本控制上似乎忽略这一现象。 四、反思基础上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深化对办事处所面临新问题的认识 无论是处于城区的办事处还是处于乡镇的办事处,在提升工作的社会效益问题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当前与时俱进的实践载体便是城镇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中央所指出的重点来看,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精神面貌成为了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为此,办事处应着力在这一领域做好研究工作,并在资金配置上给予倾斜。另外,在会计成本控制上还应通过发挥民间力量,来节约项目资金的使用量。 (二)增强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 办事处因人员结构问题,在项目资金预算上存在着经验性为导向的情况。在解决这一主观因素所导致的问题时,应通过增强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来给予纠正。对于增强科学性而言,则可以借助财务岗位培训来强化部门职工的业务能力,并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来提升他们的整体视野。对于程序性来说,则可以强化党委领导下的预算制订机制,从而在政治上确保预算工作的严肃性。 (三)构建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控制办事处的会计成本上,应着力解决资金使用过程和审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此,应提升办事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并在审计环节中增强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以及执行跟踪审计制度。另外,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访问所获信息,也可以对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进行评估。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会计成本控制进行了阐述,这里还需要强调,办事处作为基层行政部门其公权力在于造福于基层民众,因此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时不应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 五、实证讨论 某街道办事处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完成了会计成本控制事项: 一是党建管理智慧化。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工作需要,提高基层党建管理效率,街道使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智慧党建”,实现了组织关系接转、党组织换届、党费收缴、流动党员和发展党员管理等功能的电子化,实现了网上组织关系接转和网上党务信息动态更新,为街道党工委开展日常党务管理和党内统计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OA办公智慧化。为了提高办公效率,提升办公质量,街道使用电子政务办公OA平台,打造“智慧政务”,实现了文件审批、签发、接收、办理的电子化,实现了文件、信息等网上流转,有效提高了街道办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对社区信息的监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是宣传引导智慧化。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提高宣传效率,拓展宣途径,街道使用微信、微博、博客、QQ群、飞信群等新媒体,打造“智慧宣传”,实现了对街道党务、政务、就业、计生、民政、综治等信息的宣传电子化,即时社区工作动态、宣传健康知识等。 四是民生服务智慧化。为了更加广泛深入、方便快捷的为居民服务,街道多措并举,打造“智慧民生”。街道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安装“一键通”呼叫器,一键直播、一拨就灵,实现了生活服务智慧化。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社会效益内涵的解析和问题提炼,当前需要解决项目资金的预算制订、资金监管、审计等问题。为此,优化会计成本控制的对策可从:深化对办事处所面临新问题的认识、增强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构建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探究 摘要: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它多年来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的模式,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的潮流中,其落后的观念、有缺陷的自身管理等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显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国有企业飞速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对会计成本的控制已经迫不及待。本文分析了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着力探讨了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相应薄弱环节探究了相对对策,以期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机遇。然而,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它们已在一定的程度和某些方面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进步。所以,找出并分析相应问题已经显得尤为重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对国有企业会计成本的控制是不二选择,也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的适应于当代经济体制的变动和发展中,才能在世界经济、当代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繁荣发展。不可否认,会计成本的管理问题,是国有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上的地位。此外,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也同样需要依附于成本的管理。所以,加强其成本控制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取得极有其必要性。首先,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样也是企业有序生产的重要保障。另外,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的加强,对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取得优势地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对企业的产业结构以及总体格局进行相应调控,来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十足进步,帮助企业在惨烈竞争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实践,以期找到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的战略方式。再次,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也是当前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要知道,国有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转变,早已不再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的附庸,其地位作用也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已变得复杂多变,因此,加强其成本管理是国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二、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的缺乏 国有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步骤。企业的管理者想决策者行贿、不正当使用和经营企业资金或用于私人的方面、错误的采取经济方法和手段致使资金严重亏缺等问题都会使得企业的财务危机,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 2.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系统性不强 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并逐渐加大对其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但不尽人如意的是成效甚微。这主要是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或欠缺执行力度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及时造成的,另外还可导致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某个环节的问题而大大削弱。因此加强成本管理的系统性十分必要。 3.国有企业成本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对成本管理的体制和成本考核制度上就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经常会出现对成本的控制难以落实,不能很好地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等不良现象。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计划成本控制的不合理、控制定额成本的方法不合理、标准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几个方面。 4.国有企业缺乏对会计成本的控制管理意识 在诸多企业不乏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意识缺乏普遍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意识的薄弱和缺乏,都会造成其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效益的追求和扩大生产规模起到消极作用。另外,企业管理者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也会使得预算的不准确,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成本。 三、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相应对策 1.树立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是企业加强成本的控制管理的县区条件。只有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都梳理并具备成本管理意识以后,才能保障员工在参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降低成本的良好意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成本的节约。因此,国有企业欲增强成本观念,就必须灌输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理念。 2.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使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科学性和全面性,保证其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完善的成本预算体制的制定有助于企业的成本计划的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针对问题作出决策和调整。 3.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养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是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注入新力量,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4.实行现代化的成本管理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现代化信息管理街融合已是时代经济的大要求。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需要兼顾降低成本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两个大方面,以实现和保证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最大效益,产品在经济市场取得最大的利益。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农垦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摘要】受农垦企业生产对象的制约,决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还将面临着自然条件的挑战。会计成本具有事后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借助成本核算所计算出的成本数量,却无法为该阶段的生产建立起成本过程控制。为此,可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态势下,构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会计成本 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目标定位 实践 在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对稳定、员工劳动技能水平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唯有通过控制会计成本才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关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农垦企业。然而,受到该企业生产对象的制约,决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还将面临自然条件的挑战。由此,考虑到自然因素后将增大本文的讨论难度,为了使本文的探讨更为实际,以下只针对生产活动中的会计成本控制来展开。 一、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 考察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在于为实践提供明确的路径指向。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出台,已为生产成本控制引入了价值取向,即应关注员工切身的福利。具体而言,这种福利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工作环境领域。 于是,目标定位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目标 经济目标属于传统视角下的目标定位,它只关注成本控制的数量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实现的利润总量。由于会计成本核算具有事后性特征,在财务管理的辅助下目标应界定为,在增强生产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将成本控制职责细化,并在规避信息不对称劣势的情况下,提高对团队成员成本控制努力的考核力度。可见,上述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农垦企业生产模式的团队化,以及个体成员努力程度难以监督的现实。 (二)社会目标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出台,关注团队成员福利和工作环境已成为必须履行的工作。那么,这在会计成本控制上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不应构成全面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其次,通过增大成本的结果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应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可见,这里的目标可定位于弹性控制和整体控制等两个元素。对于整体控制而言,实则就是从生产流程上进行整体把握,而不是针对每个要件分别展开控制。 二、目标定位下的实践 在上述目标定位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进行。 (一)资金预算方面 对于生产资金的预算应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工作环境改善方面。另外,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也应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层级负责制度。对于前者而言,可以根据生产季节和劳动强度,在员工津贴上给予重点关注(当然符合企业薪酬管理办法)。为此,在资金预算上应加入这部分经费。对于后者,在一把手负责制下,应建立起“下对上”的负责制,以及“上对下”的监管制。 (二)成本分解方面 将资金具体用于团队生产之中,就涉及到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了。要实现这一要求,则是通过成本控制下的“产出/投入”最优化来满足。因此,根据生产特点应建立起成本逆向分解机制,从而将成本控制数量分解到成员头上,并把对其控制效果作为发放津贴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会计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 (三)监管激励方面 这里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由谁来履行绩效考核任务呢。笔者认为,在规避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素下,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来履行,这也从单一层级间的信息传递漏损最小化能够得出。但是,为了确保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还应建立基层员工的利益诉求渠道,这可以通过工会与员工的直接联系来完成。 三、案例 (一)不断完善财务运营体系。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例,北大荒股份推进和完善了以资金为核心的财务、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公司资金流、盈亏预算进行了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了资金管理体系、核算管理体系和内控管理体系。2008年公司集中管理资金达30亿元,节约财务费用3000余万元。另外,积极开展筹融资产品创新,先后通过银行成功发行5亿元“利得盈”、2亿元“利多多”信托理财产品,借款利率在银行同期利率的基础上分别下浮15%和14%,并成为2008年省内第一家利用银行中间产品进行融资的企业。 (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北大荒股份作为上市公司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有效利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在为股东、员工、客户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践行了社会责任,在职工卫生、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加大了投入,促进了公司与社会、环境、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发展。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经董事会研究同意,公司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为四川灾区捐助2,400吨大米的紧急加工调运,履行了作为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在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以上便成为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本文从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探讨。 四、小结 本文认为,会计成本具有事后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借助成本核算所计算出的成本数量,却无法为该阶段的生产建立起成本过程控制。为此,可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态势下,来构建具体的实施策略。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从2013年年末的统计数据可知,国有企业普遍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的态势,这一态势与会计成本控制绩效不高相关联。在提升国企盈利能力的目标导向下,借助财务管理手段来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契合机制表现在,成本控制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构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契合满足了多元目标函数等三个方面。为此,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也应围绕着:深化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机制、健全财务管理手段应用机制、综合全面评价财务管理绩效等环节来展开。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模式 本文以生产性企业作为考察载体,并聚焦于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为考察对象。从2013年年末的统计数据可知,国有企业普遍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的态势,这一态势不仅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整体环境有关,也与会计成本控制绩效不高相关联。前者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层面,从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来克服;而后者则主要涉及企业的微观操作层面,进而能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给予应对。正因如此,在提升国企盈利能力的目标导向下,借助财务管理手段来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梳理现阶段的有关文献可知,许多作者在建立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时都习惯于从强化会计核算入手,似乎认为这就可以提高成本的控制绩效。实则不然,会计核算是针对已经发生经济事件的一种事后行为,这一行为或许能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方向,但对正在进行中的费用发生活动并没有实质的约束力。这就意味着,会计核算这种事后行为无法从费用发生的过程中建立起成本控制活动,因此借助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成为了应有之义。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内容的解析 需要指出,国企因特有的经济职能和组织架构,在成本控制中应建立起植根性的方法和手段。在这一逻辑下,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内容的解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经济效益目标导向下的成本控制 从“利润=收益-成本”的公式中可以知晓,因经济效益突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在收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追求成本最小化。在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又因收益水平处于下降态势,进而就对压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国企当前需要直面的问题。 国企在体制机制转变过程中,以股份制产权形态建构起了庞大的组织架构。在这一架构形式下,必然存在着莱宾斯坦所提出的“X―非效率”。具体来说,这种非效率的产生不仅来源于多层级和宽幅度下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直接根源于国企特有的组织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在经济效益目标导向下需要双管齐下的来完成成本控制任务:第一,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成本控制所带来的缺位问题;第二,需要解决组织生态中缺乏竞争元素而出现的单位工效不高的问题。 (二)社会效益目标导向下的成本控制 社会效益目标不但可以从国企的社会性身份来解构,也可以从国企内在的所有权形式来认识。为了更好切入主题,笔者打算着重讨论后者。国企的产权形式尽管转换成为了股份有限公司,但这只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表现形式而已,而在本质上它仍然属于公有制企业类型。但在实践创新的方面却未能很好的解决“委托关系”下的激励问题,或者说对于管理层的激励力度已达到了广大职工很难容忍的地步,进而出现了国企内部事实上的不公现象。 似乎这与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无关,实则不然,缺乏约束的激励不仅将抬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将因不公的氛围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绩效。事实证明,后者已成为国企盈利能力削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生态效益目标导向下的成本控制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章,这对于国企的生产经营起到了价值引导作用。特别对于许多资源型国企来说,在垄断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却时常造成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山西省的部分地区因采煤而出现的地面塌陷现象;有如资源型企业所在地出现的雾霾现象等,这些都不断的侵蚀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生态效益目标导向的成本控制,便要求国企不断释放出经济发展中的正外部性。 以上三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内容表明,传统单向度的成本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借助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活动也需要在以上三种目标下来进行。 二、解析基础上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契合机制设计 那么如何来解读财务管理在提升会计成本控制绩效上的所用呢。对此,需要从建立二者的契合机制上来给予考察。不难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而资金是价值层面的企业资本;会计成本控制的对象是“生产资料”,而这又是实物层面的企业资本。这就说明,借助“资本”这一中介便能使二者形成契合态势。 具体而言,二者间的契合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成本控制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 根据国企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监管资金在时间维度的流通和空间维度的分布状况。或许认为,管控这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似乎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实则不然,在目标管理原则下财务部门的目标仍隶属于企业的总目标,而当前国企的总目标则主要在于提升盈利能力方面,这也是中央对国企未来发展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通过“总目标――提升盈利能力的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分解路径,明确了当下财务部门的工作方向。又如上文所述,成本控制构成了实现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而财务管理的目的也就需要配合成本控制而开展了。 (二)财务管理构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 无论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还是通过强化职工成本控制意识的方式,都无法全面解决成本控制绩效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便在于,前者以事后反馈为手段必然无法建立起过程控制职能;后者则强调职工的岗位意识,却时常面临监管缺位的尴尬。这里还须指出,国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组织生态,主要表现在非正式组织众多,以及非正式制度经常干扰正式制度的执行。这就意味着,在针对职工成本控制行为的监管中还因存在着“关系型影响力”,使其监管绩效大打折扣。为此,财务管理便在自身职能上能够起到弥补作用。 建立在资本循环逻辑下的财务管理内容,则抽象掉了成本控制中因人的存在而形成的生产关系元素,进而也就较好的规避了生产关系中诸多不适应于当前生产的因素。其通过强化预算管理、资金监管与个人利益相融合,以及绩效考核等方法从外部和内部建构起国企成本控制的有效形态。 (三)二者的契合满足了多元目标函数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阐述,成本控制成为了当前国企深化产能调整的重心,而财务管理不仅围绕着成本控制目标而展开工作,也以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因此,二者的契合能够满足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那么对于社会效益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而言又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在现有的国企经营模式下一把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发展形态上深刻印有一把手的痕迹。这就要求,需要建立起“管理层――财务管理部门――多元目标”的逻辑路径,来达成另外两项目标。在中央政策导向和国企新时期发展要求这两个方面来看,这一路径模式是行得通的。 三、契合机制引导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定位 在上述契合机制引导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定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关于财务管理目的的定位 在上述部分已经就财务管理的目的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应促进成本控制为目的导向。但此时又存在着多元目标函数,所以在二者契合下的多元目标函数下又提到,企业管理层应兼顾其它两类目标。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的目的所内在的价值取向,也应涵盖这三类目标。 1.针对经济效益目标的定位。对此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里主要强调它在解决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作用。 2.针对社会效益目标的定位。在工资预算方面,管理层应本着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缩小内部收入差距。从这一点来看,其通过集约化资金的使用而实现了成本控制。 3.针对生态效益目标的定位。实现生态效益目标需要国企增强生产经营的正外部性,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废物处理等方式来实现。因此,此时财务管理在资金预算上应从实际出发来展开,但仍需要遵循会计成本的控制目标。 (二)关于财务管理手段的定位 在资本循环公式:G-W-G`的逻辑路径上,财务管理在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上应分别从物资采购、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环节上来建构手段。具体如下: 1.物资采购方面。国企往往采取的是订制化生产模式,从而其物资采购活动也围绕着生产任务来进行。但存在着专业技术限制等因素,采购预算一般会由生产部门做出,并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为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克服这里的信息不对称情形。 2.产品生产方面。生产环节是国企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在生产资料有效利用上已经做得不错,但在项目制条件下的成本整体控制绩效仍有待提高。随着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国企的重点,期间的成本控制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3.产品销售方面。在订制化生产模式下的产品销售,所面对的难题是存在着资金回笼风险。资金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和它本身的多用途性,使得资金延迟回笼的机会成本很高,这实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企业的会计成本(融资成本)。因此,财务管理需要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 (三)关于财务管理结果的定位 财务管理结果指在评价上述手段与目的的吻合度,因此需要从多元目标函数下来考察财务管理的最终绩效。尽管在手段方面没有将社会效益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明确提出来,但其内含有绩效奖金的发放和通过技术创新在减少负的外部性思想。可见,财务管理模式在提升成本控制绩效的过程中,应以经济效益目标为主导,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的达成效果。 四、定位驱动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财务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深化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 从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可知,企业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管理。作为提升成本控制绩效而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仍需要借助财务人员的努力方能实现。因此,需要打破当前职能型结构所带来的信息闭塞状况,深化财务人员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对此需要通过两种主要途径来完成:(1)利用岗位培训来建立起财务人员的大局意识;(2)建立财务人员参与到项目生产中的制度。特别对于后者而言,应采取全程参与的制度来促使财务人员在实践中,获得资金管控对成本控制的意识。 (二)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机制 在使财务人员具有大局意识的同时,还应完善财务管理的目标导向。在前面已经指出,国企当前存在着人为干扰财务管理的情况,当然本文不打算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但仍需要指出财务管理活动的路径指向应严格在企业的目标管理之中。目标管理由两部分构成:目标分解、目标协同。因此,完善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机制,就需要使其在国企动态的目标函数下完成自我职能的目标分解,这样才能为计划职能的执行提供方向。可见,财务部门的管理者应在大局意识的支撑下,敏锐把握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 (三)健全财务管理手段应用机制 之所以强调“健全”二字在于,传统财务管理主要归属于会计活动范畴,从而只是从技术层面进行资金管理而已。这就意味着,它只是依附于物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上。本文所强调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是能主动完成对采购预算的审核、生产资金的监管,以及提升销售资金的回笼效率工作。那么应用机制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应通过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审核采购预算;第二,建立项目资金下放制度,并在财务制度规范下实现资金节约与项目成员利益正相关的机制;第三,销售资金的回笼依赖于双方合同的保障,也依赖于客户方的资金状况。因此,应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优化,来激发起企业市场人员的主动意识来增强资金回笼效率。 (四)综合全面评价财务管理绩效 在会计成本控制环节,并不是一味的压低费用支出,而是尽可能的压缩不合理、不必要的经费支出。因此,在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生态效益目标方面应综合考虑资金结构的划拨。从现有文献中,对于另外两个目标导向下的财务管理评价似乎并没有谈及,这里笔者也只是提出。关于具体的评价指标,还需要通过研究来进行构建。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五、实证分析 财政部近日数据显示,1~11月,央企累计实现利润15335.2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国有企业6148.9亿元,同比增长1.5%。这意味着,地方经历了一年多的利润负增长后,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全年利润最终能获得正增长。数据显示,1~11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19258.1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484.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电力行业、电子行业、施工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交通行业等。 但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后,国有企业仍面临较大的成本管控压力。数据显示,1~11月,国有企业累计发生营业总成本404093.7亿元,同比增长11.3%,超过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幅。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2%、6.5%和7.9%。此前,市场曾经希望,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后,能如以往一样有一波投资政策。但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步调,保持温和政策,又紧抓结构调整。虽然企业所希望的政策刺激没有到来,但却保证了经济在结构优化下平稳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院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届政府履职以来的调控理念表明,在内需正渐进复苏的情况下,政府不会为了实现所制定的目标,而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现状是目前的最佳对策。与此同时,调节产能过剩、解决地方债务与化解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应当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企业仍需要在阶段性产能调整的基础上做好明年更大幅度调整产能的准备。如果企业自身不加快调整,大多数行业利润平缓增长的局面不会被改变。 可见,在微观层面国企需要从深化资金管理入手,来提升成本管理绩效。关于多元目标的实现问题,也应与会计成本的控制相联系。 六、总结 本文认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契合机制表现在,成本控制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构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契合满足了多元目标函数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也应围绕着:深化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机制、健全财务管理手段应用机制、综合全面评价财务管理绩效等环节来展开。(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财务管理与会计成本控制融合下的模式探究 摘要:从传统角度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实施往往要依赖于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但是这些和手段的更新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由于会计控制关系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会计成本控制水平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工程技术革新的周期中应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呢?本文为了做到这一点,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扼要分析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的融合性及两者之间的融合机制,以优化成本控制与管理效果。 关键词:成本 会计控制 财务管理 融合性 融合机制 优化 价值链 成本控制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基本手段之一,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企业的使命是创造价值,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这一目标来服务。正常来讲,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绩效都将落实并反映到具体的财务指标上来,而财务管理要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从新整而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创新一种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高度融合的管理模式。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融合的可能性 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的研究对象都是价值运动,研究目的也都是通过价值创造来实现企业价值增量的最大化。具体而言,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投资、筹资、资金的日常管理及股份分配等内容。按照货币学理论,资金代表着价值,资金运动的过程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的研究对象都是价值运动,不同的就在于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价值运动的实体,而会计控制的对象的资金流本身,是价值运动的最终反应和表现,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 从功能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和会计成本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将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对制造企业来说,资金循环主要分为三大环节,即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在原材料采购这一环节,由于制造企业大多情况都是根据客户订单对产品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加工,这就要求原材料采购也要满足这一要求,那么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品生产环节,制造企业一般都是团队作业,个人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不易被监督。面对这样一种情况,通过加强每一班组生产资金的监管权利,利于提升资金的监管效果;在销售环节,由于制造企业采用的是订单化的生产模式,不存在“销售难”问题,却面临着市场推广这一问题。为了提高市场推广实效和影响力,需要企业在这一块加大投资力度。为此,财务管理对营销费用的支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其实,会计控制有着一定程度的事后性,这就导致了单纯的事后控制根本无法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效果,惟有借助于财务管理才能优化价值运动过程的控制效果。 二、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融合下的管理模式 (一)目标定位 第一,关系定位。资金最具特点的两大特点就是流动性、交易性,所以成本控制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就“G―W―G”资本循环公式来看,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到大量的资金,而成本控制则是企业提高资本配置质量和监管力度最有效手段。 第二,手段定位。就制造企业而言,由于其一般采用团队化的生产机制,有的人认为在这一生产方式下很难在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建立一种融合关系。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团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而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第三,效果定位。无论是财务管理所面对的实体还是会计控制的资金,都具有“资本”这一共同属性,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基础性的东西。因此,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这一约束条件下,必然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建立一种刚性机制。 (二)融合下的模式设计 第一,建立跨岗协同能力。在财务人员能力这一方面上,主要在于让他们建立跨岗协同的能力。之所以需要这样一种能力,主要在于成本控制对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完全在于人的努力程度,而这种努力只有在很好的约束和激励条件下才能形成。因此,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融合的情况下必须对财务人员建立一种“一对一”的监管机制,让其建立跨岗协同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财务人员应全面了解成本控制下人力和物力的配置特征。 第二,建立跨部门的成本控制协同机制。从组织层面来讲,需要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融合提供一种运行机制,就是所谓的跨部门的财务管理协同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依赖于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和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及其相关信息,为资金监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此,从技术角度分析,必须在这一融合机制中引入ERP系统。 第三,建立跨岗、跨部门的协同机制。跟踪审计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只有企业通过管理者、财务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建立各部门、各人员协同的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具体而言,由相关人员提出跟踪审计目标,然后财务部门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对自身进一步细化,与此同时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配合配合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整体协同能力,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三、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可知,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的研究对象都是价值运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增量最大化。为了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对各人员、各部门建立协同能力、协同机制及制度,为该种融合模式提供建立的基础和依据。诚然本,文所述内容需要其他方面的完善,但是仍然进行有价值的探讨,需要更多人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稳居全球第二位,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说,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都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定好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把握好材料的采购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降低施工的成本。本文主要分析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步骤与内容。 关键词:公路工程 会计成本 控制 1 概述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之下,我国公路工程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公路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下面就针对公路工程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 2 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步骤分析 2.1 控制好投标报价中的成本 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主要采取投标招标制度,因此,报价也是施工企业投标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报价时,施工企业必须要以自己的能力为出发点,深入的分析工程建设的各个细节,并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确定好最佳的报价,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违约情况的出现。此外,也能够保障施工企业可以以合理的价格来承包到工程,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开始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会审,选择好最佳的设计方案,好的设计方案能够让工程施工变得更加简单,也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建设速度,也能够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2 控制好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成本 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深入的分析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成本,合理的计算好每一个阶段需要的施工人员数量,提前准备好机械设备、预定好材料,防止这些客观因素对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在核算成本时,应该详细的计算好设备价格、材料价格、施工人员数量、工资水平等等,对于不符合预算规定的要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及时的调整好成本的预算金额。从某种曾经面而言,施工开始前的成本预算工作是整个成本预算工作中的基础,只有做好了这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2.3 做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影响工程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成本超支的情况,只有将成本控制工作渗透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勤俭节约,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成本控制目的,因此,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也是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 2.4 做好项目完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结束之后,也需要对成本进行统一的核算,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若预算超支,就需要对超支部分进行总结,找出每个环节中的改进方法,防止在后续的施工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3 做好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分析 3.1 加强对人工费用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人工费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约占10%-15%的比例,虽然比例不高,但是却是费用控制的重点环节,而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工程的进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施工企业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的调动起施工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减少人力浪费。此外,还要做好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将“安全施工”贯穿到整个施工流程之中,防止由于人员受伤为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 加强对材料费用的控制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比例最高的,约占整个施工成本的70%左右,因此,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工作就十分的重要,若材料预算费用不足,就会影响工作进度,若材料预算费用过多,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完成后还有大量的结余,这就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 此外,材料的购买成本也会对施工企业的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把好材料的采购关,采购人员在采购时应该多方对比,把握好材料的质量与价格,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的成本。 3.3 加强成本费用会计凭证的控制 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凭证,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把握好成本费用会计凭证的控制关,会计人员则要对凭证来认真审核,对于不完整、不真实的凭证坚决禁止报销,维护好施工企业利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都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定好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把握好材料的采购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只有将会计成本工作与其他的控制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施工企业的良性循环,才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分析新形势下会计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摘 要: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与会计成本控制的手段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会计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来提升会计成本控制水平,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会计成本控制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 控制 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会计成本控制也在发生一定的转变,那么,如何更好的保证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提升会计成本控制效率,成为了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所关注的重点,以强化成本控制手段为基础,在确保完成会计成本控制任务的基础上更好的带动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保证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更为全面的完成,体现出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和现代性,从目前来看,会计成本控制工作无论是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还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都发挥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成本控制工作,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得到合理的发展,以成本控制手段的优化带动成本控制本身的优化,以促进成本控制工作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会计成本控制选择选择需要考虑因素分析 从目前我国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来看,如何选择正确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使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最好的发挥作用,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综合的进行考量,以便于更好的带动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公正的发展。 首先,会计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本身的属性,即成本是间接还是直接成本,是固定成本还是流动成本。这种成本控制属性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成本控制手段与之相配合,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成本控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着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成本控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以便于更好的提升成本控制工作的进步。 其次,要结合时代背景环境和现有的经济环境来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选择。随着我国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成本控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不容忽视的,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全面的协调和发展。 2、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从目前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出发,会计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同时,通过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成本控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因素进行,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从面来看,会计成本控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从成本控制本身来说,会计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科学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当企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同时,当某一个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决策或者是经营模式的转变的时候,会计成本控制工作也能够为其转变和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企事业单位顺利的发展。可见,从企事业单位本身来说,可以依托于会计成本控制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有利于节约成本。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需要以节约成本为基础,肆意的的浪费必然会导致成本控制的不得当。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能够降低成本、节约成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力是企事业单位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任何企事业单位来说,会计成本控制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完善。因此,通过科学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帮企事业单位节约物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事业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做好准备工作。 3、新形势下会计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分析 3.1、相对全面的成本控制 所谓相对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就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所获的利润多小,产量的多少等不同的方面实行的一种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其需要在以企事业单位的产销情况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这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服务性。同时,与相对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相对应的是全面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其是从企事业单位的宏观角度出发,将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管理手段、管理的侧重点、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乃至是企事业的单位本身的发展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而制定出来的成本控制手段,其叫做全面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手段选择的时候要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 3.2、及时性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 以现场为基础,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详细了解,无论是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现场、销售现场,还是针对企业的发展现有阶段进行及时性的成本控制,这种及时性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直接性的意义,有助于会计成本控制工作效果的及时性取得。 3.3、批量化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 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个现象或者是以某一种状态作为一个固有的参照物,从哲学角度来说,这种批量化的成本控制手段是相对静止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其能够在某一个阶段进行成本的控制。 3.4、价值性质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 以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层次来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的选择,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和成本控制行为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事业单位的成本。 总之,从会计成本控制本身角度来说,以时展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来保证成本控制的发展,同时,确保成本会计工作得到合理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也在不断的优化,采取多元化的成本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策略,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以不同的成本控制情况为基础,不断的针对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改革和优化,拓展出更好的、更多的、更优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促进我国成本控制手段的升级和优化。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有关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分析 摘 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国有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探讨并分析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企业本身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有很大的关系,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必须及时发现并重视这些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加以解决,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运行中逐渐发展和强大。 一、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1.企业内部原因导致 一些经营者为了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从中获得更高的利润,于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通过银行贷款来为企业增加成本进行投资,而企业本身又存在了很多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运行情况逐渐恶化,资金严重流失,在理论上无法偿还贷款,导致最终出现了故意欠债、赖债的情况,这些以利益为起点的内部原因使得如今企业会计的成本控制工作存在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2.政企不分后果影响 自从经过了经济的体制改革后,我国在政企的管理工作上更加强调了政企分开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仍旧有一些错位的现状存在。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有意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实行干预政策,致使市场经济发展规划成了一纸空文,而且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有些地方政府干预当地企业的金融放贷等权利,减少了银行本身具有的监督力度,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出现了很多盲目投资的行为。 3.利益驱动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无法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于是出现了企业内部以权谋私,试图谋取国家财产的情况,也有一些企业经营较差,企业管理氛围不佳,企业员工人心涣散,缺乏对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把企业的管理重心放在未来的规划上,只重视企业当前的业绩和利益,无法根据市场形势对企业的盘亏损失进行准确计算,在企业的成本调整等工作中做出了不合理的规划,这就为成本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导致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调整战略目标 随着各种高新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范围实现了扩展,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企业的成本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生产经营的工作上,忽视了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价值链,这使得企业很难得到全面发展。而当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成本管理规划与社会环境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实现战略化的发展目标。 2.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明确部门任务 企业在成本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设定费用的最高限额,并将其作为指标任务分配给每一个部门,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员身上。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降低,得到有效利用,让部门人员明确任务和目标,逐渐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 3.增强成本管理观念,建立约束机制 成本管理工作无论在观念的树立还是具体到实际的操作中,都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要从设计的规划、工艺的设定、计划的制定以及措施的选择上全面实行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控,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性和前瞻性。增强成本管理观念,首先就要企业所有的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本观,提高对成本管理的正确认识[2]。所以企业必须执行技术与经济、生产与管理兼顾的运行原则,加强措施管理,此外还要成立多种管理培训机构,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专业性。 4.强化成本管理基础,优化管理手段 企业要想真正做到对成本管理的全面化和科学化,就必须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信息的具有时效性。因此在处理企业内部的消息记录时,就要从原始资料、统计凭证等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开始完善,要收集所有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体现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有效数据和资料,逐渐完善成本的管理基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完善,又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这对企业在盈利和亏损等方面的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企业将来的决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要逐渐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产出的效率,并将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和宗旨,就是要使自身长期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具有现代化和时代特征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才能符合当今复杂的社会竞争市场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收集并统计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市场资料,逐渐建立并形成企业评价战略,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市场的形势设定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有效的改善和控制,逐渐形成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全新的成本控制系统,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基于定额管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探究 【摘要】企业利润等于企业产值和企业成本的差值,因此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利润总额,就需要对企业成本实施控制,而实施定额管理是合理控制企业会计成本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会计成本的一部分,是企业持续获取利润的必选方法。本文从定额管理的概述入手,并对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针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额管理 成本控制 企业会计 企业利润等于企业产值和企业成本的差值,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总产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想要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就需要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即企业成本越低,企业利润越大。因此,企业想要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就需要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选择定额管理理念下的成本控制之路。 一、定额管理概述 定额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定额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的配置和消耗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方法,使得企业达到定额管理标准。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在限定的财务资源条件约束下,对企业财务资源的消耗施加的定量化的限定。定额管理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环节,是指在对企业会计成本各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构建既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能降低企业会计成本的定额标准。 二、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内容 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资资源定额管理、人力资源定额管理、工作时间定额管理、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四方面。其中,物资资源定额管理是指企业需要结合企业日常办公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资源进行定额消耗的管理,如企业日常办公所需的办公物品的定额消耗确定、企业生产中所需的生产物料和生产配件的定额消耗确定等;人力资源定额管理随着企业人工成本比重的不断上升,逐渐被列入重点管理的项目中,企业非常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定额管理,即依据企业生产计划技术的人员匹配要求、企业机构设置以及企业内部的人员编制状况,分析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定额消耗管理;工作时间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涉及所有环节的工作时间定额,反映了企业生产环节工作效率。企业通过对生产运行各环节的生产流程设计,可以事先预测各工作环节消耗的工作时间,企业通过对工作时间定额管理,可以有效监控企业生产运行过程,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改善运行效率;成本费用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办公费、采购费、仓储费、制造费以及修理费等,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尤其要注意对企业可变成本的控制,以便更好地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途径 (一)把握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方向 为了最大化地控制企业会计成本,实施成本定额管理,需要重点把握成本定额管理环节,既要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又要实现企业利润增加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把握定额管理方向:第一,通过对企业会计成本中涉及到的对象项目进行核算,实施企业会计成本基础台账数据采集控制;第二,对以会计期间为单位实施的企业会计成本费用摊销,实施企业摊销费用期限和比例的定额管理;第三,通过对企业开展的各经济业务数据的采集,对企业发生的会计成本实施定额管理控制。 (二)确定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界限 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主要包括生产投资和生产运营两方面,在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的具体环节进行定额管理对象的确定。在运用定额管理思想实施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需要对以会计期间为周期的企业生产运行过程所消耗的会计成本进行确定,如企业生产投资成本,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企业建设成本、企业材料成本等,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包括企业人工成本、企业销售成本、企业维修成本、企业财务费用以及企业管理费用等。企业为了更好地对会计成本实施定额管理,在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企业历史数据作为定额标准,结合企业当期的生产能力,考核企业实际会计成本,并进行企业会计目标成本和企业会计实际成本的比较,对存在的差异分析后针对原因提出失衡控制对策。 (三)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流程 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应整合企业财务资源,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工作流程,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利用各项资源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确定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点,减少冗余的管理环节,最大化降低企业会计成本消耗,笔者建议从下面三方面对定额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第一,以企业会计直接成本和企业会计间接成本作为依据,制定预算当期的会计成本定额标准,作为考核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标准;第二,以企业会计基础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标准,对企业会计目标成本和企业会计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针对二者存在的差异寻找会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第三,构建定额成本控制的业绩考核指标,从定额管理的成本和定额管理的收入两方面对企业效益进行评价。 (四)评审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水平 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需要结合企业开展的项目,对其进行标准成本核算,为项目的各类要素设定标准消耗量,为项目间接成本设定分配率,结合分配率计算项目的各项费用以及费用总和,测算企业项目的预算目标成本。但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会计成本的预算,还为企业会计成本的控制指明了方向。企业应该通过评审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工作,对定额管理的水平进行评价,找出定额管理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改进完善,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水平。另外,还可以结合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考核,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精细管理。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与解决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与技术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从源头上对每个生产要素进行控制与分析,才能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1、问题现状 1.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发展较为复杂、成本对象多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归类,这就造成如何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研发占很大比重,研发活动势必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废品和停工的损失则因界定不清晰而很难划分,所以对产品的分析还是囿于单一动因分析而不能往多向动因分析拓展,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熟视无睹、不够重视,预算数字也只是主观臆断随便填写,根本不能实现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 1.2资本变现的流通性较差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周期较长,有时历经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产品还未上市便因各种原因早夭,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收益,不能很快变现转化为生产力的资本便很难应用于价值再造与增值的活动中去,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也是一种威胁。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盈利的前提和保证,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资本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与无法超越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大多以提高资本变现的流通性为锲而不舍攻克的难关。 1.3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现状、资金流向、经营利润和成本变化等情况,将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发展、动态、全面的眼光进行全局定位。现阶段,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仍满足于“饱腹”之态而不主动寻求长期发展;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成本核算的单一成本控制,忽视价值链的整合作用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五要素间的联系。 2、问题解决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就控制资源的投入与最终的产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在组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质和量的偏差,对保证活动绩效目标明确、资源要素投放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前控制主要针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因为生产实践和技术发明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源泉,较高的研发设计支出包括了研发费用的花销、固定资产的摊销、高端设备的引进以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等多个方面,所以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很有必要。 第一,在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设计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对前期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预估产品上市后面对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竞争潜力及经济利润等等,这有利于明确下一个阶段的方向和工作重心。第二,重视资金的重复利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能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提升科技含量的目的;坚持重点产品重点控制的原则,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成考控制目标,严格编制预算报告,仔细规划未来经营。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济利润考虑,合理分配研发环节对精简费用成本与减少资金占用很有效。至于成本消耗较高的生产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实施特殊管理,明确高耗成因,认真思考哪些花销是必要的、哪些花销是可控的、哪些花销能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收益,力争以成本的最低化实现产品的最佳化。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该环节中成本控制的好坏对产品的成本决策及市场定价具有直接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间接影响。在价值链模型中,事中控制主要针对采购、生产、营销和配送四个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对生产成本较为重视,一般采用主动控制方法。 生产经营活动中,采购环节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中要格外重视原材料的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采购时期不同,原材料的价格也不同;运输工具不同,临时下单的紧急采购价格也不同;订货次数多的话,每次的运输费用势必增加;订货次数少的话,每次的订存货量势必增加,上述情况都会对仓储及保管费用有所影响,加上存放过程中原材料会发生损耗,所以合理确定经济的订货量与储备量至关重要。订货量确定合理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储备量确定合理利于降低物资损失。 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是灵魂所在。生产计划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因此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做到了如指掌。生产计划管理是指主要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重点而实施成本控制,其中包括组织、分配与调度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促进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避免过度浪费。控制生产进度主要针对投入、工序及产出三个方面,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在跟进产品生产、调整生产节奏、按时保质完成、减少停工损失、降低企业风险、完善经营管理、减少运营成本、明确经济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经营活动中,完善的营销和配送体系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关键。这个环节中,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商品能够有效转化为运营资本的优势形成了“生产到销售再到生产”这一循环往复的生产系统,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的再生产活动顺利完成。在营销方面,投入费用的多寡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有直接影响,如果营销费用投入得越多,那么心理预期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多。因此基于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将营销费用的投入控制在最低限度,即将成本控制在经济有效点的位置一举两得,能够达到以成本最低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产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不仅多且种类繁杂,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工资费用、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用等等。这就要求在应用主动控制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关注点始终放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上,同时要进行适度的权利下放,因为成本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职责,分解目标成本,落实责任成本,布置控制任务,明确责、权、利三者关系,不仅包括实施成本控制的相应权利,而且还包括承担成本控制的自身义务。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结束生产经营活动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后控制主要针对售后服务这一环节。售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改正高新技术企业在价值链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而使产品附加性能有所提升,故而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全面到位。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服务成本的高低,产品质量高,服务成本就低;反之,服务成本就高。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精细化程度也可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所以,控制售后服务成本不能仅把目光放在售后服务结构的优化上,还要重视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控制。 按成本性态,售后服务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只依赖事先制定的计划,不会随产量有变而变;变动成本则随商品销量有变而变,其中又分为有益和无益两种。有益的变动成本是指为吸引和方面消费群体而提供的费用,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无益的变动成本则要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发生,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作者单位:大连必捷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作者简介:李继兰(1976.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阳原县, 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及成本管理。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2.1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2.2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2.3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3.1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3.2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3.3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初探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 【摘要】企业的利润是其总产值减去总成本的差值,为尽可能的增加企业利润,应加强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进行成本控制的一大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针对定额成本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做出一定探讨,以期能够对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成本控制 定额管理 企业 一、概述 定额,即在相关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消耗的标准额度。它反映了产品生产和生产资料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企业,其会计成本控制即是从节流的角度出发,为企业节约资源,在尽可能减少各方面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其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定额指标的设定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工作内容 (一)制定定额标准 要想进行定额管理,必须先进行定额标准的制定。定额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项目的预算定额、劳动定额、资金费用定额、物资能源消耗定额,制定或修订相关的定额标准是施行定额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其计算数据往往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工作项目的开展进程而改变,因此定额管理中定额标准的制定往往具有时效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随即对定额标准进行修订[1]。另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定额标准的制定要求不一样,即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部门的定额标准,保障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在制定定额标准时,一般采用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经验估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定。 (二)控制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贯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成本则是企业项目投入的源头,属于资金预算,因此只有根据定额管理控制好成本这个源头,才能很好地控制企业的资金预算。为此,企业在项目的立项阶段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接手某些可行性不大的项目,以免由于无法完成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企业要利用定额管理对项目进行资金预算,力求将目标成本落到实处。 (三)定期对经济活动进行考察 企业经济活动周期不定,企业领导人应定期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执行的情况,分析出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找出存在的问题,检查既定的定额标准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通过不断地分析考察形成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定额体系,为以后的定额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三、定额管理在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科学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资金预算又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因此,定额管理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管理运营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2]。合理的定额管理在降低成本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控制企业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更好的促使企业科学地组织生产活动,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定额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工作内容向全方位、全过程发展,实施系统性的定额管理工作已势在必行。定额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企业事前成本控制 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特点就是事后核算,对企业的各项支出做出总结性回顾与评估。这样的事后核算不能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有限。定额管理中对于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改变这一状况,使一向处于事后管理部门的财务部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事前参与、过程控制、事后分析综合性能的管理部门,做到事前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事前监督和事后评估的职能是完全不同的,事前对企业各项支出设定好定额标准既可以做到控制的全面性,也可以提高事前监控的整体性,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二)提高企业成本经营透明度 由于定额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需要专门的人员处理有关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一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大,所跨行业较多,组织管理机构较为复杂,尤其需要设立专门的定额管理机构作为企业的定额管理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范围包括:制定定额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定额管理工作各环节的计划、组织、协调与监督;开展一般的定额管理工作,如编制、执行、考核、修订等;总结整理定额管理经验并予以推广,使定额管理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在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中,定额标准制定之后会被定额管理人员逐步下达到各个具体部门并要求按照该标准开展工作[3]。定额标准的制定依据是实际具体的数据,其制定过程是公开的。在一定时间后,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由于定额标准是按照各部门特点制定的,其标准整体而言相对一致,各部门处于同一起跑线,各个部门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达到管理上的透明。 (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促使各职能部门接手涉及到自己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定额管理工作,例如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管理储备定额、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劳动定额等,将各部门的具体职能切实落实到每个员工,施行个人负责制,形成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办事的定额管理网络,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就会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通过加强定额管理来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追求目标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针对不同部门所分配到的定额标准,作为成本控制执行载体的企业的各个费用部门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将其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各个部门再将相应的定额标准分配到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全方位地进行成本控制,保证每项标准的执行都有专门的人员。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人都有一个任务,员工的共同目的是完成上级的任务,完成自身的工作责任,从而使得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主人公,每个员工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促进定额管理工作的执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施质量,从而提升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下去的不竭动力,通过定额控制不仅达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也为企业创造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 定额管理考核制度实际包括考核制度与审核制度两类,这两项制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少了一个,定额管理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弱,很难在经营管理中对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定额管理的考核制度主要包括定额执行和修订情况、台账统计的完善程度、定额标准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定额管理人员的反馈情况以及定额管理覆盖率与执行率[4]。另外,为了使定额标准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为了把定额管理有效地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模式之中,定额考核结果一般会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对接起来,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和效绩考核原则,促进定额管理的实施与监控,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例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并最终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完成生产任务的,管理部门应当给予相关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积极性较差,而且由于个人的原因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或工期延误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应当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这种奖勤罚懒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的热情,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定额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定额管理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基本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劳动结果的产品成分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产品的变化往往是因为产品自身内部因素而形成,且不同的时期一般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其中,产品的具体变化可以归纳为材料品种、质量变化以及产品生产环境的变化等。另外,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数量核算也会造成标准的不统一。为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保证成本投入的稳定。 (二)定额方法的可选择性 产品的生产方式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产品可根据其具体构成状况选择适当的生产方法。由于企业各自生产产品不同、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其选择的材料、方法都会有所不同[5]。因此,根据产品自身具体情况计算出来的成本就更加符合实际,也就有不同的定额方法。总之,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固定的定额方法计算方式,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定额方法均可以适当进行运用。 (三)重视定额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沟通 严格的定额标准可能会使企业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其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情绪,在定额管理的执行过程中行为比较随意。这就要求企业在制订好定额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求定额管理人员在下达定额标准及执行任务时与具体部门的执行人员做好沟通工作,以便于下达的定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实际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沟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不论是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还是企业的整体管理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少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与浪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固本强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重视,定额管理又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在平时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定额标准的管理,将其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点,纳入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之中,不断加强与推广。 作者简介:叶雪梅(1968-),女,现供职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基于施工成本控制的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探究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使得工程施工单位在经营管理、资金应用、资产结构、施工方式、施工组织、任务取得等方面都比较重视,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施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和重心。在施工阶段企业会计要做好成本核算及控制,以施工单位的效益增收为目的,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经营项目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核算 会计成本 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是用计划成本作为项目控制的预算值,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支出额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查看实际支出与投资控制预算值之间的差额,并分析差额产生的原因,要及时采用措施并加以控制,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施。 一、施工会计成本的实施计划与控制 要将施工工程的成本预算或成本计划进行分解,预算出施工方案、采购、设计等各项工程费用的限额,并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按此预算进行执行。同时施工成本控制包括对各项工程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及对各项工程支出费用的审核,确定工程款的支付,监督已支付的工程项目是否完工,保证每个月的资金可按实际施工工程情况定量定时的支付,以便得出实际施工成本的报告,并进行施工成本审计的工作。在审计结束后要作详细的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对每个项目的成本提供详细的不同要求及不同程度的报告。包括:工程成本趋势分析和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超支量及原因分析。 二、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及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一般施工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施工工程造价的上限,如果没特殊情况是不可以突破此上限。施工企业会计在施工成本预算中要对中标价进行分析及研究以降低工程成本,对各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列出成本预算值,以成本预算值控制工程成本的支出。一般根据工程的报价或工程量的清单计算该工程完工所需要消耗的现场管理费、机械数量、材料和人工。一是临时设施费:如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临时生产设施及临时办公室、仓库、宿舍等。二是其他费用:如检验试验费、仪器使用费、二次搬运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费等。三是现场管理费:后勤及办公费用、职工生活保障费及差旅交通费等按规定不可以超出工程总价的1.5‰。四是确定机械费: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及方案确定机械种类及使用天数,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机械费。项目施工用电、燃油、机械工工资等应计入机械费中。五是确定材料费:材料费根据预算工程量及现场施工配比计算出粉煤灰、石子、砂子、水泥用量,按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材料费。六是确定人工费:(1)执行实物量直观单价结算时,按项目部提供的“实物量×直观单价”计算出该项目的人工费总额。(2)执行定额工日结算时,按确定的“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计算出人工费总额。 其次,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措施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施工企业会计要对施工整个工程过程进行成本分析,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施工项目的全部过程中,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实际成本核算、计划成本编制、成本预测、统计核算提供的材料,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收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作,各部门及工程项目部要准确的提供相关数据及材料,这样会计在成本核算时才能做好成本分析,做到有据可依,对象有比较,用数据说话,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三,建立健全的责任权利互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工序、工艺等环节上控制成本支出,从进度、质量上控制成本费用。在施工中,应该注重工期和质量的管理。其中没一个目标的改变,都势必给另外两个目标带来的改变,并受到它们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确立项目建设的目标时,应该先对整体建设项目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及执行人能采取的可能行为等这些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细致的综合性研究,经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四,对机械、材料费用的成本控制。主要有构件、主要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机械、周转材料等一些必须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施工生产的经营当中的消耗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大,是施工企业费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材料费用涨价因素之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管理材料的质量、采购、验收、运输、领用和结算等六大关。强化物质保管、收发、领退等环节的管理,限额领取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损耗、浪费和超耗。 第五,对其它费用开支的控制。其它费用从其习惯上看可以分为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从费用的使用上看大多数属于期间费用。想控制好费用管理的开支,就要实施好财务审核制度和项目经理审批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这三方面的因素,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营利润。只要遵循客观价值原理,进行动态控制、科学决策、采用严格到位而确之有效地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就能够将项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在科学的目标范围。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会计资料中提供的成本计算数据,查出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否脱离目标成本范围,能够对最终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减少成本投入的最佳途径。财会部门、项目部门和其他多个部门之间要交换成本控制信息,沟通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建筑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然而,近些年国内外金融环境日趋严峻,我国建筑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投标后获利空间越来越小,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科技设备成本成几何倍数增长,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难题。目前看来,建筑企业求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采取先进的降本措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重点对建筑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落后、成本定位失误、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力求从根本研究其对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切实促推进筑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对策措施 一、引言 基于2007年10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建筑工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需切实从材料、机械设备成本管理、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健全会计准则、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企业高速发展,提升建筑企业在同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是企业蓬勃向上发展的关键。督促建筑工程企业重新审核成本控制内容,财务管理思想、会计核算制度。从建筑企业人力、物力、设备、施工环节入手,分析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结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环境、市场经济形势,针对建筑工程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提出一定可行性建议。 一、我国建筑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以后,我国建筑行业不断经历改革、重组,合并。分散经营后,使建筑企业各部门,施工、工程管理、材料购买、技术研发等各环节成本控制理念不统一、甚至存在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的现象。 其次部分企业领导盲目的成本发展眼光,局限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企业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企业共同运作,无论是图纸设计、项目开发、物资器材调度等都要进行深入探究。目前而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老套成就,没有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无法根据突变的金融环境、市场经济条件,转换思路采取适合企业发展的方法,致使成本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二)、建筑企业职工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主体定位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都被划分为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领导层——基层大部分职工都认为企业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领导层管理人员的任务,与自身发展并不相关。致使企业在建筑施工、生产经营、成本控制方面分为三级分化。成本管理财务人员不了解实际建筑施工、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装修工程、扩建、拆除等各阶段成本管理。致使职工成本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不清楚对哪部分进行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主体定位严重失误。引起企业各项支出严重超标,成本浪费严重。 (三)、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1、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相关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不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各阶段、各环节实际成本支出,对成本原始记录中材料物资计量、验收管理制度控制管理不到位,为建筑企业在成本预算、出台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时带来诸多困难。 2、部分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存在偷税漏税、谋取私利等行为,丰厚不法利益的背后,使企业成本信息缺失、资料任意编写、调整,使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发生失真现象。 (四)、建筑企业过分细化分工,新技术研发不到位致使企业成本过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企业受到国际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发展、成本控制管理仍十分落后,落后的科技和设备设施使企业在建筑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过程中成本高昂,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对分工过于细化,使企业成本管理更加复杂、管理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资源,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新形势下科学合理控制建筑企业成本的对策措施 (一)、建筑企业应更新成本控制观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 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本期内各阶段各环节对成本进行预算、详细记录成本流向、各环节各部门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外国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采取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档次成本法,对各部门各关节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其次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运行效果、特点、问题、解决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上,提高企业成本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企业管理层——基层不断强化企业成本控制概念,并对严峻的市场条件、突变的金融环境设置预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发展。 (二)、将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细则落实到建筑企业各部门发挥激励约束机制 1、建筑企业应建立一标准体系,细化各施工、材料运用、技术开发等各环节成本控制,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成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机制、控制方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分类实施控制,合理对企业成本进行调控。施工、后勤、财务等部门应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分管下属作业点、作业岗位。“树立工作配合意识”,整个成本资金流分等级进行操作管理、对每个工程财务、会计核查、成本控制采取“单独核算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切实有效提高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企业发展需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成本控制管理方面要约束上下级领导行为,实行风险抵押制度。定期对企业财务人员、领导人员进行相关审核,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避免管理人员偷税漏税、谋取私利等重大违法乱纪行为。对于编写、调整企业成本信息的行为,要严惩不贷,有效降低管理信息失真现象。定期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组织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效率。 (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降低企业成本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重点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一系列活动,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设备设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建筑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条件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新项目的研发,切实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费用,使利润空间成倍扩大。另一方面,企业应鼓励职工对设备设施进行改进,利用有限成本,创造无限价值,提高企业利益,促进企业走向高精尖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了建筑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应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加强科技创新,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研究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针,促进企业走向平稳、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展望“十二五规划”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应建立相应的发展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严峻的金融环境下,切实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企业档案员论文: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摘 要: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谨的专业管理工作,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文章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思路。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 退休人员 档案管理 实践和思考 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16号),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工作稳步推进。中办发[2003]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包括:……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实施归口、集中管理势在必行。人事档案是党和国家的机密,企业的宝贵财富,人事档案管理既是一项严谨的专业管理工作,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我们应认真研究如何做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这一重要课题,使退休人员档案得到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设档案室,选调管理人员,组织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是做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根据《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19号)、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选定符合要求的场所,建设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室,配备必要的管理设施、设备,如:除湿器、空调、温湿度记录仪、恒温仪等。使档案室符合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防鼠的要求,做到档案存放、阅档、工作人员办公三室分开;第二,选调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共产党员从事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优先考虑具备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第三,工作人员要本着对退休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清单,认真逐卷核对,做到移交清单要与移交人事档案名单相符合,档案目录要与档案内容相符合,确保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对于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中职工履历表、退休审批表等档案要件,要认真检查,由于在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办理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死亡待遇等事项时,需要向社会保险部门申报这些材料,如发现这些材料缺失,应要求移交单位及时补充材料,待材料收集归档后,再进行交接。同时,要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移交不规范、遗失档案、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的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二、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抓好数据库建设,开展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 1.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把档案建设经费列入预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同时,要将档案管理现代化作为一项建设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既要制定档案管理工作近期计划,也要制定档案现代化建设长远规划,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 2.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开展数字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可分为:第一步,结合当地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实际,选择符合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第二步,对接收档案重新编码,输入数据库;第三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档案原件信息数字化,并将档案原件数字化信息与数据库中对应人员记录联接。档案数字化建设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体。数据库建设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同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同配合,突出重点,使数据库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 从实践看,档案数字化建设应用效果显著,首先是在档案查询利用方面带来的便捷、快速、准确,查询利用便捷,只需要鼠标、键盘就可以完成一次档案查询;其次是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后,原始档案的使用率下降,使得档案保存时间大大延长。 三、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为了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文化素质,引进、招聘科班出身的档案专业的人才来充实档案工作者队伍,加强、引导现有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推动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注重人才 从目前看,街道和社区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搞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关键是人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企业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或招聘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工作者队伍。 2.注重人才的使用,要敢于选拔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青干部,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稳定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档案工作连续性强,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适应和完善。档案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绝对影响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为了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必须做好档案工作者的稳定工作。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 1.有计划组织进修。一是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按需致用,便于操作,讲究实效。二是根据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因人而异。对于新进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档案工作人员,培训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2.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四、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做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日常管理工作 1.根据党和国家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法今、法规,制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及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职责、保密制度、保管与保护制度、档案查阅借阅制度、档案的转递制度、档案材料鉴别归档制度、档案材料收集补充制度、档案室安全检查制度、管理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档案转入登记台账、档案查阅借阅登记台账、接收归档材料登记本和查阅摘录、复印档案登记本等基础资料台账,做到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有不少人认为职工退休后,档案就没有用了,职工的《退休审批表》等重要资料都没有归档,时间长了,遇到调整养老待遇、修改出生年月、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等信息时,由于重要资料的缺失,上级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无法予以认定,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因此,要将档案移交、材料及时归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在管理制度中,细化分解到各项工作程序中,并且将档案管理纳入单位综合考核中,确保档案及时移交及材料归档及时、完整。 3.将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档案管理人员按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狠抓落实。 五、利用好档案,做好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不仅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期间招用、调配、学习、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方面形成的有关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而且还是企业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退休材料。它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工作期间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其办理退休手续的依据和调整养老待遇的原始凭证。我们要牢固树立档案工作为企业管理服务、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落实好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做好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工作。 总而言之,在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过程中,街道和社区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精神,把握时机,统筹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场所、设施和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 企业档案员论文:浅谈铁路企业档案人员必备的综合素质 【摘要】 铁路系统改革发展带动了各方面工作,迫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铁路档案人员,首先必须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素质要过硬,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要求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其次要通过一线工作的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档案管理人员的模范形象;最后是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掌握精湛的技能和业务知识,通过高效优质的服务达到企业要求,为企业更好服务。 【关键词】 铁路企业 档案人员 综合素质 当前,铁路不断深化改革,进行机构重组,给干部职工的思想造成一定波动。特别是在强化基础工作上,要求要以“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为主线,这无疑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面对严峻形势和工作压力,各级档案管理人员,要站在政治高度和从大局着眼,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对待并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档案人员必须从以下四点着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1. 提升思想素质,自觉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当前,在铁路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人们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个别人由于没有主动加强学习,导致不能用新理论、新观念去分析和解释新情况、新问题,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正确把握方向,甚至在不良思潮和各种物欲的诱惑下,动摇了立场,迷失了方向。更有甚者面对各种不良思潮,自己的立场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正确的东西,坚决制止危害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不能与一切社会丑恶现象作坚决斗争。由于工作性质决定着档案人员掌握了整个单位的信息资源,有的是暂未公开的,有的是保密的,更多的是最新的文件精神。如果在思想上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容易因一点点蝇头小利而丧失自己的政治立场,从而导致悔恨终身。因此,档案人员必须主动加强学习,主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站在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自觉维护单位的团结和荣誉,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工作部署,使自己的一切言行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相符合,与企业发展和党的要求相一致。 2. 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在社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否认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见利忘义、急功近利、缺少社会公德不良等现象。但作为档案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典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能够正确处理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在自己默默工作和默默奉献中,不断校正人生坐标。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讲道德,讲廉耻,讲荣辱;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但自己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还要去感化别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对待公私利益上,主动服从组织安排,不闹个人意气,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充分体现档案人员优秀的品质;在对待同志矛盾上,要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计较私仇,正所谓“将相顶头能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对同志不抱成见,有肚量,容得人。常言说:境界有多高,事业有多大!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必须做到境界要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作风要实、能力要强、方法要多。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看淡个人名利,看重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坚忍不拔地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绩取得组织的信任与认可。 3. 要脚踏实地,忠诚自己的事业 作为一名档案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没有台前的辉煌,只有幕后的艰辛;没有显赫的名位,只有无私的奉献。档案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其他业务部门相比,除了清苦,就是辛苦。如果没有对档案事业的热爱,没有那份对事业的执着,肯定干不好工作,更当不了“幕后英雄”,甚至有可能有辱于我们所从事的崇高的档案事业!所以要正确地认识档案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把工作当成生命的一种状态,把工作当作进步的阶梯,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档案工作是最平凡的工作,但是,又是最光荣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档案人员要用心去想、用心去做,每件事都要想想怎样才能做到位,还有哪里不到位,有没有可能更到位。用心去比,用心去问,今天的工作有没有到位,今天的工作和服务到位在何处,没有到位的地方在哪里,我明天是否还能到位。一句话,就是要用心去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激励自己干工作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优质高效。 4. 要边学边干,不断提高工作本领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学习,用新理论、新理念武装自己。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充电,保持稳定的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从容应对我们未见过的东西,也才能不至于出现力不从心,爱莫能助的尴尬局面。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才,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本领,努力成为工作中的复合型、全能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如下能力: 4.1 协调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常常要和有关领导和部门打交道,要得到各方面的鼎力支持,除了依靠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更主要的靠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而且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是通过无数例子得以佐证的。 4.2 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高新技术管理手段。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新技术,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的保护信息、及时准确提供信息、最大限度运用信息,使档案“起死回生”发挥最大功效。 4.3 学习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和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能只吃老本。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有计划进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另外,也要掌握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用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去指导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4 开发能力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档案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档案的拓宽与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创造有利条件,运用现代化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更好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企业档案员论文: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1.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传“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传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2.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2.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 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传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2严格档案传递手续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传递通知单传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传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传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传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传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传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2.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3.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传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企业档案员论文:浅谈新时期企业档案人员的素质及自我修养 档案干部要培养形成理性、务实、稳健和独立的思维形态;培养形成个性鲜明、头脑清醒,敢想、敢说、敢干的思维人格,切实具有时代所要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企业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干部的自身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档案人员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多职能的复杂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档案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而且需要以优良素质和自我修养为基础的能力水平,以实现互动式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要求。加强档案人员的自我修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 1. 加强修养是新时期承担新任务的需要。伴随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对于档案干部来讲,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在思想上,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上,严于律己。否则,就难以得到职工群众和其他干部的信服。所以,档案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这是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根本前提。 2. 加强修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企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组织生产经营,最基本的任务是为和谐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和谐企业的构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放在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只有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服务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特有优势和作用。 3. 加强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企业档案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干部的职责决定了档案人员的言行是党员先进性最直接的体现,在新任务、新挑战面前,档案干部必须自觉以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把党性原则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与个人的素养修炼、情操的陶冶有机融合,在工作的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党性修养转化为档案干部的修养。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干部的自我修养的基本涵义是指:档案干部所具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能力和素质,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举止、仪态、艺能、性情等特有的表现形态,自然而然的形成对工作对象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 二、档案干部自我修养重在提高素质 档案干部为人师表,其工作办事涵养的深浅,言谈举止修养的优劣,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档案干部的素质、能力、修养三者之间,素质是修养的基础,能力是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同时,档案干部又要在能力的发挥中不断完善素质和修养。企业档案干部要在政治、思想、业务诸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业务知识,过硬的群众工作本领,就必须培养和锻炼以下三种基本素质。 1. 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的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首要素质。作为企业档案干部,一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做党的理论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二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三要有坚定的工作原则性,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对不良倾向敢抓敢管,切实讲原则,树正气。四要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勤政廉政的表率,遵章守纪的模范。五要有与人为善、亲民爱民的人格魅力。做群众的贴心人,为落实党在企业的各项任务,实现企业奋斗目标,奠定坚定政治基础。 2、必须具有调查研究的素质。要求档案干部具有调查研究的素质,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呼声,认真分析判断,汲取科学成分,从而做出正确结论。档案干部要有意识、自觉地学习和培养看、听、想、写的素养:一是“看”,就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洞察各种现象,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还要独具慧眼,尽早发现先进事迹,适时挖掘先进典型。二是“听”,就是多方面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善于听取正反方面的不同意见,养成耐心细致听取意见的习惯。还要讲究方式方法,选择好谈话的对象、谈话环境和谈话时间。三是“想”,就是对看到的、听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开动脑筋,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分析和总结。抓住关键,分清主次,防止片面性。四是“写”,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进行付诸文字,形成调查结果,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经过大量细致调查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之后成果的总和。“写”是档案干部的基本功,也是调查研究素质的重要体现。 3、必须具有宣传疏导的素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档案干部的重要职责。是档案干部的看家本领。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在作好企业职工的宣传疏导工作中,体现人文精神,融入人性思考,强化人格力量,实现人生关怀,使引导、启迪与职工思想产生共鸣,取得宣传疏导的实效。档案干部要从四个方面,培育和历练自身宣传疏导素养:一是锤煅引导人的坚定信心。二是奉献帮助人的周全关心。三是历练理解人的诚心。四是树立培养人的责任心。同时,档案干部还要练好“说”的基本功,有对话交流、讲话、演讲的口才,提高宣传疏导的效果。 企业档案员论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档案管理的特点、性质以及任务决定了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只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培训,才能促进档案工作者基本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提高;方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档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全面细致、扎实认真地做好企业档案基础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的特点、性质、任务决定和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前提 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准则。档案工作者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讲,就是要正确履行《档案法》的义务;较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各时期的方针、政策;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卓识的远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应具备甘愿寂寞、甘受清贫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才能坐得住凳子,不被外面得世界所左右,将自己主动融入知识经济的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行业特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项中心工作,将档案这一重要的知识载体,自觉地融入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去,从而发挥档案资源的巨大作用。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企业档案工作者立身之本 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档案工作者必不可缺少的,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档案工作者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档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和文化等广阔的知识领域。种类繁多的档案形成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机构或人物,具有很多不同的复杂的特点。对它们的管理和使用,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内在的知识内容进行不断地分析与综合,使其便于科学的利用,充分发挥其参考凭证作用。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对分散的各种档案等进行处理和整编,进行科学地整理与鉴定,选择与编研有价值的材料,主动向利用者提供系统的知识。这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具体说来,档案工作是由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等各项业务环节有机地构成的。这些环节都有一定专业的研究领域。例如,整理工作必须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全面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水平。 2、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系统的档案基础理论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基本素质。档案工作者要适应知识经济,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与企业工作同步发展。 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档案管理学,而且还有文书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科技档案学、中国档案史、外国档案史、档案学理论与历史、档案学概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等等。全面系统地掌握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必须抓住两个环节: 一是要全面学习,持之以恒,既要有计划地学习档案学的专门著作,又要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规章、实施办法等文件。二是要勇于实践,认真总结。实践出真知,通过总结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要总结失败的教训,通过总结,探索档案工作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是对档案工作者的办事能力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反映。办事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此,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具有参与能力和高效管理能力,还应该具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和高效服务的能力。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知识创新,创新的经济。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向未来,面向知识经济,首先,档案工作者观念要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础。无可否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作为当代档案工作者,决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而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观念创新了,工作就会出新思路,新招数。其次,多干实事,少说空话。这是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又是巩固发展大好形势,搞好档案工作的基本经验。再次,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抓住机遇,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有一种使命感,认认真真抓创新,扎扎实实促发展,把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困惑转变为“大有可为”的振奋。要兴利除弊,大胆改革,使档案工作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谓高效服务的能力,就是把服务于知识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档案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而服务意识的强弱,服务效率的高低,事关企业事业的发展。为此,档案工作者要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强化服务手段,开拓服务渠道,使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只有这样,档案工作者因为“有为”而就“有位”了。 3、还需要及时掌握和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档案工作者还必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档案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编研工作对档案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对编研作品质量高低,起着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求档案工作者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来管理档案。 总之,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在激烈的竞争大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进行研究探索,才会做到有为、有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对此我们应加倍努力! 企业档案员论文:如何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一个县级以上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服务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几万人,甚至数十万人。这就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快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进程。 1.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种类 目前,全国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摸索,主要建立了三大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电子化档案。就是将每位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建立个人数码数据档案,而将原始档案封存。二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本信息电子化档案。就是采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时间、退休时间、退休种类、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便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三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健康状况电子化档案。就是将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在每次体检时的基本信息收集起来,建立起个人健康状况电子档案,有助于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质量。 2.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优势分析 一是提高办公效率。一般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是几十人几百人,大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上千人,若是由原企业管理完全可以不用电子化。但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人数那就是一个庞大数字,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要管理服务好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单靠用原始的手工作业台帐,显然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而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迅速快捷地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咨询、查询、养老金调整等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原始档案的管理。 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期间招用、调配、学习、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方面形成的有关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它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工作期间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其办理退休手续的依据和调整养老待遇的原始凭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增长比较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破产兼并以及私有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依托和人事档案代管部门,其人事档案管理较为混乱,出现遗失、损坏、霉变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若没有好的库房和设施,加上人工查询增多,使档案容易受损。而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经过数码相机翻拍建成电子档案后,就可将原始的档案进行无菌化处理,真空封存,提高原始档案保管质量,延长保管时间。非特殊的情况,不再打开封存的原始档案,一般的查询,在电子档案中查询即可。 三是可以拓展和提高社全化管理服务的质量。为了防止出现养老金冒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两次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任务重,工作繁,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建立完善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就可能克服很多问题。通过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头像、身份证号、居住地、联系电话、亲属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数据采集和补充,建立起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方便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条件的经办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摄像、QQ视频远程摄像等手段,建立并保存离退休人员头像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了身份证复印件、传真件不清晰的问题。这样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认证时能够有更便捷的手段,提高认证的精确度,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 3.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潜在的问题 一是对系统依赖大。原来办公都是手工作业,效率虽低,但却留下最便于保存的各类手工作业台帐。现在办公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电子档案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旦我们的信息系统出问题,或网络受到攻击,就可能导致办公瘫痪。从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中查找手工作业台帐,那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二是存在泄密的风险。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中存在着大量的有价信息,如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社会关系等等,一旦流落社会上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会被利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三是容易忽略手工作业台帐的保存。有了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容易依赖系统办工,有些同学还会认为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对手工作业台帐重视不够。 4.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是严格接程序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在接收、归档时,要有手工作业台帐,并将退休人员档案基础信息录入计算机,以方便档案的查阅、管理,做到当天接收的档案当天录入,当天上架,当天可以进行信息查询。建立电子档案时要改变以往要件排放序列,要求按扫描要件整理排序,本着服务查询的原则,结合对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增减扫描内容,尽量减少调档,提高了电子档案的利用率。 二是做好数据备份和档案盘点。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移交表、协议书等进行专门装订存放,对录入、扫描的电子信息进行了计算机硬盘和光盘备份,以此保证基础数据安全。为规范库房管理,还要定期对库存档案进行盘点,确保了档案管理“零差错”。 三是依据电子档案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1)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电子化信息库,秘级相对较高,应有专门的计算机系统,隔绝与外面一切网络联系。查阅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中的基本信息,应严格接程序,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操作,其它任何人员不得操作。(2)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本信息库主要是用于养老金的调整发放和生存认证,应由社会化发放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共同使用,其它任何人无此权限。(3)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健康状况电子档案可委托专门的医疗服务机构建立,按系统安全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是加强对原始档案和手工作业台帐的管理。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各类电子档案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原始档案和手工作业台帐。有条件的单位可对各类原始档案和手工作业台帐进行无菌化处理封存,以确保原始档案的安全和保存时间。 企业档案员论文:企业档案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档案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贯彻实施加强《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积极推广“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加快了档案管理的现代步伐。目前,档案人员队伍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各部门领导的档案意识明显增强,但相对于企业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还相对薄弱,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企业档案人员现状分析 一、普遍存在基层档案人员对档案资源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档案人员尤其是兼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对各科室必须要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工作力度不够,思想上存在着为难情绪。此外,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对档案人员思想、工作上的关心、支持、了解不够,给档案工作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制约因素。 二、档案人员普遍受传统工作思路的影响,不能把档案资源与企业发展、市场经营、技术进步联系起来,开发利用与需要脱节。档案人员是资源与信息平台的联系纽带,有些档案人员还停留在简单、被动地整理、存档的管理水平上,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开发、传递与提供利用方面涉足很少,使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出现断层。 三、档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频繁变动。有些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保管员的职能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因一岗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加上工作需要变动频繁和业务素质欠缺,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档案人员因业务不精,导致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档案立卷归档不及时,影响了档案工作的系统、规范开展,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各单位档案管理、应用水平的差异,给上级档案部门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素质 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档案工作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档案承载着企业形成的显性知识,还将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成为知识共享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档案人员是档案工作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档案管理的主体,因此,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企业中,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档案人员就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一、档案人员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档案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人员肩负着管理、保护档案的职责,档案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完整、齐全、安全和利用效果。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档案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恪尽职守,具有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这是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档案部门长期处在局限性和封闭性的环境中,常常是被领导忽略的部门。档案人员要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甘当配角,甘当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干好工作,这是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必备素质。 二、档案工作人员要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在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注重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地提高依法治档的自觉性和行动力。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便于提供利用。档案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档案载体的安全;二是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档案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档案借阅规定,保证档案的安全。 三、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创造力是人们适应生活急剧变化的一种生存能力。档案工作要在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最大的发展,档案人员必须善于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以便使自己的工作有所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积极主动的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档案人员协调能力的发挥常常与档案的齐全完整联系在一起。档案管理人员为了切实做好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打交道。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除了依靠有关规章制度外,更主要是依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通过工作达到各部门档案管理的协调统一。 组织文字材料的能力。档案人员有一部分工作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才能胜任档案工作,才能将零散的文件材料编纂成党政管理、科技管理文件及汇编、史志、年鉴等编研材料,直接为企业服务。 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管理能力。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成为档案管理自动化工作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因此,档案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档案,而是大量的数字化信息。档案管理人员不再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进库取卷等繁琐低效的工作之中,而是负责将丰富的档案信息予以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使档案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四、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善于捕捉信息 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普遍应用,企业档案的内容、载体不断丰富,档案工作人员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开发、寻找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能,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在整理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归档等基础工作中,要将有用的东西加以总结,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对企业改革改制:经营发展的利用价值。 档案工作人员要厚积薄发。把握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树立起为档案事业而奋发向上的自信心。档案工作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岗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不断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提高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将“死”资料变成“活”资源,就需要告别坐等上门借阅提供利用的旧观念,应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各项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翔实的档案资料,做到档案服务于工作。 总之,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提升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加强档案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有效载体抓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好依法执政、依法治档的工作机制; 二是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摆上议事日程,要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并把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是要做好档案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从而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是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在注重实用性上下功夫。要结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按照不同层次需求,按需施教,注重实效,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使档案人员尽快掌握规范的档案管理程序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要加强对档案人员再教育,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对本单位档案的数量、内容、种类、史料价值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拓档案工作新思路,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需要,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率,更好地为部门领导、基层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科技培训中心) 企业档案员论文:浅议企业档案人员所应俱备的意识与能力 摘要:可以说,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和能力在事业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档案事业进步与否,取决于从事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概括起来讲就是从事档案工作所应俱备的意识和能力。企业的档案室是企业的信息中心,面对办公自动化日益普及的现状,档案室该怎样为利用者提供信息服务,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服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档案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档案;能力 一、现代档案人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1、树立强烈的保密意识 198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因此,档案信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保密性。档案信息能否公开、何时公开,必须依据相关法规经专人鉴定、解密后才能公开,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员牢固树立保密意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从大的方面来讲,档案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从小的方面来讲,以哈市华能供热有限公司的管网建设为例,档案对于企业还关系到企业建设的进程。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贯彻落实《保密法》,提高自身的保密素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合法。 2、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 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档案法律法规,比如《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为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在工作中要有法纪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管理档案材料,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要严厉制止,这样既有利于规范自身工作,同时又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依法治档的轨道。 3、树立较强的时代意识 档案因其保密性,一直以来被罩上神秘的色彩,“看摊守点”成为传统档案管理的常规模式。但是,伴随社会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员必须具有时代意识,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保管档案,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人类积累财富和提供信息服务。 4、树立较先进的创新意识 意识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先进的意识可以帮助人们采取有效的行动,促进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正如同志所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档案事业要获得良好的发展,依赖于档案人的创新意识。 5、树立较为自觉的服务意识 《档案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可见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组织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这是档案事业的根本使命。树立并强化档案服务意识,实质上是关注档案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具体体现。档案工作的职业活动、社会职能、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种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想使用者之所想,急使用者之所急,要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服务意识。在服务态度上,对待工程的甲、乙方能够作到主动、热情、周到、细致,注重人文关怀,树立档案“人文”服务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需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四种精神和能力。 1、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在企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仅要有热爱档案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更要有不图名利、不畏困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献计献策的决心,愿将全部的工作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的平凡工作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文件的产生将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还有社会及企业自身对档案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都要求在业务上保持与时俱进,所以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档案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地通过学历教育、网络培训、行业论坛、工作交流等途径,不断增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2、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 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档案的严格、规范管理虽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档案管理为企业顺畅运行提供了保障,是一项很平凡但很重要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这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以事业为重,淡泊名利,就需要有这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 管理档案材料整理、鉴定、保管等工作均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只动口不动手是做不好档案工作的。实践中,档案人员要在充分理解有关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定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编目,完成档案材料的规范管理。此外,在现代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档案呈现出数字化的新特征,成为融入整个企业、社会网络之中的信息资源。因此,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时代要求对提高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运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是科学管档的基础。 3、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档案管理是指有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档案材料来源的广泛性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单位和个人,尤其是华能供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管网的建设期及设备的维护期中,经常与不同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工作交接,在这个过程中,档案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协调、应对能力,处理好各方关系,做好早期的材料收集和后期的利用服务工作。 4、要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与时展密切相关的工作,如果档案人员不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就不会有档案管理的创新。所以,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有探究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实践,在档案材料的保管、档案信息的开发、档案服务内容与方式的更新和扩展等方面有所创新,实现科学管档。 三、总结语 同志曾提出:“档案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作好的,要靠平时下苦功夫才行。”当今社会,档案既是维权的凭证,也是社会共同的文化遗产。而档案管理则是为社会提供集体记忆,既满足当代人的利用需要,还保持人类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所以,新时期的企业档案人员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更应忠于职守、钻研业务、献身事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国家、为企业贡献自已全部的力量。 企业档案员论文: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成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之间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的发展环境,我国针对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并且日益规范。但是在新形势下,由于人员流动性的不断增大,致使人事档案的管理也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不足、档案使用效率低、从事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因此,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本文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一些在企业中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常见问题,提出一些简单完善方案和处理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0.引言 人事档案源于人事管理活动,是对职工绩效与个人经历的记录。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这就要求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提高从事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各项举措,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有助于人事档案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管理好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员的迅速增加,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内容的不正确、不完整和不更新现象普遍存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功能削弱,致使很大部分流动人员放弃人事档案,造成人员档案存储的随意性,带来不稳定因素;其次,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企业只能起到内部服务功能的作用,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企业追求经济效益,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档案工作是可以忽略的,使人事档案工作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提不上议事日程;另外,人事档案的透明度不高,人们对自己的信息和档案一无所知,在全社会都提倡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人事档案的透明度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原有的档案机构被撤消或合并,人员编制减少,几个人的工作变成了一个人的工作,应该专职的变成了兼职,致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大部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得不超负荷地工作,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很多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更换更为频繁,致使其他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出现漏洞。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工作人员相对稳定,如果人事人员的频繁更换这一状况不能及时解决,将给人事档案工作队伍带来不稳定因素,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甚至会带来后患。因此,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中,如果档案工作能够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创造和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发挥独特服务作用,那么管理效率的档案意识就会得到强化,档案工作所需的财物投入就会得到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就有了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2.如何完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首先,要树立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帮助解决人事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也要忠于职守,树立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尽职尽责地管好用好人事档案,使其更好地在企业的组织人事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今社会,无论什么都强调团队精神,当然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也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所有的业务活动都是为了输入和输出人事档案信息,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服务,而这些人事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即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协作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讲求实效相互竞争的今天,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提供合适可用的人才,这就要求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好人才档案,搞活用人机制,为企业选拔贤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用其所长、人尽其才;关心和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使员工无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因此,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企业还应该建立短期的人事档案,即员工管理档案,为每个员工建立的内部管理档案,员工管理档案自员工到岗之日建立,每人一份,按部门归类。员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归进员工人事档案的材料归入人事档案,人力资源部员工、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工作需要查阅有关员工的管理档案。任何人员不得私自更改管理档案内容,员工管理档案仅供公司内部使用。这样可以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提供详实的、完整的人事档案,又可以为本单位的利用服务。 第三,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企业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并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同时,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一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同时在创建档案时,要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这样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并加强推广应用。 第四,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实行人事派遣后,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并且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同时这一规范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 3.结束语 在日益繁重的工作面前,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也要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组织人事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的需要。改变档案管理工作以往的被动局面,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开创企业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企业档案员论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更替时的业务交接 企业档案记载着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它是企业一种特殊的资源财富。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交接作为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环节,在部分企业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确保及时、准确交接,为企业档案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1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档案交接不及时、不严谨,档案交接手续不规范、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离职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或者,出现“只交接一把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1.2 档案监交工作不认真、不严格。部分企业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做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事情,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使得企业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其实,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2 确保企业档案规范交接的措施和对策 2.1 建章立制,确保档案交接权责明晰、及时开展。企业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管理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管理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企业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工作。 2.2 严格监交,确保档案交接精细规范、程序完备。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见证和监督作用,因此,无论是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还是一般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档案保管接待人员的交接,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管理人员交接,可由档案机构负责人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账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3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2.3 加强教育,确保档案交接认真合作、圆满完成。档案交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单纯是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企业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一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档案交接的过程中要补上这一课,教育交接双方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保证档案交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办理,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前后衔接起来。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分析 1、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可利用的有限资源在不断的减少,所以,做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为现代建筑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火灾对地下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危害、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地下建筑防火设备的基本原则,向各位读者系统的阐述新时期地下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作用。 2、火灾对地下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危害 传统的防火设计以及隔火措施是在受限空间燃烧试验及其火灾经验统计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将其运用到地下工程中,会与建筑的使用工程产生突出的矛盾。地下工程发生火灾与地面建筑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危害更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发烟量大 地下工程由于无窗设施,发生火灾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由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去,而是聚集在建筑物中【1】。而且许多可燃物经过燃烧之后还会产生其相应的有毒气体的分解,进一步危害施救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国家医疗负担同样也是一种压力。 2.2产生的温度较高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热量很难及时的排出,散热十分的缓慢,内部空间温度上升速度较快。研究表明,地下建筑出现“轰燃”现象远远高于地表建筑物,且大多有毒气体很难得到及时的排放,着也是其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3泄爆能力差 由于地下建筑处于一个基本封闭的环境中,当发生爆炸时,没有充足的泄爆能力,进一步导致爆炸所产生的威力增大,从而扩散火灾的危害性。 2.4人员疏散困难 由于地下建筑密封性能好、主要依靠的是人工照明等因素的存在,一旦发生火灾,供电线路很容易瘫痪,使得整个地下建筑处于黑暗之中,为人员的及时疏散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扩大了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2.5扑救困难 对地下建筑火灾进行扑救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例如:探测火灾情况困难、不能对灭火做出科学有效的指导以及通讯阻塞等,对整个地下建筑物火灾的及时制止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地下建筑物发生火灾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掌握其原理,认识预防地下火灾发生的重要性,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我们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 3、研究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向相关部门做出建筑方案的保健汇报,所以做好地下建筑实际中的防火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正常实施的前提【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只有做好新时期的节能施工建筑,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益,才能有效的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提高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在保障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地下建筑工程是建筑行业面对我国愤俗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地下火灾却时刻威胁着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综上所述,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地下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文根据上述的地下建筑产生火灾中所存在的问题,将其设计的基本要求分为了以下几点,为广大建筑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1)为了减少火灾出现的蔓延的几率,在进行地下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时需要严格的考率地下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包括: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可低于二级,用于分区的防火墙耐火极限时间必须高于四个小时【3】。各防火等级如下表1所示:表1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2)对地下建筑的疏散走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结构进行施工建筑时,必须采用可燃性较小的建筑材料。各地下建筑物与可燃材料堆置场地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表2地下建筑物与可燃材料堆置场地的防火间距(3)设计安全可靠的通风系统,保障在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热量以及浓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疏散,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对整个建筑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4)对地下建筑物的用电设备进行设计时,应采用干式变压器,容量在560kVA的变压器设在专用的房间内;消防设备的配线应选用防潮防霉型的铜芯产品【4】。(5)建立和完善地下建筑的监控系统,对整个建筑物的运行实行科学有效的监控,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减少地下建筑物火灾发生的频率,为消防队员的及时营救提供充足的时间。由于火灾对地下建筑物乃至整个建筑的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的研究在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设计要求能有效的保障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但是,由于地下建筑物的设计仍然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的设计工作变得十分的困难,对此,身为设计人员的我们,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全力保障地下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5、结束语 随着人类资源的不断紧张,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自身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节能施工工艺,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才能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获得自身的一席生存之地。 本文作者:龙子奇工作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景观设计思索 1引言 景观设计经常遇到面对单建式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建造屋顶花园的问题。尤其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利用地下建筑顶板之上的空间建造绿化景观已经成为把停车难和绿地不足两个问题结合起来一并解决的最佳模式。在具体案例中,受地块性质、规划控制指标和停车位配置要求的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范围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多高层居住小区的这一比例为20%~40%左右,个别案例甚至接近100%,即所谓满铺地下车库的做法。结合公共绿地广场修建地下公共车库或地下商场近年也日益常见,比如上海市近年新建的大中型绿地广场,包括人民广场、不夜城绿地、延中绿地等,均或多或少地布置了地下建筑。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本质上属于屋顶花园的一种。屋顶花园与一般地面花园,即露地造园的最大区别在于把植物种植于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种植土壤不与大地土壤相连[1]。地下建筑屋顶花园与传统意义的屋顶花园相比,也有很多特殊之处。过去主要考虑屋顶花园能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向尽可能多增加绿量,作为地面绿化的补充,以体现生态效应为主。实际案例中,多数屋顶花园面积不大,覆土厚度仅几十厘米,以种植草坪和小型灌木为主,硬质景观设施一般也仅限于简单的园路。相比而言,地下建筑屋顶花园的面积范围大得多,与地面绿地景观连成一体,而且往往位于整个绿地景观比较核心的位置。因此其绿地景观效果对整体效果更加关键,设计及建造要求与地面花园逐渐接近。具体讲,绿化种植方面,要考虑大中型乔木;硬质景观方面可能要考虑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而树池花槽、水景喷泉等这些地面花园常用的景观设计元素都可能会出现在地下建筑屋顶花园里。在建成后的管理方面,也希望能够采用与地面花园类似的一般管理,屋顶花园需要特殊维护管理的要求越低越好。这些都对地下建筑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2.1制约因素 讨论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地下建筑将对位于其顶板上部的花园景观的设计造成诸多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观设计创意的自由发挥。这要求景观设计师更加熟练、透彻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并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不让这些制约因素约束了景观设计的创意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要求对顶板上所有软硬质景观及人的活动所带来的重量的限制;二是必须妥善解决好不与大地土壤完全相连的土壤蓄排水问题。 2.2植物布局 在一般性管理条件下,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深根性乔木的这个数字为1.8m[2]。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造价及其他限制,地下建筑顶板的覆土厚度整体比较薄,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地下建筑顶板结构只能满足0.6m(含排水层)的覆土,无法种植乔木。即便在满足种植乔木覆土厚度的前提下,更厚的土层也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增加覆土厚度会增加造价,这不仅包括覆土层增厚带来的地下建筑顶板均布恒荷载的荷载值增加,而且导致地下建筑埋深增加。覆土厚度往往成为在造价和绿化效果之间权衡的重点。景观设计师不能简单地一味要求增加覆土厚度,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增加、少量增加或局部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化解地下建筑顶板荷载导致的土层厚度对植物布局的限制,主要有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尽早确定布局方案,以便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布置乔木树林的位置局部加强结构,增加覆土厚度。 (2)地下建筑结构采用反梁系统可以再不增加整体结构埋深的前提下增加覆土厚度,可增加相当于梁高50%~90%不等的覆土厚度。但需在土层底部反梁贴近顶板上表面位置埋设过水管,避免反梁围成的“槽”无法排水。 (3)在没有地下建筑的位置多布置乔木,即便地下建筑顶板范围内的绿量不足,总体绿量仍可保证。 (4)利用局部堆高的树池种植乔木,并将树池尽量布置在柱、梁的位置,对结构造价提高的影响较小。日本的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3]就是采用该做法的著名成功案例,设计师利用了地下建筑的制约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5)使用轻量土可以在荷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土层厚度。一般的腐殖土容重为15~16kN/m3,而将田园土、草炭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的轻量土容重仅为非轻量土的2/3左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第4.6.2条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轻量种植土配制比例及密度指标[4]。另外,目前已经有一些专业单位专门研发生产轻量土,成分性能等各项指标更加有利于减轻重量和植物生长。使用轻量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土层增厚但地下建筑顶板未降低,导致室外地坪标高抬高,需妥善处理好竖向及地表排水;使用轻量土的种植,尤其在种植完成的最初阶段,抗风性更差,需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加强防护。 (6)采用屋顶花园防排水新材料新技术,减少蓄排水层厚度。蓄排水层是屋面种植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所说种植土土层厚度均应包括蓄排水层厚度,以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2]为例,其中排水层厚度为0.3m,这里的排水层指的是传统卵石排水层,如果将卵石排水层替换为排(蓄)水板,渗水盲管等新型排水系统,厚度不到0.1m,这就使有效覆土厚度增加了不少。 2.3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 景观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的柱将对地下建筑顶板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力,如果这些柱没有落在结构梁或柱上,地下建筑结构往往需要布置次梁来承受这个集中力,从而对地下建筑结构布局体系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结构设计工作量,增加了造价,造成顶板结构不够整齐美观,甚至与地下建筑上部空间的管线布局冲突。所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不能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尽量采用轻型结构而非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不仅重量轻很多,而且环保、时尚。某些情况下,木结构景观建筑对下部结构荷载影响很小,布局的自由度很大。 (2)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材料,都要尽量将景观建筑的柱网与地下建筑柱网对齐。比如,布置四柱凉亭,最好其中一个柱与地下建筑结构柱对齐,另外两个柱位于梁上,还有一根柱子需要结构布置次梁来承受。同时注意尽量采用与地下建筑柱网体系吻合度较好的方形或矩形平面来设计景观建筑小品。 (3)结合地下建筑的人员出入口的地面构筑物布置挑廊、花架等,比如利用出入口构筑物未设入口的墙面设挑廊,增加的挑廊荷载可以与出入口构筑物一并考虑,地面各类景观及功能构筑物的布局也比较简洁。 2.4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布局及做法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园路场地等硬质铺地及侧石、花池树池等种植槽墙或种植槽座墙、座墙座凳座椅、各种高度的景墙及挡土墙、矮柱及柱墩、花钵、小型雕塑、景观灯柱等。高景墙、挡土墙、较大型的花钵雕塑等高度较高、体量较大的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景观建筑小品类似,可能会对顶板形成较大的集中力,首先要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采用木格栅制作的景墙;采用轻型钢结构框架外表干挂石板的景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砌筑的景墙(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容重为5.5kN/m3,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3),等。高度较高的重力式挡土墙必须采用容重较大的材料砌筑,如块石、实心砖,应尽量避免在屋顶花园采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小这类景观元素的重量,就要考虑顶板结构专门处理,应参照景观建筑小品的处理原则。高度很低、体量很小的景观元素往往在硬质景观中占主体,数量多,分布广,对景观的灵活布局影响大,但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也比较小。铺地及其构造层的容重比腐殖土稍大,其他高出地面的元素如果布置在局部落低的区域,增加的重量正好可以由减少的土层厚度抵消。所以在景观设计的具体操作中,尤其在初始方案阶段,无需太多考虑这类元素对顶板荷载的影响,以便自由灵活布局,但定稿后应该交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复核。景观设计师应该对腐殖土、石材、常用砌筑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容重比较熟悉,以便在设计中随时检查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 2.5水景布局及做法 水景包括喷泉水池、瀑布跌水以及仿自然形态的溪流、池沼等。水景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前面介绍的硬质景观元素类似,高大的瀑布跌水景观必须考虑额外增加重量的影响,一般低矮的水池溪流与铺地、花槽墙的情况基本一致。布置在地下建筑顶板的水景可以视为局部的蓄水屋面,由于长期蓄存较大量的水,容易对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带来隐患。在地下建筑顶板布置水景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水景布局时注意水景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水面不应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因为这些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横向伸缩,导致水景结构的损坏。如果溪流等带状水体必须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线时,可以将两侧的结构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水景结构,采用埋设软管连通水体,暴露的两个相邻的水景池壁可采用景石遮蔽。 (2)不可采用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作为水景的结构池底。地下建筑顶板蓄水种植屋面防水层上面应做设刚性保护层[5],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左右厚度的细石钢筋混凝土,水景池壁与细石钢筋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连接容易造成刚性防水层受力不均导致损坏。所以应该在地下建筑刚性防水层以上,做包括池底、池壁的独立水景结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水面标高、水深、水景结构等因素。 2.6竖向地形设计 种植土层不仅作为绿化种植的基质,对种植土进行高低起伏有致的竖向地形塑造也是景观创意的重要手段。这必然首先关系到种植土层增厚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问题,即如何在不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做出较鲜明的地形起伏效果。由于顶板荷载限制,地下建筑顶板覆土厚度即便增厚,一般也只能达到1.5m左右,能够做地形起伏高差的尺度空间更小,可能只有几十厘米,很难塑造丰富的地形效果。适当提高堆土标高,又不导致覆土荷载大幅度增加的办法是采用“EPS”工法。“EPS工法”是近年来在软土路基施工等领域采用的一种新型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比重很小的聚苯乙烯泡沫(EPS)板垫高路面,EPS板容重极小,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100~1/50。该工法自从20世纪90年代经由国外引入我国,目前应用广泛[6]。引进到景观领域,则可以利用EPS板垫高种植土,取得局部较大的地形起伏,而荷载增加很小,控制在结构允许范围之内。 2.7防水与蓄排水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作为地下建筑屋顶系统,主要应满足3大功能:即防水、蓄排水、保温隔热。屋顶花园的种植土层本身就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所以无需象普通屋顶那样专门设一道保温隔热构造层。根据地下建筑的屋面防水等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具体设防要求均有差别[5],种植屋面防水层明确要求合理使用年限不应少于15年,应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层[4],最上面一道防水层应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再上面为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片,再上面就是蓄排水层和过滤层。蓄排水层对于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植物生长很重要,主要目的是改善种植土的通气情况,使种植土的含水量适中[7]。传统蓄排水层一般为100~300mm厚度的卵石或陶粒,出于增加有效覆土厚度考虑,应尽量采用排(蓄)水板等新型材料。过滤层主要为了防止种植土进入排水层造成流失和排水层失效,一般采用200~400g/m2的土工布[4]。凹凸型排(蓄)水板结合土工布过滤层的做法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具体可参照《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及生产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实际案例中,还经常采用渗水盲管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在种植土底部,刚性保护层以上按照一定间距埋设渗水盲管支管,支管汇接入干管,再接入排水窨井。种植土中多余的水会渗入盲管,依靠水压力排出。这样就把过滤层与蓄排水层又结合在一起了,施工方便可靠,造价节省。上海君欣豪庭小区的地下建筑屋顶花园就采用渗水盲管蓄排水技术,按照5m间距双向布置渗水盲管。建成已有3年,植物生长良好。 3结语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牵涉到景观设计从方案布局到施工图对材料构造确定等各个阶段,对景观设计师与地下建筑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提出特别要求,还牵涉到景观设计对施工工艺的考虑以及在施工现场的指导及应变,以及对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等。希望通过本文就该问题做一个初步分析总结,为我国绿化景观建设水平的提高做点贡献。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研究 现代大型商业建筑正朝着大型化、多功能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集商业、餐饮、游艺、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形成了业态丰富的建筑综合体。由于建筑规模庞大,功能复杂,且追求建筑的整体性和商业业态的连续性,现代大型商业建筑特别是大型地上商业建筑面积往往远超过20000ITI。为了控制大片地下商业连在一起的情形,往往采用防火墙、防火隔间、下沉广场等进行防火分隔,为了保证商业的整体性和营造空调环境,很多下沉广场平时封闭,火灾时开启屋顶自然排烟窗排烟,以营造等效于半室外的效果,这种特殊的设计也给建筑整体排烟带来了新的难题。下沉广场采用自然排烟,与下沉广场相邻的地上半封闭商业街采用机械排烟,由于商业街直接通向下沉广场,相邻区域两种不同排烟系统势必相互影响,如何有效进行排烟模式设计,优化排烟口位置,提高火灾时的排烟效率,营造人员疏散安全环境,需要进行深入论证分析。笔者将针对某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建筑概况与问题的提出 某城市副中心工程为4个大型综合商业地块联合开发,地下共3层,其中一、二层为商业,总面积近17万m,三层为汽车库,各地块之间相互贯通,商业规模大、功能多、人员密度大、正常运营时内部交通流线复杂,而建筑设计则需将紧急事件下人员疏散安全、功能使用便利合理、建筑美观环保作为基本的设计要求。地下商业共设置了13个下沉广场,结合防火墙、商业步行街等分隔措施将地下商业分隔为9个面积小于20000Tn的防火区块。该项目巨大的体量形成了人员密集的地下商业街区,可类比地下商业城的概念。以其中某个下沉广场地下二层为例,下沉广场采用屋顶和高位侧窗自然排烟,地下二层商业步行街采用机械排烟,与下沉广场之间拟采用挡烟垂壁进行防烟分隔,剖面如图i所示。该项目防排烟设计难点:当启动地下商业街机械排烟时,下沉广场下部向地下商业街内补风,补风气流将降低下沉广场内的自然排烟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二者之间的防烟分隔,优化布置地下商业街内的机械排烟口,减小其对下沉广场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以及二者均启动时,下沉广场的排烟效果如何,需要论证分析。 2地下商业街火灾排烟模拟及优化 2.1火灾场景设计 在下沉广场区域,大部分下沉广场的最底层或下部几层在每层都有一定面积的楼板覆盖区,楼板覆盖区也作为下沉广场的一部分,在此称作“下沉广场环廊区”。以下沉广场为例,为了考察环廊区的排烟策略,研究了环廊区设置机械排烟和利用下沉广场上部自然排烟窗排烟两种情形下下沉广场的排烟效果,设置了两种工况l、2。为了考察地下商业街最近排烟口离地下商业街与下沉广场之间挡烟垂壁距离对下沉广场自然排烟的影响,设置了工况3~5,如表1所示。表1下沉广场环廊区排烟策略研究工况表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最近排烟口离商业街工况火灾规模与下沉广场之间挡烟环廊区排烟排烟垂壁距离/m下沉广场相机械排烟,洞口火灾时l邻餐厅火,与环廊区边缘8MW设有挡烟垂壁不开启下沉广场相利用下沉广场2邻餐厅火,自然排烟窗排火灾时烟,边缘无挡不开启8MW烟垂壁利用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自然排烟窗排火灾时310火灾,1MW烟,边缘无挡开启烟垂壁利用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自然排烟窗排火灾时415火灾,1MW烟,边缘无挡开启烟垂壁利用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自然{{}烟窗{{}火灾时520火灾,1MW烟,边缘无挡开启烟垂壁参考上海市《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对各种场所火灾规模的规定,考虑喷淋失效下的公共场所火灾,工况1、2设定火灾为t陕速时间增长火,稳定火源功率为8Mw;工况3~5中考虑地下商业街火灾,由于该区域仅作为人员交通功能,保守起见,亦考虑该处发生火灾,可能的火灾形式为座椅、垃圾桶等火灾,设定火灾为t陕速时间增长火,稳定火源功率为1Mw。笔者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进行火灾烟气仿真模拟,图2所示为工况1和工况2的建模图,图3所示为工况3~5的建模图。 2.2商业街与下沉广场之间挡烟垂壁设置 图4和图5为工况1和工况2下沉广场竖向截面的火场能见度对比和温度矢量图对比。可以看出,下沉广场环廊有机械排烟(环廊和洞口之间设置挡烟垂壁)和无消防科学与技术2o12年1月第3l卷第1期机械排烟(环廊和洞口之间无挡烟垂壁)时,下沉广场的自然排烟均能较好地将蔓延到下沉广场内的烟气排出;但在工况1下,由于环廊机械排烟形成的强迫气流对下沉广场内的自然排烟空气对流有一定的扰动,导致部分烟气被“拖曳”下来,减缓了其在下沉广场内的上升排烟速率,而下沉广场环廊无排烟时,则能通过下沉广场的排烟保证下沉广场下部较长时间的清晰空气层。综合对工况1、2的分析,建议下沉广场环廊区不设置机械排烟,均利用下沉广场顶部的自然排烟窗排烟,可实现有效排烟。 2.3地下商业街排烟口与挡烟垂壁距离 图6和图7分别为工况3、4、5过地下商业街和下沉广场竖向截面的火场能见度对比和温度矢量图对比。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下商业街内可燃物较少,火灾规模较小,在地下商业街的机械排烟作用下,加之在地下商业街与下沉广场之间设置了2m高的挡烟垂壁,在工况3~5三种情形下,烟气均能在1200S内被控制在地下商业街内,仅有少量烟气蔓延到下沉广场。从图7可以看出:在地下商业街排烟系统均能较好地控制烟气的前提下,当最近排烟口离挡烟垂壁的水平距离为10m和l5FO_时,机械排烟形成的强迫对流使得下沉广场内的空气流向步行街,影响下沉广场的排烟效率,对于蔓延到下沉广场的少量烟气,不利于其快速排出;而当最近排烟口离挡烟垂壁的水平距离增大至20i71时,地下商业街机械排烟系统对下沉广场的气流扰动明显减小,下沉广场内的大部分空气通过上部排烟口形成良好对流,当少量烟气蔓延到下沉广场时,也能够通过顶部排烟窗和高位侧窗快速排出。竖向截面的火场温度矢量图综合对工况3、4、5的分析,建议地下商业街内最近排烟口离地下商业街和下沉广场之间挡烟垂壁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ITI,但不应大于规范最远30m的要求。 3结论 针对某超大型地下商业建筑项目,通过火灾动力学模拟,论证了下沉广场环廊区的排烟方案和与下沉广场相邻的地下商业街机械排烟口布置方案。结果表明: (1)下沉广场最底层或下部几层在每层都有一定的“下沉广场环廊区”,若该环廊区设置机械排烟,则机械排烟形成的强迫气流对下沉广场内的自然排烟空气对流有一定的扰动,导致部分烟气被“拖曳”下来。因此,建议下沉广场环廊区均利用下沉广场顶部的自然排烟窗,可实现有效排烟。 (2)当地下商业街内最近排烟口离地下商业街与挡烟垂壁的水平距离在2O~30rrl时,地下商业街的机械排烟系统对下沉广场的气流扰动明显减小,下沉广场内的大部分空气通过上部排烟口形成良好对流。即使烟气少量蔓延到下沉广场,也能够通过顶部排烟窗和高位侧窗快速排出。 地下建筑论文:透析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的房产税处理 摘要:针对地下建筑房产税征收混乱的具体情况,2005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而进一步加强地下建筑房产税的征收,统一税收政策,规范税收管理。笔者从实务探讨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从两个方面对《通知》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地下建筑;房产税;会计处理 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的房产税征收范围,包括与土地上房屋相连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照章征收房产税。下述单位和个人用于非生产经营的地下房产可免缴房产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的房产,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的房产,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的房产以及个人的房产。 所谓“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维护结构,能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 一、自用的地下建筑 (一)工业用途房产。工业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50%~60%折算后作为应税房产原值进行计税,其折算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前述幅度内自行确定,计税公式为: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30%)]×1。2%[例]某公办学校有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房产500平方米,每平方米原价250元,其中200平方米用于学校废旧物资的储藏,其余为校办化工厂的生产车间,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比例为60%,按年计算,分半年缴纳。该省依照应税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案例中用于学校废旧物资的储藏的200平方米房产属于国家税收优惠范围,不需缴纳房产税。 而作为校办化工厂的生产车间的这部分房产,则应按规定缴纳房产税。 1、化工厂应纳房产税的税额计算如下:应税房产原值=(500-200)×250×60%=45000(元)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45000×(1-30%)×1。2%=378(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78÷12=31。5(元) 2、化工厂1-6月预提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二)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70%~80%折算后作为应税房产原值进行计税,其折算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前述幅度内自行确定,计税公式为: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30%)]×1.2%[例]某工业企业有有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房产若干,在企业2006年1月1日“固定资产”分类账中,房产原价为500000元,其中房产的60%用于(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比例为80%),其余用于企业生产(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比例为60%),房产税按年计算,分月缴纳。该省依照应税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1、应纳房产税的税额计算如下:商业用途房产应税房产原值=500000×60%×80%=240000(元)工业用途房产应税房产原值=500000×40%×60%=120000(元)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240000×(1-30%)×1.2%+120000×(1-30%)×1.2%=3024(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024÷12=252(元)。 2、企业每月预提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252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252。 3、企业每月缴纳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房产252贷:银行存款252。 (三)对于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部分等,应将地下部分与地上房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在此不再赘述。 二、出租的地下建筑 根据《通知》要求,出租的地下建筑应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为方便实务工作者的理解和运用,笔者举例加以阐述。 [例]某企业有用于商业的地下房屋若干,在企业2006年1月1日“固定资产”分类账中,房产原价为3000000元,企业2月初将1000000元的房产租给其他企业使用,每年收取租金80000元。3月份房产无变化。企业自己用于商业的地下房产,以房屋原价的8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按年计算,分季缴纳。该省依照应税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1、1月份应纳房产税的计算和预提税金的会计处理如下: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000000×80%×(1-30%)×1.2%=20160(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20160÷12=1680(元)借:管理费用1680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1680 2、2月份应纳房产税的计算和预提税金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自用部分: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000000-1000000)×80%×(1-30%)×1.2%=13440(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13440÷12=1120(元)借:管理费用1120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1120。 ②出租部分: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80000×12%÷12=800(元)借:其他业务支出800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800。 3、3月份应纳房产税的计算和预提税金的会计处理与2月份相同。 4、缴纳第一季度房产税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房产5520贷:银行存款5520。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的房产税处置 摘要:针对地下建筑房产税征收混乱的具体情况,2005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而进一步加强地下建筑房产税的征收,统一税收政策,规范税收管理。笔者从实务探讨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从两个方面对《通知》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地下建筑;房产税;会计处理 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的房产税征收范围,包括与土地上房屋相连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照章征收房产税。下述单位和个人用于非生产经营的地下房产可免缴房产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的房产,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的房产,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的房产以及个人的房产. 所谓“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维护结构,能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 一、自用的地下建筑(一)工业用途房产。工业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50%~60%折算后作为应税房产原值进行计税,其折算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前述幅度内自行确定,计税公式为: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30%)]×1.2%[例]某公办学校有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房产500平方米,每平方米原价250元,其中200平方米用于学校废旧物资的储藏,其余为校办化工厂的生产车间,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比例为60%,按年计算,分半年缴纳。该省依照应税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案例中用于学校废旧物资的储藏的200平方米房产属于国家税收优惠范围,不需缴纳房产税. 而作为校办化工厂的生产车间的这部分房产,则应按规定缴纳房产税. 1、化工厂应纳房产税的税额计算如下:应税房产原值=(500-200)×250×60%=45000(元)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45000×(1-30%)×1.2%=378(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78÷12=31.5(元)2、化工厂1-6月预提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31.5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31.53、化工厂缴纳上半年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房产189贷:银行存款189(二)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70%~80%折算后作为应税房产原值进行计税,其折算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前述幅度内自行确定,计税公式为: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30%)]×1.2%[例]某工业企业有有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房产若干,在企业2006年1月1日“固定资产”分类账中,房产原价为500000元,其中房产的60%用于(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比例为80%),其余用于企业生产(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比例为60%),房产税按年计算,分月缴纳。该省依照应税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1、应纳房产税的税额计算如下:商业用途房产应税房产原值=500000×60%×80%=240000(元)工业用途房产应税房产原值=500000×40%×60%=120000(元)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240000×(1-30%)×1.2%+120000×(1-30%)×1.2%=3024(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024÷12=252(元)2、企业每月预提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252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2523、企业每月缴纳税金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房产252贷:银行存款252(三)对于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部分等,应将地下部分与地上房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在此不再赘述. 二、出租的地下建筑根据《通知》要求,出租的地下建筑应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为方便实务工作者的理解和运用,笔者举例加以阐述. [例]某企业有用于商业的地下房屋若干,在企业2006年1月1日“固定资产”分类账中,房产原价为3000000元,企业2月初将1000000元的房产租给其他企业使用,每年收取租金80000元。3月份房产无变化。企业自己用于商业的地下房产,以房屋原价的8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按年计算,分季缴纳。该省依照应税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1、1月份应纳房产税的计算和预提税金的会计处理如下: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000000×80%×(1-30%)×1.2%=20160(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20160÷12=1680(元)借:管理费用1680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1680 2、2月份应纳房产税的计算和预提税金的会计处理如下:①自用部分:年应纳房产税的税额=(3000000-1000000)×80%×(1-30%)×1.2%=13440(元)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13440÷12=1120(元)借:管理费用1120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1120②出租部分:月应纳房产税的税额=80000×12%÷12=800(元)借:其他业务支出800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800 3、3月份应纳房产税的计算和预提税金的会计处理与2月份相同. 4、缴纳第一季度房产税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房产5520贷:银行存款5520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火灾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已摆到城市建设发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规模有了很大变化,地下建筑的广泛使用,无疑使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合理消防设计布局,是目前摆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地下建筑;火灾;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已摆到城市建设发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规模有了很大变化,地下建筑的广泛使用,无疑使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合理消防设计布局,是目前摆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重要课题。 1 地下建筑工程分类 地下工程是指,建筑在自然岩层或土层中和构筑在地面建筑下,由防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统称为地下建筑。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为5类:军用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共服务性建筑。 军用建筑:包括各类野战工程,指挥通讯、物资仓储、火炸药库等。 工业建筑:包括各类地下工厂、车间。 民用建筑:包括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体育场、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等。 交通建筑: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铁道等。 仓库建筑:包括各种地下贮库、油库、粮库、车库、物资库、冷库、资料档案库等。 共用建筑:包括通讯机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为排烟口 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 2.2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大 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空气充足程度有关,火灾阴燃时发烟量大,明火燃烧时发烟量小。地下建筑火灾特点,一般是空气供给不足,温度上升开始较慢,阴燃时间长,发烟量大。如:地下建筑中一间15m2的房间,其火灾荷载约25kg/m2(折合木材),在300℃时,燃烧发烟量可以达1 300 000m3。以建筑物净高3.5m计算,1 300 000m3烟量可使37万m2的工程全部被烟充满,而地下建筑由于无窗无自然排烟条件,发生火灾时不能象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由破碎的门窗散到大气中区,而是大量的滞留在建筑物中,而且燃烧中还产生各种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地下建筑人员疏散苦难 1)由于地下建筑无外部空间,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员逃生路线由于火灾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只有一条,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也是火灾烟雾往上扩散蔓延的方向。人员的入口,又是烟的排出口。所以人员要疏散到安全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逃到地面上,而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速度快,经测试证明:烟的水平扩散速度一般为0.5m/s~1.5m/s,烟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烟气影响会给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灾时,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视线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来引导疏散。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况下(月光里地面照明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烟雾遮挡视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如人员在此情况下安全疏散决定于3个极限值:(1)疏散视距的极限值;(2)人能承受烟浓度极限值;(3)在疏散视距离内,人能承受烟浓度下,人员疏散视觉光强度的最低极限值。超出上述3个极限值人员将难以正常疏散。 3造成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1)领导不重视,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柜台、货架商品超储,室内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装修,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 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 4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4.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由于地下建筑具有特殊性,发生火灾后不易扑救,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因此,地下建筑的使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是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组织机构,认真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2严格建筑防火管理 4.2.1严格执行防火分区划分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认真划分防火分区单元面积。做好建筑物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在分隔划分中考虑不同的适用功能和重点部位,确定独立的防火分区。 4.2.2确保安全疏散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应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远点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避难走道等)的距离。由于火灾条件下,烟气、高温、轰然等视线因素影响,在此距离内人员不可能停留时间过长,(地上一、二级建筑疏散允许时间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时间远低于这个数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约为0.3m/s,加之室内货架柜台的摆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响,实质的疏散距离都不是直线距离,延长了疏散线路,增加了疏散距离,这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考虑。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施工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逆作法作为地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一种新型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越来体现出其优越性。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分析逆作法施工的优点和缺点,并对逆作法施工过程中表现的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 地下建筑;地下施工;逆作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建筑物向空间多层与高层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许多新建工程的基坑面积和开挖深度越来越大,施工建筑的结构性也越来越复杂,深基坑工程出现了面积大、开挖深、工期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 然而,在很多施工过程中却存在着施工场地狭小,建筑物密集、建筑条件较为复杂,城市地下管线纵横交错等问题。 1 传统地下施工方法概述 1.1 传统地下施工法的概念 在进行地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挖出相应的地下空间,接下来对地下空间进行衬砌,开挖地下空间也不能全部雷同,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环境、地质、复杂程度等条件的制约。传统施工方法是指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采用支护结构,利用合适的支护结构进行围护后进行垂直开挖,待基坑向下挖土至设计标高后,浇筑钢筋硅底板,然后再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地下结构,最后再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 1.2 传统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施工方法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传统的施工方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变迁程度的不断加快,原有的施工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首先是建筑物密集地区深度大的地下室需要强大的支护结构作为保障,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支护结构多为变形控制,这就需要设立多层支撑或土层锚杆,使得施工成本上升;第二,随着地下基坑的不断加深,施工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才可以,这样会推迟施工期限,难以取得预定目标;第三,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周围生态环境。 2 逆作法施工问题 逆作法的出现使得施工效率大为提高,它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作过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逆作法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着施工的有序推进。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挖土时,在没有小型挖土设备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人工挖土,这是由于逆作法的施工特点所决定的,这就使得挖土效率不高,影响了施工的顺利发展。在施工梁柱节点,墙梁节点和墙板连接部位处会有一定的麻烦,在这些部位提前预留预埋,留的不准确还是剔凿,这样会增加许多焊接量,使得工程效率大大降低。 同时,由于逆作法施工的特征决定了施工设计与施工必须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处理,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处理的不恰当,对于施工与设计的流程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与处理,这样就导致了工期的延误,这对于地下建筑施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 逆作法施工对策 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在具体工程应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足,在技术的推广上还需要一定的进步和发展,面对当前逆作法施工过程中表现的问题与不足,必须要结合当前施工过程的现状,结合城市建筑群地下施工的特点,有效的探讨适合我国发展的建筑方法。 3.1 加强对结构受力机理与沉降分析的进一步研究 在进行逆作法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地下连续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这部分地下连续墙与基底柱土承受垂直荷载的比例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准确的分析,在结构已经逐步形成刚性箱体的情况下,计算出施工受力面积与变形数值,为施工各过程提供相应的数据准备。 3.2 加强对施工设计一体化的研究 在逆作法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施工设计与建筑施工进行很好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应,只有设计与施工进行很好的协调,才能够使整体发挥最大效应,促进工程的完善。 因此,在施工中,要在保证结构原设计功能受力状况下,允许施工单位按照逆作法的施工流程对地下建筑体进行结构优化。 3.3 加强逆作法施工组织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应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要在地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引入致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的管理监测施工,对施工过程中各类数据和行为主体进行实时监测,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有效节约施工企业成本,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方式,实现集约化管理方式,有效的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逆作法施工作为一项全新的施工工艺,在城市建筑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施工场地的节约、施工进度发展、工程成本降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采用逆作法施工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这就有利于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新的机械设备和仪器的广泛用于工程项目上,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能力,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城市建筑群的发展,有效的推动社会发展。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施工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 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社会发展的视线已经由地上转向地下,在地下空间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地下建筑施工问题,就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地下建筑的常规施工方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分析逆作法施工的优点和缺点,对逆作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下建筑施工的解决对策,以期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下建筑;建筑施工;逆作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向空间多层与高层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在社会发展向高空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许多新建以及在建工程开始向地下要空间,许多地下建筑面积超过数万平方米并且带有几层地下室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呈出现了面积大、开挖深、工程复杂等特点。然而,在很多时候却存在施工场地狭小、建筑密度大、地下管道交错等问题,因此解决建筑工程的地下施工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突出的问题。 1传统地下施工方法概述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从很早时候便开始了对地下空间的使用,如古代的地下储存室,近代的防空洞等,这些都为地下建筑的施工方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经验,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地下建筑施工的复杂性,我们更应该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具体国情,通过相关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地下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探索。 1.1传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传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在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挖出相应的地下施工空间,然后再对地下空间进行相应的衬砌,进行内部构造的设置。总的来说,开挖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也不完全一样,这主要需要考虑建筑工程的场地、环境、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地质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施工条件及地下建筑的构造也会不同。地质、地形、环境条件及埋置深度是制约施工方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埋置深度的影响较大。在地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方法大多数都是在建筑密集地区采用支护结构来实现地下施工空间,通过有效的支护结构围护基坑后进行垂直开挖,待基坑地下挖土至设计标高后,再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浇筑,然后再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地下结构,最后再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保障施工安全,对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传统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当今社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这使得传统的施工方法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建筑密集地区需要较深的基坑支护结构,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要强调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灌浆时需要大量的填充物,需设置多层支撑或土层锚杆,这就导致建筑成本升高。其次是施工灌浆都需要一定的施工时间,然而随着建筑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基坑的深度也会不断加深,这就需要对基坑进行逐层加设支撑,而同时也增加其养护时间,再加上对基坑的拆撑和换撑更需要时间,这就会使得建筑工期延长,难以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最后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虽然选用了截面较大的围护墙和支撑,但其刚度相对于地下结构本身的刚度却小很多,这就会造成支撑的一定变形,影响周围环境。 2 逆作法施工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如何有效的适应建筑发展的需求,满足建筑复杂的设计要求,需要探索新型的施工方法,而逆作法就是适应这一阶段建筑发展的产物,逆作法的施工过程同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沿着建筑物地下结构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在地下结构底板封底之前,作为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进行挖土施工作业至地下结构一层顶板底标高或地下结构二层顶板底标高,对地下结构一层或地下结构二层顶板进行浇筑,作为水平支撑的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然后再通过上述的操作方法逐层向地下进行挖土和浇筑,对地下建筑各层的顶板进行浇筑,同时对各层结构中的中柱或隔墙也逐层向下施工,直至地下结构底板封底,这样地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就完成了。 2.1逆作法的优势 逆作法适用于建筑场地较为狭小,基坑较深,且基坑的支护结构对于周围的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筑工程。逆作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操作方法有作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3种,这些方法以全逆作法的使用为最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逆作法较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有效的缩短建筑项目的总工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逆作法施工可以有效的缩短地下建筑施工时间,这样也就将总工期缩短了;二是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地下建筑结构与临时支撑相比,其建筑刚度要大的多,所以这样就会减少地下建筑的侧压力,使得地下空间的变形幅度要小的多,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也较小;三是有利于建筑结构抵抗水平风力和地震作用的影响。建筑工程在进行逆作法施工时,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原状土都是粘结在一起的,这样可以使建筑工程有效的抵御地震和风力的作用增强。 2.2逆作法存在的问题 逆作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挖土问题,逆作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的形式来完成,挖土效率较低。二是在施工材料的运输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在材料运输时无法确定洞口的位置和对洞口周围结构的影响;三是设计和施工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设计单位不参与施工,施工单位不参与设计,这样就使两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 逆作法问题解决对策 3.1对结构受力机理与沉降分析进行研究 在进行地下建筑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施工荷载会造成基底土的沉降变形,在新的时期应该加强地下连续墙的计算分析的研究工作,要在建筑结构形成刚性箱体前,能够精确计算分析其受力与变形,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完成。 3.2加强施工组织技术研究 在地下建筑逆作法施工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通过引进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监测,时时掌握最新数据,对建筑施工期间的各种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监控,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的损失,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集约化管理。 3.3加强建筑节点处理研究 在地下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建筑节点,建筑节点是地下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它关系到建筑结构体系能否协调工作,它是处理一切施工工作的关键点,在地下建筑基坑与地下连续墙的沉降设计中,如何有效的保障地下建筑功能的顺利实现,建筑节点的处理工作是地下建筑项目施工的重点内容。 地下建筑论文:试析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问题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根据具体需要,开展地下建筑,不仅可以节约土地,有效利用国土资源,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降低污染,节约能源。只是地下建筑收到通风、采光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火灾的发生,可以对整个地下建筑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分析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地下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1. 引言 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很高,过去我国的多个产业发展方式都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应该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下建筑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但其中的火灾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加强对火灾问题的重视,同时从设计角度出发,采用科学的办法解决这些安全隐患,也是整个建筑行业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向。火灾的严重后果,时刻警醒我们必须完善对地下建筑防火工程的设计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2. 火灾的起因以及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必要性 2.1地下建筑中火灾的起因。 近年来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生命财产安全还在不断扩大,这跟诱发火灾的相关设备是息息相关的。居民不合理的用火用电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用电设备都有可能是导致火灾发生的关键因素。其中,电气火灾,违章操作,用火不慎、人为纵火及防火系统不健全等是地下建筑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必要性。 地下建筑中的火灾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火工程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地下建筑设计中加入防火设计,不断完善对整个建筑的整体把握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应该先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提供完备的设计资料,经过审批后要格外重视其中的防火设计,以及后续关于防火施工工程的进行[1]。不断提高设计品质,从源头上降低火灾发生概率,重视火灾中的逃生设计。 3. 火灾对地下建筑工程的危害 3.1发烟量大。 发生火灾时,跟地面以上的建筑物不同,由于]有门窗,通风也受到限制,大量的烟雾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在风力的作用下通过门窗扩散出去。而只能在地下建筑内进行聚集,浓烟本身就有很多有害物质,加上对地下建筑材料的燃烧,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威胁地下建筑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于施救者而言,也会面临相当大的困难[2]。 3.2产生的温度较高。 火灾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烟雾以及有害气体,同时由于烟雾的堆积,地下建筑内的温度也会快速上升,由于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导致热量很难消散。随着起火面积的不断加大,热量就会成倍的聚集,无法散去。当温度急剧上升时,很有可能发生轰燃现象。轰燃时会在瞬间释放大量浓烟以及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不断加剧,同时进一步影响施救措施的开展。 3.3泄爆能力差。 地下建筑由于不能够有效通风,还会伴随另一个问题就是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封闭环境下,发生一次爆炸时,无法做到快速泄爆,就很有可能造成二次甚至三次、多次爆炸的发生,进一步对人员以及建筑造成损坏,加重整个火灾的破坏程度。 3.4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受到自然采光的限制,因此内部的照明都是通过用电来实现。一旦发生火灾,电路将无法正常工作,再加上浓烟的干扰,地下建筑的内部还会瞬间进入黑暗,被困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找到出口逃生,同时也给施救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 3.5扑救困难。 地下火灾发生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施救人员,无法像对待地面以上的建筑物那样对火灾进行有效探测,合理指挥救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也很难对火势进行缓解,导致整个扑救工作非常困难。 4. 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问题的具体要求 4.1总平面布局。 地下建筑通常没有门窗,出口也是设置在地面上的一层,看似跟地面上的建筑并没有多大联系。但是在火灾发生时,火势的不断蔓延会对地面以上的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在设计整个建筑时,应该相互结合,合理选择相关的位置、消防车道、防火间距以及疏散口的位置等。对出入口数量位置的设计尤其应该引起重视,由于没有门窗,出入口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4.2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 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浓烟以及火势都难以控制,因此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级应该严格把关,设为一级。再加上随着国土资源的紧缺,对地下建筑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地下建筑的面积也越来越大。针对大空间的建筑,有效控制火势蔓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有效的建筑构造措施,合理选用构配件进行建筑内部防火、防烟分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3]。 4.3防排烟设计。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大量聚集烟雾,其中的有害物质非常多,对被困人员造成严重损伤。防排烟设计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将火灾中产生的烟气及时外排,抑制、缓解烟雾的扩散情况,保证疏散通道没有大量烟雾对人员造成伤害,确保被困人员能安全疏散是整个防排烟系统的作用。防烟的同时还有效将热量进行外排[4]。在具体的防排烟设计系统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建筑自身的特征,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设计。 4.4人员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是整个防火设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直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按照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科学对火灾以及烟雾流向特性进行分析,同时采取相关的安全防火疏散措施,将被困人员进行安全撤离时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内容。 4.4.1安全疏散设计主要原则。 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正确确定疏散距离、简明的疏散路线、合适的疏散通道宽度、合理的安全出入口设置以及通畅的垂直疏散。疏散距离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在实施救援的时候,应该重视疏散距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各项建筑功能所规定的的要求;由于火灾时,地下建筑黑暗,难以确定逃生方向,因此对人员疏散进行设计时,必须对空间进行合理组织,增加疏散通道的辨识度,方便被困人员迅速找到疏散通道;根据建筑面积以及通道情况,降低被困人员迷路的可能,防止堵塞情况,应该对通道的宽度进行合理设计;没有门窗的地下建筑,出入口对疏散以及逃离火灾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地形,合理设计出入口位置数量,保证逃生时的最短路线也是一个设计的重要方面;快速的找到安全出口是逃离火灾的关键一步。防火区设计时至少要有两个疏散方向,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至少保证有一个能够直接通向室外,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5] 4.4.2疏散标志及应急照明。 火灾发生时,会引发相关的电路故障,影响内部的照明情况,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保证一定光源的工作,方便被困人员在火灾中辨别方向找到出路,能够顺利逃生。另外对于疏散标志应该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并且醒目。具有明显指向的箭头,能够让被困人员第一时间看到疏散的正确方向,从而降低损失。 4.4.3声音引导系统。 火灾发生时,极有可能出现重烟雾的情况,此时被困人员难以看清周围事物,这样就会影响整个逃生的过程。可以利用扬声器以及警报系统等,对被困人员做出声音上的指示,用听觉辅助视觉,使被困人员快速准确到达安全区。 4.4.4智能逃生系统。 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在地下建筑防火灾的设计中也可以加入这一重要元素。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可以根据手机等智能设备,通过智能筛选,得到逃生的最佳路线。加上其中的智能导航系统以及语音提示功能,能够缩短逃生时间,利用智能系统,还能对周围的被困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帮助更多人被困人员快速离开火灾范围。 4.4.5楼梯间消防设计。 垂直交通是地下建筑最主要的疏散方式,也是安全疏散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楼梯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要求:第一,翘菁涞纳柚糜Ω帽苊獯砦唬以保证人们的安全逃离;第二,楼梯间应该尽量靠近外墙,以增强采光、消防人员的进入以及排烟等,为救援行动提供便利;第三,各大楼层与楼梯间之间应该具有防火隔离,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防火门、防烟前室或避难走道达到楼梯间与其他房间隔离的目的,以避免灾情的蔓延;最后,楼梯间应该尽量避免设置门槛等障碍物,以保证人群疏散的速度。楼梯间是人们在疏散过程中需要经过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楼梯间的设计对于疏散效率的提升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地下建筑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的城市中的多个地段。对地下建筑的使用也会大幅度增加。因此,保证地下建筑的使用安全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建筑设计工程。不断改良防火设计,加强防火措施,才能保障地下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保障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工程刚柔结合的防水施工 摘要:结合某地下室工程实际,对地下建筑工程应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施工工艺进行简介。 关键词: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 0引言 某地下室工程,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下室面积5500m2,桩基础,基坑底标高-8.35m。地下水丰富。该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级,防水设计为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底板和外墙砼采用结构自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8;柔性防水为2m+2m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地下室底板长度达97.2m,砼采用间歇式无缝施工,即在后浇膨胀加强带两侧砼浇筑完毕后立即浇筑后浇膨胀加强带部位砼。后浇膨胀加强带设在底板中间部位。后浇膨胀加强带及外墙与底板交接处施工缝的防水处理采用钢板止水带和BW止水条。 1刚性防水施工 1.1 防水砼施工 1.1.1 配合比确定。 ①原材料:某牌42.5普硅水泥;中砂,细度模数2.4;碎石:粒径1~3cm;膨胀剂:UEA-H型低碱高效膨胀剂;泵送剂:LNC-51;粉煤灰:I级粉煤灰。 ②配合比:经试配、调整,确定底板,外墙砼配合比。 1.1.2 浇筑工艺。 底板砼采用“斜面分层,自然流淌,连续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在后浇膨胀带划分的分块区域内集中浇筑,每个分块区域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砼斜向分层厚度为0.4~0.6m,按1.5~6的坡度斜向推展。振捣时下层砼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砼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墙体砼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0.50m。后浇膨胀带砼浇筑前清除垃圾、水泥浮浆,剔除松动的石子,用水冲洗充分湿润。砼要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1.2 刚性防水细部构造 1.2.1 地下室外墙模板对拉螺栓采用止水螺栓。 1.2.2 各种穿墙管均采用防水套管。 1.2.3 后浇膨胀加强带和施工缝防水节点。 ①底板、外墙后浇膨胀加强带两侧各设1道400宽钢板止水带。 ②地下室外墙均生根于底板周边的上返梁,外墙与底板上返梁交界处水平施缝设在梁顶标高上200m处,在浇筑墙砼前剔除浮浆,并在墙截面中间设BW止水条用钢钉固定。 1.2.4 桩头防水节点。 桩头的防水处理是地下防水中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该工程采用刚柔结合延长渗水路线的办法确保防水质量。作法为:沿承台周边扩大300mm,承台底标高下返400mm范围内浇筑C30S8抗渗砼,其顶面铺设三元乙丙卷材并上返桩头50mm。桩头处涂刷赛柏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材料。 2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施工 2.1 施工程序 基层检查清扫、修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粘贴底层三元乙丙粘贴面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搭接处涂刷聚氨酯封边检查、修理验收铺贴油毡纸保护层施工砼保护层 2.2 防水层施工 2.2.1施工要点。 ①该工程底板模板采用砖模,在砖模所有转角处及砖模与底板垫层交界处均用砂浆抹出圆角。施工前将基层清理干净,铲除异物。 ②基层应充分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现场简易方法为:将1m2卷材平坦地铺在基层上,静置3~4小时,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 ③基层含水率符合要求后,对特殊部位做防水附加层,如阴阳角、后浇膨胀带、施工缝等部位铺贴宽600mm卷材附加层。 ④底层与面层三元乙丙卷材均采用满铺法施工。先把卷材退卷在基层上,按铺贴位置要求试铺,裁剪度量好尺寸后将卷材的一端对折于另一端,将搅拌均匀的基层粘接剂同时均匀地涂刷于卷材和基层表面,约10分钟,待粘接剂基本上不粘手时,将卷材平整地贴合在基层上,并再将卷材另一端对折于铺贴好的一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铺贴。铺贴卷材时,要自然铺贴,不可将拉力施于任何方向上。 ⑤防水卷材搭接部位,用配套溶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擦洗,涂搭接胶,晾干后(手摸略粘但不拉丝,一般在10分钟左右),将搭接部位粘牢、压平,并用橡皮锤仔细砸一遍。 ⑥在面层三元乙丙铺贴完后,清理并擦干净卷材的搭接部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封边,宽度150mm,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2.2.2 卷材搭接要求。 ①卷材长边接宽100mm,短边搭接宽150mm。 ②同一层相邻2幅卷材铺贴时,短边搭接错开1500mm以上。 ③上下两层卷材禁止垂直铺贴,且搭接缝错开1/3幅宽。 ④地下室外墙铺贴双层卷材接长时,采用交叉接法接缝,上层卷材接缝位置盖过下层 150mm。 2.2.3 重点部位细部做法。 ①穿墙套管部位。卷材铺到距预埋管根部20mm处地方,保证该部位周边的卷材与外墙面贴紧无空鼓、翘边,涂刷聚氨酯封边。再在管根和管根周围向外延伸200mm范围内满涂2mm厚聚氨酯,管根到伸出管根250mm长的管壁上也满涂2mm厚聚氨酯。 ②底板砖模顶部卷材临时保护。铺贴于底板砖模上的卷材,要待外墙砼完毕并干燥后,方可继续向上铺贴,这段时间卷材的防护对于保证卷材防水质量相当重要。具体做法为:将卷材搭接部位平铺于砖模顶部。在平铺于砖模顶部的卷材上用石灰砂浆砌3皮实心砖。 2.3 保护层施工 防水卷材验收合格后,在底板平面卷材上用条铺法铺贴一层油毡,粘结剂用三元乙丙配套粘结剂,防止砼保护层施工时破坏卷材。然后浇筑50mm厚C20细石砼。贴于砖模的立面卷材上满涂一层粘结剂,然后均匀撒上一层干燥的粗砂,抹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3结束语 该工程地下防水已施工完3年,历经了两个丰水期的考验。地下室内墙面干燥无任何湿渍现象,完全满足使用要求,防水效果良好。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建设的行业特点,指出我国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前景辉煌。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给以适当的扶持。 关键词 地下建筑工程 产业化 发展研究 1地下建筑工程的行业特点 与同属土木建筑工程的桥梁、道路、土石方、房屋建筑等地面设施相比,地下建筑工程建设有其独特的方面。 1.1地下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地下建筑工程位于地层中或江、河、湖、海,由于所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多样性,使用一般手段很难调查明白。通常用于描述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各项重要指标和参数在延续的介质中却往往是不连续的,有时会是非常离散的状态。加之地层的原始状态和由于工程实施而引起的动态变化十分复杂,难以建立起准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数学模型,因此结构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解析计算结果只能起到定性的指导作用或参考比较。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营和满足工程设施的使用功能,在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地修正原来的设计。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勘测手段的使用和依照工程经验的判断显得尤其重要。 1.2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生产劳动组织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作业场面小、环境条件差、地质影响大、工序流程多等特点。尤其在工期非常紧迫、对工程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组织的难点颇多。施工现场围绕着开挖、支护、构筑三大基本作业和人、机、碴、料、水、电、风、气八个要素,组成了多个作业循环,多条物流线。因此施工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科学配置,统一指挥,优化组合,动态管理,使之达到时间和空间的高度协调,人和物的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实现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手段如统筹学、概率论、优选法和电脑技术等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都会有比较大的作用。再就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对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特殊的要求。它需要能够适应特定的空间和环境又能够满足效率要求的机械和工具;它需要能够达到防水、防潮、抗腐、耐蚀而又不会造成地下环境污染的工程材料。 2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产业化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在形成我国交通网络,改变我国水利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地下建筑工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它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安排较多人员就业。国家在交通和能源建设方面对地下建筑工程有着巨大的需求,具有特别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和繁荣这个产业是国家振兴和富强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 如国内并没有形成规模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家,在组织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时往往要搞所谓的“机械选型配套”,其实就是把用于一般矿山开采和路基土石方挖运的设备拿来塞进隧道,要不就是以高价从国外买进施工生产线。这种残缺不全的现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应该尽快改变以促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大量的专用的机械设备和专用的工程材料需要我们自己去组织开发。不然会严重阻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隧道及地下工程从单一的施工建筑领域带到产业化的路子上来。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技术研究”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更代表不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只会走入“死胡同”。 3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及其辉煌的前景 国家快速发展的计划和目前发展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已有和正在修筑轨道交通的大城市近十五个,正在规划和设计轨道交通的大城市有七个,在未来15年内有修建城轨交通的愿望和打算的城市则更多,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会达到2500公里~3000公里,其中半数以上为地铁。正在不断推进和已部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开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史上的新篇章,规划中的西线方案可能会有多条数十公里长的输水隧洞以及出现单座上百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加上其它水利电力开发、输送和储存油气、煤炭和矿山开采及市政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的规模非常可观,堪称世界第一。由此可知,我国快速持久的经济发展将会给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地下建筑工程虽是个老的建筑行业,但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来看,它却是个有光辉前景的新兴产业。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少数大城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而大多数城市还没有起步。国内在这方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有专业水平的设计咨询企业,覆盖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地下建筑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业是大有可为的。 国家及政府应对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给以适当的扶持。国家应将地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的产业来发展,制订有利于这个产业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国产化。国家还应出台政策对相关行业、企业和单位进行改组整合,以有利于形成若干大的建设产业集团,实施专业化管理,避免恶性的无序竞争。地下建筑工程事业的前途虽然光明远大,但它毕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很难留住人,尤其是高级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和机构应高度重视各个土木院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输送新的力量。 总而言之,机会空前,时不待我,作为建设者应当抓住目前的良好机遇,为加快实现隧道及地下工程产业化而努力。 地下建筑论文:探析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得以腾飞, 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我国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合理开发城市的地下空间是必然趋势,但是同时给建筑业带来新的挑战。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有很大不同,需要建筑行业人员的不断创新和开拓。近几年频发的火灾尤其是地下建筑的火灾,警示我们必须要做好地下建筑防火问题。只有充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 关键词:地下建筑设计防火设计问题分析设计要求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愈发迅速,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一定难题。他们为了发展需要,往往考虑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其中地下建筑的防火问题很关键。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火灾对地下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建筑防火的重要性以及地下建筑防火设备的基本原则等,深入探讨了地下建筑防火问题。 1 火灾对地下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危害 1.1 发烟量大 地面建筑如果发生火灾,大量的烟雾可以借助风力通过门窗快速地扩散出去,而地下建筑由于没有门窗,而且通风受限,一旦发生火灾,建筑物内的烟雾就无法扩散出去,只能集聚在建筑物内。而且火灾造成的建筑材料的燃烧,会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仅建筑内人员生命受到威胁,施救人员也会受到很大威胁。 1.2 产生的温度较高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不仅烟雾不能及时扩散,热量的排除也很困难。因为地下建筑通风不好,导致散热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温度会急剧上升。而且地下建筑极有可能产生“轰燃”现象,会瞬间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且难以及时排放,对人体危害更大。 1.3 泄爆能力差 地下建筑由于通风有限等原因,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如果发生爆炸,不能及时、充足地泄爆,再次爆照的发生,更加增强了爆炸的威力,加剧火灾的危害。 1.4 人员疏散困难 一是由于地下建筑相当于封闭环境,二是由于地下建筑的照明完全是依靠电路,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地下建筑的人工照明电路极易毁损,导致室内瞬间进入黑暗,不仅被困人员找不到出口,施救人员也难以解救被困人员,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火灾带来的损失。 1.5 扑救困难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他们不能及时、有效探测火灾情况、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灭火和疏散被困人员,更不能有效制止地下建筑内火灾的蔓延。因此,加强对地下建筑防火措施的研究,对于广大民众和救火人员来说都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要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和防火救火技能,提高地下建筑火灾预防意识。 2 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品质,才能在建筑业拥有一席之地,才能促进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做好防火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具体要求 3.1 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为了有效控制火灾蔓延情况的发生,地下建筑必须严格控制其耐火等级和室内装修、建筑物结构设计。对于地下建筑来说,耐火等级越高越好,最好达到一级以上,至于出口和入口也应该达到二级或以上。因为地下建筑的封闭性,如果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话,既有可能导致地下建筑"轰燃",承受不了火灾带来的压力。而且地下建筑的设施应该尽量使用不易燃的材料制成,这样能够给人群疏散和救援拖延时间;另外分区隔火墙的耐火极限也要越长越好,最好超过4 小时,这能够有效防止火灾迅速扩散。 地下建筑的装修设计和结构设计也要特别注意防火,其中疏散通道、封闭楼梯间、自动扶手、墙面等,都不能使用易燃材料。其中地下建筑的装饰壁纸和变相逢的装饰,绝对不能用塑料壁纸,塑料壁纸在燃烧时会产生更多的烟雾和大量有害物质。 3.2 通风、空调防火的设计要求 地下建筑有它独特的优势, 但是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劣势,像是通风有限,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空间。这就要求在进行地下建筑通风、空调防火设计时应该注意分区设计,风管采用不易燃的金属材料,而某些特殊部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不易燃的防火材料。只有通风系统和空调防火系统设计得安全可靠,才能保障在火灾发生时,地下建筑内部的大量浓烟、有害物质能够及时得以扩散,地下建筑本身材料不会很容易就燃烧,造成二次灾害,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 3.3 电气防火设计的设计要求 地下建筑到的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器、安全通道指示牌和电动防火门等都离不开电,而且被困人员的疏散解救和施救人员灭火救灾等都离不开电。因此,保证地下建筑的电量供应很有必要。此时我们可以采用蓄电池以防万一, 而且有必要准备一台或几台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地下建筑的用电设施的要求也要高于一般设施。地下建筑的变压器应该采用干事电力变压器。并且在专用房间里的电力变压器要达到560kva,地下建筑所以防火设施的线路配置必须使用防火性能比较好的材料,而且能够有效防潮湿、防腐蚀。前面所说的蓄电池、发电机也要求是封闭的,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最后,在一些面积较大、人群较为密集的类似商场、学校、医院的场所,其地下建筑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4 安全有序疏散 地下建筑在设计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建筑面积、人流等因素,设计足够多的有效的安全出口,通常情况下每个分区不少于两个,而且必须有一个可以直接通往地面。还要考虑到在实际发生火灾时,几个邻近分区可以利用自身的防火门给别的分区提供安全出口。 其中对于地下建筑竣工后会用作电影院、大型商场、游乐园、体育馆和溜冰场等大型且人群密集的场所时,该建筑的防火区需要设置更多的防火区和两个以上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对于投入使用面积较小的场所,几乎没什么人流的场所,保证基本安全,设置一个以上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即可。而且为了更加有效地疏散人群,避免人群过于密集、拥挤而被烟雾困住等现象,地下建筑的防火区的安全出口应该社会自在不同方向,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不能只是不切实际地想象。 地下建筑直通地面的逃生通道、楼梯间和门等的宽度应该足够宽,最好不要小于1.5 米,对于电影院、大型商场、游乐园、体育馆和溜冰场等大型且人群密集的场所, 保证它们直通地面的逃生通道、楼梯间、门最少宽度是1.5 米。而且由于这些大型场所的使用层数在三层或以上或是与室外地面高度超过10 米,应该设置方言楼梯间。最后,地下建筑的的紧急疏散通道楼梯间通往地面建筑最下层的出口应该设置防火墙,其中防火墙的耐火极限需要保持在3 小时以上。 4 结语 地下建筑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但是如果地下建筑的防火措施没有做好,这将会是毁灭性的灾难,不仅影响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更是会时刻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地下建筑防火措施,利己利人,势在必行。 地下建筑论文:城市地下建筑控制危险源的防排烟方法探析 【摘要】危险源是地下建筑火灾烟气产生的最大潜在因素,本文从控制危险源的防排烟方法探讨地下建筑的防火问题,指出地下建筑可通过减少第一类危险源和对第二类危险源进行集中设置和管控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火灾烟气的问题。 【关键词】地下建筑;危险源;材料;管控; 地下建筑是指人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天然形成的和人工挖掘的地下空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建筑用地的日益紧张,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至地下,建设一系列地下建筑以缓和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相对于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具有不易通风、排烟等特点,一旦爆发火灾,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在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中,除了要优化空间布局和疏散节点以外,还需从危险源处着手,在良好控制危险源的情况下从根本上减少火灾的发生。 一、减少第一类危险源 地下建筑的第一类危险源来自于建筑材料、构件以及室内的可燃容物,因而在建筑设计时要对合理的控制和选择此类物品。 1建筑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成分,如有的材料易燃,有的材料在着火后会产生大量浓烟。在地下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了解其在遇火后的物理力学、导热、燃烧、发烟和潜在毒性等几个方面的性能,根据需求选择耐火性较好、潜在毒性较少的建筑材料。 1.1选择耐火性较好的材料 建筑材料从燃烧性能上可分为不燃、难燃、可燃、易燃四种,难燃或非燃的材料一般具有较强的耐火性。考虑耐火性能较强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承受火灾高温的能力。在地下建筑的材料选择上,可使用难燃的建材有PVC扣板或拼结接板、非阻燃木质吊顶、非阻燃木材、木工板、胶合板、酚醛泡沫等,可使用的非燃的材料有花岗石、大理石等,选材时应最大限度的考虑使用这些材料。 1.2选择潜在毒性要少的材料 潜在毒性是指材料在燃烧或热解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的情况。地下建筑中火灾中,有毒烟气由于不易扩散往往造成很大的危害。材料的潜在毒性与主要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建筑材料根据化学成分一般分成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种。建筑中常用的木材、塑料、胶合板、纤维板等有机材料一般为可燃材料,混泥土、砖、石材、建筑陶瓷、建筑玻璃、石膏制品、建筑金属等无机材料一般都是不可燃材料,复合板材等复合材料往往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1996.06.]]。因而,在选材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潜在毒性参数、燃烧性能、建筑美学等综合因素合理搭配耐火较好、化学成分少的无机和复合材料。 2建筑构件的选择 在建筑中,建筑构件具有承重和分隔等物理作用,如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墙、隔墙、门窗、吊顶等构件具有分隔属性,梁、柱、屋架等具有承重属性,沉重墙、楼板等则能起到双重作用。在地下建筑中,承重构件是支撑整个建筑的关键,而分隔构件具有保证气体流通和阻断危险源的双重作用,因而如果其防火性能不好,一旦发生火灾,致使承重构件倒塌和烟气通过建筑构件向外蔓延,将会致使灾害的进一步恶化。 在建筑构建的选择上,起承重和防火分隔作用的构件,一定要选择难燃或非燃烧体,免得其在火灾中坍塌,同时避免防火分区失去作用。起防火分隔作用的构件不允许有孔洞,门窗以及管道等,如果防火墙上有门窗或孔洞的话,门窗或空洞一定要进行防火处理,如门和窗都有一定的耐火性能,材料一定选择难燃或非燃烧性的,且有一定的密封作用或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经富民.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可燃容物的管理 从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上进行防火处理能对一般的地下建筑起到很好的防排烟作用,但在容纳了大量的可燃或易燃的商品的商业性的地下建筑中只做到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地下商场不可能做到使商品难燃或不燃,这就需要地下建筑在功能选择时做好严格的管理,要尽量不使火灾危险潜在系数较高的商品出现在地下建筑里,如果这一点没法避免,就要对这些商品进行集中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地下建筑中的第一类危险源。 二、管控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安全原理中,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不安全行为、人失误等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的破坏。因而,严格管控第二类危险源有助于防止火灾的发生。 1集中布置危险源 出于实际的需求,地下建筑中很难避免危险源的出现,比如在综合性地下建商场中,出于吸引顾客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餐饮往往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类商业设施大多数是带有明火的危险源,是地下建筑潜在的火灾因素。对于这类在建设规划中不能禁止的危险源,要进行了集中布置,同时还要对危险源所在区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采用难燃或非燃化等耐火性能较高的室内装修材料、规划一定数量的隔离带等,有效控制地下建筑中的明火危险源。 2合理设置防火分区 合理设置防火分区,有助于提高对地下建筑中危险源控制。根据消防的相关规定,建筑面积不超过500O的小型地下建筑,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可以不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但是在大型的地下建筑中,必须对不同的功能区严格划分的防火分区。 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形式区别对待,附设在地面建筑以下的地下建筑,一般以500O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并且在设有自动灭火设备的情况下,可允许增加一倍的面积。地下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不应超过1000O,并且即使设有自动灭火设备,其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也不得增加。事实上,在一些大型的地下建筑中,出于整体性的考虑,不宜设置过多的分隔,此时需要做一些特殊处理,如对商场的布置采取街道式布局,用耐火性能较强的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 三、总结 对危险源的严格控制能从根本上解决火灾烟气的问题,但在地下建筑防火问题上只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综合研究地下建筑的火灾案例,建筑空间和疏散节点分布的不合理,排烟的中庭、排烟天井、排烟竖井、透烟吊顶以及可开启天窗没有合理运用往往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因而,在地下建筑防排烟的的策略上,应做到建筑空间合理、疏散节点优化和危险源管控三者的统一,其中,危险源的管控是杜绝烟火问题的关键。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地下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说明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分析对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做出研究和总结并简单阐述了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特点和提高地下建筑结构抗震的措施。 [关键词]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1前言 地震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过去,由于地下结构数量和规模的限制,其震害事例较少,加之地下结构受到周围地层的约束,即使发生地震其震害程度也相对较轻。然而,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地下结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结构也相继出现了各种震害。地下建筑结构的施工可以达到增大地下建筑开间尺寸,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然而却又新问题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十分注意抗震设计,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2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现状 地下下结构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近年来的地震震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同样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分析地下结构不同于地上结构的动态反应特性,可以知道地下结构的振动特性与地面结构有很大不同,针对于地下结构特点的抗震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地下建筑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因为建筑周围的岩土的介质存在,地下结构就会发生和地面上的结构不同的地震反应。地震通常以地震波形式传播地震的能量,在地震波自基岩传到场地时,地基的土壤介质就会在地震波作用下,产生运动,土壤介质会将运动形式传递到的地下结构。如果是小断面地下结构,当动力荷载作用时,地下建筑结构和土壤的相互作用就可以忽略了,这是地下建筑结构会随土壤介质做相同运动,所以动应力小。但是当地下建筑结构存在者明显惯性作用时,此时地下建筑结构就会产生过度得变形导致地下结构破坏。 3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说明 (1)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是主要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和承载力、活荷载值,材料等级,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选用详图和施工图中没有画但是通过施工说明表达出来的信息等等。 (2)地下建筑结构的建筑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已经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物的建筑抗震的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的场地类别以及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地基基拙的设计等级等等。 (3)地下建筑结构建筑地基的持力层的土层的类型和承载力特征值,工程建筑施工的地基液化和不良的地质作用以及地基土的冻结深度。 (4)建筑的设计活荷载。 (5)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中受力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办证施工时结构的做法统一,根据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图选用。 (6)地下建筑所要求的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以及相关构的件耐火等级。 (7)尊重客观规律,时刻注意施工注意事项,例如施工时后浇带的设置和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 4 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1)静刀法,就是将随时间变化的地震力用等代的静地震荷载代替,然后再用静力计算模型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等代的静地震荷载包括:结构本身和洞顶上方土柱的惯性力以及主动的侧向土压力的增加量。 (2)地基抗力系数法,这是将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应用于地下建筑结构的横断面上分析地震反应的一种方法,可适用于半埋设和全埋设的地下建筑的结构。用剪切弹簧和多点的压缩弹簧来代替地下建筑结构的周围岩土的介质的作用进行模拟,梁元素可以模拟结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①周围岩土的介质弹簧的常数计算;②周围岩土的地震变位计算;③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的计算。周围岩土的抗力弹簧常数采用静力有限元法进行近似的计算。侧面和下方边界固定,根据地震反应分析求得的应变幅度相应的确定地基弹性常数而后为求得相应的变为要在 孔洞各个方向上施加均布的荷载,这样可以求得地基抗力系 数,再讲地基抗力系数换算成弹簧常数。 (3)反应变位法,因为共振响应是不会发生在地下建筑结构上的,所以略去结构本身在振动中的惯性力对计算结果不会发生多大的影响,这个观点已经被很多实验成果所证实。所以在计算地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动力方程时就可简化为成拟静计算的公式。这样地下建筑结构的地震效应就取决于地下结构所出位置的土壤介质地震的变位,这种方法关键是要明确地震变位以及抗力系数,具体方法可参考文献。 (4)有限元方法,在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时,为了进行地下结构抗震特性的全面深入研究,或是进行某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部位的抗震分析,例如,地下室的分支、转弯部位等,需要应用动力有限元方法。模型的边界需要采用能量传递边界,例如,莱斯默J.场surer)的改进粘性边界、斯密思(W.D.Smith )的迭加边界和廖振鹏的透射边界等均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5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建筑结构中框架柱由于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会与周围的土体之间发生动态的相互作用。当地震波传来时,地震波由基岩经软土层传至地下结构的柱梁上,引起结构运动和变形,部分地震波经反射传土层,对土层产生反作用。所以总结出地下建筑结构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①地下结构的振动变形受周围地基土壤的约束作用显著,地下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动力反应大多不太明显表观出来自振特性影响;②地下建筑结构的存在对于周围的地基震动的影响很小;③地震波入射方向会较大的影响地下建筑结构的振动形式,地震波的入射方向发生不大的变化,地下结构各点的变形和应力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④地下结构在振动中各点的相位差别十分明显,地面结构各点在振动中的相位差很明显;⑤地下结构在振动中的应变一般与地震加速度的大小联系不很明显;⑥地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随埋深发生的变化不很明显。 6提高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承载能力的主要措施 根据各国地下结构的震害分析,提高地下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将地下建筑结构建于均匀稳定的地基中,远离断层,避免过分,近山坡坡面和不稳定地段,尽量避免饱和砂土地基。②在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时,在相同条件下,尽量选取埋深较大的线路,远离风化岩层区。③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框架式地下建筑施工尽量采取暗挖法施工。④在地下建筑结构的结构中柱和梁或顶板的节点处,应尽量采用弹性节点,避免采用刚性节点。 7结语 如今地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环节,地下建筑结构,可以满足现代高层建筑对地下室设计施工的要求,但是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一般认识是地面上的结构遭到的震害比地面下结构遭到的震害要严重,但是对于相同的结构分别位于地面上和地面下的时候来说,地面下的结构侧移以及所受内力大于地面上结构的侧移和所受的内力。这是因为在地震力作用地下结构周围的围岩对地下结构产生的动土压力所引起的。所以说简简单单地认为在地震作用下地面下的建筑结构比地面上的结构更安全这是不科学的,地下建筑结构也应该注重抗震设计。 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摘要 事实上,地下建筑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社会发展背景在里面的。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不断加剧,城市的用地量也不断上升,为了缓解有限的土地同日益增长的人口之间的供需矛盾,大量的地下建筑被开发出来。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地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地下建筑应当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性。因此,本文将主要以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自然通风设计作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究;创新发展 0引言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整个城市的正常生活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由于地下空间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地下建筑注定在先天上较地上建筑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体现在地下建筑的通风性能上,如何提升地下建筑中的空气质量,又能维护地下建筑中人群的健康并减低通风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成为了地下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当面对的重要课题。 1当前地下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现状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更多的向地下进行空间的索取。然而,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闭性较强,使得其通风性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对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缓解用地紧张等问题都具有很好的解决效果,所以如何找到实用性能与不良影响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地下建筑设计应主要重视的内容。当前,我国地下建筑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地下商场建筑以及地下停车场建筑等公用建筑。并且多数地下建筑的空气质量差强人意,空气中含有很多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并且很多地下商业建筑在装修过程中大量的用到了甲醛类的装修材料,加上地下空间的通风性本就不好极易对人体产生危害。此外,可吸入颗粒物以及烟雾等也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地下建筑的通风需要以及自然通风设计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通常情况下,人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空间中,会由于空气环境较差出现身体的不适,我们将之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这类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下空间的空气污染物所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病症的发生,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于1996年就制定了较为规范的通风标准。与此同时,我国也对各种室内环境的通风量和通风次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相关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下建筑的空气质量。而地下建筑的通风需要以及自然通风设计对于地下空间质量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通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稀释空气污染物,对于保持室内空气洁净以及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地下建筑怎样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来进行节能环保,是一个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的实验证明,地下建筑在夜间和部分季节实现自然通风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完美契合也能够同时起到良好的通风性能和节能效果。 3地上建筑对于地下建筑在通风设计上的影响 自然通风是指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空气运动,具体表现为通过墙壁灯缝隙或窗体的空气流动。因此,根据自然通风的相关特点,我们在进行地下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朝向、方位以及渗透性因素,必要时可以采用一些类似地上建筑的通风设施。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别,但是功能和作用却是相同的,所以地下建筑的通风设计可以从地上建筑中吸取借鉴一些内容。设置通风烟囱和天井对地下建筑进行自然通风就是一向很好的借鉴和学习。其次,也可以采用在不利于自然通风条件下的环境使用机械来辅助自然通风的方式。有许多建筑对于建筑的外观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通风效能相对较好的通风烟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此时,为了完成地下空间的通风任务就可以采用机械辅助的方式来实现自然通风。许多城市中,建筑师为了达到通风的目的,都会在天井顶部安装相应的冷气盘管,来使天井口部的空气冷却下沉,最终达到空气交换流动的目的。最后,对于气候较差的地区,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气候性和特殊型,并可能随时做到自然通风。此时,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做到有机的结合就成为了解决通风问题的最佳方案。比如芝加哥的图书馆就是采用了这两种能通风的形式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4地下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方法的研究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空调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许多地下建筑中都广泛的运用空调方式的机械通风。对于机械通风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人们忽视了传统通风方式优势所在。但事实上,许多传统的通风方式更具备节能和通风效能上的效果。例如,通过窑洞后部开一个垂直的通风井等。在进行新的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的构建中,我们不应忽视传统的技术手段,而要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适合今天的有利因素。当前,我国的地下建筑自然通风的研究主要是在人防工程中对地下建筑的研究。我国地下建筑所采用的通风措施大多都是根据内外热压变化的原理来进行的。并且在地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上,对于规模较大的地下建筑,单纯的依靠自然通风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此时,就可以考虑到天井的应用,并且根据地下空间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自然通风的因素,利用其上下贯通并与室外环境相连的特点形成烟囱效应。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通自然风的功能,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此外,在地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上还应当注意相应的的问题。要转变过去的自然通风效能低下的错误观念,通过自然通风或者是自然通风与机械辅助结合的方式来建立地下建筑通风系统。 5结论 地下建筑作为当今社会建筑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然通风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对于自然的需求也更加显著。基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改善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为此,相关的设计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好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以自身的多年从业经验,找到改善地下建筑自然通风的办法。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环境的伤害,改善环境的质量,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探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水利资源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作者通过多年来水利工程的施工经验,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的具体管理方法做了分析。 关键词: 施工质量;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1有效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组织 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有效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组织,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方法不准,则可能会导致整个水利建设工程瘫痪。而有效的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组织是完成施工目标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确定能够带动整个项目运行的管理人员,并以此为核心对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分岗到人、明确各自责任,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施工。 2管理施工进度 在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的严格掌控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完成施工工程进度的目标。当前由于施工工期比较紧迫,很多水利工程存在着拖延工期或者加班赶工的现象,这样的做法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会使整个工程的施工费用增加,经费紧张,施工安全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确保施工质量下保证施工进度是非常必要的。掌控施工进度的同时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施工项目施工前首先要确认施工工期,制定一个施工进度表,按照施工进度表来严格执行施工进度,致使整个施工项目能够在限期内完成。二是由于在设计理念、以及施工流程和施工线路等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所存在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整个工程进度受阻时应就整个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三是施工进度能否按时完成,丰富的资源供给是问题的关键。在整个工程建设之前应该及时根据施工进度合理的补充所需资源,包括材料、机械装备等方面的供给,从而保证施工进度能够按期完成。四是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施工项目,划分施工周期,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使用不同的监督和指导方法,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按期完成。五是在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力作为工程实施的关键因素是保证整个工程进度能否如期完成的保障,因此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应着重对待,从而保证整个施工工期的进度如约完成。 3施工质量的管理 施工质量的管理皆在与加强施工质量,满足施工单位的施工要求。施工质量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是重中之重,如果施工质量不合格势必会拖延施工工期进行返工,如此一来施工进度也就无法保证。因此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也是对施工工期的一种保障,只有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才能使之在施工过程中按期完成。 3.1加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政府应在施工质量中担任起监督管理的职责,虽然施工单位也是最主要的建设单位,但是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政府更应该对其加以重视,做到监督管理,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材料都要进行了解和监督,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加强施工人员素质培养 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通过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录用,并在人员素质以及技能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层层的选拔和考核采取录用。同时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3.3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控制材料的设备性能以及各项指标以及原材料的标准、参数和文件的相符性,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以及规格,对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并定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改进材料的供应。其中不仅仅只是对数量、质量进行验收概要根据进场的时间对产品的有效期以及合格证、送料凭证等进行严格的验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合格的产品均有权拒绝接受。只有材料在验收合格后才能接收,同时材料贮存时还应注意防雨、防变质、防损、防盗,并对材料进行时时清点,核对账目。 3.4施工环境的管理 施工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致使整个水利建设的工程无法按期完成,如果不能对施工环境做出合理的管控,就难以控制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目前对于施工环境的管理只能采取预防预测的方法,对发现的异常状况能够及时的采取处理。 4加强成本管理 4.1确定施工单位的施工定额 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方针,而确定施工单位的施工定额是加强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以政府的预算资金作为定额标准。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做出一个合理的实施方案,在确定施工单位的施工定额前提下,做出预算方案,并以此作为施工单位的控制成本,对于材料出现的正常耗损提前做出合理的预测。 4.2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 水利工程的建设包含多个施工项目,需要对各部门的施工预算做出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定成本控制的规章条例,明确各部门施工项目的管理职责,一旦发现管理过程中超出控制预算的情况,应及时做出处理责任到人,从而避免施工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5生产安全的管理 5.1安全的生产检查 安全的生产管理旨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谨记管理条例,在施工过程中如有诸多的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就有可能会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事故发生,施工项目的检查应由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组织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的整改,提出修改方案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5.2消除安全隐患 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及时的解决和控制,并在以后施工过程中着重注意,在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不定期的复查,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责任。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是整个施工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明确质量目标进度管理、材料管理、安全生产的具体实现,是整个水利工程如期完成的重要保证,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海霞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施工项目管理在煤矿工程中的运用 摘要: 项目管理是一种在资源限定条件下展开的管理活动,将项目管理引入煤矿工程施工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效率、加快进度。文章对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的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体系、项目整体投资、阶段进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优化方法 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体系,并发挥出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有必要针对煤矿工程施工引入“项目管理”这一方法,展开有效地优化工作。 1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引入我国煤矿工程体系中的时间并不长,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将质量、安全两方面管理要求排除在外,直接导致项目管理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并消耗了大量的企业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第一,管理体系欠缺。长期以来,在煤矿工程项目中存在落后的管理体系,即便在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落后思想方面的欠缺依然没有得到弥补。由于先进管理体系的缺失,造成无法引导高新技术、高效设备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因而致使我国煤炭工程建设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进而导致在产能、安全、环保等各层次上落后。第二,安全隐患较多。煤矿工程的施工作业通常是在复杂的环境下实施的,尤其是在井下的各项工程,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安全意识的不强,施工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成为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第三,缺乏监理机制。煤炭资源在我国属于大额消费品,一直以来,煤炭企业重视产能而忽视建设,重视施工而忽视监管,工程监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和执行,导致煤矿工程项目往往存在有质量隐患。现阶段,缺失监理机制的现象在煤矿企业中广泛存在,甚至常常因此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 2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2.1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引入“项目管理”的重要目的,是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工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将其与煤矿工程实施过程相结合,实现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各项建设内容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这其中,煤矿基础建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资金消耗量占总投资的70%,一方面,煤矿工程项目经理要对整体资金进行有效的分配,完成目标的资金预算[2]。另一方面,以资金规划为基础,针对各部分工程进行进度规划,并指挥各部分施工之间的协调。结合项目管理的需求,煤矿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协调第一、管理第二、控制第三。其中,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组织间的,包括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协调,而管理则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指的是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控制的内容相对广泛,任何基于约束性的操作、对象都属于控制范围,例如:对投资费用的控制、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等。同时,基于煤矿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内容,要充分结合现代管理技术,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基础建设主要涉及的两方面内容:首先,要理顺并优化要素的配置。煤矿工程的基础建设施工涉及的要素很多,必须依据工程进度情况,分别对各种要素进行优化,例如,针对不同物料的进场顺序安排,就是典型的优化形式。此外,不同要素之间的配置,则依据时间、地点和管理人员进行,既不影响施工,同时又满足高效率运转的需求。其次,合理地组合生产要素。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使其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例如针对不同施工设备之间的搭配,根据占地面积、使用频率来安排位置,能够发挥项目管理的协调功能。 2.2管理体系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第一,技术体系。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由多个独立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在有效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应该保障先进技术应用的最大化,在减少成本消耗的同时提高效益,具体操作包括,以技术手段来编制煤矿工程所在环境的施工方案,充分了解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生态条件等,并把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标注出来[3]。第二,社会体系。社会体系即包括对外协调,也包括企业内的沟通,例如,对煤矿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本,尤其是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行政主管等,应该在具备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第三,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项目管理体系的物质保障,除了投资资金之外,也包括物化的经济内容,如设备、材料和人员。例如人员,需要支付劳务成本,但反映在经济体系方面,则与劳务市场、社会工资标准、福利待遇、企业编制等相关。经济体系对煤矿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2.3整体投资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煤矿工程的一次性投资巨大,为了确保建设工期、质量和安全等各方面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从物资购置的管理为突破口,借助项目管理的优势,实现各方面有效地约束。这样一来,既不会造成投资的浪费,同时又可以扩大管理范围,具体的方法包括:第一,奠定整体投资节约思想。煤矿工程投资巨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困难,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资金流失,最终影响整体工程的有效开展。基于此,奠定节约的思想,能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价值;同时,对于必须投入的资金,例如安全投入,应该做到保质保量,并建立有效地保障机制,确保安全资金的顺利到位。第二,明确工程项目各项目标。煤矿工程的规划、施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施工单位管理方式通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于这个原因,应该将工程的整体目标分解,逐一完成每个目标,并对目标完成质量进行测评,同时针对分解目标制定问责制,进行严格的监管[4]。 2.4阶段进度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在权责明晰的基础上,提升全体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员的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笔者基于以下三个阶段对此展开分析。第一,在投资决策阶段。煤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必须考量煤矿开采的可行性,通过正规的咨询机构、测绘机构、地测机构等,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弄清项目存在的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明了投资可能遇到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投资和回报比例问题,在肯定具有投资价值之后,再针对方案进行审定,提出多种有效的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第二,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消耗仅为10%,但却决定了煤矿工程后期90%的投资走向,对整体投资的影响很大。基于此,要从这一阶段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第三,在项目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协调,以协调的方式来优化经济、社会、技术、组织等体系的关键因素,力图减少成本、提高收益[5]。 3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消耗国,为了维持稳定的社会能源供应、提高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的水平,为构建生态、绿色、低碳的经济形态奠定基础,必须展开相关的产业整合和优化。相应地,具体措施包括提升煤矿矿井的规模、提高现代化工艺水平、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等。鉴于煤矿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因素多、操作复杂等问题,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证明,通过“项目管理”的科学操作,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煤矿工程的正常开展。 作者:刘成雨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正进入城乡一体化大力建设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仅是一个道路建设工程,更是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枢纽环节。本文针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见。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大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疏通工作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建设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有力的缓解中国的交通危机,稳定人民生活工作的基本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民的精神压力,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必须有效的遏制,勿等事态恶化,无法控制的时候才警醒,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来控制这个困局。 1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现状 现代的施工项目中,只动生产不懂技术的管理已经行不通了,需要的是既懂施工管理,又懂施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现在的项目部经常出现生产进度滞后考核总工程师,技术工作滞后考核生产经理这样的制度。施工项目管理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好坏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所以了解和掌握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其解决办法非常重要。而目前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不高,工作意识度也不高,常常导致工作是完成了,但质量合不合格,合不合标就不能保证了,如果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后期就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不能轻视这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它带来的恶劣影响不会是一个短期能够弥补的,就好比如施工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它的排查工程就是很浩大的。如果没有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混乱。不仅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后期出现安全问题,更加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正常交付,这在项目上将增加更多的成本。中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总是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出现了纰漏所造成的恶果,从而加大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发展进程,管理在公路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就显得犹为突出了,要想达到建筑工程的优质优量的目标,就必须要重视施工项目管理其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了。 2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突显的问题 (1)前期管理方案对项目的影响,项目投入建设的初期,前期管理方案的入驻相对于建设方案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更多的是方案中没有考虑到项目的各种情况,屡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反复拆改,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资源上的浪费的例子时有发生;(2)管理随意,没有形成标准的管理体系,关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国家出台了相关规范及标准,但这些大大小小的规则需要操作人员严格去执行落实,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在处理施工过程中专业工作人员管理问题,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处于主导和说明地位,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一定要做到管理规范,操作到位,才能达到高效率高水准的结果,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保障公路工程的核心,万万不能在管理这个环节上造成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影响因素;(3)工作人员缺乏规范性施工,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操作人员甚至管理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对一些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要求常常以经验取而代之,这往往就深藏着安全隐患。麻痹大意的工作意识最终会导致不规范的施工程序,导致安全事故或者是隐性事故发生率增加;(4)后期验收管理工作马马虎虎,人性验收,主观验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公路建设使用年限过短的一个原因所在。 3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处理对策 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基础处理的现场状况是复杂的,但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都必须按国标实行,确保专人专岗。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才能做到遇到新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不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一是向书本学习。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和本行业的各种操作规程、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领会其精神。在工作中还要注意尽可能全面收集的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资料,综合分析找出管理特点和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更好的指导生产;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有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依靠经验来解决。作为技术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向实践学习,向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学习,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较快地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现场决策能;认真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努力学习就很难跟上管理技术的发展步伐,最终被淘汰出局。把握关键,分清主要次要矛盾要做好现场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在现场施工中十分重要,其应用作用在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监督者的应用中,其作用举足轻重。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序、还要克服工作头绪多、连续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无规律、心理压力大等很多困难,只有这样保障建筑项目的质量,作为新时期发展中的建筑企业需明确,搞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有着重要意义。管理工作头绪繁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职责,分清主次,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分清主次,就会陷入到日常琐事中而忽略了关键。没有合理的管理,就没有安全的保障,同时就没有质量的达标,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操作人员甚至管理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对一些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要求常常以经验取而代之,这往往就深藏着安全隐患。麻痹大意的工作意识最终会导致不规范的施工程序,导致安全事故或者是隐性事故发生率增加。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首先要做好前期建设计划,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落实现场的管理方案。并且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做管理工作做到细节无漏洞。全面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管理人员首先要素质好,因其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也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在管理过程中,理就是理,法就是法,不能随意的讲私说情,不能用项目质量来为人际交往买单。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很多环节,比如说工作人员的管理,人员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工程规范制度来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不然就会出现种种问题;然后是安全问题,这需要做好一个严格的执行过程,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上的问题,就是管理上出现了漏洞所致。再次就是材料上的管理,要注意用材精准,不然造成材料上的浪费也是管理不到位所致,这就会增加工程的成本,直接影响到利润,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设备也是管理的重要一项,设备产生燥音的处理不恰当,机电设备的不匹配等有关于设备上出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注意这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规则进行特殊工艺处理,有些老技术工人就喜欢按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施工,这就容易导致后期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并且在查找源头上非常困难。还有就是安全上问题的忽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到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机械设备安装运用等,那么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覆盖面是相当大的,从而要非常重视施工安全环节的管理,最后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验收工作,往往在收尾工作不严谨不认真,会导致前期工作都受到影响。 4结束语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在建设的同时,必须全面的树立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提高保证质量意识,要充分理解管理的运用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开发建设公路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涉及到的管理问题,使得公路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致有安全质量隐患于其中。 作者:谌都军 董秋霞 单位:瑞州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日趋完善。公路工程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路工程中项目管理具备专业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完善施工项目管理体制,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投招标、用人制度、资源浪费、施工成本和施工安全五个方面入手,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 1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市场的发展,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相关的人和物进行科学组织管理,其中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是二大重点。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等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当地城市规划的进展。下面简要概述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投招标的管理,用人制度和资源的管理、成本的管理、施工安全的管理做简要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 2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利用相关资源,对既定目标进行管理就是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定义。但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同时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缺点,为推进项目管理的进步,我们需要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力度,推动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3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3.1资源浪费和用人制度问题 3.1.1资源浪费问题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项目的资源调控很难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在很过施工工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中的生产要素与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矛盾。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各个要素之间搭配的不合理;施工效率低;生产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 3.1.2用人制度拘泥守旧 公路工程建设中没有专门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奖惩制度,既不能有效的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吸引优秀人才。管理制度的不足导致企业施工进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3.2公路工程的成本管理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以公路工程中的施工项目为对象,周期是从投标报价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结算。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可以将成本管理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在公路工程中成本管理中有许多的不可控因素,同时许多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导致核算的时间长且核算的数据不够准确。施工人员在估算成本的时候,需要合理的估算生产材料成本和施工人员工费,尽量使工程的生产成本与预估生产成本相符。 3.3工程施工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时候,有一些施工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力度不够。相关问题有:部门的权利分配和任务、责任分配不到位;施工单位没有针对施工人员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决策以及监理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强。 3.4缺乏施工安全意识 我国施工安全事故频发。施工建设中一直存在着安全隐患。具体表现有:施工现场的警示标识标牌少、纠查记录不全;施工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也没有制定安全施工计划和应急方案,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施工队伍中流动性非常大的农民工,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意识,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安全生产法制,使得少数施工人员出现违规作业行为,增加了安全风险;施工单位忽视施工设备的维修养护,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完善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措施 4.1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高质量为目的进行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公路的运行的周期,它是确保工程按时按量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时候,要先建立质量检测机构,再加强对施工人员技术的管理。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的专业技能,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树立质量的意识,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序进行施工。 4.2注重人才培养 员工是企业运行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员工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二大环节上占有重要位置,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改善。具体有以下建议:首先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惩制度,其次完善员工技能考核制度,最后要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4.3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公路工程的成本管理牵涉到权、责、利三个复杂的关系,要通过健全责权分明的成本管理体系,同事加强成本预测,创新管理办法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在估算材料成本时,多看几家材料供应商,对他们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进行对比,货比三家,采购合适合量的材料,不造成成本的浪费。机械的损耗越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越长,企业需要选择技能娴熟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作业,来减少机械的维修成本。施工单位要运用积极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估算成本时应考虑到多方因素如表1所示。 4.4强化施工安全管理 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因素,利用警示牌、安全条幅提醒施工人员作业安全。健全施工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贯彻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措施。施工人员需要在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施工工段,加强巡视的力度,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应对的措施,做到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以往的安全管理与防范经验进行总结,施工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等三方面的因素关系。针对项目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施工现场需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及安全等环节,健全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施工方案,优化工程中的配置资源,对各方关系做到协调统一,实现工程质量与企业效益的双赢。施工人员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才能做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公路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作者:侍启林 单位:淮安市淮阴东方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 我国在新疆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在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却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怎样合理有效的对整个新疆地区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管理,是所有土木工程行业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的新疆地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改正措施,来保障整个新疆地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新疆地区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土木工程项目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土木工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整个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 一、新疆地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木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合格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整个新疆地区木工工程的安全使用寿命,还会对新疆地区老百姓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造成土木工程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钢筋漏放或钢筋长度不达标;钢筋成型绑扎的不正确;砌筑砂浆配合比不合理等等。 2、土木工程的合同管理不规范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还不成熟,施工合同会出现一些“不平等条款”,但是施工企业为了企业效益也会接受,但是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合同的违约,使施工企业增加了法律风险。 3、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有很多新疆地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管理经验匮乏,合同和法律意识淡薄,这都能给整个新疆地区土木工程的施工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目前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大部分仅限于项目施工阶段,而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效益,随意压价,使得管理人员为了工程顺利进行而勉强接受,但这大大抑制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不但会使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会从另一个方面加大工程施工的成本。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效措施(以新疆地区为例) 新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它的主要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中,南疆气候干旱,光照时间长,降雨少;而北疆的降水相对较多,平均气温也比较低。因此,在新疆地区实施土木工程建设时,除了要考虑到施工资源的管理问题,还要根据不同的气候变化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新疆地区实施土木工程施工时,往往采取就近原则,在当地招聘一些施工技术人员。由于当地施工人员匮乏,难免会需要聘用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工人,但是这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所以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要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必要时采用当地语言进行同步翻译,并保证所有的人员都拿到国家颁发的上岗证书,持证上岗,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2、构建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对所有施工技术交底责任制度进行切实落实,并制定合理简洁的施工技术指导方案,针对施工中难度较大的环节更要加强管理工作;然后,在质量管理点配备相应的实时监控设备和技术人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减少损失;最后,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要合理安全,努力建设能让新疆人民满意的土木工程。 3、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在新疆地区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不能盲目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还要全面地考虑到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可以根据往年的气温和雨水来实施检测,并且按照最初的工程设计图合理合法的将周围的建筑物或者杂物、树木等进行清理或避让,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或者地貌,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试,以便能及时修改设计图中不可行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式的施工工作。 4、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措施 由于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怎样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建设高质量的土木工程项目就成了所有施工单位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材料的运输和技术人员的聘用都有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采取就近原则,一方面可以在当地聘请一些有资质的施工人员,技术不达标的也可以进行岗前培训,来降低人工费用;另一方面根据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特性,尽可能的就地取材,这样大大降低了材料运输成本。 5、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 (1)在施工人员进行工作之前,应该针对施工人员的不足进行集中培训,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工人意识到安全施工、规范施工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责任管理制度,来具体确认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来确保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3)在新疆地区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由于新疆昼夜温差大,所以在工棚中要设置取暖工具,防止施工人员受凉生病而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受影响。 (4)在新疆地区进行施工时,除了要保证施工材料的正常供应,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湿度来选择合理的存放材料的方法,避免材料受潮或者风干等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而增加成本。 三、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对于以新疆地区为首的偏远地区而言,土木工程项目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他们的经济发展。所以,怎样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是所有土木工程行业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也关系到我国各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对提高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提升施工单位行业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韩永召 单位:新疆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研究 1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项目施工效益,方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在水利工程市场上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项目管理是在为了最优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的管理活动。一个项目往往由众多参建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共同协作完成,其中施工单位对自己承包的项目在施工阶段实施的管理,称为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具有明确的成本、进度、安全、质量目标,施工项目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在约定的时间内,达到合同目标,建成工程项目,实现预定的功能,得到最高的效益。 3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3.1水利工程项目复杂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项目管理通常包含工程的投标、合同签订以及施工准备、施工实施、验收等阶段。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管理和工程任务并存,其所具备的困难和复杂性都要远远要高于其他项目管理活动。 3.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具备动态管理 每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需要很长周期,在施工过程中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许多施工内容变化,随着施工内容的变化,管理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使资源配合最优化,提高水利水电建设施工效率和综合效益。 3.3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任务需要细化分工 由于水利工程中的施工项目生产活动广泛,工期较长,其中大部分施工需在露天进行,施工活动中人际、社会关系复杂,参与施工的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因而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都在组织协调,此项工作是水利水电建设施工项目管理中最为困难的一项,必须对此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实施有力高效的组织协调办法方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补充均为高校毕业生,他们在高校学习的课程涉及面广但过于笼统且缺乏实践性,进入单位后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影响,专业技能不能得到显著提高,即使有些项目管理人员确实拥有良好的技术水平,但却缺乏对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也有的管理人员擅长管理但又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财务知识,使其在在管理中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束缚了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应用。 4.2现场管理的问题 现场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安排与监督,缺乏自主和规范性,随意性大,导致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场紊乱。 4.3成本控制的问题 成本控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二是现有施工项目管理多采用线性组织结构模式,容易形成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三是有时一味迎合节点任务,从而忽略成本控制。 4.4信息管理的问题 信息平台的应用将是项目管理高速运转的重要手段,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尚未正确理解信息管理的内涵和意义,以及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 5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5.1建立合格的施工管理项目部 施工企业采用内部竞标的方式选聘合格的项目经理,这是建立优秀管理层的重要一步,再相应的配备具体的职能部门,依据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赋予现场职能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确保项目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5.2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 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并且还需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规划。为加快信息的选择规划必须选用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这样能大大提高提取的效率。如:施工图纸接收后,计算其设计工程量及工程价款,并将完成该项工程所需人工、材料、设备及时反映相应部门;现场管理人员根据相应信息合理统筹安排、控制施工人员、机械,并及时反映每天工程完成情况;物资管理人员合理购进材料,反馈材料入库、领用、库存等信息。 5.3完善组织结构 在现有线性组织结构下,进行横向连接,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使各个管理人员时刻牢记在保证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控制成本,完成施工任务,力争效益最大化。 5.4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实现施工现场责任制、物资材料个人制,将现场紊乱风险有效转移,确保管理制度有效实施。 6总结 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是全方位的,每个施工项目只有通过不断努力,积累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项目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陈礼强 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浅析 1概述公路项目施工管理 所谓的公路项目施工管理是指应用适当的知识、技术或采取某些手段等对公路工程施工加以管理,使得公路项目工程在满足工期、成本和质量的基础之上以实现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最优配置为最终目标的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做好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着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2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内容介绍 通常来讲,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包括工程施工立项管理、项目经理管理、项目施工合同与财务支付管理、施工材料及相关设备管理、工程造价管控等几个方面。以下是对公路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内容的具体介绍。 2.1工程施工立项管理。 立项是建设公路工程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着公路工程能否顺利施工,所以要针对这一环节进行管理。工程施工立项管理工作主要是判定工程项目可行性,如果公路工程立项成功,相关管理人员还要负责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织内部招标,并选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检查并监督项目经理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审定工程项目施工预算、项目月报表、施工决算、财务决算等。一旦发现这些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及时的纠改,确保公路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 2.2项目经理管理。 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代表企业全面履行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与施工方共同完成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安全性能良好的公路的目标。所以,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对于公路项目施工管理来说非常重要。一般来讲,项目经理的聘任有竞聘与推荐两种形式,项目经理经法人代表授权聘任后,需要对整个公路项目工程负责。在项目经理任职的过程中,还要定期接受工程建设企业的考核。企业相关人员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性能等对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如果项目经理没有通过考核,没有达到项目任务要求,企业会重新进行新一轮的聘任工作,确保工程项目正常施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2.3项目施工合同与财务支付管理。 公路项目工程在建设需要与很多企业或个人建立联系,为了降低公路项目工程施工风险,确保工程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企业往往会与相关企业或个人达成某种协议,即所谓的项目施工合同,主要是指劳务合同、材料供应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与工程管理有关的合同。这些合同具有法律有效性,且一旦签订后不可随意更改,这就要求双方签订人员针对合同内容、条款文字的准确性和缜密性进行评审。分项工程的劳务合同和大宗材料供应合同必须通过上一级领导审查批准,特殊分项工程如隧道工程、高难度大桥等由企业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对于评审合格的合同,评审参加人员需签字,项目经理在合同文本上签字盖章。财务支付管理是整个公路项目施工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财务支出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故而在财务支付环节要做好管理工作,明细每一笔财务支出的数额以及用途等,并建立支出档案,以便工程财务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项目经理部还要建立合同履约台账,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监管所有项目合同的履行过程,并由纪检、财务等部门配合定期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合同付款,项目财务凭付款手续与合同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财务支付。 2.4施工材料及相关设备管理。 施工材料是确保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设备是确保工程开展进度的关键,故而要针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施工材料方面,首先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以选择与那些供应高质量原材料且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此之外,还要着意对原材料的运输与存放等进行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应用质量。在施工设备的管理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为建设高质量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应尽可能使用现代化大型机械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滑模摊铺机及其配套设备则是此新型施工技术的关键。不仅如此,还要监督相关维护人员定期检修施工设备,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2.5合理管控工程造价。 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各建设企业间的竞争不断激烈,为求不断发展进步,各企业必须要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工程造价管理。首先要做好招投标工作,为了防止工程控资不当而导致造价过高,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情,适当压低投标价以利于成功竞标。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要应制定出逻辑清晰,内容合理的标书。除此之外,还要进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顾名思义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满足技术要求,其具体释义为:研究其可行性作为依据,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控制施工图设计,保证其功能。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根据投资限额设计,严格控制不符常理的变更。确保各个层面的控制作用,例如概算、预算、估算等。如此一来,最大程度上保证不突破总投资。 3提高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管理相关策略分析 由于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对于公路项目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故而着重提高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在立项环节中,要加大对立项的管理力度,严格审核各项财务报表,施工企业要鼓励各项目经理部实行科学化施工管理,尽量采用新的施工工艺,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拟定项目合同时要确保合同内容的全面性与合理性,便于后续施工问题的解决。在财务支出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性。除此之外,也要对施工机械设备相应地实施全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控制,使施工机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而其综合效能最高,突出经济性;运用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现代化控制管理等科学技术和方法,突出科学性;其范围是从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使用,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突出全面性;其参与的人员有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突出全员性。最后要管控好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问题,确保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管理是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的关键,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包括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如此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之上立足发展。 作者:周红霞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交通局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探究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当前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协调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建筑工程单位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大施工项目的管理力度。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保证企业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对项目进行研究,基本工作以及项目安排都是由项目经理有组织有计划的对项目进行安排、协调与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以及经营理念,帮助公司实现产业与利益的最大化,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在于可以合理统筹各管理环节之间的合作,使管理变得更具科学性、程序性、全面性。 二、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合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的基本内容,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基本包括:动态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等四个方面,这是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 在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计划、分析、考核、计算,这些环节都是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而做的准备工作。动态控制原则主要是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方案。但是,动态控制原则仅仅是根据施工计划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不涉及竣工之后的盈亏就差。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相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来说,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全面管理即对整个企业、整个员工团队、整个过程的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实质性的管理方案、管理内容。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可以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有效防止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工作责任的推卸。全面成本控制即随着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而进行,全面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体现出很强的有序性与严谨性。 3.成本最小化原则 成本最小化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成功其核心在于成本控制最小化。其中成本控制最小化的原则在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信息和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估计预测,为成本估算提供资源。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预算的基础,通过制定成本计划可以明确生产费用、成本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率,做到真正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即对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进行控制,控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施工预算制定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只有加强施工预算制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控制与预算直接的关系,编制施工预算书,将施工预算书的科学性作为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不能将施工预算书简单的理解为各种数据的汇总,而是应当明确认识到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对施工项目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应当按照“按照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的原则,对现有施工预算过程加以改进,充分发挥编制施工预算的指导意义。按照施工预算及施工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严格控制各部门的成本数量,按照施工预算计划,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思想。 2.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需要认识到当今经济环境中,信息产生和使用时能够发挥的影响作用,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也能够有效的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是符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多元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建立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作用。 3.完善合同管理环节 加强合同管理环节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环节也应当完善合同管理,认真分析合同条款,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并聘请相关具有充分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监管,并做到合同中的每一条条款都进行过筛选,避免建设单位利用各种理由对施工单位进行扣款或处罚。并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公司各相关部门人员和项目经理,与分包商共同协商合同条款和价格,经过反复协商后才能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的材料合同和分包合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才能实现组织、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方面的共同控制,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配合使用,才能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 作者:罗恩洪 单位:四川竞辉建工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探析 1做好项目招标报价,源头控制项目建设成本 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说,电力建设项目的管理从一开始的招投标阶段就要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项目成本。在电力施工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报价至关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注重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众所周知,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因此,投标单位只能根据施工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等资料和信息,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基于这样的原因,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其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 2管理好员工和项目财务,增加项目总体效益 对电力建设项目而言,在成本控制上,只有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努力降低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才能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多年来,我国存在着电力施工项目“小而全”的局面。一些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机构繁杂,项目管理人员过多,人员冗杂,严重制约了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实施和进度,更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因此,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首先就要精简人员,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把每个项目上的人员都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上,做好人员的优化,增强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另外,要加强对项目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摒弃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采取精细化管理,改变职工的惯性思维和陈旧思想,在施工管理中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向减员要效率,向提高员工素质要利润。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是提升项目效益的关键环节。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要深入分析电力建设项目的财务相关数据,根据数据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关措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要求项目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认真科学的分析电力建设项目的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消减不合理支出费用,降低管理费用,盘活剩余资金,以达到资金的充分利用,控制项目整体的财务支出,增加项目的总体利润。 3加强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质量管理是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是项目的生命,工程质量的高低,是项目管理和施工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也事关整个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发展。因此,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一项就是要把严守合同工期,确保项目施工的工程质量,以实际行动和过硬的施工质量来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赢得未来。做好电力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大部分施工项目都通过了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认证只是一个起点,关键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和严格落实。质量体系的定期审核和检查是促进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全面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并杜绝质量事故。项目管理人员要对项目施工质量高度重视,对以前引发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引以为戒,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名牌意识、精品意识,争取做到建一处项目、树一面旗帜、造就一项精品工程。 4加强现场管理,充分体现项目经理的作用 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非常重要。现场管理是对项目上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科学配置,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现场管理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是所有管理的落脚点。做好项目的现场管理,是工程成功实施的保障。电力建设项目施工的现场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领导下实现的,一个好的项目经理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从人员的安排到机械的配置,从程序衔接到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协调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电力建设企业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就要认真落实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实行项目经理风险抵押制度。促使项目经理以项目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合理用工,节约机械台班,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避免返工,提高工程一次合格率。 作者:刘杰 王俊朋 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公路施工项目管理论文 1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施工企业的管理为主,业主、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进行监督。但是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没有具体的分工,业主与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制度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另外,目前招标管理不完善,不能通过公平竞争确定中标单位,建设单位采用议标甚至假招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对中标施工单位管理与建设单位的监督缺乏相应的依据。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项目管理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涉及路基路面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隧道以及桥梁工程等整个交通工程。标准化建设包括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方面。标准化建设提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因此积极实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能够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以及控制工程成本。 2.1项目部与实验室建设标准化 项目部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核心,项目部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在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场所和温馨的生活环境,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外项目部建设应体现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建筑面积必须达到合同规定的建筑面积,并有相应的实验室、会议室以及资料室等。另外,按照合同规定搭建职工食堂、职工宿舍等标准化临时设施。试验室是施工现场材料、构件以及整个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因此应建设标准化的实验室。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力学实验室、水泥实验室以及土工实验室等进行明确区分。各个试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类别设置空间面积、配置试验设备,并编制相应的试验操作,设置合理的管理制度,试验操作更加标准化,降低试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 2.2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的标准化建设 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标准化是保证公路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强化预制过程还要实行管理标准化。通过编写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标准化体系,最后达到“管理标准化、加工工厂化、操作规范化”。 1)预制场建设标准化根据工程需用量以及合同规定,并综合考虑预制、运输以及拼装等综合因素,建立标准化的大型临时设施。例如,采用隔离的形式依次建立混凝土搅拌站、构件预制区、构件养护区、钢筋加工区、预制成品存放区。 2)构件预制以及钢筋加工程序化构件生产过程中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以及脱模剂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验确定。振捣时间、频率以及构件的养护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构件达到规定强度分类集中堆放。构件的生产的程序化,对构件的外观以及质量的控制有着重大意义,不论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还是加工技术考虑,采用程序化生产都非常有利。 3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是实现公路效益的前提条件,质量控制管理必须得到项目管理部的高度重视。业主以及监理单位必须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及规范规定施工。进度控制是项目部管理的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着项目投资效益。成本管理是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个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管理,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项目管理部要提高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管理水平,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体制。 3.1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应加强施工现场、施工工艺、原材料质量以及质量检验的管理。施工现场应做到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将质量管理责任到具体的人员,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学习与交底,使施工严格按照规范与设计图纸。定期召开现场管理人员工作会议,及时沟通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现场有条有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严格按照程序,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准进场。另外还需对经常的原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质量指标等进行验证。对于场内的原材料应分类妥善保管,保证原材料的清洁,防止原材料的污染,尤其是钢筋应分类存放,防止钢筋锈蚀,影响钢筋的使用性能。质量检验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检测数据,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每道工序施工必须在前一道工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2项目工期管理 项目工期控制随项目的实施而不断变化,因此项目工期管理是动态的过程。项目管理部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要求以及合同等条件,针对性的编写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时应以影响工期的关键工序为主线,并根据项目的实施不断调整工期计划,保证项目按照合同规定的工期顺利完成。进度控制的关键是通过比较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的偏差,采取一定的纠偏措施及时补救。 3.3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属于企业专业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几部分。成本预算是进行成本事前管理的一部分,使用过程中要通过成本控制对成本进行调控和具体管理,落实管理措施。成本考核是对部分完成目标进行把关,确保项目成本预算在可控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来了解掌握施工进展和财务状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徐海 单位: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论文 1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建设方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组织者,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协调配合的关键力量。应该根据置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项目规划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参与置业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加强现有团队的培养,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工程现场的不断摸索、学习,总结出一些管理上的教训和经验,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订阅专业书籍和各类规范,基本掌握了常用专业知识。 2注重沟通协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作为甲方,要加强与各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落实重要设计单位的设计驻场工作,积极处理施工现场的设计问题。作为甲方,应该发挥工程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做好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工程不停工,管理人员不离场。统筹安排工作,提高工作的协调性与计划性,努力做到: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各类款项的按时到位;要求监理单位每月至少召开1次例会,协调解决现场难题,并督促其坚持施工现场旁站;针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不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会,交流推广经验;在日常现场巡查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程变更和其他返工问题。作为甲方,应该积极对外协调,努力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酒店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为了保证酒店按计划投入使用,各专业工程师及时跟进相关对口单位,对电、水、气主管部门进行跟踪了解,争取在建设中给予积极配合并适当给予宽松政策支持。 3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自集团下发了关于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等6项配套制度以来,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在建工程的建设,在最为重要的工程变更方面,一是事前严把审核关,将可变可不变的项目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做好筛查工作;二是事中实施三方监督,落实到人,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三是事后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做好程序完善工作。具体方法:潜在投标人推荐、标前调研,标后考察;中标单位进场考核,(法人约见,项目经理实名确认,定期举行项目通报会)定规矩,保时效;发挥监理的职能和力量;项目终身负责制。招办、公司、行业监管、业主、监理、施工方,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交流,促进实效。 4以合同为行为准则,走法制工程管理之路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因此,作为建设方的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合同,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发包方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我们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建议时,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造价增加要有充分估计。 5细化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班组建设上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先后编写了值班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并要求员工之间相互督促,按制度要求贯彻执行。同时,为了不打“乱仗”,明确了每位员工的责任,并要求每位员工每月总结工作的执行情况及下月的计划完成内容,以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向前看”,工作“向前推”。为了让工程变更签证,认质认价流程更加合理,编写了认质认价流程及工程变更签证流程,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以便及时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及认质认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及现场协调的优势 监理在技术水平、协调经验等方面具有建设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帮助建设方完成现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不定时组织召开专项工程会议,使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明确其责任及施工重点部位的重要性及施工难度,以保工程重点部位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注及相关规范一次成型,避免返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7结束语 加强项目工程管理,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保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具有关键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王羽 单位:宁夏机场置业有限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1水利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1.1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各类型图纸、方案的会审和签订,确定下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同时准备好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重点落实工程的工期计划;施工中期管理是确保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保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同时要注意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联系起来,做到既不降低质量,又不耽搁施工工期;施工后期管理的重点在于质量检查,作用是对工程质量作进一步核实,全方位保证水利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1.2工程竣工后的管理 严格来说,上段内容中提到的施工后期管理应该纳入到项目竣工后的管理工作中。在工程项目竣工之后,要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竣工后的工程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量、造价成本、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材料质检报告等等。 2当前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重点。目前国内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1)施工管理中应用到的安全监测设备性能不好,跟不上社会发展;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现有体制发挥不了管理作用;3)施工中涉及到的安全施工标准得不到落实,或是难以得到落实;4)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尤其是专业型人员数量极少,满足不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需求。2.2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水利施工中,安全与质量并重。但国内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瑕疵,常见的如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科学、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大、施工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水利施工质量,降低水利工程的性能发挥水平。 2.3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要注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以外,还要重视成本的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做好施工成本的控制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用最少的价格完成最优质工程的施工,但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如下问题: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风险上扬,投标费用难以控制;其次,项目评估依据在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项目评估方法随意性较大,对于成本的核算缺乏技术基础,也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全监督,同时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各级人员身上,积极贯彻落实《建筑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来管理人。2)实行安全教育培训。水利建设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工人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一旦发生问题其影响较其他工程也更为惨重,所以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施工中必须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工程施工安全。3)落实安全巡视任务。水利施工现场是环境复杂之所,面临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很多,要求安全巡视人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问题,要能有条不紊控制现场,将安全损失降到最低。 3.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1)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合同在签订前要经各个业务部门的会同审查,就双方有意见的地方要及时提出修改建议,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具体施工时合同执行的难度,并且认证执行合同的签订程序对于合同双方深入思考合同内容是有帮助的,要约的发出、条款的协商及相关事项的落实都是一个彼此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2)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办事,是保证工程管理水平的根本,无论是进度、安全、造价、质量及文明施工等的管理要求,都要遵循合同为主。(本文来自于《民营科技》杂志。《民营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3.3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施工组织设计不能盲目遵循已有的施工经验,而更应该在国家相关施工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代表国家法定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督的,其对工程质量有着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所以对于项目质量管理来讲,要积极配合监理树立其权威,尊重监理的想法和意见,配合其正确的停工、返工要求。 4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还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盈利与否。对于水利施工单位来说,确保水利施工质量和市场的需要,而确保水利施工安全及降低施工成本则是企业本身的需要,为了能同时满足市场和企业本身两方面的需要,必须在项目施工中做好管理,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全部落实到位,采取措施有效提高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推动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张丽芳 王英梅 单位:海林市水务局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综述 一、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1)优化建筑施工的重要途径。就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言,除了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之外,同时还能有效优化整个建筑施工流程,对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要想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首先需要对整个项目施工的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协调好人、物、财三方面的关系;其次,在施工进行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随施工项目的发展而推进,因此,除了对项目施工整体进行设计控制之外,还会对施工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还能有效优化建筑施工流程,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达到标准状态。 2)提升施工质量的基本保障。在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中,需要对每一施工流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并且规范施工工艺,使施工整体达到标准化的状态。当每一流程都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来进行,所有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工艺也得到改善,必然有助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因此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而言,建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对项目进行管理。 1)原则落实。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原则的指导。针对工程项目的不同,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如下几条原则:首先是目标原则的把握。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是为了促进施工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和完成,因此,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其次,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节约开支,因此,还应有效落实节约原则;要想有效降低成本,仅仅依靠某一环节或者每一工序管理工作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项目施工环节的全力配合,因此,在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应积极落实全面控制的原则;就项目施工而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临着许多潜在的突发事件,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 2)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结合现阶段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往往由于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素质以及个人素养,导致成本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的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没有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或者是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只是项目委托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并不负全面责任,因此,针对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过于懈怠的情况,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将工程项目中个人的利益所得与工程项目的盈亏联系起来,增强二者的紧密程度,争取树立和完善“成本第一”理念。 3)预算工作的有效进行,落实责任制。除了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之外,还应落实责任制度,做好预算评估。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预算评估机制,从项目的成本指标出发,科学合理的进行工程预算;建委会、工程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财务相关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整个项目工程建设的成本进行公正、客观评估;将报价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比对分析,合理确认项目建设的责任成本;综合利用各项评价的指标,将目标责任成本进行项目分解,并且按照目标责任进行最后的项目分红,从而真正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4)采购制度的完善,加强原材料成本控制。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原材料的成本大概占到工程总成本的50%~60%,因此,材料采购环节也就相应成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关键。对原材料成本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应坚持量价分离的原则,从两个方面入手完善采购制度。首先,应按原材料的实际消耗程度以及消耗量进行限额领料的制度;对市场原料行情进行实时掌握,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购料从优,降低成本;其次,合理采用运输方式,对运输的批次及数量进行明确的规划,尽量采取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降低期间的运输成本,从而降低过程中的成本耗损;通过招标竞标的方式,根据各方报价、售后等多方面情况,与优质原材料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5)强化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控制。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批之后,相关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将进行立项报告,并且将项目资金的预算报送相关财务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进行备案。在这一环节中,作为支付款项基本依据,项目工程前期的开发费用合同或者协议以及各项建设工程的合同都应该在审计部以及财务部进行备案;与此同时,项目工程的管理部门应进行每月资金预算、付款进度表以及月度计划报表报送至财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备案;建设工程财务相关部门应做好对每笔款项支付的严格把关;支付款项时,应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提供符合建设工程项目进度以及质量的检测报告,然后由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待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审批之后再报主管副总进行审核,最后依审核工作量以及预算的结果准报总经理进行审核之后方能进行款项的支付。 三、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来说,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及时有效的做好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施工项目的效益。加强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应规范招标流程,加强对于项目支出的会计审核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仅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从建设施工单位自身的发展出发,寻求生存发展之道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鸿旗 单位:广东中铁五局路桥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实践 一、施工项目控制 借助“PDCA”: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循环工作方法进行重点工序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然后执行安全控制。任何工程都会涉及到诸多的安全因素,安全一票否决制对项目工程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注重安全隐患等影响因素,找到应对施工安全的措施,将这些影响因素解决,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在具体施工时,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路转变,将安全放置在首位。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提出。能现场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并做好安全记录。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最后,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目标责任制。这里所指的责任制,是建立在成本控制的水平上,将预算目标作为责任来落实。需要在实际执行中,将项目总任务进行分割预算,将每项任务指标细分,并形成责任书的形式签字认可。提供的这些资料必须保证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反应实际总成本,做到项目总账目胸中有数。其次,项目及时进行摸底、清算工作。在竣工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结算及决算。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核实工作,做好成本核实工作。再次,项目要执行工序单价承包制,该制度可以帮助项目节约成本,从施工源头上降低成本支出,更好的杜绝了感情工程、经验工程等问题出现。每个月相关负责人要进行审查工作,对支出的资金进行跟踪审查,确保每笔资金落到具体工作中。最后,进行成本审查工作。工程中常常出现一些超支情况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这些超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在管理上有始有终,夯实项目成本管理。在实践施工中,我们发现,通过强化施工管理,细化施工管理目标,促使了项目管理渐渐地趋向良性发展,保障了项目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二、施工项目管理手段 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三大方面。其中,重点管理部分是现场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现场管理是提高施工质量的保障,然而信息管理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实际管理中,需要将每个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信息资料整合,方便审查。项目经理要定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此时的管理工作不仅蕴含了科学管理含义,还包含了规律性管理。而如何运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也需要项目进行一些软硬件的投资,比如电脑、网络、软件、人才设备等资源。通过信息与现场相结合,达到完善的项目管理目的。 三、项目运行机制 在项目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它的运行机制对工程的管理至关重要,而运行机制的主要动力便是人的因素。项目工程的运行机制如何发挥出巨大作用?具体做法是如下。 1.建立健全项目鼓励机制。一个项目如果重罚轻奖,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等现象。为避免不良的工作氛围出现,要对那些勇于奉献的员工进行经济鼓励或者是物资奖励,并提拔优秀员工。 2.项目要执行业务管理业绩评估,给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通过业务划分、职能管理,评估员工个人的业绩,用业绩说话,加强员工硬件的培养。而这样的激励机制,正是当下项目管理中最缺乏的机制。总之,要健全用人机制,要录用高素质人才,加大项目管理软、硬件的同步发展,这样才能着实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四、结语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个繁杂巨大的工程,它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进程中,项目全体参与人员全心投入、协同推进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同时,适时引入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多方面入手,通过项目实践,引入了人员鼓励机制,提高了项目人文管理的力度,使得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作者:巩荣耀 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弊端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所以项目管理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难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协调利用,造成诸多弊端。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有限,效率低下,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不高,施工事故时常发生,不仅影响到项目进度和施工效率,而且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声誉。影响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施工环境、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存在弊端,所以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施工单位单纯的为了利益而忽略施工质量。此外,随意修改合同条款的情况十分严重,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淡薄。 2、土木工程施工监理范围小,力度有限 监理单位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而且能够加强项目管理力度。但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范围较小,只是简单的局限于项目施工阶段,而不是从头至尾,全面贯彻,比如项目立项和可行性探讨阶段缺乏必要的监理。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力度有限,很难实现全面立体式管理。此外,我国监理市场比较困难,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监理单位比比皆是,监理单位缺乏必要监理知识,使得监理工作变成了好看的“摆设”,进而造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混乱无序。3.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性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缺乏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所以不能够保证施工项目管理的安全、质量和成本能够满足先前要求。管理混乱造成施工管理的无序,成本控制力度不够。当前我国成本管理通常是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很难准确把握施工管理项目的重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缺乏严谨的管理体系,科学性欠缺,不同部门之间交流较少,进而造成资金去向不明,资金短缺现象。 二、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几条措施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首先应该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树立质量观念和工作责任心,效率和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施工结束后,质量检测人员应该严格检测施工质量,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子项目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让质量意识深入骨髓。 2、完善监理制度,增强监理力度,积极发挥监理作用 完善监理制度要不断扩展监理范围,将监理工作渗入到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同时加强市场监督,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为了使监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监理单位监督力度,慎重颁发监理证件,只有监理单位正规有序了,监理工作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才外,不断提高监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制定工作单位带证上岗机制,确保整个监理制度健康发展。 3、完善管理体制,采用新的管理模式,规范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管理体制,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技术,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合同制定过程中应该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不但保证合同制定的原则性,而且保证的施工质量。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健全合同管理体制,让合同整个应用周期都能够保证保证。从大环境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规范市场经济体制。 4、加强项目安全、质量和成本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 归根到底,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项目安全质量和成本的控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项目在立项开始,施工单位注重成本控制,实行成本核算的合理性。项目管理部门可以实行责任制,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做大化。 三、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施工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应该加强交流,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取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作者:魏卫伟 韩聿亮 单位:包头市名流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隆升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房地产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房地产企业层出不穷,各个房地产企业之间竞争逐渐加剧。在质量和安全的保证下,房地产公司的每个项目都尽全力做到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房地产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不断深化市场改革,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房地产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调控,房地产行业利润下降,行业发展不景气。控制房地产工程的施工成本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笔者就房地产行业现状及控制对策谈谈自己的想法。 1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 1.1房地产施工成本 房地产成本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个部分。房地产成本类似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一般包含购买工程项目所含的各种设施的费用,建筑施工和安装的费用,地质工程勘探的费用,购买土地的费用以及企业自身项目管理的费用。 1.2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 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预定制定的,科学的标准,在企业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和成本消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进行预算,决策,计划,核算,管理以及监督,对不符合标准进行不断调控,把建设成本和消耗使施工成本最小化,在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控制下,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1.3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整体控制的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例外管理原则,创收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只有严格遵循这样原则,才能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保证住户的安全,推进房地产的发展。 2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2.1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虽然进行管理和控制,但并不是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只有在项目完成后,企业做出决算才能得知项目的盈亏,并不能及时发现盈亏状况,并进行改善。各部门各司其职,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工程施工生产和施工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从表面上来看,这些部门与施工成本控制关系不大,但却给施工成本控制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施工成本控制的责任归结于成本管理部门。施工成本控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因此,一个健全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前提。 2.2施工成本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 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是不断加大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有序,公平的竞争市场显得尤为关键。但却存在着先天的不平衡的市场主体地位,使承包商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产生了很多的不良现象。各个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都企图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综合实力,以求可以承包这个项目。竞争的附加条件不断增多,国家对承包商的竞争成本进行规定,例如,计划利润和期间费用。但企业往往为了中标,经常会放弃其中的一部分乃至全部。 2.3在施工成本要素管理中存在问题 在施工成本中,材料成本是施工成本的重中之重,占施工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材料成本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在采购材料之前,没有健全的采购计划或者计划的实施不到位,可能造成材料不足而停工,增加了人工成本,或是采购过量,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不利于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领用和入库管理过程中,没有指定的材料领用人,材料领用混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材料入库管理时,没有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使材料堆放凌乱,清点不到位,材料可能出现腐蚀等情况甚至存在丢失的可能性。一次性材料的领用和管理无人问津,使用特别混乱。除此之外,在材料合算的过程中,材料消耗无准确计量,却将重点放在材料核算的财务账要与材料部门的台账核算相符,不进行实地盘点,经常使用当月入库和月末库存倒算的方式计算材料消耗数量的操作方法,故意掩盖材料运输过程和入库过程中材料消耗量以及由于现场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不正常损耗,造成成本控制不合理。还有材料成本控制不及时,是施工成本波动大。材料成本的浪费造成施工成本控制不良。 2.4施工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 施工成本不规范,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将一部分施工项目分包出去,只进行费用的收取,没有做具体的记录,造成未转包的部分项目数据资料不完善,使成本核算不准确以及盈亏状况不明确。成本控制手段落后,不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未进行完善的信息管理。 3房地产成本控制的对策 3.1加强施工生产管理要素 在施工之前,相关单位要制定健全的计划,对单项工程进行详细计算,相关材料保管齐全,内容完整。在分包合同中,要对物资消耗进行规定,将责任划分给分包单位,明确供应范围,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完你善物资领用的制度,及时进行物资消耗计算。 3.2进行现场成本控制 在施工之前,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避免返工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快施工进度。在会审图纸的过程中,尽量多发现问题,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及时修改,将施工成本将至最低。要随着工程的进度,不断结算工程款,在工程完成后进行对工程款进行结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造成责任索赔或者信誉受损。建筑工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尽可能的减少成本。在房地产行业经济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和施工单位应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相关素质,加强施工管理,进行现场成本控制,对各个生产要素进行规范,减少余料废料的产生。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成本控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残酷的竞争中拥有的一席之地。 作者:刘晓艳 单位:大连鸿玮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摘要:当前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极大刺激了产业投资的加大。就房地产企业发展而言,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是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因此必须对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实现企业财务合理管理问题以及成本有效控制是房地产行业目前阶段研究的对象。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义,并针对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强化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来讲,房地产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企业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上涨,但是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取得较强的竞争力,挣得一席之地,必须严格实施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更要切实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实施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二者的协同管理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方面实施管理,其实施依据是特定时间段内企业制定的财管目标,二者管理实施主体也就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在自身主权范围内,管理对象是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财务状况。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充分利用工程性选择运行系统,有效计算和调度企业正常运营下产生的消耗以及逆行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将自身的薄弱环节给予充分的挖掘,还可以有效发现企业内部潜力。也由此还能够将企业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的方法查找出来。如果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机制科学,合理,那么其对于改善企业运营管理发挥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企业进行自身运营机制的转变,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重视不足 没有切实关注重视前期工作的运行是房产开发公司进行财务成本两者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当前阶段,房产公司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忽视了前期工作的成本控制问题,比如招投标以及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问题。部分企业缺乏科学,成熟的成本管理观念,对前期工作盲目压低费用或者设计工艺不同,反而导致了企业成本的大幅上涨,也就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出现失控的局面。 (二)控制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关于建设极端,企业的控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发展太久,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该行业企业的发展还不足够充分,之后的很久的时间内,房地产的发展也仍然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势头猛进,但是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发展的经验也相对缺乏。例如,在市场开发过程中,针对招投标的制度不够健全,招投标市场建设也相对薄弱,也缺乏健全的招投标机制,在此过程中,缺乏相关部门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由此,成本管理问题更是一塌糊涂。 (三)成本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缺乏相应管理机制。目前阶段,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场竞争随之越发激烈。对于成本控制各个方面,企业应当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实施管理,因此,企业必须采用先进、合理的手段,企业才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相对先进的成本控制的观念,仍然只是简单的认为是最大限度的提高收入降低支出即是对成本的控制。传统成本控制观念,没有充分分析研究市场以及对产品实施科学定位,导致盲目降低成本。这种成本控制方式很好地促进了企业支出费用的大幅降低,但是,却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造成了企业与市场严重脱节。同时,就目前的房地产的发展来看,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对于自身成本控制问题无法实施充分全面的管理。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策略 (一)加强对前期财务工作的重视 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其成本控制实施的关键在设计环节。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灵魂,它全面反映了项目整体规划情况以及具体的施工意见。因此,在设计环节,企业全面处理整体工程的处理技术关键环节以及涉及的相关经济问题。设计阶段,也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以及有效控制的最佳时期。设计不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造价情况,也对施工工期以及工程质量发挥着绝对的影响作用,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受到设计的直接影响。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建设机制 企业在进行企业建设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最先要做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招标制度并对实施有效的处理。创造公平合理的招投标环境,使得资质较高,实力较轻的设计机构可以公平的参与竞争,同时企业必须对自身管理不断强化,促进企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关于工程监理问题,不仅设计机构主动突破自身设计局限,同时设计监理也应当帮助设计机构,推动其设计思路的不断开拓,进而进一步优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在工程成本之前,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 (三)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把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做好。目前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实施的财务管理其工程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管理理念还相对落后。所以,切实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基础财务的管理,将日常的财务工作做好,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分析。其次,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整体提升企业专业水准。此外,对于成本控制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认识。必须立足于成本控制,对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再次,对企业资金加强管理。必须重视企业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涉及方面众多,主要有筹资、现金及成本的管理等方面。科学资金的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信用,有利于企业低利率贷款的获得。制定科学的融资计划有利于资金的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资金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最后,对企业资本结构加强管理。在企业资产负债适当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的有效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企业依据发展目标、融资现状制定科学的规划来科学确定权益债务比。在融资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以保障投资项目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本身就很复杂,在工期较长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实施科学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但是其工作量是相当大,工作强度也非常高。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深化,房地产企业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竞争具体情况,实施自身成本管理,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实施全面的成本管理,针对项目的各个环节,对项目工程进行整体控制和管理。实施切实可行的成本强化管理措施,不仅切实保障工程质量,还可以有效促进成本的严格控制,为企业发展谋取更多的利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张美萍 单位:沈阳华强新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探析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行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在管理上一直比较重视成本控制,但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探讨房地产行业项目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加强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成本成本控制 在我国,房地产业是涵盖建筑、建材、运输、中介、金融在内的大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行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房地产公司逐渐的发展起来,且很多具备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经营的范围不仅是房地产开发,还兼具物业管理、机电设备的安装等。一些公司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许多大型的企业全面采取预算成本控制制度,坚持实施工程管理的主导流程控制。能够实现全员的成本控制,总体来讲要将项目成本控制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的事中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事后评估阶段。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在成本控制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能否做好以及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否盈利或者盈利水平高低的关键。 一、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成本构成 1.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契税及交易服务费等。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30%—50%,在项目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土地契税约占土地成本中的3%,可见取得土地的成本价格高低是房地产公司能否赚到钱的关键。 2.前期费用。 前期费用主要包括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费用、三通一平费、规划设计费以及交给政府涉及到报建的费用等。该项费用在总成本中占5%左右。 3.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实体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费等。此项费用在总成本中占的比例较大,一般在35%以上。 4.基础设施配套费。 基础设施配套费主要包括服务性的一些工程支出和基础配套设施费用。前者主要有供电、道路、环卫、排水等;后者主要是停车场、警务室等;占总成本的10%—20%。 5.间接费用及税费等。 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税费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 二、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控制理念不全面。 公司的人治问题太严重,管理层参与度太高,事无具细,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没有树立起全面的成本控制理念,仅仅局限在具体的流程控制中,看似在监控之中,但是却没有严格的设计监督机制。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使本该拥有的规模效益大打折扣。在设计阶段不论是图纸的设计还是方案的设计,从开始设计时就要想到如何设计成本低,或者是更合理、收益高的方案。由此可见,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该模式具有民营企业的通病,人治往往凌驾于制度流程之上,所以如果没有监督和标准就会使得管理控制流于形式。再者,项目的流程控制只能对流程可以规范的项目成本费用进行,仅仅控制的是审批、执行阶段,在工程项目控制的流程设计上审批的流程过于繁琐,没有体现出各个部门的独立性,过多的关注了部门间的相关性,使得流程过多且涉及部门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3.项目各阶段具体成本控制不系统。 房地产公司从投资拿地开始到工程竣工,其成本控制大致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但是具体成本控制上没有系统成本控制,导致很多职能部门或者在职责上是重叠的,或者是都参与却无人负责的现象。没有主导部门或者主要负责人去推动或者承担责任。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进度的延迟或者其他环节实施的延迟、无法进行。 三、加强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1.树立公司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对改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才能够使得全面成本成为可能。但是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及各个职能部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不仅需要工作和职能的细分,还有监督与职责的各个部门的协作,这些都需要对每个员工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全员的成本控制理念的树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2.房地产项目管控模式选择及组织架构设计。 房地产项目从拿地到实施竣工,期间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土地投资论证、项目启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工程实施、竣工。所以地产项目成本控制要从这几个阶段入手,这样就需要采用项目成本流程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模式。还要建立项目成本具体环节控制节点体系,要根据各个部分各个阶段具体环节在其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实际操作,进行节点管控,将控制分解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将每个部分的每个阶段环节严格落实到实处。建立合理的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按照各个阶段的特点,设计目标成本,然后再通过预算与决算的比较来改进预算。将目标成本控制与项目流程控制相结合。同时各个阶段注重每个阶段关键节点的控制。将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精细化、明确化,同时形成具体的成文形式加以公布,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此执行。 3.房地产行业项目成本体系的优化。 公司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指标进行考核,对超过指标的金额通过流程进行审批,将其控制在部门管理中,使公司的商业机密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控制,节约人力成本。在项目成本体系优化方面,还应该加强会计制度和规则的建立,使各个房地产企业之间,在具体的一些成本核算上有更统一的标准,使各个企业间的成本,更具可比性和借鉴性。而新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也会为成本的控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改善的可行性建议。 4.项目成本控制流程的完善。 在项目成本控制流程中,应该更紧密的与成本预算相结合,给以部门更多的权限。项目成本控制流程要严格的进行筛选,通过进行设计方案的评选。与供应商的合同要进行市场调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成本大幅上升问题等各项事前控制,使得其在项目成本的控制上更加的精细化,也能从源头上起到节流的作用。 作者:董慧 侯文哲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成本控制 前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项目,因此在此期间无论是居民消费、市场需求还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会有很大变动,一旦决策分析和成本控制失误均会给开发企业带来重要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出正确决策、有效控制成本是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确保收益、减少损失来说十分必要。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分析失误对成本造成的影响 (一)经济形势影响着开发成本 之所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到经济形势改变的影响,是因为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导致房产开发产生巨额亏损。例如: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和人民币汇率等都对开发成本产生影响。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从开始研究该项目的可行性,到最后楼盘上市期间隔的时间较长,在该时间段内,市场需求这种不定性因素,极有可能有很大的更懂变。消费者购买力、银行汇率等各类要素的变动必然会造成投资收益预期与目前状况相差甚远。比如二线城市开发房地产,购买的地皮位置较好,并且估算上市必然会卖到6000元/平米,然而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房价是以4000元/平米出售,这必然会影响房地产商的收益。 (二)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影响着开发成本 财政和金融两大政策是决定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直接要素。一个国家的国内国际政治局势变化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更动被称之为法律政策风险,法律政策风险一旦出现必然会使房地产商承受巨大经济亏损。宽松或者紧张的货币政策会对项目开发产生直接影响,这主要是影响房地产商开发项目的成本。 二、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经济分析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建筑密度、土地面积、绿地率、交通是否方便、容积率以及公共性的配套设备等要素均是评估指标规划时应当予以考量的要素。在评估设计方案时必须要对经济性、性价比、格局和环保等细枝末节给予充分的评估。在展开经济评估时应当从财务评估和综合性就评估两个方面给予全方位考量,里面包含在任何一个评价指标要素都会对房地产开发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恰当的将建筑楼层的高度提高和增加密度、恰当的控制其容积率、均是降低每平米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建筑用地,这样就在相应的节约了部分开发成本。 (二)优选规划方案 想要提高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必然要对市场展开充足的调研后,与项目详实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才能确保在符合消费者使用功能和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的整合经济和技术把多种方案设计出来再展开对比,进而在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在对最佳方案展开选择时,先保证各类开发方案间有可比性,同时应以项目现实状况为根据,采用的评价参考指标必须保持其合理性,不能有所偏颇。 (三)尽最大可能使项目抗风险力提升 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决定了要投入巨额资金才能满足开发需求。由于调整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动均严重影响着房地产项目的收益。这就需要房地产商在投资决策环节均要对社会、环境、经济、市场和政策等各种影响着投资项目成效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掌握各种因素对项目产生的影响以及各种要素属性,能够起到帮助开发商衡量项目风险的特点和大小正确性的作用,进而保证投资收益水平的合理性,将卓有成效的控制风险方案设计出来,加大防控重点要素的投资风险力度。 (四)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组合投资 开发房地产的企业在选择开发项目时,应注意把资金投入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对于各种收入层次的居民进行差异化的建设类型,即建设层次不同的写字楼、住宅区和文化娱乐场所等,从而达到降低未来不确定风险的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类型不同,在开发时也会出现不同风险,进而收益上也会有很大区别。通常,高风险投资就有高收益回报,而低风险投资项目相对于高风险项目而言,其收益相对较低。假如把资金投入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去,就会使整体企业的风险系数降低,最后获取的收益也较为均衡,如果有一个开发项目决策失误,也会有另外项目补足,这就是用的“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策略。 三、有效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方式 (一)转嫁风险 第一,利用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需要企业提前缴纳保费到保险公司,而真正遭受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承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保险公司是一种有效、及时且能够科学实行的弥补损失方法,但是在开始缴纳保险费时数额较大且在使用方位上有较大限制。因此通过投保来转嫁风险不能解决所有的投资风险。第二用合同的方式把风险向另外的经济主体转嫁。例如,在项目在施工时,可以把少数高风险性的工程外包给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主体,这样就会降低该部分风险。 (二)透过目标成本控制方案进行投资决策 研究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是开发商开发项目前必备的功课,假若糊里糊涂的就去投资,不但不能确保该企业的获取相应的利润,还极有可能使自己蒙受损失,更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这说明在做投资决策时把目标建筑成本控制方案充分利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在设立项目之前必须要不断的评估预算,确定建筑成本控制数高于总的建筑成本资金时,才能确保该项目具备可行性。假若低于总建筑成本资金,那就说明不能达到自身利润的预期,该项目不具备可行性。通过全面系统的测算后,才能够保证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该项目的收益目标能够实现,降低盲目去投资开发给开发商造成的运营风险和没有必要产生的开发成本。 作者:张新建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功,要想度过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寒冬,练内功是必修课,下面将从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合同商洽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五个阶段进行论述。 一、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 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成本的细化分析,包括:1、土地开发成本:主要为土地征用费、城市配套费、拆迁安置补偿费,此部分费用占项目总支出的30﹪,个别地区数值有可能还要高,要成分考虑开发风险和升值空间。2、前期工程费用:主要为“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费”占项目总支出的3﹪左右,要提高临时设施与建筑项目同寿命性,进而降低成本。3、建筑安装成本:占项目总支出的45%-55%,因地域差异比例数也不尽相同,要了解市场人工、材料、设备变动情况,对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修正与调整,合理科学的确定项目的建筑成本指标。4、配套设施与智能化费用成本:占项目总支出的8﹪左右,此部分成本费用受小区规模和档次的影响很大,控制此部分的费用,园林环境工程成本:占项目总支出的3%-5%,此部分成本与小区规模,档次也有直接的关系,控制起来难度较大,对成本将产生较大的影响。5、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税: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对于可控部分,以最少的费用满足项目要求,节约部分即可成为开发商的利润。6、不可预见费:一般占直接成本的3%-5%,此部分费用应有足够的预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和估计,不能盲目的压缩。 二、规划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是施工的基础,此阶段的控制会对其他阶段产生重要的影响,地产企业对以下三点的控制不能忽略。1、工程设计的招投标制度:地产企业在委托设计时应大力引进竞争机制,以达到控制房地产开发的成本的目的。2、实行限额设计: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要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数据说话。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要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适应,特别是结构数据,如含金量,砼量等,以方便对节后设计的造价比较。3、强化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从设计阶段所设计的成果来看,设计方案的不足或者缺陷来加以克制时,所花费的代价最小,可取得的效果最好。在设计出图前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和管理工作,以求得提高实际质量,避免将设计中的不足带到施工阶段。 三、合同洽商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形成合同的过程中,除了对价格的控制外,还有两点不能忽视,就是合同的严密性和合同的可操作性。1、合同的严密性;除正常应明确的合同条款外,还应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计价方法、特殊工艺的计价方法、违约处理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处理方法等进行明确,以便避免结算时产生分歧和矛盾。2、合同的可操作性:合同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发、承包方能够实际执行。避免承包方为取得工程盲目承诺不可能实现的条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以及项目各项计划的实施。 四、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将地产设计建成实物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费用投入是最大的一个阶段,过程复杂、繁琐,对成本的影响也是最大,必须加强以下三点的控制。1、加强变更、签证监督和管理:变更、签证主要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等。施工阶段的变更、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处于一个严谨的控制体系中。控制施工变更,签证变更的关键在于地产企业的自我约束。变更及签证管理控制体系应明确。造作流程、流程环节中的责任人、责任人的管理权限、流程环节的确认有限、否决与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变更、签证质量,杜绝不实与虚假变更、签证的发生。2、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首先地产企业要清澈的划分材料、设备的“甲供”、“甲控”、“乙供”的范围,其次地产企业的预算成本人员要广泛掌握建材行情,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材料限价工作。合理控制差价水平。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属于制定价范围的,应实行“适当参与,推荐厂家、监督质量、合理限价“的原则,设备采购实行招投标,确保质优价廉。3、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对于承包商索赔要求的处理,则应按合同办事。加强对索赔资料的审查,强调处理索赔的及时性,加强预见性,尽量减少索赔案的发生,以免索赔额过大引起投资失控。 五、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大量、集中、复杂”。是结算阶段的特点,为避免结算时产生主观上的错误和漏洞及客观上的疏忽,结算工程必须按设计图纸及合同规定完成,必须要有竣工验收单,应做好工程洽商签证及预算增减账的管理。重点做好材料差价及竣工调价的审定工作,审核时应与原招标文件对照,凡原标底内已含项目不能重复出现。要严格按合同及有关协议的规定,合理确定措施费、提前奖和优质奖等相关费用,认真实行结算复审核制度及工程尾款会签制度,确保结算质量。 六、结语 当前房地产正处于降温阶段,房地产商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贯穿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其控制的重点在于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合同洽商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全面细致工作。控制好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春天就会再次降临! 作者:张浩 单位:大连泰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开发项目前期成本控制房地产论文 1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近二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先后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以及建设监理制等制度,其中各项制度都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仍然存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重视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认真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这主要是受到了企业短期行为的影响。但是如果从长远发展考虑的话,要想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强化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改善项目成本的估算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成本与建筑质量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来达到促进自身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从盈利角度来考虑的话,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各项运营成本逐渐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只有通过对工程项目以及相应建筑工程的建造进行有效的估算,对前期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掌控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并且从风险角度出发的话,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许多项目都是具有较长周期,并且投入相对较大的项目,这使得前提的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2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虽然在前期阶段的成本费用较少,但是其对于项目的整体质量效果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限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当前在前期的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首先,问题体现在重视程度不足上,目前许多开发商都缺少对决策阶段成本控制应有的认识,造成了策划报告水平较低、操作性较差的问题,在决策中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和意外,产生了大量的资金浪费问题。与此同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上也缺少应有的科学合理性。对于项目开发而言,其可行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项目的成败,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很有可能会面临失败。此外,我国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成本的估算上也存在较大问题,不能精确的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成本估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属于一项动态性较强且连续的工作,估算的结果虽然并不是最终的结果,但是对于成本的控制来说却具有较强的借鉴参考价值,如果估算的准确性较差的话,将会影响到整体的成本控制水平。 3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成本控制的相关建议 3.1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的成本控制主要受到项目区位以及项目方案选择的影响。其中项目区位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成本费用,具体表现为土地成本上。而在项目方案的选择上,如果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开发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反之则会使开发成本上升。针对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特点,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投资决策阶段属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项目开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此阶段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的预测,在可行性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确保前期工作的开展能够落实到位。在此期间的成本控制应当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就是购地方面一定要慎重,对于购地成本应当进行理性控制;其次,还要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预见性分析,确保自身开发项目的准确定位;此外,还要对市场的整体走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便于发现自身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侧重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投资决策阶段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阶段,在此期间内要充分做好有关的分析和调查工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相对较高,如果不在前期阶段对成本费用有个大致的了解很有可能影响到后期的施工建设,进而威胁到项目开发的成败。这使得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3.2进行正确的成本估算工程项目的成本估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强的工作,要想做好成本估算工作必须保证项目成本估算的各相关属性。首先,就要正确的确定成本估算对象。通常情况下,在此阶段分为两项任务,分别是合理划分工程项目成本估算对象以及正确建立成本估算明细账。在划分工程项目成本估算对象方面,大多应当根据施工合同中的内容以及施工生产的自身特点等具体实际情况,朝着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来予以确定。对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大,并且还有不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单项工程,应当将该项目依照不同的施工单位予以划分,将分项工程作为估算对象以便强化对成本的分析和绩效考核水平。而对于单一的工程项目以及那些由单一施工单位、工程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位施工的工程,可以采取合并的形式,将其作为一个成本估算对象。而成本估算明细账的建立则是应当在成本估算的对象确定后进行的。要求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成本估算对象填制。设置成本明细账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方便各个成本估算对象所负担的费用成本。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估算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原则来进行工作。即对于那些能够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而对于不能够有效分清受益对象的则要根据一定的手段来予以分配计入。具体的费用估算包括人工费的估算、材料费的估算、机械使用费的估算、其他直接费用的估算以及间接费用的估算。而各项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则要根据各项费用的实际情况来予以选择和制定。 4结束语 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壮大,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前期成本控制工作。作为房地产领域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乎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一定要积极完善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前期成本控制,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作者:孙瑨单位: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分析 1规范合同管理 在施工企业的管理上,合同管理的地位十分显著,所以必须对合同有明确的规范,不能盲目地进行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必须规范合同的内容、条款。经过设计阶段,施工的合同内容更需要从大到小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保证竣工的顺利。同时,前期的合同规范明确,就能给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运作指明方向,这就是合同管理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合同管理能对施工过程的完成进度进行监控,针对规定的施工成果进行验收,保证施工的质量。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豆腐渣项目,以非常低的价格购买质量很差的材料,这样只会形成劣质的工程。针对此种问题,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条例。 2完善成本控制,优选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完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会在成本上进行控制,并甄选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一个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的进度、竣工有很大的帮助。在设计方案之初,需要引入成本控制的内容,并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在成本费用、施工目标、施工模式、竣工时间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鉴于成本控制的规范,施工组织方案的选择也比较方便。 3工程施工阶段费用方面的成本控制 3.1材料费用方面从内容上来说,材料费用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价格用量方面的费用以及材料用量方面的费用。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材料的优劣好坏都有一定的标准,材料的消耗数量、价格空间都必须有一定的控制管理。并且,施工材料的每一笔限额领料单都需要落实到位,而且单据上面的信息必须准确,尤其是数目方面的信息。同时,为了控制成本,材料的功能需要得到重视,最好是通过低价的合格材料来替换昂贵的材料,保证周转料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材料采购的供应商需要仔细删选,最好在价格、质量、信誉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低价最合格的产品。针对必须购置的高价材料,项目部门需要进行询问标价,对采购的数量和资金进行预算处理。同时,对于需要大量购买的材料,材料部门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分批购买。 3.2人工费用方面企业施工的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的费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对应的合同规定。而且企业按照内部的定价,在工程项目的周期上提前做好议程设置,拟出承包价格,再核算成人工成本。此外,人工费用方面的结算,还可以灵活处理,通过项目员工的动态管理,控制人员的费用支出。并且尽管工程项目的主要职责是跟踪和监督项目的完成情况,但是在人事管理上也有自己的权利。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竣工,节约人工费用,项目部可以在冗员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保证最优化的人力资源来担任施工的职责。此外,项目承包合同有关于人工费用的规定,划分了工资含量指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项目的员工、费用都有了明确的标准,避免了过多人工开支造成的成本浪费。 3.3机械费用方面企业的施工必然会需要购置轻重型的机械设备,方便工程的建设,同时,这也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支出。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项目的竣工,企业可对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机械进行统计,避免购置重复功能的设备,最大限地地发挥机械的功能,又提高施工的建设效率。并且,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相关人员要做好监督,保证机械设备的健康状态。在人员的调度上,施工结束后,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要切断电源,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同时上机人员和辅助合作人员必须加强合作,增加设备的台班产量,强化施工的工程进度。 4完善成本控制,构建施工阶段管理体系 4.1加强成本控制责任制成本控制不仅需要从管理上进行加强,而且需要引入目标责任制,提高企业施工人员和管理层的责任意识。成本控制的责任包含很多,主要是在施工的质量、成本、工期、竣工目标上有严格的规定,避免出现形式上节约、施工中浪费现象出现。 4.2增设先进的技术管理系统企业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性的技术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施工成本也能有所降低。所以说,先进的计算管理系统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式。 5结语 总的说来,房地产项目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需要通过对于设计、采购、制造、质量、管理等环节所使用费用进行跟踪,对于每一个环节所使用的费用需要控制在费用开支标准内。同时需要有合理性降低成本方式,能够更好的掌控房地产项目中各个环节的成本,对于每一个环节所使用的成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报告,并与项目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对于项目进行经济责任承包考核。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成本才会有所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作者:宫鹏单位: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开发项目成本控制房地产论文 1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1.1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所谓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从投资决策到销售,在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 1.2房地产开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①项目决策。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通常都是投资数额很大,房地产企业需要重点考虑项目的风险性预测,以及自身把握风险的能力。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判断。 ②土地成本。目前,由于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数量极为有效,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抬高了土地的拍卖价格。另外房企之间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地价的上涨,使得土地成本很难控制。同时由于土地价格占项目总成本的比重较大,约占项目总成本的30~35%左右,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取得开发用地显得尤为重要。 ③工程建设成本。工程建设成本受工程设计方案、工期、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生产要素价格市场波动等因素制约,而国家政策和各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项目运作自有资金等对房地产开发的相关税费、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措施 2.1开发项目前期成本控制 2.1.1规范前期的项目投资分析,有效控制投资风险。房地产投资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决策成功奠定基础,而可行性研究为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从市场、技术、经济等方面对项目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在技术上判断项目是否可行,以及经济方面是否合理,同时对多个方案进行优选。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首先要对拟选择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未来消费群体,预期的销售价格进行科学地预测;同时还要对项目所在地原材料价格,市政设施,地理和人文环境等等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已经取得调研资料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在确定项目可行的前提下,还要结合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借助价值工程等相关理论,进行设计多方案比选,在满足技术先进条件下又兼具经济合理性。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市场的任何波动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项目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进而瘫痪整个项目。通过投资决策阶段对开发项目的综合评估,明确各因素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根据房地产项目风险的类型和特点,帮助投资者提出相应的风控实施方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 2.1.2土地竞拍价格的控制。房地产整个开发过程中,一旦获得土地,其开发成本就基本确定,在开发过程中,该成本一般不会太大的变化。因此,对土地成本进行控制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拿地成本,在土地招投标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竞标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以最小的代价和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 2.1.3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成本控制的关键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工程造价、建设工期、工程质量等都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①推行设计监理。优化设计方案、加强造价控制工作,仅仅依靠设计合同的制约是不行的,还要通过设计监理协助设计单位开拓设计思路,优化设计方案。②加强设计出图前的审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施工图质量偏低造成的。加强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变动。同时加强审核工作也可以将设计方案的不足或缺陷及时改正。 2.2项目建设阶段 2.2.1完善招投标管理。为了确保招标文件规范、严谨,保证所有参加投标的承包商都在同一限制条件下公平竞争,以便开发商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①招标文件编制人员除了要有较强的预算知识外,还应当有一定的工程设计知识,施工经验,以及材筑材料与设备、建筑机械、施工技术等综合性建筑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对工程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工程量计算不重不漏。②清单编制完成后要认真进行全面复核。最好是将编制好的清单与同类建筑工程,从工程造价、主要材料消耗量、主要工程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检查遗漏的项目。同时还要仔细阅读建筑说明,结构说明及各节点详图,发现一些疏忽和遗漏的项目,要及时补足。 2.2.2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为了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就要认真做好开工建设前的图纸会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确要设计变更的,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办事,必须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确认后才能发生变更。同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要防止设计变更降低原有项目的使用功能情况发生,以及将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增加的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图纸以外以及施工图预算中没有包含的而现场又实际发生的施工内容很多。如果不严格管理,势必会增加总投资。要严格审查各种签证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避免事后签证。要对增加的子项目认真核查,一方面要核查增加的子项目是否合同中有约定,另一方面要对增加费用的合理性进行核算。 2.2.3加强合同的执行力度,以合同管理为手段严格控制开发成本。在房地产开发过程涉及合同比较多,合同规定双方基本责任和义务,同企业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是任何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的工作。房地产企业应该争取建立明确的合同付款台账,使得有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类付款和支出金额有依据,争取对合同款项支付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杜绝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2.3严格审核工程竣工结算竣工结算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最终依据,工程实践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资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审核项目竣工决算时,应该依据现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法规,严格按照承包合同中约定的条款,结合工程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资料认真审核。 ①根据施工图、竣工图等资料审核是否按图纸施工,逐项核对合同条款,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者重复计算的项目; ②审查设计变更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标准,手续是否齐全。审核施工现场的相关资料,确认工程是否按设计变更要求实施; ③对于工程量清单已有的项目,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执行。对于新增的项目并且合同没有约定的,可以参照类似项目或者双方协商确定。 2.4健全成本管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责与权相互结合的工作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目标成本确定以后,就要将成本逐步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部门管理职责,保障企业按照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工作。4结语成本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至关重要,企业要生存下去获得持久的竞争力,还应该树立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项目成本监控体系,实时记录跟踪核心业务进展,实现业务、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者:王新芳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控制论文 一、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房地产企业的黄金时期已经慢慢过去,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房地产企业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需要在资金实力、品牌口碑方面取得一定的影响力,还需要在房屋建筑方面实现低成本。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房层建筑的低成本,就代表着在销售价格方面的超强竞争力,销售越快资金流就越大,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所以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二)可以保证利润空间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在扣除成本、费用及税金后剩下的资金额度。落实成本控制,自然可以为企业谋取更多的利润。目前经济效益是保证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实现其最大经济增加值和目标利润方面,落实成本控制与管理非常必要。 (三)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控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是现代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举措,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就代表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成本控制也是提升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除了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外,对开发各环节成本制定不能全面到位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房地产开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房地产开发成本集中产生在开发的各主要环节。在这几个关键环节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设计环节很多房地产企业在控制设计成本时,往往存在设计单位选择不当,沟通不利以及成本控制意识不严等问题。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设计阶段都没能将成本与技术、工艺、材料等指标很好的结合起来分析,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重视设计方案会审这一环节,不能很好的组织评审小组来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会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后续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变更较多,从而造成后期窝工、返工以及误工等现象,直接影响到了成本的后续控制。 (二)招标环节企业的工程部和成本控制等部门缺乏对投标企业的认真考察,导致一些资质较差的或者是一些资金及技术实力不强的施工企业中标;在对招标文件进行编制时,没有对相关的信息、数据及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也不能做到精确的分析。导致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成本控制隐患。 (三)施工环节在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多,很多企业在施工现场签证都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也不能制定科学的制度流程,导致签证流程混乱,从而造成成本控制失利;一些大宗的材料及设备采购和使用方面,没能做到尽可能的利用自身资源和渠道,导致材料及设备的使用成本控制不利,同时也无法保障品质;工程在付款审核方面各方的责任感缺失,审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审核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开发项目设计方案的好坏对整个项目开发的成败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时,必须做好方案的评审工作,尽量选择最为合理、最为经济也最为科学的设计或规划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土地的统合利用率。通常最优的设计方案不一定是最为漂亮、最为宏伟的,但必须是即经济又实用的。无论是布局还是搭配都应该体现出比例的合理性,同样在户型、面积及层数方面也应当体现出合理性。实际上方案设计本身的成本控制是次要的,而且通常成本较高的设计方案其技术指标也同样高,投资效益也越好,因此,在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案选择过程中,应该对高收益、低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设计方案成本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做好招标环节的成本控制在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案确定以后,便可对该项目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开发,首先就是对施工单位进行确定。通常施工单位的确定需要根据招投标文件,招投标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高的施工标准。因此,在进行招标时,需要先对投标企业的资质、业绩、以及技术、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尽量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较好以及建筑能力强的施工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该严格审查招标文件,在招投标过程中尽量考虑成本控制问题,以低成本为目标,签订细致而严谨的中标合同条款,避免由于合同中权责不清的问题而引起日后的纠纷,这样也能够为自身企业获取利益的保障。 (三)做好项目前期预算的成本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通常周期都较长,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项目需要进行分期开发,因此,地房产开发项目开发之前,应该对预算编制进行严谨的控制。通常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预算控制模式为全面预算模式,主要包括了房地产筹资、采购、投资、销售以及其它经营活动。在预算控制方面不但要做好预算的编制,还要做好预算的执行、分析以及考核等管理工作。预算项目和标准都应明确,同时还要对预算的审定、下达等程度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及时而有效的控制好预算成本。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对预算的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以积极有效的采取改进措施,保证预算工作在成本方面得到根本性的控制。比如在筹资时,首先要确定筹资的方案,对现金的使用计划进行编制和修订,然后再制定出相应的成本费用计划,其中要尽量准确的预测出分阶段的现金支出情况,最后再对销售的预期计划进行制定,以便对未来的收入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四)做好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施工成本占房地产开发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因此,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是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时,应该充分发挥技术及管理优势,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将施工成本控制到最低,这可以说是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施工阶段除了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成本控制,还应该在工程变更及签证方面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进度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工程项目变更等都会对施工成本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这一系列的变更管理工作。由于在房地产开发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出现差异,因此房地产项目施工之前,还需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施工成本的可控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房地产企业还应该尽量避免扩大建筑规模、提高建筑标准、增加建筑内容等导致施工成本突增的现象出现。 四、结束语 由于房地产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做好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为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保持良性发展的关键。房地产企业不仅要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更要做好开发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分析问题、积累经验,以便对成本控制措施进行改进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作者:刘波单位:新疆金辉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会计与房地产筹资和成本控制 一、会计在房地产企业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企业具备财务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实施的必备条件 房地产企业是属于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行业,房地产企业为了保证财务的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时刻确保企业拥有最新最全面的信息。现在我国房地产企业都发展非常快,原因就是其掌握了大量准确的市场信息,能够不断应变市场需求,实力非常强大,企业都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获取市场信息,利用网络和人力资源来进行市场信息的及时获取,所以企业具备财务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实施的重要条件。 2.流动资金巨大,对财务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有很强的欲望 房地产企业一般都是实力非常雄厚,且流动资金非常大的企业,其一个项目的投资可能就占据整个企业超过一半的资金规模,风险性非常大,因而其迫切需要有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来进行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因其资金流动性强,对动态的财务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有很强的欲望。 二、当前房地产企业筹资与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也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由于其获取有效信息的局限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房地产企业企业内部股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第二、形式主义,财务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并不真正实行;第三、企业收付款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第四、库存商品的管理核算控制问题;第五、企业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第六、动态财务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七、企业员工素质低,财务动态筹资与成本控制管理以及库存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三、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概述 房地产企业目前主要采取的财务管理以及库存控制管理模式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主要包括: 1.在投资和销售阶段 第一,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项目的提出,信息收集,主要是前期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收集,事前进行分析报告;第二,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项目规划完成,对其进行成本转化,从而进行投资规划分配;第三,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项目交易开始后,对预定成本和实际发生成本进行比较控制,在实施交易过程中,对其超出预定成本范围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研究分析,对成本计划之内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研究分析,将预定成本进行实时修改;第四,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评价。 2.在售后服务阶段 第一,做好企业投资、筹资成本控制和核算管理;第二,做好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首先,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做好全面管理,其次,一定要保证企业营业收入款项的账实相符,防止出现企业小金库等现象;最后,企业收付款项账实相符,通过企业风险预测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交易;第三,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项目完成后,对其交易过程中一切支出进行财务资料汇总,取其精华,以便以后商品采购和销售项目建设实现财务的动态管理,将企业成本降到最低。 四、当前房地产企业筹资与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模式的构建 1.企业筹资与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模式的构建的原理 对其投资计划和设计计划进行成本分解,对其成本支出的控制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环节,对其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实时的信息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具体的财务动态指标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控制。对企业筹资成本等相关的成本支出进行成本分解,对其成本支出的控制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环节,对其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实时的信息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具体的财务动态指标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对于任一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管理、控制和调整。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实时变化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系统模块,保证其系统的有效顺利运转,最终对整个成本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2.企业筹资与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模式的构建的思路 依据企业制定的筹资与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和库存控制管理模式,实现房地产企业建造过程中的整个的管理控制,对于任一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管理、控制和调整。 3.健全制度体系,夯实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基础 企业只有拥有了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体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夯实企业成本管理基础。 4.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只有做好成本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地完善部门人员的职责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职责问题,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互相推诿责任。 5.加强成本管理的督导考核 成本管理不是一项固定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两手抓,既要通过硬性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同时也可以通过激励制度来鼓励员工实现成本管理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 6.企业现代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 企业要想高效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地保证企业相关经营数据及其文件处理的自动化、企业相关各类事务处理的自动化及其企业决策管理的自动化。通过建立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处理相关各类事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能够将企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网络系统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可靠性,能够及时地对决策所需信息进行查看和汇总,不断优化企业经营计划,从源头上降低企业成本的支出。 五、结束语 企业要实现发展和获利,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系统,那么这既包括人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管理系统就是财务成本的控制,因此实行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有着深刻的意义,房地产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和做好实时的财务控制才能够控制其成本,从而提高其获利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筹资与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已经表现出很先进的优良性,但同时仍然有问题存在,因此,建立适合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动态财务管理系统,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作者:郭红亮单位:河南中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成本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房地产在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它不仅仅在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意叉,还渗透到7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中,房地产开发作为一种商业行为,追求的是利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能在房价和利润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达到买卖双方的双赢,控制好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就非常有意叉。本文主要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主要成本形成的分析,来探讨一下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方法.从而提高项目的利润。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 前言: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项目施工这两个阶段。虽然工程建设成本的发生主要在工程施工阶段,但建安费用的大小以及费用的发生是否合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设计阶段。因此,工程成本控制的方式是从项目的前期入手,在施工阶段进行重点控制,对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加强项目设计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总目标。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组成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就其用途来说,大致可分为3部分:土地、土建及设备费用。这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体内容,大致占总成本的80%。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费用。土地费用主要包括置换成本、批租费用、动迁费用等。房产商在决定是否开发一个项目前,必须将预计的土地费用通过土地面积和容积率的换算,计算出未来所开发的每平方米商品房所占的土地成本(俗称楼板价),以此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 配套及其他收费支出。主要是指水、电、煤气、大市政和公建配套费。学校、医院、商店等生活服务性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其他收费支出中有些虽属于押金性质,如档案保证金、绿化保证金等,但难以全部收回。这类收费项目种类繁多,标准不一,许多项目由垄断性企事业单位执行,随意性很强,标准普遍偏高。配套及其他收费项目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大的一块费用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投资的10%~15%。 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房地产开发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大多数开发企业必须通过贷款来解决资金需要,这样就产生数额较大的利息支出。如何把这部分费用核算好,对正确计算开发成本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一)设计方案优化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设计阶段的首要任务,它对工程建设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方案不但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比如在写字楼的建筑方案设计时,通过优化建筑造型,装修方案、标准层面积、公共区域的布置等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使用率,再设备选型方面,再保证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如在电梯空调弱电系统等方案设计时,通过合理的方案优化,可以节省大量投资,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某国际大厦项目,通过对地下停车场柱网及交通路线的优化设计,增加了约15%的停车位,降低了停车位的单位工程成本。在此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规划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形特点,规划成独具特色的坡地型别墅,从而减少了土方工程量,大大降低了前期“三通一平”工程的成本,并通过提高对回填土工程的技术要求,为后期的地基处理节省了投资。 (二)实行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 限额设计就是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的总概算,去控制施工图的设计。实施限额设计,强化设计经济责任制,是控制设计“镀金”的有效方法。一旦设计获得批准,应严格控制变更程序,不轻易变更设计,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轻易突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与设计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提供可靠的工程基础资料。设计不精、深度不够是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一大通病。迭也是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的一大不确定因素。频繁的设计变更带来工程造价的失控,因此,必须对各项指标确定设计限额,并建立奖惩考核激励机制。一种可以类比的方法是,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优化设计,为降低工程造价奠定基础。 (三)前期造价分析 通常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具体程序是:专题调研设计任务书一方案设计图纸会审。由于关注点的不同,设计单位往往对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开发单位,因此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应该由开发单位牵头,由设计单位来实现。开发单位在委托设计前,要组织力量对成本可控敏感的部分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考察相关项目、收集最新技术资料,组织专题专家会等方式,与设计单位共同完成。在确定项目技术方案的同时,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还可采用定额设计的方式,在设计任务书中。把包含成本控制内容的意图系统、明确地告知设计单位。及时组织图纸会审,从设计、工程,销售等多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据统计,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筑工程总费用的1%左右,但正是这1%的设计费用决定了几乎全部后期的工程建设费用,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投资中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造价人员的工作重点是通过造价分析,协助技术人员按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价值工程原理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二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设项目实行工程招投标制,既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工程造价,又能防止建设单位的一些暗箱操作。在工程项目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为了保证中标价的合理性,防止不合理或非实质性报价中标,在开发的综合楼项目中幕墙、消防器材、水泵等投资额较大的子项目,采用低-价中标的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哄抬标价的现象,又可以避免“低价中标”导致“低质工程”的出现。首先在参加投标的企业中选取3~4家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质量有保障、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作为投标人。在招投标办的监督下采用了询标的形式进行投标。 投标的程序是:先由投标方自主报价,抽签决定询标顺序后,进行第一次询标,询问投标方的最高降价幅度。然后进行第二次询标,以最终确认投标各方的最后报价。这样既给投标方一定的时间考虑,又使投标人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追使企业尽量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如(生活水泵的采购),我们就是以第一轮低干报价的30%,第二轮又降3%的价格最终成交。三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建设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招投标、合同签署、工程变更和竣工结算四个方面。 (一)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单位与材料供应商在选择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和材料设备的供应商时,进行公开招投标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最有效办法。在招投标过程中,充分利用项目的规模优势和供应商的自身优势及相互竞争、可以获得最优惠价格,特别是对于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往往投标单位会根据规模效益及社会效益以低于常规造价的价格报标,同时尽量使更多的总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入围。 在招标过程中,工程管理部门和造价管理部门应该仔细审阅图纸,尽可能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中标单位以后的索赔机会。在评标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和不平衡报价的情况出现。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各投标单位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方案。 在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方式是目前越来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工程量清单招标有利于项目实施中进行成本动态控制。工程量清单是指按照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要求与规定,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现行预算定额子目分项要求,将拟建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按工程部位、性质或构件分部分项,并计算实物工程量,列成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供投标单位填写单价的一种工程量计价方法。采用工程量清单的形式,对开发单位而言,首先,工程单价易与市场价进行竞争性比较,挤掉单价中的水分,堵住漏洞,其次,可控制因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价款的增加。 (二)合同签署要严密 签订规范、细致、严密的合同文本,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又一重点。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设计选型的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索赔。如施工单位常常会在工程的后期以甲方原因误工造成工期紧为理由,提出赶工申请,要求增加工程费用,如果合同中预告了合同报价充分考虑了工期因素,明示不论采取何种赶工措施均不再调整报价的条款,就能有效地杜绝这类费用的增长,比如在设备安装预算中,由于不同的品牌型号价格出入很大,如果在合同中的条款及相关附件中描述模糊,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被“偷梁换柱”,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损害开发商的信誉,造成不良后果。利用好“严密合同条款”这一条,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预计,在这一点上需要多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建筑法律、法规和合同示范文本,但与国际标准合同文本,尤其是与国际通行的FIDIc合同文本相比,在合同的严谨性、合同主体的责权利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吸收国外合同的合理部分,结合我国金融。保险,建筑法规,对现行的合同文本进行修订。 (三)提高工程变更的预见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的管理非常重要,工程管理人员和造价人员应密切配合,严格控制洽商变更的发生,但由于工程项目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变更。一股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可将工程变更分为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3类。对于大的洽商变更,必须事先做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这时要充分利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技术资源,并就其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做出评价,综合各方意见后方能最后确定是否实施该洽商变更。变更设计必须在合同条款的约束下进行,任何变更不能使合同失效。变更后的单价仍执行合同中已有的单价,如合同中无此单价或因变更带来的变化,应按合同条款进行估价。经承包商提出的单价分析数据,监理工程师审定,业主认可后,按认可的单价执行。 (四)结算审核要细致 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最终依据,也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因此,这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一关。 一般应从以下角度控制结算工程成本: 核对合同条款.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并在结算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 检查隐蔽验收记录,竣工结算时应该对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进行检查,手续完整,工程量与竣工图一致,方可列入结算; 落实设计变更洽商,只有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的变更洽商才能列入结算; 按图核实工程数量,招投标工程按工程量清单发包的,需逐一核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然后对工程量清单以外的部分按合同约定的结算办法与要求进行结算。 严格执行定额单价,除包干部分外,结算单价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投标规定的计价定额与计价原则执行,对定额单价中没有的项目应按相近定额进行分析换算,或提出人工,机械、材料计价依据,编制补充单价; 注意各项费用计取.建安工程的收赞标准应按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期间与计价定额配套使用的建安工程费用定额及有关规定执行; 要求有关单位参与把关,除建设单位外,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应大力支持,参与把关。 结语: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阶段一一“软”环节,弹性空间较大不易控制和把握,相应的如果开发商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对于项目的成本节约来说是最可能的也是最大的。但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硬”环节也需要严格把关。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和关键。只要我们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把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提高设计阶段的质量,达到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 1现阶段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项目运作过程中不注重施工计划 项目成本管理管理方式很多,但首先要做的就是计划。施工前做好工程的估算,必须依据材料计划并对照市场材料价格估算出材料所需费用,还有加工费、临时设施、办公用品及生活设施费等,对每一项做一个较详细的估算。把估算出的总金额与预算总金额进行对照,这对今后的工程实施和成本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制定详实、可行、精确的计划对于项目管理目标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项目运行时,房地产商为了早开工,早开盘。计划成立一张消耗了劳动力的废纸,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在实际工程中没有科学的计划可以依据,某一分部分项工程不知花费是超还是省,成本管理效率低下。 1.2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由地价,土建和安装成本费,配套建设费用,开发商的运营成本组成。施工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率不是最高的,只能说施工阶段可能是成本投入最明显的一个阶段。为防止在施工中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各公司均采取分散权利的办法,项目经理的权力被减少至最低,职能部门的权力相对做大。控制成本被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后,各部门就只关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情况,至于对其他部门甚至全局会有什么影响根本就不是相应职能部门关心的范围。因此将项目成本管理重点放在施工阶段是不可行的,应该在每个部门每个阶段都要注重项目成本的管理。 2提升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加强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决策单位或决策者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根据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布局的战略构想,结合有关的方针政策,在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种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决定项目是否马上建,在什么地方兴建,选择并决定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即解决所谓的定项、定点、定方案的问题。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1)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任何项目工程的投资,无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更是如此,如果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不做好市场调查,可能会导致资金难到位,开工迟,技术、管理跟不上,这样就会造成质量和进度目标达不到计划要求。而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项目单位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也会降低。因此,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2)做好方案优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比较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都存在技术与经济分离的弊端,通常项目建议书由开发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而相对应的投资估算由财会、预算人员编制,技术人员不懂财务,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造成在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不严。要真正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在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后,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进行设计多方案比较,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决策阶段的各个环节中。 (3)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的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及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建设标准的确定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十分重要,房地产开发商不一定要一味的追求高标准。开发的楼盘一定要和周围的环境、配套相匹配,在确定开发项目的建设标准时一定要按照可行性报告中市场调查和预测根据自己的特点、特色来进行。 2.2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与重点。设计环节的费用管理有两个目的,一是降低为完成设计任务所需的设计成本,二是降低工程所需设备、材料、建筑、安装等费用。由于占工程费用大部分的设备、材料、建筑、安装费用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较精确地确定,因此可以说,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中做好以下问题控制成本。 (1)推行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尽量将工程主体及配套的围护、绿化等均放在一起进行招标,采用多家竞投,组织有关专家综合评比,这样既可优选出好的设计单位,又可促进设计方在项目整体布局、建筑造型使用功能上开拓创新,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 (2)开展限额设计控制造价:设计不精、深度不够是增加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由于设计频繁变更,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然后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及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及概算。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融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为一体,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3)加强对设计人员进行经济观念的教育:在设计工作中推行限额设计,根据合同标的额,对各专业限定投资额,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量和技术标准。在设计中,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水平,体现“中等、适用,在适用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工程的关键部位上,采取多方案的比较,设计采用最佳方案。 3结语 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核心的内容之一,成本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减少和杜绝企业中的浪费现象,节约有限的社会和经济资源。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仍十分落后,有待于我们不断的努力,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工具,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重视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房地产成本控制论文:房地产成本控制 论文关键词:成本控制新思路 论文摘要: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其中主要费用中的变动费用的控制,因为这些既是可控制的又是对项目经济效果影响较大的费用,控制住这些费用就控制住了开发成本费用的主要部分。对房产开发商来说,要想获得经营利润,除了必需提供适销对路的开发房源外,还应该降低开发成本,而搞好成本核算进一步实现对开发成本的控制,是企业降本增效,正确体现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开发商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中的主要成本构成 (一)土地费用 土地费用包括城镇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或拆迁安置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方式有三种:协议出让,招标出让,拍卖出让。目前基本以后两种方式为主。随着国家对土地宏观管理政策趋紧,通过拍卖方式获得开发用地成为大多数开发商获取开发用地的有效方式。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住宅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约占2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二)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主要指房屋开发的前期规划,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地质勘查费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超过6%。 (三)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废纸房屋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等,又被称为房屋建筑安装造价。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约占整个成本的40%左右。 (四)市政公共设施费用 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包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主要指道路,自来水,污水,电力,电信,绿化等的建设费用。公公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指在建设用地内建设的为居民提供配套服务的各种非营利性的公用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和各种营利性的配套设施(如粮店,菜市场等商业网点)等所发生的费用。他同时还包括一些诸如煤气调压站,变电室,自行车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该项目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一般在20%~30%左右。 (五)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养老保险费等。在整个成本构成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会超过2%。 (六)贷款利息 房地产因开发周期长,需要投资数额大,因此必须借助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开发经营过程中通过借贷筹集资金而应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也成为开发成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大小与所开发项目的大小,融资额度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所以占成本构成比例相对不稳定。 (七)税费 税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税收,与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关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两税一费(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契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另一部分是行政性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费用,项目繁多且不规范。包括诸如征地管理费,商品房交易管理费,大市政配套费,人防费,煤气水电增容费,开发管理费等。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在15%~25%左右。 (八)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主要指不能列入前七项的所有费用。它主要包括销售广告费,各种不可预见费等,在成本构成中一般不会超过10%。 二开发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强化土地供应管理,控制土地供应总量,降低地价 (1)规范控制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范围,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并且逐步要使行政性配置方式从经营性土地领域退出。土地协议转让方式只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容易出现黑箱操作,引发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政府调控,力求土地供需总量平衡。土地供应量不足,价格就一定会上涨。适量的供应维持动态平衡,使土地价格平稳上涨,甚至维持相对平衡的价格,避免因总量不足导致炒地之风盛行,地价狂涨。 (3)逐步建立强制性退出机制,避免因土地供应方式招拍挂后,因受资金规模限制,而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数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手中,以便其囤积居奇。政府应当明确规定对超过规定期限而未进行开发的土地在进行合理性补偿后要强制性收回,以保持足量的用地规模,来平抑过高的地价。 (二)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和消费环节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清理收费政策,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和消费环节的各项不合理收费应切实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不能再继续征收和变相征收。对现有收费项目,适当调低收费标准,对可收可不受的项目予以停收,以利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减轻购房者负担。 (三)完善市政配套,履行政府职责,合理分摊城市公共设施费用 对应有政府负担的市政配套设施,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不能再通过变相方式继续转嫁到开发商头上,对确需应由开发商承担的市政配套设施,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并引进竞争机制,避免垄断性经营加重开发企业负担。 (四)适当降低税收负担 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适当的税收政策,会对某一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房地产行业也不利外。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政策可适当降低,如适当降低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并可减免部分小税种,如契税等。这对降低房地产业成本开支,平抑过高的房价,促进居民住房消费将起事半功倍的效力。 (五)开拓金融业务,增强产业活力,降低利息费用 金融资本同产业资本的互相分离而又紧密结合,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商品经济的共同规律。房地产业离开金融业的支持和配合,将会寸步难行。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利率水平较高,货币供应过紧的状况。真正完善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必须是两条腿走路,一是间接融资,依靠银行;二是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信托等渠道。因此,积极推行金融机制改革,适当对房地产业辅以支持,如发行住房投资基金,企业债券,降低房地产企业股票上市门槛,适当放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信贷要求,增加信贷规模,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等。也只有通过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才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分散和降低金融风险。 (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维持物价平稳 加强宏观调控是任何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维持物价平稳必选之道,政府通过利率调整和控制货币发行量调节经济运行,抑制通货膨胀和维持物价稳定。通过市场这个无形之手,优化建材产业配置,特别是钢铁、水泥等对房地产开发息息相关的产业予以重点关注,使其既保证具有适当生产规模,又具有一定竞争格局,并可适当放宽进出口相关政策,确保价格维持合理水平,保持建材市场的健康发展。稳定的物价水平不但可以降低建材价格,而且最终导致降低房屋建安成本。 (七)维持合理利润空间,加强房地产公司内部管理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为实现生存、发展的要求,企业应通过内部挖潜、加强管理等方式来谋求合理的利润。维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甚至行业的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房地产行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企业管理渗透入企业的各个层面,在施工队伍的选择,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完善招投标制度和货比三家制度,加强施工质量和预算管理,即提高效益,也可有效控制各项可控成本。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更多地兼顾消费者和社会效益,力争实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赢之目的。 三开发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点 (一)前期阶段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项目的筛选是最重要的一环。首先,定位是关键。一要搞好市场预测,通过市场行为来选择在市场上占有一定席位的开发项目;二是选择定价目标,定价目标是整个价格策划的灵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终目的。其次,由于土地价格在开发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因此采较取方式对于开发商能否达到预期的回报率至关重要。 在前期工作中,还有一项直接影响成本构成的因素,即施工图的设计与审核。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安工程费控制的关键。优秀的设计是项目盈利最基本的保障。设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布局,选用何种材料等与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精明的开发商除了会委托一家实力较强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外,在做正式施工图之前还会请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甚至请一些专家建筑设计方案、结构形式、地基处理方法等进行会审,反复论证,以求获得最佳方案。因为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能比较容易地销售出去,同时在满足建筑物本身结构、抗震等要求基础上还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另外,在施工图投入使用之前,开发商还务必组织对建筑结构、水、电、暖等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尽可能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减少变更和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于当前设计单位普遍经济观念和市场观念淡薄,“重技术、轻经济”,加上设计费的取费标准一般按建筑面积或投资额计算,不利于设计单位加强成本控制意识,设计保守不合理,浪费大。 因此在设计任务书或投资估算上规定造价的限额,并和设计费挂钩,对设计单位进行经济赏(节约)罚(超支)。(二)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建设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招投标、合同签署、工程变更和竣工结算四个方面。 招标管理是项目工程成本管理重要的环节,通过施工招投标,促进公平竞争,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 签订规范、细致、严密的合同文本,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又一重点。工程变更和竣工结算就是要加强监控,加强预算审查,严格经济签证和工程变更管理。 (三)管理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控制的关键在于开发建设的规模,因此应当通过加大开发规模,降低单位管理费用水平。 (四)销售费用的控制 销售费用控制的关键在于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根据开发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五)财务费用的控制 财务费用的控制实际是对资金时间价值的控制,其中主要是贷款利息的降低和对税务进行科学的综合筹划。因此,应当通过分阶段控制开发进度、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资金占用时间,从而实现对财务费用的控制。另外争取合理避税,以有效降低税收负担。 四开发全过程中个别成本的控制 在施工阶段,投资是最大,但项目的投资已经定了,也没有弹性了,在这里把握的原则是少浪费。所以说施工队伍和材料是最关键的。但是这两项也可能是牵扯到各方关系最多的地方,我们开发商也可能不好控制,这就需要处理关系时的灵活和智慧。 在房地产开发中还有一大块费用就是政府性质的收费,这些费用一般都有明文规定。但是也有很多费用时可以折减,对于这块费用就是一句话:了解政策,和各政府部门搞好关系。 五建立成本管理控制的保障措施 建立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的核心是为成本控制提供行为规范和组织规范,使成本控制有章可循。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体系包括制度保障体系(如招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预结算管理办法、成本控制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制度、限额设计制度、成本控制激励制度等)和组织保障体系(设立相对独立的成本管理职能部门)。 六综述 总之,在房地产炒得沸沸扬扬的今天,我希望各方面都要冷静、理性对待,对于开发商来说最理性的事是控制成本,多关注点成本,少关注点房价,因为房价是市场决定的,而成本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成本低控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优化流程,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取得高效的运营效益。成本低控战略的体现是运营效益。企业成本低控,实际就是指企业善于管理经营。企业和竞争者做同样的事情,谁的效益最大化,谁就是赢家。
品质工程论文: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 【摘要】工程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保障,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建设方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降低工程成本投入,能够为建设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而提高品质管理,是项目工程能够顺利完工最基本的要求。为了确保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的顺利实施,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做好全面的管理措施,为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完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品质管理 成本、质量和进度是工程管理控制的三大主要目标,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本文主要对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有些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缺乏预算和概算观念,导致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超支现象,直接影响到建设方的投资收益。由于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以及施工工艺水平不高等原因,会影响到工程的品质,这些都是因为品质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成本和品质两个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有效环节,也是建设单位对工程成本投入控制最直接的步骤。通过事前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减少无谓的浪费。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阶段,通过估算,能够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进行总体计划,包括筹建、施工以及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一般都在总体设计时进行估算。工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步骤的实施,通过工程设计能够展现出工程的整体规划,其中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都会进行估算,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确保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还应该制定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调查报告,从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分析,从而为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事中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合同进行控制和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控制。 1、工程合同控制。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合同管理,在合同中会明确承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会规定在哪个施工阶段,支付款项的多少,这对于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工程合同控制,建设单位应该聘请专业公司编制合同文件,将承包人的各项制约条款都外包出去,进而有效防止避免施工单位工期紧、品牌型号不明确等原因而要求各方面的索赔,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切实保证建设单位的利益。 2、施工阶段控制。施工阶段是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环节,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都会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所以要优化人员分配,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应用。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操作,避免更改设计流程而提高工程成本。 (三)事后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后控制主要是指事后的工程决算审计的成本控制和反索赔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审计工作。对施工的审价和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对造价工程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对于竣工后结算取费进行准确计量,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变更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如此才能纳入相应的结算;在工程索赔中,合同文件是一项重要依据,只有对合同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建设方才能对承包方的索赔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同时,建设方还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和工程资料,做好充分反索赔准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品质管理 (一)人员控制 人员控制是工程管理中品质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人员控制方面主要是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控制。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各个流程的操作标准,从而能够对工程的品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品质,施工人员作为一线人员,需要具有质量意识,并且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按照施工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按照设计图完成的部分,一定要向技术人员进行请教,经过协商研究后再继续施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对人员进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品质。 (二)材料控制 工程项目主要是由施工材料构成的,所以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品质,一定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材料采购时,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进行采购,并且注意质量的检验,一定要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厂家进行合作。在材料进场时,一定做好质量检验,材料的相关质量资料一定要齐全,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一律不得进场。在材料进场后做好保管工作,防止材料在保管期间变质。控制好材料的质量,是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方法控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品质管理中,也离不开方法控制,即要对施工的方案、方法和相关工艺进行控制。在进行方法控制时,需要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综合考虑施工方案。对于施工方案的控制,应该从工艺、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尽量使方案能够做到经济合理、操作简便,有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大多时候,质量问题为技术性工作,因此需要大力采用先进工艺、方法,提高施工方面的水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项目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开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由此才能够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所以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品质工程论文: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管理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现状及品质的管理对策,以期提高我国工程机械的涂装品质。 关键词: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管理 一、工程机械的涂装品质特点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国的涂装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在不同的行业,涂装受重视程度却大不相同。在汽车行业,涂装备受重视,与冲压、焊装、总装一起被称为“四大支柱专业”;在船舶行业,涂装也备受关注,被称为“三大工艺支柱之一”;但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涂装却极其不受重视,无法与下料、焊接、总装相提并论。正是由于涂装的不受重视,导致涂装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进而影响工程机械整体的生产质量,阻碍工程机械步入“世界名牌”的更高层行列。另外,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缺乏对专业涂装人才的培养,这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薄弱点之一,如果此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涂装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涂装在工程机械行业中不被重视还会导致生产车间的污染,进而影响全社会的环境,还会加剧经济损失,成楣こ袒械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工程机械的涂装品质现状 2.1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现状 涂装是一种包含化工、机械、电器、热工等多种技术的工种,其工艺流程繁琐,对涂装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都相当高,而且涂装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因此,涂装工作需要能吃苦耐劳且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承担。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工程机械涂装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为临时调用,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另外,即使有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人员,但其却没有丰富的涂装工作经验,这就使得员工们不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更不能对工程机械涂装品质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测,无法实现技术的与时俱进。再者,工程机械涂装工作的条件艰苦,且对涂装人员的待遇不高,这就使得涂装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导致涂装技术人员始终无法达到生产的要求,这样就会阻碍涂装品质的提高。 2.2工程机械涂装品质原材料现状 目前,工程机械涂装的原材料大多由国内涂料供应商配套,这些涂料供应商生产规模小,技术和资金力量薄弱,并且涂料质量稳定性与国际水平先进相差甚远,难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涂装材料的选用,应在涂装提前做除油、除锈的处理,工件表面无油污,表面除锈等级达到Sa2.5级,这样就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涂膜。另外,对于涂装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涂料的施工性能和涂膜的理化性能等因素,要对涂装材料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要多学习别人的涂装经验或者自己不断尝试涂装,以找到最合理的涂装方案,最终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管理的改进方案 3.1工程机械涂装生产设备的改进 工程机械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涂装品质对于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对涂装工艺装备和涂装工艺的投入,完成了涂装生产线的改造,使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涂装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涂装方式,形成了集自动化前处理、喷涂、干燥和固化与一体的自动化涂装流水线,提高了涂装的效率,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机械涂装产品的外观质量。除此以外,企业家还重视了工程机械涂装设备的保养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涂装设备的投入成本。除此以外,不能忽略喷漆室、流平室、烘干室、打磨室等室体的清洁度,需在喷漆室内安装送排风系统和水循环系统,以确保涂装的无尘喷涂以及涂装工作环境的清洁工作。对于涂装过程中飞散的漆雾,应使用含漆雾凝聚剂的水旋系统进行消粘吸附,定期进行打捞处理。对于产生的废漆渣,要先使用压力机对废漆进行压缩,减小了废漆的体积,有利于废漆清理工作的进行;同时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合格后再行排放。 3.2工程机械涂装品质工艺的改进 对于工程机械涂装品质工艺的改进,相关企业应该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涂装品质工艺以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涂装设备,在借鉴和引进的基础上更要加大对自身涂装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高。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身体的健康,因此,企业必须要舍弃传统的手工刷漆、空气喷漆等涂料利用率低下的涂装施工工艺,而应选择利用率更高的高压混气或静电喷涂工艺;同时使用高固含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工程机械制造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进行专业的前处理以及废漆、废水、废气处理。使用专业的工程机械涂装工艺,可有效的解决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不仅能够降低投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涂装品质。 3.3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质量管理 涂装品质的好坏由涂装质量来体现,可通过相应的检验系统来判断。应加强对涂装过程的检测以及完善质量检测系统,完善涂装工艺流程以建立完整的涂装生产、检测一体化的流水线。建立相应涂装质量记录、统计和分析体制,进而对未来的涂装进行预测,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涂装品质管理体系。 四、结语 提高涂装品质的管理是工程机械涂装领域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关企业应加大对工程机械涂装的重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涂装技术对工程机械涂装生产设备、涂装工艺以及涂装品质管理进行改进,提高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质量,使我国更多的高涂装质量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品质工程论文:提高教育科研品质 打造高效课堂工程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广东省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课题,要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东莞“慧教育”,必须坚持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思路,使教育科研成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助推器,成为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下面,是笔者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和意见。 一、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中积累和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这个观点的提出,其实就是对教育科研“为何而研”“为谁而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在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学和科研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有效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来说,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是对“教师即研究者”的最好说明。事实上,如果能不断地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发出追问,不断发现和提出那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就找到了教育科研的真实源头。最近,东莞市推出的教育十大工程中的“高效课堂工程”,就有着许多值得深刻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比如,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怎样去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怎样根据本校学情借鉴和选择课堂教学模式?这些问题,是各个学校,特别是“高效课堂工程”的实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地不看作是问题,那么教学就会成为一种重复的、单调的、操作性的简单劳动或盲目行动,而教师也就丢失了作为一个思想者和研究者的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研究意识若不强,没有自主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态度,则会因思考的缺失而造成教学中智慧的缺席,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灵动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由此很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进而影响自身发展。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什么样的选择才有意义,这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尽管有的教师也具备发现和探讨教育科学理论(或科学结论)的水平和能力,但那毕竟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流。基层教师的研究主要应该针对发生在课堂和学生身上的“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假想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才会因为有真实背景的支持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有一种说法是教师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高境界,它意味着教师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直接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将教育科研渗透或融入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日常教学环节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步地、自然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可以通过“课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式,感悟教学中各类事件所包含的教育问题;经过先进教育理论的识别、教育价值的澄清和选择,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沉淀和积累教学思维。这样,教育科研课题或成果就会带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明晰的理论指向,自然而然地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这就是“教学型教研”。在这种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教师能够找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课堂和学生成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汇集点。当教育科研在现实的教育土壤里自然地生成时,才能真实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回归到教师教育科研的本真意义。 二、科研促教, 让教育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学校中,教育科研不能是一种阶段性或突击性的任务,也不能只是少数人在唱“独角戏”,而周围的其他人甚至连观众都算不上。学校的教育科研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教师广泛参与的态势,应该自然地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这一点,除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行政力量有效推进以外,还需要在学校培育和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这段话启示:需要通过校园的言说、成果的分享以及必要的激励,创造一种氛围,让教育科研在学校得到足够的尊重,让教育科研工作者获得由衷的敬意;需要引导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会使教学更有意思、更见成效,感受到在教研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体生命素质的提升,感受到因为有深刻的思考而让日常的工作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快乐、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这种氛围的创造,就是在建设一种教育科研文化。在这一方面,各学科带头人、各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有责任推出更有说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对身边的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教育科研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时,才会获得来自教师的向前推进的持续原动力。 此外,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和而不同的W术观念等,都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精神和行动的导向;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也应该把对教育科研的激励和保障作为重要的内容。教育科研中的力量,要能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一种积极的精神引领、一种稳定的“心理契约”、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教育科研就有了基础保证,就能改变原先“一盘散沙”的状态,也就有可能成为学校教师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实事求是,把科学态度与改革精神相结合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可能会遇到难度更大、障碍更多、情况更复杂、矛盾更突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东莞市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更加积极而科学地推进。 1.教育科研呼唤更广泛的参与 对于一些小范围内简单、零散的教育变革,教师在个人的努力下也能够有所收获。但对于复杂、整体的教育变革,就必须是更多的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通过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逼近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东莞市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在全市中小学实施“高效课堂工程”,这是一种整体的变革。首先通过207所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先行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进而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这就要求全市的教育科研要更加扩大参与面和推广面,让更多的教师以高效课堂的建设为目标,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动参与者和践行者。另外,为更好地解决教育科研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荐的问题,需要推广网络教育科研,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广阔、更便捷的平台。 2.教育科研需要具备攻坚精神 教育改革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外界影响的多因素性以及传统课程文化转型的长期性、艰巨性,会不断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这就需要一种教育科研攻坚的意识和精神,抓住主要问题,做好重点课题的规划和部署,突破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出,针对的是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较为普遍存在的课堂“低效”或“无效”状况,这项工程中就有着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东莞市教育局在《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全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在共同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展开研究。小学以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开展“项目推进式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初中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为导向,推进“初中区域协作教研的实践研究”,搭建合作交流教研平台;普通高中以提高普通高中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为主题,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课题研究,推动高中结对交流合作机制。 这些全市性的大课题研究,就是东莞市教育科研攻坚的方向,需要全市各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把这些课题做大、做实,做出成效,为东莞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教育科研需要科W谨慎地前行 教育科研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需要一种改革的激情,需要一股攻坚的冲劲,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态度。 中小学的有效教育科研不同于高端的纯学术研究,它通常都有一个开展实验的过程,这种实验会在课堂教学现场,面对学生群体展开。这就警示了教师们:实验将直接关系到一批学生一个时期的成长,并且有些影响又是不可逆的,所以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行事,更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行为而造成学生成长的损失。因此,教育科研既需要大胆探索,也需要谨慎前行。 目前许多学校在科研兴教、“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推动下,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但须知,任何模式都不是所有课堂的通行证,一种有效的模式总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甚至因人而异。所以在学习和借鉴这些教育科研模式时,不可以简单地移植、复制,更不可以生硬地照搬,必须本着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充分进行了学情、教情、校情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慎重的审视、识别、判断、改造,才可以进入课堂教学的实验阶段。 上述问题的提出,其实又给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另一层要求,那就是还需要开展一种“学习型教研”。这种教育科研要求以教育理论、教育艺术等内容的学习为着眼点,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运用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选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判,为自己的教育决策寻找理论指南,为教学改革实验奠定思想基础。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面对教育问题时人云亦云,左右摇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科研和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东莞的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品质的提升需要教育科研的有力支撑,所以我们要把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为,努去追求教育科研的新高度、新境界。 品质工程论文:打造品质工程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全区交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忠实履责、开拓创新,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的奋斗目标和‘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内蒙古新篇章作出交通运输新的更大贡献。”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苗银柱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区公路建设暨品质工程推进会上作上述表示,副厅长严洪波、驻厅纪检组长云一龙、厅副巡视员庞渊出席会议并讲话。 苗银柱在讲话中指出,全系统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李纪恒书记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一层一层传达到基层,确保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苗银柱总结回顾了今年以来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工作。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截至7月底,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全区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增强“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执纪监督,努力为职工办实事、谋福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和谐稳定的干事创业氛围。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苗银柱强调,一是抓项目、抓投资,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要以更加务实、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大干第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850亿元公路建设和重点工作任务。二是抓改革,在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全区交通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的投融资政策意见;争取自治区政府尽快出台深化出租汽车改革的实施意见,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围绕“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研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实施意见。三是抓廉政,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深入开展纪委监察巡审,推进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推进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常态化。四是抓安全,确保交通运输平稳健康运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以打造公路“品质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工程建设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五是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深入开展厅级领导联系盟市和重点项目“一对一”督查服务,突出目标、问题、结果导向,以钉钉子精神,一项项一件件抓好落实。 严洪波在讲话中对推进全区公路建设工作和打造“品质工程”作了详细安排。深刻认识全区公路建设面临的形势,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重点公路建设。打造品质工程,引领全区公路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贯彻打造“品质工程”的新理念新要求,注重公路工程品质和过程细节,提升工程内在质地和外在品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匠心”融入施工生产每一个环节,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施工工艺、规范的项目管理、严格的质量管控打造“品质工程”;按照“样板示范、总结推广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全面实施品质工程建设,达到建设理念提升、工程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 云一龙总结了全区交通运输纪检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三严三实”活动成果,认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打造“品质工程”“阳光工程”保驾护航。 庞渊在总结讲话中要求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快推进公路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全力打造品质工程,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公路建设要全面推行“样板引路”,重点培养一批管理规范、工艺精湛、质量过硬的典型工程,推动全区“品质工程”的全面开展;项目管理方面,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经验,在本地区召开观摩会予以推广;质量监督方面,继续联合盟市质监机构加强对全区高速一级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宣传引导方面,广泛开展打造“品质工程”宣传工作,加深理念认识,形成行业共识。 全区各盟市交通运输局、厅直相关单位和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重点项目建管办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还现场观摩了国道210线添漫梁至越家壕项目施工现场。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赤峰市交通运输局等6家单位分别从公路建设融资、社会问题协调解决、项目管理及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品质工程建设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品质工程论文:探讨园林工程的施工工艺问题及品质的控制 摘 要:我国就目前的园林事业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并伴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手段在园林工程中的不断普及和运用,使得园林建设的工程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加上园林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内容多元化、涉及面广等工程,这就给广大的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压力与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园林工程的施工管控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基本原则;质量管控 1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所谓园林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强的特殊产品,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故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施工人员才是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创造者,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部门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应把施工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动力,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避免施工人员的失误,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素质,以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能是消极被动的,等到出现质量问题后再进行处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该从对质量的事后把关,转向对质量的过程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2 园林工程施工的管控 2.1 施工准备期间的质量管控 (1)研究和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施工前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有关资料、施工图纸;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广泛听取使用人员、施工人员的正确意见,弥补设计上的不足,提高设计质量。进行各种方式的技术培训,让操作者了解项目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操作要求等,以提高操作者的素质,为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的着手:一是先选定施工方案,然后制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等,对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格外注意施工方法以及技术准备等,保证工程质量;二要使园林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及保证质量,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选择适合的技术措施,保证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3)现场勘察“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的搭建。不同的项目,现场准备的内容亦不相同。园林施工工程要注意现场地质、水文等情况,包括临时设施搭建能否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4)物质准备和劳动力准备。要检查原材料、构配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还有苗木采购渠道是否畅通、有保证;施工器具是否能进入正常运转状态等。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 作为工程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总进度计划,对材料、设备、工艺、人员、生产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控,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园林工程施工的工艺。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要认真对待。同时对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材料和环境应进行验证,保证使施工工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人员素质的控制。项目施工的人员包括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对职工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规程、规范、工序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3)严格交接班制度。施工过程中,工人在交接班时进行签字,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拒签,并向项目经理或质量监督员反映,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量监督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进行检验。班组要实行自检、互检制,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及时返修。对一些关键工序、复杂工序要把好质量检验关。(4)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 2.3 竣工验收时的质量管控 当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其进行竣工后的预检工作。预检工作是承包单位内部对整个项目质量的自我检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正式验收时做好充足的准备。竣工预检可根据工程重要程度和性质,按竣工验收标准,分层次进行。通常先由项目组织自查,对缺漏或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和项目,确定整改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整改。在项目部整改复查完毕后,报请承包企业或上级单位进行复验,通过复验,解决全部遗漏问题,经确认全部符合竣工验收标准,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后,于正式验收之日的前10天。此外,还应做好竣工工程成品保护,以提高工程的一次成优及减少竣工后返工修整。 3 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工程的施工情况较为复杂,我们必须积极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品质工程论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 摘 要:权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化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在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也是按照这个核心目标进行的。因此,市场化下的项目管理就不应该是简单的追求降低成本和追求品质的提升。文章通过剖析成本管理和品质管理在项目管理当中的作用,指出了做好品质管理的同时更要做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企业打下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品质管理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迅速离不开城市建设发展打下的基础。建筑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怎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设项目当中利益的最大化,以成为企业建设发展问卷当中的必答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意义 (一)建设项目的成本构成内容 项目建设的成本费用比较广泛,涵盖环境,技术,管理等领域,总体来说包括,土地租赁使用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税费和利息等方面费用。 (二)实施项目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意义 成本控制和品质控制成为房地产项目占据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房地产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控制,另一方面是人们要求的房屋建筑质量越来越高。介于此,房地产在建设项目时应该深入挖掘工程项目的管理潜力,提高效益在管理上的价值,进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已经预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建设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才有机会获取市场竞争的份额。 (三)成本与品质之间的关系 商品功能和性价比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原动力。商品经济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和社会发展史融为一体,商品经济是生产力的核心动力;降低商品生产成本,抬高商品市场价格,是市场供货商最大的愿望,商品在市场交换的过程当中,产品品质就成为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载体,这两个因素是市场杠杆同一个点上的问题;因此供货商必须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两个极端来假设, 产品成本和品质之间的关系?一种极端是忽略品质无底线的降低成本,直到因成本过度降低成本使得产品生产不能继续进行,此时供应者的市场行为逐渐消失,另一种极端是将所有代价都投入在对品质的追求上,但是受特殊时期技术条件的限限产品出现了极限品质;当趋近极限品质的产品出现时,生产成本也会快速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消费能力的减小,市场的交换行为也就随之消失了。 线性关系是产品成本和产品品质在市场供给区域内大形态上的关系。成本和品质在不同的区域当中相互间的影响力也不同。品质追求在产品品质当中有时限性,受市场消费状况的约束。 二、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思想意识 房地产项目建设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一直保持着较大的空间利润。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项目建设发展的快速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提高自身在成本上的管理意识,打破传统的以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获取空间利润。所以,工程项目建设应制定目标成本,通过对目标成本预算的分析,将目标成本与部门和个体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执行当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并进行考察和修正,制定最终的改进措施。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及施工阶段树立成本管理概念,将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理念贯穿其中;通过加强对每个阶段的控制与管理,保证预期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建立企业长远的规划目标 从企业长远规划的目标出发,对于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都是只是企业的一个战略步骤,是企业实现长远规划建设过程的一个工作。价值在一个项目当中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企业对项目价值的长远规划;也就是说项目的价值导向是由企业的长远规划决定的;企业战略步骤的确定和长远规划的设立,为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价值标准和导向。价值判断过程的核心工作也就是项目的管理过程,价值判断标准明确了也就意味着控制成本和品质管理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析也就明确了。 (三)控制和管理材料成本 工程成本控制过程是一个管理复杂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过程,材料成本的控制在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当中,占据的比重一直都是高居榜首。占据着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材料费在成本控制环节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材料费的支出结余是否可控,对于工程费的影响不容小觑。对材料费的控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无论是企业进行材料采购,检查,入库都要做好对材料的控制监督管理。通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监督检查工作信息控制的反馈,在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基础的前提下,运用价格比较的方法选用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运用招标采购的方法将材料采购价格降到最低。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能促进验收时材料质量的提高,实现对于材料使用量上的计算管理,控制施工现场浪费情况和失窃现象的的发生;规范材料结算工作进展的有序进行,从而降低材料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切实做好对于工程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控制是工程管理提升品质的重要前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很好掌握操作流程而且还能够标准的使用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施工品质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工程品质的好坏,作为实际操作人,施工人员要有质量高于一切的意识,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施工作业,要及时请教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的研究论证后在进行施工操作。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需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控制,保证工程施工的品质不受影响。 (五)运用必要的成本管理控制技术,提高质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管理控制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顺应时展的趋势。建筑工程设计有很强的时效性,资源也比较广泛,因此,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简化管理方式,节约管理时间,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工程品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建立必要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与组织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组织能有效的实现成本预先控制和成本动态控制,将资金的投入,转换,对比等基本环节的预先动态结合起来。设立相关的制度规范,通过科学严谨的运作方式,发挥其应尽的作用,确保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与组织的有序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制定项目最终目标的成本责任体系;制定关于促进成本优化的制度体系;制定项目经理基金调控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成本监督制度;动态调整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项目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残酷,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自身的成本投入,从而获取企业更高的收益是开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促进管理水平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加强工程成本的投入和工程品质管理。 品质工程论文: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品质管理探究 【摘要】物业机电设备已经成为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之一,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成为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工程环节,设备的安装需要经过进场前的验收检查、调试、安装、生产试运行、竣工检查验收等环节。最后达到合格标准的设备才能投入到使用中,因此品质的保障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品质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加快发展步伐,物业机电设备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部分,其安装工程的最终品质不容小觑,部分直接决定整体好坏,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程度都与机电设备的安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对安装技术与质量管理有严格的要求,技术与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关键在于安装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文章对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品质管理进行了探究。 一、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的基本状况 物业机电设备安装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所以我国对于这一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水平并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对与设备的安装效果以及工作效率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们要重新认识技术安装过程,这样才能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提高安装技术。随着经济带动科技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同时物业机电设备的安装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实施的应对这些变化,物业机电设备安装过程是复杂多变的,随时会发生我们预料之外的问题,所以管理工作要灵活,才能对机电安装过程更好的应对。 二、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的特点 物业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具有一定的操作特殊性。其一,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学科之间跨度大,不仅仅是工业领域,日常生活中超市、居民住宅、工厂等等领域。设备管线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现如今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其间的联系更是不断增强,对于安装施工技术的要求会更高,管理工作更是要强化,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效率。其二,大额性,投资的成本较高,投资额也大,很多设备的结构都很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各部分零件、组件都很多,所以投资额度也很大。其三,系统性,一个设备就是一个整体,都是由很多零件、组件、部件进行的有机组合,对这些原件的组合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最后,关键性,物业机电设备在选择过程中也有特定的要求,要符合设备的使用需求,针对某种需求都有特定的零件,这都需要考虑到机电安装施工过程的设计中去,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品质管理 1、制定先进的安装技术方案 在保证安全性与质量的同时,制定先进的安装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损耗更可以节约电力等资源,注重安装的科学性,充分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系统性的制定安装技术,根据具体情况,方案不仅要可靠更要协调好各个工种之间的工作关系,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视角要广,不要仅仅依靠国内的技术,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自身问题进行技术的创新,已经确定好的施工计划,在实践中不要随意更改,严格按照施工安排施工,实践中需要改动的地方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2、严格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进度 物业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好的,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调试以及安装,机电设备的安装要与土木建设相互结合来完成,最基础的施工时期,要进行设备基础底座的搭建,电力设备的安装过程,不仅仅要设计好自身的施工进度安排,更要协调好总体进度的施工安排,在进行总体计划的过程中为电力设备的安装留出相对应的空间,从而进行合理安装、调试、才能使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3、安装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物业机电设备安装过程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开始,设备的质量以及及时性都对施工过程有很大影响,也是最终成品质量好坏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素质培训,对于复杂零散的设备要进行预装检测,做好技术性的交底工作,对设计图纸进行统一会审,施工工作要有组织性,设计好每一环节,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4、安装工程的成品要进行保护 由于物业机电设备众多,安装起来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并且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复杂,成本高,损坏程度大的话修复困难、造价高,还会对以后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经常穿插配合进行,这样就要在基础施工阶段预埋设备底座,在建筑装修阶段,需要对安装的底座等设备进行保护。所以对于设备安装管理还要进行良好的后期维护,这样不仅可以美观,还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5、注重安全管理工作 在物业机电管理安装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多时候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品质再好,安全系数低也是徒劳,所以安装工程要进行全程监控,并且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所有施工人员都要有警惕性,才能达到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化安全,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准确的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安全。对于管理工作要依靠法律武器,建立相应的操作规划,即使在夜间作业也要遵守相应的工作流程,高空作业也有相对应的操作流程,实践中有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度。 四、结论 在实行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的今天,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的完善,并不仅仅可以更新设备,更新管理手段,更能在应用新设备的同时节约电力等资源。物业机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面临着很大的市场竞争,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品质上、安全上、美观程度上都要符合现代化人民的标准。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品质工程论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 摘 要: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因为粮油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果其质量不能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就不能保证,这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再加之,我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粮油安全事件已经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国家以及各级监管部门也意识到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进而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放心粮油工程;粮油食品;质量安全 放心粮油工程的开展具有很多积极意义,无论是站在国家发展角度,还是站在个人角度,放心粮油工程的开展都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的今天,绝对不能因为某些粮油企业的不法行为,而损毁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以及每天忧虑的心理。 1 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是保证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工程的开展,广大消费者对粮油质量以及其他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现如今,我国各个省市都在开展放心粮油工程,这是对人们生命健康负责的一种行为,国家对这一工程也表示了支持,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便能够充分保证放心粮油工程的顺利开展。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放心粮油工程的开展,主要是基于几下几点: 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我国一直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涵盖了多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品质量安全,如果一个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都无法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就无法保证,没有健康的居民,又何来和谐社会?因此,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以此来保证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事关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次,这是人们身心发展的需求,我国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相关人员却忽视了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这使得我国的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是有发生,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重创,有很多人正是因为食用了不健康的粮油,引发或者诱发了各种身体疾病,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粮油食品安全一直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理,为此,的确需要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以此保证粮油食品安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解决了人们的顾虑。 最后,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市场机制的建立建全,要求每一个行业都应该遵循市场规范,粮油行业攸关人们的身心健康更需要如此,但是某些企业却对此不以为意,因此导致了很多安全事故,这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在市场中,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应该遵循公平正当交易的原则,则某些粮油企业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但是通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能够将不合格的粮油企业查封,这就规范市场秩序意义重大。 2 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构建长效机制 很多城市为了能够真正的做好这一工程,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除此之外,还下发了很多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这些政策以及指导性文件的贯彻落实,粮油企业的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各个粮油企业联合起来进行网络布局,共同构建放心粮油工程的长效机制。另外,市场各个监管部门,比如工商部门、卫生部门等有效联手,加强监管力度,这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长效机制的建立,既需要粮油企业的积极配合,而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更需要消费者有安全意识,只有如此,放心粮油工程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并且实施。 2.2 新上面粉机组项目 某市为优质小麦烟农15的主产区,该小麦品质优良,蛋白在15%以上,面筋能达到35,面粉白度列现有小麦品种前茅。根据这一优势,新上石磨面粉机组一套。以烟农15小麦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面包粉、水饺粉、馒头粉等,做到无添加,纯天然,绿色安全,多规格包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让居民吃上放心、优质的小麦粉。 2.3 开设精品粮店、推进放心粮油向“早餐工程”延伸 某市以丘陵、山区为主,主产花生、小米、绿豆、红豆等优质杂粮,其中,望海山小米通过国家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花生、大葱、樱桃、蜜桃、凌河大蒜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确定在我市的市南区和市北区各开设一家“精品粮店”,销售自产面粉和优质杂粮:并联合标准化种植基地,供应无公害蔬菜;同时做好馒头等传统食品的供给,方便居民生活,让特产和放心粮油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满足城区和周边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2.4 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 为保证“放心粮油工程”的顺利建设,与百货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超市是供销系统成立的连锁超市,目前有400平方米以上直营店16家,加盟店227家,规模大,网点多,已辐射到各乡镇。双方确定,在城区合资成立配送中,在连锁超市内合资设立放心粮油专柜,双方各占50%股份,按股份投资、分红。统一配送绿色、健康、环保的面粉、杂粮以及馒头等熟食。同时,积极开拓全市范围内其它超市的粮油配送业务,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多吃有机食品.健康食品.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做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 2.5 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加大 对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对实施“放心粮油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参与创建热情,形成消费者、经营者、监管者全方位参与创建的局面。 2.6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放心粮油工程”并不是仅仅依靠粮食部门就能够深人实施的,而应该依靠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因此我市各部门应更加给予高度重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的原则.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措施,建立放心粮油工程专项基金,引导和扶持放心粮油骨干企业建设放心粮油食品配送中心、放心粮店、精品粮店等粮油销售服务网络,合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因为粮油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部门与各级政府以及消费者都有责任关注这个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粮油食品安全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点我们应该正视,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具有针对性,对策适用性也比较强,而对其进行研究,正是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品质工程论文:提高产品品质、创造管理亮点某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控制探微 摘要:本文简述了某项目的工程管控的措施和亮点,今后,笔者将在项目管理中不断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和提高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产品品质,通过良好的工程管控手段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建筑产品;精细化管理;项目创新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位于南京南站的东南角,周边商业配套齐全,九都荟共有两期开发,总用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拥有沿街商铺,从拿地到开盘17个月,首次开盘,市民争先抢购,产品受到市场热捧,销售火爆。 2.质量管控措施 项目质量管控措施,主要包括:(1)质量管理可视化:每栋楼安全通道两侧张贴楼栋信息牌、质量可视化表、进度可视化表及安全巡更记录,质量按照实测实量要求按集团要求悬挂于楼栋通道处,充分显示出不同施工阶段各道工序指标的检查情况,数据更新务必及时。(2)工程实测实量可视化:现场施工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均要现场验收,每道工序均拍照留有映像资料,不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尤其是隐蔽部位,需监理验收并拍照留档,做可视化验收记录,严格控制现场工序质量。(3)落实工程“四化管理”:主体阶段设置砂浆、预制构件、模板、钢筋的集中加工区,装修阶段设置瓷砖、木工、防水材料及腻子集中加工区,进行“四化”管理,做到加工和安装分离,有效的进行了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品质。(4)进行工序穿插施工:包括门框先行和主体未封顶之前,精装修单位进场穿插施工,主体结构分段验收,做好装修与土建穿插施工,总工期可以有效提升10%以上。(5)引入工程施工样板: 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对砌筑、粉刷、防水、屋面等重要的工序进行展示,待主体施工阶段,在楼栋做实体样板间:土建样板、精装修样板、交付样板间。另还须做景观和外立面的工艺样板。工艺、工法样板先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把问题带到后期大规模工作开展当中。(6)深化图纸和制作户型手册:为精细化施工管理,现场编制每个户型的户型手册,内容有:定位放线图、墙体砌筑图、粉刷图、水电定位图、天花吊顶图、地坪竖向标高、瓷砖排版图等,为现场集中加工和移交提供依据,确保同户型同部位尺寸一致。 3.安全文明施工管控措施 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控措施主要包括:(1)统一安全文明施工策划:人车分流,场地布置清晰,包括外架 统一标语、出入口统一标语、安全施工统一标语等。(2)落实安全分色管理及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可视化评估施工安全系数,确保施工安全。(3)制定安全巡更制度:施工现场每天专职小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登记公告并及时整改。(4)执行楼栋值长管理制度:执行楼栋值长制度,值长负责制,现场各个主要分包管理人员担当每栋楼的值长,值长负责协助总包单位管理人员管理本栋楼的安全文明落实工作。(5)现场进行人车分流管理:现场道路采用人车分流制,规范化管理,保障工人安全和施工道路通畅。(6)采用太阳能灯和引入雨水收集系统: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资源,项目不断引进新技术,在现场先后采用了太阳能灯和雨水收集系统。(7)现场晨会制度:每日早晨总包召集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分包管理人员,在安全公示牌下面集中,对今天的施工内容、安全危险源及注意事项进行布置。 4.项目新工艺亮点 项目新工艺亮点主要包括:(1)PC工业化:九项目部通过对日式管理经验的学习培训以及对前期成功项目PC工程经验的借鉴和总结,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对PC工业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于2014年11月开始,在F-4、E-4、G-2 楼栋上采用PC全周期施工,前期做好产品定位研究,其中F-4、E-4两栋为柱、梁、墙、楼梯为全PC预制构件,楼板为叠合板,做绿色建筑。(2)铝木复合木板体系:为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实测成绩,项目研究并样板展示铝木复合木板体系,于2014年7月开始,在D-7、A-2以及EFG地块部分楼栋主体施工阶段开始采用此体系,铝模板砼成型质量非常好,实测成绩高,周转60次成本摊销和木模板持平。(3)免抹灰(薄抹灰)工艺:为减少空鼓、开裂,保证粉刷质量,在不改变墙体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石膏砂浆进行5-8mm的薄抹灰,已经现场制作圣戈班、普拉德等品牌材料的样板,进行对比研究后,随即在项目后续施工中推广。(4)精装修穿插及无尘化加工:精装修单位提前进场做门套先行施工,主体分批次验收。精装修单位提前进行单工种流水穿插施工,建立设置集中加工厂,瓷砖、木工、腻子、吊顶材料、防水材料,均集中加工加工安装分离,提高加工精度,缩短总工期,提升产品品质。(5)景观先行:做好景观图深化设计,对景观图纸和室外综合管网提前叠图,景观围墙和综合管网先行,在地库全部封顶、底层脚手架拆除后实施。 此外,项目也在做一些新工艺、工法的研究,例如高精度楼地面原浆收光找平、预制窗台板、保温反打工艺研究等,也分别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上简述了某项目的工程管控的措施和亮点,在项目管理中将不断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和提高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产品品质,通过良好的工程管控手段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回馈社会! 品质工程论文:提升工程监理服务品质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施工监理企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监理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监理企业服务品质和实现管理创新实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监理;服务品质;创新;实践 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策划是企业承接到监理任务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现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条款的约定,结合所监理的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生产计划目标等要求,在施工准备、实施和竣工验收阶段开展的主动、超前的监理策划工作。总监理工程师以项目管理的思路,用心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进行事先谋划,主动控制,规范监理,积极协调,使整个工程的现场监理工作形成运行顺畅、忙而有序、认真履约、和谐共赢的局面,实现工程质量创优、安全文明双优等建设目标。 一、监理行业的本位 监理行业是工程建设五元链条(项目法人、设计、科研、施工和监理)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特征是履行工程实施过程中咨询服务的职责。监理是工程实施中安全、质量的责任主体。作为施工监理在安全、质量方面的职责是且只是完成如下工作: 1)对承包商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2)针对承包商的合同履约情况及时向业主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3)对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的重大风险及时提出书面警告。凡有证据表明,监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履行上述行为,就应视为履行了监理职责。 只有明确监理行业的本位和责任边界,监理工作才可能正常开展。这是目前国家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该从法规上尽早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建设工程施工监理的价值 建设工程施工监理是建设工程的重要保障措施,尤其对于建设工程质量有着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是建设工程不可缺少的过程和步骤,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性保障。实际的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理是一个体系,对于建设工程各项子建设和子工程有着积极地干预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可以对施工技术、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展开审核,对于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准备和执行情况进行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各环节在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内实现质量上的保障。通过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可以使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达到监理和控制的效果,对施工质量有着制度性和规则性的保障作用。 三、提高建设施工监理务品质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监理机构 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监理机构,在监理规划的编制中,明确安全监理责任内容和相关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制定各项安全监理制度、工作程序、监理方案及制度措施,并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监理的实施细则。 (二)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1、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就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对建筑施工工程各个项目的施工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当前我们在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的会审。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的时候,还要安排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审核。 2、在对建筑结构、给排水设施等方面的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的时候,审核人员就要对其中相关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要求,防止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出现遗漏,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 (三)施工阶段进行监理 在施工阶段,项目监理机构需要做的工作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施工阶段的设备使用情况检查; (2)依据有关规定,试验施工阶段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配件; (3)重视项目的分项、隐蔽工程的检查; (4)审核材料的现场试验、复验报告,现场试验新的材料、工艺技术,确认无误后,才能够施工。 项目监理机构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了解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形。依据实际的情形,依据合同规定,结合设计变更文件,等到专业监理师完成特定的工作以后,就要评估工程就变更的费用、工期。在和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协商以后,若意见一致,就可以变更工程。 在遇到下列的情况以后,项目监理机构要下达工程暂停的命令,并且对承包单位提出停工整改的要求: (1)在没有得到同意的前提下,自作主张更改设计或者施工方案; (2)一些分包队伍没有得到项目监理机构的许可,私自参与施工; (3)没有得到项目监理机构的审查,施工管理人员自主的进行管理; (4)工序没有经过检验,自己做主进行下一道工序; (5)用于施工的材料不合格; (6)如果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项目管理人员已经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施工单位还进行施工。整改工作结束以后,监理人员需要进行检查,合格以后,才可以签署工程复工的命令。 (四)有效运行监督安全保障体系 监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有效运行监督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建设工程的监理人员需要严肃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程序、规定、措施和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及时的检查、汇报、研究和处理,将工程的所有环节都检查到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违章,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任何形式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监理人员要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不放过任何程度的异常情况。 在建设工程中如果监理不到位就会很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突发性事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监理人员需要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下令停工,与此同时,监理人员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尽最大的可能控制事态的恶性发展。 四、提升监理服务品质的创新策略研究 首先,一个核心具体是指为工程单位提供一套全面、深入、新型的工程管理咨询服务。所谓的全面、深入、新型的资讯管理服务具体如下。 1、全面:所指即服务的范围,从纵向方面理解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服务。从横向方面而言主要是指针对于每一阶段服务范围中所有需受控的环节展开。 2、深入:具体是指服务的质量,促使建筑监理服务内容涉入到工程内在的结构性需求之中,促使监理服务品质充分满足业主心理需求,以使得监理服务品质可以发挥出超值的价值能效。 3、“新型”所指的是服务的特色,其一是就工程建设对于监理服务产生的新需求进行观察捕捉,做出创新。其二是不断地就符合工程建设特征的监理服务新方法、技术理念予以总结和引进。 其次,五点支撑如下。 1、建立不断研究、总结、提炼可以满足相关客户需求的持续改进的监理动态反馈系统。 2、培养高端素质技能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及专业精细化的监理团队。 3、广泛进行了解并运用相对先进的监测检查方法技术。 4、进一步深化规范、提炼及优化管理的流程。 5、研究推行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与及时性及直观表达性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经过以上系列的实践总结,可以发现该类监理服务特性和理念内涵的转变,充分吻合了业主方面的实际需求,就监理服务的具体价值予以了体现,因此在当前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结语 我国实行监理制度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必须注重全方位、立体化的基本理念,在全面提升监理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监理行业整体水准的提高,使国有监理单位真正成为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品质工程论文:提升精品园林的工程品质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工程建设的设计交流沟通、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细部施工、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精品园林的工程品质。 关键词:园林绿化;精品园林 ;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工程、虢国公园扩建工程、涧河公园改造提升、银桥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黄河公园工程等工程实际,谈谈看法。 一、积极交流沟通,避免工程出现设计缺陷 积极与业主、设计方沟通是少不了的施工准备工作,了解各方意图,深刻理解工程的设计理念,才能创造很好的景观效果。我们就施工图中有异议的地方与设计方交流探讨,避免工程出现设计缺陷。 二、精心施工, 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重点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现场管理。 1 、以园林绿化职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牢牢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入材料的质量,如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3、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4、园林工程的内容为多种景观元素的组合,除植物外如铺装、园路、花架等是土建工程;可由于园林工程是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愉快感为首要条件,同时满足其它功能要求的作品,它对土建工程要求得更高。如铺装收口在图纸上显示并不难看,做成作品后却不美观,施工放样时按实际效果布局稍作调整,既不影响整体布局和使用功能,美观问题也迎刃而解。 三、注重细节,精于细部施工,从细微之处体现工程精度 细节决定成败。如:树干的支撑、固定、绑扎等工程中看作是最简单的辅助工作,往往由于我们平常得不在意或忽视,会使整个工程的品质大打折扣。支撑选料应统一,竹杆或木棍粗细均匀,长度一致,绑扎时做到支撑物横平竖直,横杆与地面保持一样高度,树杆与地面相垂直,斜置杆与地面角度相同,在树干处加上垫层来保护树皮免受损伤。 行道树施工中,一大批符合规格要求的行道树中,夹杂有的树干略弯,有的分叉点略低。栽植时我们就把树干弯曲一侧与树木的排列走相统一,按树干分叉点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排列,使得行道树不规则的个性特点在规则布局上得到统一,也从细节上弥补了树木个性特点的差异。 园林土建工程中,也有许多注意的施工细节:面层铺装勾缝材料必须采用与粘贴材料同一产地,同一批号、统一规格的材料,曲径通幽的园路施工立模时要注意园路的弧形S弯的自然流畅。保证模板支撑牢固无明显折弯,浇灌后的混凝土路缘就不会出现凹凸不平。鹅卵石铺装,在湿的基层上刷洗1:0.4~1:0.5素水泥浆结合层,一边刷一边抹找平层,找平层用1:3干硬性水泥浆抹,用铁抹子搓平,然后把鹅卵石铺嵌在上面,用木抹子压实、压平,撒上干水泥,再用喷雾器进行喷水洗刷,保持接缝平直、宽窄均匀、颜色一致。施工后第二天应采用保护膜盖上充分浇水养生。 四、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 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当务之急,多方位注重质量管理,园林工程才会越做好,越做越精。 品质工程论文:提升工程监理服务品质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建筑工程监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它存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安全水准以及整体水平做出十分重要贡献。然而因为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这对于该行业整体发展产生十分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提升工程监理服务品质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监理;服务品质;创新;实践;研究 引言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也经历了不同层次的变革。从本质层面来讲,当前我国的监理行业正面临着相应的发展困境,亟待优化提升。 一、对监理行业的服务本位内涵研究 监理行业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具有提供工程开展过程中咨询服务的职责。并非工程施工中质量及安全的责任主体,其本位是向广大工程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作为施工监理,在质量及安全方面所具有的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就承包商的安全质保体系做出全面的审核的同时,提出科学切实的方法建议。其次是对承包商方面对合同的履约情况做出详细了解,及时向业主方面提出咨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为工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重大风险,做出及时的书面警告。但凡有证据证明监理人员于工程中进行了上述行为的履行即应当视作其履行了监理的具体职责。因此可以看出,只有在明确监理本位及责任的情况下,监理工作方可正常予以开展,所以这也是当下国家工程建设部门所需自法律规范层面尽早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创新工程监理服务品质的宏观背景研究 国内监理服务最早开始于1988年,当时实行监理服务的项目都是世行、亚行的贷款项目,监理服务执行的是FIDIC条款,以工程实施中的咨询服务为其服务内容。自此以后,经过多年试行,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此后又经过十多年的推行,监理服务的本位不断发生异化,监理服务从咨询服务演化成为工程实施中安全、质量的责任主体之一,使得监理服务的责任无限加大,几乎工程实施中出现的一切安全、质量问题都要挂上监理责任。与此同时本来仅仅是作为监理服务手段之一的旁站服务几乎成为监理服务的代名词,为了满足旁站要求,现场监理部的人员急剧增加。由于大多数业主单位对国家规定的监理取费标准并未执行,在投标中竞低压价。于是使得监理行业成为一个责任巨大、收益很低的行业。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监理队伍人才大量流失,监理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普遍素质以及服务水平急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监理行业已成“鸡肋”,甚至出现取消监理制的呼声。因此,监理行业往何处去?如何使监理行业进入到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已迫在眉睫。这是今天监理行业的管理者以及广大监理人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三、如何回归本位 监理行业回归本位的前提是工程建设五元链条中的各元都应回归本位,明确各自职责,切忌形成职责重叠与责任连带。 作为项目法人的职责是: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依法对所开发的项目负有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本的保值增值等责任,并享有相应的权利。项目法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对项目主管单位负责。 设计承包商的职责是:设计承包商是所承包工程项目的设计安全、质量的责任主体。而且也是设计安全、质量的唯一的责任主体。 施工承包商的职责是:施工承包商是所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质量的责任主体。而且也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唯一的责任主体。 设备采购承包商的职责是:设备采购承包商是所承包工程项目的设备采购安全、质量的责任主体。而且也是设备采购安全、质量的唯一的责任主体。 工程监理的职责是:工程监理是所服务工程及相应工程阶段的咨询服务的责任主体。而且也是咨询服务的唯一的责任主体。只有在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层面明确工程监理的职责,监理才可能回归本位。只有明确了工程监理行业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边界,工程监理才可能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目前完善工程建设法规方面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 四、提升监理服务品质的创新策略研究 1、当前对于工程监理品质的提升,需要自根本改变优化监理部门的服务特性,以此确保监理工作的深化开展。其具体内涵即通过改变传统的旁站服务模式作为重点施工监理的服务模式,最大程度上减少现场的监理人员,侧重运用检测、监测技术开发同信息化结合的现场监理服务模式,以此提升监理服务的成效品质。最后,笔者认为现下工程监理过程中应广泛提倡一个核心及五点支撑的监理工作方式,具体如下。 首先,一个核心具体是指为工程单位提供一套全面、深入、新型的工程管理咨询服务。所谓的全面、深入、新型的资讯管理服务具体如下。 全面:所指即服务的范围,从纵向方面理解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服务。从横向方面而言主要是指针对于每一阶段服务范围中所有需受控的环节展开。 深入:具体是指服务的质量,促使建筑监理服务内容涉入到工程内在的结构性需求之中,促使监理服务品质充分满足业主心理需求,以使得监理服务品质可以发挥出超值的价值能效。 “新型”所指的是服务的特色,其一是就工程建设对于监理服务产生的新需求进行观察捕捉,做出创新。其二是不断地就符合工程建设特征的监理服务新方法、技术理念予以总结和引进。其次,五点支撑如下。 建立不断研究、总结、提炼可以满足相关客户需求的持续改进的监理动态反馈系统;培养高端素质技能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及专业精细化的监理团队;广泛进行了解并运用相对先进的监测检查方法技术;进一步深化规范、提炼及优化管理的流程;研究推行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与及时性及直观表达性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经过以上系列的实践总结,可以发现该类监理服务特性和理念内涵的转变,充分吻合了业主方面的实际需求,就监理服务的具体价值予以了体现,因此在当前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五、工程监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监理协会要进一步发挥好服务功能,着力推动行业自律管理,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的影响和作用将日益增强。监理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发挥好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功能,既要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篆建言献策,又要积极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要大力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开展行业交流和培训,全面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树立良好行业形象。要完成好部里委托的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资格的审查工作、变更和发证工作,以及考试和继续教育等相关工作,要严格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到公正、公开、阳光透明。要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协会日常工作要坚持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提高协会服务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随着我国WTO步伐的加快,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公司将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我国的监理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列。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发展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项目管理公司。我相信,通过人们对监理行业在建筑业中重要性的认识,工程监理行业的市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下面文章重点以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现场施工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并通过科学的判断分析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我国的建筑行业经济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这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我国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方面包括施工的成本管理、施工的效率管理以及施工的质量管理等。因此,需要加强并优化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的管理来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才能加快施工的进度,真正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1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概述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基础作业施工土建工程建设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所谓的土建现场施工管理重点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设备、施工材料以及人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增强对土建现场的管理控制,以便更好地确保土建现场的施工质量。它不仅仅涉及到项目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更加涉及到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现场的施工作业环境,以及对土建现场施工作业的认识程度等等,以上因素都将是作为土建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因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来指导施工作业,方能确保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提高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的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的成本、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安全等。导致增加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难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在露天完成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对现场施工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种工作性质导致施工队伍联合完成工作;由于现场施工市场发生事故导致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优化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的管理,采取相关措施并制定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建筑工程工作项目的开展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当前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人员素质不足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规模通常较大,对于施工人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很多施工企业都会选择通过聘用临时农民工的方式来满足工程用工需求,仅聘用少数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作为正式员工,这使得很多施工人员并未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就直接进入现场,在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意识与成本意识的情况,其对于工程施工成本、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另外,部分施工企业为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常常会忽略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相关培训,这同样会导致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不足。 3.2施工设施不够完善 在土建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很多施工作业人员并不能完全依照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虽然在施工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佩戴了必须的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等设备,但是在一些高危施工作业过程中却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如并没有设立施工作业的安全通道、防护栏装备以及防护脚手架等设备。此外,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作业时多半采取经验施工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就给施工作业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还会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构成威胁,一定发生质量问题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3工作职责比较模糊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内容比较复杂,因而要想高效率的完成工程施工,就必须保证分工的明确,并使各部门能够实现合作。但在实际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对于工作职责的分配却是比较模糊、混乱的,一方面,部分工作的责任并未得到明确落实,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无人负责、无人处理的情况,而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则往往会互相推诿,从而使施工进度大大延缓。另一方面,一些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明确的工作制度,但却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使得工作制度根本无法落实,施工人员也并未严格按照工作制度来进行施工。 4加强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方法的措施 4.1加强现场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所以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针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控,尤其是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工序的重复作业。实际上作为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施工作业之一土建工程建设而言,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现场把控,是施工管理者必须亟待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控:一是加强现场土建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其中包括重要领导人、施工作业管理者及施工领队等。二是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包括施工队伍中的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由于建筑工程有其特殊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都是农民工出身,并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所以他们在施工作业中多半是凭借施工经验而完成,这就会给施工作业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所以必须加强管理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4.2加强土建施工材料设备管理 作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作业中的重要因素施工材料及设备的使用,从目前来讲在一些施工作业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施工作业质量。所以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作业中加强施工作业材料及设备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是加强施工作业施工材料的管理。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和施工作业过程中都必须确保施工的材料都是符合其质量技术要求的,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实际施工作业标准。材料的采购、存放以及使用都要有清晰的记载,一旦发现因施工材料问题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查找出问题所以,并通过合理方式加以解决。二是加强施工作业施工设备的管理。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使用施工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作业质量的精准度,但是必须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情况,选择符合质量要求及施工情况的设备,使用者要能够准确掌握施工设备的使用原理及性能,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基本的判断得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并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养护工作。 4.3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制度的完善性将决定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场控制是对施工作业管理者最大的挑战,作为管理者要能够依据项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将每个施工作业阶段的重点节点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明确其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只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意义上将管理与施工作业相结合。不仅如此,通过对现场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程作业质量,还能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周期,完善施工作业中的创新模式。 4.4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的加强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各个施工作业节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设计,这样就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每个施工作业节点可能需要的施工作业人员在哪方面有其专长,然后充分发挥其专长为其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来讲,任何一个阶段都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与把控,如施工作业前期,通过对施工作业图纸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与验证,将图纸设计中所涉及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这样才能确保在实际工程建设时,降低其不合理性。不仅如此,各部门之间还要学会相互配合,因为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它是一项比较特殊的作业工程,任何一项施工作业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工序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质量,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在确保各个环节建筑工程质量建设符合其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其质量提供了保障。 4.5完善落实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包括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其核心要素则是安全。无论是施工作业人员还是相关管理者都要将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因素放在重中之重,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对其安全管理的重视,无论是针对大的工程建设项目,还是一些小的工程建设项目,都离不开安全的管理措施。只有确保其安全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否则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所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完善他们对安全管理的重要认识。 5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将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或是施工作业人员都必须增强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建设。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实际建筑工程的特点使其真正应用于建筑工程土建现场施工作业中,进而提升质量,为其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戴摇明.浅议土建施工管理现状与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248. [2]冯建军.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探究[J].低碳世界,2018(4):187-188. [3]曹硕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江西建材,2016(16):288,293. [4]陈思东.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7):147-148. [5]张凌.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62-63. [6]陈晖辉.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10):238-239. [7]肖龙.关于优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分析[J].居舍,2018(6):110. 作者:褚宝华 单位:秦皇岛市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策略探析 【摘 要】工程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常建筑工程项目都是建在居民区,这些地方往往人口比较密集,虽然这样可以为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诸多便利,但是也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 一、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机电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二、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②钻孔和爆破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如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③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 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 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 g/L 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 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建立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还能够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及相关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高效有序的进行,为建设美丽的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环境保护研究 [提要] 鉴于近期我国多地遭遇连续雾霾天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筑工程管理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下,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本文主要阐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并针对环境保护提出建筑工程管理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环境保护 一、引言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跳出了传统的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套路,将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管理,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目标。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界只关注工程的建设问题,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管理,对工程全寿命期基本规律的认识十分肤浅,如对工程建成后的健康状况、工程价值的变化和功能衰退的规律等研究很少,甚至缺乏基本的认识,由此导致了许多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甚至是破坏环境的盲目的工程行为。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管理者没能从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角度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工程和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要管理内容;以管理方法为主题,重视管理工具的使用,如概预算软件、网络计划技术等。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但是其局限性十分明显。 (一)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形成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价值观。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而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对运行阶段工程功能和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认识严重不足,由此造成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维修和更新改造决策,工程拆除决策等研究缺失。上述现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 (二)传统的三大目标的包容性有限,没能反映工程界的新发展新要求,如“健康―安全―环境”等。由于建筑工程的价值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阶段性、局部性,割裂了工程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内在联系,造成工程管理组织的分割、组织目标的不一致,造成管理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者只在工程的某阶段或职能岗位上思考问题,参与者只注重局部利益,使工程整体价值降低,无法实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 (三)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管理中,管理关注的对象只是项目本身,都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定义说明的,往往只考虑项目的经济实用性,缺乏对生态环保性的考虑。然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求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要从工程技术和保护环境中找寻一个平衡点,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三、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一)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建筑工程处在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信息环境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建设运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环境之间存在着许多交互。(图1) 任何工程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中,一方面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工程系统通过向外界输出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废弃物等不利影响。 (二)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1、建筑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建筑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建筑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2、基于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不仅注重建设期,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建筑工程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节约资源、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 (三)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涉及多阶段、多主体、多专业的“大”管理,更是“超”管理。因此,如何协调错综复杂的系统内外部关系,对实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总体目标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满足工程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内的环境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要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着眼于工程项目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必须将这种理念深入人心,多层次的体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员管理中,充分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认识程度,使他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头脑中,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期内观察这种理念,将对理念的认识转变到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当前生态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全面考虑综合决策,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对我国生态资源的破坏。 (一)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性文件。现阶段的管理性文件都要求实现质量高、消耗低、环境质量高的目标,建立明确的分层管理制度,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确保对环境的保护落到实处。 (二)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内,施工进度计划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要确保施工进度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如一旦出现误差,将重新针对某些工期的持续时间和原计划进行调整,重新衡量单元工程的施工能力,尤其明确在施工进度管理时加强对周围环境资源的保护管理,确保施工进度不影响到环境,最大力度地做到对生态资源的全方位保护。 (三)强化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内,不仅要明确项目的责任制,更要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制度。在工程建设的全寿命期内注重资源的有效控制,全面杜绝有可能发生的产品质量缺陷,培养全员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识,全面贯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五、结语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对工程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工程全寿命期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树立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我国工程界不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也不缺少做好工程的智慧,但缺少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工程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现了一个向历史、向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 同时,可持续发展是能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长久性的重要前提,在工程管理中一定要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层要求,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监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实行责任制度,唯有坚持在建筑工程全寿命期内努力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工程项目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最优的目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造福。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雨季环境下施工技术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建筑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雨季施工技术也已经解决。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点,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生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 雨季施工 技术措施 无论是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雨季,进入雨季后,雨水多气温高,对施工建设造成很多不便,对建筑工程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雨季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也不是十分精准,雨季的降雨量大,可能雨势迅猛集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地质灾害。为了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一些建筑工程不可避免的要在雨季进行施工。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工程特点进行技术的应用,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程度的优点,提升雨季施工的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采用安全的技术措施,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减少雨季对工程建设施工的不良影响。 一、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特点 受到当前气象部门的气象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气象部门不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例如暴雨、台风等这样比较恶劣的天气骤然出现,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方便。雨季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全面的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降雨时会对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冲刷、浸泡等,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突发性的破坏。要及时、迅速的进行防护,以免出现工程安全、质量问题及产生工程损失。雨季对室外施工有很大的影响,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雨季施工的各项安排工作,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高效的进行。 二、 雨季施工遵守的原则 雨季施工的时候,要先安排进行建筑基础、建筑结构的施工。小雨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停工,大雨的时候要转到室内施工。应可能按照先室外再室内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建筑企业安排工程进度的时候尽量缩减雨季时候的室外及工作面的施工时间,从而有效的增加整个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雨季施工特点。不适合降雨季节进行的工程要安排在降雨季节之前或者之后进行;不能避免的,一定要适度的增加物力、财力、人力的投入,缩短降雨季节的施工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三、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 土方和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降水量比较大时会对基础、土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做一些相关必要的、全面的防护措施,否则会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水平,严重的话会产生建筑物安全问题。因此,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时候施工一定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开挖基坑或者管沟时,要保证边坡的稳定。必要时,要架设支撑或者减小边坡坡度。施工时,要注意边坡、支撑的质量检查。在工程进度允许的情况下,要将该分项作业安排在雨季之后。 降雨量大的季节要尽可能的不进行室外施工,如必须的话,要尽可能的分片、分段的施工,基坑开挖达到要求。在协调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要安排专人领导相关人员立马进行混凝土垫层浇筑作业。开挖基坑时,要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避免雨水的浸泡,安排专人进行排水作业。如果开挖软土地基,日降雨量过大时,要停止进行土方作业。 2. 混凝土工程的技术措施 查看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降雨时,才可以安排、组织作业人员在混凝土模板上粉刷隔离层,避免出现隔离层被冲刷掉的现象,降雨量太大的时候也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而且已经浇筑好的必须依照相关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停浇缝的设置,用塑料布把浇筑好的地方覆盖起来。要避开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筑,而且要测定好粗细骨料的含水量,配置混凝土时根据测定好的数值调整加水量。要夯实回填到模板下方的泥土,土层的上方要设置垫板,降雨过后要查看土层是否下沉。 3. 砌体工程的技术措施 砌体材料及砂浆等粘合剂的含水量会对砌体结构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降雨季节要确保其稳定性。砌体工程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工程中用到的砖块要堆放集中,而且砖上不需要再浇水;进行砌墙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干湿情况搭配使用湿砖、干砖,湿度超标的时候,晾晒之后再用;降雨太大时,要通知相关部门不能再进行砌筑作业;砌筑作业时要内外墙同时砌筑,丁字墙、转角处的施工要连贯;稳定性不好的砖柱要进行临时支撑;大风或者强台风时要加载临时支撑,保证墙体不歪斜、倒塌。 4. 吊装工程的技术措施 进行吊装施工作业的时候,构件堆放地一定要足够的坚实、平整。而且要做好附近的排水工作,以免构件被水浸泡,使用塔式起重机的路基要比地面高出约15 m,下雨天气不适宜进行吊装作业,雨水打湿吊车绳索或者构件后,两者间的摩擦系数下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加大两者间的摩擦力,暂停施工时塔吊的吊钩要靠拢塔身,不能在吊钩上挂东西,以免因大风造成塔吊摇晃,导致塔吊倾斜、倒塌,要做好整个吊装工作作业的安全工作。 5. 脚手架装拆的技术措施 施工人员需要在脚手架上进行高空作业,雨季进行作业时,要保证脚手架基础土层的强度,混凝土基础的厚度≥100 mm;脚手架要和建筑物间有连接件,而且要定期检查,增加抗倾覆能力、稳定性;脚手架上的人员走道要做好防跌落、防滑措施;下雨时最好不好在脚手架上施工,如果必须施工,要控制好脚手架的构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好电缆的绝缘隔离措施,避免人员触电。 6. 屋面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降雨季节到来之前,必须做好屋面的防水工作,依照图纸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落水管的设置工作。油毡屋面的施工要在晴天的时候进行,因保温材料、油毡等材料不能受到雨淋。雨季时,屋面施工最好用“湿铺法”进行作业。潮湿的屋面基层上先铺上卷材,水泥砂浆初凝后再刷两道冷底子油,要确保基层不渗水。 四、 结语 雨季是工程施工建设的一个困难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确保建设工程雨季施工技术的实施到位,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运用雨季施工技术在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避免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雨季建筑施工技术为雨季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施工方案、节约了企业成本、维护了企业信誉、促进了企业发展,更好的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浅谈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摘 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或者缺少必要的施工环保措施,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长效发展就要清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改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相应的举措,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与施工也在日益增加,而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施工单位应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建筑工程中环境保护的技术控制 1.施工现场扬尘控制 散状颗粒物的防尘措施:砌筑用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者苫布进行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齿锯切割木材时,在锯机的下方设置遮挡锯末挡板,使锯末在内部沉淀后回收。消解石灰的防尘措施:石灰应远离居民区、庄稼、易燃物的空旷地方堆放,装卸不宜在大风中进行,装卸布撒做到轻装、低撒,并及时耕旋碾压,石灰堆放处经常洒水降尘,周围设置彩条布围挡。钢筋接头: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减少焊接产生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车辆运输防尘:保证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 2.噪音与振动控制 钢筋加工机械:工程的钢筋加工采用现场加工,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木材切割噪音控制:在木材加工场地设置木材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污染。混凝土输送泵噪音控制:结构施工期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泵送车位置,布置在远离人行道和其他工业区域的空旷位置,采用噪音小的设备。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浇筑。选择低噪音的振捣设备。 3.光污染控制 设置焊接光棚:钢结构焊接部位设置遮光棚,防止强光外射对工地周围区域造成影响。对于板钢筋的焊接,可以用废旧模板钉维护挡板。 4.水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雨水:雨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污水排放:办公区设置水冲式厕所。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或安排专业队来清理。 5.土壤保护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沉淀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废旧电池要回收,在领取新电池时交回旧电池,最后由项目部统一移交公司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6.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材料中的木料、木板由胶合板厂、造纸厂回收再利用。非存档文件纸张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最终与其他纸制品一同由造纸厂回收再利用。废旧不可利用钢铁的回收:施工中收集的废钢材,由项目部统一处理给钢铁厂回收再利用。 7.建筑垃圾控制 我们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固体废弃物减量化:通过合理下料技术措施,准确下料,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实行“工完场清”等管理措施,每个工作在结束时,在递交工序交接单前,负责把自己工序的垃圾清扫干净。充分利用以建筑垃圾废弃物的落地砂浆、混凝土等材料。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中环境保护的节能措施 1.新型建筑能耗技术 (1)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技术:近年来城市地下水减少很快,城市水资源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引入了雨水回收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节水。 (2)热交换新风置换技术:全热交换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换气,使住宅整体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由热交换芯将室排出的空气和室外引进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减少换气时的能量损失,可以达到节的效果。 (3)植物立体绿化技术:该技术的种植床由外皮包裹基质,内埋有微孔中空纤维管,可以均匀地供应水和营养成分,组合若干单元可形成大面积植被,并可方便地铺设或转移。特别有利于种植草皮,实现建筑(屋顶、墙面)的立体绿化。在部分屋顶和西侧墙使用该技术完成建筑物立体绿化,起到净化空气、防止粉尘污染、减少城市噪 音及光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4)隔音降噪系统:外墙系统、外窗系统和楼板均采用隔音构造措施,有效阻隔外界及楼层间的噪声,提供安静的室内环境。 (5)女儿墙、屋顶及地下保温系统:从楼基到楼顶,形成严密的隔热保温体系。保持智能居所的独立性,减少能量散失。屋顶设置较厚的保温层,女儿墙部分也严密包裹,并且把隔热层延伸到地面冻土层以下,形成闭合的保温隔热体系,全方位阻隔能量流失。 (6)自然通风、采光: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按照热力学原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屋顶是形成温差、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D热压D通风”的原理。 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器可以滤掉了大部分阳光中的有害成份紫红外线,同时对太阳光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给人类提供了安全阳光新概念,不用担心在阳光下皮肤会变黑和灼伤、人体缺钙,也不用为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而担心。 2.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基于集热一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目前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比较普遍。 另外,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多采用把太阳电池组件发电方阵形成一个整体屋顶建筑构件来替代传统建筑物南坡屋顶,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总之,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挑战。为了保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每个公民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良好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与环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试图寻找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的生活状态。面对当前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做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业发展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与环境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建筑工程,品质,环境问题,建筑与环境 近年来,国际上建筑业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注重建筑产品本身价值转向注重社会价值;二是从注重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转向注重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三是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注重对人的尊重及与自然和谐。这三个根本性的转变,引发建筑业界思想观念和战略思维的巨大变化,开始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见物不见人”的传统思维和模式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客户的以人为本的思维和模式;“建完就走”被否定了,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一体化服务,为业主和社会节约资源,优化环境、创造新的价值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建筑业从典型的资源、能源高消耗的传统产业,向可持续建筑与绿色建筑转化。这些变化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建立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中,新一轮建筑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我们建筑业在这场革命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可以预言,建筑业中的粗放经营管理、传统操作模式、落后施工技术,以及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材料,都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建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升级转型期”,所有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是墨守成规,还是积极进取,是坐观等待,还是主动出机两种态度,必然导致两种结果,只有积极主动去适用这个大气候,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理念形成过程中,要注重务实,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自主创新,搞好经营机制转型,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不断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推动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稳步发展。在全球都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时,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中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城市建筑规划方面,如何做到城市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的成为建筑师的任务。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因此,时下盛行的“绿色建筑”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备受关注。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它具有高能耗、低效率特点,这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环境问题的杀手。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必须做到的是节能。首先,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绿色建筑还要考虑新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也是21世纪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绿色节能设计之一。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师想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最终形成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特别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融合地域、地区、气候、环境、地形、材料、文化等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结束语:在建筑设计中,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人、建筑、环境与经济、节能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尤其以我国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做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紧随世界建筑步伐,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分析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科技与社会的进步,随之带来的改变是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在生活方面更加关注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方面,在住房安全方面同样如此,他们在居住环境的质量方面投入了重点关注,一个好的住房环境能够保证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故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环境慢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拥有一套完美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针对这种环境要求的检测应然而生。本文围绕着这个问题,详细介绍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发展状况,并且通过认真分析室内环境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与意见。 【关键词】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检测;问题;解决方案 一、这种检测的简单介绍 在经济高速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在物质方面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在选择自己的居住条件方面,也表现得愈加谨慎,不单单只是满足以往“有地方住,有地方睡”的基本要求了,居民对其现在居住条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而是还要选择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居住条件。目前,由于市场上大量流行化学类型的建材,且其中绝大部分被用于居民的民用建筑方面,而考虑到大部分化学建材里会充满有毒物质,故当其被用于民用建筑时,居民的身心健康就会随之遭到一定的威胁。为了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证,就必须通过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这样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检测就应然而生。经有关部门检测在这些化学类建材中所含的污染物质主要有甲醛、氨以及苯等,其具体存在的地方是乳胶漆、聚酯涂料等物质中,一旦等住宅装修好,就会伴随空气的流通进入人们的身体之中,从而造成了居民的身体受到相应程度的侵害,更为严重的会引发癌症等绝症最终危害居民的宝贵生命。2010年 相关部门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这样从法律的角度保障了民用建筑室内的检测能够依法实施,并进行符合标准的监督。即使通过颁布相关法制为检测提供了一份规范的实施环境,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实施的真实情况并非所预想的那么顺利和理想化,实际实施时,有关方面总是找法制中出现的漏洞,没有完全按照法制规定的进行检测,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施的最终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刚刚装修好的房子中会出现一些对居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的有害物,经过相关研究分析,由于砖、砂石、水泥建材中均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放出氡的可能性最大,故刚刚装修好的房内最可能出现的有害物是氡。但是,考虑到一些相关设备不具备相应水平,很多时候不能提供出来一份合格的土壤中含氡量,最终导致氡通过混凝土以及一些相关渠道侵入室内,进而破坏了室内环境。 二、目前这种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相关部门在室内环境检测以及相关建设部门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采用较为劣质的建材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民用建筑室内检测出现相应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由于现在检测方面各个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使相关的检测市场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许多相关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从而采用不正规的竞争手段,由于互相竞争呈现出了普遍压价的现象,例如有的公司为了获取不合法的利润,甚至会主动免费给户主提供室内环境检测,但实际上达不到检测的目的。2.一个合乎标准的室内环境检测,是要求每个环节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的,比如在有害物质的取样数量以及取样位置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否则稍许的错误就会造成室内环境检测的结果不具有准确性特征。目前市场上有好多检测商家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使检测过程总是偷工减料,不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测,从而造成经常出现错误的检测报告,这种现象日积月累,慢慢给人们心里带来了许多阴影,好多检测商都不再得到用户的信任。3.由于许多检测公司在检测方面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检测的质量保证方面,详细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公司中好多员工都是公司临时招来的,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工作,不具备相关的检测技能就让他们上岗。整个公司只是单单地有着个别检测工程师招牌,整体的专业检测素质较低。4.有的检测单位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方面能够很好的完成规定工作,但是有的方面却缺少相应的管理人员,比如有的检测单位在数据资料管理方面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配置一个保管人员,从而对相关检测方案与颊检测过的资料没有一个完善的保管,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相关检测资源的丢失与毁坏,为了逃避造成资料丢失与毁坏的责任,最终造成了数据造假等现象的出现。5.有的检测出现问题不是归于检测方的责任,更多的责任应该由用户来承担。由于有的住户自身会考虑到刚刚装修好的房子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即使出现了也不会马上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故综合考虑后,为了节省可观的检测费用,他们会更加青睐那些检测费较低的检测单位为他们检测。这时候,那些资质与水平较为低下的检测公司就会为了利益趁机而入,最终造成了大量检测的质量不合格的出现。6.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一些检测设备还没有达到检测标准的相关要求,故造成了目前在检测上的局限性,比如只可以对极个别常规污染物进行一定的检测,而且还只是进行静态检测,以及智能在局部的范围内进行相关检测。有的还因为设备技术落后的因素,不能进行全面和长期的检测,并且不能做到检测后的跟踪分析研究。综上所述都是在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检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原因。 三、解决方案与意见 为了给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有效保障,那么就必须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室内环境。《民有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必选认真进行实施,但做好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管理作用是远远不够的,相关检测机构和相关建设方也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那份努力。至于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政府首先做好在室内环境检测方面的工作,才能给其他部门一点信心。政府的工作就是通过颁布相关措施和方案,加强检查相关检测机构的规范要求,加大进入检测企业的难度,只允许那些具备充裕相关检测人员的、完善的检测管理体制以及先进的检测设备的检测单位进入检测市场,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监督与抽查相关检测单位检测的报告,通过严惩他们的不合格以及造假行为,使相关检测单位真正意义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就是检测单位自身应尽的努力,检测单位应该高瞻远瞩,放远发展的眼光,用长久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在相关检测工作与步骤方面切实落实到位,提供出一份具备公平、公正与公开的检测报告,这样在做好检测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进步;建设方的责任也同样不可忽视,首先要从住房的选材上投入大量的关注,别只是为了偷工减料获取一定的利益而选择那些含有害物质多的化学建材,而且还要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时时对环境进行监督和检测,保证每个环节都正常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给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室内环境不合格的问题,这样自己通过在市场上拥有较好的名誉从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只有通过政府、建设方与检测方三方同时的努力,才有可能使其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结束语 在社会科技日益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为了给住户提供一个可靠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室内环境,政府、建设方与检测方三方只有同时进行努力,做好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才有可能使其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浅析建筑工程中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建筑工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筑工程中的环境艺术中所应考虑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艺术;设计分析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 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共识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2.“环境艺术”中的“艺术”,是以美术为骨架的 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 3.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 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 4.环境艺术的精神是“景”与“情”的统一 “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 5.环境艺术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 “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休闲会所最具体的综合表现就是整个的营业空间,至于如何使整个营业空间能够具有活力而显其特性,则有赖全店前勤与后勤作业的充分配合。对于一家休闲会所的店内营业活动,可以通过两个方向加以探讨。首先是促进客人能够在店内集中,进而将来店的客人能够促使其更多地饮用咖啡,以达成营销的效果。 在灯光效果的设计上,一般商店的霓虹灯,是用光效果最佳的代表。休闲会所的光当然不仅限于霓虹灯,灯光的用途首先是引导顾客进入,在适宜的光亮下品尝咖啡。因此,灯光的总亮度要低于周围,以显示休闲会所的特性,使休闲会所形成优雅的休闲环境,这样,才能使顾客循灯光进入温馨的休闲会所。如果光线过于暗淡,会使休闲会所显出一种沉闷的感觉,不利于顾客品尝咖啡。 其次,光线用来吸引顾客对咖啡的注意力。因此,灯暗的吧台,咖啡可能显得古老而神秘的吸引力。 咖啡制品,本来就是以褐色为主,深色的、颜色较暗的咖啡,都会吸收较多的光,所以若使用较柔和的日光灯照射,整个休闲会所的气氛就会舒适起来。 一般室内装饰设计,彩色色调最好用明朗的颜色,照明效果较佳,不过,也不是说凡深色的背景都不好,有时为了实际上的需要,强调浅颜色与背景的对比,而另外打投光灯在咖啡器皿上,更能使咖啡品牌显眼突出或富有立体感。 灯饰有纯为照明或兼作装饰用,在装置的时候,一般说来,浅色的墙壁,如白色、米色,均能反射多量的光线,达90%;而颜色深的背景,如深蓝、深绿、咖啡色,只能反射光线5-10%。 二、设计理念上主要要点 1.回归自然 在具有现代感的室内装饰设计中,一些具有民俗特点的物品也常常会勾起人们思乡、怀旧的情节。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使我们也来越远离了淳朴的、率真的、夹杂着泥土芳香的田园生活,不见了昔日的山野溪流、古道茅舍,到处都是都市的喧嚣,满眼都是林立的高楼,人们只能靠数字和图形标志来识别自己的家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2.整体环境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人们不能不常常涌起重温昔日的渴望,于是,每当我们见到渔民的蓑衣。农村的油灯、挂在门边上成熟了的老玉米、红辣椒、汲水的轱辘等,这些留在我们儿时记忆里的东西的时候,总会陷入温馨的回忆和深深的沉思之中。这也许就是沈天游先生设计北京亚洲大酒店老船坞的初衷吧。 3.高度环境现代化 以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室内的有害气体、超标辐射等污染一般是由装饰材料造成的,已经成为室内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环保的因素。要选择通过国家环保认证的材料,千万不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或淘汰的材料,宁可不装修或少装修,也不用那些对人体有害的材料,把好室内装饰装修第一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在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室内设计面临的课题越来越多因素化与复杂化,现代的室内设计给予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是一种能力;一种创造精神;一种把握环境空间的观念和方法,建筑设计中的环境艺术的风格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应用。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绿色节能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不断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也开始朝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因此,建筑工程各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以绿色节能为基础,不断地改进施工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 一、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 1、绿色节能建筑概述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出现了绿色建筑。它将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提供给人们,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对洁净可再生能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如太阳能资源等。绿色建筑一定是节能建筑,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是按照节能设计标准来进行的,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建造施工过程中,那么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也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要想理解绿色节能建筑的特点,就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全寿命周期理念,主要是从时间角度上来分析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寿命包括着建筑施工建造的各个环节,如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项目的运营等等,要从全时间段上来沽算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那么全寿命周期理念还需要向前和向后延伸建筑寿命,如运输和开采建筑材料,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以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等。拉长这个周期,就将采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纳入了考虑范围,缩短材料运输距离,促使运输能耗得到降低,改进或者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将那些可以循环利用的建材给应用过来。 2、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将环保优先原则给贯彻下来,将高效低耗和环保作为追求的目标,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以便促使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文明得到保证,最大程度的扩大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它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施工技术,而是在可持续理念下来重新审视传统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相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施工主要是促使工程本身指标得到满足,将工程质量和工期作为考虑目标,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如果有冲突发生于其他因素和质量工期等指标之间,那么为了促使工程质量和工期得到保证,往往是牺牲其他因素,这样虽然工程质量和工期得到了保证,但是在工程施工中,却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并且部分工程竣工之后,依然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绿色施工技术则是在绿色施工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促使绿色节能建筑得到实现,在工程建设中,大力节约资源和能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环境,在建筑中,充分应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绿色节能环境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与发展 1、建筑外墙施工要注重节能性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围护结构的节能,而外墙在围护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散失的热量又占围护结构散热的30%左右,因此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重要。外墙保温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三种,特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在不同气候区,而且热桥影响小,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其中外墙外保温是在建筑物外墙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温层,这是一种先进的外墙节能技术,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它有很多优点。首先,外保温的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外保温层完整的包裹了建筑物外墙面,可基本消除热桥,从而有效降低热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其次,外保温系统能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施工中保温层不占室内使用面积,不影响室内装修和设施安装,可使经济效益提高;外墙外保温还便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而且外饰面层的装饰效果可美化建筑物外观等。鉴于外墙外保温的优越性,这种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2、选用绿色环节能的门窗施工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门窗的设计和施工在整体建筑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门窗不仅会影响整个建筑的美观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兼具通风和采光的重大作用。在施工时,如果门窗位置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能,同时大幅度增加建筑物的能耗。所以可以通过改进门窗位置的设计和采用新型门窗建筑材料来提高其能效,使其更具环保性和节能性。 首先,可以通过更改门窗的设计位置来降低其所带来的能量耗损,门窗的开设面积要适中,且最好保证窗口具有对流效应,不要将门窗都涉及在同一方向,这样可以保证夏季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其次,门窗施工中要尤其注意提高其密闭性能,防止冬季热量过快的散发和流失,更好地发挥其室内保温的作用。再次,要在施工中由于尝试使用新型门窗施工材料,门窗材料的选择要以保证其保温性,遮阳性为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具备环保节能的功效。传统建筑施工中,门窗材料大多以钢制或铝合金为主,长期使用会产生变形老化现象,严重影响门窗的保温性能和密闭性。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门窗的材料以硬质聚氯乙烯为主,该种材料具有密封性能高,不易变形,环保节能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门窗的效能,降低能量的损耗。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新型门窗材料还在不断研发中,例如具有抗辐射功能的玻璃材质,真空玻璃材料等等,另外还有一种新型智能玻璃正在试用阶段中,该种材料的玻璃可以根据光照程度的强弱不同进行自身功效的调整,在晴天时变暗,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在阴天时又变亮,提高室内的光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门窗材料的设计将会更加环保和节能。 三、注重屋面施工材料的保温和环保性能 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是降低能源消耗量,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节能效益十分明显。绿色节能建筑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有: 3.1倒置式屋面技术。倒置式屋面的构造做法是在防水层上铺设泡沫塑料保温板,这样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防水性得到了改善,而且施工简易、质轻好搬、易切割、施工期短,无形之中降低了成本,屋顶可再利用,对日后防水层的维修也很方便。 3.2种植绿化屋面技术。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3.3蓄水屋面技术。蓄水屋面就是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蓄一层水,其目的是利用水蒸发时,带走大量水中的热量,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面温度,是一种改善屋面热工性能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对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仅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不断地改良,而且还需要逐渐地提升施工技术。只有这样,建筑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 摘 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建筑,而人类也关心居住环境_地球的环保问题,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的环保问题倍受关注,为了较好的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就要提出更优化,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就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为切入点,对其中的污染根源进行浅谈,对这些污染问题做出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污染问题;预防措施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革新,现在拥有的海量新设备几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施工造成的污染,起码可以使之减少成为底污染,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建筑工程中污染不减反而严重了,这是施工人员的“不检点”还是管理层的不重视,相信这些都有,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样做那边会减少部分人的经济利益,所以现在建筑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就如何遏制或者减少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探讨。 二、现代技术 现代环保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可以分为建筑本身的节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对于建筑施工阶段是真正大量消耗能源的地方,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环保的建筑施工中保证建筑本身的节能才是重头戏,而建筑环保施工节能的重点在于墙体,外墙等多方面的综合节能,同时对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可以这么说,只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技术才算得上真正的技术,减少颗粒物,粉尘等空气污染,减少噪音和大分贝的声音发出,尽量不对四周的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尽量对施工材料循环利用,避免浪费,或者换成环保的材料进行工程,多使用清洁能源,像太阳能,风能等优先考虑,尽量不用能造成空气污染的空调或其他能源,使建筑本身便节能减排!但是这一切的技术不成熟,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 三、建筑过程存在的环境污染 1、噪音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会发出大量的噪音,特别是不同强度的机械设备发出的,而且频率和分贝也不同,所以造成问题更加严重,所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白天不允许过70dB(A),夜间不允许超过55dB(A),但是实际情况和丰满的理想差距总是很大,场地清理工程噪声约为80dB~85dB(A),地基工程为75dB~85dB(A),安装工程为75dB~85dB(A),整修工程为85dB~95dB(A),所以这个标准基本不可能达到,这些不科学的施工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改进才是环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 2、空气中的粉尘污染 平常所见的施工现场总会是灰尘满天飞,特别是装修,混泥土搅拌工程等,少量的颗粒物都会对人的呼吸道造成伤害,更不用说大量的粉尘了,虽然政府和企业都在尝试控制粉尘的数量,但是像水泥之类的保管不当都会造成污染,所以空气中的粉尘问题需要更好的解决办法。 3、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关于排放的问题,有的施工工地的暗藏管道等直接排放污水到市政管道、河道,对人民的生活毫不负责任! 4、施工垃圾处理问题 面对日益增多的垃圾,特别建筑垃圾等垃圾的处理变成现在城市垃圾出理的大问题,建筑垃圾的数量占到了全国的30%,而且还在逐渐增多,但是关于垃圾处理的技术,资金,人员等诸多因素都不到位,所以庞大的建筑垃圾队环保建筑的施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 1、防止噪声污染 对于噪声我们采取的只有使之减少了,采用噪音小的设备施工时上上之选,可以使用一些液压工具来代替噪声较大且污染耗能高的气压工具设备,而且在建筑过程中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比如搭帐篷,并且尽量使用电话等可以通讯但是声音小的电子设备,尽量不在夜间施工,免得对别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2、防止空气的污染 飘散在空气中的粉尘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如果是风力加持的情况下那就更加严重了,对于容易产生粉尘的东西一定要覆盖保存,包括现场的搅拌设备都必须要经过降尘覆盖,而且运送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都不能装载太满。 3、控制水污染 水污染问题时全球都共同面对的大问题,其中算工厂和建筑尤为严重,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混泥土搅拌机等设备污水必须要经过沉淀池之后,再排进污水处理管网,特别注意防止各种油料“出逃”,可以建立一个施工现场的排水沟,冲洗车辆的沉淀池等一系列构造,对于施工食堂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防止油污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清洁。 4、控制光的污染 既然声音都可以屏蔽,那屏蔽光岂不是更简单了吗?如果施工过程中产生强光,那我们就弄一个护栏或者在头顶上装备一个遮挡物,如果必须要在夜间赶工的话,必须开证明,而且不能影响到居民区,或者改变光的射入射出路径,使之垂直照射,或者只允许对施工地点进行照明。 5、加强施工环保管理 任何时候,管理系统总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施工环保管理的监督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监督就必须要严,而且要及时,对于发现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的要及时上报。而且也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文明施工制度,要分区域,分步骤的进行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心中有数。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可以运送到地方部门制定的填埋地点进行填埋,或者材料二次利用,在有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必须要回收再利用。 五、结束语 进行了这么多的探讨和研究,就是希望找出更有效率,更加清洁的控制办法,能够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让施工也变得文明,快捷,高校,清新,安全。但是仅仅口头上的探讨是不会让更多地人去注意,主动去配合,所以严防工程污染还需进一步的努力。(作者单位:南京凯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摘 要: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建筑材料采购为研究对象,认为基于供应链的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采购业务创建以及准时化采购流程等,对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的需求呼唤有限的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的建筑产品。扩大内需政策拉动诸如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城镇居民住宅等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将占整个建设工程成本的70%左右,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蕴藏着极大的资源配置、减少物耗、降低成本和节约等潜力,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掌握与控制建筑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对比及管理好采购方面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个建筑物流项目的盈利而不是亏损。因此,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和采购方案是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既保证物资的合格,又提高了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具备的优势条件 1.1 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资集散管理机制。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为建立企业现代物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对规范建筑物料采购、供应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有利于培养与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过硬的物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建筑施工企业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业务和思想素质比较高的物资供应队伍,为实现与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1.3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和批量采购优势。在长期的采购、供应货源的活动中,与国内的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货源基地。另外,建筑工程项目采购资金、储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 1.4有利于具备一定的仓储配送设施。建筑企业拥有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等储运设施以及送货线路,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 2.基于供应链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材料组织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严格而有效的材料组织工作,特别是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的关键。所以,实行原材料的供应链采购与传统的采购方式相结合原则。 2.1实行订单采购而不是为库存采购,积攒物资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以建筑工程项目订单驱动方式进行,工程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货商。在这种订单驭动模式下整条供应链可准确照应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原材料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2实行从单一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与需求转换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货商对工程采购需求不能及时响应,产品质量控制多为事后把关,不能在线控制,这些不足以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同步运作。而建筑工程实施供应链采购管理能有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推动企业从内部资源集成走向外部资源集成。 2.3 实行从一般售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与提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买卖双方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条利益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筑工程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同一目标,这种关系的着眼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供需双方都能较清楚地知道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和趋势,可以更好地相互协调,降低成本,减少各环节的延迟时间。 3.供应链管理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 3.1独立的采购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情况,重新设计和调整企业的采购组织,使采购组织设置更完善和合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如:继续延用分散的采购组织结构,各项目经理对其采购后果负责,但将采购职能从物资机电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部门经理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将服务型物资的采购从办公室划分出来,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主要职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主要职能是: (1)负责所有物资的采购,包括生产型物资、资本型物资,以及保证日常办公需要的各种服务型物资。 (2)制定采购制度、采购计划,设计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3)控制和保证采购流程的实施,保证采购质量和交货周期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4)选择和管理供应商,控制并保证采购价格优势。 3.2采购部门的岗位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多,专业性强,因此,可根据采购的物品类别设置采购人员。具体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性材料、办公设备和零部件四个部分,不同的材料由不同的采购人员进行购买。 4.采购业务流程重新创建 (1)改变过去任何单据都要经过项目经理批准的程序,根据采购物品的不同设定采购审批权限。把采购次数少、但价值高的物品,交给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反之将采购次数频繁、但价值不高的物品,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同时,也留给基层采购人员一定的采购权限。这可以与采购成本控制中的ABC分类保持一致。 (2)改变过去任何物品均经过先入库,再出库的程序,物资到货后,可以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的,由监理人员、项目部质检人员、仓库保管员共同检验,合格后,直接送到施工现场,仓库保管员现场履行入库、出库手续,降低了材料周转费用以及库存费用;其它物品则由项目部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送至仓库保管。 (3)再造后的采购业务流程完善了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册,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只需从合格供方名册中选出相应的供应商,然后根据采购物品的数量、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进行询价即可,减少了议价环节,大大降低了采购周期。 (4)将采购职能从物资管理部门离出来,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分开,利于监督,减少了采购环节中避免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灰色采购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购质量。 5.建筑工程项目的准时化采购流程 在物料的需求预测以及采购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的变更导致物料需求的增加,交通事故导致物料供应的延迟,原材料上涨导致物料价格的上涨等等。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对方,就会影响施工进度和双方的合作以及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运作。因此,设计一个适合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流的关键。 具体流程如下: (1)中央服务器为采购管理子系统提供物料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 (2)采购管理子系统将对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处理,根据物料情况数据库和供应商数据库,生成对供应商的联系单,联系单中包含有物料需求情况、参考价格、供货要求等信息。 (3)供应商将处理联系单,并回复一个联系单。回复联系单中包含预备供货信息、供货价格等信息。 (4)回复联系单中内容被确认后,将信息传送到中央服务器再转送到各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 (5)意见被汇总到中央服务器,传送到采购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生成联系单发给供货商。 如此往复,直至采购过程完成为止。当采购完成时,系统将把采购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汇总储存于供应商情况数据库中,同时根据交易物料情况更新物料数据库。 采购管理是建筑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做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基本要求。材料成本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强化建筑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采购价格关,最大限度地降低进料成本,是目前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新的经济发展下,各行各业对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建筑工程也对其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了创新,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环境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前言】近年来,社会经济呈现粗放式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在建筑工程企业中,建筑工程对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以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1 新环境下建筑工程的概述 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技术与管理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近年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却常常被报道。探究其原因,调查发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项目中,存在着技术管理不严谨的现象,当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之后,量变引起质变造成建筑工程整个项目质量的不达标,因此,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项目的每一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都应该加强,发现问题时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确保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如此一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并形成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循环。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应该进行系统化、程序化、信息化与现代化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的水平。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括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到的所有施工技术。具体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等。这些技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专业性,只针对特定的工程施工进行应用。因此在对技术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应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强化对技术的应用质量。 2.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水平来看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对于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技术的专业性难以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大部分的施工技术在引入施工单位后一直保持的原有的状态,施工单位很少对其进行发展与完善。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素质过低,而我国当前又没有专门的施工技术研究机构,因此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专业性难以保障,无法进行良好的发展。(2)技术条件不足。建筑工程技术中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其中包括了充裕的资金,丰富的经验,先进的人才等。而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而言,其中在技术条件的供应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施工技术的需要,因此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的落后。 2.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行业要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就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上下大工夫,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效率等进行保障。鉴于此,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首先应在建筑工程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技术氛围,鼓励工程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钻研与完善。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应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上的提升,让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技术能力。 3 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3.1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 建筑工程中现场的监理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对监理部门对工程主要部分的施工安全与质量的监察报告进行及时的了解,做好工程的监理工作。其主要监理内容具体包含:一是,管理部门应该对施工环节进行抽样调查,以达到建筑施工工艺符合工程的设计标准。二是,施工管理部门要对施工材料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检查与监督、能否按照施工设计与进程完成施工的建设、施工的材料以及施工设备是否符合标准、施工人员的技术与能力能否胜任施工建设等进行检查;三是,提高工程施工队伍的质量观念,从法律的层面上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上的要求,要对施工程序的检查以及原材料的购买有详细的记录,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项目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建筑人员。 3.2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优化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技术的管理方案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且系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建筑功臣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工程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内容主要包含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所有有关施工安全与质量的组织与活动的管理,技术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因素进行管控,来达到降低或者消除因素中危险行为与危险状态的目的。建筑施工技术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优良的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促进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查 建筑工程单位在对工程施工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确保设计的方案满足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工程设计应该科学合理,设计的意图应该恰当的融入到工程建筑周边的人文与地理环境中去,并且应该保障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施工技术与投资造价的可行性、兼顾工程建筑结构可靠安全的经济性等工作。因为建筑设计中一系列的施工技术管理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竣工之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在人文表现以及功能使用等多方面让人感到满意。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相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吸取工程设计师对工程设计的优秀理念,听取工程师在建筑工程施工细节以及整体中的建议,促进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升级。 3.4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方面的协调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施工人员对施工设计要求有疑问的现象,碰到此类情况,施工人员应该及时的向设计师进行咨询,及时对由疑问的设计进行沟通,明确工程建筑的设计要求,对自身的工程施工进行及时的调整。在组织施工时,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并且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施工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培训,督促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提高,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筑工程企业储备人才,进而提高建筑工程人力资源结构的层次与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环境下,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正在不断的进行优化与提高,但是,现阶段建筑工程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还很欠缺。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优化、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方面的协调等的工作,而且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作为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以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管理;措施;技术 在我国现阶段,建筑业的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施工技术、施工条件的约束,再加上施工管理的问题,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1建设项目施工期准备阶段环境管理实施要点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施要点是对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实施方案在分项环境管理时,如何实施和操作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因此,环境管理实施要点主要内容有:明晰建设项目及环保工程与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特点;明确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环保目标;规范项目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措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文件中是否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文件的要求;监管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规定;核查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实施;落实施工期间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的保护措施的实施;检查环境保护投资是否落实到位等。 (1)熟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设计文件,参加建设项目施工设计交底,掌握项目环境保护对象和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环保措施,了解项目建设过程的具体环保目标,对环境敏感区点(如生态敏感区、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的地区)做出标识,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设计文件和现场情况提出环境管理建议和目标。 (2)对项目施工地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认真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范围为项目所有施工区域与项目施工影响的区域。实地考察根据项目工程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将各施工及其分包人的施工场地、办公场地、生活营地、施工道路、材料场、取(弃)土场、取料场、附属设施等,以及在上述范围内的活动可能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域,标注在环境管理范围图上,必要时采取摄影、摄像等方式记录。 (3)收集整理项目工程相关资料如:国土、规划、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等的审批文件;当地工程建设的政策、法规资料,所在地区经济技术情况、建设条件的资料(包括当地气象、水文、生态功能区划等)等。 2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环境管理实施要点 (1)审查环保项目施工单位资质,核查项目环保工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设备,检查施工方案中的环保措施是否可行。 (2)环境保护要倡导绿色施工,对污染源的控制和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环评文件中提出的项目环境保护对象、污染治理设施、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环境管理。检查和监测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达标排放情况,施工影响区域应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②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污水来源、排放量、水质标准、处理设施的建设过程和处理效果等,检查和监测是否达到了污水排放标准。施工期生产和生活污水的环境管理。 ③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的环境管理。包括施工废渣、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监督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程序和达标情况,保证工程施工现场清洁整齐,不污染环境。 ④噪声控制措施的环境管理。为防止噪声危害,对产生强烈噪声或振动的污染源,应积极进行防治。监督施工区域及其影响区域的噪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重点是靠近居民区施工,必须避免噪声扰民。 ⑤光污染控制措施的环境管理。光污染控制的重点是时间控制和遮挡。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夜间电焊作业时采用遮光棚;大型照明灯具采用定向灯罩,有效控制光的照射方向。 ⑥人群健康措施的环境管理。监督生活饮用水安全可靠,要求施工单位预防传染疾病的传播,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安全及卫生条件等措施。 ⑦施工期危险化学材料的管理的环境管理。监督危险化学材料的放置场所、使用行为和处置方法措施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保证危险化学材料的安全使用和处置。 ⑧核实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污染治理设施、环保措施建设,落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污染治理设施、环保措施的变更审批意见。 (3)工程建设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序和环节的环境管理。包括土石方建设过程;隧道、桥梁、管道、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开挖过程;车辆运输过程;尾矿库、灰渣场、取土场的建设过程及建设达标情况;砂石料场开采、加工、储存及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取、弃土场防护恢复措施及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环保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施工便道修筑和使用情况;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带或敏感点施工;临时用地植被恢复及水保措施等。 (4)根据施工环境影响情况,组织环境监测,依据环境监测结果,行使环境管理监督权。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和环保设施的施工安装过程进行管理,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5)向分包单位发出环境管理工作指示,并检查环境管理指令的执行情况。 (6)编写环境管理月报、季报、年报和专项报告。 (7)组织环境管理现场例会。由项目建设单位、环境管理单位、专家、施工单位、社会公众代表组成,对施工现场、施工作业的环境问题进行检查。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的地区或项目施工影响的情况,每隔一定时间开展一次例会,就前一阶段项目施工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进行总结,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与办法,并监督具体的实施过程。 (8)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处理突发环保事件。 3建设项目施工期交工阶段环境管理实施要点 (1)参与项目竣工验收,确认现场清理工作、临时用地的恢复等是否达到环保要求。施工完成后,对施工临时占地及时恢复植被。绿化植被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以保证植物成活率。 (2)整理项目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设施、环保措施,对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尚存的施工环境问题提出处理的方案和建议。 (3)检查企业环境管理目标是否达到要求。 (4)编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内容、时段、环境影响因素、具体的措施、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完成情况及结论。 4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实施要点的作用 (1)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2)现场环境管理可以进一步验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建设、工艺流程、材料和施工全过程,分析项目的环境保护可行性,生产和建设环境保护条件是否具备,拟采用的污染预防和治理的环境保护技术方案是否可行,项目工程建设是否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等问题。 (3)提出了建设项目预防施工污染的环保要求、限制和措施,调动施工单位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新型环保理念,强化了施工现场工程环境管理的指导作用。 (4)按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制度内容,针对性的完善专项环境管理方案,制订各专业的环境管理实施细则,确定执行环境标准范围,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尤其是环境敏感点的情况。同时,指导施工项目施工图审查,变“被动事后治理”为主动预防全程控制。 (5)现场环境管理依据。环境管理机构组织其成员进行施工现场施工污染源的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污染源的特点及其在施工期的“事中”阶段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景观影响破坏等分布情况,列出施工污染源环境管理汇总清单。这是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 (6)针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影响情况,核查各项防护措施,不断调整细化现场环境管理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方式,使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更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 5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实施要点编制要求 随着十八大精神的日益深入人心,“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成为人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热门话题,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除了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规定,运用合理的高新技术外,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转变,与时俱进。 5.1编制的基本要求 环境管理实施要点编制,应符合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的要求,符合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并结合项目环境保护专业特点。在环境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项目环境管理实施要点,应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调整、修改与完善。 5.2编制依据要求 环境管理实施要点编制依据要求:为国家及地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规;已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管理实施方案;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保工程、设备与环保标准文件、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建设项目施工设计与项目环保工程施工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5.3编制内容要求 环境管理实施要点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和项目环境特点,应做到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环境管理实施要点应根据环境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修改和完善。 结语: 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的管理与指导意见。为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控制施工对工地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出实际的行动。针对建筑施工对施工工地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提出了科学的建筑管理措施,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环境施工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作者针对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和危害,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消除施工现场的外部干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施工管理;探析 建筑工程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是较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影响施工现场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而且也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并非不可避免。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完全能够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和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现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较为成功的管理措施。 1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或环境管理专项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体组织与指导环保施工的文件,从而在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1.1建立施工现场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层面,设置环境管理总指挥人、技术和施工总负责人,层层分解,定人定责,分工明确,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环境管理总指挥是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负全面责任。技术总负责是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环境技术管理。施工总负责是项目生产副经理,负责项目环保施工管理。技术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为环境管理员。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设大气、固体废弃物、废水、噪声、振动和光的6个防止污染组,由6个环境管理员任组长,施工班组长和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任副组长。 1.2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综合治理 认真做好全体施工人员、驾驶员和临时外来辅助工等的自觉保护环境意识,如利用企业报、民工学校、宣传栏、宣传标语等为阵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做好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结合起来的宣传教育。 对现场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按要求报批连续施工时间并予以公布。经常与当地居(村)委会、周围居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进行联系,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及时解决问题。若有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经济补偿与礼节解释工作,取得有关部门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并限期整改。 1.3 完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将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责权分明,管理有序,防止互相扯皮,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 环境岗位责任制 环境责任岗位主要有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总负责、施工总负责、环境管理员、防止污染组组长、施工班组长、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和责任区负责人等,并明确各级环境管理人员职责。 现场环境由各施工班组和分包单位按岗位、专业、片区、栋号等进行分片包干,分别建立责任区,并负责本责任区的具体环境管理工作。 1.3.2 环境检查制度 由环境管理总指挥组织的每季、月、旬进行定期检查;由施工和技术总负责组织的季节性、节假日检查和机电、消防等专项检查;由环境管理员和防止污染组组长组织的日常检查;由防止污染组组长和责任区负责人组织的班前检查;由班组或分包单位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1.3.3 环境教育制度 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三类人员培训教育、民工学校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等都要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内容。特别要做好经常性现场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警示标志、宣传标语和环保录像等多种形式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教育。 1.4 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编制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应编制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专项方案。编制前,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地质地貌和周围环境情况。编制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编写,内容全面具体,且有指导性。编制后,应经施工单位总工和监理单位总监审批,审批后方可实施。 2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是指导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具体行动的纲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污染隐患,如果预见不到或管理不善,环境将受到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与危害。 2.1 防止大气(粉尘、废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 2.1.1 施工现场垃圾杂物要及时清理。清理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垃圾时,采用定制带盖铁桶吊运或利用永久性垃圾道,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1.2 施工现场堆土,应合理选定位置进行存放堆土,并洒水覆膜封闭或表面临时固化或植草,防止扬尘污染。 2.1.3 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混凝土等作道路面层,有条件的可利用永久性道路,并指定专人定时洒水和清扫养护,防止道路扬尘。 2.1.4 易飞扬材料入库密闭存放或覆盖存放。如水泥、白灰、珍珠岩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入库存放。若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以防止扬尘。运输水泥、白灰、珍珠岩粉等易飞扬的细颗粒粉状材料时,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货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2.1.5 施工现场易扬尘处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使一网两用,并定人定时清洗粉尘,防止施工过程扬尘或二次污染。 2.1.6 车辆不外带泥沙和不洒污染物。在大门1∶3铺设一段l0 m长的石子(定期过筛洗选)路自动清理车轮或作一段混凝土路面和水沟用水冲洗车轮车身,或人工清扫车轮车身。装车时不应装得过满,行车时不应猛拐,不急刹车。卸货后清扫干净车箱,注意关好车箱门。场区内外定人定时清扫,做到车辆不外带泥沙、不洒污染物、不扬尘,消除或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1.7 禁止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如焚烧沥青、包装箱袋和建筑垃圾等。 2.1.8 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应安装净化消声器,防止噪声和冒黑烟。 2.1.9 施工现场炉灶(如茶炉、锅炉等)采用消烟除尘型,烟尘排放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1.10 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适当洒水,并且在旧有建筑物周围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和草帘搭设屏障,防止扬尘。 2.2 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危害 2.2.1 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临时贮存场所,用砖砌成池,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对储存物应及时收集并处理,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回收再利用。 2.2.2 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采取分类、密封、覆盖,避免泄露、散撒,并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 2.2.3 施工现场应使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工器具、临时设施、灭火器和各种物质的包装箱袋等,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2.2.4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或杜绝工程返工,避免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2.2.5 施工中及时回收使用落地灰和其他施工材料,做到工完料尽,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2.3 防止废水污染和危害 2.3.1 施工现场搅拌站的污水、水磨石的污水等须经排水沟排放和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 2.3.2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避免污染水源。 2.3.3 施工现场存放油料、化学溶剂等设有专门的库房,必须对库房地面和高250 mm墙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或刷防渗漏涂料等。领料使用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而污染水体。 2.3.4 施工现场临时厕所的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污染水体。 3 结束语 通过大量施工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能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施工现场的外部干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但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摘要】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很严重,这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探讨如何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污染控制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飞速发展态势,各大城市及城镇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很严重,其已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分析了民用建筑工程存在的主要室内环境污染,并探讨了如何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室内材料使用控制不到位 在建设工程中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管理控制的目的是控制本地区建设流通领域中的建材产品质量,确保可能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方的单一性、明确性[1]。目前,我国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已明确对室内材料的使用做出了详细规定,其旨在保障室内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进而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然而,很多建筑商为了谋私利,经常采用伪劣产品,室内材料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1.2 检验室内污染物的手段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商对室内污染物的检验通常是在建筑工程完工的7天之后,以及房屋交付使用之前执行。而且,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检验通常在现场进行。我国质量监督局对室内环境污染检验标准作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其会受现场条件的影响,然而,监督局广为使用的大规模以及大体量的检验设备很不适合现场检验。当前,满足现场检验标准的检验设备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功能不完善、精确度不高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用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的顺利开展。 1.3 实验室检测与现场检测存在一定的差别 质量检测部门在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现场检测之后,需要对污染物进行测量数据分析。实验室检测在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数据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具有技术条件到位、技术环境良好。然而,现场检测易受现场环境的影响,其检测数据中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因此,其检测数据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1.4 缺乏有效的整改处理方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超标后,建筑商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国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整改的方案不完善,其处理手段较为单一,而且,其经济性以及可行性方面的适用性不强[2]。 2.如何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 2.1 严把材料选择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适用材料是否合理切实关系到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能否控制好室内环境污染。因此,在设计民用建筑工程时,设计师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类型及用途,选择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以及室内装修材料,从源头上控制室内环境污染。民用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砂、水泥、混泥土以及新型墙体材料等,其中室内材料主要有:建筑卫生陶瓷、吊顶材料、无机瓷质砖粘接剂、石材等,这些材料的放射性指标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3]。 2.2 施工阶段注意控制室内环境污染 在民用建筑施工阶段,建筑师对室内环境的控制主要以污染预防为主。因此,在施工阶段,建筑师应注意做好对室内污染物的事前以及事中控制,并严把材料选择关,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从而减少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物。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针对建筑工程的使用类型以及使用途径对室内污染问题制定详细、可操作的防范,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在施工阶段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是质量监管部分的重要任务,其切实关系到建筑物完工后的室内环境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将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切实贯彻到施工过程中去。 2.3 严把室内装修工程验收关 在对民用建筑工程以及室内装修进行工程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把材料选择馆,并针对建筑物的使用类别选择符合规范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并运用先进的工艺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室内环境污染。例如,施工单位可对室内装修木质板块的表面进行有效覆盖,这在第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木质板块在室内的暴露面积。在对民用建筑工程以及室内环境进行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科学检测,并详细记载数据结果。 2.4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是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方式。当室外空气较好时,人们应打开窗户通风,其有利于排出室内有害气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室内装置空调系统,并对室内进行密闭,这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人们应该改善室内空调系统,并严把空调质量关。目前,我国已对空调质量提出了严格规定,并制定了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运行以及维护清理等过程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以及制度规定。 3.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目前,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很严重,这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探讨如何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管理分析 摘要:良好的环保意识是现代每个建设者的重要体现。施工企业对现场一定要采取一套相应的环保管理措施,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的施工环境。本文分析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和危害,探讨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环境管理的措施。以消除施工现场的外部干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污染;措施 一 引 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面广决定了其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环境方面的污染,比如噪声污染、废水污染等,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大通病。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既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又要向自然界排放相当乃至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产生噪声等,不仅影响施工现场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进行环境管理,可以使环保治理措施和环保设施落到实处,确保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对施工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控制,把施工活动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还能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整的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保规章制度及制定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切实做好环境风险的防范工作。 二 建筑施工中现场环境污染问题 (一)“三废”污染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废渣、废水和废气。废渣主要来源于拆除废弃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废水来源于构件与建筑材料的拌制、洗刷、养护,墙体的湿润、职工的生活污水等,尤其是临时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长流水更是造成现场污水漫流的源头;废气的产生一般是化学建材的热熔加工、现场施工人员生活炊事用火,以及燃煤取暖造成的污染等。以柴油作燃料的建筑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也是废气的主要成份。 (二)噪声及光污染 这类污染几乎贯穿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如基础施工中的打桩工程,主体施工中的塔吊、电锯、搅拌机、振捣捧、电焊机、钻孔机等各类建筑机械发生的噪音大都超过标准几倍几十倍。光污染主要是加工焊接钢材构配件产生高强闪光,也容易对人身造成损伤,不少建筑工地为保工期、抢速度而昼夜施工,照明光线强烈。 (三)化工建材及白色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化工建材废弃物,如外加剂、塑料、聚氨脂、胶粘剂、用于洗刷除锈的酸、碱、盐、作为溶剂的酒精等;同时产生许多的辅助材料废弃物,如部分放射性物质如天然大理石和花岗岩、许多建筑材料配件、设备的外包装采用的塑料薄膜、编织袋、塑料桶、饭盒、苯板、施工过程中的保温、养护、防雨等使用的塑膜等,这些辅助材料废弃物往往不能及时回收,致使施工现场存在明显的白色污染。 (四)生活污染及粉尘污染 由于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个工地往往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人作业,在正常生活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废弃物、排泄物等。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粉煤灰、砂子、黄土、玻璃纤维、珍珠岩等,多是粉状、片状、颗粒状物质极易飞扬。由于运输车辆、人群活动频繁、露天作业影响而造成尘土飞扬也会形成粉尘污染。 三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组织措施 (一)建立施工现场全面环境控制系统 施工管理的全面控制需要从责任和制度上完善各个体系。设置施工环境管理工作指挥部,负责管理工作的全面统筹,施工的技术方面、人员调控方面、设备的分配方面等,安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尽其职,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施工管理的总指挥可以是项目经理或同等级领导层的相关负责人,这个总指挥必须要对施工管理的全方面负责任:施工技术的总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技术进行统筹管理;接下来一层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质量检验员、施工安全员以及仓库原料管理员等,都要各尽其职。为保证环境保护措施能够贯彻实施到位,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噪声、固体废物、大气、废水、光污染五个污染防治组,安排五个不同的管理员任组长,对分配负责管理的施工现场严格监控。 (二)加强施工现场环境观念的培训教育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设置严格的管理人员,更要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普及至每一个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可以选择使用企业的内部宣传手段,比如宣传栏、施工场地的标语、民工学校等处作为思想工作开展的平台,做好施工人员的纪律教育、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三)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编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就要对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初步的规划,在规划阶段时就要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预见,对施工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建筑段要编制相应的管理专项方案。编制专项管理方案前,要对施工路段周围的地质环境、天气情况、原有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在编制时,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保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范围和程度在施工管理的掌握之中。 四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技术措施 (一)大气污染的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杂物在清理过程中,尽量采取桶装或设置永久性垃圾道,避免将杂物扬起或抛洒;施工堆土位置的选取要谨慎,不能选在附近敏感点的上风向,堆场适当进行苫盖;运输水泥、珍珠岩、白灰等易飞扬的小颗粒物料时,需要进行严密的覆盖,存放时,也尽量避免露天存放;施工作业现场扬尘处根据需要设置安全网密闭,并定期清洗:车辆在行驶之前,避免轮胎携带大量泥沙,在施工场地进出口处可以通过铺设石子路或洗刷等方式去除车轮车身的泥沙,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减少急刹车,车身安装净化器,降低废气的产生量;施工现场严禁焚烧产生有毒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建筑施工需要搅拌时,要建立集中搅拌站,并设置除尘器,有效降低扬尘产生量。 (二)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施工场地范围内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堆、池,并进行相应类别的废弃物处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则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废弃物在运输时要实行密封覆盖,并运至当地政府制定的场所进行科学处理;施工材料多采用环保型物料且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因为质量不合格导致第二次建筑造成的物料浪费。 (三)废水的管理措施 水污染的管理可以从废水的处理和排放两个角度来加以控制;施工产生的废水不要任其自然流放,而要建立污水管道导污;对施工中需要用到的化学溶剂、油料等设置专用的库房,并对墙面和地面做相应的防渗处理,防止化学溶剂的滴、漏、冒、跑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污水收集池,池内的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可以用以喷洒降尘或排入地表水体。 (四)噪声的管理措施 噪声污染是建筑施工另一个无法避免的环境影响内容,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等都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声音。若施工场地位于人口密集、敏感点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那么施工的时间就要严格安排,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不能作业,若对周围的声音影响不能控制在国家、地方的规定标准以下,或者必须保持24小时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车辆安装消声器,降低噪声的产生;施工需用的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严禁鸣笛或故意强力轰油门;装卸物料时要轻拿缓放;施工现场内,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内不得高声喧哗、鸣哨,更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对机械的修理或移动要使用专用车辆工具;不得在施工场地内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减轻噪声扰民;为机械设备以及车辆的相应维护要及时,避免由于机械润滑或损坏运作成为噪声声源。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降低或转移声源:使用噪声产生量小的设备及施工工艺,例如将柴油空压机换为电动空压机;在声源产生处如鼓风机、排气装置等内安装消声器;建筑使用的物料的成品、半成品尽量在生产车间内完成,转移施工现场的噪声;同时在施工厂房或附属设施的建筑时,选择吸声材料或隔声效果好的材料。 (五)光污染管理措施 对施工现场照明器具的种类、灯光亮度加以控制,不对着居民区照射,并利用隔离屏障(如灯罩、搭设排架密挂草帘或篷布等),减少光对居民的危害。另外,电气焊应尽量远离居民区或在工作面设蔽光屏障,避免光对居民的危害。 (六)防止振动污染和危害 在施工现场振动源上,采取隔振和阻尼的处理方法来降低振动。隔振:利用隔振装置(如金属弹簧、橡皮垫、矿渣棉等)来吸收振动能量或在机械设备和人工等产生的振源周围做隔振深沟来隔离振源,以达减振效果;阻尼:利用阻尼材料(如软橡胶、吊绳等)或阻尼介质(如水、沥青等)来消耗振动能量,以削减振动。 五 处理环境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确定环境污染的事故源和影响范围,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或居民,采取必要的保护和(或)疏散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和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其次要设法立即停止事故源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减少污染范围。 再次,对于事故的发生情况作细致的调查,记录与其有关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监测,要求有关责任人员对于调查记录和采样记录签字确认,以便于事后的处理。 六 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从国家颁布的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环境管理也是施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搞好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施工企业要以IS014000认证为标准,明确现场重点环境管理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现场跟踪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对未能达标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只有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共同营造绿色的施工环境。
工艺设计安全管理探讨:浅谈LNG能源气站设计工艺与安全管理 摘要:LNG 即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在常压低温时的液化产物。伴随我国能源政策的改变,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正急剧替代其他能源,成为各行各业能源的主导。LNG气化站建设周期短,能迅速满足用气市场需求,这些优势决定了LNG气化站在我国东南沿海众多能源紧缺、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已经广泛分布,成为永久供气设施或者管输天然气到达前的良好过渡供气设施。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在文中系统地阐述了LNG工业工程气站及各道工序设计的工艺技术设备与技术条件;并提出了安全管理事项。 关键词:天然气站;设计;技术设备;工艺技术条件;安全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地朝向低碳化发展。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的清洁能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天然气气站工程设计,和所需的工艺流程、技术条件设备和使用管理等,作一简要概述。以供相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参考。 1天然气站的设计技术参数: 作为一间生产应用企业的一个天然气站,除按消防安全规定进行选址定位等外,气站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如下(20℃,1.01325bar状态): 密度:0.70kg/Nm?;低热值:34.4MJ/Nm?;设计压力:中压 0.4MPa;管道设计温度: 常温;华白数:54MJ/Nm?;属12T天然气 1.1LNG气化站工艺技术与工艺流程 液态天然气/(LNG) 采用罐式集装箱贮存。通过大型槽车由公路运输至贮存气化站,在卸气站台用槽车自带的增压器对集装箱贮槽增压,利用压差将LNG送至贮存气化站低温的LNG贮罐。非工作条件下,贮罐内 LNG 贮存的温度为-162℃,压力为常压。在工作条件下,贮槽增压器将贮槽内的LNG增压到0.35MPa。增压后的低温LNG 自流方式进入主空浴式气化器,与空气换热后转化为气态NG 并升高温度,出口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0℃,压力在 0.35Mpa;当空浴式气化器出口的天然气温度达不到 5℃以上时,通过水浴式加热器升温。最后经加臭、计量后进入中间供气管网站或终端用户。 工艺设备与工艺流程如图1所 1.1.1LNG气化站的技术设备与用途 LNG气化站的技术设备与用途如表1所示。 表1LNG气站主要技术设备表 1.1.2LNG的进站卸车入罐过程 LNG的进站卸车入罐,其工艺方法是采用槽车自增压方式。集装箱贮槽中的LNG 在常压、?162℃低温条件下,利用增压器给集装箱贮槽增压至0.6MPa,利用压差将LNG通过液相管线输送进入气化站低温贮罐。另外,在卸车输送LNG进行的末段,集装箱贮槽内的低温NG气体,要利用BOG气相管线进行回收。卸车工艺管线包括液相管线、气相管线、气液连通管线、安全泄压管线、氮气吹扫管线以及若干低温阀门等组成。 1.1.3LNG的贮存增压工艺 在LNG 气化供应工作流程中,需要进行从贮罐中增压流出、气化、加臭等过程,最后进入供气管网中间站或终端用户。LNG 贮罐贮存的技术参数为常压、?162。所以,在运行时需要对LNG贮罐进行增压,以维持其0.35~0.40MPa 的压力,保证LNG的输出量。 中小型LNG 贮存气化站常用的增压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增压气化器结合自力式增压调节阀方式;另一种是增压气化器结合气动式增压调节阀方式。本工艺过程的设计采用增压气化器, 结合气动式增压调节阀方式。该增压系统由贮罐增压器,即空浴式气化器和若干控制阀门组成。具体工艺设备联接流程,如图2所示: 当LNG贮罐压力低于升压调节阀设定开启压力时,调节阀开启,LNG进入空温浴式气化器,气化为NG 后通过贮罐顶部的气相管进入罐内,贮罐压力上升;当LNG 贮罐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调节阀关闭,空浴气化器停止气化,随着罐内LNG 的排出,贮罐压力下降。通过调节阀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将LNG 贮罐压力维持在设定压力范围内。 1.1.4气化加热工艺 采用空浴式和水浴式相结合的串联流程,夏季使用自然能源,冬季用热水,利用水浴式加热器进行增热,可满足站内的生产需要。 空浴气化器分为强制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本设计采用自然通风空浴气化器。自然通风式气化器需要定期除霜、定期切换。在两组空浴化器的入口处均设置气动切断阀,正常工作时,组空浴气化器通过气动切断阀在控制台处的定时器进行切换,切换周期为6 小时/次。当出口温度低于0℃时,低温报警并连锁切换空浴气化器。 水浴式加热器根据热源不同,可分为热水加热式、燃烧加热式、电加热式等等。 1.1.5BOG处理工艺 由于吸热或压力变化造成LNG 的一部分蒸发为气体(Boil Off Gas),本工程中BOG 气体包括: A.LNG 贮罐吸收外界热量产生的蒸发气体 B.LNG 卸车时贮罐由于压力、气相容积变化产生的蒸发气体 C.受入贮罐内的LNG 与原贮罐内温度高低差的LNG 接触产生的蒸发气体 D.卸车时受入贮罐内气相容积相对减少产生的蒸发气体 E.受入贮罐内压力较高时进行减压操作产生的气体 F.集装箱式贮槽内的残余气体 采取槽车自压回收方式回收BOG。回收BOG 的处理采用缓冲输出的方式,排出的BOG 气体为高压低温状态,且流量不稳定。因此需设置BOG 加热器及缓冲调压输出系统并入用气管网。 1.1.6安全泄放工艺 天然气为易燃易爆物质,在温度低于-120℃左右时,天然气密度重于空气,一旦泄漏将在地面聚集,不易挥发。而在常温时,天然气密度远小于空气密度,易扩散。根据其特性,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安全排放。过程设计时采用集中排放的方式。安全泄放工艺系统由安全阀、爆破片、EAG 加热器、放散塔等组成。 1.1.7计量加臭工艺 主气化器及缓冲罐气体进入计量段,计量完成后再经过加臭处理,然后输入用气管网中间站或终端用户。设计是根据流量计传来的流量信号,按比例地加注入臭剂,也可以按固定的剂量加注四氢塞吩。 1.2气化站平面布置 在工程设计上,气化站分为两大区域: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 生产区:主要有LNG 储罐、空浴式气化器、水浴式加热器、缓冲罐、加臭装置等生产设备。另外还包括卸车台及槽车回转场地。 辅助生产区:包括控制室、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泵房、消防水池管阀等和氮气棚等。 1.3LNG 气化站主要设备的技术性能与制造要求 1.3.1LNG 储罐及其制造的安全技术要求 采用地上式金属单罐,其结构形式为真空粉末绝热、立式圆筒形双层壁结构,采用四支腿支撑方式。 内罐采用耐低温的奥氏体不锈钢 0Cr18Ni9-GB4237制成。材料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设计的图纸规定:制造时采取措施有焊接工艺评定和做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同时还需经受真空检漏,包括氦质谱真空检漏考核,以符合真空绝热的安全技术要求。 外罐壳体采用压力容器用钢板 16MnR-GB6654 制成。所用材料应严格地控制质量。外层罐壳是为了满足夹层内真空粉末绝热要求而设计的内罐保护壳。外罐壳体属于真空外压容器,对外壳罐体的检验除需经受0.115Mpa的内压气密性检漏外,还应进行真空检查,包括氦质谱真空检漏考核,以符合真空绝热的安全技术要求。外壳罐体上方安装有LNG的气体外排的安全泄放口和管理及重点部位的接地防雷击设施,以保证气站和罐体等的绝对安全。 内外罐体之间安装有内外罐体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将满足生产、运输、使用过程强度、稳定性等安全需要以及绝热保冷的安全技术需要。夹层内填装有优质专用的珠光砂保冷材料用于保冷,同时夹层内还设置抽真空管道。 1.3.2空浴式气化器 空浴式气化加热器的导热管系统是由散热片和管材挤压成型的,导热管的横截面为星形翅片。气化器的材质必须选择符合耐低温(-162 ℃)的材质。目前常用的材料有铝合金(LF21)。空浴式气化器的结构型式设计为立式长方体。 1.3.3水浴式加热器 水浴式加热器根据热源的不同工程设计时,可选择热水式、蒸汽加热式、和电加热式等。 1.3.4缓冲罐 设置缓冲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冲经过加温后的BOG气体,以达到能稳定出站天然气的压力。 1.3.5加臭装置 设计采用一体化撬装燃气加臭装置。 加臭剂四氢塞吩的加入量,在工艺技术上控制在15~20mg/m? 。 2LNG气站的安全技术管理 2.1天然气站的安全管理措施 2.1.1天然气站的供气运行必须保证常年24小时不间断有人值班。 2.1.2生产区内不准停放车辆,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站区。 2.1.3LNG储罐每年须进行一期真空检验和外观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每年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保持在有效期内。 2.1.4站内外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其它不安全隐患。 2.1.5电话、防爆照明电气设备必须正常完好。正确使用设备,不超压,超速或超负荷运行设备。 2.1.6在站内的消防器材要严格管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挪用,并保证在有效期内,接收消防大队的检查。 2.1.7在站内明显处悬挂有“严禁烟火”等标志牌,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加强明火管控,员工进入站区,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各种手机电话等通信工具要按指定地点存放,在站内工作时不准使用。 2.1.8检修主要的供气、输配电等设备时,安全措施落实没到位,不准检修。 2.1.9检修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检修前应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并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同意,重大设备检修须经上级高层主管领导审批签字确认。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验收,不准启动使用。检修完毕后将检修的工作场地清理干净,不留任何杂物。 3结束语 天然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具有显著的环保、成本合适等优点,在其它工业上的应用也日趋呈现。在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必将能够不断创新,在LNG能源气站设计工艺与安全管理方面走在前列。为了保证 LNG 站的良好运转,充分实现其功能和价值,充当好其能源供应平,加强其安全管理极为重要。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LNG供给、价格等目前也相对稳定,普及使用将日益广泛。 工艺设计安全管理探讨:试论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工艺设计及安全管理 [摘 要]本文笔者探讨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工艺设计,并提出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工艺设计;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大型输气管道的建设,推进城市气化进程,为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机遇,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面笔者探讨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工艺设计及安全管理。 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工艺设计 由燃气管网来的天然气进入加气站后,经调压计量进入脱硫装置,然后通过压缩机增压至25MPa,再进入脱水装置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露点达到有关规定要求,随后进入顺序控制盘,其出口分高、中、低三条管线引出,向存储装置充气,进行气体的高压贮存。压缩天然气经过售气机计量后对天然气汽车车载钢瓶进行充气,供压缩天然气汽车使用。当站内储气井天然气压力降到20MPa以下时,控制系统自动用天然气压缩机直接向汽车充气,当加气量较小时,压缩机继续工作给站内储气装置充气,使储气井的压力保持在20MPa以上,以满足汽车的充气要求,减少压缩机的频繁启动,增加运行成本。 1.1 进站和计量 由于燃气管网压力不稳定,压力在0.14MPa~0.4MPa之间波动,为满足正常工作压力,燃气管网的DN100的天然气管道进入加气站,经缓冲罐调压后,天然气通过涡轮流量计进行计量,涡轮流量计前端装有过滤精度为5μm的高效过滤器。并配温度体积修正仪。 1.2 脱硫 根据目前天然气成分性质报告,供应加气站的天然气硫化氢含量小于15mg/m3,但是,供应城市管网的气源的硫化氢含量可能远远大于15mg/m3,对于一种酸性腐蚀性介质的硫化氢,特别是与水份结合,其腐蚀性更强,直接影响车载钢瓶的寿命和设备的运行安全,一旦车载钢瓶在行驶中发生爆裂,将对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应该设计设置脱硫装置,前期气源满足脱硫要求时,该设备进行预留,城市气源进行改变和天然气气质发生变化时,脱硫设备进行工作。脱硫设计选用干式脱硫塔两个,应该填装了CT8-6的固体脱硫剂,主要是固体脱硫剂氧化铁,需要加一些的催化剂。采用一用一备的脱硫塔,也可以将两个并联或串联使用。脱硫系统包括二个脱硫塔、一个缓冲罐,它压力为1.6MPa。 1.3 脱水工序 一般多级压缩机对吸入气体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原因是天然气含有的水分、尘粒和腐蚀杂质会对压缩机运行带来直接的影响,而且水分的存在还会被带入CNC汽车气瓶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多级压缩机前必需对吸入前的天然气进行低压脱水,并且在多级压缩机级间或末级出口设置高压脱水装置进行深度脱水(达到55℃的露点)。、两者的脱水原理是相同的,目前一般采用固体干燥剂吸附法较多,固体干燥剂种类很多,应选用那些吸水能力比吸烃类等其他气体能力强的吸附剂,选用颗粒状硅胶或分子筛,干燥剂填料饱和后需用天然气再生,该过程为安全、稳定、连续再生,直接取脱水装置出口净气经稳压器后进入干燥器,再生气经分离计量后回到压缩机前。 1.4 压缩工序 天然气从中、高压管道进站,经过滤、计量、调压至压缩机额定进口压力后,进入缓冲罐。如从城市中压管道输送来的天然气,调压至(0.3MPa后,进入缓冲罐。按预处理后天然气压力的不同,一般选用3~4级压缩机就可将天然气升压至25MPa、对加气站而言,天然气压缩机是关键。为了减少压缩机频繁启动操作,在压缩机下游应设置储气装置,并把储气装置分成高、中、低压力区,一般按1:2:3体积比分配容积,采取压缩机向储气装置优先控制充气原则,就是指压缩机向站内储气装置充气时,控制气流先充高压级、后充中、低压级直至都达到25MPa即可停机;而当车载气瓶从储气装置取气时,则采取顺序取气原则,即控制气流先从低压区取气。后从中、高压区取气。这样的优先顺序流程均由程序控制气流分配系统,能提高储气装置容积利用率。 1.5 储气 目前储气系统采用的储气方式主要有:大容积的储气罐储气、使用的钢瓶组储气、使用地下储气井储气。钢瓶组储气由于每个公称容积为80L的钢瓶组成,整个储气系统钢瓶数量多,占地面积大,管道连接点多,易泄漏,检测工作量大,钢瓶的使用寿命较短,其优点为投资低,随着加气站的建设,综合费用的计算,采用钢瓶储气的方式逐渐被淘汰。大容积储气罐属较新的储气装置,具有接口少,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管理方便的优点,但投资较高,占地面积较大,设备属于高压容器,检测工作量较大,平时管理和维护工作较大。地下储气井是向地下钻井,每口井深100~150m,占地面积小,安全性能较好,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较长,虽存在施工难度大,一次费用高,漏气不易发现等缺点,但随着加气站的建设,施工工艺的改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工程费用逐渐降低,工程质量能得到保证,所以应选用储气井储气。 2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 2.1 站内防火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并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重碳氢化合物、氮、氮及硫化氢等,在常温下是一种比空气轻的易燃、易爆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爆炸浓度极限为5-15%,天然气的爆炸下限较低.因而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也较大。发生火灾或爆炸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管道、阀门等发生泄漏,遇明火而引起火灾,当泄漏气体在封闭空间内积聚到一定浓度时,即有爆炸危险。 (1)站内主要工艺的防火 压缩机室及储气井为甲类生产区域,压缩机室内设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报警并自动开启轴流风机,避免室内天然气积聚发生危险。储气井管道上设有安全阀、压力表,可方便观察压力,同时在意外时,可通过安全阀放散泄压。 (2)站内的阀门及管道防火 由于高压管路系统压力较高,因此对管道材料及阀门的质量要求高,应选用国外优质阀门,确保质量。天然气管道全部采用无缝钢管,其中低压管道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高压管道采用锅炉用高压无缝钢管,材质为不锈钢。 2.2 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1)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确定人员编制后。应对每个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使每个人员明确其工作范围和内容。 (2)编制操作规程。加气站内设备均为高压高危设备,因此必须对每类设备编制专门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使其严格按规程操作,严防因误操作而发生事故。 (3)建立运行台账。对每类设备建立运行台账.记录每次运行过程中设备的主要参数,以便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为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提供依据。 (4)编制合理的维修计划。根据运行记录及检查情况.及时合理地制定每类设备的维护维修计划。并组织执行。保证加气站长期正常地运营。 (5)编制应急处理预案。CNC加气站属于高压高危工作区。随时有可能发生危险,为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我们根据事故的不同种类和部位编制了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应急抢险组织机构,并把预案的内容宣传贯彻到每个人。 (6)安全措施及规章到位。制定全面、有效的安全措施及规章是加气站能够正常运营的有力保障,加强安全方面的检查是站内所有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3 结语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时需要靠多专业紧密配合,各专业共同努力,在加气站设计时每个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主次之分,任一专业配合不好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加气站设计时不仅靠燃气工艺完成,还需要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等紧密配合.加气站主要功能是用于加气,加气站的工艺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能否选择合适的工艺设备,对加气站安全、经济等方而产生较大的影响。 工艺设计安全管理探讨:化工工艺设计安全管理危险识别与控制 摘要:安全是任何工作开始的前提条件,对于化工工艺的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设计之前,必须要通过分析提前确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防范,将危险因素在设计时就消除。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危险识别;控制 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当下的化工设计工作中,对于安全问题的强调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对于安全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总是将如何解决突发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但现在我们更侧重于防患于未然,采用“问题发现式”的预测方法,将化工装置的设计阶段作为保障化工装置安全运行的第一步,在设计中规避安全隐患。 1化工工艺设计 在设计之初,我们必须要清楚化工设计的原则以及精神,并且将其切实的贯彻到实践当中去。在进行化工工艺设计时,我们就可以对一些细节和关键点采用灵活的处理方式,既可以保证不会违反规范,又可以不影响生产,最重要的是可以规避一定风险。由于化学工艺中危险的发生往往是不经意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每一步工艺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关单位的财产安全。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所用到的原材料以及产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他们之间会不会在某种条件下发生有危害性的化学反应。《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把物品的危险等级分为五个等级(甲乙丙丁戊),其主要从原料、中间品以及成品的物化性质、存放数量以及火灾爆炸危险程度来进行划分的。根据不同的等级我们要设置不同的防爆以及防火措施,这些信息对于设计时的设备选择、操作方式以及安全保护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工工艺设计具体涉及的对象包括设备、管道、泵阀、仪表及自动化等等。 2化工工艺设计的特点 化工工艺与其他的生产工艺不太相同,化工工艺往往含有比较新型的生产技术,并且工艺的流程与其他生产过程相比要更加复杂和严谨,一般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由于化工装置的工艺流程一般都比较独特,针对不同的化学产品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装置进行生产,因此,无论是对于功能化还是标准化的设计,在设备选用方面都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化工设计的工作量往往非常大。在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化学原料进行调研,确定其各种性能,然后才能对其有下一步的设计。另外,化工工艺设计的预算往往要超出其他工艺流程的设计,由于原材料多为特殊产品,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后续的处理设备,都需要做特殊考虑。并且许多企业为了能够提前抢占市场,往往采用开发与设计同步的方式,一边开发设备以及工艺,一边将开发出的东西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在预算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因此这使得预算与其他工艺设计相比增加不少。第三,化工工艺设计的工艺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化工工艺设计时往往要考虑化工装置的工艺条件,比如温度、压力、液位等等,有的化工装置需要多个工艺条件结合起来控制,才能形成完整的工艺装置,最终生产出产品来。这些工艺条件需要进行不断的调试和关联,这个过程也往往比较复杂。从以上几个特点中可以发现,化工工艺设计因为工作繁琐、投资量大以及产品原材料危险性大,往往更容易在设计时出现事故隐患。因此,化工工艺设计的危险识别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3危险识别与控制 危险识别与控制,主要就是对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中可能包含的危险点进行排查,在设计阶段提前摸清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并且针对不同原因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最大程度上增强生产流程运行的安全性。 (1)物料。 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变化往往是多样且快速的。原材料可以分为几个演变过程,即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成品,它们可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具有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性质是识别危险以及对危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方面主要应该有物料和产品的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以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 (2)工艺路线。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安全性高的原材料代替安全性低的,同时也要考虑化学反应产生的一些副产品是否有毒有害。另外,对有害的副产品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或者稀释或者中和。在进行工艺运行的时候,减少设备链中原材料的储存,并且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化学反应装置。 作为化学反应装置的核心,化学反应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产品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得到。但是与化学反应相对应的是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工艺设计的时候,要在最开始就预想好在工艺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事故是怎样的,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反应器以及搅拌器的选择。 (4)管道。 瓶瓶罐罐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东西,同样,管道也是连接整个化学生产工艺链的媒介。通过管道输送的物质往往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的特点,因此,如果管道不能完全的封闭,可能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泄露,对生产人员造成生命财产的威胁。在管道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对可能发生的泄露进行预想,并且从材料选择、管道连接以及受力分析等多方面规避泄漏问题的发生。在实施生产之前,要提前对控制管道的阀门材质以及密闭性进行检查,并且对管道布置的位置进行合理分析,防治由于管道震动导致的有害物质泄露。易燃易爆原料应该尽量不要经过拐弯处的管道,并且所有的管道支架都应尽可能的接地。 (5)安全防护装置。 在化工生产的现场,必须要有相应型号的灭火器,以便在原材料因化学反应导致起火的时候能有尽快处理。另外,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生产工艺,相关工作人员还需着防护服进行操作。高危实验应尽量保证全自动生产。 4结束语 化工工艺设计是保证化工生产能共正常进行的前提,在保证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时,还应该在设计时就将预防危险发生这一理念融入到工艺设计中,并且不断对设计进行完善,保证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实现本质安全的目的。 作者:胡喜生 单位:广州科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